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7

張鐵志:台灣比香港更有文化嗎?

【聯合報╱張鐵志】2010.06.25

周末去了花蓮,看到兩間令人驚艷的二手書店,「舊書鋪子」和「時光」。書店本身是老房子,其存在的姿態就飽含詩意。

同行的香港友人說,台灣真有文化氣息。

我說,未必。

香港朋友常常表示對台灣的文化氛圍的景仰,台灣人也常以為香港似乎是個文化沙漠。但是,姑且不論如何去比較所謂有無文化,起碼以文化媒體來說,台灣並不見得比香港好。

這幾年,香港出現許多優質的文學和文化刊物:《字花》、《文化現場》、《META》。《字花》以文學為主,但有文化論述,也關注社會議題。另外兩雜誌則是文化評論為主。台灣雖然有《印刻》、《聯合文學》等在華人文學界執牛耳的文學雜誌,但是卻幾乎沒有文化評論性質的刊物。

何其諷刺。曾經文化評論是台灣的重要文類,並在社會以及文化改革中成為批判的火藥庫,但是過去十年,這種文類幾乎死亡,或者更精確的說,在主流媒體上宣告死亡。文化評論消逝的原因,當然一方面是網路的興起,讓許多人轉向部落格;但為何這些評論全面從報紙上撤退,卻是一個我們必須深思的問題。香港的信報、明報都有精彩的文化副刊版面,明報的「星期日生活」更是一份十幾頁的周末文化增刊,且具有尖銳的批判性;但台灣報紙的周末增刊幾乎都是生活娛樂型,而不是思考性。

同樣消逝於媒體的是書評。在美國,主流報紙上書評版面的萎縮也是文化界的重大議題,然而,香港幾份主要報紙至今幾乎都還維持書評版,台灣卻只剩下一家報紙有。(更遑論中國幾個主要報紙的周末書評週報都是厚度與深度兼具。)此外,香港有一本免費的書評刊物「讀書好」,每月發行數萬冊(雖然是由地產公司所支持),台灣卻早已沒有書評刊物。

香港文化界朋友常常表示無法理解,台灣是如此有文化氣質,有人潮川流不息的大型書店,和許多精彩特色的獨立書店,怎麼會缺乏書評文化呢?

台灣當然不比香港文化貧乏,但是我們也不能自我膨脹認為比其他華人地區更有文化。重要的是去自我觀照這個社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問題根源之一顯然是媒體的嚴重文化貧血症。在台灣的不同角落,從大城到小鎮,從北到南,從西岸到東岸,都有許多人在創造、推動各種文化與藝術實踐,但是他們很少出現在主流媒體的視野中。如果一個外星人來到台灣,首先看到的是媒體(尤其是可悲的電視媒體),他將會發現這是一個何其庸俗化、瑣碎化、反智的社會。

我們的這個時代確實日益輕盈媚俗。我們更喜歡輕薄短小的文化產品,而不是能深刻刺激思考的作品。我們的媒體更專長於意義的消解,而不是價值的建立;更關注於政客的廢話、明星的八卦、教人賺錢的計畫,而不是豐富的思辨。沒有好的文化評論與書評機制,那些弱勢的、欠缺資本可以在商業市場中搏鬥的書寫、電影、音樂、藝術就很難有被更多人看到和認識的可能,而這個社會也會缺乏反思與批判的力量。

不是台灣沒有豐富的文化創造,而是媒體領域的貧血使得一個只看到台灣主流媒體的外星人可能會深深疑惑:這個島嶼真的有文化靈魂嗎?

(作者為作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候選人)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相關報導:

藝術外一章-表象符號並不等於藝術內涵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藝術赤子」吳冠中病逝北京 享年91歲

NOWnews.com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10/06/26

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於25日晚間23點52分病逝北京,享年91歲。據了解,吳冠中自2004年起多次到北京醫院住院,患的都是心臟等老人疾病,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包林表示,儘管一個月前就知道他生病住院,但現在聽到他逝世的消息仍感到悲慟不已。

一生都奉獻給藝術的吳冠中在1919年生於大陸的江蘇省宜興市,1946年考取公費赴法國留學,學成歸國後曾任教於美術學院;1991年,吳冠中獲法國文化部授予「法國文藝最高勳位」;1992年,大英博物館破例為華人舉辦個展,展出「吳冠中─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展覽。

由於吳冠中的作品充滿了生命力,陸媒因此給他「藝術赤子」之封號。吳冠中長年探索東西方不同的美學觀念,秉持著「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的創作理念,創作出一幅幅具鮮明特色的畫作,其中,《長江三峽》及《魯迅的故鄉》都是他的經典名作。

吳冠中除了在美術創作與教育有很大的成就,他還同時是一個散文家,曾出版過《吳冠中散文選》、《美丑缘》、《生命的風景》、《吳冠中文集》等文集。據傳,吳冠中非常喜歡「荼」這種花,所以常常在他的畫作中署名一個「荼」字,也將它當做別名、筆名。

包林和吳冠中有30年師生關係,他讚揚老師,「除了具備藝術天分外,對於工作十分敬業和勤奮,像一個戰士,他是中國20世紀藝術史上繞不開的一個人物。」另外,多年來直銷吳冠中畫作的藝術機構副總王先生也說,吳冠中晚年生活起居簡樸,完全沒有「大師」的架子。

※ 相關報導:

* 畫家吳冠中昨晚在北京醫院去世享年91歲
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9/1/1/1561126/1.html



◆ 畫價數千萬 卻窩螺螄殼

【世界日報╱北京26日電】2010.06.26

吳冠中畫作一向是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的「寵兒」,拍賣價格甚至高達數千萬元。據媒體披露,但這樣一位藝術家,卻過著平民生活,他的書房僅五平方米。

據央視報導,在翰海2010春季拍賣會上,吳冠中1974年作油畫長卷《長江萬里圖》經過現場及委託多位買家數十回合的激烈競逐,以5712萬元成交。

報導說,胡潤藝術榜上,91歲的吳冠中以2.2億元排名第二。2009年,吳冠中畫作《北國風光》在北京嘉德秋拍「新中國美術」夜場中以3024萬元成交。此畫拍賣所得將全部用於桑梓助學基金會資助特困大學生就學。然而,這樣一位作品屢屢拍出天價的畫家,卻過著簡樸的平民生活。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在吳冠中不足五平方米的書房,除了靠牆兩個裝滿畫冊和書籍的鐵架子,就是臨窗一張比課桌略大的書桌和一張椅子。椅子拉開就幾乎頂到了書架。媒體戲稱吳冠中住在螺螄殼裡,而被吳冠中稱作「下蛋的窩兒」的家,是上個世紀90年代初搬進來的。在那個袖珍書房裡,吳冠中完成了他文集裡許多重要篇章。室內沒有名家墨寶鎮宅,沒有齋堂匾額述懷,惟有迎門的牆上一幅梵谷油畫織成的掛毯銘志。



◆ 融合芭蕾 功夫舞出力與美

中央社 2010.06.26

看過功夫表演以芭蕾形式演出嗎?7月23日至25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演出的「功夫詩‧九卷」,打破功夫表演總以國樂為配樂的慣例,結合小提琴音樂,讓功夫也能輕鬆逗趣。

北京保利劇院旗下北京保利功夫明星表演團,曾於2007年受邀來台演出「寺院內外」,今年北京保利功夫明星表演團即將再次來台,帶來「功夫詩‧九卷」。

主辦單位萬世國際表示,「功夫詩‧九卷」不僅呈現功夫力的美學,也結合眾多藝術文化,將功夫充滿力與美的肢體動作融合百老匯歌舞劇、古典芭蕾舞、法國現代舞、印度瑜伽、中國戲曲、傘功等優美線條,讓功夫舞出節奏和美感,顛覆一般人對於中國功夫「好勇鬥逞」的刻板印象。

「功夫詩‧九卷」打破功夫表演總是以國樂為配樂的慣例,結合世界級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的音樂演奏,搭配功夫以芭蕾的形式展現,讓功夫表演也能輕鬆逗趣。

萬世國際指出,「功夫詩‧九卷」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述說武僧們從不諳世事到自覺頓悟的修行過程,劇情引人入勝,以電影的手法呈現功夫舞台劇。



◆ 國際版畫展 國美館隆重登場

【馬瑞君/台中報導】2010-06-26 中國時報

全球矚目的版畫藝術盛會之一「中華民國第十四屆國際版畫雙年展」,即日起在國立台灣美術館登場,共有來自四十九個國家、二百多件入選作品,藝術家版畫風格琳瑯滿目,值得參觀者細細品味,另有各式版畫文創商品將版畫與生活相結合,讓版畫藝術更具親切性。

國美館長黃才郎指出,國際版畫雙年展從民國七十二年開辦迄今,經過廿八年努力,已獲國內外藝術界和大眾肯定。今年共收到六十九個國家、一千四百廿三件作品,經過初審、二階段複審激烈競爭,最後有全球十七位藝術家獲獎。

日本藝術家久後育大以《刻痕-70》脫穎而出獲金牌獎,評審團認為其套色層次效果,使畫面因雕刀刻痕而展現動感,有音樂之美;銀牌獎波蘭藝術家琵屈.喬安娜的《我無所不知》,畫面虛實交錯,展現私密情境中的人體及藝術家心中人性的交戰;銅牌獎日本藝術家宮崎文子的《無關心》,人物造型以童畫的塗鴉筆法表現,自由且即興具閱讀性。

版畫雙年展展期至七月十八日止;另集結日本卅名得獎者、五十八件作品,舉行「版.印:日本版畫主題展」,同時在國美館登場,展期至八月廿九日。



◆ 台北電影節盛大登場 《精銳部隊》與《第四張畫》雙開幕
http://www.nownews.com/2010/06/26/38-2619268.htm

台北電影節於六月廿五日熱鬧登場!超過一百五十部佳作,五十多個國家的作品影迷可以大過癮。今年主題城市與台灣電影雙開幕,由巴西導演荷西‧派迪夏所執導的金熊獎作品《精銳部隊》,以及《停車》導演鍾孟宏執導的新片《第四張畫》,作為雙開幕片。



◆ 古蹟修復新案不再補助 地方叫苦

自由時報 2010.06.26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全台待修古蹟進入「黑暗期」?文建會希望明年起各縣市自行編列古蹟、歷史建築修復預算,但地方已是捉襟見肘,昨在全國文化主管會報上紛表哀怨。

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則解釋,今年補助各地古蹟修復經費還有3億多元,但因應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中央財困,明年預算才2億多元,因此不再補助古蹟修復新案,未來財寬之後就能鬆綁,並非把古蹟修復責任全丟給地方。

文資總處函示各縣市政府,自100年度起,自行編列市定古蹟、歷史建築之保存、修復經費,許多縣市反映,地方財政短絀,停止補助將嚴重影響文化資產保存工作。

也有地方文化官員指出,財政較弱的縣市,已經缺乏古蹟修復保存經費,必須仰賴中央,一旦中央「縮手」,荒廢待復古蹟更是遙遙無期,建議以財力第3級的縣市為補助對象。

文資總處表示,依文資法,古蹟修復有一定的調查研究、修復流程計劃,中央補助、地方配合款,已經進行中的修復工程,繼續補助完成,至於修復新案才暫緩補助,但也希望地方能儘量自籌經費,為文資保存盡分心力。



◆ 斥資7.7億 全球最大「鐵達尼」博物館

TVBS/林佩儀 2010/06/25

第二座鐵達尼號博物館,4月在美國田納西州開幕,耗資1千6百萬英鎊,約7.7億台幣打造,是全世界最大的鐵達尼博物館,而博物館外觀完全仿造真實的鐵達尼號建造,復刻版鐵達尼號高30公尺,雖然是實際鐵達尼號的一半大,但裡頭不但有船艙,還有相關文物的展示間。

電影鐵達尼號:「我是世界之王!」

鐵達尼號再度啟航,鐵達尼博物館,在美國田納西州開幕,博物館外觀,完全仿造鐵達尼號建造。

走進復刻鐵達尼的船艙內,頭等艙、二等艙、三等艙一應俱全,工作人員也穿上符合當時年代的服裝,讓遊客身歷其境。

在大船沉沒前,滾滾海水灌進船艙內,造成1517人,死於水溫零下2度的冷冽大海中,現在在這座鐵達尼博物館,也可以讓遊客用手,體驗一下零下2度的水溫。

復刻版鐵達尼號高30公尺,僅原版的一半大小,為了重現當年的悲劇歷史,旁邊還有一座造成鐵達尼沉船,高9.1公尺的假「冰山」。

館內還展示了400 件鐵達尼文物,包括船上餐具、救生衣等,全由船公司與倖存者提供,斥資大約7.7億台幣打造,雖然是全美第二座的鐵達尼博物館,但佔地921坪,可是全世界最大的鐵達尼博物館,預估一年能吸引近100萬遊客前往。

fsj 提到...

攝影大師「失焦」照片 創造記憶

【聯合報╱本報記者╱陳宛茜】2010.06.27

「有人用筆寫日記,有人用歲月寫日記;而我,用柯尼卡寫日記。」多年前,李立群這句廣告詞傳誦一時。曾幾何時,柯尼卡(底片)準備躺進博物館,「用照片寫日記」反倒扶搖直上成為全民運動。數位相機與部落格、Facebook的流行,讓人人都變成了攝影家。

準確來說,是人人都想當攝影家。因此,去年「攝影家之眼:數位攝影的思考、設計和構圖」意外大賣後,數位攝影教學書籍萬軍齊發,成為台灣書市今年上半年最亮眼的風景。

部落格時代,不學點數位攝影怎麼安身立命呢。搞網拍?讓「網拍/棚拍攝影技法極上攻略」教你怎麼端出好賣相;玩自拍,來本「怎樣擺出好POSE:160款人像攝影圖例完全解構」吧。

想成為美食部落客贏得揪團試吃的禮遇,更得來本「美食攝影」、「拍出好味道」……

這些教戰手冊,千篇一律教你如何讓作品構圖完整、焦點清楚、色澤飽滿……但這就是好照片?

在這波攝影熱中和台灣讀者見面的的國際攝影大師,偏偏都不吃這一套。甫離台的森山大道,作品以模糊、晃動、失焦、高反差著稱。戰地攝影大師羅伯.卡帕的戰爭回憶錄,甚至就取名「失焦」(木馬出版)。

1944年盟軍登陸諾曼第時,卡帕跟在第一批美軍後面,衝上了死傷最慘重的歐瑪哈海灘。這批珍貴的底片,卻在送回倫敦沖洗時被燒毀,留下的幾張也模糊不清。照片在「生活」雜誌刊出時,編輯以附註說明戰況緊急導致攝影師的手不穩,照片因此失焦。卡帕否認,卻決定把「失焦」這兩個字拿來當成自己戰場回憶錄的書名。

「如果你拍不到好照片,」卡帕說:「那是因為你距離現場不夠近。」卡帕成名作是拍攝蘇共領袖托洛茨基的演講。卡帕從距離托洛茨基不到一公尺的地方取景,照片中看出演講者緊繃的神情,構圖卻不夠完整。

卡帕一輩子都活在戰場上。西班牙內戰時,他和女友達娜一起採訪,但達娜卻不幸死於坦克車下,悲傷的卡帕從此永遠凝視著戰場。1954年他在越南誤觸地雷而死,為攝影獻出了生命。

另一位攝影大師杉本博司則說:「相機雖然能夠記錄,但沒有記憶」。杉本的作品觸犯了所有攝影初學者的大忌 ─拍「海景」系列時,50張照片通通採用海天各一半、一成不變的構圖;拍「建築」系列時,他將相機的焦距拉長了兩倍,讓建築因模糊而呈現令人震撼的景象。對杉本而言,這種模糊失焦的照片才是「記憶」。

在即將在台出版的新書「直到長出青苔」(大家出版)中,杉本解釋了自己「失焦」的意圖:「我將相機焦點設在比無限大還遠的地方,想要窺視這世界不應存在、比無限還要遙遠好幾倍的場所,卻被模糊給吞噬了。」用數位相機寫日記的的讀者可別忘了,「記錄」和「記憶」之間,還存有一段很長的距離。



◆ 抽象藝術百年 白明來台開展

中央社 2010.06.27

為慶祝抽象藝術誕生100年,學學文創邀請中國當代抽象藝術家白明,來台展出「雲靄之白:白明的抽象藝術」個展,向抽象藝術致敬。

主辦單位學學文創表示,白明身兼現代陶藝家、畫家、學者及作家,擅長融會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藝術形式,他將繪畫技法運用於陶藝創作、陶瓷質感表現於油彩畫布、茶水潑灑滲透於水墨畫紙,形塑獨特的藝術風格。

這次白明受邀展出作品,涵蓋陶瓷22件、油畫12件及水墨畫5件,從白明作品中可窺見多元的藝術創作形式,情感意蘊化為抽象語彙的無限可能。

現年45歲的白明,出生於江西,喜歡從大自然汲取靈感,形塑紋樣,並運用珍貴的景德鎮陶土做為創作媒材,被譽為中國最年輕的陶藝大師。

這次展出的陶瓷系列作品,圖樣取材自植物,以釉色表現青花瓷之美,而作品「生生不息」,以藤蔓生長的意象,結合書法線條,呈現自然的生命律動,最具代表性。

此外,白明的抽象油畫展現自然、古典幽柔的色調與澄淨之美,並善用綜合媒材,讓色彩、材料及作品形式融合為一。

白明的水墨畫,運用滲透、摺疊、重複等創作手法,在作品「文化蟲洞─茶禪一味」中,將古老的普洱茶入畫,潑灑出淡墨明徹、微妙的豐富層次,結合茶道與禪道。

「雲靄之白:白明的抽象藝術」即日起至8月1日在學學文創展出。



◆ 沙灘音樂祭接力 愈熱愈瘋

【張謙俊、唐嘉邦/北縣報導】2010-06-27 中國時報

北部海岸今夏有多場音樂祭輪番上陣,廿六日晚石門白沙灣之夜率先登場。搖滾迷每年夏天必朝聖的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七月九至十一日將在福隆海水浴場熱情開唱;基隆市八月中下旬選在基隆大武崙沙灘舉辦音樂會。多場音樂會接棒開辦,歌迷今年可以沙灘瘋音樂度過炎炎夏日。

隨著夏季腳步來了,搖滾樂迷最瘋的北縣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昨在淡水舉辦海洋獨立音樂大賞的會前賽,也為邁入第十一個年頭海洋音樂祭暖身。今年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在七月九日至十一日福隆海水浴場登場,第一天邀請曾在海祭優勝團體重回舞台,第二天將有十組樂團爭取最高榮譽的海洋獨立音樂大賞,第三天來自法、美、日等多國樂團接棒開唱,展開國際搖滾音樂交流。

今夏沙灘音樂會,先從北海岸登場,昨晚在石門白沙灣之夜,由知名指揮家張大勝率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與跨界美聲歌手許景淳合作,來一場不同沙灘音樂饗宴。

北觀處表示,今年適逢三芝音樂聞人江文也先生百年紀念,白沙灣之夜上半場演出江文也的台灣舞曲等創作名曲及多首古典小品,下半場台灣名謠為主,並結合高空煙火。

七月三日淺水灣之夜,以搖滾為基調,由狂打樂擊熱鬧打頭陣,再由概念新聲「自由發揮樂團」與在地深耕的「海景五街樂團」熱情擔綱、甫獲金曲多項提名的創作才女徐佳瑩、以China Blue為班底的哇哩咧樂團,壓軸的王宏恩以及獵狗樂團熱情演出。

fsj 提到...

亞維儂外圍藝術節 台灣5團隊演出

中央社 2010.06.28

2010年亞維儂外圍藝術節(Avignon OFF)即將於7月8日熱鬧登場,行政院文建會駐法國代表處台灣文化中心策劃安排5個台灣表演團隊參與藝術節演出。

文建會表示,今年參與演出的是稻草人現代舞蹈團、河床劇團、戲盒劇團、一當代舞團與十鼓擊樂團,將呈現戲劇、舞蹈、跨領域、擊鼓等融合當代與傳統中蛻變創新精神的表演。台灣文化中心同時規劃一項造形藝術展覽,豐富多元地呈現台灣當代創作風景。

文建會指出,經歷前3年的鋪路試探,不少亞維儂常客及專業人士對台灣推出的表演節目印象鮮明,南法最重要的地方報「普羅旺斯報」便於去年肯定指出﹕「台灣已成為亞維儂外圍藝術節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

台灣表演團隊將自7月8日至30日,於亞維儂絲品劇院(Theatre de la Condition des Soies)每天從早到晚演出5場:稻草人現代舞蹈團的「S」、河床劇團的「惡之華」、戲盒劇團的「島語錄-一人輕歌劇」、一當代舞團的「台灣風情」和十鼓擊樂團的「台灣風情」。

此外,年輕藝術家張君懿的「虛擲空響」-張君懿「不等速乒乓球系列」影像裝置個展也將於劇院同時展出。



◆ 詮釋蕭邦 鋼琴家王羽佳有新意
http://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14793

台灣醒報 2010/06/28

【台灣醒報記者章文、沈邦寧報導】年僅23歲的中國鋼琴新秀王羽佳,已是國際知名唱片品牌DG旗下藝人、2009 年英國留聲機雜誌新秀大獎及指揮大師阿巴多指定鋼琴家。最近她獲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熱情邀約,參與「台積心築藝術季」,將在6月28日在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與聽眾們見面,6月30日於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

發行DG唱片及世界級樂團合作的機會,開啟了出生於北京的王羽佳職業演奏生涯的大門,無數的協奏曲音樂會、室內音樂會、獨奏會的邀約自雪片般由世界各地湧入,一年上百場,平均每三天一場的演出,讓王羽佳原就極具天賦的琴藝,征服無數聽眾。

王羽佳此次參與由藝術總監焦元溥所策劃的『20X10 蕭邦CHOPIN國際音樂節』,王羽佳精選多首經典作品,其中蕭邦「第二號鋼琴奏鳴曲」、斯特拉溫斯基「彼得洛希卡三樂章」及斯卡拉悌「鋼琴奏鳴曲選集」,皆收錄於第一、二張專輯中,蕭邦的「圓舞曲作品六十四之二」則是兒時首次接觸蕭邦音樂的美好回憶。

焦元溥對於這位在十六歲時,曾代替普萊亞(Murray Perahia)演出,一炮而紅的小女生讚譽有佳,她也曾代替魯普、阿格麗希演出,今年的『20X10 蕭邦CHOPIN國際音樂節』她又代替齊瑪曼來台灣演出。在她第一次「代打」時,焦元溥就印象深刻,他說:這是一個看技巧的場合,但從一個大鬍子大師變成一個17歲小女孩,反差實在很大,令人印象深刻。

王羽佳這次將演奏兩首蕭邦,分別是《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和作品六十四之二《升c小調圓舞曲》。她說,蕭邦是再怎麼神格化、偶像化都不夠的大天才。因為他對和聲、曲式、結構、鋼琴語法與鋼琴技巧的革新實在太大也太重要,音樂到蕭邦手上可說開展出完全不同的天地。對於蕭邦,她說:「我只有無限的崇敬與感謝。」



◆ 東方詩性西方視野-蘇憲法英國秋之印記 紐約展出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2010.06.28 自由時報

繼2007年在美國西岸的個展之後,蘇憲法將於本週遠赴紐約,舉辦其於美國的第2次個展,不同的是,這次蘇憲法將以較大尺幅的油畫作品,展出他去年在英國做訪問學者的創作。

「這是身為一個藝術創作者,展開國際視野的必要歷程,」蘇憲法說,「一方面看看西方藝術家作品,另一方面也企圖進行一種文化底蘊的交流測試,看看西方藝術圈如何評價東方人用西方媒材表現西方景物。」

蘇憲法於去年11月前往倫敦,在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做訪問學者,除在學校為他準備的畫室創作,大部分時間遊走各公私立博物館與畫廊,意外發現,身為國際性的大都會,倫敦呈現的不僅是英國的藝術發展現況,更海納全世界藝術的交流與展出,尤其是以倫敦為主的歐洲美術以及以美國為主的美洲藝術,於交流中碰撞出的火花,展現出特殊的藝術創作魅力。

旅英期間適值深秋,寒冷多雨的天氣,讓來自亞熱帶島國的蘇憲法,對「秋天」有截然不同的體會,由倫敦秋色到北地蘇格蘭的幽然湖光,都讓隻身旅行的畫家感受到寧靜的美感。

蘇憲法以秋葉與水影架構了一系列以「秋」為主題的創作,集結成「秋之印記」,成為此次紐約展出主題,企圖藉由詩性的東方抒情筆觸,把英國深秋寂靜的景致氛圍,帶到盛夏的紐約大都會,展現多層次的藝術視野與感受。

「秋之印記」蘇憲法紐約個展,7 月2日至22日,在紐約美華藝術中心Gallery 456展出。

fsj 提到...

立院藏七寶 總價數億元!

華視 2010/06/28

平常吵吵鬧鬧的立法院,原來暗藏了七幅價值千萬以上的畫作,其中有一幅張大千全盛時期的潑墨荷花,價值起碼3千萬,其他還包括了黃君璧的雲山雨意,也是這個等級,七幅畫作加起來好幾億元。

別懷疑,這些呈現在您眼前的畫作,全都藏身在平時吵吵鬧鬧的立法院。其中這一幅長寬各約八尺和四尺,是張大千的潑墨荷花,價值起碼三千萬,荷葉和荷花,栩栩如生,彷彿一陣風吹過來,就會隨風搖曳。這幅畫作就掛在立法院十二樓的宴會廳,很多立委不知道。平常千萬畫作近在咫尺,也許是委員平時公務繁忙,因為立院畫作屈指一數,起碼七幅。

像這幅季康的仕女圖,把女人吹彈可破的皮膚,和飄逸的姿態,描繪得淋漓盡致。還有傅狷夫的歲寒三友,粉紅色的梅花,和青綠的松樹色彩對比,相互輝映。另外還有高逸鴻的巨松,馬壽華的墨竹和陳子何的芭蕉,都在王金平接待外賓的會客室。一幅起碼千萬的名畫,王院長笑說是無價之寶,全都是畫家在民國五十七年落款,十多年前立院整理才從倉庫被搬了出來,不然,恐怕永遠沒人知道,立法院擁有這些價值連城的名畫。



◆ 張大千墨荷 立院鎮院七寶之首

【聯合報╱記者楊湘鈞/台北報導】2010.06.28

立法院藏有「七寶」?原來,常有人以書畫贈立院,十多年前立院大整理,從中選取以國畫大師張大千潑墨荷花為首的七幅名畫典藏,並將數十幅書畫列為珍貴字畫;民眾到立院,很可能與千百萬名畫近在咫尺,卻渾然不知。

「立院七寶」是張大千的潑墨荷花、黃君璧的雲山雨意、季康的仕女圖、陳子和的芭蕉、馬壽華的墨竹、傅狷夫的歲寒三友、高逸鴻的巨松。立院人士表示,光張大千的潑墨荷花,起碼價值三千萬元,黃君璧的雲山雨意也是這個等級。

七寶如今已列冊典藏,並定期清點,潑墨荷花因去年張大千一百一十歲冥誕曾外借展出,較為人知。目前潑墨荷花掛在立院宴會廳外,其餘六寶也未在官網詳列懸掛處,沒有公告陳列地點。

立院人士表示,想接近七寶並不是那麼容易,以潑墨荷花為例,宴會廳除了宴請外賓或辦活動,不對外開放;除大樓一樓有警衛,廳外也有服務人員看守,走廊上還特別為這幅畫加裝監視器,成了議場外另一「重地」。

七寶及其他珍貴字畫,可說歷盡滄桑,張大千的潑墨荷花、陳子和的芭蕉,曾掛在前院長劉松藩辦公室旁樓梯間,算「境遇」比較好的,有些珍寶因立院人員「有眼不識泰山」,長期堆於倉庫養灰塵,甚且還被當成雜物。

十多年前,立院配合政府政策,清查院內珍貴動產、不動產。資深員工回憶,當時秘書長林錫山非常盡心,從倉庫中找出許多珍貴字畫,並找專家為七寶重裱,院長王金平也指示定期展出。

當時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黃光男受邀前往看畫,大吃一驚,指張大千的潑墨荷花與黃君璧的雲山雨意,為兩人全盛時期力作,價值不斐,足以成為國會「鎮院之寶」。

※ 相關報導:

* 立院七寶/張大千畫中景 五亭湖已沉水庫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5690202.shtml

八德園位於巴西聖保羅市水庫預定地,巴西政府徵收土地後拆屋砍樹,張大千多年造園心血毀於一旦,五亭湖也成了「庫底之湖」。

* 立院七寶/閣樓一捆東西 哇!大師粉本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5690203.shtml

張大千生前除了畫作,最重要的就是他積累一生的粉本(繪畫底稿),目前絕大部分由張大千最親弟子孫雲生之子孫凱收藏。



◆ 天津發現張大千罕見書畫作品

中央社 2010.06.28

中國天津市近日發現一套張大千的書畫作品「山水二十八條屏」,這是迄今發現的張大千畫作中一套所含屏條數量最多的書畫作品,令人嘆為觀止。

齊魯晚報報導,天津的書畫鑒定工作者日前在一名客居天津的加拿大籍老收藏家處,見到這套作品。

這套「山水二十八條屏」以設色居多,筆墨酣暢,意境深邃。每畫必題,書體多樣,有大千體、石濤體,還有隸書、篆書。張大千寫大千體或石濤體不乏有之,但張大千寫隸書,尤其寫篆書則屬罕見。

「山水二十八條屏」有臨倣,如倣吳鎮、石濤、漸江;有寫生,如「羅浮雲母峰」、「羅浮鳳凰谷圖」,多數為創作。二十八屏懸掛於牆壁,場面之浩大,氣勢之恢弘,極具震撼力。

張大千在「山水二十八條屏」中雖每畫必題,但均未寫干支。

關於繪製時間及地點,張大千研究學者邢捷認為,在「山水二十八條屏」中有兩幅寫有「羅浮雲母峰」、「羅浮鳳凰谷圖」,可知張大千創作「山水二十八條屏」的上限時間應為1928年夏遊歷羅浮山後,即30歲。

另外,根據畫面其他細節,專家認定「山水二十八條屏」應是張大千畫於30歲至34歲間。

中國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劉光啟認為,「二十八條屏」應是以張大千收藏的古代書畫為本而創作,並以石濤的筆法、畫法為主,堪稱張大千畫石濤的集大成之作。

天津美術學院教授劉金庫說,張大千將石濤一生畫山水的精華都濃縮在此屏內,這也是張大千畫石濤山水的「底牌」和「家底」。



◆ 曹雪芹故居 有望復建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組北京28日電】2010.06.28

曹雪芹在北京唯一有史可考的故居有望在年內復建,地址位於崇文區磁器口十字路口的東北側,也就是史料上記載的崇文門蒜市口地區曹雪芹十七間半房故居原址附近。市人大代表宋慰祖在今年年初市人代會上提出的「關於加速復建曹雪芹故居」的建議,近日得到有關部門的回覆。

北京晨報報導,據有關人士表示,復建故居占地800平方米左右,將成為曹雪芹故居紀念館,展出「紅樓夢」各種版本、20多件康熙寫給曹家的聖旨高仿品等物件。

據報導,曹雪芹在此生活的時間是曹雪芹「紅樓夢」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紅樓夢」很多場景都能在蒜市口地區找到「影子」,書中提到的興隆街就離蒜市口不遠,鐵檻寺的原型是附近的隆安寺,是古代皇家停靈的地方,故居東邊還有一座曹雪芹常去的臥佛寺。甚至有紅學家認為「紅樓夢」前80回就是在此開始創作的。

fsj 提到...

悲傷至極的詩人 商禽27日病逝

【林欣誼/台北報導】2010-06-29 中國時報

台灣重量級詩人商禽近年帕金森氏症纏身,廿七日凌晨因併發吸入性肺炎過世,享年八十歲。商禽被譽為五○年代以降台灣散文詩的開山者,以超現實主義風格聞名,雖然終生詩作不超過兩百首,產量極少卻句句經典。他的至交好友、詩人瘂弦哽咽地說:「上帝給他的生命太短,但他的詩會流傳下去,他是在我們之間走得最前面、成績也最好的詩人,是我們的表率。」

二○○九年五月印刻出版在商禽七十九歲生日當天為他舉辦《商禽詩全集》新書發表會,這是商禽最後一次出席公開活動。當時他身體瘦削、說話略為遲緩,但與雲民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詩人楚戈、管管、辛鬱等眾好友相聚,他仍非常感動,雙眼炯炯有神地說:「我從未放棄寫詩的念頭。」

商禽一九三○年生於四川省珙縣,本名羅顯烆。商禽十六歲從軍,在逃亡及拉伕的交替中走過中國西南各省,一路蒐集民謠、試作新詩。一九五○ 年他隨部隊來台,曾作過編輯、碼頭臨時工、園丁,賣過牛肉麵,後於《時報周刊》擔任主編、副總編輯。

商禽與同是詩人羅英離婚後,羅英移民南非,兩個女兒與父親同住,大女兒羅珊珊現為文學編輯,小女兒羅永言則學美術。

羅珊珊表示,四年前父親罹患帕金森氏症,二○○八年因摔跤動了一場大手術後,身體迅速衰弱,伴隨著疾病也會出現一些幻覺,「加上他本來就是個想像力豐富的詩人,所以談話時常常會回憶與現實混淆。」

他說父親晚年創作不多,卻熱衷古董收藏,還常去逛古董市場,最寶貝的收藏就是明朝的《十竹齋畫譜》,連故宮想跟他收購他都捨不得割愛。印象中,父親工作忙碌,不常與她們討論工作或創作,只說過他寫作是先在腦中醞釀很久,心中打好稿子才寫。

羅珊珊說說,父親最常談起的是童年家鄉的回憶、「少年兵」的經歷、她們沒見過的爺爺等。「最後這半年來,他的意識更混亂,他說的話有時連我和妹妹都聽不懂,失去了跟他溝通與互動的橋樑,這是我最遺憾的。」

商禽一生只出版過《夢或者黎明》、《用腳思想》兩部詩集,及增訂本《夢或者黎明及其他》和選集《商禽.世紀詩選》、《商禽集》及《商禽詩全集》,作品譯有英、法、德瑞典等文。

學者陳芳明曾描述他是廿世紀悲傷至級的詩人,商禽則自稱是「快樂想像缺乏症」患者。面對評論者給他「超現實主義」封號,他反駁,「超」應解讀「更」,因他的超現實「是比現實更現實」。

fsj 提到...

720度圓雕白瓷 台灣本土名瓷添生力軍

【陳鈞凱、李盛雯/台北報導】2010-07-03 中國時報

台灣精品名瓷又添一新生力軍!醞釀五年,本土原創精瓷品牌「1300 Only Porcelain」以獨步全球的七二○度圓雕工法,加上不上秞、不上色,仍能燒製出純白無瑕溫潤色澤的高難度技巧,已經吸引到國際各大藝展目光,九月即將遠征法國巴黎傢飾展。可望成為繼「法藍瓷」後,下一個成功站上國際舞台的本土白瓷品牌。

七二○度圓雕工法是「1300 Only Porcelain」的最大特色。品牌創辦人沈亨榮說,有別西方瓷器侷限於平面、直立底座的表現工法,台灣獨步的圓雕工法,全部的作品不僅沒有底座且全立體沒有死角,觀賞者可以從各個角度欣賞瓷器的美。

圓雕的瓷器有多困難燒製?超乎一般人想像。正因為沒有底座支撐,每件作品都如同一座三D立體雕塑,從自然花草到人物、動物,每處受力點的瓷土拉扯、收縮比例都各不相同,燒製過程十分易碎裂。

一開始,每一百件作品中幾乎只有一件能完美出窯,其餘的通通得全敲碎回收,沈亨榮一語道破圓雕工法的挑戰之所在。

不但顛覆西洋瓷器結構型制的極限,沈亨榮也一反西洋瓷器重彩繪的傳統,大膽挑戰完全不上秞、不上色,僅以描金點綴的藝術工法,強調瓷器本身「白、透、潤」的色澤。而樂於挑戰的代價是,足足花了他五年,這才找出最佳配方,燒製出毫無半點雜質的完美白瓷。

辛苦日前總算有了代價,這個花了五年摸索最高技巧的台灣本土瓷器品牌,今年不但掛上了以一三○○度高溫窯燒為意涵的正式品牌名,九月還將遠征德、法等國際藝術大展。

國內民眾想一賭頂級限量名瓷的風采也有機會!蒐羅四○多件精品的「極緻白金名瓷展」即日起至七月十八日於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九館九樓展出,展期期間每週六、日現場還有彩繪瓷偶DIY體驗、人體精雕Live秀。



◆ 催生精品 沈亨榮從電機小子化身藝術大師

【陳鈞凱、李盛雯/台北報導】2010-07-03 中國時報

在台灣當代陶瓷藝術家中,「1300 Only Porcelain」品牌創辦人沈亨榮的故事相當傳奇。大學讀的是電機,卻在二十九歲那年一頭栽進陶瓷的世界,半途出家的他,不但在美國拿的是藝術研究所全額獎學金,回國後更一手催生「旗津窯」跟「一三○○」精品白瓷品牌。

二十二歲即赴美國紐約進修,沈亨榮壓根沒想過自己居然會在異鄉走上一條與電機工程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只因為二十九歲那一年無意間上了一堂陶藝課,自此展現他獨特的美學天賦。半途出家也有好處,沈亨榮說,起步晚反而讓他可以跳脫一般科班學生的匠氣,跳脫傳統的框架,能夠揮灑更多創新的風格。

沈亨榮的叛逆也展現在對陶瓷技藝、工法的追求上,回國後首先創立、強調生活陶與公共藝術的建築陶的「旗津窯」,到十三年前投入七二○度圓雕白瓷的開發,由一開始的小型工作室到最新創立的精品品牌,不變只有追求陶瓷藝術的完美堅持。

外國的月亮不會比較圓!沈亨榮自豪的說,透過獨步全球的圓雕工法開發成功,台灣人刻苦、耐勞、勤奮、樸實的特質,正透過台灣原創精瓷品牌「一三○○」無聲向世界展現。

沈亨榮說,創立專屬台灣的名瓷品牌不為謀利,重要的是希望能透過品牌,把台灣的陶瓷工藝傳承下去,工藝就像練武功,非一朝一夕可成,只有品牌存在才能培養出更多台灣本土優秀的陶瓷藝術人才。

fsj 提到...

大象跳蚤共舞 新舊媒體百花齊放

中央社 2010-07-04

拜數位匯流之賜,近年網路新興媒體百花齊放,被視為「大象」的主流媒體,面臨宛如「跳蚤」的新興媒體,絲毫不敢輕敵;跳蚤也勇於表現,展現與大象平起平坐的雄心。

近年成立的「台灣醒報」、「新頭殼網站」(Newtalk)及麻念台的「鳳凰網」等媒體,主事者都是資深媒體人,離開主流媒體後,基於對媒體的熱愛與未完的使命,另闢戰場,進行一場自我實現。

新媒體的共通特色就是避開主流媒體炒作的政治或如扁案等特定司法案件,而是關注社會的動人的角落。一般媒體趨之若鶩的政客、藝人的八卦新聞,在這裡看不到;這些媒體關心的是弱勢,或是冷門但又別具意義的訊息,如研討會和公共論壇等。

「大象希望有跳蚤跳舞的能力,跳蚤希望有大象的影響力。」這些新興媒體成立時間雖然不久,但都已相繼展現了或多或少的影響力。例如,堪稱台灣清流媒體代表的台灣醒報,向來關注受訪人物的心靈世界重於新聞事件本身,施明德、張俊雄、尹清楓遺孀李美葵等新聞人物的報導,為不少主流媒體廣為引用。

這也是醒報引以為傲之處。醒報社長林意玲說,「醒報不在乎其他平面或電子媒體引用我們的報導,這就是影響力,我們要的不是點閱率。」

新頭殼總製作莊豐嘉也說,新頭殼訪問泰國僑領談論泰國紅衫軍事件,這名僑領事後接獲不少關切電話,才驚訝新頭殼的影響力。莊豐嘉說,其實,閱聽大眾不見得是在新頭殼網站看到這些報導,而是透過YAHOO 等入口網站的刊載得知。「這也是影響力」。

莊豐嘉表示,這個世代對平台的需求量很大,不同的平台愈多愈好,如此網友才能對平台建立信任感,不是敵消我長的情況。

而以藝文為主訴求的「鳳凰網」,因為麻念台在藝文界30多年的耕耘,更是藝文界領袖不可忽視的媒體。

多媒體的操作已經不是未來的趨勢,而是現在的事實。這些所謂「跳蚤」的新興媒體特色,都是呈現多媒體的操作,除了文字,都同時提供照片、聲音與影像的資訊。此舉讓傳統媒體嗅到了媒體大變革時代已然來臨,紛紛改弦更張,以為因應。

這種「多感知」,已是21世紀媒體工作者的必備能力,不再有人可以只從事單純文字、聲音或影像的陳述事務,而必須是全方位的說故事者。

台灣醒報、新頭殼和鳳凰網沒有包袱,為了走出自己的路,從創立開始,就義無反顧地進行多媒體操作,並逐步拓展多媒體的服務平台。不過,他們的營運模式仍屬高度實驗階段,仍必須找到足夠的營收來支撐永續發展的資金需求。

林意玲當初決定辦報時,毅然決然賣掉自己的房子,做為報社成立的第1 筆資金;後來,醒報從台灣紅衫軍百元集資的做法得到靈感,提出「全民百元辦報」的構想,希望透過社會外界的小額贊助,積少成多支撐醒報,也等於是為台灣媒體環境凝聚了正面力量。

許多企業家聽聞消息後,對於林意玲「喚醒台灣」的理念相當感動,紛紛以個人名義捐款贊助。此外,林意玲也在醒報的網站上募集股東與會員,以新台幣10萬元或年費5000元的形式,號召全民共同贊助清流媒體永續發展。

新頭殼靠著先驅企業的財源維持運作。鳳凰網自成立以來一直是靠麻念台的老本挹注,所幸麻念台堪稱全才,許多事一手包辦,省下不少人事費。他計劃今年年底前建立商業機制,而企業贊助是他的終極目標。他說,每年只要600 萬元,就可支撐鳳凰網做得比現在更多、更好。

※ 相關報導:

* 醒報訴求清流 不信真理喚不回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0,5247,50303010x132010070400560,00.html

林意玲表示,「『極簡閱讀、深度報導』是醒報的特色。現在資訊氾濫,其實一般人每天只需閱讀20到30則新聞就夠了。」醒報每天提供這樣數量的報導,以溫暖、積極與建設性的主調,期盼以清新而深入報導的新聞喚醒台灣,更成為各界領袖必看的媒體。

* NewTalk 鍛鍊公民勇健頭殼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0,5247,50303010x132010070400562,00.html

經過近1年的摸索,新頭殼現在把主力放在國際新聞和彰顯公民力量上。特別的是,新頭殼體認到台灣民主發展轉型的過程中,公民力量已來到扭轉乾坤的關鍵時刻,在台灣主流媒體刻意忽略公民團體聲音的同時,公民不再束手無策,因為新頭殼提供了平台,讓公民團體有發聲的機會。

* 低調鳳凰網 藝文新聞建口碑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0,5247,50303010x132010070400564,00.html

2年來,鳳凰網7、8成的報導與藝文相關,或夾雜著人權關懷和公益慈善的新聞。由於主流媒體對藝文新聞興致缺缺,文建會、文化局、兩廳院等藝文機構和各表演團體,只要看到麻念台出現記者會現場就會說,「有你們鳳凰網,真好。」

fsj 提到...

印度建國60年 國圖舉辦「印度文化精緻展」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即時報導】2010.07.06

今年是印度建國60周年,國家圖書館與「印度-台北協會」共同籌畫「印度文化精緻展」。展出印度境內世界文化遺產、佛教聖地及甘地一生重大歷史事件攝影作品,以及印度當代經典出版品,展期至18日止、每週二至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在文教區118展覽廳。

國圖館長顧敏表示,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的孕育之地,希望透過交流、合作,強化國圖知識服務的形象。「印度-台北協會」會長羅國棟希望這次展覽有助於激發台灣對印度的研究興趣,在知名藝術史專家、攝影師Benoy Behl的攝影作品帶領下,一窺印度歷史與文明智慧,感受張張作品中溫和又帶慈悲的意趣。



◆ 北市平等國小掌中劇義演 家鄉出發

【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2010.07.06

成軍23年的北市平等國小「巧宛然掌中劇團」,為了回饋社區,特別和平等里的社區樂團「峰岳社」、「慶義軒」,以及遠從西班牙來的「西班牙Per Poc偶劇團」合作,於明天(7日)晚間7時,在平等里合誠宮前廣場演出,除了巧宛然的招牌大戲「火雲洞」外,西班牙Per Poc偶劇團也將表演懸絲操偶。

平等國小教導主任張家齊表示,西班牙Per Poc偶劇團去年暑假時,來台灣和北市交響樂團合作音樂木偶劇,並安排巧宛然的小朋友和西班牙Per Poc偶劇團來場「東西方偶戲的大車拼交流會」,因此結下不解之緣。

當西班牙Per Poc偶劇團得知巧宛然今年發願前往八八災區做巡迴表演後,便立即表示願意一切自費,且毫無收取演出費的狀況下,一塊合作巡演,讓校方相當感動。

張家齊表示,小朋友9日即將前往八八災區義演,一路將經過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4個縣市,共6場演出,不過為了回饋家鄉,特別將首演辦在平等里,當作偶戲分享的第一站。校方也特別找來社區內具有百年歷史的「峰岳社」、「慶義軒」等南、北管樂園合作飆戲。

平等國小教務組長李公元表示,明天預計將上演西遊記經典橋段「火雲洞」,讓民眾大飽眼福,學生還將配合南北管樂器,大秀歌藝,另一方面,西班牙Per Poc偶劇團將會以懸絲偶表演當作主軸,打破語言隔閡,進行交流。

為了呈現最完美的一面,巧宛然的成員這幾天都在加緊練習,四年級的徐浩哲開心的表示,有機會和外國偶劇團交流,有點緊張,又有點興奮,儘管一整個暑假都不得閒,但還是讓自己覺得很充實。

平等國小表示,活動詳情可上「我愛巧宛然」部落格查詢,網址為http://blog.yam.com/parkcute,或電洽28610503。



◆ 都會人物-陳國明 手工吉他訴求台製無毒

【張朝欣】2010-07-06 中國時報

偏遠的水林鄉間,五十八歲吉他製作師傅陳國明正賣力地製作各式吉他,面對大陸的競爭,陳國明的手工吉他訴求「台灣製、無毒漆」,希望延續台灣製的好手藝,讓吉他愛好者安心彈唱,譜出美妙旋律。

陳國明卅歲時投入吉他製作,至今已廿八個年頭,「有廿五萬把吉他從我手中成型」,陳國明看著滿屋的成品、半成品,內心很驕傲,但也愁悵「許多吉他製作工廠都遷移對岸」。

面對低工資的競爭,陳國明決定從品質上提升競爭力,採用「無毒環保漆」,訴求「台灣製作」做為市場區隔,另外,也承接一些老客顧的客製化吉他,包括九弦吉他、改良式國樂吉他。

陳國明說,愈來愈多父母為孩子購買吉他時,均特別要求使用「無鉛塗料」,台灣本地生產的吉他讓家長安心;目前雲林縣剩他一人生產這種入門吉他,價格在兩千至五千元,學童專用的小吉他、體型嬌小的夏威夷吉他「烏克麗麗」也很受歡迎。

身受口腔癌之苦的陳國明,把人生寄情於吉他製作,對他而言,每把吉他都是他的心血,每次出貨前信手挑選幾把吉他試彈,都能讓他神遊其間,「每個音符都像在對他告別」,陳國明感性地說,台灣的吉他製作工藝相當成熟,若能朝台灣精品發展,大有可為。



◆ 朱敬一︰文化勿窄化 紅酒也能發展文創

自由時報 2010.07.06

〔記者謝文華、湯佳玲/台北報導〕首開「中研院院士到高中開課」創舉的學界奇才朱敬一,昨天在院士會議演講「台灣的產業前景」時透露,世界上最成功的文化創意產業是「法國紅酒」,而台灣的烏龍茶、草莓酒、威士忌、梅酒,看來有機會成為文創產業,可惜發展不夠。

朱敬一說,人類文明一萬兩千年,有一萬一千七百年處於農業社會,大部份的文化來自土地、農村生活,「所有人類的活動」都應被視為「文化」,法國紅酒就是很成功結合農業與文化發展出的文創產業。

台灣對文化定義太窄

他直言,在台灣,文建會、STAG、NCC都只認為像雲門、朱銘、文學、雕刻、表演等藝文活動,才算「文化」,對「文化」的定義太窄,導致不夠積極擴展文化產業觀。

作家黃春明曾對他說,以前農村社會談到「風箏」,有好多的動詞,像「砍」了竹子後,要「燒」、「彎」、「黏」、「糊」;現在你去問問城市孩子,談到「風箏」有什麼動詞?孩子的口中只剩下「買」!

「人類社會從農業走向工業後,喪失了一大堆與農業有關的故事!」朱敬一舉例說,像台灣的烏龍茶、大湖草莓酒、金車威士忌、南投梅酒,都是很棒的文化創意產業,但烏龍茶僅停留在低度開發,後三項本土研發酒類,雖都曾獲國際酒類競賽銀牌獎,可惜確為進一步發展為文創產業。

朱敬一認為,當台灣把文化定義得太窄,則「文化人」、「產業視野」都因此窄化。

朱敬一並指,台灣的ICT(資通訊)優勢並未發揮,文化應與ICT結合,寬頻應與通訊、電視、電子書、電影結合,唯有掌握上述平台,才能掌握「文化詮釋權」。

fsj 提到...

舞台劇「鹿鼎記」 電影感十足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0.07.07

金庸「鹿鼎記」人人耳熟能詳,瞧瞧它在上海新世代手中,變成什麼樣?上海話劇中心7月8日至11日帶來舞台劇版「鹿鼎記」,融入大量香港、日本流行文化元素,不但為「鹿鼎記」造新貌,也顯現上海年輕人特色。

30歲的舞台劇導演何念,在上海有「票房蜜糖」美稱,每部作品都創銷售佳績。他和編劇寧財神在成長期深受周星馳等香港流行影劇影響,也毫無反日心態,劇中最獲好評的海中大戰橋段,靈感就來自日本綜藝節目「超級變變變」結合黑光劇的表演。

該劇的舞台設計很出色,韋小寶逃出宮殿一段,光靠數道宮牆左右前後挪移,就塑造出無邊無際的空間感,電影、動畫效果十足;主演韋小寶的謝帥,個子雖高,卻靠偶爾流露的天真表情,塑造小壞中仍帶善念的韋小寶新貌,也讓人印象深刻。

此次何念來台,還將拜訪鬼才製作人王偉忠及「全民大悶鍋」編導謝念祖,洽談兩岸合作機會。何念說,其實他和王偉忠在上海已見過多次,這回希望能有更具體計畫。

「鹿鼎記」將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演出,雖只是上集,戲劇張力已足夠撐成獨立作品,購票洽年代售票系統。

※ 相關報導:

* 史豔文受邀雲遊到日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7/today-art3.htm



◆ 臺史博:從史料尋回「臺灣女人」倩影

【詹伯望/專題報導】2010-07-07 中國時報

「古代府城的女孩子好時髦!」文建會所屬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的簡明捷和石文誠,在研究過相關資料和圖像後,下了這麼一個結論。

為了因應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明年正式開館後的特展需求,該館研究組早已開始展開相關研究計畫,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主題─「臺灣女人」,正在多線進行籌備,將在後年從臺史博出發,巡迴各地展出。

簡明捷和石文誠就發現,古代府城臺南的女子其實相當「時髦」,這從十八世紀的鹿皮畫可以看到:一名婦女手撐紙傘,漫步於十字街上。後來他們在康熙五十九年(一七二○年)陳文達《臺灣縣志》裡找到答案:「婦人探親,無肩輿,擁傘而行;衣必麗都,飾必華艷。女子之未字者亦然。夫閨門不出,婦人之德宜爾也;今乃艷粧市行,其夫不以為怪,父母兄弟亦恬然安之」,他們不禁大呼,「原來如此」。

簡明捷說,古代與現在對於百貨的位置觀念是相仿的,一如現代百貨公司的精品店都在一樓,府城古代的精品店也就在府城中心的十字街上,二樓販賣服飾等、三樓以上是生活用具,而古代府城的精品是集中在十字街的中心位置,周遭便有草花街、鞋街、帽街、故衣街、打銀街等販賣女性化妝品衣物服飾的地方。當時布類加工針繡類多為女性師傅,女性消費者也是主要銷售對象。所以府城還有一句俗諺形容:「賣草花,玲瓏鼓;賣雜細,痟查某。」依稀可以看出十字街上的熱鬧的景象。

臺史博研究組長陳靜寬指出,從歷史資料上擷取臺灣女人的影像,也是臺史博未來推出「臺灣女人」特展的一部分。另外,這些臺南府城新發現的資料,也可成為另一項開館特展:「一府二海─大臺南意義下的府城」的一部分。

其實七年前,臺史博就已展開相關計畫,包括展示研究、口述歷史等,目前則正在進行「臺灣女人」網站建置計畫與「臺灣女人」音像資料的調查計畫,凡是年在七十歲以上、擁有戰時經驗、日治時期讀過公學校的女性,臺史博都想做口述歷史,現在已收錄了柯旗化太太口述歷史的部分。又好比最近臺史博舉辦的「從傳統農夫到科學農夫─陸東原家族文物捐贈展」,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一九一六年出生的陸季盈,不只是自己寫日記長達六、七十年,還曾經在一九七三年教導日治時期沒受過多少教育的老婆寫日記;一回老婆要出門燙頭髮,他還翻開帳冊說她才剛燙過不久,將她攔下。

為了製作「臺灣女人」專題,臺史博設計用漫畫來呈現,故事說城裡有一對姊妹花,一心想做醫生。早年臺北帝大醫學系是不收女生的,但他們發現女生可以旁聽,只是日後須赴日攻讀醫專,以取得資格;設計情節過程時,他們必須時時注意不能違背時代背景,所以後來就朝在臺北帝大醫學系旁聽去設計了。

陳靜寬表示,研究組的成員多是人文社會學科的背景,雖然各有專業領域,但進了臺史博之後,就不得不擴大研究範圍,成為通才,因為臺灣史有待挖掘的礦脈實在太大太豐富。

在一般的歷史研究中,大家都重視官方的文獻記載,被記載下來的歷史也是屬於菁英的、官方的,但是臺史博的收藏是多元的,助理研究員石文誠表示,最近臺史博從收藏家手中,找到數封清法戰爭中法國軍官寄回法國的家書,以及一批戰爭期間法人所寫的書信及日記。透過這些親身經歷者的眼睛看大局勢的變化,別有意義。

陳靜寬表示,歷史學者做研究多自文獻著手,但文物可以補充、印證文獻之遺漏,使得文物在博物館中的角色更為重要。從前面提過的例子可以看出,因為臺史博擁有多元豐富的典藏品,以補足文獻未記載的部分,呈現出來的臺灣史更加生動活潑。所以在臺史博裡作研究是需要十八般武藝的。



◆ 臺史博圖書室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詹伯望/專題報導】2010-07-07 中國時報

老家住臺南附近的中央研究院臺灣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林玉茹,這兩年成為同事們羨慕的對象,因為她每每利用返回老家的機會,到位在臺南的文建會所屬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找資料做研究,這裡的典藏豐富且獨特,頗能滿足她的研究需求。

林玉茹近年研究臺灣特殊的「搶船習慣」,運用了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全臺獨家擁有的微縮資料─明清臺灣行政檔案,結果大有斬獲。這分微縮檔案,是出自中國大陸中國檔案館的軍機處錄副奏摺,現在中國檔案館的閱覽限制頗多,只准抄錄,不能影印,且字跡往往潦草,辨識不易。因此她得知臺史博擁有這分微縮檔案後,自是雀躍不已。

林玉茹說,搶船是臺灣某些漁村「沒有犯罪感」的集體行動。十八、九世紀若有船隻遭遇風雨事故擱淺海岸,附近漁村民眾發現後,莫不認為是天上掉下來的大禮物,便無分老少集體上前打劫,惟並不傷害性命。原本只是國內的治安問題,官府也見怪不怪,但後來也有外國商船被搶,釀成國際事件,鬧到京城去,問題就大條了。

在這份全臺灣僅有的微縮檔案中,林玉茹發現,外國人已將福爾摩沙視為惡名昭彰的海盜巢窟,更誇張的是,安平外口的國賽港曾發生過英國人全身衣物都被剝光,以致被迫光著屁股步行到臺灣府去告狀!甚至連臺灣府的方位都還要再付一筆錢才能得知。這樣的打劫行徑,往往要招納動員二、三百人,除了身上財物,連船隻都會遭到滅跡,曾有輪船的鋼材拆卸後賣到對岸的廈門。

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清廷雖然宣布實施救難制度,講求文明,要求不能再「趁水打劫」,而應發揮人溺己溺的精神,但效果依然不彰;美國博物學家史蒂瑞(Joseph Beal Steere)一八七二年在澎湖西嶼時,還目擊村民帶著槌子、斧頭及其他工具,從四面八方向翻覆的帆船聚集,他描述:「就像禿鷹見到腐肉一樣」。林玉茹後來在《臺灣日日新報》還發現,直到昭和三年(一九二八年),臺南地區的四草都還發生過搶船事件。但日本政府迅速逮到相關人等繩之以法,十分明快,和清廷處理的方式大不相同。

她稱讚臺史博以臺灣史為研究中心的圖書室「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大部頭的藏書都很齊全,日文書也收藏得不錯,查閱相當方便。她尤其稱許資料庫的電子檔案目錄做得很完整,全世界和臺灣有關的中、日、西文資料庫至為齊全,例如臺灣日日新報、臺法月報資料庫、廈門領事檔案資料庫、臺灣原住民期刊論文資料庫、臺灣時報資料庫、臺灣醫學雜誌全文影像資料庫等。目前館內已累積中西文圖書視聽資料約六萬件。

一般民眾可在正常上班時間,入館閱覽圖書查閱資料,惟並不開放借書,圖書室的網址是: http://lib.nmth.gov.tw/ 。

fsj 提到...

詹偉雄:物質與個性人

【聯合報╱詹偉雄】2010.07.08

作為一位個性人,總期待著生活裡的各種「消費意外」:試吃新的餐館、遊逛新的賣店、探險新的自行車路線、啃讀新寫法的小說或遊記(或食譜)、瞎聽些誠品音樂館裡一張張不知名的CD、開始著迷汽車展裡的概念車…。

在過去,人如果一直對物質抱持這般高昂興趣,會被歸類為「拜物癖」,意味著對生活沒有主體性,只是受商品資本家擺布的傀儡,不用說,這是一個極負面的身分標籤。但現在,物質和消費顯然有了不同意涵,人們不再是被動地接納商品生產者所給予的意義,而是「使用」著這些意義,或改編、或重寫、或再創作地生產出更新一層的意義,來豐富我們對各種可能「新人生」的體驗,或簡單的說:豐富我們「自我的傳記」。

個性人和傳統人最大的差別,是人面對生活之時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觀:個性人渴望探索未知,經歷冒險;而傳統人則極力迴避風險,讓自己活在可預測的軌道上。個性人體認:「個性」來自於自己身體遭遇不同際遇後的感知,它無法透過成規的教育學習得來,所以,成長就是一趟冒險;傳統人以自己完成社會交付的「角色任務」為己任,凡社會肯認的,即是對自己好的。所以,不論是傳統社會裡的個性人還是現代社會中的傳統人,他們的人生往往都是悲劇,觀眾們看他們,會荒謬地笑,笑裡帶著眼淚。

個性人會時時刻刻地想著:我是否活過了「最大可能」的人生?人不應該浪費在重複的經驗中,在「賞味期限」即將截止之前,你就應該啟程往下一個旅站。每一個旅程(大至一場「歐洲自助旅行」,小到一趟「礁溪老爺泡湯之旅」)都是一個故事,而且最好這個小故事可以在自我「大敘事」的生命傳記裡占一個關鍵情節(不只是用數位相機拍照起來而已),它最好刻骨銘心,對你下一刻人生走向起了某些關鍵作用。每一次消費,我們會強烈地期待「意外」,把它們看成某種宗教屬靈經驗的「轉折點」,這種孜孜不倦的企圖,來自我們書寫自我生命敘事差異化的需求———我們想擁有一個獨屬於自己、豐富異常、即便為追求它而死亦在所不惜(如《阿拉斯加之死》一書中的美國大學生Christopher McCandless一般)的英雄化人生。

在個性人此種「為超越而活」的精神嚮往中,「物質」扮演著關鍵與微妙的角色。人與人之間,並不能單純地憑著彼此的相處,辨識出彼此的異同,人要確證自己和他人的不同,必須透過將自己的「工作物質」(一本小說、一份手機設計草圖、一份松露義大利麵配方、一件裁縫冬大衣……)與建構「理想自我」的「消費物質」(你看的小說、用的手機、吃的食物、穿的衣服……)和別人的「物質」於眾目睽睽之下進行比較(以及其間「意義」的爭鬥)。「物質」在此是人內在精神「客體化」後的外顯形式。現代人之所以那麼迷戀物質,泰半是因為它讓我們看見自己,在人對自身「物質」的凝視中,我們看見、欣賞、鼓勵、鞭策、改良自己,也清楚明白我們過著不一樣的、個性化的人生。

在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軌道中,個性人因著對意義的想像與創造能力,具有著強大的經濟潛能,可想見的是:台北要升級,就必將經歷一段風華絕世的物質年代、一個更驚心動魄的經濟轉折。

(作者為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

※ 相關報導:

* Uniqlo社長柳井正:成功一日就丟!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58557

三十八年前,他只是日本本州農業區山口縣的小西裝店老闆;如今,他與家人因持有Uniqlo(中譯優衣庫)控股公司迅銷集團(Fast Retailing)過半股權,以身價約七十六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四百億元),擠下任天堂創辦人山內溥,連續兩年榮登日本首富。



◆ 台灣電影中心 館址定案

【聯合報╱黃福其、謝梅芬】2010.07.08

「國家電影文化中心」新聞局決定明年在北縣新莊副都心興建主館,一○三年另在高雄市內惟埤文化園區籌建南館,預估總經費五十六億元,採分期分區興建,預計一○七年全部完成,並且將正名為「台灣電影文化中心」。

高雄市文化局長史哲表示,高雄設南館值得肯定,但規模太小了,他建議應再擴大規模。

台北縣副縣長蔡家福透露,新聞局已將國家電影文化中心計畫送交經建會審核,確定座落新莊副都心;只待經建會近日報行政院核定,即可宣布。



◆ 藝文界批文建會補助大陸 陸委會滅火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汪莉絹/台北報導】2010.07.08

陸委會補助大陸青年藝術家駐台「每人每月補助六萬三」,引發藝文界串聯「每天打電話」給陸委會抗議,導致陸委會電話塞爆,昨天陸委會與藝術界人士面對面溝通,但仍各說各話。

陸委會簡任秘書施威全昨天表示,這項補助政策不是補助大陸藝術家個人,而是給邀請大陸藝術家來台的公私立團體。與會藝術家代表則指出,不反對兩岸交流,但交流必須對等,不能獨厚一方。

陸委會旗下中華發展基金補助大陸藝術家駐台「每人每月六萬三」,激起台灣藝術工作者強烈不滿,認為政府厚此薄彼。昨天下午,視覺藝術協會舉行座談會,陸委會方面由施威全帶隊,文教處多名官員出席,希望透過面對面溝通,澄清外界的誤解。

視覺藝術協會榮譽會長胡永芬表示,台灣很多藝術工作者都爭取不到政府補助,即使補助的金額也少得可憐,而國藝會給藝術家的補助,最高平均一個月三萬元而已。

胡永芬說,政府對待台灣藝術家條件都沒這麼優渥,政策明顯傾斜,這也是為什麼藝術工作者一看到政府給大陸藝術家「每個月六萬三」補助,很多人都氣得「跳起來」。

座談會上,與會的藝術工作者砲聲隆隆,怒批文建會。一位藝術工作者表示,政府給藝術工作者的補助經費太少,很多藝文團體辦活動辦展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經費要自己找,政府補助永遠拿不到,不然就是少得可憐。

政府對台灣藝術工作者的「吝嗇」與對大陸藝術家的「大方」,形成強烈對比,補助大陸藝術家的政策剛好引爆藝術工作者心中的熊熊怒火。

針對外界「厚此薄彼」的批評與誤解,施威全特別在會上澄清說,這項補助計畫並非補助大陸藝術家個人,而是補助給台灣公、私立學術機構和藝文機構「辦理」大陸藝術家來台駐點的費用。

陸委會的溝通與說明,效果不大。與會的藝術工作者對該政策仍有質疑。文化觀察者吳介祥在會上表示,與其繼續執行「厚此薄彼」的政策,建議暫停補助大陸藝術家來台駐點的辦法,直到「對等」的問題解決。

藝術家蘇匯宇認為,近年來公立美術館頻繁邀請中國藝術家展出,提供精華檔期和展場,已相對排擠到國內藝術家發展空間;如今陸委會又補助大陸藝術家來台,讓累積已久的焦慮情緒引爆,凸顯台灣藝術發展的困境。

fsj 提到...

安徒生展明天開幕暢遊小美人魚、醜小鴨世界

【林欣誼/台北報導】2010-07-09 中國時報

不論是帶著苦澀滋味的成長故事《醜小鴨》,或是充滿幽默與嘲諷的《國王的新衣》,安徒生筆下膾炙人口的童話,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長大。今年暑假,安徒生來台與觀眾見面,帶領大朋友小朋友進入迷人的童話世界!

由國立中正紀念堂、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合作金庫銀行贊助的「神奇帽子在說話:安徒生童話世界特展」七月十日起至十月三日在中正紀念堂展出,展品都是些有著近兩百年歷史的珍貴文物。包括安徒生的手稿真跡、剪紙畫冊及他的收藏與日用品等。展場中還以《小美人魚》、《國王的新衣》、《飛天箱》等安徒生知名故事,結合互動科技遊戲,重現安徒生一生創作歷程。

這項展覽是丹麥策展公司United Exhibits Group(UEG)與奧德賽美術館共同策畫,在二○○五年、安徒生誕辰兩百周年時推出,今年則首度巡迴到華文地區台灣。UEG執行長,也是全球最權威的安徒生收藏家瑞索(Teit Ritzau)表示:「安徒生熱愛旅行,尤其嚮往亞洲文化,雖然他從未到過中國,卻寫過以中國古代朝廷為背景的《夜鷹》,因此在台灣展出特別有意義!」

昨天安徒生展覽的展品抵台,瑞索現場開箱介紹三件最為貴重的展品,包括安徒生戴過的黑色禮帽、安徒生親手製作給朋友姪女的精美畫冊,以及跟隨他旅行各地的陳舊旅行箱。

安徒生外形高瘦,依照十九世紀歐洲紳士的禮儀,頭上總戴著一頂黑色禮帽,這也成了日後他的主要形象。這次來台展出的這頂黑帽,就是他重要的隨身物品之一。

另外,安徒生以棕色小牛皮作封套,親手製作出一本厚厚的自製畫冊,讓在場所有人驚豔。安徒生一生只製作過四套、共八本剪貼畫冊,來台展出的這套是唯一的私人收藏。

畫冊內容包括他的剪紙圖、小圖片與手寫真跡,在充滿童趣與藝術感的剪紙作品旁,他一一寫下可愛句子描寫故事劇情。其中最精緻的是一張太陽剪紙,即使年代久遠,仍可見到細膩手工。

事實上,安徒生不只是童話大師,還是一位剪紙大師,曾出版過剪紙作品集。

他常隨身攜帶一把剪刀,一邊為孩子說故事時,一邊剪紙。剪紙完成時,他就對著色紙吹一口氣,然後把剪紙圖形攤開來,讓故事中的角色一躍而出,帶給孩子們無限驚喜。到了晚年,安徒生深受關節炎與癌症之苦,無法旅行和寫作,倒也因此重拾剪貼的樂趣。

安徒生也是個四海為家的旅人,他曾說:「旅行,就是生活。」在交通資訊不發達、旅行充滿險阻的十九世紀,他就曾經走過德、法、英、義、瑞、奧、希臘、土耳其等不同國家。來台展出的這只皮製旅行箱,陪著他直到最後一趟旅行。陳舊的外表讓人聯想到安徒生的風塵僕僕,在行李箱內層放手稿與墨水的地方,還可見到他留下的墨漬。

※ 相關報導:

* 安徒生真跡 首度抵台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0,5251,5130872x122010070900277,00.html



◆ 法亞維農藝術節 上千節目較勁

中央社 2010.07.09

台灣5個獲選團隊在法國亞維農(Avignon)駐點演出,一天之內在同一劇院輪番上演,連演近一個月,還要上街自行宣傳,點點滴滴交織出到亞維農演出的苦與樂。

5個表演團隊,除了河床劇團,其餘4團都是第一次來亞維農外圍藝術節演出。亞維農舉辦的藝術節赫赫有名,所有前來演出的藝術家都是慕名而來,他們都很期待在喜愛戲劇和專業人士面前演出,讓全世界更多人認識他們的創作。

2010亞維農外圍藝術節昨天登場,台灣表演團隊將演出至30日。與其他團隊進駐同一劇院連演一個月,可是前所未有的經驗。

位在亞維農城區十字架路上的「絲空間」劇院,每天自上午11時起,由稻草人現代舞團演出「S」,40分鐘演出結束後,觀眾一離座,訂下午1時40分演出的河床劇團立刻進場裝台。

下午場接著是戲盒劇團的演出,中間拆台裝台的時間不到3小時。戲盒劇團謝幕後2小時接著是蘇文琪獨舞;在蘇文琪表演結束後,工作人員又請觀眾儘速離開,十鼓擊樂團1個多小時後登場。

不同團隊的技術人員在演出前已先操練2天。藝術節一開始,整天的節目依序順利進行。

藝術節正式開展,團隊卻開始擔心如何邀觀眾進場。稻草人編舞周書毅表示,亞維農像個大市場,跟一般演出很不一樣。

他說,平日演出只要想如何把作品做好就可以,可是在亞維農外圍藝術節,與上千個節目擺在一起,如何在短時間內吸引觀眾來看我們的表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許多團隊選擇上街,讓演出人員親自與群眾接觸,直接吸引他們。於是在高溫酷熱的7月亞維農,又要演出,又要上街宣傳。十鼓擊樂團長謝十表示,對十鼓的團員來說,體力不成問題。在亞維農最大的困難仍是宣傳。

河床是第3次來亞維農,延續以往米系列,在亞維農已有忠實觀眾。他們深知在亞維農宣傳的重要性,還特別出奇招,從台灣帶來金紙,在上面印演出資訊做為傳單。

戲盒劇團女生們穿上從台灣帶來的花布洋裝,色澤艷麗。然而劇團第一天票房只有個位數,不免落寞失望。但仍彼此鼓勵,一定要上街宣傳,爭取觀眾。

在超過1000個節目的汪洋大海中,如何獲觀眾青睞?對每個團隊來說都是考驗。

行之有年的慣例,觀眾會以口耳相傳方式相互推介表演,隨著藝術節推展,台灣這批「亞維農新鮮人」期待觀眾票房可逐步上升。進一步或可藉此機會,為外國劇院總監或節目規劃負責人選上,受邀到別的城市演出。



◆ 新北市藝術節 64場戲接力秀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2010.07.09

台北縣文化局舉辦「2010新北市藝術節」慶祝年底升格,7月至10月邀澳洲、義大利、美國、馬來西亞、澳門、香港與國內優秀團隊,合計超過100位創意人、43組團隊,在北縣進行64場演出。

縣政府昨天舉辦記者會,安排紐約樂人Scott Prairie與台灣吟唱藝術家謝韻雅所創辦的「聲動樂團」表演開場,謝韻雅被國際藝評譽為「引人翱翔、美麗又撼動人心」的吟唱歌聲,獲得滿堂彩。

現場也進行到國外展演的「流動的夢想」水缸藝術裝置,由縣長周錫瑋、文化局長卿敏良、澳大利亞工商辦事處代表及朱宗慶打擊樂、黃俊雄布袋戲團的史豔文與藏鏡人等,各自寫下夢想與希望投入水缸攪拌,配合音樂及水聲、燈光,展現濃厚的藝術氣氛。

周錫瑋說,縣府96年起持續推動藝術教育推廣計畫,希望將藝術散播到北縣各角落,「新北市藝術節」因此產生。7月起邀澳洲、義大利、美國、馬來西亞、澳門、香港,與國內43個優秀團隊如屏風表演班、綠光劇團、朱宗慶打擊樂團等表演。

欲了解「新北市藝術節」活動資訊,可到北縣藝文中心、縣府服務台及北縣所屬博物館索取活動摺頁,或上文化局網站http://www.culture.tpc.gov.tw/查詢。



◆ 陳逢顯 雕出世界最小蘭花

【聯合報╱記者沈旭凱/新店報導】2010.07.09

毫芒雕刻大師陳逢顯以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及上海世界博覽會為主題,以樹脂雕刻出世界最迷你的蘭花,還在米粒上同時刻出世博會的台灣館與中國館,栩栩如生的造型,令人嘆為觀止。

陳逢顯花1個月,雕出2株號稱「世界最小」的嘉德麗亞蘭花,一株是大白花紅心,另一株是大黃花綠心,長0.25公分、寬0.15公分;他說,台灣生產的蘭花聞名世界,也為國家賺取不少外匯,因此雕出最迷你的蘭花,希望各國愛花人士都來台北賞花卉。

陳逢顯另以上海世博會為主題,在長0.5公分、寬0.3公分的米粒上雕刻台灣館與中國館,並寫上「上海世界博覽會台灣館中國館」等字,放在針孔上還顯得很渺小,也讓觀者嘖嘖稱奇。

陳逢顯毫芒雕刻館每周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開放,地址:新店市安康路一段207巷17號,電話22125794、0935768362。

fsj 提到...

百萬字紅樓夢 刻在石頭上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組杭州10日電】2010.07.10

100萬字的整部「紅樓夢」雕刻在280塊形態各異的石頭上,最小的字所占面積只有0.25平方毫米,相當於一粒米的六十五分之一。

錢江晚報報導,嵊州人周麗菊靠著對微雕藝術的興趣,堅持幾十年,最終完成這常人難以想像的藝術工程。

周麗菊的父親周長興是有名的微雕大師。周麗菊因此,從她懂事起就給父親打下手了。大學讀的是中醫,畢業後做了一名醫生,但她對微雕這一藝術的追求卻從未放棄過。

據報導,1989年,周麗菊開始醞釀在石頭上雕刻「紅樓夢」。周麗菊說,嵊州是越劇的誕生地,她從小對越劇「紅樓夢」情有獨鍾,而且「紅樓夢」又名「石頭記」,這顯得更有意義。為了讓微雕作品盡顯古風,周麗菊堅持選用豎排繁體字版本的「紅樓夢」做底本。

繁體字一般筆畫繁多,不少字有20來筆,一筆都不能認錯。「那真是看一個字刻一個字,而且在雕刻時絕對不用放大鏡」,周麗菊說,「用了放大鏡,我頭會暈得一塌糊塗,根本就不能刻出來。在石頭上刻120回的繁體字版「紅樓夢」,完全是靠一雙眼睛『看』出來的。」

據報導,在一隻手般大小的一塊形狀不規則的石頭上,要將9000多個字排放得橫豎有序,光是排版就讓周麗菊費盡心思。

為了專心雕刻,周麗菊辭去醫院的工作。放棄工作的她常常刻到連四季輪換都不知道,全身心地投入讓她嘗到了微雕的苦與樂。可是工作剛開始不久,周麗菊的母親就臥病不起,周麗菊搬來和母親同住,一邊照顧母親,一邊繼續她的雕刻。由於長時間雕刻,周麗菊得了嚴重的頸椎病,但她說無怨無悔。



◆ 花蓮石藝展 大師玉雕吸睛

【聯合報╱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2010.07.10

「花蓮石藝嘉年華」設有名人邀請展展區,賞石玩家珍藏品盡出,其中,國寶級大師黃福壽創作的玉雕,姿態萬千、巧奪天工,12件「秋的落葉」玉雕,處女秀獻給花蓮,值得一看。

一片片薄如蠶翼的落葉,充滿生命落盡的滄桑美感,以不同姿態落下的枯葉,這是黃福壽運用台灣玉等當素材的創作,頓成邀請展中最炫的焦點。

花蓮縣文化局長吳進書說明,黃福壽的玉雕創作,曾連續多年獲得國家雕刻獎,入列國家典藏,此次首展提供的12件作品,用碧玉雕刻綠葉、翡翠表現枯黃,葉片或綠或枯、或殘缺或捲曲,就連小蟲啃噬的痕跡,都躍然玉葉,令人驚嘆。

名人邀請展區設在文化局石雕博物館,入口的「海洋之光」是縣長傅崐萁的珍藏。七彩玉的精彩透光,加上純靜的質地,讓觀者有如站在宇宙,靜觀地球表面,展現美石的闊然大器。

有「石壺打洞達人」美譽的黃櫳賢提供一只墨玉石壺,這是一個濾網有200多個洞的傑作。已故名人駱香林50多年前的收藏,已有很長時間未現身,此次出展更顯珍貴。

此外,賞石家劉華興歷經20餘年蒐羅、珍藏的「滿漢全席」,同樣可讓民眾一飽眼福,滿桌「奇石」大菜,酷似道道佳餚,令人嘖嘖稱奇。吳進書強調,這些美石故事說也說不完,就等著大家帶著愉悅心情,細細流覽。



◆ 認識香港設計廊

記者陳景婷/綜合報導 2010-07-10 中國時報

早在1991年,為推動香港產品設計走向世界舞台,香港貿發局在香港設立了這條別具一格的「設計廊」,致力推動香港的原創精神,銷售香港設計師發揮創意設計的各類優質作品。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林天福表示,「設計廊」是展示香港創意設計的最佳櫥窗,同時,它也可能是全香港最多海外買家採購貨品的地點。海外買家在這即可一次看到百分之百香港設計、製造的最新產品;買家看到心儀產品,可直接透過「設計廊」大量訂購。

據了解,12年來,「設計廊」的展示產品更新速度很快,截至目前為止,已展出超過10萬種各式產品。現在,「設計廊」陳列出售的產品多達3000 種。

香港設計師協會主席葉智榮表示,「香港的歷史和文化,造就出香港設計師將中西方文化交融在產品設計中的特點。將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及傳統工藝元素,採用明快清晰的現代設計技巧再現鋪陳,表達效果簡潔有力且充滿令人驚喜的創意。『設計廊』為香港設計師們打開展示創意的空間,把香港的產品設計推介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目前,香港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和香港國際機場開設兩家「設計廊」分店。



◆ 香港.設計廊主打純港味產品

【記者陳景婷/綜合報導】2010-07-10 旺報

香港特殊的歷史,造就香港設計師融合中西文化的設計概念,所設計出的產品,獲海內外消費者喜愛。香港藉由「設計廊」平台,讓新興設計師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下稱香港貿發局)設立的「香港.設計廊」,繼去年在北京王府井的東方新天地開設第一家分店後,近日,更與大陸最大網路購物平台「淘寶網」合作,今年6月正式開設大陸網路店,並為大陸特別設計獨家產品。往後,大陸民眾僅需透過網路平台,就可購買時尚服飾、珠寶鐘表、家居用品等100%香港設計產品。

成龍 華仔力推原創作品

據了解,「香港.設計廊」是展示香港設計師創意精品的窗口,產品包括流行服飾、珠寶首飾、手表、包包、時尚飾物以及創意家居擺設和禮品等。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設計廊」也與香港眾多大明星合作,聯合推出明星設計的原創作品,如國際武打巨星成龍斥資1000萬港元在「香港.設計廊」開設首家「成龍設計室」,店內陳設成龍近期的原創設計產品。另外,天王劉德華所設計的卡通人物ANDOX & BOX(安逗與黑仔),也同樣與「香港.設計廊」合作,設計出大陸獨家新款產品。

「香港.設計廊」讓眾多充滿創意的香港設計師,得以藉此平台將新的設計理念推廣給全世界認識。例如,香港著名設計師麥雅端(Prudence Mak)的Chocolate Rain等。(文轉B15版)



◆ 羅馬古幣 寶藏獵人尋獲5萬枚

【Upaper╱中央社】2010.07.10

官員說,1名寶藏獵人發現了5萬2500枚羅馬時代錢幣,是英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尋寶成果之一。

這起尋寶所獲,價值500萬美元,包括數以百計上印有馬可.奧理略肖像的錢幣。奧理略即電影「神鬼戰士」一開始的羅馬老皇帝,他的統治在西元3世紀末延伸到英國與法國北部。

索麥塞郡議會及官方「攜帶古物計畫」等資訊顯示,克里斯普是1名使用金屬探測器的寶藏獵人,他今年4月在英格蘭西南部田野發現這批錢幣。

這批錢幣被埋藏在一個30公分深的大罐子中,總重約160公斤。

fsj 提到...

台灣綠世代裝置藝術 紐約展出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0.07.11

旅居台灣的美國策展人艾婕音(Jane Ingram Allen)最近策畫「迎向綠世代-來自台灣的新環境裝置藝術展」,將台灣藝術家看待環境議題的作品帶到紐約皇后區植物園展出。

艾婕音身兼創作者、策展人及藝評,曾在台灣各地及其他國家策畫關注環境議題的裝置藝術展,策畫過「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節」。她在六年前獲得美國傅爾布萊特訪問學者獎助來台灣駐地創作,進而定居台灣。

「迎向綠世代」聯展共邀請十六位台灣藝術家參展,即日起在皇后植物園展出兩周。其中,來自澎湖的藝術家鄭中和、呂嘉萍在皇后植物園進行戶外裝置藝術創作。

鄭中和的作品「震撼」,以泥土在花園樹木上懸吊鳥屋;呂嘉萍在花園樹木上懸吊以樹枝做成的翅狀結構,再以桑樹皮作成的手工紙覆蓋其上,名為「翅膀」。

另外十四位台灣當代藝術家以多元媒材創作的作品,則在植物園行政大樓內展出,內容關懷氣候暖化、汙染、廢棄物處理、生物棲息地喪失、都市擴占等議題。

此展由文建會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主辦,皇后植物園長期致力環境保護,此展希望能提供美國各界,了解台灣藝術家從台灣角度看待環境議題的觀點和面向。

※ 相關報導:

* 李明維 把生活變當代藝術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5717383.shtml

李明維出身醫師世家,14歲成了小留學生,曾在美國讀過四年預備醫科,卻發現自己的體質和外祖父一樣,「一看到血就想吐」...



◆ 樹屋旅館 融入原始森林

編譯張沛元/特譯 2010.07.11 自由時報

瑞典北部一處偏遠村落將出現一家具備新「高檔」概念的旅館——將原本單純充作小孩秘密基地的樹屋,升級為吸引追求設計感旅客的朝聖目的地。

以「徜徉樹梢」為宗旨的樹屋旅館,位於北極圈以南60公里處的哈拉德斯;本月17日開幕時提供4間樹屋房間,分別是小屋、藍錐屋、窩巢屋與鏡面方塊屋;另外 2個房間,幽浮屋與景觀屋,則將在10月啟用。

與妻子布瑞塔一起構思出樹屋旅館靈感的創辦人之一林德沃說,他們的目標是在5年內延請24名建築師打造出24間樹屋房間。樹屋旅館的前6個房間,分別由5名不同建築師打造;其中高、寬皆4公尺的鏡面方塊屋,由於只架在單一一棵樹上,勢必會成為眾人矚目焦點。

佇立於鏡面方塊屋的鏡面外牆旁,林德沃說,這是一棟很有趣的建築,世上其他地方找不到一模一樣的東西,「絕對獨一無二」;由於鏡面牆會反射周遭萬物,包括樹、鳥、雲、太陽等等,使得鏡面書屋彷彿隱身於森林裡。

而隱匿其中不過是減少對當地野生動物影響的做法之一。負責為下榻賓客籌畫旅遊行程的希爾伯格說,樹屋旅館位於一片處女森林地,他們希望當地能維持原貌,因此不提供當地相當普遍的雪地摩托車狩獵遊等活動,改以荒野漫步取而代之,「你要是運氣好,也許能看到一頭麋鹿或馴鹿。」希爾伯格說。

儘管如此,樹屋旅館的吸引力仍無遠弗屆;目前的預約客主要來自歐洲,但也有遠從紐西蘭與澳洲來的訂單。由於位處北極圈以南60公里處,冬季下榻樹屋旅館有機會看到北極光,夏天則可體驗永晝奇景,但房價並不便宜,以最多可住4人的鏡面方塊屋為例,2人一晚要價4200瑞典克朗(約台幣1萬8000元)。(取材自路透)



◆ 風城動漫節 17日登場

自由時報 2010.07.11

〔記者洪美秀/竹市報導〕新竹市第一屆動漫節17日在新竹市立動物園登場,結合國際玻璃藝術節,除有大小朋友喜愛觀看的漫畫,還有動畫互動及角色扮演等活動,要讓喜愛漫畫的民眾,感受精采的動漫文化藝術。

美國的「海綿寶寶」及日本的「哆啦ㄟ夢」等卡通,在台灣深受小朋友喜愛,但小朋友很少看到台灣的卡通或是本土漫畫。在台灣本土漫畫史中,新竹市可說是起源地,像1940年日治時代,葉宏甲、陳家鵬、王花、洪朝明及林河世等人,組織「新高漫畫集團」,在《台灣新民報》《新竹州時報》《台灣日日新報》及《同光雜誌》報章雜誌發表,新竹市當時就曾被稱為漫畫的故鄉。

新竹市過去曾舉辦「風城漫畫嘉年華」和「亞洲漫畫高峰會」,今年新竹市動漫畫文化發展協會則要舉辦第一屆的動漫節,協會指出,動漫畫文化如今已融入多元元素,尤其以漫畫為基礎,發展出卡通、動畫、玩具、模型及角色扮演(cosplay)等,由新竹市舉辦動漫推廣活動,不僅能培育創意人才,也能帶動觀光及文化商機。

新竹市立動物園過去曾與工研院合作推出3D虛擬動物園的動畫影片,此次與新竹市動漫畫文化發展協會合作,17日將推出2010年新竹市動漫節活動,邀請全國所有大朋友小朋友來觀看最新的漫畫創作、漫畫模型、動畫互動以及角色扮演,活動到8月29 日,有興趣擔任服務志工者,可電洽倪理事長:0922-685991。

fsj 提到...

中正紀念堂 展亞洲現代陶藝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即時報導】2010.07.13

「2010亞洲現代陶藝展」將於7月16日開始到8月1日,在中正紀念堂3展廳展出,民眾除了可以欣賞到台灣本土優秀陶藝家的獨特作品,亦可一窺中國傳統陶藝名家的傑作、風格自成一脈的日本陶藝,以及受到韓國高度尊崇的陶藝。

展品含大陸現代陶藝大師蘇獻忠跳脫傳統,從生命及心靈面來探討表現肢體所超脫希望的「禁錮」、日本藝術家小木曾教彥的作品「海濤花器」,表現出個人心靈與創作的結合;以及南韓人間國寶金正玉的「手繪茶碗」等。



◆ 馬國最佳花卉展攤 台灣第一名

中央社 2010.07.13

交通部觀光局吉隆坡辦事處今年成功奪下馬來西亞「2010年布特拉加亞園藝花卉節」中「最佳花卉布置展攤」(OutstandingDisplay Floral)第一名!

這是交通部觀光局第2次奪下這個每2年由馬國國家行政中心布特拉加亞(Putrajaya)舉辦的活動獎項,上次奪獎是在2008年。

參加這項花卉節的還有日本、英國、加拿大等10個國家,展出時間從7月10日至18日。

交通部觀光局的展攤設計,配合大會主題,以天堂鳥夢幻花園為設計概念,並結合台灣蝴蝶蘭及台北花博5大仙子吉祥物布置,再以天堂鳥加上台灣蝴蝶蘭設置拱門,庭中設置噴泉花籠,定時放射花卉香味。

至於展攤看板則以「旅行台灣.感動一百」為宣傳主軸,加上標誌並宣傳2010年11月6日至2011年4月25日舉行的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台灣花卉展攤參觀人潮洶湧,並有許多馬國民眾在展攤前拍照,強力放送「旅行台灣.感動一百」及「台北花博」訊息,成功建立台灣花卉王國的觀光意象。

開幕時,馬國總理納吉(Najib Tun Razak)及夫人蘿斯瑪(Rosmah Mansor)也先後分別率眾參觀觀光局花卉展攤。納吉並垂詢觀光局駐吉隆坡辦事處主任張富南有關展攤的設計細節,及展攤是否會在展出結束後出現在馬國。

2010年6月馬國民眾赴台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172.73%;至於今年1至6月赴台人數,也成長102.67%。

此外,馬國民眾於今年1至6月間赴台人數,累計達12萬9563人次,高過新加坡與南韓民眾同期赴台的人數。



◆ 十大名廚出書

記者凌美雪/新加坡採訪報導 2010.07.13 自由時報

航空公司出版家庭料理食譜相當罕見,而一本食譜中,能匯聚世界各種菜系的頂級名廚創意上菜,更是不容易,新加坡航空國際烹飪顧問團的十大名廚,共同出版了一本精選食譜《Above and Beyond》,打破名廚深奧的廚技迷思,讓人在自家舒適環境裡,輕鬆烹調出色香味的美食。

新航自1998年成立國際烹飪顧問團,成員包括屢獲大獎的國際知名主廚,如國際間非常有名的英國米其林三星名廚高登.藍西(Gordon Ramsay ),就曾參與顧問團直到近兩年才退休。出生於擁有近200年歷史的法國名廚世家的喬治.布朗(Georges Blanc),也是米其林三星,現在仍為新航的法式空中美食操刀。

此外,日本懷食料理界數一數二的名廚村田吉弘,也於去年躍升米其林三星行列。新航產品與服務資深副總裁葉錦華表示,很少航空公司能同時邀請到3位米其林三星大廚擔任顧問,而「藉由這本食譜,我們希望不僅只是我們的旅客,甚至所有人都能夠在家中重製並享受由這些名廚們設計的餐點。」

其他知名大廚還包括來自澳洲的馬修.摩倫、美國紐約的艾夫列.柏特爾、加坡名廚梁兆基、印度名廚山吉.卡普、擅常中國菜系融合的朱俊、香港阿一鮑魚楊貫一,以及另一位剛退休的美國名廚南西.歐克斯。

誠如新加坡名廚梁兆基所說,他對美食的定義就是「簡單」,意指即使是經過千鎚百鍊成就的國際名廚,當他把美食端上桌時,不須要夾帶太多理論,人們就可以很「簡單」地品嘗令人感動的美味。

而《Above and Beyond》,則可說是十大名廚化繁為簡的創意精致料理,每一道菜的背後,或許都積累了名廚們千山萬水的試驗心血,但當它們被寫成食譜,就已經是一套很容易安全呈現的美食配方,即使家庭主婦在家照表抄課,也可以很簡單地做出不簡單的美味料理。該食譜相關資訊,可上網http://www.singaporeair.com 或 www.krisshop.com 。



◆ 永和好書交換活動 即日起收書

自由時報 2010.07.13

〔記者潘杏惠/北縣報導〕台北縣永和市立圖書館好書交換活動收書量,連續4年蟬聯台北縣鄉鎮市立圖書館冠軍,今年再度登場,即日起至7月16日開放收書,17日早上10點在國父紀念館進行換書。

民眾憑「換書卡」換書,一本書換 1點,換書卡集滿5點,可再換取1本過期雜誌,每人以20本為限。換書卡集點累計達前10名者,可獲得作家九把刀新書「精準的失控」。另外,活動當天結束後,現場剩餘的書籍將免費提供民眾索取,凡持有身分證或台北縣聯合「借閱證」的民眾,每人限選3本(含雜誌)。

收書至週五 週六換書

永和市立圖書館10年前率29鄉鎮市之先,推出好書交換活動,95年起,更連續4年蟬聯台北縣鄉鎮市立圖書館交換活動收書量冠軍,數量從每年1萬0526冊、1萬1712冊、1萬2005冊遞增到1萬2655 冊。收書範圍以未違反著作權法,保存完整,且在84年(含)以後出版為主,電腦、法律書籍則以96年以後出版為主,有收漫畫,教科書、雜誌、出租店書籍及宣傳書則不在收書範圍。

收書地點請洽:市立圖書館(02)2922-2409、民權分館(02)2949-5012、忠孝分館(02)2924-1907、保生分館 (02)2927-0658、第一閱覽室(02)2923-6252、親子閱覽室(02)2929-0464。



◆ 1976樂團 名字敏感難登陸

【黃識軒/專訪】2010-07-13 中國時報

1976樂團擅長英式搖滾曲風,日前以《不合時宜》專輯拿下金曲獎「最佳樂團獎」,因團名太敏感,牽涉到1976年毛澤東逝世、唐山大地震等,讓該團因「不符合中國大陸地區文化管理文件之相關條例」,被取消兩次大陸單純的音樂表演,鼓手大師兄笑說:「乾脆改團名叫『數字男孩』!」

阿凱將結婚 大麻戀情14年

主唱阿凱經歷兩次團員洗牌,曾向團員借款130萬,錄製兩張專輯。他24日將與女友CC步入禮堂,團員也對人生有不同體悟。吉他手大麻與女友交往14年,他後悔沒念好書,「以前家裡賣便當,念書都趴在床上,上大學後存錢買房,讓家裡安定,到加油站、速食店打工,每月給家裡1萬8千元。但我當時若把打工賺來的100萬,換成好好念書,說不定我會有不一樣的成就。」

大師兄習琴10年 感謝父母

大師兄說,從小學小提琴10年,到高中不想拉琴,加入管樂隊,也開始叛逆,遭校方留級退學,「我不斷蹺課、打撞球,還闖進學校封起來消毒的女廁,在裡面開賭場。」但父母挺他玩音樂,讓他到日本進修,也為他花3千萬買下80坪的新家,放置他的3套鼓、小提琴、鋼琴、鐵琴等。

貝斯手 線上遊戲撈錢騙媽

貝斯手子喬是台大高材生,大學時因愛玩樂團,將玩線上遊戲賺的錢,當工作薪資給媽媽,「我騙我媽要去上班,卻是穿西裝、襯衫到練團室報到,直到她問我公司電話,我給她練團室的號碼,很辛苦隱瞞的祕密就被揭穿。」1976出道14年,有6張創作,8月21日在西門町河岸留言演出,這也是他們參加加拿大音樂節前的最終演唱。

fsj 提到...

第一人! 台漫畫家彭傑 登日《少年JUMP》

【邱祖胤/專訪】2010-07-14 中國時報

全球歷史最久、發行量最大的日本漫畫雜誌《周刊少年JUMP》,七月分刊登了台灣年輕漫畫家生彭傑與日本《光速蒙面俠》編劇稻垣理一郎合作的短篇作品《牙與牙》,雜誌更以專頁來介紹這位來自台灣台中的漫畫家。集英社的《周刊少年JUMP》一九六八年創刊後從未有外國漫畫家作品刊登,彭傑打破這個傳統。

漫畫史學者洪德麟表示,過去台灣漫畫家只有鄭問的作品曾在講談社的《Afternoon》雜誌持續刊登,能擠進漫畫家夢魅以求的殿堂《周刊少年JUMP》的人絕無僅有。

創下紀錄的彭傑今年廿八歲,本名彭希超,成大建築系研究所畢業,擁有建築師執照,但是他執意成為一位漫畫家,甘願放棄令人稱羨的建築師職業。「我爸媽對我非常溺愛,一路支持我畫漫畫。但為了讓他們放心,我要求自己一定要當完兵,拿到碩士文憑,取得專業證照之後,才全心投入漫畫家之路。」

彭傑這回在《少年JUMP》刊登的作品《牙與牙》,是以比稿的方式和各方高手競逐,最後雀屏中選。彭傑在十天內畫出三套人物及背景設定,最後更如期在兩周畫完四十九頁內容及一頁彩稿,讓編劇稻垣理一郎及雜誌編輯都嚇了一跳。

《牙與牙》故事描述一位長著虎牙、擁有特異功能的龍騎士,與一位亡國公主邂逅的故事。牙是男主角的名字,日文另有騎馬的意思。分鏡及故事腳本已事先由稻垣理一郎畫好,對方要求畫家針對台詞和分格都不能改,其他可由彭傑自由發揮。

彭傑擅長少年漫畫路線,畫風明快俐落,喜歡在熱血、奇幻情節中穿插搞笑橋段。他喜歡利用讀者對故事或人物的刻板印象去製造反差,讓人捧腹。此外,少年漫畫中不可缺少的戰鬥場面,彭傑擅長利用強烈的明暗對比,凸顯詭異氣氛及緊張感,有時更以誇張的氣流旋渦及磁場線條堆砌華麗氣勢,讓人感受到其中力量的變化。

《牙與牙》中,彭傑表現最特別的地方,是他把龍的造型設計成重型機車,沒有前腳,卻有排氣管。龍騎士頭上不但戴安全帽,穿著也像重機騎士的勁裝。

彭傑表示:「這是一個介於古代與現代的奇幻故事,為了讓故事更新鮮,必須對人物與時空重新包裝。」

彭傑表示,有機會與日本作家合作短篇作品,相當幸運,目前持續朝著能在這本日本漫畫周刊連載之路邁進。他目前正在進行的作品,也是與日本方面合作,以中國傳統風格為背景。

彭傑說,他會一直朝著成為「擁有建築師頭銜的漫畫家」之路邁進。



◆ 尿濕偵測褲 台學者獲美設計獎

中央社 2010-07-14

台灣設計再獲國際大獎。台灣科技大學設計所教師作品「老人用非拋棄式尿濕偵測褲」及學生作品「玩具守護者」,獲得美國設計競賽傑出工業設計獎 (IDEA Award)銅獎。

IDEA Award(International Design ExcellenceAward)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設計獎項之一,已有30年歷史,著重設計的原創概念及消費性商品的落實,與德國iF、Reddot 獎、日本G-Mark獎並列世界4大設計競賽。

台科大今天表示,2010年的美國IDEA傑出工業設計獎競爭激烈,共有來自全球29個國家近2000個產品參賽,為歷年之最。

台科大設計所助理教授范振能設計的「老人用非拋棄式尿濕偵測褲」,獲得醫療及科學產品類銅獎;台科大設計所學生呂宗昱設計的「玩具守護者」獲得學生組銅獎。

高齡化社會來臨,行動不便或久病臥床的老人,更換尿布的時機不好掌握,也易造成濕疹或褥瘡,還會污染環境。「老人用非拋棄式尿濕偵測褲」利用具防水透氣的布料及濕度感測技術,建立尿濕監控系統,照顧者藉此了解尿濕程度並適時更換。

「玩具守護者」是兒童玩具收納箱,為動物造型的怪獸,除收納玩具外,也可以騎乘,跟著孩子四處移動。呂宗昱說,讓小朋友收玩具像是在餵食動物一樣,成為有趣的活動。

台科大說,台灣今年在IDEA的獲獎成績共為3銀3銅,另有「紅綠燈」獲環保設計類銀獎,勝泰衛材股份有限公司「水龍頭」 (Still One)及雷耀企業「LED MiniStar」獲銀獎、連展科技「T-Tech LED DimmableLight Bulb/Nature」獲銅獎。

※ 相關報導:

* 新奇成人布尿褲 遠端感測溼度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0071500167,00.html

fsj 提到...

藝術外一章-專業是一種叫用心和誠意的東西

朱宗慶 2010-07-16 中國時報

在藝術領域或各行各業都有很多優秀的人才,當他們自信施展專業能力時,總是讓接受的我們常常難以具體言喻,卻有一種發自內心讚譽「很專業!」的感受。

但是,什麼是專業呢?隨著時代更迭、領域各異,對於「專業」的要求也不一,不過,大抵上都是要具備相當程度的專業知識、技能、素養和正面的態度,對於專業領域的所有新知永遠保持好奇心並不斷創新。

像是表演藝術活動,是許多元素及環節的串接,往往需要高度專業才能完成。比方說,國外有許多劇院仍舊保留專人拉幕的方式,不以機器控制布幕升降的方法來取代。專人拉幕時是帶感情的,隨著劇情起伏、當時的氣氛、演員的呼吸,來決定這個「升幕」、「落幕」該緩慢,該急促,起落時是否需有明快節奏,與劇情融合為一。這些專業的拉幕工作人員絕不會小看自己的工作,相反地,他們一輩子就只專心做好這件事並致力做到最好,虔誠的態度令人崇敬!

法國陽光劇團也是中外表演團體的專業典範,是表演藝術「手工業」及「服務業」的最佳結合。團員既是演員也是工作人員,為了追求最佳效果,他們捨棄大劇場,選擇自己搭棚、組裝舞台,設計只有六百席的座位,以利照顧好每位觀眾。當觀眾進入帳篷時,動線、劇場調度、觸眼所及的每個項目,都是他們服務的範疇。

而劇團的每齣劇在上演前都須經過至少五個月的排練,因為導演莫努虛金相信儘管劇目、場地再熟悉,每一次的演出都可能出現不一樣的狀況,一萬次的排練,為的就是那次萬一,而當演員進入排練場時,也就已是準備好的「演員狀態」。演出時,每一幕在或動或靜的圓盤舞台上呈現,工作人員隨著劇情節奏優雅流暢地挪移或旋轉圓盤,讓每一個角度的觀眾都能看到演員精確的情感表述,細微的表情、動作,屏氣凝神專注欣賞,感受到角色的感受。

中場休息時,觀眾又可以毫無阻隔的看到、接觸到演員,享用由演員提供的小點心,自在地和他們聊天。因為精心佈置的食物區、化妝區、休息區就在另一旁的帳棚區,可見演出前後皆是一場精密的安排設計。

陽光劇團把「演員專業」與「觀眾服務」做到最好,予人「戲」與「生活」皆呈現了一種唯美、真實。我想這是因為他們將嚴謹的紀律及哲學思維內化成了工作和生活態度,方才呈現這樣平實動人的力量。

不只藝文界,各行各業都有很多專業例子,就以專業優質服務聞名的亞都麗緻飯店為例。亞都麗緻曾有許多國內外飯店界譽為創舉的做法,例如提供宛如量身訂做的服務,永遠都事先想好顧客可能需要的協助並做好準備,如顧客有任何需求,他們會竭盡所能使命必達,不讓你期望落空。這樣充分關懷、照顧、尊重顧客的服務專業,是由亞都員工彼此協助、相互補位才能辦到的。

他們深信,每一位飯店員工都代表了整個飯店,他們就是主人,必須照顧好來到家裡作客的客人。他們也深知每一位顧客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會預先設想顧客需求並留下記錄,等到顧客下次入住時,會再調出你的喜好、需求資料,備妥一切,饗以同樣的體貼和細膩。

我想,正是嚴長壽先生以身作則,實踐「服務專業」的帶領影響,也是「魔鬼藏在細節裡」的具體落實,使得每一位住過亞都的人都成為亞都永遠的朋友。而這樣的「專業」三十多年來始終沒有改變,甚至影響了台灣所有的飯店業者,爭相起而效尤提升飯店服務品質,成為觀光台灣的一項驕傲。

當一個劇場工作人員、一個劇團、一個飯店做到這樣的程度,你很難不被打動,因為我們完全可以感受到這種包裝在精準專業下一種叫用心和誠意的東西,它們能直抵人心,留下美好的感動與回憶,讓我們永銘於心!

(作者為臺北藝術大學校長)



◆ 「正體字」的優勢不可忽略

【聯合晚報╱社論】2010.07.16

不少人看過大陸導演馮小剛的電影,他最近主張大陸應將「親」、「愛」二字恢復成繁體字,因為簡體字的「親」不「見」,「愛」無「心」。中國大陸不少人討論過簡體字的問題;而台灣應維護繁體字作為中文「正體字」的地位,是值得努力的事情。

繁體字有悠久歷史,就使用人口來說,大陸簡體字有13億人在使用;而繁體字的使用人口主要集中於台灣2300萬人,加上香港數百萬。但人口數量不是決定性因素,繁體字能保持住漢字之美,日本、韓國都能有此體會。現在已經不只一次有大陸菁英人士,發出聲音要求恢復繁體字。之前「政協」會議中有人正式提案,要求恢復繁體字;近來馮小剛要求「親相見,愛有心」,雖只針對「親愛」二字而來,也引起頗多迴響。可見繁體字的文化影響力正在慢慢展開。

當年大陸推行簡體字的邏輯其實很簡單,除了採用草書字體之外,就是取繁體字的部首,或者大量使用形聲字。結果從實務性而言,造成諸多同音字的混淆;從藝術性而言,更損傷了漢字結構之美。大陸上不少人開始主張至少「簡繁並用」。

倒是在台灣,隨著兩岸交流擴大,為了迎接大陸觀光客,台灣各地快速出現簡體字。大陸出版印刷的簡體字版書籍,台灣也有很多人購買閱讀。文化交流乃水到渠成之事,尤其文字和語言的演變有其內部邏輯,未必能夠以政治力加以導向干涉,像某段時間很多年輕人喜歡使用的「火星文」,禁止不了,卻也未必真能流傳下去。

台灣面對簡體字「來襲」,不必如臨大敵;但維護我們使用的「正體字」,也絕不能妄自菲薄。從很多角度看,台灣維護傳統文化「正統」地位的影響力很強,甚至是有些大陸文化界人士羡慕的對象。馬英九總統一直在推動將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甚至要申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事實上,包括向海外華人推動中文教育,台灣也應認知到「正體字」的效果和文化影響力,應努力鞏固住此一優勢。



◆ 百歲粵劇大師羅品超去世 享年101歲

中央社 2010.07.16

知名粵劇大師羅品超昨天在廣州家中安詳去世,享年101歲。他生前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上年齡最大、表演時間最長的藝術家」。

新華社今天報導,羅品超原名羅肇鑒,人稱「鑒叔」,祖籍廣東佛山。他12歲開始參加演出,演出生涯持續80多年。

報導指出,羅品超借鑒京劇和其他戲曲藝術的特點,尤以小武行當見長,在長期的舞台生涯中形成「剛柔相濟、精確凝練、瀟灑俊逸、不墨守成規」的粵劇羅派表演風格。他飾演過荊軻、林沖、羅成、呂布等許多著名戲劇角色,在粵劇觀眾中知名度很高。

2004年6月,年過9旬的羅品超再演「荊軻」引起轟動,他也一舉刷新金氏世界紀錄,成為「世界上年齡最大、表演時間最長的藝術家」。

粵劇原稱「大戲」或「廣東大戲」,是中國主要的地方戲種之一,在粵語地區以及海內外華人中都廣受歡迎。2009年9月,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fsj 提到...

文建會主題展甄選 今天開跑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0.07.16

「2010文建會社區及地方文化館主題展」徵件活動今天開跑。文建會將針對在地文化商品、深度旅遊路線、及社區營造傑出工作團隊等三項主題進行甄選,選出最優質的作品,今年10月將在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展出。

文建會表示,過去幾年,透過全國博覽會、區域巡迴展及特定主題展演等活動,向各界介紹台灣社區居民自發性投入社區營造成果。例如宜蘭白米木屐村、南投縣桃米社區等等,都是國人耳熟能詳的優質特色社區。

今年特別改採主題式甄選,比如:文史影音紀錄、地方特色風味美食、在地團隊表演活動、在地文化商品、深度旅遊路線,或者傑出社造團隊等等。這次甄選活動最高獎金有10萬元,最後選出的作品,今年10月底都將在台北市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展出。活動收件日期從99 年7月16日至8月16日止,詳情可上「2010文建會社區及地方文化館主題展」網站查詢,網址: http://hometown2010.cca.gov.tw。



◆ 陳錫煌為了偶 手工打造金箔彩樓

【汪宜儒/台北報導】2010-07-17 中國時報

依照傳統布袋戲的習俗,如果劇團新做舞台「彩樓」,會有場開台儀式,祈福未來演出順利。昨日下午,傳統布袋戲藝師陳錫煌為台北偶戲館設計打造的手工金箔彩樓正式啟用,同時舉行一場驅煞祈福的「跳鍾馗」,熱鬧宣告彩樓新居「落成」。

這座彩樓以上等香樟木、純手工打造而成,前有圍欄屏風、頂有宮廷式雙層四垂和豪華的屋面造脊。彩樓外層貼滿閃亮金箔,彩樓主座旁的柱、屏、底座等,還可看見精美細緻又有立體感的龍鳳麒麟等鏤空雕刻,富麗堂皇的程度得以媲美台灣各大廟宇殿堂。

陳錫煌近年努力於傳授、推廣傳統布袋戲技藝,定期在偶戲館舉辦操偶技巧、戲服與戲偶的製作課程。他認為,要維護傳統布袋戲的存在,「就要讓更多人知道布袋戲,要吸引大家來看、來了解才能推廣保存。」

當偶戲館提出想在館內設置專屬演出彩樓的想法時,陳錫煌一口答應協助設計製作,「彩樓就放在這裡,觀眾可以仔細看它的構造、了解傳統演出舞台的樣子,有正式演出時,它又變成一個舞台。」

然而,要打造一座手工金箔彩樓並不容易,從挑選木材,到彩樓上的雕刻圖樣安排、提供演出戲師工作後台的深度與高度等細節,就耗費了陳錫煌大半年的時間,其間還往返中國泉州三次,與當地十多位製造彩樓的師傅溝通討論。

陳錫煌表示,近年台灣劇團打造戲台的習慣雖然還存在,但相較過去布袋戲全盛時期,畢竟還是少數。未來,這座彩樓除了在偶戲館展示,陳錫煌與其他布袋戲團體也將利用彩樓演出。

fsj 提到...

格薩爾唐卡展 最長史詩魅力盡現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5731541.shtml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0.07.19

世界上最具規模的唐卡藝術「格薩爾唐卡」的精品,昨天起在蒙藏文化中心展出。此展含西藏「格薩爾史詩」為藍本所繪製的五十多幅唐卡,及數十件西藏文物讓人一窺世界最長史詩的堂奧。

被譽為「東方的荷馬史詩」的「格薩爾史詩」,刻畫藏族英雄格薩爾上窮碧落下黃泉伏妖降魔的功績。大陸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招募數百名畫師,歷時十餘年,精心繪製成一千二百八十八幅「格薩爾唐卡」。

蒙藏委員會主任秘書錢世英表示,「格薩爾唐卡」曾於二○○八年在北京奧運展出,二○○九年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此次特挑選其中精品,讓台灣民眾一睹這些精品。蒙藏文化中心前主任郭玉琴說,格薩爾在藏人心中,如同漢人的關公一樣具傳奇性,此一史詩至今猶在藏族傳唱。

應邀出席的聯合報系活動事業處營運長顏光佑說,今年像是西藏年,「聖地西藏展」目前在故宮博物院展出,如今又有蒙藏文化中心的「格薩爾唐卡展」相互輝映,為台灣民眾揭開西藏神秘面紗。

「格薩爾唐卡」為西藏嘎瑪嘎孜畫派結合中原青綠山水技法所作,用色濃厚、對比強烈,常以山水花鳥為背景。甘孜州嶺文化發展公司總監澤仁吉美說,「格薩爾唐卡」以天然礦物為顏料,再以牛膠調和,價格較高且製作費時,可長保鮮麗,不易變質。昨天,展場特邀專業唐卡畫師公呷示範繪製唐卡。

「格薩爾唐卡精品展」即日起在蒙藏文化中心(北市青田街八巷三號)展至十月十日。之後將陸續到台中中國醫藥大學、台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巡展。

※ 其餘內容詳見原站。



◆ 解譯蒙古秘史 祖孫三代百年接力

【世界日報╱記者李志德北京17日電】2010.07.18

中國人說「皓首窮經」,指一位學者畢其一生埋首一部經典。但如果一家人祖孫三代,接連投入一部經典研究,那就得有特殊的機緣,加上不懈的毅力才能辦到。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學者阿爾達扎布,連同他的父親、爺爺,三代醉心於「蒙古秘史」的研究,終於成功解譯出這部被形容為「像岩畫般難以解讀」的特殊史籍。

蒙古秘史成書於1240年,原本是一部用蒙古文寫成的編年體蒙古歷史文獻。但元朝統治者認為書的內容「事關外禁,非可令外人傳寫」,寫成後被藏入密室。直到140多年後才重見天日,但它是漢字標音形式拼寫的蒙古語,被稱為像「岩畫般難以解讀」的「天書」。

現年74歲的阿爾達扎布,是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前副研究員。他日前接受新華社採訪,談到他的家族與蒙古秘史的淵源。他說,自己的祖父成德公在1915年從一位俄國學者那裡第一次接觸到「蒙古秘史」,從此投入研究。他的父親額爾登泰1961年進入內蒙古社科院,繼續秘史的研究。

阿爾達扎布說,1981年,他進入內蒙古社科院歷史研究所蒙古文獻研究室,成為家族中第三代秘史研究傳承人。終於在1986年出版「蒙古秘史還原註釋」,第一次向世人展現了蒙古歷史學者的成果。退休後,他又出版了「新譯集注蒙古秘史」。

「蒙古秘史」又稱為「元朝秘史」,全書15卷,作者不詳,被譽為蒙古史三大要籍之首。



◆ 基隆良心書櫃 千本書飛了

【聯合報╱記者邱瑞杰/基隆報導】2010.07.18

基隆市公車處今年5月在公車總站設置「良心書櫃」,提供圖書給民眾等車或坐車時閱讀,還可以帶回家看完後歸還,沒想到兩個月後上千本書有去無回,書櫃內只剩下宗教團體贈閱的冷門書籍。

基隆市正信路周氏圖書館長周滄淵,今年初建議市府仿傚日本大阪「公車站牌圖書館」作法,在公車總站設立圖書館獲得允諾,並送了上千本書給公車處,5月中旬在公車總站設置可擺放300本書的大書櫃,但不到兩天就都被拿光。

公車處長王朝青說,雖然多次補充書籍,但書櫃就像無底洞般,永遠也補不滿;這些書多數來自周氏圖書館,部分由公車處員工捐贈,書籍有去無回,現在已經沒書可擺了。

周滄淵說,除了公車處來圖書館載走上千本小說、傳記、字典、參考書等書籍外,他和太太周林美玉也曾提了幾袋的書放進書櫃內;他擔心書會流失的那麼快,可能有人拿去當廢紙賣了,希望從公車總站書櫃拿書,卻忘了還的民眾盡速物歸原處。

周滄淵說,在公車處提出有效防範書籍被當成廢紙賣掉的辦法前,將暫停供應圖書給公車處,但若有社區、社團要設立良心書櫃,周氏圖書館樂於供應圖書;公車處則考慮日後會在所有圖書上蓋章,提醒民眾記得把書放回書櫃。

基隆市文化局昨天舉辦「全國好書交換日」活動,今年共收到約1萬5000本書,昨天上午10點起由捐書者憑捐書卡「捐1本換1本」,下午2時到3時開放民眾索取,最後清點剩餘約1600本書送給公車處。

※ 相關報導:

* 永和好書交換 收書量冠北縣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0,5248,11050608x112010071800186,00.html

永和市十年前率先舉辦好書交換活動,在市長洪一平大力推廣下,自九十五年起,連續四年蟬連台北縣收書量冠軍,今年收書量更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峰,讓好書不寂寞,也賦予舊書新生命。

* 本土知名漫畫 YOUNG GUNS要出完結篇了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18/today-life3.htm

雖然林政德已經坦承楊日輝砍下了那一刀,但大結局則得等新書出版才能曝光!《YOUNG GUNS》最後兩冊將於七月二十八日在漫畫博覽會首賣。



◆ 簡文彬 把舒曼和南管送作堆

【林采韻/台北報導】2010-07-18 中國時報

樂界的「創意鮮師」指揮簡文彬又發功了!繼去年結合台北市立國樂團和雲門舞集2的《跳Tone!》之後,今年台北藝術節,他又將舒曼的藝術歌曲和南管送作堆。音樂會上,南管音樂家王心心將與德國男高音利希第(Tilman Lichdi)東西對唱,始作俑者簡文彬暫且放下指揮棒,擔負鋼琴伴奏的重任。

今年是德國作曲家舒曼二百歲冥誕,相較全球慶祝蕭邦二百歲的轟轟烈烈,舒曼如同被冷落。簡文彬說舒曼是一位只要靈光乍現,就會馬上拿出紙筆記下音符的人。相形之下,當他首次聆聽王心心演唱南管時,音樂空靈幽靜到超越時空,與舒曼的緊捉當下剛好相反,「當時我心想,如果將兩者放在一起,應該會發生有趣的事。」

舒曼與鋼琴家妻子克拉拉的戀情傳頌於世,一八四○年苦戀的兩人結為連理,激發舒曼創作力,一年內完成接近一百四十首歌曲,包括發想自德國詩人海涅詩詞的聯篇歌曲集《詩人之戀》。

在南管的曲牌中,不少與「愛」相關,《一紙相思》、《葬花吟》等皆有情。簡文彬心想若能將《詩人之戀》和南管樂曲相互唱和,應該挺「速配」。簡文彬說,在音樂會上,觀眾可聽到三種有趣的嘗試,一是《詩人之戀》的歌曲與南管曲牌交錯接龍,二是兩者同時疊唱,三是南管音樂為藝術歌曲配奏。

演唱泉州話的南管遇上德文的藝術歌曲,簡文彬說一開始很好奇,沒想到十分對味,「王心心先是讀通所有譯詞,然後找尋可對應的南管曲牌,她的敏感度特強,居然讓東西音樂合為一體。」

音樂會九月三日至五日中山堂光復廳演出,特邀劇場知名導演魏瑛娟執導。

※ 相關報導:

* 聽音樂會 哪排座位最好?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5731220.shtml

徐亞英認為,若只要求聽覺,「最好的座位是在空中」。他笑說,歐洲有些音樂廳會設救火員,由於得清楚看見全廳狀況,位置都設在高處,結果成了懂聲學樂迷心中的夢幻位置。

fsj 提到...

觀念平台-發現屬於自己的光亮

【方祖涵】2010-07-21 中國時報

書桌上的一片CD,封面是兩個女生,黑人女生騎著重型機車,亞裔女生穿著直排輪。她們平常總是一起出現在紐奧良法國區Cafe Du Monde外的人行道上,黑人女生彈吉他,亞裔女生拉小提琴,絡繹不絕的客人,用音樂配著Beignets─棉花仔油細炸的清爽麵團配上如霜的糖粉,加上半杯熱牛奶,半杯熱咖啡,還有神秘的菊苣混合的歐蕾咖啡,是這個都市從一個半世紀來的滋味。

這家咖啡店開幕是在一八六二年,那年,北軍兵不血刃拿下這個南方最重要的港口,切斷南軍從密西西比河的補給線,也切斷南軍引進法國部隊支援的希望。揮軍進城的是北軍惡名昭彰的野獸巴特勒,南方民眾鄙視這支不受歡迎的部隊,女人們甚至對士兵們吐口水。這樣的情形直到巴特勒頒發軍令,要求手下軍士對於任何有不敬行為的女人,即可隨意視為公娼處置之後,馬上消失無蹤。巴特勒將軍的畫像,如今還存在於許多南方古式糞桶的底部。

Cafe Du Monde的對面是傑克遜廣場,將近兩百年以前,傑克遜將軍在這裡帶領數量上屈居劣勢的兵力,迎戰從牙買加基地入侵的英國部隊。這支趾高氣昂的英國部隊包括不少剛在歐洲擊敗拿破崙的士兵。傑克遜十三歲從軍,十四歲的時候在獨立戰爭被俘虜他的英國士兵用軍刀砍傷見骨。長大以後的他在這裡大勝英軍,見骨的咒怨,用幾千個日不落國軍人的血來償還。

可是仇恨早已不在。幾年前卡崔娜風災帶來的傷痛,也沒有在法國區留下太多痕跡。在這裡,只有無盡的藍調跟爵士。音樂在這裡,是城市的纖維,是快樂和悲傷的矛盾,是夢想跟現實的衝突,是罪惡跟救贖,是生活的本能,也是直接從靈魂裡發出的聲音。如果你仔細聽著快樂的曲調,或許會驚訝的發現那竟然是送葬時候的音樂;自嘲的歌詞,說的經常是這輩子對於該做跟不該做的事情,剛好相反的錯置。然後抬頭一看,是啊,一切都太遲,拿著喇叭的那雙手已經屬於一個遲暮老人。

而這兩個女生,就跟其他在這裡的藝術家一樣,用音樂定義著這個都市的生命,每天成千上萬的人群從她們的面前走過,這些年來,曾經走過紐奧良的人,應該都很難錯過她們的身影。圍觀的人們總是在她們吉他,提琴,跟主唱的旋律中怔怔著,黑人女生彈著吉他,亞裔女生拉著小提琴,她們的聲音像是河流,流過聽眾的心底,有時候甚至會流過一些人的眼框,變成眼淚從臉頰滑落。

桌上的CD,就這樣把我帶回記憶中的新月都市。這些日子裡,台灣人又找到了新的台灣之光,錦上添花,好不熱鬧。可是在我那些雪茄、甜酒、音樂、性、食物,跟馬糞混在一起的回憶裡,我卻一直想到那個在紐奧良街頭,拉著小提琴的台灣女生Tanya Huang。她其實就跟你我一樣,每天默默地在世人的眼光中,投射出我們血脈的映像。而或許要等到大家不在別人身上尋覓的那天,我們才會發現屬於自己的光亮,還有責任。

(作者為運動專欄作家)

※ 相關報導:

* 許茹芸X郭奕臣《 對照 經緯線:古巴 印.音.影像 裝置藝術展》
http://valenvoice.com/fun/20

fsj 提到...

陶藝生活特展 平凡中現趣味

中央社 2010.07.23

行政院文建會所屬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訂7月24日至8月29日,在該館第三展覽室舉辦「陶藝生活美學特展」,24日下午2時30分於展覽場地舉行開幕式。

台南生活美學館另於8月7日下午2時至4時辦理「捏陶樂」陶藝體驗活動, 8月21日上午10時至12時舉行「美麗世界-有趣的陶藝教學」演講暨作品導覽,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台南生活美學館為推展生活美學,邀請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南下展出「幸福時光-陶藝生活美學邀請展」。特展結合10名陶藝家,以「趣」、「憩」、「品」、「饗」主題,展出64件為日常生活設計的各種實用陶藝作品,藉由兼具美感創意與實用性的陶藝作品展覽,呈現陶瓷在生活中的重要角色,讓民眾品味平凡事物中的趣味與幸福,也讓觀賞者從中體會生活中的美學。

在「趣」主題中,李幸龍為愛妻設計書畫用品,從作品中不僅看到專注於興趣激盪出的創造力與美感,藉由興趣帶來的樂趣與自我實踐的滿足感,可以讓人體會生命的美好與幸福。

「憩」主題中,鞏文宜與林善述的作品營造庭園寧靜舒適的氛氛,李昀珊的作品讓人感受休息帶來的能量,藉由休息,讓身心在緊張與放鬆之間得以平衡,獲得寧靜與安穩。

「品」主題中,周妙文細緻的花草紋飾茶碗,或是蘇保在表達古代文人雅士崇尚的品香文化,都讓人生更加豐富。

「饗」主題中,梁冠英與李金碧營造混搭風格的用餐風格,方柏欽與王幸玉呈現兩人世界的甜蜜時刻,他們的餐具講求個人風格,將食物與餐具合宜搭配,讓吃飯成為愉快美好的經驗。

在37天的展期中,除了有志工解說,也安排 2場配合活動,分別是「捏陶樂」邀請府城陶藝家范仲德解說陶藝之美,並讓參與民眾體驗捏陶(陶盤製作)的樂趣;以及「美麗世界-有趣的陶藝教學」演講暨作品導覽,邀請本次主題展參展人梁冠英,分享陶藝創作及教學心得,並親至展場導覽解說如何欣賞陶藝作品。

24日的開幕式中,台南生活美學館特別邀請蘇保在示範「品香」。品香文化是經由用香功夫學習、涵養與修持後,表現心靈的境界,藉此體現生命價值所在。古代即有高人逸士修築「靜室」舉辦香席活動,其間相互勘驗學問、探究心性。透過蘇保在的品香活動,將帶領大家認識品香的意義與對生活品味、美感的追求,歡迎民眾到台南生活美學館,做一趟心靈美學SPA。



◆ 「渭水春風」音樂劇 9月大戲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2010.07.25

2010台北藝術節壓軸大戲「渭水春風」音樂劇,將於9月登上台北國家戲劇院,由金曲歌王殷正洋飾演「台灣國父」蔣渭水,全劇30多首劇樂結合台、日、原住民語,交織成豐美的聽覺盛宴。

殷正洋飾演瀟灑倜儻的蔣渭水,身為外省第二代的殷正洋說,除了必須以台語念一些古詩詞,或者講一些現在不常用的政治語言;最困難的在於必須表現出蔣渭水發自內心的熱情。

製作「渭水春風」的音樂時代劇場藝術總監楊忠衡說,對台灣人來說,蔣渭水的精神,就像一股徐徐的春風,他感謝提供史料支援的蔣渭水後代蔣朝根,演出團隊一年多來在他的協助下赴宜蘭,上山下海田野采風,完成這部台灣史上最撼動人心的史詩音樂劇。

台灣音樂劇天王、天后級的洪瑞襄、江翊睿、程伯仁、陳何家及歌手羅美玲等多位頂尖音樂劇唱將,也將擔綱演出,與邱君強客席指揮的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合作,呈現台灣音樂史上最劇力萬鈞、氣勢磅礡的音樂劇。服裝則由拿過國際舞台劇服裝設計世界級金獎的林恆正操刀。

「渭水春風」自9月10至12日在國家戲劇院演出5場,洽詢電話(02)2388-3080,網站:http://impossibletimes.allmusic-mag.net 。



◆ 德國iF設計獎揭曉 台灣獲獎數24項歷年最佳

中廣新聞/戴瑞芬 2010-07-23

德國iF設計獎公佈得獎名單,台灣產品今年共獲得24個獎項肯定,獲獎數是歷年最佳。今年獲獎作品有將珍珠奶茶、特色景點融入設計台味十足的作品,也有顛覆傳統的創新設計。

今年德國iF設計獎有來自全球26個國家的廠商參賽,在15位重量級評審嚴格把關下,最後脫穎而出的有499件產品,而台灣產品今年共獲24個獎項的肯定,獲獎數是歷年最佳。

獲獎產品中有許多「台」味十足的設計,像是將珍珠奶茶、特色景點等,巧妙的融入設計中。如新東陽的台灣銘品、左右設計公司的「台灣100水墨印象」、及查爾特設計公司的「台灣設計博覽會活動視覺規劃設計」等。評審相當青睞這些作品運用創新幽默之設計手法,適當的將「台灣味」以國際共通的設計語言傳達出來,是勇奪iF設計獎的制勝關鍵。

此外,也有許多顛覆傳統的創新設計,例如華惟公司的「立體互動展品DM設計」、凱思設計公司的「刮刮樂創意卡片等,是將DM及卡片使視覺設計立體化作出不同的切入角度。

而這24件得獎產品中,有10件之前獲得了經工業局頒發「金點設計標章」而獲推薦參賽,也全都在iF設計獎獲獎得到國際評審一致好評。

台灣能摘下iF設計獎24個獎項,也證明台灣設計發展的成熟度受到國際肯定。而iF設計獎的最高榮譽金獎(iF Gold)30位得主將於9月3日正式公布,台灣設計界也都拭目以待。

※ 相關報導:

* 台中新餐廳-紙箱王 美味歎為觀紙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00313+112010071700139,00.html

暑假最適合帶孩子上哪兒吃飯?有讀者推薦紙箱王中科店,因為這裡有紙製的天花板、牆壁、吊燈,連餐桌椅、餐盤、餐具也全是紙做的,保證讓孩子們大開眼界。

fsj 提到...

捷克水墨畫家 四書倒背如流

【聯合報╱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2010.07.25

「我上輩子也許是中國人!」49歲的捷克水墨女畫家蘇若水,從小愛畫圖,大學開始嚮往東方文化,23年前她隻身來台學中文,考上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國畫組,從此和中國水墨結下不解之緣,她的作品「墨韻歐風」在台中市由鉅藝術中心展出至8月7日。

蘇若水(Natasha Sutta)的父親是捷克人,母親是俄國人,她因1968年蘇聯武裝進入捷克的「布拉格之春」事件,和母親逃到英國,在英國研究戲劇並獲俄語學士。

蘇若水說,她學俄文時就很嚮往東方文化,當時中國尚未改革開放,第一個念頭就是到台灣,她獨自來台12年,從一句中文都不會講,到現在對四書倒背如流,已回到捷克教華語和中華文化,「台灣是我第三個家!」

蘇若水說,西方的油畫、水彩用色繽紛,不一定有內涵,中國的國畫寥寥數筆,意境萬千!

台中市長夫人邵曉鈴昨天參加畫展開幕。蘇若水說,大學畢業那年要籌備畫展找贊助,巧遇當時擔任新聞局長的胡志強,胡志強欣賞她的作品,全力支持,也認識邵曉鈴,從此變成好友,離台12年,再度受胡志強夫婦邀請開畫展圓夢。

邵曉鈴說,今天2月到捷克,兩人碰面,「在冰天雪地裡一起吃飯,好浪漫!」她看到蘇若水用水墨畫雪景,讚不絕口!兩人話匣子一開停不了,蘇若水分享在捷克教水墨畫的心得,邵曉鈴笑得很開心。



◆ 媽祖變萌女 《冥戰錄》開賣先過火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0-07-25 中國時報

以《馬皇降臨》惡搞台灣政治人物而爆紅的漫畫家韋宗成,新作《冥戰錄》昨日在開拓動漫祭會場首賣,創下單日一千五百本的銷售量,與《馬皇》首日成績旗鼓相當。由於書中把民間視為天上聖母的媽祖畫成萌系美少女,再度引起話題,首刷就印行了一萬本。

《冥戰錄》敘述高中道士陳柏戎協助警方辦案,意外破獲黑道濫用神明力量的陰謀,並成為媽祖林默娘的守護者。

主角陳柏戎擁有雙重人格,受到正邪兩股力量拉扯。這部關於魔法少女與高中道士的故事,結合古老傳說與現代傳奇,是近年少見以台灣民俗及現代時空為背景的奇幻漫畫作品。

韋宗成說自己從小拿香拜拜,對媽祖非常尊敬,因此這部作品絕不敢對媽祖造次,為求慎重起見,韋宗成在新書開賣之前還將作品帶到關渡天后宮「過火」。

由於漫畫內容以台灣警界借助宗教力量辦案為梗,背景更大量描繪台灣民眾熟悉的地點,包括西門町、中興橋頭、三峽清水祖師廟,是一部台味十足的漫畫。

此外,韋宗成更主動為台灣特產作置入性行銷,包括讓帥氣的男主角拿著台南冬瓜茶作休閒飲品;劇情更安排男主角一家人請林默娘吃三峽金牛角麵包,並出現必須排隊才買得到的有趣對話。

韋宗成一九八二年生於新竹,從小就愛塗鴉及看漫畫,二○○一年考上高雄樹德科技大學產品設計系。大一就成立「創意漫畫大亂鬥」網站,退伍後曾做過保麗龍切割工人,後轉到廣告業,但仍不斷創作,二○○七年以長篇漫畫《八卦山》,獲得國立編譯館優良漫畫獎第三名。

韋宗成去年以《馬皇降臨》創下國人原創漫畫銷售冠軍,並入圍首屆新聞局舉辦的金漫獎最佳一般漫畫,去年底又在網路上發表《五都爭霸》單幅漫畫,讓五都候選人提前對決,引起廣泛討論。

韋宗成表示,《冥戰錄》在腦中已醞釀十年之久,事實上他在二○○○年就曾在自己經營的網站上發表多達三百頁內容,但相當不滿意。這次捲土重來,所有畫面全部以電腦軟體作業,有些畫面的經營差點讓他崩潰。

像是林默娘回憶自己分神出海搭救落難的父親,海浪的繁複細節及壯闊的氣勢,就讓韋宗成畫到吐血;而正邪力量大戰時,廟中光明燈瓦解破碎的畫面,也讓韋宗成一再修改重來。

「我常在想,為何台灣讀者會覺得台灣漫畫不如日本?原因出在畫面的細緻度。因此就算辛苦,也不能草率帶過,漫畫家一定要勤奮練功,讓讀者感受到你的用心。」



◆ 墨西哥古城攝影 科博館展出

【聯合報╱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2010.07.24

你知道在地球的另一端,也有一座類似台灣九份、瑞芳的城市嗎!墨西哥今年建國200周年,國立自然科學博館推出為期1個月的「墨西哥瓜拿華多世界文化遺產攝影展」,讓觀眾認識這座1988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城。

這次展出40幅攝影作品,很像「連環漫畫」記錄城市的不同時期重要地標、建築、教堂,每件攝影畫面,能讓觀眾看見一座文化城不同時期的風貌。

瓜拿華多位墨西哥國土的中央,標高約2050公尺,坐落群山環繞的峽谷中,建立於1557年,是新西班牙總督區的一部分。

18世紀瓜拿華多變成世界首要的白銀開採中心,透過馬尼拉商船的往返,活絡墨西哥、菲律賓間的跨太平洋貿易,當時東亞地區包括台灣所流通的錢幣,都是由瓜拿華多生產的白銀鑄造。

科博館展示組主任劉德祥說,銀礦讓瓜拿華多誕生,就像台灣九份、瑞芳小鎮,當地至今仍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不像台灣的金礦小鎮起起落落。

觀眾透過攝影作品,可以看見古老的教堂、水壩、西班牙風格建築,黑白、彩色的照片,各有不同風情。鮮紅的教堂屋頂象徵墨西哥的熱情,黑白的攝影像是述說古老歷史,攝影展即日起至8月22日。



◆ 蜂翼上寫書法 將赴俄展出

【聯合報╱記者沈旭凱/新店報導】2010.07.25

毫芒雕刻大師陳逢顯應邀參加今年9月在俄羅斯舉辦的國際書法大展,他特地在蜜蜂翅膀上,以中文、俄文及英文等3種文字書寫詠蓮詞句「汙泥不染」,準備帶到俄羅斯展出,讓老外大開眼界。

俄羅斯微小書收藏家科斯楚克3年前到台北參加國際書展時,特地撥空到新店市拜訪陳逢顯,對陳逢顯的微小書作品嘆為觀止,也因為這次因緣際會,讓陳逢顯受邀參加今年9月在俄羅斯舉辦的國際書法邀請展,成為台灣唯一受邀者。

陳逢顯從年輕時練就一手好字,因應這次展出,他書寫書法作品「汙泥不染」,以詠蓮名句象徵吉祥、美好、高貴、聖潔,並以「台灣‧陳逢顯」落款蓋印;為吸引老外目光,他靈光一閃決定仿金庸小說「神鵰俠侶」女主角小龍女的絕活,在蜜蜂翅膀上寫字。

陳逢顯為了讓老外看懂他的作品,特地在蜜蜂的左翅上以中文、英文及俄文等3種文字書寫「汙泥不染」,展現精細藝術之美,觀者必須用放大鏡才能一窺堂奧。

陳逢顯9月10日至12日受邀赴俄羅斯第三大城諾夫哥羅德,參加第三屆俄羅斯國際書法邀請展,是他第三次受邀到俄羅斯參展,希望透過蜜蜂翅膀上的微雕作品,讓台灣名號在國際上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