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渡公園溼地誰護?兩頭牛啦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871441.shtml
【聯合報╱記者何醒邦/台北報導】2010.09.26
關渡自然公園去年引進兩頭台灣水牛,擔任溼地復育大使,因水牛的打滾、吃草,不僅抑制雜草蔓延、溼地陸化、還引來許多鳥類,一年省了五十萬元的割草費,園區日前又引進三頭牛,以後還要養更多水牛,未來關渡公園的水牛與水鳥齊名。
去年七月,關渡公園獲營建署補助三萬元,加上匯豐銀行贊助牛棚一座,開始養起牛來。兩隻小水牛「牛奶糖」與「牛軋糖」從花蓮移民到關渡,成為維持溼地環境的重要成員。
「牛奶糖」與「牛軋糖」在公園裡的生活就是打滾、吃草與泡水,但別以為牠們只會玩樂,其實,這就是小水牛姊妹花的「工作」。
關渡自然公園環境部主任葉再富說,公園的保育核心區每年都會進行清淤工程,但清出來的淤泥不斷累積在水池邊,對濕地環境不利,園區裡兩隻小水牛啃食池邊草叢,可以節省割草人力,還能抑制草類蔓延,小水牛在水池中翻滾,可以增加天然水窪地,減緩溼地陸化壓力。
另外,高莖草的數量獲得良好控制,就能營造出候鳥喜愛的溼地環境,葉再富說,草太高、太密,水鳥就不會過來了,而且水牛也會吸引許多俗稱「牛背鷺」的黃頭鷺,每天像「小跟班」跟著小水牛。
關渡公園估算,以每頭牛各自放牧一公頃的方式進行草類高度控制,兩隻牛一年可節省約五十萬元的割草經費,這種方法雖然傳統,但成效相當良好。
由於園區太廣,只靠兩隻水牛還是「牛」力不足,上月在和碩科技與營建署的贊助下,園區又引進了三頭水牛,為溼地打拚。
◆ 紅火蟻別躲! 米格魯破獲9成蟻窩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871442.shtml
【聯合報╱記者林順良、劉明岩/連線報導】2010.09.26
紅火蟻危害世界各地,中研院物理所、屏科大及彰師大合組研究團隊,利用狗的靈敏嗅覺,成功訓練出紅火蟻偵測犬,目前全世界只有我國與澳洲訓練出紅火蟻偵測犬。
負責訓練偵測犬的屏科大獸醫師祈偉廉表示,屏東境內沒有紅火蟻,「又不能為訓練把活蟻帶進縣內,萬一造成屏東也淪陷怎麼辦?」
「死馬當活馬醫」這句俗諺,給了研究團隊靈感,把死紅火蟻裝在試管內,不斷訓練偵側犬聞嗅,聞了半年,「偵側犬熟悉紅火蟻的氣味後,再移師有紅火蟻的縣市做野外訓練」。
祈偉廉表示,紅火蟻偵測犬與機場檢疫犬一樣,都是挑嗅覺最敏感的米格魯犬,加上米格魯個性貪吃,「為了吃常奮不顧身」極適合訓練,且體型小,比較不會令人害怕。為加速完成偵測犬訓練,他們曾在冷冽的冬天,在北部野外實練,「大家都凍得說不出話來」。
研究團隊指出,紅火蟻在二○○四年入侵台灣,研究團隊當年共挑選四隻米格魯進行訓練,「碩果僅存」的這兩隻,歷經一年半來訓練,已正式服役。
祈偉廉說,訓練一隻技術成熟的紅火蟻偵測犬,室內、室外各要半年,國內前年就在桃園縣體育場「破獲」蟻窩,最近還發現桃園機場管制區內也有紅火蟻行蹤,偵測率達九成。國內訓練成功後,澳洲的訓練技術也才成熟。
※ 相關報導:
* 全球最大老虎保育區落腳緬甸!
21 則留言:
研究:全球逾五分之一植物面臨滅絕威脅
央廣/季平 2010/09/29
根據29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全球有22%、也就是將近4,000個植物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特別是在熱帶雨林,這將對地球生物產生災難性影響。
英國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主任哈波(Stephen Hopper)表示,皇家植物園與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共同進行的研究證實,人為因素導致棲息地流失,是導致植物物種面臨滅絕威脅的主要原因。
皇家植物園研究員布魯米特(Neil Brummitt)也說,人類活動是造成植物物種面臨滅絕威脅的最大原因,所佔比例高達81%。
哈波指出,植物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基礎,它提供了乾淨的空氣、水、食物和燃料,人類、動物、鳥類的生存都要仰賴植物,人類不能坐視植物物種的消失。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Biodiversity Convention)的成員國,預定10月18日到29日在日本名古屋集會,為保護面臨瀕危的野生生物訂定新的目標。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成員希爾頓-泰勒(Craig Hilton-Taylor)表示,他希望名古屋會議能夠訂定在2020年之前,保護所有已知物種免於滅絕的目標。
◆ 東港溪流域 鱷魚群橫行
自由時報 2010.09.29
〔記者葉永騫/屏東報導〕請注意!屏東縣東港溪近年有鱷魚成群出沒,這個月還咬傷人,若任其棲息繁殖,東港溪有可能淪為台灣第一條鱷魚溪!
據悉,東港溪流域近年頻頻出現鱷魚蹤跡,包括新園、崁頂、竹田、萬巒、萬丹、內埔、潮州都有,有無可能沿流域構築勢力範圍,令人憂心。
據悉,咬傷人的應是原產於中、南美洲的「凱門眼鏡鱷」,體長約一到三公尺,會上岸爬到溪邊的農田,專家呼籲農家記得「打草驚『鱷』」,先驚走牠,以免無預警之下被咬。
出沒傷人 民眾自組特攻隊抓兇
本月有人在東港溪崁頂段撿拾蝸牛時,在溪旁遭鱷魚咬傷手臂,引起地方騷動;前天深夜,外號「獨臂鱷王」的「阿林仔」黃盛松組成「抓鱷特攻隊」,摸黑挺進東港溪崁頂段,將燈光打向溪面,透過鱷魚眼睛對光的反射亮點,赫見溪面浮著三尾鱷魚,但溪畔雜草叢生,到處泥濘,寸步難行,一有動靜,鱷魚就竄入水中,捕捉困難。
歷三個小時埋伏,好不容易逮到第一尾,用膠帶將牠的嘴巴和眼睛封纏,再隔一小時捕獲第二尾,經檢視,兩尾凱門眼鏡鱷分別有一公尺卅三公分、一公尺廿三公分,約十七台斤重,因無腳環,顯示牠們應是在野外繁殖長大的第二代或第三代。
雖抓得兩鱷,但過程耗時費力,眾人累得站不起來,成員陳光亨說,沒想到這麼辛苦,女成員李秋誼的鞋子也陷入泥巴,不知去向,她直呼太累,下次不來了。
逮獲2隻 腳上並未釘識別腳環
「阿林仔」說,令他驚悚的是,搜捕過程中,燈光照射水面時曾反射出一閃一閃,細看竟是成群鱷魚;他說,鱷蹤遍佈東港溪,從萬巒、內埔、潮州、竹田、萬丹、崁頂、新園都有,目前溪中仍有不少鱷魚,到溪邊活動得特別小心。
群鱷究竟從何而來?據悉,二○○五年發生的「六一二水災」,造成東港溪一戶鱷魚養殖場流失卅尾凱門眼鏡鱷,群鱷游進東港溪,從此屢屢有人目睹鱷魚在溪裡「虎視眈眈」,當年「阿林仔」只憑單臂就抓了十七尾,都有腳環,「獨臂鱷王」之名遂不脛而走。
照理,逃鱷應只剩十三尾,但二○○六年有兩名捕鱷專家,連續三天捕獲近廿尾凱門眼鏡鱷,最大體長超過一公尺,而其腳環編號與前一年捕獲的相當接近,研判是同一個養殖場游失的鱷魚。因捕鱷總數已超出流失的卅尾,究竟是流失數量不只此數,還是逃鱷在一年內就適應環境而產卵,繁衍出下一代,不得而知。
繁殖成群 學者籲縣府速清除
接著,今年一月又有人捕獲一尾成年母鱷,這回已無腳環,研判已是野外繁殖的第二代,換句話說,東港溪的鱷魚恐怕已「落地生根」了。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主任裴家騏認為,凱門眼鏡鱷是外來種,原不適合在東港溪繁殖,但歷經五年可能已適應環境,繁殖率也會提高,縣府應儘速清除,一旦鱷魚大量繁殖,屆時問題就大條了。
快通報! 1公尺綠鬣蜥又現屏東
【聯合報╱記者劉星君/屏東報導】2010.09.30
「綠鬣蜥又出沒!」屏東消防分隊27日接獲屏東市歸來頂柳路香蕉園與魚池旁農民報案,前往捕抓。消防隊員許富政形容「綠鬣蜥很凶悍,背鰭豎立、下顎鼓大,不斷發出『絲絲』聲響」,在場民眾嚇得起雞皮疙瘩,消防隊員趕緊用捕狗的大黑網網住1米長的綠鬣蜥。
屏東縣野鳥學會常務監事余楊新化半年來進行東港溪沿岸物種調查時,他發現屏東市大湖公墓一帶,成了「綠鬣蜥棲息地」,每次訪查在樹上看到小隻綠鬣蜥,大隻躺在地上,因為當地環境有魚塭、河流、樹木,很適合綠鬣蜥的生長環境,附近有上百隻綠鬣蜥出沒,成為外來種繁殖地。
九如消防分隊據報在崁頂溪附近看到綠鬣蜥在「游泳」,長一米,模樣嚇人。縣府農業處長林景和表示,近日抓到兩隻綠鬣蜥超過1米長,現放置在屏東百齡動物醫院,計畫做成標本,作為教育用途;縣府也擬定計畫防範綠鬣蜥。
屏東林區管理處育樂課長董蓁說,綠鬣蜥是中南美洲野生保育類動物,近10多年深受寵物市場喜愛,寵物市場引進綠鬣蜥須有「華盛頓公約」規範合法繁殖證明文件,才能引進。綠鬣蜥一次可產40至80顆蛋,是樹棲息動物。農業處呼籲民眾發現綠鬣蜥通報縣府林業及保育科,電話(08)7653860。
※ 相關報導:
* 世界最大老虎保護區 面臨森林開發威脅
http://e-info.org.tw/node/59688
今年8月,緬甸官員正式宣布,胡康河谷(Hukawng Valley)地區將成為老虎保護區。官員們宣告這處全世界最大老虎保育區的成立,位在緬甸北部的克欽邦(Kachin State)... 但不到一個月後,一份由克欽邦民間發展組織發表的報告與影片顯示,緬甸最大的富豪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在皆伐老虎保護區內的森林,拓殖糖與木薯作物,並且種植白油桐作為生質燃料。
貓熊死 日本要賠逾1,500萬
中央社 2010.10.02
日本神戶市立王子動物園的大貓熊興興猝死,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調查得知,興興是死於在採精麻醉恢復過程中,因嘔吐物被誤吸入肺而窒息死亡。神戶市得賠約新台幣1567萬元。
興興於上個月9日猝死。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在興興死後立刻派專家到日本調查死因。調查結果今天出爐,專家認為興興是接受採精麻醉之後,在恢復過程中,因嘔吐導致胃內物被誤吸入肺部而窒息死亡。
興興於2002年送到神戶市立王子動物園,今年6月園方才和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達成協議,將租借期從10年延長到15年。
契約規定,大貓熊除了自然死亡以外的原因死亡,神戶市必須賠償50萬美元(約新台幣1567萬元)。
神戶市接受調查結果,將以幫興興投保的保險理賠金支付這筆賠償金。
神戶市立王子動物園上個月10日表示,因園內的母大貓熊「旦旦」(15歲)有發情跡象,所以由專人對興興進行採精,準備對旦旦進行人工授精,未料興興猝死。
上個月7日釣魚台海域發生中國漁船與2艘日本巡邏船擦撞事件,中日關係緊張。興興猝死的訊息也連帶地受到關注。
國研院動物中心獲認證揭牌
中央社 2010-10-06
位於南科園區內的國家實驗研究院實驗動物中心南部設施今天舉辦AAALAC國際認證揭牌儀式,成為中、南部第1家獲認證的機構,確保南部地區動物學術實驗成果更值得信賴。
國研院動物實驗中心主任梁善居表示,國際實驗動物管理評鑑及認證協會(Association for Assessmentand Accredita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 CareInternational,AAALAC)是國際間唯一的實驗動物認證團體,將實驗動物品質列為最重要的評鑑項目;各先進國家均以其認證來為生技實驗把關。
梁善居表示,國研院動物中心台北設施在民國96年已成功取得認證,今年申請續審過關;營運滿2 年的南部設施也首度獲證,且南、北兩設施均獲「完全認證」(Full Accreditation)的殊榮。
梁善居表示,通過AAALAC認證,除了讓國研院動物中心的實驗動物管理制度與國際接軌外,也代表使用國研院動物中心動物的研究人員,未來將更有機會參與國際研究計畫,為台灣生技醫療研究開拓另一片天地。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李羅權上午南下主持揭牌儀式,並參觀實驗中心各項設備。
李羅權表示,高品質的實驗動物是國家發展生醫產業不可或缺的資源,國研院動物中心南部設施獲認證後,可就近為南部地區學術研究機構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實驗動物,也希望國研院動物中心能持續技術研發工作,全力支援國家生醫產業發展。
◆ 首次海洋普查 25萬生物亮相
民視 2010/10/06
全球海洋生物專家,花了10年進行的海洋生物普查,終於在4日出爐,專家們一共找到約25萬種生物,其中有6千多個都是從來沒見過的新物種,這項研究除了讓人一窺美麗的海洋生態,也有助於人類深入了解環境污染對於海洋生物的衝擊。
這些生物個個張牙舞爪、齜牙咧嘴,模樣看起來有點嚇人,不過別誤會,牠們不是外太空來的異形,而是不久前才剛剛被人發現的新物種。
4日才剛出爐的史上第一項海洋生物普查,成果令科學家們眼界大開,因為這項長達10年、耗資約6億5千萬美元的研究,在80國的2700多位學者專家共同參與下,總計找到25萬種生物,其中有6千多個都是從來沒有見過的新物種,科學家相信,可能還有75萬種生物等著被發掘。
科學家們除了透過追蹤大型海洋生物的方式,了解牠們覓食和遷移的習性,並利用機器人潛入1.8公里深的海底,對於這些生物在沒有陽光、食物來源又欠缺的環境下如何生存,也有了更清楚的認知。
科學家表示,海洋深不可測,到底還存有多少新物種,恐怕還得花上10年的時間繼續普查,才能得出一個較為明確的數字。(民視新聞林聖卿綜合報導)
◆ 一個冬天殺萬隻 血腥廣東吃貓實錄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5892275.shtml
【聯合報╱特派記者李志德/北京報導】2010.10.06
「紅燜貓」、「龍虎鬥」,廣東地區吃貓肉的習慣,在大陸有著兩極的評價。中國第一部調查貓肉產業鏈的紀錄片「三花」,日前在北京一項獨立電影展會上播放。保育人士的控訴、警察的袖手、業者的坦然和待宰貓兒眼神裡流出的哀戚,交織、翻攪出一個血腥的爭議話題。
這部紀錄片由中國著名藝術家艾未未的工作室製作,片子從二○○九年十二月,上海一群愛貓人士在高速公路上攔截一部滿載貓兒的卡車開始。兩、三百隻貓,一群群被關在低矮的木頭籠子裡,卡車司機正準備把貓載到南方,賣給餐廳業者。
據估計,廣州地區一個冬天,要吃掉一萬多隻貓。既然沒有正規飼養場,這些貓從那裡來?在片子裡,愛貓護貓的閔阿姨給了答案:晝伏夜出的「貓販子」,用麻雀當誘餌,把路上的貓引進籠子裡,鐵籠的門關上的力道之大,經常能讓貓的尾巴去掉半截。
接下來,「不管是用鐵鎚擊殺、用腳踩死,或者是在樹上吊死,牠們那個眼神,你看到都心軟」,只好用布蒙著貓的頭,才殺得下手。
「解救一車貓有什麼用?只要吃貓的需求還在,就會有人去抓貓。」一位貓販子對拍攝人員這樣說。因此,紀錄片中,也訪問了兩位食客。
「貓、狗還有果子狸等野味,外省吃不到,請朋友吃,很有面子。」兩位食客對著鏡頭侃侃而談。但是,他們也說,未來如果禁止,餐廳不賣了,吃不到也就不吃了,「但現在,吃貓、狗,就跟吃碗飯一樣。」
在大陸,偷貓販貓是暴利行業,貓販子用一隻十二元人民幣的代價向第一線抓貓者收購,然後以一斤七、八十元的價格賣給餐廳,一隻貓約兩到三斤。在餐廳,一道水煮活貓的價格是兩百元。產業鏈的頭尾,價差超過三十倍。
保育人士跟蹤、攔截、舉發貓販子的行為,被部分警察視為眼中釘,一位警察坦白說:「我們上級指示了,不惜一切代價對付你們。」
雖然大陸官方開始研議「反虐待動物法」,但草案中仍然保留了給各省、市政府,依民俗決定是否允許吃貓、狗的權力。這讓一位保育人士,心碎地對著鏡頭控訴:「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素質,才能讓他們嚥得下這種食物?」
◆ 主人摔車 忠犬「報警」求救
【聯合報╱記者高堂堯/台中報導】2010.10.06
台中市范姓兄弟上月30日共乘機車載愛犬「Duke」上街兜風時不慎摔車,人狗皆傷,Duke跑到附近的公園警派出所門外徘徊,似乎想替受傷的主人報案,員警稱讚是台灣版的「忠犬小八」。
「怎麼有一隻柴犬一直在門口徘徊?」公園所員警指出,事發當天午後異常炎熱,值班警員邱東宏在門口發現一隻黑色柴犬流連不去,不時向所內張望,他心生愛憐,開門讓柴犬進來吹冷氣並低身撫摸,發現柴犬後腳受傷流血。
邱東宏看見柴犬脖子有項圈,猜想應是和飼主失散,於是暫時收留,沒多久,警用無線電傳來協尋通報,邱東宏連忙回報。
過了兩個小時,范姓兄弟相互攙扶、一跛一跛進入派出所要領狗,員警才知道他們是騎車溜狗時不慎在公園路上摔車,這隻迷途小柴犬Duke剛滿1歲,驚嚇之餘狂奔跑進台中公園,並找上派出所求援。
南非會抽煙的大猩猩死亡 高齡52歲
中廣 2010/10/07
南非動物園一隻大猩猩因為喜歡抽煙而聲名遠播,日前去世,高齡52歲。
這隻名叫「查理」的大猩猩多年前,因為遊客丟給牠一支香煙,開始愛上吞雲吐霧,隨後「查理」因為愛抽煙,成為動物園最有名氣的動物,每年因此吸引成千上萬名遊客前來觀看。
驗屍官將進行解剖,以確定「查理」的死因。
過去多年來,雖然園方想盡方法,讓「查理」戒煙,同時也勸阻遊客拿煙給「查理」,但是顯然都不成功。
通常,大猩猩的平均壽命是40歲,動物園發言人說,他很難想像,「查理」有抽煙惡習,居然還能多活十年。
不過,「查理」不是唯一染有人類惡習的動物,今年二月,有媒體報導,一隻俄羅斯大猩猩經常向遊客要煙酒,而被送進勒戒所。
◆ 台東金龍湖溼地 候鳥南遷新淨土
【聯合報╱記者尤聰光/台東報導】2010.10.07
每年10至11月是候鳥南遷過冬的季節,位於台東大武鄉金龍湖附近,有一塊面積約3公頃的溼地,這裡生態豐富,是候鳥南遷最後一塊棲息淨土,備受賞鳥人士保護關注。
「金龍湖溼地」北臨加羅板,南接金龍湖,東以公路為界,西至尚武村朝庸溪,是農民早年開發的土地,閒置多年,形同荒廢,也因此孕育出多樣的溼地生態環境,目前是南迴地區唯一、同時也是面積最大的溼地。
賞鳥人士林金寶說,金龍湖溼地內有水田、旱田、草澤、淡水沼澤、泥質灘地等豐富多變的環境,再加上大量的蘆葦,自成一個生態系統,尤其泥鰍、小魚、青蛙與南下過冬的候鳥,更添溼地生態豐富性。
每年東北季風吹起,候鳥紛紛南飛遷徙,這裡便成候鳥棲息的新生地。林金寶表示,近日計有蒼鷺、黑尾鷸、小水鴨、琵嘴鴨、濱鷸、彩鷸、高蹺、小白鷺等冬候鳥不約而同到訪,並開始在棲息溼地整理羽翼、覓食。
射殺貓1死1癱 美牧師不起訴
【聯合報╱記者曹敏吉/高雄報導】2010.10.09
美籍牧師謝約翰持空氣槍射兩隻流浪貓,致一死一癱瘓,高雄地檢署認空氣槍具殺傷力,昨依槍砲條例起訴他;至於違反動物保護法部分,檢察官認為被告住處飽受野貓破壞,且他妻子患氣喘受不了貓毛,並非無故射貓,故不起訴處分。
檢方指出,四十九歲的謝約翰六年前來台任職,住在高雄市鼓山區教會宿舍,今年三月三日上午發現院子有隻野貓,為驅趕野貓,他用裝有鉛彈的空氣槍射擊貓,貓跌落牆外。
三、四分鐘後,謝約翰又聽見貓叫聲,發現另一隻貓站在圍牆上,他再次拿槍射擊,貓中彈後摔落圍牆。事後民眾將兩隻貓送醫,獸醫師發現其中一隻公貓腹部有兩發鉛彈,急救不治,另一隻母貓脊椎有一發鉛彈,急救後癱瘓。
案發後,動物救援小組曾到謝約翰住處錄下影音對話並上網,引發網友撻代。高雄地檢署指派兩名檢察官就槍砲條例及動保法分別偵辦。
謝約翰坦承拿槍射野貓,但他辯稱長期受野貓入侵困擾,貓叫聲令他無法入眠,還經常破壞院子盆栽及吃魚池裡的魚,加上影響他妻子的健康,他才拿槍射貓。
謝約翰妻子作證說,她對貓過敏,宿舍經常有貓進入,並發出很大叫聲,她還出具診斷書,證明自己患氣喘。
檢察官認為,謝約翰因飽受野貓困擾,驅趕無效後才開槍,他的行為並非「無故」騷擾或傷害動物。加上他事後支付醫療、火化費用,認定他沒有虐待動物的犯意。
至於違反槍砲條例部分,謝約翰坦承空氣槍是搬家時運來台灣,不清楚我國法律。檢察官表示,在美國空氣槍並非槍械,謝約翰對我國法律認知淺薄,犯後態度良好,請法官從輕量刑。
◆ 動保人士:虐待動物脫罪 貽笑國際
【聯合報╱記者曹敏吉/高雄報導】2010.10.09
美籍牧師謝約翰射殺流浪貓,檢方認為無涉動物保護法。動物救援小組志工倪京台認為非常離譜,並說如果氣喘和善後處理可為虐待物動的行為脫罪,「以後是否隨便找個理由,便可以虐待動物?」
高雄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王俊力說,被告行為雖不可取,但他的目的是要驅趕貓,並沒有虐待動物的犯意,因此不起訴,這和台大博士生故意用手擠壓貓腹部致死的情況不同。
倪京台指出,事發後他參與處理此事,提供媒體相關訊息,消息曝光後還引起國際矚目,國外媒體也有相關報導;檢方如此處分會貽笑國際,應該設法補救。
他質疑,如果氣喘可以當成虐待動物的理由,是否以後對動物體毛過敏的人便可以任意虐待動物?又如果殺人後再幫死者料理後事,是否就可以不用負擔刑責?檢察官未能站在動物保護的立場處事,結果也令人無法接受。
倪京台認為,謝約翰拿槍射貓,手段殘忍,而且是在網友撻伐後才事後彌補,檢察官不起訴的理由,大有問題。
王俊力還說,本案不能無限上綱,並非有理由就可以隨便虐殺動物,而是要考量人權與動物權的法益,取其平衡;況且檢方已就槍砲條例部分起訴謝約翰,並沒有縱容。
◆ 裝死、買東西 這隻狗很會演
【聯合報╱記者游明煌/萬里報導】2010.10.09
開計程車的曹勝勇養了一隻土黃狗叫「阿呆」,在萬里鄉野柳漁村頗有名氣,牠會咬著裝有錢的袋子過街去雜貨店買啤酒、香菸;只要聽到主人喊「砰」、或看到比開槍的手勢,就會倒下裝死,一動也不動,鄰居都說阿呆不呆,很聰明。
曹勝勇說,9年前他養的一隻母狗,生了5隻小狗,他把其中4隻都送人,後來有1隻沒人要,就留下來自己養,狗小時候看起來呆呆的,他就取名阿呆。
「阿呆後來可是一點都不呆,還十分聰明,也聽得懂人話」曹勝勇說,有一次他吃完東西把垃圾裝袋,懶得丟到垃圾桶,叫牠咬去丟到垃圾桶,沒想到牠真的就咬著袋子放到垃圾桶再回來,讓他很驚訝。
他說,後來他增加動作訓練牠,發現牠慢慢能聽懂,聽到「坐下」,就會立刻坐好,喊「站起來」會立刻用兩位隻後腳站立。
曹勝勇表示,令人捧腹的就是只要他喊「砰」、或比出開槍的手勢,牠馬上倒下裝死,一動也不動,鄰居看到都笑翻天,就算有人故意搖牠,牠也裝死不會動,實在很會「演」。
漁村居民說,這隻狗很有名氣,常看到牠咬著袋子上街買東西,十分神氣。曹勝勇表示,因雜貨店離他家只有百餘公尺,過兩條街,只要他把錢放在袋子內,老闆就會知道放啤酒或香菸在袋子裡,阿呆每次都能完成任務。
◆ 秋遊恆春 年度鷹戲豋場
【聯合報╱記者林順良/墾丁報導】2010.10.09
想一睹鷹河、鷹柱、鷹海的自然生態奇觀嗎?被稱為國慶鳥的灰面鵟鷹,已開始過境恆春半島,墾管處在10日下午2點,將引導遊客觀賞一年一度的鷹戲,並配合生態闖關、保育商品展等活動。
墾管處說,每年落山風初起,捎來秋天信息,恆春半島就成了亞洲東部候鳥遷徙的棲息站與度冬地。20多年來,墾管處與屏東野鳥學會每年秋季舉辦的賞鷹活動,已是恆春半島最具代表性的季節性旅遊活動」。
墾管處長林青說,一入秋天各式鷹鷲類猛禽,彷彿舉辦嘉年華會,定時出現在恆春半島的碧海藍天上,形成「鷹柱」、「鷹河」、「鷹海」等壯麗的自然生態景觀,往往吸引鳥友及遊客觀賞。
明天登場的「滿州賞鷹博覽會」,在滿州鄉里德村舉行,有生態闖關活動、自然生態保育商品展、恆春半島農特產品市集、在地傳統文化表演、灰面鵟鷹保育繪畫比賽頒獎、社區解說員授證、賞鷹解說活動等。
◆ 竹科人王進龍 創迷蝶百年紀錄
中央社 2010-10-09
10多年來跑遍全台拍鳥的竹科人王進龍,最近3個月改拍蝴蝶,竟在清大蝴蝶園裡發現隨著凡那比颱風而來的菲律賓呂宋島「南島淡紋青斑蝶」,意外創造台灣迷蝶研究百年新紀錄。
「沒想到,近在咫尺的清大校園裡,竟有這樣一個好地方!」王進龍原本是鳥類攝影的愛好者,足跡遍及北中南各大賞鳥景點,最近在朋友推薦下,開始到清大校園裡的蝴蝶園拍攝。因為公司就在清大附近,王進龍清晨上班前或中午休息時,都會到蝴蝶園晃晃,除了拍照,也順便運動健身。
位於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後方、占地1.5公頃的清大蝴蝶園,是學校師生與社區義工共同打造的生態天堂,豐富的食草植物與蜜源植物成為蝴蝶最愛的棲息地。王進龍說,不像拍鳥必須長時間等待,這裡的蝴蝶飛舞身旁,拍起來輕鬆多了,才3個月他就拍到60多種蝴蝶。
王進龍說,9月中旬他在蝴蝶園裡的醉嬌花上拍到1隻蝴蝶的背面,隔天又分別在大花咸豐草及長穗木上拍到這隻蝴蝶在吸蜜,由於這隻蝴蝶的後翅緣略有破損,所以很容易判定是同一隻。 王進龍原以為這是「淡紋青斑蝶」,但偶然看到蝴蝶生態宣傳摺頁,發現這隻蝴蝶和「東方淡紋青斑蝶」很像,後來經過蝴蝶專家詹家龍確認,發現這竟是來自菲律賓呂宋島的迷蝶,日本名字為「擬南方淡紋青斑蝶」,由於分布範園在亞洲南方的熱帶島嶼,有別於「淡紋青斑蝶」較北的分布範圍,所以將中文名字訂為「南島淡紋青斑蝶」。
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顧問詹家龍表示,每年颱風季節一到,一些源自南方熱帶的蝴蝶會意外被夏季的旺盛氣流捲入,導致牠們被迫離鄉背井展開一場跨海的旅程,其中只有少數幸運兒能夠安全抵達台灣,成為蝴蝶研究者又驚又喜的意外訪客-迷蝶。
他說,王進龍發現的這隻迷蝶,可能是隨著凡那比颱風而來。台灣是蝴蝶王國,本島品種就有約400種,而迷蝶也不少見,但投入研究者卻不多。只要用心,創造適合蝴蝶棲息的環境,或許,身旁美麗的蝴蝶,會帶來更多的驚喜。
保育救地球/石虎快絕種 別再誤殺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10.10.10
石虎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農委會特生中心近年投入石虎研究,發現石虎數量少得驚人。去年林務局將石虎列為第一級保育野生動物,呼籲民眾認明石虎特徵,協助目前「夾縫求生」的石虎族群,未來有機會能「子孫滿堂」。
農委會特生中心研究員林育秀表示,石虎生存在一千五百公尺以下山區,在台灣僅有零星分布的紀錄,近年西部苗栗到嘉義一帶山區曾經出現過,東部則未曾發現紀錄。
林育秀指出,近年我國開發不斷擴及山林,使得石虎棲地越來越少,棲地破碎化加上山區開路、車子增多等,部分石虎因此傷亡。尤其石虎現存族群數量極少,「即使只是減少一隻,對整個族群的影響都會變得很大。」
早期石虎被認為是養雞場的「偷雞賊」,部分石虎遭到捕獸夾、毒餌威脅,面臨極大的獵捕壓力。林育秀指出,石虎屬於夜行性動物,外觀與虎斑貓相像,不同處在於石虎耳後各有一塊白斑,而虎斑貓的尾巴花紋呈現環狀,石虎則呈斑點狀,體型也較家貓來得大。
台灣過去對石虎的研究相當稀少,且因石虎「神出鬼沒」,目前我國對於石虎族群的數量、分布地區資訊不足,僅知近十年來在野外發現石虎的紀錄極為稀少。
農委會林務局野生動物保育科科長林國彰表示,石虎為台灣本土種,研究發現,野狗才是主要騷擾雞舍的「罪魁禍首」,石虎因族群數量少,屬於「偷雞」特例。
林務局呼籲畜牧業者不要誤殺瀕絕動物,即使抓到石虎,也不要處死。近期林務局研擬行政救助方式,盼透過柔性方式,為石虎開闢「活路」。
◆ 保育救地球/買斷築巢權 推生態旅遊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10.10.10
台灣各地人為開發破壞保育類野生動物棲地,為了保護所剩無幾的瀕絕動物,保育單位想盡奇招。林務局野生動物保育科科長林國彰舉例,如買斷保育動物「築巢權」,將魚塭轉型納入觀光等,為保育動物「留生路」。
保育動物野外生存空間隨著人類開發受到衝擊,林務局依野生動物保護法所公告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名單,台灣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從民國九十三年的一百七十四種,目前已增至兩百一十二種。
林務局指出,保育類野生動物領角鴞為夜行性猛禽,分布於海拔一千兩百公尺以下森林,有時在鄉間、都市公園也可發現蹤跡。
領角鴞的生活環境貼近人類,更易受到人為干擾。過去坊間傳說貓頭鷹具藥效,使領角鴞一度遭捕捉入藥,遭遇車禍、幼鳥墜地等也是傷亡原因之一。
最早被發現於翡翠水庫附近的台灣特有種蛙類翡翠樹蛙,生存範圍分布侷限,數量也相當稀少,屬於珍貴稀有種保育動物。林務局表示,台灣山坡地溪溝水泥化、水質惡化、土地開發等,都對樹蛙棲息地造成嚴重殺傷力。
林國彰指出,過去因保育類野生動物水雉在菱角田築巢,遭農民下藥毒死,林務局擬定一窩補助一萬元的方式,向農民買斷水雉築巢權,確保水雉順利「成家」。
還有保育類野生動物黃魚鴞會偷吃鱒魚,令台北縣烏來、台中縣谷關一帶的鱒魚養殖業者不堪其擾。林國彰表示,目前林務局設置魚塭示範據點,把養殖魚塭納入生態旅遊,試圖增加業者收入,並將業者對保育動物生存的阻力化為助力。
依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未經許可獵捕保育野生動物,可處六個月到五年徒刑,並罰廿萬到一百萬元罰金。
◆ 生態輸水 塔里木河結束下游近30年乾涸
中央社 2010.10.10
中國第一大內陸河塔里木河近10年來透過數十次生態輸水,下游近30年乾涸現象宣告結束,生態狀況已初步改善。
北京「中廣網」報導,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表示,2001年以來,塔里木河已生態輸水11次,由大西海子水庫下輸的水量總計23.3億立方公尺,流水6次到達塔里木河的尾閭湖台特瑪湖,結束下游河道乾涸近30年的歷史。
目前河道兩側的植被物種從17種增加到46種,天然植被恢復27萬畝,沙地面積減少50萬畝,300多公里的下游河道兩岸生機重現。
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除了向塔里木河下游輸水外,還興建水利基礎設施,改善幹流的節水條件,提升農業用水效率,促進流域內生態改善。
塔里木河由發源於天山的阿克蘇河、發源於喀喇崑崙山的葉爾羌河以及和田河匯流而成,流域面積19.8平方公里,最後流入台特瑪湖。
塔里木河是中國第一大內陸河,全長2179公里,僅次於前蘇聯的伏爾加河、錫爾-納倫河、阿姆-噴赤-瓦赫什河以及烏拉爾河,是世界第5大內流河。
中國中華白海豚保護基地啟用
中央社 2010/10/11
(中央社台北11日電)歷時2年建設的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淇澳管理基地日前投入使用,它將擔負起廣東全省乃至整個南海地區小型擱淺鯨豚的救護任務,可同時救治3至4頭中華白海豚或類似鯨豚。
廣東省海洋漁業局局長鄭偉儀告訴新華社,珠江口現存有中國數量最大的中華白海豚群體,種群世代完整,是中國目前數量最大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1999年建立了由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負責主管的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這個保護區於2003年6月升級為中國大陸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其中,由珠海市無償劃撥了位於淇澳島關帝灣的8600多平方公尺土地,建設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淇澳管理基地,這個基地於2008年5月動工,是中國大陸首個中華白海豚保護基地。
據珠海市副市長金展揚介紹,這個保護區位於珠江口北端,屬珠海市水域範圍內,東以粵港水域分界線為界。總面積46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140平方公里,緩衝區面積192平方公里,實驗區面積128平方公里。
數據顯示,去年中華白海豚死亡數量創近年來新高,年發現異常死亡22頭。因此,啟用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淇澳管理基地迫在眉睫。
這個基地有助於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集保護、研究、救護、馴養、科普、宣教、觀賞和生態旅遊等功能於一體,並承擔執行中國有關自然保護區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擬定自然保護區的總體規劃和各項管理制度,統一管理自然保護區;調查自然資源並建立檔案,組織環境監測保護自然保護區內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組織或協助有關部門開展自然保護區的科學研究工作;進行自然保護的宣傳教育。
◆ 鹿谷小半天 櫻花「驚」艷
石馬公園一片花海
自由時報 2010.10.11
〔記者謝介裕/鹿谷報導〕櫻花是春天的象徵,惟南投縣鹿谷小半天石馬公園裡頭近200株的櫻花,目前卻綻放枝頭,令人驚豔。農委會集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判,與氣候異常有關,未來將成立跨國研究小組對動植物與氣候異常之間關係進行研究、調查。
鹿谷小半天震災後朝休閒農業聚落發展方向努力,除將觀光旅遊服務中心前佔地約2公頃的公墓整理變成公園,並依歷史傳說故事命名「石馬公園」以外,也透過李登輝之友會協助廣植櫻花,豐富旅遊內容,讓春天外出踏青的民眾,品嘗遠近馳名的凍頂烏龍茶,也能觀賞盛開的櫻花。
不過,目前石馬公園裡頭竟呈現一片花海情景,地方民眾表示,中秋節過後,便陸陸續續發現櫻花結苞,總數500株的櫻花,竟然約5分之2的櫻花已提前綻放,令人嘖嘖稱奇,有的人甚至以「生目睭嘸嘛看過」形容該異象。
特生中心研究了解
農委會集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說,近年來氣候變化十分劇烈,除植物花序錯亂以外,連動物棲地也受影響,該中心打算結合國內外專家學者,利用3年時間進行研究,屆時便可望對植物異常開花、動物異常遷徙等情形,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動物保育不力 將砍縣市補助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0.10.12
台灣不時傳出保育問題,農委會林務局調查發現,部分地方政府執行保育成效很差,不是未設專職人力,就是資料造假。為使各縣市政府落實動物保育工作,農委會決定評比各縣市動物福利滿意度,再依評比結果,增減隔年度中央保育宣導經費的分配額度。執行保育不力的地方政府,保育補助款會嚴重縮水。
林務局保育組科長林國彰表示,日前南部發生吃熊掌的保育事件,引發抨擊,林務局召開保育會議要求各縣市清查境內登記列管的保育類動物,回報的統計顯示,民間登記有案的保育類動物共1452隻,其中以靈長類的台灣獼猴最多,有300隻;其他還有包括熊、老虎、河馬、海龜、馬來熊等。
林務局人員進一步下鄉逐一稽核清查,更發現問題一大堆。有的地方政府交出的報表製作精美,但實際的動物隻數並不吻合,林務局進一步訪查飼主,才發現動物早已年老死亡。還有熱心民眾帶著飼養多年的動物,依法到地方政府登記,卻被地方保育人員「暗示」是來「找麻煩」,甚至叫飼主直接「放生」即可。甚至有的地方政府乾脆兩手一攤表明,地方財政困難,無力負擔相關保育工作,抱持著「被主管機關查到再說」的心態,實在可議。
林國彰說,全台26個縣市政府,至少有7個縣市政府沒有依法編列專職的保育人員,比率高達26%,卻每年「習慣性」領取中央補助款,實在有違公平原則。因此,林務局將邀集專家學者、保育團體和政府單位,製訂動物福利滿意度指標,評比各縣市政府的動物福利滿意度,並向社會大眾公布。
◆ 黑琵普查 台江國家公園加入
中央社 2010.10.12
一向由保育團體主導的黑面琵鷺普查工作,今年首度有公部門加入。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已和台南縣市鳥會攜手合作,最快後年編列專門經費,未來更將建立公部門獨立普查機制。
民國91年台南縣七股鄉發生黑琵集體感染肉毒桿菌事件,造成逾70隻黑琵死亡後,熱心於黑琵觀測事務的地方保育團體,隔年聯手展開黑琵普查,掌握黑琵生態及行蹤。
8年來,台南黑琵普查從未間斷,保育團體更加入香港觀鳥會發起的年度全球黑琵普查。目前,台南黑琵普查由台南市野鳥學會、台南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及台南縣河川巡守隊聯合進行。
今年9月下旬黑琵先頭部隊飛抵台南縣黑琵保護區,黑琵普查10月開始,每2週1次,仍是由地方保育團體擔任主力,但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有公部門「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加入。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9月和保育團體開會2次,加入黑琵普查行列,且負責普查結果的發布。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地方保育團體長年來不辭辛苦及成本調查黑琵,值得肯定。公部門加入普查,希望吸取鳥會的技術及經驗,讓政府在黑琵保育上盡一份心力。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志工中,部分是台南市野鳥學會及台南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的成員,管理處準備明年開始「金援」普查計畫,後年編列普查專門經費,未來更將建立公部門獨立普查機制。
管理處強調,公部門絕對不是要和保育團體搶功,而是希望透過公部門,讓未來黑琵普查更具公信力,也歡迎保育人員的加入,讓普查機制更完善。
籌備2年 海生館展有毒生物
http://www.udn.com/2010/10/13/NEWS/DOMESTIC/DOM6/5906763.shtml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車城報導】2010.10.13
色彩繽紛的海底世界,也潛藏著致命「毒」機!專攻有毒海洋生物的海洋生物博物館生物組主任李展榮,常接獲毒傷求助電話,3年前他指導的研究生被刺傷,為提醒民眾注意,花了2年時間籌辦的「毒領風騷──有毒海洋生物特展」今天登場。
李展榮說,特展除介紹常見的有毒海洋生物種類、毒性類別、傷後處理及用途外,還展出台灣海域常見的活體有毒海洋生物,提醒民眾在從事海上休憩活動、漁撈作業或接觸食用性海洋生物時,切莫慌了手腳。
李展榮過去常接到詢問電話,被魟魚刺到、被獅子魚刺、被水母或珊瑚螫到怎麼辦?甚至吃了一般海鮮,怎會食物中毒?3年前,他指導的研究生擦拭飼養獅子魚的魚缸時,左手關節部位不小心被刺3個洞,送醫救治,左手臂腫了3天才好,他認為有辦特展的必要。
特展規畫4區,包括有毒海洋生物介紹、毒害種類,包括刺絲胞毒害、棘刺毒害、接觸性毒害等,另也記錄歷年國人食用魚貝類造成的中毒事件。
最實用的是介紹中毒後的處理,如水母海葵、獅子魚、魟魚毒棘刺傷後的處理和誤食有毒海洋生物的處理。李展榮說,「中毒後的第1步驟,先綁住最近部位的大動脈,不讓血液回流,擠出傷口內的毒液,用攝氏40度的熱水沖洗,破壞毒蛋白,迅速就醫。」
◆ 沙氏變色蜥 入侵七星潭
【聯合報╱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2010.10.13
花蓮七星潭四八高地對面的棕櫚園出現外來種「沙氏變色蜥」,花蓮縣野鳥學會擔心外來種將迫使本土攀氏蜥蜴地盤盡失,決定徵求志工監測移除。
野鳥學會總幹事劉芝芬指出,外來種入侵是是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因之一。沙氏變色蜥最早於2千年在嘉義水上鄉出現,不知何故在2008年間,沙氏變色
蜥出現在花蓮七星潭四八高地附近,目前東華大學老師楊懿如正與研究生在此地區進行分布調查,發現密度甚高且有擴散趨勢。
野鳥學會將與東華大學合辦沙氏變色蜥移除志工培訓課程,讓縣民認識何謂外來種與危害程度,並運用志工進行移除作業,以捍衛本土物種生存權。即日起本月15 日,有意者可電話報名參加(03 )8339434或email至bird.hl@msa.hinet.net索取簡章。
劉芝芬說,本土攀氏蜥蜴性情溫和,而外來的沙氏變色蜥可能較強悍,否則不致迅速搶占本土地盤。
兩蜥長度均為15公分,但變色蜥頸部有明顯的橘色肉垂,夜間徒手捕捉,再設法「安樂死」,是最有效率也是最不得已的的移除法。
致命牛瘟病毒 宣布根絕
自由時報 2010.10.16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替聯合國工作的科學家十四日表示,他們已撲滅了一種會造成牛隻感染毀滅性瘟疫的致命病毒—牛瘟病毒。這是人類自三十多年前宣布天花絕跡以來,首次宣布徹底根絕某種病毒性疾病。
史上第二次消滅病毒性疾病
牛瘟一度在中東、非洲與亞洲地區流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已表示,現在將中止追蹤與根除此病毒的相關工作,而且「有信心」該病毒已從那些流行的地區中絕跡,包括歐洲、亞洲、中東、阿拉伯半島與非洲。
源於亞洲 感染牛逾八成會死
牛瘟病毒起源於亞洲,但在諸如成吉思汗等入侵者把染病的牛隻帶到其他國家,以及牲畜進口的情況下,該病毒蔓延至全球。它會造成呼吸道與消化道方面的疾病,進而導致腹瀉、脫水,最終死亡。接觸到該病毒的牛隻中,八成以上會斃命。英國正是因為曾受牛瘟病毒重創,才會在一八六五年建立國家獸醫制度。
牛瘟病毒在傳染開來後,導致大量的牲畜死亡,家家戶戶沒有肉吃與沒有牛奶喝。失去了用來耕田的動物,也造成農事癱瘓,大量人口餓死。當牛瘟病毒十九世紀末進入非洲時,造成全非洲八成到九成的牛隻死亡。
獸醫史上最大成就
因此,撲滅牛瘟病毒,被形容是獸醫史上最大的成就之一,而且將可拯救世界上最窮的數百萬人性命與生計。牛瘟病毒在一九六○年代疫苗研發出來後受到控制,聯合國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則在一九九四年展開全球根除牛瘟病毒計畫。由於牛瘟病毒自出現以來未有變種,這讓科學家可以透過注射疫苗與撲殺病牛雙管齊下的方式,完成撲滅病毒的艱鉅任務。
參與這項根除牛瘟病毒計畫的英國動物衛生研究所安德森博士說:「很長的一段時間以來,人們一直投入控制疾病的工作,沒有真的夢想說有可能讓某疾病自世上絕跡。而就牛瘟而言,我們做到了。」
安德森和同僚協助設計出一個類似驗孕劑的簡單試劑,就能幫本地人測試牛隻是否感染牛瘟,短短數分鐘內就有值得信賴的結果,而專家也因此不用冒生命危險進入蘇丹南部與索馬利亞等戰亂地區。實驗證明它非常有效,而這項技術也已傳遍非洲。
牛瘟病毒上一次爆發是在肯亞,時間是二○○一年。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預計將在明年正式宣布根除牛瘟病毒。
※ 相關報導:
* 24歲美女牧羊人 荒野逐夢
http://udn.com/NEWS/WORLD/WOR4/5915297.shtml
英國最年輕的牧羊女艾瑪‧葛雷(Emma Gray)獨自住在紐卡索市外30公里的偏遠地區,凡事都得靠自己,但她不覺得無聊,還非常喜歡這份工作。
◆ 傷殘動物 農委會17年救5千隻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10.10.17
野生動物也會遭遇「天災人禍」,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表示,近期為鳥類遷徙季節,不少鳥類在遷徙過程遭逢車禍、撞到玻璃等,緊急送往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部分野生動物因傷重無法重返野外,自此長住在這間動物界的「療養中心」。
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副研究員詹芳澤表示,急救站創站十七年來,每年從全台各地送來數百隻野生動物,截至今年七月,已累積救援五千兩百三十八隻傷殘動物,包括鳥類、哺乳類、爬蟲類、兩棲類等,其中鳥類高達八成。
詹芳澤指出,一年來總計救援超過六百隻野生動物,其中四到五成遭遇「人禍」,如被車子撞傷、遭農藥毒害、被捕鴿集團誤補後殺害,其中遭捕獸夾夾到斷腿比率居高不下。
急救站近年救援的動物中,有二到三成為鳥類或哺乳類寶寶,有的因鳥父母築巢功力不夠「深厚」,或鳥寶寶活動力正旺盛而導致落巢。有的是山羌、黑熊寶寶與媽媽走失了,找不到回家的路。
詹芳澤表示,有的哺乳動物寶寶只是短暫與父母走失,也許因為有人靠近而躲在遠處觀望,寶寶卻意外被送往急救站。
詹芳澤並說,「過去發生多次民眾送來落巢的貓頭鷹、老鷹幼鳥,急救站將幼鳥送回原處,發現牠們的媽媽仍在原地等待。」
另外,野兔寶寶常動也不動窩在草叢中,等待外出覓食的媽媽回來哺乳。有的民眾過分熱心,誤以為幼兔遭遺棄而將牠帶離,意外「拐走別人家的孩子」。而夜鷹幼鳥熱中於偽裝石頭、枯木,休息時靠著一身隱蔽色蹲伏在地面不動,也常莫名被帶進急救站。
若發現野生動物需要幫助,野生動物急救站電話(○四九)二七六一三三一轉三○九。
◆ 當黑琵志工 近百人培訓
【聯合報╱記者呂筱蟬/麻豆報導】2010.10.17
「黑面琵鷺是享譽國際的明星鳥,每年固定來七股過冬,台灣民眾能就近賞鳥,是如此幸福!」黑琵之美觀光旅遊志工培訓營,一連兩天在台灣首府大學及台江國家公園展開,大專院校學生及社會人士近百人參加,推廣南縣賞鳥之旅。
「今年黑面琵鷺過境七股,至上個月為止有68隻,近日會有更大數量,隨北風而下到來。」台南縣生態保育學會理事長邱仁武說,台灣民眾賞鳥素質有待提升,尤其避免穿著鮮豔色彩服飾或在賞鳥區大聲喧嘩,「這樣鳥兒都會感到害怕,那就什麼都看不到了!」
黑琵之美觀光旅遊志工培訓營活動以「重視生態保育」、「保護綠色地政」為訴求,邱仁武表示,今年培訓營配合縣府推動「2010大台南觀光服務年」,及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成立,培訓志工推動黑面琵鷺生態保育工作,特別把主題規劃在「黑面琵鷺生態探討」,進一步帶動七股觀光旅遊。
「來這裡除認識新朋友外,擔任講解志工也是做好事!」學員徐賢煌提到以往為弱勢團體導覽生態,除期許環境更美好外,對社會也有另層意義。
不能隨便進入 高美濕地將分區管制
【聯合報╱記者張明慧/台中報導】2010.10.19
台中縣高美濕地因侵入破壞事件頻傳,台中縣府訂出新規定,明年將劃分核心與緩衝區,一般遊客不能進核心區,緩衝區也得先申請才能踏入,還要管制人數,未來大批遊客在濕地挖沙、戲耍的情形將不復見!
保育人士蔡仲晃支持縣府作法,認為分區管制不僅可使遊客免於觸法,也讓濕地發揮遊憩與生態教育功能。但地方也有反彈聲音,擔心設限後恐影響居民和商家生機。
高美濕地位大甲溪出海口,面積約七百公頃,因擁有全國最大面積的雲林莞草享名,加上泥質與沙質灘地兼具,又與河口沼澤地相連,生態豐富,不僅有招潮蟹、水筆仔等濕地生物,還有上百種鳥類與雁鴨繁殖。
近年高美濕地假日遊客如織,縣府粗估,假日期間單日湧入遊客數可達兩、三千人。
以往高美濕地幾乎不設防,對民眾侵入行為也從寬認定,以致一再發生燒鋼琴、騎海灘車或滑沙板等事件。
台中縣政府最近新訂的「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修正草案」,把濕地劃分核心區與緩衝區,核心區只有農漁民可入內捕魚,緩衝區申請才能進入。縣府指出,未來不僅管制入內總人數,從事活動還得和生態旅遊、攝影或體驗有關,其他如游泳、滑水板、風浪板、拖曳傘、水上摩托車,甚至小朋友挖沙等行為全都禁止。
縣府農業處保育科長李代娟說,近來連串的違規、汙染行為引起各界撻伐,學者也認為濕地遊憩壓力增加,使得地質硬化,甚至偵測到人畜共通類彎形菌,縣府不得不採取嚴格措施。
縣府下周將邀學者專家、生態保育團體與當地民代、居民座談,預計明年初就可實施,屆時將增聘警衛,受理遊客申請及管控進出。
◆ 南京最浪漫 「蝴蝶婚禮」當紅
【經濟日報╱記者陳怡慈/綜合報導】2010.10.19
印度詩人泰格爾曾說,世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倘若這距離不存在,不妨來場由世上最浪漫職業所築起的蝴蝶婚禮,這可是南京年輕人今年最新流行的。
話說現今城市裡已經難覓蝴蝶蹤影,即便在南京郊外也難看到蝴蝶成群景象。不過,這樣一幕上百隻彩蝶飛舞的場景,卻出現在南京一對年輕人的婚禮上。
揚子晚報報導,在南京一家酒店的婚禮現場,當新郎新娘一同打開精美花籃,成群的五彩蝴蝶頓時從中飛出,有的成雙成對翩翩起舞、有的靜靜息在新娘裙擺,一時間恍若夢幻,台下賓客莫不驚呼。
專做蝴蝶放飛的林小姐表示,蝴蝶婚禮兩三年前就已經出現,但是流行起來還是今年。既新奇又富有寓意,深得年輕人喜愛。
蝴蝶被譽為「會飛的花朵」,歷代詩詞均能找到讚美它的名作,也被認為是自由戀愛的象徵。
另外,蝴蝶忠於情侶,一生只有一個伴侶,戀花的蝴蝶常被用於寓意甜蜜的愛情和美滿的婚姻。
現代人追求創意,這個國慶日,林小姐幾乎每天都接到放飛蝴蝶的工作。
林小姐說:「現在我們這大約能提供200種左右的蝴蝶,但是常用於婚禮的只有20多種」;蝴蝶品種不同,習性也不同,一般採用的是虎斑蝶,金斑蝶,金鳳蝶等溫順的蝴蝶,飛起比較優雅,太猛的蝴蝶有時會嚇到客人。
因為,蝴蝶有著昆蟲的趨光性,只要將聚光燈照在新人身上,它們就一直繞著新人飛舞,異常優美。
蝴蝶放飛都是一次性的,林小姐說:「一般我們放出去的蝴蝶都會被好奇的客人捉回去,小孩子特別喜歡,有時候賓館的服務員都會上前捉一隻帶回去。」
林小姐表示,現在不少購物網站上也能買到蝴蝶,有的新人會選擇DIY的方式自己從網上購買。不過,由於產地在雲南等地比較遙遠,運輸過程中會出不少問題。
由於一般人對照顧蝴蝶通常欠缺經驗,自己購買在婚禮上放飛的效果,多少會打些折扣。另據報導,大陸知名購物網站上也有十多個商鋪有出售蝴蝶,但價格參差不齊。
根據58同城.com 網站報價,三打蝴蝶賣價人民幣200元 (約新台幣940元),換算後平均每隻蝴蝶要價新台幣26元,並不便宜。
※ 只覺得殘忍,一點都不覺得浪漫。
◆ 抓蟲餵植物交大研究生闖出名號
【陳育賢/竹市報導】2010-10-19 中國時報
天下人的興趣無奇不有,但有人的嗜好竟是抓蟲子給植物吃,而且還埋頭鑽研,甚至在BBS網站引起討論!這個人就是交通大學生物科學研究所碩二生岳朝彥,他的「食蟲植物學」已成許多人爭相探聽的網路「新顯學」。
「抓蚊子要有技巧,不能弄死牠,因為捕蠅草只吃活的昆蟲。」岳朝彥說。他半嘲弄的表示,還好有廁所,才抓得到這幾隻蚊子。
除了捕蠅草,還有各種純、混種的豬籠草、毛氈苔、瓶子草、及狸藻等陸、水生食蟲植物哦,這些植物名稱,許多人可能一輩子都沒聽過。
自嘲中了「蝕毒」的岳朝彥指出,蝕字,是取「食」與「虫」之意,意即吃蟲子,也就是他中了吃蟲子植物的毒,眼睛一閉上,全都是食蟲植物的影子。
他所種植的食蟲植物已多達廿九株,在交大BBS站上也開設「食蟲植物」版,引發清、交大同好討論,並讓對食蟲植物陌生的學生,有了進一步的接觸。
岳朝彥表示,國小時,曾見攤販在賣捕蠅草、毛氈苔等食蟲植物,過去以為只有卡通裡才有的植物,竟活生生在眼前,第一次看到,才知道原以為的怪物,竟然這麼精緻、可愛,且對人類無害,驚訝之餘也愛上食蟲植物。
而後陸續他也鑽研各個品種的食蟲植物,包括葫萊、維京、斑蘋果、米蘭達、紅豹等多種豬籠草;紅龍、鋸齒、全綠、鯊魚、長柄等捕蠅草;海豚、鸚鵡和白網紋瓶子草等。
另外,他也種了花市毛、台灣小毛、岔葉毛、孔雀毛、阿帝露、長葉茅膏菜、長柄毛氈苔、迷你毛等毛氈苔。
岳朝彥不只把種植當興趣休閒,另外也嘗試扦插、葉插、播種等方式繁殖,繁殖成功的小苗就以比市價更低廉的價錢,化身為「食蟲艦長」在清、交大BBS站上拍賣,還非常搶手呢,連他自己也沒想到,原來有不少朋友也對食蟲植物有興趣。
◆ 長榮伸援 瀕危廟龜飛美重生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台北報導】2010.10.19
今年二月間,香港查獲一千三百多隻走私淡水龜,其中包括稀有的瀕危廟龜,國際龜類存續聯盟(TSA)希望送往美國收容,卻苦無經費,眾龜面臨銷毀命運,最後獲長榮航空贊助,五十隻廟龜今晚將從香港啟程,赴美重生。
香港查到這批廟龜時,堆疊在箱子裡,傷痕累累,因無法查證這批烏龜的來源,無法放回原棲地,最後就得「人道處理」。
專事龜類救援的TSA決定搶救這些淡水龜,疏散到歐美收容機構安置,由於廟龜體型大、是瀕危動物,成為首要搶救對象。
過去新加坡航空也曾以優惠運費協助TSA運送,但因取消亞特蘭大貨運航線,TSA轉向多家歐美航空公司求助,但運費都很驚人;TSA後來查到長榮航空有飛台北至亞特蘭大,於是透過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研究中心與長榮接觸,長榮立刻同意協助,非常「阿沙力」只收取象徵性費用。
為了運送這批命運多舛的廟龜,長榮不但立刻派香港人員前往了解,除再三確認特殊要求外,還提高運送規格,包括盡量縮短運送時間,機內溫度特別為烏龜設定在十五至廿五度間等。
首批五十隻廟龜將裝入九個木箱,總重六百公斤,今晚十時四十五分自香港啟運,預計明天凌晨抵達台灣,明天一早七時十分再轉往亞特蘭大,預計台灣時間明晚十一時五十分抵達。
過去長榮有多次協助運送活體動物經驗,但瀕危龜類還是頭一遭。長榮航空副總經理聶國維表示,參與國際保育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小檔案
廟龜(Yellow-headed Temple Turtle)又名縐綢龜,原產於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寮國等東南亞國家的河流沼澤區,因棲習環境經常可見佛教的寺廟而得名。廟龜是亞洲體型最大的淡水龜,體長可達六十公分,由於體型大肉多,使牠們成為食用龜的主流,導致野生族群受到獵捕而數量銳減。
國際保育聯盟(IUCN/SSC)物種存續委員將廟龜列為全亞洲最受威脅的卅種淡水龜之一,華盛頓公約組織(CITES)將牠們列入公約附錄的保育類動物,限制進出口。
聯合國:破壞生態 人類自毀地球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0.10.20
根據聯合國環境計畫署表示,人類正在毀滅地球的生命,光在2008年全球人為造成的環境損害,總金額就高達6.6兆美金,約台幣204兆元。另根據統計,全球哺乳類動物,已有78種絕種,超過6百種瀕危。
今年由日本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會議,參加會議的國家可望就2020年目標進行確認,過去聯合國也曾在2002年時訂出2010年減少生物多樣性消失目標,不過成效不彰,因此《美聯社》稍早也報導,專家呼籲如果沒有積極保護地球物種,絕種現象將快速增加,甚至破壞到人類自己的生態系統。
今年參加會議的日本環保大臣松本龍則表示,「2020年的目標需要積極達成,因為目前我們正站在歷史轉捩點上。」根據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統計,在全球5490種哺乳動物中,有78種絕種,188種嚴重瀕危,450種瀕危,其中主要原因是受棲息地減少、汙染、生病與人為導致的氣候變遷造成。
另外參加這次會議的中國代表也表示,中國政府已規劃35處優先保育地區,總面積約佔中國領土23%,政府也撥出預算挹注2020年達成減少生物多樣性的目標。
不過,好消息是,人類近幾年來發現新物種的次數也在增加中。根據2008年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表的報告指出,自1997年至2007年間,全球新發現的物種就有1068種,另外「海洋生物普查」至今也已發現超過6千種不同海底新物種。
世界自然基金會秘書長利普表示,「今年名古屋會議如果能達成禁止繼續破壞生態與生命的協議,那才是地球最需要的。」
本次於日本名古屋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會議,共邀請190個國家以上參加,會議預計2個禮拜後結束。
◆ 墾丁海域降溫 珊瑚白化趨緩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墾丁報導】2010.10.20
今年夏天因異常高溫,墾丁海域的珊瑚在8月間出現10%至15%面積的白化現象,且有持續擴大跡象,讓墾管處保育研究人員憂心忡忡;所幸海水溫度在9月開始下降,部分白化珊瑚恢復生機,本月初觀察白化面積已縮小到5%,讓人鬆了口氣。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研究課長馬協群說,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今年度的分析顯示,西太平洋會出現持續高溫,7至9月期間,台灣周圍海域確實籠罩在夏季高溫的狀態下,墾丁海域的珊瑚更容易產生白化現象;白化是珊瑚因應環境劣化的生理反映,水溫逾攝氏29度就會發生,白化現象代表「珊瑚生病了」。
他說,珊瑚研究學者8月間發現墾丁海域部分珊瑚出現白化現象,墾管處今年設置的「全球氣候變遷預警機制─墾丁近海水質連續監測系統」,已即時獲得水溫數據等資訊,並掌握珊瑚礁生態環境遭遇遽烈變動。監測資料顯示,7至8月的平均溫度從27.1度至29.11度,9至10月則由28.39度降至27.66 度,隨著季節變動,高溫情形已趨緩,珊瑚白化擴大的警報解除。
墾管處長林青說,野外監測的結果,8月初台電核三廠出水口右側水域,與後壁湖潟湖外環礁的現生珊瑚,部份出現嚴重白化情況,面積約10%至15%,並有持續擴大跡象;還好水溫漸降,10月的監測發現,兩地珊瑚白化面積與擴散情形均有下降趨勢,白化面積降至5%,部分白化珊瑚又恢復生機。
澎湖南方四島 規畫第二海洋國家公園
【王莫昀/台北報導】2010-10-21 中國時報
清末素有「小上海」之稱的澎湖東吉嶼可望成為台灣第二處海洋國家公園!內政部官員昨日證實,正積極推動澎湖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與西嶼坪等南方四島,劃設為海洋國家公園,因此處海洋生態豐富,未來希望透過政府保護,讓此處成為國內重要「魚種種源保育庫」。
國內第一座海洋國家公園是三年前公告成立的東沙環礁。澎湖南方四島海洋國家公園推動案,最快今年底前完成專案小組審查,明年通過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審議。
澎湖南方四島緊臨「黑水溝」,是清朝第一條官方允許先民東渡台灣的重要航道。內政部官員表示,先民渡海來台,先在東吉嶼等地補充物資;西返大陸時,又在東吉嶼等處暫歇,造成此處商業活動繁盛。當時島上還有酒家,早年被來往經商人士喻為「小上海」。這處古代重要航道蘊含的物種等資源十分驚人,內政部官員說,南方四島海域珊瑚平均覆蓋率近五成,吸引大量魚群繁殖,在極端氣候越來越顯著期間,可望發展為國內重要「魚種種源保育庫」。
內政部初步規畫,這座海洋公園面積三萬五三九三公頃,其中海洋占九八.九七%,島礁約十二處,較大的東吉嶼、西嶼坪與東嶼坪都有住人;西吉嶼曾有聚落,因安全、資源供給等考量,一九七八年遷村。
澎湖群島具有台灣地區最古老、豐富的玄武岩火山地質景觀,陸域植物共四十四科一五八種,其中原生植物一○九種,澎湖決明、台灣耳草和絹毛馬唐等是台灣特有種。東、西嶼坪周邊離島及礁岩有鳳頭燕鷗、白眉燕鷗、紅燕鷗與玄燕鷗等鷗科的繁殖紀錄。
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調查也發現,區內魚類二百多種,為台灣魚類南北兩大體系的交接帶,發現二十八種《澎湖產魚類名錄》以外的澎湖新紀錄魚種。
◆ 黑猩猩聰明 會用「環保筷」
【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2010.10.21
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園內的黑猩猩常會利用樹枝當工具,不僅會用來沾蜂蜜,還可以拿來把食物撥近一點,相當聰明。
台北市立動物園園長葉傑生表示,黑猩猩的智商相當於5至7歲的小朋友,和人類的基因相似度達98.4%,也是使用工具的高手,常利用不同的方法取出食物。
動物園為了讓黑猩猩的生活更接近野外,製作了蟻塚,有時還會在裡面放置蜂蜜,沒想到黑猩猩不僅會利用樹枝從蟻塚內沾取蜂蜜,還會利用舔滿口水的細樹枝粘螞蟻來吃。
動物園表示,樹葉是黑猩猩的食物之一,動物保母也發現黑猩猩會將吃剩的樹枝保存起來,放在欄舍高處,甚至隨身帶著進出欄舍,目的就是把樹枝當成沾蜂蜜或將食物勾到手邊的「餐具」,儼然是黑猩猩的「環保餐具」一樣,都可回收再利用。
為了讓「餐具」適合插入蟻塚的採食槽,黑猩猩會將過粗的樹枝剝皮,慢慢修改到粗細能插入放蜂蜜的採食槽中,且為了不讓動物保母們把棲架丟掉,聰明的黑猩猩還會把餐具放到高高的棲架上,東一枝西一枝的,讓不知情的遊客,還以為是欄舍造景。
◆ 公企鵝互相挑逗非同志 只是太孤單
中央社 2010.10.21
雖然有新的證據顯示,野生企鵝有同性戀行為,但根據最新出爐的研究,企鵝不是同性戀,只是找到伴侶前,「同性間會互相挑逗」。
倫敦「每日電訊報」(Telegraph)報導,許多動物園早已注意到,公的國王企鵝間有同性戀行為。
根據一份新出爐的研究,科學家也發現野生公企鵝有同性戀行為的證據。研究發現,南極洲(Antarctica)逾1/4的企鵝都是同性伴侶,且大多都是公企鵝。
過去大家認為,因為企鵝長得太像了,無法分辨彼此的性別。美國及德國動物園的公企鵝伴侶,還會孵蛋和哺育「領養的」幼鳥。
不過法國蒙貝列(Montpellier)「功能與進化生態學中心」(Centre for Functional andEvolutionary Ecology)所做的新研究發現,公企鵝是因為太「孤單」,才會和其他公企鵝在一起。
南極企鵝群的母企鵝數量不足,而公企鵝的睪丸酮(testosterone)分泌量高,驅使牠們出現求偶動作,即使對方是公企鵝。
每逢交配季節,國王企鵝會與可能成為伴侶的企鵝「調情」,牠們會閉上雙眼、頭朝天且身體會劃半圓來互相「偷瞄」。
公企鵝伴侶之間短期內會出現上述調情動作,但不會出現類似和母企鵝伴侶之間的親密互動,如學習對方的呼喚或孵蛋。
◆ 巡守員竟獵國慶鳥 當下酒菜
知法犯法 警察搖頭譙:太過分
自由時報 2010.10.21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國慶鳥落難,而且是落入反獵鷹巡守隊成員手中!
灰面鵟鷹俗稱「國慶鳥」,總是國慶日前後來報到,最近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無法飛往南方度冬,紛紛折返回恆春半島棲息,恆春警方前天深夜獲報在滿州山區查獲兩名獵鷹人,兩人身分都很特殊,一個是前鄉代,另一個竟是今年的反獵鷹巡守隊成員,領了反獵鷹巡守隊巡察費,轉身又抓國慶鳥,連警方都搖頭說:「實在太過分。」
兩人被捕後都說:「看到最近天空灰面鵟鷹特別多,一時嘴饞打了兩隻下來,準備配酒用,沒想到就被查獲。」
為了杜絕屏東縣滿州鄉獵捕灰面鵟鷹陋習,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及滿州鄉公所等單位近幾年都在十月份成立反獵鷹巡守隊,並以過去有經驗的獵人為主體擔任隊員,今年從十月一日起,每天分為上、下夜分批巡山,每天發放六百五十元費用,沒想到竟有巡守隊成員「又要拿又要打」!
持改造鋼珠瓦斯槍 射下2鵟鷹
十九日深夜十點多,恆春警分局巡佐蔡志明、史義祥兩人接獲獵鷹線報,趕往滿州鄉欖仁溪山區埋伏,果然發現兩名獵人持改造鋼珠瓦斯槍,打下兩隻夜棲的灰面鵟鷹,當場將他們逮捕帶回。
清查身分時竟發現,嫌犯之一的洪順華是前滿州鄉民代表,另一嫌盧銘德則是今年墾管處成立的反獵鷹巡守隊成員,原二十日凌晨排定要出勤巡山,竟在出勤前先出動獵鷹被捕獲。
當地居民表示,近幾年警方查緝嚴密,也讓灰面鵟鷹價格飆漲,平均一隻可賣得八百元,比巡守隊一天的補助還多,地方早就傳言部分獵人利用上哨巡守時觀察鷹群動態,下了哨後就提槍獵鷹,相當可惡。
墾管處痛心:重打保育一巴掌
墾管處主任陳玄武對此深表痛心,他說,各單位為了轉變滿州鄉給外界獵鷹陋習的惡名,幾年來持續推動巡守補貼措施,確實讓灰面鵟鷹遭獵殺的數目逐年減少,沒想到今年竟有前鄉代及巡守隊員帶頭獵鷹,對灰面鵟鷹保育工作重重打了一巴掌,實在很諷刺,墾管處將對當地居民加強宣導。
這隻狗真「有錢」 作畫一幅2千元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0.10.22
原本是流浪狗的「有錢」,在收養的主人耐心教導下學會多種才藝,包括畫畫,畫作一幅賣到2000元,都捐贈幫助其他流浪狗。
「來!有錢,我們畫畫給大家看」9歲的有錢昨在主人黃連發引導下,用嘴咬住大畫筆,在紙上畫出充滿抽象意味的畫作,最後還用腳掌印落款,不少人為牠的「藝術天分」讚賞不已。
「有錢」原是流浪狗,愛狗又愛訓練狗的黃連發收養後,教會有錢畫畫、騎小車及彈鋼琴;南市動物防疫所長李朝全「發掘」,成為替流浪動物代言的明星。
黃連發說他訓練狗並不強迫,是把車子、鋼琴、畫筆等帶入生活,讓狗兒習慣後,自己就能發揮,像有錢原本就愛亂咬東西,他製作畫筆讓狗兒咬住,馬上畫得很棒。
動物防疫所舉辦「愛動物,做牠的好朋友─海報設計競賽」,即日起到11月21日徵件,最高獎金可獲8000元,詳情可上網http://www.loveanimal.com.tw或電洽(02)25783966胡琬麟。
◆ 盜採髮菜 內蒙阿拉善遭殃
中央社 2010.10.22
髮菜是傳統的名貴食材,價格高昂,吸引產地內蒙古阿拉善盟草原民眾非法大量採摘,當地沙生植物遭大面積破壞,並直接危害乾旱區的牧業生產和生態環境。
新華社報導,清晨4點,寧靜的中國西北部阿拉善草原傳出一陣馬達的轟鳴聲,幾個身背編織袋、手持鐵耙子的身影出現在草原上,蹲身盜採在中國南方深受歡迎的髮菜。
髮菜是一種藍藻類低等植物,主要生長在乾旱半乾旱荒漠草原地帶,色黑細長,如人的頭髮而得名。
髮菜是中國傳統的名貴食材,在漢語裡髮菜與「發財」諧音,因此在中國南方很受歡迎。
阿拉善盟位於內蒙古西部,境內分布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3大沙漠,有大面積荒漠化土地,是中國強沙塵暴主要起源地之一。
今年入秋以來,內蒙古阿拉善草原普遍降雨,沿山草場髮菜生長旺盛。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許多民眾前往阿拉善左旗草原偷採髮菜。為了躲避檢查,這些人每天清晨3、4點鐘出發,上午8、9點就收工。
從1980年代起,偷採髮菜的情況就在生態脆弱的阿拉善草原經常發生。當地牧民說,「以前他們是用手撿髮菜,上世紀90年代開始有人用鐵耙摟取,現在用的人越來越多,這對草原的破壞非常嚴重。」
用鐵耙摟採髮菜,一耙摟下去,地表的土全部散開,所有植物一摟而盡,就連紮根較深的植物也被連根拔起,直接危害乾旱區的牧業生產和生態環境。
據阿拉善盟草原站估計,從1990年至2004年,累計湧入阿拉善盟的摟髮菜者達100萬人次,4000萬畝草場遭到嚴重破壞。
中國國務院於2000年曾發出通知,禁止採集髮菜等沙生植物,並明令取締髮菜市場,各地髮菜市場紛紛關閉。但受利益驅使,近年來零星的髮菜「黑市」依然存在,摟髮菜現象屢禁不止。
2006年中國農業部又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強草原執法,嚴厲打擊採集髮菜等違法行為,維護草原生態平衡。
內蒙古阿拉善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擊摟髮菜者,從2002年至今實施打擊摟髮菜活動千餘次,清理勸退外來摟髮菜人員30萬人次,但每年湧入阿拉善摟髮菜的「盜採大軍」仍屢禁不止。
◆ 鳥兒死心眼 繫放八次仍中網
自由時報 2010.10.22
〔記者游太郎/花蓮報導〕太魯閣國家公園委託東華大學進行鳥類棲地環境生存適調查,發現有一隻粉紅鸚嘴在蓮花池,反覆中了同一張網,也有山紅頭連續在同一路徑中網,顯示牠們對棲地環境的忠誠度,但也讓不肖的盜獵者有可乘之機。
太管處委託東華大學研究「太魯閣鳥類棲地環境適應生存調查」,意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蓮花池土地全部收歸國有,並劃定為生態保護區後,研究人員張網進行棲地鳥類的種類及生態調查,其中一個鳥網竟然有留鳥「粉紅鸚嘴」連續中網八次,不斷地繫放,牠依舊不改行進的習慣,研究人員對於牠的習性大開眼界,頻呼不可思議。
東華大學教授許育誠說,還有一隻「山紅頭」,牠的飛行路線都沒變過,研究人員經過觀察發現,只要一張網就會被捕,但這隻鳥從來不會改變經過的路線和時間,顯示鳥類一旦習慣了棲地的環境,對棲地的忠誠度就不會改變。
太管處保育科技士朱何宗表示,鳥類和其他動物一樣,對於生長及棲息的環境有依賴性,一旦習慣了就不會改變習性,過,這也是牠們生存的罩門,不肖的盜獵者就掌握到這種現象,在動物經過的路徑擺設陷阱或張網,很難逃過被捕的命運,太管處將會針對這項研究結果,清查出動物活動的路徑,不定期巡邏來保護動物的安全。
◆ 猛魚超猛 一口咬定鱷魚
【潘勛/綜合報導】2010-10-22 中國時報
鱷吃魚不希奇,您瞧過能一口咬掉鱷一大塊肉的魚沒有?英國釣魚達人魏德深入非洲剛果河,釣到體型巨大、森森利齒有如大白鯊的黃金猛魚(Goliath Tigerfish),讓人大開眼界。
黃金猛魚是世上最令人生畏的淡水魚之一,其體型及凶猛程度,南美洲亞馬遜河的食人魚相比起來,根本是小兒科。黃金猛魚有卅二枚利齒,據說曾攻擊人類及鱷魚。
捕過黃金猛魚的人屈指可數,原因是牠太危險,棲息地又偏遠難抵。英國「獨立電視台」《河流怪物》節目主持人魏德前往當地,使用兩百磅的釣竿、釣線為釣具,大隻鯰魚當餌,守候八天,終於讓黃金猛魚乖乖就擒。
得手以後,魏德小心翼翼往後退,直到能夠用手撈網擒獲為止。這條黃金猛魚身長逾一.五公尺,重量超過四十五公斤。
魏德及工作人員對牠詳細紀錄,然後把牠放回河中。魏德表示,黃金猛魚口顎咬合力極強,牙齒又鋒利,處理起來真的很危險,一不小心手指甚至手臂就會被咬掉。
研究黑猩猩半世紀 珍古德受推崇
公視 2010/10/23
珍古德從小展現喜歡親近動物的天賦,但家裡無法供她上大學,在母親建議下,去做秘書的工作,後來因緣際會他成為當時著名的人類學家李基的秘書,李基看出她的興趣,派她到坦尚尼亞的岡貝國家公園觀察黑猩猩.當年她才23歲,年輕女孩到叢林去被認為太危險,必須有人陪同,結果母親陪她成行.但一開始並不順利
接下來珍古德,花了一個半個月的時間融入環境,每天從一早六點半坐到太陽下山,終於有一隻年紀較長的母黑猩猩接近他,慢慢的其他的黑猩猩也不再害怕,就這樣珍古德一待就是25年,他觀察到黑猩猩跟人類社群有相似行為,會親吻擁抱,互相拍背,展現母愛照顧幼兒,還發現猩猩會用樹枝伸入蟻洞抓白蟻,他把這個觀察結果打電報告訴李基,李基大感震驚,回電報說出這句名言,他說從定義而言,我們得承認黑猩猩跟人類是一樣的,不然就得重新定義人類
珍古德直到現在已經76歲高齡,仍舊常回到岡貝,去觀察他曾經一一取名字的黑猩猩,只不過眼看非洲黑猩猩迅速銳減,她義無反顧的成立國際珍古德協會,致力於野生動物的研究與保育,她也希望這項他一生熱愛的志業,能夠永遠有人傳承下去.
◆ 陸蟹棲地蓋飯店 環團怒批墾管處
【潘建志/屏東報導】2010-10-24 中國時報
走進屏東車城後灣小村落,一灣白沙環繞眼前,一邊是樸實的小漁村,另一邊則是國內旅遊勝地海生館,後灣人文暨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楊美雲卻皺著眉頭說,眼前美景可能即將消失。
原因就出在岸邊一塊三.四公頃的土地被財團看上,計畫興建大飯店,環評已在日前通過。楊美雲激動地說,此處是陸蟹的重要棲地,若興建大飯店,不僅沿岸潮間帶受到影響,陸蟹恐怕也會大量死亡,對環境生態將帶來嚴重浩劫。
屏東縣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執行長朱玉璽說,此地在二○○七年曾進行整地,當時就已造成約五千隻陸蟹死亡,經環團抗議又遇金融風暴,因此計畫延緩;不過近日陸客來台絡繹不絕,計畫案似乎有捲土重來之勢。
朱玉璽說,在開發會議中,許多列席委員與陸蟹專家都不贊成,唯有主管的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從頭到尾為財團護航,直言業者是依規定申請;而內政部營建署竟也支持開發,因為政府沒能力,也不想把這塊地買回來做保育。
朱玉璽拿出台灣生態學會劉烘昌去年調查指出,後灣是國家公園西海岸三種陸蟹最大族群所在地,還有許多未發現的陸蟹物種,若善加保護可望成為西海岸的最佳陸蟹棲地。該地經三年休生養息,生態好不容易已逐漸恢復,若進行開發,生態恐又面臨浩劫。
對於環團指控,墾管處長林青反駁說,此處從民國七十一年國家公園成立後,即畫定為遊憩區,當時仍為水田,農業沒落後為避免土地閒置不用,才要求地主積極開發,最後由京城建設整合土地,提出興建計畫。
林青說,因考量該地為陸蟹棲地,目前已將陸蟹保育帶由○.九公頃增為一.五公頃,飯店房間數也由二五四間減為一一七間,業者也提出相關復育計畫及生態解說廊道等設計。
林青還提出另一份由「台灣溼地保護聯盟」李榮祥所做報告反駁,經六次田野調查後,此處只發現三六九個陸蟹個體,環保團體所謂死了五千隻陸蟹之說,實在太過誇大。
楊美雲說,墾管處身為主管機關,從未到場做完整研究調查,只會引用有利於己的數據,對於墾管處的態度,她感到非常失望。
根據《國家公園法》,國家公園主要提供保育、育樂及研究三大功能,因此國家公園如同都市計畫般,有許多分區。這塊位於後灣的陸蟹棲地,從一開始就是遊憩區,依法理絕對可以開發,但面臨陸蟹棲地的問題,又重演開發、保育孰輕孰重的戲碼。
將場景拉回一個多月前,當時墾管處在香蕉灣大張旗鼓舉辦「護蟹過馬路」的活動,為讓即將臨盆的陸蟹媽媽平安回到海中產卵,墾管處協調警方及公路單位,在台廿六線的蟹道,各縮減一個車道,並安排志工在場指揮護送。
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洪輝祥因此痛批,墾管處角色錯亂,一邊保護陸蟹,一邊又放任陸蟹棲地蓋飯店,難道後灣的陸蟹不值得保護嗎?墾管處則認為,陸蟹資源更高的香蕉灣、港口溪口等地都畫為生態區,已可確保區內陸蟹資源。
珠江水域6省 2011年起實施禁漁期
【聯合報╱特派記者陳東旭/廣州報導】2010.10.25
經國務院同意,大陸決定自2011年起在珠江水域實行禁漁期制度。農業部日前印發「關於實行珠江禁漁期制度的通知」。「通知」規定,禁漁水域範圍包括珠江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和雲南六省區的幹流、重要支流及通江湖泊。
禁漁時間為每年的4月1日12時至6月1日12時。禁止作業方式為禁漁期間在禁漁水域範圍內禁止所有捕撈作業。通知要求珠江流域6省區切實做好制度的組織實施和執法管理,妥善解決好禁漁期間困難漁民的生活問題。
農業部稱,實行珠江禁漁期制度,將有效控制和減少捕撈強度,為養護珠江生物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珠江漁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在珠江上游的韶關冶煉廠鉈汙染事件發生後,沿線單位已進行防控清除工作。根據取樣調查,韶關市供水沒有受到鉈超標的影響;廣州市、佛山市取水於北江三角洲的水廠水源水質達標,供水正常;清遠市取水於北江的個別水廠水源水質鉈雖略有超標,但經採取淨水工藝強化處理措施,出水水質已符合安全飲用要求。
◆ 霾害不斷 區域合作效率差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法新社新加坡二十四日電】2010.10.25
一周前東南亞國協(ASEAN)才自豪地宣布在跨國空氣汙染問題取得「重大進展」,現在新加坡和部分馬來西亞又籠罩在印尼森林火災產生的霾害之中,凸顯東協合作的效率奇差無比。
分析師說,霾害揮之不去令外界再度質疑東協的效率,不敢對本周(28到29日)在河內舉行的東協峰會抱太大期望。
新加坡外交部長楊榮文上周致電印尼外長那塔拉加瓦,要求印尼趕緊撲滅蘇門達臘農民火耕引發森林火災。馬來西亞也對籠罩的霾害感到氣餒。
分析師說,霾害問題凸顯東協及其成員國落實國內法律和區域協議的成效奇差。綠色和平組織東南亞森林團隊負責人亞利夫(Joko Arif)說:「這顯示東協不能只說不做,關於如何解決森林火災和霾害,東協已談了十多年,我認為他們應該採取更具體的行動。」
亞利夫說,印尼應該有效落實禁止火耕的法律,也該更清楚說明火耕地點和火耕面積。
自1997年以來,霾害一直是東協的議題之一,當時印尼蘇門達臘島和加里曼丹島(Kalimantan)火災產生的嗆鼻濃煙已經常飄至汶萊、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
東協的資料顯示,迄今被焚燒的土地超過900萬公頃,使東南亞蒙受90億美元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損失。
東協在2002年達成跨國界霾害汙染協議,承諾合作對抗森林火災,目前只剩下印尼尚未批准這項協議。森林火災通常是農民和企業所引發,他們在種植棕櫚等作物前會透過火耕的方式來開墾土地。
到現在印尼每年還是會發生森林火災,鄰國依然飽受霾害所苦。蘇門達臘本月的森林火災促使新加坡和部分馬來西亞發布健康警報。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亞太能源政策主管森加說:「東協真的必須扭轉空口說白話的形象。東協每年都發表公報,但到頭來還是得看相關國家政府是不是有心解決問題。」
◆ 休養11年 九九峰禿頭變綠了
自由時報 2010.10.25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梅姬颱風重創台灣東北部後,山林保育再度引發重視,本月規劃滿十一年的九九峰自然保留區,因禁止一般人上山,自然復育成效佳,陡峭禿坡幾被蘆竹覆蓋,險峻山壁更發現秀柱花等珍稀植物蹤跡。
九九峰位在南投縣草屯鎮、國姓鄉,與台中縣霧峰鄉、太平市之間,擁有火炎山特殊地理景觀的地區。其中面積達一一九八公頃,即震災造成嚴重崩塌的區域,由林務局提山劃為九九峰自然保留區,並於翌年五月成立,歷經近十一年的保護,當年因九二一地震嚴重崩塌的山頭,絕大多數都重新翠綠起來。
珍稀動植物都現蹤
林務局南投林管處表示,劃為自然保留區後,一般人都禁止進入,沒有人為破壞,是自然復育最好的方法。今年保留地內,即使是坡度近乎垂度的山坡,也都長滿了蘆竹,這種低矮的蘆竹都是野生植物,覆蓋了九九峰裸露的山壁。
南投林管處多年來長期在山上進行監測,其中動物部分倚靠紅外線自動照相器,動植物種類分布均接近震災前水準,且連瀕臨絕種的動植物也在山區現蹤。動物部分像台灣長鬃山羊、藍腹鷴、石虎等動物現蹤,植物部分則發現獨一無二的秋海棠品種九九峰秋海棠,還有瀕絕的珍稀植物秀柱花等。
南投林管處處長劉福成說,九九峰自然保留區不論在地質、動植物生態部分,都極具研究價值,因此該處仍非常歡迎學術研究單位提出入山申請。
日本撥巨款協助挽救生物多樣性
法新社/黃自強 2010/10/27
(法新社名古屋27日電) 日本首相菅直人(NaotoKan)今天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高峰會中宣布,日本將在未來3年,提供20億美元,協助開發中國家保護生態系統。
菅直人向與會代表發表演說:「我們將發起『生命和諧方案(life in harmony initiative)』,支持開發中國家彙整與更新他們的國家戰略,並付諸落實。」
「今年起未來3年,我們將提供20億美元的援助。」(譯者:中央社黃自強)
◆ 保護海龜 日研發「逃生漁網」
民視新聞/崔立潔綜合報導 2010/10/27
赤蠵龜和綠蠵龜這兩種瀕臨絕種的海龜,每年都會迴游日本近海,不過卻因為常常誤入海底魚網,導致每年都會有5百隻左右的海龜枉死魚網中,日本海龜保護協會,目前正在進行實驗,希望能研發出讓海龜簡單逃脫的魚網。
在海中原本悠然自得的海龜,游著游著,沒注意到眼前的魚網,一闖進去,可能就是悲劇的開始。
這是日本海龜保護協會所拍攝到的相片,闖入魚網中的海龜,因為找不到出路,最後窒息而死,這樣的悲劇,每年在日本近海約有5百件。
這樣的情況日本並非特例,不過美國早在20年前就開始致力開發能讓海龜輕鬆脫困的魚網,像是這種捕蝦用的拖網,即使海龜闖入也能逃脫,法律明定漁民必須有這樣的裝置。
在日本近海,海龜最大的死亡陷阱,莫過於是設置在沿海的定置網,因為海龜會到海邊產卵、覓食,一不小心就很容易進入定置網,因此海龜保護協會,特別在定置網上方設置不同形態的逃生口,要來實驗看看海龜是否能逃脫。
研究團隊緊張的看著受困海龜的動向,這個出口顯然無法讓海龜逃脫,再換另一種出口,海龜逃出的瞬間,研究人員臉上露出了笑容,但問題是看在漁民眼中,這樣的設計會連其他魚也都一起跑出來,儘管這次的實驗不成功,但保護海龜刻不容緩,研究單位將繼續努力,找出能讓保護海龜與漁民生計兩全的方法。
※ 相關報導:
* 歐盟新基改生物規範 引發各界爭議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7&f_SUB_ID=1020&f_ART_ID=277944
...接受基因改造作物種植的國家,不乏採用共存制度者。共存措施的目的是為了預防基因改造生物在其他產品中的非蓄意出現(unintended presence of GMOs),而導致傳統與有機農業的經濟損失。
目前,既有的共存規定係與基改成分不超過0.9%的基因改造生物標示規定進行連結,即各會員國共存、互惠的措施,同時,也要遵守上述0.9%的規定,例如,基改與非基改農田的距離,要能夠使非基改農田中作物的基改成分不超過0.9%。
◆ 2萬5千種脊椎動物 近20%有滅絕危險
【中廣新聞/中廣新聞】2010-10-27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今天公佈了2010年世界頻危物種紅色名單,指出全球超過2萬5千種脊椎動物中,約有20%存在滅絕的危險。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正在日本名古屋舉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會中指出,約有將近4900種脊椎動物存在滅絕的危險。
紅色名單中將生物的瀕危程度分為3個等級做出評量。被認定為「滅絕可能性極高」的脊椎動物有949種,其中484種為兩棲類。
從哺乳類、鳥類和兩棲類等動物長期以來的趨勢觀察,滅絕可能性增高的動物,以每年超過50種的速度增加。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同時提出了一些透過保護行動而成功降低滅絕危險的64個案例,認為只要付出適當的資金與努力,就能夠阻止生物滅絕。
◆ 黑面琵鷺來台度冬已有347隻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27/17/2frkq.html
NOWnews.com 記者李文生/南縣報導 2010/10/27
台南縣生態保育學會生態研究組人員27日在黑面琵鷺保護區進行鳥類調查,發現來台度冬的黑面琵鷺已經有347隻,台南縣生態保育學會理事長邱仁武表示,東北季風持續增強,氣溫下降,來台度冬的黑面琵鷺應會迅速增加,預估10月底可望突破500隻。
台南縣生態保育學會理事長邱仁武說,因為颱風關係,黑面琵鷺比往年慢來1星期左右,9月26日首批有1隻成鳥抵台後,因為氣候因素,陸續來台的數量成長緩慢。
27日清晨,台南縣生態保育學會生態研究組組長黃永豐與多位愛鳥人士,一起進行鳥類調查,分別在七股鄉曾文溪口,黑面琵鷺保護區主棲地及東漁塭等地,以高倍數望遠鏡進行觀察及研究,在進行清點數量時,總共發現已經有347隻。
理事長邱仁武說,近日來,東北季風持續增強,南部地區氣溫明顯下降,預料黑面琵鷺的數量可望迅速增加,至10月30日可望突破500隻以上,呼籲愛好生態人士及愛鳥遊客前往參觀。
理事長邱仁武說,台南縣生態保育學會提供解說導覽服務,受到許多戶外教學的學校及公司團體肯定,預約導覽解說電話(06)7832099、7831428,傳真(06)7834184或e-mail:a7821187@ms62.hinet.net連絡。
◆ 昆蟲琥珀化石 證明印度不孤立
自由 2010/10/27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5300萬年前的昆蟲琥珀化石,挑戰了傳統的印度地質假定。這些保存於琥珀的蜜蜂、白蟻、蜘蛛與蒼蠅等蟲子,顯示印度在5000萬年前與亞洲大陸相連前,並未與世界其他部分「脫鉤」。
科學家從印度西北海岸的古加拉特邦收集到150公斤、內有700餘個節肢動物的琥珀標本,結果發現這些生物與遠在北歐、亞洲、澳洲與中美的同類有親屬關聯。這是令人驚奇的發現,因為根據印度地質理論,印度成為孤立陸塊已達1億年,因此有足夠的時間演化出特有物種。
報導指出,傳統上印度被認定在1億6000萬年前從東非陸塊斷裂而出,此後以每年20公分的速度任意漂流,約在5000萬年前撞擊亞洲,喜馬拉雅山因運而生。
德國波昂大學教授魯斯特說︰「被困在化石樹脂的昆蟲讓人對這塊次大陸的歷史有新的認識。」他與同僚的發現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他們認為長長的火山島鏈讓蟲子藉由「跳島」而相混。
該報告共同執筆人、堪薩斯大學教授恩格爾說︰「我們的發現顯示印度並非全然孤立分離,即使琥珀的年代早於印度撞擊亞洲之前。」琥珀本身也證明,龍腦香科植物雖在2500萬年前尚未達高峰,然而5000萬年前就已存在。
兩成脊椎動物瀕危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進行式?
自由時報 2010.10.28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二十七日發表一份大型研究報告,指出全球約有二十%脊椎動物面臨滅絕威脅,從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和兩棲類等動物長期以來的趨勢觀察,滅絕可能性增加的動物,以每年平均五十二種的速度增加,若非已採取若干保育措施,情況可能更糟。
IUCN的一百七十四位專家,對將近兩萬六千種被其列入紅色瀕危名單的脊椎動物進行分析後發現,哺乳動物數量減少二十五%,鳥類減少十三%,爬蟲類減少二十二%,兩棲類減少四十一%。科學家還發現,三十三%的「軟骨魚」(鯊魚、魟魚、灰鰩等),以及十五%的硬骨魚生存受到威脅。
報告執筆人之一、哈佛大學生態學者威爾遜說:「脊椎動物的生物多樣性正受到侵蝕。瀕危名單上的一小步,就是物種走向滅絕的一大步。而且,這還只是當前全球物種滅絕災難的冰山一角。」
許多科學家相信世界正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而當前野生生物滅絕的速度,為六千五百萬年前恐龍滅絕以來所僅見。前述報告發表的時機,正值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次締約國大會在日本名古屋舉行之際,這場大會的目的就是呼籲採取新的全球行動,設定二十個可量化目標,阻止地球上的動植物生命消失。
IUCN報告指出,東南亞地區消失的野生物種最多,原因是當地農業擴張,且濫伐及燒墾情況嚴重;此外,瀕危生物還受到外來物種入侵的威脅。
此外,IUCN也列舉透過保護行動而成功降低滅絕危險的六十四個案例,認為只要付出適當的資金與努力,就能阻止生物滅絕。IUCN認為,大多數動物數量的下降是可逆轉的,但在十六%的案例中,那些受到威脅的物種最終完全滅絕。
◆ 老樹薄薄一片…「半邊樹」照樣活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oct/28/today-center5.htm
自由時報 2010.10.28
〔記者顏宏駿/溪州報導〕半邊樹你見過嗎!彰化縣溪州森林公園有一棵罕見的紫檀老樹,它的樹幹兩側可能被偷樹賊劈掉,只剩下薄薄一面樹板,神奇的是,這棵老樹至今仍生氣盎然,由於正面觀看才像棵大樹,側看則細如枝條,非常特別,也因此「半邊樹」之名不脛而走。
樹幹兩側被劈 側看像枝條
看到這棵「怪樹」,只能驚嘆大自然的生命力如此堅韌,整棵樹被削去兩半,只留下薄薄的一塊樹板,樹幹內的木質部裸露,還可見白蟻行進其間,啃蝕腐朽的木質,但靠著樹皮內維管束傳送養份,整棵樹仍然屹立不搖。
內部木質裸露 靠樹皮維生
「半邊樹」的形成有一段慘痛的過去,每天到公園整理的一位老人家說,約二、三十年前,舊溪州糖場的日式宿舍被拆除,廣達六公頃的荒廢地內有數百棵日人留下的珍貴老樹,一群偷樹賊覬覦老樹的價值,趁黑夜偷偷盜走許多高價的老樹,偷樹賊惡行被人發現後逃逸無蹤,公園就留下被盜採的遺跡,這棵紫檀就是其中一棵。
彰化縣綠色人文保護協會理事長李志穎說,溪州森林公園是縣內僅有百年老樹聚集最稠密的地點,是最佳的生態教育園區,也是很好生命教育場所,在這裡看見植物界「落地生根」的特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紫檀及九芎,兩者只要切下一截枝條插阡就能存活。
他說,溪州森林公園內隨處可見當年偷樹賊橫行的遺跡,公園有多棵九芎橫躺在地上,可能樹木已經被砍下,但東窗事發來不及運走,後來一直沒有扶正,以致從地上的橫木繼續長出枝條,非常的特殊。
◆ 紐約臭蟲入侵聯合國總部
路透 2010/10/28
(路透紐約聯合國總部27日電)聯合國官員今天表示,紐約市的臭蟲問題,已經擴散到另1個夜未眠的市地標:聯合國總部。
臭蟲在入侵曼哈頓東區國際外交中心以前,已經在帝國大廈、布魯明戴爾(Bloomingdales)百貨公司等地肆虐。
聯合國媒體辦公室表示,臭蟲嗅探犬已經證實在達格‧哈瑪紹圖書館(Dag Hammarskjold Library)地下室裡面的家具有臭蟲現蹤。而監督聯合國總部19億美元翻修計畫的團隊辦公室就設在這個圖書館內。
辦公室亦表示:「家具已被移到另外1棟沒有員工的建築物裡面,以便煙燻消毒。」
聯合國聲明表示:「紐約市各公共和商業大樓都有臭蟲侵擾,顯示問題已經愈來愈嚴重」。
搶救白海豚行動 獲國際支持
台灣立報/呂苡榕 2010/11/05
【記者呂苡榕綜合報導】第10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CBD-COP10),上週六於日本名古屋落幕,共計有193國,超過8千多位政府、NGO、聯合國代表與會。台灣代表向國際訴求台灣面對的白海豚危機,獲得86國人士連署支持。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上,潘紀揚以台灣NGO代表及原住民的身份,直接參與工作小組會議,在最後閉幕會議發言,代表全球原住民為生態保育傳統知識請命。
潘紀揚說,除了原住民議題外,他向世界各國介紹台灣搶救白海豚、保留濁水溪口溼地的行動,獲得47個與會國家,共86名國際人士簽名連署,表示肯定支持。白海豚保育活動也獲得捍衛沖繩瀕臨絕種儒艮(dugong)的日本環保組織,包括沖繩生物多樣性公民網絡(Citizen’s Network for Biodiversity in Okinawa)及沖繩儒艮保育協會(Dugong Network Okinawa)等團體的支持,提出與台灣環團組成友好同盟的建議。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指出,生物多樣性是跨越國籍和種族的議題,這次NGO成功將台灣保育行動帶進世界的脈絡,是串連其他國家的相關組織,形成友好網絡的開始。
綠黨共同召集人潘翰聲表示,生物多樣性與原住民順應自然的文化智慧息息相關,每個原住民文化的消失,就是生物多樣性的損失,如此一來,就「少了一種看世界的角度」。未來在維護生物多樣性資源的方向上,環境保育行動應和保存原住民文化共同合作。
由於台灣並非「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成員,潘紀揚期待政府拿出魄力,制訂實際政策,保障弱勢族群及動物的生存權利,與世界各國共同為維護生物多樣性努力。
大會最後明訂出《名古屋協議》(Nagoya Protocol (on ABS))與《愛知目標》(Aichi Targets),分別就全球基因資源的管理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出了具體的規定和目標。
◆ 洗刷屠殺海豚惡名 保育人士:太地町應發展生態旅遊
央廣/吳寧康 2010/11/05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血色海灣」(The Cove)中的核心人物--海豚保育人士歐巴瑞(Ric O'Barry)表示,因為屠殺海豚而惡名昭彰的日本和歌山太地町(Taiji),應該善用天然美景,改以生態旅遊(ecotourism)來取代殺害海豚。
前往太地町訪問的歐巴瑞表示,太地町青山環海,是全球最美的海岸線之一,他建議當地應停止捕殺海豚,並轉為發展賞鯨、海上獨木舟和潛水等旅遊業。歐巴瑞希望「血色海灣」和他的努力,能有助於改變日本人對捕殺海豚的心態。
太地町村民從16世紀起獵殺鯨豚至今,將獵殺海豚視為傳統文化。每年太地町的漁夫會把約2千隻海豚圍捕入港,選出少數賣給水族館和海洋公園,將剩下的殺害食用,把整個海面染紅,成為血色海灣。
太地町町長三軒一高和當地漁民,2日和保護動物團體首度舉行公開會談,並針對捕獲海豚交換意見。太地町已從10月11日開始,展開今年的捕獵海豚季節,再度展開獵殺海豚的行動。
幫蘭嶼捕鼠逾400 卑南高手自稱丟臉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董俞佳/連線報導】2010.11.09
蘭嶼野鼠為患,以討海為主的蘭嶼雅美族人束手無策,跨海向把野鼠當主食之一的台東南王部落卑南族人求援,專家出手果真不凡,四天來捕獲超過四百隻老鼠。
邀請卑南族人技術支援的蘭嶼鄉所人員,對卑南族獵鼠技術,「佩服得五體投地」,不過卑南獵鼠專家南彥吉等人「自覺汗顏」,表示受陰雨影響,埋設誘捕器捕獲率不到八成,「很丟臉的啦!」
捕獲的四百多隻老鼠,是否全數帶回南王部落「下肚」?南彥吉開玩笑說,可能是「運動不夠」,「老鼠都那麼小」,少數比較肥的會帶回加餐,其他就地銷毀。
蘭嶼野鼠為患,討海的雅美族人不擅長抓鼠,眼見島上作物遭野鼠啃食,四處放捕鼠器卻抓不到幾隻,有人不甘心,乾脆棄耕。
靠山捕獵的台東南王部落卑南族人,有捕食野鼠傳統,獵鼠技術一流,蘭嶼鄉公所日前向南王跨海求援,請捕鼠高手登島「技術指導」,這是一山一海的兩地,繼四十年前宗教交流後,再度「交流」。
卑南獵鼠高手南彥吉共八人,本月四日抵達蘭嶼,分成兩組在東岸的東清、朗島及西岸漁人、紅頭等部落田間獵鼠;昨天為止已兩次設置鼠夾、兩度「收成」,捕獲超過四百隻田鼠。
「全部排列,看起來很嚇人啊!」鄉公所秘書黃正德等人看到「戰果」,佩服得不得了;南彥吉說,族人平常在甘蔗園、稻田、芒草間尋鼠跡,這次是在地瓜田,「環境有些不一樣」。
另名高手黃興業說,一行人這次帶了四百門祖先研發的捕鼠夾到蘭嶼,受限蘭嶼陰冷氣候,整體捕獲率不到五成,「如果好天氣,八、九成沒問題」。
黃正德說,這次卑南高手前來捕鼠,原本還希望技術指導一下,但碰上蘭嶼習俗節日較忙,交流指導不多,會擇日再請卑南族人登島傳授密訣。
◆ 清除致命地雷 有請非洲探雷鼠
法新社/張曉雯 2010/11/08
一隻套上紅色與黑色背帶的老鼠寶寶,不停扭動它那尖尖的鼻子,在荷蘭非政府組織訓練牠的草地上,搜尋致命地雷。
依相同計畫受訓的其他老鼠,已協助清除鄰近莫三比克(Mozambique)大片地雷區的地雷。
2個月大的老鼠寶寶巴貝特(Babette),搖搖晃晃走在雜草叢生的草地上,後面跟著兩名訓練師,教導牠在草地上沿直線來回走動。
這種非洲巨鼠體態輕盈、嗅覺敏銳,而且容易接受食物獎賞,荷蘭非政府組織安特衛普掃雷組織(APOPO)發現利用它來偵測地雷非常有效率。APOPO在莫洛哥羅(Morogoro)展開這項首創的訓練計畫。
此齧齒動物透過古典制約,受訓偵測出地雷中的三硝基甲苯(TNT)。只要正確偵測出,就會響起喀噠聲,表示有食物當獎賞。
在相同計畫下的其他老鼠,接受不同種類訓練。牠們要學會嗅出實驗室痰樣本中的結核病,為坦尚尼亞醫院提供第二線篩檢。而實驗室測試的準確度達60%。
老鼠寶寶在4週大時開始受訓,這時牠們開始接觸人類,袪除對人類與新環境的恐懼,之後訓練師會教導牠們喀噠聲與食物間的關連。
只要喀噠聲與食物的關連建立後,牠們就會接受分辨三硝基甲苯和其他氣味的訓練。如果能成功辨識出來,喀噠聲就會響起,少量的香蕉就會送到牠們面前,藉此強化牠們嗅出三硝基甲苯與食物間的關連。
整體來說,要能用來偵測地雷,老鼠得在室內外經歷長達9個月訓練。
為清除200平方公尺面積的地雷區,2名除雷人員得花一天時間,但如果跟兩隻老鼠合作,只需花2小時。(譯者:中央社張曉雯)
◆ 守株待「魚」 澳洲鹹水鱷覓食新發現
TVBS/陳俊諺 2010/11/08
生活在澳洲河川的鹹水鱷,由於人類的濫殺,數量一度銳減,澳洲下達禁捕令後,鹹水鱷數量快速回升,不過這下換人類飽受威脅,因為鱷魚不斷入侵,居民天天提心吊膽,科學家深入河流,研究鹹水鱷的生態,發現牠門覓食時,會像棕熊一樣,等待魚自動跳進嘴裡。
堅硬的鱗片、銳利的牙齒,鹹水鱷甩動尾巴,悠哉地游過澳洲北部的感潮河川,身長可達6公尺的鹹水鱷,可是所有爬蟲類中最大、最兇猛的一員。
鱷魚專家亞當.布里頓:「鱷魚在居住的領域中,堪稱是最厲害的霸主。」
30年前,鹹水鱷的命運卻是相當不樂觀,人類幾乎把鱷魚族群趕盡殺絕,直到澳洲政府下達禁捕令,鱷魚的數量才從3000隻,激增到7萬5000隻。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鱷魚的移動模式,生物學家計畫在鱷魚身上,裝上最先進的衛星追蹤器。第一波行動,就先鎖定這隻年輕的公鱷。鱷魚專家:「拿竿子。」隨行研究人員:「你有套索嗎?」鱷魚專家:「繼續往後拉。」
鱷魚拼命掙扎,即使嘴部已被繩索綁住,依舊不斷想掙脫,研究人員連拖帶拉,才終於把牠拉上船,並裝上衛星發送器。亞當.布里頓:「晚點見了 鱷魚。」
一個月後,衛星傳回資訊,鱷魚專家亞當驚訝地發現,這隻鹹水鱷,竟然在短短3小時內,往河川上游前進了15公里,亞當決定親自驅車前往查看。
大批鱷魚躲在水面下,只露出一閃一閃的眼睛,牠們隨後移動到築水壩旁,此時,一件生物學家從未觀察過的特殊現象,即將在世人眼前展開。就像阿拉斯加的棕熊一樣,鱷魚們排成一列,守株待兔,等待鯔魚自動送進嘴裡。
亞當.布里頓:「這景象實在不可思議,鱷魚平時的領域觀念極強,但因為這裡有太多免費食物,而容忍彼此。」
專家表示,這顯示了鱷魚的移動,絕對不是漫無目的,而是具有特定目標的。然而,鹹水鱷族群逐漸移往河川上游,或沿著海岸活動, 甚至將領土拓展至大海,也進一步導致人與動物之間的衝突。新聞旁白:「一位潛水人士今早報案,一位潛水56歲的深潛同伴失蹤。」
男子的屍體在下午尋獲。新聞旁白:「警方說,他的傷勢吻合鱷魚攻擊。」
澳洲北部的達爾文港,1年之內就抓到253隻鱷魚,居民看得膽顫心驚,直呼再也不敢下水游泳。當地居民:「在我看來,只有瘋子才會在達爾文港游泳。」
鱷魚在禁捕令的保護下,恢復族群數量,令保育人士相當振奮;但鱷魚擴大領域範圍,危及人類生命安全,卻也讓附近居民大為不滿,保育是否過了頭,仍是澳洲政府必須解決的爭議。
◆ 紅腳隼現蹤 「馬上請假來看!」
【聯合報╱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2010.11.09
在台灣極為少見的過境鳥「紅腳隼」昨天上午現身蘭陽,2隻紅腳隼站在冬山鄉廣興大橋旁的高壓電線上休息,立即吸引台北、宜蘭各地鳥友趕來攝影。
「這真是太難得了!」台北來的鳥友透過高倍鏡頭觀賞,興奮得不斷讚嘆。
昨天上午,2隻紅腳隼出現在冬山鄉廣興大橋前的高壓電線上,站在電線上休息,正好有名鳥友路過發現;消息傳出後,中午時刻,廣興橋頭前就聚集了10多名鳥友,有的來自宜蘭本地,還有的來自台北,「聽到紅腳隼出現,想都不用想,馬上請假來看!」鳥友說。
鳥友表示,紅腳隼是一種猛禽,屬於隼科,主要可見於東歐與亞洲,由於棲地減少與狩獵活動,族群因而逐漸減少。
紅腳隼在中國大陸屬於珍貴的野生動物,過去集中在蒙古等地的紅腳隼,在冬季會遷徙至非洲過冬,在台灣鳥類紀錄中,出現的次數非常少。
今年不知何故,紅腳隼改變了遷徒過冬的路線,路過台灣,先前曾有鳥友在花蓮縣壽豐鄉發現10多隻紅腳隼,在台北縣貢寮鄉也有鳥友看到。昨天出現在宜蘭的這2隻,極有可能是從貢寮飛來的。
「超級難得的機會」,鳥友們都很興奮,照相機快門按不停。看到鳥友專注透過高倍望遠鏡欣賞並拍攝,附近居民也好奇前來了解;鳥友說,紅腳隼最大的特徵是擁有紅色雙腳,昨天出現在宜蘭的是亞成鳥,體形不大,主要獵物是大型昆蟲,至於今天這2 隻稀有鳥類是否還會繼續出現在宜蘭,「得看運氣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