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1

通縮地雷全球頭號公敵 彭淮南看到什麼危機?

* 通縮地雷 全球頭號公敵
* 國際瞭望:一葉知秋 廿國財長意見分歧
* 克魯曼專欄》歐巴馬 要記取「新政」教訓
* 車廠倒 美三百萬人恐失業
* 惠譽調降6新興國家評等展望
* 標普:越南債信評等 可能調降
* 大陸擴大內需 國際油銅暴漲
* 台商前進外地 債留東莞
* 劉揆:陸資來台 法令要鬆綁
* 降息1次抵3次 央行罕見動作
* 一般房貸 最快下月降息
* 兩百萬房貸戶 看得到吃不到
* 央行下猛藥 為挺住出口廠商
* 央行降息效應... 利率大翻盤 台幣勝美元
* 9月逾2,000億湧向定存
* 政院三挺政策 三部曲救企業
* 告別畸形台灣

◆ 通縮地雷 全球頭號公敵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十日電】 2008.11.11

隨著原油價格在7月創下歷史新高,通膨在幾月前還是最令人擔心的問題。但如今,金融海嘯肆虐與世界經濟急遽降溫,迫使各國政府大幅降息刺激經濟成長,經濟學家擔心工業國家會重蹈1990年代日本陷入通貨緊縮的覆轍,面臨利率逼近零、物價下跌,以及經濟停滯的窘境,通縮儼然成為各國的頭號公敵。

美國企業研究院(AEI)研究員雷區曼說:「一場深且冗長的衰退可能召來長期糾纏日本的通縮幽靈。」歐洲央行理事李卡能(Erkki Likkanen)與舊金山聯邦銀行總裁葉倫(Janet Yellen)也都提醒世人通縮的風險。李卡能說,以往諸多例子顯示,未妥善處理金融危機會造成數年的通縮循環。

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經濟學家羅森博格(David Rosenberg)表示:「現在是該擔心通膨了,但更精確的說法是擔心『沒有通膨』。商品價格不斷下滑、失業率持續上升,以及預計經濟連續數季會出現實質負成長,這些紛來沓至的利空,意味著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明年將不得不面對最大的恐懼﹕通貨緊縮。」

信用危機加劇、房市崩跌,以及全球股市嚴重失血,促使消費者不願支出,企業也紛紛減少開支,物價格隨之走跌,但現在正需要這兩大推手來帶動經濟成長,並使信貸市場的功能恢復正常。

經濟學家說,由於美國、歐盟以及其他主要國家已注入數兆美元的資金,且預計未來還會砸下更多錢,短期來看,長期通貨緊縮的威脅還不明顯。但只要銀行繼續惜貸,而消費者與企業也缺乏融資意願,各國政府的大幅降息與注入鉅額資金的措施,對於整體經濟的作用就非常有限。美國以及英國在第三季出現的經濟衰退,就是最佳例證。

根據路透的最新調查,本周預定公布的數據將顯示,德國10月的躉售物價將比9月下滑1%,而歐元區的通膨率將只溫和上升0.1%。

由於通膨已不再構成威脅,美國、歐洲、英國,以及中國等主要新興經濟體紛紛降息刺激經濟成長,且預料還會繼續降息,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時代隱然浮現。經濟學家預估,美國兩年內通膨率降至1%以下的機率很大。

若利率降至零甚或負數,本身也會產生問題,因為各國央行將喪失帶動復甦或躲掉新一波衝擊的工具。決策官員目前的挑戰是實施低利率政策又能兼顧解決信用危機問題,若能魚與熊掌得兼,全球便能安度通縮的侵襲。



◆ 國際瞭望:一葉知秋 廿國財長意見分歧

【本報訊】2008-11-11 中國時報

在巴西舉行的廿國(G20)財長會議應該是十五日舉行的廿國高峰會的預備會議,但如果根據財長會議的舉行情況,高峰會必然是四分五裂的狀況,很難有具體有效的結果。

在財長會議上,最好笑的是:「已開發國家希望財政盈餘的新興工業國拿出財政政策來支撐世界經濟」。西方經濟大國把國際金融搞成一塌糊塗,錢是他們搞去了,現在卻要有財政盈餘的新興國家來幫助收拾爛攤子,天下還有這種不要臉的要求嗎?

新興工業國則認為金融危機是美歐經濟體制所造成的,解鈴還要繫鈴人,當然要負責。

巴西總統魯拉要求新興經濟體在全球金融問題上有更大發言權,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對此支持,實際上世銀總裁佐立克很早就建議將新興工業國家與G7國家結合起來,否則既要他們一起幹又不准它們有充分的發言權,這算什麼?但美國至今對所謂G20應否擔綱仍有不同意見。

新興工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間有著不同意見,而已開發國家之間也彼此有衝突,歐洲認為為強化國際貨幣組織的監管功能,需要設立新的監管機構,美國則對此保留,甚至對擴大監管範圍都不願意。

在巴西會議前,中、印、俄、巴四國財長舉行了四方會議,他們要在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上達成共識,那就是很可能不同於美國或歐洲的方案。

現在距高峰會只有五天了,而各方意見仍分歧,要想產生結果難上加難。



◆ 克魯曼專欄》歐巴馬 要記取「新政」教訓

【聯合報╱蔡繼光譯】 2008.11.11

突然之間,舊東西又全變回「新政」。雷根謝幕;小羅斯福登場。但是,小羅斯福總統時代的經驗,能為今天的世界帶來多少啟示?

答案:俯拾即是。只是,歐巴馬不僅應以小羅斯福的失策為鑑,更應以他的成就為師:歷史的真相是,就長期而言,新政是成功的,但就短期而言,則屬未必。小羅斯福的治國藥方,近效有限,甚至差點毀了整個格局,原因在於,他的經濟政策過於謹慎。

新政(New Deal,1933年實施)的長期成就:歷史證明,小羅斯福任內創建的機構,非但不可或缺,還耐操耐磨。那些機構迄今仍是我國經濟安定的基石。試想,新政時期若未能為多數的銀行存款提供擔保,金融危機會有多糟。試想,共和黨人若成功拆毀社會福利制度,美國的退休銀髮族現在該覺得有多不安全。

歐巴馬能否望其項背﹖歐巴馬的新幕僚長艾曼紐宣稱,「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進步主義者流殷切期盼,歐巴馬政府能和新政時代一樣,創建新機構來搶救眼前的經濟和金融危機,尤其是足以改變美國未來社會形貌的全民健保制度。

不過,新政對經濟大蕭條本身的應變不足,新政府千萬不要學。

如今,以右派保守智庫為主的整個知識圈大聲疾呼,其實,小羅斯福的理念反而讓大蕭條惡化。所以,了解你所聽聞的大部分內容,是根據事實被刻意曲解的哪一個脈絡而來,相當重要。新政的確為大多數受苦的美國百姓帶來甘霖。

保守派智庫說,其實,小羅斯福的前兩個任期,並未促成經濟全面復甦。凱因斯學派主張,停滯不前的經濟可以藉擴張公共支出來推動,所以前述的失敗,經常被引為攻擊凱因斯經濟學的證據。不過,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布朗(E.Cary Brown)對30年代財政政策所作的權威研究,卻提出截然不同的結論:財政振興方案不成功,「原因不在計畫無法奏效,而在計畫沒機會接受試煉。」

這可能難以令人理解。新政有名之處,在於它透過「工程進度管理署和「公民保育團」,雇用數百萬美國民眾。今天,我們仍駕車在工程進度管理署修築的公路上奔馳,送孩子到它建造的學校上學。這些公共工程難道稱不上重大振興財政方案?

話雖如此,但它確實不如你想像的重大。聯邦公共工程支出的效果,大多被其他因素抵銷,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胡佛簽署的大幅加稅法案。這個法案的效應,一直到胡佛繼任者就職後,才充分顯現。此外,聯邦當局的財政擴張政策,在州及地方階層,也頻遭增稅及縮減支出的決定抵銷。

況且,小羅斯福非但對推動全面財政擴張計畫顯得意興闌珊—他甚至迫不及待地想回歸保守預算準則。這種心態差點就讓他的英名毀在自己手上。1936年大選,小羅斯福挾著壓倒性勝利的餘威,大砍支出,調高稅賦,經濟困境隨即復萌,失業率重回兩位數,接著便在1938年期中選舉嘗到重大敗績。

真正挽救美國經濟和新政的是龐大的公共工程計畫—「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為美國經濟提供一個足敷需求的振興財政方案。

這段歷史為即將上任的政府提供重要的教訓。

政治教訓方面,經濟措施失當會讓選舉獲得的選民付託迅速流失。民主黨上周大勝,但1936年贏得更多,卻在1937-38年的不景氣中坐視戰果消失殆盡。美國民眾不指望經濟馬上就會好,但的確想看到成果。如果民主黨不能讓經濟復甦,他們的快樂將如曇花一現。

經濟教訓方面,就是要做的徹底。小羅斯福認為,嚴控支出計畫就是審慎的表現;其實,他反而是拿經濟和個人歷史評價在豪賭。我對歐巴馬及他身邊的人的建言是,美國經濟需要多少需求,他們必須略加估算,再加個五成。在蕭條的經濟體中,高估振興方案的需求,遠比低估為佳。

簡言之,歐巴馬領導之新新政能否成功,端視他的短期經濟方案膽識是否過人。進步主義論者只能寄望,他有必要的膽識。

※ 難道要發動大戰?



◆ 車廠倒 美三百萬人恐失業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2008-11-11 工商時報

被視為美國製造業支柱的底特律汽車業者上週向國會議員陳情,表示一旦有一兩家汽車公司倒閉,全美將有3百萬人面臨失業危機。由於對美國經濟殺傷力甚強,歐巴馬政府不敢輕忽問題嚴重性,表示將一反布希政府強硬的拒援姿態,會對汽車業進行大力紓困。

在這3百萬失業人口中,很快將面臨週轉不靈的通用汽車將占多數。根據汽車研究中心(Center for Automotive Research)本月初發布的報告指出,通用汽車如果宣告破產,將導致汽車製造廠商、供應商與相關業務,在第一年就會有250萬人失去工作。

另外Oliver Wyman顧問公司也估計,目前美國汽車業者至少有10家組裝廠為多餘,這約等於有3萬名工廠的工作機會,再加上龐大數目的工程師與其他受薪員工。通用曾預估,它需要在北美大砍受薪員工成本約3成。

由於汽車業一旦崩垮,對美國整體經濟的衝擊過大,因此佛州共和黨參議員馬提納茲曾在NBC「Meet the Press」節目中呼籲「美國必須要有汽車業」,他表示「我們不要看到超過百萬人失業」。

此外在眾院排行第三的民主黨眾議員克萊本也督促財長鮑森,應該「認真考慮協助汽車業脫困」,而且白宮當局「必須迅速因應」該問題。

下任總統當選人歐巴馬也不敢輕忽汽車業的危機。他曾在上週五稱汽車業是「美國製造業的支柱」,並宣稱他將支持眾院議長裴洛西與參院多數黨領袖瑞德對汽車業的請命。

裴洛西與瑞德上週六曾致函給財長鮑森,要求他考慮給予「汽車業暫時性的協助」,希望他能從目前7千億美元的金融紓困資金中,撥出部分資金協助底特律三大汽車業者脫困。

至今布希政府對於汽車業與國會要求把汽車業納入7千億美元紓困方案的呼籲,並不為所動。

儘管國會曾授權對汽車業提供250億美元的低利貸款,藉此協助該產業重整。但汽車業主管認為主導重整的貸款條件過度嚴苛,恐讓包括虧損的通用汽車、福特汽車與克萊斯勒都無法達到可以接受金援的標準。



◆ 惠譽調降6新興國家評等展望

中央廣播電台/楊明娟 2008/11/11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公司10日調降六個新興經濟體的主權債信評等展望,以反映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趨緩導致信譽風險升高。

三大國際主要信評機構之一的惠譽,發布新聞稿表示,南韓、墨西哥、俄羅斯和南非的長期外幣債信評等展望,都從「穩定」調降至「負面」。負面展望代表信用評等遭調降的機率升高。

惠譽指出,智利和馬來西亞的評等展望也從「正面」調降成「穩定」。南韓的A+評等比惠譽最高評等AAA低了4級,但比被認為是「垃圾」等級的「投機」評等,高出6級。

俄羅斯、墨西哥和南非的評等都是BBB+,比「投機」評等高出3級。智利的評等為A,馬來西亞的評等是A-。

巴西、中國、印度、祕魯、波蘭、台灣和泰國的信用評等則獲確認不變。

惠譽旗下的全球主權評等團隊負責人芮利在聲明中表示,全球經濟和金融展望的巨大改變,對新興市場的實體經濟和政策構成重大挑戰。芮利說,新興經濟體的決策者,比先進國家的決策者擁有較小犯錯空間,但比以往任何時刻,具備更有利條件因應當前挑戰。



◆ 標普:越南債信評等 可能調降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彭博資訊十日電】 2008.11.11

國際債信評等業者標準普爾公司(S&P)說,全球經濟步入衰退和資金匱乏的情況下,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越南是亞洲最可能遭降低債信評等的國家。

標準普爾亞洲主權評等部主任歐可羅仙克說:「巴基斯坦體質最弱,其次為斯里蘭卡,然後是越南。巴基斯坦面對來自外部、財政、貨幣政策、經濟成長和政治各方面的問題。我們從五個角度分析一國的評等,巴基斯坦在各方面表現都不佳。」

面對當前這波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外國投資人紛紛撤離新興市場,尋找風險較低的投資標的。資金撤離使亞洲新興國家難以支應進口的需求,外匯準備逐漸縮減。

歐可羅仙克上周在新加坡說:「沒有國家能免於全球風暴波及。亞洲面對這波危機時的體質已比十年前強健許多,但即使是基本面強健的國家也發生資金撤離,因為投資人減少槓桿操作對基本面好壞不加區別。」



◆ 大陸擴大內需 國際油銅暴漲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彭博資訊十日電】 2008.11.11

中國大陸宣布推動人民幣4兆元的振興方案,可望刺激經濟成長、提升商品需求,國際油價與銅價10日應聲暴漲7%,貴金屬價格也全面上揚。

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10日早盤,西德州輕原油12月期貨大漲4.52美元,每桶報65.56美元。

北海布侖特原油12月期貨早盤一度大漲8%,每桶升抵61.98美元。

倫敦金屬交易所三個月銅期貨一度暴漲9.1%,每公噸報4,095美元,扭轉上周的跌勢。

現貨黃金上漲18.4美元之多,最高報755.05美元。

但交易員認為,貴金屬上漲和美元走勢比較有關係,和中國推動刺激經濟計畫比較無關。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北京當局9日宣布要加強住宅與基礎建設,鐵礦砂、原油與銅需求勢必大增。另外沙烏地阿美石油公司通知日韓煉油廠,12月要減少原油供應,也助長油價漲勢。

中國提振經濟計畫代表要把13.5%的國內生產毛額,投入基礎建設與鼓勵機器投資。

德利銀行商品研究分析師丁塞說:「市場相信這個消息是利多,但我懷疑其中有多少持續效果。」這種反應「可能有點過頭」。

不過倫敦渣打銀行衍生性商品部門主管杜布拉說:「中國的題材對商品很可能是利多,對金屬尤其如此。」



◆ 台商前進外地 債留東莞

【聯合報╱特派記者林琮盛/東莞報導】 2008.11.11

從去年底至今,台商在珠三角的經營狀況面臨極大的考驗,許多廠商被迫進行遷廠和縮小營運規模,轉移到成本低廉的地區。但台商逐漸撤離廣東的現象,還包含制度健全性和「債留東莞、前進外地」兩個問題。

東莞一位長期處理台商稅務糾紛的台籍律師表示,拜法律許多模糊地帶之賜,許多執法人員,諸如台商又愛又恨的國稅局和海關人員,擁有了龐大的行政裁量權。

這位律師說,很多台商早期常把一些經商陋習,諸如不開發票、公司稅務走私等,帶進大陸來,而賦予管理稅務或進出口的官員頗大的操作空間。

近年來,因地方法規逐漸走向完善,讓台商也學會按部就班經營企業,但官員長年養成的「習慣」,卻很難在短期內扭轉過來。

他說,只要被國稅局或海關查到一丁點問題,若不妥善解決,不外乎祭出「關人」和「罰錢」兩項處罰。

該律師說,除一些刻意逃稅的案例外,有些台商常因不瞭解當地稅務或被內部人員陷害,而不明就裡地被關進去」,且關進去後,常是以刑事拘留的名義扣押。

他表示,更冤枉的是,有些案例最後證明,該台商並無問題,還無法得到官方的冤獄賠償,「甚至還要付拘留時的費用」。

因此,在制度所帶來的灰色地帶相對寬廣,及景氣轉趨衰退的情況下,不少台商選擇轉往制度相對健全,「可以照正規步驟走」的省市重啟爐灶。

不過,他也發現,台商離開東莞,除制度誘因外,也有一些台商刻意惡意倒閉,來躲避債務,藉由變更法人的模式,在其他地區「借殼上市」。甚至,有落跑的公司老闆,還能在海外遙控新公司的營運。

他說,最近已開始形成「債留東莞,前進外地」的現象。



◆ 劉揆:陸資來台 法令要鬆綁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8.11.11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10)日晚間接受東森電視台專訪時表示,他已建議透過海基和海協兩會協商,讓有意投資愛台12建設的大陸財團或銀行組團來台了解對那些項目有興趣。

劉兆玄指出,政府將推動愛台12建設3.9兆元經費中,有1.3兆元來自民間,包括外資和陸資。

為了儘速促成愛台12建設,劉兆玄說,他已建議透過兩會協商,讓有意投資愛台12建設基礎建設的大陸財團或銀行組一個團,先行來台了解對那些項目有興趣。另方面,劉兆玄也說,政府對陸資來台相關規定法令也要調整、鬆綁,會同時進行。

劉兆玄強調,愛台12建設不會完全期待中資,中資會被考慮在裡面,但不是全部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在鬆綁中資同時,也歡迎其他資金來台投資。

【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行政院長劉兆玄昨(10)日首度鬆口表示,二次江陳會期間爆發的衝突暴力事件多少會影響未來兩岸的交流,但不致於發生太大衝擊。劉兆玄強調,兩岸高層應有默契,兩岸交流不會再走回頭路。

媒體報導大陸高層官員將暫緩來台,劉兆玄指出,就他所知,沒有這樣的事情。

劉兆玄說,政府會持續推動兩岸政策鬆綁,不會受此一事件而改變。兩岸高層應有默契,好不容易擱置爭議、互不否認,並建立制度性的協商機制,兩岸交流不會再走回頭路。



◆ 降息1次抵3次 央行罕見動作

【黃琮淵/台北報導】2008-11-11 中國時報

搶救經濟,央行這回來硬的!有別於前兩次降息一碼,僅調降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一個百分點的作法,央行昨日態度轉變,大降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二五個百分點,是過去的二.五倍,更是近四年來首例。影響所及是銀行存放款利率,都將呈現「急速下降」趨勢。

國內行庫也將於今日,全面跟進央行政策。一般而言,所謂的央行降息,是調降三項貼放利率,由於這三項利率,是當銀行缺錢時,必須得向央行融通時才會用到,屬「懲罰性利率」,利率水平往往較市場為高;至於昨日調降的「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是央行為去化銀行資金,所採行的利率,比較符合市場水準,亦較能代表降息效果。

過去的二.五倍 威力四年首見

近四次央行降息,名目上是「頭一次半碼、後三次都是一碼」,唯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的調幅,分別為○.○五、○.一、及○.二五個百分點。如果以實際利率來看,光是央行此次降息的實質效果,等於是前三次降息的加總,「降一次、抵三次」。

存放款跟著降息 憂喜參半

行庫主管表示,自二○○四年十月以來,央行一直是採「微調」方式拉高利率,最常見的作法是:貼放利率調升半碼(○.一二五個百分點)、但市場操作「打對折」調高○.八個百分點。而這回央行連續降息,更是「等幅度」調降兩項利率,顯見對未來經濟展望,恐怕不大樂觀,才會出此重手。

央行大舉降息,且實質幅度更甚以往,反映在民眾存放款的所得、支出上,將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以存款戶為例,利息所得將大幅下降,而且減少的速度更快了;反觀依照存款牌告連動的貸款戶,也可因利率「加速度」調降,付息壓力減輕許多。

行庫:低利時代提早來臨

行庫主管說,央行連續四年、十四度升息,但民眾幾乎感受不到升息的影響,存款戶最常問的就是「升息這麼多次,為什麼利息都沒多?」原因就是公開市場操作,調整地相當有限。但這回連續且大舉降息,民眾將明顯感受到降息威力,而未來會愈來愈強烈,低利時代將提早來臨。



◆ 一般房貸 最快下月降息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2008.11.11

中央銀行連番大動作降息,引導利率走低,房貸龍頭土地銀行10日表示,即日起調降指數房貸指標利率0.2個百分點,指數利率降至2.51%。舉例來說,房貸戶若貸款500萬元、貸款20年,1年將可省下約1萬元利息支出。

同時,包括合庫、台銀及華銀等大型銀行也指出,將依降息時程,最快12月中、最慢明年1、2月就會全面調降指數利率,降幅至少高達0.25至0.35個百分點。

銀行業者解釋,央行是一個半月內密集降息,但各銀行的房貸指標利率是每3個月調整一次;最近有不少房貸開始抱怨,房貸利率沒有同步反應。

台銀指出,將依時程在12月21日調降指數利率至少0.25個百分點,屆時「輕鬆貸(Easy Go)」房貸專案前半年利率將自目前的2.455% ,降為2.205%。

合庫銀也表示,將在12月中旬調降指數利率,屆時將一口氣下調至少0.35個百分點,指數利率自目前的2.71%降至2.36%,到時前半年房貸利率將自目前的2.79%降至2.44%。

銀行主管說,若貸款500萬元、年限是20年,利率為2.79%計算,每月利息負擔約11,625元;但利率降至2.44%後,每月繳息金額降至10,167元,每月將省下約1,450元利息支出,1年就可以省下約1萬7,000元利息。



◆ 兩百萬房貸戶 看得到吃不到

【陳怡慈/台北報導】 2008-11-11 中國時報

中央銀行心繫經濟,十月以來,連續三次緊急降息,台銀、土銀、彰銀等昨日更是破天荒十足反應,央行降幾碼,銀行定存就降幾碼,不過,攸關兩百多萬房貸戶權益的房貸利率,在每季調整一次下,無法立刻反應,多名執政黨籍立法委員直呼實在看不下去,要金管會、央行下周一、周三,就「央行降息:房貸戶看得到吃不到」一事,到立法院專案說明。

以房貸龍頭土地銀行為例,土銀報給央行的房貸公式,為每年二、五、八、十一月的十日調整一次,連動標的為一、四、七、十月底最後一個營業日的六家行庫的一年期定儲機動利率平均值。

也就是說,土銀昨日雖然調整房貸利率,因連結標的為十月底的存款利率,最近這一次大降O.二五個百分點的好處,土銀房貸戶們,必須等到明年二月才能享受到。

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說,馬政府拚經濟,不能心裡只有大企業,央行降息,不能腦中只是想著如何把資金逼往股市,也該想想一般老百姓啊。

他以經濟部為例,人家經濟部都能夠把油價從每月浮動改成每周浮動了,不懂央行跟金管會為何可以眼睜睜的看著房貸利率僵固三個月不動,房貸沒省到,民眾如何有錢消費拼經濟?

對此,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召集委員盧秀燕表示,大家都說央行降息快狠準,但是,在攸關老百姓權益的房貸利率上頭,卻因為時間落差,以及銀行只降存款利率、不降放款利率的心態,在「時間落差」與「存放利差」的兩差下,肥了銀行,老百姓沒有受益。

盧秀燕說,下周三財委會審央行預算,會要求央行對此事說明;立委羅淑蕾也說,她會主動提案,要求銀行把房貸從「季調」改成「月調」,這樣才合理;立委費鴻泰也說,房貸金額大,省息效果比信用卡、現金卡明顯,支持銀行縮短目前調整房貸計價的時間,應該盡快反應央行降息才合理。



◆ 央行下猛藥 為挺住出口廠商

【黃琮淵/新聞分析】2008-11-11 中國時報

短短一個半月時間,中央銀行連續四度降息,昨日更大舉調降公開市場操作利率,降息力道「以一擋三」,更是四年來首見。表面上著眼通膨趨緩、要提振經濟,但根據彭淮南「話向來不多說」的個性,他到底預見何種危機?這才是央行貨幣政策出現「下猛藥」的幕後危機。

如彭淮南所言,全球信用危機爆發至今,國內銀行面臨的流動性問題,在央行降息、提供融資管道,以及政府「存款全額保障」政策出手後,危機已解除。不過,如果從此無事,彭淮南一來不需要再降息、二來也不需要大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意謂比流動性更大的危機,正等著彭淮南解決 。

有人推測,甚至是央行新聞稿都寫明「全球經濟持續減緩、我國出口連續兩個月呈現負成長」,那問題應該是提振經濟吧!但,這點彭淮南已經講明,貨幣政策恐要一年半後才能發生功效,換言之,央行降息這帖藥,其實緩不濟急,並無法發揮「實質」提振經濟的功效。

問題在於,美國金融風暴發生後,全球經濟、消費力衰退、股價暴跌已是普遍現象,這從台灣外銷總值連兩月「倒退嚕」已可見端倪。但,在外銷負成長的背後,是數以萬計的出口廠商,它們能不能捱過這波景氣走衰,這點才是關鍵。

講白一點,外銷操之在「美國佬」手中,也不是馬上就能好;內需要靠提振消費,難度也頗高。最怕的就是「外銷、內需未回溫」前,若沒辦法預留資金寬鬆的條件,年底前恐怕就有一波大規模的企業跳票、倒閉危機將出現,而這種本土的金融、企業浩劫,將比外銷衰退更為嚴重。

或許有人質疑,企業都已經「剩半條命」,即便央行大降息,也不代表銀行就會把錢出去,企業資金壓力無可避免。

但換個角度想,銀行擔心企業風險,這部分可透過政策手段,包括提高保證成數、提供專案貸款及保證機制處理,但若無法給個低利環境,恐怕企業連自救的意願都沒有,還寧可提前了斷,這跟倒閉潮相去不遠。

這就是彭淮南看到的危機!救完了金融業,穩住資金中介的功能後,接下來就得讓本土企業能活下去。因為,若無法協助企業度過危機,撐過景氣反轉,即便外銷回溫了,屆時國內各產業已呈現中空危機,仍舊等不到景氣撥雲見日的那天。



◆ 央行降息效應... 利率大翻盤 台幣勝美元

【李國煌/台北報導】2008-11-11 工商時報

全球央行降息風愈吹愈烈,因應情勢,台銀等多家銀行全面調降美元、英鎊、歐元、澳幣、紐幣5大外幣存款利率,調降後,利率大翻盤,美元1年期定存利率破2%,英鎊1年期利率掉到2.35%,竟然比台幣利率還低。

國內各銀行經過這一波大降息,各種幣別牌告利率結構大洗牌,形成台幣利率勝美元,甚至超過英鎊的罕見現象。

匯銀主管指出,為了提振經濟、防止景氣急速下滑,全球央行降息總動員,調降利率的速度愈來愈快、動作愈來愈大,包括美國、歐洲、英國、紐澳等地區國家,降息不斷。

因應情勢,國內各銀行外幣存款利率直直落,最新的情勢是,台銀、彰銀、兆豐銀、華銀、一銀、土銀、合庫以及其它多家銀行,全面調降美元等5大外幣存款利率。調降後,美元1年期定存利率全面跌破2%,以彰銀而言,1年期定存美元利率掉到1.9%,台銀和兆豐銀更調降到1.75%。

至於英鎊存款利率,一樣跌勢驚人,調降後,1年期英鎊定存利率不到2.5%,像台銀的英鎊1年期定存利率只剩下2.35%,同樣期別的台幣定存利率還有2.435%。

經過一番降息風潮衝擊,英鎊利率竟然跌到比台幣利率還低的地步,相差大約0.07個百分點,至於美元和台幣的存款利率差距,更是愈拉愈大,相差超過0.6個百分點。

在匯價不變的情況下,存款都折合台幣計算,存款金額100萬台幣,持有台幣1年,比英鎊多出來的利息,換算台幣大約700元,比美元多出來的利息,換算台幣大約是6000元。

匯銀主管指出,以各種幣別的利率走勢而言,台幣相對穩定,像英鎊存款利率一度來到接近5%,美元存款利率一度在5%以上,降息風一吹,一掉就是2、3個百分點。

近3年來,台幣一年期定存利率最高也才來到2.685%,目前還在2.4%左右,波動幅度相對很小。

另外,紐幣1年期定存利率最高曾經來到6.7%左右,現在只有5.05%,澳幣存款利率也掉到5%以下,高利不再。



◆ 9月逾2,000億湧向定存

【彭禎伶、薛翔之/台北報導】 2008-11-11 工商時報

資本市場表現不佳,資金動能鎖進銀行裡!據金管會統計,本國銀行及外國銀行合計,9月共增加3178億元的存款,官員比照央行公布的9月M2數字,顯現有2000多億元流向定存,至於資金來源,不外乎是自股票市場撤出及海外基金贖回。

這些資金,還不包括9月壽險業430多億元的利變型商品,及200-300億元的短年期儲蓄險,這些資金,都是保戶希望追求較高的利率,又不想損失本金等,資金一卡至少1年以上,長則要6年以來才能撤出,否則就會有解約損失。

只就本國銀行來看,9月比8月增加2853億元的存款,主要流向公營行庫及國泰世華銀、台北富邦銀等大型民營行庫;原本市場預期,外銀可能因為外資撤離台灣,存款會減少,但外銀9月存款,也比8月增加325億元,光花旗銀一家就增加387億元,巴黎銀行、荷銀則分別增加80億及55億元不等的存款。

金管會官員分析說,第三季股市表現不佳,台股更在9月重挫,不少資金就從證券帳戶移到銀行的定存帳戶,另外也有海外基金、國內基金贖回,回到存款體系,若大部分鎖進定存,會影響投資的動能。

銀行業者表示,定存部位增加,是因為客戶希望能有保障、本金不會虧損,不過,銀行財富管理部門仍是希望能「勸說」客戶資金,重新開始投資。如國泰世華銀10日就祭出,從現在到明年3月底,只要是新申購定期定額投資基金,享有手續費3折,鼓勵客戶逢低進場,持續扣款。



◆ 政院三挺政策 三部曲救企業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邱金蘭、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8.11.11

政府政策性貸款將首度對未裁員企業採取利率減碼措施,非中小型企業(大企業)只要在貸款前一季及貸款期間沒有裁員,融資利率可以減1到2碼(1碼是0.25個百分點);參與這項融資專案的企業,須承諾資金不得流出境外。

全球經濟衰退恐引爆企業倒閉潮、失業潮,12月1日起政府將推出三項救企業方案,包括:一、向經濟部申請紓困;二、中大型企業可透過財政部新增新台幣6,000億元放款方案融資;三、或提出體質改造方案,由國發基金協助轉型。

財經部會昨(10)日大致敲定對非中小型企業融資專案辦法,擔保品不足的企業,信保基金將提供保證,最高保證成數是七成,低於中小企業的最高成數八成。且參貸的銀行是所有金融機構,不限七大公股行庫。

這些企業若未透過信保基金保證,授信額度則由提供融資的金融機自行決定;若透過信保基金保證,每一企業則訂有融資限額,短期或中期周轉融資,上限為6,000萬元,資本性支出融資則是2億元。

行政院推出的「三挺政策」—「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員工」環環相扣的政策。透過政府挺存戶,讓銀行擁有適足的資金,對企業展延融資;銀行挺企業後,企業必須承諾不隨便裁員。本周四將對外公布相關措施。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強調,有關該政策「環節設計」,絕對不只是「道德勸說」而已,接受銀行相挺的企業必須承諾不隨便裁員,將實施「企業穩定就業計畫」。據了解,將透過銀行公會協調放款銀行定期回報企業用人情況。

【記者劉芳妙/台北報導】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林秉彬昨(10)日表示,最近聽到不少中小企業反映,由於金融風暴造成銀行流動性風險,企業使用額度雖未到期,銀行已先告知企業額度要打折扣。

林秉彬說,過去金融風暴時,銀行所謂抽銀根動作,是額度到期後,銀行可能告知企業額度打折扣,現在卻未到期就被告知額度打折扣。

林秉彬說,幾年前中小企業家數還有154萬餘家,去年降至123萬餘家,是十年來罕見的負成長。

根據最新統計顯示,本國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7月比6月減少283億元,8月比7月減少43.8億元,連續兩個月下跌,是四年來多首見明顯衰退;不過9月已較8月增加222億元。隨著金融風暴蔓延,消費景氣萎縮,業者對於未來兩個月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情形也不樂觀。



◆ 告別畸形台灣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1.11

第二次「江陳會」大功告成,對岸的海協會協商代表一行賦歸後,除了司法體系如何處置造成20年來最血腥的暴力抗爭行動相關人員之外,處處都是探究四項協議達成的利弊得失的座談會。但觀察媒體與學者專家的反應,台灣社會卻似乎明察秋毫之末而未見輿薪。

許多專家或官員都不斷強調,由於海、空運直航實現,兩岸往來可以節省多少運費、航運時間及虛耗於第三地的行政費用等等,鉅細靡遺、錙銖必較;但卻少有人指出,這幾項在兩岸之間折衝了20年之久的所謂「大三通」的終於達成,對台灣而言,是一個畸形的舊時代的結束,一個充滿未知的新紀元的開始,台灣行將浴火重生。然而在如此重要的關鍵時刻,整個台灣的面貌將如何轉變,經濟的方向將如何定位,產業的結構會如何重新形塑,絕大多數人尚完全茫然。但序幕已然拉開,機會已展示於前,從台灣到對岸乃至全球各個角落的重要角色馬上就要登場,台灣做為這一場好戲的主角與主要的舞台,要到何時才會從大夢中醒覺。

「大三通」所涉及的,絕不僅止是兩岸海、空運通航是否繞經第三地,時間、費用能夠節省多少的芝麻小事。從當初蔣經國時代宣布不准許直接三通、只能間接三通開始,這就是彰顯兩岸關係非屬「正常化」的最主要表徵,也是使兩岸近在咫尺卻咫尺天涯的關鍵所在;更因為台灣被強迫穿上約制行動自由的束身衣,讓企業的行為、個人的思維、經濟的運作都被強予扭曲,畸形發展了20年;不僅經濟與社會為此付出了無比慘重的代價,而且從上到下,許多觀念都已積非成是,讓台灣最聰明的人,也習於透過有色眼鏡去觀察、判斷我們賴以生存的大環境。

因此,看似平淡無奇、甚至理所當然的四項協議之簽定,其實是以驚天巨響,讓綑縛我們20年的束身衣,與扭曲台灣人思考與觀察能力的有色眼鏡霎時粉碎。當我們重獲完全的自由身,可以黑白分明地面對這個世界,我們本應歡欣莫名,要急於撿拾20年間所錯失的無數機會。只是,經歷20年漫長時日早已磨合、適應的束身衣、有色眼鏡,似乎已成為我們的部分肢體;當它們一朝脫卸,我們不僅仍一如過往地畸形行動,而且還因此頓然失去安全感;恐懼失掉了束身衣與眼鏡的「保護」,台灣與這2,300萬人民會驟然面對更可怕的凶險、受到莫名的傷害。某些每日裡驚恐狂呼宛如世界末日將至的媒體與人物,就是最鮮活的例證。

果然如此可怕嗎?台灣從半世紀前自戰火廢墟中崛起,以不如人的技術、羞澀的資金,轉戰世界各國市場,戰無不克、攻無不勝,讓台灣傲然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楷模。到我們羽毛豐滿、科技傲人、資金充裕的今天,面對一個從觀念到人才到經營才能,各方面遠遠落後的中國大陸,我們卻如此恐慌、退縮;深怕一旦沒有禁止直航的保護、限制投資的慰藉,台灣資金就會如某些媒體與學者所詛咒地瘋狂失血,企業就會蜂擁而出,市場就會充滿進口的黑心商品;果然如此,則四項協議就是台灣的死刑判決,台灣亡無日矣!

事實是,擺脫了政府黑手的橫加阻撓、肆意扭曲,20年來,台灣終於回到正常狀態,不再綁起一隻手來與強敵拚鬥。海峽對岸終於跟我們無數經貿對手一樣,成為一個我們可以正常交往的夥伴;面對中國大陸20年來開發出的強勁成長衝力,及其極度落後的內陸省分所封存的無限商機,精悍機敏的台灣企業家,頭一次可以不畏譏讒、不懼官員從背後捅刀,可以堂堂正正地與各國對手公平競爭、發揮所長。被扭曲了20年,放逐到比新加坡更邊遠之處的台灣,終於回到面對中國大陸精華地區第一排正中央的特別座,可以讓近悅遠來的一切巨眼如椽者,在這個地方盡情地發掘過去被我們的政府以各種手段自殘的優勢條件。

封存了20年的機會、優勢、人才,一旦解除魔咒,會在一剎那爆發出多大的活力、激發出多麼光芒耀眼的火花,難以想像。但頭一步,全體台灣人民必須做一件事:告訴自己,綑縛身體的束身衣是不對的、不當的、不好的,今天已經脫掉,所以要先伸伸身腳、活動關節,打開塵封已久的腦中的密室,伸出雙手擁抱遲來的自由;然後,學習我們從艱難中締造奇蹟的前輩,毫不畏怯地面向被剝奪已久的機會,挺起脊梁、邁開大步,告訴這個世界,重獲自由的台灣,正式加入戰場,我們一無所懼!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終端物價只漲不跌 金融風暴葛老認錯
 - 從避險基金到公司債/馬總統請「閱讀空氣」
 - 全球央行本周總動員 發展中國家防第二輪危機
 - 金融災難持續擴大 亞洲經濟恐加速步入衰退
 - 勿讓次級房貸造成次級經濟
 - 熊冬眠了嗎?
 - 經濟惡浪直撲運輸業 全球央行聯手降息
 - 江陳會 王:立院監督天經地義
 - 一位與資本主義頑抗的老銀行家
 - 通膨?通縮? 歐巴馬與麥肯之經濟主張
 - 歐巴馬與美中台經貿衝突 台灣的經濟戰略何在?
 - 大三通的經濟戰略意義與美國新總統的大考驗
 - 歐巴馬艱鉅經濟挑戰 MOU年底展開協商
 - 歐巴馬須點三把火 全球將邁入零利率時代?
 - 歐巴馬救經濟 你,要有過苦日子的準備

19 則留言:

fsj 提到...

歐美國債雪球 愈滾愈大

* 歐美國債雪球 愈滾愈大
* 殭屍企業太多 美政府救不完
* 紓困最高準則 美要求銀行擴大放款
* 拯救房貸戶 美房貸業總動員
* 民調:民眾盼歐巴馬嚴管金融機構重於紓困
* 大陸CPI走跌 通縮風險飆高
* 出口現警訊 順差額看跌
* 刺激出口 人民幣擬再貶
* 梁國源:全球經濟雪上加霜
* 懼經濟衰退 國際油價跌破 60美元
* 印度最大石化集團 大規模關廠裁員
* 彭淮南勸說 銀行房貸利率 季調改月調
* 郵局定儲利率降1碼
* 再造台灣競爭力論壇 明登場
* 馬團隊施政 產學齊開砲
* 企業發聲 救股市不能只救股價
* 重蹈覆轍?

◆ 歐美國債雪球 愈滾愈大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11.11

美國 還要發債上兆美元

近來歐美政府接二連三的推出動輒千億的救市措施,無可避免的令負債大增,為紓緩赤字壓力,只有大舉發行公債,美國財政部上周發行550億美元公債,美國大型債券交易商預計,未來數月美國財政部可能需要發行超過1兆美元公債來為各項救市計畫融資。

到9月為止的會計年度,美國發債量已達7240億美元,財政部官員已預告,本財政年度的融資需求將達空前程度。

美國政府出手拯救房利美、房貸美、AIG等金融機構,國會通過8500億美元救市措施,聯邦準備理事會又推出多項紓緩短期信貸緊張的措施。這些計畫預料將迫使財政部發行更多國債。

財政部昨天發行了250億美元的三年期公債,並將陸續發行200億美元的10年期公債,和100億美元的近30年期公債。在股市動盪不安中,投資人擁抱公債避險,但分析師警告,公債發行量大增,最後會供過於求,將使價格下降。

按照美國公開數據,8500億美元的金融抒困方案全部實施之後,美國國會所能接受的名義國家債務餘餘額為11.2兆美元,相對於美國13.8兆美元的GDP而言,美國債務率為81.16%,遠高於國際公認的安全債務率60%。

法國 今年債務率65.3%

歐洲的情況也好不到那裡去,法、德、英和義大利等主要經濟體各自推出救市方案,在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後的一個月內,歐洲各國政府已宣布向區內銀行注資2000億歐元,負債情形勢必增加。估計法國今年負債將占GDP的65.3%,明年升至66%。英國9月份的淨負債為GDP的43.4,高去年典刑嚴明期的36.2%,而500億歐元銀行注資計畫也將令政府凈負債增加GDP的3%。



◆ 殭屍企業太多 美政府救不完

【經濟日報╱編譯 廖玉玲】 2008.11.12

美國政府日前修改對美國國際集團(AIG)的金援計畫,7,000億美元金融紓困案首度用來拯救一家搖搖欲墜的企業。但像通用汽車(GM)這樣「行將就木」的公司愈來愈多,如果都獲得政府紓困,美國政府今後恐怕有救不完的「殭屍企業」。

這波金融海嘯沖垮美國經濟,許多企業幾乎滅頂。繼華爾街金融機構後,通用等底特律三大車廠也快撐不住。通用甚至警告,如果無法穩定獲得資金,年底前恐怕就會開始違約倒債,公司便無法繼續營運。其他兩大車廠也面臨類似困境。

前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主席、現任Secura集團董事長艾賽克就說,那美國政府要不要救通用和福特?如果救的話,要不要再救其他保險商、甚至零售商?問題是要救到什麼程度才可停手?

援助AIG的辦法已修改,如果再加上金援三大車廠,財政部勢必得動用剩下的3,500億美元資金。先前國會通過的7,000 億美元紓困案,只先讓財政部取用一半的資金。

但要求政府金援的聲音絕對會愈來愈大,勢必迫使布希政府擴大7,000億美元金融紓困案的適用範圍。更何況布希應該也不願見到通用關門。畢竟通用如果在他任內倒閉,他的「豐功偉業」只是又多添一筆。

財政部先前拒絕讓汽車業動用金融紓困資金,財長寶森原先也只打算援助體質健全的金融機構。

熟悉內情人士表示,財長寶森計劃本周稍後宣布金融紓困的最新進度,且可能把重點放在資本投資上。

紐約參議員舒默表示,國會希望財政部能提出新的要求,鼓勵接受政府金援的金融機構,多多放款給消費者和中小企業。

而且7,000億美元方案的紓困對象,不應是健全的機構。舒默希望財政部能把範圍擴大到更多類型的金融機構。




◆ 紓困最高準則 美要求銀行擴大放款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2008-11-12 工商時報

華盛頓郵報周二報導,美國當局即將擬妥對金融業紓困的指導準則,主要內容在於敦促接受聯邦政府資金紓困的金融機構增加放貸,同時要求縮減主管高層的分紅獎金。

美國財政部獲國會批准的7,000億美元金融紓困方案中,包括以2,500億美元收購金融機構股權。但國會議員指責,那些接受政府注資的銀行機構,不亟思擴大信貸規模,反而大手筆分紅圖利自家股東與主管高層。

美國政府在擘劃金融機構指導準則時,絞盡腦汁苦思如何激勵銀行加強放貸,而又不致使它們呆帳高築。

根據不具名的政府消息人士透露,聯邦存保公司將以強硬措辭施壓,要求這些機構的放貸解凍。但其他主管單位認為,鬆綁貸款恐會陷銀行於虧損黑洞。

報導指出,聯邦主管機構之間對放貸鬆緊的拿捏意見分歧,勢將使政府對金融業的紓困努力大打折扣。不過多位消息人士表示,主管銀行的四大聯邦機構如今已達成廣泛共識。

這份預計本周公布的金融業指導準則,部分細節內容仍在研議中,但主旨還是放在擴大因金融危機而緊縮的信貸規模。專家認為,除非信貸市場再度活絡,經濟才有開始復甦的可能。然而增加放貸又會升高銀行的虧損風險,畢竟經濟不景氣時,需錢孔急經常借貸的人,被視為貸款違約的高危險群。

聯邦當局這份指導內容,也將矛頭指向銀行股東高層的股利與分紅支出。兩位民主黨籍參議員上周致函財政部長鮑森指出:「政府紓困資金不該用於收購金援體質強健的銀行,或是作為發放股利之用。」

但據內情人士透露,指導原則最後可能定調為針對部分銀行主管分紅慣例加以設限而非全面。財政部曾指出,將要求部分接受紓困的銀行動用資金收購其他同業。舉例來說,政府拒絕直接注資瀕臨破產的國家城市銀行(National City),而是由獲財政部挹資的PNC金融服務集團負責收購。



◆ 拯救房貸戶 美房貸業總動員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十一日電】 2008.11.12

美國民宅查封、拍賣狂潮來襲,民間房貸業者訂11日成立「希望在眼前」(Hope Now)合作組織,聯手拯救問題房貸戶,因應問題房貸戶喪失家園危機。

穆迪經濟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桑迪說,即使房貸業者採取新行動遏阻查封潮,估計今年會有160萬美國人喪失家園,明年會有190萬人失去房子。

聯邦住宅貸款管理局長羅克哈特11日下午將配合民間業者,宣布成立這個組織,計畫研擬精簡明快的作法,調整房貸條件,讓更多屋主可以減少房貸每個月的還本付息金額。該組織也表示,計畫建立可以加速處理房貸的整體標準,處理更多可能有問題的房貸。

熟悉內情的消息人士說,根據相關計畫,房貸業者會把屋主每月應繳本息,降到屋主能夠負擔的水準,也就是不超過貸款人所得的38%,希望這種作法能夠協助貸款人保住房子。

民間房貸業者的作法獲得美國聯邦住宅貸款管理局的支持,該局已經取得房貸業巨擘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控制權,是二房的主管機關。二房可望同時宣布減輕住宅查封壓力。

花旗集團10日趕在「希望在眼前」成立前,宣布決定擴大實施預防住宅查封作法,嘉惠13萬無力還款的房貸戶,這些房貸戶共向花旗集團申貸200億美元房貸。

花旗集團的作法叫做「幫助屋主方案」,以花旗50萬未來半年還本付息可能有困難的房貸戶為目標。花旗房貸部門執行長戴斯說,預期會有超過四分之一的貸款戶在未來半年內,利用這個計畫。

美國國會一直敦促金融服務業者與貸款戶協商,避免貸款戶住宅遭到查封、拍賣,因應第三季升到空前高峰的查封潮。摩根大通銀行10月31日宣布,將對1,110億美元問題房貸放寬還款條件,停止查封;美國銀行也表示,今年將調整22.6萬筆房貸條件。

第三季有76萬5,558棟房產所有人收到違約通知,通知並警告屋主房屋即將遭到拍賣或查封,是2005年1月開始這項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



◆ 民調:民眾盼歐巴馬嚴管金融機構重於紓困

中央社 2008-11-12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十一日專電)蓋洛普民意測驗中心今天公佈的最新民調顯示,高達百分之六十的受訪美國民眾希望歐巴馬上任後,通過新的而且更嚴格的金融機構管理法規;只有百分之二十一贊成再對大型金融機構提供貸款或其他協助。

民調同時顯示,百分之五十一的受訪者希望歐巴馬協助有困難的屋主保住他們的房屋;百分之四十九期望歐巴馬通過對中產階級的減稅法案;百分之三十四希望通過額外的經濟振興方案。

對於面臨困境的美國汽車工業,只有百分之二十贊成政府對汽車廠商提供貸款或其他協助。

被問到歐巴馬上任後應如何排定施政的優先順序?百分之六十四表示應以解決經濟問題為第一優先;認為應將解決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列為第一優先的只有百分之十一;解決聯邦赤字問題的佔百分之七;解決能源問題有百分之六;解決健保問題的有百分之五。

這項民調是於七日至九日訪問一千零十位十八歲以上公民,抽樣誤差正負三個百分點。



◆ 大陸CPI走跌 通縮風險飆高

【李書良/綜合報導】2008-11-12 工商時報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11)日公佈10月份統計數據,最受外界關注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上漲4.0%,漲幅快速滑落至17個月以來新低。專家擔憂,隨著食品價格持續下滑及消費需求減緩,未來CPI還將進一步走低,明年2月通貨緊縮的風險將升高。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大陸CPI漲幅一路走高,今年2月達到8.7%的頂峰,創下1997年來新高,讓中國政府擔心經濟過熱將造成通貨膨漲;但隨著宏觀調控措施的逐步見效,大陸CPI漲幅從今年5月份開始逐月滑落,如今中國政府又得回頭擔心經濟陷入通貨緊縮,原先的「抗通膨」政策已轉變為「保增長」。

大陸國家統計局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大陸CPI同比上漲4.0%,漲幅比上月滑落0.6個百分點。也讓CPI漲幅連續6個月下滑,從8.7%的最高點跌到4.0%。

上海證券宏觀分析師胡月曉說:「通貨緊縮可能來得比預想的要快,如果保持目前的趨勢不變,到明年2月(CPI)就會出現負增長。通縮風險的加大,顯然會促使人民銀行加大貨幣政策的放鬆力度。」

大陸國家資訊中心高級經濟師張永軍亦表示,CPI漲幅的下滑,主要是受到食品類價格和居住類商品價格滑落帶動,例如豬肉價格下降1.2%,而9月份則是上漲2.6%;糧食價格上漲6.9%,漲幅也滑落了0.7個百分點。這種情況反映出中國經濟下滑的情況比較快,也使得消費需求隨之下滑。

為了抵禦經濟環境的不利影響,本月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出了10項擴大內需措施。其中,今後兩年多的時間將安排4兆元人民幣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最為直接。

儘管情況不佳,仍有人對於物價下滑保持樂觀看法。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表示,物價漲幅明顯下滑,可為中國政府進一步擴大內需創造有利的條件。

他說:「現在各地發展經濟的熱情依然較高,中國經濟的基礎依然較好,物價形勢穩定有利於宏觀政策重大調整的落實,中國經濟能夠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 出口現警訊 順差額看跌

【李書良/綜合報導】2008-11-12 工商時報

中國大陸10月份的貿易順差雖創下歷史新高,但年底前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全年貿易對於GDP(國內生產總值)成長貢獻為正值的難度仍然不小,全年順差額更有可能低於去年。根據10月份CPI增長率降至4%,創下17個月的新低點,而貿易數據也顯示進口減緩,大陸專家憂慮,兩項數據均是經濟降溫的前兆。

中國海關昨公佈最新數據,10月份出口同比成長19.2%,較9月小幅下滑;貿易順差352.4億美元,再創單月歷史新高。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說:「雖然當月貿易順差創下記錄,但就全年情況來看,除非後兩個月貿易順差額都處於非常高的位置,才能保證貿易對於全年的GDP增長貢獻為正值。」

中國今年前10月累計貿易順差2,160億美元,略高於去年同期的2,124億美元。西南證券宏觀高級分析師董先安分析,歐洲、美國和日本,以及許多新興經濟體都在萎縮,導致外部需求減弱,是大陸出口成長速度下降的原因。

瑞銀經濟學家汪濤認為,目前出口衝擊尚未真正對中國造成打擊,但未來出口需求將因全球經濟步入衰退而大幅下滑。以11月5日結束的第104屆廣交會來看,今年廣交會出口成交額累計達315.5億美元,比上一屆下滑17.5%。日前廣州台商協會會長程豐原亦表示,當前大陸出口業者慘況可從第3、第4兩季看出,由於業者接單普遍不良,估計明年上半年出口數據不會太好看。如果中國政府在出口政策上願意鬆綁,業者或許還能有機會奮力一搏。



◆ 刺激出口 人民幣擬再貶

中時電子報╱白德華/綜合報導 2008-11-12

被稱為匯率全球最穩的人民幣,大陸央行行長周小川暗示,不排除貶值,以推動出口,保持經濟增長。此外,大陸公布十月最新CPI(消費物價指數),和去年同期上漲四%,比上月回落○.六個百分點,連六月回落顯示通脹已緩和。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巴西聖保羅出席國際清算銀行會議時,被問及是否會讓人民幣眨值以刺激出口,他說,「人行不排除任何可能,但一直到現階段,中國的國際收支並沒有出現明顯變化,因此一切仍言之過早。」

周小川強調,金融市場動盪情況,對投資和消費信心造成負面影響,中國將密切監測國際收支情況。「雖然部份新興國家出現資金外流的情況,但中國並沒有面對同樣的問題。」對於未來利率走向,周小川說,人行自九月中旬至今已三次降息,現階段會著重透過財政政策刺激經濟,貨幣政策將會是稍緩,暗示短期內可能不會再減息。

不過究竟人民幣是否貶值,投資界看法互異。

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與其用出口退稅補貼企業,還不如讓人民幣貶值」。魯政委說,出口退稅不僅造成政府財政負擔,也可能讓出口商品在國外遭反傾銷抵制,且退稅補貼企業十分有限。與此相較,人民幣貶值無疑是成本最小、惠及面最廣的手段。

不過,中國銀行外匯分析師石磊表示,讓人民幣貶值可能引起連鎖反應,讓很多企業選擇將人民幣換成美元,對大陸流動性造成影響,進而衝擊金融環境。



◆ 梁國源:全球經濟雪上加霜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台北報導】 2008.11.12

大陸不排除讓人民幣貶值刺激出口,經濟部常次林聖忠認為,全球經濟面臨衰退,以貶值手段拓展出口的做法行不通;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更直指中國沒有道理這樣做,此舉只會讓已經不景氣的全球經濟更雪上加霜,工業國家也不會同意讓大陸人民幣貶值。

根據統計,大陸今年前三季出口成長率為22.3%,比去年同期增幅少了4.8個百分點,出口成長力道趨緩。梁國源認為,大陸仍享有大量順差,面對全球經濟不景氣,不應該以貨幣貶值作為刺激出口的手段,而是應該積極發展大陸內需市場,此舉反而有助全球經濟儘快復甦。

梁國源說,大陸想要透過人民幣貶值增強價格競爭力,擴充市占率,但中美貿易問題有一大部分來自人民幣被低估,大陸對美國享有巨額順差,若中國大陸放手讓人民幣貶值,勢必引起美國甚至G7國家的干預。



◆ 懼經濟衰退 國際油價跌破 60美元

【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2008-11-12 工商時報

在全球經濟瀕臨衰退的陰影下,國際油價週二重挫逾4%,紐約油價並且跌破每桶60美元大關,墜至近20個月來谷底。專家預測,這波跌勢可能會使油價跌到每桶50美元水準。

週二國際油市,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重挫4.4%,至每桶59.66美元,倫敦北海布蘭特原油則下跌4.35%,至每桶56.52美元。國際油價自7月創下每桶147美元的高峰之後即告一路下跌,迄今已下跌60%。

市場擔心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將導致對原油需求減少,是造成油價下跌主因。而專家目前都在向下修正全球對原油需求的預測。專家指出,以目前全球經濟頹勢難起的情況來看,全球對原油需求明年可能會出現萎縮。他們也指出,儘管亞洲等新興市場對原油需求可望持續成長,但是也難以彌補已開發國家對原油需求的減少。

全球透視公司的原油分析師華戴爾表示,油價還將一路下滑,此波跌勢可能要待油價跌到每桶50美元才會止住,而反彈到每桶65美元左右。

依照過往經驗,目前應是原油需求旺季,因為煉油廠商在第三季都會增加原油庫存,以應付西半球冬季對原油需求增加的情況,然而現今由於預料油價還會持續下跌,煉油業者增加原油庫存的意願都告大減,有些還乾脆出清庫存。

國際油價週一急漲,揚升2%左右,主要是中國推出6000億美元的振興方案,促使市場一時認為此方案有助原油需求回升。

然而專家指出,這只是投資人一時之間過於樂觀所致。事實上,此方案可能根本無助對油價的支撐。

油價跌破60美元,使得原油出口國大為苦惱,伊朗石油官員表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應該進一步減產。該組織已在10月決議減產,然而部分產油國表示根本不足以阻止油價繼續下跌,而惟有非OPEC產油國加入減產行列,油價才有止跌可能。伊朗週一透露,原本不願加入OPEC減產行列的俄羅斯,目前已透露願意配合OPEC的訊息。



◆ 印度最大石化集團 大規模關廠裁員

【聯合報╱記者邱展光/台北報導】 2008.11.12

印度最大石化集團信賴(RPL)工業不敵景氣停滯帶來的衝擊,關閉旗下五座石化廠,並勸退400多位員工。這是首件因金融海嘯爆發出石化集團大規模減產與裁員,令亞洲石化業者吃驚。

印度信賴集團(Reliance Group)旗下的信賴工業,是印度最大的石化生產私營公司,是亞洲排名第三大石化集團,在印度石化產品市場佔有率80%以上,是全球500強之一。業務包括石油開採和生產、煉油、石油零售、聚合物、纖維、化學品、發電、生命科學和諮詢技術,為一體化能源化工公司。其中,40%業務為石化產品。

台塑企業一位高層主管昨天強調,大家都不好過,大家都減產;但在此惡劣的環境下,誰能撐到最後的就是贏家。

再者,在此波惡劣環境的洗盤下,應該會有「汰弱出新」,產生「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的市場不滅定律。

根據中油、台塑企業獲得的最新消息指出,信賴集團旗下的信賴工業,不耐市場需求停滯,產品銷售無門的嚴重衝擊下,已經關閉五座聚酯、石化廠,並勸退400多位員工。

此項消息傳出後,台灣多家石化廠商,因大陸需求停滯,擬開闢新興國家的銷售通路的希望為之破滅。

台灣一家聚烯烴生產廠商指出,信賴塑化產品,在印度的市場占有率達八成以上;如今也因需求不佳,本土生產工廠紛紛關閉,那有外貨生存空間?

因為印度信賴工業關閉的石化廠集中在聚乙烯(PE)、聚丙烯(PP )、純對苯二甲酸(PTA)等,有些相關石化廠卻有不同的解讀。台灣一家PE生產廠主管說:「這何嘗不是一個好消息! 因為工廠關閉了;至少,在市場上就少了競爭對手,也可避免再惡性競爭。」

印度信賴工業關廠、勸退員工等措施,因應不景氣的侵襲。一家石化廠主管說,台灣塑化廠尚未傳出有勸退員工、強迫休假不支薪的情事。

但他有聽到一家汽車生產廠商,已經展開強迫員工休假、不支薪的措施;而且,是四周中,只上班一周,其餘都回家休假、不支薪。



◆ 彭淮南勸說 銀行房貸利率 季調改月調

【陳美君/台北報導】2008-11-12 工商時報

中央銀行無預警調降貼放利率後,再度順勢祭出房貸戶利多!央行總裁彭淮南昨(11)日緊急邀集財政部、金管會官員,與台銀等11家主要房貸銀行董事長會商,經協調,與會銀行均同意,縮短指數型房貸利率調整的時間,由目前主要為按季調整,改為「客戶可選擇每月調整」的共識,預估約200萬房貸戶可因此受惠。

央行9月底起連續4次降息,累計銀行跟進調整的降息幅度,已達0.5個百分點,但銀行利率連動型房貸卻須延3-6個月後才會進行調整,導致房貸客戶怨聲四起。

彭淮南昨日因此親上火線,邀請11家主要房貸銀行董事長「喝咖啡」,勸說配合央行降息步調,讓房貸利率調整期間,增加「每月一次」的選項。經此調整,只要客戶條件符合,不用再苦等,甚至最快在本月內就能開始省下房貸利息支出。

彭淮南說,從11日起的3個月內,客戶可自行決定,是否將房貸利率調整時間,由原先每季或半年,改為1個月;不過,為避免客戶「降息時每月調,升息時改每季調」,每戶僅限可申請變更1次。

彭淮南強調,過去跟利率調整有關的理監事會議,都是3個月開一次,但最近臨時理事會,較為密集的召開,所以選在此時推出這樣的作法,可以「加速貨幣政策的傳遞效果」。他請銀行「共體時艱」,將來升息時,調整時間也是1個月,因此對銀行和客戶來說,「兩邊都是公平的。」

昨日與會的11家銀行均同意,在3個月內受理客戶申請,並自下次繳息日起,就能適用新契約。

房貸利率調整期間縮短,對房貸戶而言,可提前省下不少房貸利息。以台銀為例,原先房貸利率調整日為12月21日,改為每月調整後,利率調整日提前為11月21日。換句話說,若客戶在近2日內,申請改為1個月計息,且每月繳息日落在21日之後,本月開始,便可享有央行這4次調降貼放息,基準利率下滑約0.5個百分點的優惠。

以台銀的3階段指數型房貸為例,申貸300萬元的20年期房貸,每季改為每月調整後,本月開始,每月就能現省下700多元利息。

央行昨日邀集的銀行,共有台銀、土銀、合庫、三商銀、北富銀、國泰世華銀、玉山銀、中信銀及永豐銀等11家,都是董事長出席,合計房貸市佔率達7成以上。至於剩下市佔率30%的銀行,彭淮南說,央行將會持續與他們溝通協調。



◆ 郵局定儲利率降1碼

【陳美君/台北報導】 2008-11-12 工商時報

中華郵政公司昨(11)日宣布,自11月12日起調整存款利率,定期儲金各期別存款利率調降幅度為0.25個百分點;調整後,一年期定儲固定利率2.14%、機動利率2.15%。

與諸多政策貸款連結的郵局,昨日再度宣布調降利率,這已是今年9月底以來,郵局四度宣佈降息;郵局本次大幅降息1碼,對房貸族而言,為一大利多,但仰賴銀行定存過活的退休族,荷包卻是大幅縮水。

新政策優惠房貸利率,由原先2.675%降至2.425%,以貸款350萬元,貸款年限20年計算,一年可省下約5100元;此外,莘莘學子的助學貸款利率,由原先3.45%調降至3.2%,若借款80萬元,分4年攤還,一年可省下1000多元。至於內政部一般戶的住宅貸款利率,調整為2.267%,公教人員房貸利率則降為2.49%。

內政部開辦的新優惠購屋專案貸款,是依據中華郵政兩年期定期儲金機動利率,加計0.2個百分點計息。台北市每戶最高優惠貸款額度為350萬元、台北市以外地區,每戶最高為300萬元。



◆ 再造台灣競爭力論壇 明登場

【經濟日報╱記者陳亮諭/台北報導】 2008.11.12

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明(13)日舉辦「再造台灣產業競爭力論壇」,邀請產官學界與工商界代表,討論台灣如何振興經濟、政府如何協助企業度過難關等七大項國際及台灣經濟議題,由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黃茂雄主持。

論壇探討主題包括:一、全球金融危機是否已經觸底;二、「未來二至三年經濟危機是否正要開始」;三、台灣應如何振興經濟,再造台灣產業競爭力;四、台灣是否會發生像歐美一樣銀行或保險公司倒閉的情形;五、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消費市場萎縮、出口衰退,企業營收遽減,不動產交易趨緩,政府應如何協助企業度過難關;六、證券交易法操縱股價規定及其構成要件,是否有修正必要,檢調單位偵辦該類案件的方式,有無改進空間;七、稅捐稽徵法第47條對於納稅義務人應處的徒刑,如納稅義務人為公司時,其徒刑轉嫁由公司負責人承擔,是否合宜,本條規定應否刪除。

參與此次論壇的政府部門代表包括經建會副主委胡仲英、經濟部次長施顏祥、財政部次長張盛和、行政院金管會副主委吳當傑等。

產學界者邀集台灣工業銀行董事長駱錦明、遠雄企業集團董事長趙藤雄、日本大和總研首席顧問劉憶如、經濟日報總主筆馬凱及仲理國際法律事務所所長蔡茂松等。

論壇13日上午9時30分至12時,在外交部外交領事人員講習所2樓國際會議廳舉行,可免費報名參加,電話(02)27070111分機139。



◆ 馬團隊施政 產學齊開砲

【經濟日報╱記者 陳亮諭】 2008.11.12

文化大學商學院昨(11)日舉辦「全球金融大海嘯─從雷曼兄弟風暴看全球金融危機」座談會,主持人立委邱毅介紹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時,強調邱正雄是自己的貨幣學老師,現在是國家財經政策的總操盤手。

暫拋公務的邱正雄,再執起教鞭,神色輕鬆自若說:「過去在台大教經濟學,做老師的總習慣給學生一些資料。」受邀座談會的五人中,只有他準備簡報,細說從頭這場百年金融海嘯。

文化大學董事長張鏡湖一上台,就批評政府節能減碳政策,他說,推行種樹,卻未見實質規劃,台灣二氧化碳的增長率是全球最高,想進聯合國又不符合環保規定。

此時坐在後方的蕭萬長副總統一臉沈重,接著他上台立刻澄清:「張董事長說的都是政府重視的。」會後合影時,蕭萬長再次走向張鏡湖強調:「你說的,我們都在做。」

而近來劉揆一直掛在嘴邊的「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員工」,前一刻邱正雄才唸了一遍,直言敢言的東隆五金副董事長王鍾渝立刻回諷:「企業挺員工,我懷疑。」

王鍾渝說,當政府不能跟主要競爭者產生聯盟關係時,企業只好「移民」,銀行再怎麼支持企業,企業走了,怎麼挺勞工?

「王爺」也直言「馬上好」競選口號是錯的,經濟及國家社會倫理被破壞時,馬上會好嗎?重建是要長遠來看,要有點耐心。



◆ 企業發聲 救股市不能只救股價

【經濟日報╱記者陳亮諭/台北報導】 2008.11.12

全球金融海嘯狂襲後,各國政府無不透過各種政策工具提振景氣,國際票券金融公司董事長劉維琪(11)日在一場座談會上呼籲,政府救股市不能只救股價,而是要維持股市的流動性;義聯集團董事長林義守則建議,國發基金擴增的8,000億元,應優先支持銀行。

中國文化大學商學院昨天舉辦「全球金融大海嘯─從雷曼兄弟風暴看金球金融危機」座談會,由立委邱毅主持,邀集蕭萬長副總統、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東隆五金副董事長王鍾渝、林義守及劉維琪與會。

蕭萬長致辭時指出,追究金融海嘯起因之一,因金融創新衍生性金融商品,沒有嚴謹監理制度,好比民主無秩序,造就「脫序」情況。

他表示,台灣是小型開放的經濟體,受到全球性的股市、債市及房市嚴重滑落影響,首當其衝的影響為信用緊縮,資金流動性是最大問題,行政院長劉兆玄宣布存款保障無上限,就是針對資金流動性來解決問題。

劉維琪呼應蕭萬長的話說,存款保障把金融流動性問題保住,接著就是產業景氣的問題,建議政府在金融危機中,應及時介入處理。同時政府不能單就股價的數字高低,作為救股市的基準,根本性的問題在股市的流動性,政府有責任去維持股市活絡度,以有系統、透明的方式,維繫投資人信心。

林義守則強調,目前公股銀行資金很多,民營銀行資金較少,800億元融資八倍,就有6.4兆元的規模,國發基金要擴充8,000億元規模,應先支持銀行、再讓銀行支持企業。

曹興誠說,美國採取以債救經濟方式,目前看來現金最多、內銷市場最大的可能都是大陸,擁有美國國庫債券5,000多億美元、香港擁有600多億美元,總計僅次於日本的6,900多億美元,美國在金融風暴後顯得虛弱,可能要仰賴大陸,預計一年半後,大陸的勢力將大力崛起。



◆ 重蹈覆轍?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1.12

以壓倒性的700多萬票獲得勝選,在萬眾歡欣鼓舞、熱切期盼中上台的馬政府,走到今天支持率直線下滑,落到極為不堪的1/4以下的局面;而且一俟第三季如實呈現台灣經濟陷入衰退慘況的經濟統計出爐,支持率進一步降到兩成以下,恐已無可逃避。如此奇突詭譎、出人意表的變化,究竟其來何自?是誰為為之、孰令致之?

上台近半年來,馬政府上下一致將罪咎推脫給最方便的待罪羔羊:美國金融風暴掀起的金融海嘯,進而結合油、糧價格暴漲,導致各國經濟衰退。這樣的說法,一開始唬倒了許多天真善良、宅心仁厚的國人;但隨著時日累積,紙終究包不住火,否則民眾不會對「無辜受害」的執政團隊如此冷酷無情地落井下石,甚至「走了一個壞蛋、來了一個笨蛋」之類的順口溜,不脛而走,傳遍大街小巷。

再換一個角度看。金融風暴之來,事前並非全無朕兆,不僅其醞釀已有甚長時日,而且在9月中事態急遽惡化之前,有識之士紛紛大聲疾呼要小心以應;以台灣經濟國際化之深、對國際市場依畀之重,我們的執政團隊不可能完全懵然無知。至於來勢洶洶的油、糧價格暴漲,在馬政府上台之前,情勢已十分緊急,乃有甫上任即大幅調高油、電價格而人心惶惶的不幸後果。除此之外,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包括我們的社論在內,憂心忡忡地指出,中國大陸高層誤判形勢,過度樂觀地大力推動所謂「騰籠換鳥」的產業升級冒進政策,以「勞動合同法」、「企業所得稅法」等全面提高其勞動成本、壓縮企業獲利,大舉消滅勞動密集度高而附加價值低的加工出口產業。此舉不僅將重蹈過去新加坡政府強行提高勞動成本促使經濟癱瘓、台灣因緣際會驅逐加工出口業迷失發展方向的覆轍,而且由於其用力太猛,若干法規無法回頭,經濟規模又過於巨大,掉頭轉向均曠日廢時,必將蒙受慘重損失。由於台灣經濟目前獨沽一味,全賴對大陸加工出口部門的大量出超支撐經濟成長;因而我們可能會更早、更重地身受其害。

對這三項一時並至、但都無比可怖的打擊,在正常情況下,面對其中任一,執政者都會戒慎恐懼、嚴陣以待;不但事前要做好縝密防備,受創時更要竭盡所能,緩和衝擊力度、搶救受害國人與企業,穩住大局、力謀更張。

可是我們的馬政府,事前大而化之,對此三者完全不加正視,只是在談笑間隨便敷衍,甚至根本不知其中利害,遑論防備有度。衝擊既來、哀鴻遍野,既不知如何療傷止痛、安撫人心,更不知啟動緊急手段,重燃經濟引擎;而且主管官員張皇失措、引喻失據、紕漏百出,反而令人心更加慌亂、傷害更為擴大,而前景也更是茫然。

因此,馬政府之民意支持每下愈況、一瀉千里,其來有自,正是咎由自取、自誤誤人。耐不住各方一致怨懟輕藐,改組內閣之聲此起彼落,這個沒有自知之明與治國之能的政府,終於鬆口,透露改組有期。

然而我們不禁要問,馬政府組閣之初,不是號稱博士如雲、老手回朝,收拾前朝倒行逆施的裨政輕而易舉、馬上可見奇效;今天又如何能找到更多博士與老手,在覆轍之上重見奇效?

其實馬政府之施政必敗,從其組閣之初已可清楚覘知;因為馬總統犯了幾個不可原諒的大錯:

其一,跟許多失敗領導者一樣,自以為馬上得天下,即可馬上治天下,完全輕忽治大國如烹小鮮的細膩、用心、絲毫不敢率爾探瓢的竅要,輕率地聽信少數親信,隨其好惡用人,只論親疏、不問才具,在更多場合只看外表顯赫的學歷與響亮的名聲,乃至性別比率、省籍比率,完全不論其真材實學、管理能力、實戰經驗;因而所組成要面對60年來最艱險局面的大軍,竟然是個銀樣蠟槍頭的雜牌部隊。

其二,由於憲法被李前總統修得不倫不類,我們有一個全世界最莫名其妙的憲政體制,可以一再出現無所不為的獨裁大總統,也可以產生不知如何自處的馬總統;在人前自稱退居二線,除了國防、外交、兩岸事務之外,不干預施政;在人後則內閣成員的選擇、任命幾乎一手全包,令一個號稱最高行政首長的行政院長,竟無可用之兵。

如果經過六個月水深火熱一般的痛苦洗禮,馬總統終於徹悟前非,則在內閣改組之際,可以痛改上述謬誤,完全授權可以信任的行政院長,不由炫人的外表而據其實戰的高強功力組成一支面對大戰的精兵,則台灣幸甚、國人幸甚。但若執迷不悟,硬要重蹈覆轍,以百姓為芻狗,我們又能奈何!

※ 這篇社論讓我想到了昨日南方朔的一篇文章『南方朔觀點─「馬英九神話」已告解體』(2008-11-11 中國時報),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消費者支出創新低 美經濟雪上加霜

* 消費者支出創新低 美經濟雪上加霜
* 避險基金五天王 將受「拷問」
* 救美汽車業 眾院緊急立法金援
* 任一車廠倒 美年損1750億美元
* 通縮警報 英國準備零利率應戰
* 成立以來頭一遭 ING上季虧4.78億歐元
* 大陸對美出口 成長力道趨緩
* 廣建交通網 明後年投入2兆人民幣
* 擴充戰備儲油容量 能源建設 加快腳步
* 吸引資金回流 將設減稅機制
* 減稅大小眼 欺負本土資金?
* 海嘯吃掉獲利 六成國銀虧損
* 利息少得可憐 寧存錢不投資
* 就學貸款利率調降 教育部:預估80萬人受惠
* 防裁員潮 新增九大預警指標
* 企業硬要倒 也只能乾瞪眼
* 強勢美元對美國經濟雪上加霜
* 金融海嘯與經濟成長趨緩
* 鴕鳥政策

◆ 消費者支出創新低 美經濟雪上加霜

劉純佑/綜合外電報導 2008.11.13 工商時報

根據彭博社針對經濟學家的調查,美國將面臨30年以來最長的經濟衰退,而消費者支出也將是史上最慘澹的情況。金融風暴將使得美國經濟第四季的年增率減至3%,2009年第一季更將降至1.5%。

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經濟學家伯納指出:「經濟自10月開始便一路下跌,金融衝擊不僅加劇了信貸危機,更引發另一波嚴重的衰退。」

減少的消費者支出對困窘的美國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預料明年企業主仍會繼續減薪及裁員。總統當選人歐巴馬說:「美國需要第二個刺激經濟方案,而且是越快越好。」

受信貸危機影響所造成的信心、消費和雇佣減少的惡性循環,使得伯納和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美國經濟將陷入至少是近25年來最嚴重的衰退。

此一最新調查也顯示,相較於10月的調查結果認為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是90%,本次的結果已變為百分之百。

需求下跌將會使失業率攀上另一個高峰。調查預測2009年第一季的失業率將提高到7%,比上月原本預估的6.6%還要高。到了2009年底失業率將攀升至1992年以來的最高點,達7.7%。

美聯銀行首席經濟師西爾維亞指出:「信貸危機加上消費者支出的大幅減少,讓就業市場的前景黯淡。」

10月份的失業率已達6.5%,是1994年以來的最高點。光是上月份雇主便已砍掉了24萬個工作。

唯一的好消息是經濟低迷造成了物價的下跌,明年的消費者物價僅略微上升1.8%,是自2001年上一次經濟衰退以來最微幅的上漲。

通貨膨脹降溫,讓聯準會有再次降息的空間,當前的聯邦基金利率是1%,預料到明年3月時極有可能會降至0.5%的歷來最低點。



◆ 避險基金五天王 將受「拷問」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華盛頓十二日電】 2008.11.13

鮑森、索羅斯、席蒙斯等美國避險基金五大天王13日將到國會作證,接受眾院監督與政府改革委員會質問,研判避險基金是否造成金融體系系統性風險,危害整體經濟。

鮑森等人因為在這次全球信用危機中大大賺錢,引起監督委員會主席魏斯曼注意,預料魏斯曼和其他人會「拷問」鮑森等人,問他們的避險基金和整個避險基金業,是否危害市場、經理人報酬是否過高、獲得的特別租稅優待是否合宜、避險基金不受管制是否適當、是否鼓勵冒險。

鮑森前年看到美國房價漲幅是平均年漲幅的五倍,預測房市會崩潰、次貸會出大問題,放空相關資產,為自己的避險基金鮑森公司賺到600%報酬率,自己賺到35億到37億美元收入,因此被魏斯曼盯上。

鮑森現在動見觀瞻,投資人密切注意他的一舉一動,據以研判金融危機什麼時候會結束,但他最近仍然抱持悲觀態度。近在今年6月,市場估計金融業者的虧損總額只有幾千億美元時,鮑森就認定,金融體系的損失總額高達1.3兆美元。不久前,國際貨幣基金估計損失總額會達到1.4兆美元。

席蒙斯、索羅斯、費爾肯和葛里芬也因為薪酬超高、操作績效優異或基金規模龐大,成為監督委員會質詢的對象。

魏斯曼也要求出席聽證會的避險基金業五位大師,提出每年年底避險基金持有的次貸證券、抵押債權憑證、信用違約交換、其他證券與衍生性金融商品部位的價值與性質,說明包括自己在內公司裡薪酬最高三位的所得、以及與風險和融資有關的資訊。

熟悉內情的消息人士說,委員會選中這五位經理人,是因為他們的薪酬特別高,每位去年拿到的酬勞和分紅都超過10億美元。

監督委員會說,奉召作證的五位避險基金經理人都很配合,也提供委員會詳細資料。但預料他們在國會作證的情況不會很愉快,因為市場指責避險基金放空艱困金融業者的股票,使艱困公司處境惡化。

不過,避險基金的支持者指出,各界把避險基金當成市場過分行為的代表,使業者遭到不公平的懲罰。



◆ 救美汽車業 眾院緊急立法金援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11.13

針對美國汽車業的燃眉之急,美國眾院的民主黨領袖11日表示,將在下周國會重新開議時,推動緊急紓困立法,以拯救汽車業,不讓數以百萬計的人失業 。

在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公布第三季度慘澹業績後的第五天,眾院議長波洛西宣布支援立法,提供「緊急、有限度的資金援助」,以便使美國汽車業能夠在7000億美元救援計劃框架下獲得救助。在此之前,波洛西並未提及支持緊急立法,俾讓汽車業也能列為國會已通過的7000億美元紓困案的拯救對象。白宮至今仍堅持7000億美元全將用於協助金融機構脫困。

紐約時報報導,總統當選人歐巴馬訪問白宮時,曾與布希總統針對汽車業的困境進行私底下的討論,且兩人意見相左。歐巴馬希望能立刻提供汽車業援助,布希則表示歐巴馬與國會的民主黨議員先得同意通過美國與哥倫比亞的自由貿易協議,共和黨才可能支持更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方案。

雙方後來都否認布希拿自由貿易協定交換援助汽車業的說法,布希身邊人士則對歐巴馬口風不緊感到不悅,認為歐巴馬旨在讓布希剩下的日子更不好過。

汽車業為度寒冬,已決定刪除車展開銷。通用汽車取消預定於下周推出Buick LaCrosse與Cadillac CTS Coupe的計畫。克萊斯勒則表示將由各地的經銷商負擔車展攤位費用。法拉利、勞斯萊斯、Land Rover、鈴木汽車四家公司也決定不參加明年一月的底特律車展。

美國汽車業最近面臨空前的生存挑戰,並已引起白宮以及即將上臺的歐巴馬政府的深度關注。

歐巴馬的發言人吉布斯說,歐巴馬10日在白宮與布希舉行會談時討論了美國汽車行業的整體發展狀況,認為應用現有經濟刺激措施幫助汽車業,但並未特別指出某一特定車商。

美國汽車製造業此前提出,必須得到250億美元緊急貸款,以防止整個行業崩潰

。歐巴馬已經多次發出警告,美國汽車製造業目前形勢嚴峻。他提出,就任總統後,會把聯邦政府向汽車業提供援助視為首要工作。



◆ 任一車廠倒 美年損1750億美元

【聯合報╱編譯朱小明/報導】 2008.11.13

美國眾院議長波洛西說,美國三大汽車公司若有一、兩家宣布破產,對美國經濟將產生無比衝擊,業者則提出政府以750億美元金援汽車業的要求,到底汽車業值不值得政府大手筆拯救?

美國汽車研究中心主任柯爾表示,汽車業者需要750億美元的注資,雖然金額龐大,卻是防止美國經濟重創的上策。該中心研究顯示,如果三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克萊斯勒有任一家倒閉,可能造成美國經濟一年損失1250億美元、稅收損失500億美元,光是第一年就會讓美國經濟大失血1750億美元。

分析師並警告,如果深陷財務困境的通用申請破產,極可能拖垮福特和克萊斯勒。因為通用為求套現,必須廉價賤賣汽車,其他汽車公司勢必得跟著削價,會產生骨牌效應。

汽車業本身就有200多萬工人,三巨頭任何一家倒閉,都會連帶影響車商、零件商和廣告業者,至少將造成三百萬人失業。



◆ 通縮警報 英國準備零利率應戰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倫敦十二日電】 2008.11.13

英國央行總裁金恩表示,英國如今已「明顯」有通貨緊縮的風險,決策官員準備繼續降息以因應,必要的話甚至不排除降到零。英鎊對歐元匯率應聲跌抵空前新低。

英國央行12日在通膨季報中預估,通膨從2009年中起就會跌到「遠低於」央行設定的2%目標水準,而明年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年成長率會衰退1.8%。

英鎊對歐元匯率12日在倫敦應聲大跌1.2%至82.38英鎊兌1歐元的歷史新低,對美元跌到1英鎊兌1.5202美元,為2002年8月來最低。今年來英鎊對歐元已貶值10%,對美元貶25%。

英國央行一周前罕見地一口氣降息1.5個百分點至3%,為1950年代來最低。

但當記者詢問金恩,利率是否會進一步降到零時,他說決策官員已準備好,什麼利率水準能確保通膨回到目標,利率就會降到那個水準,顯示央行並未設定底限,降到零也不是不可能。

英國央行預測,英國經濟明年會衰退一整年,而零售物價指數明年「很有可能」由正轉負,但金恩表示明年就面臨通縮的機會並沒有那麼明顯。

UniCredit MIB經濟學家寇沙表示,這份報告代表英國央行坦承沒跟上情勢發展的腳步,絕對有必要儘速採取行動。通縮陰霾已逐漸籠罩。

這份報告顯示,英國經濟這一個月來加速惡化。10月份的失業率以16年來最快速度攀高,房價以1990年代以來最快速度下墜,製造業則陷入1980年代來最糟的衰退。

金恩還說,英國經濟「幾乎可確定」在今年第三和第四季時就已衰退。但因為央行在預估通膨和經濟成長時,並沒有把刺激景氣方案列入考慮,因此經濟衰退的幅度或許有些誇大。英國政府計劃以財政刺激的方式,緩衝經濟成長減緩的影響。

此外,自8月發布上次的報告至今,整體經濟環境已有劇變,所以最新預測對通膨前景的單季下修幅度,是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立以來最大,而變數恐怕也很大



◆ 成立以來頭一遭 ING上季虧4.78億歐元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阿姆斯特丹十二日電】 2008.11.13

上個月接受政府金援的荷蘭ING集團12日宣布,第三季大虧4.78億歐元,為1991年成立以來首見,主要受到提列15.1億歐元資產減損的拖累,且第四季恐提列更多減損。

為了降低長期利率的曝險,ING已賣掉台灣的ING安泰人壽。ING執行長陶曼特說:「這些交易使我們的資本部位變強健,讓我們在金融市場進一步惡化時,更能承受衝擊。」

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ING虧損4.78億歐元(每股虧22美分),雖然比上個月預測的虧5億歐元還少,但遠不如去年第三季23.1億歐元的淨收入。

ING減計股票、債券、Alt-A級與次級房貸和與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相關資產的價值。上個月同意出售股票給荷蘭政府的陶曼特說,資產價格在第四季仍將承受壓力,經濟疲軟將傷害明年的成績。

鹿特丹Robeco公司基金經理人皮特斯曼說:「ING仍面臨許多風險,Alt-A級房貸資產是其中之一。問題在於ING還會提列多少資產減損。」

ING第三季的資產減損包括6.28億歐元的股票、4.16億歐元與雷曼兄弟及華盛頓互惠破產相關的資產、4.09億歐元的結構性投資。該集團並提列4.04億歐元的放款虧損,遠高於一年前的6,900萬歐元。

若不計入特殊項目,ING企業金融部門第三季獲利為4,000萬歐元,消費金融獲利減少35%至4.2億歐元,網路銀行則虧損4,700萬歐元。來自歐洲的保險獲利陡降72%至1.01億歐元,亞太的保險獲利銳減87%,美洲地區則虧損2.14億歐元。

ING股價12日在阿姆斯特丹股市一度漲3.96%,每股報8.4歐元,推升市值至約167億歐元。ING股價今年來跌掉69%,由69檔成分股組成的彭博歐洲500家銀行與金融服務指數跌幅為58%。

ING是第一家動用荷蘭政府紓困基金的金融機構,政府注資100億歐元使ING核心第一級資產的資本適足率由6.5%提高至約8%。ING將拿其中的50億歐元增加金融部門的股東持股,20億歐元用在提振保險事業,其他30億歐元將使負債淨值比由15%降至10%。



◆ 大陸對美出口 成長力道趨緩

【李書良/綜合報導】 2008-11-13 工商時報

受到金融海嘯衝擊全球經濟影響,今年前10個月,大陸對美國出口雖成長11.4%,但其增長速度與去年同期相比,卻下滑了4.1個百分點。

中國出口受到嚴重衝擊。根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中國出口同比增長率一直維持22%左右,至7月份更突破22.6%。但稍後全球景氣反轉直下,大陸出口受到衝擊,中國海關總署統計,今年前10個月,大陸出口金額達1.2023兆美元,同比成長21.9%,但增長速度比去年同期下滑4.6個百分點。這種出口成長但增長力道減緩的情況,同樣發生在大陸對美國出口上。

今年1至2月,大陸對美國出口累計成長速度僅有0.4%,此後逐步回升,1至5月累計達到9.1%。上半年累計成長速度為8.9%,比前5個月小幅滑落。隨後又逐步回升,直至回升到前10個月11.4%的增長速度。但與去年同期比,增長速度下滑了4.1個百分點。

美國是中國大陸的第2大貿易夥伴,對於大陸對美出口增長力道減緩,海關總署的報告認為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次貸危機的負面影響繼續蔓延,全球經濟不景氣直接導致各國消費需求萎縮;二是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削弱了大陸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優勢。

海關總署報告並提醒說,由於歐盟、日本等已開發國家對美國經濟的依賴性較強,危機會波及至其他發達經濟體,中國大陸出口所面對的外部環境有惡化的趨勢。



◆ 廣建交通網 明後年投入2兆人民幣

【彭媁琳/綜合報導】 2008-11-13 工商時報

中國國務院提出的2年4兆元人民幣(下同)內需方案後,首波陸路交通與空運建設昨天出爐。中國交通運輸部指出,明、後兩年交通固定建設投資規模將達到年均1兆元的水準,中國民航局也表示,2010年前投資規模將達2500億,完成機場樞紐及支線的建設。

交通運輸部規劃司副司長李興華的談話表示,今年底前,全中國大陸的交通固定投資總金額在8000億元左右,但為配合中央政府的擴大內需計畫,2009年與2010年的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將提高到每年1兆元的規模。

今年底前,就將增加100億元的經費,進行高速公路和農村公路建設。

李興華指出,公路建設的投資計畫將分成高速公路建設、農村公路建設,以及擴大國道與省道的公路改造等3大方面,目的在連結珠三角、長三角、成渝、東北等經濟區之間的運輸能力,並避免今年初南方嚴重雪災,所造成大規模交通中斷的問題再度發生。

而依據中國鐵道部所提出的計畫,未來兩年,每年將會批准新增鐵路1萬公里,年均投資規模也將在1兆元左右,今年年底前將先投入150億元的經費進行鐵路投資。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亦指出,2015年之前,全中國大陸的軌道交通長度將達到2400公里,第一批分散在15個城市,投資金額達到6000億元。另外還有10個城市,有希望成為第二批獲准建設軌道交通的地區。

在空運交通方面,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表示,2009年將進行成都、西安、廣州等幹線機場,以及延安、呂梁、懷安等40多個支線機場的建設工程,投入金額為2000億元。2010年則會進行浦東、成都、武漢、南京等樞紐機場,與20多個支線機場的工程。



◆ 擴充戰備儲油容量 能源建設 加快腳步

【康彰榮/綜合報導】2008-11-13 工商時報

中國投入4兆元振興經濟方案,基礎設施建設成為重要一環。中國國家能源局表示,將藉此調整能源結構,今年內將有一批能源基礎設施項目開工建設,包括2,680萬立方米石油儲略二期工程,已規劃完畢,西南地區首個煉油廠今年內也將在成都開工建設。

新華網報導,這一批能源基礎設施項目包括:福建福清、浙江方家山、廣東陽江共10台百萬千瓦核電站,西氣東輸二線東段從寧夏中衛至廣東深圳直至香港的天然氣管道工程,江蘇溧陽抽水蓄能工程,四川錦屏至江蘇蘇南直流輸電工程,年產1,200萬噸的陜西神木紅柳林煤礦,成都千萬噸級煉油廠。

中國還將投資40億元人民幣財政資金支持農村電網和城市電網改造,庫容達2,680萬立方米的石油儲備二期工程也已規劃完畢。報導稱,這批項目的實施將大大增加清潔能源比重,調整能源結構,增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填補西南地區無煉油廠的空白。

今年3月,中國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曾表示,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目標是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倍,屆時將面臨約60億噸的石油短缺,因此中國大陸將在2010年前建立1,200萬噸戰略石油儲備,相當於30天的石油進口量。



◆ 吸引資金回流 將設減稅機制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陳美珍/台北報導】 2008.11.13

配合打造全球最佳「資產管理中心」的環境,財金部會已初步完成「資產管理中心發展條例」草案,針對今(97)年7月以前外流的資金,提供回台減稅機制,凡在資產管理中心設置投資專戶者,即可享有兩年到四年免徵遺產稅、所得稅與贈與稅優惠,由於財金部會意見仍有歧異,行政院明(14)日將進行跨部會協商。

依據規劃,資產管理中心的減免稅優惠對象,並不包括97年7月以後外流的台資,國內資金也不在減稅範圍之列。資產管理中心的設置,目的在藉由租稅優惠,誘使過去外流的資金,能夠返台投資。官員表示,金管會提出的草案,希望藉租稅減免吸引資金回流,為避免對租稅制度影響太大,已將減稅範圍控制到最小,如所得稅只對利息所得減免,遺贈稅的免徵也只限本金,不含投資收益等。

為打造具競爭力的資產管理中心,金管會也要求向全球徵才,並提供具有金融資產管理專才的外籍人士租稅優惠,以低於現行20%的所得稅扣繳率對其在台所得課稅,藉此吸引外籍金融專業人士來台。

行政院明天將由政務委員朱雲鵬,召集「資產管理中心發展條例」草案的跨部會協商會議。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預期,四年內台灣金融機構管理的資產規模,將從目前的11.6兆元,達到20.6兆元。

央行認為,國內超額儲蓄約達6兆元,閒置資金過多,若要再吸引外流資金回台投資,需限制僅能在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開設資產管理帳戶,以避免形成熱錢,並對新台匯率形成干擾;金管會則指出,如此將降低資金回台投資意願,希望央行同意解禁。

資產管理中心可以享有的租稅優惠,初步協商包括所得稅、遺產稅與贈與稅。據瞭解,有關享有租稅優惠的期間,金管會主張四年,但財政部認為因具有「租稅大赦」效果,時間不宜長,傾向一年即可,經多次協商,金管會要求至少要兩年。

資產管理中心的減稅待遇,包括投資專戶產生的利息收入,在有效租稅優惠期間內,可以全額免稅;專戶持有人若在優惠有效期間內死亡,投資專戶的收益不列入遺產課稅;專戶持有人連續持有投資專戶達八年者,指定將專戶收益贈與他人,也免課徵贈與稅。

財政部同時要求訂定「反悔條款」,當投資專戶持有者在有效優惠期間內(一或二年),即結束投資專戶,需追繳原已免徵的所有稅捐。



◆ 減稅大小眼 欺負本土資金?

【經濟日報╱記者 陳美珍】 2008.11.13

資產管理中心的設立,對於早先外流的資金回台投資,不但既往不究,還提供減稅優惠;長期在台的資金,卻得不到政府的青睞。政府大小眼將資金分內外,打錯的減稅牌,只會讓「愛台」的資金,後悔為何不出走。

政府希望資產管理中心,扮演讓豐沛的資金可以參與投資愛台12建設、投入股市或不動產市場,活絡資本市場的重要角色。然而,台灣仍有高達6兆元的超額儲蓄,不動如山放在銀行裡,既不投資也不消費。政府此時忙著利用減稅,期吸引出走的資金回台投資,卻忘了這些超額儲蓄存在的現象,代表資金對「投資」的信心不足。

從國內超額儲蓄過多,可以看出台灣根本不缺資金,但缺投資信心。如果不缺資金,政府何必急著用租稅補貼方式,成立亞洲最大的資產管理中心?

再者,為何資產管理中心只准早年外流資金回台投資,才能享有減稅優惠,從未離開台灣的本土資金,卻無相同租稅待遇,政府另眼看待「外資」的做法,無疑給死忠留在台灣的本土資金狠狠一巴掌。

資產管理中心不能是一個任由外流資金回台炒作股市、不動產市場,一毛稅都不繳,就能再將獲利流出台灣的投機工具,政府要先弄清楚現階段藉減稅擴大資產管理中心規模的必要性,否則縱使真能打造出亞洲最大資產管理中心,也僅是短期假象,既失面子,也丟了裡子。



◆ 海嘯吃掉獲利 六成國銀虧損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2008.11.13

金融海嘯威力超強,9月吃掉本國銀行113億元獲利,六成本國銀行9月單月都出現虧損;外銀在台分行也有六成9月單月虧損,金管會已緊盯外銀在台營運情況。

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前九月全體本國銀行稅前盈餘,從8月底的707億元縮水到594億元。金融風暴侵襲下,本國銀行9 月就虧掉113億元。

37家本國銀行中,9月虧損家數達23家。旗下有銀行的14家金控中,更有近八成(11家)9月虧損,只有國泰世華銀行、一銀及華銀因9月持續賺錢,前九月的稅前盈餘持續增加。

金融業者表示,一般預估9月、10月是反映這波金融風暴衝擊的高峰,因此10月銀行營運情況仍值得密切注意。

全球金融風暴對金融機構造成重大衝擊,金融機構投資、融資業務也轉趨保守。為降低金融風暴可能帶來的後遺症,行政院喊出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的政策,並推出一連串的協助企業融資措施,財政部昨(12)日也發布政府對非中小企業融資專案。

銀行業者表示,金融海嘯對產業面的影響是下一波觀察重點,舉例來說,DRAM產業融資餘額高達4,200億元,且多集中在少數銀行,一旦產業出狀況,對金融機構的衝擊將更大。

此外,31家外銀在台分行,9月也有19家(六成)出現虧損。金管會官員表示,這波金融風暴的震央來自歐美地區,不少歐美大型銀行都受傷,在台分行難免受影響,金管會也會特別注意這段期間外銀在台分行營運情況,,也特別注意。對於經營虧損的銀行,會請其說明原因,一旦有資本不足的情況,將立即要求匯入資金補足資本。



◆ 利息少得可憐 寧存錢不投資

【聯合報╱記者陸倩瑤/台北報導】 2008.11.13

央行四度降息,銀行存款利率跟著直直落,不過9月份全體銀行存款餘額仍增加2800億餘元,顯示民眾心態保守,儘管利息少得可憐,寧可定存,也不輕易投資。

金管會統計資料顯示,到9月底為止,37家本國銀行存款餘額達到22兆元,比8月份成長了2852億元,多出來的存款大都集中在台銀、合庫、兆豐銀、華銀、中信銀等具公營色彩行庫或大型民營銀行。

央行統計指出,9月份各類存款當中,活存增加將近800億元,定存與定期儲蓄增加約153億元,外幣存款成長約1000億元。

金融界人士說,央行日前第四度降息,影響所及台銀、土銀、彰銀、華銀、合庫等公股行庫跟著全面調降定存利率,華銀500萬以上的存款牌告利率已跌破1%(年息)。

理財專員說,今年全年物價指數漲幅超過3%,銀行平均定存利率不到2.5%,換句話說,現金存銀行所賺到利息都被上漲的物價「吃掉了」,但民眾仍然寧願抱現金定存,也不冒風險投資。

由於人心傾向保守,近來,銀行財富管理部門不再促銷股票基金或結構債,轉向推薦穩健型金融商品例如保險產品或外幣定存等;證券商則將重心由台股轉移到期貨、選擇權等市場,分散風險。

※ 這樣錢會愈存愈少。



◆ 就學貸款利率調降 教育部:預估80萬人受惠

中央社 2008-11-13

(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十三日電)教育部今天宣布,學生貸款利率將由原來的百分之三點五五,調降到百分之二點七,自十七日起生效,預計將有八十萬學生受惠。

教育部表示,行政院長劉兆玄於十一日已宣布就學貸款利率降到百分之二點九五,但因郵政儲金一年期機動利率自十二日起由百分之二點四降到百分之二點一五,因此這次調降也配合再降低百分之零點二五,就學貸款利率因而調降到百分之二點七。

教育部指出,這次大幅調降主要原因為教育部與中央銀行、四家承貸銀行達成協議。

學生負擔利息調降後,以就讀私立大學四年貸款總額新台幣五十萬元的學生為例,就學貸款利率由百分之三點五五降為百分之二點七,分八年還款,每月應繳本息可由五千九百九十一元降為五千七百九十七元,還款總利息也由七萬五千一百一十三元降至五萬六千五百二十四元,約可減少一萬八千五百八十九利息支出,大幅減輕學生還款負擔。

另外教育部也為避免學生畢業還款壓力太大,因此也推出協助措施,包括家庭年收入一百一十四萬元以下就學貸款學生在就學及畢業(退伍)後一年期間的利息,均由政府全額負擔;月薪不到二萬五千元及低收入戶貸款人,可享最長三年的緩繳期及政府利息補貼;延長還款年限為一點五倍等。



◆ 防裁員潮 新增九大預警指標

【經濟日報╱記者黃依歆/台北報導】 2008.11.13

為避免企業大量解僱,勞委會昨(12)日宣布,在目前的產業預警指標中,新增九項與財務相關指標,配合年底成立的「產業動態資料庫」,希望透過這些指標,讓企業的財務更即時與透明化。
面臨近期金融風暴,企業未來可能出現大量解僱勞工潮,勞委會昨天召開研商會議,決議新增多元化預警指標、設立資訊通報單一窗口、建置勞資爭議處理網站平台等。

勞委會勞資關係處長劉傳名表示,只要任一指標出現問題,勞委會就會介入訪查,但並不代表有警訊,企業就立刻有大量裁員的問題。勞委會在訪查過後,若發現企業有裁員計畫,將協助勞資雙方處理資遣、職訓等問題。

劉傳名說明,進一步建立資料庫後,勞委會傾向以低調方式輔導緊縮企業,不希望進一步驚動影響其發展,將會同會計師到企業視察,以監控成分居多。

劉傳名表示,勞委會原本在「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中,已建立有積欠勞保費、事業單位併購、財務簽證中會計師有保留意見等16項預警指標。昨天決議在企業財務指標部分,透過強化與證期局合作,新增九項具體財務指標,最快12月就可實施。



◆ 企業硬要倒 也只能乾瞪眼

【薛孟杰/台北報導】2008-11-13 工商時報

為穩定國內就業,勞委會搶先邀各部會增訂預警通報指標,希望提前介入大量解僱事件。但勞委會坦承,若雇主堅持要倒閉,勞委會僅能依照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簡稱:大解法),確保勞工能領到資遣費及退休金,未必能勸退雇主不要倒閉。

勞委會統計,去年大量解僱勞工人數為1萬4221人,但今年1月到7月即已達1萬3743人,接近去年一整年的紀錄,勞委會官員不諱言,年底前人數應還會繼續增加,甚至超越去年紀錄。

勞委會勞資爭議處長劉傳名說,大量解僱預警通報指標將在兩週內修訂完成,未來一旦企業被納入預警名單,勞委會將立即派員進入實地訪查,但將保持低調,不會讓消息走漏,以免萬一是誤傳,反而造成企業危機。

劉傳名說,依大解法規定,若雇主拒絕接受訪查,可處以3萬到15萬元的罰款,並得連續罰到企業同意接受訪查為止。

勞委會官員私下表示,大解法目的是確保勞工在公司倒閉前拿到資遣費及退休金,無法要求企業不倒閉。因此如果雇主堅持要倒閉,即使勞委會介入,過去亦不乏雇主避不見面、人間蒸發,勞工即使拿到債權憑證,也是「廢紙」一張。顯然,要防止企業倒閉,勞委會能夠著墨的空間其實很有限。



◆ 強勢美元對美國經濟雪上加霜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1.13

國際貨幣基金(IMF)本月6日再度下修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上月IMF剛將8月間預測的3.9%,大幅下修為3.0%,而今再降為2.2%;如此緊密的大幅下修全球經濟成長率,是過去少有的現象。而其中所有先進經濟體包括美國、歐元區、英國及日本全部淪為負成長,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度全年經濟負成長。顯然自去夏美國次貸風暴爆發,隨即擴散至全球形成金融海嘯,對全球經濟已造成嚴重衝擊,自今年第三季起,至明年全年均將陷入衰退中。

弔詭的是,連續七年走貶的美元,卻在經濟走入衰退初期,自7月開始強勁升值;至本月10日止四個多月來,美元除對日圓、人民幣貶值外,對澳元升值超過40%最高,其次對歐元、英鎊、韓元升值25%至30%,對新台幣、新加坡元、菲律賓披索升值8%至10%。美元如此大幅升值,對正在衰退中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

今年第二季美國在金融海嘯的衝擊下,國內需求已淪為負成長,對GDP成長的貢獻是負0.1個百分點;不過由於美元自去年第四季以來對各國貨幣急速貶值,如對歐元貶值15%,有利於出口,不利於進口,導致美國第二季出口大增12.3%,而進口則萎縮7.3%,使入超大幅縮減,對GDP成長貢獻2.9個百分點。美國對外貿易入超的不斷擴大,一向對美國經濟成長是負面的貢獻,而去年第二季入超開始縮減,對GDP成長轉為正的貢獻,今年第二季貢獻比率大幅提升,不僅克服內需的萎縮,更全力支撐經濟成長2.8%,則是罕見的現象。

但今年7月開始,美元急速升值轉為強勢,相對的有抑制出口,刺激進口的作用,致使入超持續擴大,不利於經濟成長。由於美國出口以工業產品為主,而製造品出口值相當於美國製造業GDP43%以上。因此美國出口增加率的減緩甚或減少,將影響製造品出口需求,導致製造業就業人數增加的減緩,甚至失業增加。同時,美元升值使進口成本降低,進口品將取代國內製造品,迫使製造業工人喪失工作機會。

如美元持續升值,出口增加減緩或減少,進口增加,使國內製造業減產,將造成更深層的影響;一是製造業就業機會減少或裁員,致使實質工資提升困難,不僅影響消費,也造成所得分配不均,影響社會健全發展;二是製造業減產,設備利用率降低,不僅不需擴充投資,而且降低企業盈餘,影響投資財源,不利投資。

再就美國今年第三季經濟已淪為負0.3%的成長來看;除個人消費受到金融海嘯的嚴重衝擊,萎縮3.1%,而其中耐久財消費大降14.1%,非耐久財消費也大降6.4%,是過去少有的現象,致使內需對其GDP成長的貢獻,擴大到負1.4個百分點。而對外貿易由於美元的急速升值,已使美國第三季出口增加率腰斬為5.9%,進口萎縮降為1.9%,入超的降幅大為減緩,對GDP成長的貢獻大幅降至1.1個百分點,無法抵消內需的萎縮,致使第三季GDP淪為負成長。此不過是初步的影響,如美元持續維持強勢,正在遭受金融海嘯衝擊的第四季及明年的美國經濟,將更為嚴峻。

此時,美元大幅升值,除對美國經濟造成嚴重傷害外,對貨幣貶值國家,原本有促進對美出口的作用;可是由於美國內需在金融海嘯及美元強勢的雙重衝擊下,已淪為負成長,將使進口萎縮,而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的進口國家,美國進口的停滯或萎縮,將對以美國直接或間接出口為主的出口國家最為不利。

此可從台灣10月對美直接出口減少11.4%外,對間接轉出口美國的對大陸及越南出口更分別大幅縮減19.9%及24.6%。對該三地出口高占台灣總出口的54.5%,均呈兩位數的下降,可見對台灣出口衝擊之嚴重。在金融海嘯對經濟衝擊正在發酵之時,美元快速升值,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也不會例外,只是衝擊程度大小而已;更何況此時美元升值,對貨幣貶值國家剛恢復穩定的通貨膨脹問題,也有死灰復燃之虞,致使貶值國家不敢大膽採取強烈擴大內需措施,而延緩全球經濟復甦的時程。總之,此時美元走向強勢,對全球經濟弊多於利,誠屬不智之舉。



◆ 金融海嘯與經濟成長趨緩

【經濟日報╱葉銀華】 2008.11.13

國際貨幣基金(IMF)上周四發布令人憂心的經濟預測,美國、歐元區15國、日本明年經濟衰退(分別為-0.7%、-0.5%、-0.2%),中國經濟成長率亦由上個月估計的9.3%調降為8.5%,可見金融海嘯所引發經濟衰退的重大性。本文主要的用意乃探討是否可由一些指標來判斷金融海嘯的程度,進而瞭解未來世界經濟的可能走向?由於本次風暴的起因於美國,在篇幅之限制下,本文著重探討如何判斷美國金融海嘯的程度。

首先,美國次貸風暴是否已經結束?次貸的信用品質取決於承作的日期,以2001到2004年承作的次貸,其累積違約率在承作後36個月達到最高點(約為14%)。而2005到2007上半年所承作的次貸金額為最多(每年約400億美元),雖然2005年以後所承作的次貸累積違約率快速增加(已經接近或超過20%),或許累積違約率最高點不需要到承作後之36個月,但至少目前次貸累積違約率並非最高點。

根據相關資料來源(Standard & Poor's, Census Bureau,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美國空屋率到了2008年為11%。而根據Standard & Poor's/Case-Shiller指數,從2007年開始,美國房價開始下跌,2008年下跌約15%,房價後續並不被看好。綜合上述的數據,值得大家注意美國次貸與房價風暴的發展。

其次,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於1993年推出的波動率指數(Volatility index,VIX)是有意義的指標。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與接著之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公司(LTCM)財務危機事件,VIX皆達40以上;2001年世界經濟衰退,VIX亦有類似的情況。2007年美國次貸風暴開始爆發時,VIX最高亦達35以上;接著在2008年9月之後雷曼兄弟公司申請重整、其他投資銀行財務問題與AIG接受政府救援,促使VIX飆高至超過80。VIX可說是投資人情緒指標,如同人的血壓,該指標飆太高,將可能使金融風暴成形。

再者,國際貨幣基金衡量17個發達國家在銀行、證券、外匯三大市場緊張程度所編製金融壓力指標(Financial Stress Index),從1987年股災、1990年代日本經濟衰退、LTCM事件,該壓力指標皆超過40以上,而2008年之金融海嘯居然飆至近100,可見該指標可衡量整個全球金融所承受之壓力,可讓決策者瞭解金融危機的程度,進而判斷金融風暴形成的可能性。

另外,從實質生產面而言,美國之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所編列的製造業指數,在2008年8月即已跌破45,達到經濟衰退的門檻。而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所制訂之工業生產指數的月變動率,在2008年9月跌破-2.5%,達到34年的最低點。而2008年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更跌到40,是過去30年來新低點。

除了上述指標,銀行從信用過於擴張(overleverage)到信用緊縮(deleverage),進而使得企業金融、消費金融條件日趨嚴格。根據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的調查,每季貸款占私部門負債比率在2008年已經低至3%,邁入信用趨緩的區域,進而接近信用危機的階段;同時,銀行對於中大型企業放款條件日趨嚴格,嚴格這一類比率已比寬鬆那一類多出60%,已達到過去經濟衰退期間的最高點。上述數據,伴隨著企業投資支出縮減、企業獲利減少(美國企業獲利在2008年第二季之年成長率為-20%),使得工業生產與消費意願下降,導致企業倒閉與失業率增加,進一步形成經濟衰退,這也是決策者重要參考數據。

美國新總統歐巴馬還未上任就面臨極大的經濟衰退挑戰,最近公布失業率更達十幾年的新高6.5%,預期未來有持續上升的可能。最熱門的消息是美國三大汽車廠如何度過難關,否則將使經濟雪上加霜。目前全球籠罩在金融風暴下,各國政府面對此項前所未有的經濟衰退,除了救援金融機構流動性、貸款與入股,亦提供產業財務支援,並且加大失業補貼、就業津貼,以及大幅度採取擴張財政政策,藉以擴大內需,企圖援救國內經濟。

各國可持續觀察上述數據的變化,觀察美國未來經濟走向,藉以瞭解對本身的衝擊。並且在此風暴過後,思考如何避免往後重蹈覆轍,共同建立全球經濟新秩序。

(作者是輔仁大學金融所教授)



◆ 鴕鳥政策

【經濟日報╱林政鋒】 2008.11.13

健全的股票市場是由多頭與空頭兩股勢力交錯形成,政府禁止台股放空,已經破壞股市的健全性,好像鴕鳥把頭埋在沙堆中,以為眼不見為淨就可以度過危機,凸顯的是官員沒有擔當的勇氣。

最近投資人以及外資圈對禁止股市放空的措施不以為然,這種形同股市局部戒嚴的權宜作法確實應該早日解除,否則時間拖得愈長,空頭反撲力道將愈強,屆時股市震盪恐怕加劇。

台灣曾是全世界實施戒嚴令最久的國家,政治、社會長期受壓抑的動能在解嚴後爆發,國家社會付出慘痛代價,這段歷程國人仍記憶猶新;禁制壓抑股市,可能會有類似的後遺症。

這波禁空起因,導因於金融海嘯重創全球股市,為避免局勢惡化,美、英、韓等國際重要股市紛紛權宜禁止投資人放空股市,台灣也不例外,想藉控制股市來救股市。只是禁令一發布,股票市場的流動性立即大打折扣,量價結構也開始扭曲。

股市多空並存,沒有只准漲不准跌的道理,消滅空頭是鋸箭療法,解決的是表面問題,政府官員也都明白這種道理。但台股禁止放空,從原本的百檔股票受限,到全面禁止,甚至期限到了還延期,禁止放空上了癮,形同政府官員缺乏擔當,只圖躲在禁令傘下求安逸,害怕面對禁令解除後可能的另一場風雨。

問題愈拖只會愈棘手,儘早放手,還給股市自由的空間,才能減少未來的代價。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美紓困聚焦消費者貸款 金融新秩序誰掌握

* 屋頂救經濟
* 見賢思齊,大膽舉債救經濟
* 給個工作 美新政府難題
* 美紓困計畫 聚焦消費者貸款
* 援助對象由金融業轉向消費者 美紓困大轉彎 市場震驚
* 金融危機辦奧運 倫敦後悔嘍
* 全球避險基金 上月失血千億美元
* 前景堪慮 半導體業報憂
* 大動作籌資 鴻海明年資金壓力大
* 股票放空 澳洲擬永久限制
* 較上月銳減3.2個百分點 大陸十月工業產值 僅成長八.二%
* 中國拚經濟 亞洲夥伴有福
* APEC連胡領袖會 國際場合首見
* 加入東協 可用APEC、WTO模式
* 馬凱:從鋼索摔落 台灣經濟悲觀
* 政府「三挺」 順勢推產業合併
* 落實企業紓困 將設申訴窗口
* 顏慶章:銀行挺企業 恐被逼到絕境
* 防錯殺 銀行統一紓困標準
* 6,000億救企業 金額可追加
* 出奇招 政院研擬發放消費券
* 全球金融新秩序 誰能掌控?
* G20 歐巴馬派2代表出席

◆ 屋頂救經濟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1.14

從天空中向下望,台灣的每一個城市,尤其是首善之區的台北,簡直醜惡無比;這是自詡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的台灣最見不得人的瘡疤。但拜全球金融海嘯引發經濟衰退之賜,如今倒有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把癩痢頭美化。

金融海嘯9月中旬突然轉劇,每個國家都有如驚弓之鳥,一面趕緊向金融體系挹注資金,以防止信用緊縮繼續為患,一面則祭出各種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手段,阻止實體經濟嚴重衰退。因而各國市場利率水準均大幅滑落,美、英等國甚至有逼近零利率的可能;同時,普遍以減稅措施刺激國內消費,中國大陸亦提出兩年砸20兆(新台幣)擴大內需的大手筆提振經濟方案,而且已閃電批准近台幣兆元的公共建設項目,深受各方矚目。

反觀台灣,除了中央銀行數度降低利率與準備率以擴張信用之外,行政部門的因應措施,幾乎都是緊抱著馬總統競選期間提出的白皮書照本宣科,所謂「愛台12項建設」也者、低收入者工作津貼也者,莫不如是;此外如證交稅減半、股市禁放空、漲跌停幅度減半這些等而下之的救股市的急就章,更不足論矣!

但台灣的情況,比諸世界各國,尤為慘烈。在9月金融海嘯突然擴大之前,台灣經濟已明顯減弱。原因除了當時仍在肆虐的輸入性通膨之外,正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對岸高層為推促產業升級,瘋狂圍剿做為其出口主力的加工出口業傷亡逐步擴大。當我們中上游原材料與零組件的輸出者發現衣食父母一一凋零,石化業、電子業、面板業不僅出口大減,還被迫要減產以應,形成十餘年來最慘淡的景況。

一柱擎天的出超崩頹,台灣經濟動能頓失,當然從成長率到失業率都立刻受到衝擊。等到9月金融海嘯橫掃全球,各國經濟動力大受摧殘,國際貿易驟然萎縮;於是兩股洪流匯為一體,對台灣的打擊加倍猛烈,災情之慘重更超出原先的意料。

幾個月來,我們深以為憂,不憚辭費地一再大聲疾呼,要政府趕快透過激勵消費啟動另一具成長引擎,以免經濟失速過甚、國人受傷過重。但從上到下,對此率皆充耳不聞;除了依原定規畫對42萬低收入戶給予津貼之外,病急亂投醫地胡亂提出各種救股市救企業方案,最近又要提撥6,000億為非中小企業紓困;所耗費的資金、人力已不計其數,偏偏對於各國最基本的提振消費手段深惡痛絕,完全令人不可索解。

我們也曾再三強調,台灣的民間消費占GDP的比重高達六成,因此只要能讓消費增加5%,對經濟成長率即能有3%的貢獻,在此時此刻,有如大旱甘霖。如果能夠將明年促產條例落日省下的近1,500億元,取其半數,針對國內所得最低的兩成家庭,每月給予3,000元的津貼,用於對抗通膨導致的食品、交通、油電成本之高漲,或是節能減碳各項用品之替換,乃至從事學習、訓練、增加第二專長等人力投資用途,或是如我們之前鼓吹的,投入改善體魄、調養身心的各項運動休閒行為;這800億元左右,若透過三倍的乘數作用擴散,國內需求即可增加2,400億,是民間消費的4%上下,或許即能維繫經濟成長不致衰退。

如果僅將範圍縮小到節能減碳一項,其中也大有可為。台灣的天空線之所以醜陋無比,關鍵端在於數十年來建築管理有所疏漏,對屋頂的規範付諸厥如,完全聽任屋主自便。因而絕大多數火柴盒一般的水泥森林,屋頂或完全不加修飾,更多的則在有效利用空間的思維下,蓋出各種不倫不類、簡陋草率的鐵皮屋頂違規建築,連首善之區的台北也不例外。

台灣地處亞熱帶,一年到頭燠熱無比,除了梅雨或東北季風吹襲,大部分時間陽光炙射。這樣的條件正符合發展太陽能,不論用以發電或提供熱水,效益都高於其他溫帶地區。如果政府可以配合上述津貼,並集中上下游廠商,以最優惠的價格,有計畫地分區將從北到南每一個醜陋的屋頂,都用最富科技感、既酷又炫的太陽能板覆蓋,則台灣的景觀可以一夕之間從谷底躍上傲人的峰頂。

更重要的是,當數百萬戶家庭響應,在政府支持下以數萬至數十萬的費用安裝太陽能設施,可為相關產業創造上兆的商機、帶來數十萬工作機會,也提前讓台灣全面進入先進的替代能源時代。這豈不比政府用民脂民膏,這邊數百億、那邊幾千億天女散花一般地惺惺作態,實惠得太多!

※ 或許無能二字要多閃幾次才能迫使馬政府頭腦清醒。



◆ 見賢思齊,大膽舉債救經濟

【工商社論】2008-11-14 工商時報

自從保羅.克魯曼獲得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後,國內立即吹起一股克魯曼旋風,原本只有本報系中國時報固定每周兩次翻譯介紹克魯曼發表在紐約時報評論專欄,一下子好幾家報社跟進。無獨有偶,克魯曼熱也登堂入室進入我國的行政院,日昨院長劉兆玄在發表因應國內金融危機對策上,即引用克魯曼談話與觀點,認為解決金融危機採取財政手段,我國做得還是不夠,政府應該「大膽去做」,劉揆同時強調「優先順序必須重新調整」,而且「解決手段必須勇敢,溫吞的政策勢必失敗」。

不管是經營媒體,為讀者引介新思潮,抑或治理國家,為人民謀求最大福祉,看到外國有好的觀點,有益國家社會發展的新知專論,立即引進並廣為介紹落實,其實都值得肯定。何況,保羅.克魯曼著作等身,不但在國際貿易理論上有世界級著述,針對美國時政得失利弊的評論,包括肯定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都因其見解精闢、立論特出而深具建設性價值,尤其擴大財政支出以提振不景氣的堅決主張,更值得同樣陷入衰退危機,同樣因為經濟停滯以致民調直直落的我國執政者參考。

基本上,繼世紀金融風暴而起的全球性經濟衰退危機,的確對大多數國家構成嚴重威脅,不管是歐元地區、北美地區,乃至亞洲與紐澳各國政府,目前無不為每日跌跌不休的股市,以及投資劇挫、消費停滯的不景氣而煩惱,各種救市、救經濟的政策與措施也不斷出爐。其中,屬於貨幣政策範疇的有調降利率及增加貨幣供給,事實上,歐美政府挹注市場的資金動輒以百千億元計,坦然言確是前所未有。這一類做法,馬政府也有採用。劉揆在專訪中即指出,「央行考量近數月來能源及大宗物資價格大幅回檔,輸入性通膨壓力已明顯減輕,為提高銀行資金之流動性,降低企業及房貸戶借款成本,採行寬鬆貨幣政策可提振國內需求,有助經濟成長,已於九月十八日調降存款準備率,釋出約二千億元資金,並四度調降重貼現率等各項融通利率,累計降幅○.八七五個百分點。」然而,不只台灣,歐美日韓等政府也都深知,單單寬鬆貨幣政策效用有限,因此無不搭配財政政策使用,就如同劉揆所謂,「光靠貨幣政策是不夠的,還要政府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一致,產生共振效應,適時發揮點火作用,才能有效振興經濟。」

歐美日韓等國的財政政策中,減稅無疑是最普遍也最簡易做法。除了美國外,日本、南韓、香港、澳門、新加坡及歐元地區中很多國家,都先後採取退稅或給予生活津貼等方式補貼人民因物價高漲增加的生活負擔,並期待藉由刺激消費來增加經濟發展動能。我國由於財政拮据且法源無著,並不考慮採行退稅做法,但修正遺產及贈與稅法、證券交易稅條例、所得稅法來減輕民眾與企業遺產稅、證交稅、綜合所得稅與營所稅負擔,卻需要凝聚朝野共識,尤其需要時間完備立法程序。但另一種財政手段,也就是推動公共建設,或稱為擴大內需的刺激經濟做法,雖然馬英九甫一高票當選即大聲宣示要推動者如愛台十二建設等,六個月時間都快過去了,「完全執政」的馬政府,似乎還停留在「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階段,甚至如何舉債、可不可以與適不適合舉債的討論及質疑,都還未釐清。

劉院長解決金融危機採取財政手段,台灣做得還是不夠,政府應該「大膽去做」的宣示,如果在法律與政策面程序上完備後,即應放手去做。克魯曼給歐巴馬團隊的建議,「估算出經濟需要多少援助,然後再加五○%,在經濟不景氣時,投入過多的刺激方案會比投入太少要好很多」,雖然不一定適用台灣,但方向大致正確;同時,克魯曼的警告,經濟失策會迅速破壞勝選贏得的授權(electoral mandate),也適用今日的台灣,馬政府及仍然沉醉在贏回政權歡愉的國民黨,必須嚴肅看待。



◆ 給個工作 美新政府難題

【聯合報╱林建甫】 2008.11.14

本周一美國電子通路商電路城(Circuit City)申請破產保護。電路城是全美第二大電子產品零售連鎖商,就像台灣的燦坤或全國電子。電路城1949年創立,經過將近60年的歲月,全美有600餘家分店。早期在美國的留學生,想買電腦零件或電子產品,電路城是不二的選擇。

在這波金融海嘯衝擊後,電路城終於倒下,這也是過去12個月來申請破產保護的第14家大型連鎖零售店。連電路城這種優質連鎖零售店都出問題,可見美國經濟真的不好。

零售商店 裁員超多

連鎖零售店是經濟學上固定規模報酬的典型例子。因為連鎖店有成本相同,利潤類似,廣告還可以均分,實在是賺錢的金雞母。電路城已宣布大幅裁員6,800人,其五分之一分店並進行破產大拍賣。根據統計,過去在美國每10人中就有1人受雇於零售業,但自次貸風暴爆發以來,每4個失業者(總計32萬人)中就有1個來自零售業。過去的經驗,零售業比其他行業表現更有彈性,在衰退時期,裁員比其他行業少,也來得晚一點。例如,2001年經濟放緩時,零售商店並未大幅裁員,也沒有關閉太多店鋪,因為消費活動仍持續進行,消費者還會繼續花錢過日子。

現在這波金融危機已衝擊到就業市場,失業結構也跟著改變。據美國政府公布的最新失業數據,零售業失業人數超過汽車製造業、金融服務業和餐飲旅遊業等其他艱困的行業。美國今年以來已經有76萬人失業,失業率6.1%已經達到5年來高點,工資則降到10年來最低水平。更驚人的是9月美國有200萬人連續27周以上未找到工作,占美國失業總數的21%。失業越久找工作越難,這是經濟學的一個法則。這些事實顯示,美國勞動市場正步入衰退。

信貸緊縮 重傷企業

失業嚴重來自企業裁員。過去3個月來,美國銀行受金融海嘯波及,出現大量壞帳損失,及貸款拖欠率上升,因此不得不緊縮信貸標準。美國銀行業指出,它們對企業的最大放款額度標準、信貸額度期限都逐漸緊縮,約75%銀行表示,收緊物業套現貸款的授信額度,70%銀行表示,收緊最優惠按揭貸款的放貸標準,85%銀行則表示,收緊商業房地產貸款的放貸標準。由銀行緊縮信貸,反映銀行業對美國經濟前景悲觀。雨天收傘,企業受傷更重,裁員失業也接踵而來。

消費信心 歷史新低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指出,美國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由61.4降至38.0的歷史新低點,原因不外乎股市下跌、失業率升高、個人所得減少和通貨膨脹增加等。當前財務狀況嚴峻,也迫使消費者進行調整,受雇員工擔心隨時遭到資遣或減薪,只好開始節食縮衣,縮減支出。年紀大的也擔心未來無法負擔退休後的支出,於是開始增加儲蓄、減少消費,因而弱化消費力,應驗了凱因斯有名的「節儉的矛盾性」:因為節儉,社會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經濟就會衰退。

車業低迷 等待春天

供應管理學會(ISM)指出,製造業活動指數10月降至26年低點。汽車業方面,雖然車商不斷推出促銷活動,及油價下跌等利多因素,美國汽車銷量仍持續下降。美國汽車製造商公布最新美國市場汽車和輕型卡車銷售數據均呈現大幅下滑,其中通用汽車較上年同期下滑45%,福特下滑30%,就連曾經實力強大的豐田汽車也下降了23%。由於消費者對信貸和汽油價格仍有顧慮,美國汽車銷售低迷的狀況短期恐難回復,民間消費回春也要再等上一段時間。

目前美國景氣低迷伴隨經濟衰退,求職者找到工作的希望更加渺茫,失業者也越來越無力支付貸款和信用卡帳單,這將可能引發更嚴重的信用危機,也將延緩經濟復甦的時間。

總之,美國經濟正面臨空前危機,失業率高升、消費信心不足與銀行緊縮信貸等,這是個結構性問題,如何解決?正如歐巴馬選前所說的,「這個計畫只有一個字,J-O-B-S,工作。」但這也是馬上要考驗這位47歲美國年輕黑人總統執政能力的最大問題。

(本文作者為台大經濟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



◆ 美紓困計畫 聚焦消費者貸款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華盛頓十三日電】 2008.11.14

美國財政部決定改變7,000 億美元金融紓困方案的執行內容,將以半數金額紓解消費者貸款壓力,正式放棄原先用來收購不良抵押貸款資產的作法。財政部與聯準會(Fed)也考慮以新的貸款計畫,救援汽車業和信用卡業者。

美國財政部長寶森12日公布問題資產救助計畫(TARP)下階段實施計畫時表示,將繼續注資金融機構,但也將試圖增加對就學、汽車及信用卡貸款的援助。他說,財政部正檢視各種方法以避免房屋查封潮。寶森表示,支持消費性金融的市場「正陷入困境」,資金取得成本飆升,發行新證券活動幾近停頓。

這項新計畫是寶森與Fed主席柏南克最明確的支持消費者行動。但金融紓困方案改弦易轍,也令投資人擔心政府不再收購問題抵押資產,導致美國道瓊工業指數12日重挫4.7%。市場憂慮此舉不僅凸顯經濟問題的嚴重性,也意味政府的援救網將納入新負擔。Jefferies公司首席股票策略師霍根認為,這「形同中途改變遊戲規則」、「令股市驚慌失措」。

新階段紓困計畫在距新政府上台只剩兩個月之際公布,目前仍在研擬中,且需數周時間及數千億美元方能實施。在政府迄今可動用的3,500億美元中,財政部只剩下600億美元可用,若欲動用另一半的3,500億美元,恐難通過國會這關。

國會對財政部未要求銀行把政府紓困資金用於放貸感到不滿,也惱火寶森一直抗拒紓困方案惠及汽車業的要求。政府的紓困基金該如何使用?只用於援助金融體系,或解救整體經濟?一直是各方爭論的焦點。財政部官員也坦承,銀行與金融機構不願如往常放貸給消費者。

財政部官員說,希望從紓困基金中提供約500億美元的新貸款額度,幫助發行信用卡及核撥就學、汽車貸款的公司。證券業及金融市場協會的資料顯示,目前流通在外的信用卡資產擔保債務高達3,563億美元,就學貸款證券2,563億美元,汽車貸款1,990億美元。哈佛經濟學家費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說:「相較於注資金融機構,財政部說的是可讓消費者更直接受惠的方案。」



◆ 援助對象由金融業轉向消費者 美紓困大轉彎 市場震驚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2008-11-14 工商時報

美國信用風暴風狂雨急之際,美國政府突然在此時拋出一顆震撼彈,其7000億美元的金融紓困方案大轉向。主導金融紓困的財政部長鮑森周三表示,將放棄該方案原先購買金融業問題資產的策略目標,而鑑於消費者信用市場目前急速緊縮,因此把援助對象轉為經濟壓力日增的消費者,而針對已公開向政府求援的汽車業,鮑森則表明不列入第二階段的紓困對象。

名為問題資產救助計畫(TARP)的紓困方案總規模達7,000億美元,第一階段共3,500億美元已經開始動支執行,其中1,250億美元撥給美國前9大銀行,1,250億美元花在股票上市的地區性銀行,另400億美元用來紓困美國國際集團(AIG),第一階段紓困基金僅剩600億美元。

然而計畫執行到一半,財長鮑森突然決定改弦易轍,理由是「經評估後購買問題資產並非發揮TARP基金最有效的方法,而且銀行懼貸的保守心態依舊濃厚,特別是融資給消費者。」不過他也表示,其中有部分將用以直接挹注金融業。

鮑森指出:「支撐消費性金融的市場如今已出現問題,融資的成本暴漲,新發行活動則來到停擺的狀態。」他也表示,他不會因政策突然改變而道歉。

鮑森還表示,針對紓困重心已轉至消費者,財政部正與聯準會研議一套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對消費者發行信用卡,與提供汽車、學生貸款。根據財政部官員透露,預料將對此一機制提供500億美元。但何時向國會提出第二階段執行計畫並無具體時間表,不過若非絕對必要不會在新政府上任前實施。

紓困方案大轉向引發市場震驚不已,加上企業財報利空,投資人更加憂心經濟前景,道瓊工業指數周三收盤因此重挫逾400點,跌幅深達近5%。Jefferies公司首席市場策略師霍根指出:「這等於是比賽比到一半突然改變遊戲規則,真的是讓市場感到十分錯愕。」

儘管紓困對象已經修改,但還是沒汽車業的份,鮑森明白表示他不會拿政府資金來協助紓困汽車業,公開回拒了包括通用、福特與克萊斯勒等營運搖搖欲墜車廠的紓困要求。



◆ 金融危機辦奧運 倫敦後悔嘍

【江靜玲/倫敦十三日電】 2008-11-14 中國時報

主司二○一二年倫敦奧運的英國政府奧運部部長喬威爾昨天首次坦承,如果英國政府早知道會爆發全球金融危機,英國會陷入經濟衰退,「我們還會申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嗎?答案幾乎是,絕對不會。」

相較於爭取到奧運主辦權時,全國上下一片歡欣鼓舞,進入經濟衰退後的英國朝野,現在最擔心的是到哪裡去找那麼一大筆錢來辦奧運。

倫敦奧運的預算在二○○五年時為廿四億英鎊,去年暴漲到九十三億五千萬英鎊。英國政府同意支付六十億英鎊,公益彩券負責支付二十億英鎊,其餘的十三億五千萬英鎊則由居住在倫敦的納稅人分攤,主辦單位並設法爭取私人企業贊助。

然而,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各界呼籲節約辦理奧運的聲浪愈來愈高。倫敦市長強森已保證,二○一二倫敦奧運一定會控制在目前的預算內。而政府也開始思考刪減開支的方案,包括縮小奧運村,設計臨時性的比賽場所等。

外界擔心,受到經濟衰退衝擊,先前許多承諾贊助的私人企業恐怕無法兌現。屆時,這筆帳,將轉移到政府手中。政府再將這筆帳單,移到納稅人身上。

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昨天才提出最新警告,預測明年英國經濟成長會再萎縮二%。昨天公布的失業率也達到十一年來新高。英鎊兌美元今天則跌破一點五○,來到一英鎊兌一點四八九美元。英國電訊業巨人、英國電話公司(BT)則在今天上午宣佈裁員一萬人,再次印證英國需準備面對長時期艱困的警告。

一般預料,今年十二月前,英國央行將再度降息半碼,明年底以前利率可望降至二%以下。若果真如此,這將是英國央行一六九四年成立以來,利率降得最快最低的歷史新紀錄。



◆ 全球避險基金 上月失血千億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彭博資訊十三日電】 2008.11.14

新加坡避險基金研究公司Eurekahedge的資料顯示,受市場重挫和投資人贖回影響,全球避險基金業者在10月損失1,000億美元資產。

根據追蹤全球逾2,000檔避險基金表現的Eurekahedge避險基金指數,10月份的基金淨值平均縮水3.3%,相較之下,MSCI世界指數跌幅高達19%。

大蕭條以來最慘重的市場下跌,加上投資人贖回,使1.7 兆美元的避險基金業遭到重創。全球基金指數今年來已下跌11%,預料今年將是Eurekahedge自2000年開始編纂指數以來表現最糟的一年。

在東京研究避險基金的草野全球國境公司(KGF)總裁草野豐美說:「避險基金業的贖回潮至少會再持續六個月。有些基金暫停受理贖回,但他們終究得解凍,這意味會出現另一波贖回潮。」

擁有85億美元資產的亞洲最大避險基金Sparx本周說,因贖回及股價下挫,上半年損失慘重。該公司管理的資產10月底為8,391億日圓(88億美元),遠低於2006年8月巔峰期的2兆日圓。

總部設在倫敦的Man集團是規模最大的公開上市避險基金,9月底的資產為703億美元,11月初已降至610億美元,為2007年3月以來最低水準。

Unigestion控股公司避險基金部門主管艾歐丹尼迪斯說:「當避險基金經理人和組合基金忙著應付客戶贖回要求時,事態已經很清楚:避險基金業未來幾個月將大幅萎縮,管理的資產規模和基金數量可能萎縮達50%。」



◆ 前景堪慮 半導體業報憂

【吳慧珍、涂志豪/綜合報導】2008-11-14 工商時報

在全球經濟陷入寒冬下,半導體業前景堪慮。全球晶片龍頭英特爾周三大幅下調第四季財測。同時,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與半導體供應商國家半導體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也雙雙宣布裁員計畫及調降財測。

英特爾周三將第四季營收預估,由先前的101億至109億美元,下修到87億到93億美元,減幅高達16億美元,毛利率預估也自原先的59%下調至55%。

英特爾看衰本季獲利表現,主要是基於市場需求出乎預料疲軟,加上個人電腦製造商大砍晶片訂單,以先行消化庫存方式來撙節開支。英特爾發佈第四季財報警訊後,周三盤後股價大挫1.13美元或8.4%。英特爾股價已自去年12月6日每股27.99美元高點腰斬大半,周四開盤續跌。

除英特爾之外,其他半導體廠商也紛紛落難。全球最大晶片設備製造商應用材料公司宣布,將裁減12%,約1,800名員工,盼藉此省下每年4億美元支出。

該公司也預測截至12月26日的第四季獲利恐銳減45%。第四季淨利預估由去年同期的4.218億美元或每股盈餘0.3美元,下修到2.311億美元或每股盈餘0.17美元。應材當季度新接訂單達22.12億美元,主要受惠於DRAM廠及代工廠的製程微縮設備需求,及太陽能設備新單較上季大增約52%。但面板設備新單因客戶停止擴產,季減率高達83%,總金額僅剩6,500萬美元創下新低。

應用材料總裁麥可史賓林特(Mike Splinter)在昨日法說會中表示,金融風暴衝擊企業支出及消費者信心,半導體及面板廠已陸續停止擴產計劃,並宣布明年將再大減資本支出,預估明年晶圓廠設備資本支出將較今年再衰退逾25%,面板廠設備資本支出則將跌逾40%,至於太陽能電池設備看法也趨於保守。

應材預估今年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將達242億美元,已較去年的346億美元減少約30%,但若明年再減25%,則整個設備支出金額將大幅滑落至181億美元以下。

半導體供應商國家半導體公司,週三也宣布計畫每年節省5,000萬美元支出,而打算裁員近5%,即約300人準備捲鋪蓋。



◆ 大動作籌資 鴻海明年資金壓力大

【經濟日報╱記者 曾仁凱、林貞美】 2008.11.14

鴻海上周五通過發行120億元無擔保公司債,為近兩年來首度的籌資大動作;法人推測鴻海透過此次發債是借新還舊,但也凸顯這波全球信貸緊縮中,鴻海手中現金水位捉襟見肘。

市場人士指出,鴻海2006年發行的180億元公司債,到2011年到期,但依條款投資人將可於明年提前執行賣回,鴻海明年確面臨不小資金壓力,是近期鴻海股價「跌跌不休」的原因之一

華擎昨天公告投資購買2.3億元鴻海無擔保轉換公司債,引起市場關注。華擎強調買鴻海公司債是單純的理財行為,與任何策略結盟都沒有關係;並因華擎此次以「理財」的角度購買鴻海公司債,且不排除明年即賣回的動作看來,鴻海明年恐怕得準備一筆資金來因應。

截至9月底止,鴻海手上的現金及約當現金約101億元,較第二季底的116 億元略減。法人分析,鴻海光是母公司今年營收就上看1.5兆元,幾乎是廣達的兩倍,但手上現金部位卻只有廣達233 億元的一半不到,也遠不及華碩現金部位的400億元,資金壓力相對較大。

華碩當年成立華擎,主要是希望透過布局低價主機板市場,擴大通路品牌主機板的市占率,華碩因此拉開與技嘉、微星及精英等品牌主機板業的競爭距離,整體主機板業務發展成為全球的「巨獅」,與鴻海並列全球主機板雙雄。

如今,華擎為了理財因素,以投資2.3億元,每單位95.14元的價格購買鴻海公司債,預計一年後以每單位100元賣回給鴻海,即可獲利1,000多萬,相當於年息近5%,昔日的競爭對手反而成為理財的標的,再度印證「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與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



◆ 股票放空 澳洲擬永久限制

【聯合報╱國際中心/法新社雪梨13日電】 2008.11.14

澳洲政府13日說,值此全球金融危機之際,澳洲計畫永久限制股票無擔保放空,以避免市場操弄與擾亂。

澳洲企業管理部長謝利表示,送往國會的草案,將禁止所謂的無擔保放空,並更仔細地監督拋補空頭。

九月實施的暫時禁止所有放空措施部分到期後,此案旨在提供市場確定性。

澳洲證券與投資委員會是在美國與部分歐洲市場監管單位採取行動,捍衛陷入困境的金融服務部門,實施類似限制後跟進。

澳洲全面禁止放空股票的禁令,將於本月18日到期,而禁止放空金融股將持續到明年1月27日。

謝利表示,法案將於13日稍晚送交國會,希望能在下個月初通過。



◆ 較上月銳減3.2個百分點 大陸十月工業產值 僅成長八.二%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11-14 中國時報

金融危機衝擊效應浮現,中國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最新統計顯示,十月份工業總產值成長率僅八.二%,遠低於九月份的一一.四%,更比去年同期的一七.九%銳減一半,面對經濟成長下滑趨勢,中國官方也改變原保守預測,陸續推出減稅與增加廉價住房等擴大內需方案,希望能穩定住中國經濟。

據英國BBC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至十月份中國工業產值比去年同期增長一四.四%,但十月份工業產品出口額僅比去年同期成長六.八%,反映出全球經濟衰退已對中國產品需求的降低產生明顯影響。

在金融危機初期,中國官方原判斷其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然現已改變看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最近即坦承,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超過政府預期,並陸續推出一系列減稅與擴大內需等方案,希望能刺激經濟持續成長以避免造成社會問題。

在擴大內需部分,中國國務院本周三召開的常務會議,核准通過總額高達五千億元人民幣(以下同)、折合約二兆五千億台幣的政府投資,其項目包含斥資九三○億元的寧夏至香港輸氣項目階段性工程,總投資額九五五億元的廣東陽江核電工程與浙江秦山核電廠擴建工程,投資額一七四億元的數個水利樞紐工程以及一批民用機場建設計畫。

住房影響民生社會穩定甚巨,中國建設部副部長齊驥也指出,中國計畫在未來三年增加二百多萬套廉租住房、四百萬套經濟使用房,並對二百多萬套林業、農墾與礦區棚戶區進行改造,總經費高達九千多億元,將可解決一千三百多萬戶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

勞力密集型產業在此次金融危機受創最重,為避免企業倒閉引發失業潮,中國官方宣布自十二月一日起,將進一步提高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機電產品和其他受 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此次調整共涉及三七七○項產品、約占出口產品的二七.九%,且國務院也決定,取消部分鋼材、化工品和糧食的出口關稅,降低部分化肥出口關稅並調整徵稅方式。



◆ 中國拚經濟 亞洲夥伴有福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11.14

中國推動經濟刺激方案,可能助長日本農業設備、巴西鐵礦及加州機械設備的銷售,使日本、台灣、南韓等主要貿易夥伴受惠,有助於緩和全球經濟衰退的衝擊。

中國9日宣布5,860億美元經濟刺激方案,設法維持2009年經濟成長率在8%左右。這項刺激方案相當於兩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4%,可能對中國主要貿易夥伴,包括日本、台灣及南韓在內有重大影響。

世界銀行駐北京經濟學者高路易(Louis Kuijs)說:「這是對中國成長的重大保證。中國可以增加支出,提供國內成長及所有貿易夥伴一大緩衝。」

據瑞銀分析,受影響最大的國家包括台灣在內。去年台灣整體出口約有36%運往大陸。南韓有25%;日本則有19%。

蘇格蘭皇家銀行經濟及利率策略主管蓋納(Kevin Gaynor)則認為,新刺激方案對中國短期的影響難以評估,更別提對全球的影響。但他認為,「對提供中國基礎建設的經濟體,例如德國及澳洲,仍有幫助」。

美林駐香港的經濟學家陸挺指出:「像是鐵路、營建、水泥、鋼鐵及其他金屬業者將受惠,這些產業與全球相連。」

美林預估,這項方案每年可望增加中國經濟擴張3個百分點,激勵明年成長達到8.6%、2010年達8.5%。

花旗集團首席亞洲經濟師黃益平指出,中國經濟成長率每增加1 個百分點,亞洲其他地區的成長率就會望連帶拉高0.5個百分點。

中國宣布激勵方案前,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2009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從今年的3.7%降至2.2%,同時美國、日本及歐元區經濟都將萎縮。



◆ APEC連胡領袖會 國際場合首見

【王銘義、陳洛薇/北京─台北連線報導】2008-11-14 中國時報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十六屆非正式經濟領袖會議,即將於本月廿二日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據透露,馬英九總統指派的「領袖代表」、前副總統連戰,可望在利馬峰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這將是兩人首次在國際場合進行的「連胡會」,備受矚目。

台灣APEC代表團成軍,馬英九總統昨日接見代表團,他表示,從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來台,到連戰代表中華民國出席APEC,是兩岸關係善意的釋放,相信兩岸的和平發展也會有更多成果,更希望這樣的模式能成為固定發展方向,台灣能以更實質方式參與國際事務,台灣人也有尊嚴。

APEC大會廿二日在秘魯登場,台灣代表團將分三梯次出發,資深官員團昨日啟程,部長團十六日出發,領袖團十九日出發。

卸任副總統任代表 對岸釋善意

連戰擔任領袖代表出席APEC,創下我國歷年與會最高層級,馬英九表示,陳雲林來台,顯示兩岸已達成「正視現實、互不否認、為民興利、兩岸和平」目標,連戰代表中華民國出席APEC,也是對方善意的釋出。

馬英九推崇連戰的經驗身分及聲望,對台灣的國際參與、兩岸關係都是加分,非正式領袖會議時,連戰會跟各國元首會面,大家都希望了解台灣如何推動海峽兩岸和平,連戰是三年前破冰之旅、和平之旅的開啟者,「相信他最有資格把訊息帶給APEC成員!」。

會談方式各方關注 談兩岸議題

據權威人士透露,連胡兩人自二○○五年四月首次會談以來,已先後多次見面深談,雙方對和平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有高度共識,這次在APEC利馬峰會期間,將以「適當方式」再安排會面,並就當前兩岸關注的經濟金融與各項交流問題進行晤談。

這次可望在利馬進行的「連胡會」,因身分與場合不同,將比以往在北京舉行的「連胡會」,更受關注。連胡過去在北京會面,都是以國民黨主席、榮譽主席身分與中共總書記身分見面,這次將以馬英九總統的「領袖代表」與中國國家主席的身分見面,格外受到矚目。

據涉台人士透露,當中共決策當局在十月底獲悉馬英九總統指派連戰,代表出席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時,北京隨即表示樂觀其成。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就公開表示,「這一安排既遵循了APEC以往的慣例和框架,又體現了兩岸關係當前的改善和積極發展,大陸方面樂觀其成。」



◆ 加入東協 可用APEC、WTO模式

【陳洛薇/台北報導】 2008-11-14 中國時報

東協漸成強大經濟體,副總統蕭萬長昨日表示,台灣不能被邊緣化,必須積極爭取加入東協,雖然東協的會員國都是以國家名義加入,但我國以經濟體的名義加入APEC、WTO,這個成功的模式,在我國爭取加入東協時,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蕭萬長表示,台灣希望爭取參與東南亞國協,但因牽涉敏感的主權議題,困難度相當高,但以APEC、WTO的模式爭取加入東協,是可以努力的方向,APEC是台灣在國際舞台上,可以真正和其他國家平起平坐的場合,這次由連戰代表總統出席,大陸也能接受,就是善意。

為加強與東協國家交流,台灣將與東協國家進行國會交流及二軌智庫對話,在馬英九總統的指示下,外交部也成立跨部會東協工作小組,並召開東南亞駐外代表會議。

蕭萬長指出,台灣過去和緬甸、寮國、柬埔寨三國較少來往,比較疏遠,現在必須要建立關係,柬埔寨的台商越來越多,要設外館比較容易,寮國有台商投資成衣廠,味丹也從越南去設廠,至於緬甸比較困難,年初大風災造成嚴重的傷亡,緬甸還拒絕國際援助,但慈濟去援助,他們很歡迎。

蕭萬長表示,這些國家都是東協成員,東協等區域統合組織都採共識決,只要一兩個國家反對就會影響全局,但除非加強與東協關係,否則台灣會被邊緣化。

同時,台灣也積極尋求和美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蕭萬長認為,台灣可以採取「不用FTA之名,而用FTA之實」的策略,將FTA拆開來逐項談,和美國簽訂投資保障協定、租稅互免協定、政府採購協定等,這些都是FTA的實質內容,這種做法較務實。

※ FTA 有主權問題,台灣何不自創一個『西獨(西太平洋獨立貿易聯盟)』... XD



◆ 馬凱:從鋼索摔落 台灣經濟悲觀

【經濟日報╱記者陳亮諭/台北報導】 2008.11.14 0

本報總主筆馬凱昨(13)日在一場座談會上表示,對金融海嘯未來情勢樂觀以對但對台灣經濟悲觀,因為台灣過去的鎖國政策,讓業者冒險至大陸發展,像是「走在鋼索上」。遠雄企業集團董事長趙藤雄也認為,「問題是出在我們自己」,許多政策不明,變得「捏驚死、放驚飛」。

由工商協進會主辦、本報協辦的「再造台灣產業競爭力論壇」昨天在台北舉行,邀請產官學界代表13人與談,現場民眾座無虛席,連走道也坐滿人,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黃茂雄連說,要再辦第二場。

馬凱率先發言表示,美國金融因操作失當,引發全球體系的風險,屬信用及信心的「兩信危機」,唯一解決的辦法,讓信用從緊縮到寬鬆至逐漸回穩。台灣金融危機比國際早、也會蔓延得更長,問題不是來自世界,而是源自過去十年的鎖國政策,讓企業冒違法風險至大陸發展,因對大陸出超,造就近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仍有3%、4%,但如同「走在鋼索上」。

馬凱說,今年初大陸勞動合同法、提倡產業升級,不利從事加工出口的台商,使台商中上游產業在兩岸分工體系遭嚴重衝擊,好比「從鋼索掉到萬丈深淵」。

日本大和總研首席顧問劉憶如指出,國際貨幣基金(IMF)10月預測四小龍平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2%,但11月再下修為2.1%,不到一個月就調整,極為罕見。IMF最新報告顯示,不論新興或已開發市場,明年經濟狀況都較今年更差,要有因應的心理準備。

趙藤雄認為,政府要開放外資並鬆綁法規,先開放陸資來買房地產,但行政程序繁雜約要處理一年,籌資金又不能貸款,「這算那門子開放」?



◆ 政府「三挺」 順勢推產業合併

【經濟日報╱記者陸倩瑤、邱金蘭/台北報導】 2008.11.14

挺銀行→挺企業→挺勞工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13)日表示,政府在「三挺」政策(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的推動過程中,不排除透過整併等方式,讓產業一併解決結構性問題,產生新的競爭力。

劉兆玄昨天接受本報系訪問時指出,政府會透過租稅改革等方法,吸引海外資金回流,強調租稅減免也一定會有配套措施,就像政府採取存款全額保障,讓銀行間資金往來順利,銀行也須承諾不要對企業雨天收傘,藉此減少失業,政府一定要把降低失業、增加就業這件事做好。

劉兆玄說,如果企業需要幫助,透過診斷、重生時,會考量藉此推動整併。例如產業若有結構性問題,展延融資可能只是打「止痛劑」,此時政府可以協助解決結構性問題,不排除要求整併,「不是錢進去就算了,要因此產生新的競爭力」。

劉兆玄日前曾表示,政府會協助銀行取得資金,再透過銀行一定的槓桿,對企業提供融資協助。



◆ 落實企業紓困 將設申訴窗口

【聯合報╱記者陸倩瑤、羅兩莎/台北報導】 2008.11.14

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昨天說,為了落實企業紓困政策,金管會下周將設立「企業紓困申訴窗口」,企業申請紓困或貸款展延觸礁,都可以向金管會申訴。

李紀珠說,目前紓困機制一年以上的紓困案,將報請經濟部處理,半年以內的貸款展期等,多數由企業自行與銀行協調,卻經常發生債權銀行不同調的現象,部分銀行對同一產業有不同紓困標準,企業無所適從。

金管會已下令銀行公會擬具「營運正常指標」做為銀行是否接受紓困案的標準,免得銀行團各吹各的調,造成不可收拾後果,例如歌林公司就是因債權銀行不同步,最後導致銀行競相抽銀根。

據了解,銀行公會針對「正常營運」初步已訂定標準,企業只要「目前」營運或繳息正常,銀行就會提供企業協助。

銀行公會解釋,過去公會訂定的標準是,企業必須是前3年營運或繳息正常,銀行才會提供協助,但這次所有條件都放寬,即只要「目前」經營或繳息正常即可,條件很寬鬆。



◆ 顏慶章:銀行挺企業 恐被逼到絕境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陳亮諭/台北報導】 2008.11.14

政府對企業展開紓困,曾任財政部長的元大金控董事長顏慶章昨(13)日表示,銀行若要負起救企業責任,是把銀行逼到絕境,應回歸市場機制。

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則表示,如果營運正常、繳息正常的企業向銀行申請展延,卻遭到銀行拒絕,金管會已經設置申訴窗口,企業可以向金管會申訴。金管會過去設置的申訴窗口,都是開放給個人,這次則是為企業開放申訴窗口。

顏慶章昨天是在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主辦、經濟日報協辦「再造台灣產業競爭力論壇」上,發表以上看法。

他指出,政府不應該過度參與企業,少做過度違背市場機能的措施,如證交稅、跌幅減半等,他同意短期措施要做,但不應與長期政策產生衝突,會帶給市場錯誤的訊息。

顏慶章說,全世界沒人希望金融機構出問題,現在問題是國外購買力下降,台灣又以出口為導向,政府應協助國內企業整併,特別是過去以削價競爭造成經營問題的企業。

他舉例,歐洲很多政府挹注資金救銀行,銀行變成國有,這是謬誤,因為未來仍需私有化。

行政院同時推出對中小大企業、中小企業紓困的方案,有資金問題的企業,只要向經濟部申請,經過經濟部審核通過,就會移交給銀行公會,再由主要債權銀行召開會議,如果有二分之一以上債權銀行同意,銀行就必須展延企業的債務六個月。

然而,即使有二分之一以上債權銀行同意,可能還是有少數銀行不同意。

李紀珠說,如果企業符合營運正常、繳息正常的條件,若銀行不願意展期,金管會將對銀行展開道德勸說。企業來申訴後,金管會將瞭解銀行不融資的原因。基本上,如果企業符合條件,希望銀行都能幫忙。

目前銀行業者對於紓困案仍然有不同意見,最大的疑慮就是:何謂營運正常的企業?金管會已經發函給銀行公會,希望銀行公會對於「營運正常」訂定統一的標準,如果企業符合此標準,希望銀行都要接受、遵守。



◆ 防錯殺 銀行統一紓困標準

【陳美君/台北報導】2008-11-14 工商時報

為落實企業紓困計畫,避免銀行在企業申請展延時,搶先「開第一槍」,對尚有誠意還款的企業抽銀根,加速企業倒閉,銀行公會將於近期訂定企業展延的「營運正常標準」,只要符合條件的企業展延案,銀行不得拒絕。

據銀行高層透露,企業符合展延的「營運正常標準」條件,將包括:企業仍持續正常營運、目前繳息正常、尚未發生退票紀錄等項目。金融人士並指出,理論上,銀行公會將採「多數決」,只要超過1/2以上的銀行,同意對該企業進行紓困,則不得有任何銀行率先「抽銀根」;違反自律規範者,不排除祭出「拒絕給予同業拆借」等懲罰。

銀行高層坦言,目前企業向銀行要求貸款展延時,時常面臨「標準不一」的問題。舉例來說,一家DRAM廠,分別向A與B銀行申請展延貸款,但A銀行同意,B銀行卻拒絕;或某銀行同意C公司展延,卻可能因不同分行或承辦人等變數,拒絕同性質的D公司的請求。銀行同意的標準,線到底畫在哪裡,引發許多的爭議。

因此金管會要求銀行公會,必須訂定較為具體的「企業展延之營運正常標準」,在符合標準的前提下,銀行不得拒絕企業的展延要求,也不能提前對企業抽銀根。據悉,銀行公會授信委員會將於近日內開會,正式訂定企業符合展延條件。



◆ 6,000億救企業 金額可追加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8.11.14

財政部長李述德昨(13)日宣布即日起至99年底止,對中大型企業提供專案貸款及信用保證措施,貸款總額度為新台幣6,000億元。李述德強調,6,000億元是初估金額,執行過程中如果真的有需要,還可以檢討。

李述德說,這是政府振興景氣方案下,陸續採取的措施之一,9月30日已成立企業紓困單一窗口,展延企業到期票據,到目前為止,有500多家申請協助,其中50多家屬於真正需要協助對象,金額初步為300多億元。

李述德指出,6,000億元貸款主要是協助中大型企業短、中期周轉,及因購買機器、設備、土地、廠房及營業場所等資本性支出所需辦理的融資。

李述德說,短、中期周轉融資每一企業融資餘額不得超過新台幣6,000萬元,資本性支出融資,每一企業融資總餘額不得超過新台幣2億元。減緩失業,李述德說,如貸款企業於貸款前一季及貸款期間未裁員者,承辦金融機構得酌降利率。

※ 政府也要告訴大家,錢從哪裡來?



◆ 出奇招 政院研擬發放消費券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8.11.14

全球經濟步入衰退,明年國內經濟成長率面臨嚴峻挑戰,為刺激國內消費,行政院研議發行消費券,但因部分首長認為現金比較實在,也有官員建議發消費券要有排富條款,在意見分歧下,將由經建會進一步研究。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13)日上午邀集副院長邱正雄、經建會主委陳添枝、經濟部長尹啟銘、財政部長李述德、政務委員朱雲鵬等財經首長討論如何進一步提振國內消費、重大投資和公共建設投資。

劉兆玄要求工程會、經建會研議有那些公共建設可以提前推動,或可以增加那些「額外」的公共建設,相關部會也要在下周陸續提出提振國內消費、重大投資和公共建設投資因應對策。

所謂消費券就是發給民眾有特定目的、期間限制的抵用券, 民眾消費時的負擔減輕,就有助提振消費。 日本在1998年曾實施消費券政策,提振國內消費,美國則實施食物券,發放消費儲值卡,給低收入戶或者採退稅方式發放消費儲值卡。

與會官員透露,會中確實討論是否發行消費券,但各首長意見分歧。主要是因為依日本的經驗顯示,發放消費券的結果,部分民眾會將消費券打折後,出售給商家,並未完全用來消費,因此,行政部門對於是否發放消費券仍未有定論。

全球經濟步入衰退,主計處下周將公布明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預料將下修明年經濟成長率,因應明年經濟成長減緩,行政院決定進一步提出提振國內消費、重大投資和公共建設投資因應對策。

※ 不如確實掌握終端物價,牙膏一條七十幾塊,買的下?



◆ 全球金融新秩序 誰能掌控?

徐麗玲 2008/11/14 聯合新聞網

全球金融高峰會即將於本月15日在美國華府舉行,主要工業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的領袖將齊聚一堂,共商拯救經濟之道。與此同時,更有多個國家摩拳擦掌、欲爭取未來國際經濟金融政策的主導權。

全球金融高峰會即將於本月15日在美國華府舉行,主要工業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的領袖將齊聚一堂,共商拯救經濟之道。與此同時,更有多個國家摩拳擦掌、欲爭取未來國際經濟金融政策的主導權。高峰會召開之前,各國間的串聯動作頻仍,充斥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

這次高峰會將由包含主要工業國與新興經濟體的G20成員國領袖出席,在此之前一週,G20各國的財政部長和央行總裁在巴西聖保羅先行集會,為領袖高峰會進行暖身。財金首長會議已經顯露出各國的企圖心與不同立場,預示全球金融高峰會欲獲致實質結論實屬不易。

G20中不僅工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立場迥異,工業國家之間也存有諸多矛盾,煙硝味濃厚。首先是現為歐盟輪值主席的法國總統沙克吉極力主張制定新的國際金融架構,大幅翻修運作已超過60年的布列敦森林協定。沙克吉的立場得到英國首相布朗的支持,德、義兩國亦不反對。儘管歐盟內部對國際金融新秩序的內容尚無具體共識,但一致認為應嚴格規範金融市場的運作,並將以討論國際金融新架構為本次高峰會的目標。

國際間認為沙克吉顯然意圖利用美國布希總統成為跛鴨的真空階段,由歐盟取代美國來引導全球經濟金融的走向,並引進歐洲的國家主義。不過,歐洲的福利國家型經濟能否成為舉世典範卻引發高度質疑。美國式資本主義固然因這次危機而崩解,歐洲經濟卻早在危機爆發之前就已顯露疲態。眾多歐洲國營企業虧損連連,令各國政府負擔沉重,部分歐洲國家甚至認為金融危機恰是轉機,可藉機引進主權基金拯救岌岌可危的國營企業。

加拿大就強烈反對沙克吉的主張,並將在高峰會中力阻歐洲的野心。加國認為此刻的重點應是穩定金融經濟,而非推動改造整個體制;而且金融危機源自美國,顯示是美國的金融規範出了問題而擴散至全世界,並非是全球都有問題,務實的因應之道應是各國加強改進國內的管理機制,並適度調整國際金融規範,以儘速協助全球恢復秩序。最重要的是在全球經濟深陷衰退危機的此刻,貿然推動大幅翻修或是重整金融體系,很可能會招致反效果,對於處理危機毫無助益。

加拿大的立場得到美國、澳洲和部分新興國家的支持,但是金磚四國所展現的企圖心更甚於法國。在上週的G20財金首長會議之前,俄羅斯即已表明將會聯合金磚四國對抗英美勢力。在財金首長會議期間,金磚四國則是高分貝爭取在國際組織中更大的發言權。他們不僅要求大幅度改革國際金融體系,更主張廢棄G7,提升G20成為有實權的決策組織,徹底扭轉由歐美主導國際事務的傳統。

巴西總統和財長都直言,代表先進經濟體的G7已不能因應全球性危機,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也未能預先示警,顯示這些組織都已不符現代所需。金磚四國指責歐美坐視危機發生,而對新興市場造成重大打擊;隨著新興市場對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此次工業國家欲拯救全球景氣又急需新興市場的合作,自然應讓新興經濟體在國際組織中擁有同等的地位與發言份量,而非由那些代表40及50年代經濟的國家繼續控制全局。

高峰會前各國都動作頻頻,唯獨身為地主國且是金融危機源頭的美國異常沉靜。美國對高峰會表現出消極的態度,布希總統卸任在即,不認為有大幅改革制度的必要,政府官員也強調高峰會旨在磋商,未必會達成具體結論。面對法國及金磚四國爭奪主導權的態勢,美國雖未置一詞,但兩週前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的動作卻暗藏玄機。FED在紓困方案中添加了一項新計畫,提供300億美元資金予南韓、新加坡、巴西和墨西哥進行換匯,以紓解這些國家內部美元短缺的窘境,便利國際業務的推行。

這固然是美國協助穩定新興市場的舉措,但同時也宣示了美元做為國際交易與外匯準備的地位仍不容取代,甚至也可能成為美國選擇性提供援助的武器。如委內瑞拉和俄羅斯等與美國對立的國家,即使國內美元短缺嚴重,也不太可能列入FED的換匯名單。此即說明FED是位居高於各國央行的制高點,只要美元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不變,全球經濟金融走向的方向盤仍將牢握在美國手中。



◆ G20 歐巴馬派2代表出席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綜合13日外電報導】 2008.11.14

旨在拯救全球金融危機的20國(G20)峰會本周五和周六在華府登場,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將不出席會議,另派兩位代表與會。至於總統布希與國際達成的協議,歐巴馬日後是否買帳,仍在未定之天。

包括中、印、巴西、南非等新興市場經濟體和七大已開發工業國在內的20餘國領袖,將在14日、15 日召開緊急會議,這也是G20首次舉行領袖級會議。這項會談的最大陰影,是美國正處於政府交接的領導真空期。布希即將步入歷史,歐巴馬又不願在此刻表態,其他國家因此爭相為此次峰會定調。

法國總統沙克吉痛批「全能市場」的弊病,疾呼大刀闊斧改革,包括對主管薪水設限。中國則祭出4兆人民幣救經濟方案,並促美國等國跟進。白宮發言人說,布希計畫建議以解決問題為先,亦即先拯救金融危機,扭轉經濟瓦解命運,再談改造現行金融體系計畫。

歐巴馬12日指派民主黨籍的前國務卿梅德蘭‧歐布萊特和共和黨籍的前國會眾議員李奇,代表他和副總統當選人拜登,與G20峰會外國領袖進行非官方會晤。

之前,歐巴馬表示他尚未走馬上任,因此不會出席會議。歐布萊特曾任柯林頓政府的國務卿和駐聯合國大使。來自愛阿華州的李奇曾任眾院銀行與金融委員會主席,是提前預報1980年代末儲貸危機的少數人士之一。

白宮預期G20峰會將達成「若干相當具體成果」,除將針對近期與長期拯救金融的行動進行討論,並將對金融改革的根本原則作成共識。

【東京特派員陳世昌/13日電】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今天啟程前往美國華府,參加14日起在華盛頓舉行的金融高峰會議。據稱,麻生將在會議上宣布,日本將提供10兆日圓貸款給國際貨幣基金會(IMF),讓其協助受到金融海嘯襲擊的國家。

fsj 提到...

張忠謀:經濟危機才剛開始 蕭條經濟學又當道了

* 抗震投資 抱「三E」上路
* 克魯曼專欄》蕭條經濟學 又當道了
* 克魯曼專欄》經濟蕭條 傳統政策失靈
* 美紓困基金 110家銀行要7兆台幣
* 歐元區 首度陷入衰退
* G20領袖滿口拚經濟 晚餐超奢華
* 克魯曼建議:組跨國聯合陣線
* 錢味瀰漫 中國變A咖
* 民企撐不住 老闆紛落跑自殺
* 經濟急下滑 大陸調整宏觀擴內需
* 擴大內需 兩年投資人民幣1兆
* 關鍵更在4兆之外
* 馬政府將面臨的「鴉片戰爭」
* 張忠謀:經濟危機才剛開始
* 金融地震後實質衝擊 明年恐湧現失業潮
* 論「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主張
* 解決眼前危機 先刺激消費
* 一戶一萬刺激買氣 500億消費卡 給你花
* 消費券發放 傾向不排富
* 旅遊卡殷鑑
* 乾脆發儲值卡 環保又方便
* 破天荒 奇美電擬發債40億元
* 亞太航空業 還會艱困一年多
* 時機歹 台積電研發不打折
* 台灣精簡電腦 全球市占99%

◆ 抗震投資 抱「三E」上路

【聯合晚報╱記者楊雅婷/台北報導】 2008.11.15

美國大選激情後,股市開始回歸基本面。友邦投信基金管理部協理何德明表示,歐巴馬上任後將扭轉自雷根政府以來28年的小政府路線,改走大政府。由於傳統上保守派對於大政府的效率態度保留,短線上美股難免震盪,但在政府持續積極救市及大政府望增加基礎建設刺激景氣下,可望回穩。

全球股市從9月以來震撼投資人,要馬上恢復信心可能性不高。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市場還有現金為王、安全至上、先跑再說的低氣壓,在震盪慌亂氛圍中,建議投資人從三大角度出發:跳脫情緒(Emotions)、調整期望 (Expectations)、掌握經濟脈動(Economics),讓情緒遠離恐懼糾纏而避免短進短出,重新衡量本身風險承受度與投資預期,並掌握全球經濟脈動與金融風暴的發展,耐心慢慢布局。

以跳脫情緒來說,根據統計,過去十年長期投資美國史坦普500指數,平均年報酬率可達5.91%,在2500個交易日中若因短線進出而錯過漲幅最大的10天,平均年報酬率將僅存1.13%,倘若不幸錯過漲幅最大的20天,則平均年報酬率則變成虧損2.55%。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空頭市場中投資人更應該保持冷靜、跳脫情緒的牽絆,以不變應萬變策略來度過當前動盪不安的環境。

其次,投資人重新調整對風險及投資報酬的預期,因為資產配置的觀念是時時刻刻均受用,因應波動劇烈,提高債券部位,便是度過投資撞牆期的良方。衡量自己所能忍受的下檔風險,以及長期追求的理財目標,做好適合自己的股債配置比例,才能建構一個能讓自己安心放心、適合自己理財規劃的資產組合。而在了解情緒和預期會如何影響投資決策之後,掌握經濟脈動也是不可或缺的功課。



◆ 克魯曼專欄》蕭條經濟學 又當道了

【聯合報╱張佑生譯】 2008.11.15

如果你還沒注意到,近來的經濟消息簡直是每下愈況。儘管如此糟糕,我並不認為經濟大蕭條會重現。事實上,我們大概也不會看到類似1982年失業率飆到10.7%的景況,那是大蕭條之後的最高峰(雖然我希望我說的沒錯)。

儘管如此,我們的確已進入我稱為「蕭條經濟學」(Depression economics)的範疇。我的意思是,事態有如1930年代:經濟政策慣用的工具,尤其是聯邦準備理事會降息以振興經濟的手段,全部失靈。蕭條經濟學當道時,經濟政策的通則不再適用,蘭芷蕭艾,小心變危險,審慎成愚昧。

要理解我的重點,請看最新一則經濟噩耗的弦外之音:周四申請新失業保險件數已突破50萬大關。報導雖已夠糟,但抽離來看,可能還沒那麼慘。畢竟,粗估的數據和2001年的衰退與1990-1991年間的衰退差不多,依歷史標準來看,前面兩個時期的情況還算輕微(儘管兩個階段的就業市場都花了很長的時間才復原)。

但是在稍早的兩個時期,針對經濟走軟的標準政策回應,是調降聯邦基金利率,即直接受聯準會政策影響的利率,仍舊有效。今日則否:實際的聯邦基金利率(對照官方的拆放利率,基於技術性理由已無意義)最近幾天平均值已低於0.3%。基本上,已經無息可降。

再降息的可能性不存在,就無法阻止經濟向下沉淪。日益攀升的失業率將導致消費者支出的再縮減,百思買(譯註:美國最大電子產品零售商Best Buy)本周預告公司已遭受「地動山搖」的衰退。消費者開支能力變差將導致企業削減投資計畫。經濟走軟將導致更多裁員,引發新一輪的緊縮。

為了讓眾人脫離不斷下沉的漩渦,聯邦政府刺激經濟的方式,必須對貧困者提供更多開銷和補助。除非政治人物和財經官員能夠擺脫幾個傳統的成見,否則振興經濟方案將無法很快見效,或效力不強。

成見之一是害怕赤字。承平時期,擔心預算赤字是對的,財政責任是這波危機過去後我們需要儘快重新學習的美德。蕭條經濟學當道時,美德變成惡習。小羅斯福總統1937年在時機不成熟的情況下試圖平衡預算,差點毀掉「新政」。

另一個成見,是認為政策應該小心推動。承平時期,這有道理:你得等到情勢明確顯示需要政策重大變遷時,才有所行動。在目前的情況,小心反而危險,因為讓情勢惡化的大改變已經在發生,任何行動的延誤都提高經濟災難更嚴重的機率。任何政策回應都該盡量精雕細琢,但是動作要快。

最後,在承平時期,政策目標的節制和慎重是好事。在目前的情況,則是寧可過之,不要不及。振興經濟方案如果超出實際需要,有經濟可能過熱,導致通貨膨脹風險,但聯準會總能藉由升息來消弭威脅。另方面,假如振興經濟方案規模太小,聯準會將無法彌補不足。因此,蕭條經濟學當道時,審慎是愚昧。

上述內容對未來的經濟政策有何啟示?歐巴馬政府就職時幾可確定將面對一個比現在更糟的經濟局勢。的確,高盛預測目前為6.5%的失業率到明年底將達到8.5%。

所有跡象顯示新政府將提供一個大型的振興經濟綜合方案。我的粗估是,綜合方案應該要大,應有6,000億美元的規模。

問題就在於:歐巴馬的手下敢不敢提出這種規模的案子?

我們希望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新政府果真帶種。因為我們已騎虎難下,只要向傳統戒慎恐懼的思維低頭,勢必立刻身陷險境。



◆ 克魯曼專欄》經濟蕭條 傳統政策失靈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節譯】 2008.11.15

最近出爐的經濟新聞仍是愈來愈糟,但我認為「大蕭條」應不致重演。據我估計,失業率未來應不會突破1982年的10.7%,那是大蕭條後的最高峰。

但我們已進入我所謂的「蕭條經濟」時期。「蕭條經濟」的意思是,政府的政策工具與1930年代那時一樣,對經濟已失去刺激效果,尤其是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的降息失效。當蕭條經濟來臨,傳統經濟政策就不再適用:美德變成惡行,戒慎反而危險,謹儉變成愚昧。

失業是最近的一項糟糕數據,周四公布的失業申請人數跨越50萬人大關。數字看來很糟,不過2001年與1991年當時的經濟衰退期中也出現同樣的失業數字,而那兩次衰退以歷史標準來說,相當溫和。

但是在那兩次經濟衰退中,聯準會的降息工具依然有效,現在卻不然。聯準會政策工具的聯邦資金利率名目上是1%,最近幾天實際上已跌到0.3%,基本上已毫無降息空間。

一旦失去降息空間,就沒有什麼可以阻止經濟的循環下滑。失業率上揚導致消費支出進一步縮減,消費疲弱讓企業進一步縮減投資計畫,使經濟更衰弱,造成更多人失業,形成又一輪衰退循環。

聯邦政府必須提高支出刺激經濟,以跳出這種惡性循環。但如果財經與政治人士無法跳脫傳統教條約束,經濟刺激方案就會來得太遲、規模太小。

財政赤字的厭惡是一種教條。一般時期關切預算赤字非常正確,財政保守是美德。但一進入蕭條經濟,這項美德就反變成惡行。當小羅斯福在1937年過早企圖平衡預算開支時,他幾乎毀掉新政的成果。

另一教條是政策應謹慎推行。平常的確該如此,除非有確切必要,不該推動大幅度的政策改變。但現在戒慎反會導致危險,因為最糟狀況已發生,任何耽擱都會造成更嚴重的經濟後果。政策應詳加計畫,但速度才是關鍵。

最後,平時以謹慎節約的目標定計畫是件好事。但現在,救援方案寧過勿不及。經濟刺激方案如果太猛會導致通膨風險,但聯準會可隨時升息對抗通膨;但一旦刺激方案太弱,聯準會卻無降息空間可彌補政策缺失。蕭條經濟下謹儉反成愚昧。

種種跡象顯示歐巴馬的新政府會提出大型經濟刺激方案。根據我的推敲,這筆方案必須要有6,000億美元規模。所以問題是,歐巴馬的人馬膽敢提出這種規模的方案嗎?但願如此。



◆ 美紓困基金 110家銀行要7兆台幣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美聯社華盛頓十五日電】 2008.11.15

至少110家銀行已向美國財政部的紓困基金申請總共2200億美元 (台幣7兆2870億元),在15日申請截止前預料會有更多銀行申請。

美國國會10月初通過的金融紓困費是七千億美元,財政部從裡面撥出2500億成立「問題資產紓困方案」 (TARP),給銀行和信貸業者運用,銀行本身和分析家的報告顯示,這2500 億美元即將放完。

證券經紀公司兼投資銀行Keefe, Bruyette & Woods的分析師估計,65家銀行總共已獲得財政部批准1730億美元。另外,美國政府10日說,「美國國際集團」(AIG)將會獲得四百億美元。另外有48家銀行總共申請65億美元。

以上數字都不包括四家人壽保險公司的申請。這四家壽險公司正在尋求當局批准購買信貸公司,以便符合請領TARP補助的資格。其中一家「哈特福金融服務集團」表示,如果它購入「聯邦信託銀行」,就會獲撥11億到34億美元。

以上數字也不包括美國運通,該公司10日表示已改組成銀行控股公司,已向TARP申請34億美元。

依美國財政部規定,上市銀行的TARP補助申請期限是11月15日,未上市銀行可以寬延。

專家預測15日最後階段申請件數將會暴增,財政部發言人拒絕透露收到多少遞件,但紓困案一位臨時負責人表示,當天會有大約20家銀行過關。

九家主要銀行,包括美國銀行、花旗、摩根大通等,上月共獲得1250億美元。



◆ 歐元區 首度陷入衰退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十四日電】 2008.11.15

歐盟統計處14日公布歐元區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報告,證實歐元區已陷入成立以來首見的經濟衰退,而歐元區10月通貨膨脹的月成長率為零,預料歐洲各國將加速祭出更多降息與減稅的振興經濟措施。

歐元區15國第三季GDP比第二季萎縮0.2%,符合市場預期。這已是該區連續兩季萎縮,符合衰退的定義,為歐元區1999年成立以來首度陷入衰退。上季GDP與去年同期相比則成長0.7%,也符合市場預期。

相較之下,歐元區的GDP不論是季成長或年成長率都不如美國。美國上季季成長率萎縮0.1%,年成長率則為0.8%。

不過,法國上季GDP意外成長,比第二季成長0.1%,優於市場預期的萎縮0.1%,暫時躲開陷入衰退的困境。歐元區目前已有德國、義大利和愛爾蘭等國陷入衰退,西班牙則岌岌可危。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經濟學家魏爾表示,這會是歐洲1980年代至今最嚴重的一次衰退,而且恐怕會延續到明年上半年。他預測,等到全球對歐洲商品的需求增加、歐元匯率重挫,大概就是經濟反彈之時。

此外,歐元區10月消費者物價和9月比起來持平,通膨年率符合先前估計的3.2%,低於9月的3.6%。通膨下滑的主因是能源成本比前一個月銳減2.9%。扣除能源和食物原料後的核心通膨率比9月上揚0.4%,和去年同期相比則增加2.4%,比9月少0.1個百分點。

核心通膨下滑,代表通膨上揚的風險降低,也給歐洲央行(ECB)更多操作空間。富通(Fortis)經濟學家寇尼斯預估,ECB下個月可能降息兩碼,明年中以前利率可望降到2%。歐元區的基準利率目前為3.25%。



◆ G20領袖滿口拚經濟 晚餐超奢華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11.15

20國集團(G20)「金融市場與世界經濟高峰會」14日在白宮以「工作晚餐」的形式揭幕,美國總統布希表示問題非一日之寒,解決亦非一夕可成,但只要國際持續合作,加以決心,問題終能解決。G20成立於1999年,成員占全球經濟規模的85%,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二。

高峰會的正式討論要15日才開始,與會領袖14日晚餐暖身,席上珍饈極盡奢華,東道主白宮出動名廚辦桌,酒不厭美,膾不厭精,挑逗貴賓味蕾,以便有味口暢談經濟。

15日會議後,G20將發表聯合公報,公報草案內容包括全球金融市場透明化,以及加強國際合作監控市場、防止危險的投資潮流,此外可能不會有很亮眼的點子,例如成立一個全球金管機關,或增設嚴格的金融業和金融產品管制系統。布希在餐會上繼續他13日的主張,鼓吹自由市場,並且開出一張會議目標名單。

布希表示,在全球經濟上,自由市場資本主義一直是促成繁榮、進步的引擎,在迎戰當前問題的時候,所有國家都必須拒絕保護主義、集體主義和失敗主義。

布希表示,15日的會議主題是「了解全球危機的成因,檢討各國迄今為止回應之道的效果,並確定改革金融和金管系統的原則」,以及「啟動一套明確行動計畫來落實這些原則,並且重新肯定自由市場是維持繁榮的最穩確原則」。

與會領袖最希望看到的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沒到,他派兩位代表,一是前國務卿歐布萊特,二是共和黨籍前國會議員李奇,兩人14日整天忙著和各國領袖非正式會晤。他們將向歐巴馬回報結果。

國際貨幣基金 (IMF)和國際「金融穩定論壇」(FSF)14日另外聲明,將共同成立早期警報系統,預防金融危機重演。



◆ 克魯曼建議:組跨國聯合陣線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法新社紐約十四日電】 2008.11.15

2008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14日表示,G20領袖為金融危機而齊集華府開高峰會,他希望他們組成一個「聯合陣線」來重振全球經濟。

這位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兼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並且表示,高峰會有必要拿出一套計畫來拯救遭受全球金融危機嚴重打擊的新興經濟體。

「美政府變跛鴨 G20沒實質約束力」

關於美國,克魯曼表示,由於美國政府正在新舊總統交接的過渡階段,他不敢指望G20就美國的行動計畫達成一個紮實的共識。他說,現任美國政府是一隻非常跛的鴨子,因此這次G20高峰會可能也不會產生什麼具有約束力的協議。

但克魯曼表示:「立即的實質決定並不是那麼要緊,美國已在推動經濟振興方案,中國也宣布了振興辦法,我們需要的是某重聲明,說振興方案尚未出爐的國家是贊成全球振興方案的。」克魯曼說,這樣的話,那些有能力帶路的國家就不會成為自己一路往前衝的孤軍。

克魯曼形容這次高峰會比較像一場溫情的相互取暖會,他警告說,時候還早,各界先不要對世界領袖抱太高期望。他說:「G20沒辦法開個會就決定撥GDP的3%來做振興計畫。我自己就不會這麼指望。」

美國和歐洲為了要不要加強金管,還沒開會就各自叫陣,歐洲說要多管,美國主張少管,克魯曼專門研究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衝擊,並且以此獲得諾貝爾獎。他表示,金融市場明顯需要加強管制。

但他指出,管制「不是未來兩個月就必須完成的急事」。克魯曼說,第一急事是為信用市場貼上OK繃,接著美國就有一個新的管理團隊(歐巴馬政府)上陣。



◆ 錢味瀰漫 中國變A咖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8.11.15

G20高峰會議能為當前金融危機貢獻多少解決良策,仍是一個大問號,但有一件事卻是十分肯定的:中國才是此次會議最有舉足輕重地位的「A咖」。

西方強權俱樂部已過時

周末的高峰會可能會澄清一項現實:金融危機正基本上重組世界的經濟版圖,1944年布列頓森林會議上構成二次大戰後全球財政支柱的西方強權俱樂部,如今已逐漸過時。

雖然這次會議是法國總統沙克吉提議,而由美國總統布希同意在華盛頓舉行,但會中最有分量、動向最受矚目的無疑是中國。

畢竟,中國坐擁將近2兆美元的外匯存底,經濟也依舊穩健成長,是真正有財政實力提供援助的少數與會國家之一。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14日在北京的記者會上說:「我們會積極參與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紓困活動。」這是中國已準備協助國際貨幣基金(IMF)救援陷入困境國家的最明確跡象。

英要求沙國金援IMF

中國之外,唯一代表中東產油國與會的沙烏地阿拉伯,也同樣備受矚目。事實上,英國首相布朗已經開口要求沙國出資金援IMF。

卡特總統時代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說:「G7基本上是20世紀的主要工業國,但在當前的情況,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少數幾個關鍵代表,我們需要其他的參與者。」

這樣的觀點已日益普及,即便是許多即將在IMF與世界組織內喪失更多影響力的國家也承認這點。歐盟與俄羅斯14日在尼斯舉行高峰會時,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就說,與會雙方都同意,「俄羅斯介入探尋全球問題的解決方案」是必要的。



◆ 民企撐不住 老闆紛落跑自殺

【白德華/上海報導】2008-11-15 中國時報

全球金融風暴對大陸民企產生嚴重衝擊。繼浙江金烏集團董事長張政建失蹤、江蘇興化鋼廠億萬富豪包存林自盡後,「動力大王」前玉柴集團董事長王建明也在近日失蹤。「重災區」如廣東、浙江累計外銷企業破產逾十萬家,年底資金緊缺,企業主落跑、自殺很可能更多。

大陸內燃機行業中,王建明的名號幾乎無人不知。上海交大畢業後,他就前往玉林機械廠工作,八○年代「玉林柴油廠」成立後擔任廠長,創造了「玉柴神話」,將玉柴推向紐約上市,並成為全球最大內燃機製造廠,資產百多億人民幣。

廣東「重災區」 破產逾十萬家

○五年底因與玉林市政府理念不合離開「玉柴」後,他被江蘇薑堰市的「揚動公司」聘為董事長,拿出個人資產一千萬人民幣及籌資近七千萬,想打造揚動為「玉柴第二」。

可惜因內部管理層之爭,加上改制前後出現弊端,導致今年十一月職工走上街頭抗爭,逼使市政府出面解決。

王建明失蹤,據姜堰市委宣傳部表示,主要是擔心債主追殺,被地方政府「保護」起來。該事件雖和不久前失蹤的浙江金烏集團董事長張政建失蹤案不同,但都是金融風暴惹的禍!

貸款還不出 金烏董座鬧失蹤

在大陸被視為明星企業家的張政建,○四年單是在杜拜,一人就拿下當地中國最大商貿城「龍城」的五百家店鋪,五金、化工、紡纖等多角化經營更讓他成為中國民營企業家典範。

但他欠下八家銀行貸款超過廿億人民幣,在金融風暴前倒下了。

糖業鉅亨 鋼廠龍頭紛紛自盡

上月,也曾叱吒一時的廣東湛江糖業巨頭、中谷糖業集團董事長龐貴雄,因債務超過十億跳樓身亡;另一知名人物江蘇不鏽鋼廠龍頭、興化興利來鋼廠董事長包存林,也在近日身綁重物投湖自盡,昔日的明星企業家紛紛殞落。

昨天,廣西南寧召開經濟論壇發表最新民營企業家報告指出,大陸民企的確面臨嚴峻挑戰,出口型民企認為「現在經營環境還不錯」者不到三成,創下六年來最低水準,其中東部地區、中小企業及服裝、紡織等行業,困難最大。

儘管中共總理溫家寶日前提出四兆人民幣破天荒的「刺激景氣方案」,但民營企業家普遍認為,除了公共建設外,國有企業仍是重點扶持對象,民企恐怕只能分到「一小杯羹」。

融資刁難 企業寒冬雪上加霜

以民營企業大本營浙江及廣東兩省來看,兩地也是民間借貸最發達省分,原因即金融機構對中小民企貸款太刁難。

「去年下半年至今,至少十多位朋友跟我借錢,借款多為一、兩百萬元人民幣,年息一五到二○%,最高甚至開到一○○%」,一位浙江民企老闆說。

「融資難,加上金融風暴後續影響像無底洞」,民企老闆說,年底資金更緊,企業主的「逃跑潮」、「自殺潮」可能湧現。

迄今,廣東及浙江出口企業破產家數已逾十萬家,「逃跑潮才剛開始而已!」而這也是繼今年上半年廣東出現台港商中小企業倒閉後,大陸民企再度出現的新危機。



◆ 經濟急下滑 大陸調整宏觀擴內需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11.15

中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官員,昨天聯合舉行記者會,發改委副主任穆虹坦承,大陸經濟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嚴重衝擊,主要經濟指標九月以來明顯下滑,擴大內需,已成為當前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穆虹指出,為抵禦國際經濟環境對大陸不利影響,防止經濟加速下滑和出現大的波動,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對宏觀經濟政策作出重大調整,實行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努力穩定出口同時,推出更有力的措施,擴大國內需求。

人行副行長易綱補充,中央政府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的政策考慮中,包括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都是為了有效防止可能的通貨緊縮,以合理增加貨幣信貸供應,保持經濟平穩發展。

穆虹說,中共政府不希望出現經濟成長速度過快下滑的局面,因為會對生產力造成嚴重破壞,恢復工作也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不利於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穆虹透露,國際金融危機對大陸金融體系的影響有限,然而由於大陸的外貿依存度在百分之六十以上,沿海地區和部分內陸地區,實體經濟難免受到衝擊。

他指出,為應對金融危機,中共政府今年第四季度,新增一千億元人民幣,投資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建設。其中,三百四十億元用於加快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一百億元用於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二百五十億元用於加快鐵路、公路、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另外,用於加快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建設的資金約一百卅億元,用於加快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工程的資金為一百廿億元,用於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的資金為六十億元。

穆虹表示,一千億元投資,加上用於災後重建的投資,可以帶動地方和社會投資,總計可帶動資金總規模達四千億元。明、後年,中共政府還準備在這些方面繼續加大投入力量,到二○一○年底,一共可以帶動大概四兆元的投資規模。此外,除中央投資以外,上述項目還需要地方配合一部分投資。

穆虹說,其他的擴大內需措施,還包括加快災後重建;推出增值稅轉型改革,鼓勵企業進行設備投資;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等。

財政部副部長王軍透露,擴大內需所需的巨額投資,需要擴大赤字,發行國債,將影響到中共政府明年乃至後年的預算。



◆ 擴大內需 兩年投資人民幣1兆

【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綜合報導】 2008.11.15

大陸為展現擴大內需的決心,發改委等三部委昨(14)日聯合召開記者會指出,擴大內需十大措施在2010年底前,總共要投入人民幣1.18兆元。大陸發改委副主任穆虹說,經濟下滑趨勢愈來愈明顯,擴大內需已成為當前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陸財政部也指出,包括增值稅轉型改革在內的政策,估計減少稅費3,000多億元。

大陸才剛打完通貨膨脹的仗,緊接著又陷入通貨緊縮的夢魘。中共發改委副主任穆虹、財政部副部長王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 昨天聯合出席新聞發布會議。易綱說,「通貨膨脹的威脅已經基本消除。」

不過,近期公布的的經濟數據使大陸官方確認,國際金融危機對大陸經濟的影響遠超過官方預期。穆虹說,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並加速向實體經濟蔓延,中國經濟也受到嚴重衝擊,一些主要經濟指標明顯下行。

為防止經濟成長大幅放緩,擴大內需成為主要著力點。大陸官方日前公布未來將投資人民幣4兆元,拉動內需刺激經濟的十項舉措。業界預估,此舉將使得北京當局明年可能發行人民幣2,000億到3,000億元的長期建設公債。

今年底前,大陸中央政府將投資人民幣1,000億元用於項目建設,提前安排災後重建基金200億元,帶動地方和社會投資,總規模達到4,000億元。

王軍昨天也指出,十大措施總共增加投入要1.18兆,拉動整個投資達4兆元。除增加投入外,還要減少稅費3,000多億。其中一項重要的減少稅收政策就是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明年1月1日實施,中央財政為此少收超過1,200億元。

穆虹表示,當前中國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在努力穩定出口的同時,也要擴大國內需求。包括在今年第四季新增人民幣1,000億元中央投資,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也要加快災後重建各項工作。

為了確保用好1,000億新增中央投資,穆虹並強調,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已經成立了擴大內需的協調工作組,共同研究部署和協調重大問題,要求各個省、區、市也成立相應的領導協調機構。

大陸官方還將組成聯合檢查組派駐各地,每個省區都要派駐一個,在那裡至少要住二到三個月的時間,對整個1,000億投資的實施過程進行全程監控。



◆ 關鍵更在4兆之外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1.15

為避免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實體經濟,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改採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且在兩年內推出總值高達人民幣4兆元的十項擴大內需重大措施,以刺激經濟平穩快速成長。

在10月份之前,歐美日各國紛紛提出貨幣及財政政策,以挽救經濟不景氣時,中國大陸似乎仍老神在在;但當10月份貿易及生產數據出爐後,大家都在想,未來中國大陸在貿易出口成長將受限、民間消費因股市房地產不振仍低迷,但又面對經濟成長率保八的壓力下,一定會提出一個超大型的擴大內需方案。

4兆人民幣(相當於5,680億美元)的規模,相對於中國大陸目前約3.5兆美元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來看,剛好是兩年共計16%的經濟成長率;也就是說,即便民間消費及外貿都不成長,單靠這4兆人民幣也足以保八。不過,從這十項擴大內需措施仍待填空的內容來看,也犯了台灣之前的錯誤:先匡列金額,再想具體內容,結果可能流於為花錢而花錢,資源反遭錯置的後果。

顯然,中國大陸政府也不完全放心;因此,在外貿上,繼11月1日逆向調高4,000多項產品出口退稅後,決定自12月1日起,再調高涉及勞動密集型產品、機電產品等3,770項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約占全部出口的27.9%;並且同步取消部分鋼材、化工與糧食的出口關稅,及降低部分化肥出口關稅和調整徵稅方式,調整過去對鋼鐵行業限制性出口的政策。

更勁爆的是,中國大陸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放出「不排除讓人民幣貶值」的風聲,一時間亞洲貨幣競相貶值,這與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人民幣扮演抗貶指標性貨幣,不可同日而語。顯見中國大陸外貿情形的嚴峻,也預告了未來兩年間,國際貿易市場所可能出現的殺戮戰場。

另外,從台灣出口至中國大陸原物料的縮減,以及中國大陸對重化工業的調整政策來看,雖然沒有明講,但明顯地已啟動進口替代策略。若把中國大陸的製造業區分為民生、化學、金屬機械及資訊電子工業四大類來看,目前各類產業的國內需求占其產值的比率分別約為0.55、1.1、0.98及0.89,可以看出民生工業依賴國外市場的程度,同時,也反映出中國大陸化學及金屬工業國內產值之相對不足。

過去台灣在1973及1979年兩次石油危機中,也曾啟用過進口替代策略,並奠定了往後產業中上游基礎工業的發展基礎。在此次風暴中,中國大陸對於產業的態度已趨明顯,再度祭出變相補助、甚至是殺戮策略搶占國際市場,並同時啟動進口替代策略。台灣產業發展也會因此而受牽動;雖然中國大陸穩住下游產業的國際市場,對台灣中上游產業的短期出口或許有利,但伴隨著中國大陸的進口替代策略,長期將對台灣上游產業產生更大的威脅;我們從近來石化及金屬相關產業大幅申請赴中國大陸投資,就可看出端倪。

相對於中國大陸產業策略的明確,台灣在這次風暴裡,政府對產業的態度,似乎只聽見紓困一詞,隨著中國大陸越來越強大的中上游產業發展,過去利用中國大陸生產基地以帶動台灣貿易出超的效果,似乎已趨極限,到底台灣產業發展何去何從?不知政府心裡已有腹案否?轉型的必要性與契機,就在當下。



◆ 馬政府將面臨的「鴉片戰爭」

【中時社論】 2008-11-15 中國時報

劉兆玄院長日前宣布,要以大膽的赤字預算來挽救當前經濟。大家都知道財政赤字的來源有二,其一為擴大公共支出,其二為稅收減少。我們對於愛台建設、擴大支出舉雙手贊成,但是對於難以回復的胡亂減稅,卻期期以為不可。劉院長引述了克魯曼教授有關赤字的意見,但事實上,克魯曼是堅決反對「減稅救經濟」的人;劉揆的片面引喻表示其財經幕僚在誤導院長。即使是翻閱凱因斯原著,我們也看不到減稅救經濟恐慌的論述。要將此事講清楚,得從美國政治說起。

稍微熟悉美國政治的人都知道,老美的兩大政黨在經濟政策上各有其取向:民主黨傾向大政府、提供較多的福利政策、主張多向富人課稅、贊同凱因斯擴大公共支出的見解;而共和黨則傾向小政府、提供較少的社會福利、主張有利富人的各種減稅、不贊同擴大公共支出。基本上,擴大政府公共支出則必須加稅、而減少政府支出才能配之以減稅,故民主黨與共和黨彼此的主張互斥,在過去一百年間難有交集。

然而台灣馬政府上任近半年的經濟政策,卻像是在兩面討好:既學民主黨要擴大公共支出、推動愛台十二建設,支出規模達八年四兆,又學共和黨想大規模為富人減稅。這樣明顯不切實際的政策,就產生了必然的矛盾。馬總統可以問問自己:怎麼可能支出又增加稅收又減少呢?增加政府支出是一時的,但減稅在台灣卻一向是覆水難收的;這樣下去,國家預算如何能因應呢?如果是同時摘取民主與共和黨的政策利多,這麼好康的事,美國人為什麼笨到不會做呢?

馬政府雖然僅執政半年,所提出的減稅案就已經嚇死人;我們以去年的稅額估計,就可得出以下的數字:證券交易稅減半徵收,稅收減損至少三百廿二億;營所稅率由二五%調降為二○%,稅收損失七百六十五億;遺贈稅率下降、免稅額提高,稅收流失二百六十億;個人綜所稅扣除額提高,稅收減少一百五十三億。單單這四項稅收流失,即達一千五百億。即使促產條例準時落日,七折八扣後稅收增加也只有一千億出頭,已然不抵收入之減少。更何況,促產落日的稅收增加要分五年逐漸回溫,起初數年每年只有區區幾百億而已。總之,在愛台十二建設的財務壓力下,馬政府未來三年必然要面對極為龐大的財務黑洞。但直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位內閣閣員對此表示憂心,馬政府財經官員彷彿像吸了鴉片一般,人人沉溺在減稅快感中,卻不思毒品之危害。

最近十幾年來,不知從誰開始,政府官員常將「降稅」當做一帖刺激經濟的邪門興奮劑來使用。當房地產泡沫出現時,經發會就弄出一帖「土增稅減半徵收」的爛藥;在股價指數下跌時,財政部長就祭出「證交稅減半」之妖符;當富商向政府高官遊說後,行政院就立刻下達「遺贈稅率降至一○%」的邪水;當受薪階級大呼不公平時,政府官員說:沒關係,統統有獎,賜予「免稅額寬減額提高」一劑迷魂散。最令人民麻醉的是,每次降稅減稅時,財政部官員都會說,此次的降稅「嘉惠」了幾百萬戶、幾百萬人。這樣的說法,就像是鴉片商人做廣告「吸鴉片將嘉惠數百萬人,使其身心舒坦、百骸暢快」一般。吸鴉片很少有人只吸一次;降稅雖然有時號稱只降一年,但台灣有史以來所降之稅,從來沒有一次回復過。

沒錯,降稅就像吸鴉片。降稅這種興奮劑在某些時候可能有刺激效果但卻有極為明顯的負面後果:它減少了政府收入、惡化了國家財政、增加了子孫負債、短缺了建設財源、弱化了投資環境,總之是長期性地弄壞了經濟體質。短視政客容易沉溺於短暫降稅掌聲,進而忽略了政府債務與國家建設的事後衝擊。正因為如此,預算法與公債法才不得不對此類愚行有所規範。當我們的政府官員既要增加支出又要減稅時,取美國兩黨之利,馬總統有沒有隱隱覺得不安呢?天下會有白吃的午餐嗎?

在政府單位中,財政部與主計處的職責,就是要聯手評估政府的支出、收入、債務,然後在法律規範下嚴格把關。財主單位是經濟建設的幕後功臣,是扣錢吝嗇的國家帳房,而不是胡亂「嘉惠」人民的散財童子。但若財主單位完全沒有維護財政健全的信念,放任財政崩壞,那麼我們敢保證,不消三年,台灣的建設與國防經費都會嚴重短絀,誠如清末抗煙大臣林則徐所言,屆時「不惟無可籌之餉,亦且缺可用之兵」。胡亂降稅之危害,一如鴉片。

當然,只有昏庸的政府才會放任鴉片橫行,而也只有昏庸的財經閣員才會半年內降稅一千五百億。聽說內閣要改組,我們非常贊成。馬政府如果要打贏這一場鴉片戰爭,就必須要立刻撤換一批「不戰不和不降不走」的葉名琛。



◆ 化漲為省 劉揆:我的點子

【聯合報╱記者朱婉寧、郭乃日/台北報導】 2008.11.15

七月起電價上漲,但台電同時推出電費折扣獎勵節能,全民拚省電,成果不錯。行政院劉兆玄日前透露,省電可享電費折扣是他的點子,施政如能有創意,可以化阻力為助力。

劉兆玄表示,新政府就任前半年,油價凍漲,嚴重扭曲市場機能;五二○新政府就任後,立刻面臨油電雙漲壓力。他思考後認為,「應將壓力轉換成助力」,想出節電獎勵的構想。後來的節電成果證明,政府成功將油電價格上漲的壓力,轉換成節能減碳的助力。

經濟部能源局長葉惠青表示,沒有人喜歡漲價,政府以民眾立場思考:「如果漲價漲不到我身上就好」;最後結論是,政府應該建立誘因,想辦法讓大家一起來節省用電,才是多贏。

※ 之前曾報導過,百業蕭條,所以省電的成效才能這麼大。



◆ 張忠謀:經濟危機才剛開始

【譚淑珍/台北報導】 2008-11-15 工商時報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14日指出,現在面對的經濟現實,是金融危機還沒有過去,經濟危機卻已開始了,而且,才剛剛開始,因此,他認為,為了救經濟、刺激消費,政府無論是採取減稅、退稅,還是舉債,只要是最為有效的方法,「暫時就不要顧慮預算赤字的問題」。

嚴峻的經濟情勢何時可以轉為和緩?張忠謀說,若以6至24個月為觀察期,那麼美國的房價是不是停跌了?是第一個重要指標。他說,只要房價止跌了,消費者的感覺就會不同,如果房價停跌後,再稍為漲一點,「消費也會多起來」。因此,美國房價何時止跌,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對政府打算辦理退稅或發放消費券刺激消費,張忠謀認為,原則上政府必須要帶頭刺激消費,就目前的經濟現實,政府應該「暫時」不要管財政赤字,選擇最為有效的方法救經濟,先把經濟帶上來。

此外,對國際油價已經跌破60美元,張忠謀認為,那是因為現在的經濟不好,油價才會跌下來,等到等到經濟復甦了,油價會再回升,甚至會漲到比原來還要高。



◆ 金融地震後實質衝擊 明年恐湧現失業潮

中央社 2008/11/15

-全球金融風暴衝擊暨因應專題報導系列之二十七(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2008年11月15日電)金融海嘯拖累全球經濟恐陷入衰退,學者分析,接下來是失業問題,農曆年關將出現很嚴重的失業潮,景氣與失業最壞情況可能要到明年中旬後才會舒緩,政府應多方政策齊下因應。

11月深秋某個上班天, 在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公司上班的王先生卻異常悠閒,於上班時間在新竹郊區騎單車放大假,意外發現他不是獨自一個人,半導體產業的同業也一身勁裝悠哉騎著鐵馬,同樣是因為公司強制休假,衍生的意外「假期」所致。

只不過,這個強制休假的假期沒有薪水,面臨景氣寒冬,半導體、記憶體等科技產業為緊縮人事成本及生產變動成本,開始實施每月工廠停工 1週等強制休假政策,原本有假的員工被迫提前消耗年假,沒假的員工則被強制休假不支薪,變相減薪幅度約達15%。

不僅科技產業,金融、保險、製造業,也紛紛浮現一股景氣緊縮的詭異氣氛。

雷曼兄弟上週(11日)正式吹熄燈號, 9月起因雷曼兄弟引發的全球金融地震雖暫告一段落,但引發的金融海嘯仍一波波衝擊全球,隨失業等實質衝擊陸續浮現,年底至明年春節年關前後,台灣恐將面臨自網路泡沫化以來最嚴重的失業問題,民眾的實質感受絕對比經濟成長趨緩更寫實。

大和總研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劉憶如表示,明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恐怕不好看,但經濟成長率與人民實際生活感受有段差距,例如有工作的人頂多少看幾場電影、面臨財產縮水的不悅,因經濟成長趨緩帶來的威脅不會太大。

「但失業的人口增加才是可怕的」,劉憶如表示,經濟成長率趨緩,反應失業率將升高,原本有固定收入的人一旦失業,收入馬上變成零,這時候經濟成長趨緩對失業族的衝擊就會很大。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9月失業率飆高至4.27%,創4年來同月新高。今年1月至9月平均失業率為3.96%,創3年來同期新高。

仔細分析近期的失業統計, 9月季調後的失業率為4.12%,創 4年來同月新高,且已連續3個月上升,除顯示勞動市場產生景氣循環等造成的結構性變化外, 9月失業人數達46.4萬人,其中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有14.5萬人,較上月增加1.4萬人,創5年來同月新高,1.4萬人中,更有高達1.1萬人為中高齡者。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預估,接下來的失業潮會非常嚴重,大型企業一旦開始裁員,裁員規模動輒數百、上千人。

他說,過去民進黨政府時代為了把失業率從 5.17%降至4%以下,前後的多元就業方案少花了新台幣 800億元,未來台灣面臨失業問題所需付出的社會成本,也將很高。

根據主計處調查,歷年失業率在2002年網路泡沫化後達到高峰,當年平均失業率高達 5.17%,之後逐年下降,2007年又微升至3.96%。

「年關會看到很嚴重的失業潮,景氣與失業的最壞情形,要到明年中以後才有可能舒緩」,劉憶如分析,與內需相關的產業受到的失業衝擊較小,因為大家還是要吃飯過活,但越是外銷導向、與歐美連動性越高的產業,受到的衝擊會越大,面臨的裁員壓力也越大。

她表示,企業裁員的背後,不但代表個人失業、收入轉零,背後更可能影響一整個家庭,政府應把錢花在這些撐不過寒冬的人身上,除近期推出的短期促進就業方案等,認為政府還應該要有更大的動作,錢也要發揮更大效果。

例如日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推出的「立即上工」,只要企業願意新聘員工,每人每月將補助新台幣 1萬元的薪資補貼,但除鼓勵企業自行徵人聘僱外,人才來源也可來自政府就業輔導單位,由政府推薦人給企業雇用。

劉憶如表示,這兩者的差別很大,若是政府直接塞人給企業,因不見得都是企業需要的人才,這些人恐怕只能去打雜工,薪資補貼的蜜月期一結束,這些人恐又將失業;但企業自己找來的人,才是企業真正願意雇用的人才,短期薪資補貼方案過後,企業較可能續聘。

她表示,政府在促進就業方案實施的同時,應加強人才資料比對,才能透過政策補助的誘因,把對的人送到對的地方就業。

金融地震由震央美國快速傳導至歐洲、亞洲,今年第 4季以來全球經濟數據一片悲觀,上週美國知名電子產品連鎖店電路城公司(Circuit City)聲請破產保護,被視為美國製造業支柱的汽車產業也面臨 300萬人失業危機。

林向愷表示,美國連汽車市場都撐不下去,代表美國的失業問題、消費衰退等問題才要開始浮現,接下來才會影響台灣。

台灣面臨經濟成長趨緩、失業率飆高等嚴重問題,林向愷認為,政府應有勇氣把問題點出來,「點出問題,不代表做不好」。

他舉2000年林信義時任經濟部長時,因面臨網路泡沫化的衝擊,林信義坦承告訴大家要準備過二、三年的苦日子;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在勝選後,也語重心長告誡民眾日子不會馬上轉好。

他說,過苦日子沒關系,但台灣經濟體發展日益成熟,就像老年人一旦感冒,未來復原的也較慢,認為政府應趁此機會全面改革,否則全球風暴結束後,台灣還沒完全復原,復原較快的新興國家經濟體將追趕上來。

為提振內需成長,中央銀行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日前再緊急降息 1碼。林向愷表示,台灣的經濟改革不能只靠央行的貨幣政策,若只靠貨幣政策,就算經濟復甦,台灣經濟基本面的體質仍然沒有改善。

他舉例,全面改革可從稅制改革、節能減碳、內需創造就業等多方面著手,合理的稅改可刺激投資意願,現在的改革時機也能降低衝擊;又如歐洲已把節能減碳視為第 3次工業革命,台灣多年致力於產業轉型,節能減碳可為轉型的方向,同樣可在較無經濟活動的低迷時期去推動。

金融海嘯重重打擊馬總統的六三三競選政見,即經濟成長率6%以上、國民所得達3萬美元、失業率降至 3%,其中失業率為衝擊民眾生活最顯著的一環,政府除推出短、中長期的促進就業方案外,更應排除萬難守住飆高中的失業率,讓人民有最基本的工作所得過生活。



◆ 論「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主張

【工商社論】2008-11-15 工商時報

在金融海嘯爆發後,經濟嚴重衰退成為棘手難題。信評機構惠譽公司將台灣明年經濟成長率,由原估4.3%下修為負1.7%,各大研究機構包括國際貨幣基金(IMF)及經合組織(OECD),也紛紛大幅下修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接下來的難題是,對瀕臨倒閉企業應否紓困,以及對失業勞工如何施以援手。行政院長劉兆玄日昨指出,未來經濟衰退的冬天會很長,政府思考中的作法是,「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的「三挺說」;副總統蕭萬長也說,政府不可坐視台灣DRAM產業倒閉。

依長期經驗,個別企業或個別產業(如銀行業與DRAM),因經濟衰退或競爭力下降,經營發生困難,原則上政府不宜介入救援。依循經濟學家熊彼得所提出的「破壞性創新」原則,不具競爭力的企業或經營者退出,釋出資金、勞動、土地等生產因素,反有利於新企業或新經營者起而代之。政府的不當介入,反而使「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延緩新創企業崛起及經濟復甦的腳步。過去幾次經濟大衰退,政府也出手紓困,事後檢討也發現紓困有明顯後遺症,例如力霸及中華銀弊案,即為「越紓越困」著例。這次金融海嘯,是1929年全球經濟大恐慌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因此政府出手紓困,勢所難免,因政府難以規避政治面壓力,且全球經濟確實面臨系統性風險,各國政府適時聯手介入或有其必要。但主事者也必須有清楚思維,勿病急亂投醫,留下難以收拾爛攤子。

以劉揆所說的「政府挺銀行」而言,政府宣告的全額存保,須依事前所宣告的執行至明年底,不宜再延。而且銀行若與政策宣告日相較,大幅增加同業拆款或高利吸收存款,須付懲罰性存保高費率。再者,對資本明顯不足的銀行,政府須及早接管,以遏止道德風險。至於劉內閣準備動用國發基金,入股銀行業並促成整併,美歐現今作法,值得參考。

美國財長鮑森最早擬定的方案,是斥資七千億美元買入次貸不良債權,提高其流動性,進而穩住金融業。但此舉備受批評,最近業已改弦易轍,將重點放在入股銀行、救援次貸屋主及信用卡卡債族,以避免消費緊縮過甚。英相布朗則出新招,由政府資金入股,並撤換求援銀行原來經營階層,並限制經營者分紅。一般認為英式救援法較美式為佳,因此後來美國也修正作法,在救援AIG時,係採特別股方式,AIG取得政府紓困資金,須付較高利息,且原股東錢虧光了,才會虧政府的錢,迫使AIG及早籌資歸還政府紓困資金。事實上,股神巴菲特入股高盛,大致上也循類似作法,在商言商,將本求利。也因此,政院若執行「政府挺銀行」政策,絕不可當濫好人。如銀行自有資本嚴重不足,政府應令其限期自行增資,如在資本市場求援無門,國發基金才能以特別股或可轉換債券等方式參與增資,紓困切不可過度保護經營者及原股東。

政府推動「銀行挺企業」,也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尤不能以「政府挺銀行」,交換「銀行挺企業」。若政府要救特定產業(如DRAM),除協調銀行公會作成貸款展延外,國發基金以特別股或可轉換債提供救援資金,較為可行。但政府宜取得被救援公司董事會多數席次,必要時可撤換原經營者或促成合併。

至於「企業挺勞工」,面對經濟不景氣,大部分企業會停止雇用新人,加速裁汰不適任人員,降低獎金甚至減薪。只要在合理範圍內,係企業自主、求生存作法,政府應避免直接干預。政府較能著力的是修改法規,放寬請領失業津貼的限制及期限,讓失業者喘一口氣。也就是「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作為政府及勞資「團結一致,共渡衰退難關」的施政口號,有一定說服力。但主事者除有「溫暖的心」之外,更要有「冷靜的腦」。

※ 有另一篇寫的更辣,請自行參考。



◆ 解決眼前危機 先刺激消費

【聯合報╱記者 許玉君】 2008.11.15

兩個月前,民進黨立委們以要求馬政府退稅為戰線,沸沸揚揚地吵了好一陣子,最後政府以「沒有財政盈餘」為由打了回票。沒想到,兩個月後,行政院主動拋出效果視同於「全面退稅」的消費券政策,因應消費急凍的景氣寒冬。

國際貨幣基金(IMF)、經濟暨合作發展組織(OECD)最近相繼發出警告,全球經濟的成長展望在過去一個月快速弱化,顯示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已是無法避免的問題,經濟將陷入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次的經濟萎縮;除加拿大外,所有主要經濟體皆預期出現負成長。

行政院在兩個月內政策快速轉變,令人很難不擔憂,行政部門已嗅到嚴重警訊:未來台灣經濟的惡化程度恐遠超過原先預期。無獨有偶,國際信用評等公司惠譽信評前天也率先發表預測,台灣、香港、新加坡明年的經濟成長率都將變成負成長,經濟將發生嚴重萎縮。

想要救經濟,經濟學教科書理論大致有兩個方向:一、中央銀行降息,二、擴大內需。中央銀行最近一個半月以來已連續四度降息,貨幣工具已經先行;接下來,行政部門就必須採取急效藥來刺激消費、擴大內需。

在經濟衰退的壓力下,多位學者都贊成,現階段必須擴大預算救經濟,拚經濟優先於財政;連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公開支持政府可暫時舉債,有效刺激台灣消費,先解決當前的經濟危機。

如今,行政院願意拋開財政赤字壓力,將腦筋動到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高達六成的民間消費上,雖然可能只有短期效果,但可能是不得不為的措施。

台灣該不該發放消費券來刺激消費,或許可從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的建議得到一些思考方向。克魯曼說,「現在不是擔憂赤字的時候,當下負責任的做法是給予經濟所需的幫助」。



◆ 一戶一萬刺激買氣 500億消費卡 給你花

【唐玉麟/台北報導】 2008-11-15 中國時報

為刺激消費、提振景氣,經建會規劃擬發消費券。行政院長劉兆玄本周四邀集財金首長,裁示各部會研擬配合辦理,據悉,經建會初步規劃擬發「消費卡」高達五百億元,發放對象以中低收入戶為主,甚至可能包含中產階級,約五、六百萬戶,每戶發放消費券金額約一萬元。

據了解,為促進消費,經建會希望「消費卡」限定在一定期間內消費完,但時間長短,仍待規畫。

財政部政務次長張盛和昨日表示,在目前國內外景氣不佳之際,政府參酌國外作法,擬發消費券,可刺激國內消費,財政部絕對配合辦理,未來將有排富條款,適用對象將以內政部「近貧方案」為主。

財政部官員指出,這項擬發消費券案,為國內首次推行,將不會採現金作法,而是採用「消費卡」模式,限定民眾在一定時間內刷卡消費,希能立即達到刺激消費,甚至發揮更大刺激消費乘數效果。

由於當初民進黨建議政府退稅,但財政部並未接受,如今經建會規劃擬發消費卡,財源籌措來源如何?財政部官員說,將以特別預算舉債方式,籌措財源。

財政部官員強調,九十八年度中央政府預算已編列完成,因此經建會擬發消費券案,將以特別預算方式,加以舉債,可不受公債法舉債上限等法令限制。

財政部官員認為,過去民進黨執政期間推出八百億元治水條例,也是採用特別預算處理,如今國內景氣低迷,擬發消費券,可刺激消費,朝野立委應會支持。

行政院長劉兆玄本周四召集財經首長研擬搶救景氣衰退會議,財政部官員說,國內經濟成長率,要靠四個項目,包括民間消費、民間投資、政府支出及進出口等,其中,民間消費比重將近五成。但近來國內零售業銷售數字不佳,民間消費有急凍趨勢,因此行政院長劉兆玄要求經建會整合各部會意見提出刺激消費,並特別提出可就退稅、減稅及消費券等方式進行考慮。

據悉,經建會認為,日本政府於十月卅日公布新經濟政策,將動用廿六兆九千億日圓,約新台幣九兆元,發放「支援生活定額給付金」,以免全球金融危機衝擊日本經濟。日本的「支援生活定額給付金」發放原則是「無排富條款」、「每人一萬二千日圓,但十八歲以下與六十五歲以上者加發八千日圓」。

日本是以發現金或抵用券方式,四口之家二萬一千元,有兩個以上學齡前兒童,每人加一萬二千元。房貸抵稅上限提高為二萬元。



◆ 消費券發放 傾向不排富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11.15

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昨天在與財經首長會商後表示,他已指示經建會仿照日本模式,於一周內提出發放消費券、提振民間消費的可行性方案。至於消費券是否排富?適用範圍如何?將由經建會一併評估利弊。

行政院長劉兆玄日前邀集財經部會首長,研商如何提振民間消費,因應景氣寒冬。會中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向劉兆玄提議發放消費券,主要是仿日本模式。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上台後,提出「支援生活定額給付金」計畫,以個人為發放標準,每人約可領到一萬兩千日圓(約新台幣四千元);另針對十八歲以下與六十五歲以上者,加發八千日圓(總共可領到新台幣六千六百六十七元)。另外,新加坡、南韓、美國也曾提出發錢或退稅刺激消費的政策。

邱正雄表示,日本模式仍有爭議,到底要不要訂排富條款,排富怎麼確認誰屬於富人,不排富讓富人也享有消費券是否不公平。

負責研擬政策的經建會表示,可能構想包括「消費越多,補貼越多」,且不設排富條款。為籌措財源,不排除修改公共債務法,因應可能增加的政府債務。

經建會官員表示,「消費越多,補貼越多」模式,政府可設計一套機制,只要民眾花四千元,政府就補貼四千元;若是花八千元,就補貼五千元;如果花了一萬兩千元,就補貼六千元... 以此類推,希望可以刺激有能力的民眾多消費,但必須設補貼上限。

官員表示,目前不傾向設排富條款,因為發放消費券不是社會福利,是希望誘發民間消費力,「公平不重要,效率比較重要」;如果花政府一千億元,可以帶動民間兩千億元消費,政策就算成功了。

※ 立意雖好,不過讓人想到「國民旅遊卡」...



◆ 旅遊卡殷鑑

【經濟日報╱傅沁怡】 2008.11.15

幾年前風行一時的國民旅遊卡讓許多人記憶猶新,政府當時是為了鼓勵公務員休閒和消費而推出國民旅遊卡,最後不僅沒有帶動公務員休閒風潮,國民旅遊卡反而淪為公務員變相「套利」的工具,很多持有國民旅遊卡的人和店家議價,「假消費、真領款」,再對拆消費金額。

政府為帶動民間消費而提出消費券的構想,用意值得肯定。哪些人符合領取消費券的資格、消費券該用在什麼地方、如何避免消費券再度淪為變現工具?需要嚴謹的配套措施,而不是像政府說的「借錢(指發公債)也得做」,或是「發了再說」這麼簡單。

金融海嘯讓各國經濟普遍面臨衰退的隱憂,台灣身為外需導向的經濟體,成長動能備受衝擊,提振內需成為台灣維持經濟成長的最後一道保命符。

只是,要刺激民間消費必須對症下藥,消費不振和高失業率息息相關,與其拿錢補助消費,不如拿錢提供長期失業者職能訓練,讓更多人有能力消費,而非靠政府補助款來消費。

面臨數十年來最嚴重的不景氣,政府應在此時擬定長期有益經濟體質的政策,而非只拿出短期解決方案。民眾領了消費券有可能只變現、不消費,但同樣的經費用在建立完善的職能教育,卻能培養更多人才,才是強化經濟可長可遠之計。



◆ 乾脆發儲值卡 環保又方便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孫中英/台北報導】 2008.11.15

學者認為,消費券屬於刺激景氣的短期政策,根本之道還是應該以基礎建設,包括健全法令制度、加強政府效能、擴大政府支出為主,不斷創造就業機會才能見效。

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表示,發放消費券的確會有效,因目前國內的外銷表現太壞,且無法掌握,只好從內需著手,而提振內需有很多方法,上上策當然是以能夠創造就業機會的公共建設為主,可惜的是這種擴大內需政策,通常存有時間落差,效果很難馬上見效。

為了舒緩景氣快速惡化的痛苦程度,政府不得不採取若干短期措施,梁國源說,發放消費券就是一種短期政策,整體效果當然不如擴大公共投資來得好,但這種視同於普遍減稅的方式,多少可以帶來一些刺激消費的成效。不過,梁國源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失業情況繼續惡化,才不會讓民怨不斷攀升。

永豐金控董事長陳冲昨天說,為激勵內需及刺激消費,與其發消費券,不如直接發儲值卡給民眾,更環保且方便。他指出,消費券等於讓民眾一般消費時再補強,最終目的是要讓市場的消費動起來。

但陳冲表示,發消費券其實可以改成發儲值卡,因為消費券要一張一張逐戶發出,每次用「紙張」發放,太浪費人力也不環保。現在儲值卡很流行,民眾也知道怎麼使用,重點是儲值卡科技比較先進,可以直接在系統中做儲值:政府只要先發出一張儲值卡給民眾,政府發錢時,民眾只要拿儲值卡去「指定加值」,金額就會入帳,可以直接使用,會更有效率。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徐之強說,刺激消費只能縮短不景氣時間,無法根本解決景氣低迷的現象,如何審慎從事屬於經濟體質改善的基礎建設,包括健全法令制度、加強政府效能等公共投資,才是振興長期經濟的關鍵因素。

徐之強強調,不論是刺激消費或是擴大內需,不是只有「錢發下去就好」,後續的執行管考更是重要。

但學者專家們都同意,現階段「救經濟」比「顧財政」重要,台灣可以參考國外作法,暫時把「救經濟」放在「顧財政」之上。



◆ 破天荒 奇美電擬發債40億元

【經濟日報╱記者雷盈/台北報導】 2008.11.15

企業趕在年底前發債籌措年關資金,近期市場出現企業發債潮。據了解,奇美電子最近在市場詢價,擬發行40億元擔保公司債,這將是奇美電首度發行公司債籌資。此外,台電和鴻海也將各發行40億元和100億元公司債,下周三(19日)定價。

券商表示,全球景氣趨緩,許多企業都希望在年底前多籌措資金,以備不時之需。像鴻海、奇美都是過去較少發債的企業,鴻海集團上次發行公司債是在兩年前,本次則預計發行3年期和5年期公司債各60億元和40億元,合計籌資100億元;奇美電首度發債則是找日商瑞穗銀行及三菱東京銀行各擔保20億元,擬發行40億元有擔保公司債。

至於發行公司債常客台電,昨日則通知券商將發行今年第八檔無擔保公司債,5年期預計發行金額30億元、10年期10億元,共計40億元。台電公司債採固定利率計息,每年計息一次,其中5年期券採到期一次還本,10年期券則自發行日起屆滿第8、9年及10年各還本三分之一。

券商表示,鴻海與台電公司債都預計下周三決標,奇美電子目前則還透過銀行在市場詢價。

央行連番降息,讓公債殖利率直線下跌,公司債發行成本也跟著走低。券商預估,台電10月中旬發行5年券的利率是2.46%,本次發行5年券利率則不排除跌破2.3%。

至於鴻海公司債的利率,市場看法則十分,券商表示,目前企業風險升高,加上鴻海股價下滑,假如投資人買進公司債,一擺至少就是三年,有風險疑慮;相較之下,鴻海的可轉換公司債(CB)利息不錯,停泊時間也較短,可能比公司債更有誘因。

券商表示,鴻海可轉債目前每張面額10萬元,但投資人約用9.4萬元就可買到,且一年後若賣回鴻海,可拿回10萬元,年報酬率達5%以上,不僅短期資金運用靈活,利息也佳,市場接受度很高,唯一缺點是可轉債數量有限,想大舉買債的投資人還是得轉戰公司債。投資環境不穩讓資金大量轉進債市,昨日台灣大哥大公司債交割日,包括台積電、中信金和中壽都公告買進台哥大公司債,台積電更一舉買進20億元。



◆ 亞太航空業 還會艱困一年多

【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 2008.11.15

亞太航協(AAPA)總經理年會昨(14)日在台北舉行,亞太航協主席Andrew Herdman致詞時表示,受高油價與國際金融海嘯衝擊,已有航空公司倒閉或被合併,未來一年到一年半,亞太地區的航空事業仍遭受嚴峻考驗。

Andrew Herdman說,航空產業獲利能力極度萎縮,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估,今年全球航空產業將虧損52億美元,明年還將虧損41億美元,期望到2010年可以獲利。不過他認為,這種預估的虧損是一種過度的樂觀。

他指出,今年初國際原油價格標漲至每桶147美元,每家航空公司的營運成本因而增加20%,後來油價下跌,但航空公司僅能暫時喘一口氣,經營依然艱苦,今年全球航空客運僅較去年成長2%而已。

Andrew Herdman表示,現在油價下跌至2007年的水準,航空業剛鬆一口氣,旋即就爆發國際金融海嘯,令亞太地區的航空業相當擔憂,未來12至18個月全球航空業仍處於艱困時期,已經有許多航空公司倒閉,還有許多航空公司很難在艱困的環境下存活下來。

據IATA分析,今、明兩年航空業的載貨公里數,都會降低1.5%,明年每公里載客人數預期會少2.2%,到2011年成長也不會超過4%。Andrew Herdman認為IATA的預估過於樂觀,航空業必須調整航班,減少過多的成長支出。

他還說,航空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僅占全球排放量的2%,但歐盟部分國家卻要向航空公司徵收能源稅,對航空業而言是雪上加霜。他建議,各國應伸出援手幫助航空業渡過難關。

負責協辦亞太航協年會的長榮航空總經理鄭光遠表示,全球航空市場確實在往下走,不過,還是會有人想出去走走,紓解鬱悶的心情。



◆ 時機歹 台積電研發不打折

【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2008.11.15

半導體景氣進入寒冬,力晶半導體下周開始放維修假,許多晶圓製造廠也鼓勵員工休假。對此,台積電執行長蔡力行昨(14)日表示,不排除任何節省成本的措施,但一切都還在work中,尚未定案。

蔡力行昨天下午出席台積電第七屆「供應鏈管理論壇」,以「推動創造價值」為題發表演講。

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應用材料,看淡半導體及面板等設備景氣,日前宣布將裁員1,800人,裁員幅度相當公司總人力的12%。蔡力行被媒體問到,半導體的供應鏈目前健康嗎?他答:「還ok,但大家都很辛苦」。

至於,台積電產能利用率較低的8吋廠,有無排定休假、或是展開人力調整動作?蔡力行表示,不排除任何節省成本的措施,公司正在work中,目前尚無定案。

蔡力行說,不景氣時研發工作不會停滯,已陸續將生產線上的工程師,調往研發部門,協助各項研發計畫。至於,如何看大陸晶圓代工廠的合併動作?蔡力行聞言,只拋下一句:「很難評估」便加快腳步離場。

據了解,蔡力行曾對台積電研發部門保證:「R&D絕對不會裁員」。並且,還要加碼向國際挖角重量級的研發人才。

台積電的研究暨發展部,是由羅唯二、孫元成二名副總經理領軍,近來人數已從1,000名成長到超過1,200人,所增加的都是從各生產線上調來的工程師。

台積電今年論壇的主題為「共創供應鏈永續與成功」,並以「新技術的發展、成本降低的創新、供應鏈的效率提升」,為今年論壇的三大主軸。共計有410位來自全球半導體業界之設備、原物料、封裝、測試、廠務、資訊系統與服務、進出口服務、環保及廢棄物處理等供應商共同參與。

台積公司資材暨風險管理資深副總經理左大川表示,鑑於當前經濟環境十分嚴峻,在可負擔的成本結構下,希望能提供更具競爭力的新製程方案,讓客戶快速有效地進行製程世代交替,並以創新的「消弭浪費」的思維來達成降低成本的目標。



◆ 台灣精簡電腦 全球市占99%

【經濟日報╱記者邱思緁/台北報導】 2008.11.15

資策會資訊情報中心(MIC)統計,2008年台灣資通訊產業,即使受到天然與人為災難等總體經濟衝擊,台灣多項資通訊產品的全球市場占有率仍屹立不搖。其中,精簡型電腦(Netbook PC)全球市場市占率更高達99%。

MIC統計,2008年台灣的資通訊產業有精簡型電腦、主機板、筆記型電腦、液晶顯示器、彩色顯示器、數位相機、纜線數據機、無線區域網路介面卡、DSL用戶端設備、網路電話路由器、網路電話、IP機上盒等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仍維持全球第一。

MIC預估,2008年台灣資訊硬體產業產值將達到1,156 億美元,年成長率為9.7%,並預估至2012年產值有望突破1,500億美元。

其中,受惠全球積極導入WiMAX網路布建,2008年網路通訊產值將達到108.9億美元,年成長率為15.1%。此外,在服務業者持續推出各項創新服務下,未來科技影音娛樂產品必須提升其規格,滿足多元的新興應用。例如,具有支援網路連結、與週邊產品的連結能力、內容分享、儲存能力等功能,皆將成為未來資通訊產品的發展重點。

隨著環保意識普遍抬頭,MIC指出,環保議題也將成為資通訊產業的下一波商機,台灣的科技業者須針對環保議題,規劃符合或超越國際標準「GREEN IT」產業製造鏈環境。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G20領袖同意降稅降息 消費券待討論

* 征服金融海嘯 五階段投資術
* G20領袖同意降稅降息
* 經濟強國版圖重組 中國握王牌
* 胡錦濤 提4項改革
* 中日韓擴大換匯 共抗金融危機
* 景氣冰風暴 美科技業掀裁員潮
* 擴大內需發包率僅6成
* 「景氣比想像差」逼出消費券
* 消費券政策 周四行政院會可望討論
* 消費儲值卡農曆年前發放 限使用期限
* 經建會:消費券「排富」
* 刺激消費 他山之石 全民發放現金 日作法引爭議
* 消費券政策行嗎? 藍綠又槓上
* 消費方式 馬凱:消費者、政府各出一半
* 劉憶如:消費券 按年繳稅比例退稅
* 李圓:儲值卡更讚
* 魏美玲:支持退稅刺激消費
* 熱門話題─發放消費券 問題知多少
* 發放消費券》肥了生意人而已
* 發放消費券》不應限制消費地點
* 鍾坤志:不要限制消費業別
* 程立峰:限制時間效果更好
* 政府當凱子 不拿白不拿
* 連動債自救會 爭取通案賠償
* 兩岸直航新航路航管交接點 共同取名SULEM
* 三挺VS.三輸
* 這種挺法有點笨

◆ 征服金融海嘯 五階段投資術

【徐晨縈/台北報導】2008-11-16 工商時報

美國次貸問題所引發的金融危機,何時能劃下休止符?市場專家將這場金融海嘯分為五個必經的階段,依序是次貸發生時、企業合併期、經濟冰凍期、春天來臨期和經濟復甦期,而當前處於風暴中心的歐美正處於冰雪期,而位於外圍的亞洲市場則還在處於第二階段的企業合併時期後期,預估這場風暴至少要等明年上半年之後才能完全解除。

一、次貸發生時:

次貸發生初期時,投資人毫無警覺,讓自己的資產快速縮水,第一階段的震盪已過,懊悔無用,接下來是認清所處於的經濟環境,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與因應之道。

二、企業合併期

友邦證券總經理陳智泉認為,當前包括台灣在內的經濟環境正處於企業裁員、倒閉和合併風的第二期企業合併階段;而歐美經濟則是已經進入到最冷的冰雪期,消費衰退、股市大跌、企業倒閉,公布的經濟數據均很差,消費者信心盪到谷底。

在這個階段,經濟持續看空,如日前IMF公布明年各國經濟數據均呈現下修,投資策略以放空型ETF或避險工具,及具有合併題材的企業或產業為關注焦點。

三、冰雪期

冰雪期,是歐美國家當前的寫照,只有壞消息,沒有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儘管無法預期台灣經濟是否也會走入冰雪期,或者只是掃到颱風尾,因台灣與部分亞洲國家有很多的外匯存底可以支撐,但投資人仍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此時期,投資人的策略是以債券和現金至上,現金至少要6成以上,加上一些黃金佈局,因可能下一個失業的人就是你,準備好6個月的預備金,為可能突如其來的失業來作因應。

四、春天來臨期

春燕何時來?沒人敢斷言。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在一場合中提到,這次經濟衰退與過往不同,以前最壞兩年就可恢復,此次經濟復甦恐要比兩年更長些。

不過,陳智泉認為,目前市場普遍看法大多是明年上半年歐美國家經濟會率先落底,知更鳥有機會報春,2009年上半年可以防禦型股票、產業及成熟國家為投資主軸,最看好美國。

五、經濟復甦期

一旦明年上半年歐美經濟觸及谷底,消費信心逐漸恢復,企業恢復元氣,那麼2009年下半年新興市場及金磚四國經濟復甦將跟上,資金重新回流,新興市場將會展開新一波的回升軌道。

屆時,新興市場投資標的將重回投資人懷抱,投資人可開始加碼佈局新興市場,並提高投資比重,降低債券部位。



◆ G20領袖同意降稅降息

中央社 2008.11.16

二十國集團昨天在華盛頓舉行高峰會,英國首相布朗說,與會領袖同意全球經濟復甦改革原則,進行全球金融市場改革,提振經濟發展,調降利率與利息,是一項成功的會議。

根據英國媒體報導,布朗指出,現在全球經濟面臨極為嚴峻的情況,需要採取特別的措施因應,透過高峰會達成共識的這項措施,民眾的存款和工作可以獲得保障,不必擔心可能失去他們的房子。

二十國集團(G20) 領袖高峰會議共有包括美國、日本、英國、德國、中國、印度等國家參加。二十國集團的GDP總量約占全球的百分之八十五。

布朗強烈暗示,將大幅調降徵收民眾的稅,協助英國經濟度過難關。

布朗指出,有關國際貨幣基金與世界銀行的改革,將於明年春天舉行的第二次 G20經濟高峰會討論。會議可能在倫敦舉行。

他同時指出,今年底重啟世界貿易回合談判,將有助進入開放的全球化,以預防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傷害。

另一方面,針對保守黨影子內閣財政大臣歐斯本警告,政府舉債過高可能導致英鎊匯價走跌,布朗表示,值此經濟艱困時期,全球各國都團結合作解決問題,民眾希望政治人物能負責任,展現領導力,反對黨的這項談話,令他感到遺憾。



◆ 經濟強國版圖重組 中國握王牌

【聯合報╱國際中心/報導】 2008.11.16

20國元首金融峰會15日華府登場,外界不知對這場峰會作何期待,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峰會從七大工業國家集團(G7)擴編到包括多個開發中國家的20國元首大會,結局勢必打破1944年以來形成的國際經濟強國版圖。

由於種種原因及當前金融危機的複雜性,這次峰會手上握著王牌的並非美國,而是中國。中國手上掌握兩兆美元的外匯儲備,這麼龐大的經濟實力注定使中國在峰會上地位舉足輕重:不是直接救助受災國,就是向國際貨幣基金挹注解危資金。

國際先驅論壇報報導,這場峰會係由法國總統沙克吉提議、布希出面召集。不過,布希鑑於這場央及全球的危機有賴全球領袖共同參與,才決定把G7擴大為G20。

中國人民銀行14日已經表態會積極參與緩解金融危機的努力,這是中國支持IMF至今最強烈的信號。

不過,與會國家有多個可能發揮更重要作用的發展中國家,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俄國等在內。然而,即使俄國有心更積極參與,但該國受美國金融危機牽制非常嚴重,自己能發揮的空間相當有限。

歐盟很想在這次峰會上起主導作用,已經預設很多條件,包括採納垮國界的金融監督體制、為大公司主管設收入上限等,美國無法接受的條件。此外,歐盟內部對這些條件意見也不一致。

布希一方面不希望歐盟所提條件成真,另方面也深知自己不久於位,不樂見峰會的努力,於歐巴瑪上台後遭全盤否定。外界認為,布希在峰會上可能扮演旁觀者的角色。

在這種局面下,現金充裕的中國幾乎注定要發揮更重要作用。華府的派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專家拉迪表示,中國最近提出4兆元刺激經濟計畫,無疑使胡錦濤在峰會上地位增加。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者、前IMF首席經濟學家強森(Simon Johnson)形容:「感覺上好像我們都在等待一個新王者降臨」(It feels like we're waiting for the new king to arrive)。



◆ 胡錦濤 提4項改革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8.11.16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15日在華府舉行的G20高峰會上說,中國可以藉提振本身的經濟,協助緩和金融危機與全球成長減慢的衝擊;他並提出四項改革主張。

胡錦濤在高峰會上發表題為「通力合作,共度時艱」的談話,強調國際社會的當務之急是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儘快恢復市場信心,遏制金融危機擴散。

胡錦濤說:「中國穩定與相對快速的成長,本身就是對國際金融安定與世界經濟成長的一大貢獻。」

胡錦濤並且提出四點改革主張,主要重點包括:一、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完善國際監管體系。二、推動國際金融組織改革,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組織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三、鼓勵區域金融合作,充分發揮地區資金救助機製作用。四、改善國際貨幣體系,穩步推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統計,中國去年貢獻了全球經濟成長的27%,成就高於其他國家。所以胡錦濤說:「中國已主動參與國際合作,協助對抗金融危機,在維持國際金融穩定與推動世界經濟方面,也扮演了積極的角色。」



◆ 中日韓擴大換匯 共抗金融危機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華盛頓十五日電】 2008.11.16

出席G20會議的中國、日本及南韓等三國財政部長,同意加強彼此經濟合作以及擴大雙邊換匯規模,以對抗全球金融危機。

日本財務大臣中川昭一和南韓企畫財政部長官姜萬洙、中國財長謝旭人14日在G20會場外舉行會議後發表聲明說:「加強三國合作對有效處理全球金融危機至為重要。」「我們三國... 應在維持此地區的經濟和金融穩定扮演『關鍵角色』,不僅有利於亞洲地區,對全球經濟也有貢獻。」

聲明並表示,中日韓三國將「加速清邁協議有關多邊換匯的進程」,「亞洲地區面臨各種挑戰,包括經濟成長放緩和金融市場波動在內」,「我們一致同意應做好充分準備,對抗全球金融動盪的負面作用,以及全球經濟進一步走弱的風險」。

三國財長還同意考慮擴大雙邊換匯協議的規模。南韓尋求擴大與亞洲鄰國的換匯協議,期能獲得足夠的美元。目前日本可以提供價值達130億美元的美元和日圓資金給南韓,中國能提供價值40 億美元的人民幣資金給首爾當局。

中日韓三國並呼籲提前達成對亞洲開發銀行(ADB)增資的協議,以確保亞銀有足夠資金水位履行在亞洲的角色。消息人士透露,這三國計畫在12月舉行的高峰會討論進一步的合作細節。

擴大換匯協議將是南韓總統李明博的一大勝利,他10月在北京與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會面時推動成立亞洲外匯池,以韓元在此次金融危機劇烈貶值的壓力。今年韓元對美元和日圓分別貶值33%和42%。現代證券經濟學家李成宰(音譯)說:「今天的聲明可能有助於支撐韓元。」

包括中日韓與東南亞國協(ASEAN)10國在內的亞洲13國財長,今年5月同意成立一個至少80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池,以保護各國幣值,擴大了清邁協議的換匯機制規模。



◆ 景氣冰風暴 美科技業掀裁員潮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十五日電】 2008.11.16

在持續已逾一年的金融風暴中,科技業工作一直處於相對安全的狀況,因為消費者仍繼續採購科技新玩意兒。現在,景氣冰風暴已全面灌入矽谷,昇陽公司(Sun)將裁員6,000人,顧問公司預計科技業正面臨2003 年以來最大的裁員潮。

昇陽公司14日宣布,為了節省成本支出,計畫裁減人力18%,最多將裁員6,000人。昇陽賴以維生的伺服器銷售在近一季崩落27%。企業縮減科技開支,信用緊縮也讓科技採購難以取得融資,都使昇陽的業績遭到嚴重打擊。

總部設於芝加哥的人力諮詢公司Challenger, Gray &Christmas統計,電信、電子與電腦業者今年1到10月已經裁員14萬人,其中有近七萬人是在第三季裁掉。這個數字還不包括昇陽剛宣布的裁員計畫。

Challenger估計,今年的科技業裁員規模可能將達18萬人,將是2003年裁掉22.8萬人以來科技職場最冷的一年。但許多矽谷專家認為,狀況恐怕將直逼2001年科技網路泡沫破滅時的慘狀,當時矽谷有五分之一的工作消失,數百家科技公司就此滅絕。

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昇陽公司正在生存邊緣掙扎。昇陽以製造大型電腦伺服器起家,主要客戶為企業客群,該公司的產品在網路時代的興起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2001年網路泡沫的破滅,以及大型伺服器的逐漸式微,使昇陽的獲利每況愈下,過去三年已裁員7,000人。

網路泡沫破滅後,美國科技業倚賴消費者對筆記型電腦、iPod、智慧手機的熱情採買,以消費性電子產品創造第二春,減少對企業科技採購的倚賴。不幸的是,當前的經濟風暴同時衝擊企業與消費者的購買能力,科技業兩大支柱同時瓦解。

諮詢業者科技投資集團經濟師巴貝拉說,科技業的「開關」在10月時有如被突然關閉,「一切幾乎都通通停擺」。諾基亞上周突然發表陰暗的獲利預警,思科(Cisco)與英特爾警告獲利的下滑幅度將直追科技泡沫破滅時期。分析師警告,企業產能近20年來的大幅成長相當倚賴網路與資訊科技的快速進步。一旦科技的進步引擎停擺,對長期經濟將會有深遠的影響。



◆ 擴大內需發包率僅6成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8.11.16

馬英九總統、蕭萬長副總統昨晚聽取行政院長劉兆玄報告的提振景氣對策,據了解,由於經建會提出景氣比想像還差,國內預測機構持續下修明年經濟成長率,還有機構悲觀預測為百分之一或甚至更低。本周四主計處將公布今年第三季的經濟成長率,並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這些低迷的數據引起馬英九總統的關切。

蕭萬長提醒財經首長應注意公共建設執行率,指五百八十三億擴大內需雖立意良好,但受到地方議會的掣肘,地方執行率至今發包率僅達六成。希望年底前可以達到九成以上。

內政部提出都市更新及法規鬆綁,工程會提出公共建設的加強投資、經濟部也提出鼓勵民間投資,馬蕭都表示原則支持這些方案。



◆「景氣比想像差」逼出消費券

【聯合報╱記者 李順德】 2008.11.16

原來,消費券是被逼出來的。

早在二個月前民進黨嚷著以「退稅」為工具,刺激國內消費時,行政院內部討論時,經建會即提出「發行消費券」的構想,但當時政院認為下藥不要太猛,透過擴大內需即可挽救經濟。

不過,國內景氣在馬政府一再採行刺激措施後,仍未見效果,還有些每況愈下的味道。國內消費遲滯問題嚴重,馬總統還與行政院長劉兆玄還帶頭消費,但也無濟於事。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日前緊急求見劉兆玄,希望討論提振景氣問題。劉兆玄便決定乾脆在十三日行政院會後,找所有財經首長共商大計。會議才開始,陳添枝就提出「景氣比想像差,國內消費更差,是否應發行消費券」,此一想法引起財經首長的注意,但連財政部長李述德也是第一次聽聞,也沒心理準備,甚至在會中還幽默說,發行消費券與現金,他會選擇現金。

劉兆玄一開始對發行消費券持保留態度,認為日本模式光排富不排富,就太複雜也不是很可行。當天他對陳添枝的構想也未置可否,但沒想到此議題隔天曝了光,透過平面、電子媒體「大放送」,引起社會普遍關注。

負責行政院財經政策龍頭的邱正雄,隔天再找陳添枝深談,最後決定請陳添枝用一周時間做規畫,他也以行政院的高度,協助陳添枝拿捏方案,財經首長私下直言,「這個方案真是被逼出來的」。



◆ 消費券政策 周四行政院會可望討論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 2008.11.16

行政院官員指出,行政院有關消費券的政策已確實將會實施,但相關版本在昨天行政院長劉兆玄率相關部會向馬英九總統報告後,仍有若干問題要修正整理,目前還沒有確切版本,但劉兆玄已指示,如果作業得宜,希望能在周四的行政院會上討論通過發放消費券的特別條例草案。

目前為止,行政院對於是否確定實施消費券政策,都還不置可否,但實際上這項政策已經在三天前就已確定要執行;據了解,目前最傾向的方案,是採取發放「消費券」的方式,而不是「儲值卡」,不過確定將會限定時間,因此消費券會註明使用期限,逾時即作廢。

由於還有未定案的事項,亦即版本仍未最後定案,因此行政院從昨天自總統府返回後,即三緘其口,相關官員都不接電話,或不願做出新的說明。

不過,昨天府院在觸及此事時,馬英九及副總統蕭萬長都十分支持,因此大原則方向都已確定,只不過有關細節還要確定與整理。

據指出,這項政策傾向採取排富條款,目前傾向以家庭年所得一百二十萬元為界線,在一百二十萬元以下的家庭才可以領取消費券,超過此數的家庭將無法獲得補助。

※ 會不會又以電腦選出一些不相干的人?



◆ 消費儲值卡農曆年前發放 限使用期限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11.16

依照行政院經建會的規劃,未來符合領取消費券的家庭,將會拿到一張像悠遊卡式的儲值卡,憑卡在特定大賣場等商店購買民生用品時,直接扣款消費,為了有效刺激消費,這張卡將限定使用期限,預計最快在農曆春節前就可拿到。

經建會透露,利用發放消費券刺激景氣的案子,催得很急,因為屬於一次性的發放作業,希望能趕上農曆年前執行,對絕大多數沒有年終獎金的家庭而言,這將會是一筆天上掉下來的「年終獎金」。

依經建會規劃,消費券將以儲值卡方式,依照內政部和財政部的戶政、所得資料,透過村里長發放到符合資格的家庭手中,儲值卡的使用,和悠遊卡很像,民眾憑卡到指定的商家、購買指定範圍的用品,在一定金額內從儲值卡內扣款。

早先經建會建議消費券限制以以大賣場的民生用品為主,但是,為擴大刺激經濟景氣的層面,考慮擴大適用範圍,像是行之多年的國民旅遊卡可簽定刷卡消費的特約商店頗多,將會優先納入適用範圍。

此外,為避免民眾把儲值卡「存起來」留日後使用,降低短期刺激消費的效果,這張儲值卡將設計使用期限,使用期限是半年或是一年,目前還沒有具體結論,一旦逾期未使用,儲值卡就會失效,裡頭儲值的錢也會取消。

行政院已要求經建會一周內研擬券政策,行政院昨天並就此案臨時召開首長會議討論,昨天與會的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表示,消費券政策細節在會中並未達成共識,但是,經建會會在一周內完成相關規劃。



◆ 經建會:消費券「排富」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 2008.11.16

經建會研擬的「消費券」方案,確定採取排富方式,將發放對象為年收入120萬元以下家庭,至於發放金額則有三個方案,仍有待決策來做最後的拍板定案。

經建會官員透露,「消費券」方案目前確定將採取排富方式,而排富將年收入120萬元為標準,120萬元以下歸為「消費券」發放對象,超過120萬元的家庭則不發放,估計受惠的家庭約500萬戶,占全國總家庭數的88%。

至於「消費券」的發放的金額多少?經建會官員說,有三個版本,有待決策最後的決定。至於這三個版本為8000元、1 萬元與1萬2000元。因此預算經費估計,若發放8000元,經費約500億元;發放1萬元,經費約660億元;若發放1萬2000元,經費約800億元。

官員說,發放「消費券」的財源,將採取追加預算方式處理,所以需要立法院審查通過。

「消費券」設計將採取類似「提貨券」方式;政府發放後,民眾拿「消費券」到市場消費,並不限制購買商品的種類,唯一的限制是去消費的場所,必須要有開立發票,所以一般傳統菜市場似乎排除在外,最大獲利者可能是大賣場。

據了解,「消費券」發放,目前除了發放金額仍有待確定外,目前相關單位還不太放心的是「防偽」,所以「消費券」的「防偽」功能也有待專家再做設計。

※ 若真要做,可以仿效做出統一超商儲值卡那樣的智慧卡,而且可使用 Smart Pay 功能,方便網路購物。



◆ 刺激消費 他山之石 全民發放現金 日作法引爭議

【黃菁菁/東京十五日電】2008-11-16 中國時報

日本政府為刺激消費,決定明年三月以前,發放每個國民每人一萬二千日圓(約台幣四千元)定額補助。由於是否設排富條款、限定請領人所得上限引發爭議,已決定由地方政府自行決定。

日本這項決定是對每個國民發放定額補助金,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和十八歲以下小孩每人多加發八千日圓,總發放金額達二兆日圓。

各地方政府目前都在研議是否設排富條款,若決定對年薪設限,則以年收入一千八百萬日圓(約台幣六百廿萬元)為上限,超過上限者不得請領。

日本政府目前考慮由民眾拿住民票(相當於台灣的戶口名簿)申請,由地方政府匯到民眾帳戶。但沒有住民票的街友、網咖難民等如何請領、永住日本的外國人是否可請領等相關細節辦法,目前都無定論。

警察廳則擔心犯罪集團會利用發放補助金的時機詐財,正與總務省共同研究較安全的發放方法,及受害時的通報體制等。

日本曾於一九九九年在小淵惠三首相任內,發放二萬日圓(約台幣六千七百元)的「地域振興券」給十五歲以下小孩和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國民,限定必須半年內在居住地區消費完。這次政府準備發放現金,地方政府對這筆錢是否真能振興當地經濟都抱疑問。

有民眾表示,經濟不景氣不敢亂花錢,若領到錢還是存起來妥當。因此財經專家大多不認為此政策將有助提振景氣。



◆ 消費券政策行嗎? 藍綠又槓上

【聯合晚報╱記者王正寧/台北報導】 2008.11.16

為了刺激消費,行政院再祭出發放消費券的政策。國民黨財經立委羅淑蕾認為,既然是刺激全民消費就不應排富,但可以依所得分等級發放;但是民進黨立院黨團書記長張花冠則主張退稅,她批評,馬政府是把新台幣當紙錢來燒,浪費民脂民膏,因為劉揆知道,反正做不好也不用負責任。

對於發放消費券,羅淑蕾表示支持。她說,基本的原則應該是買什麼不限制,但要有時間限制,至於是否排富,她認為,要讓全民都有參與感,就不要排富,但可依所得畫分等級,做為發放的依據。

依所得區分等級,執行上會不會又發生「近貧專案」的烏龍狀況 ? 她表示,「近貧專案」立意很好,落差是規畫和執行的問題,她認為消費券的作法比擴大內需正確,絕對比做一些「蚊子館」還有效果。

不過張花冠還是批評馬政府是學民進黨,但又學半套。她指出,擴大內需沒效果,消費券在執行上會有問題,包括限定用在什麼地方就容易有官商勾結的疑慮,對象如何區分、篩選資料是否正確,以「近貧專案」狀況層出不窮的前例,還是退稅最合適。

至於財源籌措方式,基於發放消費券屬社會福利性質,不能以發行公債支應,因此,行政院傾向編列特別預算,羅淑蕾表示支持,她強調,只要把景氣帶起來,未來幾年稅收還是可以流回國庫。張花冠則表示,政府花幾百億擴大內需,證明失敗後又要發消費券,她希望馬政府不要把人民的血汗錢當紙錢來燒。

※ 是否可行,昨日報導已有一些討論,下面是其他人的意見:



◆ 消費方式 馬凱:消費者、政府各出一半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 2008.11.16

也是最早提出「消費券」觀念國內人士之一的經濟日報總主筆馬凱表示,政府為刺激消費,挽救國內經濟,發放「消費券」的方式最好採取「儲值卡」,而且消費者應該採取政府出一半錢,另一半錢由消費的人來出,這樣刺激經濟的效果乘數會擴大。

馬凱說,「儲值卡」雖然製作成本高,但如果與悠遊卡結合,成本就不高,而且如果以後要再發放,「儲值卡」還可以繼續使用;即使以後不再發放,也可以當悠遊卡使用,完全不浪費。

他建議,使用「消費券」最好採取政府與民眾各出一半錢的方式,例如購買某項商品的賣價是2000元,則政府「消費券」補貼一半,另一半要由民眾掏錢,如此一來「消費券」假設總經費是680億元,能刺激消費的金額就有1360億元,若再計算其消費衍生出的乘數效果(假設為3倍),就可以讓經濟成長率約提升3%。

馬凱另外又提出一個觀念是,「消費券」應該與「節能」政策結合,例如由政府出面與太陽能熱水器廠商整批談好便低的價格,再由廠商僱用失業勞工來安裝,如此一來,不僅有刺激經濟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大陽能熱水器安裝後,中低收入家庭的支出可以減少,台灣能源耗用也減少,總二氧化碳排放也降低,結果使得原本是消費性支出,轉變成是消費性投資,一舉數得。

※ 一人一半這構想不錯,不過悠遊卡並非全台灣都試用,請問屏東人如何使用台北的悠遊卡?所以應該使用上面所提的「智慧卡」。



◆ 劉憶如:消費券 按年繳稅比例退稅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 2008.11.16

對於政府決定要採取「消費券」方式來刺激國內經濟,早在半年多前就率先提出「消費券」的大和總研首席顧問劉憶如表示肯定,不過她認為規畫與執行內容仍有待討論、改進。

劉憶如說,目前政府採取的是日本模式,也就一次發放,這種效果有限;政府應該要採取的是美國實施多年的模式,也就是消費儲值卡方式,直接進帳戶,這樣不容易會讓人有「接受補助」的不好感覺。

另外,她認為「消費券」發放,固然應照顧中低收入戶,但是他們消費大都以大宗物資為主,對刺激經濟的效果並不大,而且有些人可能會想辦法將「消費券」變成現金,儲蓄起來。

劉憶如主張採取按年繳稅比例退稅的「消費券」方式,因為中高收入戶拿到退稅「消費券」,比較會去花掉、購買其他商品,刺激經濟效果會比較高。

※ 怎樣直接入帳?難道政府已經掌握所有人的戶頭?



◆ 李圓:儲值卡更讚

【聯合報╱李圓(自由業)】 2008.11.16

「消費券」不如「儲值卡」;「儲值卡」不如「愛台回饋卡」。

「儲值卡」是給你一張裡面有錢的卡,讓你花錢。「愛台回饋卡」則是在你每次消費時(比如一千元),就回饋給你一筆錢(比如二百或三百元),每張卡可累計至一定金額(如二萬或三萬元)。

「回饋卡」的觀念,形同「愛台消費」的獎金。消費愈多,獎金愈多;仍以民生消費為主。此制若行,行政成本相對低,帶動作用及乘數效果比消費券或儲值卡大得多。想像中,實施起來雖亦有些困難及盲點,不知能否克服?

※ 與馬凱的想法差不多,不過要先確定到底有多少人花不起這筆錢。



◆ 魏美玲:支持退稅刺激消費

【經濟日報╱記者黃晶琳採訪整理】 2008.11.16

魏美玲(友訊台灣區總經理)

我贊成政府積極推出促進國內經濟發展的政策,但要舉債發行消費券,希望能幫助到真正需要的人,要更注重公平性問題。像大家討論的排富條款,或消費券使用範圍是否僅限於大型通路等,期待政府可以有多個配套措施同步實施。 我比較支持退稅刺激消費,或採退稅與消費券兩個方法整合,例如消費多少金額可擁有退稅的額度,或退稅金額要有一定比重拿去消費。

※ 太複雜,容易出現邏輯上的漏洞。



◆ 熱門話題─發放消費券 問題知多少

【林碧榕/高雄(金融業)】2008-11-16 中國時報

在這場罕見的金融海嘯衝擊下,全世界都難逃臨經濟衰退的打擊,反應在經濟面是消費力嚴重的削弱,導致企業廠商面臨紓困的窘境。既有發消費券之議,這可以直接刺激消費,進而帶動生產對企業有利的措施,何猶豫之有,早就該發了!

發消費券係步美日港及星後塵,發消費券是否已形成政策不得而知,但眾所期待、企盼則如同箭在弦上。若得以發消費券,有兩個問題值得注意,一是對低收入家庭應予加成發放;二是民生物價類商品未真實反應物價。

研議中的放消費券,擬每一家庭發放一萬元無排富條款,換言之,全國每一家庭都有。對中產階梯以上的家庭而言,放消費券是錦上添花,對貧困家庭來講則是得之不易的雪中送炭,如日本發放的「支援生活定額給付金」針對老人未成年人有加成,因此,對一定金額以下的低收入戶加成發放自屬合理。

邇來,國際原油價格自七月的高點大幅回檔約六成,各項物資也隨之大滑落,如鋼鐵,惟民生物資中的麵粉、食油、衛生紙等降價有限,此等食衣住行之首的物類,正是貧困家庭最欠缺的物資。政府發放消費券前,應深入瞭解這些廠商為何沒有降價,否則就讓其中飽私囊了。

發放消費券固然是短期效應,但當長期刺激景氣方法付之闕如時,有短期做法就算不錯了!



◆ 發放消費券》肥了生意人而已

【聯合晚報╱文/謝蕙蓮】 2008.11.16

朱祥鏞(IT產業上班族)

我不贊成發消費券,發1萬元消費券,等於是給民眾1萬元禮券,對一般民眾沒有什太大的用處。這不是真的刺激消費,只是肥了生意人而已!

政府如果要發消費稅,還不如直接減稅,或是把這1萬元,直接用來扣抵勞保費或健保費,這樣民眾才能直接受惠。

尤其,消費券將來還要由里長一戶一戶發放,要耗費非常多的人力。而且,政府要如何確保,消費券能真正發到每個人的手上? 萬一發放不實該怎麼辦? 沒有住在戶籍地的民眾,又要怎麼領取?

※ 直接發是個問題,老闆賺到錢會讓員工加薪,那又是個問題。



◆ 發放消費券》不應限制消費地點

【聯合晚報╱文/簡獻宗】 2008.11.16

花蓮縣民伍秀蘭(創業媽媽)

我平日打臨工,在花蓮縣家扶中心協助下學習創業,政府要發放消費券,我很高興,因為我家有3個小孩讀大學,經濟負擔大,消費券有助像我這樣的家庭,也可以援助更多低收入戶等弱勢家庭。

最近家裡的電視故障,如果政府發放消費券,我想買新電視或者便宜的電腦。我覺得消費券不應限制消費地點,否則使用不方便,愈方便使用,民眾接受度才高。

※ 沒錯,請考慮偏遠地區民眾的需求。



◆ 鍾坤志:不要限制消費業別

【經濟日報╱記者徐谷楨採訪整理】 2008.11.16

鍾坤志(原味便當負責人)

政府發放消費券的立意良善,但關鍵在執行面,執行面若缺乏詳細規畫,恐有弊端,像馬政府上台之後的擴大內需方案,以及更早之前政府發給公務員的國民旅遊卡,執行時都出現漏洞。若政府要刺激國內消費,我認為不能限制消費券使用的行業,因為每個民眾的需求都不同,有人想修車,卻被限制只能去買衛生紙。



◆ 程立峰:限制時間效果更好

【經濟日報╱記者徐谷楨採訪整理】 2008.11.16

程立峰(喜滿客影城總經理)

我贊成發放消費券要排除富人,因為真正缺錢消費的是中產階級以下的民眾,富人對民生和娛樂消費受景氣的影響較小,消費券的投資必須花在刀口上。根據我們行銷的經驗,比如發放滿千送百優惠的抵用券,通常會在到期之前的一個月,業績會變得非常好,政府發消費券必須限制使用期間,效果才會好。



◆ 政府當凱子 不拿白不拿

【聯合晚報╱文/李樹人】 2008.11.16

徐先生(大賣場擔任陳列員)

在大賣場擔任陳列員的徐先生說,如果政府當凱子,給民眾一萬元來購物,他當然很樂意,反正不拿白不拿,大家有得花,買些想要的東西,總比送給政府高層洗錢來得有意義。

徐先生指出,最近不少百貨公司正在周年慶,希望政府動作可以快一點,讓他趕得上這一波大特賣。要是拿到一萬元,可能買外套、球鞋,花不是自己的錢,一定很爽。

在出版社工作的上班族Willie認為,自己跟太太每個月薪水加起來只有六、七萬元,應該符合每戶一年總收入在120萬元以下的標準,但真的拿到一萬元,頂多就去百貨公司買買東西,這有助於刺激景氣消費嗎?令人懷疑。

※ 看過眾人意見之後,發現「消費券」其實不簡單,可以寫篇論文了。



◆ 連動債自救會 爭取通案賠償

【經濟日報╱記者雷盈/台北報導】 2008.11.16

連動債受害者自救會昨(15)日舉行會員大會,訴求建立「通案賠償」機制,並預訂29日上街抗議,且循法律途徑集體訴訟,繼續向銀行追討投資的虧損。

連動債受害者自救會昨日在台北舉行會員大會,來了400多人,擠爆會場。自救會表示,過去投資人向法院訴訟,往往被法院當成個案,法院會把連動債案看成投資人與銀行之間的個案糾紛,但假如大家一起去訴訟,法院就會知道這不是個別爭議,而是一場森林大火,才會更正視這些問題。



◆ 兩岸直航新航路航管交接點 共同取名SULEM

中央社 2008.11.16

海峽兩岸空運協議已簽署,雙方同意開通台灣海峽北線空中雙向直達航路;交通部民航局與中國大陸民航總局也完成新航路飛航管制磋商,共同將航管交接點取名為「SULEM」。

交通部民航局証實,二次「江陳會」簽署海峽兩岸空運協議後,就立刻與中國大陸民航總局討論新航路的航管交接,很快完成技術部分的配合,同時雙方也同意航管交接語言依國際標準使用英語。

根據兩岸同意開通的台灣海峽北線空中航路,有兩個新設的航路點,其中B點位在台灣飛航情報區,由台灣取名「OLIVE」,另一個A點位在海峽中線以北交界處,是兩岸空中直航北線航路的交接點,由兩岸航管人員共同取名為「SULEM」。

民航局說,兩岸直航新航路將在協議生效後實施,未來由台灣飛往中國大陸廈門以北的航點,都將走北線航路,從桃園國際機場出發時,先使用B576國際航路往北飛,到了台灣與日本飛航情報區交界的航路點BERBA時,往西北飛至「OLIVE」,再往西飛到「SULEM」,在班機快到「SULEM」時,台灣航管人員會將班機的編號、飛行高度告知中國大陸航管人員,到了「SULEM」完成交接,也就是原本由台灣提供的航管服務,交給中國大陸負責。

因這條航路是雙向使用,從中國大陸飛來的班機也是在「SULEM」時,由台灣接手航管服務。

※ 聽起來像「蘇聯」。



◆ 三挺VS.三輸

【工商小社論】2008-11-16 工商時報

行政院為了對抗景氣衰退,壓抑失業率,想出一套「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的三句連環訣,把政府、銀行、企業、勞工綁在一起,互相幫襯,勞工如果保得住鈔票,政黨自然保得住選票。這三句口訣唸來雖然順口,但如果硬與自由市場逆向而行,三挺極可能翻盤為三輸,最後誰也保不了誰。

這波景氣降溫,又急又兇,全球政府手握有限籌碼,眼看求救的狼煙四起,左支右絀,苦無有效對策。台灣也陷入這樣的難局,尤其,馬政府執政後,國內經濟表現卻逐月滑落,政院心急下,病急亂投醫,三挺政策有很大的問題。

為了保住選票、拉抬就業,行院下令「企業不准倒」,要求銀行對企業紓困,企業要獲得融資,就必須答應不裁員。然而,企業不賺錢,顯示本身欠缺競爭力,景氣不好時,剛好是產業汰弱留強的整理時機,但是政府卻不准企業倒,違背了市場法則,即使勉強維持就業人數,也無法長久,不過是把失業問題延後處理,一旦爆發,威力更猛。

何況台灣的銀行業,因國際化程度不高,在這波國際金融風暴中,受創不深,但是來自政院命令「挺企業」,卻可能為銀行的經營埋下禍根,屆時,反而是本土金融風暴惡夢的開始。



◆ 這種挺法有點笨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1.16

面對經濟景氣每況愈下,政府最近提出了一個政策架構,「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希望透過支持銀行而避免失業更形惡化。這口號喊起來很順,但在學理和實際上,這種一路挺下去的期望卻很可能落空,平白用人民和政府大筆的經費去挺銀行和企業,勞工卻很難得到幫助。

劉院長解釋這項政策的道理:「必須先穩定銀行體系,確保銀行持續融通企業資金,工商企業發展不致受阻,才能紓解工商企業困境,進而避免裁員之風發生,減緩失業情形,達成穩定就業之目標」。這種說法是把金融業當成目前經濟問題的根源,金融業失去提供資金給企業的能力,進而造成失業。若我們是看全世界整體,或是看美國本身的問題,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但若看我們自己的問題,這種說法卻只能解釋問題的一小部分,因此依這種說法所擬的政策也就只有一點點效果。

全球和美國的問題是由美國的金融機構出問題所造成,美國金融機構的問題也使我國金融機構遭受一些損失,並影響部分機構的放款能力;然而美國和全球經濟問題對我們的主要影響卻不在此。金融問題使美國和全球景氣變壞而使我國出口衰退,才是我們受到的主要傷害。由於我國依賴出口的程度極高,全球貿易的萎縮對我國的傷害也就特別大。依歷次景氣衰退的經驗,我國出口成長率每下降三個百分點,經濟成長率就會下降差不多一個百分點。而去年我國的出口成長率是二位數,今年10月卻降為負9%左右;若出口成長率未能很快回升,未來一年經濟成長率即可能變負。

總出口負成長,表示有很多產業和企業的生產會負成長更多;這是我國經濟和企業目前的主要難題。銀行再怎麼挺企業,頂多也只能讓企業維持不倒而繼續經營;絕不能讓企業繼續生產賣不掉的東西而堆滿倉庫,馴使企業的虧損和銀行未來的呆帳愈來愈多。而產量若因全球需求和出口減少而減少,要企業挺勞工不裁員,也違背企業合理追求效率的原則,並且也會使企業的虧損及銀行未來的呆帳更大。換言之,要銀行挺企業進而讓企業挺勞工的做法,是很沒效率而不合理的。政府若那麼在乎就業,不如直接雇用或補貼勞工,而不該採取這種間接而會造成更多虧損及呆帳的方法。

這種間接方法乃是要間接透過銀行和企業兩層機構來達成政策的目的,因此常見的另一個問題,就是這些機構並沒有照政策的期望去做。政府目前無限保障銀行存款,又提供資金給銀行,幫銀行解決各種困難的目的,就是要銀行挺企業,也就是提供貸款給企業;然而在目前不景氣的情況下,銀行不借錢給企業或甚至要抽銀根的原因,更可能是擔心企業無法還款而非銀行缺乏資金。實際上我國銀行目前還有數兆元的資金或濫頭寸無法放出去,銀行是不願或不敢放款給企業,而不是缺乏資金。所以政府想藉寬鬆貨幣政策來讓銀行挺企業的做法,是不太有用的。

我們被罵笨的政府這次倒夠聰明而知道銀行不願放款給那些高風險的企業;因此政府打算把中小企業信用保證的辦法擴大到大企業,而且把保證成數提高到最高八成。這也就是讓銀行即使放款成為呆帳,也只有兩成的損失。這聰明辦法確可使銀行較願貸款給企業。但讓銀行只負擔這麼一點點風險的結果,卻可能造成嚴重的道德風險:銀行有可能隨便放款給願意付高利率的高風險廠商,拿紅包回扣而放款給很可能倒帳的企業,甚至放款給已經撐不下去的關係企業,而讓政府和全民承擔因此產生的呆帳。所以政府這種讓銀行願意挺企業的聰明政策,結果仍然有點笨。

由此看來,政府要挺銀行而讓銀行挺企業,並使企業挺勞工的政策,一方面並未認清我國經濟目前困難的原因,另一方面又忽略了銀行和企業的對策及道德風險,因此並不是一個聰明的政策。我們建議政府重新檢討,另做規劃。否則十年前東亞金融風暴和本土金融風暴時的紓困政策就是前車之鑑。而由於目前企業規模更大,企業的國際競爭也更嚴峻,這項政策貿然執行造成的呆帳和其他損失將很可能更大,政府不能不更謹慎。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G20誓言馬上行動 消費券別再搞砸了

* G20刺激經濟 誓言馬上行動
* 歐巴馬缺席 G20峰會結論難落實
* APEC本周聚祕魯 共商解決金融危機
* 羅比尼:停滯性通縮 危機四伏
* 企業掀倒閉潮 農民工提前返鄉
* 明年上半年 產業恐更難過
* 東莞台商闢錢景 外銷轉內銷
* 王毅:擴大內需 台商可參與
* 大股東擺爛 不能再漠視
* 企業度寒冬 精簡大作戰
* 景氣冷 52家企業申請紓困
* 中油、台電 爆財務危機
* 養不起 700家庭想出養小孩
* 李述德:發放消費券 錢不是問題
* 不是搞社福! 消費券不該排富
* 消費券 開發票的店皆可用
* 發現金比較快? 怕你存起來啦
* 儲值卡 永豐金願負擔成本
* 發消費券 縣市長:短多長空
* 周丙強:高收入更會買
* 趙坤茂:人人都該有獎
* 大家談》陳麗:買十元送十元
* 別再搞砸了
* 消費券,快點做吧!

◆ G20刺激經濟 誓言馬上行動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十六日電】 2008.11.17

出席20國集團(G20)高峰會的各國領袖15日誓言,將儘速採取行動,致力刺激每況愈下的世界經濟。這次峰會也提出預防金融危機再次發生的規範提案,並同意讓新興市場國家在金融議題上擁有更多發言權。

G20峰會後發表聯合公報,表示必須為改革鋪路,以確保像這次橫掃全球的金融風暴不會再次發生。20國領袖呼籲各國提出財政刺激措施,例如減稅或提高政府支出,並敦促各國央行繼續降息。大家也保證,到明年4月底的第二次峰會前,一定會有所進展。

這份公報長達八頁,包含47個行動項目,主要是建立新的預防措施,以改善全球金融體系。幾乎所有要點都指向最好能找出風險較高的投資型態以及法規漏洞,以防這些問題拖垮企業,甚至危及整個經濟,就像這波風暴一樣。

同時,與會領袖也為下回財長會議定好工作目標,包括檢討國際會計準則、成立監管團體監督全球大型跨國銀行、為信評機構設立新標準,並限制金融機構高階主管的薪酬等,不過許多項目其實都是老生常談。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分析師楚門就說,這份公報實在枯燥。

不過這次會議能如期完成,本身就已經是很大的成就。從確定會議時間到正式開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而且還能集合全球多國領袖,齊聚華盛頓開會。或許是因為擔心各國領袖意見分歧的畫面,會加深市場疑慮,導致全球股市17日開盤大跌,因此與會者對各項協議莫不同表贊成。

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實力,顯然也在這次峰會中得到肯定。G20同意讓新興市場經濟體,參與由主要工業國的財金官員和多邊組織組成的金融穩定論壇(FSF)。此外,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銀行也將給開發中國家更多席次。

會前歐洲和美國爭相為會議定調,但會後結果顯然是美國占上風。多數行動計畫偏向美國的主張,支持監管和自由市場的方案,歐洲想增加規範和要求的希望,在這次峰會中並未獲得廣泛同意。

歐巴馬未出席這場峰會,而是指派前國務卿歐布萊特和前國會議員李奇出席。兩人表示歐巴馬支持各國聯手對抗金融危機,上任後將與各會員國共同改善金融體系。



◆ 歐巴馬缺席 G20峰會結論難落實

【楊明暐/綜合十六日外電報導】2008-11-17 中國時報

「廿國集團」(G20)在美國華府舉行的「金融市場與國際經濟高峰會議」十五日閉幕,與會各國領袖矢言將攜手合作,恢復全球經濟成長,完成世界金融體系必要的改革,並讓新興國家在國際金融事務上擁有更多發言權。

不過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沒有參加會議,讓會議結論無法在新政府政策中落實,同時歐巴馬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六十分鐘》節目訪問時提到,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可能要對政府七千億美元救市計畫的某些成效感到失望。

歐巴馬認為鮑爾森將會是第一位承認救市計畫效果不如預期的人。外界揣測,歐巴馬可能會在上台後改弦易轍,而與會領袖也決定配合將徹底檢修全球金融規範的決定延到明年。

上任後 七千億救市恐改變

面對七十年多來最險惡的財經情勢,「廿國集團」各成員國領袖承諾要採取迅速行動,挽救日趨衰頹的經濟。他們端出各種計畫,包括經濟成長所需的財政刺激方案,以及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加強監督跨國銀行,對會計準則、銀行家薪資、破產法規... 等進行檢討,以避免金融動盪再次出現。

上述目標皆見諸洋洋灑灑的會議公報。公報還提到,與會領袖支持採取增進需求的財政措施;實施適當的貨幣政策;向國際貨幣基金(IMF)挹注更多資金以支援新興國家;力圖在今年的多哈回合貿易談判取得突破等。然而這次峰會並未宣布任何新舉措,在加強規範衍生性金融商品、信用評等機構與監管對沖及私募基金方面也沒有重大突破,而是由各國自行決定該採取何種措施。

《紐約時報》報導,峰會中出現各種頗具雄心的方案,但那些都是各國為了回應當前危機,已經在進行的計畫。美國新政府上任後,各國領袖能否消弭他們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歧見,全面檢討並翻修國際金融體系現有的規範而進行更徹底的改革,則尚待觀察。

修金融規範 歐巴馬大挑戰

廿國集團預訂明年四月卅日召開下一次峰會,屆時將是歐巴馬就任美國總統第一○一天。歐巴馬本人未參加本次峰會,但派出前國務卿阿布萊特女士和共和黨籍前聯邦眾議員利奇和與會領袖私下接觸。兩人表示,歐巴馬上任後,將與廿國集團各國通力合作,改善全球金融體系。

歐巴馬十五日在其當選後第一次廣播演說中,雖然對於布希總統舉辦這次峰會,以及各國協調行動表示讚賞。但歐巴馬強調,政府必須採取更多措施,來協助那些陷入困境的房貸戶。他說,救市計畫沒有將重點放在避免房貸戶的房產遭銀行接收,而房貸戶現在正面臨這樣的窘境。他呼籲做好銀行與房貸戶協商償還貸款的安排,好讓房貸戶能夠繼續住在自己家裡。

儘管與會領袖對這次峰會表示滿意,若干專家卻感到失望。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者、前IMF首席經濟專家西蒙.強森(Simon Johnson)批評道,會議的成果普普通通,犯不著煞有介事地召開峰會。他說:「除了這是一次G20而不是G7(七大工業國)峰會之外,還有何新鮮事?」

紐約「高頻經濟公司」(High Frequency Economics)首席經濟專家卡爾.溫柏格(Carl Weinberg)指出,這次峰會並未明確承諾將共同協調降低稅率及利率,因此市場的反應可能不會太好。

巴西總統魯拉認本次峰會凸顯全球政治已出現變化,廿國集團未來很可能取代「八國集團」(G7加俄羅斯)。他說,新興國家須參與全球經濟決策過程。廿國集團的經濟產量,佔全球經濟總產出八成以上。



◆ APEC本周聚祕魯 共商解決金融危機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法新社利馬十六日電】 2008.11.17

20國集團(G20)高峰會16日剛落幕,緊接著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高峰會21日將在祕魯登場,包括台灣在內的21國領袖將共商如何加強國際合作以拯救世界金融體系。

APEC高峰會訂21日至23日舉行,主辦單位表示,與會的各國領袖將探討解決經濟與金融危機之道;這些國家掌握全球半數貿易活動,約占全球GDP的60%。此次會議也是美國總統布希明年1月卸任前最後一次出席的多邊峰會。

加拿大總理哈柏(Stephen Harper)預定在會中發表演說,談論金融危機如何影響APEC的優先要務。墨西哥和哥倫比亞總統將檢討這波危機對拉丁美洲和全世界的意義。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演說將著重在中國如何永續發展。由於中國經濟成長踩煞車,而且是全球第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這個議題備受關注。此外,雙邊會談與APEC會員國間的糾紛,也將成為各界矚目焦點。

在會議正式舉行前,與會各國官員將先行在智利首都利馬集會,協商促進貿易與APEC的其他議題。祕魯經濟部官員卡普梭利本月初在APEC財長會議上表示,APEC峰會將致力於解決糧食與商品價格問題,以及改革資本市場與改善政府支出。

APEC高峰會籌備委員會主席詹彼得里表示,這次APEC高峰會規模為史上最大,將有逾3,600名代表參加。其中美國將派出900名官員,日本和中國也將分別派出500名與300名代表,是出席陣仗前三大國家。屆時,地主國祕魯將派出數十萬名警力與軍人加強維安。

與會國家有美國、澳洲、汶萊、加拿大、智利、中國、印尼、日本、香港、南韓、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祕魯、菲律賓、俄羅斯、新加坡、台灣、泰國和越南。



◆ 羅比尼:停滯性通縮 危機四伏

【經濟日報╱編譯 廖玉玲】 2008.11.17

紐約大學商學院經濟學家羅比尼(Nouriel Roubini),因精準預見這場金融危機而一夕爆紅。最近他再開金口,提醒各國要開始準備對抗「停滯性通縮」(stag-deflation)危機。

羅比尼教授日前到美國國會作證時表示,不論是產品、就業、商品或金融市場,都傳遞出同樣的訊息:經濟衰退和通貨緊縮陰影,已逐漸籠罩美國和全球經濟。

他舉出幾個停滯性通縮來臨的徵兆: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從10月14日到11月上旬急跌50個基點,逼近今年新低;兩年期公債這一個月來亦下跌150個基點。

此外,黃金價格急貶,而黃金向來是抗通膨的最佳武器。更重要的是,5年期以下的美國抗通脹公債(TIPS),殖利率比同年期公債高,利差達負0.43個百分點,創歷史紀錄,顯示投資者預期未來五年通膨會是負數。

羅比尼也預測,通縮的威脅會讓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繼續降息降到接近零。他認為,如果Fed在上次經濟短暫陷入衰退時,都可以把基準利率降到1%,這次衰退應更嚴重,利率自然有理由比上回更低。

國際經濟在2006年時一片欣欣向榮,羅比尼卻在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會議上扮烏鴉,預言房市將拖垮經濟,數百萬人因無法支付房貸,重創金融業,隨之引發骨牌效應。

今年2月,羅比尼又在自己的部落格上預言金融體系將崩盤,還詳細說明會從房市開始崩垮,並歷經12個階段。3月中,投資銀行業者貝爾斯登果真因不堪虧損而賤價售予摩根大通銀行。

這些預言不幸幾乎全都命中,紐約時報因此封羅比尼為「末日博士」(Dr. Doom),與投資大師麥嘉華(Marc Faber )共享此稱號。

羅比尼1958年出生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為伊朗猶太人之子。兩歲時隨家人搬到以色列,最後在義大利定居。他先在耶路撒冷唸一年大學,後來到義大利米蘭完成大學教育,最後到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國際經濟,1988年獲得博士學位。

從哈佛畢業後,羅比尼曾任職美國財政部,1998年到1999年擔任總統經濟顧問,目前則任教於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他現在已成為全球最炙手可熱的經濟學家,各地趕場,忙到一天只睡4小時。(綜合外電)



◆ 企業掀倒閉潮 農民工提前返鄉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綜合報導】 2008.11.17

受到全球金融海嘯影響,近一個月來,大陸沿海地區有不少工廠停工,造成大批農民工失業。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下半年,大陸2.1億農民工中,已有近千萬人提前返鄉。

香港文匯報報導,今年6月開始,長、珠三角及沿海一批出口加工型企業紛紛倒閉,大批農工因此被裁員。過去一個多月來,廣州、合肥、重慶、武漢、長沙、南京、南昌等地火車站已出現大批客流,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年關未至,卻提前返鄉的農民工。

廣州火車站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11日到27日,廣州站發送旅客較去年同期增加12萬800 人。一名工作人員說,今年特別反常,每天的發客量都有9萬到13萬人,尤其四川、重慶、江浙一帶,客流量明顯增多。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下半年,已有近千萬人農民工提前返鄉,其中湖南、河南、江西、四川等省份的農民工返鄉率超過20%。

來自浙江的消息指出,浙江500萬農民工中,提前「回家過年」的人高達100萬人。9月以來,寧波、溫州、金華等地火車站人流不斷,站內外席地而睡的都是剛失去工作,又沒有新出路的農民工。

溫州市經濟貿易委員會保守統計,溫州市關停的中小企業已達8%。專家預測,隨著大陸企業面臨的外需環境逐漸惡化,由製造業倒閉潮引發的農民工失業潮將愈演愈烈,並牽連相關產業。

中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有6.7萬家中小企業倒閉。以珠三角為例,10月上旬就有近50家港資企業申請破產清算。香港工業總會會長陳鎮仁表示,珠三角7萬家港資企業中,年底可能會有四分之一,即1.7萬家倒閉,導致87萬多人失業。

東莞市外商投資協會數據顯示,各行業整體經營成本上升約30%到40%,綜合利潤整體下降約20%到25%,今年第四季客戶訂單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5%到20%,預計明年客戶訂單將較今年同期減少約30%到40%。



◆ 明年上半年 產業恐更難過

【聯合報╱特派記者林琮盛/東莞報導】 2008.11.17

全球金融風暴,衝擊廣東產業,也驚動了中共高層。今年七月十九日,中共總理溫家寶前往廣東調研後,相距四個月後,又前來廣東進行考察,這是他今年內,第三次赴廣東調研。他在考察廣州中船龍穴造船基地後,聽聞該廠訂單已接到212年後,興奮地指出,「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但,廣東的景氣,真的離春天不遠了嗎?

新華網報導,去年東莞市的GDP總值達到3151億人民幣,出口產值達到590億美元,有約1000萬外來人口在當地的企業工作。

但高度依賴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加工貿易也給當地持續快速發展的經濟帶來了重重隱患,不少企業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術,產品的附加值低,企業利潤空間微薄,缺乏足夠的國際競爭力。

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認為,目前東莞經濟形勢總體平穩,1至9月出口總額增17.3%,財政收入增16.8%。但他同時坦承,金融危機的影響才剛開始顯現,明年上半年會比今年困難。

正實行一整套對企業的經濟扶持計畫的劉志庚說,過去的2個月裡,人們過度誇大了當地的企業倒閉和工人離職情況。他表示,東莞每年都有800到900家企業倒閉,這是正常的。

劉志庚在溫家寶前來廣東調研時,向企業信心喊話,企業並非孤軍奮鬥,政府計畫推出更多的「救市」政策,鼓勵勞動密集型企業在金融危機衝擊中,加速升級轉型的步伐。

目前,東莞計畫在此前減免當地企業稅負3.6億元的基礎上,再減免4億元。此外,當地主管部門還建立了總額10億元的產業轉型基金,對企業給予扶持;建立了10億元基金幫助企業融資。



◆ 東莞台商闢錢景 外銷轉內銷

【聯合報╱特派記者林琮盛/東莞報導】 2008.11.17

台商出口重鎮廣東東莞市,今年面臨了空前未有的嚴峻挑戰。東莞台商協會近日舉辦「如何在中國大陸建立內銷集體通路與品牌」研習會中表示,將積極整合東莞台商的完整產業鏈,把外銷為主的台商,轉型作內銷,並建立台商自有的品牌通路。

東莞台商協會副秘書長溫智謀指出,有鑑於出口訂單減少、人民幣升值、勞動成本和各種出口利空因素,東莞台商協會會長葉春榮提議,應整合台商的力量,由台商共同打品牌通路,無須再被通路商苛扣上架費成本。

溫智謀說,雖然全球遭遇金融海嘯的衝擊,但大陸市場卻沒受到多大的影響。台商生產那麼多外銷貨品,大陸消費者卻買不到台商的商品;同時,想做內銷市場的台商,又沒通路,想建構通路品牌,資金卻耗費驚人。

他說,「大嶺山一家知名的台資家具廠,去年花了5千萬人民幣打內銷市場」。葉春榮主張,既然別人都可做品牌通路,為何台商不自己來做?

溫智謀指出,東莞的台商擁有完整的產業鏈,貨品十分多元化,「找什麼都可以找得到」。現在只欠缺專業知識、資金、場地、稅金等問題,而這些都可以逐步克服。

以稅金為例,台商原有外銷的貨,無法立即轉內銷。東莞市政府向國務院申請六個保稅園區,現在已核准兩個,透過保稅園區,就可直接內銷大陸市場,無須再出口香港轉內銷。

溫智謀表示,要作內銷的台商只要進到保稅園區後,一個貨櫃只要花2千人民幣,一天不到就可銷往市場。

此外,如何降低台商的銷貨稅金壓力,也是重點之一。葉春榮也向東莞市政府建議,只要是財會、繳稅記錄良好的企業,應由市政府來作擔保,向海關稅務部門申請寄存,緩繳進口商品銷貨前,所要繳交的17%稅金。

溫智謀說,東莞市政府表示願意幫忙。但中央是否允准,還不得而知。



◆ 王毅:擴大內需 台商可參與

【聯合報╱特派記者賴錦宏/湘潭報導】 2008.11.17

大陸宣布擴大內需,中共國台辦主任王毅昨天在湖南宣示,將開放台商投資重大工程和基礎工程、現代服務業、環保節能產業、創新自主品牌和兩岸金融合作的五項措施。這是中共國台辦首次針對中央擴大內需的措施,制定具體政策,將對未來台商投資有指導性影響。

王毅表示,國際金融危機日趨嚴峻,不僅對歐美等國家影響深重,也對大陸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台資企業和大陸企業一樣,同樣面臨諸如外部需求減少,融資信貸緊縮,能源、原材料價格波動等不利因素。

為有效應對此次全球金融危機,最近,中共國務院公布促進增長的十項重大措施,預計至二○一○年底投入人民幣四兆元。是對世界經濟最有力的支援,也為台資企業在大陸的轉型升級和長遠發展提供機會。大陸將協調有關部門研擬支援台資企業發展的具體措施:

第一,拓寬台商投資領域,提高兩岸合作層次,協助台資企業參與大陸的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建設;

第二,促進兩岸加強第三產業的合作,推動台資企業投資現代服務業;

第三,鼓勵台商投資大陸資源開發、節能環保產業,開展兩岸節能和環保技術交流;

第四,支援和協助台資企業自主創新,實現轉型升級,加快向大陸中西部的產業轉移步伐;

第五,加快推進兩岸金融合作,在合理增加信貸規模的政策調整中,綜合考慮中小台資企業資金需求,為台資企業提供融資便利。

王毅說,也希望大陸企業能夠儘快進入台灣,參與台灣的經濟建設,為台灣的發展增添活力,實現兩岸雙向投資,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 大股東擺爛 不能再漠視

【經濟日報╱記者 李淑慧】 2008.11.17

受到國際金融風暴的衝擊,壽險業出現資本嚴重不足的狀況,連不少優質壽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都跌到200%的法定標準之下,更有多家壽險公司淨值由正轉負。

淨值成為負數,表示公司的資產小於負債,若為一般公司,必須到法院申請破產;若為上市公司,則必須立刻下市;若為銀行,將立刻遭金管會接管。但如果是保險公司呢?

有官員這樣形容:淨值為負的壽險公司,就像是進了加護病房,如果努力搶救,說不定可以恢復健康,但如果放棄搶救,接下來就形同要送進太平間了。壽險公司因為產業特性,假設能長期經營,其隱含價值都會大於目前的價值,淨值為負的壽險公司也不代表立刻會出問題,因此,金管會對於淨值為負數的保險公司,都採取非常寬容的態度,即使要求增資,也默許業者一延再延,好幾家壽險公司的淨值負數已經很多年至今沒改善。

然而,壽險公司淨值轉負,代表這家公司出現危機,已不再是一家健康的公司,其財務清償能力出現問題,如果繼續賣保單,誰能保證未來幾年當保單到期時,保險公司拿得出錢來嗎?

保險公司大股東如果負責任,在公司淨值由正轉負時,就應該立刻拿出錢來增資,強化公司的財務清償能力。政府如果真的為了保戶著想,應該更強硬地叫保險公司大股東do something(幹點事),若拿不出錢,就要斷然賣掉公司,讓有能力的人接手。壽險公司不努力自救,政府又不給壓力,一旦壽險公司從加護病房進到太平間,政府將更難善後。



◆ 企業度寒冬 精簡大作戰

【經濟日報╱本報綜合報導】 2008.11.17

全球經濟不景氣,國內民間企業多已勒緊褲帶、準備「縮衣節食」,不管電子或傳產業,已從大到凍結人事、大幅降低資本支出、嚴控庫存及加強應收帳款回收等營運方向,小到減少茶水間飲料供應等員工福利,全面力行「搶救不景氣大作戰」。

面對這波前所未見的景氣寒冬,不少業者更已作出最壞打算,不排除持續裁員、減薪,民眾「苦日子」可說才剛開始。

台灣經濟結構長期仰賴出口,缺乏內需市場支撐,惠譽信評上周將台灣明年經濟成長預估值,從原本的4.3%下修為負1.7%,是亞洲經濟明年衰退幅度最大的國家。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明白指出,金融危機還沒過去,經濟危機卻已剛要開始。

電子業為度過這波景氣寒冬,從上游IC設計、晶圓代工、DRAM、面板、零組件,到下游PC、手機等組裝大廠,均已擬定一套搶救不景氣大作戰策略。

聯電今年7月16日高層改組後,已積極實施優退,位於南科12B第二期、第三期工程也將延後。台積電目前雖沒有精簡人事,但用人條件轉趨嚴格,採取「精緻不精簡」的做法,台積電也計劃大砍明年資本支出,預計較今年18億美元減少兩成。

DRAM廠虧損嚴重,各公司全面凍結人事、並積極降低營業費用。南科率先實施無薪休假制度,鼓勵員工在不影響業務下,每月多休約四天無薪假,此外,包括特休假、加班等都不能領加班費,要全數補休。力晶則提前進入歲修,讓員工休假,茂德竹科8吋廠進入關廠程序後,多餘人力除內部轉調外,部分技術人員也將派遣到重慶渝德進行技術移轉,有意願員工也可自願請調到渝德,公司也不排除提前進行歲修。

面板廠無薪休假成為降低成本的策略之一。原本24小時輪班局面出現重大改變,為減少夜班津貼支出,面板廠成了常日班,現場人員全部回歸正常作息。

業者表示,把夜班人員改為全日班的上班時間,一方面有助降低人事成本,另方面還有助員工維持健康。在產能利用率下看五成後,面板廠實施「常日班」輪班方式,平均一個月每人省下約8,000元的夜班加給。

國內最大民營製造業鴻海更力行「打三呆」政策,減少「呆資產」(閒置資產)、「呆庫存」(積壓庫存)與「呆帳目」(應收帳款),做好成本控制。鴻海前三季合併報表現金部位超過1,500億元,但日前仍通過發行額度120億元的無擔保公司債,備妥銀彈以度過景氣寒冬。

宏碁則把應收帳款擺在第一位,寧可犧牲短暫的業績衝刺,但針對幾個可能發生問題的國家或通路商,宏碁已暫時停止出貨。宏碁在匯兌方面採取隨時避險策略,現金水位也從第二季251億元提高到第三季的282億元。

大同集團董董事長林蔚山不諱言指出,從今年下半年到明年都會很辛苦,集團除減產因應外,也同步展開人員精簡、打銷壞帳等措施。手機大廠宏達電從第三季就展開一連串的「營運效率計畫(operation efficiency program)」,討論改善成本結構、各區域銷售團隊也加強各種銷售計畫,從開源和節流雙管齊下。

仁寶、廣達兩大NB代工廠透過緊縮資本支出來度過寒冬;廣達今年資本支出80至90億元,明年將大幅減至40至50億元,仁寶原預計興建的大陸廠也臨時喊卡,改由擴充生產線來因應產能需求。

不過,廣達、仁寶雖削減設備添購等資本支出,但仍將加碼投資研發,廣達預計新增廣達研究院人員,仁寶也將擴編大陸及台灣研發團隊,兩大廠有意趁金融危機拉開與對手差距,讓危機成為轉機。



◆ 景氣冷 52家企業申請紓困

【侯雅燕/台北報導】2008-11-17 工商時報

據了解,政府對企業實施紓困協助一個月以來,提出申請的企業總計高達52件,大型製造業有16家之多,其中包括3至4家上市櫃公司,顯見這波經濟不景氣的打擊面不斷擴大。

企業紓困方案分兩種協助方式,包括寬延退票處理,企業可於票據到期10天前提出申請,主管機關協助最長給予6個月暫緩通報為拒絕往來戶,維持票信紀錄正常。另一方面是企業與銀行舉行債權債務協調,企業營運及繳息正常者,如有財務周轉需要,在98年3月底以前到期須展延的貸款本金,金融機構得依借款企業申請,同意展延6個月。

當經濟部收到企業寬延退票處理申請,行文至央行及台灣票據交換所,協助最長給予6個月暫緩通報為拒絕往來戶,據了解,目前票據所已同意了10家廠商。另外,經部協助企業與債權銀行展延繳息,目前仍在進行中。

中小企業處表示,截至目前為止,累計有52家企業提出申請,其中需要寬延退票的家數有18家,大型企業佔2家;需要債權債務協商的家數則有34件,大型製造業則佔有14件。電子與傳統產業各占一半。

中小企業處分析表示,向經部提出企業紓困申請的大型製造業,均是受到全球金融風暴衝擊,出口訂單減少,使債務到期,公司卻因周轉不靈而無力償債。在中小企業的部分,受到大企業營運衰退牽連,加上下游倒閉,讓公司營運出現困難。

除此,中小企業處提供廠商電話諮詢服務,光是今年10月,受理電話諮詢高達700件,是去年10月324件的兩倍多。

經部官員擔憂,信用緊縮從金融業擴及至製造業,消費需求大降,今年聖誕節訂單並不樂觀,年底前廠商發生周轉不靈的家數恐會持續暴增,甚至到了明年都不是很樂觀。



◆ 中油、台電 爆財務危機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 2008.11.16

經濟部國營事業中油與台電爆發經營危機,中油除了已向政府提出處理閒置資產所得,要留作「私房錢」外,還要求政府對中油「增資」;台電則力阻累計虧損超過1650億元,否則將向政府要求再調漲國內電價。

中油與台電向來都是經濟部國營事業兩大會下「金雞蛋」的金母雞,可是在國際能源價格飆漲,但國內油價、電價與氣價卻不能完全反映漲價下,今年1至10月,中油營運出現832億元的巨額虧損,台電虧損更高達932億元。

預估今年全年,中油將虧損900至950億元,台電虧損逾1000億元。

由於中油資本額僅1301億元,目前虧損已逾資本額的一半,依據公司法規定,必須召開臨時股東會。儘管中油是百分之百國有,營運發生巨額虧損,不會發生「股東鬧場」事故,但是公司經營已到了「危險」級程度。中油已行文經濟部,要求政府停止中油閒置資產上繳中央政府,改由中油自行處理,而且閒置資產處置所得留在中油當「私房錢」,作為以後高雄煉油廠遷廠與國光石科建廠購地之用。

據了解,中油提報要求自行處理的閒置資產,帳面總金額約40多億元。另外,中油還向政府提出「增資」要求。

至於台電,虧損情況比中油更危急,只是公司資本額3300億元,加上還有460億元的保留公積可用來作為打銷虧損,預估年底時的累積虧損約500多億元。

不過,明年台電營運仍將虧損。台電高層表示,11月底時,台電會再次重估今年與明年虧損慨況;在目前情況下,台電要力保累積虧損不要超過1650億元,以及繼續維持借貸沒有困難,否則電價恐怕需要再調漲。

財務專家警告說,目前中油與台電營運危機,如果政府現在不正視,一旦兩大國營事業財務繼續惡化下去,以後再救,所付出的代價會更慘重。

※ 財務危機的消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不過年終、績效獎金照發,原物料採購、成本控管、營運方式的檢討在哪裡?

* 台電經營績效
http://www.taipower.com.tw/left_bar/jing_ying_ji_xiao.htm

* 中油公開資訊觀測站(股票代號:1328)
http://newmops.tse.com.tw/



◆ 養不起 700家庭想出養小孩

唐鎮宇/台北報導 2008.11.17 中國時報

經濟不景氣加上失業率飆高,連帶影響家庭撫養小孩的能力與意願。不同以往大都是未婚媽媽求助,兒福聯盟最近接到不少遭減薪或裁員的爸爸打電話詢問出養孩子的細節,兒盟評估今年的諮詢電話將創五年來新高。

雖然求助電話增多,但社福團體能夠運用的資源卻越來越少,兒盟今年的募款狀況已較去年少了三成以上,年度募款目標更只有達成一半。

兒盟最近接到一位廚師的諮詢電話,每個月只賺一萬六千元的他,餐廳因為生意不好要減薪五千元,讓家中已有一個三歲孩子的他相當焦慮,沒想到最近老婆又懷孕,為了讓即將出生的孩子有個健全家庭,他不得不動「出養小孩」的念頭。

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說,出養諮詢電話五年來增加了近四成,預估今年全年的出養諮詢案件可能會超過七百件。她表示,以往輔導的案件都是未婚媽媽因無經濟能力才想出養孩子,但今年下半年卻出現一些有工作的健全家庭,因爸爸遭減薪或解雇,讓他們不得不認真考慮「出養小孩」,讓懷孕這一樁喜事,在這時代反而變成是悲劇的開始。

王育敏說,雖然出養理由有八成以上都是因經濟能力無法負擔,但兒盟都會先請對方務必考慮清楚,也會派社工介入輔導,並先嘗試透過社會資源援助,若評估家庭的經濟能力或意願真的不行,兒盟才會從有意願接受出養的家庭中進行篩選。

雖然經濟不景氣使得出養諮詢案件增加,但相關社福單位能夠運用的資源卻愈來愈少,兒盟今年推動的「棄兒生活照顧基金」募款狀況較去年同期下降了三成,年度一千五百萬的募款目標更只有達成一半。

為了募集更多資源,兒盟將在十一月廿日於Yahoo!公益拍賣區進行公益拍賣,包括彎彎、茂伯、田中千繪、蘇打綠、桂綸鎂等藝人都會貢獻商品義賣,希望能募集更多的愛來幫助這些棄兒。

兒盟捐款專線:二五五○五九五九 ,只要每個月五百元,一年的捐款就可以讓棄兒有七天保母費、八個月健保費、廿罐奶粉。



◆ 李述德:發放消費券 錢不是問題

【朱漢崙/台北報導】2008-11-17 工商時報

政院提出擴大消費支出政策,財政部長李述德昨日受訪時表示,財政部這裡將配合籌措相關財源,「錢不是問題!」屆時除了部分經常門稅課收入及規費收入,不足之處,將在銀行借款、發行公債,與發行國庫券3種主要籌資方式上決定。

至於如何選擇?李述德表示,得看相關方式的經濟規模,與利率價格。他進一步指出,不論銀行借款或發公債,在當前的市場環境「都非常可行」,因為現在市場上資金太多,只看是否願意放出來,政府舉債或借款,正好可以吸收這些資金。

目前擴大民間消費支出額度,是否為600億元?排富條款如何設計?都尚未底定。但對於籌措財源,李述德相當有把握,他說,會視經建會的規劃,統籌調度,目前應尚有從經常門收入與經常門支出的差額,來籌措部分財源的空間,不足處,像發債、向銀行借款標售國庫券,都被列入考慮的選項。

由於擴大民間消費支出,一來已無法排入中央政府總預算項目,且無法以政院第二準備金因應,二來非資本門支出,而是消費性支出,因此,政府相關部會擬比照SARS時期的作法,訂定特別條例,以排除相關預算適用限制,當時的情況與今相較甚為類似,政府依此特別條例花費金額,同樣都是500-600億元的規模,支出面亦為消費性支出。

財源籌措若是用銀行借款方式,行庫高層私下表示「歡迎之至」;行庫高層分析說,政府借款由於在風險評等上為「零風險」,比已經很安全的國營事業50%風險係數更安全,完全不會構成資本適足率減項,大家會盛情競標政府的借款,大致上利率應該介於2.1%-2.2%之間。

財部官員則有不同想法,官員分析說,銀行放款以短期為宜,中長期支出,仍以發行公債為佳,現在發行公債的利率約介於2.5%-3%之間,也很合算;此外,政府也希望金融業的錢,「還是儘量放給一般企業」,若政府吸收太多金融業資金,央行先前獎勵銀行承作企業放款的用意,就會打折扣。



◆ 不是搞社福! 消費券不該排富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 2008.11.17

為了刺激消費,政府研擬發放消費券。不過,消費券的政策目的,並不是社會福利,而是希望刺激民間消費。行政院似乎還沒有想清楚政策的目的和方向,反而設計出排富條款,可以預見,政府砸大錢推出的這項政策,對刺激民間消費的效果將很有限。

消費券屬於「一次性施政」,政府動輒數百億元以上的預算,除了考慮國家財政的承擔能力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能達到政策效果。

從經建會目前規畫版本來看,消費券將以每戶年所得低於一百廿萬元為發放標準;這比較像是內政部「近貧補貼政策」的翻版,目的都是幫經濟弱勢者在這一波景氣寒冬中度過難關,屬於社會救助的一環。

但是,發消費券的政策目的並非社會救助,主要是為鼓勵民眾消費。結果要「排富」,等於對中產階級以上的民眾沒有鼓勵作用,卻要讓原本消費力就較薄弱的民眾去擴大消費?這樣的政策就是一種錯置的設計。

這樣子的消費券政策,只稍微解決了沒有能力消費的中低所得者的小小困難,卻沒有激勵那些真正有能力、只因景氣不佳而緊縮消費的廣大族群,這些真正有能力卻不敢消費的人,才是造成國內消費不振的主因。光是補助中低收入階層,勢必還是無法提振整個市場的消費信心。

更何況,目前蒐集國內各家戶所得資料最完整的,非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莫屬,但所得稅是落後申報,舉例來說,今年五月報繳的是去年的所得稅,反映的是去年的所得狀況。經建會目前希望明年三月發放消費券,根本沒有今年民眾所得資料,頂多只有去年的資料,有些民眾可能去年還很風光,今年卻失業了,因此能否幫到真正需要的人,都需要再斟酌。

還有一個社會大眾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依據政府目前的所得資料「排富」,結果很可能排除了薪資所得一毛逃不了的誠實中產「假富」,卻排除了長期享受土地、證券免稅的「真富」。另外,很多有錢人長年穿梭於兩岸或美國等地,在台灣卻沒有所得,這些「真富」很可能也會變成政府消費券的發放對象,也會變成不公平。

消費券的政策能否獲得社會支持,廣大的中產階級是很重要的民意主流。不過,中產階級長期以來集體都有不滿的情緒,就是薪水一毛逃不了、政府福利卻很難享受得到。這次政府為了刺激民間消費,計畫砸下六、七百億元以上的政府預算,這些經費來自廣大中產階級所繳的稅,結果中產階級大都還是領不到,如果中產階級都投下反對票,消費券政策能有多大的正當性?能獲得多少支持的掌聲?值得觀察。



◆ 消費券 開發票的店皆可用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11.17

消費券政策即將拍板定案,行政院最新方向已經確定排富,僅適用家庭年所得一百二十萬元以下者;至於每戶發放金額,縮小至一萬元與一萬五千元兩方案「二擇一」,初估至少有五百萬戶家庭可以受惠。經建會預計明天將規劃案呈報行政院。

至於消費券經費來源,控制在一千億元以下,行政院將提出追加預算,最快本周四行政院會可望通過。據了解,總統馬英九十分關心消費券政策,指示行政體系「動作要快」、「力道要大」。

有關消費券的使用限制,財經相關官員透露,為達刺激景氣效果,將不設太多限制,原則上持券者只要在開立統一發票的商店都可以使用,希望刺激消費的效果一切程序從速、從簡。因為商家須開立發票,一般傳統菜市場可能排除在外。

未來民眾是拿到儲值卡還是提貨券?官員指出,儲值卡的成本較高,防偽功能較好;反之提貨券的成本低廉,防偽功能欠佳,所以發放形式目前尚未定案,仍待本周邀集相關部會繼續研商。

財經官員估計,若每戶發一萬元,總經費約六百億元;若每戶發一萬五千元,總經費約九百億元。因為經建會擬設計排富條款,家庭年所得一百二十萬元以下為消費券發放對象,估計受惠家庭約五百萬戶,占全國總家庭數百分之八十八。

官員強調,具體細節會很快出爐,希望本周四即可提報行政院會處理,並在本會期向立法院提出追加預算。



◆ 發現金比較快? 怕你存起來啦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11.17

台灣史無前例的消費券政策,引發不少爭議,如何能發得恰如其分、又達到刺激消費的效果,考驗政府執政智慧。以下是社會大眾對消費券政策的主要討論項目:

應不應該排富?

在經建會的原始版本中,消費券的發放是全民都適用,因為政策的根本用意是刺激消費,不是社會福利,「效率遠比公平來得重要」。官員說,有能力多消費的民眾,可能因為政府發放一萬元的消費券,而多出兩、三倍的消費金額;如果設計排富條款,透過政策刺激消費的乘數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

日本的作法是不排富,但將各縣市所分配到的補助金額交由地方政府負責發放,並開放民眾申請,認為自己有需要的民眾才前往各地方政府領取。

不過,本周跨部會會議討論時,多數部會代表認為,政府追加預算補貼民眾,如果連不需補貼的富人都能享有消費券,顯然有違公平正義的原則,所以目前政策方向確定要排富,且以家庭年所得一百二十萬元為發放門檻。

如何確定資格符合?

一旦決定排富,相關單位就必須付出龐大的稽徵成本。以目前政府的資料來看,內政部的戶政資料最為詳盡,可清楚掌握全國七百四十一萬家庭的戶籍動向;但年所得細節則必須仰賴財政部的稅檔資料。不過,全國有超過兩百萬的低收入戶無須繳稅,在發放消費券的同時,極有可能重蹈先前近貧方案的覆轍,「該補助的拿不到補助,不該補助的補了一大堆」。

尤其,財政部的課稅檔資料有盲點,薪資所得者的所得資料「一毛都逃不了」,但還有許多課不到稅的人(如路邊攤、大地主)或是低報薪資者,年所得可能是一百二十萬元的好幾倍,卻無法在官方資料中顯現出來,明顯違反公平正義原則。

「消費多,補助多」好嗎?

經建會的原始版本中,原本是建議「附上限的累進補貼方式」,也就是「消費愈多,補助愈多」的概念。舉例來說,民眾若消費四千元,政府補貼四千元;若是消費八千元,政府補貼五千元…,以此類推。但每戶設有一萬元的補貼上限,如此才能有效達到誘發額外消費的效果。

不過,在跨部會協調中,多數與會者認為固定金額容易計算整體額度,比較容易說服立法院通過追加預算,在實際的處理流程上也比較清楚,不易造成糾紛。所以,目前政策方向會在每戶發放一萬元或是一萬五千元兩案擇一,端視主計處是否籌得出錢來。

為何不直接發現金?

發現金容易直接變成儲蓄,民眾為了未雨綢繆,很有可能根本不拿出來消費。主計處的最新資料顯示,國人的「邊際消費傾向」只剩下零點三六,也就是說,民眾拿到政府多發的一萬元,只會願意消費三千六百元,其他的全部存起來,如此一來,這個政策可能會像「把錢丟進水坑」一樣,毫無效果可言。

所以,政府設計一套只能在一定期間內使用的消費券,民眾如果想要儲蓄,可能只會得到逾期失效的下場。

不過,「魔高一呎,道高一丈」,不論是儲值卡或提貨券,符合資格領取者有可能折價出售換取現金,依舊轉為儲蓄。

儲值卡好?提貨券好?

各有利弊。目前政策未定,仍需討論。

儲值卡的好處是,容易管理、一目瞭然,防偽功能較強;但缺點是成本較高,永豐金昨天跳出來表示願意免費幫政府製卡,響應政府政策,官員低調表示「樂觀其成」。提貨券則相反,成本低廉,但防偽功能欠佳。



◆ 儲值卡 永豐金願負擔成本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2008.11.17

永豐金控昨天表示,永豐金控今天將主動與經建會聯絡,如果行政院決定發行消費儲值卡,永豐金控願意負擔製卡成本。

若以儲值卡每卡五十元成本計算,永豐金控估算,發行五百萬卡,初估需要二點五億元費用。永豐金個金事業群總經理賈堅一昨天說,為回饋社會,永豐願意負擔製卡費用,永豐金已建置完整發行儲值卡平台,希望透過相關技術和平台,協助政府降低龐大建置成本,並加快儲值卡的執行時間。

永豐金控董事長陳沖暢議消費券應採儲值卡概念,他昨天表示,消費儲值卡若想在短期內達到成效,必須立即解決三大問題,包括:如何限定用途及有效期、適用商家範圍、民眾是否能立即上手使用等,金控業因為已發行一般性質的儲值卡,因此可讓政府政策在最短時間內上路。永豐金執行長蔡友才也指出,如果消費儲值卡是以紙券方式推出,除了有防偽、認證、找零問題外,也不符合環保;可重複使用的消費儲值卡,較理想。

蔡友才說,儲值卡持卡不限資格、免申辦手續,且儲值金額透過系統設定,不管是消費類別或是使用有效期限,都能被有效管理。

永豐信用卡總經理李明源說,目前金融業發行的磁條式儲值卡,可以在全台十八萬多家信用卡特約商店直接刷卡使用,民眾和店家都不需重新學習、適應。

※ 他們當然樂意負擔,因為這樣可以幫他們打下「最後一哩」的基礎。



◆ 發消費券 縣市長:短多長空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劉金清/綜合報導】 2008.11.17

行政院計畫發放消費券,刺激消費提振景氣,台南縣長蘇煥智、台南市長許添財都批評是短多長空,短視的作法;部分台南縣市民眾認為,消費券用完就沒了,對整體經濟沒幫助,提高就業機會比較實際。

台南市長許添財表示,這項政策是「短多長空」、「債留子孫」,但中央要發錢給民眾他不能反對,不過發消費券就好像開直升機空中撒錢一樣,撿到錢的人當然會花,但對刺激消費與景氣卻只有短期的幫助。

許添財認為,這項財政政策有爭議,包括公平性、實際效果與後代扛債問題,會引發更多的後遺症。蘇煥智批評發放消費券,是非常短視、效益有限的作法,他說,政府財政拮据,資源已非常有限,卻還浪費在發放消費券實在沒有意義。

許添財認為,如能透過增加就業機會及建設,人民有生產力,比較實際。

蘇煥智認為,中央應把有限資源放在能帶動投資的建設,或能吸引民間投資的商機上。

台南市開餐廳的徐先生則表示,餐廳業在不景氣下首當其衝,甚至有許多倒店,政府想發消費券刺激景氣、消費,當然很好,但他擔心以消費券刷卡的方式,不是消費者想花在哪就用在哪裡,最後就只有少數業者受惠,形成不公。

台南市民黃添富也質疑,政府發大錢但對刺激景氣「真的有用嗎?」財政稅收赤字嚴重,花這筆大錢勢必排擠到其他的正常支出,他很懷疑「台灣已有錢到可以像日本、新加坡等國,發錢給人民嗎?」

台南縣新營市民蕭旭銘表示,發放消費券只能短時間刺激消費,花完了就沒有了,對整體經濟沒有實際幫助。

有人認為發放現金比較實際,但蕭旭銘認為,現金花完了問題還在,沒有工作的還是沒有工作,如何再消費呢?蕭旭銘認為,如何提高就業機會,讓多數國民有工作,有消費能力,才是提振景氣的根本之道。

※ 這種討論有點類「雞生蛋、蛋生雞」。



◆ 周丙強:高收入更會買

【聯合報╱周丙強(航空旅遊業)】 2008.11.17

消費券發放嘉惠全國百分之八十八的家庭,但因排富被排除的百分之十二呢?難道沒想到這些所謂「較高收入家庭」持消費券消費時,可能帶進的消費溢出額會更多,對經濟更有幫助!

許多年收入一百廿萬以上之家庭,承擔著房貸,加上撫養父母子女等,實際所得也剩餘不多。這也就是M型社會中,在中產階級中消失而往低所得流失的族群。

既然要刺激消費,就應讓每個國民都能擴大參與,人人有責!



◆ 趙坤茂:人人都該有獎

【聯合報╱趙坤茂(台大教授)】 2008.11.17

如發放消費券,我建議不要以「戶」為單位,應以「人」為單位。一戶三口之家與八口之家,其消費需求與能力大相逕庭,豈可等量計之,更遑論這樣的措施,對三代同堂家庭並不合理。

況且,當今都會地區家庭的規模,平均而言應小於鄉下地區家庭的規模,以「戶」為單位,將造成社會不公。

※ 沒錯,法定成年以上人人都有獎。



◆ 大家談》陳麗:買十元送十元

【聯合報╱陳麗(家庭主婦)】 2008.11.17

我贊同「抵用券」的概念,但比例應是一比一。

原則上,你消費十元,政府就相對給你十元的「愛台消費抵用券」;也就是可用十元買二十元的消費品。標定上限即可。不必排富,才能形成「全民消費愛台運動」的話題。低收入戶亦可另作設計。

※「抵用券」的構想不錯,但政府補助要有個上限。



◆ 別再搞砸了

【中時小社論】2008-11-17 中國時報

政府準備拿出至少六百億元來發放消費券,擺明要民眾花錢。對講究節儉美德的東方社會而言,這確實是創舉;要不是經濟急速惡化,馬政府大概不會提出如此大膽的政策。

今年以來,各國為了促進消費,多以退稅為主,台灣也有不少人提出退稅建議。但不論政府是否有盈餘可以退稅,更關鍵的是,台灣是高額儲蓄率國家,愈不景氣愈是如此;上個月金融體系定存就多了二千八百億。退稅可能只是讓民眾存款增加,無法達到促進消費的目標。所以,在台灣和日本這樣超愛儲蓄的國家,發放消費券來促進消費,雖然大膽,但不見得不合理。

行政院很可能在下周就提出具體方案,在這之前,相關閣員一定要記得今年五月五百億擴大內需的前車之鑑。

當時,政院倉促提出擴大內需方案,不但未和要負責執行的縣市長做好溝通,也未積極與在野的民進黨討論,讓擴大內需方案停留在傳統的地方建設,朝野間更是為了要退稅還是內需,爭論不休。

馬政府不要忘了,美國小布希政府今年初通過提振景氣方案時,可是和在野的民主黨籍眾院議長裴洛西一起宣布的。

同樣重要的是,政府不是花錢就了事,以台灣金融體系資金氾濫狀況,民眾不肯消費,除了錢包縮水外,對未來景氣不樂觀才是主要原因。行政院如果未配合提出其他的振興景氣方案,民眾還是不敢消費,最後很可能投入六百億,只是曇花一現,短暫地讓數字好看,但是無法發揮更大的效果。如此就可惜了一個有創意的構想。



◆ 消費券,快點做吧!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1.17

經過幾番政策周轉,行政院終於決定發放消費券,以政府直接發錢給民眾的方式,刺激民間消費,為疲弱不振的內需點燃希望之火。三個多月來,我們大聲疾呼以退稅、補助或儲值卡等方式給予家庭挹注,以緩和生活壓力,提振需求,如今政府終有回應,儘管有些慢了,仍值得肯定;但目前具體實施作法尚有斟酌,我們建議政府以從速、從簡、從寬的原則,放手去做,讓消費券的預期效益發揮到最大。

以發放消費券擴大內需是必要的。全球金融海嘯狂襲之後,資產泡沫破滅的信用重整,正進入漫長的修整期;現在全球經濟最急迫的課題,是整個需求的熄火。金融危機對實體面的衝擊在預期之中,但出乎預料的是,網路科技及全球化加速、加大了這個傳導過程,令全球性的經濟緊縮倏忽而至;其不僅傷害個體企業的營運、扭曲產業鏈、重擊就業市場、經濟成長停滯,更帶來通貨緊縮的威脅,使總體經濟面臨需求下跌、價格下跌、獲利下跌,以致投資收縮、就業收縮、民眾所得收縮的惡性循環,反將花費更大的力氣因應,事倍而功半,甚至不可及。因此,不能任令需求不振的情勢惡化。

以成本效益來看,發放消費券也是目前最好用的擴大內需工具。在種種積極財政政策的選項中,提振企業投資及公共投資是最常被運用的,因其不僅有助於增加當年度支出,新增投資還具備在未來景氣復甦時發揮提升效率的功能;但以現況而言,兩者都要做,但也都有緩不濟急的問題,等到投資真正動了,經濟情勢早已惡化,效果就會打折扣。減稅也是選項之一,但因涉及國家整體稅制的變動,不宜躁進,非屬立即可用,效果也有時間遞延性。

相對的,退稅與消費券都是一次性作為,確會升高國家財政壓力,但對制度面的影響小,並因消費券的針對性更高於現金退稅,立即刺激效應也最直接明顯;如果真要振興消費,這應是現下最好選項之一,民眾也非常期待。經濟學家凱因斯曾說,「在長期,我們都死了」,強調短期應變的重要;另一派學者傅利曼則說,「在長期,我們的孩子都要活下去」,主張不能過度短視,毀掉長期。以消費券來說,就是既顧短期,又不會導致長期重傷的選項。

當然,消費券因為不是直接發放現金,須透過商家中轉,故而容易出現弊端;之前政府對公務員提供的旅遊卡補助就曾出現「假消費,真領款」的問題。不過,任何政策都沒有完美無缺的方案,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只要缺失能夠獲得控制,並能對預期效果有一定掌握,那就要勇往直前,不能因此瞻前顧後,反而錯失契機。再者,任何政策也都會出現不同經濟目標間的衝突,就像這次為了預防經濟動能全失,暫時放掉財政考量一樣,有時,就是必須因應當下的危機,做出取捨、列出優先目標。準此,在消費需求急速熄火、短期又看不到回升跡象下,政府發放消費券政策既定,就要從速、從簡、從寬,讓令出即行、效果立現。

基本上,目前消費券存有額度多寡、排富與否、發放單位及發放形式等四大待議問題。在額度上,應先設定總規模,以今年預估民間消費約7.7兆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六成計算,民間消費每增加1%、約770億元,可使經濟成長率上升0.6個百分點,加上產業關聯效果及所創造的就業機會,經濟振興效應更大;但這不是愈多愈好,除了不能完全置財政於不顧,邊際效應也會鈍化。以國家債務餘額占GDP四成計,尚有6,800億元空間,考量隱藏性債務,1,000億元左右的規模應屬可控制,政府可從寬考量。

至於排富、發放單位及形式,可以一起思考。依所得消費傾向(每增加1元所得會增加的消費)而言,愈低所得者,其消費傾向愈高,高所得者不會因為所得增加而同比率增加消費,故而其激勵國內需求之作用即弱。而且,高所得者較傾向於購買高價進口貨,也對激勵國內市場助益較小。但依行政院目前規劃,以年所得120萬元為上限,八成家戶可以涵蓋,其面向已十分廣大,所發揮激勵作用應符預期。目前行政院顧慮發行儲值卡成本偏高,其實若適度變通,就可直接運用現有的健保卡做為發放介面,成本低,又少弊端,快速又簡單。但定此上限後,即不須錙銖計較有多少漏網之魚,反而使執行時間與成本大為提升,只要適度提出警告,要君子自重就可以了。

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做就要快;只要政策的後遺症可以控制,就趕緊做吧。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若要推行消費券政策,政府應該要仔細評估此政策各層面的利弊得失,選擇最有利的方向來實施,消費券的「焦點」應該是「刺激消費」不是「社會福利」政府別想太多,搞出一套超複雜的政策。排富的資格認定本身就會帶來許多問題,不如大家都有獎,而且消費券的使用除了有「時間限制」、「安全防偽」、「強化內需」外,使用的時機都應該更「廣泛、簡單、方便」,大家才會樂於「消費」。

fsj 提到...

金融海嘯波瀾未平 安心就業才能放心消費

* 金融大海嘯 11國受創最慘
* 英美經濟衰到明年 恐掀失業潮
* 日經濟墜入衰退 「恐10年最慘」
* 日本十年前通縮夢魘 又來了
* 聯合國報告 中國社會M型化 威脅經濟發展
* 歐巴馬:全力救經濟 有條件救車商
* 歐盟擬砸400億歐元 救汽車業
* 巨大年終獎金 上看23個月
* 銷售疲軟 手機業面臨大整併
* 蔡明介:景氣very bad
* 台積電人事凍結
* 科技寒冬 科技專家樂觀
* 施振榮:DRAM業 應再造 勿紓困
* 給一個非救不可的理由吧
* 立委要修法 紓困企業 董監酬勞訂上限
* 蔡英文:若亂撥錢給財團 將上街頭
* 「與其找銀行 還不如來找我們」 歐洲大企業搶救供應鏈
* 安心就業 才能放心消費
* 短評─發錢萬歲
* 消費券 傾向不排富
* 刺激消費!發消費券動作要快
* 財部:按報稅資料發放 恐失真
* 邱英智:鈔票加蓋字樣
* 大家談》楊若白:「代幣」效果有限
* 大陸經貿人士來台 配額提高

◆ 金融大海嘯 11國受創最慘

【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2008-11-18 工商時報

根據CNN財經網站的報導指出,因美國房市泡沫而起的次貸與金融風暴,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其中受創最嚴重的有11個國家。這11國有的是新興經濟體,有的則是已開發國家,顯示金融風暴席捲全球,穿透力之強,無一倖免。這11國分別是巴西、中國、德國、冰島、印度、日本、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英國與美國。

其中巴西與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南非主要是由於原油等商品價格在需求銳減下連連大跌而受到重創。他們的貨幣也告重貶,對其經濟造成進一步打擊,例如巴西幣兌美元匯價今年來已下跌35%以上。

中國則是由於對已開發國家出口銳減而受到衝擊。中國經濟成長率目前已降到5年最低,政府已推出一套規模達5860億美元的振興方案,然而效果如何,仍有待時間的證明。

在己開發國家中,德國、英國與日本的情況最慘。德國與日本都已在第三季陷入衰退,而且政府對明年經濟前景也不敢樂觀,德國寄望其6420億美元的金融紓困方案能讓國內的金融體系恢復穩定,而日本則是希望其2750億美元的經濟振興方案能發揮作用。在英國方面,英國政府已警告其經濟目前可能已陷入衰退,英鎊匯價更是連連下跌,目前兌美元匯價已達6年低點。英國政府希望其630億美元的金融紓困方案能有所幫助。

造成此一金融風暴的美國經濟也是元氣大傷,房價自泡沫破滅以來已下跌4成,儘管今年春天已推出一套包括退稅在內的振興方案,達1680億美元,但目前已在考慮要推出第二套振興方案。



◆ 英美經濟衰到明年 恐掀失業潮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十七日電】 2008.11.18

最新調查顯示,美國經濟衰退可能持續至明年,全球經濟也將隨之步入衰退。而英國衰退的情形可能比預期更糟,且持續更久,甚至可能導致300萬人失業,利率也將降到歷史新低。

判定美國景氣循環的民間機構全國企業經濟學家協會(NABE )調查50位經濟學家後預測,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將從2007年的2%減緩至1.4%,明年則會萎縮0.2%。而歐洲、日本、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地,不是已陷入衰退,就是很快會步上美國後塵。

官方數據顯示,美國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率萎縮0.3%,NABE預測,本季會萎縮2.6%,明年第一季則可能萎縮1.3%。

一個月前,NABE預估美國第四季經濟會成長0.1%,明年第一季還會加速到1.3%。至於今年全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則從10月預估的0.7%降到0.2%,明年也從成長2.2%下修到僅剩0.7%。若以兩年的經濟成長速度計算,今、明兩年為1980年代初期來最慢。

NABE的經濟學家也預測,美國聯準會(Fed)不會再降息,不過到明年第四季前,利率都會在目前1%的水準附近盤旋。

該組織預估,美國明年底前失業率恐怕會從目前的6.5%,攀升至7.5%。部分分析師認為會增到8%,如果有一家美國汽車廠倒閉,失業率甚至會飆到10%以上。

此外,英國最大工商團體工業總會(CBI)也大幅下修英國這兩年的經濟成長率。

今年會從9月時預測的成長1.1%,變成僅成長0.8%;明年成長率從先前預估的成長0.3%,下修至萎縮1.7%。CBI表示,修正幅度這麼大是因全球金融情勢急劇惡化。

經濟復甦的速度也很慢,2010年可能僅成長1.2%。

CBI也預估,今年底前英國失業人口恐怕會達200萬人,到2010年左右會增加到288萬人,等於將有九分之一的勞動人口失業,恐創1993年第四季來最多。

為對抗經濟衰退,CBI預期,英國的基準利率到明年會降到至少1.5%,為英國央行自1694年成立來最低。



◆ 日經濟墜入衰退 「恐10年最慘」

【聯合報╱編譯陳澄和、王麗娟/綜合報導】 2008.11.18

日本經濟第三季意外地繼續以0.4%的年率萎縮,正式陷入2001年以來的首次經濟衰退。

全球經濟下滑已嚴重衝擊依賴出口的日本,日本經濟第二季萎縮3.7%,經濟學家原本預測第三季可望成長0.1%。但內閣府17日宣布,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比前一季萎縮0.1%,換算成年率為下滑0.4%,GDP連兩季出現負成長,代表日本這個全球笫二大經濟體正式陷入衰退。

經濟財政大臣與謝野馨承認日本已陷入衰退。他警告,情況恐怕會繼續惡化,因為歐美等主要貿易夥伴,同樣也遭逢數十年僅見的經濟衰退。

日本經濟上次陷入衰退是2001年的事。當年受到科技泡沫破滅衝擊,日本經濟從第二季萎縮到第四季。

由於出口需求虛弱,企業不斷降低投資與裁員因應。此外,美國消費者支出下降,加上日圓升值傷害出口,豐田汽車與佳能公司等多家企業上個月都調降獲利預測。

上周華府的20國集團會議未能端出特定的步驟,例如聯合刺激支出等,眼看短期內國際聯手救經濟無望,市場的目光本周又重新向全球衰退聚焦。上周香港、歐盟、德國宣布步入衰退後,日本是最新宣告正式走入衰退國家,而美國、法國可能步其後塵。

美國上月宣布第三季呈現0.3%的負成長;法國於第二季萎縮0.3%後,幸而第三季出現0.1% 的正成長,躲過GDP連兩季下滑,必須宣告正式邁入衰退的命運,但法國央行預估,法國第四季可能出現0.5%的負成長,導致全年成長僅剩0.9%。

東京摩根大通銀行的經濟學家安達說:「情況只會更壞,全球金融危機冷卻海外的需求,日本可能墜入十年來最嚴重的衰退。」

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佐藤預估,日本明年經濟成長率會萎縮1.1%,利率會降到零。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上周的預測更悲觀,認為日本明年的經濟將衰退0.1%,可能締造1999年以來首見的年度萎縮。

雖然日本政府已擬定以定額補貼為核心的追加救市措施,但包括內閣財經官員在內的不少人仍認為,補貼未必會流向消費,提振經濟基本無望。



◆ 日本十年前通縮夢魘 又來了

【經濟日報╱編譯 廖玉玲/綜合外電】 2008.11.18

日本花了近十年時間,才走出通貨緊縮的困境,但如今經濟險入衰退,能源和商品價格不斷下跌,導致物價只跌不漲,日本的通縮夢魘即將成真。

日本政府17日正式承認經濟陷入衰退,此時若再出現通貨緊縮,勢必讓情況雪上加霜。通縮令人恐懼之處在於很難逆轉,因為通縮會壓縮企業獲利,消費者和企業不敢消費和投資,經濟更不可能成長。

這也顯示日本這幾年來的經濟成長其實並不穩固。消費支出是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但消費需求並不強勁,因此成本雖然不斷上漲,企業卻不敢漲價,獲利也難有突破。

日本物價從今年初開始上揚,但主要是拜油價和商品價格飆漲所賜,而非經濟成長帶動的強勁需求。

如今原油和其他商品價格開始下滑,通膨增長情形自然開始減緩。經濟學家預估,消費者物價接下來幾個月恐怕就不再上漲,甚至到明年夏天就會開始下跌。

最新數據顯示,日本第三季GDP平減指數比去年同期下滑1.6%,代表日本恐會再度面臨通貨緊縮的困境。

此外,日本10月國內企業物價指數比9月下滑1.6%,跌幅為日本央行1960年開始這項調查以來最大。和去年同期相比則增加4.8%,但增幅已連續第二個月縮小,代表通膨的風險降低。

日本央行日前下修核心物價指數的估計值,預估到2010年3月前,扣除生鮮食品但包含能源價格的核心物價指數,會降到零,並表示物價下跌的速度可能會超乎預期。

部分經濟學家擔心,如果市場情況繼續惡化,失業率持續攀高,美國恐怕也會面臨通縮的困境。但大和總研顧問田谷認為,美國不太可能出現日本式通縮。

其中一個理由是:日本企業就算獲利提高,但薪資始終原地不動,因為他們必須壓低成本,以便和中國大陸等對手競爭。

薪水一旦不調漲,消費意願自然不會增加。但歐美各國的薪資持續調高,對通膨的預期也較高,就算經濟衰退兩、三年,情況也不會改變。



◆ 聯合國報告 中國社會M型化 威脅經濟發展

【王銘義/北京報導】 2008-11-18 中國時報

「北京新光天地香奈兒(CHANEL)旗艦店,上個月業績超過一千萬元人民幣。有人挑精品送禮,一出手就是十幾個包包!」正在舉辦周年慶的這家著名精品百貨公司,買氣旺盛,興奮的高階主管完全感覺不到經濟衰退的氣氛。

富者愈富,貧者愈貧,M型社會的基本樣態,在中國社會正呈現極端化的發展趨勢。根據世界銀行今年八月間對「貧窮線」(每日收入為一點二五美元)新定義,中國活在「貧窮線」以下的貧窮人口最少還有四千萬人左右。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指稱,過去卅年,中國人民的生活獲得巨大改善,但同時出現貧富差距等新問題。如果中國不迅速採取措施,將資源和服務轉向貧困地區和弱勢群體,中國經濟發展將受到威脅。

據「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報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表的《中國人類發展報告》認為,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發動的改革開放政策取得「人類發展史上最令人震撼的成就之一」。今年十二月,中國將慶祝實行改革開放卅周年。

聯合國在這份報告中指出,雖然從一九七八年到二○○七年,中國農村貧困率從百分之卅點七降到百分之一點六,但中國的貧富差距、城鄉差距,以及東西部發展落差,愈來愈大。

並非所有中國人都從經濟改革過程同時獲益。在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就業和基本社會保障等領域,農村地區遠遠落後於城市,不同社會群體間也存在巨大的貧富差距。

聯合國的報告舉例說,在富裕的城市上海,學校兒童獲得的教育經費較一些農村學童高出十倍。中國如計畫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方面減小城鄉差距,必須有些根本改變。

聯合國的研究報告並指出,中國現行制度中的一個大問題是戶籍制,公共福利又依附於戶籍,這對於成千上萬前往各大城市謀職,卻無法擁有城市戶口的農村人口帶來極大困難。

這份報告並說,中國改革開放卅年來所取得的經濟成就,現在已有足夠資金來解決報告中所提出的各項問題,如果中國不採取一些資源有效分配的措施,中國經濟發展將受到威脅。



◆ 歐巴馬:全力救經濟 有條件救車商

【聯合報╱編譯蔡繼光/報導】 2008.11.18

歐巴馬16日接受選後首次電視訪問,強調政府會竭盡所能救經濟,當務之急是避免美國經濟進一步衰退,所以未來數年聯邦赤字若持續惡化,民眾毋需過度憂慮。他主張,政府需要對汽車工業有條件紓困。

歐巴馬告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鐘」,政府若不推出7,000億美元銀行紓困方案,經濟勢必更惡化。他說,金融業管理機制的重建,是他就任後的優先立法工作,這麼做,不是要「摧殘美國資本主義特有的企業家冒險精神」,而是要「恢復一種不偏不倚的均衡感覺」。

他還說,「我們不應憂慮明年或後年的赤字…最重要的是,我們要避免經濟衰退加深。」歐巴馬說,選後這段時間,他全部心思都放在如何穩定經濟、恢復消費者信心、創造就業機會,及讓健保和能源政策法案在國會順利過關上面。

他說:「我身為總統的責任,就是要確保,金融市場、消費市場及各行各業的信心能夠恢復。」

他說,人民正在受苦,政府對房屋遭銀行法拍沒收的屋主,援助仍嫌不足。「我們必須建立銀行和貸款戶的談判機制,讓繳不出貸款的屋主仍可住在自己的房子內。」他強調,如果他就職前,政府仍無幫助屋主的明確政策,他一上任必定馬上辦理。

歐巴馬特別談到汽車的困境,他說:「在當前環境中,讓汽車工業全盤崩潰會造成慘劇,不僅個別家庭受影響,整個經濟都會受到嚴重衝擊。」他表示,政府的紓困可採「過渡性融資」方式。

歐巴馬指出,在正常情況下,也許應該讓通用汽車公司宣布破產、重組,成為能夠生存的企業;但如果現在採取這種激烈手段,由於水龍頭已經完全關閉,通用可能無法再站起來。

但對汽車業者的紓困並非空白支票,政府在提供協助時,應設下條件,要求汽車業的管理方、勞方、和貸款方集思廣益,提出讓美國汽車業能夠永續生存的計畫。

除經濟外,歐巴馬的話題還包括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能源問題;他談到要重塑美國的世界道德形象,關閉關達納摩監獄、執行自伊拉克撤軍的計畫。他也表示會盡快安排國家安全團隊,因為過渡時期是最容易遭到恐怖攻擊的時刻。最重要的是鏟除凱達恐怖組織,捉拿或殺死首腦賓拉丹。



◆ 歐盟擬砸400億歐元 救汽車業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十七日電】 2008.11.18

隸屬於歐洲聯盟(EU)的歐洲投資銀行(EIB)表示,將擴大放款給面臨景氣寒冬的歐洲汽車業者,據倫敦金融時報,這項貸款方案的總值最高可能達到400億歐元。德國、英國和法國政府則各自苦思對策,以解決國內汽車廠遭遇的困境。

在美國對汽車業提供250億美元的貸款保證後,歐盟可能也研議類似的紓困方案,以支持歐洲車廠。歐洲汽車業的高階主管相信,EIB最快可望在下周公布貸款案的細節。EIB發言人17日表示,EIB預定在12月初歐盟財長會議舉行時,提出這項計畫。他說:「EIB將提議增加放款20%到30%,相當於100億到150億歐元。」

這筆信用貸款將被限制用來生產低廢氣排放的汽車。但歐盟會員國對金援汽車產業的態度並不一致,境內沒有車廠的國家尤其憂慮可能的副作用。

汽車業還呼籲歐盟採取短期策略,以提振日漸萎縮的銷售,例如提供誘因,鼓勵駕駛人以舊車換新車。西歐上個月的汽車銷售重挫15.5%。

德國本周將研議是否對德國車廠歐寶(Opel)提供政府保證。歐寶僱用2.6萬名員工,幾占母公司通用汽車(GM)在全歐5.56 萬名員工的半數,間接影響的工作機會更多,讓德國政治人物不敢輕忽。總理梅克爾17日將與歐寶及通用的高階主管會面,試圖避免歐寶受通用財務惡化拖累。

德國上周宣布,未來六個月內買新車,將暫停徵收各項稅賦;如果買低廢氣排放的汽車,期限最長可至兩年。稅務減免是德國120億歐元景氣刺激方案的一部分。汽車業是唯一被點名需要紓困的產業。但德國援助車廠的決定遭到質疑,擔任政府經濟政策顧問的學者批評此舉是「產業政策,而非經濟政策」。

在歐洲第二大車市的英國,汽車業者敦促政府取消年初宣布提高車輛執照費的決定。

法國總統沙克吉說,他會動用4億歐元公帑,以研發低廢氣排放車輛。但這究竟是新支出或是已批准的基金,目前並不明朗。



◆ 巨大年終獎金 上看23個月

【經濟日報╱記者陳信榮、宋健生/台中報導】 2008.11.18

全球樂活健康風吹,自行車業業績衝高,全球自行車龍頭巨大機械前三季獲利超越去年全年總和,讓這家靠著賣鐵馬的公司,今年年終獎金上看23個月,創歷年來新高,並稱冠業界。

對當前全球發生金融風暴、經濟陷入困境,巨大機械董事長劉金標說:「自行車業還是會持續成長,絕不會出現蛋塔效應。」

劉金標認為,國內即將興起的換車潮,將是支撐自行車業繼續前進的動力。他說,近二年興起的小折(折疊車)風,造就一批自行車運動族群,預期這群人將發現小折不敷需求,很快會有一股「升級潮」,換購功能更好、騎乘更舒適的自行車。

拜全球自行車熱潮所賜,生產捷安特(Giant)品牌自行車聞名全球的巨大機械,業績大幅提升,去年集團合併營收首度突破330億元,今年業績更三級跳,光前三季營收就逼近去年全年水準,前三季稅後純益近20億元,更超越去年全年獲利總和。

法人看好巨大今年合併營收有挑戰400億元的實力,每股稅後純益高達8.31元,讓巨大今年年終獎金可能創下高達23個月的新高水水準;巨大員工做一年、領三年薪水,羨煞不少上班族。

巨大發言人許立忠則說,巨大除固定一個月的年終獎金外,另以當年稅後純益的4%作為員工紅利,但並非齊頭式的發放,是按考績、工作績效與職級而異。今年年終獎金是否發放23個月,他說,今年都還沒過完、財報還沒出爐,要怎麼計算獎金額度。

面對全球金融海嘯,劉金標說,巨大以平常心看待這次的金融海嘯,明年相關投資案仍持續推動,包括台灣廠、碳纖廠、大陸天津廠的生產線擴充,以及台灣與日本等地的銷售公司的生產線擴充。劉金標說,金融海嘯造成民眾口袋縮水、消費力降低,可能影響購買自行車的能力,但反過來看,民眾會有更多時間騎自行車,成為銷售成長的誘因,這也是巨大持續擴充的主要考量。巨大預估明年資本支出約8億元,與過去二年相當。至於大陸市場布局,巨大新近完工的天津廠,第一條年產能35萬輛自行車的生產線已經投產。

※ 此一時,彼一時。



◆ 銷售疲軟 手機業面臨大整併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道瓊社紐約十七日電】 2008.11.18

華爾街日報17日報導,手機業可能出現十年來最大規模的整併潮,因全球經濟疲軟已衝擊到手機及其元件銷售。

手機巨擘諾基亞公司(Nokia)是景氣降溫的指標。該公司上周警告,耶誕假期需求疲弱,消費者刪減支出也將使明年全球手機市場萎縮。諾基亞手機銷售量占全球四分之一。

無線通訊業近來壞消息不斷。高通公司(Qualcomm)預測其手機晶片銷售量將大幅萎縮,英國電信業者伏得風集團(Vodafone )也警告,該公司全年營收將不如預估。

分析師表示,手機製造商是不景氣的領先指標,因為消費者在經濟惡化時,會延緩汰換手機,而換機佔整體銷售的75%。今年上半年手機銷售成長15%,現在需求已下滑。市場研究業者策略分析公司(SA)說,明年手機出貨量預計會減少1%;華爾街分析師預測降幅可能高達9%。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莫德夫表示:「這次不景氣預告產業整併,特別是從財務欠佳的公司開始,體質差的壓力更大。」

經濟衰退對業者影響不一。分析師認為,有觸控螢幕和新式上網功能的高科技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熬過不景氣的機會最大。但靠內建相機等中階手機獲利的製造商,較難吸引消費者換機。

在整併潮中較具優勢的,包括黑莓機製造商RIM公司、iPhone大賣的蘋果公司,及生產G1手機的宏達電。摩托羅拉和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處境則較艱困。

諾基亞因產品多元化,也處於相對穩健的地位。該公司營益率達20%,比緊追在後的第二名對手多出一倍,且全球市占率預估第四季將上揚至38%。

全球皇冠資本公司(GCC)分析師庫廷南表示,手機銷售疲軟有助於諾基亞擊敗對手。他說:「諾基亞需要這種森林大火以去除競爭威脅。」在網路泡沫期,有六家手機製造商退出市場。



◆ 蔡明介:景氣very bad

【經濟日報╱記者陳碧珠、邱思婕/台北報導】 2008.11.18

英特爾短短不到一個月大降本季營收,下修幅度超過10個百分點,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也感驚訝,他昨(17)日對此搖著頭說「景氣真的very bad」,並強調,聯發科例行績效考核將更機動,增加考核頻率,藉此過濾不必要的人力,這是繼奇景光電裁員百餘人之後,又一家重量級IC設計廠商,針對降低人力成本有具體措施。

至於IC設計最重要的資產是人,沒有廠房這麼大的負擔,但蔡明介昨日下午出席行政院第28次科技顧問會議時表示,英特爾跟聯發科差不多都是10月底宣布第四季營運目標,卻沒想到這麼快就下修營運,英特爾這麼重要的半導體大廠,也是聯發科營運評估的參考來源,該公司驟降第四季營收,顯示景氣「真的very Bad」。

聯發科上季法說,估計第四季營收將較上季下滑9%到16%,蔡明介說,聯發科該做的產品還是要作,該投入的研發還是要放,但公司會緊盯英特爾這個訊息,他指出,聯發科過去採例行性、以績效考核人力的做法,未來考核的頻率將會增加,但他沒有提到增加頻率的調整細節。

業界認為,IC設計最大資產與成本就是人,大部分又是有附加價值的研發人力,公司若要透過裁員因應成本下降,廠商有時會裁錯人,聯發科啟動不景氣防護措施,透過績效考核人力的次數增加,等於在人力篩檢更嚴格把關,也是怕在不景氣用錯人,徒勞浪費成本的做法。

至於凌陽表示,公司只有開過幾次策略會議,討論不景氣下的幾個應對措施,但都沒付諸行動;矽統則是降低營業支出,透過辦公室空間的極盡利用,冷氣、空調的節省來降低費用支出,目前看來只有聯發科在人力成本較有具體因應措施。



◆ 台積電人事凍結

【經濟日報╱記者陳碧珠、李珣瑛/台北、新竹報導】 2008.11.18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執行長蔡力行上周五才在供應商論壇透露:「公司目前已不排除任何節省成本的措施。」台積電昨(17)日立即回應,公司已確定「人事凍結、但特殊需要職缺仍有彈性」,以因應這一波不景氣。同時,業內人士透露,由於產能利用率降低,台積電將許多生產線的工程師,轉移至研發部門,人數高達1,000人。

台積電是最晚實施節約人力的晶圓廠商,業界解讀,連「半導體一哥」都難抵擋壞時機,停止對外招募人才,看得出廠商嚴陣以待。台積電擁有海內外2萬名員工,但金融風暴吹襲,外資預估,台積電第四季產能利用率大幅從上季95%跌破至七成以下,在訂單大幅落後產能的情況下,現有生產線上的員工,勢必要做大幅度的調整,轉移至研發部門就是一例。

相對於聯電鼓勵優退、新加坡特許實施5至20%的減薪、上海宏力第四季據傳已裁員200多人,業界認為,台積電這次人事凍結對員工影響的程度最輕微,但對業界的影響很大。

業界擔心,台積電人事凍結效應恐波及竹科其他廠商跟進,整個科技人力市場在這波不景氣,將出現嚴重的供過於求。業界近期傳出台積電將關廠,但業內人士指出,晶圓代工屬於邏輯訂單,除了有技術門檻外,更是接單後才生產,目前只是產能利用率偏低,沒有關廠這回事。

台積電雖不會關廠,但接下來人力資源不排除調整,調整方式與業界做法無異,例如鼓勵同仁善用休假,這些細部做法,都以成本考量為大方向。



◆ 科技寒冬 科技專家樂觀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2008.11.17

全球經濟出現空前困境,不少國家瀕臨破產邊緣,就連科技龍頭的美國矽谷也紛紛裁員,台灣科技界領導人普遍認為,這波經濟景氣雖來勢洶洶,但危機即轉機,如果能以電子產業為基礎,順勢將台灣產業帶往生物科技、新能源、通訊產業及高階醫療產業等新興領域,台灣將可再創另一高峰,成就另一個「台灣奇蹟」。

第28次行政院科技顧問會議今起在台北舉行五天,全球經濟景氣議題也成討論重點之一。行政院首席科技顧問、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強調,美國目前面臨的經濟困境,雖波及全球,卻也為其他有眼光的國家提供一個絕佳的竄起機會,因為美國目前的問題,將來也可能在其他國家出現,現在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發,並制定出合適的政策,將來就可避免重蹈覆轍,增加成功機會。



◆ 施振榮:DRAM業 應再造 勿紓困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2008.11.18

國內DRAM產業面臨空前危機,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昨(17)日表示:「不賺錢的生意為什麼要做下去。」他認為,DRAM產業占用國內許多資源、人力和金錢,是應該「再造」的時候了,建議政府應協助產業轉型、反對紓困。

施振榮昨天參加「民間ADOC 2.0計畫記者會」活動,推動縮小數位落差。面對記者問到國內DRAM產業面臨危機,政府該不該紓困?他認為,台灣DRAM業不是救完就「ok」了,政府應該要協助轉型,而不是單純紓困,否則這次救完下次還是要再救。

施振榮創辦的宏碁集團早期曾與德州儀器(TI)合作成立德碁,是國內最早的DRAM廠之一;宏碁後來自1999年起逐漸淡出德碁經營,由台積電接手,施振榮成為少數能從DRAM業「全身而退」、甚至賺錢的代表,其昨天對國內DRAM業的看法備受矚目。

施振榮分析,台灣面板廠技術和韓系廠同步,沒有太大差異,最近的問題主要出在經濟衰退造成市場需求驟減與韓元貶值形成的競爭力差異,問題比較小。

但國內DRAM業有結構性問題,因為台灣DRAM廠沒能掌握關鍵技術,與三星(Samsung)等韓系廠間存在技術落差;而且產業長期供需失衡,「任何的經濟只要供過於求就是災難」,他早在十年前就看到這個發展障礙,因此毅然決然退出DRAM市場。

經過這麼多年,DRAM產業起起伏伏,但整個總帳算起來,是虧錢的。他反問,如果不賺錢的生意為什麼要做下去?國內DRAM業是到該「再造」的時候了。



◆ 給一個非救不可的理由吧

【呂紹煒/特稿】2008-11-18 中國時報

政府一定要給一個非救DRAM不可的理由,否則,就放手,讓債權銀行團與業界處理吧。

DRAM廠商有不能倒的理由嗎?如果經營困難、虧損累累、前景看淡,政府直接挹注資金,只是拿納稅人的錢去填黑洞,幫大股東與投資人解套。投資後讓原經營者繼續經營,是拿納稅人的錢給經營失敗者玩!如果政府接管,試問:政府的經營能力會比經營此產業十多年的業者強嗎?顯然不可能。政府注資介入,能起死回生嗎?大概沒有辦法。

DRAM廠商如果倒閉,對台灣經濟會有非常負面的影響嗎?當然會有。但業者自稱在科技產業鏈中的關鍵地位,卻是誇大了其影響。過去數十年,號稱經濟景氣火車頭產業的房地產經過幾次空頭,倒了不少廠商,台灣經濟垮了嗎?最後產業還是會重整再出現。

如果說DRAM倒閉,牽涉到的四千億銀行債權會引發連鎖效應,那房地產數兆的貸款,影響不是更可怕?更何況,既然有債權銀行在,就輪不到政府出面直接挹注資金。債權銀行應先出面尋求解決方案,政府想自己直接跳到第一線,不是亂了方寸,就是過度膨脹自己的能力。

政府要如何直接挹注資金?一股多少錢?為什麼救這家不救那家?這之間,存在非常多的灰色地帶。決定的標準何在?過去國民黨時代靠黨政關係決定,民進黨時代,靠直接送錢、「海角七億」解決,弊病盡在其中。

今天要救DRAM廠,明天要撐面板廠,賺錢時自己賺,企業是我的;賠錢時政府撐,企業是社會的。這波大衰退,難不成政府要把所有賠錢企業都國營化?如果是這樣,台灣的企業、產業及經濟,永遠找不到出路。



◆ 立委要修法 紓困企業 董監酬勞訂上限

【薛孟杰/台北報導】2008-11-18 工商時報

因應產業界積極爭取政府紓困,立委提案修改公司法,明訂接受政府專案紓困的企業,其公司經理人與董監事報酬應訂法定上限,政府亦應取得該企業發行的新股股權,讓紓困企業重生後的利益能夠全民共享。

基於選民服務,立委收到企業界請求代向政府陳情紓困,都會盡快將陳情轉給政院,但亦要求政府紓困經費要花在刀口上,不要變成無底洞。

國民黨立委黃義交強調,全球金融風暴衝擊大,政府大力紓困勢所難免,但政府對企業紓困的子彈是由納稅人提供,紓困之餘亦應確保納稅人權益,應比照美國政府對企業紓困,「限制CEO薪資」及「取得紓困對價」兩項規定,確保納稅人權益,他因此提案修訂公司法,增訂相關內容。

他在公司法第29條及第196條條文修正案中增訂,凡經政府紓困的企業,中央主管機關得限制經理人及董監事酬勞,或進行其它必要的處置或限制,至於具體規定,由主管機關訂定。

此外,公司法第156條修正案增訂,企業若參與政府專案核准的紓困案,得發行新股轉讓給政府,作為接受政府財務協助的對價。公司若因紓困發行新股,發行程序與轉讓行為不受公司法原先有關發行新股規定的限制。該項修正草案,可望在立院本會期進行審查。

立委徐中雄亦指出,據他瞭解,爭取政府紓困對象,已非傳統的中小企業,也有一些大企業列名其中,也不再僅止於傳統產業,已形成集體性問題。因此,政府紓困每個環節都應小心,尤其應避免銀行陽奉陰違,仍繼續以「抽銀根、拒絕展延、推翻原有融資額度」等手法干擾企業,造成連鎖反應。



◆ 蔡英文:若亂撥錢給財團 將上街頭

【林諭林/台北報導】2008-11-18 中國時報

全球金融風暴襲擊,行政院擬投入六千億元對中大型企業專案融資,並動用一千億元國發基金執行企業改造計畫,但公平性和適切性引發綠營質疑。

據轉述,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在內部會議表示,政府輕易將錢撥給財團,令人疑懼不滿,若真如此,民進黨將再領群眾上街頭抗議。

據轉述,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鄭文燦會中提及,一九九○年代末期,國民黨政府大力替東帝士集團、國產汽車集團等特定企業紓困,但這些企業後來卻成為呆帳大戶,質疑政府這次紓困,會不會又把風險轉嫁給銀行?

與會者轉述,蔡英文會中要求政府應說明紓困「錢從哪裡來?」並建立監督機制。

民進黨昨召開重大議題協調會報,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和民進黨政策會會中分析近來政府重大財經政策,質疑若政府紓困對象不當,未來可能拖垮金融,形成嚴重呆帳。

與會者表示,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認為,過去即使是前總統李登輝執政時期的企業紓困,財政部仍然透過銀行公會作為授信平台,但是現在國民黨直接用國發基金紓困,手段太不正義。

柯建銘並引用元大金控董事長顏慶章的看法,認為行政院宣示「政府救銀行、銀行救企業,企業救員工」的邏輯錯得離譜。台灣的銀行沒有立即倒閉風險,卻要銀行違背市場機制去救問題企業,本末倒置。

據轉述,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在內部會議,對政府輕易將錢撥給財團深表不滿,主動表示若真如此,將再領群眾上街頭抗議。



◆ 「與其找銀行 還不如來找我們」 歐洲大企業搶救供應鏈

【劉純佑/綜合外電報導】2008-11-18 工商時報

為搶救遭逢信貸危機重創的供應商,部份歐洲大公司決定與其等待情勢好轉或是政府紓困,不如自行救濟,而採取提供現金挹注供應商的非常手段。專家表示歐洲大型企業此舉是為維持其供應鏈的穩定。

汽車集團戴姆勒(Daimler)、航空大廠EADS以及國防大廠Safran都憂心自身健全的財務恐將受到供應商倒閉的拖累,正積極思考利用本身的流動資產支援這些較小的廠商。

英國國防公司VT集團的執行長萊斯特表示,他已經向主要的100家供應商表示,可向其請求財務援助。他說:「如果你面臨財務危機,不要遲疑,馬上來找我談。與其找銀行還不如來找我們,因為銀行現在不太管事,不過我們可以幫忙。」

世界上最大的二家豪華汽車製造商,戴姆勒和BMW,也暗示他們可買下營運困難的供應商。戴姆勒的執行長柴斯契說,他已經提供現金給部份的供應商,並強調如果銀行繼續緊縮貸款,「將使得這個產業中的30萬個工作岌岌可危」。

當供應鏈中的小型和中型供應商發現資金成本越來越高,甚至資金短缺時,許多上游的大型製造所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近幾周內就有數家小型供應商宣告倒閉,其中包含了一家VT集團的供應商。

前所未有的危機感使得財務健全的製造大廠傾力維持供應鏈的完整。

法國的國防和航空公司Safran即建立了一個「危機室」,專門監控任何營運困難的供應商。該公司的採購總監表示,在「特殊的情況下」Safran可以幫忙增加供應商的資本,或是幫其聯繫法國及歐洲的相關政府機構申請較便宜的貸款。在「極端的個案中」亦不排除讓供應商更改交貨期限,好讓供應商能較往年更早拿到貨款。

歐洲最大的汽車商福斯也在採購部門設了一個性質相似的專門小組。EADS上月也對主要的供應商拉泰科雷(Latecoere)伸出援手,助其度過財務難關。



◆ 安心就業 才能放心消費

【劉景秋】2008-11-18 中國時報

處於國際全面性經濟大蕭條的驚濤駭浪中,台灣的現階段經濟發展,如同其他以出口貿易為主的國家一般,正遭受到無法避免的重大負面衝激。雖然民眾無不寄望政府能提出有效的方案,積極提振經濟發展,並進而改善過去八年因政治因素所造成的生活品質的衰退。但多年之疾,豈能一針見效?眾多經濟學家預估美國需二至三年方得以恢復過來。以台灣對出口貿易依賴之深,內需市場過小,更需全國同心、憚精竭慮,以期度過難關。

報載馬英九政府鼓勵消費並有意發放消費券。筆者以為此非上策,應再思考。讓我們就以今年美國退稅刺激消費的政策為例來說明。今年美國以一千五百億預算對中、低收入家庭退稅七百到一千四百美元不等,希望能促進民眾消費。其結果卻是房地產市場衰退直接造成金融市場崩潰。兩者雖無絕對關係,但卻足以說明一千五百億美元對消費市場無法產生預期的作用。其道理很簡單,因為就業市場無法配合消費市場。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就業市場與消費市場是相輔相成的兩股力量。消費市場蓬勃提昇就業市場,就業市場振興促進消費市場。當消費市場不振,公司便要裁員減低成本;當人們沒工作,便會縮減開銷。一千四百美元對沒工作的人言,尚不足以付每月的房租或貸款;對尚有工作的人來說,一千四百美元要留著應付不時之需。真正放心去消費的民眾,一千四百美元是用在食品、汽油等基本民生上。這些消費對經濟再生能量沒甚麼直接作用。

經濟學教科書理論中的兩大方向:中央銀行降息與擴大內需。在此時的美國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因為太多人沒工作,而且有更多的人擔心失去工作。最好的方針是擴大就業市場,讓有工作的中產階級放心去消費。而怎樣才能擴大就業市場?那就是要促進新興產業,開創新興消費市場。回想一九九六年美國柯林頓總統簽署電信開放法案與國家資訊方案,造成資訊與電信業的突飛猛進,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台灣,以半導體業和電信業的的開發前例,提倡一項新興產業大約要耗費一千到一千五百億台幣,這大約是台灣財經官員的消費券預算。這可以開發出一項足以提供數萬人就業的新興產業。該就業市場可以同時提供高薪科技人才、中、低薪資人力就業。這些人有了工作,生活便可以安定,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政府也可以用稅收來救濟貧困的民眾。

至於以台灣現階段的需求,有那些產業具有經濟再生能量?

筆者認為生化業,特別是製藥與幹細胞諸類的研發。老人化的社會,醫藥費用將日益提高。台灣每年依賴進口藥物,如果台灣可以IC代工,藥物代工為何不行?藥物代工不但可爭取外匯,也可降低本土藥物市場價格。其他生化業像是幹細胞更可培植國力。

軟體開發又是另一種代工的方向。因為台灣IC代工的產業發達,許多優秀的資訊科技人才多偏向IC產業。其實台灣不僅可以在中文應用軟體有所發揮,如果能貫注資源在軟體產業以吸引資訊科技人才的投入,台灣也可以在英文應用軟體開發上大放異彩。

能源產業也是當紅產業。太陽能、海洋發電、LED、電池等都是趁勢待發。台灣若能全力投入,也為時不晚。此外,擴大公共工程可能是短期見效的方案。公共工程是基礎建設,未必有經濟再生能量。但好的基礎建設可以減少災害損失,相對讓政府有餘力照顧人民生活。危橋重建、水利工程整體規畫等(不是把錢撥到地方以工代賑)都是可行的作法。

上述方案都不是短期便見成效,若能多案並行,長、短期目標兼行,即使舉債亦有回饋之日。上述看法是個人十多年來資本主義社會中從事科技管理的一些見解,希望拋磚引玉,也期盼政府在眾多責難中,聽取建設性方案,帶領全國走向經濟復甦的正途。(作者為美國紐澤西肯恩大學電腦系助理教授)



◆ 短評─發錢萬歲

【中時小社論】 2008-11-18 中國時報

給錢這碼子事,大概沒有人會拒絕;而且只怕給得少,不怕給得多;只怕給別人,不怕給自己。

為救經濟,政府正研議籌五百億台幣發放消費券,初步規畫年薪一百廿萬元以下才可受惠。老百姓習慣被政府討錢,如今還沒過年,政府就紅包大放送,還真是新鮮。

有些人主張要設排富條款,因為有錢人不需要區區小錢,何況這筆費用終究是納稅人買單,結果豈不變成劫貧濟富?有些人卻認為發給窮人才沒效果,因為他們會攢起來捨不得用,消費還是救不起來。

其實,消費券的宗旨並不是社會福利,至少不是傳統觀念上的濟貧施粥。由於全球金融海嘯災情太過慘重,而且眼看著明年恐怕會繼續蕭條,失業率只會往上不會走下,專家擔心大家不敢花錢,消費市場不振,東西沒人買,整個產業鏈會從上到下一個個掛掉,陷入掙脫不了的惡性循環,因此主張把重點擺在刺激消費上。

美國早已實施過一波退稅,南韓、新加坡、香港和日本等國也先後發放消費券。

深信傳統自由經濟觀念的人也許不以為然,認為是拚一時帳面卻債留子孫,但坦白說,現在經濟危機之嚴峻,可能超過大多數人有生之年的記憶。在平常時候,維護健康確實應該循飲食節制、多運動、作息正常等正途,但現在是在做CPR搶救的時候,這口氣續不過來,往後也沒什麼戲唱了。因此,發放消費券的基本決策方向是對的,只是,民眾還需要對政府及未來更多一點信心,這,現在好像還看不到解答。

※ 其實政府可以透過稅收,把一部份發出去的錢收回來,發消費券主要目的還是創造資金流動。



◆ 消費券 傾向不排富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李明賢、何明國/台北報導】 2008.11.18

消費券怎麼發?怎麼用?經建會昨天接獲數不清的民眾電話建議,行政院重新思考消費券簡易的「不排富」原則,加強刺激消費效果。經建會主委陳添枝今天向行政院長劉兆玄簡報消費券規劃方案,將提出「排富」與「不排富」兩方案,由劉兆玄定奪,希望趕在農曆年前發放。

經建會原本規畫對年所得一百二十萬以下的家戶,每戶發放一萬或一萬五千元的消費券,因為有「排富」設計,具社會福利性質,經建會規畫由內政部社會司執行。

但外界質疑排富的聲音不斷,加上內政部執行「近貧方案」的痛苦經驗,談「排富」色變,認為排富發放消費券,會重蹈近貧方案覆轍,既難篩選又會引發爭議,弊多於利,不如不排富,一律發放,簡單可行。

據透露,劉揆今天聽取經建會提出的排富及不排富兩版本報告後,有可能選擇簡易可行的不排富版本,或是將兩個版本提到本周四院會討論。

此外,為有效降低成本,有關消費券的形式,經建會傾向「發券不發卡」,每張面額一百元、使用期限為半年,不找零。適用範圍目前有兩種主張,其一是擴大到所有商家,不限開立統一發票者,商家事後「憑券請款」。另一主張是,消費券只能用於開發票的商家,排除沒有發票的傳統市場或一般小店,以證明有實際消費行為。

至於消費券發放是以「戶」或「人」為單位,行政院陷入兩難,經建會傾向以「戶」為單位,每戶發一萬元。內政部則認為,以每個成人發多少、未成人發多少來計算,較公平簡單。不然一戶十口之家,和一戶兩口之家,發同樣金額,豈不鼓勵分戶,非常不合理。

至於財源問題,相關官員表示,「若不排富,就不要去考慮錢的問題了」,所需經費一定更龐大,應該會以特別預算提出,以特別條例排除公債法限制。

據轉述,府院黨五人小組昨中午會商時,一致支持消費券的構想,希望「愈快實施愈好」,但並未觸及實施細節,一切交由政院規畫。

據指出,馬總統上周六約見劉揆與財經部會首長,就消費券交換意見,府方認為消費券,「方向與原則都是正確的」,副總統蕭萬長更是力挺。



◆ 刺激消費!發消費券動作要快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08.11.17

財部將訂消費券「特別條例」

行政院正規劃發放消費券,財政部長次長曾銘宗上午首度表示,將針對消費券訂定「特別條例」送立法院審議,視額度大小決定,由於歲計賸餘、第二預備金都不夠,因此將發行公債籌措財源。此案本周就會定案,會「非常快」送立法院審查。

曾銘宗說,一旦消費券訂定「特別條例」,就可排除原本預算法第23條例「舉債收入不得為經常性支出」、公債法第4條的舉債上限等限制,透過發行公債解決財源問題。

曾銘宗強調,經建會規劃方向是希望朝「排富」,主要是希望有限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至於有立委建議搭配自付額、消費可以扣稅等,曾銘宗表示是很好的建議,會帶回去研究。

行政院規劃發放消費券,上午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引發熱談討論,多數立委都主張消費券是為了刺激消費,不是社會福利,不應排富。

立委:假富、真富很難認定

立委林德福、潘維剛、賴士葆等人都支持發放消費券,但反對「排富」。立委表示,發放消費券不屬社會福利,而是為了刺激消費,不應排富,因為很難認定是「假富」、「真富」,例如路邊攤雖然不必繳稅,但是可能收入很多,中產階級卻是一毛都跑不掉,結果發消費券卻是眾人皆有,中產階級獨無?

防偽!別搞得偽券滿天飛

賴士葆建議,如果要鼓勵消費,應該可以列舉扣除額抵稅,如此多一個誘因。曾銘宗表示,此一意見涉及所得稅規定,會帶回去研究。

立委盧秀燕則問,總統說「速度要快,力道要大」,何時可以發放?農曆年前,新年間有可能?她說,鈔票很多防偽,但都可能被偽造,消費券如何防範?如果到時政府花600億元,市場上變成1200億元,偽券滿天飛,非常不得了。

【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為了刺激消費,政府研擬發放消費券,財源預算規模至少500億元,行政院預計將於本周四拍板定案,最快於明年第一季實施。財政部官員指出,發放消費券是希望可以刺激民間消費,不應該設計排富條款,而且消費限制應愈少愈好,才能達到刺激民間消費的真正效果。

官員:刺激消費 不應排富

根據經建會規劃,消費券設定排富條款,僅發放給每戶年所得120萬元以下的家庭,預估將有500萬個家庭受惠。財政部官員私下透露,消費券的發放應不要設置排富條款,而且不應限定採購地點或產業等,只要是合法的商家都能使用,認為消費限制愈少,才可達到刺激消費的效果。

此外,對於到底是「發卡」或「發券」,財政部官員指出,發卡成本較高,所以傾向發券,但永豐金已主動表態,願意吸收所有發卡成本,是否改為發卡,目前相關部會仍在研議中,尚未定案。



◆ 財部:按報稅資料發放 恐失真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2008.11.18

行政院周四(20日)將審查 「消費券特別條例草案」,財政部指出,依照公債法第3條規定,只要是用於公共支出者,即可以舉債支應。民進黨執政時期曾分別為治水、SARS防治等編列特別預算,也是採取舉債方式籌措;政府擬發放消費券,政策一經確定,「財源就不是問題」。

至於消費券不論金額多寡,財政部賦稅署表示,有資格領取消費券者,均屬政府的贈與,消費券的所得免課徵個人綜合所得稅。

消費券是否排富引發熱烈討論,若以年收入120萬元以下家庭為發放對象,財政部表示,財稅資料中心個人所得稅申報資料庫,總計只有520萬個家庭,免報稅者並不在內,所得資料也沒有包括資本利得、軍教人員薪資等免稅所得,以所得稅報稅資料做為發放基礎,恐會失真。另外立委建議券應再提供消費支出減稅的機制,財政部認為,因涉及查核,將增加徵納成本。

財政部指出,財資中心擁有個人所得課稅檔,是以「申報戶」為單位,但是,所得稅申報戶與內政部戶籍資料並不一致。舉例來說,同一戶籍的未婚成年子女,若已就業有所得,依法不能與納稅人同一戶申報所得稅,稅法上分屬兩戶,但戶口卻只有一戶時,其年所得資料究竟該合併或分開計算,財政部並不清楚。

※ 不如以法定成年人(如果要強調『消費』的話,以『有申報所得者』)為發放標準,人人都有獎,每人一固定基數,例如五千,如有扶養親屬,則每多一人增加一定比例的基數,例如:多一人多三千,這樣簡單明瞭。



◆ 邱英智:鈔票加蓋字樣

【聯合報╱邱英智(社會工作者)】 2008.11.18

消費券發放形式,直接發錢擔心民眾存起來不用,印製提貨券怕偽券橫行,發給儲值卡則鄉下地區使用不便。要快、要防偽、又要容易辨認,建議委託台銀直接於鈔票上加蓋字樣作為流通券,限期流通消費使用,不得存進銀行。商家再憑營業登記證持券向指定銀行兌換現金,這種鈔票加蓋作為特定用途的前例很多,如戒嚴時期金馬地區也有類似的加蓋鈔流通。

※ 這點子很不錯。



◆ 大家談》楊若白:「代幣」效果有限

【聯合報╱楊若白(研究生)】 2008.11.18

一百元「消費券」,買一百元商品;即等同「代幣」。倘係如此,對一般民眾而言,只會留下自己的錢,而使用「代幣」在原本自己花錢的基本民生消費上。這不會「刺激消費」,而只是換成用「代幣」進行原來的基本消費而已。所以,還是應採「抵用券」的概念;消費者付一半,政府出一半。

※ 比例原則的確要考慮,才能得到加成效果。



◆ 大陸經貿人士來台 配額提高

【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台北報導】 2008.11.18

為因應兩岸經貿交流新形勢,大陸經貿人士來台政策大鬆綁。經濟部投審會近日修改相關辦法,原本每個工商團體每年申請大陸經貿人士來台最多不超過30人,新規定改為不超過200人,預計本周公告實施。

至於大陸專業人士申請來台的審查時間,已由兩個月縮短為一個月,並將申請至發證的行政審查作業時程管控在一個月內完成。內政部移民署已公告,溯自今年10月31日實施。

兩岸經貿交流日漸熱絡,大陸商務與經貿人士來台快速激增。國內企業邀訪大陸企業的「大陸商務人士」,從每月平均2,000人,今年9月攀升到3,679人;國內工商團體邀訪大陸工商團體的「大陸經貿人士」,從過去每月平均700人,今年9月激增到3,734 人。

陸委會副主委傅棟成日前指出,不少工商團體、文教機構都陸續向政府反映,對大陸專業人士來台限制過嚴,導致兩岸專業交流受阻。陸委會邀集相關單位研議鬆綁,檢討報告在一個月內提出。

據了解,經濟部投審會已修改「大陸地區經貿專業人士來台從事相關經貿活動,申請案件審核處理原則」,原本每個工商團體每年申請大陸經貿人士來台最多不超過30人,新規定改為不超過200人,大幅放寬配額的管制,預計本周上網公告。

在大陸商務人士部分,內政部移民署著手修改「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從事商務活動許可辦法」,降低企業「營業額、資本額」的資格門檻,並上調各家企業可申請的大陸人數為目標,近期內將會定案。

陸委會官員指出,大陸人士來台從事專業交流的最大障礙不在台灣,而是大陸官方對來台的高度管制,陸委會將積極持續和大陸溝通,希望大陸方面能放寬限制。

fsj 提到...

消費券拍板!每人3600元 不排富

◆ 消費券拍板!每人3600元 不排富 預算829億元 明年GDP增0.64% 後一則 前一則

鉅亨網/記者張智堯‧台北 2008/11/18 星期二

行政院長劉兆玄今天宣布消費券實施內容,預定將以國民個人為發放對象,每人額度3600元,不排富,初估將編列特別預算 829億元,將可讓2009年 GDP成長 0.64%,將快馬加鞭位送案立法,最快春節前就可實施。

劉兆玄今天與立法院長王金平、國民黨團同仁交換意見,並聽取經建會意見後,將消費券發放全案拍板確定,並未以原先外界認的以戶為單位,而以個人為發放對象,每人額度3600元,以台灣平均每戶3.01人粗估計算,每戶約可領取 1萬多元。

劉兆玄表示,消費券的發放對象同時也將不排富,尤其近來各慈善團體勸募艱困,民眾若願將消費券捐助公益慈善團體將可抵稅,這將是件好事。

此次發放消費券的預算初估約 829億元,政府將以特別預算支應,預估此擴大消費方案將有助台灣明年GDP成長0.64%。

劉兆玄並表示,消費券發放方案將加速進立法院送審,最快春節前就可實施;至於消費券的使用期限,則限定至2009年底。

消費券的使用基於後續稽查之便利性,原則上限於有營業登記之零售店、量販店或餐飲店。商店於收受消費券後加蓋統一發票章或免用統一發票專用章,即可存入其往來金融機構帳戶。

此外,消費券的設計採券不採卡,是考量儲值卡規劃耗費耗時;消費券使用時不找零,使用期限至98年12月底止。由於消費券等同代幣,並將特別規劃防偽設計。

※ 發行消費券,就依照前面提到的點子,直在鈔票上加蓋消費券的章吧!

fsj 提到...

全民紅包消費券每人3600 英美通貨緊縮浮現

* 全民發紅包 消費券每人3600
* 消費券面額 200元為主
* 大膽舉債救經濟 4年5千億
* 消費券趕12月三讀 立院壓力大
* 民進黨團:難杯葛
* 政策馬上辦 考驗執行力
* 刺激民眾消費 藍綠殊途同歸
* 全民發紅包... 防堵4流弊
* 代幣驅逐貨幣
* 消費券救景氣 效果不必高估
* 繁榮經濟 要從基本扎根
* 數千億提振景氣 政院明端出
* 特別預算四年4千億 政院明通過振興方案
* 政府下指導棋 四大基金績效難看
* 政府護盤》退撫基金 減少460億
* 政府護盤》勞退基金 慘賠800億
* 政府護盤》郵儲基金 縮水150億
* 4.54兆 國債飆新高
* 台灣 面臨強大通縮壓力
* 央行要台幣「有點弱又不太弱」
* 為新政府保留火力 美紓困金暫凍
* 英美物價大跌 通貨緊縮浮現
* 美挨餓人數增多 這只是開始
* 景氣差 5%亞洲企業要大砍人
* 12月15日起 華航直飛大陸6航點
* 反貪防洗錢 APEC焦點
* 台灣參與APEC位階提升 恐仍無緣外長會
* 兩岸領導人 APEC官網同時消失

◆ 全民發紅包 消費券每人3600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8.11.19

刺激民間消費拚經濟,行政院發放消費券的政策昨天拍板定案。行政院長劉兆玄宣布,消費券不分老小、人人可領,只要是中華民國國民、設有戶籍,每人一律發三千六百元。

這是政府有史以來首次「全民發紅包」,總金額高達八百廿九億元。以每戶平均三點零一人計算,每戶將可以領到一萬元出頭;估計可提高明年經濟成長率約零點六四個百分點。

行政院將訂定消費券特別條例草案,送交立法院審議通過,行政院希望能趕在明年農曆年前發放,越快送到全民手上越好。

至於發放方式,劉兆玄指示,以內政部的戶政系統、交通部的郵局系統為主。陳添枝也說,如果部分偏遠區域到戶政事務所距離過遠,將考慮請郵局、村里幹事主動發送。

劉兆玄說,這項政策目的在刺激消費,而非社會救助,因此不排富;但如果經濟狀況好的人覺得不需要,政府歡迎把消費券捐給公益慈善團體,捐消費券的納稅人可抵稅,在報稅時列舉申報「捐贈扣除額」。

經建會表示,原則上政府不限制購買的商品,民眾只要在辦妥營業登記之商家都可使用,包括買麵包、買衣服、買化妝品、買家電、KTV唱歌、看電影、住旅館等,都可以用消費券。

但仍有一些行業即使有辦營業登記還是會被排除,像買樂透彩、悠遊卡儲值、繳補習費、繳學費、買基金、買車票、郵票、繳電費、水費、電話費等,都不能使用消費券支付。

使用時不找零,使用期限至明年底止。

消費券將委託中央銀行印製,政府發券、不發消費儲值卡。商店收到消費券後,只要加蓋統一發票或免用統一發票專用章,就可存入金融機構帳戶。

劉兆玄說,由於消費券發放不限對象,即使因洗錢案等身陷囹圄的陳前總統一家,其家人也可依戶口名簿到戶政單位,幫他領三千六百元。至於其他受禁治產宣告的植物人、已死亡但尚未申報死亡事實者,可能引發爭議。行政院會明天將通過消費券實施辦法,很多實施細節目前還在討論中,沒有完全定案。



◆ 消費券面額 200元為主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羅兩莎/台北報導】 2008.11.19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下午約見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及內政部長廖了以,討論消費券發行和印製事宜。有關消費券的面額,基於發行時間急迫與環保考慮,面額目前有兩種方案,一是單一面額二百元;二是包含一百元、二百元、五百元等三種面額,將呈報行政院核定。

因為消費券可以直接當現金使用,為防止不肖人士偽造消費券,行政院將委託中央銀行印製消費券,防偽功能將比照鈔票的水準。

央行的構想有兩種,一是單一面額二百元;二是採「組合式」面額,每本三千六百元的消費券裡包含一百元、二百元及五百元等三種面額;不過目前還沒有定案。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說,為了防偽,消費券印製品質要求高,將耗費相當成本;如果面額小,就要加印很多張,印製時間會拉長,而且會增加紙張耗用成本,也不符合環保原則;但若面額大,因消費券不找零,民眾使用會很不方便,尤其鄉下雜貨店、一般麵包店,每次消費可能花不到一、二百元。如何權衡合適的面額,還有待討論,並由行政院核定。

經建會指出,若消費券面額只有一百元一種,印製成本約八億元;面額兩百元,成本約四億元;面額五百元,成本一億多元。但官員強調,考量在到印製成本及方便性等等,消費券的面額應該不會太多。

在防偽設計,央行副總裁周阿定表示,消費券將配備現行鈔券上的基本防偽功能,央行將選擇如變色油墨、凸版印刷(手指觸摸「感覺有凸起的觸感」)、浮水印;另外還可能會有條碼,但還沒定案。

65萬家廠商受惠

【記者朱婉寧、賴昭穎/台北報導】消費券可以到辦理營業登記的商家使用,到底有多少廠商可以受惠?根據經濟部商業司的資料,估計可能受惠的廠商至少有六十五萬家。

消費券僅限辦理營業登記的商家,讓不少沒辦營業登記的業者扼腕,希望補辦營業登記分食近九百億元的消費大餅。不過,如果現在才去補辦,業者可能會面臨補稅的風險,而且以後的稅籍資料都會被稅捐機關掌握,業者要自行評估。



◆ 大膽舉債救經濟 4年5千億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賴昭穎/台北報導】 2008.11.19

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昨天表示,行政院會明天將通過跨年度的「因應景氣促進消費及加強公共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對於這項特別條例所提出的特別預算,除八百二十九億的消費券全部舉債外,將提出跨年度四年的特別預算,這將是一筆龐大的舉債數目。

據了解,加強公共建設的項目,將包括全國危橋的興建、危險教室的改建、指標性公共建設與愛台十二建設,以一年一千億而言,四年特別預算將達四千至五千億元,希望能採特別作法,加速建設來帶動內需。

行政院高層表示,此一大型的舉債計畫,是依劉揆指示「大膽舉債救經濟」的政策指示,再依各部門所提的擴大公共建設及推動鼓勵產業發展。

據了解,劉揆昨天退回經建會所提九十八年度的舉債計畫,因為行政院認為應提出跨年度的舉債計畫,而非單一年度舉債計畫。

主計長石素梅表示,依九十八年度公共債務占總預算比例的上限,目前只達百分之十點幾,還未達舉債上限的百分之十五,還有一千零九十五億的舉債空間,而最近三年債務未償還餘額上限為百分之四十,目前已達百分之三十一點三三,仍有舉債空間。

石素梅說,依「因應景氣促進消費及加強公共建設特別條例」草案,是可以排除預算法有關舉債得用在資本支持的大規定,也可排除公債法舉債上限的規定。

為了因應景氣,促進消費及加強公共建設,行政院已請各部會提出急迫性的公共建設,及指標型建設,如桃園航空城計畫等,希望能夠因應非常時期,透過舉債發展經濟。

財政部指出,雖然消費券等所需擴大消費與投資財源採取特別預算方式編列,依法仍要列入政府累計未償債務餘額計算。截至九十七年度為止,中央政府累計的債務餘額為三點九兆元,占國內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三十點一四,距離未償債務餘額不得逾國內生產毛額百分之四十的上限規定甚遠,中央政府累計未償債務距離舉債上限,還有一兆餘元的舉債空間。



◆ 消費券趕12月三讀 立院壓力大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林政忠/台北報導】 2008.11.19

劉內閣希望農曆過年前發放消費券,不過,立法院國民黨團表示,只要民進黨團不配合,立法計畫很難在農曆年前完成,馬政府的德政極可能是項「不可能的任務」。民進黨團表示,要等消費券特別條例草案送到立法院,再決定如何處理。

熟悉議事運作的藍營立委指出,當年朝野合力推動SARS特別預算案,都還要花快一個月的時間。這次光處理消費券的特別立法案與特別預算案,立院面臨的時間壓力就難以擺平,現在劉內閣再將擴大內需特別預算案一併送到立院審議,更是增加複雜性。

國民黨團計畫,行政院若下周一前將特別條例送到立院,立院將趕在十二月完成三讀。但如果民進黨不同意劉揆十一月廿八日到立院報告,黨團只能再安排,至於特別法即使院會付委,也必須再等一周的「復議期限」過後才進行委員會審查,這個會期就來不及完成立法,更別提接下來的特別預算了。



◆ 民進黨團:難杯葛

【顏瓊玉、羅暐智、林諭林/台北報導】 2008-11-19 中國時報

消費券特別條例與預算即將在立法院闖關,立法院財委會召委盧秀燕十八日表示,如果民進黨全面杯葛特別法案及預算案,這筆錢的確很難在春節前發到國民手上。民進黨團對於消費券政策意見紛陳,不過黨團幹部私下表示,消費券直接將錢發到老百姓手上,民進黨杯葛的難度相當高。

民進黨昨日則指出,馬政府上任迄今提出二點六兆元的愛台十二建設、五八三億元擴大內需、國發基金增資八千億元做創投、六千億元的企業紓困,再加上八二九億元消費券支出,預計超過四兆元支出,完全沒有清楚交代財源。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上午宣布推出消費券後,行政院方面就和盧秀燕溝通,尋求立院對法案和預算的支持。盧秀燕向政院表示,本會期明年一月中就結束,如果民進黨杯葛,十一月底是法案和預算送進立院的最後期限。根據國民黨團模擬,如果政院在十一月底將消費券特別條例送進立法院,程序委員會十一月廿八日就可以排入委員會進行一讀,最佳狀況是民進黨團支持,經由朝野協商逕付二讀,比照SARS模式,協商後處理並進行二、三讀程序,如此一來,十二月二日就可以完成消費券特別條例的立法,歷時不到一個星期。

農曆春節是明年一月廿四日,因此,特別條例在會期結束之前有機會通過,但是,特別預算恐怕過不了關。

民進黨昨日持續批評消費券,民進黨立委蔡煌瑯並批評說,三千六百元消費券對富人「不痛不癢」,對窮人則「杯水難止渴」;黃偉哲則指出,過去劉揆稱舉債退稅邏輯不通,現在卻要舉債發消費券?邏輯才真的有問題,何況台灣經濟問題是整個景氣投資環境不好,他高度懷疑消費券是否真能救經濟。



◆ 政策馬上辦 考驗執行力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特稿】 2008.11.18

經過幾番熱烈討論之後,消費券的發放方向終於拍板定案,經建會在這次消費券的規劃上展現了高效率,但是後續的追蹤觀察,則考驗著馬政府的執行力。馬政府能不能一洗執行力不彰,反應遲緩的社會印象,就看此際馬劉領導下的政府,如何執行消費券的政策。

就像信用卡交易會出現「真刷卡,假消費」,消費者拿著信用卡到「特定」的特約商店,在沒有實質消費的情況下,直接刷卡換取現金的弊端一樣。未來消費券的執行,不論是發放消費券或是儲值卡,除了防偽技術需要克服之外,是否也會出現「真刷卡,假消費」的情況,則是後續需要防範的。

在「不排富」且以「人」為單位的情況下,政府勢必得增加財政支出,未來不論是以編列特別預算或是舉債方式來籌措財源,都會增加政府的財政負擔。可以想像在愛台12建設和消費券的雙重壓力下,「錢」從哪裡來? 將成為政府頭痛的問題。那麼其他一些「小恩小惠」,可能會損及國家稅收的,是否還要在此時強渡關山,也該一併整理清楚,把真正要做的優先順序排序清楚,不要再在這些枝微末節上打轉。

振興經濟急如星火,刺激消費當務之急。行政院排除萬難發放消費券,後續是否真能活絡消費,達到預期目標,則是在消費券如期交到民眾手中之後,政府下一個要努力的方向。

※ 舉債上限可透過立法修改,但是看見政府其他財政問題,不免擔憂。



◆ 刺激民眾消費 藍綠殊途同歸

【林諭林/特稿】2008-11-19 中國時報

政府將發行消費券刺激消費,引發社會正反辯論,綠營並重申應全面退稅取代消費券。事實上,朝野見解各有利弊,不同看法也有共通處,若能拋開無謂攻訐,一起將配套措施設想更周延,才是國家之福。

對比朝野的主張,藍綠在刺激經濟和社會福利兩層面,各有訴求。藍營主張發消費券、推動近貧補助;綠營主張退稅、濟貧。

姑且不論近貧補助和濟貧方案孰優孰劣,馬政府要以舉債方式推出消費券,無疑就是認同民進黨七月提出舉債退稅的架構,雙方目的相同,只是手段不同,藍營不妨大方承認綠營有先見之明,再針對消費券利弊進行辯論。

民進黨主張單純的退稅,但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民眾拿到錢,確實有儲蓄可能,錢存起來,自然達不到刺激消費目的,儘管消費券仍有「以券變現」問題,但兩相比較,想達刺激消費目的,退稅的手段相較並不可行。

確定要發放消費券,怎麼發放?也應緊扣是否真能刺激消費。

行政院取消消費券排富,算是踏出正確的第一步。

畢竟若消費券排富,可領取消費券對象和近貧補助高度重疊,但近貧補助是社會福利救濟政策,目的是要維繫近貧者生計,與發放消費券刺激消費目的不同。

取消排富,接下來的爭議,就是消費券是否要有使用限制。藍綠陣營都有聲音認為,傳統市場、攤販等沒有開發票的小商家,無法使用消費券,弱勢業者會受到打擊。

然而,若消費券用在買菜、買早餐等日常生活上,等於民眾省下原本買菜錢改用消費券,同樣沒有擴大支出以刺激消費效果。一定程度限制消費券消費商店,有其必要性。例如若規定消費券僅可購買家電、家具、服飾,帶動的不僅是零售業,還將包括中、上游的批發、製造業,如此源源不絕的經濟循環,刺激景氣更有加乘效果。

理性的政策討論,比起雙方互批誰的任內舉債多,更有實質意義。否則民進黨此刻批評債留子孫,也應想想當年五年五千億的肉桶分肥治水預算,是不是也是債留子孫?



◆ 全民發紅包... 防堵4流弊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賴昭穎/台北報導】 2008.11.19

政府破天荒「全民發紅包」,立意雖然良善,但難免會有疏漏或被不肖人士利用的流弊,學者指出,最怕就是「花大錢卻沒效果」,還有詐騙集團趁機行騙。以下是可能的流弊:

一、刺激經濟效果可能有限。

根據日本一九九九的消費券經驗,最後只有三成二的消費券用於消費,高達六成八轉為儲蓄,對於刺激民間消費的效果相當有限,被日本政壇視為是「灑錢政策」,毫無效果可言。

中華經濟研究院日本中心研究員蘇顯揚分析,日本政策失敗的原因主要是,民眾雖然會花光光政府發的兩萬日圓消費券,但也會連帶縮減兩萬日圓的日常支出,也就是一般所謂的「替代效果」,使得政府原本打算誘發額外消費的美意大打折扣。

就連經建會主委陳添枝也坦承,國內政策多少可能也會存在類似的情況。

二、財政狀況惡化。

這次消費券全民有獎,完全將財政紀律拋諸腦後,很難不讓大多數民眾不支持;但學者提醒,民眾不要忘了,這筆錢是舉債而來,下一代早晚得代為償還,「大慷子孫之慨」才是消費券政策真正的背後意涵。

只是,面對迅速下探的景氣寒冬,也只好對於急遽攀升的政府債務「視而不見」。

三、詐騙集團藉機詐財。

消費券實施期間為期一年,雖然有中央印製廠負責印製,與新台幣防偽程度同等級的消費券,但實施的時間愈長,出現偽券的機率就愈大,政府所需付出的稽查成本就愈高。

甚至可能發生詐騙集團利用部分民眾對消費券政策不熟悉的弱點,比方告訴民眾消費券是月領三千六百元,再詐騙民眾到自動櫃員機操作,趁機轉走民眾帳戶內存款等不法情事,警政署等治安機關必須事先做好宣導。

四、賣消費券換現金。

儘管經建會規定消費券不能轉售、網拍,但是對於沒有消費需求、「就是愛現金」的民眾來說,交易行為只是地下化而已,買賣雙方你情我願,政府抓不到也管不著。

就像網拍常見的禮券、油票一樣,賣家只要打個八五折、九折拍賣,一堆人搶著要。三千六百元的消費券,就算是用九折賣,賣方也可換到三千二百四十元現金,這筆錢要怎麼花政府管不到;買方只要在明年底前拿去買東西,也賺了三百六十元價差,只要買賣雙方講好,銀貨兩訖,大家各取所需,何樂而不為?

但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說,轉售消費券將觸犯法律,法務部將訂定消費券轉售的罰則,民眾不要誤觸法網。



◆ 代幣驅逐貨幣

【聯合報╱黑白集】 2008.11.19

消費券只許成功,不容失敗。

行政院終於決定不排富。這是理所當然,但行政院竟是在輿論譁然後才決定不排富;可見這個團隊的頭腦中,仍有盲點與死角。現在更要想一想,尚有什麼改善的空間?

最重要的是:「消費券」最好不要變成「代幣」。讀者投書本報指出:一百元「消費券」,買一百元商品;即等同「代幣」。倘係如此,對一般民眾而言,只會留下自己的錢,而使用「代幣」在原本自己花錢的基本民生消費上。這不會「刺激消費」,而只是換成以「代幣」進行原來的基本消費而已。

倘若未來真正出現這種「代幣驅逐貨幣」的現象,消費券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讀者建議,採「折價券」或「抵用券」的方式。例如,消費者付二分之一的價款,政府補助二分之一的「愛台消費獎金」;亦即消費者用一百元可買二百元的商品,這樣才有較大的乘數效應。

必須確定「消費券」的政策目標。這不是扶貧的福利政策(「近貧專案」才是扶貧),而在刺激消費;說白了,也就是最好能用政府的「獎金」,讓民眾掏出口袋裡的錢,活絡經濟。倘若不能達到這個效果,則乾脆改發加印使用期限的現金即可,何必用「消費券」來作「代幣」?

「代幣驅逐貨幣」,這是經濟學的ABC。一人一年三千六百元的「零用錢」,每月只分得三百元,既不能扶貧,又不能刺激消費,行政院還能說出非要發「消費券」的道理嗎?

※ 這篇文章還指出,消費券的使用期限應該更短,punch 才大,一年太長了。



◆ 消費券救景氣 效果不必高估

【中時社論】2008-11-19 中國時報

行政院長劉兆玄日昨正式就消費券政策拍板定案,並明確宣布將爭取在農曆春節前發放。中華民國國民人人有份,每人三千六百元,限明年底前消費完畢。所需經費八百二十九億元,將編列特別預算支應,預估將可提高明年國內生產毛額零點六個百分點。

上述政策醞釀將近一個月,昨天終於一鎚定音,敲出結果。外界原先預期,消費券將以戶為發放單位;而民進黨則強烈主張,應該退稅,而非發放消費券。實話實說,人人有獎比按戶發放高明;退稅手段則根本不可取。國民黨政府趕國際潮流,跟在先進國家後面,也發放消費券,對刺激經濟成長率,的確有正面效果。然而,這種效果畢竟只是曇花一現,並且寅吃卯糧,代價極高。真要想搞好經濟,唯一「正辦」之道,還是積極安定局面,創造景氣榮景,提高民眾信心,讓天文數字呆藏儲蓄流出金融機構,流向消費與投資兩大途徑。

沒有人會否認,目前全球景氣都低迷,各國買氣都縮手,但國與國情況不一樣,美國民眾慣於有多少花多少,碰到大蕭條,真的就是阮囊羞澀,沒錢可花。東方民族不一樣,就拿台灣為例,整個金融體系資金氾濫,金山銀海全部存在銀行裡,以至於最近還頗多民眾抱怨,銀行拒收大額定期存款。所以,美國人是無錢可花,台灣人卻是有錢不敢花,大家深挖洞,廣積糧,戴著鋼盔,抱著存款,咬牙苦熬。民進黨所提退稅主張,直接了當點說,就是政府撒銀子、發鈔票給民眾。這樣,肯定是泥牛入海,退下去的稅款,轉眼就成儲蓄,進了銀行,成了冷凍鈔票,對市況毫無幫助。發消費券,迫使民眾花錢消費,倒還能燒出一團熱火,給景氣提升點溫度。

消費券耗資八百二十九億元,劉內閣打算另外立法,編列特別預算籌資。昨天行政院記者會,有記者提問表示,政府發公債支應消費券,等於透支後代財產,以「債留子孫」為推動消費券代價。對此,院長劉兆玄的回應是現在情勢緊急,非常時期應用非常辦法,其他國家都走這條路,所以我們也舉債發消費券。

劉揆此言,點出了發放消費券政策急迫性與正當性,但劉揆沒說的是,其他國家在承平時期,沒有隨便揮霍,斲喪財源,而台灣則是多年來每逢選舉就砍財源。李登輝搞兩稅合一,一下子就每年蒸發一千億元稅款;李登輝與陳水扁合力,割掉七大金融產業營業稅,一下子每年又去了幾百億元。

尤其民進黨執政期間,動輒抬舉「特別預算」牌坊,繞道規避公債發行上限,濫編特別公債,政府負債因而氾濫上漲。本來,照預算法規定,特別預算具有例外性質,非萬不得已,不應編列。預算法第八十三條規定,行政院在總預算之外,另行編訂特別預算,必須符合下述四項條件之一:一、國防緊急設施或戰爭,二、國家經濟重大變故,三、重大災害,四、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

其中,「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具有裁量彈性,過去幾年,特別預算已經常態化,事不論大小,只要經費不足,就打特別預算主意,最常用的理由,就是「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這次行政院打算大舉編列特別預算,發行鉅額公債,支應包括消費券在內的各項支出,所持理由,則應該是「國家經濟重大變故」。

平實而論,這次為了救經濟,的確有必要以特別預算發行公債,問題是,台灣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陷入「發公債,支應社福與人事支出,這一代祖先,預支下幾代子孫財產,拿去吃吃喝喝,揮霍殆盡」景況。所以,不過短短十年,政府未償還公債總餘額,從幾百億元,像恐龍般膨脹到超過四兆,轉眼就要衝向五兆。

這問題,好像「狼來了」寓言,以前為了爭選票,儘管事情不大,也亂喊「狼來了」,亂編特別預算發公債。這一回,狼真的來了,真的有必要編特別預算發公債了,國家財政卻已是支離破碎。

國民黨政府大發消費券之餘,似乎也該回過頭好好審視國家財務黑洞,如何想幾個辦法,遏止黑洞繼續擴大。否則,為了救經濟發消費券,卻把債務窟窿愈捅愈大,治一經,損一經,損益相抵,政績還是零。這一點,不曉得馬英九、劉兆玄看到沒有?



◆ 繁榮經濟 要從基本扎根

【經濟日報╱記者 林政鋒】 2008.11.19

建台、台塑、台泥等公司,都全面進行高雄舊廠區的開發,為高雄都市更新及商機挹注一股新動力,但從統一夢時代購物中心開幕後的營運績效不如預期來看,要繁榮高雄,根本之道還是要從基本面做起。

高雄市近幾年雖有大幅轉變,但商業繁榮卻仍顯不足,原因是各項建設雖展開,但高雄就業環境仍有待提升,人口沒有穩定成長,因此雖然高雄愛河,變的比以前絢麗,整個市區綠化,景觀也比以前更漂亮,但帶來的商機仍略顯表面。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房地產,新成屋雖帶動買氣,且部分地段房屋每坪高價推升到高達30餘萬元,但同一地段第二排房價卻只有一半價格,導致二手屋愈來愈難脫手,原因是民眾口袋不夠深,難以真正帶動整個城市的繁榮。

大型土地開發案,既可創造話題,又能帶動相關周邊發展,對提振都會經濟信心有很重要地位,但如果城市的基本面疲弱,等到開發案完成,能創造的產值,估計還是有限。

實力雄厚的統一集團在高雄推動東南亞最大購物中「夢時代」,原本預估每年營收可上百億,但實際達成率遠低於目標值,廠商甚至自嘲做「周休五日」的生意,如今夢時代營運慢慢好轉,那也是統一集團的實力強、口袋深,否則投入龐大資金,很難禁得長時間的等待。

整體來說,高雄需要大型土地開發案挹注商機,但更需要有紮實的都會經濟做靠山,否則大型開發案將容易流於畫大餅,難逃市場的考驗。



◆ 數千億提振景氣 政院明端出

中國時報 2008-11-19

【江慧真、陳洛薇、梁鴻彬、羅暐智、曾薏蘋/台北報導】

政府將舉債八二九億元支應「消費券」發放,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特別和立法院長王金平早餐會報,尋求國會支持。為排除債務法、預算法限制,行政院擬提特別法、特別預算,但整套特別法除消費券外,還包括促進民間投資、加強公共建設、振興企業、加速都市更新等提振景氣配套,預計舉債規模高達數千億,將於周四提出。

總統馬英九預告,除了刺激消費,政府也啟動公共投資,愛台十二項建設明年啟動,未來八年將投資四兆新台幣、約一千二百五十億美元,未來四年每年政府投資將以五%的速度成長。他透露,府院已有共識,將加速歡迎大陸廠商來台投資基礎建設,鬆綁時間表很快會出來。

儘管劉揆昨天上午先與立法院長王金平見面會商,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昨天也要求,全黨支持此案,但王金平表示,消費券的特別條例及特別預算應單獨編列,不須與其他刺激景氣的方案合併。此說法顯示兩院對立法方式看法不一,未來在立法院審議時,勢必引發爭議。

政府已破舉債上限,因此若將上述預算用於經常門支出,將違反預算法第廿三條及公債法,因此必須訂特別法籌措財源。劉揆強調,這一波可能或已發生的不景氣,「特別預算將不限消費券的八二九億元,包括其他公共建設的部分也會納入!」行政院短期內將陸續推出民間投資、公共建設、產業振興等其他措施,可望在本周四院會通過「提振景氣方案」。

受到全球經濟衰退,部分民間重大投資案已放緩腳步,經濟部已將明年重大產業投資金額由原定的一兆元,下修到九千億元,並加速規劃在現有加工出口區、自由貿易港區內,劃設「經貿營運特區」,吸引台商、跨國企業投資,提供租稅、外勞核配,外勞薪水與基本工資脫鉤等額外優惠,或設立物流中心。

在加速都市更新部分,內政部規劃將分階段推動「指標性」都市更新案,第一階段自明年起動,預計四年內將完成六大都市更新指標案,預估約需一二五○億元預算,分別是基隆舊火車站和港區、台北南港三鐵共構、華光社區、新竹舊火車站、嘉義舊火車站和高雄貨運港站。

對於加強公共建設投資部分,儘管明年度政府各相關部門已經編列了「愛台十二建設」年度預算,但各部會增加的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明年目標為兩千億元,涵蓋愛台十二建設、桃園航空城、河川整治、危橋改建等提前推動。

在法令鬆綁部分,行政院將在年底前完成「經貿營運特區」規畫方案,修正「加工出口區設置管理條例」、「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鬆綁都市更新作業程序的修法,也將配套推動。



◆ 特別預算四年4千億 政院明通過振興方案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8.11.19

救經濟,行政院會明(20)日將通過為期四年的提振景氣因應方案特別預算,包括發行消費券、加速公共建設、促進民間投資、振興企業和都市更新等,初步推估至少4,000至5,000億元。不過,正確數字相關部會仍在調整中。

由於明年經濟情勢最嚴峻,據了解,四年期的特別預算中,以明年的預算最多,包括829億的消費券和擴大公共建設經費,至少2,000億元左右。

【記者陳美珍、陳亮諭/台北報導】行政院將發放總額829億元的消費券,財政部表示,消費券所需財源將以舉債、移用歲計剩餘與勻支不具急迫性預算支應,若加計擴大投資等刺激景氣所需經費,包括消費券在內的舉債規模,初步估計將逾千億元。

行政院昨(18)日宣布將發給2,300萬個國民,每人3,600元消費券,這筆支出將以特別條例方式編列特別預算。財政部表示,特別預算可以排除公債法第4條與預算法第23條規定,依法不受當年度中央政府舉債額度不得逾當年度歲出總額15%的限制,消費券與擴大投資所需財源「絕無問題」。

依據財政部資料,98年度政府舉債金額是1,300億元,依照公債法規定,98年度約還有1,000億元的舉債空間。

※ 不過其他基金奇慘無比,小心老本賠光。



◆ 政府下指導棋 四大基金績效難看

自由時報 2008.11.19

〔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民進黨立委潘孟安日前爆料,政府為因應全球金融風暴,動用四大基金、國安基金為股市護盤,至今累計虧損已達一○二七億元。其中退撫基金、勞退基金、勞保基金攸關軍公教與勞工退休權益,因此爆發巨額虧損,是否造成相關基金無法付出軍公教與勞工退休金,引發嚴重關切。

退撫基金、勞退基金、勞保基金投資配置應以保守型、低風險的金融商品為主,否則一旦金融情勢激烈變動,容易產生無法承受的後果。此次相關基金傳出嚴重虧損,是否意味操盤能力欠佳,則可由歷年來此三項基金的年度收益率與股市大盤漲跌幅相較,加以檢驗。

據資料顯示,相對於兩千年政黨輪替,台股指數跌幅高達四十三.九%,但當年退撫基金收益率僅負八.七%,成立歷史較久的勞退舊制基金以及勞保基金,甚至都還分別有○.五五%以及○.八八%的正報酬。

但這次全球風暴,台股跌幅迄今三十二.七六%,不比兩千年嚴重,但是退撫基金收益率損失卻高達負十五.八%,雖較股市大盤為佳,但虧損率幾乎是兩千年的兩倍;顯示基金在政府指示下進場護盤,忽略專業判斷與惡劣的大環境,才造成嚴重虧損。



◆ 政府護盤》退撫基金 減少460億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2008.11.19

全球金融風暴讓軍公教退撫基金淨值大幅縮水,九月底退撫基金淨值比去年底減少近四百六十億元,全國教師會昨天指出,基金財務危機嚴峻,「破產時間較之前預估的民國一百一十七年提前,未來軍公教可能都領不到退休金。」

全教會理事長吳忠泰說,過去一年遭逢金融風暴,截至今年九月,退撫基金淨值從去年底四○九四億縮減為三六四○億,縮減四五四億元。

立委黃偉哲批評,政府就算要護盤,也要有把握才能進場,但現在太危險,一護盤就等於拿全民的錢去「住套房」。立委費鴻泰則指出,退撫基金十三年來虧損近六百七十億,除局勢問題,也有人謀不臧。



◆ 政府護盤》勞退基金 慘賠800億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 2008.11.19

勞保面臨嚴重財務危機。勞保基金由年初的三千九百億元跌到兩千一百億元,除了許多保戶在年金制上路前紛紛提領,基金操作不理想也是原因:今年前三季賠了超過一成,創下基金成立五十八年來首次虧損。

舊制與新制勞退基金今年都出現虧損,分別是百分之六點四七、百分之四點七五。總計三項基金前三季虧損達八百億元。勞委會當初估計勞保年金上路後,若每年獲益百分之三,現行基金可支持十八年,如今不賺反賠,勞保基金勢必提前「見底」。

全球股災蔓延,勞保基金國外委託經營部分踩到地雷雷曼兄弟,勞退基金同樣持有雷曼與美國二房結構債,虧損情況還不明朗。



◆ 政府護盤》郵儲基金 縮水150億

【聯合報╱記者陳俍任/台北報導】 2008.11.19

最新資料顯示,政府護盤基金中的郵儲基金,去年九月到今年九月,從一千六百廿二億元銳減為一千四百七十二億元,縮水近一百五十億元。

規模四點三兆元的郵儲基金,每年約投入一千五百億元左右操作,其中三成委由國內投信公司操盤,近七成由中華郵政資金應用處自己操作,外界質疑從今年三月到九月,若以郵政公司現有兩千萬儲存戶來算,每個儲存戶縮水一千一十五元。

對此,中華郵政副總經理蘇天富指出,「我們不會在最低點買、也不會在最高點賣」,且持股既然沒有賣出,「怎麼能算虧損?」

※ 是呀,不過是『蒸發了』,但要等『天降甘霖』可難了。



◆ 4.54兆 國債飆新高

【唐玉麟/台北報導】 2008-11-19 中國時報

行政院昨天宣布舉債發放消費券總額八百二十九億元後,財經官員說,今年底全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累計負債高達四.五四兆元,已創歷史新高,每位國民平均負債達二十萬元。

若再加減稅案,包括證交稅減半、遺贈稅降為一○%案,可望明年實施,以及擴大舉債上千億元,包括消費券與投資公共建設,甚至今年景氣不佳,影響明年整體稅收恐不樂觀,國家負債將持續攀升飆新高。

不過,財政部官員強調,九十七年度預算數全國負債達四.五四兆元,占我國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三五.○五%,與現行公債法要求四八%上限,仍有一段距離。另外,財政部官員也說,政府發放消費券八百二十九億元,以刺激消費,這項措施,將可直接增加稅收,若以開立發票商店的營業稅率五%,以及未開立發票但有營業登記的小吃店、餐廳等營業稅率一%,預估可直接增加營業稅收三、四十億元。

財政部官員說,行政院發放消費券總額八百二十九億元,將以訂定特別條例,以特別預算舉債方式,籌措財源,且送交立法院審議,不受公債法第十四條(舉債額度不超過當年度歲出額度一五%)、預算法第廿三條等限制。



◆ 台灣 面臨強大通縮壓力

【經濟日報╱記者 何孟奎】 2008.11.19

受到國際金融風暴波及,台灣經濟前景也蒙上一層陰影。行政院此時宣布發放消費券來刺激消費,不禁令人好奇,台灣是否已經面臨通貨緊縮危機?

10月消費者物價年增率(CPI)2.93%,是連續三個月下降,而且創近14個月以來新低。嚴格來說,在CPI持續兩季下跌的情況下才能稱為通縮,10月CPI仍有2.39%的漲幅,顯然還未達通貨緊縮的地步。

不過,10月的CPI以及最近許多數據,卻潛藏著通縮的危機。例如CPI從7月的5.81%下降到2.39%,跌價項目比重也從15%上升到21%;零售餐飲業營收已連續四個月負成長、9月工業生產轉為負成長、失業率反常走高,顯示台灣面臨一股強大的通縮壓力。

學者認為,9月出口以及餐飲零售業營業額表現都是負成長,顯示景氣快速冷卻中,因此政府才會急著推出消費券,來減緩景氣冷卻的速度。經濟前景不明,民眾選擇把現金放在口袋,造成消費停滯、物價下跌,對生產端與銷售端來說,更加雪上加霜。

2001年網路科技股泡沫與911恐怖攻擊,導致景氣下滑,當時就是在通縮的蔓延擴散下,台灣經濟出現2.2%的負成長,失業率也高達5%,受失業波及人口超過百萬人;之後連續三年物價下跌,使台灣經濟成長失去動力,因此一般認為,通縮對經濟的危害,更甚於通膨。



◆ 央行要台幣「有點弱又不太弱」

【經濟日報╱記者 黃欣】 2008.11.19

不少人擔憂,韓元大貶的情況下,新台幣貶幅相對較小,將會削弱我國出口競爭力。但經濟結構的問題,其實無法單靠貨幣貶值來解決,中央銀行真正想要的是「有點弱又不會太弱」的新台幣走勢。

根據經濟部統計,今年前八月台灣出口到美國的貿易總額為209億美元,同期間台灣從日本進口的貿易總額卻達332億美元。且從台灣貿易出口國觀察,今年前八月出口到美國僅占11.46%,出口到大陸及香港兩地合計卻高達40.5%。

大陸向台灣進口原料,原因不外兩種,其一是台商要「捧自己人的場」,所以選擇和同鄉做生意;其二則是台灣商品的品質穩定優良,較不易出問題。由這兩點可以發現,大陸台商並非因「價格低」才選擇向台灣進口,因此價格因素並不完全成立,貶值也不見得到能發揮增加出口的效果。

站在央行的立場,雙率雙低政策固然是提振景氣的藥方,但央行在不樂見新台幣走強的同時,也不希望新台幣「超貶」,這從近幾次國際貨幣大幅貶值,但新台幣在央行固守下仍力持穩定,跌幅不至於太深,便可以充分印證。



◆ 為新政府保留火力 美紓困金暫凍

【尹德瀚/綜合十八日外電報導】2008-11-19 中國時報

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十七日受訪時表示,有關七千億美元金融紓困計畫尚未動用的部份,他傾向於暫時不提出新的計畫,而把這些錢保留起來,以防有緊急危機出現,同時也為即將未來的新政府保留更大的施政彈性。

美國聯邦國會去年通過七千億美元的「不良資產援助計畫」(TARP),讓政府針對受到金融風暴波及的產業進行紓困,第一階段鮑爾森可動用三千五百億美元,其中二千五百億美元用來購買銀行股權,四百億用來購買「美國國際集團」(AIG)的優先股,目前尚餘六百億美元。

這六百億美元加上第二階段的三千五百億美元,總共是四千一百億美元,鮑爾森說,他正在考慮這些錢如何做最好的利用,而目前他的打算是除非有緊急必要,否則他不打算動用,「我要保留火力,讓新政府也能擁有我們現在擁有的彈性。」

鮑爾森這番話似乎意味,財政部已經放棄原先要向銀行和其他機構購買不良放款的計畫。如此一來,將有更多繳不出房貸的住戶面臨房屋被銀行取消贖取權的壓力。鮑爾森為此在十八日到國會作證,根據他預先準備的證詞,鮑爾森強調在投資二千五百億美元挹注銀行後,財政部已無足夠銀彈對不良房貸進行大規模紓困。

財政部原本計畫向銀行購買住宅貸款和抵押擔保債券(mortgage-backed loans),藉此施壓銀行協助繳不出房貸的住戶。但在放棄此一計畫後,財政部沒有其他透過TARP協助房貸戶的替代方案。

鮑爾森為此一決定辯稱,財政部購買銀行股權的計畫已經協助金融業穩定下來,限縮未來任何大型金融機構倒閉的風險。

但他承認,放棄購買銀行的不良房貸資產,的確留下一個未解決的關鍵問題。

儘管如此,鮑爾森似已排除透過TARP對面臨贖取權被取消的房貸戶進行大規模紓困;他辯稱,不良資產援助計畫的資金是要用來投資,但大部分房貸紓困計畫都需要直接投入很可能無法回收的納稅人稅款。

目前看來,財政部只會透過已被政府接管的兩大房貸機構「房地美」和「房利美」實施房貸優惠方案,包括將分期償還款最高限制在房貸戶月薪的三八%,以協助減緩房貸戶被取消房屋贖取權的風潮。



◆ 英美物價大跌 通貨緊縮浮現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十八日電】 2008.11.19

美、英兩國10月物價同步大跌,美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更創下空前最大跌幅,顯示商品價格大跌、需求不振、全球經濟低迷、通貨膨脹受到控制,利率可能進一步下降。

美國勞工部18日宣布,10月生產者物價指數劇降2.8%,跌幅超過預期,但不含燃料與食品的核心生產者物價指數上升0.4%,顯示原料成本下跌尚未嘉惠其他產品。

但10月生產者物價指數仍然比去年同期高出5.2%,反映今年春季能源價格漲到空前高峰、物價大幅上漲。核心生產者物價指數也比去年同期高出4.4%。

英國國家統計局宣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從前月的5.2%,降為4.5%,降幅超過分析師預期,是14個月以來首次下降,也是1992年4月英國上次經濟衰退以來最大降幅,主因是油價下跌造成交通成本降低。

經濟學家說,兩國通貨膨脹率大幅下降,代表通貨緊縮威脅提高,可能促使兩國中央銀行繼續降低利率到逼近零利率。

美國赫曼預測公司總裁赫曼指出,「物價普遍走軟顯示通貨膨脹已經受到控制,通貨緊縮正在形成,增添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進一步降低利率的動能。」

美國政府上周宣布10月進口物價創下空前跌幅,預期19日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也會大幅下跌。同時大部分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美國經濟已經陷入衰退,信用市場情勢卻仍然一分緊縮,因此很多市場人士預期Fed會繼續降低利率。

Fed上月把聯邦資金利率再度降低0.5個百分點,降為1%,是四年來最低水準,同時Fed發表聲明,指出能源與其他產品下跌,配合經濟展望惡化,顯示「未來幾季通貨膨脹會降低到符合物價穩定的水準」,暗示Fed仍有降息空間。

新聞辭典》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Deflation)和通貨膨脹是相反的概念,指的是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導致物價下跌的現象。很多人也許認為,物價下跌對民眾是件好事,但持續性的通貨緊縮,會讓民眾產生延後消費的心理,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的惡性循環。 (記者 傅沁怡)



◆ 美挨餓人數增多 這只是開始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11.19

美國農業部17日發表的食品安全年度調查報告指出,去年美國約有3620萬成人與兒童有時挨餓,比2006年增加70萬人,其中挨餓的兒童有70萬人,比一年前增加50%,為1998年以來之最。

這些人或者沒錢購買食物,或者沒有得到足夠的食品補助,無法維持健康的生活。這些人中大約三分之一,即1200萬人,處於政府所說的「食品安全性非常低」的狀態,這意味著他們有時被迫減少所吃的食物量,或者乾脆一、兩頓不吃任何東西。

這份報告描繪了一幅美國普遍飢餓的觸目驚心畫面。美國最大賑飢組織「餵養美國」 (Feeding America)警告說,目前忍飢挨餓、營養不良的美國人比去年更多,全國必須幫助這些飢腸轆轆的男人、女人和兒童。

「餵養美國」總裁兼執行長艾斯卡拉說﹕「值得注意的是,農業部今天公布的只是2007年的數字,並未反映我國目前面臨的史無前例的經濟危機。雖然農業部的數字非常悲慘,我們作為直接為飢民供食的組織,往往在官方發表報告之前就體驗到飢餓現象的趨勢。我們認為,這只是一種日益嚴重趨勢的開始,而且預料事態會越來越糟。」

艾斯卡拉還說﹕「我們的糧食銀行(food bank)每天打電話告訴我們,緊急食物的需求大於已往任何時候。他們接待了大量新飢民,其中許多人過去是食物捐助者,入不敷出的中產階級工人,過去兩個月內失業的人。」



◆ 景氣差 5%亞洲企業要大砍人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11.18

一項針對亞洲企業的最新調查顯示,將近42%的企業正在考慮減少非管理層人員的年終獎金和分紅,明年的工資增幅預期也同時下調,另有5%企業考慮大量裁員。這項調查結果很讓人沮喪。

「北京晨報」報導,諮詢機構韜睿於10月15日至11月5日就「危機中的薪酬」展開全球性調查,在亞洲地區共有超過300家企業的572位人力資源主管和專員受訪,涉及金融服務、高科技、快速消費品和零售行業。其中,59%的受訪企業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

42%將減少獎金分紅

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受訪企業表示,為因應經濟減緩,可能或非常可能降低2009年度工資或獎金的增長預算;將近42%的企業在考慮減少非管理層人員的年度獎金和分紅;50%的企業更希望減少高級主管人員的年度獎金和分紅。

調查顯示,90%以上的亞洲企業仍計劃增加明年的基本工資,很有可能大裁員的企業也只有5%。其中國企業在2009年度工資平均增幅預期將達8.7%,印度企業的工資平均增幅則略高,將達13.8%,但都比今年上半年的預期下降。

福利、培訓統統打折

在中國的創業企業當中,那些仍在「燒錢階段」的視頻和社區網站,今年下半年都出現裁員或大規模調整的至少已有5家。一度聲名在外的博客網更提倡「在家辦公」,甚至引發員工討薪事件。

成熟企業雖沒裁員風險,但福利則「打折」。46%的受訪企業擬削減培訓開支,61%可能取消年會及其他員工活動,75%的企業計劃削減差旅及娛樂費用。

【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

美國企業採取各種措施節省差旅開支:事先預訂便宜機票、改在較便宜的場所開會、取消成交希望不大的出差,甚至要求員工用完公務車要加油。

員工無奈:有工作就好

景氣差的時候,企業都會想辦法節流,但紐約時報報導,這次不一樣的是,員工支持公司摳錢,因為現在有工作就偷笑了。

德州達拉斯Advito差旅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瑪麗‧喬治表示,過去兩個月來,節約差旅的趨勢非常明顯。

田納西州一家財星一百大 (Fortune 100)榜上有名企業的差旅主管蘇珊‧梅斯說,公司最近定出到50個左右城市出差的飯店開銷上限,並嚴格執行規定。如果公司有一晚三百美元的特約飯店,而員工選擇住四百美元的飯店,必須自己負擔價差。

加州知名科技公司賽門鐵克 (Symantec)10月底實施節約新政策,包括削減差旅支出的規定。賽門鐵克全球營運副總索契表示,公司明確告知主管,非要和客戶面對面洽談不可的案子才出差,公司內部會議則大幅減少。

省錢是王道 出差免了

索契本身最近取消亞洲出差半個月的計劃,到佛羅里達出差時,住在Hilton Garden Inn,而不是更貴的飯店。賽門鐵克另外考慮恢復出差須報准的做法。

即使財務沒壓力企業,也出現「省錢就是王道」的現象。Monsanto公司差旅主管麥克穆蘭說,九成以上的差旅都選擇最低價的機票,就算可搭商務艙,也會自動選擇只比經濟艙高一級的座位。



◆ 12月15日起 華航直飛大陸6航點

【聯合報╱特派記者胡明揚/上海報導】 2008.11.19

「江陳會」簽訂的兩岸每日包機截彎取直協議,12月15日將啟動,華航已確定飛上海、北京、廣州、南京、杭州、深圳六個航點的飛航班次及時間;其中,桃園飛上海每周七班,新增高雄飛上海每周一班,昨天起開放接受12月底以前班機訂位。

不過,桃園飛上海截彎取直航線,根據新公布的班機起降時間,並非原先樂觀估計82分鐘,而是105分鐘。業者表示,除了受到冬季風向影響外,也希望給航班較寬裕的飛航時間。

原先預期截彎取直後,由於油料節省可望降價的消費者可能會失望。票價方面,桃園飛上海航線只有團體票的票價,降低人民幣約二、三百元,個人票仍維持約3700元左右不變。

華航人士表示,12月15日起至12月31日,桃園飛上海每天一班,飛機採用近400個機位的波音747-400型客機,桃園起飛時間上午9時30分,11時15分抵上海;回程上海中午12時30分起飛,14時15分抵桃園。

華航新闢每周六高雄飛上海航線,採用300多個機位的空中巴士A330-300型客機,上午7時30分從高雄起飛,9時35分抵達上海;回程上午10時50分由上海起飛,下午13時回到高雄,航程130分鐘。

此外,華航為便利大陸旅客由上海經台灣轉機到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地,將推出特惠機票,票價比大陸東方航空上海直飛美加、澳洲線便宜。

至於長榮兩岸包機航線,目前確定飛上海每周八班,以及除了北京、廣州外,再新闢杭州、深圳航線,具體班次及時間尚未定案。



◆ 反貪防洗錢 APEC焦點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利馬十七日電】 2008.11.19

亞太經合會(APEC)資深官員會議十七日結束,各經濟體都支持領袖會議就如何因應全球經濟危機發表個別聲明,並討論如何反貪腐及防止非法轉移資產這項「主要議題」。

此外,在成立亞太自由貿易協定(FTAAP)這項議題上,由於各經濟體的認識和利益差距仍大,無法凝聚共識,未能展開實質討論。不過,中華台北領袖代表連戰行前已宣稱此行將和各會員體討論亞太自貿協定,經濟部國貿局長黃志鵬表示,雖然APEC經濟體尚未正式談判此事,但「實質工作都在做」,領袖會議仍可能觸及FTAAP議題。

黃志鵬並表示,由於全球金融危機,APEC應注意可能引起的貿易保護主義衝擊,資深官員建議十九日的雙部長會議與廿二日的領袖會議,能針對金融危機發表聲明。

除了金融危機,資深官員會議也討論食品安全、支持世界貿易組織(WTO)多哈回合談判、制訂雙邊或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內容的參考範例及企業責任(CSR)等議題。APEC十七日也在一分新聞聲明中強調,反貪腐與如何透過國際合作,防止包括洗錢等非法轉移資產,將是本屆領袖會議的主要議題。

【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利馬十七日電】第十六屆亞太經合會(APEC)主辦國秘魯印製的與會經濟體簡介中,依字母順序將中國與中華台北並列,稱中華台北的領袖為「馬英九總統」。提到馬英九指派前副總統連戰代表他出席非正式領袖會議。

這份依經濟體英文字母順序排列的簡介內頁上方,中國與中華台北因為開頭字母都是「C」而緊鄰,也使得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馬英九並列,這樣的排序也是歷來僅見;中華台北因一向採奧會模式,在國際場合皆排在T的順序出現。



◆ 台灣參與APEC位階提升 恐仍無緣外長會

中央社 2008.11.18

台灣今年參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的程度與位階明顯提升,但據了解,在APEC部長會議期間所舉行的非正式外長會議,台灣恐仍像往年一樣,無緣與會。

最近亞太區域內沒有重大的外交安全議題,所有焦點都在金融危機,原本預期APEC年會今年可能不會舉行外長會議,但據透露,與會外長們仍可能會利用難得碰面機會,開一場非正式的外長會,主題還是金融危機。

依照過去慣例,外長會通常是在年度部長會議第二天(秘魯時間20日),以早餐會方式進行,今年應該也不例外。台灣因為外長無法出席年會,一向都被排拒在外。

外交部官員強調,所謂的外長會議並非APEC年會的正式活動,也不是每年一定舉行,台灣一貫立場是堅持這場會外會不應在APEC架構下進行,若要在年會期間召開,台灣就不應被排除在外。

外長「會外會」並非APEC正式會議,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APEC外長們利用出席年度部長會議期間,舉行非正式早餐會,共商重大議題。雖非年年舉行,但每次都把台灣、香港排除在外;前年外長會討論北韓核武議題,去年討論的則是氣候變遷。

一旦召開外長會議,按照默契,地主國會在會後向台灣說明會議情況,台灣也會按照慣例表達抗議。外交部表示,「今年我們該表達的還是會表達」;亦即台灣仍會向主辦國表示抗議。

APEC年度部長會議是由各會員體的外交與貿易部長與會,台灣今年循往例,由經濟部長與財政部長代表出席。今年會議主題是貿易與投資的自由化及便捷化、技術與經濟合作、區域經濟整合等。

2008年APEC大會發給記者的21個會員體簡介文件,首度直接寫明台灣(中華台北)領袖為「總統馬英九」。前副總統、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今年代表馬總統出席APEC經濟領袖會議,更是台灣歷年出席APEC經濟領袖會議最高層級的代表。

因此,一般認為,台灣今年參與APEC的程度與位階有明顯提升,但台灣今年恐仍無緣參與非正式外長會議。

※ 主權也很值錢。



◆ 兩岸領導人 APEC官網同時消失

【郭篤為/巴拿馬十八日電】 2008-11-19 中國時報

二○○八年祕魯「亞太經合會」經濟體領袖會議周正式展開,兩岸入會以來無法擺脫的敏感議題,再度導致文宣資料印刷與電子版兩種不同版本。

上周大會官方網頁「APEC 2008 PERU」上「廿一經濟體領袖名單」的電子檔中,首度出現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馬英九總統」與「前副總統連戰」圖文並茂的資料。十七日正式進入領袖會議周前夕,包括當地兩家大報《商報El Comercio》、《共和報La Republica》上的「廿一經濟體領袖名單」連接,與官方網頁同時被取下。胡錦濤與馬英九兩位領導人,也在曇花一現後同時由官方資料中悄然消失。

據了解,參與編輯作業的當地工作人員僅憑對兩岸現實的基本瞭解進行編輯,從而出現「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台北」兩位總統的烏龍。

不過記者報到時,所領到的會議資料,內容包括祕魯風情、APEC議題、APEC簡介,以及廿一個會員體概覽,其中在會員體領袖部分,其中,「中華台北」的介紹欄中,明白寫出領袖為「總統馬英九」。

今年由祕魯主辦的「亞太經合會」年會,報名出席的代表團成員與媒體多達八千人,其中媒體即已接近三千人,另有八百家國際企業與會。由於人手明顯不足,使得準備工作出現紊亂現象。

中華人民共和國欄目還出現普通話和廣州話兩種官方語言,這應該與講廣東話的華人移民祕魯長達一百六十年,給予當地人根深蒂固的印象有關。

林諭林/台北報導

亞太經合會議(APEC)官方網站首度稱馬英九為「總統」、連戰是「前副總統」,但網頁隨即遭撤除。民進黨立院黨團昨日表示,民進黨不會唱衰外交工作,但希望馬政府實事求是,不應把國外「美麗的錯誤」,當成外交突破而沾沾自喜。

民進黨立委蔡煌瑯表示,APEC官網出現馬總統等領袖頭銜只有曇花一現,外交部就大肆宣傳,這種夜郎自大的心態並不可取,呼籲代表總統出席APEC的連戰能繼續爭取。

民進黨立委黃偉哲指出,朝野對台灣爭取外交空間口徑一致,但提醒馬政府不要大意,畢竟連戰已經出發與會,結果網站不見了,「我們真的很擔心他(連戰)到會場找不到自己的椅子。」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美CPI跌破61年紀錄 振興經濟新方案拍板

* 美CPI跌1%創61年紀錄 通縮陰影籠罩
* 17年擴張結束 澳洲經濟也衰退
* 中取代日 成為美最大「債」主
* 全球重災行業 美歐中車廠大求援
* 美三大車廠:若破產 將裁員數百萬人
* 美國也猶疑 汽車業紓困怕尾大不掉
* 急救汽車業 經部要降貨物稅
* 救汽車業》財部:退稅 不要超過一年
* 台灣半導體產值 難逃衰退
* 人力資源過剩 工程師掃廁所
* 高孔廉今登陸 搶救珠三角台商
* 江丙坤 明年也將親征
* 人民幣貶值絕非上策
* 振興經濟新方案 連夜拍板
* 振興經濟 馬將邀蔡英文面商
* 消費券不找零 500元券6張、200元券3張
* 消費券何不直接使用新台幣兩百元綠色鈔票?
* 消費券 明年1月19日發放
* 全台33萬攤商均適用消費券
* 各界建言:縮短期限 刺激消費並防偽
* 包裹立法?王金平:不要增加阻礙
* 消費券綁擴大內需 綠擬抗爭
* 小心呷緊弄破碗
* 長期作戰

◆ 美CPI跌1%創61年紀錄 通縮陰影籠罩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華盛頓十九日電】 2008.11.20

美國10月消費者物價創下61年來最大跌幅,新屋開工率與發照數同創空前最低紀錄,顯示美國經濟急凍,通貨緊縮如影隨行,聯邦準備理事會(Fed)還有降息空間。

美國勞工部19日宣布,10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經季節調整後下跌1%,創下1947年2月以來最大降幅。不含食品與能源的核心CPI下跌0.1%,是1982年12月以來最大跌幅。

但和去年同期相比,消費者物價指數仍然上漲3.7%,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2.2%。

另外,10月新屋開工率劇減4.5%,降為年率79.1萬戶,是1959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低紀錄,預示未來營建活動的建築執照發照數劇減12%,降至70.8萬戶,遠低於9月的80.5萬戶,至少是1960年以來的最低紀錄。

新屋開工率與建照發照數暴降,反映陷入三年房市低迷的建商在房價下跌、住宅貸款難以取得的大環境中,難以找到新屋買主。同時,營建活動低迷代表營建支出下降會繼續拖累美國經濟,增加衰退延長的可能性。

美國住宅建商協會主席鄧恩指出:「我們陷入危機,住宅買主因為驚人的經濟不確定性而退出市場,沒有重大誘因,買主不會重返市場。」

物價大跌則反映能源價格巨幅下跌,也代表其他物價普遍下跌,各種商品零售商削價求售,同時顯示美國經濟遭遇70年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侵襲,可能陷入淒慘而漫長的經濟衰退。

嚴重衰退可能引發通貨緊縮風險,造成物價長期下跌,為Fed主席柏南克與下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帶來難題。

墨克投資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布魯塞拉說:「通貨緊縮已經波及整個系統,我們預測未來若干月內,物價會更普遍下跌,通貨緊縮的風險已經增加。」

但物價走軟也使Fed獲得降低利率、對抗經濟不振的空間。Fed可望在12月的政策會議中,把聯邦資金利率從目前的1%降到0.5%。



◆ 17年擴張結束 澳洲經濟也衰退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8.11.19

繼日本宣布衰退之後,澳洲西太平洋銀行和墨爾本學院今天公布的Westpac-MI經濟活動領先指數顯示,澳洲9月份經濟活動領先指數成長年率從8月的3.5%驟降至1.1%,降幅創下80年代中期以來最大紀錄,顯示澳洲經濟前景黯淡,可能在明年初陷入衰退,結束17年來的經濟擴張。

股價下跌令澳洲家庭財富縮水,打擊消費支出,西太平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伊凡斯指出:「領先指數成長年率的降幅令人十分不安」,預料2009年上半年澳洲經濟不會成長,而前兩季極可能出現負成長。

Westpac-MI領先指數衡量八項經濟活動,包括公司獲利和活動等,以預估未來三至九個月個的經濟成長;9月領先指數下降2.5點至258.4點,而反映現階段經濟環境與條件的同期指數則大致維持不變,9月份微升0.1點至236點,指數年成長率從8月的1.8%進一步放緩至1.6%。澳洲央行自9月初以來已把基準利率下調兩個百分點到5.25%,是1991年以來最大規模的降息幅度,上周並把2008年經濟成長預估由2%降為1.5%。

由於領先指標疲軟,伊凡斯預料央行12月2日將再降息三碼至4.5%,果真如此,將是澳洲央行連續第三個月大幅降息。彭博資訊調查則報導,22位受訪經濟學家中有13人認為降息幅度在2碼,其餘則認為應在3至4碼。伊凡斯表示,明年澳洲利率甚至可能調降至歷來最低紀錄的3.5%。

澳洲股市今年已重挫43%,房貸下跌8%,消費支出15年首次減少,澳洲企業信心在10月份跌至歷史新低、消費者信心也連續十個月呈現悲觀。經濟學家估計,在金融危機影響下,未來兩年澳洲的失業率將從目前的4.3%攀升到9%,屆時將有100萬人失業。

澳洲政府在10月14日公布68億美元的補貼計畫,補助退休者、中低收入家庭和第一次貸款購屋,以拉抬需來刺激經濟。預期在補貼計畫推動下,明年第一季可出現溫和成長。但伊凡斯認為,今年第四季和明年整年的消費性支出可能疲軟,經濟成長前景仍黯淡。



◆ 中取代日 成為美最大「債」主

【王銘義/北京報導】2008-11-20 中國時報

在全球性金融危機持續惡化,對於中國鉅額外匯存底是否應該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在大陸內部爭議不休之際,美國財政部最新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截至九月底,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已高達五八五○億美元,已經取代日本成為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中國在九月份增持四三六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再創今年以來美國國債月度最大增額,幾乎是八月增持二二三億美元的兩倍。中國在一月至九月總共增持美國國債一○七四億美元。其中,從今年七月以來,增持幅度大幅增長。

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始終占美國國債持有數量首位的日本,已連續兩個月出現減持情況,持有量從八月的五、八六○億美元,減少到五、七三二億美元,減少一二八億美元。英國目前則列為美國國債的第三大持有國,其持有規模為三、三八四億美元。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中心張明在接受大陸媒體訪問時認為,中國之所以繼續增持美國國債,是由於美國短期國債重新獲得國際投資者青睞,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顯著升值。

另有熟悉國際投資的專業人士分析指出,美元能否保持強勢目前還不能下結論,對於中國持有的大量美國國債和不斷增長的外匯存底來說,重要的是調整資產結構。因此,爭論歸爭論,中國面臨的現實問題是,如果中國此時不買美國國債,是不是有更好選擇。

一位長期從事債券交易的中資銀行管理人員也分析說,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美國國債仍是中國外匯投資的主要方向,因為除了美國國債之外,中國鉅額外匯底目前還找不到一個更為安全、穩妥的投資管道。

美國國債成為中國投資首選,有其現實考量。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和資本市場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發行國債的規模在全球獨領鰲頭。由於中國外匯存底規模非常龐大,而歐元地區和日本的債務規模較小,又需要考慮投資安全,中國可以選擇的餘地並不大。



◆ 全球重災行業 美歐中車廠大求援

【劉聖芬/綜合外電報導】 2008-11-20 工商時報

受到景氣降溫,需求不振與信用緊縮的夾擊,全球汽車業陷入困境,不只是美國底特律三大車廠向國會請願撥款250億美元救命,歐洲與中國汽車業者也相繼向政府求援以期度過難關。

底特律三大車廠周二向美國國會請願,要求政府撥款250億美元幫助他們免於倒閉。

周二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通用汽車執行長華格納表示,美國汽車業需要政府伸出援手。他將該產業的艱困處境歸咎於於全球金融危機加劇,而非公司管理不善。

參院銀行委員會主席康乃狄克州民主黨籍議員陶德對華格納與福特及克萊斯勒的執行長表示,美國汽車業「求助醫治的傷痛大多是自找的。」不過,他還是說了句,如果這些公司倒閉,「數百萬人會丟掉他們的工作。」

目前美國國會尚無對汽車業伸出援手的共識。布希政府雖然表示不願見到美國汽車業倒閉,但也堅持反對從7,000億美元紓困款另外提撥250億美元援助汽車業。布希政府指出,國會先前通過支援汽車業的250億美元能源部貸款計畫可以提供幫助。

歐洲汽車業者也要求政府出手相助。相較之下,他們的運氣比美國同業好得多,歐盟已在著手起草幫助汽車業者的計畫,其中可能包括對他們提供貸款或補貼。相關細節仍在討論中,但該計畫可能需要數百億歐元經費。

德國總理梅克爾周一已表示,政府將考慮汽車業者的請求,希望能在12月底前做出決定。

在德國,約有75萬人在汽車業或是汽車零件製造業工作。由於利潤與銷量下滑,福斯汽車旗下的奧迪、以及寶馬汽車(BMW)與戴姆勒汽車都已證實將減產,寶馬還計畫裁員8,100人。英國汽車業者則呼籲政府取消原訂增加年度汽車稅的計畫。

中國汽車業者也正在尋求政府幫助並降低銷售稅,以刺激這個全球第二大汽車市場萎縮的需求。

目前中國的汽車銷售稅為汽車價格的50%。中共官員已在本月稍早透露,政府正在考慮調降替代能源汽車的銷售稅以刺激需求。中國福斯汽車總裁範安德表示,中共政府啟動的4兆人民幣擴大內需方案可能也會有所幫助。



◆ 美三大車廠:若破產 將裁員數百萬人

自由時報 2008.11.20

〔編譯羅倩宜/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底特律三大車廠週二警告,若無法獲得政府二五○億美元的紓困,將被迫裁員數百萬人,引爆經濟危機。於此同時,歐洲和中國的汽車業也傳出紓困需求。

日本豐田北美區再減產

日本豐田汽車則宣布北美地區再進一步減產。豐田表示,今年美加地區工廠的耶誕假期增加兩天,自明年一月印第安納州的Sienna工廠產量減半。由於豐田主要業績在北美,銷售十三年來首度下滑,惠譽信評目前已將豐田列入負向觀察名單中,考慮調降評等。

通用汽車執行長Rick Wagoner週二出席參院銀行委員會聽證時表示,汽車業需要過渡資金,才能度過危機,並表示三大車廠的危機是來自於金融風暴,而非管理不當。克萊斯勒執行長Robert Nardelli則指出,政府提供金援,相對於放任車廠破產,整體經濟付出的代價比較小。

各界對車業資金缺口有疑慮

汽車業高層表示願意減薪至一美元來共體時艱,汽車工會領袖也加入三大車廠的行列,願意在勞工待遇上讓步,以換取聯邦資金援助。但所獲得的同情並不多。主要是因為近幾個月來,國會為了各種金援案焦頭爛額,各界對於汽車業的資金缺口究竟有多大,一次紓困是否足夠,也抱持高度疑慮。此外,也有議員批評,汽車業的危機是因為產能效率過低,以及勞資協議的代價太高昂。

雖然民主黨已經針對二五○億美元的汽車業紓困提案,不過仍遭到白宮及部分共和黨人士的反對。財長保羅森表示,七千億美元是用於拯救金融業及系統性的問題,不適合用來對汽車業紓困,但支持國會另成立基金,協助汽車業度過難關。聯邦政府先前已通過撥款二五○億美元貸款,做為鼓勵汽車業發展低油耗車種及環保科技的誘因。

三大車廠警告,破產後第一年,將導致三百萬人失業,對於目前的經濟危機將產生「災難性的影響」。

除了美國汽車業之外,歐洲官員也在考慮泛歐盟的汽車業紓困計畫,除了本週稍早德國政府表示正在評估對歐寶(OPEL)提供十億歐元(十二.七億美元)的擔保,歐洲財長會議輪值主席盧森堡總理榮科,也指出有必要對歐洲汽車業伸出援手。

此外,過去每年平均成長二十%的中國汽車業,今年秋天的業績出現持平甚至萎縮,汽車業也要求中國政府降低新車稅率、降低燃料價格,以及提高研發補助。



◆ 美國也猶疑 汽車業紓困怕尾大不掉

【聯合報╱沈石/經濟博士候選人(屏東市)】 2008.11.20

受到國際金融風暴影響,國內許多企業傳出周轉不靈的消息。其中的汽車業因為銷售驟減面臨危機,請求政府在「稅務」方面給予協助。無獨有偶的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也正為到底要不要幫助三大汽車廠度過難關而爭論不休。或許從美國汽車產業的例子可以做為政府紓困企業決策時的參考。

去年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已經取代了福特汽車,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的汽車公司。目前通用汽車公司雖然在總銷售量而言,還是暫時站在領先的位置,但是與豐田之間的差距不斷的在加速縮減。

雖然通用的銷售量較豐田為多,但通用每輛車的利潤卻是不及豐田汽車。以二○○五年為例,通用的工人有高於豐田工人一點五倍的工資,但高工資的代價卻是讓通用每製造一輛車虧損二千三百多美元,反觀豐田工人卻可為公司賺近一千五百美元。

另外造成今日美國汽車公司虧損問題的最大原因,在於被其龐大的員工醫療保障與退休金所拖累。在二次大戰後,美國的經濟快速的成長,而通用的規模也在那個時期隨之迅速膨脹。在那段輕鬆快樂的日子裡,通用也大方的對他所有的員工做出許多醫療保險與退休金的承諾。

但隨著景氣衰退,昔日甜蜜的承諾卻成為今日痛苦的負擔。雖然通用有意關掉效率不彰的生產線,但強勢的美國聯合汽車工人工會(UAW)卻是阻礙這項決定最大的絆腳石。美國聯合汽車工人工會在這半個世紀以來隨這汽車產業的成長不斷茁壯,龐大的影響力也導致華盛頓的政治人物在考慮政策時都必須對UAW容讓三分。就算工會同意了任何大規模裁員的計畫,可憐的通用還是必須支付被開除員工與家屬的醫療費用。

在通用全盛時期的一九六○年代,它曾獨佔全世界最大汽車市場-美國一半以上的銷售量,但龐大退休員工與家屬的醫療費用卻成為壓垮今日通用的最後一根稻草(退休員工是現役員工總數的三倍)。雖然美國汽車工業佔了全國GDP的百分之五,平均每七個美國人之內就有一人為汽車工業所雇用,但美國政府也不敢因此將汽車產業列入紓困對象。

目前有待政府紓困的DRAM及汽車產業,在景氣好的時候總是喜歡以槓桿的方式,大量舉債,擴廠生產來搶奪市場。一旦景氣反轉,當時的借錢買來的機器設備卻又尾大不掉成為一種負擔。且台灣的DRAM及汽車產業受限技術及市場,往往只能賺點代工或組裝等微薄利潤。對照在美國準總統歐巴馬眼中的「骨幹」的汽車產業,美國政府都未必買單紓困。而對國內汽車產業是否紓困,或許從美國的例子我們可以得到答案。

※ 美國車業會這麼慘,強勢工會是主因之一,金融風暴只是助因。



◆ 急救汽車業 經部要降貨物稅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何孟奎、謝佳雯/台北報導】 2008.11.20

汽車業經營面臨困境,經濟部初步研擬汽車產業發展方案,從調降汽車貨物稅、補助舊車換新及鼓勵中古車出口三方向,刺激汽車產業景氣,並預定最快明年實施。

另外,車輛公會向財政部建議汽車零組件關稅減半一案,也獲得財政部同意;由於裕隆集團的電動車明年即將上市,電動車貨物稅將由現行的減半優惠,可望進一步降為零。

據了解,這項政策實施,除可讓車廠將減輕貨物稅成本,直接反映降價回饋顧客,將可大幅吸引購買意願。業者則表示,以此案的精神及國際油價的波動趨勢,這項方案,將讓賣愈多小車的車廠,獲得更多實質幫助。不過,因實施期間多久、消費者買氣意願還難以掌握,因此還無法估算政府到底要投入多少金額求汽車業。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昨(19)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接受立委邱鏡淳質詢時指出,汽車產業在國內面臨很大的危機,因為銷售量下降很多,可能考慮在租稅方面給予汽車業幫助。經濟部次長鄧振中說,減輕車廠稅負的負擔,僅是短期方面的措施,長期方面包括研發方面的技術提升與協助。

根據車輛公會提出的腹案,建議政府將貨物稅由目前的二級距調整為三級距,現行貨物稅是從價課徵,分別是2,000c.c.以下課徵25%貨物稅;2,000c.c.以上則課30%。車輛公會希望未來能夠分三級課徵,即1,500c.c.以下課15%、1,500到2,500c.c.課20%,至於2,500c.c.以上則課貨物稅30%。

工業局官員說,為鼓勵民眾買小車,內部規劃將現行貨物稅級距分為五個,即1,000c.c.以下、1,000c.c.至1,500c.c.、1,500c.c.至2,000c.c.、2,000c.c.至2,500c.c.以及2,500c.c.以上,但具體課徵幅度,工業局強調要與財政部協商後才能定案。

官員指出,如以排氣量1,600c.c.、車價50萬元的新車來看,光是內含貨物稅即高達12.5萬元,若能直接扣抵,車價可下降不少,可帶動新車需求。

此外,補助消費者汰舊換新方面,規劃十年以上汽車的車主,在購買新車時,依小汽車、小貨車類別,分別由政府提供新台幣5萬元與3萬元的定額補助。

至於十年以下汽車,政府鼓勵出口,民眾可以將中古車賣給車商,再由車商出口至澳洲以及東南亞等地,交易時車商會提供車主口抵卷,車主可以將再一年內買新車時,依據中古車年份扣抵貨物稅。

中古車年份愈新,可扣抵的貨物稅愈高,其中掛牌一年的中古車,車主在購買新車時,其貨物稅可扣抵90%;掛牌二年的中古車,可扣抵80%;掛牌三年的中古車,則扣抵70%,十年以下的中古車均可依此類推。



◆ 救汽車業》財部:退稅 不要超過一年

【經濟日報╱記者吳碧娥/台北報導】 2008.11.20

經濟部與經建會擬定汽車產業發展方案,包括中古車外銷退貨物稅、舊車換新車定額減徵貨物稅,財政部表示,目前正與經建會研議中,若要刺激汽車買氣,退稅應該要有期限,最好不要超過一年。

車輛同業公會多次提出降稅救汽車業的呼聲,經建會與財政部曾在10月1日舉辦公聽會。據瞭解,經建會提出的減稅方案,包括中古車外銷可退貨物稅及為獎勵購買新車,只要舊車換新車可折抵部分貨物稅,經建會建議是定額減徵2.5萬元。



◆ 台灣半導體產值 難逃衰退

【李純君/新竹報導】2008-11-20 工商時報

繼Gartner等多家研究機構數度下修今年全球半導體產值的預估值後,工研院IEK昨(19)日大膽預估今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將較去年衰退,這是自2000年以來第二度的衰退。其原因除DRAM產值大幅減少外,還包括IC設計業者表現遠不如預期。

IEK預估今年台灣半導體產值僅逾1.4兆元,相較去年衰退約3.9%。依各產業別表現來看,晶圓代工與封裝測試產業表現相對穩定,但晶圓製造與IC設計則是大不如預期。至於產值衰退的主要原因,第一是DRAM產業低迷,產值較去年衰退近2成,第二是台灣IC設計產值的年成長率普遍都在2至3成間,然今年受到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持續蔓延所拖累,設計業產值不增反減。

回顧近年來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平均年複合幅成長率均在7%至16%間,但今年產值竟罕見的出現衰退走勢,這也是自2000年以來的第二度衰退。前一次衰退是在2001年,當時受到全球性不景氣的影響,台灣半導體年產值衰退達26%,衰退原因除DRAM產值大減外,晶圓代工產業需求大幅降溫也是主要關鍵。

展望2008年第四季,IEK認為在全球經濟景氣短期難見好轉的情況下,終端電子產品需求仍將無法帶出亮眼的成長表現,連帶使得IC設計業者投單量縮、IDM委外訂單同步縮水,加上全球DRAM與快閃記憶體等產業減產,均將嚴重影響IC封裝測試業表現。因此,第四季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將較前季衰退近14%,剩下3,277億元,這與第四季半導體業者普遍預估營收衰退幅度在1成至2成相符。

至於2008年第三季台灣半導體產值部份,全球消費性市場買氣低迷,面板相關設計業者慘遭砍單命運,消費性設計業者需求也趨緩,僅有類比與NB相關設計業者需求平穩,因此第三季台灣設計業者產值雖較前季成長逾1成,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卻減少9.1%。

第三季晶圓代工廠在傳統旺季下,單季產值微幅成長3.4%,DRAM等記憶體方面也因製程推進產值季成長2.9%,但相較去年同期代工與DRAM產值則分別減少2%與16.3%。



◆ 人力資源過剩 工程師掃廁所

【經濟日報╱記者 李珣瑛、邱馨儀、蕭君暉】 2008.11.20

LCD產業「急凍」讓人措手不及,就連全球最大玻璃基板廠──美商康寧(Corning)短短幾周再降財測目標,還說第四季與明年展望仍然看不清,第四季已過了一半,卻仍無法摸清楚,就知道景氣變化有多快了。

全球LCD產業供應鏈從上游到下游,目前都在降低成本,尋求存活之道,因此不論是面板廠或零組件廠,都在降低產能利用率、砍零組件價格、無薪休假、減薪,各種動作全部出籠。

由於面板廠商產能利用率降低之後,出現許多剩餘人力,因此LCD廠暫停人力派遣性質的工作,這些空出的清潔與保全工作,就由生產線的工程師去做,讓工程師抱怨不已。

根據業內人士指出,面板廠往年的員工流動率平均在12%到18%之間,但是今年下半年以來,面板廠的人員流動率已經減少到1%以下。就業市場「急凍」的大幅緊縮,使得勞工「不敢離職」。

因此,就算被分配到掃廁所,員工也不敢離職,這種畫面恐怕是前所未見,其實對LCD廠主管而言,他們真的也不願意這樣做,為了不裁員,大家也就將就著做了。LCD廠主管表示,非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會裁員,但若景氣再壞下去,這就很難說了。



◆ 高孔廉今登陸 搶救珠三角台商

【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陳慧敏/台北報導】 2008.11.20

珠三角台商面臨經營環境巨變,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今(20 )日將率團前往深圳、東莞訪問三天,除與廣東省台辦、東莞市委書記討論如何協助台商轉型升級,也備好鼓勵台商回台投資的政策說帖。

大陸海協會為協助高孔廉此行,將指派一位副會長到廣東隨行。據東莞台商協會副會長謝慶源說,海協會執行副會長鄭立中或駐會副會長李炳才,可能會陪同高孔廉出席東莞台商協會15周年慶。

由於大陸實施新勞動合同法、新企業所得稅法、人民幣升值、下調出口退稅率等政策,再加上金融海嘯衝擊之下,銀行緊縮銀根,致使珠三角包括玩具廠企業哀鴻遍野。

為深入了解大陸台商的經營困境,高孔廉於今日上午10時搭乘華航班機到香港,再轉赴深圳、東莞兩地,隨團人員包括董事長特助高文誠、經貿服務處長陳榮元、高級專員饒仁宏、姜宜君,一行五人考察台資企業經營情況。

高孔廉表示,此行一方面轉達江丙坤董事長對台商的慰勉,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能實地了解台商需求,便於研擬協助台商發展的具體措施,並為海基、海協兩會下一階段將展開的台商投資保障協議、避免雙重課稅與金融往來等議題,聽取台商建言。

接連三天密集行程中,高孔廉將與廣東省台辦、東莞市委書記等人交換意見,商討如何協助台商轉型升級的具體措施,度過這場金融風暴的衝擊。

在深圳台協安排下,海基會將參訪深圳環旭電子工廠。深圳台商協會會長黃明智說,環旭電子是環隆電氣的轉投資,隨後有一場小型座談會,參加的主要是深圳台協各分會長,約20多位人數。

高孔廉在東莞的主要行程則是參加東莞台協15周年慶,約有1,050 位東莞台協會員參加。謝慶源表示,東莞市政府全程接待與安排海基會考察團,東莞台商有任何政策建議,都可以跟海基會直接溝通。

至於輔導台商的規劃,海基會經貿服務處長陳榮元說,經濟部主導多項輔導台商的措施,海基會也成立台商連繫小組,此行在與台商座談時,也將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的補助辦法,告知各項鼓勵回台投資的優惠措施。

陳榮元引述經濟部的統計指出,今年9月明確要回台投資的投資案有202件,總金額為新台幣342億元。

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投資案件共有147件,總金額則高達303億元,主要是以機械設備製造、光學製品、電腦電子製品,顯示大陸台商有意回台所佔的比例極高。

國台辦日前公布五項政策,希望能幫助台資企業應對金融危機,並將協調相關部門研擬支援台資企業的措施,高孔廉指出,海基會「已經注意到」,也希望大陸當局能提出更具體的辦法。

在結束廣東之行後,海基會下周三、四兩天還將前往金門,與福建九個台商協會舉行座談。

福建九大台商協會包括泉州、莆田、廈門、漳州、福州、福清、龍岩、三明、南平,日前都已陸續收到海基會開會通知。預估屆時九大台協會長將率領核心幹部,共計約70人與海基會座談。

海基會近期密集安排與廣東及福建台商座談,是為協助台商安度這波金融危機,或是為吸引大陸台商回台投資,引起各方關注。



◆ 江丙坤 明年也將親征

【經濟日報╱記者 林庭瑤】 2008.11.20

為深入瞭解大陸台商需求,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今將第一線與台商接觸後,據海基會高層透露,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明年更將率領「台商升級轉型輔導團」。

珠三角台商陷入經營困境,倒閉潮蠢蠢欲動,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副會長李炳才日前都曾南下探訪台商需求,而海基會高層也一直想找機會探視台商,卻始終無法如願。

海基會原本規劃今年11到12月就派出「台商升級轉型輔導團」,幫忙台商「轉型升級」或「轉移陣地」,只是海基會高層忙於兩岸兩會協商,又要到立法院報告,因而一再往後延遲。

據悉,此行率團的高孔廉原本還擔心沒法探訪台商。因為他原被安排要與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一同到秘魯參加亞太經合會(APEC ),說明兩岸關係的新形勢,所幸APEC討論議題與兩岸關係不大,高孔廉才有機會「搶到頭香」。

在高孔廉率領的考察團之後,據海基會高層透露,「明年會有更高層」,也就是說,江丙坤將率領「台商升級轉型輔導團」與大陸官方交換意見,協助台商解決其經營問題,屆時陣仗還將更大。事實上,江丙坤在出任海基會董事長前,就十分關注大陸台商權益。曾經以國民黨副主席身份,三度率團與大陸國台辦召開「保護台商合法權益工作會談」,並與國台辦針對如何確保台商權益達成多項具體共識。



◆ 人民幣貶值絕非上策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1.20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中央銀行)行長周小川,於上周在巴西出席國際結算銀行會議時表示,不排除讓人民幣貶值,以扶持大陸出口企業,並確保經濟成長。這是大陸財經高層首度提出「貶值救出口」的政策選項。由於大陸去年對外貿易總額已高達2.17兆美元,僅次於美國與德國高居世界第三,而出口更高達1.22兆美元,超過美國僅次於德國,高居世界第二,故人民幣的升貶,受到全世界的關注。

儘管周小川表明目前還不到調整匯率政策階段,但市場反應相當激烈,尤以亞洲貨幣為然;一周來印尼幣與韓元已貶8%以上,星元及俄羅斯盧布貶2%以上,新台幣貶1.2%,甚至澳紐幣貶3%以上,歐元也貶1%。該等貨幣的貶值,雖受景氣下滑影響,但人民幣升值轉為貶值的訊息,卻加深各國貨幣貶值的壓力。因此,一旦人民幣真的貶值,至少在亞洲有各國貨幣競相貶值的可能;這在全球即將陷入1930年代以來最慘的經濟衰退,更是雪上加霜。因而人民幣是否急於要貶值,有深入探討的必要。

回顧1997-98年亞洲發生金融風暴,亞洲各國貨幣大幅貶值,當時,市場即盛傳人民幣即將貶值;不過實際上大陸挺住未讓人民幣貶值,避免了一場亞洲貨幣競相貶值的惡性循環,未讓金融風暴更形惡化。市場認為這是大陸崛起,對國際所做出的首項貢獻。

由於人民幣挺住而未貶值,導致大陸1998-99年平均每年出口增加率,自前兩年平均增加11.2%,降為3.3%,經濟成長率同時期也自9.6%降為7.7%,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不過自2000年開始,其中雖有2001年全球經濟不景氣、2005年人民幣匯率改制並開始升值,但自2000至2007年的八年間,大陸出口平均每年增加率躍升到26%;同時期每年經濟成長率,也大幅提升到9.98%。顯然,大陸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人民幣沒有貶值,而在內部作了不少調整與改革,使2000年後獲得健康且更快速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大陸自2001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市場的開放,使進口大幅增加,2002-05年四年間進口平均每年增加28.8%,是全球進口增加率的兩倍以上,對全球市場的開拓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尤其大陸自東協各國的入超,自2001年的48億美元,至2005年躍升到200億美元;自韓國的入超,同時期自109億美元,增至417億美元,短短四年間入超擴增三倍;對台灣的入超,也自223億美元,增至582億美元。該等國家對大陸出超迅速擴大,有利其早日脫離亞洲金融風暴陰霾,加速經濟成長。此使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所倡議的和平發展,不再是宣傳口號,而在國際貿易上真正落實,對全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而今,大陸10月進出口及工業生產增加率迅速減緩,震驚了大陸高層。其中尤其進口及工業生產增加率與上半年增加率比較,幾腰斬,認為是內需不振;而對美出口增加率與去年同期比較,大幅下滑了六成,認為是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的影響,而有人民幣轉為貶值之議。但大陸當局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連續推出打壓加工出口又急又猛的各項措施,如降低出口退稅、企業所得稅法、勞動合同法及凍結融資等,才是對今年進出口及工業生產增加率下滑,以及內需不振的致命傷,人民幣升值不過是幫凶而已。

若以貨幣貶值刺激出口,以韓國為例,韓國新政府於今夏上任以後,大力採取弱勢韓元政策,盼能刺激出口。在韓元貶值的情況下,隨著金融海嘯的蔓延,外資更大賣韓國股票,將資金大量匯回母公司,加深韓元跌勢,10月以來韓元已較年初大貶40%以上。結果,不僅10月韓國出口增加率同樣較上半年腰斬,而且韓國自過去多年的出超,自今年以來轉為入超,第三季入超更為擴大,進口成本上升,不利於國內物價的穩定,也不利於出口。而且根據各國經濟發展經驗,沒有國家靠貨幣貶值,使經濟能壯大起來的。

在全球經濟進入衰退之際,如人民幣轉向貶值,將掀起各國貨幣競相貶值的惡性循環,加深全球經濟衰退惡化的程度,則大陸將是此波經濟衰退,美國之外的另一個罪魁禍首。不過,日前大陸當局通過人民幣4兆元的擴大內需計畫,不僅可維持其經濟的高度成長,更將增加進口,對衰退中的全球經濟作出另一貢獻;而促進出口其內部調整尚有廣大空間,此時人民幣貶值將是損人不利己,絕非上策。



◆ 振興經濟新方案 連夜拍板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8.11.20

馬英九總統昨(19)日晚間同意行政院提出的「振興經濟新方案」,將推動發放消費券、擴大公共建設、都市更新、民間投資及產業再造等政策,四年投入4,829億元,可貢獻明年經濟成長率1.64個百分點。

行政院主計處今日將下修明年經濟成長率,行政部門事先預判明年經濟成長率恐不到1%,因此,趕在主計處公布最新預測前,劉兆玄昨晚7時率副院長邱正雄等財經首長向馬英九總統、副總統蕭萬長簡報「振興經濟新方案」後,立刻拍板定案,力保明年經濟成長率2%。

4,829億元中,除明年發放消費券829億元外,明年至101年,四年將投入4,000餘億元公共建設經費,平均每年約1,000 億元,全案將以特別預算方式,在下周一行政院臨時院會通過後,送請立法院審議。今天的行政院會將先通過消費券方案。

全球景氣陷入衰退,繼中國大陸祭出擴大內需方案支撐經濟增長後,行政院也決定提前推動重大指標性公共建設,力拚擴大內需,可望帶動國內股市內需消費、公共建設、傳統產業概念股,如水泥、鋼鐵等。

「振興經濟新方案」內容包括:一、促進消費:發放消費券。二、擴大公共建設:包括軌道建設、公路建設、衛生下水道、老舊橋樑改建、農村再生及防洪治水等四年4,000億計畫。三、加強民間投資:續推006688方案至明年,擴大中小企業新增投資及創業優惠,提供利息補貼,並加強出口融資優惠及輸出保險,及擴大外商對台採購。四、都市更新:建構良好投資環境,縮短土地開發、都市設計、交通影響評估及建照執照核發等審議作業流程及時程。並將成立中央都市更新基金、委託成立都市更新推動辦公室、專業整合機構,大力推動各地區的更新案。

馬英九總統在聽取簡報後表示,振興經濟新方案除了一次性促進消費的消費券外,還包括中長期的擴大公共建設四年計畫,對台灣面臨的嚴峻經濟挑戰至關緊要,希望立法院長王金平及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全力協助,並呼籲朝野不分藍綠、不分黨派,共體時艱,攜手合作,共同救經濟。

昨晚出席會議的還包括立法院長王金平、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秘書長吳敦義,國民黨大小黨鞭林益世委員、張碩文委員等。

※ 最近推出的政策已經多到搞不清楚了,請幫忙整理一下吧。



◆ 振興經濟 馬將邀蔡英文面商

【聯合報╱記者范凌嘉、尚毅夫/台北報導】 2008.11.20

【記者范凌嘉、李順德、林新輝、李祖舜、尚毅夫/台北報導】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及國民黨等黨政高層昨天晚上在總統府共商「振興經濟新方案」,行政院長劉兆玄端出的新方案,計畫編列為期四年約五千億元特別預算案,行政院將在下周一加開院會正式通過「因應景氣促進消費及加強公共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希望立法院本會期完成三讀。

與會人士透露,行政院可望以「兩階段、一包裹」方式,將振興經濟新方案送立法院審議;行政院院會今天將先通過八百廿九億元的消費券案;下周一上午將加開行政院會,討論通過另外四千多億元的特別預算案。周一中午整套方案將包裹急送立法院,啟動立法程序。

另外,與會人士表示,為凝聚朝野共識,將參考美國總統布希在總統大選前邀請民主、共和兩黨的總統候人歐巴馬及馬侃,共商紓困美國經濟方案的模式,馬英九總統親自出馬邀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就提升國內經濟競爭力及創造就業等大議題舉行「馬蔡會」。

與會人士指出,為期四年約五千億的「因應景氣促進消費及加強公共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包括促進消費、擴大公共建設、都市更新、加強民間投資及產業創新及照顧弱勢等,八百廿九億元的消費券僅是其中一項。

立法院長王金平在會中質疑,消費券政策已營造出朝野共識,在野黨應該也可以接受,但若行政院提出振興經濟新方案的整體配套計畫與預算,擔心在野黨質疑,萬一時程上來不及,致使消費券過年前發放的目標跳票。

立法部門也表達,特別條例與特別預算案可能無法趕在本會期休會前完成,劉兆玄則拜託立法院黨團「儘量試看看」,

昨晚這場會議,是五二○後府院黨高層首度在總統府進行的政策協調會議,馬英九總統指出,「這是重要計畫,接下來台灣還要因應全球景氣變化」,宣示全案非過不可的決心;黨團幹部將一一致電黨籍立委,全力尋求支持。

據了解,由於下周一行政院會通過四年五千億元特別預算案,並不會提出各項計畫細目,立院黨團幹部憂心,民進黨將會以此為由,拒審特別預算案。



◆ 消費券不找零 500元券6張、200元券3張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8.11.20

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昨(19)日邀集財經首長開會後敲定,只要是中華民國國民,每人都可領到3,600元的消費券,消費券由中央印製廠印製,面額形式為「500元券六張、200元券三張」。

邱正雄昨天下午召集財政部、中央銀行、經建會、內政部開會研商消費券實施細節,會中敲定消費券面額形式,使用時不找零,發放消費券總預算約為829億元,將編列特別預算支應,預計增加明年經濟成長率0.64個百分點。

邱正雄指示,中央銀行儘速計算印製九張消費券的成本,加強防偽功能,趕在一個月左右完成作業。另外,他也責成財政部加緊研議清算程序,也就是有營業登記的商家收受消費券後,國庫要如何把錢撥給商家的處理流程,研擬一套方便商家的請領款作業程序。

※ 不找零是為了讓你多掏出錢買東西。



◆ 消費券何不直接使用新台幣兩百元綠色鈔票?

小攤販也適用 大家來消費(節錄)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李明賢/台北報導】 2008.11.20

(前面刪除)
預估印製消費券成本將要八億元以上,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張碩文昨天提出創意點子,主張將目前市面上極少流通的新台幣兩百元綠色鈔票,在加蓋特殊印記後,當成消費券再發放給全民,將可減少印製消費券成本。
(後面刪除)

※ 張碩文這個點子不錯,這樣就不用再分 500、200 可以省下不少成本。



◆ 消費券 明年1月19日發放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2008.11.19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表示,原則上規劃消費券發放的時間為農曆年前一周,也就是明年1月18日或是19日,由於明年1月18 日恰好為周日,若依經建會規劃,消費券開始發放的時間即有可能是明年1月19日。

陳添枝表示,會構想在1月19日發放,是希望能在農曆年前讓民眾領到消費券,但是一周之內發完不可能,如果不急的民眾也可以在過完年之後再去領。但是這都是初步構想,能否如期發放,還要看立法院的立法進度。

由於許多立委幫攤販菜市場請命,希望能納入消費券消費範圍,陳添枝表示「很有機會」,但是細部要如何防弊,還需要多研究。

至於不在草案規劃中的KTV,是否也會成為進一步放寬的對象,陳添枝表示,行政院長劉兆玄希望消費券的限制不要太多,但詳細情況還要評估。不過他也表示,3600元唱個歌就沒有了。

※ 真巧,剛好是英九...



◆ 全台33萬攤商均適用消費券

【林上祚、張舒婷/台北報導】 2008-11-20 中國時報

傳統市場攤商要求納入消費券使用範圍的聲音愈來愈大,根據民進黨立委陳亭妃統計,在各縣市政府有營業登記,但沒有經濟部商業登記的商家,全台共有三十三萬家,其中包括公有市場六萬多個攤商,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建議經建會,由縣市政府發給商號,讓攤商也能享受消費券商機。

行政院昨晚又決定, 消費券可使用範圍擴大到任何店家都可使用,因此,有固定營業場所的攤商,應該都可以納入適用。

陳亭妃表示,根據商業登記法第五條,攤販、家庭農林漁牧業、家庭手工業、民宿經營者、每月銷售額未達營業稅起徵點者,得免申請商業登記,這些商家雖然沒有商業登記,但北中南區,都有要求這些商家設籍課稅,繳交一定金額所得稅。

有設籍沒登記若排除不公平

陳亭妃說,根據國稅局資料,北中南區設籍課稅家數為十八萬五千家,營業稅未達起徵點的家數則有十四萬六千家,這三十三萬商家營業額較低,是經濟相對弱勢,卻無法在這次消費券發放中獲利,對他們來說頗不公平。

立委丁守中也表示,全台四百八十多處公有市場、六萬多家攤商中,有營業登記的不到五千家,這些攤商是一般家庭主婦、消費者主要購物場所,如果不能在傳統市場使用消費券,政府的美意將大打折扣。

賴士葆表示,經建會如果擔心,傳統市場成為消費券兌現的漏洞,可以透過各地縣市政府發給攤商識別商號章,讓它們也等同於營利事業登記證,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則表示,攤商納入消費券使用範圍「很有機會」,行政院將組成專案小組就細節部分進行通盤討論。

政院將組專案小組討論細節

經濟部官員表示,公有市場六萬多家攤商,雖然因為缺乏商業登記,無法成為消費券消費場所,但攤商每年繳的營利事業所得稅,都是定額繳納,也不必繳交發票印花稅。根據財政部函令,小規模營業人營業稅起徵點,買賣業、畜牧業、水產業每月銷售額八萬元,加工業、旅宿業、理髮業每月銷售額四萬元。

財政部官員表示,這些小規模營業人日後持消費券向銀行兌換現金時,每月營業狀況就會成為稅捐稽徵單位稽核的依據,並非所有攤商,都會願意把這部分資訊,揭露給政府知道。「就算沒有營利事業登記,攤商仍然可以接受消費券,畢竟攤商自己也能拿消費券消費」經建會官員說。



◆ 各界建言:縮短期限 刺激消費並防偽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11.20

消費券政策引發社會熱烈討論,但因為政策研擬時間太短,不少實施細節未必周延,還有改善空間。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昨天表示,經建會持續聽取各界意見,歡迎大家提供好點子,讓政策效果最好。以下是各界主要建言:

◎ 縮短使用期間為半年?

行政院目前版本是限一年,有效期間從明年一月十九日到明年底。經建會官員解釋,這是希望讓刺激消費的政策效果可以一直延續到明年底。

包括學者劉憶如、國民黨立委蕭景田、林滄敏、楊瓊櫻等都建議,縮短使用期限,例如只限使用四個月或是半年,讓政府發的紅包短期內達到效果。另外,立委還說,實施時間愈長,偽券出現的機率愈大。

◎ 改採折扣券形式,「消費愈多,補助愈多」?

越來越多社會人士建議,政府應設五折補助券,例如民眾消費七千二百元,才能申請付補助三千六百元,這樣更能發揮刺激消費的加乘效果。

經建會原本也有這樣概念,官員說,經過討論後主張,發放固定金額的消費券,容易計算整體額度,比較容易說服立法院通過追加預算。另外,如果用折扣補助券,政府部門必須花費大量人力去核對民眾的發票金額,也容易有偽開發票申請補助弊端。

◎ 改在春節後消費淡季再發消費券?

有立委認為,農曆春節向來是國人消費旺季,不需政府發消費券刺激,民間買氣就很好。政府應等春節後,步入消費淡季再發消費券,激出額外的買氣,協助淡季仍保有基本的消費水準。

不過,官員說,今年景氣欠佳,許多行業的年終獎金勢必大幅縮水,所以雖然行政和立法程序非常趕,但政府目前仍決定趕在農曆春節前發放消費券。

◎ 不要禁止消費券在民間轉流通?

為避免民眾變現或轉賣,盡量達到刺激額外消費的功能,陳添枝主張,消費券禁止轉售,及不能流通的原則;但他也坦承,稽查的行政成本很高,罰則很難訂定。

朝野立委都說,政府最好是不要限制適用範圍,才能讓消費券的功能發揮到極限。

※ 一般攤販應該可以用,他們再拿去有營業登記的店家消費就可以了。



◆ 包裹立法?王金平:不要增加阻礙

【聯合晚報╱記者王正寧/台北報導】 2008.11.19

劉內閣希望農曆年前發放消費券,但除了消費券的829億特別預算,行政院也準備提出4年5000億的加強公共建設特別條例。立法院長王金平上午表示,他知道政院有加強公共建設方案,但就他的理解,應該沒有要「綁」在一起,他也主張不要增加消費券通過的「阻礙」,只要明天行政院院會通過消費券特別條例草案並送立法院,快送就可以快審,他也希望儘量趕在過年前發放。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親自宣布消費券發放政策,並表達希望在農曆年前發放的態度,昨天早上並與王金平會面,針對特別條例的審查時程等問題交換意見。對於發揮臨門一腳的功能,王金平今天在面對媒體時表示,在條例送立法院前,劉兆玄來徵詢各方意見,包括立法院的意見,他也據實表達看法,算不算「臨門一腳」他不知道。

由於民進黨對於消費券仍有疑慮,如果杯葛條例,農曆年前把消費券送到人民手上的希望恐怕難達成。王金平認為,民進黨最好不要杯葛,因為台灣老百姓都希望農曆年前能夠拿到消費券,最好還是理性討論,不要為反對而反對。

至於行政院還將提出擴大公共建設的特別預算,王金平證實,昨天兩人確實曾討論此事,行政院準備由中央來執行,希望透過政府投資來振興景氣,至於金額是多少,他不清楚,「大概是幾千億」。

至於外傳兩項特別預算會綁在一起送立法院審查,王金平說,這應該媒體的解讀,加強公共建設比較複雜、不簡單,會有阻礙,他的解讀是應該不會同時送達吧。他建議消費券特別條例行政院院會通過後先送,讓立法院快審,至於其他的部分等營造合適的氣氛後再送立法院。

※ 行政院別節外生枝了。



◆ 消費券綁擴大內需 綠擬抗爭

【聯合報╱記者林新輝/台北報導】 2008.11.20

消費券政策拍板定案,但行政院打算將「加強公共建設特別條例草案」與「消費券特別條例草案」綁在一起併送立院審議,立法院長王金平昨天表示,綁在一起會讓事情複雜化,連帶拖累消費券明年過年前上路的速度。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說,劉內閣用消費券綁架四、五千億擴大內需預算,這是「宵小政府偷天換日的行為」,黨團不惜以大動作抗議。由於擴大內需預算中有馬英九的愛台十二項建設,柯建銘批評,馬英九為了自己的政見,不惜犧牲國家財政。

王金平表示,雖然發放消費券及加強公共建設都是屬於擴大內需的一環,但是行政院在處理時應該先後有別,消費券與公共建設宜脫鉤。

王金平表示,將近八百卅億元的消費券上路,如果刺激消費的這把火點起來了,這時政府再送公共建設預算案到立法院,他相信朝野的共識會很高。



◆ 小心呷緊弄破碗

【顏瓊玉/特稿】 2008-11-20 中國時報

行政院有意送一個包裹八百餘億消費券的數千億特別預算到立法院,讓人有「趁火打劫」之感,好不容易點燃一把景氣寒冬中的火燄,小心因為要得太多、太急,可能讓暖意盡失。

馬團隊接手的是一個負債累累的政府,民進黨任內的五年五千億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劉兆玄上任時僅剩七百餘億,結果居然一口氣花五八三億作為地方政府擴大內需之用。說穿了,政府已經沒有錢,還債臺高築,馬政府想要做事,只能學新任美國總統歐巴馬把政府赤字擺一旁。

就算經濟衰退陰影揮之不去,先得把政府財政問題擱下好了,政院趁著外界對消費券議題一片好評之際,急就章推出四年五千億的預算,難道不是拿消費券政策綁架立法院?屆時消費券政策一旦無法在春節前發出,責任誰負?

立法院本會期時間所剩不多,九十八年中央政府總預算還在審議,營業及非營業預算也應行政院趕進度審議,這麼多的預算法案待審,還治絲益棼地丟出五千億龐大預算法案,不但無視行政系統預算審定的該有程序,更是視立院預算審查權如無物。行政院這樣作,不僅陷一心想擺脫「橡皮圖章」的國民黨立委於不義,以債養債的做法也欠全民一個交代。



◆ 長期作戰

【工商小社論】2008-11-20 工商時報

行政院快速拍板發放消費券,不像以往溫吞反覆,顯然半年執政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惟最新民調顯示,馬政府民調繼續挫低,民間強烈質疑馬政府施政無方才會導致財富縮水超乎世界水準,值得警惕。

馬政府最為人詬病的施政以「未能提振景氣」居首,5成2民眾認為內閣應改組,從財經首長雙雙被點名下台比率升高,不難窺見民眾將生活困頓、縮衣節食怨氣發洩在完全執政的馬政府身上。事實上,不僅執政後沒有「漸漸好」、633儼然笑話一則,處理街頭運動的手法更讓台灣的民主法治成就明顯倒退。

發放消費券只是帖救急猛藥,倘若其他財經政策不能延續提振景氣效用,政府執行力也不能提升,光靠發放消費券將是事倍功半,民眾的苦日子不知伊於胡底。

歐美各國已出現通貨緊縮危機,台灣有無通縮壓力,各方見解不一。無論如何,年關愈近,馬劉考驗愈嚴峻,明年GDP不論經濟學人估的1.3%,或惠譽預測負成長1.7%,執政團隊都必須有長期作戰準備。

美國財長鮑爾森說,「拯救經濟危機沒有劇本,全視市場狀況調整」。各國救經濟除比政策內容,更是一場執行力與耐力的競賽,馬團隊要挽救低迷的民調,重拾流失的民心,完全在此一戰。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金融浩劫 全球股市蒸發32兆美元

* 金融浩劫 全球股市蒸發32兆美元
* 通貨緊縮 美國經濟最新威脅
* 俄外匯儲備 1周蒸發7360億
* 日圓反漲 企業擴張併購版圖
* 7.1億美元》頂新20%股權 賣給伊藤忠
* 味全 伊藤忠的下個標的?
* 經濟蕭條歹年冬 老鼠會詐財遍全球
* 國際油價跌破50美元
* 前三季汽車業幾乎都獲利 補助惹非議
* 等紓困暫觀望 車市爆退訂潮
* 歐汽車業也伸手 要低利貸款
* 歐盟搶救經濟 研擬1,300億振興方案
* 先求自救 大陸地方猛砸大錢投資
* 失業率破4 官方憂心
* 台灣經濟連三季負成長 確定衰退
* 民間投資 連六季衰退
* 明年春... 開放陸資投資台股
* 舉債救企業 湧570億元發債潮
* 民間消費 今年首見倒退嚕
* CPI持平 潛藏通縮壓力
* 彭淮南:明年第二季零成長就不錯了
* 彭淮南:三帖藥一起用 才能挽救衰退
* 消費券郵局發 明年9底要用完
* 年關高峰 郵局發券怕擠爆
* 28萬新移民配偶:我也要
* 消費券綁振興經濟 劉揆今說明政策
* 5千億振興經濟案 儘速送立院
* 平議振興經濟與紓困產業方案
* 乘勝追擊

◆ 金融浩劫 全球股市蒸發32兆美元

【林國賓、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2008-11-21 工商時報

全球經濟步步陷落衰退、通貨緊縮陰影益趨深重,全球股市陷入愁雲慘霧之中,周四一片慘綠,亞股平均跌幅超過5%,歐股早盤亦挫低3%,美股道瓊指數繼週三挫逾5%,8千點關卡失守後,週四盤中又告下跌逾130點。週四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世界指數折損2%,創下5年半新低。總計這波世紀金融浩劫已讓全球股市市值今年來蒸發逾32兆美元,而且股瘟災情還在持續擴大之中。

全球股市投資人本週來面臨一連串難以下嚥的利空,全指向全球經濟前景快速惡化,包括美國聯準會(Fed)調降美國成長預測、美國10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跌幅創歷史新高與日本上個月出口創7年最大衰幅。

美國勞工部周四公布最新一周(截至11月15日止)初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達54.2萬人,創16年來新高,較前周銳增2.7萬人,與市場預期的減少1.1萬人大相逕庭,而請領失業保險金逾一星期的持續申領救濟人數則達401.2萬人(至11月8日止),改寫1982年12月以來新高,在在顯示美國失業情況進一步惡化,失業勞工難以覓得新工作。

全球經濟衰退重創各個產業,除了身處金融風暴核心的金融股外,汽車製造與科技類股也因前景看壞而大跌,國際油價週四跌破每桶50美元大關則讓商品製造類股慘遭修理。

針對各項利空,亞股反應最為激烈,日股收盤重挫近7%,指數並跌破8,000點重要支撐,南韓與香港股市跌幅超過6%,澳洲、印度與台灣股市跌幅也逾4%,MSCI亞太指數大跌5.1%。歐股早盤也是跳空開低,道瓊斯Stoxx 600指數下跌3%。

各國股市指數持續盪低後,MSCI世界指數歐股盤中跌至804.06點,跌幅約2.1%,改寫2003年4月以來新低水位。

隨著金融風暴已將歐洲、美國與日本等各國經濟推向衰退深淵,全球股市市值損失金額則快速攀升,今年來累計蒸發逾32兆美元。



◆ 通貨緊縮 美國經濟最新威脅

【聯合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19日電】 2008.11.21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與勞工部19日披露兩項重要訊息: 一,美國經濟衰退情勢惡化,明年可能更糟,因此利率可能再降;二,通貨膨脹不再是威脅,最大挑戰反而是通貨緊縮。

根據聯準會公布上月所作經濟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為0%至0.3%,明年為-0.2%至1.1%,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情況最壞;今年的失業率預期為6.3%至6.5%,明年升破7%,在7.1%至7.6%之間;聯準會明白指出,明年經濟可能「很疲弱」,而且「復元緩慢」。

經濟成長急轉直下,通貨膨脹壓力也跟著大降,聯準會預測,今年通膨在2.8%至3.1%之間,明年為1.3%至2.0%;同時,勞工部公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指出,10月份CPI跌1%,為1947年編制此指數以來最大單月降幅,顯示通貨緊縮可能取代通貨膨脹,成為最大威脅。

聯準會較樂觀的官員認為,金融體系逐漸趨於穩定,經濟可望於明年上半年之前緩步好轉,其他官員卻表示,經濟低迷時期,還會持續好一陣子。

聯準會會議紀錄顯示,有些官員建議在未來的決策會議繼續降息,多位經濟學家依此推論,12月16日今年底最後一次決策會議再度宣布降息的可能性非常大。自今年初以來,聯準會曾六度降息,降息幅度高達3.25%,聯邦資金利率已降至1%。

市場據此預估,聯邦資金利率可能降破1%,至半世紀谷底。利率鬆綁可望紓緩通貨緊縮並刺激成長。

雖然聯準會認為有必要再度降息,部分官員擔心,金融體系整體運作秩序大亂,並未隨聯準會腳步跟進調降利率,聯準會過去幾個月連番降息的效應將被稀釋,未來就算再度降息,對經濟成長的幫助也非常有限。



◆ 俄外匯儲備 1周蒸發7360億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綜合外電報導】 2008.11.21

俄國貨幣盧布在全球經濟危機影響下跌跌不休,俄國央行20日透露,俄國外匯儲備光上周就縮水超過220億美元(7,360億台幣)。俄國總理普亭同一天宣布了200億美元的振興經濟方案,保證帶領俄國走出風暴,不讓過去的經濟大動盪重演,但也明言過程中痛苦難免。

盧布貶值壓力不斷增加,俄國總理普亭20日指出,俄國的外匯儲備還很有操作空間,政府會盡一切方法避免盧布狂貶。

俄國央行20日發布聲明指出,俄外匯儲備14日為4535億美元,比7日的4754億美元少近220億美元。

盧布自8月俄國與喬治亞爆發戰爭起開始貶值,全球經濟陷入危機後,俄國等開發中國家股市狂瀉,外資不斷撤出,轉向較安全的美元和日圓。自5月以來,俄股已掉了7成多。

俄國央行總裁伊格那帖夫表示,俄國央行為了拉抬盧布,9、10兩個月累計已經在外匯市場投入575億美元。



◆ 日圓反漲 企業擴張併購版圖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20日電】 2008.11.21

金融風使各國幣值受衝擊而下跌,唯獨日圓不跌反漲,成了舉世注目的焦點。日本的各大企業利用這波日圓漲勢大力在世界各地購併企業,讓世人對日本的「好景氣」刮目相看。

光是上個星期,三菱Rayon與NTT DoCoMo兩家公司就先後做了購併與出資海外的決定。而在此之前,日本麒麟持股公司才買下澳洲的一家乳製品公司,接著又準備購買澳洲另一家清涼飲料廠。似乎在這次金融風暴中,日本企業的全球化反而加速進行。

原因是,過去數年日本企業在全世界的企業購併活動中一直缺席。但是拜日圓快速上漲之賜,日本企業雄心萬丈的要把過去缺席數年的業績一次補回,趁著世界景氣低迷時長驅直入,以異軍突起態勢,打贏這場不景氣下的戰爭。

另一個原因是,金融緊縮的危機橫掃全世界,深度信用緊縮使歐美企業與投資基金都出現了資金不足的情況,現金充裕的日本企業就成了市場最大的買家。一些日本商社與夠力的製造商就趁著歐美低迷的時機,尋找他們需要的企業來收購。

據美國金融機構的統計,從年初到11月中旬,日本企業海外收購投資總額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7倍,總金額達622億美元(2兆台幣),在全世界的購併案件較去年跌落四成的情況下,更凸顯出日本企業的積極。

※ 商場如戰場,詭譎多變。



◆ 7.1億美元》頂新20%股權 賣給伊藤忠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 2008.11.21

頂新集團昨(20)日首度證實,透過現增發行新股方式,日本伊藤忠集團將斥資7.1億美元、入股頂新集團20%股權,雙方合作提升至集團的全面性戰略夥伴關係,除了深耕市場,也將擴及海外布局。

日本伊藤忠集團入股頂新集團,伊藤忠集團的財務顧問為瑞士信貸銀行,頂新集團的財顧則是德意志銀行與國內元大金控,雙方預計在明年中完成此一入股案。高達7.1億美元的入股金額,創下日資入股台資食品業的最高紀錄。

此次入股案是由康師傅董事長魏應州,及頂新集團董事長魏應交促成。頂新集團家族色彩相當濃厚,為了長期國際化的發展,魏應州、魏應交建議引進獨立的法人董事,協助集團升級,且考慮頂新集團所處的環境,新的戰略合作夥伴應該具備東方文化的特色,伊藤忠身為全球百大企業中的前16名,且與頂新集團過去合作相當融洽,成為最佳人選。

頂新集團表示,此次引進伊藤忠入股,著重的並非在財務面,頂新並不缺錢。日本在食品研發、生產製造,甚至是食品安全的管理能力都領先亞洲,這也是伊藤忠集團的優勢所在,再者,伊藤忠集團對於日本流通、餐飲事業涉略頗深,是頂新引進伊藤忠入股的關鍵因素。

再者,伊藤忠是全球性的貿易商社,對於全球原物料的掌控、相關資訊的取得也都具有優勢。頂新希望借重伊藤忠的長才,提高頂新集團未來十年在食品製造、餐飲、以及流通方面的競爭力,同時藉此引進優秀的日系合作伙伴,共同拓展大陸,甚至其他海外市場。

根據雙方規劃,伊藤忠將在明年年中完成入股,之後再由頂新集團斥資從日系合作伙伴A.I.B公司手中,買回9.999%康師傅飲品控股的股權。由於飲料事業是康師傅控股最賺錢的金雞母,經過此一股權交易,頂新集團對於飲品控股的股權將由原先的約50%提高至60%,獲利也可望進一步提升。



◆ 味全 伊藤忠的下個標的?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 2008.11.21

日本伊藤忠入股頂新集團,並高調表示,將建立涵蓋亞洲、大洋洲的食品整合市場,同時還將擴大對台灣食品、物流市場的布局。由於頂新集團在台布局是以台灣味全為主,伊藤忠一番言論,立刻引起外界高度關注。

台灣味全董事長魏應充也說,日本伊藤忠入股後,未來雙方在台灣的確會有不少合作案緊接著進行,涵蓋的範圍也不僅限於台灣味全,包括集團旗下的其他公司,也都有合作的可能,不過,「現在還不能說,大家可以期待」。

台灣味全與日本伊藤忠的合作,日前已經展開。味全進軍大陸麵包市場,合作夥伴除了日本敷島麵包外,日本伊藤忠也首度成為味全的合資夥伴,且據了解,味全正在洽談的幾項合資案,也都是透過伊藤忠牽線,凸顯出雙方關係日益密切。

業界分析,味全是國內冷藏飲料龍頭,且事業版圖同時涵蓋調味品、麵包、食材供應與物流等,台灣食品本業的年營收約100億元,此外,旗下松青超市一年也超過40億元,日前味全確立要透過併購,五年內營收要挑戰200億元的目標,味全食品在台灣食品業的影響力也將與日俱增,伊藤忠集團想要迅速切入台灣的食品與物流市場,透過台灣味全將是最佳選擇。

除了台灣味全外,頂新集團在台灣的糧油事業規模不小,伊藤忠又是國際重要的大宗物資貿易商之一,糧油事業也是雙方可能合作的項目。

據了解,頂新集團旗下的頂新製油,目前是台灣最大的雜油供應商,市占率約50%,順胜實業從飼料起家,近期低調在南部大舉收購養豬廠,不僅成為南部的養豬大戶,也逐步完成上下游垂直整合。伊藤忠集團日前已經表明希望入股順胜實業,是否藉此機會強化雙方合作,也值得觀察。



◆ 經濟蕭條歹年冬 老鼠會詐財遍全球

中央社 2008.11.21

哥倫比亞本月爆發一波金字塔式(類似老鼠會)儲蓄公司惡性倒閉案,成千上萬哥倫比亞人痛失畢生積蓄,引爆大規模暴動。

以下詳細介紹近年老鼠會傳銷騙局:

1995年—中國爆發1949年以來最大貪腐醜聞,處決兩名遭定罪婦女鄧斌(譯音Deng Bin)與姚金儀(譯音Yao Jingyi),她們因非法集資、收賄及其它經濟犯罪,遭到處死。

鄧斌經營名為新興(譯音Xingxing)的公司,專營吸金老鼠會,提供月息5-10%/驚人高利,向全中國368個單位與31人,募資32億人民幣(3.86億美元)。據報,這家老鼠會公司用不斷吸金所得來支付利息。

1996/7年—阿爾巴尼亞快速致富老鼠會經理卡迪米(Maksude Kademi)在1996年11月停止償還儲金給客戶後,騙局曝光。而允諾退還10%存款的另一家公司首腦格魯納西(Aleksander Grunasi)攜1300萬美元逃逸無蹤後,情況變得更加惡化。

—政府沒收這兩家公司存放在國有銀行兩筆總額2.55億美元存款。這宗詐騙案在全國各地引發暴力示威,造成2、3千人喪生,之後在歐洲部隊協助下才恢復秩序。

2001年—佛羅里達州某福音團體的5名成員,以承諾「加倍給您祝福」,讓投資人趨之若鶩,吸金4.48億美元,最後遭法院以詐欺與洗錢定罪。該集團在1993年至1999年期間,在全美誘騙1萬8千名投資者,承諾會讓他們的錢在17個月內翻上一倍。

2004年—塔吉克(Tajik)最高法院判處3名經營非法吸金公司的男子最高11年苦役,此案造成數以萬計的塔吉克婦女積蓄化為烏有。

2006年—山東省聊城(Liaocheng)警察,破獲1個2億人民幣(2.53億美元)化妝品直銷網,在會員提供名單下,逮捕3名主嫌並發現內含32萬6千名銷售員及400名高級會員的資料庫。此案每名會員需付數千人民幣才能取得化妝品銷售權。

2007年—中國警察在泰安市(Tai'an)破獲名為「瑞士共同基金」的境內最大網路老鼠會直銷案;該案牽涉17萬人,金額達13億6千萬人民幣(1億8千萬美元)。它規定每一名投資者支付8千人民幣(1052美元),承諾30個月後償還投資者40萬人民幣(5萬2千美元)。

2008年—哥倫比亞南部爆發暴動,損失數百萬元的存戶,在非法金融公司經理人捲款而逃後,衝進公司辦公室。這家名為「金錢、快速、容易與現金」的公司,未能兌現150%的高利承諾。

—警察查封另一家名為DMG的融資公司59家辦事處,引爆數千客戶抗議警方,示威者認為此舉讓他們的投資血本無歸。52名傳銷首腦遭判刑入獄。



◆ 國際油價跌破50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二十日電】 2008.11.21

全球經濟衰退,市場預期能源需求減少,國際原油期貨價20日在紐約早盤跌破每桶50美元大關,為三年來新低。分析師預測,油價可能進一步下探40美元。

紐約20日早盤,倫敦布侖特原油12月期貨價率先跌破50美元關卡,最低至48.2美元,為2005年5月來最低,跌幅逾6.8%。紐約西德州輕原油12月期貨價最低跌到49.91美元,比前市下跌近7%,為2007年元月來首度跌破50美元大關。

紐約和倫敦油價於7月11日同時站上147.27美元147.50美元的空前新高,換言之國際油價這四個多月來暴跌了100美元。

德意志銀行預測,國際油價明年4月左右可能下看40美元。此外,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每日可能得減產250萬桶原油,才能紓緩市場供過於求的情況。

高盛集團20日調降紐約油價明年預估值,從先前預估86美元再降到80美元。該公司自9月來對油價展望的下修幅度已達46%。

以分析師柯瑞為首的研究團隊表示,信用緊縮衝擊經濟景氣,將繼續對紐約油價帶來壓力。若亞洲的經濟和工業活動無法回穩,國際油價明年大約都會在50 美元附近徘徊。

美國能源部最新資料顯示,上周美國石油庫存增加160萬桶,比市場預期多60萬桶。而前四周全美每日平均用油量比去年同期減少7%。美國交通部統計,儘管油價不斷下跌,美國民眾9月行駛的里程少110億英哩。

紐約Newedge美國公司能源研究主管哈夫表示,美國對能源的需求真的已崩跌,整個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需求也同步縮減,今年全球需求成長恐怕都會隨經濟疲軟而萎縮。2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OECD 30國今年第三季合計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第二季下滑0.1%,是七年來首度萎縮。

目前能刺激油價上漲的因素,大概只剩OPEC的減產計畫。OPEC本月底打算在下個月的正式會期前舉行一次非正式會議。輪值主席柯理爾已暗示,該組織或許會在12月的會後宣布減產,不過如伊朗等幾個會員國,已呼籲提前減產。



◆ 前三季汽車業幾乎都獲利 補助惹非議

【林上祚/台北報導】2008-11-21 中國時報

政府刺激景氣政策一波接一波,現在甚至考慮補助舊車換新車,和美國通用汽車爭取美國政府二百五十億元紓困相比,台灣汽車銷售量儘管連續二年負成長,但至今年真正發生虧損的只有國瑞與中華汽車;由於汽車並非一般民眾主要代步工具,政府如果補助民眾購車,可能將面臨輿論批評。

車市急凍 中華車、國瑞虧損

台灣汽車銷售輛有多冷?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數據顯示,今年九月汽車銷售量,僅一萬六千八百輛,創下過去二十二年來同期新低,十月分又遭逢金融風暴衝擊下,銷售量可能續創新低,前十月新車領牌數僅十八萬六千輛,比去年同期衰退二七%,車市持續低迷,已讓國內汽車產值在三年內遽減了三千億元。

在汽車銷售持續探底下,已經有部分汽車業出現虧損,裕隆日產第三季本業虧損擴大為一億五千萬元、同屬裕隆集團的中華汽車,前三季因為認列轉投資東南汽車及華擎機械損失,也虧損了二億三千萬,幾十年來年年有盈餘的國瑞汽車,前三季虧損金額也有六億元之譜。

台灣車商儘管過去三年相對沒落,但比起美國三大車廠境遇,起碼要幸運許多,美國通用與福特汽車,第二季起出現大幅虧損,單季虧損幅度高達一五五億與八十六億美元,通用第三季虧損幅度也達二十五億美元。通用自有資金只能夠支撐到明年一月,屆時如果沒有獲得政府注資,將面臨破產清算,第一年就會導致三百萬名美國勞工失業,三年內美國政府稅收將減少一千五百六十億美元。

根據汽車業表示,今年十月購買節能家電,補助二千元政策正式上路後,家電銷售量明顯提升,汽車業也希望政府能比照補助,並獲得立委邱鏡淳等人的支持,希望經濟部將這項補助,編入明年度預算。

舊車換新 形同補助有車階級

但問題是,台灣汽車業並沒有像家電業與營造業這麼慘,台灣汽車業龍頭裕隆汽車,今年前三季獲利,雖然比去年同期掉了近二十億元,但裕隆靠著轉投資大陸東風汽車,今年認列十一億元業外投資收益,讓裕隆前三季仍維持三億元獲利。

由於汽車並非一般民眾主要代步工具,在提倡節能減碳的今天,政府如果補助民眾五萬元,補助民眾舊車換新車,可能會招來「補助開車階級」的批評,政府在擬定補助政策時,恐怕要三思而行。



◆ 等紓困暫觀望 車市爆退訂潮

【沈美幸/台北報導】 2008-11-21 工商時報

經濟部為搶救國內汽車產業,釋出調降貨物稅及定額補助3萬至5萬元風聲,車商卻未蒙其利先深受其害,昨日湧現一波退車潮,近兩天下單後退訂率達20%。多家車廠主管坦言,車市瞬間急凍,從寒冬變成冰河期,政府尚未伸手援助汽車業,年底前先有一半經銷商不支倒閉。

不少已下訂消費者聽聞政府有意調降貨物稅,每輛新車可降價5萬至15萬元,認為還有便宜貨可撿而不急著交車,昨日引發一波退車及延後交車潮,各汽車廠牌展示間只能用門可羅雀來形容。

和泰、中華、裕隆日產、福特六和及台灣本田等多家汽車大廠主管坦言,多家經銷商一大早就接到消費者要求退訂,消費者觀望而沒有人上門買車,各展示間交易幾乎掛零。

業者感慨地表示,汽車業者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初步統計,光是本周二、周三下訂後再退訂比重達20%,約在40-50台之間。

中華汽車經銷商匯豐汽車總經理李榮華表示,的確有不少客戶怕吃悶虧會向業代詢問,事實上,政府並未訂出降貨物稅時間表及金額,只要消費者願意如期交車,公司也願額外多給3千至5千元配備,只求準車主不要退訂,退而求其次則是留住訂單先暫緩交車。

多位不願具名的汽車業高層主管坦言,消費者信心不足而導致車市直直落,原本只是不景氣寒冬,全年有機會上看23萬輛,但政府官員心直口快,反而造成消費者觀望氣氛更加濃厚,整個車市交易瞬間急凍,恐怕得發起22萬輛保衛戰。

業者表示,今年初以來,國內90%以上經銷商處於赤字經營,如果今年底前車市都處於交易冷清狀態,多拖一天只會讓經銷商倒閉家數擴大,今年底恐怕有一半經銷商因無法負擔高額店租及業務代表薪資而被迫倒閉,部分現金流量不足的汽車廠,恐怕等不到政府伸出援手就不支倒地。



◆ 歐汽車業也伸手 要低利貸款

【林家群/綜合廿日外電報導】 2008-11-21 中國時報

當全球聚焦在美國政府會如何搶救美國三大汽車廠時,歐洲汽車業也在這波金融危機與經濟不景氣被重擊倒地,業者希望歐盟能拿出四百億歐元(約五百一十億美元)作為低利貸款,或補貼汰換舊車。

歐洲汽車銷售量十月分下跌一五%,已連續第六個月下滑,業者苦不堪言,法國的旗艦汽車廠雪鐵龍廿日更宣布裁員三千五百五十人。歐洲搶救汽車業的理由與美國相同:它是火車頭工業,倒閉將造成許多人失業。但怎麼救卻意見紛歧,有的國家已在討論如何紓困,但有的國家卻說出手時機未到。

擔任歐盟「歐元區」財政部長會議主席的盧森堡總理容克(Jean-Claude Juncker)支持全面援救歐洲汽車業,他說當美國在救三大車廠時,「我們不能對歐洲車廠的困境袖手旁觀,但讓德、義、法各自搶救各自的汽車公司則毫無道理,只能有個歐洲通用的解決方案。」

德國歐寶(Opel)汽車幾年前被美國通用汽車併購成旗下品牌之一,雖然美國通用命在旦夕,通用歐洲事業部門並無立即危險,但擔心唇亡齒寒效應發酵,趕緊向德國政府申請一億歐元的信用擔保貸款,而德國總理梅克爾與歐寶主管開會後說,全案會在今年耶誕節前決定。

德國的邦政府動作更快,歐寶德國工廠位於四個邦境內,共僱用兩萬五千七百人,其中「黑森邦」(Hesse)僱用一萬五千人,汽車零組件協力廠員工也有五萬人,黑森邦總理柯賀同意拿出五億歐元信用貸款給歐寶及零組件業者,州議會近日將表決。

義大利則較消極,總理貝魯斯柯尼說,義大利不認為須對以飛雅特為首的義大利汽車業提供協助,但德國總理梅克爾十八日到義大利與他會談,兩人召開記者會要求歐盟密切注意美國政府如何搶救其汽車業,「我們不希望美國人的作法產生不公平競業,而影響到歐洲汽車業的生存」。



◆ 歐盟搶救經濟 研擬1,300億振興方案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柏林二十日電】 2008.11.21

德國經濟部長葛羅斯(Michael Glos)20日向媒體透露,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正研擬1,300億歐元(1,630億美元)的經濟振興方案,以支撐歐盟區對抗全球不景氣。

葛羅斯的發言人說,歐盟執委會可能在本月26日正式提出這項方案,整體金額約相當於歐盟27國GDP的1%,而「相關準備仍在初期階段」。歐盟官員指出,此計畫涵蓋歐盟各國刺激景氣的花費、歐盟每年1,500億歐元的預算支出,以及歐洲投資銀行(EIB)對外放款。

歐盟執委會未否認此消息,但表示相關數據和籌資方式仍是未知數,目前也尚未達成協議。歐盟執委會主席巴羅索(Jose Barroso)上個月同意把「危機基金」的規模一倍,增至250億歐元,之後曾宣布和會員國商議,共同提出救市計畫。

歐洲各國合作推出經濟刺激方案,是仿效先前齊力對抗金融危機的模式。上個月許多歐洲政府在為個別銀行紓困失敗後,紛紛開始擬定類似計畫來支撐金融業。

一名德國官員指出,各國將負責落實各項措施,解決個別經濟問題。此方案將包括各國先前曾提出的提振經濟手段,例如,德國內閣本月初已同意退稅、提供政府擔保貸款,並額外砸下230億歐元刺激景氣。

歐盟執委會和法國將主導方案細節擬定事宜。數周來,法國總統沙克吉不斷疾呼歐盟區領袖合力救經濟,本月24日他將在巴黎和德國總理梅克爾會面,討論具體措施。

巴克萊資本公司駐倫敦經濟學家卡羅表示,合作祭出振興經濟政策「很有意義」,歐盟從處理金融危機學到「聯合聲明更有影響力」。

此外,義大利21日可望通過160億歐元(201.9億美元)的公共建設投資提案,以支撐經濟避免陷入衰退。

這項計畫是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上周參加G20高峰會後,所提出800億歐元大規模經濟振興方案的一部份,內容包括翻新公路,並興建連接西西里島與義大利本土的橋樑。

不過,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Unicredit)經濟學家瓦利認為效益不大,因為「財政刺激方案必須立竿見影,對提振經濟才有效,而發展基礎建設需要時間」。



◆ 先求自救 大陸地方猛砸大錢投資

【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綜合報導】 2008.11.21

儘管大陸國務院日前已宣布,未來兩年內將推動規模達人民幣4兆元的擴大內需方案。但各省市政府擔心中央的政策推展緩不濟急,已經紛紛展開自救。據各省市政府近期逕自公布的投資規劃,粗估金額將近人民幣10兆元(約新台幣48.9兆元)。

大陸各省市近期出台的多項經濟數據,均透露出當前大陸經濟情勢不容樂觀。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9日公布今年前三季經濟形勢分析指出,今年上半年北京經濟成長率達11.0%,但今年一至三季經濟成長率落至9.1%。北京雖未公布第三季單季數據,但第三季經濟成長率顯然已經大幅減弱。

上海市統計局19日也公布,10月上海34個工業行業中,有27個行業出現產值下降或增長幅度滑落。當月上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只比去年同期成長3.8%,增長幅度明顯回落11.5個百分點。10月上海工業出口也只比去年同期成長0.8%,增幅更是大陸下跌21.6個百分點。

上海 世博會建設快步走

面對經濟動能快速減弱,上海市長韓正強調,當前必須打破常規,用特殊辦法和舉措,確保上海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上海市長韓正日前召集上海各區區長,要求落實推動「迎世博會600天行動計畫」,擬投入人民幣5,000 億,建設上海交通網,包括地鐵、越江工程等。

北京市政府發言人王海平19日也宣布,北京第四季將追加人民幣60億元,用於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王海平說,未來兩年內,北京將安排人民幣1,200億元至1,500億元政府投資,用於興建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網,以及改造三里屯、什剎海等景區,並將採取八大措施,希望能引導出人民幣1兆元的社會投資。

至於出口遭受重創的廣東省,則編列最多預算用於協助企業渡過難關。廣東省政府官網指出,廣東省計畫在2009年至2012年編列各項支持經濟社會發展資金約人民幣1,000億元,安排重點工程投資人民幣3,000億元。

其中,將以人民幣100億元,實施「十大創新工程」,加快建設南海奇美二期、廣州樂金飛利浦二期、惠州TCL-三星等液晶電視顯示模組項目,加大力度引進液晶面板建設項目,加快形成完整的平板顯示產業鏈。

廣東 勞動密集產業升級

廣東省將推出協助企業措施,包括:挑選1,000家高增長、有自主品牌、市場競爭力強、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並幫助勞動密集型企業轉型升級;從今年起三年內,每年以人民幣1.8億元作為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並將編列人民幣2億元,支持企業進行科技成果轉移。

台資電子業群聚的江蘇省計畫投入人民幣6,500億,其中,人民幣2,200億元是政府主導性項目,用於建設京滬高速鐵路、滬寧城際鐵路、泰州大橋、連雲港等重大工程建設。江蘇省預計,2009年政府投資將可帶動約人民幣1.2兆元的民間投資。

浙江 推民間數兆元投資

浙江省也計畫,明後兩年透過政府投資主導性項目,預計完成投資人民幣3,500億元,希望能帶動人民幣1兆元的民間投資。

為應對這場百年來最嚴重的金融風暴,大陸從中央到地方全面動員,力圖減緩全球景氣衰退對中國的經濟的衝擊。不過,全中國在未來兩年內將投入如此龐大的金額用於重大建設,為否為大陸下一波投資過熱埋下伏筆值得關注。



◆ 失業率破4 官方憂心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11.21

大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昨天坦承,大陸今年就業局勢十分嚴峻,失業率會超過百分之四,明年失業率可能還會增長。

副部長張小建也說,明年大學生畢業人數達六百一十萬,今年底到明年的大學畢業生就業,面臨比以前更趨緊的形勢。

尹蔚民說,進入十月以來,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對大陸的就業局勢產生影響,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部分出現關閉、停產或者半停產的情況,造成人員失業,這種影響還在進一步發展。

針對有關農民工因失業爆發返鄉潮,尹蔚民一方面澄清,迄今為止,還未發生大規模的裁員和農民工返鄉熱潮;一方面卻強調,目前的形勢還在進一步發展,農民工返鄉逐漸增加,要高度關注。

張小建補充說,進入十月後,出現三個變化值得注意:一是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增速下降;二是企業的用工需求出現下滑,第三季度以後的用工需求下降百分之五點五,是多年第一次出現下滑;三是企業現有的職位流失嚴重。



◆ 台灣經濟連三季負成長 確定衰退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11.21

行政院主計處昨天大幅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由原估計的百分之四點三降至百分之一點八七,是近七年最低。主計處還預估,今年第三季起,經濟將連續三季出現負成長,代表台灣經濟進入衰退,是近七年首見的警訊。

全球景氣冷颼颼,台灣受到嚴重衝擊,主計處也大幅下修明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從原本預估的百分之五點零八,降到百分之二點一二,「勉強保二」,下修幅度之大,僅次於石油危機與九十年的網路泡沫。

主計長石素梅表示,依照國際貨幣基金(IMF)定義,一國的經濟出現連續兩季負成長,就是「衰退」。台灣從今年第三季至明年第一季預估將連續三季衰退,分別負成長百分之一點零二、百分之一點七三、百分之零點三一,已確定是經濟衰退。

石素梅指出,因國際金融海嘯拖累國內股價,民眾財富大幅縮水,預估第三季民間消費負成長百分之一點九七,第四季負成長百分之一點八六,今年全年民間消費負成長百分之零點三,也是有史以來全年民間消費首度出現負成長。

她承認,國內景氣情況「相當嚴峻」,如果不是行政院會昨天通過「振興經濟新方案」,預計在四年內投入五千億元(包含消費券政策),具體提升明年成長率一點五九個百分點,否則明年全年幾乎將是「零成長」。

主計處第三局局長蔡鴻坤說,國內經濟最差的情況應該會出現在明年第一季,明年第二季起,研判國際情勢逐步好轉,以及政府推出重大建設等政策發酵,整體景氣可望在明年第二季落底;明年下半年起應能緩步復甦,不過復甦力道可能還是相當微弱。

主計處預期,國內出口可能從今年第三季起,發生前所未見的連續五季衰退,比兩次石油危機時都還嚴重。

至於明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主計處預測明年將只有百分之零點三七,接近零成長,為近三年來的低點。

※ 探底就是反彈的時候了,看來太陽黑子真的會影響全球經濟。

* Sunspots, GDP and the stock market
http://www.growth-dynamics.com/articles/sunspots.pdf
http://dx.doi.org/10.1016/j.techfore.2007.07.001
Theodore Modis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Volume 74, Issue 8, October 2007, Pages 1508-1514
doi: 10.1016/j.techfore.2007.07.001



◆ 民間投資 連六季衰退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8.11.21

受到國外需求銳減,多數廠商因產能過剩,原定投資計畫紛紛延後或縮減資本出,且一年內看不到復甦跡象。主計處指出,從第二季起就縮手的民間投資,將持續低迷六季,創下歷來最長紀錄,要到明年第四季才恢復成長。

主計處估計,明年全年民間投資將衰退2.87%,顯示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五年免稅延長的政策誘因,不敵景氣低迷,讓業者投資卻步。相對的,明年台灣資本形成將由政府擔綱,主計處預估,明年政府投資將大幅成長二成以上。

主計處表示,因下半年開始推動擴大內需方案,加強地方公共建設,政府固定投資第四季已有一成的成長,明年推出「愛台12建設」、「治水」、「振興經濟新方案」等公共投資計畫,預測政府固定投資將擴增22.52%。

據瞭解,由於預測明年景氣將持續陷入低迷,行政院積極推動振興經濟方案,預測四年將投入4,000餘億元公共建設經費,平均每年約1,000 億元,將可增加明年經濟成長率1.64個百分點。

主計處表示,由於全球景氣急速反轉,廠商部分產能已呈閒置,加上產業前景趨於悲觀,企業投資持續保守觀望,以新台幣計價資本設備進口減少18.68%,加上營建工程價格續處高檔,導致工程量衰退,使得今年第三季民間投資衰退11.51%。

主計處並預估,自第二季起民間投資連六季都是負成長,將創下歷來最長紀錄。主計處第三局長蔡鴻坤說,下半年小客車銷售、股市不好、資產縮水、失業率升高等,許多經濟指標都不佳,所以導致民間消費不佳,民間投資將呈兩位數衰退。

【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景氣不佳,民眾不敢花錢,主計處預測明年儲蓄率29.37%,投資率20.47%,超額儲蓄率8.9%。主計處官員擔憂,這兩年的儲蓄率會飆破30%,超過1兆元的閒置資金不敢投資,經濟情勢嚴峻。

去年儲蓄率高達29.85%,創18年來新高;扣除20.95%的投資率,超額儲蓄率升高到8.9%,是四年來新高。

87年我國超額儲蓄率1.2%,如今全球飽受股災之苦,薪資不增反減,台灣的民間消費力陷入空前低迷,今年超額儲蓄率預估達7.44%,顯示民眾理財趨於保守,寧可減少投資及消費,更為重視儲蓄,導致超額儲蓄率居高不下。



◆ 明年春... 開放陸資投資台股

【經濟日報╱記者雷盈、李淑慧/台北報導】 2008.11.21

台股面臨4,000點關卡保衛戰,為了救台股,金管會擬加速開放陸資入股,在不簽金融監理合作協定(MOU)之前,就開陸資投資台股。也就是說,大陸資金可望在明年春天以前,先行入注台股。

金管會主委陳樹昨(20)日表示,兩岸金融的正式交流,需要等到MOU的簽訂完成再說,不過,金管會希望能加速、甚至提前展開。目前兩岸金融監理積極討論分兩階段,第一階段開放大陸境內合格機構投資人(QDII)來台,第二階段就是MOU且看陸委會決定,但金管會已開始討論,是否要在沒有簽定MOU之前,先行開放陸資來台參股台灣上市櫃股票。

依據大陸方面的規定,大陸QDII投資海外,若為沒有簽訂MOU的地區,投資金額最多僅其資金的3%,但若為有簽訂MOU的地區,投資金額可以達其資金的10%。

市場預期,假如大陸資金來台,先行受惠的可能是台灣的科技產業股,因為大陸對於台灣的高科技產業一直很有興趣,現在正告急的DRAM、液晶顯示器(TFT-LCD),以及IC產業,都可望在股價上止血回溫。

本周日兩岸金融研究論壇即將上路,金管會副主會李紀珠也要率金管會官員同行,預期將可使兩岸金融進一步解禁,加速合作腳步。據了解,此行也可望討論大陸QDII投資台股簽訂MOU事宜。



◆ 舉債救企業 湧570億元發債潮

【陳美君/台北報導】 2008-11-21 工商時報
2008年剩下不到2個月時間,公司債發行市場突然湧進逾500億元的發債潮!來自債券承銷商的消息指出,近期欲發行公司債的企業數,簡直可以風起雲湧形容,且幾乎都是檯面上的A咖公司,包括面板大廠奇美電、正與銀行團談判利率條件的台灣高鐵,塑化龍頭台塑公司、國營事業大哥大台電與中鋼,以及電子一哥鴻海,均踴躍出面發債,算一算,合計要釋出的籌碼,高達570億元。

市場人士分析指出,目前台灣市場資金相當充裕,加上股票市場烏雲罩頂,可供投資的標的選項不多,公債與夠份量企業的公司債,輕易就能取得資金,利率也可壓的奇低無比,客觀環境來看,這本來就是發行公司債的大好機會,對上述企業來說,台灣簡直就是「發債天堂」。

尤其目前的艱困環境,要等到何時能度過,還是未知數,任哪家企業都需要握有大筆現金,才能夠頂的過去,只要自己的信用良好,市場接受度高的話,趁此機會發債籌錢,也算是企業為自救採取的手段之一。

金融海嘯肆虐導致資本市場急凍,企業也無法順利自股票市場籌資,基於風險分散的原則,除向銀行借款外,透過發債籌措所需營運資金,也成為選項之一。

債券承銷商進一步分析說,近期透過發債籌資的公司,可以分為3大族群,除信評超優等的國營事業之外,年關資金需求較為旺盛的電子業、傳產業也是來源之一,另外,為提升資本適足率,金融業也有發行次順位債的準備。

債券商尤其注意電子業的籌資動作。債券業主管說,這幾天才定價的奇美電,5年期公司債利率2.72%,最後成功發行40億元;為償還舊債,鴻海19日也發債百億元,3和5年期各為60與40億元,但恰巧與台電發債撞期,詢價過程要多花些時間,因此利率水準迄今尚未出爐。

至於傳產業龍頭台塑集團,14日標售5年期50億元公司債,得標利率落於2.41%,中華信評昨天授與twAA的信評等級,展現出長期以來的產業龍頭地位。另外,由兆豐銀等20家銀行聯保的台鐵有擔債,因高鐵向銀行聯貸額度,累計已高達3600億元,台灣高鐵公司債標售,3年券得標利率落於較為偏高的2.7%,最後成功發行60億元。在金融業部份,大型金控兆豐金也有80億元的次順位公司債發行額度。



◆ 民間消費 今年首見倒退嚕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8.11.21

由於國際金融海嘯拖累國內股價,民眾財富大幅縮水,主計處預測第三季民間消費將衰退1.97%,全年民間消費衰退0.3%,為有史以來全年民間消費首度出現衰退。至於明年的民間消費,在比較基期低及829億元消費券的帶動下,將可恢復成長,但增幅只有1.86%。

景氣低迷,實質薪資負成長,民眾選擇把錢放在口袋,使得民間消費動能受挫,加上失業率升高以及油電價上漲與毒奶事件,抑制購車、油、電、食品與餐飲業等銷售,使得今年第三季民間消費衰退1.97%。

主計處統計,9月出口以及餐飲零售業營業額表現都呈現衰退,顯示景氣快速冷卻中,政府也警覺此一趨勢,因此於本周推出消費券政策,希望能帶動民眾多消費,也希望這樣對中低收入家庭的直接補貼,產生乘數效果,提振景氣。

主計處表示,自6月國內通膨情勢明顯升高後,隨即限縮了民間消費動能,第四季雖然物價壓力減輕,但股市受到國際金融及信用市場拖累下挫,房價下探壓力加重,民眾消費行為更為謹慎,近月民間消費仍延續第三季縮減走勢,導致今年全年民間消費呈現衰退。



◆ CPI持平 潛藏通縮壓力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8.11.21

主計處預估明年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0.37%,接近零成長,主要是因景氣低迷,大宗商品價格滑落,以及今年基期較高,導致明年物價接近零成長。

主計處表示,第三季CPI年增率4.52%,雖然因為颱風侵襲導致蔬菜價格攀升,然而國際石油價格快速下挫,帶動國內油料費跌幅甚大,預測第四季CPI漲幅2.33%,全年上漲3.64%。預估明年CPI年增率0.37%,物價還會微幅上漲,沒有通貨緊縮的問題。

雖然官員認為沒有通縮問題,不過CPI從7月的5.81%,下降到2.39%,跌價項目比重也從15%上升到21%;零售餐飲業營收已連續四個月衰退、9月工業生產也衰退、失業率走高,顯示台灣仍潛藏通縮壓力。



◆ 彭淮南:明年第二季零成長就不錯了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2008.11.21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昨天詢問「景氣什麼時候落底?」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轉個彎回答說,美國、日本和歐元區今年第四季和明年第一季都不好,明年第二季和第三季能從負成長轉為零成長就不錯了。

彭淮南昨天在立法院說,預期明年國際金融情勢很嚴峻,特別是上半年,在全球景氣沒有復甦前,各國利率不會調高,可能還會再下降;但後年景氣應該比明年好。

彭淮南昨天赴立法院報告指出,貨幣政策工具有很多,央行會評估未來經濟展望,採取必要政策。一般認為,台灣的央行未來還會降息,利率將繼續走跌。

他強調,消費券具有創造就業和提振民間消費的作用,可提高經濟成長率零點六四個百分點;立法院若能盡速通過消費券等法案,及其他公共工程預算,應可推動經濟成長。

至於國內景氣是否步入衰退?甚至有通貨緊縮疑慮?彭淮南說,如果連續兩季經濟成長率下降就是衰退;在物價方面,台灣的物價相較於全球相對穩定,只高於日本,間接否認了潛在通貨緊縮的隱憂。

另立委質詢,降低稅率能否引導資金回流?彭淮南說,從港、星及美國等經驗觀察,調降稅率的確有助於資金回流;他強調:「假如資金回來投資是最好的;如果回來存在銀行,變成資產管理也不錯,但必須要觀察後續發展;資金回台投資,對台灣的經濟最有幫忙。」



◆ 彭淮南:三帖藥一起用 才能挽救衰退

【陳碧芬、陳美君/台北報導】2008-11-21 工商時報

台灣經濟預估會連3季負成長,央行總裁彭淮南昨天表示,這波全球不景氣是世界各國「同步下滑」,明年國際金融情勢還是會很嚴峻,台灣要不陷入經濟衰退,要從消費券、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案等三帖藥一起施打,才能發揮拯救內需的功效。

此外,彭淮南也表示,央行上週出面協調銀行對房貸戶加快降息的動作,及不得對正常企業緊縮融資,央行業務局已列為每週工作會報項目,就是要讓提振景氣的政策效果出來。

彭淮南昨天出席出席立法院財委會,原先是審查央行98年度業務計畫及營業預算報告,立委們諮詢的焦點,卻都在消費券與經濟疲軟上,彭淮南一再回答,努力推動經濟成長的堅定態度,獲得立委們的大力稱讚,回報是:央行98年度預算盈餘1213億9914萬元,一毛都沒有刪改。

立委賴士葆質詢時指出,全球金融海嘯衝擊歐美經濟表現,台灣經濟是否會陷入衰退?若是真的經濟衰退,未來還有哪些政策工具可用?彭淮南回覆表示,就他目前掌握的資料,美國、日本、歐洲地區明年的經濟成長率將出現負成長,但明年第3季、第4季歐美經濟成長率可回復到接近0%。

「明年上半年之前,全球都會不景氣」,彭淮南進一步表示,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已調降至1%,預估各國將在明年接近零利率,歐美經濟會出現負成長,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7成的GDP要靠出口,台灣經濟一定會受到影響,若僅以央行的貨幣政策,會有時間落差,需要其他的配套措施。

彭淮南指出,目前除了期待全球經濟快點好轉,我國內部從提供消費券,來創造0.64個百分點的經濟成長貢獻外,還要靠擴大內需的公共工程建設、和特別預算都是對策,他也當場請立委們能在法案通過上多加協助。



◆ 消費券郵局發 明年9底要用完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李明賢/台北報導】 2008.11.21

行政院會昨天通過「發放消費券方案」,全民每人發放三千六百元消費券,使用期限至明年九月底。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說,民眾所有購買貨物與勞務行為,都可使用消費券,沒有營業登記的商家也可收消費券。

消費券最快將在明年農曆春節前一周(一月十九日)起透過郵局發放,行政院指示,原則上將由戶政單位造冊、發通知單給全民;但部分偏遠地區或特殊家庭,將由村里長協助主動送到家。中華郵政公司昨天表示,必要時將增派人手於假日加班讓民眾兌領。

陳添枝表示,消費券具代幣性質,原本宣布使用範圍限於有營業登記的商家;但考慮輿情反應後,決定所有購買貨物或勞務的行為都能使用消費券,KTV、旅館、向流動攤販購物、搭計程車都可使用;但消費券仍不能找零、不能兌換現金、不能購買禮券,也不能儲值、不能在網路上收購及販售;看病等醫療行為不是消費,也不能使用。

沒營業登記商家可自行決定是否收消費券,但陳添枝說,未辦登記商家不能拿消費券到金融機構兌換現金,須想辦法「二度消費」或轉流通,由有營業登記的商家向金融機構兌付。

據行政院規劃,今年十一月卅日前出生、且辦妥戶籍登記的中華民國國民,都可以領到。死亡人如果未在本月底前除籍,也應該有份。

至於新移民也要求享有消費券,陳添枝說,行政院將做整體考量,目前相關部會正擬訂「消費券發行條例草案」,部分細節包括戶籍資料以哪一天為準、新移民外籍配偶能否領取、網路拍賣行為如何處罰等,都會明確規定。

陳添枝表示,消費券發放預算約八百二十九億元,預估將增加明年經濟成長率零點六四個百分點;希望產生點火效應,帶動消費風潮。



◆ 年關高峰 郵局發券怕擠爆

【聯合報╱記者陳俍任、吳文良/台北報導】 2008.11.21

消費券人人想要,但是誰來發?被點到名的紛搖頭。中華郵政公司總經理胡雪雲昨天一臉錯愕,表示會配合國家政策,但希望「郵局不是唯一管道」,且未來查核身分、安全控管與如何發放都是大問題,中華郵政高層非常頭痛。

郵政高層最擔心的是,政府擬在明年元月十九日發放消費券,屆時距離春節只剩一周,剛好是提領、匯兌的高峰期,人力與窗口本來就很吃緊,到時一堆人擠進各郵局領消費券,各分局恐怕會塞爆。郵差也開始擔心,如果是用現金袋或掛號寄發,「我們的人身安全誰來負責?」

「誰敢發呀?」里長趕緊推開燙手山芋;三重市幸福里長李恩賜等人昨指出,若由里長發放,家裡會堆放超過兩千萬元,還要像廿四小時超商不停發送,被偷、被搶「算誰的」。

五十五萬人口的板橋市是全國最大縣轄市,市長江惠貞昨天晚上接獲內政部長廖了以消費券發放的徵詢電話;「如果你硬要我發,可以,但一定會出事!」江惠貞指出,光板橋市就有高達十八億元要發,「我錢要放那裡?」

胡雪雲指出,到時可能考慮提前在周六、日發放,包括一千三百多個郵局、四百八十三個代辦所可能都要加班。但要怎麼規畫,還得視郵局是否為發放唯一管道來決定,未來戶政單位除了提供名冊外,最好也要有人現場查核。

中華郵政工會理事長蔡兩全則指出,配合政府發放消費券是大事,政府要付合理的報酬或手續費,不能因此增加員工負擔,他說,「不能政府要做啥,我們就賠老本去做」。

胡雪雲呼籲政府應該開放多重管道,公營行庫及農漁會都應該加入。

※ 發消費券的確很頭大,對於不在戶籍地的人而言,可能順便創造另一波「交通經濟」...



◆ 28萬新移民配偶:我也要

【朱芳瑤、劉尚昀/台北報導】 2008-11-21 中國時報

政府決定發放每人三千六百元消費券,限定中華民國國民憑身分證領取,這項規定讓全台廿八萬、尚未取得身分證的的新移民配偶與無緣領取消費券。

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TIFA)昨日前往行政院,抗議政府以狹隘的「國族主義」認定誰是國人,誰才擁有領消費券的權利。

大陸配偶是否將會納入消費券發放對象?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昨天表示,目前可確定共有四萬一千名已領有身分證的大陸配偶可領到消費券,至於尚在等待身分證的大陸配偶是否納入發放對象,經建員會正在規畫中,陸委會也會幫助大陸配偶爭取最大權益。

TIFA執行祕書王淑娟表示,目前全有四十萬婚姻移民,含外籍配偶十四萬人與大陸籍配偶廿六萬人,受限於婚姻移民取得身分證需五至八年不等,迄今有廿八萬人未領身分證。

王淑娟說,這些透過婚姻形式來台的新移民多半處於台灣社會底層,不少人取得居留證後即開始工作,與台灣家人共同奮鬥,也誠實繳稅,如今卻因為少了一張台灣身分證,喪失領取消費券的資格。

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祕書長洪錦芳說,不少育幼院生的戶口仍掛在原生家庭,若由生父母領取,孩子可能無法受益。建議在社福安置部分,統一分配給機構,採買生活用品或當孩子的壓歲錢,既能刺激消費,又可以關懷弱勢。



◆ 消費券綁振興經濟 劉揆今說明政策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林新輝、林河名/台北報導】 2008.11.21

府院黨高層提出四年五千億元振興經濟新方案,事前未告知藍營立委,讓國民黨團震驚,多位立委痛批劉內閣藐視國會,且愚蠢至極,拿消費券綁振興經濟特別預算的手法,等於送給綠營杯葛消費券的藉口,讓劉內閣陷入倒閣危機。

立法院長王金平昨天被問到消費券能否在過年前發放時說:「我不敢推測,只能期待。」

府院黨高層前晚在總統府開會,據了解,會中馬總統強勢主導,原本昨天行政院會要一舉通過振興經濟特別條例與特別預算案,但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最後關頭建議暫緩,獲馬認同,這項敏感預算案才急踩煞車,保留了行政、立法兩院協調修正的空間。

與會人士表示,王金平在會中提出消費券與擴大公共建設切割處理,應考量立院運作的變數;與會人士指出,「王院長好意幫忙」,但行政院態度強硬,王因而閉口。

國民黨立院黨團今天舉行大會,行政院長劉兆玄將親自說明政策。目前黨團瀰漫「批劉」氣氛,副院長邱正雄與秘書長薛香川與多位立委電話溝通,化解不滿。

立委賴士葆與吳育昇主張,行政院應把消費券與振興經濟特別預算切割,以免過程「徒增變數」。一位黨職立委坦言,如果行政院硬要綁在一起,即使民進黨不抗爭,合理議事程序就可讓消費券拖過農曆過年,劉內閣政策勢必跳票,屆時民怨必然沸騰。

民進黨團昨天痛批這是「史上最惡質行為」,強力反對「以小綁大」,必須分別審查。民進黨團指出,馬總統競選時聲稱愛台建設不會舉債,但從擴大內需方案、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消費券等案無不舉債,再加上四年四千億「振興經濟新方案」,六個月就增加七千兩百六十七億元債務,「每分鐘增加兩百八十一萬元債務」。

民進黨團幹事長賴清德、立委葉宜津、林淑芬等人舉行記者會指出,不能接受政府毫無計畫的施政,把子孫當提款機,「對人民施小惠、讓財團享大優惠」。

行政院長劉兆玄願向朝野黨團說明「振興經濟新方案」,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劉兆玄不必來拜會了」,在野黨不吃這一套。



◆ 5千億振興經濟案 儘速送立院

【呂雪彗、崔慈悌、薛孟杰、王信人/台北報導】 2008-11-21 工商時報

行政院高層昨天表示,消費券發行不另訂特別條例,將包裹在「振興經濟新方案特別條例草案」中,下週一召開臨時院會通過包裹法案送立院審議。全案總規模約在5千億元,其中公共建設將以對經濟、所得、就業效果大者優先列入,並兼顧北中南東區域均衡發展。

經建會原構想下週一將提出消費券發行特別條例草案,但馬蕭已指示行政院採包裹立法提出,並責成黨團立委全力配合,本會期如期完成立法,行政院高層說,下週一臨時院會討論的法案是包裹立法,消費券不會另案提出。

但是包括消費券在內的「振興經濟新方案」,引發藍綠立委質疑,國民黨是以消費券綁公共建設,反而不利消費券順利上路。

部份藍軍立委建議,先讓消費券迅速過關,振興經濟方案可徵詢黨內外意見,等春節後再處理,以免外界臆測行政團隊是因為農曆年可能改組壓力急就章。民進黨則痛批,兩個特別預算及兩項條例互綁違反預算審查原則,民進黨堅決反對,不會讓馬政府在空白支票上獲得授權背書。劉揆因此今天將赴國民黨團大會,向黨籍立委說明振興經濟新方案的迫切性。

工程會主委范良銹昨天也與經建會主委陳添枝首度主持「振興經濟新方案特別條例草案」中擴大公共投資第一次會議,今天全天將繼續審議各部會提出的擴大公共工程項目。

其中98-101年擴大公共建設四年約4200億元,明年約增加700多億元,昨天會議決定排定的優先順序包括一、對經濟、所得、就業效果大的項目;二、原預算不足需加速辦理項目;三、愛台十二建設指標性項目投入效果大者;四、兼顧北中南東區域平衡發展。



◆ 平議振興經濟與紓困產業方案

【工商社論】2008-11-21 工商時報

自從馬英九高票當選總統,隔周周一股市拉出一根長紅後,國內即很少出現普遍喝采的好消息,因此,若從雪中送炭的角度論,「發放消費券」的決策,足以登上2008年十大新聞榜首。然而,馬政府「買一送四」的振興經濟方案,以及正在討論評估中的紓困特定產業方案,卻引發朝野質疑,值得探討。

為了要刺激消費、落實擴大內需政策,劉內閣緊急決定效法日美等國發放消費券,雖然諸多細節有待釐清,但至少此項決策獲得大多數國人支持。但發放消費券的預算與法源因為涉及其他四項的振興經濟計畫,引發外界政府用消費券綁振興案質疑,即使部分國民黨籍立委都認為不妥,顯然劉內閣有必要再加思考。

依據府院黨周三晚上拍板的「振興經濟新方案」,除了社會各界所熟悉與期待的發放消費券外,尚擴及擴大公共建設、推動都市更新、鼓勵民間投資及產業再造等計畫,整個振興經濟方案的規模近新台幣5000億元,將採取特別預算方式送立院審議。對此,民進黨團批評,行政院打算把消費券特別條例與四年4000億刺激景氣方案包裹立法,是歷史上最惡質行徑,因此強力反對,不准政府名義上對人民施小惠,但實際上卻是讓財團享大優惠。

如此的質疑,也有部分國民黨籍立委認同,例如報載羅淑蕾及李嘉進即認為,消費券預算應由政府舉債支應,其他公共建設預算則應編列正常預算中,以免行政院「包裹」方式處理招致外界政府藉消費券刺激景氣之名,讓其他正規預算矇混過關質疑,反而不利消費券的完成立法與執行進度。

我們認為,民進黨的反對與部分國民黨籍立委的顧慮不是沒有原因,畢竟消費券的發放業已取得整個社會的熱烈回響,不管從正當性或審議法案的效率設想,單獨立法完成都較妥當。反之,其他四項振興經濟規畫,雖然從救景氣的角度思考有其正當性,但畢竟社會上還有疑慮,甚至有不同主張,如果包裹在消費券一起送審,不是招致犧牲立法品質的後果,即可能延誤消費券的立法作業,值得三思。

另一個引發社會各界討論的是行政院有無必要對特定產業紓困。迄至目前為止,除了傳聞數百家中小型企業依據行政院先前發布的紓困政策提出包括降息及延長貸款期限救援要求外,也有DRAM、營建與汽車業向政府傳達要求救援的訊息,並引發朝野熱烈討論。其中,救援汽車業的構想乃至做法,甚至已經發展到相當具體的程度,包括政府可能採取調降貨物稅、定額補助汰舊換新,乃至鼓勵中古車出口等措施,以幫助汽車業度過難關。

我們知道,依據一般或傳統經濟學的教條,政府當然不應該用人民的納稅錢去為特定產業解決財務或經營問題,經濟學家們甚至不贊成行政權力介入市場機制的運作。但現在畢竟是非常時期,即使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克魯曼,都力主政府採取大手筆的紓困與救援產業做法。相對目前美國、歐洲、中國的汽車產業不約而同向政府要求紓困,台灣的DRAM、營建與汽車業向政府要求紓困並不為過。

然而,在為國家延續某些重要產業的生命,以及保住不少工人的工作機會考慮之外,如果責成銀行特別給予低利或延長不應延長貸款的期限,會不會造成犧牲銀行經營自主權乃至利益來補貼特定產業的後果?如果是用政府的稅收來紓困,會不會造成犧牲全民納稅血汗錢來幫助特定產業與經營階級,尤其往往是富有階級,擴大社會不公不義現象的質疑?

世紀僅見金融風暴及經濟衰退的來襲,台灣上上下下受到嚴重衝擊,如果不妥當因應,後遺症一定非常巨大與深遠,如何求取社會各階層利益的平衡,以免節外生枝,馬政府必須審慎。



◆ 乘勝追擊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1.21

雖然我們在過去半年之中不斷警告,由於對岸全面圍剿其加工出口部門,斷絕了我中上游產業產品出口的通路,將使過去幾年依恃為經濟成長唯一支撐的出超,由兩位數的擴張,遽爾萎縮,台灣經濟恐將淪為負成長;迨7月份出超轉為入超的統計數字出爐,此一衰退趨勢成為難以改變的定局。

奈何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堂堂一國之中,竟然只有我們扮演烏鴉的角色,無可奈何地獨行踽踽;主導國家經濟走向的馬政府團隊,對此充耳不聞,寧可掩耳盜鈴、粉飾太平,不做任何足以扭轉頹勢的具體行動。

如今第三季統計數字終於出爐,台灣經濟已確定負成長;數日之前的消費券政策,似乎時機精準,恰能將眼前的恐慌氣氛提前予以緩和。不過我們所料未差,馬政府正是已親見尚未公布的負成長數字,才臨渴掘井,緊急提出執政以來頭一個全面叫好的具體行動。儘管一方面為時已晚,蹉跎了半年寶貴的時間,一方面獨木難撐,只靠這一味藥再加上若干言不及義的振興方案,難以力挽狂瀾。不過,我們仍然肯定此一正面行動,期望它發揮最大的功效。

儘管現在消費券尚未印製,但枯涸已久的國內市場卻如大旱之望雲霓,各種針對消費券發想的促銷手法已紛紛出籠,鬧得整個市場亂哄哄地滿溢著一股充滿了歡欣與期待的興奮。

消費券對全體國民發放,的確隱藏著許多可慮的問題。首先,對全社會經濟較為富裕,所得供日用所需早有剩餘者,區區3,600元的補貼,很難誘發他們額外增加消費。這是數十年來在各個社會普遍存在的鐵律。如果這樣的家庭占了一半以上,則829億之中,就有近半數如泥牛入海,起不了任何作用。

但這並不是說他們會將消費券擱置不用。其實許多專家都落入此一陷阱;以為消費券既不能移作他用,到期又會作廢,因此一定會增加消費。事實上,每個家庭主婦都會告訴你,消費券固然一定要如期使用,但可優先以消費券購置原先已準備用現金購買的物品,結果消費一點也不會增加。

那些人比較可能增加消費,因而真正達到提振國內市場的功效?最大的一群,就是收支發生赤字或者已經節衣縮食的家戶。由於近年來4%左右的成長率幾乎全賴出超支撐,因此出口部門以外的所有產業,情況都十分不濟;再加上所得分配兩極化發展,成長的果實更多落入高所得家庭,零儲蓄或寅吃卯糧的這一個群體乃大為增加。根據統計,大約有1/3的家戶淪落其中。

這一群家庭原本最該是消費券補貼的對象;同時,由於他們基本生活已漸感匱乏,3,600元的補貼,絕大部分會投入緊急支出。而正由於其消費傾向甚高,即可創造最大的乘數。如果他們所獲得的270億補貼,其中八成投入消費,多在同樣消費傾向的群體中輾轉流動,則透過五倍的乘數,其激勵國內需求的力量即可達到1,350億元。可惜政府為消除阻力與不滿,人人有獎,總需求的乘數因而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就只能以更誘人的手段,引誘許多人從事原本並不想投入的消費行為,尤其是那些在經濟衰退衝擊下嚴重滯銷,影響到廠商生計的財貨與勞務的購買,如,銷路大降的國產汽車、門可羅雀的觀光旅遊業者、觀眾寥落的電影院等。

當發放消費券的消息一出,許多機靈的業者立刻創造出林林總總、各形各色的誘人方案。例如有百貨公司將其買千送百的優惠活動與消費券結合,可以先消費,將來憑消費券退現金;電影院針對200元面額消費券,推出憑券可降票價50元的活動;觀光業、旅遊業者紛紛推出以3,600元消費券享受數倍價值住宿或旅遊的促銷案。

我們相信,隨著發放消費券時日之逼近,爭食大餅的業者還會競相推出更優惠、更教人難以抗拒的手法。我們樂觀其成,因為當購買條件各比優惠、市場氣氛愈發熱絡,將國內市場變成一個圍繞著消費券的嘉年華,則不但促使額外消費增加的效果會大增,更重要的是,它讓許多國人在如此陰冷、悲淒的大環境中,臉上展現出笑容,心中增添了暖意,這樣的氣氛,是花多少錢也買不來的。

不過,除了消費券這一帖藥方之外,要對抗從下半年一直持續到明年的經濟衰退,單靠什麼緩不濟急的公共建設是不夠的,最好還能提出同樣有速效的激勵消費手段。我們在上周社論中提出的,大規模裝設太陽能板,在政府適度補貼、廠商透過大規模經濟降低成本,再雇用大批失業者擔任裝設服務人員免費安裝等手段,一個區塊一個區塊地整合起來進行,其商機是829億的許多倍,而且馬上即可產生提振國內需求的功效。面對可怖的衰退局面,政府官員幸勿再河漢斯言!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美新財長出線 通貨緊縮明年噩夢

* 美新財長 蓋特納出線
* 美新財長蓋特納 通中日文
* 克魯曼專欄》跛鴨經濟的雙D危機
* 美汽車三巨頭求援 統統要不到錢
* 胡錦濤出席APEC:中國出手時機來了
* 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 廠商應聲倒
* 堅持不救中小企 廣東槓上中央
* 憂鬱經濟 通貨緊縮明年噩夢
* 景氣寒冬 10月失業率恐衝破4.5%
* 強迫休假風 襲捲3大科學園區
* 景氣衰退 竹科人的3大痛苦
* 汽車補貼溯及既往? 萬一法案沒過呢?
* 政府介入?紅線在哪裡?
* 救企業,別忘了10年前呆帳教訓
* 馬宣示 不能讓主要產業衰退
* 紓困與再造
* 消費券若綁振興方案 農曆年前拿錢不可能
* 堂堂4200億預算 薄薄17頁內容
* 包裹表決阻力大 府院評估切割
* 亞洲華爾街日報:馬政府消費券 只為取悅選民
* 我見我思:不能反對的政策
* 給資金自由

◆ 美新財長 蓋特納出線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11.22

媒體報導,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敲定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出任財政部長,華爾街股市猶如吃下定心丸,21日尾盤最後一小時大幅跳漲,三大指數全面翻紅作收,結束過去連續二天的跌勢。

如無意外,歐巴馬預定24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提名蓋特納出任財長、提名新墨西哥州州長李察遜出任商務部長,並公布其他財經官員人選。

美國民眾連月來因金融風暴肆虐、經濟低迷、裁員危機不斷擴大而飽受折磨,財長人選出爐,猶如為眼前困境找到一個出口,投資人心中的不確定感明顯降低,對未來燃起希望。部分分析師認為,這項人事消息等於為華爾街帶來「蓋特納反彈行情」。

華爾街21日原本延續前兩天的跌勢,仍因花旗等銀行業前景充滿隱憂以及三大車廠未獲政府援助而在低檔徘徊起伏,一直到下午3時,財長人事消息為股市注入強心針,行情瞬間反彈跳漲,最後一小時內一路上揚。

史坦普指數行情翻轉的情況最明顯,原本跌幅一度達到7.3%,收盤卻上漲47.59點或6.32%、達800.03點;道瓊工業指數上漲494.13點或6.54%、達8046.42點,重新突破8000點關卡;那斯達克指數上漲68.23 點或5. 18%、達1384.35點。

然而,在前二天連番大跌下,三大指數一周行情全面下跌,跌幅分別是道指5.3%、史坦普8.4%、那斯達克8.8%。



◆ 美新財長蓋特納 通中日文

【世界日報╱美聯社紐約21日電】 2008.11.22

可能出任財政部長的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在外人眼中有說不完的故事,他不但勇於面對挑戰,也非常向學,曾為研習中文而前往中國遊學,而孩童時期長年在海外成長的背景,也與總統當選人歐巴馬有類似境遇。

蓋特納以處理金融危機聞名,對其熟悉的人士都了解,他會因嚴峻挑戰而自我激勵。在柯林頓政府負責國際金融危機的蓋特納,不論在美國對韓國及巴西的援助計畫,以及在1997年至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的因應方案,都扮演重要角色。

蓋特納在孩童時期大多在海外成長,待過印度、泰國及辛巴威等國。他身為福特基金會亞洲專家的父親曾表示:「這孩子非常適應到處旅居,這也讓他能習慣身處不同的環境。」

蓋特納學習過中文及日文,他在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就讀時,開始學習中文,至少利用1次暑假前往中國,並也去過日本。

蓋特納過去在財政部任職之前,是在前國務卿季辛吉所創立的顧問公司工作;他在2001年離開財政部後,即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的政策發展主任,而自2003年起,出任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迄今。



◆ 克魯曼專欄》跛鴨經濟的雙D危機

【聯合報╱田思怡譯】 2008.11.22

人人都在談論「新新政」,理由顯而易見。2008年和1932年情況相同,共和黨在遭逢經濟和金融危機時結束一黨獨大局面。在選民心裡,這兩種危機讓共和黨的自由市場意識形態信用破產,共和黨執政能力的威信也大打折扣。但對那些在政治光譜中偏向進步主義的人士,這兩次危機都帶來希望。

不過,2008年和1932年還有一個更令人不安的共同點,也就是在危機高峰時出現權力真空。1932-1933年間的那次空窗期,從選舉結束到實際權力轉移之間的空檔拉得很長,對美國經濟是一場災難,一部分歸因於將下台的政府沒有信用,將上任的政府又沒有權力,而且雙方的意識形態鴻溝太大,沒有聯合行動的空間。現在的情況正是如此。

沒錯,這次的空窗期較短:小羅斯福總統直到三月才就職;歐巴馬1 月20日就會入主白宮。但是當前危機惡化的速度比以往快得多。

在歐巴馬宣誓就職前的兩個月會出多少差錯?不幸地,答案是:很多。想想看自從雷曼兄弟垮了後,經濟情況又險惡了多少,那不過是兩個月前的事。而且惡化的速度似乎在加快。

很明顯的,我們正處於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股市崩盤之中。標準普爾500種股價指數自其高點已下跌逾50%。其他指數可以說更驚心動魄:申領失業救濟人口激增,製造業產量大減,公司債利率大升,反映投資人對企業償債能力有疑慮,此事幾乎肯定會導致企業支出大減。經濟前景看起來比一兩周前悲觀。

但經濟政策不僅未因應眼前的威脅,似乎已放大假去了。尤其是,信用市場的恐慌再度降臨,短期內卻看不到新的紓困方案。相反地,財政部長寶森已宣布,他不會為了國會已通過的7千億美元金融紓困方案剩餘的半數再回國會報告。對受困汽車業的財務資助又因朝野對峙而受阻。

這兩個月的政策漂流期要多叫人擔心?最低限度,未來兩個月將有千千萬萬的美國人受到極大痛苦,他們將失去工作、房子,或兩者皆失。不過,真正的麻煩,是現在造成的一些損害可能永遠補不回來。我尤其擔心雙D:通貨緊縮(deflation)和底特律(Detroit)。

關於通貨緊縮:日本在1990年代「失去的10年」教導經濟學家,一旦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太低(不論民眾是否真的預期物價會跌),要讓經濟動起來十分困難。不過美國經濟體現在明顯受到通貨緊縮的壓力,一個月一個月過去,看不到復甦的跡象,使我們越來越可能長年陷入類似日本的困境。

關於底特律:現在的真正風險是,缺少立即的援助,三大汽車公司和他們的供應商網絡,將被迫清算,也就是被迫關廠、解雇所有員工和賣掉資產。果真如此,要他們東山再起十分困難。

現在,也許讓汽車公司壽終正寢是正確的決定,就算汽車業瓦解對原已低迷不振的經濟是巨大打擊。但做這個決定得很謹慎,必須全盤考量利弊得失,而不是因為政治僵局拖延下做成決定,民主黨國會議員要寶森動用7,000億紓困方案的一部分款項,而跛鴨政府則試圖迫使國會挪用節約燃料計畫的經費,雙方相持不下。

從現在到1月20日,經濟政策癱瘓了嗎?不盡然。政府採取一些有用的行動。例如借款機構房利業和房地業已採取有利步驟,暫時停止法拍房產,國會通過迫切需要的延長失業福利法案,白宮也不再反對。

但政策面動作之小與經濟危機規模之大,二者完全不成比例。一想到就職日前還會出多少差錯,就令人不寒而慄。



◆ 美汽車三巨頭求援 統統要不到錢

【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 2008-11-22 工商時報

美國三大車廠通用、福特與克萊斯勒的執行長日前到華盛頓,向國會尋求至少250億美元的紓困,然而卻是空手而回。據了解,這3位巨頭在國會議員面前的表現:一個傲慢無禮、一個急著想丟掉燙手山芋,一個卻不知為何要來,紓困案得不到國會的支持,根本是咎由自取。

在這場長達4小時的聽證會上,通用執行長華格納自認是底特律的老兵,長篇大論敘述他自1977年進入通用以來的輝煌歷史。他認為通用完全是因為沈重的員工福利、退休金與健保成本所拖累,通用瀕臨破產的境遇與經營管理完全無關。

有議員問他在接受紓困後該如何整頓通用,他回答的口氣仿佛這是一門深不可測的學問,外人根本不懂,甚至無權置喙。

與華格納完全相反的,克萊斯勒的納德利則是表現得過度謙卑,一再強調克萊斯勒是多麼的脆弱,而他已準備以下台與不拿薪水來交換紓困。然而他這樣的表現也予人他急著想脫身的印象。這也難怪,他接掌克萊斯勒執行長只不過1年多的時間,對克萊斯勒沒有如華格納之於通用的深厚感情,更是沒有任何需要捍衛自己的負擔。

至於福特執行長穆拉利卻是一副事不關已的樣子。他表示福特根本不需要紓困,他是因為通用才來這兒的。然而他的口氣不像是哥們相挺,倒像是莫可奈何。

這三大巨頭這樣的表現也難怪國會不肯伸出援手。一位議員表示,我們要知道美國汽車業為何會到這樣的田地,以及他們未來如果接受納稅人的紓困,該如何重新出發。然而他們給我們的印象只是伸手要錢,而且即使這一回給了錢,他們下回遭到困難還會來尋求紓困。

華爾街日報就指出,以這三巨頭的表現來看,難怪三大車廠賣不出汽車。彭博社則是表示,乾脆由蘋果的賈伯斯來接掌通用、巴菲特主持克萊斯納,蓋茲來經營福特,相信在5年內就會出現不同的成果。



◆ 胡錦濤出席APEC:中國出手時機來了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11.22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1日在秘魯首都利馬會晤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高峰會的工商界領袖,針對全球金融危機發表演說,透露中國有意願在因應這場危機裡扮更為主動的角色。

胡錦濤指全球金融情勢仍然極為嚴重,中國正在大力刺激國內經濟,並且將加強和其他開發中國家合作因應危機。他表示,中國將採取負責任的態度,和國際社會共同加強合作,致力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穩定。

胡錦濤表示,中國有能力做重大的努力來處理金融危機,包括為國內金融機構的流動性提供必要的支撐,以及在宏觀經濟政策上和別的國家合作。

胡錦濤說,國際社會應該提升信心,採取迅速和有效措施,包括所有必要的金融和貨幣手段,來遏止金融危機蔓延。

中國經濟成長飛速,對礦產和穀物等原料的需求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的主要助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亟思解決,許多國家指望中國和中國空前巨大的外匯存底來救市,北京則連連搖手,避免承擔明星角色。

但胡錦鑄21日的講話似乎改變調子,透露中國可能採取一些主動,而且承諾中國將積極協助改革國際金融機構。



◆ 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 廠商應聲倒

【聯合報╱特派記者華英惠專題報導】 2008.11.22

「全球最大玩具工廠倒閉,六千多名工人一夕間失掉工作,當地政府出面善後... 」廣東東莞市樟木頭的這家港資玩具工廠倒閉,僅是全球金融海嘯「發威」影響大陸產業的代表之一。

珠三角約有一萬多家台商,已倒閉千餘家,倒閉潮還在擴散中。「去年以來,企業成本上升二成五至三成五,虧損的企業多於賺錢的企業,非常不樂觀」,北京中央高官到東莞進行調研,東莞台資協會會長葉春榮替台商請命,發出這樣的呼聲。

廠商經營不善,倒閉風潮自珠三角、長三角,延伸到北方的環渤海經濟區,大陸沿海地區廠商均受到衝擊,負面影響顯現在大陸對外出口衰退,及經濟成長下調;今年前三季的經濟成長為百分之九點九,是五年來首次降到個位數。目前,正為是否能「保八」作戰。

中共領導人溫家寶、習近平、張德江等,分批到珠三角、長三角了解廠商出口衰退的情形;知名經濟學者吳敬璉等人也到上海、東莞等地與廠商座談,希望找出提振廠商信心,改善出口的對策。

一連串調研之後,中共政府宣布因應對策,包括提高三千多個項目的出口退稅率,動用貨幣政策,降低貸款利率;大手筆提出約十九兆台幣的擴大內需方案,自內需建設彌平外銷不振可能引發的連串問題。

台商表示,中央官員絡驛不絕南下,反映問題的嚴重性。這一波外銷不振,約三分之二的紡織業虧損、製鞋業倒閉近千家,經濟大環境持續惡化,倒閉潮顯現後,看不到底。

一向人氣旺盛的東莞家具街,變得冷冷清清、車馬稀落,大嶺山、厚街等地不時傳出工廠倒閉,原來廠房門外張貼的「招工」,改成「廠房轉租」,即使租金打了七折,仍乏人問津。一家有兩萬名員工的製鞋廠倒閉,台商憂心忡忡,走一趟珠三角,廠商倒閉的消息此起彼落,「談什麼轉型升級,能存活下來就不容易了」,一家台商製鞋業者表示。

外在經營環境惡劣,各地政府又要求廠商做好技術升級、產業轉型,不然就轉移投資陣地。台商紛紛抱怨,轉型、升級需要的是技術協助、資金奧援,但是,台商很難找到這些協助。

台灣的銀行服務尚無法延伸到對岸,需要資金協助的台商面臨訂單減少,又要升級轉型的壓力,真的是無所適從。「台灣的五大團體已經到大陸,展開協助台商升級的各項措施」,葉春榮興奮地表示。兩岸氣氛好轉後,包括電電公會、外貿協會、生產力中心、資策會、工研院五大團體陸續派員到珠三角、長三角,替台商把脈問診,提供升級的資訊與方案。

不過,現在台商最強烈的心聲是,「知道了問題,但要落實,需要資金的奧援,由誰提供呢?」



◆ 堅持不救中小企 廣東槓上中央

【黃淑嫆/綜合報導】2008-11-22 中國時報

受金融海嘯影響,廣東逾五萬中小企業倒閉,大量農民工失業。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前不久視察廣東時明白指示,要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然之前宣示「不救落後倒閉企業」的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卻無視溫的指示,廿日再度表示,倒閉的企業是市場經濟下自然的淘汰。

對於廣東近來五萬多家企業倒閉的現象,汪洋於本月十二日和十三日在湛江視察時的「不救落後企業」發言,無疑對那些急待紓困的中小企業投下了一記震撼彈。

宣示不紓困 主張傳產轉型升級

「大家要認真分析一下,現在倒閉的是什麼企業,有著名的大企業嗎?沒有!」汪洋明確地說,「我判斷,這些(倒閉)企業總體上講,都是落後的生產能力。落後的生產能力被市場周期性波動所淘汰,是市場經濟的規律在起作用」。

雖然汪洋表示將會妥善安置下崗失業工人,但對瀕臨倒閉或已倒閉企業,他也明白的說:「政府不能去幹市場經濟不允許幹的事情,不能去救落後的生產能力」。對於現在的廣東來說,要的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和『先進的生產力』!」

汪洋進一步指出,改革開放卅年以來,經濟發展因受利於市場經濟而有了快速的發展,如今,也必須面對市場周期性波動帶來的痛苦。「今天不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明天就會被產業結構所調整。現在我們正經歷著這種調整」。

對此,中國經濟學家吳敬璉曾批評,廣東地方政府錯誤理解了「產業升級」的概念,他認為,用行政手段逼走企業,是造成企業倒閉潮的根源。

汪洋發表這番言論的隔日,溫家寶十四日於廣東視察時則下達了不同的指令,明白表示「要廣東加大加快扶持中小企業」。溫家寶認為,中小企業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於促進經濟增長、增加財政收入、擴大城鄉就業、維護社會穩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吳敬璉批誤解升級 成企業殺手

下半年以來,受到全球金融風暴影響,中小企業受到衝擊愈來愈大,雖然當局出台了許多支援中小企業措施,但顯然其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因此,溫家寶認為有必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援力度」,尤其要「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對於「不救落後企業」言論引起的爭議以及溫家寶明顯方向相反的指示,汪洋仍然不改其志,他在廿日的廣東經濟特區工作會議上依舊堅持說:「廣東改革開放卅年,走的是自己的路」,現在仍然是這樣,應秉持「敢為天下先」、「允許改革失敗,不允許不改革」的精神,「走我們自己的路」。

※ 大陸是否適合市場經濟,往後可以密切觀察這個「個案」。



◆ 憂鬱經濟 通貨緊縮明年噩夢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陳曼儂、/台北報導】 2008.11.22

主計處宣告國內經濟確定衰退,接下來,失業率攀升、股價重挫、家庭所得減少的噩夢,恐將接踵而來,未來經濟繼續惡化、通貨緊縮取代通貨膨脹,將成為國人最大的焦慮。

很多學者專家都認為,這一波經濟衰退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難熬的一次」,台灣也遭受嚴重衝擊;包括摩根大通、瑞信和高盛證券,昨日紛紛又調降台灣明年經濟成長率的預估值至負成長。德意志證券甚至認為,台灣明年將出現通貨緊縮,預估物價會出現負成長百分之零點五。

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剛好相反。很多人可能認為,物價下跌不是很好嗎?但實際並非如此,因為物價長期下跌,是導因於經濟負成長,產業經營條件艱困,整體經濟邁向衰退、甚至蕭條,結果大家都不敢花錢、不敢買東西,造成物價、薪資、利率、能源等統統下跌,惡性循環的結果是經濟更惡化,倒閉的企業和工廠越來越多,民眾將會失業、所得縮水,更不敢花錢。

日本就是通貨緊縮的明顯個案;台灣在九十年科技網路泡沫發生後,也有兩三年籠罩在通貨緊縮陰影下。

通縮時代太長,結果就是大蕭條。日商大和總研首席經濟顧問劉憶如表示,以一九三○年的大蕭條為例,當時美國光是要回復到一般的水準,就花了十年以上;好在,她說,就數據看來,這次不至於出現大蕭條,不過,真的要風暴平息,可能要等到明年底。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吳中書分析,民國九十年的網路泡沫,受創最深的是電子產業,由於電子業是我出口主力,導致當年經濟衰退百分之二點一七;不過,因受牽連的產業範圍不廣,隔年國內經濟就恢復到百分之四以上。

這一波景氣衰退可怕的地方在於,是全球金融體系都出問題,負面影響會不斷加深、加重;未來就算經濟復甦,反彈力道也不會太強勁。

他強調,雖然世界各國已經祭出規模史無前例的拯救方案,及全球央行破天荒攜手降息救經濟的超級猛藥,但政府政策最快都需要兩到三季的時間才能見效,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季全球經濟景氣仍會繼續下滑。

長期觀察國內、外景氣發展的經建會官員也說,根據歷史經驗,國內景氣從開始衰退到落底,至少要一年左右;但估計這一波可能會長達十五個月以上,而且還得視日後的國際情勢變化而定。

如何判斷經濟走勢好壞?

至於一般民眾要如何觀察、甚至預期未來的經濟走勢,是變好,或是變壞?

經建會官員說,最簡單是先看股市成交量。在全球金融風暴之前,台股成交量每天約千億元,目前降至每天約四百億、五百億元,一旦股市人氣回籠,代表敏感度最高的投資人對經濟前景比較有信心。

利率也是一個觀察指標,當央行不斷調降利率,不是好事,而是壞事,代表經濟情勢不佳,央行不斷用降息方式刺激景氣,結果利率愈來愈低。以日本為例,利率跌到零,未必能帶動經濟。

長期指標除了經濟成長率外,就要看失業率,不過,通常失業率是落後指標,多半在經濟轉壞後,才會看到失業率上揚;但是,等看到失業率上揚才有因應,已經來不及了。

此外,中央銀行公布活期性存款增減數據,也可以看到熱錢的流向,投資人若對經濟前景沒信心,就會將活期性的存款搬到定期性存款,撤出股市,結果整體銀行整體活期存款呈負成長。民國九十年,銀行活期存款餘額長達八個月負成長;而這波不景氣,活存餘額早在去年年底時已由正轉負;比較慘的是,活期性存款負成長已長達十個月,前所未見。



◆ 景氣寒冬 10月失業率恐衝破4.5%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黃依歆/台北報導】 2008.11.22

行政院主計處預定於下周一(24日)公布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結果,在經濟衰退、出口減少等利空影響下,10月份失業率將攀升至4.5%以上。但因科技廠商大多採取「無薪休假」的方式,無法反映在真正的失業數字上,景氣持續探底,失業問題恐將惡化,不排除未來失業率會攀升至5%以上。

不過,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日前已信心喊話,10月份失業情況雖更嚴峻,但今年底到明年都還不至於出現5%的失業率。

經濟衰退最大的徵兆就是失業人口增加,經濟部與勞委會對於企業恐將在春節前後面臨關廠的問題相當憂心。根據主計處統計,今年7月開始,失業率即從6月份的3.95%一舉突破4%,攀升至4.06%,隨後幾個月節節攀高,9月份失業率已經高達4.27%,創下94年9月以來新高。

對於未來就業市場狀況,政府部門與學者均不樂觀,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表示,工業生產自9月份開始呈現負成長;出口從9月份開始衰退1.6%,10月份更擴大減幅至8.3%,顯示景氣持續惡化,對就業市場的衝擊也日益擴大。

在9月失業率創下三年多來的新高點後,主計處即將於下周公布10月份失業率也不樂觀,在10月出口惡化等不利因素影響下,失業率預估將飆升至4.5%。

由於現階段科技廠商大多採取「無薪休假」的方式因應不景氣,只要不解僱員工,都不納入失業統計,因此目前的統計數據尚未完全反映真實情況,未來幾個月失業率不排除攀升至5%以上。

梁國源說,就業市場嚴峻是不爭的事實,要在2009年以前看到就業機會增加的機率不高,即就業市場到明年年底以前都不會好轉。

9月失業率未改善,促使勞委會在10月底祭出「立即上工計畫」等短期促進方案,投入15.4億元,先在下半年協助1.7萬名失業者進入公、私部門工作。

職訓局長陳益民日前表示,主要補助企業僱用失業者的「立即上工計畫」施行一個月來,依照最新數據,已有2,300個私立事業單位釋出共5,000個工作機會。他說明,在景氣不佳下,雖有企業大量裁員,相對的仍持續有公司行號有徵才需求。



◆ 強迫休假風 襲捲3大科學園區

【聯合晚報╱記者彭芸芳、鄭文正、謝進盛/連線報導】 2008.11.21

新竹、台中、台南
園區空盪 氣氛低迷

「咦!光復路怎麼不塞車了?」「早上8點半了,竟然園區裡還到處有停車位?」

失業潮和強迫休假風襲捲新竹、台中、台南三大科學園區,近來園區內空盪盪,氣氛低迷。廠商因應不景氣,無薪休假、只給半薪、甚至做二休五都出現了,每年此時最熱門的年終獎金話題,今年已無人再提,「有工作就偷笑了」,科技新貴早已不貴。

見面苦笑 互問:
「你也在強迫休假啊」

最近新竹縣市許多風景區大白天都可看到很多年輕人在騎自行車、拍照、喝下午茶、逛街,大家見面互相問「你也在強迫休假啊」?彼此心照不宣,互相報以苦笑。

他們透露,竹科一家大型半導體廠昨天傳出將給員工「三個月的留職給半薪」,員工們可趁此期間另找工作,三個月後回來上班嗎?未必!要等公司通知才知道是否繼續雇用。

員工得知後唉唉叫,但其他公司的員工聽到後都說,已經算很好的了,有多家面板廠甚至要員工簽「無薪休假同意書」,先要求把特休假全部休完,然後每個月的休假天數都會調整,有的做二休五、有的做三休四、有的做四休三,「不然怎麼辦!生產線都關掉了,國外訂單都沒下來。」

被迫一周休3天
「總比裁員或失業好」

中科的半導體及面板業也受景氣牽累。友達中科廠人事凍結,產能減少,部分人員做部門之間的調度;茂德也已實施減產因應,降低產能利用率,並鼓勵員工多休一天假,屬無薪假,變成周休3日,員工感嘆之餘,也只能無奈接受,「總比被裁員或失業好!」

中科管理局指出,目前科技廠以調節產能、人事凍結、休無薪假的情況,來因應現況,但至今還沒接到有員工來投訴公司有不合理的情況。

台南科學園區「龍頭」產業奇美電子,目前產能利用率降到6成以下;在南科的7座廠,每座廠至少有10條生產線隨訂單停線,但尚未有任何1座廠關掉,不過基層員工私下透露,與景氣熱絡得頻頻加班相較,現在跟過去確實「差很多!」

奇美福委會最近也主動提出尾牙停辦、減少員工福利等措施,希望對抗不景氣。

園區景氣大大受挫
鄰近鄉鎮也被波及

園區景氣受挫,鄰近鄉鎮也受波及;緊鄰南科的善化鎮尤其明顯;中山路鬧區的小吃攤、麵館老闆說,除了生意變差了,顧客消費也趨於保守,光復路上的多家餐廳月來生意冷清,老闆大嘆,再這樣下去得喝西北風了。



◆ 景氣衰退 竹科人的3大痛苦

【聯合晚報╱記者彭芸芳、鄭文正、謝進盛/連線報導】 2008.11.21

1.裁員 減薪 強迫去休假
2.人事整頓 紀律變嚴格
3.股票基金 全都去了了

景氣衰退,北中南三大科學園區也難倖免,以往令人艷羨的科技新貴不再吃香,一名工程師說收入銳減,加上房貸、車貸,每個月入不敷出,他自嘲說,以前被外界稱為科技新貴,現在恐得改名為科技新「跪」了。

一名竹科人表示,目前有三大痛苦夾擊著竹科人,一是裁員、減薪、強迫休假,這些都直接威脅到薪水,荷包越來越小,房貸付不出,不上班在家又難以面對家人,朝不夕保的心情非常忐忑不安;二是公司內部開始人事整頓,所有作業都緊縮,風氣、紀律、上下班是否準時等都查得很嚴,高層把改革放嘴邊,就是意在整頓人事。

第三大痛苦是被這波金融風暴捲入,無論股票、基金、債券,全都一塌糊塗,以前大家將年薪百萬者稱為「百萬俱樂部會員」,現在則是虧一百萬以上才稱得上百萬俱樂部會員,有些人閒聊到心痛賠了70萬元殺出,同事們手一揮,「沒有虧一百萬的,談都不要談,沒資格啦!」

許多人事部門的竹科人私下說,照情況推估,明年第二季都還看不到榮景,這樣不斷資遣,最擔心的已經不是勞資糾紛問題了,而是搶劫潮和自殺潮,大家的心情和經濟一樣冰凍。

一位在南科某光電廠的黃姓工程師說,公司這個月起開始要員工周休4日,產能線減少,工作量減少後,線上不用這麼多人當班,所以「希望」員工多請年假去度假,但這樣的情況要實施多久,公司並沒明講。

他說,工程師的薪水還好,作業員的影響比較大,因為額外休假是採無薪,所以一個月可能要少賺5000至8000元。

「周休3日早就實施了!」一位在中科茂德上班的工程師,2 個月才離職,他說,工程師平時要日夜輪班,但景氣差,很多員工配股價格僅剩個位數,公司內部調整,他曾轉到其他部門上班,但工作不適應,毅然離職。

沒想到這兩個多月來景氣更差,他到其他家科技業「丟」履歷,也上網找工作,就是沒下文,原因是多數科技廠的人事幾乎早已凍結。



◆ 汽車補貼溯及既往? 萬一法案沒過呢?

【聯合晚報╱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 2008.11.22

政府補貼車廠政策何時執行?今日傳出經濟部最新送經建會、行政院版本是可溯及到今年11月24日(下周一)適用,但立法院尚未通過消費者舊換新的購車補助方案,經濟部一廂情願溯及既往的打算仍有變數,這波補助車市政策決策過程紊亂,車商、消費者無所適從,國內汽車市場買氣停滯觀望;政府「雪中送炭」還沒完成,對汽車零售市場反先而是「雪上加霜」。

經濟部緊急提出救車市方案,決定優先實施獎勵中古車汰舊換新措施,行政部門擔心涉及汽車貨物稅條例修訂,在立法院內討論將曠日費時,影響民眾買車意願,無法及時挹注汽車產業,最新版本是希望本案不論何時過關,都可以溯及到今年11月24日適用。

汽車業貨物稅抵減的政策美意,從本周經建會在立法院提出後,各項說法都有,昨日股市甚至傳出明年才可能補貼,這樣傳聞造成車市引爆退訂潮,車廠急著跳腳,農曆年前銷售旺季恐怕落空。昨日汽車股裕隆、中華車股價都反應政府救車市決策過程雜亂,股價重跌。

經濟不景氣,車市陷入困境,政府原本有意調降貨物稅或補貼救車市,不過引發市場多空看法,部分人甚至認為政府不應救濟未虧損的車廠,業者預估若有補貼,每輛新車可降價5萬至15萬元,但部分已下訂的車主認為不急著交車而拖延,車商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原本準備迎接農曆農前交車旺季的車廠急著跳腳,紛紛希望如果政府補助政策要趁早實施,或者至少快點定案,否則車廠及消費者無所適從。

農曆年節前一般是車廠傳統銷售最旺的時節,有時甚至佔一年總銷售量的二、三成以上比重,今年農曆年提早至元月底,使得12月至明年元月已是各車廠全力衝刺期,各車廠摩拳擦掌準備作最後衝刺,但現在車市補貼政策未定,變數又多,若政府要明年第二季才能補貼,即將來臨的旺季恐要泡湯,加上景氣普遍預估下半年才緩步復甦,明年上半年車市恐較原先預期還要慘。

※ 中古車汰換有個益處,增加能源利用效率,減少廢氣排放,進一步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



◆ 政府介入?紅線在哪裡?

【聯合晚報╱記者張家豪/特稿】 2008.11.22

全球金融海嘯重挫,各行各業叫苦連天,情勢較慘的除了DRAM之外,包括汽車、面板、金融業,也都哀鴻遍野。政府該不該出面介入?還是任由產業自然發展?老話題又浮現。

台灣DRAM大廠力晶,已經婉拒政府美意;而汽車業對於政府救市態度也出現雜音,部分車商甚至指責,最近市場討論的「購車補助措施」,已經讓買氣縮手,等待補助方案出爐。政府要介入市場,做好人,還真是難做?

話說回來,為何要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介入?全球經濟衰退,固然是一個好理由。不過,政府力量有限,救了DRAM、汽車,沒救營建、塑化或鋼鐵業,大概又讓人質疑,為何偏愛?是不是又圖利了特定的利益團體?

力晶董事長黃崇仁說得好:「政府不該大規模介入,也不該強勢主導DRAM廠進行合併。」因為,怎麼介入?介入多少程度?這一把尺,太難拿捏了,。就像「二次金改」一樣,一個良好的政策被胡亂操弄,搞臭了、搞爛了。



◆ 救企業,別忘了10年前呆帳教訓

【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2008.11.22

金融風暴衝擊,國內不少產業奄奄一息,行政院相繼推出紓困或救產業方案,這些作為獲掌聲,但引起不少質疑。馬英九總統提及先救會拖累金融體系的企業,而與金融體系往來越多的企業多是大型公司,一般中小型企業還款及營運正常卻反受銀行另眼對待,更讓人擔心的是,10年前呆帳、債留台灣的後遺症很多都是所謂金融體系關連性大的企業。

當年... 一救再救
東帝士600億呆帳 讓全民埋單!

民國87年11月,當時的國民黨政府為因應金融風暴,也提出紓困方案,包括要求銀行對經營正常、但短期周轉困難企業的債務展延六個月;對之前核予企業的授信額度,准許在其原額度內繼續使用;對營運已發生困難企業則暫時保持現有的貸款額度。

不少銀行對此一紓困措施很有疑慮,因此除了相關部會首長公開出面道德勸說,要求銀行對企業提供資金援助,並承諾銀行如因配合政府紓困政策所造成的逾期放款,可以不列入逾放比計算。此一方案讓當時財務有狀況的眾多企業,如東帝士、安峰、禾豐、長億集團等趨之若鶩,但不少企業在政府一救再救下,最後仍救不起來,甚至發生掏空資產,潛逃海外情事。

東帝士集團就是一例,由於政府承諾不列入逾放比,銀行團大方借,但愈借愈多,反倒變成政府沉重負擔,為免東帝士倒閉,官方出面協調銀行團把利息從原本8%降為6%後,再降為3.5%,然因東帝士仍然無法支付,最後利息也先掛帳。但陳由豪後來還是跑了,留下600億元呆帳由全民埋單。

比照10年前的方案,目前政府提出的3000億中小企業紓困方案中,也有針對營運正常企業,債務可展延六個月項目,但不再有「配合政府政策所造成逾期放款不列入逾放比計算」,讓銀行仍會做風險考量。

額度方面,目前的紓困方案也都提高,信保貸款保證成數即平均提高1成,最高保證到8成。每戶融資保證總額上限也由1億元提高至1.2億元。

現在... 多加限制
營運正常才紓困 要如何認定?

大型企業6000億元紓困方面,則是明訂短、中期周轉融資每一企業融資餘額不得超過新台幣6000萬元,資本性支出融資,每一企業融資總餘額不得超過新台幣2億元。貸款企業於貸款期間未裁員者,承辦金融機構得酌降利率等。

整個來看,在針對單一企業貸款額度上,目前有較多的限制,以往動輒單一企業數十億甚至上億的倒帳,發生機會可降低,不過過去方案也要求對「營運正常」的企業才紓困,但仍倒了一堆,如何認定「營運正常」,又或者會不會流於與政府高層熟識的企業才能拿到銀行貸款,這恐怕是政府救企業政策美意執行時最該注意的。



◆ 馬宣示 不能讓主要產業衰退

【曾薏蘋/台北報導】 2008-11-22 中國時報

馬英九總統就職滿半年,經濟景氣欲振乏力,馬英九昨天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政府救產業的方向,將以「重點的、關連性大的、任其衰敗會影響其他產業和金融體系的」產業為主,政府會先伸出援手。他強調,國人對經濟前景不必過度悲觀,希望立法院能讓相關救經濟法案順利過關。

馬英九透露,前晚府院黨高層會議,他再度宣示願與蔡英文會商國是,希望黨派能放其次,一起把台灣經濟救起來,否則「就算黨派之爭贏了,但贏回一個殘破的經濟,又有何用?」

願與蔡英文商國是 一起救經濟

金融風暴衝擊,台灣不少產業哀鴻遍野,繼DRAM產業後,汽車業是政府下一個伸出援手的產業。馬英九指出,政府救產業有優先順序和程度的問題,政府出面救產業,是希望不要因為某個產業垮掉,進而影響到其他產業,政府不能讓主要產業衰退。

馬英九說,這幾天還在多方諮詢,看看政府還能再做什麼。經濟不景氣時,要求一個亮麗的表現也許有點不實際,但景氣會循環,現在要做的是讓衰退的時間短,讓經濟及早回春。

馬英九認為,執政半年來,第一,政策大方向正確;第二,他對改變環境有信心;第三,團隊合作及精神較過去提升,不光是執政團隊內部,還有跟執政黨,相對於六個月前,真的有很大改變。

為執政半年打成績:大方向正確

馬英九為執政半年打成績:「政策大方向是正確的!」他並以自己書名「沉默的魄力」自喻,認為他的執政並非缺乏魄力,而是沒有敲鑼打鼓,但展現「道德、專業」的勇氣。

馬英九認為,行政院在大方向的政策都相當正確,「路走對了」,但民眾仍是不滿意度較高,在經濟不好情況下,是難免的。他以「銀行存款全保」政策為例,整個「全保」決策模式不到二十個小時,是政府展現魄力的一次,但是少有人給劉揆掌聲。

對於目前的府院黨互動,馬英九說,「已經好很多了!」府院黨高層就重大政策交換意見、凝聚共識,並尋求黨與院(立法)的支持,有助政策落實執行,「是黨政共商,說得嚴重點,也可說是共赴國難」。

馬英九說,做一個總統地位高,很多聲音怕聽不到,他努力到處了解市場的情況,但幸好媒體發達,不想要的資訊大概都跑不掉。雖還是有些盲點,但仍會繼續努力。

※ 馬總統,領導者的格局與魄力要讓全民看見!



◆ 紓困與再造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1.22

掀起驚濤駭浪的全球金融系統性、連鎖性的風險,在眼看將大致解除的同時,對實質經濟的影響則似乎愈趨擴大。記得去年10月投資銀行兼經紀商美林公司宣布第三季財報,創下史上最大虧損22.4億美元,其中與次級房貸相關的虧損轉銷呆帳達97億美元;消息一出,立刻引發了全球股災。這樣超過三千多億台幣的虧損,對台灣企業而言,幾乎無法想像。之後,全球各國金融業公布鉅額虧損幾乎成了家常便飯;以美林來說,今年第三季虧損更擴大為51.5億美元。

相對於金融業的虧損以及政府為了化解流動性危機而全力搶救,其他的產業可就沒那麼幸運。美國通用汽車今年第二季虧損達到比美林虧損更離譜的155億美元,幾乎注定了倘若美國政府不救,未來就得宣布破產的命運。汽車業幾乎是美國少數碩果僅存仍具全球競爭力的製造產業,相關就業人數高達數百萬人;也因此,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宣言要救三大汽車廠,但仍引起許多爭議與反對。

同樣地,在台灣的兩兆產業裡,半導體的DRAM產業,包括力晶、南科、華亞科及茂德等四大廠,前三季累計也有近千億台幣的虧損,政府到底救不救,也成為爭論的議題。照理說,除非發生市場失靈或外部性存在時,否則政府不應介入民間經濟活動;說老實話,除非是真正的新興產業,否則要搞到政府介入才能存活的產業,這些產業的營運模式鐵定出了什麼問題。台塑四寶一年可以賺超過千億台幣,但現在包括國光石化的新投資都被卡住;賺錢的產業不准投資,反而要政府出錢去填虧了千億的產業,這是什麼邏輯?

因此,若真要政府救企業,至少得有兩個理由,第一,這個產業外部關聯效益很大,若不救,可能牽連的相關產業與就業會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第二是待救的企業必須提出其營運模式的改造計畫,並接受監督。過去雙卡風暴,債務人也得提出未來可行的償債計畫,才有可能獲得更新的機會;1997年韓國接受國際貨幣基金會(IMF)583.5億美元的鉅資金援,也須接受IMF所提之降低經濟成長目標、抑制通貨膨脹、緊縮財政與金融政策,並展開金融改革及企業重整等一系列的紓困附加條件。

目前台灣DRAM產業發展的模式,國內四大廠基本上只是國際大廠包括日本爾必達、德國奇夢達及美國美光的製造代工廠而已;沒有自主技術,當技術授權終止或技術母廠倒閉,事業也無法持續。這些技術母廠從台灣的代工廠獲得產能保障,但卻把高資本製造成本風險推給台灣;說實話,此波不景氣,台灣DRAM業者若連其生存與共的技術母廠都不管了,我們還瞎操什麼心?又倘若連技術母廠都自顧不暇,那麼,大家最好也盡早了結。

終於日本爾必達宣布表態將以資金援助方式幫助力晶集團度過難關,這算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是否真能如力晶黃崇仁董事長所言,不需政府出手救援,則仍待觀察。無論如何,台灣DRAM廠都必須與其技術母廠重新設定一個技術、投資、利潤與風險分擔較合理的架構,否則台灣DRAM廠投資那麼多錢,但始終只被當作對抗韓國三星的馬前卒,值得嗎?過去,這些國際大廠生產代工基地還有中國大陸可以選,但現在看起來,中國大陸對於DRAM恐怕也是興趣缺缺,台灣應有比過去更高的協商籌碼才對。

其他產業例如汽車業,雖然其國內產業關聯效益較半導體產業來得高,產品差異與多樣化的需求及系統整合經驗的重要性,都顯示發展汽車產業的必要性;但未來隨著汽車關稅及保護愈降愈低,台灣汽車業的營運改造模式可能比DRAM更複雜。



◆ 消費券若綁振興方案 農曆年前拿錢不可能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 2008.11.22

行政院提出消費券政策,卻要與「振興經濟新方案」綁在一起,要求立法院包裹處理,朝野皆有反對聲音。兩者綁不綁在一起,攸關立法時間和預算程序合不合法。如果不綁在一起,了解立院議事運作者認為,最快12月26日就可完成三讀,民眾從明年元月初就可以領到3600元。

不過,如果兩者要綁在一起,立院人士認為,在程序不合法的情況下,立法院總不能做違法的事,再加上反對立委的議事拖延,本會期想要完成立法,非常困難。如此一來,民眾要想在農曆年前拿到3600元,幾乎是不可能。

朝野立委對消費券發放,目前共識還算高,立院人士實在不明白,為何一個好的政策,在行政院處理之下,就完全變成複雜、走樣,若行政院24日只提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草案送到立法院審議,議案三讀後再提特別預算案到立法院,那依立院程序,消費券條例最快12月26日就可完成三讀。

這位人士認為,但若行政院堅持兩者要一起送,要綁在一起處理,就必須等到復議期過後,在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不提一個月朝野協商情況下,特別預算案將等到明年1月13 日才能交付相關委員會審查,但屆時本會期已快休會,要及時完成三讀,根本不可能。這樣一來,民眾更別想在農曆年前拿到3600元了。



◆ 堂堂4200億預算 薄薄17頁內容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唐孝民/台北報導】 2008.11.22

行政院振興經濟方案下週即將送立法院審查,黨籍立委雖然一致支持,但消費券案是否應切割處理仍意見紛歧。上午臨全會上,官員們把握機會,見到立委便趕緊遊說。行政院長劉兆玄與立法院長王金平幾乎同時抵達會場,進場時也不斷與王金平咬耳朵溝通。

昨日傍晚黨團大會後,行政院隨即在晚間,將振興經濟方案相關數據整理好,派行政院國會聯絡人趕緊發送給各立委。上午臨全會上,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秘書長薛香川更是把握機會四處穿梭,一遇到日前未能致電聯繫上的立委,便趕緊上前溝通。

立委張顯耀說,邱正雄前幾天曾致電,但因他有行程等緣故,雙方始終未能通上電話,結果上午才一踏進國父紀念館大會堂門口,就立刻被邱正雄找著,拉著他討論振興經濟方案,雙方一路聊到進場,竟談了將近30分鐘。中央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昨夜裡,也再次接到行政院方面的來電,他建議行政院應趕緊將振興經濟方案確實內容整理好,提供黨籍立委參考,應能助於化解立委們的疑慮。

不少立委昨晚都已收到行政院緊急傳送的4年4200加強公共建設方案共17頁資料;不過嫻熟議事的立院人士指出,民進黨時代提出的5年5000億預算,至少有十多個部會、每部會20多頁的細目,行政院17頁的報告真的太簡略,讓人覺得這個方案真是急就章。

財委會召委盧秀燕表示,這17頁的資料沒有預算細目,只是一些公共建設大綱,她認為連預算書都談不上,應該只是分送給立委的說帖,站在執政黨立委的立場,願意全力配合政府振興經濟的行動,但4200億預算橫跨4年度,立委們受選民負託,更希望能看到實質的建設內容,例如裡面有沒有包括台中市捷運或鐵路地下化經費等。

盧秀燕說,行政院真的很努力溝通,但把消費券和4200億公共建設綁一起,只是讓反對黨有理由杯葛消費券的美意,行政院仍宜把兩筆特別預算分開,讓4200億預算能付委審查,由執政黨立委來扮演監督防腐角。

行政院從周三府院高層會議後,便把握所有機會與黨籍立委溝通,除了電話攻勢,國民黨團也在昨日下午臨時加開黨團大會,讓劉揆與立委面對面互動,但因臨時通知不少立委無法出席,上午的臨全會,也成了行政院逮人,一對一與立委互動的好時機。

※ 才... 17 頁?往後會不會跑出許多問題?



◆ 包裹表決阻力大 府院評估切割

【蔡慧貞、何醒邦/台北報導】2008-11-22 中國時報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日親自出席國民黨黨團大會說明「振興經濟新方案」。多位黨籍立委強烈要求將消費券和擴大公共建設兩案切割處理,更警告府院若堅持消費券綁擴大公共建設案,將難趕上農曆年前發放,恐成馬政府上台以來的最大風暴。

據悉,府院高層對此審慎評估,兩案分開處理可能性因此大增。立法院長王金平昨日也提醒,若消費券在農曆年前發出去,可讓人民過好年,但若拖過這時間就不好,邊際效用低很多。他更語帶保留地表示,「多一個議題,就多一個爭論,但相信政府一定會有最佳考量。」

相關人士透露,馬英九總統經過這兩天多方徵詢後,亦已覺察事態嚴重,且牽一髮動全身,更有立委形容,「馬總統擔心到前一晚睡不著覺!」

據悉,馬英九覺察此事牽一髮動全身,府院高層將在本周六日多方權衡。政院早已備妥合一和分開的兩方案,待府院高層在下周一召開臨時行政院會前做最後定奪,高層重新考慮後,分案處理可能性因此大增。

立院高層分析,若消費券案不與其他公共建設一起處理,在朝野黨團具高度共識情況下,行政院廿四日行政院會通過送立法院審議,議案三讀後提特別預算案到立法院,最快十二月廿六日可完成三讀。否則若照正常議事程序走,即使在民進黨團不提一個月朝野協商,特別預算案也要等到明年一月十三日立院臨休會前才交付相關委員會審查,更別提何時才能通過了。

據轉述,國民黨立委吳清池、呂學樟、楊瓊瓔、林德福、侯彩鳳、賴士葆等人昨日在黨團大會上發言力陳應將消費券案和擴大公共建設案分開處理,而不是將消費券綁擴大公共建設案,否則不是消費券案連帶讓擴大公共建設案過關,反而是消費券案受到連累,趕不及在農曆年前發放。

吳清池表示,按照正常程序,消費券時程已很趕,如今再將擴大公共建設案併在一起,通過可能性更低。國民黨基層地方壓力極大,消費券若無法順利在農曆年前發放,人民不會怪民進黨杯葛,反而會把帳算在國民黨頭上,因為現在是國民黨當家,人民不會諒解馬政府跳票的。賴士葆也強調,「絕對不能跳票!」

國民黨立委黃昭順提醒劉揆,「執政以來第一次有掌聲就是消費券政策,不要讓第一次的掌聲變成罵聲。」

※ 不妨將消費券與振興經濟方案的「審查期程」包裹在一起,約定明年何時讓此方案通過,二邊各讓一步,別搞到沒台階下。



◆ 亞洲華爾街日報:馬政府消費券 只為取悅選民

自由時報 2008.11.22

〔編譯羅倩宜/綜合外電報導〕亞洲華爾街日報週五專文指出,馬英九政府的消費券措施,或許意在轉移選民注意力,掩蓋經濟不佳的事實。文中表示,馬總統應透過減稅及制度改革,而不是向納稅人舉債來振興經濟。

救經濟 減稅比較好

文章以「每人一百美元,誤導的經濟振興政策」為題指出,台灣想要安然度過經濟危機,執政當局必須能夠分辨政策的優劣,只在眼前取悅選民,對於經濟的未來並沒有好處。

消費券只是近期台灣不當政策的其中之一:股市禁止融券放空、九月進場的五千億護盤基金如同虛擲,台灣股市仍然持續崩盤,新政府五二○上台迄今,台股跌幅已經超過五成。

消費券 會債留子孫

該文表示,馬英九總統的支持度目前已下跌至二十%左右。在他的帶領下,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持續萎縮,股市跌跌不休。官方雖然表示消費券能夠貢獻明年GDP的零點六四%,但各方對此數字深表疑慮。民眾會用消費券去買本來就要買的民生必需品,多餘的錢則省下來入袋為安。所謂的振興經濟並不切實際。

文章指出,馬英九先生必須提出其他更有意義的經濟振興作為,消費券的作法頂多只能對經濟發揮極小的暫時效用,但卻要債留納稅人。更好的方法是透過減稅以及制度改革。世界銀行上個月公布台灣適合經商的全球排名,從去年的五十八名下滑到今年的第六十一名,這就是一個值得改進的方向。

外資圈 看衰消費券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台灣經濟陷入衰退,政府推出「消費券」來刺激內需;但摩根大通、德意志證券與麥格理證券等外資機構指出,台灣景氣衰退、企業裁員聲四起,消費券對明年經濟幫助將非常有限。摩根大通、麥格理等對台灣明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都維持不變。

摩根大通給外資客戶的最新報告指出,台灣經濟成長高度依賴出口,這也是去年成長率超過五%的主因,消費券實際上能帶動的經濟成長乘數效果很少。受到全球景氣衰退影響,台灣經濟實在很難樂觀,台灣明年GDP成長預測值維持零點八%不變。

麥格理證券也認為消費券不易看到具體效果,以當前低迷的經濟情勢,消費券會對現金消費產生替代效果,民眾原本要以現金消費的商品服務會改用消費券來支付,對台灣明年GDP成長率預測維持「負二%」不變。

花旗集團台灣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則表示,現在無法精確預估消費券能夠衝出多少民間消費意願,但只要有消費,或多或少對經濟成長還是正面效果。



◆ 我見我思:不能反對的政策

【呂紹煒】2008-11-22 中國時報

政府要花八百多億,發出消費券,挽救下滑的經濟。對這個政策,有點哭笑不得;你不能說它完全不對,但顯然不是最佳決策;不過,偏生它又把全體民眾─從百歲人瑞到搖籃嬰兒、從富有到貧困者的利益都綁進去,叫你不能反對!

政府救經濟的方式,最粗略的分法就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就是拚命降息、把錢灌到經濟體系中,讓大家去借錢投資、消費、購屋... 。過去,使用多次,效果顯著,但也製造了一個百年僅見的大泡沫。現在民間與金融市場的信心低落,利率已接近流動性陷井,貨幣政策的邊際效果接近零。各國政府已不能寄望貨幣政策能拉抬經濟了。

今日,只有財政政策能拉拔景氣了。但,同屬財政政策範疇,卻有許多不同方式。最傳統與最「正宗」者當然是擴大政策支出,花錢做各種公共建設。財政政策的祖師爺凱因斯曾形容,政府可請一群人單數日去挖路,另外一群人偶數日去修路,錢花出去,經濟就上來了。

此法的好處是錢很「扎實」的花出去,出去五千億元的政府建設與採購,這五千億元就是肯定花出去;而且,對基礎設施較落後的國家而言,政府趁景氣低、價格便宜時推動建設,提升基礎建設品質,等於蓄積下波經濟成長力道,是個聰明的辦法。

但,壞處是,時常緩不濟急,政府推出大型建設計畫,落實執行、錢開始花出去時,短則一年過了,長則兩、三年了。看看半年前新政府上任就推的擴大內需,現在有幾個計畫錢已花出去,就知其時效有問題。而且,它不止缺乏提振景氣立竿見影效果,搞不好錢出去時正好景氣回到熱頭,反而造成通膨。

另一個方式是退稅,他的理論是「還富於民」,讓民眾自己去花錢、增加民間消費。各國民間消費占國內生產毛額比例多在六、七成以上,因此可藉此拉高成長。美國最喜歡用此法,這也是全民共同受惠,只有國庫受傷而已。但缺點是景氣差時,民眾拿到退稅的錢,基於風險考量,有許多錢不會花掉反而儲蓄起來,效果因而打折。

至於這次政府搞的發給消費券,算是退稅方式的「改良版」,它用消費券而非現金且限定使用時間,強迫這些錢一定要消費掉。此法避免民眾拿到錢卻儲蓄起來,無法增加消費的缺點。不過,這也不是百分之百。有些民眾因此確實增加消費,但,也有許多人只是用消費券去買原本要用自己現金買的東西。因此,效果還是要打一個大折扣。

以台灣基礎建設的品質,公共建設仍有相當的投入空間,把八百多億元花在民間消費,顯然對基礎建設品質提升毫無助益,更何況其效果要打折扣、為此投入的行政成本亦相當高。不過,為了讓民眾感覺到政府有立即的措施,且每個人都受惠,消費券政策終究脫穎而出。把半桶水專業與民粹做完美的結合,讓大家不知從何批判起,確是高招。至於經濟到底能受惠多少,就只有等著瞧了。

※ 做對的事與把事情做對不一樣。



◆ 給資金自由

【經濟日報╱李淑慧】 2008.11.22

金管會冒著被國人指責租稅不公的風險,慷慨給予海外回流資金贈與稅、遺產稅、所得稅的優惠,希望海外資金如「鮭魚返鄉」源源不絕。

台灣資金外流有兩項原因,一個是稅,一個是產品。台灣現行的稅制比香港、新加坡高,且台灣金融機構提供的產品種類有限、投資範圍更有限,難以和星、港競爭。

撇除台灣金融人才設計商品的能力不談,現行法令規定,只要金融機構設計的產品,涉及股權、外匯、兩岸這三項,全都要送審。如果有一個商品連結股權、外匯並投資大陸,要取得金管會、中央銀行、陸委會三個單位的核准,曠日廢時,還可能得到「不准」的結果。

如果市場上第一件商品准了,同樣的商品設計出第二件,還要重新送審一次。主管機關在法令上綁手綁腳,額度又給限制,再好的金融人才都施展不開,更別說替客戶量身定做。

金管會規劃的資產管理中心條例,所有優惠只為了吸引國人海外資金回來,正確名稱應叫「資金回流條例」。規劃中並無任何吸引外國資金的計畫,這樣豈能叫資產管理中心?

台灣若真的要發展資產管理中心,要看看瑞士、新加坡、香港這些地方是怎麼做的,如果只有租稅優惠,沒有產品自由、沒有資金移動自由,能吸引多少資金回來,令人懷疑。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誰搞垮美國經濟? 避免重蹈日本失落10年覆轍

* 避免重蹈日本失落10年覆轍
* 三產業基金風暴下死裡逃生
* 手握慘業基金 需堅守定期定額
* 性、謊言、房貸商 搞垮美國經濟
* 過去五天 全球8萬人失業
* 10月失業人口 恐飆破50萬人
* 1.4兆美元 FDIC願替全美銀行擔保
* 美銀行再倒3家 花旗尋求協助
* 花旗危機 美政府非救不可
* AIG美國人壽 要賣給大陸中投
* 金管會:台灣美國人壽保戶權益不受影響
* 中國大動作 全面刺激老百姓花錢
* 江丙坤將率官商團登陸
* 海基會輔導失業台流回台
* 台商冰風暴 有解嗎?
* 變變變 台商強在靈活
* 發消費券 廖了以:分春節前元宵節後兩波
* 內政部:長居國外國民 可託他人領消費券
* 擴大≠無限 赤字應有節制
* 救景氣也不能無限亂花錢
* 台灣DRAM產業何去何從

◆ 避免重蹈日本失落10年覆轍

【中時社論】2008-11-23 中國時報

主計處日前公布台灣第三季經濟成長率為負一.○二%,未來連續三季都將是負成長,台灣經濟正式步入衰退。由於國際經濟情勢急速惡化,通貨緊縮威脅大增,而明年台灣的海關出口預估負成長高達九.五九%,民間消費微幅成長一.八六%,如何讓台灣經濟避免重蹈日本失落十年的覆轍,成為馬政府最大考驗。

這波百年來罕見的金融海嘯吞噬了歐美國家許多知名企業與百年老店,市值曾高居全球金融業之冠的美國花旗集團因股價重挫八成,淪落到可能被迫出售的命運。經營績效曾傲視全球的日本豐田汽車,亦因全球需求急凍,年度淨利下滑七成四,更別提美國的三大汽車業者,早已徘徊在生死存亡邊緣。

幾個月前,全球央行最憂慮的是如何防範通貨膨脹,沒想到情勢大逆轉,國際油價從七月間每桶一四七美元的高峰下跌至五十美元以下,足足跌了一百美元,石油以外的商品價格自七月以來跌幅超過四十%,國際原物料泡沫破裂後,通貨緊縮成為全球經濟最大的威脅。

這一波國際原物料價格跌勢既凶又猛,中國的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由二月份的高峰八.七%腰斬至十月份的四%;美國十月份CPI較上月衰退一%,創下六十一年以來最大跌幅。明年第三季美國CPI年增率將出現負成長,通貨緊縮機率非常大。市場普遍預期,美國聯準會將利率降至歷史低點一%後,未來還可能進一步降息。

由於通貨緊縮威脅大增,全球央行聯手大降息,十一月初英格蘭銀行大手筆降息六碼,歐洲央行降息二碼,日本央行則是七年來首度降息至○.三%,為主要工業國家最低的水準。我國央行自九月以來四度降息,總計降幅達○.八七五個百分點,重貼現率降至二.七五%。

全球主要國家不僅祭出貨幣政策,也陸續推出大規模的振興經濟與紓困方案。儘管如此,國際研究機構「環球透視」預測,明年三大主要經濟體將同步出現衰退,美國預估是負成長一%,歐元區與日本分別為負○.五%。全球三大經濟體同步衰退,這對於出口依存度高達六成以上的台灣,相當不利。此外,最近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也亮起紅燈,連續二個月出現負成長,由於大陸明年經濟成長亦將走緩,使得台灣的出口更不樂觀。

回顧台灣過去歷次經濟低迷時期,例如第一次的石油危機、亞洲金融風暴、網路科技泡沫破裂等,僅管出口曾出現衰退,但仍有民間消費支撐。不過,明年出口嚴重衰退,民間消費亦不樂觀,顯示景氣惡化已到了非下猛藥不可的地步。

在通貨緊縮威脅下,新一波零利率時代又來了。然而,以美國為例,即使利率降到一%的歷史新低,銀行的放款意願並未增加,企業也不見得較容易借到錢。從日本過去十年陷入經濟蕭條的慘痛經驗來看,即使利率已降到零,也難以發揮作用。

面對全球新一波經濟衰退危機,諾貝爾獎經濟獎得主克魯曼主張各國政府應採取積極的財政擴張政策。劉揆大膽推出四年五千億的振興經濟新方案,將消費券、擴大公共建設、愛台十二建設等包裹在內,希望明年的經濟成長率能夠保二。但是,我們的政府負債逼近五兆,還有多少本錢舉債?這項方案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嗎?錢能用在刀口上嗎?

平心而論,在國內外環境如此嚴峻的情況下,政府必須貨幣、財政政策雙管齊下,不能完全依賴貨幣政策;但財政政策也有先天的限制,這項振興經濟新方案的成效,取決於政府的行政效率,並非撒錢就能了事。檢視馬政府上任後推動的五八三億元擴大內需方案,迄今執行率不彰,未來的四年五千億元如何達到振興經濟效果,令人不敢樂觀。

此外,在景氣衰退的危機下,新一波失業潮將再起,處於經濟底層者生活更將陷入困境。令人痛心的是,馬政府先前編列大筆預算照顧近貧族,但執行上卻出了大問題,以電腦選案鬧出許多笑話,真正貧困者反而得不到補助。這個活生生的例子說明,政府施政亂撒錢的結果,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創造新的問題。我們希望,馬政府看到了問題,也有解決問題的執行力。



◆ 三產業基金風暴下死裡逃生

【林志昊/台北報導】 2008-11-23 工商時報

眾所矚目的三大車廠紓困案,已經正式被美國國會否決。以汽車產業在美國的重要性,紓困案若沒過關,將會讓美國經濟復甦的腳步更往後延。法人指出,美國內需將更加疲弱,跟美國民眾消費有關的股票,前景艱險,未來,恐怕只剩民生基礎產業、生技醫療、電信相關類股基金,勉強死裡逃生。

三大車廠CEO坐私人噴射機赴美國國會要錢的舉動,已經激怒了包含民主黨議員在內的美國國會;美國汽車紓困案被否決,三大車廠關門指日可待。

然而,股市早已先行一步反應這樣的狀況,以近一個月來看,根據彭博資訊統計,與景氣連動最密切的S&P 500金融股指數、S&P 500原物料類股指數與S&P 500非核心消費指數,跌幅分別為負40.62%、負28.46%與負24.65%。

至於資訊科技也好不到哪去,近一個月跌幅為24.34%,而且光是在近一週,就下挫13.6%。

反映在基金上,平均報酬雖然比指數要好些,但在S&P 500的十大產業中,從11月以後,真正抗跌的基金也只有電信、生技醫療與必需性消費類股基金,平均跌幅分別為6.8%、7.15%與8.84%。至於其他跟景氣連動密切的基金,平均跌幅至少10%以上。

摩根富林明新美國基金經理人田克杰表示,美國失業人數愈來愈多,目前初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大幅攀升至54.2萬人,來到1982 年以來最高水準。失業人口上升背後代表的意義,除反應企業大幅裁員外,也對未來民間消費意願蒙上一層陰影。

英國保誠集團M&G全球民生基礎基金經理人葛拉漢.法蘭奇(G raham French)表示,美國10月份零售業營收普遍下滑,其中以精品名店下滑的幅度最高,只有以低價、民生必需用品為主要商品的沃爾瑪營收還向上增加2.4%。

法人認為,這一波不景氣,有錢人受傷最深;高單價的內需產業,如科技、金融或精品等,都會受到衝擊,只有平價必需品、電訊與生技醫療才會受到青睞;至於跌勢甚深的金融、科技、原物料、能源或景氣循環型企業,在美國經濟數據回穩前,短期不易有表現機會。



◆ 手握慘業基金 需堅守定期定額

【林志昊/台北報導】2008-11-23 工商時報

從產業分布來看,在不景氣的環境下,與景氣連動較密切的基金受傷最深;除了生技醫療與民生消費之外,無論是原物料、科技還是精品,一律遭受重擊。

法人建議,無論國人持有那些基金,此時只能要堅持定期定額,重點不在賺回本金,而是縮短以後扳回本金的時間。

根據理柏資訊統計,在各大產業型基金中,今年9月15日雷曼事件爆發以來,幾乎都重跌超過20%;像金融類基金的平均跌幅,短短不到兩個月竟大跌38.97%。

至於過去一向被基金業者強調,無論景氣好壞,都不會受到衝擊的高價精品,單在過去兩個月以來,平均績效下跌33.16%;而消費基金與科技基金,平均跌幅也高達33.9%與34.63%,怎一慘字了得!

針對這些與景氣連動較強的產業型基金,國人要如何汰弱留強?

法人指出,現在無論是要加碼還是要出清,投資人幾乎都喪失意願;這種情況下,必須調整投資心態,先以長期定存的心態做投資,日後行情回升,說不定會有意外的驚喜。倘若定時定額做得夠徹底,未來,行情回升到原本高點時的一半,幾乎就可以扳回投資成本,甚至賺到錢。

台灣工銀投信表示,GDP數據反映的是,過去已經發生的經濟實況,從樂觀角度看,當GDP轉為負成長,就代表這已經是景氣修正過後的結果,從長線眼光觀之,未來景氣一定會向上;所以在這段時間,定期定額投資的目的就不在賺錢,而是在攤平成本。

群益投信也認為,雖現階段市場消息均偏向負面,可是投資人此時卻不宜再過分看空,因股市往往領先經濟反應,不景氣時,最需要的是耐心,小額分批進場、拉長投入時間,千萬不要在低點退場。



◆ 性、謊言、房貸商 搞垮美國經濟

【潘勛/綜合報導】2008-11-23 中國時報

這波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最初源自美國的次貸泡沫迸破。而在這個巨大泡沫中充斥著性與謊言,不少次貸業女性不惜以美色換取貸款案成交,不少把關高層恫嚇不肯配合造假的屬下,行賄、偽造文書等行為層出不窮,最後演變成橫掃全球金融及經濟的刺骨寒風。

美國房貸泡沫膨脹期間,不少高中輟學女生掛著「房貸盤商」的頭銜,懵懵懂懂地進入放款業體系。她們的經驗,可以讓外界一窺箇中的無恥放縱,導致整個產業崩潰。

年輕貌美的房貸盤商替銀行等放款機構工作,職務內容是向個別房貸經紀人購買房貸申請案,再和放款公司協商放貸。女盤商們靠抽取成交佣金賺錢,放款案做成愈多,酬勞也更多。

房貸泡沫膨脹時,鴨子划水的房貸盤商變成高薪一族。例如高中輟學的莎曼.蘭恩原本只是個美甲師,一九九七年加入次貸業者「新世紀房貸」公司後,她在二○○二年的收入是一百萬美元,○三年則有一百廿萬美元。

錢這麼好賺,最後房貸仲介業狂熱起來,許多女性房貸盤商競向經紀人爭奪相同的房貸申請案;經紀人權大便勢大,於是要求額外的東西,也就是性服務,才把業務給她們。

不少前經紀人及女盤商表示,美色換業務的行為如此普遍,以至於最後被視為理所當然。蘭恩回憶說,有次她造訪加州聖荷西市一家房貸經紀公司,經理人在辦公室裡便向她求歡;她拒絕之後,什麼案子都拿不到。蘭恩表示,其他不覺得有什麼噁心的女盤商上床之後,很快便能拿到申貸案。

過度投資造成泡沫,過程中總有許多踰法犯紀,房貸泡沫自不例外,淫亂只是其中的小兒科。不少呈堂證供及業界中人指出,許多女盤商還向同事行賄、偽造文書,甚至教導經紀人如何違法犯紀。受訓最少但穿著也最少的女盤商,在經紀人當中最吃香。

胡搞亂搞的絕不止女盤商們。直接與貸款人打交道的經紀人也在竄改或湮滅文件。銀行裡決定批准貸款與否的承銷行員也上下其手,向盤商索取賄款,才肯讓明知有弊的貸款案過關。有些行員向上級呈報有不法情形,居然被炒魷魚或者遭到騷擾。

房市好時,投資銀行盡可能大買特買貸款案,然後匯整包裝成證券出售。二○○六年,包括美林、貝爾斯登及雷曼兄弟等十大投資銀行出售的房貸擔保債券,金額便達一兆五千億美元;二○○○年才只有二千四百五十億美元。

為了保證貸款案源源不絕,許多投資銀行一開始買下小型、獨立運作的房貸盤商機構,接下來擴大信貸給承作次級房貸的放款公司,投資那些公司或者全部買下。二○○六年房市狂熱的高峰期,前六大投資銀行共砸下廿二億美元在購買次貸小公司;次貸要求的利率最高,所以最有利可圖。

但是,二○○六年末期,次貸開始變成壞帳。華爾街很快便踩煞車,關掉房貸「工廠」,抓緊放款標準,抽銀根,強迫放款公司回購那些高風險的房貸。世界倏然改變,當初女房貸盤商被發狂的市場吸收,嘗盡狂歡與放縱之後,現已失去工作,必須另謀前途。

※ 原來還有這檔子事。



◆ 過去五天 全球8萬人失業

【經濟日報╱編譯湯淑君/綜合倫敦二十二日電】 2008.11.23

金融時報22日報導,世界各地企業上周宣布的裁員總數超過8萬人,顯示全球經濟衰退的程度日益嚴重,幾乎各行各業都受波及,金融服務業與汽車產業更是首當其衝。

根據企業與工會發布的聲明,單在過去五個工作日內,全球已累計流失逾8萬個工作,花旗集團宣布裁員5.2萬人就占其中半數以上。即使扣除花旗不談,世界各地裁員數仍以平均日增5,500人的速度持續攀升。

這波裁員潮橫掃各行各業,從芝加哥的熱狗工廠到日本的汽車廠,都沒能倖免於難。

信用緊縮重創信心,訂單隨之下滑,迫使企業大砍人事費用以及其他成本,努力熬過景氣寒冬。

除花旗、摩根大通、紐約美隆銀行等金融業者大舉裁員外,汽車製造商及零件供應商也加入縮減人力的行列。日本最大車廠豐田宣布把國內臨時工人數裁掉一半,造成3,000人失業。五十鈴、標緻雪鐵龍等汽車公司,也分別裁員一至數千人不等。

基於已開發國家相繼步入經濟衰退,中國、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的成長也減速,經濟學家預料未來情況只會更糟。

今年來國際知名大型銀行大幅裁員,已影響到東京、香港等亞洲金融重鎮。豐(HSBC)據說上周裁員500人,以香港雇員為主。渣打銀行將在南韓裁撤527個職務。

另外,花旗大約在亞洲裁減1,000名的人力,高盛、美林和摩根士丹利在亞洲大約各裁100人。



◆ 10月失業人口 恐飆破50萬人

唐鎮宇/台北報導 2008.11.23 中國時報

失業問題愈趨嚴重!根據勞委會統計,十月分核發的失業給付件數高達三萬五千多件,是自九十二年以來單月第二高的數字;人力銀行業者評估,十月分失業率最少會從四.四%起跳,但若加上強迫休假等「隱藏性失業」,失業人口恐上看五十萬人。

繼九月分失業率(四.二七%)創下民國九十四年九月以來新高後,預計於明天公布的十月分失業率恐再向上攀升!

失業率再攀升 四.四%起跳

據勞委會統計,今年失業率繼九十年後再度出現九月分高過八月分的狀況時,核發的失業給付僅成長五百多件,但十月的失業給付件數竟比九月多出兩成七,暴增七千五百多件;而截至十月底,向勞委會申報的大量解雇勞工人數也已突破去年全年數字,高達一萬六千多人,若以此推估,十月失業率恐繼續上揚。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日前曾經多次表示,就整體經濟情勢來看,失業狀況短期內恐很難好轉,「明年狀況可能還更嚴峻」,但應該不至於出現超過五%的失業率。

一一一一人力銀行也發現,十月分職缺數沒有明顯變動,但履歷較去年同期增加了六成,一一一一人力銀行營運長吳睿穎預估,十月失業率「至少從四.四%起跳」。

年底再釋出一萬個工作機會

吳睿穎認為,大企業裁員消息陸續傳出,許多中小企業就有藉口裁員,或藉此降低勞工勞動條件,形成「有工作的很累,沒工作的很苦」的惡性循環。

一○四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則表示,正常就業市場的求供比應該是接近一比一的狀況,但現在到該銀行登錄的求職者超過卅萬,職缺數卻不到廿萬,「是相當可怕的狀況」。她認為過去這段期間的待業者都沒有消化,而大企業如燦坤等要大規模裁員的消息又陸續傳出,十月分的失業率看起來「應會繼續上升」。

職訓局局長陳益民日前則表示,「立即上工計畫」推動一個月以來,已經有兩千三百多個事業單位釋出五千個工作機會,希望年底有機會達成一萬五千個工作機會的目標,勞委會內部也已經擬定各項政策,將視失業率上升情況適時推出。



◆ 1.4兆美元 FDIC願替全美銀行擔保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紐約、華盛頓二十二日電】 2008.11.23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決定為全美銀行提供擔保,總額將高達1.4 兆美元,是美國政府金融紓困案的一環,可望帶動數千億美元的銀行債券發行潮。花旗集團和高盛集團已表示計劃發債。

FDIC董事會21日表決通過這項擔保計畫。FDIC將在借貸銀行發生貸款違約時,為銀行的新債提供擔保,盼藉此打破銀行間借款凍結的僵局。

部分分析師表示,透過提供擔保刺激銀行間的放款,不見得能為更廣泛的放款解凍,因為銀行放款給企業和消費者的意願依然低落。

高盛發言人杜瓦利21日表示,9月由投資銀行轉型成商業銀行的高盛,最快將從本月24日起開始發債。花旗集團發言人韓瑞塔也說,花旗有意使用FDIC的計畫。

FDIC加強對銀行債務的擔保,等於讓金融機構進入市場時,有美國政府「完全的保證和信用」當靠山。在FDIC的計畫尚未定案前,銀行都在暫緩發債。巴克萊的分析師推估,銀行勢必會好好把握這次充實資金的機會,在這項計畫下的發債總額可能達6,000億美元。

FDIC將對優先無擔保銀行債提供擔保,在銀行違約時,確保債權人及時拿到本金和利息。銀行之前表示,債券投資人會拒絕銀行發的債,因為原先的擔保不夠強力,導致銀行債券不如政府債券或政府擔保的債券。

FDIC也將擔保不附息「交易」帳戶的存款,這可能使FDIC擔保的存款最多增加5,000億美元。FDIC目前對不附息「交易」帳戶提供25萬美元的存款上限,期限到明年底。

但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務(亦即30天或更短天期)不在FDIC擔保之列,以免干擾聯準會(Fed)的主要利率。

另一方面,監督國民銀行的美國通貨監理局(OCC)首度核發一種新的「銀行許可」,用意在增加倒閉銀行的「潛在買主數量」,讓民間投資人能更容易購買已遭FDIC接管的倒閉銀行。今年以來有22家聯邦擔保銀行和互助儲蓄銀行倒閉,遠高於去年的三家。

另外,FDIC說,喬治亞州的金管人員已關閉羅根威爾的社區銀行(Community Bank ),而加州另有兩家銀行倒閉,使今年來美國倒閉的銀行家數累計增至22家,遠多於去年的三家。



◆ 美銀行再倒3家 花旗尋求協助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21日外電報導】 2008.11.23

美國管理當局這兩天又關閉3家地區性銀行,今年至今美國已有22家銀行倒閉;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 )21日表示,將對美國各銀行的債券及儲蓄帳戶提供1.4兆美元的擔保,期限長達3年以上,以解決銀行間拆款借貸呈現停滯的問題。

另一方面,岌岌可危的花旗集團21日與政府會面,尋求政府出手相救。有鑑於花旗可能將金融危機帶進另一個階段,政府可能被迫出面相助。花旗或許會得到政府背書,協助尋覓合併對象;或比照瑞士銀行模式,由聯準會(Fed)和財政部成立一個專門收購該集團壞帳的機制。

金融同業認為,花旗股價已跌到政府不得不出手搭救的程度。紐約Holland公司董事長賀蘭說,花旗「大到不能倒」,不管是這一任或下任政府,都承諾盡力協助花旗。花旗股價21日一度因可能出售的消息上漲17.4%,但終究不敵旺盛的空頭氣勢,最後下跌近20%,收在3.77美元,盤中差點連3美元都守不住。總計上周股價跌逾82%。

美聯社指出,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為美國各銀行提供的擔保,數額相當於美國國債的約20%,國債最近才突破10兆美元的關卡。這一數額也約相當於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4%。

本周政府宣布將以2500億美元購買美國銀行與金融公司股票計畫,但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這項紓困計畫,並不包括在這項計畫之內。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將提供銀行間貸款臨時保險,但30天或更短期的拆款並不包括。

繼喬治亞州銀行管理當局關閉位於該州羅根威爾(Loganville)的「社區銀行」(Community Bank)後,南加州唐尼儲蓄貸款銀行(Downey Savings and Loan Association)以及波莫納第一聯合銀行(PFF Bank & Trust)也遭關閉。



◆ 花旗危機 美政府非救不可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二十二日電】 2008.11.23

眼見花旗的困境已儼然把這波金融危機帶入下一個階段,美國聯邦政府可能不得不出手相救。花旗或許會得到政府背書,協助尋覓合併對象;或比照瑞士銀行模式,由聯準會(Fed)和財政部成立一個專門收購該集團壞帳的機制。

花旗股價21日一度因可能出售的消息上漲17.4%,但終究不敵旺盛的空頭氣勢,最後下跌近20%,收在3.77美元,盤中差點連3 美元都守不住。總計上周股價跌逾82%。

金融同業認為,花旗股價已跌到政府不得不出手搭救的程度。紐約Holland公司董事長賀蘭說,花旗「大到不能倒」,不管是這一任或下任政府,都承諾盡力協助花旗。

紐約時報引述官員說法報導,為防花旗的困境再掀波濤,財政部甚至已考慮是否要請國會同意動用剩下那一半的金融紓困基金。

紐約時報報導,花旗董事會21日上午開完會後,管理階層和董事就和現任財長寶森與準財長蓋特納熱線。消息人士透露,Fed已開始留意花旗流失多少存款,擔心花旗最後步上雷曼兄弟的後塵。

Fed和財政部可能成立一個特別機制,收購花旗的壞帳。此做法有前例可循。上個月中旬,瑞士政府承諾將成立特別基金,協助瑞銀轉移有毒資產。

此外,美國政府也可能比照近兩個月前打算促成花旗收購美聯銀行(Wachovia)的模式,由政府從旁協助,找一家銀行和花旗合併。

但放眼今日美國金融界,還有幾家公司的規模足以和花旗合併?路透報導,呼聲最高的高盛,對併購花旗毫無興趣,即使有政府保證也沒用,因為高盛擔心企業文化無法融合,且無法承擔花旗部分資產的虧損。

2006年底時,花旗市值達2,740億美元,如今只剩210億美元左右,和高盛差不多。花旗的存款雖受保障,可直接向Fed的貼現窗口融資,先前財政部也允諾要注資250億美元,但最近股價崩跌不止,會讓債權人、交易對手、客戶和信評機構失去信心,就像當初的雷曼兄弟一樣。

※ 花旗倒一些公益團體也會受影響。



◆ AIG美國人壽 要賣給大陸中投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東京二十一日電】 2008.11.23

日本經濟新聞21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美國國際集團(AIG)正在洽談出售旗下經營海外壽險的美國人壽公司(Alico)股權給以中國投資公司為首的集團。

報導說,AIG正協商出售美國人壽的少數股權。這個以大陸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為首的集團,還包括中國大陸一些保險業者在內,他們握有優先談判權,但雙方以年底為交易的談判期限。美國人壽經營的事業遍及全球逾55國。

日經新聞表示,AIG希望維持在美國人壽的過半控股權,若賣出Alico 49%持股,估計售價在5,000億日圓至1兆日圓(52.6億至105億美元)。報導並指出,一旦雙方達成交易,可能還會促成AIG與中投、大陸投資人的其他交易,包括資金與商業合作在內,並為中國成為全球保險市場的一股勢力鋪路。

AIG執行長雷迪(Edward M. Liddy)打算出售產物保險以外所有AIG事業,以償還鉅額貸款並且免於破產。AIG上月3日表示,將為旗下兩家海外壽險公司找尋買家或投資人,其中一家經營的範圍涵蓋日本、歐洲局部地區、拉丁美洲和中東;另一家則在中國、南韓及印度等國營業。

產業觀察家原本以為,AIG可能想單獨賣掉美國人壽日本公司(Alico Japan),但AIG放棄分割出售全球業務的念頭,因為此舉可能降低企業的價值,也會損及其談判地位。

Alico Japan占Alico全部保費收入的60%至70%,若以中投為首的集團投資Alico,將使中國業者得以打進日本保險市場,甚至引發整個保險產業版圖的重新洗牌。報導還說,即使中國投資人買下Alico部分股權,Alico日本的保單原則上維持不變。



◆ 金管會:台灣美國人壽保戶權益不受影響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蔡靜紋/台北報導】 2008.11.23

美國國際集團(AIG)有意出售旗下美國人壽公司(Alico)股權給中國主權基金,金管會保險局長黃天牧昨(21)日表示,據他瞭解,美國人壽台灣分公司已向保險局提出申請,將更名友邦人壽,並計劃轉到香港友邦人壽(AIA)旗下,應不會受AIG出售Alico股權影響。

黃天牧表示,美國人壽台灣分公司轉到AIA旗下,屬於外國保險公司管理體系重新調整,並不會影響保戶的權益,相關保險契約也不會改變。

美國人壽台灣分公司的母公司,是AIG旗下的Alico,在AIG爆發財務問題之後,外傳將出售美國人壽49%的股權給中資。

相關人士表示,AIG早在兩年前,就想調整管理組織架構,把亞洲業務通通歸到香港友邦人壽(AIA)管轄,包括美國人壽台灣分公司在內。

黃天牧證實,早在AIG爆發財務問題之前,美國人壽台灣分公司就曾向保險局報告母公司管理體系調整案,由於美國人壽的文件尚未備妥,此案目前尚未核准。

AIG是龐大的保險集團,海外壽險線主要包括AIA與Alico兩家公司。此外,台灣的南山人壽也屬於AIG集團,但其母公司卻又不是AIA或Alico。因此,即使美國人壽台灣分公司改歸到AIA旗下,和南山人壽仍然是不同的兩家公司。

相關人士表示,即使AIG打算賣掉美國人壽的股權給中資,對台灣美國人壽也毫無影響。

美國人壽在台灣屬於小型壽險公司,總資產規模僅一、二百億元,旗下並無任何業務員,以電話行銷為主,最近最紅的表單是強打廣告的銀髮族保單「一定保」。根據壽險公會統計,美國人壽今年前十月累積賣出13.2億元新契約,10月單月新契約保費收入1.1億元,業績並未受AIG財務風波影響。此外,截至今年6月底,該公司風險資本適足率在200%以上,符合國內主管機關規定。



◆ 中國大動作 全面刺激老百姓花錢

【李書良/綜合報導】2008-11-23 工商時報

在緊急推出4兆元人民幣(下同)擴大內需經濟方案後,中國政府把下一步行動瞄準在消費上。大陸媒體報導,大陸發改委正在起草一份包括調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大範圍提高社會工資、提高住房貨幣補貼在內的消費刺激方案,該方案最快將在12月初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討論。

「經濟觀察報」報導,近日一份旨在擴大居民收入、全面刺激國內消費的方案正由大陸發改委緊急起草。發改委有關人士對此表示,該方案涉及調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大範圍提高社會工資、建立對低收入階層補貼的長效保障機制、提高住房貨幣補貼等數個領域。

上述消費刺激方案是由大陸國務院所安排,至今已數易其稿,最快將在12月初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討論,並待相關部委議商之後,陸續推出實施政策。發改委人士甚至說,「只要能啟動老百姓花錢,所有的方式都可以研究」。

報導指出,這意味著中國政府繼本月上旬推出4兆元投資計畫之後,試圖將拉動居民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另一手段。不過,現階段還難以估計官方最終可能投入的財政資金規模。

相關知情人士表示,該方案涉及面頗廣,涉及生產性消費、生活性消費和服務性消費。如果按市場劃分,則可以分為農村消費和城市消費。

據悉,起草中的方案,建議繼續調整收入分配格局,逐步使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例,提升為45%左右,並在今年年底前,推出明年提高工資的細則方案,透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低收入補貼等措施,改變消費者的收入現狀以及收入預期,為擴大消費創造較佳條件。

不過,部分專家對這套方案的實施成果存有疑慮。中國社科院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曉晶提到,1998年時,中國政府同樣推出了提高工資等一系列保證收入、刺激消費的方法,但實際證明效果並不明顯。張曉晶擔心,刺激內需並非易事,從宏觀面上來看,刺激消費的方案將使國家財政面臨更嚴峻的考驗。



◆ 江丙坤將率官商團登陸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 2008.11.23

海基會深入大陸,面對面服務台商的紀元,在二次江陳會後正式啟動,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明年春天將率大型的台商升級轉型輔導團,包括政府各部會官員,登陸探訪珠三角洲、長三角洲,以及中西部台商密集城市,直接聽取台商意見後,尋求解決方案。

這個大型的服務台商計畫,是海基會成立之後的創舉,是海基會直接由董事長這樣的負責人層級率領,直接以探視台商為目的,並且有多個政府部會官員同行的訪問團,特別是我官方官員隨行,更是劃時代的記錄。

首個由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層級率領的台商訪視團,昨晚已由秘書長高孔廉率團返台,但這個團只有海基會成員,並沒有官員,不過,這個團雖僅有三天行程,但也已寫下兩岸兩會成立至今的新篇章,就是海基會成立時希望能親赴大陸直接服務台商的目標,在海基成立第十七個年頭,才首次達成。

這個團的目的就是協助台商升級轉型,了解對岸政府為台商做了些什麼,台商還希望兩岸政府為他們做什麼,台商本身願意進行何種升級轉型計畫,在這種升級轉型或調整的計畫中,政府可以如何從旁協助,以及最近遭遇全球金融海嘯、經濟衰退的衝擊,他們如何度過難關等。

其中,官方將會有陸委會、金管會、經濟部、投審會、以及外貿協會、生產力中心等相關政府部門,或政府主導的民間部門都將直接隨團,將正式寫下政府跨足對岸直接協助台商、解決台商問題的記錄。

馬英九520上任後,任命江丙坤為海基會董事長,使得原在國共平台以國民黨副主席身分,在台商服務中心的架構下為台商謀福祉的江丙坤,如今以正式的一軌身分,直接用官方資源為台商服務,更是一個十分有趣而巧妙的轉折。

目前江丙坤明春執行這個計畫的時間仍未最後敲定,但確定將避開三月中共人大政協兩會開會,因此很可能是三月底以後、四月左右出發。



◆ 海基會輔導失業台流回台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 2008.11.23

江陳台北會談後,兩岸兩會的互動更進一步,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完成三天深圳與東莞訪視台商行程,昨晚返台,隨團成員指出,東莞深圳的台商情勢非常嚴峻,可能興起倒閉潮,但東莞當地市政府已提出一個廣泛性的人民幣十億元的融資支持計畫,希望能協助包括台商在內的企業度過難關。

台商爆倒閉潮 廠內1/3燈不亮

海基會人士指出,當地可能進一步發生「失業潮」,台幹因為在失去工作後,很可能因為無顏見江東父老而不敢回台,可能滯留大陸四處流竄,變成「台流」,因此,可能會探詢勞委會,是否能在失業潮發生前,就採取行動輔導他們回台工作,特別是有專業管理能力的人才。

該人士指出,由於大陸實施勞動合同法、調降出口退稅率,台商原本就受到嚴重的衝擊,加上此波的金融海嘯與經濟衰退,台商情況非常艱困,前一陣子發生大陸員工「罷工潮」,如今開始倒閉潮,再一陣子就會有失業潮。

高孔廉等在東莞與深圳都參觀了兩、三個台商企業,發現此波經濟衰退不是緩步下降,而是「急凍」,海基會人士說,他們參觀的一家經營電子業的台商工廠,台商說,如果高孔廉是九月份去,他們會說「一切如常」,當時還要要員工周末加班,但現在已經產能利用只剩三分之二,廠內有三分之一的燈是不亮的。

高孔廉一行還與當地政府面對面商討,東莞市常務副市長江淩向高表示,近日他們已提出一個人民幣十億元,約等於台幣四十餘億元的融資支持計畫,目的是「放水養魚,共克時艱」,希望創造二百五十億人民幣的效益,即約一千億以上台幣的效應。

中共宣布助台商調度資金

高孔廉則向江表示,雖然這個融資計畫不是只針對台商,但一定要有對台商的保障額度或比例,讓台商度過難關。

同時,中共也已對台商的困境採取措施,高孔廉在前天即得知,中共商務部將宣布加工貿易企業的「保證金台賑實轉」管理政策,台商出口產品時要「實轉」一定金額的保證金,暫停之後,在大陸所有的加工貿易企業一年總共可以省下人民幣一百八十五億元的資金,讓企業有更多資金調度空間。

高孔廉此行是兩岸兩會成立後,海基會首次能直接踏上大陸探訪台商,使得海基會照顧台商的功能得以提升,兩岸兩會的功能進一步提升突破。

高孔廉等也是應東莞台商協會會長葉春榮與目前是台企聯會長的張漢文邀約,參加東莞台商協會的周年慶活動。他除了轉達江丙坤台商慘澹經營的慰勉,也對海基與海協兩會下輪即將展開的台商投資保障協議、避免雙重課稅與金融往來等議題,聽取台商建言。



◆ 台商冰風暴 有解嗎?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特稿】 2008.11.23

用兩岸的角度看,海基會甚至我們的政府,能直接登陸去為大陸台商服務,並且謀求解決的方案,這是一個里程碑,是用無數的激盪、衝撞、仇視,然後再經由和解、對話以及認知的過程,花費十餘年的時間做到的。

但最重要的,過去台商就像雁子,在兩岸海潮之間,隨著季節飛越、梭度,在兩岸的政治對峙裡來回擺盪,如今,終於兩岸的節奏與律動疊合,向著該有的經濟的思路,投以正確的解方。

台灣要用五千億元去救經濟,大家都發現,我們已進入國內生產毛額的負成長,而負成長的主因其實是出自於對大陸出口驟降。原因在哪?因為大陸需求也在衰退,兩岸的經濟動能,都仰賴出口,尤其是台灣,而台灣的出口最大市場就是對岸,當對岸對全世界的輸出也衰退,以輸出半成品或關鍵零組件的台灣,當然失去動能。

所以,海基會能夠赴大陸,不是只有兩岸政治角度的詮釋,還有經濟的實質意涵,是一種腳踏實地,做實事,不應該被政治所干擾,不應再被政治綁架,成為一種籌碼,用以勒索、操控對方,這個原則適用於兩岸,任一方都不行。按照海基會的規畫,台商將會得到更多的關照,有更多的在海基會的名義底下出發為台商診斷與把脈及處方的團隊,將陸續跨越海峽而去,這是一幅希望的圖像,玩政治的人都應該沈默、低頭,並且去思索、理解其中深刻的意涵。

※ 現階段或許先考慮「做出有人會買的東西」,至於深耕政策可以見機納入未來幾年的施政中。



◆ 變變變 台商強在靈活

【聯合報╱特派記者華英惠專題報導】 2008.11.23

「在長安,有兩家海鮮店,一家叫仲記,另一家是旺記,兩家海鮮店是台商最常用來互相打趣的!」台商用兩家餐廳的名字,形容他們在大陸投資多年的心得:先「中記」到大陸投資,失敗後,「忘記」慘痛的經驗,繼續投資。

在台商圈做調查,曾做過內銷市場的,幾乎都被倒過帳,台商收不到貨款,稀鬆平常。可以說,被倒帳,是台商經營大陸市場要交的第一堂學費。

國際環境在變,大陸市場生態也不同,台商面臨內外夾擊,必須改變公司經營方式。「我的橡膠鞋底可以改變材料,變成多功能鞋」、「我要規畫開加盟店,爭取內銷市場」... ,珠三角、長三角等台商聚集地,現在討論的都是如何轉型、升級。

台商的優勢是靈活、嫻熟外貿規範,面對新局的改變,有許多因應「撇步」。有台商就舉例,當地政府鼓勵企業轉型往服務業發展,在工廠附近蓋個賓館或小型博物館,不就是往服務業靠攏了嗎?替國際大廠代工的台商,為了避免訂單被搶走,把製鞋業的上游,如材料、功能的研發實驗一手包辦,雖然加大投資金額,但也拉開與其他業者的差距。

經歷這一波不景氣,不少製鞋廠倒閉,台商透露,韓商掌握了鞋底的關鍵材質,廠商再怎麼轉單,最終還是要用到韓商所生產的這種材質。台商美利達生產的自行車遍布全球,品質受肯定,但其中一項關鍵組件掌握在日商手中,掌握關鍵組件,等同立於不敗之地。面對不景氣來襲,多數台商要掌握的是關鍵材質、組件。

雖然大台商都喊虧錢,但做不下去的是少數。沒有政府支持,沒有資金的奧援,台商在大陸發展近二十年,早練就一身靈活應對的好本事,金融海嘯對於陸資企業的衝擊,遠大於對台商的影響。

※ 馬政府該扶植的是這種掌握關鍵技術的產業。



◆ 發消費券 廖了以:分春節前元宵節後兩波

中央社 2008.11.23

內政部長廖了以今天表示,消費券發放規劃分兩階段,第一波在春節前選一天,依投開票所模式,預估領取比例約65%至70%;第二波於元宵節後啟動,可再次刺激景氣,發放點移到郵局。

至於發放對象,廖了以說明,新移民和受刑人都傾向納入;新生兒考慮以11月30日造冊基準點為分界,11月30日以前出生的新生兒都列入。他說明,這是因為外籍和大陸配偶等新移民領有居留證,而且長期居住在台灣。此外,內政部已徵詢法務部的意見,受刑人在判決時並未被剝奪權利,因此有權領消費券。

廖了以表示,消費券發放將以「便民、快速、安全」為原則,希望在最短時間內、以最快速方式分發到民眾手中,雖然比照投開票所模式會花一點行政經費,但相信這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

他指出,以往辦理一次投開票的花費不只新台幣1億元,如果確定採投開票所模式發放消費券,行政費用將納入特別預算。

廖了以表示,希望在過年前使用消費券的民眾都可以在集中發放當天領取,不急著使用的民眾可於元宵節後再領。

由於投開票所多設置一天的成本高,第二波發放地點將移到郵局。考量戶政單位需要時間確認名單造冊,預計第二波發放將在元宵節後啟動,屆時可再次刺激景氣。

對於春節前消費券發放點轉為投開票所模式,廖了以說明,郵局幾乎都位於各地商業中心,如果消費券全部在郵局發放,可能造成在過年前長達八天郵局附近的交通打結。

廖了以下午出席在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由交通部、內政部、台北市政府和中華民國汽車安全協會等合辦的「機車安全NO.1機車安全Fun心行」宣導活動,在活動期間接受記者訪問,對發放消費券問題做以上說明。



◆ 內政部:長居國外國民 可託他人領消費券

中央社 2008.11.23

行政院將發放消費券,符合資格領取卻長期在國外生活的國民怎麼領?內政部次長簡太郎今天說,屆時會依據戶籍資料造冊,包括駐外人員、台商及僑胞等,可請家人或委託他人代領。

簡太郎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理論上只要是中華民國國民且在國內有戶籍者,都可領取價值新台幣3600元的消費券,但是,政策執行上無法面面俱到,仍有部分國民有不方便領取、甚至無法消費的現實情況,對此,內政部思考較公平、合理的發放安排。

他指出,對於長居國外且在台灣設有戶籍的國民,包括政府駐外人員及眷屬、留學生、台商、僑胞及船員,依據目前規劃,內政部會將領取消費券通知寄到戶籍地,並透過相關部會盡量告知符合領取資格者,這些人可請家人或委託他人代領,但要出示哪些資料、委託文書等細節?內政部還在研究。

外交部統計,目前政府各機關派外人員約有1300多人,若加上眷屬,人數恐怕超過2000人。外交官員認為,駐外人員除非是剛好休假或因公述職返台,在經濟成本考量下,恐難專程回台領取消費券。

發放消費券訊息宣布後,符合領取資格的海外僑胞也很關心自己的權益,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吳英毅說,僑委會目前沒有精確的數字,但可從這幾年回國投票的僑胞人數估計,這部分約1萬餘人。

吳英毅說,僑胞與僑商散居世界各地,接收台灣訊息程度不一,僑委會將努力把消費券等政策訊息,盡快讓僑胞知道。

陸委會官員也表示,目前長期在大陸經商的台商及眷屬超過100萬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將把消費券訊息與相關細節告知大陸各地的台商協會,透過各種管道讓台商們知道。



◆ 擴大≠無限 赤字應有節制

【陳碧芬/台北報導】2008-11-23 工商時報

劉內閣提出的振興經濟方案,大部份是為了拯救明年可能出現的經濟負成長,多位經濟、財稅學者昨天異口同聲表示,政府以「短期應急」為由,大膽擴大財政赤字,但似乎把「擴大」與「無限」混為一談!學者建議,政策規劃要細膩,否則魔鬼都躲在細節裡。

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強調,現在的政府還以凱恩斯理論、諾貝爾經濟學獎克魯曼的說法來自圓其說,一再動用政府資金在股市護盤、採用擴大財政政策,刻意誤導國人是用來度過金融危機,「大膽用錢,才不會遺憾」,其實不僅沒有合理的政府財源,也沒有想清楚未來經濟復甦時,能不能把這些錢賺回來,「赤字還是要有節制,要有規劃地使用。」

大和總研首席經濟顧問劉憶如認為,政府面對金融與經濟風暴,先前討論太慢,以為沒什麼事,後來動作卻又大又急,緊跟各國央行降息想要刺激民間投資,可是台灣卻沒有資金不足的問題,反而會讓凱恩斯的流動性陷阱意外出現。她說,在金融與經濟風暴過後,哪國家政策規劃愈細緻,執行上愈有效,將來就能愈有表現。

財政部次長張盛和回應表示,由於全球金融海嘯來得又急又強,造成股市暴跌、財富縮水、消費不振,外銷也不佳,「政府是看到問題的原因」,所以擴大政府經費的投入,在發行公債、稅負調整和公共建設,無非是為了拯救消費信心,「各國都是朝這個方向走。」他說,除了現在看到的短期應急措施,政府亦有長期建制,如人才、國土、環境等規劃,稅制亦已交由賦改會在研究。

昨天由范馨香法學基金會與本報共同舉辦的「面對世紀變局,重建台灣經濟」研討會,邀請學者專家探討面對百年罕見的金融海嘯,國人該如何掌握接下來經濟情勢。由陳博志擔任主持人,與會貴賓有劉憶如,政大教授李桐豪、曾巨威,他們都是基金會董事長、前監察院長王作榮的台大學生,財政部政務次長張盛和與金管會委員葉銀華,則以官方代表擔任綜合與談人。

王作榮指出,台灣經濟條件好,面對全球危機的衝擊,應在內需上加強,但政府不能只鼓勵小消費,應該把珍貴的經費放在地方公共建設的基礎工程興建上,像修危橋、山路等小型工程能馬上做,即可創造幾萬人的工作機會,連帶也照顧到幾十萬家庭。



◆ 救景氣也不能無限亂花錢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1.23

經濟學開宗明義就指出,經濟問題的基本來源是資源有限;因而各種經濟問題的分析與對策,都是要在資源或預算限制內,找出資源和資金的優先用途。然而對馬政府而言,預算似乎了無限制;因此各項景氣對策都未努力把錢用在刀口上,不能不讓人擔心政府負債太多而危及國家安定。

我們可以理解官員為了救景氣或為了保住官位的急切心理,但就算是打仗也要考慮預算限制,救景氣當然更不能不考慮。以前很多國家在戰爭時不管預算限制濫印鈔票來花,結果戰爭就伴隨了嚴重的通貨膨脹。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國大陸法幣和金元券等貨幣的崩潰,以及在台灣舊台幣4萬才換1元新台幣的慘痛教訓,都是不顧預算限制的後果。而英國在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凱因斯寫了一本「如何籌措戰費」的小冊子,說明國家必須打仗而資源有限,因此人民必須節衣縮食才能避免通貨膨脹的道理,邱吉爾並以此道理向全國演講,而使英國能免於戰爭常造成的惡性通貨膨脹。最近很多人鼓吹凱因斯擴大公共投資的政策,卻忘了凱因斯同時也重視資源的限制。

面對經濟不景氣,大多數人都同意該給政府多一點預算以擴大支出,但這絕不表示政府可以不受預算限制愛花多少就花多少。施政和經濟問題若是可以無限制花錢解決,我們只要多印鈔票,每人每年發給100萬元,好像大家連工作都不必就可享福,那該有多好?然而這樣的做法在實際的資源限制下,必將造成惡性通貨膨脹與經濟崩潰。但最近政府的許多政策卻幾乎不管預算限制,而好像以為政府為了救景氣就可以無限印鈔票來花。

在減稅方面,馬政府在不管替代財源也沒配套措施之下,就減免了油品的貨物稅,又要降低證交稅、遺贈稅、汽車貨物稅、電動車關稅、所得稅、海外匯回之資金的各種相關稅賦、延長並擴大促產條例的租稅減免等等,幾千億的稅收就這樣不見。在公共投資方面,馬政府一上台即強力匆匆提出飽受批評的583億元「擴大內需方案」,要成立不受公債法限制之基金來籌措「愛台12項建設」和防洪治水3兆元以上的經費。最近又提出四年4,000億的「振興經濟新方案」要排除公債法的限制。

政府曾談到要撥用外匯準備或借款成立數千億元主權基金,要借郵政儲金8,000億來擴大國發基金,又說要6,000億為大企業紓困,卻都避開了預算和公債法的限制。政府在未提任何預算的情況下,全面保障了所有銀行的存款。這項政策未來政府該承擔的損失雖仍未定,但1998年本土金融風暴和紓困之後,銀行由政府協助打消的呆帳達1兆9,000億元;現在存放款總額更大,未來的損失也可能更大。政府基金投入救股市的金額和損失也可能很大,但政府卻不願公布。

明年預算是依5.08%的經濟成長率編製,但官方成長率預測已降到2.12%,外國機構更有預測為負成長者。這表示政府支出預算若不縮減,稅收因經濟成長率下降而縮減的結果,又將多出千億的實際財政赤字。這次829億消費券還沒發,已經有人說要再來一次,明年選舉前恐怕很難不為選票而真正再來一次。

這樣好幾兆元以上的新增政府支出和可能的政府負債,已超過我國現存的公債餘額,已經令人十分不安。何況這些政策多是分開並匆匆提出,我們敢說連政府自己都說不出一共要用掉多少錢。而沒有整體規劃,甚至個別政策也很草率,有些錢就會花在很不值得的用途,或者不如改用於其他政策,而造成低效率和浪費,並因而可能使財政崩潰或嚴重的通貨膨脹。

馬總統說預算不必每年平衡,景氣壞時可以有赤字,景氣好時再還債。這說法是對的,但這句話也表示,景氣壞時可借的錢不宜超過景氣恢復時能償還的程度。馬政府一口氣要借這麼多錢,有精算過何時景氣恢復而能償還多少嗎?為了國家財政健全,經濟長期的安定,以及讓政府把錢用在最恰當的用途,我們要求馬政府一次講清楚,他們到底想用多少錢?這些錢的財源在那裡?要用在那裡?將來又要怎麼償還?請馬政府不要再隨便亂提要花大錢的政策。

※ 馬政府施政上有些地方不夠公開透明,這也會影響人民的信心。



◆ 台灣DRAM產業何去何從

【張順教】2008-11-23 中國時報

看到今年台灣DRAM廠商的慘狀,不禁令人回想到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下的韓國DRAM廠商Hynix的窘境。當時很多外債權銀行均認為Hynix僅有倒閉或被合併一途,但在韓國政府的強力介入下,將Hynix銀行債權移轉成股權的方式,成功地幫助Hynix度過被清算的情境。Hynix之所以能成功的存活下來,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Hynix在DRAM堆疊式設計技術方面,仍擁有獨立的研發能力。因此,若資金與需求不再是問題,Hynix就容易在市場上找到生存之道。

Hynix再生的事蹟足以顯示,對於像DRAM已是一個接近成熟的產業而言,若台灣DRAM廠商無自主微縮製程的研發能力,未來生存之路可說是更加荊棘坎坷。其主要理由有三:

一、台灣DRAM廠商目前在DRAM產業的主要策略,是以產能換取技術母廠製程技術方式,提升標準型DRAM在現貨市場的價格競爭力與合約價市場的供貨能力。但迄今我們發現為技術母廠代工與在現貨市場仍是主台灣DRAM廠商的主要產銷管道。而這也意謂若DRAM產業景氣繁榮時,他們仍無法像Samsung,Hynix一樣,獲取高額的利潤。但在景氣低迷時,又常因製程技術移轉速度太慢與代工訂單縮減,而無法提升成本競爭力與利潤。

二、目前台灣DRAM廠商製成微縮技術大致落後競爭對手一至二個世代,主要理由是台灣DRAM廠商多以生產泛PC領域用之標準型DRAM為主,屬通訊用等利基型的DRAM與FLASH的產能及技術遠不及他國競爭對手。因此,由於產品過於單一的結果,使台灣DRAM廠商遇到景氣反轉時不易利用產能移轉的方式,降低虧損。

三、台灣DRAM產業在二○○七年產值約七○億美元,佔全球的四十%,理應足以構建一個完整的DRAM製程研發團隊。但不幸的是目前台灣五家DRAM廠商幾乎被四個不同技術母廠(Micron、Elpida、Hynix 與 Qimonda)所掌控,很難翻身。

台灣DRAM產業重不重要呢?

首先,在DRAM產業進入成本來看,建一座十二吋晶圓廠需二十億美元以上的費用,目前台灣DRAM 十二吋晶圓廠已超過十座,加上歷年來政府補貼與廠商其他資本設備投入估計,整體的沉入成本簡直可與天文數字相稱。再者,雖然DRAM與平面顯示器(FPD)一樣,同為PC/NB產品的重要零組件之一,但DRAM模組價格占PC/NB成本並不高。台灣DRAM產業不見了,必然會影響整體PC/NB產業鏈,但影響是否真如DRAM業者所言如此嚴重,尚有可議的空間。

以社會成本檢視,台灣DRAM產業若消失,不僅會影響到約十萬人民的工作與生活,而且廠商向銀行所借貸逾四千億的呆帳,也會讓政府與很多銀行業者坐立難安。

顯然救與不救兩者之社會成本皆很高,但我們認為台灣DRAM產業仍是台灣ICT產業中重要產業之一。問題是如何救?何時救?要維持救多久才算合理?

一、為求產能規模經濟化,以及深耕DRAM設計與製程技術,台灣DRAM廠商一定要盡快合併。政府可以預估的支援資金直接地由市場蒐購股權方式,只要每家持有二十%以上股權,就可以主導廠商間合併的方向與內容。而且我們認為最好也邀請DRAM模組廠與PC/NB廠商一起入股,完整地建立一個垂直整合的DRAM廠商。

二、先進DRAM製程技術並不一定要完全獨自研發。以目前DRAM堆疊式主流設計技術、各廠商所擁有的製程技術與產能,以及韓、日、美等政府的態度檢視,我們認為日本Elpida可能會是合作障礙度較低的對象。其理由是Hynix容易受到韓國政府的鉗制,Micron向來就不是台灣DRAM廠商可輕易合作的對象,何況其產能與技術已逐漸落後於日、韓廠商。至於Qimonda,因其溝槽式設計方式已非DRAM產業主流,亦不適合成為合作的對象。

三、長期而言,整合後的DRAM廠商才有能力同步專注於利基型DRAM與FLASH技術的研發。像Samsung半導體部門迄今仍不虧損,除了產能具規模經濟外,他們擁有生產手持式與通訊等3C產品所需利基型DRAM的優異技術,以及最先進製程技術是最大的功臣。而這也說明了台灣DRAM廠商在未來光靠產能是不足以續存,爾後,必須在先進製程、利基型DRAM產品下功夫才可以與Samsung一爭高下。(作者為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助理教授)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桑莫斯 後年任Fed主席 馬:發展2.5產業

* 桑莫斯 後年任Fed主席
* 桑莫斯,要再次拯救世界經濟
* 花旗人謀不臧 風險失控墜深淵
* 美政府救花旗 擔保3060億資產
* 台灣花旗:資本、現金流量充沛
* 要求政府下台 冰島爆衝突
* APEC:一年內不新設貿易障礙
* 兩岸融冰效應 APEC峰會見端倪
* 李紀珠領軍 證金百人團登陸
* 李紀珠 兩岸金融開放急先鋒
* 大三通將至 台商嘆:已經太晚了
* 失業潮狂襲 6大行業憂鬱飆高
* 景氣急凍 通縮幽靈蠢動
* 馬:發展2.5產業 再創經濟奇蹟
* 什麼是2.5產業
* 學者:政策要說出創造多少就業
* 爭取時效 降汽車貨物稅 改由黨團提案
* 減稅,救經濟?救車商?
* 拯救汽車業也要用「消費券」嗎?
* 政院通過消費券條例 劉揆:盼速立法
* 消費券單獨立法 藍盼理性審查綠嚴格把關
* 懸崖勒「馬」 王金平又說服了劉
* 計處所司何事?

◆ 桑莫斯 後年任Fed主席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彭博資訊二十三日電】 2008.11.24

美國民主黨消息人士說,美國候任總統歐巴馬預定24日宣布任命前財政部長桑莫斯,擔任白宮全國經濟委員會主席,並預定在2010年取代柏南克,出任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歐巴馬也決定任命現任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蓋特納擔任財政部長。

投資人對歐巴馬的任命投下信任票,激勵美國股市21日從11年來的最低點強勁反彈,標準普爾500種股價指數大漲6.3%,以800.03點收盤。

桑莫斯現任哈佛大學教授,先前擔任哈佛大學校長期間,因為發表具有性別歧視嫌疑的言論,被迫辭職。他也是柯林頓政府最後一任財政部長,出任財政部長前,擔任財政部次長,主管國際經濟事務,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與墨西哥倒債危機爆發時,參與處理危機,危機管理經驗豐富。

桑莫斯在歐巴馬競選美國總統時,擔任歐巴馬的顧問,上周初,桑莫斯還發表言論,敦促美國政府推動足以在今後兩、三年內刺激經濟的大規模財政方案。

出任白宮全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後,桑莫斯必然會全力參與歐巴馬政府解決信用危機、振興美國經濟的決策,評斷目前財政部推動的眾多紓困方案。設法引導美國經濟走上比較繁榮的道路,整頓美國的金融管理機制,確保類似的金融危機不再發生。

桑莫斯是經濟奇才,28歲就創下就創下哈佛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就取得終身教授資格的紀錄,出任美國財政部次長前,自1991年起,擔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熟悉國際經濟事務,主張經濟國際主義。

桑莫斯的任命需要參議院批准,將在明年1月20日就任。



◆ 桑莫斯,要再次拯救世界經濟

【經濟日報╱編譯 劉道捷】 2008.11.24

個性強硬、說話直率的桑莫斯即將出任白宮全國經濟委員會主席,得到第二次拯救世界經濟的機會,這次他必須動用所有腦力、使出渾身解數,才能不負過去英名。

1999年初,時代雜誌討論亞洲金融危機的封面故事中,把當時擔任財政部次長的桑莫斯、財政部長魯賓和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葛林史班,稱為「拯救世界委員會」,盛讚他們領導包括蓋特納在內的小組,平息了橫掃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與金融危機。

十年後,53歲的桑莫斯又將擔當重任,負起整合美國經濟政策、擬定振興美國經濟計畫的責任,只是這次的任務更為艱鉅,因為全球經濟都在沈淪,全球金融危機比起亞洲金融危機更為可怕,危急情勢直逼1930年代的世界經濟大蕭條。

桑莫斯最近大聲疾呼:美國必須採取「快速、規模龐大、可以永續的」長期刺激經濟措施,才能挽救美國經濟於危亡。現在他可以親自推動自己的構想了。

桑莫斯才華橫溢,鋒芒外露,經常直言不諱,引發風波。偶爾還名士風流,不拘形容,肩膀上扛著點點頭皮屑。不過在經濟方面,他可是家學淵源,父母都是經濟學博士,有兩位叔叔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自己28歲時,就創下哈佛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就取得終身教授資格的紀錄。

他在1999年7月魯賓辭去財長後,出任柯林頓政府的財政部長;2001年布希政府上任後,他出任哈佛大學校長,卻因為說出女性因為天性關係,踏進科學與工程領域的人數比男性少,引起激烈爭議,被迫辭職。

這番打擊沒有打倒桑莫斯,他繼續在哈佛教書,同時繼續在公共領域活躍。歐巴馬爭逐白宮大位時,桑莫斯也在一旁獻策,協助歐巴馬在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事件中,作出優異反應,吸引眾多選民。

桑莫斯作風強悍、信心十足,是傑出的經濟理論家,卻也十分瞭解政治與市場實務。但他主張「經濟國際主義」,認定全球化為美國勞工帶來好處,卻可能觸怒抱怨全球化使美國喪失就業機會的民主黨國會議員。

他的強悍、直率、才華應該可以鎮住眾多國會議員,同意他推動他參與擬定的拯救經濟計畫,同時他不怕引發爭議,勇於接受挑戰的個性,也正是他引導美國經濟復原所需要的重要因素。

(綜合外電)



◆ 花旗人謀不臧 風險失控墜深淵

【閻紀宇/紐約時報特稿】2008-11-24 中國時報

「花旗集團」(Citigroup)陷風雨飄搖困境,連續四季出現數十億美元鉅額虧損,今年以來股價慘跌八五%,光上星期就失血六○%,創下三.七七美元的十五年來新低;市值萎縮到二○五億美元,不到兩年前的十三分之一。分析師甚至悲觀預測,花旗的現金流量只能應付未來兩到三個月。

這個昔年美國實力最雄厚、名號最響亮的銀行集團,為何會落到考慮分割出售、全盤易主、政府紓困的地步?人謀不臧與制度失靈顯然是最主要因素。花旗領導階層長期誤判市場情勢、盲目追求獲利、輕忽風險管理,終於在去年爆發的次級房貸狂潮中滅頂。縱觀花旗盛極而衰的過程,有兩個人最是難辭其咎:前任董事長魯賓與前任執行長普林斯。

魯賓、普林斯難辭其咎

二○○七年九月,次級房貸風暴愈演愈烈,普林斯召集高級主管開會,首度得知集團與不動產抵押貸款相關的資產多達四三○億美元。負責這塊業務的馬赫拉斯幾個月以來一直信誓旦旦,聲稱風險微乎其微。這回花旗高層總算察覺苗頭不對,指派一個風險管理團隊深入檢討問題,只可惜為時已晚,花旗在二○○七年第四季虧損九十八億三千萬美元。

照理說像花旗這等規模的銀行,應該不至於讓單一高層主管隻手遮天,風險經理人(risk manager)應該會嚴格監督,防範膽大妄為的投資或借貸行為。然而花旗內部人士指出,集團的風險管理機制並未真正落實,而且許多風險經理人與交易部門主管交情匪淺,往往怠忽監督職守。花旗風險部門前任主管布許奈爾與馬赫拉斯正是多年好友。

追根究柢,花旗領導階層鼓勵追逐高額獲利的策略,與風險管理機制的成效不彰有密切關係。普林斯從二○○三年上任以來,就在董事會主席魯賓的指導之下擬定集團的新策略,不再像前任執行長威爾那樣以大舉併購來擴張規模,轉而追求固定收益(fixed-income)業務的高度成長,提高集團承受的風險,相信內部的監督機制可以提供必要的制衡。

緊抓CDO 甜頭變毒藥

普林斯與魯賓特別青睞近年來大紅大紫的「擔保債權憑證」(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CDO),它也是馬赫拉斯部門最重要的交易標的。CDO是一種非常複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將各種債務工具(例如公司債、不動產抵押貸款擔保債券)重新包裝後出售給投資者。花旗高層對美國不動產市場全面看好,與這個市場息息相關的CDO也成為穩賺不賠的金雞母。

從二○○三年到二○○五年,花旗的CDO發行規模從六十二億八千萬美元爆增至逾兩百億美元,儼然是CDO市場的霸主。發行CDO的手續費比率在○.四%到二.五%之間,因此花旗一年就可以賺進數億美元的手續費。CDO交易員的分紅則是其他同仁的兩到三倍;馬赫拉斯最風光時一年入帳三千萬美元,不知羨煞多少同業。

次貸重創後 仍不以為意

然而花旗在全力衝刺CDO的同時,風險控管機制並未與時俱進。原因除了集團內部的積弊陋習之外,還有CDO本身的內容五花八門,風險特別難以評估,連發行銀行都得倚賴外界信評機構的評等,其結果往往是嚴重低估。更糟糕的是,花旗的風險評估模式完全不考慮房地產市場全面轉壞的可能性,等到市場泡沫化危機浮現,次貸違約比例一飛沖天,花旗的噩夢也就此開始。

二○○七年七月,華爾街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Bear Stearns)遭到次貸風暴重創,花旗主管仍然不以為意,深信自家的相關資產品質優良,違約風險極低。過了不久,部分CDO商品價格大幅滑落,信貸市場風聲鶴唳,但馬赫拉斯還是向同仁拍胸脯保證,根本無需擔心虧損。

不良資產未清完 前景難卜

然而當年十月之後,CDO價格急跌重挫,信評機構紛紛落井下石,調降評等,花旗鉅額的CDO部位變成可怕的負擔。十一月初,花旗面臨資產必須減計八十億美元至一一○億美元的空前窘境,馬赫拉斯與布許奈爾先後丟官。十一月四日,普林斯黯然下台,由印度裔的潘迪特收拾殘局。潘迪特上任之後亡羊補牢,全面強化風險管理機制,但是不良資產尚未全面出清,花旗的前景仍然籠罩陰霾。

※ 全民買單。



◆ 美政府救花旗 擔保3060億資產

中央社 2008.11.24

花旗集團財報出現嚴重虧損,股價狂跌,美國財政部、聯邦準備理事會等單位相關官員經上週末持續與花旗集團密集商討相關措施後,正式宣布政府注資救援並擔保花旗資產。

財政部將由7000億美元紓困計畫中,撥款200億注資花旗銀行,換取它的優先股,股息8%。花旗集團先前已由這項紓困計畫,獲取250億美元資金。

財政部與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也同意,將對花旗集團3060億美元風險貸款與證券的「不正常大量損失可能」提供擔保,而花旗銀行將提供優先股做為回饋。

這項計畫的商議一直持續至昨晚近午夜才由財政部、聯準會與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共同宣布。聲明指出,「我們將持續使用所有資源,保護我們銀行機構的強健,促進回復的過程並管理風險」。

積極參與這項協商的,包括預期將接受美國新當選總統歐巴馬提名下任財政部長的現任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蓋斯納(Timothy Geithner)。紐約聯邦準備銀行也是花旗銀行的主要主管機構。

花旗集團總資產超過兩兆美元,高於美國政府先前出手救援的美國國際集團(AIG)。由於美國政府未出手援救雷曼兄弟引起市場恐慌,加上花旗龐大體系攸關整體金融體系穩定,一般認為美國政府不會容許花旗破產。

美國政府與花旗集團之所以趕在美股週一開盤前的深夜達成協議,主要是因為花旗集團近來財報出現連續虧損,股價一週來已重挫60%。

有鑑於財務情況不佳,花旗集團除了向美國政府求援,早先也有消息傳出,集團高層考慮出售部分部門,甚至整個集團。



◆ 台灣花旗:資本、現金流量充沛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2008.11.24

據了解,擁有2兆美元資產的花旗集團(Citigroup)因股價狂跌引發生存疑慮,已向美國政府求援。此外,花旗內部也積極召開董事會,討論可能的資產處分,以及不排除出售整個集團。花旗台灣指出,針對近日市場上有關花旗集團財務及資金流動性問題的傳言,一律不予評論。

花旗台灣區總裁利明獻表示:「花旗集團的資本與現金流量都相當充沛,任何與此相反的傳言都是沒有根據的。花旗集團的資本比率比主管機關的規定還要高。」

上周五美國股市收盤大漲逾6%,但花旗股價卻重挫20%,跌至每股3.77美元,一周以來已跌掉60%,從11月迄今已蒸發72%。,花旗股價急速重挫的狀況,與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等先前倒台的金融機構十分相似。目前花旗集團市值已萎縮到205億美元,不到2006年底的顛峰期2700億美元的10%。

花旗台灣強調,根據金管會的統計數字,花旗台灣前8個月的稅前盈餘高達台幣112.2億元,是全台灣獲利第二高的銀行。台灣的表現一直很亮眼,是花旗的重點市場之一。花旗台灣目前的營運狀況一切正常,並未受傳言影響。

根據外商銀行及外商集團的慣例,只要跟國外總部有關的營運可能影響台灣分公司時,多半是由海外總部統籌發言,就像AIG及ING保險公司,AIG是在美國舉行法人說明會時,才提出可能處分亞洲區與保險無關的業務部門,而台灣分公司則都以不予置評來回答國內媒體。對於國內投資人或客戶權益,也通常需由主管機關金管會來發表意見。



◆ 要求政府下台 冰島爆衝突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綜合外電報導】 2008.11.24

數千名冰島人22日參與在首都雷克雅未克示威,要求總理哈德與央行行長歐德森為搞垮金融下台謝罪。示威者與警察爆發肢體衝突,5人送醫療傷。

冰島金融土崩瓦解後,冰島人最近數周一再上街抗議,知名民歌手托法森與示威發起者說,政府不下台,他們不會停止抗爭。托法森說:「人民已不信任政府,政府已無正當性。」

另一名36歲上班族瓊斯多提說:「我不信任政府、不信任銀行、不信任政黨、不信任國際貨幣基金。我們原是一個很棒的國家,被他們毀了。」

一名年輕人爬上國會大樓陽台,也是總統就職典禮與國慶日總統站立的地方,掛上一個寫有「冰島出售:21億美元」的布條。此一數字為冰島從國際貨幣基金獲得的第一筆貸款。

最初,所有示威者在國會前抗議,接著約300名示威者跑到雷市一所警局前,要求釋放關的一名年輕示威者。這些人向警察丟雞蛋,並試圖衝進警局搶人。鎮暴警察以催淚瓦斯驅逐,後來是一位不知名人士替年輕人付了罰款,警方放人,衝突方才平息。

冰島的三大銀行相繼因高負債倒閉後,冰島貨幣自1月以來已貶值50%,除需向國際貨幣基金求援,也擺脫不了嚴重經濟萎縮與高失業率的命運。

示威者指責政府監督金融機構失責,要求提前舉行大選。現任政府去年上台,2011年才會再舉行大選。反對黨22日將不信任案排入議程,因執政聯盟牢牢掌握國會多數,不信任案過關機會渺茫。



◆ APEC:一年內不新設貿易障礙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利馬二十三日電】 2008.11.24

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的世界領袖22日發表共同聲明,強調捍衛自由市場機制,並承諾未來一年不會設立新的投資障礙或貿易壁壘。

包括美國與中國在內的21國領袖聯合發表聲明說:「我們堅定重申,固守自由市場信條與開放貿易投資,能持續推動全球成長與就業,並降低貧窮。」

他們為先前G20高峰會抵抗保護主義的協議背書,但表示會確保中小企業有足夠信用來支撐營運,「我們強烈支持華盛頓宣言,未來12個月不會增設貿易壁壘,也不會實施新的出口限制」。

APEC領袖承諾,會在下個月達成世界貿易組織(WTO)多哈回合談判的協議。多哈談判從2001年開始進行以來,遲遲未能在關鍵議題取得共識,7月時談判再度破裂。外界對全球金融危機的疑慮,讓重啟多哈回合談判更顯迫切。

此外,鑑於更多國家亟需緊急紓困躲避經濟災難,與會各國贊成改革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目前狀況凸顯持續金融改革的重要性」。

他們也呼籲商業信用額度保持開放,支持出口授信機構、國際金融組織與私人銀行「提供企業足夠融資,並使亞太區域的貿易和投資持續流動」。

成長快速的東亞開發中國家高度仰賴商業信用取得融資,但金融市場崩盤引發的全球流動性危機,已使商業信用遭到重創。

專家在與APEC同步舉行的執行長論壇上警告,商業信用緊縮恐使經濟生產凍結,特別是財務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美國經濟學家海爾(David Hale)指出,過去八周來,商業信用已成為當前最緊要的經濟議題,「如果問題不解決,未來數月全球貿易將更形惡化,這對亞洲和其他大型經濟體不利,最糟的是,明年全球經濟恐步入衰退」。

據統計,全球貿易活動九成由商業信用催生。世銀最近已同意把貿易擔保上限提高一倍,增至30億美元,但實際所需金額達500億美元。



◆ 兩岸融冰效應 APEC峰會見端倪

【郭篤為/現場觀察】 2008-11-24 中國時報

秘魯主辦的第十六屆「亞太經合會」非正式領袖會議即將在發表最後領袖宣言後落下帷幕,近年來,兩岸在這唯一同時露面的正式國際場合的互動,一直受到強烈的政治因素影響。以二○○二在墨西哥和二○○四年在智利的兩屆年會來看,「中華台北」領袖代表團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領袖江澤民與胡錦濤下榻旅館的距離,至少有十五公里的距離,記者團則更被安排到廿五公里之外。以當時民進黨執政的背景來看,沒有被安排在另一個城市,已經相當幸運。

隨著兩岸關係柳暗花明的新發展,今年秘魯APEC出現了令人鼓舞的發展,「中華台北」的新聞中心甚至能擠入領袖下榻的旅館。姑且不論連胡高峰會名稱為何,連戰的任務已經和李遠哲代表時僅僅走過場露露臉截然不同,也不必刻意尋找和布希、胡錦濤握手寒暄,換取閃光燈前數秒國際文宣。

利馬街頭三幅巨大的台灣大看板,在高峰會前沒有被取下,這在過去墨西哥、智利兩屆高峰會時絕對沒有可能,更何況在這中國影響力遍布各角落的秘魯。

中國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急速攀升是不爭的事實,胡錦濤參加APEC領袖高峰會期間,國際媒體報導中甚至出現以多邊會晤時間評估與中國實質關係的新天平。

會前無法排上與胡錦濤正式會晤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秘魯總統賈西亞宴請各國領袖的正式晚宴會場內臨時「獲得」廿分鐘空檔的短暫會晤。日本媒體以「中美會談時間兩倍於日美」點出國際舞台的現實。日本媒體沒有指出的是「連胡會」時間也長達四十分鐘,與布希會晤胡錦濤的時間幾乎相同,不難看出台灣在中國領導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在兩場國際記者會上,經濟、財政雙部長與連戰代表在答覆本報提問是否能協助國際金融基金參與紓困,答案是否定的。直到連戰參與企業領袖分組討論後才改口,表示可考慮參加國際共同行動。雖然也僅是口惠而實不至的承諾,但一名中國官員私下評論「你們已經不知道怎麼玩這遊戲了」,還真是一針見血。



◆ 李紀珠領軍 證金百人團登陸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李淑慧/北京二十三日電】 2008.11.24

由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領軍的「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證金百人代表團23日抵達北京,國內銀行、證券、保險業高階主管共有116人隨行。此次除了舉行學術會議,兩岸監理機關將為明年春天三次江陳會簽訂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 ),預先暖身。

據了解,此次協商的議題,除了MOU的內容之外,將進一步討論銀行、證券業互設條件,以及開放銀聯卡、貨幣清算協定等問題。

今年是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第14屆,由中國金融學會與台北金融發展基金會、中華經濟研究院共同主辦。據了解,李紀珠過去幾年只缺席一屆,由此可見她對兩岸金融的重視程度。

為避免敏感,李紀珠將以學者身分出席。循往例,由於台灣派出金管會政務副主委參加,大陸官方也將派出人民銀行(相當於中央銀行)副行長馬德倫或易綱出席座談會或晚宴。

這次會議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在於,因兩岸氣氛融洽,雙方主管機關會面不再是意見溝通而已,而是將進入實質的談判,談判結果將關係到明年兩岸金融對等開放的程度。

正因為此行的重要性大過以往,金管會派出重量級官員,包括銀行局長張明道、證期局副局長張麗真等人隨團,他們都是日前二次江陳會曾上談判桌的官員。除了金管會外,中央銀行派出經研處處長嚴宗大,陸委會也派出官員隨行。

業界也派出重量級人士出席,包括銀行公會理事長張秀連、期貨公會理事長賀鳴珩、國票金董事長洪三雄、合庫董事長劉燈城、國泰世華銀副董事長李明賢等人,由張秀蓮擔任「團長」。此外,聯徵中心、中央存保、財經中心、證交所、櫃買中心等周邊單位,也都派高階主管出席。

這次學術研討會訂於本周二、三舉行,周一(24日)李紀珠將先與台灣業者座談,瞭解業者對於此次會議的期待與對兩岸金融開放的建議。

至於學術研討會的主題是現階段兩岸金融合作前景與展望,將邀請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與金管會官員共同座談,此外,銀行、保險、證券業也將分組座談,內容包括金融海嘯後的發展契機等。

座談會以外,主辦單位特地安排台灣代表團拜會人民銀行、國台辦、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單位,將由各單位「領導」親自接待,業者無不希望從大陸金融主管機關口中,聽到進一步開放的好消息。



◆ 李紀珠 兩岸金融開放急先鋒

【經濟日報╱記者 李淑慧】 2008.11.24

從政大經濟系教授到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再到現在的金管會副主委,不論是哪一種身分,每年輪流在兩岸舉辦的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都可見到李紀珠的身影。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迄今已經走過15個年頭,金融業苦等已久的兩岸金融開放,即將在李紀珠手上完成。

李紀珠一向主張開放兩岸金融,從兩岸金融研討會第一屆在台舉辦她就參加,與大陸金融主管機關、業者多有接觸,對大陸金融市場的發展觀察深刻。

她擔任立委期間,更是屢屢突破政治禁忌,提案修改兩岸金融開放的法案,希望加速台灣金融業者登陸,讓當時執政的民進黨政府難以招架。

舉例來說,李紀珠在2007年提案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36條,將金融機構登陸,從原先須經「投審會審核」,改由「報經金管會許可」。今年初年也提案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38條,開放人民幣可以在台兌換。這兩項法案也迫使兩岸政策保守的民進黨政府,做了部分改革。

李紀珠一直是兩岸金融開放的急先鋒,在馬蕭財經政策白皮書中,力主兩岸金融開放。她今年7月接任金管會副主委以來,業者無不期待早日聽到好消息。

就像李紀珠在她的部落格中所寫的:「關於兩岸金融往來,由於我國業者登陸時間已晚,故應為業者爭取更有利的條件進入大陸市場,以利發展。」

該怎麼幫台灣業者爭取?是類似香港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還是其他更優惠的西進條件?所有台灣金融業者都高度關注,這次李紀珠來北京的談判結果。只要能有一點突破,不僅是她個人生涯規劃中的重要成就,也將台灣金融發展史中新的里程碑。



◆ 大三通將至 台商嘆:已經太晚了

【聯合報╱特派記者華英惠專題報導】 2008.11.24

兩會簽署四項協議,兩岸海上直航,即將實現大三通,對台灣經濟發展助益有多?「台灣要成為亞太運籌中心的時機已過了!」從事航運的新嘉物流廈門公司負責人這句話,如同當頭潑冷水。

他指著掛在牆上全球貨輪行經路線說,就大陸華北地區而言,貨輪自青島、大連,再走釜山向海外延伸;華中地區,自上海往外輸送貨物到全球;華南地區貨物,則自香港、深圳往東,出口到各地。這三條路徑,有沒有台灣,影響不大。

航運業者表示,無法三通,貨輪透過石垣島、香港行駛兩岸間,多交了許多費用,未來不必再多交這部分的費用,有助於航商的營運。至於航商是否會因此多彎靠台灣的港口,業者表示,「要視台灣有多少的貨源」。如果台灣沒有貨源,貨輪何必彎靠台灣,這也是國際大航商放棄在台灣建碼頭,改到大陸發展的重要原因。

高雄曾是亞洲最好的深水港,地理位置好,如能早三通,台商不外移,有助台灣成為亞太的運籌中心。而今,台商已往珠三角、長三角發展,上海也興建洋山港。一位台商協會會長感慨,台灣曾有最好的條件,但現在產業都外移,對岸已經起來,早年台灣官員規畫的「中心」思維要打破了。

不做亞太運籌中心,台灣仍有別的優勢。即使多數台商外移對岸,但談到資金調度、接單、研發、品牌時,仍以台灣為優先。

工廠設在大陸多年的美利達做兩岸分工,一位主管形容,「台灣的優勢是國際品牌、通路、研發」,不僅美利達,許多台商都是依此做兩岸布局。東莞台資協會會長葉春榮看著台商在兩岸來來去去,他說,「台灣的優勢在資金調度、研發,至於大陸,則是世界的工廠」。

台灣有著製造業優勢,人才養成也較完備,即使廠商外移對岸,高科技廠商的研發中心仍留在台灣。一位台商表示,就電子產業而言,兩岸的差距約三到十年。就整體競爭力而言,天福集團總裁李瑞河直言,「如果台灣不努力,大陸再十五年就追上來了」。深耕大陸多年的台商,清楚兩岸的差距,憂心台灣「不進則退」。

相較於台灣,大陸有豐沛的勞力、低廉的土地,現在更積極往上發展,想成為亞洲的運籌中心、研發中心、金融中心,一一衝擊台灣。台商憂心會影響兩岸的分工模式。

世界金融海嘯讓大陸把原來外銷為主的型態改為內銷,台商必須以新的營運方式,面對大陸內銷市場,包括原來接單、資金調度、研發,都須重做考量。大陸調整策略,影響的不僅是台商,更影響未來兩岸、亞洲經濟發展台灣的角色。



◆ 兆元國發基金/投資中國台商 將重演債留台灣

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 2008.11.24 自由時報

國發基金規模將逐步擴大到一兆元,以提供企業改善經營體質,但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指出,國發基金應協助企業「在地轉型升級」,並取得歐美國家技術製程;若把資金挹注在投資中國的台商,不僅對台灣經濟毫無幫助,如投資失利,更會影響郵政儲金存戶權益。

學者認應協助企業「在地轉型升級」

今年十月下旬,行政院宣布將擴大國發基金的「規模」與「功能」。在規模方面,雖然上限可達一兆元,但第一階段僅新增一千億元,使得目前規模為三千億元,未來再視情況逐步擴大。

在功能方面,過去國發基金投資的對象,僅限於創投事業或未上市櫃公司,未來將擴大協助企業體質的改造,以創造產業競爭力,內容包括注資、重建、合併與收購等業務,但「不從事企業紓困工作」。

值得關注的是,國發基金原規定「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中國」,但今年八月已修改為「投資中國地區金額,以該創投事業實收資本額的二十%為上限」,在野黨立委抨擊,這等於開了後門,擴充規模後的國發基金,可以「就地合法」投資中國的台商,讓「債留台灣、錢進中國」的歷史重演。

對此,國發基金指出,日前修訂規範僅針對創投事業,未擴及一般企業;況且,企業投資中國上限訂在二十%,是採取高門檻,遠低於目前規範上市櫃公司適用的六十%,並非毫無設限。

「重點不在二十%或六十%,而是這樣對台灣經濟有幫助嗎?」林向愷指出,這是原則性問題,國內經濟已經這麼差,國發基金應該做的是如何引導企業或創投事業,去歐美先進國家取得具有競爭力的關鍵技術或生產製程,對國內企業與整體經濟才有幫助。

他強調,國發基金要思考讓企業「在地轉型升級」,而不是到「中國轉型」。

如果國發基金投入資金對象是在中國佈局的企業,林向愷認為會有兩大問題產生:第一是「實質效益問題」,這等於讓廠商在中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台灣反而沒有得到實質好處。

第二是「風險問題」,國發基金擴大規模的資金來源是郵政儲金,這是許多存款戶民眾的血汗錢;在中國經商的不確定性本來就很高,萬一資金收不回來,不僅可能影響郵政儲金存戶權益,甚至會產生連鎖效應,導致系統性風險。

林向愷質疑,由於本國銀行目前還沒正式開放登陸,這等於先提供一個管道,讓在中國的台商有吸取資金管道,他反對國發基金做這樣的運用!



◆ 失業潮狂襲 6大行業憂鬱飆高

【陳怡慈/台北報導】 2008-11-24 中國時報

主計處估經濟連三季負成長,失業率已連續五個月走高,人力銀行業者說農曆年前恐爆發大規模裁員潮,包括:營造、金融保險等六大行業,因「單月就業人數減逾一%」且「連續兩個月就業人口減少」,淪為憂鬱指數最高的紙飯碗行業。

這波不景氣來得快又猛,失業率節節上升,九月底四.二七%,市場預期主計處今日公布的失業率將朝四.五%叩關,六大行業一百八十四萬人剉咧等,就怕馬政府還沒來得及「三挺」,就業人數已先「三退(連續三個月衰退)」。

一百八十萬人 惶惶剉咧等

據統計,包括:營造、金融及保險、支援服務、資訊及通訊傳播、不動產,以及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九月單月就業人數減少逾一%,而且是至少連續兩個月呈現減少。

若以絕對數來看,營造業九月份就業人數減少一萬兩千名,創今年單月次高,為六大行業九月份人數減少最多的行業。

營造慘澹 就業人數減最多

對此,台灣區綜合營造公會理事長、工總副理事長潘俊榮指出,這兩三年來,營造業非常低迷,原物料暴漲暴跌,也沒重大工程,機器設備都沒工作作了,何況是人。

潘俊榮說:「愛台十二項建設呢,有聽到口號啦,沒聽到預算從哪裡來,更不知多久時間內要推動執行完畢。」

若以就業人數減少比例來看,九月份減幅最大的是不動產業,達二.六%。

房地產業 關的店比開的多

永慶房屋董事長廖本勝表示,房仲體系每年都有開店計畫,今年第三季卻出現「關的店比開的店還多」的罕見現象,預估十二月、明年一月,房仲店數減少的數量會達到高峰。

廖本勝說,下半年的房屋成交量只有上半年高峰期的四成,房仲要靠成交量才有佣金收入,一個月賣不到一兩間房子,很難維持下去;不過,房仲體系還不是最慘的。

廖本勝說,賣預售屋的代銷體系更慘。除了一個月賣不到兩三戶,目前還出現買方發現市況不好、房價有走跌空間,把上半年訂的房子拿來退貨,寧願損失三%到十%的訂金。

金融保險 人力需求少一成

去年以平均年終獎金二.六個月、勇奪一O四人力銀行調查第一名的金融及保險業,據主計處統計,九月份就業人數比八份銳減五千人,這也是金融保險業過去卅個月來,單月最大減少量。

一○四人力銀行經理方光瑋說,從一○四的徵才需求來看,金融保險業裡頭,投信投顧下滑最多。該公司資料庫顯示,今年九月,金融業人力需求七九六九人,比去年同期衰退一.六%,其中,與理財息息相關的投信投顧,九月衰退比例達一○.八%,遠高於平均值。

方光瑋說,在金融風暴的影響下,九月以來不少行業人力需求呈現戲劇性衰退,雖說第四季原就是汰弱留強的人事盤檢期,但今年規模更大,幅度更深。

由於十二月向來是企業編列明年預算,決定增減需求的關鍵期,方光瑋說,當企業做出決策,會開始有計畫地、組織性地砍人,農曆年前非常可能爆發大規模裁員潮,與以往不同的是,除了中小企業會這麼做,連大企業都難倖免。



◆ 景氣急凍 通縮幽靈蠢動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8.11.24

行政院主計處預估明年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0.37%,接近零成長,由於國內景氣進入衰退期,明年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因素相當高,國民所得統計評審委員葉萬安認為,台灣有發生通貨緊縮的可能,消費券、擴大內需等振興經濟方案要趕快通過,否則明年經濟成長率能否保二,是個大問題。

葉萬安也研判,11月的CPI年增率將持續下降,如果發生通貨緊縮,對經濟影響很大,大家都不敢花錢買東西,會造成物價、薪資、利率全數下跌,惡性循環的結果是經濟更惡化。

葉萬安說,現在失業率很嚴重,馬英九總統一直要大家消費,是搞不清楚狀況,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失業率也許會上升到5%都說不定,失業率再提升,民眾哪還敢消費呢?」他指出,829億元的消費券很多將是替代消費,不是增加消費,「前景看好,民眾才會大量消費」。

葉萬安認為,主計處預估明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正成長,第三季有3.79%,這是「太樂觀了」,現在有很多公司在裁員,就連台積電這麼大規模的企業,現在也要裁員,可見經濟情勢有多嚴峻;行政院提出的振興經濟方案可提升經濟成長率1.64%,「如果沒有,明年會有多糟?」

主計處第三局長蔡鴻坤認為,目前的物價水準還算好,預估明年還有微幅成長,應該不會發生通貨緊縮的現象。如果是需求不足,造成物價下跌,才算是通貨緊縮;如果因為技術進步飛快,帶動產品價格下跌,比如手機功能愈來愈好,價格卻愈來愈便宜,就不能稱為通貨緊縮。

不過根據統計,零售餐飲業營收已經連續四個月衰退、9月工業生產也衰退、10月出口衰退8.3%,失業率走高。經濟前景不明,民眾不敢消費,將導致物價、股價、利率下跌,如此惡性循環,經濟將更惡化。

面對這樣的經濟情勢,葉萬安建議,行政部門推出的消費券要趕快落實,呼籲立法院要振作起來,不能再這樣下去,因為消費券和振興方案「通不通過很重要」;他也提醒行政部門,消費券之外還要有配套措施,如增加就業機會等政策,救經濟為先,別在乎赤字。



◆ 馬:發展2.5產業 再創經濟奇蹟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 2008.11.24

馬英九總統上午在國際創投論壇上,宣示放眼未來,我國將發展所謂的2.5產業,就是介於製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產業。馬英九並且表示,他有信心在台灣解決了兩岸等外部風險之後,能夠創造新的台灣經濟奇蹟。

馬英九上午在創投論壇上向來自全球的創投業者推銷台灣,並且提出將推動2.5產業的宣示,他表示,國發基金目前已自原有的二千億台幣的規模提高為一兆元,即大約美金三百一十億元,政府可以以國發基金投入這個策略性產業,而且他說,這個產業也是有潛力的投資標的。

馬英九在提到台灣在一項國際的競爭力評比中,從原本的第十五名進步到第五名,就是因為兩岸之間從敵視轉為和平,因此他相信在台灣解決外部風險後,可以再創經濟奇蹟。

他隨即表示,我們必須了解,台灣自二十年前,製造業佔整體經濟的比重,仍有40%,但如今已降自22%,然而同時間韓國與新加坡都仍有30%的比重,因此台灣必須小心看待製造業比重快速下降的問題,雖然我們也很希望能發展服務業,但製造業仍是能提供最多就業機會的產業,而且是經濟的重要基石。

馬英九表示,他希望台灣能發展一種產業是介於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之間,有人稱之為2.5產業,政府將會以國發基金投資這個產業,他還特別解釋,國發基金並非所謂的主權基金。

所謂的2.5產業,是具有第三產業即傳統服務業的服務、貿易、結算等的職能,但同時又具備獨特的研發中心、公司核心技術產品的生產中心、和現代物流服務等第二產業營運的職能,是整個生產性服務的集中表現。

但在馬英九原有英文稿中,是指將把擴大規模後的國發基金,聚焦投資於具有「關鍵技術」的製造業。而且這也會為國內資訊相關服務產業帶來更多工作機會。

馬英九在演說中表示,台灣確已受到金融海嘯的衝擊,第三季已是經濟負成長,第四季也可能是負成長,明年第一季一樣不看好,但他表示台灣沒有太多外債,外匯存底居全球第三,且儲蓄率很高,經濟的基本面良好,因此他認為明年台灣將可以脫離這個情況。

他表示,明年農曆春節前將推出消費券,並且有一千億元的特別預算推動公共建設及投資,可以擴大內需市場。他並表示,未來我國會以無線、顯示器等產業部門,為發展的目標,並且將推動WiMAX(全球互通微波存取、無線寬頻接取業務),他表示,台灣在這方面將是世界第一。

※ 明年脫離?那要看下單者的冷暖。



◆ 什麼是2.5產業

【聯合晚報╱記者李定強】 2008.11.24

馬總統上午宣示將發展「2.5產業」。傳統上,將產業作以下分級:第一級產業:直接取之於大自然的產業,如農業、林業、漁業。第二級產業:工業,如石化、鋼鐵、汽車、加工出口等。第三級產業:貿易、金融業、服務業、觀光業、餐飲等。

根據「MBA智庫百科」,指「2.5產業」是介於第二和第三產業之間的產業,既有服務、貿易、結算等第三產業管理中心的職能,又具備獨特的研發中心、公司核心技術產品的生產中心和現代物流運行服務等第二產業運營的職能。註入的內涵是:突出生產性服務,構架生產和服務一體化,突破產品傳統的生產流通方式,以市場發展需要為支持,以生產性服務為主體,以研發設計、虛擬工廠為表現手法,從而把整個產業價值鏈聯繫起來。近年,上海也提出發展「2.5產業」﹐主要包括會展、科研孵化器、技術研發、企業總部基地、信息中心、技術鑒定中心等,而上海在發展「2.5產業」時,也將原來集聚在上海的傳統的製造業外移。

※ 解釋這麼多,舉實例比較快。



◆ 學者:政策要說出創造多少就業

【聯合晚報╱記者黃朗倩、曾桂香/台北報導】 2008.11.24

雖然政府大力推動多項政策刺激消費且增加公共建設支出的振興經濟方案,也對明年經濟成長率祭出「保二」的施政目標,但今日下午主計處公布失業率數字,對台灣困頓的經濟表現無疑又是雪上加霜。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說,不論哪項政策推出除了對經濟成長率連結外,也應該加上「能夠增加多少就業機會」的宣傳,才能夠恢復人民的信心。

今年5月新政府上台以後,經濟成長率與失業率同步惡化,百年一見的金融海嘯,使台灣今年7月失業率飆破4%以後,每個月失業人數越來越多,台灣為小型經濟體,出口外銷產業一向支撐台灣經濟成長,如今全世界各國消費需求陡降,經濟走疲,開放型的台灣經濟難免不受國際市場牽連,從歷史資料來看,上次失業人數突破50萬人水準,就是在2001年科技泡沫及911事件發生後,一直到2005年到2006年,台灣的失業率才跟著國際情勢轉佳。

梁國源表示,依照目前整體經濟環境嚴峻,政府大刀闊斧推出多項政策來說,整個方向是對的。然而如同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一樣,在組成新團隊後也以救經濟為目標,歐巴馬會明確說出要創造多少就業機會,讓民眾有信心。

梁國源認為,在上星期主計處公布最新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後,政府團隊將如何增加經濟成長率掛在嘴邊,就把各種政策對經濟成長率貢獻不斷向人民說明,事實上,經濟成長率如同一個國家健康檢查總指標,政府研究單位更應該把各種相關政策落實後,能增加多少就業機會一併估量後,讓官員知曉做為政策宣導更是重要。

各種政策經過嚴謹估算後,對經濟成長率貢獻度、就業機會增加等等,都可作為施政績效指標,梁國源認為,這些政策落時候自然得以提振人民信心。



◆ 爭取時效 降汽車貨物稅 改由黨團提案

【呂雪彗/台北報導】 2008-11-24 工商時報

據了解,行政院對挽救汽車產業並未放在振興經濟方案中處理,擬另案協調。財經部會都同意對汽車貨物稅給予定額減免,只是對定額補貼額度有異見,不排除俟財經二位首長自APEC返國後即刻另案協調,每輛車定額減徵約2.5-5萬元。貨物稅條例修正不排除由黨團提案,爭取時效。

經濟部上週五將挽救汽車產業免貨物稅方案提報經建會,但遲未獲政院高層協調拍板。據悉,經濟部以年齡十年為分界點,十年以下減免貨物稅較多,十年以上減免金額則較少,以3至5萬元定額減免作為建議方案。

財政部主張不論車齡,一律定額補貼2.5萬元,但車商認為,此一減免金額太少,對刺激銷量需求沒有幫助,盼再提高。經建會高層說,此一方案必須由政院協調財經二部會首長意見才能拍板,目前財經首長人在國外,政院有意等二位首長返國再另案處理,減免貨物稅確定未納入「振興經濟新方案」中。

據官員表示,未來政院高層討論也會評估,除汽車產業外,其他有繳交貨物稅的家電等七大產業是否一體適用。

中古車汰舊換新可獲貨物稅定額扣抵,但需立院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案後,但立委羅淑蕾認為此一政策有爭議,不只汽車產業待救,還有很多其他繳交貨物稅的傳統產業待救。

若是補貼消費者購買進口轎車,減免更多的貨物稅,羅淑蕾認為沒有必要,因為政策不是要挽救買進口車的消費者,若是對國產車商製造業予以補貼,立法院才會考慮同意。



◆ 減稅,救經濟?救車商?

【經濟日報╱記者 陳美珍】 2008.11.24

台灣靠出口支撐經濟成長,但汽車從來不是台灣出口的大宗;美國是汽車生產大國,挽救汽車工業至今仍雜音不斷。台灣政府考慮祭出減稅救車市手段之前,得先告訴國人,動用國庫上百億元稅收,要救的是全國經濟,還是車商而已?

與發放消費券的爭議不同,消費券至少人人有獎、商家個個都有機會,800多億元的消費券,至少可以勾起人們的購買慾,為低迷的買氣帶來一點生機。

相較減稅救車市的效益,政府捨棄逾百億元貨物稅收,目前看來,受惠的是那些有能力購車的族群,汽車仲介與製造商。國庫減稅,僅有特定人、特定產業得利,實在說不過去。

政府要救車市,得多動動腦筋,不能動輒靠減稅這種簡單、不費力氣,卻不公平的方式達成。

國庫不是印鈔機,支持政府運作的財源主要是稅收。減稅只能用在刀口,盲目減稅,非國家之福。政府更不能幻想光靠「減稅」解決所有經濟問題。除了減稅之外,救經濟,政府還要有別的本事。



◆ 拯救汽車業也要用「消費券」嗎?

【工商社論】 2008-11-24 工商時報

行政院宣布全民發放消費券,預計經費逾830億元,不限制購買的商品,使用期限至明年9月底止。這項政策的目的係為帶動民眾消費,進而刺激經濟景氣回升,劉兆玄院長說這是非常時期必須使用的非常措施,亦即外界不得以平常情況下的思維質疑其正當性。我們能夠體諒政府面對全球經濟衰退風暴急求脫困的苦心,甚至亦支持這項發放消費券的做法,但再怎麼心急還是不能因小失大而破壞了國家經濟制度的基礎。日前經濟部為搶救汽車業快速研訂了「汽車產業發展方案」,擬以調降貨物稅等措施刺激汽車業景氣,儼然如同對民眾購買汽車發放「消費券」,這項舉動實已逾越了政策緩急應有的界線,允宜三思。

據報導,經濟部的構想包括調降汽車貨物稅、補助舊車換新車及鼓勵中古車等三部分。現行汽車貨物稅分二級課稅,2,000㏄以下從價課25%,2,000㏄以上則課30%,經濟部擬將級距改為3或5個,並將第一級距調成1,500㏄或1,000㏄,稅率則下降至15%起跳。另外,為鼓勵民眾汰舊換新,車齡十年以上者購買新車可獲得定額補助;車齡十年以下者若將車輛賣給車商出口至國外,其購買新車時則可依車齡享受不同比例的貨物稅扣抵。表面上看起來,經濟部是打算利用汽車貨物稅的各種減免或扣抵方式,達到減輕車廠租稅成本的目的,但實質上則是將貨物稅當成補貼民眾購車的一種手段,猶如政府以貨物稅收做為財源,在上述每人3,600元之外,另再發放一種限定用於購車的「消費券」。

由於受到國際金融與經濟情勢衝擊,行政院主計處日昨公布最新數據,今年第三季經濟成長率為負1.02%,創下近七年來單季最大跌幅,宣告台灣經濟正式步入衰退期。面對如此嚴峻的經濟困境,行政院各部會正卯足全力拯救瀕臨危機的產業,並不斷推出短期振興經濟方案。除了利用金融政策降低利率、國安基金挹注股市以及展延貸款紓困企業等措施之外,更大幅採行財政政策,試圖有效挽救經濟頹勢。在收入面,提出各種減稅方案包括證交稅減半、遺贈稅率降至10%、提高綜所稅扣除額、擴大傳統產業適用免稅、以及資產管理中心之資金與利息免課所得稅與遺贈稅等;在支出面,則有擴大公共建設投資、工作家庭補助方案、國發基金擴大企業投資、以及發放消費券等各項措施,可謂包羅萬象、琳瑯滿目。

惟政府為了短期救急目的,一方面減少稅收,另一方面又同時大量增加支出,國庫財政本來即已阮囊羞澀,如今再加上汽車業貨物稅減免則更雪上加霜。我們雖然支持非常時期採用非常手段,但行政院應有一套完整的規畫與做法,經過仔細的評估與分析,一次提出全套方案的財務需求與預期效益,俾讓社會大眾對政府的作為有全盤了解。如今這種零碎、片面、隨興的做法,政府財政恐將變成一個可怕的無底洞。

姑且不論用貨物稅減免或扣抵是否真能刺激民眾購車意願,政府首先需回答的是為什麼只針對汽車業給予特別協助?目前的經濟情勢下,各行各業皆遭受到相同的打擊,政府獨對汽車業表示青睞一定要有堅強理由。今年以來汽車銷售量固然持續下滑,但只有部分廠商出現虧損,相較之下,目前業已虧損累累的DRAM廠商是否更有資格要求政府紓困?經濟部在研擬產業振興方案時,不應只圖短期效益,更不宜對產業有大小眼對待。選擇汽車業為對象係由於關聯效果大?就業效果強?加值效益高?抑或只是因為車輛工會的施壓而做出的選擇?在大家日子皆不好過的情況下,政府對企業的任何協助絕對不能厚此薄彼。

汽車貨物稅的課徵本有其特別的目的,今只因短期應急需求便草率改變稅率結構,對長期稅制的健全性將造成莫大傷害。我們要提醒政府,短期應變固可,但卻不能做出「以短害長」的事。



◆ 政院通過消費券條例 劉揆:盼速立法

【聯合晚報╱記者李濠仲/台北報導】 2008.11.24

擴大公共建設案 盼明年三月過關

行政院上午舉行臨時院會,通過消費券特別條例及擴大公共建設特別條例,兩草案不再堅持包裹處理。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表示,消費券案希望在立法院這會期通過(12月底),以趕在農曆年前發放,至於擴大公共建設案,則希望能在明年三月審查過關,時程上仍不宜拖太久。

政院高層表示,消費券和擴大公共建設,本來是一整套刺激經濟的包裹計畫,為求立法程序單純化,政院可以接受先通過消費券案,若擴大公共建設案趕不及立法院本會期通過,但能在明年三月過關,時間上也不至於拖太久,這是政院最後願意妥協將兩案切割處理的原因之一。

劉兆玄上午在臨時院會中指出,我國經濟成長與出口息息相關,鑒於國外需求急遽萎縮,因此規畫對全國國民每人發放3600元消費券,以促進民間消費,維持國內經濟成長動能,而發放消費券具有時效性,希望儘速完成立法程序。

針對消費券部分,陳添枝表示,它使用範圍限於購買貨物、勞務,只要是消費行為都可以,但原則上不能找零、轉售、兌換現金、禮券,也不可儲值,若有偽造、變造消費券,或使用偽造、變造消費券,會受刑法相關有價證券的規範。

如違規 處以面額三到五倍罰鍰

至於違反找零、轉售、兌換現金等行為時,將對收受人(營業的一方)處以面額三到五倍的罰鍰,但不罰消費者。至於擴大公共建設條例相關措施,外界所關注的購車補助,陳添枝也語帶保留,僅表示經濟部正在研議當中。

針對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條例,劉兆玄則在臨時院會中裁示四目標,包括完善便捷全國交通網;建構安全防災環境;提升生活環境品質以及提升國家競爭力設施。



◆ 消費券單獨立法 藍盼理性審查綠嚴格把關

中央社 2008-11-24

府院黨高層今天確定將擴大公共建設和消費券案分割處理,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呼籲朝野都有責任理性審查;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說,審查過程一定會嚴格把關。

對於消費券法案與預算案審查議程,一位嫻熟議事規則的立法院高層人士分析,若消費券案在朝野黨團具高度共識情況下,一旦行政院24日提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草案到立法院審議,議案三讀後提特別預算案到立法院,最快12月26日就可完成三讀。

行政院原擬在明天召開的臨時院會上,通過跨4年度的新台幣5000億元振興經濟新方案,其中包含消費券計畫新台幣829億元,以及加強公共建設計畫4200億元。晚間經府院黨團高層協商後,敲定擴大公共建設和消費券將分割處理。

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晚間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行政院將擬定兩項特別條例草案與兩項特別預算案到立法院審議,但這會期只會先送兩項特別條例草案與消費券的特別預算案到立法院審議。

他說,一旦特別條例草案與預算案送到立法院後,朝野黨團都可討論,聽聽大家意見,朝野有共識,才能讓人民在農曆年前領到消費券。該理性審議的時候,朝野都有共同責任,這是民眾的盼望,若有黨團無理杯葛,就應負完全責任。

民主進步黨團副幹事長潘孟安表示,消費券案和擴大公共建設分割處理本來就是民進黨的立場,也是黨團努力的方向。

他說,黨團24日也將提出「振興經濟促進民間消費暫行條例」,要求政府將消費券預算新台幣829億元,直接以現金發放,希望25日的立院程序委員會能將此案與行政院版併案審查。

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表示,民進黨絕對不接受消費券案和擴大公共建設案綁在一起。至於是否支持行政院版消費券法案與預算案,柯建銘說,還要看實際提案內容再決定,但一定會嚴格把關。



◆ 懸崖勒「馬」 王金平又說服了劉

【聯合報╱記者何明國、尚毅夫】 2008.11.24

府院黨及立院高層昨晚研商後,決定消費券及擴大公共建設切割處理,原本想要綁在一起的馬劉,在王金平提出「致命的分析」後,昨晚終於軟化。

昨晚王金平趕赴總統府前,王與幕僚就開會研商,分析消費券和擴大公共建設綁在一起,實務面和法律面都有問題,不是靠國會超過四分之三多數可以強行通過的。王金平把這些分析端上昨晚總統府會議講。

實務面來看,若消費券綁擴大公共建設,會給民進黨杯葛的正當性,一旦民進黨用復議和要求協商一個月的策略,國民黨縱有四分之三以上席次,這個會期也過不了。

法律面來看,九十八年度經建會編列有兩億多元的愛台十二項建設等擴大公共建設的規劃經費,這項年度預算都還沒通過,規劃還沒有起動,行政院就要把擴大公共建設的特別條例送立院審議,不符立法程序,無法服人。

當年扁政府提出兩百億元的擴大就業方案以及五百億元的擴大公共建設,就是以兩個不同的特別條例提出,分別編列特別預算,國民黨不許包裹在一起。而且當年的五百億元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是在一月初提出,還被國民黨批評年度預算都還沒過,怎麼可以提特別預算?

除了王金平的分析,國民黨新任副主席吳敦義也認為應該分割處理;中央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更認為包裹處理有困難。行政院長劉兆玄最後尊重黨團的意見。

從近貧方案沒有法源,到江陳四項協議送立院後要一個月自動通過,馬政府都遭到質疑,而這次懸崖勒馬同意分割處理,總算做對了一次。



◆ 計處所司何事?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1.24

行政院主計處上周四發布最新經濟預測,大幅下修今年及明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分別為1.87%及2.12%,並預警從今年第三季起,台灣經濟將連續三季負成長,進入近七年來最長的衰退期,預估明年第二季恢復成長局面。不過,依近期經濟指標及主計處前次的失算,這項預測還是過於樂觀;由於主計處是國家統計機構,握有最多的統計資訊,具一定公信力,過度樂觀的預測將誤導政府的政策判斷,拖慢行動的速度,錯失搶救經濟的黃金時機,故而應有更為謹慎的解讀。

比較主計處8月與11月對今年第三季經濟情勢的預估,就不難理解,儘管9月中旬才爆發全面性的金融海嘯,主計處的預測仍有其失算之處。在8月時,主計處已感受到全球經濟因美國次貸風暴及大宗物資飆漲而走緩的氣氛,但似樂觀看待亞洲新興國家的貿易動能,因而在7月出現罕見的貿易入超時,仍預測當季將有50億美元的貿易盈餘,甚至還高於前二季,但初步統計僅有4.4億美元,此一差距讓經濟成長率掉了逾1個百分點。

金融海嘯對實體經濟的衝擊之快,是有些出乎意料,但並非毫無跡象,主計處的探針可能還是不夠廣;另一影響研判的因素,則可能是受到「脫鉤論」的導引,認為亞洲新興國家經濟可以脫離對歐美的依賴,走自己的路。這是在發生的,但速度緩慢、幅度有限,因而儘管亞洲國家在這次金融風暴中未受重創,但仍無法倖免於出口下滑及資金撤退的打擊。因此,在國際貨幣基金(IMF)、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等預測明年先進經濟體全面衰退、情勢遠劣於2001年科技泡沬破滅時期(當年台灣出口減少16.8%),主計處預估出口萎縮10%是有些保守的;而在出口衰退下,出超被預期將因進口縮減更多而創下歷史新高,在當前氣氛下亦顯得突兀。

對國內需求的預期,可議空間就更大了。主計處在8月時也預見到國際金融及信用市場緊縮的影響,認為股市下跌導致的負財富效果,將使民間消費雪上加霜,當時相關民間消費指標如汽柴油銷售、股市成交值等疲態已現,但主計處認為勞動情勢尚穩,又看好近貧方案的效果,仍預期當季民間消費能成長0.91%,第四季會更好。但實際的情況是民眾消費因金融海嘯急轉直下,上季萎縮近2%,全年將出現歷來首見的衰退;消費信心惡化之速確是難以預期,然而對就業情勢的樂觀,則顯得輕忽,因為實質勞動價格一直未見回升。

民間投資動向的掌握本屬不易,因為企業對景氣的變化最敏感,計畫調整快速,這部分的大幅修正較能獲認同;但政府投資就有些不可原諒了,因為政府投資的進度及效率,同屬政府部門的主計處應是最易掌握的,但主計處在8月時預估當季政府投資將大增12.4%、可帶來0.32個百分點的經濟成長率,到了11月時竟逆轉為減少6.4%,不只沒有貢獻,還抑低經濟成長率,一來一往差了近0.5個百分點,以政府動支829億元消費券才增加0.64個百分點而言,下修幅度不可謂不小。

以這樣的修正幅度看主計處對明年政府投資的預估,自然要捏把冷汗;主計處認為明年政府投資會大幅成長22%,不只是經濟成長「四兄弟」─民間消費、民間投資、公共投資、出口中表現最好的,更是1991年以來最大增幅;以國內生產毛額(GDP)結構而言,政府投資僅占4.3%,卻要在明年2.12%的經濟成長率中,貢獻0.55個百分點,代表政府投資若未如期、如實上路,將有四分之一的經濟成長率可能不見。這麼高的成長比重壓在過往執行紀錄並不佳的政府投資上,又如何能對明年經濟成長「保二」有信心?

主計處的樂觀可能只是來自經濟預估模型的統計結果,也或在經濟參數的設定上隱含了主觀的期待,外界難窺其奧;但是,做為國家主計機構,社會期待主計處提供更為精準的經濟情勢評估,以利政府做出更即時、適切的政策選擇。舉例來說,如果不是主計處在8月時的過度樂觀,中央政府又怎會提出以經濟成長率5.08%為總經環境基準的98年度總預算案?以致在總預算難符需求、須以特別預算推動消費券、擴大公共投資呢?因此,務實面對當前的經濟困境吧,消費券不容再蹉跎,政府已沒有另外的三個月可以浪費。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在消費券奇摩吉之後

* 南方朔觀點─在消費券奇摩吉之後
* 歐巴馬要求財經團隊「馬上動」
* 魯賓經濟學 美財經新方向
* 歐巴馬經濟團隊 攻守兼具
* 經濟越差 網路廣告越旺
* 花旗案 美紓困功力增高
* 美救三大車商 日批不公平競爭
* 美汽車業六弊病纏身 紓困也難救
* 英撒300億美元 振興經濟
* 海嘯突圍 兩岸金融合作首部曲
* 台灣休閒農場 引進大陸此其時
* 救房市 劉揆提8藥方
* 張金鶚:問題在房價 不要隨便救
* 外資唱衰:需求不振 救市效果有限(節錄)
* 防堵裁員 勞委會成立輔導團
* 小額創業 勞委會幫你築夢
* 失業逼創業 當不成員工當老闆
* 立院三讀 汽油航空燃油煤柴油免關稅
* 消費券立法趕工 12月31日可望生效
* 消費券條例草案 每人3600元不得找零轉售
* 消費券 有居留許可就有份
* 消費券大餅 農漁產品:我也要
* 金流圖 民眾消費→廠商收受→銀行兌換→匯集台銀
* 郵儲投資一個慘 帳面虧625億
* 借錢給國發基金 受壓會抗拒
* 第2.5產業=生產性服務業
* 學者:刺激出口 短期無藥方
* 執行力何在
* 拚經濟切勿重蹈民進黨覆轍
* 給我一個可以真正做到的數據
* 何不改成一年千億?

◆ 南方朔觀點─在消費券奇摩吉之後

【南方朔】2008-11-25 中國時報

當前經濟惡化之快速,已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就在三、四個月前各國財政救市時,人們仍相信銀彈砸進金融體系,緩和了流動性困境,情勢即可穩定,到了明年下半年,至遲到第四季,經濟就可回溫。

但到了現在,人們已不得不承認低估了問題的嚴重性。因為第三季結束後,新的統計數字出爐,儘管各國由於體質和在全球結構裡的位置有異,因而出現時間差,但歐美日同步進入衰退階段則已成了事實,衰退的震波並已向新興經濟體擴散。台灣第三季已成長轉負,更惡劣的數字及更艱苦的日子仍在前頭等待。

正因衰退是個漫長的探底過程,在谷底未出現前,全球主要預測機構都只好且戰且走,謹慎的不斷向下微調,但到了現在已不得不承認問題的嚴峻性,而宣佈全球衰退階段的到來。就以「國際貨幣基金」為例,它十月還預測美國明年有○點一的成長,十一月已退無可退,只得往負成長方向下修,明年為負○點七,歐元區負○點五,日本負○點二,英國負一點三;至於全球,則一路由三點九,三點○,下修到二點二。根據國際經濟慣例,全球不到三即代表了全球衰退,而這些數字還在下修中。

全球由金融海嘯到實體經濟衰退,它造成的傷害大而快,歐美斥資逾兆救市,宛若泥牛如海,並無任何作用。對此,歐元區集團主席盧森堡總理容克即坦承,「歐洲嚴重的低估了金融危機的規模」,由於美國七千億救市毫無影響,因而歐巴馬表示,「財長鮑爾森應是第一個要承認錯誤的人」。歐美皆承認砸錢救市無效,主因乃是當今的金融泡沫到底有多大,已無法測算,估計至少在六十五兆至百兆美元之間。如此規模的破洞要如何填?單單一家AIG,三個月就耗掉了一千五百億美元,全部要怎麼救?

也正因此,全球目前已由「赤字拚救市」,轉變到「赤字救消費」這個新方向。不惜降息到負利率的程度,是要藉此將儲蓄移往投資及消費;寧願犧牲國家收入也要減稅,道理相同,歐巴馬原來政見是力求政府債務不增加的前提下救經濟,但面對○九年財赤即將破兆,而他原本想徵的富人稅未必會有著落;再加上民主黨為了選票還要救汽車業。美國的赤字問題必將更加惡化。

英國首相布朗表示,擴大政府債務來救消費,乃是當今的必要手段。這種說法在目前全球都在找救命稻草的時刻,無人能置喙。只是無辜的中產階級微薄的儲蓄被負利率以及政府增加供給的貨幣所稀釋,錢愈變愈薄,不滿必日增。赤字乃是泡沫經濟的原因之一,今日將致病之因當做救病之藥,其實已是在替未來製造另一個可能更大的問題。新興經濟體始終拒絕將自己的外匯存底(也是一種儲蓄)救西方,這也是G-20峰會不管怎麼做面子給新興國家元首,仍不應樂觀的理由。

當今全球加速衰退,砸錢救市和調降利率無助於解決流動性危機,儘管同業拆款利息降低,但為避免風險,仍不易週轉。赤字救消費安撫人心意義大於解決經濟問題。關鍵在於當今問題本質是超級泡沫破裂後經濟大收縮,是衰退型態裡最嚴重「通貨緊縮」。它的徵候是需求大幅下滑,過去的生產(包括設備與人力)全面收縮,於是價格直落,關廠關店和裁員成潮;由於它是整個體制的收縮,甚至連生產預備隊的大學也收縮(看看美國大學的減收學生);因而投資停頓,人們拚著錢愈變愈薄也不敢花。

經濟學的名言:「成功養育出超過。」(Success bred excess)那些泡沫裡超過的部份都受到緊縮的壓力。當代傳奇經理人,前GE公司CEO威爾奇(Jack Welch)曾說過,「膨漲繼之以緊縮,乃是經濟重塑的力量。」因此,面對通縮的考驗,開發新產業(科技);利用原物料價格下跌之際從事公共建設;強化政府及公司的靈活性,乃是不變的定律。用赤字救消費,這其實只能算是緩和人民鬱卒的偏鋒。目前台灣的嚴峻考驗已告開始。

消費券之後,我們可有遠見來開發新產業,而不是如施振榮所說的「浪費青春」救殭屍企業?當今全球救消費效果不彰。主因其實是貧富差距擴大,貧窮問題日益嚴重所致,因而救經濟也不能不同步救社會!而最難的其實是政府及公司的靈活性,包括政府的判斷力和領導力,公司能否在老闆和員工利潤與責任分享分擔,強化全球化特別是網路經營能力等方面。而台灣準備好了嗎?

※ 奇摩吉,奇檬子也。



◆ 歐巴馬要求財經團隊「馬上動」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 2008.11.25

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24日公布財經團隊主要成員,並向美國民眾和外國投資人展現處理金融危機不容拖延的決心,要求財經團隊「今天就動起來」,立刻和國會、現任政府協商解決危機之道,每天向他報告進度。

首批內閣名單 就是財經班底

歐巴馬在第二家鄉芝加哥召開記者會,宣布提名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蓋特納出任財政部長、前財長桑莫斯出任白宮經濟會議主席。另外,克莉絲提娜‧羅默將擔任總統經濟顧問團主席,美樂蒂‧巴恩斯、西瑟‧希金巴登擔任國內政策會議主席、副主席。

為了提振金融市場信心,歐巴馬第一批內閣名單為財經班底,不像以往的準總統先公布國家安全或外交團隊。歐巴馬25 日會公布其他財經官員名單。

歐巴馬表示,最近的諸多負面消息,包括新屋購買率跌至新低、新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創18年新高、在在顯示美國面臨歷史性的經濟危機,美國經濟好轉前,會繼續惡化,美國明年可能損失數百萬個就業機會。

歐巴馬說,希望1月6月開議的國會通過新的經濟振興計畫。他當選前主張1750億美元的振興方案,24日未說明上任後,會把振興方案規模修正到何種規模,只說「金額會很大」。新的振興方案尚待歐巴馬財經團隊提出建議,據報導,規模可能高達5000到7000億美元。美國國會10月已通過7000億美元的振興方案。

任務艱鉅 經濟不會馬上好

歐巴馬表示,雖然任務艱鉅,他相信美國可以走出困境,因為「我們以前就成功過」。但歐巴馬提醒大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經濟不會馬上完全好起來。

歐巴馬暗示,布希政府的減稅措施不會廢止,至少2010年期滿前不會改變。他競選期間說,將對年收入25萬美元以上者增稅。歐巴馬周末要求財經團隊提出2010年前創造250萬個就業機會的計畫。助理表示,歐巴馬的整體計畫是,立即讓低收入者和中產階級減稅。

【國際新聞組/法新社華盛頓24日電】

白宮24日表示,甫獲總統當選人歐巴馬提名出任財政部長的蓋特納,在政府財經主管單位研擬馳援美國銀行巨擘花旗集團(Citigroup)的紓困方案過程中扮演要角。

媒體詢問蓋特納是否參與拯救花旗的協商過程,白宮發言人法拉托答覆說:「據我瞭解,他曾參與,但我不會界定他所扮演的角色。」

法拉托說:「他以目前擔任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的身分,在所有攸關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協商過程中,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 魯賓經濟學 美財經新方向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紐約二十四日電】 2008.11.25

新任命的美國財經大員都曾受到前財長魯賓提攜,所謂的魯賓經濟學再度大放異彩,魯賓星座隱然成形,勢將照亮未來美國財經道路。

美國候任總統歐巴馬即將任命三大顧問中的蓋特納擔任財政部長、桑莫斯擔任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歐薩格擔任預算局長。三人都是魯賓擔任財政部長時的手下;連替歐巴馬求才的傅洛曼和小魯賓都和魯賓有關係,傅洛曼是魯賓的幕僚長,小魯賓是魯賓的兒子。

三大顧問過去都奉行所謂的魯賓經濟學,追求預算平衡、自由貿易與金融解除管制。一般認為,三者揉合而成的經濟公式是柯林頓總統時代經濟繁榮的基礎。

不過時代已經變化,魯賓辭去財政部長後,落腳花旗集團,擔任要職,現在還是花旗董事,花旗目前艱困異常,魯賓的角色也遭到質疑。同時他和門徒在華盛頓也呼籲歐巴馬,面對全球經濟危機,,應該採用新的公式,拋棄或擱置他們過去的一些舊理念。

因此,歐巴馬就任後,不會再推動解除管制,反而會開啟恢復管制的新時代,矯正魯賓與桑莫斯時代拆除金融防火牆,以致金融機構不顧風險,交易數兆美元衍生性金融商品,釀成金融巨災的問題。

歐巴馬和新財經團隊也不會追求平衡預算,反而會不顧赤字、大事舉債,動用數千億美元,推動刺激經濟、創造就業的方案。

連最後可能成為歐巴馬最親密經濟顧問的桑莫斯,現在都公開主張採用大規模的刺激方案,放棄過去柯林頓時代注重中央經濟政策、偏重削減預算赤字、忽視投資計畫的理念。但批評魯賓的聲浪仍然不減,批評者主要是民主黨內的自由派與工會會員,如經濟政策研究所經濟學家庫納,批評者主張增加國內支出、採用更多保護主義貿易政策。

魯賓和後輩都很有智慧,除了桑莫斯外,人人都很低調、都能說善道。因此有人擔心,原本最可能出任財政部長的桑莫斯可能和蓋特納衝突。不過兩人過去在財政部相處融洽,蓋特納原本默默無聞,桑莫斯看出他的才能,向魯賓力薦,而且一路提拔,最後蓋特納在桑莫斯擔任財政部長後,接下桑莫斯主管國際經濟事務副部長的舊職。蓋特納天生善於跟別人合作,以後和桑莫斯應可合作愉快。



◆ 歐巴馬經濟團隊 攻守兼具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11.25

美國準總統歐巴馬為他的經濟團隊,選了一位防守先生和一位出擊先生,也就是由蓋特納出任財政部長,桑莫斯出任白宮經濟會議主席。

這兩個選擇建立一個強有力的雙人團隊,來處理全球金融危機。蓋特納擔任財政部長將可能扮演防守的角色,推行7000 億美元紓困計畫未完成的部分,以及援助個別金融機構的決策。桑莫斯則將是新政府振興方案的建築師,方案包括金額達數千億美元的創造就業和基礎設施支出計畫。

蓋特納已深入參與現任財政部長寶森和布希政府的紓困工作,上周也密切參與對花旗銀行紓困的談判。雖然他的事業生涯主要是擔任政府職位,而非民間工作,但他的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角色,使他處於經濟下滑的前線,紐約聯邦準備銀行執行公開市場操作、買賣財政部債券,讓他目睹今年秋季投資人湧向較安全的財政部債券所顯示的金融市場恐慌。

桑莫斯曾在柯林頓政府擔任財政部長,用預算盈餘還清美國國債,因而聲名卓著,當時是美國自1920年代以來,首次沒有國債。桑莫斯在白宮擔任幕僚,而非內閣部長,將使他免於國會參院的認可聽證程序。桑莫斯2005年還在哈佛大學校長任內時,曾發表女性數理能力先天上不如男性的言論,引起婦女團體抗議,如果他的職位需要參院認可,上述言論可能被再度拿出來做文章。這也可能是歐巴馬未讓桑莫斯擔任商務部長的考量。

桑莫斯是幹練的經濟學家,也是前任財政部長魯賓的支持者,選擇桑莫斯代表歐巴馬團隊的強烈中間路線傾向。桑莫斯很早就積極支持以刺激經濟來驅除衰退,顯示歐巴馬團隊可能著重於政府對市場的積極干預。

史坦福財務集團首席政治策士瓦里爾說:「桑莫斯將是預算政策的幕後權力,這是一個很好的分工。」



◆ 經濟越差 網路廣告越旺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8.11.25

最近的財經新聞十之八九令人氣餒,網路廣告卻成寒冬中的暖流,第三季美國網路收入達59億美元,寫下歷來第二佳紀錄;而中國四大門戶網站搜狐、新浪、網易、騰訊第三季廣告在奧運經濟的刺激下也大幅成長,廣告總收入達到1.08億美元,首次突破1億美元大關。

中國商業網路廣告自1997年以來迅速成長,去年中國網路廣告市場規模成長長率53.7%(不包括搜索引擎廣告),網路媒體測評機構尼爾森今年2月份發布的報告顯示,預計2008 中國網路廣告規模至少成長50%以上,將達人民幣140億元。

經濟愈差,愈多企業捨棄費用較貴的廣播、電視、印刷等傳統廣告,而選擇網路,今年前九個月美國網路廣告額達173 億美元,成績優於去年同期的152億美元,成長了11%。不過,網路廣告也無法完全不受金融海嘯的影響,第三季僅比前一季成長2%,顯示業務有減緩之勢。

據中國經濟網報導,新浪、搜狐、騰訊和網易第三季廣告收入分別達到4580萬、3150萬、1930萬和1140萬美元。新浪連續六季同比成長40%以上,搜狐品牌廣告的增幅高達66%,明顯超過前二季增幅。

中國網路廣告第三季業績顯然受到北京奧運拉抬,據財報顯示,金融危機對四大門戶網站的凈收益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騰訊凈利比前一季下降7.8%,新浪和網易的凈利降幅分別達到13%和28.5%,顯示網路廣告未來發展也有隱憂。

香港文匯報報導,Google亞太區在負責人周文彪樂觀的表示,在金融海嘯衝擊下,廣告市場成長確實放緩,但對搜索廣告來說,反而是契機。

Google網路聯盟是全球最大的網路廣告聯盟之一,每年為Google貢獻近三分之一的收入,吸引了數十萬網站參與。據中國站長網向各類中小型網站進行的調查顯示,有60%網站願意參與Google廣告聯盟。



◆ 花旗案 美紓困功力增高

【經濟日報╱編譯 吳國卿】 2008.11.25

美國財政部24日宣布規模龐大的花旗紓困案,代表政府在穩定金融體系的反應變得更果斷和明快,在作法上也更有彈性和創新,紓困的內容擴大到吸收不良資產,且針對特定金融機構設定救援的目標。

花旗紓困案不同以往的特色是採用所謂「壞銀行」的概念,也就是區隔出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再由政府提供強力的資金挹注和資產擔保。這種作法有助於金融機構其他正常業務繼續運作,也更能為金融機構爭取喘息空間,等待市場恢復平靜。

另一個新作法是藉由協議,為陷入困境的金融機構設定救援目標。根據財政部與花旗達成的協議,花旗同意先自行吸收290億到360億美元的資產虧損,超額的虧損才由政府協助吸收。這種作法既可激勵市場恢復對金融機構的信心,又能較合理地控制政府承擔的風險,對金融機構和納稅人雙方都較有利。

新紓困顯然比財政部救援美國國際集團(AIG)的方案寬容得多。在AIG的例子中,政府要求撤換公司管理團隊,並要求掌控近80%的股權。但在花旗案中,除了花旗給政府200億美元8%股息的優先股外,原本外界揣測職位可能難保的花旗執行長潘偉迪,將可繼續帶領花旗管理團隊。政府官員表明,無意對花旗加諸懲罰性的條件,因為花旗的穩定對金融體系極為重要。

花旗紓困案最明顯的是政府處理的明快與果斷。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的案例都招致政府反應遲鈍的批評,這回美國政府對花旗求援的回應速度出奇迅速,獲得市場的激賞,花旗股價24日早盤暴漲50%,已看出投資人信心迅速恢復。(綜合外電)



◆ 美救三大車商 日批不公平競爭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24日電】 2008.11.25

美國政府準備對三大汽車業者提供紓困,日本汽車業表示對其他車廠並不公平,這種違反公平競爭原則的援手,就是保護主義的抬頭。

以經濟新聞報導為主的日本12號頻道「東京電視」,在其晚間WBS新聞節目中對美國政府準備救三大汽車廠表示憂心。東京電視台訪問在美國的豐田汽車與歐洲汽車界人士,他們都說「美國政府只救美國三大車廠,是不公平的競爭。」

他們表示,現在汽車廠都已經跨越國界,外國車廠也都在美國設點生產汽車,如果美國政府要救,就該一視同仁,不能夠獨厚美國三大,這樣的話等於是保護主義的抬頭。

1930年代時的世界經濟恐慌,源於各國為了保護自我,而禁止他國貨品輸入,這個慘痛經驗,讓最近召開的G20與APEC會議中,都特別強調不能夠讓保護主義抬頭,否則將使全球陷於長期蕭條。

日本對美國政府準備救三大的措施,首先表示異議,認為這就是變相的保護主義。

日本認為美國汽車業早在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後,就已經營困難。日本與歐洲的汽車業為因應石油危機,努力研究生產低消耗燃料的車種,但是美國的主力商品還是耗油的大型車,這種賣不出去的大車,當然是難以經營。

東京新聞在社論說,歐巴馬稱「汽車產業是美國經濟的軸心」,準備打出鮮明的支援對策,這個必要性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解救方法是排除外資企業,只對本國企業給予保護政策,就逸脫自由競爭的原則,讓保護主義抬頭。



◆ 美汽車業六弊病纏身 紓困也難救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綜合二十四日電】 2008.11.25

專家指出,美國三大汽車公司沈淪深淵,只能怪自己,不能怪景氣,六大弊病不除,再怎麼紓困也救不活。

美國國會上周婉拒救助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家汽車廠商,要三大車廠先提出詳細的自救藍圖,再向國會求援。汽車廠商最高級主管都擔心拿不出東西來,打算利用美國汽車市場巨幅萎縮,要求國會批准租稅誘因之類有助於車輛銷售的措施。

看來美國汽車工業仍然諱疾忌醫,漠視本身的問題出在只顧大型休旅車、不注意小汽車市場、品質不佳、油電混合動力車銷售落後、隱含勞工成本過高、最高級主管薪資偏高等問題。

三大多年來靠著少有外國廠商競爭的休旅車大撈特撈,支撐銷售與獲利。例如通用2002年賣出280萬輛輕型貨車(其中120萬輛為休旅車),賣出的汽車只有230萬輛。但到了2007年,油價暴漲,經濟危機來臨,消費者改買小車,三大車廠的產品策略仍然偏重輕型貨車,上月通用賣出的貨車仍然比汽車多。

三大車廠忘了汽車是根本,消費者買的第一部車通常都是小車,把買主拱手讓人後,要花更大的力量才能搶回來。三大當然也生產小車,卻無法和亞洲車廠競爭,消費者報導推荐的九款小汽車裡,有八款是外國車,只有福特Focus是美國車。

美國車的品質經常為人詬病,美國車品質當然年年改善,但汽車工業平均改進速度更快,以致美國車品質排名不升反降,消費者認為,只有福特的品質可以跟豐田和本田媲美。

三大也沒有抓住油電混合動力車的商機,以致豐田獨占美國的油電混合動力車市場,雖然這種車只占整體車市的2.6%,又難以獲利,不過三大汽車廠已經開始努力追趕。

三大宣稱工資不比設在美國的外國車廠高,問題不在薪資水準,在於三大的退休員工眾多,還要負擔退休員工全部健保費用,拉高了勞工成本。

三大也指出,公司高級主管薪資也不高。例如通用執行長華戈納年薪890萬美元,略微不如五百大企業執行長平均薪資,不過其他五百大企業執行長不必到國會山莊哀哀懇求紓困。

問題這麼多,如果國會答應救助三大車廠,一定會提出條件,要求車廠自立自強,可能要求車廠換人做做看,主管薪水可能也得砍一砍。



◆ 英撒300億美元 振興經濟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倫敦二十四日電】 2008.11.25

英國政府為避免經濟衰退加劇,24日宣布規模達200億英鎊(300億美元)的振興經濟方案,主要內容包括調降加值稅、協助低收入戶與房貸戶,及擴大公共支出。倫敦股市應聲大漲,FTSE 100指數一度勁揚6%。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和太陽報報導,振興經濟方案將造成財政赤字暴增,因此倫敦當局計劃提高所得稅最高稅率,凡年收入逾15萬英鎊(22萬美元)的富人,所得稅率將從40%增加至45%。

但首相布朗的工黨政府2005年競選時,曾承諾不提高所得稅率上下限,所以加稅政策將延後至2011年、下次英國大選後才執行。估計這項政策影響近30萬人,國庫稅收可望因此增加12億英鎊。

英國財政大臣達林24日向國會提出工黨執政以來最重要的先期預算報告書時,會宣布布朗提議的減稅和擴大支出方案,以協助人民度過經濟衰退的難關。

布朗的振興經濟方案包括,加值稅從現行的17.5%降至15%、適用所得稅最低稅率者減稅120英鎊、延後汽車稅和企業稅提高的時間。

布朗先前說,經濟振興方案「不是賭博,而是必要且負責的行動」。但英國也將因此付出昂貴代價,今年政府舉債預計暴增至700億英鎊,明年進一步攀升至1,200億英鎊,約等於每個英國家庭負債1萬英鎊。

為支付龐大債務,達林會擬定一系列延後執行的加稅措施,並刪減支出成長,希望舉債金額未來三年會大幅下降。

布朗在先前任職財相的十年間,都沒有提高稅率,這次他和達林必須能保證舉債激增的情況會改善,並明確說明如何達成此一任務。布朗和達林顯然認為,向富人加稅不致於引發激烈反彈。

但遊說團體納稅人協會(Taxpayers Alliance)批評布朗政府對富人加稅是「開倒車」,提高最高稅率是在「懲罰成功」。該協會執行長艾利厄特說:「政府策略冒進一步阻礙經濟的風險,會嚇跑潛在投資人。」



◆ 海嘯突圍 兩岸金融合作首部曲

【聯合報╱婁天威/文化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台北市)】 2008.11.25

今天在北京舉行的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兩岸高層金融官員將就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草案內容作實質的接觸洽談,俾便明年初的江陳會提出具體方案。

其實,金融監理備忘錄,除了簽署國名稱、簽署人職銜等可能涉及政治敏感神經外,條文內容困難度不高,雙方只要政策同意,簽署儀式僅是時間早晚的程序,問題關鍵在於未來如何將MOU的內容確切執行、落實其條文文字所蘊涵「尊嚴、對等、互惠」的精神基礎之上。由於兩岸金融市場往來長期停滯在辦事處開與不開的階段,加上金融開放的腳步又涉及彼此的政策主張與實際執行的磨合,因此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簽署完成後,尚有一段漫漫長路要走。

讓人無法過度樂觀的原因,還包括未來在執行上仍需面對許多課題。大體而言,兩岸金融主管機關組織架構的差異,諸如我國已於四年前實施金融監理一元化,金融業務主管機關係屬金管會單一主管機關掌理,在涉及證券、銀行、保險三業跨業協調業務上相對迅速與齊一性;而大陸方面金融業務主管機關分屬證監會、銀監會與保監會三個機關,往後雙方涉及跨業的協調溝通是否因主管機關的不同產生瓶頸?另業務開放的程序、制度鬆綁的程度與法規的遵循,是否因不同的法制設計而產生相異的規範?諸如分行設立的許可,大陸方面係屬兩級政府核准制,除了中央同意外,尚需經地方同意,時效上不若我國只要金管會同意即可。上述的差異,僅是大方向的差異,而其他技術性的不同與其他市場相異的因素,更不勝枚舉。

大中華市場合則兩利,分則兩害。金融海嘯之後,紐約與倫敦的金融地位勢必式微,取而代之的將是中東與大中華市場,此時兩岸應該發揮相輔相成的效能,共創金融鴻業,政治擺一邊。在簽署完成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的同時,著手鬆綁人民幣業務,短期內建立彼此的貨幣清算機制、金融專業人員的認證、兩岸金融業互設分行或子行,共構金融防火牆與監理合作機制,允許雙方監理機關人員定期開會、互訪、資訊交換與實地查核,共同打擊金融犯罪;中期規劃兩岸上市櫃公司相互掛牌,共同編製大中華證券相關指數序列,建立貨幣、債券、保險、期貨與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的平台,以及兩岸市場租稅的減免機制,未來隨著國際間跨境金融交易日益頻繁,唯有密切合作,擴大互惠範圍,才可於金融海嘯中突圍而出。



◆ 台灣休閒農場 引進大陸此其時

【聯合報╱特派記者林琮盛/東莞報導】 2008.11.25

中共17屆3中全會曾就中國農村改革發展進行熱烈研議。其中,涉及「土地承包流轉制」更引起外界對於土地私有化的揣測。

儘管上級一再宣稱,土地不能私有化,但許多農民早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透過農地轉租,獲得龐大利益。

以東莞為例,許多農民在自有宅基地,或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上,進行土地開發及出租,獲得巨大的資產收益,「流轉」早已成為當地農民創收的途徑。有農民就戲稱,改革開放前是「種地」,改革開放初期是「種工廠」,現在已過渡到「種房」。

但這樣的現象,卻導致中國的農用可耕地快速減少。

對此,有腦筋動得快的台商,已把土地承包流轉制,視為另一個重要開發商機。與先前農地出租變更為建設用地不同的是,從事土地開發的台商,則專攻大陸的「農場開發」,在不改變農地農用的前提下,提高經濟價值。

百事威地產行銷總監周輝益指出,中國的經濟快速崛起,也帶動起休閒產業的興盛。地產開發公司倘若能夠透過「土地流轉」,承接下最少幾十畝的農地,就能夠把台灣「休閒農場」的概念引進到中國來。

周輝益說,進行農場開發,不但符合中國農地農用的國家政策,也不至於破壞環境。

他認為,休閒農場在尊重大自然的前提下,除能整合度假酒店、餐廳、別墅等功能外,還可以把台灣高科技的農業技術引進,種植有機農作物,提高農產品的經濟產值;甚至還可以在裡頭騎馬、釣魚,「作得好的話,還可以成為大陸的示範農場」。



◆ 救房市 劉揆提8藥方

【聯合晚報╱記者李濠仲/台北報導】 2008.11.25

景氣持續低迷,國內房地產備受衝擊,行政院長劉兆玄上午特別接見多位國內房地產業者,研商挽救房地產方案。政院會中呼應房地產業者要求,提出八大振興房市方案,包括同意延長建築執照兩年,以及放寬投資移民降為1500萬元和銀行局將成立單一窗口協商房貸事宜等,該案將送行政院院會通過。

出席的近10位業界代表,包括建商公會全聯會名譽理事長趙藤雄等,總共提出14項建言。但僅8項達成共識。其餘未達共識部分,政院則列為振興營建案另立專案研究。其中,與會業者特別提出,應儘速鬆綁陸資來台購屋的限制,劉兆玄則表示,放寬陸資來台購買不動產是既定政策,但此事涉及兩岸協商和一定成度的互動,將請陸委會、內政部配合兩岸協商儘速推動。

此外,業者建議,應該取消房屋買賣契稅和印花稅,以及取消或提高所得稅購屋利息扣除額,劉兆玄指示將此列入賦改會討論;另業者要求能寬鬆金融政策,降低利率,讓房貸穩定,劉兆玄請財政部及金管會在金融政策方面訂頒正式機制,協調延長房貸還款期限或本金寬限期。

劉兆玄同時責成金管會,對業者反映擔保品估值偏低、貸款成效不合理情形,成立協商窗口。但對業者希望提高房屋貸款成數,從七成提高到八成,政院官員表示,除了財政部、金管會要研議外,還要和銀行公會協調,銀行公會若不肯,也沒辦法。

與會財政部官員則提出,將儘速研擬修正「股份有限公司組織之都市更新事業機構投資於都市更新地區適用投資抵減辦法」相關規定,以利都市更新進行。



◆ 張金鶚:問題在房價 不要隨便救

【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2008.11.25

行政院今天展開救房市行動,政大教授張金鶚表示,房地產很重要,但政府不能因為很重要就只聽建商意見,祭出各種救市手段。他說,政府應該想清楚,到底是想讓房市早點落底回復榮景,還是讓不好的景氣愈拉愈長。

張金鶚說,房市有一定的景氣循環,過去房市榮景已有很長一段時間,現在政府一再釋出政策利多,包括2000億優惠房貸、青年安家方案等,但市場結構、機制有問題,這些都只是讓房市不好的景氣愈拖愈久。

他說,國內房市最大問題是在房價,過去這幾年大家所得沒有增加,可是房價卻漲那麼快,漲那麼多,漲到多數人都買不起,民眾早就很怨嘆。現在要救房市,建商價格就應該下來,但他問,現在價格有下來嗎? 建商一點也沒有展現誠意,沒有展開自救行動,然後要求政府來救,這樣公平嗎?

張金鶚說,大環境不好,政府積極救產業,理所當然,但是房地產業應該另外處理。今天行政院和建商討論的縮短都市更新流程,這部份他沒意見,但要政府協調銀行提高房貸成數來救房市,這有道理嗎? 萬一銀行發生風險,還不是全民埋單。

至於開放陸資投資房地產,這已是老話題,張金鶚提醒政府,現在全球景氣不好,陸資願意來嗎? 就算陸資真的來了,也不一定有幫助。他強調,政府應該多聽聽各界的意見,認清事實真相,不要搞不清楚就隨便救。

※ 現在不是在枝微末節修修剪剪的時候,先把果園弄好吧!



◆ 外資唱衰:需求不振 救市效果有限(節錄)

【聯合晚報╱記者戎鵬丞/台北報導】 2008.11.25

行政院長劉兆玄今天和國內房地產業者領袖會商如何挽救房市,包括放寬建照工程期限等措施。不過,外資法人認為,房市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需求疲弱,政府救市方案效果有限,對於營建股仍是保守以對,建議投資人逢反彈減碼。

營建業者提出的訴求,包括開放陸資來台投資房地產;協調銀行延長房貸寬限期;協調銀行提高預售屋的貸款成數,從七成提高至八成;放寬建照工程期限,最長到三年;縮短都市更新流程。

外資法人指出,救市方案雖多,但實際效果恐有限,因為需求不振才是最大問題根源所在,考量第三季經濟出現負成長、失業率創下四年新高,製造業和服務業員工平均實質薪資年增率也是下滑,需求問題短期不易改善。

對於開放陸資來台的訴求,外資法人指出,政府不太可能開放陸資投資住宅市場,因為房價狂飆將引發社會不滿,因為民眾的實質收入其實是屬於下滑的情況,而從房市交易面來看,近期議價空間放大,成交時間也拉長,在在顯示房市景氣趨緩,因此對營建股仍是保守以對。(後刪)



◆ 防堵裁員 勞委會成立輔導團

【經濟日報╱記者黃依歆/台北報導】 2008.11.25

企業裁員潮一波接一波,勞委會昨(24)日宣布成立「穩定就業輔導團」,由律師、會計師、企管顧問組成專家團隊,進駐企業了解裁員決策過程,並提供專業協調服務。勞委會呼籲,裁員所節省的成本不見得比再訓練支出划算,希望企業裁員前,可以多徵詢專業意見。

勞委會表示,目前已有三家大型企業接受輔導中,三家企業都有裁員百人以上的計畫。勞委會希望藉由輔導措施,降低企業裁員的機率或人數。

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指出,成立輔導團的目的在幫助勞資雙方度過難關,提供由律師、精算師、企管顧問所組成的團隊服務,企業也較容易接受。

潘世偉說明,企業裁員後再聘用新人,往往要花上比裁員節省成本的四倍訓練費,並不划算,企業宜三思後行。

勞委會表示,單一窗口即日起建立,有裁員或大量解僱計畫的企業可以利用專線電話02-85902700與電子郵件cla885@mail.cla.gov.tw向勞委會主動要求輔導服務。



◆ 小額創業 勞委會幫你築夢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08.11.25

小額創業成為社會主流,勞委會的「創業鳳凰婦女小額貸款」、「微型企業創業貸款」,讓許多創業者在微利時代,能以最少的成本打造自己的創業夢。勞委會今年並選出十位微型企業「創薪獎」得主,主委王如玄稱許得獎者實踐的正是,「雇主」也是一份工作的新理念。

勞委會的「2008微型企業創薪獎表揚暨創業鳳凰成果展」,昨天在台大醫學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會中表揚10位微型企業創薪獎得獎者。這10位得獎者是從去年129位微型企業貸款及創業鳳凰貸款的創業者中,經過初審、複審、實地訪審及決審等階段選出,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到場一一頒獎,肯定得獎者的努力與成就。

王如玄表示,受到全球經濟景氣衰退影響,失業率逐漸升高,政府已經提出各項促進就業方案,中央政府明年將投入98億元,協助4.5萬人就業,未來98年到101年這4年間,行政院更將挹注266億元創造20萬人就業機會,其中勞委會佔167億元。

她說,失業不景氣中,如果大家想創業,勞委會也有很多協助創業方案,協助大家共同實踐「雇主」也是一份工作的理念,例如「創業鳳凰小額貸款」在她上任後,最高貸款額度由50萬元提高到100萬元,而且前兩年利息全免;若屬職災勞工或是家暴被害人等弱勢對象,還可以前三年免利息。最可貴的是,勞委會還提供創業諮詢、諮詢專線及專門網站「三合一」協助,全省共有6個服務據點,建置創業協助專屬網,有系統的輔導創業者。

勞委會表示,為服務想創業民眾,該會持續開辦創業研習課程,包括基礎的入門班(3小時)、創業實務的進階班(18小時)、針對已確定創業方向或已創業者開辦的精進班(3小時),全部課程都是免費。另外還有創業諮詢,提供想創業或初創業民眾免費個別諮詢,電話:0800-092-957或上網:www.be-boss.org.tw。



◆ 失業逼創業 當不成員工當老闆

【張舒婷/台北報導】 2008-11-25 中國時報

飯碗越來越難捧,也讓更多小員工對創業躍躍欲試。人力銀行的創業加盟網調查指出,尚未創業的上班族中,五成有此意願,其中高達四成五是因為「無頭路」;Kijiji(奇集集)網站也發現,今年七月份以來,「家庭代工」、「創業批貨」等關鍵字格外熱門,每周搜尋量皆破萬次。

失業率持續走高,讓許多人興起「當不成員工,就當老闆」的想法。一一一一創業加盟網調查指出,未曾創業的上班族、待業者中,四九.○七%有創業意願,其中四五.五一%的動機是「工作難找」,比例高居第一。其他還有「自我實現、圓夢」(四三.九一%)、「工時彈性」(三九.七二%)、兼職創業增加收入(三二.九三%)。

丟掉飯碗 張恆之改賣家具

現年廿九歲的張恆之是最好的例子。原本是某網路公司的電子商務經理,年收入近百萬元,幾個月前因景氣不佳,不幸遭資遣,他毅然決定自行創業當老闆,與朋友合資兩百萬元開設家具店,專賣巴里島風的柚木家具。

有別於其他業者「先開高、再讓客人殺價」的作風,他一開始便以市價五成左右賣出,加上產品風格獨具,首月營業額便近八十萬元。他以感恩的心指出,前一份工作奠定他處理行銷業務能力的基礎,並種下創業的善果。

低價奏功 首月業績八十萬

並非每個轉型的上班族都像張恆之這麼幸運。該調查同時指出,已創業者中,一八.四二%後來歇業,一四.四七%面臨倒閉危機,三六.一八%業績衰退,勉強守住,業績逆勢成長者僅四.一六%。可見創業的挑戰不小。

此外,不少受訪者的創業資金比過去保守許多,六六.四六%在卅萬元以下,三一.七%更在十萬元以內,遠低於五月份的調查數據(卅萬以下者僅三九.九八%)。

代工批貨 網路搜尋最熱門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就業機會凋零的情況下,反讓分類廣告網異軍突起。Kijiji網站發現,自七月以來,透過分類廣告網找尋打工兼差機會的民眾明顯增加,「家庭代工」一舉躍上最熱門關鍵字,每周搜尋量超過一萬次。「在家工作」、「創業批貨」及「外包工作」等類別的流量近來也均成長逾二○%。



◆ 立院三讀 汽油航空燃油煤柴油免關稅

中央社 2008.11.25

立法院今天三讀修正通過「海關進口稅則」,將汽油、航空燃油、煤油及其他柴油等油品關稅調降為免稅。財政部指出,這將有助於穩定油品市場價格。

財政部在提案說明指出,自民國96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飆漲,相關煉油業者或油品進口業者反映進口成本、調漲汽油等相關油品的國內售價,對國內物價帶來上漲壓力。

現行汽油、航空燃油、煤油關稅稅率為10%,其他柴油則為5%,立法院今天三讀通過,將這些油品關稅稅率調降為免稅。

財政部次長張盛和在委員會列席報告時指出,台灣汽油等油品關稅比韓國及新加坡高,調降為免稅,可以提高業者進入國內油品市場誘因,有助於穩定油品市場價格,同時使市場步入良性競爭,從而提升消費者的權益與福祉。



◆ 消費券立法趕工 12月31日可望生效

【聯合報╱本報記者/連線報導】 2008.11.25

行政院昨天舉行臨時院會,搶送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草案到立法院,國民黨立院黨團隨後公布立法流程,希望在十二月廿六日完成所有立法程序,黨團公開呼籲民進黨團不要提出復議,讓消費券案儘速通過。

法律之生效自總統公布後第三日起,立法院若在年底前完成消費券發放條例立法,何時生效就看馬英九總統何時公布。據了解,馬總統極可能在十二月廿九日公布,十二月卅一日生效。亦即內政部發放名單造冊日可望以十二月卅一日為準,在此之前出生的國民都可領到消費券。

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草案明列「八不」,包括不得找零、轉售、兌換現金、商品禮券、現金禮券、或以電子、磁力、光學等形式儲存金錢價值使用。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強調,消費券將不得兌現及找零,違反者將處營業人交易面額的三至五倍罰鍰;偽造、變造消費券則處以刑罰。

立委昨天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質詢時,要求懷孕婦女現在領有媽媽手冊或明年九月底消費券到期前出生的新生兒,都應領取消費券;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說,發放標準由內政部負責,他會轉達立委意見給內政部參酌。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說,要將消費券特別條例的立法流程看板掛在黨團辦公室門口,隨時公告立法進度,如果有任何立委阻擋立法,就要公布立委姓名交由社會公評。

民進黨方面對消費券的發放仍有不同意見,主席蔡英文昨天主持重大議題協調會報,她認為,「民進黨是現金送到家,國民黨是排隊領券」,她還指示黨部收集一九三○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民眾穿西裝領救濟金的照片,凸顯排隊領消費券的荒謬。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昨天強調,消費券條例草案必須交付委員會審查,民進黨團反對逕付二讀;至於擴大公共建設條例草案沒有落日條款、經費上限,形同「空白支票」,黨團將要求退回重擬。

對於國民黨要公布阻擋立法的立委姓名,柯建銘說,民進黨絕不接受這種恐嚇,消費券沒有落日條款,國民黨可能在總統或縣市長選舉再發一次,民進黨必須嚴防公然賄選的行徑。

(李祖舜、李明賢、林政忠、何明國、李順德、尚毅夫)



◆ 消費券條例草案 每人3600元不得找零轉售

中央社 2008.11.24

行政院今天將「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草案」送至立法院,草案規定,符合領取人資格得領取消費券新台幣3600元;消費券不得找零、轉售、兌換現金禮券,違反者處罰鍰。

行政院會今天加開臨時院會,通過「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草案」,並送交立法院議事處。立法院長王金平下午召集朝野黨團幹部,交換意見,決定後天(26日)就此條例進行協商。

草案指出,本條例主管機關為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發放消費券編列預算的機關為財政部。發放消費券的規劃及推動,由主管機關辦理;財政部為執行消費券預算,得就消費券的印製、發放、兌付、宣導及其他相關事宜,委託相關部會及機構辦理。

草案並規定,符合內政部所定領取人資格者,每人得領取消費券新台幣3600元,用於購買貨物或勞務;消費券不得找零、轉售、兌換現金、商品禮券、現金禮券,或以電子、磁力、光學等形式儲存金錢價值使用,非金融機構營業人違反規定者,按消費券面額處3至5倍罰鍰。

關於消費券使用範圍、方式、時間,草案規定由主管機關定之;消費券之發放人員、發放方式、領取期間、機構與地點、應檢具的文件及相關事項及其他相關事項辦法,由內政部定之。

另外,草案也規定,拒絕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稽查人員稽查,或拒不提示有關資料、文件,或提示不實或不完全者,處新台幣3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鍰。



◆ 消費券 有居留許可就有份

【經濟日報╱記者黃依歆、楊文琪/台北報導】 2008.11.25

行政院昨(24)日通過「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草案,內政部擬訂基本原則,取得台灣地區居留許可的無戶籍國民,也有領取消費券的資格。

發放對象包括:取得台灣地區居留許可之無戶籍國民、取得台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許可之大陸地區人民、外國人為國內設有戶籍國民之配偶,取得居留許可者;香港澳門居民為台灣地區人民之配偶,取得居留許可者。

內政部表示,上述四種對象發放人數約15.7萬人,將增加發出消費券5.65億元。而在條例生效前出生、但尚未辦理出生登記的國民,也可請領消費券。而來不及請領消費券就發生死亡事故,可由繼承人請領。

發放方式則分為「統一發放」與「個別領取」兩種,內政部表示,統一發放日期訂明年1月18日,符合領取資格的人,將在內政部參考選舉投開票所規劃的「發券所」領取;受刑人或被羈押看守所的被告,也可在監獄或看守所領取。未在統一發券日領取者,內政部會整理名冊,春節後向指定郵局領取。

內政部表示,發放作業至明年4月30日,逾期未領取者不再發給。已經發給,不管遺失、毀損或其他任何原因,也不再補發。

【記者蘇秀慧、陳亮諭/台北報導】行政院臨時院會昨(24)日通過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擴大公共建設投資兩項特別條例草案。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表示,希望立法院本會期通過(12月底)消費券案,以趕在春節前發放;擴大公共建設案則希望在明年3月審查過關,但時程不宜拖太久。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已針對消費券案規劃立法時程,最快12月5日完成三讀、26日通過該預算案。

據了解,行政院前晚將兩條例、預算分割處理,希望擴大公共建設案若趕不及在立院本會期通過,最慢能在明年3月過關。



◆ 消費券大餅 農漁產品:我也要

【聯合晚報╱記者邵冰如/台北報導】 2008.11.25

百大精品展 後天登場

政府帶頭拚消費,農委會今天宣布舉辦台灣農漁會百大精品展,後天起一連四天,推出精挑細選的百種農漁精品,從蔬果魚肉到加工品,還有十多種新開發的訂婚禮盒,全是最頂級的台灣農漁產品;為了鼓勵消費,爭食消費券,今年特價優惠也特別多。

農委會輔導處表示,近年各地農漁會積極打造精品級的農特產,強調品牌與行銷,希望能提升農產形象和價格,因此農委會前年起特別舉辦「百大農漁精品展」,從全台各地近千種農漁產品中,經選出一百種最頂級的產品。農委會也特別要求百大精品的包裝標示與內容物必須符合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保證產品品質與安全衛生。

官員說,前兩年農漁會百大精品展舉辦時,短短四天有數萬人進場選購,現場銷售創下千萬元業績,後續的禮品訂單更近億元。今年的農漁會百大精品展,特別鎖定「台灣製造」,希望民眾多響應,採購優質台灣農產。甚至能搶食即將發放的消費券。

後天登場的農漁百大精品展售會,分為鮮果、茗茶、好米、海鮮、原住民美食、樂活飲食、草本美容等各大類,例如宜蘭三星的香蔥醬、屏東一粒上百元的黑鑽石蓮霧。今年農委會更要求各農漁會開發組合禮盒,方便小家庭使用,也可爭取年節禮品市場。

拚消費特惠多 要你掏荷包

為了鼓勵民眾多消費,今年各家農漁會推出多種優惠特價組合。例如原價600元的西螺皇金米禮盒,現場特價500元;澎湖農會的蘆薈保養品禮盒,原價1190元,現場特價666元。展售期間還有好禮多重送、消費滿額贈獎等活動,農委會備有休閒農場住宿券、國產水果月曆、東部優質富麗米、精緻盆栽和高品質柳丁與柑橘等禮品,送完為止。

「台灣製造‧尚讚-台灣農漁會百大精品展」在台北的台大綜合體育館舉辦。展出時間: 11月27日14:00至21:00;11月28、29日10:00至21:00;11月30日10:00至18:00。



◆ 金流圖 民眾消費→廠商收受→銀行兌換→匯集台銀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陳素玲/台北報導】 2008.11.25

經建會官員表示,未來消費券上路之後,最終的消費管道必須是有營利事業登記的商家,商家持消費券如同「軋支票」一般,存入有往來的金融機構,即可兌現。換言之,大大小小的公民營銀行都可以收受廠商的消費券,最後各大小銀行則向台灣銀行再兌現。

台銀:辨識偽券沒問題

經建會規劃台銀負責消費券最後清算銀行,台銀表示,的確有政府相關單位向台銀接洽負責消費券最後窗口事宜,台銀表示,技術上沒有問題,而且台銀對有證券防偽也很有經驗,若是政府確定台銀負責,絕對沒問題。

台銀表示,政府考慮廠商兌換消費券方便性,應該會開放所有銀行都可兌換,再由台銀負責最後清算,也就是所有銀行再將消費券匯集到台銀。日前政府相關單位已經就此與台銀接洽,但台銀還未收到最後確認訊息。

外界擔心消費券偽造的問題,經建會官透露,中央銀行已經協調財政部和金融機構,未來消費券的設計,一定要能通過金融機構點鈔機辨識。

台銀強調,一旦政府決定由台銀負責消費券最後清算,台銀一定可以負起這個責任,目前台銀就是新台幣清算銀行,每天的量比消費券總金額800多億還多,數量不成問題。至於防偽部分,一般銀行收到廠商以消費券兌現,就會做第一層把關,再拿來台銀清算,以台銀對各種有價證券真偽辨識經驗,負責最後辨識把關,不成問題。

經建會官員表示,未來商家收取消費券之後,就像收到支票「存」入銀行的程序一樣,不限公民營行或是信用合作社,只要存入有往來的金融機構戶頭中,2-3天後就匯入帳。一般金融機構收到消費券之後,再去跟台灣銀行結清,由台灣銀行跟財政部請款。

行政院通過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條例草案,目前主管機關則針對相關辦法進行研議,其中與消費者切身相關的第七條「使用消費券購買貨物或勞務之範圍、方式、其間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據了解,經建會相關官員正在研議「貨物」與「勞務」的範圍,例如洗頭、SPA等的適用問題。



◆ 郵儲投資一個慘 帳面虧625億

【許俊偉/台北報導】 2008-11-25 中國時報

股市跌跌不休,一路從九千多的最高點跌至逼臨四千點大關,民眾財富大縮減,中華郵政也慘賠。至十月為止,中華郵政自行和委外投資股市逾一七四一億元也跟多數投資人一樣慘遭套牢,未實現損失超過六二五億元,帳面虧損約三成六。

目前,政府四大基金帳面虧損嚴重,退輔基金迄九月已虧損四六九億;勞保基金虧損三七三億元;舊制勞退基金虧損二九四億元,新制勞退基金虧損一三一億。

股票在握 不賣就不算損失?

根據中華郵政資金運用處統計,截至今年十月底,郵政公司自行操作投資一九七檔股票,投資金額約一四六一億多元,逼近一千五百億元的投資上限,以股票現值換算,帳面損失已高達五五九億元,虧損超過三成八。

另外,中華郵政委外操作的績效也好不到哪去,投資額度二八○億元中,至十月的帳面損失逾六十六億元、比例近兩成四。

中華郵政總經理胡雪雲強調,上述虧損都是未實現損失,只要不賣都不算實際損失。且至十月,郵政資金已賣出之股票實際上還賺了八十四億七千多萬元。

但立委對中華郵政投資失利還是炮聲隆隆,國民黨籍立委陳根德昨天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中質疑,根據「郵政資金管理作業辦法」規定,每檔股票跌幅達三成都要在晨會簽報總經理,怎還會買到快下市股票?郵儲投資虧損,董監事竟還照領酬勞,陳根德要求中華郵政向全民道歉。

實際已賺八億?立委炮火不減

中華郵政董事長吳民佑澄清,中華郵政董監事絕對沒酬勞,只有開會時領出席費。

國民黨李鴻鈞要求,中華郵政必須提供「單一股票」超過三億元的各檔投資明細,以供立委審查時參考。民進黨立委葉宜津認為,官方法人投資內容若任意公開,恐有瓜田李下之嫌。委員會最後決議,要求中華郵政兩周內提供所有委外投資的投資明細和遴選投資公司的辦法。



◆ 借錢給國發基金 受壓會抗拒

【許俊偉、林上祚/台北報導】2008-11-25 中國時報

馬總統昨日才說要將增資為上兆的國發基金,用來投資所謂的「二點五產業」,昨日立法院朝野立委卻都對國發基金要向郵政儲金、台銀借錢一事,表示疑慮,在立委連番質疑下,中華郵政董事長吳民佑指出,借款近郵儲規模的五分之一,必須審慎;他並承諾,若受到「上面壓力」一定會抗拒,也強調政府至少要提供百分之百保證。

國發基金委員會上周通過舉債方式增資一千億元,借款對象則選定台灣銀行,立委擔心國發基金以股票質押方式,萬一台股持續下跌,質押股票遭斷頭,屆時可能面臨全民斷頭窘境。陳添枝則強調,國發基金之所以選擇向台銀舉債,是因為台銀開的利率條件比較好,開發基金拿市值九百二十億元的台積電股票舉債,只是純粹財務調度,在一千億元融資到位後,「每一分錢我們都謹慎使用」。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廿四日審查中華郵政預算,由於上述借案額度幾乎快占目前郵儲規模四兆四千億元的五分之一,立委相當擔心國發基金未來投資股市若失利,將嚴重影響到廣大郵局存戶權益。民進黨籍立委葉宜津說,郵儲是人民血汗錢,郵政公司若敢亂借,她將發動存戶把放在郵局的錢全都領出來。最後在國民黨立委吳敦義提案下,通過郵儲存款屬於全體國人,政府若要動用,須送立法院同意才能動支的決議。



◆ 第2.5產業=生產性服務業

【陳洛薇】2008-11-25 中國時報

所謂的「第二點五產業」又稱生產性服務業,因介於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而得名,它既是製造業的延伸,又是服務業的組成部分,是由生產企業將以前由內部提供的生產性服務活動進行垂直分解,諸如將分銷、決策、研發、設計、物流等環節外包給生產性服務企業而形成的。

「第二點五產業」常能做出「點石成金」的作用。比如說,一家酒廠生產了一罐做菜用的料理酒,成本售價可能只有十幾廿元,在經過「生產性服務業」的專業包裝設計以後,變成時髦的料理酒,售價可能高達數百元甚至上千元,企業也因此擴大利潤。

台大經濟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林建甫表示,台灣製造業實力堅強,如果能在這個有利基礎上升級為製造服務業,將更具競爭力,例如台灣擁有電腦生產技術,但高科技用人不多,若轉型發展為製造服務業,強化行銷服務功能,就可增加就業市場。

在顧客服務導向的前提下,許多製造業者已經開始強化服務內容,延伸設計、行銷等附加價值,或提供物流、配送等服務,轉型製造服務業,也有業者將各項製造作業委外,也因此產生更多新的製造服務業。



◆ 學者:刺激出口 短期無藥方

【侯雅燕/台北報導】 2008-11-25 工商時報

外貿情勢嚴峻,對長期仰賴出口的台灣造成衝擊。學者認為,短期要挽救出口劣勢恐無藥方,長期來看的話,則需透過政府協助廠商開發新興市場。對於國內隱隱走高的失業率,學者們強調,現在只有靠政府的執行力,趕快落實擴大內需方案。

台經院研六所所長楊家彥表示,外銷訂單負成長主要是受到全球景況差的衝擊,歐美等國經濟都衰退,外貿部分實在無法操之在我國,短期拯救措施恐怕很難,除非是採取匯率工具,不過讓台幣一直貶值,是否可以挽救出口也很難說,反倒還會造成進口成本上漲。

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表示,政府在促進出口方面並無政策工具,明年只能靠擴大內需,端看政院的擴大公共建設4年5千億元的執行力,能不能讓目前經濟劣勢止血。

楊家彥表示,政府要特別努力推動就業政策,勞委會推行的立即上工計畫,公司若晉用失業員工,可獲得補助一萬元,也只是短期效果。政府應著力為產業創造市場需求,透過減稅幫助企業進行研發、發展品牌等,提升產業競爭力。



◆ 執行力何在

【經濟日報╱林淑媛】 2008.11.25

經濟衰退的症候群如巨浪般襲擊台灣,10月的失業率4.37%已攀升至近五年新高,失業潮的痛苦正要開始蔓延;接單金額也在10月急轉直下,代表可預見的未來,外需成長會更「虛」。

這場金融海嘯帶來的經濟衰退,數十年僅見,各國政府忙著救火,以往擔憂的財政赤字擺一邊,貨幣政策與擴大支出變成療傷止痛的特效藥,雖不能保證效果有多少,但至少要do something ,有做總比沒做好。

上任五個多月來,沒有人會否認行政團隊沒做事情,執行力卻一直為外人詬病,大家都想聰明做事,尤其在經濟危殆,民眾基本溫飽都可能出問題的當頭,提出對策,規畫願景,可以讓惶惶不可終日的國人吃下定心丸,但執行力與效率立竿見影,最能彰顯政績的支撐。

主計處上周公布GDP成長率,宣告台灣進入經濟衰退期,外需不可求,轉而靠內需,上至馬總統,下至閣員,都是依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花錢有理」的準則,這也是政府提出3,600元消費券提振內需的思考背景。

但是,眼見外貿出口從第四季開始連續衰退至明年第三季,明年經濟成長主力在政府投資,但從583億元擴大內需迄今只發包六成,工程才剛剛開始,年底以前執行完畢的承諾等於跳票,讓人不禁要問,從6月立法院通過中央政府預算到現在,政府效率已經打了折扣,執行力在那裡?



◆ 拚經濟切勿重蹈民進黨覆轍

【工商社論】2008-11-25 工商時報

主計處公布今年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負成長1.02%,創下7年新低,而且預估負成長將持續3季,等同宣告台灣經濟已進入衰退;主計處估計明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勉強可以維持2.12%,但以目前經濟惡化的速度來看,明年恐怕保2也不樂觀。

在民進黨執政8年期間,經濟施政的最大特色就是拚數字,搞了一推華而不實的經濟數字作為施政目標,然後配合推出各式各樣方案及特別預算,以彰顯拚經濟的決心。然而,數字治國只是短暫的麻醉劑,掩飾不了經濟愈拚愈虛的事實,結果不僅讓政府楬櫫的各種經濟目標喪失公信力,甚至連官方公布的統計都讓很多人懷疑其可靠性。

第二次政黨輪替後,馬政府理所當然應該揚棄民進黨時代務虛不務實的拚數字遊戲,但是,因為競選時承諾太多包括「633」在內的數字目標,讓馬政府立刻面臨連續跳票的指控,儘管當前經濟問題的根源是國際經濟環境的快速惡化,以及扁政府8年執政對台灣經濟造成的重大傷害,然而,因為在競選時一再渲染國民黨拚經濟的能力,而且替經濟畫大餅的虛浮口號不亞於民進黨,讓民眾抱持不切實際的期待,以致在期待幻滅後,一股腦地將怨氣都出在馬政府上。現在領導者必須概括承受人民的責難,可以說是自食其果,也是拚數字的後遺症。我們希望馬總統為「633」目標向社會大眾致歉,能夠就此終止拚數字的迷思,讓經濟施政回到務實的正軌。

馬政府也必須了解,拚經濟不能只靠撒錢及編列特別預算。過去扁政府因為經濟每況愈下,因此,只好採取撒錢的策略,對企業不斷擴大租稅減免及優惠範圍,甚至為鼓勵特定投資不惜動用政府一切力量協助取得龐大資金。這種違背市場法則的鼓勵投資措施,完全扭曲了資源分配,也造就了好大喜功的企業擴張模式,為產業發展埋下諸多隱憂。面對全球經濟的快速衰退,扁政府產業政策的後遺症逐一爆發。如既無自有技術,也無中下游產業支持的DRAM產業,因為無限度的擴充及天文數字的龐大投資已陷入全面崩解的危機,政府救與不救都會有很大的後遺症。另一個可能陷入危機的面板業,遭遇的問題幾乎與DRAM產業如出一轍。這兩大產業就是扁政府產業政策指標的「兩兆產業」,如今的困境充分顯現砸大錢拚產業的可怕後果。

過去扁政府砸大錢拚公共建設的「能耐」,也讓人嘆為觀止。「8100,台灣啟動」、「5年5千億」建設計畫、「新十大建設」等等,楬櫫的目標都是在推動公共建設,維持經濟成長。但是,冠冕堂皇的理由掩飾不了8年公共建設浮濫,貪瀆風氣盛行,又看不到具體建設成果的可怕事實;而且,為推動龐大的公共建設計畫,政府不斷地在正常預算外編列特別預算,因此,也成為總統大選期間被國民黨嚴厲抨擊的施政弊案之一。

現在換國民黨執政,但馬政府救經濟的手段與扁政府卻是愈來愈相像。劉內閣所謂「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的紓困措施,以及將國發基金擴充至1兆元作為援助企業的血本,說穿了就是不惜代價來避免特定產業的崩潰及企業倒閉,這與民進黨撒大錢救產業並無本質上的差異。在公共建設方面,520以來,馬政府推出583億元擴大內需方案,迄今執行成效慘不忍睹,但現在又要推出4年4千多億元公共建設計畫,並打算以過去強力批評民進黨的特別預算方式編列,這是何等諷刺之事!

處於前所未見的非常時期,政府採取非常手段有其不得已之處,但是,我們仍須提醒政府,不要認為撒大錢就能解決問題,民進黨施政就是殷鑑,如何不重蹈覆轍,希望馬政府能夠三思。



◆ 給我一個可以真正做到的數據

【聯合晚報╱記者嚴珮華/特稿】 2008.11.25

以外銷為導向的台灣,10月份外銷訂單創下7年來首見衰退,企業備現金度長冬,紛紛削減企業資本支出,減少或延後投資;民間企業冷、愛台12建設進度慢,經建會預估明年GDP 為2.12%,是要說給自己聽,給政府團隊信心? 還是先高掛一遙不可及理想值策略?

台灣第三季GDP成長率轉負,經建會最近公布明年度GDP 為2.12%,遠遠高出外界預估,且高得相當多。外資高盛預估明年台灣GDP成長率為負2%。

從台灣GDP成長結構而言,主要的成長動力分為四部分,829 億元消費券的促進消費,約增加GDP0.64個百分點,擴大公共建設754億元,約為增加0.49個百分點,而民間與政府加速推動都市更新約265億元,則增加0.2個百分點,最後重點是放在加強民間投資,共預估400億元,增加0.31個百分點。

不過,民間企業第四季受全球金融風暴急涷,訂單不見了,產品單價急挫,企業做越多反而虧損越多,因此,各家以削減資本支出的方式,來減少本身的虧損。單單是兩兆元產業-面板與半導體明年的資本支出就較去年減少1000億元,加上半導體及其他大企業,資本支出就會比今年減少約1500億元。

換言之,外銷冷,接單劇減,以擴大對內投資增加GDP ,也受到民間企業「自動」延後而急縮,形成外冷、內也冷的雙面夾殺。

根據經建會公布明年GDP成長率2.12%,其中第一季為-0.31%,第二季即可轉正至1.05%,第三季數達3.79%,第四季為3.9%,難怪馬英九總統對台灣經濟這麼有信心,預估明年第二季轉好。但是,政府對瞬間急凍的民間投資金額,視而不見嗎? 還是認為擴大內需強力有信心,或者是,對人人有獎的3600元消費券發揮的乘數效果,信心滿滿,才會說一個大家都難相信的「天文數字」。



◆ 何不改成一年千億?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1.25

當第四季都已經過了一半,行政院主計處才將第三季台灣經濟衰退的統計數字正式發布;原來還陶醉在台灣得天獨厚,美歐日各國均陷入衰退,唯獨我們還可保住經濟正成長、明年更將成長5%以上的台灣人民,恍若大夢初醒,忽然間被這個噩耗震撼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更令人意外的是,本身擁有預測機構,隨時掌握最新訊息的決策高層,竟同樣被這個噩耗震撼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才手忙腳亂地推出提振消費的消費券政策,剋令經建會一周內規畫完成,又同步規畫出四年4,200億的「振興經濟新方案」,以更大的力度提振國內需求。而且由於消費券的構想甫一推出立刻叫好又叫座,乃毅然決定將「振興經濟新方案」也跟它綁在一起,企圖搭上特快便車,一起輕車過關。

結果此議一出,在野黨大事反彈,連國民黨立委也不以為然;馬總統終於裁定兩案分割處理,各訂定一個特別條例。當然,大受歡迎的「消費券特別條例」無人敢輕攖其鋒,一定能快速通過、儘快實施。但被切割出來的「擴大公共建設特別條例」必定命途乖舛,不知何時能通過立院這一關,等到真正開工落實救經濟,還不知何年何月;於是明年要靠此條例拉抬的2.12%的經濟成長率,恐怕將大打折扣。

我們倒絲毫不因此而遺憾惋惜;因為拿長期公共建設當作緊急提振經濟的特效藥,連教科書裡都找不出這樣的藥方;更何況堂堂4,200億的公共建設預算,竟是在如此匆忙的情況下拼湊出來,還要求快速蒙混過關,將生米早日煮成熟飯。

其實殷鑑不遠。5月馬政府方就任,立刻推出不知葫蘆裡賣什麼藥的583億擴大內需方案;在泛藍甫獲大勝,士氣如虹,而國人也對馬政府抱有高度期望的氣氛下,順利過關。當時也宣稱足以激勵國內景氣,產生如何如何效果;但執行迄今,尚未見到具體效益,而經濟成長率已自第三季開始一瀉而下,不知伊於胡底。

如今馬政府想故技重施,更將規模擴大八倍,打著同樣搶救台灣經濟的旗號,希望藉消費券當紅之便再度順利過關。不過,形勢已與半年前大不相同;雖然泛藍仍掌握立法院3/4的絕對多數,但馬政府的效能已飽受質疑,連自家人也不敢隨便背書一張空白支票任其隨意取用。

這才是正辦;因為擴大公共建設與發行消費券的確不可混為一談。後者只要隨便丟出一個構想,每天聽民眾的反應錯錯改改,拼湊出一個像樣的方案並非難事,發生諸多錯謬也無傷大雅。但公共建設則不然;不僅其規模遠為巨大,而且一般民眾並不能直接觸及其實施細節,成本效益高下如何,對國內經濟貢獻多少,更非外人可以置喙;因而一旦錯謬,就一錯到底,根本無從修改重來。

猶有甚者,公共建設涉及十分複雜的工程、技術、品質、施作問題,必須事前縝密研究與規畫,成本效益的評估更須客觀、公正、切實、宏觀,每一個步驟都輕忽馬虎不得。尤其現在百廢待興,但預算有限,在眾多建設項目中,如何依其效益高低、輕重緩急,篩選出最切合當前需要而成效又最卓著者,絕非輕易可辦。因此,馬政府以發消費券同樣的手法與速度,即能推出未來四年最迫切需要又最富經濟效益的4,200億元建設方案,我們難有信心。

如今「擴大公共建設特別條例」既然已切割出來,無需擔心延誤消費券發放時程,即可好整以暇地仔細檢討其中各項建設項目是否恰當。首先,既然此條例匆忙提出,其首要目的在提振國內需求,就沒有必要硬將期程拉到四年。一方面三年多後何人執政尚在未定之天,不勞馬政府提前為其擘劃;另一方面,依此次實戰經驗,馬政府連一個月後經濟情勢將如何發展都無法把握,又何能侈談兩年、三年以後之事?因此我們建議特別條例以一年為期;若因情勢嚴峻,需高編預算,則超出千億亦無不可。

其次,此公共建設既有緊急任務,則其條件即與一般要求不同;簡言之,必須快、廣、深。快也者,就是前置規畫時程短,中間招標程序快,發包施工都不致延後太久,方能在通過後,半年之內即對國內需求有所裨益。廣就是在進行過程與完成之後影響面夠廣,能吸引最多失業人力與閒置資源、為企業與家庭提供最大利益。至於深則指產業關聯程度要深,可以從這個工程帶動國內更多產業欣欣向榮。

這樣的要求並不過苛,在此時此刻也最為緊要,只不知朝野雙方能不能有此見地。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修經濟成長亞洲台灣最穩 悲觀到極點反彈近了

* IMF下修經濟成長亞洲國家台灣最穩
* 最冷的11月 IMF已放款1.3兆
* 美聯準會再挹注八千億 救房貸、消金
* 刺激消費 歐盟擬推5.5兆方案
* 大陸擬發行 建設國債逾9770億
* 馬政府救市 民進黨促先救失業
* 論振興經濟方案下的財政紀律
* 梁國源:大陸退步帶衰台灣
* 不敢面對的真相
* 暫停保證金實轉 台商喘口氣
* 340億大陸QDII投資台股 月底前上路
* 只怕... 看得到吃不到
* 人民幣匯兌 台銀想當清算行
* 京台科技論壇 北京企業巨頭下周來台
* Google大砍約聘人員
* 台經院景氣預測 29年來最慘
* 畢格斯:悲觀到極點 反彈近了
* 金融三國演義
* 台新禿鷹案 金管會逮到元兇

◆ IMF下修經濟成長亞洲國家台灣最穩

【黃文正、朱建陵/綜合報導】 2008-11-26 中國時報

國際貨幣基金(IMF)廿五日公布亞洲經濟展望報告,下修亞洲國家今明兩年成長率。其中,台灣今年成長率維持十月份估計的三.八%,明年成長率雖調降○.三個百分點至二.二%,但在「亞洲四小龍」中,下修幅度最小,成長率也居冠。

此外,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廿五日在北京發布新一期的《中國經濟季報》,將中國大陸明年的經濟增長預估下修至七.五%。如果預估成真,將是中國大陸自一九九○年、十九年來經濟成長率新低。

大陸下修 將創十九年新低

世銀駐北京高級經濟學家高路易說,中國目前為止相對地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影響在二○○九年將會加劇。這種情況可望在二○○九年稍晚時有所改善,但是由於當前的全球動盪形勢,難以做出任何具體的預測。

此外,據透露,中國正與世界銀行討論提供資金,支援發展中國家應對金融危機。杜大偉表示,這將可能涉及中國直接或間接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

而IMF在十一月初公布《世界經濟展望》修正報告,已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下修至三.七%,明年成長下修至二.二%,並預估已開發經濟體明年多將呈現負成長。IMF廿五日公布的亞洲經濟展望報告,進一步提供包括亞洲四小龍在內的個別國家預測。

振興經濟 明年下半年復甦

IMF敦促亞洲政府採取果決行動因應當前局勢,並呼籲決策者致力穩定金融體系與信貸市場。IMF預期亞洲可望於明年下半年復甦,但強調因全球經濟情勢的不確定性,仍有下滑的風險。

在亞洲工業化國家方面,IMF將日本今年成長率下修至○.五%,明年為負○.二%;澳洲預估今年成長二.四%,明年衰退至一.八%;紐西蘭今年成長○.七%,明年反彈至一.五%。

我降幅最小 優於星港南韓

在新興亞洲國家部分,中國今年成長微降○.一個百分點至九.七%,明年下修○.八個百分點至八.五%。印度今年下修○.一個百分點至七.八%,明年下修○.六個百分點至六.三%。

在亞洲四小龍方面,香港今年成長下修○.四個百分點至三.七%,明年預估值下修一.五個百分點至二.○%;南韓今年成長維持原估的四.一%,明年預估值下修一.五個百分點至二.○%;新加坡今年下修○.九個百分點至二.七%,明年下修一.四個百分點至二.○%。

台灣今年成長維持原估的三.八%,明年下修○.三個百分點至二.二%。相較於其它三小龍,台灣明年經濟成長下調幅度最小,二.二%的經濟成長率也優於香港、新加坡和南韓的二.○%,位居四小龍之冠。



◆ 最冷的11月 IMF已放款1.3兆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11.26

放款創新高 IMF活起來

國際貨幣基金 (IMF)今年11月貸出的金額超過過去五年總和,創下IMF成立62年來的新高。

IMF這個月批准放款418億美元 (台幣1兆3910億元),包括貸給烏克蘭164億,匈牙利157億,愛爾蘭21億,巴基斯坦76億。正在審議的是對塞爾維亞、土耳其、白俄羅斯、拉脫維亞的貸款。

IMF一年前還鬧窮,甚至幾乎變成一個可有可無的機構,現在卻在全球信用危機裡展現生機,出口減弱、金融體系動盪、投資人信心趴地的開發中國家,望IMF如大旱望雲霓。IMF 彷彿從零速瞬間飆到90公里時速。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賽門‧強森說:「這可以說是IMF62年歷史上最忙的一個月。」他說,才不過六個月前,IMF的主要捐款國,也就是G7,還奚落IMF沒人光顧,關門算了。11月稍早,日本自願掏腰包,使IMF的放款能力從二千億美元提高為三千億。英國則呼籲外匯存底豐厚的中國、沙烏地阿拉伯增加捐助IMF。

排隊借錢國家 愈來愈多

IMF現任主席史特勞斯卡恩2007年11月走馬上任時發現,IMF 如果放款業務不見起色,2600名職員如果不減少,2010年要虧損四億美元。

一位新興市場貨幣策略專家說:「到IMF門外排隊借錢的國家會愈來愈多。信用危機拖愈久,就愈多國家落水。」

IMF歷史上最大筆的放款,是2002年9月給巴西304億美元。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南韓在那年12月獲貸210億美元。同年,印尼獲貸112億美元,泰國40億美元。

短期放款機制 額度倍增

為了因應潮湧而至的借款需求,IMF在10月底通過一套短期放款機制,將開發中國家的可貸金額增加一倍。有資格申貸的國家,可以貸到相當於他們配額500%的款項 (「配額」是他們對IMF的捐助額),而且12個月內可貸三次。

目前金融狀況最糟的國家大多東歐,包括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愛沙尼亞、利陶宛,其中有些國家的短期國債是他們儲備存底的100%。



◆ 美聯準會再挹注八千億 救房貸、消金

【黃文正/綜合廿五日外電報導】2008-11-26 中國時報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聯準會)廿五日再祭出兩項救市新措施,宣布將挹注八千億美元於房貸和消費金融市場,藉以減緩房貸、一般消費者和中小企業的債務與信用緊縮困境。

聯準會在聲明中指出,將收購政府接管的房貸金融機構所擔保或發行的不良債務,額度最高可達六千億美元。

另外,紐約聯邦準備銀行也擬提撥二千億美元的借貸紓困措施,以協助中小企業和一般消費大眾。而美國財政部也宣布,將從七千億紓困金中提撥兩百億支應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的行動。

此聲明顯示,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上任六年來為防止金融市場進一步崩潰,以及通貨緊縮的威脅,已開始採行若干非正統的政策工具。

聖路易市聯邦準備銀行前總裁威廉.普勒在接受彭博電視台訪問時表示,很顯然的,財政部和聯準會已開始面對信貸危機衍生的大量債務。

聯準會預定將以一千億美元的上限額度,收購兩大房貸機構「房利美」與「房地美」以及「聯邦住宅貸款銀行」的直接債務。

另外,也將以五千億美元的上限額度,購買房利美、房地美和「政府國民抵押協會」(Ginnie Mae)擔保的抵押貸款證券。

聯準會表示,投入六千億於房貸市場,主要是希望能減輕民眾房貸壓力,提升房屋的價值。而這項收購抵押擔保證券的計畫,可能持續好幾個月。

另外,聯準會也預計注資二千億美元,收購消費信貸相關的抵押證券,藉以解決消費放款機構取得融資的困境,刺激汽車、學生貸款等放款,並減輕美國民眾的信用卡債務。

針對美國政府這項金融紓困大行動,外界多表歡迎。Federated Investors基金公司的亞伯拉罕說:「他們找到問題的核心,它既清楚、快速,且直接,這是拉低抵押貸款利率的很好方法,因為穩定房貸市場才是首要之務。」



◆ 刺激消費 歐盟擬推5.5兆方案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25日外電報導】 2008.11.26

歐盟26日將推出經濟振興方案,具體措施包括調降加值型營業稅(VAT)及呼籲歐洲央行降息。英國24日公布總額200億英鎊(逾1兆台幣)的減稅與增加公共支出方案,期早日擺脫17年來首見的經濟衰退。

歐盟的方案旨在刺激消費,期將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對歐盟的衝擊降到最低,但總額未公布。德國日前表示,可能約為歐盟國民生產總額(GDP)的1%,相當於1,300億歐元(台幣5兆5,600億)。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將在徵詢歐盟各國政府的意見後,於26日確定方案的規模,全案交由下個月11、12日召開的歐盟峰會討論。

歐盟各國對分攤比例各有意見,部分歐盟高級官員亦然,最後可能交由歐盟各國自行酌情決定。這項方案對歐盟各國無約束力,如此可使歐盟執委會得以整合各國不同需求及已經公布的相關方案。市場預期,歐洲央行可能在下個月初宣布降息2到3碼,成為2.5%或2.75%。

歐盟在草案中強調,財政措施必須輔以針對各國不同國情而推動的結構改革,以達到促進成長的目標,並強化比較長期的經濟彈性。這項方案將導致法國、英國、愛爾蘭、義大利、希臘、葡萄牙的預算赤字超越歐盟規定的GDP3%上限,執委會將要求各該國承諾於局勢改善後,降低預算赤字所占的GDP比重。

英國24日宣布,將加值稅調降2.5%,成為15%,為期13個月至明年底,以激勵英國經濟。



◆ 大陸擬發行 建設國債逾9770億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8.11.26

中國官方每年11月底到12初依例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規劃來年經濟布局,預料今年會議將釋放出更多、更明確的信號,以增強市場信心。香港文匯報報導,預料明年將發行至少人民幣2000億元(約台幣9770億元)長期建設國債。

宏觀政策轉為「保字當先」

消息人士透露,這次會議將就應對全球金融海嘯、擴大內需、確保經濟成長等方面做出重大決策和部署,受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中國經濟在9月份出現快速速下滑趨勢,中央已將宏觀政策基調轉向為「保字當先」,也就是確保經濟成長,並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

外部需求成長前景黯淡

文匯報說,專家建議,2009年中國的外部需求成長前景黯淡,消費趨於謹慎,企業投資意願減弱,必須充分發揮政府投資拉動經濟成長的作用。由於財政減收因素較多,財政收入增速將出現明顯回落,因此可考慮適當增加財政赤字規模,並可適當發行汶川地震恢復重建專向建設國債。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後,中國政府發行了長期建設國債,預料這次金融海嘯,中國政府也會以長期建設國債來支持赤字財政、政府支出。

投資鐵路、港口、能源等領域

專家透露,增發長期建設國債可能投資鐵路、港口、能源等領域。新農村建設與能源及基礎建設將是投資重點,具體支持的工程預計包括國家糧食安全工程、農村民生工程、節能減排工程、重大能源和交通基礎設施等方面。



◆ 馬政府救市 民進黨促先救失業

【林諭林、羅暐智/台北報導】 2008-11-26 中國時報

行政院提出五千億元的消費券及振興經濟二項特別條例。民進黨昨日表示,馬政府政策思維是「刺激消費、紓困企業」,但勞工在這一波不景氣仍有高度失業危機,現階段政策應以解決失業問題為主;民進黨立委將提《國民經濟紓困及促進就業條例》草案,針對失業或遭遇重大變故民眾,規畫每戶貸款上限卅萬,年利率約二.二二五%。

此外,行政院剛提出四年四千多億元的《擴大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特別條例》,國民黨立委也在立法院提出《擴大公共建設特別條例》的加長版,意即在現有的五年五千億元架構下再增列五千億元,期限延長至民國一○一年底,變成八年一兆的特別預算案,希望能與四年四千億的特別條例草案搶快,達成儘速刺激經濟景氣的目標。

台灣經濟衰退,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上周率先拋出「政府財經政策應以就業為主軸」訴求,民進黨政策會與立委潘孟安率先提出的《國民經濟紓困及促進就業條例》草案,也緊扣「國民紓困」與「促進就業」兩大主軸。

草案規畫非自願性失業,待業期滿六個月、無法繼續領取政府失業救濟者,或者六個月內生活發生重大變故,導致經濟困難者可向政府申請紓困貸款,每戶最高卅萬元為限;貸款利率依中華郵政二年期定期儲金機動利率計息,目前利率二.二二五%,比勞工紓困貸款利率低一%。

※ 方案愈來愈多,眼睛更花了 @.@



◆ 論振興經濟方案下的財政紀律

【工商社論】2008-11-26 工商時報

在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曼倡議「救經濟,無需擔憂財政赤字」後,各國政府放手借錢,台灣也不例外,行政院國發基金擬借8,000億元,另行政院昨日通過「振興經濟特別條例」也將再借5,000億元,加計今年夏天擴大內需方案舉債近千億元,政府債務激增逾兆,這是前所未見的情況。

近月台灣商業活動停滯,生產下滑、出口衰退、失業人數驟升,依主計處估計,在這一波金融海嘯下,台灣將會出現連續三季的經濟負成長,情況確實危急,此刻政府確實該採取赤字預算、擴大內需來提振景氣,如果此刻還有人堅持平衡預算,便顯得有些冬烘而不合時宜了。

但令人擔憂的是,政府的作為總是過猶不及,倡議節儉時連花籃都不能送,如今振興經濟成為主流論述後,撒錢絕不手軟。從理論上來看,在景氣衰退時,政府是該撒錢進行建設,但是理論終究要透過官僚體系的運作,才能成為政策,而一個理論上有效率的振興政策,卻可能經層層官僚體系運作而失去效率、形成浪費,最後經濟振興效果有限,卻留下天文數字般的政府債務。

從二戰結束以來,各國政府常以創新的作法解決一個問題,卻因此釀成一個新問題,這若非執政者缺少遠見,即是缺乏對貪婪人性的瞭解,二戰後各國群起師法凱因斯理論,肆意舉債,雖然創造了戰後的繁榮,但卻留下巨額的國債,終致1970年代停滯通膨襲捲全球時束手無策;再如2000年網路泡沫崩解之際,美國政府為提振景氣,連番降息振興房市,但以房屋泡沫醫治網路泡沫的結果,遂形成今日的全球金融海嘯;如今為解決金融海嘯所帶來的衰退,美國舉債7,000億美元(23兆台幣),德、法、荷等歐洲各國總計將舉債2.3兆美元(台幣75兆元),美歐舉債近百兆台幣,財政紀律為之蕩然,這是否又將為日後的經濟災難留下導火線,令人憂心。

凱因斯在1930年代倡議舉債提振經濟,解放了古典經濟學家年年預算平衡的觀念,把財政支出視為調節經濟的政策工具,景氣差時以預算赤字提振景氣,景氣好時以財政盈餘償還公債。換言之,政府每年施政的首要目標不是財政平衡,而是經濟平衡,惟值得注意的是,凱因斯雖不拘泥於年年的預算平衡,但仍追求一個循環週期的財政平衡,兼顧了經濟景氣與財政紀律,這一思惟若能如實執行,將可使一國經濟發展更為平穩。

遺憾的是,二戰以來各國政府假凱因斯理論之名,行擴張政府職能之實,景氣差時舉債,景氣好的時候依然舉債,終致財政淪至以債養債地步,台灣情況亦然,依國際公債定義,台灣政府債務早已逾5兆元,隱藏在政府100多個非營業基金裡的債務高逾6,000億元,至於潛藏性負債更高達8.8兆元,財政情勢早已危如累卵,早已該進行財政改革,否則將形成更大的危機。但是直到如今我們《公債法》對公債的定義仍未與國際接軌,以致所呈現的政府債務嚴重低估,使得府院領導人天真的以為台灣財政不足為慮,如此對台灣財政的誤判,終將釀成日後巨災。

在景氣衰退的此刻,政府絕對該進行擴大內需,但我們深懼官僚體系的慣性,在政府撒錢、兵荒馬亂之際,從中央到地方大筆預算又為之浪費,又蓋出一大堆蚊子館,擴大內需至終沒有提升經濟成長,反而提升了政府的債務,沒有為子孫留下有用的資產,反而留下龐大的負擔,待幾年後台灣走出衰退困境,旋又落入對抗財政危機的戰局,這樣的發展,豈是馬英九總統所樂見?

政客是解決今天的小問題,創造了明天的大問題,政治家則在解決今天問題時會兼顧日後的風險。用房地產泡沫解決網路泡沫釀成今日巨災,同樣用巨額赤字解決金融海嘯也將在日後形成嚴重問題,即令克魯曼倡議無需憂慮赤字,但府院高層們心中仍得有財政紀律,否則日後財政的爛攤子,將難以收拾。

※ 最後一段話切中要點。



◆ 梁國源:大陸退步帶衰台灣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8.11.26

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同步下調中國大陸明年的經濟成長率,主計處官員表示,大陸對我們影響很大,如果下調是因為不看好出口,代表台商出口到歐美也不好,這也會影響台灣明年經濟成長率的表現。

主計處日前公布經濟預測指出,台灣明年經濟成長率(GDP)有2.12%,預測基礎是採用環球透視(Global Insight)預測明年大陸有8.4%的成長。如今世銀大幅下修中國明年GDP為7.5%,由於台灣對大陸依存度高,恐將波及台灣明年的GDP。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指出,表面上7.5%的成長還很高,但大陸原本是兩位數成長,不久前還有11%的成長,這麼大的經濟體在沒有多久時間內就下降了3個百分點的成長,「這是很大的變化,也會影響到台灣的經濟成長」。

梁國源認為,世銀的預測應該是認為大陸現在要靠外需帶動經濟成長已不若往年的力道,未來中國大陸可能需靠內需,這「多多少少會影響到我們的GDP」,如果明年大陸出口不好,對於我們利用大陸作為加工生產基地的生產模式不利,我們的出口也將趨弱,進而影響我們的三角貿易關係所能創造出的貿易效果。



◆ 不敢面對的真相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1.26

自從上周主計處公布第三季經濟成長率-1.02%以來,壞消息即層出不窮;10月份失業率飆升至4.37%,創五年來新高;今年前九個月實質薪資負成長2.95%,是28年以來最大負成長;10月份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同步負成長,較去年同期衰退2.17%。

還有什麼更壞的消息?有,那就是10月份外銷訂單比去年同期減少5.56%,是七年來首度負成長,而且對中國大陸的接單,更衰退22.84%,創下歷史紀錄。為什麼這個消息最凶惡?原因有二:其一,出超是近年來支撐台灣經濟正成長的擎天一柱,這一柱傾頹,台灣經濟就會癱瘓在地。出口從8月開始已正式步入衰退,當外銷訂單也大幅減少,不僅確認出口衰退已成定局,而且由於接單是先期指標,因此一直到明年上半年情勢都十分嚴峻。其二,這次接單衰退,對各國整體而言,減少5.56%,但對中國大陸一地即下降22.84%;這表示除了中國大陸之外,對其他地區的接單仍在大幅正成長。從這裡,透露出一個我們朝野都不敢去面對的真相:台灣經濟衰退少部分歸咎於金融風暴9月份突然嚴重惡化,增加對全球實體經濟的衝擊,但真正的罪魁禍首,則在海峽對岸。

從7月份台灣出超轉為入超、經濟動能急遽萎縮的跡象愈趨明顯,國內不論政府官員還是學者專家,一致槍口對外,歸咎於金融海嘯造成的全球經濟波動;因而歸納出一個結論:小小的台灣面對滔滔全球市場,何其渺小,力圖扭轉,豈不如蜉蝣撼大樹一般,自不量力?因此,除了擴大內需以自救,別無可為。

正因為這樣的結論導引出如此扭曲的態度,不僅不設法求取解決之道,還束手旁觀,對台灣經濟造成莫大的傷害;我們不能不明白指責這一群不敢面對真相的官員與學者。

稍微關切一年來中共決策者的言論及做為,打聽一下大陸沿海地區萬千台商的處境,即不難了知,中共高層盲從無知專家的建言,決定以人為手段推促其沿海地區產業轉型升級。這樣天真的主觀願望,在極權經濟萬箭齊發的凌厲手段之下,成為以加工出口業為其主體的眾多台商最悲慘的末日。勞動合同法、企業所得稅法、出口退稅削減、環保政策、土地政策種種緊箍咒當頭套下,讓原本已被高勞動成本、高幣值加上競爭者競相削價競爭而掙扎求存的台商,立刻沒頂;年初以來,成千上萬地倒閉、外移,迄今餘勢猶烈。儘管中共中央發現闖下大禍,從8月開始緊急挽救,奈何木已成舟,區區調高幾個百分點的出口退稅率,又怎有回天之力?

這一股圍剿加工出口業的力道有多猛,看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率即可見一斑。直到今年上半年為止,中國大陸兩位數的成長率睥睨當世,誰都不敢輕忽;但到下半年,成長率的預估遽爾降至個位數,才不過幾個月,現在已喊出要保8。除非出口部門可以恢復元氣,任他投下幾兆人民幣去粉飾太平,中國大陸的經濟競爭力必將大受斲喪。

但台灣的池魚之殃,比中國大陸更加嚴重;因為大陸的加工出口部門正是我們中上游產業的衣食父母,而這些高科技及化工產業,則是台灣經濟成長率的主要泉源。於是大陸經濟減速,台灣就陷入衰退危機。

驗明真相之後,我們反而可以找出解救之道;那就是一面幫助對岸拯救其加工出口部門,一面為台灣的中上游產業打強心針。前者,在兩岸空前和諧的氣氛之下,正當做為首要之務同舟共濟。後者則要從幾個方面下手:第一,箭在弦上的海、空運直航要快馬加鞭,早日促成,幫助出口業者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第二,針對以對岸為主要市場的出口業者,盡可能減輕其稅費負擔,讓他們在最不利的環境下,還可以咬牙苦撐。第三,以最高效率協助廠商轉向東南亞或其他地區發展,以分散中國大陸市場消失所造成的衝擊。第四,早日完成經貿營運特區的設置,期在海運直航實現之日,即能引進若干具有關鍵性的下游廠商直接與上游產業配合生產,以台灣品牌增益的附加價值,部分抵消勞動成本的差距,為台灣出口部門增添一些生力軍。最後,政府應傾全力為目前的出口部門把脈診斷,趁此危機,將不具競爭力的部分極力強化或逕予淘汰,再設法為出口業找出新的競爭優勢。

當我們勇敢面對這個真相,出口或能在一年之內得見起色。否則,台灣經濟只能跟出口業一起沉淪,不知何日方休。



◆ 暫停保證金實轉 台商喘口氣

【聯合報╱特派記者林琮盛/東莞報導】 2008.11.26

從事出口,但受景氣影響而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台商,終於可以稍緩一口氣了。

繼本月11月19日大陸國務院暫停輕紡類加工貿易企業保證金「實轉」後,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近日聯合出台97號文,暫停台賬保證金「實轉」的具體產品目錄。

根據東莞市外經貿局的統計,台賬保證金的「空轉」,將使東莞企業直接受惠24.6億人民幣,讓出口的企業,有更充裕的資金,度過這個嚴冬。

東莞市台商協會副秘書長溫智謀說,所謂的「實轉」是指,從事外銷的台商企業在出口前,必須先壓一筆保證金在海關部門。

他表示,當企業在規定期限內加工出口,並辦理核銷後,海關才會將保證金和利息退還,此作法常導致企業的資金流出現周轉問題。現在暫停「實轉」後,往後作外銷的台商,其資金運用將更充沛,也減緩企業資金成本的壓力。

保證金「空轉」後,除對繳納保證金的企業有利,上下游企業同樣會受益。

以汽車為例,整個流程牽扯到沙發皮革、電器、紡織布料等100 多個產業配套。

東莞企業之間轉廠規模更是高達400億美元,台賬保證金「空轉」後,不僅能改善直接受惠企業的經營狀況,更能嘉惠上下游的企業。



◆ 340億大陸QDII投資台股 月底前上路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8.11.26

行政院會明天將通過「開放大陸合格境內機構投資人(QDII)來台投資證券及期貨管理辦法」,預訂本月底前開放QDII來台投資,在兩岸尚未簽署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的前提下,QDII可挹注台股的最大能量為11.25億美元(約新台幣330億至340億元)。

大陸目前核准10家QDII基金,基金規模為375億美元,在兩岸未簽訂金融監理備忘錄下,按QDII規定,可投資台股上限是基金淨值的3%,約為11.25億美元。未來兩岸簽署MOU後,QDII可投資台股上限可達基金淨值10%。

根據規定,QDII投資台股將無持股比重限制,但不可有實質控制或影響上市上櫃公司經營管理的行為,也不能擔任董監事。若QDII單次持有上市櫃發行股權超過10%或累計達10%,必須向主管機關經濟部申請許可,避免財務性投資變相為直接投資,掌控企業經營權。

另外,原則上陸資投資台股比照外資規定,QDII不能從事的投資行為包括:信用交易、不能出售尚未持有的證券,不得放款或提供擔保等。

大陸法人來台開戶必須向證交所登記文件,才能在台灣國銀申請開戶,投資盈餘匯出則依外匯相關法規辦理。大陸法人若不在台灣,必須在台灣委託一代理人下單交易,代理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行政院會是於7月31日原則通過開放QDII來台投資證券、期貨,原訂進一步研議子法「開放大陸合格境內機構投資人(QDII)來台投資證券及期貨管理辦法」後,預訂10月1日開放QDII來台投資,但辦法直至昨天才完全底定,決定排入明天院會議程。

另外,近來台股疲弱不振,引進陸資來活絡台股已成為政府各部門的共識,因此,行政院希望月底就上路。



◆ 只怕... 看得到吃不到

【聯合晚報╱記者戎鵬丞/特稿】 2008.11.26

在馬政府計畫鬆綁下,中國大陸QDII近期可望來台,被部分市場人士視為是台股指數「保四」的重要來源,不過,投資人也得小心,這項原本應該是美意的政策,最後可能會跟開放陸客來台一樣,出現「看得到,卻吃不到」的窘況,再一次讓散戶失望。

據悉,行政院會明天將通過「開放大陸合格境內機構投資人 (QDII)來台投資證券及期貨管理辦法」,預估初期大陸QDII挹注台股最大能量可望達到330-340億元,在兩岸尚未簽署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下,行政院救市的心態是十分明顯的。

救市本身並不是壞事,合理的開放也不為過。但問題在於這些QDII是否會立刻投入台股懷抱,這些可能性是政府必須要告訴民眾的,畢竟這些錢不是國安基金,肯定不是操之在我。

法人指出,QDII本身對於投入台股是有意願的,畢竟中國對於基金業的管理相當嚴格,不像外資還有對沖基金,QDII 在操作相當保守,都是以追蹤MSCI或FTSE指數為主,在台股占指數權值比重不輕的情況下,當然會有將資金投入台股的需求。

但業者本身有意願是一回事,「上頭」願不願意放行又是另外一回事,儘管江陳會讓兩岸邁向大三通時代,但面對台灣金融業的聲聲呼喚,陳雲林仍然挑明說金融合作是明年的事情,在官方沒有點頭的情況下,論誰也不敢貿然進場,對於對岸來說,QDII是否來台不能單純的商業行為,更牽涉到政治的操作。

此外,面對全球景氣不佳的陰霾下,台灣主動提供QDII台股入場券,此一利多消息顯然激勵了台股表現,但有那個投資人會傻到願意立刻跳進來逢高承接?因此有法人認為,QDII 就算要來,也只會默默的來,絕對不會敲鑼打鼓,而且初期也僅會鎖定大型成分股,投資人顯然不能抱著太高的期望。



◆ 人民幣匯兌 台銀想當清算行

【朱漢崙/北京報導】2008-11-26 工商時報

人民幣兌換若進一步開放,台銀將爭取擔任國內清算銀行;市場關切若兩岸能順利建立貨幣清算機制,中國銀行應可望擔任對岸清算銀行,至於國內金融業,是否也有相對應的對口單位?對此,台灣金控暨台銀董座張秀蓮昨日受訪時指出,未來人民幣業務若能在國內開放雙向匯兌,「業務量大到某個經濟規模時,台銀將爭取擔任國內的清算銀行。」

張秀蓮也表示,兩岸必須先簽署MOU,才可望進一步談判開放;對中國銀監會主張,台灣金融業赴西部設點,人民幣解禁鬆綁的彈性才較大的說法,張秀蓮則認為,目前連在沿海地區,都不易經營,若到西部偏遠地區恐怕更困難,此一議題,有待日後再協商。

在大陸設置辦事處的7家國銀內部估計,若在發展條件較優越的華中、華東、華南等沿海地區設立分行,大致約花2-3年的時間,才能損益兩平,倘若到西部設點,虧損期間恐怕大為延長。趁這次兩岸金融研討會之便,多家金融機構均規劃個別拜訪行程,張秀蓮目前也規劃在行程結束前,拜訪四大國銀之一的中國建設銀行。

張秀蓮受訪時指出,不排除兩岸金融開放之後,讓陸資參股台灣金控,參股上限,將與其他外資股東併計在10%的額度內,過程中,應是先經過合作,再談入股、換股。

台灣金控目前淨值2000多億元,因此,即使10%額度日後全為陸資策略合作夥伴包辦,陸資入股必須投入的金額,應該超過220億元。

目前全球景氣不佳,是否會造成金融業登陸後更生存不易?張秀蓮卻認為,「現在剛好是打底的時機!」至少得先把握機會進去,未來景氣好時,才能起步。



◆ 京台科技論壇 北京企業巨頭下周來台

【譚淑珍/台北報導】2008-11-26 工商時報

由台灣12個單位團體、大陸北京6個單位團體共同參與籌辦的「海峽兩岸科技與產業論壇暨第十一屆京台科技論壇」,即將在12月4日聲勢浩大的在台北登場。

這場以「合作、發展、創新、雙贏」為主軸的兩岸科技與產業界的盛會,是首次在台北舉行,北京方面也因此相對重視,有包括北京軟體、北京半導體、北京通信信息、北京城郊經濟研究會、北京老字號協會參與籌辦。

來台與會的重量級企業家,還包括北京控股集團董事長衣錫群、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萬通地產董事局主席馮倫、全聚德集團董事長姜俊賢、同仁堂集團等。

不論從企業知名度、企業規模而言,北京企業團一行人,可說是目前各團體、組織來台訪問的大陸人士中,層級最高陣容最為「龐大」的一群。

這次以「京城企業協會」會長名義率隊來的衣錫群,是首次來台訪問,而其主持的北控集團下轄王府井百貨、燕京啤酒、建國飯店等8家王牌企業,是香港資本市場最有代表性的「紅籌」企業之一。

由衣錫群所主掌的「京城企業協會」,成員包括首鋼總公司、中糧集團、北控集團、首創集團、首旅集團、首開集團、國資聯營公司、北辰集團、華遠集團、萬通集團等,在北京各行業中具有相當經濟實力和影響力的企業集團。

衣錫群此次來台,是受三三會之邀。三三會長辜濂松在10月時曾率團到北京進行「經貿訪問」,期間曾與北京企業協會進行交流,當時辜濂松與衣錫群都表達能夠加強交流的意願、同時達成經貿合作的共識。雙方約定將在這次台北舉行論壇期間簽定「合作備忘錄」。

依據目前的行程安排,大陸6個單位團隊及衣錫群這一行人,抵台後除參與12月4日的論壇外,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辜濂松、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統一企業集團、義聯集團等也都將分別宴請一行人。

議程方面,則有6個分論壇,分別為兩岸資訊服務產業、IC半導體、寬頻通訊技術、農業科技交流、企業家沙龍、中華老字號企業家交流。



◆ Google大砍約聘人員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8.11.26

Google發言人25日證實,該公司正大規模裁減約聘人員,但目前沒有裁減正式員工的計畫。執行長施密特在接受彭博社訪問時則表示,面對經濟低迷,Google並未凍結新員工招聘計畫,只是規模有所縮減。

Google不願說明裁減約聘人員的數量或進度,發言人表示,在經濟危機惡化前,公司就一直在考慮大規模裁減約聘人員的事。Google在9月底時雇用約2萬名正式員工,並聘用約10000名約聘人員。

Google的約聘人員不僅包括程式人員,也包括餐廳人員和交通車司機等。Google共同創立人布林上周向媒體表示,約聘人員的開銷「真的很高」。

Google的開銷驚人,到9月底為止的三個月成本基礎高達39億美元,Google創立12年來不斷成長,去年營業額達210億美元,因此有餘裕進行一些沒什麼賺頭的投資,包括Google Earth等,甚至以16.5億美元購進的YouTube今年獲利也僅1億美元。

但在全球經濟一片不景氣中,網路廣告業務也在減少,Google去年季成長為14%,今年第三季和去年同期相比僅成長3%。

減少約聘人員的計畫顯示Google致於控制成本,最近並宣布減少一些非常慷慨的津貼,且關閉一些獲利不佳的產品系列,這些努力已引起投資人注意。

Google股價由去年12月的700多美元一路下挫到如今只剩250 美元左右,是2005年以來首次跌破300美元,在Google轉趨務實後,股價立刻上漲了8%。

除了經濟低迷,Google同時還要面對雅虎和微軟的競爭。施密特表示,廣告市場的整體環境不佳,但Google憑借更具針對性的廣告而立於不敗之地,情勢看好。

施密特說:「Google仍在招聘新員工,只是規模有所縮減。與以往一樣,Google仍在做一些令人興奮甚至瘋狂的事情。」Google今年第三季新增員工519人,低於去年同期的2130 人。

受金融危機影響,多家網際網路企業都公布裁員計畫,雅虎在10月宣布裁員10%、約1500人,預計每年可節省開支5億美元,這已是雅虎九個月來第二次裁員。eBay也宣布將裁員10%,被裁的1500名人包括1100名拍賣部門人員。



◆ 台經院景氣預測 29年來最慘

【聯合晚報╱記者黃朗倩/台北報導】 2008.11.26

國際各機構對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均往下修正,展望明年也是比今年差,台灣經濟研究院今早公布最新景氣觀測結果,10月營業氣候測驗點為88.13,是1979年調查以來最新低點,較前月下滑10.61點,也是1979年以來下滑幅度最高,前波下滑高點是2003年的3月到6月SARS期間。

主計處上周公布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可能連續三季正轉負,並調降對明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2.12%,本周一再公布失業率4.37%,創5年新高,經濟部公布10月外銷訂單也因耶誕節需求大幅減退,10月外銷訂單數字急縮到七年新低,比去年同期衰退。台經院為各項政府負面經濟數字公布後,首家接著公布景氣展望的研究機構,台經院今日公布的景氣觀測數字是近29年來的最差紀錄。

台經院指出,今年10月我國出口金額在電機、電子及精密儀器大幅衰退下,較去年同月減少8.3%,主要在於整體進口金額減少7.0%。主要是國際景氣趨緩和比較基期墊高影響,今年對外貿易預估逐步減緩。

於實質需求下滑,全球消費成長力道大幅走緩,連帶使得訂單明顯縮小,生產和服務業受國際經濟景氣疲軟,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嚴重萎縮,今年10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02.78,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退12.55%。製造業生產指數為103.06,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3.32%。服務中最大的商業包含批發、零售及餐飲,較去年同月減少2.17%。

服務業部分,受到全球金融市場面臨流動性危機,部分國際大型金融機構陸續宣布破產或遭到政府接管,市場信心明顯不足,使得10月台股指數重挫14.84%,不僅證券業景氣衰退,銀行業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整體營收及獲利均受到衝擊。



◆ 畢格斯:悲觀到極點 反彈近了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二十五日電】 2008.11.26

投資大師畢格斯根據數十種指標,判斷全球股市悲觀情緒幾乎已經到達極點,超強空頭市場反彈近在眼前。

主持紐約避險基金特雷西合夥公司(Traxis)的畢格斯說,悲觀氣氛升到最高點就是空頭市場底部。

特雷西有系統研究的20種美國指標、十多種外國股市指標來看,大部分都高到極點,甚至升到創紀錄高峰,這些指標涵蓋的時間雖然是有長有短,卻發出強而有力的訊息。

此外,強有力的證據顯示,投資人、避險基金、退休基金、共同基金和大眾不只是看空而已,掌握的現金也升到空前高峰。誰也不知道悲觀到什麼程度,才能使股市像1929年一樣,展開多達40%的空頭反彈。

不過70多歲的畢格斯說,他從來沒有看過大家這麼徹底投降、市場這麼絕望,看來悲觀已經接近極點了。

擔任摩根士丹利資產管理公司(Morgan Stanley Asset Management)董事長30多年的畢格斯說,第二個觀察重點是股票價值低落,以歷史性評價、正常盈餘、淨值、自由現金流量等指標來看,股價都已經十分低落,但以絕對值或利率來比較,還沒有低到像1930年代或1974年的水準。

不過以4%的標準普爾500種股價指數股利率來看,已經高於10年和30年的美國國庫公債殖利率。以成長重心所在的新興股市而言,6到8%的本益比還不算便宜,真的不知道怎麼樣才叫便宜了。

畢格斯說,第三個重點是股市遭到屠殺,已經嚴重賣超,美股股價和200日移動平均線差距高達34%,是1932年7月19日以來僅見,世界各國股市普遍下跌50%,就算死貓都會反彈,何況是股市?

畢格斯說,以經濟基本面來說,投資人和消費者信心慘遭蹂躪。末日派認為,美國經濟會像日本一樣慢慢死亡,甚至形成大蕭條。畢格斯認為不致如此,主管官署已經從過去的錯誤學到教訓,拯救經濟的行動更大、更快,歐巴馬新政府寧可失之過度反應,就是好例子。

畢格斯認為,經濟開始復原的跡象已經出現,去槓桿化(減少債務)已經完成三分之二,上市股票去槓桿化已經完成80%、避險基金遭到大量贖回,現金部位卻升到創紀錄高峰... 種種跡象都顯示情勢開始好轉。

但畢格斯說,他已經翻空為多,卻沒有進場,原因是他希望看到信用市場解套和價差進一步擴大,也希望看到股市碰到利空不跌。

畢格斯認為,現在利空還沒有出盡,他無法預測下一個多頭市場什麼時候開始,但情勢已經為空頭市場反彈之母打好基礎。



◆ 金融三國演義

【中時小社論】2008-11-26 中國時報

行政院研考會正研議,把金管會現有銀行、保險、證券等三個局回歸財政部,只保留金融檢查業務。

章回小說三國演義,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是「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把這句話,套用台灣幾十年金融主管衙門,再也貼切不過。

很久以前,就說民國五十年代吧,中央銀行底下沒有外匯局,政府另外有個衙門,叫「外匯暨貿易管理委員會」,管著外匯業務。而股票市場,則歸經濟部證券管理委員會主管。

後來,說是應該收縮事權,統一執掌,所以,央行成立外匯局管外匯;證管會則由經濟部移到財政部。

民國八十年代,地方基層金融機構不斷爆發擠兌危機,政府又說,應該成立專責單位,主管所有金融業務。所以,就挖了財政部與中央銀行若干骨肉,成立了金管會。然後,現在又說,金管會球員兼裁判,同時,也不應該把財政部透支成只管稅務與國庫的瘦皮猴單位,所以,又走回頭路,打算把銀行、保險、證券再還給財政部。

其實,真正原因則是金管會成立以後,官箴不修,貪案不斷,藉此拆骨挖肉,敲打一番。話又說回來,金管會之所以爛事成堆,關鍵因素,還是陳水扁政府種的禍因,龔照勝、李進誠、林忠正,全是扁政府空降,並非金管會原有人馬。

當初,就不該多事,成立金管會。如今,既然木已成舟,更不該重走回頭路,硬挖金管會骨肉,填入財政部,就如同當初硬挖財政部骨肉,成立金管會一樣,都是多此一舉,沒事找事。



◆ 台新禿鷹案 金管會逮到元兇

【薛翔之、彭禎伶/台北報導】2008-11-26 工商時報

散布台新金不實謠言,金管會抓到了。台新金月前飽受流言困擾,據了解,金管會銀行局和證期局聯手合作,已揪出在網路上散布謠言的可疑份子,並針對疑似涉及銀行法或證交法等的相關法規,加以釐清,並移送檢調單位。

金管會官員指出,由於台新金控屬於上市公司,先前向證券單位舉發,認為遭到不實謠言影響,波及公司正常營運,金管會據此展開調查。

主管機關調查發現,散布台新金謠言者,並未同時在股市上刻意放空;惟根據銀行法第125之1條規定,散布流言或以詐術損害銀行、外國銀行、經營貨幣市場業務機構,或經營銀行間資金移轉帳務清算之金融資訊服務事業之信用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1,000萬元以下罰金。

據了解,由於台新金先前遭到網友,透過網路媒介,散布「快倒了!」的謠言,導致存款一度大量流失,金管會銀行局和證期局格外重視,並發現不少假扮鄉民的民眾,透過郵件傳遞,散布相關訊息,並已鎖定特定人士,就其犯罪態樣加以分析,移送檢調單位處理。

台新金月前飽受流言困擾,股價連日跌停,迫使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親上火線,要將外界盛傳的種種疑點,一次說清楚、講明白。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面對挑戰找尋台灣贏的策略

* 面對挑戰找尋台灣贏的策略
* 巨變時刻... 企業求生轉強之道
* 白領失業族 天天逛公園假上班
* 人力銀行最新調查 46%企業減人事預算
* 竹科大廠咬牙苦撐
* 中部光學廠裁員聲起
* 惠普新董座揮刀 6高層走人
* 惠友會串連 惠普幫勢力 遍及台灣科技業
* 募款超慘 蓋茲基金會大縮水
* 美10月耐久財訂單 銳減6.2%
* 人行放鬆銀根 搶救中小企業
* 大陸降息 調幅11年最大
* 台幣 可能隨人民幣走貶
* 兩岸通匯 明年2月底上路
* 馬:沒想到風暴愈演愈烈
* 馬總統:年底前搶救失業
* 振興經濟案 擬加碼到5000億
* 主計處:明年第二季 經濟止跌
* 立法院應共救經濟
* 救車方案出爐 汰舊車、新車折價3萬
* 救建商 先降房價再說
* 熱門話題:拚經濟不是這樣
* 提升政府效能才是根本之道
* 買蔥薑要牛肉的政府採購 該改了
* 盤尼西林不治感
* 他們三個:回眸政治硝煙外的真實人生

◆ 面對挑戰找尋台灣贏的策略

【工商社論】2008-11-27 工商時報

金融海嘯、通貨緊縮、外銷負成長、失業創新高,翻開報紙,連篇累牘所見,盡是負面的訊息,景氣寒冬的確籠罩各地。但愈是面臨嚴峻的挑戰,愈是凸顯蛻變創新的重要性與迫切性。今年獲得第六屆台灣企業獎「最佳創新經營獎」與「最佳國際成就獎」的宏達電,以亮麗的業績表現,印證了這一亙古不易的「贏的策略」。

什麼是宏達電「贏的策略」,且聽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的現身說法。他在日前台灣企業獎的頒獎典禮上致詞時表示,面對這波全球經濟不景氣,他反而感到很興奮,因為愈是面對難關與挑戰,愈想證明自己可以克服,因而滿懷興奮與鬥志。就企業而言,也只有透過危機的考驗,才可以讓企業變得更為強壯。周永明當然可以這麼說,宏達電的精銳產品G1今年的出貨量將比目標數多了六成。而展望明年,營收仍將維持兩位數成長,人力、投資也將有增無減。

宏達電的表現其實並非孤例,獲得「最佳中小企業經營獎」的奇偶科技,該公司今年的EPS(每股稅後盈餘)估計可達14元,即使扣掉員工分紅,每股股利至少也在10元以上,讓投資人真的找到股海中「贏的策略」。

宏達電與奇偶科技無疑是今年台灣企業獎中的贏家,而這兩家科技公司的另一個共通點是立足台灣,但卻勇於進軍國際。宏達電被評審團肯定為是台灣企業創新經營,自創品牌的成功典範。奇偶科技的經營規模雖然仍屬中小企業,但公司的銷售額95%都在海外,公司負責人戴光正豪氣干雲的展示奇偶是以創新技術、行銷全球而獲獎。兩家企業獎的贏家,共同譜寫出台灣本土企業經由研發創新、勇闖國際的成功案例。

相較於宏達電、奇偶科技由本土而國際的發展歷程,今年企業獎的另兩個贏家,則是展現國際性企業努力在台生根、認同本土的典範。其中台灣國際商業機器(IBM)雖然是外商公司,但在台灣設立分公司已經超過半世紀,除了自我期許為「真誠的世界公民」,並率先運用「綠色機房」,多年來也投入台灣的教育再造運動,因而實至名歸的獲得「營利組織最佳社會貢獻獎」的殊榮。

美商花旗銀行台灣區總經理管國霖是另一位外商背景,獲得「傑出管理人獎」。管國霖不只以創新前瞻的經營策略,而讓台灣花旗銀行的業績與獲利率一直傲視同業;同時透過併購華僑銀行,也使花旗銀行從外商銀行蛻變為國內銀行,這不只是外銀本土化的創舉,也顯示在今天國際金融海嘯的衝擊下,縱使有所謂夕陽產業,卻無所謂夕陽公司,關鍵只在於能否創新蛻變,而後成為贏家。

今年台灣企業獎的六個得主,除了兩家本土科技公司、兩家外商公司之外,另外兩個得主,一個是台東基督教醫院獲得了「非營利組織最佳社會貢獻獎」,一個是台南成大醫院院長陳志鴻獲得了「傑出管理人獎」。這兩位醫學領域者竟然獲得年度台灣企業獎,乍看之下似乎覺得很另類,甚至令人懷疑評審是否給錯了對象。但是且不論兩家得獎者或是致力於在台東偏遠山地部落主動巡迴出診,甚至及於對老人的照護與對小孩的課業輔導;或是率先投入平衡台灣南北的醫療資源落差。從他們能夠獲得企業獎的肯定,其實更凸顯即使是服務業的醫療院所,也同樣要講究企業經營之道,要如何找到社會資源,又如何讓有限資源發揮最大邊際效應,獲得殊榮既是一種肯定,當然同時也提供了見賢思齊的學習典範。

台灣企業獎於六年前創辦時,也正是台灣面臨經營負成長的艱困期,創辦的目的在鼓舞、肯定,更在於提供典範,型塑「贏的策略」。今年當下,台灣面臨的挑戰更大,不只企業,包括服務業,乃至政府部門,面對挑戰也都需要有所蛻變。否則自怨自艾,台灣真會成為夕陽國家。



◆ 巨變時刻... 企業求生轉強之道

【經濟日報╱摘自12月號《管理雜誌》】 2008.11.27

金融海嘯從天而降,台灣也被波濤巨浪所覆蓋,一切都籠罩在景氣寒冬中,二次大戰以來,從未見過消費市場如此冷颼颼,平日百貨公司空蕩而冷清,逛街的人比購物的人多,有些時候店員還比客人多;據經濟部統計,全台灣一天平均約關掉200多家商店。

景氣寒冬來了,大家緊緊地扣住荷包,能省則省,能不消費就不消費,消費市場正在緊縮中,更嚴重的是,金融海嘯一波波未見停息,景氣無法探底,消費緊縮的情況比想像中嚴重。

一旦金融海嘯過後,可以預知將百業蕭條,企業東倒西歪、一片狼藉;雖然一切恢復平靜,但倖存者卻必須面臨隱藏在後的危機、挑戰,因為消費緊縮後,消費習慣從此改觀,商業活動會跟著產生結構性的轉變,經理人將面對巨大轉變的挑戰。

金融大海嘯 排山倒海來

美國次級房貸引發強烈海嘯,隨之而來,全球各地掀起一陣陣的金融海嘯,大型金融機構紛紛宣布破產倒閉,緊接而來的是全球銀行信貸緊縮,造成企業融資問題,營運成本因而增加,許多企業開始縮編、裁員減薪,失業人口隨之遽增,消費市場開始衰退,企業產品銷售逐漸下滑。

企業獲利下降,消費者薪水也跟著縮減,加上全球股市、房市市值腰斬,可支用所得減少,大家不願意消費,店家紛紛關門,造成更多的失業人潮。

此刻,消費習慣正逐漸改變中,一是「減少消費」。過去消費者買名牌、餐餐上館子的繁華榮景不再,現在只能把衣櫥裡的舊衣服拿出來穿,三餐自己煮;或者消費者想「花更少,但得到一樣多」,以前會花100元買的東西,現在希望花50元,甚至10元就可以買到;或改成「集中採購」,以前隨性伺機而買的機率多,現在是計畫性購買,缺多少物品,一次到量販店,或趁百貨公司打折時集中採購。

不是日常生活所需品,可以延後購買,因為大家惶惶不安,對未來前景沒有把握,無論有錢、沒有錢,都不願意消費,但為了維持生活所需,只能購買低價產品。

消費者理想產品 大轉變

這麼多消費轉變發生在你我的生活周遭,消費者的價值觀悄悄地轉變,未來的生意該怎麼做?

要了解消費者價值觀的改變,經理人必須回歸基本面思考:消費者現在心裡在想什麼?他們理想中的產品條件產生哪些轉變?

以選購手表來說,手表等級分成寶石、時尚、實用、低價,以前因為崇尚名牌,會選擇高級珠寶鑽表,炫耀自己的身分、地位,現在則要求實用準時的平價電子表,雖然便宜但可以搭配穿著,符合時尚價值。例如訴求時尚的Swatch,2007年上半年淨利比前年同期成長39%,2008年更呈爆炸性成長。

消費者從「奢華變成樸實」,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廠商,才能站穩腳步。例如簡易型的EeePC筆記型電腦上市,接連引發低價筆電戰爭。由於一般大眾對筆記型電腦的「價值」要求轉為實用平價,只要具備上網、文書作業、傳送e-mail等基本功能即可,EeePC年初推出以來,全球銷售近600萬台,預計未來成長可以加速。

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別蓮蒂分析,「消費者希望花更少的錢買到實用的產品。」因為他們「花錢更聰明,每一分錢都要值回票價」。這也顯示,消費者希望買到「價值超乎價格的商品」,例如相同價位的手機,如果兼具高階數位相機、隨身聽功能,消費者當然會選擇多功能手機。

無論「從奢華到樸實」、或「從單一功能到多功能」,能滿足消費者心目中理想產品的條件,產品才具備「價值」,問題是消費者心目中的理想產品條件是哪幾項?

組織重整 建立新商業模式

華碩品質長林全貴對「價值」的詮釋是,「一台10萬元的筆記型電腦貴不貴,不在它的價格,而是顧客覺得是否符合他心目中的理想產品條件」,若顧客覺得符合他要求的條件,就願意掏錢購買。

此刻,顧客掌握市場,市場產生結構性的大轉變,廠商要製造出符合消費者心中理想產品條件的商品,才能逆勢成長。

企業必須因應大環境的改變,調整企業的結構,重新建構組織架構,建立新的商業模式。

例如三、四十年前,汽車產業曾經發生結構性大轉變,美國原本是汽車工業霸主,當時流行大型、外觀氣派的車子,後來日本人從顧客的角度思考,研發出機能齊全、經久耐用、價格便宜的車子,取代了美國車,至此產業產生結構性的變化。後來因應消費者的節能需求,日本又積極研發汽電共生車,搶得市場先機。

日本製造業習慣從顧客角度思考產品的設計製造,定價策略也會考量顧客的接受度,且絞盡腦汁壓低成本卻又不致犧牲品質,以推出符合消費者期待價位的產品。

投注心力降低產品的不良品質成本,是企業未來的求生秘訣之一。

企業在順勢時,大肆進行全球擴張,組織規模愈來愈大,現在,市場萎縮,營收下滑,不得不精簡人力。進行人力精簡,要嚴防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效應,造成企業競爭力不升反降。

「組織精實化」是為了提升企業競爭力,宏達電董事長周永明日前指出,危機並不是壞事,危機反而是讓企業體質轉強、提升競爭力的契機,此一時刻,領導人更要確實把握經營方針。

走向轉機之路,開創永續經營的未來,就在此刻!

※ 低調風潮正起,此時需要破壞性創新,並將永續概念納入考量。



◆ 白領失業族 天天逛公園假上班

周敏煌、鄭緯武/高雄報導 2008.11.27 中國時報

在全球金融風暴的襲擊下,失業率節節上升,很多科技新貴、媒體、銀行從業人員、中小企業上班族也遭波及,產生了很多的失業怪現象,部分失業的上班族為顧全面子,天天正常「朝九晚五」,其實是到公園閒逛、睡大覺,步上日本泡沫經濟後塵。

這一波失業潮包括很多白領上班族,他們原本每天光鮮亮麗地拎著公事包出門,一時之間又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只好暪著家人,每天正常地「朝九晚五」。

穿皮鞋中年人 閒逛昏睡度日

高捷捷運站附近的公園以及巿區大小公園,白天原本只是些老人們閒坐的排椅上,最近多了些穿著皮鞋、裹著大夾克、戴運動帽的中年人,上午閒逛一番,下午昏睡到傍晚。

家住小港區的「進仔」原本在楠梓一家科技大廠擔任工程師,因公司裁員五分之一而失業,近來每天到中央公園報到。他說,老婆年收入只有他的一半,卻可以支付孩子以及日常支出,他沒臉再給太太養。

「進仔」說,公園內有廁所、有飲用水,也沒有管制抽菸,一天花不到一百元,很適合他「沉潛後再出發」。

擔任理財專員的「小陳」說,連動債風暴爆發後,他在三個月前就「自然」失業了,還揹了近四百萬元的債務。第一個月沒錢給老婆,向她推說同事借了;第二個月推說車子和人發生擦撞賠了;第三個月真不知要說什麼理由?

長期失業如乞 廟會超市覓食

長期失業者情況更慘,當所有積蓄耗盡,求三餐溫飽變成奢望時,不得不捨棄自尊,形同乞丐般到處覓食。寺廟舉辦廟會活動,均會辦桌宴請信徒,不少寺廟發現,前來吃神明宴的群眾當中,有些其實是失業民眾。雖然明知其身分,但廟方基於普度眾生,往往裝作不知道。

卅八歲男子蘇振山就是「寺廟食客」之一,近幾年他靠打零工餬口,經常三餐不繼,在同樣失業潦倒的友人指引下,哪裡有廟會就往哪裡去,自備碗筷到寺廟吃免費午餐,省下打零工所得微薄工資,繳廉價的房租,以免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除了寺廟,便利商店也成了失業者三餐來源之一,蘇振山有天晚上發現一家便利商店的工讀生正要丟棄擺賣太久不再新鮮的包子,他藉口要送給朋友吃為由,向工讀生討到包子。之後,便利商店成了他找晚餐的地方。



◆ 人力銀行最新調查 46%企業減人事預算

【何英煒/台北報導】2008-11-27 工商時報

失業潮恐在年底引爆,從國內2大人力銀行針對企業主的調查報告可窺一二。104人力銀行及1111人力銀行分別在11月上旬發表調查報告,約有4成企業表示,將縮減人事預算來因應不景氣,約2成企業表示,已經裁員或是計畫裁減人力。

2大人力銀行不約而同表示,由於這些調查報告分別是在10月底及11月初執行,但現在已經是11月底,經濟情勢較月前更加惡化,有意裁員的企業家數,恐怕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1111人力銀行表示,66%的企業表示,公司業績因這波不景氣受到衝擊,近5成(46.8%)受訪企業表示「會縮減人事預算來管控成本」,所謂縮減人事預算,包括裁員、停止招聘、或是縮減員工相關獎金、福利等,而約有2成企業表示「已經祭出裁員措施、或計畫裁員」,被裁員者的職務以製造生產、業務及行政總務職務者居多。

值得注意的是,有13%受訪者表示,受不景氣拖累,「考慮結束營業」。

104人力銀行在10月底時針對在該網站招募員工的企業進行線上訪問,有8成企業表示,因為金融風暴及物價高漲等因素,今年業績平均短少2成。也因為業務量減少,不得不祭出裁員手段。已經有1成企業表示「已經採取裁員措施」,平均精簡的人力幅度約13%,其中以建築業、營造業相關的最高,約達18%,而最容易被裁員的職務為行政總務、操作技術人員、生產品管及門市客服等。

而裁員數量最多的行業為,休閒旅遊、餐飲食品、生活百貨、及家電電工等等,另有2成企業表示,將遇缺不補。

受訪企業表示,裁員的原因為「業務量減少」(35%)及「節省人力成本」(30.4%)。有趣的是,有15%的企業認為明年景氣難有起色,所以今年先裁員或凍結人事來因應。

除了裁員,也有不少企業將減少新聘員工。1111人力銀行就表示,今年11月份網站上的職缺數量為18萬,較去年同期的23萬,減少近5萬的職缺,減少幅度高達21%。

另有6成受訪企業表示,必須看到景氣明確轉後好,才會考慮新增人力,雖然縮減人力成本是因應不景氣的方案之一,但仍有企業表示,會持續招募研發人員及業務人員。



◆ 竹科大廠咬牙苦撐

【李純君/新竹報導】2008-11-27 工商時報

景氣低迷,台灣科技產業首要重鎮的新竹科學園區也難逃衝擊,所幸大規模的裁員潮尚未出現,竹科科技大廠多藉由人事凍結、減薪、休無薪假等仁慈的精簡成本方案,來應對這一波的不景氣。只是多家竹科業者也私下透露,若後續市況持續惡化,在方法用盡後,還是不排除裁員的可能性。

自今年下半年起,竹科業者所採取的節省成本策略,包括遇缺不補的人事凍結、鼓勵員工輪休或是休無薪假、鼓勵員工快點把特休休完以減少不休假獎金支出,甚至減薪、鼓勵優退等,但至今絕大多數的竹科廠商都還沒有使用裁員的方式來降低成本,並可以從竹科管理局的就業人口統計數據中得到映證。

據竹科管理局所統計,今年10月份竹科包含外勞在內的總就業人口數約13萬1,000多人,其中本土的從業人口為12萬6,800多人,至於今年1月份竹科包含外勞在內的總就業人口數約12萬7,000多人,其中不含外勞的本土就業人數約12萬3,000多人,顯見年初至今,竹科從業人口數量是有增無減。

但竹科管理局也透露,由於市況比預期更糟,且此波不景氣所延續的時間,恐怕會比先前所預估的還長,因此裁員的消息最近開始在竹科內傳的沸沸揚揚。



◆ 中部光學廠裁員聲起

【劉朱松/台中報導】 2008-11-27 工商時報

中部多家光學鏡頭廠開始祭出精簡人力或裁員。其中,合盈光電台灣廠裁員約10%,大陸廠裁員高達1/3(約200人);另玉晶光電,也不再續聘共約20位的契約工,並進行全面性的人力檢討,期望度過這波的全球景氣寒冬。

為了對抗這波全球不景氣,合盈光電總經理許玄岳表示,該公司早在今年8 月先凍結增聘人力,最近又展開台灣廠與大陸廠新一波裁員動作,但研發人員則不在這波裁員名單裡。又為了開源節流,大陸深圳廠最近也裁員200位作業員。許玄岳表示今年的營運,還有盈餘,該公司希望這波人力精簡後,可增強競爭力。

亞洲光學副總經理兼財務長吳淑品說,該公司目前暫時沒有裁員的動作,但今年12月及明年1月,均是光學鏡頭業的接單與出貨淡季,集團將進行例行性的設備維修與歲休,並鼓勵員工放年休假。



◆ 惠普新董座揮刀 6高層走人

【黃智銘/台北報導】2008-11-27 工商時報

惠普高層人事變動頻頻,9月才由香港轉調來台的新任董事長施志國,最近大規模改組惠普企業系統事業群,陸續傳出包括轉戰戴爾的廖仁祥在內6位高階主管離職,而原來的位子則都由施志國安排換上中生代人馬。

外界分析認為,可能與惠普合併EDS後,進一步縮減人事預算有關。

惠普是台灣最大外商,每年對台採購金額將近300億美元,雖然惠普董事長一職並未直接負責採購業務,不過歷來惠普董事長一向都是台灣政府、企業與惠普公司溝通窗口,重要性可見一斑。

前任台灣惠普董事長楊人捷離職之後,惠普罕見地由香港調來施志國接任,施志國上任之後,除了重新振作台灣惠普業務外,更重要任務,就是負責人事大改組的重責大任。

施志國在就任的首場記者會上,其實就已經直接點出未來會對中生代提拔的魄力及想法,而近來,施志國所直接管轄的企業系統,包括廖仁祥、蔣群儒和賴昭輝3大總經理在內的6位高層陸續傳出離職,讓外界議論紛紛,外界認為,非台灣出身的施志國在人事的安排上,顯然更沒有包袱。

由於適逢惠普併購EDS,公司規劃全球將裁員2.46萬人,不過台灣惠普對此則表示,這批高階經理人的離職,完全是個人職涯規劃因素,該公司並未因為併購EDS而做出裁員舉動。

但外界認為,惠普值此全球經濟不景氣之際,積極將高階經理人換上新血,可能是為了配合總部縮減支出的政策,今年全球IT產業景氣平平,惠普全球獲利卻屢屢打敗市場預期,就是與執行長馬克賀德大力推動的降低成本動作有關。

另外,今年以來,戴爾在伺服器市場降價約3成,殺得市場領導廠商如IBM、惠普苦不堪言,台灣惠普市佔率因此下滑,形成台灣惠普前任董事長楊人捷離職的主要壓力。

換上新的團隊後,惠普寄望可以重新找到業績衝刺的動力。目前離職的高階經理人中,廖仁祥轉戰台灣戴爾,接替前任總經理吳增峰,吳增鋒則是接掌台灣昇陽總經理。

有意思的是,廖仁祥、吳增鋒2位前後任台灣戴爾總經理都是來自於惠普,加上其他「惠普畢業」的科技業經理人,惠普儼然成為台灣科技業一大搖籃。



◆ 惠友會串連 惠普幫勢力 遍及台灣科技業

【黃智銘】2008-11-27 工商時報

惠普與IBM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兩家外商科技公司,也為台灣培育出不少科技人才,惠普出身的科技人更習慣互相聯繫,比方由研華董事長劉克振發起的惠友會就是一個團結惠普離職員工的組織,現在甚至還有中生代的惠普畢業生也組成類似團體X來互相交誼。

一位離職後現任另外一家外商公司總經理的惠普校友就說,與另外一家老外商IBM相比,他覺得IBM比較強調個人,歷來培養出多位科技業戰將,不過惠普文化就是強調團隊合作,因此大家離開惠普後,關係依然相當緊密,時常保持聯絡合作。

但也一如其他外商,由於效率導向的惠普,歷來都有不少裁員動作,員工另有高就的人數也不少,這些也就形成台灣科技業「惠普幫」勢力的形成,工業電腦大廠研華董事長劉克振、悅智全球顧問董事長黃河明等,都是早期惠普相當有成績的校友,因此由劉克振發起的惠友會也是業界相當知名的聯誼性團體。

除了這些老大哥以外,中生代的惠普人又組織了另外一個聯誼團體,平常會員也會定期聚會,讓惠普幫勢力一路由惠普延伸到這些離職校友之後服務的企業。

目前惠普幫勢力相當龐大,除了老一輩的劉克振、黃河明等外,惠友會成員還包括,普訊董事長柯文昌、前台灣微軟董事長范成炬、前思科中國總裁杜家濱、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等企業家。

另外,前任惠普董事長何薇玲投身WiMAX成立全球一動,今年就有莊正松、陳敬宏轉戰宏達電,歐明哲接掌台灣聯想,另外惠普更習慣稱台灣微軟是惠普第二總部,估計台灣微軟就有將近80位員工,曾經在惠普服務過,台灣科技業「惠普幫」勢力可以說是數一數二強大。



◆ 募款超慘 蓋茲基金會大縮水

【鍾玉玨/綜合廿六日外電報導】2008-11-27 中國時報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股市哀鴻遍野,巨富財產大幅縮水,「募款超慘」成了公益社團或基金會共同心聲。在美國,就連首富比爾.蓋茲旗下的慈善基金會「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簡稱蓋茲基金會)也受到影響,宣布將縮減明年認捐的金額。

蓋茲基金會幹部表示,明年基金會認捐的金額只會比今年微幅增加一○%,低於基金會原先規劃。但基金會並未公布原來增幅是多少,也拒絕透露明年認捐的總額。

依據美國稅法,私人基金會每年提撥的善款及營運開銷至少須佔基金會資產的五%。而至今年十月一日為止,蓋茲基金會的資產總值是三百五十一億美元,遠低於六月的八千億美元。目前基金會每年認捐的善款約卅億美元,超過規定的最低門檻。

蓋茲基金會如何因應這波經濟危機,全球莫不睜大眼睛,畢竟該基金會認捐的公益團體與慈善計畫之多,在全球數一數二。

蓋茲基金會執行長萊克斯說:「金融危機影響每一個人,從基金會到我們的合夥人無一例外。因此我們不得不嚴密監控預算。」但他強調,基金會會持續認捐美國的教育計畫,並協助開發中國家對抗貧窮。

華爾街金融機構一向是慈善捐款大戶,隨著貝爾斯登、雷曼兄弟倒閉,美林公司被併購,花旗銀行自顧不暇,原本的慈善認捐也受到波及,不得不擱置。「基金會理事會」的統計資料顯示,去年美國企業捐出的善款多達一百五十七億美元,其中製藥業的捐款最高,其次是金融機構。

至於富商巨賈也紛紛縮手。拉斯維加斯賭場大亨艾德森以及美國保險業鉅擘「美國國際集團」(AIG)前執行長葛林伯格由於身價大幅縮水,不得不刪減明年度的認捐金額。以葛林伯格為例,今年二月身價還值四千七百七十萬美元,而今只剩四百萬美元。



◆ 美10月耐久財訂單 銳減6.2%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華盛頓二十六日電】 2008.11.27

美國10月耐久財訂單驟減6.2%,創兩年來最大跌幅;個人支出更連續四個月下滑,創七年來最大降幅。就業數字也不理想,顯示美國經濟正陷入更深的衰退。

受到經濟數據不佳衝擊,美股26日開盤下挫近2%,道瓊工業指數開盤重挫165點,標準普爾500指數與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也下挫逾1.6%,中止連三日的漲勢。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報告,10月美國個人支出縮減1%,比9月的0.3%跌幅更深,也是2001年美國經濟衰退期以來最大的單月跌幅。耐久財訂單在10月重挫6.2%,9月則是下跌0.2%。

這顯示在經濟不佳的景況下,美國消費者與企業都在縮減開支。FTN金融公司經濟師羅威說:「所有人都在減少花錢,這使我們從一般的經濟衰退變成嚴重的經濟衰退。」

另據美國勞工部報告,上周首度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減少1.4 萬人至52.9萬人。但是四周平均申請失業人數落在51.8萬人,創1983年1月以來最高。

美國商務部的報告顯示個人所得在10月增加0.3%,9月增加0.1%。通膨則出現降溫,10月個人支出的價格指標下降0.6%,比去年同期上揚3.2%。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所關注,剔除食物與燃油的個人消費支出核心指數,則在10月比前一年上揚2.1%,是2月以來最低的年增幅。

耐久財訂單6.2%的跌幅是經濟師估計3%的兩倍。而若剔除變動較大的交通工具訂單,耐久財訂單依舊在10月呈現4.4%的大幅下跌,是2002年1月以來最大跌幅。



◆ 人行放鬆銀根 搶救中小企業

【康彰榮】2008-11-27 工商時報

隨著經濟局勢急轉直下,中國政府再次出重拳,一口氣降息4碼,有意透過貨幣政策的大幅放寬來促使銀行資金更為寬裕,拯救命在旦夕的中小企業。

今年9月以來,人行將貨幣從緊政策調整為適度寬鬆之後,已四度調降利率、三次調降存準率,運用貨幣工具手段之頻繁、幅度之大歷來罕見,也突顯大陸經濟下滑已到了必須下猛藥的時候。

這可從近期的大陸經濟數據看出端倪。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9月的貿易順差比去年同期減少2.6%。9月當月外匯儲備也比去年同期減少36億美元。前10月出口成長21.9%,遠遜於去年同期的26.5%。出口產業中不少中小企業目前面臨無單可接、資金鏈斷裂的危機,倒閉、裁員更是屢有所聞。拯救中小企業以成為大陸「保增長」的當務之急。

中小企業能否度過景氣寒冬,銀行有無子彈伸出援手相當關鍵。此次人行實施差別的存準率調整政策,協助中小企業融資的用意就非常明顯。

人行將中小型銀行存準率調降2個百分點,而大型國有銀行僅調降1個百分點,便是希望與中小企業最貼近的地方性中小型銀行,能有足夠資金來協助中小企業走出融資困境。

但人民銀行為商業銀行準備了充足的銀彈,並不意味中小企業就可以到這杯羹。廣州台協會長程豐原不諱言的表示,當前商業銀行對放貸給中小企業態度非常保守謹慎,除了擔心企業本身能否持續經營,許多銀行主管在「問責制」壓力下,寧可減少業績,也不願面對貸款客戶倒帳後所要承受的牢獄之災。

程豐原認為,中國政府應該放寬銀行經理人的權限和責任追究,否則中小企業仍很難從銀行手中獲得融資。

中國救經濟、救產業的態度已相當明確,但這場全球經濟危機恐怕是一場持久戰,中國政府應有心理準備,在擴大內需、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方面備妥長期抗戰計畫,應付經濟情況可能更艱困的未來。



◆ 大陸降息 調幅11年最大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 2008.11.27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26)日大幅降息,1年期基準存、放款利率一口氣調降1.08個百分點,調幅是11年來最大,並是兩個月來第四度降息;人行也同時調降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人行表示,這是為貫徹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保證銀行體系流動性充分供應,以發揮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

路透與彭博資訊報導,不少經濟學家對人行大手筆降息並不意外,只是沒想到現在就使出這招,而且有鑒於通貨膨脹急速放緩,市場人士預期基準利率還必須再下降。

在貨幣政策之外,北京當局持續放出以產業政策扶持企業的訊息。道瓊社報導,中共國務院在昨天召開的常務會議中,決議將推出更多協助企業的措施,支持鋼鐵、水泥、與汽車等重點產業度過難關,同時改善信用保證體系,讓中小企業更容易取得資金。

在市場觀察家眼中,這顯示儘管中南海在三周前才祭出人民幣4兆元的經濟刺激方案,加上昨天下的降息猛藥,但未來還會有其他救市措施等待出爐。人行昨天宣布,1年期基準貸款利率從6.66%降為5.58%,1年期存款利率從3.60%降為2.52%,貸款利率降幅為1997年10月以來僅見。

大陸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也同步調降,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與郵政儲蓄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調降1個百分點至16%;中小型金融機構則調降2個百分點至14%。

對於在短短兩個多月內四度降息,人行在聲明中說,這是為了「貫徹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保證銀行體系流動性充分供應,促進貨幣信貸穩定增長,發揮貨幣政策在支援經濟增長中的積極作用」。明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已經面臨「保八」的局面。大陸必須讓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維持在8%。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警告,即使大陸成長有8%,其實已無異於經濟衰退。



◆ 台幣 可能隨人民幣走貶

【經濟日報╱記者黃欣、傅沁怡/台北報導】 2008.11.27

國際美元走弱,加上外資匯入和出口商月底賣匯產生的新台幣需求,新台幣昨(26) 日盤中強勢走升逾2角,但因中央銀行尾盤進場,砸下3、4億美元強力阻升,終場新台幣以33.306元作收,僅小升4.6分,成交量14.04億美元。

銀行外匯主管指出,從央行昨天強力阻升的動作觀察,央行「雙率雙低」政策確定成形,特別是人民銀行昨天大幅降低利率後,人民幣可能大幅走貶以刺激中國大陸出口,新台幣更沒有理由獨強,不排除隨人民幣出現一波貶勢。

富邦金昨天也發布報告,預期新台幣明年第三季可能跌至34.5元價位。

銀行外匯主管強調,人民幣不是國際流通貨幣,匯價升貶主要由人民銀行決定,但先前人行行長周小川已透露不排除讓人民幣走跌的弦外之音,加上人行本次大舉降息,都讓人民幣走勢蒙上不確定因素,勢必也會影響新台幣匯價。

外匯交易員表示,中國大陸景氣減緩對台灣影響很大,特別是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比重偏高,如果中國陸需求減少,連帶會使台灣出口雪上加霜。因此,交易員認為,如果人民幣改走貶值路線,新台幣只有跟進一途。

不過,市場人士也指出,儘管新台幣緩貶走勢明確,但在連續一個月交易量都未放大的情況下,加上年關已近,多數交易員都以「守成」為優先考量,不願承擔過大的風險,除非年底前人民幣急貶,新台幣應會維持偏弱的區間整理格局。

市場人士觀察,從本月以來新台幣匯價走勢可看出,央行仍希望新台幣朝「緩步貶值」的方向前進。

但新台幣幾次觸及33.5元價位時,也又馬上被拉回到33.3元附近,顯示央行「認定」的新台幣合理價位應在32.8元到33.3元。



◆ 兩岸通匯 明年2月底上路

【黃如萍/台北報導】2008-11-27 中國時報

兩岸通匯確定明年二月底開辦,民眾可透過兩岸兩萬四千多個辦理國際匯兌的郵局,直接辦理匯兌。台灣匯出仍限制每筆三萬美金,總額不限;大陸匯入台灣,一般民眾一天以一萬美金為上限,一年不得超過五十萬美金。

由於兩岸尚未簽署金融協議,先起跑的兩岸郵政匯兌業務仍採美金計價,台灣匯款至大陸,手續費比照目前經第三地轉匯的標準,電匯每筆五百元台幣,信匯每筆四百元。

交通部指出,由於電腦程式必須重新設定,郵政匯兌業務無法和通郵一起於下月中上路,中華郵政公司原本預估需要半年的作業期,經過努力後,確定明年二月底前兩岸郵政通匯可以開放實施。

中華郵政公司和大陸中國郵政公司近日也達成協商,敲定開放辦理兩岸國際匯兌的郵局數量,中華郵政九十一個、大陸中國郵政兩萬四千多個辦理國際匯兌的郵局,將同步開放兩岸郵政匯兌業務。



◆ 馬:沒想到風暴愈演愈烈

【陳洛薇、江慧真、林諭林/台北報導】2008-11-27 中國時報

儘管行政院在十一月初即推出促進就業方案,但是,面對急降直下的全球景氣寒冬,學者專家都評估認為,年底可能會有大規模的失業潮與關廠裁員,馬英九總統廿六日坦言,「沒想到金融風暴愈演愈烈。」

日昨提出《國民經濟紓困及促進就業條例》草案的民進黨立院黨團副幹事長潘孟安表示,馬英九的動作,代表執政黨也認為失業風暴山雨欲來,籲藍營支持這項對人民貸款紓困的方案,協助民眾度過燃眉之急。

潘孟安指出,此案是針對長期失業或生活突然有困境的民眾,提供每戶卅萬元低利貸款「救急」,預定下周二送立委程序委員會爭取付委審查,希望國民黨立委對草案條文若有不同意見,可在委員會增修,不要惡意封殺法案,讓失業問題失去討論空間。

「這波寒冬,時間可能比較長」,馬英九昨日接見第十屆國家建築金質獎得獎廠商代表時表示,從九月中旬雷曼兄弟申請破產開始,短短兩個半月的時間,世界金融版圖已大大改變,紓困方案的規模是人類貨幣被使用以來最大的,不少學者專家都說沒看過這種情況。

馬英九坦言,五二○上任以來,希望重新恢復台灣經濟活力,但真沒想到美金融風暴愈演愈烈,連花旗銀行都岌岌可危,這真的是百年罕見大災難,是否到谷底都很難說。為此,他這兩天密集與劉揆通電話,希望窮盡一切可能挽救失業。

因應景氣寒冬,行政院本月十六日甫通過「九八年至一○一年促進就業方案」,每年將投入約新台幣六十六億元經費,透過培訓技能、提供工資補貼及加強短期促進就業措施,平均每年增加四萬八千個工作機會,四年內創造約廿萬個工作機會,預估四年後可降低○.三%的失業率,但馬英九顯然這個方案還不夠因應可能發生的關廠裁員風暴。

據了解,許多企業遭遇金融風暴近來陸續裁員,下周也將有失業勞工代表到立院陳情,提醒政府正視失業問題,也希望政府紓困不要只針對大型企業,也應對中小企業提出相關紓困方案。

※ 幕僚(國安會報等)有沒有讓馬總統了解現況?



◆ 馬總統:年底前搶救失業

【林上祚/台北報導】2008-11-27 中國時報

馬英九總統廿六日宣示,政府將於年底前將推出大型搶救失業方案。馬英九表示,他與劉揆通過電話,要求行政院提出更大的搶救失業計畫,把能動員的資源都拿出來。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指出,勞委會每人補助一萬元「立即上工」計畫與青輔會的「青年職場體驗」計畫,在員額上都有加碼的空間,但短期內不考慮由政府部門增聘臨時工的「以工代賑」方案。

二○○一年核四風暴、網路泡沫雙重夾擊,民進黨政府實施緊急雇用計畫,係仿效九二一地震「以工代賑」救濟模式,後來有部分失業民眾,被分配到掃水溝等工作,當時被批評「缺乏前瞻性」。

陳添枝表示,「以工代賑」有其後遺症,畢竟各部會能夠擠出的臨時工員額,本來就十分有限,劉揆認為,既然要提供工作機會,就應該提供有意義的工作,與其做一段時間又沒有了,還不如提供搭配職業訓練的工作方案。

此外,劉揆目前也要求閣員,每周定期報告短期就業方案成效,其中,勞委會「立即上工」方案,由政府補助雇主每名一萬元的就業補貼,已經與工業總會合作,工總承諾創造五千名就業機會,陳添枝表示,當初勞委會規劃一萬五千名額度,推出二周已經協助一千多名民眾就業。

陳添枝表示,月薪三萬元的員工失業,政府與其付給員工月薪六成(一萬八千元)的失業給付,還不如由政府補貼一萬元,讓他找到新的工作,「立即上工」計畫如果成效不錯,經建會將建議擴大承辦規模。

另外,為了解決大學生失業問題,青輔會青年職場體驗計畫也考慮擴編,陳添枝表示,高中職以上,如果具備原住民、或身心障礙,政府將補助企業每月一萬元,一般畢業生則是八千元,今年職場體驗計畫今年預計提供,三千五百名畢業生半年見習機會。陳添枝說,目前企業並不缺錢,職場體驗計畫,就像提供新進員工六個月試用期一樣,對企業來說並不是太大負擔。

陳添枝說,從過去經驗顯示,職場體驗計劃結束後,見習學生獲得轉聘為正式員工比率高達八成,該計畫從民進黨執政時代沿用至今,當初因為經濟好轉縮減員額,在經濟不景氣之際,該計畫有重出江湖的必要。



◆ 振興經濟案 擬加碼到5000億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11.27

失業問題擴大,馬英九總統指示行政院應推出「大型搶救失業計畫」。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昨晚改口表示,行政院將依馬總統指示,在已實施的「短期就業方案」、中長期就業計畫及擴大公共支出部分,都再研究擴大辦理。

邱正雄昨天中午邀集交通部長毛治國、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政務委員朱雲鵬、主計長石素梅、工程會主委范良銹等首長,會商「振興經濟新方案」,經討論,整體計畫將由原規劃的四千二百億元,擴大為以五千億元為上限,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邱正雄表示,行政院將再協調經建會、主計處等單位修正「振興經濟新方案」的內容及預算額度,「振興經濟新方案」預定延至下周行政院會再提出。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昨天也表示,考慮擴大目前勞委會正在實施的「立即上工計畫」及「職場體驗方案」的補助規模,最快下個月確定。

據了解,行政院所通過的短期就業方案,包括十一、十二月創造四點六萬個工作機會,明年上半年共五點六萬個工作機會;及政府給予一萬五千人,每人一萬元就業補助「立即上工計畫」,都會再擴大名額。

行政院會通過的「民國九十八至一百零一年中長就業方案」,可創造廿萬人就業機會。行政院也擬就民間產業再造、民間投資等,再予強化。

經建會提醒民眾,如果對於政府推出的就業方案感興趣,可撥勞工委員會單一窗口免費專線0800-777-888,或就近洽詢各公立就業服務中心(站、台),還有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ejob網站(http://www.ejob.gov.tw)、人事行政局事求人網站(http://ca.cpa.gov.tw/want02/source/Want02pag.aspx),及公共工程委員會(http://web.pcc.gov.tw)等。



◆ 主計處:明年第二季 經濟止跌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8.11.27

行政院長劉兆玄談到即將提送到立法院的「振興經濟擴大公投建設特別條例」表示,面對嚴苛的經濟環境,擴大公共建設投資首重時效,推動後,主計處預估,明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會止跌,由負轉正。

歐巴馬正研擬七千億美元的擴大內需方案,希望在二年內創造二百五十萬個就業機會。

劉兆玄在接受訪問時也表示,歐巴馬要做的包括改善危橋、建公路,很像是台灣的翻版,由於台美經濟連動性太高,期望歐巴馬政策能見效,對台灣幫助愈大。

劉兆玄也坦承,劉內閣上任半年「的確是檢討改組的時間點」。但目前的環境已與五二○組閣時不同,他會考慮有些政府首長已漸入佳境,必須讓他們有更長的時間表現,他會清楚理性的做均衡考量,「但絕不是為換為換」。

劉兆玄表示,改組事宜會和總統馬英九商量,好比球賽中要調整陣容。大家常說半年到了要檢討,「確實已開始檢討了」。



◆ 立法院應共救經濟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1.27

行政院主計處上周四剛大幅下修今、明兩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本周一、二國內外發表的各項重要經濟指標,即較主計處當時應用作為預測基礎的各項數據為低,顯然主計處預測的台灣明年經濟成長率2.12%,高於今年的1.87%,與國際經濟預測明年全球經濟將較今年更為嚴峻情勢相反,似過於樂觀,明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能否保2%,受到各方質疑。

主計處之所以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還能有2.12%,據主計處官員解釋稱,根據過去經驗、成長趨勢及各項外生變數(包括我主要出口對象國家明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國際原油價格,以及新台幣對美元匯率估計等),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只有0.1%至1.0%,但再考慮到政策變數,如行政院所提出的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829億元,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條例,規劃明年額外投資700多億元,和鬆綁法規帶動都市更新創造500多億元的民間投資,合計增加內需2,000億元,約占今年實質GDP12.7兆元的1.6%,因此,明年經濟成長率可提高到2.12%。

據此,台灣明年經濟成長率能否保2%,可從明年國際經濟情勢變化,是否能如主計處所設定的外生變數,及振興經濟擴大公共投資等政策變數,能否真正如期落實兩個層面來觀察。

先就未來國際經濟情勢可能變化來看;國際貨幣基金(IMF)最近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特別刊載「金融壓力與經濟向下反轉之關係」的研究結果,對研判未來經濟走向極有助益。其主要作用在分析各國發生經濟下滑或衰退之前,是否有金融危機,如有,其對經濟成長傷害的程度及時間長短,與沒有金融危機時作比較。根據IMF所搜集的17個工業國家113個金融危機案例,與140個經濟下滑或衰退前未曾發生過金融危機案例作比較。在113個金融危機案例中,有58個金融危機後,跟隨而來的經濟下滑或衰退,其對GDP損傷的程度及下滑或衰退的時間,較沒有金融危機在前的140個經濟下滑或衰退,高出一倍。

而且在58個金融危機後帶來的經濟下滑或衰退案例中,其危機來自銀行相關部門的有35個案例,其受害情況更嚴重,經濟下滑或衰退時間平均高達八季。而此波全球經濟陷入衰退,正是金融危機所導引,更是來自銀行部門,故此波全球經濟衰退,自今年第三季開始,可能延續到後年第二季。因此各國際經濟預測機構,不論是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或全球視訊機構,預測明年工業國家整體經濟成長率都是負成長。雖主計處已根據此一研究結果及主要出口對象國家明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估計明年台灣出口萎縮9.6%,但其中高占我總出口40%的中國大陸,主計處是根據全球資訊機構預測明年大陸經濟成長8.4%;可是日昨世界銀行估測大陸明年經濟成長只有7.5%,幾少了1個百分點。若真如世界銀行預測,則對台灣明年出口將更為不利。

其次就振興經濟方案對內需的影響來看,據主計處官員稱,擴大公共投資等政策因素,對明年經濟成長貢獻1.6個百分點,而主計處估測的明年經濟成長率2.12%中,內需增加貢獻1.3個百分點。換言之,如沒有擴大公共投資等因素,內需已是負成長,因此,擴大公共投資等政策因素,能否真正及早如期落實,將是經濟成長保2%的關鍵所在。

而今行政院已將振興經濟兩個特別條例草案,送請立法院審議;據了解其中「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如期通過發放已獲得共識,問題不大。但「擴大公共建設投資特別條例」,不僅在野的民進黨立委有不同意見,執政的國民黨少數立委也提出不同版本,相互較勁。大家應知道,我們面對的是二戰以來全球經濟最大衰退,是非常時期,時效很重要,程序方面能省則省,能減則減。以美國政府在9月間所提紓困方案為例,參議院反對黨(民主黨)領袖聲明全力配合,部分參議員改選在即,且放棄休假,全程參與,高票通過,俾能早日實施,以紓民困。

雖行政院所提特別條例草案簡單,因是原則性規定,只是為編列特別預算有法律依據,愈簡單愈好。關鍵是特別預算不僅要有周詳規劃,可行性評估報告也要評列預算細目。

相信新政府有關部門如危橋、危路的修建,洪水的整治,汙水下水道興建及交通建設等,早有規劃。希望立法院能共體時艱,對行政院所提特別條例與特別預算,速審速決及早通過,俾能早日落實執行。否則依照過去慣例,要拖到明年中才通過特別預算,工程預算下半年才能招標,發包動工已接近年底,明年保2%不成,更可能再度淪為負成長,則立法院難辭其咎。



◆ 救車方案出爐 汰舊車、新車折價3萬

【聯合報╱記者李莉珩/台北報導】 2008.11.27

救車市,財經部會扣抵汽車貨物稅減徵新方案出爐,經濟部主張,只要車主「汰舊換新」、購買新車(不限國產車),每台扣抵三萬元貨物稅,可讓車價直接減少三萬元,補貼為期一年。財政部高層官員表示,原則上會接受。

經濟部前天發文給財政部,提出買新車扣抵貨物稅新方案。為讓救車市方案能儘快實施,不要影響目前民間因等待減稅利多而暫緩購車,經濟部官員說,將請財政部儘快提出貨物稅條例修正草案。

財政部長李述德和經濟部長尹啟銘因為出席亞太經合會議,今天返國上班,救車市方案將儘速定案。

官員指出,經建會和經濟部都認為,貨物稅如果不能夠每輛車減五萬元以上,不太可能活絡車市;但財政部原本堅持每部車只能定額扣抵兩萬五千萬元貨物稅,經濟部只好參考財政部原先提案,再加碼扣稅五千元,讓救車市方案能趕快協調定案。

財政部官員說,原本經濟部主張以車齡十年為分界,按照汽車年分扣抵貨物稅,「年分愈少、扣抵額愈高」。但財政部認為這個設計太複雜,主張簡化為只要買車,不分國產進口,一律補貼。

財經官員私下表示,經濟部提出的新方案和財政部的舊方案相近,差別只在於補貼額度多了五千元,假設明年汽車銷售量預估廿五萬輛,稅收損失只從六十二點五億元增加為七十五億元,差距其實不大;但現在問題的關鍵不是改怎麼救車市,而是要不要救的問題。

【記者丁萬鳴/台北報導】「真服了這些公務員!」一位汽車業者昨天無奈表示,財經兩部救車市方案遲無法推出,反而可能害了廠商。

一家汽車經銷商主管表示,現在整個車市都在觀望,就等政府的貨物稅減免什麼時候實施、還要有減多少。



◆ 救建商 先降房價再說

【聯合報╱徐宗慶/公(北縣新店)】 2008.11.27

行政院將推出挽救房地產方案,以免建築業在金融海嘯中滅頂。建築業是不動產相關行業的根本,且從業人員眾多,一旦有營造公司倒閉,必然衝擊其他不動產相關行業,加深房市不景氣連鎖反應,實有紓困的必要;惟仍應規劃其他配套措施,避免淪為只救財團不顧平民百姓。

例如AIG集團在獲得美國財政部的紓困援助後,經營高層竟去奢華度假,引起美國納稅人極度不滿。而現在的房價高得不合理,建商理應獲利豐厚,卻告訴政府需要援助,這實在殊難想像。所以建商要紓困,政府便應要求其配合大幅度降低房價;否則一旦有建商倒閉,房市也會出現破壞性的跌價,那不如讓政府別救房地產,民眾反而有便宜的房子可買。

另如美國三大車廠,公司經營高層顢頇無能卻坐擁高薪,也提不出公司自救或改造的可行方案,致使紓困案難以過關。這一波房市的不景氣並非短時間內突然發生的,早在去年初就有學者警告房市即將反轉,但建商卻貪圖高房價的暴利,未做好妥善的風險控管。因此,各家建商需要政府援助,就必須提出公司自救或改造的可行方案,否則不如不救,以免紓困後仍難逃倒閉的命運;畢竟政府資源有限,而這波景氣寒冬還不知要持續多久,資源也要妥善運用才是。



◆ 熱門話題:拚經濟不是這樣

【張炎銘/台中市(公)】2008-11-27 中國時報

貴刊登載〈公務員也來拚經濟〉一文,建議取消今年的公務員考績獎金,以這筆錢為消費券加碼,個人認為有待商榷。

今年經濟不景氣,罪魁禍首是金融界金融商品操作太過、財務槓桿失靈所致;怎麼公務員反成為替罪羔羊?景氣好時,民間廠商分紅如進斗金,怎不聞要為公務員爭取三、五個月考績獎金?景氣差,就要公務員跟著犧牲,天底下可有此不公不義之事?公司賺錢,員工多分些;公司虧錢,員工少分些是天經地義,但過去賺錢時,可有公務員考績獎金增加制度?

新加坡、日本等國公務員減薪,但比較他國與本國公務員的薪資待遇結構,我們有減薪的條件嗎?若將公務員薪資與國民所得相連結,個人不反對,但總不能說等到經濟不景氣時才來實施,景氣好時大家就忘了這回事吧?新加坡去年四月、今年一月加過兩次薪,台灣的公務員八年來加過幾次?

再說「國民旅遊卡」被認為是討好公務員措施,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啞巴吃黃蓮。以前公務員因公務繁忙無暇休假,還可領「不休假加班費」,後來為節省經費,改為至少休假一星期,國旅卡實施後,強迫休假二星期,也就是說以一萬六千元換二個星期「不休假加班費」,而且還要消費,不能落入私人口袋。我倒很希望回復從前沒有國旅卡時代,不休假就直接發加班費!即使把公務員「特權化」,取消考績獎金,也只不過把消費券從三六○○元提高到五○○○元,如此就能「拚經濟」嗎?

※ 來篇獨排眾議的文章。



◆ 提升政府效能才是根本之道

【羅暐智/特稿】2008-11-27 中國時報

新加坡政府高官明年減薪,台灣也捲起一陣減薪熱潮。平心而論,公務員的薪水是人民的納稅錢,服務人民是應盡義務,當人民生活已過不下去,那種相對剝奪感越烈。不過,減薪始終非長遠之計,只是老百姓看了會心情好,但根本問題在於政府效能低落、官僚習慣不改,減薪也只是空談。

從省錢的角度來看,政府編列約四千億元的人事支出,如全部減薪百分之三,也不過一二○億元,僅是消費券政策經費的八分之一左右,這樣的減薪也發揮不了多大效益。

不過,從公務員的薪資結構來看,確實很多有檢討的地方。

除了本俸外,視情況還有主管加給、職務加給、專業加給等,在現行體制下,事實上有很多加給是確有爭議的,甚至被批評是自肥。

過去經濟蓬勃發展時,沒有太多人去注意公務人員的待遇,如今景氣不佳,拿公務人員來開刀,確有顯失公平之處。不過,一些不符常態的福利制度,像公營行庫的優存利率,比起一般的利率要高出很多,就有很大的調整空間,這當然值得檢討與改善。

公務人員是鐵飯碗,領的每一分錢都是來自人民辛苦所得。

政府如果做得好,人民當然願意支付較高的薪水,也會淡化公務體系內的「不平等待遇」,但如做不好,多給一毛錢都嫌多。



◆ 買蔥薑要牛肉的政府採購 該改了

【林建山】2008-11-27 中國時報

用凱因斯救經濟,是當下全球國政顯學,台灣當然也沒能例外。所謂的凱因斯思維與手段,不論用消費券,或國有化,或公共投資建設,其本質都不脫「激勵內需啟動經濟」或直接說是「用政府採購救經濟」的基調。面對世界經濟海嘯衝擊,馬政府也正如此作。但是台灣既已實施屆滿十年的政府採購制度,卻是最可能抵銷甚至減損未來每項凱因斯行動效應的超級反動機制,必須正視。

實施十年的政府採購法,可以說是晚近惡化台灣「獨買經濟」負作用的一大禍源,已經肇致每周至少五例爭議的世界紀錄,墊高不少台灣經濟社會成本。此法不但使得政府的支出採購不到進步的東西,也採購不到好品質的東西,使多數公共行動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大打折扣,國家知識創新與產業科技發展也受到挫折。

政府採購法到底有哪些問題?

首先,是採購法法制本身的營運理念,完全延襲固有營繕條例的「樣態管理(feature management)」思維,根本悖離WTO GPA政府採購協定的「功能管理(function management)」理念。

所以自實施以來,長期纏踞固附的「規格綁標」「系統綁標」問題可以綿縷不絕。甚至屢見類似「堅持死守要二八五而否棄Pentum II」的烏龍驗收笑話,在各級政府採購案例之中,不但傷害廠商產業,也傷害國家的升級進步。

其次,是以價格標扭曲知識價值與社會進步發展,尤其變本加厲地到了蘇貞昌內閣更完全否棄「最有利標」的國際進步作法,一意固執「最低價決標」的舊陋評準,讓台灣退步為落後經濟國家,卻對玩法徇私完全沒有防阻作用。

最低標是不管採購物件的效用與良劣,只要最低價的就可得標(不公開底價);最有利標是在既定預算(可公開底價)下,讓能夠提供最優功能效用、最佳內涵品質者得標(最符合市場經濟的公開競爭原則)。再者,現制之下未得標者不但不能像美加等先進國家一樣得到若干成數的備標費用補償,反而還須「放棄先訴抗辯權」,讓其構想創意得被得標者任意使用,公然侵凌智慧財產權莫此為甚,更迭遭國際抗議反對。

第三是邀標書(TOR,Terms of Requirement)需求範疇的任意變異與不確定性,從招標、決標到驗收過程,評選委員及主管官員可以高亢操弄其「獨買者地位」,隨時任意加碼加料擴充,遠遠踰越原始TOR要求事項範圍,造成完全迥異於市場「買大菜乃附送蔥薑」的基本俗尚法則,逼使得標者完全無法也無力抗辯,只好要嘛就忍痛賠付,要嘛就鋌而走險減料偷工。

第四,評選委員會的組成與運作,愈使行政機關可以完全「專權免責」辦事。

在十年歷程中,初初一兩年還有可謂公正公平之運作;之後,不管上下大小機關都可以完全悠游組成十足可操控的橡皮圖章「評選委員會」。其實早在組成委員會之時,即可注定得標者為誰了。委員待遇極低,權力卻絕對之大,又可藉名「多數共決」而各免其責,更可以做為機關首長百般卸責的工具,「評選委員會」存在與運作之法理情,一直都是問題。

第五,現行採購制度更給予行政干預調解機制的莫大空間。

在每一採購案中,政府機關與民間部門站在絕對不相稱的地位,使「獨買者」大可以用其有形之手為所欲為,並完全不給民間有協議抗辯爭取的機會,也沒有進行公正仲裁的可能性。如何建置第三者機制,使當前政府採購制度得以具備合乎公平交易法則的市場性,確實還有極大的努力空間。

現行政府採購制度所反映出來的種種「獨買市場」負效應,確是政府為追求突破當前經濟困局,藉由「愛台十二建設」以極力推動擴大內需,及加強公共建設救經濟的絆腳石,也會是繼續肇致未來國家經濟建設低級化、劣質化的重要變數。針對這些破毀市場活力啟動力量的缺陋,實在該檢討改進。否則,不免愈使台灣法制與國際脫軌,也使得面對世界海嘯衝擊的台灣經濟愈發振起無望。(作者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 政府採購制度讓政府變成凱子。



◆ 盤尼西林不治感冒

【經濟日報╱楊雅惠(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 】 2008.11.27

盤尼西林(penicillin,又稱青黴素)是種抗生素,可抑殺細菌。盤尼西林發現前,即使小小傷口感染,也可能惡化至截肢甚至斷命。此藥問世後,立刻發揮神效,在二次大戰期間至少救了600萬人。此藥首由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1881~1955)發現青黴素開始,再經其他研究者運用於治療上並大量生產,也因此讓弗萊明等三人獲得1945年諾貝爾生物醫學獎。

當弗萊明到瑞典皇家科學院領取諾貝爾獎時,正好重感冒,鼻涕直流。面對記者追問他的感想,他一邊擤著鼻涕,一邊嘆著:「此時我最希望的是盤尼西林能夠治感冒。」

救人無數的盤尼西林,無法醫治一般的感冒。如果認為獲得諾貝爾大獎的名藥盤尼西林便是神藥,可對大小病症藥到病除,這未免把醫藥想得太簡單粗糙。

醫院裏分成內科、外科、骨科、耳鼻喉科、皮膚科等,不同症狀要到不同科別掛號。如果病人遇見一個醫生就要求醫生治癒其所有病症,不但強人所難,也是無識之舉。若有醫生斗膽對自己非專精科別亂開藥方,例如把盤尼西林開給感冒患者,罔顧副作用,可能害人呻吟床褥,此乃江湖郎中欺世盜名之行徑。

不但醫界如此,其他各種學科亦然。愛迪生發明電燈,試驗了多種材料,原發現白金絲可堪使用,但因白金昂貴,又實驗了1,600種材料後,才找到炭絲較為適合的材料;接著為延長其燈炮壽命,尋找燈泡真空方式,又試驗了6,000種材料,方找到炭化竹絲方式。愛迪生的故事,不但作為鼓勵孜孜學子努力不懈的榜樣,也說明尋找正確解答的不易。

科學家追求真相,必須講求精確、踏實、平準。然而,真相何在?四面尋找,八方探索,上窮碧落下黃泉,可能須大海撈針,可能只是緣木求魚。科學家鍥而不捨,日以繼夜、夜以繼日,不斷地在數千數萬個可能的答案中摸索。如果科學家未耐心研究,只急著沽名釣譽,想儘速走出實驗室享受掌聲喝彩,焉能尋得真相,又焉得卓越的科技成果來改善世人生活?

科學家花了不少心力找到真相,一般人也要花些心思來認識誰是真正專家。各個專業領域都有其專精人士,很難期許一個人便能通天入地,無所不知。如果只看知名度,任何問題都想問問他們看法,如同一碰到醫生,不辨其專精科別,立刻就開始請教青春痘、心臟病、胃腸炎種種問題,一旦碰到對方是口才便給的虛張聲勢者,便會被唬得團團轉,延誤病情。

某些膏藥偏方,號稱多種症狀均可使用,卻是樣樣效果不明。「差不多先生傳」是胡適先生所撰寫的人物,講地址把陝西說成山西,記帳時把千寫成十,生病時請了牛醫也視同一般醫生。如果社會上人人效法差不多先生,勢必交通大亂,金融失序,病患滿街。

在解決經濟問題時,也要對症下藥。經濟的工具常是一體兩面,價格提高讓賣者喜而買者怒,匯價升值讓進口增而出口減,減稅讓繳稅民眾雀躍但國庫短期內阮囊羞澀,難有面面俱到的經濟工具。為達到不同目標,宜用不同工具。在訂定主力目標後尋找解決工具所需花費的工夫,不得省略。

不同病症各有解藥,不同問題各有答案,不同領域各有狀元。在自然科學上,不容偏差謬誤,否則戕毒蒼生;在社會科學上,也不可魚目混珠,否則貽害世人。



◆ 他們三個:回眸政治硝煙外的真實人生

【聯合報╱社論】 2008.11.27

「我們三個」,是北市勞工局委託導演侯孝賢監製的一部勞工紀錄片。

在和平東路一堵老牆下,羅茂盛守著兼代步的摩托行動咖啡車,扶著左腿的義肢,一站就是十二小時。這是他全部的生計,為養活青光眼的妻子和弱視的兒子,他做過管理員、賣過彩券,最後摸索出賣咖啡這條路。靠著客人半贊助式的愛心,羅茂盛熬過了挫折的日子,但他每天還在思考:未來的路要怎麼繼續走下去?

這是「我們三個」的故事梗概。一家三口都是身障,卻希望有尊嚴地維持自己的生活,羅茂盛一家沒有抱怨命運,也不質疑政府或社會不公,只是不斷地摸索嘗試、互相扶持。「我們三個」其實不只是羅茂盛一家的故事,也是台灣許多勞動者的人生紀實;雖沒有「海角七號」的趣味和浪漫,這部半小時的紀錄片卻值得一看,特別對那些忘記人間真相的政治人而言。

當金融海嘯狂襲全球,當台灣經濟陷入景氣嚴冬,當司法正在偵辦幾億、幾十億的貪瀆案件之際,朝野政客卻還在為要不要挺扁、要不要發消費券作無謂的叫罵,在野黨一再發動群眾向司法示威。大環境氛圍的嗆辣,對照這個路邊咖啡攤靜默的生活掙扎,更顯荒謬而諷刺。過去八年在慘烈的藍綠對峙下,台灣在政治上不僅徹底失去了凝聚共識的能力,即連非關政治的經濟議題也失去理性討論的空間,這是台灣最可悲的墮落。如果連消費券這種緊急救命措施都遭刻意延宕,政治人物眼裡還會有市井小民的生活苦難嗎?

事實如此,台灣的政治不僅越來越和社會脫節,甚至可以說政治解決人民及社會問題的能力也越來越弱。過去十年,政治人物忙著修憲、忙著談改革、忙著政黨惡鬥、忙著建構台灣國論述,消耗掉國家絕大部分的資源與精力,有血有肉的民生問題被擺到一旁。如今,執政黨忙著挖貪補漏,在野黨忙著反嗆拉扯,政治只是一味發洩憤怒、激盪仇恨,留給民眾的則是難以平癒的創傷。民主對人民的意義,為何會窄化及矮化到此一地步?

當越來越多人必須關掉電視,避免被醜陋的政治景象擾亂心情,人們看完「我們三個」這部紀錄片,可能會有喉嚨被卡住的感覺。羅茂盛思考未來的方式很特別,他獨自到海邊,藉著海風的清冷和海浪的沖刷,來整理自己的思緒。大浪不時打得他踉蹌跌坐,有時甚至打掉他的義肢,羅茂盛必須奮起單腿,在千鈞一髮中向海浪奪回自己的義肢。我們不知道羅茂盛從險惡的海浪看到什麼出路,但那些掌握有偌大公權力和公資源的人應該問問:自己給了這樣的人什麼機會?

台灣經濟今年下半年已進入負成長,明年將更惡化,隨著企業裁員和關廠潮,到年底將有五十萬人失去工作。不必走到那一刻,我們已可預見未來的景象;到了那種時候,別說是身障的勞工,優秀的白領階級一樣將同遭其殃。屆時,羅茂盛的咖啡攤還撐不撐得下去?支持他的顧客還會不會繼續出現?這也許不是羅茂盛能回答的問題,卻是主政者該捫心自問的課題。

羅茂盛夜裡在家中自行烘焙咖啡豆,對各國咖啡品類的脾性皆能娓娓道來;誰能想像,一位獨腿人如此用心經營他簡單的咖啡攤?就像他的獨子,須藉放大鏡將右眼緊貼在書頁上才能閱讀,也只是寄望不斷參加考試取得就業機會。在經濟的退潮時分,羅茂盛一家的堅毅和無怨,除了提醒所有勞動者不要灰心喪志,也提醒朝野政黨應拋開務虛的政治硝煙,回到關注人民真實生活的主軸來。

他們三個,在困境中不離不棄,共同維護一個家庭的生存和希望。而台灣,這個被族群和政治歧見撕裂的家庭,有沒有辦法克服大衰退及大蕭條,端視它有沒有擺脫內耗的能力。切記,政治的沉淪皆由於政客心中只有敵我,只有「我們」和「你們」,卻忘了還有老百姓「他們」。

fsj 提到...

全球通縮陰霾浮現 如果多一些這樣的人

* 全球通貨緊縮 陰霾浮現
* 十月經濟數據難看 美傷透腦筋
* 這波衰退 恐延續到明年Q3
* Fed救火》房貸利率驟降 重新貸款增
* 美政府紓困若奏效 可避通縮
* 落實2千億歐元救市案 考驗歐盟
* 彭淮南大出手 預留銀行避險
* 新聞分析 央行下猛藥 力道加倍
* 大陸大降息 油價暴漲7.2%
* 油價漲4個月 消費券吃光光
* 降電價 紡織業聲聲催促
* 房市信心跌破60分 創新低
* 再窮也要吃飯 軟性商品行情 逆勢上漲
* 穀類降價也沒用 美食品價格 明年仍將續攀升
* 基本工資 今年不調漲
* 10月消費者貸款餘額6.68兆 創15個月新低
* 勞委會「立即上工」 名額不設限
* 就業支票 恐淪為畫餅充饑
* 搶救失業 光畫大餅不能充飢
* 總統穩住 政策別急就章
* 政大勞研所成之約:實施以訓代賑
* 中小企業協會:中小企業每月倒閉七千家
* 台大經濟系林建甫:先救中小企業
* 救台商 兩岸設紓困平台
* 大陸施壓銀行 金援台商
* 論政府搶救特定產業必須考量的因素
* 佛里曼專欄 金融風暴責任 人人都難置身於外
* 如果社會多一些這樣的人

◆ 全球通貨緊縮 陰霾浮現

紐約時報

【聯合報/夏嘉玲譯】 2008/11/28

隨著數十個國家在經濟災難中越陷越深,一項新的威脅或許正趁勢而起,可能會有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貨物堆積如山乏人問津而價格下跌,扼殺新投資,失業率暴增。

這種情況叫做通貨緊縮,或物價持續走低,也是個讓經濟學家不寒而慄的字眼。

通貨緊縮伴隨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出現。物價不斷下跌,也是1980年代末日本房市泡沫災難性破滅的所謂失落10年的核心現象。

「那的確是我看到的風險概況,」ITG研究暨貿易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勞勃‧巴貝拉說:「這是我們所面臨的危機。」

最慘的情況是長期緩慢緊縮,全球消費者和企業都不敢花錢,可能讓許多商品價格下跌。雖然一般認為這還不可能發生,卻可能讓業者放慢生產速度,加速裁員,把更多資金抽離經濟體系,進一步削弱需求。

其所以危險在於難以解決。決策者通常可以藉升息抑制通貨膨脹,遏阻經濟活動並降低商品需求。但一如日本所見,就算利率掉到零,經濟可能依然陷入通貨緊縮好幾年:價格直直落,即使信貸寬鬆,企業仍不願投資。

自大蕭條以來,從未有這麼多個國家同時面對這麼多麻煩。金融危機遍及全球,就像病毒即使面對種種實驗療法仍一再突變。從南韓到冰島到巴西,這種流行病四處擴散,連健全的金融企業所亟需的信貸都為之緊縮。

「我們正邁入真正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曾任國際貨幣基金會首席經濟學家、現為哈佛大學教授的肯尼斯‧羅格夫說:「一次重大經濟危機任其演變發展成全面性全球恐慌,情況十分危險。危險的是我們將經歷另一個失落的10年,而不是難過幾年。」

近年全球經濟成長旺盛,絕大部分受惠於借貸投資。這也打造了佛羅里達州和加州的房市王國,烏克蘭的煉鋼廠,巴西的屠宰場和土耳其的購物中心。

這股潮流現在已經逆轉。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現在要處理價值數千億美元的失敗投資。由於辛苦重建資本,他們已中止放款給很多客戶,並要求其他客戶迅速還款,還拋售資產:斷頭拍賣屋、房貸相關投資和企業貸款。賣出進一步壓低價格,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價值減少,某些情況下引發另一波拋售。

「現在是逆向反饋圈,資產價值直落,」巴貝拉說:「難免對全球經濟構成龐大的下降壓力。」

在過去幾次危機中,像1994年肆虐墨西哥,及1997和1998年肆虐亞洲大部分地區的危機,脆弱的經濟體藉積極出口設法恢復元氣,尤其是出口到美國。但美國消費者這次也慘兮兮,在多年來以房子抵押貸款且靠信用卡借錢後,消費者正在縮手。

由於全球市場胃納變小,從亞洲到拉丁美洲,出口都減緩,且應該會持續趨緩。很多人擔心,諸如中國和印度等近年大幅提高產能的主要製造國,將不得不在世界市場傾銷產品,讓工廠持續營運,避免員工失業,壓低物價。

中國長久以來的中心主張一直是:不管美國遭逢什麼困難,世界經濟都能持續成長。中國從印度和美國進口棉花,從南韓、馬來西亞和台灣進口電子零件,從俄國和非洲進口木材,還從中東進口石油。

但中國用這些原料製造的成品,很多最後到了美國、歐洲和日本。這些國家消費者縮手,中國的工廠備受衝擊,他們遍布全球的供應商亦然。

布魯金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巴瑞‧波斯沃斯說:「要讓情況全面恢復舊觀,我們還要苦好幾年。」
(來源:紐時週報)



◆ 十月經濟數據難看 美傷透腦筋

【鍾玉玨/綜合廿七日外電報導】2008-11-28 中國時報

美國商務部廿六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十月份消費者支出、企業投資雙雙下挫,其中消費者支出更是創下二○○一年以來最大跌幅,令不斷祭出救市方案的政府大傷腦筋,煩惱如何在通貨與信貸緊縮衝擊下,提出更有力的對策。

商務部的報告說,十月份消費者支出下挫一%,是連續五個月下滑,而上一次連續五個月走低則是在一九九○至九一年。耐久材訂單也比預期銳減兩倍,創下二年來最大降幅。新屋銷售率跌破十七年新低。

摩根大通全球經濟協調部門主管韓斯雷說,不僅美國面臨通貨緊縮危機,英國上一季家戶支出也出現十三年最大跌福,中國更是一口氣大手筆調降利率,歐洲聯盟則提出多達二五九○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

韓斯雷說:「目前情況和七○、八○年代一樣糟糕。全球在本季與下一季的經濟將連番大幅重挫。」

消費者支出銳減,凸顯出美國經濟正步向深度衰退的悲觀心理。在美國總體經濟產出中,消費者支出佔了高達三分之二。影響所及,零售業恐將面臨嚴峻寒冬。十一、十二月一向是零售商最賺錢的月份,營業額佔全年總額三分之一以上。不過最大珠寶連鎖店Zale廿六日下修全年財測,表示無法掌握今年耶誕節旺季的買氣,也不確定明年能否打平收支。

環球透視(Global Insight)首席經濟學家貝赫拉維什說,明年至少要調降美、歐、全球的經濟成長率○.五個百分點,這也是二次大戰後最嚴重的衰退。

數據不佳顯示信貸緊縮、房價下滑、失業率攀升,在在影響消費者支出意願。紐約MFR公司(Maria Fiorini Ramirez)美國首席經濟分析師夏琵羅說:「經濟每況愈下,經濟衰退不斷深化。」



◆ 這波衰退 恐延續到明年Q3

【經濟日報╱記者 何孟奎】 2008.11.28

經建會昨天公布10月景氣概況,雖然領先指標止跌,同時指標連續第八個月下滑,未來除非領先指標中有四項指標好轉,以及六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由負轉正,否則景氣離觸底回升,還有一段長路。

領先指標的構成項目包括外銷訂單、股價指數等七項,為判斷未來景氣好轉的重要依據,未來景氣要反轉,領先指標通常會先反應,10月領先指標終止去年11月起連續11個月的下滑走勢,雖然是藍燈中難得的正面訊息,但只有半導體接單出貨一項指標比好轉,無助景氣脫離谷底。

經建會官員私下坦言,從國際趨勢來看,這一波經濟衰退,「恐怕要持續到明年第三季」。該官員說,OECD最新預測全球經濟要到明年第三季才會轉為正成長,所有國家觸底反彈則要到第四季,「台灣以出口為主,受外在環境限制,不可能置身事外」。



◆ Fed救火》房貸利率驟降 重新貸款增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11.28

聯準會(Fed)25日宣布6000億元二房擔保房貸收購方案立刻見效,當天房貸利率大幅下降,創年初以來最低點,重新貸款申請也大批湧現,預料利率將進一步走低,可望帶動房市買氣。

路透報導,根據Bankrate.com調查,聯準會25日宣布房貸收購方案當天,30年固定房貸利率便連續第二天下降,平均利率降至5.97%,遠低於上周同一天的6.33%。

利率驟降,大批屋主立刻聞風而至,緊抓低利率申請重新貸款。線上房貸業者Quicken Loans表示,25日的房貸申請比前一天足足跳增292%。

華爾街日報指出,聯準會大手筆收購房貸確實立竿見影,但是只有信用分數夠好、房屋淨值夠高的屋主才能受惠。康州一家房貸業者Sanborn Mortgage負責人米南丁說,25日確實出現大批重新貸款申請人潮,但大約一半條件不足以使用較低利率;申請者信用分數至少要720、房屋淨值得要20%,才能採用5.5%利率。聯準會救援方案,對已面臨法拍屋困境的屋主也無濟於事。

儘管受惠者有限,經濟學家、分析師、房貸業者仍對聯準會這項資助方案寄予厚望。亞利桑納州房貸協會總裁胡根迪克認為,這項方案有助降低房貸利率,利率持續下跌,勢必讓房市買氣轉趨熱絡。

在聯準會公布房貸收購方案前,房貸利率最近已有下降趨勢,只不過25日跌幅格外驚人。房地美(Freddie Mac)26日公布,上周30年固定房貸利率連續第四周下降,降至5.97%;15年固定房貸利率則升至5.74%;1年浮動房貸利率降至5.19%。

華爾街日報對聯準會新方案的成效看法趨於保守,認為前四周利率下跌,反映聯邦政府其他救援方案獲正面回應,至於聯準會大手筆收購房貸,雖已出現即時效益,但能否持久尚待進一步觀察。



◆ 美政府紓困若奏效 可避通縮

【聯合報╱國際中心/路透華盛頓27日電】 2008.11.28

油價持續走低已引發通貨緊縮隱憂,但若干經濟學家表示,只要聯邦政府的振興經濟及紓困方案奏效,便可避免通貨緊縮,頂多只會造成通貨膨脹率縮小,預料明年可能出現連月通貨膨脹率轉為負數的罕見現象。

巴克萊資本公司(Barclays Capital)經濟學家預估,受到油價下跌所影響,明年5月份起,全美用以衡量通貨膨脹率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將連續五個月處於負數,7月將觸及谷底,為負1.3%;數據看來驚人,但根據巴克萊公司的定義,這僅僅代表「通貨膨脹率縮小」(disinflation),還稱不上是「通貨緊縮」(deflation)。

「通貨膨脹率縮小」的說法與精通聯準會政策的政治經濟學教授梅傑爾(Allan Meltzer)相呼應,梅傑爾日前指出,全美目前面臨油價與食品價格下跌,整體物價隨之改變,但改變程度還不足以構成通貨緊縮威脅。

儘管多位經濟學家認為通貨緊縮雖未近在眼前,卻也不敢完全排除潛在風險。專家說,一旦聯邦政府為化解信用危機、房市低迷的振興及紓困方案未能產生預期效果,全美經濟將更加惡化,90年代曾在日本發生的那種通貨緊縮勢難避免,很可能明年就會發生。美國企業研究中心客座學者麥金(John Makin)說,歷史紀錄顯示,通貨緊縮往往具有巨大負面影響,整個經濟社會必須付出慘痛代價。

麥金也認為明年通貨膨脹率將轉為負數,預計明年中年度通膨率由正轉負。聯準會日前預估,明年通貨膨脹率將縮小到1.3%至2%,遠低於今年的2.8%到3.1%。

根據貨幣理論,通貨緊縮應以降息因應,透過降息鼓勵消費,然而聯準會自去年9月中開始密集降息,基金利率已由4.25%降至1%,12月中可能進一步調降,逼近零利率,市場因此擔心,萬一發生通貨緊縮,聯準會手頭將再也沒有降息工具。



◆ 落實2千億歐元救市案 考驗歐盟

【江靜玲/倫敦廿七日電】2008-11-28 中國時報

歐盟委員會本周三通過一項高達二千億歐元的振興經濟計畫,企圖協調歐盟廿七成員國共同刺激經濟。唯這項方案是否可以落實並產生足夠效益,已引發各界質疑。二千億歐元的振興資金中,歐盟成員各國政府將提供一千七百億歐元,其餘的三百億歐元由歐盟和歐洲投資銀行負責提供。

這項計畫金額之大超過之前預期,約是整個歐盟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一.五%。歐盟委員委員會主席巴羅索表示,這是一個臨時、及時並具有特定目標的計畫。他強調,歐盟各成員國在此一特殊時刻,採取行動至為重要。

初意甚佳 配合度有待觀察

針對這項計畫,歐盟監管各成員國財政赤字的條款也將有所放鬆。目前歐盟的短期赤字上限為國內生產毛額的三%。

歐盟經濟事務委員阿莫尼亞指出,這項計畫在於鼓勵各成員國採取協調行動,進行減稅和有計畫有目標的投資。此案預定十二月中旬提交給歐盟高峰會議,由各國領導人批審後,付諸執行。

歐盟委員會提出的這項方案,初意甚佳,然而是否可以獲得廿七會員國同意,以及各會員國政府是否願意配合,依然是個大問號。

依照計畫,歐盟廿七國若需集資一千七百億歐元,這個數字將佔歐盟國內生產毛額的一.二%。目前擔任歐洲議會社會黨黨魁的前荷蘭總理勞斯莫森認為,歐盟較保守的領袖和其政府,如德國和義大利,可能會率先反對,甚至拒絕進行必要的國家投資。

各國經濟消長不一 難以同步

位於布魯塞爾的商業遊說團體「歐洲商業」對此案表示歡迎,但強調,這項方案要落實並達到振興經濟目的,歐盟各國政府,至少必須提撥國內生產毛額的一.二%才行。

歐盟官員承認,由於歐盟各國受到全球金融危機打擊的程度不同,各政府對二○○九年的經濟成長預估從四%到負成長不一,例如中歐的波蘭和斯洛伐克,明年經濟成長預估都有四%,英國、愛爾蘭、西班牙和波海的愛沙尼亞則為負成長,因此要廿七國政府同意同步刺激經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商業顧問公司Capital Economics 分析師則表示,即使歐盟各國政府同意支持這項振興方案,恐怕也不會那麼快的把歐洲帶出悲慘的經濟陰影。



◆ 彭淮南大出手 預留銀行避險

【黃琮淵】2008-11-28 中國時報

大陸人行破天荒大降息,外界原本預估,我央行在昨日清晨就會跟進。但央行總裁彭淮南此次卻未在第一時間喊跟,反倒是將原訂理監事會議,挪前半個月舉行,原因究竟為何?

其中蹊蹺有二。一是這種「突襲式」降息,已變相加重銀行負擔。對銀行來講,央行降息不是不可以,但可能造成降息前,就收了高利定存;而隨著央行降息,放款利息收入減少的情況。

換言之,央行每回突如其來降息,對銀行都是震撼教育,因為沒有足夠時間去避免、去規畫收進來的資金用途。尤其在金融海嘯之後,已成為龐大的資金調度壓力。

銀行當然知道央行會持續降息,但與其突如其來降息,不如給個明確時間,讓銀行先行因應。而央行將理監事會議提前,至少傳達出兩個訊息,一是:我等不到下月底才降息了,你們(指銀行)要有心理準備;二是:快把握這兩周時間,把能避險、能規畫(如買公債、買定存單)的都做一做,以減少損失。

蹊蹺之二是這種「連續性」降息,已造成貨幣政策效果僵化。為因應這波金融海嘯,央行自九月底以來,已連續四度降息,頻繁降息的情況,過去雖相當罕見;但連三次維持一碼的幅度,也讓貨幣政策的效果更難發揮,甚至淪為「沒啥感覺」。

所以,央行必須找個「更帶勁」的作法,讓貨幣政策恢復活力。試想:如果隨人行降息,昨日央行跟降一碼;然後等到下月美國聯準會降息,又再降一碼,無疑是步上讓貨幣政策「愈來愈沒效」的陷阱,聰明如彭淮南,這點當然得避免。

再則,貨幣及財政政策,若能雙管齊下,對於救經濟才有事半功倍之效。如今,包括發放消費券、加碼公共建設等政策逐一成形,擴張性財政政策就定位後,也輪到彭淮南該出手的時刻。



◆ 新聞分析 央行下猛藥 力道加倍

【孫彬訓、陳美君】 2008-11-28 工商時報

時局有多壞?連總統馬英九都開了金口,年底會有失業潮!惡劣的環境下,搖搖欲墜的中小企業,自然是經濟前景的一大隱憂,此時,恐怕顧不得其他理由,要救經濟,央行貨幣政策勢必「下猛藥」,先救命,就算藥物有副作用,也先擱下再說。

因此,就算央行寬鬆貨幣力道加上兩倍,可能導致市場游資浮濫的後遺症,為協助中小企業為主的台灣企業走出艱困時期,仍是可以諒解的必要之務。

對岸的中國人民銀行,一口氣降息超過4碼,如此豪氣干雲,在國際市場上也非前例,相形之下,台灣降息降了這麼多次,合計起來,還沒有人家一次的手筆來的大,也反映為確保銀行資金的寬裕,拯救岌岌可危的企業,已是各國央行的頭號任務。

在此情況下,央行這次並非馬上跟進降息,而是拋出一個有無限想像空間的「提前舉行理監事會議」,簡言之,比賽利率誰降的更多更快,已不是央行認為,有辦法解救企業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做法,他勢必還要有更積極的作法。

做法到底是什麼?央行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坦言之,恐怕央行目前也還沒有完整的定論,還需要花時間去好好想一想,但可以確定的是,如何讓外界清楚感受到「貨幣政策完全寬鬆化」,將是央行的頭號任務了。



◆ 大陸大降息 油價暴漲7.2%

【聯合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8.11.28

石油消耗量占全球第二的中國為刺激經濟成長,26日大幅降息1.08個百分點,帶動紐約油價暴漲逾7%;金價則是六天來首度出現下滑。

美國政府的報告顯示,美國上周的燃油消費量攀升51萬桶,達到每天1950萬桶,也是帶動行情上揚的功臣之一。紐約商業交易所的1月原油期貨26日暴漲3.67美元,以每桶54.44美元收盤,漲幅高達7.2%。美國市場27日將因感恩節休市。

中國最大石油生產商中石油公司17日曾說,由於信用市場動盪的衝擊,中國的燃油需求自9月以來就「激劇」下滑。中國人民銀行26日宣布降低一年期存款和貸款利率各1.08個百分點,是十周來的第四次降息。

芝加哥Alaron交易公司首席交易員佛林說:「我們必須感謝中國人民銀行,中國的行動今天無疑幫了石油市場的忙。」

但另方面,一向和美元反向移動的金價,則因美元兌歐元匯價強勁反彈1.9%而下滑。紐約商品交易所的2月黃金期貨下跌9.20美元或1.1%,以每英兩811.30美元收盤。

金價在26日以前已連續五個交易日上漲,是7月中旬以來最長的連續上漲紀錄。

不過交易商表示,在油價回升的情況下,購買黃金來規避通膨風險的需求可望升高,金價的下檔空間應該有限。



◆ 油價漲4個月 消費券吃光光

【聯合晚報╱記者邱珮瑜/台北報導】 2008.11.27

為期半年的油價「多元吸收」方案今天到期,經濟部著手規畫恢復油價的漲幅,民進黨立院黨團上午預估,若油價一次漲足,以一輛轎車每次加40公升汽油、一個月加油兩次為例,每個月將增加992元的油費,四個月共計3968元,不用四個月的油價就抵消3600元消費券額度,呼籲中油和台塑自行吸收貨物稅,勿轉嫁給消費者。

立委陳亭妃指出,消費券是馬政府的詭計,為的是讓民眾忘了油價多元吸收方案已經到期,一方面施德政發放消費券給人民,一方面又暗中調漲油價,這是君子風範或小偷行為?完全沒苦民所苦。她進一步指出民進黨團要求貨物稅應由中油及台塑自行吸收,不能將轉嫁到全民身上,否則請經濟部長尹啟銘下台。

立委陳啟昱則認為,問題不在3600元,而是油價將導致物價上漲,3600已經沒什麼意義,不但四個月油費研足以抵銷,菜價也無法有效控制,盼馬政府苦民所苦,趕快再想辦法,控制百物皆漲的狀況。



◆ 降電價 紡織業聲聲催促

【經濟日報╱記者劉芳妙/台北報導】 2008.11.28

紡織產業昨(27)日趁與經濟部長尹啟銘座談的機會,齊聲要求降電價,尹啟銘說,台電目前的電價僅反映一半的成本,且因配合政府的補貼政策,今年將背負千億元虧損壓力,國際煤炭價格未再大幅度調降,電價不會調降,但天然氣價格明年元月將有調降空間。

尹啟銘昨天力邀20多位紡織業大老闆及公協會理事長座談,傾聽業界心聲,共謀突圍之道。這些企業老闆都強調,電價、重油等能源成本居高不下,讓他們的訂單急凍。與會業者昨天除要求經濟部調降電價、油料價格外、外勞基本薪資應與本勞脫鉤等議題也成焦點。

台灣人纖加工絲公會理事長劉秋湖說,今年兩次調漲電價,電費占總製造成本支出由20%激增至40%,因國際煤炭價格已下滑50%,國內電費有調降空間;集盛實業董事長葉守焞更指出,夏季用電加價不合理,工業用電是最穩定的族群,附加加價應以民生用電為主。

尹啟銘表示,煤炭雖占國內發電量比重高,但天然氣卻是占發電成本最大的支出,且國內電價仍未足額反映原料上漲的成本,依目前煤炭成本,明年台電虧損可能擴大至1,500億元,但天然氣價格將會在明年元月先行降價。

同樣也購煤發電的台化總經理洪福源表示,以目前國際煤炭價格,台電確實沒有賺頭,加上明年煤炭價格仍有上漲空間,短期內要台電降電價確實有難度,但他建議台電必須先汰換老舊機組,才能提高效能,並且比照鄰近韓國等地區,提高核能發電率。

新纖總經理魏忠亮則強調,韓元大幅貶值,搶走台灣廠商不少訂單,政府此時應適時讓新台幣貶值,協助外銷導向的產業,提振接單能力,這樣對刺激經濟景氣,才有實質激勵效果。

【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經濟部長尹啟銘昨(27)日返國後,立刻處理台糖公司董事長吳容明請辭案,馬上跟吳容明當面溝通,並「懇切慰留」。尹啟銘說,希望吳容明「相忍為國」,留下來協助活化台糖5萬多公頃土地,並提升價值。

尹啟銘剛結束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行程,昨天中午立即與吳容明在經濟部當面溝通。尹啟銘說,他已當面慰留吳容明,希望他「相忍為國」,「懇切希望他留下來」。

至於吳容明會否留任?尹啟銘強調,兩人開誠布公溝通半個小時,「有請他回去思考一下」。他說,台糖董事長月薪僅新台幣10餘萬元,「還不能超過部長」,若吳容明任職民間企業,薪俸絕不止於此,當初他答應出掌這個職位,絕不是為個人。

尹啟銘說,製糖已非台糖主要事業,其5萬多公頃土地必須活化,進行前瞻性規劃,才能發揮價值。吳容明具地政管理專業背景,對如何規劃、管理台糖土地,有許多抱負;他上任二個月來,也非常投入工作。有關台糖總經理人事案,尹啟銘說:「行政院尚未核定。」但決定全力慰留吳容明,再來處理總經理人事案。尹啟銘強調,國營事業總經理人事案,向來都授權董事長處理。



◆ 房市信心跌破60分 創新低

【于國欽/台北報導】2008-11-28 工商時報

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昨日公布最新的房市信心,受全球金融海嘯影響,國內房市第3季的信心分數跌破60分,僅55.1分,創有調查以來最低,不論是本季購屋者或是在本季計畫購屋者中,皆有70%以上看跌明年同季的房價,情勢嚴峻。

本次調查於10中旬進行,受到景氣衰退,股市重挫,國內民眾對房市信心也出現歷次調查最大的下滑幅度,由第2季的90.42分降至55.74分,比92年SARS疫情期間信心分數由102.97降至90.82分更大。

負責本調查的政大教授張金鶚表示,雖然國內民眾逾70%看跌房價,但在本季購屋者的議價空間卻只有9.8%,北市也只有10%,顯然建商還是很硬,在房價沒有明顯調降情況下,房市景氣自然難以回升。

張金鶚表示,房價的上漲需所得成長來支撐,但國人實質所得近年持續負成長,在沒有所得支撐下,房價如何能漲得上去?以台北市的房價而言,估計94年至今年第1季的泡沫達38%,因此北市房價平均應有30%的議價空間。

張金鶚說:「大家不要迷信房地產不跌的神話,房價不是由建商的成本決定的,而是由市場決定的,近來北市豪宅售價不是也跌了1/3嗎?」

對於政府八大振興房市措施,張金鶚深表疑慮,他認為這個宣示會讓民眾誤判情勢而進入市場,本次調查發現台北市已購屋者中,出於「投資動機」的比率竟然由上季的16.4%升至27.9%,顯示有許多人抱持著「危機入市」的打算,這項數據值得密切注意。

由於國人所得持續下滑,因此本季房價年所得比升至7.4倍,而貸款負擔率(每月所得支付房貸的比率)升至33.6%也創下有調查以來的新高,顯示國人購屋負擔壓力仍在提升中。

張金鶚表示,房市自去年秋開始反轉,去年底連那些已購屋者看跌房價的比率都高逾40%,但是在大選揭曉後,社會過度樂觀,看跌房價者降至14%,至10月看跌近期房價者驟升至70%以上,受選舉影響而偏離軌道的情況,重回基本面了。

他估計,由於明年許多建商開始交屋,更壞的時候恐怕還在後面,以美國這麼有效率的市場,落底都得2到4年,台灣去年才反轉,迄今才1年,落底的期間得3到5年,如果政策擾亂市場,恐怕會使得落底期間拉長至5到7年。



◆ 再窮也要吃飯 軟性商品行情 逆勢上漲

【劉純佑/綜合外電報導】 2008-11-28 工商時報

儘管經濟不景氣,軟性商品行情卻是逆勢上漲,糖、可可、咖啡的鋒芒讓能源、金屬甚至穀類在今年的表現相形失色,更印證了「再不景氣,人還是要吃飯」的論點。

近幾週來,這三種軟性商品在歷經一波價格下挫後,皆呈現強勁的反彈力道。糖和可可更是在為今年數不多的上漲商品中名列前茅,漲幅分別為7.3%和11%,道瓊AIG商品指數則是整體下挫35%,咖啡的跌幅為17%。

專家分析,長期來看,軟性商品後勢仍看漲。交易商像是巧克力製造商或咖啡農的舉動亦透露出商品上漲的徵兆。交易商至期貨市場作多,正意謂他們預估軟性商品的的價格仍將看漲,並想避開可能的損失。

期貨分析家表示,對軟性商品投資興趣增加顯示「市場作手認為價格已經見底」。

在供給面部份,根據國際糖組織的資料,本季全球對糖的需求已超過供給,同時國際咖啡組織則預期,全球的咖啡產量本季將上升11%。可可的供給則可能面臨斷炊的危機。最大的可可生產國,象牙海岸,受農人罷工的影響,可能延遲出貨;迦納則正在力抗植物病害的肆虐。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在上週調升對長期糖期貨價的預測至每磅0.19美元,報告中附註,「經濟成長走軟不太可能大量降低全球對糖需求成長」。



◆ 穀類降價也沒用 美食品價格 明年仍將續攀升

【劉純佑/綜合外電報導】2008-11-28 工商時報

根據紐約時報週四報導指出,在農產品與原物料價格大漲下,美國食品業這幾年來最擅長的就是縮小包裝和提高價格,然而如今穀類及其它商品價格都告大跌,專家卻警告消費大眾,別以為大部分食品價格會有所滑落,或是雜貨店或是餐館的價格會調降。

政府及相關專家都預測,食品價格在2009年仍將繼續攀升。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仍未跟上長期上漲的物價水準,即使物價水準已略微下降,但仍是維持在歷年平均之上。

農業部預估,食品價格至今年底將上揚5到6%,明年則可能增加3.5到4.5%。一些經濟學家甚至預言明年食品價格的漲幅將跳到7至9%。

專家表示,過去21個月以來,食品公司、餐館和家畜業者不斷地吸收上漲成本,這波壓力極可能在2009年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美國勞工部上週公布的數據間接提高上述預測成真的可能性。

雖然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創下史上最大跌幅,但食品價格卻是持續走高,只是增速減緩。該指標I顯示,10月份雜貨店食品價格上揚0.1%,餐廳價格上升0.5%。

農產品與原物料價格自2007年秋季便開始一路狂飆,直接重創食品公司,使其透過刪減營運成本、縮小包裝、提高價格等手段以為因應。

對一些公司而言,物價上漲未必是壞事,如佳樂氏g和Heinz兩家食品公司,受外食族減少所賜,業績反而上揚。

不過對其它食品公司可沒這麼好運,分析家說,知名的賀喜巧克力就受困價格高漲的可可豆。



◆ 基本工資 今年不調漲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 2008.11.28

勞委會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昨天決定,基於經濟局勢艱困,今年不調漲基本工資。主委王如玄承諾明年一旦經濟局勢好轉,一定設法調整。不過出席的資方代表悲觀指出,以目前的態勢來看,明年也好不了。

在委員會會議中,資方、學界、政府經建部門代表一致反對,勞委會代表本身未表意見,只有勞方代表堅持調漲。會議一結束,全國聯合總工會理事長任睦杉就在會場外開罵,質疑「難道不調基本工資,就不會爆發失業問題?」他認為調高基本工資正是刺激內需的方法,並抨擊馬總統一天到晚鼓勵大家消費,問題是在物價上漲、薪水不漲,小老百姓誰有錢消費?



◆ 10月消費者貸款餘額6.68兆 創15個月新低

中央社 2008.11.27

中央銀行今天公布10月消費者貸款餘額6.68兆元,創96年8月以來新低。其中,汽車貸款、購置住宅貸款、房屋修繕貸款及個人消費性貸款餘額均下降。景氣冷,民間消費意願也下滑。

根據央行公佈的統計顯示,10月份消費者貸款餘額以汽車貸款縮減幅度最大,比9月份減少新台幣16.45億元,為678.27億元,減幅達2.4%。

另外,10月購置住宅貸款餘額4.7338兆元,較9月減少110.12億元,創今年5月以來的新低,顯示民眾購屋意願在經濟景氣衰退之際,也趨於保守。

10月其他個人消費性貸款餘額下降至7015.42億元,為民國92年12月的新低,10月其他個人消費性貸款餘額較9月減少101.68億元。

中央銀行表示,相較於消費者貸款創新低,10月建築貸款餘額卻逆勢成長,達1.0751兆元,創今年以來新高,推測因10月份購地貸款呈現上升趨勢,導致建築貸款增加。

※ 油電雙漲、食物也漲,薪資不動,誰有錢消費?



◆ 勞委會「立即上工」 名額不設限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 2008.11.28

馬英九總統拋出「年底還有大規模搶救失業新計畫」後,勞委會昨天宣布,剛上路的「立即上工計畫」將擴大辦理。名額由一萬五千人改為不設上限,參加的勞工也只要是非自願失業即可,取消「必須連續失業三個月以上」的規定,申請時程也由明年三月底延至十二月底。

此外,主委王如玄也表示,目前雇用外勞的企業,如果外勞約滿後不再續聘,將職缺改為聘用本國籍勞工,也符合本計畫的「新增職缺」原則,可以申請每月一萬元、為期六個月的薪資補助,預期將使一些企業主「棄外勞改本勞」。

對於馬總統前天宣布搶救失業新計畫時,勞委會居然事先不知情,王如玄的解釋是:政策提出後就要隨時檢討,勞委會先前「已經在討論」進一步放寬,並且向行政院長劉兆玄報告,「我們雖然未直接向總統報告,但相信院長曾經向總統提及」。

除了提高人數上限與延長申請時間外,勞委會也放寬一般民間團體申請立即上工計畫補助,不再限於有營利登記證的企業。各單位核准進用人員比率也由百分之十調漲至百分之卅,但是總額仍以一百人為限。

根據職訓局提供數據,到昨天已經有三千三百廿六個事業單位提出「立即上工」申請,共申請職缺八千八百九十六個。各地就服站已經核准的職缺共六千九百個,其中一千八百廿三人已經上工,還有五千零七十七個職缺可以提供失業民眾申請。



◆ 就業支票 恐淪為畫餅充饑

【江慧真/特稿】2008-11-28 中國時報

為力擋失業的骨牌效應,馬政府才上任六個月,已一口氣大膽開出了四十五萬六千個工作機會。在馬英九殷切期盼之下,劉揆要求再提新數字,各部會下周又得加班,進行「紙上數字分配作業」;有部會私下坦承,之前光是交劉揆的「救工作雙方案」功課,包括兩個月、半年、四年的短中長期計畫,就已經乾坤大挪移湊過一次數字了,這下要再交業績,屆時會不會大跳票,「真令人捏一把冷汗!」

救失業,屬執政者最大責任與必要任務。但馬政府口頭釋出高達四十五萬六千個工作機會,無論立法院要不要蓋章背書,不但未免顯得過度樂觀,也充滿了施政思維的三大矛盾。

劉內閣上任後,高度重視討論已久的「政府改造案」,要求研考會、人事局等定期跨部會,檢討公務員、臨時人員的員額控制和考核,考量新增的農業部、文化部、食品檢驗局等新單位後,訂下廿萬總員額門檻。政府同一時間,既要砍臨時工、又要拚命硬塞臨時人員,是第一個矛盾。

其次,行政院規畫年底前(十一、十二月)將釋出四萬六千個新工作,且鼓勵企業任用新勞工,政府每月補貼一萬元。但實施近一個月,達成率卻低到不行,公部門不到三成,工總承諾勞委會的五千個名額也大跳票;經建會昨天坦承「目標和成果確實有距離」,無非暴露了馬政府礙於現實,無視企業困境與政府期待完全衝突的第二個矛盾,淪於畫餅充饑。

例如紡織業昨與經部座談,就要求提高聘僱外勞比例,顯然不認為配合政府的政策實用。

無論是四年廿萬的中期就業方案,或明年春天才可望過關的四年擴大公共建設的廿萬工作機會,馬政府的救失業時間表,全得等到民國一○一年才完成、一○二年才可堪檢驗,遠超過馬英九總統任期。短期就業已難達成,又加碼這兩大選前無法檢驗的支票,如此政策能否達成目標,當然惹人議論。



◆ 搶救失業 光畫大餅不能充飢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特稿】 2008.11.27

馬總統十萬火急跳到前方充當指揮官,逼得後方補給不斷‘加碼’演出,但若只是數字大喊價,最後只怕又多了一張空頭支票...

金融海嘯後,又將捲起失業潮,馬總統十萬火急預告行政院將「大型搶救失業計畫」,相關部會又是一陣傻眼。在各部會早已針對失業問題沙盤推演多時,馬總統忽然又跳到前方充當指揮官,逼得後方補給不斷「加碼」演出,但數字大喊價如果只是畫大餅比賽,結果恐怕只是又多了一張空頭支票。

而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一接到馬總統的指示,原定的4200億擴大公共投資計畫預算立刻加碼到5000億,800億元說加就加。但依行政院計畫,相關因應失業預算最快要到明年3月立法院才能審查,何時通過更不確定,等到這筆錢可以用來救失業時,大概也要明年第二季以後了。

馬總統昨天是說要因應12月的失業潮,行政院卻提出了明年第二季以後的規畫,那從12月到明年第二季以前的失業潮,如何因應?也難怪相關部會要跟著畫出空氣大餅了。

其實早在9月失業率公布,勞委會就看出情勢不妙,馬上端出「立即上工計畫」1萬名、「公部會臨時工作」等方案,但是方案才說出口,幾天後經建會就自動「加碼」,自行宣布「立即上工計畫」增加到1.5萬名,當天勞委會主委王如玄還在立法院應訊,只好腦筋急轉彎,對於立委詢問,改口「現在是1萬名,但是周四可能是1.5萬名」。

相關部會的促進就業措施才陸續上路,計畫執行績效還有待觀察,例如各部會允諾增加公部門臨時人員,才執行三成不到,工總原本承諾的5千個職缺,也以景氣不佳為由,用不到10人。

原先計畫還未及檢討,馬總統昨天又飛來一筆,行政院將在年底推出「大型搶救失業計畫」,但是到目前為止,相關部會還是來不及反應,想不到新點子,只好再將原來各項就業計畫預估數字再「灌水」,數字加碼再加碼,雖然政府不用花半毛錢,卻可能賠上威信。

失業情勢惡化已在眼前,馬總統固然心急如焚,但是自己跑在前面,後面追趕不及,可能造成反效果。馬總統為了「633」競選支票跳票,已有前車之鑑,競選時提出上任後每年創造4萬個就業機會的承諾,也可能再成話柄,此時如果又信口開河要行政院跟著畫大餅,只會加劇失業的民怨。



◆ 總統穩住 政策別急就章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 2008.11.28

前行政院長孫運璿晚年接受訪問,提到當初蔣經國總統遭逢退出聯合國、石油危機、中美斷交等重大衝擊,因應之道其實很簡單,就是「要讓人民看到政府穩得住」。

相較下,馬英九總統雖然同樣出身「蔣經國學校」,持志養氣的「穩」工夫,還學得不到家。

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嚴重不景氣,不必等到統計數據出爐,政府與民間都早就能感受到。因此十月底在經建會主導之下,才剛通過一系列促進就業與消費的對策,陸續上路執行中。而這幾天內發布的第三季經濟負成長,以及失業率再度攀高,其實只是這一波風暴的具體數字化,並不代表局勢在本周內突然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危機。

在因應措施剛上路,一時還看不到具體成績時,總統卻第一個失去對政策的信心,相關部會尚未完成討論,就急著宣布「還有下一波搶救失業政策要上路」。這儼然等於宣布政府「現階段正在作」的對策是沒有效果的。既然總統開了口,各部會只好臨陣磨槍,硬把剛啟動的計畫「就地灌水」,至於這些灌水合不合理、有沒有效,似乎已經不是最重要問題。

國際經濟一片悽慘,沒有人會認為台灣可以不受影響;也不會有人認為,天底下可能存在立竿見影、一出手就「馬上好」的特效藥政策。問題是政府必須讓民眾感受到,能夠在紛至沓來的壞消息中保持冷靜,而不是如同追著尾巴狂吠的小狗,自己把社會的恐慌愈滾愈大。



◆ 政大勞研所成之約:實施以訓代賑

【聯合晚報╱記者曾桂香/台北報導】 2008.11.27

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認為,如果在承平時期,政府目前立即上工、青年職場體驗等促進就業計畫,應該足以增加就業機會,但此時景氣不佳,勞力市場需求不足,政府提出擴大就業方案,其實無法紓解社會上失業壓力。

他建議政府除了短期公共工程建設所需人力外,還要從中長期角度思考,例如「以訓代賑」,延長失業者接受職訓的資金補助時間,並參考新加坡作法,可增加教育機構短期人力,以解決日益嚴重的高學歷白領失業問題。

成之約表示,看失業問題,要思考到工作機會創造、就業穩定、失業保險或救助、轉業再就業等層面,如今馬政府提出的解決失業率問題想法,其實是不夠的,效果有限,像愛台12建設、公共工程、擴大內需,創造工作機會只能解決少部分問題,例如營造業,技術層次低、勞力為主的工作機會;但現在更嚴重的是高學歷的白領失業,目前政府的就業方案無法適用新型態的高學歷、高失業問題。

新加坡政府看到白領失業問題,採用教育關懷方案,在國中小學中提供教學、助理工作,並以2到3班的比例來配置,幫老師發展教具及輔助教學,成之約認為此方法可以學習,並同步解決台灣嚴重的流浪教師問題。



◆ 中小企業協會:中小企業每月倒閉七千家

【譚淑珍/台北報導】2008-11-28 工商時報

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林秉彬說,從今年8、9月開始,台灣中小企業其實已經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每月倒閉家數超過7千家,若以一家中小企業平均雇用5個人來計算,台灣每月增加的失業人口超過3.5萬人,這是過去從來不曾有過的艱困現象。

景氣冷氣團罩頂,中小企業理事長林秉彬與工業總會理事長陳武雄昨日異口同聲的發出史上超強「失業寒流」預報,他們說,如果金融業再抽企業銀根,年底將掀企業歇業潮,而馬總統的633政見,將以失業率破6%的方式達成。

金管會主委陳樹今(28)日邀集工商團體與銀行業界,就行政院的「三挺政策」是否落實進行溝通。林秉彬與陳武雄呼籲,面對經濟冷氣團襲擊,政府除了要求金融業確實落實對繳息正常、營運正常的企業,不得縮減融資額度外,還應宣示凡是到明年底前到期本金,均自動展延一年。

林秉彬指出,政府只要做出到期本金自動展延一年宣示,企業就會比較安心,也會比較願意投資,就會產生正向循環,否則,企業會怕借不到錢,而銀行也會怕借出錢,結果,就會落入「不管有錢、沒錢都不敢投資」的惡性循環。

依據經濟部的數據,雖然每月都有中小企業倒閉,但是家數鮮少曾超過2千家,過去一年也頂多關個2萬家左右,超過3萬家都算是破紀錄,但是今年1至10月倒閉家數已經接近5萬家(工廠有3567家、公司有43936家)。

林秉彬分析指出,大環境不景氣固然是主要因素,金融業不願融資則是掐住中小企業咽喉的「致命煞星」,所以,在中小企業生死掙扎的關頭,政府若真心想要救失業,就必須要先讓企業生,要讓企業生,金融業不能再扮致命煞星,要扮企業救星,否則失業率很快就會跳到6%。

陳武雄也說,工總旗下9萬多家製造,近來紛紛叫苦連天,外有全球經濟大衰退,內有銀行「惜貸」、甚至是抽銀根,銀根吃緊,訂單減少,企業為求生存,不得不進行裁員,企業裁員,失業率自然升高。

他說,就他所知,企業裁員比例在5%至10%之間。他因而認為,政府在進行「搶救失業大作戰」前,應該要先讓企業活下去,要讓企業活下去,就不能將企業營運的「血液」-資金枯竭,企業得以生存,才能真正救失業。



◆ 台大經濟系林建甫:先救中小企業

【聯合晚報╱記者曾桂香/台北報導】 2008.11.27

國內失業情形惡化,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建議,馬政府喊出的2.5產業、愛台12建設、擴大內需、公共建設等政府投資,一定要積極去推動,如果確實執行,其中就有很多就業機會;他呼籲政府,要先扶植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絕不能倒,否則中小企業挺不過景氣寒冬,會釋出更多失業人口,屆時政府苦思增加就業的政策效果,一定會打折。

林建甫說,現在台灣經濟情勢危急,失業潮來襲,政府很多擴大就業方案,一定要趕快做,因為這是救急措施,各國也都一樣面臨了高失業率,所幸台灣的政府正執行很多官方投資計畫,尤其公共工程一發包,就會發揮經濟成數效果,只是要各地縣市政府確實推動執行,至少可以提供一些短期就業機會。

他認為,現在政府應該思考台灣產業結構問題,此時整個國際環境正在轉型,政府更應該提高服務業占台灣經濟比重,創造本地居民的工作可能。他強調,現在台灣應該將外勞換成本國勞工,甚至用減稅方式,鼓勵企業多聘用本國勞工。

而他近來也將向政府提案,建議政府對雇用本地失業勞的企業,給予減稅優惠。

林建甫說,政府應該多辦理就業訓練,因為現在社會環境變化太快,很多新行業崛起,或許中、高齡失業者,可以透過政府提供的就業訓練,培養第二專長,順利脫離失業境況。



◆ 救台商 兩岸設紓困平台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李淑慧/北京二十七日電】 2008.11.28

協助台商融資,金管會跨海出擊。金管會與大陸工商銀行、中國銀行27日達成共識,雙方將建立企業紓困聯繫平台,一旦大陸台商被陸銀抽銀根或融資困難,向金管會申訴,金管會將請工行、中行協助。

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也建議兩岸銀行業加強合作,例如工行、中行可與台灣銀行業的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共同辦理聯貸案,解決陸銀不熟悉台商企業信用的問題。據了解,大陸國台辦已感受到這波台資企業經營危機將擴散,準備提出具體協助方案。

全球爆發金融海嘯,經濟成長、企業經營都受到嚴重衝擊,大陸台商更面臨訂單大減、營運資金緊絀的難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27日在金門與福建地區台協會長座談,海基會秘書長高孔廉日前赴珠三角拜訪廣東地區台商,都接收到相同訊息;不少企業反映,因資金鏈斷裂,這個年關將爆倒閉潮。

台北金融代表團27日拜會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大陸台商企業的融資困難問題,成為雙方討論焦點。李紀珠與工商銀行座談時提到,台灣已經實施企業紓困機制,金管會的企業紓困申訴平台已建立,有大陸台商向金管會反映被陸銀抽銀根,金管會希望能在大陸找到聯繫窗口。

李紀珠表示,如果企業真的經營不善,陸銀雨天收傘就算了,但如營運正常的企業,只是受到金融海嘯的衝擊造成營運困難,希望陸銀可以幫忙,讓台商順利度過這波金融危機。

工商銀行副行長李曉鵬爽快地說,這沒問題,事實上,他去年參加在台北舉辦的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回來後立刻與國台辦接觸,雙方共同討論如何幫助台商融資的問題。

工行信貸管理部副總經理顧斌也表示,今年下半年,該行與國台辦簽署「台商融資服務備忘錄」,內容主要就是協助台商企業融資。李曉鵬指出,明年初會檢討與國台辦簽訂這份備忘錄的落實情況,如果台商企業有任何抱怨,也可直接聯繫工行。

台灣金控董事長張秀蓮表示,台商漸漸把營運重心移往大陸,台資銀行無法全盤掌控台商經營現況,如果兩岸的銀行資訊能互通,將更能解決台商融資問題。



◆ 大陸施壓銀行 金援台商

【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林安妮/金門報導】 2008.11.28

擔憂台資企業難過銀根緊縮關卡,大陸地方政府已開始透過行政壓力,要求當地銀行配合,提供給台資企業融資支持。

中國人民銀行26日降息四碼,但福建省政府25日就通知重點台資企業,預告近期將有優惠利率政策出爐,下周還將召集台資企業與進出口銀行舉辦聯合會議,省政府將要求銀行提供融資貸款和優惠利率,以支持台資企業度過春節前的難關。

企業倒閉、外移嚴重的東莞地方政府早已宣布將提供人民幣10億元,支持中小企業的貸款融資。東莞台協副會長謝慶源表示,東莞政府這筆預算將透過貼息、成立呆帳基金、補貼擔保公司費用等三種方式補助中小企業。外經貿單位第一階段將挑選2,000 多家企業給予貸款補助,但尚未確定台資企業獲選名單。

此外,東莞政府也提供人民幣10億元的轉型升級補助計畫,只要產品被認定有高附加價值,就能申請補助。

漳州台商協會長何希灝說,漳州地方政府和台協有良好溝通,台協只要告知台資企業融資困境,地方政府就會出面跟銀行溝通。去年銀行一度要抽走燦坤5,000萬美元銀根,透過行政施壓,銀行仍繼續貸款給燦坤,緩解其融資壓力。

何希灝表示,漳州台資企業目前尚無台商因這波金融海嘯倒閉,不過一旦沒有漳州政府奧援,台資企業無法融資,就難說了。

廈門台商協會長曾欽照說,廈門台資企業遇到銀行要緊縮銀根,可反映給負責經貿的廈門副市長,廈門市政府就會直接向銀行協調,由政府以口頭擔保方式,爭取銀行維持台商貸款額度。到目前為止效用很好,台資企業的確可因此獲得融資支持。

莆田台商協會長郭秀松說,莆田政府原本就比較窮,資源少,無法給企業太多融資資源,台資企業只能靠自己撐過去。像他經營鞋業40年,從不跟銀行融資借貸,因本身資金實力強,在金融危機下比較不受銀行抽銀根的威脅。



◆ 論政府搶救特定產業必須考量的因素

【中時社論】2008-11-28 工商時報

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日前公開表示,美國經濟已經陷入惡性循環,明年恐怕還會有上百萬名勞工失去工作,他將透過積極政府干預,提振低迷不振美國經濟。歐巴馬的誓言,其實有台灣版。為了力挽狂瀾,馬政府上上下下絞盡腦汁,相繼推出多項促進景氣、提振經濟的措施或構想。有些,譬如發放消費券,立即獲得普遍回響,雖然目前無法確定是否能夠奏效;有些,譬如搶救營建、DRAM、保險、汽車等特定產業,則引發社會各個階層不同的看法,爭議顯然頗大,值得朝野進一步探討。

為提振不動產景氣,行政院長劉兆玄日昨與建築業者座談,並達成包括同意延長建築執照2年、簡化都市更新辦理程序,以及放寬投資移民門檻至新台幣1500萬元等8項共識,及放寬海外所得課稅額度與取消房屋買賣契稅與印花稅等6項協助研究案。雖然這些共識及研究案能否止住正在下滑中的不動產景氣尚有疑問,但政府出面力挺不動產廠商,尤其紓困方案中有些是減輕利息負擔等於由金融機構協助買單,有些是政府承諾減少稅收等於要求由全體納稅人承擔政府的減稅收入,難免引發相關業者如金融產業以及社會大眾的質疑與批判。即使著眼點不在於政府請客但金融業買單或全體納稅人承擔減少稅收的部分,仍有學者及潛在消費者大力批評,認為行政力的介入將導致始終維持高價的房地產不會回跌,以致大多數的民眾望屋興嘆。

政府研擬或規畫搶救特定產業,卻演變成「裡外不是人」兩難局面,對營建業紓困並不是單一個例。在拍板定案給予營建業紓困之前或同時,因為經營陷入瓶頸而向政府求救並獲得正面回應的產業尚有DRAM、保險與汽車業。其遭遇分別是:電子資訊大老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卻以自身的經驗直言,DRAM產業存在結構性問題,政府應思考紓困的機會成本,好好分配有限資源,投資在有希望的產業,並輔導DRAM廠轉型,以免「浪費青春」,事實上,DRAM大廠之一力晶的老闆黃崇仁亦婉拒政府對DRAM施予援手;對保險業的紓困,目前政府已決定採行暫緩認列股票投資損失等三措施,但亦有不少民眾質疑,金融保險產業曾經吃香喝辣,現在經營稍微碰到困境,政府反而要用國家的資源予以救濟,不合公平正義原則;對汽車業的紓困,則鬧了一個「兩敗俱傷」的笑話,因為政府規畫中的紓困做法包括調降貨物稅,造成原本有購車計畫的消費者猶豫觀望,反而讓十一月底、十二月初的可能出廠數量銳減,「未見其利先見其弊」正是汽車業期待政府紓困的後果。

坦然言,因為此次金融海嘯、經濟衰退來得又急又猛,先進如歐美大國,都暫時擱置行政權限不宜介入市場機制論調,主動、積極搶救經濟乃至個別產業甚至個別企業,不但一再調降利息、挹注資金紓緩銀根,對貝爾斯登、房地美、房利美、AIG、花旗等企業的伸出援手,更是即時而充裕。但就台灣而言,歐美與我國的條件,不論人口數量、立國的經濟基礎、產業發展水準,乃至財政、稅收能力,都明顯差異,承受世紀僅見經濟衰退打擊的情況雖然一樣,但歐美、台灣因應的政策卻必須調整。

具體而言,我們認為政府救經濟、救股市、救產業,乃至救企業,必須綜合考量總體面如政府預算、財政與法律架構,個體面也必須考量不同產業與個別企業間的公平性、民眾尤其納稅人的感受、搶救產業或企業所能發揮的關聯效果,以及是否延誤或犧牲企業或產業整併的正面效益等。我們認為,唯有經由整體性的利弊得失分析與衡量,建構一套理論基礎,並據而說服企業與民眾接受,如此的紓困政策才不會動輒得咎,也才不會事倍功半,不但可以發揮提振景氣的預期效用,也能為台灣帶來一個脫胎換骨的機會。



◆ 佛里曼專欄 金融風暴責任 人人都難置身於外

【佛里曼】 2008-11-28 中國時報

周日整個下午,我都在沉吟《紐約時報》上由艾瑞克.戴許和茱莉.柯萊斯威爾合撰一篇有關花旗集團的大作。沉吟或許不是正確的形容詞,事實上,〈花旗集團為盲目投機付出代價!〉這樣的頭版標題,引起我的極度憎惡。

為什麼?因為它披露令人灼痛的真相─它把花旗當作呈堂一號證物─告訴大家,我們國家某些收入最高的銀行家,其實是被高估的笨蛋,他們連自己在賣什麼東西都搞不清楚,或是說,這些貪婪諷世的人其實心知肚明,只是故意視而不見。而且,不僅銀行家如此,金融體系的垮毀更涉及整個國家,包括個人責任、政府監管和金融道德的全然崩潰。

許多人都難置身於外:那些沒自備款也無力繳兩年房貸的購屋者,那些不該強推貸款、卻因此賺錢的人,那些不該把房貸包裹成證券化商品、還把它們當成三A等級債券賣給第三方、卻因此賺錢的人,和那些不該買這種債券、卻把它們擺進收支簿來增加獲利、還因此賺錢的人。

花旗涉入其中,且幾乎從每個鏈結中大賺其錢。花旗管理高層,包括前財政部長魯賓,對他們所創造的魯莽金融工具一無所知。還是說,銀行內風險管理與風險投資主管間狼狽為奸,說服高層相信不應喊停。

周一,美國政府花納稅人三千億美元紓困的對象,就是這批人。不過,我們似乎沒有別的選擇,坐視花旗垮掉,恐將釀成更大的災難。當政府在四十八小時內,就緊急砸出幾千億美元,你可以打賭會有計畫之外的後果─很多、很多、很多。

麥可.路易斯也在Portfolio.com網站刊登一篇名為〈華爾街霸權的終結〉的傑出論文,其中介紹了幾位試圖揭露信用危機的正直人士,例如惠特尼(Meredith Whitney),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金融分析師,她宣稱一年前,「花旗因業務管理不當導致虧損,可能被迫調降獲利,甚至破產。」

「這個女人當時並沒說華爾街銀行家貪瀆,」路易斯寫說:「她只是說他們很愚蠢,她的信息很明確,如果你想知道華爾街一家公司的真正價值,只需仔細瞧瞧,他們用借來的大筆銀兩買的垃圾資產,然後想像一下,如果跳樓大拍賣會值多少錢。」

路易斯也採訪一名避險基金投資客伊斯曼,他在次貸風暴爆發初期,便看到問題的嚴重性,例如,華盛頓互助銀行旗下的「長堤金融公司」(Long Beach Financial)。在〈長堤金融公司〉一文中,他寫道,這家金融機構「幾乎不需徵信或詢問問題,便迅速把錢借出去,它不是在借貸,而是自我毀滅。」

路易斯說,伊斯曼也了解,這些次級房貸的借款人,信用可能都不太好,但「他低估的是美國資本主義上層階級的整個共犯結構。」伊斯曼不解的說:「我們一直在問同樣問題,哪裡有專門的評比機構可處理這些事?結果每次答案都一樣,只換來一陣訕笑。」

這就是我們淪落至此的原因,在我們的金融每個大小環節,幾乎沒有人願意負責,如今,我們不是同意對這些金融機構紓困,否則便得承擔系統性的災難。這也算是我們咎由自取,我原本認為我們的孩子要為此付出昂貴代價,但事實上上,這是我們的問題。未來幾年,我們都必須為更少的薪水和社會福利更加努力工作─如果我們夠幸運的話。

(佛里曼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曾三度獲得普立茲獎。本報國際新聞組黃文正摘譯)



◆ 如果社會多一些這樣的人

【聯合晚報╱社論】 2008.11.27

台東聖母醫院的施少偉醫師,在醫院狀況最差的時候,拒絕了各方挖角,堅持幫偏遠醫院度過難關。在自身罹癌後,又繼續留在工作崗位上,為病患付出,直到逝世前四天才停止看診。是的,我們的社會,還有這樣的人。

駐守桃園市平交道的保全人員涂人成,發現鐵軌被拖板車扯斷一公尺,不顧自己的安危,站在鐵路上示警,才讓一列南下列車及時剎車停住,免除了火車出軌的危機。火車停下來時,離涂人成站的地方只剩五公尺。還好,我們的社會,還有這樣的人。

這兩人做的是完全不同的工作,施少偉和涂人成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展現了同樣的寶貴精神:專業倫理與專業良心。說得簡單一點,他們都很敬業,都把自己的工作認真當一回事,願意為服務他人而犧牲奉獻。

回頭看看,這波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源頭在哪裡?在美國金融業的貪婪炒作。過度的投機手段,不只害慘了美國金融業,還把全世界景氣都拖下去墊背。美國沒有被弄到破產,靠的還是美元的特殊地位,以及其他國家對美國的龐大投資,全球誰也承擔不起美國經濟若全盤瓦解的後果。換句話說,全世界的資源多少都在幫忙救美國。

這麼大的禍害,從根本上反省,一定得檢討專業良心與專業倫理。只看到利益,被利益沖昏頭,瞻前不顧後,心中沒有社會責任,更沒有服務信念,結果就是橫衝直撞,惹出自己收拾不了的大災禍。

在不景氣的痛苦裡,學點教訓吧!沒有比重新認識「敬業精神」更大的教訓了。從個人層面看,失業狂潮來襲,什麼樣的人可以站得穩不被捲走?就是敬業努力,把工作認真當一回事的人。從社會層面看,只有每個人都願意多承擔一點責任,敬業地把份內工作確實做好,才能省下收拾問題、處理錯誤的資源,有效地再投資,創造機會。

沒有了台東聖母醫院,會影響多少偏遠地區民眾取得基本醫療照顧?如果載了四百名乘客的火車出軌了,將造成多少人命與財產損失?兩個敬業的人,可以造成這麼大的改變!如果這個社會可以再多一萬個、一百萬個和施少偉、涂人成一般敬業的人,當然就可以有千百倍的信心與力量,來應付不景氣了!

fsj 提到...

不保護就淘汰? 沒有資方哪有勞方!

* 美金融紓困 嚴重壓案
* 日經濟急速惡化 製造業大減產
* 協助出口企業度難關 102項產品關稅 下月取消
* 惠普對台採購 明年再增一成
* 外商採購 靠三通打氣
* 入GPA有望 資訊營造業優先受惠
* 外僑商會:政府標案不能再黑箱作業
* 不保護 就淘汰?

* 陳樹下台 陳冲掌金管會
* 連動債 壓垮陳樹最後稻草
* 陳冲:加強金融承擔風險能力
* 變局中須及時整軍經武

* 國旅卡 也可看表演、展覽
* 金包銀的政府
* 製造業上季銷售增幅 七年新低
* 消費者信心 極度悲觀
* 蔡英文:救失業 應先救中小企業
* 陳武雄:銀行真的有抽企業銀根
* 我有話說:沒有資方 哪有勞方
* 忘記扁 朝野攜手拚經濟吧

◆ 美金融紓困 嚴重壓案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8.11.29

美國經過百般折騰,端出七千億美元的金融紓困案,結果工作團隊臨時成軍,人手嚴重不足,面對潮湧而至的求救案,真的兵來將「擋」,積案如山,不但紓困計畫變質,且到新政府明年1月上台,還要面對紓困大幅落後的頭痛問題。

紓困大計由財政部「金融穩定辦公室」轄下的「問題資產處理方案」來落實,金融機構的求救案子都先在這裡審核,才上呈財政部最高層批准。結果「金融穩定辦公室」是個要命的瓶頸。擔任辦公室主任的財政部助理部長卡希卡里說,他手裡只有40個全職員工,真要工欲善其事,人須加一倍。

人手不夠,只好積案壓案,甚至更糟。紓困案本來有一環是收購金融機構的問題資產,但後來財政部長寶森做了個令各界驚愕的政策轉向,不買問題資產,改為直接給金融機構錢。觀察家說,其中一大原因就是財政部人手不夠。

「美國銀行協會」執行副總裁艾伯納提說:「財部放棄購買問題資產,人手貧乏是不小的原因。這是需要人力密集的工作。」這話說到痛處。卡希卡里希望在新政府1月20日上台前補足人手,把工作做出一點眉目來。他說:「我希望交給新政府一個火力全開的金融穩定辦公室。」這很可能是奢望,因為新舊政府交接,人員來去只會更頻繁。

而且財政部要處理的問題愈來愈多,包括與日俱增的法拍屋、信用卡市場整頓、學生貸款、汽車廠求救,在在要錢,更要人。歐巴馬找了蓋特納來當新政府的財政部長,一般頗有好感。蓋特納可能是良將,但良將無兵,也是難為。



◆ 日經濟急速惡化 製造業大減產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東京二十八日電】 2008.11.29

日本政府28日公布一連串經濟數據,結果一致指向日本經濟恐怕正以超乎預期的速度下墜,進一步陷入衰退泥淖,失業人數則不斷攀高。

日本經濟產業省28日表示,由於汽車等出口大幅衰退,10月工業產值比9月陡降3.1%,月增率遠不如9月的成長1.1%,也比市場預期的萎縮2.6%還嚴重。日本10月出口銳減7.7%,是近七年來最糟。

面對這波全球不景氣,日本製造業打算祭出35年來最大規模的減產計畫。經濟產業省調查顯示,製造業者預估11月的工業產值比10月縮減6.4%,12月比11月下滑2.9%。如此算來,第四季工業產值將萎縮8.6%,恐創1953年開始統計這項數據來最慘的紀錄。

勞動省調查顯示,至明年3月底止的六個月內,日本企業可能會裁減30,067名臨時和兼職員工,而製造業未來半年將有19,500名臨時員工失業。

另有統計指出,日本10月失業率意外從9月的4%降到3.7%,但分析師認為這只是一時的現象,甚至有可能是統計錯誤所致。而工作與謀職人數比已降到0.8,等於五個人就有一個人找不到工作,情況是2004年5月來最慘。

此外,10月家庭支出和去年同期相比萎縮3.8%,是連續第八個月下滑。目前影響消費的最大因素已不是上半年的通貨膨脹,而是失業顧慮。

上個月剔除生鮮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比去年同期上揚1.9%,雖是連續第13個月出現正成長,但漲幅比9月的2.3%明顯縮小,顯示日本通貨膨脹的壓力逐漸縮小,但通縮重現的疑慮也隨之加深。

日本央行上個月祭出七年來首次降息措施,希望提振經濟。部分分析師認為,日本可能會重返零利率時代。瑞穗總合研究所資深經濟學家山本預估,日銀到年底前將被迫繼續降息。

經濟財政大臣與謝野馨表示,日本經濟恐怕到明年以前都不會好轉。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首相麻生太郎要求執政黨議員12月10日前提出解決失業問題的方案。



◆ 協助出口企業度難關 102項產品關稅 下月取消

【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綜合報導】 2008.11.29

中共海關總署昨(28)日宣布十大便利措施,協助進出口企業渡過經營難關。其中,為促進加工貿易企業轉到大陸內銷市場,將簡化外銷貿易成品內銷審批業務,讓加工貿易企業同時發展出口和內銷。

中共海關總署宣布,從12月1日起,取消102項產品的出口關稅或特別關稅,包括冷熱軋板材、帶材、鋼絲、大型型鋼、合金鋼材、焊管等鋼材產品;硝酸銨、硫酸銨等化工產品;玉米、雜糧及製粉等糧食產品。

顯示中國過去為促使轉型升級,拉高出口關稅,限制這些資源性產品、糧食產品出口,如今關稅降為零,顯示轉型升級政策正進行調整。

海關總署表示,將會同商務主管部門放寬對具有自主品牌與核心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大型裝備製造業出口產品返回國內維修的限制,引導在大陸設立研發中心、檢測維修服務中心。

對於加工貿易企業,海關將簡化加工貿易成品內銷審批業務手續,提高通關效率,以便利加工貿易企業辦理內銷徵稅手續,並加強對加工貿易內銷的管理,實現出口、內銷「兩條腿」走路。

海關總署宣布,從12月1日起,取消102項產品出口關稅外,對出口至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自用的原糧及製粉,繼續不徵收出口關稅。



◆ 惠普對台採購 明年再增一成

【經濟日報╱記者張義宮、謝佳雯/台北報導】 2008.11.29

對台採購最大外商惠普亞洲區國際採購處總經理蕭國坤昨(28)日表示,2008年惠普對台採購金額可達220億美元,比去年成長10%,明年還會再成長一成。他強調,在景氣欠佳的時候,反而不宜分散採購,惠普會聚焦在台灣的採購。

蕭國坤昨日代表惠普,接受經濟部長尹啟銘頒發產業貢獻獎。他認為,台灣資訊產業在強化體質、改善成本結構很有競爭力,惠普會借重此一優勢,加強對台灣的採購,不受金融海嘯的影響。

他說,在廣達、仁寶、英業達與鴻海等台商的供應鏈支持下,惠普在全球筆記型電腦(NB)市場取得很好的成績,也是最強的項目,個人電腦(PC)的占有率也在持續成長。

東芝台灣國際採購總經理石川隆彥認為,成本優勢、產品開發力、品質技術及全球供應鏈等優勢,是東芝今年及明年加碼對台採購的要因。東芝有九成的NB代工交給三家台商生產,今年亦增加200萬台的液晶電視代工訂單給仁寶,明年將倍增至400萬台,並增加一家台商的供應夥伴。

不過,台灣NEC總經理久保田亮則擔心,明年全球經濟持續不好,會減少NEC的對台採購。他說,今年已經受到影響,恐難保持2007年度採購金額的30億美元,明年的採購也會有些衰退,NEC以NB、ASDL、網路機器等是對台最大採購項目。

經濟部昨日舉行一年一度電子資訊國際產銷合作績優廠商頒獎暨感謝典禮,由尹啟銘針對外商在台採購金額,分別頒發「產業貢獻獎」、「產業促進獎」、「成長領先獎」等三項;其中,韓商LG首度入榜,名列採購金額4億至25億美元等級。

據資策會統計,今年資通訊外商IPO對台採購,資訊通訊及電子相關產品金額為868億美元,較去年的812億美元成長6.9%;而筆記型電腦(NB)的採購金額已超越480億美元,成為最主要的採購成長關鍵產品。



◆ 外商採購 靠三通打氣

【經濟日報╱記者 張義宮、謝佳雯】 2008.11.29

即使今年下半年全球經濟遭遇亂流,但今年外商IPO在台採購金額仍較去年微幅成長,面對明年的冰河期,IPO數字能否順利再攀升?誰都沒把握。昨晚由經濟部作東的感謝晚宴,官方及業者一致將明年成長動力指向兩岸三通效應,也相互打氣和取暖。

對台採購龍頭美商惠普亞洲區國際採購處總經理蕭國坤就道出業者心聲,他肯定政府近來對開放三通、改善大陸關係所做出的努力,感到很欣慰,與大陸的關係應更緊密,不應敵對。

出席IPO頒獎晚會的友達副董事長陳炫彬也認為,政府開放三通,可讓外商與台商的交易,在時間及轉運的成本降低,對提升台商的競爭力有很大助益。面對明年的不景氣,外商來台採購的規模,不會比今年來得差,可能反而比較好。

至於明年IPO的採購金額,能不能保持成長力道?經濟部長尹啟銘強調:「有目標,會加倍努力,什麼事都不做就會下滑。」他說,明年全球經濟雖然不利,但兩岸三通直航後,有利跨國企業整體布局,台灣要轉型為國際企業在亞洲市場的產銷運籌中心。



◆ 入GPA有望 資訊營造業優先受惠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8.11.29

歷經六年的努力,我國可望於12月初獲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政府採購協定(GPA)成員,可確保台灣廠商與各國業者公平競爭主要貿易國的政府採購市場。預料營造業者因可望參與其他國家公共建設,資訊電子業者則可爭食各國政府的資訊化市場大餅,將是優先受惠族群。

經濟部政務次長鄧振中昨(28)日表示,「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昨天向WTO秘書處提交參與GPA的政府機構清單,預期GPA於12月8、9日召開下一次會議時,可望討論通過我國的入會案。

鄧振中說,台灣的資訊產品銷售執世界牛耳,極具競爭力,一旦GPA對台灣廠商打開大門,有信心相關採購至少可以反映台灣產品在世界貿易的占比。目前台灣資訊產品約占國際市場貿易額的2%,加入GPA後,至少在資訊產品市場可以增加2%採購規模。

此外,政府為擴大內需,即將實施四年近5,000億元的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在公共工程的部分,急需民間資金投入。日前在美國商會的會員大會上,副總統蕭萬長就呼籲,台灣即將加入GPA,屆時歡迎外商參與重大公共工程與愛台12項建設。

根據WTO秘書處估計,GPA簽署國的政府採購市場,每年規模達5.55兆美元。另據美國相關資訊,明年美國政府資訊產品採購預算,約達710億美元。GPA目前共有40個會員國,包含美、歐、日、韓、星等主要國家的政府採購市場,大陸、約旦也正進行洽簽GPA談判。



◆ 外僑商會:政府標案不能再黑箱作業

【林上祚/台北報導】2008-11-29 中國時報

台灣年底前可望與歐美簽訂雙邊政府採購協議(GPA),對這項「遲來的」突破,美國與歐洲商會均樂觀其成,先前澳洲麥格理集團,也曾表達對桃園航站有高度興趣。外僑商會主管表示,台灣過去幾年政府與國營事業重大標案,都是開國內標或是國外限制標,在簽署GPA後,黑箱作業將可大幅降低。

歐洲商會理事長畢彌堅表示,GPA是台灣國際化重要里程碑,歐洲商會歡迎台灣政府,開放國內政府採購市場。美國商會理事長吳王小珍表示,台灣簽署GPA不僅對外商有利,台灣廠商來說,也可以依據GPA,到國外爭取公共工程標案。

歐洲商會表示,台灣公共建設排除國際廠的參與,並強制規定本地廠商採購比例,最高可達合約總價金三分之一,對於外商參與公共工程競標,明顯不公平。

外僑商會主管指出,GPA簽署除了要送立法院同意外,台灣政府採購相關法令,也必須要依據GPA修訂,過去常用的幾項限制性條文,如本國廠商採購比率等等,都不能再出現在任何政府採購規則當中。

外僑商會主管表示,國營事業釋股公開招標案,未來也得依據GPA協議。舉例來說,財政部的彰銀釋股案,就不能再出現最後一天,突然更改遊戲規則的情形。



◆ 不保護 就淘汰?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1.29

國際貨幣基金(IMF)每半年公布一次的《世界經濟展望》,在10月份公布後,不到一個月,於11月6日再次公布《世界經濟展望》最新預測,推翻了10月份悲觀度較輕的預測,把2009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由3%一口氣下修至2.2%。

許多亞洲及中東地區靠著出口支撐經濟成長的國家,被下修的幅度最大;主要的理由便是明年全球貿易成長率將只剩2.1%,比起今年還有4.6%的成長,再少2.5個百分點;先進國家的進口甚至將呈現-0.1%的衰退。

在自然的狀態下,先進國家的進口都已經是負成長了,倘若,再有人為的貿易障礙產生,恐怕全球經濟預測還要再下修。這也就是為什麼包括華府G20經濟高峰會及此次APEC領袖會議,都不約而同地表達拒絕保護主義,不應因當前金融動盪而阻礙投資貿易。APEC領袖宣言講得更白:各會員體應自制在未來一年內不設立新的貿易投資障礙,不增加出口限制,或採取不符合WTO規範的刺激出口措施。

這些宣言感覺上多少是衝著美國新總統歐巴馬而來;歐巴馬選前就極力主張,必須減少美國貿易赤字。歐巴馬也曾批評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表示當選後要重啟談判;也反對與哥倫比亞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對於美韓自由貿易協定,歐巴馬亦曾表示:除非重新協商,使美國汽車有更大空間可進入南韓市場,否則他反對美國與南韓之間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至於中國大陸,歐巴馬表示要以既有的各項政策工具,迫使人民幣升值,縮小美中貿易逆差;歐巴馬之前即指控北京當局操縱人民幣匯率,助長對美的貿易順差。

不過,我們認為,未來貿易戰的引爆,不會是因美國而起;先不論這些主要領袖會議給予美國的壓力,就算美國真做了什麼措施,大概也還是全球貿易最自由的進口地區,美國絕大部分的商品還是得由國外進口。未來貿易戰的開端,反而會在亞洲諸國大量採用不違反WTO規範的刺激出口措施;例如,韓元的大貶值,無論是有意還是金融問題所引起,其結果就是台灣與南韓的DRAM及液晶面板產業出口的攻守易位。

許多人認為,韓元大幅貶值,出口還不是照樣逆差;南韓前十月最大的逆差來源主要是對日逆差的擴大,雖然這與日圓升值而韓元貶值有關,但也反映出南韓持續進口機械設備擴大投資,並且10月份南韓出口也開始由逆差轉成順差;對照台灣進出口雖有更多的順差,但卻是拜減少進口投資設備之賜。從南韓與台灣一增一減的投資設備進口,也可判斷未來產業洗牌後,台灣所處的劣勢。不僅韓元,現在包括星元及泰銖等也都有貶值的趨向。

而在中國大陸的部分,雖然出口也受衝擊,但人民幣不致與其他幣值競貶;不過,在11月份及自12月1日起的兩波共7,000多項商品的出口退稅率調升,不也是出口的變相補貼嗎?雖然,這些都沒有違反WTO協議,但實際在出口上,已明顯對其他國家出口品產生不對稱的競爭條件。美國也因此向中國大陸提出抗議,但顯然抗議無效。

照理說,在此極度不景氣的情形下,國際產業的合作應採聯合減產、調整存貨策略;但在國家政策極度不平衡的情形下,產業洗牌的關鍵已不再是個別廠商的效率高低,卻反而得看那個國家的謀略能否得逞。在此零和的囚犯困境賽局中,乖乖牌可能就等著被淘汰。我們還有多少未出手的策略王牌?還是就只能看著廠商被對手凌遲?



◆ 陳樹下台 陳冲掌金管會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8.11.29

金管會主委陳樹閃電下台,行政院昨晚發布新聞稿指出,陳樹是以處理金融海嘯,「未能完全獲得外界支持與肯定,未能達成自我的期許」為由,在上周三(十九日)主動提出辭呈,行政院長劉兆玄經一個多星期的考量,昨天「勉予同意」,決定由永豐金控董事長陳冲接任金管會主委,下周一交接。

陳樹七月一日上任迄今,共四個月又二十八天,是任期最短的金管會主委。

陳樹去職,引發政壇震撼。政壇解讀,這意味著部分閣員正式進入「留院觀察期」,府院隨時可能發動內閣局部改組。立委透露行政院對陳樹表現早已不滿,主動撤換。但政院強調,是陳樹主動辭職,與二次金改無關。

新任金管會主委陳冲,五十九歲,台大法律系畢業,曾任財政部次長、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合庫董事長,現職永豐金控董事長。政院指出,以陳冲豐富的經歷,「當能發揮所長,繼續領導金管會穩定並健全台灣的金融體系。」

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擔任財政部長時,陳冲為財政部常次,未來與邱正雄的配合將更為緊密。昨天上午劉兆玄約見接任人選陳←後,隨即詢問人事局長陳清秀人事法制問題,展開人事作業。

陳樹昨天下午出現在交通部國際會議廳參加「資本主義危機」研討會,擔任主持人,並無異樣,反倒給人從容閒適的感覺。他答覆問題時,不僅滿面笑容,還顯得口才便給。

行政院昨晚發布新聞稿指出,陳樹基於國際金融海嘯對國內金融市場造成重大衝擊,他所率領的金管會所有同仁雖全力以赴,但尚未能完全獲得外界支持與肯定,認為未能達成自我的期許,因此在十九日主動向劉揆提出辭呈。



◆ 連動債 壓垮陳樹最後稻草

【經濟日報╱記者 李淑慧、邱金蘭】 2008.11.29

金管會主委陳樹昨天閃電請辭,成了任期最短的主委。實際上,行政院高層就不滿意陳樹表現,列入明年初內閣改選考慮名單,連動債事件成了陳樹下台的最後一根稻草。

早在兩個月前,美國金融風暴衝擊台股,面對跌跌不休的股市,行政院指示金管會、財政部及經濟部等財經部會研提因應措施,財政部、中央銀行都有動作,金管會身為證券主管機關,動作卻慢半拍。

金管會處理台股危機不夠積極,當時行政院高層就對陳樹頗有微詞。之前調查二次金改案件時陳樹應否迴避的爭議,陳樹的作法,政院高層也不十分認同。

當時就有不少政壇人士指出,陳樹的情況「不妙」,但因陳樹7 月才上任,人事不宜更動,決定持續觀察陳樹後續的表現。

行政院長官對陳樹的不滿,在一些小事情透露出端倪。金融風暴發生後,陳樹和央行、財政部共同研商後,當天晚間11時發布新聞稿,提高存款保障額度到每戶300萬元。但隔天一大早,劉揆在立法院備詢時,卻宣布存款全額保障,等於推翻金管會前一天的決定。

不久之前,行政院團隊一起去見馬總統,某一位行政院官員就指名金管會不願意配合提高臨時僱佣人力,向馬總統告狀。

陳樹每個月都要跟行政院溝通亞太金融中心一事,行政院雖然同意大方向,但細節部分與陳樹的意見不見得一致,溝通不是十分順利,行政院官員跟陳樹講話時,都是不假詞色。行政院早已將陳樹列入明年初內閣改組的更換名單之一,但沒想到,連動債爭議事件讓行政院、黨籍立委揹負許多壓力,經常接獲民眾抱怨。

在雷曼兄弟聲請破產後,連動債投資人的抗議不斷,財委會的立委也毫不留情的指責,多次要求陳樹必須為此負責。尤其連處分朱成志事件,金管會都沒有辯護能力,讓人跟文字獄貼上標籤,更讓立委不滿。

不少黨籍立委向行政院、國民黨高層反映,金管會危機處理的能力有問題,應該趕快換人做,否則會拖垮執政黨的民調。連動債事件成了陳樹下台的導火線。

另外,也有知情人士表示,是行政院 打電話通知陳樹,請他自動辭職,且時間點也 不是行政院所指 的上周三,而是最近幾天。

據了解,兩天前行政院高層就明白對部分官員說,陳樹的表現「不符期望」,當時就嗅出人事可能更換的訊息。昨天下午陳樹辦公室陷入低氣壓,沒多久,行政院就發布人事案。



◆ 陳冲:加強金融承擔風險能力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專訪】 2008.11.29

行政院昨晚宣布陳冲接任金管會主委,陳冲上午接受專訪時表示,面對新職,的確千頭萬緒,但優先當然是處理全球金融海嘯,就像遇到颱風,一定要做防颱準備,才能站得穩,他覺此刻應優先加強金融機構承擔風險能力,如此才能幫助企業,保護投資人及存款人。

談二次金改 配合司法查弊端

對於過去「二次金改」弊端重重,他上任後是否會重新檢視? 陳冲表示,目前已經進入司法程序,並非金管會職掌,只能以配合立場協助司法單位。

至於未來是否有「三次金改」? 陳冲不客氣地說:「我很不喜歡用『一次金改』、『二次金改』」,「因為金融改革自1980年起就持續在做,如今變成只有「一次」、「二次」金改,好像別人沒在做,很不公平。」未來如何繼續「金改」,就回歸基本面,順應市場自然發展。

談金融海嘯 如強颱要做好防颱

陳冲透露,他是從銀行辦事員做起,一路做到銀行經理後,才到公務單位任職,「等於從小在銀行長大」,因此對金融業特別有感情。目前全球面對的金融海嘯,正是突如其來的危機,這就像面對強颱來襲,一定要做好防颱準備,首要就是銀行要站穩,也就是金融機構要有承擔風險能力,如此才能進一步幫助企業,保護投資人、存款人。

對於目前外界質疑銀行並未挺企業,陳冲表示,「銀行挺企業」是原則,但必須有更細緻的規劃,不能只憑一句話。

陳冲表示,金管會目前千頭萬緒,他當然有一些想法,但是不宜馬上講,否則對同仁不公平,他相信金管會有很多優秀同仁,他們會有一些觀察與規劃,可能比他更成熟,因此他希望先尊重會內同仁的意見。

談三次金改 「不急著粉刷家裡」

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曾表示,未來將進行「三次金改」,陳冲強調,金融改革本來就不會停頓,但是很多事要有優先順序,他重申,現在是應付險峻的環境優先,「目前是颱風來了,當然優先防颱,而不是急著粉刷家裡」。



◆ 變局中須及時整軍經武

【聯合晚報╱聯合晚報】 2008.11.29

金融海嘯的浪頭實在太高,孤零零的一個陳樹,終於也支撐不住。相信若不是行政院已到了壓力極限,應該不至於在此時急如星火地換人。現在的情境是,外界的「內閣改組」呼聲好像有點抵擋不住了,眾人皆問,這次金管會主委換人,會引起骨牌效應嗎?

姑且不論是否「內閣改組隨時發動」,其實更該關心的是:馬、劉的用人哲學何在?除了籠統的「才德兼備」之外,政府的用人邏輯,是否符應歷史觀和前瞻性原則,找到足堪處理當前險境的治國人才?

回憶劉內閣名單初公布時,就算在當時對新政府的高度期許氣氛中,其實並沒有得到太高讚許。劉內閣基本上是一個「老兵」的組合,雖有一二「新枝」點綴「老幹」,但多半只能說是「舊官員」再披掛上場。馬英九顯然篤信,用人只要操守沒問題,而政策上不再重蹈民進黨鎖國之轍,經濟應可步上常軌,漸漸走入繁花盛景。

或許在太平盛世,這般思考還可勉強應付。但現在海嘯襲來,經濟破損迅猛,已不能容許「老兵」坐在堡壘裡慢慢思忖,怎麼讓船安全靠岸。換言之,走一步算一步的策略已不夠用。林芳郁為了毒奶粉下台,陳樹則不論是為了連動債風波,或沒能及時落實「銀行挺企業」而下台,都可看出,內閣的動作跟在輿論批評之後,總是在危機發生後,換掉一人才換取一個轉進空間。這裡頭看得見「匍匐前行」的堅韌,卻沒有前瞻全局、積極迎戰劇變的大格局。

馬英九近日常稱,「沒想到」金融風暴越演越烈,並說這是百年大災難。這些話縱然屬實,且全球的政府領袖也多「沒想到」當今情勢,但如今的變局已經不只讓人想到,而且親眼所見,政府若還沒有整軍經武的動作與號召,豈不令人擔心?

美國的歐巴馬即將上台,從競選主軸便沿著「變遷」二字走,且大膽提出的財經首長名單,幾乎馬上發揮了提振市場信心的作用。於今的馬英九,已沒有好整以暇地去評比、考核閣員績效的空間。經濟衰退如果真到了令人「沒想到」的程度,則國家領導人有責任去處理組閣當初「沒想到」的問題。堅強的執政團隊的陣容和調度問題,就在主帥,馬英九應有此思考。



◆ 國旅卡 也可看表演、展覽

【聯合晚報╱記者李濠仲/台北報導】 2008.11.29

行政院刺激消費手段一波接一波,全國數十萬公教也要投入搶救經濟的行列,人事行政局自10月1日取消國民旅遊卡異地、隔夜消費限制後,接著再開放購買書籍,日前則進一步函請經建會、觀光局研議,考慮開放國旅卡購買文化觀光表演、展覽的門票、入場券。

公教公務員現在每年可持國民旅遊卡,消費8000元以上,即可申請1萬6000元,當初用意在鼓勵公務員休假,帶動地方觀光事業。因為有隔夜、異地等限制,使得國旅卡使用相當不便,直到今年10月1日,人事局為考量國旅卡的便利性,加上適逢消費緊縮,影響經濟,遂取消上述限制,讓公務員更方便使用國旅卡消費,以直接幫助政府拚經濟。

人事局長陳清秀以加強公務人員人文素養為由,進一步開放讓國旅卡也可以到特約書店購買書籍,過去國旅卡通常使用在飯店、旅館、運動器材、運動用品等商店,無法購買書籍,該建議送至經建會研議已獲得同意,書店現在也可以申請列為國旅卡特約商店,公務員國旅卡消費範圍再放大。

國旅卡仍不得使用購買相關家電民生用品,但為了讓國旅卡發揮更大的效用,在陳清秀指示再提建議,希望國旅卡未來可擴充使用在文化觀光產業,例如購買音樂會、演唱會、舞蹈表演、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活動的門票、入場券,一來刺激消費,二來也兼顧公務員人文素養的提升。

人事局主任秘書莊進國表示,國旅卡購買書籍部分,經建會已經同意,只要有意願的書店完成申請手續,公務員即可用國旅卡購買書籍;此外,有關國旅卡用於文化觀光產業消費的建議案,已經函請經建會、觀光局研究,如果通過,未來公務員也可用國旅卡也購買故宮博物院、客家文化中心等觀光景點門票。

官員表示,國旅卡的使用,本來用意是為帶動地方觀光事業,但以目前來說,約莫60萬的公教人員,一人一年1萬6000元,一年也有近百億的消費,在兼顧人文素養和方便使用下,對眼前的景氣,應該也可以帶來正面的效用。

※ 這個構想好。



◆ 金包銀的政府

【中時小社論】2008-11-29 中國時報

減薪行不通,裁員更不用說,如果經營虧損連連,還能照樣領績效獎金,那麼這家公司要不是快倒閉,就是自己印鈔票。

以前常說,公家頭路是鐵飯碗,其實更精確地講,應該是一只框金又包銀的飯碗。金融海嘯席捲全球,經濟大蕭條時代就快到來,台灣的國營事業、公營行庫,照樣有四個月以上的年終獎金可以領。

當民間苦哈哈而公家卻肥滋滋的時候,這個飯碗若不是框金包銀,那又是什麼?何況,國營事業出現虧損,要不是拿納稅人的錢補貼,就是把國有地出租賤賣,唯有支領年終獎金的待遇,保障到底、絕不打折。

荒謬的是,民間是看績效論功過,只要能賺錢獲利,員工分紅是理所當然,但假使賠錢虧本、績效不彰,哪來獎金可言?如今,馬政府坐視行政命令保障萬年獎金,而且到頭來還是社會大眾埋單,不知這算哪門子的苦民所苦?

要公務員減薪,總統府惶恐不已;要檢討年終獎金,行政院支吾其詞。那麼喊了多年的政府再造、組織精簡,總可以做吧!落實獎懲、人力汰換,總不需要再找藉口吧!

倘若馬政府連這種行政改革都做不到,那就是陷公務員與國營事業員工於不義,因為這是製造人民的相對剝奪感,社會的階級對立也可能油然而生。

千萬不要忽略這種現象,尤其是當升斗小民哀怨地唱起:「別人的性命是框金又包銀,阮的性命不值錢;別人呀若賠錢是照領獎金,阮若是加講話,唸咪就沒頭路!」



◆ 製造業上季銷售增幅 七年新低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8.11.29

經濟部昨(28)日發布第三季國內製造業銷售值為3.2兆元,較去年同期增加0.26%,成長率創90年第四季以來新低。

其中內銷值1.61兆元,僅增加2.03%,直接外銷值1.59兆元,衰退1.47%,顯示內外銷皆冷。

經濟部表示,今年1至9月製造業銷售值為9.69兆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47%,其中內銷值成長8.56%,直接外銷值上揚6.36%。由於第三季面臨金融海嘯衝擊,景氣持續衰退,前三季的成長率,主要來自上半年的貢獻。

根據統計,占出口大宗的電子零組件業,因金融風暴衝擊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買氣,大尺寸面板、晶圓代工等銷售值明顯縮減,第三季銷售值降至8,609 億元,較去年同季衰退7.72%。同時因全球經濟景氣急凍,光碟片、數據機及可攜式電腦的外銷市場需求急遽下滑,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第三季銷售值1,942億元。



◆ 消費者信心 極度悲觀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 2008.11.29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昨(28)日公布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只有50點,再創調查以來新低,顯示民眾極度悲觀。六項指標中,唯一上升的是物價水準,其餘五項全數下降。

物價回穩,讓民眾對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的信心回升;不過,民眾對於未來半年國內就業機會、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投資股票時機、國內經濟景氣和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等看法,都傾向悲觀。

CCI指數自今年下半年起跌破60點,每月持續惡化,11月指數再創新低,只剩50點;這次下降最多的項目是「失業率」與「未來半年購買耐久財時機」,中壯年對未來半年就業機會看法,更悲觀。

根據調查結果,「未來半年國內就業機會」指標11月調查為54.8點,較10月下降10.1點;「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指標為89.55點,較上月下降3.6點;「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為45.7點,較上月下降3點。



◆ 蔡英文:救失業 應先救中小企業

【崔慈悌/台北報導】 2008-11-29 工商時報

政府正規劃挽救失業方案,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天公開呼籲指出,國內失業高峰期預估將落在明年3月,失業人口恐將高達70萬人,政府應以挽救失業為最優先,先救勞工數較多的微型及中小企業,再釋出公部門短期就業機會給失業者,以減緩失業速度換取決策時間。

蔡英文昨天與前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等人邀媒體進行財經下午茶,蔡英文表示,她對即將到來的失業潮相當憂心,眼看著馬政府提出來的都是一些急救章的政策,根本不能解決問題,因此民進黨不得不提供一些對策讓馬政府參考。

蔡英文預計今天會在國家祈禱早餐會中與馬英九碰面,但蔡英文強調,財經問題不是一下子能說清楚的,她不會和馬英九談什麼,但希望馬政府能夠看看媒體的報導,來了解民進黨在財經政策上的建議。

根據民進黨內部智庫邀請學界和前政務官所作出來的估計,國內這波失業率的高峰期會落在明年3月,屆時會有70萬人處於失業狀態,因此蔡英文強調,馬政府務必要提出短中長期有效的解決方案,來挽救這波失業危機。

對政府最近一連串搶救企業的作法,蔡英文表示,既然政府要砸錢,一定要砸在最有效的地方,現在最優先要解決的就是失業問題,因此手段上也要能達到讓失業人口儘可能減少的效果。

她建議,政府現在優先要救的企業應該是養活最多勞工的微型企業和中小企業,並配合加速釋出公部門的就業機會,現在很多公共建設要推動,有些預算雖然尚未下來,但屬於先期計畫的這一塊可以早點推,這種不景氣的時候,政府不要想叫民間釋出就業機會,而要政府趕緊主動釋出短期就業的缺額,讓失業人口不要一下子衝得太多,這樣政府可以換取一些政策緩衝的時間。

在中長期方案方面,蔡英文表示,扁政府後期曾推動長期照護產業,保守估計,到2010年可以創造近萬個工作機會,照護產業是增加工作機會很好的政策,馬政府要必要延續。至於各產業的轉型長期方案,政府也應慎重思考,讓整體施政有完整規劃,絕對不要急就章,把錢花在無效的地方。



◆ 陳武雄:銀行真的有抽企業銀根

【譚淑珍/台北報導】 2008-11-29 工商時報

銀行有沒有抽銀根?工總理事長陳武雄大聲說:「有!」

金管會昨日邀請工商團體座談,陳武雄具體提出包括電子、半導體及傳統產業等被銀行緊縮銀根的真實案例,向主委陳樹「請命」,並提出所謂「要求銀行不抽銀根」,是請銀行處理企業申貸案,必須是「原額度、配合央行降息的利率、原來一樣的授信條件。」

為瞭解銀行是不是真有抽銀根,陳樹日前邀集銀行業界「茶敘」,並進行道德勸說,現場的銀行業都跟陳樹說,「沒有抽銀根」。

然而,銀行私底下的動作卻頻頻,就陳武雄所掌握的資訊,以及金融業界高人的指點,近來銀行不但暫緩新申請的貸款額度,對舊額度申請增貸更是採取儘量不送件的冷處理。

不只如此,陳武雄說,銀行還對原有借款尚未到期業者採取各種手段緊縮銀根,而且,有不少被緊縮銀根的業者,是沒有不良債信者,也就是營運正常、繳息正常的公司。

包括電子、半導體與傳統產業4家廠商向陳武雄提供的內容,銀行緊縮銀根,共有8大招。

陳武雄說,在景氣寒冬時,銀行基於風險而惜貸,企業界也能理解,所以,需要政府提出能夠讓銀行放心的配套措施,否則,在只有道德勸說下,只要有一家銀行不配合,「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的三挺政策就無法落實,企業營運仍將陷入困局,勞工就業機會也將因此無著落。

他說,企業希求的只是一個比較正常的金融環境,能夠在正常付息時,銀行也能夠以原額度、以及配合央行降息動作的利率,還有原來一樣的授信條件支援企業,好讓企業將心思與時間專注於經營企業。



◆ 我有話說:沒有資方 哪有勞方

【蔡孟峰/北市(文字工作者)】2008-11-29 中國時報

景氣持續低迷,企業一片關廠、停工、裁員潮,政府卻為搶救失業,宣布要在民國一○一年以前,增加四十五萬六千個工作機會。試問,沒有企業的資方,不曉得從哪裏能冒出這麼多的工作機會給勞方?這項立即上工計畫,是不是僅讓失業勞工望梅止渴?

政府搬出擴大公共建設計畫,還僅止於審查階段,何時能立法通過,都還在未定之天。現又將擴大就業機會方案包裹在其中,憑空預估公共建設預算開始執行後,就能增加十萬個就業機會;一旦開始推動,四年可增加到廿萬個機會。這種樂觀的評估,與實際的景氣趨勢是否接軌,恐怕行政部門也難保證。

另一方面,以目前失業人口的數據分析,中壯年人口為失業的大宗,再等四年,中壯年人口也將年華老去,又有另一批中青年變成中壯年,失業人口只會有增無減。

工作機會僧多粥少,能拯救多少失業人口也有限;加上失業人口的專長也不見得與公共建設計畫所需的人才相符,因此現在的樂觀評估未免不切實際。

要增加工作機會,除了公共建設計畫以外,還需與民間企業連結。眼看如今民間企業一片關廠、停工狀態,如果無法先提升企業的生產力和競爭力,裁員潮將會更加擴大,失業人口也隨之攀升。沒有資方,當然也就不會有勞方了。政府搶救失業的前提,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執行面也要更加實際,才能真正解決失業人口的問題。



◆ 忘記扁 朝野攜手拚經濟吧

【中時社論】2008-11-29 中國時報

藍綠對話,真的有這麼困難嗎?半年多了,馬英九總統迄未與在野黨主席蔡英文面對面對談溝通。前三個月,受困於政黨甫再輪替的情緒問題,後三個月又卡在江陳台北會談的氣氛問題,最近更因為前總統陳水扁因扁家洗錢案在押,朝野始終找不到「適合的」對話時機,對馬英九和蔡英文而言,這半年僵局對彼此都有傷,也始終無法提振各自所屬政黨的民意信任度,在扁家洗錢案愈滾愈大、全球經濟危機迫在眉睫的此時此刻,朝野領袖確實應該嚴肅思考,為國家、為人民,至少做一件正確的事:馬蔡會。

馬英九就任以來,一直自居全民總統,多次邀約蔡英文,反覆公開呼籲:總統府的大門隨時為蔡英文而開,卻始終被拒,除了蔡英文必須處理民進黨內部問題之外,執政黨到底有多少誠意與在野黨溝通,其實也是關鍵。舉例而言,馬政府上任,全球金融風暴已見端倪,然而,不論是擴大內需方案、提振景氣方案,無一事前徵詢在野政黨的意見。

至江陳台北會談前,蔡英文也曾公開表達,願就「主權與兩岸議題」對話,但顯然這個題目不是馬政府有意與蔡商量的事項,直到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來台,民進黨發動群眾街頭抗爭,兩黨對話可能性更低。

同樣的,蔡英文做為在野黨領袖,到底有沒有魄力帶領民進黨和民進黨支持者轉型,走向更具有國際視野、兩岸戰略,以及展現再執政的企圖心?這半年多時間中,多數人顯然是失望的。蔡英文有親和力、有政策論述能力,卻沒有大開大闔的勇氣。從陳水扁第二任總統任期開始,因為扁家週邊牽扯出的各種弊案,已經困頓了四、五年,過程中,民進黨為了挺扁、不挺扁,幾乎搞到派系翻臉,同志如仇。即使扁卸任了,切割扁、不切割扁依舊是民進黨內最大矛盾和衝突。

蔡英文接任民進黨主席,某種程度就是黨內中生代集結力量,要擺脫扁的操控,怪的是,中生代的力量從蔡英文正式接任後就不見蹤影,相反的,派系權力平衡依舊是蔡英文的領導模式。而派系各有所思、各有所圖,扁系一支挺扁到底,黨內、黨外不必鬥爭,只消譏諷兩句,造成內部爭議印象,蔡英文就束手投降,遑論獨派大老三天兩頭抱著扁的神主牌不放,讓民進黨轉型步履艱難。就在一○二五遊行之後,為了挺扁、不挺扁,已經讓民進黨有限的社會支持度再次下滑。

朝野兩黨打不開新氣象,成為台灣最大的災難。執政者面對全球經濟風暴,推出數額以千億計的多項計畫,無法有效改善衰頹的經濟形勢,更無法具體凝聚民心;在野黨困於國會有限席次,既無法有效監督,遑論積極參與,圍繞著民進黨的議題,除了陳水扁、還是陳水扁,民進黨執政八年的寶貴經驗,竟如過眼雲煙,未能在還存活在政壇的民進黨菁英身上留下痕跡,這在民主國家是難以想像的事。

民進黨人真的喪失了他們的政策能力嗎?其實不然,民進黨智庫並未因為政黨再輪替而停擺,還是有認真的民進黨人毅然拋棄讓他們傷透心的扁議題,轉向政策、法案的論辯,舉例來說,最近劉內閣推出消費券與擴大公共工程建議的特別預算,以擴大內需為主軸,解決消費不振帶來的景氣低迷惡循環;民進黨立委潘孟安旋即提出國民紓困和促進就業方案。面對全球經濟危機,兩者貌似完全不同的思考,其實正可相輔相成;執政者想到的是以擴大內需避免或緩和勢將發生的關廠裁員失業潮;在野立委想到的是失業潮爆發時,政府如何伸出手挽救為數可能難以估計的失業人口?只要能有效協助失業人口渡過危機,就能緩解隨著失業帶來的社會問題。

馬政府的救經濟方案即使必要都不可能是萬靈丹,在野立委提出的紓困與促進就業方案,其用心與政府並無衝突,其實非常值得政府相關部門參考。最近,馬總統才要求行政院動員一切資源擴大就業方案,蔡英文不見馬英九,經建會或勞委會總可邀約潘孟安吧?救經濟,不是為了國民黨、民進黨,而是為了全民,這裡頭沒有一絲一毫藍綠的複雜政治因素。為了台灣,我們懇切呼籲藍綠兩黨,讓扁案歸於司法,忘記陳水扁,開始挽起袖子,攜手拚經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