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2

是誰霸凌了孩子?

◆ 親子之間/是誰霸凌了孩子?
http://udn.com/news/story/7272/1196212

聯合報 林玲仰(嘉義市)2015-09-19

小嵐告訴我,日前她就讀小學一年級的兒子多多因為霸凌同學而遭到老師約談。她趕往學校才知道,高壯的多多和同學玩球,搶球時不小心撞倒較為瘦弱的同學,導致他受傷;同學的父母認為多多霸凌自己的孩子,揚言要老師好好處理,否則將告到教育局。老師在百般無奈下,請小嵐到學校商量對策,以免孩子受到傷害。

原本只是一件孩子在玩耍中意外受傷的事件,為何會演變成父母口中的霸凌事件?我不禁想起女兒在日本讀幼兒園時的往事,有回接她回家,瞧見她拉著一條跳繩,另一端是一位日本小男孩,正在地上扮狗爬。

當時我嚇得連忙阻止女兒不可以這樣欺負同學,卻看見小男孩不解地望著我,並拉著女兒說:「我們再繞兩圈好嗎?」女兒笑著說好,而我呆立當場不知所措,只見幼兒園老師沒有阻止女兒與小男孩的行徑,另一位前來的婦人也笑著看他們玩耍。

在他們繞完兩圈後,小男孩開心地向女兒道謝,才奔向那位婦人,原來她是小男孩的媽媽。我不好意思地向她致歉,卻聽到她謝謝女兒陪她兒子玩得那麼開心的回應。是因為國情的不同,還是父母的胸懷不同,才導致解讀的結果不一樣呢?女兒告訴我,在我到幼兒園接她之前,她也扮狗給對方牽,她玩得很開心。

多多同學的父母,或許沒想到多多和自己的孩子只是因為玩興正高,互不相讓不小心產生了推擠,怎麼能直接扣上霸凌的帽子呢?這樣或許會導致其他同學不敢跟自己的孩子玩耍,以免被處罰,那到時又是誰霸凌了孩子呢?校園霸凌層出不窮,但父母在保護孩子之前,也該仔細分辨,聆聽孩子的解釋才是。



◆ 現代人晚婚 平均30歲才生第一胎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198757

聯合晚報 記者許依晨/台北報導 2015-09-20

內政部戶政司統計,去年婦女生育第一胎年齡為30.5歲,平均每人生1.17個孩子,與民國60年代相較,當時婦女生第一胎平均年齡約為23歲,平均每人生下近3個小孩,40年後,顯見現代人晚婚又晚生。

內政部統計,婦女生育第一胎年齡逐年攀升,民國93年至去年103年,10年間從27.4歲遞增為30.5歲創下歷年來平均生育年齡最高記錄。但在育齡婦女總生育率部分,去年則平均每人生1.17個孩子。

據戶政司人口統計,民國64年,生第一胎平均年齡為22.9歲,官員表示,現在人難以想像,當時多數女性「差不多大學畢業就準備懷孕生子」,平均每人生下近3個小孩,一直到民國74年後,平均生育率才降至2人以下。

官員指出,整體而言,婦女生育年紀逐年提升,但近年來生育率在政府大力鼓勵婚育下,有增有減,但整體平均而言還是呈現下滑趨勢,近10年來,育齡婦女平均每人僅生1.1個小孩,尤以民國99年適逢虎年,當年的出生數,僅16.6萬,創下了歷史新低記錄,總生育率竟只有0.9人。至於新生兒的性別比例方面,男嬰的出生數仍超越女嬰,但比例已逐漸拉近。

內政部統計,出生嬰兒登記數在民國99年創下歷史新低後,政府積極推動各項鼓勵婚育措施,今年1至8月出生數及結婚對數分別為13萬6935人及9萬8000對,較去年同期分別增加4465人及2775對,104年全年出生數預期可達到21萬人目標,盼減緩少子化及人口老化現象。

※ 相關報導:

* 大陸首例 遼寧省恐「男少女多」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196911

大陸男女性別比例一直是男多女少,但隨著東北人口淨流出以及人口自然增長率邁入負成長,遼寧省可能成為大陸首個「男少女多」的省份。

據遼一網消息,遼寧省政協十一屆十二次常委會上,該省政協委員章軻在談及「編制十三五規劃要準確把握人口形勢」時,披露遼寧省目前人口現狀結構和影響。



◆ 國際藥聞-情殤 女比男痛但恢復得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0000632-260117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20日 蔡致仁

正在經歷分手痛苦的女人是什麼樣子?哭泣、發怒、大口吃冰淇淋。新研究顯示,一段感情告終,女人的心比男人更痛。不過好消息是,女人復原的速度也比男人快得多。

美國紐約州賓漢頓大學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共同做了一份問卷調查,向96國5705名平均27歲的男女詢問感情經驗。關於分手的問題如下:你有分手經驗嗎?對你心情影響有多嚴重?你覺得是誰先提分手?分手後你的身體產生什麼反應?

接著,受試者對分手的痛苦給0到10的分數,0分為「無影響」,10分則是「難以忍受」。

結果顯示,高達75%的受試者回答有分手經驗,顯然這種事相當普遍。在心理痛苦方面,女人感受度平均是6.84,高於男人的6.58;至於生理痛苦方面,女人平均4.21,仍高於男人的3.75。

此外,女人因分手感到的憤怒、焦慮與恐懼情形均較多。而且她們更容易恐慌、失眠、尋求食物慰藉,增胖率遠高於男人。

儘管如此,研究主要作者賓漢頓大學人類學教授摩里斯指出,女人能夠靠著家人朋友的支持,走出分手的陰霾。

另一方面,男人也許可以接受「恢復單身」的事實,但怨懟卻會經年累月地留在心裡。女人能夠清楚表現出「我已經走出來了」的態度,這點男人辦不到。摩里斯形容,男人這種典型反應具有「自毀性」,可能延續數月甚至數年,通常是有了新感情才會放下。(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兩岸婚姻問題多 經濟是主因
http://udn.com/news/story/7331/1196617

嫁來台灣的陸配,離婚率頗高,台灣陸配關懷聯誼促進會估計約近5成,主要是經濟因素;移民署則說兩岸離婚率已遞減,降至26%。兩岸婚姻問題多,理事長王彥認為經濟和彼此信任要先解決。

陸聯會定期關心陸配現況,王彥說,厚厚資料中註明婚姻現況,每頁離婚的陸配平均10多人,陸配在台灣婚姻美滿度不如預期,主要是經濟問題,許多台灣丈夫經濟不佳,需陸配幫忙賺錢,卻又不願妻子拋頭露面,擔心「跟人跑」,心情矛盾後可能喝酒、家暴。

部分陸配打工賺錢,想寄錢回大陸娘家,此舉也常引起丈夫和婆家不滿。

* 智利籍廟婆來台27年 領不到永久居留證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96548

彰化縣大城鄉有1名智利籍廟婆,她來台已經27年,因丈夫早逝,獨力撫養2個兒子長大,她不願放棄智利國籍而無法拿到台灣身分證,申請永久居留證也受阻,從1年多前開始申辦,直到現在程序都還未完成。

但她樂觀地說,可能再過2、3周就能拿到永久居留證,不再需要每年換證讓她好高興,「我愛台灣!」

* 母親日記勾回憶 「灣生」苗栗南庄尋根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98277

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田原裕子透過已逝母親的手寫日記,看見了兒時在台灣的生活足跡,暌違70年,昨天她由家人陪伴重回苗栗縣南庄鄉,探訪南埔國小日式宿舍、南庄百年郵局,尋覓兒時記憶。

「灣生」指的是西元1895年到1946年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田原裕子就出身在那樣的時空背景,她的媳婦洪郁如是台灣彰化人,目前在日本東京一橋大學任教,協助婆婆替「日記本」解密,近日更一起飛來台灣「尋根」。

身教的力量! 
社會控制

20 則留言:

fsj 提到...

見面大小聲 父子寫信解心結
http://udn.com/news/story/7272/1198245

聯合報 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2015-09-21

高雄師範大學校長吳連賞在杏壇春風化雨,在家裡對孩子卻疾言厲色。「當父母很容易,做成功的父母很難!」直到二兒子高中叛逆爆親子衝突,他才幡然了悟愛與關懷、溝通的重要性,父子透過書信解開心結。

吳連賞出身小金門清寒家庭,母親在生第十個孩子時難產過世,哥哥姊姊拉拔弟弟妹妹,他從小撿牛糞、拾柴火,刻苦環境養成任勞任怨的個性。

吳連賞和妻子鄭素琴是大學班對,有兩個兒子;因為都學地理,吳家假日活動就是到處旅遊、賞鳥。父子三人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在籃球場鬥牛,輸了就作伏地挺身。

他對學生循循善誘、對小孩卻高壓嚴格,犯了過錯、考試考壞了,從不假辭色。老大逆來順受,但對叛逆的老二卻踢到鐵板,父子一見面就大小聲,直到他領悟不該對孩子嚴厲,以紙筆寫信溝通,父子終於相互理解。

「養孩子就像『社區營造』,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成長!」身為地理系教授,吳連賞作了之如此妙喻,他說,每個社區有不同特質,每個孩子也有不同的個性,要摸索方向,找出最適切的氛圍。

吳說,他兩歲開始跑防空洞躲砲彈、放牛,考大學前1個月就得從小金門乘舢舨、換小船、跳大船到料羅灣,再搭登陸艇顛到高雄。這些經歷說給小孩聽,就像「天方夜譚」,上一輩生活與求學的深刻感受,很難複製到下一輩身上。

吳連賞表示,所謂「教養」,就是自我教育、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與自我調整。作為師範體系大學校長,他尤其重視通識課程,每學期開設70至90門讓學生選擇;至於大學「必修」6學分,則是語文、專業、社團家教、閱讀、運動和愛情。

「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吳連賞總是這麼告訴孩子和學生。就像富蘭克林所說的,If you would be loved, love and be lovable. 希望被人愛的人,首先要愛別人,同時要使自己可愛。

※ 相關報導:

* 6歲女童「說教」離婚父母 頭頭是道勸說引讚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200282

「媽媽,妳準備好成為他的朋友了嗎?」加拿大一名年僅六歲的女童蒂納(Tiana),希望離異的父母還是能夠當朋友,竟然頭頭是道的向媽媽雪莉說教,甚至還懂得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強調她的說辭,雪莉將女兒說教的影片上傳,充滿智慧又可愛的模樣引發瘋狂轉載,700多萬次瀏覽。



◆ 庇護不幸少女 勵馨籌建女兒館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199771

聯合報 記者紀文禮/南投報導 2015-09-21

為在南投偏鄉打造庇護受性侵、虐待少女的安全家園,勵馨基金會已選定名間鄉籌建一座「南投愛馨女兒館」,已動支400萬元購地,預計蓋4層樓建築,將分3年斥資4000萬元興建,亟待各界踴躍捐款促成,捐款專線(02)66373895

勵馨基金會剛與福特汽車及南投縣府,聯合舉辦「中秋送愛心,給勵馨女兒一個家」公益活動。勵馨基金會南投分事務所指出,勵馨庇護家園是受性侵害少女安全的新家,在南投偏鄉,每年有超過50名受害的孩子,卻因為安置空間不足,必須轉送外縣市,被迫手足分離。

勵馨基金會「南投愛馨女兒館」建成後,收容人數可從60人提升到200人,提供更多受害少女一個就近安置、安全成長的新家園。



◆ 日本逾80歲人口 首度破千萬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199948

聯合報 中央社/東京廿日電 2015-09-21

日本民眾廿一日過「敬老節」,日本總務省廿日公布日本高齡人口的估計值指出,日本逾六十五歲人口為三千三百八十四萬人,續創新高。逾八十歲人口有一千零二萬人,比去年增加卅八萬人,首度突破千萬大關。

截至十五日為止的估計,日本逾六十五歲人口比去年增加八十九萬人,為三三八四萬人(男性約一四六二萬人、女性約一九二一萬人),創新高紀錄。逾六十五歲者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廿六點七,比去年增加零點八個百分點,創新高紀錄。

日本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在一九五○年是百分之四點九,但隨著少子高齡化加速,前年比率首度逾百分之廿五。

fsj 提到...

第一次給了小女友… 嫩版金秀賢判賠8萬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917793

自由 2015-09-23

初戀上床 少年父當吃虧

〔記者黃欣柏/台北報導〕長相酷似韓國偶像明星金秀賢的16歲少年「小豪」(化名),今年3月與15歲女友「彤彤」(化名)相約烏來泡溫泉,就在湯屋內嘿咻,彤彤的媽發現後,要求小豪迎娶彤彤,但小豪的爸認為彤彤「非處女」,她還指示小豪買保險套,反而是小豪把第一次給了彤彤, 「吃虧」的是兒子,遂拒絕這門親事;彤彤的媽遂提告求償,台北地院昨判男方應賠8萬元,可上訴。

小豪外型秀氣,長相似韓星金秀賢,去年底讀國三時認識長髮披肩、身材玲瓏的同校同屆女友彤彤,發展為男女朋友,今年3月相約到新北市烏來區伊豆溫泉湯屋泡湯,在湯屋內發生關係。

少女非初戀 男方拒婚事

彤彤的媽事後得知,認為是兩小無猜的真愛,決定不追究,只要求小豪負責,須依循「古禮」迎娶彤彤,但小豪的爸與彤彤的媽討論時,得知彤彤交過兩任男友,已有性經驗,認為彤彤主動邀約泡湯,還叫小豪買保險套,顯然「經驗豐富」,反觀兒子沒交過女友、之前也無性經驗,認為兒子吃虧遂拒絕婚事。

婚事破局,彤彤以淚洗面,還辦休學,母親憤而告男方。刑事部分經台北地院少年法庭審理,裁定應予小豪訓誡暨假日生活輔導。

民事部分,台北地院認定我國法律不承認未滿16歲者有「同意性交」之能力,兩造雖是合意嘿咻,小豪仍侵犯彤彤的「貞操權」,同時也侵犯了彤彤的媽對她的「監護權」,昨判男方須賠彤彤5萬元、賠她母親3萬元的精神慰撫金。

律師李永然指出,法律只依年齡規範,而非考慮有無性經驗,故本案只有未滿16歲的女方可提刑事告訴,至於年滿16歲的小豪則無法反告對方,但可循民事途徑,嘗試向女方訴請精神賠償。

網友諷刺未滿16歲的贏

不少PTT網友質疑女方已跟2名男友發生性關係,「哪來的貞操權?」還有人諷「被未成年女生強姦還要賠錢」、「女生用貞操換真鈔」;也有網友表示「本來就是未滿16歲的贏」、「重點還是在年齡」,認為法官判決合理。

※ 相關報導:

* 他做土水月入8萬 遭女友嫌丟臉還劈腿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202386

有網友發文感嘆自己從事土水月入八萬,雖然被女友嫌髒、車子太老土,不過為了兩人的未來,凡事他都聽女友,甚至還固定給女友兩萬,結果竟然被劈腿,讓該名網友發誓一定要活的比女友好。

* 平價保險套 改去社區藥局買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201837

全台各地的衛生所及健康服務中心,以往都有販售保險套,但今年7月台灣婦幼衛生協會停止供貨後,許多衛生所買不到平價保險套,引發不少抱怨。北市衛生局昨宣布,市內43家社區藥局即日起販售平價保險套,1袋12個裝,價格維持25元,與過去健康服務中心代售價格相同。

衛生所、健康服務中心販售平價保險套,一賣就是20年,因為平均一個只要2元,吸引許多民眾購買。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表示,過去每個月約有400到500袋銷量,客源穩定,今年7月停售後,不少民眾都感嘆買不到平價保險套。

衛生局與北市藥師公會合作,即日起在43家藥局販售平價保險套。衛生局健管處長林夢蕙表示,藥局販售的平價保險套貨源,與台灣婦幼衛生協會進貨的廠商相同,一樣是12個裝一袋,價格25元。



◆ 吸毒17年 親餵母乳害死3月兒
http://udn.com/news/story/7315/1202012

聯合報 記者曹馥年、修瑞瑩/台南報導 2015-09-22

徐姓女子染毒十七年,即使親餵母乳照樣吸毒。今年五月她三個月大的兒子突然全身發紫送醫不治。檢調解剖發現,男嬰是因所喝的母乳含有安毒,導致急性呼吸衰竭死亡,依過失致死罪將她起訴。

檢警調查,卅六歲的徐女從十九歲起多次因吸毒出入監獄,仍難戒除毒癮。今年二月,她與同居裴男產下一子,五月十五日徐女餵奶後出門,一小時後裴發現男嬰趴臥床上,全身發紫,送醫不治。

檢調解剖查出,男嬰血液、尿液含有高達○點一四二mg/L的甲基安非他命,已超過成人的致死濃度,連大人都受不了,何況是才三個月大的男嬰;法醫認為,男嬰因喝到含安毒的母奶,導致中樞神經中毒性休克,急性呼吸衰竭死亡。

徐女向檢警坦承哺餵母乳時,仍每周二次吸食安罪他命。兒子過世前五天,她和男友大吵一架,施用比平時更多的安非他命,之後仍繼續哺乳,未發現兒子有異狀,兒子死亡她難過又後悔。

檢方認為,徐女明知吸毒會使乳汁含有毒品成分,極可能造成嬰兒中毒,竟疏於注意,照樣餵食毒母乳,將她依過失致死罪起訴。

成大新生兒科醫師林毓志表示,媽媽在懷孕期間吸毒,就可能透過胎盤毒害胎兒;哺乳期間也會透過乳汁傳給幼兒。特別是成癮性藥物多屬脂溶性,容易進入乳汁的脂肪中,幼兒因體積小,只要一點劑量就可能濃度過高。

他建議媽媽在哺乳期間,若需服藥要特別注意,化療、精神科用藥等都可能影響幼兒。



◆ 收養登記數腰斬 孩子嘆團圓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02090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2015-09-22

兒童福利聯盟表示,從二○一○年至二○一四年,五年來共接到近三千筆出養諮詢,但收養登記人數卻少了一半。「以前都是收養人等孩子,現在是孩子等收養家庭」。推測原因可能是傳宗接代觀念鬆綁、經濟環境不好,也可能因治療不孕症的方法愈來愈發達,願意收養的人因而變少。

兒盟表示,一般等著收養的寶寶約需七點八個月,病寶寶、生父母有藥、酒癮等特殊際遇的孩子,則要兩個月以上的等待時間。豪豪因罹患先天性凹胸,出生時就被遺棄,苦等八年都尋不到國內領養家庭,是兒盟等待最久的出養孩子;豪豪最後是被一對瑞典籍夫婦領養。

兒盟資源發展處主任陳雅惠說,台灣收養觀念保守,覺得是不得不的決定,希望找個孩子讓家庭更圓滿,國外則是從孩子立場出發,要給孩子更好的未來。

台灣養父母還會把寶寶的身世視為「不能說的秘密」。

四十二歲的賴爸爸,六年前跟太太收養了一對兄妹,一個未滿一歲,一個未滿二歲。賴爸爸說,原本害怕孩子生父母會不會突然上門找孩子,或是孩子長大無法接受,上過兒盟課程後,才比較放心。

賴爸爸說,他在孩子三歲時,會說故事告訴他們有兩個爸爸媽媽,一個是生的,一個是養的。收養完後隔沒幾個月,就在路上偶遇孩子生母,此後他每天都會在臉書PO孩子的照片,讓生母隨時知道孩子狀態,「態度愈開放,對孩子愈好。」

兒盟社工員黃慈音分析,國內有半數以上的養父母不願主動告知孩子身世,擔心孩子知道後,會想要回去原生家庭。「收養不是秘密,而是一件值得被祝福的事。」黃慈音建議,孩子愈小,告知身世愈好,告訴孩子不論收養家庭或原生家庭,都是孩子生命中的家。

※ 相關報導:

* 七成五民眾擔心「醫不起的未來」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02908

....健康關係著未來幸福的生活,當問及「未來十年你會擔心的問題」時,原本在現階段擔憂項目中只佔第六順位的健康問題,更一舉跳居「未來十年擔憂」之首,超過退休金準備等議題。這或許跟醫療費用無法預期,更可能拖垮一個家庭有關。尤其像癌症、失智症等重大疾病,所衍生的住院醫療看護及長期安養等費用,將會是沉重的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受訪者每人平均已擁有3.4張保單,並且每月開銷近兩成支付保險費用,卻仍覺得目前的規劃不足以應付未來風險。

....為避免醫療、看護需求侵蝕退休老本,保誠人壽建議民眾善用保險規畫,首重三大選項,分別是終身住院醫療險、終身防癌險,以及包含終身醫療、重大傷病、特定傷病的終身健康險,逐步建構完整的醫療防護網。透過保險長期規劃,現在多一分準備,未來就多一分安心。

fsj 提到...

在台換了4個寄養家庭 5歲小玲要赴美新生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06617

聯合報 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 2015-09-24

等了1095天,換了4個寄養家庭的小玲(化名)終於等到一個願意收養照顧她一輩子的家庭,來自美國的收養家庭已經積極準備,要讓小玲赴美展開新生活。

屏東家扶中心表示,寄養家庭在照顧孩子的過程其實十分艱辛,5歲的小玲是3歲時進入家扶安置的寄養家庭,當時小玲的母親失婚、失業導致身心出狀況,當時小玲又有嚴重的發展遲緩及過動,安置期間,4任寄養家庭均舉白旗投降。

後來到了第5任寄養媽媽的懷裡,小玲才真正安定了下來,寄養媽媽陳淑惠回憶,第一次與小玲接觸時,當時小玲缺乏安全感,在公園玩不時大聲尖叫、撞頭、拉頭髮、還會用兇狠的眼神瞪人,當時她並沒有被小玲的行為嚇跑,反而是與家人商量,接下來該如何照顧。

寄養家庭是從小玲的防衛眼神中讀到了求救的訊息,於是全家4人共同付出心力給小玲滿滿的愛,更配合屏東家扶安排,每周接送小玲進行遊戲治療。

過去的小玲總以為「沒有人愛我」,但現在的小玲眼神終於變得自信。

經過3年的努力,小玲終於被媒合到居住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收養家庭,為了讓小玲適應,小玲不但每周與美國收養家庭視訊,新的爸爸媽媽還曾遠渡重洋從美國前來探視,並為她提供一對一的英語課程,為即將展開的新生活做準備。

寄養媽媽陳淑惠笑說,目前小玲已能接送即將赴美的安排,看到小玲重新展開新人生,重拾一般兒童該有的純真笑容,就是寄養家庭最大的安慰。



◆ 去年6千兒少逃家 驚見7歲的他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206249

聯合報 記者洪欣慈/台北報導 2015-09-24

據警政署統計,2014年至少6千名兒少自願離家出走,平均1天有20個未成年孩子離家不知去向。兒福聯盟觀察,早期兒童失蹤以走失等被迫失蹤為主,近年轉變為自願性逃家,為失蹤原因之冠,且有「低齡化」離家趨勢,甚至出現7歲離家的案例。

兒盟依據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資料,調查143名有重複離家經驗的兒少,發現有57%兒少是因家庭關係問題離家,家庭「推力」高於外界因素的「拉力」。41%因感情關係而離家,但遇到的問題也多與和父母觀念不同、父母限制見面等有關。

兒盟失蹤兒少資料管理中心組長許慶玲指出,現在孩子接觸3C的年齡提早,認識網友的機率也提高,交友圈提早變廣,加上現在父母多雙薪忙碌,能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多,親子關係疏離,外界拉力加上家庭內部推力,讓孩子離家的人數並未隨著少子化減少,年齡更從下降到國小五、六年級。

親子專家楊俐容表示,家長應建立「正向積極」的家庭經營方式,可從孩子的興趣建立屬於家庭的活動。



◆ 時論-你有多久沒凝視對方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4000492-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24日 彭懷真

「視而不見」的現象日益普遍,你我的眼睛比起父母那一代,看了更多的人,卻沒有真正注意到對方。在路上,看手機不看路人,只看帥哥美女,不看大叔大嬸。

前些年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帥哥李察基爾如今是大叔了,他最近裝扮成街友,穿著有些破爛的衣服,手上拿著一個黑塑膠袋,在紐約鬧區站了40分鐘,無人聞問,沒有一個人正眼看他。如果他穿西裝,手上拿名牌包,可能不到30秒就被認出,然後對方拿出手機要求合照。

李察基爾感嘆:「這世界上多數的人,真的只看表面。對於世界的感知,往往全憑外在的樣貌。我們從來沒停下腳步,真正觀看、感受到表象之外的現實世界其實有更深層的意思。」現實世界裡的人只不過是飄來飄去的影子,你我無心留意,如果對方是老人、身障或街友,更不瞧上一眼。

我們即使對父母、對子女,也愈來愈不凝視。中秋將屆,親友相聚烤肉,看肉的時間多還是看家人的時間長?平日,做爹娘的看子女的聯絡簿或考卷成績,卻沒有好好看孩子的臉。也許唯一凝視的時刻是為了拍照、上傳,期待外人按讚。

現代婚姻危機最深層的危機是「夫妻彼此視而不見」,我有次對一百多位醫師演講,詢問他們昨天回家老婆穿什麼款式的衣服?沒有一位聽眾說得出答案。場面尷尬,有位醫師逗趣回答:「有穿啦!」大家笑笑,我卻為那些外人羨慕的醫師娘傷心,丈夫回家看電視、看電腦、看手機,卻不好好看自己。看都不好好看,如何溝通、分享、表達愛意呢?戀愛豈不都是從「眼對眼、眼神交會、眉目傳情、相看兩不厭」開始的嗎?

中秋節的第二天是教師節,現代的大學老師有好好看學生嗎?學生帶著疑問走進老師的研究室,期待老師聆聽自己的問題,老師們通常不看學生的臉,忙著在電腦裡找答案。上課了,老師的眼睛看黑板、看PPT、看電腦螢幕、看教科書,有多少時間看著學生的臉呢?對學生的困惑有些許的在乎嗎?不過老師別自責,因為原本應該好好看著老師的學生低頭看手機和筆記型電腦,不在乎老師的表情。大學師生關係早已徹底敗給智慧型產品了。

怎麼辦?一堂課50分鐘,老師能否早到教室,用5分鐘看著已經坐著的學生,看著魚貫進入的學子?在家裡,每天你我睜眼超過900分鐘,是否留1%的9分鐘好好凝視配偶?是否用另外的9分鐘專心看著孩子?是否有9分鐘牽著父母的手講講話?在路上,不做看手機的低頭族,多看看路人,看著疏離的人群,看著大叔大嬸,看著在艱困中掙扎生存的人們?(作者為中華民國幸福家庭促進協會理事長)(中國時報)



◆ 大一生16%有性經驗 1成沒避孕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06295

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專題報導 2015-09-24

在9月26日「世界避孕日」前夕,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昨公布「大一生避孕閨密大調查」,有16%大一新生在入學前就有性經驗,其中72%會戴保險套,卻有近10%完全沒避孕,一名大一女生和男網友首次見面就無套上床,結果染上菜花,男生卻消失無蹤,讓女生求助無門。

「婚前最好不要有性行為」,台灣更年期醫學會理事長蔡永杰表示,婚前性行為充滿許多危險性,非單一性伴侶染病機率大增,但隨著性觀念的開放,有婚前性行為的民眾愈來愈多,無論男女都應該認識如何正確避孕。

根據調查,性行為後,沒有避孕的大學生,有36%會上網尋找避孕資訊,蔡永杰表示,臨床上最常看到大學女生把事後避孕藥當作常規避孕藥吃,可能讓經期紊亂,甚至還發生月經沒來的案例。

馬偕醫院婦產科醫師翁嘉穗表示,多數女大生性認識不足,常被男生牽著鼻子走,曾有位女大生因腹痛求診,說男友喜歡肛交,騙她肛門緊易高潮又能避孕,多次肛交後造成女大生直腸破洞。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安全性行為一定要「全程」戴保險套,射精前才戴仍沒辦法達到避孕效果,此外,平時沒有生育打算的年輕男女,平時可以服用常規避孕藥避孕,只要停止服用即可恢復生育功能,並非網路上謠傳避孕藥吃多會不孕。

婦產科醫學會積極宣導正確避孕方法,希望大專院校能開設「性教育課程」讓大學生能有正確觀念,不要因為一次的意外,成功「做人」卻無力扶養,最後悲劇收場。

※ 相關報導:

* 美研究:律師、老師 最易與同事結婚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05682

「價格經濟學」(Priceonomics)網站22日公布最新研究顯示,農夫、律師、教師以及從事傳統產業和健保工作的人,最有可能與相同職業的人結婚,而金融、建築和採礦等行業的人,則更可能在其他行業選擇配偶。

* 日本企業給男員工育嬰假 可獲補助
http://udn.com/news/story/6811/1206782

為提高女性勞動參與,日本厚生勞動省將對准許男性員工休育嬰假的企業提供補助。

過去三年來從未有男性員工休育嬰假的企業均符合補助資格。企業出現首位休育嬰假的男性員工,將可獲得30萬日圓(2,483美元)補助,此外每多一名男員工休育嬰假,便多補助15萬日圓,最多以五人為限。

全日本目前僅有2.3%的男性休過育嬰假,此一數字若得以提高,男性將更能支持配偶在產後重返職場。

fsj 提到...

醫涉販賣人口 活嬰稱是死嬰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09616

世界日報 北京25日電 2015-09-25

在一項打拐行動中,浙江溫州蒼南縣警方破獲一起特大跨省販嬰案,共抓獲26名嫌疑人,與此同時解救6名被拐兒童。更令人震驚的是,溫州一對退休醫生夫妻涉嫌販賣兒童。有爆料者稱,涉案醫生把活嬰說成死嬰,騙孩子父母放棄。

京華時報報導,這對涉案醫生夫妻,兩人都是溫州市三甲級大型醫院退休醫生,丈夫姓蔡是兒科醫生;妻子姓李是婦產科醫生,退休後被溫州光明醫院、樂清白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返聘,工作至今年7月案發。

據報導,神秘爆料者稱,這些嬰兒都是B超照出來父母不要的,有的做了非法性別鑑定說是女孩,有的可能先天有病。婦產科醫生李某則利用職務便利,在為別人做引產手術時,透過減少用藥量等手段提高嬰兒存活率,手術結束後,明明嬰兒是活的,李某卻謊稱嬰兒已死亡或者有嚴重缺陷,之後再高價賣出。這種說法尚未得到有關部門證實。

報導指出,蔡某透露,媒體所謂的爆料人其實是他的大女兒,出於私欲爆料。「我已經給她一套200平方米的房子了,她現在還要我給她買一套房子,我不同意。」正是夫妻同大女兒因為財產等問題發生了矛盾,導致雙方關係緊張。但大女兒否認父親指控,父母涉販嬰也是從媒體上得悉的,事發後她沒有見過他們。

※ 相關報導:

* 扯!媳婦懷女嬰 婆婆竟補品加「墮胎藥」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209666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2015-09-25

比本土劇劇情還扯!一名婦人在臉書《靠北婆家》抱怨,表示婆婆只想抱孫子,竟然在得知婦人第一胎懷上女兒之後,每天在補品裡面加墮胎藥,害她失去了肚內7個月大的女兒,惡劣行徑,讓婦人至今無法原諒。



◆ 超商前逮藥頭 校車司機也吸毒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8426

自由 2015-09-25

〔記者黃美珠/新竹報導〕便利超商成了毒品買賣好所在?新竹縣警方昨天破獲以34歲男子方國強為首的3個販毒集團,拘捕26名男女到案。其中3個藥頭34歲方國強、49歲馮景滿及52歲葉錦桂都在超商前與藥腳交易時落網,警方查出一名藥腳是新竹縣某私立中學徐姓校車司機,將調查徐男是否趁工作之便毒害校園學子。

校方昨晚獲悉表示震驚,強調學生接送已委外給交通公司承攬,校方要求業者對於載送學生的司機品性、服務態度等必須嚴選。雖無法確認徐男是否外包業者的司機、有無接送過該校學生上下學,但會加強把關。

檢警緝毒,鎖定新竹市方國強、馮景滿及葉錦桂等3個藥頭掃蕩,共逮捕26名男女,其中方男的38歲同居女友鄒欣惠是毒品通緝犯。

警方查出馮景滿和葉錦桂多半以「跑單幫」自行發展,方國強則猶如老鼠會般,吸收37歲洪錦全、44歲董福添及36歲邱鈿詠成為下線協助販毒。

警方查出,方國強、馮景滿及葉錦桂平時會互相「支援」供應毒品,也都習慣約買家在便利商店前碰頭,徐姓男子就是在便利超商前向方國強買安毒時落網。

※ 少一份毒品就多一份健康,自由時報提醒您遠離毒品



◆ 女校長哮貪14年!寧餓孩子 強索午餐回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5000418-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25日 張朝欣、周麗蘭/雲林報導

雲林縣虎尾鎮私立大成商工校長陳秀娟長期以「按人頭」收受營養午餐回扣,總計14年來不法所得約4000萬元,雲林檢調23日晚間約談陳秀娟並聲押獲准。

吃相難看 4千萬入袋

雲林地檢署今年6月接獲檢舉,指大成商工收取學生營養午餐回扣,檢察官吳淑娟指揮雲林縣調查站,前晚搜索大成商工校長室、會計室及便當供應廠商等9處地點,並約談校長陳秀娟、福利社負責人翁雅萍及業者等9人到案,漏夜偵訊後,以陳秀娟涉犯刑法背信罪,向法院聲請羈押獲准。其餘人員有部分自白犯行,檢方諭令翁雅萍5萬元交保,業者等人則請回。

檢調表示,大成商工每學期向學生收取午餐代辦費用,從10餘年前每餐35元漲到目前的每餐45元,每名學生一學期午餐費約3、4000元,校方向4家供應商訂購後,再以每名學生7至9.5元向廠商索求回扣。初步統計自2010年7月至2015年5月,不法獲利金額即達千萬以上,若自2001年陳秀娟接任校長算起,回扣金額更達4000餘萬元。

真敢要 午餐抽1~2成

陳秀娟是大成商工創辦人黃立雪的二媳婦,黃立雪的么兒黃曙東於1987年接任校長,1999年發生董事會掏空校產案,黃立雪及黃曙東父子均被起訴,由教育部派員接管,陳秀娟於2001年經董事會同意擔任校長一職。

辦案人員指出,陳秀娟接任校長後就跟4家團膳廠商開口,以學生人頭計算,每名要給回扣9.5元,隨物價浮動,每名學生收7元、8元之間浮動回扣,這10多年來大多是8元計價。

助民、松之林、梅景、味答香等4家廠商都坦承,為了經營只得配合給回扣,因每家給的回扣單價都一樣,沒有任何廠商反抗,只是最近1年物價上漲,聯合「爭取調降」為每名人頭費4.5元。有業者供稱,因回扣金額過高,不得已刪減供應的便當菜色及水果,導致有學生抱怨菜色不佳。

物價漲 去年6折收佣

4家團膳廠商給回扣的方式是每月結算後,隔月以現金交付約給翁雅萍、學校莊姓會計。大成商工全校約4000名學生,校方學期初以代收方式收午餐費,再依人頭數向4家團膳廠商收回扣。

調查站23日中午到學校蒐證4家營養午餐菜色,各家菜色不同,有炸薯條、水煎包、珍珠丸、炒麵、炒飯等,其中炒麵的配料少得可憐,配菜也湯湯水水,辦案人員表示「成本那麼低,食材會好嗎?」昨天消息傳出,菜色即明顯變好,讓辦案人員也搖頭。(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黃家掌校務 疑家族成員鬥爭爆料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5000447-260102

大成商工在1965年由前董事長楊定國成立建校董事會,後由黃立雪接任董事長,黃氏家族成員即掌控主要校務運作,黃立雪的么兒黃曙東於1987年擔任校長,2001年由黃立雪的二媳婦陳秀娟接任校長至今,家族掌握學校運作屢爆爭議。

黃立雪有3兒3女,堅信家族辦校才有凝聚力,因此都由兒女、女婿與媳婦擔任學校校長與重要幹部,例如大女婿李振興也擔任過9年校長,陳秀娟在擔任校長前則任職祕書相關職務,熟悉校務運作。

* 十餘年爭議不斷 重創形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5000448-260102

雲林縣大成商工爆發校長陳秀娟長期收學生午餐回扣,不法所得估計超過4000萬元,引發外界關注。事實上,該校屢發生爭議事件,1999年爆發掏空案,去年則有百名教師連署指控校長不適任,今年校方在教室裝監視器引起師生反彈,都重創學校形象。

大成商工於1999年發生董事會挪用學校資金、掏空校產、積欠教職員薪資,創辦人黃立雪(已去世)因而被起訴,經教育部派員接管,2001年董事會指派黃立雪媳婦陳秀娟擔任校長至今。陳上任後,教職員減薪,目前學生人數達4000餘名,是雲林規模最大的高中職,但教職員薪資結構仍未完全正常化。

....校方後來解釋,因餐飲科有果雕課會使用刀具,汽修科要預防學生把鐵片磨尖銳危及安全,才在這兩科實習工場及教室裝監視器,已遵照教育部要求停用。....校方則澄清,沒看到校長,不代表校長不在,校長一直都很關心學校。專任教師發代理聘書,是因應少子化學生可能減少,只是名詞不同,不影響權益。契約與休假依學校內規處理,並未逾越法令規範。學生實習材料費都依教育部規定標準使用。

fsj 提到...

午餐回扣案 大成商工校長老公自首
http://udn.com/news/story/7318/1211282

聯合報 記者蔡維斌、李京昇/雲林縣報導 2015-09-26

檢方偵辦雲林縣大成商工便當回扣案,前天聲押校長陳秀娟獲准,並發現陳的丈夫黃曙曜實際掌理校務並參與大成福利社業務經營,黃自知難逃罪責,主動向檢方說明且表明願繳回不法所得;檢方昨天搜索查證後命卅萬元交保及限制出境、禁止接近本案被告及證人。

檢調昨天上午到黃曙曜任教的大學辦公室和宿舍搜查,經清查相關帳冊,認為黃涉有共同背信罪嫌重大;考量黃正逢母喪,且主動到案表明悔意,檢察官作出交保處分。

檢方說,黃曙曜在中部某私立大學的行政管理系任職副教授,清查後發現他與陳秀娟夫婦二人所涉的收取回扣事項不少,檢方希望相關廠商檢舉,以利偵辦。

檢察官從多筆帳目中發現黃曙曜雖未在大成任職,這幾年卻實際掌理校務並參與福利社營運,疑有從中A錢情形,不只是便當回扣,也插手福利社的攤位設立,多年來獲取不少非法利益。

雲林地檢署檢察長鄭銘謙指示,在案情釐清後,務必追回不法所得以符合公平正義。至於不法所得到底有多少,二○一○年到今年的帳面有上千萬元,但從二○○二年陳秀娟接任校長後到二○一○年間的帳目仍在比對中,檢方昨天傳來便當業查證,對帳目也說得很亂,都有待再釐清。

面對校長夫婦被收押及交保,學校不回應,只強調靜待司法調查。昨天有印刷廠商爆料稱多年前有意為學校印製畢業紀念冊,因學校索取回扣才知難而退。也有建教生出示註冊單指控餐費被學校剝皮,學校則說,建教生伙食費,學校不經手,都直接在實習工廠搭伙。



◆ 小兄妹為母慶生 蛋糕錢遭惡賊A走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918971

自由 2015-09-27

〔記者邱俊福、王冠仁/台北報導〕警政署秘書室警務正趙炳堯的妻子前天慶生,稚齡兒女拿200元到蛋糕店買蛋糕,將錢放在櫃台時,卻遭在後方排隊結帳的男客涉嫌趁機摸走,由於小孩事後很自責,趙妻便將過程與監視影像PO上臉書,希望大家協尋該男子,請他歸還,「作為孩子的好榜樣」。

警官妻怒PO網尋人

趙員昨天也陪同妻子赴台北市警萬華分局青年派出所報案,他說「想藉此教育小孩,勿以惡小而為之,壞人都會受到懲罰」。

趙妻表示,前晚8時許,因她過生日,孩子想要幫忙買蛋糕慶生,便開車載著7歲兒子與4歲女兒,赴台北市復興南路的「提拉米蘇」復興店,當時她想讓小孩學習購物,便在店外逛街,交付300元讓2名孩子赴店內排隊買提拉米蘇,但因兒女表達不清楚,買到切片的蛋糕,她便請孩子再買一次。

趙妻表示,這次2個孩子拿200元去購買,蛋糕原價是220元,孩子把200元放在櫃台上,又跑回跟她拿50元,等到孩子再回櫃台時,原本放在桌上的200元卻不翼而飛,店員說沒有取走,調監視器追查,才發現是被後面穿條紋上衣、戴眼鏡的男客人拿走。據了解,該男客買2盒蛋糕,金額是400多元,付了500元,卻多收走桌上200元鈔票和找的零錢。

趙妻在臉書表示,孩子心中,200元已是大數目,非常懊惱,覺得是自己不小心讓錢弄丟,她因此將詳細過程PO網,希望透過網友找到這名男客。文章也引發熱議,網友回應「真的很沒道德」、「故意的」、「真過分」、「不要臉,報警抓他」,也有人建議小偷「 默默寄還給人家順便道歉,人家會原諒你的」。

※ 相關報導:

* 課業壓力大 國中資優生跳樓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6000419-260106

南投縣某國中男生疑似因課業壓力過大,25日上學前與母親口角,到校後第一節下課時間,他竟跨越4樓教室後方掃具間圍牆,一躍而下,造成全身多處骨折,合併氣胸、肝臟、腦部出血,經緊急轉送至台中榮總救治,晚間宣告不治。

男學生墜樓後,救護人員先將他送至埔里基督教醫院急救,院方指出,男同學到院時意識清楚,但頻頻喊右手臂疼痛,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他右上臂骨折、肝臟出血、,腦部也有出血現象,家屬擔心傷勢進一步擴大,決定轉至中榮救治。

中榮指出,男同學到院情緒穩定,但全身多處骨折合併挫傷,且腦部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為防止延遲性腦部傷害,先收治到加護病房,由小兒外科醫師接手照顧,但延至晚間,因傷重不治。

* 嗆衝三小 國中生遭電擊槍凌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6000413-260106

新莊某國中陳姓國二男生,昨日騎自行車上學時,險與路旁的男子陳柏軒擦撞,陳姓國中生白了對方一眼,並口出「衝三小」,遭嗆聲的陳柏軒,隨即坐上友人的BMW轎車追逐,當街堵住陳生,以電擊槍把陳生狂電一番,警方接獲報案趕到現場,當場將陳男等4人逮捕送辦。

* 援交變迷姦 研究生判8年
http://udn.com/news/story/7315/1211276

許姓研究生假裝開價七萬元買春,卻在飲料下藥迷昏少女並性侵,落網後辯稱雙方是你情我願性交易。最高法院查出許每月生活費三萬元,難以想像他能負擔高價的性交易,不採信許的辯詞,依加重強制性交罪判刑八年定讞。

* 教訓孕女友 出手太重一屍兩命
http://udn.com/news/story/7315/1212984

又見恐怖情人!男子李文龍與懷孕三個月的邱姓女友出遊,因細故起口角,李涉嫌拿木棒瘋狂重擊女友手腳、胸、背部,邱女與腹中骨肉傷重死亡「一屍兩命」,台中檢方依殺人罪聲押獲准。



◆ 想尿尿的時候 說謊比較有說服力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11628

中央社 25日綜合外電報導 2015-09-26

英國廣播公司(BBC)本週精選趣聞新知,包括想尿尿的時候,說謊比較有說服力、自拍死掉的人比被鯊魚咬死的還要多、以及小狗學新語言,3週就上手。

●想尿尿的時候,說謊比較有說服力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研究人員表示,人在憋尿時,自我控制能力會增強,亦即所謂的抑制外溢效果,當你需要小解時,會顯著提升你謊言的可信度。

科學家表示,這是因為說謊是個非常複雜的認知工作,膀胱漲尿的時候會活化大腦的抑制控制中心,而這和約束我們必須說實話的中心是同一個。

下次你要跟主管請病假,聲稱是感染禽流感而不是宿醉時,請先灌個幾杯水再啟齒。

●自拍致死比鯊魚咬死的人還要多

自拍對人類而言,居然比鯊魚更危險?統計數據指出,今年因自拍死亡的人數,比遭鯊魚襲擊致死的受害人更多。

數據顯示,今年目前有8人遭鯊魚襲擊致死,但卻已有12人因自拍而不幸離世。像是1名日本遊客在印度泰姬瑪哈陵(Taj Mahal)前自拍,摔落階梯致死;另個比較「幸運」的案例是,俄羅斯1名21歲女性舉手槍自拍時,意外扣下板機開槍射中腦袋,幸好只是頭部受傷、保住小命。

俄國政府為了遏止玩命自拍歪風,今年初甚至發行「自拍安全宣導手冊」,其中有項標語就是:「就算有100萬個『讚』,也不值得你賠上性命。」

● 狗兒學會新語言 3週就上手

一隻狗兒陪同主人上語言課,驚人的是,牠在短短3週就學會一連串的蘇格蘭蓋爾語指令。

67歲的史密斯(Neil Smith)帶著他4歲大的助聽犬金傑(Ginger)每週去蘇格蘭西部丹農市(Dunoon)附近教會上蓋爾語。

史密斯表示,這隻可卡犬很快就學回聽懂像是「坐下」、「不要動」、「來這裡」以及「乖狗狗」等。他說:「金傑真的很快就學會,只花了3個禮拜。」

●多明尼加怪病 女孩青春期轉性變男孩

拉丁美洲國家多明尼加1個小村莊,有1/90的孩子患有罕見的遺傳病,出生時是女孩,但到了青春期會長出男性生殖器,進而變為男孩,此為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所致。

這種缺陷是因為體內缺乏一種名叫5α還原(酉每),不能將睾酮轉換為雄性激素,致使男性生殖器在出生時無法正常生長,直到青春期時體內分泌雄性激素,才會刺激男性生殖器成長。

這種遺傳病於70年代首次為世人所知,當時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一名內分泌學家在前往多明尼加旅遊時,聽到「女變男」的傳聞,從而發現該病症。

●讓海星吃醋 可救澳洲大堡礁

棘冠海星不斷增加,是造成近年來珊瑚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

澳洲海洋科學研究所(AIMS)科學家發現,將醋注射到海星體內,可以成功殺死這群珊瑚礁殺手。

科學家說,相較於目前注射海星的牛膽汁,醋的價格便宜且更容易取得。不過科學家表示,在完全實施這項方法前,必須先進一步研究以確保不會傷害其他海洋生物。

fsj 提到...

女同志辦結婚儀式 93歲奶奶牽她走「虹」毯
http://udn.com/news/story/8682/1216646

聯合報 記者林佩均、蘇木春/台中報導 2015-09-29

女同志楊斯婷和陳若竹去年舉辦結婚儀式,雖有人投以異樣眼光,但兩人仍堅持試禮服、拍婚紗,享受婚禮過程。

卅二歲楊斯婷十年前認識小她一歲的陳若竹。陳若竹說,她曾與男性交往,楊斯婷當時扮演好友角色,支持她的戀情;但陳若竹恢復單身後,楊斯婷深深吸引她,兩人在一起,「牽手」後便不再分開。

前年跨年夜,楊斯婷下跪求婚,陳若竹點頭答應。楊斯婷說,她太高興了,不停反問陳若竹「這是真的嗎?」陳若竹跟女友再三確認「我願意」,才相信不是做夢。

兩人還大手筆遠赴韓國拍攝婚紗,拍攝團隊首次接觸同志新人,有人不免投以異樣眼光,但無礙她們的興奮心情,試禮服、拍婚紗,成為快樂的伴侶。

兩人在去年九月廿七日舉辦婚禮,陳若竹憶起下跪拜別母親那一刻,仍一陣鼻酸。她說,媽媽能出席她們的婚宴,就是最棒的禮物。

婚禮會場舖了一道彩虹地毯,楊斯婷牽著高齡九十三歲奶奶步入會場,奶奶直說:「恭喜、恭喜!」見證兩人超越性別的愛情。

兩人結婚後感情穩定,兩家人都接納這段關係,楊斯婷母親對陳若竹像是多了一個女兒,楊抱怨婚後她的地位矮化;親人看到國外代理孕母、人工受孕的相關消息,也會鼓勵兩人嘗試,享受養兒育女,她們很感謝家人的包容。

※ 相關報導:

* 婚攝、送餅、擺桌…同志「我願意」
http://udn.com/news/story/8682/1216647

台灣同志仍不能合法結婚,但多元成家概念已在社會發酵;愈來愈多的同志伴侶公開或私下舉辦婚禮,他們跟異性戀新人一樣拍婚紗、送喜餅、辦婚宴,不一樣的是充滿濃濃的「彩虹」元素。

奇力克影像工作室負責人吳昶甫說,他剛出道時曾為同志情侶拍攝生活照,不曾拍婚紗照,但這幾年同志拍婚紗漸風行,還有人成立工作室,專門拍攝同志婚紗。



◆ 巴基斯坦新娘 揭露童婚面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9000425-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29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童婚議題存在許多國家,造成的性暴力事件更是駭人聽聞,代表巴基斯坦角逐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南亞的新娘》,由巴國女導演阿非亞.南森尼爾(Afia NATHANIEL)掌鏡,近日將在女性影展進行台灣首映。

禁忌話題充滿爭議性

該片關注15歲以下兒童被迫結婚的現象,描述10歲的贊娜成為父親向宿敵部落求和的貢品,被迫許配給與父親同輩的鄰族首領,母親拉綺為此綁走女兒,帶著她展開一場亡命天涯的旅程。

「影片中的家庭,代表巴基斯坦社會根深柢固的傳統,當發生爭議時,年幼的孩子經常第一個犧牲,成為大人的議價品。」南森尼爾坦言,這個議題爭議又沉重,很不好拍,過程也困難重重。

代表巴國角逐奧斯卡

「身為導演,我的工作就是開啟對話,喚醒關注,不管故事是好或壞、光明或醜惡。」這是南森尼爾首部自編自導自製的劇情長片,她生於巴基斯坦,父母分別是軍官和教授,「童婚在當地造成嚴重問題,卻無法以非黑即白的二分法判斷,很多狀況都是當事人走到絕境了,才釀成悲劇。」

「這個議題在國內被視為禁忌,我們花了5年時間找錢,最後完全行不通,才決定拿回版權自己拍。」南森尼爾說,電影劇本醞釀於她攻讀哥倫比亞大學電影碩士時期,10年拍攝完成,去年在多倫多影展上映後,傳回巴基斯坦造成轟動,獲選代表巴國角逐奧斯卡。

影片場景為巴基斯坦北境和印度交界的喀什米爾地區,除了揭示童婚議題,也記錄當地特殊的公路風景。

今年是女性影展邁入第22屆,精選「勇女無懼」、「法克國家」、「酷兒嗶嗶嗶」、「幻影新浪潮」、「老查某人」、「中國女導演特輯」與「台灣競賽」7個單元。

女性影展看見多面向

除了關注亞非國家的女性困境,《Lady’s 尖頭們》追溯歐美「解放乳頭」運動的起源,由美國導演琳娜.埃斯科(Lina ESCO)拍攝,講述紐約女性上街頭主張解禁乳頭,卻遭到一連串阻力,演變為運動者、群眾和媒體的角力戰。女性影展10月9日到18日在光點華山放映。(中國時報)



◆ 人工受孕 「處女媽媽」惹議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15475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27日電 2015-09-29

「童貞懷孕」過往只出現在《聖經》中耶穌母親瑪利亞身上,但現今科學昌明,只要透過人工受孕技術,「處女懷孕」亦可在一般女性身上實現。星期日郵報指出,英國有企業為不曾擁有性經驗的女性提供人工受孕服務,過去5年最少有25名女子利用此技術,擁有自己的下一代。

英國有四間企業提供這種人工受孕服務,其中一間診所Care Fertility的醫療總監拉古納斯表示,近年求診的單身女性有上升趨勢,占總數最少一成,部分人只有20多歲,與父母同住,絕非外界想像的「單身女強人」。

據報導,拉古納斯透露,部分女士從未談戀愛,也沒有性經驗,但覺得自己已適合當母親,由於她們不願浪費時間等候「Mr. Right」,因此希望透過人工受孕一圓當母親的心願。

這些女子並不憂慮「處女懷孕」窒礙將來談戀愛,也無懼旁人異樣目光。她們需要支付5000英鎊(約7688美元)診金。

英國部分團體對這風氣有微言,「繁殖倫理」成員昆塔瓦萊抨擊「處女媽媽」把兒童視為玩物,扭曲傳統家庭價值,更稱此例一開將是不歸路。報導另指出,有意見稱女性有權選擇自己前路,只要在財政、社會支持及情緒上做好準備,情況或許較一般單親家庭更好。



◆ 混血兒到新移民 「賽珍珠」當後援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216327

聯合報 記者陳靖宜/台北報導 2015-09-29

賽珍珠基金會在台灣服務逾40年,超過百個新移民家庭受惠。賽珍珠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蒔萱說,新移民婦女離鄉背井來台灣,各有不同的苦,需要有人拉他們一把,賽珍珠基金會就是扮演這樣的角色。

美國賽珍珠基金會民國57年在台成立分會,原為服務二次世界大戰中在台灣出生的亞美混血兒,但隨著這群亞美混血兒漸長大,不再需要基金會,基金會原要結束營運、漸漸走入歷史。

不過,民國80幾年台灣東南亞配偶人數逐漸增加,需要輔導與協助,賽珍珠基金會就此在地化,服務這些新移民與其後代。

林蒔萱說,近年新移民來台數量愈來愈少了,多是因為近年東南亞國家經濟起飛,許多地方與台灣漸漸沒有太大差別,且現今通訊發達,許多東南亞國家的女性看見嫁到台灣的同胞生活不全然比較好,加上語言與生活障礙,來台意願大大減低。

林蒔萱表示,有些新移民面臨嚴重語言障礙,孩子成長期間無法像同齡孩童一樣,學會相同的語彙,讓外界誤以為新移民二代成長較遲緩。林蒔萱反駁說,這些小孩都非常聰明,只是沒適當學習,基金會會針對語言,幫媽媽與孩子上課。

除課程學習,基金會也會帶新移民家庭一起出遊。林蒔萱說,新移民家庭因為語言或交通等問題,出遠門較不方便,因此基金會每年會有出遠門活動,提供這些家庭出遊機會。

※ 相關報導:

* 社區關懷據點 屏縣已達185個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216271

屏東縣的老年人口比率已超過14%,為了讓老人在社區就能得到照顧,屏東縣推展社區關懷據點已達185個,是六都之外最多的縣市,社區不但教繪畫、音樂、每周還至少共食一餐,讓老人家每周都盼著去上課。

* 少子化 陸人口恐負成長
http://udn.com/news/story/7331/1216672

據大陸「第一財經日報」報導,隨著少兒人口持續下降,中國大陸已進入少子化時代;而中國大陸人口或將自二○一七年迅速下降。

報導稱,根據人口統計學標準,一個社會零至十四歲人口占比百分之十五至十八為「嚴重少子化」,百分之十五以內為「超少子化」。

* 2065年前 亞裔將成美最大移民族裔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215401

丕優研究中心定28日公布的研究指出,由於移民型態重大轉變,在2065年以前估計亞裔將超越西語裔,成為移民美國最多的族裔,但包括美國出生在內的西語裔總人口仍將多於亞裔總人口。

研究指出,亞裔和西語裔移民增加將使美國人口繼續增長,預料在50年內,外國出生人口將在全美預估總人口的4億4100萬人中占18%;此人口比率將創新高,甚至高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生歐洲移民潮時移民占美國總人口15%的比率。

fsj 提到...

搜到手機 班導命學生丟下樓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216240

聯合報 記者范榮達/苗栗報導 2015-09-29

苗栗縣一名擔任班長的國中二年級吳姓男學生,9月23日上午未依規定繳出手機統一保管,涂姓班導師下午搜書包查到手機,要求其與另名男同學當著全班面,將手機從二樓摔到一樓,吳同學前天深夜偷偷掉眼淚,家長才發現造成孩子的心靈傷害,急PO臉書社團「想請大家評評理『這對嗎?』」

吳姓家長心疼兒子,前天深夜11點50多分幾乎PO遍苗栗有關的臉書社團,引起網友熱烈討論,按「讚」數超過兩千,留言近千,縣府教育處及校方人員昨天都介入處理,教育處要求研議個案行政及法律相關層面問題,校方也聯繫到涂老師,轉達涂老師願意為一時情緒行為道歉,並賠償摔壞手機的損失,近日內也會協調後續處理辦法。

吳姓家長在臉書社團PO文「想請大家評評理」指出,兒子去年生日禮物的手機,並沒有網路功能,主要是用來聯繫確定行蹤,過去也沒有到校未依規定繳交手機或私下玩手機的前例,23日當天上午,是因兒子急著要複習社會科考試,早自修前忘了繳交手機統一保管。

校方23日下午安排學生集體聽演講,涂姓班導趁空檔搜書包,全班查到2支手機,其中1支是他兒子的,兒子當時沒有頂撞或不禮貌的言行,班導竟然要另名男同學與兒子一起上二樓,從二樓將手機摔到地面,全班都目睹,手機也被摔壞。

他說,兒子回來一直不敢講,家庭聯絡簿上也沒有隻字片語,直到前天深夜,他發現兒子在書桌偷偷哭,追問之下才知道班導將手機從二樓陽台丟到一樓,造成兒子心靈嚴重受創與手機毀損,「我若是一直沒發現這問題,請問這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 這在以前那個年代很常見。



◆ 新聞眼/摔手機 摔掉學生自尊心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216239

聯合報 本報記者 范榮達 2015-09-29

苗栗臉書社團昨天發燒的班導摔學生手機事件,不應只以單純手機價值評斷,情理法而言,「1支手機不只是1支手機而已」,後遺症恐怕影響小孩的一生,班導出手前,應三思而後行。

顯而易見的一般道理,不要在有情緒下做出任何決定,因為或多或少衝擊理智,這次摔手機事件,或許班導生氣連班長都不聽話,才會有如執行「家法」,當著全班的面摔掉手機,但不難想像,班導希望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但只是讓學生恐懼與害怕,而不是信服,發自內心遵守規定。

班導想要達到懲罰的目的沒有達到,卻是傷害吳同學的自尊心,當眾遭處罰羞辱,不難想像吳同學自認做錯事,尤其是父親送的生日禮物,擔心遭到家長責罰的二次傷害,不知偷偷哭泣幾次?直到前天深夜被父親發現,否則不知還要隱忍多久?

整起事件涉及搜書包的爭議,及摔手機毀損等問題,這都比較好解決,更值得深思是心理層面,如果經驗連接內化,吳同學稚嫩的心靈,萬一把上學與當眾被摔手機的創傷經驗連接,轉化成討厭班導所教的學科,甚或視讀書為畏途,這些都是可能的「副作用」。

「為人師表」不能輕忽,有些言行可能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建議不妨多多公開讚揚學生的好表現,並做好情緒管理,三思而後行,可以私下好好溝通,甚至適當責罰犯錯的學生,不負百年樹人的神聖使命。



◆ 研究:美國學生 2成半夜上社群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217139

聯合晚報 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15-09-29

美國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學生們在學校感覺到困倦的主要原因是晚上使用社群媒體導致睡眠不佳。

這項研究發現,超過20%的青少年「基本上總是」會在晚上醒來用手機或電腦查看或回復朋友的社群媒體信息。

15%的青少年說,他們每周至少醒來一次查看社群媒體。

數據顯示,很多青少年在晚上玩手機,查看社群媒體。

研究發現,學生們在學校感到困倦,和他們晚上常用手機使用社群媒體有很大關係。54%到58%常在夜裡查看社群媒體的青少年說,「他們在學校基本上總是感到很累。」

fsj 提到...

親子教養/別只傳LINE給孩子
http://udn.com/news/story/7272/1218214

聯合報 楊嘉敏(台北市)2015-09-30

朋友一直深為疏離的親子關係所苦,拜託我多跟她那就讀博士班的孩子互動,希望藉此多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並幫助孩子增進社交能力。

她用心地列出兒子研究的項目,如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等,好增加我跟她兒子閒聊的話題。我看完之後忍不住笑著告訴她:「難怪妳的親子關係不好,妳要當孩子的朋友,而不是當他的指導教授!」朋友聽完後恍然大悟,因為從小到大,她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學業。

她一直認為督促孩子的學業就等於是關心孩子,但其實孩子想要的是大人關心他這個「人」,而非其他。有的媽咪一天到晚為孩子操煩東擔心西的,殊不知這些關心對孩子而言是「無感」的,甚至會感到排斥或厭煩。

就像我這位朋友,一天到晚傳LINE給兒子,但孩子往往已讀不回。我便建議她不要再一天到晚傳LINE給孩子了,真的有事就打電話或當面溝通,別再依靠通訊軟體互動。畢竟,比起隔著LINE傳訊息,面對面的溫情話語,更能傳達父母對孩子的關懷呀。

※ 相關報導:

* 偷保險套私會情郎 女遭父母「榮譽殺害」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17451

英國驚傳榮譽殺人,一名19歲巴基斯坦裔少女試圖偷竊保險套私會情郎被發現,並遭其父母以「敗壞家門」為由處決!



◆ 美西北大學性教育課 對外免費開放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17695

世界日報 記者陳嘉倩/芝加哥報導 2015-09-30

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針對大一新生,推出一門「性」教育基本課程,主要目的在教導這些大學新鮮人性健康和生殖健康知識。

芝加哥ABC第七頻道報導,這項從28日展開的課程,內容包括喝啤酒和勃起功能障礙之間的關連以及年輕女子月經周期的變化和懷孕等。

此項課程免費開放給學生和一般大眾。

創辦此課程的西北大學醫學院婦科研究副主席泰瑞莎渥卓芙(Teresa Woodruff)指出,大部分學生進入大學時,對自己的生殖和性健康了解不夠,此課程將彌補這個鴻溝。

西北大學指出,大一新生正值性生活的關鍵時期,許多人卻只有粗略的初中或高中性知識。知識的缺乏助長了性疾病傳播,以及大學生意外懷孕。

在一系列2到5分鐘的視頻中,學生將學習有關激素,輸卵管,性病和如何避免性病的發生,性暴力,癌術後生育能力等不同議題。

渥卓芙比喻該課程好比看科學家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的節目,帶領大家探索宇宙,不過,該課程帶領大家探索是性和生殖。

課程中包括3-D動畫。詳情可上網www.coursera.org/learn/reproductive-health。

※ 相關報導:

* 陸中學推「男孩教育」 激發陽剛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30000852-260301

全世界男明星、尤其亞洲「花美男」當道,難道追星導致兩岸民族幼苗審美的變化,甚至產生「男孩危機」?28日大陸南京師大附中新城初中10周年校慶,特別舉辦「男孩教育」論壇,強調「男生要多運動多拚搏,激發陽剛之氣」,期盼能培養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28日的「男孩教育」論壇,則再度凸顯出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男孩危機」:校內男生不僅不夠man,而且體能差、越跑越慢。....「就連校內考試平均分數,男生居然也比女生低了近20分!」男學生不僅體魄欠佳,就連學業成績也令人搖頭。

....邵靜設計出一個「男孩特質」的問卷調查,全校每班抽出2位男生、共44位;並由每年級抽出4位女生、共12位。針對「男生需具備的品質」,56位男女學生自27個選項中挑選8個,調查結果出爐,男生選出的前三位為敢於擔當、心胸寬廣、睿智果敢;女生選出則是儒雅的紳士風度、敢於擔當、心胸寬廣。



◆ 日最高壽人瑞 115歲婆婆逝世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17555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28日電 2015-09-30

日本厚生勞動省表示,日本最高壽人瑞、115歲住在東京都澀谷區的女性27日去世。住在鹿兒島喜界町、115歲的田島奈美,成為日本最高壽人瑞。

田島生於西元1900年(明治33年)8月4日,目前住在鹿兒島縣的離島-喜界島的特別養護老人之家,直至本月日本敬老節時,身體仍舊健朗。

另外,日本現今最高壽的男性是112歲的小出保太郎,目前住在名古屋市守山區。

※ 相關報導:

* 我國均壽79.84歲 高於大陸、馬國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19664

近年來國人平均壽命逐年增長,不過內政部今公布民國103年國人平均壽命,男性為76.72歲、女性83.19歲,兩性平均壽命為79.84歲,男女壽命皆呈現微幅下滑趨勢,其中女性壽命下降0.17歲,是近10年來首度下降;男性的平均壽命也比去年下降了0.19歲。

內政部統計處表示,103年國人平均壽命為79.84歲,男性為76.72歲、女性83.19歲,有8成1的男性和9成1的女性能活超過65歲;半數的男性能活過80歲、女性能活過85歲。此外,103年資料也顯示,65歲男性平均還能再活17.91年,女性可再活21.33年,人口結構已日趨高齡化。

fsj 提到...

中國光棍危機 2020年後大爆發?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20109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上海30日電 2015-10-01

近幾年,想娶個媳婦越來越難了。農村彩禮上漲得很快,娶媳婦往往耗盡一個家庭多年積蓄。相對貧困的男性,只有一條路「打光棍」。高彩禮和光棍村的背後顯示:中國出現嚴重的性別比失衡,適婚男性人口比女性多出數千萬。人口學者姚美雄判斷,光棍危機可能於2020年後全面爆發。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娶不到媳婦成為許多家庭共同困擾。河北趙縣的趙大姐就是一例,25歲的兒子還沒說上媳婦,曾經相過一次親,女方開口要15萬元彩禮,家裡拿不出這筆錢。48歲的趙大姐無奈到北京做家政,幫兒子攢錢娶媳婦。這樣的事很多,也有人說「這年頭,娶個老婆比登天還難啊」。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14年末,中國男性人口比女性多3376萬。8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例為136:100,7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則高達206:100,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中國人口性別比失衡的原因是出生性別比失衡。中國的出生性別比在1980年代之前基本正常,在1982年為107,但之後迅速攀升。過去20年來,中國出生性別比一直高於115,成為世界上出生性別比失衡最嚴重的國家。

「女的,就墮掉」性別比失衡

出生性別比失衡的直接後果就是光棍危機。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從1980年到2014年,中國一共出生了6億7500萬人,按性別比正常值推算,男性比女性多出了3000多萬。

「婚姻擠出」顯示了性別比失衡對婚姻的影響。原本相對穩定平衡的婚姻市場因為多出數千萬男性變得擁擠,使得多出的男性被擠壓出去,被迫成為光棍。

多位專家提出,出生人口性別比高位運行的罪魁禍首就是性別不平等,群眾生育觀念落後,男孩偏好仍然嚴重,「懷上女孩就墮胎」也時有耳聞。

據統計,從1971年至2012年,中國人工流產總數為2億7000萬人次,若加上數量可觀的藥物流產,總流產數量令人歎為觀止。

※ 相關報導:

* 同性伴侶註記 台中也開放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22252

台中巿今天起首度開放同性伴侶關係註記,曾任台中市長林佳龍競選團隊活動組長的蔡男,與相戀近四年的高男,今天搶頭香,上午到中區戶政所辦理,兩人深情相吻,接受眾人祝福,這是台中市第一對同志新人辦理註記。



◆ 經濟/長期照護應排除非營利的限制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22142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5-10-01

台灣人口急速老化,自2016年起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將超越14歲以下幼年人口,立法院今年5月三讀通過長期照顧服務法,希望能為人口老化衍生的照顧問題,建立一套根本法案,然而此法公布以來,因不同立場讓長照法後續的執行引發各種議論,長照法母法雖然公告,兩年後應該如何實施,有必要深入研議。

早期台灣老人福利法的制定,是由多位社工領域學者專家及公益團體參與制定,這些專家及公益團體對於老人照顧服務的走向,自始即界定應朝社會福利價值觀發展,拒絕讓過多市場營利單位跨入。

以住宿型養護機構為例,民國86年老人福利法修法時,將原本民間各私立機構納入管理,修法之初,原本為避免500平方公尺以上需要重新申請執照,因此限制每一家私立小型養護機構最高僅能達49床,不料美意變惡夢,這項規定反而形成民營養護機構後續發展的緊箍咒。

經過近20年的演變,政府對各類型長照機構的要求愈來愈高,評鑑愈來愈嚴格,各機構經營成本也面臨愈來愈嚴苛的挑戰,但是相對的,各家機構收費標準與來自政府的補助卻沒有增加。

以台北市為例,自民國85年到105年之間,各類型長照機構數目萎縮為原來的一半至110家左右,當中原因,除了北市房舍租金逐年上漲,每家機構經營成本也漲了兩成以上。

根據社團法人台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榮譽理事長賴添福所做的論文指出,全台私立小型養護機構考量收費標準及人力成本後,最適當的經營規模應以每家70床為合理。然則政策既規定49床為上限,業者又如何能夠維繫生存?許多違法超收老人、工作人員證照挪借的傳聞始終不絕於縷。

歷年來民營養護機構每一次配合法令修改,都必須重新投入資金進行調整,舉例來說,目前單一養護機構每一張床位須享有10平方公尺空間,但長照法上路後,將要求每一張床所享空間提高到11平方公尺,單位面積雖僅增加1平方公尺,卻將讓一家40床的養護機構減少一成床位數至36床,以台北市每月每床3萬元的收費標準,一年將減少了144萬元收入,這還未將機構重新設計裝潢、消防設置等衍生成本納入。

剛公布的長期照顧服務法,對於住宿型養護機構的設立,要求必須為社團法人或財團法人單位,僅開放企業可投入社區型及居家型長照服務,政府引導台灣長照去機構化的態度相當明顯,但是對於現有925家私立小型養護機構,應如何輔導轉型成社區及居家型經營者,或協助導入企業資金?至今並未看到明確的規畫。

雖然去機構化是全世界養老環境的大趨勢,政府對私立養護機構的不友善,與亞洲各國比較也是首屈一指,反觀對岸的中國大陸,北京市民政局長李萬鈞日前指出,北京未來的養老機構將轉型為「小、快、靈」,在每一個街道、在老年人住家的旁邊建設小型照料中心。

中央方面,當局的立場是如果不「產業化」,將無法滿足巨大養老需求,因此主張要扶植養老機構由非營利轉向營利。

隨著大陸愈來愈多企業投入養老服務業,預計將有更多資金跟進投入,進而吸引更多人才加入養老行列。相對的,台灣的長期照護發展比大陸早了十多年,我們在長照服務業所累積的經驗及人才,也比大陸領先不止五年,但是受限於台灣長照福利化的思維限制,市場資金無法有效導入,令人擔心台灣將有許多好人才流向到大陸,總有一天將面臨人才空洞化的危機。

對全台灣人而言,長期照護不應只是社會福利工作者的責任,我們對老人的權益保障,也不應僅侷限在「濟弱扶傾」的思維,尤其在戰後嬰兒潮人口逐漸退休後,富裕老人有更多經濟自主權時,適時透過市場化機制,讓老人們享有差異性的服務選擇,方能對老人社會提供更完善的照顧水準。



◆ 日女反悔拒拍A片 免賠片商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19907

自由 2015-10-01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媒體九月三十日報導,一名女子因拒絕拍攝俗稱「A片」的成人電影,遭製片公司索賠違約金二四六○萬日圓(約六八○萬台幣),東京地方法院九月初做出判決,以「不得違反本人意願強迫演出」為由,駁回原告的訴求。製片公司亦未提出上訴。

據報導,被告女子年約二十幾歲,她在十八歲就讀高中時期被星探發掘,懷抱明星夢的花樣少女在並未充分理解合約書內容的情況下,就和製片公司簽約,後來才發現事有蹊蹺。

影片內容誇張 受盡屈辱和恐懼

該名女子在未滿二十歲前被迫拍攝清涼寫真,成年後馬上又被要求拍攝A片。女子拒絕演出,並希望解約退出演藝活動,但製片公司威脅她必須支付一百萬日圓違約金,並揚言通知其父母。該名女子被迫演出一部A片後,再度要求解約,但製片公司仍不放人,表示後續還必須再拍九部A片,違約金至少一千萬日圓。

該名女子後來在婦女救援團體協助下與製片公司解約,該公司去年十月向法院提出違約訴訟,求償二四六○萬日圓。今年九月初,東京地院判決原告敗訴。

該名女子透過婦女救援團體表示,由於影片內容非常誇張,讓她受盡屈辱和恐懼,而且當時不知道該找誰商量,讓她差點尋短,此事已成為她畢生難忘的痛苦經歷,希望有關當局加強取締這種惡質的星探和製片公司。婦女救援團體也指出,二○一二年以來,向該團體尋求協助的類似案例已超過四十件。

被告律師伊藤和子九月二十九日召開記者會表示,強迫演出成人電影侵犯人權,對當事人帶來無限的傷害。由於此前並無同類判例,對於東京地院認定女性解約符合「不得已的情況」而無需支付違約金,並駁回原告的訴求,伊藤也表示肯定。

fsj 提到...

發起反課綱 廖崇倫獲「國際馬拉拉獎」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20099

自由 2015-10-02

〔記者劉曉欣、蘇孟娟/綜合報導〕向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青年馬拉拉看齊!由彰化高中圖書館主辦的第一屆「國際馬拉拉獎」,昨天選出約旦難民敘利亞女生慕蓉、坦尚尼亞白化症青年卡利迪、馬拉威女青年曼瑪莉、冰島女高中生雅達及台中一中蘋果樹公社廖崇倫五位得主。

彰中圖書館主任呂興忠表示,已舉辦了十年的「國際高中青年領袖會議」,今年首度推出「國際馬拉拉獎」,主要針對全球十八歲以下,敢於挑戰社會不公不義,以行動來改善人類生活有具體事蹟與勇氣的青少年,就像巴基斯坦最勇敢的女孩馬拉拉一樣,冒著生命危險捍衛女孩受教權,即使遭恐怖份子槍擊也不畏懼,堅持透過自己的力量來改變世界。

呂興忠指出,這次共收到一百多件推薦信,再由評審選出,主辦單位將補助得主來回機票,除了慕蓉因為是難民沒有護照,其餘都將於十月十五日抵達台灣。

敘利亞十七歲女生慕蓉住在約旦的難民營中,她不願屈服現實,在難民營爭取女生受教育的機會,引起國際注目,CNN稱她是「敘利亞的馬拉拉」。坦尚尼亞白化症十七歲青年卡利迪,為了要去除非洲迷信白子的器官會帶來幸運與財富,反而造成白化症兒童常被砍去手腳,他極力奔走,今年五月被日內瓦邀請演講。

馬拉威的十八歲女青年曼瑪莉,為了破除女生童婚的陋習,爭取女生受教育與人生發展,從十二歲開始努力奔走,今年五月馬拉威國會終於通過女生十五歲才可結婚的法律。冰島十七歲女生雅達,為推動女性平權,發起「解放乳頭」 運動,連冰島國會議員與好萊塢明星瑪丹娜都紛紛響應,成為今年最受注目的女權運動。

台灣唯一獲獎者是台中一中蘋果樹公社廖崇倫,他發起反課綱運動,引起全國注意高中生教育權的議題。

「青少年關懷社會也可以有深度,盼外界不要妄貼膚淺標籤!」廖崇倫強調,台灣有很多青少年用不同方式關心或投入社會改造工程,都值得大家給予肯定,他只是因反黑箱課綱運動被看見,代表所有參與的學生來領獎而已。

嘆學生運動遭污名化

獲獎固然可喜,但廖崇倫有更多感觸。他說,很多人看著高中生投入社會運動,就先貼上「為反而反」、「只為耍酷」的標籤,其實學生們花了無數心血整理反黑箱課綱論述,卻遭人抹黑他們受到政黨煽動,他要嚴正聲明,即使是青少年也不會隨便被煽動。廖崇倫說,他會親自去領獎,盼能喚起更多青少年學習如何當一名公民,關心並援助弱勢,不能習慣冷漠以對,否則「下一個被欺負的弱勢就有可能是自己」。

呂興忠表示,這次要特別感謝海外台商與駐外人員的「超級尋人任務」,馬拉威前台商會長施鴻森,放下龐大咖啡園管理工作,只為找到曼瑪莉;我國駐約旦代表處組長黃志揚,穿過沙塵暴抵達難民營,才找到慕蓉,都是台灣精神的最佳展現。



◆ 超級任務 找到馬拉拉得獎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2000558-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02日 吳敏菁/彰化報導

彰中圖書館創辦國際馬拉拉獎,向全世界甄選以行動改變世界的高中生!為聯繫上在世界邊緣奮戰的得獎者,在馬拉威的前台商會長施鴻森、中華民國駐約旦代表處黃志揚,基於希望「她的故事被聽到」,更展開超級尋人大作戰,過程超感人。

彰化高中圖書館主任呂興忠說,馬拉拉在巴基斯坦爭取女性教育,2014年贏得諾貝爾和平獎並創立「國際馬拉拉獎」,希望學生們打開新的國際視野;得獎5人分別是約旦難民營的敘利亞17歲女生慕蓉、坦尚尼亞17歲白子高中生卡利迪、馬拉威18歲女生曼瑪莉、冰島17歲高中生雅達和台灣的廖崇倫等。

黃志揚表示,約旦的敘利亞難民營超過10萬難民,聯繫所有合作過NGO組織,最後從CNN網站看出慕沙所住的難民營;更興奮她家還有使用我政府所捐贈的台灣之光太陽能LED燈,才得以縮小目標。

但前往拜訪,卻又路程遙遠,且颳起大沙塵暴!難民在沙塵暴中的日子悲慘,也不好自己戴口罩,終於找到她。慕沙雖僅17歲,但意志堅強,難怪年紀輕輕就有能力推動女性受教權。

施鴻森在馬拉威與3500位咖啡農民進行契約種植計畫,接到呂興忠要尋找推動廢止童婚的曼瑪莉,但戶籍制度不完善、資訊匱乏,在中止咖啡作業、花時間拜訪諸多部門下,才得知其就讀的大學。施鴻森還一度飆車時速160公里,終於成了8天3000公里的尋人任務。(中國時報)



◆ 3類NG離婚父母 養出球球兒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24582

聯合晚報 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2015-10-02

主計處統計,國內平均不到10分鐘,就有一對怨偶登記離婚;現代婦女基金會根據兩年來承辦地方法院家事服務中心案件,歸納出「搶奪型」、「冷戰型」、「阻撓型」三類NG離婚父母,讓孩子成為「球球兒」,有的成為「橄欖球」你爭我搶,有的成為「躲避球」無人搭理。

行政院主計處統計,103年國內有5萬3190對夫妻離婚,高居亞洲第一,司法院少年及家事廳副廳長簡燕子上午表示,統計今年1月到8月,全台各地方法院新收的離婚、爭吵、打架等家事案件超過10萬7000件,比去年同期成長1700多件,NG離婚父母是現代社會必須關注的課題。

現代婦女基金會副執行長林美薰表示,根據兩年來承辦地方法院家事服務中心觀察,前來諮詢的案件七成皆有子女,以一年5萬多對夫妻離婚、平均每對夫妻有1.3名子女來看,每年至少有七萬名子女面臨父母離婚,其中發現有許多NG離婚父母。

林美薰說,NG離婚父母最多是搶奪型,有些離了婚的父母頻繁上法院,不停提出改定監護權訴訟,只要有機會和孩子相處就錄音、錄影,試圖找出對方不適任照顧的證據,只為了將小孩搶到手。

阻撓型父母是指有監護權的一方,用各種理由推託不給對方看孩子,常說是孩子不願意被探視,讓另一方只能偷偷在遠處觀望或到學校探視,親子互動心酸又扭曲;另一種是冷戰型,離婚雙方不再溝通,只由孩子居間傳話,讓孩子被迫承受父母的情緒。

林美薰表示,由於父母間互相較量,導致許多小孩當父母離婚後成為球球兒;有的孩子因父母互相搶奪被迫成為橄欖球兒,也有的孩子無人疼愛,成為躲避球兒。

現代婦女基金會提出合作父母教戰守則,建議夫妻離婚後多溝通、多諮詢、多著想,離婚過程謹言慎行,避免言語傷害子女;準備離婚的過程,可運用法院家事服務中心提供的諮詢及服務,避免作出不適當或傷害孩子的舉動;面臨監護權議題時,以孩子的利益為前提協調照顧計畫,避免搶奪子女或阻撓探視,讓孩子擁有雙方的愛。

※ 相關報導:

* 老年人口增 日托推在地化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223661

高雄市每年增加老年人口約1萬6000人,市府社會局長姚雨靜表示為照顧老人,將減少興建大型綜合用途的長青中心,改朝社區化、在地化、小型化的目標努力,使區區有老人日托據點,讓老人家可在社區就近接受照料。

fsj 提到...

載學弟買球衣 「交大轟哥」車禍雙亡
http://udn.com/news/story/7316/1227546

聯合報 記者張裕珍、李青霖/連線報導 2015-10-04

交通大學棒球隊巫姓隊長昨天下午騎機車載唐姓學弟選購球衣,卻在頭份鎮高速公路涵洞前遭休旅車撞擊,兩人傷重死亡。兩人都是獨子,巫家更是單親家庭,巫媽媽痛失唯一的依靠,噙著淚水願意讓愛子器捐,但最後因器官敗壞無法如願。

「拜託回文告訴我,這不是真的!」巫姓棒球隊長投打均優,高中時是新竹中學青棒隊,曾獲北區高中棒球聯會冬季聯賽「全壘打王」。 巫生允文允武,有「交大轟哥」美譽,昨天車禍驟逝,交大師生相當難過,交大棒球隊員與教練聞訊都趕往關心。

警方調查,巫姓男學生(廿一歲)昨天下午和唐姓學弟(十九歲)、李姓同學,分乘兩輛機車到苗栗縣頭份鎮。下午一時四十分,巫姓學生載唐姓學弟,準備穿越中山高下方涵洞時,不慎遭欲進入涵洞的休旅車撞上。

巫和後座的唐當場彈飛,休旅車推撞機車至涵洞停下,地上遺留十二公尺刮地痕,涵洞口與休旅車車頭血跡斑斑。 兩人頭部、身體多處骨折重創,在地上留下一大灘血跡,雖然緊急送醫,仍傷重不治。

後方的李姓學生目睹好友與學弟被撞,跪地痛哭,不停乾嘔說不出話。休旅車駕駛甘姓女子(四十歲)也被這幕慘劇嚇傻,坐在地上不發一語,警方對她進行酒測,酒測值為零。

警方依據路口監視器畫面,甘婦由東往西行駛,行經涵洞口有輕踩煞車,巫生的騎機車由北往南,疑似未注意路況,遭休旅車攔腰撞上,但確切事發經過與肇事責任,仍須進一步釐清。

巫生的姑姑說,巫的父親七年前在工地意外過世,至今仍不敢讓巫的祖母知道消息;巫媽媽也難過落淚,嘆息表示「是他的宿命」。家住彰化的唐姓學生熱心參與學校活動,暑期才剛辦完「管科營」,唐媽媽得知兒子意外死亡,哽咽失聲久久說不出話。



◆ 學者:父母無權剝奪孩子生命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225659

聯合報 記者陳俊智/桃園報導 2015-10-03

「父母沒有權利決定孩子的生死」,藍姓男子攜兒女燒炭自殺,學者認為太殘忍,「無論如何都不該剝奪孩子生命」。

桃園市關懷生命協會理事長林美玉說,孩子雖然還在懞懂階段,對於大人所作所為不盡然都了解,但每個人的生命都受法律保障,不能任意侵犯。

「沒有人能決定他人生死,不過對於生命已經找不到出路的人而言,很難會考慮到這一點。」玄奘大學社工系教師張貴傑說,想自殺的父母往往擔心孩子無人照顧,怕他們留在世上受苦,所以選擇將孩子一起帶走,如果孩子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和判斷力,父母少了這層顧慮,孩子或許就有一線生機,甚至增加即時通報救回父母的機率。

張貴傑還指出,自殺不外乎感情、金錢或久病等個人問題,但台灣人「家醜不外揚」的傳統觀念根深柢固,鮮少有人願意傾訴或反映問題,情緒壓抑導致悲劇不斷上演,再加上「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兒膝下有黃金」等尊卑觀念,男性在這方面的問題更是嚴重。

「心理疾病也是病,不過國人很少有這層認知。」張貴傑說,最好抒發的辦法就是找心理醫生、張老師或生命線傾訴。

※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要救救我)

* 聯晚/離婚不能傷到孩子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226356

....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去年就有5萬多對夫妻離異,平均每10分鐘就有一對怨偶登記離婚,高居亞洲第一。家庭、婚姻觀念改變下,「不合則離」已經不是婚姻制度中的禁忌,高離婚率在現在及未來,可以預期將是常態。

當婚姻出現問題、夫妻雙方無法繼續生活下去,成年人或許可以很快走出傷痕。但年幼的孩子不可能因此改變親子關係,如何不讓孩子因雙方離異心靈受傷,可以繼續快樂健康成長,是所有夫妻必修的一門功課。

不少夫妻決定離婚時,把孩子當籌碼,有人為了搶監護權打官司、上法庭,讓年幼孩子在法庭上看父母惡言相向。還有父母把婚姻失敗,歸咎於孩子,視孩子為拖油瓶、出氣筒。甚至有人走不出婚姻失敗的低谷,帶孩子走上絕路。

夫妻分手時如何平和的說再見,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即使從此成為陌路,但不該把大人的問題轉移到孩子身上,讓孩子身心受到傷害。

* 印度最小強暴犯 9歲童性侵6歲娃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26666

印度北方省一名9歲男童日前性侵6歲女童。警方指出,他是北方省歷來最年輕強暴嫌犯。

北方省皮利比特(Pilibhit)巿邁西(Maithi)區9歲男童前天跟6歲女童一塊兒在田間玩耍時性侵對方。省警局指出,男孩是歷來最年輕性侵嫌犯。

「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今天報導,在驗傷證實女童遭性侵後,警方已對男童立案調查。他被送到巴勒里(Bareilly)縣一處少年之家安置。

....印度未成年犯罪情況有惡化趨勢。全印度民主婦女會(All India Democratic Women`s Association)北方省分會主席馬都.賈格(Madhu Garg)指出,大部分未成年強暴犯的住家僅一個房間,因家中長輩的行為而接觸「性事」。

她強調,對兒童施以正確性教育有其必要。

* 台中同志遊行 2千人喚家庭認同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27245

2015台中同志遊行昨從草悟道出發,近2000人站出來呼口號,希望同志獲得原生家庭認同。同志朋友們說,若能獲得父母支持,是一大肯定與鼓勵。



◆ 大環境失能 失業啃出老問題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920830

自由 2015-10-04

親友失業 支持取代苛責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三十多歲的張姓啃老男,因擔心爸爸罹癌後不能再照顧他,上週燒炭自殺;昨天,又有失業男不滿阿嬤叨唸而弒親。針對接二連三的失業、啃老暨流血悲劇,台灣大學社工系教授林萬億指出,大環境不佳,職場一再受挫,易一蹶不振,家庭支持角色很重要,家人應多關心、鼓勵;萬一衝突,及早向外求助,讓專業單位介入,才能避免悲劇。

林萬億說,失業六個月以上就算長期失業,社會關係會逐漸退化,手頭開始拮据,找工作老是碰壁,情緒呈螺旋式下沉,陷入深淵,容易懷疑自己,貶抑自我價值,對社會的不滿和仇恨,可能轉化為對家人的攻擊,最常見的就是打父母、老婆、小孩。

林萬億強調,多數失業並非自願,家人若再責罵、貶抑,情緒會更惡化,反而是家人的支持、關心、鼓勵和同理心,可協助失業者開拓新的社會關係。

林萬億建議,對失業朋友,要拉他們一把,邀請參加聚會,提供求職資訊,給予溫暖,協助建立起與社會的關聯;否則,失業者一旦與社會斷絕關係,最後惡化到出現危險或犯罪行為,勢必造成社會不安。

林萬億提醒,失業者若出現精神疾病,或和家人暴力衝突,務必對外通報求助,使其家人不致陷入立即危險,並幫助當事人有所節制。

執政者應思考改善大環境

林萬億指出,改善大環境最重要,但現在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薪水低,執政者應思考如何對失業者提供實質幫助,而非宣稱「施政讓人民有感」而已。

※ 相關報導:

* 苗栗三灣彌陀村 老人免費住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227470

苗栗縣三灣鄉彌陀寺住持釋悟成秉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信念,近年興闢可容納500名65歲以上長者的彌陀村,已有近50人入住,11月1日將辦重陽敬老祈福活動,廣邀全台600名弱勢長者參與。

高齡化情況嚴重,老人安養與照顧問題更顯重要,彌陀寺住持釋悟成獲得83歲的張徐三妹無償捐助5000坪土地,加上各界善款挹注,在三灣鄉內灣村興建寺廟及彌陀村,已經完工啟用。

* 縫傘代工、無光寫字…800人體驗貧窮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27425

家扶基金會昨舉辦「二○一五無窮世代—甘苦生活節」活動,八百多人在大太陽下一針一線縫傘,體驗代工家庭的「甘苦」。有小朋友好不容易縫完一隻傘骨,得知賺不到十元,大喊「好辛苦!」,想捐零用錢幫助弱勢。

家扶基金會統計,近六成弱勢家庭每月收入低於兩萬元,大多從事工時長、工資低的代工。

....家扶「無窮世代—甘苦生活節」第二年舉辦,昨八百名親子、學生及民眾參與,體驗縫傘代工的辛苦。「貧窮十關大考驗」讓孩子體驗在黑暗中寫字、一百元過一天等貧窮生活情境。

fsj 提到...

不想活了…對網友傾訴 對親友保密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227545

聯合報 記者李承穎/台北報導 2015-10-04

網路世界發達,近年出現企圖輕生者,寧可告訴「網友」也不告訴「親友」怪象!所幸只要警方及時獲報,都能透過手機或網路位址定位救人。不過,三年前也曾發生多名網友看到尋短畫面按讚卻沒報警的狀況,當親友發現時,已來不及挽救生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主治醫生劉宗憲分析,輕生者寧可告訴網友的原因,可能是現實生活中的親友就是「困擾源頭」,或是擔心告訴熟人會無法達成傷害自己目的;提醒民眾發現周邊的人有這現象,應主動關心「究竟要尋求什麼幫助?」不要動不動以責備口吻說「你不准這樣」,傾聽代替責備,甚至陪同就醫,才能化解尋短危機。

警方說,上月一名女子報案指男網友想自殺,但不知其名、只知手機號碼;警方以手機號碼查出男子身分,再利用手機定位功能查出這名郭姓男子在中山北路七段。員警沒發現郭登記住宿資料,但某房間女性投宿者卻留著郭的手機號碼。

員警敲門探詢,郭應門時驚訝地說「怎麼回事?」員警發現郭的女友正在睡覺,將他請出門外詳談。郭說,他開計程車維生,近年因病辭去工作,但家裡欠債賣掉祖產,經濟壓力大讓他想輕生;他說靠女友幫忙勉強維生,不想讓女友擔心,拜託「警察先生別讓她知道」,並打消尋短念頭。

北市士林警分局天母派出所前年也獲報一名網友在網站留下「去天國找好姊妹」等字句,還貼出木炭和炭爐照片,友人嚇得報案,員警通報網路警察隊以IP定位,救了台南林姓男子一命。

二○一二年四月,台中卅九歲男子在臉書留言「我走了、祝你幸福」;去年台中一名男子在網站發文「今天是在線上最後一天,炭火噴燈、美酒、藥物齊備…」警消單位獲報後,救了他們一命。

但三年前新北市林姓女子就沒這麼幸運;林女不滿同居男友在她生日前夕徹夜未歸,將燒炭照片傳到臉書,還「實況轉播」自殺過程,六十七分鐘內有廿八名網友瀏覽發現,其中十二人「按讚」,卻無人報警求援;林女隔天被男友發現時,已無生命跡象。

警方指出,根據失蹤人口查詢作業要點,除當事人有「自殺之虞」,警方可調閱電信資料及時定位阻止悲劇發生外,失蹤者罹患重病、有被誘拐脅迫之虞、未滿七歲或其他重大急迫情事,有緊急查尋之必要者,都能透過手機定位機制協尋當事人,提醒民眾多關心周遭親友,避免悲劇發生。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全台325萬人 吶喊「我不快樂」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25997

聯合報 記者江慧珺/台北報導 2015-10-03

你快樂嗎?董氏基金會昨天公布最新調查,有一成七的成年人自覺不快樂,換算全台約三百廿五萬人,其中近五成有憂鬱情緒;整體而言,女性比男性快樂。

董氏基金會針對十八歲以上成年人進行「國人主觀快樂程度、生活習慣與憂鬱關聯性調查」,回收問卷四千七百九十分,百分之十七點一的受訪者主觀感到非常不快樂或不太快樂,近半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而感到快樂的前三名事件,分別是「身旁的人平安健康」、「能做自己想做或喜愛的事情」與「外出旅遊」。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說,女性感到快樂的比率略高於男性,女性對享受美食與睡眠充足感到快樂,男性快樂來源主要是幫助他人與工作突破困難,顯示男性對工作期待較高,女性小確幸多,而常向他人傾訴,可能是女性較男性快樂的原因。

葉雅馨提醒,調查顯示,快樂與非常快樂者,近三成定時定期運動半年以上,或持續運動但目前中斷;不快樂、非常不快樂者近六成每周運動一次或更少,甚至不運動。董氏基金會建議,要增進快樂感受,可多從事令自己愉快、有正向影響力的事。

曾為憂鬱症所苦的李麗華分享經驗,她在工作、家庭兩頭燒之際,產生憂鬱症狀,經積極治療並持續運動習慣,現在已改善,目前從事志工的她認為,幫助他人,可帶來正向力量,讓自己處在快樂的氛圍。

開業身心科醫師范樂群建議,維持規律作息及固定運動,如飲食均衡、養成定時且充分睡眠,從門診觀察發現,很多民眾主動用情緒量表了解自己情緒,可上華文心理健康網(www.etmh.org),點選「線上篩檢心行動」,自我檢視,必要時求助。

fsj 提到...

大一新生座談 媽寶充斥好傻眼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5000298-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05日 曹婷婷、胡清暉/綜合報導

幼兒園、國中小校門總是擠滿父母接送孩子身影,鏡頭轉到大學,雖無爸媽接送景象,但小至髒衣物帶回家給媽媽,大至缺曠課需爸媽出面處理,即使年紀增長,沒變的卻是對父母的依賴,老師不禁想問「到底是誰上大學?」

新生座談 家長擠爆會場

最近大專院校接連舉辦新生座談會,家長出席踴躍,提問也熱烈,內容卻讓師長傻眼。以成功大學今年舉辦新生家長座談會為例,往年僅7、800名家長參與,今年竟湧入1500多人,一口氣闢4個會場才足以容納。

家長提問五花八門,但均聚焦於孩子生活瑣事。如有人關心幾點熄燈?怕小孩作息受影響,多數媽媽則關心有無洗衣機?唯恐小孩無法應付髒衣服,甚至還有父母憂心孩子高三忙升學準備,大一課業進度跟不上,希望學校加高三補救課程。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台大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王立昇觀察,這幾年學生家長參加新生座談說明會的人數明顯增加,反映家長對孩子的關心,還有人提議要在大學成立家長會,或者學生選不到熱門課程,竟由父母打電話到學校抗議,或家長寫e-mail給校長。

父母提行李 新生滑手機

台大學務長陳聰富也表示,大一新生搬進宿舍時,經常看到父母滿頭大汗幫忙提著行李箱,自己卻只顧著低頭滑手機的畫面。

更誇張的是,為了想就近了解小孩的狀況,搶著當圖書館志工、打掃志工,造成台大志工人滿為患。

長榮大學大眾傳播系助理教授、職涯輔導老師張瑛玿說,她曾遇過有女大生父母擔心女兒住宿,原本拜託老師多關照,最後因放心不下女兒隻身在外地生活,隔年立刻在附近購屋。

台南應用科大林姓老師則分享遇過最扯的案例,班上一位學生媽媽,某日致電要求「我的小孩第一次一個人在台南過生日,你可以幫他過生日嗎?」原來,該生的媽媽不捨初次離家的孩子頭一回獨自在異鄉過生日,讓老師又氣又好笑。

師問:到底誰上大學?

多年來一直在授課大綱上註明「不歡迎爹寶、媽寶來修課」的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提到,曾遇過學期末有家長打電話來,「想帶孩子全家出國旅行,機票日期剛好遇到期末考,可不可以幫我孩子提前期末考?」

劉宏恩說,過去學生上了大學,生活多半開始要靠自己,但這幾年家長愈來愈保護孩子,愈來愈多家長出席新生座談會,還會問說「宿舍有沒有熱水?」、「房間清潔由誰維護?」、「室友如何決定?」、「如果室友不好相處,要如何換房間?」這在以前是比較難以想像的事。(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動不動搬出我爸我媽 職場也常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5000338-260114

大學多媽寶嗎?政治大學校訊近來以「政爸政媽上大學」報導媽寶、爹寶趨勢。其實,媽寶不只侷限求學,甚至延伸到求職現場;有就服中心透露,曾遇過年輕人求職屢失敗,追問始知父母不滿工作性質,寧可孩子不要做。

....就業服務中心也說,曾遇過不乏高學歷年輕人前來求職,屢試屢敗,追根究柢,他們都是依循父母的期待來尋找工作,找服務業被嫌不稱頭、找離家遠一點的工作被認為太危險,爸媽對工作性質諸多意見,曾有人因此一找就是好幾年,還是遇不到適合的頭路,令人唏噓。

* 夫妻、親子互毆 高齡家暴型態多元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229650

婦女團體表示,隨著高齡化的腳步,近年高齡家暴案快速增加,部分是因失智症引起的精神症狀與行為,部分來自高齡老人身體退化、脾氣暴躁,而且暴力型態非常多元,包括阿公打阿嬤、阿嬤打阿公,甚至老夫婦互毆,或子女父母相互施暴;再加上部分婦女長期遭家暴,如今終於等到子女長大,才不再隱忍,而訴請家暴中心處理。

* 夫妻都能做到這3點,感情長長久久不是神話!
http://udn.com/news/story/7272/1222333

....結婚多年之後仍能維持熱情的伴侶,也所在多有。他們不一定有非常豐裕的物質生活,或是每天一定要吃大餐、喝名酒,只在於雙方無論工作或育兒生活再忙碌,都能抽出一些屬於兩人相處的時間,從事簡單的娛樂活動甚至只是說幾句話都可以,重點是讓彼此記得結婚的初衷,即使從情人變成了家人,也不能忘了該有的情趣。

◎共同玩樂
◎甜言蜜語
◎每天至少聊天30分鐘

* 預防自殺 雲縣啟動心理健康網計畫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0952

雲林縣自殺死亡率居全國第三,六十五歲以上老人自殺死亡率更是全國平均值一.四倍,雲林縣府啟動「心理健康網」計畫預防,希望提早找出自殺高風險人口。

雲林衛生局長吳昭軍表示,自殺主因是家庭、感情因素,雲林自殺死亡率偏高原因可能與人口老化、獨居、貧窮、安養等老人問題有關。



◆ 純聊天、打牌?日JK產業誘少女援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5000395-260108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05日 黃菁菁/東京4日電

日本愛知縣一名警官因涉嫌與兩名未成年高中女生上賓館發生性關係,最近遭到逮捕,再次引發日本各界對少女賣春問題的關注。日本「女高中生產業」(JK產業:Jyoshi Kosei、「女子高生」日語發音縮寫)已成少女賣春的溫床。有受害少女曝露黑幕,敘述自身被誘騙進入這一行的經過。

掛名工作室 暗藏春色

33歲的警官星野寬,今年2月與兩名未滿17歲的高二女生前往東京「愛情賓館」發生性關係,經女學生向老師坦承與人「援交」,事情才曝光。星野寬於9月29日被捕。

日本今年實施青少年保護條例,星野寬服務的愛知縣今年暑假曾搜查可能涉及性交易的JK產業,7月1日至20日縣內167家店中,49家店歇業、關門,26家不符規定而接受行政指導。

名古屋市「Ee工作室」見學俱樂部的51歲經營者於警方行動中被捕,在店內工作了2個月的17歲少女回顧稱,因經濟理由放棄升學,今春辭去餐廳打工後,上網看到「Ee工作室」徵人啟事便去應徵。

紅牌賺更多 輕解羅衫

少女說,網上刊登的業務內容是「讓客人看妳穿制服聊天、打撲克牌」。她半信半疑寫電郵詢問,對方說「沒有危險,工資高」,於是去應徵。面試時被引導到1個裝有單向玻璃的房間,內有5個穿制服的女孩在閒聊,玻璃背面房間則有客人偷窺。突然電話鈴響起,其中別著紅名牌的女孩站起來走到鏡子前,開始挽起裙子、跪趴著展示內褲等「表演」,別藍名牌的女孩則坐著不動。

店內人說明:「紅色和藍色哪一個好?紅名牌的賺比較多!」。少女心想,只是讓人看應該沒關係,便答應別紅名牌。少女表示,被客人指名的話可以多賺一半指名費,為了爭取被指名,「表演」也越來越激烈,本來只是坐在地上露出內褲,後來也會將手伸進內褲裡。

拉客花樣多 客人該罰

少女指出,在餐廳打工1周6天約賺10萬日圓(約台幣2萬6千元),在「Ee工作室」1周只要打5天工就能賺超過15萬日圓(約台幣4萬元),且大多只要坐著就好。有的女孩想賺更多錢,也會被介紹去賣春。

JK產業花樣越來越多,除上述「見學俱樂部」,還有穿泳衣端茶、送酒、跳舞的「女孩(girls)居酒屋」;在酒吧櫃台接客、送酒的「女孩酒吧」;指名少女玩遊戲、談天的「JK喫茶」;在房間按摩、陪睡的「JK腳底按摩」;陪客人約會、當導遊、幫忙做家務的「JK散步」;女學生供客人拍照的「JK攝影」;在店內聊天、算命的「JK溝通部屋」…等,已造成不良社會風氣,也極易變成變相的少女賣春產業。

報導引述支援流浪少女組織「Colabo」代表仁藤夢乃的話稱,JK產業已成少女賣春的溫床,新條例雖已經邁進一大步,但光處罰經營者不夠,也應該取締客人。

★中時電子報關心您:喝酒過量,有礙健康!(中國時報)



◆ 婦科醫師7招 教百對新人好孕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28852

聯合報 記者呂思逸/板橋報導 2015-10-05

新北市婦產科醫師潘俊亨發現,都會區許多想懷孕的婦女因為生活忙碌,未多花心思計算和掌握每年才12次的排卵期,導致遲遲不孕,他昨天傳授「懷孕7絕招」,正確掌握排卵期就是最重要的第一招。

為鼓勵生子,新北市民政局昨邀請潘俊亨向100對參加今年聯合婚禮的新人傳授懷孕7絕招。潘俊亨說,臨床經驗顯示,很多婦女因日夜工作壓力大、家務事多,常藉口沒時間,懶得算排卵期,想生育卻沒專心看待此事。

他表示,懷孕應注意「時間」和「認真行房」2大原則,正確掌握排卵期才能受孕,因為1年只有12次,想生育的夫婦應該排除萬難,不要草草了事;排卵期和天數的計算,可請教婦產科,丈夫也可貼心提醒。

其他絕招包括:夫婦可從晚餐開始培養氣氛,互相聊天,不說負面言詞;行房前不談煩悶家務事,讓心理愉快、營造氣氛;做好身體清潔;行房時動作溫和、輕柔、緩慢,切忌粗魯猴急;多讚美彼此;適時發出聲音,增加彼此刺激感。

潘俊亨提醒,男性可多食用蠔、紅蟳、牛排及人蔘雞湯等食物補充體力,避免菸酒過量,女性避免在行房後2小時內上廁所,可增加受孕率。

新北市近3年聯合婚禮的新人,至今超過6成懷孕生子,每年的婚前講座都爆滿。

fsj 提到...

父母太保護 養出「畢剩客」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30066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上海5日電 2015-10-06

雖然已經幫助不少青年人成功就業,當上海巴伐利亞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的朱江惠校長走進江源的家裡時,還是吃了一驚,這個小伙子大學畢業至今五年了,從來沒有邁出過家門一步,原本正常的體形也嚴重變形,體重達300斤(150公斤)。

經過市、區和街道的工作人員多次苦口婆心勸說,江源終於同意到該職校的「就業訓練工廠」進行技能培訓,然而準備出門的他,連一雙可以出門的普通鞋子都找不到。

澎湃新聞報導,當前,像江源這樣畢業多年未工作的並非個例,社會上對他們有一個俗稱——「畢剩客」。

「他們的職業定位模糊,有些家庭條件不太好,比如江源就來自單親家庭,父親又患有重病。有些則心理自卑,受過挫折和打擊後消極情緒濃厚。」朱江惠說。

「什麼,工資才3000元,不要去了,我每個月給你4000元生活費。」朱江惠不只一次聽到家長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

楊浦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就業導師也表示,很多時候,政府和街道的人員做了很多工作,未就業的大學生也同意去試試看,結果卻被父母阻止了:「不用去了,我們養得起你。」

家長過度護犢的心態是造成大學生不就業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報導,在就業指導專家們看來,不就業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複雜,但主要可分為三大類——自身原因:個人好高騖遠、職業定位模糊、無人生目標、怕吃苦等。家庭原因:父母感情不和或經濟原因,引起孩子消極情緒(護犢也可歸為此類)。教育原因:求學期間貪圖省力,學不到基本知識和技能,加之家庭教育缺失,造成求職困難。



◆ 吃飯配手機 2成家庭零互動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30612

聯合報 記者江慧珺/專題報導 2015-10-06

現代人3C產品不離身,一項最新調查顯示,近8成家長允許國小學童使用手機或平板,且逾3成的家長會因孩子無聊而提供手機平板讓孩子打發時間,另有逾2成的家庭「吃飯配手機」零互動。醫師提醒,「3C保母」恐使兒童溝通能力不佳、情緒暴躁等問題,呼籲家長以身作則,要放下3C產品。

三商美邦人壽與董氏基金會近來進行「全台國小學童家長健康概念及生活習慣調查」,發現有16.8%的家庭吃飯時各吃各的、互不講話,親子共餐時,有約2成的小孩使用3C產品;而為打發時間,讓小孩使用手機或平板的父母,其小孩亂發脾氣或吵鬧的比率也較高。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張璽表示,兒童使用3C產品並非壞事,重點為如何正確使用,過度使用除影響視力與體力、吃飯不專心外,可能養成溝通能力低落,言語無法表達就用肢體反映情緒,會讓外界認為個性暴躁。

他建議,兒童使用3C產品每天不超過2小時,連續使用30分鐘要稍作休息,重點是家長應以身作則,放下3C走出戶外,帶領孩子接觸自然。

調查也顯示,逾4成雙薪家庭因工作忙碌下班時間晚、煮飯麻煩且人口少,每周開伙天數少於3天,多選擇自助餐便當、小吃攤等外食解決三餐。另約有6成擁有固定運動習慣的家長,其孩子卻有7成每周運動天數少於3天以下,顯示愛運動的家長不一定會有愛運動的孩子。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外食多高糖和高熱量,建議家長最好親自開伙,掌握孩子的飲食健康,若不得已需選擇外食,應注意菜色多樣性,避免高油、高鹽、高糖食物,以免三高危機。

中華民國體操運動發展協會理事呂曜宏建議,每周至少1天運動50分鐘,以能發展全身肌肉的有氧體操、游泳等運動為佳;短時間強度高的運動,如跳繩也是不錯的選擇。

孩童健康使用3C產品小撇步

1.每天使用不超過2小時

2.連續使用30分鐘,應稍作休息

3.父母應與孩子約法三章,並以身作則放下3C產品

資料來源╱張璽醫師

※ 相關報導:

* 宅爸媽育兒 近9成照「網路」養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31715

吃鈣補鈣、吃益生菌可減少過敏、孩子發燒要趕快吃退燒藥,愈來愈多父母上網找育兒資訊,其中有不少是錯誤的。一項針對25歲至45歲父母所做的調查顯示,87.6%家長育兒會上網找答案,只有63%父母會先看醫師、37%問長輩,愈年輕的父母愈依賴網路。

長庚兒童內科主治醫師及病房主任顏大欽表示,現代父母依賴網路,但網路訊息似是而非,不見得都對。他舉例,台灣小孩過敏氣喘的情況很常見,但大多數家有氣喘兒的父母,都有類固醇恐懼症,一聽到醫師用藥使用類固醇就恐慌,擔心孩子長不高。



◆ 南韓老婦遭遺棄 為3百元賣身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30279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4日電 2015-10-06

南韓經濟過去幾十年急速發展,但社會對傳統親子觀念和孝道的改變,使不少老人家被子女遺棄,又未能受惠於社會福利安全網,只好被迫賣身賺錢過活。

美聯社指出,警方年初曾展開掃蕩行動,拘捕33名涉嫌賣淫人士,當中包括一名84歲老婦,但在首都首爾鐘路區,如今仍然可見長者妓女身影。很多妓女過往會同時售賣「寶佳士」(Bacchus)醒酒提神飲料,故常被稱為「寶佳士女郎」。

據報導,她們普遍會收取酬勞陪男性長者喝酒,偶然會發生性關係,大部分人每月只能賺取20萬至30萬韓元(約新台幣6,038至9,057元)的微薄酬金,據悉一些年老的妓女酬金更低至1萬韓元(約新台幣301元)。

南韓人口老化問題嚴重,但退休及福利制度相對落後,近半數65歲或以上的長者要靠不足國民收入中位數一半的金額過活,長者自殺率過去25年更飆升3倍。

※ 相關報導:

* 失智症增 高齡家暴同步攀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6000608-260107

隨著高齡化社會到來,失智症患者人數也顯著成長,而據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統計,近年來被害人年齡在60歲以上的家暴案件也有增加趨勢,從2012年13%,今年上半年案件比例已占16%,主因是失智症所伴隨的精神症狀。

家防中心統計今年1至6月家暴案件共2908件,被害人年齡超過60歲以上者464件,約占16%,相較過去3年有微幅成長。2012年約13%、2013年14.3%、2014年則為15.5%。

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主任陳俊佑分析,高齡人口漸增,65歲以上每增加5歲,罹患失智症機率就增加1倍,目前台灣約有23萬個家庭都面臨失智照顧問題。

fsj 提到...

看狗被拒 田納西11歲男童槍殺8歲女童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232292

世界日報 編譯張玉琴/綜合田納西州5日電 2015-10-07

田納西州白松市(White Pine)11歲男童持獵槍殺死八歲鄰居,被控一級謀殺,目擊者說,此樁悲劇全因遇害女童不讓兇手看她家小狗。

警察於3日晚上獲報前往白松市,傑佛森郡警長麥考格說,該男童從家中持父親口徑12的獵槍向女童胸部開槍。女童母親拉塔莎‧戴爾說,住在隔壁的男童要求看小狗時,女兒麥凱拉正在外頭玩耍,她回答男童:「不要。」沒多久男童即開槍將她殺死。鄰居米絲媞‧艾德華茲說,她外甥正和女童一起玩耍,目睹事發經過。

戴爾說:「她是讓人疼愛的小女孩,是媽媽的寶貝,不論你心情多糟,她總能令你笑逐顏開。」她哀痛地說:「我要她回到我的懷抱。」

警長不願透露男童開槍動機, 麥凱拉和開槍男童上同一所小學,麥凱拉讀二年級,男童上五年級。戴爾說,他們剛來附近時,該男童曾欺負女兒。她說:「他取笑她,呼叫她的名字,對她態度惡劣,迫使我到學校找校長,之後他收歛了些,然後昨天他突然拿槍射她。」

該男童5日過堂,被控一級謀殺,由於他未成年,聽證未公開,也不對外公布其姓名。

麥凱拉和該男童就讀的白松小學校長華克5日召開記者會表示:「我們會記得她的笑容和她美麗面龐,我們的正常人生在此瞬間全然改變。」他說,老師們會盡可能幫助學生面對此悲劇。他 說:「面對此悲劇非常困難,我們在震駭之餘已努力做好準備。」



◆ 臉書「招生」門徒 誘少年進黑幫
http://udn.com/news/story/7315/1233404

聯合報 記者王敏旭/新竹報導 2015-10-07

學校遭破獲?新竹市警方昨進行大掃蕩,破獲「新竹市私立十三高級中學」,原來是62歲的杜姓男子吸收青少年共組「十三神鷹幫」,並在臉書上以學校名義「招生」,進行恐嚇、砸店等不法行為,昨天幫派成員全被依組織犯罪等罪嫌移送法辦。

警方調查,杜男,與43歲的陳男、44歲蔡男等人經營酒店及養生館,除利誘越南籍女子賺錢外,還趁女子急用錢時,以月息7分的高利貸放款,剝削皮肉錢,若還不出款,一夥人便以暴力毆打小姐,要求還債。

警方還發現,杜男所屬的小弟,在臉書上以「新竹市私立十三高級中學」名義招攬幫眾,吸收青少年加入幫派,前往他人護膚店砸店,並恐嚇被害人不准開店,否則整天去找麻煩「讓你無法開店」,就連老闆也慘遭毒手,被球棒毆打成傷。

新竹市刑警大隊與第二分局成立專案小組,報請檢察官陳宏兆指揮偵辦,昨持拘票在竹市香山北路將杜嫌等23人拘捕到案,並起出空氣長槍、開山刀、棍棒等犯案工具,偵訊後組織犯罪、殺人未遂、恐嚇、傷害、重利、妨害自由等罪嫌送辦。



◆ 自由廣場》媽寶大學生的爸媽,三思!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21650

自由 2015-10-07

◎ 鄧鴻源

最近大專院校接連舉辦新生座談會,家長出席踴躍,南部某校甚至有多達一千五百多人。家長提問五花八門,如有人關心幾點熄燈?怕小孩作息受影響,多數媽媽則關心有無洗衣機?唯恐小孩無法應付髒衣服,甚至還有父母憂心孩子高三忙升學準備,大一課業進度跟不上,希望學校加高三補救課程。有的還會問說,「宿舍有沒有熱水?」、「房間清潔由誰維護?」、「室友如何決定?」、「如果室友不好相處,要如何換房間?」更誇張的是,為了想就近了解小孩的狀況,許多家長搶著當圖書館志工、打掃志工,還造成北部某大學志工人滿為患。

旅美作家陳之藩在他的「哲學家皇帝」一文中說:「美國中學生送牛奶、送報;大學生作苦力、作僕役,等,已經變成了教育的一部分。這種教育,讓每一個學生自然的知道了什麼是生活,什麼是人生。所以一個個美國孩子們,永遠獨立、勇敢、自尊,像個哲學家帝王。他們年輕人習慣作卑微的工作,樹高伊之自尊,變成了風氣以後,崢嶸的現象,有時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相較之下,我們的家長是否太溺愛、學生是否太墮落了?

其實陳之藩所描述的教育,在歐美國家是常態,他們教育小孩要刻苦耐勞,平時要以勞力做家事換取自己想要的報酬,絕不養成他們「飯來張口,茶來伸手」的心態。他們注重小孩的獨立自主,在中小學階段不須讀很多書,卻常做研究,且能主動發問,培養研究的底子,所以長大後,在各領域常能獨當一面。

反觀我們的大學生,把讀書與考試擺第一位,家事都不用做,不懂待人處世與應對進退,出門在外不會自己洗衣服,不會自己做菜,上課不敢問問題,沒有研究的底子,只會讀書與考試,畢業後多半胸無大志,許多人一窩蜂去補習,不斷參加國考,以捧鐵飯碗過「三等」(即等發薪、等下班、等退休)人生為目標,令人嘆息!

這樣連自己學業與生活都無法獨力處理的媽寶,上甚麼大學?未來即使畢業,對社會與人群能有何貢獻?媽寶的父母們是不是該負起最大的責任?

(作者現任大學教授,新北市民)



◆ 幼稚園都要疊羅漢 日人「集體意識」經典表現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33557

聯合報 東京記者雷光涵 2015-10-07

秋高氣爽,這個季節是日本學校運動會的「旺季」。搬到日本第一年,聽說分別就讀小學和幼稚園的孩子將參與運動會賽跑等多項競賽時,非常引以為傲;畢竟自己運動神經差,小時候參加運動會往往從全校進場至大會操就結束;連班際對抗的大隊接力,受制於每班人數有些許差異,我也常是「餘數」。

第一次以家長身分出席日本學校的運動會才發現,跟想像的不一樣。場內沒有一個孩子是不必出賽的餘數,幼稚園、小學低年級的六十公尺賽跑,一次有三到四人同組起跑,每個小朋友都要上場。許多運動會把每班拆成兩半,全校學生分成紅、白兩個大團體做對抗;不管是沙包投籃、滾大球、障礙賽,依勝負給予紅組與白組不同點數。

與台灣學校推派班上跑最快的一、二個孩子參賽的形式不同,孩子學校的運動會沒有一百公尺賽跑個人冠軍或四百公尺接力第一,依每組小朋友進終點的順序,給予一到五分不同點數。沒有個人獎,只有團體冠軍,集體意識教育潛移默化至學童骨子裡。

說到「集體性」,運動會疊羅漢表演是經典,一般認為它是班級團結一致的象徵。然而近十年,日本學校的疊羅漢表演「走火入魔」,上月底大阪某中學一百五十七名男學生挑戰十層金字塔,最後一名學生要站起來的時候全塔崩塌,一學生手腕骨折、五人輕傷;去年全日本高、中、小學發生八千五百件疊羅漢受傷事故。

名古屋大學副教授內田良說,日本老師認為,挑戰高難度的人體金字塔代表老師的統御能力優秀或同學感情融洽,其實這是種虛榮心的表現,「更妙的是,若有人練習受傷,老師還會告訴學生,『大家要為他更團結啊。』」

以「感動瞬間」替學生、家長洗腦,未顧慮背後隱藏的危險。已有地方教育委員限制疊羅漢最高五層,此時我也為念幼稚園大班的兒子,今年運動會輪到要表演疊羅漢而擔心不已。

※ 相關報導:

* 美教科書「非裔奴隸變勞工」 她讓出版商認錯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232295

休士頓地區一名母親發現由著名教科書出版商麥格勞希爾(McGraw-Hill)出版的「世界地理」(World Geography)教科書中,竟形容亞特蘭大奴隸為「勞工」和「移民」。出版社在引發爭議後,因此重寫此段內容。

羅尼‧迪恩-布林(Roni Dean-Burren)在兒子「世界地理」的教科書中發現歷史上的非裔奴隸在書中被寫成「勞工」和「移民」之後,於上周在臉書上貼文投訴,她說:「亞特蘭大奴隸交易帶來了數百萬勞工,注意到教科書裡微妙的用詞了嗎?勞工意味著有工資,對嗎?」



◆ 健康月啟動 花蓮推動心理健康概念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33164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2015-10-07

衛生褔利部10月啟動「心理健康網計畫」,花蓮縣衛生局結合25個醫療機構與相關團體昨天宣布展開「心理健康月」,希望以「相映洄瀾─看見心幸福」影展、健康講座、健康標語選拔、新住民嘉年華活動等,監密結合醫療網路,促進民眾心理健康、防治自殺。

「相映洄瀾─看見心幸福」影展將在南、北區放映6部國內外知名的心理劇情片,由衛生局商請南區的富里鄉瑞舞丹大戲院在10月9、10日播放2部影片,北區的秀泰影城播放4部影片,讓民眾對心理相關病症有更深的了解,會後並有學者專家與民眾當面溝通,討論劇情、提供諮商。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癌症、愛滋病、憂鬱症是世紀3大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門諾醫院壽豐分院主任洪曜醫師表示,研究統計,每5名女性就有1人罹患憂鬱症,且女性受荷爾蒙影響,罹患憂鬱症比率是男生的2到3倍;憂鬱症是生理疾病,不一定由壓力影響,但及早接受治療,1個月即可痊癒。

縣衛生局長林運金說,希望透過資源整合規劃多元活動,將心理健康概念傳遞至不同族群和場域,落實推動心理健康促進初級預防工作,讓民眾瞭解、看見並重視心理衛生議題,提升心理健康知能及因應壓力的能力。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黑幼龍:最好的禮物是讚美
http://udn.com/news/story/7272/1234881

黑幼龍常讚美孩子「家裡有你真好。」他認為,給小孩最好的禮物是,在他有好表現時就給他讚美,這對他一輩子都有好影響。卡內基人際溝通前2條: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給予真誠的讚賞與感謝。

fsj 提到...

虐童案不斷 家暴安全網預算僅70萬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1890

自由 2015-10-08

議員批忽視家暴嚴重性

〔記者邱奕統/桃園報導〕桃園市前天發生狠父及同居女友聯手凌虐三歲男童致死的憾事,市府社會局長古梓龍昨天到市議會工作報告,多位議員針對虐童事件不斷,怒批社會局丟臉;市議員劉勝全指出,社會局預算多達一○一億餘元,但「家暴安全網」竟只編列七十萬元,比例太懸殊,他痛批堂堂的直轄市政府社會局,竟忽視家暴的嚴重性。

社會局︰若不足 明年度會增加

社會局長古梓龍表示,建立安全網只是家暴防治的一環,其他還包含保護人力、緊急安置等,今年度在這些項目共編列一.四億餘元,這些防治費用每年都依狀況調整,若有不足,明年度會調整增加。

劉勝全指出,桃園市公立托育中心照顧對象是零至二歲幼兒,幼兒園是三至六歲,換句話說,二歲至三歲這個階段形成照護漏洞,社會局口口聲聲說要推動「高危機兒少保護防治安全網計畫」,但從預算檢視,今年度桃園市社福預算有一三一億元,其中一○一億餘元是屬於社會局,但用在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僅一.四億餘元,花在安全網更只有中央補助的七十萬元。

他批評說,社會局在績效評核上,也未將家庭暴力防治列為重點,如此輕忽的態度,導致防治與救援機制頻頻出包,難怪悲劇不斷。

市議員劉曾玉春、舒翠玲等人對虐兒悲劇表示遺憾,舒翠玲抨擊說,社會局家暴防治網從下到上,聯繫管道不暢通,導致家暴案件頻傳,「一個直轄市政府做成這個樣子,簡直丟臉!」古梓龍表示會檢討改進。

另外,青年事務局長陳家濬昨天也到市議會工作報告,市議員魯明哲、黃婉如、劉茂群、林正峰、楊朝偉、李雲強、蘇志強、楊進福、張運炳等人批評說,青年市務局的工作報告都在辦活動,不少活動與輔導青年就業或創業無關,預算執行率至今僅三成三,效能低落。
青年事務局挨批效能低

魯明哲說,幸好今年初刪除六千萬元預算,否則執行率恐將更低;蘇志強諷刺青年事務局業務委由救國團辦理就好;林正峰甚至要求裁撤青年事務局。

對於議員的批評,陳家濬表示會檢討改善,已努力輔導青年就業或創業,成效會愈來愈好。



◆ 棒球教練性侵小球員 半年3案
http://udn.com/news/story/7315/1238306

聯合報 記者劉星君、蔡容喬/高雄報導 2015-10-09

高雄接二連三爆發國小棒球隊球員遭助理教練性侵、猥褻案件,震驚校園。王姓男子仗著教練權威,涉嫌撫摸球員下體,猥褻、性侵九名球員合計四十二次,昨被雄檢起訴,檢察官指王嚴重傷害被害人身心,建請法官從重量刑。

雄檢發現,部分學校對教練背景資料 「狀況外」、「完全不知情」,婦幼專組近半年已偵辦三起校園棒球隊教練性侵害、猥褻未成年學生案件。其中,兩案偵結,受害學生多達二、三十名人,另一案偵辦中,「情況非常嚴重」,要求教育局通盤檢討。

教育局表示,出事的學校棒球隊教練和教練助理,都是由家長後援會出資聘用,未經學校正式聘任程序才出現審核漏洞;許多助理教練是教練一手帶大的子弟兵或校友,因為來來去去,管理困難。

王六月被捕後,教育局已通知各校聘用體育師資、社團老師應嚴加審核,並在校園舉辦「身體界線」宣導活動,建立學生保護自己的概念。

檢警調查,王前年八月到去年五月擔任助理教練,利用國小球員集體住宿時,在宿舍先後對九名球員性侵或猥褻,若有人不從,就要脅「你等一下就小心一點」;有球員遭王撫摸下體,苦苦哀求「不要再摸了」,王恐嚇「你想被打嗎?」還恫嚇球員 「不可以說出去」。

王還對球員說,「若要練球好過,就幫我打手槍。」要求球員替他口交,甚至讓球員看A片再撫摸自己下體到射精才罷休,王則在一旁觀看,並用手機拍攝,威脅反抗就上傳影片到臉書。

被害球員說,「在教練面前會怕,不敢反抗,因為他是教練」,遲遲不敢聲張,直到有人向家長反映,報警偵辦。

王被捕時全盤否認犯行,但隨著檢警掌握被害人身分,王才說「知道做錯了」,目前仍在押。



◆ 幫爸媽打分數 學童寫下內心話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238010

聯合報 記者吳思萍/台北報導 2015-10-09

華人社會父母普遍會要求孩子的成績,德國卻推動父母的成績單,讓孩子定期評量父母。北市教育局試辦「親親寶貝家長成長單」,挑選信義、大理、東門、大湖4所國小,讓孩子為家長打分數,挑戰華人文化傳統價值。

國小教育科長李慧銘說,市長柯文哲剛上任時,在群組傳了一篇「德國推動父母成績單」的文章,國教科將原本的題目改良,符合華人民情後,讓4校給學生測試,試辦順利,後續將再推動13校。

大理國小校長張嘉芬說,從親親寶貝家長成長單中,看到親子感受差異,像問卷讓家長自我審視,也讓孩子審視家長,問題有「我要求孩子的事,我自己也會做到」、「我都有撥時間陪伴孩子」、「我有耐心傾聽孩子」。

張嘉芬說,這3個問題有8成以上的家長自認有做到,但孩子評分家長卻不到7成,顯見現在雙薪家庭,父母忙於工作,對孩子較少陪伴。期末輔導室也將發行刊物,將問卷的調查與分析結果,幫助家長認識孩子。

統計發現,多數孩子最想對家長說的一句話是「永遠愛你」、「你好棒」、「你辛苦了」等。親子雙方也都提及功課學習,家長希望孩子用功讀書,孩子希望考試考差了家長不會罵他們,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對家長的期待和感受也有不同。

興隆國小校長劉碧賢表示,家長聽到孩子心聲,感到十分驚喜與溫馨。信義國小輔導主任陳瑞霞說,學校日跟家長分享結果,家長一聽到孩子心聲,忍不住笑了出來,學校搭起家長與孩子溝通橋梁,也協助推動親職教育。



◆ 搶救「繭居族」 日醫師:孩子要爸爸拉一把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35856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10-08

近年的日劇「家族遊戲」、「求婚大作戰」出現對「繭居族」的描寫。「繭居族」指生理毫無異常,卻足不出戶、逃避社會的人。不只在日本,也是亞洲、歐美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

在「東京都繭居族支援網」擔任總監的日本醫師田村毅,昨來台發表新書「搶救繭居族」。他指出,造成繭居族的關鍵原因,是父親角色在家庭的缺席。父親是解決繭居問題的特效藥,「若父親能夠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繭居在家的孩子就能在父親的帶領下,從封閉的家中世界邁向開放的外在世界。」

在日本「繭居」時間持續半年,就可稱為「繭居族」。西方把「繭居族」稱為「社會退縮症」;台灣則有類似的「拒學症」,指因恐懼人際關係而拒絕上學。五年前,日本公布日本繭居族共七十萬,平均年齡卅歲,占了年輕人口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

田村毅表示,「繭居族」和沉溺於某一領域的「御宅族」不同,後者是自願,前者則懊惱自己無法克服對人際互動的恐懼,深受繭居狀態之苦。台日近年出現「隨機殺人」,行凶者也有不擅交際的「家裡蹲」現象,造成一般人對「繭居族」的誤解。田村毅說,真正的繭居族是不會傷人的。

繭居族很難從醫學解讀。田村毅指出,這些人智商、行為正常,卻害怕面對外面世界;可能是從兒童跨到青少年的這個階段,跨越的速度太快,致使無法接受、拒絕面對社會。有繭居族擁有四十多歲的身體,心靈仍像六歲孩子害怕面對陌生人。

為什麼日本「繭居族」特別多?他指出,日本家庭過分強調「男主外、女主內」,孩子只跟母親感情親密、卻與父親疏離。造成孩子只能模仿認同母親在家中扮演的角色,卻無法學習父親面對職場的社會能力,產生只能「家裡蹲」的繭居族。



◆ 病人自主法草案初審 5種病人可望照自己意思善終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35859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 2015-10-08

「病人自主權利法」草案昨天在立法院初審通過,將來末期病人、不可逆的昏迷者、植物人、重度失智者、因疾病痛苦但無法治癒者,若預立醫療指示,醫療機構或醫師可依其意願不施行急救或撤除維生治療。不過,朝野立委對部分條文意見不同,將保留到院會朝野協商,未來仍有變數。

「病人自主權利法」草案由國民黨立委楊玉欣提出。她表示,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在國內實施十五年,台灣臨終病人死亡品質躍居亞洲第一。不過,安寧緩和醫療對象只限末期病人,且只能在患者病危時,放棄急救和維生醫療,其餘重症患者不適用。

楊玉欣表示,草案以病人為主體,只要患者心智健全,透過完整諮詢程序,與家人、醫師充分溝通,就可預立醫療照顧指示,並標註於健保卡。楊玉欣舉例,漸凍人非末期病人,患者有七情六欲,但無法動彈,只能眨眼,當連眼睛都眨不了時,就得把眼皮縫起來,遭老鼠咬也不能反抗,賴活不如好死。她說,草案並非允許人工縮短生命,而是讓病人善終。

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陳孟雄表示,立法方向良善,但未必適合台灣民情風俗,恐讓醫師捲入醫療糾紛,尤其是將適用對象擴大到五種病人,卻沒有判定標準,醫師難以執行,盼立法周全,不要倉促。

台北大學法律系教授鄭逸哲也指出,醫師以病人預立的醫療照顧指示放棄醫療行為,涉有刑法「加工自殺」罪嫌,類似法案在其他國家執行時,也有爭議。他認為,法律應先為醫師解套,築好防火牆。

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秘書長滕西華表示,什麼是「無效醫療」,目前欠缺第三人確認機制,當家屬不願按病人意願放棄治療,醫師能否不執行?病人預立醫療照顧指示時,是否受到不想增加家人負擔的壓力?病人有無後悔的猶豫期?都應再提高層次討論。

衛福部次長許銘能表示,草案立法與否,尊重立院決議。滕西華則說,若草案和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重疊太多,可在條例內修法補足,沒必要單獨立法。

fsj 提到...

戲劇治療4月 衝突親子變親近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39778

聯合報 記者張雅婷/八德報導 2015-10-10

戲劇療癒工作者蘇慶元,發現許多父母會花費許多心力與時間,帶著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周遊物理治療師之間,而孩子往往因為課程塞得過滿而心力交瘁,他善於從戲劇找到人們特色與需求,藉親子戲劇治療活動,拉近也撫平了過去有衝突的親子關係。

蘇慶元是倫敦大學中央戲劇與語言學校戲劇與動作治療碩士,擁有英國醫療專業人員協會註冊戲劇治療師執照,返台後發現台灣對於戲劇治療領域尚未成熟,他能理解大家對戲劇治療的陌生,開始挑戰傳統,嘗試新花樣。

蘇慶元從每次與個案玩遊戲時,觀察到孩子全神貫注而充滿活力的一面,卻在課程結束後,又變回另種乖巧的樣子回到父母身邊,讓他深思,這些父母親是否有足夠的時間,陪伴特殊孩子一同玩耍和互動、共享生命的美好時光?於是激發起他從兒童戲劇治療轉而走向親子戲劇治療。

由於上課對象是親子,面對有智能障礙的孩子,因為難以表達生氣、憤怒的情緒,蘇慶元需花加倍的時間引導,課程持續近4個月,才逐漸讓學生與家長理解戲劇治療的目的,同時讓學生分辨現實與想像世界中的差異。

蘇慶元說,一般人能夠隨時切換現實與想像世界的差異,最能夠讓智障學生分辨的就是運用道具,如戴上帽子、披上披風就是扮演想像中的角色,讓他們分辨角色的不同。

實驗至今,蘇慶元發現過去這些學生智能有限,不太能明確表達自己的情緒,經過4個月的訓練,大多能清楚表達正確的情緒,不僅對他相當鼓舞,也讓學生家長、家人感受深刻。



◆ 「阿嘉的家」屋主娶媳 唐寶寶女兒當婚攝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41404

聯合報 記者潘欣中/屏東報導 2015-10-11

「妳是全世界最棒、最美的攝影師!」「海角七號」締造國片賣座奇蹟,片中「阿嘉的家」屋主張永源開放場地供參觀,意外讓「唐寶寶」女兒張綾增加與外界接觸機會,開啟了女兒的攝影天分;張家兒子昨天迎娶美嬌娘,張綾成了婚禮上最受矚目的首席攝影師。

26歲張綾罹患唐氏症,張永源夫婦不斷給女兒學習刺激,生活已能自理,但智能發展受限;國片「海角七號」熱賣後,位於張家在恆春鎮區的取景地「阿嘉的家」,遊客絡繹不絕,張永源為讓女兒多和遊客接觸,藉由互動增強刺激,六年多前開放供參觀、兼賣紀念品,女兒當小幫手。

個頭嬌小、綁著兩條小辮子的張綾,攝影天分在開放參觀後不久意外被遊客發現;張永源都在門口顧攤,張綾陪同遊客上樓後,主動接過相機,開始「指揮」拍攝不同場景,遊客無不驚呼:「構圖好美,太厲害了!」

張永源說,女兒未曾接觸過單眼和數位相機,用自動模式拍攝不足為奇,居然還會調到強制閃光甚至復古模式。

「無法解釋女兒怎會有攝影天分,但我相信,開放參觀6年多來,女兒多和外界接觸,刺激了語言和行為」張永源說,唐氏兒家長為了面子,常把孩子「關」在家中,缺乏刺激只會更退化;對他們而言,女兒是上帝派來的歡樂小天使,為家人帶來許多驚喜。

「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將男主角取名「阿嘉」,是張永源大兒子張耿嘉的「嘉」給魏的靈感。

在空軍官校擔任區隊長的張耿嘉,昨天在「阿嘉的家」迎娶美嬌娘,張綾任攝影師,她熟練地拿起相機、引導擺出不同浪漫姿勢,親友全瞪大了眼;張耿嘉摟著姊姊說:「太厲害了,拍得比專業婚紗照還要美」。



◆ 協調自律神經 就靠慢慢呼吸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39506

聯合報 郭育祥/嘉義市郭育祥診所院長 2015-10-10

呼吸可以取代藥物治療嗎?對自律神經失調症來說,答案是肯定的。

一直以來,神經醫學界反覆探究許多強調可自我平衡的技巧或運動,例如呼吸調息、冥想靜坐、氣功、瑜伽等,對自律神經失調究竟有沒有療癒的效果。

研究顯示,呼吸的確能影響自律神經的功能,過於快速並短淺的呼吸,會刺激交感神經亢奮,使心跳加速、令人感覺緊張甚至焦慮不安,由於自律神經遍布全身,症狀也可能發生在身體各處,例如頭昏、暈眩、眼乾、口乾、喉嚨有異物感、肌肉僵硬疼痛、胃痛、消化不良、頻尿、失眠等。

臨床統計,自律神經失調症者普遍呼吸頻率偏高,每分鐘呼吸多達15至20次者大有人在,因此常合併過度換氣症候群,症狀包括心悸、暈眩、耳鳴、盜汗等,患者感覺喘不過氣來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呼吸太用力且短淺了。

正確的呼吸方法搭配適當的呼吸頻率,不但可以改善上述症狀,更有助於自律神經系統的協調與穩定,使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搭配得宜,精準的控制身體,讓血壓、血糖、體溫、心跳等,趨於平穩恆定。

2015年的國際期刊「Applied Psychophysiol and Biofeedback(應用心理生理學與生物反饋)」中,同時提及兩起與呼吸訓練相關的實驗,一是針對氣喘患者,測試後發現,呼吸訓練可顯著改善氣喘症狀,以及降低氣喘發作或瀕臨時的焦慮。

二是將重度憂鬱症患者分組,進行雙盲實驗,從復發率來看藥物治療與呼吸訓練的差異,結果發現,什麼都沒有做的對照組,其復發率為71%,藥物治療組為27%,呼吸訓練組為28%,證實呼吸訓練的確有效,效果與藥物治療不相上下。

適當的呼吸頻率,雖然因人而異,但仍然有基礎範圍與準則,每次吸或呼,都要等長,約4至6秒為宜,換算起來,就是每分鐘約呼吸5至8次。

正常的呼吸練習,不需要強調呼吸多「深」,許多人常常把深呼吸誤解為用力呼吸,與其如此,倒不如將重點放在「慢」。

研究顯示,一吸一吐在適當頻率時(每分鐘呼吸5到8次),自律神經的協調性最佳,而呼吸練習的方式則以腹式呼吸為宜。

呼吸,每人每天不知反覆進行過多少次,居然對健康可以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力,只要矯正以往不正確的呼吸習慣,訓練自己養成適當的呼吸頻率,自律神經就能獲得最好的協調。



◆ 國民年金險 生育給付擬增為2個月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41873

聯合晚報 記者徐偉真╱台北報導 2015-10-11

選前朝野合作放利多。目前勞保、農保和公保的生育給付都是按月投保金額發給兩個月給付,但國民年金保險仍只有一個月。基於公平性的考量,立法院朝野均有立委提案修法,希望將國民年金的生育給付也提高到兩個月;對此,主管機關衛生福利部表示,一年約增加支出3億元,樂見其成。

衛福部表示,投保國保的國人目前約有360萬人,平均一個月約有1500人申請生育給付,金額為18282元,一年生育給付支出約3.3億元。衛福部說,若生育給付由一個月調整為兩個月,一年的支出約6億多,在國保所有給付中沒有佔很大比例,不會對國保造成太大負擔,例如去年的老年給付就支出了224億元;衛福部認為,現在政府鼓勵國人生育,衛福部也願意在這方面承擔、做出調整。

提案修法的國民黨立委江惠貞說,她的提案已完成連署送出,希望能趕緊過院會一讀,送進委員會討論;屆時,希望委員會能趕快討論,讓本案能在這個會期結束前通過三讀,「這個案子爭議性小,希望能趕快通過。」

江惠貞說,投保國民年金者都是為無法參加任何社會保險的國民,這些人當中,有許多是沒有經濟收入的家庭主婦或是沒有工作者,為了公平起見,希望國保也可以提高到兩個月。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說,各縣市都有生育津貼,但是會因為城鄉差距而有金額落差,讓他覺得不太公平;因為希望社會保險能夠落實公平原則,所以也提案修法希望調高國民年金的生育給付。

fsj 提到...

從日本看台灣 4成無子、5成無孫!20年後 迎接一個人的社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2000286-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12日 (執筆:謝錦芳)

編按:少子化問題驚濤駭浪直撲而來!明年台灣各大學面臨虎年大限,青壯人口首次下滑,2020年將邁向人口減少的社會,勞動力與繳稅人口減少,衝擊經濟與財政,更影響國家競爭力。與此同時,大陸在一胎化政策下,少子化與高齡化來得急又快,預估2017年人口達到頂峰後開始下滑。本報調查採訪室即日起一連4天推出「明日城市─少子化危機」系列,探討少子化為兩岸帶來的各種衝擊,並尋求相應對策。(策畫:張瑞昌、謝錦芳、張翠芬)

東京的初秋,有些涼意,深夜11時,下著毛毛細雨,知名一蘭拉麵門口依然大排長龍。這家麵店所有坐位都是一人座,從進門點餐投幣,吃完後走人,完全針對一個人用餐的消費者,正是獨居時代的寫照。台灣少子化問題比起日本,有過之而無不及,20年後也將步上日本後塵,迎接一個人的社會。

頂客、不婚 加速少子化

家住板橋的程君(化名)為五年級後段班,研究所畢業後與相戀多年男友結婚,20年後依然是頂客族(夫妻雙薪且無小孩)。朋友偶爾問起為何沒有小孩?程君總是率性回答,「沒有小孩的日子比較自由,生活花費較少,還可以常常出國旅行!」

由於夫妻倆平時忙於工作,程君說,「結婚之後,沒有認真討論生小孩這件事,父母親也沒有催促,以至過了生育年齡。」如今回想起來,程君說,「看到有些婆媳因管教小孩意見不同而鬧出問題,有朋友小孩出生後檢查出遺傳疾病;再看看台灣大環境這麼糟,包括升學主義、環境惡化、政客亂搞等,還好當初沒有生小孩!」

家住新竹的趙萍(化名)為六年級前段班,父母親於1949年隨國民政府逃難到台灣,她在家裡是老么,從小功課好,台大畢業後赴美留學,取得博士學位後順利返台在大學任教,目前仍小姑獨處。友人問起為何不結婚?她回想,「從小在家是個媽寶,連煮飯都不會,沒有積極為結婚做準備,迄今沒有遇見對的人,只好努力一個人過日子。」

一人單戶 獨居成主流

依主計總處統計,台灣婦女總生育率去年僅1.17(每位婦女平均生育1.17個孩子),比日本還低。監察委員、政大名譽教授陳小紅指出,「晚婚晚生、不婚不育的趨勢加速了少子化。」

少子化與高齡化影響下,日本目前獨居戶已超越核心家庭。依日本社會保障暨人口問題研究所估計,2035年日本的獨居戶數將超越核心家庭6成,成為社會主流家庭型態。

日本人口趨勢對台灣有如一面鏡子。曾任台灣人口學會理事長的政大社會系教授陳信木依2013年人口資料庫推估,到了2035年,保守估計,台灣育齡婦女有4成無子,5成無孫,意味著一人單戶越來越多,台灣也將走向一個人的社會。但一個人的社會帶來新問題,也衍生許多新的商機。

半世紀後 1.2青壯養1老

國人晚婚晚生、不婚不育趨勢下,依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2016年起,台灣的勞動人口開始負成長,2020年將邁向人口減少的社會,政府如果沒有積極作為,半世紀後,到了2061年,台灣青壯人口將腰斬,只剩下904萬人。目前平均6.2個青壯人口負擔1個老人,半世紀後,1.2個青壯人口要負擔1個老人,年輕人將面臨「養不起的未來」。

人口減少的社會,勞動力負成長,繳稅人口減少,馬上衝擊經濟與財政。今年經濟成長保一都有困難,在勞動力減少的時代,對經濟更是雪上加霜。資策會前瞻中心主任陳文棠指出,「若純以人口為變動因子,到了2035年,台灣的勞動人口將減少265萬人(19-65歲),在生產變數與產業結構不變下,台灣人均所得將倒退至2010年水準。」

人均所得 退至2010年

日本於2005年成為人口減少社會,台灣將在2020年邁向人口減少時代。陳文棠指出,「面對人口減少的社會,政策思維要大調整,應更加善用有限國家資源,提高人民生活滿意度。台灣必須積極提升附加價值,減少國家資本支出。」

少子化危機引發勞動力減少、衝擊國家經濟與財政,馬英九總統於2010年時曾指出,「少子化是國安問題」,遺憾的是,這些年來政府並未推出國安層級的因應對策。陳小紅感慨,「面對勞動力不足問題,如何補足缺口,刻不容緩,除了鼓勵生育、輔導老人再就業,移民是下一個很重要政策,政府一定要採取行動,不能只是嘴巴說說!」(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少子化危機!政府補助鼓勵 逾8成仍不願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2000279-260102

台灣自2003年起成為超低生育率國家,去年生育率為全球第二低,危及國家長遠發展。本報「明日城市─少子化危機」民調顯示,受訪民眾45%沒小孩,沒小孩且不想生約16%;雖然政府鼓勵生育,但高達87%受訪者不會因現行生育補助而生小孩,超過8成不會因托育補助而生育。

....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認為,除經濟因素外,受全球化影響,年輕人面對更多、更強的競爭,加上台灣內部分歧、走向不明,年輕人無所適從,也影響生育意願。

* 排擠效應 高房價 壓垮台灣生育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2000293-260102

高房價壓垮生育率!內政部統計,今年第一季台北市房價所得比高達16.16倍,比去年同期增加1.56倍;北市房貸負擔率高達68.63%,比去年同期增加2.04個百分點。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林左裕指出,房價與生育率有顯著相關,尤其台灣房價所得比明顯高於日、韓,台北市房價所得比也高於歐美主要城市,造成台灣超低生育率。

* 一胎化苦果 大陸恐成光棍國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2000295-260102

「打死我都不生二胎,怎麼養?小孩都快成光棍啦!」小李爽朗地笑著說,然而笑聲的背後,卻掩蓋不了在大陸實施30多年的一胎化政策,將引爆的「人口結構失衡」、「人口紅利消失」、「社福制度破產」等危機。

10年前,剛從大學畢業的小李滿懷希望與當時女友、現在老婆規畫人生家庭藍圖,沒想到10年後一場「光棍國家」的警訊,活生生打破小李一家三口的規畫,及大陸無數個中小階級家庭未來。

1980年起大陸全面實施一胎化政策,雖然抑制近4億人口的增長,如今整個社會卻承擔嚴重苦果。外傳大陸政府年底可開放「全面二胎」,但「人口結構失衡」已成大陸「剩男」不可承受之重。



◆ 逆轉危機 從學齡前救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3000394-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13日 (執筆:張翠芬)

少子化風暴全面蔓延,危機可以逆轉嗎?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江東亮直言:「不會有起色!」

江東亮表示,少子化的問題30年前就預見,目前政府需要以全然不同的思維正視來這個問題,急就章恐怕又搞出「走鐘」的政策!

1951年,我國平均每一名婦女生育6名子女,到了1984年,生育率降到「人口替換水準」2.1人以下,江東亮說,一個家庭的總生育平均要生2.1人,才能維持維持人口「不增不減」的人口替代水準。

除了生得少,受女性經濟獨立和性別平等主義興起影響,民眾對生男生女的喜好也變了。江東亮舉歷年家庭計畫調查發現,1960年代,超過50%的人想要生兒子,到2010年一定要生兒子的比例已低於10%,觀念改變也影響生育數。

歐盟在總生育率低於1.6時,就已經開始採取應變措施,但台灣在2000年達到1.6時,卻沒有提早因應,導致現在任何措施效果都有限。江東亮質疑,「少子化問題一直在發酵,放任它惡化,這是誰的責任?」

江東亮說,台灣老化一直在加速,但日本已經趨緩,預估2040年台灣將奪得另一個世界第一,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老的國家。日本厚生省正重新思考老人時代的來臨,他們站上山頂才發現下山是完全不同的光景,「台灣現在還在用60前年的思維,如何因應我們從未來到的世界?」

江東亮指出,近年大家一窩蜂趕潮流,把研究兒童的經費抽走,全去研究老人做老人照護,小孩卻嗷嗷待哺。

目前也擔任高教評鑑中心執行長的江東亮指出,1994年410教改推動廣設高中、大學,當時人口已停在水平以下,「怎麼沒想到學校今天會招不到學生?」他認為,政府過去投入的資源是不對等的,對少子化的政策和飽受批評的教改一樣,「有具體的方向,但缺乏達到目標的策略和做法。」他強調,「學齡前沒照顧好,國家就沒有未來!」(中國時報)

fsj 提到...

觀念平台-發展長照 先從付得起的人做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3000067-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10月13日 徐重仁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

台灣人口急速老化是預見的事實,政府雖然一直討論長期照護議題,但為避免圖利企業,規定僅社團法人或財團法人單位才能設立住宿型養護中心,如此高的門檻,降低了企業的投資意願和服務品質;建議應解除非營利單位的限制,以社會企業概念經營,才能落實、照顧到龐大的銀髮族。

另外,如果讓保險產業利用多餘資金,投入更多的長期照護產業,其資金才有貢獻,對於人身的保護才有連貫性。政府雖盡力規劃能照顧所有老人,但較難一次到位、全方位關照,需循序漸進地完成,讓民間企業也能投資長照產業才行。

大陸有很多企業投入照護產業,我們在照護的發展比大陸早了十多年,很多單位也都到台灣安養中心取經,例如商發院協助長期照顧機構雙連安養中心,建立服務輸出跨業合作模式,將服務商品模組化,輔導國內業者提升品質、建立國際化輸出模式,提供經營管理顧問服務整體解決方案,境外案源40家,中國大陸輸出7案以上。台塑林口養生村則是提供健康老人入住,為公寓型養老中心。

其實,政府擔心企業從長照事業裡賺太多錢,期望養老中心是一個公益的事業,但隨著經濟的起飛,長照機構的經營成本節節高漲,若政府補助沒有增加,卻要求公益團體自行吸收,服務品質自然下降。若無法獲利也就無法永續經營下去。

我認為,照護產業若發展的成功,經濟才能活絡,銀髮族也可以獲得滿足。以日本為例,大家都知道日本面臨超高齡社會,政府不斷討論如何創造延伸健康壽命的市場促進經濟成長,由於醫療、看護與地方經營緊緊相扣,health care產業可幫助地方經濟活動。

health care產業架構,由地方統合照護系統,建構地方醫療、看護體制,同時也創造新產業,是與農業、觀光等地方產業結盟合作,及公共保險外的運動、營養、保健服務等,藉由活化地方經濟以及降低醫療費用。

從日本作檢測、體脂器大廠的TANITA來看,它的做法是先在日本各地推廣健走活動,而每走5千步的民眾就可獲得點數10點,可以到指定的餐廳兌換健康的餐飲,以鼓勵大家多走路,吃健康餐,將運動融入城市生活,改善市民健康。

此外,日本便利店約有54,000間,但牙醫診所卻有68,000間,牙醫師超過10萬人,即使如此,很多行動不便的高齡者還是難以到診所看病,因此坊間興起如Dental Support公司,在接到病患電話後,就準備所有看診器具,聯絡醫師出診,到場還會協助醫師安撫病患,醫師不用做任何出診前的準備,只要人出發就行,省去不必要的麻煩。

此外,再看荷蘭的Hogeweyk村,是一個收容患有阿茲海默、失智症的養老社區,內設有公園、便利店、郵局…等等,看護人員會假扮成收銀員、超市人員,由於病人活得開心,被鼓勵運動和進食,反而減少了對藥物的依賴,活的健康且大大降低死亡率。

我認為,從國外的經驗來看,長照政策不用一開始就做全民服務,初期可以針對付得起、有經濟能力的人去發展,市場需求之下,就會慢慢產生出不用做到非常高規格的長照,以符合一般人的預算,就像是快時尚的概念,是一個普及的名牌,但有一定的品質及服務。

進入照護階段前期的對象,是可以行動,可以旅遊,這群約落在嬰兒潮世代,他們願意花錢,去享受好的餐飲及旅遊,有人喜歡照相、跳舞、賞鳥、探訪古蹟,要過的開心,因此要針對這群人去開辦很多課程,像社會大學、像救國團一樣,只是以前是針對學生,現在是銀髮族。

進入照護階段,這群人沒有體力,需要有安養院、日照中心。照護產業,應該可以做的先做,要全部照顧所有人不太可能,且不靠民間力量也很難做成,所以也可以朝公辦民營的方向前進。

從日本、荷蘭的例子,可以看到未來的地域社會可能會整合成一個有照護的地域社會,健康照護產業儘早啟動,可望減少大批的醫療支出,歐美、日本都已全面著手,但台灣準備好了沒有?很多課題,但為何都沒有人研究,還是限制太多,妨礙了產業發展,這些都值得深思。(工商時報)



◆ 像玩家家酒…結婚離婚都判無效
http://udn.com/news/story/7321/1245279

聯合報 記者袁志豪/新北報導 2015-10-13

一對夫妻竟然結婚和離婚都無效!李姓男子和蕭姓女子結婚半年後離婚,蕭女提告證人母親沒問李的意見代簽章,主張離婚無效;李用同招反制,主張同事當結婚證人,也沒問蕭女意見就簽章,結婚無效。法官認定兩人結婚、離婚都不符要件,婚姻關係從未存在。

這場只維持半年的「婚姻」源自去年八月,新北市李男透過網路交友認識蕭女,熱戀同居時感情融洽。蕭女多次對李說,「如果你是男人的話,就去登記結婚」,李賭氣答應,去年十月底持結婚書約給各自友人簽名當證人,辦理登記。

婚後李男察覺蕭女經常吵鬧,行為衝動,又得知蕭女曾離婚、生過小孩,自覺不堪蕭女折磨求去,今年四月持協議書辦理離婚。

蕭女離婚後反悔,提告主張兩人婚姻關係存在,因為她的母親是離婚協議書上的證人,但並未確認丈夫意願,就叫蕭女自己簽一簽;蕭母出庭證稱確實如此。

李男則主張,結婚書約蔡姓證人是同事,蔡根本不知他要跟誰結婚,也沒見過蕭女,純粹聽到他要結婚就幫忙簽名;蔡出庭也予證實。

法官指出,結婚、離婚見證人的書面簽名,是為了確認當事人真意,證人必須親見或親聞雙方均有意願;本案兩造不論是辦理結婚或離婚登記,均有證人根本不曾親自確認雙方意願,純屬義務幫忙簽名蓋章,因此結婚、離婚均為無效。

※ 相關報導:

* 肯亞童媳、割禮侵害人權 逼9歲女童嫁78歲翁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3000450-260108

東非國家肯亞2011年已立法禁止童婚、女性生殖器割禮等剝奪女權的殘忍陋習,但過著遊牧生活的古老部落「桑布魯」(Samburu)至今仍不時傳出女童被迫嫁給老翁,或是被近親強娶、性侵或虐待等情事。

現年13歲的女孩尤妮絲向美國有線新聞網(CNN)說,她在9歲時被父母安排嫁給足以當她祖父的78歲男子。她說,她被送去男方家,「那人要我做他第三位妻子。但我不想和他結婚,我想要上學。說完,他就用藤條鞭我。」

「後來我聽說有一個女子專門幫助我們這種小孩,我鞋子來不及穿就赤腳去找她,是她救了我。」尤妮絲被安排住到一間寄宿學校,校內有不少與她相同遭遇的女孩。

尤妮絲口中的女子是人稱「媽媽」的庫雷爾(Josephine Kulea),是「桑布魯女童基金會」創辦人。庫雷爾說修讀護理學位時,「我發現只有我們仍有女性割禮,其他社會已摒棄,我開始明白這些傳統有問題,我必須改變,於是開始拯救女童。」



◆ 親子教養/自己站起來
http://udn.com/news/story/7272/1242614

聯合報 花豚子(高雄市)2015-10-12

兒子學習劍道的道館,每季都會舉辦季賽,讓孩子們有互相切磋的機會,這季的比賽兒子照例參加了。

小學生的劍道比賽,通常以國小四年級為分界。五年級以上是高年級組,四年級以下的則統統被歸類到低年級組,所以低年級組的孩子年齡差距頗大。

三年級的大兒子原本個子就高,抽籤後的第一個對手是位才一年級的小女生。兒子足足比那個女孩高了一個頭。

比賽一開始,兒子率先出劍擊中小女生的面部,接著順勢做了一個非常漂亮的架劍碰撞動作。只是兩人體型相距過大,小女生被碰撞的勁道撞得向後飛出去,摔倒在地。

摔痛了的小女生當場大哭,但她的媽媽並沒有立刻衝上前,只是在場邊喊話,鼓勵小女生站起來,繼續把比賽比完,要哭要撒嬌等下場之後再說。

最後,小女生掛著眼淚站了起來,努力把這場比賽打完。下場之後才撲到媽媽的懷裡繼續哭。

那個小女生我也認識,是家裡的小女兒,喜歡窩在爸媽身邊撒嬌,是個被捧在手心裡長大的小公主。比賽那天父母都到現場幫孩子加油,看到孩子摔倒哪有不心疼的,可是她的父母依舊選擇讓孩子把比賽完成。

對於小女生的媽媽鼓勵她自己站起來,面對對手、完成比賽的作法,我抱持高度的肯定。

孩子們還小,人生的路才剛開始,未來不知道還要面對多少挫折。總有些事情是父母沒辦法幫孩子做,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對的。父母如果一見到孩子哭了、痛了、受挫折了,就急忙把孩子護在自己的羽翼底下,那要孩子如何成長,怎麼學會承擔與負責?父母總有老去的一天,到了那時,被保護慣了的孩子又要如何去面對這個現實的世界呢?

fsj 提到...

政策漏洞百出 幼兒園管理 完全破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4000481-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14日 (執筆:江家華)

原本在金融業服務的王美欣,為了照料第一個寶寶而辭去工作,如今為了減輕家庭經濟重擔,32歲的她決定重返職場,卻找不到適當的托育支持,她無奈地說,「我們曾經計畫生第二胎,現在只敢想卻不敢生。」王美欣說出許多雙薪家庭的擔憂,像這樣愛孩子、卻因為經濟考量不敢生第二胎的例子比比皆是。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表示,每個家庭至少得生兩個孩子,才能維持人口替代水準,政府要讓父母負擔得起兩個小孩的托育費用,品質也要讓人放心。

諷刺的是,「行政院消保官抽查全國幼兒園,不合格比例高達74.4%,地方政府對幼兒園管理完全破功。」

王美欣說,私立幼兒園一個月至少兩萬多元起跳,私人保母的收費則琳琅滿目,除了正常月費,另外還有副食品、延托、洗澡等另外計費。夫婦倆月薪相加起來10萬,扣除房貸、生活雜支等各項支出,「資金相當吃緊,光養一個小孩都讓人覺得經濟壓力龐大。」

家住台北的王美欣曾透過崔媽媽基金會、彭婉如基金會單位媒合社區保母,無奈社區保母數量偏少,緩不濟急。雖然公立托兒所收費相對低廉,卻怎麼樣擠破頭也擠不進去。

根據教育部統計,全國幼兒人數有45萬多人,公立幼兒園收托幼兒數占28.6%,私立幼兒園收托幼兒數占71.4%;與歐美國家公立、非營利私立、營利私立三分天下的托育模式相比,台灣公立幼兒園明顯不足。

劉毓秀強調,少子化因素使得小學有許多閒置空間,可以轉做非營利幼兒園,由非營利團體經營,或放寬給私人企業申辦。」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副教授王舒芸認為,私立幼兒園比例過高,會造成嚴重世代階級問題。公立幼兒園數量不足,可用非營利幼兒園補足,「更重要的是,非營利幼兒園的管理方式並非由上而下,而是鼓勵家長、公民團體介入討論。」

為了鼓勵生育,內政部曾祭出「爺奶津貼」,鼓勵直屬爺奶照顧孫兒。劉毓秀抨擊「爺奶津貼」非常荒謬,因為有體力帶孫子的爺奶大多介於50至60歲的年紀,台灣即將面臨勞動人口短缺,歐洲有些國家將退休年齡延長,「台灣鼓勵爺奶提早退休,只會造成勞動人口短缺,也會增加婆媳之間的糾葛。」

政府要鼓勵生育,推出的政策漏洞百出,當然達不到效果。(中國時報)



◆ 心情點滴/走出產後憂鬱
http://udn.com/news/story/7272/1247005

聯合報 吳芳瑜(雲林斗六)2015-10-14

聽聞近日有婦女產後憂鬱而輕生,老公下班後連忙問我,最近感覺是否都還好?如果有什麼事要跟他說。

相較三年前第一胎出生時的互動,老公已經從自我中心的大男孩蛻變成以家庭為重的男子漢。那年,第一個寶寶到來,老公的「獨善其身」讓我寂寞無力,婆家的「熱心參與」讓我壓力倍增;加上經濟的負擔,使我每天淚流滿面。

即使坐完月子,憂慮、自殘,甚至帶孩子一起走的念頭仍纏繞不休。我告訴先生自己的狀況,卻被指責是個性挑剔。印象最深的,是有回我說想去看心理醫生,先生卻回我一句:「妳乾脆去非洲好了,每天跟獅子搏鬥求生存,就沒時間得憂鬱症。」

無論這是不是玩笑話,我仍不敢置信一個堂堂國立大學畢業的牙醫師會說出這麼沒有醫學素養的話。學醫的老公尚且如此,其他產後憂鬱的婦女又會面臨哪些困境,是否能得到家人的體諒和支持?

還好,我有一群教會好友,她們幫忙我帶小孩,拉我參加教會的免費協談;協談員了解了我的狀況後,鼓勵我就醫。在身心科就診的過程中,我發現除了吃藥,還有健保給付的諮商資源。

透過諮商,憂鬱的情緒漸漸好轉,從中學到的自我覺察和夫妻互動技巧,至今仍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從一天三四次的吵架哭泣進展到三四個月只爭執一次,現在也有了兩個可愛的寶貝,並期待第三個寶寶的到來。朋友笑稱我們夫妻一定感情很好,才會想生這麼多個。是啊,跟產後憂鬱時相比,現在的夫妻互動和家庭氣氛真的好太多了。產後憂鬱是婚姻的危機,但或許也是提升婚姻品質的契機。

※ 相關報導:

* 身心科醫師 靠3法走出重度憂鬱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47542

身心科醫師楊紹民曾患重度憂鬱症,除了靠藥物,調整飲食和心態是幫助他走出憂鬱的關鍵,頭痛、失眠跟著不藥而癒。

* 英媒偷拍揭露 陸殘酷「電擊治療」同性戀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247862

在台灣「反歧視」與「性別意識」高漲的今日,「電擊可以治療同性戀」對多數人而言可能相當不可思議。不過,在大陸卻存在著這樣的診所,他們試圖以電擊去「治癒」同性戀。而此事也遭英國媒體揭發,被認為這不僅是以「疾病」污名同性戀者,使用「電擊療法」更有詐財的嫌疑。

英國媒體《第四頻道》(Channel 4)在日前播出一部紀錄片,片中,記者帶著隱藏式攝影機,與化名「約翰」的大陸同性戀男子到多間醫院去訪查他們所提供的「治療同性戀」方式。

有的醫院建議約翰以沖冷水澡、催吐,以及電擊等方式,讓他在對男人產生性衝動時感到噁心與害怕,而有的醫院則是直接提供「電擊(又稱轉換療法)」去「治療」同性戀。



◆ 研究:男女發脾氣 影響力大不同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45968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12日電 2015-10-14

根據研究,女性若想在職場上發揮影響力,就得保持冷靜。研究人員發現,男性表達憤怒情緒時,會對同事產生強烈影響力,但對女性而言卻恰好相反。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210人參與的模擬陪審團審議實驗中,假如有1名男性陪審員在表達不同意見時大發雷霆,其他陪審員對自己的裁決會變得較沒信心。

然而,女性陪審員若展現出憤怒情緒,則會喪失影響力,其他人對自己裁決的信心會顯著提升,儘管兩人表達的是相同的意見與情緒。

根據這項刊登在「法律與人類行為」(Law and Human Behaviour)的研究,發脾氣的女性會被視為過於情緒化,而不會受到尊重。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團隊說,這項研究顯示,「展現憤怒情緒可能增加男性的影響力,卻會使女性喪失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