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9

夢想實踐者

◆ NASA工程師組團隊 教台灣大學生創業
http://udn.com/news/story/7269/1294793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2015-11-05

「台灣學生比較守規矩,什麼都聽老師的」大同大學電機系校友、NASA(美國太空總署)工程師劉登凱,以外太空形容職場環境,提醒年輕人「只會埋頭做的方法已經不管用」,想要提升競爭力並成功創業,除了專業知識和能力,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計畫才能成功。

三名土生土長的台灣人NASA工程師劉登凱、美國矽谷希捷公司副總裁黃國興、博士生郭曉民,共同組成海外華人專業團隊「Connecting.TW」,10月起每個月透過視訊為台灣大學生演講,分享海外工作經驗,盼打造「台灣的TED」。

劉登凱、黃國興和郭曉民三人,有感於自己長期在海外工作,應該回饋貢獻台灣年輕人,組成「Connecting.TW」團隊,明天將回母校演講,由參與NASA火星任務的好奇號副總工程師劉登凱分享火星探測計畫經驗,如何應用在工作和人生。

明天的「Connecting.TW」系列講堂學生報名熱烈,300個名額瞬間額滿,文化大學、實踐大學、大葉大學也加入視訊,在同一時間聽講。

劉登凱表示,自己在NASA噴射動力實驗室擔任工程師多年,參與多次人造衛星噴射上火星計畫,2012年時也參與好奇號登陸火星計畫,多次經歷過「改寫教科書歷史」的任務。他形容,太空環境惡劣,探測器登陸火星後更是步步為艱,「這和人生沒什麼不同」,重點是「要去哪裡」。

他認為,台灣面臨轉型的關鍵,創新創業成主流,但他觀察台灣學生還是太守規矩,「過去那套國父革命11次才成功,只會埋頭做的方法已經不管用」,年輕人除了專業能力,還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計畫,「就像外太空星星那麼多,不是飛上天就好,還要先決定要往哪裡走,否則就會花費巨大的時間和資源。」



◆ 兩岸新銳設計華燦獎 29件勝出
http://udn.com/news/story/7331/1294159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15-11-05

第二屆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頒獎儀式,以及第六屆兩岸青年創新設計論壇3日在福建平潭舉行;作為旨在發現並推介兩岸青年設計師的賽事,本次賽事評選出一批視覺、數位多媒體、工藝美術、產品設計等方面的新穎設計。

中新網報導,經過角逐,在最終入圍的80餘件作品中,共有29件作品獲獎,其中19件來自大陸,9件來自台灣,一件來自澳門;入選作品之後還將在兩岸巡迴展出,部分獲獎作品將由組委會選送參加國際設計賽事。

來自台灣科技大學的李胤愷和他的團隊,憑藉「智慧點滴包」獲得「十佳設計師」,該設計利用磅秤原理,點滴包隨著內部液體減少會緩慢上升,當剩下50毫升左右時,會觸動安裝在上方的開關,隨後警示燈閃爍,提醒護士病人需要更換點滴包,而不用逐一檢查。

李胤愷表示,我們的設計是從實際出發,希望能對現實生活起到一定的幫助;帶著作品來大陸參賽,能和這麼多年紀差不多的設計師共同參賽,是一次有趣的經歷,他們身上一些優秀的地方讓我學到了很多。

報導指出,為了使設計成果真正走入生活,本次活動的主辦方之一民革中央,在儀式上與多家企業單位進行合作簽約,並為民革中央平潭兩岸青年創業谷落戶平潭台灣創業園揭牌。

本屆「華燦獎」以「互.融」為主題,目的是更大程度鼓勵兩岸設計師加強交流協作。



◆ 台商創二代/產品做出差異化 才能與人競爭
http://udn.com/news/story/7334/1296325

聯合報 特派記者林宸誼/深圳報導 2015-11-06

作的雖然是被稱為「夕陽產業」的傳統製造業,但是久裕興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陳世偉認為,「只有夕陽工廠,沒有夕陽產業;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陳世偉的父親陳俊雄,1971年在台中創立久裕工業有限公司,1993年在深圳設廠,主要經營生產花鼓(車輪軸)與輪組,是巨大、美利達,以及國外大廠美國的Specialized、Felt與ASI自行車整車廠的主要供應廠。

陳世偉在大學念的是資訊工程,畢業後剛好趕上全球第一波網際網路,在台中開了一家網路公司。

他永遠記得有天晚上,父親對他說:「我現在50幾歲了,希望你能待在爸爸身邊幫忙。」由於兩個弟弟還在念書,父親這樣的理由讓人心軟,也無法拒絕,於是陳世偉把自己的公司收了,進入家族企業幫忙。

進入家族企業後,他從品保員開始做起,「那時觀念還停留在自行車配件是夕陽產業,直到調到業務才眼界大開。」原來他與客戶聊天後發現,自家產品被賣到山地自行車、越野公路車等各種領域,並不是只有大爺、大媽們買菜、送小孩的代步工具。

接著陳世偉轉到研發磨練,有一年除夕夜,久裕興業接到日本客戶的訂單,需要以3D繪圖形式完成,陳世偉匆忙吃完年夜飯,與部門同事趕工到凌晨2點才完成,「這也是我們首次以3D繪圖完成任務,讓當時的日本客戶刮目相看。」

不過有天他卻接到客戶的抱怨,原來是久裕興業接的一筆訂單未準時交貨,「未準時交貨對公司來說是很嚴重的事,當下我主動向老闆要求把我調去廠務。」

接下廠務後,陳世偉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整頓,「問題出在各部門各自為政,溝通不順利。」他舉例,有次一名做了20幾年的老員工向他反映,在檢驗花鼓時發現有聲音,「阿姨跟我說,按規定有聲音不能出貨,但現在每顆都有聲音要怎麼出貨?這下我發現問題大了,立刻調設計圖出來,還找來開發部門研究怎麼改進。」

他指出,就是因為當下立即改進花鼓生產流程中的瑕疵問題,於是在員工心裡樹立起「高層願意聽進基層的聲音,」無形中拉近員工與公司的距離。

陳世偉表示,做了20幾年的老員工,無非是想求得一份穩定的薪水,而上位者能幫他們解決生產線上所遇到的問題,讓他們得到尊重與成就感,工作也會更賣力,產量與品質也跟著提升。

此外,以往各部門在會議中,都是把疏失指向別的部門,認為是對方的不配合造成,他語重心長的說:「如果把這種氣氛,改為大家心平氣和坐下來討論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追究責任,公司的氣氛也會改善。」

陳世偉指出,台灣廠商最懂的就是Cost down、Cost down、Cost down,成本是降下來了,但是毛利也跟著犧牲了,最後導致不夠錢做研發、去雇用更好的人才,公司的發展因而停滯。

他認為,特別是在大陸廠商進來自行車產業以後,成本考量跟台灣廠商完全不一樣,「台灣產業不能像過去一樣,只在成本、在勤奮上做功夫,必須在產品上做出差異化,才能與大陸和全球的供應鏈競爭」。

13 則留言:

fsj 提到...

每周40小時工時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8001090-260209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08日 顏嘉南

美國部分企業採行每周工作40小時制,鼓勵員工上班認真工作,下班後的時間讓你自由運用。

■Employees with strict workday expected to focus on work in the office,unplug fully at home.

United shore金融服務公司是奉行每周工作40小時的美國企業之一,下午6點一到員工紛紛開始收拾東西,準備離開辦公室享受下班後的生活。任職客戶關係部門的海達(Ahmed Haidar)說:「下午6點5分時,公司的停車場幾乎淨空。」

採行每周工作40小時的企業主表示,將每周工作時間控制在40小時,促使員工在辦公室時更加專注,有助提升工作效率,而且下班後的時間都是自己的,員工可以完全放鬆,不用擔心接到老闆或客戶的緊急電話。

上班時間 不可上臉書

2年前成為United shore員工的海達表示,他最初曾質疑每周工時40小時可能只是噱頭,但他現在每天6點準時下班,而且下班後幾乎不曾收到同事的電子郵件或電話。

United shore人資長羅森(Laura Lawson)指出:「每周給公司40個小時,其餘的時間隨你運用。」

United shore執行長伊許比亞(Mat Ishbia)要求旗下1,350名員工認真工作,他時常提醒員工,周五下午5點55分和周二上午10點55分沒什麼不同,上班時間不應玩臉書或是逛線上商店。

United shore的員工相互監督提醒,看到有人在上班時間打混或是加班也會直言指正。伊許比亞表示,要求員工延長工作時間並不代表他們會完成更多工作,他的看法也得到研究佐證。

在史丹福大學教授勞動經濟學的潘卡佛(John Pencavel)表示:「員工需要時間從忙碌的工作中恢復精神。」潘卡佛研究發現,員工每周工時太長或一連工作太多天,生產力也會隨之遞減,員工每周工作若超過48小時,每小時的產出也會開始下降。

重質不重量的限定工時制也幫助企業吸引人才,有些精英甚至願意放棄部分薪酬,換取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賓州人力資源委外公司myHR Partner標榜「每周真的只要工作40個小時」,和「向超長工時說再見」,成功吸引人才。

下班時間 不讓員工加班

myHR總裁漢米爾頓(Tina Hamilton)說,公司要招聘3人卻收到663封履歷,有些應徵者原本的年薪多達美元6位數,但為了每周只工作40小時,願意接受我們年薪4萬至9萬美元的職位。

總部設於丹佛的商用軟體開發商Never Settle共同創辦人凱利(Kenn Kelly)表示,公司最初並沒有硬性規定工作時數,員工可以儘量加班也可任意排休,但讓員工自由選擇的結果卻是超時工作,平均每周工時高達52小時。

後來Never Settle改弦更張,明定2周總工作時數合計80小時,工時太長或太短都會被扣休假。Never Settle大部分的員工的薪酬以時薪計算,控管工時也能抑制成本,不過凱利表示,公司的出發點是要讓員工維持工作與生活平衡。

近幾年來工作與家庭的界線日益糢糊,限制每周工時的企業在美國並不多見,有些企業甚至採行「工作與生活整合」策略,允許員工提早下班去替小孩的足球賽加油或是去看門診,只要他們在晚上透過智慧型手機回覆工作的電子郵件,繼續完成白天未完成的工作。



◆ 食物銀行不用政府錢 德創辦人分享經驗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30274

自由 2015-11-07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社會貧富差距大,弱勢民眾的救助問題也越來越重要,為了解德國食物銀行運作的模式和經驗,朝陽科大昨天邀請一九九三年在德國設立食物銀行的Sabine Werth,到台灣和政府、民間機構進行經驗分享,她說目前每天有廿二輛運輸車,前往柏林六百個超市收集新鮮食物,再由志工分類後,分送社福機構和發送點,每月收集的食物約一千噸,完全不使用政府經費。

朝陽科大副校長楊文廣表示,德國Sabine Werth女士一九九三年在柏林成立第一家食物銀行,且不稱為Food Bank,而是用意義為「宴席」、「餐桌」的Tafel,運作模式獲得肯定和模仿,目前德國有超過九百家食物銀行以Tafel命名,發放點超過三千個,堪稱是「德國食物銀行之母」。

朝陽科大表示,德國食物銀行每年可讓一百五十萬人受惠,每人每週可取得三.四公斤食物,為維持獨立性,經費不仰賴政府補助,主要靠會員會費和捐贈,並有約六萬名志工投入,充分發揮公民運動的力量,成功運作經驗值得台灣學習。



◆ 眾籌重譯《國富論》 每千字2500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7001010-260301

旺報 2015年11月07日 記者廖慧娟/綜合報導

大陸知名財經作家、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吳曉波在自創的「吳曉波頻道」發起眾籌20萬元(人民幣,下同)活動,作為重新翻譯《國富論》的費用,並開出2個月、每千字500元(約合新台幣2500元)的譯稿酬勞,比專業翻譯每千字100元的平均酬勞高5倍,被稱為「史上最高翻譯費」,引發話題。

對此,愛奇藝的「吳曉波頻道」主編李雪虎表示,每千字500元的重譯稿費可能無法和某些暢銷書的譯酬金相比較,但與一般專業翻譯行情相比,已經算高了,所以在徵選譯者廣告中打出「我們願意為最精準的翻譯支付史上最高的譯金」的口號,並強調若翻譯品質的確特別高時,「吳曉波頻道」也以其他形式獎勵譯者及「重譯顧問團」的粉絲。

首個中文譯本《原富》

《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全名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由蘇格蘭經濟學家暨哲學家亞當‧斯密著作,全書包括2卷5冊,1776年3月9日首版後,不僅影響當代及後世的作家和經濟學家,也影響各國政府和組織,被譽為現代經濟學的啟蒙作品。

第1個中文譯本《原富》出自清末民初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之手,光緒28年(1902年)10月由南洋公學譯書院出版;當時用的是文言文體,沒有標點符號,附有《譯事例言》協助讀者閱讀,也仿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筆法,撰寫《斯密亞丹傳》。時至今日,兩岸都有許多不同版本的《國富論》中譯本。

計畫已達成90%目標

澎湃新聞網報導,李雪虎表示,「吳曉波頻道」北京書友會閱讀中文版《國富論》時,認為大陸現行譯本中,絕大多數學術性過高,只適合具經濟學專業背景的讀者;大眾化版本又翻得太隨意,譯文有些問題,因而發起「眾籌重譯」,希望新譯版本介於「精確」和「通俗」間。

「吳曉波頻道」本月4日啟動眾籌計畫,至6日截稿為止,已有1268位支持者提供18萬362元,達成90%目標,所有款項將用於翻譯及導讀稿費,編輯、印刷、出版,給眾籌粉絲的T恤、簽書等行銷宣傳。

小 靈 通眾籌

即為大眾籌資,是一種預先消費的模式,用「團購+預購」的形式,向公眾募集項目資金。眾籌利用網路社交、傳播的特性,讓小企業家、藝術家或個人對公眾展示他們的創意,爭取民眾的關注和支持,進而獲得所需要的資金援助。(林瑞益)



◆ 電動車品牌Gogoro 新創企業排名第7
http://udn.com/news/story/7270/1300033

聯合報 記者趙惠群/台北報導 2015-11-08

台灣自主品牌之路,多半走得艱辛,靠創意而挑戰傳統起家的電動車品牌Gogoro,近來引起不少市場的爭議,但近日富比士(Forbes)運用進業數據分平台Mattermark數據,評選「2015全球百大新創物聯網公司」,Gogoro竟獲得第七名,是全球公司中,台灣唯一上榜公司。

Gogoro近月已在台灣已推出電動二輪車,倍受國際媒體矚目,它的動機車因為採取時尚化設計、高規格的配置,還有近似智慧手機的產品設計概念與行銷手法,打破傳統機車的窠臼,在市場上獲得不少買家青睞,而它採取「交換電池」方式的營利,和傳統機車廠商的獲利方式截然不同。

根據富比世的報導,進榜全球前百大新創物聯網公司中有近一半(48家)是位於美國舊金山灣區,是全球最為集中的地區。另外比較集中的城市是波士頓、洛杉磯和多倫多等。Gogoro是少數來自亞洲的企業。而這項全球百大新創物聯網公司評選Gogoro成長指數 (GrowthScore),高居第2名這份百大資料針對全球超過100萬家新創公司,運用人工智慧及數據分析方式,

瞭解包括員工資料與募資等活動,以此做為初步結果,再加入社會影響指數、網站流量、員工成長率及募資規模與比例等參數,做進一步分析,綜合以上的資料加權比對,獲得所謂的成長指數(Growth Score)。

fsj 提到...

名家觀點/為什麼我們需要「企業倫理」?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304233

經濟日報 周俊吉 2015-11-10

筆者日前抽空參加一場久違的中學同學會,一位素有名望的學長在席間開講,直指台灣社會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資訊不對稱」,並舉出一連串例證說明現況到底有多嚴重。如建商賣房子連「眉毛」(雨遮)都要計價收費、觀光區隨處可見的(蜂蜜)「不純砍頭」、所謂的「高山高麗菜」其實是在平地生產,再運到山上銷售,價格立刻三級跳…等的各種標示不實。

換句話說,不肖業者隱瞞事實、增加無謂成本、甚至杜撰若干現象的「資訊不對稱」,藉以抬高售價、賺取不當利潤。以農產品來說,如果連來源地都會造假,如何指望下游不會發生民怨沸騰的食安問題?

這是台灣獨有的情況嗎?看看9月下旬爆發的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排廢軟體造假事件。「德國工藝」在全球向來是嚴謹與品質的第一保證,身為德國最大車商的福斯汽車更是個中翹楚,藉由以環保為訴求的柴油車熱賣,不僅營收在去年攀上2,000億歐元歷史高點,今年上半年更一舉擊敗日本豐田(Toyota),奪下長期由美日品牌霸占的全球第一大車廠寶座。

然在桂冠加身後不久,隨即爆出成立78年以來的最大醜聞:被美國環保局(EPA)指控,部分柴油車款以作弊軟體通過廢氣排放檢測,卻在正常駕駛時,照常排放超過法定標準上限40倍的氮氧化物(NOX)。消息一出,福斯集團市值在四天內縮水200多億美元,後續的全球召回修改行動,預計將花費近400億美元的巨額支出。

這其中關鍵的「排廢軟體」,何嘗不是業者與消費者之間對於理解專業技術的一種「資訊不對稱」?企業欺騙消費者多年,終於自食惡果。這樣的世界第一,是榮耀?還是詛咒?

類似事件一直層出不窮。從台灣持續不斷的食安風暴,大到2001年的美國安隆(Enron)、2002年的世界通信(WorldCom)、2008年由華爾街引爆的金融海嘯,到最近的福斯汽車事件,在在都顯示:再怎麼頭角崢嶸的金頭腦、才幹卓絕的領導人,都有可能在績效/利潤與誠信/良知之間陷入天人交戰的兩難困境。

持平而論,充分自由、公開、公平的完全競爭市場僅見於教科書中,真實世界裡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斥著「資訊不對稱」,很多行業的核心利基甚至正來自於「資訊不對稱」,但如何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儘可能消除「資訊不對稱」,在追求「止於至善」的過程中獲取合理報酬,才是企業得以永續經營,不致自毀錦繡前程的癥結所在。

當一個人為求凱旋致勝而不擇手段,好不容易得來的甜美果實,極有可能瞬間變質成難以下嚥的苦酒滿杯。要如何才不會悔不當初?

重點在於「該做的事,說到做到」,而且前者的重要性遠高於後者。以福斯汽車為例,「成為世界第一」肯定是其歷任執行長念茲在茲的終極目標;但這並不表示要利用「資訊不對稱」,甚至以違法作弊的方式完成任務。易言之,「只有該做的事,才要說到做到」,不該做的事,壓根不存在說到做到的命題。

企業的任何施策都必須同時滿足並兼顧各利害關係人權益,拒絕短期誘惑、堅守長期價值,才有可能迎來含淚播種、歡笑收割的時刻。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企業倫理」的根本原因。

(作者是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



◆ 陳冲專欄-中央銀行為何不發電子貨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0000045-260202

總統府資政、東吳法商講座教授 陳冲 2015年11月10日

「香港富商獲救,比特幣當贖金」,是上月底許多媒體的頭條新聞標題,也重新引起國人對比特幣的注意。比特幣不是法償(legal tender),但自行冠上coin名稱,僅利用運算「採礦」方式,加上自稱「發行量固定」凸顯其稀有性。

我在2年前的專欄即指出,比特幣暫時只能視為「商品」,其價格也就是與現實貨幣的兌換率,端視網民的信賴與需求而定。如今,比特幣的需求竟因綁票勒贖案而引發,其實倒非始料未及,因為近數年來各國主管機關均曾對比特幣可能會被用於非法交易而表達關心。

世局多變,現今貨幣主管機關發行的貨幣,可能無人問津;而網路世界中甚至「去中心化」而發行的「代幣」,反而炙手可熱。前者如辛巴威的鈔票,5年前曾發行面額100兆的貨幣,也就是1後面加14個零,如今該國因通膨嚴重已宣示「去貨幣化」,簡單的說,辛巴威已沒有自身的貨幣,國內交易8種外幣並行,說來也相當可悲。至於後者則包括網路上各種代幣,其中則以比特幣最具代表性。

比特幣自2009年問世至今,歷經起起伏伏,發生多次詐欺、偽造、侵占事件,近2年來其「兌換值」已漸趨穩定,今年以來約在美金250元左右,疑者恆疑,信者恆信,而不少主管機關已漸由懷疑轉而漸不排斥,其中很重要的因素,當是支撐比特幣的一項重要技術:區塊鏈(Block chain)。

本年9月18日,作風一向較前進的英格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哈丹(A. Haldane)在北愛商會發表演講,其中也觸及比特幣。原先北愛商會會員只期待聆聽有關英國貨幣政策以及利率可能的走向。結果因英國利率環境原已偏低,如再降息可能觸及所謂的「零利率界限」(Zero Lower Bound,大陸譯為零息下限),此時任何中央銀行都會左右為難,如修正通膨目標,會影響經濟穩定;如採取量化寬鬆,不僅有副作用,又可能造成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界限不明,在選項有限的情形下,負利率變成不得已的選擇。

不過利率為零或低於零時,雖能刺激通膨或放款,但民眾會轉持現金,抵銷貨幣政策效果,這點早年凱恩斯的「流動性陷阱」理論已有點到,只是長期以來學者並無有效政策。哈丹在該次演講中提出解決方案,他認為使央行有效執行通膨目標,協助經濟成長,可考慮除負利率外,兼採以政府為後盾的電子貨幣(簡言之,就是由央行發行電子錢),可以減少民眾轉持現金而抵銷貨幣政策的反效果。哈丹特別說明,此一構想可以利用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而遂行。

哈丹雖為強化央行貨幣政策力道而提出國家發行電子錢的想法,但是基於對數位時代消費者保護的考量,國家電子錢也是自然的選擇,這點我在2006年的專欄中即已提出建議;而曾任美國聯準會副主席的Blinder也曾於1995年國會聽證時表達相同想法,而當時Blinder的理由是可減少鑄幣稅損失,又可提供消費者一個無風險的支付工具。

本月初的經濟學人雜誌,有一項特別報導同時也是封面主題,談到比特幣雖風評不佳,但其基礎所在的「區塊鏈」技術,迭獲各界肯定,能安全處理帳戶形成的交易,更可完整保存無從篡改的交易記錄,雖然該文並不在呼應哈丹的演講,但也給有意發行真正電子貨幣的國家一項正面訊息,在技術可行、又有利消費安全、並可執行貨幣政策的情形下,中央政府大可考慮發行電子貨幣。

在這重視「歷史定位」的時刻,彭總裁何妨優為考慮!如此金管會也不必訂定電子支付5年倍增的目標,因為未來大多數的支付都會是電子支付。

(工商時報)



◆ 全球銀行 不再大到不能倒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0000066-260203

工商時報 2015年11月10日 記者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全球金融監理組織周一敲定終結銀行「大到不能倒」的機制,全球大型銀行在2022年前最高須提列1.1兆歐元的特別負債準備金,俾以防止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重演。

由於該項規定不如原先所預期的嚴苛,帶動周一巴克萊銀行、匯豐控股,和德意志銀行等歐洲銀行類股早盤大漲,漲幅約在0.5%至1.8%。

為20國集團(G20)制訂政策建議的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周一敲定最終版的「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TLAC在2019年前需占大型銀行資產的16%,2022年前再提高至18%。

最終的TLAC區間符合市場預期,但低於去年FSB提出的16%至20%。花旗集團分析師稱此為歐洲大型銀行「處理得來的衝擊」,約當於收入的2%。

不過FSB估計,目前TLAC不足的資金約介於420億至1.1兆歐元,取決於時間和哪些負債符合規定。

先前對全球大型銀行的規範主要圍繞在資本,TLAC則涵蓋負債層面,萬一銀行倒閉,這些負債可以轉為資本,基本上是將責任歸屬到銀行的債權人,防止納稅人再為銀行的過失埋單。FSB擬於本月稍晚將計畫提交予G20。

FSB主席暨英國央行總裁卡尼(Mark Carney)在致G20的信函指出:「所有金融機構皆無法完全避免外部衝擊,或許無法完全終結大到不能倒,但這些提案將有助扭轉制度,讓個別銀行和其投資人與債權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主管機關調高資本規定加重歐洲銀行的壓力,卡尼表示:「本次的工具無關資本,此為損失的吸收能力,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異。」

FSB指出,本項提案帶來的經濟效益將大於成本,可望讓銀行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至少提高三分之一」,降低金融危機的發生機率,以及處理危機的財政成本。

fsj 提到...

經濟/為極低勞力密集度的失業潮預做準備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30669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5-11-11

7月起,企業放無薪假的消息時有所聞,讓不少勞工皮皮剉。而甫出爐的就業數據顯示,9月台灣失業率為3.89%,創下近15年同期最低水準,原應讓各界鬆一口氣,卻又因為數字中藏有景氣趨緩、關廠等疑慮,加重經濟衰退的壓力。然而,無薪假及失業率固然令人憂心,但當前經濟社會已逐步走向勞力密集度極低的趨勢,才是更大的麻煩。

今年5月中旬,Webbmedia集團創始人韋伯(A. Webb)預言,未來10~20年間,至少有八種職業可能被機器或數位電子取代。除了收費站運營商和收銀員、製造業工人等相對單純和規律的工作者之外,部分依靠專業知識、與人互動、沒有明確指令的工作,如需要判斷客戶需求的營銷及客服人員,甚至是工作複雜度高的分析師、需客觀及理性處理資訊的記者與律師,也可能被大數據技術或機器人取代。

早些年,或許還可將這類預言,斥為科技人的狂想。但當大數據技術應用愈見成熟、機器人也能辨識人臉表情而提供適當互動資訊後,愈來愈多人體認到類如韋伯般的預言成真為期不遠。面對即將到來的劇變,當前確有必要認真討論如何因應勞力密集度極低的世界。經濟學家皮凱提於《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強調,資本集中在少數人手上幾乎為人類社會的常態,但過去人類仍能透過勞動報酬,多少減緩財富趨於不均的速度,若再懂得進行適當的投資,亦可累積一些資本,進而產生一定程度的社會階級流動。

然而,進入勞力密集度極低的時代後,這樣的社會階級流動將會受阻,因為即使自動化與數位化不會消滅人類的所有工作,但那些必須與機器競爭的職缺,薪資將處於長期停滯,使相關勞動人口難以積攢財富,亦無力讓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相對的,那些有技術、有才華或有富爸爸的幸運兒,將攫取經濟社會中的大多數果實。換言之,不公平造成貧窮與富裕的兩極世襲現象會愈來愈嚴重,社會也就變得更病態。

回顧人類歷史可知,嚴重的貧富不均將引發混亂與革命,有時候從體制內尋求解方,有時則訴諸較劇烈的方式。舉例來說,當科技化與數位化加大不均的現象,人類很可能會透過民主程序,阻礙部分科技的發展,就像舉著共享經濟大旗的Uber及Airbnb等新創公司,就已受到計程車與旅館業者及其背後的政治力反撲。所以,政府著手制訂經濟政策時,必須考量數位化與科技化下的經濟成長具有內在不穩定的傾向,使分配問題已和經濟成長同樣重要。

既要有效率的鼓勵願意創造、發展新科技者,讓資本家願意投資新技術,也要透過適當的分配政策,讓可能遭科技驅逐的勞工仍能保持希望,並逐步與新時代接軌。

過去,專家們總建議透過教育提升勞工的價值,讓人類在勞力密集度極低的世界保持其重要性,但這僅有杯水車薪之效,只要資本掌握在少數人手上,不均就是常態。而從金門酒廠在享有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優勢,創造可觀獲利之餘,亦上繳龐大盈餘回饋縣府,讓縣民擁有全國最好的福利;美國阿拉斯加發現石油後,透過成立永久基金定期分配石油收入的紅利給當地居民,解決資源不平等問題的成功案例看來,稅制的確是一個應考慮的手段。

不過,為免造成既課不到稅,還落得資本外流的後患,政府必須為資本家創造一個難以取代的生產環境,提高勞動力的供給與素質,或穩定且高品質的基礎建設,讓企業生產成本大幅降低;抑或提供一些誘因,讓創新者不只是思考以自動化與數位化取代人力,而是如何透過自動化與數位化替人力加值,使其更無可替代。

別再只懂得拯救失業率的表面數字了,隨著人類社會日益走向勞力密集度極低的時代,政府的經濟政策若不預先因應,遭科技邊緣化的弱勢民眾,就得被迫揭竿起義了。

※ 相關報導:

* 美科技業留才 擴大休假福利
http://udn.com/news/story/6811/1305858

為留住難得人才,繼網飛、微軟等科技企業近幾個月紛紛擴大休假福利之後,亞馬遜網站最近也宣布,讓女員工的帶薪產假擴增為20周,剛當爸爸的男員工也可享有六周帶薪休假,而且領養孩子的父母同樣可適用此新政策。

亞馬遜新規指出,年資一年以上、剛做爸媽的男女員工,都享有六周帶薪休假。剛生產的女員工另有十周休假,部分符合資格的女員工另外可享四周醫療假,讓部分女員工如今最多可享20周帶薪產假,新政策自明年元旦開始實施。這是亞馬遜首次讓新爸爸享有帶薪休假。

亞馬遜並提供「休假分享計畫」,准許員工把六周休假留給配偶或伴侶,讓配偶可以休更長的假,在家照顧新生兒。

* 華人家族企業 台灣比陸港老化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308715

近來華人家族企業不約而同邁入衰退狀況,主因是外在經營環境惡化,但其實家族企業也面臨接班轉型問題。台灣董事學會理事長許士軍說,台灣家族企業面臨第二次接班、中國大陸企業面臨第一次接班,家族得先選好接班人,才有專業經理人表現的地方,也才能跨越家族治理的問題。

「2015華人家族企業關鍵報告」指出,台灣家族企業平均年齡為30年,企業控制人年齡為61歲,43%為接班型企業,且企業控制人任期為17.8年,遠高於中國大陸與香港,顯見台灣企業較老化。

* 5歲動念7歲創業 11歲老闆1周賺5萬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308027

回想一下,當你11歲的時候,除了讀書、看卡通與朋友打打鬧鬧,還做過哪些事?一名英國小男孩告訴我們:他開店當老闆,一星期可收入1000英鎊(約台幣5萬元)。

這位名叫亨利(Henry Patterson)的11歲男孩,是一間網路糖果店「Not Before Tea」的老闆。根據英國媒體《鏡報》的報導,他早在5歲就動念創業,7歲時踏出第一步──在eBay上販售1包1英鎊的肥料。

肥料味道雖難聞,但因生意不錯而讓亨利賣出了信心,接著母親也推了他一把。亨利媽媽曾跟他提起小時候喜歡逗留在糖果店的事,讓他心生嚮往,於是在10歲時,他實現了每個小學生的夢想,在網路上開設糖果商店「Not Before Tea」,販賣各式各樣包裝華麗的糖果,這也讓他成為英國最年輕的創業家。

有生意頭腦的亨利不滿足於賣糖果,「Not Before Tea」後來轉型成為以孩童為主要客層的生活時尚品牌....



◆ 比特幣交易技術 金融業最快明年可運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2000092-260203

工商時報 2015年11月12日 記者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研究機構TABB Research指出,造就比特幣的「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最快可在明年運用至資本市場,有助提升交易安全性,並為銀行創造新的收入。以金融科技公司R3為首,由逾20家銀行組成的聯盟正在開發區塊鏈技術架構。

據美國財經媒體CNBC周三報導,研究機構TABB Research在報告中指出,金融業採用區塊鏈技術已經不是可不可行的問題,而在於何時使用。

區塊鏈技術係為了比特幣所創造,它的功用就像是一本龐大的分類帳,記錄每筆交易並將資訊儲存在全球網路系統,讓交易無法被任意篡改。

報告的作者預測,區塊鏈技術可望在2016年第2季前運用至追蹤聯合貸款,不過若要運用到其他領域可能要耗費更多時間。舉例來說,若要在衍生性金融商品使用該技術,最多還需要5年的研發,若要處理股票交易可能還有10年之久。

區塊鏈技術可望創造更有效率和更透明的制度,以追蹤和記錄金融交易,或是改善銀行現有的系統。

TABB分析師同時也是報告作者之一的巴里(Shagun Bali)指出:「區塊鏈技術可望運用至資本市場許多層面,為提升效率和創造收入帶來新的機會。」

不過巴里亦指出妨礙採行區塊鏈技術的挑戰,包括將該技術整合至現有制度的成本等問題。

巴里表示:「對交易對手和其他相關交易風險進一步進行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依然重要,一旦區塊鏈技術廣泛採用,仍需要穩健的法規架構維持平衡。」

TABB的報告進一步印證英格蘭銀行(央行)的發現,去年英國央行發布報告一份有關比特幣的報告,並稱讚區塊鏈是「真正的技術創新」,無需透過第3方中間人便能維持交易運作,同時維護數位紀錄安全。

fsj 提到...

東北亞》韓國的勺子們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5000253-260209

工商時報 2015年11月15日 譚淑珍

近來,在韓國網路世界裡有個新詞「勺子們」,是韓國年輕人用來替代「繼承者們」,還發展出深受年輕人歡迎的「勺子遊戲」。不管是遊戲還是新詞,反映了韓國社會的現實面。

■The Earthen Spoon Bingo Game is a popular game among young Koreans on the Internet.

在「繼承者們」之後,韓國2、30歲的年輕人在網路世界裡,開始流行以「勺子(湯匙)們」替代「繼承者們」。

如同「繼承者們」指的是不論喜歡與否,與生俱來承繼的財富或貧窮,「勺子們」則是將父母所擁有的財富畫分出:金勺子、銀勺子、銅勺子與石勺子。

勺子等級=社會階級

「勺子們」一詞會在韓國年輕網軍族群裡流傳,反映的是年輕一代對韓國根深柢固的階級意識、財富代表成功的社會現象的一種反諷。

而韓國年輕人眼中「勺子們」的等級是,金勺子:父母資產在20億韓元或年收入逾2億韓元;銀勺子,則是資產在10億韓元或年收入逾1億韓元;資產5億韓元或年收入約5,500萬韓元的則為銅勺子。

石勺子,就是資產不足5,000萬韓元的社會底層家庭。

韓國年輕人還因此在網路上,發展出很受歡迎的「石勺子賓果」遊戲,就像玩賓果遊戲,從列出的例如:夏天不開冷氣,因為根本沒有冷氣、冬天不開暖氣,因為繳不起暖氣費、泡菜配飯當一餐,偶然烤一次肉等各種能表現「窮」的表格中勾選,只要勾選出5項,就具備石勺子的等級,如果勾選超過10項,那已經稱不上是勺子了,而是一坨泥了。

「勺子」遊戲能夠在韓國年輕人間受到歡迎,是因為與現實生活相互呼應。

依據韓國中央日報的報導,金氏與崔某都是28歲的年輕人,兩人都在準備公務員考試,但是,金氏不擔心考不上,同時,對任何事都很有自信,相對的靠學貸完成大學的崔某,若是落榜,債務帶來的負荷會更加沈重。

他們的差別在,金氏的父親是企業老闆,從小就不曾為錢發過愁,相反的崔某自小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為養家糊口擔任療養護師,年收入只有約2,500萬韓元,所以,崔某是打從有記憶以來,都是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家世背景影響就業

金氏與崔某是網路世界裡典型的金勺子與石勺子。也是現今韓國社會普遍存在的的現況:愈是出生於經濟有裕的家庭,愈是有能力接受好的教育,也愈有利於就業。

相對的,愈是出身貧困家庭,無論是多麼的努力,都難與經濟富裕的人競爭,就業也就愈難,這是因為近來韓國企業招聘人員時,都要求要有海外研修、要有實習經驗,否則連面試這一關都過不了。

然而,要有海外研修、要有實習經驗,如果沒有一點財力或沒有商場人脈,根本不可能,也就是說:要有父母的財力與人脈的支援。

這對像崔某一樣是靠學貸完成學業的人來講,為了就業,再進行海外研修,無異於「只是在增加債務罷了!」

「努力無用,階級(勝負)已定」,是韓國2、30歲的年輕人普遍的無力感,這樣的無力感創造出了反映現實的「勺子們」一詞,也創造了有如自嘲般、卻深受年輕人歡迎的「勺子遊戲」。

※ 相關報導:

* 英國央行:機器人將使1500萬人失業
http://udn.com/news/story/5/1312584

英國央行(BOE)最新研究指出,由於「第三次機器時代」來臨,英國將有多達1,500萬人面臨失業危機。



◆ 放無薪假人數 恐再攀高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315158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 2015-11-15

勞動部將在明(16)日發布最新無薪假統計,因已連續兩個月放無薪假人數超過千人,不景氣持續再加上年底向來是無薪假高峰,外界關切,是否實施無薪假人數和家數還會持續攀升。

勞動部官員說,這波實施無薪假企業一半為電子業,預估這波無薪假最快須等到明年首季才有機會趨緩,主要須視景氣是否回穩而定。

截至10月底,有33家事業單位、1,218人實施無薪休假,家數創今年來新高,人數則是連續第二個月突破千人,顯見景氣持續低迷,影響更多廠商。若和去年同期實施無薪假18家、471人相較,更可看出,今年景氣的確明顯轉差。

官員進一步表示,現實施無薪假企業,傳產和電子業都有,電子業占比約五成,但其中27家是50人以下的中小型企業,實施情形則以每周實施一天或二天的無薪假占多數。

這波國際不景氣持續,我國出口未見好轉,加上國內廠商因應訂單調整產線,年初及年底向來是一年中實施無薪假的高峰,因此11月實施無薪假家數及人數是否持續走高,值得密切注意。

勞動部表示,企業實施無薪假最長不能超過三個月,每月薪資不得低於基本工資。官員表示,若有無薪假風聲,各地勞工局將主動了解是否依規定進行勞資協商;對於已實施無薪假的企業,亦已請勞動力發展署與公司聯繫,看是否有需要提供協助。

※ 相關報導:

* 台商:新規定雪上加霜 恐爆企業出走潮
http://udn.com/news/story/7334/1311360

廣東省企業工資將調漲,台商普遍認為,大陸整體經營條件不好,新規定推出是雪上加霜,大陸勞工糾紛恐怕隨之增加,再掀廣東省企業出走潮。

深圳台商協會總會副會長黃雙昭表示,雖然大陸基於幫勞工增加收入的善意,但新規上路後,預估會加速廣東省企業出走潮。因為調漲8.5%,不單單是薪資調漲,還有社保費用連動累計,加起來約增加工人原本薪水的12%。企業利潤3%至4%,真的受不了負荷,只會雪上加霜。



◆ 台大校長:想做的事快做 不一定要等畢業(節錄)
http://udn.com/news/story/9/1315461

聯合晚報 記者嚴文廷╱即時報導 2015-11-15

台大今天上午慶祝87年校慶,台大校長楊泮池在致詞時表示,培養國家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台大首要任務,今年英國經濟研究機構牛津經紀公司報告,台灣到2021年時,恐因為人才外流成為全球最缺乏人才的國家,但他強調,危機就是轉機,唯有強調創新,才能把握機會勇於承擔。

楊泮池細數台大近年來發展很多創新團隊,尤其是教授葉丙成大力推動翻轉教學創新技術,他引用臉書創辦人的話:「當你找到想做的事,你就已經在改變世界。」學生不見得一定要完成學業,如果真的找到想做的事,就趕快去創新,以後歡迎再回到台大完成學業。

※ 相關報導:

* 全球百大創新機構 聯發科再獲獎
http://udn.com/news/story/7240/1311101

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昨公布「2015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獲獎名單,IC設計大廠聯發科連2年獲得殊榮,也是台灣唯一獲獎廠商,和Google、蘋果、亞馬遜、英特爾、奇異、嬌生及三星等國際大廠並列最佳創新機構。

fsj 提到...

點子農場/物聯網時代 改寫商業模式
http://udn.com/news/story/7244/1316688

經濟日報 吳仁麟 2015-11-16

1851年,美國人艾沙克(Isaac Merritt Singer)創辦了勝家縫紉機(Singer Sewing)公司,當時他怎麼也想不到,他會改寫人類商業模式的歷史。

為了想幫自己的產品打開更大的市場,艾沙克想出了「分期付款」的點子。他認為就像養馬養牛一樣,一部縫紉機也可以用「養」的。他把原來一部機器的售價拆成好幾期來付,像養動物一樣一筆筆的來餵飼料。這樣的商業模式除了吸引更多人來買縫紉機,也創新了人類千百年來的商業模式,甚至觸發了之後更多的新商模式。

工業革命之後,主流的商業模式是透過直線式的經銷體制一層層的買與賣,大盤賣給中盤,中盤賣給小盤,小盤再賣給消費者,每個環節都將本求利,也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模式。一直到勝家公司推出分期付款之後,羊的身上不只出現羊毛,還能出現更多的利益。

比如每賣出一部縫紉機的同時,也意味著未來可以賣出更多相關耗材的可能,如同今天市面上的印表機甚至可以便宜到免費奉送,因為細水長流獲利的來源是墨水匣。

勝家經驗的另一個價值,是讓市場開始重視商業模式的重要,愈來愈多廠商意識到,商業模式也是競爭力的一部分,再好的產品如果沒有好的商業模式可能就無法在市場上出頭。

這樣的情況來到網路時代更明顯,從Yahoo到Google到Facebook,長江後浪推前浪。而每一波後浪都代表新的商務模式堀起,這些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往往是過去做不到的。像今天的Uber與Airbnb都是因為網路時代而生而壯大,也正像是物聯網時代商業模式的序曲。

從目前發展的情況看來,物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一直有一個過去所沒有的特色,就是一家新創公司的成功,往往會改變一個產業。就像Airbnb和Uber分別改變了全球的交通和旅遊市場,這裡面同時包含著「摧毀」和「催生」兩股相對的力量。

我們幾乎可以預計,在未來物聯網社會的新興商業模式一定會包含以下三大特色:

一、虛實整合:物聯網的發展讓實體世界和網路虛擬世界更深度融合,由根本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甚至財富結構 。過去的時代,全球500大富豪所經營的都是石油和房產這些「實體產業」,今天全球富豪排行榜上除了那些數位財閥,連傳統產業都得數位化才能被看成是有前途的企業。未來,這樣虛實整合的能力,將會是創新商業模式的強力引擎。

二、少量多樣:物聯網科技的發展將改變人類的製造業,當萬物聯網,各項有形無形資源的流動也更為順暢,愈來愈多的消費者可以同時扮演生產者,讓小眾的需求能得到更充分的滿足。

過去大量製造生產的時代,大部分的商品都必須有一定的訂單量才能生產。但是在物聯網時代,各種資源將更緊密連結,設計與生產的成本將持續降低,各項小眾需求將取代大眾制式化市場,小量多樣生產勢必成為王道。

三、免費模式:因為免費,許多創新的模式得以滋生,免費意味著更高資源的競爭和用戶參與。免費讓使用者有更強烈的使用動機,也讓經營者必須提供更精良的產品來和對手搏殺。

而這兩端的競爭也直接驅動兩極的能量,同時讓使用者成為生產者來提供各項創新動能,也讓服務提供者用全新的思維來獲利並開擴更大的市場。

有人形容物聯網時代商業模式的最大特色是「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

透過「資料」、「共享」與「服務」,地球上的商業正朝向一個「硬體免費、資料為王」的時代移動,那也是一個隱約可以預見的未來。(本專欄每周一刊登)

※ 相關報導:

* 工研院:IC設計將兩極化發展
http://udn.com/news/story/7240/1316398

物聯網(IoT)趨勢來臨,台灣半導體廠面臨轉型挑戰。工研院最新半導體業趨勢報告表示,隨物聯網產品少量多樣的模式確立,未來台灣IC設計業將呈兩極化發展,並需要產學界共建創新交流平台。....工研院報告指出,未來台灣IC設計業將呈兩極化發展,大廠必須在高階製程差異化,負責提供平台和整合服務,小廠則必須走向車電、醫電或智慧家庭等利基領域開發產品,尋求物聯網市場的適合定位。



◆ 面對面-桂盟家族不分家 同吃一鍋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6000040-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11月16日 記者曾麗芳/台中報導

桂盟集團上市5年來,總市值從10億元最高曾衝到逾180億元,但綜合持股高達6成的桂盟家族,至今未曾賣掉一張股票!桂盟集團董事長吳盈進強調,「從小家訓就是兄友弟恭,家族堅持不分家、同吃一鍋飯」。桂盟家族成員的凝聚力強、感情融洽,是時下難得一見的上市企業家族。

吳盈進從不諱言桂盟是家族企業,但是,家族第二代的4個兄弟姐妹絕非含著金湯匙出身,父親吳能明對第二代可用「嚴苛」兩個字來形容,父親對第二代都是有計畫且按部就班,從基層開始接受磨練。

吳盈進以自身為例說,學生時代每年寒暑假,他都得到工廠打工,做過包裝、出貨、機器操作員等基層工作,此外,「我記得是8月31日退伍的,隔天9月1日就進公司上班了,父親連一天都不讓我休息」,4個兄弟姐妹都是這樣被訓練,吳盈進笑著說。

1980年代,台灣經濟快速起飛,卻也因此大量缺工、缺電、甚至缺地,滿手訂單的桂盟,1989年不得不轉進大陸深圳建立首座海外生產基地。吳盈進回憶說,「我進公司的第2年、1989年底,就被父親丟到深圳廠,那時候天安門事件剛過,根本沒人敢去大陸工作!」

吳盈進以戲謔的口吻說,「父親當時應該是認為,這個兒子若能在大陸存活下來,代表在公司還有發展機會、給個職務做做;若活不下去,以後就別在公司吵了!」吳盈進畢竟是基層出身的第二代,雖然被父親「丟」到惡劣的環境,但靠著努力打拚,將深圳廠經營得有聲有色;25年後,桂盟深圳廠已正式併入集團,成為集團獲利的金雞母。

吳盈進是長子,底下有1個弟弟、2個妹妹,包括大妹婿、小妹婿,家族成員都擁有碩士學歷,目前都在桂盟擔任要職。其中,董事長吳盈進負責集團的行政與財務運作;弟弟吳瑞章擔任桂盟總經理,專職集團日常營運;大妹負責行銷、大妹婿專攻研發;小妹與小妹婿管理美國公司。

談起家庭教育,「我們從小家教就是兄友弟恭、團結一致」。吳盈進說,4個兄弟姐妹各自嫁娶後,包含父母親與第3代子女在內,目前二十餘口人,同住在一棟房子裡,「父母親就像水桶外面那兩條箍線,把我們一家人緊緊地箍在一起,直到現在,我們還是吃同一鍋飯!」

今年74歲的桂盟集團創辦人吳能明,5年前卸任董事長職務,由長子吳盈進正式接任。雖然吳能明已很少進公司,但是第二代成員還是維持每天向父母親請安問好、與父親閒聊公司發展、產業訊息及國家大事。

吳盈進表示,家族很團結,做什麼事都會經過家族討論,「兄弟姐妹都是愛做事的人,雖然多少都會意見相左,但大家都是為了做好工作,回到家就沒事了」。他強調,做任何決定時,包括公司將來的發展方向、策略規畫都是大家一起討論決定,就像桂盟原本打算在海外上市,後來考慮到集團從台灣發跡,因此要根留台灣,同時台灣也有完整的自行車產業群聚效應,所以決定在台灣上市,這些都是經過家族成員討論的結果。

桂盟隨著家族成員愈來愈多,第二代為了桂盟的永續經營,同時也為第三代提供發揮的舞台,目前最大股權集中在家族投資的控股公司,持股比重高達38%;桂盟的經營權由家族控股公司領導鞏固。

不僅如此,吳盈進透露,家族將學習歐美國家的百年企業,目前正著手規畫家族辦公室與家族會議,也將提供創業基金給家族的第三代、第四代,支持下一代勇於嘗試創業,「創業成功的企業,未來可以併進集團」;桂盟也朝T型發展,建構舞台給專業經理人與下一代表現,「只要控制持股比率,如此一來,桂盟將日益壯大」。

※ 相關報導:

* 面對面-桂盟 從家族企業走向企業家族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6000041-260202

全球鏈條龍頭廠-桂盟集團,在2011年股票上櫃、2012年啟動集團整併計畫後;2014年引進日本禧瑪諾(SHIMANO)、巨大、美利達等台日3家自行車產業中的龍頭公司,做為策略投資夥伴;2015年並順利完成首次公開募資,導入自行車業界的領導廠商成為股東,桂盟正從家族企業,逐步邁向企業家族!

談到台灣自行車產業的發展史,就不能不提起桂盟集團第一代創辦人吳能明,與自行車雙雄巨大集團創辦人劉金標、美利達集團創辦人曾鼎煌,這3個好朋友早年就是自行車產業的合作夥伴,也是台灣自行車產業的開路先鋒,3大集團歷經近40年的努力打拚,如今都在全球自行車產業擁有一席之地。

* 面對面-吳盈進:桂盟朝T型雙軸布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6000036-260202

....桂盟未來的發展布局將採T型雙軸線,一是尋找自行車的2,000多項零組件中,桂盟可以再發展的領域,目標朝自行車廠能「一次購足」的方向發展;現階段採取整合家族持有的鏈條廠策略,已陸續整併台灣廠、越南廠、大陸天津廠、深圳廠,下一步將整併江蘇太倉廠,讓鏈條體系更加完整。

至於橫向發展,將拓展新事業體。吳盈進表示,利用桂盟在鏈條製造技術的優勢,以鏈條做為擴張的支點,再運用到其他傳動領域。他強調,鏈條是傳動系統重要的零件,而傳動系統的運用範圍廣泛,包括汽車正時系統、車庫門系統、工業用途等,市場規模相當可觀,桂盟在鏈條製造累積近40年的能量,希望這些能量未來可以發光發熱。

fsj 提到...

競業禁止期限 最長二年
http://udn.com/news/story/7243/1319002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 2015-11-17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昨(16)日初審通過國民黨立委江惠貞等人提案增列「勞動基準法」第9條之1,明訂競業禁止條款,最長競業禁止期間不得逾二年,且一定要有合理補償。未來完成三讀後,雇主與勞工簽訂競業禁止條款,若不符合「勞基法」的原則,將視為無效。

為了防範企業間挖角競爭,企業常與員工簽訂競業禁止條款,要求員工離職後不得前往其他企業任職,在高科技業尤其盛行,為防止企業濫用競業禁止條款,勞動部先前在10月已發布離職後競業禁止條款行政指導,這次則提升到「勞基法」層級。

官員強調,先前訂定行政指導係為行政命令,不具法律效力,只能做為法院判決依據,這次提升到法律位階,具有拘束性;若不符合勞基法原則,例如,若競業禁止期限超過二年,將直接無效,勞方可以完全不必理會。

依據昨日初審通過條文,官員表示,雇主要求勞工簽訂競業禁止條款必須符合四原則。首先,雇主要有應受保護的正當營業利益,例如符合「營業秘密法」規定的營業秘密、「公平交易法」的禁止不公平的營業規定、或是智財權規定,才可與勞工簽訂競業禁止條款。

第二,勞工職務及職位必須是能夠接觸或使用到雇主的營業秘密;第三,勞工被競業禁止期間、區域,職業活動範圍及就業對象必須合理。第四是,雇主對勞工不從事競業行為所受損失,應給予補償。

昨日朝野協商時爭議較大的是在於「合理補償」。勞動部先前公布行政指導,建議的合理補償是「不得低於勞工離職前平均薪資的1/2」,原本有立要求入法,但也有立委擔心一旦入法,原本是最低補償可能會變成最高補償,最後協商不入法。

官員也指出,高科技行業都有員工分紅或股票,一旦員工離職,雇主要求員工不得從事競業,也經常將員工分紅或股利當作競業禁止的補償,未來「勞基法」明確規定,離職前發給的紅利、年終獎金、工資都不得折抵補償金,換言之,補償金必須在勞工離職後給付才算數。

※ 相關報導:

* 充電發津貼 200億銀彈待命
http://udn.com/news/story/9002/1319054

勞動部昨天表示,已啟動就業安定基金兩百億元,作為協助無薪假勞工充電學習之用,只要符合兩周休十六小時以上的無薪假勞工,利用休假實施職訓,可領一百廿元的時薪津貼;勞動部已介入輔導,目前有兩家企業有意願。



◆ 工研院促台日合作…鴻鵠計畫奏效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318877

經濟日報 記者李珣瑛/台北報導 2015-11-17

工研院與日本早稻田大學、日商菊池製作所合作開發出「高敏銳觸覺感知穿戴式輔具」,可造福本態性震顫患者,在2015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中脫穎而出,獲得大獎肯定。

工研院五年前推動的「鴻鵠計畫」,機械所研發經理蘇瑞堯在此計畫人才培育支持下,赴早稻田大學研習半年,結識任職知名護具公司菊池製作所的同學,進而開啟與早稻田專研銀髮族復健師長,以及工研院和菊池三方的合作。

根據統計,本態性震顫患者約占全球人口3.7%,相當於巴金森氏症患者的20倍,發生率會隨著年歲漸長而遞增。如果你發現周遭長輩出席典禮時拒絕簽名落款,或是喝水時會潑了一身水;這就是典型本態性震顫患者的特徵。

工研院今年得獎項目有個共同特色,都是以前瞻創新技術解決目前產業及人類的問題。其中高敏銳觸覺感知穿戴式輔具技術,是利用穿戴式輔具內的高敏銳性感測貼片,感知穿戴者動作意圖,再結合抑制顫震機構設計,可讓患者有效完成生活上的動作。

輔具內嵌觸力感測貼片,隔著衣物也可偵測到人的肌肉、姿勢、動作改變。

※ 相關報導:

* 薪火新苗/Acaia 凸顯台灣智造實力
http://udn.com/news/story/7244/1318729

2014年獲選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年度最佳新產品」及「觀眾票選大獎」等殊榮,「Acaia」智能咖啡秤一推出立即吸引全球咖啡愛好者的目光、成為精品咖啡界的寵兒,這項備受好評的產品,其創辦人及生產製造可是百分之百Made in Taiwan。

「Acaia」創辦人曾柏偉是台灣工業用磅秤製造商的第二代,擁有美國杜克大學電腦工程碩士學歷及豐富的網路資訊產業經歷,同時也是一位手沖咖啡熱愛者,「當咖啡沖煮設備在設計上愈來愈精美、功能愈來愈多,唯獨只有咖啡秤,為什麼它永遠就是秤的樣子、秤的功能?」

返台重新學習家族的磅秤事業,並結合自己在科技資訊領域的專長,2013年創辦「Acaia」,開發出第一款可用藍牙連接手機App,即時記錄沖煮流程的智能咖啡秤。

「Acaia」就拼音上有三個a,代表公司三位創辦人,同時Acaia也是一種咖啡豆品種,具有多樣化、生命力強、稀有等特性,是三人對新創公司的自我期許。



◆ 觀察站/避不了的海運風暴…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319777

聯合晚報 記者黃淑惠╱特稿 2015-11-17

全球海運、空運市場面臨貨物愈來愈輕薄短小,供給則沒有減少的窘境,面對全球各家業者來勢洶洶的競爭,全球海運市場早就悄悄吹起整併、策略聯盟,全球海運業內部都嚴陣以待來面對,國內的華航、陽明也在競爭力還未被邊緣化前,率先發動攻勢。

其實這波的整併是由大陸開始發動,日前大陸就宣布兩大最大的海運公司將進行整併,中遠集團(COSCO Container L.)與中海集團(CSCL)已經停止交易,目前正在推動整併工作,而這兩家海運公司,在全球排名分別居第5名及第7名,也使得全球海運業者都繃緊神經,要小心應戰。

大型船市場已經來臨、貨物愈來愈輕巧,都讓貨櫃海運業及航空貨運業的成本結構已出現新的改變。貨櫃航航商也為了因應市場變化,將餅做大,經由結盟的力量,增加每艘船舶的載運量,降低航運公司的成本;船公司不只可以全面提升服務,還要強化船舶的密集度,靠港成本也要降低,隨著大陸兩大海運公司進行整併,海運市場勢必掀起下一波的競爭。

海運業界指出,海運市場是一個你死我活市場,尤其近年來,海運市場已經進入大者恆大大的市場,投入的資本支出愈來愈大,服務內容愈來愈多元化,所以業者必須努力降低成本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海、空連運的服務是最立即性,也是最快速解決客戶問題的服務方式,華航、陽明兩家合作,是目前因應環境急速變化的最快速方式。

fsj 提到...

觀念平台-從創客體系到生產力4.0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8000079-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11月18日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佘日新

八月初曾到深圳、東莞參加兩岸產業合作智庫專家會議,和推動當前深圳模式最亮眼之創客政策的官員有一些深度的對話,交換兩岸發展創客的經驗。近幾年來,好幾次來到這個鄧小平所締造的奇蹟城市,每隔一段時間再訪,又可發現更多的驚奇。當創客將結合先進製造模式,掀起另一波的產業變遷時,創客截至目前對多數人而言仍是一個不成熟的概念。

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與三創,地緣上串連了中衛中心與台北科技大學,我提出四階段的光譜,獲得台北科技大學校長姚立德的認同:介於距離市場最遠的Lab與最近的Fab兩個端點中,有人談及FabLab,我再新增一個LabFab階段。北科大已整合全校的師資,開設工業4.0學程,並推動「工廠型實驗室」,即為眾所週知的FabLab。

實際上,台灣產業的挑戰並非個別的次系統,目前最匱乏的系統整合與驗證,不是FabLab所能支應。因此,我往前推了一把、提出「工業創客園區」的概念,將台灣在產學研各界的次系統解決方案,放在一個智慧製造工廠的場域中加以串連成為LabFab,直接驗證可行性,並做必要的微調,才能快速發展出台灣本土的工業4.0解決方案。

曾聽施振榮先生說,未來的生態體系中,中心不一定大、衛星不一定小。我相信,那不是一個猜測或毫無根據的想像,而是正在發生的顛覆式創新所引發的另一波創新。工業時代的競爭,小廠看似難以撼動大廠與整條供應鏈,但這個虛實整合的新時代,小公司不斷以行動證明他們驅動商業模式創新的能耐。連開放創新鼻祖Henry Chesbrough都寫過題目為Innovating Innovation的論文,若創新這檔子事都需要被創新,請問還有什麼不需要被顛覆呢?

創客在世界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地萌芽,但行動力要比論述力更重要,因為資訊的透通造成想像的迅速擴散與稀釋。雖然行動不必然每次都能成功,但西方向前失敗的哲學(Falling Forward)已悄悄在改變全球的創新生態,坐而言者注定敗給起而行者。

台灣工業4.0的境界正在全面擴張,當工業4.0有進展時,向前延伸至供應鏈的各種智慧化建置,將有望鏈接商業與服務業全面朝向服務業4.0邁進。當然,中心一直以來耕耘的農業也有望結合各種創新的能量,打造農業體系的4.0。

工業4.0是德國部分廠商先做到三點多,再畫一個更大的願景,要提升德國的整體工業到另一個境界。美國在2008年後檢討實體經濟缺口,也提出了再工業化的政策,推動重點和優勢資源與德國不同,但欲與德國爭霸、逐鹿產業盟主的雄心不難理解!接下來的日、韓、中、台推出的相關政策,快速追趕的痕跡就多少反映了夜路吹哨、未做先喊的心態,無論規劃的深度、資源的力度、或推動的廣度有何差異,深怕趕不上這班工業革命列車的危機感與努力都是值得期待的!

然而,網際網路改變了製造技術、營銷技術與管理技術,生態體系越來越複雜,難由單一廠商掌握,工業4.0的核心內涵智慧製造不能解目前全球有效需求不足、供需嚴重失衡、通縮壓力沈重等等盤根錯節的經濟問題,經濟結構的調整需要全面的提升,台灣推出生產力4.0在目標設定與資源配置都需更精準,方能奏效。

我們深信創新驅動已取代效率驅動成為經濟翻揚的關鍵,從Lab到Fab過程中還需經歷FabLab和LabFab兩站。但順利達陣Fab只是上半局,若不能順利達陣市場,問題依然未解!目前許多產學合作架構中的FabLab(北科大的工廠型實驗室)係屬大學端橋接的努力,我提出的LabFab(姑且稱為實驗室型工廠)係集結產業端的成果(或半成果)以驗證場域,確實完成系統整合的各項細節,為產業端向大學伸手的接棒。複雜的智慧系統要想到已屬不易,但要做到、還能達可操作的、具經濟效益的規模就難上加難,非常需要彈性場域進行各種機台、感測器、控制器、資料傳輸與分析的驗證。

從做到進一步抵達賺到的境界,需要結合更複雜的供應鏈體系全面智慧化,甚至零售端的智慧化,台灣過往的產業政策在前述各領域都有一些著墨(例如,工業局過去多年簡稱ABCDE的計畫),若能盤點既有成果,發揮產業升級轉型行動方案的幾大策略,補關鍵、並以打群架形式提升貫穿體系的智慧競爭力,驗證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在協助廠商賺到之前,這些全面智慧提升的努力需要證明其可行性,各種驗證場域的建置應是政策的重點。

※ 相關報導:

* 扶植新創 創投公司開放上市
http://udn.com/news/story/7251/1321403

證交所董事會昨(17)日通過,資本額20億元以上的創投公司可以申請上市,目前符合資格的創投公司超過十家,全案還要送金管會才可實施。

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說,這是配合行政院讓創投公司上市的政策,導引資金扶植國內產業。證券界人士則指出,此舉可擴大資本市場參與成員,讓各種不同類型優質公司上市,市場會更多元化。



◆ 特派員在現場/台灣薪資吸引力 消失中
http://udn.com/news/story/7331/1321362

經濟日報 記者 林則宏 2015-11-18

上海的復興中路上有家隱身在酒器店裡的日式酒吧,近來在網路上頗為紅火。顧客必須將酒器店櫃台後方一堵看似書櫃的牆輕輕推開,進入密室後,通過一段地道般小徑,再沿著狹窄的木板樓梯拾級而上,才能來到二、三樓的酒吧。

獨特而神秘的設計,加上口碑不錯的調酒,因此儘管消費不算低,每逢周末夜酒吧依舊人聲鼎沸,在略顯狹小的空間中,各國腔調都有。吧檯旁,個頭嬌小的公關幹練地引導不斷來來去去的酒客們,一聽口音就知道是台灣人。

問這名叫Julie的女孩,怎麼會到這家日本人開的酒吧工作?她楞了一下,彷彿這個問題有些莫名其妙,然後回答:「不為什麼,剛好有機會就來了。」

確實也是如此,今天會到上海的已不再只是台商、台幹,上海各行各業的各個職位如今都能遇見越來越多的台灣人。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目前上海的台灣人約30萬人,但實際數字恐怕不只如此,而且還在持續增加中。

一名在蘇州台資運動器材公司任職的台幹表示,他們公司大陸新進員工扣掉「五險一金」後,每個月實拿薪水約人民幣3,200元,比台灣還是低了一截。但他們的薪水基本上每個月會檢討調整,依個人表現每次調升50元、100元不等。

他底下一名在公司任職多年的29歲小主管,現在月薪約人民幣7,500元,恐怕已經比不少同年齡的台灣年輕人還高。大陸起薪也許不高,但只要努力就有一個看得到的未來,這是跟薪資停滯超過十年的台灣最大的不同。

近期,以紫光為代表的陸企讓台灣感受到強大的「紅潮來襲」壓力。但台灣正快速流失的不光是產業競爭優勢,還包括薪資的吸引力。對於缺乏天然資源的台灣,人才是一切發展的關鍵。但台灣除了對外籍白領限制重重,如今還越來越留不住自己的年輕人,這恐怕也是台灣當前的一大危機。

※ 相關報導:

* 無關景氣 亞洲有錢人更有錢了
http://udn.com/news/story/6811/1320987

PBI(Private Banker International)期刊,日前發布2015年亞太區前20大私人銀行排名調查,發現不管市場景氣好不好,亞洲有錢人財富仍持續成長。

去年亞太前20大私人銀行管理客戶資產(AUM)規模加總達1兆5423億美元、約50.8兆台幣,較前一年度的1兆3730億美元、45.3兆台幣,成長12.33%。

PBI表示,2013年亞太區前20大私人銀行管理客戶資產成長率為18%,去年成長率12.33%,雖然稍微下滑,但仍維持「雙位數」的成長率,代表亞太區高淨值客戶財富擴張及成長速度仍然相當強勁。

fsj 提到...

陸「棋」蹟!盲棋1對25 創人腦極限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322653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18日電 2015-11-19

象棋大師黨斐16日下午起於新加坡,以行「盲棋」方式,同時與25人下中國象棋,歷經12小時30分馬拉松式的腦力戰,戰績為25戰17勝5和3負,勝率78%,雖因勝率未達到80%,挑戰金氏(吉尼斯)世界紀錄沒能成功,但已創下目前盲棋的新紀錄。專家說,基本上也已達到人腦的極限。

據新浪網報導,第17屆亞洲象棋個人錦標賽,於11月15日至20日在新加坡舉行。此次賽事最重要的一場大賽就是中國象棋大師黨斐挑戰盲棋1對25金氏世界紀錄賽。

參加本次挑戰賽的25位棋手分別來自新加坡及馬來西亞,他們通過80多位棋手的選拔賽獲得本次挑戰資格,其中不乏在兩國棋壇久經沙場的名將。

本次海外挑戰賽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黨斐全程戴上專用眼罩,僅憑記憶同時與25名對手開戰。在比賽進行的12個半小時裡,黨斐為了保持專注全程沒有休息,甚至在12個小時裡滴水未進。這次盲棋挑戰也創下了多個紀錄,其中包括首次海外挑戰、象棋盲棋最多人次、最長時間的紀錄。

據報導,17日凌晨3時最後一台比賽對手認輸,全部比賽圓滿結束,摘掉眼罩時,黨斐緩了很久才睜開眼,在家人的攙扶下走下賽場,當時他微笑著向家人示意:「我還好。」當得知已經下了12個多小時的時候,黨斐驚訝地「哇」了一聲。

雖因勝率未達到80%未能成功挑戰金氏世界紀錄,但得到業內外廣泛的敬佩。中國現役最年輕象棋王、也是新科世界象棋個人賽冠軍鄭惟桐感嘆:「這絕對是一次人腦的極限挑戰。」



◆ 創夢市集 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9000989-260302

旺報 2015年11月19日 記者勵心如/台北專訪

2014年10月16日,創夢市集在新店碧潭畔開幕,為創業者提供群聚空間,至今創夢空間、創夢群募平台都已上線,在成立屆滿1年之際,其股權募資平台即將推出,意味創夢生態系統已基本建構完成。這也是國內首家集育成、群募、投資等創業一條龍服務生態體系的平台。

創夢市集總經理邱正生表示,台灣產業面臨轉型升級,創夢市集的成立,盼藉由創業一條龍的服務,與國際機構對接,力推台灣創業團隊走向國際。

創夢市集由樂陞、華義、遊戲橘子、昱泉、網銀5大遊戲公司共同出資成立。邱正生說,從一開始大家就在思考,在台灣產業轉型當下,創新創業服務公司應該如何建構商業模式才能對台灣有幫助?而這個問題導向「要建立一個創新創業服務生態系」。

目前創夢市集的共同空間已有3、40個團隊進駐,並提供專業團隊輔導諮詢,包括一對一業師、財務、會計顧問等。資金募集上,有群眾募資平台可針對項目進行募資,對於合適的團隊,評估過後,創夢市集會以自有資本或媒合專業投資人直接投資。

搭橋走向國際

創夢的股權群眾募資平台將在年底推出,是台灣首家「非證券商」取得金管會核准設立的股權式群募平台。未來3000萬資本以下的新創事業與中小企業,可透過此平台進行股權募資,平台還將提供營業策略輔導、募資計畫協助,與財務性等專業性服務,並針對更成熟團隊提供更有深度的服務。

此外,還將籌設自身創投基金,配合股權募資平台,引導國內外專業投資人一起支持團隊,至此創夢創業服務系統基本完善。

邱正生表示,創夢市集要針對團隊成長中不同階段的需求,提供相對應服務。例如商業模式已經相當成熟的團隊,將協助其走向國際,創夢市集接下來重點工作,就是協助其與國外創業服務機構對接。假設一個文創團隊想要做華文市場,創夢會就包括新加坡、大陸、香港等華文地區搭建橋梁,媒合國際機構合作,讓團隊可以直接獲得當地資源,「才能接地氣、走向國際!」

講堂深度輔導

10月開始,創夢市集也推出創夢講堂,篩選在創業、文創領域受到肯定的業者,與創業者面對面集中探討一個主題,例如共享經濟、網路直播,在文創上從品牌談起,再延伸至授權、經濟、異業合作、策展等領域。邱正生表示,這是更深度的輔導,透過不同成功發展的品牌歷程,讓創業者共同思考。

※ 相關報導:

* 台灣產業轉型 阿里模式可參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9000994-260302

....阿里巴巴在創新創業領域,投入許多資源,但阿里辦的許多創新創業的競賽,很多是為阿里生態體系的自身產業布局需要。邱正生表示,阿里的創業模式,與創夢市集的創業服務系統有很大不同,阿里巴巴投入創業創新,主要是要篩選出能讓其事業布局進一步發展的團隊,這些團隊會變成阿里家族的一部分。事實上鴻海也一樣,正圍繞自身產業布局投入創業育成工作。

* 台灣女生勇闖吉本興業 在日小製作的血淚圓夢記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324464

前言:如果喜歡日本搞笑的話,一定會知道吉本興業。Mayu在十年前認識了吉本的搞笑藝人倫敦靴子 (ロンドンブーツ1号2号) 的田村淳之後,在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就立志要去吉本興業工作。然後十年之後,我們在吉本的東京本社扶著下巴聽著Mayu講她這十年的心路歷程……



◆ 陸高薪利誘 他竊11萬筆機密
http://udn.com/news/story/7321/1323588

聯合報 記者陳宏睿/高雄報導 2015.11.19

高市大連化工生產部陳姓前部長涉嫌在退休前竊取11萬筆機密資料赴陸,今年7月間檢警展開搜索,陳男被法院依營業秘密法罪嫌裁定羈押,雄檢昨提起公訴移審法院,法院裁定陳5千萬元交保,但陳未在期限內籌出保金,法院裁定羈押。

高雄地院表示,陳案移審地院後,第一次羈押期限為三個月,只要被告在羈押期間湊足保金就能停押,若未湊到保金就得繼續羈押,或是以其他理由再向法院聲請具保停押。

大連化工生產部陳姓前部長(52歲)去年4、5月間,接受大陸雲南某化工公司以「年薪400萬、分紅10%」的高薪利誘,涉嫌在退休前以公司配發的電腦下載11萬筆「VAE乳膠」機密資料,並備份在個人電腦、硬碟中赴大陸化工廠擔任廠長。

檢方查出,陳男陸續將大連VAE乳膠產品技術規格書、員工教育訓練教材等營業秘密資料電子檔案下載,只把產品名稱、公司名稱等修改後,抄襲轉製為大陸雲南省某化工公司VAE乳膠產品技術規格書、員工教育訓練教材等資料,並提供多項大連VAE乳膠產品配方給陸方使用,嚴重侵害大連公司的營業秘密。

雄檢調查,依大連公司每年營收高達80億元,此次洩密事件,造成大連公司每年營業損失達8億9000萬,依大連公司技術仍可繼續販售15年計算,累積損失可能高達120億2800萬元。

fsj 提到...

科技業者「台灣不缺人才,缺錢留才」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328774

聯合晚報 記者馬瑞璿/台北報導 2015-11-21

雲端、大數據來臨的時代,台灣科技廠近年老說缺少軟體人才;但科技業者透露,台灣缺的根本不是人才,缺的是產業結構、缺的是錢,才會讓我們的人才逐步靠攏歐、美、陸廠,台灣也從未培養出一個國際型軟體公司,讓台灣的軟體人才面臨「質」、「量」兩大問題。

今年以來,中國大陸企業阿里巴巴、獵豹移動紛紛來台設立創業基金;阿里巴巴本周宣布,提供100億元創業基金,希望幫助初創、成長、擴展等不同階段的創業團隊,並希望這些團隊未來能參與阿里巴巴生態鏈,以商品、服務進軍大中華、甚至是全球市場,獵豹移動同樣也在今年年初宣布投資1億元成立獵豹創業基金,幫助早期新創公司。

如果台灣沒有人才,為什麼陸企還要提供大筆資金,來台資助創業團隊?

台灣科技廠主管透露,台灣軟體人才多,搶人的企業不只台灣公司,歐洲、美國、中國大陸企業都在台灣設立軟體研發中心,早就來台灣搶人才。

他舉例說,台大資工所畢業生去陸企面試,陸企給出的薪資是台灣科技廠的3倍,還不必去大陸工作,有事就透過網路跟遠在海外的公司聯絡,最後當然去陸企上班。

一個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5-10年,台灣社會資源累積了很多年才能培養出一個專業人才,但國際企業只要一次性投資,就可以網羅台灣人才。

這位科技廠主管認為,科技大廠在雇用人才時,總會考量產業競爭力,如果提供太高薪資,就會墊高成本,加上國內實施員工費用化,員工配股大大降低,也降低了台灣青年學子到本地科技廠就業的意願,若無法產業結構現狀,台灣科技廠人才雇用問題恐將越來越惡化。

※ 詳見原站:

* 人才外流 2成5海外工作者無意返台
http://udn.com/news/story/6/1326405

台大校長楊泮池日前指出,2021年台灣人才外流將成世界第一;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有8成受訪上班族有意或曾經前往海外工作,有2成5海外工作者無意回台,人才外流早已開始。

....進一步分析國人赴海外工作主因,第一是國內薪資環境低落(62.6%),其次是為了開拓國際視野,成為國際人才(54.3%),第三則是看好海外市場與產業發展(27.9%)。

此外,9成1赴海外就業的上班族,薪資條件明顯高於離台前的最後一份工作薪資,整體而言,海外工作平均替上班族加薪 1.3倍,這也充分反映出國內外薪資水準的落差。

* 阿里巴巴 啟動在台百億創投基金
http://udn.com/news/story/9025/1326187

阿里巴巴昨宣布啟動「台灣創業者基金」計畫,將撥出新台幣一百億元,委由中華開發管理,協助評估、投資在台灣營運的創業團隊。

「台灣創業者基金」由剛請辭安泰銀行執行副總兼財務長、發言人的李治平擔任執行總監,基金共同董事則找來AAMA台北搖籃計畫共同發起人顏漏有、國泰金資深副總經理蔡宗翰、鴻霖全球運輸董事長邱垂元,串連兩岸金融、產業圈,展現阿里巴巴在台人脈。

* 中韓創新創業園 將落戶成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20002051-260301

10月31日,中韓雙方共同宣布將搭建青年創新創業、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兩個合作平台,發揮政府引領作用,為雙方合作提供更好保障,在成都設立中韓創新創業園。11月11日,成都高新區發布消息,中韓創新創業園確定落戶成都高新區。成都方面的初步考慮是按「創新創業孵化平台+工業園區」建設模式打造中韓創新創業園。成都高新區將按規畫,推動建設中韓創新創業載體和中韓高端產業基地。



◆ 名家觀點/蘋果橘子經濟學的真相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326171

經濟日報 李維特(Steven Levitt) 2015-11-20

感謝林明仁(台大經濟系主任)邀請我來台大演講,我今天要講的題目是「正面或反面:擲硬幣對人生重大決策的影響,以及決策後的快樂程度」(Heads or Tails: The Impact of a Coin Toss on Major Life Decisions and Subsequent Happiness),這是來自於我近年來的研究。

人們常常在做決定,但是否會做出好的決定呢?人們會依據自己的偏好來做決定,但人人的偏好及優先順序不同,幸好有一些工具可以協助人們來檢視這些決策,這也是行為經濟學探討的內容之一。

我相信實證的力量。因此我設了一個網站,Freakonomics Experiments(蘋果橘子經濟學實驗),協助大家進行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決定。

大家如果有難以決定的事,例如是否要辭職、要不要離婚、搬家好不好等等,可以上這個網站隨機擲硬幣,如果是硬幣正面就是改變(「辭職算了」、「離婚吧」),反面就是維持現狀。決定後,過兩個月及六個月,我們就會進行後續的追蹤調查,以了解人們在做完決定後的快樂程度。

說來有趣,已經有15萬人次造訪這個網頁,而且有2萬多人在這個網站上丟硬幣,來協助他們進行決策。不過,只有約75%擲硬幣的人會填寫問卷,這也是值得研究的事。

我們將相關問題統計整理,並進行迴歸分析。前五大重要問題是:「是否要辭職?」、「要不要搬家?」、「可以求婚嗎?」、「是否要生小孩?」、「要不要分手?」

我們發現,網站訪客如果擲硬幣的結果是正面(也就是進行改變),並且照著去做,在兩個月及六個月後,都會比得到硬幣反面(維持現狀)的人覺得更快樂。

不論是生活中的重大決定,或是較普通的決定(要不要減肥、戒菸等等),得到的結果都類似。在眾多決定中,只有一個例外:決定去刺青的人,在兩個月及六個月後比較不快樂。

換句話說,勇於改變的人比較快樂。雖然英文中有一句話「贏家永遠不放棄,放棄者永遠不會贏」(Winners never quit and quitters never win.),但有時放棄反而是好事,不要因為放棄而覺得羞恥。

因此,如果學生問我,「老師,我是不是要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我就會說:「放棄吧」。人們面臨決策的臨界點時,有時答案往往呼之欲出,只是沒有說出來而已。

研究也發現,年齡較輕的人、所得較高的人,做出決定後,快樂程度也比較高。所得水準、改變與快樂程度之間的關係,也許需要另外進行研究。當然,調查不免有偏誤。例如,會造訪這個網站並且擲硬幣的人,其實會比一般人更願意參與。填寫問卷時,是否說謊,也是偏誤所在。

(《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維特首度來台唯一一場公開演說昨在台大舉行,本文是演講內容摘錄,記者張文整理)

※ 相關報導:

* 潛水撿小白球 失業男撈近5億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327587

美國一名失業男子14年前突發奇想,開始潛到湖底偷撿高爾夫球,再回售給俱樂部,在練習場使用。

柏格(Glenn Berger)當時計算,每個球至少可賣一元(美元,下同),有些還可賣到一倍價錢,收入應該不錯。14年後柏格宣稱,他現在每年穿梭有很多高爾夫球場的佛羅里達州,可撿到130萬到170萬個球,而且自從事這一行以來,已賺進1500萬元(約新台幣4億9,120萬)。

柏格說,這一行有其危險,他在湖裡碰過桌子、高爾夫手推車、剪草機、蛇、以及他最怕的鱷魚。他說,「我實在不喜歡談鱷魚,但確實會碰到,你需學會如何處理」。而且潛水本身就是個危險運動,因為看不到,經常撞上魚、蛇、烏龜等各式各樣奇怪的生物。

fsj 提到...

星期透視/向年輕人致歉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330113

聯合報 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 2015-11-22

最近在台大做了兩次演講,討論台灣當前所面臨的一些問題。看著台下學子年輕稚嫩的面龐,我的心中實在感觸萬千。

再過幾年當這些人跨出校園步入職場,迎接他們的會是怎樣的局面?我們這一代,歷經台灣由貧至富,創下傲人的經濟奇蹟,但卻也在這十幾年內讓榮景翻轉,由盛至衰,未來又要將什麼樣的國家交到他們手上呢?

以產業來說,高科技業是台灣命脈,尤其是半導體和資通訊產品,國際市占率極高,居世界屬一屬二。但這幾年面對中國及全球供應鏈的威脅,很多產業遭遇生存危機。即使如半導體這樣的優等生,面對對岸傾國家之力的扶植,領先差距正快速縮減中,再不正視並積極應對,台灣的未來將更艱困。另外,為了增加競爭力,企業透過整合、併購,來增加產業規模,這也是世界潮流。但台灣公司的本益比偏低,平均僅在十至十二左右,甚至有些公司股價低於淨值。偏低的本益比,讓台灣產業在國際併購競爭浪潮下處於不利地位。政府應即早謀思對策,讓產業做好與全球競爭的準備,避免成為國際併購的犧牲對象。

政府任何政策都左右台灣未來的榮衰,不可不慎。特別對於產業,更應全盤考量,審慎評估,否則一旦方向錯誤,未來要花更多的時間及代價才能彌補一二。過去的戒急用忍政策造成經濟停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這幾年政府積極鼓勵年輕人創新、創意、創業,立意雖佳,但創新創意如果不能商品化,就無法落實於創業。同時過多「小確幸式」公司,不足以創造可以支持台灣經濟的產業,對於整體的競爭力並無幫助。更何況創業風險高,年輕人一窩蜂地投入創業潮,未來可能衍生很多社會問題,不得不慎。政府應該有更宏觀的產業政策,為國家未來主人翁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很多人常不滿於現代年輕人的一些表現,認為他們素質低落、缺乏競爭力、不夠積極,抗壓性低,卻忘了是我們制訂的教育政策,塑造了他們的特質。

教改強調無壓力學習,讓學生從小就習慣輕鬆;廣設大學,讓錄取率高達八成以上,不需用功也有學校可念:又破壞了職教系統,讓很多原先不愛念書,但可以學習一技之長的學生,成了不符合企業所需的通識人才。我們也常常批評新世代缺乏國際觀,不能與全球接軌,卻也忘了整個社會環境並沒有提供他們寬闊的視野。媒體整日放送的是雞毛蒜皮大的「國內要聞」,關心的是明星女模的腥羶八卦,又怎麼能怪年輕人與世界脫節,坐井觀天呢?更可怕的是,我們這一代人是否還在持續製造錯誤?

教改餘毒未清,十二年國教又倉促上路,過分強調齊頭平等,卻忽略菁英教育。對比各國積極培育人才,未來台灣年輕人將面對更嚴峻的挑戰。

每個年輕世代都承繼著前一世代抉擇的對錯,也要要處理上一代未完成的任務及挑戰。台灣目前中央債務六兆,地方債務一兆,加上年金等潛藏性債務十七兆,二○一四年政府負債高達廿四兆。○至十九歲的年輕人平均每人要負債四百五十萬,等於一出生就要負擔這代爺公伯叔揮霍的苦果。同時如果將負債總額除以國內生產毛額(GDP),比例已高達一百六十%,等同於希臘破產時的狀況。

面對這樣一個經濟惡化環境,無怪乎年輕人不想生小孩,相對也使台灣社會老齡化狀況越來越嚴重,未來勞動力缺乏,接棒世代要背負更多的歷史共業及責任,痛苦可想而知。

台灣現況已如同重症患者,雖未病入膏肓,但也情況危急。然而許多政治人物卻還在粉飾太平,創造台灣還是世界中心的假象。知識分子也自掃門前雪,深怕說實話的結果,被扣上唱衰台灣的大帽子。我不想做一隻烏鴉,但卻必需指出台灣目前確實問題重重,一定要有大刀闊斧的改革,砍掉重煉,才能有浴火鳳凰重生的機會。

總統大選將登場,各參選人也提出林林總總政見,我盼望不管何人當選,都能實現諾言,將台灣帶出困頓的泥沼。至少,應該還給年輕人一個穩定的經濟狀況,一個有希望的生活環境,以及一個有競爭力國家社會,讓他們可以為自己的前途打拚。



◆ 經濟危機的一代…青年月領23K 十年原地踱步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329964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 2015-11-22

活潑開朗、24歲的趙培志,自台大畢業、當完兵後,先進入一家電腦硬體公司從事銷售的工作,因缺乏電腦相關背景,做得並不順手;經學長介紹,現進入一家系統公司擔任專案人員,他的工作是與各大圖書館溝通,提出解決方案,月薪約35K(3.5萬元),新工作「學以致用」令他很開心。

他踏入職場的感想是,「工作機會是有,但要找到適合的並不容易。」

趙培志很幸運,積極、調整自己,讓他獲得待遇不差的全職工作。然而,世界銀行在10月間發表青年就業問題報告指出,全球年輕人不論是男、是女,住在突尼西亞或是美國,都得為找工作奮力掙扎,報告並以「經濟危機的一代」來形容,將有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人沒有工作和收入,被迫延後進入職場或屈就低薪工作,陷入貧窮。

台灣青年就業者也偏向低薪。主計總處人力運用調查指出,2014年我15-24歲青年有酬就業者的平均月收入為2.3萬元,較十年前增加不到千元。勞動部分析,我青年投入服務業、非典型就業比重明顯偏高,是造成低薪的主因。

2014年我青年就業人數為77.4萬人,逾八成五就業者為20-24歲;約有一半就業者是大學生及大學畢業。

更值得關切的是,我青年有酬就業者中,從事部分工時、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計19.6萬人,占比為25.8%,換言之,每四個青年就業者中,就有一位是非典型就業。

而且,大學及以上學歷的非典型就業更嚴重。大學及以上學歷的青年就業者約有38.3萬人,每三個就有一個是非典型就業者。

勞動部統計處官員表示,我青年大學程度以上就業者,多為剛畢業初入職場或仍在學打工,希望選擇工時較短或具彈性的工作類型,致我青年非典型就業比率高。

2014年我年輕人有酬就業者每月收入平均逾2.3萬元,較上一年增加約600元。官員不諱言指出,年輕人工作收入不高,除因初入職場年資尚淺外,打工等非典型工作普遍亦是原因。進一步分析職類別,官員說,從事專業技能愈高職業薪水愈高,調查顯示,2014年我青年從事專業人員、技術員月薪分別為3.2萬元、2.8萬元,合計占比二成不到;但六成六青年從事「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及勞力工」,月薪分別僅2萬及2.4萬元。

我年輕人偏愛服務業,亦是低薪的原因。勞動部分析,1987年時,我年輕人從事服務業比率僅約37.5%,低於工業的56.6%,但自1990年時開始反轉。去年青年就業者中,有高達七成、約53.5萬人投入服務業,投入工業的人數比重則不到三成,製造業更只有二成,消長極為明顯。

※ 相關報導:

* 3年首見 10月失業率不降反升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332270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10月失業率為3.90%,為歐債危機之後三年來,失業率再度於10月上升,主計總處認為失業率受景氣影響出現變化,但是否已轉向仍須觀察。

* 薪水低、沒帥哥… 3港女韓夢幻滅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329118

韓風攻港,選擇到南韓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港人趨升。政府宣布,明年1月起赴韓工作假期名額增加一倍至每年1000個。但三名曾到南韓打工的港女打破南韓是「天堂」幻想,指當地工資不但較香港低、階級觀念重,更糟糕街上找不到都敏俊、誠俊哥等帥哥。

* 6成上班族 最想到東南亞工作
http://udn.com/news/story/7269/1331096

中國經濟趨緩大勢已定,國人赴海外工作意願也跟著轉向。人力銀行最新報告發現,台灣上班族最想赴海外工作的國家除了美、日、澳等成熟市場,新加坡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居次,中國市場的工作意願逐漸降溫。

* 每天上班6小時 瑞典人喊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22000467-260108

正當全球大多數勞工過著每天至少工作8小時的人生時,瑞典成為全世界第一個試辦每日工作6小時的國家,愈來愈多企業為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加入降低工時的行列。雖然工時縮短,但員工效率反而提升了。

34歲的海兒史東是數位製作公司Background AB的藝術主管,這家新創公司為提升員工成效,9月起推動減低工時計畫,薪資不變。海兒史東說,新制度對她來說「簡直棒透了」「我白天有更多時間從事戶外活動或整理庭院」,而且「壓力小多了」。

Background AB共同創辦人尼爾森表示,新制試辦9個月後將評估是否划算,對客戶和員工是否起作用。縮短工時也有但書,員工上班期間必須遠離社群媒體,私人電話和電郵得留到下班前才可處理。尼爾森認為,「每天專注工作8小時很難,但6小時可讓人更專心,且能更快把手上工作處理完畢。」

fsj 提到...

傳統工藝再生/世界最輕羽衣 米蘭找到救世主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333299

聯合報 特派記者雷光涵/石川縣七尾市報導 2015-11-24

整整三天、只換到六張名片,天池合纖社長天池源受離開米蘭的腳步沉重。

為「天女羽衣」,天池合纖花三億日圓投資廠房機器,研發近三年,把米蘭展示會視為起死回生的希望,社長守著不到兩坪空間及布料樣品,沒等到訂單,覺得沒臉回去。社長的弟弟、公司常務天池敏範笑說,「名片主人什麼來頭,我們完全沒概念」。其實那六張名片有兩位救世主。

沒多久,用「天女羽衣」打造的芭蕾舞衣登上巴黎伸展台,法國設計師對歐洲媒體說,「這布料拯救了我的服裝秀」。每平方公尺僅十公克、世界最輕的布料「天女羽衣」打響歐洲知名度。

「天女羽衣」的誕生,十分曲折。卅多年前,日本合成纖維業破產、倒閉不在少數,天池合纖為避免削價競爭,跨足生產運動用品、窗簾,甚至魔鬼粘,二○○○年後仍被中國大陸製品壓得沒有生存空間。接下創辦人父親的棒子,第二代社長天池源受苦思如何挽救掉了一半的業績。

幸運接到一家知名企業提供僅七丹尼爾的纖維,委託織成電漿電視的防輻射網。一般衣物布料是十五丹尼爾,七丹尼爾纖維直徑僅頭髮的五分之一,纖細到沒辦法用一般機器加工。

天池自己畫圖、讓鐵工廠開模製造新的紡織機,過程中有三名員工壓力過大走人,最後得到父親一代就在這兒工作的老職人協助,織出幾乎透明的防輻網。社長以為新訂單要進來,高興沒多久,卻傳出委託他們的大企業破產被收購。位於石川縣鄉下的傳統工廠再度陷入愁雲慘霧。

因合約的關係,他們不能再製造防輻網,五十年來都做代工的天池鼓起勇氣自創產品,改製成衣服布料;名字取自日本神化故事「天女羽衣」,輕薄度世界第一,九塊布疊起來還能辨讀字典的小字。如今他們有三分之一的業績,來自這款每天一台機器只能織出五十公尺的奇蹟布料。

天池敏範說,「危機就是轉機」。



◆ 循環性失業大增 警訊浮現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333717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 2015-11-24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23)日發布10月失業率為3.9%,較上月微升0.01個百分點。其中,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等循環性失業,與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而失業者等皆各較上月增加千人,製造業工作時數亦連續兩月減少,顯示失業率受景氣影響出現變化。

根據以往經驗,失業率在7、8月攀上高峰後,9月開始下降,今年10月一反往常不降反升。主計總處認為景氣已影響失業率,但是否已轉向仍須觀察。

10月3.9%、前十月失業率為3.76%,雙雙為近15年同期最低水準。不過,10月失業率表現透露出警訊。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張雲澐表示,觀察近幾年,10月失業率上升出現在2011年和2012年因歐債危機,各增加0.02和0.01個百分點,2008年金融海嘯10月亦增加0.1個百分點。今年10月失業率不降反升,後勢值得關注。

10月失業人數為45.5萬人,較上月增加千人;儘管初次尋職失業者人數下降,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則有11.8萬人,較上月增加千人,連續四個月增加;季節性與臨時性工作結束而失業者為4.7萬人,亦較上月增加約千人,已連續五個月增加。

張雲澐指出,10月關廠歇業和季節性工作結束失業者都增加,且9月製造業加班工時減少,顯見勞動市場受景氣影響,已出現若干變化。

近期部分電子大廠傳出實施無薪假,主計總處官員解釋,廠商實施無薪假通常採月休數日、周休數日或每日減少工時因應,但無薪假仍有領有報酬、不論上班幾天即視為就業者,除非是一個月以上沒有領報酬或正在找工作,才會成為失業者。換言之,目前實施無薪假係反映在工時減少,尚未對失業率造成直接影響。

主計總處指出,9月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每人每月工時平均為173.5小時,較上月減4.7小時;其中製造業工時已連續兩個月減少。

若進一步觀察10月年輕族群與高學歷者失業情況,15至24歲年齡層失業12.4%。



◆ 亞洲女力閒置 每年浪費890億美元
http://udn.com/news/story/6811/1336208

經濟日報 編譯劉品佳/綜合外電 2015-11-25

聯合國估計,亞洲國家的性別平權問題使女性人才未獲善用,導致每年浪費約890億美元的產值,相當於厄瓜多一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性別不平等不僅在開發中國家出現,先進經濟體也未能倖免,尤以日本最具代表性。

以南韓為例,當現任總統朴槿惠在2013年上任時,南韓在世界經濟論壇的年度《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排名第111名,現在卻落到了第115名,位居布吉納法索和馬爾地夫之後。

日本從現任首相安倍晉三2010年上任以來,排名則自第111名升至第101名。然而,當日本有更多女性進入職場之際,她們卻在薪資、升遷和進入技術領域等方面,遭到更不平等的待遇。

安倍推出的「女性經濟學」(womenomics)方案,正飽受有名無實之譏。



◆ 創新創業教育 陸比台灣晚20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25000865-260301

旺報 2015年11月25日 記者李侑珊/桃園報導

創新創業兩岸發燒!不少大學相繼開設學程學院,還成立育成中心或「加速器」,企圖協助學生創業。但比較兩岸創新創業教育,有學者認為大陸起步比台灣晚,目前仍在摸索「如何教」;而台灣青創仍停留在開餐廳、搞電商等「複製」商業模式階段。換言之,兩岸創新創業培育「仍有進步空間」。

「海峽兩岸名校兩岸事務部門負責人研討會」24日於銘傳大學桃園校區召開,現場逾百名兩岸大學高階主管出席,討論最熱烈的是創新創業教育議題。創業怎麼教?如何突破華人傳統習慣「上對下」的教學模式,讓創新創意不是「被教」,才能建立最適合兩岸學子的創業創新教育系統,成為備受關注的議題。

台停留複製商業階段

廈門大學副校長鄔大光表示,兩岸創新創業教育都參考美國模式,而美國大學從1980年代起,積極發展創新創意教育,從校園鼓勵學生「社會實踐」,像美國密西根大學設有模擬創業社團,讓學生做中學,激發靈感及經商之道。但兩岸這方面發展較晚,台灣的大學多從1990年代開始發展,大陸2012年底才開始,雖然北京清華、上海復旦等名校,陸續設置相關課程,但都還在摸索合適的教學模式。

中央大學國際事務處國際長許秉瑜,擁有前往大陸經商、帶領學生開發系統的經驗,談起兩岸創新創業及大學教學,他與鄔大光的觀念相同,認為「facebook、Google太成功,無論是大學教育、經商還是產品開發,兩岸在創新創業上,仍喜歡參考美國模式」。

台灣雖比大陸早發展20年左右,但鄔大光觀察時下創業或是打算創業的年輕人,認為多數青創仍選擇開餐廳、經營電商;他曾聽聞台灣一名高職校長說,「台灣平均每天有一間酒店誕生,最熱門的職位是廚師,」代表人人都朝向同一個領域來開創事業。鄔大光稱,「這就不是創業,學習馬雲開電商,只是商業複製而已。」

培養學子建兩岸思維

許秉瑜認為,大陸市場大,看似充滿機會,但兩岸創業思維不同,合作仍充滿不確定性。創新創業可從兩岸大學著手,老師們可透過教學合作,共同培養學子建立兩岸思維,找到適合兩岸市場的產品、機會,或許能從教學找出一條合適兩岸青年創業的模式。

台灣科技大學副校長周宜雄也表示,兩岸享有共同的文化與語言,利用這個優勢,未來可在大學創新教育上多著墨,鼓勵各校開設創業課程互訪研修,也讓學生能續共組創業團隊,打造出適合兩岸市場的新創意、商品。

fsj 提到...

鐵道神人 追火車變開火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26000442-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26日 楊竣傑/宜蘭報導

有「火車活字典」稱號的黃柏文,過目即可背出台鐵所有火車型號和特色,考上台鐵司機員後結合知識和實務,設計排班程式,是台鐵明日之星,也代表鐵道迷勢力興起,台鐵有信心即將重啟的產學合作,可替台鐵帶來新氣象。

台鐵規畫產學合作的對象為國內8所學校,包括交通大學、成功大學、逢甲大學、台北科技大學、花蓮高工、台東專科學校附設高職、清華高中、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等交通管理、軌道相關科系學生,從中篩選像黃柏文這類對鐵道有高度興趣,廣義的「鐵道迷」進入產學班。

台大碩士 火車活字典

「柴電機車有R0型、20、50、70、100型等,其中100型最多有39輛。」27歲黃柏文,對駛過的火車如數家珍,馬上可背出火車型號、特性和歷史,這項技能讓他在被鐵道迷封為「神人」。

黃柏文是台大土木系交通組碩士,從小住在礁溪火車站旁,耳濡目染下,高中開始追火車,攝影記錄台鐵所有車型,架設「列車收藏誌」網站,標記車輛性能、歷史與照片,是鐵道迷的寶典。

熱情專業 台鐵撿到寶

「什麼,作者就是你喔!」台鐵機務處七堵機務段宜蘭分段運務主任邱本裕驚呼,他用來找資料、建檔的專業網站,作者竟是朝夕相處的新人,「我以為是日本團隊做的!」他說台鐵段長都靠此網站做簡報,實在太專業。

黃柏文笑得靦腆,他說透過文字和影像記錄,練就以車子的窗戶、轉向器、車門位置,就能叫出火車編號;但黃不以當鐵道迷滿足,2年前跨越大牆,考上台鐵當司機,立下開車10年目標,就是想摸摸火車,也把對火車的興趣,化為工作動力。

「離職率低、基礎知識夠、上手很快。」宜蘭分段長黃聰明認為,鐵道迷比高普考進入台鐵的員工熟悉鐵道文化,不適應的人極少,生活作息較能配合;產學生若有概念,進台鐵就事半功倍。

產學合作 有請鐵道迷

黃聰明說,黃柏文去年9月和同事設計的「機車機務排班點輔助工具」程式,因準確性高,成為台鐵正式排班工具,僅2年年資的「活字典」,幫百年台鐵改善人工排班的效率。

台鐵局人事處長卓有章表示,產學生畢業後以適用勞基法的「非資位人員」和台鐵簽約,但沒有年限;產學生若要擁有公務人員的退休金與升遷資格,就必須學黃柏文考鐵路特考,「台鐵會輔導這些學生考特考,若不願享公務人員保障,台鐵也尊重。」



◆ 工業4.0對接 兩岸有共識
http://udn.com/news/story/4/1340657

中央社 台北26日電 2015-11-26

首屆海峽兩岸工業發展與合作論壇今天在北京舉行,兩岸工業界簽署交流合作備忘錄,將針對大陸「中國製造2025」和台灣「生產力4.0」相關重點領域開展合作。

中新社引述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協理陳式千說法指出,全球都處在工業4.0同一條起跑線,全球的統一標準還沒有完備,營運模式還不清楚。在這一片混沌的時候,兩岸大有可為。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說,兩岸電子資訊產業都非常強,但更多立足於加工製造,缺乏核心技術,在關鍵環節的突破和創新方面,兩岸有很廣闊的空間。

台灣產業轉型十年大計「生產力4.0」,其實就是台版的「工業4.0」,研擬鎖定製造業的機械設備、金屬加工、運輸工具、3C、食品和紡織,服務業的物流、醫療以及農業等九大行業,推動生產力4.0。

大陸國務院5月8日公布「中國製造2025」規劃,標榜是陸版的「工業4.0」規劃,提出中國製造強國建設三個十年的「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至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第二步至2035年,整體製造業目標達世界製造強國中等水準;第三步到中共建政百周年(2049年),目標綜合實力為世界製造強國排名居前列。

有專家認為,蒸汽動力帶動機械化生產是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力帶動大規模生產是第二次;第三次是資訊化,第四次是智慧製造,這也就是工業4.0。



◆ 陳立恆/一個字,決定台灣的繁華或蒼涼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338726

聯合報 陳立恆(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2015-11-26

「Franz,我告訴你,這次馬習會應該是最後一次兩岸勉強平起平坐的公開會面,從此以後,不需要大陸特別施壓,台灣一定會慢慢被邊緣化,直到沒有任何談判籌碼為止。」WZ是我多年好友,一個商業嗅覺特別敏銳的德裔瑞士人,七十年代主攻台灣與香港,九十年代又轉戰上海與深圳,雖然不是什麼外交事務專家,但一直深信一國一地之經濟消長,與其政治作為有著絕對的正相關,所以幾十年來都是琢磨著政策風向做生意,不只中文嫻熟,對於台海情勢的積極博學,早已遠遠超過對自己故鄉瑞士的了解程度。

「你不相信?我拿我老家那套明青花瓷跟你打賭。」他看我表情僵硬,又不接腔,以為我不認同:「不管下一任總統是誰,在他任期結束前,台灣都基本沒戲唱了。」

其實,到上海和他敘舊前,我才剛結束在大陸近十個城市的參訪,親眼目睹兩岸的驚人轉變,又怎麼會不認同這觀點?只是在不期然間被他一語道破這一路積累的痛點,一時五味雜陳,難以成言。

說起來每隔兩三個月,我至少會到大陸走一趟,但此次一口氣走過上海、崑山、溫州、南京、義烏、杭州、常州、泉州、廈門等城市,和產官學研商等人士會面長聊後,以前感慨台商式微,現在發現連台灣經理人的優勢也無存。除了薪資水平大幅降低,甚至本地與跨國企業願意花更優渥的薪資,跳過相對便宜的台灣人才,雇用大陸當地的專業人才;原因很簡單,後者更具競爭力、企圖心與國際觀,這是許多自我感覺良好的台灣人士不願面對、卻真實存在的殘酷現實。

當然有人指出大陸經濟與體制如何千瘡百孔,但只要深刻比較過兩岸狀況,就不難發覺我們面臨著同樣的結構性沉痾,諸如少子化衝擊、退休基金短絀、教育系統僵化、樓市變相膨脹、實業創新不足等等,所以他們的弊,也是台灣的病,可是不要忘了對岸在軍事、外交、資源、市場等方面,已經是我們不可企及的。更重要的是,他們上下擁有一個無法僭越的價值觀,就是「黨國至上」,無論檯面下如何你死我活、陽奉陰違,但檯面上永遠是整齊劃一的目標、口徑與政策。

反觀台灣,多年來教育系統刻意跳過關於「忠」的表述與薰陶,並且一直誤導人民以為沒有「忠」的概念就是民主的象徵,殊不知沒有「忠」的民主,使台灣患上一種沒有「中心」思想的精神分裂症,所以我們一路從七、八十年代的繁華退化到今天的蒼涼,既追趕不上「大韓主義」的南韓,也比肩不了內部種族宗教甚為歧異、卻衷心擁戴同一種文化價值觀的新加坡或以色列。

台灣不需要回到那個「忠黨愛國」的過去,但若希望五年後台灣還有戲唱,我們必須回到七十年代上下一心一德的社會氛圍,一起為這份具有民主精神與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資本盡忠職守、各效其力,因為唯有一個根深枝茂、廣納百川的文化,才能超越眼下盤根錯節的政治、黨派、歷史與疆界,成為全台人民的共同價值觀,也足以成為我們未來的戰略籌碼。

如果下一任總統能夠參透,台灣最大憂患從來不是政治或是經濟,而是文化建設的認同障礙,並且在任期結束前用文化找回台灣的「中心」,那我願意把從WZ那裏贏來的古董青花雙手奉上。

(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fsj 提到...

商業4.0/T型π型人 行情看俏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340998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 2015-11-27

經濟部力推商業4.0,昨(26)日同時公布台灣未來行情看俏的兩種商業4.0人才,一種是兼具專業素養與通才知識的T型人,另一種就是具雙專長、雙語言的π型人。

經濟部商業司長江文若表示,從技術面來看,商業4.0人才必須要能熟悉自動化應用、感測聯網應用、行動支付應用、數位行銷與大數據分析,本身除要懂專業技術,還必須熟悉跨領域或是跨境應用的知識。

她說,經濟部推動的商業4.0方案,除要打造示範團隊,也要加強人才培育。

經濟部會根據已盤點出的人才缺口,設計職能基準表,再透過課程藍圖,提供產業與大專院校開課參考。



◆ 愈老愈少去 便利店遇上「中年危機」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341084

聯合報 記者陳景淵/台北報導 2015-11-27

國內便利商店破萬家,卻遇上了「中年危機」,四、五年級生愈來愈不愛光顧。根據全家便利商店市調,卅五歲以上的消費者,每周走進便利商店從五次陸續遞減;尤其五十歲以上的消費者每周進便利商店僅三次,為全年齡層中最低。

以消費人口結構觀察,便利商店消費主力為廿到卅四歲區間,每周進去便利商店達五次,但卅五歲過後便走下坡,從四次逐步跌至三次。

不過,國內消費人口主力走向熟齡化,口袋夠深的消費者落在四十歲以後,隨著進入便利商店的頻次逐漸減少,近五年趨勢更明顯,四十歲過後愈來愈不進門光顧,且沒有「迴光返照」跡象,讓便利商店業者大冒冷汗。

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葉榮廷示憂心,國內便利商店市況不僅遇上「中年危機」,而且還「後繼無力」。葉榮廷坦言,應消費人口改變,近一年來全家內部早已尋求解套,想辦法讓四十過後的消費者願意上門光顧。

他說,全家首波先鎖定卅五歲到四十四歲、這群跟著便利商店長大的「六年級生」,對應這群六年級生陸續成家立業生小孩,改變便利商店內的商品結構,增加他們願意進門消費的意願。

根據全家調查,六年級生是目前便利商店的消費金額較高的主力,人口數占百分之十六,且有六成已經結婚,已婚的六年級生當中,高達九成已經有小孩,以家庭戶觀察,每戶人口有三點一人,並以女性為家庭主要採購者;且高達半數的六年級生會透過網路購物。

統一超商做法不同,統一超商不單針對六年級生這群客層,而將門市分為「商圈化、分眾化」經營,針對不同年齡層、性別、工作屬性都有對應商品,甚至針對老年人口較多商圈特設專櫃。



◆ 四、五年級 轉到超市消費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341088

聯合報 記者陳景淵/台北報導 2015-11-27

國內便利商店四、五十歲的消費客層減少,大多數是轉到超市消費。根據國內超市龍頭全聯福利中心分析,超市的消費客層中,卅歲以下的年輕客層僅占百分之九;反倒是四十歲至五十五歲的菜籃族、婆婆媽媽占比高達三成以上。

全聯表示,國內通路客層結構大不同,便利商店是「個人消費」為主訴求,以卅歲左右的年輕客層居多數;超市則以家庭戶客層為主,由婆婆媽媽主宰家庭消費大權,這正是全聯消費主力年齡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