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06

深層崩塌驚國際 NHK記錄88風災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0/08/05 中國時報

去年莫拉克颱風為台灣帶來重大災情,不只台灣人關心,國際間也將這場災難視為全球天候問題的一環。日本NHK電視台從去年十二月起即組成調查團,來台拍攝紀錄片《當土石崩落》,俱細靡遺探討事件的前因後果,在日本引起廣泛討論。

影片除了請專家深入災區,以抽絲剝繭的方式調查真相,並交叉比對日本土石流案例的異同;更大規模製作3D電腦動畫,還原土石流發生的瞬間及岩盤崩落的原因,逼真程度猶如空拍實況轉播,讓民眾對災難成因一目瞭然。八月八日台灣的公共電視也將播出這部影片。

日本筑波大學教授宮本邦明等十七位專家學者,組成日本有史以來最大的災難考察團來台,當這群專家抵現場時,全都嚇壞了,同時對日本缺乏此類新型態災害的防災對策,感到相當憂心。

調查團提出幾個疑問:為何在坡度廿五度、幾乎不可能發生大型土石流的緩坡,會產生這樣的大災難?此外,災難發生所在的小林村,最後一次舉行防災避難演練就在受害的三個月前,為何仍無法及時逃生?他們擔心,日本地形與防災措施與台灣相仿,近十年「深層崩塌」事件也呈倍數成長,有必要未雨綢繆,提出因應之道。

這部影片以科學方式探討災難發生的原因,並輔以動畫呈現。如調查團實地勘查小林村上方一處崩塌深達八十四公尺,相當於廿層樓高的變形岩盤,因為無法承受三千公釐以上的大雨而崩塌,影片便以動畫呈現岩盤遇雨崩塌的過程。

片中日本學界以「深層崩塌」為小林村事件定調,意指超過地層表面三公尺以上的土石流,和一般較常發生的「表層崩塌」不同,但由於深層崩塌很難被預測,使得可能發生土石流區域的防災預警條件,必須更加嚴格。

以小林村為前車之鑑,小林村周邊的疏散標準,已從降雨量四五○毫米才疏散,調降到二○○毫米就必須疏散,日本也決定跟近,加強災情監控。

同樣以八八風災為主題,Discovery頻道也耗費近一年時間拍攝《米靈岸.莫拉克風災》,八月八日在台播映,之後在亞洲三十二國陸續播出。

「米靈岸」是排灣族語「口耳相傳」之意,希望台灣人民能從這次風災得到教訓,因為莫拉克颱風只是一項警告,全球暖化將造成更多的極端氣候。影片以台灣氣象專家與災民為主要採訪對象,細數這場災害對台灣的巨大衝擊。



◆ 重建小林? 「大愛村不像原民的家」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5767741.shtml

【聯合晚報╱記者王昭月/高雄縣報導】2010.08.05

原住民明晚夜宿「凱道」的行動,小林村民也不缺席,小林人為了自主重建小林二村,與政府整整周旋8個月,日前仍告破局,儘管高雄縣長楊秋興表示會再好好溝通,但小林重建發展協會對政府的誠信已大打折扣。

莫拉克風災造成小林村一夕破滅,災後政府在五里埔興建永久屋,安置倖存災民,約三分之二小林人選擇杉林月眉農場做為遷居地,不過他們爭取蓋成心目中的家園,卻未能如願,「高雄縣政府答覆,小林二村不由慈濟蓋,改由縣府處理,但須蓋成與慈濟大愛村一模一樣!」。

「重建,不是蓋來參觀的」

小林村自救會會長蔡松諭痛斥,「家是蓋來住的,不是蓋來給人家參觀的,政府重建的思維,比921時還倒退」。

「政府不尊重文化差異」

「我們的家是小林村,不是國際示範村。」蔡松諭認為,政府要比照慈濟大愛村模式打造小林村,是對住民文化的尊重不足,「原住民這次會北上凱道,也是因為政府只為展示自己的行政效率,忘了對族群文化的基本尊重」。

蔡松諭說,住慈濟大愛村,像進駐大型避難中心、人民公社,一點都沒家的感覺,「桃源鄉、那瑪夏鄉的原民文化,在這兒全然消失」。



◆ 粗暴遷村? 「政府重建想一次到位」

【聯合晚報╱記者王昭月/高雄縣報導】2010.08.05

去年八八水災肆虐,政府投入大批人力、物力救災、重建,再過3天就是八八水災周年之際,大批受災原鄉部落卻要北上夜宿總統府前的凱道,揭露重建政策錯誤,問題到底出在那裡?

官、民之間為何成為毫無交集的平行線,而非水乳交融的共同體!高縣勤和重建發展協會總幹事劉行健說,重建不是蓋蓋房子,把人民遷入就算了,「政府想一次到位、便宜行事,手法太粗暴」。

「一年來,不能說政府毫無作為,但我們認為總統、行政院長,可能偏聽了」,劉行健說,災後政府匆促頒行「重建條例」,方向對,但沒考慮各地需求不同。尤其學者專家把破壞國土的元凶指向原住民,「叫我們情何以堪」。

他說,災後部落要的是中繼安置,政府卻從緊急安置一步跨到永久安置,災民要就留在山上自力更生,要不只能遷居山下的慈濟永久屋。悖離當初「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原則,讓原民部落很遺憾。

誰給總統錯誤訊息?

「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發動夜宿凱道,吳揆說是部落少數人的執念,讓人無法接受」,劉行健說,今年2月八八聯盟曾向總統反映中繼安置的需求,接待的官員不解地說,總統跟我們都以為,大部分的災民要住大愛屋,「落差就在這兒,誰給總統錯誤訊息」。

政府忽略原民與土地的情感,忽略漢、原文化差異。原住民多數低教育、低收入,在山上餓不死,遷移平地恐怕因為競爭弱勢而滅絕,「921災後曾爆發自殺潮,很多災民遷居後再也回不了家鄉,抑鬱而終」,政府難道無視於此?

那瑪夏鄉民韃虎說,現在山區土地降限政策不明確,族人面對未來無所適從,「這種不確定性,比土石流更恐怖」。他舉聖經為例,摩西帶以色列民眾出埃及,至少大家知道目標是流奶及蜜的美地;但原住民遷至平地後,不知道能幹什麼,且還有宗教、文化問題,「政府執行重建,確實不夠細膩」。



◆ 永久屋住戶調查 災民最需要是…工作

【聯合晚報╱記者唐孝民/台北報導】2010.08.05

內政部大規模面訪進住永久屋八八災民後發現,居民認為尚未解決的困難中,以就業媒合24.36%居首位。另外,待改進部分,前四項皆與就業有關,顯示「就業」仍是永久屋園區居民最迫切的問題。

內政部委託民調公司在今年7月25日至27日,針對高雄縣大愛園區內630戶住戶,進行大規模面訪,就園區內年滿20歲以上成年人隨機抽取訪問,共計訪問583人,訪問成功率達92.54%。

調查顯示,永久屋居民對永久屋整體評價、整體生活品質,以及政府與民間團體合作推動永久屋安置計畫的作業效率,都有八成以上的滿意度。另外對於永久屋的主體設計,包括室內坪數、內部環境、管線施措、家具品質與施工品質等部分,都有至少六成五以上的滿意度。



◆ 重要道路復健 最快明年底才能完成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2010.08.05

八八風災去年重創中南部,台18線、台20線、台21線及台24線遭到重創,南部重災區出現八大孤島。公路總局表示,八八風災重要道路橋梁復建,最快明年底才能完成。其中,連接霧台-三地門的台24線伊拉橋,新橋要101年底才能完工。

八八風災,往來那瑪夏、小林村台21線,災情最為慘重,災後當地村民原本要繞經獻肚山便道進出,公路總局上個月和當地村民協調取得共識,近期將修建一條溪底便道,溪底便道預計10月底完工。

另外,台20線南橫,沿線已經完成七座鋼便橋,加上即將完成的萬年鋼便橋、勤和至復興溪底便道也會進行填高工程。公路總局養路組長許阿明表示,預計今年10月,寶來至梅山路段,就可脫離每逢大豪雨,道路就封閉不通的困境,梅山就可脫離大豪雨一來就成孤島的窘境。

八八風災即將滿周年,立委昨天卻點名公路總負責的重建工程,有多達29處、經費5000萬元以上的重大工程,至今尚未發包。公路總局主任祕書陳茂南中午反駁表示,29處5000萬元以上的重要工程,有10件還在設計中,18件施工中,1件已經完成,立委所指和事實不符。

※ 相關報導:

瘋盜砂 粵20年300島沉沒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折翼的台灣大山文化

【夏黎明】2010-08-06 中國時報

八八水災已屆一年。或許,拉開時間距離,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未來台灣社會與山林之間的可能性,以及背後的社會意義。

台灣島面積不大,劇烈的板塊運動,造就了雄偉的高山。最高峰玉山,峰頂逼近四千公尺海拔,睥睨東亞;三千公尺以上高山,綿延二百餘公里。中央山脈兩翼,更是群嶂疊翠,溪急谷深,廣裘千里。事實上,台灣堪稱絕美的高山之島,環諸全球,亦不多見。

另一方面,豐沛的雨量施加在脆弱的地層上,使得陡峭的山地,沖刷劇烈,棲居不易。可以說,山巒起伏,不僅是景觀壯麗,同時也意味著地形險阻,挑戰處處。

從日治到戰後,從帝國的山林到工業資本主義,高山峻嶺意味著自然資源無比豐富,特別是筆直蒼勁的巨碩森林,更是台灣島上最最珍貴的資源,是原料輸出以累積工業資本的最佳途徑。於是,開發論成為此一階段的最高價值,山地治理以此為準,以服膺國家/資本的意志為準。除此之外,高山的其他價值和孕育其間的大山文化,均乏人問津,不足為道。更何況,為了治理方便,歷代政權均採管制封鎖政策,更將無垠山野,劃出主流社會之外。

於焉,台灣的大山文化,其實和海洋文化一樣脆弱,一樣貧乏。關於山的知識、山的書寫、山的敘事、山的音符、山的影像,如此侷限,更是少有人歌詠山林,彩繪山野,舞動山嵐,譜曲山岳。除了生息其間的原住民族之外,只有少數行政公務人員、登山客、獵人、伐林者、進出山地。對大多數生活在台灣的人而言,廣裘的山岳是陌生的國度,是險阻的世界,是非請莫入的異質空間。

進入後工業時代的台灣社會,保育論逐漸取代開發論,成為山地治理的新標竿。以國家公園為典範,台灣社會重新建構一套關於山的知識,山的論述,山的美學,山的規範。換言之,隨著後工業的腳步,廣大的山地也逐步地以文明化的面貌,再現於台灣社會。被消毒後的大山文化,吸引大量的都會遊客,前來森呼吸,前來知性生態之旅,以及,前來享受浪漫的歐風假期。

在此一脈絡之下,以山為家的山之子民,與大山之間的關係,卻是一步步地疏離。從日本殖民政府的集團移住,到戰後國府的山地平地化,原本馳騁於山林溪谷之間的各個部落居民,基於治理之便,以現代文明之名,逐步移居山麓,逐步離棄山的基因。從此,所有以山為家而孕育出的大山文化,無法得到更多滋養,日益衰微,難以為繼。

在現代性的環境治理典範之下,所有以山為家的居民,更幾乎毫無選擇地,一步步地離開還勉強可以呼吸著大山氣息的山麓。在風險管理的準則下,風狂雨驟之後的窮山惡水,任何進出乃至生活其間的人,可能因此而使得整個社會付出的經濟成本、社會成本乃至政治成本,都應被理性計算。降低風險的最佳選擇,就是淨空山林,就是不再許可有人以山為家,不再許可有人將生命意義託付無垠大山。

空山靈雨無歸人。很清楚地,八八水災之後,這座絕美的高山之島,將愈是無人生息山與溪谷之間,愈是無人日夜涵泳於坐看雲起,月落林梢的生活世界之中。折翼的大山文化,將使得台灣社會,折損文化的多樣性,更不再是台灣渾厚文化力量的深層來源。無人為家的高山,美麗依舊,鳥飛蟲鳴依舊,不同的是,山隨平野盡,水在萬山間,將只是絕大多數生活在台灣的人,生命中的一小片櫥窗。

(作者為自由工作者,居住台東)



◆ 政府強徵地 不懂老農心

【李柏欣/台東市(退休教師)】2010-08-06 中國時報

大埔農地徵收,朱姓老農婦無法忍受田園被毀而喝農藥自殺,也引發多個地區農地被徵收戶的連鎖抗爭效應。政府雖然是依法行政,也付給農戶補償費,但「官員不懂老農的生活」才是問題的關鍵。

當前農村不少老農夫婦,守著老舊的房子、耕耘一、二分農地,並靠政府每月六千元的老農津貼,兩個老夫婦合計一萬二在過日子。鄉下生活除了自家種的稻米蔬果外,左右鄰居也常互贈蔬果食品,頂多花點錢買買魚肉,日子雖苦但可以過,老農們也很認命的安度晚年。如今政府以公告地價加四成徵收其房地農田,所得不足以買房住、買地種,連老農津貼也沒了,這種晴天霹靂的衝擊,當然讓老人家生不如死。

老農夫婦沒有豐厚的積蓄、沒有公務員子女、沒有富裕的後代,他們為生活勞碌一生,老來所求是「安定平靜過日」而已。如果政府官員能了解老農卑微的生活需求,或許就不會用粗暴手段強徵農家農地。



◆ 科技新貴捨高薪 開拓有機夢田
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0,5249,171702x112010080600244,00.html

【周曉婷/南縣報導】2010-08-06 中國時報

四十歲的楊從貴原是外商科技公司管理階層,放棄高薪在官田鄉隆本村開拓有機農業,結合同樣來自科技業、機械業同好,租了五公頃農地營造溼地生態環境及有機農場,有機菱角、有機稻米產量雖不高,因生產過程堅持不使用農藥及化肥,農場也成水雉等保育鳥類棲地。

楊從貴在科技界任職時,年薪足足是一般上班族的五倍之多,早在大學時期就對有機農業有興趣,夢想擺在心裡十多年,被派往大陸蘇州籌備設廠過程時,眼見當地埤塘、沼澤為了工業開發及商業用途,一處一處消失時,心裡暗暗作了決定,返台時毅然提了辭呈,移居台南縣官田鄉當專職農夫。

楊從貴說,前年底到去年底,整整一年都是醞釀期,去年底租五公頃農地開始農耕生活,和他一起耕作的夥伴原在各行各業任職,曾昭銘是原公司的同事,李价斌曾在農機公司擔任維修技師,王聖弘是貨運司機,來自越南的梅克草原是外籍看護,愛上台灣女孩成為台灣女婿,還愛上台灣土地,從看護轉職為農夫。

他們成立水菱有機農場,因基地大多位在官田鄉三結義段,還成立三結義農業研究社,顧名思義,農場以復育水生植物、栽種官田特產菱角為主,另也種植香水蓮花、野蓮,瀕危的台灣萍蓬草等,也栽種水稻,還在濕地養鴨養鵝。

除了成員們栽種的作物及鴨群,農場裡不施用農藥及化肥的環境,自然吸引保育鳥類水雉棲息,楊從貴說,園區裡還有眼鏡蛇、雨傘節、台北赤蛙、金線蛙等,成為多種生物的自然棲地,下田時常不經意和水雉、眼鏡蛇相遇,彼此四目相望的感覺很特別。

農場生產的菱角、水稻,產量很有限,一般菱角田每分地可收成兩千五百台斤,他們的有機菱田一分地收成七百台斤已是創高峰,楊從貴說,有機生產就是「鴨子、蟲子吃剩下的,才是人的」,每每想到這個,產量不多的陰霾也就一掃而空。



◆ 大陸閒置土地 八成恐遭官方收回

【經濟日報╱記者林海/即時報導】2010.08.06

大陸銀監會近日將根據國土資源部所交一份大陸1,457宗閒置土地的統計表作全面的風險排查,權威人士透露,其中80%的閒置土地可能將被大陸政府收回。

為配合房市調控政策,大陸國土部今年以來已多次頒布措施,降低房企的土地閒置問題,以及房產商的炒地行為。在國土部的統計表中,北京、廣州、海南、江蘇等地,成為閒置土地數量最多的地方,占了約25%,而其中70%以上的閒置土地為住宅用地。

中國證券報報導,知情人士透露,這份統計表是前段時間國土部第一次全國大規模調研後總結出的「黑名單」,而此次調研共派出31個調研組,赴31個省區市。

在這份「黑名單」中,北京的閒置土地共有160宗,總面積達703萬平方米。扣除政府因素造成閒置的125宗土地,其餘35宗土地閒置問題都出在企業,涉及面積148萬平方米,合約金額更達人民幣8.5億元(約為新台幣40億元),而其中更包括泛海建設、華潤置地和新世界等知名房地產企業。

另一「重災區」海南則有77宗閒置土地,總占地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主要分佈在海口和三亞,商用與住宅用地大約各占一半。而廣東也有54宗閒置土地,面積近192萬平方米,總出讓金額達5.87億元(約為新台幣27.6億元),住宅用地也占了6成。至於江蘇,閒置土地為48宗。

令人意外的是,上海出現了「零閒置」的情形。一位接近該項清查工作的人士透露,目前上海只是「暫時過關」。他表示,上海督察局今年在滬第三輪例行督察中,已經發現需要整改的主要問題10項,應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也有6項。

而在今年年初,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曾宣佈,將會同相關區政府收回並督促開工8塊閒置土地,總面積共有66萬平方米。

fsj 提到...

NHK解析小林崩塌 災民問:台灣做了什麼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5769451.shtml

【聯合報╱記者林河名/台北報導】2010.08.06

八八風災滿周年前夕,日本NHK電視台來台製作「襲擊日本的深層崩壞」特別節目,當中深入探討小林滅村原因。立委及倖存者昨天以此質疑台灣政府及學者專家,「到底做了什麼?」

NHK特別節目公視將於八月八日播出。片中,日本學界以「深層崩塌」為小林村事件定調,並認為這是日本防災體系還沒有想到的新災害。

依據NHK的調查,台灣民眾熟知的土石流屬「淺層崩壞」,是指山的斜面深度一至三公尺的土石崩落;而小林村發生的「深層崩落」,是在斜角廿五度地面下的岩板一口氣滑下來,深度達八十四公尺,大約和廿樓等高,大量的土石流失產生重大破壞。

協助NHK調查採訪的「南方文化工作室」研究員鄭水萍說,對於小林村災變主因,台灣沒什麼學者專家在做,反倒是日本學者問得非常仔細,「讓我們非常慚愧」,也令人感慨「政府的態度怎麼差這麼多?」

NHK為製作特別節目,由日本筑波大學教授宮本邦明等十七位專家學者,組成日本有史以來最大的災難考察團來台,用半年時間,找出可能發生這類「深層崩壞」的地質。

鄭水萍說,節目在日本播出後,「日本人嚇壞了」,擔心日本缺乏此類新型態災害的防災對策。他說,不是要去追究任何人的責任,而是不應刻意掩蓋,否則「日本人來台灣吸取經驗,我們完全沒有檢討」,豈不是很荒謬?

災變中倖存的小林村居民黃金寶在NHK節目中接受採訪,他感嘆,日本人都知道要採訪他,找出災變原因,為何麼事發快一年,台灣政府都沒有找過他們這些目擊證人?希望相關單位盡快完成高風險地區的調查,不要讓小林滅村的悲劇重演。立委田秋堇及黃淑英則呼籲立法早日完成「地質法」三讀,避免重蹈覆轍。



◆ 路通了、水不淹了 心也放晴了

【聯合晚報╱記者唐孝民/台北報導】2010.08.06

去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帶來嚴重災情,近2萬5000千人被迫撤離家園,災後重建工作迄今即將屆滿周年,災區各項基礎建設陸續完成,預計在8月8日前將只有807人仍暫居營區或榮家中,其他當時被迫流離失所的災民,多數都已入住永久屋,或搬進新的住所。

「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副執行長陳振川表示,災後重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提供災民安居樂業的新環境,對於這張莫拉克風災周年的重建成績單,他認為,還有很多努力與改善的空間。

陳振川指出,災後重建分成基礎建設、家園重建與產業重建三大部分,在家園重建方面,至今年4月,災民提出申請需求的永久屋,共需2114間,預計在8月8 日前,可完成1480間永久屋,供災民入住,達成率約有7成。不足的部分,也都在陸續構建當中,可望9月底前,再完成600多戶永久屋。

針對4月意見調查結束後,陸續還有災民提出申請入住永久屋的申請,陳振川說,重建委員會屆時會以專案方式處理,讓八八風災災民能有一個安身立命住所,重建委員會責無旁貸。

莫拉克颱風嚴重破壞台灣國土環境,沖垮南部鐵公路、橋梁等許多基礎建設,經過交通部近一年來持續搶修,災區多數交通都已完成搶通,其中有不少建設都已通過今年梅雨季與日前豪大雨的考驗。

災區道路、鐵路、橋樑已修復

陳振川表示,國土環境在莫拉克颱風中受創嚴重,共沖刷出12億立方米土石,與多達152萬噸的漂流木。他指出,由於國土破壞嚴重,大大增加了基礎建設的困難度。所幸在去年11月底,災區主要對外聯絡道路,多數都已搶通,鐵路交通也在去年12月底搶通恢復,另外包括高雄甲仙的甲仙大橋、高雄茂林鄉的大津橋,都在今年陸續竣工通車,再加上阿里山與集集主要對外交通台18線公路與台16線公路,亦都先後搶通。

另外在疏濬部分,陳振川表示,至今已疏濬約8700萬立方米土石,包括以往每逢大雨必淹水的高雄旗山與屏東林邊,經過清淤疏濬後,順利通過日前西南氣流帶來的豪大雨的考驗,不再出現嚴重水利災情。高雄縣茂林鄉的新威大橋,也在疏濬後,增加了3至6公尺的水流淨空量。

提供就業機會 打造特色產業

重建委員會依據一鄉一產業與產業重點示範計畫原則,與公益社團以及企業結合,進行災區的產業重建。

陳振川表示,大愛園區旁的永齡有機農場,不但協助當地發展有機農業,同時將提供災民約500個工作就業機會。台積電在阿里山協助部落重建,在當地打造具有原民特色的部落文化產業,興建筍加工與觀光製茶廠,結合觀光行銷當地農產品。經由專家協助,讓當地民宿符合法令規定與安全標準。紅十字會則在五里埔協助災民造林計畫。

養殖業、蘭花業復甦了

陳振川指出,在重建委員會協調提供免費砂石,積極協助養殖業者重建後,被視南部漁業經濟命脈的石斑魚養殖,目前復養率已達8成。其中受創嚴重的林邊與佳冬,復養面積達到547 公頃。蘭花的生產設施,目前已完成恢復,其中台南縣今年1至5月蘭花產量,比去年同期成長36%。



◆ 八八重建農村 再投2億

中央社 2010.08.06

八八水災將屆周年,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已投入近新台幣4億元,協助80處農村社區進行重建。局長黃明耀今天說,重建工作已有初步成效,今年還會再投入2億多元推動重建。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保局長黃明耀今天接受記者訪問時說,八八水災造成許多農村社區受災,水土保持局陸續投入3億9000多萬元,辦理80處受災農村社區的重建與復建規劃,協助農村社區復建整體環境,並建設公共設施。

黃明耀表示,水土保持局推動重建,特別重視「離災不離村」的原則,除了政府部門出面辦理重建工作外,也在重建區培訓1638名農村再生重建專員,灌輸防災與重建觀念,並參與社區重建工作。

水土保持局並至少僱用重建區在地民眾123人,加入社區環境清潔與美化等工作,幫助經濟弱勢民眾實質改善生活。

黃明耀說,八八水災災區的重建工作仍會持續推動,今年還將投入2億4300多萬元,為61個農村社區辦理災後復建工作,幫助受災民眾打造嶄新的家園。



◆ 「莫拉克與我的家園」影展 12日起巡迴上映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即時報導】2010.08.06

莫拉克風災滿周年,從原住民觀點紀錄莫拉克風災的原住民影展「莫拉克與我的家園」將從12日起在全台巡迴上映。

此次影展含12支紀錄片,最大特色是原住民以獨特的觀點和說故事的方式,見證部落與族人在災後的改變,充分呈現原住民的觀點,有些影像從未在國內媒體播出過,每一個畫面都彌足珍貴。

由陳安琪執導的「野百合不枯萎」,完整紀錄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村的布農族,在去年八八風災,整個部落被土石流沖走,現在還有100多戶族人住在收容所。「依娜有個家園夢」的依娜(排灣族語母親的意思)說:「在山上,空氣是香的,呼吸起來很舒服,所以我還是要回去。」,充分表達族人災後重建的心聲。「築窩的女人」紀錄一群被迫遷移到山下的仁美營區安置的女性組織工作者,如何在營區協助族人的生活,並延續在原鄉的文化傳承工作的故事。

fsj 提到...

總統:氣候變遷 不能漠視

中央社 2010.08.06

莫拉克風災屆滿週年,總統馬英九為新書寫序指出,極端氣候的變異已對台灣總體安全構成嚴峻挑戰。氣候變遷不再是純粹的科學問題,也是人權問題和區域性議題,台灣絕不能漠視。

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今天發表新書「全球風險環境的形構—氣候變遷對台灣總體安全的衝擊」,由台大副校長陳泰然與副校長包宗和共同擔任主編。由於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卸任後,即擔任基金會顧問,格外引人注目。

新書特別邀請馬總統寫序指出,氣候變遷不再是純粹的科學問題,也是人權問題和區域性議題,更是攸關全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大課題,台灣絕不能漠視。

他表示,極端氣候的變異已對台灣總體安全構成嚴峻挑戰。去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我們必須反思,修正過去『人定勝天』的觀念,重新建立一種『敬天、尚天、法天』的精神」,進而從氣候變遷的自然法則中找出可能的調適與因應之道。

總統認為,「落實節能減碳措施、建立低碳社會的生活環境,是台灣因應氣候變遷的必要方向。」節能減碳已刻不容緩,身為地球村的一員,須將減碳列為國家發展的重要目標,從政府到個人都必須為節能減碳盡一己之力,才能把台灣營造為環境大國。



◆ 就在今夜 原民攜家帶眷宿凱道

【聯合晚報╱記者王昭月、曹馥年/連線報導】2010.08.06

台灣原住民部落行動聯盟今晚動員北上夜宿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表達對政府八八水患許多善後措施的不滿,高雄縣桃源鄉發動100百多人響應,勤和以上部落,有人走了2、3小時山路才搭上接駁車,參加的原住民老的老、小的小,大家一起要到台北爭尊嚴。

攜家帶眷 帶睡袋北上吶喊不滿

高桃源鄉勤和、寶山等重建協會人員,昨晚就積極聯繫北上抗爭事宜,通知搭車、集結地點,還叮嚀參加的民眾記得帶睡袋。今天上午9點半,分別在甲仙鄉客運站及六龜寶來超商兩個上車地點,與那瑪夏鄉、茂林鄉民眾會師,一起北上凱道。

「參加的原住民,年齡最大的7、80歲,最小的2、3歲都有」,八八再造聯盟主任「大海」說,桃源鄉復興等部落民眾,有人清晨6點多就下山,花了2、3小時時間步行,為的就是要參加台北夜宿行動,把原住民的心聲吶喊出來。

「大海」無奈地說,八八周年之際,原鄉民眾會展開這麼大動作的訴求,主要是不滿政府的重建政策「只有一種選項」。他指出,事實上,八八災後即使部分原住民被安置在杉林永久屋,但有七成的民眾的「心」還是在山上,山上才是他們認定的「家」,「大家的心情都一樣,只有政府不知道。」

原民心繫家鄉 永久屋將沒人住

「大海」表示,杉林永久屋是利用海內外捐獻40多億善款興建,但多年之後,很可能因為安置的住民陸續回到山上,而淪為「蚊子館」,形成浪費,這叫當初捐款的善人人士,情何以堪。

「原鄉若有重建,何來山上的永久屋」,參加夜宿凱道的嘉義阿里山原住民說,政府不懂他們的心,重建政策與大家的需求背道而馳。

今晚夜宿凱道 嗆斷道一年未通

鄒族文史工作者梁錦德表示,以樂野、來吉、達邦部落為主的30多位鄒族原住民今晚將夜宿凱道,除與其他災區部落提出聯合訴求,同時堅持「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之原則,抗議政府重建速度緩慢,部落道路一年未通等。

鄒族行動聯盟發言人陳有福指出,阿里山鄉受災戶約235戶,其中65戶遷到平地住,四分之三留在原鄉。若非因年老病痛、就醫不便,多數人仍願選擇留在部落傳承文化。

梁錦德說,阿里山鄉災害復建預算核下17億元由嘉義縣政府執行,但族人卻看不到建設。就算將阿里山公路修好,連結部落與公路的道路依舊不通,沒有實質幫助。阿里山鄉在八八風災時沖毀20多座橋梁,民間出力興建的橋樑已啟用,政府主導重建的橋樑卻連影子都沒有。

鄒族災民堅決「離災不離鄉」

梁錦德轉達鄒族災民訴求,堅決「離災不離鄉」,在鄰近部落土地上繼續發展、傳承文化。訴求政府尊重鄒族文化傳承、傳統領域完整、文化環境及民意。堅決反對政府用政策性理由,利誘進而強制原住民安遷都市,加速原住民文化、教育、政治、產業、聚落瓦解。



◆ 重建會:未限期強制災民遷村

中央社 2010.08.06

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今晚表示,政府推動各項重建工作,均充分尊重災民遷徙與居住自由,並未限期強制遷村,災民相關意見可於重建會議溝通協調。

八八水災原住民受災戶600多人北上夜宿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表達對政府重建措施的不滿,他們高呼「自主重建,守護家園」口號,要求反迫遷、反分化,且要參與重建決策。

重建會晚間對此發布新聞稿表示,政府並未限期強制遷村。在永久屋安置政策上,永久屋是採申請制,對居住危險或特定區域地區而有意願遷居的受災戶,政府提供永久屋的安置選擇。

重建會說,經劃定特定區域,政府會尊重其意願,不會主動徵收災民的土地及地上物。

重建會指出,對於災區原居住地安全性認定與決策過程,均依據重建特別條例第20條規定,與原住居者諮商取得共識;至於預定安置土地的安全性認定與決策過程,均邀請原住居地代表或當地鄉鎮公所人員參與。

重建會表示,中央與地方均成立各級重建推動委員會,都有災民及原住民代表,各相關意見可於重建會議溝通協調。

重建會說,永久屋與原鄉重建兩者並行,並無衝突。政府提供永久屋供災民申請入住,是考量其因房屋毀損無屋可居,或因原居住地安全堪虞,對於自願離開危險居地者,給予安置協助,是基於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 八八風災 監院糾正11案

中央社 2010.08.06

莫拉克風災將屆1年,監察院今天指出,監委調查政府防災救災體系缺失,共成立33個調查案,總計彈劾1 人、提出11個糾正案,另有4案仍在調查。

監察院發布新聞稿指出,33個調查案中,遭彈劾的是高雄縣甲仙鄉長劉建芳;11個糾正案,遭檢討究責的機關,涵蓋行政院及所屬相關部會,高雄、屏東縣政府與相關鄉鎮市公所,監察院要求議處失職人員與檢討改善救災防災體系,範圍之廣僅次於九二一大地震。

監察院表示,在監察權有效行使下,行政部門具體改善的作為包括,行政院建立資訊單一窗口,設立專屬網頁;徵用電視及廣播頻道,即時傳遞最新消息;整併中央災害防救會報及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組織功能,並將內政部消防署轉型為內政部災害防救署。

另外,國軍各單位針對易發生土石流及淹水地區,已規劃颱風登陸前24小時,在部隊調動運用較具彈性營區,完成預置兵力與機具,爭取救災時效;內政部強化災區疏散撤離作業,與各地方首長統合指揮人力調度及資源整合,提升災害防救能力。

監察院指出,目前還有「台灣國土規劃利用有無怠忽職守」、「莫拉克颱風主管單位對愛心捐款有無建立監督管理與運用機制」、「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埋村發生原因」、「高雄縣那瑪夏鄉民族村、桃源鄉勤和村死傷,是否與曾文水庫越域引水有關」等4 個案,仍在調查中。

fsj 提到...

災民夜宿凱道 痛批原鄉零重建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0.08.07

逾六百位來自八八水災重災區的原住民加上數百名聲援者,昨天高呼「守護家園、自主重建、反迫遷、反分化、原住民要決策參與權」等口號,北上抗議並夜宿凱達格蘭大道。

八八水災明天滿周年,災區原住民部落因不滿政府重建政策,昨天扶老攜幼北上嗆聲。他們提出五大訴求:希望以中繼屋取代永久屋進行原鄉重建;取消「限期強制」遷村;土地安全及適當安置的認定需經部落參與決策;部落自主決定重建規劃;地方制度法取消鄉鎮自治的規定不應適用於原鄉。

發起行動的台灣原住民部落行動聯盟秘書長歐蜜偉浪牧師說,水災發生迄今,原鄉重建等於零,政府只給單一選項(永久屋)是造成民怨的根源;政府畫定紅色警戒區,要求原住民簽署同意書,承認自己的家園及土地是危險,由政府強制徵收土地,此舉根本違反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

桃源鄉勤和村重建會總幹事劉行健說,勤和村在八八水災中並無房舍受損,但勤和村被政府畫入紅色警戒區限制住居,被要求遷村。反觀也被畫入警戒區的寶來溫泉、茄冬、林邊為何就沒有被迫遷?讓人質疑政府「重漢(人)輕原(住民)」、「重商輕農」。雖然吳揆最近一再沒有「迫遷」,但政府只給一個選項,就是要求災民住進慈濟大愛村,完全無視於他們希望在鄰近家園、安全無虞的區域重建的心聲,形同是迫遷。當地主張原鄉重建與願住大愛村的比例約是三比一,大多數人希望的是能原鄉重建。

鄒族代表陳有福說,台灣已經沒有百分之百安全的山區,政府用違反原住民基本法的政策「把原住民趕下山」,逼使他們不得不到原屬於平埔族的土地─凱道來抗議。

※ 相關報導:

* 升狼煙告祖靈 凱道災民回家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5771988.shtml

針對八八風災的災民夜宿凱道,抗議政府重建政策和進度,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副執行長陳振川等今早7時邀集相關部會,對原民部落的抗爭行動召開檢討會議,重建會稍後發出新聞稿強調,會持續督導各主管機關、地方政府加速執行和溝通協調,盡力達成資訊透明公開。



◆ 原民遷村 衝擊文化生活

中央社 2010-08-07

莫拉克風災週年系列報導六之三(中央社記者盧太城、陳守國7 日綜合報導)「下山後絕對不能放棄我們的文化」,族裡年輕人答應後,台東縣大武鄉富山部落老頭目陳德茂才肯帶著族人遷村,住進漢人居多的市區。

台東縣大武鄉大竹村富山部落在莫拉克颱風過後被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列為遷村部落,但部落長者對遷村有疑慮,尤其是要住在漢人居多的市中心。

為化解長者的疑慮,部落年輕人組成「富山遷村自救會」,積極與行政部門溝通,另一方面也同意不會放棄原住民文化,才讓老人家同意遷村。

8月1日,富山部落完成最後的遷村作業。「地面平平的,還可以騎腳踏車」,部落小孩住進永久屋後,心情相當高興,能在籃球場打球、騎腳踏車。之前的富山部落是在陡峭山坡上,部落內只有1條窄小的道路。

31歲的族人何曉英表示,有了空曠與舒適的地方,小孩子很高興,但老人家不習慣。有些老人家每天還是會回到部落,一直待到晚上才肯回來。

「平地人會問,為什麼他們(原住民)喜歡聚在一起聊天?」何曉英說,原住民個性樂觀,有著分享的文化。

何曉英表示,還有平地人抱怨說「是我們讓地給你們的」,還好老人家聽不懂國、台語,否則聽了會很傷心,為了讓老人家安心地住下去,年輕人聽到不好的話都不敢告訴老人家。

鳩谷阿嬤擔心地說,「兒子已經不太會講族裡的話(排灣族),以後孫子只會講台語」。何曉英說,年輕人下山前答應老人家會保留文化,因此明年會開始策劃豐年祭等活動。

除了文化、生活習慣問題,年輕人最擔心的還是生計問題。

在外工作的陳玉秀說,部落年輕人大部分都在外面打零工,老人家在部落內只要有每個月新台幣3000元的老人年金就能過活。下山後,每個月暴增至 1萬元,增加年輕人的負擔。

住進高雄縣杉林國中邊永久屋的布農族人杜耀順,曾在高雄縣桃源鄉復興村栽種愛玉20多年,兼營休閒農場。八八水災時部分農地被沖毀,搬住園區後,女兒在住處製作、販售愛玉,他則回到山上擔任八八零工。

園區另有住戶將山上的愛玉、咖啡搬到山下,但因是住宅區,無法開店。住戶希望園區能開設商店街,陳售產品營生。

「吃早餐了!」入住杉林國中邊永久屋園區的唐媽媽大聲喊著,鄰居小朋友高興地跑到她家中吃早餐。唐媽媽早餐店沒有醒目招牌,卻是周邊住戶營養補給站。

唐媽媽祖籍中國湖南,18年前遠嫁高雄縣桃源鄉梅山村,與先生一起經營雜貨店兼賣早餐。她因信譽好,周邊原住民都是主顧。八八水災後,她遷住永久屋園區。

她表示,園區因早餐店少,她的生意比山上好,最高時一天賣到1800元,最少時也有1000元,生活過得去。



◆ 原鄉呼喚 再苦也要就山

中央社 2010-08-07

莫拉克風災週年系列報導六之二(中央社記者郭芷瑄、陳守國、楊思瑞、黃國芳7 日綜合報導)「一看到天氣好,村民就往山上跑;一有下雨就趕下山,村民就是忘不了山上。」住在屏東縣霧台村的霧台鄉公所觀光課長李美惠說。

不過,今年 5月24日的豪雨,屏東縣霧台鄉大武村81歲的杜春蘭從山上要趕回安置所,被暴漲的溪水沖走;6 月14日的暴雨,霧台鄉公所員工巴彥軒強渡溪要下山,遭溪水沖走死亡。

李美惠解釋,「村民來來回回,就是忘不了山上,尤其是老人家,因為懷念山上而憂鬱,一些生病的老人紛紛離開人世,這一年來,霧台鄉往生的老人近20人。」讓人感傷。

台南縣南化鄉玉山村羌黃坑部落自救會召集人江秋雄表示,羌黃坑風災受損嚴重,但部落多數居民務農,一旦被強制撤離賴以生活的土地,不知道要靠什麼活下去。

在高雄縣桃源鄉桃源村經營飯店的顏姓女老闆說,以前往來台東、高雄的觀光客或舉家開車旅遊的民眾多會在桃源村停歇,吃頓飯,到附近原住民文物館或教會、鄉公所逛逛。每逢假日桃源村車水馬龍,飯店、小吃店熱鬧滾滾。

「當年,每逢假日的營業額超過新台幣1 萬元,現在只有1000多元,靠搶修工程工人訂購便當及當地鄉親照顧。」她表示,有時還賺不到菜錢,只有吃老本。

至於在阿里山鄉知名景點嘉義縣山美村達娜伊谷經營餐廳的溫英峰說,家鄉以保育野溪(魚固)魚聞名,加上鄒族部落的原住民文化特色、自然生態山林,每年有10餘萬遊客,自然生態公園門票收入盈餘,還可照顧到村民的福利。

他說,莫拉克風災過後,在過去1 年只能用「慘」字來形容,因為幾乎沒有什麼遊客。

溫英峰表示,達娜伊谷生態公園在風災中遭重創,幾乎沒有遊客,但與部落有濃厚感情的村民,並不願離開,只能靠打零工維生;工作機會較少時,採摘野菜、到溪流捕抓溪蝦果腹。

靠搶修工程工人訂購便當及當地鄉親照顧,飯店利潤不高,但桃源鄉顏姓女老闆像其他原住民一樣樂天知命。她表示,在山上花費不高,所以家人都不愁。

顏姓老闆說,親朋好友都住在桃源村,客人雖少了,但飯店反而成了親朋好友聚會的場所,大家聊天、喝茶,也很愜意。

台南縣南化鄉關山村部分地區,在莫拉克風災期間出現嚴重土石崩落。村民趙總財說,由於家就住在溪邊,莫拉克風災後,只要山上一下雨,他就會趕緊跑到溪邊查看水面高度,且整晚都不敢睡,到了有點神經質的程度。

不過,高雄縣桃源鄉勤和村自救會總幹事劉行健表示,「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勤和村雖被列為不安全部落,中央及高雄縣重建委員會要求村民遷進杉林國中邊的永久屋園區。只有20多戶搬遷,60多戶堅持在地勢較高的平台興建永久屋,但還沒有獲同意,自救會堅持繼續爭取。

考量到人身安全問題,災區縣政府和公所多會與回到部落的居民「約法三章」,只要部落被列入土石流紅色警戒區,居民就得馬上撤離到安全地點。

fsj 提到...

金帥倒塌 原址荒蕪依舊

中央社 2010/08/07

莫拉克風災週年系列報導六之一(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7 日電)「留下的只有恐怖,回憶也只是痛苦」,台東金帥飯店在莫拉克颱風中應聲倒塌,老闆謝見成來不及帶走一磚一瓦。但讓他心痛的是,重建工程一直在等待,原址至今還是一片荒蕪。

「不管工程延宕的原因是什麼,縣府團隊都應該道歉」,台東縣長黃健庭對此感到抱歉。他表示,最快在8月底可進入實質的災戶重建工作。

謝見成說,「這一年來,我們都在屋外煮飯,洗碗」,金帥飯店倒塌時,他只穿了1 件內衣和短褲逃出,金帥飯店內所有的東西都沒有拿出來,唯一留下來的是當時恐怖畫面。

謝見成表示,當時台東縣政府反應和處置如果得當,他們應該有 1天的時間可以搬離家當及貴重財物,也不至於所有東西都沒拿。去年莫拉克颱風,知本金帥飯店倒塌,激起飛箭般水花,震撼人心。

1 年前,謝見成就在滾滾溪流旁,看著自己一步一腳印打造的金帥飯店倒了,他沒掉下眼淚,而是眼神充滿自信地說,「我不會被打倒,金帥飯店將再站起來」;如今,1年過去了,謝見成的眼眶卻泛著眼淚。

他表示,他被政府的重建速度和行政程序打倒了,「不知道要怪總統還是台東縣政府」。

謝見成說,台東嘉蘭的永久屋、富山部落的遷村,都已完成,其他地方的災民都住進美麗的家園,只有知本重建工程還停留在去年的10月。

去年10月水利局和台東縣政府只有完成堤防修築、知本溫泉聯外道路鋪蓋,謝見成指出,其他重建工程都留在原地。

對此,台東縣政府城鄉發展處長許瑞貴表示,金帥飯店重建問題主要是在於知本溪河川治理線的劃定問題。原治理線在堤防外,但業者希望金帥能在原址重現,要求治理線往河床拉近,就這樣僵持了近半年。

最近業者接受按照原來的治理線,台東縣政府已經送到水利署公告。水利署公告後,最快在8月底台東縣政府就能開始辦理都市計劃,進入實質重建工程。

「好不容易看到重建的曙光,現在又要進入漫長的等待」,謝見成說,公告後,又面臨都市計劃的問題;將來知本溫泉若劃入東部海岸國家公園管理處後,是否又會有變化,一切充滿未知數。

「無限的等待很痛苦,期限到了又絕望,又要重新等待」,謝見成表示,這1 年他都在吃「老本」,金帥飯店尚負債新台幣1200萬元,政府連一毛錢都沒有補助,還要他們自己去打官司爭國賠。

黃健庭說,不管重建腳步延宕的原因為何,縣政府都應該向民眾道歉,但絕非公務人員怠忽職守,重建的工作需要公部門與民間合作,縣政府會加緊重建腳步。

※ 行水區本來就不該蓋房子,現在還學不到教訓嗎?



◆ 信義災農讓地還河床

【沈揮勝/南投報導】2010-08-07 中國時報

「人啊!不應該和天公伯仔爭土地!」南投縣信義鄉明德村去年八八水災時破堤,毀田園廿公頃。災農們考量河川行水調節及擴大防洪斷面等需求,盡管對耕地大幅縮水有著萬分不捨,但還是接受水利署專家及民代的建議,將堤線讓出四十公尺,還地於河道!

第四河川局局長姚嘉耀昨天邀請對讓地案著力甚深的明德村長吳瑞龍、前鄉代會主席胡增祥及受災農友到場勘驗。姚嘉耀說,全區受災農民約四十戶,但須「割讓」土地還給河川者共十一戶,如何作才算公平?還有待協調!

明德堤防一年前被沖破一公里,新堤防建竣後,堤內回復十四公頃,另六公頃變成陳有蘭溪河床的一部分。讓地的承租戶們普遍希望,未來租金能夠減免。



◆ 台16路斷墜溪國賠 家屬:馬騙人

自由時報 2010.08.07

〔記者陳信仁/南投報導〕88水災週年前夕,台16路斷墜溪事件罹難者家屬異口同聲痛斥馬政府騙人!家屬委託律師陳武璋質疑,馬政府允諾重啟國賠程序,協助受害者家屬獲得補償,但提出請求國賠後,短短不到2週就只有收到拒賠理由書,從未聽取瞭解家屬的意見,這樣叫做誠意嗎?

去年88水災,台16線10公里處道路坍方,造成7車15人墜溪罹難意外,受害者家屬不滿政府至今仍未承認疏失並負責,日前多位家屬曾前往事故現場抗議,更計畫於8日父親節當天夜宿交通部表達不滿心聲,行政院中部辦公室副執行長林俊梧6日出面與家屬會商,聽取他們的訴求。

死者母親泣訴政府無情

罹難者葉信承的母親蕭園拿著兒子照片哭訴政府無情,其他家屬也憤慨地說,道路原本就該是安全的,怎知會斷路?災後,請求國賠要求政府相關單位負責,卻又推託給天災,還要受害者自己找證據、花錢打官司,受害者家屬飽受精神、體力折磨,難道這就是政府的重建成果?

律師指未調查家屬意見

家屬委託律師陳武璋拿出多份拒絕國賠理由書,指稱國道3號汐止段發生山崩意外後,交通部承諾將針對多件重大交通意外事件重啟國賠程序,但家屬7月23日提出請求國賠,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二區工程處在8月2日寄達拒賠理由書,期間連調查家屬意見都沒有,這哪是重啟國賠?

行政院中辦副執行長林俊梧認為,行政院長吳敦義指示深入體察民情,強調將出面邀集相關單位與縣籍立委共商解決之道,儘速讓受害者家屬獲得合理補償。

fsj 提到...

莫拉克周年回顧小林村災變

【聯合報╱社論】2010.08.08

號稱「世紀災難」、造成七百多人不幸喪生的莫拉克風災今天屆滿周年。這一年,國人展現空前的同胞愛致力重建,更傾全力於強化防災體系,關鍵的動作,是將防災啟動自災害警報發布後向前挪到災害發生前,爭取關鍵的逃生時間。一年下來,有成績,但仍不夠。

位在高雄縣甲仙鄉的小林村,是重災區中的重災區,村後過去倚為屏障的獻肚山大崩坍,數以千萬噸計的土石瞬間吞噬整個村莊,超過五百村民慘遭活埋。這個恐怖災難震驚世界,尤其是台灣近鄰、同樣為颱風災害所苦的日本,災後派出多位防災專家赴小林村遺址勘查,並就科學上的發現立即調整日本的防災措施。日本的積極應對,恰堪為台灣的對照。

像小林村這樣的滅村事件是日本過去不曾發生過的,日籍專家仔細勘查滅村現場,並爬上海拔一千多公尺處檢視獻肚山土石運動的蛛絲馬跡,有很重大的發現:

一、這是前所未有的「深層崩坍」。過去的土石流、滑坡、走山多只是地表二、三公尺厚的土石滑落,而導致小林村滅村的獻肚山,卻是深達八十四公尺的巨大量體土石崩坍,超過三千萬立方公尺土方,滅村過程僅一分多鐘。二、深層崩坍的危險性大增是因地球暖化致強降雨大增,岩盤增加了豪雨滲入的滑動介質,整塊浮起、滑落;隨著強降雨極端化,深層崩坍勢必增加。三、土石流或山崩不是只發生在大家認知的三十五度以上的陡坡,獻肚山坡度不過二十五度,過去不認為有問題,但卻發生毀滅性災難。

更值得參酌的,是日本專家根據這些發現的後續動作:一、深層崩坍有跡可循,滑坡上方會因長期重力作用導致地殼下沉而擠壓變形,在地表出現「岩盤蠕動(Creep)」現象。日籍專家回去後立即調出空照圖,以高倍放大鏡找出全日本十四處地表有岩盤蠕動表徵的危險區,並赴現場確認。二、對這些潛在土石流風險地區逐一檢視過去指定的避難所是否安全,逃生路線又是否合宜?(小林國小是指定的避難所,結果一分鐘不到即被埋掉。)三、赴潛在危險區的地方政府解釋防災新發現及因應,讓地方政府配合自主應變,搶出更多個一秒的逃生時間。

日籍專家這一連串的發現及應對的關鍵意義,是把以往防救災的起始點自颱風警報發布後,前挪至災害發生前,只要事前察覺某地可能發生深層崩坍,便先準備因應計畫,並提前展開避災行動。

一年來,小林村滅村事件為災難的反省與改進帶來空前的動力,也確實在防救災的改進有相當程度的變革,但我們要指出,受人民託付生命財產的公部門還有更多可努力之處。

這一年,我們完成「災害防救法」立法,讓行政院過去徒具形式的災害應變會報之類的臨時編組,彙整為具法源的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過去專責打火消防的內政部消防署,也因應趨勢升級為「災害防救署」;不過,體制上的「正名」雖屬必要,更關鍵的是機能要迅速防災化。

防災比較大的問題,出在建制分散以及中央防災單位指揮統合功能有限。例如土石流預警權責單位是農委會水保局,以莫拉克例子檢視,水保局只能監測獻肚山南北的兩條潛勢溪流,但兩溪間真正肇禍的獻肚山的地質變化,則要向經濟部調資料才能掌握;然而,災難發生經常迫在眉睫,一個公文往返,災變已然發生。

莫拉克之後台灣的防災工作是有相當改進,諸如對廬山溫泉、中寮鄉紅菜坪等安全堪虞地區監測,或劃為災害敏感區域;對過去指定的緊急避難所、逃生路線都重新檢討,也重新修正防災地圖,因應災害的險峻態勢補強基本工,但距有效的防災避災還有很大的距離。

「世紀災難」絕非一個世紀只發生一次,面對暖化造成的極端氣候益發加劇,災難升高是必然,只有把防災視為時時刻刻的挑戰,而不是災難發生後的階段性檢討,才可能減少災難的損失。



◆ 廬山溫泉遷建 變數多 動不了

【聯合報╱記者紀文禮/仁愛報導】2010.08.08

素有「天下第一泉」的南投縣廬山溫泉,近三年飽受水淹砂埋重創,又有超大規模的「北坡母安山地滑」威脅,列入「莫拉克風災特定區」,確定朝「溫泉產業遷村」方向重建,但是徵地地主及業者再投資意願變數大,何時重現廬山風華?性命與觀光如何兼顧?容不得等閒視之。

廬山溫泉遷建重建,最先考量以擴大都計方式,遷往臨近的春陽溫泉,但春陽基地大部分屬原住民保留地,引發地主強列質疑「主體性」,經縣府兩次說明會,還未化解地主疑慮,廬山溫泉擴大都計規劃重建預算也遭立法院局部凍結,落得縣府連規劃都動不了。

廬山溫泉遷建促進會長蔡松田指出,春陽溫泉地主爭議太大,只能租不能擁有土地,影響溫泉業者投資遷建意願,希望能將廬山遷往埔里鎮台糖福興農場重建,並辦理廬山莫拉克受災補償徵收事宜,讓業者們盡早拿到受災及投資損失款項,轉往福興重建溫泉觀光產業。

不過部分業者不願遷建,他們說,要他們捨棄在廬山數以億元計的投資,再遷往他處再投資,實在力有未逮。何況,廬山溫泉地滑、水淹的威脅,難道真無法解決?還是政府不願以工程技術克服?

南投縣府指出,廬山遷建春陽和福興兩案已併列提交莫拉克重建會,春陽溫泉是中央地質調查所建議的安全基地,雖然原住民對保留地供廬山溫泉遷建有異見,但縣府會優先協調促成。至於福興農場面積廣達29.7公頃,台糖表明無配合徵收「義務」。

縣府說,廬山溫泉北坡母安山地滑,規模比北二高走山還嚴重,如果大規模地滑,整個溫泉區會受土埋或被堰塞湖水淹沒,「遷村重建勢在必行還要與時間賽跑」,趕在莫拉克重建條例三年期限內推動,否則將失去浴火重生機會。

※ 不能蓋的地方就別蓋。



◆ 88沉痛建言盼公開環境敏感帶

台灣新生報 2010/08/08

重創南台灣的八八水災將滿周年,交通部公路總局除繼續搶修受損道路、橋梁外,也提出沉痛建言,希望政府公開環境敏感帶資訊,讓民眾清楚所處環境的危險性。

公路總局最近發行「莫拉克風災搶救與復建實錄」,除記錄莫拉克颱風帶來被喻為世紀水災造成的災害外,也反省對大自然應有更多的尊重與省思。

公路總局指出,在一九八○年代推動環保運動時,「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是一句撼動人心的口號;但在莫拉克颱風肆虐後,「我們只有一個台灣」,是這塊土地所有人民必須面對並負起責任的事實。

面對災害頻率與規模愈來愈大,民眾的期待也相對增加。

公路總局認為,政府不可能用無窮的經費去處理無窮的天然災害;但政府有責任告訴民眾哪些地方是危險地帶,哪些地方是超限利用,哪些地方是侵占國土,民眾若利用已告知環境敏感地帶,就要承擔風險。

公路總局也提出建立國土監測制度的重要性,監測的土地應包含高山環境、丘陵環境、都市環境、鄉村環境、海岸環境及離島環境。

公路總局說,過去政府部門各自依法行事,缺乏整合資料的機構,在莫拉克的考驗下,呈現單位間差異與協調困難,透過國土監測與整合的防災、救災系統,是未來面對天然災害挑戰的重點。

※ 相關報導:

* 「深層崩壞」為小林滅村解惑 地質調查刻不容緩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61863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對於一年多來,防災計畫未跟著現況修改大抱不平。他認為應依據水土保持法第16條(註)追究責任。日本以小林村為借鏡,透過「空照圖」及「實證」找出日本全國深層崩壞的潛勢區,還製作影片告知國人。他質問台灣政府要不要這麼做?

fsj 提到...

總統:八八災民春節前完成安置

中央社 2010.08.08

今天是八八水災週年,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吳敦義傍晚到高雄縣杉林鄉組合屋,探視甲仙鄉小林村災民,並一起晚餐。馬總統指出,八八水災災民明年春節前完成安置。

馬總統表示,回到小林村還是一樣關心大家,要幫助大家解決問題。小林村100 多戶已安置,一部分尚未解決,將透過地方政府、民間團體解決。

馬總統指出,政府與民眾積極重建,重建內容與腳步較九二一(震災)還快,但仍然有一些無法讓民眾滿意。3月前申請永久屋者,有7成已進住,預計年底前大部分遷入;未決定永久屋地點及配置方式者,明年春節前進住。

馬總統表示,小林村民很辛苦,他去年 8月首次到小林村向大家保證任內完成小林村重建,絕無改變,還可能提前。

  他指出,過去1 年,行政院重建會副執行長陳振川與小林村互動很多,與台灣八八水災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理事長蔡松諭一步步往共識邁進,很快會達成共識。

馬總統感謝高雄縣長楊秋興積極投入,與災民保持良好溝通,高縣是完成原住民永久屋配置最快、最多的縣市;也稱許國民黨籍立委黃昭順、林益世、鍾紹和投入救災與重建工作,也感謝陸軍八軍團指揮官嚴德發盡心盡力救災。

他籲請未來重建工作,軍民和衷共濟完成重建工作。



◆ 家園路遙 重建日遠

【林淑雅】2010-08-08 中國時報

八八風災屆滿周年,災區各原住民族群的憤怒與挫折也來到臨界點,面對毀滅性的重建政策,原住民族如何能沈默?對照總統與行政官員近日針對「救災與重建速度快慢」、「有無迫遷有無分化」、「是否尊重原住民意願」一陣口舌,顯見政府至今還無法體認人民所苦,這才是原住民族家園重建的最大災難。

首先,安全勘查、安置方式、重建規劃沒有原住民充分參與,構成違法侵權。《重建條例》明文應尊重部落文化與生活,並應遵守《原住民族基本法》。原住民族基本法則規定,原住民族對其生活、組織、經濟、土地管理皆享有集體權利;國家不得強行遷移原住民;任何開發、利用、保育措施或劃設資源治理區域,都必須在地原住民族同意,且進行共管。然而,目前各層級重建委員會,在涉及特定部落的各項決策過程中(安全勘查、安置方式、重建規劃等),原住民要不被排除、要不就是點綴式的參與,已經違反《原住民族基本法》與《重建條例》。至於《重建條例》裡出現的強制遷居(緊急撤離已有其他法令規範)、強制徵收,則明顯牴觸前述規定且無存在的正當性。

其次,重建資訊零散、變動、錯誤、不足,加上時間有限,造成部落分化。八八災後政府立即宣示以遷村、永久屋為重建原則,慈善團體也透過意向書要求災民放棄部落居所。重建初期將劃定特定區、永久屋、遷居、限制居住綁成一串。驚甫未定且對未來高度不確定的族人,如何對唯一的選項說不?而政府無所不用其極地遊說族人,導致部落內資訊混亂,造成分化。例如:是否三年後特定區失效,即可回家;特定區對限制居住、降限使用、道路維護、部落發展的影響為何,會否拆除屋舍。也有官員告知族人,特定區內不可居住,但只要不被發現就沒事…。目前政策修正為特定區與永久屋脫鉤,卻讓一切更形複雜,而部落了解多少?

再者,政府想要的績效火速,原住民需要的重建卻牛步。八八災後,原住民族群的重建與復育訴求,一直得不到回應,包括:政府應立即啟動中繼或過渡時期安置計畫,讓族人有時間思考未來重建方向;為了家園重建、離災不離村,政府應納入部落生態智慧以判斷是否原地重建或遷至傳統領域範圍內他處;為了復原部落土地與山川,政府應檢討攔砂壩、(假)造林、公共工程、大規模經濟作物植區與觀光開發計畫。反倒是在「執行率」、「數字」上政府動作火速,例如永久屋完工數與入住人數、修路振興觀光拚經濟、發包從事災前已被詬病的工程等。政府以安全、復育為名,實則對部落持續傷害、對國土持續破壞。

最後,重建政策違背聯合國準則。聯合國對於災害可能造成的流離失所,建立的處理準則核心為:國家有義務確保任何人─特別是原住民族,「不被強迫」遷移,「遷移」只能是最後手段、必須有該原住民族的完整「決策參與」,並且,「遷移期間」不得超過必要程度!可見,「永久屋異地重建」政策,在第一步就走錯了。聯合國準則也強調,不得已離開家園的災民,享有安全且尊嚴地自願返回家園的權利,這項權利不能被任意加上時間限制!亦即無論重建需要三年、五年、二十年,原住民都有回家的權利。聯合國準則更進一步明文,災民有權利要求返回、歸還、復原原鄉的住屋、土地、財產,且不問災民實際上是否返回家園皆如此,以此檢視八八重建政策,政府還能誇口什麼?

家園重建,不是房屋重建。人道關懷,不應侵害人權。這是國際社會累積數十年經驗,對國家和慈善團體的基本要求。做不到這點,那麼尊重原住民族、尊重多元文化,不過是喃喃自語,而哀哀無告的人民總會走自己的路。

(作者為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理事、靜宜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

※ 相關報導:

* 原民將向聯合國 控馬政府侵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8/today-life1.htm

自由時報/記者謝文華、范正祥、王寓中 2010.08.08

聯盟指出,聯合國兩國際人權公約,針對流離失所者問題的指導原則,包括「國家對原住民族有特別保護義務,避免其受遷移,遷移僅能是最後手段,即使不得不遷移,遷移期間不得超過必要程度」。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第十條亦保障「原住民族不應被強行遷離其土地或領域」。

* 喚不回的親人 蓋不回的小林村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5772851.shtml

聯合報/記者李恩慈 2010.08.08

「感謝社會各界這一年來的支持與鼓勵,小林人不會放棄自力建村的夢想!」小林重建會理事長蔡松諭表示,去年八月十九日馬總統承諾會蓋回小林村,村民等待這承諾已經一年,卻遲遲沒看到政府釋出善意。

* 重返八八風災現場-「路愈修愈窄」 新開部落看不到重建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0,5244,50204222x112010080800055,00.html

中國時報/記者張立勳 2010.08.08

六龜鄉代表會主席潘星貝指出,政府公告向農民徵收土地,卻只有市價四成,一公頃包括地上果樹只有三百八十萬元,果農每年賣芒果還有六、七十萬收入,把土地賣掉錢花光就什麼都沒了,該怎麼養家,果農不肯讓政府徵收的兩難,落得永久屋地點遲遲未果。

* 無為政府 奢談保護人民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5772498.shtml

聯合報/記者黃宏璣 2010.08.08

八八風災發生至今滿週年,南投縣受創最嚴重的信義鄉以隆華國小被毀最讓人心疼,這所學校成立至今已經歷三次大災變,可說是國內最多災多難的一所小學,政府喊說要加速重建,讓學子有安全的求學環境,至今卻仍卡在用地未解決,地方人有「被騙」感覺。



◆ 藝術救難 紙風車伴災童心靈重建

自由時報 2010/08/08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紙風車八八風災兒童生活藝術輔導專案」一年來專注陪伴災區兒童,用藝術作平台,讓老師跟志工一起陪伴災區孩童心靈重建,也讓災區家長稍有喘息機會重建家園,執行長李永豐說:「孩子的笑容一個都不會少,企業、政府跟我們一起做到了。」

昨天紙風車舉行專案報告,超過七十名志工、師資與企業分享執行成果,企業主包括台玻企業、泰安產物保險等與志工互相鞠躬感謝,令人動容。柯一正、吳念真看到志工陪伴災區孩子畫畫、擁抱的畫面,不由得紅了眼眶。

參加活動前才經歷喪夫之痛的林惠芬說,從活動中,自己也被治療,「那些孩子的笑容,重建了我對生命跟愛的詮釋。」

要讓孩子的笑容一個都不少

去年的今天,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隔兩天,紙風車文教基金會開董事會,討論該為災區做些什麼。短短三天為第一階段募集到一千五百萬,以學校為單位申請,發給一萬元助學金給災區孩童。

第二階段紙風車啟動「八八水災兒童生活藝術輔導營」,為期半年多的三十個藝術營課程,不到十天募到兩千志工,到各災區陪伴小朋友。路程也許要五 、六小時,但是志工沒有怨言,堅持了二十個禮拜,孩子們從一開始的陌生冷漠到後來的互助合作,每一次的再見都化成一整個星期的期待。

紙風車的輔導專案進入第三階段「環境教育心靈劇場—福爾摩沙我的家」,九月起預計演出七十場,希望巡迴所有的災區學校,種下環境保育的種子。

fsj 提到...

舟曲泥石掩縣 四川地震後遺症

中央社 2010.08.09

中國甘肅省舟曲縣發生特大山洪土石流災難,當地是四川大地震的重災區之一,專家指這次災難也是當年震災的後遺症。

據初步統計,災難最少造成127人遇難、1294人被埋。新華社說,截至今天凌晨2時許,已發現輕傷者88人、重傷者31人。

報導引述中國國土資源部門專家現場查看和綜合分析,初步認為四項因素導致甘肅舟曲特大山洪土石流災難。

首先,專家說,舟曲當地地形地貌和特殊地質構造是導致災害發生的重要原因。

專家分析認為,舟曲縣城附近的地質構造岩性鬆軟、比較破碎,風化程度也很厲害,比較容易發生滑坡、崩塌和土石流災害。

其次,汶川地震的影響是重要因素之一。舟曲縣是汶川地震的重災區之一,地震導致舟曲縣城周邊山體鬆動、岩層破碎。因地震造成的山體鬆動等現象需要3到5年時間才能消除,而目前距離汶川地震發生僅2年多。

第三、舟曲去年第四季到今年上半年的持續乾旱,造成城區周邊岩石解體,部分山體、岩石裂縫暴露在外,使雨水容易進入,導致滑坡。

最後一個原因是遭遇暴雨。7日晚間舟曲縣城東北部山區突降特大暴雨,持續40多分鐘,降雨量達到90多公釐,形成土石流,直接造成特大山洪地質災害發生。

報導說,專家和國土資源部門工作人員正在現場對舟曲縣城周邊地質災害隱患進行排查,防止次生災害發生。

※ 相關報導:

* 甘肅土石流掩城 127死2000失蹤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5774115.shtml

三分之二的縣城樓房一樓被土石掩埋,多處土石淤積三公尺以上,一所學校只剩銜牌,最慘的是有兩處村莊三百多戶被土石整個埋掉,縣城內大面積積水,街道上水深二公尺多,最深的路段水深達三、四公尺,整個縣城幾乎被毀。

* 地質鬆軟又處汶川地震活躍帶 舟曲暴雨土石流成災
http://www.nownews.com/2010/08/09/162-2634265.htm

初步認為四因素導致舟曲爆發特大土石流災害。一是暴雨,二是舟曲地形地貌和特殊地質構造。專家認為,舟曲縣城附近的地質構造岩性鬆軟、比較破碎,風化程度也很厲害,容易發生滑坡、崩塌和土石流災害。三是汶川地震的影響。舟曲是汶川地震的重災區之一,地震導致舟曲縣城周邊山體鬆動、岩層破碎。四是舟曲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持續乾旱,造成城區周邊岩石解體,部分山體、岩石裂縫暴露在外,使雨水容易進入,導致滑坡。



◆ 華北天坑變全球最大漏斗區 濫採地下水 地層嚴重下陷

【記者吳貴奉/綜合報導】2010-08-09 旺報

大陸華北地區遭遇長達10年乾旱,使水資源本就匱乏的局面加劇。由於過度仰賴開採地下水補充,導致地層下陷、地裂縫等緩變性地質災害迅速發展,各地頻現「天坑」,而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也正在華北形成。

根據大陸官方粗略統計,目前存在較嚴重地層下陷的城市超過50個,而大陸建政以來,因地層下陷和地裂縫造成的損失已累計高達4500億至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均損失90億至100億元。

香港《文匯報》報導,位在北京西北方與河北的交界處,是大陸建政後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庫─官廳水庫。這座水庫曾是北京兩大主要供水地之一。然而,現在卻只見一個個本該沉在庫底水中的小山頭高出水面。實際庫存水量已不足設計的1/40,且因汙染而無法達到飲用水標準。

和北方大多數城市一樣,北京屬資源型缺水城市,水資源主要靠天然降雨,約2/3用水來自地下水,人均水資源不足300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30,大陸全國平均水平的1/8。

得打120米才有水

從北京往南6、7個小時車程的河北邢臺隆堯縣官莊村,村民常立琴正在麥田裏忙著挖道引流,一條管線從一口機井蔓延到田裏,但慢慢的,水流越來越小,最後沒了。折騰了半個多小時後,水才終於漸漸流出來。常立琴表示,自家的機井打得淺了,出水經常被「卡」。

從小在這裡長大的黃河利說,3、4年前,井打50、60米就夠了,現在至少得打120米以上。

面積5萬平方公里

像邢臺這樣的情況,在整個華北地區屢見不鮮。根據大陸國土資源部的數據顯示,華北地區的用水超過70%是依靠地下水。而由於長期大規模開採,該地區的地下水透支嚴重,其中京、津、冀3地由於地下水超採而造成的漏斗區,總面積已超過5萬平方公里,恐成為世界最大的漏斗區,當中一些漏斗區更正逐漸連成一片。

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部處長郝愛兵表示,華北平原目前有近7萬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位低於海平面。河北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一項研究也顯示,與本世紀初相比,預計到2030年,京津以南平原區淺層地下水水位將下降16.2米,深層地下水水位將下降39.9米。

郝愛兵進一步表示,目前,除華北外,中國西北、東北等地的城市也普遍存在地下水超採現象。據初步統計,大陸已形成大型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個,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嚴重超採城市近60個,且主要集中在北方。



◆ 黃河部分河岸線 後退400米

中央社 2010.08.09

黃河沿岸一些私採河沙行為一直屢禁不絕,據報導,最近兩年來,黃河部分河岸線已因此後退400公尺,濕地面積減少了約1/10。

大河網報導,近兩個月來,黃河南岸黃河富景生態園附近私採、倒賣河沙情況死灰復燃。

投訴人稱,最近兩年來,屢禁不絕的私採河沙行為造成生態園北側的灘區河岸線後退了約400公尺,濕地面積減少了約1/10。

黃河富景生態園投資人連萬生說,採沙者在河岸邊長期抽採河沙導致臨岸的河床凹凸不平,在河水的拍打、沖刷下,黃河富景生態園北側百餘公尺灘區河道南移,加上先前黃河調水調沙,流速、流量大增,加重了灘區河岸坍塌。

黃河富景生態園大門口西側有一條尚未硬化的道路已被運沙重型車輛碾軋出兩條溝,虛土沒過成人的小腿肚。

沿著路向西行,約3公里地帶竟有9座沙山,每一座沙山的佔地面積都超過了3、4個足球場。

fsj 提到...

花蓮 還要被「掏空」多久?

◆ 新聞眼/花蓮 還要被「掏空」多久?

【聯合報╱記者 蔡惠萍】2010.08.09

花蓮是很多人心中嚮往的天堂,但直到本報披露了花蓮被「掏空」的真相後,很多人才驚覺:如此美麗的花蓮,卻有如此悲慘的命運。花蓮縣長傅崐萁昨天更道出了他如何「地方對抗中央」,駁回了一件又一件來自中央的採礦案,不僅凸顯了中央與地方對花蓮發展定位不同調的矛盾情況,更道盡地方政府螳臂擋車的深沉無奈。

地狹人稠的台灣沒有太多自然資源,發展觀光是擁有好山好水的花蓮唯一出路,花蓮縣從上到下很清楚地看到這點,也努力朝此方向邁進;但廿年前政府訂下的產業東移政策,卻成了花蓮揮之不去的陰霾與絆腳石,更與政府口口聲聲的節能減碳政策背道而馳;更遑論,台灣水泥竟有一半是出口,其中一大部分還是銷往地大物博的中國大陸,何其諷刺?

中央難道不知道錯誤的產業東移政策是如何斲傷花蓮嗎?恐怕不是不知,而是不願面對;不願正視問題也罷,包括礦務局、林務局及國有財產局這兩年還不斷同意業者準備進行採礦的礦業用地核定申請案件,內政部營建署也配合辦理土地變更。這些礦區多半位在千百年才能長成的原生闊葉林—它們還是許多本土野生動物的重要棲地;結果,反而地方跑到中央前面,擋下正要大張旗鼓開挖的怪手。

去年有採礦業者要在花蓮和仁礦區申請設置水力發電廠,當時環保署的專案小組審查會議中,秀林鄉公所的代表留下了這麼一段的會議紀錄:「和仁溪這幾年經礦場開礦車輛行駛,已嚴重破壞當地水域生態,水力電廠開發會讓和仁溪生態更惡化;早年和仁溪有台灣樹蛙種類,現在樹蛙已消失…,」透露了地方無力反抗處境。

廿年了,馬政府真的到了該把頭從沙堆裡伸出來,誠實面對並檢討錯誤的產業政策的時候了。

※ 相關報導:

* 傅崐萁:任內不通過採礦案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774139.shtml

「在我任內不可能通過任何的採礦案!」本報日前揭露了產業東移如何「搬走了花蓮的山」,花蓮縣長傅崐萁昨天明確表態

* 礦務局:顧環保也要顧經濟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774142.shtml



◆ 小林災民 「我們終於有家了」

【聯合報╱記者李恩慈、藍凱誠/高雄報導】2010.08.09

八八水災昨天周年,總統馬英九昨晚到小林村組合屋參加八八點燈追思晚會,並宣布小林二村將在十一月動工,最快明年二月二日春節前完工。小林村重建協會理事長蔡松諭與村民們興奮歡呼「我們終於有家了」,期待早日完工。

去年八八,豪雨土石淹沒了小林村,昨晚小林村民在組合屋廣場前以蠟燭排出「小林、家」圖樣,「家」在中央,村民人手一支蠟燭,替「家」點上燭光,表達重建小林二村的心願。

馬總統與行政院長吳敦義傍晚先到高雄縣杉林鄉組合屋,探視小林村民,並和村民一起晚餐,接著參加八八點燈追思晚會。

晚會前,馬總統和小林村重建協會成員闢室協商近半小時,蔡松諭等人帶著笑容走出來,眼眶泛淚地向村民宣布好消息:「我們小林有二村了,這是很圓滿的一天」,村民鼓掌歡呼。

「去年我就說過一定會在任內重建小林村,這是我的承諾,一年來都沒有改變,」馬總統表示,目前甲仙鄉五里埔九十戶永久屋已接近完工,六十戶已申請慈濟大愛園區永久屋,另有一百零六戶村民一年來積極爭取設置小林二村,將由重建委員會和高雄縣政府等單位協商細節。

「我這一年來深刻檢討,」馬總統說,自己不斷思考怎麼避免類似事件重演,要求政府部門,在災難沒發生前,就把民眾撤離到安全地方。

另外,高雄縣政府昨天上午在縣立體育館舉辦八八水災周年「各大宗教聯合追思祝禱大會」,縣長楊秋興與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一貫道天臺山前人林再錦、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及道教、基督教領袖、代表,與兩千名信徒一起祈福。

※ 相關報導:

* 漂流木藝術廊道 點亮東海岸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5774270.shtml



◆ 資格不符 佳暮英雄無家可歸

【聯合報╱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2010.08.09

「不知道家在哪裡?」昨天是八八風災後一周年,災民心情特別複雜,屏東縣霧台鄉有許多災民選擇回到山區悼念故鄉,他們之中有許多人連永久屋也沒有等到,災後已經一年了,但是他們還不知道「家在哪裡?」

去年協助村民撤離的佳暮英雄柯信雄,這兩天選擇回到佳暮山區,「心情很難過、也很複雜」,雖然走到哪裡,人人都以「英雄」稱之,但他的心情卻跌到谷底,只能躲回山上的角落、告訴自己「無家可歸的感覺,其實是很無助的」。

自從去年八八風災之後,他就一直和家人住在榮民之家,不過因為風災之際,他剛好拆屋蓋房子,暫住在哥哥家,結果被判定與申請永久屋的資格不符,這兩天族人忙著搬新家,他只好躲回山上,重新在山上尋找「家」的味道。

「如果走投無路,就只好再回山上」,柯信雄曾透過許多管道,反映自己的困境,但始終得不到新的答案,就連安置中心能否再繼續住下去,也沒有相關單位可以給個明確答案,在凡事都不確定的情況下,讓災民的心情更複雜。

霧台鄉阿禮村遇到相同情形,89戶申請,只有51戶通過,村長唐輝次說,還有很多村民等待「新家」,他們更需要政府的關心。

柯信雄說,還有很多人無家可歸,而他們最擔心的是,政府重建的腳步是否只到周年為止?

fsj 提到...

世界自然基金會:俄國山火恐加劇全球暖化

中廣 2010/08/11

世界自然基金會俄羅斯分會表示,俄國目前的森林大火,可能會加劇全球暖化。

分會引述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火災數量上升與氣候變化之間存在雙向的因果關係。因為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導致氣候系統失衡,會增加熱浪的數量,從而導致火災數量增多;另一方面,山火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導致氣候變暖和乾旱加劇,促使火災威脅上升。

專家認為,俄國應該評估山火對珍貴樹種造成的損害,並研究如何讓這些樹種恢復生機...

※ 相關報導:

* 花兒熱休眠 七夕玫瑰至少貴2成
http://udn.com/NEWS/LIFE/LIF1/5779609.shtml

今年夏季天氣過熱,且沒有颱風調節,平地玫瑰花紛紛「熱休眠」,許多玫瑰花農場無花可賣,只能靠高山玫瑰與進口玫瑰撐起市場,預估今年七夕玫瑰花價格至少貴兩成。



◆ 地球最北針葉林 神秘物種的傳說

TVBS/林佳璇 2010-07-29

北極往南邊1千英里,是樹木可以生長最北的地方,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針葉林-「泰加針葉林」所在地,這裡的針葉木面積,佔全球的1/3,卻很少有生物能夠生存,因此在這片林木中出沒的物種,充滿神秘色彩,比如狼獾就被當地人,視為是「人類與靈界」的使者。

冰天雪地的荒野裡,由北極往南綿延14英里,這裡是樹木可以生長的起點,從空中鳥瞰,稀疏的針葉林,好像由點連成面,佔據白皚皚的雪地。影片旁白:「這裡是泰加針葉林,這裡的樹木跟全世界所有雨林的樹木,加起來一樣多。」

環繞整個地球的泰加針葉林,佔全球樹木的1/3,這些針葉樹木吞吐的氧氣,讓全世界的生物,在天涯海角都能共享清新的大氣,不過別以為泰加針葉林,只是死寂的雪白世界而已,動物稀少,是因為很少動物能吃針葉維生,但是耶誕老公公的好朋友-糜鹿,卻是個例外。影片旁白:「生存很困難,因此針葉樹在寶貴的針葉裡,加滿樹脂保護牠們。」

像針一樣細的樹葉,之所以充滿樹脂,就是為了要減少水份的蒸發,難以下嚥的針葉,也成了北國動物的生存關卡,聰明的小動物,把腦筋動到了更美味的針葉種籽身上。影片旁白:「交喙鳥的特殊嘴巴,可以掰開毬果鱗片,用舌頭取出種籽。」

即使針葉種籽被裝甲般的毬果保護,可是長得像彎?一樣尖銳的嘴巴,讓交喙鳥在針葉結果的季節,從來不會餓肚子;不過不吃針葉的肉食動物,為了在泰加針葉林裡求生存,牠們每一次現身,都伴隨著神秘的面紗。影片旁白:「有些動物像幽靈一樣難得一見,也許在這片森林裡住一輩子,也不會遇到山貓。」

為了尋找獵物,走過幾百英里,一輩子不會踏進同一片森林第二次的極地山貓,很有個性,也非常了解在冷凍矌野的生存法則;但是泰加針葉林神秘的最佳男主角,其實是牠,有人類跟靈界使者之稱的「狼獾」。

關於狼獾穿縮陰陽兩界的故事也不少,光是牠的身世就耐人尋味,古代傳說中謠傳,牠是狼和熊交配生下的混種動物。影片旁白:「其實狼獾是一種大型黃鼠狼。」

其實狼獾的生存守則並不古怪,體型龐大讓牠在雪地裡,可以保持體溫,孔武有力的身形,就是打獵的致勝絕招。影片旁白:「牠又大又強壯,甚至可以打倒一頭成年美洲馴鹿。」

據說牠每一餐的食量,足足是同體型動物的1倍半,來看看牠捕食獵物的方式,其實也有玄機!動物學家形容,真正的「狼吞虎嚥」,就是這個樣子,如果吃不完,聰明的狼獾還會把泰加針葉林,當成天然的冷凍櫃,把捕來的獵物藏起來。影片旁白:「貪吃在這裡是很好的策略,能吃的時候就盡量吃,那是聰明的。」

在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的雪地裡,獨來獨往的狼獾,用自己身體,在看似少有生機的針葉林中,為了生命的下一口氣,努力打拚。



◆ 加國森林保護 傲視全球

加通社愛民頓4日電 July 05, 2010

國際環境組織一名頂級專家5日將在國際科學會議上宣布說,加拿大在不知不覺中變成國際社會最佳的森林保護者。

加拿大過去數年裡因氣候問題上的表現及開採汙染嚴重的油砂田,遭受國際社會的批評,不過,與此同時,加拿大政府及資源公司已經靜悄悄地設法保護了比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面積都要大的森林生態系統。

總部在美國的飄逸環保組織(Pew Environment Group)的卡力克(Steve Kallick )說︰「很神奇,非常不同尋常。」他5日要在愛民頓生態保護協會的年會上公布他的調查結果﹕「加拿大森林地帶正變成世界保護最好的森林景觀。」

加拿大森林地帶非常壯觀,覆蓋著加拿大多數省份的北部及北方三個特區南部地帶,覆蓋面積約580萬平方公里。

加拿大森林地帶成為數不勝數鳴禽的遷徙之家、吸納無數二氧化碳、成為全球最後幾處野狼及馴鹿自然繁衍地之一。

四分之三的加拿大森林地帶保持著原貌,成為地球上現存的最大自然地帶之一。

卡力克說,如果加拿大政府信守許下的承諾,三分之二的未被開發地帶將成為永久保護區,總面積近300萬平方公里。

亞馬遜雨林地帶及俄國寒溫帶森林地區(taiga region)屬於全球另外兩個最大森林生態系統,但亞馬遜雨林地帶只有半數面積(近200萬平方公里)受保護,俄國寒溫帶森林地區則以更少的保護面積排名第三。

卡力克說,加拿大森林受保護的程度非常高。如果政府繼續執行一貫的保護措施,日後加拿大森林地帶的半數面積將得到有限制的開發,而另外一半就可以在不受開發的情形下保持原生態。

他繼續說︰「我希望加拿大能為其他國家做出榜樣。」

加拿大能取得今日成果,倚賴的是積沙成塔的功效,原住民、環保團體、工業及政府之間存在細緻的合作。聯邦政府2007年起宣布了一系列措施,以保護加拿大森林地帶。總理哈珀把措施付諸行動,取消了長久以來醞釀中的西北地區大片森林的開發項目。

省府隨即跟進,安省政府在北部劃線,保護了近50萬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積﹔魁省也採取類似辦法,保護了近110萬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積。亞伯達省承諾保護油砂田開發地區的20%森林地帶。

※ 相關報導:

* 馬達加斯加雨林 面臨存亡危機
http://e-info.org.tw/node/58114

教科文組織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儘管法令禁止開採和出口珍貴木材,馬達加斯加仍持續對非法砍伐的紅木和烏木發出出口許可。聲明中還說,其他已簽署世界遺產公約的國家也都知道這些木材的來歷。



◆ 俄羅斯熱浪恐造成萬餘人喪命

中央社 2010.08.11

俄羅斯面臨創紀錄熱浪,飽受野火和乾旱蹂躪,可能已造成1萬5000人喪命,並導致150億美元經濟損失,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

俄國「地下氣象台」(Weather Underground)共同創辦人馬斯特斯(Jeff Masters)表示,莫斯科可能至少有7000人因熱浪喪生,而全國的死亡人數可能是這個數目的至少兩倍。地下氣象台是個網路氣象機構,成立已15年,蒐集全世界的氣象資訊。

馬斯特斯昨晚在他的部落格表示:「俄國受到酷熱氣候影響的人口至少是莫斯科人口數的兩倍,因此俄國今年熱浪的死亡人數可能至少有1萬5000人,也許甚至更高。」

官方雖估計俄國中部野火造成的死亡人數僅52人,莫斯科市衛生局長賽爾特索夫斯基(AndreiSeltsovsky)昨天在電視記者會表示,熱浪和煙害已使得莫斯科的死亡率倍增,達到每天700人。

馬斯特斯擁有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空氣汙染氣象學博士學位,他利用相關數據估計全國死亡人數。他回顧說,歐洲7年前有多達5萬人死於熱浪。

他在設於密西根州安亞伯(Ann Arbor)的網站上寫道:「我預期俄國2010年這波大熱浪結束時,可能和2003年的歐洲熱浪匹敵,成為世界歷史上奪走最多性命的熱浪。」

匯豐控股(HSBC Holdings Plc)的莫斯科首席經濟專家莫洛索夫(Alexander Morozov),今天透過電子郵件表示,俄國這次歷來最嚴重的熱浪可能使總值1兆50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1%,原因是農業生產減少,以及工業等其他方面的活動也受到影響。

蘇黎世的瑞士商瑞士銀行(UBS)昨天表示,俄國2010年的經濟成長率可能由原先預估的7.5%降為7%,原因除了榖物收成減少,以及出口衰退,還有消費者需求隨通貨膨脹壓力升高而降低。(譯者:中央社林治平)

fsj 提到...

吳揆:地震帶上的校舍 應優先補強整建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唐孝民/台北報導】2010.08.12

行政院長吳敦義今天聽取教育部「加速高中職及國中小老舊校舍補強整建執行情形」報告表示,應持續積極推動校舍補強整建,尤其是位處於地震帶上的校舍,更是補強整建工作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也要加強管控執行的品質與進度,以確保學生及教職員工的安全。

吳敦義並指示,教育部應積極尋求民間的力量支援,以減輕政府財政負擔,也讓民間有回饋社會做善事的機會。

教育部表示,截至99年8月止,在高中職部分,已投入142.9 億元經費,目前完成高中職校舍「補強工程」501棟,以及「拆除重建工程」39校、975間教室的發包作業。

國中小部分,已投入150億元經費,完成國中小校舍「補強工程」389棟,以及「拆除重建工程」62校、368間教室的發包作業。

教育部並在報告中表示,目前老舊校舍改建工程遭遇的主要困難,是從99年起新增「綠色能源應達6%」的規定,致98年已完成規劃設計的部分,必須變更設計、延誤發包。

吳敦義說,近年來,全球發生強烈地震的頻率,有日益提高的趨勢,2005年世界銀行全球年鑑更將台灣列為地震、風災、水災侵襲頻率最高的前三名,為降低災損,平時就應該做好各項防範工作,提升建築物耐震能力。

※ 相關報導:

* 台灣國土規畫哪裡錯了?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0940

創造就業與繁榮地方的背後,是土地被徵收、飲水與農地被污染的疑慮,也製造一幅令人驚奇的畫面──台中縣的芋頭田,種出的不只是檳榔心芋頭,還有DRAM;彰化二林(中科四期基地)除了生產碩大的巨峰葡萄,也將誕生全世界最大的十一代面板廠。

怪象一:晶圓、面板廠逐農地而設!、怪象二:污水廠排水與灌溉用水分不清!、怪象三:廠蓋到哪裡,就在哪裡攔河取水!、怪象四:政府並不缺地,工業區閒置率逾兩成!(政府賤價徵地,僅市價二分之一!)

* 社論-與其屈貧民,寧屈富民;與其屈小民,寧屈鄉宦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3x122010081200151,00.html

在海瑞所處的年代,不肖官吏強徵農地發生縱馬踐踏農田的劣行,沒想到相隔四百多年,如今地方政府為徵收大埔農地,竟然也同樣讓怪手開進稻田摧毀即將收成的農作,今夕何夕!這真是讓人無法置信的一幕。竹科擴建固然重要,但是政府徵收的過程豈能如此飛揚跋扈?豈能如此枉顧農民權益?這樣的施政,還能算是行政院長吳敦義上任以來所念茲在茲的「庶民經濟」嗎?看到此情此景,我們不禁想問:吳揆是站在業者這一邊?還是站在庶民這一邊?



◆ 整治萬年溪 盼屏東有愛河

【聯合報╱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2010.08.12

臭了數十年的屏東市萬年溪近來愈來愈美,在縣府進行整治工程後,部份地段已展現新風貌,讓民眾可以親近萬年溪,還有人期待萬年溪成為屏東市的「愛河」,成為市區新景點。

萬年溪蜿蜒市區約5公里,由於市區家庭廢水全部排入萬年溪,使得萬年溪一臭數十年。「最近萬年溪真的不一樣了」,建設處長黃肇祟表示,目前從民貴二街至勝利路段的河床正進行護岸石籠,營造萬年溪的水岸景觀,預計11月完工。

林森路至民生路段的溪岸工程已接近完工,不但加寬人行道、還會全面植栽,預計8月底施工圍籬即可拆除,民眾就可以看到萬年溪新貌。

萬年溪水岸工程經費總計2億元,全部工程預計101年完工。為了改善萬年溪的水質,縣府自去年起自祟蘭舊圳及新圳引水至萬年溪,水利處長謝勝信說,現在不但引水正常,且水量比以前還大,上游還經常有人釣魚,顯示水質有改善。

不過沿線民眾對萬年溪長年的臭味不敢領教,1名住在溪旁的王姓住戶說,「如果真能做到不臭,那才真是整治成功。」



◆ 中科三期 用水回收率需85%

中央社 2010/08/12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12日電)環保署今天召開「中科三期專案小組第7次初審會議」,會議達成園區用水量每天不超過6萬3000公噸、用水回收率達85%的共識,其他如放流專管評估等則是補件後再審。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日前裁定中科三期七星農場「停止實施開發行為」,行政部門日前也提出抗告。環保署今天召開的「中科三期專案小組第7次初審會議」備受矚目。

環保署以旁聽不得進入會場為由,拒絕環保團體律師及居民等人進入會場,造成場內開會、場外不斷高喊「黑箱作業」口號的局面,環保團體並幾度想闖關進入會場,與警方發生推擠。

會議主席李俊璋在會後受訪表示,會中達成園區用水量每天不能超過6萬3000公噸,以及用水回收率需達到85%的共識;此外,放流專管抗震、滲漏等問題,要求開發單位再評估,並建立監測機制,「補件後再審」。

他說,下週將召開健康風險評估專家會議,會議做出結論才會召開第8次專案小組會議,如果順利的話,8月底前可以完成審查,如果進入第2階段環評,大概要再花費半年至1年時間。



◆ 舟曲土石流災區 面臨暴雨威脅

中央社 2010.08.12

氣象預報顯示,中國甘肅省舟曲縣遭土石流襲擊的災區可能會再降大雨,為救災行動構成威脅。

新華社最新公布數據表示,在上個週末發生的土石流災難中1117人死亡、600多人失蹤。

BBC中文網電話採訪接受捐贈救災物資的官員,他說,物資正在發放給災民。

與此同時,當局向災區派遣傳染病防治專家,預防傳染病的傳播。當局表示,災區目前沒有發生傳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

在上週末發生的土石流災難中,舟曲縣至少有3個村莊被泥石流完全吞沒。

根據最新的氣象預報,當地將再降暴雨,明天的降雨量可能高達90厘米,進一步觸發土石流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舟曲縣郊外哨卡執勤的1名警察說,當地狀況仍然危險。

在流經舟曲的白龍江,士兵們用炸藥炸開了阻礙水流的砂石,以便降低土石流產生的堰塞湖水位。

中國總理溫家寶日前承認,救援工作的難度很大,救援人員必須和時間賽跑。

fsj 提到...

「深層崩壞」危險區 日本完成製圖

中央社 2010.08.13

日本國土交通省為了因應急強雨造成的山林地底出現「深層崩壞」的情況,根據1968年以來發生深層崩壞的地點分析,將未來可能發生深層崩壞的危險度分為4等級,繪製成圖。

日本媒體近年常用到「游擊隊(guerrilla)雨」一詞,這是指難以預測的、突發性的局部豪雨,雖非氣象預報的專門用語,但民眾漸漸熟悉,因為這種急強雨容易造成深層崩壞的情況。

國土交通省請專家調查將來可能發生深層崩壞的地區,並繪製成圖於11日公布。

這是將日本1968年以來發生過深層崩壞的122處地點的資料取其中一部份進行分析,與1968年以後發生深層崩壞的平均次數(平均每1000平方公尺0.3次)做比較,將未來可能發生深層崩壞的頻率分為4階段。

發生頻率危險度5倍以上的地區為「特高區」、危險度在1倍以上5倍以下的為「高區」、0.1倍以上1倍以下的為「低區」、0.1倍以下的為「特低」區。

按照日本的都道府縣(縣市)來看,可能發生深層崩壞被列為「特高區」的面積佔縣土面積比例最大的是長野縣(48%)。其次是宮崎縣(38%)、奈良縣(34%)。

國土交通省今後將針對發生頻率偏高的地區,花3年的時間實施空照圖分析、實地調查等,以期擬出加強防災的因應措施。

深層崩壞有別於表層崩壞(地表厚度0.5至2公尺崩落),是從岩盤部分發生大規模的土石崩落,崩落的岩盤也時會變成「天然水壩」累積大量雨水溢出,造成嚴重災害。

九州被列為發生深層崩壞危險度「特高」區的有熊本、大分、宮崎3縣。國土交通省的地震火山砂防室官員指出,九州因在東南海域有太平洋板塊,因此推測太平洋方面發生頻率高。不過,即使是被預測發生頻率低的地區,也不能疏於防災。



◆ 大陸潛藏1.6萬處危險地質區

中央社 2010/08/13

據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國家地質調查局數據,全中國至少還有1.6萬個與甘肅舟曲同屬「特大型」或「重大型」等級的地質災害潛藏區,受威脅人口約700萬,等於整個香港人口。

中國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8日凌晨發生嚴重土石流,據官方截至12日16時30分的最新統計,共造成1144人遇難,救出1243人,仍有600人失蹤。

香港明報認為,舟曲的慘烈災情仍未過去,災難絕非最後一次降臨,「定時炸彈」隨時就在身邊,尤其是分佈在雲南、貴州、四川、重慶、甘肅、陝西、湖南、湖北等中西部省份的地質災害潛藏區。

報導特別提到,這些地區往往在偏遠山區及農村,人財物力不足,既無能力測量,也無能力防災救災,就像這次舟曲縣一樣不堪一擊。

報導引用廣州「南方週末」稱,截至2009年,全中國共發現20萬處地質災害潛藏區,威脅數千萬民眾,其中如舟曲一樣「特大型」和「重大型」的區域有1.6萬處,受威脅人口700萬,受威脅財產達人民幣840億元。



◆ 成功嶺缺水 阿兵哥洗戰鬥澡

【聯合報╱記者蔡佳妤/台中報導】2010.08.13

在成功嶺取景的電視劇「新兵日記」正夯,劇中阿兵哥洗戰鬥澡的情形,最近真實發生在嶺上受訓新兵身上,原因非關訓練而是缺水,新兵上網抱怨近三個月來已四度缺水,軍方指缺水只有一次,是因馬達的電腦遭雷擊故障。

「靠杯的熱,而且常缺水」、「去餐廳吃飯,回來水龍頭就變烘手機了」、「進來幾天還沒適應生活就缺水,好煩喔!」許多剛進成功嶺的阿兵哥,不約而同在部落格抱怨嶺上沒水洗澡問題。

立委簡肇棟指出,他接到不少新兵家長陳情,表示成功嶺常缺水,使阿兵哥得洗戰鬥澡,據他了解,成功嶺從5月到8月初,至少已有4次缺水,還出動消防車送水,其中7月20日這天,烏日消防隊就送了的61車的水到成功嶺。

中區後備指揮部政戰主任廖清華說,營區缺水只有7月20日這天,因控管加壓馬達電腦遭雷擊故障所致,當天為應付緊急狀況,才向消防隊請求支援,兩天後就會恢復正常。

但烏日消防隊的派車表記載,5月7日、7月19日、20日共出分別出勤送水到成功嶺。本月初,軍方再度打電話給消防隊,這次要求載水灌滿訓練池,遭消防隊拒絕。

簡肇棟昨天召集自來水公司和軍方探究原因,自來水公司烏日營業處主任汪信峰指出,每天至少供應成功嶺2500噸以上用水,足以讓一萬人使用,會缺水應該是軍方內部管控問題。

中區後指部參謀長陶和銀說,成功嶺所有管路已在2年前全數更新,沒有管線老舊問題。可能有少數廳舍有水壓過低的問題,或是有阿兵哥對營區不滿,應屬個案。簡肇棟不以為然,指消防隊派遣單上明明寫得很清楚送水4次,軍方竟不說實話,「莫非真的是農曆7月見鬼了?」

※ 相關報導:

* 常遲繳水費…成功嶺缺水 就CALL 消防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13/today-p9.htm

* 「雨港」降雨奇少 將限水! 
http://www.udn.com/2010/8/13/NEWS/DOMESTIC/DOM7/5784145.shtml

「雨港」基隆最近降雨奇少,基隆河水量遽減,只得「透支」動用新山水庫蓄水,致使水庫水位直直落,台灣自來水公司有關主管坦承,如果再不降雨,最快月底前,基隆地區將實施第一階段限水。



◆ 築堤收回河川地 10餘戶無田耕

【聯合報╱記者劉時均/富里報導】2010.08.13

花蓮縣富里鄉學田村民沈聖杰等人向本報投訴,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為了興築堤防,強制收回學田村堤防沿岸土地,農民生計恐無著落;第九河川局副局長林德清說,那裡本來就是河川用地,收回後會給農民救濟。

林德清表示,根據水利法暨河川管理辦法,河川用地「在不影響水流及河川治理的狀況下,能適度許可民眾利用」年限3年,到期後可續辦;但河川管理辦法第30條提到,如因工程或管理計畫廢止許可,不予補償,「不過我們還是會循救濟方案,彌補辛苦整地的農民。」

農民何美春不滿收回土地,她說,秀姑巒溪長年沒有氾濫,之前的颱風也沒發生水災,現在突然說要築堤防,農地只能使用到年底,為了養大家中四個孩子,夫妻兩人幾乎天天下田工作,現在土地被收回,「2甲地全沒了,以後叫我們怎麼生活?」

「硬要幹就對了啦!」農民許石旺憤怒說,原本堤防只蓋一半就是怕影響農民耕作,這裡超過10戶居民已經務農幾世代,現在強制收回,大家不知何去何從。

何美春認為,與其在河道沿岸築堤防,不如疏濬河道,而且興建堤防會經過高度相去不遠的學田橋,為了築堤而整建橋身、收回農地,影響農民生計,「根本就浪費國家的錢!」

林德清表示,這幾年氣候異常,派工程師到場會勘的結果,發現該區地勢較高,導致溪流右偏,「會影響對岸的鐵路和數百公頃農地」,衡量後決定築堤,今年取得用地,明年動工。

※ 相關報導:

* 良田變河床 農民求別建堤防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13/today-north10.htm

* 保護多數人 九河局:堤防一定要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13/today-north10-3.htm

fsj 提到...

彰化沿海 地層嚴重下陷 李鴻源:國光石化根本蓋不起來

【楊舒媚、何榮幸、張朝欣/調查報導】2010-08-14 中國時報

六輕連續大火,已讓國光石化(俗稱八輕)能否過關充滿變數。這項前總統陳水扁任內推動、彰化縣長卓伯源大力支持的開發案,不但引起環保與健康安全爭議,曾任台灣省水利處長、台北縣副縣長的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斷言,光從地層下陷、用水問題來看,「國光石化根本蓋不起來。」

經濟部工業局宣稱,國光石化投資計畫每年可增加中央及地方政府約五六六億元稅收、創造附加價值約四千六百億元、直接就業機會約一萬八千人、關聯就業機會卅五萬七千人,對促進國內經濟發展有很大貢獻。國光石化則宣稱,二○二五年正式營運後,每年有五千億元產值,可貢獻四%GDP。

這項民進黨政府推動的大型開發案,國民黨政府上台後繼續力挺。但六輕大火再度燒出台灣社會對於石化產業的高度疑慮,民進黨前彰化縣長翁金珠近日對當初支持國光石化道歉,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等一千多位學者更連署反對國光石化,使得國光石化設廠搖搖欲墜。

具有聯合國水利專家身分的李鴻源指出,彰化、雲林、嘉義三個縣一年要抽六十億噸水,但地下水量只有四十億噸,所以一年超抽廿億噸,結果就是地層嚴重下陷十二公分(註:根據經濟部水利署最新公布資料,全島下陷最嚴重地方是雲林縣元長、土庫地區,一年下陷十二公分)。他強調,「要蓋國光石化的彰化大城鄉(註:水利署最新資料指一年地層下陷十一公分),當地民眾大約四年就要請人把房子抬高,請問國光石化要這樣搞嗎?」

除了地層下陷,李鴻源說,「光是用水,就是國光石化無法克服的挑戰。」國光石化一天用水量超過整個彰化縣,「請問水要從哪裡來?」

八月十一日環保署舉行國光石化「水源供給專家會議」結論,即要求國光石化的用水計畫應以海水淡化做為「水源替代方案」。但國光石化董事長陳寶郎表示,海水淡化成本高又消耗能源,「國光沒有放棄海水淡化,但要再評估」。他並強調,國光預計民國一○四年投產每天就要用水十萬噸,但大度攔河堰要到民國一○六年才完成,因此才會想到「調用農業用水、在濁水溪攔水」。

外界最大的疑問則是:如果地層下陷、用水問題無解,國光石化還會有明天嗎?



◆ 吳約西:國光不會造成地層下陷

中央社 2010.08.14

回應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質疑從用水及地層下陷觀點看,國光石化蓋不起來。經濟部水利署今天表示,規劃大度堰供應國光石化用水,不影響民生、農業用水及增加地層下陷情形。

水利署副署長吳約西說,烏溪水資源因未充分利用,尚有開發潛能,所以在既有農業及民生用水權益優先保障原則下,規劃大度堰供應彰化新興產業用水需求。

他說,烏溪下游因承受台中都會區排放的生活廢污水,水量豐沛,但水質不佳,無法供生活使用,規劃設置大度堰引取供應工業用水,除無須再興建大型蓄水設施,即可穩定供應水源,也符合廢污水回收再利用的趨勢。

他並說,至於國光石化公司在大度堰完成前,短期調度農業用水 3萬噸部分,則是由彰化水利會透過加強灌溉管理節餘水量因應,彰化水利會仍須以農業用水供應為優先,並不得因此另行抽取地下水。

對於外界質疑國光石化的用水,會造成彰、雲、嘉當地抽用地下水,致地層下陷問題惡化。

吳約西說,彰、雲、嘉地層下陷每年下陷超過10公分的情形是過去的事,近年來,經過高鐵沿線三公里公井封移、地層下陷防治執行方案的推動,地下水超抽情形已沒那麼嚴重。

他說,水利署86到98年地層下陷檢測資料顯示,彰化、雲林地區86到90年間下陷中心位於沿海地區,90年以後下陷中心有往內陸移動趨勢。

經最新98年度監測結果,彰化最大下陷速率為一年5.7公分(位於溪洲鄉),雲林最大下陷速率為一年7.4公分(位於虎尾鎮)。

另嘉義地區依86到98年監測資料最大下陷速率最大值發生於93年,為一年 8.7公分;98年度監測結果最大下陷速率為一年4.6公分(位於東石鄉)。

他重申,全台灣地下水年取用量不到60億噸,彰雲地區的年抽取量也僅12億噸,媒體引述報導彰、雲、嘉三縣年抽取地下水達60億噸,與事實落差太大。



◆ 中國地質災害嚴重 本世紀之最

中央社 2010.08.14

中國國土資源部官員今天表示,今年中國重大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與次數、造成死亡失蹤的人數,都是本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一年。

大陸媒體從8日發生的甘肅舟曲特大土石流災變開始,就陸續報導各地的地質災害意外,包括甘肅天水和隴南土石流致30人遇難32人失蹤、四川綿竹暴雨引發地質災害7人遇難、汶川暴雨多處地質災害造成映秀鎮32人失蹤等。

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副司長陶慶法向中新社說明今年1到7月以來死亡10人以上的各項地質災害。

他說,全中國今年1到7月共發生14起10人以上死亡失蹤的重大地質災害事件,是近10年來最多,共379人死亡失蹤,已經超過2001年以來任何一年全年的重大災害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

這些地質災害主要是由降雨所誘發,災區大多是在地形陡峭、溝谷縱橫、坡度大、岩石風化破碎的區域,且防範難度很大,大多數地區又是非監測點。

陶慶法坦言,目前中國地質災害防治除氣候、地震等因素外,社會不重視、防範意識薄弱也是主因,很多縣甚至連一個專職人員都沒有。

當局將1640個山區縣做為防範地質災害的重點地區,但投入的人力物力有限,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地質災害機構,既有的機構研判、調查、預警能力薄弱。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防治應急辦公室副主任田廷山也提出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防治的重要性,要求大家在有地質災害的潛藏地,一旦遇到極端天候,就應及時啟動應急響應,立刻疏散當地居民。

據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國家地質調查局數據,全中國至少還有1.6萬個與甘肅舟曲同屬「特大型」或「重大型」級的地質災害潛藏區。

中國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8日凌晨發生嚴重土石流,到13日下午的最新統計,已造成1156人遇難,是最近地質災害中受災最嚴重的事故。

fsj 提到...

雲南怒江泥石流 全村沖垮?

【世界日報╱北京18日電】2010.08.18

雲南怒江州貢山縣普拉底鄉18日凌晨發生泥石流災害,先前傳出67人失蹤。中新網報導,在現場指揮救援的貢山縣縣長李坤珍說,截至18日中午12時,救援隊伍已經營救出61名被困人員,其中有9名重傷,輕傷19名,傷員已經送到臨鄉醫院進行搶救。臨近災害現場的另外1000餘名村民得到疏散,仍有10餘人被困懸崖上。

據報導,在泥石流發生後,曾有一通救援電話打到當地政府部門,聲稱已有一個村子遭遇「滅頂之災」。另據雲網報導,據前去救援的怒江消防支隊武警戰士表示,泥石流發生地點位於普拉底鄉一鐵礦附近,該鐵礦廠部已被泥石流夷為平地。

新華網報導,此次泥石流災害發生在凌晨1時30分。災害中泥石流堆積物沖入怒江,導致怒江水位提高了六米左右,但沒有形成堰塞湖,目前水位已下降。

據悉,雲南省副省長劉平率相關部門組成工作組趕往現場。民政部目前已派員疾馳現場,協同當地展開救援。

中新網報導,正在災害現場採訪的怒江日報記者王靖生透過電話告知外界,目前普拉底鄉大雨已停,來自怒江州和貢山縣近600餘人的救援隊伍已趕至現場,正在緊張搜救可能的生還人員。他稱,「泥石流現場一片狼藉,幾乎分辨不出原來的模樣。」

雲南省國土資源廳通報的信息顯示,怒江中下游為雲南省確定的地質災害重點防範區域,隨著雨季的到來,集中降雨會造成山坡土體快速飽水,山坡穩定性急速降低,導致發生滑坡、泥石流的範圍增大、數量增多。



◆ 橋墩淘空 嘉縣義仁橋封橋

中央社 2010.08.18

嘉義縣義仁橋因第一橋墩遭湍急溪水沖刷,搖搖欲墜,今天晚間緊急封橋,嘉義縣交通局長林聰利籲請民眾改道通行,明天將緊急搶修,恢復通行。

嘉義縣政府表示,橫跨朴子溪上游的竹崎鄉義仁橋,是竹崎鄉灣橋村通往清華山、義仁村的主要橋梁,義仁橋民國76年完工以來,曾於81年風災中斷重建,又於85年賀伯颱風中發生橋墩下陷狀況。

林聰利指出,去年八八水災中,滾滾洪濤,影響義仁橋橋墩結構,縣府與河川局共同提出治理、整修計畫,整修工程正在設計中;近來午後雷陣雨,湍急溪水挾帶土石自山區沖刷而下,使得義仁橋第一橋墩旁土石,嚴重被淘空,危及民眾行的安全。

林聰利表示,晚間立即派員於橋的兩側拉起封鎖線,並架設警示標誌,避免民眾發生危險,交通局明天將會同相關單位前往現場搶修,儘速恢復通行。

fsj 提到...

雲南土石流 吞掉村莊衝入怒江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5797207.shtml

【聯合報╱記者林琮盛/綜合報導】2010.08.20

中國內陸省分近日土石流災害頻傳,汶川地震重災區的青山縣爆發山洪,多個鄉鎮土石流蔓延;雲南怒江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普拉底鄉也爆發超大土石流,有村莊甚至被土石流夷平。官方緊急調派成都軍區駐滇部隊,投入救援行動。

十八日凌晨,當眾多民眾還在睡夢中時,滾滾奔騰的土石流瞬間奔向雲南怒江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普拉底鄉,讓該鄉的部分村落被土石流沖毀,有的幾乎滅村;縣鄉通信、電力多數中斷。

新華社形容,受土石流衝擊的村莊慘不忍睹,村落被夷為平地,「連房頂都看不到」,已造成八十多人失蹤、十四人死亡。

有村莊剛好位於怒江岸邊,整個村莊瞬間消失,全部被泥沙和石頭填平,形成一大片壩堤,中間還夾雜著幾塊數噸重的巨石。當地連外道路也徹底中斷。裝載機和挖土機也停止作業。工作人員說,氣象預報稱,這幾天都有大雨,為了安全只能暫時停止作業。

土石流伴著堆積物,衝入怒江,也讓怒江的水位爆漲了六公尺,相當於兩層樓高。災難爆發後,中國官方也緊急調派雲南省軍區的三百多名部隊人員投入救災,增援貢山災區。

鄰近的四川省災情也好不到哪去。汶川多個地區不斷出現土石流災害,不少已快被搶通的道路再一次被土石流掩埋。大雨造成的土石流阻礙了搶救災區的進度,連分洪道都被土石流堵塞,當地岷江水位也上漲超過一公尺米。

汶川地區的青山縣連外公路更全部中斷。四川成都雙流機場也因暴雨影響,造成一百多個航班延誤,九千多名旅客被迫滯留。



◆ 水井冒海水 憂地層異兆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2010.08.20

台東縣太麻里鄉三和村山區部分農戶近期作物枯死,調查發現有一口私人水井,冒出的不是淡水,卻是近百公尺外的海水。村長李忠川說,水井是私人挖掘,可能施工出問題。當地民眾則擔心是地層變動異兆。

農戶們種植的作物,近期陸續枯死,原以為是最近台東太熱造成,加強灌溉還是枯死,正在納悶時,有人誤飲井水,卻發現「水怎麼鹹鹹的」,才知道用海水灌溉。

鄉長程正俊說,當地海拔至少300公尺,還有簡易自來水廠,如果抽的是海水,那問題就嚴重了,他馬上了解受損情況並解決。



◆ 震!花蓮地牛動 撼!地鳴聲嚇人

自由時報 2010.08.20

〔記者楊宜中/花蓮報導〕花蓮市及近郊,昨天下午約1小時連續發生5起地震,地震前的地鳴聲驚人,雖都是淺層地震,但規模幸都在3.8以下,沒有傳出任何災情。昨天晚間8時32分,花蓮市區又搖了一下,規模3.3,震度2級,同時也伴隨著地鳴聲。

昨天下午5起地震時間,最早是發生在2點36分,接著分別在3點11分,3點17分、3點32分及3點45分,規模依序是3.8,3.3,3.1,2.5以及3.7;有2起屬於小區域地震,其他3起都是有感地震,除了第一起地震在花蓮秀林地震站東北方15.9公里外,其他4起地震位置都在花蓮市地震站周邊。晚間8時的地震,震央仍在花蓮市。

昨天的地震特殊的是地鳴,地震發生前,民眾都可清楚的在前幾秒鐘聽到「轟!隆…隆…隆…」的地鳴聲,隨著地鳴聲的靠近,就開始感覺搖晃。

雖然花蓮地區民眾對地震身經百戰,但每次聽到地鳴聲,都不自覺的仍感覺震撼,有人說,地震不可怕,地鳴聲卻令人膽戰心驚。

昨天下午及晚間的6起地震,最大震度是3時45分的地震,花蓮銅門村最大震度達4級,而花蓮市最大震度則有3級。

氣象站︰能量合理釋放勿恐慌

花蓮氣象站昨天則說,這幾起地震是板塊的推移,正常釋放出能量,而聽得到地鳴聲,表示與震央相距很近,從這幾起地震的規模都不超過4看來,應仍屬於能量的合理釋放,民眾只要隨時保持防震意識,就無須對地震或地鳴產生恐慌。

fsj 提到...

921震災纏訟11年 傷心警爸終獲國賠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799338.shtml

【聯合報╱記者陳信利/雲林縣報導】2010.08.21

雲林斗六市觀邸及中山國寶九二一地震倒塌,卅四死、六十多人傷,災戶歷經十一年爭訟,終獲法院判決國賠三億八千萬元定讞,促成災戶官司勝訴的幕後推手蕭永源,是震災中,不計其數的傷心父親之一。

目前在生命線擔任志工的蕭永源,原在警界服務,震災發生,他剛到嘉義大學報到三天的兒子蕭舜文,受困十五小時救出送醫不治,痛失愛子的他,為爭真相,自警界提早請退,專心協助自救會求償。

「十一年來,我和受災戶共跑了八十七趟法院,從有錢請遊覽車,到沒錢改搭火車,就是要為傷亡家屬爭個公道」,自救會執行祕書的蕭永源,百感交集。

「不信公理喚不回!」蕭永源說,不後悔當年的決定,「人生本有許多轉彎處」,和受災戶歷經漫長求償歲月,給了他對生命價值不同的認知,也讓他成了生命線的志工。

蕭永源回憶說,「因常請假帶頭陳情、抗爭,招來長官異樣眼光,有形、無形壓力接踵而至」。他表示,國賠案原就不被看好,大多數受災戶甚至已放棄希望,「為免增添長官困擾,去年初提早請退」,專心與受災戶代表奔波法院。

震災屋倒國賠求償困難,主要在成立要件須「公務員怠忽職責」,災戶法舉證「公務員有怠忽職責」情事,一、二審均敗訴。

直到更一審蕭永源與自救會查出,兩棟大樓起造人漢記公司,不具承造大樓甲級建築資格,而是借牌承造,縣府在借牌公司倒閉後,仍核發使用執照,才讓國賠官司從敗訴逆轉為「終局勝」。

蕭永源退休前,曾奉派到警察大學參加法令研習教育,他趁機專研建築法規,教授指點他找出「公務員怠忽職責」事證,「國賠案能勝訴,我要謝謝警大老師!」他和受災戶連續三天調閱案卷,成了最後勝訴關鍵。

「我們是從三台推車的訴訟案卷中,花了六千多元影印紙,印了約半人高相關資料,才從中找到『公務員怠忽職責』證據」。

十一年官司煎熬,讓年僅五十三歲的蕭永源頭髮斑白,談起青春年華就在震災中喪生愛子,蕭妻羅春美幾度泣不成聲。

他表示,十一年了,有人至今仍未走出陰霾,他衷心希望這件國賠案,可給公務員警惕,奉公守法才是正途!



◆ 豐丘明隧道崩塌 7家獲賠5324萬

【聯合報╱記者蕭白雪/台北報導】2010.08.21

爭議多時的豐丘明隧道崩塌案,行政院核定給罹難者家屬國家賠償,並依每名罹難家庭狀況,共賠償五千三百廿四萬餘元,這項國賠金額超過政府年度編列的國賠總預算,還需動用第一預備金。

據了解,目前交通部仍在協議中的國賠案件,還包括國道三號走山、雙園大橋斷橋、台十六線淘空及小林村便道設計不良等事件,有些已進入司法訴訟程序。

由於政府今年編列國賠預算為四千三百五十七萬餘元,上月底只剩兩千一百多萬元,光是豐丘明隧道崩塌案就超過國賠預算,根本不夠支付。法界人士預估,其餘協議中的國賠案件如果達成協議,金額都不會太低,年度國賠金額恐難預估。

九十七年間辛樂克颱風襲台,土石流造成南投縣的豐丘明隧道崩塌,包括四名布農族青年在內,共有七人不幸罹難,家屬質疑是山坡地水土保持未作好,才造成豐丘明隧道崩塌、民眾死亡的慘劇,向政府聲請國賠。

南投縣政府及交通部原本都認為豐丘明隧道事件不符合國賠要件,駁回家屬請求,後遭監察院糾正,認為地方政府未做好施工管理。交通部今年五月認為監院的糾正案等於「有新事證出現」,重啟國賠程序,與家屬達成協議,簽報行政院核准。

據了解,在豐丘明隧道事件中,國賠金額包括死亡喪葬費、家屬的扶養費及慰撫金等,由於每名死者的家屬人數不一,且需扶養的年數也不相同,每個人可領到的扶養金額、慰撫金可能都不一樣。

交通部與家屬一一協商後達成共識,共計賠給七名死者的廿餘位家屬,共五千三百廿四萬九千五百九十二元。

fsj 提到...

智利奇蹟!礦坑埋17天「我們33人還活著」
http://udn.com/NEWS/WORLD/WOR4/5804256.shtml

【聯合報╱編譯朱小明、夏嘉玲/報導】2010.08.24

智利33名礦工5日起被深埋在688公尺深的地下,救援人員經過7次失敗,22日終於把通風井挖到礦工所在處,鑽頭拉回地面時,上面綁著礦工傳出的紙條,用紅筆寫著:「我們33人都無恙」,頓時舉國歡騰。

智利首都聖地牙哥以北850公里、科皮亞波市附近的聖荷西金銅礦5日因坍塌,這批礦工躲到坑道中的避難所,但避難所離坑道口達7 公里,且坑道蜿蜒,難以從坑道口救援。救援隊試圖鑽挖通風井,垂直通到避難所,但礦場提供的地圖不正確,救援7度宣告失敗。22日第8度嘗試時,救援人員聽到鐵錘敲打聲而燃起希望。

救援人員把攝影機送入通風井,8、9名礦工向鏡頭揮手,喜悅和希望寫在臉上。幾乎所有智利人都黏在電視或電腦螢幕前,關心他們的安危。礦工們被困 17天後,大概都瘦了8、9公斤,但身體狀況看來比預料的好。他們利用卡車電池為頭盔充電照明,並用機具挖掘水道,汲取地下水維生。

這群礦工大難不死的消息立刻傳遍全國,到場官員和礦工家屬相互擁抱,衝到附近山坡豎起33面國旗,並且高唱國歌。全國各地汽車喇叭齊鳴,民眾揮舞國旗歡聲雷動。當晚礦坑外舉辦礦工親友烤肉會,還有樂手演奏助興,現場布置點亮的蠟燭和國旗,充滿嘉年華歡樂氣氛。

總總皮涅拉(Sebastian Pinera)喜形於色的揮舞來自礦坑的兩張字條,在全國電視實況轉播下大聲念出內容。字條之一是33人中最年長的63歲葛梅茲寫給妻子的信,告訴妻子:「我無時無刻不在想念你們,我愛你們。」

不過礦工的苦難一時無法結束,目前挖通的通風井不夠寬,可能需要120天左右,到耶誕節前後,受困礦工才能和家人團圓。

出事的聖荷西金銅礦為私人礦場,近年發生多起礦災,罹難者已多達16人。

※ 相關報導:

* 老礦工給妻子的信:我們會活著回來
http://udn.com/NEWS/WORLD/WOR4/5804263.shtml

葛梅茲太太看完丈夫的信告訴記者:「我就知道我老公很堅強,他63歲了,經驗最老到,可以領導他的同事。」葛梅茲的28歲女兒樂得不得了,「等老爸出來,我要親他一百萬下」。她說,「這輩子我不曾有過這種感受,就像重生一樣,我等不及要和他說話。」

* 智利受困礦工 最快耶誕節才可脫困?!
http://udn.com/NEWS/WORLD/WOR4/5804264.shtml



◆ 專家看法/台灣礦務局長︰坍塌點非受困處 礦工存活機會大

自由時報 2010.08.24

〔記者林毅璋/台北報導〕智利礦工因礦坑坍塌被困,引發國際關注。此事不禁令人回憶起台灣的煤礦業也曾有輝煌的時光,卻因一九八四年連續三次災變造成近三百人死亡而開始沒落,採煤成為很多人封存腦海的記憶。不過,經濟部礦務局透露,目前位於台北縣的「新平溪煤礦」已經開始準備復工,台灣將重新生產煤礦。

礦務局長朱明昭指出,由於生產成本超過當時的國際煤價,因此台灣自二○○○年後就不再生產煤。朱說,當時台灣煤炭一公噸是二千四百元,但從國外進口只要一千二百元,因此在不敷成本的狀況下,國內就不再開採煤礦。

他判斷,這次智利礦災坍塌的地點並非當時被困礦工所處的地方,因此沒有直接被掩埋,也還存有足夠的空氣。依他判斷,這群礦工的存活機會「非常大、非常樂觀」。另外,朱明昭也解釋,煤礦的開採的確比較危險,一旦災變,煤礦工的生存機率較小,因為煤礦會燃燒,並產生一氧化碳,容易使得困在其中的礦工窒息。

北縣新平溪煤礦將復工

然而,現在國際煤炭價格每公噸約一百美元(台幣三千二百餘元),因此新平溪煤礦公司認為有商機,目前已經著手進行新平溪礦坑的維修。

朱明昭指出,新平溪礦坑自一九九七年停止開採後,都有定期進行坑道維修,該礦坑的執照也依然有效,未來該公司可能會找回有採礦經驗的礦工來執業,而經濟部未來也會嚴格監督。

將採半人工淺層開採

據了解,新平溪礦坑中仍擁有相當豐富的礦藏,具經濟開採價值,不過由於台灣的煤礦都比較薄,不像他國可以露天機械開採的方式,因此會採取「半人工」 的開採,且以比較淺層的範圍為主,可能不會深挖。



◆ 高潛勢岩層滑動 廬山成監測重點

公視 2010/08/23

莫拉克席捲過後一年,日本NHK的特別節目『當土石崩落』,說明「深層崩壞」的地質現象是導致小林村滅村的真相,深層崩壞在台灣稱為岩層滑動,中央地調所已經針對台灣有高潛勢岩層滑動的地區進行長期監測,其中廬山是近期的監測重點。

究竟廬山面臨什麼樣的危險?今晚十點,「走過大崩壞-?台灣土地把脈」特別節目,專家學者為您深入剖析。

廬山溫泉擁有號稱天下第一泉的優良泉質,總是吸引無數遊客前來泡湯。不過,這裡早就山移水惡。在廬山溫泉北方的母安山數十年來持續滑動,是一個高活動性的岩體滑動區。2008年的辛樂克颱風不但讓塔羅灣溪狂暴地沖倒兩家飯店,也讓母安山發生劇烈位移。

母安山滑動面積高達34公頃,據估計有2600萬立方公尺的土方,與小林村獻肚山崩下的2500萬立方公尺土方,相當接近。

滾滾洪流是看得見的危險,岩層深處的變化是看不見的危機,地震與豪雨是引爆崩塌的誘因,大自然已經釋出警訊。

避免小林村的悲劇重演,目前廬山溫泉產業遷建已經啟動,相關單位正著手搶救廬山的未來。



◆ 母安山危機四伏 廬山溫泉區下個小林村?

【聯合報╱記者紀文禮/南投報導】2010.08.24

公視昨晚播出「走過大崩壞,為台灣土地把脈」節目,中央地質調查所長林朝宗提出警告,南投縣廬山溫泉區一旦碰上超過1000毫米的雨量,恐將全被土石掩埋,成為第二個小林村,讓當地居民相當憂心,更抱怨政府提不出改善辦法,讓居民只能提心吊膽過生活。

廬山溫泉區的母安山,北坡有34公頃、約47個足球場大的岩體滑動區,數十年來呈現間歇性走山、地滑。地調所鑽井查出滑動深度達120公尺,岩體結構破碎,易蓄積地下水,屬高活動性的深層「岩體滑動區」。

林朝宗指出,廬山溫泉區一旦降下超過1000毫米雨量,母安山滑動岩體土石,很可能快速滑動崩塌「深層走山」,崩落的土石量是北二高大走山的130倍。

北二高崩塌面積約2公頃,清除的崩塌土石量有21萬立方公尺。八八風災後,水利署花一年時間疏浚濁水溪,淤積土石量是一千多萬立方公尺,廬山溫泉區崩塌土石量卻高達2700萬立方公尺。廬山下游萬大水庫累積的淤砂量則為八千多萬立方公尺,萬一母安山北坡岩體果真大規模深層滑動,整個溫泉區飯店、民宿、餐廳商家,將無一倖免,全被埋沒!還可能形成超大堰塞湖,威脅到整個霧社及萬大電廠。

仁愛鄉長張子孝說:「只能剉咧等!」南投縣副縣長陳志清則指出,縣府和仁愛鄉公所已做好疏散撤離計畫,只要陸上颱風警報發布,就會將當地二百多戶居民強制撤到安全區,更要求溫泉業者勸離遊客,颱風豪雨期間廬山會保持淨空。

廬山溫泉觀光協會理事長楊士德說,政府一再預告示警,卻不能拿出具體措施,讓廬山溫泉遷址重建,居民也只能提心吊膽過生活。

fsj 提到...

最新研究:2100年 海面上升80公分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蕭介雲╱台北報導】2010.08.25

根據最新的跨國研究指出,受氣候變遷與溫室效應影響,海平面高度到2100年時,將上升70公分。中研院研究員汪中和受訪時對此指出,北極最快在10到30 年內,將出現無冰的夏天,屆時不只海平面上升,永凍層甲烷衝出後,溫度急升,全球會成為一個大火球。他說,人類必須改變思維,地球才會改變。

由中國、英國與丹麥聯手研究的報告指出,受全球暖化影響導致海平面上升,屆時將危及沿海低窪地區甚至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影響人口至少1.5億人。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國家海洋學中心(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re)利用地球工程方法,設法透過降低大氣溫度以及阻止陽光進入地球方法,研究是否可以阻止海平面上升,不過,參與這次研究的北京師範大學科學家摩爾表示,「人類目前還是無力挽回海平面會繼續上升的事實。」

研究人員首先假設透過減少陽光進入地球,以降低地球溫度,因此模擬過去火山噴發時會大量釋放出的硫酸鹽煙霧(sulphate aerosols),降低陽光進入地球的方法,發現到2100年時,海平面較2000年時仍會增加80公分,至於利用太空反射鏡降低陽光進入地球,再配合二氧化碳封存地底技術以及嚴格降低碳排放,科學家發現其結果最多僅能降低海平面上升30公分。

汪中和受訪表示,根據聯合國估計,在這個世紀前束前,海平面將上升1到2公尺,相關研究的做法,只能遲滯而無法逆轉海平面上升,永凍層3米內的甲烷含量是大氣層的300倍,如果溶冰後衝出來,短時間內溫度會升高5度。

屆時,全球的泥碳層都會燃燒,各地都是熊熊大火,汪中和本月初才剛從森林大火四處延燒的莫斯科開會歸來,他說,百年內地球還會再增加10度,這將比6千5百萬年前溫度劇變更嚴重,如此短時間的溫度上升,可能是地球歷史首見的災難。

汪中和強調,要改變的具體行動有兩個方面,首先是每個人都需要改變,回歸簡樸生活,如節能、節水、節電、搭乘大眾交通公具、減少消費、資源回收,以及素食減少畜牧業排放甲烷等。

其次是要政府、企業同時努力,加速溫室氣體減量法、能源稅立法工作,汪中和說,包括開發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加速智慧電網建置、研發高溫糧食生產等,才能儘量減緩地球暖化的程度。

上述研究同時刊登在最新一期的《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千湖之省」清查湖泊量

中央社 2010.08.25

中國大陸湖北省號稱「千湖之省」,但隨著歷史變遷,境內湖泊究竟還剩多少?湖北省水利廳決定調查境內湖泊數量、水文、水污染等情況。

數據顯示,1950年代,湖北共有大小湖泊1066個,總面積8300平方公里。2009年1月,「湖北省水資源質量通報」指出,全省百畝以上湖泊僅574個;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217個,比1950年代的522個減少近半。

中新社引述湖北省水利廳相關人士說,湖北素以「千湖之省」著稱,但境內湖泊現狀,包括數量、面積、蓄水量、分布等情況如何,尚無權威的基礎資料,為湖泊研究、開發、利用及保護帶來很大困難。

湖北省水利廳於2009年立項,由省水文水資源局展開5平方公里以上湖泊的調查、測量任務,計劃約3年分兩個階段完成。第一階段將統計湖泊數量,測量湖泊水面線及湖面面積,蒐集、測量湖泊水系與水文、水污染等資料,並調查湖泊變遷及湖泊治理等情況。

第二階段將完成水位--面積--湖容曲線的測量及繪製工作,並推出「湖北湖泊圖集」。

中國國務院從2010年至2012年展開第1次全國水利普查,其中河流湖泊基本情況普查是8大普查任務之一。

湖北省水利廳決定將普查的河流湖泊情況與全省湖泊調查、測量任務相結合,同步進行,並將黃梅縣太白湖作為調查試點。

在今年湖北人大、政協「兩會」上,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境內湖泊保護現狀感到憂心。民進 (中國民主促進會)湖北省委一份集體提案表示,湖泊水環境狀況不容樂觀、盲目圍網養殖以及湖泊管理體制存在弊端,成為當前湖泊的突出問題。



◆ 華山暴雨山崩 2人罹難

中央社 2010.08.25

受連日暴雨影響,「西嶽」華山昨天發生山崩,造成公路中斷,2名工作人員在疏散遊客避險過程中不幸罹難。

新華網報導,山崩發生在華山景區東線旅遊公路4.5公里處,塌方量約3000立方公尺,致使旅遊公路中斷,造成約200名遊客被迫滯留。

華山景區管委會表示,坍塌的土石預計今天可以清理完畢。

華山古稱「西嶽」,是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位於陜西省華陰市境內,距西安120公里。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扼守著大西北進出中原的門戶,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



◆ 聯合國:巴基斯坦80萬人被洪水圍困

【聯合報╱記者傅依傑/即時報導】2010.08.25

聯合國24日指出,巴基斯坦洪災情勢嚴峻,目前有80萬災民被洪水圍困,用直升機空投救援物質是唯一途徑,聯合國呼籲再提供40架直升機馳援。

巴基斯坦政府至23日提供世界糧食計畫署15架直升機,仍不敷需要。

糧食署至8月24日已提供175萬災民糧食,今後盡力每天提供15萬災民口糧;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主要提供災區水、食品和衛生服務,每天提供150萬人飲水,援助範圍從北部向南部延伸。

聯合國估計,巴基斯坦洪災至今1539人死亡、1700萬人受災、1200萬棟房屋被毀。聯合國表示,巴國這次史無前例洪災使人道救援任務極艱鉅,需國際大力支援。



◆ 日需1.3億雙筷子 中國森林浩劫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0.08.25

中國民眾對於筷子的需求相當驚人,1年民眾吃東西就需要4500億雙筷子,換算1天筷子,需求量就高達1.3億雙,數量之鉅不僅造成森林資源大量被消耗,毀林的後果造成天災程度加劇,因此中國政府為了提高森林覆蓋率,除了要求廠商重視回收外,民間也發動自行帶筷子運動,不過成果仍有待時間考驗。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中國分部表示,中國民眾用餐使用的衛生竹筷子,一天就必須砍掉40公頃的林地,1年被砍掉的樹木就高達2500萬顆,才能作成450億雙筷子供中國民眾使用。

中國政府為了將國內林地覆蓋面積從1949年的8%,提升到13%,因此透過商業部門,要求筷子製造廠商確實貫徹生產、販售與回收的工作。

為了配合政府環保政策,中國民眾曾在2006年發起「自己帶筷子運動」,在中國設廠的IBM或是微軟公司員工也鼓勵民眾自行攜帶筷子用餐,不過數年過去,效果並不顯著,根據《洛杉磯時報》報導,中國政府現在已經開始注意到筷子對於森林保育的衝突。

加上中國國內由於過去持續毀林,造成土壤侵蝕、旱災頻傳、洪澇與物種相繼消失,真正要達到減少衛生筷使用來增加林地面積,恐怕還是得等消費者是否願意買單配合。



◆ 智利請美方提供太空科技幫助受困礦工

【中廣新聞/郭希誠】2010-08-25

智利政府請美國太空總署協助,讓受困在七百公尺以下礦坑裡的三十三名礦工,可以穩定的待在地下等候救援。

由於岩石崩落,這些礦工從八月五號起就被困在一段一百五十坪大小的通道裡,空間十分侷促。由於出事地點太深,地質不穩,智利當局估計大約要四個月才能將他們救出。這些礦工受困將近二十天,體重已經明顯減少了許多。為了讓他們獲得足夠的養分以及適當的心理調適,智利政府請美國太空總署伸出援手,提供太空口糧讓他們可以健康的活下去。

智利衛生部官員說,礦坑狹窄、封閉的空間跟太空站上差不多,所以,他們也請太空心理專家指導礦工調整自己的心情 。

fsj 提到...

狂抽地下水 杭州快沉了

中央社 2010.08.28

有一種抽取河水當做冷氣媒介的水冷式空調,大陸叫水空調,但浙江杭州地區抽的卻是地下水,5萬台「山寨版」水空調每年要消耗相當於4座西湖的水量,狂抽地下水讓杭州面臨下沉危機。

專家在錢江晚報提出警告,杭州屬於地下水相對匱乏地區,超量開採地下水,將導致地面沉降及引起水質變化。

以杭州城郊的五堡社區為例,街道兩邊民宅的門口很多都有2根塑膠管,一根埋進泥土,另一根則不停地往下水道排水。

它的原理是將溫度較低的地下水抽到空調機中,透過風扇將水的冷氣吹出來達到冷卻效果,而被抽上來的地下水就直接排到下水道,雖然省電,卻大量浪費地下水資源。

目前杭州有5萬台類似的山寨水空調,以每台水空調每小時最少要用1噸地下水、每天開10小時、1年用3個月來計算,每年要從杭州抽出4500萬噸地下水。

浙江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的專家表示,浙江的地下水資源常年入不敷出,杭州地下水也相當缺乏。如果超量開採,可能出現的問題包括水位下降、發生區域性的地面沉降、引起水質變化,如果住在沿海地區,還會引起海水侵蝕、地下水鹹化等更嚴重的後果。



◆ 原住民抗爭無效 亞馬遜雨林建壩簽約

【諶悠文/綜合報導】2010-08-28 中國時報

巴西政府已正式批准在北部帕拉州亞馬遜河支流辛古河建造貝羅蒙特水壩(Belo Monte dam),總統魯拉廿六日並與得標的「北方能源」(Norte Energia)集團簽約。

環保團體與巴西原住民強烈反對此案,曾數度訴諸法律途徑,阻止這項建壩計畫。他們批評說,興建六公里長的大壩將破壞當地生態,危及原住民的生存;由於五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將被水淹沒,多達五萬人的生活可能受到影響。

建壩案的招標作業曾三度中止,最後政府向法院提出上訴,且由以「聖佛蘭西斯科電力公司」為首的「北方能源」集團取得建壩合約。

魯拉在簽約儀式上表示,在了解這項工程之前,他本人以前也持反對意見,而今他認為這是巴西能源業的一大勝利。

巴西政府表示,這項工程對經濟發展十分重要,將創造就業機會,並承諾得標的廠商將提撥八億美元用於環保。

耗資一百一十億至一百七十億美元的貝羅蒙特水壩完工後,將成為全球第三大水力發電大壩,僅次於中國長江三峽大壩及巴西和巴拉圭邊境的伊泰普水壩。

※ 相關報導︰

* 後水壩時代:美國拆壩的經驗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2334

數不完的經驗告訴我們,這些工程技術官僚總認為人定必可勝天,以為水壩越高,水就越多,從不去思考水資源的整理運用和國家產業的永續發展。這些工程技術官僚要不都懷著天真呆板的線性邏輯,那麼就是明明知道不可為,但還是甘願降格為政治酬傭,比獸還壞。

fsj 提到...

地層下陷內移 雲林高鐵陷危機

【聯合報╱記者李鋅銅、段鴻裕/雲林縣報導】2010.08.30

水利署最新調查發現,雲林是全台地層下陷最嚴重縣市,不論是下陷面積及平均下陷速率,都居全台之冠,其次是彰化縣;讓人擔憂的是,下陷地區持續內移,已不限於沿海,嚴重威脅高鐵雲林、彰化段行車安全。

水利署調查,全台持續下陷面積有五百卅三平方公里,雲林就有四百十三平方公里,占全台七成,去年下陷速率達七點三公分,也是全台之首。其次是彰化縣,持續下陷面積七十八平方公里,占全台百分之十五,下陷速率五點七公分。

水利署指出,全台持續下陷面積是指年度下陷速率超過三公分的面積,雲林縣最嚴重,其中又以虎尾鎮下陷速率最嚴重,去年達七點三公分。嚴重下陷地區除雲林、彰化、嘉義、屏東外,還包括台北、宜蘭、桃園、台南、高雄共九縣市。

水利署表示,台灣地層下陷最早發生於台北盆地,隨後是西南沿海。近年來沿海下陷速度雖漸緩,但卻發現內陸農業灌溉地區也有下陷現象,除衍生環境災害,並有影響國家重大建設設施和營運之虞。

水利署總工程司王瑞德指出,雲林雖有不少河川,但無湖庫設施蓄存調配地面水,供應民生、工業、農漁業所需,在地面水源缺乏情況下,抽取地下水成為主要來源,也因毫無節制超抽地下水,造成雲林縣嚴重下陷。

他表示,目前下陷最嚴重地區,多集中在彰雲地區,為維護彰雲地區高鐵建物結構安全,水利署除持續高鐵沿線監測外,並將推動湖山水庫工程,減少地下水抽用,並加強實施雲林縣境高鐵沿線公有合法水井封移計畫。

雲林縣府水利處長劉承志表示,封井方案先優先以高鐵沿線路段的水井為主,共有一千一百一十五口水井。封井方案已向行政院提出,只要行政院核定就可執行。



◆ 舟曲洪水為什麼還不退?

中央社 2010.08.30

甘肅舟曲土石流災害已超過20天,但縣城1/3的街道仍泡在水中,洪水遲遲無法消退。每天都在現場指揮的中國水利部長陳雷說,關鍵在於儘快疏通淤塞的白龍江河道,城內積水將不排自退。

過去暴雨、山洪淹沒舟曲城區,來得急、去得快,一旦暴雨和山洪過去,城區積水很快就會排走或退去,即使不能自行退去,利用大型抽排器械,積水也會很快排除。但這次舟曲縣城積水是特大山洪土石流所致。

陳雷向新華網解釋,災害發生後,150萬立方公尺的岩石、雜物堆積在白龍江城關橋至瓦廠橋之間長達1.2公里的河道內,讓白龍江舟曲縣城段的河床抬高約10公尺,形成堰塞湖,導致堰塞體上游河道水位暴漲,縣城多條街道進水被淹,最深淹到10公尺。

所以,他說,讓城區積水退去的關鍵不在於城區排水本身,而在於排除堰塞湖險情後,繼續清除淤堵河段水下的雜物,儘快降低河床高度,讓水流回到正常水位並順暢下洩,城區積水將不排自退。

但難就難在如何排除河道下淤塞的雜物,數量多、體積大,要恢復原狀,「是前所未遇的難題和挑戰。」

河道淤塞的東西既多又雜,陳雷細數包括了土石流、樹木、房屋甚至整棟樓房,清除難度大;雜物又堆積在水面下,施工困難,加上正值主汛期,白龍江上游水量急增,影響搶救進度。

白龍江河道疏通工程已到了最關鍵階段,陳雷說,解放軍和武警水電部隊將確保在今天晚間12點之前,完成河道清淤疏通工程,使被淹城區全部露出。

fsj 提到...

小林滅村 高雄地檢署簽結:天災造成

【聯合報╱記者曹敏吉/高雄報導】2010.08.31

八八風災逾周年,高雄地檢署參考學界及工程等單位的調查結果,同意「人會死,山也會老」的論點,認定滅村是天然災害造成,沒有被告,已行政簽結。

八八風災造成小林村嚴重傷亡,高雄地檢署主任檢察官莊榮松簽分他字案調查,曾向水利署、高雄縣府調閱資料、約談相關公務員調查是否有偷工減料,同時委託學術單位調查有無人為疏失。

事隔一年,學術單位、國科會、行政院工程會調查報告陸續出爐並送達雄檢,檢方另派檢察事務官請教多名大學教授,結果均指向天災,雄檢因此簽結。

不過,雄檢顧慮小林村民感受,未立即公布,對外統一口徑說:「還在等學術單位的報告」,但雄檢已考慮在適當時機公布。

雄檢參考的資料中提到,小林村山崩時,雨量已達一千八百五十六毫米,超過山坡穩定的臨界值一千七百毫米,加上附近有順向坡和地質敏感區,因此引發大規模山崩,和越域引水工程、獻肚山遭濫墾並無直接關係。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教授段錦浩說,監院曾調查獻肚山濫墾,發現那是早期行為,至於越域引水也不太可能導致山崩,「滅村百分之九十九點九是天災,如果說有百分之零點一的人禍,小林村附近堆置的十五萬立方公尺土石或許值得追究」,他接受檢方的調查結果。

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陳建志表示,小林村淹沒歷經兩個階段,首先是獻肚山歷時約一百一十秒的山崩,大量土石掩埋北側聚落;其次是崩落土石在坡腳形成堰塞土壩,阻斷旗山溪水流,在五十分鐘即蓄滿潰決,泥流掩埋南側聚落。

陳建志認為,中間的五十分鐘是逃命的關鍵時刻,水保局雖有預警機制,但雨量超出預期,很難苛求相關人員及時告知村民。

【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高雄地檢署認定小林村滅村是天災造成,小林村自救會長蔡松諭說,他不否認天災是主因,但也無法接受滅村與越域引水工程完全無關,政府應把國內外調查報告攤在陽光下交叉檢驗,「罹難者及家屬要的是一個可以對歷史交代的真相」。

甲仙愛鄉協會總幹事曾瑞昇說,尊重專家調查報告,不過即使排除越域引水肇禍,「我們也不樂見越域引水復工」,畢竟工程會破壞環境,寶來溫泉露頭沒了,就是例證。



◆ 樂生續住區現裂痕 百人抗爭

民視 2010/08/31

樂生療養院爭議再起,今年5月初,續住區的地表、牆壁陸續出現裂縫,颱風又來勢洶洶,擔心地層滑動危及院民,青年樂生聯盟上午集結近2百人到台北市政府抗議,要捷運局立刻停工,氣憤沒得到滿意的回應,抗議民眾和警方數度推擠衝突。

大喊口號,實在凍未條,明明沒地震,樂生續住區卻出現裂縫,1、2百位聲援民眾,對北市府發出嚴重抗議。

民國92年捷運新莊線開挖,樂生療養院區三度屋垮路毀,5月初,續住區的地面、牆壁更出現可怕裂縫,想原地續住卻擔心山崩影響安危,住戶要市府給答案。

不滿市府空虛的答案,青年樂生聯盟氣得追打市府副秘書長譚國光,得不到答案,眾人群情激憤,衝進市府要郝龍斌道歉,先和警方發生推擠衝突。

沒見到郝龍斌,聲援民眾揚言會有更激烈的抗爭手段,院民能不能安穩續住,還有得等。



◆ 花蓮秀林三棧部落憂坍方 盼暫緩採礦

【聯合報╱記者田俊雄/秀林報導】2010.08.31

花蓮縣秀林鄉三棧北溪部落村民昨天向立委孔文吉陳請「拒當小林村第二」,村民擔憂颱風來臨,大雨沖刷造成礦區土石坍方,恐將重蹈小林村覆轍,要求礦區暫緩開採。

對此,經濟部礦務局技士張建詠澄清,榮豐礦區屬低海拔礦區,卅多年來從未大量積水,大理石岩盤地基穩定,與小林村的地質不同,不會發生土石坍方事件。

榮豐礦業經理屈效原也說,8月16日三棧部落會議雖有少數村民反對續租,但是經過部落會議後,多數村民贊成續租,決策過程公開,請村民勿多慮。

三棧北溪部落金志勇昨天陳情說,日前三棧部落會議中討論榮豐礦業續租案,村民不同意榮豐礦區再續租6年,決議續租的過程有瑕疵,籲請業者暫緩開採。

多位村民說,農委會公告三棧部落屬於土石流潛勢溪流區域,每到颱風就優先撤離,村民憂心三棧礦區會像高雄縣小林村,大量泥流掩蓋三棧聚落,他們不希望成為下一個小林村。

孔文吉表示,將要求礦務局進行說明,檢討現行原住民地區的採礦政策,是否遵行原住民族基本法規定,他建議業者協同礦務局與地方民眾多溝通,如果村民同意,再商談就業及回饋問題,在安全的前提下,地方礦區必須尊重並保障原住民的自然資源權利。

fsj 提到...

屏沿海下陷區 水位明顯上升

【聯合報╱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2010.09.03

屏東縣沿海鄉鎮長期被灌上「地層下陷區」,讓當地人很「鬱卒」;屏東縣長曹啟鴻昨天指出,近年屏東縣地下水位明顯上升,根據水利署的監測,林邊、佳冬一帶的地層這幾年已不再下陷,「水利署這幾年的下陷名單中已不再有屏東」。

因為水位回升,萬丹、竹田一帶常有自流井會自動冒出水來,卻因未妥善管制利用,縣府還一度遭監委糾正。從兩年前起,縣府要求水權執照換發時,一定要加裝自流井蓋子,「好把水存起來」。

佳冬、林邊一帶過去因為長期超抽地下水,地層下陷相當嚴重,嚴重下陷區的房舍甚至得特別加高好幾公尺,以免遇雨淹水,當地「二樓變一樓」的房子,也成了觀光景點。

曹啟鴻說,這幾年屏東縣的地下水位已明顯回升,一來因為台糖大量減少抽水種甘蔗,二來這幾年的雨量驚人,也讓地下水位挹注不少,在萬丹、竹田一帶甚至有自流井會自動冒出來。

水利署在屏東平原設置160口監測井監測地下水位,根據水利署的監測,屏東平原98年7月分的地下水位,有多達145口井的水位高於97年,各井水位不一,但都有明顯增加的現象。



◆ 颱風豪雨沖刷 河床降20公尺

中央社 2010/09/02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2日電)大自然的力量驚人,去年莫拉克颱風過後卑南溪上游新武呂溪床漲高20幾公尺;昨天萊蘿克颱風過後,又下降20幾公尺,比原來河床還低,導致利稻新橋橋墩掏空,公路局暫時封橋。

去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南橫山區,驚人的砂石隨著滾滾洪水而下,堆積在新武呂溪河床,導致溪床「升高」,尤其在利稻橋附近,河床升高20幾公尺,砂石甚至溢出河床。

這幾個月河床砂石陸續沖刷,逐漸下降。昨天受到萊蘿克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南橫山區降下豪雨,滾滾洪水從新武呂溪上游而下,將堆積在河床的砂石帶到下游,利稻橋附近的河床又下降20幾公尺,比莫拉克颱風前還低。

新的鋼骨利稻便橋引道流失,橋墩裸露,公路局關山工務段昨天下午3時緊急封橋,如果山區雨勢減緩,預計這1、2天可恢復通車。

目前正值南橫山區蔬果採收期,昨天採收的200多箱番茄、四季豆和1卡車的高麗菜,來不及送下山,今天上午農民利用流籠接駁下山;另外,村民和霧鹿國小利稻分校師生也只能利用流籠上下山。



◆ 清溪變濁溪 瑞北橋下散惡臭

【聯合報╱記者劉時均/瑞穗報導】2010.09.03

花蓮縣瑞穗鄉位在台九線上的瑞北橋邊,橫掛一塊抗議白布條,當地居民表示無法忍受原本清澈的河水變臭水,花蓮縣環保局水汙染防治科長王志惠表示,未來會針對這裡的重點列管區域進行處裡。

瑞北村長李孔忠表示,瑞北橋下的溪流十多年前清澈見底,「以前放學的時候都會和同學到這裡玩水」,現在卻變混濁,讓人不想靠近。

瑞穗村長吳萬德說,原本溪裡的魚看得一清二楚,有時候會跟朋友從橋上跳下去,現在每到夏天,經過大太陽曝曬,溪流會發出陣陣惡臭,「來這邊釣魚的人,我們都還叫他們不要吃。」

吳萬德說,村民們質疑溪流變質是因為上游的畜牧業和溫泉區私自排放廢水,向鄉公所陳情多次,環保局也曾派人到現場取水,但問他們是否受汙染,「他們答不出來」,回去之後也沒下文。

王志惠說,虎頭溪上游2家受列管的畜牧業都會按時前往稽查,業者也會定期申報,除了畜牧業,另有多家溫泉業,只是溫泉業者多未達列管標準。

目前研判上游處有家庭、畜牧業和溫泉業排水,瑞北橋下恰巧是凹陷區,溪水匯流到這裡,物質在這裡沉澱,累積一段時間後水流無法順利排出,就容易發出惡臭,未來會持續派員到場會勘,並針對列管區域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