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3

世界地球日 171國簽巴黎氣候協定

◆ 世界地球日 171國簽了歷史性巴黎氣候協定(節錄)
http://udn.com/news/story/9073/1648316

聯合報 編譯陳韻涵/報導 2016-04-23

來自一百七十一國的領袖與代表廿二日在世界地球日當天齊聚紐約聯合國總部,簽署去年底在法國通過的「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出席簽署國家之多打破一九八二年「海洋法公約」簽署首日的一百一十九國紀錄。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開幕式上欣慰表示:「我們正在締造歷史」;同時指出:「我們在和時間賽跑」,因為氣候暖化、冰山流失與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頻頻破紀錄。

應邀致詞的奧斯卡新科影帝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則說:「全世界都在看,後代對各位是褒是貶取決於能否履行承諾。我們今天可以大肆慶祝,如果回國後沒有行動落實,一切都白搭。」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兩百個締約方去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巴黎氣候峰會中,就氣候變化及減碳等議題達成共識,一致通過「巴黎協議」,這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

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只有一份正本,內文以聯合國六種官方語文呈現。巴黎氣候峰會東道主法國是第一個簽署的國家,之後各國依國名英文字母順序簽署。各國簽署「巴黎協定」是生效的第一步,之後必須獲得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占全球百分之五十五的五十五個締約方批准,始可在卅天後生效。

碳排放量合計占全球總量近四成的美國與中國,今年三月發表「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宣布兩國將於四月廿二日簽署「巴黎協定」。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表示,將在九月杭州G20峰會前使其生效。法國總統歐蘭德表示,將建請國會在今夏批准。

然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史德曼說:「即使各國全力落實巴黎協定,也很難達到不超過攝氏兩度的目標。」史德曼與同事在美國氣候模擬組織「氣候互動」所做分析顯示,按照各國目前承諾的減排量,地球將升溫攝氏三點五度。歐盟智庫組成的「氣候行動追蹤」則預測氣溫將上升攝氏二點七度。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不讓地球發燒 171國簽署巴黎氣候協議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82157

....法國總統歐蘭德、加拿大總理杜魯道等近六十國元首及美國國務卿凱瑞都出席該簽署儀式,在完成簽署後,各國將依其內政程序,核准巴黎協議。聯合國指出,至少有十三國可望在廿二日交付其批准書。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大會上說,全球正跟時間賽跑,這項協議締造歷史,「我們必須加強經濟去碳化的努力。」

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卅八%的美國與中國表示,計畫今年批准協議,中國氣候變遷代表團團長解振華說,中國預定九月廿國集團(G20)杭州峰會舉行前,完成有關法律程序。歐蘭德說,他將要求國會今夏批准該協議。國土將遭滅頂的太平洋島國馬爾地夫,是全球第一個批准該協議的國家。

全球一百九十五國於去年十二月達成巴黎氣候協議,而當中沒有在廿二日簽署協議的國家,有一年的時間完成簽署,這些國家包括全球最大的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奈及利亞與哈薩克等。



◆ 巴黎氣候協定 你該知道的10件事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512130109-1.aspx

CNA 2015.12.13

(中央社法國布傑12日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氣候峰會今天在法國巴黎敲定旨在遏阻暖化的全球性協定,這份「巴黎協定」為何具歷史意義,和「京都議定書」又有何不同,綜合「時代」(Time)雜誌等媒體整理如下:

●巴黎協定怎麼敲定的?

2009年哥本哈根會談破局之後,各國致力於鋪路工作,巴黎協定就是集這些年努力之大成。各國最終同意從頭做起、由小到大的作法,由各國自行呈交減排計畫,而非擬定一體適用的策略,大幅簡化了談判過程。

近200國代表11月30日起齊聚巴黎市郊布傑(Le Bourget),會談1個半星期之後擬定草案,12月10日開始進入最緊張的談判階段。各國代表昨晚閉門討論、各國總統電話熱線、法國領袖們修訂必要條文之後,各方達成妥協,敲定最終協定。

●巴黎協定長期與短期目標?

簽訂「巴黎協定」的用意,是希望宣告100多年來作為推動經濟引擎的化石燃料開始步入歷史,並表現出全球政府認真在看待氣候變遷。協定納入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包括仰賴油氣生產收益國,展現氣候議題上前所未見的全球大團結。

長期方面,「巴黎協定」要求簽署國遏阻排放,以2100年前不比工業時代前升溫攝氏2度為目標,理想是維持溫度升幅在攝氏1.5度以下。

短期而言,「巴黎協定」鼓勵各國花費數兆美元因應暖化衝擊,包括興建海堤等基礎建設、開墾貧瘠土壤、開發風力與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協定要求已開發國家2020年起年撥款1000億美元予開發中國家作為抗暖化資金,這個金額是「最低限度」,預料會逐步增加。

●巴黎協定透明度目標?

協定允許各國自行判定減排量,未達成本身排放目標的國家不會受罰,但要求如實通報減排行動,需每5年檢討並提交加強行動的新計畫,但對「有需要的」開發中國家,容許若干「彈性」。

●巴黎協定損失與損害條款?

美國長期以來反對協定納入承認氣候相關災害的「損失和損害」條款,擔心會導致極端氣候損害相關索賠,「巴黎協定」最終納入此項條款,但特別註明損失與損害不涉責任或賠償。

●巴黎協定有約束力嗎?

峰會前各界激辯協定是否應具約束力,最終敲定的「巴黎協定」,在通報要求等方面具約束力,在要求各國自訂減排目標方面,卻又不具約束力。

●敲定巴黎協定的關鍵要角?

主辦國法國。法國此次表現幾乎贏得一致讚賞。他們傾聽所有與會國的意見後草擬條文,妥善化解所有疑慮,促成協議無異議通過。

美國、中國大陸與印度領袖也扮演要角。過去談判氣候協議時常扮演攔路虎的這3個國家,在此次峰會前堅定承諾減排,也承諾會在峰會參與正面討論。

無力抵抗氣候衝擊的小型島國,尤其是馬紹爾群島共和國(Marshall Islands),意外成為峰會關鍵。這些島國力促各國訂定更具雄心的氣候目標,最後大致達到了目的。馬紹爾群島領導的聯盟贏得美國、巴西、歐洲等100多國支持,最終促成協定內納入長期目標。

●巴黎協定的歷史意義?

巴黎協定被譽為第一個真正的全球氣候協議,富國和窮國都承諾致力抑制不斷增加的溫室氣體排放,並設定廣泛長期目標,要在本世紀達成淨零排放。

形容巴黎協議「具雄心」的法國外交部長法畢斯說,這項協議將標誌著「歷史性轉捩點」,致力避免地球過熱帶來災難性後果。

●大家都滿意巴黎協定?

多數國家滿意,各國代表在評論階段盛讚協定條文大致公平且考慮周全地呈現各國的盼望,儘管各界對於處理氣候變遷導致的災損,未能達成重要的妥協。

協定符合眾多環保人士的要求,最滿意的部份,在於協定納入長期減排目標,也明定每隔5年檢討1次等確保透明度的具體措施。美國生態保育團體「喜艾拉協會」(Sierra Club)的庫奎特(John Coequyt)就說,協定包含「環保社團盼望的所有核心要素」。

但也有人批評巴黎協定太過軟弱,未提供開發中國家足夠支持。英國環保組織「地球之友」(Friends ofthe Earth)的美國籍主席皮卡(Erich Pica)認為,此份協定「並不公平、並非根據科學訂定」。

●巴黎協定和京都議定書有何不同?

「京都議定書」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第三次締約國大會」(COP3)簽署,條約自2005年2月16日生效,到2009年2月,共有183個國家通過該條約(超過全球排放量的61%)。美國曾經簽字,但並未送交參議院表決。

「京都議定書」規範簽署國,在2008年2012年的第1個5年承諾期間,將各國碳排量比1990年平均水準再降5.2%。2009年哥本哈根峰會未能就2012年減排目標達成約束力協議,2012年多哈峰會各國仍未達共識,因此決定延長「京都議定書」第2個承諾期,至2020年完結。

●台灣對巴黎協定的反應

環保署長魏國彥12日受訪時,坦言要在21世紀末限制升溫2度,是「很難達成的任務」。魏國彥表示,相較上個世紀,21世紀至今已升溫0.8度,因此21世紀末前限溫2度的協定,「已經夠積極了」。他說,外界關注的重點不應只是升溫1.5度或2度,而是協定拍板後的積極作為。(譯者:中央社鄭詩韻)1041213

※ 相關報導:

* 歷史性巴黎協議達成 全球升溫限2℃以內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512130008-1.aspx

在巴黎舉行的全球氣候峰會今天通過歷史性協議,為數十年內讓化石燃料驅動的世界經濟歷史性轉型設下路線,致力遏止全球暖化。

....巴黎協議被譽為第一個真正的全球氣候協議,富國和窮國都承諾致力抑制不斷增加的溫室氣體排放,並設定廣泛長期目標,要在本世紀達成淨零排放。

巴黎協議也創設一套制度,鼓勵各國加強抑制排放的國內自主努力,並提供數十億美元計額外資金,協助窮國因應轉型為更綠化經濟。

* 地球若升溫4℃ 全球逾6億人泡在海裡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511090369-1.aspx

美國研究機構今天發表的報告說,若目前地球暖化的趨勢繼續下去,未來全球將升溫攝氏4度,海平面上升將淹沒大片陸地,涵蓋6億多人的居住範圍,而中國大陸將是受創最重的國家。

根據美國氣候中心(Climate Central)這份報告,地球溫度若真上升攝氏4度,中國大陸許多城市和沿海地區終將為海水淹沒,而如今大約有1億4500萬人住在這些地區。

* 20年最強聖嬰 全球6千萬人遭殃
http://udn.com/news/story/6951/1617164

紐約時報報導,全球正面臨一個世代以來最強的聖嬰現象,世界衛生組織估計,與聖嬰現象相關的氣候讓全球6000萬人更容易營養不良,更易染上經由水或蚊子傳播的疾病。

去年初,科學家就從太平洋赤道地帶海面溫度和大氣壓力的變化,發現聖嬰現象的早期徵兆。去年中,世界氣象組織宣布,聖嬰現象達到高峰,且將成為1997到1998年那次聖嬰後最強的聖嬰現象。

巴拉圭首都亞松森的貧民區住滿了因洪水氾濫而無家可歸的人。印度季風雨雨量減少,農民不得不打工謀生。南非則因遭逢大旱,從玉米出口國變成進口國。

* 柬埔寨「全面乾旱」!「最強聖嬰」引爆南亞糧食危機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325/669218.htm

2016年可能是史上最強的聖嬰年,柬埔寨目前面臨全面乾旱,幾乎所有省份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情,但尚未出現大面積的嚴重缺水現象。事實上,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各國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災,包括印尼、越南、泰國等,雖然中國已協助實施應急補水,未來還是得嚴防伴隨熱浪而來的疾病風險和農業困境。

數據顯示,許多熱帶國家的降雨量大幅減少20%到30%,印尼、越南都遭受嚴重旱災之苦,印度的降雨也較正常值低了大約15%。氣候變遷的影響遍及數千萬人,隨之而來的旱災和洪災不僅對家園是一大威脅,還會導致作物歉收、全球糧食減產。

* 該囤可可豆了?供應短缺恐創30年新高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423/845140/

世界第3大可可豆加工業者Olam Interntaionalm預測,聖嬰現象導致從巴西、印尼到象牙海岸等可可豆產地天候欠佳,恐導致迄9月止的2015/2016產季全球供應量短缺30.8萬公噸,遠高於1月預估的12.2萬公噸,創下1980年代以來最大短差規模紀錄。

* 「百年最強乾旱」烤乾玉米田 馬拉威進入災難狀態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414/680218.htm

非洲東南部正遭逢嚴重乾旱,就連抗旱的玉米也經不起長期異常天候而歉收,超過1千萬人面臨食物短缺的困境,馬拉威總統日前宣布全國進入災難狀態。莫三比克也針對缺糧情形發佈紅色警報,南非則表示這波乾旱程度是百年來最強。

馬拉威是繼辛巴威之後第二個國家宣布進入災難狀態,據《BBC》報導,馬拉威總統穆薩里克(Peter Mutharika)說:「由於農耕期遇上長期乾旱,估計玉米收成將減少12%,未來一年都需要人道救助」。馬拉威最近先後受到水患和旱災所苦,導致主食玉米的產量銳減,全國28區之中有23區嚴重缺乏糧食。

* FOCUS/大堡礁93%珊瑚白化! 全球最大生態系
http://news.tvbs.com.tw/world/news-650395/

澳洲北部沿岸的大堡礁綿延2300多公里,是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生態系,但是最新的調查發現,由於海洋溫度上升導致了珊瑚的死亡,93%的珊瑚出現了白化現象,海底呈現一片灰白的景象,這讓海洋科學家都震驚不已,澳洲的相關單位也緊急將珊瑚受威脅的等級,從第一級升高到第3級;全球暖化問題也讓全球的平均溫度連續11個月創新高,印度氣溫飆到45度,即使到了晚間也有38度的高溫,已經有160人被熱死。

* Why the North Pole is now slowly moving towards London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083481-why-the-north-pole-is-now-slowly-moving-towards-london/

* 冰川融化致北極移位 地球自轉軸心偏移
http://photo.chinatimes.com/20160409004976-260805

全球暖化之下,冰川大規模融化,原來影響的並不只是水位上升如此簡單。美國最新研究指出,由於格陵蘭及南極洲冰川大量融化,水量分布改變了地球的重心,導致自轉軸偏移,北極的位置也開始移位,偏離原本位置,移向格陵蘭。科學家期望,今次發現將有助預測未來的氣候變化趨勢。

....目前格陵蘭冰川融化最為嚴重,大量水分流向其他地點,質量變得很輕。據統計,格陵蘭每年失去2870億公噸的冰川。阿迪卡里指原理十分簡單,當某個位置失去了最多的質量,北極位置必定會移向該處。



◆ 巴黎氣候協議簽署 落實仍艱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423000077-260203

工商時報 2016年04月23日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在世界地球日,全球165國代表於紐約聯合國總部簽署4個月前在巴黎達成的氣候協議。金融時報報導,要達到協議目標,各國仍將面臨重重難關。

首先,巴黎協定設定相當遠大的目標:在本世紀下半葉達到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如今,地球氣溫已愈來愈高。今年1~3月全球溫度上升打破歷來紀錄,導致北極和格陵蘭冰塊加速融化。研究人員強調,各國持續燃燒媒、石油等石化燃料,更多二氧化碳排放至大氣,使全球加速暖化。國際能源總署(IEA)上月表示,2015年全球能源相關的碳排放連續兩年持平。

其次,巴黎協議何時生效仍是未定數。各國在加入或批准此協議時仍將面臨挑戰,許多國家需取得國會通過。

此協議必須由占全球排放55%的55國正式加入後才會生效。美國、中國已表態今年加入,但兩國僅占全球排放40%。占全球排放10%的歐盟,預料今年稍晚才會參加。

法國外交官、聯合國氣候變遷祕書長候選人圖碧雅娜(Laurence Tubiana)表示,此協議「很有可能」在2018年啟動。儘管圖碧雅娜深具信心,但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

再者,全球的燃煤烏雲揮之不去。儘管近來挪威石油基金、摩根大通等皆停止對煤礦相關投資,但據全球煤協會(World Coal Association)執行長斯波頓(Benjamin Sporton)表示,中國、印度共計仍在興建逾300座新燃煤電廠,同時規劃再增建近1,200座。

此外,再生能源的投資雖然上揚,但卻不穩定。據研究機構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資料,全球潔淨能源投資額在2015年締造新猷,較2014年成長4%至3,290億美元。然而,今年首季再生能源投資卻衰退22%,主要受到全球最大再生能源市場中國的支出減緩拖累。

(工商時報)

※ 相關報導:

* 財訊/搶救溫室大浩劫 一場千兆元戰爭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422/684046.htm

....今年初,德國慕尼黑再保險(Munich Re)發布年度氣候變遷報告,指出去年聖嬰現象在世界各地造成熱浪、洪水等天災,約2萬3000人喪生,財物損失900億美元(約2.9兆元台幣;一四年為1100億美元,約3.5兆元台幣),其中包含了27億美元的保險理賠金。「今年聖嬰現象不僅會加強,還會伴隨反聖嬰現象,恐將造成更大的損失。」報告指出....(本文截自財訊501期)

* 因應氣候變化 陸規劃再投150兆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604230042-1.aspx

包含中國大陸與美國的全球170多國22日簽署巴黎氣候協定。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記者會上表示,因應氣候變化,中國從2016年到2030年將投入人民幣30兆(約新台幣150兆)。

* 亞洲森林浩劫  誰讓地球禿了頭
https://www.twreporter.org/a/asia-forest-content

....很多人不知道,台灣是馬來西亞雨林消失的兇手之一....

* 氣候協定/水資源關鍵議題...遺漏了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1648221

....由於全球汙染最高的產業正是最需要用水的產業,因此要使這些產業減少排碳量,須具備更佳的用水規範。

發電廠一年約用掉全球15%的淡水。聯合國估計,到2035年時,全球用電量將比現在增加70%,發電業的淡水使用量也將增加20%。

最溫暖的避風港
NASA 資助研究:工業文明正朝「不可逆的崩壞」前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