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24

網路偏食症

胡晴舫 中國時報 2007.08.24

網路正在改寫人類的知識體,而且還不是終結,才剛剛開始。當網路開啟了一道門,讓知識免費流通,資訊自由廣布,意見免除審查,網路逐漸成為人類的集體記憶庫。人們去網路查詢資訊,就像以前上圖書館找資料一樣。然而,這個日漸龐大的記憶庫,如同以往人類的歷史記載,已經難以避免地充滿了人為的操弄與虛偽的記錄。

如同我們當年對大型機構與主流媒體的質疑,現在對網路上所搜尋來的知識與訊息也要小心看待。當年大型機構與主流媒體的問題是壟斷性的權威,所以當網路被發明出來時,彷彿是在一池靜水邊上開了個口,令新鮮泉水流入。而今,這股泉水匯成大河,成為眾人飲水之地。當河面加寬,河流加深,奔向大海之時,難免開始夾帶許多未經刪選的雜質,影響到知識的純度。

不同於九○年代末的網路一.○版,當時只算另開了一個傳媒管道,如今的網路二.○版鼓吹全民上陣。人人去維基百科撰寫知識,開部落格抒發生活心得,上YouTube貼自己邊挖鼻孔邊洗澡的影帶。缺少了傳統的專業把關者如編輯、學者、教師,網路上充滿了各種來歷不明、未經查實的文本。

由於網路的匿名性,讓文本來源更難查證。網路空間早已不再無辜,大型企業、公關公司與政府機構進入維基百科改寫自己的檔案,或開設看似獨立的部落格宣傳自己的主張。隨著大選迫近,美國幾個參議員在維基百科的個人檔案遭到對手篡改或添加了負面暗示的字眼。

不像傳統媒介,所有作者與編輯都身分公開,公司註冊有案,若是報導不實,你隨時能上法院控告該公司與責任編輯,在網路上你找不到文責的對象。一名退休的美國記者抗議維基百科無憑無據地寫他參與刺殺甘迺迪總統的陰謀,維基百科宣稱他們只是中性的載體,恕難擔錯。而一名大氣科學教授上去維基百科試圖修改一條錯誤的基本知識,卻被憤怒的無名網友一再刪除,對方的唯一理由是「你的資料不過是另一種說法」。

匿名性讓網路輕易成為人格殺手的天堂、知識的百慕達三角洲,因為「三人成虎」的定律,讓知識求證變得困難,資料論證似是而非,而人們仍習慣性懷疑主流機構的利益動機,往往傾向相信網路上的業餘說法,在不知對方真實身分的情況,以為網民一定是毫無私心的中立者,也很少懷疑部落格的言論是否足夠專業。

因此,質疑網路二.○版革命的人宣稱網路是「業餘黨」天下,我們活在一個「白癡專權」的時代,知識產權不受重視,傳統文化產業工作者紛紛失業,人們不再能透過作音樂、寫文字、拍影片來過活,因為所有人都在作音樂、寫文字、拍影片。這是一個沒有觀眾的年代,因為全部觀眾都上了台。最後,只獨厚了不負責生產、不負責付費也不負責後果的網路平台提供者,像是Google、YouTube、MySpace、維基百科等等。

就像飲食必須注重均衡,如果傳統資訊產業不該是我們偏食的對象,網路也不應成為我們唯一攝取資訊的來源。並且,獲得資訊從來不是知識的終極目標,卻是如何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做出有益的決定。

※ 在人類知識尚未全面數位化之前,很多東西只存在於紙本中。

網路正在謀殺文化?美國總統叫林伯?
Wikipedia 條目中的顏色指出可靠度
調查:網路像叢林/Apache 地位開始動搖

世界性就在台灣

3 則留言:

fsj 提到...

觀念平台:靠你的眼珠賺錢

林照真 中國時報 2007.08.31

我無法不談媒體,因為鑲嵌在我們生活中的媒體,一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特別是最近跑出一堆擺出親切姿態的「免費媒體」,其顛覆正統媒體的力量,尤其不容忽視。

台灣的媒體幾乎都集中在台北,台北人又可享受更多的「免費媒體」,包括公車上免費收看的電視網、捷運站免費的電視網、與捷運站內外免費供應的捷運報紙,讓你在離家幾十公里路途中,都有媒體相隨。由於使用它們不須付費,人們多半不吝惜多看幾眼,還會伸手索取,即使內容荒誕也不會在意。心想:「反正是不要錢的。」

但這些「不要錢」的媒體,卻大大影響正規媒體的生存空間。即使目前台灣媒體的表現令人失望,但至少做到媒體該有的基本門檻,包括:「媒體須傳遞資訊」、「廣告篇幅不得多於新聞等資訊」,一旦有媒體投機混淆「新聞」與「廣告」,就得承受專業淪喪的批評。但是免費媒體卻樂得讓廣告多於新聞與資訊,新聞與廣告更是相互取暖,目的就是要讓它們交雜在一起。

免費報紙傳遞的新聞更是可議。其中所登載的多半是消費、影劇娛樂、或是犯罪等訊息,更有許多兒童不宜的清涼畫面,目的是勾起注意,而非引發思考。而公車、捷運站的電視網將螢幕放在顯著位置,伴隨著聲光,強迫民眾非看到不可。公車電視網更是任意播放電視節目宣傳、政府文宣、電影廣告、以及各種商業廣告,全然不是公共領域的那一套。

這類免費媒體有著同一套的賺錢哲學,民眾、免費媒體、廣告主三者間形成微妙的經濟關係。民眾在乎媒體內容,免費媒體關心廣告收益,廣告主則是只想掌握民眾以增加廣告效果。三者立場原本不同,卻因為「免費供應」的策略成功,巧妙地四海一家。免費媒體從廣告主身上賺錢,但是能夠讓廣告主甘心掏錢的,其實是我們的眼珠子。

當我們的眼珠子不由自主地盯著這些內容看時,免費媒體就開始賺進大把鈔票,那個當下,我們都被計算了進去。悠遊票卡統計台北公車的載客量,台北每天一百一十餘萬人次的捷運族更是難得的廣告契機。但是他們只是計算眼珠子,等同於計算廣告的觸達率,好算出廣告主該付的廣告費用。至於被這麼多眼珠子看到的內容是否有益於下一代,是否能夠開闊視野,免費媒體毫不在乎,他們挾帶新聞、娛樂、廣告的目的,就是要吸引消費者以便賣給廣告主而已。

諷刺的是,公車族、捷運族每天為生活早早出門,一出門就成為獵物。免費媒體利用人們愛吃、愛玩、愛驚聳話題的心態來提供內容,人們消費免費媒體只為排遣交通時間,豈敢奢談消費者權益;看到令人震驚的社會新聞,心中有的只是驚恐,並無助於對社會的守望。尤其令人擔心的是,年輕學子每天接收這類訊息,漸漸降低接納理性資訊的含納量。

這是政府與媒體失職的雙重現象。台北市長郝龍斌、台北捷運公司、台北市公車聯營單位放任這些免費媒體滋生,令人無法接受。而這些免費媒體玩弄新聞,利用大眾貪婪地賺錢,卻沒有人責問他們的社會責任。至於大眾,則是以他們無辜的眼珠子助長這些媒體賺錢,成了最無知的共犯結構。

fsj 提到...

前紐時記者:新聞報紙 品質、收益可兼顧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07.09.09

民主開放,新聞就在市場競爭下沉淪?龍應台基金會昨以新聞倫理為主題,邀請美國知名新聞法及新聞倫理專家韋杜靈演講,曾任紐約時報記者的韋杜靈以紐約時報為例指出,「好品質與收益絕對可以兼顧」。

「紐約時報有長達五十頁的新聞倫理規範,堅守質報路線,最後仍能打敗以八卦新聞為主的紐約郵報。」韋杜靈認為,八卦和羶色腥絕不是閱報率唯一良藥。

八年前她初抵香港,曾被蘋果日報等強調血腥畫面的報紙嚇到,但她後來發現,蘋果在香港的成功,並不是羶色腥。她指出,不分國家,所有人都渴望參與(engage)社會,蘋果之所以贏得港人心,是因為掌握了深入民心的題材,滿足人覺得自己也是社會一份子的感覺。

與談者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徐璐則指出,蘋果日報和壹週刊對台灣媒體造成的衝擊,比香港糟得多。她回憶,在一九七○、八○年代,媒體還充滿批判精神,然而自從蘋果來台,新聞都只變得要取悅讀者,傳統的新聞倫理、批判精神消失殆盡。

不過,韋杜靈和徐璐都說,即使出現媒體亂象,政府也不該插手。韋杜靈認為,最後的責任還是要歸到媒體記者與老闆身上,以記者而言,應堅守「誠實、正確、獨立、不妥協」等承諾,試著去改變不當體制;老闆則該去上新聞倫理課。

與會學者台大新聞所所長張錦華表示,台灣在解嚴之後,媒體面對的最大問題,便是與商業力量搏鬥。但她認為,追求深度與搶閱聽率兩者不見得衝突,例如近日媒體挖出新光三越大陸投資風暴事件,便既具社會意義又吸引目光。

fsj 提到...

研究:網路替代傳統媒體 宜多元宏觀因應

中央社╱中央社 2007-09-26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二十六日電)由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主辦的「拒絕媒體偏食症─台灣民眾傳播消費行為研究」今天舉行研究成果發表會。在科技匯流的現今,網路的快速發展,對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及雜誌媒體的替代、互補及襲奪下,閱聽人更應使用多元媒體,培養宏觀視野,不可「挑食」。

主持教授陳清河表示,網路的快速發展正逐漸襲奪閱聽人使用其他媒體的時間,其中網路成癮現象更使得青少年與家庭互動逐漸減少;台灣有少年因父母不准玩線上遊戲而產生自殺悲劇,中國甚至有網路戒癮補習班。

從這份台灣民眾傳播消費行為研究中發現,網路對傳統媒體使用時間產生襲奪效應,其中以重度使用者最為明顯。此外,網路使用比例已逐漸超越報紙,成為近年成長最為快速的媒體。

要如何避免發生「媒體偏食症」?這項研究指出,多使用家庭媒體,少使用個人媒體,尤其青少年不可因使用網路而減少人際與家庭互動。

網路雖然是良好的資訊與通訊工具,但不應認為網路可以取代所有的媒體。加上網路知識是片段而零碎的,而且知識的建構過程缺乏媒體「守門」,應小心引用,陳清河建議應多看「質報」,形成理性思考與決策。

根據調查,媒體接觸率以電視居冠,2007年網路首度領先報紙。平日第一使用的媒體排序為電視、網路、報紙,而媒體信賴度調查,電視及報紙最受民眾信賴,最後才是網路。

調查中也顯示,全國家中電視機平均每戶二點三四台,電視也是娛樂的主要來源;電視是分享家庭快樂時光與價值的工具、是一種生活方式及維繫家庭情感的重要載具之一。

青、中壯族群非收視戶認為網路扮演著最重要角色,對於網路使用多於電視。依地域性區分,越都會區上網的比例相對越高;依賴網路的原因有方便、使用者自主、隱私、使用互動、搜尋工具、網路拍賣、資訊多元及訊息傳播即時性等優勢。

這項調查自今年四月十七日至八月五日,針對全國十五至六十四歲民眾,有效問卷一千零七十三份,經由分層系統隨機抽樣法,誤差為二點九九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