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9

寶「貝」教授獻寶 展出台灣貝類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2010.06.28

貝殼不只是撿拾沙灘上的浪漫,更與人類食衣住行育樂息息相關。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巫文隆是台灣少數研究貝類的學者之一,自稱「寶貝教授」;在中研院「寶貝台灣寶貝」特展中,他拿出各種貝類壓箱寶,並賦予這種軟體動物更深刻的人文意涵。

你可以在展場中看到得了「白化症」的澳洲大香螺標本,這種罕見的標本全世界只有四枚。你也可以看到有漂亮向上火焰紋的龍宮翁戎螺(俗稱龍宮貝),牠在一到五億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至今仍存在,是活化石的一種。

巫文隆反對蒐集有生命的東西。「人有什麼資格蒐集其他的生命?」他認為,想要觀賞貝類,用數位相機拍攝、到博物館、甚至利用網路都很方便。他主持的「台灣貝類資料庫」,民眾上網就可以一覽台灣三千七百零六種貝類。

巫文隆表示,台灣屬於印度太平洋貝區,地理環境特殊,西邊有兩百公尺深的海峽,東邊有幾千公尺深的海溝,加上寒、暖洋流交會,所以有非常多種貝類生存。

巫文隆不僅從生物學的角度研究貝類,他對貝殼著迷的程度,讓他去翻閱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夢溪筆談等中國古籍,追索其中記載貝類的蛛絲馬跡,試圖發覺出更多貝類的人文意涵。

貝殼被人拿來吃、拿來當裝飾,甚至被人拿來「拜」。根據他調查考據,全世界有三個民族有「貝殼崇拜」。

巫文隆有上千件貝類收藏品,包括商周時代的貝錢、水手用貝殼綴成的情書,以及各種貝殼形狀的飾品、郵票等,甚至在他的領帶上都鑲有一顆珍珠。

「寶貝台灣寶貝」特展在中研院展到明年一月底。活動網址:http://ndweb.iis.sinica.edu.tw/TaiwanShell



◆ 褐根病肆虐 全台老樹都遭殃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0,5248,11050610x112010062800328,00.html

【都會中心/連線報導】2010-06-28 中國時報

有「樹癌」之稱的褐根病肆虐,全台老樹都遭殃,鄭福田文教基金會樹木醫生陳香伊指出,褐根病已在全台各地漫延開來,有關單位應加以重視。褐根病是日據時代迄今由來已久的樹木疾病。只要是木本植物被傳染,都很難抵抗,一旦染病樹根如游絲般無力,樹木常說倒就倒。

彰化縣農業處保育科最近針對校園和公共場所進行調查,全縣又發現多出兩百多例待治療,最嚴重一例在大佛參佛道廣場,羅漢松、印度橡膠樹等,紛紛枯死。

去年彰化縣定古蹟鹿港文武廟的十來株百年老樹群和二水鄉倡和村二百歲老樟樹,都染上褐根病,發動了不少人力,土壤全面蒸燻,才使土地恢復健康。

台南縣南瀛總爺藝文中心樹齡九十年的榕樹,染上褐根病、根腐病、天牛,經樹醫生劉東啟搶救稍有起色,去年再遭八八水災泡水兩天,老樹奄奄一息,半年多過去了,尚未見明顯生機。善化善糖國小染上褐根病老樹,已在九十八年初砍除。

北縣包括漳和國中、秀朗國小等五十多所學校,共約有二百多棵樹受害。台北市公園處處長陳嘉欽說,北市公園及行道樹,也有一千三百多棵感染褐根病。

褐根病在花蓮縣也造成不少災情,瑞穗鄉舞鶴國小校園整片近一千平方公尺的老橄欖校樹,三年前突遭褐根病侵犯,短短一、二個月內樹木就全部陣亡;玉里安通溫泉後方造林地的樟樹、光復鄉的造林地、崇德國小校樹等也都傳出遭褐根病之害。

基隆市產業發展處處長鄭念福表示,褐根病是日據時代迄今由來已久的樹木疾病。只要是木本植物被傳染,都很難抵抗,一旦染病樹根就如游絲般無力,樹木氣息奄奄,常說倒就倒,也容易釀成公共危險。

農委會曾經在桃園縣調查樹木感染褐根病,發現樹種以榕樹為大宗。台中縣外埔鄉外埔國小及豐原市豐原國小等,遭到樹木褐根病入侵,校內樟樹及苦楝樹相繼發病死亡。就連桃園慈湖陵寢卅五歲以上高齡的一株原生種白茶花,也證實染病。

(洪榮志、周曉婷、呂妍庭、陳世宗、吳敏菁、黃文杰、唐嘉邦、潘欣彤、吳政峰、李忠一、陳惠芳)

※ 相關報導:

* 綠美化副作用?高市比嘉市嚴重20倍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0,5248,11050612x112010062800329,00.html

高市因綠美化成功,樹死就補栽,卻未徹底深入追究死因,加以防治,導致樹感染褐根病情形比嘉市嚴重廿倍。



◆ 獸醫被貓抓傷 感染貓抓熱

記者蔡彰盛/竹市報導 2010.06.28 自由時報

時下許多年輕人喜歡養貓,可得小心!一名30多歲男獸醫,日前被送醫治療的貓兒不慎抓傷,事後竟頸部淋巴結腫大,吃抗生素也沒效,經感染科醫師發現他身上抓痕,追問查出感染貓抓熱,再對症下藥才康復。

衛生署新竹醫院感染科醫師郭漢岳說,一般與貓相關常見的感染症有貓抓熱與弓形虫感染。貓抓熱是一種細菌性疾病,常見症狀有倦怠、淋巴腺炎及發燒。患病的獸醫因先前遭受貓抓、舔或咬傷,2星期後細菌即侵犯淋巴結節。

貓抓病通常不嚴重,多數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在2到3個月內,不吃藥也能恢復。然而有免疫缺陷的患者,都應接受1至3個月的治療。至於弓形蟲則在世界各地都可發現,貓科動物是弓形蟲的最終宿主,而其他所有的溫血動物包括人類在內,都可能因誤食貓兒糞便中已完成芽孢化的卵囊,間接污染到水或食物而感染。

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弓形蟲,通常是良性而沒有症狀,少部份會淋巴結腫大、倦怠、衰弱及中度發燒。但是懷孕婦女若於懷孕期間初次感染弓形蟲,由於血液中沒有保護抗體,弓形蟲可經由胎盤傳染給胎兒,造成流產或死胎,或是出生後先天視力不良、學習障礙和心智發育遲緩等現象。

懷孕婦女如確定首次感染,應諮詢婦產科醫師是否繼續懷孕,如確定繼續懷孕,則在新生兒出生後,請醫師檢查新生兒生理狀況,並需持續追蹤數月或數年,以提供適當醫療照顧。

一般的健康人感染弓形虫,除非有嚴重症狀,不然不需要特別用藥物治療;但若免疫不全病患或新生兒感染,或是有嚴重感染症狀者,就需要使用疾管局提供的藥物治療。

郭漢岳建議,時下許多年輕女性喜歡養貓,可檢驗自己是否有弓形虫抗體,若沒有抗體即表示尚未被感染過,在懷孕前後要特別小心被感染,以免影響到胎兒。

※ 相關報導:

入侵物種威脅 非洲水鳥絕種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鯨豚紀錄片 海豚的圈圈校園首映

中央社 2010/06/29

(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29日電)被稱為海中精靈的鯨豚,為何要畫圈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補助、歷時 2年完成的台灣首部鯨豚紀錄片「海豚的圈圈」,今天在台北市立國語實驗國民小學首映,吸引數百位師生觀賞。

農委會在民國96年訂定「自然生態影片紀錄補助實施要點」,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以「海豚的圈圈」拍攝計畫獲得新台幣近100萬元補助,歷時2年多拍攝,收錄台灣花蓮海域多種鯨豚影像,完成國內首部鯨豚紀錄片,今天舉辦校園首映會。

農委會林務局長顏仁德指出,鯨豚被稱為海中精靈,不論在國內或國際上都是備受矚目的保育類動物,要在廣闊的大海中捕捉到牠們的影像,非常不容易。

顏仁德表示,林務局與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長期投入鯨豚研究調查和環境教育,初步了解鯨豚的生態習性,才能捕捉到鯨豚躍動的美麗身影與大自然間細膩互動,並成就國內第一支以鯨豚為主題,最完整的鯨豚紀錄片。

在海面上不停跳躍的海豚,畫出一朵又一朵的花邊圈圈,為何海豚要不停地畫圈圈?目前還沒有明確答案,可能是要跟同伴炫耀,也可能是要跟同伴溝通,或者只是單純貪玩,也有可能是要警告靠近牠們的船隻或其他生物。

除畫圈圈外,這些可愛的海中精靈還會做什麼事?原來牠們還會跟賞鯨船「飆船」。

從96至99年,林務局已補助15個拍攝計畫,農委會預告,自然生態影片紀錄補助計劃的第 2部紀錄片「戀戀火金姑」,7月16日下午將在台北市誠品信義店6樓舉行首映會,民眾也可前往觀賞。



◆ 挽救墨灣生態 專家展開救烏龜蛋行動

中廣 2010/06/29

為了避免墨西哥灣的海龜,遭到漏油毒手,美國的野生動物專家,展開了救蛋行動,他們打算把從阿拉巴馬到佛羅里達沙灘下、估計七到八百窩的新下海龜蛋,搬到幾百公里外,遷移海龜蛋,過去也做過,不過這次規模最大。

行動鎖定的對象以大頭赤蠵龜為主,它是體型最大的硬殼龜,成龜的體重可以到達一百多公斤。

英國石油漏油事件,對墨西哥灣形成生態浩劫,海龜蛋如果不遷移,小海龜破殼之後進入海中,沾到油污,幾乎沒有存活的機會。



◆ 盜綠蠵龜卵 保育破功

【聯合報╱記者林順良/琉球報導】2010.06.29

屏東縣小琉球海域綠蠵龜生態豐富,蔡姓鄉民前幾天看到綠蠵龜上岸產卵,他還有心地把沙灘抹平,以免被發現,昨天卻發現龜卵全被盜挖,他相當痛心,痛斥相關單位竟然看不到,無視保育的重要性。

蔡姓鄉民於20日在小琉球的中澳沙灘,看到綠蠵龜爬上沙灘後,挖開洞後產卵,他觀察許久後,等綠蠵龜產完卵後,他擔心有人循著綠蠵龜爬過的痕跡發現龜卵,還刻意把綠蠵龜經過的沙灘全部抹平,心中也期許,早日有更多的小龜孵化後,再投入大自然。

昨天他再經過時,赫然發現偷蛋賊已把龜卵偷著精光,他投訴本報說,小琉球遊客不斷增加,但是琉球鄉民卻不注重保育,實在讓人扼腕,也希望鄉公所、琉球分駐所及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能出面管理,維護一下自然生態。

據在地的潛水教練指出,到小琉球的遊客越來越多,不少遊客都報名浮潛,為的就是一探綠蠵龜,綠蠵龜只在沙灘產卵,由於小琉球大多是珊瑚礁海岸,沙灘較少,所以綠蠵龜一產卵,很快就會被人發現。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副處長張隆城說,綠蠵龜浮現的海域多在美人洞一帶,此處潮間帶的生態也十分豐富,為了保育,鵬管處已規劃美人洞一帶海岸為保育區,也已做第2次公告,希望把豐富的生態完整保留下來。

他表示,還是第1次聽說有人盜卵,為了保育工作,他會請縣府農業處、琉球鄉公所及鵬管處組成的巡守隊加強巡邏,並加強宣導保育工作。如果勸導不聽,巡守隊一旦發現,就會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送法辦。

fsj 提到...

王清峰家族 捐十萬件蝴蝶標本

【聯合報╱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2010.07.01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昨天收到珍貴收藏,這份禮物是已故私人收藏家王生鏗家族捐出的十萬件蝴蝶標本,科博館長張天傑讚嘆是國內有史以來最完整的蝴蝶標本,科博館打算本月十四日起舉辦「福蝶。Formosa」特展,讓全台觀眾欣賞三百多種蝶姿丰采。

前法務部長王清峰的父親王生爨,是王生鏗的孿生弟弟,王清峰昨天與家族成員一同到場,她感性地說:「小時候跟著伯父做標本,能參與家族捐贈,是最有榮譽感的一件事!」

王生鏗的四女兒王秀芬是台灣微軟資深副總經理,她形容,父親熱愛蝴蝶,廿五歲起全心投入採集、製作標本,後來從事國際蝴蝶標本貿易,長達半世紀,值得一提的,王生鏗採集到的蝴蝶,如果翅膀有受損,就製作成蝴蝶拼畫,外銷到英、美、日本,戴安娜王妃的婚紗原料供應商,也曾是王生鏗的銷售對象。

「陽明山、七星山、三地門、蘭嶼…,我小時候常跟爸爸上山下海。」王秀芬回憶說,父親一九九五年病故,媽媽帶著他們尋遍全台博物館,最後決定把三百多種、十萬件蝴蝶標本捐給科博館典藏。

昨天王家近四十名家族成員分從關島、洛杉磯、日本返台,齊聚科博館見證捐贈儀式,分享屬於王家的歷史時刻。

科博館研究人員詹美鈴說,十萬件不是個小數目,確實要花畢生的心血採集,這一批標本最珍貴的除了完整性,還有目前被列為保育類的鳥翼蝶類,如珠光鳳蝶、黃裳鳳蝶,這類蝴蝶展翅可達三十公分,常被獵人誤以為是鳥類誤殺。

王秀芬與王清峰說,採集蝴蝶不會讓蝴蝶絕種,蝴蝶種類會瀕臨絕種,原因在於蜜源植物不足,生態遭破壞。



◆ 清水斷崖 兩棲物種分界

【聯合報╱記者何醒邦/台北報導】2010.07.01

蘇花海岸清水斷崖不僅為世界級地質景觀,有研究發現,它也是物種差異的「楚河漢界」。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學者研究發現,許多在宜蘭出現的兩棲爬行動物,往南進花蓮後卻不見蹤影,學者認為,清水斷崖是影響台灣生物多樣化的重要地理屏障與分界線。

在如此小範圍內竟有如此劇烈的物種與遺傳差異現象,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未來會將調查研究結果向國際發表,增加爭取成為世界自然遺產的機會。

太管處委託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研究「蘇花海岸地形的物種阻隔效應」,初步調查發現,宜蘭與花蓮的褐樹蛙在遺傳上呈現兩個系群,在清水斷崖南北兩側,呈現高度遺傳差異現象,兩個種族彼此基因不交流,已有很久一段時間。

林思民說,「地理阻隔效應」是促成物種遺傳分歧重要因素,若生物移動能力越好,就越不會有遺傳差異;以往研究大多著眼於台灣本島的生物分化情形,但界線從沒有像清水斷崖這麼明顯、像是個地標。



◆ 綠鬣蜥又來了! 西勢疑已成棲地

【聯合報╱記者劉星君/屏東報導】2010.07.01

「綠鬣蜥出沒!」屏東縣竹田鄉與麟洛鄉交界處,3年多來綠鬣蜥出沒,附近居民不堪其擾,經本報獨家報導,林務局與屏東林區管理處昨天上午會同屏東縣農業處,在麟洛消防分隊帶領下前往當地勘查;農業處人員推測,當地可能已形成外來種綠鬣蜥棲息地,農業處將擬定移除計畫。

屏東林區管理處育樂課長董蓁說,竹田鄉西勢村與麟洛鄉交界處的地勢,很適合綠鬣蜥生長環境,加上附近居住環境,又種植地瓜葉,成為綠鬣蜥相約覓食的好地點。

屏東縣麟洛消防分隊今年5月下旬到6月底,已抓到5隻綠鬣蜥,每隻大小不一,大前天又再度接到西勢村民陳貞超報案,前往捕獲綠鬣蜥,「這次size比較小」。

縣府農業處承辦人員表示,她到當地訪查,附近居民都說「綠鬣蜥出沒早司空見慣」,上午10點到11點是綠鬣蜥最常出沒時間,有時候還看到4、5隻成群結隊出現。

董蓁表示,綠鬣蜥是中南美洲野生保育類動物,近10多年來深受寵物市場喜愛,寵物市場引進綠鬣蜥須有「華盛頓公約」規範的合法繁殖證明文件,才能引進。

董蓁分析,當地疑似已形成綠鬣蜥野生動物棲息地,但必須要找到綠鬣蜥的巢穴才能證實。她說,可能有民眾棄養、放生,或因飼養綠鬣蜥需較大的活動空間,牠可能礙於環境太小而逃跑,這些都有可能。綠鬣蜥一次可產40至80顆蛋,是屬於樹棲息的動物。

農業處表示,移除計畫將採收購制,價格將再探尋市價後擬定。



◆ 墾丁梅花鹿復育區 今起開放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屏東縣報導】2010.07.01

管制26年的墾丁國家公園社頂梅花鹿復育區,今天起全年開放;墾管處推出「梅花鹿尋蹤」,揭開復育區神秘面紗,遊客可觀賞到梅花鹿馳騁草原、鹿王爭霸、母鹿照顧小鹿溫馨畫面;為避否過多人為干擾,每團限10人,每日總量管制100人。

墾管處長林青說,台灣特有的梅花鹿在人為濫捕下,在民國58年一度絕跡,墾管處民國73年成立時,從當時的台北圓山動物園引進梅花鹿,在社頂自然公園附近進行復育,讓梅花鹿回歸原有的野生生活,數量才穩定成長。

他說,墾管處從民國83年起進行14次計畫性的野放,總計野放233隻,今年持續追蹤調查,發現在墾丁國家公園和鄰近地區的梅花鹿群,數量已逾千隻,且穩定地成長、擴散;過去為避免野生梅花鹿受過多人為因素干擾和驚嚇,復育區始終未開放,外界形容「披著一層神秘面紗」。

他說,墾管處今年2月首度試辦開放梅花鹿生態旅遊,並搭設區隔的觀景平台,試辦1個月期間,遊客都能遵守輕聲細語的規範,墾管處決定今天起全年開放,委由在地社頂部落發展文化促進會規畫行程並訓練解說員。

促進會總幹事蔡正榮說,為降低人為干擾,復育區分4個展示區輪流放牧,每次10餘隻,每趟遊程約2小時,採預約制。

可電洽(08)8862720,或上社頂部落生態旅遊網站報名,每天上下午各一梯次。



◆ 鯊魚保育 夏威夷7月起禁售魚翅

中央社 2010.07.01

美國夏威夷州自明天起,將禁止擁有、買賣及運送魚翅等相關產品。由於夏威夷亞裔眾多,特別是嗜吃鯨肉的日裔族群人數龐大,這項禁令也被保育團體視為一大勝利。

為慶祝夏威夷禁售魚翅保育鯊魚法令將在7月1日正式生效,包括好萊塢華裔女星胡凱莉在內的不少知名保育人士,今天齊聚夏威夷檀香山,舉行慶祝活動。

這項保育鯊魚的法案是由華裔的夏威夷州參議員克萊頓許(Clayton Hee)提案,目的在保育日漸稀少的鯊魚族群,也洗刷夏威夷被視為魚翅轉售亞洲的「太平洋轉運站」惡名。

根據這項法令,夏威夷將從明天起,禁止擁有、買賣和運送魚翅等相關產品,至於已經持有魚翅銷售許可證的餐廳,則有1年出清存貨的緩衝期。

此外,在夏威夷海域工作的船隻,從明天起也不得從事獵捕、轉賣或儲存魚翅等相關行為。

美國人道協會(The Humane Society of theUnited States)夏威夷分會主任吉伯森(Inga Gibson)表示,這項法令的生效,讓夏威夷成為全美保育鯊魚的先鋒,也為全世界保育鯊魚寫下先例。

fsj 提到...

台灣鯨豚之美 全都錄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10.07.07

海豚如何睡覺?海豚寶寶在海中怎麼喝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耗時兩年記錄台灣海域的海豚生態,捕捉到飛旋、瑞氏、弗氏、瓶鼻海豚及抹香鯨的身影,拍攝成紀錄片「海豚的圈圈」,成為國內第一部以鯨豚為主題,最完整的鯨豚紀錄片。

生態紀錄片拍攝所需時間往往長達數年,加上資金、人力不足,使台灣國產生態片作品相當「夢幻」。

林務局局長顏仁德表示,林務局在民國九十五年舉辦國家生態電影節,籌備過程發現國內生態紀錄片產量極少,決定以每年五百萬元發起「自然生態補助計畫」,鼓勵民間團體用自己的鏡頭,記錄台灣土地故事。

林務局與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近年投入鯨豚研究調查,記錄台灣周邊海域鯨豚的生態習性。瓶鼻海豚是民眾最為熟悉的海豚型態,除了極區以外都可發現,最大身長近四公尺,最重可達六百五十公斤。

身上像被頑童塗鴉過的瑞氏海豚又名花紋海豚,體表花紋及高大背鰭都是顯而易見的特徵。瑞氏海豚廣泛分布在熱帶及溫熱帶海域,從東部搭船出海,不難找到牠們的蹤跡。

林務局指出,「海豚的圈圈」影片中可看到,鯨豚透過頭上噴氣孔與外界交換空氣,睡覺時漂浮在海面上,無法沈入海底睡眠。鯨豚寶寶想吸奶時,會用嘴緣輕觸媽媽腹部,媽媽則分泌黏稠的乳汁在水中供寶寶食用。

林務局統計,九十五年至今共產出十五部台灣生態紀錄片。近期有民間團體著手拍攝台灣鳥類的特殊洗澡行為,像水浴、沙浴、日光浴等。九月還有一波「只會爬、不會飛」的螢火蟲季,這群「步兵」火金姑的身影,本月中將在台北市敦南誠品與民眾會面。



◆ 搶救野百合 居民花海演奏

【聯合報╱記者趙容萱/台中報導】2010.07.07

台中縣生態環境志工發現,大肚山靠近台中市西屯路旁正在綻放的數千株台灣原生種野百合,可能因工業區開發而消失,昨天發起搶救行動,附近居民陳奕儒等人響應,在花海裡合奏一曲「野百合也有春天」,期待明年還能在原地花海裡演奏。

反對設立大肚山春龍工業區聯盟發起人吳金樹、荒野保護協會游永滄、靜宜大學生態碩士蔡志中等生態環境志工調查發現,大肚山西屯路旁約2.5公頃的土地,生長了約10萬株台灣特有種百合,目前約有6000株含苞或已盛開,是目前已知全台灣數量最多、也可能是密度最高的台灣百合棲息地。

吳金樹說,這塊棲地原是台糖用來種植甘蔗,10年前廢耕後,遍地開滿野百合,後來春龍開發向政府申請設立31.95公頃工業區,目前開發案在環保署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但環評報告書中卻沒有記錄逾千株陸續綻放的台灣百合。

吳金樹指出,他很擔心工業區開發案過關,明年台灣百合全數消失,昨天發起搶救行動,記錄台灣百合的最後身影,並爭取在原地設立國家級自然生態教育園區。

住附近理想國社區的陳奕儒,目前在美國念大學三年級,也很關懷這片花海,昨天她和社區裡的小朋友一起響應這項搶救行動,在花海裡以長笛吹奏「野百合也有春天」,其他小朋友有的拉小提琴、引吭唱和。

陳奕儒說,在百合花海裡演奏,雖然頂著烈日、汗流浹背,但她想表達爭取保留這塊美麗的大地,她也和在場其他小朋友約定,明年百合花季時重回現場,希望還能在花海演奏這曲「野百合也有春天」。

閱報祕書/台灣百合

台灣百合為台灣原生植物,俗稱台灣野百合,純白的花朵背面有紫褐色條紋,性喜陽光,因人類不斷地開發,野百合棲息地遭破壞,加上濫採,數量銳減,不少單位著手復育,例如太魯閣國家公園在布洛灣台地復育成功,每年4、5月,滿山遍谷野百合吸引遊客賞花,蔚為特色。

全世界只有台灣野百合有特殊的「二Π運動」,即從開花到結果,花蕊與花莖間夾角,在吐蕊時呈現直線(零度),花成型時則為俯角180度,花盛開時再倒仰 90度,待結實時又回復零度,有兩個180度,所以稱為「二Π運動」。 (趙容萱)



◆ 布袋濕地公園 種下生態防線

【聯合報╱記者魯永明/布袋報導】2010.07.07

嘉義縣長張花冠、立委陳明文等各界來賓,昨天在布袋鎮濕地公園預定地,與居民一起植栽造林,宣告生態復育工程啟動,明年6月完工,建構一道兼具觀光、保育和教育功能的「生態防線」,帶動沿海觀光產業發展。

佔地面積約132.57公頃公園,將興建賞鳥平台、仿蚵棚人工浮島、人工濕地、生態水圳、自行車道等5個活動區,種原生樹種,每區以自行車道串連,禁止汽車進入,落實節能減碳生態園區。

昨天上午由張花冠、陳明文、雲嘉南風景區管理處長洪東濤、縣議員陳鳳梅、翁聰賢、顏蔡淑惠、布袋鎮長蔡坤彬,社區居民種下100多棵木麻黃、榕樹、海茄苳、苦林盤等耐鹽分的樹苗。

張花冠指出,布袋鹽場是2、300年前先民開墾重要基地,2000年停止曬鹽任務,讓滄海桑田回歸大海,成為鳥類棲地,縣府今年以濱海生態防線環境景觀總體營建計畫,爭取營建署補助8000萬元,執行布袋濕地公園第一期工程。

縣府上個月再提報營造計畫二部曲,爭取2.5億元補助,獲第一階段入圍,完成現勘,將以最少公共工程投入生態景觀,規劃為黑面琵鷺棲地,營造成國際級濕地公園。

fsj 提到...

後壁湖保護區 嚴禁水上活動

中央社 2010.07.10

墾丁海域是夏日戲水聖地,讓水上遊憩業者荷包滿滿。不過墾管處表示,為保育海洋資源,禁止在後壁湖保護示範區採捕,並嚴禁水上摩托車等動力機具在後壁湖漁港周邊海域行駛。

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後壁湖海洋資源保護示範區」成立 5年以來,保育成果逐漸顯現,為了保持現有海洋資源,重申禁止合法海域活動業者在示範區內採捕垂釣,違者將取消營運資格。

墾管處並表示,為了提升保育成效,也劃定後壁湖漁港東側堤防口到示範區第2顆、第1顆浮球及岸際所連成的三角形範圍,嚴禁水上摩拖車及船艇等動力機具進入,違者將視同為非法業者,並告發處新台幣3000元。

墾管處也表示,在後壁湖漁港航道西側也要求業者遵守規定,禁止動力機具進入從事水上遊憩活動,違者也將依規定告發。

另外,墾管處表示,在南灣遊憩活動業者,請勿超越連結示範區第2顆及第1顆浮球的延伸線,以確保安全。



◆ 外埔港漁民 捕獲630公斤虎鯊

【聯合報╱記者胡蓬生/即時報導】2010.07.10

苗栗縣後龍鎮外埔港漁民陳永俊,今天上午捕獲一尾重達600多公斤的虎鯊,體型這麼大的鯊,有將近10年不曾在苗栗沿海捕獲,一上岸立刻引來人群圍觀,嘖嘖稱奇。

在鯊魚專家眼中,虎鯊是台灣附近海域最凶猛、具攻擊性的3種鯊魚之一,突然出現在近海,漁民也不知所以然,但這尾大鯊入港,為漁民帶來一筆收入,隨後運往台中梧棲港賣了3萬元。

陳永俊說,他昨晚在距後龍溪出海口約2海里、水深60公尺處佈設流網,今天上午8點多出海就發現捕獲這尾大鯊,很意外,但很高興。

上午11點多大鯊運回外埔港,動用大吊車才將虎鯊吊起,附近居民趕來仔細端詳,眾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興奮地與大鯊合照。

虎鯊在外埔港未量測體長,吊起來約有2人高度,估計超過3公尺,運往梧棲港時以地磅秤重約630公斤,換算超過1000台斤。

※ 虎鯊屬於「近危」物種,被捕了應該是要牠的魚翅吧。



◆ 酒駕遭警攔 忠犬小黑一路追車不離

TVBS 2010/07/10

高雄市這隻狗狗「小黑」真的很忠心,他和已經喝醉酒的主人開車出門,因為酒駕被攔檢,不願意跟和主人分離的小黑,居然狂追警車半個多小時,跑了10幾公里的路程,跟進警局,蹲在主人身邊,全程陪主人做完筆錄。

狗狗小黑乖乖趴坐在主人的腳邊,一刻也不願意離開,地點就在警察局;原來4歲的小黑,平時就很黏主人,上個月21日凌晨,和主人一塊出門,打算要找朋友續攤喝酒,沒想到才一出門,就被警方攔下進行酒測。

員警:「看到主人被警察帶走了,牠也一路從旗津那邊,跟著警車,一路到鼓山來。」

由於男子酒測值高達0.88毫克,警方依法帶回警局,沒想到小黑卻一路緊追警車,從旗津還坐船,跟到鼓山輪渡站,再到警局,大概跑了10公里路程,趁警方不注意,偷溜進警局找主人。

員警:「就算你趕牠出去,牠也是在門口乖乖坐那邊等,看起來就滿可憐的,就想說好吧,就讓牠陪在主人旁邊。」

乖巧的小黑蹲著不吵也不叫,警方看牠那麼忠心,也就通融讓牠陪伴主人作完筆錄,雖然警方依公共危險罪嫌將男子函送法辦,但知道自己的愛犬這麼忠心,也讓主人很窩心。

fsj 提到...

追殺保羅?章魚哥看得開

自由時報 2010.07.11

透過八爪解讀 博君一笑

〔記者梁偉銘/綜合報導〕章魚哥不愧是鐵錚錚的漢子,除了笑看仇家發出的「追殺保羅」令,置個人生死於度外之餘,牠還語帶驕傲嗆聲,世界盃神算是靠直覺天分,而非用9個大腦來分析預測,人類想偷學是學不來的。

本屆爆紅的章魚哥,不能免俗地接受「專訪」。所謂人魚殊途,排除萬難取得全球大獨家的德國「奧格斯堡匯報」坦承,只能透過牠八爪舞動的肢體語言,來進行溝通對話,甚至嚴正聲明「如有翻譯錯誤,在此先行致歉。」當然啦,別出心裁的採訪內容,純粹是這家日耳曼媒體捏造,只為博君一笑。

德國無緣爭冠,日耳曼球迷簡直氣瘋了,已有人遷怒威脅要吃掉章魚哥,對此見慣風浪的保羅淡然回應:「生死有命,我一點也不擔心。何況我已經兩歲多,等於走過大半輩子了。」關於西班牙人想要出面保護,甚至歡迎牠搬過去住,章魚哥則豪氣干雲婉拒,為了給子女們更好教育環境,這份好意只能心領了。其實保羅出生在英格蘭,輾轉來到了德國,正因為這兒的牡蠣最對胃口,牠才堅持留下來。

神奇預測力 商業機密

談及自己神奇的預測能力,章魚哥則語帶保留說,這可是商業機密。人類都以為牠有9個大腦,才能比電腦推算得更加精準,這可是外界誤解。保羅再三強調,牠是靠靈感直覺,完全跟著FU來做判斷,「別忘了,我有8隻手、9個大腦,我才是所有生物進化的極致!」

習慣當水族館裡大明星,章魚哥不吝分享過來人經驗,「你必須學習適應這一切,還有吸盤得清理乾淨。」保羅愛死了A咖虛榮生活,也不想被放生回大海,「抓魚、噴墨、一輩子載浮載沉,亳無樂趣可言。我在這裡擁有一切,而人們也需要我。」



◆ 山豬王藝高膽大 第1000隻入袋

中央社 2010/7/11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11日電)「牠真的很厲害」,台東縣延平鄉布農族獵人吉呀努,今天捕獲第1000頭山豬,這隻「千頭豬」超過70公斤,獠牙將近10 公分,是隻大山豬,過程中吉呀努險些遭到牠正面攻擊。

吉呀努的農田最近經常缺水,日前他進入山區水源頭查看,發現水源頭水管遭到破壞,「看起來好像小山豬在戲水」,他以為是小山豬破壞水源,後來發現十幾公斤重的石頭被翻開,研判是大山豬。

吉呀努今天清晨帶10隻獵犬和單刀進入水源地,獵剛下車,就直奔水源地,「領隊犬」馬上找到破壞水源地「凶手」大山豬,獵犬一擁而上,圍捕大山豬,他跟在後面隱約看到這頭山豬「非同小可」、「這次獵狗要掛彩了」。

吉呀努說,獵狗和山豬追逐2公里,憑他經驗,這是1頭好鬥大山豬,於是他停在水源地休息,讓獵狗去追逐消耗山豬體力;不久,這頭山豬忽然和他擦身而過,撞到他的腳,幸好獵狗緊追在後,山豬也體力耗盡,沒有回頭攻擊他,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吉呀努說,山豬和他擦身而過,體重7、80公斤,露出鋒利獠牙,長將近10公分,隨即被獵狗包圍,大山豬奮戰,3隻獵狗受傷,就在山豬精疲力竭時,他靠近拔起單刀,一刀刺進山豬心臟,撂倒山豬。吉呀努說,如果第1刀沒刺中心臟,山豬就會反撲,「那我就完了」。

吉呀努將山豬背下山,朋友看到都說「太厲害了」,現在農作物減少,山豬都很瘦小,能捉到這麼大的山豬「不簡單」,朋友恭喜他獵捕到第1000頭山豬。

今年56歲的吉呀努,22歲開始獵打山豬,目前是延平鄉少數的專業獵人,狩獵34年,今天獵捕第1000頭山豬,他說,「還好這第1000頭山豬夠分量,是1頭大山豬。」吉呀努的屋內放滿山豬頭骷髏,每個骷髏都有1對鋒利的獠牙,最短的5公分,最長的超過20公分。

fsj 提到...

保護魚源 速食業向濫捕說不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道瓊社紐約十二日電】2010.07.13

華爾街日報報導,全球野生魚源遭到濫捕,科學家警告商業漁場可能即將枯竭,迫使麥當勞、百勝餐飲、達登餐廳(Darden)等連鎖餐飲業者改變採購策略,避免損害賴以維生的海鮮來源。

這些連鎖餐廳與科學家和保育團體合作,確保他們採買的魚貨供應商是永續經營。美國全國漁業協會主席,經營Libby Hill海鮮連鎖餐廳的康拉德說:「我們知道如果今天濫捕濫撈,明天就沒魚可吃。」

商業漁撈業正面臨迫切的危機。聯合國最近的研究指出,如果現行的捕撈行為沒有改變,幾乎所有的商業漁場產量在本世紀中期將銳減至原本的10%不到。目前,已經有30%的漁場產量低至這種程度。

聯合國統計指出,野生漁場的產量過去幾十年來一直維持在每年9,000萬公噸水準,但全球海鮮需求量在2030年將高達1.5億公噸。

麥當勞體驗過竭澤而漁的危機。1980年代時,麥香魚漢堡只選用北大西洋鱈魚,而北大西洋的鱈魚場在1990年代就因過度捕撈而枯竭。

麥當勞現在改用五種白肉魚製作麥香魚堡,並採取一系列的永續捕撈準則。漁船必須誠實報告捕撈量,確保有足夠的魚留在漁場中繁衍,也必須評估捕撈方法對生態造成的衝擊。麥當勞說,目前採購的魚貨多半已符合海洋管理協會的永續標準。

這種企業採購標準可以迫使漁業行為改變。2007年時,麥當勞因為東波羅的海的漁船捕撈量申報不實,停止採購該區鱈魚。今年該區捕撈行為改善,鱈魚數量回增,麥當勞才又開始採購。

但不是所有魚種都能找到永續捕撈的供應商。達登餐廳在2007年收購Capital燒烤連鎖店之後,就決定停售Capital菜單上的智利海鱸魚。但是達登的每年採購量僅有1億磅,不足以影響智利海鱸魚的捕撈行為。

野生漁場無法供應未來海鮮需求,養殖成為唯一可行的來源。但是圈養的漁場需要大量殺蟲劑以及抗生素,還可能與野生魚搶奪有限的海生飼料,衝擊生態環境。



◆ 放生魚蝦貝 須事先申請

自由時報 2010.07.13

〔記者鍾麗華、楊久瑩/台北報導〕民眾未來如果要放生魚蝦貝類,須先向農委會或放生地的地方政府提出申請,否則將會遭罰款三萬至十五萬元!不過,保育團體批評,農委會只管水生動物,卻不管鳥類、烏龜等其他放生物種,有管跟沒管一樣,民眾如果轉向尋找不需申請的動物來放生,外來種入侵的問題依舊嚴重。

將罰款三萬至十五萬元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去年調查發現,台灣每年放生至少七百五十次、平均每天二.一次,放生金額至少兩億元,放生動物數量超過兩億隻,以魚類和鳥類最普遍,其他還包括青蛙、烏龜、蚯蚓、蝦蟹、蟋蟀及蛇等。

漁業署最近預告「水產動植物增殖放流限制及應遵行事項」草案,漁業署漁政組長陳玉琛說,除管理一般魚類、魚苗放流外,也規範宗教放生等行為。根據草案,放流禁止使用外來種、雜交種、基因轉殖等物種,並應確保放流的魚體健康,且沒有孔雀綠等藥物殘留。放流十五日前,應研提計畫書備查。

只管水生不管鳥龜挨批

至於其他動物如何規範?林務局說,農委會並不打算制定專法,而是直接交由各機關自行管理,例如漁業署規範水產動物,林務局則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管理保育類動物的放生,其他一般動物放生由畜牧處負責。但畜牧處表示,「動物保護法」只管有人飼養或遭棄養的部分,民眾放生行為很難認定,應從生態角度統一交由林務局負責。

漁業署在草案中,雖建議放流水產動物的地點,但僅侷限在海域部分,並未納入河川,漁業署解釋,河川沒有漁業行為,該署不管河川,河川保育應歸林務局管理,如各界認為應納入河川放流點,漁業署會考量。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批評,一個放流草案卻連該誰負責放生管理都理不清楚,農委會內部沒有人主動負責,互相推諉,凸顯各行各是,各自為政的官僚心態。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認為,放流是為促進漁業資源復育和利用;放生是為了救魚、救生,兩者目的不同,何以一併管理?放生可能衍生外來種入侵、食物鏈遭破壞、雜交種產生、基因及生物相改變等問題。大量放生不是慈悲,而是造孽。

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表示,宗教放生可能涉及危害環境生態,應由負責保育的林務局來統籌管理。農委會將要求林務局負起相關責任。

「中華護生協會」是台灣積極推動動物放生的團體之一,平日一直留意放生動物的安全、健康及生態維護。積極推廣放生的湛悟法師強調,放生為的是對動物起慈悲心,避免因為人為的殺害起瞋心。

關懷生命協會秘書長釋傳法則指出,目前多數佛教團體採取的是鼓勵不殺生、吃素、收容流浪動物、捐款給保護動物團體、當保護動物義工、鼓勵透過網路或檢舉虐殺的方式,以實質關心來取代放生。

fsj 提到...

漁業枯竭 最佳機會教育/ 七星潭牽罟連續摃龜 生態警訊

自由時報 2010.07.14

〔記者游太郎/新城報導〕花蓮縣七星潭風景區暑假以來舉辦2場漁村「牽罟」捕魚體驗活動,以摃龜及捕獲小魚居多,但七星潭社區發展協會不氣餒,反向思考認為這是教育遊客的好機會,讓大家重新思考漁業資源為什麼會枯竭?藉此喚起對海洋生態的重視,另類的作法反而讓參與的遊客印象深刻。

去年恢復舉辦的七星潭風景區牽罟活動,暑假以來逢周六在七星潭賞星廣場前海灘舉行,但連續2週來因對海流掌握經驗不足致漁獲「摃龜」,但七星潭社區發展協會檢討後認為除了經驗因素外,最主要是七星潭沿岸的海洋生態可能受到氣候及環境影響,未來有信心成果會愈來愈好,但仍將把海洋生態教育融入活動中,暑假期間每逢週六下午4時將持續舉辦,讓遊客體驗古早味十足的捕魚樂趣。

七星潭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游煌明昨指出,牽罟時放網的漁民經驗相當重要,雖然連續2場摃龜,但仍有不少遊客詢問參與牽罟的時間,讓主辦單位相當感動,連日來陸續請教老一輩漁民放網時間及技巧後,有信心漁獲量將會愈來愈多,不會讓熱心參與的遊客失望。



◆ 「互花米草」搶溼地 怪手挖除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2010.07.14

八里鄉挖子尾與八里左岸會館之間的河岸溼地,去年底發現環境入侵性強、被列為「溼地殺手」的外來植物「互花米草」,因為繁殖力強,農業局雖雇工清除,但清不勝清,入侵範圍逐漸擴大。

由於互花米草莖根深入地底,北縣農業局鑑於人工移除效果不彰,決定採用荒野保護協會常務理事賴榮孝等保育人士的建議,今天起動用怪手挖除互花米草,提醒遊客施工期間多配合。

縣府去年11月接獲荒野協會通報,指八里挖子尾至八里左岸間溼地,疑出現互花米草,範圍約200平方公尺,農業局持續雇工清除,但清除過的區域又冒出新芽,如今淡水河沿岸從八里鄉觀海長堤往上游5.83公里至關渡橋下,共有11個叢生區塊。

農業局林務科長李研慈說,互花米草原產北美洲,是生長在潮間灘地高約1至3公尺的大型草本植物。利用種子散播繁殖,且藉深達30公分至100公分的地下莖無性繁殖,迅速擴張範圍,常以團狀密集生長在灘地,造成其他植物及螃蟹等溼地生物難以存活,被視為灘地殺手。

她說,中國大陸30年前曾以互花米草生長迅速、植株高大、根系抓地力強等特點,引進用於護岸、保灘,後來發現溼地生態被嚴重破壞,7年前將它列為外來種入侵名單。

台灣地區至前年在金門發現互花米草約40公頃,台灣本島則是去年5月首次在彰化沿海發現約2000平方公尺,八里則是第2處。

fsj 提到...

啄木鳥一直啄 卻不會腦震盪?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725720.shtml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10.07.15

啄木鳥一直啄樹,為什麼不會腦震盪?被百步蛇咬到後,走一百步的時間內就會死嗎?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多年來不斷接獲民眾提出的野生動植物問題,並規定工作人員得「限時」解惑,特生中心網站成為野生動植物線上小百科,這些千奇百怪的問答昨天結集出書。

特生中心解說教育組組長林旭宏表示,特生中心自一九九六年底在網頁上成立問答集後,接到超過三千七百個提問,舉凡野生動物、植物、野外急救等,都有民眾提問,「問題百百款。」

民眾提問還有季節之分,林旭宏指出,近期是鳥類繁殖旺季,許多民眾撿到雛鳥,紛紛詢問該怎麼照顧。每逢夏季蛇類頻繁出沒時,就會出現「蛇類問題潮」,詢問各種有效「防蛇偏方」。

特生中心表示,民間傳說鵝糞、石灰及雄黃可防蛇,其實這些方法都不能防止蛇類靠近,市面上也無有效的驅蛇藥劑。最好的辦法還是將住家附近的雜草及廢棄物清理乾淨,避免蛇類藏身。

特生中心規定工作人員在民眾提問四天內要提出解答,使工作人員練就一身好功夫。

最瞎的問題,林旭宏說,「往往不是問題本身,而是不做功課的學生。」特生中心網頁成立以來,每逢學期末、寒暑假,有不少學生,將老師出的作業「原封不動」貼上來,還會重複出現。

特生中心對學校老師出的作業已倒背如流,林旭宏說,學生上來發問的問題如「何謂生物多樣性?請論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或「請列舉台灣十種特有生物,並敘述其特性。」令工作人員哭笑不得,請學生回去「自力救濟」,動手找資料。

另外農委會特生中心與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和台大合作,監測台灣鳥類族群,調查九萬隻鳥類後,麻雀名列第一,約占總數一成一,二到五名分別是白頭翁、紅嘴黑鵯、冠羽畫眉、綠繡眼。


特生中心蒐集民眾多年來的問答,彙整成兩百廿多個重點議題,編成書籍「生物大學問-生物多樣性保育問答集」。

特生中心問答集網頁:http://tesri.coa.gov.tw/list_qa.php



◆ 加拿大雁在美慘遭屠殺

中央社 2010/07/15

自加拿大遷徙到美國的加拿大雁(Canada geese),今年夏天慘遭噩運,數百隻被政府當局或民眾屠殺。

美國人屠殺加拿大雁之舉,看在加拿大保育人士眼中,實在心痛。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生物保育專家葛羅斯(Mart Gross)表示,加拿大雁雖然會為環境帶來髒亂,但集體屠殺牠們並非長久解決之道。

葛羅斯指出,美國屠殺加拿大雁的手法,有用毒氣及射殺兩種。

美國農業部表示,上周,紐約布魯克林繁景公園(Brooklyn's Prospect Park)裡400隻加拿大雁遭到清除,因為牠們危及飛行安全。

美國農業部表示,400隻加拿大雁被集體趕進一個圍欄,再趕進建築物內,然後用二氧化碳將牠們毒死。

自從2009年1月,全美航空(US Airways)一班機因鳥飛進飛機引擎,迫使班機降至哈德遜河(HudsonRiver)後,美國當局便開始清除紐約地區的飛鳥。

本月稍早,俄勒岡州(Oregon)一個社區,有關當局也屠殺了109隻加拿大雁,因為這些加拿大雁留在公園的排泄物造成髒亂,令民眾厭惡。被殺死後的雁肉捐給當地一個收容所。

除了政府當局集體屠殺加拿大雁外,一些美國民眾也任意虐殺加拿大雁。新澤西州警方目前正在調查18隻加拿大雁被虐殺事件。這18隻加拿大雁有的被棍棒毆打頭部致死,有的頭部中彈而死。事發當地的市長都認為這種手法太過殘忍。

加拿大雁長得十分可愛,尤其剛出生的小雁更是逗人喜愛。在多倫多地區,加拿大雁群集在公園內,有時也會走上街。駕車人士看到大雁過街,都會停車禮讓,很少有大雁在街上被車壓死。

美國人屠殺加拿大雁引起許多網民不滿,紛紛在網上留言指責。

一名推特(Twitter)網民批評布魯克林公園大雁慘遭屠殺留言說:「我雖不喜歡加拿大雁,但屠殺牠們的作法不對」。

另一位推特網民不滿新澤西州民眾濫殺加拿大雁留言說:「18隻手無寸鐵的加拿大雁,在美國一個非常不好的社區落腳。這個社區的人們都是真正的吃垃圾者」。

fsj 提到...

菜販籌200萬 拍「戀戀火金姑」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728950.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0.07.16

台東菜販陳樹菊賣菜捐錢行善感動全世界,台北也有個菜販張博鈞,深夜在三重批菜養家,白天就化身生態攝影家,投入保育。他花了兩年半時間、投入近200萬元,拍攝生態影片「戀戀火金姑」,紀錄台灣珍貴的螢火蟲,更要喚醒國人對生態保育的重視。

每天半夜1點多,張博鈞都在三重批發市場忙著批發青菜,三星蔥、旗山絲瓜都是他的商品,一把青菜才賣15、20元,但積少成多,都是他拍攝生態影片的「資本」。家人罵他不務正業,他總是笑笑說「歡喜就好」。

人螢緣份
張博鈞高二時,做科展一頭栽入,還找上台大教授幫忙…

張博鈞說,高二時做了「螢火蟲生態研究」參加科展獲獎,開啟他與螢火蟲的緣分。當時他鼓起勇氣請台大昆蟲系教授楊平世幫忙,沒想到楊教授不僅出借實驗室、攝影機、顯微照相機給他,還「出借」一群研究生一起調查。他笑說,當年那些研究生,都被他「害慘了」,現在全投入研究螢火蟲,成為保育路上重要伙伴。

傳播逃兵
現在深夜賣菜,白天窩梯田拍攝,花百萬買專業攝影鏡頭…

張博鈞退伍後先在電視台做生態節目,但生態節目投資大、回饋少,電視台經費拮据紛紛縮手。可是他一心想為台灣拍一部以「螢火蟲」為中心的生態影片,因此決定「撩落去」,回家賣菜籌錢拍攝「戀戀火金姑」紀錄片。

「戀戀火金姑」全片在台北縣石門鄉老梅村的梯田拍攝,片中描述梯田主人黃天機老先生與梯田各類生物的互動關係,探尋螢火蟲和各式水棲昆蟲的生態世界。

張博鈞說,他深夜賣菜,白天就窩在梯田,自己拍、自己打燈兼打雜;為了拍出「質感」,先花百萬元向日本訂購兩個專業攝影鏡頭,可直接從陸地拍到水底;梯田田埂又細又窄,為了一個「俯視」梯田的鏡頭,他又找來拍攝演唱會專用的大型攝影吊車手臂…。為了等一種水生昆蟲「紅娘華」的孵化過程,張博鈞的太太一起幫忙,半夜設鬧鐘輪流起來換帶子,日以繼夜拍了一個多月才搞定。

傻勁感人
本土音樂友情配樂,蔡振南、雷光夏、馬修連恩幫忙配音…

這股傻勁感動了本土音樂家為片子友情配樂,演員哥蔡振南幫忙台語配音、雷光夏配國語,英文版是馬修連恩配音。紀錄片的後製又花了百萬元,農委會林務局補助 90萬元拍攝經費,但也只夠支應一小部分。張博鈞笑說,這部片讓他幾乎傾家蕩產,「要賣整座山的菜才賺得回來」,但他還是堅持「要為台灣的生態做點什麼」。

張博鈞說,他只是希望跳脫傳統生態片的教化模式,讓國人直接被精緻的畫面和音樂感動,接下來才會喜歡昆蟲、進而愛護環境、認識台灣,未來他會繼續賣菜籌錢,拍攝更多紀錄片,用另外一種方式保護大地。



◆ 暗夜槍響獵殺? 墾丁梅花鹿濺血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屏東縣報導】2010.07.16

墾丁籠仔埔草原有五百隻野放的梅花鹿,近日不但被遊客乘沙灘車追逐嚇到,還疑似慘遭獵殺。一名解說員近日在半夜聽到槍響,查看發現梅花鹿被殺拖行的血跡,大罵「太可惡了」。

解說員說,之前還曾目睹有人帶犬追捕梅花鹿,「擔心生命受到威脅,不敢跟上去看」。

不過墾丁國家公園警察隊長林獻堂昨天說,迄未查獲獵殺梅花鹿行為。墾管處保育研究課長馬協群說,獵殺野放梅花鹿者違反國家公園法,可處三千元罰金,故意驚嚇的虐待行為亦然。

台灣野生梅花鹿一度絕跡,墾管處十六年前起復育,陸續在社頂自然公園附近的籠仔埔大草原野放,經調查現在連同周邊地區已逾千隻。因梅花鹿多在晚上活動、覓食,墾管處最近輔導社頂部落推出「夜探梅花鹿」生態旅遊,成為高人氣的行程之一。

墾丁社頂部落文化促進會陳姓解說員說,日前深夜在籠仔埔草原聽到槍響,並發現梅花鹿被拖行的血跡,血跡長達十多公尺長,懷疑不肖獵人以夜色掩護,獵殺梅花鹿盜賣。

促進會經理余小芬說,部落巡守員多次在籠仔埔撿到捕獸夾,巡守員入夜後會巡邏,但「對方有獵槍,巡守隊員就是撞見,恐連性命都不保」。

促進會解說員趙銘崑說,最近還有民宿業者用沙灘車載客人在草原上逐鹿,被追的梅花鹿在原野上狂奔,遊客得意狂笑。他曾出面制止,業者竟嗆聲「憑什麼管我」,還說「不然遊客要看什麼?」



◆ 棘冠海星肆虐 澎湖珊瑚浩劫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肇瑩如/台北報導】2010.07.16

「珊瑚殺手」棘冠海星在澎湖西吉島海域出現爆發潮,最高密度可能已達正常值的廿倍。由於棘冠海星會吃珊瑚蟲,造成珊瑚白化死亡,學者憂心帶來浩劫。

棘冠海星又名「魔鬼海星」,多分布在紅海、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體表長滿細長尖刺,刺有毒性。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曾被棘冠海星刺到,傷口血液無法凝固。澳洲大堡礁、琉球、關島等海域都曾發生棘冠海星大爆發,但是台灣偶爾才會看到一、兩隻。

一般健康的珊瑚礁海域,每一萬平方公尺約會出現廿到卅隻棘冠海星,但鄭明修與珊瑚礁學會上個月在澎湖西吉海域進行珊瑚礁總體檢時,發現棘冠海星數量異常增多,每一萬平方公尺就約有五百隻。

棘冠海星非常頑強,只有大法螺、油彩臘膜蝦和蘇眉魚等天敵,還有毒刺難以靠近;而且一隻吃飽的棘冠海星可以撐半年,不吃東西也不會餓死。棘冠海星用刀也切不死,切成兩半最後會長成兩隻海星。

鄭明修說,這些棘冠海星每天都在吃珊瑚,所經之處,珊瑚只會白化死亡。澳洲由於海域優養化嚴重,棘冠海星大量繁殖,多半利用人工捕殺。

鄭明修初步研判,造成澎湖棘冠海星大爆發的原因是兩年前澎湖嚴重的寒害,大量魚類死亡,讓棘冠海星天敵變少了,而且藻類大量增生,讓棘冠海星不愁食物來源。

珊瑚礁學會預計八月七日到西吉海域以人工移除,發動志工潛水將棘冠海星帶離珊瑚礁海域。



◆ 為魚翅 日工廠數千鯊屍堆如山

中央社 2010.07.16

英國攝影師赫佛德(AlexHofford)潛入日本宮城縣氣仙沼市(Kesen-num)一家魚翅工廠,放眼望去盡是一堆堆被割去魚鰭的鯊魚屍體,數千魚屍堆疊成一座座小丘,血流成河,宛如人間地獄。

根據英國「太陽報」(Sun)報導,赫佛德在這座太平洋沿岸城市的加工廠,拍到一系列觸目驚心的鯊屍照片,數千鯊魚在被割下魚鰭後就遭棄置,而桶子裡的魚鰭就是東方人趨之若鶩的魚翅食材。

他昨天沈痛地說:「這宛如地獄,只為了魚鰭而大開殺戒。」

海洋中的鯊魚正在銳減,但日常的屠殺活動不會停歇,每年仍將有7300萬頭鯊魚面臨同樣命運。

日本拒絕終結大屠殺的呼籲,使得瀕臨絕種的黑鮪魚也受池魚之殃。當地孩童甚至拿鯊魚鰭充做零嘴。

雙髻鯊的數量已銳減98%,但是這家工廠的老闆仍驕傲地向觀光客大肆宣傳該座鯊魚墳場。

英國保育團體「鯊魚基金會」(Shark Trust)則發出嚴重警告:「這種殺戮非常殘忍,絕對不容持續。」

fsj 提到...

住龜仔山、娶龜山某 陳添喜注定研究龜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10.07.18

陳添喜研究龜鱉廿多年,大半輩子與龜擁有超乎尋常的密切關係,他出生於南投一個叫「龜仔頭」的小村落,村子地標叫做「龜仔山」,還娶了一名來自桃園「龜山」的老婆。他說,「投身龜類研究,簡直像命中注定」。

陳添喜說,過去山上常見到食蛇龜,每回下雨天拿著水桶外出,幾乎可以撿回一整桶食蛇龜。民國六、七十年山產店盛行,山上開始出現捕龜人,捕捉食蛇龜販售,還訓練「獵龜神犬」捕龜。後來山中梯田開闢為果園,到處開挖馬路,龜類的棲地遭到破壞,在幾年時間內數目急遽減少,現存的龜類數量已經不到過去的三分之一。

隨著環境惡化、棲地消失,赤米龜幾乎失去蹤跡,這同樣也是台灣淡水龜面臨的最大生存威脅。陳添喜指出,淡水龜所棲息的溪流、溝渠等,因河川整治不當、河岸水泥化等因素,導致龜類產卵沙地遭到清除,避敵環境消失。許多過去可見到龜類的地方,現在都完全不見龜類蹤跡了。

陳添喜將多年來上山下海的研究結果,透過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出版「在龜的國度─龜的生態與習性」,呼籲民眾重視龜類保育,減少不當的放生與棄養。

陳添喜是經國管理學院的助理教授,教通識課程,下學期轉到屏科大任教,他研究龜類多年,從龜類身上學到放下身段,以龜的視角看待世事,「將會看到不同風景。」



◆ 縮頭烏龜? 陳添喜:許多龜類縮不了頭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10.07.18

傳說被鱉咬到,要等到打雷鱉才會鬆口?龜類研究者陳添喜說,台灣的龜類相關研究極少,民間出現許多穿鑿附會的傳說,「絕大多數都是鄉野傳說。」

為了破除龜類傳說,陳添喜多年來上山下海研究龜類,發現台灣沒有完全生活在陸地上的陸龜,僅有十種淡水龜及海龜。

有人用「縮頭烏龜」來形容不敢面對事情的態度,陳添喜說,不少龜類無法縮頭,如鱷龜、大頭龜的頭骨發達,根本縮不進去,僅部分潛頸龜亞目的龜類才有縮頭絕技。

台灣傳說被鱉咬到需等到打雷才會鬆口,大陸傳說被龜咬到,得等到公雞叫才會鬆口。陳添喜表示,無論被龜或鱉咬住,「只要輕輕放進水中,牠們就會鬆口逃命了。」

俗諺「龜笑鱉沒尾」,讓人以為龜與鱉的尾巴都同樣短小。陳添喜指出,實際上鱉的尾巴粗大,部分龜類的尾巴甚至長達身體三分之一,「分布於中國與東南亞的大頭龜,還可以用尾巴攀爬樹木、保持平衡」。台灣最常見的斑龜在小時候也擁有細長尾巴,長大後尾巴因外在因素而斷掉。

傳聞食蛇龜可利用前後腹甲將蛇類夾死後進食,晚上還會化身成「龜蛇」,如同蛇類一樣會「吐信」,噴出的液體有毒性。

「食蛇龜前後腹甲可完全閉合,才被以為可誘蛇入洞。」陳添喜說,食蛇龜以果實、昆蟲、蚯蚓等為食,求偶時鼻孔會噴出液體,昏暗中被以為「吐信」,也沒有毒性。

過去還有傳說指出海龜被放生時會流下淚,甚至會點頭感謝。陳添喜說,海龜以特殊淚腺排除體內鹽分,呼吸時需靠脖子與四肢伸縮,增加肺臟體積,「一上陸就會不時伸縮脖子才能呼吸。」



◆ 香魚之父鄭守讓辭世 史料傳世

【聯合報╱本報記者/吳淑君】2010.07.19

鄭成功第十代孫,台灣香魚之父鄭守讓走了,6月28日晚上壽終正寢,享年92歲,5年前幫他改回原名的羅東戶政事務所主任游宏隆說,鄭守讓80多歲還守著南澳破房子做研究,那種精神令人感動,鄭守讓一生精采,他留下的珍貴史料值得好好保存。

鄭達娟說,他父親鄭守讓爭取改回原名多年,還好有游主任幫忙,拿到全新身分證,父親好開心。兩年前鄭守讓走路不平衡,大家以為他的坐骨神經痛又犯了,半年後就醫才知是小中風,從此健康快速退化,加上吞嚥困難引發肺炎,多次進出醫院,最後器官衰竭不治。

他的告別式訂於24日上午11時,在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懷親廳家祭,12時公祭,隨後火化,安奉於三芝鄉北海福座寶塔。

鄭達娟說,父親很少談及他的身世和遭遇,但常以身作則,教會她很多人生道理,失去父親她很不捨;父親研究很多草藥,功效很好,但生前沒來得及問,現在看他的筆記很吃力,因為裡頭很多是父親專屬的符號,要花功夫辨認。

「台灣香魚之父」鄭守讓是世界十大魚類學博士木村重的門生,和日本明仁天皇有同窗之誼,他一生護魚,足跡遍及中國、西伯利亞、南太平洋等地。

民國68年,時任宜蘭縣長的陳進東因為在大甲溪保護櫻花鉤吻鮭結識藍蔭鼎,透過介紹力邀鄭明能進行香魚復育。鄭明能在宜蘭縣南澳鄉海岸路山坡旁蓋了一間研究室,就近從事復育工作,生前他仍常在那裡撰寫文章及回憶錄。

鄭守讓也是鄭成功的第十代孫,當年鄭成功的第六個兒子鄭寬隱姓埋名躲過滿門抄斬,告誡後世子孫不得對外表明是鄭成功的後代。

他後來到大陸從事研究,改名鄭明能,還改生父名字和出生日期,5年前終於把名字改回來,完成認祖歸宗的心願。



◆ 竹科工程師駱明永 台灣百合護花使者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19/today-north7.htm

記者廖雪茹/專題報導 2010.07.19 自由時報

台灣有一原生特有種花,花苞剛出現時仰角朝天,隨著花蕊成形轉而向下俯角180度,開花時倒仰90度回來,等到結實又回復朝天模樣,從開花到結果來回兩次180度,共360度,這場精湛的花開花謝表演,學術界稱之為「2π運動」。

你猜對了嗎?她叫台灣百合。

找回百花景象 一生志業

滿山遍野的喇叭狀白花,曾是早年鄉下人的共同記憶。被稱為百合達人的竹科工程師駱明永,也因為童年的記憶與經驗,1997年開始把推廣種台灣百合、認識百合花,當作一輩子的人生志業。

這一走就是13年了!駱明永的腳步不曾停歇,他成立台灣百合工作室和同好會,太太和一對兒女也一起參與,從推廣種植、訊息分享、書寫百合、印製百合月曆、T恤、名信片,到買地給百合一個家,順著機緣走,一路上竟充滿預料之外的驚喜,與一則則奇遇串連而成的故事。

他努力想把記憶中的百花景象,帶回現實生活來!

環境毀加摘採 不見花蹤

「瞧!正面看百合花,是個六角形,由上下兩個三角形構成,其實只有內層是花瓣,外層則是花萼變形,大量盛開時像是滿天星斗。」

駱明永說,過去,一切物質取自於自然的年代,先民曾收集百合種子裝袋成3公斤重的枕頭;如今,台灣百合不是瀕臨絕種,但因為環境破壞和人為摘採,在我們生活的周遭就是看不到,有太多人不知道她的存在了,彼此的關係無法聯繫,這就是我們和土地疏離的原因。

透過野地的「就地復育」與社區自發性的「在地保育」,台灣百合慢慢的在各角落萌芽。駱明永說,薄薄的一顆種子就蘊含一個生命,看她長出細葉,抽出白白細根,鱗莖逐漸長大,觀察生命的成長過程,也看到生命的感動。

種子長大開花 生命之美

所以,他懇請大家別再任意摘走野地裡的台灣百合了!他說,百合花的一顆蒴果雖可結成千上百顆種子,在環境和氣候的考驗下,種子順利長大的機會並不多。歷經秋冬的挑戰,春夏開花,百合盛開時濃郁清香,花姿百態,適應環境能力強,與其他植物和諧共生。

2π運動護花 歡迎加入

「這麼多元旺盛的生命力,她可說是最有台灣味的花!」駱明永說。喜歡嗎?一起加入「2π運動」行列,當一名台灣護花使者,讓她處處綻放!

fsj 提到...

犀牛角缺貨 南非最後白犀牛被殺

台灣醒報/莊瑞萌 2010/07/20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報導】南非再傳非法盜獵珍貴白犀牛事件!一群南非民眾上週三搭乘直升機進入保育區,並獵殺了南非僅存的「白色母犀牛」,保育人員正在追緝凶嫌。

英國《衛報》報導,南非「克魯格斯多普自然保護區」內最後一隻母白犀牛已遭獵人捕殺,留下年幼犀牛自力更生,根據當地保育區人員摩斯特表示,「歹徒作業時間很短,當時是夜晚時間,母白犀牛身上被打了麻醉針大約7分鐘後藥效發作,母犀牛的角已被鋸斷並取走,最後因失血過多死亡。」

當地保育人員表示,由於事發現場距離辦公室太遙遠,因此無法第一時間查獲歹徒。

非洲犀牛總數已從1970年代約6萬5千隻,減少到目前1萬8千多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並將南非白犀牛列為瀕危動物,其他地區的白犀牛則列為「瀕絕動物」,其數量目前僅存不到10隻。

根據保護區官員表示,去年南非共發生129隻犀牛遭到非法盜獵,今年盜獵情況更猖獗,已經出現136隻犀牛被殺並取走牛角事件。根據市價計算,去年底犀牛角每盎司要價高達美金1610元,由於包括華人地區市場需求仍旺盛,因此今年犀牛角盜獵情形是15年來最猖獗的一年。



◆ 野蜂倍增 凶猛威脅養蜂群

中廣/李河錫報導 2010/07/20

可能受全球暖化影響,中部地區兇猛型胡蜂、大黃蜂與虎頭蜂群,數量呈現倍數增加,野蜂族群大增已嚴重威脅彰化養蜂產業﹔蜂農發現大約七、八隻虎頭蜂,就足以獵殺一整箱蜂群,導致整體產業損失慘重!已呼籲消防單位能協助除害。

近幾年來國內養蜂產業飽受各項天災人禍影響,造成族群大幅銳檢,蜂農收益也遭受嚴重損害,根據彰化地區養蜂農民彙整評估,全台蜜蜂族群約銳減兩到三成,除先前研究單位所調查,質疑是農藥殘留等人為因素所危害,以及大哥大手機基地台林立,導致蜂群迷航,加上全球暖化氣溫偏高,使得蜜蜂壽命縮短之外,近期更發現,氣溫高反而有助於兇猛型的胡蜂、大黃蜂與虎頭蜂群大量繁殖,數量呈現倍數以上增加,已嚴重威脅到彰化八卦山沿線養鋒產業,有蜂農就發現,大約七、八隻虎頭蜂或大黃蜂,就足以獵殺一整箱蜂群,實在是防不勝防,導致整體養蜂產業的損失更加慘重!

彰化縣消防局也證實表示,今年度從五月份天氣轉熱之後,以協助摘除多達三百多個兇猛型態的蜂窩,數量是往年的一、兩倍﹔只要蜂農一發現野外猛蜂危害,就會派員協助替蜂農來除害,希望減少產業的損害。(攝影:李河錫)

fsj 提到...

搶救白海豚/環境信託首例 內政部要求補件

中央社 2010.07.21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等環保團體申請「濁水溪口海埔地公益信託案」,內政部今天表示,除非環保團體向財政部取得可完成讓售的相關證明文件,否則全案無法進入實質審查程序。

環保團體擔心國光石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面積開發破壞濁水溪河口,導致中華白海豚絕種和濁水溪河口生態系瓦解,彰化縣環保聯盟等8個環保團體發起「全民認股,守護白海豚」活動,希望買下白海豚覓食棲地、廊道和水鳥覓食棲地。「濁水溪口海埔地公益信託」也成為全國首例環境信託提案。

內政部次長林慈玲下午召開審查會議,會後舉行記者會表示,會中邀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財政部國有財產局、經濟部及彰化縣政府共同研商,會中沒有機關主動表達願成為本案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決議由內政部成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但後續審查仍將會同其他單位積極審查。

她說,信託法規定,申請人應先完成法人設立登記程序,才符合申請資格要件。

至於環保團體準備向財政部國有財產局申購濁水溪口2000公頃海埔地,林慈玲表示,國產局說,國有財產本來就是全民資產,管理處分應依法律及配合政策執行。本案的國有土地若以保育為主,「建議仍應維持國有管理維護」,且國有財產法及信託法沒明文規定可讓售國有土地給公益信託的受託人。

林慈玲說,內政部將請申請人研擬具體土地取得計畫,接洽國產局取得可完成讓售相關證明文件後送交內政部補件,再進行後續實質審查作業。

媒體詢問,除非環保團體向財政部取得相關證明文件,否則所有申請程序「到此為止」,無法進入實質審理程序?林慈玲表示,「對」,但內政部不設定補件時限,只要申請人取得相關證明文件,隨時可送交內政部補件,內政部也會積極協調雙方,看看如何取得相關證明文件。



◆ 環評再不過 國光石化民股退出

中央社 2010.07.21

國光石化環評專家會議卡在白海豚等議題,國光石化董事長陳寶郎表示,如環評過關,將出資新台幣1億元成立保育中華白海豚基金會;如果11月中旬再不通過,民股就退出。

國光石化環境影響評估進度近來引起熱烈討論,環保團體動作頻頻,經濟部長施顏祥今天也率工業局官員及國光石化代表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

陳寶郎指出,他出席記者會前與國光石化民股之一的徐旭東談過,徐旭東表示沒有要退出並強力支持。不過,如果環評越晚通過,商機會越來越不好,不希望案子拖太久。

工業局長杜紫軍表示,經濟部在國光石化案就五大指標評估,包括「是否為國家必需」、「石化產業是否遭獨占」、「當地居民是否歡迎」、「對環境生態的衝擊是否做到相當良善程度」,及「與競爭對手國新加坡石化投資發展比較」評估指標。

外界關心的白海豚保育,國光石化提出的方式包括誘導白海豚繞道(如不行再用移動式食物誘導)、與漁民協商成立保育區、透過圈養以擴大族群數量等,國光石化也將積極參與可能由農委會籌組的中華白海豚保育基金會,進行長期調查與評估工作。

陳寶郎說,白海豚很聰明可以訓練,像在龜山島,漁船會灑魚,上百隻海豚就會圍在船邊;或作人工魚礁。不管國光石化有沒有建廠,白海豚都需要保育。

陳寶郎舉例,香港地稠,海域廣,要發展必須與海爭地、填海造地,一樣會有具體有效措施保護白海豚,在香港和廈門都有白海豚保育,香港原本有1500隻海豚,現在有2500隻。

媒體問到,會不會因為國光石化沒有成立,高雄後勁五輕就不遷廠?施顏祥說,後勁五輕遷廠是既定政策,五輕遷廠跟國光石化沒有關聯。



◆ 墾丁家燕破萬 陸蟹產卵過馬路

中央社 2010.07.21

墾丁生態嘉年華從這個月拉開序幕,昨晚,過境恆春鎮內的家燕單日破了萬隻,而每年要過馬路的陸蟹,也從這個月的月圓開始,遊客到墾丁可別錯過一年一度的墾丁生態景觀。

緊接著家燕過境墾丁、陸蟹產卵,就是9月後墾丁精采的候鳥季,墾丁的生態嘉年華可說從這個月展開,為了保護族群數量越來越少的陸蟹,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年還準備首度縮減台26線的車道,讓過馬路到海邊產卵的陸蟹能夠降低被輾死的風險。

墾管處技士蔡乙榮表示,台灣家燕有春季築巢繁殖的夏候鳥與春秋2季的過境鳥2類族群,過境鳥族群夏季在西伯利亞、中國、韓國及日本等地繁殖,冬季在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地過冬。

蔡乙榮說,南投縣名間鄉及屏東縣恆春鎮,是目前所知家燕北上及南下時,過境台灣的2處主要的夜棲地,近年,屏東潮州鎮一帶及台東巿一帶,也可發現大量家燕夜棲。

蔡乙榮表示,家燕過境期一直到8月上旬,是繼紅尾伯勞、鷺鷥類、猛禽類及雁鴨類之後,在恆春半島所發現數量最多的鳥類之一,近年成了生態觀光景觀。

每年的7、8、9月的月圓前後是墾丁陸蟹產卵期,墾丁國家公園成立後,陸蟹除了棲地被破壞,馬路的開闢也阻絕了陸蟹到海邊產卵的路線,每年陸蟹產卵季節,抱著卵要到海邊產卵的陸蟹媽媽,常被急駛而過的車子輾斃。

墾管處除了在陸蟹出沒處豎立警示牌外,每年也舉辦保護陸蟹過馬路活動,同時到各國中、小進行宣導。

墾管處表示,墾丁現在陸蟹的棲息地有香蕉灣、後灣及滿州的港口溪,其中香蕉灣海岸林為台灣陸蟹多樣性最高的地區,有超過10多種的陸蟹棲息,墾丁陸蟹常見的有兇狠圓軸蟹、毛足圓軸蟹、紫地蟹及中型仿相手蟹等。

墾管處保育課長馬協群表示,近幾年的監測,墾丁的陸蟹數量仍在持續減少中,為了保護陸蟹,今年產卵期規劃在台26線的39K到41.5K處,雙向各縮減1個車道,讓陸蟹過馬路產卵時,減少被輾斃的風險,這項措施將在30日的道安會報提出,通過後隨即實施。



◆ 紐約獸醫院超先進 將人類醫術轉化於動物
http://www.nownews.com/2010/07/20/11507-2628050.htm

NOWnews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2010/07/21

獸醫技術再先進!美國紐約知名的動物醫學中心(Animal Medical Center),擁有十分先進又完善的動物醫療設備,將人類醫術轉化於動物身上,手術儀器也特別縮小訂製,包括X光機、核磁共振、3D掃瞄等都有,還提供癌症化療、心臟科、神經科等科目,讓動物看診就像人類一樣分門別類。

這樣先進的設備不僅美國有,國內一間開業不久的「新竹紐約動物醫院」陳醫師,便是從紐約該醫學中心學成歸國,耐心的照護加上平價收費,目前在網路上已有不少優良好評。

根據《美聯社》(AP)報導,獸醫學已越來越精進,位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的「動物醫學中心」(Animal Medical Center,簡稱AMC),擁有十分完善的醫療設備,X光機、超音波、電腦斷層掃瞄、核磁共振等統統有,更像人類醫院般,將動物的疾病分門別類,讓牠們可以接受精密的診斷與治療。目前還有約80名獸醫在這兒學習與研究。

這隻德國牧羊犬得了肝癌,牠躺在手術台,爪子被架住了,醫師正在進行肝臟腫瘤移除手術,過程中還有心電圖儀器,隨時偵測牠的情形,規模與人類無異。整個療程手術費大約要2000美元(約60萬新台幣)。

獸醫柯莉(Dr. Patty Khuly)說,動物也會罹癌,雖然化療等手術並不便宜,不過現代人十分願意為他們的寵物付出。即使醫藥費已經可以買下一部名車,也比不上他們寵物多幾年的生命。

國內一間開業不久的「新竹紐約動物醫院」陳玉霖醫師,便是從紐約AMC學成歸國。根據該院部落格資料描述,陳玉霖醫師曾在美國紐約動物醫學中心研究心臟內科、軟組織外科、骨外科;也擁有中興大學獸醫學士及國家高等考試獸醫師合格資歷。院內也有許多先進設備,耐心的照護加上平價收費,目前在網路上已有不少優良好評。

fsj 提到...

綠蠵龜登蘭嶼產卵 今年爆量

【聯合報╱記者羅紹平/台東縣報導】2010.07.22

連日酷暑讓離島蘭嶼傳出生態喜訊,國立海洋大學研究團隊發現,上岸產卵的綠蠵龜從本月一日至今,在蘭嶼小八代灣已記錄十六隻、廿窩龜卵,是往年平均數的兩、三倍。

海大教授程一駿認為,綠蠵龜上岸產卵爆量,可能跟去年聖嬰年有關,全球氣溫上升,導致海龜賴以維生的浮游生物、海草增加,海上食物多了,海龜營養好、發育好,就易發情,致在蘭嶼上岸傳宗接代的母海龜也增加。

研究生林佳樺說,海龜繁殖是每年五到十月,去年在蘭嶼只記錄到五隻海龜上岸產卵,今年五、六月就看到海龜上岸產卵,研究團隊從七月一日至今就記錄到十六隻。今年上岸產卵的海龜超多,應不只十六隻。

程一駿說,今年在蘭嶼不僅記錄到上岸產卵的綠蠵龜比往年多,研究團隊還發現有母海龜上岸挖沙坑準備產卵時,還目睹有上百隻剛孵化的小龜,從沙坑裡爬出來,奮力朝大海爬去,顯示早有海龜產卵。

他說,蘭嶼小八代沙灘帶不大,適合母海龜產卵地方不多,致母龜先後上岸都選同一地點產卵,才會出現母龜邊產卵,邊見剛孵化小海龜爬出沙堆,游向大海的景象。

研究生林佳樺說,因今年海龜多,島上有些導遊也安排遊客到海邊欣賞海龜產卵,常見沙灘上遊客一字排開。他們每天從晚上七點到隔天清晨七點,除須仔細觀察紀錄上岸產卵海龜特徵,標記海龜卵窩位置,還得分心勸導、管制遊客關掉手電筒,不能距離海龜太近,不要喧嘩,就怕海龜受到驚嚇。

她說,四天前凌晨兩點多,因沙灘遊客太多,有隻剛上岸的母綠蠵龜被嚇到,掉頭火速逃回海裡,「這輩子還是第一次看到海龜爬那麼快」。



◆ 黑冠麻鷺 恩人門前築巢

自由時報 2010.07.22

〔記者陳建志/太平報導〕人鳥情緣!愛鳥婦人陳瑞珍,5月初救下3隻因學校砍樹無處棲身的黑冠麻鷺雛鳥,沒想到一星期後,雛鳥的父母彷彿得知她的善意,竟飛了1、2百公尺,在陳女家門前的樹上築巢,還產下3隻幼鳥,既驚又喜的陳女,拿相機、DV記錄下這段難得的情緣。

陳瑞珍表示,5年前發現一對台灣稀有種的黑冠麻鷺,每年繁殖期固定飛回附近校園的樹上築巢,每年看到都親切的打招呼說:「你們又回來囉。」

學校修樹枝 婦人救雛鳥

今年牠們如往常築巢並孵出3隻雛鳥,不料校方僱工修剪樹枝,陳女發現後苦苦哀求,希望待幼子離巢再修剪,校工卻堅持砍樹,因不忍心3隻雛鳥夭折,小心翼翼救下,並聯絡農委會特生中心帶回飼養,不過其中1隻還是不幸夭折。

親鳥解善意 門前再築巢

陳瑞珍說,沒想到一星期後,這對黑冠麻鷺彷彿了解她的善意,竟飛了1、2百公尺,進到居住的社區,還選在門前的小葉欖仁樹上築巢,陳瑞珍特別在房間架設照相機、DV,記錄親鳥生蛋、孵化、餵食和替幼子遮陽、擋雨的感人過程。

陳女說,門前的鳥巢已順利孵出3隻雛鳥,生長情況良好,這幾天已在嘗試飛行,在學校獲救的兩隻幼鳥,上星期也成功野放。

陳瑞珍希望未來學校砍樹能避開鳥類繁殖期;特生中心則建議,砍樹時若發現幼鳥,可以等離巢再處理,多一分尊重生命的情懷。

學校校長說,因颱風季節即將來臨,附近鄰居擔心樹枝折斷砸傷人車,要求學校修剪,當時並未接獲民眾反映,坦承校工處置方式確實不當,若得知該情況會要求暫不砍樹,並視為生命教育教材,未來修剪樹枝時也會更小心。



◆ 發燒喉嚨痛 竟是貓抓病作怪

文/陳秀玲 2010/07/22 自由

25歲的陳小姐因發燒、容易疲倦至診所就醫。但服藥2到3天後,不但發燒情形未改善,還發現左頸部淋巴結腫起來,且有喉嚨痛現象,因此轉介至醫院詳細檢查。

入院時,陳小姐表示,最近無特殊旅遊史、家族中無肺結核的病人,目前也無其他咳嗽、流鼻水等感冒症狀。因此醫師安排多項抽血及特殊檢查,結果發現,她的血液及尿液中白血球有增多情形,顯示有泌尿道感染,其餘檢查無異常發現;但無法解釋為何左頸部淋巴結腫大?

經醫師再詢問陳小姐,家中是否有養貓?及是否曾有被貓抓傷的經驗?得到肯定的答覆,於是再採陳小姐的血液檢體送疾病管制局檢驗。約一個月後,報告證實陳小姐曾得過貓抓病。

貓抓病是一種由韓瑟勒巴通氏菌(Bartonella henselae)所感染,但可自癒的疾病,常見於小孩及年輕人,好發於夏末及秋冬。

貓抓病的病徵包括倦怠、肉芽腫性淋巴腺炎及發燒。90%患者常因先前遭受貓抓、舔或咬傷,造成紅色丘疹病灶,通常於2週內,侵犯患者的淋巴結節,可能造成膿■【病去丙改包】,約有50%至90%的個案在抓傷部位出現丘疹。

◎韓瑟勒巴通氏菌因為很容易藉由貓蚤在貓群間傳播,因此預防方法為:

●限制寵物貓接觸病原,維持乾淨飼養環境等。

●防止被貓抓或咬。如被抓咬,應迅速清創消毒,嚴重者立即就醫。

●蚤類的控制非常重要,因此應保持寵物貓的清潔。

通常貓抓病不嚴重,多數免疫功能正常的病例在2至3個月內,不給藥物治療也能恢復。然而所有免疫缺陷的患者,都應接受1至3個月的治療。(作者為署立桃園醫院內科病房護理長)

fsj 提到...

竹市發現罕見霜毛蝠

【聯合報╱記者彭芸芳/即時報導】2010.07.23

生態界有重大發現,新竹市有一座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的大煙囪,地方上是存是廢的聲浪不斷,要保留者指這是文化資產,要廢者指有傾倒危險,且是日本帝國主義的餘毒;沒想到,今天竟意外發現,大煙囪裡有多達至少600隻「霜毛蝠」。

台灣蝙蝠專家、東海大學生科系教授林良恭今天到場捕捉,一看確定是霜毛蝠,非常興奮,因為台灣只在日據時代發現一隻死的、他在2006年曾抓到一隻活的,再也沒發現,以前以為只是日本迷路的蝙蝠誤到台灣,沒想到竟一次發現600隻,而且文獻資料都顯示這種蝙蝠只在高海拔處發現,可是新竹卻是在市區內人煙密集處。

生態界人士呼籲一定要保護大煙囪,不可拆除。

※ 相關報導:

* 廣西毛孩 剪掉長毛就發燒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5741707.shtml



◆ 「霜毛蝠」煙囪 吸引教授看盛況

【聯合報╱記者彭芸芳/新竹報導】2010.07.25

新竹市忠貞新村的大煙囪發現稀有「霜毛蝠」,昨天吸引不少民眾前往探究竟,市府擔心裝鐵門驚擾蝙蝠,改雇工看守,周邊居民說起兒時不知這些「黑鄰居」是寶,還當棒球打,一晚打死200多隻,現在想來真不好意思。

這座大煙囪是67年前日本海軍所建第6燃料廠新竹支廠,同樣高達60公尺的大煙囪新竹原有3座,前市長蔡仁堅任內曾雇工拆除,因當年的建材和工法都紮實,花了3個月才敲掉1座,難度太高而中斷。

市議員鍾淑英認為,這是眷村遺產及戰爭記憶,主張保護,市府文化局正向中央爭取經費,希望將周邊整理為眷村文化公園,活化運用。但地方上存廢爭議不斷,是否因蝙蝠「加持」而保住大煙囪,仍有異見。

豐功里長翁秀瓊認為,大煙囪是日本帝國時代留下的「國恥」,應趕快拆掉,且頂端未裝避雷針,萬一雷擊或傾倒傷及民眾怎麼辦?蝙蝠可能帶有傳染病,造成環境髒亂,「不能只顧蝙蝠,不顧人」。

生態大事仍讓居民振奮,昨天包括台灣師大生科系教授吳忠信等人都到場目睹盛況;協助發現蝙蝠的新竹市立動物園長洪明仕貼切形容新竹市出現了「新黑蝙蝠中隊」!

大煙囪旁的居民林本同開始當保護霜毛蝠的義工,他笑說,小時候這裡的蝙蝠上萬隻,每年5月到中秋節前多到令人討厭,糞便很臭,一覺醒來常看到床上有蝙蝠,他常燒木柴用煙燻,兒時與同伴打棒球,在煙囪口揮棒打蝙蝠,一晚打死200多隻。

他說,他快搬到眷村改建的新居了,不會再趕蝙蝠,但擔心附近野貓多,昨天還目睹貓吃蝙蝠,希望保育界協助處理。

※ 說不定可以帶來不少生態觀光效益。



◆ 寒帶霜毛蝠落腳平地 台專家深入研究

央廣/陳林幸虹 2010/7/25

台灣哺乳動物學術研究出現大驚喜,原本被認為只生存在寒溫帶森林的小蝙蝠-「霜毛蝠」,近日被發現棲身在熱鬧又高溫的新竹市區,目前專家學者正進行比對,台灣的霜毛蝠和日本、韓國的霜毛蝠是否為同一個種,以及為何會搬遷至酷熱的平地。

台灣目前紀錄的蝙蝠約30種,其中霜毛蝠屬小型森林性的物種,主要分布在高緯度的日本、韓國、大陸華北地區和蘇俄烏蘇里江一帶,數量稀少。霜毛蝠毛髮末端為淡黃色、毛質纖細柔軟,全身色澤有如灑上糖霜般,因此才得有這樣的名號。

這兩天,民眾發現有5、6百隻的蝙蝠,群聚在台灣新竹市的一座廢棄兵工廠的煙囪,立即通報農委會林務局,專家現場查看,竟是罕見的霜毛蝠,由於霜毛蝠在台灣過去的紀錄只有2筆,一筆是1952年由美國學者在台中發現的一個死亡個體,另外一個則是東海大學教授2006年在觀霧發現的一個活個體,現在竟然在新竹市區發現一整個族群,讓專家們又驚又喜。林務局生物保育科科長林國彰說:『(原音)有很多物種是這樣,早期有可能留在台灣,像冰河絕種的族群-櫻花鉤吻鮭,它也是活在寒溫帶,變成兩種不同的亞種,這個蝙蝠我們之前發現是在觀霧,也是很高的高山,但為何在這裏(新竹)會有?』

目前專家還要進一步取得霜毛蝠的基因,並和日本以及韓國的霜毛蝠基因做比對,就可以推論台灣的霜毛蝠為何至酷熱的平地市區繁殖。另外,保育類野生動物會議今年底召開,也會討論是否將霜毛蝠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



◆ 小檔案/霜毛蝠 一晚可吃五千隻蚊

【聯合報╱彭芸芳】2010.07.24

霜毛蝠(Frosted Bat)是寒溫帶的小型森林性物種,主要分布在高緯度的日、韓及大陸華北,數量稀少,吃昆蟲維生,一隻霜毛蝠一晚可吃掉五千隻蚊子,壽命逾十年。

霜毛蝠主要特徵是毛髮會變色,秋天有點點的霜白色,到晚冬變成金黃挑染,春天又恢復到糖霜白,過程類似鳥類的換羽,在蝙蝠中很罕見。以往台灣少有霜毛蝠,族群生態無法評估,因此未被評定為保育類野生動物。



◆ 世界最大花 屍臭花東京綻放

中央社 2010.07.23

日本的小石川植物園昨晚有一朵被稱為世界最大的花,巨花魔芋綻放,因媒體報導花期僅2天,因此今天上午開放沒多久就湧進約5000名想賞花的民眾,導致園方吃不消。

這座植物園是東京大學大學院(研究所)理學系研究科附屬植物園,昨晚在各界期待下,巨花魔芋(Amorp hophallus titanum,又稱屍臭花)終於綻放。

這種花原產於印尼的蘇門答臘島,被列為有瀕臨絕種之虞的植物。這次綻放的這朵花高156公分、直徑約80公分。世界上也有高約3公尺、直徑約1.5公尺的巨花魔芋。巨花魔芋的內側長著許多小花。

昨天下午很像花瓣的佛炎苞開始膨脹,晚上7時多盛開。園長邑田人說,這朵花會釋放出臭肉般的味道,這很重要,這可引誘蟲以為是臭肉而聚集,讓花藉蟲運送花粉。

這朵花是1993年播種的,第17年才開花,園方在19年前一度出現巨花魔芋開花,這次是第2次。園長昨晚說希望民眾踴躍前來賞花,未料今天上午9時開場前就有好幾百人排隊,有人6時30分就開始排。

到了上午10時30分左右,售票數高達約5000人份,讓園方趕緊收手,不敢再賣票。整個植物園外面擠得車水馬龍,還有人通報警消處理秩序,並載送中暑的民眾就醫。有買了票的民眾聽到還要在烈日下排3、4個小時於是選擇放棄。

記者上午前往採訪時,看到大排長龍的民眾大都拿著照相機前來捕捉鏡頭,但沒聞到花釋放屍臭味。許多民眾似乎是想來當「逐臭之夫」,沒聞到臭味感到有點失望,但都覺得能看到世界最大的花還是很幸運。

fsj 提到...

氣候異常 貓頭鷹生不出來

【聯合報╱記者顏福江/高雄市報導】2010.07.24

「今年氣候變化劇烈,忽冷忽熱已干擾貓頭鷹繁殖」,研究台灣貓頭鷹生態的台中縣野鳥救傷保育學會組長曾翌碩指出,學會七年來在各地設置近百處人工巢箱幫貓頭鷹築巢繁殖,今年首度沒有任何一對貓頭鷹成功繁衍下一代。

曾翌碩說,貓頭鷹在孵蛋期間,氣候高溫會造成胚胎壞死,甚至可能發生「爆蛋」的危機;而降雨量過度集中,部分巢洞也出現淹水情形,導致幼雛死亡;即便孵化,幼鳥也可能出現鳥喙歪斜,或足部反折等「肢體功能缺陷」,這些幼鳥無法順利長大。

目前已知在台灣「穩定棲息」的貓頭鷹種類有十二種,包括黃魚鴞、褐林鴞、灰林鴞、草鴞、短耳鴞、長耳鴞、褐鷹鴞、領角鴞、黃嘴角鴞、東方角鴞、蘭嶼角鴞、鵂鶹。其中,草鴞已被提升為一級保育,屬「瀕臨絕種」等級,其餘十一種均屬二級保育,屬「珍貴稀有」等級。

曾翌碩說,受都市化影響,被列為保育類的貓頭鷹因棲息地嚴重受損,學會近幾年以人工巢箱方式替貓頭鷹「尋一個避風港」,好繁衍下一代,卻不敵大自然氣候異常變化,感嘆「電影二○一二的世界末日,可能已在貓頭鷹世界先顯現」。

曾翌碩說,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例,區內所放置的廿處巢箱內,過去三年每年均有至少兩對貓頭鷹會利用巢箱繁殖,同時將小孩「帶大離巢」,但今年完全不見貓頭鷹的蹤跡,令人深感憂心。



◆ 寒帶霜毛蝠 落腳新竹大煙囪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彭芸芳/連線報導】2010.07.24

原本認為僅存在高緯度或寒溫帶森林的稀有小蝙蝠「霜毛蝠」,竟被發現住在台灣平地都會區的煙囪內,且多達六百隻,昨天震撼國內外蝙蝠研究界。農委會林務局表示,這可能改寫物種生物分布紀錄,將台灣推向霜毛蝠分布範圍的最南界。

林務局表示,在新竹市現身的霜毛蝠,因毛髮末端為淡黃色,全身色澤如灑上糖霜般而得名。毛色從秋天的霜白色,到晚冬的金黃挑染,春天又恢復到糖霜白,過程類似鳥類換羽,在蝙蝠界中相當罕見。

霜毛蝠主要分布於日、韓、中國華北地區及蘇俄烏蘇里江一帶。林務局野生物保育科科長林國彰表示,台灣近半世紀僅發現過兩次零星紀錄,一九五二年美國學者在台中縣東勢馬鞍寮獲得一隻霜毛蝠死亡個體。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良恭的研究團隊,二○○六年曾在新竹觀霧地區發現一隻霜毛蝠活體,但歷來幾乎沒有文獻可循,他對此發現直呼「出乎意料」。

林良恭研判,霜毛蝠冬天四散在各山頭上冬眠,每年五到八月是繁殖期,推測牠們是四、五月飛到廢兵工廠,把大煙囪當「產房」及「坐月子中心」,等八月幼蝠長成又各自飛散。

林國彰表示,人為干擾會嚴重影響蝙蝠棲息,現勘後新竹市政府已設立封鎖線,由當地住民擔任巡守隊,後續將進行物種比對、血緣分析等調查研究。若比對發現台灣的霜毛蝠與日、韓不同,則可能在演化上出現新種,「若比對相同,台灣也是霜毛蝠棲息緯度的最南端。」

霜毛蝠速度快、飛得高,不會像一般蝙蝠到屋簷附近盤旋慢飛找縫鑽。林良恭說,透過辨識高聳的煙囪及特殊氣味,每年時間一到,霜毛蝠就自動齊集此處繁殖下一代。

住在大煙囪旁的居民林本同說,過去不知蝙蝠珍貴,「曾經多到至少上萬隻,晚上還在屋子裡飛來飛去,不掛蚊帳不能睡」,他以前還拿垃圾來燒,企圖用煙燻走這些「惡鄰」。昨天林本同得知昔日「惡鄰」竟是稀有物種,笑說,「我改當環保志工好了,就近幫忙保護」。

林務局呼籲民眾不要干擾霜毛蝠棲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霜毛蝠屬一般類保育動物,非經許可捕捉將罰六萬元到卅萬元。未來若列為保育類動物,任意捕捉還可能被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 保育動物…種類越來越多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10.07.24

台灣近年因開發、原有棲地遭受破壞等因素,越來越多野生動物族群遭受生存威脅。農委會林務局近期納入保育物種新兵,台灣小黃鼠狼、水鼩、赤腹游蛇、金線蛙等物種接連向保育界「新兵報到」。

過去在台灣傳統農業常見的水梯田,近年因農藥使用過量、休耕陸化等影響逐漸消失。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技正林華慶表示,水梯田具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育功能,水梯田的消失牽動仰賴生活的物種生態,近期被納入保育物種的赤腹游蛇、唐水蛇、金線蛙便是環境破壞下的犧牲者。

林務局保育組科長林國彰指出,新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哺乳類的台灣小黃鼠狼屬新紀錄種,數量非常稀少;水鼩因人工化的溪流整治,棲地受到嚴重破壞;屬於冰河孑遺的山椒魚,因全球暖化導致高山棲地縮小,生存岌岌可危。

林務局指出,溪流淡水魚新增巴氏銀鮈、飯島氏銀鮈、臺灣←、臺灣副細鯽及南臺中華爬岩鰍等物種,棲地因受到土石流、築路及高架橋樑等施工破壞,及大量的慈鯛科外來入侵魚種威脅,同樣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名單。

新增的昆蟲物種有鹿野氏黑脈螢與黃胸黑翅螢等。林國彰表示,球背象鼻蟲類因蘭嶼與綠島發展引進大量的工程而加速棲地劣化,加上艷麗的外表容易遭到人為捕捉,數量也越來越少。

fsj 提到...

丹大「花」現珍稀紅斑蘭

【聯合報╱記者黃宏璣、謝瓊雲/南投縣報導】2010.07.27

南投林管處保育人員日前到丹大事業區東大巒山調查生態時,發現三株列入華盛頓公約的台灣珍稀特有種植物「紅斑蘭」,處長劉福成獲知後高興地說,「這是重大發現,很不容易」。

「這是首次有人在南投高山發覺珍稀保育植物」,劉福成已要求加強巡邏保護,如果有人盜採,一律依違反森林法查處。

劉福成說,紅斑蘭通常生長在海拔三千至三千八百公尺間的高山寒原、碎石坡或裸岩壁,但這次是在海拔二八五○公尺的東巒大山發現正開著六朵白花的三株紅斑蘭,顯示丹大事業區多年來保育有成,花朵數較以往發現者多,意義重大。

根據九十七年林務局出版的「台灣野生蘭科植物棲地調查及保育評估研究」,紅斑蘭野外族群成熟植株個不超過一千株,正面臨生存危機,亟須加強保護。

紅斑蘭為日本植物學者森丑之助等人在一九三一年於大水窟山採集時發現,又名「大水窟紅蘭」,株高六至廿二公分,每年七、八月會開花,每株開花二到四朵,白色或淡紫色,唇瓣上具紅斑。



◆ 北市路樹路花 64種有毒

自由時報 2010.07.27

〔記者黃忠榮/台北報導〕「路邊的野花不要採!」根據台北市公園路燈管理處資料,全台北市150種路樹、路花中,竟有64種有毒,市議員簡余晏昨天在南京東路、台北車站一帶就發現有毒的麒麟花及海檬果,呼籲民眾千萬要小心。

台北車站周邊種劇毒海檬果

台北車站周邊種植許多海檬果,近龍江路的南京東路公車專用道上有麒麟花;海檬果有劇毒,吃多了會致命,麒麟花乳汁有毒,萬一誤食會引起口、喉及胃部不適。

全市11處麒麟花 共4691株

簡余晏表示,日前接獲市民投訴,安全島上的植物高度會刺到眼睛,相當危險,後來她發現原來這是乳汁有毒的麒麟花,全台北市光麒麟花就有11處共4691株。

捷運局︰請廠商換掉麒麟花

台北市捷運局中區工程處工務所主任林瑞隆表示,南京東路公車專用道的麒麟花是捷運承包商為美化道路所購植,2、3年前廠商購置的麒麟花很小,沒想到後來長這麼快,當初也不知有毒,會請廠商換掉。

此外,台北市常見的相思樹的種子、鳳凰木的花與種子、白千層的花粉、垂柳的葉與皮、文珠蘭全株也都有毒,這些有毒的植物在公園處的陽明所、園藝所、圓山所、青年所、南港所、園藝隊及花卉試驗中心都有栽種。

台北市議員陳建銘、李慶鋒表示,全台北市150種路樹、路花中有64種有毒,到底全台北市有多少株有毒的路樹路花?分布在哪?毒性如何?市府有必要更清楚地告訴市民。

公園處︰會儘量移到安全處

公園處園藝隊長高明典表示,會儘量將有毒的路花路樹移到安全的地方,台北車站附近的海檬果屬鐵路局所有,將發函請鐵路局處理。

公園處表示,民國92年起即著手改善公園內有毒植物,原則上不再種植新的有毒植物,已種植的則豎立告示牌,截至4月12日止,公園處已設置603面有毒植物告示牌,提醒民眾不要食用及碰觸。

fsj 提到...

台灣熊掌宴 政商名人都嚐過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758110.shtml

【聯合新聞網、中央社╱綜合報導】2010.07.31

屬於保育類動物的台灣黑熊竟成桌上佳餚?嘉義縣一間山產店驚傳販售「熊掌宴」,一桌要價4到6萬元,實屬高檔料理,據傳許多政商名人皆品嘗過這道「非法」大餐,業者更自爆,李雅景及陳明文兩位前嘉義縣長於任期時,常以「熊掌宴」宴客,而前副總統呂秀蓮及現任嘉義縣長張花冠更為坐上賓。

根據平面報導指出,位於嘉義縣梅山鄉瑞里風景區的泉元山莊餐廳,業者長期販售稀罕的山產大餐,平時在店內飼養兩隻模樣可愛的馬來熊用來攬客,還一副十足愛熊模樣。今年年初,其中一隻馬來熊無故死亡,店家又無提供死亡詳細說明,才使外界展開懷疑。

林姓業者遭踢爆私售「熊掌宴」,名廚阿基師聞訊後表示「早年也曾做過熊掌料理,但那已是舊文化,做過這道菜以後,即使吃30年齋,業障也修不回來」。不過也有網友替其它動物平反說:「為什麼熊掌不行,豬就可以?豬比較賤嗎?」還有人為豬發聲說:「種族歧視啦!」

【中央社/台北31日電】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昨召開記者會,公布嘉義縣泉元山莊不當拘禁保育類動物馬來熊致發瘋、死亡。業者林金修受訪否認將熊掌烹煮,今天遭動保團體及媒體公布事證後,拒接電話。

平面媒體今天報導林金修烹煮熊掌實況,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指出,林金修兒子林恆毅曾敘述怎麼烹煮流程,研究會都已錄下,可上網至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網站閱覽。

昨天否認有將熊掌烹煮,今遭揭發,林金修手機一通,馬上掛掉。林金修的女兒昨天還告訴記者,他們是好心收養熊。其店員今天仍告知記者,從沒見過烹飪熊掌,隨即聲稱無法告知,要由老闆林金修自己說明。



◆ 保育動物管控鬆 野味吃不完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2010.07.31

台灣的「野味」為什麼能源源不絕?動物保育團體直指主管機關對飼養的野生保育動物漠視、疏於管理;原本登記有案可合法飼養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由於沒有植入晶片等管控方式,動物死亡,飼主再養一隻「替身」,讓這隻合法飼養的野生動物可以「百年不死」。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在嘉義縣梅山鄉一家山產店門口的小鐵籠裡,發現一隻台灣黑熊和馬來熊,主人常常只餵食廚餘。由於空間狹小,黑熊長期呆滯不動,馬來熊也會不斷在籠子裡打轉。

今年二月民眾發現馬來熊死亡,研究會向嘉義縣政府農業處綠化保育科查證死因,以及是否有依法解剖、註銷飼養,承辦人員甚至不知道合法飼養的野生動物死亡,必須進行解剖結案。

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懷疑,黑市裡,活馬來熊要廿萬元,死亡解體可以賣到四十萬元。

陳玉敏說,屏東縣到今年五月,登記飼養的馬來熊只有一隻,但研究會掌握到的至少十二隻。他呼籲政府清查全台人工飼養的保育類動物數量及現況,以晶片或檢驗DNA的方式確實掌握;並立法保障人工飼養野生動物的福利。

【中央社/台北31日電】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指出,嘉義縣梅山鄉泉元山莊老闆林金修的兒子林恆毅曾詳述烹煮熊掌過程;且已烹煮各種保育類動物20年,貨源由原住民提供,並自中國等地走私。

陳玉敏說,研究會的調查人員最近到泉元山莊調查,林恆毅曾告知,他們的貨源來自原住民,通常是有需要時,於2個月前打電話交代原住民,由原住民去抓。

她說,林恆毅還說,熊掌的處理十分麻煩,掌毛根很深,要一根根拔,然後滷過、炸過、再滷,然後蒸,例如蜜汁熊掌就是一整隻掌。

她轉述,林恆毅說,一桌山產約新台幣2萬元,也烹煮過山羌、穿山甲、蛇湯等;林恆毅的相關陳述影片,並會公布在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網站http://www.east.org.tw/上。

陳玉敏強調,研究會還接獲通報,泉元山莊早自78年就已開始烹煮各種保育類動物,20年來沒停過,林恆毅是林金修的兒子,並任廚師,表示已經傳承第二代。

她表示,泉元山莊的熊掌不只來自原住民獵捕,甚至涉嫌從緬甸、越南及中國走私;研究會要求檢調單位立即偵辦,並調查是否有不法包庇的海關人員。

她強烈質疑,事證已經明確,連蘋果日報都已買到整隻熊掌,農委會及嘉義縣政府卻說要到下週二,才要到山區去找業者說已棄置山林的馬來熊遺體。

她抨擊,就是政府單位執法態度鬆散,才會到現在,台灣還有吃熊掌等保育類動物的事實存在。



◆ 今夏捕蜂破紀錄 憂颱風大增

【聯合報╱記者游文寶/中壢報導】2010.07.30

「今年捕蜂案件怎麼特別多?」桃園縣消防局統計,今年7月全縣各分隊出動為民捕蜂件數高達近900件,老經驗消防員擔心這是多個颱風侵襲徵兆,也有人認為是棲息地被破壞結果。

桃園縣消防局表示,每年6月到9月是捕蜂「旺季」,幾乎每天都有為民捕蜂勤務,根據歷年來7月的捕蜂統計資料,97年7月為575件、98年7月799 件,截至今年7月29日止,捕蜂件數已達881件,到月底已穩突破900件以上,平均一天就有30件,創下歷年捕蜂件數紀錄。

消防人員說,最近幾個月出現的蜂巢,大部分都是黃蜂等各種雜蜂,也有虎頭蜂,築巢地點有的就在民宅騎樓下方、陽台或住宅區旁邊的樹林,大小從拳頭大到棒球、排球不等,有些分巢的蜂王甚至就直接在住宅牆壁上暫時作窩,讓住戶心驚膽跳。

興國消防分隊分隊長殷明坤表示,老一輩消防人員的說法,蜜蜂對周遭環境生態非常敏感,有任何風吹草動,都能掌握,一旦蜜蜂大量出現在平緩地區,有可能就是為了「躲颱風」,而從山丘遷居平地,因此,今年8月以後可能會有多個颱風侵台。雖然此訊息尚待驗證,只能看往後發展。

桃園縣生態教育協會理事長陳仰聖說,捕蜂件數創新高,應該是棲息地大量被破壞的結果,原本蜜蜂在低矮山丘築巢,但大量密集開發並砍伐林木,導致蜜蜂等昆蟲無處可去,被迫往平地發展,才會造成平地蜂巢越來越多。

fsj 提到...

小琉球綠蠵龜 密集上岸產卵

自由時報 2010.07.30

〔記者葉永騫、蔡宗憲、張存薇/綜合報導〕屏東縣小琉球、台東縣卑南鄉海岸分別發現有綠蠵龜上岸產卵,這是繼澎湖、蘭嶼後,讓保育人士振奮的大事,專家學者在小琉球觀測到約十幾隻綠蠵龜上岸產卵,孵化後約可生出一到兩千隻小綠蠵龜。

可孵一到兩千隻小龜

由珊瑚礁組成的屏東縣離島小琉球,距離台灣本島只有十四公里,海洋生態豐富多元,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助理教授羅柳墀等人與海洋志工進行小琉球生態調查時,發現小琉球的海龜多數為保育類的綠蠵龜,長期以珊瑚礁旁生長的海草為食物,每年還會上岸到沙灘產卵,景象相當特殊,全世界只有夏威夷可以讓人與海龜如此接近。

研究人員指出,以往綠蠵龜的棲地並未受到人為破壞和干擾,下蛋生育很少受影響,但近年來受到珊瑚礁海域架設漁網、沙灘放置消波塊、人工木棧道等人為設施影響,導致綠蠵龜很容易卡死在網子,無法爬到棲地產卵,去年還因為莫拉克颱風帶來大批漂流木阻擋在海邊,讓不少已孵化的小綠蠵龜被活活曬死,讓研究人員和志工很心痛。

海生館專家蕭澤民表示,一般而言,五月到七月是綠蠵龜的密集繁殖期,海龜對於產卵地點選擇嚴格,除了沙子深度要超過五十公分,還喜歡在沙灘及草地交界、沒有光害及人為干擾的沙灘產卵,小琉球很符合這些條件。

羅柳墀表示,今年觀察到的綠蠵龜上岸產卵數大約有十幾隻,約可生出一到兩千隻的小綠蠵龜,政府應盡快擬定策略永續保育小琉球綠蠵龜與棲地生態,不要讓龜死網中的事件再發生。

卑南也傳產卵佳音

另外,台東縣卑南鄉海岸也傳出綠蠵龜產卵的佳音!當地志工二十八日深夜巡邏時,搶救出一隻卡在漁網裡動彈不得的小綠蠵龜,搜尋附近又發現四隻被天敵沙蟹咬食的小綠蠵龜屍體,循小龜爬行痕跡,才在後方發現一個深達六十公分的綠蠵龜窩。

志工發現窩裡還有一隻小龜奮力往上爬,趕快以燈光指引牠平安回到大海,也計畫這幾天日夜守候,讓其他小龜順利孵化。

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程一駿指出,今年澎湖萬安的綠蠵龜產卵數量少,但東邊的蘭嶼綠蠵龜產卵是往年兩、三倍,綠蠵龜很有可能在東海岸其他地方上岸產卵,根據現有研究資料顯示,早年東海岸的確有大量綠蠵龜出沒。



◆ 暖化衝擊 浮游植物大減4成

自由時報 2010.07.30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加拿大科學家二十八日指出,全球暖化導致被稱為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的小型藻類,數量在過去一百年來逐漸遞減,並從一九五○年起加速銳減,將可能打亂全球海洋食物鏈,包括人類食用魚類。

這份發表於「自然」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這種支撐從蝦子到殺人鯨等海洋生物金字塔的微生物,長期以來以每年一%的速度自全球各地海洋絕跡;浮游植物群聚自一九五○年以來已減少四成,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全球暖化衝擊加速。

報告主要作者、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達爾豪西大學教授波伊斯說,浮游植物是促進海洋生態系統運作的燃料;其數量減少的影響遍及整個食物鏈,包括人類。

研究人員認為,倘若進一步研究能佐證這項發現,將意味著海洋浮游植物銳減是全球生物圈歷來單一最大變化,其規模甚至超越熱帶雨林消失與珊瑚礁毀滅。

該研究還說,浮游植物減少的速度(以極地與熱帶地區最嚴重),與氣候變遷導致海洋表面溫度上升相符;一如所有植物,浮游植物的生長也需要陽光與養分,但海水愈溫暖,層化程度愈高,並在表面形成只有極少養分能傳遞到深層的所謂「死亡區」(dead zone)。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發現令人憂心。海洋浮游植物和地面植物一樣,也能行光合作用;它們漂浮在海洋表面,提供人類所需氧氣與約半數地球有機物質;浮游植物銳減四成,將對地球生物圈帶來重大改變。

該報告撰稿人之一、海洋生物學家沃姆說,倘若研究發現屬實,將意味著如今的海洋生態系統,已與數十年前大不相同。



◆ 墨西哥灣新魚種 剛發現卻瀕絕

中央社 2010-07-30

台灣學者何宣慶發現墨西哥灣中屬於(魚安)(魚康)魚類的棘茄魚2種新魚物種,但受墨西哥灣漏油污染,很有可能走向滅絕之路。何宣慶感慨,剛發現新物種又面臨瀕絕。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何宣慶,日前與紐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of Natural History)2位學者共同發表論文,首度發現墨西哥灣2個新魚物種。連同原有的1種魚物種,這3個魚物種正面臨墨西哥灣油污染的威脅。

何宣慶受訪表示,過去被認為只有1種的「副棘茄魚」,其實應該有5種,而其中墨西哥灣即擁有「中間副棘茄魚」與「雙棘副棘茄魚」2個新種。「中間副棘茄魚」是最危險族群,因為這類魚性喜棲息於淺水。

何宣慶指出,棘茄魚是肉食性魚類,吃小蝦、小魚等貝類,貝類則吃浮游類、海藻等,墨西哥灣的油污正好污染其間,油污覆蓋在「中間副棘茄魚」的棲地,嚴重影響食物鏈、食物網的完整性。

何宣慶說,1980年代,他們研究團隊研究船出海至墨西哥灣採樣,1天1個魚網可以採到300個標本,現在5天只採到5個標本,可見此族群數量下降的嚴重情況。

棘茄魚屬於(魚安)(魚康)魚的一類,牠們頭部扁平,身體前半部形成一圓形或三角形體盤,何宣慶說,一尾最長不會超過8公分,由於身體沒有什麼肉,所以也沒有人補食。副棘茄魚體型因又圓又扁,因此又被稱為「餅乾魚」。

研究論文7月15日刊登在英國魚類學會專業期刊「魚類生物學」 (Journal of Fish Biology)。這項發現立刻獲得科學界與歐美各大媒體的廣泛討論及報導。

fsj 提到...

美佛州大沼澤地 二度入列瀕危世界遺產

自由時報 2010.08.01

〔編譯張沛元/綜合巴西利亞外電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近日公佈新入榜的瀕臨危險世界遺產名單,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大沼澤地與馬達加斯加的熱帶雨林等四處世遺入列;但公認瀕危的秘魯古文明遺址馬丘比丘與南美洲加拉巴哥群島,卻自瀕危世遺名單中除名。

秘魯馬丘比丘、 南美加拉巴哥群島除名

UNESCO的世界遺產委員會刻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召開第三十四屆會議,會議將進行到八月三日。委員會在七月三十日會議中決定將美國佛州大沼澤地國家公園與馬達加斯加的阿欽安阿納雨林列入瀕臨危險世界遺產名單;稍早在二十九日,喬治亞的巴格拉提主教堂與格拉提修道院,以及烏干達的布干達國王墓,也被列為瀕危世遺,使得瀕危世界遺產總數達三十五個。

污染惡化 佛州水生生態系統嚴重退化

世遺委員會指出,流入的水流劇減六十%,再加上污染程度增加,導致美國佛州這座被視為鳥類與爬蟲類保護區的紅樹林沼澤的水中生物逐漸死亡,水生生態系統嚴重持續退化,因此被列入瀕危世遺名單。這已是擁有二十種瀕臨滅絕物種的大沼澤地第二度被列為瀕危世遺,第一次是一九九三年到二○○七年間,原因是颶風侵襲、市區侵蝕水源,以及農業污染。

馬達加斯加政治動盪 雨林遭過度非法砍伐

至於馬達加斯加島東部的阿欽安阿納雨林被列為瀕危的原因,在於當地在去年三月發生政變後政治動盪不安,導致雨林遭過度非法砍伐以及島上狐猴遭到盜獵。二十九日被列為瀕危的喬治亞巴格拉提主教堂與格拉提修道院,以及烏干達的布干達國王墓,則分別因為未經授權進行整修以及慘遭祝融肆虐而入榜。

秘魯的馬丘比丘雖未列入瀕危世遺,但UNESCO建議將這座十五世紀的印加文明遺跡列入密切觀察名單(因當地今年曾遭受水患);但加拉巴哥群島在巴西當局的要求下被從瀕危名單除名(以顯示厄瓜多政府保育當地有成),卻遭向UNESCO提供世遺建議的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批評為「言之過早」。

此外,世界遺產委員會三十日還通過將斯里蘭卡中部高地與美國夏威夷國家海洋紀念園區,分別列為自然遺產與綜合遺產(兼具自然與文化遺產),讓世界遺產總數增加到八百九十二個。



◆ 珊瑚礁海域魚類 建議禁捕

【朱立群/台北報導】2010-08-01 中國時報

獅子魚因被食用而逐漸受到保育的重視,生態工作者蔡居福表示,以綠島海域為例,流失最快的魚類反倒是隆頭鸚哥、燕魚,以及外號「拿破崙」的蘇眉魚,牠們在觀賞魚界或美食界的名號遠大於獅子魚,也應受到保護。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指出,不只是綠島,全台珊瑚礁海域都已面臨魚類保育的問題,除了蔡居福點出的魚種之外,貝類大法螺(棘冠海星的天敵)、夜光蠑螺,也都應受法律的禁捕保護。

蔡居福說,珊瑚礁海域的魚類大多顏色鮮豔,具極高的觀賞價值,例如綠島的皇帝魚、藍嘴新娘、天狗倒吊、神仙魚等,建議也納入保護範圍。

蔡居福表示,交易價格可以看出魚類「受歡迎」及「稀有」的程度。相較於獅子魚每台斤一百元出頭,以及鸚哥魚、皇后、燕魚每台斤一二○至一五○元不等,蘇眉魚及隆頭鸚哥每台斤至少三百元起跳,而隆頭鸚哥之所以較貴,主要是因其在綠島的數量估計剩不到十尾。

蔡居福戲稱珊瑚礁海域的魚類都是「傻魚」,看到漁網不但不逃,許多甚至還會「自投羅網」,他認為這是魚類資源大量流失的原因,而海巡人員執法不嚴也是主因之一。



◆ 查熊掌宴…查獲疑似保育類山羌肉

【聯合報╱記者謝恩得、魯永明/嘉義縣報導】2010.08.01

嘉義縣餐廳業者林金修被指販賣熊掌,縣府組成專案小組,昨天會同警方查緝,將依法追究,並移請檢警偵辦。林金修坦承賣熊掌,但強調是保育法之前保留下來,不知會違法。

林金修對外稱嘉義前縣長陳明文,曾到他經營的元泉山莊宴請企業界吃熊掌宴。立委陳明文說,林金修曾任村長,他到瑞里偶爾會去林的餐廳與地方人士吃飯,「但都是一般料理,絕無熊掌」,也未邀請企業人士到元泉山莊用餐。

專案小組人員表示,在林金修的餐廳雖未搜到熊掌,但查獲疑似保育類山羌肉一批,菜單也有山羌肉,員工說是鹿肉,將帶回化驗;依掌握資料,林金修已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竹崎警分局要求林金修儘速到案說明。

林金修說,熊掌是保育法之前保留下來,有人買就賣了。他否認最近花十七萬元在阿里山買熊,「純粹是做生意的說法,強調貨新鮮」。至於馬來熊農曆春節死亡,他說當時丟到山谷,早已被大水沖走了。

專案小組也到水上鄉元州動物醫院,約談受託開具馬來熊死亡證明的獸醫師黃榮燦。「我唯一疏忽是未開解剖證明書,但農業處並未要求我補件」,黃榮燦說,馬來熊壽命廿五年,該熊年逾廿五歲,今年二月因器官衰竭自然老死。

他根據林金修提供熊生前、死亡照片對照無誤,開死亡證明,辦保育註銷登記,後續熊屍體處理,他則不清楚,也與他無關。不過縣農業處表示曾請黃榮燦開解剖證明書。

縣府秘書長吳容輝說,林金修飼養另一隻台灣黑熊,已接洽北市木柵動物園答應收容,若拒絕捐贈,並查有虐待實情,將依法沒入交動物園。

昨天也有民眾檢舉竹崎山區有人飼養疑似台灣黑熊,沒有登記。專案小組前往,周姓飼主表示曾在廿餘年前在嘉義市登記,但不知遷到嘉義縣還要再辦異動登記。



◆ 雪見蝙蝠屋 艾氏樹蛙現蹤

【聯合報╱記者祁容玉/即時報導】2010.08.01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內雪見遊憩區內的小型蝙蝠屋,研究人員在6月與7月連續兩次調查中,都發現蝙蝠屋內竟出現艾氏樹蛙,由於艾氏樹蛙多棲息在積水樹洞,但蝙蝠屋並無積水卻出現嬌客,讓研究人員驚奇不已。

雪管處技士陳家鴻說,艾氏樹蛙是台灣30多種蛙類中,唯一在產卵後會繼續照顧卵與蝌蚪的蛙類,雌蛙在積水的樹洞或竹筒內產卵,雄蛙會持續照顧到蛙卵孵化成蝌蚪後,雌蛙會再回來產下未受精的卵,當成食物餵養蝌蚪。

鍾銘山表示,蝙蝠屋構造開口朝下、並無積水,為何會出現艾氏樹蛙?研究人員推斷可能因雪見地區夏季午後多雨,環境原本就潮濕,加上蝙蝠屋內部陰暗隱蔽,才吸引樹蛙棲息,未來也會持續記錄,盼找出更明確的原因。

※ 相關報導:

* 哇!雙頭蜥蜴 機率10萬分之1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7/5758919.shtml

fsj 提到...

杜絕動物盜賣 全國保育會議後天召開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0.08.03

民間違法販賣保育類動物引起社會議論,為亡羊補牢,農委會林務局本周四將邀集全國農業局及北高產業發展局等保育單位,召開全國保育會議,要求地方政府一個月內提出保育動物清單,並針對轄區內所有列管保育動物做個體辨識。

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表示,優先清查的項目,包括靈長目、食肉目、河馬、其他瀕臨絕種哺乳動物類、海龜、金龜等等。

林務局組成專屬獸醫團隊協助清查

林務局副局長李桃生也表示,未來將成立一支中央專屬獸醫團隊,協助各縣市政府稽查人員現場麻醉、採樣、植晶片,由專業獸醫介入,不僅保障動物權益,也能直接給予民眾照顧飼養動物上的建議。

拍照、留DNA 建動物身分證

胡興華說,地方政府提出的動物清單,不僅要全身拍照,包括動物眼睛、臉部等特寫部位,也應拍照存證;並立即採取毛髮作動物DNA建檔,建立保育動物專屬「身分證」,避免保育動物被不肖飼主「盜賣」、「置換」、「借屍還魂」。

全台25個縣市政府與北高兩市產業發產局等保育單位,5日將在台北集合。林務局將在這場全國保育會議中,要求各縣市政府全面清查私人飼養或動物園等機關的保育動物,一個月內提出轄區內所有保育動物的名冊、清單。

植入晶片 強化管理

胡興華表示,動物身分辨識的方式很多種,黑熊、老虎等大型動物可植入10碼、15碼晶片;烏龜、蛇等小型動物,可使用比較高科技的微晶片、奈米晶片,專業獸醫會尋求每一隻動物最佳的辨識方式,落實保育動物管理,讓民間列管的保育動物都獲得良好照顧。

三個月提查緝「季報」

李桃生說,過去三年,因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遭罰處案件高達1300件,查獲嫌犯651人次,但還有努力空間。林務局將在全國保育會議上,要求縣市政府加強查緝頻率,從三個月一次的「季報」,改為每個月一次,而且都必須提供文書報表。

另外,縣市政府保育人員每半年至少必須到現場實地勘查一次,稽查項目分為動物數量、健康狀況、飼養環境等,林務局各林管處,每年也應定期抽查,徹底執行野生動物保護法賦予的職權。

李桃生表示,這次全面檢討,要讓野生動物的管理、資源、人力配置從基礎強化,同時也會落實宣導,讓民眾瞭解國內非法飼養保育類野生動物的嚴重性及對生態的衝擊,希望未來保育動物買賣,或者動物虐待的事件,不再發生。



◆ 近海物種數量 日冠全球

中央社 2010.08.03

調查世界海洋生物的國際海洋研究機構今天宣布,日本近海的生物種類多達3萬多種,是世界25海域當中,生物最富有多樣性的海域。

由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等13國研究單位約360 名專家學者進行「海洋機構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大計畫」調查。研究人員參考過去的報告等資料,從熱帶到南北極地區,將世界沿岸主要區域分為25座海域進行調查,確認到世界海域約有23萬種生物。

日本是將日本專屬經濟海域視為日本近海。從細菌到哺乳類,調查結果得知,生物種類多達3萬3629 種。雖然日本近海在海洋容積不到全世界1%,卻有海洋生物種類全數的約15%生存著。

其中,以腹足綱的介類、墨魚、章魚等最多,有8658種。其次是蟹、蝦等的甲殼類動物,有6232種。魚類有3790種。專家預估,今後新出現的生物種類大約會有4倍、約12萬1913種。

這項研究大計劃的小組召集人、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的藤倉克則表示,日本南部是亞熱帶、北部是寒帶,多樣氣候並存。海底有覆蓋地球的板塊境界等,地形複雜,所以日本近海生物種類才會特別多。

fsj 提到...

海洋生物 甲殼、貝類物種最豐富

【尹德瀚/綜合三日外電報導】2010-08-04 中國時報

一般人認為海洋中最豐富的生物就是魚類,但根據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畫」(Census of Marine Life, CoML)二日發布的《海洋生命報告》(What Lives in the Sea),海洋中最豐富的生物其實是螃蟹和龍蝦等甲殼類;而澳洲和日本周遭海域的海洋生物則是最多樣化。

「海洋生物普查計畫」始於二○○○年,全球共有三百六十位科學家參與,十年來耗資六億五千萬美元,在北極與南極之間的廿五個水域調查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分布和豐富程度,並將結果發布於免費開放的「公共科學圖書館」(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PLoS ONE」網站。

這項調查在各個海域平均發現一萬七百五十個物種(species),其中以日本和澳洲海域的物種特別豐富,各有近三萬三千種,另外中國海域、地中海和墨西哥灣的海洋生物也很多樣,分別位居三至五名。

據調查,物種最豐富的甲殼類占海洋生物約二○%,其次是烏賊、章魚和蛤蜊等貝類,約占一七%,魚類則排名第三,約占一二%;至於海藻和原蟲(protozoa)等單細胞微生物約占一○%。而以分布狀態而言,海藻、原蟲和海洋哺乳動物分布最普遍。

接下來,「海洋生物普查計畫」還將調查菲律賓、馬達加斯加島和阿拉伯海等海域。科學家認為普查仍不完整,海洋實在太大,每一已知物種都代表至少有另四個物種尚未被發現。



◆ 墾丁後壁湖 發現4稀有新魚種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墾丁報導】2010.08.04

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研究團隊最近在墾丁後壁湖海域,又發現4種台灣海域首次發現的新魚種,其中,角吻鰕虎、蓋刺鰕虎的1種曾在日本海域發現,尚未命名。不到兩年,已發現1世界新紀錄種和12台灣新魚種,因全是稀有種,研究團隊大為振奮。

由詹榮桂和陳正平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今年4月之前,合計發現1種世界新紀錄種和8種台灣新紀錄魚種,5至7月間,又發現4種台灣新魚種,包括長棘櫛鰕虎、凱瑟琳絲鰭鸚鯛,和尚未命名的角吻鰕虎、蓋刺鰕虎的1種。

墾管處保育研究課長馬協群說,角吻鰕虎的一種相當稀有,多年前被日本人發現,已知分布在日本伊豆大島、和哥山縣、高知縣、奄美大島、沖繩諸島;牠的前鼻孔有一延長為似長角狀的鼻管,棲息礁斜坡外沙礫區,水深30公尺以上海域,與槍鰕共生,由於稀有且棲息地較深,仍在做魚種鑑定。

蓋刺鰕虎的一種分布在日本伊豆大島、和哥山縣、高知縣、奄美大島、沖繩諸島、西表島,為棲息沙泥地的魚種,水深3至15公尺,牠在餵魚區東方的沙地上被發現,棲息大沙坑處,不與槍鰕共生。長棘櫛鰕虎則是分布在中西部太平洋的稀有種,凱瑟琳絲鰭鸚鯛分布在西太平洋,數量較少。



◆ 台電 碼頭附近 發現軟珊瑚群

近2公尺寬海扇、還有玻璃魚群

自由時報 2010.08.04

〔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潛水教練王銘祥與潛水人員,最近在基隆與北縣交界的蕃仔澳灣發現一片軟珊瑚群,最大的有一.八五公尺寬的海扇,還發現難得見到的玻璃魚群,潛水人員形容「就像水晶宮一樣」,是北台灣難得一見的海底景觀。

面積有半個足球場大 堪稱水晶宮

由於這片珊瑚群就在台電深澳廠準備興建的卸煤碼頭附近,生態保育團體表示,將持續力擋卸煤碼頭。台電深澳電廠施工處表示,必要時將重新做海洋生態調查。

王銘祥教練長期協助海洋科技館籌備處做海底生態調查與軟絲復育工作,今年六月初在基隆望海巷海域施放軟絲產房,最近調查附近海域生態,在台北縣瑞芳鎮蕃仔澳灣離岸約兩百八十五公尺左右的海底,發現珊瑚群。

環團反碼頭 台電︰願做生態調查

王銘祥說,這片珊瑚群以軟珊瑚為主,約有半個足球場大,礁石上長滿各式軟珊瑚,有海扇、海樹、圓管星珊瑚等,有紅色、紫色和黃色,其中橘黃色在北部海域較罕見,最大的海扇經量測有一.八五公尺寬,潛水人員驚嘆北部竟然也有這麼美的珊瑚群。

除了珊瑚群外,讓王銘祥等人驚艷的是玻璃魚群,幾近透明、數量龐大的魚群,在珊瑚群周邊優游,把潛水人員團團圍住,好像置身水晶宮一樣。

王銘祥認為,興建卸煤碼頭與海岸浚深,會嚴重破壞珊瑚的生態,希望能夠保護這處難得的「水晶宮」。



◆ 鹽水溪魚蝦重現 志工驚又喜

自由時報 2010.08.04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安南區溪墘社區為繪製社區水地圖,進行鹽水溪水質及生物調查,在社區的鹽水溪橋水域竟然捕獲百餘隻沙蝦,自鹽水溪污染後,當地已2、30年沒出現蝦子,讓志工驚異不已。

污染嚴重 久無蝦蹤

溪墘里長曹清忠表示,鹽水溪過去又黑又臭,現在水質監測雖然還是嚴重污染,但已比過去好很多了,社區進行鹽水溪生物調查這6、7年來,也不曾發現過這麼多蝦子,過去污染嚴重時更不用說了。

疑88水災 魚塭流出

這次捕獲的每隻都有食指大小,讓大家又驚又喜,蝦子到底從何而來,實在百思不解。

他懷疑,這些沙蝦可能是去年88水災魚塭潰決流出來的,然後在鹽水溪落地生根。由於前幾天大雨,溪水的水質也變乾淨,才會出現在社區附近。

溪墘社區自上個月起,在鹽水溪選定3個定點進行調查,預計月底前完成。其中,在鹽水溪橋下設置的定置網,捕獲的魚蝦有虱目魚、吳郭魚、豆仔魚、螃蟹,還有這100多隻的沙蝦,讓參與的志工驚異不已,大家都很意外,鹽水溪竟然還有這麼多蝦子。

紅樹林協會總幹事李進添則表示,這時節正是沙蝦盛產期,鹽水溪水質已逐漸改善,加上連日大雨,水質比平常還要好,河口的蝦子有可能逆流而上,但這得做長期的調查才能找出真正原因。



◆ 護百合園 1人每月1千向台糖租地

自由時報 2010.08.04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位在台中市西屯區西屯路三段靠近台中都會公園有一大片的百合園,由於春龍開發有意開發為工業區,引發居民反彈,並且成立「反對設立大肚山西屯路工業區聯盟」,發起人吳金樹更發起一人一個月一千元向台糖租土地,要保留此塊百合園。對此,台中市長胡志強表示傾向保留,讓聯盟相當振奮。

開發公司想闢工業區 中市則傾向保留

春龍開發公司表示,此案環評審查作業已有四、五年,第一階段已完成,目前進入第二階段的環評,也已進行一年多,公司不便表達任何意見。

位在西屯路三段旁有一大片的台灣野生百合,目前已有二、三千株,而且小株含苞的百合有上萬株,是全台灣數量最多、密度最高的特有種台灣百合自然生長地,但有開發公司向經濟部工業局申請要開發成為「台中經貿科技工業園區」,面積廣達卅一.九五公頃,讓附近住戶相當氣憤,因而成立「反對設立大肚山西屯路工業區聯盟」,為保留台灣百合而奮鬥。

吳金樹表示,前幾天他跟環保署聯絡,得知開發公司並未在七月卅日前送環評報告書修正本,而是申請延期二個月;他詢問台中市府經發處,得知台糖已不願租地給該開發公司,但台糖未來有可能公開招標,為避免夜長夢多,他已在二日利用網路發起一人一千元,來向台糖租地保護百合園。

環保人士盼成立大肚山生態園區

根據吳金樹的調查,台灣百合生長最核心的區塊約八公頃,根據台糖出租一般土地價格來計算,初估一年約需租金五十萬,一人一個月一千元,只要五十人就夠了。

吳金樹表示,一旦租下百合園區,初期將作為研究及教學之用,長期就是要爭取成為「國立大肚山自然生態教育園區」。

※ 相關報導:

* 誰家蜜袋鼯 超級卡哇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4/today-north3.htm

* 超商貓店長 超卡哇伊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5764382.shtml

西螺埔心的統一超商,最近出現1隻流浪貓,不但常趴在報架休息,甚至還想爬上關東煮檯,被店員勸拉下來。附近民眾說,流浪貓白天在有吃的店閒逛,晚上跑到整夜不打烊的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