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唐孝民/台北報導】2010.06.03
行政院院會上午通過人體研究法草案,未來進行人體研究時,必須先說明風險、權益等,並取得有行為能力者的同意,若是研究胎兒或屍體時,也要有最近親屬的同意,違反規定者,將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鍰。
進行人體研究的機構,草案規定必須設立倫理審查委員會,通過審查後才能進行,若研究機構未設審查會者,得委託其他同性質研究機構的審查會審查,違者將處 10萬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
為促進以人類為對象的科學研究發展,符合尊重自主正義的倫理原則,保障研究對象權益,行政院會上午通過人體研究法草案。
草案明訂,研究不得以受刑人為研究對象,但無法以其他研究對象取代者,不在此限。
草案規定,研究人體前,應以研究對象或其最近親屬、法定代理人、監護人、輔助人可理解的方式,告知研究目的、方法、研究機構名稱及經費來源、損害救濟、運用規畫和可能的商業利益等,更不得以強制、利誘或其他不正當方式取得。
◆ 波醫爭議 擬設落日條款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2010.06.03
昨天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及波蘭醫學生家長在立法院外較勁。最後立委決議保留外國醫事學歷修法條文、擇日再審。不過立委與衛生署達成共識,擬設「落日條款」,若法案通過,在九十八年六月一日後,國外醫學生回台須適用新法,另外附帶決議,今年才出國習醫者不適用修正前規定。
台灣醫學生聯合會會長張恆豪表示,拒絕有「落日條款」。衛生署副署長陳再晉表示,立院多數委員傾向有落日條款,即修法前,經合法管道出國念書醫學生仍延用舊法。
波蘭學生事務學會理事長徐鴻洋則抨擊,官員不了解各國學歷認證等制度,「造成紛爭的,是官方錯誤資訊」。
◆ 狂牛症普昂蛋白 台學者研究受限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即時報導】2010.06.03
美牛進口爭議在台灣餘波蕩漾,造成狂牛症的普昂蛋白也成為民眾熟知的名詞。但是在台灣研究普昂蛋白的青年學者,卻面臨來自法令的「三管五卡」,沒有材料可以進一步研究的窘境。中研院生化所副研究員陳佩燁今天在領年輕學者著作獎時,向農委會喊話。
在國外,羊、鹿、老鼠的普昂蛋白因為不具傳染性,一般在P2級實驗室就可以研究。然而台灣的如果要實驗這些不具傳染性的動物蛋白,卻必須在管制更嚴的P3級實驗室,然而台灣這個等級的實驗室非常少。
過去陳佩燁以實驗結合出普昂蛋白的方式研究,現在希望進行動物實驗,然而她的實驗室僅是P2等級。她希望比照國際標準,讓台灣P2實驗室也能做普昂蛋白的實驗,但農委會拒絕放行,陳佩燁為了這件事爭取了半年都沒有結果。
※ 相關報導:
* 二代健保費率最低2.57%~3.06%
23 則留言:
DRGs新制首季 再診率提高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0.06.05
中央健保局今年初實施住院診斷關聯群(DRGs)給付新制,首季醫院申報結果出爐,病人住院天數和健保給付費用下降,但大醫院擔心的病人再回來急診和住院比率,卻也增加。
健保局實施DRGs制度,原本期望提高醫療效率,減少不必要用藥、檢查、手術,引導醫界依實證醫學,以較低成本,做出最有效率服務,上路前一度引起醫界及民間團體憂慮,但衛生署和健保局仍堅持按原訂計畫推行。
根據健保局統計DRGs第一季醫院申報監測最新結果發現,醫院平均每件住院天數由4.42天下降為4.18天,整體下降5.29%,平均每件實際醫療點數由4萬5千多點,下降為4萬4千多點,下降1.21%。
不過,病人3日內再急診率為1.67%,較去同期增加0.13%,以及兩周內再住院率為2.3%,較去同期增加0.03%。
一家醫學中心醫管人士指出,雖然健保局期待的病人住院天數和健保給付費用下降,但病患再急診及再住院率卻增加,顯示病人提早出院,卻可能病況惡化得再回院,且醫學中心的小兒心臟和急診科,已出現「人球」現象。
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說,該院急診部最近分析這一季急診病人,就發現疾病嚴重度增加,顯見可能有些病人在中小型醫院被「篩選」過,棘手者就被以「本院設備不夠」、「醫師經驗不足」等理由,推到大醫院來。
柯文哲舉例,未實施DRGs前,醫院為急性盲腸炎患者手術,一定賺錢;但實施DRGs後,該院曾有急性盲腸炎患者,合併洗腎或裝呼吸器,還有人合併有巴金森氏症,向健保局申報DRGs,卻是賠錢。
醫界人士也批評在實施DRGs後,小兒心臟外科病人是「做一個賠一個」。
台北榮民總醫院小兒心臟外科主任翁仁崇說,小兒心臟病複雜,常有併發症,大多數病人都由小醫院轉來,以往以論病例計酬(Case Payment),即使病例不好做,事後申報健保都能涵蓋給付,但實行DRGs後,為每名病例手術都讓醫院賠錢,令人有點灰心。
醫管人士也質疑,健保局做DRGs,「都是在健保總額4千5百億元裡面玩」,只是讓外界知道做醫療績效監測,苦的卻是病人。
申請外籍看護 7/1可到宅評估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0.06.09
為申請外籍看護工,許多家屬吃盡苦頭,因為病人身體癱瘓,需要許多人協助才能至門診。衛生署上午公布「聘僱外勞到宅評估鑑定」申請新制,如符合全癱無法自行下床等資格,就可提出申請。不過需要自費,全部費用約需三、四千元。
衛生署護理及健康照護處副處長蔡淑鳳指出,衛生署協調各縣市政府建置單一窗口,並簡化「到宅評估鑑定」步驟。透過單一便民窗口,只要民眾向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申請,醫師、醫事人員就會在兩個星期內到府評估,各縣市單一窗口將於7月1日起全面實施。
到宅評估鑑定的條件,必須是全癱無法自行下床、需24小時使用呼吸器或維生設備、植物人、領有極重度身心障礙手冊,以及其他經各縣市衛生主管機關認定標準。申請時需檢附資料包括身心障礙手冊、專科醫師開立詳述病況的診斷證明書,或專科醫師開立與上述標準相關的就診、入院或出院摘要資料等。
各縣市政府受理民眾申請後,應於14日內到宅評估鑑定;到宅評估後三天內應完成鑑定,並寄發結果通知。
至於收費標準,分為出診訪視費(含醫師及醫事人員各一名,1700至2000元)、評估鑑定費(700至1000元、交通費等三項。交通費則由各縣市依當地區域狀況自訂。三項費用加起來,一趟到府評估可能得花上4000多元。蔡淑鳳指出,低收入戶可以完全免費,中低收入戶則只需支付一成。
◆ 心瓣膜冰庫房 要移植再取出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0.06.10
科幻電影中,常有人體器官組織就像零件一樣,壞了、舊了換個新的。台北榮總最近籌備成立亞洲第一個「心瓣膜與心血管組織庫」,把器官捐贈時的心臟瓣膜,低溫冷凍保存,未來組織配對成功,就可以移植到需要的患者身上,取代機械或是動物瓣膜。
執行這項計畫的榮總兒童醫學部新生兒科加護病房主任陸振翮表示,心臟像個幫浦,心臟瓣膜就是其中一個重要零件,一天約要開闔10萬次。當年紀大了,心臟瓣膜像用久的汽車零件一樣會損壞,患心臟病也可能要換心臟瓣膜。
以往有器官捐贈,如捐肝、捐腎等非心臟器官,或是捐心後配對不成功,可用的心臟瓣膜百分之百被丟棄,十分可惜。榮總最近與臍帶血業者合作,向衛生署申請籌建心瓣膜與心血管組織庫,預計年底營運。
未來排除捐贈者感染愛滋等傳染病,取出的心瓣膜,以攝氏-196度的低溫冷凍保存,等有患者需要置換,再取出解凍。另外,也可以取下股動脈、腸動脈等血管冷凍,遇到患者動脈阻塞、剝離,也可以「裁剪」適合的血管使用。
陸振翮說,沒有組織庫前,機械心臟瓣膜是主流,但患者終生都得服用抗凝血劑,還可能導致不孕。還有些患者使用豬、牛的心臟瓣膜,但使用年限僅有六到七年,而且也會擔心牛隻罹患狂牛症等安全顧慮,使用人體心臟瓣膜可以避免這些問題。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認為,以美國而言,瓣膜等人體組織庫常牽涉到商業買賣,因使用者所費不貲,捐贈者卻是無償捐贈,會有道德爭議。
◆ 真空包裝 冷藏、煮過才安全
【聯合晚報╱記者郭玫君、楊美玲/台北報導】2010.06.09
真空包裝不等於無菌!近來幾起消費者食用真空包裝豆乾食品,導致肉毒桿菌中毒案例,消保會組長劉清芳表示,黃豆類真空包裝製品分成「室溫販售及儲存」及「冷藏販售及儲存」兩類,前者需經過高溫高壓「商業殺菌」才可在常溫販售,其他所有真空包裝都需在「冷藏」環境中才符合即食的安全性,但最好要經過「加熱」再食用。
不過民眾到底選購時該如何分辨,哪些真空食品可室溫下儲存、哪些需冷藏?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表示,除了兩家經商業殺菌的業者外,其他真空包裝一律都要冷藏。
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張正明提醒,若消費者仍有疑慮,可透過最後一道防線,也就是食用前充分加熱,在中心溫度100度的沸水中至少加熱10分鐘,且依食品大小延長加熱時間。
劉清芳指出,黃豆製品可依包裝形式分成「一般」與「真空」兩種,一般包裝並無肉毒桿菌的疑慮。而真空包裝的無氧環境中,會造成肉毒桿菌產生,不過只要食物經過高溫高壓商業殺菌,且殺菌條件經專業機構評估認可,就可在室溫狀態下即拆即食。但是另一種真空包裝,只經過一般的殺菌過程,而非百分之百的商業殺菌,仍有產生毒素的疑慮,若又未在冷藏儲存的狀態下運送,直接食用會有很大風險。
目前經認可以商業殺菌、可在室溫下販售的真空包裝業者只有「得意中華」與「福記」兩家,其餘未經商業殺菌的商品都必須標示冷藏,且其製造、配送、貯存、販售都須全程冷藏。
豆製品抽驗 2成5不合格
消基會到市場及量販店抽檢32件干絲、油豆腐、素雞、豆干、豆皮等豆類製品,檢測防腐劑及殺菌劑(過氧化氫),結果卻發現32件樣品中,有8件樣品檢出過量防腐劑或殘留過氧化氫,不合格比例達25%。
不合格產品都集中在「油豆腐」與「干絲」兩類食物,其中除了油豆腐在家樂福中和店購買之外,干絲則購自水源及木柵兩傳統市場。家樂福北北區公關經理戴幸芳表示,商品會立刻下架,若消費者已購買,可憑發票前來辦理退換貨。
消基會調查發現,採樣7件油豆腐樣品,竟然就有4件被檢出含有苯甲酸,佔樣品比率57%。
楊志良:醫學中心照顧輕症 較不用心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台北報導】2010.06.10
針對醫學中心一床難求的民怨,衛生署長楊志良今天表示,全國醫病歷組合指標(CMI)目前平均為1,台大醫院為1.38,有些地區醫院為一點零多,和地區醫院差不多,代表照顧病人的複雜度不夠高,未來要加強輔導。
他說,醫改會調查的十大民怨,其中一項是醫學中心一床難求,區域醫院目前占床不到七成,地區醫院占床不到五成,但醫學中心有人一整天看診100、200 人,很難會有好照顧,造成區域醫院的醫師無法貢獻能力,所有人到醫學中心看病,永遠一床難求,無法滿足需求,台大加1萬床也不夠。
楊志良說,CMI全國平均為1,台大為1.38,地區醫院則小於1,有些醫院中心只有一點零多,和地區醫院相當,代表照顧病人的複雜度不夠高。若是CMI 只有一點零多、一點一多,是太多輕症患者滿床,讓重症者沒有病床。
他指出,各醫院中心門診的初級照護,根據台大和陽明統計調查,在一般診所就可醫療的人,超過20%。因此,要有家醫制度,讓每個人能固定就醫,不用排很長的隊,掛號費也不會太貴。
楊志良說,對於輕症者,相對之下,醫院中心照顧較不用心,沒有比區域醫院好,因為醫學中心要教學,是在教學指導下提供照顧。
楊志良指出,這些問題不是一句話就能解決,現在訂有合理門診量,若是超過門診量,給付上會打折,這部分可以再加強。醫院若無特殊背景,CMI在1左右,要加強輔導,但像台北榮總CMI偏低,是因為長期照顧老伯伯,可以理解,馬偕醫院照顧婦幼較多,也會造成CMI偏低。
楊志良表示,未來可以增加誘因,讓大家到基層就醫,像是社區醫療群,將掛號費壓低。大家要討論這些問題,否則沒有解決的一天,要一步一步來做。
◆ 急症能力分級 台大等醫學中心不及格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0.06.10
衛生署醫事處最近針對國內19家醫學中心進行「急症能力分級」,出人意料的是,包括台大、台北榮總、林口長庚等重要醫院都全軍覆沒,需接受重點複查,如果複查仍舊未能通過,屆時可能連醫學中心都被除名。
另外,健保局最近又公布「病歷組合指標」(CMI),對於許多醫學中心來說,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以台北馬偕為例,CMI評比成績敬陪末座,第一階段「急症能力分級」也沒過,還被署長直接點名批評。未來醫學中心得面臨CMI、急症能力分級等兩大考評,以維持醫學中心資格,又得顧及營運績效,經營難度越來越高。
衛生署醫事處副處長王宗曦指出,「急症能力分級」屬於新的認證制度,未來醫學中心都需通過重症分級的考核,才能申請醫學中心。第一階段審查時,只有彰基、高雄榮總、童綜合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等四家醫院過關。
王宗曦指解釋,如果醫學中心認證仍在有效期限內,「急症能力分級」未過,那還沒關係。但如果效期結束,重新向衛生署申請,這項新指標就列入評鑑,非過不可,如果沒能過關,就申請不到醫學中心認證。
衛生署於去年試辦「急症能力分級」,今年訂出評鑑指標,每家醫學中心都是第一次接受考核。儘管10天前就接到衛生署通知,但實際評鑑過程中,仍多有疏漏。
王宗曦舉例,某家醫院急診醫師在被問到急性冠心症(如心肌梗塞)患者,從進急診室到完成氣球擴張術,平均需要多少時間時,突然愣住了,答不出來,當然就沒過關。
另外,依照相關規定,外科加護病房中,必須由第三年住院醫師來負責,醫院必須撰寫相關名冊,但有些醫院卻拿不出來,或是來不及準備。
王宗曦表示,台大、長庚等醫學中心未能通過「急症能力分級」,如果日後緊急醫療能力分級的重點複查結果沒問題,仍可取得「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認證」,不會影響到醫學中心的認證。
王宗曦強調,未來衛生署考核各家醫學中心時,「急症能力分級」屬於必要的評鑑項目,如果沒有「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認證」,就會被取消醫學中心資格。
一般來說,醫學中心會在10天之前接到評鑑通知,重點評比科別為心血管、神經外科以及婦產科,除了觀察急診醫師的處置能力之外,醫院的團隊合作情況也是的重點考核之一。
目前醫學中心認證資格,大致分為三大項,包括22科署定專科門診、癌症治療品質A級,及人體試驗委員會的認證,未來加上重症急救能力考核,醫學中心想要繼續取得資格,就得更努力。
急症能力分級
屬於新的必要的認證制度,未來醫學中心都需通過重症分級的考核,才能申請醫學中心,如果沒有,就會被取消醫學中心資格。
例如某家醫院急診醫師在被問到急性冠心症患者,從進急診室到完成氣球擴張術,答不出來平均需要多少時間時,就沒過關。
※ 相關報導:
* 現在就等複查 台大:自認應已符標準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5655577.shtml
* 鎖定重症急救 醫學中心門檻升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5600x112010061000041,00.html
據瞭解,由於醫學中心評鑑有效期限四年,全國十九家醫學中心中,約五、六家在明年三、四月面臨效期屆滿問題,務必在今年取得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認證,才有機會「蟬聯」醫學中心的地位。
◆ 輕病不住大醫院 衛署規畫轉診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0.06.10
未來民眾不是疑難重症,可能住不進台大、榮總等醫學中心住院治療;為紓解大醫院一床難求的窘境,衛生署正規畫合作轉診制,讓大醫院與區域醫院合作,到大醫院急診輕症病人可轉區域醫院,以避免大醫院急診人滿為患。
很多人都有急重症等待病床,或拜託關係「喬」病床的經驗,醫療改革基金會和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等團體,也常質疑醫院一床難求和健保床不足問題;立院日前審查二代健保法時,也要求衛生署對醫院健保病床未達標準的違規醫院將開罰。
事實上,根據中央健保局監測資料也顯示,各醫院所收住院病人的疾病嚴重度訂定(Case Mix Index,CMI)值,CMI數值愈高,代表病人疾病愈嚴重。健保局發現,近兩年部分大醫院CMI值偏低,表示從門診輕症收治的住院病人增加,以致急重症病人等不到病床,常得在急診處躺好幾天才有病床。
據健保局公告的CMI值,九十七年全台收治嚴重疾病住院病人,以台大醫院收的病人疾病最嚴重,但部分醫學中心CMI值偏低,如台北市的國泰、馬偕和萬芳醫院,中部的中山醫院和南部的奇美醫院,而引起檢討。
衛生署長楊志良說,部分大醫院該收治急重症病人,卻從門診收太多輕症病人來住院治療,枉費大醫院該有的責任。
為改善現況,楊志良計畫成立合作轉診制,讓大醫院與區域醫院合作,日前他找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院長張聖原商談,初步構想是台大醫院可將輕病急診病人轉至中興或和平醫院,北榮則轉至陽明醫院,未來可擴及全台。
為推動新制,健保局也將祭出「蘿蔔和棍子」。楊志良說,五、六年前,日本全民健保降低收輕症病人醫院的給付,台灣也可仿照辦理。
健保局也可讓空床透明化,在網路公布醫院空病床數,同時宣導小急病不必到大醫院,急診掛號費也較低。
「我自己現在都到衛生署隔壁的中興醫院看病,都照顧得很好呀!」楊志良說,大醫院醫師只對較重病例有興趣,小毛病到小醫院,不必擠等床,且醫師親切,時間久了像家庭醫師一樣了解病人。
落實安寧照護 癌末將可預約善終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2010.06.11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今天公佈調查指出,有95%的癌末病人沒有被告知「來日無多」,會盡速將告知程序納到病人入院流程,讓民眾有機會能夠決定自己臨終的處理方式,即可自行選擇安寧照護,並可拒絕「無效醫療」。
國民健康局今天召開的「捍衛身體自主權,保障生命尊嚴」記者會,台大醫院神經外科黃勝堅指出,癌末重症急救往往成為「一種儀式」、「家屬和病人都很辛苦」,在在醫病關係緊張、醫師法、家屬意願等因素下,醫生也不敢不救,如果能提供清楚的醫療訊息,讓家屬能夠清楚治療清形,可以提供癌末病人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黃勝堅表示,其實對癌末病人施行CPR急救,反而難以善終,最好的做法是事先簽立不作心肺復甦術意願書,未來讓醫生、病人、家屬要追求「生命品質」,也追求「死亡品質」,也就是「拼救命,也要拼尊嚴」。
台灣安寧緩和護理學會理事長趙可式教授自己就簽署同意書。她說,有家屬看了病人急救後的慘狀,往往感到非常後悔,有的民眾則是害怕若自己在簽署意願書後,醫院就不會積極治療,這些是錯誤的觀念;因為醫療體系中根本沒有所謂積極或消極的治療,醫院會做最完善與嚴謹的評估,才會做出醫療無效的判定。
而安寧療護反而能提供病人更完善和積極的治療,趙可式以親身從事安寧照護的經驗和病例,說明各種插管、開洞,過度注射產生的全身水腫的現象所形成的「過度醫療」,反而超成病人更大的痛苦,成為一種粗暴的「臨終酷刑」。
國民健康局也針對國內2188名末期癌症病人,以及1657家屬,進行有關疾病、進展以及存活等相關訊息等議題的調查,今天公佈調查結果顯示,病人和家屬被告知疾病診斷和治療的比例,介於83%至98%,但對病人的後續預期發展,只有35%的病人跟68%的家屬被告知。
至於末期癌終照顧的方式,被告知的病人只有24%、家屬為46%,僅有5%的病人被告知可能的存活時間和機率,家屬被告知的也不到2成,也就是有3分之2 的病人未被告知罹患的是不治之病。
在被問到病危是否要急救時,有68%的病人表示不要,17%的病人表示要,15%的病人表示不確定,亦即大多數的病人想拒絕心肺復甦術。
邱淑媞表示,病人這樣的意願,應有獲得表達與尊重的機會,未來會做到讓病人有知的權利,並能善用安寧照護機制。
◆ 四川矮人村 上百人怪病長不高
【世界日報╱北京11日電】2010.06.11
四川資中縣順河場鎮有個鳴陽寺村,住著一群身高在1米左右的特殊人群,被外界人叫作「矮人村」,從上世紀20年代至今,陸續出現一種腳痛的怪病,一旦得了這種怪病,就會停止長高,永遠停留在0.7米到1.2米,無藥可治。
四川新聞網報導,當年的矮人如今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了,絕大部分已經去世,只因傳說和矮人結婚,生的孩子也會是矮人,所以他們很少有人結婚,生兒育女者更是少之又少,他們老來生活難以自理,每天只能相互攙扶,相互安慰,他們最渴望的是解開自己身上怪病的密碼。
據報導,從順河場鎮到鳴陽寺村,大約是一小時車程。該村的村主任羅德山說,鳴陽寺村共有六個隊,矮殘人出現最多是在一隊,所以,一直稱一隊叫矮人隊。60 年代時期,該隊有80餘人,身高在0.8米到1.4米的占22人,殘疾人13人,矮殘人共有35人,矮殘人占全生產隊總人口的40%。
據報導,羅德山說,20年代時期,這裡的人凡是年滿50歲以上的開始發生腳痛怪病,30年代時期,不管男女老幼,中年、青年、兒童包括嫁來的婦女,集體出現怪病。兒童出現全身痛怪病,兩到三年後就不再長身高,成了如今的矮人,這些怪病一直到1954年結束。1970年至今,這種腳痛怪病又出現在本村50歲以上的男人女人身上。
武漢地質學院的專家曾來勘察,包括住宅,祖宗所埋葬的墳墓,遺傳基因或者某一個姓氏,都進行了科學的推斷,都沒有發現任何問題。最後,專家說,四川是個盆地溼氣重,叫他們村的人從溝下面全部搬到山頂上來住。
報導說,現在的矮人隊總人口是120餘人,現有矮人6人,殘人7人,占全隊人口的11%,其他五個隊矮人2人,殘人6人,全村共有780餘人,矮人8人,殘人13人。
村民陳子維、陳水仙姊弟一家有七個人都得了這種腳痛怪病,如今尚存三人。哥哥陳子貴是矮人村最小的人,只有0.78米,但他已經去世。83歲的陳水仙表示,他們家首先得怪病的是他的父親陳福廷,後來是母親余香,之後大姐陳子蓉,妹妹陳水彬也都得病。
陽明敬老院也群居著很多矮殘人,陽明敬老院距離鳴陽寺村不是很遠,大約30分鐘左右的車程。他們最大的願望是離開人世前能有專家能解開這個謎,知道他們是什麼病,什麼因素造成的,更寄望有愛心人士幫幫他們。
誰讓醫學中心變雜貨店?
【滕西華】2010-06-13 中國時報
是誰讓台灣的醫學中心變成什麼都看的雜貨店?就是衛生署自己!
八十四年健保開辦時,全台醫學中心為十三家,十年後最高為二十七家。醫學中心會變成今天像雜貨店一樣什麼病都看,主要原因都與衛生署的政策執行有關。一定規模以上的醫院要成立或擴張必須由衛生署核准,並非憑空得來或想蓋就有。全台醫學中心總床數加起來超過三萬床,甚至某些法人申請成立醫院時,刻意以「醫學中心規模」建造,先以千床以上的「地區醫院」設立,再逐步透過醫院擴大經營與評鑑變成醫學中心,當醫院規模如此龐大,當然就得招攬或服務各式各樣的病人。一般民眾或許知道大醫院和小醫院差別,但看病前會分辨哪家是地區醫院、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嗎?民眾為何相信大醫院比較好?是因國家沒有提供一個可以讓民眾選擇醫院資訊的平台,所以只好相信「大醫院就是好醫院」、「大醫院什麼都有」,使得大醫院變成「大型超市」,而健保就因醫學中心林立而形成給付負擔。
其二,醫院評鑑制度嚴重失焦,當醫院被要求多科都得朝向頂尖發展時,自然無法達成目標,因此就會形成署長口中CMI值偏低的現象。我們沒鼓勵各醫學中心朝向獨有特色或專長科別發展的制度,特定科別發展傑出的反而成績較差或無法變成醫學中心,比如說馬偕醫院的新生兒與燒燙傷照護,或是像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美國有許多具規模與口碑之醫學中心,都是具醫療科別的專精特色。因此台灣的評鑑好壞無法支持醫院進行品質排名,醫院當然只好每種病人都看。加上區域以上規模之醫院評鑑時並未優先扣除住院醫事人力,反而從門診算起,如此,住院人力縮減,如何提供良好重症住院服務?
其三,我們允許並要求醫學中心開設慢性床與設立居家護理部門,這一制度相當荒謬。醫學中心之任務須負擔急重症照護,特別是在住院與手術等服務,但當衛生署核准醫學中心大量開設慢性床時,且要求須設立居家護理部門,意謂著醫學中心必須大量服務慢性或需長期照護之病患,它不收輕症或加強門診業務要如何創造盈餘?醫學中心當然要包山包海,從出生看到死亡,甚至連殯葬業都可以做了!
其四,政府同意、甚至「拜託」醫學中心接管或承攬經營不善的地區醫院,從公立到私立的醫學中心,多數已經「進軍」地區或區域醫院的經營,某些財團經營甚至超過四千床,當醫學中心必須費盡心思去搶或分心地區小型醫院的經營時,醫學中心的醫師能夠專注在研究發展或重症治療嗎?醫學中心自此沈淪在追求利潤的遊戲中,醫師們也必須盲目地隨波逐流,它能是正常的醫學中心嗎?
最後,給付並無顯著有利於急重症發展。可想像醫學中心急診的腫瘤科病人可留置急診超過一個月嗎?各級醫院要朝向不同服務病患的發展,給付是重要手段,醫學中心的重症給付,包含外科手術或器官移植,乃至腫瘤治療,是否有足夠誘因使得醫學中心會轉往重症治療,而在門診少收初級照護病患?因此為達到最大「醫師服務效益」,當然要在門診多多發揮。
政府不能只是強迫民眾轉診或是指責醫院亂收病患,民眾不是署長,署長就算只是在基層就醫或是大病到小醫院也會得到帝王般的待遇,不是一句「我也在某某醫院就醫,也得到很好的服務」就能夠解釋或影響民眾的就醫行為,更非一句醫學中心「留校察看」或「不夠格」,就能改變醫學中心的經營發展。說到底,這能怪別人嗎?最先要檢討的對象就是衛生署!
(作者為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
人體資料庫管理的公衛隱憂
【蘇宜成】2010-06-14 中國時報
由衛生署出資、中研院負責執行的「台灣生物資料庫」先期計畫,執行期間爭議不斷,因而制定《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且於今年二月公布實施。但該法制定時未將公衛緊急措施納入考量,可能會對相關領域的國際合作造成阻礙,衛生署應及早思考解套方式。
首先,該法在對於社會弱勢族群如原住民的保護與反歧視方面,與國際趨勢不符;但在對於生物樣本的用途與國際分享方面,卻堪稱全球最為嚴苛,適足以阻礙台灣在相關領域的國際參與,尤其對於公共衛生緊急危機處理的潛在衝擊,最為堪憂。
首先,該法大幅參考愛沙尼亞《人類基因研究法》,卻比愛沙尼亞法律更嚴苛。殊不知愛沙尼亞法律是制定於二○○一年,當時基因科技才剛開始萌芽,國際合作的「人類基因體計畫」也還沒結案,疑慮很多,因此立法嚴苛是能理解的。反而台灣在國際間積極尋求互惠合作、且相關科技漸趨成熟的二○一○ 年,卻制定一個比愛沙尼亞的過時法令更為嚴苛的法規,似有矯枉過正之嫌。
例如,愛沙尼亞有條件允許生物樣本輸出或儲存境外,且明文允許公共衛生用途。反觀台灣,卻禁止生物樣本輸出或儲存境外,沒有任何例外,且不允許從事任何「生物醫學研究」以外用途。即使「生物醫學研究」可擴大解釋為包含「公共衛生緊急狀況」,但當台灣面臨緊急公衛危機,而本身無法解決時,台灣也將因為無法輸出生物樣本,而無法與先進國家機構或實驗室合作。
在反歧視方面,愛沙尼亞法律禁止基因資訊用於任何歧視目的,尤其在就業與保險方面;相對的,美國也在二○○九年通過《基因資訊反歧視法案(GINA)》禁止基因資訊用於就業或保險歧視,反觀台灣的《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卻對此隻字未提。須知某些「生物醫學研究」本身可能即隱含社會歧視之目的或用途,並不是只要在生物樣本提供者的同意權上嚴格把關就可杜絕歧視。
擴大國際醫學參與是台灣一貫的政策,不分黨派。但國際參與並非只有爭取參與世衛大會一途,目前以歐盟成員為主的國家已在倡議人體生物資料庫之國際合作,大陸也早已與英國劍橋大學等機構建立大規模的國際合作。反觀國內的相關計畫舉步惟艱,再加上《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的過度束縛,恐怕雪上加霜。
身為「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的主管機關,衛生署應及早開始尋求解套,以免緊急情況出現時措手不及。但是,怕只怕該法已在字面上將可能的彈性寫死,衛生署能做的只怕不多。(作者現為美國紐約執業律師,曾任陽明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降低剖腹率 醫學會道德勸說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0.06.16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蔡鴻德表示,剖腹產率高不是婦產科的原罪,而是要母胎均安的醫療手段。婦產科醫學會最近已行文至剖腹產率超過40%的醫院、診所,展開道德勸說,希望能降低剖腹產率。
自然產、剖腹產各有優缺點
婦產科醫學會最近提供資料向監察院說明,蔡鴻德認為,自然產有胎兒經產道擠壓呼吸道、母親恢復快等優點,但因應婦女平均壽命延長,剖腹產可避免老年尿失禁、膀胱脫垂等疾病發生,孰優孰劣近年有不少論戰。
自然產提高給付 剖腹產率仍高
健保局94年起,提高自然產的健保給付,跟剖腹產相當,試圖抑制剖腹產率上升,但診所的剖腹產率從95年的33.8%,到99年第一季的38.2%、醫院的剖腹產率則從33.2%提高至35.01%,仍是年年攀升,並沒有收到實際成效。
蔡鴻德則說,國內部分婦女仍有不想經歷陣痛、挑選良辰吉時等考量,因而選擇剖腹生產。但站在婦產科醫學會的立場,仍要減少選擇性剖腹,以台大、彰化基督教醫院等,對於自願剖腹的產婦,都需自費3萬元左右的手術費,希望達到以價制量。
雖然崇尚「自然」,不鼓勵剖腹,但有些產婦也發現,產檢時,醫師會有意無意的說,「把寶寶吃胖一點」,可能就是為了符合胎兒太大的剖腹條件。
對於最近剖腹產率悄悄爬升,醫學會也已行文給剖腹產率超過40%的診所,希望醫師能規勸產婦,降低選擇性的剖腹產,以及產婦的初次剖腹產率。
醫院人球 健保局:加強督促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0.06.17
醫院趕病人,病患變人球!針對台灣醫界奇特現象,健保局長鄭守夏上午坦承,長期以來醫院趕病人的情形仍舊存在,健保局未來會督促醫院改善。患者如果覺得就醫權益受損,可撥打0800-030-598免付費電話。
為了減少醫病糾紛及民眾抱怨,健保局著手規畫「急性後期整合性照護計畫」,針對中風、車禍或動關節手術等較長發生趕人爭議,但患者術後可能出現短期或長期失能的患者,可以至具有具有復健團隊的醫院接受治療,掌握治療黃金期,費用由健保給付,但仍有住院天數上限。健保局醫管組長蔡淑玲說,一旦與醫界取得共識後,此計畫就可上路。
根據統計,去年醫學中心平均占床率高達八成六,鄭守夏表示,這已經快ㄍㄧㄥ到極致,幾乎是早上10個病人出院,下午就有9個人住進來,床位不夠用,住院時間不如家屬所預期,難怪讓民眾有醫院趕人的感覺。
對於住院期限30天限制,鄭守夏表示,健保局並沒有明文規定。不過,相關人員在審核住院病人的給付時,如果發現病患住院時間超過30天,就會要求院方特別提出說明。
正因健保局採取嚴格嚴查制度,才會讓醫院綁手綁腳,擔心健保給付申請被退,將30天當成住院標準。鄭守夏強調,健保局為保險人,跟民眾收錢付錢給醫療院所,為了讓健保制度永續經營,必須嚴格管理,住院就是管理重點,住院日數便是指標之一。
因此,一定會有部分病人自覺被醫院趕走,但畢竟是少數。健保局的立場,蔡淑玲指出,健保局將會完全尊重醫師的臨床判斷。
※ 相關報導:
* 病床難求! 「反正就是比大小」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5669508.shtml
柯文哲分析,病患家屬希望病人繼續留在加護病房,就是想省錢。因為轉到一般病房後,就得花錢聘請看護,24小時看護一天費用2000元起跳,能多留在加護病房幾天,就可省下一萬元。
◆ 健保未限住院天數 別被唬了
張翠芬/台北報導 2010-06-17 中國時報
不少住過院的民眾都曾一臉錯愕地被醫院告知:「你已經超過健保規定的住院天數,必須辦出院…」。
中央健保局醫管組組長蔡淑鈴表示,健保並未限定住院天數,病人需要住院多久,完全尊重醫師的專業判斷,病情符合出院條件才會讓病人出院。蔡淑鈴強調,即使同一種病,每個人的嚴重程度和復原情形不一,該住多久、能否出院,完全由醫師判定。
不過,對於住院超過卅天的病患,健保局要求醫院須註明病人需要繼續住院的「理由」。蔡淑鈴說:「健保局是出錢的單位,總該讓我們了解為什麼要繼續給錢吧!」
健保目前僅針對一五五項實施DRG(住院診斷關聯群)的項目訂定參考住院天數,日數最長的是心瓣膜及胸腔手術廿天,關節置換術依不同病情從七天至十三天不等,骨折為四至十二天。
健保局希望以同病同酬包裹式支付新制,減少住院天數並降低醫療支出。根據今年第一季監測結果發現,平均每件住院天數由四.四二天下降為四.一八天,整體下降五.二九%;給付醫療點數由四萬五千多點,下降為四萬一千多點,下降一.二一%。
但病人三日內再急診率為一.六七%,較去同期增加○.一三%;兩周內再住院率二.三%,較去同期微幅增加○.○三%。顯示病人可能提早出院,病況惡化再回院,人球問題隱隱浮現。
◆ 放棄急救 健保卡註記=意願書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台北報導】2010.06.17
衛生署長楊志良日前指癌末急救是浪費生命後,行政院院會今天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正案,未來將在健保IC卡內註記,民眾是否願放棄插管、電擊等侵入性急救方式,法律效力等同於書面意願書。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表示,救人是所有醫者的天職,對於病況危急,也要盡全力救治,但醫學有其極限,並非所有疾病都有治癒,若施以急救,不見得能有幫助,只會造不必要的痛若。病人可根據個人意願,在生命末期是否接受急救,像是電擊、插管等侵入行為。
加註IC卡 醫院可立即知曉
石崇良表示,過去的意願書未隨身攜帶,健保IC卡卻是每天帶在身上,將意願加註在IC卡上,若有情形發生時,醫院從健保卡上,能了解病人意願,不施予侵犯性的急救。
這次修法也明定,註記在健保卡的安寧和緩醫療意願,若與意願人在臨床醫療過程中明示的意思不一致時,應以意願人明示的意思為準。
行政院長吳敦義指出,安寧療護是一種保障末期病人醫療權益的「全人化照護」,此次修法將使病患的醫療自主權,能充分獲得尊重及保障,同時解決臨床實務工作上的困擾。
病人與家屬仍可改變意願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行政院會上午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正案,未來即使病人預立安寧緩和意願,但在危險之際,如果家人堅持,醫師還是施以急救措施。
據統計,截至5月底為止,國內預立安寧緩和意願,且在健保IC卡註記的病患人數為4萬252人。除了癌症患者之外,還包括了八大類非癌的重症患者。在健保 IC卡註記安寧緩和意願書,由當事人自願由決定非強制; 一旦送醫,只要刷卡就可以知道當事人的意願。
衛生署醫事處副處長王宗曦指出,這次修法特別增訂了撤銷當事人意願的補救措施。如果當事人清楚地表示,希望急救,或是家人用任何方式表達急救意願,就可以廢除之前的註記或是同意書,醫師仍會進行急救。
OK繃不OK 醫材交換恐觸法
中央社 2010.06.18
OK繃、耳溫槍、驗孕棒、保險套等「醫療器材」,不能在網路「以物易物」,非醫療級的棉花棒、手杖、跑步機卻可網路交易,醫療器材界線讓人分不清,釀成不少民怨。
育有2子的洪小姐,向台北市議員陳建銘陳情,她在育兒網站交換耳溫槍,遭檢舉「網路交換醫療器材」行為觸犯藥事法,面臨高額罰款。台北市衛生局藥物食品管理處技正沈美俐指出,依藥事法解釋認定,網路上的「交換」,視同「買賣」行為。
衛生署食藥局醫妝品醫療器材法規基準科長林欣慧表示,醫療器材依風險等級分成高、中、低3級,但不論是哪一級,只有藥商才能販售。網路的以物易物行為,究竟是買賣交易,還是禮尚往來的饋贈行為,則由地方衛生局視個案情節認定。
林欣慧說,像是OK繃、醫院用來塗藥的棉花棒、拐杖、助行器是1級醫療器材;驗孕棒、驗排卵試紙、保險套、含合法殺精劑的保險套、耳溫槍、體溫計、含碘酒的棉花棒等,屬於2級。
衛生署自民國94年之後,將列管醫療器材項目從200多項擴增到1800多項,品項繁雜,五花八門。擔任現職5個多月的衛生署食藥局簡任技正黃明權說,他剛開始也不知如何區分醫療器材級的棉花棒。
有些醫療器材的分野,超出民眾主觀認定,舉例來說,保險套和醫院用棉花棒是1級醫療器材;但不宣稱避孕及預防性病的「情趣保險套」,以及用來掏耳朵、卸眼影的棉花棒,則不屬於醫療器材。另外,衛生棉不是醫療器材,衛生棉條卻是醫療器材。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韓德生說,心臟節律器等,認定最無疑義,但是,有的器材不要說病人會搞混,連醫療人員也分不清楚。
韓德生舉例,手杖有分成J型、T型的單拐,有4個腳爪的四腳拐,還有讓病人雙手扶著走的助行器,以及復健科裡會看到領有醫療器材許可證的醫療級跑步機,還有「免驗」醫療器材的運動器材級跑步機,連他也分不清楚哪個才是法定的醫療器材。
韓德生擔心,慈濟基金會提供輪椅、電動床、助行器等輔具交換服務,提供買不起輔具的窮苦病人,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違法。
所幸,林欣慧指出,非盈利團體提供的輔具交換,只要是免費贈予,不涉金錢,都不算違法。
醫療器材者的販售、廣告都須依藥事法規定行事,所以,民眾在網站大談不同廠牌保險套使用經驗,或以物易物交換耳溫槍,或夢想仿效國外網友用迴紋針換到豪宅,用OK繃換到貴重物品,很可能遭到「獎金獵人」釣魚,而意外誤觸法律。
站在衛生署立場,誠如黃明權所說,保險套必須確保避孕及預防性病,使用驗孕棒的目是得知有無懷孕,耳溫槍一定要準才確定是否發燒,列管醫療器材的用意,就是給予一定品質的把關,才能達到醫療目的。
為了減少民怨,醫療器材管理辦法是否有修法的空間,衛生署長楊志良曾表示,可以考慮將保險套解除醫療器材管理限制,歡迎各界討論。
◆ 牙醫師須經訓練2年 才能自行開業
http://www.awakening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14556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2010.06.18
牙醫執業兩年自動取得開業資格將走入歷史了。衛生署今天公佈「二年期牙醫師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自今年7月1日起,未來每位畢業之牙醫師,都要進入核定的241家院所,經過2年嚴謹臨床訓練合格後,才具備開業資格。
特別是牙醫師必須在畢業當年即通過國考,也就是只有一次考試的機會,否則將退出訓練課程,直到考取國考後,才能重新進行訓練,而且必須通過2年訓期的評鑑,才能自行開業。
牙醫系每年約有350名畢業生。學生畢業後大約有一半前往診所接受訓練,一半前往教學醫院訓練,然而,訓練內容及訓練機構之條件,並沒有明確規範與審查機制,牙醫師於取得2年執業經驗即可自行開業。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今天指出,為培養以病人為中心的診療態度,以及全人照護的整體思維,因此,衛生署規劃了牙醫師畢業後醫學訓練計畫;另為強化牙醫師對社區及公益的投入,因此要求於2年訓練期間,均應前往學校、社區、偏遠地區及身心障礙者養護機構,提供義診、口腔檢查與疾病篩檢等服務。
這項訓練課程、配套措施、評鑑標準,由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蘇鴻輝負責規劃。他說,透過這樣的訓練,將可「拉高、拉齊」整體牙醫醫療品質,未來如果有機會,可以再透過「大會考」的方式,評鑑訓練成果,相信未來能夠為國民的健康提供更大的貢獻。
「二年期牙醫師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訓練內容,分為68小時之基本課程,內含醫學倫理、醫事法律、感染控制與廢棄物處理、衛生政策、急救訓練、病人安全等等。
另有18個月必修的核心課程,包括:一般牙科全人治療訓練、社區牙醫學、口腔顎面外科及急症之處理訓練;以及6個月之選修課程,包含牙周病學、牙髓病學、補綴學、牙體復形學等9大專科。
◆ 上班族福音 肌腱炎將納職業病
自由時報 2010.06.18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肌腱炎將納入職業病!現代上班族經常這裡痛、那裡痛,肌肉骨骼相關疾病儼然已成職業病大宗,勞委會正計畫修正職業病表,將因工作累積傷害導致的肌腱炎,包括網球肘、高爾夫球肘等正式納入職業病表。
未來患者經職業病門診醫師診斷,確認疾病與工作相關,不僅就醫可免門診部分負擔,無法工作時,也有投保薪資五到七成的工資補償。
台北長庚醫院復健科醫師洪家佩表示,網球肘、高爾夫球肘並非運動員專利,臨床上,以家庭主婦與上班族最常見。患者多因手肘外側或內側疼痛等症狀求醫。
像是快炒店師傅、長時間打電腦的上班族等,不少人都深受其害。過去也曾有在早餐店工作的四十歲女性,一個早上至少要煎一箱雞蛋,右手肘外側長期痠痛、無力,斷斷續續就醫兩年,最後換工作才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亦有便利商店員工,因為長期搬貨、上架,導致肌腱炎就醫。
勞工可至職業傷病診治中心就醫
勞保處處長石發基認為,該疾病列入職業病表後,未來被認定為職業病的過程將相對簡單。不過,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秘書長黃小陵則表示:「勞工是否能受益,關鍵在認定標準和程序。」
民眾若懷疑自己的疾病可能與工作相關,勞保局建議,可以至職業傷病診治中心或網絡醫院就醫(http://www.tmsc.tw/),醫師評估工作史以及環境與疾病相關性後,會開立職業傷病診斷報告,勞工可據此申請相關給付。
此外,洪家佩提醒,肌腱發炎首重休息,讓傷處有時間修補,各種護具也可以降低肌腱拉扯。但重點還是養成正確的姿勢,能夠分次搬的東西,不要勉強一次搬完。
健保局長:二代健保要過關 得看高層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0.06.19
二代健保草案能否排入立法院本會期臨時會議程、通過審議,似乎成為衛生署長楊志良是否留任的關鍵,前陣子他為健保請辭獲慰留時,曾表示如果立院這會期不通過二代健保,他仍會堅持走人。但二代健保能否今年過關、明年實施,健保局長鄭守夏今天也無奈地說,只要一絲機會,衛生署就會全力爭取,但還是得看高層的意願。
鄭守夏指出,目前立法委員之間仍有不同意見,需要凝聚共識。主要歧異點有兩個部分,一個是基準上限,到底是750 萬或是1000萬元。另一個部分是費用協定委員會、全民健保監理委員會是否合併?
鄭守夏指出,站在健保局立場,當然認為這兩個單位應該合併,但部分委員則是擔心兩會合併之後,權力過大。即使辦過許多公聽會,但到現在都還沒有獲得共識。
鄭守夏坦承,現在立法院臨時會何時要開?會不會開?都還不曉得。一旦臨時會開議,當然就有可能把二代健保草案納入議程,這就是署長楊志良此刻最大的願望。
為了讓二代健保草案排入議程,楊志良最近相當認真,四處奔波,請託兩大黨團及立法委員幫忙。不過,鄭守夏指出,就算臨時會開議,此草案也不見得被排進。會不會被列入議程,得看高層的意願。
鄭守夏分析,立法院下個會期剛好遇到五都大選舉,加上立院本身還要審預算,如果二代健保草案拖到下個會期審議,要過的機率更低。
◆ 心急二代健保 楊志良尊星批韓自評白目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0.06.19
衛生署長楊志良應邀至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分享台灣健保以及緊急醫療經驗,在接受當地記者採訪時悲觀地表示,如果二代健保草案無法在 7月完成三讀,那未來兩年內都不會有機會,即使政黨輪替也不可能。
談星國 「台灣政務官沒尊嚴」
「在台灣當政務官,實在沒尊嚴!」一向快人快語、有話直說的楊志良,在面對記者問他「在立法院是否會有無力感」時,脫口而出這麼一句話。他說,最羨慕新加坡的衛生部長,能夠做得有尊嚴,「我不是,待遇他多我二十倍,我常常沒有一點尊嚴」。
關於二代健保,楊志良無奈地說,7月將是最後一次機會,如果今年7月不能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大概兩年內都不可能。就算政黨輪替,民進黨執政,仍會是朝小野大局面,政府想要推動健保改革,一樣很難。
談健保 笑說「我討厭韓國人」
討論分析各國健保制度時,楊志良說,韓國多年前曾派出訪問團到台灣,訪問他有關台灣健保制度,結果後來韓國所有保險,幾乎都學自台灣,但對外絕對不講他們是學台灣的,就好像他們說孔老夫子是韓國人一樣。楊志良還笑說「我討厭韓國人」,但他隨後也自嘲:「這句話播出來,不得了。」
「我是白目的人!」跟記者講了一些內心話之後,楊志良似乎覺得自己說得太多,最後又補上這一句。因為他知道自己有話藏不住的個性,一下講太多,一定會得罪人。
◆ 垃圾食品健康捐案 挑戰口味
中央社 2010.06.19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研擬「健康促進法」草案,參考國外對含糖飲料等食品課特別稅,擬對高熱量、高鹽等食品開徵健康捐;但反彈聲浪湧現,衛生署決定先調查消費者的習慣再議。
邱淑媞今晚指出,美國有超過40州對汽水等含糖飲料徵收特別稅,美國總統歐巴馬想進一步推動聯邦立法的「罪惡稅」,主張向垃圾食物課稅,以減少其健康危害,並做為肥胖防治的用途。
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2009年4月底的1篇研究指出,美國人平均每天喝的汽水熱量約125大卡到150大卡,如果汽水的稅提高10%,汽水的消費將可減少10%;1 年下來,平均每名美國人可以減去2磅的體重。
邱淑提說,現在國際間認為,肥胖不僅危害健康,也會造成經濟問題。英國跟進歐洲其他國家,最近討論要對薯條、速食、汽水等高油、高糖、高鹽食物開徵「肥胖稅」。
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教授祝年豐認為,對垃圾食品開徵肥胖稅或健康捐,對兒童青少年特別有意義,因為兒童青少年不易認知肥胖危害,又對垃圾食品的廣告欠缺抵抗力。
祝年豐表示,如果能藉由以價制量、寓禁於征的手段,減少兒少的垃圾食品消費量,有助於減緩日益嚴重的肥胖年輕化問題。
祝年豐指出,垃圾食品的定義通常指每 100公克重的食物中,所含的熱量、糖份、鹽份、油脂超過合理水準;因此在執行層面,應標示食品營養成份的包裝食品,可率先予以規範;至於菜市場、夜市、路邊攤的飲料小吃熟食,沒有標示成份,規範較為困難。。
台灣營養學會理事長王進崑認為,最重要的問題不是課徵健康捐,而是營造健康環境,教育民眾如何正確挑選食物,吃出健康來。
根據衛生署2005年到2008年的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台灣每2名成年男子,就有1人過重;女性則是每 3人就有1人;至於6大類營養攝取的狀況,普遍是蔬果、牛奶攝取不夠,油脂和肉、蛋則過剩。
然而,國人平均每人吃多少糖、鹽,卻沒有確切數字。也因為如此,邱淑媞說,國健局要先了解國人的糖、鹽攝取量,才能進一步根據國人的消費習慣,訂出垃圾食品健康捐的額度。
邱淑媞說,網路上一片反對垃圾食品開徵健康捐的聲浪,站在衛生署的立場,這比開徵菸捐、酒捐困難,衛生署不急著馬上籌辦,但這卻是國際趨勢。如果放任肥胖率日益嚴重,搞不好國人反而怪衛生署怠忽職守。
拒收Medicare醫生 創新高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華盛頓21日電】2010.06.22
在數百萬戰後嬰兒潮一代開始退休、再過六個月就要參加聯邦醫療保險計畫(Medicare)之際,因政府給付太低而拒絕接受 Medicare新病人的醫生數達到新高。
今日美國報報導,全國和各州醫療協會進行的調查顯示,限制接受Medicare病人的醫生增多的原因之一,是國會未能通過法案,停止醫生認為已經太低的政府給付自動削減21%。雖然參院已經批准暫緩六個月,這項削減已於18日生效。眾院通過另一項內容不同的法案。
「美國家庭醫師學會」表示,不參加Medicare的會員從2004年的6%、2006年的8%,上升到去年的13%。「美國骨科醫師協會」表示,15% 的會員不參加Medicare,19%的會員不接受Medicare新病人。如果政府給付不停止削減,該協會不參加Medicare的人數會翻一番。
「美國醫學會」表示,9000多名被調查醫生中,17%的人限制接受Medicare病人,基層醫療醫師(primary care physician)的此一比率為31%。伊利諾州18%醫生限制接受Medicare病人。北卡州今年已有117名醫生退出Medicare。紐約州約 1100名醫生退出,甚至醫學會會長也拒絕接受Medicare新病人。
2008年,Medicare付給醫師的平均醫療費只相當於私營保險公司的78%。Medicare與Medicaid服務中心說,97%的美國醫師參加 Medicare計畫。該中心負責人布魯姆表示,Medicare病人找一般醫師沒有問題,但確實存在基層醫療醫師難找的問題。美國最大的耆老組織「美國中老年人協會」(AARP)表示,一些地區已出現基層醫療醫師短缺的趨勢,這種趨勢還可能進一步惡化。
◆ 美國自購健保費用 飆漲20%
【世界日報╱美聯社印第安納波里斯市21日電】2010.06.22
凱瑟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最新調查顯示,自行購買健保者的保費最近上漲高達20%,此舉導致部分投保者改變健保計畫,以減少付費,在此情況下,一般個人投保者的保費平均上漲13%。
相對而言,雇主負擔的健保費用上漲幅度較小。該基金會副總裁克萊斯頓(Gary Claxton)表示,雇主負擔的家庭健保費用,去年平均上漲5%,而雇主負擔的個人健保費用,沒有變化。
個人健保費用通常比團體保費漲得快。
個人保費還會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如投保者的年齡、上漲的醫療和藥物費用,經濟轉壞時,健康者可能減少投保,也可能使保費上漲。
如果健康者減少投保,健保業者所保有的客戶大多是較需要健保或常生病的客戶,因此,保險公司要付出的醫療費更高。
健保顧問及前保險公司主管Robert Laszewski表示,健保費用上漲具有周期性,一般小漲幾年後,都會大漲一次。
數個地區的健保業者今年稍早提出要將保費提高20%或更多之後,遭到痛批。
美國有1億5700萬人透過雇主獲得健保。約1400萬65歲以下人口自己購買健保,或以不是透過雇主的方式獲得健保。
◆ 烏龍刀事件 醫生署將追蹤查核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2010.06.22
不只球場有烏龍球,醫院也有烏龍刀事件。近來長庚醫院發生一起病人右腳受傷卻開成左腳的離譜案例!衛生署醫生處長石崇良今天表示,將會就個案進行查核與評鑑,醫院在術前一定要依規範做好記號;長庚醫院則表示已進行內部作業檢討,避免爾後再次發生類似案例。
新竹縣廿六歲男子陳能通因右腳受傷,到林口長庚醫院骨科就診,結果沒想卻發生開錯刀事件,結果兩隻腳最後都動刀。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強調,依據該署頒佈的「醫院病人安全年度工作目標及策略」,已要求醫院注意術前的檢核工作,尤其是針對「對稱性」(左右上下)、「多重性」(脊椎)等手術,因為手術舖單後,只露出開刀部分很難再區分,所以一定要做好標識與查核,確保不會開錯部位。
「這項錯誤是滿基本的確認問題,不改進還是可能有下一個案例會發生!」醫改會研發組研究員李怡?強調,醫院主管應就各科做整體檢討,醫生署則應對手術標準作業流程,檢討是否沒有落實或者是否需要更加週延。
醫院一般除依照衛生署頒佈規定外,也會採取更嚴格的作業標準,如北醫在住院病房、開刀房護士確認外,主治醫師還會在前一天,與病人確認後,於開刀部位再簽名確認。
「衛生署前署長侯勝茂發給一人一支手術筆,在手術部會畫個圓圈之後,開錯刀就很少聽到了。」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蕭逸民也指出,該院自行設計「手術護理單」,開刀前須經護理、麻醉、開刀房和開刀醫師的5、6道確認程序,並在麻醉前由醫師確認和簽名。
長庚醫院則強調,「會虛心檢討」目前已進行內部作業檢討,避免手術流程再出問題,也會協調家屬妥善後續處理事宜。據了解,長庚醫師張宗訓風評極為良好而且很細心,連長庚醫員工都指名看他,事件發生後,心情相當低落,今天請假並未到院。
針對病人自保部分,醫改會、衛生署和醫師均提醒說,醫院開刀前都會有好幾道確認的程序,病人在開刀前的各個環節,也一定要自行核對,並提醒醫護人員做好標識。
病人在開刀前如果不確定,也要主動提出疑問,以確保自身權益,醫改會也一直在推廣「3思8問」資訊,可至醫改會網站查詢:http://www.thrf.org.tw/Page_Show.asp?Page_ID=379。
◆ 醫師開錯腳 健保只給付單腳
中央社 2010.06.22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醫師發生幫患者開錯腳事件。健保局今天表示,醫院絕不能重複申報健保費用;對同時申報雙腳、雙眼治療費用的案件,健保局也會稽查,避免亂報健保費用。
林口長庚醫院醫師幫患者開刀,卻發生開錯腳事件,引起關注。
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科長陳玉敏受訪表示,對於開錯腳的部分,醫院絕對不能申報健保費用,因不符健保規定。
陳玉敏說,為避免有醫院亂申報健保費用,健保局會定期稽查,作檔案分析,例如是否有同時期申報同一病患雙眼、雙腿開刀費用等;骨科費用申報則會要求附上骨科X光片,佐證是否真有病灶,杜絕亂申報費用狀況。
◆ 第一屆 國際健康暨醫療展來了
【聯合晚報╱記者郭玫君/台北報導】2010.06.22
今年首屆辦理的「台灣國際健康暨醫療展」,將與「台灣國際銀髮族暨健康照護產業展」在6月24日至27日於台北世貿一館聯合展出!兩展共有超過280家廠商展出536個攤位,並有五個參觀團約65家國外買主前來參觀、採購。
外貿協會展覽處副處長洪銘欽表示,台灣國際銀髮族暨健康照護產業展今年是第四次舉辦,廠商每年持續增加,今年也期望透過這兩個展,協助更多台灣廠商拓展外銷商機。而在外貿協會邀請下,今年也有65個國家90位國外買主前來參觀,其中有不少來自泰國、美國、土耳其等年營業額超過1億美元的重量級買主。
※ 相關報導:
* 植物人原床泡澡 創世捍發明權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5725x112010062200105,00.html
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創辦人曹慶約卅年前發明原床泡澡,讓植物人維持身心清爽,廣為安養機構使用,但這項發明被他人早一步登記專利。為維護自身權益,創世請各分支機構蒐集歷史文獻,要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證明自己才是原床泡澡的發明者。
開刀開錯腳 林口長庚道歉賠償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劉惠敏、曾增勳/連線報導/台北報導】2010.06.23
林口長庚醫院醫師開刀開錯腳,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昨天表示,「醫師沒依照標準作業流程,醫院應懲處,沒落實術前核對的鐵齒醫師,應引以為戒」。
石崇良並表示此事「不可思議」,衛生署近期內將啟動醫院評鑑,實地訪查,也會請醫院提出改善措施。
林口長庚醫院調查是主刀的骨科醫師張宗訓在手術電腦排程「誤輸左腳」,手術時又未再次核對造成的。醫院和家屬已達成賠償協議,張宗訓也親自向家屬道歉。
院方昨天聲明表示,會負起後續的醫療照護責任,給予合理之賠償;除依規定中止張宗訓執行手術的職權,並送醫師資格審查委員會議處。
張宗訓原本昨天例行門診,臨時請假,改由醫師張世昇代替。林口長庚說,這次錯誤會編寫成教案,做為日後醫護相關人員的教育訓練教材,不容類似錯誤再發生。
廿六歲的陳能通因打籃球致右腳腳掌骨碎,到林口長庚求診,由張宗訓主刀,竟被誤開成左腳,之後重新麻醉又動刀一次。林口長庚指出,目前陳能通兩腳傷口恢復良好,醫院會全力照護,也與家屬達成和解。
張宗訓為長庚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畢業,是少數長庚畢業後進入台大當住院醫師、骨科總醫師的非台大人之一。幾年前回到長庚醫院系統,長期擔任骨科運動醫學主治醫師,治療過許多運動傷害的國手,是國內專攻運動傷害的名醫之一。
他昨天的骨科門診,一早診間掛出「張宗訓醫師臨時有重要事情」的告示,有人得知「張醫師開錯刀」,感到無法置信;也有病患看到新聞後,打電話到醫院要為張宗訓打氣,稱讚他是好醫師。
長庚骨科資深主治醫師葉文凌說,這是意外事件,固然張宗訓要負最大責任,但醫院系統也要負責,畢竟醫師也是人,一輩子辛苦和努力,犯一個錯,就要打入地獄,實不符比例原則。
不過,也有醫院人員私下認為「開錯腳就是離譜,只有認錯,沒什麼好講的」。
◆ 離譜開錯刀 醫療團隊破大洞
【聯合報╱李伯璋/成大醫學院外科教授(台南市)】2010.06.23
聯合報昨報導,名醫開錯刀,右腳開成左腳。社會大眾會覺得怎麼可能?身為醫療人員,我們有責任將醫療流程做簡單說明。
衛生署病人安全委員會在民國九十五年已將「術前手術部位劃記作業」列為醫院病人安全的六大工作目標之一,例如,成大醫院手術委員會對手術部位辨識及劃記作業有嚴格要求:
(一)醫師確認病人手術部位後,以不掉色油性奇異筆劃記。
(二)病人送至開刀房護理站,護理站護理人員確認手術部位:1意識清醒之病人,請病人說出醫師欲執行手術的部位,核對手術辨識單及確認手術部位劃記正確。2未成年、老年人或意識不清者,請家屬說出手術的部位,核對手術辨識單及確認手術部位劃記正確。3資料不完整時,連絡醫師至手術室等候區,完成手術辨識單及手術部位劃記。
(三)進入手術室流動護士,再確認手術部位,醫師劃刀前,手術醫師、麻醉人員、手術室護理人員一起再次確認手術部位。
病人被推進手術房間前,術前手術部位劃記的確認是完全沒有灰色通融空間,醫師沒確認前,病人開刀時間必然延後!
如此標準制式「術前手術部位劃記作業」,怎麼還會開錯腳?主治醫師若是名醫,一定會為很多病人進行手術,這檯刀要結束時,護理站控檯就會安排接下一檯病人進入另一手術間進行麻醉與手術前的準備。麻醉前的再確認手術部位,手術前的鋪單都可能由住院醫師執行,名醫則依助手布局的手術部位劃刀,可能沒有機會與病人在麻醉清醒前對話。醫事團隊人員間的信賴原是發揮醫療效能的重心,主治醫師只能相信每位醫事人員都有善盡自己的注意義務。這個事件是偶然,那一瞬間,名醫就是少問一句話確認手術部位,這位病人的傷害也是醫療團隊永遠的痛!
卅一年前,我當實習醫師起,就把老師的病人當成自己的病人來照顧,雖然當時我是最小尾的助手。醫護人員沒有本錢出錯,外科系醫療就是團隊工作,成員們有師徒制的味道,醫療行為具有高度化、技術化及專門化的團隊工作。提醒醫界同仁應該切實要求各司其責,分頭把關,真正改善醫療品質!
◆ 聯合筆記/複製貼上的醫療把關
【聯合報╱張耀懋】2010.06.23
右腳開成左腳,是烏龍。換作病患,可不這麼想。
很罕見嗎?可能要超出你的預期。骨科醫學會幾年前的調查顯示,百分之卅六點九的骨科醫師曾聽聞其他的醫師開錯刀,包括開錯病人、部位和手術錯誤,可是只有兩成醫師會在病患的手術部位做記號。
那時的骨科醫學會理事長候勝茂,後來出任衛生署長,即大力推動手術部位標記。這幾年幾已成國內醫院手術必備程序。
要在手術部位畫記號,不是單單畫上一個圈圈或叉叉;醫師須在手術前再與病患確認、溝通。巡房時,還希望透過做記號,增加醫師與病患溝通、問診機會,也可以提醒護理人員與其他非主刀的住院醫師、實習醫師在撰寫病歷時,多一次核對機會。當然也希望透過病患的自我檢查,再一次確認。
這樣就夠了嗎?人命可不能開玩笑。除了記號,還要有完整的病歷記載,可以比對;從主治醫師的診斷與處方、X光片判讀報告、住院醫師與實習醫師登載,還有護理人員廿四小時不間斷的護理紀錄。不僅要寫下來,還要參考其他醫療團隊人員的紀錄,再綜合判斷。只要任何一個關卡發覺異象,都足以提出警訊、因應。只是當十幾道關卡流於形式,組織監控就形同失靈。
當主刀醫師根本無暇見病患,記號只好請實習醫師代勞;病患在麻醉前才看到醫師,想聊兩句就被麻倒了;當電腦的「剪下」、「複製」功能已取代專業人員的思考,於是第一個看診的醫師記錄下錯誤的手術部位時,隨後各級醫師跟著「複製」、「貼上」,十道關卡,與薄薄一道,其實沒啥兩樣。
醫療確認程序沒有依樣畫葫蘆的空間,只有精準踏實。
※ 相關報導:
* 醫界還有反省能力嗎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062300063,00.html
衛生署今年四月公布一宗駭人聽聞的醫師勾結詐騙集團詐領商業保險及健保費案,共有七位醫師、十家醫院涉案,遍及全台灣,南北都有。本案曝光於媒體已近半年,但迄今從主管機關衛生署、外科醫學會、婦產科醫學會、各地醫師公會、醫師公會全聯會及各涉案醫院,沒有從內部或外部,做出完整的調查公之於世,以釋群疑,以息眾怒。
◆ 中彰投血荒 庫存只能撐5.5天
自由時報 2010.06.23
〔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異常天氣使得血荒問題更加嚴重﹗據台中捐血中心最新資料顯示,迄22日止,南投、彰化及台中等4縣市血液庫存量,頂多只能撐5.5天,除希望老天爺能幫幫忙,讓天氣早日放晴以外,暑假期間,也將與社區或民間團體合作辦理捐血活動,彌補血庫主要來源學生族群放假的不足,共為紓解血荒盡分心力。
台中捐血中心血庫主要是供應南投、彰化及台中等4縣市,合計 600多家醫療院所,每天平均供應量約1200袋,每袋250cc,安全庫存量是7天即8400袋,A型2184袋、B型2016袋、O型3696袋、 AB型504袋,血液來源集中在固定的捐血站與捐血車定點巡迴服務,其中各大專院校學生更是重要的捐血族群。
惟開春以來,氣候十分不穩定,有時看似晴空萬里,不料捐血車一抵受理捐血場所,竟又轉陰或下起大雨,不但捐血車定點巡迴服務工作受影響,連帶民眾捐血意願也大打折扣,使得目前血液庫存量拉警報,若再不補充新血,頂多只能再撐5.5天。
將與社區、社團合辦捐血
為克服天候與學生放暑假可能出現的捐血空窗期,捐血中心也調整作法,將積極尋求社區或民間團體合作拓展血液來源,昨與南投南崗扶輪社所辦理的捐血活動,呼籲社會大眾能挽袖捐血,讓需要的人適時獲得幫助。
中研院生醫所長陳垣崇涉圖利 60萬交保
【聯合報╱記者姜炫煥、張宏業、李承宇、劉惠敏/台北報導】2010.06.23
享譽國際的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陳垣崇,被控將生醫所研發的醫學專利,授權給自己投資的生物醫學公司生產檢測試劑後,生醫所再購回試劑做研究,涉嫌圖利約一千五百萬元;陳及專案助理李明達博士遭列被告偵辦,陳垣崇六十萬元交保,李明達獲廿萬元交保。
士林地檢署昨天指揮調查局台北市調查處,搜索陳垣崇辦公室及他投資的世基生物醫學公司等四處,約談陳垣崇、陳德善夫婦、專案助理李明達博士及世基相關人員共十二人,將陳、李列為被告,陳德善等十人列為證人。
陳垣崇到案強調,他只負責研究,不碰採購及金錢,並強調他發明這項專利,應親自研發才能做出最準確、最有效的試劑,才授權世基量產,先進國家也都採用這種合作模式,他未涉不法。
中研院發言人葉義雄在了解整起事件後,表示「院方會尊重並配合檢調偵辦」。
據指出,中研院生醫所各項採購案向來都採公開招標方式辦理,陳垣崇涉嫌利用限制性招標手法,將「核酸分子檢測試劑」、「預測基因檢測試劑」等七項採購案,指定由世基生物醫學公司施作,涉嫌圖利。
不過,一位生醫所的研究人員表示,陳垣崇的研究獨步全球,發現的關鍵基因是全球「獨家」專利,檢驗的專利權在中研院,但研究單位不可能開工廠生產試劑,而是將獨家專利招商授權給會做這種試劑的生技公司生產。
「這種試劑只有他會做;不只中研院要向該公司買,全世界都要向他買。」這位研究員強調,若法令跟不上獨家專利研究的需求,科學家很可能一再掉入這個陷阱,對科學研究相當不利。
陳垣崇身兼罕見疾病基金會董事長,基金會常務董事陳莉茵說,陳垣崇是「老石頭」一個,完全不知道怎麼做生意,也沒有想要把專利賣給國外大公司發財。
◆ 同事力挺 指陳垣崇淡泊錢財
中央社 2010.06.23
中研院生醫所長陳垣崇涉嫌授權專利給自家公司圖利,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前行政副所長陶秘華今天為陳垣崇抱屈說,不能據此推斷陳垣崇貪瀆,陳垣崇對錢財看得很淡泊。
陶秘華說,不是為陳垣崇辯護,只是希望還原事件真相。陳垣崇發明的基因篩檢專利,普通一般公司如何生產?於是成立世基公司,依法中研院和陳垣崇都有一定比例的持股,將來獲利也會入國庫。
陶秘華指出,一般人看到採購品項來自於親戚、朋友公司、而且價格又較行情高,自然有圖利嫌疑的想法。但世基公司生產的試劑,全世界並沒有第2家公司生產,這和採購一般電腦、電器產品不同,不能據此推斷他有貪瀆行為。
陶秘華說,根據採購法,公務人員必須迴避與自己職務相關之採購事項;但法條也有規定,若執行該法條,反不利於公平競爭或公共利益時,得報請主管機關核定後免除之。
他說,陳垣崇的這項採購案,有其特殊性;唯依據此法條精神,採購案是需要先報請主管機關核定,這一點,陳垣崇須負行政疏失之責。
此外,陶秘華說,生醫所行政採取分工授權,採購案由採購人員經手,最後由行政副所長核定,陳垣崇並未參與這項採購或生醫所其他的採購案。
陶秘華表示,陳垣崇在國外擁有龐貝氏症多項專利,開發出治療龐貝氏症的藥物,但將大部分該項專利的獲利,捐給其回國前服務的美國杜克大學,可見其為人對錢財看得很淡泊。
陶秘華更指,陳垣崇平常對國內罕見疾病的弱勢病人,常常自掏腰包照顧他們。他希望能還原事實真相,還給陳垣崇清白。
◆ 中研院挺陳垣崇 認技轉程序合法
中央社 2010.06.23
中央研究院生醫所長陳垣崇被檢調懷疑涉及違反政府採購法、貪污治罪條例圖利罪等約談。中研院今天對此表示,尊重檢調單位。至於專利技轉過程,遵守相關程序、採購程序也合法。
中研院下午召開記者會,總辦事處長葉義雄當場宣讀一份聲明,表示生物科技產業為國家目前積極推動的重點產業,但國內生技產業缺乏經驗,以致相關法規尚未完整建立。
中研院表示,民國95年初,依中研院研究成果發展管理要點及行政流程,經報核可後,專利技轉給世基生醫。
中研院說,技轉後,中研院擁有世基公司的技術持股。依公司法,於95至97年間,指派陳垣崇擔任官股董事代表,98年以後,將所持股份全部轉交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管理會,不再指派官股董事代表。
中研院指出,中研院生醫所於96年依採購法,連續3次以公開招標方式辦理試劑的採購,皆因未達法定家數而流標,後續採購,由世基生醫得標。
中研院說,實驗團隊為能控制實驗變數,使研究成果具比較性與一致性,98年依採購法第22條「後續擴充」條款,改為限制性招標。葉義雄表示,陳垣崇學術成就卓越,所開發新藥造福無數病患;平日熱心公益,經常捐獻個人所得。
葉義雄發表上述聲明後,對於記者任何提問均不回答,隨即結束記者會。
檢方昨天針對中研院生醫所的「核酸分子檢測試劑」及「預測基因檢測試劑」採購,金額總計新台幣1500萬元。陳垣崇與得標公司的「親屬關係非常密切」,檢調懷疑全案可能涉及違反政府採購法、貪污治罪條例圖利罪等,正深入釐清。
◆ 新聞眼/2大關鍵點 對陳垣崇不利
【聯合晚報╱記者楊正海/特稿】2010.06.23
亨譽國際的中研院生醫所所長陳垣崇被控涉嫌圖利案,學界聞訊都感驚訝,認為陳不可能會為小利,毀掉在學術界的盛名和清譽,但在法律的界面上,聲譽和是否違法,則屬兩回事;依法論法,陳垣崇必須提出對自己有利的證據,才能過得了法庭這一關。
法界人士說,未來在本案中,陳垣崇能否安然過關,「有無犯罪故意」,以及「是否故意違反目前法令」將是兩大關鍵因素。
陳在到案後,一再向檢察官強調,他只負責研究,不碰採購及金錢,並強調他發明這項專利,應親自研發才能做出最準確、最有效的試劑,才授權自己的「世基」公司量產,而且先進國家也都採用這種合作模式。
陳的供詞,意在澄清自己沒有犯意,也顯示出現行法令,似乎跟不上獨家專利研究需求,限制了學術發展。
依照政府採購法規定,採公開招標,必須要有3家以上的廠商投標,但本案後來為何會變成限制性招標,成為「獨門」生意,陳恒崇必須向檢方說清楚,也要向外界釋疑為何沒有利益迴避。
至於「專利技轉」部分,雖然在先進國家也都採用這種合作模式,檢察官也認為有理,且我國也有相關立法,但是,全案發生時間是在「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公布(96年公告)之前,是否能溯及既往,不無疑問。
據了解,檢察官這次辦案,對中研院可說相當尊重,也表示會依法對陳垣崇有利的事證一併調查,但相對的,陳也必須在上述兩大關鍵點,提出對自己有利的具體証據和說明。
※ 相關報導:
* 陳垣崇出身醫生世家 傲骨學者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5681859.shtml
中研院相關研究人員透露,陳垣崇是個很有自信、而且很傲骨的學者。陳垣崇返台後,也應邀出任罕見疾病基金會董事長,支持該基金會從去年起補助低收入戶及原住民的新生兒「龐貝氏症」篩檢費用,熱心公益,以他的個性,不太可能涉及弊案。
* 好萊塢新片「愛的代價」 就是演他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5680838.shtml
減肥新藥上市 切忌長期服用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沈邦寧/台北報導】2010.06.25
想減肥的民眾福音,國內首款核准非處方減肥藥康孅伴將於7月初上市,但衛生署指出,該藥成份(orlistat)藥品,曾有國外肝臟受損案例,民眾應遵循核准使用的適應症及正確使用方法。減肥名醫劉伯恩則強調,此藥不宜長期食用,恐會因膽固醇、維他命被阻斷而產生後遺症。
繼處方箋減肥藥諾美婷 (Reductil)、羅氏鮮 (Xenical )後,衛生署首度核准不用持醫師處方箋,可直接在藥房、藥妝店購得的減肥藥「康孅伴(Alli)」。但要體重過重民眾才能購買。
該藥主成分(orlistat)與處方用藥「羅氏鮮」相同,但劑量減半(60mg),類別為「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用藥」。所核准的適應症為「輔助減重。針對十八歲以上之體重過重(BMI大於等於25kg/m2)成人,配合低卡路里、低脂飲食使用」。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制局對此指出,已要求藥廠於仿單內加註相關警語及注意事項,民眾在服用期間若出現虛弱、疲倦、發燒、眼睛或皮膚變黃(黃疸)或棕色尿液等副作用,應洽詢醫師診治。
減肥名醫劉伯恩說,康孅伴是羅氏鮮成分減半,主要成份為脂肪酶抑制劑,可以阻斷30%的油脂類,但澱粉類的阻斷效果比較小,但是好的膽固醇和脂溶性A、 D、E、K也會同時被阻斷,如果長期服用,會造成掉髮、月經不順、腸胃道不適等症狀。
「肥胖原因要先確認,否則會吃冤旺的藥。」劉伯恩指出,民眾如果要選購「一定要很謹慎小心」、「最好先詢問醫師」了解自己的身體、腸胃道、肝臟等狀況,並依加註的警語和指示使用,在服用一段時間後,也要定期健康檢查,否則,一旦出現狀況就可能已經有點嚴重了。
衛生署也特別呼籲,消費者應有正確減肥觀念,成人體重過重或肥胖治療應優先以飲食控制、適當運動及生活習慣改變來減重,藥物治療並不是體重過重或肥胖治療的第一選擇,倘若使用藥物減重,應遵循核准使用的適應症及正確使用方法。
◆ 6700人待器官移植 換腎要等30年
中央社 2010.06.25
台灣去年器官捐贈及受贈人數為歷年之最,但仍有近6700人等器官移植,其中等待換腎者5000多人,今年迄今只有80人等到捐腎,以此速度推算,其他洗腎病友要等30年才有機會換腎。
據統計,去年有215人捐贈器官,有797人受惠,創下器捐及受贈人數新紀錄。不過,還有近6700人等待器捐,衛生署官員及署立醫院院長今天簽下器捐同意書,盼能擴大器捐風氣。
衛生署推動「支持器捐,讓愛99(久久)」活動,衛生署副署長張上淳率領醫院管理委員會執行長黃焜璋、衛生署醫院北區區域聯盟主任委員林水龍、中南區區域聯盟副主委邵國寧等署立醫院院長,簽署器捐同意書,並註記於健保IC卡。
張上淳代署長楊志良頒贈感謝獎牌,給器捐家屬代表邱媽媽,換腎成功的衛生署草屯療養院資訊室李承憲也表達重生的感謝。邱媽媽的女兒是安寧病房護士,去年4 月間上班途中車禍腦死,邱媽媽發揮大愛,捐出女兒器官給5名患者。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副執行長劉嘉琪表示,等待換腎有5000多人,但今年迄今只有80人等到捐腎,以此速度,其他洗腎病友要等30年才有機會換腎。
黃焜璋說,現在各家衛生署醫院的社會服務室都可提供器官捐贈諮詢與協助,協助民眾了解器官捐贈、延續生命的大愛精神。
※ 相關報導:
* 5個方法,合法省下健保費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2750&f_ART_ID=255762
在二代健保尚未上路前,健保費率於今年4月先行調漲。上班族要怎麼做才能合法節省健保費?5個方法提供給你。
生醫事件 問題在公共財
【翁裕峰】2010-06-26 中國時報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陳垣崇所長遭檢方以圖利偵訊乙案,主流意見都傾向支持「優秀科學人才應同時跨足產業創造利潤」的論調,同時認為當今發展生醫產業的相關法律規範不是沒有就是不清楚,以致優秀政府研究人員如陳所長會出現此案。
筆者則要指出,此次生醫所的案例,不過在點醒社會大眾:公共財就是公共財,不能以任何名義,逾越個人分際,獲取不當比例的利益,否則就失去技術移轉的社會公共性格。
首先要指出的是,二○○七年六月上旬,立法院以五個工作天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第十條已明訂「新創之生技新藥公司,其主要技術提供者為政府研究機構研究人員時,該研究人員經其任職機構同意,得持有公司創立時百分之十以上之股權,並得擔任創辦人、董事或科技諮詢委員,不受公務員服務法第十三條之限制」。所以只要中研院同意,不只陳垣崇所長,任何優秀的中研院科學家,現在都可以跟他所屬的單位討論、協議,成為生技新藥公司持有一○%以上股份的專任人員,其他政府機構的科學家也可有如此待遇。陳所長目前在世基生物醫學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團隊中,委曲地做一名「提供科學性指導,但未涉入日常營運」的名譽創辦是因為世基創立於二○○五年,比《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早了一年多,無法適用之故。
其次,檢方所稱的兩項專利,應該與預防Carbamazepine藥物誘發史蒂芬強生症候群的HLA-B*1502基因型檢測技術有關。國科會也於日昨承認,該兩項專利是以國科會科學發展基金研發的成果,所以該會以技術入股方式,擁有世基四.一九%的股份,大約是一千萬台幣。但根據經濟部商業司的資料顯示,世基的股權狀況屬於僑外資,總資本額二.五億新台幣,其中實收資本額約二億,未收資本額約五千萬。若國科會的技術入股屬未收資本額,則還有近四千萬的未收資本額,這個股份佔世基總資本額比例超過一五%。若國科會的股份已算進實收資本當中,則未收資本佔總資本額的比例超過二○%。是誰、以什麼方式投資的?有必要釐清。若全屬任何國內政府機構的個人所投資,顯然已違反《公務人員服務法》。這可能也是何以《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會有前述第十條的設計。
第三點要指出的是公共財議題。國科會投資於HLA-B*1502基因型檢測相關的研究可能不只技術入股的那一千萬。筆者從國科會與政府出版品網頁查詢到,與HLA-B*1502關鍵詞相關的研究花費共計約一.四億,這些都是國科會在二○○六至○九年間的研究補助案。這些研究案對世基獲得具市場壟斷性的HLA-B*1502基因型檢測技術有何關係?國科會以一千萬的技術價值入股世基,是這一.四億中的那些部分?健保局於今年五月十八日宣佈,把HLA-B*1502基因型檢測套組列入給付對象,一人限用一次,點值是三二八五點,近乎十個人次的醫學中心門診費用。基因醫療強調的是個人化醫療,其昂貴程度由此可見一般。但是行政院、衛生署及國科會等單位力推基因體國家型計畫的過程中,一直強調可以帶來公共衛生的成效。HLA-B*1502基因型檢測的各種研究成果做為國家型基因體計畫的一部分,應該還要獲得比市價更便宜的HLA-B*1502基因型檢測商品,或存有成本價、甚至免費的空間。
第四,媒體做為監督政府的第四權,應盡量查詢相關法律規範,避免過度依賴任何受訪者所提供的資訊,才能提供公眾清楚的法制架構,讓社會各階層人士能給予此事件一個適當的評價。同時,更須進一步監督政府機構研發經費、成果、及其相關技術移轉投資入股的流向,並予以公開,使公共財的投資真的一方面持續造就科學人才,二方面提高國民健康,降低醫療成本,三方面賺外國人的錢,提升國內經濟。(作者為成功大學醫學系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 油症病健保卡自願註記 7月上路
中央社 2010.06.26
從7月1日開始,米糠油中毒事件的病患,可自願在健保IC卡上註記油症患者身分,就醫時享有健保門診免部分負擔,又能兼顧就醫時的隱私保障。
中央健保局今天指出,現有8成的油症患者列冊管理,患者持有的「油症患者就診卡」仍可繼續使用,就醫優惠不變,但申請健保IC卡註記之後,就醫時就不需要出示油症就診卡。
米糠油中毒事件發生於1979年,約2000名民眾由於食用有多氯聯苯、多氯夫喃污染的米糠油而得病。
台大醫院職業醫學部主任郭育良等人研究發現,中毒者在肝臟疾病尤其是肝硬化的死亡率是對照組的3倍左右,且有較高比例的甲狀腺腫大、皮膚病、女性貧血、死產、精蟲異常等多種健康問題。
加州爆百日咳疫情 50年來最嚴重
中央社 2010-06-28
加州爆發50年來最嚴重的百日咳疫情。截至6月中旬,已有近千病例,造成至少5名嬰兒死亡。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局(CDPH)發出緊急通知,加州爆發50年來最嚴重的百日咳疫情,呼籲加州民眾接種百日咳疫苗,特別是年幼的嬰幼兒。
根據統計,截至6月中旬,加州今年已經爆發900多例的百日咳疫情,是去年同期的4倍,已經造成5名不到3個月大的嬰兒死亡,另有600 多例疑似病例仍在觀察中。
CDPH擔心,隨著暑假到來,孩童外出旅遊、移動頻繁,未來2個月將是疫情的高峰期,呼籲不論是幼兒、成年或是青少年,都應盡早接受預防接種,特別是有幼童的家庭,應盡早與醫師聯繫,安排疫苗接種。
◆ 衛署草擬新法/基因庫研究利益 將回饋全民
自由時報 2010.06.28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不少民眾在健檢、就醫過程中,都曾在知情或不知情下被抽血進行基因研究,成果卻被人拿來申請專利並牟利,國內、外都曾爆發「基因產權」的爭議,衛生署草擬新法,要求生物基因資料庫建立利益回饋機制,不再由把持專利的學者或業者,獨享其利益。
衛生署最近預告「人體生物資料庫商業運用利益回饋辦法草案」,避免因公益為目的的生物資料庫基因研究的商業運用利益,被少數人獨享,並要求衍生的專利或商業利益,必須以金錢或非金錢的形式,回饋病人或全民。
根據草案規定,上述基因研究成果取得專利、新醫療技術,在商業化後所產出的直接或間接營利,必須有相當比例回饋特定群體,不單受試的病人可受到回饋,若對象難以界定,就必須回饋給全民。
事實上,此法便是遭人權團體批評多時,由中研院籌建的「台灣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的配套辦法。至於屢次爆發人權爭議的原住民研究,其相關營利所得,未來則納入「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運用。
問題是,此辦法只能直接適用於受政府高度管制的大型基因資料庫,最多只能涵蓋大型臍帶血銀行、健檢中心等,小型、短期的研究資料庫則成為管理漏洞;對此,官員表示,基於此法利益回饋的立法精神,可間接要求學者比照辦理。
舉例來說,近來因捲入司法調查而受到矚目的卡巴氮平藥害基因檢驗試劑,就是由中研院院士陳垣崇取得專利,技轉給自己創辦的生技公司後上市販售,當初是以「史蒂芬強生症候群」病患為研究對象,才找到抗癲癇藥的藥害基因標記,最後成為中研院技轉民間後,第一個成功商品化的基因產品,但並未設置回饋病人的相關機制。
新法將不溯及既往
衛生署表示,新法不能溯及既往,但未來針對這類比較小型、短期的研究,則可引用今年二月立法通過的「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要求基因研究學者在申請計畫時,訂定利益回饋辦法與回饋金額比例,送交衛生署審核。
◆ 7.1上路/中藥重金屬限30ppm
【聯合報╱陳惠惠】2010.06.28
衛生署下修俗稱科學中藥的中藥濃縮製劑總重金屬限量標準,從現行卅、五十及一百ppm三種標準,統一改為卅ppm以下,七月一日起生產的科學中藥就須符合新標準。
除總重金屬限量標準,包括葛根湯、小青龍湯及加味逍遙散等卅三種常用科學中藥的砷、鎘、汞、鉛等個別重金屬含量,也要符合規定,其中,砷、鉛限量分別為三、十ppm以下,鎘跟汞須在零點五ppm以下。
※ 相關報導:
* 七月一日掛號費降價 醫院不變應萬變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0062800049,00.html
衛生署要求各醫療院所,七月一日起,門診掛號費收取以一五○元為上限,急診以三百元為上限。但因為沒有強制力,各醫療院所多以「不變」應萬變。衛生署表示,若有醫院拒不配合,將影響醫院評鑑成績,必要時,衛生單位將以站崗或公告特定醫院收費等方式,對院方施壓。
◆ 人力吃緊 星向外醫招手
中央社 2010-06-28
新加坡衛生部宣布,因每年有500名新醫生人力缺口,今年將擴大招聘外籍醫生,也首次到中國知名大學醫學院徵才。
「聯合早報」報導,衛生部為填補每年有500名新醫生人力缺口,赴中國進行系統性招聘,目前有14 位北京協和醫院醫學系畢業生2名北京大學醫學院學生獲聘,未來會有愈來愈多中國頂尖醫學院畢業生到新加坡公共醫院服務。
這些被網羅的醫學系畢業生,預計最快明年3月可加入新加坡公共醫療機構。
報導指出,有關機構也曾到中國「獵人」,但成績不理想,在2003年聘請10位有7年行醫經驗的醫生,但無法適應新加坡醫療制度及以英語為主的工作環境而離開。
這次鎖定醫學系畢業生,衛生部認為,新進醫生學習力強,較能適應新環境,同時會提供2個月的「預備課程」,讓這些準醫生加強英語能力及熟悉醫療制度。
◆ 開車手靠窗 當心神經肌肉損傷
中央社 2010.06.28
不少開車族習慣將左手肘放在車窗上,有的民眾午睡時會趴在桌子上,醫師今天提醒民眾,類似動作會導致尺神經損傷,嚴重者可能出現手部肌肉萎縮。
1 名40多歲的計程車司機因左手麻痛,到衛生署新竹醫院就診,復健科醫師廖恪修檢查發現,患者手部麻痛的部分為尺神經支配的區域,包括無名指、小指及手掌內側。
廖恪修說,患者進一步接受神經傳導檢查,發現尺神經在內側手肘段的傳導速度變慢許多,且若由手肘近端刺激尺神經,電學反應也較差,因此確定病患手麻的問題確實導因於手肘段的尺神經損傷。
廖恪修表示,尺神經的分布很表淺,尤其在手肘內側是附著在骨頭的表面,其外層僅由一層皮膚保護。此處若常有不當的受力或外力壓迫,如長期彎曲手肘工作,或將手肘內側支撐於桌面或硬物者,都有尺神經受損之虞。
廖恪修說,尺神經損傷輕者會有無名指、小指、手掌內側的感覺異常,重者則會有手部無力,甚至是手部肌肉萎縮的狀況。
廖恪修建議民眾,工作時內側手肘盡量不要施壓在桌面上,趴著午睡應避免手肘受壓,運將們也盡量不要將左手肘支撐在窗框上。
不降掛號費 衛署籲全民抵制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0.06.30
「沒收到調降掛號費的通知,明天還是收300元!」儘管衛生署要求國內530家醫院掛號費不得超過上限,絕大多數醫都已同意配合,但台北市私立中山醫院仍舊維持原本的掛號費,直接槓上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強調,不惜召開記者會,請民眾抵制不配合的醫院 。
石崇良氣憤地說,國內有530多家醫院、一萬多家診所,目前只剩下20家醫院門診、急診掛號費超過上限。如果這些醫院依然故我,衛生署一定公布名單,請民眾不要到這些醫院看病。他也說,台北地區的好醫院這麼多,不信病患就非得到掛號費偏高的醫院就診。
衛生署6月21日發出公告「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之參考範圍」,門診為0至150元,急診為0至300元,呼籲全國醫療機構7月1日起全面配合實施。
他強調,如果醫學中心掛號費偏高,衛生署一定會採取更強硬的措施;至於其他醫院,衛生署雖只能先道德勸說,但院方如果堅不調降,衛生署不會坐視不管,不惜召開記者會公布,呼籲全民抵制。
中山醫院則透過新聞稿表示:「掛號費屬於醫院行政費用,由醫院自行制定,民眾也可依其需求自行選擇醫院」、「有人因自己看病有特權,卻以民粹方式向政府施壓,阻擋人民選擇看病的人權,令北部私立醫院難以承受…政府推動國際醫療將淪為空談」。
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理事長吳明彥則為中山醫院抱不平,他指出,中山醫院門診服務量相當少,如果經濟能力不錯的病患願意多花錢,享受這個價位的醫療服務,那未嘗不可。衛生署這樣「打」,並不公平。
0~300元 掛號費好亂
國內醫療院所掛號費用混亂,就連醫學中心掛號費也不一樣,例如台大、台北榮總收100元,但新光、國泰、高雄榮總則是150元。
依據健保局網站今天公布的最新資訊,國內醫學中心掛號費大多為100元,只有少數幾家,如新光、國泰、成大、高醫等醫院收費為150元。萬芳醫院最便宜,門診掛號費僅為50元。
至於榮總體系,南北不同調,台北榮總掛號費100元,急診掛號費200元。但高雄榮總門診掛號費150元,急診掛號費高達350元。台中榮總門診掛號費 100元,急診掛號費最低,只需170元。
◆ 藥物回收 全台設1500個點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0.06.30
沒服下的藥物、藥水,不少人常順手沖進馬桶、倒進水槽,可能污染環境!學者採樣台灣中北部河川發現,河水中部分藥物成分的檢出率竟高達八、九成;因此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7月起在全台藥局設立1500個回收點,鼓勵民眾回收藥物。
亂扔藥物會造成河川污染。台灣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副教授陳家揚表示,實際檢測淡水河等中北部河川的上下游,發現河水中常見鎮痛解熱劑、抗生素、降血脂藥劑等成分。
雖然這些藥物做過人體安全性試驗,但是排放入河川後,水藻、魚貝類長期、慢性的暴露在各種藥物中,很可能影響生態。而且如抗生素、治療感染的磺胺類藥物,在環境中會累積,甚至存在環境中超過一年,可能引發抗藥性菌株增加。
除了從源頭減少不必要的領藥、用藥,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連瑞猛表示,全國1500家藥局7月將設立為期一個月的「廢棄藥物檢收箱」。建議民眾把超過半年沒服用的藥物,盡量留在原藥袋內,糖漿等藥水則可與貓砂或咖啡渣混合,用密封袋包起來,再帶到藥局放入檢收箱。
◆ 七一新措施 居家化療有給付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0.07.01
不少癌症患者需要住院一兩天注射化療藥物,不然就得自費上萬元,購買攜帶式注射器才能居家化療。健保局今天表示,7月1日起給付攜帶式注射器,患者不必再自掏腰包,預估每年有7萬人次受惠。
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黃肇明表示,包括大腸癌、胃癌、頭頸癌等患者,常需要24小時注射化療藥物「5-FU」,雖然有居家化療用的點滴注射器,但因為是拋棄式,每一次要花1500元,患者整個療程中常得花上萬元購買,才能居家化療。黃肇明說,對健保來說,也因為減少住院的病房費、護理費、以及注射費,健保支出一年估計可省下一億元。
不過由於注射5-FU,有些患者會有白血球過低等副作用,因此仍需要醫師評估是否可居家化療。
◆ 美國28州成人肥胖率 再度攀升
【世界日報╱路透芝加哥29日電】2010.06.30
兩個健康維護團體29日發表年度調查報告指出,去年美國28個州的成人肥胖率再度上升,只有華盛頓特區的下降,美國成人現在比一年前更肥胖。這兩個團體警告,治療肥胖應成為醫療改革的重要部分。
「美國健康信託」(Trust for America's Health)組織負責人李維說:「肥胖是美國面臨的最大公共健康挑戰之一,不同的種族、地區和收入的群體之間存在很大差異。」該組織與「羅伯.伍.詹森基金會」資助這項年度調查報告。李維還說,美國已經採取「勇敢措施」解決肥胖問題,但減肥效果尚不明顯,尤其是南部一些州。
在成人肥胖率最高的11個州中,有10個州在南部,其中密西西比連續六年名列第一,肥胖率高達33.8%。38個州的成人肥胖率超過25%。
種族與收入繼續是影響肥胖率的重要因素。至少在40個州和華盛頓特區,非裔和拉美裔的肥胖率高於白人。年收入低於1萬5000元的成人,肥胖率約為 35%,年收入超過5萬元的成人,肥胖率僅為24%。
該報告還發現,80%的美國人認為,兒童肥胖是美國一個日益嚴重的全國性問題;50%的人認為,兒童肥胖問題很嚴重,現在應該花錢解決這個問題。84%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體重正常;但研究顯示,約三分之一兒童和青少年(1200多萬人)肥胖或體重超重。
急診檢傷分類 改善照護品質
中央社 2010.07.03
衛生署今年元月起全面實施新急診5級檢傷分類標準,據此決定病患急診的輕重緩急,使得真正的重症患者可以立即受到照護。
急診檢傷分類是按照疾病的嚴重度及迫切性,分類疾病的輕重緩急,決定看診的優先順序。
台灣急診醫學會秘書長顏瑞昌說,以往急診常出現輕重症混在一起的狀況,醫師看完重症患者,下一名可能是小感冒的患者,落差很大,但急診5級檢傷分類實施後,這個問題獲得明顯改善。
衛生署今年元月起,全面實施新急診5級檢傷分類標準,患者進到急診後,會經過詳細的分類。
顏瑞昌表示,以台大醫院為例,分為輕中重症3個等待區,重症患者會安排儘速看診,若輕症患者醫護人員會告知,可能要稍微等待一下,由患者自行決定要等待,還是到其他小診所就醫。
不過,他說,台大醫院今年前半年急診人數明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其中從其他醫院轉來的患者約佔了20%,是否與部分住院項目實施DRGs(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有關,目前還無法釐清。
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林宏榮表示,急診5級檢傷分類實施後,未來更希望衛生署推動結合轉診平台,協助患者轉診出去。他也呼籲醫院推動轉診電子病歷,方便病患轉診時使用。
◆ 救命關鍵的幾秒鐘!交警開道足感心
NOWnews.com 記者孫慶璋/嘉市報導 2010/07/03
台灣氣候溫暖多溼,適合蛇類繁殖,毒蛇咬傷又以初夏至秋末最多,特別在6到10月的時候,日前梅山鄉瑞里陳姓婦人,不幸遭龜殼花蛇吻,命在旦夕,該婦人兒子狂飆車救母,衝向嘉基醫院尋求救治,在嘉市林森路段,巧遇熱心助人的嘉義市交通隊,基於人命關天,義不容辭協助開道,終能保住陳姓婦人寶貴性命,令陳姓家屬感激萬分,同時凸顯交通隊足感心的一面。
天氣轉熱,各種蛇類也開始活動,據嘉義市交通隊指出,家住嘉義縣梅山鄉瑞里村的24年次陳姓婦人,7月1日晚間9點多,在住家遭毒蛇龜殼花咬傷,陳婦葉姓兒子等不及通知救護車,駕駛自小客車,由山上一路狂飆,緊急護送嘉義市基督教醫院,途中行經嘉義市林森東路、精忠一村路口巧遇紅燈,為了搶救母親生命,一刻都不敢耽誤直闖。
適時,有嘉市警察局交通隊組合警力小隊長黃灯煌和警員李俊德,巡經發現,予以攔停,葉姓駕駛人向執勤員警表示,其母親危急狀況,黃姓小隊長2人聽聞、見狀屬實,為爭取救治時效,立即駕巡邏車抄小路、幫忙開道,緊急護送至嘉基醫院救治,所幸就醫搶救後,已暫時脫離險境,陳婦家人對警察能體諒駕駛人救母心切,並熱心護送急診就醫,義行可舉,一再表達萬分感謝之意。
◆ 耳後硃砂痣 在室男鐵證?!
自由時報 2010.07.03
〔編譯張沛元/美聯社越南河內二日電〕宣稱能根據耳後是否有小紅痣來判定男性童貞的女針灸師范氏紅(譯音),近來爆紅成為越南名流,因為她曾利用這項特異功能,協助三名已入獄服刑十年的性侵犯重獲自由。
越南針灸師自創檢測法
五十四歲的范氏紅說,她深信這三人仍是處男,因為他們耳後都有一顆小紅痣,因此不可能犯下性侵罪,「他們要是曾有過性行為,這些痣就會消失。」四年前,范氏紅首度治療因輪暴婦女而入獄服刑的阮庭堅(譯音)時,發現他耳後小紅痣,因此相信他無罪說辭。
讓3性侵冤獄犯重獲自由
稍後,范氏紅檢查了另兩名性侵共犯、確定也都是處男後,展開營救活動。即便是在漢方民俗療法盛行的越南,范氏紅的論點仍顯得很不尋常,但她卻執意洗刷三人冤屈,甚至揚言自焚,終於獲得越南國家主席阮明哲下令重啟調查。檢方重啟調查後發現最初的調查有所瑕疵,包括檔案中居然沒有納入目擊者指稱這三人並未涉案的證詞,這也讓阮庭堅等三人最後在一月獲釋。
范氏紅說,她先學習透過把脈來判定處男,稍後自創耳後硃砂痣檢測法;這種痣只會在與異性發生性行為後消失,同性性交或自慰則不受影響。
同業稱沒聽過這種檢測法
越南其他民俗治療師對此頗不以為然,有人說從沒聽過這種檢測法,何況就醫學角度而言,根本不可能光靠把脈或檢查耳後有沒有痣來判定一個男人是否已有性經驗。不過,范氏紅協助洗刷冤屈的名聲,已給不少自認無罪的性侵犯一線希望。
四分之三婦女想戒菸 卻常破戒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7.04
美國4日慶祝獨立234周年的同時,美國國家癌症研究(NCI)所展開鼓勵女性戒菸的全國活動,協助女性吸菸者擺脫菸草的誘惑。
該研究所發表聲明說,為方便女性戒菸,研究所在活動期間設立女性戒菸網站http://women.smokefree.gov,並在全美各地設立社區諮詢服務點,專門向婦女宣導吸菸的危害、分享戒菸經驗、提供相關諮詢服務。女性吸菸者可撥打免費專線,向戒菸專家尋求心理諮詢。
聲明說,愈來愈多美國婦女了解吸菸的害處,四分之三吸菸女性希望戒菸,去年超過一半的女性吸菸者曾實際嘗試戒菸。但是,目前美國女性吸菸現象仍然嚴重,每五人中約有一人吸菸。
雖然吸菸對兩性健康都有害,女性吸菸者罹患心臟病、肺癌和中風等疾病的危險高於男性。此外,由於女性承擔哺育後代的任務,女性吸菸對後代健康的影響更大。
日前發表的研究指出,孕婦如果吸菸,子女出現行為問題的機率提高;即使孕婦未吸菸而只是接觸二手菸,子女在兒童時期體重過重的機率也會提高。
NCI聲明指出,由於受香菸口味、情緒和體重控制、性格和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女性戒菸的難度要大於男性,戒菸又破戒比率也高於男性,所以女性戒菸更需要家庭和社會的鼓勵和支持。
◆ 美沙冬療法擬入監 遏阻藥癮愛滋
中央社 2010.07.04
台灣的愛滋感染者1/3是注射海洛因的靜脈藥癮者,衛生署擬將愛滋減害計劃前伸到監所中,對即將出獄的靜脈毒癮者提供美沙冬替代療法,避免出獄後沾毒而染上愛滋。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第五分局長林立人指出,藥癮者再犯機率達9成,鑑於有人在美沙冬替代療法期間,因他案再度入監而中斷治療,衛生署計劃將美沙冬療法帶入中南部的監所,在毒癮者出獄前就介入治療,以免毒癮者出獄後犯了毒癮而反覆進出監所,也增加愛滋感染的風險。
衛生署是民國95年在4個縣市試辦愛滋減害計劃,減害計劃的一環就是美沙冬替代療法,另一環是清潔針具交換。如今全台77個合作醫院可提供美沙冬給靜脈注射毒癮者,並由衛生署公費或部分縣市地檢署緩起訴處分金補助藥費。
林立人指出,美沙冬替代療法是無關道德的兩害相權取其輕作法,與其讓藥癮者每天注射毒品好幾次,以致共用針具而染上愛滋、肝炎等傳染疾病,或是為取得毒品而犯罪,倒不如改讓毒癮者天天喝1次美沙冬解癮,達到停止或減少用毒,與減少毒品危害的功效。
疾管局統計,台灣累計近1萬9000名愛滋感染者之中,6500多人是靜脈藥癮者,幾乎都是靜脈注射海洛因等鴉片類毒品,這是僅次於同性戀性行為的愛滋感染途徑。
疾管局估計,目前每天約有1萬2000藥癮者服用美沙冬,此數字已扣除回籠入監、失聯而中斷治療的人數。
疾管局第三組指出,台灣約有6萬到10萬個靜脈注射藥癮者,反覆進出監所的藥癮者,戒治成功率偏低,資淺藥癮者較有希望擺脫毒品心魔,希望美沙冬替代療法能在這群藥癮者身上,發揮最大功效。
台灣人愛剖腹產 監委指責衛署
【聯合報╱記者李光儀、彭芸芳、游明煌/台北報導】2010.07.10
約有三分之一國內婦女生產採「剖腹產」,比例世界第二,僅次於義大利。監委程仁宏、高鳳仙昨天提案糾正衛生署,認為衛生署只把因素歸咎於「產婦高齡化」,沒有其他改善措施,顯有過失。
監委詢問衛生署何以台灣剖腹產比例偏高時,衛生署表示是因為「產婦高齡化」,但監委找到健保局製作的「剖腹產適應症」後,卻發現適用「剖腹產」的廿種情況根本不包括「高齡產」。
剖腹產比例還有醫院大小和區域之別。高屏地區的剖腹產比例明顯偏高,九十年到九十八年間都高居全國之冠,比例將近四成。程仁宏說,新竹市的某一家婦產科診所,剖腹產達八成,居所有醫療院所之冠;其次基隆一家婦幼診所也有六成七,台北市某婦產科診所則為六成。
被監委點名的基隆朱姓醫師表示,剖腹比例高是七到八成到診所生產的婦女,都選擇「自願性剖腹產」;他認為和少子化有關,婦女多只生一、兩胎,擔心自然產會拖長疼痛時間,甚至怕有後遺症。
朱醫師說,自然產和符合剖腹適應症申請的健保給付都是兩萬七千多元,自願性剖腹健保給付僅一萬五千多元,就診所而言,剖腹產健保給付並沒有較高,反而少很多,監察委員根本「搞錯方向」。
另一位被點名的新竹市陳姓醫生說,他一個月才接生三個剖腹產寶寶,其中有些是自費的,被講既莫名又奈何。
◆ 健保局:加強宣導自然產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2010.07.10
健保局表示,會加強宣導,婦產科醫學會也會針對剖腹產率高於四成的醫院「道德勸說」,期能在安全前提下,降低選擇性剖腹產。
健保局醫務管理組長蔡淑鈴表示,不少產婦為了讓下一代「命好」,或因錯誤認知,以為自然產會影響未來「性」福,而選擇剖腹產。高齡產婦增加等結構性因素較難以改變,但對社會及文化因素,健保局會與國民健康局加強宣導,並促請婦產科醫學會加強同儕制約。
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蔡鴻德說,健保對自然產及剖腹產給付相同,對大型醫院而言,剖腹產成本較高,以台大、彰化基督教醫院為例,產婦若在非必要狀況下堅持剖腹產,須另外自費三萬元,就在為抑制選擇性的剖腹產。
※ 相關報導:
* 剖腹產對寶寶的後遺症
http://www.uho.com.tw/sex.asp?aid=4865
* 注意!剖腹產的3大後遺症~
http://blog.udn.com/daystar9608/3100507
* 自然受孕or人工受孕~台灣家庭生育現況大調查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378&f_SUB_ID=4533&f_ART_ID=257787
最近內政部砸百萬徵求促進生育口號,希望能夠拉起逐年下降的生育率。然而現代家庭不生、少生的原因,除了心理層面的因素外,與晚婚、雙薪家庭造成晚生及不能生育,有相當大的關係。
根據統計,台灣每6對夫妻當中就有1對有不孕症問題,而且年紀越大懷孕,流產率、孕期合併症越多。本次專題我們不探討現代家庭不生育的心理因素,而以影響生育的生理因素為主,到底有多少家庭為不孕問題所苦?以及現代科技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 沒錢不敢叫救護車 貧夫眼看病妻斷氣
自由時報 2010.07.10
〔記者丁偉杰/嘉市報導〕又見悲劇!嘉市一戶貧病家庭,丈夫返家後發現罹患多重慢性病妻子,疑因病發倒在屋內,急需送醫,他以為叫救護車要付錢,但身上沒有錢,不敢報案求救,最後妻子雖經送醫急救,但仍不治。
以為叫救護車要錢
八掌派出所長陳明桐說,當事人58歲沈姓男子,為人老實,做事認真,擔任轄區派出所義警多年,因口語表達能力不好,致找工作困難,平日靠打零工為生,沒有子女,51歲妻子罹患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多年,一直由他獨力照顧,家境貧病交加,生活困苦。
沈某說,妻子近來病況不穩定,幾天前才到醫院拿藥,前天晚間7點多,他返家時發現妻子疑因病發,倒臥在1、2樓樓梯間,氣息微弱,他想要打電話叫救護車,但以為可能要付錢,可是身上又沒半毛錢,讓他不得不打消念頭,轉而向附近鄰居求助。
求助鄰居送醫不及
鄰居獲悉後,跟他解釋叫救護車是不用錢的,協助報案,嘉市消防局第二分隊派救護車趕到,救護人員發現沈某妻子已無呼吸心跳,經送醫,到院前就死亡。
檢警昨相驗,研判死者有多重慢性病史,可能突然病發導致死亡。沈某難過表示,「妻子獨自一人在家,病發無法求救,他發現後到求助鄰居,前後不到10分鐘時間,但仍無法救回妻子性命。」
嘉市消防局強調,民眾打119叫救護車是不用錢的。市府社會處表示,沈家是市府列冊低收入戶,將協助申請急難救助。
◆ 高溫假?學者:勞動者需要
中央社 2010.07.10
氣溫飆高,該不該放高溫假?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表示,在室外從事體力勞動的實際溫度,高於氣象局公布氣溫 1至 2度,氣溫若升破40度,應考慮讓體力勞動者放假。
一連幾天氣溫飆高,不少民眾因中暑送醫,氣象專家預估台灣氣溫可能在今年或明年飆破攝氏40度。有人建議制定高溫假,比照颱風天放假。目前中國大陸北京、四川、濟南等地,已針對溫度太高,規定高溫假或高溫補貼。
劉紹臣表示,目前除了台北市因盆地地形之故,其他地區很少超過37度,台北市 1年也只有 6至 7天會這麼高溫,他認為現在談高溫假的意義不大,尤其台北市是都會區,以服務業勞動者為主,多半在辦公室工作,可以吹冷氣。
他說,真正需要放高溫假的,應是在室外從事體力勞動工作的人,他們若在露天、空間狹小、柏油路等地點工作,這些地方的溫度比氣象局在草坪上量測公布的溫度再高出 1至 2度,政府若讓他們放高溫假,較為人道。
他進一步表示,如果環保署降低空氣污染政策奏效,台北市溫度有可能再上升0.5度,因為空氣汙染物中的懸浮粒子產生「繞射」作用,會減少約 10%陽光直接照射到地面。若空氣變乾淨,溫度平均會上升 0.5度,未來台北市溫度將可能達到40度。
剖腹產率高?婦產科醫師反擊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0.07.12
監察委員認為「台灣剖腹產率世界第二」,行文糾正衛生署。婦產科醫學會上午召開記者會,提出嚴正抗議,認為監察委員扭曲事實,嚴重打擊婦產科醫師士氣,如繼續打壓婦科,再過10年,國內孕婦恐將面臨無醫師接生的窘境。
另外,為使醫師免除醫療糾紛的恐懼,婦產科醫學會積極推動「醫療無過失補償措施」,如果孕婦不幸在生產過程中死亡,家屬可以先領取兩百萬元。有了這項措施,醫師才能放心從業,幫產婦接生。
來自台大、台北榮總、台北馬偕、台北長庚、新光等多家醫學中心婦產科醫師,上午排排坐,齊聲為婦科醫師喊冤,認為監察院應該「打老虎」;至於醫療專業問題,請監察委員不要片面解讀,嚴重打擊婦科醫師士氣。
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蔡鴻德指出,目前國內婦產科醫師年齡偏高,平均年紀55歲,而其他科別醫師僅45歲,年輕婦產科醫師更少,平均每年不到50人,再這樣下去,10年後,孕婦很難找到醫師接生。
婦產科醫學會更高分貝反擊監察院,認為監院的調查報告是正式公文,不容草率、粗製濫造,更不能任意扭曲全國婦產科醫師的努力,讓婦科醫師的努力付之流水。
蔡鴻德表示,全世界剖腹產比率居高不下,中國大陸剖腹產率高達六成,拉丁美洲約在五成,南韓四成,菲律賓四成七,美國三成一。台灣與美國差不多,近年來控制得宜,並未明顯提高。
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產婦死亡率逐年下降,目前為10 萬分之6.9,平均每年約有14名孕婦死於生產過程,不僅比美國低,更遠低於其他亞洲國家。
蔡鴻德呼籲,國內應盡速建立生育風險補償基金制度,也就是「醫療無過失補償措施」,對於一些無法避免的產科併發症,如羊水栓塞、肩難產、產後大出血等,甚至不幸死亡個案,提供國家補償制度。
另外,醫療應該除罪化。蔡鴻德認為,沒有任何醫師會故意傷害病人,但目前台灣仍以刑法來處理醫療糾紛,對於許多醫師來說,如果無形的束縛,讓人情何以堪。
醫院自費項目上網…1千多頁淹死你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0.07.16
健保局要求各醫療院所今天前上網公布自費項目價格明細,但仍有醫院、診所還在觀望中;另因健保局並未規定標準格式,各醫院作法不一,網頁的查詢路徑也不同,甚至連健保局人員都得花時間才找得到。公告資訊更是混亂,有的院所僅簡單列掛號費、病房差額費等,但最近很「黑」的長庚醫院,首頁就能找到連結,更洋洋灑灑列了一千多頁。
健保局要求醫院公開自費明細,有些醫院雖然不情願,還是趕在健保局規定的時限內,將自費項目明細公告上網。但各醫院刊載的方式不一,連健保局人員都要花不少時間找。
以北部醫學中心來說,台北國泰醫院在首頁「就醫指南」的「收費標準」下刊載自費費目明細 ;台北馬偕醫院在「就醫導引」的醫療費用下就能查到,查詢起來還算簡單。
最近被衛生署緊盯的長庚醫院,不僅在網站首頁的就醫指南下,就可以查到「收費標準」;點開後一看,更從小額的母嬰親善醫院衛教指導20元、「氧氣吸入費」每小時30元,到17萬8000多元的心、肺移植等,洋洋灑灑共列了1019頁,若印成冊,比百科全書都要厚,看的人頭昏眼花。
但有些醫院的網頁連結形同「消失的密室」,需要「高人指點」才能一窺究竟。另外各醫院公告項目差異也很大,例如台大醫院細到電話費1元也列出,但也有些醫院僅簡單列出掛號費、病房差額、膳食費、證明書申請費等。
健保局醫務管理組長蔡淑鈴表示,希望近兩萬家大小醫院、診所,都能公告自費明細;若院所規模太小不能上網,也要在診所、醫院的掛號檯等明顯處張貼,並且定期更新,如果沒有在今天時限內公告,健保局會函請改善,違者更可能記點。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