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王麗娟/即時報導】2010.08.05
美國「紐約時報」4日報導,鼻耳被丈夫割掉而登上最新一期「時代」雜誌封面的阿富汗18歲少婦艾莎,4日根據長久以來的計畫,離開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赴美國動重建手術。
艾莎的照片引發廣泛討論,報導從如果美軍撤離阿富汗會是何種景況報導此聞,對阿富汗美軍持批評態度的人認為她的照片是「情感敲詐」,而不主張美軍撤離的人,認為她的照片能喚起良知。
艾莎是為捍衛當地婦女權利而同意拍照,她從未聽說過「時代」雜誌,直到有人帶著一本刊登她遭割鼻照片的週刊找到她時,她才知道有這樣一本雜誌。在過去的10個月裏,艾莎一直在一個秘密地點的婦女避難所生活。
說話時會本能地以手遮住鼻子留下來的空洞的艾莎說:「我不知道我的照片能否幫助其他婦女,我只想找回我的鼻子。」
艾莎因不堪丈夫凌虐離家出走,丈夫認為她讓家族蒙羞,而割掉她的雙耳與鼻子,遺棄山區。(紐約時報)
※ 以下影片可能讓觀眾產生不適,請注意。相關報導:
* Afghan Women and the Return of the Taliban
http://www.time.com/time/world/article/0,8599,2007238,00.html
* CNN 報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ovcfL_Fi1M
◆ 協助單親爸爸 北縣公佈單親爸爸諮詢專線
【中廣新聞/李書璇】2010-08-05
關懷越來越多的單親爸爸,台北縣在父親節前夕宣布開放「單親爸爸諮詢專線」,歡迎單親爸爸來電洽詢生活和教養問題;台北縣長周錫瑋表示,男性被賦予剛強的形象,遇到困難常把苦往肚裡吞,以至於即使陷入相對弱勢的單親角色,仍不願向外求助;北縣推出「單親爸爸諮詢專線」,希望鼓勵單親爸爸勇於求助。
阿源是一位四十四歲離婚的單親爸爸,照顧三個小孩讓他感到無力又困惑,來到單親中心參加單親爸爸團體後,他懂得學習用行動學習付出關懷,也對教養子女更有自信;像阿源這樣的單親爸爸其實很多,在父親節前夕,臺北縣政府宣布「單親爸爸關懷諮詢專線」即將在8月9號開線,台北縣長周錫瑋表示,依照北縣單親家庭服務中心諮詢服務的性別統計情形,單親爸爸諮詢量僅約佔總服務量的十分之一,但單親爸爸背後累積的壓力並不亞於單親媽媽,卻往往礙於面子,常於事件發生危機時才求助,為了提供單親爸爸立即性的諮詢服務管道,縣府特別規劃專屬於單親爸爸的關懷專線,希望提高單親爸爸的求助意願,以利各項問題的初級諮詢及資源媒合。
臺北縣政府呼籲單親爸爸給自己一個機會,若遭遇任何問題或困擾,請拿起電話撥打單親爸爸關懷諮詢專線0800-58-1958(我幫一CALL我幫),目前專線試辦服務時間是每週一至週五下午2時到6時,未來將視服務案量評估擴大服務時段。
◆ 百萬日人 陷入隱藏性貧窮
記者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2010-08-05 工商時報
法新社周三報導,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的20年後,有上百萬日本人正陷入隱藏性貧窮,一家四口月所得不及台幣6萬元。不過他們的貧窮卻難以從外表看出,因為他們平日省吃儉用,節省水電或娛樂費用,勉強過著量入為出的生活。
根據去年公佈的一項統計顯示,幾乎每6個日本人當中,就有1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以4名成員組成的家庭計算,這意味他們月所得,不及全國家庭收入中位數的一半,或是少於1830美元(台幣約5.8萬元)。這對向來以均富自豪的日本而言是一大諷刺。
這些生活在貧窮線之下的人,多數是單親媽媽、老年人以及在最近一波經濟衰退中失業的人。
相對於老一輩生活在日本經濟奇蹟年代,享有就業安全的待遇,39歲以下的員工有半數多是派遣、兼職或是契約員工。這樣族群被稱為「飛特族」(Freeters),是由英文「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與德文勞工「Arbeiter」組合而成。
NHK更曾以「窮忙族」(working poor)來形容日本新貧階級的崛起。他們到處打工,收入卻達不到最低生活費用的標準。
東京日法文化會館社會科學家馬里蘭認為,終身僱用的上一代,與後來進入就業市場的新世代,兩代之間出現極大落差。他指出後者薪資少、一旦景氣轉差,面臨就業市場改變的衝擊大於終身聘僱員工。在2008到2009年經濟衰退期間,數十萬名約聘員工遭到裁員。
國家人口和社會安全研究院研究員安倍指出,許多瀕臨貧窮邊緣的人掉落到貧窮線下,是受到曾被視為安全網的家庭結構崩解。
他解釋過去3代同堂的家庭,可工作與共享收入,減少家庭成員失業衝擊。不過安倍說,今日許多單親媽媽身兼數職。白天工作,下班準備晚餐後,須立即趕兼第2份工。
日本民主黨政府也正視到新貧問題的嚴重性。雖然首相菅直人曾經承諾最低年金保障與強化約聘員工的福利,試圖減緩貧窮問題的嚴重性,但由於執政民主黨在上月國會大選一敗塗地,也讓他開出的支票恐怕難以兌現。
◆ 巴菲特、蓋茲 發起40巨富捐產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8.05
投資大師巴菲特和微軟創辦人蓋茲發起的富豪慈善捐獻運動獲得熱烈響應,迄今已有40個美國億萬富豪或家族承諾捐出逾半財富。
這些富翁包括CNN創辦人特納、微軟共同創辦人艾倫、紐約市長彭博、甲骨文公司 (Oracle)共同創辦人艾利森、《星際大戰》系列電影導演喬治盧卡斯、石油大王洛克斐勒之孫大衛洛克斐勒、華裔製藥業者陳頌雄夫婦和能源大亨皮肯斯(Boone Pickens)。
巴菲特和蓋茲六周前宣布「捐贈承諾」 (The Giving Pledge)計畫,呼籲億萬富翁在有生之年或死後捐出一半以上財產作慈善用途。巴菲特、蓋茲和妻子梅琳達迄今已跟70 到80位美國富豪接觸,勸他們承諾捐錢。「捐贈承諾」並不接受捐款,只是要求他們認捐。
巴菲特和蓋茲將於今年稍後舉行幾次晚宴,遊說更多億萬富翁加入,同時與捐贈承諾的成員舉行年度會議,討論慈善計畫。巴菲特另外表示,他和蓋茲未來半年內將到中國、印度宣導公益捐贈理念,但不會把活動範圍擴大到全球。
巴菲特2006年承諾捐出99%財富,大部分給蓋茲夫婦基金會;當時巴菲特的財產估計有440億美元,即時這幾年持續捐獻,投資所得仍使他目前的資產約達460億美元。蓋茲財產約530億美元。
◆ 富豪不捐? 巴菲特窮追不捨
【世界日報╱編譯張大順中心綜合4日電】2010.08.05
近年致力勸募的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4日表示,對於拒絕他要求至少捐出半數財產的富豪,他會窮追不捨,持續施壓,勸募對象甚至包括中國和印度等外國的企業家。
巴菲特是與微軟創辦人蓋茲共同推動「捐款誓言」(The Giving Pledge)的活動。目前已加入該活動的富豪,還包括甲骨文公司(Oracle)創辦人暨執行長艾利森(Larry Ellison)。
艾利森在捐贈承諾的網站以聲明表示,他已低調捐出數億元用於醫學研究和教育。他說:「我現在為何要公開此事?是應巴菲特的要求寫這篇公開信,他認為我可建立模範,並影響其他人捐款。」
巴菲特表示,在目前掌握的富豪名單中,「我們相信許多人已有興趣致力慈善事業」,他指出,未來將在美國舉行更多的餐敘,以鼓勵這些富豪增加捐款承諾。
另外,巴菲特指出,他也將要求中國和印度的大企業家捐款。他說:「我將會向這些國家的富豪說明,並可能提供我們的一些經驗。如果他們認同我們的意見,將令人雀躍。」
※ 相關報導:
* 世界難民日 飢餓三十盼伸援
20 則留言:
托育難上難 誰敢生小孩
【涂晉誠/屏東長治(公務員)】2010-08-06 中國時報
多個民間團體表示,台灣生育率持續蟬聯世界最低,主要是因為托育制度未建立,導致年輕人不敢生,盼政府建立平價優質托育制度。對此,政府應將公立托兒所違建問題,通融處理提供更多平價托兒服務。
事實上,全台有四成公立托兒所是違建,無法取得使用執照,雖然內政部去年給一年緩衝期就地合法,但由於需要大筆經費,所以這些托兒所決定停招。政府說要提高生育率,但是便宜有品質保證的公立托兒所,卻不能彈性處理,根本就是倒退嚕,況且托兒所屬教育問題,不能與一般違建相提並論。
台灣社會不同於國外,托育服務高度營利化,長期處在品質良莠不齊、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父母們不放心和沉重的經濟負擔,令人難有意願生兒育女。政府應該提供平價優質的托育制度,協助尋找有閒置教室的學校開辦,或辦理變更分區土地使用,以滿足一般家庭的需求,才能提升生育意願。
◆ 大陸「富二代」補習品味 年費375萬元
【經濟日報╱記者鄭圭雯/即時報導】2010.08.06
大陸有錢人實力不容小覷,而有「錢」就想「有品位」,近來中國各地紛紛開設「富二代補習班」,教「新富豪」品酒、騎馬、開法拉利,年收費最高為人民幣80萬元(約新台幣375萬元 ),據稱,不少這類補習班業者,幕後老闆就是台商。
正如台灣,大陸創業的第一代都務實的工作已奠定公司根基,第二代接班人則要負責行銷與公關,但公關涉及品味,品味需要時間培養,而大陸經濟興起的腳步太快,不少有錢人的時髦玩意來不及從小培養,也讓「富二代培訓班」市場大開。
廣州資訊時報報導,上海交大舉辦的「富二代培訓班」,每月利用週末學習4天,學費人民幣12.9萬元 (約新台幣60萬元);而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舉辦的「富二代培訓班」,兩個月集中學習一次,每次3至5天,費用也需要人民幣4萬元 (約新台幣19萬元);清華大學舉辦的「富二代培訓班」費用與北大歷史系舉辦的費用相當。
據瞭解,這些培訓課程一般由名人撐場,由於現在培訓行業流行國學熱,所以都開設了諸如「道德經」、「論語」、「易經」等講授傳統文化的課程。學員會學習打高爾夫球、抽雪茄、喝紅酒甚至有關兩性生活的輔導,以及如何解決家族衝突,夫妻衝突等。
資訊時報還採訪了在廣州開設此類補習班的業者,台商譚謙舜市,他表示,公司的「富二代培訓班」迄今已舉辦18期,每三個月招生一次。而這些「富二代」學員的父母,大多是生產製造企業的老闆。
◆ 中國現代化面臨13項挑戰
中央社 2010-08-06
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今天指出,中國現代化面臨重大挑戰,集中為人口、資源、能源、農業、城市、教育、科技、制度、觀念、經濟、社會、信息化和綠色化等13個方面。
他說,中國現代化的挑戰超過任何國家,前景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中新社報導,何傳啟當天在第8期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上做「中國現代化的挑戰與前景」報告時,具體羅列出這13項挑戰:
--人口挑戰。如果維持現行人口政策,21世紀中國人口將超過14億,如果放鬆人口政策,中國人口可能超過15億。在過去300年只有10億人實現現代化,未來100年中國有15億人要實現現代化,難度空前。
--資源挑戰,中國多數自然資源的人均擁有量低於世界平均值。
--能源挑戰,中國已經成為石油進口國,國際能源依賴擴大。
--農業挑戰,中國仍然有6億多農業人口,農民收入低於全國平均。
--城市挑戰,中國城市化尚未完成,城市化道路尚存在爭議。
--教育挑戰,中國教育質量和高等教育普及率均不高。
--科技挑戰,中國科技的計劃和行政色彩濃厚,創新效率不高。
--制度挑戰,中國制度改革落後於經濟改革,民主化進程需要加快。
--觀念挑戰,中國的封建觀念仍然存在,影響中國人的現代化。
--經濟挑戰,中國人均國民收入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仍在擴大等。
--社會挑戰,中國需要建立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社會救助等,建立新型高效的福利社會。
--信息化挑戰,中國需要協調工業化和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綠色化挑戰,中國需要採用綠色發展模式,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
何傳啟稱,知識經濟的興起,經濟的非工業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知識社會的來臨,新科技革命的發生,社會信息化、網路化、知識化和綠色化等,將是中國現代化的機遇。按照過去15年的年均增長率估算,2100年中國現代化水平的排名有可能進入世界前20名。
中國已經從欠發達國家晉級為初等發達國家,還需要奮鬥約100年,從初等發達國家晉級中等發達國家,然後晉級發達國家,全面實現現代化。「如果說18和19世紀是中國衰落的200年,那麼,20和21世紀將是中國復興的200年。」
◆ 日應屆大畢生 逾10萬未就業
中央社 2010-08-06
日本官方公布,今年春天應屆大學畢業生當中,約5人就有1人未就業及未升學人數超過10萬,是5年來首度突破10萬人。顯示大學畢業後前途茫茫的情況趨於嚴重。
日本文部科學省調查顯示,今春畢業的大學生約54萬1000人,其中未就業及未升學的達10萬6397人,比去年增加約2萬5000人,約增加3成。
調查並顯示,大學升學率創下新高紀錄,從高中升大學、大學升研究所等的升學率上升。沒找到工作只好選擇升學的學生增多。
未就業及未升學的大學畢業生,男生5萬9116人、女生4萬7281人,當中1萬9312人曾從事打零工或派遣公司的臨時工作。8萬7085人畢業後既沒打工,也沒上研究所或到外國大學就讀。
以國私立大學區分來看,私立大學畢業生前途未定的達9萬3000人,佔全部近9成。另外,6成以上前途未定的是文科畢業的學生。顯示私立文科畢業的學生得面臨苦戰。
延畢學生人數幾乎與畢業後前途未定人數相同,為10萬2434人。其中7萬2434人延畢1年。留級的1至4年級生也有,但文科省認為,「就業浪人」(為找工作而延畢、重考)或為了考國家資格考的大學5年級生也多。
另一方面,高中畢業後升學進大學或短期大學的入學志願率高達61.8%(比去年度增加0.6個百分點),創新高。大學畢業讀研究所等的升學率也成長為13.4%(增加1.2個百分點)。
報導分析指出,延畢生超過10萬人值得重視。讀賣報社獨家實施針對國私立4年制大學735所學校調查顯示,為找工作而延畢的學生估計有7萬9000人。畢業後前途未定及延畢生加起來,人數相當多,這對日本的未來勢必產生極大的不良影響。
◆ 軍隊文化 滿口髒話?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2010.08.06
軍隊是標榜驃悍、陽剛的團體,過去又清一色是男性,因此「粗口文化」幾乎是全球軍隊的共同特色。不僅在部隊,往往男性聚集的場所,粗口也成為一種標榜同儕、表示親密的象徵。
中將退伍的立委帥化民表示,在民初軍閥時代,部隊指揮官強調自己「家長」地位,如果長官用家鄉土話罵部屬,甚至進行體罰,反而被視為是一種「當成自己人」的表現。
帥化民指出,歐美由於歷史背景,軍官往往標榜貴族風氣,自詡是「軍官與紳士」,因此講粗口的情況,比東方國家少;韓國人向來民族性激烈,大男人心態也較強,軍人罵髒話很普遍。
直接與士兵接觸的士官階級,尤其是訓練新兵的教育班長,則不分東西方常開口就罵;例如電影「軍官與紳士」、「怒海潛將」等,美軍士官長罵起人的兇悍程度,比起國軍有過之無不及。
這種斥責與辱罵,也被認為是訓練士兵服從、忍耐的方式。不過如史丹利庫布力克的越戰電影「金甲部隊」,新兵最後發狂,擊斃士官長,狠狠地嘲諷這種管教方式。
對此,留學美國維吉尼亞軍校、上校退伍的元智大學教授陳勁甫認為,「粗口」未必等於「不尊重人性」,因為有時粗口只是口頭禪,不見得真有羞辱人的意思。
他以自己在軍中的經驗指出,部隊愈來愈重視人性化管理,羞辱性的不當管教已逐步減少;大量女性軍士官的加入,也使爆粗口的頻率,比過去低很多。
帥化民也指出,韓國軍隊推動「不講髒話」是否有效,恐怕有待觀察,但若能鼓勵軍人學習不去侮辱別人,尊重其他人的感受,就是正面之舉;若平常私下聊天,粗口往往有表示親密的搏感情效果,就沒什麼好禁止。
鴉片變蔬菜 清邁農家樂吸引老外
中央社 2010.08.08
一直到現在,許多人提到泰國還停在海灘、人妖、泰國浴印象,實際上清邁已展開新頁,直接住宿到農家體驗農村樂、走訪「鴉片變有機蔬菜」的農場,已是不少歐洲客的最愛。
泰北地區經常與毒品糾葛不清,因為經濟不佳,這裡的少數民族或農民過去流行種植罌粟花,以賺取生活所需,泰國國王蒲美蓬(Bhumibol Adulyadej )數十年前走訪山地,看到當地居民以種植鴉片維生,決心發起皇家計畫,協助他們改種其他作物脫離毒品。
清邁美林區(Mae Rim)的「農海皇家發展計畫中心」(Nong Hoi Royal Development Center),泰王1969年走訪後,開始協助當地山地部落少數民族包括苗族(Hmong)、栗僳族(Lisu)和泰國人等,脫離種植鴉片的日子,改種植有機蔬果,生活都因此改善。
農海皇家計畫包含7個社區,人口約3000人。根據泰國政府調查,農民一年一家收入平均7萬銖(約合新台幣6.9萬元),比過去種植罌粟多上10倍。
數十年過去,該計畫走向現代化發展,中央社記者走訪這裡的農場,除了有冷凍、包裝等機器化設備外,這裡也開放旅客參觀,可以在農場附近露營、品嘗到直接從農場採收的有機蔬菜。
參加皇家計畫的苗族婦女阿卡(KA)告訴記者,以前種鴉片一年只有一次收入,不夠日常吃用,後來加入皇家計畫改種蔬菜,一年可以獲得多次收入,也能送孩子上學接受教育。
阿卡說,他們種鴉片的歷史超過百年,一開始要加入計畫也半信半疑,後來嘗試種植蔬菜,發現收入比鴉片還好,就全部改種蔬菜和水果。
阿卡以前種鴉片一年收入約1萬泰銖,改種有機蔬果後,現在一年收入約10萬銖,比皇家計畫平均的農民收入還好。
除了「鴉片變有機蔬果」的農場外,清邁也發展出各種生態旅遊,包括住宿在農村中親身體驗農家樂,也有叢林探險,以不破壞環境的方式結合自然與旅遊。
清邁旅遊商會(Chiang Mai Tourism Business Association)會長龐洛(Punlop Saejew)表示,遊客可以參訪村子,村民呈現他們的生活方式;當地也致力在收入、旅遊與環境自然保護上維持平衡。
歐美地區提供留學生的寄宿家庭(Home Stay)模式現在也出現在清邁,不過體驗的不是語言之旅,而是泰國的農村生活。
清邁的美康彭村(Mae Kampong)不像泰國給人的燠熱印象,因為海拔較高,整年溫度約攝氏22度到25度,十分涼爽,加上溪水瀑布和山林環繞,過去10年來,這裡發展出農村寄宿觀光,吸引不少歐洲客到這裡體驗泰國的農家樂。
這些歐洲遊客不住大飯店,寄宿在村人家中,就為體驗在地生活方式,村人吃什麼,他們也跟著吃什麼,看村民養雞、種茶和咖啡。
美康彭村村長彭明(Prommin Poungmala)表示,清邁類似這樣提供寄宿家庭的村子有20個左右,彼此間提供協助,美康彭村有20個家庭提供住宿,共可讓80人入住,體驗村民的生活,每年約有1000人寄宿。
不過美康彭村主要經濟來源仍是農業,觀光只是帶來額外收入。
歐美人士可以在這裡體驗到泰國農村生活,卻不必忍受不便的廁所。村子雖然保留原本的樣貌,但仍因為遊客做了些調整。彭明告訴中央社說,房屋稍微改造,也確保臥室、廚房、浴廁清潔,但還是保有屋主原有的生活方式。
由於這裡種植咖啡,美康彭村也自行烘培咖啡豆,村內還開了一個具農村特色的小咖啡店。
有機農場、農村體驗,清邁還有叢林探險活動,讓都市人從旅行中體會到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意義。
◆ 五年內「讓農民工成為歷史」
中央社 2010/08/07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今天在海口說,「十二五」期間中國應「讓農民工成為歷史」,並建議將此作為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和政府轉型的約束性指標。
「城鄉一體化:趨勢與挑戰--中國『十二五』時期的農村改革國際論壇」今天在海口召開,逾400位來自國內外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媒體記者出席。
遲福林說,讓農民工成為歷史,實現農民工「市民化」,既是中國推進城市化進程的重頭戲,也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突破口。
他指出,農民工融入城市是一個客觀現實。首先,農民工已經成為城市產業工人的主體。2009年農民工總量達2.3億人。第二,農民工是城市新增人口的主要來源。2.3億農民工,在城市務工的約有1.5億人。這些年城市新增人口主要靠農民工數量的增加。如果「十二五」實現農民工市民化,城市人口將突破7億,城市化率有望達到52%~55%。
同時,農民工群體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十二五」 (2011-2015)時期,「80後」、「90後」等新生代農民工將成為產業工人的主體。從近幾年的情況看,新生代農民工大量進入城市勞動力市場,他們不再是為了生存而進城,而是為了謀求發展而進城。其利益訴求也開始多元化和現實化。
遲福林認為,從需求來看,農民工市民化有利於擴大社會總需求以及加快城市化進程。農民工市民化可以將2.3億大群體的潛在消費變成現實需求。從條件來看,今年中國國家財政收入將突破8兆,客觀上已具備一定的財政能力來推動並最終解決農民工市民化的問題。
遲福林建議在戶籍制度方面,「十二五」時期分兩步走:第一步,「十二五」的前三年實現中小城鎮戶籍制度全面放開;第二步,「十二五」的後兩年實現大城市戶籍制度基本放開。「十二五」末期,把農民工「暫住證」改為「居住證」,實現農民工在全國範圍內的自由流動和統一管理。
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十二五」要把農民工全面納入居住地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農民工基本公共服務的市民化。在土地制度方面,重在剝離農村土地長期承載的基本社會保障功能,切實保障農民工的土地收益權,並且在有條件的地區建立以農民工宅基地置換城市商品房的試點。
◆ 美千禧挑戰合作計畫援菲扶貧
中央社 2010.08.07
菲律賓外交部宣佈,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擔任董事長的千禧挑戰合作計畫,已批准在2010年至2014年財政年度間提供菲律賓4億3400萬美元基金,作為扶貧之用。
菲律賓外交部長羅慕洛(Alberto Romulo)今天聲明表示,千禧挑戰合作計畫(Millennium ChallengeCorporation)董事會在華盛頓做出這項宣佈,這對菲律賓而言是「絕佳」的消息,也「再次確認了美國政府對菲律賓推動良政的信心。」
羅慕洛說,菲律賓一直對千禧挑戰合作計畫千禧挑戰帳戶緊實程序(Millennium Challenge AccountCompact process)展現極高層次的政治投入。
這位唯1獲新任總統艾奎諾3世(Benigno AquinoIII)慰留原職的前政府官員並稱,艾奎諾3世在7月8日致美國總統歐巴馬的信函中,承諾將恪守千禧挑戰合作計畫的公義治國、投資於民及促進經濟改革等原則。
羅慕洛表示,艾奎諾3世將於今年9月參加聯合國活動,菲律賓政府應該會在這段時間前後與美方簽署千禧基金協議。
美國千禧挑戰基金將被用於資助菲律賓的2級國道發展工程、「攜手扶貧」社會服務計劃及稅收行政改革方案,之前的雅羅育政府為千禧挑戰基金嚴格的申請條件奠基。
中國國務院:大陸轉型將由生存到發展
中央社 2010.08.11
中國國務院發改委專家常修澤今天說,大陸未來幾年發展轉型,將由生存性階段轉向發展性階段,由傳統的低成本粗放型工業化模式,進入調整轉型期。
旺報第一屆兩岸和平創富論壇今天在台北圓山大飯店舉行,中國國務院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教授常修澤以「大商機、大陸未來幾年的發展思路-十二五規畫政策解讀初探」為題發表演講。
他說,大陸未來幾十年即將展開第三波轉型,是整體發展模式和系統性轉型。
針對大陸未來幾年發展轉型基本方略,他說,大陸正在由以滿足人的生存性需要為主要訴求(生存性階段),轉向由以追求人的自生發展為主要訴求(發展型階段)。
常修澤說,大陸13.3億人的基本生存性問題,基本上已經解決。
他說,2009年台灣的GDP為3930億美元,人均16997美元,大陸為4兆8千萬美元,人均3678美元,兩者總量相比為1:12.2,兩者人均相比為4.2:1;按人均計算,台灣已進入「高收入經濟體」,大陸剛進入「中等收入經濟體」。
常修澤說,大陸人民的需求將呈現以下4特點:多樣性、升級性、公平性、可持續性。
他說,大陸過去30年推動工業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低勞動力成本,下一階段大陸將處於勞動關係調整的關鍵期,原有低成本模式與工人「發展性權益」訴求之間的落差,富士康事件、本田事件等事件帶來深層省思。
常修澤說,今後幾年大陸處在工業化中後期,工業增速仍會快於經濟增速,工業增加值仍占較高比重,工業內部結構將發生變動,重視產業素質提高,產業結構也將發生變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
他分析,今後10年將有1億多農民變為市民,大陸未來幾年最大內需在城鎮化,最大潛力也在城鎮化。
常修澤說,大陸體制改革呈現新亮點: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持續「攻堅」階段;從單一經濟體制改革向多向度改革拓展,為經濟發展轉變提供多方面體制支撐;大陸與外部經濟互動關係(包括兩岸經濟關係)將進一步增強,特別是兩岸經濟關係進入「後ECFA時代」。
◆ 至2050年 中國老年人口將佔三成
中央社 2010.08.11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會長李寶庫今天在昆明表示,中國正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預計2050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佔總人口三成。
根據新華社報導,目前中國有60歲以上老年人1.69 億,佔總人口比例為12.5%,預計到202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20%,到2050年將達到31%。
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面臨的挑戰,也是重大社會問題之一。李寶庫說,「421」(即一對夫婦贍養四位老人、生育一個子女)的家庭大量出現,使贍養老人的壓力進一步加大。「空巢老人」在各大城市平均比例已達30%以上,個別大中城市甚至已超過50%。這對於中國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提出了嚴峻挑戰。
據統計,目前中國有各類老年人福利機構近4萬個,床位數近160萬張,平均每千名60歲以上老年人只擁有不足9張。
雲南省老齡委專職副主任王建新說,積極發展老齡產業,增強全社會的養老服務功能,加強養老服務、醫療救助、家庭病床等面向老年人的服務設施建設十分重要。
李寶庫表示,要解決中國養老問題,應加強制度建設,即養老保障、醫療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加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孝道的教育。
◆ 林博文專欄-左翼學者賈德 一生傳奇
【林博文】2010-08-11 中國時報
筆者於今年三月三十一日專欄所介紹的〈特立獨行的左翼學者賈德〉,已在八月六日因肌肉萎縮症引起的併發症去世於紐約,終年六十二歲。賈德從病發到撒手,約兩年時間,學術界和知識界從此失去了一位頭腦最清楚、學問最淵博、立論最犀利的史學家兼公共知識分子。
賈德(Tony Judt)於一九四八年生在倫敦的一個左翼猶太家庭,二十四歲即獲劍橋大學歷史博士。他的博士論文和研究領域以法國近代政治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為主,因此他精通法文。年輕時,父母親鼓勵他到以色列參加猶太復國運動,一連幾個暑假在以色列鄉間合作農場(kibbutz)打工,貢獻心力。一九六七年六月戰爭期間,他志願當司機和譯員,但在戰爭結束後,他看到了以色列的傲慢與自大,也進一步認識到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的缺失和以色列對猶太人本身,對巴勒斯坦地區、對巴勒斯坦民族以及對整個中東的負面衝擊。多年後,他先主張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各自建國,後來改為這兩個民族應一起建立一個國家,他認為只有這樣猶太人才不會欺負巴勒斯坦人。但有很多猶太知識分子和政客批評他的建議為「書生之見」。
賈德多年來對以色列的迷信武力和濫用武力極為反感,常在《紐約書評》雜誌撰文抨擊。他提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即以色列國內對批評以色列的聲音頗能容忍,反而是美國猶太人團體,特別是有錢的猶太資本家所組成的「以色列遊說團」心胸極為狹窄,眼光尤其短淺。因此,當芝加哥大學教授約翰.密舍摩和哈佛教授史蒂芬.華將合撰的《以色列遊說團與美國外交政策》遭美國猶太人圍剿時,他挺身而出為這本書辯護。猶太組織對英國籍的賈德敵意甚深,二○○六年賈德原訂在波蘭駐紐約總領事館發表的一場演講,因幾個猶太人團體幕後施加壓力,演講會突被取消。
賈德在劍橋、柏克萊和牛津執教多年後,於一九八七年開始在紐約大學(NYU)授徒,並於一九九五年出任雷馬克研究所所長,專事研究歐洲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和美歐關係;這個研究所在賈德的領導下,已成為美國學界的歐洲研究重鎮。賈德著書九種,學術論文、書評與政論不計其數。他自認最滿意、亦最有成就感的是在二○○五年出版的九百頁巨著:《戰後:一九四五年以來的歐洲史》,這本書當年雖未得普立茲歷史獎,但其名聲與佳評卻超過數十年來所出版的其他歐洲史著作。書評家認為賈德在這本書充分展示了他的歷史學造詣,敘事與分析本領以及綜合能力。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思想史的馬克.里拉盛贊賈德不僅具有呈現歷史大場景的訓練,更有擊中問題要害的本事。
然而,賈德卻是在《紐約書評》、《新共和》(後來鬧翻了)、《倫敦書評》和《泰晤士報文學副刊》等雜誌上發表大量的政論與書評,而發揮其公共知識分子的影響力。他的文章幾乎篇篇擲地有聲,亦經常引發爭論,在左右派知識人之間、在左翼知識人裡面不斷引起爭辯。有人說他喜歡挑釁,他說他只是善盡一個讀書人的職責,「真理愈辯愈明」,他堅持向權威講真話、向當道吐實話、向朋友說良心話。因此,他敢於二○○六年在《倫敦書評》上痛批一群支持布希侵略伊拉克的自由派知識菁英,這篇文章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震撼。在六○年代參與學運的哥大(以前在紐大)社會學教授季特林(Todd Gitlin)曾和一名耶魯教授撰文駁斥賈德。季特林說他自己是反布希侵伊的自由派,他說賈德不能以偏概全。但在賈德兩年前開始患病後,季特林說他「幾乎每天都會想到賈德,雖然我和他不熟。」
季特林會隨時想到賈德的原因是,賈德的文章經常刺激大家的腦袋,讓大家思考問題。美國近代史上不乏傑出的公共知識分子,如專欄作家李普曼、神學家尼布爾、外交家肯楠、巴勒斯坦裔學者薩伊德和永遠持異議的杭士基。賈德走後,杭士基變成了僅存的魯殿靈光。
賈德身體惡化後,頭部以下無法移動,呼吸靠機器,但還可嚥食與說話。於是,這個堅強的學人利用時間和驚人毅力,不停地口述文章與回憶錄。去年十月他在紐大公開發表一個半小時的告別學術演講(談社會民主主義),兩千人要進場,只有七百人獲准入內。他說他學會了耶魯史學家史景遷在利瑪竇傳所形容的「建立記憶宮殿」的方法,把腦袋分成一個個房間儲存不同材料。
近代中國最有名的公共知識分子梁啟超說:「將士死於沙場,學者死於講座」,乃是真正的死得其所。賈德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仍在為人類和諧與文明的進步而耕耘。遺憾的是,這個世界就這樣永遠失去了一部能夠照亮人類心靈的「知識發電機」。
失落的世代 全球8100萬青年失業
自由時報 2010.08.13
〔編譯羅彥傑/綜合日內瓦十二日外電報導〕聯合國專門機構「國際勞工組織」(ILO)十二日指出,去年因為經濟危機,全球各國的青年失業人口達到創紀錄的八千一百萬人,預計今年還會微幅攀升,達到八千一百二十萬人。ILO認為,這可能催生出一個「失落的世代」,也增加社會不安、犯罪與暴力的可能性。
增加速度為成人兩倍
根據ILO在八月十二日「國際青年日」發表的「二○一○年全球青年就業趨勢報告」,青年失業率增加的速度是成年人的兩倍,這兩年間增加了一.一%,亦即二○○九年全球十五歲至二十四歲的勞動人口中,失業率達十三%。
這份報告的作者艾德女士說,「這是ILO進行調查以來,全球失業青年人數最高的數據」,青年失業率成長的情況堪稱空前。二○○七年,全球有將近七千三百萬名青年失業。
報告警告說,儘管二○一一年可能出現微幅改善,但青年男女就業市場的復甦,仍可能落於成人之後。ILO幹事長索馬維亞在聲明中說:「年輕人是經濟發展的驅動力量。放棄此一潛能是一種經濟上的浪費,而且破壞社會穩定。」
報告作者群強調,優質教育與技能不太可能像過去一樣,替年輕人帶來工作機會,同時他們就算找到工作,薪資與勞動條件也已受損,留下「永久傷痕」。艾德說:「他們事情都做對了,但照樣碰壁。」
報告發現有證據顯示,已開發國家與若干新興國家的部分年輕人,因感到心灰意冷而退出就業市場。報告說:「有人對於經濟危機可能留下『失落的世代』引以為憂,而所謂『失落的世代』就是年輕人徹底自外於勞動市場。」
自外於勞動市場 專家憂
報告說,開發中國家占了全球青年人口的九成,這些人在非正式經濟體系中,更容易受到低度就業與貧窮的傷害。另外,全球約有一億五千二百萬青年有工作,但所得始終不足以脫貧,占全球青年就業人口二十八%。
儘管已開發國家僅占全球青年勞動人口的一成,但報告估計,二○○八年與○九年兩年間增加的青年失業人口中,四成五出現在已開發國家。中歐、東歐與南歐受害最深,尤其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與西班牙。美國青年失業率在這段期間也增加八%,達到十八%。
儘管全球經濟復甦,報告預測青年失業情況在二○一一年仍將持續增加,但除了中東與北非加速增加外,全球各地青年失業率成長都會放緩。
◆ 日本政府:近200人瑞下落不明
央廣/楊明娟 2010/08/12
日本政府12日表示,日本全國有近200名百歲老人下落不明,而隨著搜尋行動持續進行,預料老人失蹤人口還會增加。
日本在7月底發現一名登記111歲的人瑞竟是一具乾屍後,引發了全國尋找行蹤不明老人的行動。
日本官員表示,在西部神戶市847位百歲老人中,就有105位下落不明,其中有18人是114歲以上。
另外,大阪市12日也公布,在當地809位百歲老人中,有64人行蹤不明,其中4人超過113歲。
◆ 竹監人滿為患 立委促遷建
自由時報 2010.08.13
〔記者王錦義/新竹報導〕立法院法制委員會昨天會同法務部到新竹監獄視察,同時討論遷建問題。召集人、新竹市籍立委呂學樟說,竹監人滿為患,原本7坪住5人的收容室暴增到15人住一間,加上位在市中心,阻礙新竹市都市發展,因此有遷建的迫切與必要性。
「新竹監獄人滿為患,且設立超過100年。」呂學樟說,監獄除老舊問題,收容人數也大量超收,他多次提案向法務部爭取遷建,但是幾年時間過去,卡在地點難覓,所以無法順利完成,如今法務部已在新竹縣湖口鄉波羅段營區物色一塊軍方用地,他將扮演協調角色,全力促成用地的取得。
呂學樟表示,湖口鄉波羅段營區有符合看守所及監獄用地上的基本條件,再加上配合新竹地方法院與地檢署即將遷往竹北市,獄所必須在距離院檢30分鐘車程範圍內最為恰當,離民眾住所有點距離、抗爭較小且聯外道路方便。
典獄長鄭榮豪坦承,新竹監獄實際可容納1674名受刑人,目前已收納2130人;新竹看守所可容納207名被告,卻已收納283人,兩處都超出收容負荷,希望早日找到適合土地,最好能有面積12到15公頃土地,可容納3000名受刑人。
積極爭取監所遷建的市長許明財則表示,新竹監獄及棒球場周邊地區都市更新的範圍面積總計為13.0248公頃,更新後的效益包括活化獄所現址及周邊都市機能、結合地區文化產業再生,並可重新檢討該區土地利用、核心空間的塑造與商店街的延續,改善居住品質。
許明財強調,為改善新竹監獄人滿為患及及加速都市更新,市府全力配合新竹監獄所遷建工作。
◆ 林中斌:胡錦濤最大的敵人
【聯合報╱林中斌】2010.08.12
胡錦濤作為中共黨國最高的領袖,誰是他最大的敵人?美國?台獨?藏獨?疆獨?都不是。因為他們的「威脅」只會團結全國一致對外,進而鞏固胡及他繼承人的權威。
胡錦濤最大的敵人是地方貪腐官員。若不遏止,民怨上升,結合領袖間的政治鬥爭,將亡黨亡國。
但這些人關係盤根錯節,後台老闆可能在政治局,就坐在胡錦濤身旁。胡投鼠忌器,只能先鞏固自身權力,等時機,找代理人徐圖之。
官員貪腐和國家缺乏民主有關。然而過度民主又可能全國大亂。
胡若不謹慎,將步他恩人胡耀邦後塵,被鬥下台,含冤而亡。
中共零八年奧運成功,零九年亮麗度過金融危機,四月國際海上閱兵,十月國慶大閱兵,十一月美國總統謙虛進京求見。於是,胡固權成熟,開始動作。
以下事件,若無胡支持,不可能發生。但胡多隱而不見,這是他行事的商標。
零九年初,官方媒體受指示可報導國內壞消息。春節央視大樓失火,報導不是路透、美聯社,而是新華社。
二月,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在官方刊物《半月談》呼籲民主。
三月,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在半官方媒體《新民周刊》唱和。
五月底,《趙紫陽回憶錄》香港出版,前中國新聞出版署署長杜導正公開承認協助出版,至今仍自由。
六月,刺官烈女鄧玉嬌在網民聲援下無罪釋放。重慶黨委書記薄熙來開始掃黑,之後逮捕一千人,判罪八十七位官員中有前司法局長文強,其中四位已處決。廿九日,胡錦濤呼籲:「積極推進黨內民主」。
九月,黨的四中全會決議官員需申報財產,可能借鏡台灣實施十多年的政策。
十一月,國營媒體揭露國營企業五礦集團汙染。
十二月,重慶市決定為五百七十三位文革犧牲者修墓並立碑紀念。
年底回顧,全年十七位省部級高官貪腐被捕判刑,創改革開放卅年來紀錄。
今年三月,第二號國家領導吳邦國在人大報告時罕見提及文革的禁忌話題。
四月中,胡耀邦辭世廿一週年,總理溫家寶在人民日報發表長文悼念。
七月底至八月初,有四起記者揭露社會黑幕而遭官商掛鉤勢力攻擊事件,但記者都得到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支持而勝出。
實施以上開明作法的同時,北京仍然嚴厲對待異議份子,如重判揭發川震豆腐渣校舍的譚作人。可是,北京的保守措施是舊聞,而開明措施才是新聞。
大陸目前的特殊狀況是:最高層的胡錦濤和溫家寶站在最下層窮苦人民那邊,對付中間貪腐的地方官員。
多年來,大家常提的問題是:「兩岸相峙,時間站在哪邊?」其實,時間站在兩岸人民那邊。因為,政府是暫時的,人民才是永久的。
兩岸人民關切的都一樣:少年的教育,中年的房貸,老年的醫療。兩岸政府,誰能站在兩岸人民那邊,誰贏。如果雙方都站在人民那邊,雙贏。
台灣六十年來做了政治、經濟、社會改革的實驗,規模小,風險低。大陸規模大,改革風險高。我們改革的心得可提供,好的如官員申報財產可參考,壞的如國會打架可避免。
台灣的大陸政策應兼顧交往和嚇阻。交往可幫助大陸人民提升生活品質,贏得好感,最後對台灣是利多。嚇阻是為了保護台灣這可貴的實驗室以繼續發揮它對大陸良性催化的作用。(作者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孟買大舉都更 貧民窟蓋豪宅
自由時報 2010.08.14
〔編譯羅倩宜/綜合外電報導〕印度孟買大舉進行都市更新,許多貧民窟因獎勵容積率高,紛紛改建為豪宅高樓,原始居民所獲得新住宅,卻僅七坪不到。
孟買是印度金融中心,也是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印度政府估計,未來二十年,將有二.五億人湧入孟買,為了因應新人口,官方計畫在二○一五年之前,改建所有貧民區。
位於孟買市區的帝國(Imperial)雙子星大樓,樓高六十層,是全印度最高建築。它的所在地原本是貧民區,狹窄巷弄裡擠了二千七百間鐵皮屋,住了一萬名窮人。如今改建成二二八戶的豪宅大樓,占地五.五公頃,每戶從七十坪到二百八十坪不等。
該案建商SD Corp.表示,「孟買寸土寸金,到處都很擁擠,要有寬敞的空間,只能向上發展。」不過,當地法令卻背道而馳,一九六四年實施的孟買容積率指數(MFSI),上限為四.五倍,但一九九一年之後卻降低為一.三三倍,限縮了建案的開發,與全球大城市如曼哈頓、新加坡、香港等提高容積率以鼓勵發展的趨勢恰恰相反。目前孟買仍有半數或九百萬人住在貧民區,相當於全瑞士的人口。
原始居民獲得新宅 僅七坪不到
近年官方為鼓勵都更,改建貧民區容積率可高達四倍,因而促成孟買高樓建案開發。一九九五年,印度政府更成立貧民區重建管理局,將所有貧民區合法化,規定居民在都更後均可獲得住宅。
帝國雙子星的開發商,就在附近蓋了另一群住宅大樓,安置原本貧民區的居民,每戶獲得的公寓僅七坪不到,差不多一個停車位大小。
但是五十五歲的計程車司機Shaikh說,他很滿意。「可以跟朋友炫耀我們住在全國最高樓的隔壁!而且從貧民窟升級到公寓,感覺很好。」
當地政府現在規劃要將亞洲第二大占地二一六公頃的Dharavi貧民區,也就是電影「貧民百萬富翁」主人翁的故鄉,進行改建,未來幾年要蓋一百萬戶平價住宅。
經濟飛漲帶動豪宅需求大增,全印度的億萬富翁,有四成住在孟買。「孟買房地產一直在開闢新疆土」,印度最大房地產公司Jones Lang LaSalle Meghraj董事長Anuj Puri表示,「這裡是機會之都,住宅和商用房地產的需求之高,前所未見。」
※ 相關報導:
* 旅遊的滋味-讓人花很多錢的貧民窟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0081400110,00.html
「參觀貧民窟」聽起來是很詭異的旅行概念,這種心態有點像去動物園、又像是窺探黑幫,老實說旅行心態不太正常。
◆ 美國護士 嚴重短缺
中央社 2010.08.15
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根據美國護理學院聯盟統計,美國現在發生護士人手嚴重不足的問題,例如紐約地區的1家護士職業介紹所,「事求人」職缺非常多,怎樣都填不滿。
美國廣播公司報導,雖然美國現在失業率大約維持在10%的水準,但由於短缺問題嚴重,讓護士變得非常搶手,例如紐約地區的護士職業介紹所Prime Staffing,就一直面臨「事求人」需求非常多的狀況,這些職缺不管怎樣都一直填不滿,還需要從美國其他地區聘請護士到紐約來。
報導中指出,位於聖地牙哥的AMN Health Care護士介紹所也一樣,每年安排數以萬計的護士在全美各地找到長期或短期的工作,尤其是短期職機會越來越多。
根據美國護理學院聯盟(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統計,現在美國正面臨全國都缺少護士的「護士荒」。不管是醫院、醫學中心、診所甚至養老院、安養院,具備專業訓練背景的護士都非常搶手。
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在去年12月便估計,到2018年的時候,美國大約會出現58萬1500個註冊護士(registered nurse)的新職缺,增加幅度高達22%。
◆ 倫敦傳真-我是否該協助母親死亡?
【江靜玲】2010-08-15 中國時報
一位朋友最近去安養院探視他的母親。看護告訴友人的母親:「妳的兒子來看妳了。」老太太不加思索的對看護說:「你在開玩笑吧,我那有那麼好命,有什麼兒子!」
這一幕,看在朋友的眼裡,利刃般刺在心窩。他怎麼也無法接受自己親愛的母親,竟然連他都不認得的事實。不只失去認知能力,老太太的日常生活能力,也逐一喪失。
對於這種情況,朋友原本已受癌症威脅的母親,五年前初聞自己患阿茲海默氏症(AD)時,已表明,在不願意失去自己的獨立性和尊嚴前提下,「想到了一個計畫」。朋友的母親表示將服用大量安眠藥自殺,但強調在此之前,她會先寫信給一名好友,請她適時到家中來,為她收屍。朋友的母親告訴他,「我不會要求你協助我自殺,因為我不願意讓你惹上法律麻煩。」。朋友否決了母親的計畫,但從此,幾乎天天過著憂心的日子,只要打電話回家沒人接,他就擔心,母親會不會自殺了。
患阿茲海默氏症後一年,老太太提到瑞士的安樂死中心「Dignitas」,表示希望可以到那裡結束自己的生命。八十二歲的老人家說,「我不想再受病痛磨難了。」但一如過往,兒子只把她的話當做宣洩情緒。
直到母親完全失去自主力,必須住進安養院,朋友回家整理母親的東西時,發現母親寫了一封信給他。信中,她告訴兒子,自己是如何的熱愛生命,但又為何希望可在失去自主能力前,尋求死亡的決定。可是,她終究沒有自殺,也沒有把信交給兒子。
看著記憶中堅毅獨立的母親,萎縮受苦,逐漸步向生命終點,朋友開始質疑自己再三否定母親的計畫和意願,是否正確?這真是一個很難找到解答的問題。
在《我們說再見之前》(Before We Say Goodbye)一書中,作者戴維遜,以日記方式,描述自己終身擔任醫職的母親,八十四歲時,因受多種癌症之苦,以絕食抗議持續治療,希求一死的決心。戴維遜守候在母親身邊三個月,包括最後絕食的三十五天在內,目睹母親身體更加孱弱,卻仍無法達到求死的過程。○六年十月廿五日,戴維遜不忍再見母親受苦,拿了一杯滲了嗎啡的水告訴母親,「喝下這個,妳將會死亡。」戴維遜說,母親和他四目相視,「那是一種彼此了然於心,絲毫不避諱的注目」。他的母親最終對他說,「你一直是個好兒子!」
今年二月,英國廣播公司播出了一位英國母親的故事。凱德戴爾的女兒得了慢性疲勞綜合症(ME),全身癱瘓,無法吞嚥,十五歲開始臥病在床,十六年出入醫院超過五十次。凱德戴爾承認在二○○八年十二月某天協助女兒自殺。凱德戴爾表示,她不後悔自己的行為,因為做為一名深愛子女的母親,她知道,女兒終於「自由」了。
播出後,英國廣播公司發現,高達百分之七十三受訪者相信,親友應可協助受病痛之苦的絕症患者自殺。但如果患的不是絕症,支持協助自殺的比例為百分之四十八。
在此之前,一名罹患多發性硬化症(MS)的英國婦女柏迪則到高院爭取自己選擇死亡的權利,挑戰英國一九六一年頒布的《自殺法》,要求界定,若親人協助無行動能力的她到瑞士安樂死,是否可免除法律制裁。二○一○年二月,英國檢察公署公布了歷史上第一個協助自殺守則,但仍堅持協助自殺在英國屬非法行為,最高可判十四年徒刑。
這項自殺守則,引發英國社會爭議。反對者認為,生命應受絕對尊重,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人都沒有結束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權利。但贊成安樂死的人以為,選擇和協助尊嚴死亡,也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方式。
沒有一個人有選擇出生的權利,那麼,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我們是否可以決定自己的死亡方式呢?這是一個很困難、極弔詭,甚微妙,卻也是個愈來愈不可再避而不談的議題。(clchiangr@yahoo.com)
大城市生活難 中國農民回流
中央社 2010.08.15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來,大量農民工湧入城市,曾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然而隨著一線大城市生存壓力加大,從農民工到普通勞工,許多人現在對大城市失去了興趣,興起返鄉潮。
新華社報導,生活成本太高,不願意進城落戶,甚至把戶口從城市中反遷回農村的「逆城市化」現象,已悄悄在中國東部一些發達地區城鄉間出現。相當一批人選擇離開大城市,與無法支付高額的生活成本有關。
在杭州居住了40多年的肇溫啟,半年前把自己市中心40多平方公尺的小房子賣掉,搬到了城北的一個鄉鎮,重新購房安家。
「我賣掉市中心的小房子,卻可以在郊區鄉鎮買一套大房子,而且生活成本也不像城市中那樣高。」肇溫啟說。
40多歲的江西農民潘長生在溫州工作十年後,萌生了回鄉的念頭。「在村裏搞些養殖,掙的錢都比在城裏打工多。原來整村人進城務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回家做生意了。」潘長生說。
在農民工輸出主要地區浙江省麗水市,「國家惠農政策越來越多,農民回家從事農業生產同進城打工相差不大,因此不少人回流的意願很強烈。」麗水市人事勞動社會保障局官員南林玲說。
有關戶籍管理官員指出,城市吸納進城人員主要目的在於獲取廉價的勞動力,同時又希望儘量少承擔對他們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進城者長期在收入低標準、生活低質量、保障低水準的社會底層徘徊,被日益邊緣化。
他說,再加上高額的房價與不斷上漲的物價,即使政策完全放開,多數進城人員也難以實現落戶生根的意願。
城市農民工回流農村,除了大城市生活不易的因素外,近年來,隨著中國東部經濟的發展及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土地越來越值錢,農民身份獲得的利益越來越多,有的農村戶口甚至牽扯到上百萬元人民幣的收益。
在中國人口流動最頻繁區域之一的東部沿海浙江省,戶籍管理部門調查發現,全省「農轉非」 (農村戶籍轉為城市戶籍)數量從2004年時的57.7萬人降到去年的18.9萬人,降幅高達67%。
幾個月前,杭州市濱江區戶籍官員遇到頭疼事:馬湖村20餘名大學生強烈要求把戶口遷回農村。在中國,農村孩子上大學必須把戶口從農村遷出,完成「農轉非」的過程。
「原因很簡單,我兒子把戶口遷到城市上學後,不能享受政府徵地的拆遷補償費。」一位學生家長這麼解釋。
在中國東部一個經濟發達的縣,甚至出現了幾十名政府公務員把戶口遷往農村的現象。「戶口在農村,可以享受到村集體經濟分紅、徵地補償、回遷安置房等收益。」當地一位官員說。
中國農村問題專家顧益康認為,政府應加快完善城市公共服務保障體系,比如為大學生、農民工等進城者申請經濟適用房創造條件、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幫助就業。
研究人員認為,「逆城市化」的根本原因在於農村與農民牽動的利益鏈條越來越長,可是進入城市後的獲益卻不多。
但讓不少人擔心的是,如果逆城市化現象得不到有效控制,城市化率的提升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停滯。而大量人口回流農村,也不利於擴大內需。
也有觀點認為,「逆城市化」背後也透出一些積極訊號,一部分人向小城鎮和鄉村擴散,有助於解決城市空間壓力等「大城市病」。
◆ 廣州深圳最低工資不夠養家
中央社 2010.08.14
中國廣州、深圳兩地物價飛漲,但最低工資並未同步成長。學者提醒,珠三角接連發生工潮、工人跳樓的根本原因就是工人對生活的需求不能滿足,呼籲提高最低工資。
香港明報引述學者最新研究報導,這兩個城市的最低工資為每月人民幣1100元,但工薪階級想養活一家人,每月至少要掙1235元,若想達到溫飽並支付教育和文化娛樂費用,至少要掙1300至1500元。
大陸暨南大學統計學教授韓兆洲最近發布「我國最低工資標準現狀問題、ELES科學測算結果和建議」,將居民支出分為食品、衣著、居住、雜項商品、交通通訊、家庭用品、醫療、娛樂教育文化8項,再將低收入者的生活狀態分為3類。
根據這項研究,收入能支付前4項開支即為「生存」;能支付前6項為「溫飽」;若再有餘錢可用於醫療、娛樂、教育和文化則可算「發展」。
據韓兆洲的計算,在廣州,去年要「生存」需要月入1123元,若考慮通膨因素,今年的「生存」成本還要再上升10%,即1235元;「溫飽」則需1323元;「發展」需1523元,但最低工資僅1100元。
他說,「不要小看這200多元的距離,對於低收入的人來說,這可以讓他不欠債,也存不下錢,基本達到收支平衡,如果你只給他1100(元),他可能還要借債。」
此外,工人還要養家,廣州和深圳的「實際贍養指數」分別為1.7和1.9,即每名工人的收入除要養活自己,還要供養0.7和0.9人,多數是家中小孩或老人。
韓兆洲認為,如果最低工資不能滿足「發展」要求,工人無法支付自己和子女的醫療和教育費用,問題堪憂。
韓兆洲指出,珠三角地區近期連續發生工潮,深圳富士康工廠有工人連續跳樓,「這些事情的根源就是工人的生活需要不能得到滿足,對生活失望。」
他認為,1995至2008年間,廣東GDP成長7.4倍,但最低工資標準僅成長1.7倍,大大滯後,急待提高。
◆ 不甩工資協商 陸擬開罰
【經濟日報╱記者鄭圭雯/綜合報導】2010.08.14
為了不讓「工資條例」成為觀賞性立法,大陸有意在工資條例草案中對違反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不履行工資集體協商的企業,明定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企業若不在限期內改善的,最高將可處人民幣20萬元(約新台幣94萬元)罰款。
新華社報導,一位參與工資條例起草的人士透露,「條例」草案中規定了違規企業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企業在規定限期內不進行改正的,處以人民幣5萬元(約新台幣23.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不過,作為整個條例」草案中難得的懲罰性細則,這一規定能否出現在最後正式公佈的條例」中仍屬未知。
中國勞動保障報社法律事務中心高級顧問白永亮表示,即使是協商也需要有法律責任上的限定,在工資協商的過程中,企業的工資增長到底和什麼掛鉤、增長的幅度如何保證到位,比如工會提出按照8%、10%的增幅增長,如果談不攏怎麼辦?
他強調,企業擁有工資分配自主權,有權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經濟效益和不同勞動崗位,依法自主確定職工工資水準。
大陸人社部官員坦言,政府沒有權利干預具體工資制定。但他也表示,通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對企業工資分配進行引導和監督是正常的。對於此項規定能否正式寫入「條例」,上述參與「條例」起草的人士表示,「國務院法制辦有相應的部門審核並出具修改意見,當然,相關部委跟企業打交道多,考慮問題更結合實際,法制辦則從法律層面更系統地考慮問題。」
◆ 3G監控員工 如廁不沖水也管
【世界日報╱北京15日電】2010.08.15
江蘇南京市一間物流公司設立先進電子監控系統,貼身監控員工,並由專人監看,員工一有犯錯,系統即時響警報,連飯前不洗手、如廁不沖廁、離開宿舍忘關冷氣等瑣碎事都理,員工驚呼「他們怎麼都知道?」曾有近半司機無法接受這種「透明管理」,寧願辭職。
該套電子監控系統由具博士學歷的公司負責人所設計,標榜用系統取代人,打造出「看得見的管理」,讓員工承擔全部責任。每名新入職員工可獲派發3G手機,監控人員觀看閉路電視畫面,監察出車和運輸情況,把指令傳輸至員工的手機,進行監管、跟蹤、糾錯、處罰,實現3G無線實時監控管理。
曾有司機調高車廂溫度,監控人員立即通知恢復儲藏冷藏食品必須的溫度。飯堂一名女廚師不戴廚師帽,袋內手機即響,警告:「請把帽子戴上,這種事下不為例!」員工的私隱也遭監控,有搬運工人去廁所不沖廁,系統暗中拍下畫面。連飯前不洗手、離開宿舍忘關冷氣、用公司手機講電話聊天,也遭系統一一記錄,最後被解雇。
此外,珠三角企業管理屢發如廁限時令。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東莞港企員工日前又爆出公司限制每月如廁不得超400分鐘的新制,超時一分鐘扣除一塊錢,每層樓男女廁所均設立所長專司監管如廁時間。
據報導,有關港企友邦塑膠五金電器製品廠自今年3月份起推出如廁限時規定,員工表示,天涼的時候還能接受;但現在天氣太熱,逼得人不停地喝水,總想上廁所,不少員工因長期憋尿憋得膀胱疼痛,還有員工差點為此打架。
報導指出,其實類似曝光屢有所聞。廠方稱制定如廁令純屬無奈,年輕人都愛玩手機,常常躲到廁所裡上網、聊Q甚或抽菸,一玩就是一個鐘,想不出更好的辦法約束。
提早4年! 台灣111年人口0成長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2010.08.16
台灣生育率逐年降低,國人壽命則是不斷延長,根據經建會的人口推估,台灣人口零成長將提前於民國111年來到,從民國112年開始人口將出現負成長。
經建會委員會議今天下午排定兩項議案,其中一項是「2010年至2060年台灣人口推計」,兩年一度的人口推計是經建會人力規劃處的大事;人力處根據內政部和主計處有關的人口資料進行推估,近年來最受關注的則是人口老化的現象。
經建會上一次進行人口推估是在2008年8月,當時的推估發現台灣在民國115年出現人口零成長,但由於近年來國內出生率急速下降,這次推估發現人口零成長的時間將提早4年,也就是在民國111年就會出現。
人口零成長指的是包括粗出生率、粗死亡率和人口遷徙等自然以及社會增加因素一併考慮進去。其中遷徙因素方面,因為台灣仍有大量外籍配偶移入,加上陸配取得身分時間縮短,但人口淨移入狀況仍不敵國內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化的速度,因此僅僅2年的時間,人口零成長的推估就又提早了4年。
官員表示,一但開始出現人口負成長,也就代表台灣人口出多進少,就像水庫裡面的水漏掉的水比流進來的水多,將會產生嚴重社會問題。經建會下午的委員會議會針對人口中長期推估的報告與委員進行探討,廣納各方意見,正視人口老化的警訊,除了提振生育率之外,也應加速移民政策的落實。
◆ 人口加速老化/17年後 2人工作養1人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2010.08.16
國內人口加速老化,將加重工作年齡人口的負荷,根據經建會人口推估,到民國2027年人口總撫養比超過50%,也就是每兩個工作年齡人口要撫養超過1個被撫養人口,再次凸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
人口撫養比是以15到65歲工作年齡人口當作分母,0至14歲幼齡人口以及65歲以上老年人口為被撫養者當作分子,所得出的百分比。官員表示,目前工作人口仍在增加中,狀況都還算好。
但是由於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這次經建會的人口推估發現2027年,也就是17年後人口總撫養比將超過50%,也就是2個工作年齡人口就要撫養超過1個以上的人。
官員表示,人口撫養比增加將使得社會沒有足夠的青壯年人口來支撐經濟發展,會是一件令人憂心的事情,不但找不到足夠勞動力,也可能影響產業創新發展,甚至可能加速產業外移其他國家的速度,國家競爭力將因此衰退。
◆ 教部:少子化 沒遠見大學會很慘
中央社 2010.08.16
少子化衝擊大學招生,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今天表示,一方面開拓外籍生源,另一方面修訂大學法,賦予教育部公權力來整併現有大專校院,「否則一些沒有遠見的大學會很慘」。
經建會推估,未來10年國中入學年齡人口減少最多,減幅達29% ;18歲大學入學人口數會在20年後減少最多,從民國99年的31.9萬人,到民國119年減少至18.1萬人,以現在大學林立的情況來看,將嚴重衝擊大學運作以及高等教育政策。
對此,何卓飛受訪表示,少子化問題,日本、韓國已碰到,台灣的問題更嚴重,在全國教育會議中也提出討論。由於眼前衝擊不明顯,各大學校院感受不深。經估算在民國105年就是一個關卡,屆時入學人口會少5萬多人。
何卓飛指出,高教技職學生數核定有28萬人,但若每年人口增加數只有約20萬人,連續3 年下來都招生不足,學校就會感受到成本壓力,此時退場機制應發揮作用。
何卓飛說,但是目前大學法並未賦予教育部公權力做整併,而是大學自主,由校務會議決定。學校怎麼可能「自宮」關掉自己學校呢?
他認為,大學若無遠見、無危機感未來會很慘。何卓飛說,教育部也會從另一方面來努力,開拓生源,讓學生來源多元化,讓18歲至80歲都有機會進入大學。
◆ 7年級女想婚 怕當敗犬更怕當媽
【聯合晚報╱記者吳孟庭/台北報導】2010.08.16
兩岸7年級女性想婚但不想當媽!
7年級前段班女生今年開始邁入30歲大關,隨年齡逐年升高,7年級生的女孩們不想當敗犬,個性適合就想嫁。據交友網站針對兩岸7年級女性進行調查,兩岸女性雖想婚,但卻不急著當媽,台灣僅3成、大陸也只有過半女性想生子。
今天是七夕情人節,國內最大交友網站愛情公寓調查兩岸7年級女性想婚意願,調查單位共4500人,受訪者以21到25歲的7年級後段班為主,其次是26到30歲輕熟女。
不像電視劇演的「敗犬」當道,兩岸7年級女生似乎很怕當敗犬,被貼上嫁不出去的標籤,台灣有7成、大陸有6成皆認為最理想的適婚年齡應是26到30歲,換句話說現在就想嫁!不過台灣有9.55%受訪者表示不想結婚,在台灣調查中排名第二,大陸也有4.2%。
擇偶條件兩岸女性有志一同,首重個性相符,經濟基礎次之,再其次則為孝順父母。不過台灣女性有8成5表示都是在網路上認識異性,大陸只有1成7,主要是透過朋友介紹比較多。
對於婚後的安排,7年級女生也很獨立堅強,有超過7成贊成婚後繼續工作,且希望小倆口單獨居住。不過,7年級恐偏向成為「頂客族」,台灣僅3成4願意當媽媽,大陸也只有5成6。相較於結婚壓力,養孩子的經濟壓力似乎才是7年級女生最憂心的問題。
◆ 七夕誓言 拒婚前性行為
中央社 2010.08.16
今天是七夕情人節,創作歌手陳威全帶著未婚妻Jenny,與近200名青年男女一起立下「等候真愛,選擇等待」的誓言,拒絕婚前性行為、婚後不要婚外情。
陳威全帶來一首「再見單身」,祝福大家有幸福人生。他說,他和Jenny在教會認識,透過牧師教導,才知道性是神所給的美好禮物,要保留在婚後開啟,在交往過程中,性並不是最重要的部分,而是真正尊重了解對方。
由新希望基金會發起的真愛運動,初步統計已經有逾2000間機構加入,共有4萬多名父母及學生連署支持拒絕婚前性行為,有超過32萬人表示願意與自己立下約定,選擇等候真愛,在婚前不發生性行為。
今天在台北青少年育樂中心舉辦的立誓活動,有近200人參加,預計自9月14日起,將在高雄持續推展至全台各級學校及相關機構。
真愛運動聯盟執行長張光偉指出,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統計資料在2007年間,平均每10個孩子超過4名是由未婚媽媽所生,還有許多無名嬰孩可能因墮胎手術而喪命。
張光偉說,許多年輕人以身體自主權操控在我,性關係為交往必經階段,加上時勢所趨為由贊同婚前性行為;不過,迷戀並不意味著真愛,情慾也不是真性,年輕人可以做出更好的選擇。
少子化 學校裁、勞動力衰、經濟熱不起來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2010.08.17
國內人口負成長提前到來,學者認為,政府唯有強化托育政策,讓民眾願意生小孩;靠口號或徵文效用不大。但也有學者悲觀的說,政府做得太少也太晚,除非願意以獎勵方式鼓勵生育,下下策則是「課單身稅」,才可能逆轉人口負成長的趨勢。
少子化嚴重,學齡人口遽減,經建會推估,未來十年國中入學年齡人口減少最多,減幅達百分之廿九;大學入學人口則將在二十年後大幅降低至十八點一萬人,減幅高達百分之四十三,衝擊高教政策。
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彭懷真直言,社會六大體系包括醫療、家庭、宗教、教育、政治、經濟,都和人口有關,人口一少,就無法帶動經濟;就連婦產科醫師也受到衝擊,人口負成長衍生的問題相當嚴重。
社會老化問題逐漸惡化,首當其衝的就是民眾的退休時間面臨延後。彭懷真說,立法院已修法通過公務員領月退的門檻,英國更準備取消退休制度,因為大家已經不能靠下一代養,只能靠自己。
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教授陳寬政則說,台灣恐怕會步上日本的後塵,等到問題發生了才會覺得嚴重,接著才討論補救措施;人口零成長提前到來,主要是因為生育率下降和人口移入減少影響,政府現在做啥都太遲了。
陳寬政表示,人口結構出現老化,衍生的第一波後遺症是學校教育,學校會面臨裁減,這樣的現象目前正在發生中;接下來則是勞動力衰減。
要減緩人口零成長的趨勢,彭懷真說,政府的公共托育政策是關鍵,這一點北歐就是成功的範例,簡單的說,就是政府出錢、民眾出力,儘管政府可能得花不少錢,但這要看將來產生的其他活絡效果,靠口號、徵文一點用也沒有。
※ 相關關報導:
* 工作人口 五年後負成長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790309.shtml
陳世璋指出,台灣人口還有「黃金十年」,即使人口結構快速老化,人口扶養比至民國116年才會超過50%,亦即兩個工作年齡人口負擔一個扶養人口,扶養人口指15歲以下的兒童和65歲以上的老人。「至此結束台灣的人口紅利時期。」
* 政府催生 10年之內,婦女生1人→1.2人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790276.shtml
◆ 他山之石/日本失落20年 台灣會嗎
【聯合報╱本報記者陳世昌】2010.08.17
日本這廿年的凋零,少子化應是最大的元凶。日本對高齡化社會雖有豐富的經驗,但朝野面對止不住的人口老化趨勢,也是拿不出有效對策。
「失落的廿年」現在成了日本的代名詞,連美國總統歐巴馬都把日本當作反面教材,指美國再不努力振作,日本就是最好的榜樣;一向被認為富裕的日本,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狀況?
追究原因,主要是少子、高齡化帶給日本巨大包袱。十多年前,日本就因為高齡化社會,政府支付年金給退休國民及醫療費增加,讓九○年代以後的政府歲出不斷膨脹;年輕人則因為失業多,很多不敢結婚,結了婚也不敢生小孩,就怕家庭帶來負擔。
日本現在國家負債已是天文數字,據本月十日財務省發表的統計,日本國債規模高達九百零四兆日圓(約新台幣三百卅五兆),這是自有統計以來首次突破九百兆日圓大關。
統計指出,日本的國家借款總額,相當去年度名目上的國內生產毛額四百七十六兆日圓的一點九倍,若由所有的國民平均分攤,每名日本人一出生,就必須為這個國家負擔七百一十萬日圓(約兩百六十三萬新台幣)的債務。
日本人口約一億二千萬人,但因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人口學家警告說,到了二○五○年,日本人口可能要減到八千萬人。這樣少數的下一代,要擔負起上一代所遺留的龐大債務,更讓日本人不敢生小孩了。
日本執政民主黨的人口政策,就只是去年眾議院選舉時開的選舉支票,「國中以下的小孩,每人每個月可以從國家領到兩萬六千日圓的補助金」,這個政策,被在野黨譏為是「花錢買票」,還反問民主黨「財源從哪裡來?」
果然,奪取政權後的民主黨發不出這筆錢,只好折中減半,每個小孩每月發放一萬三千日圓。這個政策是否會刺激人口增加?答案不得而知。
許多孩子家長說,現在日本社會最缺乏育兒環境,托兒所就很缺乏,許多夫妻在外工作,因為找不到好的公立托兒所而不敢生孩子。這些問題不解決,誰還敢生小孩?
◆ 六萬人有國籍 沒戶籍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2010.08.17
監察院調查發現,台灣目前有國籍而沒有戶籍的人口,達六萬多人,包括僑胞、留學生等,工作權、教育權及選舉權等都受到嚴重影響;監院將在提出調查報告後,促請內政部、行政院提出改進措施。
監委李復甸、周陽山、李炳南、沈美真等,最近調查外國人違反停留規定被違法收容時發現「案外案」,最近將約詢內政部、外交部首長,希望改善此一問題,讓僑胞有「歸鄉權」。
內政部長江宜樺受訪指出,監察院所注意的問題,「內政部已注意到了」,他曾與戶政司、移民署討論此一「複雜問題」,這不僅牽涉到戶籍法內容,也涉及僑務,內政部將進一步與行政院研商。
內政部官員透露,近六萬多位僑民因沒有戶籍而沒有健保、納稅義務、受教及工作權,被批評為二等國民;但如果三千九百萬僑民全部都發給護照,台灣就不只二千三百萬人口,將有更多人要享受權益。
李復甸認為,台灣是少數有戶籍制度的國家,美國雖無戶籍制度,卻在人權保障上不輸任何國家。
◆ 不甩國法、不報戶口 美國反政府者日增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美聯社俄亥俄州哥倫布16日電】2010.08.17
美國「南方貧窮法律中心」(SPLC)上周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經濟不景氣下,美國1970年代的反政府運動有死灰復燃趨勢。
自稱「主權國民」的反政府者號稱超越國法,不承認聯邦司法體制,為了避免政府「控制」,不考駕照也不幫子女報戶口,這樣的人已有30萬之多。
某些主權國民(sovereign citizen)認為政府只想奴隸他們,因此他們常鑽法律漏洞逃稅、規避房子遭斷頭拍賣,某些更使用暴力,5月阿肯色州就有對主權國民父子超速被警察攔下後,拔槍射殺兩名警察。
4月時,一個稱為「自由共和國護衛」的團體致函多位州長,要他們下台,該團體網站並鼓吹終結稅務改革、汽車和結婚登記。
SPLC估計,美國已有10萬名強硬派主權國民,另有20萬人正「從超速罰單到吸毒罪嫌,樣樣都反」,嘗試藉此反對政府。
主權國民的思想體系核心是:國民一出生,美國聯邦政府就會為他們創造一個秘密身分,用來控制擔保外債的美國財政部帳戶。
研究人員表示,主權國民與日俱增,原因包括不景氣、房屋法拍危機、網路興起,以及2008年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等。
專家說,主權國民是美國反政府者走回1970年代「義勇軍」運動的最新例證。義勇軍運動只承認地方政府,並要求執法官員管轄權勿超越警長。
企圖走私古柯鹼而入獄的主權國民馬克布萊德自創「學說」,認為美國是在1789年以秘密籌組的郵局形式成立的,現在的美國則是順著汽車製造商發展的企業,因此他不受美國法律轄制。
新的失落一代?英尼特族激增40%
【江靜玲/倫敦十八日電】2010-08-19 中國時報
經濟不景氣,英國失業失學無所事事的年輕「尼特族」(NEET)人口劇增,十八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受過良好教育中產階級的「尼特族」人口劇增了四○%。
立場中間偏左的倫敦智庫「公共政策研究所」在新出爐的報告中指出,過去兩年,十萬名擁有大學學歷、中產階級的英國年輕人,加入「尼特族」行列,使大學生失業比率從七.五%大幅上升到一一.四%。
這項報告指出,擁有高中和大學良好教育的年輕人成為「尼特族」的比率,兩年內增加四○%,令人憂心英國恐將再出現類似一九八○年代,終日惶惶度日新的「失落一代」。
「尼特族」指的是年齡在十六歲到廿四歲,失學、失業、未受職業培訓(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Training)的年輕人。
這項調查同時凸顯,英國與其他歐盟國家一般,陷入嚴重的青年失業困境。根據歐盟統計局七月底資料,歐盟的平均失業率為九.六%,但廿五歲以下年輕人的失業率卻為二○.三%,遠高於平均水準。其中西班牙和愛沙尼亞年輕人失業最嚴重,分別為四○.三%和三九.八%,最低的荷蘭也有七.六%年輕人失業。
歐洲年輕人失業率飆升,令各國政府擔心,大批年輕人依賴政府福利過生活,除了消耗公共資源外,恐怕還會引發其他社會問題,像是希臘失業年輕人於二○○八年年底發動的騷亂事件。
英國職能就業部官員坦承,歐洲沒有一個國家,不擔心經濟不景氣導致年輕人被迫集體退出勞力市場的現象。「英國商會」則建議年輕學生,考慮學習一技之長,揚棄學院是唯一就業途徑的思考模式。
◆ 逾千中國女子 在英被迫賣淫
【世界日報╱北京19日電】2010.08.19
英國警方18日公布一份報告稱,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妓院工作的外國女性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
英國警察局長協會(Assocition of Chief Police Officers)發表的報告稱,有大約3萬名婦女在妓院從事性工作,其中的1萬7000人是外國移民。
報告指出,在這些從事性工作的外國婦女中,有2600人是人口販賣犯罪集團的犧牲品,其中2200人是亞洲人,並主要來自中國。在這些具有移民背景的女性性工作者中,還有大約9600人生存狀態堪憂,可能還會被販賣。
這項報告是經過一年的調查後完成的。報告的目的是調查與地下性交易活動相關的拐賣人口犯罪的真實狀況。
警察局副局長艾爾(Chris Eyre)說,「報告幫助我們更全面了解捲入賣淫活動的女性移民狀況,讓我們了解她們如何被操縱、控制、強迫、剝削和販賣」。
政府表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應該對這個問題有深入的了解,這一點很重要。
先前英國《衛報》曾報導,有倫敦中國城流通的免費報紙刊登招募廣告,徵求女傭和「小姐」。女傭的工作是煮飯、打掃和照顧「小姐」,這些年輕女孩被以提供賺錢的正派工作機會的承諾,誘騙到英國。她們為了偷渡英國支付走私犯幾千英鎊的錢。一旦到了英國,最後的下場通常是,淪落在郊區公寓和住宅中的妓院。
在衛報報導指出,這些「小姐」不准外出,也不知道她們自己在哪裏、日期、甚至月份。很少人會說英語,或知道自身權利、英國的避難程序或法律制度。
據報導,她們被迫相信,她們別無選擇,只有留在妓院工作,直到賺夠了才能贖身。她們與英國社會的唯一接觸是,與她們從事性交易的男子。
牙醫、西醫 比一般人長命7、8 歲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2010.08.23
醫師壓力大,相對命短?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最新調查,婦產科醫師「平均壽命」只有六十九歲,比一般人要短命。但衛生署統計發現,西醫及牙醫的平均壽命分別比國人多了八歲與七歲;而且應該最懂養生的中醫師,反倒比牙醫及西醫短命六、七歲;不過,中醫師還是比國人平均長命一歲。
過去在醫師圈也有外科醫師較一般醫師短命,醫師又比一般人短命十年的怨歎;部分中醫師又流傳,中醫師比西醫師懂得養生,所以較長命的說法。不過,這些說法都大錯特錯了。衛生署分析國人壽命顯示,所有醫師,都比國人平均壽命高,而中醫師比西醫師短命。
醫界以往認為自己比一般人來得短命,一來是因人命關天,工作壓力大,加上工作時間長,跟病人接觸,感染傳染病的機率也比較高,自我感嘆醫師是在「折壽」看病。但其實不見得如此。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去年調查國內兩千五百多位婦產科醫師發現,平均執業年齡為五十三歲,比起其他科別醫師的四十四歲,婦產科醫師普遍較老;調查也發現,婦產科醫師六十九歲的「平均壽命」,比起國內男性平均餘命七十六歲,還短了近七年。
不過,統計專家對婦產科醫學會的算法並不認同,因為醫學會是以醫師的死亡年齡平均後,求出平均數。這應該是「平均死亡年齡」,並非平均壽命(或正式稱為「平均餘命」),這種「只算死不算生」的算法,本來就會比平均壽命(即零歲的平均餘命)來得短命。
在死因部分,所有醫師均與一般人相同,主要還是命喪癌症。不過,中醫師惡性腫瘤、心臟病的死亡率,都比西醫、牙醫來得高;腎炎及高血壓性疾病的死亡率也比國人來得高。
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認為,醫師雖工作壓力大、時間長,但跟一般人相比,醫師還是比較懂得如何保養身體;生病時,也知道該找那些醫師,沒有一般民眾資訊不對等的問題。
專家指出,所有的研究統計都已證明,社經地位、教育程度愈高者,平均壽命愈長,醫師自然較一般人長壽。
◆ 觀念平台-私大招不到學生 別「牽拖」少子化
【周平】2010-08-23 中國時報
過去十五年來,廣設大學的粗糙政策,造成高教快速擴張。然最近幾年,部分私立大學出現招生大量缺額的現象。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研究指出,少子化是學生數不足的主因。教育部吳清基則表示,倘若以目前每年招生少百分之二來計算,民國一百一十年將會有超過七萬個缺額,屆時恐將會有六十所大學消失。這個說法雖然尚未成為客觀事實,但它卻已在許多私大經營者的主觀感受中,造成恐慌的心理事實。從而在其因應措施上產生自我實現預言,加速使自己越來越像是個該被淘汰的大學。並倒果為因,以少子化做為自身招生不足的謬誤歸因。
事實上,就人口結構來看,近年來的招生缺額與少子化並沒有太大的關聯,真正嚴重的少子化是十年以後的事。根據每年台灣人口數以五年做一個級距的統計表,少子化最糟的情況是在十歲以下的年齡層,它整整少了六十萬孩童。因此,十年後才是我們真正要擔心的。相較於此,我們可以說,目前的困境主要不在少子化問題。
筆者認為近年招生出現大量缺額,不應以少子化做為託詞,來迴避部分私大自身辦學不力的責任。否則,我們如何解釋有些私大逆勢成長,報到率近乎百分之百;有些私大則每況愈下,缺額數大過錄取數?
從前一波招生墊底而成為媒體頭條的數個大學來看,其共同特徵是,大學系所專業評鑑結果成績太差,校名還被編成口訣為考生所嫌棄。部分學校更因董事會專斷和校務會議形同虛設、決策和財務不透明、行政主管營私並安插親信或教職員明爭暗鬥等事件成為媒體報導的負面新聞。第一波墊底學校多數已退出聯招,改採獨招。扣除這些學校後,又補進了第二波墊底的大學,其中不少是宗教興學所成立的私立大學。
除了一些不利的外部因素外,第二波墊底大學最大的困境是內在的陷落。有如岩盤蠕動所造成的深層崩壞一般,一些原本具有獨特風格的小型私立大學,在最近幾年間妥協於虛幻的新自由主義論述,以市場化治理原則,使大學迅速擴張。成本效益被視為無上命令,終致創校的初始核心價值漸漸從根腐蝕。
學校沒有核心的價值理性,行動者(教職員工)的行動就成了沒有熱情和信念的工具理性。表現在招生事務上,不在乎學生來源,只在乎註冊人數。在教學設備、飲食、住宿、學生活動設施和交通上,以最簡陋的條件敷衍了事。教職員人數和系所組織架構的治理原則是,盡量精簡、開發每個人的剩餘價值。在缺乏尊嚴的對待下,造成教職員失去了內在意義和士氣,教學和服務品質越益惡化。對內外評鑑,死守僵化的績效評量,且抱著得過且過、寧爛勿缺的投機心態。以市場導向增設熱門科系,卻因倉促成軍而淪為墊底的志願。
這一波招生不佳的私立大學,如果不能跳脫市場邏輯重新定位自己,以重振創校優良傳統和核心價值,以獨特風格吸引認同其理念的考生,則它勢必墜落到不可逆轉的深層崩壞境地。果如此,則不待少子化降臨,它早已灰飛煙滅。(作者為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系主任)
◆ 中國修法 擬取消13個死刑罪
中央社 2010/08/23
(中央社台北23日電)中國每年處決的人數比其他國家總和還多,而中國人大常委會今天開始審議「刑法修正案草案」,擬取消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占死刑罪名總數的19.1%。
綜合中新網、新華社報導,這13個罪都是非暴力的經濟罪行,包括走私、詐騙、盜竊古物以及盜竊罪等。
這是1979年以來,中國首次在刑法修正案中提出減少死刑罪名。中國目前刑法中共有68個罪名最高可判處死刑。
人大常委會官員承認中國存在死刑偏重的問題,並指取消一些經濟罪行的死刑量刑應不致危及中國的社會穩定和治安。
中國是世界上執行死刑人數最多的國家,不過根據國際人權組織的統計,中國近年來處決的人數明顯下降。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此前曾多次提出要嚴格控制死刑量刑和慎用死刑,但同時表示中國還不能廢除死刑。
中國官方從不公布死刑和處決數據,人權組織國際特赦去年表示,中國在2008年處決了至少1718人,但今年則未依慣例做出估計。
國際特赦在今年的年度國際死刑問題關注報告中,僅和往年一樣指中國可能處決了數千人。
該組織還批評中國官方在死刑問題上缺乏透明。
◆ 河南愛滋維權人士 遭非法軟禁
中央社 2010.08.23
中國大陸河南省新蔡縣愛滋病維權人士田喜遭到當地公安非法軟禁,中國愛滋病維權人士及組織深表關注,要求當局解除對田喜的拘禁。
田喜是河南省駐馬店市新蔡縣古呂鎮人,9歲時在醫院輸血不慎染上愛滋病。在北京念完大學後,田喜成為愛滋病維權骨幹,近年來因多次上訪被抓。
美國之音報導,田喜17日晚間被當地公安帶走,拘禁在新蔡縣第二人民醫院病人監室。19日後,田喜又從醫院被帶走,家人不知道他的去向,手機也無法撥通。
中國從事愛滋病防治教育的維權組織「北京愛知行研究所」20日發表聲明,嚴重關注田喜的人身自由遭到限制。
聲明說,據在網上披露的當地政府兩份文件顯示,田喜一直是當地政府的「穩控對象」,而他近期連續兩次「在京非訪」,對當地政府的監管帶來很大不便。因此,當地政府建議「公安機關介入,完善材料,予以打擊」。
聲明要求「恢復田喜的人身自由,正確及時解決田喜和其他因賣血輸血感染愛滋病同胞的問題,讓他們早日享受到和諧社會的溫暖」。
武漢女權維權人士葉海燕表示,她在田喜17日被軟禁在醫院時曾打電話給他,後來便失去聯繫。
中國愛滋病工作民間組織全國聯席會議秘書長王龍批評河南當局違法關押田喜。他說,「如果田喜有問題,你公安機關應該有一定的手續,但是你沒有手續,就派了7、8個人把他關到醫院,是變相的拘禁。」
中國青年愛滋病網路協調人常坤也譴責河南當局侵犯田喜的人權。
常坤說,「希望古呂鎮積極尊重田喜的訴求,合理解決問題,不要再做侵犯愛滋病病人權益的愚蠢事情。」
美國生育率 掉100年以來新低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8.28
過去兩年美國出生率持續下降,去年更創下一個世紀來最低的出生率,專家認為這與經濟衰退促使許多人決定暫時不生孩子有關。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 (CDC)的資料顯示,2009年美國估計有413萬6000個孩子出生,比2008年減少2.6%。2008年美國經濟深陷衰退之時,美國有424萬7000個孩子出生,2007年出生的孩子更超過430萬人。
考量人口變動因素後,美國去年的出生率為平均每1000人有13.5個孩子出生,顯著低於2007年的14.3個。在1909年大家庭很普遍之時,美國平均每1000人有30個孩子出生。
2007年的出生人數,創下美國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可是那一年經濟開始陷入衰退,股市劇跌,失業者激增,出生率也逐漸下降。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教授闕林說:「經濟不好的時候,民眾會對財務前景感到不安,並決定暫緩生育。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就出現這種現象,這波經濟嚴重衰退也如此。」
他表示,這種情況可能持續幾年才會改觀,就像整個1930年代出生率都很低。出生率降低的另一個可能因素,就是到美國的移民減少。
2008年的生育資料初步分析顯示,美國40歲以下婦女的生育率全部降低,40歲以上婦女的生育率則提高。CDC全國衛生統計中心專家說,40歲以上婦女財務狀況可能比較穩固,而且面對生育期即將結束,即使整體經濟環境不佳,仍趕著生孩子。
華府人口資料局說,為了事業而遲遲不生育的婦女,現在可能發現要懷孕不是那麼容易,有些40多歲的婦女也可能發現自己已無法擁有想要的那麼多子女。
出生率降低的趨勢,使專家擔心美國會像1990年代的日本一樣,出生率極低,經濟成長也受阻。闕林說,美國的出生率仍高於許多富裕國家,移民也源源而至,因此還不必擔心人口縮減,影響美國照顧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的能力。
◆ 搶救兒照法 更要補漏洞
【聯合報╱劉毓秀/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台北市)】2010.08.29
台灣幼教學界破天荒第一遭走上街頭,為延宕多年的兒童教育與照顧法請命。我國幼托園所的營利化服務比例高達七成(高度資本主義化的美國不到三成),業者勢力獨大,使我國過去卅年間改革托育政策的努力,形成「營利業界護利」與「學者與政府訂定超高要求反制之」的局面。兒照法草案就是此種情境下的產物,若不予調整即逕行通過,恐將為害無窮。茲舉二例說明。
行政院版兒照法草案規定政府應「訂定退費標準」。試問,未定「收費標準」,何有退費標準?原因即在於較早的版本規定政府應「訂定收、退費標準」,遭業者運作將收費標準刪除,因此留下退費標準。「貍貓換太子」的痕跡顯而易見!
另一個例子是保母托育的規定,將使保母只能收托至多兩名二歲以下嬰幼兒,而兩位保母聯合收托最多也只能照顧四名兩歲以下幼兒,比現行制度所規定每位保母可收托四名幼兒(其中兩歲以下至多二人)嚴苛很多,若逕行通過將使托育單價攀升,並鼓勵違規。這項不合時宜的規定,是幼托業界不願保母分利的產物。
兒照法如果不規定政府有權訂定收費標準,將使補助措施形同「肉包子打狗」。八十九年上路的幼教券,給予就讀私立園所的五歲幼兒托育補助,卻礙於欠缺法律依據可以有效管制,以致政府每年花費近廿億,十年下來園所收費沒有減少,人員薪資沒有增加,品質也未見提高(行政院消保官於九十六年抽查全國幼托機構,不合格比例竟高達七成四!)現在教育部於此基礎上加碼實施五歲幼兒免學費政策,若不能先行「補牢」,可以預見將是白白送給業者的更肥大的肉包子。
補救的辦法並不難。首先,應在兒照法宗旨的部分加上「政府有責任讓所有幼兒平等享受優質托育服務」。其次,因應前條規定,應仿照健保、有線電視的管理與議價措施,明定「對於公辦和受政府委辦、補助之托育服務,應設立自治委員會定期審議服務內容、管理規範、人員薪給、收費金額等事項」。此外,應將過度上綱的要求適度調降,譬如,每名保母收托幼兒人數應維持現制,而兩名保母聯合收托應可照顧較多幼兒(譬如六名),並透過審議機制將收費單價合理調降。總之,在育齡夫妻普遍低薪化的今天,托育法制化的工程若不能確保平價、優質與普及,卻奢想提振生育率,無異緣木求魚。
◆ 海地重建牛步 哀哀災童行乞
【聯合報╱特派記者曾懿晴】2010.08.29
海地強震發生至今已七個月,國內重建慢如牛步。強震造成一百五十萬居民流離失所,受災慘重的首都太子港可見大批災民居住在帳棚區內,眼見重建遙遙無期,帳棚區已形成小型商業圈。
海地為拉丁美洲區最貧窮的國家,高達八成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海地強震所造成的損失,相當於去年全年國民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一百廿,對原本貧困的海地居民來說,災後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海地在災後組成重建海地臨時委員會,由擔任過聯合國海地事務特使的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及海地現任總理貝勒理福擔任共同主席。由於政府行政效率緩慢,加上各國外援原本預計一年內投入十億美元,實際到位的金額不到十分之一,災後重建仍以龜速進行。
步出太子港機場,臨時出口相當簡易,地震造成機場部分建物受創,周圍有許多災童隔著欄杆,伸手入內向出境人士乞討,太子港的道路上放眼望去仍有不少建物亟待整修。
海地總統府遭受強震重創,建物傾倒的情形非常嚴重,屋頂歪斜的景象怵目驚心。總統府維持災後原貌至今,府內過去的辦公位置在災後移至總統府後方臨時搭建的帳棚內,甚至連接待外賓等國與國事務,都在帳棚內完成。
總統府正對面的戰神廣場,便是大片臨時搭建的帳棚區,災民在此露天炊煮、曬衣。還有部分災民擺起小攤子,就地做起生意,販售食物、手工藝品等,只求賺些微薄收入因應生活。
海地長期基礎建設落後,全國未架設自來水,仰賴水車送水,或步行至定點取用自來水,取水區常可見大批民眾頂著豔陽排隊取水的景象。太子港採分區不定時供電的政策,帳棚區、貧民窟內多數居民都以蠟燭為主要照明工具。
◆ 港人憤慨 菲國華人憂排華
中央社 2010.08.28
馬尼拉發生流血巴士挾持事件,造成9名香港遊客死亡,港人群情憤慨,菲律賓華人擔心,如果港人情緒繼續高漲而失控,將在菲律賓觸發排華風潮。
23日,1名被革職的警官在馬尼拉挾持了1輛滿載香港遊客的觀光巴士,要求復職,然因菲國警方救援行動疏失,造成9名人質死亡,香港特區及中國政府強烈譴責此事件,而事後的一些枝節,包括總統艾奎諾3世的詭異微笑、部份警員及菲律賓人在事發現場拍照留念、家屬私下為挾持者棺木覆旗等,進一步引發港人撻伐聲浪。
馬尼拉1個華人社團的幹部「華伯」今天向中央社記者表示,菲國政府處理危機荒腔走板,警方訓練不足、各部門又欠協調,導致人命損失,香港及北京的即時反應可以理解,但希望情緒發洩之後,能夠冷卻下來,以免造成雙方民眾對立,引發排華。
「華伯」說,艾奎諾3世、內政部長林炳智、馬尼拉警方和挾持者的家屬,已向受害者家屬道歉,菲律賓政府還宣佈派副總統及外交部長到中國及香港做說明,姿態擺得很低,中國政府拒絕菲律賓代表團去訪,恐怕損傷菲律賓的國格。
傳統僑社1名莊姓僑領認為,菲律賓民眾本身也對警方表現極度失望與不滿,應該會理解香港人的感受,目前引發排華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香港人有進一步的情緒性行動,如解雇或遷怒菲佣,有可能引起雙方對立,這樣的情勢將對菲國200多萬名華人不利。
僑界1位名律師也說,有時候表面上看到的事物並不一定就是真相,就以挾持事件發生現場來說,鏡頭可以拍到巴士的前側,卻拍不到後側,他呼籲各方保持冷靜,等調查結果出爐後再做評論。
1名旅居菲國多年的台商認為,菲律賓人有錯在先,不能怪中港人士有強烈的反應。他說,事件反映出上任還不到2個月的艾奎諾3世政府,確實是經驗不足,艾奎諾3世如果能在正式場合道歉,應該有助儘快平息事件。
香港明午將舉辦無聲遊行,預料將有5萬人參加,華社人士希望遊行的港人不要與菲傭發生衝突,以免菲國華人遭受池魚之殃。
海地重建 台灣希望村面面俱全
中央社 2010.08.30
海地於今年初發生強震後,滿目瘡痍,前來協助重建、造屋的國際組織何其多,但只有台灣的「希望村」計畫,結合建造新屋及種植技術轉移,要讓災民居住無虞,還能自謀生計。
總統馬英九今年初出訪中南美洲時,針對協助海地重建,提出建立「希望村」(Hope Village)的構想,盼幫助災民謀生計、恢復正常生活。這個構想已有具體計畫,也已進行至少3個月。
海地地震後,不少原本住在太子港(Port-au-Prince)災民,逃到鄉下投靠親友。
為了替這些災民建築住所,也讓他們有農地自給自足,台灣的外交部、行政院衛生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及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由政府結合民間的力量,要讓「希望」成真。
希望村計畫位於海地中部高原區一個稱為莎望迪安(Savanne Diane)的地方,地點偏僻,就算沒有塞車,離首都太子港的車程也要約4、5小時。
希望村占地330公頃,其中10公頃為房屋用地,10公頃為學校、診所等公共設施,其餘為農場,生活機能完整,兼顧居住及生計。紅十字會賑濟處副處長徐孝慈表示,若有預算,未來也可能擴張。
徐孝慈告訴中央社記者,希望村規劃房舍共200戶,每戶以5人計算,共可進駐1000人,每戶面積達12坪,廁所及廚房依照當地人習慣,另外蓋在住宅外面;診所部份將由台灣的衛生署協助。
至於進住的災民,她說,這是由海地政府提供名單,紅十字會並不清楚甄選條件,但願意從事農作是主要條件之一。
國合會技術合作處計畫經理顏銘宏表示,到海地建造房屋的國際援助團體很多,但有計畫建屋、有農地、有技術輔導的,只有台灣。
顏銘宏說,大部分的希望村農地將用來種植當地人的主食玉米,也會種高粱及樹豆,以保障當地人一年四季都有可賴以維生的作物。
國合會的農業專家黃坤鐘投身援外工作40年,去年才退休,今年又被請來協助開發希望村。他在希望村預定地上試種40公頃的玉米,從整地到播種僅花了9 天,初步試種的結果成功,玉米口感Q又甜,賣相也不差。
黃坤鐘說,農場用地300公頃整地完成,9月初就可開始播種,會先將技術教給當地的技術人員,再轉教農民,以免有語言不理解的地方。
由於希望村位置偏遠,聯外交通更顯得重要。要前往希望村,得翻過一座又一座山頭,車子開在崎嶇的石頭、泥地上,至少要涉溪兩次,在極差的路況下,要兩小時才能抵達目的地。
初次走過這段路程的人形容,顛簸的程度「好像經歷整整兩小時的飛機亂流」。
希望村必須以四輪傳動車或重型機車才能抵達,海地隨處可見的大眾運輸工具「塔塔車」根本不可能通行,因此農技團要求海地政府盡快將路打通,估計就快要行動。
徐孝慈說,希望村總經費約320 萬美元;若希望村成功,這種模式也可套用在其他落後國家。
◆ 人權團體指控 烏茲別克蠶絲 滿佈童工血汗
【黃文正/綜合報導】2010-08-30 中國時報
中亞烏茲別克共和國的桑蠶養殖、蠶繭和絲綢業具有悠久的歷史。雖然烏國政府信誓旦旦表示已明令禁用童工,但人權團體批評,每到繁殖旺季,還是有許多農村孩童被迫幫忙養蠶而荒廢學業。
烏茲別克蠶絲產量占全球總產量雖不及五%,但全國二千七百萬人口的人均產量將近一公斤,高居世界第一。農業部蠶絲產製部門主管雅夫卡許提耶夫表示,每年繁殖旺季,全國兩百萬農民約有九○%投入其中,但「只有成年人,不包括孩童」。
家住柯坎(Kokand)的十五歲少女妮夏諾娃,從八歲起就開始幫忙父母養蠶並種植棉花和小麥,年紀從九歲至十七歲的兄弟姊妹們也無一例外。妮夏諾娃說,她從未聽過不准用童工,「我們只是想幫助父母,這是小孩子該做的,不是嗎?」烏茲別克為古絲路的樞紐,而「柯坎」在烏茲別克語意為「蠶繭」(cocoon)。
養蠶非常辛苦,在為期約四周的繁殖季節,清早就得出門摘取新鮮桑葉回家,一天要餵食幼蠶七次,晚餵一個小時就可能死掉,若有蠶死掉更須立刻移除,以免感染其他健康的蠶。每天往往從清晨四點開始,一直要忙到半夜才能休息。
部分農民抱怨,政府強制規定每年都須達到一定的蠶繭生產額度,否則可能被處以罰款或喪失土地租賃權。因為政府訂的額度非常高,他們迫不得已,只好叫子弟幫忙養蠶。
法國逾百城市 抗議驅逐吉普賽人
新頭殼newtalk 2010.09.05 周盈成/編譯報導
數十萬人4日在巴黎和全法國逾百城鎮走上街頭,抗議沙柯吉政府大規模驅逐非法居留的吉普賽人(羅姆人)。這項受到法國民意高度支持的政策也引來了國際批評聲浪。
據《巴黎人報(Le Parisien)》報導,法國政府估計全國參與示威的總人數約7萬7300人,主辦單位則宣稱有10萬人;在布魯塞爾、羅馬、倫敦、馬德里等歐洲大城也有同步示威。但法國內政部長奧特佛(Brice Hortefeux)稱示威人數不夠看。
按法國政府說法,8月初開始的掃蕩全國約300個非法聚落之舉是改善治案必要措施,因為這些地方已成為人口販賣、賣春和強迫兒童行乞等罪惡的淵藪。日前一項民調顯示有六成五法國人支持此政策。
但反對者批判,沙柯吉政府正施行制度性的種族歧視,把主要來自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來的羅姆人(Roma,即俗稱的吉普賽人)視為治安惡化的代罪羔羊,以拯救沙柯吉低迷的政治聲望。
在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於2007年加入歐洲聯盟後,其公民可自由前往盟內各國,但同時依法國法律,除非他們獲得工作或居留許可,否則只能停留三個月。
今年7月,法國發生至少二起警察和羅姆人社群的嚴重暴力衝突,政府立即宣布掃蕩政策做為回應,至今警方已掃蕩逾百個非法聚落,遣返約千名非法居留的羅姆人。
法國的遣返行動已引起聯合國跟歐盟的關切。據新聞網站「歐盟觀察者(EUobserver)」報導,歐盟執委會一份內部報告質疑法國做法有違反歐盟法則之虞。
歐盟法律對於成員國強制遣返其他成員國公民,有嚴格的程序規定,據法國政府說,這一波的遣返大多都是以自願為基礎:法方付給每名成人300歐元、攜帶的小孩每人100歐元。
報導說,執委會的報告要求法方對付費換取同意遣返的做法提出「全面釐清」,並強調對任何一個被遣返者的情況都應該個別考量,不可以採集體驅逐或民族特徵剖繪。
歐盟執委會同時也關切,當被遣返者再度前往法國,會遭遇什麼樣的待遇。報告說,歐盟公民不能只因過去曾不符居住資格,就被拒絕入境,只有在他們是因有害公共安全和秩序被驅逐出境的情況才可以。
上月底,由18名專家組成的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也要求法國不可進行集體遣返,應對抗國內升高的種族主義跟仇外聲浪,及確保羅姆人的社會人權。
該委員會還說,並不是所有被法國遣返的羅姆人都自由地表達了完全的同意,或了解自身的權利。
法國政府則表示其一切作為都符合歐盟和法國法律。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引用法國羅姆人人權組織FNASAT的估計,除了久已定居的社群外,全法國來自保、羅兩國的羅姆人有1萬2000人,大多數住在非法聚落中。
歐洲議會將在本週就歐洲羅姆人處境進行討論。
◆ 大陸5千萬農婦長期性壓抑
中央社 2010.09.05
隨著農民工群體越來越壯大,大陸農村留守婦女也逐漸增加,佔農村留守人口超過一半。這些婦女長期獨守空閨,承受著勞動強度高、安全感低、精神空虛等多重問題。
人民日報引述專家指出,當務之急是要加快農民工融入城市的步伐,針對留守婦女建立起相應的政策和保障機制,減輕她們的負擔。
據統計,目前全大陸有8700萬農村留守人口,其中有4700萬為婦女,留守婦女佔留守人口的54.2%。這些婦女普遍擔心在外打工的丈夫,當看到電視廣播中發生撞車、翻船等事故時就非常緊張。而大多數留守婦女長期孤伶伶在家,個人安全更是一大問題,由於普遍法律意識淡薄,維權意識低,即便受到傷害,也因傳統觀念不願聲張。
據黑龍江省雙城市杏山鎮樹慶村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婦女表示,有一天晚上12時左右,她發現有一不懷好意的人拽她家的門,但沒有拽開就走了。當時她非常害怕,即致電附近親戚前來作伴,之後很長時間都精神恍惚。她坦言,農村人對男女關係特別敏感,類似事情一般婦女都不會和外人說起,更不會報案。
除了可能受到的身體侵害外,因丈夫外出打工而產生的精神空虛是留守婦女的心病。黑龍江省雙城市臨江鄉民勝村村民劉淑文說,從20歲結婚開始,丈夫每年都到哈爾濱做工,到現在已經20多年了。當孩子還小時,她可經常和孩子作伴。現在孩子長大了,在外打工、上學,平常連說話的人都沒了。
為了讓家裡熱鬧一點,劉淑文從沒間斷養貓狗。每到夜晚,看見周圍鄰居一家人圍在熱炕頭上吃飯的情景,她就吃什麼都沒味兒。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趙瑞政表示,留守婦女長時間與丈夫天各一方,無法滿足基本的性需求,她們的性壓抑是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
近年來留守兒童已經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但留守婦女卻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農民工為城市建設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社會也要關注農民工背後的婦女。
趙瑞政認為,解決農民工從個體到家庭式的轉移問題,單靠農民工自身的力量很難完成,需要政府和社會加快針對農民工的政策和制度建設。
◆ 京藏高速 120公里塞萬餘車
【聯合報╱特派記者李志德/京藏公路現場報導】2010.09.05
「史詩般的塞車」、「中國魔鬼式塞車」、「中國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塞車」… 不管外國媒體的用詞是驚嘆還是揶揄,指的都是同一件事:京藏高速公路河北內蒙古段,從八月下旬發生大塞車,上萬輛大貨車堵在一百二十公里的車陣裡,持續十五天未見緩解。
本報記者昨天上午從北京出發,沿著京藏高速公路西行,到達堵車最嚴重的河北、內蒙交界處的東洋河收費站,除了蒙古進京方向外,北京往蒙古方向也嚴重塞車。整個東洋河收費站,變成一個大停車場,駕駛、乘客漫步在車陣間,現場處於「無交通規則狀態」。
「一百多公里(塞車路段)我們走了三天」,打著赤膊的司機看到有人採訪,將肩膀探出車窗外,手比著「三」,對著記者大喊,「多寫一點,把這些爛事都寫出來。」受訪的多位司機都說,完全走出堵車路段,約三天時間,平均每小時「龜速」一點六公里。
收入腰斬 三天路變八天
一位從內蒙古運送煤礦到山東淄博的司機說,以往三天可以跑一趟,現在一個來回要八天,五、六個晚上,都是在高速公路上度過。平時拉一趟煤,三天可以賺六千元人民幣,現在扣除塞車成本,八天只能賺五千,收入硬生生腰斬。
沿路肩往前走,往蒙古方向的車龍根本看不到盡頭。還要注意腳下,因為路肩已經變成露天糞坑,一不小心,就會踩上司機們的「排洩物」,空氣中屎尿味撲鼻。
一位一手提水桶、一手提著熱水瓶,肩上掛著大帆布帶的大媽穿梭在車陣中間,水桶裡有蔥油餅和幾個便當,帆布袋裡全是泡麵。蔥油餅兩塊錢一張、便當六塊到八塊錢不等,泡麵五塊一碗,約莫是市價的兩倍。
民生問題 養活沿路農民
「這次塞車,全養活這些沿路的農民」,一位司機說,他碰到一個小販,最多時一天賺了三千塊。
除了煤,北京市民生活所需的蔬菜、水果,也從河北方向運來。一位蔬菜貨車司機說,張家口進京的菜最近一斤從五毛漲到七、八毛,因塞車嚴重,許多菜運到市區時甚至整車腐敗丟棄。
更嚴重的問題是,塞車路段已經出現「公路強盜」。不少司機形容,這些人成群結黨,專門利用夜間洗劫塞在路上的貨車。因為每輛車包括油費和過路費,都有一、兩萬元現金。「不給,他們就用鐵棒敲碎玻璃,沒人敢管閒事。」一位司機說,他親眼看到一個同行,因為不給錢,劫匪開始抽他的汽油,「油比錢重要啊,沒油就只能撂在路上」,只好乖乖掏出錢來。
公路強盜 不給錢就抽油
有沒有人報案?「報啦,警察根本不來。」一位司機憤憤不平地說,在塞車路段,軟求硬搶的事件無日無之,從來沒有看到警察出現。「也許警察也因為塞車上不來?」面對記者的問題,司機用手一指車陣間的小販,「他們都能上來,警察為啥上不來?」
離譜!大陸居民收入差距 達23倍
【記者梁世煌/綜合報導】2010-09-05 旺報
大陸收入差距近年來不斷加速擴大已經逐漸成為社會隱憂,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日前接受《經濟觀察報》專訪時更直指,目前大陸居民高低收入差距已拉大到23倍,行業間的薪資差距3年間更可以擴大8倍,其擴大的速度在國際間可謂極為罕見。
蘇海南指出,大陸不論是在城鄉、地區、行業、部門、群體及單位等領域,其近年來的收入差距均不斷的擴大,儘管部分差距拉大是基於勞務分配等貢獻度合理產生,但整體來看,這種收入差距的擴大仍存在許多的不合理及不公正。
以近5年來大陸的行業收入來看,蘇海南指出,近年大陸最高平均工資水平的行業與最低的行業之間的工資差距懸殊,情況很令人不安,例如 2008年證券業人均年薪是17萬元(人民幣,下同),而畜牧業人均年薪是1.08萬元,兩者相差15.9倍,比2005年行業收入最高最低比 7.78:1擴大了8倍,「這個差距及其擴大的速度在國際上是極為罕見的」。
另外,居民之間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的差距,這幾年也以相當快的速度在拉開中,蘇海南表示,雖然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居民10%最高收入組所得和10%最低收入組所得差距為9倍,但有關專家計算的結果卻是相差23倍,如果考慮到還有大量的灰色收入、非法收入沒有統計在內,實際差距比這個還要大不少。
另外,蘇海南也舉2007年大陸企業高管薪酬最高者達6600萬元,是同年全國職工平均工資的2647倍;同年全國百大上市公司高管平均年薪58.39萬元,是全國職工平均工資的23倍,若加上股權激勵收益,估計相差30倍以上;無奈的是,這個差距擴大的速度近兩年來依然持續。
蘇海南認為,這種薪資差距已經超過了合理範圍,大陸有關部門應該出面予以調控,甚至加強監管部分企業高管過高的薪酬,以逐步實現同工同酬的公平環境。
◆ 湘西黑槍氾濫 貧農打造牟利
自1996年至今 已收繳500多萬支數量驚人
【記者楊慈郁/綜合報導】2010-09-05 旺報
大陸黑槍氾濫!青海化隆縣、貴州松桃縣、湖南省湘西州等偏遠的少數民族村寨,竟成了大陸黑槍的主要製造地。地偏人窮,製槍、販槍甚至成為當地農民的致富生計,形成「農忙時種田,農閒時造槍」的特殊景況。
《瞭望新聞周刊》指出,位於貴州東北的松桃苗族自治縣,毗鄰湘西,地處貴州、湖南、四川3省交界處,歷史上屬三不管地帶,多山,地形險惡,交通不便。因為貧窮,自1990年代開始,松桃縣部分貧困農民,便開始以造槍、販槍牟利。
富有階層 買槍防身
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多山,土家族、苗族世代聚居,自古以狩獵為生,歷史上便有造火藥槍的傳統。
黑槍的氾濫必然存在一個龐大的需求群體。近年來,除了黑惡勢力之外,大陸富有階層也躋身私購黑槍的行列。社會貧富差距拉大衍生出的仇富心理,使得針對富人的綁架打劫事件屢見不鮮,因此富有階層也開始買槍防身。
另外,湘西自治州境內礦產開發迅猛,產生大大小小數百個礦,部分礦主為了護礦,也會透過各種管道購買槍枝,導致黑槍買賣屢禁不絕。據統計,自1996年至今,大陸警方收繳的槍枝已高達500多萬支,數量驚人。
無師自通 10天造一把
黑槍暴利帶來的「致富效應」,讓許多人不惜鋌而走險。打造一支黑槍,成本不到200元(人民幣,下同),但一進黑市,價格便扶搖直上。造槍者賣給上線是1000元,此後每次轉手都會加價500元至600元,到買家手裡已是4000元,品質好的長槍價格甚至能翻百餘倍,如今,涉槍違法犯罪已成為湘西社會治安的一大危害。
《新京報》報導,2008年3月,一封舉報信拉開了湘西自治州「剿槍戰役」的序幕。2009年4月,大陸警方調查1年多後收網,「湖南湘西州3·31製販槍枝案」宣告偵破,警方逮捕了來自湖南、貴州、廣東、廣西4省區共558名涉案人員,繳獲201支槍。
造槍難不難?負責偵辦龍安銀案的湘西州鳳凰縣阿拉鎮派出所所長田世軍作出說明,他抓到的43歲農民龍安銀家境貧寒,「窮得連老婆都娶不上」。為了學習造槍,龍安銀拜了個師傅,但師傅還沒教會他,便進了監獄。
2007年年底,龍安銀花1000多元買了一支黑槍,回到家裡,他開始拆卸槍枝,琢磨每一個零部件如何模仿製造,10天後,經過反覆試驗,竟無師自通造出生平的第一把槍,這把槍售價1200元。「一般造槍者都是向別人學習如何造槍,但是龍安銀完全是自己琢磨,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他能造出了一把槍,這讓我們也很驚訝。」田世軍說。
地窖內造槍 山裡試槍
從湘西州驅車前往相鄰的貴州松桃縣大興鎮,有近20公里的曲折山路。進入松桃縣境,隨處可見在半山腰上的木屋。
龍安銀家就在一座山的半山腰處,這是一間非常破舊的木製平房,房頂的遮雨布已滿目瘡痍。屋內分臥室和廚房,臥室很簡陋,只有一張破舊的木頭床和一張桌子,廚房許久未開伙,堆滿了雜物。
民警說,獲得「第一桶金」後,龍安銀便扔下農活,每天尋思如何造槍。對於造槍者而言,獲取槍枝的零部件並不難,因為買不到可以自己加工,困難的是要找到夠隱密的造槍窩點。
造槍窩點除了隱蔽還必須「銷聲匿跡」,不能讓外面的人聽到造槍發出的聲響。當地常見的造槍窩點包括地窖、蓄水池和山洞。
為了掩人耳目,造槍者往往一人造槍,不找幫手,若要試槍就到偏僻的山裡,一槍洞穿碗口粗的樹,遠處聽見也只是以為有人在放鞭炮。
與「前輩們」一樣,龍安銀選擇在地窖裡造槍,而且一挖就是4個,一個在廚房,3個在木屋後山坡上,每個窩點上方都有「掩護」。
為了不讓人發現地窖,龍安銀把挖出的土全部回填在廚房,地窖挖在廚房的角落,上方用木板和稻草覆蓋。打開圓形的地窖蓋子,可見整個地窖寬不足2公尺、高約1.5公尺,除了一張小桌和一把小椅子,剩餘空間僅容一人轉身。
殺傷力不比真槍弱
民警說,地窖挖完後,龍安銀白天睡覺,晚上製造仿六四式手槍,用廢舊的油桶皮重新焊接拋光,變成槍套、彈夾,再用砂輪打磨槍枝。
一支手槍最關鍵的部分是槍管。民警說,龍安銀經人介紹,從外地買來7.62毫米口徑的鋼管充當槍管。由於槍管造不出膛線,龍安銀的黑槍子彈無法高速旋轉射向目標,但它的子彈射出後會翻跟斗再射向目標,殺傷力在近距離內並不弱於真槍。
非法製槍販槍長達2年後,2009年4月29日,警方終於搗毀了龍安銀的窩點,查獲1支長槍、仿六四式手槍子彈7發、24支半成品槍管、4個半成品彈夾,手槍模具、彈簧若干,繳獲製槍工具28種767件。
伊朗判婦女石刑 全球譴責
【世界日報╱編譯孫梁/法新社巴黎6日電】2010.09.07
因與人通姦而被判石刑的伊朗婦女莎琴內.阿什蒂亞尼(Sakineh Ashtiani),可能在本周的齋月結束後,很快將被石刑處死。她22歲的兒子薩賈德.阿什蒂亞尼 (Sajjad Ashtiani)6日在巴黎說﹕「齋月即將結束,按照伊斯蘭法律,行刑可在齋月之後恢復。」
法新社報導,義大利外長佛拉提尼說,伊朗政府告訴義大利駐伊大使,伊朗尚未就阿什蒂亞尼的命運做出最後決定。佛拉提尼說﹕「我們的大使會晤了伊朗官員,他們說還沒做出行刑決定。」義大利已召見伊朗駐義大使討論此事。
薩賈德說,自從43歲的母親去年8月11日在電視上承認與人有染後,他一直無法與母親取得聯繫。母親的律師認為,母親公開承認是伊朗當局脅迫的結果。薩賈德說﹕「每周的探監已被停止,我們聽說母親遭到了99下鞭刑。」
阿什蒂亞尼因通姦被判石刑處死,另因參與謀殺丈夫被判十年監禁。她的處罰在全球引起廣泛抗議,各國政府和人權組織紛紛譴責野蠻的石刑,一些人甚至質疑審判是否公正。
法國哲學家和媒體明星李維(Bernard-Henri Levy)說﹕「未來數日,這名婦女將遭到最野蠻的石刑。我們要繼續廣泛動員,直至正義得到伸張,即阿什蒂亞尼被赦免與獲釋。」李維爭取到八萬人連署請願,要求釋放阿什蒂亞尼。
歐洲議會一致表示支持阿什蒂亞尼,歐盟農業專員痛斥石刑是「其他時代的非人道行為」。
阿什蒂亞尼的兒子薩賈德說,他對國際社會的施壓有信心,並呼籲與伊朗保持良好關係的土耳其和巴西支持。
一名女記者說,阿什蒂亞尼被判石刑時,她也在場。但阿什蒂亞尼只說土耳其語,聽不懂波斯語宣判,和阿拉伯語的石刑一詞,所以在宣判書上簽了字。
◆ 〈獨家〉為豪宅封側門? 木柵國小家長發怒
TVBS/林上筠 2010-09-07
〈獨家〉為豪宅封側門? 木柵國小家長發怒 成立100年之久的木柵國小,9月開學後,每天校門口交通塞車大打結,因為校方把原本開放學生上學的「西側門」封掉了,學生只能繞遠路,與車爭道進校門,上學變得危機四伏,為什麼封掉通學巷?校方只在聯絡簿上貼紙條,說明因為隔壁某建商大樓管委員向「市政府反應車輛進出不方便」,因此學校決定封側門,家長痛批,難道豪宅住戶的意見,比孩童的安全還重要嗎?
一大早7點多,大批木柵國小學生就趕著過馬路,不過旁邊回堵車輛已經堵到大打結,騎機車送小孩上學、迴轉的、待轉的,全擠到大門口,跟公車爭道,好多小朋友拖著行李比平常還晚進校門,因為西側門封閉了。木柵國小家長:「我女兒行動不方便,這樣(繞路推輪椅),很危險耶,這什麼校長啊。」
坐輪椅的孩子只能辛苦、顛顛簸簸地繞遠路。木柵國小家長:「學生比較重要? 還是他們的住戶比較重要?真是氣死了,你以為這棟買得比較貴,就可以這樣弄喔。」
媽媽們氣到大罵,木柵國小西側門無預警封掉,學校只用家庭聯絡簿貼小紙條「通知」,上面寫著「因為本校隔壁大樓管委會向台北市政府反應,住戶車輛進出不便,因此本校『西側門』不予開放」。
為什麼學校旁邊這棟豪宅住戶覺得不方便,就得關閉平常孩子上學的「通學巷」?記者:「你這樣要走比較遠,對不對?」學生:「對。」記者:「走多久?」學生:「多5分鐘。」木柵學生家長:「今天就為了豪宅居民去抗議,學校就把門封起來。」
仔細看,這棟豪宅建物的車道口,明明離木柵國小西側門至少20公尺這麼遠,而且有人行道、斑馬線,真的不安全嗎?校長解釋、因為指揮交通的人力不足。木柵國小校長黃金印:「我們導護老師的人手一直都很不足。」
台北市民進黨議員徐佳青:「這邊管區警察難道不能幫忙嗎?可以嘛,人家大型社區,本來就會派警衛指揮交通,怎麼會反而變成鳩佔鵲巢呢?」
家長、議員槓上校長,關閉西側門,人車全擠到正門,與車爭道更危險,家長質疑,校方是不是只重視住戶意見,那孩童安全又擺在哪裡?
◆ 說不出口的尷尬…我家住「膀胱街」
英城鎮路名不雅 居民紛要求改名
編譯俞智敏/特譯 2010.09.07 自由時報
對住在布拉德(Bladder,意同膀胱)街、班特(Bent,可指腐敗的、貪污的)街或巴特霍爾(Butt Hole ,意指屁眼)路的英國居民而言,光要說服別人他們沒有亂掰住址就是一件超尷尬的事。現在居民們找到了最簡單的解決辦法,那就是改掉這些不雅的路名。
觀光客聞名來 與路標合照
英國各地有數十個鎮議會都接獲了居民要求改路名的案件,有些地區的居民是在忍受他人多年嘲笑後,才決定改掉不雅路名。例如住在巴特霍爾路的居民就得忍受大批美國觀光客專程搭巴士到此地與路標合照的恥辱。據信巴特霍爾路的路名原本是指位於當地的一座公用水桶(butt),由於居民實在受不了這個路名,現在這條路已改名為亞契路(Archer’s Way)。
布拉德街的地名則源自鄰近草地上的常見植物狸藻(bladderwort ),但位於這條街上的天主教聖邦尼法斯學院卻備受不雅地名困擾,在學校要求下,布拉德街已改名為邦尼法斯巷(Boniface Lane)。班特街則是在當地一棟新住宅大樓建商要求下,改名為較具鄉村氣息的格林赫斯特街(Greenhurts Place)。
但更改古老地名卻也引起地方文史倡議人士不滿,因為如此一來等於是把當地的歷史一筆抹煞。代表英國多個地方文史團體的「公民聲音」組織負責人伯頓就說,街道名稱能夠如實反映出某地的特色,更是當地豐富歷史的一部份,就算有些路名聽起來已經過時或不尋常,仍然值得繼續保留。
瘋子巷居民 改名後反悔
除了歷史爭議外,改路名也是一項冗長且昂貴的程序,因為住在路上的居民必須更改房契與房貸及其他帳單住址,最後的成本多半是由當地居民或建商分攤。
然而也有些居民並不介意特殊路名,例如北安普頓郡的居民就要求把瑞克特里巷(Rectory Close)改回為原本的克拉克納茲(Cracknuts,意指瘋子)巷。(取材自英國每日電訊報)
◆ 上帝非男性 英國教會刪陽性詞彙
中央社 2010.09.07
英國的蘇格蘭聖公會(Scottish Episcopal Church)在其制定的新儀式規範中,刪除指稱上帝為陽性詞彙,這項作法引發爭議。
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報導,新的禮拜形式剔除主(Lord)、祂(he)、祂的(his)、祂(him)與人類(mankind)等詞彙,蘇格蘭聖公會做這項調整,是為了承認上帝「超越人類性別」。
聖公會主教已批准採用「涵義較廣」用語,這些用語刻意剔除影射上帝為男性的字眼。
由於這些用語帶有政治正確色彩,傳統主義人士紛紛批評這項改變,且認為這些用語與聖經教義不一致。1982年確立的禮儀跟聖經一樣,都指稱上帝為男性,這項改變是為了提供替代用詞。
新的儀式規範由蘇格蘭聖公會禮儀委員會,經諮詢「總議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Faith and Order Board of General Synod)與主教團後制定。
這項引發爭議的改變最近在聖公會總議會上被提出討論。總議會的會議紀錄顯示,曾有女性神職人員質疑為什麼還提及上帝是男性。
改版後的1982年禮儀,提到上帝時會移除陽性代名詞,新的作法甚至擴及人類。例如,mankind(人類)被替換成world(世人)。
部分資深宗教人士反對改用新詞彙。蘇格蘭公禱書協會(Scottish Prayer Book Society)成員兼聖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神學榮譽教授霍爾(Stuart Hall)說:「這是政治正確,但卻多此一舉,man這個字在英語中,尤其是科學家眼中,涵蓋男女兩性。」
「試圖將提及上帝為聖父以及基督為聖子降到最低限度的人,將會面臨許多困難,因為新約充斥這些指稱。」
為了避免干預上帝的言語,直接引述自聖經的文字則幾乎沒有改變。但一些牧師把儀式結束後的祝福詞改掉,像是把「聖父、聖子與聖靈」(Father、 Son、Holy Spirit)改為「造物主、救贖主與聖化者」(Creator、Redeemer、Sanctifier)。
※ 有點多此一舉,真平等應從心開始。
索羅斯捐「人權觀察」1億元
【世界日報╱特派員林寶慶華盛頓7日報導】2010.09.08
知名金融家和慈善家索羅斯(George Soros)7日宣布捐款1億美元給國際人權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
這將是索羅斯歷來金額最大的一筆贈予非政府組織的捐款。80歲的索羅斯接受「全國公共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訪問時表示:「它是個美國組織,但已成為障礙,因為美國在倡導人權上已失去道德崇高地位。」
「所以我希望它成為一個真正國際組織,也許美國成員僅占少數。」
1億美元將由索羅斯的「開放社會基金會」(Open Society Foundations)分10年給付。索羅斯是「開放社會基金會」的創辦人兼董事長。而總部在紐約的「人權觀察」必須籌募同額的私人捐款。
索羅斯並要求「人權觀察」五年內半數捐款,及一半以上的理事須來自美國以外。總部設於紐約的「人權觀察」,並不接受政府補助。
索羅斯說,捐款將用於擴大和深化「人權觀察」的全球工作,以更有效地保護和促進世界各地的人權。「人權觀察」每年出版各國人權報告。
◆ 1年逾3萬人自殺 日年損2.7兆
【黃菁菁/東京七日電】 2010-09-08 中國時報
日本政府為洗刷憂鬱的自殺大國汙名,首度針對民眾自殺、患憂鬱症所造成的國家經濟損失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九年因自殺和患憂鬱症失業等造成的國家經濟損失額,高達二.七兆日圓(約台幣一兆元)。
厚勞大臣長妻昭七日在自殺對策會議上提出報告指出,若沒有自殺、憂鬱症等相關損失,日本今年度的GDP可提高約一.七兆日圓(約六千四七十億元),估算二○二○年可提高三兆二千四百八十億日圓(約一兆二千三百九十二億元)。
長妻因得知英國曾做過同樣的調查,並運用在精神保健醫療改革上,在防止自殺對策方面發揮極大的功效,因而指示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及人口問題研究所進行此調查。
二.七兆日圓的經濟損失額概算內容如下:○九年十五至五十九歲的二萬六千五百卅九名自殺者,假設他們沒有自殺繼續工作的話,其一生的所得將達一兆九千零廿八億日圓。
支付給憂鬱症患者的生活救濟金為三千零四十六億日圓,醫療費為二千九百七十一億日圓,失業的所得損失額為一千零九十四億日圓等。
日本的自殺人口已連續十二年超過三萬人,日本政府有鑑於自殺問題的嚴重性,七日已由相關閣員組成專門的「自殺對策工作小組」,初期的目標是希望將今年的自殺人口減少到三萬人以下。
自殺對策工作小組目前擬定的對策有,增設中小企業經營者和多重債務者的諮詢窗口,「自殺預防周(九月十日至十六日)」將舉辦街頭活動,並利用媒體持續宣導。
日本的自殺率原本就比歐美國家高,○七年的自殺率甚至是英國的四倍以上,近年受到不景氣的影響,工廠停工,壯年失業,年輕人找不到工作,「裁員」、「派遣村」、「就業超冰河期」等負面字眼,使得整個社會氣氛更為悲觀,士氣非常低迷。○九年受僱勞工自殺者占全部自殺人口的二八%。
厚勞省去年的勞工健康狀況調查報告指出,有五八%以上的勞工對工作感到強烈不安和極大的壓力,平均一家企業因心理問題停職一個月以上的員工約達八%。
◆ 不畏死亡威脅 美牧師911燒定可蘭經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09.08
從白宮、美國國務院、美軍駐阿富汗最高指揮官、到宗教組織,莫不齊聲反對佛羅里達州牧師瓊斯在「911事件」9周年紀念焚燒可蘭經的計畫,儘管壓力紛至沓來,瓊斯仍執意舉行「國際焚燒可蘭經日」。
美軍駐阿富汗最高指揮官裴卓斯警告,燃燒可蘭經將危及美軍,被極端分子拿來大作文章,在穆斯林世界掀起強烈反美情緒。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也抨擊焚燒可蘭經的行為「不尊重」,造反美國尊重所有宗教的建國理想。國務院發言人克勞里稍早譴責這項「違反美國價值」的做法,希望更多的美國人能挺身而出予以譴責。美國司法部霍德更直指瓊斯的計畫「愚蠢且危險」。
但即使擔心全球反彈,美國似乎無力阻止「靈鴿世界服務中心」 (Dove World Outreach Center)牧師瓊斯,他表示,雖然考慮到焚燒可蘭經的後果,但堅持美國「不能再退縮」,將在911這一天焚燒200本可蘭經,以紀念事件中喪生的近3000人。
他表示,自7月間宣布焚燒可蘭經計畫以來接獲了上百起死亡威脅,他已隨身佩槍,但無意示弱,表示雖然消防隊駁回他的申請,但他的行動受到憲法保障。他並說,如果穆斯林要在清真寺前焚燒基督教聖經,他雖然不高興,也不會威脅要殺人。
瓊斯焚燒可蘭經的計畫已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及印尼引發抗議,伊朗警告可能讓穆斯林任意展開反制措施。跨宗教聯盟領袖也一致譴責,猶太教協會表示:「我們必須挺身支持穆斯林的兄弟姐妹,並且大聲疾呼,焚燒可蘭經,萬萬不可。」梵蒂岡「羅馬觀察報」今天也發表「任何人都不該焚燒可蘭經」的文章。
靠百樣物渡日 極簡生活流行
中央社 2010-09-09
食衣住行的各種必需品,範圍若縮減到只能擁有100樣,多少現代人能夠「活得下去」?美國近年掀起只靠100種物品過日子的極簡風,身體力行的網路女作家史楚貝因此爆紅。
向來習慣於高度消費的美國民眾,近幾年受到經濟不景氣的衝擊,慢慢開始有人重新思考以往只顧追求物質的花錢型態,也出現了倡導以100種物品過日子的極簡生活主義,希望破除過去被物慾所壓迫、甚至「購物帶來快樂」的謎思,尋找什麼才是內心的真正滿足。這股風潮彷彿是這波不景氣當中的心靈洗滌運動。
每天食、衣、住、行所要用到的必需品,總數加起來不能超過100樣,對於許多女孩子來說尤其不容易,光是衣服、鞋子、首飾、皮包,算起來就已經數量可觀。這樣的極簡生活主義究竟只是虛無縹緲的理論,還是真的能夠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讓不少人感到特別好奇。不少網友紛紛成立「100種物品過生活」的網站,願意親身實驗或自我挑戰的民眾,都可以分享自己的點滴心情。
現居波特蘭的網路女作家史楚貝(Tammy Strobel)把她如何身體力行極簡生活主義的過程詳細紀錄下來,透過個人網站以坦白、大方的文筆分享自己「由奢入儉」的轉變,獲得「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等美國主流媒體大幅報導,讓她在今夏成為焦點人物。
31歲的史楚貝原本在加州大衛斯(Davis)1家投資顧問公司擔任專案經理,年薪約4萬美元,但她卻發現自己卡在一種賺多少就花多少的循環裏,萌發想要改變生活的念頭。
她說,3年前,她與正在攻讀生理學博士的丈夫史密斯(Logan Smith)討論如何重新規劃生活重點,如何安排時間以及如何規劃未來職業生涯,兩人討論出來的結論是要過簡單一點的生活,挪出來的時間可以用來多陪陪家人、朋友,還有當志工。
於是,史楚貝開始清理東西,確實遵守極簡生活主義的宗旨,把日常生活必需品縮減到100樣之內,清出來的東西都捐給慈善機構,包括20多件搪瓷餐盤組,甚至連車子也一併捐掉。
把車捐出去,會不會捨不得?
史楚貝笑著說,做這個決定很不容易,車子也是她所有捐出物品當中最難割捨的,「但有趣的是,現在我並不想念它,有時候我會想說有車真方便,但我並不懷念車貸、保險、保養維修等等。所以我很高興把它處理掉。」
今年初,史楚貝與先生從加州搬到波特蘭。他們原本擁有2台車,住的是有2個房間的大公寓,現在則有2台腳踏車,400平方英尺(約12.3坪)的小公寓只有1個房間。客廳裏沒電視,只有1張沙發,1張木桌以及2張單人椅,夫妻兩人的婚紗照是客廳牆上僅有的裝飾。
她現在從事網頁設計與自由撰稿的工作,家裏就是辦公室,廚房裏的小餐桌就是辦公桌,年薪雖然只有過去的6成,卻完全沒有付債或貸款壓力。
打開廚房裏的碗櫃,只有2個杯子、4個盤子,還有一些最基本的料理工具。她的衣櫃裏,所有衣褲加起來大概只有20到25件而已,各種鞋子加起來則有3雙。她說,雖然衣物不多,但她買得都是品質極佳、而且自己非常喜愛的品牌,所以都很耐穿,也很愛穿。
波特蘭是全美最適合腳踏車專用道規劃最完善的城市,史貝楚與先生雖然沒車,騎腳踏車出門還是非常方便。
史密斯說,因為沒有車子,腳踏車在生活中變得非常重要,他們的腳踏車來自台灣,是高品質產品,是他們目前生活中最實用的東西之一。他說,現在買東西時會把重點放在高品質的東西,像腳踏車就是,這對維持生活品質很重要,「因為如果買一些無法使用很久的東西,長久下來反而花更多錢。」
紐約時報今年8月初刊登史楚貝專訪,讓她成為網路紅人,獲得許多讀者與網友熱烈迴響,不少網友覺得她這樣過生活「很酷」,也想學她這樣過日子。她說,事實上,好的生活品質並不必靠購物花費來創造,她對於現在的生活覺得很快樂,這樣的生活方式未來應該會繼續維持下去。
◆ 哪裡最有愛心? 紐澳奪冠 台灣第72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2010.09.09
根據英國慈善援助基金會(CAF)的最新調查「世界捐助指數」(World Giving index),澳洲和紐西蘭並列冠軍,捐款、當義工或幫助陌生人的合併總分最高,可說是最樂善好施的國家。第3名為愛爾蘭與加拿大,第5名為瑞士和美國。
台灣在這項調查中排第72名,卻被劃歸「中國的一省」;香港排名18,卻未加註。中國則排名第147,和印度(134)同屬後段班。南韓81,日本119。菲律賓和印尼並列50,不如緬甸(22)和泰國(25),但優於新加坡(91)。
「世界捐助指數」調查涵蓋95%人口的153個國家或地區,以問卷方式訪問15歲以上民眾,詢問過去一個月來,是否曾捐款、當義工或幫助陌生人,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慈善行為調查。
調查發現,2成民眾曾於受訪時一個月內當過義工,3成曾捐款,45%受訪者伸出援手幫助素昧平生的人。此外,不同國家對於「幫助別人」的方式與習慣也不相同,以賴比瑞亞為例,因為所得不高,捐款給慈善機構的民眾不到8%,但是人民友善,超過四分之三的人曾幫助陌生人。
在調查的國家地區中,馬爾他捐款比例最高,達83%;土庫曼人最多義工,達61%;賴比瑞亞最友善,61%曾幫助陌生人。三項平均分數以紐澳最高,捐助比例為57%;馬達加斯加敬陪末座,只有12%。
以地域來看,大洋洲民眾最慷慨解囊,也最樂於奉獻當義工,北美洲民眾最常對陌生人施以援手。
調查也發現,捐助與快樂的相關性,高於捐助與國家貧富的關係,因此認為「捐助是一項感性的行動,勝過於理性的考量」,正所謂施比受更有福。
◆ 教廷譴責燒可蘭經:無禮、嚴重
【世界日報╱編譯戴開元美聯社梵諦岡8日電】2010.09.09
天主教教廷8日譴責佛羅里達州牧師瓊斯計畫焚燒可蘭經來紀念九一一周年,是「無禮與嚴重」(outrageous and grave)的。
教廷負責與伊斯蘭關係的「宗教協談委員會」發表嚴正聲明說,每一個宗教都有權期望其聖書、崇拜地方和符號,受到尊敬和保護。
該委員會說,在哀悼九一一恐怖攻擊時,對此暴力行動「不能以一種無禮與嚴重的手法對待一個宗教社區視為神聖的書籍,來加以抗衡」。
教廷說,紀念九一一周年的適當方式,是對受此攻擊影響的表示團結,並為他們祈禱。聲明中說,教廷呼籲每個宗教領袖和信徒,重新堅定譴責所有形式的暴力,特別是以宗教之名進行的暴力。今年是這項恐怖攻擊的九周年紀念。
教廷的報紙「羅馬觀察報」 (L`Osservatore Romano)報導,全球的基督徒都抗議瓊斯的計畫,該報的標題是「任何人都不該焚燒可蘭經」。
人瑞消失之謎
【聯合報╱黑白集】2010.09.12
日本最近調查發現,有廿三萬多名百歲人瑞早已「人間蒸發」,他們只活在戶籍登記簿裡。消失名單中,包括八百多名一百五十歲以上的人瑞,最高齡者甚至達兩百歲。
會發動這項調查,是因為近來接連發現家屬為詐領各項福利金,隱瞞老人死亡事實達數十年。被登錄為東京最高齡的男性人瑞,已死亡卅年,家人卻聲稱他拒絕會客而利用其名義繼續冒領福利金。官員根據家屬提供的地址,查到東京最高齡女性的住所,那裡也僅剩一片空地,她至少已失蹤廿年。
這項發現,不僅震驚日本社會,也震驚全球。因為,日本蟬聯世界「最長壽國度」的美譽已廿多年,孰料那麼多老人竟是「虛有其壽」。其次,日本戶政制度一向以嚴謹聞名,誰知其中潛藏著那麼多黑數。再者,日本給人的印象是個敬老社會,但近廿年經社驟變導致家庭紐帶斷裂,許多老人遭到孤立與遺棄,乃至生死無人聞問。這真是殘酷的真相。
最諷刺的是,廿多萬「幽靈人瑞」的產生,禍源正是政府的敬老補助太過豐厚,有養老金、喪偶補助等;不肖子孫為了金錢,竟甘於坐在先人屍骨旁享用其剩餘價值。而政府透過戶籍、健保制度的交叉勾稽,竟數十年無法發現其中不法。
金錢作祟,而能創造出廿多萬的人瑞奇蹟,令人咋舌。就像台塑才要在麥寮發放年金,馬上有一堆人要移居當地,不也是金錢的「萬有引力」?政府大手筆提供失業津貼,不也會使某些人懶得工作,讓失業率降不下來。我官員常赴日考察各種制度,此次的人瑞失蹤事件,或者能給他們一些不同的提示。
◆ 中國人口老化 研究延遲退休
中央社 2010-09-12
中國社科院最近發佈「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10-2011」指出,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正在研究是否要提高退休年齡。
廣州「南方日報」報導,今年中國60歲或以上人口已佔12%,在未來30年中,這一比例將年均遞增16.55%,到2040年達到28%,在2050年超過30%,社會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2009年日本人口中的老年人比例為22.7%。
報告提出警告,中國政府第十二個五年「十二五」規劃期間已經到了中國人口紅利逐漸喪失的時刻,將可能導致人均GDP、投資和資本存量的增速持續下滑,以及公共債務規模擴大。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表示,中國政府正在研究提高退休年齡,這個問題需要綜合考慮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情況、就業的情況來進行研究。
◆ 差點「燒」了團結 今年911有裂痕
【聯合報╱特派員劉永祥、紐約特派員傅依傑、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2010.09.12
911事件周年紀念日一直是美國人展現團結的時刻,今年適逢9周年,卻因為宗教爭議,氛圍異於以往。美國人民理應團結的日子,有了分歧。
911事件案發地紐約11日風和日麗,約攝氏16、17度,有初秋的輕爽。曼哈坦下城世貿遺址附近,一早就陸續會聚民眾,氣氛肅穆。受難者家屬約數百人,面容哀戚,手持死難親人的遺照,胸前別著紀念章。有些人持牌,上面寫著「永不忘記」。遺址旁的紀念池,飄浮著向受難者致敬的各色玫瑰,隨風輕移,若助人以哀。
幾條街道外,支持和反對在世貿雙塔附近興建伊斯蘭文化中心(含清真寺)計畫的人士,揮舞旗幟和標語,壁壘分明。紐約之外,其他地方興建清真寺的計畫也都面臨阻力,伊利諾州一處清真寺預定地甚至遭縱火。
美國總統歐巴馬於五角大廈舉行的悼念會中宣示,美國絕不與伊斯蘭交戰:「美國人現在不會,以後也絕不會與伊斯蘭交戰。那個九月天攻擊美國的,不是宗教。而是凱達(恐怖組織),曲解濫用宗教、可悲的一票人…他們攻擊的不僅是美國土地,還有美國的基本精神。他們希望美國人民分歧,但我們絕不會屈服於仇恨與偏見。」
極具爭議性的佛羅里達州牧師瓊斯利用這個時機,揚言要在911事件周年當天焚燒可蘭經。名不見經傳的瓊斯成為全球焦點,雖然在各方壓力下他宣布絕不會焚經,但美國社會包容的形象已受重創。
歐巴馬11日於例行廣播演說中再度強調全國團結的重要,並保證美國仍會是個充滿希望而非恐懼的國度:「美國正處於困境,有人專挑這個節骨眼煽風點火,利用美國民眾的歧異大搞分化,讓我們看不到彼此共同之處。」
歐巴馬認為,911這天提醒美國人應竭盡所能,不向誘惑低頭:「我們同陣線,並肩作戰。我們不能容許自己向恐懼低頭,而要對家庭、國家和光明的未來滿懷希望。」
◆ 911新報告:本土威脅增加
【聯合報╱本報系華盛頓特派員林寶慶/10日電】2010.09.12
911事件9周年,美國是否更安全呢?10日公布的報告指出,類似911的大規模襲擊,與核子、生物武器攻擊的可能性減少了,但是美國本土產生的威脅增加了;而且美國人對事件的過度反應,更會激起反美情緒。
威脅評估研究報告指出,新的威脅比較複雜而多樣化,恐怖攻擊對象則包括客機、美國的連鎖旅館、猶太人,以及在伊斯蘭教國家作戰的美軍;可能恐怖襲擊的方式包括自殺式攻擊、類似2008年在孟買發生的襲擊,以及暗殺重要領袖人物等。
新報告是「911調查委員會」共同主席國會眾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前主席漢米爾頓 ,及新澤西州前州長肯恩(Tom Kean )所主持智庫「兩黨政策中心」的國家安全團隊所製作。
報告說,凱達組織及同夥已在美國建立了募集恐怖分子機制。2009年至少有43名和激進組織有關的美國公民及永久居民,因恐怖事件被指控或定罪。
報告說,美國對此類的恐怖威脅,並沒有適當的因應措施。報告警告指出,最近幾年,美國人的危機意識降低,注意力普遍轉移到全球經濟上面。漢米爾頓說,報告提醒美國人不要鬆懈。
蔡家村共膳制 美國學者來取經
自由時報 2010.09.13
〔記者翁聿煌/北縣報導〕台北縣淡水鎮蔡家村為社區老人舉辦午餐共膳制度,並且衍生成為社區照顧老人的典範,還吸引美國的學者前來取經。淡水鎮長蔡葉偉說,鎮公所計畫把蔡家村的成功經驗複製到其他的老人關懷據點,從午餐共膳做起,再逐步擴大到共學、共耕,為高齡化社會做好準備。
蔡家村則是建立融合傳統價值及富有台灣特色的老人社區安養模式,建構及推動蔡家村老人共膳的靈魂人物蔡瀛,是村內信仰中心「祈福保生宮」的總幹事。
老人共進午餐 一起學才藝
他看到村裡的老人在家,有的缺乏照顧、有的生活無聊,因此和當地義山里長高木林合作,向保安宮管委會、鎮公所和富邦基金會爭取經費,蓋廚房、買設備在社區辦共膳,慢慢建立起老人們的信心,大家一起吃飯,為行動不便的長者送餐,利用活動中心舉辦才藝課程、不定期舉辦旅遊,共膳不僅凝聚社區長者的向心力,也看到老人家因生活多彩多姿的開朗笑容。
蔡家村的老人安養模式,獲得2009年北縣「老人福利觀摩社區」,各縣市政府、地方社團紛紛前來學習,今年5月連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教授克里斯曼都大老遠來取經。
克里斯曼專長於心理與社區健康,陽明大學社區護理學院教授李怡娟曾前往華盛頓大學訪問,將蔡家村模式向學校師生介紹,令克里斯曼驚艷,特別前來實地了解,希望能做為美國人的借鏡。
李怡娟說,美國20多年前就注意到社區老人照護問題,因為東西文化傳統不同,子女長大後離家,少有三代同堂現象,所以社區老人共膳的規模更大,鼓勵老人建立社區互動,順便推展公衛護理及健康講座。
鎮長蔡葉偉說,有人開玩笑指蔡家村像是「共產黨的人民公社吃大鍋飯」,但這是把蔡家村的安養模式簡化了,因為蔡家村的老人家們,只是延續傳統農業社會、鄰里相互扶持的生活美德。
看到蔡家村的成功例子,鎮公所積極想把「蔡家村經驗」複製到其他人口老化嚴重的社區,如竹圍、新興及水碓老人關懷據點,利用經費補助,逐步從共餐、送餐到辦理才藝活動,慢慢擴大老人的社交活動範圍,希望都能像蔡家村一樣,打造鄉鎮老人的在地桃花源。
◆ 從兒少性侵案到粉味陽春麵
【聯合報╱社論】2010.09.13
最高法院作出統一見解,要求性侵七歲以下幼童均加重處刑。事實上,台灣一年性侵案件多達六千多件,其中兒少性侵案即四千多件;此次司法風波,能否激發朝野正視問題的嚴重性,恐怕仍待觀察。
兒福聯盟引據內政部的統計,十八歲以下兒童及少年遭性侵的案件,民國九十四年為兩千七百件,至去年已增為四千六百件,增幅達七成。此一統計(尚不包括隱匿未報的事件在內),意味台灣平均每天有十多名未成年人遭到性侵,這真是教人驚心的數字。而面對如此醜陋、殘酷的社會現實,法官們還慢條斯理地在那裡推敲幾歲孩童足以表達「自主意願」,或要求誰該修法配合,更顯得荒謬。
我們不願說,法官長期對性侵案件的拖延及輕判,助長了台灣社會的性暴力風氣;但近年兒少性侵案件的大幅增加,反映台灣社會道德風氣的敗壞,已到了無以遮掩的地步。試想,近年台灣生育率不斷降低,但未成年孩童遭侵犯的比率卻反大幅攀升,除暴露社會的「狼族猖獗」,更說明我們對下一代的安全防護網根本是破漏重重。如果連提供孩童基本的人身保護都做不到,政府卻在那裡大力鼓吹民眾增加生育,豈不可笑?
法官們要是看不清自己拘泥法條的模樣有多麼笨拙,就請看看民間新近流行的「粉味陽春麵」現象吧,那恰好是一面對照的鏡子。近來,掛著「陽春麵」、「蛤仔湯」招牌的小店興起,它們多半佇立在鄉間的無華地段,外表看來只是傳統老厝或樸實民宅,店面也比一般小吃店更不沾油煙;但走進去,裡頭做的卻是有女陪侍的「粉味」生意。你要是相信招牌,它就是賣陽春麵的小吃店;你要是了解實情,它就是色情販賣部。
「粉味系列」的陽春麵、蛤仔湯、青蛙湯店的出現,一方面反映了色情行業柔軟的「本土包裝」技巧,懂得如何逆向操作化身經營,把台灣人最相信的「鄉土」氣味融入它的產品;另一方面,這也顯示了台灣色情行業的無孔不入,無論多淳樸的小鎮都難逃它的入侵,借用一個尋常的小吃招牌為掩護,就在社區中公然販售色情。員警稱這些場所是做「粉味」的,但如果問問周遭鄰里,民眾會形容這些店是「做黑的」。一般庶民的道德判斷,不像法官問審那樣迂迴反覆,但是非黑白卻更清楚,不是嗎?
我們之所以要指摘這種色情進入鄉間及鄰里的現象,主要是近年的幼童性侵事件愈來愈多是家族中長輩所為;有些幼童長期被當成禁臠,甚至是家中其他長輩知情卻默許或協助,這多少和色情產業的野火燎原有關,侵蝕了人們的道德認知。在兒童保護及性自主維護的立法日漸完備情況下,台灣的未成年性侵事件卻有增無已,一則顯示執法失效,無法盡到對弱者的保護;二則顯示社會風氣敗壞,導致道德倫理衰退,才會忍見幼童受害而無動於衷。
法官對幼童性侵案的輕判,激起了民眾對司法步調「恐龍化」的不滿;但正本清源,這個問題在「法律面向」之外,還有更根本的「社會面向」必須處理。否則,僅訴諸若干司法案件的重判,卻不設法遏止社會氾濫的情欲暴力,提升人們對正當生活的追求渴望;那麼,一個讓眾多幼童和少年生活在侵害陰影下的社會,怎可能是個健康的社會?
一年四千多件的兒少性侵案,只有三件引起我們的注意,比率不到千分之一。另外三千九百九十多個孩子,他們的哭泣,誰聽到了?當「粉味陽春麵」店不斷開張,當色情行業藉著高明的「本土化粧術」不斷攻陷台灣鄉間;那些死抱法條的「恐龍法官」,如何追得上業者快速幻化的身影?又如何治得了社會畸形的性暴力風氣?兒福聯盟及網友大軍請繼續加油吧!
※ 相關報導:
* 安得廣廈千萬間-拋開社會情境,法律文字將一無所有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091300309,00.html
◆ 大陸逾9成農民工遭侵權時啞忍
中央社 2010.09.13
中國大陸公布「農民工權益保護理論與實踐研究調查報告」指出,儘管實施新「勞動合同法」,但超過9成的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農民工權益遭受侵害時都選擇沉默,「不採取任何措施」。
香港文匯報報導,調查報告由廣東中山大學教授劉林平、南京大學教授朱力、上海大學教授劉玉照、浙江工商大學副教授曾鵬合力完成,中山大學勞工研究與服務中心公布。
報告說,勞動合同是保護工人權益的法律憑據,珠三角農民工合同簽訂的情況逐年改善,從2006年的42%提高到了今年的65%,但仍低於長三角的69.25%。
但當企業拒絕簽訂勞動合同時,長三角高達94.75%、珠三角高達92.15%的農民工選擇沉默,「不採取任何措施」。而「找企業支付雙倍工資」、「找勞動部門仲裁」以及「找工會反映」的比例加起來不足1成。
新「勞動合同法」規定,和企業簽署過兩次勞動合同的工人,可簽署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但調查發現,有45.08%的珠三角農民工和48.48%的長三角農民工表示都沒有簽。
劉林平表示,這說明農民工在簽訂勞動合同方面仍然弱勢,利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也還在非常低的階段。
另外,調查顯示,長三角和珠三角農民工的工作時間大幅超過「勞動法」規定的每週44小時。其中,長三角農民工每週平均工作55.24小時,珠三角工人57.41小時。
調查也顯示,長三角和珠三角工廠都存在拖欠工資現象。其中,珠三角有4.99%的工人曾被拖欠過工資,長三角則是2.66%。
劉林平說,長三角和珠三角農民工在社會保險和福利待遇方面的比率也比較低,應當引起各方關注。
女比男怕婚! 男比女同意「結婚是人生大事」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10.09.14
獎勵生育要先鼓勵結婚,教育部今天公布調查顯示,國人對婚姻的態度是「心動,卻沒有行動」。高達六到七成的女性、未婚者、年輕世代,不認為「結婚比單身好」或「已婚比未婚快樂」。
教育部今天公布「國人之婚姻態度及對婚姻教育之需求全國民意調查」,高達95%的受訪者同意「好的婚姻與家庭生活十分重要」,且男生比女生同意。76%的民眾同意「結婚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之一」,男性同意的比率83%,高於女性的68%。
雖然多數民眾認同婚姻很重要,但卻缺乏意願和行動,被問及「結婚到底好不好」?女性顯然比男性「畏婚」,66%的男性認為結婚比單身好,但不到五成女性同意此觀點,年輕世代贊同的比率也僅46%。被問及是否認為「已婚比單身快樂」?女性、未婚者、年輕世代分別只有40%、31%、37%認為已婚比較快樂。
這項調查是教育部委託世新大學民調中心,於5月31日至6月9日針對全國18歲以上民眾進行電訪,有效樣本1468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不超過正負3%。調查主持人、台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副教授林如萍表示,晚婚已成趨勢,結婚未滿五年就離婚的比率最高,占總體離婚率的三成,這也是女性、年輕世代不再渴望婚姻的原因。
她表示,最近內政部百萬徵鼓勵生小孩的口號,生第三胎給津貼,但鼓勵生小孩之前,要先鼓勵結婚、結婚後不輕易離婚,這不是給社會福利就可達成的目標,年輕人更需要婚姻教育。
至於婚前最需要學習的事,受訪者認為「尊重包容」與「溝通」最重要,女性在意「生活適應與技能 (家務)」,男性想學「經濟安排」,已婚的過來人則提醒要學會「家人及親屬相處」。
◆ 英研究:貪小便宜是人「性」
中廣新聞/郭希誠 2010-09-14
英國科學家發現「貪小便宜」的確是人性,因為領到贈品的時候,反應竟然跟看春宮圖一樣。
英國西敏大學研究人員找了五十名男女做實驗。他們先給受試人員接上線,觀察他們的腦波,然後給他們看一些圖片。
結果發現,看到超市的折價券或是看到自己喜歡的商品有特價、有免費贈品的時候,他們腦子的反應跟看到色情圖片一樣。
負責研究的人員說,從這項實驗可以知道,促銷的確是有效的銷售方法。不過,一旦促銷結束,銷售量就又回到了原點。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