2015-07-12

沒有課本的學校

◆ 沒有課本的學校 轉學也要來讀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46593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頭城報導 2015-07-10

宜蘭縣頭城鎮人文國中小發展實驗教育,沒有課本、混齡的教學模式,讓孩子能夠多元發展,獲縣內外家長認同,下學年度學生數逆勢成長,班級數也增加一班。校方為了展現跳脫體制教學成果,寫信力邀教育部長吳思華參加運動嘉年華,認識實驗教育。

雖然少子化,但有些學校的學生數成長。根據縣教育處統計,縣內26所國中,包含實驗中小學,僅內城國中小人數成長17人,其餘學校都是減少;國小學生數部分,順安、黎明、慈心華德福成長都逾10人,其中慈心華德福國小部增加50人最多。

人文國中小是縣內僅二公辦民營實驗教育學校,有別體制內教學模式,沒有課本、打破年級界線、教學老師不用兼任行政等,開放多元教學環境,近年來逐漸受到家長關注,尤其是有別一般學校師生比1比20以上,人文國中小師生比約1比10,師生互動密切。

人文國中小校長黃友勇表示,今年小一新生僅比去年多1個,但其他年級有轉學生進來,平均每年級多1、2人,班級數也因學生數提升增加一班,逾7成5學生都來自外縣市。

黃友勇認為,實驗教育的孩子發展較全面,主要是從小混齡分班,不同年齡學生共學,以人格特質培養為主軸,像是國內外學習營,都是體制內學生比較少接觸的領域。

校方將在下周三舉辦「運動嘉年華」,人文適性基金會執行長陳清枝為了讓教育部支持實驗教育,邀請部長吳思華出席,希望能作為往後推廣的動力,校方擔心部長公務繁忙,還留下粉絲團網址,希望部長有空多關注,讓實驗教育學校更普及。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學泡咖啡拉花 學生探索興趣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46643

暑假剛展開,彰化不少學生開始多元學習,20多名學生昨天到咖啡廳學泡咖啡拉花,希望探索自己的興趣。也有偏鄉國中小200多名學生參加彰化師範大學的科學營,了解生活中科學的樂趣。

「哇,我畫出一朵花!」彰化市尋鹿咖啡昨天暫停營業,店裡充滿學生的歡笑聲,有人擠鮮奶油、有人用巧克力醬畫出幾何線條,也有人試著利用奶泡拉花出一顆心,對咖啡廳裡的一切都感到新鮮。



◆ 錢嘉陵:台灣基礎科學人才 將青黃不接
http://udn.com/news/story/6902/1046427

聯合報 記者林秀姿、陳皓嬿/台北報導 2015-07-10

磁學獎得主、台大客座教授錢嘉陵觀察,台灣欠缺基礎科學人才,他指導過許多台灣學生,博士不念完就去科學園區工作,「在美國只有技術員才會去科學園區,碩博士生應該到世界發展,返國才能貢獻世界級的科學能量」。

「基礎科學研究可以做一輩子」,錢嘉陵長期接觸台灣、美國與大陸學生,他說,過去在美國還會指導到台灣留學生,現在只剩大陸與美國學生,台灣科學人才將青黃不接,十分憂心台灣未來的科學發展;指導過的台大物理系學生都很優秀,鼓勵年輕人積極進修深造。

科技部次長林一平指出,台灣物理人才不出國、往園區跑的原因有二,一是不想去、另一是出不去;不想去的人多是因國內高科技公司高薪聘請,月薪8、9萬元起跳,「讓他們覺得在業界工作比在學界工作待遇好、有保障」,加上現在年輕人要出國很容易,不像以前要開眼界就是透過留學,因此更無出國唸書動機。

至於出不去的人,林一平表示,第一和能力有關,要能在物理界嶄露頭角,還是需要一些天分,不夠厲害的人難在國外學界找到舞台,另一方面大陸崛起,更多大陸人才出國卡位,也排擠到台灣留學生的名額。

「基礎科學人才青黃不接,是教育部造成的」,台大副校長陳良基說,教育部時常釋放博士人才過剩的訊息,卻未通盤檢討博士班開設情況,基礎研究人才流失,反而讓「美容化妝」這類博士班如雨後春筍般成立。

陳良基表示,應用科學招生確實比基礎科學吃香,學校只能儘量給予學生生活補助金,鼓勵讀博士班,教育部應通盤檢討全國各校博士班,哪些博士班該砍,哪些博士班該支持,目前博士過剩集中在非基礎科學,對國家科學人才培養是大危機。

交大電子系主任陳紹基也觀察到,基礎科學泛指物理、化學與數學系,學生多會選擇化工多於化學、資科多於數學,除了頂尖大學物理系,其他學校物理系招生不易,而頂大物理系的學生畢業後也多轉讀電子或電機研究所,很少數具備研究素質的學生會繼續攻讀物理碩博士。

教育部說,下半年會提出學術菁英培育方案,將培育500人,採取2年在國內修課、2年至國外、最後1年返台寫論文,每人補助全額獎金,希望可增加基礎科學研究人才。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貼紙量體溫 大葉獲德國紅點獎
http://udn.com/news/story/6899/1044147

大葉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畢業生陳竑霖、方顥澂一起設計的「溫馨守護Sweet sensing」功能貼紙,獲得「2015年德國紅點設計概念獎」,9月25日要到新加坡參加頒獎典禮。

指導老師郭介誠說,「溫馨守護Sweet sensing」以體溫感測的概念透過貼紙反應,追蹤孩童體溫,隨時了解小孩身體狀況,即時、貼心、安心的概念設計,在全球61國、4680件參賽作品中,獲選為229件紅點獎之一。

* 創夜市天文學 陳岸立把星空拉近了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46635

「身材高大、留著一口大鬍子」是台北市立天文教育館館長陳岸立給人的第一印象。他是天文學家,也是南非開普敦大學的天文博士,兩年前接任天文館長後,他獨創「夜市天文學」、「太空桌遊」,打破一般人對天文學的隔閡。

許多人覺得天文學遙不可及,陳岸立用有趣方式,讓民眾愛上天文館。他在定期舉辦的天文營中,用夜市的擲沙包、彈彈珠遊戲教民眾認識天文,以淺顯易懂方式,讓民眾願抬頭欣賞星空。



◆ 台東音樂教育斷層 學生流浪外地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46555

聯合報 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 2015-07-10

台東縣內音樂教育小學、國中後就斷層,直到大學才又有音樂系,導致有心學音樂的學生必須選擇到外地繼續學音樂,或是放棄音樂,相當可惜。

台東縣目前有新生國中、馬蘭國小設有音樂班,新生國中今年22名音樂班畢業生,只有3人堅持下去,到外縣市繼續攻讀音樂,其餘19人都放棄。

章姓家長說,他兒子今年從新生國中音樂班畢業,在台東的學校學音樂只能到國中為止,不得已只能選擇一般高中升學。

其他家長也搖頭說,台東縣學音樂的環境很奇怪,小學到國中都有音樂班可讀,但高中就斷層,大學又有,先前台東高中曾考慮是否設置音樂班,但似乎沒有結果。

導致學了近10年音樂的孩子,如果想在高中學習音樂,就必須遠走外縣市求學。一年要多花費廿多萬元,形成家長很大的負擔。

新生國中教務主任曾仁宗說,目前音樂班學生升學,如果留在台東,就只能先暫時放棄專攻音樂,改以社團或民間付費方式學習;否則台南藝術大學7年制音樂系是最佳選擇,在考上之後就可以直升到大學。不過音樂系開支大,代價昂貴,學生數逐年減少,家長們是否有心支持是關鍵。

馬蘭國小輔導主任陳毅宏說,目前3到6年級音樂班有43名學生,但音樂班學生規定要修2種術科專長,費用政府未補助,只能學生自費聘用專長教師,每名學生1對1教學,每堂課費用已經壓到575元,總共要上14堂,對家長來說是一筆額外的開支。



◆ 美術碩士 回鄉扎根藝術種子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046578

聯合報 記者林保光/梓官報導 2015-07-10

曾獲多項全國畫展獎項的29歲青年張榕展,取得美術碩士學位後,決定返鄉教畫,希望藝術文化種子,在故鄉生根茁壯,長輩視為另種青年鮭魚返鄉的範例。

張榕展在梓官區長大,從小愛塗鴉,念岡山高中時參加寫生比賽,才被美術老師沈蓉發覺天分,帶他學畫。南華大學美術系畢業,進入台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所,由教授朱紋皆指導油畫,屢獲美術競賽獎項,2013年曾以1幅「世界樹」,奪得全國美術展油畫類金牌獎。

張榕展說,讀研究所時,想起以前在家鄉沒得學畫,想學畫,要跑到岡山、橋頭,甚至得大老遠到高雄市區,才興起他返鄉設畫室,教小朋友作畫的念頭。

梓官區公所邀張榕展把畫作掛在區公所展覽,昨天畫展開幕,展到10月31日。其中「當微風止息」、「小呱」、「暇」等得獎畫作,都找學姊簡吟蓁及學妹林澐當模特兒,畫工精緻,無論光影、水映和衣服花飾與蕾絲,都與真人相似,讓觀畫民眾驚呼「根本像是拍照一樣」。



◆ 教師生命研習營 找回使命感
http://udn.com/news/story/6888/1046432

聯合報 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 2015-07-10

福智文教基金會2002年起暑假舉行教師生命教育研習營,讓幼稚園到大專校院老師進行生命教育進修,至今近2萬2千人受惠。

基金會執行長郭基瑞表示,今年主題「教師是志業」,讓各級老師透過上課與分享,重燃對教育的熱情,對教職產生榮譽感與使命感,把教師當成一生的「志業」而非「職業」。郭基瑞說,今年超過3600位老師參加3天營隊,在台北、台中等7地展開。

參與的台北市永吉國中老師洪漫妗說,教育政策年年變,學生學習態度又不如往年,加上家長過度介入教學,讓原本滿腔熱血的她無所適從,2010年起參加暑假研習營,「改變看事情的角度,心態也會跟著轉換」。

台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系副教授魏秀珍教書超過27年,先前也苦於研究與教學兩頭燒,她說,現在得到學生同意後,也把學生作業、研發成果,納入自己的研究,不僅學生有成就感,也讓她有更多時間投入教學,教書與研究取得平衡。



◆ 蔡淇華:請,煩請,煩請跨過世代的地雷
http://udn.com/news/story/6902/1045221

聯合新聞網 文/蔡淇華(台中市惠文高中老師)2015-07-09

 以前以為十年為一個世代,但發覺這世界變化快,後來是三年一世代,現在是一年一世代。

「抱歉,你介紹的學生禮貌有問題,我不方便用。」老朋友L擔任一家刊物的總編,婉拒了我介紹的學生。

連一位校刊社第一屆的學生Y都傳來訊息:「想請問老師,現在的學弟都是這樣約訪的嗎?我看到他『請於明天晚上回覆』,先內傷一次,打開檔案又內傷第二次,好難過。」

Y不過二十來歲,剛拍完一部拔河的紀錄片,高二學弟想採訪她,卻讓她覺得不受尊重。兩人雖然都屬年輕世代,但相差十歲,語言與價值已有落差,學弟剛剛誤踩了埋在世代間的地雷。

以前以為十年為一個世代,但發覺這世界變化快,後來是三年一世代,現在是一年一世代,高中生會對國中生搖搖頭說:「唉,這些小屁孩真幼稚。」國中生也會抱怨小學生吵死了。現齡八十九歲的伊莉莎白二世,還覺得六十六歲的查理王子不夠成熟,無法擔任一國之尊。

指導學生社團就是一個師生間互踩地雷的過程。校長曾把校刊樣本放在我桌上,然後強忍心中的怒氣說:「你看,上面的紙條寫什麼?」

「因時間很趕,請校長中午前覽畢後交校刊社。」哇!天哪,學生竟然對校長下命令。「校長,對不起,對不起!」身為指導老師,我有負不完的責任。

「唉,這麼厚一本卻要我一個早上看完,如果我早上有行程怎麼辦?教學生要學會多為別人想一想。」校長當過十二年教育局長,修養好,想到的還是教育。他知道更年輕的一代「無法多為別人想一想」,是世代間滿布地雷的主因。

隔年,相同的情況又發生了,這次是送印前要我半天看完,稍微瀏覽後,發覺這種水準真的不登大雅之堂。我把全體社員都叫過來,狠狠訓了主編一頓:「整個進度晚了二十天,但明天就要送廠商了,稿子卻版型不對、圖檔畫素不足,若要改,來得及嗎?妳主編怎麼當的?」

結果幹部放棄畢旅,留在學校修稿,雖然遲交,但廠商硬是替我們趕在畢業典禮當天出刊,真是驚險。幾年後,已經念大學的主編回到學校,找我話話家常,離開前,她欲言又止:「蔡Sir,有句話我不知該不該講?」

「妳說,哪有什麼不能講的。」

「蔡Sir,我知道你標準高,但可不可以不要在社員面前訓斥幹部,因為以後我們會很難帶學弟妹,若可能,多為學生想一想,若你私下訓幹部,大家都聽進去……」

聽完主編的話,頓覺羞愧異常,但也感謝主編的直言,給了我一個自省的機會。

原來禮貌不是下對上的教養,也是上對下的修養。而我,快五十歲的人了,還需要學習。所以上週我打了個電話給L:「沒把學生教好,我自己也有責任,而且我也不是一個有禮貌的人,你能告訴我,學生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嗎?」

「真的想聽?」

「真的,我也想學。」

「好,」L在電話那頭清清喉嚨:「有五點,你慢慢聽。第一,收到我的mail,竟然一週後才回覆,我不要這種沒效率的員工;第二,跟我講話時,都用『你』稱呼我,聽起來很刺耳,她應該用職稱『主編』稱呼我才對;第三,她面試時沒有微笑的習慣,這對環境不禮貌;第四,她打電話給我時沒先自我介紹,也沒先問我方不方便講話;第五,我還在考慮用不用她時,她竟然寄mail我,要求我『請三日內回覆』,若她寫『若主編方便,煩請撥冗回覆,不勝感激』,這樣讀起來是不是舒服多了?」

聽完L劈里啪啦的抱怨,我倒抽一口涼氣,因為學生說她對L一直很禮貌。或許「禮貌」兩個字,各人有各人的解讀,但五十歲的L以及二十幾歲的Y,竟然都認為「請」這個字還不夠禮貌。那麼,我們可能還必須再學習一次─請,煩請,煩請跨過世代的地雷,因為不小心踩中時,可能失去的不僅是一次採訪機會,還可能是一個夢寐以求的工作。

《有種,請坐第一排》內容介紹:

蔡淇華老師擅長用講故事的語法和年輕人談人生,告訴他們如何面對未來,又該怎樣把握時間提升自身的能力,以及深入理解日後將一肩扛起的社會國家發展狀態。

這本書裡,字字句句流露出深情與懇切,蔡老師期望能帶領茫然的孩子們安然度過青春,具備萬全的能力面對未來的考驗。他更希望能邀請更多年輕人一起坐到第一排,勇敢地與磨練、機會面對面。

 作者:蔡淇華

2014年師鐸獎得主。1966年生,淡江大學英文系、彰師大英文研究所、彰師大教研所畢業。
現任臺中市立惠文高中教師兼圖書館主任。著有《一萬小時的工程:隱形的天才》、《寫給年輕:野百合父親寫給太陽花女兒的40封信》


※ 相關報導:

永不放棄的心靈捕手
每個孩子都想被愛
勇敢說不
人性的光輝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親手種蘿蔔 公托娃兒愛吃菜了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48609

聯合報 記者呂思逸/板橋報導 2015-07-11

「拔蘿蔔,拔蘿蔔,嘿唷嘿唷拔蘿蔔」,新北市新莊昌平公共托育中心1歲多幼童大聲歌唱,一旁的2歲幼童使勁全力拔紅蘿蔔,經過3個多月澆水、照顧,他們終於採收親手種植的紅蘿蔔了。

新莊昌平公共托育中心主任呂芯瑀表示,紅蘿蔔是今年3月的農作物,近期則採收福山萵苣,全部農作物都由2歲幼童親自種植,包含從最初的翻土、播種、澆水和採收,幼童更參與烹飪,利用安全的塑膠刀切菜,「都變得愛吃青菜了」。

公托裡的開心農場原來是座花園,呂芯瑀說,花草雖然可以美化園區,幼童感受卻不深,為讓幼童有更多生活體驗才改種作物,藉由種植過程讓幼童學習照顧、付出,產生同理心、愛心等感受。

昌平公托老師設計一系列教學,以紅蘿蔔為例,首先利用「紅蘿蔔與小白兔」故事書,讓幼童了解紅蘿蔔形狀、什麼動物最喜愛,再以安全器具讓幼童練習翻土、播種等。

「植物最常聽生日快樂歌」,老師李英雪笑說,每月舉辦慶生會,幼童最熟悉的歌曲就是生日快樂歌,每當為植物澆水時,他們總突然唱起,唱完後要植物乖乖的、好好長大。

2歲幼童負責種植,1歲幼童負責每日觀察成長過程,呂芯瑀說,幼童們上下學時,總會很興奮拉著父母去看他們的植物,變成一種親子活動。

陳姓家長表示,以前孩子只要吃到綠色蔬菜,一定馬上吐掉,現在不僅大口吞下,還主動要求要吃青菜。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漫畫家來了 瑞穗奇美國小賺到一面牆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48633

東海岸文教基金會從7月6日起,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瑞穗鄉奇美部落與富源社區舉辦1連7天的漫畫營隊,邀請漫畫家敖幼祥帶領漫畫家們和全台小朋友,到社區與當地小朋友一起上漫畫課。

漫畫營首站到港口國小,將可愛的小螃蟹畫上牆面,生動活潑的畫面讓人看了心情大好。營隊隨後到秀姑巒溪中段的奇美國小,敖幼祥等漫畫家與小朋友們在社區到處走逛,認識在地特色,也成了彩繪的靈感來源。



◆ 漢學熱 老外青年瘋譯中國文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11000924-260301

旺報 2015年07月11日 記者李侑珊/綜合報導

老外瘋譯中國文學!「2015青年漢學家研修計畫」近日在北京開班,吸引來自美國、俄羅斯、法國、印度、以色列等30多國青年漢學家參與,他們之中不只有人翻譯《紅樓夢》、徐志摩詩集、莫言與韓寒小說,其中一位埃及女生還翻譯台灣作家龍應台、席慕蓉等人作品,介紹給阿拉伯讀者。

《中國青年報》報導,大陸文化部、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2015青年漢學家研修計畫」,共36位國際青年漢學家參加,其中來自埃及的梅,在開羅大學攻讀中國文學,由於英語文學作品幾乎都翻譯成阿拉伯語,「讀者都快覺得膩了」她認為中國文學對阿拉伯國家比較新鮮,才開始慢慢接觸中國文學。

讀過許多中國當代文學的梅表示,她最喜歡的作品是中國名作家畢淑敏《誰是最重要的他人》,也時常讀張愛玲、林語堂等名家名著,2年前開始翻譯中國文學,曾譯過台灣作家席慕容、龍應台作品及大陸韓寒《這裡會長出一朵花》等,希望「讓阿拉伯讀者更方便的了解中國」。

也有老外對中國古代文學感興趣。「翻譯《紅樓夢》是我大學時候的夢想,」來自保加利亞的韓裴直言,非常喜歡明清小說,「第一次看到《紅樓夢》就被它迷住。」韓裴目前除了已譯完《紅樓夢》第一冊,也譯了莫言《生死疲勞》及徐志摩詩選、鄭振鐸、葉聖陶等作品。

來自法國的白麒麟15歲開始讀《史記》,這是他首度接觸中國古代文學。當時「一邊看文言文,一邊看中文,一邊看英文」的白麒麟認為,司馬遷文字非常出色,開啟他學習古代漢語的動機。(旺報)

※ 相關報導:

* 苗栗300小朋友唱戲 客家唸白有模樣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48542

「客戲一夏」客家戲曲研習營昨天在苗栗縣國際文化觀光局中正堂結訓及發表成果,11所國小三百多名學童輪番登台演出,不論唸白、唱腔、身段等基本功都「有模有樣」,成為未來客家戲曲傳承的火種。

客家戲曲暑期研習營由慶美園文教基金會、榮興採茶劇團承辦,4年來參與的學童、學校愈來愈多,今年首度進入中正堂的大型舞台展現成果,客委會主委劉慶中還專程來觀禮,欣賞學童活力十足的表演。

* 台師大孔子行腳 兩岸300生偏鄉課輔
http://udn.com/news/story/6885/1049319

台師大發起的第六屆「孔子行腳」,今年有22所大學近300位兩岸四地學生參加,今天起到8月初前往兩岸30所偏鄉學校,當弱勢學生的課輔志工。

曾罹患腦瘤的台師大特教系特殊生邱昱東,小學時發病,曾接受12小時開顱手術,病情穩定後申請床邊教學及在家教育;自己的求學過程持續受到受公益、社福團體協助,視力不到0.05嚴重弱視的他,決定報名參加課輔志工,要幫助偏鄉學童。



◆ 美國數理學位 逾半歸國際學生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047671

世界日報 編譯和釗宇/綜合9日電 2015-07-11

丕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新公布的調查顯示,在美國獲得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高等學位的人中,超過一半是國際學生。

根據全美教育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的數據,雖然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國際學生只占11.6%,但在獲得工程學博士的人中,有57%是國際學生,這個數字在計算機和信息科學(電腦和資訊科技)博士學位、數學和統計學博士中分別為53%和50%。

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鮑烏(Mohammed Baoum)在亞利桑納州立大學研讀工業工程,他說:「美國企業和政府在工程研究方面大量投資,這讓世界各地的有才之士前來學習工程學。而且,美國的氛圍也鼓勵和支持人們研讀這些重點學科。」

研究發現,相較於美國大學生,國際學生更集中於STEM學科。商科仍然很受歡迎,招生人數達到18萬8179人,工程學科排名第二,有16萬128人,而有6萬5291人就讀於資訊科學。

同樣在亞利桑納州立大學學習的印度學生庫馬(Yashwanth Kumar)說:「工程學和商科是最吸引國際學生的兩個學科。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的學生,他們占了美國工程學科學生的一大半。」

研究還表明,一些大學經常委任特派員招收國際學生,而這個做法已於2013年被全美大學入學輔導人員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肯定。

※ 相關報導:

* 中國學生造假 崩壞美大學申請系統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047669

「考試作弊」、「成績單造假」以及「推薦信偽造」,已成為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的三大弊病,甚至誤導在中國的學生認為「欺騙造假」是申請美國大學的主要途徑。出席目前正在舉行的「美國大學入學輔導人員海外協會」(Overseas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年會的代表憂心表示,中國學生申請入讀美國大學的系統,實質已經崩壞。

fsj 提到...

周行一/教育問題應得到全民關注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050519

聯合報 周行一 2015-07-12

許多人問:「台灣的未來樂觀嗎?」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有太多的變數決定我們的未來,國際政經情況、氣候的變遷、台灣的對外貿易關係等等,不一而足;不過「人」,也就是我們自己,才是決定台灣未來的最重要因素,就像成語「人定勝天」的意思,「人」有能力可以扭轉乾坤,改善現狀。

任何一個機構的領導人或管理者最關心的,就是組織內是否有足夠的人才能夠做事。我們常聽別人說,人對了事情就對了,人不對,機構的策略、資源分配、組織設計、流程管理等都不可能會對,國家更是如此,不僅我們每一個人都擔負著社會進步的責任,我們選出的民意代表與政府官員更是決定國家方向與行政效率的人。

所以人力資源的素質應該是我們大家最關心的。教育是改善人力素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台灣的父母非常重視教育,都願意不計成本地投資在子女的教育上,但是教育的生態環境卻不是個別父母可以掌握的,良好的教育制度設計,才可能產生優質的教育環境。教育的生態環境包含了正規教育學校、其它具教育功能的機構(例如補習班、托兒所、代辦申請國外學校入學的機構)、為學校提供服務的機構(例如營養午餐店、校車)、主管機關(如教育部、勞委會等)、學生、家長、父母等,它們之間的關係、互動和行為決定了教育的良窳。

明年初是總統與立法委員的選舉,在民主社會中,選舉議題多元化是正常的現象,兩岸關係、社會福利、社會公平、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等當然應當受到重視,但是教育這個最關鍵的議題在歷次選舉中卻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有許多大家應該多關心的教育問題,需要受到未來的總統及立法委員的高度關注。例如:

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投資不夠,當新加坡、香港、澳門、中國大陸都在策略性的投資高教時,台灣如果學費不能漲,該怎麼辦?

很多父母願意投資在子女教育上,卻不知道自己如何教育子女,父母該向誰尋求協助呢?

當所得差距擴大,弱勢孩童已輸在教育的起跑點時,該如何真正做到教育機會均等呢?當高中正規教育的成效得不到父母的信任,學生上補習班的情況愈來愈惡化時,該如何確保學校教育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呢?

當政府為了教改做了這麼多努力之後,父母、學生及學校仍然以分數至上為教育成果的最終檢驗標準時,如何真正做到平衡的高中教育呢?

當年輕人的所得增加緩慢,反映的是工作技能的附加價值不夠時,該如何教育出擁有創新能力的年輕人呢?

當年輕人的英文能力低落,國際觀跟不上我們的競爭對手時,該做什麼才能扭轉頹勢呢?

以上這些問題只是台灣諸多教育問題的少數例子,教育問題經緯萬端,非常複雜,需要政治領導人的高度重視,並大力喚醒民眾的注意力。民主政治是兩面刃,優點是人民可以自主選擇政治領導人,但缺點是政治領導人會追隨民意,當民眾不重視教育議題時,政治領導人對教育議題的關注也會減少,所以父母們應當努力瞭解當前的教育問題,多方參與教育問題的發生與討論,一方面可激發政治領導人的關注,另一方面可避免重要議題被少數人主導。

教育是最重要的事,但因為迫切性低,經常被我們忽略了,所以應當得到全民的關注,以免積重難返,造成無法承受的後果。

(作者為政治大學校長)

※ 相關報導:

* 創價夏令營 花蓮陪偏鄉學童玩暑假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50190

台灣創價協會昨、今日在花蓮縣秀林鄉富世國小舉辦「歡樂夏令營」,30名東吳大學青年志工帶著小朋友闖關玩遊戲,活力四射;創價協會說,今年總共有近300名大專青年到全台8個縣市的偏鄉小學舉辦夏令營,要讓孩子們在暑假玩得開心、並從中學到團隊互助的精神與更多知識。

為關懷偏鄉孩童成長,台灣創價學會從2000年起,連續15年深入原住民部落、離島、農村、漁村等偏鄉地區舉辦「創價歡樂夏令營」,為當地孩童安排暑期學習與活動。



◆ 教練操壞手肘 前少棒新星淪毒蟲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897144

自由 2015-07-12

〔記者王捷/台南報導〕世界大學運動會台灣棒球隊前天完封韓國隊,國人守在電視前歡呼,但18歲的阿東(化名)卻笑不出來,因為曾是少棒選手的他正在警局做筆錄,須交代毒品來源,他怨嘆:「若非教練帶我去打類固醇針,把手肘操到報廢…;唉,只盼再站上投手丘,投一場好球!」

在網咖拉K被逮

昨日凌晨零時許,台南市警方在網咖臨檢,聞到包廂傳出K他命臭味,看見髒兮兮的阿東與友人癱在沙發床,警員問2人是否吸毒?阿東坦承吸K他命及安非他命,警方將阿東帶回警所,他才說出他從少棒選手淪為毒蟲的不堪回首。

球速飆到120公里

阿東說,他加入國小棒球校隊,球速最高飆到時速120公里,當時沒人碰得到他的球,靠著直球和滑球,他當上王牌,某間國小有意挖角,他還常頂替該校的選手當援兵。

選入縣市代表隊

全國少棒錦標賽預賽前,阿東發現右手肘不太對勁,似乎罹患「棒球肘」,但為了替學校爭光,也為了選上代表隊,他咬緊牙連投3場,投出上百顆球,最後果真被選入縣市代表隊,當時入選的,還有現在南英商工打棒球的林安可。

阿東回憶,他雖然以高球速技壓群雄,並得以入選縣市代表隊,但當年5月,右手肘已無法伸直,代表隊的A教練偷偷跟他說,要帶他去打消炎藥,他和高姓隊友及高的家長,開車到台南東區一家「沒有掛招牌的診所」,在此和A教練會合,打完針,手就能伸直了,但投了沒幾場,手肘就開始惡化,最後只好下場。

教練帶他打類固醇

阿東說,事後他從隊友口中得知,那一劑「消炎藥」其實是「類固醇」,雖然比賽時他沒被驗出禁藥,但病情因而拖延,升上國中後,他的手肘就報廢,球員生涯就此結束。

阿東看著林安可在球場發光發熱,代表台灣參加亞青盃、黑豹旗盃,自己什麼都沒有,心裡自怨自艾,因他無心讀書,家人要他出去工作,但他什麼專長都沒有,只好用體力去當粗工,但2年前誤交損友、碰觸安毒,人生開始墮落。

阿東說,他在爭取少棒代表隊選手期間,感覺自己是消耗品,現在回頭看,仍充滿感慨;如果還有機會,他想跟教練說:「我好想打棒球!」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魔鬼教練:有印象 沒帶過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897146

前棒球選手阿東淪為毒蟲,還爆料被A教練帶去打類固醇,A教練昨對阿東還有印象,他否認帶他打過類固醇,還嘆氣說,若教練好好保護阿東,也許他也有機會成為台灣之光。



◆ 教練為了贏球 賠上孩子人生?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897145

自由 2015-07-12

記者王捷/特稿

電影《KANO》棒球教練近藤兵太郎帶著雜牌軍打進甲子園,他要球員們「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令不少戲迷感動落淚,許多年輕球員也懷抱夢想站上球場,但是現實真的與電影一樣勵志嗎?又有多少青少棒球員為了贏一場球,卻輸掉自己的人生?

有些家長讓孩子加入校隊,是為了讓孩子找到適合的興趣,但部分家長則是希望孩子能成為下個「台灣之光」,為了站在職業球場上,十幾歲的青少年為了贏、累積賽事,面對教練再嚴苛的要求,都會咬牙苦撐。

有少部分惡質教練,為累積自己的經歷,即使得知選手受傷,依然要求孩子用毅力上場。一名青少棒校隊的隊員說,他曾看見教練為了打進全國賽,把隊上一半的選手操到手臂斷了韌帶,甚至替選手注射禁藥。

他說,這樣的歪風行之有年,至今依然存在。那些身體受傷的選手,如同消耗品般被丟棄,有多少孩子不僅輸了球、毀了前途又毀了人生?

也許,為了練球、為了贏得比賽,在球場上受了傷,聽起來很壯烈,但球迷看完一場勵志的比賽後,又有多少人關心受傷球員的前途?

棒球之所以有國球封號,是因為棒球曾為台灣贏得光榮,但政府官員們除了與球員站在一起在鎂光燈下合照,又有多少人在乎這些夢碎球員的未來?

fsj 提到...

上海來的孔子後代 南投原鄉教古詩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53801

聯合報 記者陳妍霖/仁愛報導 2015-07-14

學孔子周遊列國有教無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發起「孔子行腳」活動,號召兩岸菁英大學300位大學生當起營隊小老師,用愛教導偏鄉學生,其中一位老師還真的是孔子後代子孫,名叫孔亞茹,她和仁愛鄉仁愛國中原住民學生跳土風舞、用古詩教數學,讓學生直呼「這個課很另類」。

「大家好,我是孔子第75代子孫」25歲的孔亞茹是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業學院研究生,報名參加台師大舉辦的「孔子行腳計畫」,首次到台灣,就到南投仁愛鄉,活潑外向的她,早備好教學方式,要讓原住民學生輕鬆學數學。

孔亞茹說,原住民學生好活潑,很容易打成一片,不過問「喜不喜歡數學」,竟無人點頭,她的強項是數學,決定來個「古詩教學法」,將古詩融入數學題,就像背唐詩一樣,讓數學算法變得趣味,而不是填鴨式背公式。

仁愛國中2年級生翁聖傑說,前晚在校夜宿時,就和「孔老師」互動,還一起「四手聯彈」練琴;學生古慶安則說,亞茹老師好有趣,跟課本中的孔子差好多,沒想到她竟是孔子的後代,完全無法把她和孔子聯想在一起。

孔亞茹說,老爺(外公)、媽媽、小姨、舅舅都是老師,自己也想從事教職,感謝台灣給了「當小老師」機會,希望未來能落實孔子精神,幫助偏鄉孩子。

臺灣師範大學在2009年發起「青年踏尋孔子行腳計畫」,學習孔子周遊列國、有教無類精神,號召台灣、大陸、香港及澳門各菁英大學大學生到偏鄉學校做課業輔導,計畫邁入第6年,越來越多大學生響應,今年有300位大學生參加。

仁愛國中校長李孟桂說,兩岸學生是「最活的歷史教科書」,能讓學生體驗不一樣的上課。

※ 相關報導:

* 家扶夏令營 受助生帶學弟妹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53849

花蓮家扶中心玉里服務處從7月13日至25日,連續兩周舉辦暑假兒童夏令營,今年的課程較往年豐富,帶隊志工哥哥、姐姐們以前也是受助學生,回來帶「學弟妹們」,感覺特別親切。

* 體驗割稻 愛上光腳踩泥巴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53872

為讓孩子們過個不一樣的暑假,三星鄉大洲國小昨天安排60名學生跟著社區老農陳文連戴著斗笠,頂著豔陽體驗割稻,並品嘗傳統米食點心、學習稻穗生長知識。

....「推廣食農教育,也讓孩子過一個不一樣的暑假!」校長劉文勝說,大洲地區是傳統農村社會,孩子多數沒有務農經驗,學校向農委會農糧署提出104年學童割稻體驗計畫,從上學期起安排系列食農課程,包含插秧、養護,撿拾福壽螺,讓孩子透過跟泥土、稻苗的接觸,對土地產生認同和情感。

* 農入龜山生活 教孩子玩茶藝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53938

不一樣的夏令營!龜山區農會將在地農產融入營隊,為期7周「農入生活」課程,認識在地農業。

「誤以為綠筍子長樹上,沒親眼看過茶園」龜山區農會推廣部主任林秀玫說,不少孩子家裡務農,卻對在地農務不甚熟悉,茶葉、綠竹筍、苦茶油都是龜山區在地著名農產品,孩子卻不了解,實在很可惜。

....筍農吳文貴三代種綠竹筍,往年參加北區綠竹筍競賽品質好,屢屢得獎,今年也在99位筍農中,獲優等獎。吳文貴說,種出好筍沒啥特殊祕訣,「努力做、踏實做」。

* 主題書展太熱烈 奇幻棒球拚場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53837

「現在,連第1檔棒球書展都無法下檔,讀者太熱情了!」花蓮縣文化局圖書館今年推出「主題書展」深耕閱讀,原本計畫1年展出4個主題,沒想到第1檔「棒球主題書展」就卡關,全縣各學校反應熱烈,無法下檔;圖書館不得已,只好依原計畫推出第2檔「奇幻書展」。兩個主題書展都很受歡迎,也形成1、2檔同步展覽的盛況。



◆ 誰能馴教改怪獸 誰就贏2016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054028

聯合報 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2015-07-14

二○一六大選已開跑,政治經濟議題又成辯論主軸。然而,比起統獨、兩岸、主權等「大」問題,參選人應更關注內政,特別是教育議題。過去台灣得利於教育普及,培育很多優秀人才,造就亞洲四小龍龍首的經濟奇蹟;然而經過二十多年的教育改革,我們的人才優勢卻逐漸衰退。

教育要多元化,這個本質並無錯誤,但以烏托邦式的理想主義及妄想追求「一步到位」的狂熱來主導改革,卻使得教育亂象叢生,甚至連原本單純的升學方式,都成為李家同教授口中「折磨」年輕人的元凶。

以大學考試為例。過去的一次聯考變成二次,從二月的學測到七月的指考,不但時間拉長,而且入學方式複雜,遊戲規則多變。原本學生只要關注課業就好,現在還要擔心各種志願選項的成敗機率,對於自己及家長都是一種煎熬。大多數人在無所適從之餘,只能求助於補習業者,因此造就了不論是學測、繁星、申請、選校、口試、指考都有各類補習班「服務」,補習亂象更勝以往,而家境不優的學生也易因資源不足而處於弱勢。

再以國中升高中而言,過去的基測就變來變去,從二次基測到一次基測,從量尺計分改為傳統計分,先取消後增加的作文考試等。一直到現在的十二年國教,美其名為免試免費,實際上卻名實不副,而且顢頇躁進,配套未完整就強行上路,再來邊做邊修。去年作文比序風波大家都還記憶猶新,今年全國十五就學區各有玩法,連兩年制度不同,明年超額比序方式也還未定案,最可憐的就是如白老鼠的學生,及心焦卻不知如何鼓勵子女的家長。

教改一路走來,升學壓力未除、補習更形猖獗;技職制度凋零、大學無限擴充;教育素質沉淪、社會階級銳化。現在青年失業率高漲,產業卻找不到合適的人才,「學成無業,產業無人」成了台灣最窘迫的現況。教改至此,只能說荒腔走板,成了掏空台灣競爭力的大怪物,應該痛定思痛,做一停損。四月民調顯示,有七成民眾認為聯考最公平,六成支持回到聯考,兩成三支持多元入學,只有一成六認為多元入學比較公平。雖教育部長以「教改不走回頭路」,斷然排除恢復聯考的選項,但我認為台灣對教育一直有個迷思,認為舊的不好,要全盤推翻,即使新的方式或制度證實有問題,還是要撞破頭不回轉,繼續為改而改。事實上如果現今的教改解決不了原先的問題,為何不能考慮回到舊制?

現在應該是以宏觀視野來重新思考台灣教育方針的時候了。教育應回歸到一個單純的體系,讓學子可以專注在課業精進,品德培養,而不是在升學方式上錙銖必較。同時,也不必全盤複製國外制度,國情文化不同,台灣應好好規畫自己的百年大計,以培養國家未來的棟梁人才。

教育問題牽連廣大,影響深遠,只要有子女的家庭,都會遭遇同樣的困擾及煎熬。我相信哪位總統參選人可以提出務實可行的教育政策,必可得到廣大有切身之痛的家長支持,成為選戰贏家,盼各參選人正視之。



◆ 華府觀察/種族問題 引燃美版課綱爭議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054203

聯合報 華盛頓記者賴昭穎 2015-07-14

白人青年魯夫在南卡羅來納州一座非裔教堂槍殺九人,在輿論壓力下,南卡州議會修法撤下懸掛在州議會前、被視為象徵種族主義的邦聯旗;就連德州今年秋天起使用的新版教科書課綱,部分觀點也引發非議。

槍擊案導致撤旗,在於凶嫌是名白人至上分子,並在社群網站張貼多張與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作為南方軍旗的邦聯旗照片;儘管許多人認定這面旗象徵南方人的傳統與榮耀,但是在引發種族仇恨犯罪的負評下,南卡州議會只能撤旗平民怨。

而德州社會教科書新課綱會引發討論,也是在於討論南北戰爭史觀時碰觸到種族問題的敏感神經。德州教育委員會通過的課綱認為,當時引發戰爭的原因是「地方主義、爭取各州權利與奴隸制度」,遭質疑刻意淡化奴隸制度。

對於南北戰爭的原因,美國歷史學會執行主任葛羅斯曼指出,南方十一州的領導階層當時捍衛居民擁有蓄奴權,南北戰爭就是因為奴隸制度的戰爭。

透過歷史教育,可以讓下一代了解他們是誰、他們來自何方,不過,德州的課綱爭議除了看到政治力介入,也凸顯美國社會保守派和自由派人士的兩極意見。在共和黨主政的德州,決定課綱的教育委員會共和黨委員占了多數,註定了課綱方向;然而,課綱爭議只是保守、自由派人士角力的另一個戰場,因為雙方都想透過教科書影響下一代認識歷史的角度。

從南卡教堂槍擊案觀察,邦聯旗只是個象徵,關鍵在於觀念的養成與對歷史的認知,尤其在一個言論自由的社會,偏差的歷史認識加上激烈言行,只會釀成更多悲劇。

台灣近來也因為課綱微調引發爭議,凸顯內部不同的史觀,但在爭辯之虞,要省思的是教育是百年大計,歷史真相不是誰可以扭曲的,關鍵在於從認識歷史中,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下一代。

※ 相關報導:

* 反黑箱課綱 學生衝國教署抗議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97708

全國高中生反黑箱課綱,怒火延燒、行動升級!面對教育部八月將強推微調課綱,昨抗議高中生前往國教署陳情,卻遭鐵捲門阻擋衝撞,學生激烈行動造成鐵捲門變形,學生們感慨說:「鐵捲門變形我們承擔,但台灣教育變形了,官員們要承擔嗎?」昨日抗議學生顧及推擠鐵捲門時有同伴受傷,決定暫時撤退,一週內將會採取進一步行動,高喊說:「我們會再回來!」

fsj 提到...

大學生到新埔 帶孩子玩藝術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56262

聯合報 記者林麒瑋╱新埔報導 2015-07-15

東吳大學基層文化服務社團最近到新竹縣新埔鎮文山國小,為35位學童舉辦免費的藝術創作體驗營,讓藝術帶進偏鄉,給孩子不一樣的暑假。

從藝術創作、認識藝術家、動手彩繪、團隊合作、人文關懷,豐富的藝術人文活動,讓偏鄉的學童暑假不無聊,許多家長都相當支持,家長說,「有這群熱心的大學生免費照顧孩子,真的很棒。」

「用孩子的眼界看世界」,藝術創作體驗營隊長吳馥真說,偏鄉孩子很多來自弱勢家庭,學習資源相對較都市學校孩子較缺乏,透過人文藝術的課程,可幫助了解孩子的想法,站在他們的立場去體驗世界。

吳馥真指出,學校因為有教育部的補助金費,針對校內服務性社團都有贊助,因此每年寒暑假都會到教育部訂定的教育優先區學校帶營隊,一方面讓偏鄉孩子有豐富的課程,另方面也與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有趣、好玩、不無聊」,學童吳懿恩說,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帶領下,學到好多東西;學童蒙冠廷說,參加營隊活動,比在家裡打電動有趣,學到許多課外知識,還認識很多不同文化。

文山國小教導主任郭榮治表示,偏鄉很多家長沒有多餘經費讓孩子去付費營隊,在這群熱心大學生的帶領,讓學童有多樣化體驗性活動,也讓他們有不一樣的學習歷程。

※ 相關報導:

* 與書海共眠 夜宿圖書館快報名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56220

來去圖書館住一晚!安定區圖書館辦理夜宿圖書館活動,邀請國高中學生來報名,一起感受與6萬冊書海共眠的難忘體驗,圖書館說,名額有限,手腳要外,晚一步報名,只能明年請早了。

* 父15歲讀武大 她14歲考上復旦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057677

今年高考第一批本科院校的錄取工作已經開始,東莞年僅14歲的女生袁一帆,以(理科)677分的成績被復旦大學錄取。值得一提的是,袁一帆的爸爸當年15歲就考上武漢大學,簡直「青出於藍勝於藍」。



◆ 花農打造反毒基地 推動紫錐花運動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56358

聯合報 記者段鴻裕 2015-07-15

毒品氾濫,校園反毒成了教育與檢警單位重視的工作之一,為讓反毒觀念深入校園,教育部花蓮縣聯絡處在國立花蓮高農設置「紫錐花專區」及紫錐花廣場,宣導花農及全縣校園打造為無毒、健康的環境;花農也在學校廣植花材、林木,讓縣民更深入了解花蓮農產、森林與園藝等的優勢。

紫錐花被視為反毒象徵,國立花蓮高農與教育部花蓮縣聯絡處合作,以花農為花蓮縣推動校園反毒的重要基地之一,擴大推廣「健康反毒意象」,期盼各級學校從推動紫錐花的活動為起點,配合多元且具創意的宣導,讓校園成為友善純淨的學習空間及各鄉鎮市反毒基地。

花農校長鍾順水說,紫錐花被賦予「健康、反毒、愛人愛己」的意象與精神,花農雖在3月舉辦植樹節時就大力推動紫錐花運動、廣場,但花農只是全花蓮縣校園反毒的起點,最重要的是透過教育部與學校的合作與用心,引導學生不受毒品的危害與誘惑。

對花蓮師生而言,紫錐花運動不只是反毒,從今年3月至今還未滿半年,花農更透過紫錐花的運動與推廣,遍植紫錐花苗,各班悉心呵護,並由園藝科主任吳靖渝協助,研製多種花茶及附加價值,讓反毒宣導增加更多社區的關懷,也連結與全縣13鄉鎮市民眾的共鳴,期盼以紫錐花的柔性展現校園反毒、防毒的用心。

fsj 提到...

數奧從第3退步到第18 台灣史上第3差
http://udn.com/news/story/6886/1058257

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2015-07-16

在泰國舉辦的2015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金昨頒獎,美國、大陸、南韓分獲前3名,我國獲4銀、1銅、1榮譽獎在104國排第18,是歷來排名第3差,比史上最佳的去年第3名退步15名。過去最差的2次是1996年20名、2010年19名。

教育部國教署長吳清山表示,數奧出題形式改變,可能選手無法適應,加上各國高手競爭激烈,台灣要更努力,好好檢討,找出問題癥結,期盼明年表現更亮眼。這次6名選手都拿獎,應肯定與鼓勵。

至於數奧表現差,是否與12年國教政策有關,吳清山說,我國數奧成績起起伏伏,要觀察5到10年較準,如連續幾年成績下滑才能如此推斷。

獲獎者包括雄中吳邦誠、邱于賓、中一中廖泰甯、高雄鳳西國中鄭天鈞奪銀;另建中徐紹懷銅牌、中一中高暐竣獲榮譽獎。剛從鳳西國中畢業、保送雄中科學班的鄭天鈞是陣中最年輕選手,選訓期間表現傑出,原本有希望奪金。

培訓選手的新竹教育大學應用數學系教授洪文良表示,數奧分2天筆試,6題決勝負。今年6名選手對國家都很有使命感,但比賽身心狀況、臨場表現難預料;相較美國和大陸,台灣菁英學生人數少很多,歷年數奧都排前20名已很不錯,今年18名不算嚴重失常,但台灣學生的心理素質有可加強之處。

洪文良說,幾個傳統數學強國如英、德、日今年都排20幾名,還輸台灣。數奧開辦的原始目的,是要齊聚各國數學同好交流,不要太在意排名。



◆ 日8歲數學神童 已有高三程度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98277

自由 2015-07-16

8歲通過準一級 刷新日本紀錄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數學檢定協會15日宣布,剛滿8歲的數學神童高橋洋翔再次刷新紀錄,通過「準1級」數學檢定,相當於高中三年級程度,小神童接下來將挑戰有大學程度的1級檢定。

今年就讀小學二年級的高橋,連漢字都認識不了幾個,卻有超強的數學理解能力,解題和解說都難不倒他。日媒報導,高橋的父母在他2歲的時候就發現他的數學天分,當時他能以磁鐵積木拼出各種複雜的立體造型,3歲演算質因數分解,5歲開始挑戰數學檢定。

日本數學檢定協會從1992年起舉行數學檢定,程度由最低的12級(數數、10以內的加減法)到最高的1級(大學程度),包括第1級與第2級間的「準1級」、第2級與第3級間的「準2級」共分有14個等級。只要通過2級以上檢定,將視同具有高中畢業程度,免除數學必修課,而且升學考試中也能享有各種優待。

高橋5歲通過11級檢定後,每天花了1、2小時的時間練習,自己看書獨學或上網觀看教學影片,完全無師自通,去年10月他以小一生的身分通過2級檢定,寫下最年少的紀錄。今年6月高橋進一步挑戰準1級檢定,輕鬆過關,再度打破1名12歲小六生保持的紀錄。

高橋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天才數學神童,正在換乳牙的他在電視鏡頭前開心地解題,並且解說數學題的樂趣,房間的書架上擺滿了數學參考書、微積分、數學奧林匹亞等專書,裡頭夾雜的幾本「蠟筆小新」漫畫,據說是他在解題解累的時候用來消遣的,高橋也會以平板電腦玩將棋娛樂,偶爾會和弟弟玩數學解題遊戲。

高橋立志開發出像微分積分之類新的數學理論,他還打算把將棋數學化,找出屬於他的勝利方程式。



◆ 「沒當幹部只值0分嗎?」 台南家長要求縮小配分差距
http://udn.com/news/story/6913/1056213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2015-07-15

12年國教一群反對幹部計分的家長昨天到教育局陳情,要求針對現今的國三學生,未來升高中時,能縮小配分差距,教育局則表示,此時不可能更動比序項目,但應該可以調整配分,但權責在推動小組與教審會,將轉交家長的意見。

學生在校擔任幹部計分,台南市改來改去,去年推動小組決議廢除5級制,使得0幹部與滿分學生的配分差距從原來的4.8分,擴大到10分,引起部分學生與家長的不滿,而下一屆的學生則將取消幹部計分。

昨天10多名家長與學生由議員邱莉莉陪同,到教育局遞交117名家長的連署書及陳情書,由副局長王崑源代表接下。

由家長組成的0幹部家長受害聯盟表示,學測成績5A與5B相差10分,學生當不成幹部也差10分,有沒有當幹部竟然可以抵消學生國中3年在課業上的努力,實在太不公平。

既然明年又要取消,可以看出幹部計分爭議大,家長表示,不敢要求今年的國三生取消幹部計分,但希望能將4學期滿分改為3學期,同時縮小0幹部與滿分的差距,比照去年即可。

陳情者中一名鄭姓的國三女學生,表示從國一起就積極爭取當幹部,但因為班上的女生少,男生團結只選男生當幹部,她爭了5學期還是當不上,沒有幹部就是0分,她質問教育局「我真的只值0分嗎?」

※ 相關報導:

* 退休師:數位瓜分學生心思,語文能力不較以往
http://udn.com/news/story/6888/1056375

台中一中國文老師趙南華在教育界42年,今年退休,她有35年在台中一中任教,作育英才5000多名學生,主播蘇逸洪、台中市議員張廖萬堅都是她的學生。她分享教學心得說,教育熱忱最重要,但還要用心,孩子成績固然重要,照顧青少年的心更重要。

....趙南華42年教學資歷,歷經多次教育改革,她強調,使用部編本教材時,學生語文能力兼具深度與廣度,現在每科都要多元學習,難免壓縮時間,加上3C、數位、媒體「瓜分」學生心思,語文能力不可同日而語,「但教育是充滿希望的職業,不要過度失望」。

* 代課師媒合網 助偏鄉離島尋才
http://udn.com/news/story/6888/1058260

偏鄉、離島教師流動率高,校方即使一招、二招,甚至到十招都可能「等無人」,為媒合偏鄉離島教師聘任,教育部國教署推出「國中小代理代課教師人才庫平台」,昨天正式上線,突破以往只有單向的求職或求人模式。

* 學生當志工 校方、業者須投保
http://udn.com/news/story/6885/1059496

為避免大學生當志工淪為免費勞工,沒保險發生意外事故後求償無門,教育部青年署日前行文各大學,除學生平安保險外,學校或運用志工單位須為學生投保意外事故險。



◆ 唐獎簽約成大 培育女研究員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58591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2015-07-16

有「東方諾貝爾獎」美稱的唐獎基金會昨天與成大簽約,雙方將共同完成首屆唐獎得主布倫特蘭女士的心願,以她捐出的獎金500萬元,培養開發中國家的女性研究人員。

由台灣企業家尹衍樑設立的唐獎,總獎金高達5000萬元,去年頒發首屆得獎主,其中永續發展獎由挪威籍、有「全球永續發展教母」封號的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Gro HarlemBrundtland)獲得。

布倫特蘭獲獎後,將1000萬元的獎金全數捐出,其中500萬元供肯亞地區Milgis Trust保育團體運用,做為永續發展實務試驗及應用;另外500萬元則做為培育開發中國家的女性研究人員。

其中後者在中研院院士李遠哲的引薦下,將交由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負責執行。蘇慧貞與布倫特蘭都是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畢業成員。

蘇慧貞與唐獎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昨天在成大簽約,陳振川表示,唐獎重視協助獲獎者推行他們的理念,布倫特蘭將獎金捐出,也是希望她的理念能被更多人重視。

蘇慧貞表示,將利用500萬元經費,成大也配合投入部分經費,從明年2月起,連續3年舉辦「布倫特蘭女士周」活動,選拔開發中國家的優秀年輕女性學者,到台灣參訪及巡迴演講,並與台灣女性科學家互動,針對每一個國家不同的問題進行意見交換討論,最重要的是布倫特蘭也會參與。

fsj 提到...

8歲阿布愛畫畫 3D透視隨手塗鴉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64677

聯合報 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2015-07-19

竹科實小2年級生阿布,年紀小,卻能精準繪出3D立體空間圖像,題材多元豐富,獲新竹大遠百邀展,在一樓藝術迴廊展出作品;他兩歲開始,只要有紙張,就可以畫上一整天,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世界,這一習慣迄今沒變。

他以鉛筆或原子筆白描的作品中,城堡、古船舶、機器戰警或唐吉訶德、戰馬,都能隨手拈來,筆觸精細。3D透視圖,讓人難相信出自8歲孩子的手筆。

「他兩歲就愛畫」,媽媽說,阿布小時候拿到紙就塗鴉,還喜歡閱讀、玩樂高、看科幻影片、天文,「充滿了想像力」。

有一回,阿布到紐約,學建築的叔叔教他看建築圖,回來後,阿布嘗試畫透視圖,媽的朋友看他作品,難以置信的說,已有高中生的繪圖程度了。

阿布興趣廣泛,特別愛星際大戰、恐龍、天文及歷史、建築,作品中也有許多這類圖像,他也喜歡希臘羅馬神話,會應用讀過的書、影片,設計闖關遊戲、編劇,也畫迷宮給大家玩。

「他記性特別好」,阿布外婆說,曾帶他到日本,回來竟畫出飛機降落前看到的日本城市鳥瞰圖。

阿布每天很早到學校,利用早自修約30分鐘時間畫畫,同學利用虛擬貨幣爭相收藏,不過,有同學因比較誰收到的畫好而起爭執,導師最後禁止他「賣」畫。

阿布夢想當工程師、考古學家和建築師,從畫作中,可看出一些端倪,家人不希望影響他的創意,沒讓他到畫畫班學畫,家中也沒有遊戲機;他說,「我最喜歡無拘無束的畫畫」。

※ 相關報導:

* Fun風箏的孩子 宜蘭家扶偏鄉辦營隊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63049

宜蘭家扶中心關懷偏鄉弱勢學童,下鄉舉辦「Fun風箏的孩子」營隊,號召家扶中心大專、高中生志工籌畫活動,設計風箏製作、彩繪、施放技巧等課程,吸引30名學童參加,各自發揮創意把手的形狀畫在巨型大風箏,翱翔天際彷彿大蝴蝶,小朋友直呼「太酷了!」



◆ 吐司配開水 黃靖雯苦讀拚國立頂大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98774

自由 2015-07-18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因家境不佳,台中女中黃靖雯假日常二、三天只吃白吐司配白開水度日,懂事的她除學費外,不跟家人拿錢,靠在學校工讀及獎學金打理生活開銷,指考成績出爐,她考出可望上政大以上的成績,盼選財經科系,未來早日協助改善家計。

除學費 3年生活費全數自理

黃靖雯父親擔任焊接工,因祖母臥病在床,母親須照料無法工作,一家六口生計全靠父親的二萬元月薪支撐,生活辛苦,卡在祖母有房子,申請低收入戶未能過關。看著父親辛苦的身影,懂事的她三年住校,除學費,生活費全數自理,靠在學校工讀及綠苑助學金支應生活及求學所需。

不過,扣掉學用品支出,獎學金所剩無幾,工讀金最多每月約二千餘元,因假日的三餐及平時早餐均要自理,她只能精打細算度日,每個月僅回家兩次,假日宿舍不供餐,一餐花費若要超過五十元,就會猶豫半天,假日時她常只吃白吐司配白開水,一條白吐司可以撐二、三天。

之前高三辦三天兩夜的畢旅,需要四千餘元,她因能力有限,掙扎後決定不去,最後在學校補助下才成行。個性獨立的她,從不向家人抱怨訴苦,不願家人擔心,她說:「忍不住了,躲起來哭一哭也就好了。」

黃靖雯指考考出第一類組四一八.五分的好成績,把生活物欲與休閒降到趨近於零的黃靖雯說,既然來自經濟弱勢,苦讀及自立自強就是唯一的方法,想讀財經相關科系,未來盼能早日改善家計。



◆ 磁性磁磚黏牢掛勾 高工生妙發明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98864

自由 2015-07-18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很多人都知道磁鐵接觸金屬會產生相吸作用,卻不曾想到,把鐵粉混進磁磚黏土,做出帶磁性的磁磚,就可解決生活中的不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附屬高工建築科學生陳盈儀、陳桓暄、倪靚安發揮點子王的創意,設計出名為「磁性磁磚」的作品,讓磁鐵掛勾可牢牢緊貼磁磚,掛勾不掉落、磁磚更不會因為釘上鐵釘,出現裂紋,還可重複使用,作品取得台灣專利。

三位同學這項作品一路從台灣中區科展特優、全國科展佳作嶄露頭角,上月進軍國際競賽參加美國匹茲堡發明展,摘下金牌和特別獎;本月又在今年「台灣國際創新發明暨設計競賽」榮獲發明類青少組iVAN金牌,一特優、一佳作、二金、一特別獎,相當了不起。

「蛤!裂開了!」、「怎麼又脫落了!真煩!」日常生活中為了方便,在牆壁吊掛衣服或飾品時,常會用鐵釘釘牆壁,或使用吸盤、背膠掛勾,如此一來,不是破壞牆壁,就是掛勾不牢固,甚至不慎釘到手瘀傷,缺點一大堆,學生發明的「磁性磁磚」,輕鬆解決惱人的問題。

獲獎學生陳盈儀說,他們在老師王秀芳、張盛進指導下,把在「工程材料課」中學到的原理,運用設計概念,在磁磚材料的陶瓷黏土中,混入金屬鐵粉,再製作模具,做出不同尺寸的磁磚,並以「蝶古巴特」藝術拼貼手法美化磁磚,為磁磚穿上漂亮的「外衣」,磁磚變磁鐵,「磁性磁磚」就此誕生。

父親是建築工人的獲獎學生倪靚安,從小到工地幫忙父親攪拌水泥,研發過程,實務經驗派上用場。倪靚安說,他們重複實驗黏土與鐵粉的混合比例,且為了克服磁磚角邊翹起或磁磚裂開的問題,要做到完美的表面平整度,光製作模具就花了好多時間,不斷從失敗中學習經驗。

「獲獎是師生團隊的榮耀!」學生陳桓暄說,花了近二年完成作品,投入後才發現研發專利的可貴。

fsj 提到...

6線公車科學之旅 穿梭府城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66358

聯合報 記者鄭維真/台南報導 2015-07-20

第55屆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昨晚起在成功大學與台南一中登場,共有7個主題展示館,除了科展競賽展覽之外,也有闖關遊戲、動手做科學等,寓教於樂,適合親子體驗。

今年全國科展由台南市政府主辦,昨晚辦開幕典禮。市長賴清德表示,這屆規模最大,有391件作品參賽;另外還安排科學之旅,以台南市6條幹線公車作為6條科學旅遊路線,一面探查科學,同時還可了解大台南之美。大會代言人李遠哲勉勵來自各縣市科學菁英,期許未來能成為國家科學發展的根基。

台南市教育局指出,7個主題展示館分別為國家太空中心、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微軟、公共電視、飛鼠部落、Fab Truck 3D巡迴車及陽光行動小學,提供豐富的科學教育活動。

國家實驗動物中心擺出各種實驗動物皮毛標本,讓學生們認識實驗用的動物。中心副主任王繼廣表示,目前台灣1年實驗動物用量約需100萬隻,主要以鼠類為大宗;另外也有果蠅、兔子、雞、魚、狗等實驗動物。希望不濫用,落實「3R5F」,包括取代、減量、實驗精緻化,並讓實驗用的動物免於飢渴、生理不適、痛苦和疾病、表現正常行為模式、減少恐懼和壓力等。

國家太空中心則以1比1打造明年將發射的福爾摩沙衛星5號模型,放置會場展示;並有福爾摩沙衛星2號所拍攝的台南市衛星影像圖,讓台南市居民從不同視角重新認識居住的環境。

本屆全國科展除科展競賽展覽,也有科學遊戲闖關攤位、動手做科學、天文主題展示區、自造者主題展示區、科學主題館、大型科學藝術舞台劇等,活動起至25日。



◆ 台南「行動書桌」免費讀 下周日還有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66292

聯合報 記者鄭惠仁/台南報導 2015-07-20

台南社大呼應東南亞主題書店「望見」的「帶一本看不懂的書回台灣」活動,以「行動書桌」免費提供東南亞移工借書回家閱讀。昨天雖僅有少數人借書,但要傳達的是交流,及想了解移工想要什麼樣的文化活動?

台南火車站附近每到周末假日,聚集許多東南亞移工,他們選擇在台南公園散步、聊天、野餐、運動,也在附近巷道餐廳聚餐及唱歌。

桃園的「望見」書店為了提升移工的活動層次,正發起「帶一本看不懂的書回台灣」活動,希望提供書本讓東南亞移工閱讀家鄉文字。台南社大為讓民眾能更了解東南亞,也開設「城市偵察團」、「來點東南亞」課程,並和「望見」搭上線,借調印尼、越南、泰文共50本書;昨起在台南公園旁設置行動書桌,希望吸引外籍移工借書回家閱讀。

「這裡有你們國家的書籍,可免費借回家閱讀!」路經移工有人行色匆匆,沒有被吸引;但也有停下來看書,只是都不想借回家。城市偵察團課程講師吳比娜表示,雖然借書的人數少,但也看見移工不借書的原因,包括陌生、沒興趣或沒時間逗留,將會改善活動方式,下周日26日會在台南公園舉辦第二場次活動,將透過移工間互動及看表演,引起借書的興趣。



◆ 生物奧賽 我奪3金1銀排第五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0000304-260114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20日 林志成/台北哥本哈根越洋採訪

今年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第26屆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成績昨揭曉,在60個國家、234名選手中,我國得3金1銀,國際排名第5。這次競賽首度採平板電腦應試,一些國家抗議不公平,所以最後僅有閉幕儀式,未舉行頒獎。

我國4名選手中,嘉義中學林柏翰、建中吳孟忻及李柏陞等3人獲得金牌,台南一中洪學宇獲銀牌。這次競賽中,中國大陸及美國得4金,新加坡、韓國及我國皆得3金1銀,但計算總積分後,我國排名第5。

我國代表團團長、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趙大衛表示,這次競賽採無紙化進行,不管是理論或實驗題,選手都要在平板電腦操作或上傳結果,不少國家選手抗議,部分成績也有疑義,最後連頒獎典禮都未舉行。下屆主辦國越南已表示,明年不會採平板電腦來比賽。

趙大衛說,我國得到銀牌的洪學宇,就是因為實驗做完後,無法將3張照片上傳網路,成績受到影響。此外,我國生物教育上課時數偏少,加上不夠重視實驗,培訓過程學生還要學很多東西,造成比賽時不夠熟練,是今年總成績較往年略退的原因。

我國表現最佳的選手是林柏翰,個人成績排世界第8。林柏翰的父親林春發說,柏翰是個內斂、沉穩的孩子,平時話不多,但卻可以自己在書店看書一整天,自學能力不錯。此外,柏翰從小就接觸大自然,喜歡觀察動植物,可能因此對生物科產生興趣。

林春發表示,柏翰昨天有打電話回台灣說自己得了金牌,語氣相當高興。柏翰現在才要升高三,目前還在廣泛探索興趣中,大學不一定會讀生物系。

我國自1999年起參加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國際平均排名為前3名,今年掉到第5名,略微退步。根據規定,在這項競賽獲得金牌、銀牌、銅牌的學生,除了可保送大學生物相關科系外,還可分別得到20萬元、10萬元、5萬元獎學金。(中國時報)

fsj 提到...

多媒材美勞 學童用穀物玩拼貼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68345

聯合報 記者翁浩然/頭份報導 2015-07-21

苗栗縣頭份鎮信德國小暑假開辦多媒材美勞課程,作品主題包含小熊穀物壁畫、美化環保杯等內容,運用生活中的物品結合學童想像力,打造獨一無二的創作藝術,昨天開課學童將不同穀物排列組合成個人化壁畫,特別又吸睛。

信德國小今年暑假配合鎮公所暑期樂活學習營開設創意課程,益智學具數學活動營運用智慧積木讓學童製造出飛鏢、面具、車輛等,另外也讓學童運用雙軌尺分組激發腦力畫出多種幾何圖案,昨天才開課的多媒材美勞課程,則使用生活常見材料來創作個人化藝術品。

多媒材美勞第一天主題是小熊穀物壁畫,使用常見穀物、五角等材料讓學童拼貼壁畫,也藉此讓學童認識穀物。課程中,學童先將小熊外框珍珠板放在木板上,再用輕質土包覆外圍做出拼貼區塊,然後依照個人風格喜好拼黏紅、綠、黃、黑豆及玉米、八角等材料。

學童們各自發揮創意及想像力,讓小熊壁畫背景有八角或黏土太陽、豆類做成的星星或雪花,小熊形式則有具體的內褲外穿包覆圍巾、吊帶褲、紅鞋加項鍊、花襯衫、抽象的色彩圖形配置,每樣作品都反映出學童的心思與創作構想。

學童們一開始對穀物拼貼藝術很陌生,但老師親切的教學讓他們立刻就上手,玩得很開心,學員李易宸、黃宥鈞認為,之前的數學課程分組解題很好玩,但美勞課使用穀物還是頭一次,既新鮮又有趣,課程中也會認識穀物,收穫不少。

※ 相關報導:

* 扎根書法教育 李弘正返鄉開展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68247

為了書法教育的傳承,旅外多年的書法家李弘正昨天返回故鄉雲林,指導書法種子教師,希望書法教育向下扎根,他並在公誠國小首次開展,展覽結束後,將捐出1幅作品給公誠國小典藏。

中華弘道書學會為推廣台灣書法教育,連續3年舉辦台灣書法種子教師研習,昨天在公誠國小展開為期6天研習活動,吸引57位來自全台各地教師參加,李弘正受邀展出近80幅他與印尼華僑學生的書法作品,吸引許多民眾前往欣賞。



◆ 免試新方案 家長批黑箱課綱翻版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68320

聯合報 記者吳思萍/台北報導 2015-07-21

基北區免試入學推動工作小組會議,17日以無記名投票,決議105年高中職入學制度維持志願序扣分、5志願一群組的規定。12年國教家長聯盟、國教行動聯盟昨天到北市議會抗議這決定讓中段學生選填志願成為賭局,也造成家長的恐慌,黑箱作業令人難以接受。

北市教育局主秘陳順和說,17日的議程由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規畫,北市教育局尊重、配合;不記名投票也是會議的一種表決方式,不能和黑箱作業畫上等號,會議是合議制,尊重其決定。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說,今年基北區高中職入學有1556位學生落榜。但基北區免試入學推動工作小組會議17日的決議,不顧學生的教育選擇權。5志願一群組對高分群的學生已足夠,但對中間廣大學生的志願選填不夠,因不曉得其他學生會怎麼填,使得填志願成為賭局;如填錯志願,因志願序扣一分序位就差好幾千名,也可能喪失進入公立高中職的機會。

12年國教家長聯盟召集人周美里說,基北區免試入學推動工作小組的39席委員中,僅有3席家長代表,並採「不記名投票」方式決定,孩子的未來被一群不敢負責任的人決定,就像黑箱課綱翻版。

國教盟指出,大多數北市家長皆主張至少10志願一群組並有46位北市議員連署「志願序不扣分,或至少10校一組」及「比序用量尺」的主張。



◆ 撐黑傘反黑箱課綱 學生明包圍教部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99706

自由 2015-07-21

號召三百校學生站出來

〔記者林曉雲、梁珮綺、洪美秀、蘇孟娟、黃文鍠、王捷、洪定宏/綜合報導〕「黑傘、布條和怒吼聲,我們呼籲全國近三百校的高中職生明天都要站出來包圍教育部,用具體行動拒絕黑箱課綱,捍衛教育尊嚴!」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總召朱震昨天大聲疾呼:「反洗腦、反黑箱是台灣全體人民的事情!」

北高盟發言人王品蓁表示,台灣的「黑箱」作業太猖獗,從去年的服貿到課綱微調,都是黑箱作業,學生才決定張開黑傘抗議,象徵台灣被無所不在的黑箱作業籠罩。

「政府黑箱手段偷渡課綱,我們就用黑傘運動來反制!過去有野百合、野草莓和太陽花學運,今年讓我們用黑傘傳達台灣的高中教育不再被政治黑暗籠罩的心聲。」朱震指出,聯盟一天之內就募集了近廿名志工負責把傘噴黑,「我們已準備好布條,要掛在教育部的圍牆上,掛出一塊布條留言板,供民眾寫下對黑箱課綱的看法」。

抗議台灣黑箱作業猖獗

竹苗及中、南部學生明天亦將北上,高雄市反黑箱課綱高中聯盟召集人徐胤豪說:「鼓勵所有學生與社會大眾參與這場包圍行動,否則沒有辦法讓政府真正瞭解其政策有多麼荒謬!人民有多憤怒!」

北高盟昨晚也發出「七月廿二日書本動員令」,籲民眾捐獻書籍,明天包圍教育部時用書本堆起高牆,「讓政府知道,再高的拒馬,都擋不住知識與公民覺醒的力量。」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表示,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提「一中同表」就是「微調課綱」的一體兩面,但現在台灣年輕人生長的故鄉早已是台灣,要強把台灣變成整個中國的一部分,年輕人當然吞不下去。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表示,中學生的行動展現出台灣公民法治教育的成果,全教總反對教育部新舊教科書並行的做法,至少要「新舊課綱並行」。

二○一一年香港政府採「先推行後檢討」方式,強將「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列為學校必修,以建立學生對中國國民身分的認同,嚴重違反程序正義的方式,引爆中學生「學民思潮」,最終促使香港政府擱置「國教科」的計畫,三位香港學生代表今晚七點將在台北市紹興北街三號慕哲咖啡館舉辦「雨傘與太陽花的交會─從香港看台灣」座談會。

※ 相關報導:

* 臺灣史課綱「違」調到底「危」調了什麼?(更新版)
https://goo.gl/DklW61



◆ 新住民母語講師 開班培訓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68258

聯合報 記者莊旻靜/竹北報導 2015-07-21

少數族群不再是弱勢,為了因應國際化潮流,移民署為了推動新住民的語言優勢,即日起辦理新住民母語教學人才培訓課程,希望能讓新台灣之子,具備雙語優勢,未來無論讀書或就業,皆吃香。

在台灣生活14年的黎氏紅,10多年前隻身到台灣工作時,女兒才12歲,她利用每次返鄉時光對女兒說中文,培訓女兒越南、華語雙語能力,她女兒甚至選擇到台灣讀大學,畢業在即,雙語成為她的才能與優勢,無論在台灣或越南,不怕沒工作。

嫁來台灣的的馬來西亞華僑戴文芳說,當地華僑擅長華語、馬來語、英語等至少三種語言,她希望能讓孩子同樣會說馬來語,無論讀書或就業,都多一個選擇。

移民署新竹縣服務站主任毛兆莉表示,母語是最自然的才能,熟悉越南、印尼、泰國、柬埔寨、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等語言的民眾,皆可加入新住民母語教學人才培訓,擔任母語講師。

新住民母語教學人才培訓初階及進階的培訓課程,自即日起至8月1日止接受郵寄報名,初階課程將於9月26、27日,10月3、4日於明新科技大學開課,進階課程將於10月31日,11月1、7、8、14日於新竹市載熙國小開課,有興趣民眾可電洽02-2905-2573,也可至移民署網站查詢。

fsj 提到...

速食店「物理教到懂」 熱血師獲獎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70812

聯合報 記者葉建宏、林麒瑋/竹東報導 2015-07-22

新竹縣竹東高中物理老師張安順任教10年來,每個月近五分之四的時間,都花在學生上,課餘、假日時間也沒休息,更每周末免費幫學生課業輔導,從原本的速食店,如今轉戰到K書中心,今年獲頒全國教師杏壇芬芳獎。

「學生養成讀書習慣,就是最大回饋」張安順說,雖然對學生進行課業輔導,要犧牲假日時間,但看到學生從討厭物理,轉而喜愛,成績上有明顯的進步,一切都值得。

36歲的張安順回想就讀屏東高中時,因為班導物理老師江孝玉循循善誘,讓他能面對艱澀物理;他期望把恩師當年帶給他的物理熱情也傳授給學生。

他說,高一和高二的物理課程有很大落差,「教懂」比「教多」更重要,只要孩子想學,他一定教到會,許多學生從原本的30、40分,進步到及格,「這就是我最大成就。」

學生鄭明琳說,老師平時花很多時間在教學,即便到了假日,他仍會花時間細心指導,這是求學以來從未遇過;學生陳家禾說,老師不僅激起他對物理興趣,更提供物理加分誘因,讓他學習英文。

「亦師亦友,教學、帶社團不遺餘力」4年多前,學生為了想成立國樂社,找張安順擔任指導老師,沒有音樂背景的他,二話不說幫學生找資源,從原本只有不到10人的小社團,如今已有40多人,展現張安順的超強能量。

校長徐文淞說,張老師對學生的付出相當多,這種犧牲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值得許多老師學習,也因為有他的努力,讓學生有了改變,師生互動的情感讓人感動



◆ 「教授投稿未必上得了」 曾懿霆論文太優異直升博士班
http://udn.com/news/story/6928/1072910

聯合報 記者陳維鈞/高雄報導 2015-07-23

中山大學物理系四年級畢業生曾懿霆,不因家境清寒失志,以英文論文「電阻式記憶體改變成型過程之崩潰電流形成互補式電阻切換特性」,登上美國物理協會國際期刊,因成績優異,校方讓他直升博士班。

曾懿霆的父親是港口的貨櫃司機,母親是家庭主婦,他原本第一志願是機械系,但進入中山物理後發現,讀物理可以從事許多研發工作,自此一頭栽進物理世界。

曾懿霆說,每次他與哥哥要繳學費前,「爸爸拚命熬夜加班賺錢,媽媽急著找家庭代工」,因此他很珍惜得來不易的學習環境,「這都是父母親的血汗錢」,論文登上國際期刊,除了是自我肯定,也是送給爸媽最好的禮物。

人窮志不窮,曾懿霆說,從小父親告訴他,雖然不是有錢人,但不要跟別人比,「沒有錢,有沒有錢的過法」,雖然沒有太多物質享受,但是很快樂,錢都用在生活花費和買書上。

指導教授張鼎張表示,能登上美國物理協會國際期刊相當優秀,已經是教授級水準,「連教授投稿都未必上得了」,除了讓曾懿霆直升博士班,未來也將安排前往美國史丹福大學當交換生。

曾懿霆現在最大的心願是念完博士,儘快分擔家計,幫忙養家。而中山大學為了招攬具潛力人才,今年起祭出高額獎學金30萬元,希望招收優秀學生就讀。



◆ 男童難過「冥王星」非行星 德航太局回覆好溫馨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071490

聯合新聞網 特約記者高智深/綜合報導 2015-07-22

「冥王星是否屬於行星?」這個曾在過去成為一時熱話的議題,近日再次在網路上引起熱議,不過這次討論的焦點不再是冥王星是否屬行星一列,而是一名年僅6歲的德國小孩,童稚真誠的他寫信詢問德國航太局,「為何冥王星不是行星?」,整個大膽求知的過程。

這段由中研院助理研究員蘇慧婕翻譯的文章中,寫下一位名為梅林的6歲小孩,他近日從其母親口中得知到冥王星因為太小的關係,被剔出行星這個事實後深感同情下,決定寫信至德國航太局來詢問。

文中梅林寫道,「我也很小,但我還是一個人。只不過是個小小的人。不能再繼續當行星,我想冥王星一定很難過!」,字裡行間不但表露其天真無邪的個性,更流露出其難過的心情。對此,德國航太局的科學家看過這封信後深深被打動,便盡可能用小朋友能理解的方式來回信給梅林。

信中科學家清晰地列出冥王星的大小、成分、公轉軌道等因素,說明即使冥王星不是行星,亦不會對其造成任何影響,寫下冥王星不會因此而難過,它會繼續繞著它的軌道轉等字句,在安慰梅林的同時,更鼓勵他「繼續保持好奇!」,並告訴梅林這幾天可透過網路,觀看由探測器拍下的冥王星。

這段文章被廣傳後引起大眾熱議,網友紛紛留言大讚小孩大膽的求知精神與德國航太局的溫馨回應。另外,有網友則模擬出如起事件發生在台灣,kuso貼出台灣版的回應,當中死板的官方回復方式雖然讓人笑倒,但卻讓人宛惜兩者的文化差異之大。



◆ 坐太空艙看電影? 這是大學圖書館
http://udn.com/news/story/6928/1070325

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2015-07-22

暑假不少大學生留校打工或讀書,圖書館成為免費消暑、休閒好去處,例如擁有五星級影音設備的清大圖書館,開架式的豐富DVD館藏,有「清大百視達」之稱,而外形像太空艙的多人聆賞區富設計感,很常客滿。

當今大學生是習慣影音產品、數位化程度高的新世代,為因應學生特性與需求,各大學圖書館擴充影音設備及數位館藏。

前年啟用的清大新圖書館由旺宏電子捐建,設計以讀者優先考量,數位化、智慧化程度,傲視國內大學。

清大圖書館讀者服務組長余純惠說,清大雙人、多人聆賞區座位上方安裝看似透明燈罩的「定向喇叭」,有聚音效果。而外觀似蒙古包、又像白色太空艙造型,更是吸睛。

清大圖書館還設有透明的手機間,可在裡面打電話,不用擔心吵到別人;夜貓子可預約夜讀區座位,共200個。

至於台大圖書館除有傳統的單人、多人、團體影音室及有線電視、音樂頻道服務,還設「影音@online」,學生可隨時隨地上網看老師的指定影音教材、各種館藏及網路電視、音樂頻道,在家就可享受圖書館資源。

交大圖書館針對盲生設愛盲有聲書網,可上網聽有聲書;更特別的是,交大圖書館基於推廣、實驗性質,還提供付費3D列印服務。

fsj 提到...

老街叫賣串珠 弱勢童:請給我機會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70640

聯合報 記者賴佑維/大溪報導 2015-07-22

世界展望會復興中心長期援助弱勢童,為了培養他們自信,暑假前讓7名孩子學習手工串珠,假日在大溪老街販售。原本害羞的孩子們學會在街頭吆喝,大聲說「請給我機會,購買我的作品!」

「賺錢真的不容易!」炎炎夏日,孩子們在周末放棄玩耍,選擇在大溪老街叫賣,不但培養自信,更了解賺錢的辛苦。復興中心督導廖健鈞表示,弱勢孩子多數需要分擔家務或照顧家中親人,較少有時間參與活動,因此個性偏內向,中心透過課程讓他們敢於表現。

學習串珠並不容易,要學會分色、過洞、接線等,一堆珠子透過長線串成大象、花栗鼠等可愛動物飾品,或是做成杯墊、筆筒等文具。讀高一的小雯(化名)說,起初要用線穿過珠子都有困難,現在已經熟能生巧,平均兩、三小時就能完成一個作品,有滿滿成就感。

就讀小六的小旻(化名)來自單親家庭,媽媽需要工作,她常在家獨處,個性安靜內向,一開始加入串珠時,害羞到不敢和隔壁同學講話,但製作串珠常遇困難,讓她被迫開口求助,現在已經和大家打成一片。

「歡迎大家來買串珠!」7名孩子首次到大溪老街販售串珠,一開始大家直挺挺站在攤位旁,看著遊客走來走去,始終不到自家攤位購物,眾人商量後,決定鼓起勇氣大聲叫賣,果然吸引遊客注目,大家也趁客人上前時,積極介紹自己的作品。廖健鈞說,經過數次叫賣,大家越來越會推銷,也學會怎麼溝通。

課程即將結束,下周六、日,孩子們最後一次到大溪老街叫賣,廖健鈞說,孩子們難得出遊,部分所得將作為旅遊基金,剩餘金額將讓孩子們自行決定運用方式,有人想要發紅包給家人,感謝長期的照顧。

※ 相關報導:

* 夏日樂學 港口國小划舟製酒麴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70613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國小暑假申請到教育部夏日樂學計畫,將原有的特色課程深入教學,預計開辦一場音樂營,讓小朋友們認識更多樣的音樂與創作。

港口國小校長干仁賢指出,夏日樂學計畫由教育部提供學校經費辦營隊,讓孩子們在假期持續規律學習,但學習並不一定是嚴肅的課輔,可以生動活潑又多樣化,港口國小便規畫了平台獨木舟、部落wawa廚房與音樂營。

* 70歲氣球老師 傳承快樂使命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70578

....鳳山區里長聯誼會長、誠義里長劉啟芳表示,暑期擔心孩子沒地方去,希望增加暑期活動及親子關係,舉辦誠義里暑期夏令營,每周四上課半天,課程包括氣球造型、風車、拼布等,已連續兩年邀秋霜老師帶暑期營隊,反應熱烈。

「教氣球是一個使命感」,林秋霜說,學生從4、5歲到80幾歲都有,小朋友在家長陪同下完成造型氣球,增進親子互動,年長學生也玩得開心。有次到育幼院送氣球給孩子,小朋友握著她的手流淚說:「我們以前都沒有人送過氣球」,讓她很難忘。



◆ 台師大App 念課文變遊戲
http://udn.com/news/story/6928/1072916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5-07-23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習洪榮昭教授研發出國內首個「作業TipOn」App,學生課後可利用簡單步驟出題並製成遊戲。

洪榮昭研究團隊在科技部經費贊助下,歷經2年研發「作業TipOn」App,分成「擬題+評量」、「遊戲化」、「遊戲學習」3個階段學習,讓作業練習遊戲化。

遊戲包括打地鼠、小蜜蜂、射汽球、抓抓樂、記憶卡片、撈魚等10種遊戲模組,答題方式分為選擇、是非、配對、重組。例如成語題會有「二」、「虎」、「牛」、「九」等字,要在時間內拼成「九牛二虎」;或4張日軌圖,要選出正確時間才能得分。

洪榮昭說,翻轉學習分為使用「預習」和「複習」方式,台灣學生比較不習慣課前預習,因此實施「預習式」的「前翻轉學習」較有問題。

洪榮昭說,這款App讓學生有動機預習,學生為了考倒同學,會把課文讀懂,有助維持學習學習動機及熱情。現已取得專利,也和高雄中山工商簽約,下學期開始使用,正和新北市的國中洽談。

「作業TipOn」App還提供專屬教學包及學生分析報表的功能。



◆ 另一種凝視-為什麼我們把孩子當電玩在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2000439-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22日 楊 渡

父親過世之後,母親來台北同住。她那標準的南部台語,讓孩子的台語忽然順溜起來。和以前在學校拿著課本,學習用羅馬拼音講的那種怪腔怪調比起來,簡直美妙悅耳多了。台語的真正美感和感情,也因為母親的聲音,而得到傳達,傳給了下一代。所謂教育,如果不是傳達到美與感情的深度,怎麼會動人?

可是回想當初,設計這個課程的人,確實是充滿理想的。這些設計者大約認為,教育要傳承文化,要保留傳統,所有該保留的,怕消失的,都希望用教育把它留在下一代的腦海中。可是,恰恰相反的是,學校那種怪腔怪調的台語,讓我的孩子反感到把台語當笑話看。失去了美與感情的文化,有什麼用?它是不是反過來加速它的消逝呢?

這就涉及到我們對教育的理念。我們總是認為,通過教育,通過適當的課程安排,某種文化的基因,某種意識形態,某種基本的人文思想,會被恆久的保存下來,甚至我們還想通過教育,去塑造一個可以適應未來的「新新人類」。

然而,教育如果這麼容易,那國民黨教育體制下的戒嚴時代,怎麼會有黨外運動?怎麼會有自由主義的傳承?怎麼會有我們看禁書的樂趣?

可惜的是,反對這種黨國教育的人,在教育改革過程中,依然用同樣的想法在看待教育,於是各種看似「政治正確」的課程,被安排到新的課綱裡。母語、公民課、英語課等等,皆是如此。學生的課程被安排得滿滿的,彷彿只要這樣,就可以把某一種意識形態植入學生的大腦,最後「洗腦」成另一種人類。

然而,幸運的是,人是會反叛、有創造性、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類的文明也因此推動向前。所以,戒嚴體制無法阻止黨外運動,陳水扁政府的意識形態教育也無法停止二次政黨輪替。現在,每天為課綱在吵架的人,真的有想過這樣的教育能不能改變孩子的苦悶,減少孩子的壓力嗎?

我想反省的,不僅是政治上的、意識形態的問題,而是一種對教育的態度。台灣教育制度受日本殖民影響,明顯延續德國的教育制度設計。它本是以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為本,試圖通過一個個課程單元的設計,訓練出適合投入生產流水線的高效率勞動者。它的基本設想乃是:人是可以被訓練的,被教育的。對台灣來說,它也確實有效的提升了台灣的勞動力,尤其普及化的職業教育,讓台灣在1970年代的加工出口型工業時代,有大量高素質的勞動力,成為經濟成長的基磐。

在那個年代,即使考大學也充滿就業的考量,所以理工醫科是首選。質言之,職業的訓練比什麼都重要。而我們對教育的觀念,也是充滿善意的安排:盡量讓孩子學習足夠的技能,好在未來的世界,尤其是不安定的世界,取得生存的位置。教育,就是一種生存訓練,好應付未來的「飢餓遊戲」。

正是這種想法,讓我們以為人是可以訓練的,思想是可以植入的,到最後,我們反而忽略了人是可以反叛的,人是可以獨立思想的,唯有在創造與反叛中,文明才會進步。

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要用美感、用自主學習、用獨立思考的想像、用自我品格的培養,來創造一種空間,讓學習成為一種具有創造力的、自我實現的、終身學習的過程呢?

最後還是我們自己的問題。我們,作為家長的人,像一個電玩遊戲者,不斷幫裡面的角色買各種配備,買武器,建基地,結盟找伴,甚至不惜重金去買一些超級裝備,無非是希望幫這個角色裝置最好的配備,以應付未來的抗戰。我們以為孩子也可以像電玩的角色一樣,帶著我們的文化、思想、性格,去繼續玩下去。去打敗別人,成為未來的贏家。那就是「人生勝利組」。但結局可能如此嗎?

我想到母親的台語。如果教育可以有美感,有真情,有創造力,為什麼我們不能轉換一種想法呢?我們要怎麼去改變?仍在困惑、反省中。(作者為作家)(中國時報)

fsj 提到...

指南國小溯溪 必經的挑戰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73037

聯合報 記者高宛瑜 2015-07-23

北市文山區指南國小位於大坑溪旁,與山水比鄰,得天獨厚。校方每年舉辦全校溯溪親水體驗活動,低年級學生在淺溪認識水生生物,中、高年級學生溯溪,接受大坑溪水洗禮和挑戰,讓六年級學生留下難得的畢業回憶。

指南國小位於山區,也是茶鄉之地,校方善用鄰近社區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結合山林步道、河川溪流、茶藝文化和寺廟傳統藝術等資源,推出指南國小特色課程。

全校學生僅60多人,校方採混齡教學,以指南國小附近的8種鳥類作為家族名稱,由高年級當「家族長」帶中、低年級參與體驗式活動,也包括溯溪。

溯溪通常在六月舉辦,學生從小一新生時期,就由老師帶領到大坑溪活動,觀察大坑溪的石頭和動、植物,並學習如何在溪流環境保護自己,同時也記錄溪流的動、植物。三年級開始,就可學溯溪技巧,並藉走訪大坑溪,說明如何改善溪流環境。

高年級時可前進到更上游的深潭,並探索溪中的壺穴地形(水流形成的凹穴)、發現底棲生物,更了解並實作溪流汙染檢測,在山水之間,學生上了堂教室裡學不到的自然課程。

指南國小教務主任陳玉蓉說,親水體驗活動讓孩子從小學習如何安全地親近溪流,並了解水生動、植物;溯溪活動由家長和老師陪同,學生穿救生衣、戴安全帽,度過重重挑戰,過程中學生手拉手互助合作,當學生完成時,每個人臉上都難掩喜悅。

陳玉蓉說,有學生因體力較不好,很害怕吃到水、也怕跌倒,但在眾人陪伴下,安全渡過溪流;也有學生原本生態觀念較薄弱,在一連串自然生態課程中,慢慢融入,體會大自然奧妙,也學習關懷生命。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新住民之女 奪聽障書法第一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73186

來自新住民家庭的安定區蘇筱雯,近日獲得第18屆全國聽覺障礙國語文競賽書法項目第一名,筱雯克服身體缺陷,常保學習之心,拿到第一名殊榮。移民署台南市第二服務站主任簡聰洲昨天到蘇筱雯的家裡祝賀。



◆ 新北美國學校動土 明年秋招生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73378

聯合報 記者林昭彰/林口報導 2015-07-23

新北市美國學校(New Taipei City Asia American International Academy)昨在林口區文化北路一段的預定地舉行動土典禮,明年秋季將開始招收6至12年級中學生;該校雖以美國籍學生優先,但擁有其他外國籍的學生亦可經考試擇優入學。

董事會發言人陳盛博士指出,該校是美國在台協會(A.I.T.)唯一核准於新北市開辦的美國學校。創辦人與主要出資人Allan Liang,從台灣移民美國40餘年,家族培育出許多成功科學家與企業家,他們認為加州學制最能啟發青少年潛能與創造力、培養獨立自信、養成負責與尊重他人的性格。因此將採用加州中學學制,最多可招收356名11到18歲學生。

董事會選擇林口區設校,取決於鄰近國際機場的便利性,及周邊規畫有多媒體園區、物流園區等國際化都會長遠發展的有利條件,第一期工程包括行政與教學大樓,預計明年夏天完工,二期工程將興建體育場館與游泳池,三期工程是教職員與學生宿舍。

陳盛說,學校將延聘以美語為母語的美國專業合格教師,營造亞洲特有的多元學習環境,依照美國加州學制,循西部學校學院協會 (Western 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Colleges)認證標準評鑑,以確保學校營運、課程發展、學習成效、教學品質穩定,並將聘任專業輔導諮詢師協助學生畢業後,順利銜接美國及世界一流大學。

他強調,「適性揚才」是教育的最高準則,依據個人特質發展出最符合學生特長的未來道路,將是新北市美國學校計畫要充分展現的教學品質。



◆ 包圍教部夜宿 中學生怒吼反課綱洗腦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900341

自由 2015-07-23

未獲善意回應 抗爭到底

〔記者林曉雲、吳柏軒、姚介修/台北報導〕教育史上第一例!三百多位高中生昨天包圍教育部,怒吼「撤銷黑箱課綱,反對洗腦教育,公開黑箱程序,還我教育尊嚴!」用書堆、白布、塗鴉、青春、熱血,要照亮馬政府的黑暗。有六十位學生夜宿街頭,並宣示如果教育部不正面善意回應,將抗爭到底。

北高盟發言人、成淵高中學生王品蓁表示,幾個月來,學生們用各種方法跟教育部溝通,希望正視撤回黑箱課綱的意見,卻只換來教育部長「不是聲音大就贏」的輕蔑,這次包圍教育部的七二二行動,主要訴求就是:「課綱內容應要多元專業客觀,研訂程序應符合公平正義及法治,撤銷新版微調課綱。」

大雨澆不熄 要教長踹共

七二二行動於昨天下午三點展開,一度下大雨,抗議布條被雨淋濕,還有民眾鬧場,學生們仍堅持用笑容和青春推進反抗。學生在教育部前堆起教科書、參考書山,在圍牆塗鴉寫下訴求,並在馬路上擺舞台開講,更有人用布蒙上雙眼,撕掉歷史課本表達訴求。全場並同吼要求教育部長「吳思華踹共」!抗議活動將持續到今天晚間。

現場另有大學教授、高中老師、大學生和爸爸媽媽「一棒接一棒」聲援學生。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肯定高中生民主素養深厚,敢於大聲要求拒絕洗腦教育,「這是我們的驕傲、但也是台灣政治的悲哀。」紀錄片導演李惠仁也到場致敬:「深受年輕人的勇敢所感動。」

學生和老師在教育部門口淋雨抗爭,教育部官員卻在辦公室吹冷氣,無一人出面;教育部長吳思華昨天從法國返國,卻不到場探視學生。眼見學生們勇敢捍衛教育尊嚴,高中老師黃益中激動地三次高聲向學生們喊:「謝謝!」

燭火排黑傘 盼照亮黑暗

「只要能照亮一個地方,那麼在黑暗裡面,就還是有光!」抗議學生昨晚八點半在地面點起燭火,排成黑傘形狀,要讓教育部官員看見學生心中那把對教育的熱火,展現守護台灣教育決心。

教育部國教署長吳清山表示,教育部很樂意和學生溝通,今天在師大附中、新竹高中、彰化高中、台南一中有四場座談會,對於學生訴求,教育部會做更多說明。

fsj 提到...

徒步221公里 21學生攻上雪山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75759

聯合報 記者游文寶/桃園報導 2015-07-24

「我終於做到了!」21名學生歷經9天8夜從桃園到攀登雪山,徒步加攻頂221公里路程,「咬緊牙根」,當攻上全台第二高峰雪山之際,全都開心極了。

「我們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由學生校外生活輔導會桃園市聯絡處配合教育部政策舉辦的「紫錐花夢想起飛」活動,包括實踐禪心協會成員及高關懷少年共21人參加,15日從桃園火車站,以「苦行僧」方式,踏上征途。

「9天8夜包括徒步、爬山共221公里」,參加的少年每個人都被豔陽曬得黑黑的,「我們從來沒有走過那麼遠的路」,包括隨行志工及教官41人,沿著北宜公路及台七線省道到中橫宜蘭支線,花了6天時間才走到武陵農場。

「路好像永遠都走不完似的」,來自南崁及光明國中4名女同學們說,走到後來,已經沒有知覺,「腳好像和身體分家了」,中途一度想回家,但看到大家勇往直前,只好再撐下去,「說不累是騙人的」。

當從武陵農場雪山登山口出發時,又是場嚴酷的考驗!綿延不絕的陡坡,耗費更大體力,21名少年克服生理及心理障礙,「不放棄」勇敢向前走,當登上3886公尺的雪山主峰,孩子們喜極而泣高聲歡呼,真的「好爽」、「好開心」。

帶隊教官劉駿耀說,小朋友每天至少要走上30公里路,光第一天就走38公里,到了晚上休息時間,都會幫他們按摩,並鼓勵大家面對挑戰,尤其攀爬雪山時,遭遇強風驟雨,更激起孩子們登頂的鬥志。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鳳林3D積木館 親子玩樂天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4001800-260107

花蓮縣政府在鳳林鎮環保科技園區打造3D環境教育樂園「積木館」,提供孩子們一個盡情玩樂的遊樂場,讓小朋友們能發揮巧思將積木堆疊成各式創意的作品。活動展出時間由即日起至8月15日,歡迎民眾一起來發揮創意。

3D環教樂園「FUN LOVE積木館」運用物體平衡元素,打造出五彩繽紛的積木樂園。積木館內,少不了小朋友喜愛的哆啦A夢、鋼彈系列、蜘蛛人等電影角色,以及101大樓、雙子星大樓、阿帕契直升機、消防車等融合建築、軍事、交通工具模型,精巧繁複,顯示積木天地的奧妙。



◆ 拒考試綁架 倪重華兒子轉讀華德福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75789

聯合報 記者劉宛琳 2015-07-24

北市文化局長倪重華近來常將「文化不能用分數評鑑」掛在嘴上,他認為教育也是如此。倪表示,台灣學生被考試綁架,用成績畫分階級,但「為什麼要比別人優秀,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最重要!」

倪重華說,台灣習慣用考試帶動教學,成績區分階級。大兒子小學5年級開始準備考中學,考試的緊張氣氛,全家人都受到影響。他為讓孩子不要被分數「框架」住,將兩個兒子都轉到華德福學校就讀。

倪重華盼孩子能感受體制外教育,不要被考試綁架,在這裡沒課本、不考試,老師將每天講的內容畫在黑板上,讓學生獨立思考、發揮想像力,及實際操作。

但大兒子問倪重華,不考試怎知道學會了沒?倪反問兒子,你踢足球有考過試嗎?還不是學會了,如果學校考試媽媽沒幫忙複習就忘了,考試是假會,足球是真會。倪重華說,現在的教學都是「腦袋作業」,考得好不代表會處理事情,遇到挫折後挫敗感會更大。

倪表示,考試訓練出來的菁英,未來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機器人,1個機器人將取代1000個考試出來的人,現在的世界是數位時代,未來需要的人不會被數位化,習得一技之長與獨立思考的能力絕對比考試重要。

倪重華驕傲地說,兩個小學5、6年級的兒子到新學校上課,除去客家園區種菜,還上木工、建築課,學習手腦並用。現在2兒子每天會起床做早點,回家還幫媽媽燒飯,實驗教育下的小孩不輸菁英教育,未來念不念大學由孩子自己決定,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 相關報導:

* 近6成青年 靠分數決定志願
http://udn.com/news/story/6885/1075407

台少盟最新調查,5成7青少年對於未來升學或就業抉擇壓力很大,6成5青少年擔心做錯決定,5成9仍靠分數選填志願、決定未來。



◆ 別讓猴子去游泳,鯨魚去爬樹!反黑箱課綱以外,更要反課綱制度!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70/1077310

udn 鳴人堂 李柏鋒 2015-07-24

昨天晚上兩件大事,讓我徹夜難眠。美國太空總署宣佈,發現了另一顆行星跟地球相當類似,也許我們在宇宙當中不再孤單。學生們衝進教育部,不惜以違法的行為對抗他們認為不對的政策,下一代開始認知到所受到的教育有人為操作的痕跡。

我相信沒有衝進去的學生會認為自己是合法的,只是在他們能力所及,已經想不到更好的辦法可以達到他們的訴求,於是採取了違法的手段,希望以更激烈或更有能見度的方式來擴大他們的聲音。所以,我給予這些學生祝福,因為他們也必然要承擔自己的作為帶來的後果。

但是除此以外,或是說,除了反黑箱課綱的行動成敗以外,學生們又能學到什麼呢?而這個社會,又有沒有從中獲得什麼啟發呢?身為一個觀察與評論的人,我比較在乎的是這個部份。

....課綱是什麼?不就是指定了學生在各個階段應該學什麼的一份文件嗎?也許國民黨所擬的課綱你不喜歡,那你真的認為民進黨的課綱你就該接受嗎?或者是說,我們該信任任何的政治人物或團體來左右或決定學生該學些什麼嗎?

課綱就像是一個好的民選領袖一樣,如果有一個很理想的版本,那不錯,但絕對不是最好的方案。一個理想的民主社會,是所有的人都能發揮所長、各司其職,共同打造一個更好的社會,而不會只希望有一個英明神勇的領袖來帶領人民。課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為什麼我們的教育一定要依據一份文件來指定學生該學什麼?這樣的教育,其實就是我們無法發揮創意的根本原因,因為只是試圖打造更單一的價值觀,更一致的知識範疇。這對統治者或工業化的勞動力需求都是求之不得的,但是對於台灣的未來卻肯定只是絆腳石。

當然,有課綱很方便,老師就知道該教學生哪些東西,考試就知道該出哪些範圍的題目。但是,這其實就是便宜行事啊!你不覺得在課綱的指引下,我們的教育像是跟團出遊嗎?按照既定的行程表,現在要到這裡吃個飯,等一下要到那裡拍個照。表面上看起來很公平,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學到的東西都一樣,實際上一點都不公平,因為猴子被指定去學游泳,鯨魚被指定去學爬樹了。

好的教育,不該如此廉價,更不該如此制式,要有足夠的彈性可以讓老師發揮教育的專業,為學生量身打造專屬的課程。出書告訴你日本哪裡好玩的旅遊達人,一定不是跟團的,如果是,你也不會去看他的書。

反黑箱課綱的老師,麻煩你們,發揮你們的專業,讓社會大眾知道,即使有再爛的課綱,你們一樣可以不理睬課綱卻能把學生教得很好。反黑箱課綱的學生,也麻煩你們,發揮你們的毅力與學習熱忱,讓父母師長看到,你們真的對自己有足夠的瞭解,也有明確的發展目標,然後知道自己該怎麼擬定學習計畫來幫助自己達成夢想。

fsj 提到...

新課綱 台灣史吵最凶
http://udn.com/news/story/8413/1078151

聯合報 記者沈育如、林秀姿/台北報導 2015-07-25

這次課綱微調爭議最大的,在高一上的「台灣史」部分。課綱微調的檢核小組召集人、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表示,民主社會中人人都能表達意見,除非事事都要公投,否則政策必須有一套標準來依法行政,憲法是台灣民主憲政的標準,這次課綱微調依據憲法修訂,例如把「中國」改成「中國大陸」,就是符合憲法精神。

王曉波也強調,歷史課綱制定也合乎人民主體性,尤其關於台灣殖民歷史,以合乎台灣人民立場,而非殖民者立場來調整,以還原日本統治下,對台灣人民的不平等對待史實;包括慰安婦部分,改成「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就是還原史實及維護被殖民台灣婦女的尊嚴。

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王仲孚也認為,高中歷史教科書要以國家立場來論述,用字遣詞都不能背離,包括日、韓、大陸等全世界都一樣;慰安婦並非自願,加上「強迫」有何不對,教育部的調整並沒有錯誤。

不過,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指出,新課綱的問題在於凸顯「大漢沙文主義」,以漢人角度的史觀來擠壓原住民。換言之,不以台灣為主體編寫歷史,反而強化中華民族史觀,且壓縮原住民歷史;比如新增台灣人協助抗日,或是把台灣新型知識份子跟「五四」連結,都是強化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違反史實。

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也分析,新課綱的問題並非表面上的「字句修正」,比如外界聚焦於慰安婦是否被迫、日治或日據,但其實是新課綱的論述過程有爭議,集中在戰後台灣史,強化與中國大陸連結,而弱化國際性。

陳翠蓮舉例,新課綱強調中華文化在台灣,讓台灣經濟發展起飛,就是採取中國大陸—儒家—台灣經濟發展的論述,但台灣經濟發展真是如此嗎?

政大台灣史所長薛化元說,新課綱的問題在於缺乏系統論述、專業不足。比如「光復台灣」就有史實爭議,因為「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只是宣言,不能提供戰後台灣地位歸屬的國際法效力,也因此,一九四六年國民政府公告將台灣住民恢復中華民國國籍,才會引來英、美抗議。

※ 相關報導:

* 反課綱聯盟:不排除重返教部
http://udn.com/news/story/8413/1078585

反黑箱課綱行動聯盟衝入教育部,被警員逮捕,聯盟代表表示,為了堅持理念,在重整隊伍後,不排除重返教育部。....104建中班聯會學權長朱震說,網路有反反課綱聯盟的聲音,問反課綱學生,究竟反甚麼?結果沒人答得出來。朱震認為,遊行有十萬人上街,大多數人是為理念而遊行,有人只是剛好路過加入,外界問到路過的人,當然不清楚,這是樣本、機率剪輯的問題。



◆ 課綱紛爭/爭執用語 不如培養思考力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078132

聯合報 曾譯緒/準研究生(竹縣新埔)2015-07-25

曾經看過一本探討櫻花與軍國主義關係的專著,作者試著釐清以櫻花為象徵,視死如歸的純潔形象、為天皇犧牲的軍國主義宣傳中有何種關連。結論令人震撼:特攻隊員是受到理想主義的驅使而視死如歸,他們期望自己的死換來的是更美好的日本,不只是單純的因為軍國主義的洗腦而為天皇犧牲。因為櫻花在日本文化裡的多重意象,有心人賦予其與玉碎的連結,以宣揚軍國主義,最後的結果是縱然隊員以為自己是為理想主義而犧牲,軍國主義分子仍達到目的。

青年都是理想主義者,引發的學潮或運動左右了時政,但值得深思的是,每種理想的形成,其背後的推動力為何?我們都以為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但教育影響我們的思考、形塑了認同,教育本身就帶有某種目的,所以,不意外的,歷史課綱成了爭議的戰場。

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生存的三代人,有著三種國家認同:祖輩的日本、父輩的中國、我們這一輩的台灣。我成長在本土勢力抬頭的時候,國中時學的是同心圓史觀下,各個切割獨立成章的台灣、中國、世界史,當然也不明白台灣和中華民國的差別;民主是理所當然的存在,雖然對政治印象不好—感覺政黨就是高尚理想包裝下的各種黑,但政黨輪替了,這似乎很值得驕傲。

當時唯一的疑惑是,為什麼閩南語是台語,那時的總統習慣在公開場合以母語致詞,但那不是我的母語。是否本土化是一段強調多數、忽略少數的過程?

高二時,正逢國民政府退守六十年,大江大海的浪潮席捲全台,留下了震撼:原來這就是「外省人」的悲與痛。我也忘不了「勝利者寫歷史」這段話,既然歷史都能選擇性書寫,那麼國家認同也能受到操弄。

曾和陸生聊過,他發現台灣的民主都伴隨著台獨意識,二者有種奇妙的連結。是的,我們驕傲台灣的民主,卻惡狠狠的否認中華民國,很多人忘了,台灣民主若沒有蔣經國推動,不會有現在這樣的發展,如同許多人享受中華民國護照多國免簽好處,卻口口聲聲否認她的存在,可悲的是,中華民國不只是被遺忘的盟友,也是被子民遺忘的國家。

與其說歷史課綱爭議,不如說國家認同問題。無論何種認同,都應該坦然面對過去,而不是情緒性的抹煞歷史,否則一言堂的社會與獨裁有何差別。而且,真正的學習並不在教室,知識的獲得不可能全然取之於課本,與其爭執課本用語的差異,不如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用更深的觀點、更廣的角度面對所謂的爭議。



◆ 課綱紛爭/粉飾殖民統治 這不洗腦?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078165

聯合報 黃光國/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台北市)2015-07-25

反課綱團體動員國、高中學生包圍教育部,在現場夜宿,部分學生帶梯子爬過圍牆,闖進大樓,占領部長室,在警方驅趕逮捕時,學生不斷高喊:「退回洗腦課綱,捍衛教育尊嚴」,「教育不是兒戲,學生不是白癡!」

教育部官員羅列出「反課綱」團體爭議的主題,共計有十七項,大多是專有名詞,包括把「日本統治」改成「日本殖民統治」、「接收台灣」改成「光復台灣」、「慰安婦」改成「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中國」改成「中國大陸」等等。任何人都不難看出:所謂「反課綱」運動,其實是「台灣國」和「中華民國」兩種意識型態之爭。我感到大惑不解的是:即使台灣想獨立建國,有必要為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擦脂抹粉嗎?為日本殖民統治擦脂抹粉,就能維護「台灣教育的尊嚴」嗎?

從中日甲午戰爭結束,日本從滿清政府取得台灣統治權後,便認為:台灣的土地及人民皆屬「日清戰役」的戰利品,土地為日本國的一部分,但人民則有區別。台灣人就是台灣人,不是日本人。在施政方面也有很清楚的區別。在台灣,日人自稱為「內地人」,台灣人為「本島人」,在人民的權利與義務方面都有差別的規定。

在教育方面,日據時代的初等教育有「小學校」與「公學校」之分,只有日人才能讀「小學校」,台灣人只能入「公學校」。中等教育也是分別區隔,在台北的中等學校,一中(建國中學)、一高女(一女中)、二高女(中山女中),都是日人子弟的學校,二中(成功中學)及三高女,才是台灣人就讀的學校。以人口來比較,台灣人能進入中學校的比例很低。

高等教育更加限制台灣人的上進機會。作為台灣大學前身的台北帝大,絕大多數的人文及社會學科,都不招收本島學生。因為殖民地的青年,不需要念這些學科。當時台灣人念的,主要是醫科和農科。我的祖父是「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第四屆的畢業生。畢業後,擔任「公醫」的官職。當時日本人在台灣任官,一般公教人員之薪俸一律比「本島人」加六成給付,稱為「大割の加俸」。我的父親從「台北醫學專門學校」畢業後,不願意接受這種「次等國民」的差別待遇,所以到東北「滿洲國」去謀生。結果旅居東北的五千名台灣人中,竟然有一千人是醫生,東北人甚至以為台灣是「醫生島」!

再就綠營名嘴誇耀的「日本兵」而言,日本人認為當兵是日本男兒的「本望」(願望),能夠光宗耀祖,非日本人不可當「日本兵」。殖民地的台灣人不是日本人,所以不必當兵。一九三七年「支那事變」以後,日本人開始推廣皇民化運動,在鄉間各地的公學校(「日支事變」後改成「國民學校」)組織「青年團」,由校長任團長,當過兵的老師任教官,每隔幾天就召集十五歲至二十歲的男女青年,實施軍事訓練及精神教育,並誘導青年入伍當兵。

二次大戰之初,台灣人仍沒有資格當「日本兵」,只能當「軍屬」或「軍夫」,到中國大陸替「日本兵」擔任後勤補給工作。到一九四二年,太平洋戰爭逆轉,日本才開始在台灣徵「志願兵」,到南洋和海南島作戰。「日本兵」和「志願兵」的最大差別在於:日本人被召集者,在職服務單位要付本俸給其家族作生活費。台灣人是「志願兵」,不是義務兵役,所以服務單位不必給付家族生活費!

我完全贊成我們必須教育下一代認清歷史事實。可是,替「日本殖民統治」擦脂抹粉,是歷史教育的正確途徑嗎?到底哪一種課綱是「洗腦課綱」?哪一種課綱會把學生教成「白癡」?哪種課綱能維護台灣人的尊嚴?

fsj 提到...

翻轉教室 歷史不能開放思考?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078130

聯合報 朱立安/大學教師(嘉義市)2015-07-25

作家平路在名人堂「創意島的八股題」文中,認為指考作文題目「審己以度人」是「封閉式題目」,無法引導考生批判、思考。大考中心不回應,但也有人認為,就算僅順勢鋪陳的文字,也可鑑定出中學畢業生的邏輯程度。

筆者不覺得「審己以度人」在台灣是普遍到無須重新提起的八股。但引導學生反省、推敲、質疑,真的是現在教育政策之目的嗎?

近年台灣的教育有很大改變,「翻轉教室」、「學思達」等等,都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由下而上」,但教育部的新課綱卻是從上往下的舊模式。既然新式教育潮流要求學生多問問題、從訊息和史料自己歸納出觀點,何以又強推特定史觀,且要求師生照單全收?

課綱所透露的意識形態已變成各說各話,同一堆事實細節,只要各自選擇起點與終點,排列組合順序改一改,就有不同的「真相」,對「真相」的解讀更會大相逕庭。

舉兩部電影為例:最近上檔的《風中家族》,基本上講的是國共內戰時,幾個大男人一路逃到台灣後發展出來的愛情故事。但先前在金馬獎得獎的《軍中樂園》也是相同背景主軸,卻衍生不同解讀與意義。中華民國成立時,台灣仍為日本統治,若非國民黨在內戰敗得一塌糊塗,這兩部電影的角色根本不會來台,那些情節也不存在。每次我看到類似題材的藝文作品,都忍不住把角色與情節往前後推敲;往前推敲,是歷史,往後推敲,其實也就是馬政府執意推出新課綱的動機。

在筆者當中學生時,歷史、三民主義之類課程,只有標準答案,沒商量餘地。如今「翻轉」、「學思達」時代,黑箱課綱只會治絲益棼。若開放性思考不重要,乾脆,明年大考作文題目訂為「台灣是中華民國當然領土」。

台灣目前教育問題很多,光這兩星期,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我國又輸中韓、生物奧林匹亞掉到第五、數奧只拿了第十八,較去年退步十五名,遑論升高中會考成績雙峰嚴重,升大學入學考的非選擇題有一大票學生抱零蛋,而教育部究竟提供了什麼教育成果?一片低迷氛圍裡,大家期盼教育帶給社會契機,而非烏煙瘴氣。灌輸式的教育或史觀,非但無法簡化問題,反而會激起反彈與抗爭。



◆ 新住民二代 移民署培育有成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78152

聯合報 記者李昭安/台北報導 2015-07-25

「從小媽媽背著我到處工作,非常辛苦,現在我長大了,想趕快賺錢買電梯大樓給媽媽住,膝蓋不好的她就不必再一直爬樓梯了。」東海高中餐館系學生林均霈和單親越南籍媽媽吳靜幸相依為命,媽媽年輕時背著均霈到處工作,加上長期蹲跪,現在每天回家要爬六層樓非常吃力。

移民署「新住民二代青年培育研習營」昨辦結業式,均霈有點害羞的上台和移民署長莫天虎合照留念,吳靜幸拿起手機在台下幫女兒拍照,心裡感到很驕傲。

吳靜幸是越南華僑,十九年前嫁來台灣,但丈夫在均霈出生三個月後因病過世,她只好一人扛下家庭重擔,拉拔均霈長大。即使到現在,她還得常加班到十點、十一點才回家。為替媽媽分擔家計,均霈每逢寒暑假都會到飯店打工賺錢。

「我想知道如果有母語專長,未來可以做些什麼。」在校成績優異的均霈已考取中餐丙級檢定、中餐麵食丙級檢定、烘焙丙級檢定證照,原立定志向想成為營養師,讓民眾「吃得安心」。不過均霈在參加研習營後,知道原來會越南話還有很多不同職涯選擇,決定回去「再想想」。

吳靜幸說,原本想要從小就教均霈講越南話,但丈夫過世後,她擔心如果在家都跟均霈講越南話,「會不會國語都不會講」,只好切換到「國語頻道」。

沒想到語言天分很好的均霈,默默觀察媽媽與越南同鄉的對話,偷偷學越南話。



◆ 印尼捎來求援信 小志工團出發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77855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2015-07-25

移民署宜蘭縣服務站結合宜蘭縣以琳家庭關懷協會,成立「冬山鄉新住民子女印尼國際志工服務團」,由鄭忠仁牧師帶領國際小志工將於7月27日到印尼從事志工服務和學習交流,出訪費用都由協會和志工自籌,還帶100個陶笛要送給當地的弱勢學子。

宜蘭縣以琳家庭關懷協會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冬山教會籌組,鄭忠仁牧師長期為冬山鄉弱勢、單親及新住民子女課業輔導,2年前,1名印尼籍新住民回到故鄉,提出娘家需要志工協助,他有意帶這群子女擔任國際志工,促成台印兩國交流,於是開始籌款、規畫行程,有意擔任小志工的學生也到「小牧人民宿」打掃賺取零用錢,每人自籌5000元旅費。

「希望能幫助別人。」升高一的曾沛琳說,她長期在冬山教會接受牧師和志工協助,也想幫助別人。志工團27日到8月5日到印尼雅加達從事社區及老人服務,並指導當地孩子學習陶笛,鄭忠仁說,希望不管是單親、弱勢或新住民家庭的子女,都可藉此了解印尼有著比台灣更艱苦的弱勢環境,也從服務中體會到自己的價值,了解新住民家庭的辛苦,並尊重他們的第2代。

「培力優秀的新住民2代。」國際志工團出發前,移民署宜蘭縣服務站主任林元中昨天到宜蘭縣以琳家庭關懷協會,為國際志工小尖兵加油打氣。

他說,新住民在台灣人數已達50萬人,第2代也突破35萬人,東協國家是目前全球經濟發展最快速的區域之一,東南亞國家新住民所擁有的母語文化,是台灣的寶貴資產,希望藉由交流,讓新住民子女認同母親原生地的文化與語言。



◆ 柔道教官 教原鄉小孩找人生跳板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78148

聯合報 記者黃宏璣/南投縣報導 2015-07-25

「我把原鄉小朋友當自己的小孩看待,教他們柔道找到人生方向。」南投縣信義警分局柔道教官伊比(松慶明)廿年前調回原鄉服務,不忍弱勢家庭小孩學壞,利用晚間教他們柔道,還提供點心,至今培育出逾百柔道小種籽,成為南投縣警局獲今年政府服務品質獎的亮點。

信義警分局長王美娟說,伊比最讓人感動的是,為了原鄉弱勢小孩而婉拒擔任副所長,長年累月投入原鄉小朋友專長培育,引領很多布農弱勢小孩走向光明的路。

暑假期間,伊比的第一代子弟都回來擔任助教,其中台東教育大學運動休閒系畢業生全靜萍說,伊比教他們要有武德,給他們人生方向,「學柔道變成我的人生跳板」。

四十五歲的伊比是四段柔道高手,廿年前返鄉服務,他發現部落弱勢學童不是單親就是隔代教養,缺乏輔導關愛,不忍見小朋友輸在起跑點,爭取利用柔道教室義務指導原鄉學童柔道。

兩年前教室不夠用,他與太太商量在家中加蓋柔道教室收納十八人,如今柔道學生近四十人,周二與周四晚間授課後,還提供小朋友消夜,「把他們當自己的孩子」。

伊比育一女二男,太太偶而抱怨他照顧別人小孩的時間比自己孩子時間長;他安慰太太說,「我們的孩子不止三個,而是卅多人」,太太也轉而支持他教小孩學柔道。



◆ 食品水分快測 南女2生全國科展奪金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01014

自由 2015-07-25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台南女中數理資優班兩名女學生在老師指導下,以「水活性值作為食品水分含量和水溶液濃度估算的快速量測工具」作品,榮獲今年全國科學展覽高中組化學科第一名,連曾任南女校長的南市教育局長陳修平都感到與有榮焉!
水分含量與食品保存關聯大

南女表示,水分對食品的保存影響重大,食品(包含農作物、中藥材、咖啡及茶葉等)水分含量多寡,是採收經加工到貯藏過程中保證質量的一項重要標誌,因為「水分超過限度就會發黴變質」。

目前公認的水分含量測定法為乾燥減重法及卡費氏水分測定法。前者操作簡單方便但耗時;後者試藥繁複、極易和空氣中水分反應。南女數理資優班升高三的女學生楊亞璇、余思穎在吳秋月老師指導下,以「水活性值」作為食品水分含量的快速量測工具,取代兩種傳統方法。

從水分含量和水溶液濃度估算,不同的食品會有不同的等溫吸濕曲線,不同的水溶液也會有不同的水活性濃度曲線,以濃度含量估算,必須透過水活性濃度曲線的換算才能達成。

楊亞璇表示,她們以日常在大賣場與中藥行等常見的食品如大棗、山藥、枸杞、蓮子等做實驗,反覆操作量測,剔除明顯不合理資料,並以多項式數學模式計算,過程中需要極大耐心。科展得獎,是努力付出的肯定,而研究出的等溫吸濕曲線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工具,未來還可以作為預測食品在儲存時可能的性質改變,也可作為包裝系統選擇計算的依據。

fsj 提到...

周行一/不要以分數決定你的未來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079578

聯合報 周行一(政治大學校長)2015-07-26

每年這個時節,面臨升學的學生與家長們最常碰到的尷尬場面,就是被親戚朋友詢問:「上哪個學校」或「念哪個系」?

在台灣,這個問題的答案由考試分數所決定,不論我們怎麼答,別人馬上知道考試分數的高低,也立即直覺地推測這個學生是否優秀,「好」與「壞」學校的分野根深柢固,「熱門」與「冷門」科系的印象幾乎從不改變,上「好」學校及「好」科系的學生是優秀的,否則就是差的學生。因此,父母是否會因這個問題而感到驕傲與欣慰,或者會不樂於回答這個問題,完全視小孩的分數決定,這個心態也決定了父母及學生填選志願的規則,媒體迎合這種需求,提供落點資訊給大家,作為能進「好」學校及「好」系的填選策略參考。

從小為分數念書,可千萬不要因分數念大學。按分數填志願,顯然是最省事的,卻可能讓你煩惱一生,在思考志願填寫策略前,應認真想想自己的興趣;進大學後要轉系是頗困難的,你可能被迫念四年不喜歡的系。

有許多人高中以前沒想過這個問題,只想考試爭取高分,現在是誠實問自己將來想做什麼的時刻了,應該努力了解各種領域的學習內涵,多問問別人的學習經驗,問自己是否會因學習這個領域而興奮,可以嘗試以消去法依序排除絕對沒有興趣的領域,再決定中意的領域。

每一個系都有各種次領域,例如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就有投資管理、公司財務管理、金融機構管理等次領域,而每一個系都有比較擅長的次領域,沒有一個學校有無盡資源,能夠把各種師資都聘齊,學生應該研究每個系的師資與特長,找到適合自己志趣的系。

在台灣,學生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準備考試,考完後按分數填志願,但在美國家長與學生會花很多時間選擇與申請學校,他們知道不同學校間,相同的系所傳授的內涵是不一樣的,因此不會僅以學校為選擇標的。

現代世界所需的人才非常多樣化,各種專長的人在同一個機構中合作,才能創造出好的結果,例如商品設計就需要藝術、心理、工程,甚至文史等領域的人參與。除了自己的專長領域外,還要有整合不同人才一起工作的能力,所以興趣很重要,不僅包含對某個專長的興趣,還包括對自己個性的了解,才能順性發揮天賦。通常人比較擅長自己喜歡的事,愈做愈有勁,做得愈好之後,就比較容易贏得別人的敬重,而能整合大家去做更大的事。

也許更重要的是,你打算以什麼心態念大學。台灣高中生普遍有「由你玩四年的心態」,有的高中教師甚至以只要考上好大學以後就輕鬆了的說法,激勵高中生努力準備考試。但是大學是學習獨立生活能力的地方,照道理努力程度應高於在高中才對,否則就會蹉跎四年,變成將來「書到用時方恨少」。因此進大學的第一天就要有積極的讀書態度,如果第一年能打好基礎,以後的學習就水到渠成了,但是如果以為輕鬆就能過關,雖然最後還是畢業了,卻可能競爭力不足,限制了事業的發展。大學是人生關鍵時期,念什麼?如何念?絕對是進大學前應盡全力思考準備的,家長與學生應花最多時間思考,而非僅專注於填寫志願的策略。(作者為政治大學校長)



◆ 學生會思考 就會有自己課綱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081230

聯合報 馮丹妮/教(台北市)2015-07-27

怎樣的課綱才是對學生有益、才是歷史的真相,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與其爭論什麼樣的課綱才是正確的,筆者更重視學生的思考能力。

如果學生能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自己查詢資訊的能力,就算課綱怎麼改,都會因為學生獨立思考而有自己的看法;而這卻是台灣最缺乏的,因為我們太依賴課本的標準答案。真實的世界與想法必須是學生去大量體驗、閱讀後,自己思考消化出來的東西,課本及老師的講課只是帶給學生好奇的引子,並不是標準答案。

我們的教育始終缺少討論、思考和激辯的過程,因為我們都太重視答案了,但真實世界常常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就連我們小時候學習的九大行星都在後來改了,最小基本粒子中子、質子也在科技進步下改變。我們應該更重視學生自己思考找答案的能力,如此那課綱是照什麼人的思想所改,似乎也沒有那麼重要了,因為,我們會找到自己版本的課綱。



◆ 小型氣相層析儀 輕鬆抓管線漏氣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01247

自由 2015-07-27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由旺宏教育基金會主辦的第十五屆旺宏金矽獎昨天頒獎,設計組與應用組兩組別的最大獎鑽石大賞,皆由台灣大學摘下。此外,本屆共有九十三位女同學參賽,比率達十三.○四%,創下女性參賽新高。

本屆旺宏金矽獎共有來自全國四十七所學校、二六九支隊伍參賽。應用組鑽石大賞由台大「羊眉吐氣」隊奪下,該隊同時獲得最佳創意獎。設計組鑽石大賞由台大「追蹤B4G,放大新世紀」獲得;設計組金獎則由成功大學「高速『SAR不住』ADC」獲得。

「羊眉吐氣」由台大生醫電子與資訊所郭峻延、台大電子工程所曾德軒、黃彥銘、黃柏愷四人組成,指導教授是呂學士與田維誠。他們研發出小型的攜帶式氣相層析儀,可檢測空氣中的揮發性有機物。郭峻延說,此研發可檢測管線是否漏氣,以免高雄氣爆事件再度發生,長期目標是運用在生醫領域,尤其是糖尿病或癌症有潛在的揮發性氣體,希望吹出一口氣就測出。

「追蹤B4G,放大新世紀」由台大電信工程所蔡維庭、駱椿昱、許皓倫組成,指導教授為毛紹剛。其「具高效率封包追蹤電路之多頻多模BiCMOS功率放大器」可以支援4G多頻段,並減省耗電量。

「高速『SAR不住』ADC」團隊成員為成功大學電機工程所侯智輝、李佳欣、陳文澤、鄭宇栢,指導教授是張順志,設計從類比轉化到數位的轉換器,達到省電廿五%、速度變快四十%、精確度提高廿五%的效能。

fsj 提到...

挑衣讀心 劍橋大學首聘陸博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7000780-260301

旺報 2015年07月27日 記者林瑞益/綜合報導

上海復旦大學美女博士呂莎莎研發出人工智能系統,可從人臉的表情變化、肢體語言,由穿衣鏡上的鏡頭收集後,立刻分析消費者買衣取向,再從螢幕顯示相應的衣物,成功率已經跟店員推銷差不多。她因此被英國劍橋大學聘任,成為獲劍橋教職的首位中國本土博士。

這套科學讀心術在國際學術界被稱為「人工神入」(Artificial Empathy),消費者在試衣服時,電腦透過攝影機取得的畫面,分析肢體動作,進而研判消費者是否喜歡這款服飾。

人工分析 費時又費工

呂莎莎表示,消費者在試衣時會左顧右盼,觀察自己鏡中的模樣,並做出情感與動作反應,在傳統的服飾店,店員會視顧客反應給與一些意見。這套系統則是透過鏡子上方的攝影機與背後的模型系統,代替人工完成這件事。

她指出,在大數據時代,占據數據主體的非結構化影片數據,至今仍尚未被有效利用與開發,如果用人工來分析,會很費時、費工,成本也很高,若透過電腦分析應用,可節省大量時間與人力成本。

結合先進的電腦視覺技術與消費者偏好測量模型,呂莎莎在研究中建立基於影音資料的自動推薦模型(VAR),此VAR模型會透過攝影機截取的民眾的面部表情、手部動作,透過程式分析對服飾的喜好程度,並做推薦。

堅持研究 走學術道路

對於電腦是否能準確解讀顧客的心思?呂莎莎指出,透過消費者在試穿過程中產生的情緒與行為,可以推敲出喜好,人的面部表情可分為積極、中性與消極三類,也就是喜歡、普通與不喜歡,若再加上手部動作就可以更貼近結果,例如摸著衣領、眉頭一緊,可能就是對服飾不甚滿意;若是表情放鬆、對鏡中模樣端詳一會兒,就是比較喜歡這款服飾。

澎湃新聞網報導,為了印證理論,呂莎莎將一名復旦教授的辦公室改裝成臨時服飾店,擺了超過160件各類服飾,由客戶挑選,並做了3輪系統推薦實驗。在其中的第三輪推薦實驗中,有7個客人買了8件衣服,其中有4件是系統推薦的,初步展現研究成果。

呂莎莎的導師、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教授說,呂莎莎可以去創業,也可以當專利出售、賺一大筆錢,但她仍堅持先做好研究,走好學術道路。呂莎莎將於9月到英國繼續改良系統,希望把電腦推薦時間縮短至30秒內。

小 靈 通

人工智能

呂莎莎創造的人工智能系統,在國際學術界被稱為「人工神入」(Artificial Empathy),利用鏡子上的攝影機,將試衣的民眾的臉部表情、肢體動作數據化,透過電腦程式分析其喜好程度,推敲是否喜歡這款服飾。(林瑞益)(旺報)

※ 相關報導:

* 肢體語言洩心機 電腦才能挑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7000783-260301

電腦擷取消費者各種行為,整合成大數據應用,是當下最流行的模式。復旦大學這名女博士則是把影音資料予以數位分析,結合消費心理學與肢體語言判斷,使電腦不只會「挑土豆」,還能夠幫忙「挑衣服」。

....呂莎莎做的事情,則將人類複雜的消費心理、行為,予以數據化分析。就像電影演的一樣,賭徒拿到一手好牌,瞳孔會自然發大,又或者像肢體語言一樣,人看到喜歡的事物,會上半身前傾、眼神專注。

呂莎莎將上述「喜歡」或「不喜歡」的動作格式化,讓電腦記得消費者在更衣鏡前各個動作所代表的意義,再運用高速運轉的電腦程式,把消費者行為舉止代入分析,從而得出某類衣物、某款衣著甚至某個顏色,「可能」獲得鏡中人的青睞,以提高成交率。

其實,一名優秀的成衣專櫃銷售員,就是能夠正確分析消費者的心理與行為,才能幫消費者節省時間,選購最喜歡的衣物。



◆ 60歲才「開學」 嬤書法一寫30年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80870

聯合報 記者魏莨伊/板橋報導 2015-07-27

91歲高齡的賴梅妹,早年青春年華都奉獻家庭,等待兒女成家、臥病先生離世,她已近60歲,終有時間經營自己的人生,習國畫書法、讀經,上課、參展都搶第一,好學程度堪稱模範。

賴梅妹是「餘三書會」士林地區最年長、好學的學生,每周上課搶第一、參展也踴躍。她只受過日本小學教育,20歲遠嫁北上,7名子女成家後換先生臥病,青春年華全奉獻家庭。

賴梅妹近60歲時,為學國畫,報名國中補校重學國語,「想聽懂老師上課」,畫畫後又為了親自落款,開始學習書法,一寫30年,「我揮毫養生」;她也愛讀經,曾臨摹心經、大悲咒,清晨起床就坐在桌前「練功」,但寫1個多小時就要閉目休息一會,整天斷斷續續可以寫上好幾個小時。

賴梅妹的女兒說,老人家要跟著學數學、理化,真的很辛苦,兒女一起教她才順利領到畢業證書。但為寫書法、讀經研究漢字,賴梅妹現在認字可比兒女厲害,「有時欣賞媽媽的畫作,還得向她請教」。

「書會教寫字,不要寫很美,要寫內心話,醜得自然美,才是好字!」餘三書會成立12年,指導老師林政輝要求學生揮毫真性情,他說會員多是中高齡的業餘愛好者,習書法的初心各有故事,有人羨慕鄰居家的字畫美,有人步入中年盼怡情養性治病,長年的頭痛、胃痛果真少了。賴梅妹正是「書會一寶」。

58歲計程車司機程遠被戲稱「四個字先生」,因他早年愛玩石,一心想為私藏雅石的展廳題上好字,還跟老師說「我只要學四個字,石來運轉就好」,沒想到愈學愈順手,14年後,「性急的毛病好很多」。

「餘三書會聯展」即日起到8月16日,在新北市藝文中心展出47名會員共79件書法作品,免費參觀。

※ 相關報導:

* 繪本藝文季登場 帶孩子來手作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80864

竹科智邦科技附設智邦藝術館「繪本好時光」藝文季登場,即日起到9月22日前,來欣賞繪本原作,翻閱展示的繪本,打卡、上傳相片,還能獲一張限量明信片。

智邦藝術基金會指出,「繪本好時光」邀請台灣12位創作者,與格林文化出版社,舉辦畫展與國際繪本書展。基金會執行人王鈴雅說,活動內容多元,除「Into繪本邦聯展」繪本原畫展及「The Letters Home」黃立佩個展,還有國際繪本書展;另外,還設計10堂創意手作課程,希望啟發孩子的想像力。

* 她害羞、她叛逆 練籃球翻轉人生
http://udn.com/news/story/7003/1080922

基隆正濱國中應屆畢業生曾慧珍出身單親家庭,常沒吃早餐到校,餓得直冒冷汗;蕭嘉珞則是老師眼中頭痛學生,不愛念書,曾翹課3天不見人影。直到3年前,她們遇到教練林冠綸,林用籃球翻轉2人命運,讓她們有了不同的人生。

fsj 提到...

小木工創客營 彈珠台自己做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85392

聯合報 記者莊旻靜/新豐報導 2015-07-29

自己的玩具自己做!明新科大幼保系助理教授兼研技中心主任邵雲龍,暑假期間為國小孩童開辦「小小木工創客營」,教他們一同做彈珠台、鑰匙圈,還加入程式語言設計,讓孩子能獨立做出專屬的遊戲機台。

「超好玩!」小朋友不怕鏈鋸、電鑽危險,在邵雲龍及助教協助下,自己鋸木頭、鑽洞,臉上滿是新鮮、好奇。邵雲龍學習木工,考量孩子年齡,設計以卡榫、木釘為主的榫接方式,不過孩子能力遠超出他想像,不僅上課超前進度,甚至操作電鑽也迅速上手。

邵雲龍專長除了幼兒教具設計與應用之外,還有Arduino體感互動、Android電子書設計等,他發現許多北部地區的國小已經將Scratch程式語言設計,納入正規課程,因此他也把木工彈珠台與Scratch結合,小朋友的彈珠台將會接上電子系統,用自己寫的程式來操作。

邵雲龍表示,幼保系有就業學程,包含木工、編織等多種技藝,他希望能透過小小木工創客營活動,讓幼保系的學生多一些實務技巧,提供孩子更多想像與創意。

※ 相關報導:

* 瑞中科學營 蔡正立帶學生玩火箭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85294

前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科學老師蔡正立,為讓偏鄉孩子多多動手做實驗,到花蓮縣瑞穗國中開辦5天的科學營,規畫5大主題,讓每天的實驗課都豐富多元。

....蔡正立認為偏鄉教育資源較缺乏,花東尤為明顯,於是在假日或寒暑假,帶著自創實驗道具到各校開辦科學營。今年到瑞穗國中要以5天的時間,讓國中生認識化學、飛機、磁、電與光學知識,透過實驗,讓科學知識牢牢印在腦海。



◆ 學生遍兩岸 她的刺繡一點都不難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85325

聯合報 記者張雅婷/大溪報導 2015-07-29

從小就熱愛閱讀與手作的粘碧華,畢業於靜宜大學外文系,因興趣使然,讓她直奔英國學習金屬工藝設計,擅長刺繡的她將金工、刺繡、摺紙、繪畫等技法融合其中,彼此和諧不衝突的作品,深受大陸喜愛,已在寧波長年展出作品,還有人出價百萬人民幣邀展。

粘碧華的刺繡工法師承國寶級藝術家陳嗣雪,她從小美術課就愛縫製花布,20年前完成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首飾設計後,先後任教於輔仁大學、實踐大學、師範大學,當時連台大學習服裝設計的學生都前來旁聽,結果上完學期課程後,學生決定追隨粘碧華的腳步,投入首飾設計。

熱愛閱讀、充滿好奇心的粘碧華,廣泛閱讀刺繡與金工相關書籍,家裡的專業書目甚至比公家圖書館還完整,她說,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藝術特色,每次實作設計前,都能信手捻來一段文化史,光是羅馬史,架上就藏書20多種版本。

「繡不是重點,思考才是重點」,她的亂針繡作品「0跟1之間」,嘗試表達零與一之間沒有完整的數字,同時也對社會提出每個人對每件事感受不同,不應以偏蓋全的批判。

出版過《刺繡針法百種》、《首飾設計百種》的粘碧華,近年義務向小學校園推廣刺繡藝術,「刺繡一點都不難」,從點到線、線到面逐步教學,每個小孩都能完成獨特作品,她的「刺繡播種教育」已經從新莊散播到新疆,首次到新疆授課時,「全校上千個學生一起上課,第一次站在這麼多人面前教學好過癮」,未來她將走進各校散播她的最愛。

fsj 提到...

納保效應擴大 政大要砍4千工讀生
http://udn.com/news/story/8436/1085602

聯合報 記者林秀姿、許俊偉/台北報導 2015-07-29

政大學生勞動權益促進會、研究生學會、政大學生會等昨共同聲明抗議,校方大量解雇工讀學生,造成學生經濟困難,要求校方以逐步減少助學金工作人力降低衝擊,且建議校方以助學金方式發放失業給付給因變動而失業的工讀生。

學生代表徐子為說,過去學校違法不繳納勞健保,現在勞動部要求「依法」,學校卻用這種手段取消工讀機會。

政大主秘寇健文表示,刪減工讀生經費是「痛苦的決定」,若將工讀生、教學助理等兼任助理都納保、提撥勞退金,政大一年會增加支出二億元,學校必須另外籌措。

寇健文強調,全國大學有七成五學生每月在校工讀薪資低於六千元,四成學生低於四千;勞保卻要以最低投保級距一一一○○元薪資納保,很不合理,也增加學校負擔,才決定取消,未來也不會恢復,「工讀生一詞恐消失在所有校園」。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表示,學校所有人力對教學應該都不可或缺,裁員顯示學校犧牲教學品質,而且意圖威脅學生,尤其政大裁掉工讀生,就是讓原有行政人力增加工作負擔,也不公平。

教育部日前發函各大學,要求校內從事工讀、兼任助理、教學助理等工作的學生需全面加納勞、健保,孰料此政策讓各大學傷透腦筋,每年支出暴增上億元。政治大學昨表示,九月起將砍掉每年四千餘人次的工讀生名額,其他各校也會陸續跟進,減少工讀生或教學助理員額。

教育部與勞動部六月頒布相關辦法,要求學校將兼任助理分流為「勞雇型」及「學習型」,只要是勞雇型,不僅要簽訂勞動條約,且依法應幫兼任助理提撥勞退金和投保勞保,預計新學期九月起實施。而各大學採取的因應措施便是「停聘潮」。

台師大上周首開第一槍,決暫停聘二百餘位教學助理;政大打算砍光全校工讀生名額,衝擊甚大;台大也將減少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教學助理。

勞動部司長王厚偉昨不願評論個別學校大砍兼任助理的作法,但認為大學校園本來就應以學習為主要功能,學生若因擔任兼任助理產生雇傭關係,學校就應符合相關勞動法令。

※ 教育部佔了不少版面。相關報導:

* 學生團體:開學以後反彈才開始
http://udn.com/news/story/8436/1085605

「靠工讀金補貼生活費的學生,該怎麼辦?」政大勞權促進會成員徐子為說,很多中低收入戶學生或僑生每月生活費是靠學校工讀薪水支應,現在工作沒了,恐面臨生計問題。

台大工會秘書林凱衡說,大學應多提供兼任助理機會,讓學生多點收入,才有時間專心念書,不用到處兼差,對於台灣高教人才的培育也較有幫助。

* 盼學生當志工 政大校長被酸「別拿錢」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86248

大學兼任助理將全面納勞健保,政治大學新學期大砍4000人次工讀生,引發學生抗議;政大昨晚發出兩封公開信,由校長周行一署名,第一封向學生喊話:「我期待有一天,如果同學們願意,即使沒有實質的金錢收入,但大家仍願意爭取主動為學校服務,因為財富真的不只是金錢而已」;另一封信則要教師多「體諒」學校。但這兩封信今天引發學生更強烈的反彈。

政大研究生學會會長徐子為反問:「工作就是要拿薪水,不然要幹嘛?」臉書政大板和PTT更是噓爆,要求學校主管「才要以身以身作則,主管加給不要拿!」徐子為還說,學生以勞工身分向校長談薪水,校長要學生不要計較,那校長也不要拿錢;學生更計畫8月發動另一波抗議。

* 大學另個頭痛問題 「搶」身障生
http://udn.com/news/story/8436/1085609

教育部要求各大學要將兼任助理、教學助理以及工讀生納入勞健保,各校粗估納保經費逾數千萬元,紛紛精簡人力或縮減工時,這股風潮正在各校延燒。

大學助理、工讀生納保由於人數眾多,學校進用身心障礙者人數勢必大幅增加,相關的人事成本,成為學校另個頭痛問題。

「學校不是職場,政府欺負大學」,台大教務長莊榮輝批評,大學兼任助理納保制度將「整死」大學,日前台大遭勞動檢查開罰四萬元,也將提訴願。

....莊榮輝表示,目前確定教學助理先砍員額二百人以上,工讀生員額由各學系自理,「損失的會是誰?」除了精簡兼任助理員額因應,勞動部要求公立大學身障雇用名額要達到百分之三,「要學校作弊錄取嗎?」引發各校「搶」身障生,令人哭笑不得。



◆ 新聞眼/學習?雇傭?從校園看到社會縮影
http://udn.com/news/story/8436/1085607

聯合報 本報記者林秀姿 2015-07-29

當大學生喊出「我是勞工」,爭取應有的勞動權益時,校園變職場,學生也須理解到將失去學生的諸多特權;包括校方勢必錙銖必較,把學生當勞工,以解雇、裁員方式因應。

這場「我是勞工,不是學生」的戲碼,從前年開始延燒,起因於不少學生擔任兼任助理,卻遭受到不肖老師、校方壓榨,比如研究生擔任助理,卻屢被要求做超過學術界限的工作,有研究生要幫老師搬家、遛狗、餵魚等「業外」工作。

也有學生認為,既然付出勞務,就應該適用勞基法,大學不該帶頭違法。

大學就是社會的縮影,面臨勞動條件愈來愈高,民間公司還能設法增加財源,但對於大學,開源不外乎技轉、產學合作、企業捐款、政府預算、調漲學雜費……,但每一項都受制主客條件重重限制。

在開不了源的情況下,既然大學被認定是「雇主」,也就跟很多民間公司一樣,「老闆」不是選擇減薪就是裁員。

在大學無米之炊下,恐迫使大學不再是「大學」,大家都要撥算盤明算帳。學生與學校之間到底是學習關係還是雇傭關係?恐怕需要校方與學生雙方冷靜下來,進一步理性地溝通認定,才是解決之道。

fsj 提到...

雲林水電班30人 來了18個女生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85260

記者陳雅玲/斗六報導 2015-07-29

水電工人力短缺,家中水電故障,經常要等好幾天才叫得到水電工。雲林縣勞工職業技能促進會,舉辦失業者職業訓練「家用水電裝修實務班」,吸引18位女性學員參加,希望結業後,家中水電簡易維修不必再仰賴水電行,還能幫左鄰右舍的忙。

30名學員中女性就有18位,陰盛陽衰讓水電師傅周慶龍上起課來有點不太習慣;但別小看女學員,她們認真上課、作筆記的精神,一點都不輸給男性。

周慶龍表示,水電維修工作相當辛苦,早年還有很多學徒願意吃苦學習,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願再從事辛苦又耗體力的工作,以致很多水電行「只有師傅,沒有學徒」,人力嚴重短缺。

雲林勞工職業技能促進會主任張明華說,水電行因人力短缺,工作應接不暇,一些簡單家電維修,往往得等上好幾天,師傅才能來,所以這次有許多女性參加職訓,年紀最大已經61歲,最年輕43歲。

學員吳秀卿表示,以前家中馬桶一壞,真是「叫天天不應」,打電話給水電行,老是說要等;現在不僅會修馬桶,家中小家電、冰箱若需簡易維修,已經難不倒她。

學員曾維漢指出,經過3個月努力學習,不只家中水電故障可以自己修,甚至還可幫鄰居,因水電維修人力嚴重短缺,他有意和其他學員合作成立水電快速維修中心,積極發揮所學,再創事業第二春。



◆ 咖啡師培育認證 全國獨創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9001471-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29日 謝幸恩/新北報導

咖啡師也有國際認證!新北市教育局28日在淡水商工創立「新北市餐旅人才培育中心」,整合現有資源並結合在地產業,開辦師資技能研習、認證課程,進一步投入國中職訓體驗,其中「咖啡認證中心」更是全國獨創,盼能突破台灣1年僅約30名咖啡師的認證率。

淡水商工為全國第1所餐飲學校,創校30年來,培育出不少傑出校友,如法國米其林3星主廚江振誠;去年與高雄餐飲學校、淡水福容大飯店等推動產學聯盟,今年則推動「餐旅人才培育中心」,作為師資培育、證照考核的人才基地。

校方提到,培育中心提供中西餐教室、實習商店、實習旅館,尤以「咖啡認證中心」為全國獨創。據技職生職涯探索意願調查發現,咖啡、調酒等飲品調製,仍是熱門職缺,若向下調查到國中,不少學生憧憬咖啡師一職。

校方也說,國際咖啡師認證每年在各國舉辦1次,台灣1年平均有30位咖啡師過關,4年來僅100餘位通過認證,且訓練過程艱辛,從認豆、嗅香、烘豆、悶蒸、拉花、手沖等技術,一般來說,要耗時數年方能通過首關,盼咖啡認證中心能提升國內目前偏低的認證率。

教育局2年來推動5處產學聯盟,如永和復興商工「動漫產學專班」、土城新北高中「模具及鑄造產業專班」、板橋豫章工商「百貨零售專業學程」、鶯歌高職「創意設計學院」、淡水商工「餐飲人才培育中心」,未來規畫三重商工朝向電子產學邁進。

此外,教育局長林騰蛟昨於市政會議表示,將以「技職教育向下紮根」、「創客教育」為施政重點;教育局指出,配合去年教育部公布《技術及職業教育法》,首創「Career and Future新北市打造前瞻技職人才計畫」,全面媒合高中職與優質廠商合作。(中國時報)



◆ 機關王競賽 康橋奪世界冠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9001464-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29日 孟祥傑/新北報導

康橋雙語學校學生日前參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的「2015世界機關王競賽」,以「死神」為主軸,利用53種科學原理創作出17道科學關卡,呈現火山爆發引起的各種可怕災難情境,勇奪世界冠軍,全校師生都開心的不得了。

指導老師許評貴表示,今年競賽以環境災害模擬為主題,國中組需模擬火山爆發、高中組需模擬地震,8、9年級學生黃筱媛、黃新畬、薛宇凱、連亞喆組成的團隊,勇奪國中組世界冠軍;陳泰瑀、謝曜陽、連亞喆及龍致宇這組則「越級」挑戰高中組,也拿下世界季軍。

許評貴說,世界機關王競賽為國際性比賽,今年有來自各國的122隊好手參賽,在實體作品審查前,參賽同學要先準備1部英文影片,表現出各道關卡的科學應用、路徑多樣性、綠色能源應用及情境創意設計,實體作品審查時,還須以流暢英語向評審解說,競賽難度相當高。

黃新畬表示,因為前幾屆學長姊在這項競賽中表現優異,賽前就很希望能跟學長姊一樣獲得好成績,大家都很努力合作及練習;他笑說,當25日聽到奪下冠軍寶座,大家都開心的大叫大跳,還一度懷疑是不是聽錯了。

許評貴說,這次參賽同學都能自動自發學習,也發揮團隊合作、挫折忍耐、問題解決、資訊整合等多元能力,加上充分練習提高表現穩定度,更在國中組比賽中,以不到大會規定的3分之1時間即完成作品組裝,並在作品呈現流暢性上拿到滿分,奪冠是實至名歸。

校長吳志弘表示,學校極力發展多元課程,讓孩子能夠秉持對學習的熱情與興趣,展現旺盛的學習活力以及主動性,這一次孩子們的傑出表現,讓全校師生與有榮焉。(中國時報)

fsj 提到...

劉屏專欄-去台灣後 從此回台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30000509-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7月30日 劉屏

上周末,汪思怡離開屏東三地門的地磨兒國小。那些排灣族、魯凱族的小朋友拉著她,摟著她,個個都是小淚人兒。在美國賓州大學唸書的汪思怡(Allison Wong)也早已淚流滿面。

兩個星期前,他們彼此還沒有見過面,此刻卻是難分難捨。

這是僑委會主辦的「海外華裔青年英語服務營」的一景。這項活動在美、加等地甄選了420位高中、大學青年,安排他們到台灣的偏遠國小教授英文。

每2位青年負責一班。在這些學校,十幾、廿人就算大班了。與汪思怡搭檔的劉全(Justin Liu)說,原來以為是「教」,可是一來就發現「我們也在不停的學習」,例如「沒想到備課這麼花時間」。地磨兒國小的資深教師張秦芝說,你想不到他們有多認真,「帶他們出去吃晚飯,還沒吃完就問什麼時候回去備課」。

備課、教課之外,有人勤練扯鈴,有人勤練鋼琴,為的是準備和孩子們同樂。難怪每每到了深夜還燈火通明。潘愉淨(排灣族名Qeve)老師說,每天小朋友放學後,大孩子立刻開檢討會,「總說明天要比今天做得更好」。

他們在台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集訓一星期,然後帶著教材分赴各校。他們也自行上網找素材,出考題,帶著小朋友在對話、歌唱、舞蹈、遊戲中學習英文。地磨兒李欣芳說,這裡沒有英文加強班,也不像大城市那樣有學習外語的諸多誘因;國外來的英語老師,意義格外重大,「把學習英文的種子埋下來了」。

這些青年真是有備而來,他們從美國帶來許多小禮物,做為給小朋友的獎品。他們說,是前輩告訴他們的。4年前,劉全的姊姊劉佳在雲林馬光國小服務,離開時,幾乎全村都來送行。大朋友,小朋友,個個一把鼻涕,一把眼淚。駕駛感動之餘說,應該讓大家哭個夠才開車。

回到美國後,劉佳經常收到小朋友來信,「每一個,真的,每一個都寫信來,不知道是不是他們老師規定的」。直到今天,仍然透過臉書互表關懷。

申請參加英語服務營,不簡單,要經過嚴格篩選,而且往返機票自付,偏偏暑假又是機票最貴的時刻。美東來回台灣約為新台幣6萬元。

這些小朋友很純真,也很調皮,他們很快就掌握老師們的弱項。當他們用方言交談時,老師們就知道自己要倒楣了。例如下午丟水球,原本是分邊對擲,這時候就變成小朋友一致瞄準老師了。社區志工吳英貴(Takanaw)說,沒辦法,這些大孩子與小朋友那麼親,後來都變成朋友了,罵都罵不聽了。

青年們在三地門參加了部落豐年祭,體驗原住民文化。他們也向小朋友介紹美國文化。他們自己深切體會到文化差異。其中一位說,台灣的小朋友太有禮貌了,「在美國,學生向老師說聲嗨就不錯了,這裡的小學生還跟你鞠躬」。

還有,學生要打掃教室,上學、放學要整隊集合,看在美國孩子眼裡也覺得希奇。

小朋友的學長賴昭容(Maleve)擔任助教,她不但英語朗朗上口,而且正在唸德文系,最近並得到韓國政府獎學金,即將赴韓進修一年,她說「韓文是自修的」。還有在地磨兒國小服替代役的林意鈞 (Ady),英文及待人接物都很出色,是小朋友的榜樣,也是美國來的大孩子們的榜樣。

3年級的葉俊廷(Fred)說,兩星期下來,他學了200多個新字彙,「如今一點都不怕英文」。這是老師們最大的安慰吧。不,他的好友何威恩(Rock)說,現在有個志向,就是要好好儲蓄,「將來要到美國找老師」。

地磨兒國小的老師都記得4年前來自美國馬里蘭州的謝廣仁(Ben)。即將交卸校長之職的陳再興說,「我們都記得他,他是孩子王,永遠的班長」。後來,廣仁回到三地門探望,把爸爸、媽媽都帶來了。

出生在美國,原本是「去」台灣,英語營過後,他們是「回」台灣。就像劉全說的,很高興「回到父母的家鄉」。

汪思怡、劉全、以及在地磨兒國小服務的另外6位青年,歐廷威(Tin-Wei OBoyle)、胡祖源(William Woodruff)、蔡宜恆(Jessica Tsai)、張琬妮(Hannah Chang)、陳靖薇(Kami Chin)、傅品中(Stephen Fu),此刻正與其他海外青年在各地參訪。8個人帶著原住民致贈的手工藝品(繡有各人姓名),吃著屏東縣長潘孟安親手致贈的紅豆餅,不會忘記一位平地人說的:「你把心交給小朋友,小朋友也就把心交給你。」

與汪思怡搭檔的劉全,一直沒有哭。但是小朋友一走,「望著他們的背影,我也哭了」。(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苦苓駐村培力 帶原童山林對話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87572

....宜蘭縣文化局暑假推出「山村文學創作培力」課程,首度選擇在偏鄉的原住民部落舉辦,7月28、29日由作家領航,從不同角度接觸文學。

出身宜蘭的作家苦苓蒐集台灣各個山林步道,將作品轉為自然寫作,還出版以山區解說員身分與泰雅小女孩瓦幸對話的《苦苓與瓦幸的魔法森林》與續集《苦苓的森林密語》等作品,他駐村帶領部落孩子到松羅步道,山林間對話,傾聽森林密語。

自然作家凌拂、海洋作家廖鴻基分享自然間的文學故事;鄭順聰、林德俊打破傳統授課方式,藉遊戲讓孩子貼近文學,用更活潑的方式轉向戶外,跟著苦苓在山林間玩耍。

* 弱勢童上暑期才藝課 「跳舞很幸福」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87696

汐止東山國小位於偏遠山區,校園附近沒有安親班、圖書館,學童暑假常無處可去,校方推動「大手拉小手計畫」近6年,讓弱勢孩童免費參加暑期輔導課,早上學科輔導,下午則規畫踢踏舞、烏克麗麗等才藝課程,讓他們過個精彩的暑假。

* 色鉛筆塗鴉課 壁畫達人玩「手」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87636

苗栗縣南庄鄉立圖書館舉辦色鉛筆繪畫課程,邀從事室內設計與裝置藝術的倪君慧返鄉授課,小朋友靜心運用代針筆、色鉛筆素描、禪繞畫、著色,學習寫實及抽象的繪畫技巧,作品更反映出心境思維。

* 到美國搬戲 巧宛然演《山豬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30000543-260107

台北市平等國小「巧宛然掌中劇團」,手技精湛,今年嘗試取材自阿里山鄒族傳說,打造新劇目《山豬王傳奇》,31日在台北首演後,8月份不僅要到阿里山演出,接著更將前進美國舊金山巡演,「到美國搬戲」的夢想即將起飛,讓孩子們興奮不已。

....李公元說,這齣《山豬王傳奇》雖是布袋戲,但卻處處充滿鄒族風格,堪稱是2種不同文化的融合。除了保留布袋戲特有的鑼鼓音樂,每一尊人偶都穿上鄒族傳統服飾,對白中還穿插鄒族問候語、歌曲,就連戲偶拿著的小山刀、首飾等,也都是特別訂製,希望完整呈現「原」味。

* 民和國小推展武術 學生能文能武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87777

南投縣水里鄉民和國小長期推展武術課外教學,小一到小六學生人人都學習太極拳、六合槍與虎虎生風的螳螂拳,校長張鈴采豎起大拇指表示:「說全校小朋友能文能武並不為過。」

走進民和國小,課餘時間可見數名小朋友拉著老師練拳舞槍,也有小朋友相互切磋功夫,近幾年成為全縣運動會與全民盃武術賽中的常勝軍,張鈴采說,93年開辦武術教育至今,已經開花結果。

* 過關斬將 明正國中奪世界機關王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02401

明正國中本月派三支隊伍參加在國內舉辦的世界機關王競賽,繼去年獲創新應用組世界冠軍後,今年再獲即刻救援組的世界賽第一名,另二組也奪第二、第五名。

利用積木結合科學原理的世界機關王競賽,除了整合應用組外,今年還新增即刻救援機器人挑戰,屏東市明正國中學生一路從縣賽、全國賽過關斬將,本月進軍世界賽,共有十六支隊伍,分別來自日本、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賽事本月二十五日在台灣師範大學舉行。

學生製作的闖關機器人,必須在競賽場地中完成指定救援任務,要通過坍方區、穿越獨木橋,執行搜救任務。由鍾昌豫、洪暐翔、黃上源組成的「進擊的B小隊」,花了六十一秒完成任務奪冠,同校的「炫風火輪隊」以一秒之差屈居亞軍。



◆ 3國中生 愛數學愛到拿獎

聯合報 記者王長鼎/新店報導 2015-07-30

文山國中8年級學生李允兆、王士豪、許崇淵以「類拿破崙多邊形性質及其有向面積定值」為題,進行一系列的「面積不變量」探討,本月中旬參加在台南舉辦的第55屆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競賽,獲得全國數學科第3名,讓全校師生興奮不已。

文山國中資優班老師蕭偉智說,李允兆、王士豪、許崇淵3人去年表示,想以「類拿破崙多邊形性質及其有向面積定值」為題做數學研究,請他擔任指導老師。他看到學生喜歡數學的熱情及願意挑戰困難的決心,費時1年合力展開一趟數學之旅。

李允兆表示,他的研究靈感來自於200多年前,由拿破崙提出的古典幾何「拿破崙三角形」定理。國內科展曾進行許多拿破崙定理探討,大陸學者也曾發表論文證明拿破崙N邊形的性質,和同學決定集思廣益而改變它的構造方式,創造屬於台灣幾何圖形的「類拿破崙多邊形」。

許崇淵與王士豪說,一遇到瓶頸時,3人都互相合作檢查彼此的驗證過程,學到做研究不能埋頭苦幹,要隨時閱讀、思考、修正,參考學者的論文與方法,懂得站在別人研究基礎上往前邁進。

校長陳忠明說,文山國中連續3年代表新北市參加全國中小學科展,去年2件作品分別獲得第3名及最佳創意獎,今年也繼續獲得第3名,校方會持續推動科學教育,提升學生的科學能力。

fsj 提到...

借鏡美國 正向思考學生勞工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088019

聯合報 鄧為丞/文化大學研發長(新北市) 2015-07-30

最近大學為了區分學生為學習型或雇傭型兼任助理,並針對雇傭型兼任助理予以納保及提撥退休金等事宜,政府、學校及學生都出現不同的聲音。勞動部、教育部與科技部等部會間雖對於學生適用勞雇關係各有立場,但皆交由各大學自行認定;而學校在有限經費下,只好縮減兼任助理的名額,引發學生反彈。

美國已建立明確機制區分學生校內工作為學習型或勞雇型,高教工會等社運團體及學生為爭取學生權益的努力,值得肯定;但參考美國各大學的做法,台灣目前兼任助理所產生的爭議,仍需學校、政府及學生間理性討論與調整,才能創造三贏局面。

首先,學校必須體認到,學生在行政單位擔任兼任助理,例如在圖書館或體育館工作,大部分被視為勞雇關係,是合理的趨勢。美國許多大學正向思考學生勞雇關係,甚至成立學生工作辦公室等專責單位,整合校內工作機會,例如布朗大學就將提供學生工作機會,納為學校與世界連結策略的作法之一。

但是,高教工會等主張學生擔任兼任助理應全面認定為雇傭關係,要求學校為兼任助理投保勞健保及提撥退休金,與目前美國大學普遍作法確有不同。以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為例,教師執行的計畫若屬類似科技部的研究計畫,學生屬學習關係領取研究津貼;但是教師執行的計畫是政府標案,聘用學生則視為雇傭關係。此外,無論是學習關係或雇傭關係,學生兼任助理與勞工的身分還是有所區別,例如學校皆無須為學生提撥退休金,但學生可志願參加學校提供的退休金計畫。

此次政府順應潮流保障學生權益的立場,值得肯定,但若干配套措施仍未臻完善,導致學校雖願意為屬雇傭關係的學生投保,但因最低投保薪資級距及需增加聘用身心障礙者等現實技術因素影響,阻礙了學校雇用學生兼任助理的意願,亟待突破。

事實上,此次影響所及,非僅校園內的學生工作機會受到縮減,亦影響學生校外有薪實習的機會,因為已有企業反映,願意提供學生實習津貼,但不願將實習學生視為勞雇關係。而美國勞動部引用最高法院見解,就明確指出受訓者或學生與雇主間是否為雇傭關係,必須視實際情況通盤考量,若符合該訓練類似學校職業教育、主要是為了學生的益處、且並無替代正常員工、雇主也無從學生工作得到立即好處,有時甚至會造成妨礙、學生毋需被冠上職稱、雇主及學生皆了解學生訓練時間無資格要求薪資等六點原則,則不認定為雇傭關係,此點值得台灣參考。

此次學生及高教工會爭取學生權益,獲得政府正視,要求學校實施辦理,對於推動社會進步而言,已邁進一大步;但希望學生、政府及學校進一步討論出更趨合理完備的機制,創造三贏的局面。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助理納保/學生變勞工 衝撞師生關係
http://udn.com/news/story/8436/1087983

勞動部與教育部上月宣布,大學兼任助理報酬與工作內容有勞務對價關係,就應視為「勞工」,學校須為其投勞保,粗估新學期起全台十一萬名兼任助理學生變成勞工。

台、成、清、交等大學認為,依法「該保就保」,只是大學非營利機構,只能砍員額撙節支出,此政策讓學校與學生雙輸,更衝擊校內的師生關係。

台大兼任助理人數多,近一萬七千名。台大主秘林達德說,該校研究助理會雙軌並進,只要認定為勞雇型,勞健保費用由研究計畫經費支應;教學助理與工讀生人數會減少一成二至二成五,也會希望增加工作強度,如只兼任一堂課的教學助理,新學期會多兼一、兩堂課,以降低聘雇員額,避免要增加身障員工。



◆ 聯晚/學生變勞工 應訂出規範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088606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2015-07-30

教育部和勞動部日前雙雙發函國內各大專校院,必須為在校內從事工讀、擔任兼任研究助理、教學助理的學生「全面納保」,學生頓時成了「勞工」;此舉除了衝擊各校原本吃緊的財務,也讓傳統「師生關係」變得緊張,教授既是老師也是「老闆」,拿捏分際成為一大考驗。

「我是勞工,不是學生」爭議,從前年開始延燒,不少擔任兼任助理的大學生都有類似經驗,明明擔任教授研究助理,卻要額外負擔幫老師接送小孩、遛狗、搬家,甚至做和論文無關的研究報告,工時和業務內容不時「走鐘」。

為確保勞動權益,學生多次抗爭,終於獲得勞動部和教育部認可,要求學校將兼任助理分流為「勞雇型」及「學習型」,只要是勞雇型,就要簽訂勞動條約,且依法應幫兼任助理提撥勞退金和投保勞保,預計新學期9月起實施。沒想到各大學採取的因應措施,卻是「停聘潮」。

勞動部和教育部「出一張嘴」,為學生爭取到權益,卻雙手一攤,把增加的財政負擔丟還給學校。當科技部已經答應會盡可能支持勞健保費,身為大學主管機關的教育部還事不關己,只指導學校「分類原則」,不見經費補助或其他協助。

教育體系應該在分類原則外提出一致性的做法,否則當A校承諾可全數納保,B校卻不行,同樣的事情卻有差別待遇,學生如何能接受學校財務困窘的說法?

至於大學態度,更不能只會喊「餅就這麼大,只能砍人」,應適度的調整檢討內部資源分配或是訂出嚴格的工時規範,否則停聘所有員工,那原本的工作誰來做?勢必增加校內約聘工的負擔。

國外早將助教和研究助理視為勞工,工時保障已經是趨勢,包含加拿大、美國等大學早早就將研究助理和教學助理認定為雇傭關係,並嚴格制定工時限制及工作內容,既能維持助學精神,學生勞力又不會被濫用。

當然學生也要有所認知,學校不是保護傘,更不是「就業服務站」,爭取從「學生」變成「勞工」、享有完整的勞動權益同時,也必須承擔後果,當「雇主」成本增加時,就會出現「裁員」、「減薪」、「停聘」等風險。

※ 相關報導:

小心!勞保黃牛就在你身邊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88221

文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提供 2015-07-30

黃君在家中浴室跌倒,導致「第2腰椎壓迫性骨折」,到醫院門診時,誤信勞保黃牛推銷有門路,可以領到較多錢,透過黃牛出具不實證明,主張是工作中受傷,詐領職業傷害傷病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