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7

米禮盒8強 打進農漁會百大精品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0.06.26

2011年農漁會百大精品評選結果日前公布,今年全台農漁會,推出多達330件農產精品參加。農委會表示,今年新品汰換率高達五成,當中又以全台特色米禮盒最多;農委會計畫10月7日至10日,在台大體育館舉辦大型展售會,今年百大精品也首度進攻網購市場,估計將可創造超過3億台幣營收。

農委會輔導處處長曹紹徽表示,農漁會百大精品評選95年舉辦至今,已經成為全台農漁會每年競爭最激烈的比賽之一。今年百大精品強調「保證品質」與「衛生安全」,100件選出的禮盒品項中,符合有機、CAS、產銷履歷等驗證標章的產品占31件,認證比率歷年最高。

今年獲選的新品中,以全台各地「米禮盒」最多,包括西螺農會的在地好米、太保市農會的豐禾日粒有機米伴手禮盒、大甲鎮農會的甜蜜穗悅禮盒、二林鎮農會的陽光穀薏禮盒等8項。

農委會分析,台灣稻米近年來朝向高品質、高經濟價值等禮盒銷售模式發展;一公斤散裝零售米約60至70元左右,高品質白米包裝成精緻禮盒販售,平均一公斤可賣到上百元;加上台灣首富等名人婚宴,都曾選用台灣好米當作婚禮伴手禮,不僅拉抬米禮盒身價,也增加稻農收益。

曹紹徽說,今年除了舉辦百大精品大型展售會,也首度與台北縣農會真情食品館網站、雅虎網路商城合作,要把百大精品中的台灣茗茶、好米、佳釀、鮮味,透過網路行銷全世界。



◆ 葡萄公主 彰化姑娘顧凌睿摘冠

中央社 2010.06.26

2010彰化葡萄公主全國選拔今天傍晚揭曉,25歲的彰化姑娘、就讀台灣藝術大學研究所的顧凌睿,藝壓群芳奪得后座,成為代言彰化葡萄產業的美麗天使。

主辦單位表示,顧凌睿為彰化人,目前是台灣藝術大學舞蹈表演研究所的學生,她在才藝表演項目以「阿嬤的葡萄園」舞曲獲得評審青睞。取得后座後,不但可得到新台幣50萬元的獎金,同時獲得彰化葡萄產業的代言合約。

顧凌睿難掩興奮說,未來代言期間將全力以赴,配合縣府,將彰化優質的葡萄產業行銷至國內外。

今年彰化葡萄公主選拔大賽以「紫色寶石的華麗探險」為主題,經由數場次的北中南區及校園巡迴徵選會後,20名優勝佳麗從448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下午在彰化縣演藝廳進行決賽。

20名參賽者有9名設籍彰化縣,其餘來自全國各縣市。在才藝表演過程,佳麗們需在3分鐘內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更要巧妙將葡萄融入表演主題,無論是舞蹈、歌唱、樂器表演或調酒,都有水準以上的演出,讓現場觀眾直呼過癮。

值得一提的是,參賽者中的陳倢(人予)為輕度身心障礙者,在母親的支持鼓勵下,她克服身體的不便,一路挺進決賽,決賽所表演的舞劇「葡萄女兒紅」,母女共舞,藉由葡萄樹蜿蜒向上的精神,展現唯有不氣餒、不放棄,最後才有結實纍纍的人生。

母女至情至性的表演,讓許多觀眾紅了眼眶,陳倢(人予)也成功挑戰自己,得到好成績,獲得最佳精神獎及最佳人緣獎。

其他獎項得獎者分別為:第2名林書葶、第3名詹靜怡、第4名朱謙柔、第5名林庭卉、第6名莊舒涵。

彰化縣長卓伯源期勉得獎的葡萄公主,為彰化的優質葡萄代言,為彰化的城市行銷,讓彰化走出去,世界走進來。

卓伯源說,彰化葡萄公主選拔經過1個多月的初、複選及相關的探訪葡萄園活動,讓大家更認識彰化,更瞭解彰化的葡萄,進而愛上彰化的葡萄。



◆ 高縣花生飄香 日本訂120萬

【聯合報╱記者胡宗鳳/鳳山報導】2010.06.26

高雄縣政府結合18家縣內農、漁會及合作社參加「2010台北國際食品展」,行銷高雄縣農畜產及加工品,首日即傳來好消息,有日本貿易商當場下了120萬元訂單購買花生,買氣熱絡。

去年高雄縣參加國際食品展,營利超過兩千萬,為推廣高縣優質農漁畜產,縣府今年再度邀縣內農漁會及相關合作社,6月23~26日在南港展覽館設置「高雄縣農漁畜產品專區」,展售產品包含木瓜、芒果、花生、美農米、梅精、紅豆、龍膽石斑等生鮮水果、農產加工商品及漁畜相關產品,種類琳瑯滿目。

昨天上午,副縣長葉南銘也北上關心縣內廠商、農民及銷售情況,並大力促銷高縣農產產品,所到之處吸引大批消費者試吃、參觀,並喊出超低價限量搶購。

除了內需市場,另有近90家國外廠商詢價,業績還會持續成長。



◆ 木瓜價賤 瓜農苦不堪言

【聯合報╱記者林順良/新埤報導】2010.06.26

「1箱12公斤的木瓜,到果菜市場拍賣後,瓜農只能拿回36元」,屏東縣新埤鄉是木瓜主要產地,卻因今年產量豐收,價位一蹶不振,瓜農擔心血本無歸,建議政府鼓勵各機關團購,「拉起價位,也救救瓜農。」

屏東縣南州地區農會新埤辦事處行銷人員謝豐堅昨天說,幸好,拜初1、15俗稱為「四果節」所賜,昨天拍賣價攀上每公斤16元,但比起往年1公斤2、30元的價位雖仍有落差,但瓜農慶幸「總算少虧一點。」

新埤地區種植木瓜面績達200公頃,去年八八水災後,農民撤除受損面積後種植,卻沒想到,在盛產期中,新株、舊株都結果纍纍,造成大豐收,前2天每公斤的產地只有5到6元間。

謝豐堅說,農民裝箱送果菜市場拍賣,一度賣到每公斤8元,扣除紙箱及運費等雜支共5元,1箱12公斤裝的木瓜,農民真正能拿回的淨利,只有36元,個個苦不堪言。

今天農曆15日「四果節」過後,木瓜仍否再維持10餘元的價位,瓜農們表示不敢期待。

農會人員說,台北縣農會已向新埤辦事處訂購後,輸往台北協助促銷,12公斤裝的木瓜,農民可實收110元,比起到果菜市場拍賣只拿回36元,已減輕損失。

謝豐堅說,木瓜全年都有產,但從現在到中秋節期間為盛產期,農民目前很需要政府加把勁全力為木瓜促銷,「不要繼香蕉後,又給農民帶來一次寒酷的冬天。」



◆ 三星上將梨 變身鐵人料理

【聯合報╱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2010.06.26

宜蘭三星上將梨採收上市,三星地區農會昨天舉辦發表會,啟動「護梨專案」,還特別邀請台北亞都麗緻飯店行政主廚楊光宗設計上將梨料理,取名為「鐵人料理」,讓上將梨的吃法更多樣化。

上將梨是農民辛苦栽培的高經濟農作,三星警分局為了確保梨園安全,展開「護梨專案」,也有人在梨園養狗或布設穿著警察制服的稻草人,發揮嚇阻效果。

農會昨天邀請各界品嚐好吃的上將梨,目前幸水系列已經採收,豐水梨正開始盛產,可採至7月上旬,新興梨和黃金梨的產季在7月中旬以後。

「今年甜度好,產量也足」,農會推廣股長段蓬福說,年初至今氣候適宜,正值採收季節,梅雨又適時補充水份,不多也不少,質量均佳,加上農會有產銷履歷、吉園圃的安全雙認證,為消費者把關。

三星農會還邀請亞都麗緻飯店主廚楊光宗設計料理,由於梨子富含鐵質,取名為「鐵人料理」。楊光宗說,梨子性寒,可以在梨子料理中加入溫補的食材,如桂圓、紅棗等,調整對人體的功效。

楊光宗示範梨醬的作法,先起鍋炒糖,再把切碎的梨泥加入,不斷攪拌至融解,最後加入蠔油、醬油膏,甜中帶鹹的醬汁,除了可以拌「蔥明麵」,還可以夾吐司。

他還推薦上將梨雞湯,先以切下來的梨皮、梨核燉雞湯,再加入菊花、陳皮、紅棗,提升溫補效果,燉雞時間約2小時後,把梨皮、梨核撈出,放入切塊的梨子,燉 10分鐘後即可,清香又好吃。

青蔥文化館販售的上將梨分級清楚,設計專屬品牌禮盒,每盒300元到1100元不等,電話(03)9893170轉69。



◆ 新疆甜瓜 甜度世界第一

中央社 2010.06.26

新疆托克遜縣種植的精品甜瓜,甜度達20.2,被中國世界紀錄協會評為世界第一甜瓜。新疆托克遜縣以種植精品甜瓜為主,中新社報導,當地日照時間長,夏季氣候炎熱的地理優勢使瓜果含糖量普遍高於其它地區。

新疆農業科學院哈密瓜研究中心專家伊鴻平使用檢測儀器,對選送的6個品種哈密瓜進行科學糖分檢測,在檢測中最低的含糖量18.0,其中金龍新密26號甜瓜以含糖量達20.2位居榜首。

中國世界紀錄協會高級認證師習操表示,市面上的甜瓜含糖量多在9至10之間,品質好的甜瓜含糖量在14至15之間,而新疆托克遜縣的甜瓜含糖量達到 20.2,實屬罕見。

甜瓜在新疆各地均有種植,性寒味甘,果肉有利小便、止渴、除煩熱、防暑氣等作用。哈密瓜香甜可口,果肉細膩,而且果肉愈靠近種子處,甜度越高,愈靠近果皮越硬。

但因哈密瓜含糖量較高,建議血糖高的人少吃或不吃。

※ 相關報導:

蝴蝶蘭王國的國際化之路
交大細菌裁判 美國大賽奪銀
未來10大可能熱門行業 愛情設計師搶手

20 則留言:

fsj 提到...

拉抬蕉價/香蕉做蛋糕 業者大串連

【聯合報╱記者張明慧/台中報導】2010.06.27

近來香蕉價格直落,台中縣糕餅業者何政聰近日發起「搶救蕉農大作戰」,採購大量香蕉,研製出六吋大小的香蕉蛋糕,很受消費者歡迎,他希望全省至少串連一千家業者加入。

何政聰在台中縣大肚鄉開設御←子烘焙坊,香蕉蛋糕每個只賣一百廿元,每天可以賣出八、九百個蛋糕。

何政聰本月起每天採購五百多台斤香蕉,全部用來製作蛋糕。他的蛋糕沒有花俏裝飾,卻能聞到濃濃的香蕉味,而且口感綿密。何政聰說:「一個六吋蛋糕約需要四、五根香蕉,因為真材實料,所以滋味特別濃!」

何政聰指出,他個人力量有限,到處跟同業推廣香蕉蛋糕作法,目前已有一百多家烘焙業者開始製作香蕉蛋糕,他的目標是推廣到一千家。



◆ 拉拉山水蜜桃 新鮮直送台北

【林佩怡/台北報導】2010-06-27 中國時報

桃園縣政府廿六日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水蜜桃銷售會,台北市長郝龍斌到場力挺,桃園縣長吳志揚、新竹副縣長章仁香也北上促銷,三人在道具樹上摘下新鮮水蜜桃,直接大口吃,不過由於天氣因素,今年產量稀少,吳志揚說,想品嘗水蜜桃的民眾可要把握機會。

郝龍斌說,北市連續幾年舉辦水蜜桃促銷活動,前年銷售會水蜜桃早上九點多就賣光,去年中午就買不到,今年希望民眾盡快到大安森林公園搶購,以免向隅,而且市民不用到拉拉山,就可買到水蜜桃,真是一項福利。

吳志揚致詞時表示,拉拉山水蜜桃色香味俱全,農友清晨摘採,直送北市促銷,保證新鮮好吃,但今年拉拉山水蜜桃受氣候影響,產量較少,希望民眾盡早訂購。

想買拉拉山水蜜桃的市民,不用千里迢迢到拉拉山,也可品嘗新鮮的水蜜桃,今天或七月三、四日,可到大安森林公園選購,詳細資訊可上網查詢,網址為< http://www.lalasun.com.tw >。



◆ 泰雅背心包 最佳原民伴手禮

【聯合報╱記者曾增勳/桃園報導】2010.06.27

桃園縣原住民十大精品伴手禮昨天出爐,副縣長李朝枝表示,伴手禮各具特色和風格,縣府將透過高鐵站、各大景點、網路行銷全台。

桃園縣政府半年來進行原住民伴手精品選拔,選出十大原住民伴手禮包括①泰雅織布背心組合包②原風個性造型掛勾③後山滋戀(麵包)④泰雅織布背心側背包⑤腸香佐柚-柚子香腸⑥泰雅織布百合手提包⑦泰雅飛鼠造型面紙袋⑧母親的束腰⑨髮簪水滴之情⑩織布時尚電腦包。

李朝枝和縣議員洪國治、陳瑛等人昨天頒獎給原創者,李朝枝表示,桃園縣原住民人數全台第三高,十大嚴選精品、美食各有特色,兼顧實用,展現原住民創意,縣府將在7月1日起至8月底,在青埔高鐵站展售,未來將在桃園航空城專區規畫展場。

今年由莎喲原藝坊創作的泰雅織布背心組合包,入選第一名伴手禮,這套組合包由泰雅族莎呦創作,外觀以傳統泰雅圖案織成仿背心的圖案,做成手機包、背包,創意十足。莎呦說,她只是想把原住民的編織背心,改織成實用的背包組合,想法很簡單,未料獲評審青睞。



◆ 尖山米粉 竹塹公主推薦

自由時報 2010.06.27

〔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苗栗縣頭份鎮尖山米粉街老街再造米粉食品試賣活動昨天登場,在地16個攤位在老街內販售米粉、菜包、水粄等客家米食,主辦單位尖山社區發展協會也邀請今年的「竹塹公主」陳幼容站台推銷,要重新打響「尖山米粉」名號。

尖山米粉街位在頭份鎮南端尖山大橋中港溪南側,因日曬充足、海口風量適中,在日治時代與新竹同為大宗米粉產地。機械生產逐漸取代人工曬製後,米粉街沒落,如今只剩下4、5家米粉廠默默守護傳統。

頭份鎮公所及社區發展協會等單位近年來積極重振米粉街的昔日風光,昨天的尖山米粉街老街再造米粉食品試賣活動,更邀請到今年的「竹塹公主」陳幼容造勢、拉抬人氣,她亮麗的外表替米食攤位招攬不少生意。

尖山里長傅(又又)寶說,竹塹公主是新竹米粉、貢丸等特產及觀光的代言大使,頭份尖山也是米粉產地之一,希望透過交流互惠,重新擦亮頭份米粉街及尖山米粉的招牌。



◆ 陸官員心聲:我們要台灣小吃

記者譚淑珍/台北報導 2010-06-27 工商時報

最近,六大工商團體負責人都有接受來自中國大陸各省省委書記、省長級的地方高層人士的共同心聲:「我們想吃台灣小吃」;六大工商團體負責人發現,來台的中共高層人士都有共同的煩惱:「到那裡才能買到真正有台灣特色的伴手禮」?

今年以來,月月有千人大團、周周有百人小團、日日有小型團已成常態下,即然,中共高層人士有此反應,六大工商團體負責人因此建議交通部觀光局,應師法日本京都、或澳洲等國家的作法,評估規畫出有台灣特色的精緻小吃街、以及有台灣特色、可以紀念的伴手禮購物街。

六大工商團體認為,吃台灣小吃、買台灣特色小禮品的人,不會只有來自對岸的客人,其他國外觀光客可能也有同樣的困擾,若能規畫出一條小吃街、台灣精品的購物街,不只是能夠滿足到陸客,也能同時吸引到來自其他國家的觀光客。

今年以來,月月都有政協、省委書記、省長級的中共高層人士來台訪問,包括上海市長韓正、湖北省長羅清泉、浙江省長呂祖善等等,訪台期間,政商界為表「以客為尊」的誠意,招待來自對岸的客人,是餐餐都有魚翅、桌桌都有龍蝦,杯杯是葡萄紅酒。

雖然,餐餐由不同人、在不同飯店吃,菜色卻大同小異,魚翅、龍蝦是必備,葡萄紅酒更是一定有,別說被招呼的對岸客人吃得很膩、喝得也很乏味,連六大工商團體負責人都吃到怕,喝到吐。

其實,中共官方高層來訪台前,都曾反應若有機會,想要吃吃台灣著名的小吃,然而,六大工商團體負責人卻感到很為難,一來是,像羅清泉、呂祖善等一大團人,是不可能帶到傳統夜市一攤攤的吃;再者,羅清泉或是呂祖善等人即使願意「輕車簡從」的到夜市嚐鮮,也因行程滿滿滿,難以實現。

事實上,工總曾嚐試請飯店擺上「台灣小吃」的宴席,結果,效果並不好,場地、氣氛再加上不夠道地,客人感受不到台灣小吃的風味,只覺得菜很普普。

除了小吃外,六大工商團體負責人指出,不少大陸官方隨團成員也都跟他們詢問,他們大約有2萬元人民幣的預算,除了鳳梨酥、牛肉乾外,有沒有可以買來作紀念、有台灣特色的禮品?他們想買可以留作紀念的伴手禮,而不是每個人都會帶的鳳梨酥、牛肉乾,但總額又能在2萬人民幣左右。

fsj 提到...

國內最甜葡萄問世 釀酒免加糖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0070200055,00.html

朱立群/台北報導 2010-07-02 中國時報

農委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昨天發表國內最「甜」的釀酒葡萄「台中三號」,甜度可達廿度,幾乎已達歐洲的釀酒水準。目前正尋求技轉,未來國內酒莊釀製白葡萄酒不用額外加糖,酒味也更香醇。

台中農改場副廠長張致盛說,台中三號嚐起來微酸,但甜度比國內釀製白葡萄酒常用的金香葡萄多了三度。

傳統以金香、黑后分別釀製白、紅酒,都需「一斤葡萄四兩糖」的古法增加甜味,台中三號問世後,可望成為釀製白葡萄酒的主流。

fsj 提到...

台灣農村酒 奪德國烈酒銀獎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0.07.04

想到酒莊,國人可能會想到法國波爾多或蘇格蘭,但現在台灣農村酒莊近年釀酒成績斐然,贏得國際肯定。南投信義鄉農會與台中霧峰鄉農會酒莊所生產的「狂野」烈酒及「初霧」燒酎,最近參加2010年德國「國際烈酒評鑑」,在世界37國、600款參賽酒品中,奪得「銀質獎」,驚豔國際。

農委會農糧署表示,「國際烈酒評鑑」一年舉辦一次,由德國國際葡萄酒學院主辦,是國際知名利口酒及蒸餾酒的評鑑競賽,具有世界公信力、評審嚴謹。今年第7 屆大賽5月20日起在德國萊因區舉辦,農糧署選薦台灣優質農村酒莊10款酒品參賽,經過全球49位專業品酒裁判長達一個多月的品評,「狂野」、「初霧」燒酎在製酒大國參賽環伺下脫穎而出,非常不容易。

農糧署指出,「狂野」是50度的烈酒,2007年、2008年早已獲得台灣的酒莊競賽金牌,用信義鄉當季特產梅子窖藏熟成,喝起來溫潤順口,首度參加國際比賽就獲得佳績,讓農民和農會非常開心。

台中霧峰鄉生產的益全香米,多年前早已被農委會評選為「十大經典好米」。霧峰農會不但賣米,三四年前更特別安排台灣釀酒師,親自到日本新瀉知名酒藏「武藏野酒造」實地學習;又請來日本釀造專家廣井忠夫駐台傳授日本華麗複雜的釀造工藝,生產出「初霧」吟釀、燒酎、生清酒、濁酒等系列酒品。這次得獎的燒酎,用的就是益全香米,加上甘甜的埔里山泉水,打造出台灣烈酒傳奇。

農糧署官員說,除了這兩款烈酒,南投埔里鎮農會的「真情玫瑰」、苗栗大湖地區農會的「草莓淡酒」及南投車埕酒莊的「車埕老站長」梅子酒等三款淡酒,也曾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世界酒類評鑑中奪得銀質獎,顯示國內農村酒莊的釀酒品質已達國際水準。

※ 相關報導:

* 精緻加工 台灣農產躍上國際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703854.shtml

農糧署表示,台灣雖小,但農產品原料多元,精緻的加工技術更讓農產品產值倍增,這已逐漸成為農產變身的新趨勢,台灣農產品近年來大變身,揚名國際。



◆ 永續種火鶴 全國唯一有機花

【聯合報╱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2010.07.04

火鶴花雖然不是吃的,不過為了讓民眾「賞花賞得安心」,屏東縣高樹鄉農民劉軒仰以有機方式栽培火鶴,拿到全國第一個火鶴有機認證,雖然「有機花」的成本較高,售價和一般火鶴差不多,不過劉軒仰認為站在永續經營角度,「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般人為只有食品才需要有機認證,不過劉軒仰從3年前開始投入種植花卉後,他就堅持走有機路線。1.5公頃的農地,他嘗試種起火鶴及文心蘭,由於火鶴比一般花更難管理,有機栽培是挑戰高難度,不過劉軒仰倒認為,只要火鶴成功,就代表「有機花」絕對有機會。

去年底花卉開放為有機認證項目後,他隨即申請環球國際和慈心基金會認證,目前是全國唯一火鶴花有機認證。在有機專賣店裡,已可以買到劉軒仰種的有機火鶴花了。



◆ 農藥中毒後 栽培無毒「搶手貨」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2010.07.04

台東縣鹿野鄉永安社區麗園農場主人廖國義,10年前農藥中毒,時常昏迷、嘔吐,經兒子廖正忠建議共同以自然草生栽培方式栽種蔬果,意外發展出前景看好的無毒市場。最近麗園老欉鳳梨盛產,更是「搶手貨」,外表不討好,但無毒、香甜的內在,不用去皮,現切現吃就很讚,供不應求。

「吃我們的鳳梨像吃西瓜一樣,果肉吃完,皮留下來,我們可以拿來當肥料」,最近鳳梨盛產,到麗園農場的遊客試吃鳳梨,第一次拿著鳳梨皮啃果肉,不咬牙、沒纖維,多汁、甜而不膩的滋味,讓人一塊接一塊,遊客說,「吃到皮也不用怕農藥。」

70歲的廖國義與小兒子廖正忠,10年來堅持無毒栽培蔬果,火龍果等10多種水果獲得慈心輔導推動有機農業。廖國義說,10年前他從工程師轉當農夫,天天噴灑農藥,常因吸入大量農藥而住院。

廖正忠說,捨不得父親身體如此受折磨,加上無毒栽培漸受重視,便說服父親一起嘗試無毒栽種農作,初期因作物收成賣相不好、價格低,加上未噴灑農藥、蟲害多,無毒認證也必須長期檢測才能通過,家中經濟受到威脅,廖正忠為此必須偶爾到外面打零工。

「經過8年快要放棄的時候,長期被測試的2.3公頃土地竟然通過有機認證,我們好像打了一劑強心針!」廖正忠說,隨後在顧客「吃好逗相報」的效應下,客人成群來,農場才出現轉機。



◆ 打破部落男性不做女紅禁忌 魯凱青年奪編織首獎

【陳世宗/中縣報導】2010-07-04 中國時報

屏東青葉村魯凱族青年彭春林,棄醫職、挑戰部落上百年來男性不得從事女紅的禁忌,致力傳承婆婆媽媽編織薪火,並研究創新,榮獲台中縣立文化中心第四屆編織工藝獎首獎殊榮;他說,兒時長輩們繡補畫面、祖母織布的打棒聲,始終是激勵他不滅的火花。

青葉村是屏東縣三地門鄉唯一的魯凱族部落,緞面繡、十字繡、鎖鏈繡、貼布繡刺繡的百合、蝴蝶、陶壺、百步蛇等,這些美麗的圖騰,是族人生活與記憶的一部分。也是彭春林從小吸收文化養分、日後從事創作、重新詮釋傳統的重要來源。

彭春林許多織繡品,都以蝴蝶為主角。蝴蝶的翅膀、觸角,幻變成動人的家飾,是他一開始最受矚目的創作,並經過二代、三代的轉換,讓蝴蝶的情感或表情有無限延伸的想像。

彭春林帶動部落織繡生產,將青葉部落轉型發展現代魯凱族文化商品的重要基礎。「部落的春天─青葉部落魯凱編織創意展」,三日起於台中縣立文化中心編織工藝館展出,歡迎參觀。



◆ 〈獨家〉腳丫也怕熱? 手工露趾帆布鞋HOT!

TVBS/杜蘊潔 2010/07/04

炎炎夏日,許多女性愛穿涼鞋,展現足下風情,包得緊會把腳悶壞的帆布鞋,就只好晾在鞋櫃裡,不過高雄有一位設計師出奇招,把帆布鞋挖空,變成露出腳趾頭的涼鞋,再加上特殊元素的裝飾,超HOT,成了夏天流行款,也讓一雙價格平民的帆布鞋,價格翻4倍,要價3980。

TVBS記者杜蘊潔:「夏天穿什麼最流行?涼鞋?好像已經有點普通,一雙有露趾的帆布鞋,讓妳IN到不行。」

鞋舌、鞋頭全挖空,腳趾頭不用悶在帆布鞋裡面,一旁還釘上鐵扣環,穿上紅色鞋帶,顏色超跳,這是夏天特別訂製款,還有還有,這款縫上C牌特有的毛呢布料、金屬揹帶,穿在MODEL腳上,時尚女王非妳莫屬。設計師Rob:「帆布鞋其實很多人都有,可是不夠特別。」

他叫Rob Hu,29歲,是手工訂製帆布鞋的設計師,大學念的是產品設計,退伍後在新加坡知名潮牌公司擔任LOGO設計師,最近自立門戶,改當潮鞋設計師,像這一雙不到1000元的帆布鞋,設計師以驚世駭俗的LADY GAGA為靈感來源,改造成有蕾絲緞面的涼鞋,身價馬上水漲船高,一翻4倍。消費者:「還滿有型的,很像名設計師設計的單品。」

固定上卯釘軍裝風拉鍊,穿帆布鞋不綁鞋帶改用拉拉鍊的,依照風格、依照喜好,設計師巧手縫製,任何你想要的款式都沒問題;全台獨一無二的專屬設計款,設計師說沒有品牌迷思的潮男潮女愛不釋手,尤其是這種大露腳丫子的帆布鞋,更可望在炎炎夏日,帶動另類清涼風潮。

※ 相關報導:

* 創意海灘鞋中底 墾丁新商機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5703458.shtml

fsj 提到...

有機大豆栽培有成 健康飲食加料

中央社 2010.07.05

大豆一直是素食主義者的主要蛋白質來源,更是豆腐、豆漿等豆類民生食品的原料,花蓮農改場 5年前推廣栽培出非基因改造有機大豆,讓消費者能安心食用豆類製品。

大豆籽粒蛋白質含量高,向來是素食主義者最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且大豆可製成豆腐、豆漿、豆花、豆乾、醬油、人造奶油等,是一般民眾經常食用的日常食品,國內對於大豆的需求量相當大。

花蓮農改場指出,台灣地區種植大豆的面積原本相當廣,但於民國70年代起受到廉價進口大豆的衝擊,國產大豆因成本高、收益低,在競爭力不如進口大豆的情形下,台灣大豆種植面積快速萎縮。

因國內民眾食用的大豆數量相當大,再加上民眾擔心基因改造大豆的問題,花蓮農改場為協助農友區隔市場,搶攻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者,5年前開始推廣有機方式種植非基因改造的大豆。

花蓮農改場作物改良課副研究員余德發表示,因進口大豆的衝擊,花蓮農友幾乎全面停種大豆;5年前剛推廣種植非基改有機大豆時,農友還要重新學習種植大豆,當時失敗的情形不少,例如被野兔吃掉、不發芽或是遭梅雨毒手。

「不過歷經5年的努力,終於克服困難。」余德發說,剛開始全縣種植面積約僅3、4公頃,現在已擴大至10公頃,農戶數也達15戶,甚至還有農友成立合作農場,邀集其他農戶一起栽培有機大豆。

目前花蓮地區非基改有機大豆種植分布在富里鄉羅山村、光復鄉大豐村、鳳林鎮山興里和壽豐鄉志學村等地。余德發說,台灣地區大豆種植面積於前年約只剩60公頃,但花蓮有機大豆種植面積就有10公頃,後續還將有更多的農友加入有機大豆種植行列,栽培出安全、健康的大豆供民眾食用。



◆ 門外漢種芒果 領軍銷日本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0.07.05

「沒種過田,能當產銷班班長?」原本經營特種行業的鄭榮華,為了給孩子做榜樣返鄉種田,又為了種好芒果自組產銷班,因沒下過田能力一度被質疑,但6年來他下苦功,「寧願不賺錢,也不能被班員考倒」,讓他闖出一片天。

42歲的鄭榮華原本經營電玩、剃頭店等,月入10多萬元,婚後有了孩子想法開始不同,孩子漸漸長大,他擔心等孩子懂事時面對別人詢問「你爸是做什麼的?」會讓孩子說不出口,加上在玉井種了一輩子田的爸爸要他返鄉繼續家業,6年前從都市搬回鄉下。

玉井的芒果最有名,等他「撩」下去,才發現沒想像中容易,從克服病蟲害、提升栽培技術、做生產履歷到尋找銷售管道,鄭榮華說,「政府能給的資源很有限,一切得自己來。」他與其他傳統的產銷班理念又不一樣,決定自組產銷班。

從沒種過田,怎麼當班長?鄭榮華翻閱大量資料,專家一個個問,從地方問到中央,只要班員有疑問,他不是說「3天給你答案」,要不然就是「明年給你答案」。他栽種3公頃的面積,一半以上被他拿來做栽種試驗,老一輩的農民笑他「吃飽太閒」,連老爸都替他擔心,但他就是決心搞懂一切。

6年下來,他不僅是建立生產履歷的銷日績優農民,帶領產銷班創出好成績,研發各種對抗病蟲害及提高產能的方法,甚至連包裝盒都自行研發,能耐170公斤重壓,還有防果蠅的紗窗式透氣孔,解決運送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問題,預定年底上市的冬季芒果更是靠優良的栽培管理,不靠藥劑的高價值水果。

「農民永遠站在第一線接受挑戰,政府不是慢半拍、而是一拍。」鄭榮華說,農民需要政府多關愛。



◆ 石斑魚大王警語/病毒不解決 台灣恐成石斑魚「亡」國

自由時報 2010.07.05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石斑魚列入ECFA早收清單,總統馬英九也表示,台灣將成為石斑魚王國,躍升全球最大出口地。石斑魚大王戴昆財卻警告,石斑魚病毒問題嚴重,今年魚苗已減產三成,政府再不重視,台灣石斑魚真的會「亡」國。

魚苗因病毒問題 減產三成

我國石斑魚九十五%出口、五%內銷。台灣市場偏好青斑,出口市場則以龍膽石斑為主,也有青斑與金錢斑。石斑魚屬高價養殖魚,龍膽石斑產地價每斤約二七○元,青斑二四○元,金錢斑更高達四百元。農委會去年把石斑魚產值倍增計畫列入「精緻農業方案」,希望由現行產值四十億元增至一○二年的八十億元。

多次向漁業署反映 沒下文

但戴昆財說,石斑魚一直受到虹彩病毒及神經壞死病毒困擾,今年因天氣忽冷忽熱,讓病毒更嚴重,魚苗減產三成,高出去年的兩倍,原本年產三千萬尾,恐降至二千一百萬尾。去年總統參觀他的繁殖場時,他就提醒病毒的問題,也多次向漁業署反映,但都不了了之。

戴昆財表示,養殖戶抽放水的水道、水源相同,很容易就互相感染。政府說要委託學者研究疫苗,但等了三、四年都沒有結果。如果沒有魚苗,怎麼養魚?怎麼出口?不積極預防,中國市場將「看得到、吃不到」,石斑魚王國終究只是口號。

漁業署:正在研發疫苗

台南七股石斑魚苗張姓養殖戶表示,今年二月開始繁殖魚苗,但成績平平,魚苗少,導致價格上漲,青斑魚苗從一尾四元漲至六.五元,龍膽石斑魚苗從四十餘元,漲至五、六十元。

水試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主任葉信利也說,今年魚苗確實有減少二至三成,氣候因素讓石斑魚的免疫力降低。

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杜宇強調,民國七十年代,台灣是「草蝦王國」,卻因為病毒無法解決,讓草蝦養殖業沒落,之後的斑節蝦、九孔同樣陷入惡性循環,難保石斑魚不會如此,「台灣水產養殖發展,始終落入不斷追求明星物種的迷思」,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郭金泉批評,把「落跑當轉進」,遇到問題不解決,是現在養殖漁業政策最大盲點。

漁業署副署長陳添壽解釋,病毒存在不是一天的事,無法馬上控制,農委會近年投入很多科技計畫,包括研發疫苗、增加病毒抗體等,未來也會有更多的研發。



◆ 廣西農民來台取經 培訓班開課

台灣農會首次開班培訓大陸農民 郭聲琨盼將台灣精緻農業及農會組織經驗帶回廣西 增加農民收益

【陳世宗/中縣報導】2010-07-05 中國時報

大陸廣西自治區首期農民台灣培訓班昨日在台中縣大甲鎮外埔鄉台灣省農會牧場開班。首批十九名廣西農民將在台進行為期十天的培訓。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在開班儀式中說,透過兩岸交流合作,將台灣精緻農業及農會組織經驗帶回廣西,可有效提高農產品產量、附加價值及農民收益。

這是廣西首次組織農民赴台學習交流,更是台灣農會首次開班規模培訓大陸農民。今後五年,廣西每年將派出五批、每批廿位農民到台灣接受培訓。

廣西是大陸著名「糖都」,高度重視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近年來大力發展農業優勢產業;為提升水稻、花卉、水果等附加價值,及發展大陸休閒農業,廣西壯族自治區特組團來台進行交流培訓。

郭聲琨表示,自古以來,農業是「安天下」的重要產業,沒有農業,人類就不可能生存;加強農業生產及提高農民素質、組織化,及市場經濟化,是走向現代化農業必經之路。

郭聲琨說,台灣農會為農民解決問題的具體經驗,值得學習帶回廣西;尤其「廣西旺旺食品公司」將農產品加工成點心,就是將傳統農產品產業化的代表。

郭聲琨強調,大陸與台灣的合作,不僅限於經貿、工業、旅遊、文化等,農產品將進行全面採購,特別是水果,今後將經常化、機制化安排,不定期採購台灣水果;給台灣果農帶來很多實惠,也讓廣西水果市場更加豐富。

台灣省農會總幹事張永成說,台灣得天獨厚,一年可種植兩期水稻、兩期雜糧或蔬菜等共四期;透過農會產銷班行銷全省各地,避免遭到中盤商剝削,批發市場拍賣價格很公平。藉由桂、台兩地培訓班多學、多看、多交流,了解台灣進步農業生產模式。

廣西赴台農民培訓班開班儀式,邀請中州技術學院兼任講師洪志誠,探討「錢」進農業─農產品行銷;台中縣外埔鄉農會總幹事李錦東,就農業產銷班營業模式,進行經驗分享;省農會祕書長歐建良主講成就台灣農業的民間力量─台灣農會組織等,提供廣西發展精緻農業的參考。

fsj 提到...

光波選水梨 顆顆甜滋滋

自由時報 2010.07.06

〔記者張勳騰/苗栗報導〕用紅外線篩選甜梨!

卓蘭鎮農會從日本購進「光波水果檢測機」,透過紅外線光波折射,可以精準測出寄接梨的甜度;農會總幹事徐文欽表示,目前檢測甜度最低標準10.8度,只要是卓蘭農會售出的水梨,每顆都甜滋滋,品質掛保證。

徐文欽說,農會去年斥資100萬元,從日本引進新型的「光波水果檢測機」,可測出寄接梨的甜度及重量等。

日本引進 把關水梨品質

他說,農會訂出寄接梨甜度最低10.8度的收購標準,不符規定就退貨,希望果農加強寄接梨品質管理,因檢測效果良好,不但提高寄接梨的品質,更保障消費者吃到高品質的水梨。



◆ 台農業專家 為大陸三農問題把脈

中央社 2010.07.06

大陸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在台灣召開的「桂台經貿文化合作論壇」期間,成了與會專家關注的議題之一,台灣專家認為,大陸發展觀光休閒農業具有潛力。

台灣農業發展研究專家吳同權表示,「現在都講『三農』,農業還是要以農民為本,當然龍頭企業也很重要,但基本還要解決農民的問題」。

吳同權認為,廣西擁有獨特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少數民族風情與景觀,發展休閒觀光農業的條件獨特且潛力巨大,而休閒觀光農業已發展多年的台灣,不僅運作模式成熟,且經驗豐富。

他說,如果兩岸合作,共同打造休閒觀光農業的旅遊品牌,以農業為主的廣西,以此進一步發展觀光農業將有非常大的潛力。

台灣農學會會長陳保基說,台灣現代農業起步早、技術好,如能透過台灣的農業技術,並把實際經驗傳授給廣西農民,運用於農業生產,將替當地農業發展帶來新的力量。

台灣大學生物資暨農學院前院長楊世平建議,像木薯這類能源作物,如果兩岸在這方面多加琢磨,以台灣的生物技術研發和資金優勢,配上廣西資源上的有利條件,雙方在生質能源的合作將會水到渠成。

食品科技研究專家孫璐西認為,增加大陸農民的收入其實可以借助農產品的加工,以廣西農民重要收入來源的甘蔗來說,如何利用甘蔗皮、甘蔗渣帶來的附加價值,是未來可以重視的項目。

※ 相關報導:

* 花的迷思──品種權保衛戰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57205

...事實上,市售的許多花卉品種,早期多是這樣「引進」繁衍的,玫瑰是最典型的例子。台灣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玫瑰花品種,多是某園藝大老的學生在一次國際花展後,不顧惡臭,半夜在垃圾堆中翻找,將國外參展者故意毀損的玫瑰枝幹「救」回去繁衍的後代。



◆ 速食店內種菜 生菜堡現採現吃!

自由時報 2010.07.06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速食店內種生菜,不但能看也能吃。日本潛艇堡公司(Subway)六日開幕的東京千代田區丸之內分店,首開先例在店內裝設水耕蔬菜區,讓客人在綠油油的空間裡,品嚐現採「尚青」的生菜潛艇堡。

店產店銷 全球首創

Subway丸之內分店約二十坪左右,店內設有二十個座位,水耕蔬菜專區約兩坪大,以玻璃櫥窗的方式設在座位區正中央,櫥窗內部安裝LED燈照明設備,採取無農藥水耕法培育萵苣,讓顧客可在店內一邊觀賞水栽萵苣,一邊享用美食。

Subway表示,店內栽種萵苣一星期大概可以採收二十球,目前產量大概只夠提供一家店五%的需求量,成本要比一般進貨貴兩倍,但為了讓顧客吃得安心,店內並沒打算加價。

這種「店產店銷」的新鮮手法,在速食連鎖店中算是世界首見,Subway打算未來再開兩三家這樣的分店。



◆ 卓蘭葡萄染病 恐損失上億

【聯合報╱記者祁容玉/卓蘭報導】2010.07.06

「我種葡萄20多年,沒看過像今年這麼慘!」苗栗縣卓蘭鎮盛產的巨峰葡萄,因5月下旬至6月中豪雨不斷,之後又出大太陽,環境濕熱,葡萄陸續感染晚腐病、銹病,葉片枯黃果實萎縮,卓蘭農民盼申請天然災害救助,但農糧署與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會勘後初步認定是病蟲害,立委徐耀昌協調後,將協助農民以專案處理。

「整片葡萄園都沒用了啦!」果農廖清榮指著枯黃萎縮的葡萄說,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一直下雨,此時正值葡萄剛結果到套袋前重要時刻,但連續降雨讓環境濕熱易生病菌,農民即使灑藥,大雨一來全被沖掉,根本無法預防、管理病害。

另一名果農陳乾木也說,大雨過後天氣突然變得炎熱,加上病害讓大片葡萄葉枯黃,果實萎縮、無法成熟。他種植4分多地的葡萄全都死光光,半年多的的施肥、用藥、管理與投入的資金全都付諸流水。

卓蘭鎮農會總幹事徐文欽說,卓蘭鎮內灣、上新、苗豐等地種植共550公頃葡萄,目前估計共400公頃染病,受害達8成以上,若以葡萄每一季3億5000萬元的產值估計,損失恐達上億元,農民只能盼望政府給予申請天然災害救助補償,讓農民早日重新投入下一季種植。

徐耀昌昨天邀請農糧署與農委會防檢局人員會勘,防檢局初步認定為病蟲害,將請苗栗縣政府查估後,補助農民下一季用藥經費,但農民認為病害也是天災導致,徐耀昌聽取雙方意見後,表示願協助農民以專案方式,爭取天然災害救助。

昨天通霄鎮坪頂里也有18戶葡萄農前來,表示葡萄感染皮爾斯病,農民想將整片果園全數砍除重整,但農委會僅補助砍除病株每株500元,經協調後將請苗栗縣政府農業處協助。

fsj 提到...

世界第一貴 麝香貓咖啡台灣也有了

【聯合報╱記者朱婉寧、羅紹平/連線報導】2010.07.07

聞名世界的麝香貓咖啡,台灣也有生產了!台東縣卑南鄉山豬園牧場在工研院協助下,使用在果子狸(與麝香貓同科的動物)體外發酵方式生產台灣麝香貓咖啡,讓台東咖啡變成暢銷貨,售價也比正版麝香貓咖啡便宜三倍多。

被喻為「全世界最貴的咖啡豆」的麝香貓咖啡,最貴的是在印尼蘇門答臘出產,國際行情每磅售價高達約新台幣九千元。

培育台灣麝香貓咖啡的山豬園牧場負責人阮勇光指出,他原本就飼養少量的果子狸,也有種植咖啡,但因為台東咖啡本身味道比較平淡,缺乏特色,一直不如古坑咖啡有名,所以長期滯銷,八八風災之後更是重創到難以為生的地步。

他說,後來他申請到經濟部中小企業創新研發補助,由工研院幫助開始生產台灣版麝香貓咖啡。特別的是,工研院的麝香貓咖啡是「體外發酵」,只有第一批菌種是採集自吃下咖啡豆的麝香貓糞,之後就進實驗室分離出四種麝香貓腸道乳酸菌,並請食品研究所大量複製,再進實驗室進行咖啡發酵,這樣生產的咖啡,不但香氣十足,比真正麝香貓咖啡更衛生,不必擔心病菌感染。

阮勇光說,用麝香貓腸道菌種培育的咖啡,彌補了台東咖啡不夠香的缺點,不但甜度高,而且香氣濃,入口微苦而不澀。更重要的是,阮勇光的咖啡價格因此足足提升了三倍!

他說,台灣麝香貓咖啡六十克只要三百六十元,換算成一磅約為二千七百廿四元,比起印尼麝香貓咖啡便宜了三倍多,可說相當划算。



◆ 牧草取代木屑養菇 產量增5成

【林和生/屏東報導】2010-07-07 中國時報

為考量木屑栽培菇蕈類不符合環保趨勢,屏東科技大學教授梁文進耗時五年,嘗試利用牧草作為栽培介質,經過一定比例的堆肥、發酵,栽種出來的巴西蘑菇產量相較以往高出五成,且牧草不灑農藥,也不會有藥物殘留的疑慮。已計畫輔導農民投入生產並著手申請專利。

近年來民眾對養生的重視,使得杏鮑菇、巴西蘑菇等菇蕈類食品在市面上熱賣,而台灣生產菇類主要利用木屑、段木作為栽培介質,但隨著環保意識抬頭,不少團體甚至喊出拒吃菇類的口號來防止砍伐,因此找尋替代介質就變得勢在必行。

植物醫學系教授梁文進表示,台灣一年因栽培菇蕈所需的木材數量約十六萬公噸,換算成樹木非常可觀;而國外用來培養菇類多以麥稈為主,初期也曾嘗試利用稻稈培養,但台灣稻米在生長過程常存有農藥或金屬殘留,在栽培時可能會被吸收,後來才改用草類。

曾經試驗過大黍、地毯草與畜牧系用來餵養牛羊用的盤固拉草,第一年發現,利用盤固拉草培養的巴西蘑菇產量比在木屑中高出四分之一,再經過不斷地添加營養物質,並控制溫室溫度、濕度等,目前已經能提高產量至五成,且牧草不灑農藥,也不會有藥物殘留的疑慮。

梁文進表示,目前盤固拉草數量不多,要取代木屑作為培養菇蕈的主要介質還要一段時間,但只要推廣成功並輔導農民種植牧草,不僅能改善雜草叢生的荒地,還能為環保盡一分力。

fsj 提到...

果園不驅鳥 種出冠軍梨

【聯合報╱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2010.07.08

宜蘭縣三星鄉生產的「上將梨」有多甜?三星地區農會昨天舉辦豐水梨系的評鑑,由強調「友善耕作」的大地春上將梨果園的梨農劉賽馨,拿下特等獎,梨子甜度有12.8度。

三星上將梨品質一向受肯定,三星地區農會昨天邀請花蓮農改場蘭陽分場研究員李國明等人,進行豐水梨系的品質評鑑競賽,有44名梨農參加,都是栽培上將梨的佼佼者。

品質評鑑競賽得獎名單,特等獎劉賽馨,頭等獎方東榮、李傳欽、翁松根、林棋宗,貳等獎黃錦欽等人。

劉賽馨從民國68年就在梨山栽種水果,81年返鄉在三星鄉開始種植平地高接梨,別的果農擔心鳥類啄食水果,但他卻從來不趕鳥,反而讓鳥類在果園築巢,不除草,營造友善且自然的耕作環境。

參加評鑑的上將梨,都得經過重重考驗,每顆上將梨重須達380到435公克,果形呈橢圓、果點細,果肉細緻、清脆多汁,糖度必須11度以上。

農會推廣股表示,今年由於天候佳,雨水充足,上將梨果實生長品質優異,正是消費者品嘗的時機,真正上將梨不使用生長激素,均留有果蒂,果肉雪白,細嫩多汁,果心細,甜度佳,採收前都通過農藥殘留檢測。



◆ 台灣珍珠奶茶 印度人開心稱讚

中央社 2010.07.08

1支來自台灣的茶產業代表團今晚在新德里表演茶藝,並準備珍珠奶茶供來賓品嘗。印度人對講究茶色茶香的飲茶文化感到有趣,更對粉圓、奶茶、冰塊和粗吸管的結合讚不絕口。

亞太商工總會第24屆年會日前在斯里蘭卡舉行,隨團出訪的1支台灣茶產業代表團在會中進行「四序茶會」(Four Season Tea Ceremony)茶藝表演,除推廣飲茶文化,也介紹台灣茶產業創新經營模式,獲得以錫蘭紅茶聞名於世的斯里蘭卡商界高度矚目。

台灣茶產業代表團今晚將「四序茶會」帶到新德里。茶藝表演依茶香滋味和湯色,由4位茶師分別以台灣特有的文山包種、紅玉紅茶、桂花金萱、焙火烏龍茶,表現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

財團法人天仁茶藝文化基金會秘書劉淑娟舉例,以重焙火、顏色較黑的烏龍茶為寂靜肅穆的冬天加溫,恰可給人溫暖感受。她說,只喝茶似乎缺少點什麼,加入這些素材,不僅增添飲茶享受,還可行銷台灣茶葉。

習慣每天喝好幾杯重甜印度奶茶的印度來賓,對於台灣人講究茶葉、茶香、茶湯,以及泡茶方式的飲茶文化感到有趣。主辦單位今天還為印度來賓準備珍珠奶茶,第 1次嘗試的印度人對於粉圓、奶茶、冰塊、粗吸管的結合感到新鮮,更對「珍珠」的Q軟嚼勁讚不絕口。



◆ 天氣熱 東方果實蠅大量繁殖危害果樹

【中廣新聞/張佳琪】2010-07-08

六月份以來,天氣炎熱,蔬果病蟲害情況愈來愈嚴重,農委會防檢局監測全台十二萬公頃的果樹產區「東方果實蠅」密度,發現密度已經達到89.4隻,四月份以來密度增加了40%。這幾天天氣更熱,加上目前又正值夏季水果產季,農民如果沒有做好防治工作的話,「東方果實蠅」密度有可能持續上升危害作物。

夏季是台灣水果的盛產期,也是果樹重要害蟲「東方果實蠅」活動的高峰期,果實只要被它叮咬產卵,賣相及品質就會變得很差,缺乏商品價值,等於報銷,被稱做為「水果殺手」。

六月份以來天氣一天比一天熱,這種炎熱的天氣是「東方果實蠅」最喜歡的氣候型態,農民如果採收完芒果、荔枝等季節性水果,沒有好好把果園清理乾淨,果園內假使留著採收後的落果或者品質較差的水果,就很容易被「東方果實蠅」寄生。

農委會防檢局組長張瑞璋說,防檢局在全台十二萬公頃的果樹產區,設有五百多個據點,專門監測「東方果實蠅」密度,結果發現它的密度由四月份的62.1隻一路上升,到五月份已達81.8隻,六月份更高達89.4隻,是相當高的水準。顯示天氣熱使得「東方果實蠅」大量繁殖,對果樹生長帶來威脅,張瑞璋說:「溫度高,昆蟲活動就強,而且它會飛,這是我們擔心的」

「東方果實蠅」不僅會危害自家果園,一旦幼蟲孵化出來後也會飛往果園四週繼續危害鄰近果樹,防檢局已開始動員協助農民加強防治。

fsj 提到...

非洲「冰花」製鹽巴 可消脂降血醣

TVBS/卓凝香 2010/07/09

蔬菜也能做成鹽巴?日本佐賀大學經過研究發現,原產於非洲的一種植物「冰花」,會自行吸收海的鹽分,不但可以生吃,因為植物帶有淡淡的鹹味,乾燥之後做成綠色粉末,就成了美味的蔬菜鹽巴,吃這種冰花做成的鹽巴,據說有降血糖、促進燃燒脂肪的效用。

在這一場大學美食展當中,佐賀大學的甜點區,相當受矚目,不論是馬卡龍還是蛋糕捲,都加了一味,很特別的新食材來提味,就是這一湯匙的綠色粉末,這究竟是什麼東西?試吃民眾:「吃起來很有大地的恩惠的感覺,跟蔬菜的甜味非常搭,感覺有草的香氣,再加上鹹味混和在一起,是一種全新的口感,很好吃。」

原來這綠色粉末是鹽巴,卻不是普通鹽巴,而是蔬菜做成的鹽巴,主角正是這種原產於非洲的冰花;冰花擁有吸收海水鹽分的性質,葉面會形成一顆顆飽含鹽分的顆粒,讓可以生吃的冰花帶有淡淡的鹹味。

發現新商機的佐賀大學農學部,決定採用水耕方式來栽培冰花,並且推出冰花沙拉盒,儘管一盒叫價100元台幣,每年依舊衝出上千萬的好業績,今年更再接再厲,將冰花乾燥之後成為美味的蔬菜鹽。蔬菜鹽巴業者下田敏史:「加在各式各樣的肉類料理,或者是鮮魚料理上來食用,每一種都變得非常美味。」

最讓人驚喜的是,冰花蔬菜鹽不但多了4成的礦物質,吃下肚還很健康。佐賀大學農學部教授野瀨昭博:「肌醇可以促進脂肪的燃燒,而松醇這種成分,則是具有降低血糖的效果,經過研究,發現在冰花裡面,含有這2種成分。」

有了科學實驗的證明,佐賀大學有信心,可以研發出更多美食,讓這款蔬菜鹽巴發揚光大。



◆ 氣候變遷「糧」策 新稻耐高溫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新化報導】2010.07.10

面對極端氣候,農業要如何因應?台南區農改場昨召開「氣候變遷與糧食危機國際研討會」,展出近年來育成的水稻新品種,並指出,目前朝向耐逆境品種及新栽培技術雙管齊下,預計新品種可在3年內育成,降低氣候帶來的糧食危機。

台南區農改場嘉義分場主任羅正宗表示,去年88水災後,極端氣候越來越明顯,出現極端高溫、低溫及豪雨,對糧食造成重大衝擊,像水災剛好是二期稻的秧苗期,幾乎全毀。

羅正宗說,今年4月一期稻遇到低溫,空殼率偏高,還有6、7月出現的高溫,幸好水稻已完成授粉,否則也會造成空殼;但高溫已造成米粒白濁不透明,影響賣相。

台南區農改場近年來致力育成新品種,以對抗極端氣候,像台南11號栽種面積佔全台的55%,另外還有耐逆境品種,可適應高溫環境,已有幾種品系試驗中,預計3年內育成。



◆ 楊梅果農轉型 種出楊梅梨

【聯合報╱記者楊德宜/楊梅報導】2010.07.10

楊梅鎮農會4年前積極輔導蔬果農轉型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水梨,試種5公頃台中二號晶圓水梨,終於有收穫,桃園縣長吳志揚昨天與楊梅鎮長彭聖富品嘗後取名「楊梅梨」,吳志揚說,多汁又甜,希望能揚名全國,「讓楊梅鎮揚眉吐氣」。

吳志揚昨拜訪楊梅農會蔬菜產銷班第三班農民曾德全,0.4公頃農地結實累累,吳志揚試吃後稱讚不已,他說,楊梅鎮蔬果農轉型種平地水梨成功,代表楊梅鎮農地土地、水質、氣候都很好,「尤其有技術」,值得推廣,擴大栽植面積。

吳志揚說,桃園縣除了拉拉山水蜜桃,最好還能打響桃園縣楊梅梨,縣府會大力支持,「休耕有補助,願種植的農民當然要更幫忙」。

楊梅鎮長彭聖富說,目前有10名農民、5公頃土地試種楊梅梨,「要5年才能有收穫,大家都很大膽」,經精算後1甲地要70萬元成本,但政府補助農民條例十多年來都沒有改變,補助根本不夠。

彭聖富說,楊梅鎮的目標是做到50甲地種楊梅梨,希望能補助1甲地40萬元,換算需要2000萬元,如果縣政府願意補助1500萬元,楊梅鎮公所補助 500萬元,才能推廣起來,「果農5年當中也要吃飯」。

曾德全說,最近天氣乾熱,水梨變更甜,甜度有12至13度,口感佳,「努力沒白費,看到希望了」。

※ 相關報導:

* 苗栗東方美人茶 特獎出爐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5715751.shtml

結果由頭屋鄉泉森製茶廠的余金星,勇奪特等獎,並選出頭等獎20名、二等獎32名;主辦單位同時完成建議售價評定,特等獎最高每台斤6萬元,最低的1朵梅等級每台斤2400元。



◆ 蘋果阿公開課 傳授心栽培法

【林欣誼/台北報導】2010-07-10 中國時報

在日本被譽為「奇蹟男人」的蘋果阿公木村秋則,曾以卅年時間實驗無農藥、無肥料的自然栽培農法,歷經無數次失敗、十一年沒有收成的貧困日子後,終於成功栽培出鮮甜健康的蘋果。如今,木村的蘋果名聞全國,供不應求,他的故事除了被寫成《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一書,台灣也將在七月底出版他親筆撰寫的《蘋果教我的事》。

昨天,木村透過視訊接受台灣媒體採訪。像個天真的孩子,木村不時瞇著眼睛發出「哈哈哈」的笑聲,露出沒有門牙的招牌笑容。他說,自然栽培的重點就是不用化學藥劑,仰賴自然本身的力量。「世界上所有東西都有心,青菜有靈魂,土地也有靈魂,所以農人應該抱著溫柔的心,來跟自己的作物說話!」

為了保護自己和對農藥嚴重過敏的太太,一九七○年代末,木村開始嘗試無農藥栽培,卻從此走上「地獄之路」。有十一年的時間,他的農園雜草蔓生、蘋果葉全被蟲子吃光,家人曾窮到吃雜草度日,三個女兒共用一塊橡皮擦。

直到有一天蘋果園終於開出一片白色花朵,他和太太呆立田地旁淚流不止,「蘋果教會我,人並非世界中心,我們應做大自然會高興的事。」

木村的勵志故事在日本NHK報導後,因觀眾要求重播一百多次以上,曾有黑道大哥在電視機前看得感動落淚,派小弟約他「單獨喝酒」。

如今很多農人開始追隨木村的自然栽培方式,「過去蘋果沒有結果的十年,就像在告訴我:你應該更用功。我把這個心情分享給年輕人,當作是對蘋果的報恩。」

fsj 提到...

農村再生案 10年投資1500億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2010.07.13

立法院臨時會今天下午將處理農村再生條例草案的三讀立法,一旦通過,政府將在未來10年編列1500億農村再生基金,建設全國4000多個農、漁村。至於引發「炒地皮」質疑的土地活化專章,確定將刪除,國民黨並採納民進黨建議,納入培根計畫、綠建築等補助項目。

土地活化專章刪除後,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表示,範圍已經限縮至最小、僅農村再生的範圍,農地不可能變成建地,至多只是作為設立公共設施,且地方政府雖有權提報實施土地活化管理的區域,但仍須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定,並非地方政府可以獨斷。

針對民進黨質疑,1500億基金經費偏重汙水處理、自行車道、農村景觀建設等工程,僅是滿足非農村者方便觀看農村設備。林益世表示,民進黨從未對汙水處理、自行車道等表達反對意見,至於民進黨所提建議增列的培根計畫、綠建築等項目,國民黨也已充分尊重予以納入。林益世說,民進黨退出臨時會,也未提建設性建議,這時再鬧沒有道理。

立院經濟委員會初審時,原將農村再生基金加碼到2000億元,但這次藍營內部修改時確定恢復為原先1500億元的版本。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林鴻池表示,最受綠營爭議的土地活用專章已經刪除,國民黨團希望盡快修法,嘉惠約60萬的農、漁民。

依法,地方政府得擬定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進行分區規劃及配置公共設施,並明訂舉辦公聽會、聽證會條件,最後計畫書連同公聽會意見、聽證記錄,報請主管機關核定。

綠反對 不排除遊行

【記者邱珮瑜/台北報導】

農村再生條例草案爭議不斷,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偕同民間團體代表召開記者會指出,雖國民黨原有意刪除第三章「土地活化專章」,現卻將第三章打散移植在各條文當中,且1500億農再基金經費幾乎偏外在建設工程,甚至淪為選舉綁樁之用,呼籲臨時會不得通過,否則民間團體不排除於7月17日夜宿凱道抗議。

黨團書記長潘孟安表示,國民黨表面上拿掉第三章「土地活化專章」,卻整個打散在第3條第3款、第7條第2款、及第15、16、17等條文中,借屍還魂,他也強調,基金的使用除了改善環境外,大部分應用於改善農民產業結構、促進農業永續經營,才是真正的農再精神。



◆ 紅標米酒再降價 1瓶不到30元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2010.07.13

紅標米酒可望降價!行政院院會周四(十五日)將通過「菸酒稅法」修正案,紅標米酒將由目前的按蒸餾酒課稅改按料理酒課稅,稅額將大幅降到每公升九元。行政院將把修正草案送交立法院審議,一旦立法院三讀通過,屆時每瓶米酒售價將從五十元降為廿五到卅元之間。

賦稅署初估菸酒稅法修正通過後,一旦銷售量回到每瓶廿二元、每年約二億一千萬瓶,估計年稅收損失近十億元,不過主要目的防堵私劣米酒,維護消費者健康。

財政部官員說,立法院九月的新會期,將審議「菸酒稅法」修正草案;因為這是多位立法委員主動要求財政部修法降稅,預料很快審查過關。

立法院去年三讀修訂菸酒稅法,從去年六月一日起調降「蒸餾酒」稅率,讓紅標米酒售價從每瓶一百八十元大降為五十元,但和民間私釀的三瓶或四瓶一百元米酒相比,紅標米酒價格仍不敵私釀米酒。

為避免民眾誤食品質不佳的米酒、危害健康,立法院數名立委主動提出降稅版本,行政院也決定修法,讓紅標米酒重新適用「料理酒」的低稅率,米酒將有大幅降價的空間。

財政部賦稅署官員表示,目前米酒被歸類為蒸餾酒,每公升依酒精濃度每度課二點五元的菸酒稅,以台酒公司生產的十九點五度、零點六公升裝紅標米酒為例,每瓶酒要繳稅廿九點二五元;未來修法改課料理酒稅後,每瓶只要繳五點四元的稅,將少繳近廿四元稅金。

台酒公司總經理徐安旋說,目前紅標米酒每瓶五十元仍是虧本賣,等於每賣一瓶得賠十二元;初估未來每瓶紅標米酒合理價格廿五到卅元,但實際售價仍須精算。

※ 相關報導:

* 遊說WTO會員/改列料理酒 美日不置可否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5721193.shtml



◆ 員工集資救老店 丹比喜餅回來了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0.07.13

「丹比喜餅的味道回來了!」九十七年五月底,台南市老字號丹比喜餅倒閉,員工集資「救」老店,還把老闆請回來當技術顧問,如今「康鼎丹比」在老店原址開張,新店老風味,台南人爭相走告。

丹比糕餅、麵包曾是許多台南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昔日最暢銷的香菇滷肉餅、日式鮮奶泡芙、手工水晶餃、鳳梨酥,如今也是新店發燒品。前老闆陳文宗坐鎮指導,保持老店風味。

「他永遠是我的『老闆』!」新老闆王惠真說,公司十多名員工都是之前的老員工,為了業績每天加班,但沒人提加班費的事,大家目標只有一個:希望看到陳文宗創立的企業再站起來。

五十九歲的陳文宗,民國六十八年自創丹比,最盛時全台分店近卅家,因擴店太快碰上不景氣,兩年前宣布破產。九十七年五月卅日營業最後一天,百餘員工相擁哭泣,協助處理善後到最後一分鐘。

當時立刻有人找丹比營運部經理王惠真去別家糕餅店,她不肯,反而四處找人集資救老店。老員工熱情回應,有人在公司倒閉前出錢救公司,錢拿不回來,聽到要開新公司,再掏錢投資。

她找陳文宗回來指導做餅,負債六億的陳文宗不肯,擔心再拖累大家,員工們輪流到他家遊說,經過半年考慮,他終於點頭。

王惠真表示,公司倒閉,陳文宗擔心員工失去生計,一年多不斷跑勞保局,先由勞保局墊付薪水,自己卻過得苦哈哈,「兩年前的過年,老闆一家人身無分文,靠消費券撐過」、「很多老闆丟下員工,拿錢跑掉,自己去過好日子,但陳老闆過得比員工都苦」。

現在王惠真是「康鼎丹比」的老闆,她每個月親手拿兩萬三千五百元給陳文宗,「老闆,這是你的薪水」,陳文宗雙手接過笑著說「謝謝老闆」。

「康鼎丹比」營運半年,成本慢慢回收,「預計中秋節後可以有利潤」,王惠真說,「一步一步走,丹比永遠都會在!」



◆ 麵包廠長大 丹比老闆待員工好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0.07.13

說台南人從小是吃「丹比」的糕餅、麵包長大,並不誇張。「丹比」從擺路邊攤開始,最盛時年營業額達十二億元,兩年前突然倒閉,老客戶非常不捨。

「聽說你們要重開,有沒有欠錢?我可以幫忙」,「丹比」歇業兩年後由員工重開,消息一傳出,多名老客戶主動到店裡表示願意出錢協助投資,賺不賺錢是其次,「最想追回過去懷念的味道」。

「丹比」老闆陳文宗是台南老字號的台南麵包廠長子,從小在麵包廠裡長大,民國六十八年時離家,從擺路邊攤開始,創立丹比。他堅守傳統口味及實在的用料,加上不斷創新,生意遠遠超過台南麵包廠。

在八○年代的營業高峰期,「丹比」全台各地都有分店,年營業額最高達十二億元。

很多台南人的印象中,「丹比」永遠是糕點多、人潮也多,每到麵包出爐時分,店內種類眾多的糕點堆積如山,店員必須站在椅子上結帳,才能「居高臨下」兼顧到店內眾多人潮。

篤信佛教的陳文宗與一般的老闆不太相同,據員工描述,雖然他身價一度好幾億元,但生活簡單,多年來都是開同一部豐田老車,有空就鑽進麵包房裡研發,待員工如家人,即使到後期生意下滑,仍不忍裁撤員工。

以前陳文宗召集大家開會時,也很少在講行銷、業績,多數是講待人處事的道理,員工說,「雖然也許是後來失敗的原因之一,但員工與老闆真的像一家人」。

兩年前「丹比」營業最後一天,許多員工跟了他廿多年,看到他從高處重重摔下,一手創建的糕餅王國化為泡影,萬分不捨。

如今老員工開設「康鼎丹比」,期望台南老店站穩後,再規畫在台中、台北等都會區開分店,希望永保「丹比」特有的美味。

fsj 提到...

農再急於一時 忽略相關配套

【羅融、單厚之/特稿】2010-07-15 中國時報

預算規模高達兩千億的《農村再生條例》在各界有諸多質疑、批評聲中,順利完成三讀。民進黨因ECFA退出臨時會,國民黨輕易排除所有障礙,讓仍有爭議的《農再條例》輕騎過關。但兩千億預算的背後,原本更應該討論的農業政策、農民照顧等相關配套被忽略了。

前天民間社造及農運團體到立法院開記者會,央求立院諸公將審議《農再》的步伐緩下來,先檢討之前試行計畫成效,並納入生態取向的規畫及前景,「不必急在臨時會這一時」。

《農再》名義上是照顧農民,但背後仍充斥「把農村發展成都市」或「把農村發展成都市後花園」的思維,對於上位的國土規畫、產業政策、如何吸引人才培育與回流來發展農村,沒有太多著墨。只看到撒大錢、蓋硬體的舊思維,造成外界可能圖利財團圈地、消滅農村景觀的疑慮。

由於不滿農村再生基金規模縮水,國民黨立委翁重鈞一人在臨時會中對抗國民黨團,擋了一天、也擋出五百億的承諾。

對《農再條例》有諸多疑慮的民進黨團本會期已多次擋下《農再條例》,並迫使國民黨拿掉最具爭議的第三章「土地活化」,卻因執著於意識形態而在臨時會中宣布棄守,等於是棄守了台灣農業的未來與農村的發展。

※ 相關報導:

* 農再條例 三讀過了 農村再生兩千億 政府全埋單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0,5244,50204042x112010071500192,00.html

通過的版本刪除原本最受「炒地皮」質疑的「土地活用」專章,但遭在野黨質疑「偷渡」到其他條文中,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更痛批這是欺騙手段。為消弭爭議,院會通過另一項附帶決議,農村再生發展區土地使用項目以「公共設施」為限。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舉例,「觀光果園總不能連停車場都沒有吧?」



◆ 農再條例三讀 暗藏強制徵地條文

農村改造採多數決 恐犧牲小農

自由時報 2010.07.15

〔記者邱燕玲、鍾麗華、顏若瑾、李欣芳/台北報導〕立法院臨時會昨天三讀通過「農村再生條例」,將分十年編列一千五百億元的農村再生基金,推動農村再生。農村社區對再生計畫若有不同意見,由居民以「多數決」決定;影響所及,未來台灣農村將面臨重大變革,財團只要結合多數地主掌握「多數決」,即可改造農村,「小農」勢將成為犧牲品。

條例通過後學者憂心忡忡,認為留下農地被財團炒作空間,苗栗大埔事件恐會重演。民進黨也強力批評,國民黨團假借美化農村之名,行土地炒作之實,黨主席蔡英文抨擊國民黨搞一黨修法,創下憲政惡例。

條例規定,縣市政府可擬定農村再生計畫,社區內在地組織也可自行提出農村再生計畫,但必須先接受中央的「培根計畫」訓練才能擬定,內容包括公共設施建設、個別宅院整建、土地分區規劃及公共設施構想等,接著再報縣市政府核定。

綠批一黨修法 創憲政惡例

為管理農村社區內的公共設施、建築物、景觀等,社區組織代表得共同訂定社區公約,連土地或建築物的繼承人都須遵守;訂定社區公約者「可優先獲補助」,違反公約者將先進行勸導,並可請相關機關依法規規定處置。

農村再生發展區範圍之內的土地容許使用項目、認定基準、土地使用強度、建築風貌、管理監督方式、審核程序等,則由中央定之。

舉例來說,台南縣後壁村居民若想要改造後壁村,擬定計畫者須先接受「培根計畫」的訓練,再擬定再生計畫,規劃後壁村哪些地方要劃為公共設施、農地要集中在哪些地方、哪些居民的家要進行整建等;散在後壁村各地的「小農」可能必須依規劃搬家,農地也可能被畫到離家較遠的地方,無法像目前「農地就在家門前」。

學者憂心 炒地空間恐大增

如果小農不同意,只要後壁村居民投票多數通過,小農就必須被迫遷家耕地;中央依據後壁村的農村再生計畫,再決定土地如何使用。一旦農再計畫核定通過,後壁村就可制訂社區公約,社區居民違反者將先被勸導,並可依相關法規處置。

雖然被民進黨批為「炒地皮」的農村土地活化專章已被刪除,但土地活化的作為仍散見在其他條文,只要財團結合多數地主,仍可主導社區內土地的規劃及使用。

農再基金除了用於農再計畫,也可用於修繕歷史建築物、宣傳保存農村文物、辦理農村調查分析、推廣農村旅遊等。

農再基金1500億 分十年編列

另外,依據農再條例第三十五條「窳陋條款」,農村社區內若有妨礙整體景觀、衛生或土地利用的「窳陋地區」,若土地或建築物所有權人行蹤不明,經縣市政府公告三個月後,得逕行進行綠美化及維護。民眾在鄉下的老家若荒廢未整理又無人連絡,未來將可能被逕行修繕。

因不滿行政部門擅自將兩千億元的農村再生基金改為一千五百億元,國民黨立委翁重鈞自前天下午杯葛至昨天中午,經立法院長王金平協調,翁重鈞才讓步,並以提出附帶決議方式,要求農委會編完十年一千五百億元之後,還要再編五百億元。院會最後也通過此附帶決議。

對附帶決議要求再編五百億元,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在國民黨團召開記者會後指出,「屆時視情況再決定」。



◆ 「綠癌」小花蔓澤蘭 蜂農視為蜜源

【洪璧珍/彰化報導】2010-07-15 中國時報

被農林單位視為「綠癌」的小花蔓澤蘭,最近成了蜂農眼中的寶貝。彰化一家養蜂場將小花蔓澤蘭釀成蜂蜜出售;而面對此一難纏對手,林務局祭出重賞,決定以每公斤五元價格收購。

外來種小花蔓澤蘭,因繁殖力強,生長又迅速,近幾年嚴重危害國內農林產業。林務局希望「重賞之下有勇夫」,收購價從去年每公斤三元,今年提高到五元。南投林管處長劉福成說,收購期間為七月至十一月,數量為十公噸。

在蜂農的眼中,小花蔓澤蘭卻是很好的蜜源,業者為採收茶花花粉,意外發現蜜蜂也愛小花蔓澤蘭的花,便順便採蜜。小花蔓澤蘭蜂蜜喝起來草腥味較濃,但加一些檸檬之後,味道更棒。

劉福成指出,小花蔓澤蘭在國外除當藥草,還被當飼料與土壤改良劑。他說,已委託中興大學森林系盧崑宗教授研究小花蔓澤蘭的可用性,減輕農林產業損失。



◆ 阻擋蟲害入侵 新疆建造「防火牆」

中央社 2010.07.15

中國植物保護學家經過3年研究,完成在新疆馬鈴薯甲蟲的監測防控技術網路,為新疆和甘肅之間豎起一道「防火牆」,阻擋外來蟲害繼續向內地蔓延。

新華社報導,新疆農業科學院7月初宣佈,中國植物保護學家成功地將馬鈴薯甲蟲災害控制在新疆木壘縣博斯塘鄉三個泉子村以西的區域,有效地阻擋馬鈴薯甲蟲繼續向內陸蔓延。

有馬鈴薯「殺手」之稱的馬鈴薯甲蟲是茄科蔬菜第一大害蟲。除對馬鈴薯造成災害外,還危害番茄、茄子、辣椒、煙草等作物。

這物種最早發現於美國,目前分佈於美洲、歐洲和亞洲40多個國家地區。新疆伊犁河谷和塔城盆地在1993年首次發現馬鈴薯甲蟲蹤跡,目前已擴散至天山以北農牧區。蟲害會導致馬鈴薯減產30%至50%,嚴重時甚至會大面積絕產。

中國在2008年斥資近人民幣2000萬元,在新疆啟動「馬鈴薯甲蟲持續防控技術體系研究與示範」項目。

新疆農業科學院表示,觀察中國馬鈴薯甲蟲的發生區域,並篩選出有高引誘性的寄生植物揮發物,首次人工合成馬鈴薯甲蟲聚集素。同時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轉抗蟲基因的馬鈴薯植株或品種,制定區域性監測防控技術規程和標準,建立覆蓋中國馬鈴薯主產區的監測防控技術規程和系統。

fsj 提到...

老鼠+蝗蟲 澳洲農業大難

【實習編譯伍芙函/法新社雪梨十四日電】2010-07-16 中國時報

澳洲農業的心臟地帶正遭蝗害與鼠災之苦。科學家警告,再這樣下去,價值十億澳幣(約兩百八十三億六千萬新台幣)作物岌岌可危。

當成千上萬的老鼠正狼吞虎嚥作物時,更大的災難還在後頭。預計幾個月內,成群的蝗蟲將侵襲澳洲東南地帶。澳洲蝗災委員會(APLC)主席艾德里安森表示:「這樣的結果有如一場完美風暴(perfect storm)。」

澳洲今年冬天溫暖濕潤,利於昆蟲大量繁殖,將影響新南威爾斯省、維多利亞省、昆士蘭省及南澳大利亞省。預計到九、十月的孵化季,部分農業區每平方公尺將出現至少一萬五千隻蝗蟲,以一天前進幾百公尺的速度將作物啃食殆盡。

阻止災害最實際方法就是預測蝗蟲行進路線,再以空中噴灑殺蟲劑消滅。但殺蟲劑會戕害生態環境。

生態學家表示,蝗蟲同類相食的習性也能夠減少他們的數量,期望能因此縮小災害。雖然科學家信誓旦旦地表示能夠控制局勢,但這場災害仍預計至少持續好幾個月,甚至持續到南半球的夏天。



◆ 最佳侍酒師 曾孟翊,台灣第一人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5728250.shtml

【聯合報╱記者祁玲/台北報導】2010.07.16

台灣第一屆侍酒師大賽昨天舉行決賽,經過長達四個小時的比賽,由來自台中的曾孟翊獲得台灣最佳侍酒師榮銜。曾孟翊除了可赴法國參加酒莊之旅,還將代表台灣參加今年十一月舉行的「東南亞最佳法國酒侍酒師大賽」。

「侍酒工作是不歸路。你未來的路是很辛苦的,因為你是第一名,即將代表台灣參賽,背負大家的期望。」會後評審之一Thierry Fritch 對著曾孟翊說。

台灣過去對侍酒師的認識不足,今年初葡萄酒作家林裕森和業界相關人士,共同發起成立台灣侍酒師協會,並由法國食品協會主辦,在台灣舉行首屆法國酒侍酒師大賽。

此次比賽共有四十多人報名,篩選後有二十五人參加初選,且有六位進入決賽,昨天選出前三名。

依據國際侍酒師比賽的規定,參賽者必須以英文或法文進行。比賽完全比照國際賽事,需經過下列關卡:一、以盲飲猜出酒的品種和產區。二、侍酒服務,此又細分為紅酒和汽泡酒兩個項目。三、根據評審提供的菜單選出適合搭配的酒,這也是最困難的。四、現場即席問答。

來自法國的主審Jean-Charles Crouin表示,曾孟翊和其他選手的分數很接近,但他贏在每一項目的得分都很平均,尤其是餐酒搭配的表現「令人驚喜」。

曾孟翊在這項目花了很多時間,評審一度以為他要拿零分了。結果卻令七位評審喜出望外,「曾孟翊能從套餐的角度、提出一套完整的餐酒搭配,這點很重要。」評審之一林裕森也表示,餐酒搭配考驗選手的臨場反應。

評審Fritch表示,參賽的六位選葡萄酒的熱情和客人分享」。

評審林裕森表示,他也觀察到,有些參賽者也許具備知識和技術,但欠缺的是風格,期許大家多累積經驗,詮釋出自我特色。

※ 相關報導:

* 曾孟翊 曾一天試70款酒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5728232.shtml



◆ 玫瑰酒色香味 埔里奪世界銀牌

TVBS/林佳瑩 2010/07/16

「台灣酒出頭天」系列報導,今天要帶您到南投埔里,農會釀製的「玫瑰酒」,2008年第一次出國比賽,就拿到比利時布魯塞爾世界酒類評鑑「銀牌獎」,用甘蔗發酵蒸餾酒,浸泡當地有機栽種的桃紅色山形玫瑰花瓣,釀出來的玫瑰酒,有花香還有果香,一年銷售1萬公升。

桃紅色的玫瑰花瓣落進水裡,不是用來泡澡,而是正準備釀酒用的;酒莊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第二輪篩選,通過檢驗的花瓣,就能拿來釀酒。酒莊工作人員:「像這個黃黃的就不行,要挑起來。」記者:「這不可以?」酒莊工作人員:「這不行,還有葉子也要挑起來。」

阿姨的工作,就是負責睜大眼睛,把雜質去掉,再把合格的花瓣,送進下一關。酒莊工作人員:「不能太用力洗,花青素會弄壞掉。」

洗花瓣不能搓,動作要放慢而且輕柔,就怕弄傷玫瑰花,影響製酒品質,所以急不得,洗乾淨、瀝乾水,才能倒進浸泡桶泡酒。

用來浸泡玫瑰花瓣的基酒,是甘蔗汁發酵後的蒸餾酒,在熟成桶內吹冷氣,靜靜地睡了2年,才又醒過來,和花瓣融合一起。酒莊工作人員:「聞這個味道啊也會酒醉。」

聞就醉了,是因為基酒酒精濃度有70%,但裝進瓶子的玫瑰酒,要稀釋到 16%;2008年玫瑰酒第一次出國比賽,從48個參賽國,拿下比利時布魯塞爾世界酒類評鑑銀牌獎,讓台灣的製酒技術,在國際發光,擊敗別國的理由,就是它的氣味。埔理鎮農會總幹事何世鴻:「像我們這種有果香味道,還有荔枝味。」

占地2甲的玫瑰園,一年花瓣產量有4噸,一半釀酒,年產量1萬公升,農會靠它年賺1千多萬元,名氣也跟玫瑰酒的顏色一樣,紅透半邊天。



◆ 花蓮文旦柚 進軍上海

【聯合報╱記者田俊雄/花蓮報導】2010.07.16

上海元祖夢果子有限公司經理張炎雄昨天在縣長傅崐萁見證下,與花蓮縣瑞穗、玉溪地區農會簽訂採購頂級文旦超過1萬箱,採購金額達612萬元,9月初將分三批運往上海等地,開啟兩岸聯合行銷的新模式。

花蓮縣種植文旦高達1404公頃,總面積占全國三分之一,年產量約1萬8千公噸,每年中秋如何銷售數量龐大文旦柚?成為考驗農政單位及玉溪、瑞穗等農會的重要課題。

縣政府積極協助柚農開拓文旦銷售管道,這次經屏東科技大學食品行銷科穿針引線,由副縣長蔡運煌及農發處長張智超陪同張炎雄多次到花蓮洽談而成。

雙方簽訂採購合約,上海元祖公司分別與瑞穗鄉公所、瑞穗地區農會、玉溪地區農會訂購12公斤裝頂級文旦各3000箱、3000箱、4200箱,現場立即下訂金。

傅崐萁說,近期兩岸交流活動,大陸來訪各團高幹頻頻詢問,如何採購花蓮優質農特產品?在精挑細選下,由國際知名的上海元祖食品有限公司脫穎而出,大批採購花蓮老欉文旦。

張智超說,首次採購並一次買斷花蓮頂級文旦,總共17個40尺貨櫃,出口總量逾122公噸,將於9月2日、6日、9日陸續出口銷往大陸上海等地。

花蓮是全省頂級文旦產地之一,皮薄肉多甜度高,外縣市果販每年跑到花蓮瑞穗、玉里等地,直接裝了花蓮文旦放入印製其他縣市品牌文旦的外箱,高價銷售,可見花蓮文旦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 五結割稻趣 限量農村體驗

【聯合報╱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2010.07.16

宜蘭縣五結鄉公所及大二結、利澤簡文教促進會與五結鄉島嶼生機農場等稻農合作推出「農村生活學校」活動,邀請鄉民、學生,還有縣外的遊客一起體驗人工割稻、打穀、清倉等樂趣,還可以在農田烤番薯、挑擔吃古早點心,全程都免費。

活動分成兩梯次,地點都在二結穀倉旁的農田。第一梯次在24日上午9至12時,參加對象為五結鄉民,限200人,19、20日開放民眾前往五結鄉公所,大二結及利澤簡文教促進會等地,索取體驗券。第二梯次為25 日上午9至12時,對象是投宿五結鄉內民宿的遊客,限200人,由鄉內民宿業者在19日前向大二結文教促進會登記。

為配合宜蘭童玩節,行銷五結鄉的農村體驗遊程,五結鄉公所等單位規劃系列的農村生活學校活動,未來還會在二結穀倉旁規劃「稻草文化園區」。

鄉長簡松樹說,五結過去是宜蘭的糧倉,以「夢田米」、「五農米」、「農好米」等著稱,但現在多數年輕人,都沒有機會體驗農村生活。最近正值割稻豐收季節,趁著行銷之際,邀請民宿遊客參加,也開放給鄉內學子、民眾參與。

活動內容相當豐富,協助規劃的大二結文教促進會林奠鴻說,民眾可以體驗傳統割稻、打穀、清倉、挑擔、撐草等,邀請耆老示範全程作業,另外有稻穀包負重競賽、丟手榴彈 (泥包)比賽、在田地裡焢蕃薯、扎稻草,還可以品嚐割稻點心,請村民製作早期的割稻點心,頭載斗笠,用擔子挑出,提供民眾品嚐。

參與的民眾可到二結穀倉參觀早期農具、稻農文化主題等內容。活動可洽詢五結鄉公所,電話 (03)9501115,大二結文教促進會,電話 (03)9501680。

fsj 提到...

捍衛家園 大埔農民今夜宿凱道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0.07.17

農民團體不滿政府一面進行「農村再生」,卻一面協助財團圈地。農委會表示,農村再生條例就是以「農村」為中心,提出計畫後自己當家作主,不會強制徵收土地,或有財團介入。但大埔事件屬苗栗縣政府依法徵收,農委會已多次表達維護農民、保護良田的意見,但政府徵地是以整體國土規畫為考量,農委會現已無力可回天。

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表示,大埔事件農委會尊重苗栗縣政府規畫,但仍希望縣府能夠顧及農民與農地,雙方協調溝通,達成雙贏。未來農再條例實施後,農民可自行規畫農業生產區,一旦範圍確立,縣政府就不會徵收,有農再條例為法源基礎,對農民比較有保障。

農委會水保局主秘簡俊發表示,大埔事件與「農村再生條例」是兩回事,農再條例通過後,農民可依法提出計畫,瞭解農村需要,作自己的主人。

但大埔地區農地徵收,苗栗縣政府完全依法行政,農委會曾在行政程序中多次表達意見,表示該區域屬於「特定農業區」,但此開發案屬於國家重大建設,由內政部統籌處理,政府依照國土規畫可依法徵收土地,農民的良田被徵收,農委會也無力可回天。

※ 相關報導:

* 大埔農地受難記
http://e-info.org.tw/node/57278



◆ 農民怒:良田毀 誰懂農民的痛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0.07.17

「台灣人民挺農村717凱道守夜行動」今晚展開,苗栗大埔自救會將串連全台農民及學者、農民團體約上千人,以呼口號、標語、演講、表演行動劇的方式,夜宿凱達格蘭大道,要求政府立刻停止圈地惡法,把土地還給農民。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表示,許多開發案的用地仍有爭議,在爭議停止前,政府應立即停止不合理的徵收,抗議農民今晚將要求馬總統親口承諾,全面檢討農地政策,停止政商掛勾不合理徵收農民土地。

蔡培慧表示,憲法第409號釋憲案,已清楚說明台灣土地徵收條例有爭議,徵地浮濫應立刻檢討。農民團體也將在立院下會期遊說修法,目前進行中的徵地行為應立刻中止。

活動總召劉慶昌表示,夜宿凱道活動以「還我土地正義,圈地惡法立即停止」為口號,要求政府重視農民的權益。劉慶昌說,眼見即將收成的稻田,被怪手強行闖入,農民心裡的痛,有誰可以理解?他呼籲政府,「良田不要毀掉,否則下一代將沒有稻苗」。

大埔鄉自救會成員葉秀桃說,苗栗大埔鄉農民大串連,今晚將有超過1000人集結凱道,還有20個農民團體及20個聲援團體到場支持,另有台大、政大、清大教授等學者專家十多人上台演講聲援農民。葉秀桃不滿的說,大埔事件發生至今,「農委會在哪裡?農委會長什麼樣子,我不知道」。

蔡培慧表示,大埔地區被徵收的土地面積約150公頃,其中大部分都是有耕作的良田,僅少數是住宅區、墳墓區。政府一邊說要「農村再生」,卻不斷滿足財團需求。除苗栗大埔,過去還有新竹竹東二重埔、竹北璞玉等開發案,以竹北為例,交大用地僅需40多公頃,政府卻徵收了400多公頃,「非常離譜」。



◆ 珍珠雞成內蒙「滅蝗戰士」

中央社 2010.07.17

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北部草原,一群酷似雌孔雀的珍珠雞,時而奔跑啄食,時而空中捕殺,所過之處,蝗蟲立即無影無蹤。

「珍珠雞善跑能飛,食量也比土雞大,平均1隻珍珠雞可以控制10畝草場」,包頭草原工作站站長郭永萍告訴新華社,珍珠雞像是蝗蟲的天敵。

包頭市受蝗災面積近400萬畝,主要集中在北部草原。郭永萍說,採用飛機噴藥來滅蟲,雖然有一定效果,但是難免對草原帶來負面影響。

包頭市10日首次從內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引進40日齡的珍珠雞,投放到希拉穆仁草原旅遊景點,用於防治數萬畝的蝗災。

報導說,用珍珠雞滅蝗還有另外一個好處。今年,包頭草原站以每羽25元的價格購入珍珠雞,交給牧民放養,待秋後與牧民進行商品雞分成,預計屆時商品雞每羽價格將達70至80元。

據統計,截至7月中旬,內蒙古草原蝗蟲危害面積達7290萬畝,嚴重危害面積3120萬畝,危害面積呈繼續擴大趨勢。

面對異常天氣帶來的蝗災,內蒙古在防治過程中,越來越重視生物手段。目前,內蒙古已經有6、7個地區採用生物滅蝗的辦法,不過大部分還處於嘗試階段。

專家說,儘管包頭市已經大面積使用珍珠雞,但這還只是輔助措施,生物滅蝗法只能在蝗災面積不是很大的地方使用,如果大範圍暴發蝗災,生物的辦法來得太慢,起不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他說,蝗蟲最厲害的時候,還是要用飛機噴藥來消滅,人們應該反思為什麼蝗災會越來越多?

fsj 提到...

農民之怒 凱道秧苗鋪成綠油油稻田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0.07.19

全台農民串連夜宿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今天上午展開第二波抗議行動,農民在凱道前用秧苗鋪成一片綠油油稻田,象徵「把田種回去」,為抗議行動畫下句點。夜宿農民揚言,若不立刻修法停止強行徵收農地,120天後二期稻作收成時,也就是五都選舉前,農民將重返凱道。

12位農民代表上午進入總統府遞交陳情書,由公共事務室主任陳永豐接見,過程僅短短兩分鐘,陳永豐僅表示會把農民意見轉達給苗栗縣政府,沒有任何具體承諾。農民不滿的說,政府實在太看不起農民。

抱著孩子的媽媽、滿頭白髮的老農,昨夜大約有上千人在凱道靜坐不肯離去。來自竹東的鍾姓老農說,想到祖先留下來的地,到他這一代就要不見了,「難過得整夜睡不著」。

雲林農民從電視上看見凱道抗議活動,今早運來一甲地秧苗聲援。農民團體以人力接駁的方式,一個傳一個,將凱道鋪成一整片綠油油的稻田,口中喊著「農民扶稻、生生不息」口號,象徵「把稻子種回去」。現場並設香案,桌上擺滿歷年得獎農產品,農民人手一柱清香念念有詞「上告五穀大帝」表達不滿。

活動總召劉慶昌表示,守夜過程中,沒有一位中央政府官員前往關心,政府「到底有沒有把農民當人看?」「是不是吃台灣米長大的?」他不滿的說,農委會沒有跟農民站在一起就算了,主委竟然質疑現場來的不是農民,「真的很令人心寒」。

農村陣線聯盟發言人蔡培慧表示,今早12位農民代表獲准進入總統府遞交陳情書,總統府僅派出「值日官」接見,農民認為層級太低拒絕協商後,總統府改派公共事務室主任陳永豐接下陳情書,整個過程僅短短兩分鐘。

農民團體表示,即便如此,他們仍不放棄希望,會繼續在立院推動土地徵收條例修法,120天以後二期稻作收成時,若政府修法仍沒進展,農民不排除重返凱道抗爭。

※ 相關報導:

* 「把田種回來」農民反圈地 串連睡凱道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5731451.shtml



◆ 農再條例過關 學者憂加速農村圈地

自由時報 2010.07.18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苗栗竹南大埔事件不是個案,近年來,農地被政府強勢徵收的戲碼陸續在各地上演,包括土城彈藥庫、竹東二重埔、竹北璞玉、後龍灣寶、彰化縣二林相思寮等。優質農地大量被開發,學者憂心,農村再生條例過關,加速台灣農村的「新圈地運動」。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表示,目前土城彈藥庫、灣寶還在內政部區委會審議,二重埔、璞玉則在公告徵收中,相思寮、大埔正進行徵收作業。初步統計,這六個地區被徵收面積約一千兩百公頃,影響所及是仰賴農地維生的無數老農。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說,光是苗栗縣的閒置工業區達六四二四公頃,其中包括已開發、閒置中為四○七公頃,以及已編定、尚未開放為六○一七公頃。縣政府有那麼多閒置的工業區不用,卻另行徵收大埔、灣寶的農地,實在荒謬。

「台灣農地被徵收情況,未來會越來越嚴重,難保苗栗大埔事件不會在其他農村上演。」廖本全解釋,農再條例中的「農村再生發展區」根本就是圈地行為,賦予地方政府圈地的權力,成為地方政客開發農地的工具。

廖本全強調,雖然農再條例沒有土地徵收的條文,一旦被圈地做為農村再生發展區,就可以援用土地徵收條例的規定,強制徵收農民土地,等於開了大門,讓財團、地方勢力進入,農地面臨被強行徵收的命運。

政大地政系主任徐世榮表示,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強制徵收農地,明顯違憲。雖然土地徵收條例要求徵收必須符合公共利益,法規卻允許先行區段徵收,再發布實施都市計畫,程序倒著走,如何實現公共利益?

清大社會學研究所長李丁讚說,農再條例本身或許沒有想要強行圈地,但以台灣現行地方政治生態下,條文很難不被扭曲、濫用,將加速「新圈地運動」進行。國家全力配合資本家的運作,以社會發展之名,炒作農地,卻忽略農業流失所衍生的問題,包括糧食自給率下降,以及自然生態、文化衝擊。



◆ 夜宿凱道結束 農民:修法阻圈地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0.07.18

農民夜宿凱道抗議結束,接下來立法院第二會期開議,農民團體將積極遊說藍綠立委,立刻修訂不合理的土地徵收條例,農民團體正在擬定草案,希望原始法條中徵收土地的「公益性」更加明確,同時要賦予居民主張異議的權力,才不會讓惡意圈地的行為再度發生。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表示,她剛從德國考察回台,德國很少徵收農地,即便徵收,大多都是蓋學校、公路等公共建設,且政府必須提出證據到法院主張,「真的沒有其他辦法」,才必須徵收農地。

反觀台灣,土地徵收條例載明「其他依法應徵收事項得以徵收」,蔡培慧說,法律上就有許多解釋空間,徵收土地應符合「公共利益」,也應該給民眾提出異議的權力,否則財團「想要就拿走」太不合理。

農民團體表示,台灣片面給地方政府太大權力,法令程序偏袒政府輕人民。目前大埔的爭議,在於目前徵地還在訴訟當中,縣政府就以「提存」方式,把錢放在法院,然後僅貼公告,就叫做「走完徵收法律程序」,「這樣如何讓人心服」?

抗議農民也說,馬總統選舉前「Long Stay」,常常借住在農民家,為什麼選上以後「不幫農民一把」?



◆ 不要以為農民聲音微弱

【聯合晚報╱社論】2010.07.18

從苗栗大埔的農民抗爭,演變成千餘人串聯夜宿凱道,再擴散成網路上號召了百萬人次關切的社會運動!這波「還我土地」的活動聲勢驚人,政府不要忽視農民聲音,更不可小看此事的政治效應。

當今全球化趨勢下,小農耕作的農業經濟效益不夠高,農民成了弱勢族群。台灣從解嚴開放自由化以來,農民始終自認是受害者,抗爭不懈,也一直有學生和知識分子加入聲援。80年代後期,各地「農權會」漸次成立;1988年的520農民抗議活動演變成徹夜的城市巷戰,多人被逮捕,有人稱為228以來台灣人民最激烈的抗爭;進入21世紀前後,則有各種「農民車拚WTO」活動;乃至近來的ECFA爭議,亦可聞農民不平則鳴。

農民雖弱勢,但農民運動的政治影響力不可輕忽,因其中具有重大的象徵性意義,非經濟效益可估量。自由主義論者包括大前研一等人,常以經濟數據指出政府保護農業、長期補貼政策的不合理和不符效益。但事情沒那麼單純。在「以農立國」、米食文化的社會中,不管再怎麼現代化,農業、土地、稻米等等,都具有在地的、情感性的意義。尤其環保意識和本土意識抬頭,標準化的進口貨就算價廉,但很多消費者具有食物哩程、在地食材、本土品牌的概念,台灣自產的冠軍米、高山茶、咖啡、水果醋…,可以賣到相當高價,可見農業並非沒有明天。

政府卻仍未意識到農業的這一層次意義,所以執政黨隻手強力通過農村再生條例,地方政府循例宣稱「依法」徵收土地。這些動作不但引發農民疑慮,社運界和知識界也質疑其中的利益關係,尤其今天的媒體傳播和「網路公民運動」效力驚人,多少民眾看見了怪手開進農田剷平稻穀、農民哭喊「給我們留一口飯吃」的畫面,「社會不正義」的感受散播人心!

中央這時再來推諉於地方政府處理不周,或由農委會辯稱「農村再生」就是為了要照顧農業,孰人能信?農民聲音並不微弱,政府不可耽溺於權力傲慢。

fsj 提到...

農業、農村、農地豈能分割

【經濟日報╱社論】2010.07.19

被視為攸關農民利益的農村再生條例甫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但諷刺的是,由來自全台十個農地徵收區的農民自救會及數十個農運及社運團體發起的「反圈地」抗爭活動愈演愈烈,上周六更夜宿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抗議中央政府忽視地方政府與財團掛鉤強制徵收農地,並要求儘速修訂土地徵收條例。

苗栗縣政府為開發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而徵收竹南大埔農地,是基於產業發展的需要並依法辦理,但是,今年6月9日在優勢警力的護衛下,怪手開進大埔農田摧毀農作的畫面,卻讓許多人驚駭憤怒;經由電子媒體及網路的傳播,各方聲援農民的聲浪風起雲湧。與竹南大埔情況類似的地區還有台北土城、竹北璞玉、竹東二重埔等多個地區,被徵收農地面積超過1,000公頃,對農民的居住權和生存權構成嚴酷的衝擊。政府若不正視問題的嚴重性並妥適處理,其引發的後遺症恐將衝擊執政的基礎。

農村再生是當前農業政策的核心,政府透過制定農村再生條例及編列1,500億元農村再生基金,希望讓農民真正當家作主,從社區出發,共同打造農民自己的家園。但是,農村、農業和農地是一體不可分割的,農村發展必須植根在農業發展及農地永續利用上,若只是拿錢幫助農民改造及美化農村,卻沒有永續發展的農業政策,最後農業仍然是走向沒落,農村土地也必然會淪為特定人士及財團炒地皮的標的,類似大埔農地被徵收的事件更會不斷重演。

非常遺憾的是,馬政府執政兩年多來,從未提出一套完整的農業發展政策,農民仍擺脫不了長期看天吃飯的宿命;另方面,政府推動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亦讓農民擔憂日趨衰退的農業,可能面臨崩盤的命運。儘管政府在推動ECFA過程中不斷強調,不會擴大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口,已開放的大陸農產品也不會進一步降稅;大陸方面也充分做到對台讓利,不僅未在ECFA早期收穫清單中列入任何一項大陸農產品,反而給予18項台灣農漁產品早收待遇。但是,這些政策宣示及大陸讓利作為,並沒有真正祛除農民對ECFA的疑慮,中南部農業縣更成為反ECFA的大本營。

多數農民擔憂,大陸低價農產品傾銷台灣會打擊本土農業,但政府似乎將農產品輸銷大陸,看成是解決台灣農業問題的一帖良藥。從市場開發的觀點,大陸人口眾多,市場胃納龐大,尤其近年大陸沿海各地日趨富裕,對精緻農漁產品需求大增,這對以精緻農業為發展重心的台灣確實是很好的機會。然而,台灣農業生產規模太小,且以供應國內市場為主,加上大陸市場通路建立不易,因而並無能力做到長期穩定的供貨。近年政府與台商在大陸密集舉辦台灣農產品促銷活動,但展銷會的熱鬧成功並未化為穩定的商機,農產品輸銷大陸成果仍屬有限。

此外,資源維護也是農漁產品輸銷大陸必須考量的限制條件。就以這次納入早收清單的石斑魚、虱目魚、甲魚蛋等養殖業為例,大陸市場固然提供可觀的商機,但擴大養殖對台灣海岸的可能破壞,以及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等衍生的巨大社會成本,卻是台灣難以承受之重。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必須要告訴農民,ECFA簽署後台灣農業要何去何從;台灣農業要有發展願景,必須考慮大陸市場及兩岸貿易因素,在農業政策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農地利用也須配合中長期農業發展進行全盤的檢討與規劃。唯有農業能夠永續發展,農業的價值超越工業開發的利益,才能避免農民土地被強制徵收,推動農村再生也才能真正造福農民。



◆ 怪手毀田農之大忌 網路記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5732720.shtml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梁玉芳/台北報導】2010.07.19

為了反抗政府粗暴徵地,昨天上千農民夜宿凱道,這是台灣農運史上頭一遭。官員倒是說對了一件事:「很多來的人不是農民!」藉著臉書、噗浪等網路工具串連、分享公民記者拍攝的怪手毀田的影片,成功動員了社會各界與農民併肩怒吼。

前夜的凱道上,各式社運團體,性別、工運都在此聲援,連樂生院民都組成「那卡西」上台相挺。因為台灣農村這兩年來,除了苗栗大埔,還有後龍灣寶、新竹二重埔、彰化二林等九處社區、共約一千七百公頃的農田,遭到政府以「繁榮地方」之名畫為工業區或科學園區,強制徵收。

來自苗栗的陳為廷是清大大一學生,他在凱道舞台上質問:以「徵收」為名的「新圈地」現象,正侵吞台灣農業;別忘了,「徵收」之惡,現在最出名的就是賄賂法官的何智輝搞出的銅鑼案,同樣以科學園區名義搞徵收,恰好讓人看出多少「徵收」案缺乏「公益性」,都是「炒作和圖利」。

學者丁乃非也觀察,前夜凱道上「眾多的年輕人身影」,令人驚喜。從關心二林相思寮組成的「反中科熱血青年」、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領域研究所學生現場製作「百衲旗」連署、擔任糾察的各大學組成的「夏耘訪調隊」……,學生是這次農運新主力。

「這是台灣農民運動史上第一次農運、社運與學運自主串連。」七一七的凱道活動人數超過三千人,超過發起團體的預料,網路串連也超過萬人。農陣發言人蔡培慧分析,一股關心農業的年輕力量悄悄崛起,更重要的是,劉政鴻以怪手毀去大埔田地上已經結穗的稻田,「犯了台灣農村文化的大忌」,從小被教導要把碗裡飯粒吃乾淨的台灣人,不容許有人如此糟蹋糧食。

苗栗縣政府上個月派怪手強勢進入農地,清華大學農村讀書會的學生馬上在網路上架設部落格、連署網站,也在社群網站臉書上散布訊息。透過非主流媒體的「公民記者」,反對農地徵收的聲音也在網路上流傳。

蔡培慧說,清大農村讀書會、台大農村讀書會、政大返穀社等關注農村運動的年輕人團體,透過他們熟悉的新網路科技為農村運動盡一份力。他們不是臨時成軍,而是已在課堂或社團深入討論,並透過營隊走入農村,獲得在地農民認同。



◆ 宿凱道挺農村 網獲800萬人次

【單厚之、羅融、管婺媛、廖嘯龍/現場觀察】2010-07-18 中國時報

昨晚「台灣人民挺農村、七一七凱道守夜」行動,是由數十個農運、社運團體及學者自主發起,透過網路公民記者、基層串連等公民社會傳播力量,把地方議題拉到中央層級,跳脫藍綠之爭清楚傳達訴求,警方僅派廿名員警維持秩序,連拒馬都沒有拉上街,成功創造了新的社會運動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台共有九個地區的民眾,面臨和苗栗竹南大埔同樣的情況而組成自救會,這些地區將被徵收的土地面積超過一千公頃。農民的居住權與生存權課題,已是馬政府必須正視的重要課題。

經過一個多月的基層串連,包括環境生態、勞工、原住民運動等各類社運團體參與下,苗栗農民及關切此議題的知識份子、年輕族群,昨晚透過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PEOPO公民記者網站進行號召,不僅在網路上散發訊息、集結民眾、徵求物資及捐款,也將現場活動情形同步傳送至網路上。

透過網路力量,社運團體和公民記者成功突破限制,把現場的狀況、農民的聲音直接傳達到關心者的電腦面前。活動前短短兩天,上網的紀錄片就有上百萬人次點閱;昨晚的活動,主辦單位更宣布有八百萬人次超越空間「同步」參與。

主辦單位並提供整個夜宿凱道的流程表給警方,註明音量較大的活動在晚間十時就會結束,隨即由學者專家席地開會,商討如何推動修改土地徵收條例,然後就寢至隔日九時結束,警方也維持平常心執法。

舉辦活動之前,主辦單位就表明謝絕政治人物參與,到場聲援的「公投護台灣聯盟」只敢靜靜坐在現場最遠的角落,民進黨立委到了現場,也只能默默站在台下,晚上送宵夜表達關心而已。

因為排除了藍綠的糾葛,並善用各種新科技的影響力,這場農民夜宿凱道行動,已經展現了創新的社會運動方向,打破過去農民不惜流血搏命的抗爭形態,發展出漸趨成熟的新形態社運模式,也展現了台灣公民社會的新風貌。

fsj 提到...

大埔農地抗爭案才剛開始 竹科3期已吵20年

【中廣新聞/彭清仁】2010-07-20

苗栗大埔農地徵收案,引發府院高層介入協調,但協調並不順利。不過新竹縣竹科三期徵收案,在延冗了廿年之後,到目前為止還在協調,只要一開公聽會,贊成和反對的意見不一,就算有警方到場維持秩序,場面每次仍相當火爆,部分土地開發公司,一套就是廿年,資金套牢苦不堪言,相較於苗栗徵收農地只走了七年,新竹縣的地方人士則是認為,要走的路還很長。

苗栗大埔農地徵收案,在農民和農權團體夜宿凱達格蘭大道後,也引起府院高層的極度重視,行政院也介入協調,但初步協調的結果並不順利。未來大埔農地徵收案如何善了,仍有待苗栗縣長劉政鴻和反徵收地方人士進一步協商。

無獨有偶的,新竹縣政府目前也在為竹科三期徵收案傷透腦筋!一場都市計畫委員會議,共有正反兩方一百零八位地主登記發言,警方也派人到場維持秩序,但場面還是相當火爆。據了解,竹科三期徵收案已延冗了廿多年,遲至目前為止,還是未能全數地主達成協議,當初不少等著土地擴場的科技廠,早就不耐的選擇在竹科附近或是中科、南科設廠,部分公司也選在大陸設廠。反而是部分的土地開發公司,當初搶著買地,結果一套就是十多年乃至廿年,資金被套牢的也不乏知名的科技廠老闆。據了解,每逢百里侯選舉,竹科三期的徵收戶,正反雙方都會向候選人陳情,只是一選完,要讓正反雙方都能尋求共識,難度不是「很高」,而是「非常高」!看到苗栗大埔徵收戶的抗爭事件,新竹地方人士則是認為,看看竹科三期,就知道苗栗縣政府要走的路還很長。

※ 相關報導:

* 灣寶農民要耕作權 行政院前火大抗議
http://e-info.org.tw/node/55450



◆ 陳武雄:「重大建設 最好別用農地」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0.07.20

苗栗縣徵收大埔農地引發農民抗爭,為免類似事件再發生,農委會主委陳武雄上午表示,依現行農地使用原則,國家核定的重大公共建設,必須是在找不到其他土地的情況下,才徵收農地;即便徵收,也應從不適合耕作,且對環境污染沒有疑慮的土地優先釋出,農委會將全面協調各縣市政府,全力落實執行,保護現有的優良農田。

「須是核定的重大建設 才可變更使用」

陳武雄上午赴行政院參與農業會議。他一早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若是農地重劃、農地變更使用,必須依照重劃農地變更使用管制相關要點,事先做好環評,保證沒有其他污染疑慮,也找不到其他更適當土地;同時,必須是行政院核定通過的「重大建設」才可變更農地使用。

「最好不要用到我們的農地」。陳武雄今天首度面對媒體談到大埔事件,他說,看見即將收成的稻穗被怪手摧毀,看見老農們在凱道揮汗抗爭,「心裡非常難受、也很同情農民」。但大埔已經走完所有徵收法令程序,整個過程是國家核定的都市計畫案,採取區段徵收,直接由縣市政府呈報內政部,不需知會農委會,也非農委會所管轄。

「農地不可零星使用 必須有整體規劃」

陳武雄說,但基於保護農田立場,未來土地變更或徵收,應從不適合耕作,且對環境沒影響的土地優先釋出;若非得用到農地,不可零星使用,必須具有整體土地規劃,以不影響農業生產環境完整為原則。土地使用目的也應符合防止災害所需、行政院核定的公共建設用地、變更面積已達送區域計畫審議規模等三要件,才可徵收農地。

陳武雄表示,農地開發或徵收,應與農民多溝通、取得共識。他也說,過去許多農民違規使用土地、山坡地,法院判決違法後,農委會依法收回土地時,農民要求等待果樹收成再收回,「農委會大多都會同意,等收成後再徵收」。



◆ 執政者漠視 農民怎能不怨

【聯合報╱雷立芬/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教授】2010.07.20

上周末到雲林拜訪朋友。從台北出發,高速公路沿途的景觀,從密集住宅區逐漸出現大片剛收成的稻田。當一個過路客,任誰都希望眼前是無盡翻滾的綠色稻浪;但是土地所有權人期盼的是,農地都變成建地,在眼前無盡翻滾的是綠色紙鈔。若以此推論苗栗大埔里農民抗拒土地被徵收的行為,確實令人費解。

當一個消費者,面對各式各樣的食品,任誰都不會相信台灣會有糧食危機,因為以台灣的經濟實力,哪裡買不到糧食!當全球小麥或玉米、大豆減產,不管能不能以高價在國際市場搶到糧食,可以確信的是,因為還有農民願意種稻,至少還有米飯可以果腹。

然而,守著農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產者,不見得都有想要養活天下人的偉大胸襟,或許只因為是別無選擇的謀生方式。因此,要討論是否保護農業、農地存廢或要不要額外照顧農民時,換一下身分思考,或許論點可以更加客觀。

大埔里農地徵收的問題,並不是單一事件,其中更多是從簽訂ECFA,三讀通過「農村再生條例」過程中,政府過度忽略基層心聲,導致民怨累積爆發出來的結果。

試想若能以高出市場好多倍的價錢賣掉農地,儘管背負敗家子的罵名,多數人都會願意。但是土地徵收是政府用公告地價,強制所有權人出讓土地;不願被徵收的人,一則無法守成、對不起歷代祖先;再則擔心補償金是否足以養活一家。

在ECFA早收清單中,新增十八樣農產品出口大陸零關稅,生產其他農產品的農民能獲得好處嗎?農村再生條例通過的一千五百億基金真的會回饋到農村、農民?政府規劃的政策若不能合理補償受損的民眾,必然無法順利推行,甚至遭到抗拒。一句「程序正當,缺乏柔性手段」,更加表露主政者對農民欠缺同理心,除了激發更多農民的怨氣,完全於事無補。

有朋友想要找四百甲完整農地,種玉荷包荔枝出口,在多數人對農業不抱希望的時刻,政府實在應該好好鼓勵;但是他除了默默找人協助購買、承租土地外,絕不會有縣市政府主動幫忙徵收土地,對比迫不及待剷除即將收成稻田的不柔性手段,完全凸顯執政者對農業的輕視與冷漠,只因為荔枝出口對經濟的貢獻度,遠不如晶圓代工、生產面板。

在雲林的幾個朋友從飼料銷售、飼養、屠宰、加工形成完整的供應鏈,不乏年收入上億的時候,從事農業並非樣樣不如人。何況他們還多一點在農村生活才有的自在。

多元的社會應該保障從事各種職業的權利,並尊重生活方式的差異。沒有農地、沒有農業;沒有農業、沒有農民;沒有農民、沒有農村,請政府慎重面對農地徵收問題及其背後的農業課題。



◆ 追求開發炒地 城鄉都得付代價

【聯合報╱曾旭正/台南藝術大學視覺藝術學院院長(南縣下營)】

2010.07.20

日前農民團體為多件土地徵收案夜宿凱道;數月前復出的無殼蝸牛,也在廿一年前以夜宿方式抗議房地價高漲。這廿多年來,可說是台灣土地淪落的過程,造成不論都市住民或鄉村農民都為它吃足苦頭,實在應該徹底改變。

就這次個案看,是被層層擠壓至存亡關頭而不得不鳴的表現,但就制度看,更是為全體台灣人民對扭曲之價值觀與土地制度的嚴重控訴。

由於地價缺乏控制,土地成本普遍提高,廠商無力以市價取得設廠用地,遂轉以「重大建設投資」的美名,促使政府協助透過徵收方式來取得土地;反過來,政府為吸引廠商投資,但無力以公帑價購土地,只好藉由公權力「加工」農地為建地。

近幾年來,許多縣市廣用徵收或重劃的手段來取得土地,在「追求開發」的意識形態支持下,甚至被視為「施政魄力」的象徵。許多順利完成徵收的個案,創造了無數的「田僑」;只不過,我們通常看不到過程中,部分農地的地主根本不願意農地變更,只期望保有農地繼續耕種繼續生活,只是他們是少數,他們的價值觀不符合時代潮流。

世界上許多自由市場的國家,其實對地價是有控制的,德國即是一例。德國重視人民的生存權,因此有許多法規和機制,讓政府不能輕易採用「徵收」手段,為此迫使行政單位要發展出「市價購地」、「換地」的處理模式;進而,也因為政府動不動必須以市價購地,所以也才促成政策來控制地價!

如此,環環相扣的結果是,地價合理不淪為投機,人民權利不因公共建設而受損,行政部門也更要為自己的建設構想辯護,規劃與行政的專業度自然提升,這是一套合理而正向的循環。

為長治久安著想,台灣實在應該痛定思痛,大幅改變土地制度,並引導社會建立合理的房地產價值觀,七一七的農民以其自身的痛苦為代價,能否喚醒我們接續行動,幡然改正台灣的土地之路?這是我們應該自期的。

fsj 提到...

澳洲蝗蟲 將啃掉8.8億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吳柏賢/綜合外電】2010.07.20

科學家警告,澳洲新南威爾斯省可能遭受30年來最嚴重的蝗災侵襲,造成總值10億澳元(8.8億美元)的農作物損失。

澳洲蝗災委員會(APLC)主委亞卓安森(Chris Adriaansen)表示,去年12月以來的連續大範圍降雨及溫暖氣候形成「完美的暴雨」,利於澳洲蝗蟲大量產卵。這些4月產下的卵恐將在9月與10月大量孵化,將危及新南威爾斯省、維多利亞省、昆士蘭與南澳大利亞省等地區。

亞卓安森表示,3月以來的蝗災已造成新南威爾斯省逾4,000萬美元損失,且今年出現的是30年來最顯著的蝗蟲季跡象。他表示,首波孵化出的幼蟲可能將遍布180萬公頃(440萬英畝)的農田,並聚集成數公里寬的帶狀,每平方英尺(0.093平方公尺)可高達1.5萬隻,並以每日數百公尺的速度破壞農作;小麥與大麥將首當其衝,而蔬果幼苗也有受到波及之虞。

科學家表示,預測蝗蟲的行動並使用殺蟲劑是最佳防治之道,而蝗蟲間的相互殘殺可望限制蝗蟲的數量,進而減輕災害。當局將利用空中偵察機追蹤蝗災,以利農民鎖定目標使用殺蟲劑,保護農作。

雪梨大學野生生物管理學講師克羅瑟表示,使用農藥將衝擊生態,且所費不貲,屆時農民往往已蒙受巨大損失。但若不採取行動,後果可能更嚴重,亞卓安森預估若放任蝗災肆虐,損失將高達10億澳元。

儘管科學家相信蝗災最終將獲得控制,但亞卓安森預期蝗災仍將至少持續數個月之久。



◆ 高麗菜壓成餅 林達龍活用農產

中央社 2010.07.20

10年前在屏東推廣椰殼利用的林達龍,秉持農產零廢料理念,研發高麗菜新貯存技術,將整顆高麗菜壓成不到1公分厚度的「餅」,食用時可煮湯及鮮炒,盼能解決高麗菜產銷問題。

曾在北部紡織廠工作的林達龍,10多年前退休回到屏東內埔鄉,農委會當時正執行廢椰園政策,屏東是種椰子大縣,林達龍說,椰子生長的地方都是抗旱的不毛之地,椰園廢了後,這些土地要種什麼,農民憂心,卻又不知怎麼辦。

林達龍說,椰子會變成黃昏產業,主要是椰殼的處理成為沈重負擔,拖垮椰價,他在國外看到剝殼椰子,發現椰殼可以被充分的利用,他於是改良椰子剝殼機、挖肉機和切割機,除推廣剝殼椰子外,並進行椰殼的再利用推廣。

林達龍利用椰殼纖維做門板、墊板、有機肥,甚至手工藝品等,讓椰子從汁到殼都能被充分利用,形成椰子產業鏈。

林達龍表示,讓農產零廢料一直是他的理念,他注意到高麗菜便宜時,1顆不到新台幣10元,貴時1顆200、300元,他於是思考研發高麗菜的貯存技術,希望能協助農民解決產銷失衡問題,也讓消費者在高麗菜貴時,能吃到便宜的高麗菜。

林達龍說,高麗菜便宜時,一般人會拿來曬乾當成菜乾食用,客家婦女會把高麗菜醃漬,他研發的最新保存方法,把高麗菜浸泡鹽水約2週後,待高麗菜軟化、醱酵後,利用壓縮機器壓實成扁平狀,去除水分80%以上,形狀就像一片蔥油餅,厚度不到1公分,體積只占原來的1/20,貯放不占空間。

林達龍說,高麗菜「餅」冷藏或真空殺菌,室溫可放一年,養分不流失,他已經申請專利,取名「翠玉健康養生菜」,適合煮湯、鮮炒,葉片還可以剝下來包肉或做成飯糰。

林達龍表示,他還準備將壓出來的高麗菜汁做成酵素、高湯或健康食品等,讓農產零廢料。

屏東縣政府農業處長林景和表示,高麗菜每年產季量產時容易造成產銷失衡,颱風或雨季後,價格又飆漲,林達龍研發出來的貯存技術,不失為解決高麗菜產銷失衡的一道方法。



◆ 花蓮農田鬧水荒 輪灌搶救

【聯合報╱記者田俊雄/富里報導】2010.07.20

花蓮縣南區鄉鎮約二千多公頃農田最近鬧水荒,農田處處龜裂、灌溉溝渠乾涸,面臨近20年來的大旱肆虐,花蓮農田水利會已積極展開輪灌、搶救中。

南區農友溫經潭等人昨天向水利會富里站告急反映,連日來艷陽高照,花蓮縣南區農田嚴重缺水,地表龜裂情況十分嚴重。農友說,「小暑」是7月7日,「大暑」是23日,在小暑至大暑之間,正是二期稻作整田期,7月23日至8月7日為插秧期,若再過10天,老天還不下雨,旱象更嚴重,將影響插秧農作。

花蓮農田水利會長溫芳榮獲悉後,趕赴南區勘查,看到農民發愁的窘境,除了緊急向農委會求助應急措施經費之外,希望「老天爺快下大雨,早日解除南區農田旱象!」

溫芳榮緊急展開河川加強攔水、抽取地下水、調派掌水工輪灌等應急措施,所需經費共約270萬元,已向農委會求助中。

富里鄉農田2500公頃以上,目前1800公頃缺水嚴重,玉里鎮農田5千公頃,在德武、松浦里山區約400公頃缺水,若情況持續下去,農田乾涸會更加惡化。

水利會富里站長彭金山說,富里鄉日前還下了兩場午後雷陣雨,但雨量有限,根本不敷使用,目前溪流可以抽水的,都加足馬力抽水輪灌,但還是難以應急。

彭金山說,民國81、82年南區曾發生嚴重旱災,近年受氣球暖化、氣候異常影響,至今日益嚴重,這次是近20年來嚴重的旱災,請農友要做好抗旱的準備。



◆ 進口水果貼紙藏玄機 是否有機?基因改良?看數字

NOWnews.com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10/06/16

台灣是水果王國,除了在地生產的,還有不少是國外進口的,不過,民眾是否注意到進口水果上貼了小貼紙,上面除了標示品牌外,還有個數字?事實上,從這個數字,就可以知道這個水果在產地是有機種植,還是使用農藥,甚至是否經過基因改良。

水果琳瑯滿目,該怎麼挑才好?進口的蘋果、柳橙上頭有貼紙編號,裡面藏有大玄機,但是不少民眾卻不知道,甚至連賣水果的業者、攤商都一頭霧水。事實上,許多進口水果的上頭,都貼有PLU碼,這是由美國生鮮產品運銷協會開創的編碼辨識。

目前的範圍從3000到4999,包括產地、大小,都可以從中一窺究竟。但對消費者來說,重要的就是開頭數字,像是一般的四碼,最前面都是3或4,這代表這是傳統種植法,會使用農藥和化學肥料,食用前得先好好洗乾淨。

最近幾年又出現5碼數字,如果最前頭是9,代表有機種植,最安心,但如果五碼的最前方是8,那代表這水果是經過基因改造,要不要購買,民眾自己得斟酌。透過這個簡便的方式,民眾往後購買進口水果時,可以更清楚地做選擇,也可以吃的更放心。(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張惠民、廖啟光)

fsj 提到...

我們的時代-這是你的土地,這是我的土地

【張鐵志】2010-07-21 中國時報

「這是你的土地,這是我的土地;從加州到紐約,從紅樹林到墨西哥灣,這塊土地是屬於你和我的……」

這首歌〈這是你的土地〉(This Land is Your Land),是美國家喻戶曉的民歌,創作者是號稱民歌之父的Woody Guthrie。這也是美國音樂史上最被誤解的一首歌。因為這首歌乍聽之下只是一首單純的愛鄉土歌曲甚至愛國歌曲,但其實這首歌是批判土地的私有制:這裡的你我,不是所有人,而是工農階級或者一般人民。他們所要對抗的是有權有勢的地主和資本家們,因為,這個土地是屬於我們的。

這正是七月十七日在凱達格蘭大道上守夜農民們的心聲。農民們和支持的各界人士(尤其許多年輕人)主張的是「土地正義」,是「圈地惡法立即停止」,是這個國家應該要正視農業政策。這些主張涉及的不僅僅是這些農民們個人的利益,甚至不僅僅是農業的利益,而是我們該如何面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未來方向。

從五○年代以來,台灣的經濟策略就是以犧牲農業換取工業發展,從農業部門擠壓資源到工業部門,其結果是農村人口嚴重外流,糧食自給率不斷下滑。一九九○年,政府開始推動休耕政策;二○○○年通過《農發條例》,華宅成為鄉村主要景觀;二○一○年《產創條例》通過後,土地更可輕易供財團使用。而這兩年,國民黨政府更積極推動強調農村景觀、土地活化,而非農業永續發展的《農村再生條例》,並於七月通過。

就在《農村再生條例》通過的一個月前,苗栗縣府半夜派怪手進入大埔農田:沒有比這個畫面更殘酷寫實地象徵了從過去到現在工業對農業的剝削。苗栗縣府為了科學園區計畫,強行徵收竹南鎮大埔里居民土地,其中大部分都是有耕作的良田。縣政府先是在凌晨強行開挖未繳交土地權狀的農家,而後又連續數天剷平即將可以收割的稻田。農民說,「怕晚上睡覺時,連自家房子都被拆了。」

這幾年面臨農田面臨危機的地方當然不只是大埔。國科會徵收的竹科的宜蘭城南基地、中科三期的后里基地、中科四期的二林園區,都涉及徵收私有農地,甚至強迫二林相思寮居民拆遷,一再引起重大爭議與抗爭。而地方政府為了爭取經濟發展,更以工業區之名強制徵收農民田地,如苗栗竹南大埔的竹科竹南基地週邊、後龍科技園區(徵收灣寶農地近二○○公頃)、新竹竹東二重埔的竹科三期特定區(徵收四四○公頃農地)與竹北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特定區(徵收四四七公頃農地)。

沒有人反對經濟發展,但問題是什麼樣的經濟發展,以及什麼樣的代價。我們看到的是焦慮的政府亟欲以「園區」的方式吸引資本,以土地商品化的邏輯,濫用行政權力強制圈收農地。然而,一來這是對農民生存權與基本尊嚴的根本侵害。他們以為用經濟發展的抽象概念,以為用補償就可以抹滅農民與土地之間的有機生命連結。二來現行的《土地徵收條例》條文所謂的公益性和必要性都曖昧模糊,所謂公益往往淪為財團利益。尤其徵收程序的規定有重大瑕疵,完全不顧土地所有人意見,例如只要地方政府將補償金提存到法院專戶,就能強制徵收土地,不論居民是否同意。

三來,國家大量把土地資本從農業轉移到工業,加上一個不是用來解決農業困境的《農村再生條例》,顯然我們的農業政策無助於農村生態永續,也不顧糧食安全的嚴重問題。

到底土地是屬於誰的?是政府財團的,還是人民有權利對我們共同生活的土地說話?而一旦土地受到了傷害、受到了汙染,誰會是受益者?誰是受害者?受益者當然是從土地上牟利的資本,但受害者,我想,不只是當地民眾,也是所有會吃到農田孕育出來稻米的台灣人民──畢竟,這塊土地是屬於你和我的。(作者為專欄作家)



◆ 全台閒置工業區 兩千餘公頃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10.07.21

台灣農村陣線表示,全台還有兩千兩百六十三公頃的閒置工業區,科學園區聞置用地也達兩百五十三公頃,呼籲各地縣政府妥善利用閒置地,並暫停現行農地徵收作業,重新評估農地徵收的必要性。

台灣農村陣線表示,苗栗縣政府為開發竹南科技園區、後龍科技園區,強制徵收大埔、灣寶近兩百公頃農地。新竹縣政府因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欲徵收竹北、芎林一帶近四百五十公頃農地,還以竹科三期用地為名,規畫徵收竹東二重埔四百四十公頃農地,竹科放棄三期開發後,縣府執意變更為客家農業休閒專用區,使當地居民卅年來遭到限制遷建。

而台中后里、彰化二林相思寮因中科三、四期開發,導致居民面臨土地遭徵收、科技業汙染農業等問題。

台灣農陣指出,全台閒置的工業區生產基地多達兩千兩百六十三公頃,其中科學園區聞置用地還有兩百五十三公頃,政府進行重大開發案時不未妥善利用閒置地,反在各縣市徵收農地、進行新的開發,使農民淪為土地徵收下的犧牲者。

苗栗竹南大埔、竹東二重埔、苗栗後龍灣寶、竹北璞玉、彰化二林相思寮等自救會,共同呼籲政府應停止濫用行政權力強制圈收農地,以徵收手段侵害農民居住、生存權益,使優質農地淪陷為工業用地。



◆ 地方要地 台糖被迫釋地…好悶!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2010.07.21

避免徵地抗爭 大家都動台糖腦筋

苗栗縣大埔徵地事件引發軒然大波,公共建設使用土地來源,再引話題。為避免被徵收土地的地主不斷抗爭,各級政府不約而同動起台糖土地腦筋,經濟部也都下令請台糖配合釋地,近期主要有福斯汽車到嘉義投資的馬稠後工業區、經濟部水利署為供應大高雄地區用水所擬定的吉洋人工湖計畫、高縣南科路竹基地,以及八八水災後的輔導災民的有機機園區。

從北到南,各地方政府的地方公共建設或工業區,很多土地來源都是台糖公司,例如,嘉義縣政府積極爭取的馬稠後工業區土地面積600公頃;甚受高雄人重視,並被高雄縣政府視為重要政績的南科路竹基地,占地面積571公頃,其中95%土地來自台糖。

八八風災的救災善後也大量使用台糖土地,其中永久屋用地共139公頃,災民輔導工作的有機園區56公頃,另外河川清淤後置放土方的「土方銀行」土地33公頃,也是台糖土地。

就連同屬經濟部的另一家國營事業台電,在台南鹽水要投資設置的太陽能發電,也向台糖租用岸內糖廠的土地。甚至像高鐵像嘉義站與台南站及其四周土地,主要也都是台糖土地。

而中鋼公司目前的廠區部分土地,當年也是徵用台糖土地。

除政府機關、國家重大建設或國營事業外,台糖土地也協助中小企業開發工業區,例如高雄萬大工業區、高雄萬大擴大工業區、台中仁化工業區、三股工業區等。

徵地無數 還招來「敗家子」罵名

台糖土地承接日據時期的糖業株式會社土地,最初總面積高達11萬8206公頃,但是現在只剩5萬1051公頃,少掉6萬7000 多公頃,其中絕大部分是被各級政府徵收。土地被徵收後會有大量現金收入,雖然掩飾台糖本業經營不善的虧損帳,卻也為台糖招來「敗家子」的罵名。

各方討地 台糖憂心土地流失更快

面對各級政府的土地需索,台糖很感無奈,特別是苗栗大埔徵地案發生之後,農委會主委表態希望未來重大建設儘量避免徵用農地,台糖員工很擔心,各機關恐怕以後更要打台糖土地的腦筋,台糖土地將流失更快。



◆ 耕地消失 宜縣平均年少一百公頃

中廣新聞/黃麗鳳 2010-07-21

苗栗縣徵收農地引發農民夜宿凱達格蘭大道抗爭,也讓各界省思台灣耕地流失的問題。以宜蘭縣為例,95年起,平均每年減少1百公頃;縣府分析原因,主要是配合經濟部專案變更為工業用地、以及因應開拓道路徵收用地需要,才會導致耕地減少,決定針對(特定農業區)變更案嚴格把關。

最近幾年來,宜蘭縣內耕地面積逐年減少,從民國95年的27298公頃,到98年的26987公頃,三年內少了311公頃;宜蘭縣政府秘書長陳鑫益表示,主要原因為工業與交通發展需求,為了配合經濟部擴大投資專案變更工業用地、以及因應公共建設需要徵收農地,才會導致蘭陽平原耕地逐年減少。

台灣農耕面積越來越少,引起各界重視,宜蘭縣政府即日起嚴格把關,首要目標鎖定特定農業區;未來,除非是公共建設與公共利益需要,否則一律不准變更,藉以保護現有的優良農田。

※ 相關報導:

* 水資源政策沒章法 農民只能看天吃飯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2576&f_ART_ID=258132

fsj 提到...

生技展開展 五十項農業新技術大公開

中廣/張佳琪報導 2010/07/22

2010「台灣國際生物科技大展」今天在台北世貿揭幕,農委會也在現場設置了「農業生物科技主題館」,展出農業各領域五十項新研發成果。農委會水產試驗所還把最新研發出來的海水觀賞魚技術,在展館內大公開,展覽內容豐富且多樣化,值得一探究竟。

生物科技大展開展,農業也不缺席,今年農委會設置的「農業生物科技主題館」一口氣展出了五十項最新研發成果,反應農業各個領域在「健康」、「卓越」、「樂活」三大面向所做的努力。

農委會科技處處長葉瑩表示,現場展示了衛生安全的蔬果、病蟲害及藥物殘留檢測新技術,還有許多新育成的品種首度與大眾見面,葉瑩說:「我們很多新的作物品種,例如水蜜桃新品種、葡萄新品種,以及栽培生產技術的開發」。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帶來最新研發出來的海水養殖觀賞魚新技術,相當受到矚目。水試所所長蘇偉成表示,新開發的海水養殖觀賞魚技術,可望對海洋生態保育做出貢獻,蘇偉成說:「海水觀賞魚一般都由海洋裡面抓,一般會造成海洋生態造成破壞,我們就想用人工繁殖技術的話,可以減少海洋生態破壞」。

展覽二十二號開始一直展出到二十五號,民眾走一趟世貿一館就能了解農業新趨勢。



◆ 吳揆拍板! 還大埔農民5公頃地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林修全/台北報導】2010.07.22

竹科竹南園區徵收大埔農地案,行政院長吳敦義今天在院會中拍板決定解決方案,在已徵收的土地中畫出五公頃土地,作為不願被徵收的24位農民繼續耕作之用,五公頃面積約等於24位農民原有被徵收的農地面積,等於是竹南園區以縮小五公頃範圍方式,讓24位農民繼續維持農民身分與生涯。

吳敦義上午和苗栗縣長劉政鴻在院會後一起召開記者會,說明解決方案,劉政鴻也向苗栗鄉親道歉。

大埔農地案因為6月9日怪手開進未收成農田,演變為全國關注議題,今天的解決方案是吳敦義周一與農民代表及苗栗縣長劉政鴻共同會商後,提出的三項方案之一,即採用「調整範圍」、「從優補償」及「訴願」三項方案中的第一案。

吳敦義表示,為回應農民陳情希望保留農地繼續耕作的意願,內政部與苗栗縣府研議後,透過都市計畫變更方式,在區段徵收範圍內,檢討保留一塊區位與適當面積,畫設為農業區,供有意願農民在該區段徵收辦理後,領回相等面積的農業區土地,續作農業使用。

在被問到是否可以宣示,以後不再動用特定農業區土地進行徵收開發,吳敦義表示,不可能說死,但今後絕不輕易動用特定農業區的農地,這個原則適用各個開發案與徵收案。



◆ 大埔自救會:欣慰政府釋善意 但要原地原屋

【聯合晚報╱記者胡蓬生/竹南報導】2010.07.22

苗栗縣大埔自救會發言人葉秀桃指出,行政院雖提出結論,但自救會還不了解實際的規劃內容,目前不便多說,各地農民近來的努力,起碼已讓政府看到區段徵收是讓農民、農地「無路可逃」的惡法,這點讓人欣慰,希望將來要修法改善。

葉秀桃表示,苗栗縣政府如有誠意解決問題,就不要一直放話,應坐下來直接與自救會及農民對談,要留那塊農地、是否會「碰」到房子,有很多細節問題要討論、解決。

她表示,農民過去被「騙怕了」,且縣府一再放話誤導外界,還說當地農田的稻子是再生稻,這就是明顯例子,一期作那有再生稻?許多農民對今天的結論,都還不敢相信!葉秀桃表示,政府開始釋出善意,是較讓人欣慰的一點,希望再針對區段徵收等法條修法,保障農民權益。

大埔自救會會長陳文彬表示,政府說要還他們土地,但怎麼還,大家根本都不清楚,這部分一定「要講清楚」。

【記者鍾延威/台北報導】

大埔農地案,行政院上午釋出善意,大埔自救會律師詹順貴說,政院要釋出5公頃地與農民交換,但區位不明,是否適合耕種,地上有無墳墓、變電所等「障礙」,都待確認;他肯定政府的善意,但強調問題仍要從制度面徹底檢討、謀求解決,政府不能光只是滅火。

【中央社】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表示,大埔徵地糾紛案,將在該都市計畫案農業區另劃5 公頃農地,還給仍要務農的農戶。大埔自救會會長陳文彬說,他們要原來的農田與房子,且不要在劃設區內。

大埔鄉農民自救會會長陳文彬說,所有農戶都在自己的農地與房舍種田、居住數代,當地的大埔水庫也是農戶每年繳新台幣3000多元,由上百戶花10幾年時間自己建造的,並不是政府蓋的,他們要原地、原屋。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總統馬英九昨天認為應將大埔5公頃農地還地於民。農民團體表示,感謝政府看見農村的需要,具體回應農民訴求,但大埔並非單一個案,要避免類似事件發生,根本還是必須修正「土地徵收條例」這部惡法,否則台灣良田仍會陸續被徵收。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表示,政府具體回應大埔個案,真的「非常感謝」。但還給大埔農民的5公頃土地,是原先額外多徵收的,其他還有許多農民,原本不願意被徵收土地,但迫於法令勉強同意,這些農民該怎麼辦?



◆ 氣候變化影響中國農業

中央社 2010/07/22

正在中國西部參加有關農業與氣候變化關係國際會議的中外專家警告,在過去的幾十年,全球氣候變化已對中國農業和農業生態系統,特別是北方旱區農業造成重大影響,其中不少影響是負面的。

新華社報導,蘭州大學乾旱與草地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李鳳民表示,全球氣候變暖對中國主要作物品種的佈局會產生較大影響,溫度的升高使得熱量資源更加豐富,進而延長作物的生長季,使得溫度帶北移。相應的,農作物種植區北界也大大向北擴展,耕地面積高緯地區增加,低緯地區減少。

蘭州大學賈超杰等學者研究認為,未來氣候條件下,中國玉米可種區有向北偏移的趨勢,面積增加了46.1萬平方公里,對玉米潛在分佈有積極的影響。

不過,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春乙表示,溫度的上升還會加快發育速率,使生育期縮短,導致大部分作物產量下降。

王春乙研究結果顯示,氣候變暖將使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主要作物減產,預計到2030年,中國農作物產量可能會減少5%到10%。

第二屆生態系統評估與管理國際會議20日至25日在蘭州大學舉行。來自澳洲、美國、加拿大、日本和中國等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專家學者,圍繞全球氣候變化條件下如何提高乾旱與半乾旱脆弱農業生態系統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展開討論。

與會中外專家指出,氣候變化導致的最明顯的結果之一是,近些年來,乾旱、洪水等極端事件的發生率在全世界範圍內急劇增加。

澳洲大學農學院院長斯蒂克說,未來農產品系統對氣候的快速變化,全球市場的不穩定性,自然資源的減少,政策的變化和人類的需求,需要做出足夠靈活的反應。在全球氣候變化條件下,降雨量減少和基本資源的快速退化對食品安全仍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與會專家認為,全球氣候變化對各個地區的影響有所不同。澳洲科研人員近些年研究發現,全球變暖會給中東地區帶來更多的降雨量,而在很多其他地區,如中國北方,由於並未受海洋影響,降水未發現增加,但氣溫增加導致更多水分蒸發,因而加劇了沙漠化。

fsj 提到...

大埔爭議解套 畫地還農

【聯合報╱記者陳洛薇/台北報導】2010.07.23

爭議多時的苗栗大埔徵地案解套。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和苗栗縣長劉政鴻共同舉行記者會宣布,將用「以地易地」方式,在區段徵收範圍內另外畫五公頃農業區,供廿四戶不願土地被徵收的農戶繼續耕作。吳揆宣示,「今後絕不輕易動用特定農業區的農地」;劉政鴻也為大埔徵地引發爭議三度道歉。

吳揆昨天結束行政院會後,牽著劉政鴻的手共同舉行記者會說明解套方案。吳揆宣布,為回應當地農民繼續耕作意願,內政部與苗栗縣政府協調後,決定透過都市計畫個案變更,在區段徵收範圍內,保留五公頃土地畫設為農業區,供農民領回繼續農耕,兼籌並顧所有民眾的利益與意願。

吳揆說,馬總統非常關心大埔案,他周二密集向馬總統報告想法後,「馬總統也覺得這樣的規畫兼籌並顧。」

他表示,這塊區段徵收區,已有百分之九十八地主同意透過區段徵收方式請領土地或價金,也有百分之二的廿四戶農民希望繼續經營農業,在區段徵收範圍內畫設五公頃土地為農業區,可供這廿四戶農民領回相等面積的農業區土地繼續耕作。

吳揆進一步指出,初步了解,廿四戶農戶原有土地,除了農民陳文彬的農宅,屋子價值一千萬以上卻只能領到四百萬補助,其他沒有涉及重大爭議的房舍,所以五公頃農業區,會沿著陳文彬農宅周圍畫設,其他農戶若有拆遷問題,政府會給予若干補償,也會協助開闢田埂、溝排設施。

「將來科技園區外仍有很好的田野風光,可看到農民繼續在農地耕作,配合科技事業發展,相映成趣,兼籌並顧。」吳揆認為,這解套方式可同時滿足百分之九十八民眾期待,也兼顧百分之二農民權益。

吳揆也以大埔案為例宣示,「今後絕不輕易動用特定農業區的農地,這個原則適用各個開發案與徵收案。」尤其是符合高附加價值、高生產力的特定農業區,內政部的區域計畫委員會、土地徵收委員會及都市計畫委員會都會嚴格把關。

※ 相關報導:

* 《農村再生條例》是救農村,還是救馬英九?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1442&f_ART_ID=260844

一位水保官員透露,「農委會官員邀請各界去參觀的試辦區,大多是數年來投入很多經費及經營,才慢慢呈現出的樣貌。」但這一、兩年預算如洪水般湧來,為了快速消化預算,不時可聽見「地方要五毛,水保局給一塊、甚至給十塊」的狀況...



◆ 大埔自救會要求還田還土

【聯合報╱記者胡蓬生/即時報導】2010.07.23

行政院針對大埔徵地爭議,昨天提出畫地還農的解套方案,但似乎與自救會「原地保留」的期待仍有相當大落差,自救會發言人葉秀桃今天仍表達「反對徵收」的堅定立場,除要求原地發還農民,還要求被挖除的農田泥土一併「還回來」!

苗栗縣大埔自救會發言人葉秀桃指出,行政院和劉政鴻縣長未與農民溝通,昨天就拋出「這些東西」,但自救會立場很明確,就是要求「原地保留」,被徵收的土地、房舍都應原地保留發還農民,田裡被挖走的泥土,都是已耕作一、兩百年的肥沃泥土,縣府也應載回來。

葉秀桃表示,行政院和縣府事前沒和自救會溝通,就逕自開記者會宣布方案,「感覺是在喊話」,事後也未與農民接觸,自救會的立場很明白,就是反對徵收,縣府強行毀田,運走田裡的百年沃土,應儘速載回原有農地。 

自救會成員邱玉君表示,行政院方案,到底農地配到那裡?現有房子能不能保留,大家都不清楚,他們要的是保留原屋、原地,簡單說就是「維持原樣」。

苗栗縣政府工商發展處指出,特定區土地因高低有落差,目前施工清除約20公分深度表土,所有土方都未外運,堆置在區內集中儲備,將供區內綠地使用;如區內農地有需求,會將堆置的有機土 (沃土)過濾後提供,但因土方混合堆置,提供的有機土不可能「原地原土」。

※ 相關報導:

* 凱稻移種彰化溪州 全台扶稻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23/today-fo4.htm

抗議政府粗暴徵地,農民、學生團體日前在凱達格蘭大道發起夜宿行動,現場農民以「種稻」方式表達心中不滿;活動結束,這批秧苗廿二日被移往彰化縣溪州鄉栽種,農運人士要求政府在一百二十天稻子熟成期內,不得徵收農民任何土地,並呼籲政府正視土地徵收條例修法問題。



◆ 低價徵收二林民地 「我家不賣!」

【聯合報╱記者何炯榮/二林報導】2010.07.23

「政府徵收我們的家園,每坪只補償2400元,將來蓋安置房屋賣給我們,一坪要4萬1千元,我們拿到的補償費只能買到2坪,天底下怎有這樣的鴨霸政府?」彰化縣二林鎮相思寮的居民昨天發出「我家不賣」的怒吼心聲。

昨天下午2點30分,彰化縣建設處產業發展科長劉玉平到二林中科臨時辦公室,舉行拆遷戶安置方案說明會,邀請相思寮、萬合農場、東勢里農場巷3個拆遷聚落的居民,說明安置方案及住戶意見調查。

縣政府計畫在中科二林基地西南側,4.8公頃台糖土地,規劃興建住宅配售給被拆遷戶。居民拿到意見調查表後,都拒絕填寫也不繳回,表明拒絕搬遷不接受縣府安置。

劉科長表示,如果多數居民不接受安置方案,縣府不會勉強推動安置方案的後續計畫,也會把居民的意見轉達給中科管理局。

相思寮後援會林樂昕說,中科四期二林基地總面積達600多公頃,到目前登記進駐廠商僅3家,需地面積共205公頃,卻要徵收80多公頃民間土地,顯然不合理。

昨天是縣府限期自動拆遷的最後一天,相思寮居民陳文忠表示,國科會今年3月就提出評估報告,只要把道路彎曲度稍作修正,原地保留相思寮,在技術和預算上都可行,但要花11個月時間,政府只因擔心會延遲友達設廠的時間,才不願改變。

陳文忠指出,友達公司已說最快明年底才會設廠,時間非常充裕,政府還是執意要把居民趕出園區,尤其是安置方案要採委外的BOT方式,讓居民強烈懷疑是「假安置,真開發」,有人想利用安置方案牟取暴利。



◆ 優質套袋葡萄 不用洗連皮吃

【聯合報╱記者謝瓊雲/南投報導】2010.07.23

台灣巨峰葡萄經過研發改良,幾乎全年都可吃到新鮮葡萄,農糧署昨天邀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楊耀祥教授,與多位受葡萄技術服務團輔導的農友,共同推廣台灣優質葡萄,並呼籲大眾選購高品質套袋葡萄。

農糧署展示卓蘭、新社及信義農友種植的特級葡萄,甜度在18度以上,果粒超過12公克,每串果粒大小整齊飽滿、紫黑色澤香氣誘人,還有淡淡果粉,一盒兩公斤裝售價約500元。

楊耀祥說,買葡萄首重品質,選擇有信譽的農家、市場,吃的才放心。「葡萄是高級水果,一定要套袋,買回來最好不要洗,連皮一起吃。」

他說套袋葡萄色澤一致,果粉分佈均勻,不當用藥或管理技術不佳的葡萄,色澤不均還殘存藥斑,「即使大量沖洗、浸泡鹽水也洗不掉,最好別買。」

農糧署以「台灣優質葡萄」品牌共同行銷,7、8月夏果產期,民眾可上http://www.afa.gov.tw/農糧署網站查詢「台灣優質葡萄供果農戶」洽購。



◆ 吉園圃安全蔬果 花市農會促銷

【聯合報╱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2010.07.23

花蓮市農會明天起3天將在所屬的自強、田埔、花商、中華等4店,同步促銷吉園圃安全蔬果,價格比平常便宜三分之一到一半;由於夏季短期作物的蔬果產量少,可別錯過食用便宜安全蔬果的機會。

市農會總幹事曾元德指出,夏天酷熱、豪雨不斷,氣候變化大,是短期蔬果作物的致命傷,但市農會依然決定廉價供應消費大眾,期待大家享用安全用藥的吉園圃安全蔬果。

明天起3天,花蓮市農會在所屬的超市推出每把9元的廉價蔬菜,每日限量2千包(每間店500包),包括空心菜、芥菜、萵苣、小白菜等近10 種蔬果,推廣部股員柯惠娟表示,這些蔬菜都比平日便宜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價格,農會已準備妥當,消費者不妨把握機會放心採購、安心享用。

曾元德表示,明天上午9時30分在市農會自強超市樂活館前辦理「吉園圃安全蔬果促銷活動」,內容包括蔬菜品嘗、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展示等,希望藉由活動增強民眾對安全蔬果的認知。

fsj 提到...

東北角開發 將徵收田寮洋濕地

自由時報 2010.07.24

〔記者邱燕玲、盧賢秀、李文儀、徐義平/綜合報導〕台北縣貢寮會成為下一個苗栗大埔嗎?內政部土地重劃工程處在台灣東北角推動的「田寮洋變住宅區」案,已經在貢寮鄉民中引發討論,憂心濕地生態不保的鄉民自發性設立網頁,希望政府「手下留情」,更害怕田寮洋濕地若被填平開發,未來颱風淹大水,居民將陷入災難中。

跨區區段徵收東北角688.5公頃面積

經建會委員會議在今年三月一日通過「改善庶民生活行動方案」促進東北角海岸地區土地利用暨景觀風貌改善興辦事業計畫,跨區區段徵收地區之總面積達六百八十八.五公頃,主要整體開發地區分布在台北縣貢寮鄉境內鄰近台二號省道、十五公尺計畫道路、地勢平緩、坵塊完整之和美、澳底、福隆地區的景觀保護區及農業區的土地。

依據規劃,此案景觀好的地點徵收後將劃為旅館用地,賣給財團,靠山區的雙玉村、貢寮村、吉林村、龍崗村有許多地點也都被劃入區段徵收的用地,其中田寮洋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積被劃入,當中超過六十三%至六十六%的土地規劃為住宅區,其他為道路等公設用地,亦即田寮洋這塊濕地,將合法全面開發。

為配合刺激地方觀光發展、提升觀光產值,也將規劃十四.二二公頃的旅館區,希望提供大型旅館進駐,增加當地就業機會並改善現有的觀光環境品質,全案預定於一○二年底全部完成。

民眾憂心洪水濕地竟劃為住宅區

土生土長的林小姐說田寮洋不但是台北縣重要的溼地,更是南來北往候鳥的補給站,丹頂鶴「丹丹」在二○○三年就是來到田寮洋溼地,停留了一個多月,當時農民還短暫休耕,觀察丹頂鶴。各地小學也都會到田寮洋溼地遊學,如今要把洪水平原一夕之間變更為住宅區,政府的政策實在很矛盾。

林姓鄉民質疑,較平坦的農地和一般區域都被圈起來,要變更為旅館、住宅區和商業區,農民都被蒙在鼓裡,等到知道時,才發覺自己也變成「大埔農民」了。

貢寮鄉民表示,田寮洋是一塊地勢低窪的濕地,因為有田寮洋讓大水在此漫流,保護了雙溪河流域居民的生命財產。田寮洋在颱風期曾嚴重淹水,如果變更為住宅區,分配給區段徵收的地主,將來蓋了房子,勢必造成更嚴重的水患,誰敢住在這裡?

觀光局指出,去年十一月行政院長吳敦義前往東北角巡視時,部分民眾反映,因自然景觀保護區禁限建,造成老舊建築無法改建,希望政府儘速徵收,吳揆因此指示跨部會研商解決。

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秘書李嘉斌指出,東北角海岸景觀保護區私有土地區段徵收案,都市計畫雖已公告,但整體配置分區還在規劃中,建議營建署先作意願調查再執行;貢寮鄉代理鄉長張本賢說,相關單位應儘速召開說明會,讓當地民眾了解配套措施。

營建署城鄉發展署副分署長劉培東表示,必須等整體地形測量結果出爐,並與當地居民協商後,才能劃定區域,且整體開發計畫主要是景觀維護及觀光景點適度開發,並非強行徵收開發。



◆ 搶救田寮洋 貢寮人質疑徵收正當性

自由時報 2010.07.24

〔記者盧賢秀、李文儀/綜合報導〕台北縣貢寮鄉未來該怎樣發展,貢寮年輕人決定自己摸索,有的人走訪農民,了解民意;旅外貢寮人在網路上串聯,質疑東北角區段徵收開發案的正當性、必要性和對生態環境的衝擊等。更有民眾質疑西部搞工業、東部拚觀光,都是一樣豪奪土地,圖利財團!

貢寮出生的林小姐,得知東北角區段徵收的計畫,徵收面積七百公頃,且去年十一月就有部分土地預先標售給財團,但多數貢寮人都還被蒙在鼓裡,她很心急。

這幾天林小姐走訪田寮洋的農民,拿著數位攝影機將田寮洋的稻田、生態記錄下來,她從政府網站上摘錄政府公告的計畫內容,一一向在地居民解釋政府想要進行的開發內容。

也有幾位貢寮人,蒐集資料在網站上串聯,一星期時間就整理出諸多質疑。

沒辦公聽會就圈地 鄉民蒙鼓裡

他們質疑,東北角區段徵收開發案沒有經過公聽會與說明會就圈地,高價賣給財團又低價向民眾徵收;而東北角已有旅館BOT案,經營成效並不好,現又要新增多處旅館區?

此外,洪水平原變更為住宅區,影響排洪;農業區全變為建地,是否會造成土地浮濫開發?農民無地可耕,這樣不僅滅農,也在滅村。

網友munch以「綁架、勒贖再滅口的開發東北角」標題為文,引發不少貢寮人共鳴。他指出,「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是台灣第一座國家級風景特定區,一九八二年成立,風景區成立之後就禁建,且禁建範圍不斷修定擴大。甚至早期福連小校興建廚房,都必須特許。

但是這樣的限建,只是針對一般居民,幾十年來,在東北角的淺坪礁岩上,常常可以發現人工開鑿的養殖池,依據國有土地承租條例,公然破壞東北角景觀生態。

到了最近,東北角海岸最顯眼的建物,是風管處及分設服務區以及海巡署隊部,一棟比一棟大,一棟比一棟新,只有居民老屋半傾。

政府先用限建法令綁架居民,造成當地社區老舊,最近再端出「改善庶民生活行動方案」,用區段徵收方式以地易地,先禁造成破舊,再搶地開發的舉止,無異砍了人再敷藥。

觀光局表示,東北角因當初都市計畫明確,二、三十年來沒有超量開發,維持其自然生態及景觀特色,目前內政部規劃的區塊還未定案,將進一步溝通了解,如果確會影響保護區,會建議內政部調整開發區塊。

※ 相關報導:

* 黑幫強辦都更 暴力迫害住戶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6034x112010072400160,00.html



◆ 熱浪襲擊德國 馬鈴薯長不大

中廣新聞/謝佐人 2010-07-25

德國農民協會警告,由於熱浪來襲,今年收成的馬鈴薯長不大。因此愛好洋芋片及炸薯條的老饕大概只能享受到較小號食品。

農民協會發言人說,今年酷熱,馬鈴薯都無法長到像往年般的大小,因此在今年的收成中,大到足以製成洋芋片及炸薯條的馬鈴薯,恐怕數量不足。

通常馬鈴薯至少要寬5公分、長10公分,才能送去製作洋芋片或炸薯條。但今年這樣大小的馬鈴薯預估比往年減少三成,因此目前還不清楚業者會如何因應,也許提高價格,或是提供消費者縮水版的炸薯條及洋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