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1

諾貝爾化學獎:發現細胞修復DNA機制

◆ 發現細胞修復DNA機制 美英3學者獲化學獎
http://udn.com/news/story/8758/1235961

聯合報 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 2015-10-08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七日揭曉,瑞典出生的英國籍生化學家林達爾、美國的默德里奇和土耳其裔美國人桑賈爾,以研究細胞如何修復受損的DNA共同獲獎,均分八百萬瑞典克朗(約台幣三千一百五十萬元)獎金。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三人「繪製細胞如何修復受損DNA並保護遺傳訊息的分子圖」,他們的研究提供了活細胞如何運作、人體如何修復會引發疾病和老化的DNA突變的基本知識,可用來研發新的抗癌藥。

DNA是創造和維持生命的化學密碼。人類的DNA每天受到紫外線、自由基和其他致癌物質傷害,在細胞分裂複製DNA時,也會產生缺陷。

這些基因物質之所以沒有瓦解,是因為有一些持續監督和修復DNA的分子系統。三位得獎者是繪製這些修復系統分子圖的先驅科學家。

林達爾(Tomas Lindahl)率先找出一些「修復酶」,是修復工具箱的基本配備,他發現「鹼基切除修復」(base excision repair)機制,持續制衡DNA的毀壞;桑賈爾(Aziz Sancar)發現細胞修復紫外線損傷的「核苷酸切除修復」(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機制;默德里奇(Paul Modrich)展示細胞改正細胞分裂複製DNA時發生錯誤的「錯誤配對修復」(mismatch repair)機制,此機制降低複製DNA發生錯誤的頻率。

細胞既然能自我修復,人類是否能長生不老?林達爾獲知得獎後表示:「我不相信長生不老。許多DNA損害會導致癌症和重病,我們要盡可能反制損害,因此我們先要了解受損的機理。」

許多癌症是因為一種或多種修復系統瓦解所致。桑賈爾受訪時說:「DNA修復系統對預防和治療癌症很重要。」土耳其裔的桑賈爾說,這個獎對土耳其很重要,「年輕的科學家需要典範」。

默德里奇得知獲獎消息時正在度假,他曾說,他受到當生物老師的父親鼓勵,父親告訴他:「你應該研究DNA。」今年是諾貝爾獎第七次頒給DNA研究。

七十七歲的林達爾目前是克利克研究院榮譽團隊負責人和英國克萊爾霍爾實驗室英國癌症研究榮譽主任;六十九歲的默德里奇現任職休斯醫學中心並為杜克大學醫學院教授;六十九歲的桑賈爾現為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醫學院教授。



◆ 化學獎/DNA修復元件失靈 罹癌率增
http://udn.com/news/story/8758/1235989

聯合報 編譯王麗娟/報導 2015-10-08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是由研究DNA修復機制的三位科學家摘下桂冠,人體每天都靠修復系統修理數千個DNA損傷,沒有這些修復機制,人體的基因組會瓦解;而修復系統只要有一個元件故障,基因資訊即會開始快速改變,導致罹癌風險增高。

根據瑞典皇家科學院提供的資料,人體的DNA修復機制除了鹼基切除修復(base excision repair)、核苷酸切除修復(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和錯配修復(mismatch repair),還有一些其他負責維修的機制,避免人體DNA因為陽光、香菸煙霧和其他有毒物質受損後,無法再復原。這些修復機制會不斷修正DNA的自發性改變,每次細胞分裂時,錯配修復機制也會糾正上千個錯配。

修復系統只要有一個元件失靈,罹癌機率就會變高。例如核苷酸切除修復過程若出現先天性損傷,人體即會罹患著色性乾皮症,病患對紫外線會變得特別敏感,大量曝曬陽光後即會產生皮膚癌;DNA錯配修復機制若有缺陷,罹患遺傳性結腸癌的風險會升高。

許多種類癌症的發生,可能是這些修復系統中的一個或多個部分或完全關閉,它使癌細胞的DNA變得不穩定,也是癌細胞經常突變,且對化療產生抗藥性的原因之一。同時,這些生病的細胞也更加仰賴仍能運作的修復系統修復,沒有這些修復,細胞會因DNA損壞太嚴重而死亡。

一些研究人員正利用上述這項弱點研發治癌新藥。這些新藥透過抑制剩餘的修復系統,減緩或完全停止癌細胞的增長,抑制劑Olaparib(奧拉帕尼)是其一。

今年化學獎得主的基礎研究,可能因此開發出救命的新藥。套句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默德里奇的話:「以好奇心為基礎的研究重要無比。你永遠無法預知最後結果。」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桑卡去年訪台 親臨太陽花學運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21877

自由 2015-10-08

另一得主默德里奇 去年也曾來台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的桑卡(Aziz Sancar)去年曾來台擔任中研院訪問學者,甚至親臨太陽花學運現場感受人潮,還在演講中播放他拍下的學運畫面。吃素重養生的桑卡為人隨和,樂於與眾人分享,做研究卻十分犀利。另一得主默德里奇去年也曾到中研院演講。

默德里奇和桑卡 教出不少台灣學生

默德里奇和桑卡不僅來過台灣,也孕育不少台灣生化界菁英,像是台大生化所所長林敬哲便是桑卡的學生,得知老師獲獎後,直呼要立刻寫信恭喜老師。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所長鄭淑珍則是默德里奇的學生。

中研院細胞與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吳漢忠表示,去年三月到五月間邀請桑卡擔任訪問學人,時值太陽花運動風起雲湧,桑卡也不落人後,親臨立法院現場感受台灣學生的怒吼,還拍下多張照片在演講中播放,與細生所同仁分享台灣的所見所聞。

他說,瘦瘦高高的桑卡十分注重養生,除吃素外,假日常走路運動,爬四獸山,喜歡吃台灣菜,常說:「喜歡台灣,希望還能再來。」

吳漢忠說,桑卡在細生所的演講正是「DNA修復與癌症的關係」,參與所內研究並指導學生,「十分隨和,感覺就像一般人,從外表看不出會得諾貝爾獎」。

中研院生化所特聘研究員蔡明道對桑卡的印象,則是生活十分隨興,常穿著短褲在中研院走來走去,但對科學十分嚴謹,不僅打破砂鍋問到底,「盯學生也盯得很緊」。相較於桑卡,蔡明道說,默德里奇則較為嚴肅。

台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科暨研究所教授鄧述諄表示,今年三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以發現DNA修復所需的蛋白質、酵素與機制獲得殊榮。倘若DNA上的化合物配對錯誤,該修復而未修復,將造成基因突變,而癌症正是突變累積造成,尤其大腸癌已被證實很大比例來自DNA化合物配對出錯,此發現將有助於癌症治療。

※ 相關報導:

諾貝爾化學獎:奈米顯微術
基因修復監測機制中研院找到了

1 則留言:

fsj 提到...

諾貝爾化學獎 世基、賽亞、基米沾光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241542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2015-10-11

2015諾貝爾化學獎頒給「細胞修復DNA領域」,生技業者認為,國內直接相關領域就是分子檢測族群,以世基、賽亞、基米為三大指標,可望成為新世代諾貝爾化學獎概念族群,提升該產業在生技領域再度成為領頭羊。

2015年得獎的科學家分別是瑞典的林達爾(Tomas Lindahl)、美國的默德里奇(Paul Modrich)與土耳其裔美籍的桑卡(Aziz Sancar),這些學者的研究是,描繪細胞如何修復受損DNA,評審認為,他們揭露人體如何修復導致生病和老化的變異DNA,為醫學界開啟新領域。

基因領域發展數十年,業界指出,自1990年代起美國計劃投入基因解碼,一直到2000年宣布人類基因圖譜問世,帶動一個世代的分子檢測產業風起雲湧,但此後十餘年,因基因解碼與醫學治療領域無法搭配,因此這個產業停滯十年。

美國總統歐巴馬近期宣布,精準醫療將成為國策,並大力鼓勵製藥領域發展精準醫療、用藥,又再度帶動分子檢測領域產業動能,國內以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為首的科學家,也認為精準醫療將是下個世代生技業新契機。

目前國內在分子檢測領域較具規模的公司超過20家,已上市櫃的的公司是訊聯旗下的創源,在業界同時具備學術開發能量的,則是由科學家陳奕雄創辦的賽亞、中研院院士陳垣崇創辦的世基為主,產業下游具備技術能量的則以基龍米克斯為主。業界認為,世基、賽亞等均已規劃進入資本市場,加上背後有中研院、世界知名科學家的學研能量支撐,可望成為下一階段受到業界矚目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