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中央社╱台北訊】 2008.10.16
人在美國的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台北時間16日早晨驚傳因心肌梗塞病逝於紐約,享壽92歲,據了解,王永慶大體今晚將搭專機,運送回台。台塑集團上午緊急開會後對外表示,王永慶睡夢中安詳過世,並非如外界所傳病重逝世。
近日關於王永慶身體健康狀況傳聞滿天飛,日前台塑幕僚還澄清透露,王永慶和李寶珠夫婦在這個月11日赴美是考察業務,預計停留七到十天,不料卻在今天傳來王永慶病勢紐約的消息。
王永慶15歲小學畢業後,先當雜工與學徒,之後開了米店、碾米廠、木材行等,1954年創辦了台塑,之後台塑迅速擴張,成為台灣的重要大企業。
台塑集團第二代交班布局明朗,2006年6月王永慶正式宣布交棒,由其胞弟長子王文淵擔任集團總裁,王永慶女兒王瑞華出任副總裁,另外包括王瑞華、王瑞瑜等也都擔任要職,第三代也逐漸浮上檯面。
【中央社╱紐約十五日專電】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今天下午因心肌梗塞病逝於美國新澤西州寓所,享壽九十二歲。
駐外及僑界人士指出,王永慶病逝消息只有核心人士知悉,台塑美國相關企業員工大都不清楚,而王永慶的遺體晚間將由長榮航空載運返台。
相關人士指出,王永慶和李寶珠夫婦在雙十國慶日後出國赴美考察,原本預計停留七到十天,但下午卻傳出他病逝消息。王永慶在美寓所位於台塑新澤西州總部的利文斯頓(Livingston)附近。長榮航空工作人員也以屬於「私人事務」,不便置評。
◆ 王永慶病逝前一晚 吳德朗:身體狀況無異樣
中央廣播電台/張嘉芳 2008.10.16
台塑集團創人王永慶不幸病逝紐約,他的家庭醫師、長庚醫療體系最高顧問吳德朗表示,王永慶過世的前一晚還跟部屬在美國家中吃飯、喝酒,身體及精神狀況都相當好,而1個月前幫王永慶做的健康檢查,除了心律不整、心臟辦膜鈣化、退化性關節炎等老年人問題外,王永慶健康狀況沒有異樣。
有「經營之神」之稱的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台灣時間16日早晨傳出病逝紐約,享壽93歲。長期照顧王永慶的前長庚醫療體系決策會主任委員、現為長庚醫療體系最高顧問吳德朗表示,王永慶病逝的前一天晚上還跟集團高層部屬在家中一起吃飯、喝酒,入睡時身體沒有異樣,但照護人員半夜卻發現王永慶沒有任何反應、身體發黑,緊急撥打911,醫師抵達現場後發現王永慶已經沒有生命跡象。
吳德朗指出,王永慶平時身體狀況相當良好,每隔3個月例行健康檢查都沒有什麼異樣,身體相當硬朗、頭腦清晰,退休後生活規律,每天9點入睡,凌晨2點起床做1、2個小時的運動後再回去睡覺,他除了幾年前有心律不整、肺部經常感染,老化引起的關節退化外,其他身體狀況並沒有什麼太大問題。
吳德朗說:『除了幾年前開始有心律不整,然後心臟有一個瓣膜有鈣化,但是也沒有心臟衰竭,他肺部常常會有感染,比方說一年有幾次的感冒,偶爾會肺炎,之外就是有退化性的關節,所以近年來行動不便,走路不太穩,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毛病。』
與王永慶情同父子的吳德朗表示,王永慶的死是民族損失,他聊起過去與王永慶互動情景,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王永慶常說賺錢不容易,但如何花錢更不容易,王永慶強調每一毛錢都要花在有用的地方。此外,吳德朗也說王永慶成功的要件就是他相當好學,當他想做某樣東西,不是很瞭解時,他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跟不同專家請教聊天,3星期後就非常瞭解、變成專家。吳德朗強調,王永慶永遠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從不自滿,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可說是王永慶的最佳寫照。
◆ 外交部確認王永慶死亡證明
自由時報 2008.10.16
〔本報訊〕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在美國時間15日去世,對此,外交部表示,駐美辦事處在美東時間15日下午接獲相關訊息後,立即派出相關同仁進行死亡證明驗證的手續,經確認無誤。外交部將提供必要協助,但後續相關訊息將等待家屬回國後,由家屬主動發布。
◆ 王永慶病逝新澤西州 遺體晚上運送返台
中央社 2008.10.16
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今天下午因心肌梗塞病逝於美國新澤西州寓所,享壽九十二歲。
駐外及僑界人士指出,王永慶病逝消息只有核心人士知悉,台塑美國相關企業員工大都不清楚,而王永慶的遺體晚間將由長榮航空載運返台。
相關人士指出,王永慶和李寶珠夫婦在雙十國慶日後出國赴美考察,原本預計停留七到十天,但下午卻傳出他病逝消息。王永慶在美寓所位於台塑新澤西州總部的利文斯頓(Livingston)附近。
長榮航空工作人員也以屬於「私人事務」,不便置評。
◆ 王永慶病逝 傳靈堂將設於長庚大學
NOWnews.com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2008/10/16
經營之神王永慶美東時間15日上午不幸病逝美國紐約,根據了解,台塑集團上下強忍悲痛情緒,加緊籌備治喪事宜。初步規劃,王永慶靈堂將會設在王永慶一手創辦的長庚大學。
1917年1月18日生於台北市的王永慶,15歲就輟學當學徒。奮鬥事業長達一世紀的王永慶,最引人樂道的就是他在16歲就開了一家米店,對客戶服務周到、用心勤奮。而王永慶也在1954年創辦台塑公司,54年後的今天,台塑集團員工超過七萬人、2007年稅後純益高達2190.77億元,已經是台灣最大民營企業。
不過,台北時間今天上午卻驚傳王永慶在視察業務行程中,感到呼吸不順而緊急送往紐澤西的醫院,並在美東時間15日9點38分因心肺衰竭病逝,享壽92歲。王永慶家屬得知狀況後,都非常震驚和哀戚。而台塑集團在16日上午10點10分也主動發出新聞稿表示,王永慶係於睡夢中安詳辭世。
◆ 王永慶過世 留下經營之神美譽
中央社 2008.10.16
(中央社記者張均懋台北2008年10月16日電)王永慶自1954年創立台塑企業以來,迄今集團關係企業遍及海內、外各地達百餘家,集團營業額規模逼近新台幣2兆元,居台灣最大民營企業,王永慶終其一生強調以「追根究底、實事求是」態度經營企業,為他贏得台灣「經營之神」的美譽。
王永慶追根究底的態度,讓他一生顯少出現失敗的投資,但也讓他一生都殫精竭慮在企業經營上,可說自從台塑企業成立以來,都未曾鬆懈過,不斷為企業成長與經營尋找出路。
王永慶當初在政府開辦小額貸款背景下成立台塑企業,在當時台灣沒有塑膠下游二、三次加工業環境下,台塑企業成立後10年內,都處在風雨飄搖的狀況。據王永慶對當時經營狀況的描述,是處處遭遇嚴酷考驗,稍有鬆懈隨時可能傾覆,甚至說台塑成立初期經歷過九死一生,也不為過。
台塑剛成立時,對要生產的聚氯乙烯 (PVC)原料一無所知,而且每天產量只有4噸,只稱得上實驗室的規模。台塑當時生產的PVC粉不僅成本偏高,品質也差,剛開始營運時連一噸都賣不出去,導致庫存堆積如山,幾乎難以為繼。
王永慶為了讓台塑能繼續營運,除改善原料品質外,更咬緊牙根四處張羅資金,設法擴充產能降低成本,在好不容易解決產能問題後,又面臨下游規模太小問題,使台塑生產的PVC粉沒有出路,在此情形下,王永慶於1958年創設南亞塑膠公司,投入PVC粉二次加工。
之後王永慶為進一步擴大下游規模,著手創設新東塑膠加工廠,推動三次加工產業成形。在新東塑膠加工廠解散後,工廠內部培訓的年輕有經驗員工紛紛自行創業,讓台灣三次加工業在短期內擴充至數百家,成為台塑生產原料的去化管道。
台塑企業自創立後歷經10餘年的動盪過程,企業的根基才漸漸穩定,脫離動盪不安的險境。
王永慶熬過創業時的艱辛,使他深刻體會出「天下沒有容易的事,但也沒有做不到的事」心境,這對他後來在面對困境時能無所畏懼,並以堅定信心克服難關,有著相當重要的啟發。
舉世譽為工程奇蹟的六輕計畫能夠成功,與王永慶早年創業困苦時所磨鍊出來的心境密切相關。
王永慶相當認同「創業不易,守成亦難」的道理,認為經營者一旦在經營態度有所鬆懈,即可能引發衰敗的危機。
他經常提醒台塑集團各級幹部,「管理合理化」是永無休止的追求過程。他認為,企業組織應該維持人與事精簡,如果違反精簡原則,可能導致效率低落的後果。
王永慶晚年投資興建的六輕石化工業區,為台灣石化業及土木工程創造了一項世界奇蹟,也讓王永慶攀向事業頂峰。六輕在建造過程面臨諸多嚴厲考驗,王永慶以過人毅力,進行抽砂填海造陸工程,將一片汪洋滄海變成東南亞區域的石化重鎮。
統計六輕迄今4期工程投資額達新台幣5744億元,生產總額達新台幣1兆元規模,其所帶動中下游相關產業產值更為可觀。據台塑集團內部估計,六輕投資案對國內生產毛額貢獻達6到7個百分點,並創造了全國75萬個工作機會。
從王永慶成立台塑企業迄今,台塑集團乙烯年產能達500萬噸 (含台塑美國公司產能),已列為全球前10大國際級乙烯生產廠商,PVC年產能達250萬噸,更攀升至全球第二大PVC生產廠地位。
六輕計畫的完成,讓台灣在乙、丙烯等上游石化原料達到自給自足局面,甚至有餘力可以供應出口,大幅提高了台灣在國際石化產業上的地位。
由王永慶主導下的台塑集團對台灣石化業的貢獻,有目共睹。
◆ 王永慶逝世 台塑四寶跌停
自由時報 2008.10.16
〔本報訊〕受到美股全面重挫影響,台股開盤立即重跌177.19點,加權股價指數成為 5069.07點。而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在美逝世的消息一傳出,使得台塑四寶的股價也造成衝擊,包括台塑(1301)、台化 (1326) 、南亞 (1303) 、台塑化 (6505) 開盤皆全面跌停,一片慘綠。
雖然台塑集團也立即發表聲明稿表示,王永慶為了確保台塑企業的永續經營,於民國95年指示成立行政中心,由7位企業資深領導幹部擔任委員,負起企業經營督導重任,運作2年多以來,已能承擔重責大任,帶領台塑企業繼續穩健向前邁進,但是否有穩定投資人的信心,就等待收盤見真章。
◆ 台塑七人小組:將帶領台塑持續前進
中央社 2008.10.16
被譽為經營之神的王永慶,美國時間15日凌晨在美國辭世,92年「勤勞樸實」人生劃下句點,台塑集團近10萬名員工同感哀戚,台灣則失去一位終身為台灣經濟努力、關心國是的長者,台塑集團七人決策小組上午緊急開會因應,強調不負創辦人王永慶的期待,將帶領台塑繼續穩健向前邁進。
台塑集團企業行政中心上午發布新聞稿指出,王永慶十一日赴美視察業務,在美國十五日凌晨在睡眠中安詳辭世。創辦人王永慶在民國四十三年創辦台塑企業,迄今五十四年,長期盡心竭力開創事業,並且不斷締造佳績,為國家經濟作出重要貢獻。
王永慶為確保台塑企業永續經營,民國九十五年指示成立行政中心,由七位企業領導幹部擔任委員,負起全企業經營督導重責,運作兩年多以來,幸不負王永慶所託,已能承接重責大任,帶領台塑企業繼續穩健向前邁進。
台塑集團表示,今年台塑企業全體同仁將持續秉持王永慶「勤勞樸實」精神,共同努力以赴,創造企業良好績效,以求不負王永慶的期待。
根據中華徵信所2007年資料,台塑集團員工總共有9萬5538人,營收總額是新台幣1兆9674.38億元,資產總額2兆4623.97億元,去年是台灣最會賺錢的企業集團,稅後純益高達2190.77億元。
◆ 王永慶辭世 美台塑集團完成接班
中央社 2008.10.16
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今天上午在美國新澤西州辭世,享壽九十二歲。王家親人下午急赴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辦理死亡證明書驗證,遺體晚間將由長榮班機運送回台灣。
根據相關人士透露,王永慶在睡眠中突然喉嚨有痰,無法吐出和吞嚥,緊急送往新澤西州一家醫救治,九時三十八分因心肺衰竭過世。夫人李寶珠一直隨侍在旁。
由於遺體由美運送返台需要相關證明文件,今天下午,王永慶一位謝姓親人趕赴紐經處辦理死亡證明書驗證,證明書上記載王永慶高壽九十一歲,但根據台灣人傳統習俗,應算是九十二歲。根據相關資料,王永慶生於民國六年一月十八日。
僑界知情人士指出,王永慶辭世消息只有親人及少數核心人士知悉,台塑美國相關企業員工大都不清楚。王永慶和李寶珠夫婦在雙十國慶後出國赴美考察,視察旗下的生產線和產房,原本預計停留七到十天,但今天卻傳出不幸消息。
台塑集團企業行政中心發布新聞稿指出,王永慶十一日赴美視察業務,在美國十五日凌晨在睡眠中安詳辭世。
王永慶在美寓所位於台塑新澤西州總部利文斯頓的附近。美國台塑集團大都已經完成接班,分別交由第二代及專業經理人管理。
※ 相關報導:
* 商業周刊 - 王永慶的 最後一塊拼圖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4017
* 篳路藍縷:王永慶開創石化產業王國之路
http://www.bookschina.com.tw/2183811.htm
* Smart智富月刊 - 台塑8寶超級會賺錢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5272
7 則留言:
王永慶今歸故里 經營之神也有壯志未酬
* 在美辭世 享壽九十二歲 王永慶今歸故里
* 一通電話 張榮發協助招魂運遺體
* 王永慶靈柩抵台 王文洋、王瑞瑜放聲大哭
* 安葬長永紀念園 風水寶地「蟾蜍穴」
* 大家長走了 台塑運動會停辦
* 馬英九:跑完5000公尺 他意志過人
* 王作榮:王永慶成功的十四個理由
* 劉震濤:台塑以人為本精神 大陸企業典範
* 王永慶興學辦醫 處處見大愛
* 在大陸 捐建萬所希望小學
* 在台灣 給原住民「釣竿」
* 學校地震成廢墟 一封信換來六千萬建校
* 黃德海:第二本傳記 王老看不到了
* 小米商創台塑 「追根究柢」致富
* 瘦鵝理論 從逆境打造台塑王國
* 用人見解 酒量好的工作能力比較強
* 管得細、重流程 醫師遲到罰錢
* 台塑午餐會報 主管都鬧胃痛
* 永慶永在 最長青的企業兄弟檔
* 王驟逝 集團市值一日蒸發600億
* 7人小組接班 老臣、二代共治
* 王家第二代合作 承襲長輩模式
* 重返台塑? 王文洋參加家族會議
* 縱是經營之神 也有壯志未酬
* 台商「王」遠見 拓荒大陸帶頭衝
* 海滄夢碎 寧波大乙烯成遺願
* 台塑打造兩岸石化王國 只差一步...
* 經營之神與國家的鬥爭
◆ 在美辭世 享壽九十二歲 王永慶今歸故里
【王莫昀、甘嘉雯/綜合報導】 2008-10-17 中國時報
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驟逝!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赴台塑美國總部紐澤西州視察,原本定十八日返台,不料,卻於美國時間十月十五日凌晨在睡眠中安詳辭世,享壽九十二歲,其大體已由夫人李寶珠、女兒王瑞華等親人護送自美返台,預計今日上午六時抵台。
台塑集團七人決策小組成員將在總裁王文淵帶領下前往接機,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表示,由於王家人希望在遺體運回台灣時,能在停機坪迎接,總統府也指示交通部,在王永慶的大體運抵台灣時,給予王家人通關禮遇,表達對王永慶的敬意。
王永慶大體將安放在長庚大學,並在長庚大學學生活動中心設置靈堂,從十八日上午八時起開放各界弔唁。
為緊急因應這項突發變故,台塑第二代接班的七人小組於昨日一早九時即全數進入公司開會,會議由王永在召開,不在七人小組之列的王永慶長子王文洋也與會,王家在台成員全數到齊。
王永慶十月十一日赴美,前往美國總部紐澤西州視察,由於身體虛弱,除了李寶珠外,女兒王瑞華與女婿楊定一也陪同前往。
台塑內部人士透露,王永慶在過世的前一天晚上,還與台塑高層主管在家裡共進晚餐,喝了些酒,談笑風生。不料到了凌晨,照顧他的醫護人員發現他身體發黑,沒有任何反應,經送往紐澤西住家附近醫院救治無效,院方於美國時間十五日上午九時三十八分宣告死亡。
由於今年五月王永慶出席廈門長庚醫院開幕典禮時,已經需要旁人攙扶,並需要輪椅輔助,外界即特別關注其身體狀況。惟台塑員工指出,王永慶身體雖然不佳,但每天下午都會進辦公室上班,十月十日還曾與台塑同仁一起用餐,不料,竟會在赴美訪察行程中辭世。
王永慶辭世的消息,台灣家人於台北時間十五日夜間即獲知,台塑員工則是在昨日一早上班才知道這個噩耗,雖然員工照常辦公,不過許多台塑老臣難掩神色哀戚,甚至掉下淚來。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在昨日發給全體員工一封信,強調對王永慶的過世雖萬分悲慟,但同仁們應化悲傷為力量,齊心努力,繼續打拚。經營之神驟逝,留下許多未完成的夢,待接班人完成。
王永慶近年來最掛心的就是兩岸三通,馬英九上任前,向王永慶請益時,他即一再強調希望兩岸趕快通,馬政府五二○上任後,便積極推動兩岸三通,眼看這個願望即將在十月底「江陳會」後,水道渠成,只是王永慶卻看不到了!
王永慶遺憾還不止於此,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大陸領導人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台灣廳會見王永慶,並交代隨行官員要配合王永慶,推動「九○一工程」即後來的「海滄計畫」,不料,前總統李登輝上台推動兩岸「戒急用忍」政策,讓這個面積相當於六輕十倍大的投資案胎死腹中。
其後,王永慶在大陸寧波推動大陸一貫石化園區「大乙烯」大計,也因政府遲未開放輕油裂解產業西進,未能如願。
未能將石化版圖成功擴及對岸,將餅做大,應是「經營之神」心中最無法釋懷的遺憾。
展望未來,台塑集團第二代接班人要接手王永慶未完成的重要計畫,除了大陸石化產業的布局外,還有須面對棘手環評問題的台塑大煉鋼廠、六輕五期擴建,以及華亞科與南亞科是否要增建十二吋廠等難題。
◆ 一通電話 張榮發協助招魂運遺體
【曹秀雲/台北報導】 2008-10-17 中國時報
台灣時間十五日晚間九時卅八分,經營之神王永慶突然病逝美國紐澤西,十六日凌晨,剛就寢不久的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猛然被一通響亮電話吵醒,張榮發一位友人告知他王永慶去世噩耗,並且希望張榮發的長榮航空能伸出援手,協助運送王永慶遺體,驚愕不已的張榮發聽了,長長感嘆一聲說:長榮一定盡全力幫忙!
王永慶突然過世消息,讓台塑王家人個個傷心得柔腸寸斷。但是,最麻煩的一件事,是如何把王永慶大體安然運送回台灣家鄉,當時,陪伴王永慶的李寶珠夫人,已經難過得幾乎無法言語,於是所有對外聯絡處理事宜,就全部交給當時也陪同王永慶一起到美國考察的大女兒王瑞華與夫婿楊定一。
王瑞華一度考慮要選擇長榮航空或是中華航空?正在舉棋不定時,妹妹王瑞瑜表示,她已經聯絡上長榮總裁張榮發,張榮發二話不說慨然承諾,願意盡一切力量協助讓王永慶大體與其家人,能盡快、順利、平安返回台灣。
張榮發連夜特別指示美國紐澤西的長榮航空主管,要全力協助王永慶的遺體運送,其中還包括中國人很在意的「招魂」風俗,都由紐澤西的長榮航空公司人員與美國相關航警單位溝通協調,於是在台北時間十六日的上午十一時,王家人在最短時間內,順利將王永慶大體送上飛機,從美國紐澤西運回台灣。
◆ 王永慶靈柩抵台 王文洋、王瑞瑜放聲大哭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綜合報導】 2008.10.17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遺體,17日凌晨五點五十一分,已由長榮航空班機運抵台灣,三娘李寶珠與三房長女王文華夫妻陪同返台,小兒子王文祥聽到消息也馬上自舊金山返國,長子王文洋攜子女在桃園航空站等候迎靈,王文洋見到父親棺材那一刻,百感交集,痛哭失聲;妹妹王瑞瑜,更是哭到要人攙扶,隨時會倒下。 棺材送到長庚大學時,弟弟王永在也哽咽無法自以,不停的哭喊「阿兄」。
王永慶靈柩凌晨抵台 長庚大學設靈堂
【記者陳俍任/台北報導】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在美過世,昨天由三娘李寶珠與家人護送靈柩,從新澤西紐瓦克機場搭乘長榮班機,預訂今天凌晨六時返抵桃園機場。
據了解,王家在第一時間快速辦理通關與檢疫文件,長榮七七七客貨機,把王永慶的靈柩安置在下貨艙的專櫃,溫度也調到比正常貨艙低。據透露,政府為了表達對經營之神的尊崇,靈柩運抵台灣後,將禮遇快速通關。
靈柩下機後將先移到倉儲,隨即舉行簡單迎靈儀式,並趕在上午七時移到林口長庚大學活動中心靈堂。負責運送的長榮航空非常低調,表示尊重台塑集團與王家隱私,未透露細節。
航空業指出,依國際航協規定,從美國以航空運送靈柩的費用依貨運算法計費,每公斤十二美元,若以較重的銅棺運送,五百公斤重,一趟運費約要台幣廿萬元。
◆ 安葬長永紀念園 風水寶地「蟾蜍穴」
【聯合報╱記者孟祥傑、何明國、潘欣中/連線報導】 2008.10.17
台塑集團前年初向營建署申請,將台北縣泰山鄉的「南林工業區」約五點零四公頃工業用地變更為殯葬用地,前天創辦人王永慶驟逝,即緊急將細部計畫送營建署審查,並將墓園定名為「私立長永紀念福園」。
內政部官員表示,變更都市計畫的作業程序要一個半月左右。台北縣政府表示,只要營建署審查通過並公告,縣府將儘快完成土地變更、環評及殯葬許可審查,最快明年農曆春節前,就可讓台塑集團動土興建墓園,讓「經營之神」早日入土長眠。
王永慶的靈堂將設在長庚大學學生活動中心,台塑總管理處總動員,徹夜督導布置,主管和員工今天上午六時卅分將在長庚大學迎靈。
根據台塑集團提出的規畫,墓園初步規畫為納骨塔區、土葬區及樹葬區共六千五百六十七個塔位及墓塚,另設管理中心、台灣塑膠工業文化館、民眾活動中心及圖書室等。
【記者盧禮賓/台北縣報導】王永慶將長眠的南亞塑膠公司林口廠北側墓區,是風水師眼中聚財的寶地「蟾蜍穴」,可旺後代子孫,是企業家最喜愛的陰宅佳地。
將取名「私立長永紀念福園」的王永慶墓地,位在林口台地邊緣,居高臨下,大台北盆地景致盡收眼底。
風水師指出,這塊基地坐西南朝東北,展望大台北盆地,屬於陰宅風水上的坤艮向,地點絕佳,是陰宅風水屬東方不敗的「大三元地」。而且地形貌似蟾蜍,為一「蟾蜍穴」,可旺後代子孫,能幫助下一代穩固家業。因為蟾蜍在風水上是會咬錢的動物,這樣的地形能招財、聚財。
台塑集團申請變更為殯葬設施專區的基地,坐落在明志科技大學後方的林口工業區,位在南亞塑膠林口廠北側廠區內,面積五點零四公頃,現為停車場和空地。
根據初步規畫,墓園設計融合現代墓園及景觀公園,地內將有四百七十四個墓位,還有管理中心、停車場、以及三萬四千多平方公尺綠地。
◆ 大家長走了 台塑運動會停辦
【聯合報╱記者陳曼儂╱台北報導】 2008.10.17
王永慶日前才以台塑集團創辦人身分發函邀請各界參加十一月八日的台塑運動會,但日前他在美國逝世,台塑集團昨天決定,取消今年的員工運動會。
每年的員工運動會向來是台塑的盛事,以前大家長王永慶還會帶領所有員工跑五千公尺,更是活動高潮,但這幾年王永慶只出席、不跑了。
台塑內部表示,因為王永慶突然逝世,台塑集團認為不適宜舉行運動會,決定停辦。這是台塑歷年來第二次停辦運動會(前一次是因SARS停辦)。
去年台塑運動會也是王永慶主持,因為前一年已交棒,他只簡單致詞一分鐘。去年是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第一次鳴槍、由副總裁王瑞華帶領員工跑五千公尺,象徵「後王永慶時代」的來臨。
去年王永慶雖然略顯消瘦,但精神不錯,大會列隊進場時,王永慶還高舉帽子向運動員致意。
◆ 馬英九:跑完5000公尺 他意志過人
【聯合報╱李明賢、李順德、李光儀/台北報導】 2008.10.17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辭世,馬英九總統昨天以電話向王家表達最深的哀悼,馬總統推崇王永慶對國家的卓越貢獻,足以代表台灣的核心價值。馬總統也回憶兩年前的台塑運動會後,他獲邀與王永慶及夫人一起吃蚵仔麵線,對於王氏夫婦生活的儉樸,印象深刻。
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說,為表彰王永慶對台灣的貢獻,總統府正研議褒揚。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親自打電話給台塑企業總裁王文淵,表達對王永慶過世的哀悼與不捨,對王永慶一生對台灣的貢獻,表達高度敬佩。
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昨天表示,王永慶的精神就是最珍貴的台灣精神,也是現代年輕人學習的榜樣,王永慶是一位功在國家的企業家。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推崇王永慶堅持的企業經營理念,足為後世典範,王永慶過世是台灣經濟發展經驗傳承的一大損失。
台中市長胡志強說,王永慶勤勞樸實的精神非常讓人敬佩,「王先生雖然不在,但是精神會一直傳承下去。」
三二二大選後,馬蕭四月初曾主動前往台塑總部拜會創辦人王永慶,以實際行動表達對於經營之神的重視。馬總統昨天形容,他與王永慶相交二十多年,年紀雖差距三十幾歲,算得上是忘年交。
馬總統表示,過去二十幾年間,他曾參加十多次台塑員工運動會,與台塑員工一起跑五千公尺長跑。對高齡的王永慶過人意志、嚴謹紀律及充沛體力帶領台塑員工跑完全程,極為敬佩。
馬總統指出,王永慶對於兩岸關係朝向和平繁榮的真知灼見,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大聲疾呼,令人由衷佩服。王永慶在大陸捐設一萬間小學「希望工程」的大手筆,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
◆ 王作榮:王永慶成功的十四個理由
【聯合報╱記者林新輝記錄、整理】 2008.10.17
前陣子我從報紙看到王永慶要去美國,心想這麼大把年紀,幹麼非要去美國不可,昨天上午得知他在美辭世,我一把老淚不聽使喚掉了下來。
我脾氣一向不好,遭到很多人排擠,但王永慶一直不嫌棄我。我進了書房,想了一個上午,理出以下十四點,我稱之為「王永慶成功的一生的基本哲理」,代表我對這位交情近一甲子的老友思念。
第一、他是一位有頭腦又富冒險精神的企業家。民國四○年代,我在經合會工作,王永慶拿著一只包包,裡面裝滿他的畢生積蓄到經合會,當時什麼是PVC都不懂的他,一口氣冒險接下(編按:當時政府擬建立PVC工業,但客觀環境是沒人懂,也沒有資金),造就今日的台塑王國,換作是我王某人就不敢,可是王永慶有一顆冒險的心,他敢。
第二、願意接納雅言。我講兩則小故事,大陸剛開放,王永慶有一天問我,台塑到大陸投資好不好?我說,大陸經濟發展有前途,很適合投資,但不要太張揚,低調悄悄去就好,王永慶聽進去了。還有一次,我跟王永慶說,美國有許多成功的企業家捐錢辦教育,你也可以拿錢出來辦一所大學,為台灣育才,王永慶就真的開辦長庚大學。
第三、用功不倦。我是怎麼知道王永慶很用功?有一次他跟我說,會把我寫的文章剪下來放在床頭,到了晚上就寢時,拿出來閱讀。王永慶雖然只念小學,但包括塑膠的英文專有名詞及英文對話,他都能琅琅上口,證明他是非常用功的人。
第四、嚴以律己,家教甚嚴。我到王永慶家中作客吃飯,他的幾位小孩都會自動幫我和我太太添飯倒茶。我跟王永慶談到國家或經濟大事,他也會叫小孩過來聽我分析講解。
第五、他總是默默行善。跟台灣人一樣,王永慶也有很強的省籍意識,但很少人知道,王永慶在大陸興學至少一萬所,據我所知,他辦校的錢都不是台塑公司的錢,都是拿自己的私房錢辦校。
第六、為人厚道,熱愛台灣。王永慶發現原住民的生活很苦,特地在他創辦的長庚護專招收原住民生,而且全部免費,有人批評王永慶是貪圖廉價勞工,實在胡扯,沒良心。王永慶是這樣熱愛台灣,不像有人整天講愛台灣,卻把錢匯到海外。
第七、不沾政治,不搞意識形態。現在有一些企業家專搞台獨,也有一些企業跟國民黨走得很近,但王永慶從不來這一套。
第八、正派經營,不搞官商勾結。這兩天報紙上報導一堆企業搞政商勾結,王永慶從不做這件事,你們有聽過王永慶搞政商勾結嗎?
第九、不對抗政府權威,恪遵法律。
十、了解勞資和諧,重視員工福利。寧可自己吃虧,也要處處為員工權益著想。
十一、不會剝削衛星工廠。從來不會仗著自己的權勢、地位,欺負衛星工廠,所以他們都樂於為王永慶拚命。
十二、不搞獨占,不以大吃小;十三、精通規模經濟;十四、重視企業文化。
大家都看到王永慶風光一面,其實他也有壯志未酬的一面。好久以前,我曾勸王永慶朝重工業發展,在台灣建立真正的重工業王國,可惜政府政策未能密切配合,也沒有給他機會,這個夢想,一直沒能實現。
◆ 劉震濤:台塑以人為本精神 大陸企業典範
【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台北報導】 2008.10.17
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長、前國台辦經濟局長劉震濤昨(16)日早上9時30分接獲記者告知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喪訊,非常沉痛。他指出,最近一次來台拜會王永慶是4月下旬,王永慶主動提議大陸國、民營石化業者到六輕交流,可以改進成本、提升經營效能,「王永慶展現無私精神,讓人十分感佩」。
劉震濤說,王永慶是在1989年11月30日首次登陸,當時他擔任國台辦經濟局長,負責接洽台塑在大陸佈局的經濟談判事務,隨後他在1998年卸任國台辦職務,轉任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長,迄今來台訪問八次,每次都必定拜訪王永慶,兩人相談甚歡,是好朋友,聞知噩耗,他相當哀傷。
劉震濤說,他最近一次拜會王永慶,是他在4月下旬受國策基金會邀請來台,當時王永慶身體硬朗,思緒敏捷,王永慶除了關注劉震濤與台塑集團合作撰寫台塑叢書的進度,兩人談話主題圍繞在大陸石化產業發展動態。
王永慶非常關注大陸石化工業發展,主動建議台塑集團的經驗可以讓大陸國營和民營石化業者到六輕學習、交流,願意把台塑集團如何降低成本的秘訣,分享給大陸石化同業,協助大陸石化業提高經營效能。
劉震濤感念地說:「企業界往往怕把經營的秘訣告訴競爭對手,王永慶卻展現出無私的高貴情操與高尚人格。」在王永慶提議之後,他已與台塑集團七人決策小組的王瑞華等人進一步商議,目前正在操辦此計畫。
劉震濤擔任台塑集團與王永慶研究叢書執行主編,這套叢書進行時,獲得國資委主任李榮融高度關注,李榮融是掌管大陸國營企業人民幣12兆元的「大總管」,親自參加叢書編委會,擔任主編,希望能從台塑集團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找出大陸企業進一步的發展道路。
劉震濤非常同意李榮融評價王永慶的話「王永慶走出一條中華民族工業化道路」,接軌國際的時間非常早,吃過的苦很多,在資源少和市場小的客觀環境下,始終艱苦奮鬥,自立更生,開創了石化王國,比歐美企業更有經營的切身感,更重視合理化生產方式,消除企業官僚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絕無僅有的企業家,可說是時代英雄。李榮融對王永慶高度推崇和尊敬。
劉震濤認為,王永慶是具前瞻眼光的企業家,能見人所不能見。也因此,王永慶1989年登陸後,看到大陸市場發展的潛力和歷史機遇,他深具兩岸格局,始終主張兩岸應儘速三通,並發展大陸佈局,為大陸經濟發展奉獻。
他在1989年首次登陸就帶著時任長庚醫院院長的張昭雄,提供醫院管理建言,並投資漳州電廠,貢獻福建省工業和農業發展。不過,具有兩岸格局的王永慶,19年來卻受困於兩岸政治僵局,導致廈門海滄計畫擱淺。劉震濤說,廈門海滄計畫受限於台灣當局不允許輕油裂解廠登陸,「算是王永慶的一個遺憾」。
劉震濤說,王永慶開啟新時代的經營理念,不像其他企業家滿口西方理論,台塑提倡「合理化管理」,強調調動人的積極能動性和責任感,追根究柢去追求生產合理化,反觀,大陸煤礦企業不斷出事,就是缺乏這份「以人為本」的企業精神。
◆ 王永慶興學辦醫 處處見大愛
【經濟日報╱記者陳亮諭/台北報導】 2008.10.17
王永慶生平創辦長庚大學、明志科技大學及長庚技術學院等學校 ,都以「勤勞樸實」為校訓及教育理念,他生前已辭去這三校董事長,由大女婿楊定一接棒。
台塑集團創設醫療與教育等公益事業機構,不以營利為目的;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但醫療設施嚴重不足,平均每萬人僅有病床數17床,導致「紅包文化」盛行,王永慶開辦以中低收入等弱勢族群為對象的長庚醫院。
王永慶不只是經營之神,對社會也頗多關懷,甚具慈悲心;他跨足醫療及教育界,將企業管理模式應用在醫院及學校,一樣經營得有聲有色。
前教育部長、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相當稱許王永慶辦學及醫療的績效與正派經營。黃榮村昨(16)日表示,王永慶節儉但不小氣,不吝於投資研究醫療或教育,每年捐50億元給他創辦的三所學校,只要求花的每分錢,要精準而且能發揮效益。
長庚醫院重視教學及臨床和基礎醫學研究,2005年投入遺傳基因工程、組織工程、分子診斷、B型肝炎、婦癌、器官移植、神經科學、整型顯微手術及心臟和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教學,經費超過13.5億元。
黃榮村觀察長庚出身的醫生,行事都具有重視效率的台塑風格;他表示「台塑能有令人難以超越的成就,其來有自。」
◆ 在大陸 捐建萬所希望小學
【聯合報╱賴錦宏】 2008.10.17
台塑集團故董事長王永慶在大陸有不少企業投資案,然而最被大陸媒體和網友念茲在茲的,則是大手筆捐贈卅億元人民幣,興建一萬所希望小學,並在今年四川大地震時率先捐出一億人民幣。
二○○四年,王永慶本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理念,提出多項捐贈項目,計畫金額達卅億元人民幣。主要集中在支持大陸的教育事業,捐建明德小學。到現在,已經立案或發包興建的有兩千三百所小學,已完成則有五百多所。
這些希望小學分布很廣,包括福建、江西、廣西、湖北、山東、四川等地,都是最貧窮、最偏遠的縣分。
王永慶還在祖籍地福建安溪捐建特殊教育學校,還捐贈一萬四千多套「電子耳」,幫助大陸聾啞兒童開口說話,僅此一項捐資即達十五億元人民幣。
四川大地震,王永慶以台塑名義捐款一億人民幣。大陸網友紛紛在網上高呼「希望王永慶長命百歲、兩百歲!」「王永慶足為大陸企業家做慈善的表率。」「向這個面善的老人家敬個禮!」。
王永慶的名聲,在大陸達到最高點。
◆ 在台灣 給原住民「釣竿」
【聯合報╱林新輝】 2008.10.17
前長庚大學校長張昭雄說,王永慶是原住民心中「永遠的vuvu(爺爺)。」
王永慶有一天把張昭雄找到辦公室說,政府官員忙著辦為雛妓而跑、為雛妓而唱,「沒效啦」,「我們要給原住民一支釣竿。」
「釣竿計畫」就是幫原住民學一技之長。張昭雄表示,當年長庚護專聯招分數很高,王永慶知道循聯招管道無法收到原住民學生,因此指派他跟教育部談判,學生的學費、師資、宿舍、零用費,全由長庚負擔,換取教育部同意長庚單獨招生。拖了三年多,最後由當時台灣省長宋楚瑜及前教育部長吳京協助,教育部終於同意「釣竿計畫」。
第一年原只招一百五十名學生,卻有八百多名原住民報名,王永慶說:「全部收」,張昭雄趕緊解釋於法無據,最後「超收」廿人。
有一天王永慶到學校巡視,看見原住民女學生在妥善照料下,個個亭亭玉立,很認真的跟他說:「我開始擔心原住民男孩子娶不到老婆,你趕緊幫我提出男生版的釣竿計畫。」後來明志工專也提出與長庚護專一樣的招生計畫。
張昭雄說,「釣竿計畫」已有四千多名原住民從長庚及明志畢業,有人當了護理長,許多男生則進入台塑六輕廠工作、或考取專業技照。
◆ 學校地震成廢墟 一封信換來六千萬建校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台中縣報導】 2008.10.17
位在台中縣新社鄉的協成國小九二一地震變成廢墟,家長會長花五塊錢寄了一封平信,向素昧平生的王永慶求援,換來六千萬元建校計畫;協成師生昨天人手一燭追思王永慶。
「五元郵票換來六千萬」,不但已成為協成地區傳誦至今的佳話。由於王永慶的堅持,協成國小是全國目前唯一使用一個馬桶造價一萬多元「防痔馬桶」的學校。
校長陳傳枝說,王永慶堅持廁所得用「防痔馬桶」時,大家都嚇一跳。王永慶說,他自己都用防痔馬桶,「好用且應教育孩子使用」,而不是怕麻煩。
協成村民常把王永慶掛在嘴上,因為當年是家長會長王來發花了五塊錢,寄了一封平信給王永慶,王永慶不久就承諾建校。
師生在追思會上拿著蠟燭默哀,輔導主任許玉鳳希望孩子聽王永慶的故事,心中也撒下善的種子,孩子聽著故事,眼紅了。
◆ 黃德海:第二本傳記 王老看不到了
【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台北報導】 2008.10.17
長期研究台塑集團與創辦人王永慶的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教授黃德海說,王永慶此次赴美考察金融風暴,金融風暴起源於衍生金融商品氾濫,台塑集團在王永慶掌舵下,不炒股、不炒房,從不投機,以勤勞樸實的精神,腳踏實地經營企業,是兩岸實業家永遠的典範。
黃德海表示,他前一晚驚醒兩次,昨天一早心情莫名沉重,突然接獲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病逝紐約消息,才知道原來自己有極深的感應,幾度落淚。
他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語帶哽咽地說:「出版第二本台塑集團叢書的作業太慢,要延到明年1月18日出版,沒來得及讓王永慶老先生看到,感覺很抱歉,也好遺憾。」
黃德海原是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研究員,去年升任經濟研究所副教授。早前在前國台辦經濟局長、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長劉震濤牽頭安排下,黃德海從2004年開始長期追蹤研究台塑集團和王永慶,每年都要來台灣一到三個月進行駐點採訪,是兩岸唯一得到台塑集團支持進行全面採訪和貼身觀察的學術團隊。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在2007年、王永慶90大壽時,出版台塑集團叢書的首本研究:「篳路藍縷:王永慶開創石化產業王國之路」。第二本書「合理化生產方式─台塑集團的管理變革」,預定明年1月18日出版。
黃德海今年5 、6月已來台進行第三本書「台塑集團社會回饋─以長庚醫院談起」的田野採訪;第四本主題是「總結篇─台塑永續經營理念」,全套叢書將彙整王永慶的「勤奮樸實」台塑文化,傳承給兩岸企業家。
黃德海認為,王永慶在台灣經濟發展崛起時代,蓽路藍縷,從賣米小販起家,打造出石化王國,進入世界前五百強,這是前所未有的偉大成就。他的過世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終結,不僅是台塑,也是台灣的損失,更是世界石化工業的損失。
黃德海認為,王永慶1982年修祖墳時,刻墓碑的詩句「含莘艱教耕,德配共勉撐;早學清苦經,勤勞樸實銘」,微言大義,貫穿王永慶一生的企業經營理念和精神。
黃德海曾數次與王永慶面對面訪談,他感覺到王永慶雖然清瘦,眼睛卻炯炯有神,總是專注傾聽,聽到有趣的數據和觀點,眼神發光,具有很強的穿透力,「讓人頓時感覺到自己的渺小」。不過,王永慶儘管貴為經營之神,卻非常謙和,對人一視同仁。
王永慶的觀點讓黃德海印象深刻。黃德海說,有一次提問台塑有沒有所謂的戰略目標、策略管理,王永慶回答,台塑只有計畫管理,沒有策略目標。因為策略目標是一種共謀,意在打倒敵人,台塑不求打倒敵人,只重計畫管理,求與下游共存共榮。
黃德海說,原本以為王永慶會成為百歲人瑞,因為王永慶祖母和母親都是百歲人瑞,王永慶擁有長壽基因,因此第一本書還歸納出「勤勞能長壽」的理論,卻沒想到王永慶先生走得這麼倉卒突然,讓人傷感。
◆ 小米商創台塑 「追根究柢」致富
【聯合報╱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 2008.10.17
從小米商到打造亞洲最大石化王國,王永慶一生的奮鬥充滿傳奇。他敏於觀察,早年貼心服務客戶,經營智慧始終是各界學習的目標。
他小時候家貧,念小學時每天還要做許多農務、家事。十五歲時立志到外地闖蕩,先是到嘉義一家米店當工人,一年後,他用父親借來的二百元做本錢,在嘉義開了家米店。
七十年前,商界完全沒有「客戶關係管理」的概念,但他早就熟知經營哲學,除了靠人情,還要靠勤勞、貼心服務。王永慶將客人家裡的人口數、訂米的數量作成紀錄,時間快到了就主動送上新米,透過這層勤勞關係,抓住了老客人,並增加銷售量。
當時米的品質不比現在,碾製後的新米往往夾雜許多砂礫碎石,王永慶和弟弟王永在深知「消費者不會喜歡偷斤減兩」,將米裡的雜物盡量剔除乾淨,同樣重的米,白米含量高於其他米店,價格卻和其他競爭者一樣,自然也鞏固了客層。這套系統和管理概念後來更成為王永慶經營醫院時供料管理的根基。
統一企業董事長高清愿對王永慶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重視效率和追根究柢、講究成本的精神。前經濟部長趙耀東曾說,「被王老闆(王永慶)看上的問題,不到水落石出,絕不罷休,這是王永慶經營企業最成功的地方。」但王永慶認為,追根究柢的作好基礎工作,雖然辛苦也最不為人知,卻是成功的開始。
他非常重視制度和流程,只要制度好,治理自然會好。民國五十七年,台塑成立總管理處,不負責生產也不對外營業,四十年來卻替集團節省一百億元的開支。關鍵就在於總管理處跨越各公司,台塑、南亞、台化等企業只需要負責專業上的生產、銷售,但所有共同事務如人事、資產、工程和財務等管理,都由總管理處負責。
透過總管理處,王永慶兄弟的指令如臂使指,貫徹意志至每個部門。
◆ 瘦鵝理論 從逆境打造台塑王國
【王莫昀/台北報導】 2008-10-17 中國時報
十五歲即因家貧輟學的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創辦台塑企業的整個過程,處處遭遇嚴挑戰,但他確發揮「瘦鵝理論」,成功打造台塑王國,蛻變成為台灣經營之神。
「瘦鵝理論」是王永慶年輕時,於一次偶然機會,發現的一項經營哲學。
二次大戰期間,台灣人民都吃不飽了,更遑論自家養的雞鴨鵝,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王永慶發現鄉下每戶人家養的雞、鴨、鵝,因糧食短缺沒有足夠的食物,都骨瘦如柴,沒人願意收購,也注意到農民在收割高麗菜後,都將菜根、粗葉留在田地,任其腐爛,王永慶就試著結合菜根和粗葉,加上碾米廠買來的碎米和稻殼,磨碎了混在一起餵鵝,結果成功的養出肥肥的大白鵝。
於是王永慶大量向農戶收購瘦鵝,集中飼養兩個月後,等成了有七、八斤重的肥鵝再出售,結果發了一筆小財。
王永慶認為,當時在日本殖民統治又遭遇戰爭下,台灣百姓實在無法完全施展拳腳,隔絕於自我期望與理想之外,如同瘦鵝般,一旦重獲溫飽,很快就會恢生長與體態,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只要有機會,就能找到發展契機。
「貧寒的家境,以及在惡劣條件下的創業經驗,使我年輕時就深刻體會到,先天環境的好壞不足喜,亦不足憂,成功的關鍵完全在於一己的努力」,王永慶如此自況,並還曾與大陸領導鄧小平分享這個心得。
在篤信「瘦鵝哲學」的王永慶帶領下,台塑由年產量僅四萬公噸的PVC廠起家,一路向上游發展,完成垂直整合的石化供應煉,事業版圖也從石化擴及電子、醫療等範疇。
只有小學畢業的王永慶,經營米店致富後,以過人的眼光與膽識,在一九五四年用美國政府提供的七八萬美元援助金,投入完全陌生的聚氯乙烯生產行列,奠定台塑石化王國的基礎。
王永慶身後留下的台塑集團營收在去年已突破二兆元大關,穩居國內規模最大的製造業集團寶座,並擁有喊水會結凍的影響力。
其中麥寮六輕的設立,更是台塑發展的分水嶺,帶動台塑營收倍數成長的火車頭。
王永慶自己也不諱言,台塑若少了六輕,恐怕無法在國際石化領域,扮演今日舉足輕重的角色。六輕籌設過程一波三折,自申請到量產,前後耗費卅年,每每絕處又逢生,由此約略可窺見王永慶堅忍不拔的毅力。
很難想像王永慶一九五四年創辦台塑企業時,曾經慘到連一噸聚氯乙烯(PVC)都賣不出去,如今,經過逾半世紀的努力,台塑早已躍居全球PVC龍頭,穩居亞洲最大石化王國,王永慶因此站上國際舞台。無論如何,王永慶白手起家締造全球數一數二民營石化王國的成就,已成全球石化界不朽的傳奇。
◆ 用人見解 酒量好的工作能力比較強
【經濟日報╱文/邱展光】 2008.10.17
王永慶認為,酒量好的人,工作能力也比較強。因此,他不反對員工喝酒,有時甚至要員工把酒量練好。但其中也有例外,台塑最高顧問王金樹滴酒不沾,卻得到王永慶重用。王金樹在台塑企業的資歷僅次於王永慶、王永在昆仲,他並不是不喝酒,而是不勝酒力,一杯下肚,馬上就醉。有一次,王永慶宴請客人,並力勸列席的主管帶動氣氛,開懷暢飲,好讓賓客盡歡。起先王金樹不喝酒,但經不起「董事長」的勸酒,拿起酒杯,一飲而盡。喝完這杯酒後,王金樹癱了,這令酒量奇好的王永慶感到不可思議。經過這件事後,王金樹取得免戰牌,王永慶特准他往後可以以茶代酒。
◆ 管得細、重流程 醫師遲到罰錢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2008.10.17
曾經籌設長庚大學管理學院的台大副院長湯明哲指出,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的管理哲學很多都是自創的,企業很有制度化,避免人治,高層管理者都要隨時檢討制度「是否合理化」,這些讓王永慶成了台灣「經營之神」。
湯明哲在一九九五年一月回台籌設長庚大學管理學院,每星期都到台塑聽取該公司高專特助解釋企業制度達一年半,對王永慶經營理念有相當程度了解。他表示,王永慶管理靠制度,且管理很細,也很重流程,跟美國企業大不相同,美國的企業因為文化影響行為,台塑則靠制度。
他舉例,外科醫師如果遲到成本很高,但在美國,醫院不會將外科醫師不能遲到以白紙黑字寫出來,長庚醫院則會明訂外科醫師如果遲到要罰多少錢。
湯明哲指出,王永慶發現「買賣不對稱」,賣東西時要多賺一毛很難,但買東西要少花一毛較容易,因此對採購成本「抓得緊」。
以六輕發包種樹為例,發包前對於邊坡要種什麼樹比較容易活、可減少維護成本、要挖多少公尺等,相關人員都研究好了,包商不可能亂來;此外,台塑相關企業很多工程是「包工不包料」,水泥、鋼筋等都由台塑自己買,包工無法偷料。
湯明哲也表示,「一點一滴都追求合理化」也是王永慶重要精神,例如茶水間的電燈改採感應式,人進入燈才會開,至於廁所使用的水則為地下水。
王永慶愛問為什麼,喜歡追根究柢,要求員工也要「用心」思考,湯明哲說,長庚醫院某種藥物用量不穩,管理者發現原來是某位醫師很愛用,但該醫師出國時藥量就下降,最後,該藥物的訂購和存量和該醫師假期相連結。
不過,湯明哲認為,王永慶這種經營模式較適合台塑這種化工業,不適合所有產業,尤其高科技業要有較大的彈性。
長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吳壽山則指出,該校擁有跟台塑經營最多的教學及個案研究,共有六十個,其中三個已出書,包括談合理化、追根究柢及創新開發,由於王永慶的經營是台灣經驗代表,且具獨特性,年底前考慮陸續將這些個案上網。
吳壽山也說,王永慶將制度成功型塑成企業文化,上下都能徹底執行,令人敬佩,他的經營精神就是「勤勞樸實」、「追根究柢」、「止於至善」及「追求合理化」。
◆ 台塑午餐會報 主管都鬧胃痛
【聯合報╱記者陳曼儂╱台北報導】 2008.10.17
王永慶常常告誡員工,要吃苦奮鬥,等哪天有成就的時候,千萬不可以忘記那分苦楚,心裡要更加謙卑、行事更敦厚,一直念著困苦的過去,提醒自己不能忘本。
台塑員工回憶,王永慶非常念舊,譬如他有個老司機阿明,退休後被安排到台塑高雄廠當物料管理員,沒想到因為沉迷賭博,欠債後還把倉庫內的塑膠粉粒拿出去變賣,大家都以為嫉惡如仇、有話直言的王永慶一定會把他送警法辦;沒想到他狠狠地訓斥阿明要好好作人後,第二天還是讓他回公司上班。
員工說,雖然他對員工很好,但是工作歸工作,譬如現在決策小組中的楊兆麟就說過,儘管在工作上可以與王永慶反覆討論、暢所欲言,但是王永慶的一絲不苟,對於數字的追根究柢的個性下,台塑有名的「午餐會報」時,常常讓很多主管食不下嚥,就怕被追問答不出來而被王永慶大聲痛罵,很多主管都有胃病,醫生們都戲稱是午餐會報的後遺症。
台塑員工說,王永慶喜歡寫書,其中四本裝的「王永慶談話集」,曾花不少錢送給員工及親友,每次出書就會指示「只送不賣,員工每人一本」;但他不是為自己立傳,而是寫下平日的點點滴滴及感想。
◆ 永慶永在 最長青的企業兄弟檔
【聯合報╱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2008.10.17
台塑王國傳奇的主角不只王永慶一人,還有一個伴他創業逾七十年的胞弟王永在。王永慶嚴謹、小他五歲的王永在靈活,處世一方一圓,正好互補,這對兄弟相伴逾八十載,從不分家,可謂台灣史上最長青也最契合的事業夥伴。
近一年,王永在的健康狀況也不太好,昨天他聽聞哥哥在美國過世,一度放聲痛哭。
民國六年生的王永慶在三男五女中排行老大,原有一位相差兩歲的大弟王永成,接著才是民國十一年生的么弟王永在,只是王永成英年早逝,在三十三歲時因肺結核病故。或許正因如此,王永慶與王永在更珍惜彼此的手足情誼。
王永慶十六歲開米店,永成、永在就跟在身邊當夥計,位於林口的台塑企業文物館,以栩栩如生的蠟像,重現當年三兄弟在米店工作的場景,分工記帳、碾米和裝米。他們的母親、「台塑阿嬤」王詹樣曾評論自己的孩子,她說:「阿慶從小乖巧,阿在頑皮、但很聽大哥的話,兄弟合作事業,做得不錯,我很放心。」
王永慶任台塑企業董事長逾五十年,王永在也做了五十年的副董事長。他永遠保持「老二哲學」,甘於扮演折衝樽俎的角色。他說:「自己的阿兄,沒得嫌,聽不順耳的,轉頭就走好了。」
王永慶擇善固執,敢於批評時政,往往在王永慶說話得罪人的時候,王永在就得出馬私下調停。例如,王永慶不滿李登輝時代戒急用忍政策,多次出言抨擊,當時王永在就利用打球聯誼,緩和與前總統李登輝的緊張關係。
對外,王永在是王永慶的外交官;對內,角色互異,王永在總是扮黑臉。每年台塑工會爭取年終獎金,最初都是由王永在負責協調,通常工會提案會遭刪減,工會當然力爭,員工串聯齊聚總公司要求面見董事長,氣氛緊張到最高點,這時,王永慶出面,在工會和王永在的版本間折衷辦理,讓工會代表欣然接受。
王永慶是永遠的仲裁者,王永在則是永遠的執行家。麥寮六輕建廠時,沒人認為填海造陸可行,王永在銜命負責督工,每天通車往返台北及麥寮,終究使滄海成桑田,從此有「六輕總工程師」名號。每回憶及以往,王永在都會笑說:「阿兄交代,埋頭做就是了,哪想到海沙吃到飽。」
兄弟一路相伴走來,王永慶較為強勢,王永在會羨慕「阿兄」嗎?他說了這麼一段話,早年做木材生意時,要上山,要看著木頭確定順溪而下,「那麼危險的事,都嘛阿兄去,我才不去。」
王永慶人生最後的幾年,漸漸淡出幕前,台塑企業皆靠一步步奠下的體制運作,王永慶未間斷創業之路,像是發展再生能源、銀髮養生村、汽車、鋼鐵廠等。王永在則負責公務運作,偶爾代表對外發言,但重要決策一定和大哥商量,兩人到老合作默契不變。
◆ 王驟逝 集團市值一日蒸發600億
【聯合報╱記者許佳佳/台北報導】 2008.10.17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辭世,震驚各界。被視為是台股資優生的台塑集團,首度旗下個股全部被打到跌停;昨天台塑集團總市值蒸發了六百億元。
根據中華徵信所統計,台灣百大企業中,台塑是去年最會賺錢的企業集團,集團稅後純益高達二千一百九十億七千七百萬元。台塑集團知名的四寶:台塑、南亞、台化與台塑化,因配股配息穩健,是法人圈推薦長期持有的績優股。
近年來台塑集團跨足科技產業,包括南科、華亞科、南電等企業,迅速成為DRAM與PCB產業的股王。而台塑集團的版圖也從傳產擴張到電力、生技醫療、電子等產業,年總產值高達兩兆以上。
※ 哀悼行情。
◆ 7人小組接班 老臣、二代共治
【聯合報╱記者陳曼儂╱台北報導】 2008.10.17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驟逝,台塑高層昨天舉行緊急會議,由集團總裁王文淵發布「致企業全體同仁函」,強調七人小組可以穩定接棒,希望同仁們一起努力開創新局,不辜負王永慶的期待。
另外,台塑集團也強調,創辦人王永慶、王永在三年前已經交棒,七人小組接班全面啟動。二○○六年,由台塑行政中心正式接手運作,由「七人決策小組」繼續經營企業。信函中強調,為確保永續經營,七位資深領導幹部擔任委員,擔負起企業經營的督導責任,運作兩年多來已經能承接重責大任。
王文淵表示,王永慶一生自律,對於國家社會都做了很多貢獻,為人處事勤勞樸實、追根究柢的態度,以及無私奉獻社會的精神,已深入同仁的工作及生活中,希望大家能將王永慶的精神理念傳承下去。
七人小組包括台塑總裁王文淵、台塑石化董事長王文潮;台塑副總裁王瑞華,台塑總管理處副總王瑞瑜;還有三個老臣,分別是專業經理人台塑董事長李志村、總管理處總經理楊兆麟,以及南亞董事長吳欽仁。
這個名單的巧妙,在於「老臣和二代」間的和平共治,第二代間彼此有綿密的交叉持股,難以切割,除了平均分配家族權力之外,讓台塑集團不只是單純的家族企業,加入專業經理人讓管理階層和財務「共治」,台塑王國權力平衡、沒有獨大的勢力。
雖然早就宣示權力下放,但其實王永慶並沒有把手完全放開,重大決策權仍是要透過他的審核,儘管九十二歲高齡,身體無礙時仍天天進公司報到,甚至他的最後赴美行程也是視察業務,可說是一輩子都在衝刺事業。
◆ 王家第二代合作 承襲長輩模式
【經濟日報╱記者 邱展光、陳秀蘭】 2008.10.17
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辭世,但並不會動搖家族在集團的地位。王永慶在生前就與弟弟王永在家庭會議上取得共識,總裁王文淵位階就如同王永慶、副總裁王瑞華則像現在的王永在。
台塑企業與一般企業不一樣。王永慶在兩年前就安排行政中心小組預備接班。歷練兩年下來,決策小組運作已相當稔熟。這個特別組合就像是王氏昆仲領導,行政中心承襲第一代的領導模式,帶領著台塑企業營收邁入2兆元。
其實台塑會成立行政中心,就是擔心出現「萬一」的情況。王氏昆仲退居幕後,七人小組接班,即使王永慶辭世,台塑企業經營管理仍如同往常運作。
王永慶辭世後,依目前浮現的人事布局,他的夫人李寶珠體系在企業著墨頗深,除大女兒王瑞華擔任行政中心副總裁,還擔任海外事業部負責人。
二女兒王瑞瑜不僅是七人小組成員,更擔任總管理處副總經理。三女兒王瑞慧除擔任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決策執行委員會副執員外,還兼負責大陸洛陽飯店營運及華陽基金會管理事宜。而四女兒王瑞容也在長庚醫院服務。
王永慶過世後,最令外界重視是二房大兒子,即王永慶的長子王文洋是否重返台塑企業接班。王文洋十年前離開台塑企業並創宏仁集團,目前已在大陸打下一片江山。從目前跡象觀察,王永慶生前與王文洋相處陷於冰點,未來重返台塑企業的可能性不高。
但是,王文洋若能重返台塑企業,並將宏仁集團併入台塑體系,對台塑集團將有加分效果。因為宏仁目前在大陸的事業,幾乎與南亞塑膠經營的項目雷同,雙方若能合併,勢力與規模將如虎添翼。但是台塑企業相關主管認為,可能無從併起。
王永慶的小兒子王文祥長期居於美國,目前擔任J-M塑膠公司總經理,是美國規模最大的塑膠加工廠商之一。兩年前,王氏昆仲退居幕後,J-M劃歸給王文祥經營、負責。
◆ 重返台塑? 王文洋參加家族會議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2008.10.17
台塑企業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突然辭世,其長子宏仁集團董事長王文洋昨(16)日出席由台塑企業總裁王文淵召集的家族會議,讓王文洋重返台塑集團接班之路,露出一線曙光。
王永慶傳出辭世後,一早宏仁集團位在民生東路的辦公室立即擁來大批記者想採訪王文洋。外傳王文洋9時不到就進入辦公室開會,隨後王文洋座車就空車駛離大樓停車場,直到中午過後,王文洋的秘書才證實,王文洋已不在辦公室。
宏仁集團一位員工表示,王文洋個性隨和,開會時還不時會聊起家人,王文洋不僅曾經語帶愉悅的談到奶奶活得很長壽,也在會議中聊到父親王永慶,預言他再活五至十年,應該沒問題。所以昨天傳出王永慶過世消息後,宏仁集團很多員工都感到很驚訝與難過。
王文洋自從13年前和呂安妮傳出婚外情後,不僅打斷王永慶接班部局,也讓父子兩人幾乎形同陌路,直到近兩年王永慶邁入90 高齡後,王文洋才偶爾回到家裡和父親聚餐。
王文洋離開台塑集團後,和大陸前領導人江澤民的兒子江綿恆共創宏力半導體,在台灣沈寂很長一段時間後。王文洋2007年起再度活躍國內政商圈,他除召開研討會,呼籲國人發展生質能源及國際醫療,更在政商學界的簇擁下,一度傳出有意參選總統。
身為王永慶的長子,王文洋昨天神祕消失,事後證實他趕赴叔叔王永在家中,參加家族會議,身為王家一分子的他,似乎也再為他能否重回台塑集團接班,增添些許曙光。
【記者曹正芬、王皓正/台北報導】王永慶二房家族威盛集團董事長王雪紅昨(16)日告訴公司主管,父親在美國辭世,讓她感到震驚、也很傷心。目前王雪紅在國外,預定今天返台。王永慶的外孫、威盛總經理特助陳主望目前在大陸,他聽到這個消息時說:「我很難過,已不知該說什麼?」
台塑集團二房體系在國內科技業撐起半邊天,其中宏仁集團董事長王文洋在南亞塑膠期間推動成立南亞科技,為台塑集團進軍電子業打前鋒;王雪齡則與丈夫簡明仁創立大眾電腦。至於王雪紅創立的威盛、宏達電,先後都成為台股股王。
大眾電腦員工昨日轉述,王永慶的過世,王雪齡哀痛不已,朋友及員工也相繼表達慰問之意,公司將配合王永慶家族的想法,決定是否參與或舉行哀悼儀式。
威盛集團在大陸布局既深且廣,國台辦高層昨天發傳真慰問王雪紅,還有不少大陸客戶表達悼念之意。王雪紅的丈夫、威盛總經理陳文琦在台灣,但對此事相當低調,不願談到太太娘家的事情。
自從王永慶交棒後,王雪紅經常被問到是否會回到台塑集團。她總說:「自己的專長是科技,沒有回台塑集團的打算,我相信台塑集團接班人布局是很有制度。」王雪紅雖不在台塑集團,但和王永慶走的很近,二房家族子女各有事業,但常聚會,相當團結。
◆ 縱是經營之神 也有壯志未酬
【聯合報╱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2008.10.17
王永慶雖被稱為經營之神,但他一生也有未竟事業,留下遺憾。他生前一直希望能圓大煉鋼廠的夢,但台塑位於雲林的大煉鋼廠環評沒有過關,一九九○年初在大陸海滄的石化特區也因政府施壓硬生生叫停;在大陸寧波的大乙烯計畫也因政府遲不開放、以及大陸合資談不攏而停止。
幾個月前,台塑集團又大張旗鼓宣布越南河靜大煉鋼廠投資案,不過,越南投資案的土地開發遭遇當地住戶阻撓,目前還未能解決。
搶搭全球鋼鐵業難得一見的大行情,王永慶三年前即提出投資新台幣一千三百七十億元打造雲林台塑大煉鋼廠計畫,但三年過去了,雲林大煉鋼廠投資案進度卻不順利,目前處於二階環評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在大陸學者出版的王永慶傳記中,王永慶首度透露,一九九○年初的海滄計畫,是在當時行政院長郝柏村祭出三條禁令後,不得不叫停。當時政府揚言,如果台塑跟大陸簽署海滄計畫協定,行政院將停止台塑集團旗下的台塑、南亞、台化的股票交易,勒令銀行與台塑集團的資金往來,並限制台塑高層人員出境。王永慶不得不放棄海滄計畫。
另外,他雖然一手擘建台灣的石化王國,但他的事業雄心並不止於此。原本他還希望涉足大汽車廠與水泥廠,只是事與願違。這些計畫不是慘賠多年而結束營業,就是在規畫階段即遭封殺。
王永慶為一圓大汽車廠夢想,一九九八年創立台朔汽車,以自創品牌Formosa,推出國產轎車台朔一號Megnus與台朔二號Matiz。他原本希望能在兩岸汽車市場取得一席之地,但九年下來,竟慘賠近新台幣廿億元。
兩年前,台朔汽車增資六億元,並把賺錢的台塑貨運公司併入台朔,還新增史可達進口車代理業務,以及組裝DAF拖車頭。無奈國內車市陷入前所未見的低潮,讓Formosa品牌失去翻身的機會,迫使台朔決定停產。
另外,早在廿多年前,台塑企業就打算踏入水泥業。一九八三年,台塑提出總投資額達新台幣二百多億元的崇德水泥廠案,原已獲行政院工業用地複勘小組同意,沒想到隔年五月政府規劃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域定案時,把台塑已取得採礦權的崇德礦區劃入國家公園範圍內,水泥廠案在最後關頭遭到封殺,王永慶在台灣的水泥大夢就此夭折。
◆ 台商「王」遠見 拓荒大陸帶頭衝
【白德華/專題報導】2008-10-17 中國時報
九二高齡的王永慶辭世,震撼的不僅是台灣民眾,所有大陸網站,同一時間都有網民為他哀悼,顯見王永慶的精神已超越企業、超越兩岸。王永慶投資大陸,從形格勢禁的九○年代「海滄計畫」開始,更可窺見其深謀遠見。
九○年代初,記者首次前往廣州採訪「秋交會」,當時,大陸不管官方或國企,幾乎少有接待台媒的經驗。偶然機會,記者從毫無心防的中石化老總口中,得知王永慶前往海滄投資。
海滄計畫破局 地方官員不怪罪
獲知王永慶的「海滄計畫」消息後,記者隨後前往,「王董不久前才來啊!都談好了,準備八十億(美元)蓋石化廠,我們銀行還聯貸。」福建官員一五一十將王永慶的「九○一工程」攤在記者面前說,「喏,就這片土地。五米埋一地樁,地基勘探後就適合石化業,環評結果是西北風,對環境不會有影響…。」
十七年後,海滄不再荒煙蔓草,已成廈門、甚至福建省的驕傲、工業的搖籃。究其實,前兩年大陸當局願投資卅億人民幣蓋海滄大橋,若非當年王永慶的宏偉計畫,北京投下三億配合款整建海滄,海滄絕非現在這模樣。
九二年「海滄計畫」破局後,雖然犧牲了一位廈門市長鄒爾均,甚至朱鎔基為此事動怒,但當地官員一句「這不是王永慶先生的錯!」卻道出對王永慶的尊崇。
當年王永慶「毀約」錯不在己,大陸原欲歸還一千五百萬人民幣保證金,但王永慶決定一分三等,各捐五百萬蓋了海滄醫院、杏林眼科及集美大學教學樓,福建聽不到一聲關於王永慶的罵名。
王董魄力建設 五千民工蓋電廠
四年後記者因緣際會前往漳州,一探究竟王永慶委「華陽」開挖的後石火力發電廠。記者喬裝成台商前往「工地」考察,當地警衛及工地主任得知「台商」蒞臨,端茶倒水還陪同參觀。看著數千人的大工地及炸山場景,工地主任說,「只有王董才有有這魄力啊!」
王永慶的生意經,民工或許不懂,但在九○年代中期,一個工地能召集五千民工,找來東北、西北施工隊,開著比三層樓還高的怪手卡車,王永慶代表的就是「新世界」,一個讓中國人能富起來的新現象。
就像兩千年的郭台銘,「富士康」在大陸成為響叮噹名號。九○年代起,王永慶已在大陸成就了「台商」的另一新含義|勤奮、節儉、實業精神以及慈善。
為了解台塑集團如何塑造「台灣第一」,及王永慶的經營之道,北京清華大學在授權下,兩年前寫下第一本王永慶的口述歷史,終於透露了王永慶投資大陸的秘辛。
大陸國企掣肘 大乙稀王國夢碎
「如果來兩三個王永慶,兩岸事情就好辦了!」撰寫《篳路藍縷:王永慶開創石化產業王國之路》一書的清大研究員黃德海透露,這是鄧小平一九九○年十二月在人民大會堂第一次見王永慶時說的話。
選擇「六四」後不久投資,自有「經營之神」的盤算,但更是看準北京當時為吸引外商開出的優渥條件,如果多幾個王永慶當年能成功投資大陸,今天兩岸就不再波折叢生;但王永慶多起投資最終破局,卻也看出兩岸夾縫中求生存的不易。
「海滄計畫」成了福建最遺憾的記憶,寧波「大乙稀計畫」卻可能是王永慶終生最大的遺憾。
海滄計畫失利後,轉變成台灣的「六輕」,但王永慶以大陸為腹地垂直整合石化業上中下游的夢想,原以為本世紀初可實現,但沒想到大陸國有企業掣肘,讓王永慶獨資建造千億「大乙烯」夢想未能實現。
幫助窮人翻身 生平最敬鄧小平
曾有人問王永慶,一生中最尊敬什麼人?王永慶不假思索說:鄧小平。「因為鄧小平有遠見,讓窮困的中國人翻身。」但大陸官員說,王永慶也有遠見,八○年代台灣都還沒有電腦產業,他就提出要發展電腦業。(不久後,便投資電路板產業。)
數年前寧波考察時,王永慶及其弟王永在不止一次讚賞大陸官員,懂得「拚搏」。「前一夜才做完簡報,隔天一早便將厚厚的計畫書送到手上。」他豎起大姆指,「一晚沒睡,人家是副市長耶!」王永慶讚美的,不也是他自己的風格和精神。
◆ 海滄夢碎 寧波大乙烯成遺願
【經濟日報╱記者 劉煥彥】 2008.10.17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的大陸事業夢想,最引起各方矚目的莫過於廈門海滄計畫與寧波大乙烯,但前者因當時李登輝政府強力阻撓而胎死腹中,後者雖可能在年底前通過環境評估審查,但台塑能否按原先構想取得主導權仍不明朗。
根據2007年4月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發表的專書「篳路藍縷:王永慶開創石化產業王國之路」,1980年代末期王永慶看好鄧小平實行經濟改革,大陸經濟將快速起飛,決定提前西進卡位。
王永慶多次與石化下游廠商座談,感受到龐大客戶欲外移大陸的壓力,決定在大陸打造一座從煉油、輕油裂解、石化原料到下游加工等一體化的石化王國,搭配周邊的發電廠、船隊與醫院等建設,整體投資金額估計達70億美元。
不過,計畫曝光後,當時總統李登輝和行政院長郝柏村下達三大通牒。若台塑與大陸簽訂海滄計畫的協議,政府將停止台塑股票交易、下令相關銀行凍結台塑集團資金、與限制台塑集團高層主管出境等三大禁令。台塑企業為求生存,只得忍痛放棄海滄計畫。
儘管海滄計畫無法實現,繼2000年台塑的雲林六輕投資案後,在王永慶主導集團轉往浙江寧波投資100億美元興建石化專區,規模超過當年的海滄投資。
台塑大乙烯計畫原本要在寧波北崙石化區,獨資打造一套年煉量1,000萬公噸的煉油廠、年產120萬公噸乙烯的輕油裂解廠,和相關企業目前推動的石化生產線,能整合上下垂直整合的石化工業區,規模不亞於六輕。
不過該計畫引起大陸兩大石化集團強烈反對,希望大乙烯計畫改由大陸中石化集團主導,讓做事向來喜歡獨資的王永慶覺得「很沒趣味」。
◆ 台塑打造兩岸石化王國 只差一步...
【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曾梁興/台北報導】 2008.10.17
台塑企業集團在中國大陸浙江省寧波的大乙烯計畫,中共當局目前態度仍不明確,台塑集團在兩岸打造石化王國的宏願,只差一步就可完成。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仙逝後,心願成了遺願。台塑企業者集團高級主管說,若我國政府未核准赴大陸投資,若中共不同意獨資,大乙烯計畫就不會推動。
寧波石化園區一期工程已經全部完成,二期工程包括乙烯年產能120萬公噸輕裂廠,以及年產1,000 萬公噸各項油品的煉油廠,總投資額上看100億美元。
王永慶畢生的願望是創造一個海峽兩岸的石化王國,從上游到下游自給自足。寧波石化專區投的四座石化中間原料廠今年7月投產後,台塑在大陸石化業的布局,就僅剩上游的寧波二期大乙烯廠的環節。
去年年底有傳言指稱,大陸石化雙雄中石化、中石油強烈反對台塑獨資興建大乙烯計畫,甚至向大陸發改委施壓,迫使大乙烯計畫改由台塑與中石油合資,為了讓台塑大乙烯計畫成功闖關,王永慶5月初親自前往寧波實地了解。
寧波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副局剛勇表示,寧波開發區台塑大乙烯計畫前期工程仍穩步推進中,但大陸國家發改委方面尚無明確消息;他表示,台塑集團與國家發改委應該是按照大陸產業政策進行協商。
有傳言指出,由於大乙烯計畫涉及大陸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範疇,加上大陸中石化集團旗下鎮海煉化已興建煉油廠,至於生產乙烯的石化廠,大陸官方前後態度丕變,傾向不開放獨資,而是由台塑與中石油出資各半,並由中石油主導經營權。
台塑集團副總裁王瑞華今年中改口,表示「願意在掌握主導權的情況下成立合資公司」,台塑的立場軟化,讓外界預期寧波台塑大乙烯計畫未來可望敗部復活。
但新政府上台後兩岸關係逐漸正常化,有意將麥寮工業港將列入直航港口,台塑即使不推動大乙烯計畫,從台灣出口石化品到大陸,競爭力並不差,台塑企業的立場也變得更為堅定。
◆ 經營之神與國家的鬥爭
【顧爾德】2008-10-17 中國時報
一九九○年一月間,《新新聞周刊》封面出現一個爆炸性標題:「王永慶密訪福建省,六輕廠將設海滄」,這個新聞無疑宣告了台灣經濟進入了一個全新時代。對外而言,以「中國化」為主的全球化風潮,已吹進台灣最大的民營企業;對內而言,戰後四十年官商資本的共生關係,面臨了翻轉。
一九八五年,廣場協定(Plaza Accord)迫使日圓升值,引發了一連串的國際經濟大轉變,也改變了戰後全球整個分工體系。中國的改革開放,為全球增加新的生產基地。台灣產業西進,國內投資不振,一九八九年,台灣國內投資出現幾十年來最大幅的負成長。
「六四」事件原本延緩了中國改革開放,不料台港商人搶著登陸。當經營之神王永慶也動起這個念頭,這對當時受全球制裁的中國不啻為一大福音;而對台灣而言,王永慶若西進成功,將加速台商西進,也壓縮了台灣內部產業轉型的時間;就政治效果而言,也減少了兩岸互動的籌碼。
海滄事件讓台灣政府緊張不已,盡全力阻止王永慶登陸;中國則信誓旦旦,九月六輕用地要著手開發。六月間,王永慶訪問北京,剛上任的經濟部長蕭萬長緊急透過王、蕭兩人共同友人戴一義,赴北京轉達信件給王永慶。非常戲劇性地,王永慶改變了投資海滄的計畫。
到底台灣方面傳達了什麼訊息,讓王永慶回心轉意?當事人都不曾公開這個祕密。但事後的發展是,台灣政府積極幫台塑找地興建六輕,也造就了今天台塑在麥寮的石化王國。
這個發展代表了台灣戰後官商資本關係的大轉變。學者劉進慶曾探討公營資本與私營資本之間的互動關係,國家既管制、又扶持私人資本家。部分獲選受扶持的私人資本家逐漸坐大,也進入統治集團;另一方面,私人資本擴張的過程,也不斷和國家產生衝突。
「六輕」就是最好的例子。「六輕」興建問題的焦點,後來雖移轉到環保問題上,當台塑最初提出「六輕」時,阻力不是來民間而是國家。過去台灣政府一方面扶植石化產業,另一方面又控制石化產業的上游,因此輕油裂解是由國營的中油掌控。當台塑石化王國逐漸坐大,不再滿足於上游產業被中油控制,積極爭取設置自己的輕油裂解廠,一場國營資本與私營資本的鬥爭於是展開。一九八六、八七年間,台塑剛提出六輕計畫時,經濟部對其中部分項目的「效益」提出質疑,「敬告」台塑審慎行事,真正原因其實在保障中油的五輕。
在這場官營資本與私營資本的鬥爭中,台塑逐漸取得上風,最後更藉由全球化、產業出走的風潮,大舉逼迫國家讓步,麥寮投資案獲得政府大力支持,規模也從六百億擴大到三千多億。幾年來的發展下來,台塑已打敗了中油。
王永慶這位台灣民營企業的代表性人物,一生事業的發展,正反映出戰後台灣國家與民間資本的聯合與鬥爭。終其一生,這個鬥爭都持續進行著──每當王董事長發表「萬言書」,往往就是鬥爭激烈化之際。
這種鬥爭不只出現在台灣。當台塑好不容易突破台灣政府限制,要大舉進軍中國石化市場,提出了「大乙烯計畫」,不料中國官營資本發現有利可圖,要求由國營的中石控股主導計畫。過去萬般禮遇王永慶的中國政府,當自己站穩腳步,也要用國家的力量來限制台塑的全球化。
王永慶事業受到國家扶持,但他以出口導向為主的產業,不像金融、礦業等特許產業,對國家依賴度那麼高。當台塑提出海滄計畫時,和國家關係密切的工商大老辜振甫,公開批評王永慶的企業西進、「根留台灣」之說行不通。兩人當時的態度,也說明了他們事業的利益與國家密切程度的不同,非常值得玩味。(作者為專欄作家)
※ 相關報導:
* 王永慶的人生經營哲學
http://www.cw.com.tw/issue/wang/
* 近看王永慶的養生實踐(文/李瑟)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maintain.htm
他的坐息時間真的很特別,堅持晚上8:00以後一定送客,晚上從9:00睡到半夜2:30起來辦公,早上再從6:30睡到8:00就神采奕奕去上班,一天都很有精神。
國際媒體:王永慶 真正台灣之子
* 台灣企業魂 可以前無古人 不能後無來者
* 王永慶回來了... 王永在哭癱
* 選擇長榮 第一時間返台
* 王永慶靈堂 今起開放弔唁
* 林口或陽明山 長眠地尚未定
* 王瑞華 自責未照顧好老爸
* 二當家果敢 王瑞華宛如王永慶分身
* 王文洋談嚴父 「感謝他這樣對我」
* 文洋文淵頻互動 距離近了
* 王文淵統帥 七人領導定調
* 台塑集團7人小組模式 「適時微調」
* 王文淵忍住悲痛 關鍵時刻穩軍心
* 堅持美國行 成王永慶告別之旅
* 最後一夜 還關心金融風暴
* 心繫台灣放眼大陸 從不掛在嘴上
* 熱門話題:期待綠色的「經營之神」
* 熱門話題:把員工當資產 王永慶厲害
* 經營之神的憾事
* 國際媒體:真正台灣之子
* 他90多歲的背影 有種穿透力...
* 王永慶去世 威力橫掃書市 掀起熱賣狂潮
* 王永慶經營傳奇 書市熱賣
◆ 台灣企業魂 可以前無古人 不能後無來者
【陳彥淳/台北報導】 2008-10-18 工商時報
昨天清晨,6點20分,天色才亮,氣溫微涼,王家子女與台塑集團重要幹部,在桃園機場迎著辭世的王永慶遺體下飛機。
當王永慶的靈柩移到長庚大學的禮堂,弟弟王永在則是站在靈堂的前面,要迎接無法見最後一面的哥哥。只見王永在一看到兄長的靈柩,就忍不住哭喊「阿兄!」難以割捨的兄弟之情,自然流露,讓旁人也為之動容。
台灣多數的家族企業,少有兄友弟恭家庭和睦的;甚至先人屍骨未寒即見爭產醜聞,讓人對這些豪門世家的人情淡薄不勝唏噓。
與王永慶共同創業超過70年的弟弟王永在,其與兄長之情卻是久經考驗,兄弟之間互信極深。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盛讚王永慶,是一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企業家;如果,真如郭台銘所言,台灣偉大的企業家,真的只有一位王永慶,那以經濟立基的台灣,未來的前景恐怕值得憂慮。
在王永慶的安排下,台塑集團早已安排家族二代與老臣共治的七人小組,平穩接下集團經營大事。但在承平時期接班的第二代,能不能還有第一代蓽路藍縷胼手胝足,帶點草莽氣息從無到有的台灣創業家精神?
向來以勤勞樸實為企業經營標竿的王永慶,在創業過程中,塑造出讓業界難以企及台塑奇蹟,而歸納其成功的因素,就是以「勤勞樸實」的態度追求一切事物的合理化,並且以「止於至善」做為最終的努力目標。
台塑重臣李志村說,王永慶真的就是「一直做到死」;即使退居二線之後,每天一樣進辦公室會見訪客,批示一些重要文件,對事業經營之認真與用心,很難有人能比。這樣的堅持,放諸現在企業第二代,恐怕真如郭台銘所言:不但前無古人,也後無來者,很難有人能望及項背。
在優渥環境下長大的企業接班人,有著前人沒有的優點,外語佳、學歷好、懂品味,但是,對於王永慶強調的「一勤天下無難事」、「實實在在做事」,到底有多少體認,是否有足夠的毅力去面對困境?
對於「樸實」二字,現代企業接班人也有漸行漸遠的現象。王永慶創業過程中的誠懇實在,傳頌一時;早在他初入社會經營米店時,就謹記絕不欺人的信條,這對當前隱晦欺瞞消費者的各種生意手法,無疑又是另一種反諷。
特別是在美國金融風暴造成全球經濟衰退的當下,那些不斷包裝衍生出來的金融商品,讓多數投資人血本無歸,但衣著亮麗往來無白丁的那些銀行家,卻依然錦衣玉食,完全沒有任何反省的依然故我。
對這樣的企業經營者,王永慶曾痛斥為「沒有良心」。在科技泡沫期間,他就曾對科技業者高額分紅,卻無視股價重挫,而嚴辭批評科技業老闆。他認為,企業經營者應該要對得起股東,一定要以股東利益為第一優先。這樣的觀念,對以賺錢為考量的現在企業經營者,顯然,又是個值得重新省思的課題。
因此,郭台銘對王永慶的推崇,恐怕是以王文淵為首的台塑第二代,最應該戒慎警惕的大事;而所謂的「傳承」,應該不是僅只於接下台塑集團的經營權而已,真正該承接的是,王永慶所代表的企業家精神!
◆ 王永慶回來了... 王永在哭癱
【聯合報╱本報記者/連線報導】 2008.10.18
一聲「阿兄」,八十七歲的王永在淚如決堤,最敬愛的哥哥王永慶,再也不會回應了。
「經營之神」、台塑創辦人王永慶前天辭世,王永在傷心難眠,昨晨六時許,急赴設在桃園龜山長庚大學的靈堂。十三年前,他在此告別母親,如今要送大他五歲的哥哥最後一程。
昨天早晨略帶涼意,王永在拄著拐杖,行動已顯吃力,但他不顧親人相勸,硬要站著迎接哥哥的靈柩。
「創辦人到了」,王永在守候兩個小時,聽到哥哥「回來了」,望著緩緩移動的靈柩。在距離數公尺時,他撲身向前,用盡氣力大喊一聲「阿兄」,全身抖著,痛哭失聲幾乎癱軟。
載著王永慶靈柩的長榮班機,清晨六時卅分降落桃園機場。隨機護送靈柩的三娘李寶珠等人頻頻拭淚,通關時家人拿出王永慶的護照,請查驗員在護照上蓋入境章戳,查驗人員也依慣例蓋章,證明王永慶已經回國。
靈柩自飛機卸下,站在迎靈隊伍最前端的王永慶長子王文洋俯首痛哭,李寶珠輕拍他的肩膀;王永慶女兒王瑞瑜大哭頓足,難以抑制。靈車載著靈柩駛抵長庚大學,台塑員工、長庚醫院醫護人員及長庚大學師生上千人,神情肅靜,排在靈堂四周,最後一次迎接大家長。
李寶珠看到王永在,立刻上前相擁痛哭,王永在說:「嫂子,回來就好,回來就好」,一旁親人全都哭紅了眼。李寶珠在靈前向王永慶遺像跪拜,雙手合十、下跪、磕頭...,李寶珠一連磕了四次頭,神情哀悽,令人動容。
◆ 選擇長榮 第一時間返台
【聯合晚報╱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2008.10.17
「經營之神」王永慶辭世,遺體今天清晨已運回台灣,據悉,台塑先前除考慮華航或長榮航空載運之外,一度有意以專機載送;惟接洽專機較為耗時,而昨天長榮又有紐約直飛台北班機,經緊急連繫後,決定選擇長榮班機在第一時間載運返台。
根據中央社的報導,王永慶這次來美考察、住在女兒王瑞華位於新澤西州利文斯頓寓所,當地時間15日清晨七時許經家人發現呼吸道堵塞,無法吞吐痰,經家人緊急送往位於利文斯頓寓所不遠的聖巴納拜斯(Saint Barnabas)醫學中心,經醫生搶救無效,院方在9時38分宣布因心肺衰竭過世,享年92歲。
王永慶過世時,夫人李寶珠、女兒王瑞華及女婿楊定一等親人隨侍在側,悲傷不已。
王家隨即緊急接洽殯葬業者,同時拿到新澤西州政府衛生廳開立的死亡證明書,並前往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辦理驗證手續,以利載運王永慶遺體。
除少數核心高層官員外,台塑美國公司總部的員工15日晚上透過媒體也都獲悉大家長辭世消息,位於利文斯頓的台塑美國總公司16日一切照常運作,大樓外的企業旗幟以降半旗追念「大當家」,過幾天不排除舉辦追悼會。
已兩年未來美國的王永慶,這次偕同妻子李寶珠11日搭機來美,預定停留7到10天,視察台塑美國的生產線和廠房,並聽取簡報。
根據台塑美國公司網站,成立於1978年的台塑美國公司,目前一年營收超過40億美元,18個生產事業單位共計雇用員工約2100餘人。
◆ 王永慶靈堂 今起開放弔唁
【聯合報╱記者曾增勳/桃園縣報導】 2008.10.18
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的靈柩,昨天上午八時從桃園機場移至桃園縣龜山鄉長庚大學活動中心,當二房長子王文洋捧著靈位,三房長女王瑞華捧著黃花鑲邊的遺像,跟著扶靈的家眷步入靈堂時,在場人士無不肅穆哀容,悲痛飲泣。
長庚大學昨天一早下了場細雨,靈堂四周也齊聚悲慟的學子、員工、舊部與眷屬,很多人掩面哭泣,在悲傷的氣氛中,令人分不清臉上的是淚還是雨。
王永慶的靈堂,全部以紅、白蘭花布置,莊嚴肅穆;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宣布,今天上午八時起開放各界弔唁,且廿四小時全程開放。
一路護靈相陪的三房李寶珠,昨天與長女王瑞華、夫婿楊定一一下靈車車隊,就與所有眷屬跪倒,流淚哀泣。三房次女王瑞瑜不捨老父永別,悲泣頓足;她的堂哥王文淵不斷安慰,王瑞瑜仍不斷回望爸爸的靈柩。二房長女王貴雲也悲傷難抑,跪倒在地。
王永慶胞弟王永在率兒子王文淵、王文潮兄弟,與楊兆麟、李志村、吳欽仁等老臣,隨侍在側。李寶珠難捨情緣,不時俯跪長拜,王永在看到李寶珠,安慰她說:「嫂子,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王永慶停靈靈堂,也是十三年前王永慶母親、台塑「阿媽」王詹樣辭世的靈堂,如今王永慶也選在同一地點舉行告別式。
◆ 林口或陽明山 長眠地尚未定
【曹秀雲、甘嘉雯/綜合報導】2008-10-18 中國時報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的靈柩,昨(十七)日上午八時左右運抵長庚大學活動中心靈堂,今(十八)日上午八時起開放各界弔唁。治喪委員會基本上將會以台塑旗下相關企業主管擔任,王氏家族成員不在名單之列。
目前傳出,可能接治喪主委的人選,包括七人小組的三位菁英重臣楊兆麟、李志村或吳欽仁都有可能來擔任主委任務,也有一說,可能從台塑退休重臣中,尋找熟知王氏家族的賢達有份量人士來擔任。預計今日將會有明確人選名單出爐。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昨天在完成創辦人王永慶迎靈儀式後,率領集團七人決策小組,舉行記者會。他強調企業文化不會改變,但會做適度微調,並未明指決策小組成員是否改變。至於王永慶的長眠地,王文淵表示,因事出突然,尚未決定。
七人小組中除王瑞華、王瑞瑜,有五位成員出席記者會,包括王文淵、台塑石化董事長王文潮、台塑董事長李志村、南亞董事長吳欽仁、總管理處總經理楊兆麟,及主要事業體總經理等人。各界關注王永慶將安葬何處?王文淵表示,家族尚未決定,因創辦人突然過世,措手不及,目前屬意的地點有兩、三處,正在考量中。
包括開放外界弔唁多少天?告別式訂在幾日?也都還沒定案,只研討接機、報關及遺像等事,後續相關事宜,這兩天才會有結果。十八日上午八點起開放外界弔唁,原則上是廿四小時開放。
王永慶靈柩在昨日清晨六點三十分返抵國門,八點多運抵長庚大學靈堂安置,王家家眷、台塑老臣主管,一清早即已就緒待命,整個迎靈過程,進行得莊嚴肅穆並且充滿哀戚。
根據熟知王家的友人了解,有關治喪委員會名單,依據王氏家族與台塑集團低調的行事作風,其治喪委會人員,因為考量要讓台塑集團將近十萬名員工都能夠參加悼念儀式,因此主要的治喪委員將會以台塑集團的企業老臣、主管來擔當重任。王家人想法是,把事情做好最重要,其他問題,能夠單純就盡量單純化處理。
至於最後安葬地點也眾說紛紜,目前傳出有幾個地方列入考慮,首先被納入優先考慮的地點,是南亞塑膠舊有的林口廠北側特區。這塊地是風水師眼中的聚財寶地「蟾蜍穴」,有興旺後代子孫的庇蔭福澤,是風水極為看好的陰宅寶地。其一是陽明山王家墓園,這裡是王永慶父母王長庚父母安葬的地方,屬於王氏家族墓園,以孝順著稱的王永慶一度也把此地列入重要考慮地點。
◆ 王瑞華 自責未照顧好老爸
【經濟日報╱記者 陳秀蘭】 2008.10.18
「瑞華很自責,但這也不能怪她!」台塑石化公司董事長王文潮昨(17)日在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的移靈現場,看著堂姊王瑞華整個人幾乎瘦了一圈,神色,面目如槁灰,很心疼說出他的感受。
王瑞華昨天連夜護送父親王永慶遺體回國,整夜幾乎沒睡,強忍悲痛與班機的勞累,在靈堂現場,一一答謝前來弔唁的各界人士。
王瑞華整個人瞬間削瘦不已,整個人就像失了魂似的。但她仍強忍悲痛與身體勞累,對前來弔唁的政要人士,送往迎來,不知是眼淚早已哭乾了,王瑞華臉上,幾乎沒有一絲血色。
王瑞華是王永慶的大女兒,台塑企業主管說:「大小姐的沈穩個性,最像董座(指王永慶)!」。
的確,王瑞華承襲父親沈穩內斂個性,在家族許多場合,就像是個大姊,扮演著大姊,打理家裡的一切。
她,沒有王瑞瑜的撒嬌,率性。她責任心重,也是王永慶矚意她,放心她接班的主因。
80年間,王永慶因為政府反對他海滄計畫,心灰意冷之際,他赴美居住,並執行台塑美國廠建廠計畫,滯美期間,一直住在王瑞華家裡,而王瑞華也因為這樣的耳濡目染,最能深刻傳承到王永慶的勤勞樸實的經營哲學。
王永慶年屆90幾歲,王瑞華扮演長男的角色,與父親住在一起, 也負起照顧打理王永慶的健康重責。
這次王永慶堅持赴美,雖然家人擔心,尤其是高齡90多歲,長途飛行,即使健康的中年人都受不了。但是,王文潮說:「董座對美國廠有很深的感情,因為整個美國廠幾乎是他一手建立的,他對美國台塑每個廠的了解,不下於台灣。」他們也清楚,只要王永慶決定的事,誰也改不了。
但王瑞華對自己陪同父親赴美,健健康康出去卻突然辭世,自責不已。
◆ 二當家果敢 王瑞華宛如王永慶分身
【聯合晚報╱記者李定強】 2008.10.17
這幾年,王永慶退居幕後,難得出席公開場合,但是每一場王永慶現身的場合,一定會有王瑞瑜的身影,她就像王永慶的的「發言人」,更像王永慶的「傳譯官」,她可以立即向來重要的來客「翻譯」王永慶的談話(王永慶的台語不好懂),更代表王永慶表示意見,王永慶總是放心聆聽,偶而點點頭,她獲得父親的信任,在台塑集團的決策份量,任誰都看得到。
王瑞華是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李寶珠夫婦的長女,現年50歲。13歲便成為小小留學生出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就留在美國台塑工作多年,為王永慶打理一切台塑企業在美國的投資企業。2000年前回國以前,她是台塑美國公司的總裁。回到台灣後,沒有擔任集團任何職務,在父親身旁見習。2003年10月接下海外事業管理部門後,開始在企業內嶄露頭角。四年前,台塑集團世代交班,王瑞華才進入台塑企業管理階層的六人決策小組,進而掌管海外投資事業部門,現更為七人決策小組成員、總管理處副總裁。
小留學生時期的她,每周寫信給父親一、兩頁,王永慶回信總有六、七頁。信中諄諄教誨,造就了王瑞華今日看似一絲不苟的個性。她處事精明、冷靜,歷練完備,頗有乃父之風,深得王永慶信賴。處理伊利諾石化廠爆炸事件時展現的果敢、明快,更令員工印象深刻。
「一個人一生要做有用的事,說有用的話」,王瑞華至今還記得父親王永慶對她的教誨,而且早已經成為她精神的一部分。近年來,隨著夫婿長庚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楊定一修行、運動、靜坐,王瑞華說自己對很多事都「看開啦!」
王瑞華返台進入台塑企業工作後,積極奉行王永慶的指示,全力投入善盡社會、環保責任的工作,更指示台塑企業成立「節能減廢專案小組」,全面推動各項節能減廢措施,台塑企業「環境白皮書及社會責任報告」。她常告訴公司內部主管,不只要關注為股東賺多少錢,更重要的是,台塑企業為社會及環境做了多少事。
◆ 王文洋談嚴父 「感謝他這樣對我」
【聯合報╱記者 林新輝】 2008.10.18
「我很高興我的父親這樣對我。」去年八月十三日在台大法商學院,王永慶的長子王文洋與媒體記者聊天,聊到「父親」這個話題,王文洋深情的感謝「嚴父」王永慶對他採取的斯巴達式教育。
他八十四年因為「紅粉知己」呂安妮與王永慶決裂,離開台塑企業,自行創立宏仁集團。「出走」多年,在王永慶辭世後,他昨天以長子身分捧著父親牌位,哭紅了眼、傷心欲絕地出現在大眾面前。這是王文洋近年來首次和家族成員一起亮相,特別受到注目,但記者雖爭相發問,他都搖手拒絕。
王文洋離開台塑,友人漸漸地很少在他面前談王永慶。
去年,王文洋的兒子王泉仁與女明星傳出緋聞,王文洋極力反對這段感情,因此還登上報紙娛樂版頭條。那天,王文洋似乎有感而發,一方面用「父親」的角色,談他對兒子緋聞的看法,另一方面,他以「兒子」的身分,詮釋他與父親王永慶的關係。
王文洋說,他出生的時候,台灣沒有人知道王永慶,也沒人聽過台塑集團,他的父親跟所有勤奮打拚的老百姓一樣,終日在外頭忙著創業。
王文洋表示,從小到大,念書到出社會工作,父親待他很嚴,沒有特權,他的祖父曾出資幫父親買米廠當老闆,他卻從來沒有從父親那邊得到相同待遇。
外界都說王文洋是含金湯匙長大的人,王文洋語氣平和的說:「我有幾個妹妹是,但我不是,大家誤解了。」但他說,非常高興,也很感激父親這樣對他,所以他現在講話才敢這麼大聲。
王文洋創立宏仁集團,去年第三勢力一度有意推舉王文洋獨立參選總統,證明王文洋少了台塑這棟大樹的庇蔭,依舊有實力茂盛壯大,但王文洋「歸功」父親對他的嚴格訓練。
昨天清晨王永慶靈柩運抵台灣,王文洋在桃園機場放聲大哭,這一幕說明王文洋雖然離開台塑,但內心深處從來沒有一刻離開過他的父親。
◆ 文洋文淵頻互動 距離近了
【經濟日報╱記者 邱展光、陳秀蘭】 2008.10.18
台塑企業集團創辦人王永慶長子王文洋「出走」多年,父親辭世後,他昨天以長子身分捧著父親牌位,哭紅了眼、傷心欲絕地出現在大眾面前。這是王文洋近年來首次和家族成員一起亮相,因而特別受注目,成了媒體及鎂光燈的焦點,記者雖爭相發問,王文洋都搖手拒絕。
民國84年就離開台塑企業,自行創立宏仁集團的王文洋,是否就此「歸隊」台塑企業, 外界關切,但還是未知數。
王文洋昨天到桃園機場迎接王永慶的靈柩,靈柩送到長庚大學靈堂暫厝時,他於靈堂前捧著父親的牌位,跪迎靈柩移至靈堂安放。除了親自迎接賓客,也於靈堂跪謝弔客。王文洋迎送前來弔唁的賓客時,台塑企業行政中心總裁王文淵也以集團最高領導的身分在場答禮,兩人互動頻繁,距離拉近了不少。
兩年多前,王永慶、王永在昆仲召開王氏家族會議,確定未來的領導班子,最後敲定由成立行政中心七人小組接棒,並欽定總裁為王文淵、副總裁為王瑞華。當時,王氏家族成員各有領域,連王文祥也不例外,王文洋卻未名列其中。
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王文洋已自行創業,宏仁集團已開花結果,且邁向海外上市的路子。按照王文洋規畫的宏仁集團發展模式,未來發展性與規模將不可限量。
王永慶晚年與王文洋的關係,並不如外界傳聞的生疏。據瞭解,王文洋只要有空,都會到台塑大樓13樓探視王永慶,且每周都會撥出一、兩天,回去陪王永慶吃飯。
這次因王永慶突然辭世,外界重新檢視王文洋重回台塑接班的可能性,但對王文洋來說,痛失父親的他,此時應該沒有心情想這些。
◆ 王文淵統帥 七人領導定調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陳秀蘭/台北報導】 2008.10.18
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辭世後,台塑企業總裁王文淵昨(17)日率行政中心成員,及四大公司專業經理人首度召開記者會,再次強調以七人小組為核心的領導班底不變,要股東及各界放心,台塑企業營運不會受影響。這樣的動作,似乎已為七人決策小組為台塑企業最高指揮中心定調。
經理人一字排開
王永慶靈柩昨天早上從桃園機場移靈到長庚大學學生活動中心的靈堂後,王文淵放下手中繁雜的喪葬事宜,率領仁行政中心成員及四大公司經理人,在靈堂旁的地下室禮堂舉行記者會。行政中心委員坐在前排,專業經理人則一字排開,站在身後。
王瑞華、王瑞瑜是王永慶的女兒是直系親屬,不適合出現在公眾場所,這場記者會,由行政中心委員的總管理處總經理楊兆麟、台塑董事長李志村、南亞塑膠董事長吳欽仁、台塑石化董事長王文潮四位出席。
出席的專業經理人,包括總管理處協理傅陳卿、南亞總經理吳嘉昭、台塑石化總經理蘇啟邑、台化總經理洪福源、台塑副總經理林建男。記者會則由台塑企業旗下的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的主任龔文華主持。雖然王瑞華、王瑞瑜未列席,但多數台塑企業高層一字排開,頗有穩定軍心作用。
尤其這些高層,主管業務涵蓋整個台塑企業所有的投資公司與事業,也擴及到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甚至是大陸、越南等海外公司。
如南亞科、華亞科、南亞印刷電路板公司等是南亞塑膠的轉投資公司,台勝科、台塑美國公司等是台塑轉投資;大陸寧波石化區是由台塑、台化、台塑石化轉投資,越南大煉鋼廠則是由台塑、台化、南亞、台塑石化四大公司投資,越南台灣興業也是由南亞、台化共同投資等。
傳承創辦人理念
王文淵客套話講完後,馬上切入正題。王文淵強烈表達,舉行這次記者會,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讓社會知道,行政中心七人小組運作已經上路;台塑集團的決策、制度也由七人小組執行。未來七人小組也將傳承兩位創辦人的理念,秉持勤勞樸實理念及企業文化,不會因王永慶辭世有重大改變。
不過,由於過去許多重大投資案,都仍須由王永慶決行。例如凡是投資、動支金額超過3,000萬元的權限,王永慶生前均緊緊握在手中。
再者,日前股市低迷,財團法人長庚醫院要動支150億元,買進企業公司股標。此案雖經行政中心審查通過,但還是要王永慶簽字;越南可靜大煉鋼廠,總投資額高達4,500億元,每兩個月一次的專案會議後,也必須於會後向王永慶報告。
至於人事方面,台塑企業經理級以上的升遷案,即使行政中心審查通過,還是要呈報兩位創辦人,經批字核可後,才能用「行政中心」發布人事命令。
決策視時空微調
如今隨著大家長辭世,整個台塑企業的權力決行,也必須進行調整,因此,昨天王文淵在記者會,也點出未來七人小組的決策,將因時間、空間轉變會適時微調。
王永慶辭世後,身兼總裁的王文淵,即第一時間以「行政中心」發出第一份對外新聞稿中,強調「七人小組」的領導以穩建為主;隨之又以「行政中心總裁王文淵」發出告企業同仁的一封信,安撫員工,不要懷憂喪志。目的無非昭告所有員工,七人小組將成為後王永慶時代,最高權力指揮中心。
◆ 台塑集團7人小組模式 「適時微調」
【聯合報╱記者曾增勳、陳曼儂/桃園縣報導】 2008.10.18
台塑創辦人王永慶辭世,後王永慶時代來臨,投資人關心台塑未來,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昨天表示,七人決策小組運作模式,不會因為創辦人辭世而有重大改變,「會因時間、空間改變,適時微調」。
由於王永慶二房長子王文洋昨天帶著子女在機場迎靈,更親自捧父親王永慶的牌位進入靈堂。王文淵一番「七人小組會適時微調」的話,是否代表王文洋有機會重返台塑集團?
相關人士說,王文洋是否「歸隊」台塑集團,目前言之過早,還是未定之數;現在台塑集團上上下下傾全力辦好王永慶的後事,暫時不會討論這個問題。
王文洋昨天在機場迎靈,記者爭相要訪問他,但王文洋輕輕搖手,不願對外談論任何事情。
王文淵昨天率台塑石化董事長王文潮、台塑集團總管理處總經理楊兆麟、台塑董事長李志村、南亞董事長吳欽仁在內的七人決策小組五名成員,在王永慶辭世後召開首次記者會。決策小組成員的三房長女王瑞華、次女王瑞瑜未出席,七人小組獨缺二房子女。
王文淵表示,王永慶帶領台塑達到成長高峰,對國家經濟作出貢獻,前天凌晨安詳辭世事出突然,台塑全體同仁會秉持創辦人勤勞樸實的經營理念,繼續開創新局。
針對王永慶遺產問題,楊兆麟代表回答說,王董事長個人財務有專人處理,這項問題有機會再安排答覆。
王永慶葬禮及墓地選在何處?王文淵說,今天上午八點起開放靈堂弔唁,墓園有兩、三個地點仍在評估,包括是否火葬、墓園地點都尚未決定。
至於王文洋歸隊問題,王文淵表示兩年多前,台塑行政中心改為七人小組運作,很多制度、決策由七人小組執行,不因創辦人辭世而有重大改變;創辦人辭世不只是家屬的事,也是整個企業體的事,所有的事由七人決策小組決策。
◆ 王文淵忍住悲痛 關鍵時刻穩軍心
【聯合報╱記者 陳曼儂】 2008.10.18
台塑創辦人王永慶離世後,「後王永慶時代」的掌舵重任,正式落到王永在的長子、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以及王永慶的三房長女、台塑集團副總裁王瑞華的身上。
兩個堂兄妹如同王永慶與王永在的互補關係,總裁王文淵就如同王永慶的位子,王瑞華則像現在的王永在。
前天深夜,王文淵接獲來自美國的電話,得知王永慶意外過世的消息,他雖然悲痛異常,卻肩負穩定軍心、指揮調度大小事的重要使命。一大早就召集台塑的七人決策小組開會,不但討論辦理王永慶的身後事,更須穩定家族和員工的情緒,務必讓台塑集團平順度過「不再有王永慶」的關鍵時刻。
王文淵今年六十一歲,是王長庚家族的長孫,深受「台塑阿嬤」、王永慶的母親王詹樣的疼愛。美國休斯頓大學碩士畢業後,他從基層做起,還曾當過玩具送貨員,後來回到台塑集團,歷練過各種大大小小不同的職務,一路升到台塑集團的總裁。
王文淵長得像老爸王永在,但個性與王永慶一樣,簡樸、單純、對工作要求相當嚴格,「罵人」功力更不輸王永慶。以前跟他接觸過的員工提到他仍心有餘悸,身邊的員工也大都低調沈潛,外界總認為這位「火爆大阿哥」實在管太緊。
他奉行「勤勞、樸實」的家訓,腳上穿的是台化自家生產的襪子,打台化自家的領帶,連車子都一開十多年,「車能走就行了」。
王文淵曾說,第二代看起來風光,事實上是矛盾、鬱卒,因為「做好是應該,做歹是低路」。
不過跟著歷練帶來的冷靜,很多人覺得他的火爆個性明顯改善,對人隨和許多。以前有記者問他如何解決壓力,他笑說「給電視看」,因為他總是邊看電視邊打瞌睡。
◆ 堅持美國行 成王永慶告別之旅
【經濟日報╱記者 邱展光、陳秀蘭】 2008.10.18
「為什麼要到美國?」 、「為什麼選在這個氣候多變的時間?」千萬個為什麼,也喚不回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這趟美國行,成了他走到生命終點之旅。
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在的兒子,也是台塑石化董事長王文潮昨在靈堂前強忍悲痛說:「這似乎不是真的;至今,仍感覺到創辦人(王永慶)還活著!」
「年紀已經那麼大了,為什麼家人要讓他去美國?」這句話,不僅台塑企業員工心裡有這個疑問,王氏家族親友間也相互詢問,大家都得不到解答。
到底在美國有什麼重要事情,一定要王永慶本人親自去處理?王永慶在行前是否詢問過醫生?是否經過醫療團隊的許可?若王永慶沒有這趟美國行,是否就不會突然撒手辭世?但這些都是事後諸葛了,即使有了答案也喚不回企業巨人—王永慶。
唯一確定的是,除了骨刺及膝蓋,導致行走不方便,王永慶身體都非常健康,他要做的事,誰都擋不住,他執意要去,沒有讓他不去的理由。
美國紐澤西州,成了王氏家族的傷心地;此地,卻是王永慶生前最懷念的地方,他對位於紐澤西州的台塑美國公司有著特殊的情感。
在還沒有麥寮六輕以前,台塑美國公司是台塑集團唯一一座上、中、下游垂直整合的石化區,是王永慶從無到有、一手催生的廠區 ,就像兒子般,王放慶創造、養育、看著美國台塑茁莊。
王永慶對美國台塑特別有感情,除了近兩年外,過去,他每一年都會到美國視察業務,而且,向來都是選擇台灣農曆春節期間到紐澤西 。
一向閒不住的王永慶,特別會利用時間。農曆春節間因為台灣休假,美國是正常上班。休假,對王永慶來說似乎是多餘的,到了美國,他可以正常工作,用不著因為過中國人的新年而強迫自己休假。
王永慶這次美國行,也是視察台塑美國公司業務,他要在金融海嘯後的第一時間到美國瞭解實際情況,所以執意要去,沒料到,卻是他生命走到終點的最後一趟旅行。
◆ 最後一夜 還關心金融風暴
【聯合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十六日電】 2008.10.18
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十五日上午在美國過世,他十四日晚間還在新澤西州寓所(女兒王瑞華家)邀集美國台塑核心主管晚餐,殷殷垂詢美國金融、經濟情況,還關心美國大選選情,據與會者說,王永慶頭腦很清楚,只是身體看來較衰弱,沒人會想到這竟是與王董事長最後一次晚餐。
王永慶在「最後晚餐」中詢問部屬,民主、共和兩黨候選人歐巴馬和馬侃誰會入主白宮?還要部屬說明這次華爾街金融風暴的影響、美國經濟景氣現況,包括利率、拆借率升降等具體細節。王永慶多半在聽,很少答話,這是他生前最後一刻關心的議題,也是他最後一次與部屬互動。
當晚王永慶夫人李寶珠、女兒王瑞華、女婿楊定一都陪著王永慶,晚宴照例設在王瑞華家,也是王永慶這些年視察美國台塑業務時落腳之處。晚餐約七點多開始,不到九點結束,好讓王永慶依老習慣早早就寢;當晚王永慶坐著輪椅與部屬見面,進餐時照老規矩喝了一瓶海尼根啤酒,胃口不是很好,吃得不多,但精神很好。
當天白天,王永慶到離王瑞華家約十多分鐘車程的美國台塑總公司,聽取副總經理曾陳霖等四名主管簡報。王瑞華早父親一周來新澤西,先了解美國台塑情況;李寶珠與楊定一隨後於上周六陪王永慶前來,十四日周二下午到美國台塑總部。
美國台塑核心主管說,王董事長已二年未來美視察,這次事前大家都勸他留在台北不要再長途跋涉,但他堅持要來,美國台塑員工心中有數,這次可能是王董事長最後一次來看大家,沒想到竟是永別。
美國台塑一九七八年由王永慶創立,資深主管指出,過去三十年,公司歷經多次經營風暴,但都在王永慶堅持下度過難關,王永慶對美國台塑有很深的感情,美國台塑員工對王董事長更感念在心。
◆ 心繫台灣放眼大陸 從不掛在嘴上
【經濟日報╱記者 傅依傑】 2008.10.18
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在新澤西州住宅過世,他生前很少將「愛台灣」掛在嘴上,也很少強調對「中國」的感情,但他是真真實實「心留台灣、放眼大陸」的台灣傳奇大企業家。他在美國的一些故事可以反映這個事實。
王永慶生前常來美國視察美國台塑業務,但「滯留」最久的一次,是1990年代初,待在新澤西州約兩年未返台,因1989年底王永慶有意投資廈門海滄大石化廠計畫曝光,當時六四天安門事變剛過,舉世責難北京政府,北京的「大氣候」很壞;李登輝則在鞏固權力中,對王永慶前往大陸投資不以然,拒不放行,王永慶在台北受很大壓力,一氣之下來美「避難」。
在「滯美」期間,王永慶有時會找記者到他新州寓所聊聊,很關心大陸情況,也曾接受聯合報安排,在他家聚集大陸與台灣學者一起座談,討論兩岸各領域關係。在言談中,王永慶不曾將「心繫祖國」或「心愛台灣」說出口,但他的行事已鮮明反映他的心情。
有一晚王永慶在家設宴,喝了幾杯海尼根啤酒後,話匣打開,提到他在北京會見鄧小平,王永慶沒有歌功頌德,更沒自我標榜,只靜靜說了一句:「他(鄧小平)是一個愛國的人。」王永慶接著提到小時侯在台灣的艱苦時光,上大號沒廁紙,得用竹簽,他埋怨,經過幾十年發展,台灣當年「勤勞儉樸」的美德流失,令人傷心,希望台灣找回從前令人引以為傲的價值。
除了邀大陸學者到家座談、評鄧小平、有意在六四之後大膽赴海滄投資外,王永慶對「大陸人」的「情懷」,可從滯美期間特意邀宴東北少帥張學良反映出來。這是王永慶歷年來美最深刻的回憶之一。
王永慶與張學良在台灣從未見過面。1991年少帥來紐約旅遊,恰好王永慶也在新澤西州避風頭,因此特地請少帥到家中晚宴,由「三娘」李寶珠親自下廚,做了些台灣家鄉菜,兩老把酒言歡;少帥豪邁不羈,王永慶意氣風發,兩人一見如故。
◆ 熱門話題:期待綠色的「經營之神」
【楊諮宜/花蓮市(自由業)】2008-10-18 中國時報
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的辭世,各界追思。昨天《中國時報》〈「政」撼教育 經營之神志難伸〉一文,提到了王永慶因為政治因素在幾項投資上的挫折,其中一項就是投資花蓮水泥廠案。這個在花蓮美麗的太魯閣峽谷北口的開發案一直有很大的爭議性。
民國七十一年,台塑公司計畫在花蓮縣秀林鄉崇德村蓋水泥廠,以每公頃六十五萬元的「生活補助費及轉業費」的代價,與居民簽訂「山胞將山地保留地權利拋棄讓與建廠契約書」。總投資額達新台幣二一八億元的崇德水泥廠案,原已獲行政院工業用地複勘小組同意,沒想到行政院七十三年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域定案時,把台塑已取得採礦權的崇德礦區畫入國家公園內,台塑水泥廠案在最後關頭遭到封殺。這件轟動一時的開發案一直是當時花蓮街談巷議的題材,在環保觀念尚未萌芽的年代,也得到許多花蓮民眾的同情。
崇德水泥廠受挫於非經濟因素的干擾,成為王永慶事業經營歷程中上最大的遺憾,也為台塑後來西進大陸埋下種子。不論「經營之神」王永慶的挫敗源自為何,崇德礦區被畫入太魯閣國家公園,為花蓮飽受水泥業及砂石業破壞的自然環境,爭取了一隅可喘息的空間,秀林鄉崇德村的原住民也獲得一筆意外之財。
不可諱言的,王永慶的石化王國是建立在高耗能高排碳的產業上。隨著一代「經營之神」的辭世,期望政府在推動節能減碳政策能夠落實,為生態永續發展的產業提供誘因。在又熱又平又擠的世界中,希望台灣掌握綠能革命的新商機,期待下一個經營之神的誕生。
◆ 熱門話題:把員工當資產 王永慶厲害
【中玄/北市(文字工作者)】2008-10-18 中國時報
王永慶日昨病逝,留給台灣人永久的懷思,因為他代表過去台灣人勤儉又奮鬥的精神。
王永慶雖只是小學畢業,但如今他的台塑企業集團,儼然也是「經營管理」的表徵,甚至於超越一些學院教授的權威。筆者參加的高中校友會,有一位學長是台塑的退休經理,大家就把他當作管理學的權威,有這方面的研討,一定優先請他來演講,可見王永慶塑造的經營理念,連員工都成為雨露均霑的品牌受惠者了。
但筆者覺得王永慶的經營管理精神,最基本的就是對員工管理嚴謹,制度分明,但也對員工照顧。昨天,《中國時報》記者寫的一篇小報導說,台塑一位主管紅著臉向王永慶報告公事,他先自首前一晚與客戶喝酒,殘酒未退,加上腮腺炎影響,臉才紅紅的。王永慶雖然責備這位主管說,不會喝酒就不要喝,但卻也親自打電話給長庚醫院,為這位員工安排看適當的醫師。
這就是體恤員工,注重員工健康,把員工永遠當作企業最重要資產的精神。我們許多企業老闆,甚至於政府機關的首長,以嚴格、苛薄聞名,要求底下員工部屬要赴拚命三郎完成使命,但樹立自己的利益或權威名望時,有多少人能為員工著想呢?
去年即使經濟不景氣,各企業無不減薪裁員,但台塑還是逆向操作,為員工加薪,也難怪筆者校友會的學長即使退休了,還是說以曾為台塑員工為榮。
王永慶的逝世,除了家世和傳奇外,希望企業老闆或政府機關的首長和主管們,也要想到他這分基本卻扎實做到的經營管理精神。
◆ 經營之神的憾事
【薛義誠】2008-10-18 中國時報
王永慶的辭世令許多人不甚唏噓,王永慶雖被稱為經營之神,但他一生也有未竟事業,留下遺憾。
筆者於十年前因緣際會,參予桃園縣濱海地區四鄉鎮的「黃金海岸發展計畫」規畫,更因呂秀蓮副總統任職桃園縣長期間大力推動此一計畫,而有機會與王永慶親炙接觸。他對桃園縣觀音鄉科技園區的開發親自定調,大力支持,並多次在他的辦公室接見筆者,暢談他對大汽車廠與汽車專用鋼板的煉鋼廠的構想,認為新世代的汽車產業要由油電混合車切入,設立一年量產十萬輛的大汽車廠,並設立自行煉製汽車專用鋼板之大煉鋼廠,所需之礦砂與發電所需之煤炭與石油由專用工業港輸入,以減輕運輸成本與對運輸及環境之衝擊。
他也深知台灣下個世代汽車產業關鍵成功因素在於發展馬達、電池、與尋找新的替代能源,他並不贊同一九九八年創立的台朔汽車的經營與發展模式,他認為以當時台朔汽車的經營方式並不會成功,也深知必須擺脫外國汽車大廠在引擎等關鍵技術上的束縛,台灣的汽車產業才有機會外銷而跨足國際市場。因此他希望利用桃園的濱海區域開拓大汽車廠、大煉鋼廠、與專用工業港、全力發展下世代的汽車產業。對於王永慶的觀點與對下一世代汽車產業發展關鍵成功因素的掌握,筆者認為言是非常的精準。然而王永慶在三年前提出投資新台幣一千三百七十億元打造雲林台塑大煉鋼廠計畫,但三年來雲林大煉鋼廠投資案進度卻不順利,目前處於二階環評階段,使得後續開發進度充滿變數。一九九八年創立的台朔汽車,竟慘賠近新台幣廿億元,迫使台朔決定停產。他一生的未竟事業與遺憾,今日回首,也只能猜測或許是迫於無奈吧?
所謂的下一世代電控汽車平台是以先進節能電動動力系統,以輪型馬達為主的電動動力系統,具直接驅動功能,無需任何機械動力傳輸系統;先進電能與儲能系統是以鋰電池與超級電容整合式儲能模組及智慧型電池管理系統提供電動動力系統及控制系統所需電能;先進電控系統及容錯式整合車載網路架構研發四輪獨立穩定控制系統、線傳及主動安全防護等電控系統(轉向、煞車、懸掛)為主要開發的關鍵技術。平台機械結構簡單,電控汽車沒有複雜的引擎、散熱器、點火裝置、動力傳輸裝置,因此不需要排氣管和消音器。汽車各個模組可以獨立製造,只需要製造小型、中型、大型三種底盤,生產數量將可比現在更大,產業規模也會更大,因而可形成新的產業鏈。
所以未來的平台製造商,也不一定會是目前的汽車廠,將可能為Haitec、ACER、BenQ、ASUS、TECO、TATUNG…,而非一定要裕隆、和泰、中華汽車、三陽、TOYOTA、NISSAN、HONDA、GM、FORD…,若每年能如早期台灣外銷個人電腦母版一般,大量外銷模組化的汽車底盤,成為世界第一的佔有率,將會是帶動台灣製造業翻轉的新兆元產業。但願政府、學界、法人機構、與業界在弔奠經營之神過世的同時,能有後知之覺,訂定優先產業發展計畫,及時把握此一契機,征戰國際市場。
(作者為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
◆ 國際媒體:真正台灣之子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2008-10-18 中國時報
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在美辭世,國際主要通訊社及媒體均報導了這位「經營之神」去世及白手起家的成功故事。新加坡《海峽時報》並推崇「塑膠大王」王永慶是「真正的『台灣之子』」。
包括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等國際媒體,除了第一時間自台北發出王永慶去世的消息外,也報導了這位一手建立塑膠石化王國的「經營之神」,是《富比士》雜誌列為台灣第二大富豪,財產估計達六十八億美元。
報導也敘述了王永慶一生的傳奇故事,包括從貧窮困境中努力奮鬥,十五歲輟學後到米店當學徒,接著自己開店,逐漸建立起龐大的事業版圖,家族成員也擔當經營重任。報導並且指出,王永慶深受台灣民眾尊敬,去世以來,已有許多政要及民眾前往致悼,而馬英九總統更推崇他對台灣所作的貢獻。
新加坡《海峽時報》則讚揚「塑膠大王」王永慶是「真正的『台灣之子』,日本《產經新聞》則形容王永慶是「台灣的松下幸之助」,也是少數幾位很早即決意進軍大陸市場的台灣企業家。《紐約時報》也引述美聯社的消息,即時作了報導。至於韓聯社則表示,被台灣尊重為「經營之神」的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生前一直希望在韓國建立綜合製鐵廠。
◆ 他90多歲的背影 有種穿透力...
【經濟日報╱黃德海(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教授)】 2008.10.18
台塑集團的管理變革—序(六之一)
在台塑集團支持下,由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主編、經濟研究所副教授黃德海執筆的一套四冊台塑集團研究叢書,第二本「合理化生產方式-台塑集團的管理變革」,預定明年元月出版。
該書深入剖析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成就台塑王國的管理心法,本報獨家取得黃德海為新書所作序文,闡述清華大學對王永慶管理哲學的研究心得,今起將分六篇以饗讀者。
在台期間,我曾數次獨自一人悄然進入台塑大樓,遠遠地站在總管理處門前的一個小小角落,觀看王永慶下班時從靜謐的樓道裡緩緩走過。
也許是長期研究的緣故,我始終覺得王永慶90多歲的背影具有某種穿透力。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一個問題是:如此勤勞的一個企業家究竟是怎麼做到既有錢又長壽。有時候這種直觀感覺一連保持幾天,幾乎天天如此。
對我而言,考察這種穿透力對於台塑企業生產與分配過程的影響,實在是一個巨大挑戰。
幾年來,王永慶早年的一句話成了我努力工作及享受生活的精神支柱。在多次關於王永慶的演講中,我幾乎每次總要興奮地用這句話來作為開場白。
他說:「經營管理要追根究柢,一直把單元成本分析到最後一點,我們台塑就是靠這一點吃飯的。最近我看美國的卜內門化學公司、斯坦福化學公司都沒有這樣做,我就曉得我們台塑會有飯吃。」
台塑王國根本就是一組制度
在王永慶眼裡,他的台塑王國根本就是一組制度。他一向要求他的管理層務必做到:「忠於事,孝於親,敏於行,行於範」。
所謂「範」,指的正是他治理企業的一整套制度。這套制度的理念和思想大多取自於民族優秀文化,其間既有剛性的表單和條文,也有柔性的智慧和精神。
其中像「勤勞樸實、止於至善、奉獻社會、永續經營」等等一些經營理念,在台灣幾乎婦孺皆知。
王永慶認為,台塑集團的成本分析是一個衡情論理的過程,根本無所謂西方式東方式,只要你的制度合乎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就一定適合你照此管理自己的企業。
合理化旗幟在員工心中飄揚
正是從這些基本道理出發,王永慶把台塑集團的管理經驗命名為「合理化管理」。從此,「讓合理化旗幟在員工心目中飄揚」成了王永慶為之奮鬥一生的管理境界。
如今,台塑第二代和第三代管理者已毅然接過權杖,他們對合理化管理之有效性依舊深信不疑。又一個為期50年的合理化畫卷即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凡事皆有合理與不合理之分。在企業管理中,合理與不合理無處無時不在,企業不分大小強弱,必定遊走於合理與不合理之間:一方面設法增加合理成分帶來的收益,一方面儘量減少不合理成分造成的損失。
反過來看,在社會上做人做事又何嘗不是如此。所以會做人,會做事,也就必然會經營企業,正所謂「情同此心,心同此理」。
在研究中,我們發現「切身感」是王永慶治理台塑企業的一個關鍵字,是王永慶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本土化經驗濃縮。
通常情況下,切身感人人都有,只不過受各種阻礙因素的壓抑,才不得不以潛在的方式存在著。因此如何激發切身感,如何給員工鼓幹勁,激勵其自我開發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便成了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
在台塑集團,切身感屬理念範疇,是指經營者意識。狹義地講,也指員工的責任意識。
責任意識其實是指一種管理環境。多年來,這種環境經由王永慶鍥而不捨的營造,既使台塑企業文化具有合理化之名,也使其員工能力具有自我開發之實。
正如本書主編,國資委李榮融主任所言,台塑集團與世界接軌的早,吃的苦多,面對的市場狹小而且資源匱乏,自然比歐美日企業更講究切身感。
幹部都覺得 王董時刻在身邊
經由培養切身感激發出的是切身力。每一位管理者都應責無旁貸地擔負起各自的責任。
王永慶清楚地意識到:只有處於開發狀態,管理者才能激發出經營者意識,進而消除官僚習氣;只有具備這種意識,員工才能士氣高漲,進而避免人浮於事。在台塑企業,切身力之強烈使得每一名幹部都隱約感覺到:王永慶時刻在我身邊。
激發切身力的本質是指激發出員工勇於負責的幹勁和精神。因為難於實現,因而是一個漫長且堅持的過程。這一過程實際上是一場管理變革,其特點正是本書要寫作的主要內容。
我們的基本結論是:台塑關係企業經由這場管理變革,已經演變成為一個有能力管理龐大石化產品流量的效率組織。為抗衡壟斷勢力、石油危機、經濟蕭條和原料短缺,並在抗衡中保存自己,王永慶經過多年摸索,發現了符合自己需要的合理化生產方式。
(本文摘自黃德海所執筆,將於明年元月出版的王永慶傳續集:「合理化生產方式─台塑集團的管理變革」之序言。)
◆ 王永慶去世 威力橫掃書市 掀起熱賣狂潮
中央廣播電台╱曾國華 2008-10-17
經營之神王永慶病逝,讓他打造台塑企業的神話,再次受到各矚目,看準這樣的商機,許多書店紛紛在不到24小時內,成立了「向王永慶致敬」、「王永慶紀念書展」等相關書籍的專區,方便讀者選購,而有的出版社更因為書市上相關書籍的缺貨,在一天之內就決定加印再版6000本相關的書籍,在在顯示了這位經營之神的無窮魅力。
經營之神王永慶突然去世,讓他白手起家,一手打造的台塑的神話,再度次受到外界的關注,許多跟這位已經相隔半世紀以上的年輕書迷,或許根本不曾真正認識這位傳奇人物,因此反應快的書店立刻就開設了專區,緊急舖貨,希望能方便讀者選購,深入了解這位經營之神。
至於目前業績蒸蒸日上的網路書店,更是卯足了勁,在24小時之內成立王永慶相關書籍的專區,像誠品網路書店就也推出了「王永慶紀念書展」,金石堂網路書店也設計了「王永慶傳奇回顧書展」的網頁,其中還包括了「向王永慶致敬」和「王永慶成功的撇步」等兩大部分,但也因為需求量突然激增,出版社也在一天內決定加印再版相關的書籍6000本。遠流出版社行銷曹璽穠說:『郭泰先生寫的王永慶給年輕人的八堂課,還有王永慶奮鬥傳奇,還有長庚大學合作的經營管理系列,我們現在的加印量是6000本。』
而除了舊作重新上架之外,也已經有作者在近期內,也將出版以王永慶為主題的相關新作,像是「從王永慶先生66句話─分析他的管理思想精神」等,除了讓書迷見証經營之神奮鬥的一生外,也能學習這位傳奇人物白手起家的不敗人生智慧。
◆ 王永慶經營傳奇 書市熱賣
【聯合報╱記者林秀美/高雄市報導】 2008.10.18
王永慶在台灣家喻戶曉,享壽九十二歲的他,一生就是一部精采的人生奮鬥史,也是白手起家的代表。解讀經營之神的經營傳奇,已成為書市最夯的場景。
高雄市明儀圖書有限公司店長鮑美瑟說,廿五日起至十一月底,配合遠源出版社舉辦王永慶圖書促銷活動,全面特價七九折。
高雄漢神巨蛋六樓的紀伊國屋書店,昨天規畫王永慶圖書專區,方便讀者選購。誠品網路書店動作更快,推出「王永慶紀念書展」,即日起至十一月底,全面特價七九折起;金石堂網路書店也設計了「王永慶傳奇回顧書展」網頁。
※ 還在等黃德海先生這四套書出齊。
謝謝您唷! 提供這麼多資料 看您的網頁就不用去買書啦~~~
過獎了,他還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在報導中是看不見的:)
王永慶的環境負債
◆ 觀念平台─王永慶的環境負債
【潘翰聲】 2008-10-23 中國時報
王永慶辭世後,媒體上讚頌者遠多過於批評者,然而如果眼光向前放到沒有石油的百年之後,而不是向後看幾十年的財富集中化過程,應有另一番評價。有論者以建立石化王國對台灣經濟發展有功,與其環境破壞的過錯衡量難以蓋棺論定,實則隱含「這代賺錢勝於下代環境」的過時發展史觀。台塑集團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國四分之一強,未來若依照王永慶藍圖完成台塑鋼鐵,更將超過三分之一,這就是王永慶所遺留給台灣難以減碳的環境負債結構。
國際大型投資機構所組成的碳揭露專案(CDP,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定期發出問卷要求各大企業,自願公開其溫室氣體排放量,提出未來減碳目標與計畫,以及因應氣候變遷之投資風險/機會的策略。在甫公布的二○○八年報告中,台灣因大企業的高回覆率躍上亞洲報告(日本以外)的封面,但台塑四寶全都未回覆而成了「台塑四黑」。
碳揭露源自社會責任投資的全球風潮,欲透過金融市場投資者的壓力逼迫企業改變唯利是圖的行為;碳揭露數據今年開始整合到投資法人相當倚賴的彭博資訊平台(Bloomberg),不願回覆的公司等於是被畫個大「×」,國內某個防禦型龍頭企業的海外法說會,主管就因沒交報告尷尬地晾在台上。
一個加入碳揭露專案的大型公司,透過對一階與二階供應商的要求,足以影響一兩千家廠商,資訊的揭露也影響該品牌在市場上消費者心中的形象。CDP也特別與「供應鏈領導聯盟」(Supply Chain Leadership Coalition)合作,預計今年十二月發布報告,以出口為導向的接單廠商,愈早因應愈能搶得商機。
然而台塑集團是原物料供應商,一般家庭不可能直接跟台塑買塑膠粒,頂多吃台塑生技產品或到長庚醫院看病,所以消費者壓力微乎其微。而他的規模大到可以決定市場價格,在沒有主要單一客戶情況下,是客戶求他供料,而不是他怕客戶跑掉,這個賣方市場的一方之霸誰能奈他何?所以台塑集團接班人才會有恃無恐,公開拒絕承認人為排放溫室造成氣候變遷的真相,當然不可能負起責任。
品牌是消費者最直接有效的施壓點,所以台塑十寶中唯一乖乖交卷者就只有宏達電。而面對國際市場競爭壓力的華碩、宏碁和奇美等品牌大廠,也繳交了碳揭露報告,未來更應依據供應鏈原則公開拒用台塑集團塑膠粒,特別是電子原料與零組件比重愈來愈高的南亞,才不愧對因綠色消費原則而購買產品的客戶。
企業真正的社會責任,應該是把本身該做的事情做好,而不是賺了一堆錢,又好心慈善地捐輸出去。感念金牌的培育過程的朱木炎是否知道,他的代價與遍布各地的環境汙染有關;而受明志工專教育栽培原住民學生,是否知道雲林六輕旁的小朋友要戴口罩上課?
◆ 王永慶大體入殮 氣氛肅穆哀戚
中央社 2008-10-23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大體今天舉行入殮儀式,王永慶的子女與親人共同守候在旁,氣氛肅穆哀戚。
王永慶的特製棺木上午運抵位於長庚大學的靈堂,包括王永慶的遺孀、兒女等親人都守候在靈堂內外。
王永慶的棺木由宜蘭的老師傅親自打造,重達二公噸,由於王永慶為高壽往生,棺木在運抵靈堂時,還綁著紅彩帶。
王永慶的入殮儀式氣氛肅穆哀戚,過程不對外開放。
◆ 王永慶入殮 衣書紙筆相伴
【聯合報╱記者陳曼儂╱台北報導】 2008.10.24 09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昨天入殮,家屬幾乎全員到齊,胞弟王永在傍晚進入靈堂,眼眶泛紅、嘴唇緊抿,來送哥哥最後一程,現場嚴肅悲悽。王永慶告別式預定下月八日舉行。
中國前總理朱鎔基、海協會長陳雲林及國台辦主任王毅,昨天都隔海致贈花籃,表達哀悼之意。
昨天上午九點不到,除了大房郭月蘭,王家親屬紛紛抵靈堂。九點吉時的迎棺,王永慶的妹妹王銀燕、王銀桂淚水不止,三房李寶珠跪地叩首,陪父親出國致猝死異鄉的三房長女王瑞華更是痛哭失聲。二房因篤信基督教,多以鞠躬表達哀思。
稍後二十四位禮儀師抬棺進入靈堂,靈棺是紅檜材質,是傳統台式造型,沒有上漆,長二百十公分、寬一百五十公分、高一百四十公分,重量約一點六噸,由宜蘭羅東的棺木師父趕工完成。棺木抵達時,檜木的芬芳滿溢現場,檜木傳說可以百年不朽,除了利於長時間安置、撿骨外,也認為可以庇佑家族。
昨日儀式九點迎棺、下午五點入殮、五點半瞻仰儀容、六點半封棺,王永慶子女都隨侍在側。
王永在傍晚時現身,下車時步履蹣跚,由旁人攙扶進場,他神色憔悴、眼眶泛紅。他的長子王文淵擔心他哀傷過度,在旁不斷輕拍安撫。王永在儀式結束後離去,一路沉默。
一生樸實的王永慶,家屬在棺木中放入三套西裝、一件風衣、真絲被褥和枕頭外,還放進十幾本闡述王永慶經營與人生理念的書籍、便條紙與原子筆,希望他的哲理與精神永傳世間。
告別王永慶 在昨日與明日間...
【詹偉雄】 2008-10-30 中國時報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的逝世,象徵著一個已然凋落的時代,正式闔上了它的最後一頁。
上個世紀的五○年代,為了擺脫連民生物資都必須進口的窘境,遷台不久的國民政府積極推動「進口替代」工業政策,尋找當時台灣社會裡有實力的創業家,參與水泥、玻璃、紡織、肥料、造紙、麵粉、裁縫機、電器、塑化等工業的投資。當時經營木業工廠、手中握有最多現金的王永慶,決定跨足PVC塑膠粉生產。一九五四年,王永慶以自己的投資加上美援資金,總共五十萬美元資本,正式成立福懋塑膠(隨後更名台塑),開啟了連續成長的台塑王國霸業;半世紀後,集團市值最高達到台幣二○五兆(幾近台灣GDP的四分之一),其成就遠遠超過當年同期參與投資的其他企業家,「王永慶」三字,因而不僅成為代表台灣草根創業家的精神圖騰,甚而有之──「王永慶的台塑」此一概念中所蘊含的合理化、不斷改善的企業管理信仰,也成為後續所有台灣製造業「自我啟蒙」的關鍵論述。
論年紀,王永慶屬於台灣第一代的創業家,與台泥辜振甫、新光吳火獅、南紡吳尊賢、台玻林玉嘉等人同期。這一代創業家(政商關係特別的辜振甫或可除外)的共同特色是:以個人的勤勞儉約、保守踏實、強調信用等人格特質做為企業文化,對內聚合成千上萬員工的向心力,對外爭取供應商與客戶的信任支持;前者使企業產品能「價廉物美」,具備市場競爭力,後者則使企業能獲得穩定的產銷供應鍊,度過一波波景氣榮枯。王永慶一九八三年受邀在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演講時,他特別強調的講題小標:「只有勤勞與奉獻,才能自強」,說明了這一代企業家以「創辦人人格」等同「企業文化」的共同特質。
這樣的創業歷程,是深深對應著當時的台灣社經條件的:戰後台灣,無論資本、技術還是專業知識的勞工,樣樣都缺,而同時還得面對著物資匱乏、戰爭威脅等諸多高度不確定的變數,在經濟生產此一必須制度化、例行化的場域中,因而唯有「大有為」的創業家,才能以其個人動燭機先、不免專斷獨裁的判斷,取得工作者的信心,並藉著一個個獲利的決策,將初期的信心轉化成其後效忠不渝的信仰。而要創造企業的成長,關鍵在於老闆對產業本質、市場動態、技術變遷等知識有著八爪章魚般的透徹了解,因此往往他們一天要工作十二個小時以上,「勤奮」自然地成為必要的氣質。
但王永慶與其他第一代企業家有所不同之處,是他對「人情關係」的不屑,以及對「合理化」的過人執迷。原本,企業的經營就要合理化,進行各種成本效益分析,王永慶管理的特色是把「合理化」此一過程「主動化」與「毛細管化」,也就是先把問題想在前面(有別於別家企業等出了問題再來反思如何「合理化」)、想在每一個部門與每一道流程中。在華頓商學院的演講中,他說:「合理化必須從最根本開始,一點一滴的累積,過程不但艱辛,而且緩慢,」他也常說:對一件事完完全全透徹了解,就是品質,因而無論是經營管理還是成本分析,都要追根究柢,「分析到最後一點。」也就是因為他對「合理化」的深深著迷,我們真的可以這麼說:王永慶是把自己的一生(再加上眾多高階幹部的一生)都奉獻(devote)給「管理」此一「技藝」(craftsmanship)的標準「企業人」(enterprise man)。
然而,隨著世界經濟地圖的變化、台灣社會的變遷,「王永慶」論述的魅力光環也慢慢在褪色,這不是社會大眾不再仰慕「王永慶」,而是支持王永慶成功的社會條件多已不再存在:其一,現在的產業江湖中,再也難以找到有恆定需求、卻毫無強者的產業,這使得「合理化」的管理技藝不再全能(例如轉投資台朔汽車的失利與DRAM產業的艱辛);其二,在台灣社會由集體化轉向個體化的現在,個別工作者追求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不再是當年茫然無依、只求迴避生存風險的勞動者,也不再單面尊崇「身價」導向的成就論述,這使得具有高度「家父長」制內涵的「王永慶」價值,面對著嚴峻挑戰。或許王文洋當年叛逆父親意志,選擇「要做自己」的出走,已經預言了今日的難局。
告別王永慶,因而也可看做是台灣的再一次出發!
(作者為《數位時代》雜誌總主筆)
王氏語錄 句句都是智慧
【經濟日報╱陳秀蘭、邱展光】 2008.11.08
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女兒王瑞瑜說,父親很喜歡用便條紙寫一些心得與想法,父親許多發人深省的經營語錄,就是這樣產生,這是父親留給世人最寶貴的人生智慧。
王永慶突然辭世,家人在整理王永慶的遺物時,發現王永慶書桌上有許多小冊子及便條紙,裡面盡是王永慶對經營、社會、人生哲理等發出的感觸與心得。每一字,每一句,都發人深省。這些語錄,有的就寫在不太起眼的便條紙上。家人把它摘錄下來。
這些語錄,也因王永慶辭世,還來不及曝光。但是,相較過去外界熟悉的王永慶語錄,這些語錄是在王永慶後期所寫下,裡面可看出王永慶晚期的人生哲理。包括王永慶對生死看法及這幾年對國家亂象叢生的感觸。
像「人生活一日,便盡一日本分,一旦死去則氣散,歸天地,亦無遺憾」、「春蠶到死絲方盡,非到燈黃油乾,不應止也」。
「學而後知,不學而不知,不知以為知,即天下大亂之主因也」、「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反面」。
追隨王永慶半世紀的台塑企業行政中心總經理楊兆麟說,董座(王永慶)的企業經營語錄,每一字、每一句,都發人深省,深刻切中企業經營要害。這些經營語錄,都是他親自力行的經營哲學。
上萬言書 為全民利益
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終其一生對於政治一直保持距離,但每次遇到有違經濟發展、全民利益受損等情事,就會親自執筆,向政府上「萬言書」,雖然往往無法如願以償,但他那企業家為民喉舌精神,讓人敬佩。
2000年總統大選前,他上萬言書支持「連蕭配」,並舉行記者會強調,認同《連戰的主張》書中的環保、經濟與兩岸政策,主張未來的總統應放棄兩國論、修正戒急用忍、開放兩岸三通。2003年底,王永慶再呈萬言書,提及桃園觀塘工業港的開發規模不夠大、台電大潭電廠使用液化天然氣的發電成本過高。
從李登輝時代到陳水扁,王永慶的敢言引來不同觀點者撻伐,更被擁李及擁陳派視為是中共的同路人。
王永慶手稿語錄
*萬事先求知,有知才有覺,即不知就不覺。
*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
好事,甚至會走反面。
*經營者要有改革的心;經營者要有利人利己的胸襟。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從做中學習,有壓力才有效率,有競爭才有進步。
*要控制自己表現在外面和隱藏在裡面的脾氣、要有奉獻自己的身心;工作比以往更賣力,更要超過自己,這是真正的理想。
*我們不要先求勝過別人,不妨先求超過自己,要打破自己原先紀錄,今天要勝過明天,更要能禁得起考驗。
*在比賽中打倒旁人或被人打倒有一點差別,不過打倒自己的紀錄,更有意義,不管是勝是敗,我們有了進步,這是最重要的,我們在人生競賽中要有更佳的表現。
*致富思源,富而思進,中國要告別貧窮的歷史,亦要迎向一個均富的未來,即富者造均富之道。
*從每日生活所做所為感受改革。
*學而後知,不學而不知,不知以為知,即天下大亂之主因也。
*人生在世,有始有終,貧寒富貴,悲喜哀樂,猶如苦海,波浪層層相接,情長辭短,難以陳述。
*人生活一日,便盡一日本分,一旦死去則氣散,歸天地,亦無遺憾。所謂善我生,善我死,春蠶到死絲方盡,非到燈黃油乾,不應止也。
*富助貧,強讓弱,地球村願景,終能成。
*大家都想幫助別人,但不知如何做,要有工作經驗體會,才能達成。
*勤勞樸實,貢獻社會,追根究柢,止於至善,要能體會勤勞樸實,就要做有用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就能啟發。
◆ 致力公益 低調助人不聲張
【聯合報╱陳曼儂】 2008.11.08
「錢不拿去做公益,是罪過。」
王永慶的節儉出了名,在各種小事上發揮的淋漓盡致。但在四川大地震時,王永慶第一時間就就捐出人民幣一億元救災,比所有大陸企業捐款的總量還要多。相較於後來不少大陸富人被指責為富不仁,台塑的一億元沒有聲明、不多解釋,就是送在急難當頭。
「錢」的用法,對王永慶來說很簡單,就是「用在刀口上」,有必要用、就用,不能浪費,取之於社會的金錢,還給社會也是天經地義。
王永慶的靈堂開放後,除了車水馬龍的高官政要和企業家,意外的是很多市井小民自動自發的從台灣各角落,到林口感謝恩人,見最後一面。王永慶努力經營企業,不僅養活許多家庭,私底下,他默默地做了很多事,也改變了很多人的生命。
「謝謝阿祖買電子耳給我!」因為王永慶而重拾聽力和語言能力,鄧力誠小弟弟大聲朗誦百孝經。王永慶花了好幾億元,將兩岸超過一千七百多名失聰者拉回有聲世界。
雖然是期中考時間,也有一批一批的小學生來向「王爺爺」致意。
九二一地震後,台塑企業在王永慶的指示下,在雲林、嘉義、高雄、林口認養了四十二所學校校舍重建工程,投入經費約十七億元,效率和成本管控一流,讓孩子很快就有了新的校舍可以繼續讀書。
台中縣新社鄉的協成國小被震成廢墟,家長會寫信向王永慶求助,很快得到了六千萬元的建校基金。而在大陸,台塑也有蓋學校,在兩岸興學是他不輟的志業。
王永慶投入醫療事業,就是為了父親王長庚當年生病時未受到良好照顧,讓他有經濟能力後,想要提升台灣的醫療質量;長庚紀念醫院的社福基金,長期補助偏遠、貧苦病患就醫;王永慶更常要求醫院控管成本,能自己開發的醫療器材和藥品,盡量自己做,讓病患減輕病痛,也減輕經濟負擔。
王永慶的長女王瑞華說,父親以前的捐款不讓人知道,很多社福團體會收到不具名捐款。王永慶不在乎感謝回函,因為他不覺得自己有做了很多,只關心有哪些事情還沒做。如果說施比受更有福,看到受捐助的原住民小朋友完成學業時,應該是王永慶最感到快樂的時候。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