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2010.06.29
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中國積極推動與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的「泛北部灣區域經濟合作」論壇,促使東協各國參與。
據中新社報導,第5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組織委員會副秘書長陳瑞賢今天透露,中國和東協國家已有10多位部長級以上官員確認要出席論壇。
第5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將於8月12日在廣西南寧召開,順應今年初中國和東協自由貿易區如期建成的新局勢,本屆論壇提出區別於前4屆的主題「中國-- 東協自貿區建設與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議題包括「南寧--新加坡」通道建設、泛北計畫中的國際投資與產業發展等。
報導說,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組委會還將組織世界500強重要企業,到北部灣經濟區重點產業園區、港口、碼頭參觀考察。
陳瑞賢表示,東協企業家也愈來愈多主動要求參加泛北論壇。本屆論壇期間,廣西相關部門、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和中國海運集團等,將與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相關港口簽訂一系列合作項目架構協議。
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是中國和東協「10加1」架構下新興次區域合作,在2006年提出。泛北區域包括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汶萊、泰國。原先不在「泛北」合作架構內的泰國政府,也多次透過外交照會,終於在2009年正式加入「泛北」合作。
報導指出,今後3到5年內,廣西將投入人民幣約2900 億元建設全方位立體交通網路,全力打造連接東協的區域性國際交通樞紐。
◆ 赤字免減半 日本被G20孤立?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28日電】2010.06.29
G20峰會27日通過「考慮經濟成長的財政健全化」峰會宣言後正式閉幕,這項宣言明訂「工業先進國家必須在2013年削減財政赤字的一半」,但唯獨日本可以例外。
日本各大媒體28日都以一版頭題報導這項消息,有些報導認為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大會上提出的財政重整計畫受到與會國的認同,因而可以特別通融不必急著進行赤字減半。但另一種看法則認為,日本已被孤立,歐美各國急著健全自己的財政,無暇顧及國家債務即將達GDP200%的日本。
日本在2010年度的財政赤字超過40兆日圓,如果日本要跟隨著各先進國家的「財政赤字減半」的條件,3年間就必須要減少20兆的政府支出,否則就要增稅。
日本政府若在此刻減少支出,勢必讓經濟不景氣雪上加霜。提高消費稅則是菅直人政權現在大力呼籲的政策,消費稅提高1%,則稅收可以增加2.5兆日圓,所以增加8%的消費稅,就可讓日本趕上先進國家「財政赤字減半」的目標。
但增加3%至5%的消費稅,在現階段的日本都很困難,因長期不景氣,民眾相當怨恨增稅,談增稅者經常在大選時會遭遇到慘敗。日本將在7月11日舉行參院大選,執政的菅直人政權能否單獨取得參議院過半席次都還困難,一旦表明加稅則困難度更高。日本在G20被列為「例外」國家,其實也就是反映了日本現在進退維谷的艱難立場。
※ 相關報導:
* G20共識 強化金融監管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692560.shtml
* G20歧見 銀行稅沒下文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692563.shtml
◆ 克魯曼專欄/當心第三次蕭條
【經濟日報╱克魯曼】2010.06.29
衰退常見,蕭條罕有。據我所知,只有兩個時期出現所謂的「蕭條」:1873年大恐慌之後的通縮及動盪,以及1929至 1931年金融危機後的嚴重失業。
19世紀的「長期蕭條」與20世紀的「大蕭條」都不是不間斷的經濟衰退時期。相反的,兩者均曾出現經濟成長的時期,然而這些改善不僅不足以彌補最初衰退所造成的傷害,而且繼以復歸故態。我擔心,我們已經進入第三次蕭條的初步階段。它類似「長期蕭條」的程度可能大於更嚴重的「大蕭條」,然而它對全球經濟,尤其是無數失業者產生的衝擊必然極為可觀。
政策失敗是第三次蕭條的主要特徵。各國政府最在意通膨,實則真正的威脅是通縮。各國政府一再強調撙節的必要,真正的問題卻是支出不足。
在2008及2009年,我們好像已經記取歷史的教訓。與面臨金融危機時,動輒調高利率的前人不同,當前的聯準會及歐洲央行領導人相繼降息,並以具體措施支撐信貸市場。與在經濟衰退時,試圖平衡預算的歷屆政府不同的是,當今的各國政府允許赤字增加。比較妥當的政策協助全世界避免徹底瓦解:金融危機引發的衰退已於去年夏天結束。
然而未來的歷史學家會說,這不是第三次蕭條的結束,正如1933年開始的企業止跌回升並不是大蕭條的結束一般。畢竟失業,尤其是長期失業的局面仍然極為嚴重,而且迄未出現迅速好轉的跡象。美國與歐洲正逐步跌入日本式的通縮陷阱。
面對如此險惡的局面,讀者可能預期決策者明白,政府仍未採取可促進復甦的足夠措施。實則不然。過去幾個月間,匯率穩定的貨幣與平衡預算的傳統觀念出現驚人的抬頭趨勢。
在歐洲,舊宗教捲土重來的現象最明顯。歐洲官員似乎自胡佛的多次演說中歸納他們的論點,並認為加稅與削減支出有助於強化企業的信心,進而造就經濟擴張。然而實際上,美國的表現並不是特別突出。聯準會似乎對通縮的風險了然於心,但對因應這些可能風險卻等於零。歐巴馬政府明白時機未成熟時,倉促祭出財政緊縮壓施的風險,然而由於國會共和黨人與保守派民主黨人不願意為各州政府提供額外協助,以致緊縮還是無法避免,形式是州政府與地方政府縮減預算。
為何出現政策錯誤轉彎的局面?強硬派人士經常以希臘及部分歐洲邊緣國家面臨的棘手難題證明自己的所作所為絕對正確。的確,債券投資人己經轉向背負龐大赤字的各國政府。然而並無任何具體證據可以證明,經濟蕭條下的短期財政緊縮措施可以安撫投資人。正好相反:希臘同意採取嚴厲的緊縮措施,最後卻發現,它的風險利差進一步擴大。愛爾蘭曾經大砍公共開支,市場卻認為,它的風險比不願服用強硬派所提處方的西班牙更嚴重。
局面幾乎有如金融市場明白決策者不明白的道理:長期的財政責任誠然重要,蕭條時期撙節開支卻足以導致蕭條更嚴重,並奠定通縮的基礎,最終將以失敗收場。換言之,我認為這與體認希臘的情勢無關,也和削減赤字與刺激就業孰輕孰重無關,而是與理性分析毫無關聯的傳統觀念的勝利。(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陳世欽譯)
◆ 美各州赤字上飆估達1,120億美元
記者林佳誼/綜合外電報導 2010-06-29 工商時報
根據金融時報的報導指出,美國各州即將進入新的財政年度,然而其中多數州政府的預算都呈現捉襟見肘的狀態。由於經濟衰退以來美國稅收銳減,全美各州政府明年6月前合計赤字預估將達到1,120億美元,迫使各州政府大力削減支出,而將公務外包,使得地方政府對民間外包服務業的依賴日益加重。
美國第一大州加州是預算赤字最嚴重的一州,其財務黑洞已達190億美元。加州內部近來因進行一系列引發諸多爭議的刪減措施,加上適逢選舉,輿論幾近沸騰。
部分地方政府在無計可施下,甚至對基層警力及學校建設等預算開鍘,或裁撤次級單位,許多社會計畫也都被迫面臨擱置的窘境。加州南部一座小型城市梅塢市(Maywood)就因稅收嚴重短缺,瀕臨破產,竟打算解散該市警隊,並且遣散所有公務人員。
加州公共政策研究所(Public Policy Institute of California)所長貝達賽爾(Mark Baldassare)指出,梅塢市的情形可能不是個案。許多地方政府在預算上處處受制,既無法增稅,社福成本又節節高漲,「連打平收支都相當困難」。
由於預算刪減、人員裁撤,美國各地政府也越來越仰賴民間外包業者。加州市政外包協會(the California Contract Cities Association)工作人員奧立維多(Sam Olivito)就表示,該協會已成為社會運作的重要一環。
根據奧立維多指出,加州市級政府的收入來源如銷售稅等,已驟降達40%,因此不得不設法開闢財源以渡過難關,例如開放大麻合法化,以及引進數位汽車牌照,後者還有置入行動廣告的功能。
奧立維多表示,地方政府工作委外的情形目前大量成長,該會近來大約有10到12個城市同時委託外包。
※ 相關報導:
* 教授預言「本世紀關鍵危機 2014年將發生…」
21 則留言:
陸:台想簽FTA 前提92共識
中央社 2010.06.29
兩會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之後,台灣與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問題很快浮上檯面,大陸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表示,在不違反「九二共識」前提下,可做合情合理安排。
海基會與海協會今天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姜增偉以海協會特邀顧問身份出席會後記者會,回答了媒體的提問。
姜增偉指出:「關於框架協議 (ECFA)與台灣對外簽FTA的問題,我認為胡錦濤總書記曾說過,建立更加緊密的兩岸經濟合作機制進程,有利於台灣經濟提升競爭力和擴大發展空間,有利於兩岸經濟共同發展,有利於探討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同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相銜接的可行途徑,這應是大陸方面在FTA問題上總體的考慮。」
他說,「我們了解台灣同胞對參與國際活動,擴大國際交往的願望和感受,對相關的問題也十分重視,在不違反九二共識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兩岸務實協商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姜增偉還透露,中國和韓國自由貿易區的官產學研究已經結束,雙方正在商量盡快啟動談判。
而中國、日本、韓國三國自由貿易區的聯研 (聯合研究)已經啟動,考慮2012年前結束。
此外,姜增偉就今天簽署ECFA表示,「兩岸簽ECFA非常可喜,標誌兩岸經濟關係進入新的制度化合作和新的發展階段,為兩岸經濟關係逐步實現正常化,未來更加自由化的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
他指出,「協議是按WTO的規則,按平等互利原則訂定的。」與其他區域經濟合作協議比較,ECFA的特點具有鮮明的兩岸特色,是推進兩岸全面經濟合作的特殊安排的經濟合作協議。
他表示,ECFA有幾項特點,一是雙方著眼兩岸利益,做到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務實協商,合理安排。
二是雙方照顧了各自的關切,結合了兩岸產業的互補性,達成了規模大,覆蓋面廣的早收計劃,既帶給雙方利益,也給大陸產業帶來一定的壓力,希望台灣有所了解。
三是大陸方面充分理解台灣經濟的現狀,著眼兩岸經濟長遠發展,ECFA未涉及台灣弱勢產業以及農產品開放和勞務人員輸台,體現了大陸的誠意和善意。
姜增偉還說,框架協議是開放和漸進的經濟合作協議,規定兩岸在協議生效後,繼續商簽貨物和服務貿易以及投資等多個單項協議,最大限度全方位的實現兩岸經濟優勢互補。
同時,ECFA協議也是全面性、綜合性、前瞻性的協議。涵蓋了目前及今後兩岸主要經濟活動,確定了兩岸經濟合作走向並制定了規劃。此外,還關注了兩岸產業的對接和提高兩岸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是兩岸經濟繁榮又一次難得的機遇,兩岸將享受互利共贏。
姜增偉指出,下一步要推進ECFA的相關工作,大陸方面將盡快確定參加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的主管部門和相應工作人員,與台灣方面一道盡早確定委員會的工作機制,包括工作的協調機制和信息溝通機制以及工作安排和進度,處理協議的執行、監督、爭端解決等相關事宜,以及推動單項協議的磋商工作考慮和預案。因此,委員會的工作壓力很大。
他指出,兩岸需要以更多的動力,全面的智慧,開闊的胸懷,相互的包容與理解,才能落實這些單項協議。
此外,他表示,為推動ECFA的實施,要盡快落實相關配套措施,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對各有關部門的培訓,以真正落實協議。
◆ ECFA的經濟利益與時間賽跑
【聯合報╱社論】2010.06.29
就在今天,兩岸在重慶正式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這無疑是兩岸推動經貿關係正常化以來最重要的一步,更是劃時代的關鍵歷史事件。由ECFA架構而起的經貿機制,讓兩岸的經濟互動有了具體的方向及可循的軌跡,並將開啟台灣進入區域經濟整合的道路。然而,ECFA的一切預期效益不是簽署即現,這是一場台灣與自己、與世界、更與時間的競賽,絲毫虛耗不得。
從預期效益而言,ECFA將快速顯現的,自是內含五百卅九項貨品及十一項服務業的早收清單,將可享受彼岸先開放市場的好處;中長期來說,則是為台灣與他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以融入區域整合及避免邊緣化,開啟了更多機會之窗;更宏觀的是,ECFA將啟動台灣繼九年前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最大規模的經濟改革工程,對台灣經濟發展的意義不言可喻。
但是,這一切預期效益的收割結果,仍存有很多的變數;因為立即受惠的早期收穫,是有時效性的,非永久的;與他國洽簽FTA,機會雖然變大了,卻非可完全操之在我,仍存有高度不確定性;至於台灣能否順利通過經濟改革工程的調整之痛,那更與執政者的決心及執行力密不可分了;而這三者間又彼此交互影響,交織而成台灣經濟的蛻變期。
即以早收為例,這是兩岸在進入貿易自由化協商前,互予提前享受開放利益的特別安排,確可讓列入早收產業在進軍大陸市場時,擁有更強的競爭力,這也是政府強力促銷ECFA的焦點所在。但是,政府沒有說出口的是,既是「早期」收穫,就有一定時效性,而其時效與須在ECFA生效後六個月內展開的貨品及服務貿易自由化協商息息相關,意即雙方談得愈快、開放愈快,早收期就愈短;但因雙方沒有明訂完成協商的期限,顯示這是「有起點沒有終點」的協商,也讓早收期變得不確定。對企業而言,自然希望早收期愈長愈好,但其不僅不符大陸利益及國際規範,也會讓企業更怠惰,最好的對應還是儘速運用早收優勢,在大陸市場建立競爭利基。
再看FTA,ECFA是分段到位的FTA,但畢竟還不是FTA;尤其,兩岸在政治上的相互不信任、但經濟上高度依存的特殊關係,讓ECFA與國際間通用模式非常不同,例如早收項目的貿易占比達百分之十六點五,遠高於所有FTA的標準,也未比照其他FTA,明訂啟動自由化協商的時間表等,都是特例;但這個特例既有可能成為他國與兩岸洽簽FTA時比照參照的模式,也可能面臨異議的挑戰,甚至可能成為台灣對外洽簽的障礙,政府須預為綢繆。
另方面,台灣期望透過ECFA,借道中國,進入全球區域整合的網絡,雖是兩岸關係日趨和緩下的可能結果,但畢竟仍以官方的主觀期待居多,台灣要拿出多少吸引各國與我洽簽FTA的誘因,將是後ECFA時期政府須務實思考的事。更值得注意的是,兩岸簽署ECFA,反而可能加速南韓等其他國家與大陸洽簽FTA的進度,這自然牽動台灣的ECFA利益。這說明的是,世界是轉動的,台灣不要以為簽了ECFA,所有好處就手到擒來,遂以不變應萬變。果如此,ECFA就白簽了。
日本策略大師大前研一說得好,ECFA是顆為台灣精心調製的維他命,但維他命可用以強身,卻無法保命;因此,要保住台灣經濟發展的競爭優勢,吃了ECFA這顆維他命是不夠的,還須有相應的強身健體之策,其關鍵在於政府能否借力使力,運用ECFA的兩岸經貿自由化開放壓力,推進台灣的經濟改革工程。因此,馬總統本周要提出的後ECFA全球經濟戰略至關重要,我們拭目以待。
※ 相關報導:
* 南方朔觀點-ECFA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062900424,00.html
兩岸的政治是一回事,經濟則是另一回事,面對大陸的崛起和全球競爭日厲,對台灣真正重要的,其實更應該是在競爭力和創新力的提升上。最近這段期間,我都喜歡談「強企業,強政府」的概念:南韓是個亞洲僅具的「強勞工,強企業,強政府」的特例,這使得韓國近年來在全球許多產業的分工位階上,都快速向上攀升。以韓國為例,台灣能不緊張?
* 南韓國民所得 可望重回2萬美元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692826.shtml
南韓企畫財政部廿八日表示,南韓今年的國民年平均所得可望恢復三年前的水準,達到兩萬美元。在經歷二○○八年下半年全球金融風暴後,南韓經濟快速復甦,成為亞洲四小龍中第一個走出衰退陰霾的國家,加上今年韓元對美元升值,使國民所得大幅提升。
* 女人愛買鞋 平均一生買469雙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0,5246,50403883x112010062900160,00.html
曾經數過妳到底有多少雙鞋嗎?英國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每位女性一生平均要買下四百六十九雙鞋,合計花費一萬六千英鎊(約七十萬台幣)購買鞋子。
早收清單貨號已上網公布
【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即時報導】2010.06.29
經濟部已公布貨品貿易早收清單的貨品和貨號,廠商可以經濟部網站查詢。
經濟部指出,貨品貿易早期收穫內容分製造業和農業。
1.製造業:
中國大陸同意對台灣降稅之早期收穫產品清單共計539項,這些產品以2009年中國大陸自台灣進口金額計算,計138.4億美元,占中國大陸自台灣進口金額16.1%,面對中國大陸的平均關稅是9.5%;台灣同意對中國大陸降稅之早期收穫產品清單計267項,這些產品以2009年台灣自中國大陸進口金額計算,計28.6億美元,占台灣自中國大陸進口金額10.5%,台灣的平均關稅是4.2%。兩岸早期收穫產品清單之項數及貿易規模比例,分別約為1:2及 1:5。
2.農業:
目前不准由大陸進口的830項農產品,維持原限制規定,不進一步開放;原已開放自大陸進口的1,415項農產品亦不降稅,但爭取陸方可以片面提供我國農產品優惠關稅,包括其他活魚、金針菇、茶葉、柳丁等18項農產品。
3.降稅期程:由於雙方納入早收項目之平均稅率、實質平均稅率,我均為大陸的二分之一,陸方產品稅率集中在10%~15%,我方則介於2.5%~5%。經協商後,雙方同意採相同降稅模式,在早收實施2年內分3次降為零,但雙方適用不同標準,台灣適用的降稅級距是大陸的一半。
大陸降稅方式為:2009年MFN關稅稅率小於(含)5%以下者,早期收穫計畫實施第一年(2011.1.1)立即降為零;MFN稅率大於5%但小於(含)15%者,實施第一年立即降為5%,第二年(2012.1.1)降為零;MFN稅率大於15%者,實施第一年立即降為10%,第二年降為5%,第三年(2013.1.1)降為零。
台灣降稅方式為:2009年MFN關稅稅率小於(含)2.5%以下者,早期收穫計畫實施第一年(2011.1.1)立即降為零;MFN稅率大於2.5%但小於(含)7.5%者,實施第一年立即降為2.5%,第二年(2012.1.1)降為零;MFN稅率大於7.5%者,實施第一年立即降為5%,第二年降為 2.5%,第三年(2013.1.1)降為零。
經濟部指出,我方確實信守「不進一步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口」及「不開放大陸勞工來台」的承諾,並進一步爭取陸方同意對我部分具競爭力農產品提早降免稅。
陸方與我方的貨品早期收穫計畫,產品項數比約1:2.0(約267項比539項),金額比約1:4.8(約28.6億美元比138.4億美元),這個比例與目前兩岸貿易額的比例相當。
陸方給予之早期收穫清單涵蓋範圍廣泛,遍及我各中小企業,但我方17項易受貿易自由化損害產業的相關產品不列入。
經濟部指出,中國大陸同意對台灣降稅的早收清單中,有20%是台灣產品在中國大陸市場面臨東協國家激烈競爭或處於競爭劣勢的產品,此將有助台灣具競爭力但因受限高關稅以致競爭條件削弱的產品,得以緩解在中國大陸市場面臨的東協產品競爭威脅。
中國大陸同意對台灣降稅的早收清單,有17%是在中國大陸市場上,台灣原本就較日本與韓國產品具有相當競爭優勢者,此將可使我部分優勢產業相較主要競爭對手在大陸市場搶占商機。
大陸同意對台灣降稅的早收清單中,有50%是屬於勞力密集型的傳統產業、中小企業與農產品,此類產品在大陸面臨的稅率均高達10%以上,將可為台灣的傳統中小產業開創市場先機。
經濟部表示,由於台灣內需型傳統產業、中小企業較多的產業及農業相關產品、仍對中國大陸管制進口,以及正在課徵反傾銷稅之產品,在大陸善意回應下,均未納入台灣開放早期收穫清單,此可有效保障台灣農業、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之生存空間。
◆ 綠:政府應說明ECFA終止條款條件
中央社 2010.06.29
兩岸今天完成ECFA簽署,民進黨指出,後ECFA時代就是台灣香港化時代的來臨,馬政府必須說明「終止條款」啟動條件;預料藍營將在國會強行表決,民進黨會採取必要措施回應。
台聯主席黃昆輝明天將遞送10萬5000份新的ECFA公投提案書到中選會,黃昆輝今天指出,兩岸簽署ECFA,台灣經濟正式陷入「一中桎梏」,下一步就是「政治協議」。民進黨發言人林右昌與ECFA情勢因應小組發言人郭正亮也召開記者會,回應江陳會簽署ECFA。
林右昌說,今天是中國與香港簽署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7周年的日子,中國特別選擇過去國共和談的地點重慶,與台灣簽署ECFA,從時間、地點、形式安排均顯示ECFA的簽署就是台灣「港澳化」的開始,馬政府全力配合中國的演出,矮化台灣的國格、地位與尊嚴,民進黨要表達強烈的譴責。
郭正亮指出,ECFA文本中「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的機構安排,讓兩岸所有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兩岸化,放棄台灣在WTO(世界貿易組織)的權利。他說,政府必須說明ECFA文本「終止條款」啟動的條件,例如ECFA生效1年之內,台灣若無法與美、日、歐盟等國家簽署FTA(自由貿易協定),或是ECFA生效後經濟成長不如預期、失業率上升、薪資下降的話,政府就應啟動「終止條款」。
林右昌表示,後ECFA時代就是貧富差距擴大、台灣經濟命脈鎖進中國框架,是香港化的開始。對少數財團而言,未來10年或許是黃金的10年,但對於多數勞工、中小企業、年輕人卻是沉淪的10年;香港與中國簽CEPA,結果是製造業被消滅、實質工資下降、更多的人淪為中低收入戶,這將是台灣後ECFA最真實的寫照。
郭正亮說,國民黨應該會在立法院採「強行表決」,若強行表決,預估8月就會通過,民進黨估計,年底5都選舉前,ECFA效力不會迅速發生,但明年情況會愈來愈清楚。民進黨會注意每半年後續協商的結果,並要警告國民黨,不要用行政命令方式開放相關政策,自己放棄籌碼。
◆ 綠推終止條款?王金平:不通啦
【聯合晚報╱記者王正寧/台北報導】2010.06.29
對於民進黨黨團主張,如果一年內我國跟其他國家不能簽定自由貿易協定(FTA),就要啟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終止條款。立法院長王金平上午表示,我方確實和幾個國家進行協商,但類似的重大經貿談判至少都要兩、三年,民進黨的說法,「不通啦!」
王金平指出,兩國簽定FTA至少都要談判個二、三年,民進黨要求一年內要簽定,難度太高。對於立院審查ECFA的方式,民進黨反對YES或NO的包裹表決,也不同意在幾天內的院會質詢後就處理。國民黨態度強硬,除了要求比照條約,依立院職權行使法第七條,只要二讀即可,不需經委員會審查,直接逕付二讀,針對全案表示贊成與否表決,不需逐條、逐項審查。
【記者邱珮瑜/台北報導】
傳出民進黨研議反制ECFA,要求立法院啟動終止條款,民進黨立委黃偉哲表示,雖然有討論,但是否成為民進黨團固定意見,拿出去與國民黨協商?還有一段路要走,立委陳亭妃表示「聽說過」,但沒聽說是黨中央的意見。
◆ 政府:ECFA終止條款與國際一致
中央社 2010.06.29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今天表示,ECFA「終止條款」的終止條件是協商先行,若協商不成,可在發出終止之日起第180天片面終止,不需對方同意,與國際協議終止條款的精神一致。
媒體報導,若有一方要終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雙方應在終止通知發出日起一定期間內開始協商,如雙方仍無法解決爭議,才可終止協議,「終止條款將成中國要脅籌碼」。
陸委會發布新聞稿,反駁上述報導內容是穿鑿附會、錯誤闡釋。ECFA第16條第1款條文為,「一方終止本協議應以書面通知另一方。雙方應在終止通知發出之日起30日內開始協商。如協商未能達成一致,則本協議自通知一方發出終止通知之日起第180日終止。」
陸委會澄清,「終止條款」是台灣協商團隊參考國內民意,在協商時強力主張納入的條款,作為兩岸經貿最終的安全閥。
郵局升息 優惠房貸戶利息加重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2010.07.01
中華郵政公司宣布,今天起全面調高存款利率,升幅介於零點零一至零點一二五個百分點,攸關國內數百萬政策性貸款戶利息負擔的定儲一、二年期機動利率,這次調升零點零六個百分點。
隨中華郵政公司一、二年定儲機動利率調整政策性貸款包括:八十九年起行政院推出的「優惠房貸」專案,共二兆二千億元、就學貸款、勞工住宅貸款、公教房貸、內政部營建署主辦的整個式住宅貸款,以及行政院福住會主辦的公教房貸等等,即日起也同步提高利率。不過銀行業者評估,一般貸款戶利息負擔增加程度有限。
以總額度高達二兆二千億元行政院優惠房貸專案為例,因各期專案房貸利息補貼水準不同,利率各異,經這次調高後,利率介於百分之一點二四五至百分之一點九七之間。
去年四月中旬甫增撥的二千億元優惠房貸,調升後利率為百分之一點二九五。
目前利率最低、亦是少數低於百分之一的政策性貸款,是「青年安心成家貸款」第一類(即低收入戶及單親家庭等弱勢團體),前兩年零利率,調高後第三年起利率為百分之零點五六二。
中華郵政表示,今天起各天期定存利率調整為:一個月期百分之零點五四五、三月期百分之零點六二五、六月期百分之零點七七五、九個月期百分之零點七八五。
在定儲方面,調整後利率各為:一年期固定百分之零點九五五(機動百分之
※ 相關報導:
* 存款保障每戶300萬 明年施行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5697509.shtml
民國97年10月間因應金融海嘯而採行的存款全額保障,將於今年底到期後終止,明年1月起恢復為限額保障,存款保額則永久提高到每戶新台幣300萬元。這是我國實施存款保險制度以來的最高金額紀錄,保障金額並高於鄰近的香港、新加坡。
◆ 8/5起 10元硬幣多了蔣渭水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2010.07.01
民眾使用的10元硬幣,未來流通版本將更多元化。中央銀行繼4月27日發行5000萬枚「蔣經國百年誕辰10元紀念流通幣」後,今宣布將自8月5日起再發行一款面額10元的「蔣渭水先生紀念流通幣」,連同預計明年1月發行的「建國100年的10元流通紀念幣」,三套新款、防偽性更強的10元流通紀念幣可望逐漸取代目前流通使用的10元硬幣。
央行發行局長蔡炎樹表示,目前市面上流通的10元硬幣大約有25億枚,共計250億元,是使用度最高的硬幣。不過,銀行業者透露,每100個硬幣中,就會有一個偽幣,10元硬幣偽造情形讓央行重視,希望透過10元流通紀念幣的發行,在二至三年內自動汰換現行使用的舊10元硬幣。
但可能民眾尚不熟悉新上市的「蔣經國百年誕辰10元紀念流通幣」,日前有媒體報導部分商家「不識貨」,誤將經國百年誕辰紀念流通幣當成偽幣,央行提醒民眾注意新推出的紀念流通幣,希望8月5日推出的「蔣渭水先生10元紀念流通幣」,不要再被商家誤當成偽幣。
央行指出,「蔣渭水先生紀念流通幣」面額10元,銅鎳合金材質。正面為蔣渭水先生肖像,上緣鐫「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下緣鐫「蔣渭水先生 (1891-1931)」。背面上緣以如意邊框圍「國泰民安」及「風調雨順」兩組隱藏文字;面額10圓之0內有兩組隱藏圖案;下緣鐫盲人觸摸點。
央行先後發行過五次紀念流通幣,包括「台灣光復50周年」、「新台幣發行50周年」、「千禧年」、「建國90周年」及「蔣經國百年誕辰」等五款紀念流通幣,今天發表的「蔣渭水紀念流通幣」將是第六次發行的紀念流通幣。據了解,現行「蔣公頭」10元硬幣使用超過30年,防偽措施過時,央行因而考慮趁此建國百年之際發行三套紀念流通幣,將防偽功能全面升級比照50元硬幣,達到自然汰換新10元硬幣、打擊偽幣、兼具紀念等多重效益。
◆ 學生證悠遊卡掛失 得靠學校
【聯合晚報╱記者陳珮琦/台北報導】2010.07.01
悠遊卡公司回應:基於保護學生個人資料!
發行量多達112萬張的台北數位學生証悠遊卡,單是從今年1月到5月,平均每月遺失有4500多張,台北市議員吳思瑤上午指出,一直被悠遊卡公司列為「記名卡」的數位學生證悠遊卡,僅能勉強稱為「半記名卡」,因為遺失時,無法直接向悠遊卡公司的24小時客服中心掛失,而必須透過學校才能轉送悠遊卡公司進行鎖卡,根本沒有六小時以上的掛失風險保障!
「攏是假ㄟ! 」吳思瑤說,若在夜間、週末假日不慎遺失學生悠遊卡,就必須等到隔天或週一學校行政人員上班後才能通報,這高達數十個小時的空窗,風險全由學生自行承擔。吳思瑤指出,暑假將至,數位學生證掛失出現嚴重漏洞,悠遊卡公司宣稱的六小時以上退費保障,根本「造假」。
台北遊悠卡公司上午則強調,教育局基於保護學生個人資料安全,所以由各校自行保管數位學生証悠遊卡持卡人、卡號等資料,學生遺失數位學生証即由各校協助,代為通報掛失;暑假期間,各校也會有行政人員受理;悠遊卡公司並表示,若學校願意提供學生個資,而由悠遊卡公司直接受理數位學生証掛失作業,悠遊卡公司會考慮辦理。
就此,曾遇過家中孩子遺失數位學生証悠遊卡的吳姓家長則舉雙手贊成,一名林姓大學生也指出,常常莫名奇妙地接到補習班的電話,讓他懷疑這些補習班是如何取得他個資,「早就外洩了吧!」所以他不認同教育局「保護學生個資安全」的理由,認為最好改成可以直接向悠遊卡公司掛失,且這項服務為24小時,因為數位學生証悠遊卡在今年4月起多了「小額消費功能」,卡片儲值金增多了,一旦遺失無法立即掛失,「損失很大!」
吳思瑤進一步表示,台北市各級學校98學年度數位學生證約67 萬張,98年遺失數量高達4萬8826張,平均每月遺失4068 張,每13人就會有1人遺失;99年1至5月遺失張數更高達更達2萬2882張,每月平均遺失張數更飆升到4577張。開放小額消費之後,卡片儲值金額可大幅提高至一萬元,盜刷使用的機會及誘因更多也更大。
◆ 擴大攬客 日擬發醫療居留簽證
中央社 2010.07.01
日本政府為擴大招攬外籍觀光客今天起大幅降低中國個人訪日觀光簽證門檻,除此之外也積極推動醫療觀光,打算在本年度新設「醫療居留簽證」制度,以增加醫療商機。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政府為了擴大招攬外籍患者到日本進行醫療觀光,打算在本年度新設立醫療居留簽證制度。日本除了在海外成立宣傳醫療服務的據點之外,也打算成立連結日本醫療機關及外籍患者的新組織。
本月中旬,日本政府提出國家的新成長戰略,內容載明要推動醫療暨健康產業的國際化。日本政府已請專家學者成立一個「醫療產業研究會」(會長是東京大學教授伊藤元重)研擬具體的對策,待報告出爐後,將以經濟產業省、外務省、厚生勞動省等各省(部會)為中心,研出對策。
為了擴大招攬外籍人士到日本接受高度的醫療服務,日本政府考慮新設醫療居留簽證。如此一來,外籍人士安排在日本停留的行程比較具有彈性。
目前日本針對外籍人士發放的商業簽證最多可停留90天,日本政府考慮在商用簽證目的欄中追加「醫療」等的方案。
另外,日本政府也考慮調整規範接受外籍患者的醫療機關的規定,考慮放寬醫療法規中針對病床數所設的規定,或是撤銷聘僱外籍醫師等的規定。
日本的高階磁振造影儀 (MRI)的使用台數特別多,醫療設備及水準很高。目前到日本接受癌症等的健康檢查的外籍人士持續增加,因此日本政府計畫成立仲介外籍患者訪日接受醫療的醫療機關,也考慮培養懂得專業用語的醫療翻譯人才。
日本經濟產業省估算,若能招攬到50萬名外籍患者的話就可創出大約1兆日圓(約台幣3600億元)的經濟效益。新加坡、印度、泰國等都將醫療列為經濟成長的領域,亞洲各國在醫療方面的國際競爭日益激烈。
※ 相關報導:
* 撐起日本消費額的是…出手闊綽的陸客
http://udn.com/NEWS/WORLD/WOR4/5698308.shtml
反托拉斯案 彩晶在美認罪罰9.6億
【聯合報╱記者鄒秀明、本報系特派員林寶慶/台北、華盛頓報導】2010.07.01
美國司法部二○○六年底對台日韓八家面板廠聯合操縱價格展開調查。國內業者繼華映、前奇美電認罪、罰款後,瀚宇彩晶昨天也宣布認罪,同意支付三千萬美元罰金(約新台幣九點六億元),只剩下友達未與美國司法部和解,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堅不認罪,表示將上訴到底、捍衛權益。
司法部說,瀚宇彩晶於二○○一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六年一月卅一日期間,共謀操控全球LCD面板價格。司法部說,反托拉斯部門迄今已使七家LCD面板業者、十七位主管認罪或同意認罪,並同意繳納八點九億美元罰款。
友達去年底已先提列新台幣一百億元作為訴訟準備金,友達高層日前表示,不會坐視經理人被迫和解,自行承擔代價。
瀚宇彩晶昨天表示,去年已先提列五千萬美元的相關費用,繳罰金不會對今年營運造成影響;至於相關經理人是否服刑部分,由於案件尚未起訴,目前無法評論。
彩晶評估,司法案件持續拖延,將使公司面對更多不確定風險,由於這次和解罰金為三千萬美元,低於去年底已先提列的五千萬美元,彩晶希望盡快結束案件,讓經營回歸正軌,決定採認罪協商方式。
友達副董事長陳炫彬昨天以隆達董事長身分出席隆達股東會。他重申會跟律師團合作,對個人及公司積極辯護。他更強調,相信美司法制度的正義性與公平性。
美國司法部二○○六年底調查亞洲面板業者涉嫌聯合操縱價格,據指出,韓國三星最先轉為汙點證人,獲得赦免。
彩晶確定認罪後,國內已認罪業者還有華映、前奇美電,不僅須付出鉅額罰金,不少相關經理人也先後至美國服刑,至於其他亞洲企業,包括樂金(LG)、夏普(Sharp)等分別被判罰,都付出慘痛代價。
◆ 3家被美罰100億 華映老董也去蹲苦牢…
【聯合報╱記者鄒秀明/台北報導】2010.07.01
美國司法部指控亞洲面板廠操控全球面板價格、進行調查,華映、前奇美電、瀚宇彩晶都宣布認罪,合計受罰金額高達三點一五億美元,約當新台幣一百億元,華映與前奇美電的高階經理人更先後得到美國吃牢飯,美國憑藉國家實力,祭出反托拉斯法的殺傷力不容小覷。
華映是台灣面板廠中,最先認罪的業者,除企業必須繳交六千五百萬美元罰金外,三名被起訴的經理人,個人最高罰金五萬美元,還要服刑六至九個月。
華映前董事長林鎮弘和另外兩名經理人是最先到美國服刑的主管,現在也已服刑完畢回到台灣。據一位坐過牢的主管對朋友表示,哪怕是國際企業大老闆,也可能分到一般監獄,像他在加州監獄裡,和重刑犯、死囚相處,水泥牢房關了二百多人,卻僅有二間廁所,監獄床舖大小僅容翻身,吃得不好,還要勞動服務,每周只能打電話回家一次。
前奇美電在與群創完成合併的關頭決定認罪,除了二點二億美元的罰金外,前奇美電董事長、奇美集團重臣何昭陽,頭髮花白、年屆六十,也要赴美服刑,業界人士都感到無奈。
◆ 「價格可以談」踢到美國鐵板!
【聯合報╱本報記者鄒秀明】2010.07.01
亞洲面板業者被控聯合操縱價格,台灣四家面板廠都遭美國司法部起訴。台灣遭起訴的業者不是美國公司,主管也多非美國公民,卻都陷入「反托拉斯法」泥淖。業者大嘆,這次不僅感受到美國國力強大,慣用的商用語言「價格是可以談的!」更被顛覆。
「這是學校企管老師沒有教的一課!」一位面板業界人士指出,美國以「世界警察」自居,只要感覺美國人的權益受損,無論對方國籍、發生地在哪,都可能面臨美國司法部門的訴訟。尤其全球面板業集中亞洲,規模又大,容易成為眼中釘,反托拉斯法更成為保護美國業者的利劍。
美國司法部認為,台、日、韓面板廠業者曾有不定期會面,甚至公開評論面板價格趨勢,各高層也曾針對市場情報和價格進行討論,被美國司法部認定這就是一種操控價格行為。
但美國反托拉斯法嚴格規定,任何商業、社交場合,只要涉及價格議定,均被視為違法。
「價格是可以談的!」在台灣可能只是商業術語,但在美國被視為觸犯法令,引來嚴苛的調查和重罰,不熟悉美國法令,讓台灣業者這回吃了悶虧。
◆ 吳揆:ECFA長得像條約 立院不能修改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台北報導】2010.07.01
行政院會今天通過兩岸經濟協議ECFA後,即送立法院審議。行政院長吳敦義上午表示,ECFA依嚴謹定義不是條約,但性質、樣貌、狀況又像條約,所以他才說是「長得像條約」,立法院有權否決,但不能修改。
吳敦義說,依憲法、大法官329號解釋令,ECFA不是條約,因為簽條約(的主體)是國家對國家,有些協定則是國家對世界組織,但兩岸間有些情況必須要擱置爭議。
吳敦義說,我方認為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兩岸部長面對面談判,就是對等、尊嚴的談判,像司法互助,對岸若是否認我們,還會簽協議共同打擊犯罪嗎?(簽訂協議)形同承認我方在司法上是有主權的,但對此大陸不會正式公開承認,因為兩岸在互不否認階段。
吳敦義指出,因此要把ECFA當做條約,就與大法官解釋不同,說ECFA「長得像條約」,就是因為ECFA既不是國內法,也不是預算,國內法可以逐條審議、逐條刪減預算,條約、協定可以否決,但不能從中挑一條,因為這是整個配套的,牽動就整個廢掉了。
吳敦義表示,與大陸簽的協議,很費苦心,有取有予。也許取的不夠多,因為是早期收穫清單,不可能如入無人之境,目前是分兩年三次調降,到2013年關稅全免,有人故意不要分次、要一次到位,整個就會前功盡棄。
兩岸簽署ECFA後,吳敦義說,在與他國貿易往來方面,要簽FTA 或與美國之間(簽TIFA),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因為我方不能只是追逐「量」,不是所有FTA簽了以後,就都對我方有利,有些簽了後,在農業或工業產品上,與我方有重疊性,會有強大競爭、衝擊,簽了不見得對台灣有利。
吳敦義表示,此外,必須挑選與我有互補、對我有利的FTA簽,若是衝突、重疊的,簽了形同我方去打擊他國,或他國來打擊國內,只會愈簽愈糟,因此要精打細算。同時有些講了,也不是今天就能簽,要經過很長時間。
面對石化業仍有部分反彈,吳敦義解釋,政府最後能爭到PP(聚丙烯)等,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每個行業都要一步到位,都要照單全收,此乃絕無可能之事,石化業是如此大的產業,不可能一步到位,現在只是第一班車,還有第二班車,但有些車班就是不能有,就像我方也不可能完全開放,即便是WTO也非全開放,石化業要求全開放,這是辦不到的事,還請業者理解。
※ 相關報導:
* 王金平坦言:朝野攻防 充滿肅殺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5698413.shtml
* 解密ECFA早收清單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0634
商業周刊 第1180期/出刊日:2010-07-05
台灣政府爭取列入早收清單的標準有三,第一是貿易數字,占中國自台灣進口金額越高的,越有機會入選;第二是迫切需要立即降關稅,例如受到「東協加一」影響的產業;第三是透過公聽會所蒐集到的業界意見。
第一個理由乍看之下非常合理,我們能夠在中國擁有一席之地的,當然就是有競爭力的。
但再往深一層去想,既然已經有競爭力,又何必進入早收清單?
社論-除了經濟戰略,台灣更需要重建社會資本
【本報訊】2010-07-02 工商時報
馬英九總統於昨日召開記者會,針對後ECFA新經濟情勢,表示將在國安會下成立「全球經濟戰略小組」,積極研擬戰略以開創黃金十年。馬總統的用心,值得國人加以肯定,但從這些年台灣經濟社會的停滯可以發現,今天我們的困境不在於經濟計畫不夠多、不在於金融資本不夠雄厚,而在於彼此互信的社會資本正快速流失,倘不能重新恢復這一社會資本,即使再高明的經濟戰略亦將無用。
大家都知道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推崇市場那一隻看不見的手,但其實在此之前他所出版的《道德情操論》一書,曾以極大的篇幅陳述人們的習慣及社會的風尚,深深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歷史學者法蘭西斯.福山也從歷史興衰中發現,創造一國經濟繁榮的最重要力量是人們彼此的信任。這個看不到、摸不著的社會互信力量,對經濟影響之大,不言可喻。
其實,社會資本也沒有那麼抽象。從二戰結束後,亞洲四小龍、前蘇聯、南美的經濟表現可以發現,光有金融資本、人力資本未必能促進經濟繁榮,只有在一個充滿信任的社會網絡裡,才能使各項資本全然釋出成長動能。這個充滿信任的社會網絡,即是社會資本。
台灣早年能創造經濟奇蹟,確實是依靠尹仲容、李國鼎、孫運璿等前賢的前瞻眼光,著手改革外匯制度、設置科學園區、訂定獎勵投資條例所致。但是大多數人都忽略了這些經濟政策所以能夠成功,隱隱然還有另一股力量,那就是社會彼此互信、文官體系積極任事的社會資本。換言之,經濟政策的成功仍是建立在一個充沛的社會資本之上。
社會資本形成的關鍵為何?我們要引述論語的一段話:「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此話道出執政者上自總統,下至各級文官,對於社會資本的建立具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回憶1960年代以來台灣經濟發展成功的關鍵,也正由於那些居上位者夙夜匪懈,認真任事的態度影響了整個社會風氣。尹仲容曾因揚子案辭官歸隱,但在歷此挫折復出後仍不改積極任事的態度,他常鼓勵部屬:「擔任公職絕不可存有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理。應該抱有多做事不怕錯的勇氣,只要不是存心做錯。」
尹仲容、李國鼎、孫運璿的積極任事鼓勵了那一代的文官,帶動了積極任事的風氣,同時也建立了一個互信安定的社會資本。但反觀今天,政府部會首長年年調動,尹仲容、李國鼎這樣有大臣之風的大員已不復見,如此文官體系遂又流於因循舊例,不事積極進取。由此而下的各級官員紀律鬆弛,加上社會詐騙橫行,所引起的民怨多不勝數,社會互信的資本也正因此快速流失中。
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年政府從中央到地方看到新政策不斷地提出來,但泰半是新瓶裝舊酒,執行的政策經常無疾而終。何以致之?政府大員裡缺乏尹仲容這樣有擔當者,於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心態瀰漫文官體系。國土規劃喊了多年還在紙上作業,服務業發展推動多年還在整合座談,許多政策口號看似宏偉,實則毫無新意;這些方案大概都可以從三、四年前的舊檔案裡,找到相似的計畫。這種氣息進一步擴散,則非但無所作為而已,更將擾民而引發民怨。前年南部一位老農買下法院拍賣的農地,繳了保證金與尾款後,法院突然通知農地被別人買走了,氣的這位老農說:「想不到法院比路邊攤還沒信用」。另外北部有一位重度智障青年在便利商店拿了麵包吃,到場的員警想聯絡家屬並代墊麵包錢,派出所主管卻指示:「現在績效欠這麼多,反正辦他也不會起訴。」此外,今年以來高等學府更傳出多起老師以學生當人頭詐領研究經費的案子。凡此種種,不勝枚舉,若要再舉社會詐騙的案例,那就真是罄竹難書了。如此則社會資本怎麼不流失?
除了因為文官體系的因循而造成社會資本流失之外,造成台灣社會資本流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藍綠的統獨爭議。意識型態對立讓原本平靜無波的台灣社會近年衝突頻傳,在政治人物煽風點火下,每逢選舉就撕裂彼此的互信,朋友、同事甚至夫婦因政治立場而反目者,時有所聞。如此社會資本又豈能不流失?
台灣這些年也並非全然沒有令人感動的故事,去年九月兩位客運司機侯文田、蘇勝裕犧牲自己,拯救了全車旅客,這就是社會資本的積累。這一事件雖經本報社論籲請當局以實際行動表揚,但終究馬總統也僅在國慶演說中寥寥幾語帶過,殊為可惜。
社會資本的建立極為不易,但摧毀卻只在彈指之間。政府大員的不當言行可以摧毀、文官的因循怠惰可以摧毀、政治爭鬥可以摧毀、法院的錯誤判決更可以摧毀。我們再度籲請馬總統正視社會資本。規劃經濟戰略固然重要,但是社會資本若不能恢復,台灣經濟恐怕只能繼續空轉下去。
◆ 想買房 張金鶚:2年後再說
記者薛孟杰/台北報導 2010-07-02 工商時報
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昨日指出,香港與中國簽訂CEPA後房價大漲,是因香港房價在CEPA前已連跌數年,處相對低點,但北市房價目前相對高點,他不認為房價將因兩岸ECFA而大漲,反之,未來3年房價會逐漸下跌,首購族及換屋族可再觀望2年再逢低進場。
兩岸簽訂ECFA,不少人看好北市房價有機會重現當年香港與中國簽訂CEPA後大漲的榮景,因此雖然央行升息,但投資客仍觀望,頂級豪宅市場也未受太大影響。
對此,張金鶚指出,ECFA對台灣影響將反應在長期經濟發展上,但房價則是受短期投資因素影響,他不認為北市房價會因ECFA上漲。
張金鶚說明,外界盛傳ECFA一簽,大陸富豪都要到台灣買豪宅,撇開台灣豪宅是否真算豪宅不談,政府目前並未開放大陸人士來台灣置產,僅能買商辦,因此,商辦價格有機會攀升,但陸客競相來台置產不會發生。
此外,香港從1999年回歸中國大陸後,房市泡沫化,到2003年達最低點,CEPA適時扮演觸媒,房價才又起漲,但2008年香港房價曾再度大跌。
反觀台灣,台北市商辦價格處於相對低點、住宅價格卻是相對高點,而且還屢創新高,但政府並未開放大陸人士購買住宅,只能買商辦,商辦之所現「該漲不漲」,都是因購屋族中有4成是投資客,鎖定預售新成屋投資。
張金鶚表示,在央行採取升息、降低北市購屋貸款成數後,投資客其實已心理有數,但投資客不輕易認輸,最後只能被迫斷頭,導致房價產生僵固性,無法馬上快速下跌,而是逐漸下跌,最快從今年下半年起,房價反轉的態勢就會越來越清楚。
張金鶚研判未來三年房價將逐步降低,想買屋的首購族,可先租屋,等房價下跌後再進場,至於想換屋的民眾,則可趁現在房價高檔時賣屋,然後租房等兩年後逢低買進,但他也強調,要買要賣仍要先做好功課,自己想清楚,絕不可人云亦云。
另外,根據政大台灣房地產研究中心發表研究報告,今年第1季北市房價泡沫已達房價43%,若每坪賣100萬,其中有43 萬是「泡沫」,至於房價升高趨勢則是因大眾對未來增值的預期心理所造成。
但參與計畫的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系教授陳明吉也認為,於央行日前已突然宣布升息半碼和選擇性信用管制,顯然已發現問題嚴重,房價泡沫要破的機會應已降低,泡沫亦可能將被壓制,但他仍提醒,每逢接近泡沫警戒線時,代表實際風險提高,民眾要進入房市應更謹慎,政府亦應持續注意房價與市場動向以及銀行的放貸業務,避免泡沫經濟更嚴重。
復甦降溫 全球製造業擴張趨緩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0.07.02
最新經濟數據顯示,亞洲、歐洲與美國的製造業擴張速度同步趨緩,加上美國就業市場和房市疲軟,全球經濟復甦動力似有逐漸熄火的跡象,道瓊指數1日早盤暴跌逾150點,油價重挫近5%。
美國供給管理人協會(ISM)公布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5月的59.7下滑至56.2,不如市場預期的59。另外,5月成屋待完成銷售銳減30%,縮幅是市場預估的兩倍,而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也意外增加,比前一周多1.3萬人至47.2萬人,遠不如市場預期的降到45.5萬人,顯示就業市場回升趨緩。
美股早盤重挫逾1%,道瓊急跌152點,那斯達克指數跌幅更逾2%。歐股連續第三天下跌,歐洲Stoxx 50指數下挫2.5%。亞股也全面收黑,MSCI亞太指數大跌1.7%。西德州輕原油8 月期貨暴跌4.7%至72.07美元,跌幅創五個月最大。
1日稍早公布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歐元區和中國與印度、南韓和台灣等亞洲經濟體製造業的成長速度也減緩,市場擔心會拖累復甦腳步,導致歐亞股市大跌。
蘇格蘭皇家銀行(RBS)首席歐洲經濟學家凱魯斯表示,經濟數據此後將逐漸走軟,這會引起市場對前景的疑慮,尤其擔心二度衰退,此時有重大下行風險。
但也有部分經濟學家認為這些疑慮過了頭,強調亞洲的經濟成長普遍還是很強勁,出口帶動的經濟繁榮仍會持續。滙豐(HSBC)資深亞洲經濟學家紐曼表示,這些數據可能代表第三季成長會變慢,但不至於硬著陸。
根據中國物流聯盟的資料,中國6月PMI由5月的53.9下滑至52.1,低於市場預期,也是連續第二個月成長速度趨緩。不過此數據超過50代表製造業景氣擴張。
歐元區和亞太其他經濟體大致也是如此,印度製造業上個月的成長速度從兩年高點滑落,南韓工廠的成長速度掉到半年低點,澳洲和台灣的情況也很類似。
歐元區6月製造業PMI從5月的55.8微跌至55.6,符合市場預期,雖是四個月最低,卻連續九個月呈現擴張。
紐曼指出,各國的財政刺激政策逐漸退場,如今經濟成長轉而較依賴民間部門,因此PMI較低並非不正常的現象,「戒除對振興經濟方案的依賴才是比較健康的發展,所以經濟成長的組成成份要開始改善。」
◆ 後ECFA的經濟戰略
【經濟日報╱社論】2010.07.02
兩岸經濟協議(ECFA)簽署後,如果在野黨的杯葛不致拖延到明年初早期收穫清單生效的期限,台灣就真正進入了後ECFA時代。誠如馬總統所說,ECFA是台灣突破經濟孤立、兩岸經貿走向互惠合作乃至加速亞洲區域經濟整合的一大步,面對這個全新的狀態,台灣經濟要如何自處、如何發展,不僅從容因應變局,更能藉此大展鴻圖,是當前最重大的課題。因此,當馬總統宣示將提出後ECFA的經濟發展戰略時,各界都引頸盼望。
答案昨天出爐:未來的經濟發展戰略,就是要整合政府研發單位的能量;在行政院組成「全球招商專案小組」,每季檢討招商成效;在國安會成立「全球經濟戰略小組」,督導創新、投資及招商等工作,並與重要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以兌現雙英辯論時馬總統的承諾。
如果這就是後ECFA的經濟發展戰略,實令人大失所望,因為成立兩個小組,絕非戰略,至多只是戰略規劃機構或執行單位。尤其「全球經濟戰略小組」,除早已許諾的洽簽FTA外,並未形成其他重要戰略;至於「全球招商專案小組」,循名覈實,更侷限於經濟部等早已戮力推展的工作;單憑這兩項若即構成未來經濟戰略的主要內容,我們可以直言,馬政府是沒有戰略的。
我們再三強調,ECFA是勇敢的第一步,從明年起,自一小部分產品出發,台灣就要進入自由開放的新紀元;因為緊跟著第一波早收清單實現,還會有第二、三波接踵而至,開放步幅可能又快又猛;如果馬總統領軍的「全球經濟戰略小組」出師有功,則台灣簽署FTA的貿易夥伴將愈來愈多,則三、五年內,台灣就有機會全面自由開放。
從處處保護、重重壁壘的現狀,快步衝入全面自由開放,對全體企業與國人都會是猝不及防的巨大震撼。因此,任何發展戰略的第一項,都應是引導台灣人民及企業順利進入此新紀元,不致驚嘆失措,更不會受到傷害,反而能從中開創前所未有的契機,並平順過渡到新環境。
從ECFA簽署前部分民眾的疑慮與不安,可窺知很多人尚未準備好小幅度的開放,遑論百無禁忌的全面開放。因此我們大聲疾呼,政府應儘早擇定經濟發展落後、就業情況不佳的地區,優先規劃若干「經貿特區」,透過比照新加坡的全面自由開放,在限定範圍內向全民展示自由經濟的真貌,自其中窺見本身的潛在競爭條件與因應調整的方向。如果真能向上取法新加坡的優越條件,這幾個自由經濟特區即能展現更勝於彼的超高吸引力,則全球企業攘臂爭入,不勞「招商專案小組」膠柱鼓瑟而成效大彰。 兩岸經貿由完全封閉到走向開放互惠,最受人質疑的,就是對岸商品本已極為低廉,再挾減免關稅的優惠,許多在地廠商將走投無路,這是爭議ECFA的漫長期間中最令人憂心的問題;從此出發,失業人口恐將大增、貧富差距更加惡化;這正是在野黨據以挑起反對力量的主要論點,馬總統的經濟戰略不能全然視若無睹。
進而言之,兩岸互動更為密切、交流管道更加順暢,對大企業而言,早已不以為怪。但數以百萬計的在地中小企業,從來未越雷池一步,即使陽關大道橫陳面前,也不知如何跨出第一步,甚且一失足即可能成千古恨。政府責無旁貸,必須引導扶持乃至強化其跨境經營能力,讓開放的果實不只是大企業的禁臠。 如果馬總統認真思考950億元基金的運用之途,將做為經濟主體的中小企業拉拔起來,前述兩個疑慮將一筆廓清。從這些平實而淺近的角度出發,經濟戰略又何需他求?
※ 相關報導:
* 後ECFA邁步 馬總統宣示全球招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5699750.shtml
* FTA洽簽 專家盼防農業衝擊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5701094.shtml
農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蔡勝佳今天表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對將來影響大,但「這幾年可以守住」;如與各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受衝擊最大的將是農民。
大陸ECFA戰略 兩岸共創全球經濟中心
中央社 2010.07.03
馬英九總統提出後ECFA時代的經濟戰略後,大陸的戰略又是什麼?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祕書長任以鋒表示,就是兩岸相互借力使力,讓中華經濟圈形成全球經濟的新中心。
任以鋒經常代表大陸出席有關世界貿易組織(WTO)會議與活動,對國際貿易深有研究。
他在訪台期間抽空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很多人不瞭解,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時,為什麼會以近似不平等的方式對台灣大舉讓步。
他說,這就好比大陸當年加入WTO,許多人認為將對中國汽車產業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但大陸今年新車銷售量卻預計高達1500萬輛,因此,大陸看待 ECFA時,絕對不會只注重關稅的高低調整,這也不是兩岸貿易爭奪的焦點。
提到大陸的後ECFA時代戰略布局,以學者觀點發表個人看法的任以鋒說,根據新經濟地理理論中的「中心外圍集聚效應」,一旦兩岸產業集聚形成廣大的市場,就會在全球經濟體系內形成競爭優勢。
他指出,如果大中華經濟圈形成一個中心後,外圍週邊的經濟體將跟著形成非常大的集聚效應,而在目前全球經濟結構進行大調整的當下,大陸看待ECFA正是從這一思維角度出發。
任以鋒舉例,兩岸商簽ECFA時,大陸已進行第2波的大開放,和上次沿海地區開放形式不同,這次的開放是以沿邊地區為主,以雲南對印度洋南亞經濟、東三省對東北亞、新疆對中西亞,進行全面性的大開放。
換句話說,中國是抓緊金融危機後的全球產業大調整機會,不僅透過ECFA展開兩岸的合作,也要推動區域和整個世界的合作,接著以大中華經濟圈為核心,訂定新的全球經濟遊戲規則。
※ 相關報導:
* 兩岸經合會任重道遠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701872.shtml
考量到ECFA本身執行的複雜性,協議文本特別訂有「機構安排」條款,明確表示在ECFA生效後,雙方將共同籌組「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承擔落實目標所必須進行的磋商工作,以及監督並評估ECFA的執行,解決任何關於ECFA的解釋、實施和適用爭端等事宜。兩岸經合會的設立是必要的,更是重要的,攸關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及自由化的推進節奏,實須謹慎以對。
◆ 別小看台灣的電子代工業!
中央社 2010/07/03
與其說不要小看台灣的電子代工產業,更精確的說法是,別小看台灣電子產業供應鏈的力量與應變能力,儘管代工業者已淪為「茅山道士」(毛利率3%到4%),但「數字會說話」。
其實,透過規模經濟的擴大及成本控管的精進,金融海嘯過後的2009年,竟然有不少企業獲利爬到高峰,這點的確令人驚訝。
而更令人驚艷的是,儘管NB代工廠商毛利率從全盛時期的15%多,一路下滑到4%多,但近幾年,台灣NB代工廠商獲利數字卻繳出了連3年歷史新高的紀錄。
3C電子產品價格不斷下滑,這些代工大廠毛利率也一路下探到4%,獲利為何可以屢創新高?
這樣的落差,不得不令人想問,大家是不是都太專注於毛利率數字,導致陷入了「毛利率的迷思」?
的確,單以「毛利率」來論價值,對最下游的代工組裝廠商並不公平。原因是,組裝廠向零組件廠採購各式零組件,進行組裝後再銷售給品牌廠商,因此代工廠雖然只是設計組裝,但營業額相當龐大,也因分母相當大,毛利率相對就低 (毛利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
產業供應鏈的排序與毛利率有密切關係,通常最上游的原料、晶圓代工、IC設計擁有較高毛利率,越往下游,毛利率越低,分母大小就是其中關鍵。
廣達2009年稅後盈餘高達223億元,EPS(每股盈餘)6.09 元,獲利連3年創下歷史新高,EPS也是近10年來最佳表現。
仁寶2009年稅後盈餘高達192億元,EPS為4.91元,獲利同樣連3年刷新歷史記錄,EPS也是近10年最好。
緯創2009年獲利91.35億元,獲利及EPS同為歷史新高。
代工業者表示,台灣零組件廠商降低成本 (costdown)的能力相當驚人,無論是規模經濟、設計改善抑或嚴謹的管理,各有所長,是台灣電子產業最核心的競爭優勢
有不少人認為,「毛利率不三不四」 (力保毛利率3%或4%水準)的產業,有什麼好探討的?更有不少人認為,台灣代工產業唯有轉型,否則只是窮途末路。
的確,任何企業都需要新的生命力,不斷創新才不致被科技的洪流洗刷殆盡,但是,代工業就真的沒有前途嗎?
華碩、宏碁從代工起家,最終走向品牌,過程雖然艱辛,但成功創造企業全新價值,是大家熟知的故事,然而,仍然靠著設計代工 (ODM)賺進大把鈔票的廣達、仁寶、英業達、緯創還有剛從華碩分家出來的和碩聯合,未來的劇本又會是如何呢?
「多元化發展」,似乎已是大家共同的方向,從桌上型電腦 (PC)到筆記型電腦 (NB),進而擴展到3C產業、電視、汽車零組件、醫療設備,甚至家俱、家飾都有人涉獵。
原因是,未來不只是3C產業,包括汽車及家俱家飾都將融入更多科技,進而成為「電子產品」,台灣代工產業也正從3C產業逐漸擴散到家庭的每個角落,路也愈來愈廣。
更令人期待的是,這些企業共同結盟,開創全新的「雲端」新商機,正一步步刻畫全新的夢想。
別忘了台灣人民的勤奮及旺盛的生命力,正在創造更多的「無限可能」。
時代的巨輪正從西方慢慢東移,台灣20年來的科技代工經驗,已讓台商不僅有製造生產技術,更包辦了設計能力。
面對中國市場的崛起,「我們準備好了」,這是台商們興奮的吶喊。
新一代學成歸國的創意設計精英,加上老一代生產管理的經驗,成為攻略中國市場,放眼全球的最佳組合。此時,中國市場的興起,正巧為台灣企業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戰場以及轉型的新契機。
其實近10年來,台灣企業的生命力與延展性在NB代工產業中表露無遺,雖然處處有危機,卻時時有驚喜。
正當大家一味重「品牌」、輕「代工」之際,代工廠的大老們忍不住要為自己抱屈。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說,未來和碩是左手設計,右手代工,未來你們會看到和碩真正的價值所在。
仁寶總經理陳瑞聰曾說,「別小看我們這些毛利率只有3%到 4%的代工廠,在大者恆大的趨勢下,我們的優勢正逐步發揮,別只在意我們的毛利率,關心獲利率及獲利數字更實在。」
「你們會發現,儘管毛利率不高,但近2、3年來我們的獲利卻相當亮眼。自有品牌夢,當然人人都想要,但並非每個人都能站在舞台前當大明星,更何況A咖級大明星通常是萬中之選;認清自己的專長,專注所長才是長勝之計。」
台灣代工產業並非單靠低廉工資賺取利潤,不斷的創新,技術提升,持續提升企業附加價值才是台灣NB 代工產業能夠歷久不衰的主因。
財經漫遊-嚴肅面對貧富差距
【沈雲驄】2010-07-03 中國時報
反ECFA,蔡英文不該老拿「惡化貧富差距」當理由。
一來,像ECFA這樣的貿易協定,圖的是市場,要的是商機,從來就不是為了改善貧富差距。北美洲的NAFTA不是,香港的CEPA更不是。
二來,從亞洲到美洲,哪個國家跟哪國家簽貿易協定,這些國家的貧富差距大多早在簽署之前,就沒好到哪去。換言之,簽了就算會惡化,不簽,也不代表貧富差距就會理所當然地縮小。
更重要的是,硬把ECFA跟貧富差距掛鉤,不但簡化了貧富差距惡化背後複雜的原因,也無法正確督促執政者認真面對當前貧富差距惡化的嚴肅問題。
別的不說,這幾個月來馬英九與吳敦義為了推銷ECFA,開口閉口,也都把貧富差距的改善,寄望於ECFA上了。吳敦義說,簽了以後,「更有競爭力」的台灣產業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失業的窮人有錢賺」,也會「創造更多稅收,好讓稅收加大後的政府,可以增加社會福利」,所以,簽ECFA「會改善當前狀況」。馬英九也說,將來政府會「透過租稅、社會福利等手段,讓弱勢受到照顧」,「這才是正辦,」他說。
當然不是。失業的窮人,當然需要工作,但豈是只靠ECFA,就能「改善當前狀況」?弱勢者當然要照顧,但光是透過租稅與社會福利來照顧弱勢者,也絕非改善貧富差距的「正辦」。
因為,貧富差距是個高度複雜的現象。就像病毒般,不斷從富有的西方國家往新興國家蔓延而來。有錢的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起飛中的金磚國家們,乃至於一窮二白的非洲大陸,全都在這股陰影中無法脫身。
在這股全球性的貧富差距陰影下,最有錢的族群,財富不斷向上累積,在整體所得中的佔比不斷擴大。十年前,美國最有錢的一%人口的所得佔總體所得的比率只有個位數,而現在,已經將近兩成;今天,全世界每年所創造的所得當中,最高的五%人口,就攫走了三分之一;最低的五%,只佔了很抱歉的○. 二%。
淪落到這步田地,剛剛丟了政權的英國前首相布朗口中「不負責任的政府」,難辭其咎。半世紀來,這些政府們一股腦的投入經濟成長的競賽,只顧著創造美麗的總體數據,卻無視於總體之下、富與貧之間,收入差距不斷惡化的現象。
這些政府不斷告訴人民,只要國家的經濟好起來,不管富人窮人,大家都有好處。這話沒錯,研究的確顯示一個國家總體經濟改善,會拉抬人民平均所得,即便是窮人。但問題是,借用經濟學家Carol Graham的話,人民關心的不只是自己的收入,更關心跟別人比較之下的相對所得。
而無論是較先進的美國,或是此刻才起飛中的印度,政府們卻眼睜睜看著經濟成長所創造的成果,一再被最高所得族群攫走了大半。在這種情況下,貧與富的差距豈能不拉大?
如今該要求政府做的,當然很多。例如,特別針對中低收入者,或是中產家庭中較弱勢者(如單親家庭),提供更高品質的教育。越是窮鄉下,越要花錢與心思。全球化的年代對人才的需求應該更多,而不是更少。誰敢說這些受到良好教育的窮孩子,將來能為自己、家人與地方,帶來多少繁榮?
其次,鼓勵個人與企業創新與創業,用好的產品與服務來賺全世界的錢,並且更合理地分配利潤。另外,下定決心,透過對資本利得課稅等手段,抑制金融市場的不當炒作,炒亂了財富分配,更炒亂了人心。貧富差距權威、加州大學經濟學家薩伊茲就發現,金融市場是富人財富累積、也是惡化貧富差距的主要元兇之一。半世紀來,股市暴起的速度遠遠超過經濟成長,懂得在其中賺錢的最有錢一%人口,更加呼風喚雨;而實力有限的中產階級與窮人,不是跟著進入市場中賺少賠多,就是在旁焦慮著自己有限的家庭所得。
ECFA之外,請嚴肅面對貧富差距,幫助人民消除這樣的焦慮吧。(作者為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
◆ 深圳效應 10省齊漲工資逾20%
【聯合報╱記者鄭圭雯/綜合報導】2010.07.02
大陸河南、深圳、陜西、安徽、海南等十個省市昨天同步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漲幅除深圳外,其餘各省都超過兩成;其中海南一類地區工資漲幅近百分之卅二,幅度最大。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今年以來,中國共有廿七個省區市上調最低工資標準,這一波從七月一日起上調工資的大陸各省,幅度基本都在百分廿以上,包括安徽的百分之廿五點九、雲南百分之廿二、湖南百分之廿七點八、河南百分廿三等。
最低工資標準是根據勞動者及贍養人口最低生活費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就業狀況等綜合考慮後訂定。
漲幅最高的海南省,之前的標準在全大陸排名為倒數第六。經過這次調整,增幅躍至全國第一,但金額仍與沿海省份相差甚多,甚至只有沿海的二分之一左右。
今年初起,福建、廣東、上海和江蘇等經濟大省,紛紛調高最低工資標準,幅度在一到兩成間,大大提高大陸台商的用工成本,遲遲沒有公布最低工資漲幅標準的深圳市,卻爆發富士康的連「十二跳」事件,鄰近的廣州日資本田零組件廠也出現罷工等事件,員工要求加薪事件延燒到其他省市企業。
對於工資調漲,北京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表示,這些年來,大陸的最低工資水平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在各地調整後,工資標準提升的空間還很大。
人民網報導,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表示,如果有些省市去年未調整,今年也應該調整。如果去年調整,考慮到當地今年物價上漲、社會平均工資水準提高等因素,如有需要,今年可以再調整。
蘇海南分析,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不會對企業造成負面影響,這是綜合多種因素後的安排,充分考慮各地企業的整體承受能力。但是不排除有些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可能會有壓力,極個別的可能會承受不了壓力。
蔡繼明認為,按照《最低工資規定》的要求,最低基本工資各地應每兩年至少調整一次,但上調最低工資會影響當地的勞動成本,政府應在上調工資同時,也給企業更多優惠政策,比如稅收方面。
※ 相關報導:
* 下個焦點… 罷工合法化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5701904.shtml
值得注意的是,蕭新永說,國際上提到勞工三權:談判權、組織權、罷工權,目前罷工權尚未寫入大陸工會法中。也就是說,罷工在大陸仍屬非法,但早前先後爆發的數起罷工事件,官方並未對罷者進行處理,台商下一波要關注的焦點,應是大陸勞工的罷工合法化。
* 歐元區失業率10% 12年高點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701890.shtml
歐元區5月失業率連三月持平在10%,但仍在12年的高點盤旋。鑒於英、德政府的財政節約措施恐怕會使經濟更為疲軟,難以創造就業,債市巨人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建議減持歐元與英鎊。
◆ 美元清算銀行 兆豐銀擔綱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2010.07.03
配合外幣票券上路,兆豐銀行將擔任美元清算銀行。未來民眾美元匯款、交易都是透過兆豐銀行美元清算系統,可大幅縮短美元匯款時間與手續費。
現行國內美元匯款因為沒有美元清算銀行,通常必須隔二、三天後,交易對象才能收到匯款;清算銀行上路後,未來當天匯款、當天就能收到錢,不論企業或個人都更能掌握資金運用效率。
據了解,目前中央銀行正在檢視兆豐銀行建置的美元清算系統,估計再三個月,兆豐銀就可拿到央行的許可函。
銀行業者表示,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菲律賓,都早已建置外幣結算系統,台灣現在才建立,時間相對落後,對民眾和企業也很不方便。
舉例來說,現在民眾到兆豐銀行辦理美元匯款,要匯到隔壁的台灣銀行,兆豐銀行內部要先發電報到該行紐約分行,該分行再傳到台銀紐約分行,台銀紐約分行再通知台北分行,一筆匯款可能要二、三天才到。手續費更因而要300元到800元不等,比新台幣匯款每筆數十元貴很多。
美元清算銀行上路後,國內所有銀行、票券商都將到兆豐銀行開戶,所有的外幣票券、美元匯款、銀行間美元拆借、外匯交易,都將透過兆豐銀美元清算系統結算。證交所、櫃買中心的商品,也可透過兆豐銀美元清算系統結算交割。
政府建立美元票券市場後,為解決美元清算交割的問題,中央銀行、票券公會、銀行公會、集保結算所等,共同遴選兆豐銀行擔任境內美元清算銀行。兆豐銀表示,未來民眾除轉帳成本降低,匯款時間也會縮短,資金運用會更靈活。
中國銀彈攻勢 東歐都靠攏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0.07.04
不斷茁壯的中國勢力即將跨越多瑙河,歐盟如果不趕緊整頓內務,歐盟大門外的東歐諸國也將逐漸向中國靠攏。
布魯塞爾的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主任霍爾斯在金融時報撰文指出,資金雄厚的中國,正向坐困愁城的東歐猛拋媚眼。雖然中國的著眼點不外乎是商業利益,但相隨而來的資金支援,仍是財政拮据的東歐此刻樂於聽聞的福音。
金融危機加速了中國的經濟外交攻勢,中國政府並利用上海世博會,展示中國與新歐洲夥伴之間日益擴大的關係。希臘政府6月宣佈與中國達成一項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協議,中國將在希臘建造新貨櫃碼頭和機場,並參與其造船業務。
許多中國公司已簽約進駐索菲亞經濟特區,保加利亞的中間偏右新政府顯然樂於爭取更多中國資金,以彌補西方日益縮減的投資。
此外,數十家中國企業本月在上海世博會上參加羅馬尼亞政府為吸引新投資而舉行的圓桌會議。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承諾將慷慨協助羅馬尼亞開發風能資源,一家大包商也答應為羅馬尼亞新建一座熱電廠,造價可能高達10億歐元。其他公司也在探索投資該國農業和礦業的機會。顯然地,對於在歐洲邊緣掙扎的國家而言,中國已成為一座輝耀的經濟燈塔。
霍爾斯說,中國把東歐視為重要的經濟橋頭堡。商務部已為新的加工中心制定深入東歐市場的指導方針,可因而規避歐盟的貿易限制。東歐發展中國家都樂見中國把注意力從亞洲、非洲轉移到東歐,特別是流通、營建、公共服務、採礦和農業等領域。
商業關係的密切交流無疑能產生重要的政治影響,歐盟要凝聚對華一致政策的用心,尤其可能因為東歐與中國的靠攏而遭破壞。
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2009年訪問歐洲期間,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官員都曾向他保證,兩國最終加入歐盟後,將對中國與歐盟的關係「有利」。歐盟決策過程中複雜討論與連鎖關係,將使這些國家得以實質拖慢保護措施的步伐,並限制歐盟在人權問題上的行動。而在氣候變化等問題上,東歐的立場甚至與中國更加接近。
霍爾斯說,中國的貿易實力已難以阻擋,而且可能為東歐的發展創造重要機會。所以,歐盟不應試圖把中國排除在外,而是應該提高歐盟經濟政策的效率,以鞏固歐盟對東歐的影響力。若能如此,東歐才不會很快淪為中國的勢力範圍。
※ 相關報導:
* 阿根廷砸逾10億美元 引進中國鐵路技術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703758.shtml
此舉顯示阿根廷與中國的合作關係加強,未來有助阿根廷出口更多大宗商品和礦物到附近國家及中國。
◆ 大陸房租狂飆 通膨恐增溫
【經濟日報╱記者鄭圭雯/綜合報導】2010.07.04
大陸房地產市場問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官方嚴厲調控下,房價尚未出現明顯回落,但一線城市房租卻快速飆升,部分地區上半年租金漲幅高達20%,恐引發新一波民怨,並為大陸通膨問題增添變數。
大陸官方4月中旬展開強力打房後,房屋交易量明顯萎縮,但房價僅緩緩下跌,租金則是急速上漲,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城市房租漲幅都超過10%,部分地段佳、公共服務配套好的區域,房租漲幅甚至達到20%。
根據北京鏈家房地產經紀公司市場研究部統計,今年上半年北京套房平均月租金為民幣2,885元(約新台幣1萬3,715元),比去年同期上漲19.8%。特別是房地產調控以來,租金上漲幅度更大。
香港經濟日報指出,上海、廣州、深圳等地房租上漲情況同樣十分明顯,5月上海市區部分房屋租金上漲約20%,廣州漲幅約在10.9%至20%,深圳小部分地區漲幅甚至達30%。
針對近期租賃突然上漲,新華社文章援引專家觀點指出,房價未見大幅下調,房租卻不斷高漲的現象,很容易讓人質疑房地產調控的效果,從而影響政府進一步調控房地產的決心,這也許正是某些利益集團在政府房地產調控之初,就大肆炒作房租上漲的目的所在。
人民日報表示,近來房租大漲,除了與每年6、7、8月因應屆畢業生開始進入社會,向來是租賃市場旺季有關外,目前房價依舊居高不下,讓一些準備購屋民眾暫時租屋觀望,也可能是導致近期房租上漲的原因之一。
不過,新京報指出,房租大漲,應屆畢業生們只能選擇居住在房租便宜的「城鄉結合部」或「城中村」,「蟻族」群體可能再次壯大。
香港經濟日報也認為,如果一批人不僅買不起房,現在還租不起房,將產生新的社會問題。尤其是一部份租不起房的應屆畢業大學生,恐因此引發對政府的不滿,產生新的社會矛盾。此外,房租上漲也將加重大陸通膨壓力。
有消息指出,近期房租大幅上漲已經引起北京當局重視,據稱住建部官員近期已經再次來到上海展開調查,了解當地住宅租賃市場的現況。
◆ 美國的經濟獨立 風中飄搖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0.07.04
美國開國先賢1776年7月4日在費城簽署美國〈獨立宣言〉,美國走上政治獨立之路。234年後的今天,美國是不是正在喪失經濟獨立? 經濟不獨立,政治獨立能保嗎? 美國是否要「國將不國」了?
《經濟周刊》報導,美國值得憂慮的理由很多,最明顯的是13兆美元的國債。外國人如今握有一半以上美國國庫券市場,和將近五分之一美國企業債。單單中國就投資了九千億美元的國庫券,美國人普遍擔心中國已掐住美國咽喉,美國的製造業基盤掏空,裝配線外移,特別是移到中國,服務部門的就業機會則外包印度。
知識界普遍說,由於負債過多、消費過度而生產不足,美國已經式微,沒落派學問最淵博的哈佛大學史學家佛格森說,所有帝國的衰落都始於債務爆炸,然後是沒有資源來維持陸海空軍。
但報導說,由於虛弱 (例如靠出售自然資源維生的殖民地)而依賴外國,和秉持實力而和外國相互依存,天差地別。目前全球資本市場打賭美國並未喪失經濟獨立和政治韌性,更不會成為中國殖民地。
美元正在再度確立其全球主要貨幣的地位。至於中國勒索美國,理論可能,實際有限。玩國庫券牌,中國將自損財富和貿易。中國一怒而拋售美國國庫券,手中所餘國庫券價值將走低,造成美國走貶,美國陷入衰退,北京等於自斷出口美國之路。
經濟獨立之辯並不新鮮,最近的是1980年代,出口導向的日本企業對美國同行摧枯拉朽,稱霸鋼鐵到記憶晶片的所有市場,美國的高爾夫球場和指標建築盡入日本工商鉅子之手。
但美國企業學到教訓,調整營運結構,擁抱科技創新。政策方面,擴大對外貿易和增加外來移民論獲勝,結果是美國經濟在1990年代強勁成長,聯邦預算在 1998年宣布盈餘。
獨立和依存之爭從美國立國那天就開始了。財政部長漢米爾頓是依存派,主張關稅適中,對外國一視同仁,國務卿傑佛遜是獨立派,要提高關稅以擺脫國債,並歧視英國。兩派勢同水火,漢米爾頓勝出。
報導說,美國是在全球經濟裡運作,應該記取漢米爾頓的智慧,開放邊界,擁抱外來資本和充滿創投精神的移民。報導引用土爾沙大學政治學家傑柏遜的話說:「獨立其實來自健康、有力和充滿韌性的依存。」
※ 相關報導:
* 美科技股後市 畢格斯停看聽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703482.shtml
畢格斯說:「經濟數據很不理想,我擔心我們不只會遭遇局部疲軟而已,而是會有兩、三季發生二度衰退,而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可能只有2%至3%。」
* 社論-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3x122010070400202,00.html
面對蠢蠢欲動的另一波亞幣競升潮,下半年亞洲各國財金當局勢必要步步為營,稍有不慎就會傷筋動骨,衝擊經濟的復甦力道。至於美國,固然出口業可以占到美元貶值的便宜,但也不必高興太早,因為其國內房市積重難返,失業問題高懸,民間消費動能不足,絕非美元貶值就可迎刃而解,一堆頭痛的難題還等著歐巴馬政府!
MIT高品質 台灣產品日商愛
【經濟日報╱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2010.07.04
業者分析,台灣產品研發製造品質已可打入日本市場,且日系品牌廠商結合台廠搶攻全球市場,是推升日本電子品牌廠商擴大對台下單的主要原因。
近期日系客戶擴大對台下單可分兩階段來看。首先,去年由於日圓升值,成本墊高而產生的壓力,使得部分日廠將零組件訂單轉向台灣。
再者,日系品牌客戶今年起擴大對台灣代工廠商下單,長期來看,日系品牌大廠盤搶攻全球市占率,擴大釋單大廠將成為電子業的新趨勢。
日本人口高達1.26億人,過去曾是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消費需求市場,內需市場足以撐起自有品牌,加上對於產品需求精緻,品質要求高,外來品牌很難打入日本市場,日系品牌也較少釋出代工訂單。
不過,近年數位相機及網通零售通路品牌都有擴大對台下單的表現,台灣廠商品質也符合日本市場需求,以日本消費性零售通路網通品牌巴比祿(BUFFALO)為例,近期對台灣三家代工廠商友勁、建漢及訊舟訂單均同步成長。
此外,業者認為,日本品牌在全球市場給人的印象是較為精緻,價格也較高,但在金融風暴後,消費能力縮減影響下,俗擱大碗的產品反而更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為提升與歐、美、韓系等品牌的競爭實力,日本品牌廠商非常需要台灣代工廠的支持。
◆ 朱雲鵬:經濟整合骨牌中的機會櫥窗
【聯合報╱朱雲鵬】2010.07.04
不同經濟體之間的經濟整合協議,通常會產生所謂的「貿易替代效果」,也就是原來從經濟協議以外國家所進口的物品,改由參加整合的國家進口。當然,也可能有「貿易創造效果」,也就是因為協議的簽署,而增加彼此的貿易往來。無論那一種效果大,對於沒有參加協議的國家,都會是焦慮的來源。
這就是為什麼近年來出現區域經濟整合的「骨牌論」,或「傳染論」。也就是,只要有一個重要的自由貿易區成型,其他經濟體會陸續跟進。在亞洲,從東協形成自由市場開始,這種骨牌連動的效果十分明顯。中國大陸、南韓、日本似乎都是搶著和東協簽署自由貿易區的協議。南韓最近幾年的動作更明顯,除了東協之外,它還試圖和美國、歐盟、印度簽自由貿易協定。在兩岸密集談判「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同時,南韓總統李明博於今年四月間在青瓦台召開了「緊急經濟對策會議」;據報導,知識經濟部長崔炅煥在會上表示:南韓將研究推進南韓和中國大陸有關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條件,以便於讓南韓企業確保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從這次兩岸所簽署協議的早收清單來看,產品偏向於下游而非上游,偏向於中小企業而非大企業。即使韓、日輸出的許多商品屬於上游產品,或大企業的品牌產品,他們還是會擔心在不久的未來,終究會成為貿易替代效果的受害者。所以,他們會加快腳步,落實了骨牌理論的預測。最近美國歐巴馬總統似乎又對已簽署但尚未由國會通過的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產生興趣,也代表了另一種骨牌效應。
台灣在此時刻,應當把握東亞經濟整合骨牌效應中的「空檔」,趕緊發展自己的產業,豎立新的里程碑。這是兩岸已簽協議,但日、韓等主要競爭對手還沒有跟進之間的「機會櫥窗」,要好好把握。利用這次所簽的協議,台灣應當快速推動三件事,就是就業、投資和市場。
早收清單裡的紡織及成衣業,目前雇用了十五萬人;石化下游的橡膠和塑膠製品業雇用了十六萬,機械業和汽車零件業加起來雇用的員工超過廿萬。如果這些行業都能因為貿易替代或創造效果,增加百分之十的就業,加起來就是數萬個就業機會。對岸新開放的十八項農業,和十一項服務業,也有機會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在投資方面,兩岸經濟協議可以帶給我們什麼呢?由於台灣會成為貿易替代和創造效果的受益者,外商對來台灣投資的興趣會增加,一如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成立,對於成員國的促進投資效果。台商方面,現在許多廠商面對轉型的挑戰,大陸沿海地區的工資也在上漲,相較之下,台灣降低營所稅以及遺產稅等措施,使得投資環境大幅改善,相信會有許多台商因此把台灣當作全球營運總部,並甚至將若干高附加價值的生產放在台灣。
在市場方面,最重要的是品牌的培養。一方面應當加強中小品牌的出線,像食品、連鎖店等;康師傅、鼎泰豐、85℃等都已經是成功的典範,而且已漸漸由小變大。另一方面是電子資訊業,應當由代工轉變為品牌;這個難度高,但看看宏碁和華碩的例子,似乎仍有可為之處。
下一波骨牌效應何時來到,現在很難說,但寧可相信其會來得快,而不要恃其會來得慢。所以動作要快,無論個人、廠商或政府,都要快。這是東亞經濟整合骨牌效應中出現的難得良機,稍縱即逝。
(作者為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安得廣廈千萬間-除了降關稅,ECFA功能意義是什麼?
【朱敬一】2010-07-05 中國時報
眾所矚目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終於在上周二正式簽訂。在此之前,媒體花了不少篇幅在討論「ECFA是什麼」,要弄清楚這個協議的內涵。政府各級官員費神說明什麼是FTA、什麼是兩階段協議、降關稅有什麼好處、為什麼台灣要避免邊緣化、什麼叫早期收穫等等。這樣的闡述當然是對的,但是一則侷限於「定義」式的描述;二則經常在討論過程中擦槍走火,延伸到其他枝節問題(例如是否十年內開放九成進口免稅等)而模糊了焦點;三則未能從「功能」面解說其意義,稍缺積極正面的論述。
在這篇文章中,我不想在文字定義上再對ECFA做什麼解說,也不想再談降關稅的種種影響,而要解釋ECFA的積極面意義。簡單地說,ECFA的簽署不是兩岸經貿關係的句點,甚至也不能算是逗點,而是一個新布局盤整的開始。
在廿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國際經貿環境已經比傳統貿易理論中所刻畫的故事要複雜許多。早年的貿易理論,只是將經濟活動大致切割成「生產」與「消費」兩塊。所謂國際貿易,只是將生產活動依各國之間的比較利益與成本優勢,分配到不同的國家去操作,然後再彼此互通有無。因此,甲、乙二國若分別專業生產於A、B兩種產品,彼此可以透過商品貿易而彼此獲利。
但是商品貿易不是經濟分工圖像的全部,甚至有些失真與扭曲。首先,企業家不見得要在成品端進行貿易;他們大可以在製造端整廠輸出,進行直接外人投資(FDI)。其次,在全球運輸與網路資訊日益發達之際,一個產品的加值鏈可以輕易切割細分,在不同的國家進行局部加工,完全跳脫古典貿易理論的單純生產/消費的二分雛型。不只如此,除了狹義的製造生產外,知識經濟時代的產品常來自於上游的研發,而產品研發的落點究竟要設在哪個國家,則又是一個廿一世紀企業要面臨的抉擇。
此外,消費、生產、加工、研發看起來是幾個互不相干的經濟活動,但其實不然。例如:所有的研發都不純然是實驗室裡的單純活動,而需要市場的「練兵」、消費者的回饋、實際生產過程中的操作性檢驗等。因此,全世界大概沒有一個國家是純然的上游「研發」者。實證資料顯示,研發來自於市場土壤滋潤的助力,恐怕不小於實驗室研發經費的助力。
對台灣而言,不管讀者對中國大陸有什麼樣的政治想像,不可否認地,對岸既是大工廠、也是個大市場、更有可能是研發活動不可缺少的資訊回饋來源。如果台灣企業家在全球布局的時候,硬是將大陸這個板塊排除,則不必諱言,其生產、市場、研發活動的利益比較基礎,就必然不完整,其所能完成的布局,就頂多只能是個次佳布局。
以前,台灣相當程度忽視中國大陸板塊,故其產業布局的畫布殘缺一角。ECFA的簽署,意味著一個板塊銜接的開始,對原本次佳的布局、斷裂的板塊、繞路的經貿加值鏈,能有一個重新思考的布局機會。在思考之後,台灣未必需要重新調整,但也有可能做相當的資源挪移。對岸的政治與市場當然有其風險,這也是每一個企業布局者必須要考量的環節。但無論如何,台灣不該因為對岸存在風險,就跳越到「無所作為」的結論。
所以,你若問我簽署ECFA的意義是什麼,我會告訴你:它是台灣產業重新布局的開始。這個重新布局可不能大而化之的粗分,而要深入一個個產業去細看。此外,我們也不能將中國大陸單純地視為工廠或市場,而要考慮生產加值鏈從上游研發到下游銷售的整個加值過程。總之,ECFA的簽署不是句點、不是逗點,而是產業重新布局的起點。MIT梭羅教授說ECFA沒那麼重要,我礙難同意,反而認為他對國際經濟環境的掌握有些隔閡,對台灣經濟的了解也不夠深入。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中研院院士)
◆ 協議不平等 台灣農產品種權難保
自由時報 2010.07.05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上週簽ECFA同時,兩岸也簽署「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其中涉及品種權協議,但學者強調,此協議根本是「不平等條約」,因為即使台灣品種到對岸註冊,中國仍可繼續種植並販售,對於仿冒台灣水果的現象依然無解,嚴重影響台灣農產品國際市場。
中國採舊版國際公約
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表示,兩岸品種權根據的國際公約版本不同,我國是一九九一年新版,中國是一九七八年舊版,中國法規的「農民免責」範圍大,因此中國農民只要不賣種苗就沒事,收穫物仍可上市販售。
舉例來說,我國桃子品種到中國申請並獲保護後,中國農民不僅還可繼續種植,更可出售桃子果實,這樣並不構成侵權,因為農民可以免責,一點不受協議影響。但若中國來台註冊品種,我國農民卻不能種、也不能賣,因為我國品種權範圍涵蓋收穫物。
農民不賣種苗就沒事
郭華仁認為,協議根本不平等,不僅對台灣不利,而且也「虧很大」,農委會不可能不知道,卻不積極爭取,至少要讓台灣的「農民免責範圍」跟中國一樣,才算對等。
「中國那麼大,侵權要怎麼抓、怎麼告?」台大植病系副教授洪挺軒指出,在中國打官司也不可能有好結果,一般是到美國登記專利,一旦中國侵權,可在美國訴諸司法途徑。
洪挺軒強調,台灣的品種能過去的早就過去了,也因為如此,造成台灣農產品在國際市場遭中國低價競爭,連中國市場也受山寨版台灣水果影響,正港台灣水果很難打進去。簽署協議並沒有讓現狀改變,只是做做樣子,不可能真正保護台灣農業。現在反而要擔心,中國盜取台灣品種後,到國外登記品種權。
茶農自救會執行長、南投名間鄉長陳聰鑑說,中國種植台灣品種的茶葉早已回銷台灣,還混在台灣茶裡出售。要向對岸主張品種權,應該早在十幾年前,現在才談,根本來不及了。
農委會表示,將透過兩岸品種權工作組會議,建議中國依據新版公約修正法規,也會建議中國將還具品種優勢的鳳梨、印度棗、木瓜、番石榴、芒果及文心蘭等優先納入受理申請。
歐尼爾專欄/G2衝不動 全球難復甦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704809.shtml
兩周前在多倫多20國集團(G20)高峰會中,各國領袖同意縮減赤字,但實際上他們私底下或許並不希望大家真的堅守這項協議。如果所有G20國家同時緊縮預算,經濟要復甦恐怕不容易... 過去十年,全球經濟成長有60%不是來自中國就是美國。我們認為,未來十年美國對全球的貢獻仍相當重大,但重要性將不如中國和其他金磚成員。但美國若脫離不了困境,中國也讓人大失所望,顯然對大家都不是什麼好消息。
※ 全文詳見原站。
◆ 看問題/大陸低成本時代 結束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2010.07.05
富士康跳樓事件,引發大陸的加薪潮和連續罷工潮,大陸中央有計畫地貫徹「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的政策方向,才是這場跳樓悲劇背後最值得關注的主題。富士康事件剛好給北京推動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留下「契機」,也向全世界宣布:大陸低勞動成本、低土地成本和低原料成本的時代結束了。
早在今年四月,富士康已經六連跳,北京就有高層注意表達接連的關切,富士康警覺到山雨欲來。五月出現接二連三的員工跳樓事件後,中共中央派出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公安部組成的中央部委聯合調查組趕赴深圳。
富士康在大陸,以管理嚴格聞名,部分省市官方特設「康辦」,給予特殊關照。但「十二連跳」後,中央到地方都出面了,包括工會、婦聯會、共青團、人保部,各方勢力都提供協助,富士康再也不是「麻雀都飛不進去」的地方。
其實,中共官員真正想做的是「轉變經濟發展模式」。
富士康是世界最大電子產品代工廠,一旦富士康做改變,日本本田、南韓三星、美國可口可樂等外資,都不得不跟進。提高工資,就是第一步。
果然,中山本田、佛山本田、南海本田、台資美律電子、武漢艾帕克陸續出現的罷工事件,最後都以「加薪」告終。
大陸領導人深知,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需通過產業升級換代來實現,這是一個艱難的轉變,卻是必須面對的。這是「中國崛起」必須走的路,也是「永續經營」,必先經歷的陣痛。
這不是只有幾家企業老闆要上的「補課內容」,而是每一個台商和外商都要上的一堂政治大課。過去因為大陸生產成本低廉、勞動力便宜、原料便宜而赴大陸的投資者,也必須隨中共中央的政策變化開始轉型,企業新的挑戰已經開始。
◆ 陸勞資新變局/薪資漲 利潤薄…企業想出走
【聯合報╱特派記者賴錦宏/專題報導】2010.07.05
工人薪酬上漲,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廠房租金又順勢上漲,令珠三角企業成本同步增加。接二連三的罷工潮,更讓不少企業明白,大陸的投資環境正在變化,在歐美廠商訂單依舊壓價,企業不得不選擇「內遷」或「外移」。
出走潮不是現在才開始。以珠三角為例,早在五年前,中共暫停出口退稅、人民幣升值、兩稅合一,尤其是二○○八年新勞動法實施前後,不少傳統產業,如家具、鞋類、服裝、燈飾已陸續展開遷移。內遷以廣西、湖南、江西、湖北、安徽為主;外移則是以越南、印尼、印度為大宗。
港商林先生是深圳市寶安區西鄉一家塑膠廠的老闆,挺過金融危機後,今年工廠接到的海外訂單很多,根本忙不過來,以往每逢旺季,他都擴大生產,廣招工人。但現在他猶豫了,因為利潤已經因為各種因素被消化得所剩無幾了。
工人基本工資漲,人民幣不斷升值、同樣數額的訂單,實際利潤至少比往年少了三成。其實,傳統產業本來利潤已很薄,如鞋類、玩具、服裝平均利潤很多低於百分之十,有的只有百分之五到八。工人一罷工,集體調薪,幾乎吃掉全部利潤。
今年廣州和深圳的基本工資一調就是百分之二十,漲到人民幣一千一百元,按中共「體面勞動」政策,明年還要逐步上調。和湖南、江西、安徽相較,幾乎多了一倍。
東莞東城台商會集合了數十家箱包業者,遠赴遼寧營口找尋新的生產基地,準備「集體出走」;鞋類台商豐泰、寶成遠走越南、印度;寶成更到江西設廠。
不過內遷和外移,都要面臨運輸成本提高、當地環境適應、出口報關便利與否等挑戰,產業鏈的配套更是一大問題,這些問題不可能一勞永逸,罷工和成本升高,依然威脅遷移後的廠商。例如,三年前,越南幣值不穩、工人罷工情況嚴重,不少移到越南的台灣鞋廠損失慘重,不得不又把訂單移回東莞。
政府容忍下的「罷工」如野火燎原,大陸調漲薪資、改變勞工待遇,已經是無法遏制的浪潮,這也無異是在金融危機後最大的挑戰。緊接著要公布的「工資法」規定,要求勞資雙方共同協商,更會進一步提升人工成本。
廣州、東莞、深圳到處都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不少台商憂慮地說:「不超過三年,這裡肯定要重新規劃產業布局,傳產企業勢必愈來愈辛苦,能不能繼續留下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 德英鞏固財政 再大砍預算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0.07.05
德國和英國持續堅守削減赤字政策,據媒體取得的預算草案,德國政府未來四年將減少預算支出,逐步收回這兩年的刺激經濟措施。英國政府則已下令許多政府部門擴大削減預算支出,幅度最多達40%,比先前公布的緊急預算更嚴苛。
據路透和道瓊社取得的預算草案,德國政府2011年的新借款訂為575億歐元(721.7億美元),低於今年的652億歐元,預算支出比今年少3.8%至 3,074億歐元,代表德國將從刺激措施逐步退場。未來四年縮減支出和加稅的規模共達800億歐元左右。
草案說:「2011年政府預算草案與直到2014年的財政計畫,將呈現政策的大轉折。從危機期間實施的刺激措施退場並無其他替代方案,且現在就須貫徹。希臘和其他歐元區國家最近的發展,明白顯示公共預算不能無止盡地擴張。」
德國政府還自許為歐元區表率。草案中提到,就預算整頓而言,德國在歐元區還有示範作用,「一個穩定、共同的歐洲貨幣,需要一個可靠的基礎。為了貨幣的穩定和塑造我們的未來,主要任務是所有歐盟成員國要有強固的財政政策」。
德國政府縮減支出的目標是要符合憲法規定,2016年前要把排除周期性因素的的結構性赤字降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0.35%。除了縮減支出外,政府也可在2011年到2014年間每年增加70億歐元收入。
德國政府預估,明年的經濟成長率會優於今年的1.4%預估值,但金融市場的狀況隱含風險。
與先前的財政計畫比起來,德國政府在2011年到2013年的新債務上減少近800億歐元。財政部長蕭伯樂訂7日對內閣報告2011年預算草案,稍後舉行記者會。
另一方面,英國政府也正致力於削減史上最高的預算赤字,各部會原先被告知大多數部門的預算可能縮減25%左右,上周末最新接到的通知則是,要研究擴大縮減預算到40%的影響。財政部官員表示,40%只是其中一個選項,並非最後定案,所有計畫都會再經過協商討論,但月底前一定要提出如何縮減40%支出的方法,只是仍未決定是否列入訂10月提出的政府正式預算案。
◆ 鐵飯碗生鏽美政府大砍公務員
台灣新生報 2010/07/05
多年來,大部分州政府或地方政府的雇員都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薪水不好,但工作很穩定。現在情況可能不是這樣。
美國各州及市政府預算赤字愈來愈大,他們的因應之道有許多都是削減服務、增稅,還有數十年來首見的大幅裁員。部分經濟學家表示,今年下半年裁員可能更多。
政府裁員讓九‧五%的全國失業率更難降下去。這個數字在六月稍微下滑,因為五十多萬失業的美國人放棄找工作。
※ 相關報導:
* 巴西里爾 欲升乏力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704771.shtml
儘管巴西經濟成長率今年可望超過7%,但巴西里爾匯價卻跟不上經濟成長的腳步,也不會回到2008年的高峰,最大的疑慮就是全球需求疲軟,造成巴西經常帳惡化。
鼓勵創新 研發可抵減30%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2010.07.06
後ECFA,政府將協助產業創新,全面轉型升級,經濟部已研擬完成「產業創新條例」配套措施,研發、人才培訓可享投資抵減上限30%,預訂8月中旬訂出細節,產業創新將開步走。為鼓勵中小企業創新,政府也將補助增僱員工經費,補助員額上限為30%。
經濟部已研擬完成「產業創新條例」部分相關子法,據透露,有關創新的研發、人才培訓投資抵減優惠,上限為30%,未來所有產業只要有創新研發的事實,就可申請投資抵減優惠。經濟部正在瞭解各產業創新研發的可能樣態,釐清適用範圍,預訂下月中旬前訂出細節。
為鼓勵中小企業創新,政府也將提供增僱補助。經濟部已研擬完成「促進中小企業創新增僱員工補助辦法」草案,符合「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ECD)定義的企業創新原則,並有增聘員工事實的中小企業,就有資格申請補助。
所謂「經濟合作開發組織」定義的企業創新原則,官員表示,包括商品、服務、技術、生產流程、行銷等的創新。至於補助標準,官員指出,每人每月補助一萬元、最長補助六個月,但45歲以上中高齡者補助期間為一年。
官員強調,企業僱用人數在十人以下者,僱用補助以三人為上限,企業僱用人數在十人以上者,僱用補助上限為企業勞保投保人數的30%。補助員額上限近期內核定公告後,即可上路實施。
行政院會周四(8日)也將聽取經濟部報告「傳統產業、中小企業輔導措施」,在後ECFA時代,全力協助傳統產業、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 勞工要加薪 東南亞也掀罷工潮
【經濟日報╱國外組/綜合外電】2010.07.06
金融時報報導,東南亞也開始出現類似於中國的勞資糾紛,一些與中國競爭、供應低成本商品的工廠,正面臨員工罷工的威脅。這些員工要求得到更好的薪酬和福利。
報導指出,柬埔寨工人正準備針對最低工資問題的糾紛,在本月舉行為期三天的罷工。而在越南,一家台資鞋廠的數千名工人日前也舉行罷工,要求加薪。
這些勞資糾紛與中國的情況非常相似。在中國,工人們與日俱增的不滿,引發了勞資糾紛並導致加薪。其結果是,外資工廠主正日漸將生產從華南和華東(長期被視為「世界工廠」)遷往中國內陸和亞洲其他發展中國家。
柬埔寨、越南和寮國等國的勞動力成本仍遠低於中國。但是,儘管這些國家的政府競相吸引海外製造商,但工會組織卻熱中於保護自己的成員,因此該地區的勞工運動和最低工資均呈上升趨勢。
柬埔寨的最低工資可排在全球最低的國家之列,該國一般的成衣工人每月只能拿到50美元,外加6美元的生活補貼。柬埔寨政府已提議加薪5美元,但代表8萬餘名勞工的自由工會仍有意進行罷工——除非最低工資增到70美元。
越南政府今年已將外資企業工人的最低工資上調至100萬越南盾(約52.50美元)。在寮國,最低工資已在去年從29萬基普(約35美元)上調至34.8 萬基普(約42美元)。
國際勞工組織(ILO)的李喬特表示,柬埔寨有相對較多的活躍工會,多數製衣廠的工人都能出任工會代表。但他指出,東南亞地區的勞資糾紛並不少見。他並表示:「即便是那些沒有獨立工會的國家,如越南和寮國,也會發生勞資糾紛,尤其是在高通貨膨脹時期。」「過去五年來,勞資糾紛的數量已大幅增加。」
※ 相關報導:
* 依賴廉價工的企業…難撐下去了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4/5707139.shtml
中國缺的不是工人,而是廉價勞工!
◆ 西部大開發新十年規劃將制定
中央社 2010/07/06
大陸媒體報導,中國政府將於本月上旬召開西部大開發工作座談會,西部大開發新十年規劃也可望制定。
中國國家發改委昨天公布今年西部大開發23項新開工重點工程,投資總額為人民幣6822億元,接近2000年至 2009年十年總投資額的1/3。
「每日經濟新聞」指出,今年新開工的重點工程以基建類為主,主要集中在鐵路、公路、機場等方面。
新能源也首次列入西部大開發重點項目。另外還有水利建設。
東西部發展不平衡是困擾中國的一大難題。1999年開始西部大開發戰略,試圖緩和東西部差距。
報導說,中國政府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總體思路是:力促西部地區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發展能源工業和改造提升資源加工產業。
西部大開發戰略涉及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廣西12個省區市。2000年到 2009年,西部大開發累計新開工重點工程120項,投資總額達2兆2000億元。過去十年,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從1兆6600億元增加到6兆6900億元,年均成長12%。
中國制定西部大開發新十年規劃,將給相關產業帶來龐大商機。
克魯曼專欄/快延長失業給付!
【經濟日報╱陳世欽譯】2010.07.06
每一個人曾經都認為,一旦出現持續失業的局面,26周後結束的失業保險給付必會延長。大多數人認為,這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然而這是當時。今天,美國勞工面臨大蕭條以來最嚴竣的就業環境,平均每五名求職者必須爭搶一個新工作機會,平均失業時間已經長達35周。聯邦參議員卻在未延長給付的情況下,休會度假去也。怎麼會如此?
答案是,我們面對無情、束手無策、混淆的三位一體聯盟。對於第一種人,我們無可奈何,對於第二種人可能也無從下手。然而我們或許可以廓清一部分的紛亂。
所謂無情者指的是,盤算如果一味阻撓歐巴馬總統試圖推動的一切重要政務就可以提高期中選舉勝算的共和黨人。
所謂束手無策者指的是共和黨內華達州參議員候選人莎朗‧安格之類的人士。安格一再表示,許多失業勞工刻意選擇失業,如此才能不斷的享有失業給付。以下引用一段簡單的談話:「你可以再次進入勞動市場,所得卻不如坐領失業給付的多,政府提供太多資源以致寵壞公民。」
我不認為失業的美國人已被寵壞。「絕望」似乎更接近實情。不過讀者可能認為,任何證據可能都無法改變安格的看法。不幸的是,許多政治人物也是如此。
讀者可能認為,至少部分政治人物並未掌握有關失業給付功能的真實訊息。例如,他們認為,共和黨籍參議員吉爾所稱延長失業給付將導致失業問題更加嚴重,因為「持續允許失業勞工享有給付將導致他們喪失尋找新工作的動機」的說法言之成理。以下談談為什麼這種見解大錯特錯。
失業給付是否足以導致勞工喪失找工作的動機?的確可能。享有失業給付的勞工不像無失業給付的勞工那麼絕望,對於新工作可能也比較略微挑剔。這裡的關鍵是「略微」。最近公布的研究數據顯示,失業給付對勞工行為的影響程度較專家學者此前所認為的輕微許多。然而如果經濟大好,影響還是有。
然而這種影響與當前的局面完全無關。經濟欣欣向榮,有工作意願的勞工人數不足而致經濟成長受到限制時,寬鬆的失業給付可能導致就業率低於另一種局面。然而讀者可能已知,當前的經濟並未欣欣向榮,中斷失業勞工的失業給付將導致他們更急於尋找工作,然而他們不可能屈就根本不存在的工作。
不只如此。當前就業機會不足的主因之一是消費需求疲弱不振。如果把錢放到迫切需要者的口袋,必定有助於刺激消費開支。這是國會預算處把失業救濟視為具有高成本效益經濟刺激措施的原因。此外,與大規模基礎建設計畫不同的是,失業救濟可以迅速創造就業機會。如果我們任由這種救濟消失,往後只能指望比較低的就業成長。不是最近的未來,而是未來幾個月。
難道延長失業給付不會導致預算赤字更嚴重?確會如此,但程度輕微。不過誠如我與部分專家學者一再強調,經濟嚴重衰退期間縮衣節食不是因應長期預算問題的正確之方。以失業勞工為犧牲品的節約不僅殘忍,而且是受到誤導下的結果。
如此說來,這些論點可不可能獲得認同?我認為,恐怕無法得到共和黨人的認同。作家辛克萊曾說,如果一個人的收入─或以這裡的例子而言,再度拿回國會控制權 ─的機會繫於他的不瞭解,則我們將難以引導他瞭解某些道理。此外,部分中間派民主黨人也認同不可對失業勞工伸援的論點。他們必須及時懸崖勒馬,醒悟自己受到誤導的事實,同時為所當為:通過延長失業給付。(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陳世欽譯)
◆ 大陸經濟成長趨緩 三跡象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邱馨儀/綜合報導】2010.07.06
中國大陸汽車銷售今年6月連續第三個月下降,加上汽車用鋼鐵的需求同步下滑,以及服務業採購經理人(PMI)指數創下15個月新低,再再顯示大陸經濟成長趨緩的態勢愈見明顯。目前為止,在大陸轉投資的裕日車與中華車尚未調整大陸銷售預期。
彭博資訊、路透與道瓊社報導,滙豐銀行與英國市場研究機構Markit Economics編製的大陸服務業PMI,從5月的56.4降至6月的55.6%。
滙豐銀行的大陸服務業PMI,是調查400多家大陸服務業者的意見所得,囊括了運輸、通信、金融中介、商業服務、資訊科技、旅館與餐廳等行業。
滙豐控股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說:「這個統計反映出樓市緊縮政策的效果,若再加上製造業生產同樣轉為溫和,意味經濟正在冷卻下來。」
大陸網易財經報導,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則於昨(5)日公布,6月全大陸汽車銷售量年增率為10.9%,達到113.2萬輛,低於5月的25%,更是連續三個月銷量下滑。
不僅如此,庫存時間從2月的41天,逐步增加到6月的55天,亦即增加14天,增長幅度34%,非常不利汽車業者和經銷商的資金周轉。
若參照國外主要汽車生產國,一般為45至60天的正常庫存周期,儘管大陸汽車庫存還在正常值範圍,但正在逐步逼近峰值。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指出,去年中共官方政策的帶動效應已明顯減弱。
由於到2010年底,汽車購置稅減徵、汽車下鄉、以舊換新等刺激政策可能終止,使得大陸消費者紛紛在年底前提早購車,預計今年第三季汽車市場將小幅下滑,第四季度可望反彈。
麥格理證券駐香港經濟學家卡維(Paul Cavey)說:「看來今年第四季的經濟成長率,將會放緩到8%左右,而且有下行風險。(中國)政府到那時應該會擔心,並且可能放鬆政策緊箍咒。」
◆ 很缺錢 英女王2012年可能破產
中央社 2010.07.06
英國經濟低迷,政府計劃大幅刪減公務機關預算,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也受影響,必須節省度日,並面臨現金不足的窘境,2012 年,皇室可能出現破產危機。
根據白金漢宮公布的資料,去年,女王與家人總計花費較前1個會計年度減少330萬英鎊。
報導指出,目前女王的預備金只有1520萬英鎊,預估今年將再動用720萬英鎊,剩下800萬英鎊,大約可以再撐1年。
因應現金不足危機,皇室現在對支出必須錙銖必較,白金漢宮內的資深助理薪資都被凍結,並暫停招募新員工,傢俱與設備採購支出由前年的40萬英鎊減少30萬英鎊,制服與保安用衣服支出由20萬英鎊減到10萬英鎊,文具用品、皇宮裝修的費用都得省。
2012年將是女王登基60週年,但是英國政府因財庫也困窘,無法增加皇室的預算,女王與皇室成員「阮囊羞澀」的窘境恐難改善。
◆ 女王不好做 從年頭忙到年尾
中廣 2010/07/04
英國女王不是一般人做得來的。他每年從元旦忙到除夕,要出席三百七十個場合,每天都還得笑容可掬的出現在外人面前。否則又會被媒體捕風捉影的說個好一陣子。
為了讓大家知道這位八十四歲的老太太一年到頭忙些什麼,白金漢宮公佈了他的全年行事曆。他每年春天第一場重要活動是三月的大英國協日,接著是復活節以前的皇家濯足日。到夏天他更忙得出席溫莎馬展、阿斯柯特賽馬、閱兵以及白金漢宮的園遊會。
秋天有陣亡將士日以及國會開議等重頭戲,冬天要看皇家綜藝節目以及影展。當然耶誕節的講話也不少。
所以,他一年要出席英國國內的大小活動三百五十五場,國外活動二十場。每年要發送的生日快樂卡片就高達四萬多張。這裡面有不少是給百歲人瑞祝壽的。
另外他一年大概還得接下二十四張外國使節得到任國書。出席八場樞密院的會議。還有一百七十多次召見英國外交官或是將領的節目。這種見面一次平均要二十分鐘,才能讓被召見的人備感榮幸。
後ECFA 全球招商中心8月成立
中央社 2010-07-07
行政院長吳敦義今天舉行上任後的首次政務會報。行政院官員會後指出,行政院「全球招商專案小組」將由吳敦義督導,經濟部8月初也將開設「全球招商服務中心」單一窗口。
行政院官員表示,因應總統馬英九提出全球經濟戰略構想,行政院須推動實質計畫,除繼續推動、追蹤既定的重大投資案,吳敦義要求的原則是要突破國內既有重大投資障礙與問題,否則即使是在後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時代,如何吸引外資及增加內部投資?
他說,行政院將設全球招商專案小組,由吳敦義督導,主要成員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與相關部會首長。規劃部分由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負責,將設規劃推動委員會,實際已在運作。
執行部分,行政院官員表示,經濟部會有全球招商服務中心,根據規劃實質推動,扮演單一窗口處理解決招商上遇到的問題,並已在規劃宣傳與媒合,最快7月底規劃完成,8月初開設。
他說,經建會已規劃到海外宣傳,吳敦義要求各部會須拿出能吸引投資的產品,包括愛台12建設、6大新興產業、4大智慧型產業與10大重點服務業等,且各部會對能吸引投資的產品要有細部規劃。
行政院官員表示,政府對能吸引投資的產品不設限,只要對台灣有利,符合各方要求,政府都會促成。相關部會也須整理台灣近1、2年的大環境新變化,配合招商重新準備綜合性投資文宣資料。
他說,吳敦義提及,推動招商,最重要的原則是用心解決所有投資障礙,以解決為方向。
相關部會也整理出外商與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關注的重大投資障礙,包括放寬勞動彈性與人員流動(簡化中國大陸商務人士來台手續、檢討外國人薪資所得稅制、放寬外籍專業人士來台工作經驗門檻、放寬定期僱傭契約規定)及鬆綁產業管制(健全金融法規架構、檢討國產化產品政策、鬆綁電信價格管制、避免產品重複認證)。
其它投資障礙還有便利參與公共工程(強化公共工程爭端解決機制、明定公共工程賠償責任上限、鼓勵採購單位採用最有利標、解決公共工程土方存放)與落實保障智慧財產權(改善專利審查時效、有效防範專利、商標侵權、防範平行輸入不公平競爭、建立專利連結制度、延長資料專屬權年限)。
行政院官員表示,吳敦義指示,未來招商時,應配合檢討改進這些投資障礙。
此外,會中也討論國光石化案,行政院官員說,吳敦義聽取目前進度、發展現況及遇到的一些問題後,請經濟部與國光石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準備較強而有力的論述。
◆ 國銀大陸設分行 碰軟釘子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蔡靜紋/台北報導】2010.07.07
金管會上月24日核准四家銀行申設大陸分行,為搶頭香,有銀行總經理親赴上海遞件,卻碰了一鼻子灰。據了解,北京銀監會已下令各地方銀監局暫緩收件,台資銀行目前僅能「靜候通知」。
銀行業對大陸銀監會的舉動百思不解。業者表示,大陸有可能是在等台灣立法院審查通過兩岸經濟協議(ECFA);也可能是銀監會希望先核准陸銀來台,雙方再同時核准對方的銀行設立據點。
銀行業者指出,台資銀行是循大陸對外資銀行規定遞件,法令應該都已經具備,但銀監會為何要求暫緩收件,沒有人敢問。台灣金融業者原本盤算大陸分行最快年底前開業,如果銀監會遲不下令收件,業者恐得重打算盤。
大陸對外銀的審核採兩級制,第一級是地方銀監局,第二級則是中央主管機關銀監會。以金管會核准的四家銀行來看,土地銀行、第一銀行將申設上海分行,必須先向上海銀監局申請;彰化銀行申設昆山分行、合作金庫申設蘇州分行,必須向江蘇省銀監局申請。
據了解,四家銀行在取得金管會核准函後,都在第一時間向上海、江蘇省銀監局遞件,但同樣都得到「中央指示暫緩收件」的回應。
銀行業者說,大陸有關涉台業務都是中央說了算,地方銀監局也不知道何時可受理;業者詢問北京銀監會,答案則是:「一有消息,我們立刻通知。」
對銀監會希望台資銀行到大陸先設分行,銀行局主秘張國銘昨(6)日說,對方的確有這樣的想法;中信銀依法仍可申設上海子行,但如果對岸不希望台資銀行先設子行,中信銀是否調整,金管會尊重中信銀。據悉,中信金下次董事會不排除討論調整登陸計畫。
中信金昨天緊急討論此事,財務長許妙靜表示,當初申設子行為重大決策,且投資金額達人民幣32億元,因此是交付董事會討論後通過;後續如果要調整,同樣必須由董事會討論,但中信銀登陸,一定會在許令許可下行事。
◆ 台商圖強轉型在地化 當鮭魚?再說吧
【聯合報╱記者林琮盛、陳東旭/專題報導】2010.07.07
罷工潮伴隨大陸加薪潮,大陸的投資環境境愈趨惡化,使「轉型升級」的口號,在大陸台商和地方政府間喊得震天響。中小型企業迫於資金壓力,升得有氣無力,徬徨之餘,不少稍具規模的台商默默和大陸科研機構攜手啟動「研發在地化」,力圖再創生機。
台商轉型 尋求科研機構
雖然兩岸已簽署經濟協議(ECFA),政府積極鼓勵台商回台投資,但是否回台,台商卻各有考量。
已和不少企業進行技術合作和開發的東莞產業支援聯盟主席張國軍說,廣東中小型台商目前面臨轉型的四大「缺乏」:缺乏轉型方向性、缺乏人才隊伍、缺乏設備資源、缺乏基礎技術。
他觀察到,傳統台商並非沒技術,而是技術被「固化」在生產流水線上,不知生產線為何如此運作,企業光有know-how,卻沒know-why 。
張國軍說,某些大陸企業未受國際經濟劇烈衝擊,主要是因基礎技術扎實。一旦環境丕變,可在原有基礎技術上,立即轉換產品項目,快速適應市場變動。但投入基礎技術研發,門檻頗高,不少苦哈哈的台商,根本不敢奢望。
部分中型規模、力求突破的台商,正悄悄透過「研發外包」和「研發在地化」解決這些疑難雜症。部分東莞台商協會幹部級的台商,選擇向東莞本地科研機構尋求技術支援。
已和幾大指標台商搭起技術合作的東莞電子科技大學事業發展部經理王成說,大陸政府近年來鼓勵企業提升高新技術含量。因缺乏技術、人才和資金,不少企業選擇和大陸科研機構合作,孕育出「技術研發在地化」趨勢。
台商樂意和大陸科研機構合作的另一動機是:科研機構熟悉政府的審核標準和行政流程。東莞產業支援聯盟副總幹事符文林說,台商想從外銷轉進內銷,當地科研機構是最了解市場的技術內涵,也較熟悉政府針對研發的補貼和扣抵規定。
他也指出,透過和科研機構專案合作,台企還可節省龐大的研發人才成本,減少人才跳槽的惱人問題。
離開大陸 未來重返困難
廣東中山和欣燈飾公司的客戶都來自歐美,因為公司體質佳,設計的產品備受歡迎,順利度過○八年的金融風暴,也挺過年初的缺工潮,但同樣面臨工資快速上漲的困擾。
公司總經理葉律松表示,是否回台是個全盤考量的問題,人力只是一個因素,土地成本、上下游配套廠、海關作業、稅負等都是問題。
最重要的是,一旦遷離開大陸,未來進軍大陸市場的機會就更困難了。
同文同種 機會比別國多
他說,稍具規模的廣東台商多半經營十幾、廿年,已有一定的根基,比較能適應大陸的變化,比起其他地區國家,大陸還是比較有機會的,「同文同種,兩岸關係和緩」,這點就比去越南要強許多,要他們放棄大陸,很多台商心中都認為不太現實。
面對政府持續推出吸引台商回台的計畫,還舉辦「台商投資台灣高峰會」,甚至訂出一年新增投資四百億元台幣的目標,多數台商坦言,現在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政府到底希望大企業資金回台,還是全面惠及小型台商,大家都不清楚,只能持續觀望。台商希望政府有策略、有目標,政策更具體,才有創造「鮭魚返鄉」的可能。
與工資連動 北京高溫津貼倍增
【經濟日報╱記者林海/綜合報導】2010.07.07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考慮到工資水準和物價等因素,決定調高整勞動者高溫津貼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月不低於人民幣60元(約新台幣282元)調整為每人每月不低於120元(約新台幣564元)。
新華社報導,北京在5日出現攝氏40.7度的高溫,人保部負責人表示,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極端天氣增多,勞工在高溫天氣下工作更艱辛,工作強度也更大。此次調整,除室外露天工作人員的高溫津貼調高以外,在33度以上室內工作人員的高溫津貼也從每月不低於人民幣45元(約為新台幣212元)調高為人民幣90 元(約為新台幣414元),調整後新制從7 月即生效。
為了因應連日高溫,北京各相關部門及總工會日前也都要求,企業不得因為高溫停止工作、縮短工時就扣除或降低勞工的薪水。
人民日報報導,對於北京從2007年就規定發放的高溫津貼,不少每天露天工作五、六個小時,有時4點就起床工作的工人都表示「從沒拿過這個錢,也沒聽說過這個規定。」
對此,北京市總工會法律部門人員表示,關於高溫津貼,目前都是各省市自行頒布地方法規,且大多缺乏強制性。
但北京人保部研究所研究員孫群義指出,高溫津貼的發放是強制性的,企業必須按照要求執行。但他坦承,對於拒絕執行的企業,目前確實沒有規定罰則。
北京市總工會宣傳教育部工作人員表示,如果用人單位拒絕發放高溫津貼,勞工可找工會反映。若經工會協調仍沒有結果時,可向各區的勞動監察部門舉報或提起勞動仲裁。
該人員表示,目前總工會還沒接到領不到高溫津貼的相關投訴。北京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北京市委秘書長劉永泰則表示,高溫勞動保障涉及民生問題,有必要建立明確的全國性法規,至少該對「防暑降溫措施暫行條例」進行必要修訂。
【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主任秘書張念中昨 (6)日表示,台灣是否放高溫假,目前仍在觀察,未來如有必要,再邀集相關學者專家進一步討論、研議。
張念中指出,目前遇到天然災害如颱風、地震、水災、土石流等,因可能造成交通中斷,影響公務員上班、學生上課,甚至可能造成生命財產損失,因此,授權地方政府視情況可以放假。
但張念中強調,高溫可能只是一個時間點,而非一段時間,並涉及氣象預判是否準確,及災情的嚴重性,有沒有必要放假,需要專家學者的意見,才能作決定。
張念中舉例說,目前沙塵暴可以視為天然災害,必要時地方政府可以宣布放假,但去年沙塵暴相當嚴重,沒有一個地方政府「敢」宣布放假。
◆ 泡沫化!大陸空房 夠住2億人
中央社 2010.07.07
大陸房地產泡沫化可能成真,據報導,中國城市現有連續6個月以上電表讀數為零的空置房超過6千萬套,足夠2億人居住。
儘管上述數據仍存爭議,但大量投機者進入大陸房地產領域囤積住房,等待房價上漲賺取價差,已是不爭的事實。香港文匯報報導,專家警告,大量住宅空置,導致中國社會資源錯配、價格扭曲、財富浪費,最終將導致社會不穩定。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近期在全國660個城市的調查顯示,有高達6540萬套住宅電表連續6個月讀數為零,按每套房住1家3口計算,這些空房可供近2億人居住。
經濟學家茅于軾認為,樓市泡沫不在於房價高低,而在於空房多少。即使是房價並不算高的二、三線城市,大量投機者進入房產領域,買房目的只是為了交易而不是自住,當投機者過多時,就會出現大量空房,空房多意味著有泡沫。
他說,一方面是大量有住房需求的人買不起房,或者無房可買,另一方面是投機客囤積大量住房,任其空置,等待房價上漲。在這種情況下,房價反映的不是住房供求的信息,而是投機的信息,「房價變成了股價」。
目前的國際住房空置率警戒線為10%至15%左右,而大陸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大中型城市已遠遠突破這一警戒線。
專家指出,大量空置房令房地產市場泡沫不斷擴大,不但給民眾生活造成巨大壓力,最終將導致社會不穩定,同時也擠壓其他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的資源分配、金融支持和發展空間,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不利於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最終將給實體經濟和金融安全造成衝擊。
他認為,對住宅徵收房產稅,勢必會對空置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投資者在保有房產的同時會考慮持有成本增加,必然會擠出一部分投資投機需求,從而給市場帶來一定的供應量。
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表示,房產稅下半年可能出台,將對持有和購買房產的程序作出調控,增加房產的持有成本。
◆ 油價物價飆漲 印度全國大罷工
自由時報 2010.07.07
〔編譯陳成良/綜合六日外電報導〕為了抗議政府不再補助燃料費,可能導致物價攀升,印度最大反對黨印度人民黨(BJP)和左翼政黨五日聯手發起全國大罷工,支持者在街頭焚燒車胎和巴士,主要城市的航空和陸路交通大癱瘓。印度工業聯盟指出,這次工潮造成的經損估計逾三百億盧比(約台幣兩百零六億)。
政府取消燃料費補助 反對黨發起工潮
這場大罷工考驗印度政府力圖刪減沉重財政赤字的決心,分析家指出,印度政府不大可能在攸關其財政政策的重要議題上讓步。印度政府表示絕不會屈服於反對勢力而放棄推動改革計畫,財長穆克吉四日也強調,即使會加劇通膨,上調油價的措施也不可能收回。
癱瘓主要大城 初估經濟損失206億
反對派號召大罷工反應不一,反對陣營執政的省份響應,但執政國大黨控制的地區則生活如常。金融重鎮孟買大部分商業活動都停止;而在人民黨執掌的印度資訊科技產業樞紐班加羅爾,所有業務幾乎都停止一天,大部分軟體企業都關閉。不過在執政聯盟領導的首都新德里,交通及商店則維持正常運作。
許多城市五日發生了零星的警民衝突,為防示威活動擴大,印度當局五日在全國各地短暫拘留數千名示威民眾。分析家認為,印度反對黨終究會支持財政改革,發起這場大罷工,主要是要對選民交代,為幾個月後登場的地方選舉造勢。
總理辛赫上個月二十五日決定,政府將停止高達五十五億美元的汽油及柴油燃料費補助,以刪減政府支出,好讓現行會計年度財政赤字相較於國內生產毛額(GDP)比例,由去年度高居十六年來最高點的六.九%,降至五.五%。在今年三月為止的上個會計年度,燃料補助費約佔印度GDP的一%。由於油價飆升,印度央行二日將基準利率提高一碼。
辛巴威愛「洗錢」 美鈔變長壽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美聯社哈拉雷七日電】2010.07.08
辛巴威近來「洗錢」活動盛行,該國民眾真的把美元紙鈔放到洗衣機裡洗上45分鐘,把鈔票洗得更為乾淨,這反映出曾經歷經濟崩潰的辛巴威民眾為了延長美元紙鈔使用期限,無所不用其極。
在非洲,低面額美元紙鈔會一再易手,直到鈔票破損到不堪使用。至於在犯罪活動猖獗的貧民窟,人們常把鈔票藏在內衣褲或鞋子裡以防被竊,導致鈔票的味道變得太難聞而沒人想收,因此辛巴威民眾長久以來都會先「洗錢」後,再用曬衣夾把美鈔夾好,連同床單和其他衣物一起晾乾。
這是除了用橡膠手套拿錢、或以消毒劑擦拭鈔票的最佳辦法,因為非洲許多國家都以美元為法定貨幣,而美元在這塊大陸的使用期限也遠超過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印鈔時的預期。辛巴威去年為打擊創世界紀錄的通膨率,宣布以美元為法定貨幣。
聯準會每年銷毀約7,000噸的破損美元,據統計,面額1美元的紙鈔在美國民間的平均流通時間約20個月,相較之下,1美元紙鈔會在非洲大陸流通好幾年。大面額美鈔則因為是透過銀行和正式進出口貿易流入,較少被弄髒。
各類美鈔中,以面額1美元、2美元、5美元及10美元的紙鈔最受非洲貧窮民眾歡迎,骯髒的1美元紙鈔甚至可在農村市集、公車站和啤酒攤無限流通,直到它們完全破碎為止。
不過,辛巴威國內銀行和大多企業都不接受破損、貼有透明膠帶、被火燒過、面額無法辨識、太髒或遭其他方式破壞的美元紙鈔。
為了延長美元使用期限,辛巴威民眾「洗錢」也洗出心得。他們說,美元紙鈔最好是放在溫水中小力搓洗,不過,辛國首都哈拉雷有台洗烘兩用機不會對鈔票紙質太多傷害;當地人則不建議「乾洗」,因為會讓紙鈔褪色。
◆ 各國央行 用黃金調頭寸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道瓊社七日電】2010.07.08
華爾街日報7日報導,金價迭創新高促使各國央行以空前的速度拿黃金向國際清算銀行(BIS)調頭寸換現金。BIS上周公布的報告顯示,BIS自去年12月以來已收到349噸的黃金,讓各國央行籌到創紀錄的140億美元。
Bache商品集團資深金屬策略師說史密斯說,BIS上周公布的年報涵蓋到3月為止的12個月,4月的資料顯示BIS又增加32 噸黃金,這表示持續有央行拿黃金向BIS借錢,這個速度顯示,央行正與BIS進行「史上規模最大的黃金換現金」。
這項金額令市場驚訝,市場原以為大多數央行保留其持有的黃金。相反的,BIS的資料顯示,各國央行持續拿黃金與BIS交換現金,並約定好以後會買回黃金。
這種黃金換現金的交易主要集中在1月,當時市場非常擔心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可能蔓延至全歐,導致借貸成本攀升和流動性緊縮。
倫敦金屬顧問業者GFMS公司執行董事長克拉普維克說,當時有些央行可能很擔心,因此決定把部分黃金換成現金以備不時之需,「這有點像是不得已之舉」。
數十年來各國央行鮮少拿黃金換現金,而且多年來BIS持有的黃金數量一直很穩定,因此央行這次爭相拿黃金換現金的舉動格外令人吃驚。
◆ 勞動保障卡 權益一目了然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0.07.08
現代勞工更要懂得確保自己的權益! 想要知道老闆是否每個月按月提撥的勞退金? 或是關乎自己勞保權益的投保薪資是否被高薪低報? 甚至累計的勞保年資? 現在只要有一張「勞動保障卡」,就可全部一目了然。目前全台已有100萬名勞工擁有勞動保障卡。
對勞工來說,與自己切身關係最密切者不外是勞保及勞退資料,目前勞保局提供勞工查詢勞退與勞保資料管道,共有臨櫃查詢、電話語音、書面來函、自然人憑證上網查詢、勞動保障卡5種方式。不過,對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或是不善於使用電腦及電話語音的勞工來說,申請一張「勞動保障卡」,直接在各ATM(自動櫃員機)查詢,應該是最便捷的方法。
勞保局表示,勞動保障卡是勞保局委託玉山、土銀、台北富邦及台新4家銀行發行,從94年11月推出至今,申辦人事已經超過100萬人。
以往勞動保障卡可查詢的資料為退休金專戶最近6筆明細資料及累計金額,但勞保局逐年增加查詢項目,95年新增查詢項目包括最近6筆勞保異動資料,如加保、退保及投保薪資調整,今年3月1日,勞保局還新增查詢勞保年資功能,等於勞工一卡在手,可以完全掌握自己勞工退休金帳戶的總額,及勞保年資、投保薪資等資料。
勞保局表示,目前4家銀行在全省共有4千多個ATM,勞工可以隨時隨地查詢資料。而且申請「勞動保障卡」比一般辦理金融卡和信用卡更方便,不需要手續費及年費,也不用存入任何現金,勞工只要攜帶身分證及其他可以辨識身分的證件,如駕照、健保IC卡,就可以到4家銀行申請。
不過,勞工一次只能向一家銀行申請勞動保障卡,申辦後必須滿1年後才能辦理終止或更換申辦銀行。此外,勞動保障卡只有查詢功能,不能用勞動保障卡提領退休金,也不能跨行查詢。
勞工現在申請勞動保障卡,會看到卡上有「福氣豬撲滿」和「三枚金幣」的標誌,「三枚金幣」分別代表「雇主提繳的勞退金」、「員工自願提繳的勞退金」及「基金投資效益」,投入撲滿中,象徵越存越多。
申辦勞動保障卡會有安全問題嗎? 勞保局表示,「勞動保障卡」具備IC晶片防偽、防側錄功能,因此勞工不必擔心申辦後會外洩個人資料,或是資料遭到竄改、複製。
◆ 津津老員工32人 5年沒薪自己賺
TVBS/張哲偉 2010/07/08
在台灣有超過50年的津津蘆筍汁,生產製造在彰化縣大村鄉,公司老闆5年沒發薪水,但還有29名老員工兢兢業業在生產,他們每個月營收600萬,扣除薪水、成本勉強打平,這些老員工從製造到舖貨一切自己來,面對商標即將拍賣,老員工都相當感慨。
5千多坪的大工廠,就在彰化大村鄉,這裡的津津蘆筍汁,繼續從輸送帶裡包裝好滑出來。
津津蘆筍汁,許多人兒時的回憶,過去飲料市場不那麼競爭,大家幾乎都喝過津津蘆筍汁,極盛時期有1千多名員工,收入衝破1億元,現在廠房空了一大半,只剩下一條生產線,29名員工加3個保全,就是津津蘆筍汁現在所有的員工,每個月營收600萬,勉強打平。
記者:「在這裡多久了?」老員工:「啊,22年。」記者:「你有聽說公司要被拍賣?」有啊,有聽說。」記者:「聽到的心情是?」老員工:「很捨不得。」老員工:「商標要賣,很遺憾,也很感慨。」
這裡工廠員工從年輕做到老,每個人都很認份,老闆跑了5年,這5年來,這群老員工靠自己讓津津這塊招牌,依舊出現在飲料市場,自己生產自己賣,每個月都送到台北大賣場,賣場的銷售管道,養活了這 32個家庭。
未來他們不計較,有沒有升遷沒關係,他們只希望這份工作,繼續在這裡。老員工:「也希望看(工廠工作)能不能繼續。」
現在的津津蘆筍汁,能賣多少賣多少,保全也得當起售貨員,附近老客人會自動上門,這32個人,大家努力撐起津津這塊招牌,不管大門上的油漆是否斑駁,老員工在,津津蘆筍汁就在。
小麥漲、夏糧搶 大陸物價蠢動
中央社 2010.07.09
除了「蒜你狠」、「豆你玩」的人為炒作,大陸糧食價格受近來時旱時澇影響,產量減少,新上市的小麥價格大漲,也引發民間搶購夏糧,大陸物價漲勢因此蠢蠢欲動。
中華工商時報報導,小麥價格大漲無疑將帶動麵粉漲價。產糧大省黑龍江省農委辦公室負責人就表達了這樣的憂慮,他說,「現在決策者應該關注小麥的價格上漲會不會成為引發物價連鎖反應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Domino) 」。
僅在1個月前,黑龍江省糧食部門還對外表示:「黑龍江省內小麥、麵粉需求平淡、價格穩定」,但是,從6月末開始,黑龍江民眾已逐步感受到麵粉價格上漲的壓力。今年夏糧剛上市,小麥售價出現強勁漲勢,安徽、山東等地,小麥的收購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約10%。
報導指出,今年冬春之際,大陸已面臨蔬菜、食米價格上漲之苦,老百姓開始擔心,新一輪的糧食價格上漲會出現嗎?下半年吃飯是否又要多花錢了?
據報導,對於小麥新上市就漲價,糧食業者普遍反應都是愕然。因為,預計今年冬季小麥產量總體將較去年穩中略增,夏糧總體產量也接近去年水平,不存在供需失調問題。
甚至,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表示,由於全球小麥供應量龐大,黑海小麥出口強勁,國際小麥價格可能進一步下跌。
同時,6月初,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佈「2010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等6個主產小麥省份將執行該預案。按官方規定,三等白小麥最低收購價為1.8元/公斤,紅小麥和混合麥為1.72元/公斤。
然而,政策剛剛執行不久,卻被叫停了。報導引述中儲糧哈爾濱糧庫官員表示,他們也不清楚相關細節。
報導指出,對於新上市小麥的價格上漲,各界看法頗多,今年冬春的旱災以及近期南方暴雨水災等因素是其中之一,也有人認為成本價格的上漲才是今年小麥收購價格上漲的根本因素,再加上種糧戶也在密切關注著市場行情,對於後市依舊看好,惜售心理也對價格的上漲有推波助瀾作用。
另外,經濟參考報報導,江蘇、江西、吉林等地近來出現搶購夏糧現象。與往年托市收購正常啟動、由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唱主角」不同的是,今年一些重點糧產區的市場化收購異常活躍。
報導形容,市場化收購主體紛紛入市購糧,許多農民採收來的糧食都由糧販子上門收購、直接拉走。這些市場化收購主體的掛牌收購價較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執行的托市收購價高很多,而且對於新糧的水分、雜質要求也比較低。
對於搶購夏糧的主因,根據中國證券報分析,小麥價格上漲已經影響到下游麵粉等加工產品的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企業收購小麥的成本已經上漲超過10%,麵粉加工企業擔心後市繼續上漲,便想盡辦法購買,多儲存小麥以應付生產需求。
◆ 美匯率報告 避稱中國操縱匯率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7.09
美國財政部8日公布延遲近三個月的匯率報告,指中國的人民幣仍然低估,但避免將中國稱為操縱匯率國家。報告立刻引起美國國會議員砲轟。
美國法律規定,政府必須判定是否有任何外國經濟體操控該國貨幣對美元匯價,每半年向國會提出報告。美財政部原本應在4月15日提出上次報告,卻一直拖到本月8日。最新報告說,沒有國家操縱匯率。報告評估期間為2009年7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但也包括2010年上半年可獲得的相關信息。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在日漸升高的國際壓力下,6月19日突然宣布人民幣不再緊釘美元,迄今人民幣兌美元只升0.7%。在此之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維持在6.8:1水準將近兩年,有些批評者認為,人民幣低估多達四成。
美國財長蓋納8日在報告中說,中國人行的作法有其意義,但「重要的是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和速度如何」。報告並說,美方將密切觀察中方行動的成果。
美國國會議員多年來一直指控北京人為壓低人民幣幣值,以提升出口競爭力,並要求歐巴馬總統將中國列為操縱匯率國家。
如果美國政府認定某國操縱匯率,將和對方展開談判,最後可能針對對方實施貿易制裁措施。
※ 相關報導:
* 歐銀壓力測試 91家銀行入列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714281.shtml
歐洲主管當局公布區內將進行壓力測試的銀行名單,包括德意志銀行在內共有91家銀行,相當於歐洲65%的銀行業者,測試結果訂23日公布。但分析師普遍質疑此測試不夠嚴格,恐低估損失的規模,銀行股則連續第二天大漲。
CEBS的假設是未來兩年經濟成長率在比官方預測值低3個百分點的情況下,銀行業是否能承受得住。歐盟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為1%,明年1.75%。
* 十年來首見 俄國IIB國際債券違約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714291.shtml
由於俄羅斯銀行業大多能安度這波金融海嘯,政府接管銀行或本國債券違約案都只是零星事件,分析師認為,IIB歐洲債券倒債很可能只是個案
◆ 美首度表態 支持台灣簽FTA
【經濟日報╱華盛頓特派員劉永祥/七日電】2010.07.09
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副助卿施大偉7日表示,美國支持台灣與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他強調,只要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任何WTO會員國都有權與其他國家簽署經濟協議,「我們相信台灣也有權這樣做」。
這是美國官員首度主動表態支持台灣和其他國家簽署FTA。
上月4日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薄瑞光在台北被記者問到是否支持台灣和他國簽署FTA時,薄瑞光說,所有WTO會員都有權與其他會員簽署貿易協定。
這次施大偉則是在陸委會贊助、華府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舉辦的兩岸關係研討會中發表演說,主動表示支持台灣和他國洽簽FTA。
但施大偉表示,美國目前無意與台灣展開FTA談判,只希望透過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機制,強化雙方經貿關係及解決貿易紛爭;他也表明,美國最近並沒有派遣閣員級官員訪台的計畫。
施大偉說,美國希望看到台灣參與廣泛的國際事務,包括貿易、衛生及環境等,「我們強烈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適當的國際組織」。
◆ 後ECFA 五大措施輔導中小傳產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2010.07.09
行政院會昨(8)日通過後ECFA時代,政府將對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採取五大輔導措施,包括整合兩岸產業供應鏈,以利台商全球布局,並協助銀行證券保險產業、展覽產業、資訊服務業、專業設計業和電影產業拓展大陸市場。
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ECFA 539項貨品早收清單,不包括服務業貿易,可增加經濟成長率(GDP)0.4個百分點,相當新台幣550億元,增加產值0.86個百分點,約等於 1,900億元,淨增加6萬個就業人口,減輕關稅295億元。
ECFA簽署後,政府將對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採取五大輔導措施:一、加強產研合作技轉,推動創新提升技術;二、強化內外銷市場拓展,協助進軍海外市場;三、整合兩岸產業供應鏈,以利台商全球布局;四、累積產業服務能量,開拓服務業新商機;五、落實產業創新條例,健全產業發展環境。
在整合兩岸產業供應鏈方面,經濟部表示,ECFA早收清單包括我出口大陸大宗的33項汽車零組件降稅,有利我零組件廠商降低成本,提高外銷量,且將反映至整車廠的製造成本,可提升外銷新興市場的競爭力,預估整車外銷量可提升二至三成。
經濟部指出,將輔導在大陸投資的整車製造廠增加向台灣零組件供應商的採購量,協助零組件廠商改善產品,並取得國外認證以拓展外銷、改善整體營運。
至於石化業,經濟部說,有55項石化品納入早收,可為石化業提高出口競爭優勢,且多數石化品未來大陸需求缺口仍大,有利與大陸中下游業者加強供應鏈整合。
經濟部認為,未來新興國家對石化需求仍旺,目前台商投資大陸中下游石化業,可與我國上游石化業整合,利用大陸與東協等國自由貿易協定(FTA)關稅優勢,進攻東南亞市場。
機械業方面,兩岸機械業可透過市場區隔及產品定位,由大陸生產低階產品,中高階產品則由台灣研發生產製造,加速擴大全球市場,並掌握關鍵零組件開發製造能力,提高我國與德、日、韓、美等國的競爭力。
白吃ECFA餐? 學者:須因應大陸不讓利
【聯合報╱記者陳東旭/台北報導】2010.07.10
兩岸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兩岸關係未來備受關切。昨天一場「ECFA後的兩岸關係展望」座談會上,與會學者表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大陸「讓利」讓到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讓利」會消失掉,政府要及早因應。
這場包括邀請陸委會副主委高長及多名學者的座談會中,多名學者均對台灣未來與他國簽訂FTA(自由貿易協定)表達看法。
陸委會副主委高長指出,ECFA讓台灣經濟地位國際化,爭取國際市場的平等地位,也能跟其他國家簽訂FTA,避免邊緣化。他說,政府正擘畫全球經濟戰略,爭取主要經貿夥伴簽訂FTA。他說,目前已開始商談,且有許多跨國企業來台灣談合作進軍大陸的計畫。他強調,ECFA是最低層次的互免關稅的協議,兩岸沒有對外的共同關稅,並未開放大陸資金、人員的自由流動,更沒有成立所謂貨幣同盟,不會有一中市場的顧慮。
政大財政系教授黃智聰則表示,正常國家談判,不會有「讓利」的現象,因為兩岸尚未簽署和平協議,大陸對台「讓利」,才會引起民眾懷疑與不信任。
他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會有白吃午餐,只有像爸爸對兒子一樣,但大陸要「讓」到什麼時候,這個「利」在什麼情況下會慢慢消失掉,政府要思考。
他還認為,立法院吵鬧,至少表示台灣還有另一種聲音(反對者),就像夫妻買東西因為對價格認知不同吵架,但最後達成殺價的目標。台灣內部吵鬧,能減緩談判的大陸官員面臨內部的壓力,台灣若爭執更激烈、更多人流血,大陸或許會讓更多。
黃智聰說,台灣若不能跟他國簽FTA,可採取片面對其他國家開放的方式,以大陸做為跳板,利用ECFA吸引各國到台灣。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副研究員李淳也表示,與他國簽訂FTA不會有「讓利」的可能,台灣要推FTA要有進一步自由化的決心。
李淳在被記者問到,兩三年後ECFA效益顯現,大陸要求開始與台灣展開政治談判未果時,是否會以終止ECFA來要脅台灣。李淳表示,大陸領導人格局不會如此小,大陸也會考慮毀約會對其他國家造成負面影響,降低其他國家對大陸的信任度。他認為機率微乎其微。
※ 相關報導:
* 發展工業又能減碳 -- 中國高污染「讓利」給台灣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0636
商業周刊 第1180期 2010-07-05
台灣要面子,重視數字與金額大小,雖然帳面漂亮,卻幾乎無助於產業前景;反觀中國,要的是裡子,重視策略與目標,對於自身未來要發展的重點產業,一個也沒讓,不但保護住產業利益,還從台灣拿到好處。
* 環保第一 陸對境外投資設限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00710000906&cid=1208
許多產業在生產過程中製造汙染,對於投資地的生態造成很大的傷害。著眼於全球環保趨勢,大陸打算頒布法令,要求大陸企業到境外投資必須注意當地環保問題。專家指出,大陸將以最高標準要求陸企,避免陸企境外投資與投資目的地政府產生衝突。
* 台灣名品 烏龍茶、內在美…吸住天津人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4/5713994.shtml
來自彰化的陳慶廷,是第一次參展的毛巾業者,他向顧客解釋摻入奈米銀的毛巾,有如何強大的殺菌功能。在兩岸商簽ECFA時,毛巾、製襪等,始終被視為「弱勢產業」,但陳慶廷說,只要產品有特色、有技術,就算弱勢產業,也能在大陸開疆闢土。
◆ 觀察站/實質審議 空話而已
【聯合報╱本報記者林河名】2010.07.10
在民進黨立委退席下,立法院為審查兩岸經濟協議(ECFA)召開的臨時會,剩國民黨唱獨角戲。民進黨寧失監督角色,也要把責任推給國民黨,朝野對立恐會愈來愈激化。
這次臨時會主要在審查ECFA及相關法律修正案,但短短不到一周的議程裡,國民黨團硬是塞進包括二代健保等六大法案,似乎談不上「急迫性」,卻讓在野黨有「強渡關山」、「壓縮審查時間」等質疑空間。
目前藍大綠小的國會生態,國民黨只要派出一半的立委,就足夠在表決中勝過民進黨。這種立委席次懸殊的現況,更加深民進黨「除了抗爭、無計可施」的無奈。
對於ECFA,國民黨一直表示兩岸簽訂後會由國會「實質監督」,但在議事程序上毫不退讓,確實會招致在野黨批評、反彈;同樣地,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早就要求立委在國會「實質審查」,展現解決實質問題的能力,但這一退席,馬上變成空話。
為了這次臨時會,民進黨許多立委已廣蒐資料、詳讀ECFA相關文件,準備好好質詢吳敦義,計畫趕不上變化,原本該在國會殿堂問政的議題,如今只能下鄉向基層說明;可以朝野共商的兩岸政策大計,終於還是因為彼此缺乏互信,流於各說各話,甚至延續對立。
◆ 大陸西部新十年計畫展現的決心
【經濟日報╱社論】2010.07.10
中共國務院7日宣布「西部新十年計畫」,明言今年就要斥資人民幣6,822億元(約新台幣3.17兆元),推展新開工23項重點工程。這項新增計畫是2008年底以來規模最大的一項經濟刺激方案,當時大陸政府為因應金融海嘯而提出人民幣4兆元的擴大內需方案。相較於正陷入赤字及債務危機的歐美國家,正準備讓擴張性財政政策退場,中國大陸的反其道而行,無疑展現了強健的經濟實力及維穩經濟的決心,於此時此刻尤具意義。
財政政策的退場是上月20國集團(G20)高峰會的焦點,也達成2013年前將預算赤字削減一半、2016年前穩定負債的共識。不過,這項決定並沒在市場引發特別擔心或反應,主因歐債造成歐元區經濟復甦能力的弱化,已在預料之中;況且,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不斷調升的全球經濟成長預測,主要是得力於亞洲及新興市場的強勁反彈,尤其是中國大陸第一季超預期的表現,更是一大定心丸。因此,在態勢上,亞洲及新興市場的復甦與歐美的不振,似乎呈現脫鉤的現象。
不過,大陸經濟復甦前景並非萬里無雲,近來就傳出下半年成長趨緩的疑慮。例如6月大陸銀行業新增人民幣貸款5,600億元,低於5月的6,394億元,累計上半年是4.58兆元,也遠低於去年同期的7.4兆元。新增貸款銳減,除反映政策面對房市的抑制效果,也連帶顯現出家電及汽車等耐久性消費財的生產及銷售成長減緩。另一關鍵指標是,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雖仍在代表擴張的50以上,但已連兩月下滑;其中化學原料及化學品製造、石油加工及煉焦、有色金屬冶煉等原材料與能源類行業的指數,更已落於代表衰退的50之下。種種跡象顯示,中國大陸在金融海嘯時採用的擴大內需政策,效果正逐漸弱化,甚至已被打房所抵銷。
然而,儘管經濟成長出現緩滯徵兆,但資產泡沫問題仍在,這樣的兩難令北京當局無法再利用提振房市等措施拉動經濟;中國人民銀行官員也撰文表示,未來政策退場應遵循「先貨幣政策,後財政政策」的順序,暗示緊縮中的貨幣政策無法回頭,持續中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則仍是支撐經濟成長的要角。對照國務院最新的「西部新十年計畫」,大陸官方已然展開「先貨幣,後財政」的退場戰略。
這項計畫於此刻推出,代表了幾層含意。首先是計畫投資規模夠大,大到占大陸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足以覆蓋下半年景氣復甦的不確定風險;再者,開發大西部是大陸區域平衡的重要政策之一,新十年計畫不只是政策宣示,更是實質的投資行動;此外,這次計畫除持續強化大西部基礎建設外,也將利用其能源優勢,建立產業發展基礎。
這樣的政策思維也值得我們在擬定政策時參考。雖然許多台灣企業近來也傳出受累於大陸下游廠商庫存衝高,出貨可能延滯的訊息,但在第一季超高經濟成長率的表現下,無論下半年如何,全年經濟成長仍可望交出不錯的成績單。因此,當前政策與措施重點,應聚焦在結構問題的解決上,包括所得結構、產業結構、經濟成長來源結構、就業結構、區域結構等,目前都產生失衡或需調整的問題,這些結構問題不解,即使經濟成長率衝再高,其福祉仍無法由全體社會雨露均霑,有違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
沒有人會要求或期待,這些長期的結構性問題能在旦夕之間獲得解決,但踏出第一步並展現決心的政策推動,不應被視為奢求;就像中國大陸願意以GDP2%的經費投注在弱勢區域,並助其建構產業基礎,這就是決心的表現,也是我們所需要的。
亞洲強強滾 韓升息1碼,下一個中國?
【聯合報╱記者朱婉寧/台北報導】2010.07.10
韓國央行昨天無預警升息一碼,為近兩年首度升息。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昨天分析,亞洲經濟動能強勁,現在啟動退場機制非常合理。
我國央行於上月廿四日無預警升息半碼,劉憶如昨天表示,不排除南韓升息有可能受到台灣影響。
劉憶如說,台灣最近的種種經濟政策都令韓國相當緊張,例如我國降低營所稅至百分之十七,南韓還維持在百分之廿二;台灣已與大陸簽了兩岸經濟協議(ECFA),南韓馬上宣布明年要跟大陸談自由貿易協定FTA;台灣又與中國有同文同種的優勢,種種都令韓國感到威脅。
不但國際貨幣基金(IMF)前天剛把對亞洲的經濟成長預測從百分之七上修至百分之七點五,在亞洲復甦動能強勁之下,各國都開始啟動升息循環,尤其是新興亞洲的印度、馬來西亞、台灣都在近幾周宣布升息,韓國是第六個升息的亞洲國家。
外電指出,昨天韓國央行說明無預警升息原因,是擔心下半年將發生通膨問題。
劉憶如分析,亞洲各國復甦狀況強勁,再加上貨幣政策有一年的遞延時間,因此在通膨未發生前升息,各國政策退場舉措相當合理。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表示,新興亞洲還有一項重要的升值誘因,就是人民幣匯價政策的轉變。中國人民銀行上個月放寬人民幣的匯率彈性,以及實施信貸限制措施,有助降低資產泡沫的風險,有利經濟中長期朝良性發展。中國日益增加的對外投資也應能使亞洲地區受益,其中對馬來西亞和南韓等國尤為有利,也有利於這些國家貨幣表現。
哈森泰博認為,南韓就業狀況改善,失業率不及百分之四,且經濟成長動能強勁、政府財政穩健,央行升息之後利差優勢擴大,加以韓元更是中國強勁成長的受惠者,相對看好韓元相對其餘亞洲貨幣表現。
【記者朱婉寧/台北報導】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昨天表示,亞洲復甦走在全球最前端,已開始讓寬鬆貨幣政策退場,升息潮確定啟動,中國大陸很可能很快要跟進升息了。
鄭貞茂指出,目前亞洲央行有聯手管控國際熱錢的默契,尤其是台灣升息後,我國央行尚能控制熱錢流入,也給韓國央行信心,因此隨之升息。
鄭貞茂指出,從各種經濟成長率預測可以看見,亞洲已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火車頭,他舉台灣為例:「不可能有一個國家經濟成長已經那麼高,利率卻還那麼低!」亞洲升息趨勢已經確立。
台經院六所所長楊家彥說,目前升息國家有幾個特色:一是經濟成長動能強勁,如韓國及台灣;二是通膨疑慮升高,如印度;三是資產恐有泡沫化疑慮,如台灣升息部分原因是為打房。
楊家彥說,中國很可能是下一個升息的國家,不過可能不會在最近兩個月,而是必須觀察其國內打房、通膨兩股力量消漲的情形。若打房有成,通膨尚在可接受範圍,為了扶植中國內需消費市場,中國可能會慢一點再升息。
◆ 亞洲寬鬆貨幣 接棒落幕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2010.07.10
歐美已開發經濟體到明年可能大都不會升息,但經濟迅速復甦的亞洲地區貸款成本已逐步攀高。各中央銀行深知,在經濟火力全開上衝時,利率還停留在危機時期的水準,非明智之舉,如果央行不收回貨幣刺激措施,將難以控制通貨膨脹。
南韓央行9日意外升息,雖只有1碼,卻跌破不少人眼鏡。不到24個小時前,馬來西亞央行也宣布升息,而且是今年來第三度,同樣讓市場大感意外。
早從去年10月起,澳洲和越南已率先升息,今年紐西蘭、台灣和印度也陸續加入升息行列,預料泰國下周也將跟進,各國央行要讓利率逐步回到比較正常的水準,危機時期啟動的寬鬆貨幣措施將逐漸退場。
然而,相較於金融危機前的情況,目前的政策依然十分寬鬆,亞洲沒有任何央行暗示會把利率調高到可能抑制經濟成長的水準。這對全球市場而言是個好消息,因為此刻全球經濟復甦主要仰賴亞洲帶動。
但亞洲央行應該把利率調升到符合經濟現況的程度,而不是適合心臟病發的病人。
不過,動口比動手容易。各國央行擔心,一旦太快緊縮貨幣政策,說不定弄巧成拙,導致經濟成長停滯,更何況目前通膨指標都還在合理範圍內。加上部分領先經濟指標都在發出警告,例如經濟循環研究所(ECRI)發布的美國每周領先指標就大幅下滑。
馬來西亞8日宣布今年來的第三度升息後,便警告全球經濟下滑的風險愈來愈大。
海外景氣減緩當然會紓緩亞洲的通膨壓力,如果商品價格也下跌,情況更是如此。但回過頭來說,如果亞洲央行選錯邊,以支撐經濟成長為優先,萬一此區經濟仍繼續迅速擴張,帶動物價上漲,那麼亞洲麻煩就大了。
(綜合外電)
◆ 看不清市場風向 經理人卻步
記者李鐏龍/綜合外電報導 2010-07-10 工商時報
彭博社報導,對沖基金經理人向來被認定是華爾街薪酬最優渥及最精明的一群投資客,現在卻也被撲朔迷離的市場走勢搞得不知所措,紛紛縮手,使得對沖基金的買賣交易量銳減。
經紀商及經理人指出,面對股票、商品及其他市場上有時近乎邪惡的各股亂流,對沖基金經理人在努力找出方向的同時,先已大幅縮減他們的交易量。
報導指出,對沖基金經理人打理的資產加起來超過1.67兆美元,但經常相互衝突的政治及經濟力量,卻讓他們也不知所措,因而不太願意讓手中的錢「動起來」。
這些政經力量包括:美歐財政政策、金融及能源產業將受到的規範及監管、中國經濟成長前景等。
為對沖基金提供經紀服務的大咖,如瑞信集團、摩根大通銀行等,已紛傳其顧客正增持現金及減少借貸。瑞信集團的優級客戶經紀部門指出,其對沖基金客戶6月有24%的資產係為現金。對沖基金的投資活動減少,則將使該產業更難從虧損中反彈。
據《對沖基金研究》的 HFRX全球對沖基金指數顯示,對沖基金整體在6月下跌0.94%,今年第2季則創下3.9%的2000年以來同期最跌幅。HFRX全球對沖基金指數在今年上半下跌1.2%。
專門為金融服務公司提供顧問服務的Tabb集團統計,美國股市交投中有20%來自對沖基金。影響所及,6月美國標普500指的日均交投量降至10.9億股,較5月劇減20%。
另據總部位在芝加哥的選擇權清算公司統計,美國8大交易所6月股票、指數、指數型基金(ETF)等的選擇權交易量,為3.09億口,較去年同期減少2%。
◆ 50元假亂真 上百萬偽幣流入市面
【洪榮志/台南報導】2010-07-10 中國時報
台南市警方連續兩天搜索台南縣市廿多處地點,破獲專門在檳榔攤、自動投幣販賣機使用五十元偽幣的集團,並傳喚十七人到案。由於這批偽幣製作精美,即使專業人士都很難分辨,估計已有上百萬元的偽幣流入市面,正循線追緝上游的製造集團。
據銀行專業鑑定報告指出,這批五十元偽幣材質與真幣十分接近,憑肉眼很難分辨真偽;只有正面國父像、稻穗圖紋、字紋及絲形較真幣稍模糊,背面隱藏字紋缺少「50」、「五十」字跡,幣邊字形稍粗糙且偏離中線,邊高及重量稍低於規格下限,無法通過專用識別器篩選。
警方表示,台南市警五分局偵查隊經過長期蒐證,發現卅九歲的男子周德忠,專門以真鈔一萬元兌換五十元偽幣一萬八千元的對價,提供手下小弟及友人,在各檳榔攤、自動投幣販賣機使用。
由於周某還供出上游的十九歲男子賴信益,以一萬元真鈔兌換二萬元偽幣,提供大批五十元偽幣供他兌換。警方隨即前往台南縣歸仁鄉賴某住處搜索,當場在室內及汽車上起出廿七枚偽幣。
警訊中,周某坦承從賴某處兌換偽幣後,再轉兌給手下兄弟及友人圖利。但賴某除否認兌換偽幣給周某外,還聲稱被警方搜出的偽幣,全都是在夜市買東西時攤商找零的,他根本不認識周某。
不過,警方懷疑賴某的供詞有所隱瞞,除將嫌犯移送台南地檢署偵辦外,也繼續循線追查上游製造偽幣的集團。
西班牙奪冠 較有利世界經濟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綜合外電】2010.07.11
世界盃足球賽即將在台北時間12日凌晨舉行決賽,由西班牙對戰荷蘭,全世界都在猜哪一隊會贏,但對投資人來說,西班牙隊贏似乎對市場和經濟更有利。
南韓所羅門投資證券公司發表報告說:「西班牙贏得世界盃對世界經濟比較有利。西班牙因為是引爆歐債危機的國家之一而備受撻伐,但假如西班牙奪冠,歐元區與世界經濟的復甦腳步都會比比荷蘭奪冠更加速。」西班牙經濟比荷蘭脆弱,因此奪冠可望提振消費,為經濟帶來活力。
據所羅門的分析,過去20年中,世界盃奪冠的國家當年的成長率都高於前一年及後一年。
西班牙踢贏能不能加速世界經濟復甦或許較難預估,但至少對西班牙股市肯定是利多。
從西班牙3日踢贏烏拉圭、進級四強以後,西班牙IBEX35指數已演出一波迷你行情。該指數連續六日走高,在打贏德國進入決賽當天衝破萬點大關,是近三周來首見。擁有主要世界盃比賽轉播權的馬德里電視公司(Gestevision Telecinco),從西班牙進入四強後股價已激漲16%。
西班牙在球場和市場似乎表現同步,西班牙隊在世界盃首戰輸給瑞士,西班牙股市則是今年來全球表現倒數第二,僅優於希臘。但隨著西班牙邁向冠軍,西班牙市場也終於展露笑顏,不僅股市節節攀升,西班牙政府5日標售的60億歐元(81億美元)十年期公債大獲成功。
歐洲主管機關正要求歐洲各國銀行進行壓力測試,以了解萬一經濟局勢逆轉時,銀行的資本是否足以承受壓力,測試結果將在23日發布。部分分析師認為,西股上漲其實是受到壓力測試通過的預期激勵。
更重要的是,西班牙若能踢贏荷蘭封王,一償奪得世界盃冠軍的夙願,對西班牙來說將是最好的國家品牌廣告,勝過短期內提振消費的利益,是自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以來,西班牙最重要的行銷盛事。
馬德里IE商學院運動管理研究所主任馬丁說:「就西班牙來說,打進決賽使足球的意義也超越了球賽本身。西班牙將獲得免費的廣告,全世界現在都在談論西班牙。」
※ 相關報導:
* 財報+經濟數據=美股命運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718136.shtml
◆ 表面和諧下 美國仍有歧視、衝突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劉永祥/9日電】2010.07.11
來自全球各地的移民,形塑了美國社會的多元面貌,但在不同族裔和平共處的表面下,潛藏著不和諧。喬治華盛頓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史夸爾(Gregory Squires)說得明白,「美國社會絕對有族裔緊張,也絕對存在種族歧視。」
最近引發爭議的亞利桑納州新移民法,清楚說明美國社會潛在的族裔緊張。依據這項今年4月通過的法律,警察只要「合理懷疑」某人可能是非法移民,就可以隨時攔檢;人權團體直指,被鎖定的目標就是拉丁美洲裔。
研究族裔關係的史夸爾指出,這種發展與經濟狀況有關,由於美國經濟面臨困境,很多人擔心移民會搶走他們的工作,也害怕過多的移民會改變以白人為主的社會組成。
美國人口普查局2008年調查,全美人口拉丁美洲裔占15.1%,非裔12.3%,亞裔4.4%。在加州、德州及新墨西哥州,少數族裔的總數已超過白人。
不只是新移民,在美國土生土長的少數族裔同樣面臨壓力。21歲的艾詩是敘利亞移民第三代,身為穆斯林,她包著頭布,「由於我的外表不是典型的美國人,他們會用異樣眼光看我」。
就讀大學的艾詩在一家超市暑期打工,某天突然有個男性白人對著她大喊:「滾回妳的國家去,妳們這些人想要殺害美國人」;她說,受到媒體報導自殺炸彈客的影響,很多美國人都「把我們(穆斯林)看成沒有人性的野蠻人」。
看到亞利桑納州通過新移民法,讓艾詩有了更深的不安感,「二次大戰期間美國曾把日裔人士送到集中營,未來什麼事都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
美國憲法保障所有人的平等權利,史夸爾指出,在教育、住屋等事項上,都還看到歧視措施。依據美國有色人種民權促進會 (NAACP)的研究,2007年非洲裔美國人的次級房貸利率平均比白人高出2.75 個百分點。
史夸爾分析,造成種族歧視的原因很多,但經濟條件差異是重要因素,「很多人在意的不是膚色,而是社經地位」,這波經濟衰退中,落入貧窮的人增加,也將加重歧視問題。
他認為,1960年代黑白種族動亂後,種族歧視問題有相當改善,但歧視仍在,「在我們有生之年,恐怕還看不到種族歧視完全消除」。
◆ 八八風災善款230億 使用逾半
中央社 2010-07-11
去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民眾踴躍捐款高達新台幣230億餘元。風災發生至今將滿1年,根據內政部統計至7月8日資料顯示,募款使用率50.52%,還有約114億元尚未支用。
不過,從內政部資料也發現,在內政部、紅十字總會等74個發起勸募團體中,平安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截肢青少年輔健勵進會等少數團體募得的款項,都尚未支用。
內政部將莫拉克風災政府與民間團體勸募使用明細上網公告,每月固定更新,也附上勸募單位網址,供查詢捐款明細與使用情況。
根據內政部資料,截至7月8日,合計募得230億2929萬元,合計支用116億3374萬元,使用率50.52%。
以內政部募得的69億9535萬餘元為例,合計已支用69億5238萬餘元,其中轉撥賑災基金會41億4078萬元,指定捐款28億 1159萬元。
部分縣市政府或勸募單位將募得款項分別轉捐內政部賑災專戶、紅十字會專戶等統籌運用。也有部分勸募單位募得善款已全數支用完畢,例如台中縣向善行慈善會、財團法人希望基金會、社團法人中華護生協會等。
不過,根據內政部資料,財團法人平安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募得34萬3000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截肢青少年輔健勵進會3300元、社團法人台南市清心慈善協會4萬5000元,截至7月8日都尚未支用。
對於少數單位捐款尚未支用,內政部官員表示,募款計畫執行期限2至3年不等,有些單位款項尚未動支,可能是打算用於災後重建、後續心理輔導等。
官員指出,依規定,若所募款項有賸餘,得於計畫執行完畢後3個月內,依原勸募活動的同類目的,擬具使用計畫書,報經主管機關同意後動支。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