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9

美國印鈔救市 G20要給美國好看?

◆ 美國印鈔救市 G20要給美國好看?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960626.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2010.11.08

美國印鈔救市,惹惱了各國,讓本周四、五 (11、12日)即將在韓國首爾登場的G20會議格外引人注目。尤其在中國人行公開放話不排除以升息對抗美國印鈔引發的通膨壓力後,韓國、台灣央行的強勢阻升匯價,及韓國、泰國出現的抗議動作,和巴西、南非、德國等官員對美國的批判,讓這場G20大會,似乎漸形成G19與G1(美國)間的對決新局。

美國宣布量化寬鬆QE2影響,全球各國莫不認為美國的輸出通膨動作正在破壞全球的多邊合作和各國的金融、物價安定。以香港為例,香港股市上周大漲1800 多點,漲幅居亞股之冠,就連中國人行也都擺明了將以升息對抗美國印鈔引發的通膨,也讓台灣央行在今年12月底理監事會是否將會有進一步升息的可能。

在即將登場的G20會議前,韓國內部已經提前展開G20會議的抗議熱潮,泰國也出現因為了防範國際熱錢而出現抗議課徵資本利得預扣稅的抗議事件,看得出美國這回在G20大會上將難逃各國的「共同譴責」。

人民幣近日走勢展現相對抗漲,今早走勢重回6.6670價位,泰銖在資本利得稅的壓力下,今早也守在29.60左右價位,顯示面對新一波的量化寬鬆釋金壓力下,各國央行正謀求有效的解決方案。

※ 相關報導:

* 兩岸第二波金融協商 啟動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5959801.shtml

ECFA生效後,規模最大、層級最高的兩岸金融互訪今起展開;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行前受訪時指出,將就提高人民幣存放比、增設分支行數、申設子行、壽險合資夥伴不限一家、分階段開放證券全資全照等議題與對岸協商,為明年3月前的第二波金融開放預作準備。



◆ 我見我思-向美國老大哥朝貢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110800333,00.html

【呂紹煒】2010-11-08 中國時報

這一次,不管你是親美、愛美或是仇美、反美,每個國家都註定要對美國老大哥朝貢,總金額約一兆美元。

美國祭出六千億美元的QE2(二次量化寬鬆),等於狂印美鈔,美元勢必要貶值,全球訐譙不斷。撇開可能引起的全球金融混亂、貨幣大戰等不談,各國都可能因此損失慘重。因為全球外匯存底中美元資產佔多數。

這個機制是如此反應:你拚死拚活生產出東西,賣出後賺了一千萬元,很高興的放在家中;突然間,發現這一千萬元「變小」了;你擁有的面值不變,但損失了購買力。在同一個經濟體內,是透過通膨達到此目的;如物價上漲五十%,你的一千萬只能買到原來五百萬元的價值,你被A了五百萬元。債務人(欠人家錢者)愛死了通膨,因為它實質上減輕了其債務。一些債務沉重的政府,最愛啟動通膨機制了。

在國與國間,就是由貨幣貶值達到此目標;你賺了一千萬美元,視若珍寶、捨不得拿去花,而且,很倒楣的是:你對老美有信心,以美元(或美元資產)繼續持有這筆錢。但美元貶值五十%,結果手上的一千萬只值過去五百萬的購買力,你被老美A了五百萬美元。老美現在玩的就是這招。

全球的外匯存底約八.八兆美元,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估計,其中約十%是以黃金持有;其餘以貨幣型式持有者,大概的配置是:美元占六五%、歐元占二六%、英磅占五%、日圓占三%,剩下的是其它貨幣。這樣估算,全球以美元型式持有的外匯存底有五.一兆美元。如果依美國「債券天王」葛洛斯估計,QE2要讓美元貶值二成,那麼,全球外匯存底就要損失一兆美元的購買力。

各國被迫對老美「進貢」最多者,當然是外匯存底最多的大陸。大陸外匯存底已達二.六四兆美元,其中持有的黃金只占一.五%,其餘貨幣中,美元大致占了六五%。如果美元真貶值二成,大陸外匯存底等於損失三三八○億美元。夠痛吧?

台灣最新的外匯存底數字是三八三八億美元,黃金儲備占四.八%,美元貶兩成,損失大概是四七五億美元,用三十元的匯率算,大概是一兆四千多億台幣,只比咱們一年的中央政府總預算少一點,也是夠心疼的。比較聰明的是德、法等國,外匯存底中超過六成是黃金,受美元貶值導致的損失少,因黃金上漲獲利的增值多。

不過,美元貶值的損失,在數字上不易看出,因為外匯存底數量是換算成美元計算,美元貶值損失的購買力不會反應在總體數字上,反而可能因其它貨幣兌美元升值而「長大」哩。

其實,單是今年以來,美元平均對各貨幣的貶值幅度就達一成上下,不過,這是因美國經濟仍疲弱,新興市場則快速復甦;美國寬鬆貨幣政策產生的資金流向這些市場所致,各國其實也摸摸鼻子─認了。但在各國逐漸收回量化寬鬆、甚至升息因應資產泡沫與通膨時,美國卻來個超級寬鬆、資金大放送,擺明了以鄰為壑,要全球分擔老美的經濟苦難,各國當然訐譙不斷。

中國、巴西已揚言要到G二○會議中談此事,連老美忠實盟友德、法都罵聲不斷,所以,好戲還在後頭。只是,老美來這招,又讓全球經濟被置於更高的風險與不確定中。



◆ 未來十年 大陸邁入高通膨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5959772.shtml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2010.11.08

未來十年中國大陸將步入高通膨時代,大陸產官學界對於是否設訂高通膨目標雜音不少,但通膨加速成長,對升斗小民生活的衝擊顯而易見。

今年10月以來,大米、麵粉、砂糖、肉蛋奶與食用油等食品和食材先後快速漲價,迫使大陸總理溫家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定調,第四季財經政策重點要放在控制物價。

珠三角近期出現一種奇妙現象。由於大陸境內的生活物價成長過快,但人民幣實質購買力卻有超越港幣趨勢,使得不少廣州或深圳的家庭主婦南下香港掃貨,而且掃的是生活必需品而非LV等精品。

大陸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6日公開表示,中國大陸通膨壓力加劇,明年通膨率預計達到4%。

瑞銀證券中國經濟研究主管汪濤在研究報告中預期,未來十年中國大陸的土地、資源與能源價格,都得向上調整,以反映其供應限度與相對稀少性。

再者,農產品價格也必須調高,以反映非農產業土地及勞動的機會成本節節升高,而這些調整將表現在更高的通膨上。

汪濤說,「假設物價以漸進式改革,政府也審慎管理貨幣及信用政策,我們預測中期CPI為3%至5%。」

多位大陸產學界人士認為,大陸官方應提高通膨容忍度。中國社科院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可考慮調高CPI調控目標至4%左右。大陸知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也曾提出,通膨率應該提到4%到4.5%之間,但這些建議均未獲官方回應。

經濟參考報報導,大陸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中國大陸今年能否把物價漲幅控制在3%內,其實不那麼重要,在某種程度上,輸入性通膨難以避免,大陸經濟的承受能力更應該成為物價調控的考慮因素。

左小蕾說:「只要中國經濟保持8%以上的增長,即便CPI今年突破4%也沒什麼了不起的。當然貨幣發行過多,特別是美元貶值所帶來的副作用將逐步釋放,政府要注意到將來可能由此引發的問題。」

※ 相關報導:

* 龐大地方債 陸經濟隱藏危機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01108000699&cid=1208

學者警告,若不好好管控,恐怕成為大陸版的「次貸危機」,如果地方政府破產將拖垮好不容易復甦的經濟。



◆ 三家店先試辦 電子發票12/18上路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2010.11.08

下月(十二月)十八日起,電子發票上路了!民眾到全台近卅家的統一超商、萊爾富便利商店和全聯福利中心購物,可索取電子發票;政府不但主動幫你對獎,如果中獎,還會把獎金匯到中獎人指定帳戶,可節省紙張及民眾對獎、領獎的麻煩。

財政部官員指出,十二月中旬到明年底起,財政部將選點試辦電子發票,第一階段鎖定統一超商等三家商店;明年三月起,新光三越百貨公司、家樂福量販店也將加入試辦。

為鼓勵民眾索取電子發票,官員說,除試辦商店推出優惠,財政部也會舉辦抽獎活動,最大獎可贏得一輛汽車。

官員表示,統一超商有i-cash儲值卡、全聯也有會員卡,萊爾富也將推出類似卡片,獲選為電子發票的首波商店,民眾只要到這三間商店的試辦店消費時,可選擇到電子發票櫃台結帳,屆時民眾只要出示儲值卡或會員卡,發票號碼和消費明細等資料都會藉由雲端技術上傳到財稅資料中心的資料庫中,「不管消費多少筆都沒問題」。

此外,未來店員會先詢問是否要捐贈發票,確認財稅中心就會轉給受贈單位;發票若中獎,財稅中心會把獎金匯到社福機構的指定帳戶,所以社福機構的獎金不會因電子發票問世而減少。



◆ 網路揪團購物 主購人需繳稅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5959471.shtml

【聯合報╱記者蔡育如/台北報導】2010.11.08

網路揪團購物愈來愈熱門,成為民眾「省錢大作戰」的最夯管道;但財政部國稅局官員提醒,主購人如果向合購人收取雜費,隔年5月報稅時,這筆所得必須報繳個人綜合所得稅,否則一旦被國稅局查獲,會被補稅加罰鍰。

「湊100包就可以打7折!」這類標語在網路上輕易可見,以國內最大合購平台「ihergo愛合購」為例,每天開團數多達數千團。

愛合購行銷公關林淑惠表示,主購人向合購人每筆收取雜費金額通常是5至10元,用於貼補主購者付出的勞力與費用,例如與賣家聯絡的手機費用、轉帳費用等;「但是並非每個人開團都一定會收取雜費」。

國稅局官員表示,主購收取的雜費,如果是完全拿來支付運費、郵資等必要費用,就不需報繳所得稅;而且合購所發生實際費用,例如主購者聯絡賣家的手機費、載運合購商品的交通費,甚至轉帳給賣家的手續費等所有因合購發生的費用,都可在舉證(檢附相關收據、發票)後全數扣除。

官員還提醒,如果主購人經常揪團合購,形同把揪團合購當成一項工作,就必須向稅捐機關辦理「營業稅籍」登記,繳交營業稅;但營業稅的課稅標準比照「小規模營業人」,每月銷售額超過4萬元時,應由合購發起人自行選擇以住(居)所或是戶籍所在地的各區國稅局所屬分局或稽徵所辦理營業登記,報繳營業稅。

至於主購收取的雜費要如何報綜所稅?官員指出,依所得稅法規定,在扣除成本、支出後,剩餘的金額將以「其他所得」類別,納入綜合所得合併計稅。

依林淑惠強調,合購的主要目的是用團購的方式來壓低售價,很多主購人開團不是為了賺錢。她認為,即使收雜費的所得需要報稅,應該不會影響多少到銷售額。

經常號召大批網友組團合購的主購林可可說:「我覺得好驚訝,沒想到要申報綜合所得稅!但想一想覺得有收入好像就應該要申報,只是這個區塊比較少注意」。

※ 相關報導:

中國突升息 陸股恐震盪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世銀總裁籲:重啟金本位制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2010.11.09

世界銀行世銀總裁佐立克8日呼籲20國集團(G20),讓黃金重回全球貨幣體系,作為引領貨幣走勢的基石,以防止貨幣戰爭。

G20高峰會11、12日將在南韓首爾舉行,佐立克8日在金融時報撰文表示,目前市場把黃金當替代的貨幣資產使用,在各國為貨幣和美國貨幣政策關係緊張之際,金本位新制可能有助重整世界經濟。

佐立克指出,全球需要一個接替「布列敦森林II」浮動貨幣制度的新機制。「布列敦森林II」在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讓美元和黃金脫鉤後實施。

布列敦森林機制是在美國主導下,為了穩定二次大戰後的全球金融體系而實施,這項制度把美元和黃金掛勾,各國貨幣再和美元掛鉤,等於各國貨幣可以固定價位兌換黃金,有助防範通貨膨脹,缺點是會讓貨幣政策失去彈性。

佐立克說,這個構思中的新全球貨幣體系可能需要涵蓋美元、歐元、日圓、英鎊及正邁向全球化的人民幣,然後是資本帳開放。他說,「這個體制也應考慮以黃金作為市場預測通貨膨脹、通貨緊縮與未來貨幣價值的國際基準點。」

國際間正憂心各國為取得貿易優勢,競相讓貨幣貶值,可能導致「貨幣戰爭」。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3日宣布啟動第二波量化寬鬆(QE2)政策,將收購6000億美元公債刺激市場,恐使熱錢流竄全球,更引發通膨疑慮。

G20新興國家與富裕國家同聲譴責美國的QE2違反團結統一誓言,路透指出,這讓G20開始看起來更像G19加1,美國陷入孤立。德國、巴西、中國與南非擔憂,Fed印鈔救經濟將讓美元貶值、抬高商品價格並助長熱錢湧入新興市場。德國財政部長蕭伯樂更直指美國,「一下批評中國操縱匯率,一下又印鈔票壓低美元幣值,前後矛盾」。

資金持續湧向黃金避險,金價8日再創新高,亞洲盤中出現每英兩1398美元的歷來最高價,香港收盤價為每英兩1390美元,仍較前一交易日上揚5美元。

※ 相關報導:

* 佐立克專欄/架構新制度 化解貨幣戰爭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962132.shtml

...G20應建立合作的貨幣制度,反映新興經濟狀況,讓成長復甦計畫更完美。這套新制度可能需要納入美元、歐元、日圓、英鎊和人民幣,朝國際化邁進,下一個目標則是開放資本帳... 這套制度也應該考慮把黃金當做市場對通膨、通縮和貨幣未來價值預期的國際參考依據。雖然教科書可能都把黃金視為舊貨幣,但今天市場仍把黃金視為一種另類的貨幣資產。

* 30元關卡 央行「熱錢」大攻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4/5962155.shtml

新台幣從盤中最高升值4.59角,到尾盤貶值7.6分以30.636元的全天最低點收盤,波動區間超過5角,讓銀行、廠商和結匯民眾全都傻眼。



◆ 亞洲外銷重心 轉向區域內部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0.11.09

最新一期美國時代雜誌報導,過去以歐美市場作為成長主力的亞洲國家,如今把出口重心轉向亞洲區域內部,顯示亞洲貿易似乎逐漸與歐美需求脫勾。

全球貨櫃輪船巨擘新加坡東方海皇集團(NOL),近來航向美國加州的航運下滑,亞洲區域內航程的需求卻水漲船高,促使海皇將重心移到亞洲。海皇旗下的美國總統輪船公司(APL)說:「過去我們擔心美國耶誕季,現在還要擔心回教齋月、印度排燈節和中國農曆新年。」

瑞士信貸駐香港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表示:「亞洲區域內部貿易有很明顯的成長。」根據匯豐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IMF)統計,亞洲區域內部貿易(進口加出口),在2000年到2009年間平均成長年率為13.4%,相當於1兆美元。

另據瑞士信貸,除日本外的亞洲國家出口中,如今高達47.1%都銷往其他非日本的亞洲國家,高於對歐美和日本出口的36.5%,以及其他地區的16.4%。

有經濟學家認為,在金融海嘯期間,亞洲就慢慢地和美國脫勾,而且隨著亞洲區域貿易熱度和多樣性逐漸增加,甚至對美元作為準備貨幣及交易貨幣的重要性構成威脅。亞洲的經濟整合,可能就像過去20年來歐盟的翻版。

中國是帶動區域貿易成長的主因,根據花旗集團,2008年印尼對中國出口,73%都為因應中國內部需求;越南出口中71%為中國所需。

印、越兩國目前出口到中國的比例占十分之一,多為商品原物料。

不僅如此,過去新加坡和南韓電子零件出口到中國組裝再外銷到到歐美國家的型態也有改變,2008年南韓電子出口近五分之一銷往中國,新加坡更達三分之一。

雖然美元仍是亞洲貿易的主要貨幣,但中國正擴大使用人民幣與韓、馬、印尼等亞洲國家貿易。

中國也積極推動區域貿易,與亞太地區15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其中東協(ASEAN)十國的合作已生效。

滙豐因此預估,2020年之前亞洲區內貿易的成長年率將達12.2%,比亞洲與美國貿易同期的成長年率快70%。



◆ 債務降 美國人2年還1兆美元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0.11.09

美國聯準會的一項地區報告指出,美國人過去兩年中償還了將近1兆美元的債務,不過償付的速度如今已減慢。

紐約聯邦準備銀行8日發布的報告說,美國人的消費者債務總額到9月30日止為11.6兆美元,比2008年第三季的尖峰下降9220億美元或7.4%。美國的消費債務第二季下降3.3%,第三季時再降0.3%,但速度已明顯減緩。

此外,家戶債務違約率也連續第二季下降。今年9月底時,已進入某種違約階段的債務,約占未清償債款總額的11.1%,低於6月底時的11.4% 與去年9月時的11.6%。

LPL金融公司的經濟學家卡納利說:「如果消費者持續改善他們的資產負債表,長期以往對經濟的體質是件好事。」

第三季約有45.7萬美國人的房屋遭法拍,比第二季新增的人數減少5.5%。第三季宣告破產的人數,也比第二季下降16%。

這項「家戶債務與信用季報」指出,若不計違約的影響,第三季的非抵押房貸債務也出現2000年來首見的下降。而且,2008年開始的房貸債務攤還,到2009年底時也達到將近1400億美元。

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的經濟學家李東宏說:「美國人現在比以前借的少、還的多,這項改變可能是授信標準緊縮與志願儲蓄增加的雙重結果。」

劍橋信用公司的執行長維亞雷也說:「放貸標準趨緊讓消費者難以取得新貸款,消費者的唯一選擇就是償還債款。」

整體而言,亞利桑納、加州、佛羅里達與內華達等州的債務違約與法拍屋比率仍高於美國的平均水準。

※ 相關報導:

* 財務黑洞,誰注意到了?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0,5245,50505436x112010110900528,00.html

...民主國家改革很難,選票、民調、罷工和遊行的壓力讓政治人物只能譁眾取寵或低頭,所以我們不得不佩服法國總統薩科奇;即使民調已跌到新低,薩科奇仍賭上個人政治生命,誓言推動改革,沒有退縮。

法國甚或全歐洲都在推動改革,台灣卻還在夢裡。就以中央政府的財務來看,每年人事費約四千五百億,退休撫卹給付一千五百億,然後我們有將近十四兆的國債,若以二%的年利率計息,一年要二千八百億,這些加一加就已經八千八百億,超過九十八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歲入總額一兆五五三五億的一半。這樣下去,台灣還有前途?

fsj 提到...

抗熱錢,央行要硬起來

【經濟日報╱社論】2010.11.10

美國二度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熱錢效應和貨幣戰爭的競貶效應,是近來全球金融市場最關注的話題,也實質牽動金融市場的走勢;大量熱錢在全球流竄,找尋投機標的,除美國之外,各國央行更為了抵抗聞「升」而來的炒匯資金而疲於奔命。這種追求短線絕對收益的資金殺進殺出,大大增加貨幣政策的調控難度,不只讓國內資金浮濫,助長包括房地產在內的資產價格出現投機性上漲,新台幣匯價更因投機客和中央銀行的正面交鋒而劇烈波動。在此情況下,廠商的金融應變能力愈顯重要,央行的抗熱錢思維也要更積極。

自9月底央行二度升息以來,外資洶湧擁入,大量美元賣壓推升新台幣匯價,央行則在尾盤進場買入美元壓低,導致新台幣匯率大幅震盪,甚至出現單日高價差達 5.3角的異常現象。外匯市場交易通常以一支(100萬美元)為單位,新台幣單日波動5.3角,代表廠商和銀行每交易一支,匯損最高可能達新台幣53萬元,將近交易本金的1.8%。尤其台灣經濟成長與進出口產業休戚與共,鉅幅波動的匯率讓廠商在對外報價和估算成本、獲利時變數更多,與愛賺價差的金融投資是不同的,因而每當新台幣匯價起伏時,國內產業界就會要求央行穩定匯價。

解決經濟問題和替人看病一樣,首重對症下藥。經濟規模約4,300億美元的台灣屬於中小型經濟體,匯率大幅波動對產業的衝擊遠大於以兆美元計的歐美和日本等經濟大國,匯率的殺傷力也比擁有內需支撐的中國大陸等經濟體大。在歐、日、大陸等國都大力維持本幣穩定之際,鄰近的南韓、新加坡和泰國也未放手讓匯價隨熱錢起舞,台灣有更充分的理由拒絕炒匯資金干擾市場機能,央行對抗熱錢不但名正言順,更是為所當為。

問題在於,央行在避免國際熱錢炒作新台幣時,什麼才是應有的作為?以日本銀行(日本央行)為例,其干預市場的動作會讓投機客忌憚,是因為日銀很少真正出手,一旦干預,規模往往足以撼動日圓走勢。反觀台灣,道德勸說、行政指導、金融檢查和進場干預,表面上看來該做的一樣都不少,連財政部和金管會也幫腔要趕熱錢,但實情是央行干預了半天,投機客照炒不誤,演變成新台幣每天上午看外資臉色、收盤前再依央行指導棋回貶的模式,顯示市場恐已洞悉央行手法,結果就可能讓央行的調節失去應有的作用。

從務實的角度看,央行例行的尾盤干預猶如傳達政策,是一種宣示效果;但多數廠商和銀行是在盤間交易而非收盤前,所謂的市場價是在台北外匯市場交易的五個小時裡成交的價位,而不是央行收盤前做出來的價位。這麼一來,央行的收盤價除了僅供參考,並沒有什麼實質意義;因為市場都知道,第二天上午的匯價還是會升回市場價,央行的調節及作價只是浪費子彈。新台幣的問題在於其經濟基本面有沒有升值的空間和條件,央行總裁彭淮南上任以來新台幣匯價從未升破30元的「30 障礙」,只不過是市場借題發揮的炒作題材罷了。

央行政策要有效,除了由實力累積的政策威信,更要讓投機者無法猜透央行的心思和行動,才能攻其不備,讓投機客不敢輕啟戰端,每天照本演出只是讓邊際效應遞減。就像最近各國央行頻頻揚言干預或管制資本流動,但若久久沒有具體的行動,就會成為市場的「狼來了」。

因此,央行如果認為熱錢影響經濟金融穩定,就不要擔心被扣上開自由化倒車的帽子而綁手綁腳,直接端出該打就打、該管就管的具體措施,才是央行應有的作為。

※ 相關報導:

* 冷眼集/抗物價打熱錢 不能只看央行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5965455.shtml

投機客照炒匯買公債,對於央行的手法已瞭若指掌,顯見央行的貨幣政策對抗熱錢效果有限,財政部的財政政策是否也應適時端出,而非只是在一旁幫腔或配合,而應端出「該管就管」更具體的措施。



◆ 列舉扣除太氾濫 所得2000萬扣完變成零

中廣新聞/陶泰山 2010-11-10

個人綜所稅,有兩成的納稅人選用「列舉扣除」,不過,立委羅淑蕾卻說,有納稅人賺了兩千萬,但列舉扣除之後,「淨所得」變成零,一毛稅都不用繳。財政部次長張盛和說,列舉扣除侵蝕百分之六十五的稅基。

五百多萬戶納稅人當中,四百多萬戶都是用「標準扣除」,剩下一百多萬戶用「列舉扣除」。立委羅淑蕾質詢財政部次長張盛和時指出,收入超過兩百萬的納稅人,善用列舉扣除之後,五十八戶的淨所得變成零;其中,收入在兩百萬到三百萬之間,列舉扣除之後的淨所得是零的有四十一戶,最誇張是一位收入高達兩千萬,列舉扣除之後的淨所得是零,完全不用繳稅。

「羅:納稅人全部的列舉扣除總金額是一億七千六百多萬,等於每戶列舉扣除三百零三萬,是不是太氾濫了?張:稅基侵蝕了百分之六十五」

羅淑蕾說,列舉扣除額對高所得者有利,一般中低所得者多半是用標準扣除。張盛和說,列舉扣除的捐贈項目都有列入查核的重點項目,列舉扣除提高獲利的都是高所得者,稍早立法一度要增加列舉扣除項目,後來是提高扣除額,讓廣大納稅人受惠,最近又有立委要增加列舉扣除,張盛和希望立法院多多考慮稅基侵蝕的問題。

(責任編輯:陶泰山)



◆ 兩岸經合會 年底將成立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陳怡慈/北京九日電】2010.11.10

攸關兩岸第二波金融協商進程的兩岸「經合會」平台,今年底前可望出爐,而且,兩會在運作方式、議題範圍、出席成員等細節上,已確立三大原則,ECFA的落實,將可看到更多的實質政策牛肉。

大陸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昨出席第16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離去前媒體詢問海基、海協兩會底下的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簡稱「經合會」)何時成立?

鄭立中連說兩個「很快」、「很快」。他說:「我們現在已經在緊鑼密鼓的協商了。我想很快,很快」;媒體追問今年底前是否可能出爐?他說:「很可能」,並且解釋,目前剩下出席成員等細節尚待拍板。

熟悉此案人士指出,兩會針對「經合會」的運作,已確定三項原則。第一、運作方式已界定為「非常態性」,換言之,「經合會」並非兩會底下固定的組織,而是在議題導向下,隨時可被啟動運作的一個平台或機制。

第二、議題方面,按優先順序可分為三個層次。1.ECFA 「早收清單」裡已經寫明白,已經講好要執行的事項。倘若執行時遇到困難,隨時可透過「經合會」商討,這也是經合會成立後,將第一優先處理的層次。

2.ECFA條文已寫明,仍待後續協商的四個領域,包括:貨品貿易、服務貿易 (包括金融)、投資,以及爭端解決。針對上述四個議題,未來如何後續下去,也會拿到「經合會」去討論。

3.日後可能產生的新的經濟合作事項。不過,熟悉此案人士指出,「經合會」要處理的事情已經夠多,經濟合作事項雖然也包含在裡面,但會被列在比較後面。

最後,在固定成員與非固定成員方面,據悉,兩會已有共識,除了台灣經濟部與大陸商務部各指派「最多一位」「副首長級」人士參與,其餘出席人員,將設定為「副首長級以下」。

該人解釋,這麼做的好處是,可讓真正最熟悉狀況與細節的第一線人員,親自上陣討論,以快速發揮ECFA的政策效益。

fsj 提到...

美「狂印鈔票」 中國將藉G20關切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11.11

G20高峰會11、12日在南韓首都首爾舉行,會談前夕,由於匯率緊張情勢、全球經濟失衡以及美國採取激進貨幣寬鬆政策,形成了一股不祥氣氛。從柏林到北京,都對美國購買6000億美元公債的計畫感到不安。

2008年金融危機讓G20的影響力超越G7,成為鞏固全球經濟發展、加強金融改革的重要機制,這次雖然先進和新興經濟體都熱衷於展現合作精神,有關匯率與貿易失衡的爭議,勢必成為G20這兩大壁壘的爭執焦點。

在會議登場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 (FED)計畫在8個月內購買6000億公債的以提振經濟的計畫,有如「狂印鈔票」,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不滿,挑起「匯率戰爭」的火藥味。

出口導向的國家擔心龐大的美元流入他們的市場,可能造成美元相對貶值,本幣升值而使出口受到影響。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已批評美國,未充分考慮新興經濟體所受到的衝擊,表示要和「美國財政官員好好談談」。

德國總理梅克爾更直指美國採取「中國式策略」,各國領袖都表示要在高峰會上向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關切」,但由歐巴馬日前在訪問印度時力挺寬鬆政策的談話來看,期中選舉遭到挫敗的歐巴馬也不敢輕言讓步。

除了匯率,全球經濟失衡也是重要議題,預料各國皆會同意,美國向世界其他國家購買出口品、貿易赤字不斷增加;世界各國則累積鉅額順差的時代已告終。

美國猛印鈔票、中國堅守匯率都是焦點。中國必須增加消費、減少儲蓄、降低對出口的仰賴、並強化貨幣。但中國的改革步調和速度都有待討論,美國的貨幣寬鬆政策使問題更複雜。

南韓總統李明博已表示,G20領袖在首爾高峰會期間,恐怕無法就改善全球貿易失衡的具體準則達成協議。首爾高峰會即使達成折衷協議,可能只是同意需要繼續協商。

※ 相關報導:

* 抗通膨 專家:中國擬祭出組合拳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5966279.shtml

「組合拳」=存款準備金+公開市場操作+加息+外匯監管。

* 亞幣漲不斷 日韓大打炒匯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965518.shtml

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在全球激起強烈反應,日本可能擴大收購資產計畫,南韓則打算恢復對外國人持有的公債課稅14%,以抑制匯率的激烈波動。

* 觀察站/美國不放手 全球都沒轍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5965464.shtml

說破了,真正解救各國央行、減緩新一波通膨危機的「特效藥」,也只有「請」美國行行好、減少釋金數量,也因此能否在G20高峰會上形成共識,成了目前全世界唯一的希望。



◆ 聯準會理事:量化寬鬆風險高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劉永祥/8日電】2010.11.10

美國聯準會理事瓦爾許(Kevin Warsh)8日在一場演說中表示,第二波量化寬鬆措施的風險極高,他也不認為這項措施能促進美國經濟大幅度且持續成長。

他強調,如果美元幣值下滑、原物價格上漲及其他領先指標維持近來趨勢,成為長期價格,將破壞聯準會維持物價穩定的目標,這種狀況下,即使失業率仍處於高點,聯準會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可能改變政策方向。

FOMC日前決定,明年六月底前將再購買總額6000億美元的美國公債,並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0至0.25%的歷史低點,當時瓦爾許投票支持增購公債。

瓦爾許指出,聯準會介入長期公債市場,在美國國內將打亂呈現整體負債的價格訊號,行政部門因此得以拖延減少赤字及負債的行動;在國際間則造成各國傾向干預匯市、進行資金管制及採取貿易保護政策,匯市及資本市場緊張升高,將延緩全球經濟復甦。

他說,由於美元是國際儲備貨幣,美國公債價格是決定其他資產價格的基礎,聯準會擴增持有的公債數量,讓公債從價格接受者變成價格決定者,若美國公債市場的參與者因此懷疑價格的合理性,不同資產及地區的風險溢價將出現難以預料的變化。

他指出,2008年房利美(Fannie Mae)與房地美(Freddie Mac)的例子,說明被認為無風險的金融資產一旦出問題會造成多大傷害。

瓦爾許強調,要讓美國經濟持久復甦,政府不應再增加支出來刺激短期的消費及投資,應採取促進成長的經濟政策,其中包括修改稅法,讓稅制變得簡單、透明並有利長期投資。



◆ 愛爾蘭恐成下個希臘

【蔡鵑如/綜合報導】2010-11-10 中國時報

愛爾蘭債務危機罩頂,儘管財長雷尼罕(Brian Lenihan)上周提前發布預算削減計畫,小砍六十億歐元公共支出,以免該國步上希臘後塵,並化解市場疑慮。但因愛爾蘭借貸成本刷新歐元創始以來新高,公債價格持續重挫,投資人出現罷買公債潮,「愛爾蘭聯合銀行」等三家上市銀行八日股價也連袂創歷史新低。

有「末日博士」封號的都柏林大學經濟學教授凱利(Morgan Kelly),在《愛爾蘭時報》(Irish Times)撰文警告,愛爾蘭將步上希臘後塵,被迫向歐洲聯盟、國際貨幣基金(IMF)等國際機構尋求紓困,填補深達七百億歐元的財政黑洞。

凱利憂心忡忡指出,愛爾蘭為向歐盟取得金援,恐怕得付出高昂代價,最後勢必淪入無力償債窘境。他認為,歐盟將拿愛爾蘭殺雞儆猴,好讓同樣債台高築的義大利與西班牙不要只等著歐盟相救。

凱利預估,愛爾蘭政府搶救銀行的開支將比財長雷尼罕預估的四百五十至五百億歐元還要高出三百億歐元。他還認為,愛爾蘭政府對抗預算赤字努力徒勞無功,「刪減幾十億歐元預算毫無意義」。

凱利坦率指出:「債務升高的速度遠高於利息支出的增速,我國無可避免面臨破產命運,在國際間僅剩的一點名聲也將遭摧毀殆盡。」他並以「鐵達尼號」形容愛爾蘭財政命運,「光是銀行虧損這座冰山,就足以讓我們滅頂。從現在起,愛爾蘭不管怎樣,都只能仰仗外人的慈悲。」

分析師認為,儘管愛爾蘭仍擁有兩百億歐元現金儲備,目前尚無迫切償債壓力,也打算在明年一月發債。但這筆儲備只能撐到到明年四月。



◆ 台幣升1元 外匯存底蒸發105億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藍鈞達/台北報導】2010.11.10

根據中央銀行估算,新台幣每升值1元,央行外匯存底便會出現新台幣105億元匯兌損失,以這波新台幣從32元左右開始升值起算,市場人士指出,已升值近2元,央行匯兌損失應該很可觀。

如果明年新台幣價位仍在此附近,市場人士指出,央行要達到預算目標,等於多了200億元壓力,加上央行大量回收資金,付息支出大增,一消一長下,將嚴重侵蝕央行獲利能力。

新台幣匯率走升,有利國營事業節省海外採購支出,但國營事業外匯資產部位也可能面臨縮水,尤其是中央銀行,明(100)年度高達1,800億元的繳庫盈餘壓力將大幅提高。

根據行政院送立法院審議的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國營事業繳庫盈餘近2,100億元,其中以中央銀行1,800億元最多。

財金官員表示,央行的收入主要來自管理、運用外匯存底等海外資產產生的利息收入,外匯存底運用的投資報酬增加,或是新台幣貶值,央行用外匯存底美元換成新台幣的收入便可能增加。

至於央行的支出,主要是為了吸收市場過剩資金,透過發定期存單、收受轉存款等進行沖銷所產生的利息支出,因此沖銷金額愈多,支出利息費用就愈高,沖銷少的時候,利息支出相對會減少。

最近幾年新台幣匯率走貶,央行繳庫盈餘年年增加,成為政府彌平收支差短重要的來源。官員指出,但最近美元走眨,新台幣一旦走升,央行的繳庫盈餘壓力會相對加大。

立委賴士葆表示,美元走貶,過去央行的外匯資產部位約有七成是美元,現在是不是還有這麼高的比重、有沒有趁機轉換,外匯資產是否因美元走貶而縮水,央行有必要讓外界知道央行如何因應這些問題。

fsj 提到...

中美成箭靶 G20恐難達共識

中央社 2010.11.11

為對抗資產泡沫與貿易保護主義,20國集團(G20)上月承諾設法解決匯率與貿易失衡,如今卻難以在這項基礎上達成共識。

加拿大總理哈珀(Stephen Harper)指出,他「沒有那麼確定」首爾峰會明天落幕前會達成協議。G20籌備委員會發言人Kim Yoon Kyung今天告訴記者,談判代表無論就匯率政策、還是導正貿易與資金流動失衡現象,都尚未化解歧異。

對世界兩大經濟體─美國與中國,誰該扛起更多責任去修正呈現扭曲的貿易與投資流通,與會代表看法分岐,也造成磋商進度遲緩。若無法化解這些歧見,資本管制恐會增加,並阻礙全球經濟復甦。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執行長阿克曼(Josef Ackermann)表示:「他們得處理這不確定性的根本起因,亦即這些失衡現象。這並非要追究到底是逆差國、還是順差國的責任─市場自然會決定誰處於順差、誰處於逆差─而是要創造一個足以找到適當平衡點的框架。」

G20財金首長上月集會,同意邁向「更市場導向的匯率機制」與「減少過度失衡」。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於隔週宣布,將挹注6000億美元以提振經濟成長,巴西、德國與中國紛紛表示此舉將導致美元貶值,助長熱錢流竄,增添資產泡沫風險。

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今天在與南韓總統李明博(Lee Myung-Bak)共同出席一項記者會上表示:「美國能對全球經濟做出最重要的貢獻,便是繼續成長,因為我們持續位居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市場,也是其他所有國家成長的一大動力來源。」

歐巴馬隨後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G20峰會召開前夕,中國宣布8月與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280億美元新高,使得批評中國刻意壓低人民幣匯率的聲浪高漲。

美財長蓋特納(Timothy F. Geithner)上個月建議G20應考慮制定目標,以控制經常帳收支過度失衡的現象,不過卻遭到中國與德國的反對。為了達到經常帳項目收支數值化目標,包含中國在內的國家可能得讓他們的貨幣升值,使其出口產品更形昂貴。

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今天在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專欄中寫道,美國與中國目前都在刻意壓低匯價。

蓋特納則在接受美國國家廣播有線電視公司(CNBC)專訪時回應:「我們永遠不會把壓低美元匯價當成獲取競爭優勢的工具。」

蓋特納8日表示人民幣應進一步升值,今天人民幣兌美元攀抵17年來最高價位,自6月以來累升3%。中國本週加快人民幣升值腳步,自8日以來升值幅度達0.7%,為2005年7月棄守緊盯美元政策以來最大3日升幅。

※ 相關報導:

* 都是錢作怪!G20聚焦5議題
http://www.udn.com/2010/11/11/NEWS/WORLD/WORS1/5967785.shtml

全球貿易失衡、貨幣議題、金融監管、貿易、外交



◆ 佐立克:新興國熱錢 不能全怪QE2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0.11.11

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表示,各界過度渲染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對新興市場的疑慮,只要成長速度不同,資金自然會流入高成長區域。他也預測目前的匯率緊張情勢仍將持續,但最終會出現新的貨幣體制,不過他否認支持重返金本位制。

佐立克10日在新加坡記者會上表示,對熱錢的疑慮被誇大了,就算沒量化寬鬆政策,只要經濟發展速度不同,資金自然流入成長較快的新興市場。

在20國集團(G20)領袖舉行高峰會前夕,佐立克呼籲各國重心放在「成長」,「如果全球經濟正常成長,調整匯率就簡單的多。如果全球仍和低成長搏鬥,或前景充滿疑慮,要調整匯率就比較困難,因為大家只看到眼前的小利,而不把餅做大。」

佐立克也警告,保護主義恐怕會隨著匯率緊張持續升高,「匯率緊張的情形確實存在,若未妥善處理,可能激發保護主義,這是我一直試圖阻止的情況。」

他還說,「不論大家承認與否,我們正朝向布列敦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第三版前進。」他指的是一套新的貨幣制度。佐立克認為,在這套新制度下,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圓都將成為準備貨幣。待人民幣國際化且朝開放資本帳時,也將納入準備貨幣之列。

佐立克日前投書倫敦金融時報,表示G20領袖在改革全球貨幣體制時,應考慮用黃金做為市場預期通膨、通縮和貨幣未來價值時的國際參考基準。

他10日在新加坡表示,黃金是「房間裡的黃色大象」,是眾所周知但卻故意被忽略、不去討論的問題。「因為此時市場信心低落,黃金便成為另類貨幣資產。決策者應該要考慮把黃金當成一種指標,以了解市場對政策的看法。」他也澄清,不支持重返金本位制,「我不相信我們可以重返固定匯率制度,因此我不相信我們可以重返金本位制。國際貨幣市場的未來充滿變數,我們有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 大陸高通膨來了!抗通膨類股吃香

【聯合晚報╱記者鍾張涵/台北報導】2010.11.11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早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比大漲4.4%,創2年以來新高,國統局發言人盛來運解釋,10月CPI超乎預期與國外農產品、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有關。消息公布後,陸股兩市中,抗通膨類股如資源股、金融股齊聲領漲,截至中午收盤,上證漲0.63%至3134.91點、深成指漲1.1%至13856.77點,成交額為人民幣1429.43億和1105.28億元。

據悉,昨日大陸央行宣布調高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帶動市場預期10月CPI指數將創新高,果然今日滬深兩市雙雙開低,上證低開3108.51點、深成指則開13670.85點;CPI發布後因消息已被消化,中國神華、華能國際、五礦發展和中國人壽等抗通膨個股立即走高,帶動陸股進入震盪走勢、投資人進場力撐,兩市一路走揚。

面對大陸10月CPI大幅上漲,分析師指出,大陸高通膨時代已經來臨,中長線配置推薦抗通膨類股,像是今日金融股、資源股已率先反彈,大盤藍籌股重新活躍,顯示市場氛圍利多。招商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羅毅也說,由於大陸央行已先行一步調高存準率,市場已有預期心理,對股市的影響不大。

中信證券和大陸第一創業則說,10月CPI達到4.4%且PPI為5%,雙雙超出市場預期,顯示當前物價的壓力大,一定程度上提升大陸再次加息的可能性。

盛來運說,漲價因素中,最顯著的是食品類價格和居住類價格,由於10月食品類價格上漲10.1%、為CPI貢獻了74%,居住類價格上漲4.9%、為CPI貢獻了16.6%,讓CPI居高不下。

但盛來運認為,其主因是國外農產品漲價及大宗商品漲價,對大陸市場造成的影響,特別是部分國家發生乾旱、糧食減產致農產品價格上升,讓大陸相關商品價格大漲。另外,原材料價格和原油價格也大幅成長,直接影響到農產品生產成本增加。目前大陸物價上漲壓力和宏觀調控壓力都在加大,再加上美國新一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加大通膨預期,他認為大陸要實現全年價格調控的預期目標,必須付出更多努力。



◆ 企業15%研發支出 最多抵三成稅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2010.11.11

財政部與經濟部昨天發布「公司研究發展支出適用投資抵減辦法」,財政部賦稅署官員表示,今年1月1日起,各公司花在研發支出金額的15%可用來抵減營所稅,但最高不能超過當年繳稅金額的3成;而且沒抵完的稅,不能延到以後年度扣抵。

官員舉例,A公司投資100萬元進行研發投抵,其中15萬元(100萬X15%)可以扣抵營所稅,假設A公司當年只需繳納40萬元營所稅,抵稅上限只有12萬元(40萬X30%),因此A公司的研發支出只能扣抵12萬元,3萬元的差短下一年度也不能行使抵稅權。

官員表示,新規定和以往規定最大的差別是:過去適用投資抵減的產業被詬病以製造業為主;但新規定不再獨厚特定產業,只要符合研究發展的創新活動,各產業都可申請投抵。

此外,以往投資抵減的定義過於浮濫,新規定限縮在「高度創新」的研發活動才能申請抵稅。至於如何定義?官員說,考量各產業的專業性和多樣化,以往都是由國稅局核定;新規定改由各產業主管機關認定,比方說金融業就由金管會認定。

財政部官員提醒,各公司要申請投抵有時間限制,會計年度採取歷年制的公司,則必須在每年2月至6月向產業主管機關提出申請,獲得主管機關認可後,才有資格申請投抵。

fsj 提到...

索羅斯對沖基金 瞄準台灣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2010.11.11

市場人士昨天透露,本周甫於香港設立辦事處的國際炒手索羅斯,旗下對沖基金正瞄準台灣,準備大炒台幣匯率、台股,中、港、台兩岸三地央行勢將正面迎戰。

不過,中央銀行昨天對索羅斯的最新動向未正面回應,僅強調會密切注意各外資動向。

外商銀行主管指出,國際炒手索羅斯挾著龐大的對沖基金,近年不斷狙擊亞洲貨幣,也與亞洲各國央行有多場交手戰役。例如,包括泰、馬、新、印、韓等各場「貨幣攻擊大戰」,幾乎是大獲全勝,荷包滿滿!

不過,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索羅斯在港、台地大炒匯率,香港金融管理單位及台灣央行總裁彭淮南激烈迎戰,但最終港台央行戰勝,讓索羅斯敗仗退去。

匯銀人士認為,台灣央行對於登記來台投資的外資背景一定充分掌握,索羅斯基金規模龐大、「標的很清楚」,央行一定早已掌握行蹤。但憑著央行緊釘各外資匯入台灣後的資金去處,央行應不會讓國際炒家輕易得逞。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二度量化寬鬆激起新一波國際熱錢狂潮,中央銀行、金管會已聯手打熱錢,金管會前天祭出限縮外資買公債後,外匯市場人士說,被央行總裁彭淮南點名「藏在公債」的二千五百億元熱錢,昨天部分炒匯外資已先獲利了結,反手匯出台灣,匯出近兩億美元(折合台幣近六十億元)。

匯銀人士解釋,禿鷹集團看準台幣抵擋不了熱錢攻勢,潛在沉重升值壓力,瘋狂湧入的結果,致台幣在短短四個月內暴漲一點六七八元,升幅高達百分之五點四八,「看來,這波進來就躲進債券市場的炒匯熱錢,幾乎大獲全勝,他們在海撈一票後,昨天開始獲利了結,反手匯出!」

然而,就在炒匯禿鷹飽餐一頓準備離去之際,外銀主管透露,近日正式在香港設立辦事處的國際炒家索羅斯旗下對沖基金卻悄悄登台,本周起台北匯市已經聞到華爾街「鱷魚」的味道,中、港、台兩岸三地央行勢將正面迎戰。



◆ 大陸高調打熱錢

【經濟日報╱社論】2010.11.11

中國人民銀行昨天傍晚宣布,從下周二(16日)起,調高人民幣準備金率上調0.5個百分點,這是大陸央行今年來第四度全面性上調存準率,初估將從金融體系至少收回約人民幣3,500億元的資金,連同10月中旬針對六家陸銀的局部調升,四大國有銀行的存準率已達18%。不到一個月間,人行動作頻頻,升息、加大資本管制力度,並在20國集團(G20)高峰會今天登場的前夕,再次出手凍結流動性,實具有力抗熱錢的宣示意義與實質意義,勢將激起金融市場的波濤;處於美國量化寬鬆與大陸數量緊縮的貨幣政策間,台灣面對熱錢壓力也愈來愈大。

在美國聯準會(Fed)上周決定第二輪量化寬鬆的規模之後,非美體系國家,尤其是經濟成長相對強勁的亞洲國家,就已開始準備對抗美元印鈔機再次啟動帶來的熱錢問題,並期待今天展開的G20峰會能夠找出化解匯率大戰的良方,但目前看來G20各有所思,似難有共識;另一方面,中國大陸持續多年的鉅額貿易順差及高達2.4兆美元的外匯儲備,則讓人民幣始終承受著人為低估的批評及必須升值的壓力。這樣的預期心理結合著熱錢效應,吸引資金源源不斷流入,形成了人行貨幣政策的外部環境;儘管大陸仍是資本管制國家,但近年改革開放留下很多管制缺口,游資涓滴成流,甚至興風作浪。

除了外部的熱錢虎視眈眈,近年大陸連年高成長、高貿易盈餘及高國際收支順差累積的貨幣數量,也正在內部經濟產生催漲效應。依據英國金融時報的估算,從 2002年到2009年間,大陸外匯儲備淨增加2.11兆美元,約合人民幣14兆元,相當於今年8月時大陸基礎貨幣總額的九成;這麼多的錢沒有造成大陸惡性通貨膨脹,是因為人行大舉發行票據收回。但是,這樣的沖銷無法長久,加以熱錢流入的助威、國際原物料價格漲勢不止及工資的結構性調升,大陸今年以來的消費者物價出現明顯上漲的壓力,9月漲幅已達3.6%,10月預估將達4%,全年已不可能降到3%的警戒線以下,使得「抑通膨」在貨幣政策中的位階,逐步提於「促增長」之上。

在這樣的背景下,也就不難理解人行密集出手的原因;而從過去這一個月的作為,即調升利率、加大資本管制及調控流動性的三部曲,還可進一步觀察大陸貨幣政策的未來動向。基本上,人行的貨幣緊縮政策方向已明,而且是價格及數量並行;不過,升息對經濟的影響是全面性的,可能升高硬著陸的風險,並會鼓勵儲蓄,不利「擴內需」的推行,還會吸引更多的熱錢流入,抵銷緊縮之效,因而人行此時再加碼升碼,可能是浪費子彈。

因此,人行近來先以加強資本管制的方式,堵住熱錢流入的管道,再以上調存準率回收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降低金融機構創造信用的能力,避免房市、股市等資產價格在熱錢的炒作下,形成可能釀成災難的泡沫;於此貨幣數量調整的同時,大陸極可能再藉由其他的積極行政指導,例如開徵房產稅等,調控房市、股市等資產價格,從根本面降低熱錢流入的誘因;屆時,人行運用雙率雙升以控制通貨膨脹,方能更得心應手。

由此可知,打熱錢已被中國大陸列為首要之務,此時此際調升存準率,不只有實質影響,也是向國際宣示決心。只是,大陸存準率已是歷年最高,再上調的空間並不大,人行的如意算盤能不能撥得通,仍存有變數。對台灣而言,人行的密集動作凸顯熱錢情勢之惡,當中國大陸等各國大舉驅趕熱錢之際,台灣還可能遭受溢出之禍,因而央行的按兵不動著實引人揣測。總裁彭淮南或有其他考慮,我們期待他能再次展現7A總裁的實力。



◆ 兩岸專利優先權 22日起跑

【經濟日報╱記者楊毅/台北報導】2010.11.11

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宣布起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昨(10)日宣布,雙方將自本(11)月22日起受理對方專利、商標及植物品種等「優先權」申請案,主張優先權的申請日期,將追溯至今年9月12日起。

優先權受理時間拍板定案後,智財局長王美花表示,後續雙方將討論共同建置優先權文件電子化系統,並加強審查合作,減少前端冗長繁複的檢索作業。12月中旬將由工總在台北舉辦兩岸專利論壇,屆時中國知識產權局官員將出席。

國內企業赴陸申請專利案件每年約2.1萬餘件,大部分為半導體、通訊及電子等高科技產業,陸企來台申請專利一年則僅約700件。雙方受理優先權申請案後,鴻海、英業達、台積電、及友達等公司,將會是最大受惠者。

智財權為「屬地主義」,且具「先申請先贏」特性,台商必須在中國大陸提出申請或取得註冊後,才能確保權利。今年6月第五次江陳會簽署「海峽兩岸智財權保護合作協議」,9月12日生效後,兩岸同步在本月22日受理申請。

王美花表示,經雙方主管取得共識,只要台商在9月12日(協議生效日)後,已向智財局申請某項專利技術, 本月22日起赴陸申請時,陸方就會承認該項專利技術的優先權,期間若有其他相同或類似內涵的專利申請案,則不會被核准,陸企來台申請也是一樣。

台灣產業技術研發密集度高、產品生命周期短,兩岸互認優先權後,將可避免因專利申請或商標註冊時間的不同,遭人侵權或惡意搶註等問題,確保企業研發成果。

因優先權證明文件的「封面」印有國徽及國名等字樣,原被視為是雙方一直「喬不攏」的最大技術障礙,但雙方暫時擱置爭議,將維持既有「紙本」格式互送,官員私下說,這代表陸方已釋出很大的善意。

fsj 提到...

20國峰會閉幕 貿易失衡難解

中央社 2010.11.13

20國集團(G20)領袖高峰會今天在首爾閉幕,與會領袖矢言避免貨幣競相貶值,並且致力消除貿易保護主義,但是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立場針鋒相對,消減了美方致力糾正全球貿易失衡的努力。

這些世界最富裕和新興經濟體領袖,在峰會宣言中同意就重新調整順差國與逆差國之間的貿易上,謀求「指示性準則」(indicative guidelines)。

包括美國及中國領導人在內的與會領袖也警告,全球經濟仍存在風險,並表示,「未經協調的政策行動對所有國家,都僅會導致結果惡化」。他們也矢言推動「更具市場導向的匯率機制度,提高匯率彈性以反映經濟基本面,以及避免貨幣競相貶值」。

但各國領袖雖然宣稱將制訂一套用以衡量經濟失衡的指標,卻將解決問題的具爭議性界定工作,推遲到明年進行。

在峰會閉幕發表的公報中,G20領袖表示,藉由提出「一系列指標組成的指示性準則」,他們將努力維持外部失衡在「可支撐」的水平上。這套準則將「做為一種機制,以及時查明那些需要採取預防和糾正行動的大幅度失衡」。

這個制訂規範以限制經常帳盈餘和赤字的目標因而變得模糊不清。這個目標受到美國和G20峰會主辦國南韓支持,但是遭到中國和德國等國的強烈反對。

外部失衡是這次G20峰會的最主要議題,G20領袖也在努力避免全球發生所謂的「貨幣戰爭」。在貨幣戰爭中,各國競相削弱自己的幣值來尋求競爭優勢。

各國領袖雖然保證將會注意危險的全球貿易失衡,卻未能向投資者保證,世界能夠免於任何經濟災難。

這次峰會也是G20領袖在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後第5次集會,但是會後發表的公報意義並不大。

與會領袖矢言推動「更具市場導向的匯率機制」,指的是中國嚴格控制人民幣值,而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抱怨人民幣值低估。

他們也誓言要避免競爭性貶值,這句話道出了其他國家的關切,因為他們擔心,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的寬鬆貨幣政策,目的就是貶低美元幣值。

為了安撫設法遏止龐大資金流入的新興市場,G20同意准予實施「審慎設計」的管控措施。

他們也承認,要完成2001年推動卻一再延宕的杜哈(Doha)回合貿易自由化談判,雖然存在重要的機會窗口,但是窗口不大。

在高峰會登場之前,針對有關人民幣值「低估」及美國因經濟困境而猛印鈔票引發全球風險的爭議,美國和中國已經爆發連續數週的口水戰。

美國總統歐巴馬說:「匯率必須反映經濟現實,新興經濟體需要讓市場主導貨幣。」他說:「那也是我和胡錦濤討論的話題,我們會密切注意人民幣的升值。」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則敦促美國採取負責任的政策。他在高峰會上提出一項計畫,尋求促進全球經濟強勁平衡成長。根據新華社引述胡錦濤在峰會上的談話內容,他說:「主要儲備貨幣發行經濟體應該採取負責任的政策,保持本國貨幣匯率相對穩定。」

胡錦濤表示,國際社會應該「完善框架機制,推動合作發展。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並且「倡導開放貿易,推動協調發展」。

歐巴馬則對中國人民幣議題發動新的攻勢。他在會議閉幕後的記者會上說:「人民幣是低估了,中國花大筆錢干預市場,維持人民幣低估。」

但究竟是中國還是美國的政策,更應該為危及全球復甦的經濟失衡現象遭受指責,在為期兩天的峰會上,G20領袖已經爭論不休,在會議閉幕後,這個問題依然無解。



◆ 社科院:五年來CPI低估7%

【經濟日報╱記者李宇欣/綜合報導】2010.11.12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徐奇淵在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公布前指出,從2006年以來的五年之間,政府透過「人為的調整」,CPI大約已被低估了7.35%,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各界議論,負責CPI調查的國家統計局立即出面反駁。

大陸的物價指數是否有被低估,一直是各界長期議論的焦點,本月9日徐奇淵發布《數據和主觀的感受:CPI是風動還是帆動》報告指出,根據國際通用的權重分析計算模式,從2006年至2010年5月間,五年下來所算出的CPI和大陸實際公布的數據相差7.35%,這個「消失的CPI」可能是人為調整的結果。

針對「消失的7.35%」的疑問,大陸國家統計局城市司副司長龐曉林馬上出來滅火,以一篇《CPI不適用模型推算出來的》予以反擊,認為低估7.35%與事實不符,嚴厲駁斥大陸CPI被低估是各界的共識,指稱這只是徐奇淵的一家之言,不是主流意見。

龐曉林解釋,計算CPI的數學模型只是一種分析研究的工具,徐奇淵沒有將他所使用的模式誤差講出來,就將計算出來的7.35%缺口,歸於人為因素是不負責任的做法。並指徐奇淵和統計局所使用的方式不同,就直接公布並擅自下結論,這是「不嚴謹的學術態度」。

《CPI不適用模型推算出來的》由統計局各部會官員共同聯署發布,學者指出,這是「非常罕見的情況」,足以看出整件事情的嚴重性,然而針對CPI被低估的7.35%,官員、學界和民眾出現各說各話的反應,

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認為,社科院的報告違反了統計學的基本常識。復旦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和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都指出,最大的問題在於統計局應該更客觀的重新衡量CPI計算公式的細項;但真實感受物價上漲痛苦的民眾,對官方公布的CPI數據是抱持懷疑的態度。



◆ 輸入性通膨 「台灣短期看不到」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10.11.12

國際大宗物資價格飆漲,財政部前天宣布將機動調降黃豆、玉米等關稅稅率。財政部次長張盛和昨說,關稅稅率委員會將密切注意國際物價波動,不排除下月再開會討論因應。

經建會副主委胡仲英則指出,短期內台灣還看不到「輸入性通膨」,但國際間初級原物料的漲幅恐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行政院秘書長林中森昨天在立法院備詢時也指出,行政院近期內會針對物價波動提出因應方案。胡仲英補充,行政院長吳敦義已裁示,由行政院副院長陳冲在適當時召開「穩定物價小組會議」。

胡仲英分析,造成這一波國際物價上漲壓力原因很多,最主要還是因為「禍首」美國實施長期的量化寬鬆政策,造成美元走貶,使得許多原物料相對看漲,如黃金、原油、各種大宗物資等。

加上新興國家崛起的需求大增,還有近年來天候異常,國際炒家聯合壟斷、囤積居奇,才使得國際物價節節高升。

台灣情況,他也強調,過去十年來多維持經濟中低成長的型態,加上零售市場競爭激烈,政府查價頻繁、囤積不易,所以短期內還不看到「輸入性通膨」現象,但未來情況得視國際物價走勢如何發展。

此外,立委賴士葆也質疑財政部只機動調降,玉米粉、黃豆粉等飼料進口原料的關稅,卻維持直接影響民生的小麥稅率不變,是「只顧畜牲,不問蒼生」的做法。

昨天在立法院備詢的財政部次長張盛和表示,關稅稅率委員會還決議調降糖、乳酪等人類食物的關稅稅率,至於不降小麥關稅,是出於農業專業考量,因為小麥目前價格仍低於金融海嘯爆發前,且國際存量充足,加上小麥和稻米具有相互取代性,所以才未調降關稅。



◆ 企業採用IFRS 禁止報喜不報憂

【經濟日報╱記者蕭志忠、邱金蘭/台北報導】2010.11.12

金管會指示證交所研訂「藍天條款」,以後上市櫃公司採用國際會計準則(IFRS)的影響揭露,必須採取一致性規範,IFRS有利及不利的資訊,應一併揭露,不能報喜不報憂。

藍天電腦日前率先公告,因提前採用IFRS,今年上半年每股淨值將大幅增加,引起主管機關的高度關注,金管會副主委吳當傑昨(11)日表示,已請證交所研訂一套範例,上市櫃公司對外揭露IFRS影響時,有一致性的標準,不能讓公司只揭露好的訊息,不好的訊息就不揭露。

吳當傑表示,並未禁止公司先針對IFRS影響作評價,依證交所初步了解,藍天因公司內部已作評估,且淨值增加很多,公司怕內部人交易問題,因此對外揭露。

2013年IFRS將上路,符合條件的公司可申請提前一年適用,目前已有兩家獲准,都是科技業,未來可能還有新增家數。

為避免類似情況再發生,證交所將研訂一套IFRS影響揭露規範,要求有利、不利資訊都要一併揭露。

舉例來說,IFRS上路後,對不動產等資產採公平價值估算後,資產重估結果,價值可能上升,有利公司淨值。

但IFRS適用後對公司可能不利因素,如企業銷售商品時,可能會提供客戶一些累積點數優惠,等點數累積到一定的量時,將來可以兌換商品。

現行作法下,公司認列銷售商品收入時,不會考慮累積點數兌換商品,全部在當期認列收入,但依IFRS規定,則必須將點數兌換商品部分,視為遞延收入。

fsj 提到...

跛腳了!歐巴馬G20批中國 沒人搭理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2010.11.13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期中選舉受重挫後走訪亞洲,並參加G20(20國集團)的首爾峰會,欲藉外交表現重振國內聲望,可惜成效不彰。歐巴馬11日與胡錦濤談人民幣匯率碰了軟釘子後,12日痛批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各國領袖卻反應冷淡。

歐巴馬G20之行有兩大目標:與南韓達成自由貿易協定,以及縮減中、德對美貿易順差,但兩者均未達成。歐巴馬鬥志變鬥氣,重批「不平等貿易」和「操縱匯率」將損害正在復甦的全球經濟。

歐巴馬說,「擁有巨額貿易順差的國家,不能再過度仰賴出口」,各國匯率則「必須反映經濟現實」。話鋒一轉,歐巴馬點名中國,指出北京當局以巨資干預市場才讓人民幣維持在幣值低估的狀態,中國必須鬆手,逐步讓市場決定人民幣的價值。

歐巴馬慷慨陳言,其他國家卻不予背書,峰會後僅發表內容遭到稀釋的聲明,同意不競貶本國貨幣,結論與上月底的G20財長會議相同,換湯不換藥,歐巴馬的「跛腳」跡象浮現。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經濟復甦乏善可陳,又推出二次量化寬鬆政策印美元拚經濟,削弱了歐巴馬的談判籌碼和權威。

11日的歐胡會中,歐巴馬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談人民幣匯率,被胡錦濤反將一軍,指出美國二次量化寬鬆可能影響新興國家利益。歐巴馬無法化解外界對美國故意讓美元貶值,以促進出口的疑慮。批評者說,美國指控他國操縱匯率,聯準會砸6,000億美元買公債,才是不折不扣的操縱匯率。

此外,G20的會後聲明亦指出,各國代表數月來針對明年展開的「杜哈回合全球貿易談判」,已有廣泛且實質的進展,儘管達成協議的機會不大,明年仍是談判關鍵年。



◆ G20聲明背書 新興國擋熱錢…可管制資本

【經濟日報╱編譯吳柏賢/綜合外電】2010.11.13

20國集團(G20)高峰會12日在首爾落幕,會後聲明指出,新興市場若面臨資本流入激增情況,可採取管制措施,以抑制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新一輪量化寬鬆措施所推升的新興市場貨幣匯價與房地產泡沫。

G20領袖聲明:「在各國面臨調整的過度負荷環境下,擁有充足外匯存底以及彈性匯率日漸被高估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也可以採取縝密計畫過的總體審慎措施,做為政策回應。」這項聲明賦予新興市場管制資本流的正當性。

日前巴西、印尼與南韓等國都對外資流入祭出管制,以降低短期投機熱錢造成的危險。G20領袖也在聲明中呼籲各國際監管機構提出金融安全政策最佳做法的報告,包括管制資本流動的工具在內。

隨著貨幣升值,新興市場各國也逐漸對資本採取管制。巴西里爾近18個月來兌美元勁揚21%,同期間智利披索大幅升值18%,泰銖與韓元各升值16%與10%。

巴西為減緩里爾的升值速度,上月調高外資購買「固定收益證券」金融操作稅率(IOF),由2%增加至6%。巴西財長蒙迪嘉(Guido Mantega)表示,巴西里爾若持續升值,當局將採取其他措施。

南韓總統的資深經濟顧問申鉉松也表示,南韓考慮採取更多措施限制超量資本流入,包括恢復課徵外資購買南韓公債的14%稅額以及銀行稅等。



◆ 歐洲經濟 成長腳步更慢了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0.11.13

歐元區16國第三季的經濟成長率放緩至0.4%,不如預期,顯示撙節支出方案已削弱經濟,其中最大經濟體德國同期成長率大幅放緩至0.7%,荷蘭經濟更意外萎縮,周邊國家的經濟仍欲振乏力。

歐盟統計局(Eurostat)公布,歐元區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比上季成長0.4%,不但遠低於第二季成長1%的四年來最大增幅,也不如市場預期的成長0.5%。此外,歐元區9月工業生產意外較前月下滑0.9%,創18個月來最大減幅。

整體而言,德、法等核心國家仍維持緩慢但穩健的成長步伐,不過負債累累的希臘仍深陷衰退泥淖。

德國仍是歐元區成長最強勁的國家,上季經濟擴張0.7%,雖符合預期,但比第二季經修正後擴張2.3%的步調明顯減速。儘管如此,但分析師指出,德國的內需受經濟刺激方案而開始成長,令人振奮。

法國上季成長率由第二季的0.7%降為0.4%,荷蘭則意外沒能保住第二季成長0.9%的成果,第三季萎縮0.1%。

希臘上季衰退1.1%,是數據已公布國家中表現最糟的一個。西班牙原地不動,義大利成長率由0.5%減速為0.2%,不過葡萄牙成長率從第二季的0.2%逆勢增為0.4%。愛爾蘭的數據要到下個月才會公布。

核心與周邊國家懸殊的經濟表現,提高了歐洲央行(ECB)的決策難度。

UniCredit經濟學家瓦力說:「進入2011年,成長動能會呈現溫和偏向進一步減弱的情況,因出口和庫存回補續疲軟,國內需求也會受到財政緊縮影響。主權債信危機引發的市場動盪,仍將是歐洲復甦路上的最大風險。」



◆ 明年查稅 瞄準八大「不法」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2010.11.13

明年查稅8大重點出爐!財政部賦稅署官員昨天表示,民眾利用私人消費報公帳抵稅、名下財產大幅移轉、戶籍遷出卻未向稅捐機關申請變更地價稅率,以及房屋增建或改建未報繳房屋稅,都將列為明年查稅重點。

明年的重點查稅項目中,官員表示,私人消費發票轉報公司帳,企圖逃漏營業稅與所得稅還是查稅重點,尤其是列報服飾、美容用品、女用貼身衣物、家用器具及金飾等民生消費品項都會重點查核。

地價稅方面,官員說,地價稅優惠稅率是千分之二,民眾只要將戶籍遷出,就必須改課千分之十的地價稅,但許多人並未誠實申報;另外目前農地農用免稅,但有人把農地整理後擺攤營業,依規定應報繳地價稅,都會加強查核。

至於房屋稅的查稅重點會放在查核房屋若變更使用情形,比方說從自家用改為營業用,由於稅率分別是1.2%、3%,也會重點追查。至於一般民眾如新增或改建房屋,甚至是違章建築,都要課徵房屋稅。

外界質疑「打房」措施未列入明年查稅重點,賦稅署官員表示,全台房屋價格、行情差異很大,各國稅局轄區的豪宅和預售屋交易、短期頻繁交易的不動產交易情況不一,因此未列入明年重點查稅的競賽項目。但官員強調,為抑制房價不當哄抬,國稅局仍會加強查核,並將結果陳報財政部。

財政部從1990年起每年都會訂出查稅重點,透過比賽方式由各國稅局加強查稅,估計每年追討4、500億元欠稅加罰鍰。

※ 相關報導:

* 11、12月發票 超級特獎1千萬
http://udn.com/NEWS/LIFE/LIF1/5971495.shtml

fsj 提到...

克魯曼專欄/財政改革 別亂搞減稅把戲

【經濟日報╱于倩若譯】2010.11.13

我一直認為總統歐巴馬成立國家財政責任與改革委員會是嚴重錯誤,該委員會據稱是跨黨派小組,負責提出美國長期財政問題的解決之道。但當委員會成員揭曉後,「跨黨派」顯然意味著中間偏右與極右派之間的妥協,這在華府相當常見。

隨著我們對該委員會主席的看法有更深的了解,我的疑慮也日益加深。民主黨籍共同主席包爾斯(Erskine Bowles)顯然有個聽起來像共和黨人才會有的小政府計畫,共和黨共同主席辛普森(Alan Simpson)則表現出自己的誠實掮客本性,寄給國家年長婦女聯盟執行董事一封帶有不雅字眼的電郵,信中形容社會保險「就像一頭擁有3,100萬個乳頭的乳牛」。

我們早就知道這個委員會提不出什麼好建議,但在兩位共同主席周三公布提案大綱後,才知道情況遠比悲觀者預期的還糟。

先從「我們的指導原則和價值標準」談起,裡頭包含「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不得超過21%」。這是哪門子的指導原則?這個委員會是要負責找出一切可以平衡預算的途徑,為何卻要設定收入上限(卻不定下限)?

看到提案的稅改部分後,會更了解事情真相。包爾斯和辛普森以七個要點的形式呈現改革目標,第一點是「調降稅率」;第七點是「削減赤字」。

一個負責削減赤字的委員會,怎會以調降稅率為優先要務,卻把削減赤字列為最後一項?

事實上,兩位共同主席同時提議減稅和增稅——為富人減稅,為中產階級增稅。他們提議取消對美國中產階級至關重要的減稅優惠,並把大部分增加的稅收用於擴大最高邊際稅率和公司稅率的減稅幅度,而非用來削減赤字。

這項提案代表所得會由中產階級大幅移至少數富人身上,而這與降低赤字何干?

再談社會保險。之前就謠傳國家財政責任與改革委員會會建議提高退休年齡,包爾斯和辛普森確實打算這麼做,他們希望可領取社會保險金的年齡可隨平均壽命而提高,這麼做合理嗎?

當然不合理,有幾個理由,包括一直工作到69歲對從事辦公室工作的人或許可行,但美國還是有很多人從事勞力工作,這些人很難一直工作到69歲。

此外,提高年齡的提議忽略很關鍵的一點:平均壽命確實日益延長,但壽命延長的主要是高收入者,亦即最不需要社會保險者。過去30年所得排在後半段的民眾的平均壽命幾乎在原地踏步。包爾斯和辛普森的提議基本上是說,大樓管理員應該被迫延長工作時間,因為這年頭企業律師都活到耄耋之年。

這個赤字委員會內部的實際情況是:一個原意要解決問題的程序已被充滿意識形態的議程挾持,這在華府很常見,包爾斯和辛普森以財政問題為幌子,實際上是試圖偷渡為富人減稅和削弱社會安全網的老把戲。(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盧比尼:還會有QE3、QE4…

【記者李鐏龍/綜合外電報導】2010-11-13 工商時報

有新「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教授盧比尼(Nouriel Roubini),周四在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美國聯準會(Fed)的第2輪量化寬鬆(QE2)是「必要之惡」,且終將還會有QE3、QE4及甚至是QE5的出現。

他指出,歐洲央行(ECB)拒絕考慮進一步貨幣寬鬆,只會加劇歐元區目前面臨的問題,而德國對聯準會推出QE2的批評,則是一種「錯置」。

盧比尼先前就批評過英國等政府祭出撙節緊縮計畫,認為此舉只會降低經濟成長率。

他周四受訪時表示:「對我而言,QE2是必要之惡,因為經濟成長率低於應有的水準至此,而通縮風險又在通膨之前,若我們沒有推出QE2的話,則2次衰退及通縮的風險將會變得更為顯著。」

盧比尼還說:「在我看來,將不會只有QE2。聯準會終將會推出QE3、QE4及甚至是QE5,因為基本上經濟成長率將會持續低於趨勢水準,通貨膨脹率也會居低。」

他也批評歐洲央行以及德國對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的抗拒態度。

他說:「在大規模財政整合的情況下,歐洲央行應該提供更多流動性給金融體系,也應購買更多的公債。」他認為,在限制公債殖利率差的擴大上,歐洲央行做得還不夠。

他強調,歐元區需要更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成長及弱化歐元,歐元走強會損害歐元區邊陲國家經濟復甦的機率,但德國非常有競爭力,因此可以承受強勢的歐元。

不過他說:「如果邊陲國家沉淪的話,則德國終究也無法倖免。歐元區裏沒有國家可以獨善其身。」

他表示,歐元區邊陲國家需要與美元平價的歐元。

盧氏儘管支持貨幣寬鬆,但也認為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應該現在就做出承諾,在未來幾年內將逐漸減少支出及增稅,「這樣大家才能看得到財政黑暗隧道盡頭的光亮」。



◆ 社論-國際熱錢來襲 台灣應三管齊下防堵

【本報訊】2010-11-13 中國時報

在美國政府推出第二波量化寬鬆政策之後,美金貶值已勢不可免,而其附帶效果,就是有數千億美元的熱錢流向全世界各國。連日來巴西政府已經叫苦連天,而台灣匯市也不得清閒,央行都要在尾盤出手干預,才能勉強擋下台幣升值的壓力。

面對一波波全球熱錢潮,台灣要妥善因應,但也不需要太過擔心。基本上,我們有數千億美元外匯存底,口袋夠深,並不是易欺之輩。台灣的央行總裁國際上素有名聲,也勇於對外匯炒手「套、養、殺」,外資熱錢也不敢輕易對台灣下手。但這一波量化寬鬆加上先前第一回合美國寬鬆的政策,確實造成太多的國際熱錢,資金四處流竄的壓力太大,幾乎使央行每天都處於作戰狀態,非常辛苦。也因為如此,我們希望提出以下幾個觀點,一方面讓社會大眾有清楚的認識,另一方面也給政府一些政策參考。

在熱錢蠢蠢欲動之際,政府首長最該守住的底線,就是少講話,少對匯率政策發言,一則不要給若干部會造成壓力,使首長在攘外之際還得分神安內,二則也不讓外界產生預期。廿四年前台幣升值熱錢流入,就是因為當年政府首長錯誤講出了「一天升值一分」的宣示。這樣的宣示坐實了外界的預期,故熱錢流入形同穩賺不賠的投機生意,遂吸引了大筆資金流入。在金融交易網路電子下單的時代,幾乎全世界所有的投機客都可以向台灣的匯市下單買賣外匯;台灣外匯存底再豐,也擋不住全世界預期合流的巨大投機資金。我們當然不擔心彭總裁的口風與果決,但從以往政府整併DRAM總有大員對外亂講話的記錄來看,我們還是要對正副總統,行政院長呼籲,千萬不要在此時此刻,講出不恰當的政策宣示。

除了前述「杜絕預期」的原則之外,政府第二件該做的功課,就是慎重研議課「熱錢稅」的可行性與立法配套。在一個月前熱錢稅之議初次提出時,財政部竟然說出「緩不濟急」這樣的意見,令人吃驚。十四年前亞洲金融風暴的經驗告訴我們,即使經濟體質良好,也未必能保證免於國際熱錢的衝擊。有鑑於此,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帝格里茲與中研院院士劉遵義,都在不同場合主張課國際熱錢稅,針對法人在較短期間買賣外匯者,即認定其為投機,而課以熱錢交易稅。這樣的熱錢稅其重點在於嚇阻,增加潛在炒匯客迴避繞路的交易成本,但是對於正常的進出口貿易與中長期投資卻全無影響。國家其實並不期待由熱錢稅得到多少稅收,而是「稅期無稅」,讓炒匯熱錢不敢來。

遺憾的是,財政部似乎完全不了解熱錢稅的理論背景,才會說出「緩不濟急」外行話。兩年前在全球金融海嘯時,財政部要減半證交稅救股市,那種牛頭不對馬嘴的爛政策才是緩不濟急、螳臂擋車。如今對於理論基礎健全的熱錢稅財政部卻又拒絕推動,等於是陷央行於單方應敵之危機,絕對是該檢討的。我們希望行政院能趕緊督促財政部改弦更張,儘速草擬熱錢稅的課徵法規送立法院審議。

最後,在杜絕預期,用租稅手段阻擋熱錢後,台灣無可避免地還是會有金錢流入,比較長時間地待在此地。這些流入資金未必會投入實體投資,其比較可能走向就是股市與房市。這兩個市場因為外資大舉流入所產生的價格飆漲與波動,就是金管會、內政部、經建會等單位需要用其他政策手段來解決的問題了。就股市而言,我們當然要防範外資針對性地炒作特定類股,而形成不必要的股市波動。就房市而言,外資最能炒作的一定是北部都會區的房價,造成大台北地區的房價飆升,上班族因負擔不起而被驅趕至郊區,而有屋與無屋階級之間財富分配將更行惡化。這些問題都需要未雨綢繆,妥為預先因應,而不能像「社會住宅」那樣臨時抱佛腳,事到臨頭才提出解決案。

總之,國際熱錢已然存量驚人,湧向各國勢不可免。惟只要台灣不自亂陣腳,就不致於釀成災害。我們認為,杜絕預期、嚇阻短線、減少社會衝擊是政府最該因應的三個面向,值得在這些地方多做思考規劃。

fsj 提到...

哄抬中國物價的兇手

李書良 2010-11-14 工商時報

■今年來,中國各地物價飆漲,民間出現了「豆(逗)你玩」、「蒜(算)你狠」、「糖(唐)高宗」等諸多戲謔語。其實這波漲風雖受天災影響,但與人為作怪也有關係。

中國CPI中的食品因素

中國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與其他國家不同之處,在於食品類比率較高。其組成大致為食品(34%)、娛樂教育文化及服務(14%)、居住(13%)、交通通訊(10%)、醫療保健(9%)、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6%)、菸酒(4%)。因此每逢公布CPI數據,財經專家就會先觀察農產品價格走勢。如2007年豬肉價格大漲,牽動當時CPI走勢。

中國民眾很難想像,今年物價居然可以如此飛漲,且還是由許多平日根本不被人所重視的「小東西」帶動。今年伊始,大豆、黃豆率先發動攻勢,之後一發不可收拾,舉凡生薑、蒜頭、花生、雞蛋、小麥、玉米、食糖等連袂上漲,價格狂飆,逼使民眾叫苦連天,年底CPI漲勢更是蠢蠢欲動。

以大豆為例,其漲勢帶動下游相關聯的食品、食用油不得不跟漲。例如近期深圳市所有超市的食用油均在漲價,中國知名食用油品牌「金龍魚」,價格從以前的54.6元人民幣(下同)漲至64.9元,漲幅達2成,部分大豆油漲幅甚至高達3成。

當地人士指出,食用油上漲的主因在於國際大豆價格暴漲,中國進口大豆的均價自今年7月以來已連續3個月上漲,9月份中國進口大豆均價比7月份上漲了5.3%。

再以近期中國食糖現貨價格來看,從2009年10月6日最低的每噸2,796.52元,到今年11月1日的每噸7,321.85元,短短1年時間,糖的現貨價格漲幅超過了160%。

廣西的蔗糖產量佔全中國60%~70%,當地業者東亞製糖廠負責人透露,今年糖價漲幅驚人,糖廠出貨的速度都快於往年;過去每年11月份,糖廠都會開始準備生產新糖,但現在糖價高漲,糖廠都將往年庫存的陳糖賣給客戶,廣西當地幾家主要製糖廠,如今都沒有存糖了。

如今,這股漲價風潮還吹向與民眾穿衣有關的棉花,以及能源相關的煤價。棉花漲價帶動中下游化纖與成衣價格,紡織業者估計,明年3月前後,成衣會有一波漲幅;而今年中國煤炭市場更一反常態,在煤炭的傳統淡季價格就開始走揚,其中動力煤的價格更較去年同期大漲逾20%。

熱錢湧入 狂炒期貨價

問題來了,按照小民大眾的想法,小小的黃豆、生薑價格都可飆漲,負責種植的農民豈不是削翻了?然而,實情並不如此簡單,這些大宗物資狂漲的利潤並沒有流向農民身上。

中國市場專家指出,國際價格因素,以及原產地因天災而導致歉收,固然是部分農產品如大蒜、生薑、食糖、棉花價格竄高的原因之一,但除了產量、供需的因素,這些大宗物資狂漲的重要幕後黑手,那就是熱錢與銷售管道的不透明及被壟斷化。

中國國際期貨有限公司杭州營業部高級分析師劉藝超表示,美國實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導致全球流動性氾濫;中國境內熱錢也從股市、房市湧入期貨市場炒作。國際國內熱錢湧入炒作期貨市場,加上市場業者與投機人士蓄意囤積,均推漲此番大宗物資的行情。

物資上漲 農民沒賺到

對於今年上漲的糖價,一名廣西蔗農向前往採訪的中國媒體訴苦,今年每畝種甘蔗的成本是1,100元,但種植1畝地甘蔗的收入僅1,750元。除去蔗種、化肥、人工等多項成本,他苦幹1年沒賺錢。他說,大家想像的糖價上漲蔗農就會賺大錢的情況,其實並不存在。

「中間過程的成本消耗讓人吃驚。」上海一名做物資分銷的業者透露,以前花生作為蔬菜運輸是不用繳納過路費與過橋費的,但從今年2、3月開始,花生被列為5大糧食之一,運輸時變成要繳納過路費與過橋費,平均1噸要加30元。

另外,中國的棉花產地在西北地區,一趟車運送到沿海地區,運送費就很嚇人。而在到達市場後,還要按交易額繳納4%場地管理費用。更重要的是,經由層層分銷傳遞,由於過程不夠透明與被壟斷化,讓有意操作價格與囤積的投機份子有了「上下其手」的空間。

目前來看,對於今年底中國的CPI漲幅,儘管中國政府年初目標訂為3%,但市場人士均認為該防線難堅守,而農產品相關物資正是CPI失守的最大因素。但無論是經銷商還是分析師,儘管都認為未來一段時間物價仍會持續上漲,但會漲到什麼幅度,誰都不敢說。



◆ 經濟學人:台灣對中出口 佔GDP比重全球最高

學者警告 台灣經濟被中國市場綁架 漸失自主性

自由時報 2010.11.14

〔編譯劉千郁、記者王孟倫/綜合報導〕經濟學人雜誌網站最近刊載一篇專欄,以去年各國對中國的出口額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為出發點,說明中國市場對世界到底重不重要?文中透露一個警訊,台灣對中國的出口額竟然佔台灣GDP比重高達十四.三%,比重居世界第一,甚至比第二名的南韓還多出三.九個百分點。

台灣智庫董事吳榮義表示,台灣經濟已經逐步被中國市場綁架、鎖住,一旦與中國發生貿易爭端,根本就沒有任何籌碼;而且出口如此高比重集中在中國,將會導致「中國打噴嚏,台灣就重感冒」的後遺症。

去年14.3% 學者直言可怕

隨著中國的經貿實力擴張,並且和愈來愈多的國家產生貿易摩擦,國際間便以為中國已經可以和歐、美、日等經濟強國較勁;但是經濟學人雜誌網站所刊載這一篇專欄,標題為「中國可能不如你想的重要」,給外界另一種思考方向;這篇文章以各國對中國的出口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為出發點,說明中國雖然是許多國家重要的出口市場,但對大部分的國家而言,對中出口只是GDP的一部分,就歐盟、美國、日本的整體經濟而言,可能不如想像的重要。

若有爭端 我無談判籌碼

這種情況就美國、歐盟而言特別明顯,二○○九年,歐盟對中國出口金額達一千億美元,卻只佔歐盟GDP的○.七%,美國出口到中國金額佔美國GDP比重更僅○.五%,就算中國市場出現大幅變動,歐美經濟所受傷害也相對較低。

相反的,台灣對中國出口貿易金額佔GDP比率卻高達十四.三%,這對仰賴出口的台灣經濟無疑是一個重大警訊。

美及歐盟 比重不足1%

「這數字非常可怕,凸顯台灣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境與挑戰!」中央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邱俊榮表示,在台灣GDP的構成比重當中,台灣竟然對單一國家出口貿易有這麼高的依賴,若中國經濟有任何風吹草動,台灣當然是首當其衝。

邱俊榮指出,這問題從之前金融海嘯就可以看得出來,台灣當時是亞洲四小龍中受衝擊最大的,尤其是在失業率方面;他強調,對於中國貿易高度依賴,一旦國際發生不景氣,台灣就得面臨雙重打擊,同時也欠缺經濟發展的自主性。

雞蛋同籃 經濟風險倍增

若從貿易形態來看,邱俊榮表示,台灣過去出口到中國是以原物料或半成品為主,但問題是,中國政府現在正逐漸扶植發展這類型產業,未來對台灣的依賴只會越來越低,我國經濟想透過這種兩岸分工合作模式,將越來越困難。換言之,台灣將難以透過出口到中國來支撐經濟發展,我國應該基於風險分散原則,開發與其他國家貿易關係。

吳榮義則認為,台灣出口過度集中在中國這個單一市場,就如同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經濟風險太高,他強調,如果「中國打噴嚏,台灣就重感冒」,台灣應該分散風險,否則經濟主權將完全喪失。

fsj 提到...

壽險業 上演外商逃亡潮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2010.11.15

歡迎來台灣投資,但要撤資時,卻不一定走得掉。這就是目前台灣壽險市場令人哭笑不得的狀況。

國際會計處理準則(IFRS)即將上路,其中針對保險業的IFRS4,不但將大幅提高壽險公司增提責任準備金負擔,還將衝擊保險業營收。外商壽險公司在研判投資成本後,紛紛決定撤資,這股外商逃亡潮,自2008年金融海嘯起,歷時3年還未停止,今年以來,更變本加厲。

到目前為止,排隊等出售的美商保險業,包括被金管會否決的南山及大都會人壽,還有同步開賣「香港、韓國及台灣」三地,但偏偏就是台灣子公司賣不掉的紐約人壽。

除美商外,來自英國的英傑華集團,甚至在今年第3季季報上直接寫明,「由於預期無法在台灣市場達到目標獲利」,將考慮自台灣撤資。英傑華與第一金控合資成立第一金人壽,英傑華持股49%,一般認為,若英傑華執意要賣,第一金有機會吃下全數股權。

運氣比較好的,當屬美國萬通集團,10月宣布以每股新台幣7.54元、總價不到1億美元,出售三商美邦人壽股權給三商行。此舉被外界認為,是低價賣股,因為萬通投資三商美邦10年,光計算這段時間的增資成本,售價就不應該這麼低,但萬通很明顯只求退場。

台灣壽險市場,還有超過20多家中外商壽險公司正努力經營,代表市場環境還沒艱困到無法經營的地步,只是面對這股外商撤資狂潮。主管機關除了「嚴管撤資」外,至今沒有看到其他對策。

除了IFRS的威脅外,外商也對台灣長年「低利率」環境不滿,但金管會保險局至今,卻對明年壽險業責任準備金提存利率,還不確定是否維持或甚至進一步調降,在市場利率正向上走升之際,金管會的昧於現實,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 開徵能源稅額 將一次到位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2010.11.15

改善所得分配租稅工具定調,將從開徵能源稅及奢侈稅下手。財政部年底將提出能源稅及貨物稅條例法案,油氣類能源稅額將一次到位,棄守「延長賽」不再分十年調升,稅收則全數用來調降綜所稅率及調高個人薪資及標準扣除額,營造輕稅環境,為中低所得者減稅。

據指出,能源稅不再以十年緩步調升,並不代表未來包括汽油、柴油等油汽類貨物稅額將一次大幅上漲。高層官員表示,過高的能源稅無法達到重分配效果,且可能重傷經濟,「能源稅會是一個合理的稅制」。

行政院今(15)日將召開改善所得分配專案小組,財政部將就改善所得分配的租稅工具進行報告。財政部認為,能源稅開徵不宜採取分年調升,目的在避免逐年調高油汽類能源稅,導致民間出現年年預期油品價格上漲的心理因素。

未來能源稅額調升幅度,將會參考亞洲鄰近國家的油品售價。高層官員說,日、韓及新加坡的汽油與柴油等主要油品的稅前價格都與台灣相近,但加計稅負後的油品售價,以92無鉛汽油為例,皆較台灣高出15元以上,「顯見台灣的油品稅負偏低」。

財政部將參考日、韓及新加坡等鄰近國家油品售價,依照行政賦稅改革委員會所做的決議,達成節能減碳政策目標下,採取非稅手段及稅制手段雙軌併行方式訂定能源稅額,稅額可能會比95年版所訂能源稅的最終稅額還低。

95年版能源稅條例草案共包括汽油等八種油汽類貨物,以十年為期,分年調升稅額。其中,汽油每公升每年調升1元,至第十年時調增總稅額達10元,即每公升油品售價接近40元。95年版可帶進能源稅收為3,050億元,估計GDP將因此減少0.37個百分點,但二氧化碳的減量效果則為4.73%。

開徵能源稅,將配套廢除現有貨物稅中的電器、飲料、平板玻璃,以及橡樛輪胎等貨物稅,減稅總額達126億元。能源稅除轉換現有油氣類貨物稅外,也將整合汽車汽燃費採隨油徵收,開徵能源稅後即不再課徵汽燃費。

【記者周義朗/台北報導】中油、台塑化今(15)日調漲油價,國內汽、柴油每公升漲0.5元。尤其95無鉛汽油售價更漲破每公升31元,達到去年底以來的高點。

中油表示,美國貨幣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熱錢流出、原油庫存減少,加上冬季用油吃緊造成需求比預期增加等因素,帶動原油價格持續上漲,至今已創下兩年來新高。



◆ 高價商品 擬課特種消費稅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陳美珍/台北報導】2010.11.15

行政院改善所得分配專案小組今(15)日將討論四大租稅配套措施,財政部研議提出新的稅法,針對高價商品、服務或交易,開徵特種消費稅。

至於能源稅,原本考慮分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先整合油品貨物稅和汽燃費,第二階段再課徵排放溫室氣體的成本,但行政院高層官員表示,不排除兩階段一併上路,即提前實施碳稅,財政部正在評估。

有關資本利得相關稅制,官員強調,不會走復徵證所稅的回頭路。另外,財政部已研擬更合理的土增稅、地價稅、房屋稅課稅方式,讓公告現值、公告地價及房屋稅評定現值調整更接近市價,對於短期(一年內)買賣頻繁的不動產加重課稅。

由行政院副院長陳冲主持的政院改善所得分配專案小組,已決定分別就特種消費稅、能源稅、資本利得稅及房地相關稅制,如土增稅、地價稅、房屋稅等四個方向進行檢討,年底前提出改善所得分配方案。

有關特種消費稅,主要是就高價商品、服務或交易加重課稅,包括高價汽車、私人飛機、遊艇、豪宅等。財政部正研議將高價奢侈品及奢侈勞務,納入課徵具有抑制目的的「特種消費稅」,但因高價勞務無法以貨物稅形式課徵,財政部正考慮要另立新稅目,達成政策目標。

梁啟源釋疑:比提高所得稅好

行政院政務委員梁啟源昨(14)日表示,透過租稅手段改善所得分配是必然要走的路,並以課徵特種消費稅較合理。他指出,因應全球暖化,未來稅制主流將走向課徵環境稅,如能源稅等。

梁啟源指出,資本市場已走向國際化,資金會流向低稅負的國家,如果以提高所得稅的方式改善貧富差距,可能造成資金外流,反而課不到稅,因此以課徵特種消費稅的方式改善貧富差距,比提高所得稅的方式好。至於以資本利得稅等其他方式改善貧富差距,梁啟源說,提高土增稅是可行的方向,但他個人不贊成復徵證所稅。因為因千分之3的證交稅,其中千分之1.5即屬證所稅性質,且股票股利也課稅,其他國家則不課徵。目前證交稅每年課徵1,100億至1,200億元,對於稅收已有貢獻。

梁啟源說,開徵能源稅也可用來改善貧富差距,能源稅將搭配減稅配套,如提高所得稅扣除額,取消部分貨物稅,提供低收入戶能源補貼等。

梁啟源說,未來稅制主流將走向課徵環境稅如能源稅等,北歐、英國已開徵碳稅,中國大陸明年也要課徵碳稅。

fsj 提到...

周遊華爾街/新一波歐債危機 恐引爆

【經濟日報╱編譯 于倩若】2010.11.15

如果歷史紀錄上周是歐洲第二波債務危機的起點,那麼搖搖欲墜的歐洲周邊國家本周可能出現更令人神經緊繃的進展。

財政體質虛弱的愛爾蘭和葡萄牙將繼續受到債券投資人的關注,對歐債危機劇本毫不陌生的希臘周一(15日)也將成為關注焦點。

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IMF)官員本周將赴雅典檢討希臘削減赤字的進度,攸關希臘能否獲得下一筆貸款;希臘政府也必須向國會提交2011年最終預算案以及最新預算預估值。

希臘政府顯然低估為符合歐盟和IMF規定而大砍支出的嚴重性。嚴厲的撙節措施、被高估的稅收和各階層勞工接連罷工,已重創該國經濟,但希臘削減赤字的進度至今未按既定目標走。

歐盟統計局(Eurostat)周一將公布對希臘公共財政的評估報告,這可能引發一連串對希臘及相關金融市場的衝擊。

首先是數字部分。希臘政府5月承諾IMF把2010年預算赤字降低5.5個百分點,當時該國估計2009年赤字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 13.6%。但希臘政府之前透露,2009年赤字比率可能會至少上修至15%,削弱了降低赤字5.5個百分點的成效。現在希臘資深官員又透露,2010赤字將逼近GDP的9.3%,高於原估的8.1%。

希臘官員也說,將向IMF保證以更多的削減支出措施來填補進度落後的部分。希臘可能承受更多緊縮財政的痛苦將導致人民更加不滿,希臘選民兩周前僅讓由總理巴本德里歐帶領的執政黨社會黨在地方選舉中險勝。希臘目前有逾12%的勞動人口失業,15到24歲的求職者中每三人就有一人找不到工作。

希臘疑慮再起,適逢愛爾蘭、葡萄牙和西班牙政府債務違約的保險成本創歷史新高。希臘直到2013年年中都有救援方案的支持,但一連串壞消息意味著雅典當局在拔掉維生系統後可能仍未脫離險境。這是為何上波歐債危機消除至今不過短短半年,大家現在又開始討論新一波債務危機。

除了未完成、為破產國家成立的4,400億歐元安全網,歐盟決策官員有充分的理由為下一步發展做好準備。這個安全網之所以未完成,是因德法兩國仍在強迫其他歐洲國家接受:要是情況惡化,違約無妨。

重整債務並把負擔由納稅人轉給投資人的政策立意良善,但吸引投資人重新擁抱風險較高的歐元區主權債務卻是差勁的作法,這意味投資人會一直要求更高的溢價直到借貸成本以及借貸成本對赤字造成的壓力到無法承受的地步。

融通赤字管道須暢通,而歐洲央行(ECB)應主動扛起這個責任,為希望從全球經濟強勁復甦中得救的政府爭取時間。

蘇格蘭皇家銀行(RBS)觀察到,歐洲周邊國家的債務危機的發展速度比歐洲領袖預期的快,為避免危機進一步惡化,歐洲央行應擴大購買政府債券的計畫,在明年初之前多買1,000億歐元的債券。

(取材自華爾街日報)

※ 相關報導:

* 德國施壓 愛爾蘭將向歐盟借錢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974187.shtml

德國正施壓要求愛爾蘭本周向歐盟請求紓困,愛爾蘭因此可能向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借款多達800億歐元(1,100億美元)。

* 希臘是否續獲IMF撥款 有變數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974196.shtml

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14日承認,希臘可能無法如期償還歐盟與IMF提供的1,100億歐元紓困貸款。

* 柯林頓:改變消費經濟模式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974203.shtml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14日呼籲,台灣應該與世界各國共同思考,如何改變以往消費經濟的發展模式,確保國際社會都能擺脫目前既不平等、不穩定,又無法持續下去的發展道路...他說:「我認為,如果我們不改變消費經濟的模式,50年內的某個時間,一定會發生大災難,而不是大機會。」



◆ 美中經濟賽局下的投資風險

【經濟日報╱社論】2010.11.15

20 國集團(G20)首爾峰會上周五閉幕,未如國際期待,就當前國際金融及貿易問題提出具體解決方案,顯示美國及中國大陸難以妥協的經濟利益衝突,並使雙方逐步走向「零和」的經濟賽局。雙方攻防激起國際金融市場陣陣漣漪,而台灣與大陸經濟連動性愈來愈高,亦將深受影響。對廣大投資人而言,預期中的資金行情固是大好機會,但資產泡沫潛藏的巨大風險更不能忽視,掌握美中經濟賽局可能衍生的機會與風險,趨吉避凶,是投資人當下最重要的功課。

美中最大矛盾在於美國聯準會(Fed)採取量化寬鬆政策,正催化全球性通膨及製造新興市場資產泡沫,首當其衝的中國大陸則加緊築起堤防反制,試圖降低通膨壓力及資產泡沫風險,雙方對峙情勢未見緩解,此一不確定性將讓金融市場波動加劇。

再看國際資金情勢,目前流竄全球的熱錢約達10兆美元,超過金融海嘯爆發前的9兆美元,主要是金融海嘯後Fed第一波高達1.7兆美元的量化寬鬆政策,以及歐洲央行、各國央行大規模注資所致。為數龐大的熱錢湧進經濟表現相對強勢的新興市場進行套匯交易,並投資股市、債市和房市,從而催動貨幣升值壓力及新一波金融泡沫。

根據最近世界銀行的報告,東亞各國貨幣匯率較金融海嘯前平均高出10%至15%;八個主要新興經濟體的房地價格較2007年水準高出17%;今年以來,東亞各國股市亦漲勢凌厲,多數已回復甚至超過金融海嘯前高點。由於各國金融市場胃納漸趨飽和,一旦美國二次量寬啟動,新一波熱錢再湧入,勢必引發更大的貨幣升值壓力及資產泡沫。因此,各國政府紛紛表態將進行資本管制,以抗衡美國二次量寬的衝擊。

美國量化寬鬆政策也正製造全球性通膨,威脅東亞各國的經濟安定。熱錢湧入商品市場,推升原油與原物料價格,5月以來國際原油已上漲近三成,上周突破每桶 87美元的價位;黃金價格亦衝過每盎司1,400美元的歷史天價,並帶動貴金屬價格同步上揚;糧食及農產品價格如黃豆、小麥、玉米、棉花等,受天候因素影響及資金炒作下,更迭創新高。商品市場的泡沫愈吹愈大,不僅造成各國通膨壓力,並引發保值投資的需求,助長資產泡沫的擴大,形成惡性循環。

由資金推升的商品泡沫及資產泡沫固是投資豐收的機會,但資金泡沫最終必以破滅為結束,投資人必須提高警覺,注意可能的風險:

第一,資金水位變化。美國二次量寬新增資金6,000億美元,約為第一次量寬的三分之一,除非美國完全不顧應負的國際責任,繼續擴大量寬規模,否則6,000億美元的威力尚屬有限,何況亞洲金融市場近月已預先反映二次量寬的政策效應,後續影響可能不如想像中大。

第二,政策風險。東亞各國為避免貨幣劇升及因應通膨與資產泡沫風險,勢必卯足全力圍堵熱錢;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也已為實施短期資本管制背書。一旦各國資本管制措施益趨嚴厲,必將影響熱錢流向。再者,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趨緊對金融市場亦有廣泛影響,上周人行可能再度升息傳言導致陸、港、台股市重挫,就是政策風險的明證。

第三,實體經濟變化。東亞各國貨幣升值的影響,遲早會反映到出口及實體經濟成長的減緩。一旦負面影響擴大,商品及資產泡沫隨時有破滅可能。

台灣是淺盤式經濟,所面對的風險更高於其他國家。因此,投資人尤須有風險意識,「量力而為,穩健投資,見好就收」,是應掌握的投資基本守則。

※ 相關報導:

* APEC聯合聲明/設亞太自貿區 不競貶貨幣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5974064.shtml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高峰會14日落幕,與會領袖承諾將採取「具體行動」達成全面性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但未設定達成目標的時間表,美國與中國對貿易政策的歧見也仍深。

fsj 提到...

抗通膨 亞洲升息擋不住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特稿】2010.11.16

西方國家頻印鈔,東方國家只好升息抗通膨。繼中國人行今起調高存款準備率0.5%,並將採控制物價後,韓國央行上午宣布升息一碼 (0.25個百分點)由2.25%升至2.5%,連同月初才剛升息的澳洲將利率拉高至4.75%,實已升高亞太各國升息對抗通膨的基調,預計中央銀行12 月份理監事會可望跟進升息。

中央銀行在今年6月25日和10月1日兩度調高貼放利率共0.25%,調升後目前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分別為1.50%、 1.875%及3.75%,相較於韓國今早調高後基準利率達2.5%,台灣利率水準未來恐將跟進走揚。事實上,此次美國宣布第二輪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QE2),國際美元反而逆勢反彈揚升,全球熱錢似乎有回流美國跡象,光是上周美國基金吸金高達90億美元 (約2700億台幣),成為全球市場單周吸金王,也創下今年以來第二大單周資金淨流入紀錄。

據央行觀察指出,此次美國QE2有二大特色,第一,6000億美元資金並非一次釋出,而是在明年6月底前採每個月750億美元逐月釋出,加上美國聯準會 (Fed)主席提前在10 月初即已預告,等於國際熱錢早在10月間即提前發動卡位,也帶動了10月間亞股、美股等全面翻紅。近日國際熱錢反而流回美國,國際美元大幅反彈,亞股、亞幣相對弱勢,多少有些提前「利多出盡」的味道。

尤其中國一連串大動作對抗通膨,今天起調高存準率兩碼後,隨時可能再次宣布升息,預計今年年底前中國的抗通膨動作仍將不斷釋出,這也將是目前面對通膨壓力升高的各國央行不得不採取的動作。

※ 相關報導:

* 金援愛爾蘭 歐盟準備好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976405.shtml

愛爾蘭債務危機愈演愈烈,但當局仍堅持不向歐盟開口求援。為免歐元區經濟受波及,歐洲央行(ECB)15日幫愛爾蘭找台階下,表示愛爾蘭可以動用歐盟的緊急基金,協助銀行度過難關。



◆ 外資炒匯獲利所得 要稅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邱金蘭、陳美珍/台北報導】2010.11.16

防堵熱錢流竄,立法院財委會昨(15)日決議,建請金管會協調財政部針對外資炒匯獲利的匯兌所得,視為其他所得課徵20%稅率。金管會主委陳裕璋表示,金管會會配合財政部辦理。

證期局李啟賢表示,外資資金進出都在央行掌握中,課熱錢稅對股市會有影響,匯兌所得則是現在就已經可以課的稅,對股市沒有影響,依稅法執行即可。

市場人士指出,如果財金主管機關下定決心要趕熱錢,未來可能從這部分著手,對熱錢課稅。

財政部表示,外資等個人或法人的外匯損益均屬財產交易所得(或損失),所得依法本來就要課徵20%所得稅;但外資投入股市所得屬於證券交易所得,可以免稅;因此如外資結匯時主張是證券交易所得,稅捐機關在無法掌握炒匯證據的情況下,很難課稅。

財政部表示,過去曾要求銀行配合提供個人匯兌損益資料,以便對個人在匯率變動較大的時期,追蹤課徵可能的匯差利益財產交易所得稅。這樣的查稅方式也能運用在外資法人,但前提是銀行要提供資料,稅捐機關才能經由資金流程,逐筆查對是否屬應課稅的匯兌收益。

立法院財委會昨天審查金管會主管的財團法人預算案,熱錢問題依舊是立委質詢的焦點,立委賴士葆等人並提案建議,金管會應協調財政部對熱錢的匯兌所得課稅。

陳裕璋表示,課稅規定的解釋涉及財政部職權,他會向財政部反映;外資炒匯的匯兌所得依法可以課稅、也要課稅,金管會會協助財政部,且財政部為課稅需求有稽徵權,依法各機關都應配合。

至於是否要課徵熱錢稅?陳裕璋表示,金管會主要配合外匯主管機關安定國內金融,若有需要便會配合,但另外也要考慮股票市場安定等問題。



◆ 以非常準備因應非常局勢

【本報訊】2010-11-16 工商時報

在美中激烈角力的氛圍中,G20首爾高峰會一如預期,發表了拼裝式聯合聲明。但值得注意的是,支持資本管制的文字首度行諸公報中,凸顯新興國家抗熱錢的憂患意識已壓倒一切。在「市場動盪」真的成為「新常態」之前,多數國家無不以非常準備因應非常局勢,台灣又豈可掉以輕心?

市場經濟當道的年代,資本管制被視為洪水猛獸。但最近3年金融風暴陰魂不散,匯市不問基本面上沖下洗,商品不問供需面一路狂飆,證明了假市場之名見縫插針的熱錢,才是洪水猛獸。美國聯準會(Fed)前任主席葛林史班因此坦承不該過度相信市場機制的自調力量;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近來更轉而支持資本管制。此次G20首爾峰會進一步明文主張:「在各國面臨調整的過度負荷環境下,擁有充足外匯存底及彈性匯率日漸被高估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亦可採取經縝密規劃的總體審慎措施,以為對策。」

不論是IMF、世銀或G20,均非鼓吹回到主動資本管制的年代,而是支持被動資本管制。被動對應主動,乃迫於熱錢到處亂竄、製造資產泡沫,墊高各國維持市場穩定的施政成本,加上Fed二次量化寬鬆(QE2)煽風點火,美國境外,尤其是經濟領先復甦的新興國家通膨山雨欲來,即使明知是一場硬戰,也不能未戰先降。

從Fed做為美國央行的角色觀之,誠如金融時報財經作家馬丁沃夫所言,Fed力推QE2是克盡職責;新末日博士魯比尼也認為是必要之惡,並預言還會有QE3、QE4。Fed主席柏南克在為自己辯護時更強調,只是以「不同工具」來執行傳統貨幣政策。由於經濟欲振乏力,就業改善緩慢,因此他認為Fed必須採取「強力且富創意」的行動。

傳統貨幣政策的目標是什麼?Fed的法定責任在於促進就業與維持穩定的通膨。我國中央銀行法賦予央行的經營目標包括:促進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之穩定;於上列目標範圍內,協助經濟之發展。兩者追求「穩健發展」的終極目標並無二致。問題是,當柏南克意圖以有別於以往的強力創意工具,來達成穩健發展的傳統目標,卻嚴重干擾到他國央行的施政步調,此時他國央行還能以平常心待之嗎?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以算總帳的方式批評Fed以鄰為壑,或許不公,亦無意義。但面對Fed只能且一再祭出量化寬鬆的「不同工具」,被龐大熱錢包圍的他國央行,當然必須築起管制長城以力擋熱錢大軍,或者挖出深溝大池以圈套敵人。

各國央行有的忙印鈔票,有的忙擋熱錢,當此之際,我們不禁要問:政府其他部門在做什麼?挑起匯戰的美國財長蓋特納言不由衷,一方面逼升人民幣,攪得亞洲與新興國家貨幣大亂,另方面卻一再重申「永遠不會尋求弱勢美元以換取競爭優勢或促進經濟成長」,前文不對後語,毫無誠信可言。對面陣營的巴西最悍,率先開徵熱錢稅,該國財長也最快擺出不惜一戰的架式;長年飽受升值之苦的日本,在9月中發動單次逾2兆日圓的大干預後,財相至少也還維持著「口頭恫嚇」的喊話策略。

至於我國,財政部先是說要界定何謂熱錢,既之又說課熱錢稅緩不濟急;到了上周末,因為G20聯合聲明支持資本管制,暫令熱錢偃旗息鼓,美元強彈,頓時化解新興貨幣再升值的壓力,財經三部會遂同意緩徵熱錢稅。從目前的發展論,財政部打出「事緩則圓」的招術似無不妥,但匯市現況有可能是另一波風雨前的寧靜,因為美中匯戰並未真正休兵,歐元區債信危機又起,此時令人關切的是:除了央行之外,其他政府部門是否已有「無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的非常準備?

更有甚者,內閣之中,似乎有人仍將熱錢與市場機制劃上等號,認為抗熱錢就是在打擊市場經濟;還有人認為,只要循循善誘,熱錢就會「幡然悔悟」,變成直接投資的籌碼。因此央行每天拉尾盤,被視為不健康,局部管制又被批為無法斷根。

事實證明,熱錢不代表市場機制,個人以錢滾錢的理性抉擇,一旦聚集成烏合之眾的群體力量,極可能引發推倒全球經濟的慘烈後果。其次,我們已再三提醒,熱錢之所以為熱錢,就是"easy come,easy go",不像直接投資那樣搏感情,更難像大禹治水般,利用疏導法就可將資金引向「正途」,唯有防患於未然,才是正辦。以最近吵得沸沸揚揚的投機大鱷索羅斯「王者再臨」為例,索羅斯到底有無錢進香港或台灣,真相尚未大白,但有心人單靠炒作流言蜚語,就足以讓市場動盪,倘若等到索氏大軍兵臨城下再有所動作,恐怕為時已晚。

況且,大環境已經如此的不正常、不健康,任何的矯正措施不可能無害,只能求傷害最小;若真要從源頭徹底管制起,更是茲事體大,絕非央行所能單獨決斷,而是要內閣同舟共濟,方能為之。總之,不能因為央行有擔當,就要央行擔負所有的責任,因應瞬息萬變的局勢,行政部門應該做但還沒做的準備還很多!

fsj 提到...

羅比尼專欄/歐債重整 學學新興國

【經濟日報╱羅比尼(Nouriel Roubini)/編譯吳國卿】2010.11.17

在歐盟強迫接受急救下,愛爾蘭政府幾乎已無法在公開市場銷售其債券,重演今年春季希臘發生的事。西班牙、義大利和葡萄牙的公債殖利率差也大幅攀升,葡萄牙財長15日還警告,葡國可能也得接受紓困方案。

短期內,歐盟將對愛爾蘭提供臨時紓困,正如對希臘的作法,且很可能葡萄牙也步上後塵。但歐盟終於意識到,把民間銀行的虧損納入公共資產負債表中,可能導致政府破產。

簡單的說,愛爾蘭和希臘一樣,正步向瀕臨或完全無法償債。愛爾蘭的財政赤字到年底將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0%,公共債務則為GDP的100%,且預期未來兩年至少攀至120%,甚至更高。因此不管臨時紓困方案內容如何,短期內公共債務重整已不可避免。歐盟決策者面對的重大問題是,重整該怎麼做?

截至目前歐盟對提供緊急融資的解釋是,歐盟缺少重整債務的法定機制。歐盟考慮的這類程序之一是所謂的「內紓困」(bail-in),即先由主權債務的民間持有者承擔損失,然後再採取政府救援。愛爾蘭債務問題爆開正值歐盟似乎已達成暫時的共識,認為應該建立重整主權債務的正式機制。

2001年到2002年間有過類似的辯論,當時國際貨幣基金(IMF)在違約的新興市場提議主權債務重整機制(SDRM),以決定哪些債務持有者可獲得償還,以及償還多少。但這個經驗顯示重整可利用債券交換這種傳統工具進行,即主權債務藉這種工具交換其他資產。

在正式違約前進行債券交換計畫,近年來曾被用於解決許多債務危機,如巴基斯坦、烏拉圭、多明尼加等國。阿根廷、俄羅斯和厄瓜多也用過這類計畫,雖然是在違約後才進行。歐盟應該研究這些例子,且研究過後將發現,正式的法定機制對執行有秩序的歐洲債務重整並非必要。

支持SDRM的歐盟內部人士擔心,持有快到期債券的投資人會「奪門而出」,引發脫序的違約,導致其他債權人更大的損失。但雖然SDRM鎖住投資人的求償,各國仍可用其他方式阻止債券持有人出場。它們應該也不必擔心「搭便車」的問題,即民間投資人讓別人接受債券交換、自己卻拒絕這麼做,以等待日後獲得全額清償。這種風險是真實的,但新興市場的違約經驗顯示,如果有合理的提案,將只有一小部分債權人會冒搭便車的風險。

SDRM的目的也在避免債權人興訟,即投資人在違約後嘗試透過法律手段解決求償問題。但這不太可能發生:阿根廷的例子顯示主權可免於法律追訴,足以避開大部分的求償。此外,新興市場債券通常在倫敦或紐約發行,但大部分歐元區成員的債券在本國發行。在雅典和都柏林的法律保護將進一步降低債權人贏得法律訴訟的機會。

當然,和愛爾蘭一樣,即使是違約的債務國也需要取得新融資,以進行伴隨債務重整而展開的經濟重整。但目前的IMF規範已允許這麼做,歐元區用於紓困的4,400億歐元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其規範就可延伸到容許這種融資。

如果歐元區有困難的成員進行先發制人式的違約前債券交換計畫,就能避免許多這類問題。如此可以避免上法庭。體系性的金融傳染風險也可降低:正式違約得以避免,持有大量主權債券的金融機構損失可以延後。

巴基斯坦、烏克蘭和烏拉圭的例子顯示,先發制人的交換計畫可避免降低債券面值,不管是藉延展到期日、或限制新債券利率低於市場利率的方式。

因此現在歐洲SDRM的討論是掩人耳目,歐盟截至目前決定提供希臘和愛爾蘭緊急融資,原因不是缺少有秩序債務重整的法律機制,而是因為擔心體系傳染。

但透過債券交換計畫的有秩序重組,是降低這種風險的最佳方式。歐盟愈早承認這一點,歐洲就能愈早讓金融體系恢復秩序。(作者Nouriel Roubini是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有「末日博士」之稱/編譯吳國卿)

※ 相關報導:

* 下個地雷…市場點名葡萄牙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978769.shtml

* 皇家婚禮 為英國經濟沖喜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979548.shtml

英國赤字迭創新高、經濟低迷不振,威廉王子的喜訊可望有沖喜的效果,知名磁器公司已立刻開始生產大喜紀念磁器,觀光業更期待威廉和準新娘的光芒帶動英國觀光收入。



◆ 社論-控制財政赤字沒有猶豫空間

【本報訊】2010-11-17 工商時報

一度是歐洲經濟發展成功典範的愛爾蘭,由於債務危機罩頂,借貸成本不斷創新高,儘管該國表示不需外界金援,但歐盟主要國家的財經官員為穩住市場劇烈起伏引發的燥動,已經沉不住氣地催促愛爾蘭應及早向歐盟的「歐洲金融穩定機制」提出緊急金援的請求,從而使得愛爾蘭極可能成為繼希臘之後,第二個接受紓困貸款的歐元區國家。

分析愛爾蘭所以會步希臘後塵,走上向歐盟申請金援的末路,以避免國家財政破產,直接原因固然是受到前年以來國際金融海嘯的衝擊所致,但是這些國家由於相對優厚的社會福利支出,使得政府債台高築,卻又因為良好的社會福利制度,使得人民安於逸樂,削減經濟動能,以致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的情況不斷惡化。而在瀕於破產之際,申請國際紓困,則勢必要接受嚴格的緊縮條件,等於是經由外力來執行自力所無法達成的緊縮政府開支、降低財政赤字的目的。

不過,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以希臘的前例來看,去年為了申請國際金援,不得不接受減少人民福利標準的緊縮條件,當時即曾引發希臘人民強力的反彈,示威抗議活動此起彼落。但在情緒發洩之餘,迫於情勢,還是得默默接受歐盟給予的緊縮條件,而在一番勒緊褲帶的痛苦震盪後,希臘的情勢總算回穩。在有了希臘的範例之後,看來愛爾蘭也免不了要經受同樣的外科手術式震盪療法,看看能否從破產邊緣迴轉過來。至於其他的所謂「歐豬」國家,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與義大利,各該國的基本情勢也好不到那裡,分別都有沉重的財務負擔,如果自已無法痛下決心整頓財政債務,還真是難保不會被迫步上希臘與愛爾蘭的後塵。

談到要自己下手整頓降低財政赤字,還真是知易行難,法國就是最好的例證。薩科奇政府為遏阻政府財政赤字增加,提出要延長退休年限的措施,結果卻引發以交通運輸為主而遍及各行各業的全國性大罷工,讓法國的財政改革未見其利,本身的元氣先已折損不少。

同樣承受國家財政赤字快速累增壓力的美國,短期採取的對策是增加發行美元公債的所謂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但祭出此一措施,等同是以鄰為壑,不只在國際間備受爭議,而就本質來講,接續實施了兩輪的量化寬鬆政策,其實只會使債務數字不斷墊高,因此正本清源還是要透過削減赤字來緩解。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2月由歐巴馬總統委任成立的白宮赤字委員會,經過長時期的規劃討論,於上周三提出針對打擊預算赤字的削減計畫,建議政府應自2012年起至2015年,透過刪減社福、國防支出,和緊縮政府10%人力等方式,以期能夠在4年之內節省4兆美元的支出,將赤字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下降至2.2%的安全標準。

檢視白宮赤字委員會所建議的此一降低政府赤字方案,其中最具可行性的應是有關國防支出的縮減。要執行此一方案,美國其實只要真能貫徹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自然可以節省下可觀的軍費支出。不過,縱使如此,如所周知,美國每年龐大的國防支出,背後連繫強大的國防軍火工業,削減國防支出意謂著傷及軍火工業的既得利益,勢必會引發反彈。同時面對快速崛起的中國,充滿不安的美國勢必要繼續保有國防軍力上的絕對優勢,則即使從阿富汗與伊拉克撤軍,國防支出是否真能減少,恐怕還有待後續觀察。

另外一項具企圖心的削減赤字構想,就是打算把退休年齡延長到69歲,真能做到這樣,當然可以產生延後支付退休老年給付的效果,不過看了希臘與法國的前車之鑑,把退休年齡拉高到接近70歲,勢必會引發極為強烈的抗爭,無疑將是最具爭議性的方案。

綜觀從希臘、愛爾蘭先後被迫緊縮政府支出,到法國主動改革,再到美國計畫大砍支出,不論出於主動或被動,的確顯示政府財政惡化、債台高築,幾乎已經成為舉世各國政府的通病。我國近年來財政惡化的速度較諸前述各國其實也不遑多讓,姑不論馬總統是否要仿照歐巴馬設立國家赤字對策委員會,未來包括如何裁員、削減社福支出、延後退休年限等議題,遲早恐怕都將碰到,如果再不預先綢繆,真的出現危機時,以台灣在國際上相對孤立的狀況,屆時真想在國際間尋求金援,勢必要付出較其他國家更高的代價,因此政府又怎能不把控制財政、調降負債,當成施政要務呢?

fsj 提到...

出手打物價 溫家寶:必要時凍漲

【聯合報╱記者汪莉絹/綜合報導】2010.11.18

繼打房、打熱錢後,中共當局宣布將出手打物價。大陸總理溫家寶昨天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穩定物價四大措施,必要時將干預重要民生必需品價格,不但凍漲還要限漲。

今年以來,大陸物價一路飆漲,民眾怨聲連連。大陸日前公布的十月分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增百分之四點四,創二年多來最大漲幅。大陸專家認為,實際物價漲幅應遠超過上述統計數字,再不出手抑制物價,將影響社會穩定。種種跡象顯示,漲聲不停的物價,已促使中共不得不動用政策組合拳來干預,市場盛傳本周五大陸央行將再升息。

溫家寶日前走訪廣東等多個地方後,決心出手抑制物價。昨天他在北京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平抑物價提出四大措施,並要求確保大陸各地省長和市長要負責好民眾的「米袋子」(指糧食)和「菜籃子」(泛指食品),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這四項措施顯示,中共當局將不惜透過行政干預手段,全力遏制物價上漲和新一輪通貨膨脹的決心。

其中第一項政策就是確保市場供應,促進價格穩定。具體措施包括將提供市場儲備的糧油糖,落實小包裝成品糧油儲備制度,降低農副產品流通成本,以及加強新疆棉花外運,解決「棉花糖」(指棉花和糖)的問題。

第二項措施將推出各種補貼制度,以照顧低收入民眾生活。對各地區低收入的民眾,發放臨時補貼,增加對低收入家庭學生和學生食堂的補貼。

第三項最具針對性,即必要時將對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產原料實施價格臨時干預措施。最後一項要加強監管,維護市場秩序。重點在於整頓主要農產品收購秩序,嚴格糧食收購資格審核;抑制投機行為,取締非法交易。

※ 相關報導:

* 調控物價 將與最低工資掛鉤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5981012.shtml

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項最後提到,「各地區要儘快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逐步提高基本養老金、失業保險金和最低工資標準」。



◆ 新華社:貨幣緊縮 大勢所趨

【經濟日報╱記者林海/綜合報導】2010.11.18

中共官方媒體新華社昨(17)日發出長篇報導指出,大陸10月的CPI為4.4%,創下兩年來新高,防通膨是目前首要面對的問題,貨幣政策收緊是「大勢所趨」。

新華社昨天引述未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大陸經濟面臨強大的內部挑戰,許多農產品成為游資瘋狂炒作目標,價格輪番上漲,大陸必須對流動性過剩進行有效控制。

分析人士預測,大陸政府將會打出更多的政策「組合拳」,有關部門將嚴格區分貿易項下和資本項下的貨幣流動,嚴防熱錢衝擊,可能採取的措施包括為熱錢設立專門帳戶,對資本項目下資金收取準備金,加強對結匯和售匯等管制等。

大陸還將繼續改善外匯儲備的使用方式和途徑,擴大對外直接投資,並隨時根據國際金融市場變化調整外匯的結構,以最大限度規避外匯資產面臨的安全風險。

※ 相關報導:

* 審慎面對大陸通膨的衝擊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980969.shtml

大陸物價膨脹已經非屬短期現象,人民對通膨的預期已經萌芽,某種幅度以上的升息是勢在必行(儘管可能分次調整),否則將加大民眾搶買物品的誘因,不利於物價的抑制;然而,升息勢必升高房貸壓力,並導致銀行呆帳增加。同樣地,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幅度也已加大,人民幣近日來升值的趨勢,亦侵蝕大陸出口產業的獲利。因此,除非大陸人民消費力增強,驅使內需產業發展,進而提振經濟成長,否則大陸經濟成長勢必會因升息、升值而受到傷害,此一狀況對出口與投資過度集中於大陸的台灣,實為一項警訊。



◆ 美銀行業 需通過第2次壓力測試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美聯社華盛頓十七日電】2010.11.18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將對大型美國銀行進行新的壓力測試,以了解他們是否有能力度過另一次的衰退衝擊,通過測試的銀行才能獲准提高股息。

受測的銀行必須向聯準會官員證明他們的財務健全,並且有充裕的資本吸收未來兩年的潛在虧損。聯準會官員表示,銀行業必須提出計畫,說明他們有充裕的資本準備,經得起任何經濟情勢下的損失衝擊。

所有受聯準會監督的全美19家最大銀行,即使無意提高股息,也必須在2011年1月7日之前提出相關的計畫。

聯準會正加緊推動各項措施,以確保銀行業與整個金融體系的健全,新一波的壓力測試是其中關鍵的一環。銀行體系的安全與健康,是美國經濟穩定的要素。

聯準會在2009年美國仍因為嚴重經濟衰退的衝擊而步履蹣跚之際,推動第一次的壓力測試,並藉公布測試的結果來提振銀行體系的信心。但聯準會官員表示,第二次壓力測試的結果不會公布,而將依照銀行監理機構長期來的傳統,把這些資訊列為機密。

想要提高股息的銀行,還必須提出計畫,證明他們有能力符合更嚴格的全球銀行業資本適足率規定;該法規最近剛在瑞士巴塞爾達成協議。

銀行業在金融危機時期都曾削減股息,提高股息發放可以吸引更多的新投資者。



◆ 熱錢換匯不課稅 立委砲轟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楊美玲/台北報導】2010.11.18

立委力促財政部對外資課徵熱錢稅,金管會主委陳裕璋表示,金管會身為外資主管機關,如果財政部確定要對外資匯兌損益課所得稅,金管會願意去跟國際上說明。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上午審查證交稅法修正案,包括立委孫大千、賴士葆、羅淑蕾和盧秀燕,質詢焦點仍放在熱錢稅上。立委質疑,熱錢進入被認定為換匯,不需要課稅,但是國人買賣外匯卻要按照所得稅法課稅,這是歧視國人,也看不起新台幣,因此建議財政部修改所得稅法對熱錢課稅。盧秀燕表示,時空背景不同,國際貨幣有新的型態產生,法律應該要因時制宜。

立法院財委會立委接連炮轟,質疑「外國月亮比較亮」,並變相鼓勵全球熱錢來台炒匯,因而要求財政部修法。財政部次長張盛和表示,「若覺得有漏洞,要修法就來修。」

金管會主委陳裕璋表示,為何熱錢進入不用課稅,以新台幣計算盈虧要課稅,只是因為新台幣是本國貨幣,這是全世界的特質,但在時空背景轉換下,目前有熱錢的問題,基於稅法公平性,有所得就該課稅,是否對外資匯兌損益進行課稅,可由財政部研究。金管會基於是外資機構主管機關立場,如果財政部決定要對外資匯兌損益進行課稅,金管會可以向國際上說明我國財政部的做法。

財政次長張盛和表示,如果立委認為只有以新台幣計價的匯兌損益要課稅不妥,認為應修法對其他貨幣課稅,財政部可以研究,但是國際上沒有這種前例,而且他認為熱錢是不正常現象,當市場恢復正常,就應該恢復原本的所得稅法。

張盛和以「樹果理論」解釋之,他說,樹的長大本身不是課稅的來源,台幣升值就意謂是樹長大了,它的本身並不課它稅,但樹結了果子就是所得,那個所得就要課稅。

fsj 提到...

重慶已成台商第三大投資重鎮

【聯合報╱特派記者賴錦宏/重慶報導】2010.11.19

首屆重慶台灣名品展及第二屆重慶台灣周昨天在重慶會展中心開幕,台北世界中心董事長王志剛指出,重慶已成為西部發展重鎮,台商要配合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完成、大陸「十二五規劃」、重慶需求,必能開拓大陸內需市場。

重慶市是大陸中央大西部開發重點城市,重慶市長黃奇帆在開幕式上表示,台商今年前三季對重慶投資比去年同期增加七點六倍,包括富士康、廣達、英業達與幾百家關聯性廠商都已經在重慶設廠投資,他認為,未來五年重慶將成為台商最大投資基地。

黃奇帆強調,重慶擁有內陸唯一保稅港區以及全國面積最大的綜合保稅區-西永綜合保稅,重慶已成為台商投資的第三大重點區域。

他估計重慶台商二年內工業銷售值會從幾百億元人民幣,跳升至幾千億元人民幣;尤其在筆記型電腦生產部分,重慶將成為筆電基地。據悉,重慶預計要年產八千萬台筆電,將由富士康和宏碁分別生產。

王志剛指出,重慶是大陸汽、機車第三大生產地,台灣是世界汽機車零件,尤其是電子零件產區,這次重慶台灣名品展特地開闢台灣汽機車零件專區,與重慶相關產業接軌。另外重慶近年提倡綠色重慶,台灣名品展也設「節能減排專區」,把台灣最先進的節能產品展出,供西部廠商選購。

王志剛表示,文創產業和精緻食品是台灣最受大陸歡迎的產業,不僅是中華文化的延伸,更展現台灣特殊創意,這次名品展也分別設有專區。估計在開放民眾參觀後,人潮可期。另外,連鎖服務店和醫療保健也分別設有專區,展出台灣優良產品。

國台辦主任王毅指出,國台辦將支援重慶打造兩岸高科技產業合作新的戰略高地,支持重慶成為兩岸各界交往新的重要平台,支持重慶在開展全方位對台交流合作過程中先行先試,不斷探索創新,不斷取得佳績。

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王毅、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中國貿促會會長萬季飛、黃奇帆等出席了開幕式。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正崴董事長郭台強、國民黨中評會主席鄭逢時等人也一同出席。



◆ 出口拚倍增 印度重啟經濟特區

【經濟日報╱編譯吳柏賢/彭博資訊十八日電】2010.11.19

印度正重啟45年前引領全球的經濟特區政策,以低廉租稅、快速的審查流程與獨立的供電系統吸引創業家進駐,試圖擴大製造業的出口以提振經濟。

印度於1970年代改變政策,轉而注重產業租稅減免,而中國則於1980年代採用經濟特區政策,成功讓深圳從30年前的小漁村蛻變成今日多達850萬人口的出口重鎮,並協助中國以去年高達1.2兆美元的出口額躍居全球最大出口國。

相較之下,去年印度的商品與服務出口額僅1,650億美元。印度總理辛哈計劃在2020年前提高製造業占印度經濟產值的比重,由目前的17%提升至22%,並使出口增加一倍至占全球貿易總額的4%。

印度商務部表示,2012年前印度經濟特區的投資額可能將倍增至約3兆印度盧比(662億美元)。今年3月底止的財政年度內,印度經濟特區的出口額達2.2兆印度盧比(48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超過一倍,占印度總出口額的四分之一。

標準普爾公司(S&P)旗下的Crisil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喬許(Dharmakirti Joshi)說:「改善整個印度的基礎建設將需時長久。若要促進工業發展,須創立更多頂尖據點,例如這類經濟特區。印度需要製造業快速成長,以吸收持續增長的勞動人口。」

印度「出口促進委員會」前主管辛格霍(L.B. Singhal)表示,印度1965年在西岸的康德拉(Kandla)成立第一個經濟特區,並於1975年成立第二個,此後25年內又陸續增設了六個經濟特區。

出口促進委員會創始會員宋塔里亞 (Rajesh Sonthalia)表示,地點選擇不佳、財政獎勵不足,且交通不便,使這些經濟特區注定無法繁榮。直到2005年新德里當局採取有利經濟特區的法規後,這些經濟特區才得以起飛。2006年起印度增設約100個經濟特區,吸引了1.6兆印度盧比的投資額,約為四年前的60倍。商務部表示,這些經濟特區約造就50萬個工作機會;目前已約有478個新經濟特區獲准成立。

這些由政府贊助的經濟特區由單一辦事處統管環境、租稅與其他官方審查流程,減少繁瑣的官僚作業程序,同時也避免了印度其他地方水電缺乏的問題。進駐經濟特區的企業可享有15年的租稅優惠,且不須支付關稅與地方貨物稅。

位於首都新德里北方40公里的諾伊達(Noida)經濟特區占地310英畝(1.25平方公里),擁有獨立發電廠、公車網、郵局、銀行與自動提款機,並已提案增建第二座發電廠與連接新德里的六線道高速公路。

進駐諾伊達特區的印度光學電子公司創辦人辛格(V.P.Singh)說:「此區提供頂級的基礎建設與租稅優惠,而最大的優勢在於這裡被劃為境外,不受地方法令管轄,使我能經營的更好。」

印度致力推動出口,可能使全球出口導向國家間的競爭更形惡化。巴西、南韓等國歷經全球經濟衰退後,都試圖以出口提振經濟。巴西財長蒙迪嘉(Guido Mantega)9月曾表示,各國為刺激出口而競貶本國幣值,造成「貨幣戰爭」開打。

新德里印度外貿研究所經濟學講師橋許(Rajesh Joshi)說:「印度與中國經濟特區的差異之一是規模。」去年3月底止的財政年度,印度出口額最大的經濟特區聖塔克魯茲電子出口加工區,占地僅100英畝(0.4 平方公里),外銷40億美元;中國最大經濟特區為海南島,占地1.31萬平方英里(3.4萬平方公里)。

中國目前有七個經濟特區,並有100座小型的國家與高科技工業園區。

新德里國家公共金融政策研究機構經濟學家巴努慕迪(N.R.Bhanumurthy)表示,印度的經濟特區因用地取得困難而受阻。他說:「除非政府解決用地取得問題,否則印度將難以匹敵中國的製造能力。」

印度政府正推動一項用地取得法案,可能在下月13日的國會會期結束前進入辯論。法案將保證以市價取得用地,並協助居民安置,以減少這類糾紛阻礙企業擴張。



◆ 11萬人地址有誤 美1億退稅沒人領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11.19

美國國稅局目前有1億6460萬美元退稅款待領,因為多達11萬1893名納稅人郵寄地址有誤,退稅支票投遞無門。國稅局長舒曼說:「我們希望確保納稅人拿到應有的款項。如果你自認為沒有拿到應得退稅,愈快更新地址就能愈快拿到錢。」

有些納稅人可以拿到不只一張退稅支票,不過他們只需更新一次地址,國稅局就會把支票一起寄過去。今年尚待投遞的退稅支票平均金額為1471美元(約台幣4萬5000元)。

要知道自己是否有任何退稅待領,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上國稅局網站 (IRS.gov),利用「我的退稅在哪裡」 (Where’s My Refund)欄目查詢。如果退稅支票因投遞地址有問題而退回國稅局,納稅人通常可以在「我的退稅在哪裡」欄目更新地址。納稅人必須提供社會安全號碼、報稅身分,以及2009 年稅表顯示的退稅額。網路頁面的有關工具會說明退稅狀況,甚至指示如何解決投遞問題。

納稅人也可以打電話查詢退稅,並獲得如何更新地址的指示。

國稅局郵寄的退稅支票因無法投遞而退回的比率極低。納稅人可以在報稅時選擇把退稅款直接存進他們的銀行帳戶,以避免遺失、盜竊或被退回。

國稅局也建議納稅人採用電子報稅,因為郵寄稅表可能遺失。電子報稅也可以減少錯誤和更快得到退稅。

fsj 提到...

今年經濟成長率9.98% 21年來新高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10.11.19

主計處昨天公布最新經濟成長預測,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將達到百分之九點九八,創廿一年來新高,平均國民所得將突破一萬九千美元,而明年、也就是民國一○○年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四點五一,國民所得也將挑戰兩萬美元大關,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主計處第三局局長蔡鴻坤說,年底前,只要有一家廠商接到一億美元以上的訂單,今年就能出現「兩位數」經濟成長率的榮景。

蔡鴻坤還說,由於經濟回春,國內上市櫃公司今年獲利將改寫歷年新高,估計明年五月發放股利時,總額將突破一點零四兆元的歷史紀錄。

如以主計處預測值來看,今年百分之九點九八的「高度」經濟成長,與去年比較,工作機會增加了十八萬個,全國二千三百多萬人,每人多賺了新台幣四萬三千九百七十六元,全年所得也將突破一萬九千美元大關,達到換算成一萬九千零四十六美元。

計長石素梅說,金融海嘯過後,國內經濟成長率已連續四季正成長,雖然去年第四季的基期偏高(百分之九點二四),但預期今年第四季仍可有百分之四點七的表現,全年可達百分之九點九八。

明年經濟成長率仍可望有百分之四點五一的中度成長,平均每人所得來到兩萬零三百三十二美元。

至於明年經濟有哪些變數?石素梅說,今年第三季起全球經濟復甦力道趨緩,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的成長動能也不及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更加深了全球貨幣與貿易失衡的風險。

另外,美國第二波的量化寬鬆政策,也使得新興經濟體必須開始面臨通貨膨脹、資產價格泡沫與幣值不斷上升等問題。

※ 相關報導:

* 超高成長率後力恐難繼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983271.shtml

其實,真正對內需有扎實的貢獻,並可長可久的,應該是觀光事業的蓬勃發展。今年以來,受大陸來台旅客人數持續增加的影響,整個內需市場都走向繁榮,不僅零售、餐飲、飯店的消費明顯成長,而且各都會區都有業者大興土木,擴增住宿容量,一旦明年初陸客自由行開放,盛況更將再上層樓;同時,松山、羽田對飛,估計日本旅客可增至300萬人;花博開展,更設下吸引800萬人次入園觀賞的目標;三者並至、內需興旺,將成為帶動整體經濟向上的主要力量。




◆ 貸款增溫 中國上調存準金率

中央社 2010.11.19

人行今天再上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今天分析指出,最大目的是降低流動性,若仍無法奏效,物價也穩不住,下一步可能就是升息。

至於人行不到10天內兩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這一舉措是否代表貨幣政策即將緊縮?他說,從目前來看,不能一下子轉變為適度緊縮甚至是緊縮的貨幣政策,因人行一旦升息,將吸引更多熱錢,衝擊進出口及就業。

中國人民銀行今天再度上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繼11月10日調升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後,第二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曹鳳岐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10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587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347億元;今年全年人民幣信貸目標7.5兆元,但到9月份已用掉6.3兆元,換句話說,10到12月份只剩1.2兆元。

問題是,10月份一下子用掉5877億元,雖然年底前還有6000億元額度可用,但曹鳳岐說,現在看起來非常困難,所以央行才會採取措施,再度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因為降低流動性已勢在必行。

曹鳳岐指出,央行上調準備金率主要針對流動性充裕、貸款增長過快和通貨膨脹的問題,不過,再度調升準備金率並不會對物價產生直接影響,主要目的還是控制流動性、進而控制貸款規模增長,對外匯也能發揮部分對沖作用,只不過,最終效果還有待觀察。

他預判,如果目前採取的一系列措施還無法有效控制流動性、物價也穩不住,央行必將再次拿起升息的利刃。

不過,曹鳳岐也表示,隨著美國實行第2輪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如果大陸再提高利率就會有很多熱錢進來,人民幣升值速度肯定加快,對物價成本和進出口、就業都會造成影響。



◆ 印度微型貸款 面臨崩盤危機

自由時報 2010.11.19

〔編譯管淑平/紐約時報十七日報導〕在政治人物指控私人微型貸款企業利用高利貸大撈一筆,慫恿貸款窮人停止還款下,印度微型貸款最興盛地區安德拉邦違約情況嚴重,讓這種迅速成長的貸款市場即將崩盤,印度官員擔心,這場危機可能成為印度版次貸風暴,不只印度銀行受害,也可能擴及全球。

曝險一千多億 銀行皮皮剉

印度微型貸款危機已醞釀數週,讓安然挺過金融風暴的印度銀行膽戰心驚,因為貸款資金八十%由銀行提供,曝險約四十億美元(約台幣一千兩百一十五億元),AXIS銀行高層米特拉十六日在「印度經濟峰會」小組會議中就說,「我們對於在微型貸款的曝險部位極為憂慮。」

這場危機也可能波及全球,首當其衝的就是非營利性團體,因為這種小額貸款一度被視為窮人脫貧的一條前景可期道路,近年擴展到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基金、資本公司和「世界銀行」組織也發展類似的營利性「社會企業」。二○○六年諾貝爾和平獎就頒贈給孟加拉微型信貸創始人、經濟學者尤努斯,他創辦「鄉村銀行」提供孟加拉貧民五十到一百美元小額貸款,供其經營小生意,更讓許多女性透過小額貸款得以創業與改善生活水準。

但營利性微型貸款公司為了賺錢,未謹慎評估還款能力,就動輒以三十%以上的高利率借錢給窮人,有些貸款額度甚至是貸款人年收入兩倍。印度最大營利性微型貸款公司SKS的公開上市也激化輿論對這類公司變相剝削窮人的指控。獲國際金融炒家索羅斯投資的SKS,近年年營收、獲利都以百分之百幅度成長,今年八月公開上市之際,總裁亞庫拉出售持股獲利約一千三百萬美元。

印版次貸風暴 恐波及全球

安德拉邦佔印度微型貸款市場的三分之一,放款金額約二十億美元(約台幣六百零七億元),業者說這幾週還款率不到十%,若持續下去,微型貸款將會崩盤。官員擔心,微型貸款可能成為印度版的次級房貸崩盤危機,美國次貸對象也是低收入戶,在讓窮人也買得起房子看似高尚理念下浮濫貸款。

以寡婦達普為例,她靠勞力餬口,沒有銀行帳戶。為了蓋房子而向一家又一家微型貸款公司貸款,最後總共貸了兩千美元。她當然無力還款,下場就是逃之夭夭,家裡唯一一小塊土地遭沒收。

安德拉邦鄉村發展部長庫馬批評,微型貸款公司「只顧賺錢」。但亞庫拉辯護說,這個產業重要到不能倒,因為微型貸款對全民共享的「包容性經濟成長」有龐大貢獻,崩盤只會導致「金融隔離」。他還說,印度微型貸款利率已是全球最低的之一,過去幾年SKS利率就已降了六個百分點,成為二十四%。

「印度女性自雇協會」創辦人巴特說,窮人要成功需要的不只是貸款,也要商業、財務諮詢,微型貸款業忽略了這一點,「他們比較關心成長……他們自己的成長。」



◆ 諾貝爾獎得主:QE2作用不大

中央社 2010.11.19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明尼阿波利斯儲備銀行資深貨幣顧問普萊斯考特(EdwardPrescott)今天在華沙的保險業會議上,對美國量化寬鬆措施發表意見。

他說:「美國最大的問題是花太多錢了。傅利曼(Milton Friedman)說要花錢就要繳稅,而我說繳稅只會讓人鬱卒。」

「投資人研究在二次大戰後,是什麼原因讓美國經濟動盪,這可以總結為2個原因。第1個是相當主要的原因,就是生產力;另一個是稅率產生的問題。決定物價水準的是貨幣政策,而我認為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在貨幣政策上做得非常好。」

「收購所有的資產就像轉換資產負債表上的帳目一樣,我不知道這樣做會有什麼大的作用。」

「我不認為這個政策的結局會很糟,但沒有人提出機制證明聯準會可以影響失業率,既缺乏實驗證據也沒有理論上的證據。如果這樣做只會將美國政府支援的企業資產負債表中的債務隱藏起來,那麼我深感憂慮。」

fsj 提到...

超國民待遇取消 外企台商加稅

【聯合報╱特派記者林琮盛/北京報導】2010.11.20

從十二月一日起,包括台商在內的外資企業將不再享有「超國民待遇」。屆時,大陸將對外資企業徵收「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自此,外資將和大陸內資企業在稅率成本上,站在同一起跑點上。但對於新政策,仍有不少台商仍在「狀況外」。

過去三十年來,大陸以「市場換技術」,提升經濟發展,因而給予外企「超國民待遇」。但大陸國務院近日下發一紙「關於統一內外資企業和個人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制度的通知」,正式終結厚愛外資的年代。

「通知」指出,十二月起,將對在大陸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及外籍個人徵收城市維護建設稅(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國務院表明,「這是為了進一步統一稅制、公平稅負,創造平等競爭的外部環境」而制訂的。

大陸財政部也指出,中國若繼續實行內外有別的稅費制度,將會加劇內外資企業之間的不公平競爭,不利於提高內資企業的競爭力。因而,對外資企業徵收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有利於為各類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稅費環境。

此前,城建稅和教育費都只由大陸內資企業負擔,並未向外資企業徵收。

針對這個影響廣大台商經營成本的通知,仍有不少台商處於「狀況外」。某些地方台協會長,經記者告知,才「恍然大悟」有這件事。

有的「半知半覺」的會長昨天才從媒體上得知此一訊息。對於可能對成本造成的影響,他們仍在評估中。

已得到消息的廣州台商協會會長程豐原說,多數廣州台商都已知道這件事情。目前內外資已在百分之二十五的營業所得稅取得統一。未來新增加的稅費也一律適用各行業,不分製造業或服務業。對於成本增加的衝擊,台商也只能接受。

※ 相關報導:

* 新稅上路苦 台商:往肚裡吞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0,5245,50505531x112010112000502,00.html



◆ 歐美股市嚇壞 商品重挫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綜合外電】2010.11.20

中國大陸19日宣布提高銀行的存款準備率,歐美股市應聲下滑,其中以商品市場受到的衝擊較大。不過,市場焦點仍在遲遲未有結果的愛爾蘭紓困案。

歐洲主要股市均下挫,與愛爾蘭關係緊密的英國跌幅最深,富時100指數跌逾1.3%,德國DAX指數也下跌0.4%。道瓊歐盟50指數下挫逾1%。

美國道瓊工業指數下挫0.5%,報11,131.39點,標準普爾500指數與那斯達克也分別下跌約0.5%。

由於中國是商品的主要消費國,商品類股受到較大衝擊。原物料類股占很大比重的南非股市下挫0.5%。近來備受投機客青睞的農產品期貨如玉米與棉花等應聲轉跌,在紐約分別下挫3%與1%。紐約西德州原油也由升轉跌,每桶報80.87美元,跌幅為1.2%。

大陸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達到4.4%,是25個月高點。為抑制通膨竄升,北京當局19日宣布調升存準率50個基點,是兩周來第二度上調。

BMO資本市場分析師凱夫西斯說:「前一天市場風險胃納大增終究無法持續。」大陸股市19日收高,逆轉前幾天來累計大跌10%的頹勢。

大陸官方報紙19日的報導暗示,趁銀行20日結算利息前升息是個好時機,市場因此猜測升息在即,股市也提前反映。

倫敦瑞士銀行分析師奈仁恩說:「中國已加速緊縮貨幣,但由於市場已經反映,宣布後的反應不大。沒有人真的看空中國升息,而是因為歐元區與愛爾蘭的狀況而收手,這是目前的焦點。」

愛爾蘭正與歐盟談判紓困方案,但都柏林當局仍未鬆口求援,恐怕要下周才會有結果。

※ 相關報導:

* 克魯曼專欄/中、德及共和黨 組成蕭條軸心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985455.shtml

這個「經濟蕭條軸心」攻擊柏南克純粹是為了自身利益,中德兩國希望美國的競爭力持續薄弱;共和黨希望美國經濟在民主黨執政期間持續疲軟。



◆ 美國時薪倒退嚕 實際購買力比不上40年前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11.20

美國有數百萬勞工領取時薪7.25美元的基本工資,這種工資的實際購買力,還抵不上40年前的水準。

根據經濟政策研究所 (EPI)的計算,1968年的美國最低工資按物價指數調整之後,相當於現在8.54美元的時薪。

美國幾年前立法分三年逐漸提高最低工資,最後一階段在去年7月生效,使最低薪資提高將近11%,達到每小時7.25美元的水準。美國有些州也制定比聯邦標準更高的最低薪資。

但是,EPI的資料顯示,就長期而言,最低工資的價值還趕不上通貨膨脹對提高物價、降低幣值的影響。

美國勞工統計局指出,全美去年約有360萬人領取最低工資甚至更低的待遇,占所有領取時薪員工的將近5%。

勞工統計局說,領取最低薪資的人大多不滿25歲,連高中都沒畢業。他們大多從事食品準備等服務工作。但有些勞工可能拿到小費或佣金,使他們的實際所得高於基本薪資。



◆ 「小川池子」的啟示

【經濟日報╱社論】2010.11.20

中國人民銀行昨天晚間宣布,將自11月29日起,調高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距離上一次調升存準率僅僅不過九天,是今年內第五度全面上調,預估將再一次性凍結金融體系約人民幣3,000多億元資金;連同近期兩次局部性上調,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準率已直逼19%的歷史高位。進入第四季以來,人行急速緊縮流動性的意圖明顯,凸顯人行行長周小川提出的「池子」理論已進入執行階段,「小川池子」後續效應值得關注。

人行網站昨晚對於調整存準率一事,依然只有短短一句話,目的是加強流動性管理,適度調控貨幣信貸投放;但特別的是,人行網站昨天公布了周小川在11月5日於財新峰會上的講話內容。在這次講話中,周小川提出了引發熱烈討論的「池子」理論,即面對熱錢問題,除了繼續加強資本管制,還要在總量上進行對沖,把短期流入的投機性資金放到池子裡,而不進入整個實體經濟,等其撤退的時候再將其從池子裡流出,以在宏觀上減少資本異常流動對大陸經濟的衝擊。人行特意再次呈現周小川兩周前的談話,解釋現行貨幣政策的意圖十分明顯。

周小川並沒有進一步闡釋「池子」理論的具體作法;但依人行副行長馬德倫的解釋及近期人行連串的動作,「小川池子」比喻的是一系列目標清楚的貨幣政策組合,在這個池子裡的工具包括對流入外匯的管理、調整存準率、公開市場操作及調整存放款利率等,而不是把錢引導至某一個具體的市場,因為資金不是沒有生命的水,會找出路,想圍也圍不住。這顯示,「小川池子」的優先目標仍是打熱錢,因而仍以運用調升存準率這類具高度目標性的工具為主,政策宣示性極為強烈;而且,「小川池子」既是一系列的政策組合,也顯示人行貨幣政策的力度和頻率隨時可能再加強,當然相關的正負面效應也會隨著時間的遞延而一一浮現。

中國全力打熱錢,自然是因這波資金狂潮流入,已讓近年靠著投資信貸高速增長的經濟成長型態更加難以承載,通貨膨脹壓力愈大。根據最新統計,大陸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期上漲4.4%,其中食品價格漲幅更大漲10.1%,這對消費結構仍以食品為主的大陸社會而言是一嚴重威脅;北京官方也心知肚明,採行價格管制治標不治本,當前通膨壓力升高的病因正是過多的資金供給,而收緊流動性正是對症下藥。然而,當緊縮力度逐步加大、加重之後,自然難免傷及投資及出口這兩大成長支柱;從「小川池子」近日綿密出拳而言,顯然大陸經濟已然做出「穩定」重於「成長」的選擇。

做為大陸的主要貿易夥伴,台灣除了關心大陸經濟降溫可能帶來的衝擊,在貨幣政策面也有值得省思之處,尤其是面對通膨問題的態度。這波亞洲國家面對的通膨警訊,主要來自三個共同點;一是經濟成長帶動內需暢旺;第二是黃豆、玉米、小麥乃至黃金、石油等原物料價格,因投機資金炒作而走高;第三則是大量匯入準備炒作貨幣的熱錢,造成市場遍地游資,低成本資金流入房市、股市,讓資產價格快速上揚,進而出現泡沫化隱憂。更直接點看,國際熱錢這波左手炒原物料、右手炒亞幣,對亞洲物價情勢等於是雙重打擊,加上亞洲各國擔心傷及出口而不願放手本幣升值,民眾對外購買力未明顯提高,對內購買力卻因物價走揚而急降,成了熱錢攻擊、投機客炒作和央行阻升政策下的最大受害者。因此,儘管台灣目前物價情勢尚稱平穩,但台灣一樣面臨資金過剩的問題,而須及早因應;如何有序收攏游資,央行不能沒有譜,「小川池子」的作法或可好好參考。

fsj 提到...

打物價不鬆手 大陸祭出16條

【聯合報╱記者邱莞仁/綜合報導】2010.11.21

中共國務院昨天發布十六條穩定物價措施,要求各地及有關部門加強物價監管、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國務院還將組成督察小組分赴各地,監督十六條落實情況,月底前回報。

大陸十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 PI)年增率飆上百分之四點四,創下近兩年新高後,上周四,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即在國務院常會中,宣布四項打擊物價的措施,表明在必要時,將干預民生必需品的價格。

周五晚間,人民銀行立即宣布再次調升存款準備率零點五個百分點,這是十一月第二度調升存準率,藉收縮資金抑制通貨膨脹。

官方的一連串動作,仍未停止。國務院昨天再藉中國政府網,公布「國務院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為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各級政府與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穩定市場價格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穩定市場價格,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全文十六條,是將上周四的溫家寶打物價的四項措施,更進一步具體化。

十六條重點,涵蓋穩定農副產品供應、加強農產品期貨和電子交易市場監管、確保低收入族群生活,與要求各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強監控物價等措施。

在穩定蔬菜供應方面,「通知」要求有關部門和各地政府應加強建設蔬菜種植基地、穩定冬季蔬菜生產與供應,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必要時將給予支持;在農副產品供應上,則要求降低從供應到運輸流通環節的成本,保障市場供應。

「通知」並規範各地優撫對象、城鄉低保及農村五保供養等低收入族群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社會失業救助與物價連動機制,使物價與最低工資掛勾保障低所得民眾生活。

而「通知」也要求應儘快發布「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條例」,並修訂「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以打擊哄抬價格、變相漲價與惡意炒作等破壞市場秩序行為。「通知」並提出,必要時可對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產資料實行「價格臨時干預措施」。

此外,「通知」並加重地方政府職責,要求各地在本月底前回報國務院落實本「通知」實施情況,國務院也將派員前往各地進行調查,穩定市場物價和民生消費。

fsj 提到...

美嚴查內線 華爾街大難臨頭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0.11.21

華爾街日報20日報導,美國檢調單位和主管機關經過三年調查後,最快可能在年底前對大批投顧業者、投資銀行和共同基金與避險基金的交易員和分析師提起內線交易告訴,對華爾街的衝擊恐怕更甚於以往的類似案件。

消息人士表示,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紐約州檢察官辦公室和證管會(SEC)正聯手對華爾街進行刑事和民事調查,結果可能揭露出美國金融市場上充斥內線交易文化,涉及的不法獲利預估高達數千萬美元。

華爾街上早已議論紛紛,甚至人人自危,揣測主管當局將發動另一樁大型的內線交易訴訟案,規模可能不下於去年的大帆避險基金公司(Galleon Group)案。該案目前有大帆創辦人拉加拉特南(Raj Rajaratnam)和22名被告遭起訴,其中14 名被告已認罪,但拉加拉特南仍堅持自己清白,預料將於2011年初接受審判。

報導指出,刑事調查的重點之一,在於未公開的企業資訊,是否透過研究業者旗下的顧問洩漏出去。這類研究業者提供「專家網路」(expert networks)的服務,也就是僱用企業現任或離職員工,還有醫生和不同領域的專家,成為避險基金和共同基金等投資機構的「顧問」。

消息人士透露,Primary Global是主管機關調查的對象之一,該公司主要提供「諮詢」的內容為科技、健康照護等產業資訊。投顧業研究業者Integrity研究合夥公司2009年底的調查顯示,逾三分之一的機構投資管理公司都使用這類「專家網路」。

這些「顧問」提供的服務包括與投資機構的交易員開會或通電話,討論他們公司或產業的發展情況,通常一個小時就能賺進數百美元。這些提供專家網路服務的公司鄭重表示,他們的內部政策是嚴禁顧問透露任何機密資訊。

另一個遭檢調鎖定的對象是高盛公司,看該公司是否洩漏去年亞培收購Advanced Medical Optics等交易的資訊,圖利特定投資人。2009年1月12日AMO被收購的消息宣布當天,股價跳漲143%。

獨立分析師也遭到調查。奧勒岡州Broadband研究公司高層主管基努肯10月底曾發一封電子郵件給大約20家的避險基金和共同基金客戶,表示有兩名FBI的「不速之客」到他家拜訪,說他的客戶從事內線交易。

收到這封信的客戶包括避險基金業者SAC資本投顧公司和Citadel資產管理公司、Janus資本集團和Wellington管理公司等共同基金業者旗下的交易員。

報導中也點名First New York證券公司,指其交易員也被列入調查,可能涉及取得多起併購案未公開的資訊。

※ 相關報導:

* 歐盟救愛爾蘭 下月才見曙光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987129.shtml

歐盟拯救陷入嚴重財務危機的愛爾蘭,已從救不救進入怎麼救,由於雙方各提條件討價還價,馬拉松談判可能會延長到12月初才有眉目。德國《明鏡》周刊報導,紓困案如果談成,額度可能至少千億歐元(台幣四兆元)。



◆ 重返金本位制的真義

【經濟日報╱社論】2010.11.21

兩年前爆發的金融海嘯,正讓全球貨幣體系陷入混亂。最近美國聯準會(Fed)決定採取第二波量化寬鬆政策,要釋出6,000億美元購買美國國債,更掀起激烈論辯,不僅在20國集團(G20)高峰會中成為眾矢之的,19國同聲譴責此一以鄰為壑的莽撞舉動,並在目前以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的全球貨幣體系激起巨大的漣漪,促使許多專家喊出重回金本位制的主張,連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都被指出有同樣的看法。雖然他正式澄清並不支持重返金本位制,但也強調,我們正朝向一套新的貨幣制度前進。

目前全球貨幣體系的混亂,最主要的病象即在於各國競相貶值本國貨幣以求提高出口競爭力。然而,匯率原本就是各國貨幣兌換他國貨幣(尤其是美元)的相對價格,因此一國貶值即表示他國升值,永遠是零和遊戲,必然會引來報復行動,就像狗咬尾巴,永無正事,徒然令全球貨幣的幣值波動不已,反而讓以匯率為主要計價基準的進出口貿易,乃至全球經濟成長受到無謂的損失。

Fed這次的二次量化寬鬆政策即被解讀為,是要藉此貶低美元幣值,一面提升出口競爭力,一面引進溫和通貨膨脹以消弭通貨緊縮陰影;甚且是透過美元貶值,暗中削減目前擔負的鉅額海外債務。這不僅代表做為全球經濟龍頭的美國不負責任,並因美元乃是當前貨幣制度中的主要儲備貨幣,此舉更形同動搖此一制度的根基,為禍甚大。

同時,現今各國貨幣匯率的波動,有兩個關鍵因素;其一是金融海嘯發生兩年來,雖然亞洲新興國家經濟多見繁榮,美歐等先進國家仍泥淖深陷,但因美歐才是全球最重要的進口市場,其經濟未能復甦,全球經濟成長的力量即難以回復。由於全球進口總量縮水,為爭奪有限的市場,許多依賴出口的國家乃紛紛以匯率為武器。其二是金融海嘯促使許多國家大幅增加貨幣供給,導致全球資金橫流、熱錢四處為禍,任一國家貨幣稍有升息或升值跡象出現,熱錢即飆然而入,加大波動幅度;一旦情勢略改,又飆然而出,導致匯率大貶。這也讓不少國家強將利率壓低,唯恐輕舉妄動,惹禍上身,卻也嚴重扭曲的利率結構,進而抑制全球經濟脫出泥淖、重回正軌的時程。

在一片混亂的困境中,當初有效維持全球經濟秩序,其後功成身退,並衍生出今天以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的新貨幣制度的金本位制,乃格外受到懷念,重回金本位制之聲愈見高亢。

金本位制與當前貨幣制度最大的不同,即在於黃金並非任一國家可以專擅,存量與年產量都受到天然的限制,不可肆意增減;因此,以黃金做為儲備貨幣及交易媒介,就不會出現競貶匯率或浮濫印鈔的貨幣戰爭,國際貿易與經濟運轉可因黃金存量的相對穩定,而能自動控制通膨與通縮,維持安定的國際經濟秩序。

然而,如今情勢已變,區區黃金存量早已不敷全球經濟活動所需,重返金本位制必將導致嚴重的黃金爭奪戰,全球經濟成長活力也將受到抑制,誠如世銀總裁所言,難獲支持。但以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導致的亂象如此嚴重,一旦美元大幅貶值甚至破產,貨幣秩序將毀於一旦,亦不容其苟且遷延。

如果可重拾金本位制的重要精神,一方面使主要儲備貨幣脫離任一國家宰制,不容其肆意火中取栗乃至行險僥倖,一方面則維持其總量穩定成長,與全球經濟活動的長期趨勢同步,則可無金本位制缺失,卻能建立更安穩有效、可大可久的新貨幣制度。美國的膽大妄為,及各國深深厭惡陷入貨幣戰爭的共同態度,或已預告這樣的新貨幣制度不遠了。

fsj 提到...

紓困愛爾蘭 IMF、G7也入列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0.11.22

愛爾蘭21日下午內閣會議結束後向歐盟正式提出紓困請求,歐盟財長晚上立即舉行緊急會議,歡迎愛爾蘭請求紓困,因為協助愛爾蘭脫困將能確保歐元區穩定。

國際貨幣基金 (IMF)表示已準備好隨時加入伸援行列。早已加促歐盟果決伸援的七大工業國 (7G)也誓為紓困後盾,並在21日晚上舉行緊急會議討論。

歐盟經濟&貨幣事務專員雷恩表示,「我們歡迎愛爾蘭政府向歐盟和IMF尋求財務協助」。他表示,向愛爾蘭提供協助「將能確保歐洲金融穩定」。

雷恩表示,歐盟執委會、歐洲央行和IMF派駐愛爾蘭的專家將組成專案小組,在本月底前擬定紓困包裹的細節。他並表示,小組提出來的將是一套為期三年的貸款方案,方案內容有兩大方向,一是因應愛爾蘭經濟面臨的財政挑戰,二是愛爾蘭金融體系未來可能面臨的資金需求問題。

愛爾蘭政府提出紓困請求不久,IMF總經理史特勞斯卡恩從華府總部發表聲明,表示「IMF隨時準備參加一套以多年貸款協助愛爾蘭的計畫」。

歐盟消息人士透露,歐盟和IMF可能貸給愛爾蘭八百億到九百億歐元 (台幣3兆3100億到3兆7240億元)。

※ 相關報導:

* 末日博士:房貸違約潮 下波危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988095.shtml

現在愛爾蘭政府顯然即將接受國際援助,顯示凱利的預言準確,他對愛爾蘭經濟前景的看法也變得舉足輕重。他日前預測:「家庭負債和負資產將來可能對愛爾蘭社會、經濟和政治產生嚴重後果。」



◆ 愛爾蘭獲救 下張骨牌:葡、西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特稿】2010.11.22

愛爾蘭21日向歐盟請求紓困。其實歐盟已施壓愛爾蘭多求助多時,因此收到請求後立即聲明歡迎,因為年初救了希臘之後,如果不救愛爾蘭,歐豬四國接下來兩張骨牌葡萄牙和西班牙恐怕不保。

專家分析,歐盟救愛爾蘭,終極目標是斬斷主權債券市場的亂象,如果袖手不為,葡萄牙和西班牙勢將陷入無力償債之境,從此被債券市場拒於門外,喪失一條重要的集資管道。

葡萄牙的問題和愛爾蘭一樣:小型經濟,債務市場相對缺乏流動性,可能成為債券禿鷹的下一個目標。

倫敦金融顧問業「絕對策略研究公司」總經理哈尼特表示,愛爾蘭紓困包裹可望抑制債券亂象的傳染效應,但有心投資人正在物色陷危國家下手,因此葡萄牙的風險很大。

愛爾蘭政府挽救愛爾蘭銀行的能力遭人懷疑,愛爾蘭債券的殖利率最近數周出現激增。歐盟官員眼看這波漣漪擴及其他周邊債券市場,推高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借貸成本,當然要加緊施壓愛爾蘭求助。

愛爾蘭信用危機上周達到高峰,葡萄牙的十年期債券殖利率也飆上7.1%,後來回降到7%。葡萄牙財政部曾說,債券殖利率如果飆上7%,葡萄牙將會撐不久。

德國的十年期債券是殖利率只有2.5%。殖利率高,表示一國債券違約的風險高、集資的成本高。

專家表示,愛爾蘭的災情如果盡快獲得處理,葡萄牙可望得免災難,至少暫時如此。

葡萄牙長久依賴國際投資人來補漏,80%公債由外人持有,今年看來還能維持,但明年4月和6月分別有兩批債券必須償還,兩批都在40到50億歐元 (台幣1650億到二千億元)左右,債務危機將會浮現。

※ 相關報導:

* 兩岸開放 繳出漂亮經濟數據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2x112010112200387,00.html

行政院主計處日前公布了台灣第三季的經濟成長率,達九.九八%,數字亮麗。確定今年已知前三季的成長率,依估算若出口廠商能多增加一億美元以上訂單,則全年的經濟成長幅度將超過十%,堪與中國大陸相比擬。



◆ 防洗錢 3類捐款資訊須揭露

【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2010-11-22 工商時報

防範洗錢及利益輸送,金管會要求銀行公會規範金融業揭露三大類捐款資訊!金管會指示銀行公會進行「公司治理實務守則」大翻修,據知情人士透露,其中金管會已特別指示銀行公會研議「捐款」的資訊揭露。

未來三大類,包括對政黨、公益團體、以及利害關係人的捐獻,金管會將要求金控、銀行業者定期公布,最主要用於在防範不當捐獻成為洗錢及利益輸送的管道。

據相關人士指出,原先銀行公會已提出資訊揭露範圍為政黨、公益團體,不過之後金管會再要求也必須納「利害關係人」的捐贈為公布範圍,日前相關條文已進入將送銀行公會理監事會議的最後階段,資訊是按月或是按季、年,目前尚未定案。

銀行公會公布實施之後,包括產壽險公會、券商公會也將比照訂定相關的資訊揭露措施,金管會希望全面在各金融業別實施。

除了政黨捐獻要按期公布之外,包括對公益團體,與利害關係人的捐獻也被一併要求公布。其中政黨捐獻,亦即所謂的「政治獻金」資訊一經公布,金融業大老們的政治偏好將「全都露」,並非好事,金融業者認為,未來新規定上路之後,將促使這類捐獻轉以大股東個人名義或是私人投資公司進行,以避免曝光。

根據主管機關及銀行公會評估,現在金控大股東在集團之下,不論是設置基金會,或是對外轉投資者都非常多,若再加上參與董事會的董監事代表,轉投資的關係就更複雜,認為倘若不從嚴規範「捐贈」的行為,很容易就會使捐贈變相成為利益輸送,甚至是掏空公司、內神通外鬼的管道。

其中,金管會特別要求對所謂的「利害關係人」捐獻資訊,也要納入揭露範圍當中。

依照銀行法第32、33條的相關規定,所謂的利害關係人,包括了大股東、大股東血親、以及公司本身的負責人及主要主管、以及董事或監察人,範圍非常廣泛,目前對「利害關係人」的規定,主要是作為投資,與放款的界限;金管會認為,除了投資、放款之外,「捐贈」若不好好規範,將會成為另一道利益輸送的管道,因此特別要求銀行公會規範金融業也必須定期揭露這類捐獻資訊。

fsj 提到...

商品波動幅度 一年來最大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2010.11.23

原料商品價格過去一個多月來劇烈波動,幅度創下一年多來最大,反映投資人先是慶祝美國實施二次量化寬鬆,接著擔心中國可能嘗試降低經濟熱度,龐大的資金流入商品市場使波動更加劇烈。

從黃金、銅到棉花的各種商品價格近來紛創新高,然後又快速急劇下跌。許多商品的交易量打破歷來紀錄,包括銀行、棉花和黃豆。道瓊-瑞銀商品指數的30日實現波動率,從10月初來升高一倍至25%,達到2009年9月以來最高水準。

這波商品波動加劇格外引人注意,因為股市過去幾個交易日雖然大幅漲跌,比起來仍相對溫和。目前標準普爾500指數的30日實現波動率,處於近六個月來的最低水準。

投資人對中國緊縮信用和抑制通膨的措施反應激烈,是商品波動加劇的主因,但近來流入商品市場的龐大資金似乎擴大了行情波動的幅度。這些新資金來自不同類型的投資人,主要專注在藉短線進出市場賺取差價,而非利用市場管理風險的一般製造商和消費者。

據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資料,從8月以來,避險基金等投資經理人已增加石油、銅、黃豆和許多其他商品的多頭部位,這些基金的總淨多頭部位在 11月9日的一周觸頂,並從上周開始回跌。這些跡象都表示波動至少短期還會很劇烈,即使大部分投資人仍相信整體商品市場會繼續走很長的多頭行情。

花旗集團旗下Citi Futures Perspective公司商品分析師伊凡斯說:「投機部位累積如此龐大時,市場風險就大幅升高,因為已無法再汲取更多新資金,行情便易跌難漲。」

修正可能已經開始。從9日以來,道瓊-瑞銀商品指數已下跌7%,反映中國抑制通膨引發的賣壓。在眾多下跌的商品中,直接受中國需求影響的商品跌幅最深,例如鋅跌16%,棉花跌15%,原油也跌7%。

Bache商品公司資深商品策略師史密斯說,投資人「在接近年底時,愈來愈忐忑不安,不確定應該獲利了結、退場觀望,或繼續留在市場」。摩根大通全球商品研究與策略部主任芬頓則指出,目前商品大幅波動反映「需求回升腳步的不確定性」。



◆ 防通膨 中共可能緊縮貨幣政策

【聯合報╱特派記者林琮盛/北京報導】2010.11.23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預計將在十二月上旬舉行。針對這個攸關明年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方向的會議,新華社昨天放出風向球指稱,「防通膨」將成為明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貨幣政策可能將趨向收緊。

○九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因世界甫從金融風暴逐步進入復甦階段,中共為防止二次衰退,在政策基調上,持續維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雙寬鬆」策略。

但這項「雙寬鬆」策略執行至今,卻導致下半年以來不斷飆升的物價,造成民生極大的生活壓力。中共極可能在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把「緊縮貨幣政策」,作為明年防通膨的重點工具。

新華社引述大陸分析人士的話指出,大陸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十月升息,本月又兩次調高存款準備率,一些大型金融機構的準備率達百分之18.5的歷史最高水平,事實上宣告了貨幣政策已由適度寬鬆走向「穩健」。

該人士指出,大陸國務院日前又宣布,必要時將實行民生必須品的價格臨時干預措施,說明當前通膨形勢已十分嚴峻,「防通膨」將成為接下來一段時間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出於「保增長」的需要,在貨幣政策趨向收緊的情況下,中共也考慮到中國國債餘額和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仍在可以控制的範圍,財政政策具備更大的「用武之地」。因此寬鬆財政和緊縮貨幣的政策搭配,有望成為今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一大看點。

在防通膨外,新華社也指出,明年經濟工作將圍繞著「十二五」規畫(第十二個五年計畫 )的主軸,包括擴大內需、加快城鎮化建設、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進行。

中國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賀鏗表示,要實現轉型,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國民收入分配的比例,增加居民收入比重,同時縮小城鄉差距,使令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同步,應該在明年顯現。

※ 相關報導:

* 出爾反爾!接受紓困 愛爾蘭政府快垮台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990462.shtml

政府上周才堅稱不需要紓困,如今卻出爾反爾接受外援和附帶的撙節支出條件,在國內被視為喪權辱國,掀起政治風暴



◆ 貿協全球採購網 超吸金

【經濟日報╱記者黃仁謙/台北報導】2010.11.23

網際網路崛起,帶動虛擬通路成長,為讓國內廠商即時掌握最新採購商機資訊,外貿協會特別配合行動上網、電子商務及網路科技,建置全新的「全球採購網」(sourcing.taiwantrade.com.tw)。外貿協會表示,自8月上線後,截至11月底,全球採購網大約帶進11.8 億美元商機(約新台幣36億元)。

外貿協會表示,截至今年11月,外貿協會共配合台北國際專業展辦理計25場採購洽談會,共有543家國外買主透過全球採購網的協助,安排與1,554家次國內廠商進行總計4,991場洽談,預估創造成交金額逾11.8億美元。

全球採購網大量蒐集全球最新的國外買主對台採購資訊,讓國內廠商在電腦前即可瀏覽國外買主採購資訊,並可直接在線上完成洽談場次預約報名,取得與大型買主進行洽談及拓展商機機會。

外貿協會每年在台北舉辦逾30項國際專業展,包括全球第二大電腦展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台北國際自行車展(TAIPEI CYCLE)、亞洲前三大的台北國際工具機展(TIMTOS)及其他各類專業展,去年即吸引逾6萬名國外重要買主自全球來台參觀。

全球採購網內容,廣納專業展期間各項採購洽談會資訊,也匯集外貿協會各採購洽談機會,包含外貿協會各駐外單位不定期邀請歐美、新興市場及大陸地區買主來台時舉辦的「來台採購案」。

針對大型買主推出客製化「ePS買主採購服務」,只要在家或是辦公室即可透過電腦進行「視訊採購案」,國內廠商更可透過產業分類或屬意出口地區,搜尋欲洽談的買主,主動拓展商機及爭取合作機會。

除了協助全球買主有效找尋合適供應商,外貿協會也幫助國內廠商取得大型買主合作的機會,配合各項國際專業展邀請買主辦理採購洽談會,讓中小型企業的參展廠商,也能取得與國際大型買主合作機會。



◆ 節稅小撇步 千萬元嫁妝免課贈與稅

【中廣新聞/劉怡伶】2010-11-23

年關將近又是結婚旺季,南區國稅局提供一項千萬嫁妝免稅的撇步,尤其適用於歲末年初,有意結婚的新人及家長作參考。

國稅局表示,一般民眾都將婚嫁「一百萬元免稅」與每人每年「220萬元的贈與稅免稅額」混淆,其實這兩項免稅優惠是分別計算,可以並存的,而且如果子女在歲末年初時結婚,免稅額度更可發揮,達到千萬元的金額。

例如:李先生寶貝女兒預定在100年元旦結婚,則李先生夫婦在99年年底可先各贈與220萬元,結婚時再各贈與220萬元及婚嫁不計入總額各100萬元,所以夫妻給女兒的嫁妝總金額1,080萬元,均可以免課徵贈與稅。

所謂子女「婚嫁時」之認定,原則上以結婚前後6個月內之贈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