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4

周行一:「LV社會」的反轉力

◆ 周行一:「LV社會」的反轉力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289289.shtml

【聯合報╱周行一】2011.04.22

最近大家愈來愈關注貧富不均的現象,一月底的經濟學人周刊指出,全世界百分之一的人控制了百分之四十三的資產,而百分之五十的人只擁有百分之二的資產,當有錢人的財富愈集中時,就有愈多人的財富相對愈少,這種現象是全球性的,台灣也不例外。

如果放任貧富不均惡化,人民的相對剝奪感會不可收拾,最終造成社會動亂,連有錢人也一起倒楣。傳統上先進國家解決的方法,是對財富弱勢者提供社會福利,或立法保障基本權利,例如訂定最低基本工資,目的在避免有錢人任意剝奪弱勢者,同時保障每個人有出頭的基本條件,例如教育的普及,但事實上所得不均的現象並未因政府的努力而減緩,不僅持續惡化中,也產生了許多後遺症。

在以選票決定政權及政策的民主社會中,各種利益團體爭相分食政府預算,政府不僅無力聚焦解決貧富不均問題,也因此陷入債務危機中,歐盟國家正面臨這個狀況,連美國也無力獨善其身,貧富差距逐年創歷史新高,現在百分之十的人口握有百分之七十的財富,而國家債務也已達到危險的水準,就算歐巴馬總統提議的四兆美元負債縮減方案能順利實施,二○二○年時美國政府債務將達廿兆美元,會超過那時的國內生產總值。

經濟成長及社福支出並未遏制所得不均的問題,國家債務危機卻接踵而至,這個現象也許可以稱為「LV社會」,當極少數人擁有絕大多數的財富,絕大多數人只有少數資產時,這種財富分配現象就像一個L型了;現在的政府債務就像一個大黑洞的V字型,所以一個財富分配不均,政府債台高築的社會可以稱為「LV社會」。既然公部門無法解決LV社會的問題,要擺脫這個日益惡化的現況,就非得靠私部門了。

研究顯示,讓人富有的途徑只有兩個:創業或工作。經濟學人周刊報導,只有百分之十六的人財富是靠繼承來的,近半數有錢人靠創業致富,百分之廿三的人靠專業工作致富。靠努力致富的人多數都有低調節儉的習慣,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具備了特殊知識及才能、有豐富的點子、對自己有過人的期許、強烈的成功驅動力,以及願意承擔風險來落實自己的夢想。

彭博電視台最近訪問比爾蓋茲,他談到在社會公益方面的努力,最高興貧窮國家疾病的預防有長足進步,而且可以提供資源給科學家做研究,但最失望的是推動方案的速度很慢,他大部分時間討論美國教育問題、醫療保健照護制度、中央與地方預算赤字,儘管微軟面臨困難,他完全沒談到。蓋茲是創業致富的典範,也是企業家致力改善社會的典範。

所有的企業家都會同意,只要給年輕人機會及適當的誘因,他們就會努力,如果台灣企業家可以團結起來,把這一股強大的私部門力量,聚焦在培養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具有創業家精神、專業知識、克勤克儉的習慣、創造力、成功助人的使命感,就愈來愈少人必須靠政府協助,這也是政府稅收增加的時候。歷史經驗顯示,只有少數人好的社會,最後一定會有大變動,造成富人的痛苦,台灣的資源掌握在企業家手裡,有誰比企業家更有能力來反轉「LV社會」呢?

(作者為政大財務管理系所教授)http://www.blogger.com/img/blank.gif



◆ 信評機構發出的警訊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289145.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1.04.22

飽受金融海嘯摧殘的美國,最近債信被美國三大信評機構之一的標準普爾降為負向,舉世震驚,更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美國的國債之所以急遽飆升,月內即可能達到國會所訂定的14.3兆美元舉債上限,正是金融海嘯以及其後為搶救美國經濟大力從事赤字支出、寬鬆貨幣政策所致;然而,觸發金融海嘯的罪魁禍首之一,正是這些信評機構。要不是他們將投資銀行巧妙包裝的垃圾衍生性金融商品評為AAA最高等級,這些垃圾商品何至於暢行無阻地充斥美國市場乃至流溢全世界,終於爆發為有史以來最可怕的金融災禍?因此,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馬丁沃夫的近作劈頭就點出,「標準普爾居然還有資格對美國公債說三道四,實在令人震驚!」識者都不免會心一笑。不過,所謂「不以人廢言」,儘管標準普爾失信於天下,但美國國債飆升,也的確令人悚然而驚。

令人憂心的,不是美國朝野能否在下月中旬美國財政赤字漲破舉債上限而發生違法後果前相互有所妥協,進而度過難關,更不是一旦債信真正降等,美國政府未來舉債成本會增加多少;而是美國政府從金融海嘯之前到金融海嘯爆發已近三年的今日,一連串短視近利、以鄰為壑的行徑,會一直持續下去,甚至愈演愈烈,讓全球都深受其害,美國更自陷深淵。

美國做為全球首強,所發行的美元又是國際貨幣體系的基石,而美政府卻以濫發美元的所謂量化寬鬆(QE)手法牟取短利,完全不顧亞洲及其他國家熱錢橫流、投機肆虐及泡沫急脹的危機;更以國際準備貨幣印鈔者的身分,下海參與貨幣戰爭,極力貶低美元求取國際市場占有率。這些飲鴆止渴的作為,不僅自招禍患,更有可能導致既有國際貨幣體系的不安,使已經搖搖欲墜的美元本位體系不免於傾頹的風險,甚至讓全球經濟秩序忽然崩壞。

因此,當標準普爾70年來第一次對美國債信發出如此驚人的警告,我們不欲加諸種種陰謀論的揣測,反而認為這樣的警告猶失之過輕、為時太遲。我們所期望的後果,也不僅僅是美國國會妥協提高舉債上限,或歐巴馬政府略微壓縮已無比巨大的財政赤字;而是美國朝野都能認清,岌岌可危而且還被刻意貶值的美元,並不是上天賜給美國的禮物,讓她可以隨意印發向全球各國予取予求,而是全人類共有的寶貴資產,切不可再肆意糟蹋作踐。

因而在削減財政赤字的同時,美政府要儘快收起強力壓低基準利率幾近於零,並肆無忌憚從事量化寬鬆政策乃至QE2、QE3的政策,讓美元與美債的地位再趨穩固,而全球經濟秩序也能早復正軌。

如果不此之圖,仍一味胡亂舉債、濫發美元、強抑匯率,全球經濟的擾攘固然難以止息,受害最大的,恐怕會是美國本身。因為兩年多來美國的行徑早為各國側目而視;不久前的G20峰會,19個國家的領袖異口同聲指責美國濫發美元的作為;日前由所謂「金磚五國」共同舉行的峰會中,也將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列為首要目標。可見美政府不愛惜羽毛、嫁禍江東的手法,已引起公憤,而其一手主導的美元本位制度也成為千夫所指。

當這樣的氣氛日漸濃厚,而新國際貨幣體系也醞釀成熟,不排除若干時日內,美國將忽然失去國際貨幣準備印鈔權的獨厚地位,使美元、美債及其他以美元計價而流通全球的金融資產一夕失色。屆時不僅美國的巨額貿易赤字將無法以美元埋單,流通在外的美債、美元也將成為立刻需要兌現的巨大負債,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恐將隨美元的價值而一落千丈。這才應當是信評機構對美國發出的警訊。

※ 相關報導:

亞幣升值空間 還很寬廣
婦女節百年 平等仍須努力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中國製造業「無敵」 美空軍投降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1.04.24

「中國製造」不僅讓同屬「金磚」國家的巴西又愛又恨,甚至讓美國軍方蓋不成房舍,戰備打折扣。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製造業聯盟(AAM)上周引述發展政策研究所研究員曼德爾的報告指出,美國空軍最近以不可思議的理由,放棄了阿拉斯加艾爾森空軍基地一項軍事房舍的國內採購招標。

這項營建工程獲有政府經濟刺激計畫的資助,最後卻弄到國內標開不成,理由竟然是找不到能夠提供廁紙支架、螺釘、浴室燈具等最基本用具的美國供應商。

美國空軍放棄該項招標時發表聲明指出,根據廣泛的市場研究和對國內製造業的徹底調查,確定這些產品幾乎只在中國生產,無法在國內獲得。

近十年來曾經進出美國五金店的人,都知道美國空軍這項發現實在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美國製造業協會卻故作震驚,還將該報告列為美國戰備受威脅的證據。

該協會上周在其網站上貼文說:「美國有許多仰賴外國採購的令人不安例子,從普通的工具機到到夜視鏡等重要的高科技設備,不一而足。但雖然全美國的浴室燈具和毛巾桿現在都要依賴進口,怎麼也沒想到連軍隊也會妥協到這種地步。」

夜視鏡引發的憂慮其實還說得過去,因為這種鏡片是以幾乎只能從中國進口的稀有礦物來研磨。至於中國製造的燈具怎麼會和美國的國家安全扯上關係,就有點令人費解了。

為防止美國納稅人的錢流進中國螺絲生產商的荷包,美國製造業協會已呼籲美國生產商應盡可能地滿足艾爾森基地的需求。

金融時報上周的一篇報導也指出,來自中國的廉價商品已氾濫巴西各個行業,並對本國製造商利益造成重大衝擊。但另方面,巴西今年的通貨膨脹率已非常接近政府訂定的6.5%上限,廉價進口品實際有助阻止物價的竄升,巴西政府也因此陷入保護國內產業與打擊通膨的進退兩難局面。

報導指出,聖保羅貧民區小店賣的商品,不論是口紅、手提袋或巴斯光年的塑料玩偶,幾乎全部產自中國。一位店主說:「中國商品就是便宜很多,如果是在巴西生產的,價格就得貴上4倍,大家也買不起。」

何況,政府要對抗廉價進口商品注定打敗仗。根據巴西工業和貿易部的統計,中國商品雖只占巴西上月總進口的14%,但在化纖紡織品等許多產業上,實際已完全被中國商品宰制。



◆ 蘋果三絕招 笑傲科技業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2011.04.24

日本地震斷鏈問題衝擊許多科技產品製造商,但蘋果公司憑著熱門產品、充足銀彈及規模優勢掌握供應鏈,不僅能克敵制勝,受日震影響也減至最小。

蘋果對供應鏈強大的掌控力,使其總能比競爭對手更迅速把新產品推向市場,而且經常還能阻礙競爭產品的上市速度。上月日本的地震、海嘯導致消費性電子產業所需的數百種零件停產或減產,包括iPhone和iPad的零件。記憶晶片、觸控式螢幕、影像感應器、電池,以及用於晶片組的樹脂黏著劑等全都處於供應不足狀態。

然而蘋果上季iPhone和iPad的銷售量相當亮眼,共賣出1,870萬支iPhone與470萬台iPad。營運長庫克(Tim Cook )日前表示,儘管對iPad的強勁需求讓公司積壓了大筆訂單,但蘋果這一季「不受零件供應問題影響」。

其他公司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手機大廠索尼愛立信公司(Sony Ericsson)日前表示,由於日本大地震震裂供應鏈,萬眾矚目的首款「Playstation phone」Xperia Play將延後上市。

黑莓機製造商RIM也將平板電腦PlayBook的上市時間延後一個月,直到上周才面市。

Ticonderoga證券的供應鏈及蘋果公司分析師懷特說:「因為蘋果的供應鏈優勢,許多設備製造商延後取得,或根本被排除在外」。

蘋果不只在市場上擊敗對手,在價格上也較便宜,從去年推出iPad至今,沒有其他廠商的產品能比iPad最低售價499 美元更便宜。懷特說,蘋果是家大企業,加上產品熱銷,以及坐擁600億美元現金,是蘋果能獲得更多零組件的原因。

蘋果強勢運用企業規模和眾多資源─包括深不見底的口袋─來取得與零件供應商的合約。懷特說,蘋果派出主管滿手捧著現金去見日本供應商,以確保零件供應充足。

研究機構IHS iSuppli分析師丁格斯說,「在這種原料短缺時期,供應商會優先把產品賣給公司最大的客戶」,而過去幾年來蘋果的產品銷量龐大,使蘋果成為全球最大的零件買主之一。

蘋果的另一項秘訣是僅用少數幾項獨特的產品就征服了市場:iPad、iPhone、Mac電腦與蘋果電視。這五項產品共有15種相異的款式,這幾項產品的製造過程使用了許多共通的零件,使蘋果擁有極為精簡的供應鏈。

丁格斯說:「和蘋果規模相當的企業,沒有一個像蘋果一樣產品種類如此稀少,所以蘋果的採購策略可以很有彈性地調整,與產品種類眾多的企業不同」。

所以儘管全球供應鏈正處於零件短缺的狀態,蘋果依然能有效率地運作。庫克也才會說,蘋果對本周將在13個國家上市的iPad 2供貨極有信心。



◆ 中草藥搭橋 大陸A咖要來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2011.04.24

兩岸中草藥搭橋會議26日將在台北登場,大陸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將率團來台。這是兩岸搭橋會議第三度就中草藥合作與交流展開對話,也為今年兩岸十多場搭橋場次打頭陣。

王國強此次前來是以大陸「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名義來台,將與我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一同發表開幕致詞,我經濟部投資處也將利用大陸重量級中草藥生技業者來台之際,鼓勵大陸企業投資台灣。

本次與王國強一同來訪的貴賓陣容堅強,除了有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北京西苑醫院院士陳可冀外,大陸產業界兩大製藥集團,包括天津天士力集團總裁閆希軍與浙江康萊特集團董事長李大鵬,都將一同出席搭橋會議。

據瞭解,大陸本次出席代表約有100多名,與過去兩年規模相仿。

我方參與對話陣容則有,台灣中醫界極負盛名的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吳永昌、中國醫藥研究所所長黃怡超,以及產業界菁英賽亞基因總經理陳奕雄與杏輝藥品公司研發長蘇慕寰等200多人共同與會。

經濟部推動兩岸產業搭橋計畫,是希望兩岸產業交流以「一年交流、二年洽商、三年合作」循序漸進的方式推動,以達成促進兩岸產業發展與國際接軌目標。今年雙方還將就兩岸中草藥產業未來具體合作目標廣泛討論。

中草藥是搭橋計畫中的重點項目,本次是第三年召開。由於我國已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經濟部認為,這對中草藥新藥研發業者,將是一大利多,特別是全球草藥產業市場正以年平均成長率12%速度快速成長,而台灣中藥材90%以上來自大陸,若能與大陸加強產業合作,將有機會扭轉我中藥製劑目前以內需為主狀態。

對台灣廠商而言,新條例通過後,也可因為藥材品質提高與通量增加而提高商機和利潤;對大陸廠商而言,則可結合台灣植物新藥開發的經驗及管理能力產生綜效,增加產品良率,共同開發植物藥新藥國際市場及擴大規模。

fsj 提到...

中國經濟會硬著陸嗎?

【經濟日報╱社論】2011.04.26

準確預測美國房市泡沫及隨後全球信貸危機而聲名大噪的著名經濟學家、被封為「末日博士」的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這回看上了中國大陸,最近他預測2013年後中國大陸經濟將會出現硬著陸。

英國《金融時報》針對羅比尼的論點有評論指出,羅比尼有夠勇敢,敢於預測中國經濟崩潰,甚至還敢預測時間。評論指出,在過去20年中,許多人都曾嘗試過同樣的事情,結果無一例外,全都遭到慘敗。但這次不同,這次的鐵嘴畢竟是世界第一鐵嘴的「末日博士」。羅比尼這次為什麼將他一世英名押在了中國大陸身上?

經濟邏輯其實並不複雜。羅比尼最近先後兩次訪問中國大陸,他看到了嚴重的過度投資及產能過剩的現象。面對2008年9月世紀金融海嘯的衝擊,大陸當局以極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兩年合計約人民幣18兆元的新增貸款)及極為擴張的財政政策(兩年合計人民幣4兆元的財政支出),通過公部門爆發性的固定資產投資(將固定資產投資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從原就偏高的42%拉高到近50%)因應。這劑猛藥雖然使中國大陸避免了金融海嘯後一般國家所遭遇到的嚴重經濟衰退,但也造成了當前在中國大陸觸目可見的投資與建設的氾濫現象:亮麗光鮮的機場及高鐵列車中旅客寥寥,通往偏僻地區的高速公路空蕩蕩,各地政府高大的辦公大樓數以千計,一座座空無一人的新城區,以及汽車、鋼鐵、水泥、鋁等產業的巨大過剩產能,還有無法精確統計但肯定偏高的空屋率等。歷史經驗證明,這樣的過度投資與過剩產能,很難不以一場金融危機及長期的低成長或衰退作為結束,中國大陸也不會例外。

為什麼是2013──以後?這就要見識到羅比尼這個「老外」的厲害之處了。換屆!中國大陸領導層在2012至2013年之間換屆;換屆之前,中國大陸的政策部門總會繼續在罔顧未來巨大成本下維持一個高成長率。這個政治經濟學,羅比尼懂得。

作為一個出色的經濟學家,羅比尼的分析與預測相當靠譜,近乎無懈可擊,但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學畢竟比較特殊複雜;以下幾個方面,也許是羅比尼沒有看到的,但很關鍵:

一、一般情況下,產能過剩與過度投資到了這個地步,一定會因為銀行金融資產惡化(呆帳增加)而引發金融危機,但在中國大陸,卻未必。因為政府總是可以將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剝離,然後再編列預算成立不良資產處理公司,購買這些不良資產並加以處理。簡單說,就是由全體老百姓埋單。

二、過去20年,為什麼幾乎每次看衰中國經濟的專家都摃龜?那是因為他們每次看到的過剩供給產能,總是很快地被快速增長的需求追趕上來,消化吸收。

大陸巨大的人口規模及其所擁有的巨大需求潛能,經常超過經濟學家的理論理解及經驗認知。過去都如此,從今年開局的「十二五規劃」,重點放在民生產業,其所能釋放的需求潛能之大,恐怕更要超過一般人的想像。

三、還有一點,可稱之為「品質的弔詭」。大陸各種建設與工程品質普遍有低劣現象,所以一般國家可以用上50年或更長久的基礎設施,在大陸10年或20年內就不得不推倒重建。這或許是一種另類的「凱因斯政策」,但卻是事實。

大陸經濟會不會硬著陸,儘管存在著不同角度的分析判斷,但羅比尼之言,仍有其理論參考價值,大陸當局幸勿以河漢之言視之。



◆ 亞銀:糧價飆漲 亞洲上千萬人恐陷入赤貧

謝佐人 2011-04-26 中廣新聞

「亞洲開發銀行」今天表示,全球糧食價格在今年前兩個月已經上漲超過百分之30,不僅阻礙經濟成長,也威脅亞洲上千萬人恐將陷入赤貧。

總部設在「馬尼拉」的「亞銀」在報告中說,許多亞洲國家今年的國內糧食通膨平均都在百分之10 左右,而且這種情況可能會因為全球油價飆漲、生產原料短缺、以及糧食生產國的出口限制,導致問題持續惡化。

「亞銀」說,糧價急速飆漲,對於已從全球經濟危機中快速反彈的亞洲地區而言是一大威脅,而全球糧價面臨的飆升壓力短期內不太可能減緩。

「亞銀」估計,百分之10的糧價通膨可能會讓六千四百萬人陷入赤貧。如果糧價油價飆漲持續到年底,一些開發中的亞洲國家今年的經濟成長都將下修1.5個百分點。

fsj 提到...

柏南克:不會再有進一步貨幣寬鬆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1.04.28

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27日為央行的政策提出辯護,表示聯準會6月結束大規模購買債券後,仍將維持龐大的貨幣刺激措施,但抑制通貨膨脹的需要,將使進一步的寬鬆不可能出現。

柏南克在FOMC會議之後的第一次記者會上說:「我們能否在不引發額外通膨風險的情況下改善就業,仍然無法確知。但如果.... 如果通貨膨脹持續不消,或是通膨預期轉趨熱烈,最終仍不得不採取行動,我們勢必得有所回應。」

柏南克告訴記者說:「為了協助經濟復甦,我們做了一些不尋常的事。」他說,自從3月的會議以來,房屋業依舊低迷不振,但就業市場則逐漸改善。

柏南克說,聯準會完成債券收購後,起初將維持財務穩定。他說:「我們將繼續再投資到期的證券,不論是國庫券或是我們尚持有的抵押擔保債券,以便我們控持的證券數量會大致維持不變。」「從6月以後,貨幣政策寬鬆的數額應該維持穩定。」

曾經任職聯準會的全國共同保險公司經濟學家巴流說:「柏南克等人已明顯釋出信號,表示不會有額外的寬鬆措施出現,但他們也不打算很快開始緊縮。」

聯準會27日維持利率不變,柏南克說,央行承諾維持基準利率在零到0.25%之間「一段時日」,意味在「幾次會議期間」可能不會有緊縮政策的行動。「不過,使用這種模糊措辭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無法確知必須在多快的時間內採取因應措施。」

他說,聯準會開始走出龐大的貨幣刺激方案時,「最初階段可能就是停止再投資到期的全部或部分證券。」「這個步驟雖相對地溫和,但已是某種形式的政策緊縮。」

聯準會維持利率不變、而且不急著緊縮貨幣政策的宣告,27日激勵股市與債市漲升。紐約股市的道瓊工業指數上漲95.59點,以12,690.96 點作收,漲幅0.76%,那斯達克股價指數與S&P500指數也分別上漲0.78% 與0.62%。十年期公債則上漲0.048,殖利率降到3.368%。



◆ Fed:美經濟溫和復甦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1.04.28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的決策者27日維持利率不變,他們表示,美國經濟正以「溫和的步速」復甦,通貨膨脹升高可能只是暫時現象,且同意在6月底結束6000億美元債券購買計畫。

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在華盛頓結束兩天的會議後發表聲明說:「經濟復甦正溫和進行,勞工市場的整體情況也逐漸改善。」「能源與其他大宗商品價格的漲升,推高最近幾個月的通貨膨脹。」但聲明指出,聯準會預期「這些影響將只是暫時性」。

FOMC將基準利率維持在零到0.25%的區間不變,並延續2009年3月以來的承諾,表示會維持利率在「特殊低檔」「一段時日」,央行並且將重新投資到期抵押債券的所得。聯準會的基準利率自2008年12月以來,就不曾改變過。

FOMC的聲明並且降低美國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也提高一項不含能源與食品價格的通貨膨脹指標數字。聯準會如今預測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將在3.1%到3.3%之間,低於1月時預測的3.4%-3.9%區間。個人消費支出指數則上升1.3%到1.6%,高於早先預估的1%-1.3%區間。

聯準會指出,目前失業率偏高,通貨膨脹指標則相對仍低,「低迷的」房屋業依舊是經濟中的一個弱點,聯準會並重申將「密切注意通貨膨脹與通膨預期的演變」。27日的FOMC決議,是該會議連續第三次達成無異議的共識決。對第二次量化寬鬆 (QE2)計畫持懷疑態度的達拉斯Fed總裁費雪與費城Fed總裁,早先曾暗示他們可能主張在今年稍後提高利率。時間。」柏南克稱,所謂「相當一段時間」就是「再經幾次」FOMC會議,據此,華爾街預估,聯準會今年底之前可望不調升利率。

第二波量化寬鬆(QE2)將如期進行至6月底。柏南克強調QE2「有效果,」它穩定市場、拉抬經濟成長;但也強調,聯準會明白QE2並非「萬能藥;」聯準會會「審時度勢」操作量化寬鬆政策,決定如何收手。

fsj 提到...

我國民所得 今年首破兩萬美元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11.04.30

第一季的國內出口與消費情況優於預期,主計處昨天預測,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GDP)可望「破五」,上修到百分之五點零四。不過,官員坦言,今年經濟成長高點已過,第二季起將逐季趨緩。

主計處昨天也預測,今年台灣平均每人國民所得為兩萬零八百四十八美元,較年初預測增加六十五美元。今年是我國的平均每人國民所得首度突破兩萬美元,也是亞洲四小龍中最後一個擠進兩萬美元排行榜的國家。

此外,主計處同步上修今年全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從原本的百分之二提高到百分之二點一八,物價上漲壓力集中在食物與能源等購買頻率較高的商品上。

不過,經建會副主委胡仲英說,全球經濟已經減速,台灣景氣燈號已由黃紅燈轉為綠燈,以後大家要習慣綠燈,台灣也要揮別高成長。

至於主計處將平均每人國民所得從年初預測的兩萬零七百八十三美元,調高為兩萬零八百四十八美元,是否因為台幣升值?官員解釋,主計處並沒有預測台幣匯率,昨天更新的數字是以上周平均匯率廿九點一五計算,與年初的廿九點一九相差不大,代表增加的六十五美元多半來自第一季的經濟成長。

主計處官員表示,平均每人國民所得是以國內生產毛額除以年中人口數,台灣在民國八十一年超過一萬美元,歷經近廿年後,今年終於突破兩萬美元。

觀察各國的平均每人國民所得,亞洲四小龍中的新加坡、香港都已經超過三萬美元。南韓曾在二○○七年突破兩萬美元,但隔年隨即降至一萬九千一百五十三美元,去年只剩下一萬七千零八十五美元。



◆ 社論-請不要再欺騙我們了!

【本報訊】2011-04-30 工商時報

近幾年,每次只要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公布綜所稅的相關申報資料結果,必定會引起社會輿論譁然,日前98年最新統計資料的出爐亦不例外。98年是金融海嘯最嚴重的一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但在當年度534萬戶所得稅申報家庭中,所得總額超過400萬元,本適用最高稅率40%的高所得者,竟然有16個家庭完全免稅,其中一戶的所得總額更高達2,000萬元。由此可見,我國所得稅制的不公不義至何地步。如果這麼不公的情況還不能引起政府的警覺與關切,這樣的政府謂之麻木不仁;如果這麼不義的情況還不能引起政府的檢討與改革,這樣的政府謂之顢頇無能。

根據財稅資料中心的最新統計,98年度全國534萬個綜合所得申報家庭,概分成十等分後,最有錢的前10%家庭,申報的年所得平均每戶為281萬元,最窮的後10%家庭,申報的年所得則只有10萬元,貧富所得差距達28倍左右,遠比97年度的26倍又高了許多。雖然綜所稅的申報所得未必就等同於家庭的真實所得,但是從時間序列所呈現的變化趨勢來看,臺灣社會的所得分配不均度在不斷地惡化,應該是一項不爭的事實。尤有甚者,若將那些免稅所得、非稅所得或逃漏所得等都計入,在有錢人比較具有規避稅負能力的前提下,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懷疑,台灣社會真實的貧富差距問題,應當遠比綜所稅申報資料所顯示的來得更為嚴重。

更令人驚訝的是,全部申報戶中申報所得超過400萬元適用最高級距稅率的家庭,竟然有16戶連一塊錢的稅都不用繳。而且像這種「巨富免稅家庭」年年存在,95年有3戶,96年與97年各有8戶,98年更多出一倍。由此可見,現行綜所稅課徵的漏洞何其之大,不但無法發揮所得稅量能課稅的原有功效,甚至更已成為助長所得分配差距擴大與惡化的罪魁禍首。面對這種不可思議的課稅結果,我們本期待財政部能確實虛心檢討,並坦然向社會大眾說明真相與原因,未料財政部對外發布的新聞稿,不但盡是些言不及義、推卸責任之說詞,其中更不乏顛倒是非、硬坳強辯的歪理。

首先,財政部把所得分配的惡化完全推給「課稅前」所得的降低,由於低所得族群所得減少幅度相對較大,故造成所得差距倍數擴大。至於低所得家庭所得降低幅度較大的原因則緣自兩個面向,一是因為經濟景氣與產業結構對低所得者較為不利,另一則是因為家庭質量結構改變所造成;家庭組織趨向小家庭,年輕人自家庭移出,導致老人家庭逐漸增加且落入貧窮。此外,低所得家庭平均戶內人數降幅較高所得家庭為大,亦導致所得差距的擴大。這些或許的確是學術分析上所得到的結論,但不管家庭的組成或結構怎麼變,它仍然代表社會的一個共同生活單位,我國家戶間所得分配的益愈惡化,在民眾實際生活的感受上,早已是一項毋庸爭辯的「事實」。尤有甚者,這幾年家戶間「課稅後」所得的分配差距亦在不斷地擴大,財政部卻故意不談,顯然是在避重就輕。

其次,財政部迄今皆仍未對那16戶巨富免稅家庭分文不繳稅的原因,做出清楚的解釋與交代。目前的簡單猜測是這些高所得者之可以完全免稅,可能是捐贈、醫療等列舉扣除支出較高所致。但這種說法等於什麼都沒說。民眾想要知道的是,為什麼這些人有這麼高的扣除額?有沒有違法逃漏的情事?其中有無租稅的漏洞存在?政府有否改進的想法與作法?更重要的是,這些人在正常稅制下不用繳的稅有沒有被「最低稅負制」抓到而補課一些回來?根據財稅資料中心公布的資料,98年度一共有877個家戶必須繳納基本稅額(即最低稅負),其中有66個家庭原先的一般所得稅額為零,經納入最低稅負制計算後,被補課了9,500萬元的稅額。不知上述16個巨富免稅家庭是否在此66個最低稅負的家戶中?財政部除了探討巨富家庭不繳稅的發生原因外,亦應同時重新檢討與評估最低稅負制的實施成效與缺失。

其三,財政部總喜歡強調其在減輕中低所得者及薪資所得者租稅負擔方面所做的努力,包括97年起調高幾項扣除額以及99年度起調降綜所稅最低3級距稅率等。但實際上這些作法,除了標扣之外,都亦同時對高所得者有好處,故對改善所得分配差距倍數的效果極其有限,甚至還更加深惡化。財政部日前用例子對外說明今年5月報稅時,每戶家庭都可降稅,且高所得者降稅幅度較小約1.8%,適用5%稅率的低所得者降稅比率則可達17%。中低所得者減稅幅度雖然較高,但因其金額較小,相對於高所得者而言,其稅後所得的增加幅度亦較少,從而反而可能擴大了高低所得間的差距倍數。財政部應當知道這個道理,但卻仍然對外宣稱「減稅措施有助改善所得分配」,似乎有隱瞞真相的嫌疑。

值此報稅季節將屆之際,對照一下去年的課稅結果,不禁讓我們更深切地認知到我國所得稅制不公的嚴重程度。我們不敢奢望政府可以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但至少可以要求政府不要再欺騙我們了吧!

fsj 提到...

IMF警告 亞洲經濟恐過熱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1.04.29

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亞洲今、明年將以逼近7%的經濟成長率持續引領全球經濟復甦,但日本經濟將受到311強震影響而放慢成長步伐,而仰賴日本供應鏈的經濟體,也將難逃衝擊。

根據IMF 28日發布的區域經濟展望報告,在出口和內需雙重點火下,整體而言亞洲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可望成長6.8%,明年增幅也有6.9%,雖略比去年的成長8.3%遜色,表現依舊強勁。中國、印度仍是亞洲領頭羊,今、明兩年成長率預估各約9.5%和8%;台灣的成長率可能從去年的10.8%趨緩至今年的5.4%和明年的5.2%

IMF同時警告,亞洲正面臨經濟過熱的風險,除了原物料價格上揚持續推升通貨膨脹壓力,亞洲許多國家的低利率水準也是幫凶之一。IMF預估通膨率將在今年登頂,今年稍後或明年才會趨於溫和。

IMF亞太部門主管辛赫(Anoop Singh)表示,亞洲各國利率低於足以維持穩定成長和低通膨率的水準,升息的必要性已經比六個月前更緊迫;儘管熱錢湧入增加決策難度,但過去幾個月來資金流入情形減緩,已提供央行更多升息空間。辛赫還建議亞洲國家必須放寬匯率彈性,才能防堵經濟過熱。

IMF點名印度、印尼、南韓和泰國的利率水準都低於其預期。中國、南韓和印度的實質利率已成負值,印尼遠低於歷史水準,香港和越南等新興亞洲國家也尚未回升至金融海嘯前的水位。

IMF指出,中東北非革命風潮對油價的影響,可能衝擊仰賴進口石油的中國和日本。

※ 相關報導:

* 28.76 台幣飆新高
http://www.udn.com/2011/4/29/NEWS/WORLD/WORS2/6305257.shtml

美國聯準會維持低利率政策,熱錢捨棄美元,引爆新一波跌勢。昨天新台幣一度勁升逾二角,終場大升一點四角,以二十八點七六元收盤,創十三年半新高價。

* 人民幣升破6.5 後市續看俏
http://www.udn.com/2011/4/29/NEWS/MAINLAND/MAI3/6306360.shtml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今天升破6.5,達到1美元兌人民幣6.4990的價位。儘管人民幣近來持續走揚,但不少分析意見認為人民幣後市仍將繼續看俏。

* 美QE2 6月退場 透露不推QE3
http://www.udn.com/2011/4/29/NEWS/WORLD/WORS2/6305178.shtml

柏南克27日在首度於會後召開的記者會上表示,6,000億美元收購公債方案將如期在6月完成,超低利率也會再維持一段時間。由於經濟仍需貨幣刺激方案支撐,Fed將維持刺激措施,但為了要防堵通膨,不可能再推出第三波量化寬鬆計畫(QE3)。



◆ 變心吧! 滿手美元別再逢低加碼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2011.04.29

美元一路狂瀉,讓滿手美元的投資人大傷腦筋!手中握有美元的投資人,該怎麼辦?什麼時候可以進場買美元?理財專家表示,現在手上有美元的人,千萬不要抱持「攤平」的心理,目前還不是逢「低」加碼美元的合適時機。

美Fed繼續印鈔票,不僅嚇壞全球投資人,各國央行更狂買歐元等非美元貨幣,分散風險。近日市場盛傳,俄羅斯央行在一歐元兌一點四七美元附近,進場瘋狂敲進歐元,俄羅斯央行剛買進歐元,歐元就大漲超過百分之一以上,現買現賺!

外幣投資專家認為,因美元長線趨勢看貶,中長期來看,投資人「不要再跟美元單一貨幣談戀愛,更不要死守一個貨幣」。因為,美元趨勢極弱,特別是在美Fed決定持續採寬鬆及低利率政策之下,「美元滿街都是」,促使全球投資人繼續摜殺美元。

專家認為,現在手中握有美元的投資人,千萬不要「任意攤平」,「如果你攤平成功,只是運氣好。」

美元何時反彈?專家認為,觀察重點在於Fed何時終止量化寬鬆政策,反手採取升息措施,「美國Fed一旦改口說要升息,或是市場釋出美國可能升息的訊息,那時美元才有機會止跌反彈,手上有美元的投資人應趁美元反彈時出脫。」

至於想買美元的投資人,何時能進場?專家表示,美元只有在全球出大亂子,或Fed開啟升息步伐時,美元才會止跌反彈;就長期來看,美元在全世界的地位已不及以往,「萬一美元有大反彈,投資人應該見好就收。」

匯銀人士指出,從近日柏南克發表內容談話來看,顯然「美國自己把美元丟到地上去用力踩,目的就是要讓全世界為美國這波不景氣埋單。」

專家表示,在美元長線看貶,人民幣中長期看漲、台幣等亞洲貨幣看升的趨勢下,此時要投資美元「最好三思」。



◆ 16家跨國銀行遭歐盟調查

記者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2011-04-30 工商時報

歐盟主管機關已對包括高盛集團、摩根大通等16家歐美大型投資銀行,在信用違約交換(CDS)市場涉及壟斷展開兩項調查。

歐盟執委會周五表示,第一項著手的,是調查這16家銀行與CDS市場資訊主要提供者Markit,是否涉嫌串聯共謀,或是濫用其主導地位來控制金融資訊。

遭調查的銀行,除了高盛、摩根大通之外,還有美林、巴克萊、法國巴黎銀行、花旗集團、德國商業銀行、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匯豐控股、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瑞銀集團、摩根士丹利、富國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Credit Agricole)以及法國興業銀行等跨國銀行。

該主管機構認為,這些在CDS市場充當交易者的銀行,把大部分定價、指數與其他重要的每日數據,只提供給Markit。

歐盟執委會聲稱,「這可能是銀行與Markit串謀,或是濫用其主導地位的結果,將阻礙其他資訊服務提供者獲得有價值資料的管道」,「如果證明屬實,該行為將違反歐盟反壟斷規定。」

它也相當關心Markit執照與流通協議的部分條款,「可能涉及濫用,並阻礙CDS資訊提供市場的競爭發展」。

在第二項調查,執委會將調查這些銀行當中的其中9家,包括美林、巴克萊、花旗集團、瑞士信貸、德意志、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與瑞銀,是否從ICE歐洲結算所手中收取優惠費用,只使用ICE為唯一結算所,因為該做法阻礙其他結算所進入市場的公平原則。

歐盟反托拉斯負責人亞姆尼亞(Joaquin Alnumia)發布聲明指出,CDS在金融市場與經濟上扮演吃重的角色,不過最近發展卻顯示該資產類別的交易缺乏效率,不能只單靠管理來解決。

亞姆尼亞強調,「市場缺乏透明將導致舞弊行為,並違反競爭規定」。他希望歐盟啟動的調查,能促使金融市場運作有所進步。

fsj 提到...

物價上漲 邁入有感階段

【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2011.05.01

行政院主計處5日將公布4月物價概況,4月國內汽油都在每公升32元以上,較去年同期約上漲一成,預期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將進入「有感階段」,可能超過加薪漲幅1.4%。

第一季消費者物價超乎預期地低,平均上漲率只有1.28%,儘管國際原油和糧價和原物料價格都在高檔,國內整體物價相當平穩。

但進入第二季可能是不同的故事。軍公教預期加薪,國際油價不斷攀高,第一季的民間消費也比預期好,主計處已上修第二到四季的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平均漲幅將達2.48%。

一般預測下半年會比上半年高,第三、四季漲幅比第二季高。第二季漲幅在2%以下,第三、四季可能超過2.5%。

台經院就這麼預測,二、三、四季的物價上漲率各為1.82%、3.42%和3.40%。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陳淼指出,歐美市場持續實行量化寬鬆,促使熱錢流向原物料及流入亞洲,隨全球經濟回升、需求上漲、比較基期較低及美元貶值,將引發通膨隱憂。

上游原物料及油電燃料成本壓力漸次傳遞到下游產品,加上2010 年比較基期較低,計算下來的物價上漲率較高。

第二季的物價漲幅還不會那麼高,但已將進入「有感」階段。

原因是物價上漲率將超過加薪上漲率,部分民眾會有強烈的「被剝奪感」,因為薪資增加的速度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

其實政府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了,經建會副主委胡仲英說,政府已經啟動油價的弱勢補貼政策,補貼計程車油價,也補貼像國光客運的大眾運輸油價。

去年4月的國內92無鉛汽油每公升在29元多,還不到30元,但今年4月則一直在32元以上。

胡仲英說,緩漲油價是補貼開車用油的人,對於不開車的人也應該補貼,所以啟動弱勢補貼政策。



◆ 稅制之下人人平等

【聯合報╱社論】2011.05.01

就在今天五月報稅季的第一天,台灣勞工陣線等民間團體發動反貧困大遊行,訴求之一卻是租稅不公,抗議四點八兆元課稅所得中,多達百分之七十二靠薪資支撐;國庫三千億元的綜所稅收中,半數來自受薪者。

富比世雜誌公布二○○九年全球六十五個國家賦稅痛苦指數調查的排行,台灣名列倒數第八,與香港、新加坡並列亞洲最低。對照台灣國民租稅負擔率約僅十二%的低水準,證實「輕稅」確非虛名。但輕稅的果實,薪水族顯然嘗不到,勤勞所得甚至是稅制懲罰的對象。五月不該是薪水族專屬的痛苦報稅季,政府有責任實踐租稅正義,而非沾沾自喜於輕稅的假象。

今年的所得稅申報方式,有變、也有不變。變的是行政服務今年出現重大不同,原屬家戶自動申報制的綜所稅,政府將要幫二七○萬個家庭代算所得稅,財政部長李述德稱此為「獨步全球的服務」;綜所稅也將從過去納稅義務人必須自行計算產出報稅結果的申報制,跨進與房屋、地價稅相同的核定制時代。五四○萬個申報戶,有一半的家庭可憑政府發出的綜所稅「稅單」,既免填寫申報書,亦毋需蒐集各式單據,直接繳稅就算完成申報義務。

「不便」與「重稅」是製造納稅痛苦的兩大源頭。簡化稅政及稅制革新,則是減輕痛苦的藥方。近年政府大力推動稅政簡化,並且進步神速,年年推陳出新,以創新服務豐富納稅輔助機制,過去連老手都要忙上一天的報稅工程,如今不到一小時就能完成,雖不致真正達到徵稅於無形的境界,但當報稅過程能與簡便、迅速劃上等號,民眾對納稅的敵意與不滿就會自然降低。

簡化稅政帶來報稅「有感」變化,更加凸顯改革稅制追求公平的龜速與怯懦。眾所周知,稅法並未要求全部的所得都要課稅,形形色色的收入因為徵免優惠不同,課稅待遇也有厚薄之分,因而國民承擔納稅義務的輕重,並非完全依據所得的多寡,而是取決於所得的性質。然而,稅制對所得的歧視無所不在,縱使是稅法現有的十大課稅所得,也有相同的現象。

財稅資料中心統計九十七年度綜合所得課稅總額是四點八兆元,薪資加計執行業務等勤勞性所得合計三點五兆元,比重高達百分之七十二;三點五兆元課稅薪資中,更有近九成集中在稅率百分之廿一以下的中產階級。換言之,綜所稅是以中產受薪階級為納稅主力。稅制給予薪資所得者唯一的減免,就是每人十點四萬元的扣除額,超過十點四萬元的薪資,每一塊錢都要繳稅。

反觀占課稅所得百分之廿八的利息、租賃及股利所得,所享有的減免利益卻都遠在勤勞所得之上。以利息為例,稅制提供免稅額多達廿七萬元,減免金額是薪資扣除額的二點六倍;出租房產衍生的租賃所得,則擁有百分之四十三費用率的扣除權利,同樣一百萬元,租賃所得享有四十三萬元扣除額,是薪資扣除額的四倍;股利中的股票股利更是輕稅的代表性所得,稅法不問每股市價高低,一律只就面額十元課稅,賣掉股票的資本利得,更完全不在課稅之列。

台灣不是受僱者的輕稅天堂,所得稅對薪資者的懲罰,已是掩飾不住的事實。美國文豪及政治家富蘭克林曾說,人生有兩件事無可避免,一是死亡,一是納稅。以納稅與死亡相提並論,凸顯的意義不外人人平等,沒有例外。

所得稅制肩負財富重分配的天職,核心價值在於能落實租稅公義精神,納稅義務必須取決於賺多少錢,而非賺什麼錢。但租稅負擔率僅百分之十二的台灣,要賺對錢才能充分感受輕稅的荒謬,無怪乎受僱勞工要選在報稅季節走上街頭大呼稅重。執政者應捫心自問:認真工作的薪水族,得不到稅制的關愛也就罷了,稅制何忍再予苛待?

fsj 提到...

聰明報稅 掌握節稅原則

記者林淑燕/採訪報導 2011-05-02 旺報

對於投資族來說,今年申報綜合所得稅時,得特別注意的3項變革就是海外所得納入課稅範圍、投資型保單必須課稅,以及一些結構性金融商品採取分離課稅,已經不用納入綜所稅申報了。對於這些改變,投資人只要抱著對國稅局「說清楚、講明白」的誠實申報態度,就不用擔心荷包會因此大失血。

今年綜合所得稅申報較以往特別,有多項和投資人權益攸關的新規定,其中之一就是海外所得必須納入課稅範圍。不過根據「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第十二條的規定看起來,每一申報戶海外所得未達100萬元無需計入,且從每一申報戶享有600萬元扣除額來看,對於絕大多數收入非金字塔頂端的一般納稅義務人來說,將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4條件 衡量海外所得課稅

依照國稅局的規定,為利於計算,個人海外所得之項目或類別與中華民國來源所得相同,也是分為10類,包括海外之營利所得、執行業務所得、薪資所得、利息所得、租賃所得及權利金所得、財產交易所得等。這些海外收入項目最常出現的範圍,其實就是國人最常接觸到的發行單位為外國公司的海外基金買賣。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就境外基金投資人而言,必須同時滿足下列4項條件,才會受到海外所得課稅的影響:

1.綜合所得稅「申報戶」全年之海外所得超過新台幣100萬元:這裡所指的海外所得是指收入減除成本後之獲利金額,如果海外所得低於100萬元無需申報。

2.「基本所得額」超過600萬元扣除額:也就是結算申報之綜合所得淨額加上基本所得加項,須超過600萬元。這裡所講的基本所得來源還可能包括有:(1)超過100萬元之海外所得、(2)特定保險給付、(3)未上市櫃股票及私募基金等有價證券交易所得、(4)非現金捐贈、(5)員工分紅配股時價超過面額部分等項目。

3.「基本所得額-600萬元」乘以20%稅率,計算出來就是基本稅額(最低稅負),而這個金額需超過原結算申報之綜所稅應繳稅額。

4.基本稅額與一般所得稅之差額大於海外已納稅扣抵金額。

灰色地帶 拿海外錢投資

綜合以上所提的4個條件,可以發現,在假設境外基金投資所得為唯一海外所得來源情況下,無論是單筆投資或是定期定額,只要低於可免補稅之最高基本所得加項,皆不需補繳稅款。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假設投資人的境外基金投資是其海外所得的唯一來源,那麼其綜合所得淨額500萬元者,約可享有725萬元免稅海外所得,在年報酬率10%的假設下,投資本金得達7250萬元;以年報酬率6%試算,投資本金約達1.21億元。也就是說,在所假設的年報酬率下,要達到課稅標準的話,投資人得動用至少7千多萬元在投資基金上,才可能會被課徵到海外投資稅,對絕大多數投資境外基金的散戶投資人將不會有所影響。

至於申報上,目前國稅局是採取納稅義務人主動申報的方式,鼓勵納稅人申報。熟悉稅法的專家說,如果是透過海外金融機構操作,或是使用在國外的錢買房子收取租金,或是在國外買賣房地產的財產交易所得,因為沒有經過國內金融機構或是國稅局能取得資料的管道進行交易,目前國稅局在追溯上確實有技術上的困難。

不過如果這筆匯到海外的資金將來需要匯回,或是匯出的管道很容易被查到的話,還是以誠實申報為原則,否則如果所賺到的錢是在98年底法律生效以前就取得的獲利,就可能被要求補稅並且加罰2至3倍的罰鍰,且核課期長達7年。

新增課稅 投資型保單

今年投資族報稅還要注意的是投資型保單的投資收益需要課稅。第一金人壽總經理林元輝建議民眾在購買投資型保單時,要特別注意各項費用結構,尤其要注意:有無壽險保障成本、費用率高低、資金靈活性,才能挑選到最適合自己的商品。

投資型保單的課稅部分,是看保單中的資金投資管道、收益的性質而定。例如,如果投資標的是屬於國內證券交易的話,所得不用繳交所得稅,配息則屬於存款利息及股利,要納入所得稅範圍。如果是屬於海外投資,則要納入基本稅額計算。如果以一年保費高達百萬計算的話,年報酬率就算有10%,總收入也只有10萬元,如果是海外投資的話,還有免稅額600萬元的門檻要過,因此整體來說,這部分的稅負對納稅人來說,應該是不多。

分離課稅 3種金融商品

許多金融商品常常會因為發行的公司採取不同的行銷包裝手法,結果所必須課稅的標準也都不一樣,造成投資人在選擇商品計算成本時無所適從,所以國稅局才規定從去年開始,短期票券等商品利息所得及結構型商品的交易所得,都採取10%扣繳稅款分離課稅,不納入綜合所得稅計算。這個新規定既簡單又方便,給投資人省去不少麻煩。

※ 相關報導:

* 海外所得逾100萬 別忘申報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6310714.shtml



◆ 政府債務究竟多少 一筆迷糊帳

【本報訊】2011-05-02 中國時報

美國聯準會日前決議在第二次量化寬鬆(QE2)於六月底屆期退場後,將繼續維持接近零的超低利率一段時間,美元續貶至近三年新低,黃金衝到每英兩逾一千五百卅美元天價,再創歷史新高。近期從各國中央銀行、機構投資人到家庭主婦都爭相擁抱黃金,進一步推升了金價,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投資人對於政府解決財政問題的能力已失去信心。

世局動盪不安時,黃金的吸引力特別大。由於美元持續走貶、北海布蘭特原油價格每桶逾一二○美元、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惡化、中東與北非政治紛擾、日本遭遇地震、核災等,黃金被視為最佳避險工具。

觀察歷年黃金價格走勢,高低起伏非常大,一九九九年每英兩曾跌至三百美元以下,十二年後竟漲了四倍以上。金融海嘯以來,美國聯準會狂印鈔票,美元大幅走貶,投資人寧可選擇黃金保值。金價屢屢攀新高,投資人也居高思危,心中憂喜參半,喜的是自己投資的黃金價值暴增;憂的是黃金之外,幾乎找不到更安全的投資標的了。

黃金價格與美元走勢息息相關。《財星》雜誌指出,從美國政府債務、赤字和利率等三大因素分析,美元長期看貶。首先,美國政府債務餘額將在五月十六日達到舉債上限,歐巴馬計畫將舉債上限調高。不過,民主黨與共和黨對改善財政赤字的看法南轅北轍,前者主張對富人加稅,後者主張減稅,短期內很難達協議。此一僵局將使美國財政問題雪上加霜,不利美元的走勢。其次,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日昨表示將繼續維持超低利率與寬鬆貨幣政策,政策上有利美元走貶。

金價這一波漲勢凌厲,主要是上周信評公司標準普爾將美國長期主權債信(AAA)展望調為「負向」,加上美元遽貶,對於金價有如火上加油。標準普爾調降美國債信展望,意味如果財政問題未改善,美國主權債信在未來二年內可能被降等。此舉引發兩極化的反應,一派說法是,美國經濟居全球龍頭地位,美元是全球主要準備貨幣,目前幾乎無人可以取代,美國債信展望被調為負向,美國公債殖利率仍維持低檔,顯示投資人不太在意。其次,信評公司過去未能預先察覺歐債危機,還把「有毒」資產抵押債券評為最高等級,自家信用幾乎破產,根本不必予以理會。

不過,另一派則指出,美國政府債台高築,與金融海嘯時的房貸戶犯了相同的錯誤;目前美國政府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逾十%,債務餘額占GDP比率達百分之百,財政已亮起紅燈。《時代》雜誌分析,美國政府有如國際金融集團(AIG)和通用汽車(GM)一樣「大到不能倒」。目前最大問題是決策者似乎有恃無恐,朝野兩黨未真正面對財政危機並解決問題。

對於財政問題,政府如果有恃無恐,最後可能引爆危機。財長李述德曾說:「中華民國的財政是最好的。」不過,最近中央政府明年度公共建設預算卻編不出來。據報導,由於明年沒有特別預算,經建會統計各部會提出的公共建設資金需求,缺口高達一千四百億元,明年許多重大公共建設面臨停擺。吳揆坦承:「明年的財政非常困難。」

由於我國公共債務法中,有關公債的定義未與國際接軌,一年期以下短期債務、非營業基金數千億元債務都不必計入,債務統計數字嚴重失真,掩蓋了財政惡化的真相。如果依國際標準,中央政府債務早就超過法定上限;更糟的是,政府債務究竟有多少,從立法院預算中心到審計部,各有不同版本,沒有人弄得清楚。

黃金價格不斷創新高,集三千寵愛於一身,背後凸顯的卻是國家財政惡化,投資人對經濟前景產生疑慮。政府對財政問題有恃無恐,最壞的狀況如同「歐豬四國」,從希臘、愛爾蘭到葡萄牙都發生債信危機,市場預期下一張倒下的骨牌是西班牙。從「歐豬四國」慘痛經驗來看,政府不能再繼續自我感覺良好,放任財政繼續惡化。執政者面對財政危機,推動改革的第一步,請先弄清楚政府債務究竟有多少。

fsj 提到...

金士頓兩創辦人示警 景氣未回升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何易霖/洛杉磯一日電】2011.05.02

儘管全球股市陸續衝上近年來高點,金士頓兩位創辦人孫大衛、杜紀川1日卻提出警語,認為目前看不出景氣回升的跡象,因歐美失業率仍高,需提防景氣再度泡沫化。

孫大衛、杜紀川與英特爾、美光、三星等全球重量大廠互動多年,對預測景氣有獨到之處。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時,金士頓「危機入市」,在市場絕望時大量承接低價DRAM晶片,最高庫存一度高達3億顆、市值近10億美元(約新台幣290億元),後來景氣快速反彈,金士頓獲得大幅價差利潤,被譽為「DRAM業不朽的傳奇」。

孫大衛認為,台灣景氣優於其他地區,因此政府呼籲企業加薪,是合理的。

但台灣的景氣復甦應該算是特例,歐美等主要消費國家,仍面臨失業率偏高問題,值得憂心。

他分析,一個社會結構當中,數量最多的是藍領階級,若這些人無法有工作,何來的消費力刺激經濟?

杜紀川也認為,現在總體經濟發展已「不堪再受任何一擊」,尤其近年地震等自然災害頻傳,加上部分國際情勢緊張,都可能讓全球經濟面臨再一次的危機。

他說,歐美等國的房地產仍處低迷,民眾過度擴張信用的問題持續存在,這些危機環繞之下,一旦有了差錯,就會再度讓全球經濟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 全球化 台灣須妥善因應

【聯合報╱童振源/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台北市)】2011.05.02

馬英九總統最近批評民進黨執政時期限制兩岸經貿往來,導致台灣對中國投資與兩岸貿易大幅增加,而現在兩岸有ECFA之後,台商願意回流,而且兩岸貿易比重反而減少。事實上,我們正面對嚴厲的全球化挑戰,大量資源與人才外流,並沒有因為馬總統執政三年而改善,反而更加惡化。我們應該嚴肅面對這樣的處境。

在貿易方面,ECFA簽署的目的即是要抵銷去年元旦生效的東協加一對台灣出口中國的負面衝擊,而且要提升台灣對中國出口的競爭力,包括兩岸早期收穫產品可以優先享受零關稅的優惠待遇。然而,馬總統竟然說,ECFA生效之後,兩岸貿易比重增加減緩是一件好事,前後邏輯實在矛盾。

ECFA實施之後,我國對中國的出口成長率大幅衰退,但對中國的進口卻快速擴張。我國對中國(含香港)出口成長率衰退幅度遠大於台灣的其他主要貿易夥伴。

在投資方面,馬總統執政後,台商加速對中國投資。馬總統上台將近三年期間台灣對中國投資金額占累計廿三年台灣對中國投資金額的比重高達百分之五十。

至於台商回流,政府的統計其實不容易判斷,因為很多台商在台灣的投資是不會登記為台商回流,而且政府也沒有經常性公布統計。根據公布的統計,馬總統執政三年台商回流大約卅三億美元。然而,如果觀察外商對台灣的直接投資,台灣的競爭優勢正在快速流失。一九九○年代,外資進入台灣的平均成長率為百分之十一,民進黨執政的八年為百分之卅四點八,馬總統執政的三年竟為負百分之卅六點二。

進一步觀察包括直接投資與證券投資的國際資金流動,一九九○年代,台灣淨流出的國際資金平均一年不到廿億美元。民進黨執政時期,台灣淨流出的國際資金平均一年為一三二億美元。過去三年馬總統執政期間,台灣淨流出的國際資金平均每年將近二百億美元,遠遠超過民進黨執政的數據。

大量資金外流帶動龐大優秀人才外移,大幅降低台灣的內需,使得台灣的經濟成長動能嚴重受損。事實上,台灣資金閒置的比例愈來愈高,國內投資的動能持續下降。一九八○年代,台灣存款超過放款平均每年不到八千億台幣,一九九○年代已經每年超過二點五兆台幣,民進黨執政八年平均每年為七兆台幣,馬總統執政三年平均每年超過十兆台幣。

在全球化的時代,政府不可能將人才與資金關在台灣、綁在台灣,而是要因勢利導,藉由強化台灣的國家競爭力,引導資源與人才回來台灣。無論民進黨或國民黨執政,都必須妥善因應全球化的嚴厲挑戰,但不應該將責任推給前朝政府,推託責任是無法解決台灣的嚴厲處境。



◆ 南韓人均GNP重登2萬美元 我緊追

【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2011-05-02 工商時報

台灣去年挾著10.8%的高經濟成長及匯率升值,我國官方原本評估平均每人GNP有機會超越南韓,惟根據台、韓官方甫完成的統計顯示,南韓去(2010)年每人GNP重登2萬美元,台灣雖也升至1.9萬美元,但依然落後於南韓。

我去年升幅創近18年新高

行政院主計處在今年初發布台灣去年經濟成長率高達10.8%之後,熟悉總體經濟的官員曾表示,台灣每人GNP有機會超越南韓。

根據我國官方最新公布的統計,台灣去年每人GNP由前一年16,895美元升至19,188美元,成長率13.6%,這個升幅是1993年以來的新高。

不過,韓國銀行甫完成的國民所得統計也指出,韓國去年在經濟成長及匯率升值兩項因素的帶動下,每人GNP已重返2萬美元以上水準,達20,759美元。兩相比較,台灣依然落後於南韓。

高附加價值業 南韓領先關鍵

中研院院士于宗先表示,南韓每人GNP去年能升逾2萬美元,匯率升值雖然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韓國研發所創造的高附加價值產業實在比我們強很多,這是南韓依然領先我們的根本原因。

依據央行公布的各國匯率統計,2010年韓元匯率升值10.4%,新台幣匯率升幅只有4.4%,韓元升幅高於台幣確實是重要原因。

前經建會主委同時也是中研院院士胡勝正表示,這波美元走弱,使得亞洲各國匯率升值,因而推升各國的每人GNP,匯率當然是重要因素。

韓均衡發展 經濟穩定成長

但他表示,觀察韓國的經濟實力,不論是造船、石化、面板、半導體、汽車或家電有著全面性的發展,這使得韓國經濟非常穩定,這也是韓國在上一波金融海嘯中受創較低,如今每人GNP升逾2萬美元的重要原因,相對的,台灣直到如今產業還是太集中在電子產業。

根據主計處預測,雖然台灣去年每人GNP仍低於南韓,但是今年可望升至21,396美元,以今年這個水準,將有機會超越南韓,胡勝正說:「我們都希望儘快到達2萬美元,但是台灣在經濟政策及產業政策上,還有許多待努力的空間。」于宗先則強調:「所得分配差距擴大的問題若不解決,每人GNP算提升到2萬美元,意義也不大。」



◆ 陸電子書泡沫破 恐被市場遺棄

【記者陳曼儂/綜合報導】2011-05-02 旺報

成本居高不下,下載機制未成熟,再加上蘋果iPad的強大衝擊力,大陸媒體報導,大陸的國內電子書市場泡沫幾乎一夜破裂,大陸電子書龍頭漢王科技今年第1季更可能虧損4000萬元(人民幣,下同)。

平板電腦近來成為市場新寵,蘋果有iPad、華碩出Eee Pad,宏碁有變形平板,聯想也有樂Pad,其中又以蘋果iPad在一年內驟然席捲大陸平板電腦近8成的市占率,提前消化大陸平板電腦和電子書的潛在市場。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甚至連一些出版社訂製的電子書也在退出,在廣州的電器行,去年大量的電子書專櫃,已被智慧手機專櫃或蘋果配件專櫃取代。

易觀國際最新資料顯示,大陸電子書市場銷售量在去年第4季突破30萬大關、至31.78萬台,但今年第1季銷量下滑至30.42萬台,首次衰退4.28%。

大陸網路購物商城負責人說,雖然全球電子書市場可能從去年的1200萬台增長至今年的2500萬台,但大陸國內電子書市場最多維持在去年的100萬台銷量水準,去年還有100多家電子書廠商,現在只剩20家左右。

漢王科技內部人員表示,今年新推出的漢王N800電子書售價3400元,但蘋果清理iPad 1存貨的價格才2800元。易觀國際分析師孫培麟表示,大陸用戶對閱讀需求量及付費習慣還沒有完全改變,加上電子書終端利潤空間較低,市場已經失去進入的時機和價值。

fsj 提到...

彭總裁不在家 台幣衝28.5關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2011.05.04

新台幣匯率昨(3)日盤中勁升,出口商爆發恐慌性拋匯潮,匯銀主管指出,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赴越南參加亞銀年會,炒匯熱錢趁總裁不在家,放膽挑戰28.5元關卡。不過,央行尾盤阻升,導致新台幣匯率收盤價與銀行牌告價「脫勾」的戲碼重演。

凱達組織首腦賓拉丹遭擊斃,美元慶祝行情只有「一日激情」,外資持續匯入,使得新台幣匯率昨日接連闖破28.7和28.6元價位,導致出口商停損殺出,匯市出現恐慌性拋匯潮。新台幣盤中一度勁升2.54角,達28.508元價位。

為延緩新台幣升勢,央行在最後一盤,大舉進場壓抑升幅,匯價在收盤前15分鐘,從28.53元急墜至28.702元,終場僅升值6分,以28.702元作收,寫下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新高,台北匯市總成交量是12.27億美元。

央行連續幾天在匯市尾盤阻升,連續三個交易日,象徵美元「批發價」的匯市收盤價,再度高於「零售價」的銀行牌告價,兩者出現脫勾現象。照理說,銀行賣給散戶的美元價格,一定會高於匯市收盤價,不然等於是做了賠本生意。

匯銀主管表示,新台幣升勢重新啟動,主因外資不改對台北股匯市的投資興趣、持續匯入,加上美元迄今尚未出現落底訊號,央行只能在尾盤買進美元,減緩新台幣升勢。

外匯交易員說,除非美元重振雄風,亞洲貨幣連袂回檔,央行掌握天時地利,對熱錢大反撲,否則「新台幣匯率近期升破28.5元的機率很高。」



◆ 江森專欄/自我感覺良好的歐美央行

【經濟日報╱編譯謝東年】2011.05.04

我們愈來愈常聽到歐美主要國家的央行官員自誇說,在2008到2010年的金融海嘯時期,他們「表現優異」,政府種種支援行動成功穩定了金融體系。事實上,當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收購美國公債的刺激作法,最終出現獲利時,有誰能說央行的作法不對?

但是用這種角度來看事情,其實自欺欺人。這種自我欺瞞還可能塑造出一種自大的形象,毀壞央行的信譽。

這場災禍造成的損害並非出現在央行的獲利或虧損,也不是看美國的問題資產救助計畫(TARP)是否賺到錢。

這場災禍造成的真正損害是,光是美國就蒸發了800萬個工作,就業率比之前的高峰期少掉6%。而且,不像其他二戰之後的經濟衰退那樣,就業可以快速恢復,31個月過去了,目前的就業率仍舊比之前少掉5%。

另一項損害是民間機構持有的聯邦政府公債大幅增加,這是對政府負債最精確的衡量標準。依照美國國會預算處(CBO )統計,金融危機發生前的2008年1月與現在相比,債務增加的幅度高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40%。

事實上,美國今日會出現債務危機的徵兆,原因很簡單:銀行闖禍,全民埋單,並進而衝擊世界。大多數美國公共債務的增加並非肇因於財政刺激方案,而是因為經濟嚴重衰退造成國庫稅收銳減。當然,布希政府對富人的減稅、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也都讓財政雪上加霜。

最後,這場金融海嘯讓數百萬家庭失去房子,毀掉無數人的生計,有些人的生涯已經遭到永久損害。

央行面臨的抉擇不是他們是否該防堵金融體系的崩壞。看看1930年代的教訓便知銀行崩壞會造成多大的傷害,而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正是研究這段歷史的專家。央行別無選擇,必須全力支撐金融體系。

真正面臨的問題是如同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洛克哈特(Dennis Lockhart)所說的,我們的金融體系不能讓「獲利的是私人,受害的卻是公眾」。這種損害方式極度扭曲,毫無經濟效率,也絕對不公平。

私人獲利的幅度可以直接從執行長的薪酬算出。從2000到2008年,掌管美國前14大金融機構的執行長,總共領走約26億美元的現金薪酬。

在這26億美元中,前五名執行長就抱走20億,而這些人也是創造出超高風險的資產結構,從而導致金融崩壞的元兇。這五個人是花旗集團的魏爾,高盛公司的寶森,全國金融公司(Countrywide)的莫季洛、雷曼兄弟的傅德,以及貝爾斯登的坎恩。

公眾蒙受巨大無比的損失,如果我們只算聯邦政府負債的增加額度,仍高達6兆美元。銀行家仍舊堅持他們必須要經營高風險、高負債的生意,可是他們的薪酬卻不必計入任何風險。

全球各地頭腦清醒的獨立經濟學家,早就對這種狀況發出警告。在他們眼中,銀行的股本比率必須調到更高,可能高至30%。但銀行家抵死不從,因為這會損害他們的薪酬;央行也反對這種作法,因為他們太容易向銀行屈服。

由遠離政治的專業人士來掌管中央銀行,的確是個好安排。但如果這些央行高層堅持認為萬事太平,就算導致金融災禍的金融巨獸依舊我行我素,也沒什麼大不了,那央行的信譽必將催折。

央行主管應該擔心,因為信譽幾乎是他們唯一的武器。畢竟,美國憲法並沒有保障聯準會的獨立性,國會透過立法創設聯準會,也可以修法廢除聯準會。

央行對銀行的高槓桿高風險業務視而不見,以為自己度過了一場表現良好的危機,這種心態只會讓央行承受的政治壓力有增無減。

(作者Simon Johnson是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曾任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家,現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史隆商學院教授)

fsj 提到...

歐盟看中6大尖端技術/台商聯合服務中心成立

◆ 歐盟看中6大尖端技術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 /綜合報導】2011.05.06

歐洲聯盟執委會選出六項對未來最具影響力的尖端技術,分別是奈米技術、醫藥科技、機器人、災害預報分析、創新材料及人腦計畫。

中央社報導,歐盟執委會將分別給予這六項技術150萬歐元研究經費,一年後總決選,以評出兩項最具前瞻的未來新興技術,並於往後10年,給予每年最高可達1億歐元的研究補助。

歐盟執委會說明評選這六項技術的原因,創新材料方面,歐盟執委會說,矽是目前資訊科技需求量大的基礎材料,而科學家在2004年發現由碳原子組成的石墨烯可取代矽。

人口走向高齡化的時代,依據人工智慧設計的伴侶型機器人,具有感知、交流和情感表達的能力,既能細心照顧老人小孩,又具真人的質感與觸感。

此外,奈米感測器技術可製作非常小且不需要電源的奈米感應器,可植入人體,隨時監控健康,並藉週邊設施設施取得電力,或採熱能、太陽能和電磁波等。

人腦工程技術,主要參考人腦低能耗、高效率特性,以及聯想、學習等能力,都能勝過當前電腦,特別是當前人腦的學習功能、聯想功能、創新功能都是目前電腦不具備的。



◆ 打造台商全球總部 台灣成立聯合服務中心

央廣/韓啟賢 2011.05.06

為了協助台商解決投資、營運上的問題,並提升台商在海外的競爭力,經濟部在5月成立「台商聯合服務中心」,提供單一窗口、一站到位的跨部會整合型服務。馬英九總統指出,台商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功不可沒,這個中心是台商的後盾,也是把台灣打造成台商全球總部的重要措施。


◎提供單一窗口、一站到位的跨部會服務

經濟部指出,海外台商超過10萬家,是台灣經濟實力的延伸。近年來,台商在全球布局、市場拓展的需求下,對於鄰近的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與中國大陸的投資日益增加,對投資地的經濟發展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

不過,台商在海外發展,常會在經營與投資等方面遇到障礙和瓶頸。為了進一步服務台商,經濟部在5月初設立跨部會、整合型的「台商聯合服務中心」,輔導全球台商轉型與創新研發,協助台商解決經營上的問題,並邀集相關部會協助解決投資障礙、提供相關諮詢服務。施顏祥說:『(原音)台商聯合服務中心是一個跨部會的組織,我們希望為台商提供一個一站式的服務,幫台商解決在海外經營上遭遇的問題。絕對不只是經濟部的層次而已,很多涉及到其他部會,我們會一併做協調和服務。』

◎打造台灣成為台商全球總部

馬英九總統指出,台商是台灣經濟的重要推手之一,對台灣經濟的亮麗發展成果功不可沒;設立台商聯合服務中心,就是希望推動台商在台灣設立全球總部的重要措施之一。馬總統說:『(原音)設立台商聯合服務中心,就是針對把台灣打造成為台商全球總部很重要的一個措施,這個台商聯合服務中心未來就是台商的娘家、台商的後盾。』

馬總統還指出,中國大陸是台灣主要出口與投資地區,很多台商在中國大陸經營發展時非常需要政府的協助;因此,政府在推動簽署ECFA後,目前正和中國大陸洽簽投資保障協議,尤其是將台商的人身保障列為重點,希望能在近期內完成。

◎優質、完整服務 台商肯定、期待

對於政府成立「台商聯合服務中心」,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盧起箴除了表示感謝外,並指出,自從ECFA簽署後,台灣競爭力更上層樓,投資風險大幅下降;未來會與「台商聯合服務中心」密切合作,配合政府政策,鼓勵台商回台投資。

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副會長葉惠德也表示,中國大陸是全球台商最多、最聚集的地區,但近年來中國大陸原物料成本和工資上漲,加上缺工、人民幣升值,經營條件日漸嚴苛,因此他非常感謝與期待「台商聯合服務中心」的成立。葉惠德說:『(原音)經濟部能在這關鍵的時刻成立服務中心,整合資源來協助台商轉型升級、提升品質、降低成本、研發新品、發展大陸內銷市場,讓我們又見曙光、充滿信心。』

另外,經濟部表示,「台商聯合服務中心」未來將持續蒐集各地台商的需求,並組團前往東南亞與中國大陸等海外台商密集地區提供相關服務。經濟部也預計在5月底籌組首發團,整合各界專家的資源,到中國大陸華南地區實地訪查與服務,協助當地台商強化體質、排除投資障礙,提升台商全球運籌的競爭力。



◆ 不可忽視蠢動的糧食危機

【經濟日報╱社論】2011.05.06

全球主要糧食價格從2007年起急速飆漲,達到空前高峰,到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前已引發13國動亂,主要產糧國也紛紛限制乃至禁止糧食出口,一場糧食危機眼看就要引爆;不僅自產糧食不足的貧窮國家將陷入困境,在數億人民難以溫飽的情況下,世界局勢也將動盪不安。正在此時,一場金融海嘯倏忽而至,頓時緊縮糧食與能源的需求,一場糧食災難乃消弭於無形。

經過兩年多的休養生息,大多數國家已步上復甦之途,對能源、糧食的需求穩步回升,正趨近乃至超越金融海嘯前的高峰;加上近年來產糧大國天災頻仍,美國又連續釋出巨量美元流竄,在全球經濟尚未全然復甦之前,油價與糧價恐將雙雙超越2008年高峰且持續上升。兩年多的中場休息,並未增進人類面對糧食危機的智慧,找出化解或得以緩和的對策,世界恐將面對比2008年更凶險的局面。

台灣何其幸運,做為主食的稻米,不在此次糧食價格狂飆的名單之中;儘管進口的小麥、黃豆、玉米等價格攀升,米價則不動如山,到今年4月底竟然比2008年及其後兩年還要低廉,大大消減了通膨壓力,更讓民以食為天的普羅大眾不致陷入無米之炊的焦慮之中。

不過,這樣的幸運,反過來看,卻是稻農的不幸;因為他們跟任何人一樣都要面對飛漲的油價、化肥價、農藥價,乃至運輸銷售成本的攀升,卻只能以不斷滑落的價格銷售稻穀,直接蒙受損失。稻農本已是社會最弱勢的一群,平均每戶的年所得不過30萬元上下,再承擔此平抑物價的重責大任,令人於心何忍?何況穀賤傷農,將削弱耕作的意願;台灣目前糧食自給率僅區區三成,亟待積極提升,以面對一旦產糧大國再度管制糧食出口的危機,如果由於穀價偏低、稻農意興闌珊,自給率進一步降低,其後果無比嚴重。

基於這兩個層面的考量,農委會4月底宣布調高公糧收購價3元,輿論大譁,紛紛抱怨農民未蒙其利,米價卻先上漲。米價上漲,原本正是此一措施的目標,而自調高收購價之日起,迄今米價上升僅1.19元,距公穀收購價的升幅甚遠,對消費者的影響微乎其微。不過,揆諸往例,公穀收購價調高後,約需一年,米價才會充分反映。97年調高2元,一年後米價上升5元;則此次調價,米價可能會上漲6元以上。對稻農而言,屆時其成本升高的部分才能獲得部分補償。

然而,米價上揚恐怕不止6元,因為全球糧食與能源價格上揚之勢恐難遏抑,而小麥等糧食的生產及銷售都仰賴能源,能源價格節節走高,導致百物騰貴,則米價在成本與需求的交互影響之下,上漲幅度不容小覷。在如此紛至沓來的通膨壓力之下,消費者受到的衝擊必定日甚一日。

不過,只要政府可以有效推動經濟發展,並使成長的果實更公平地由全民分享,使實質國民所得持續提升,則仍屬溫和的通膨,不足為患。真正可慮的,仍是糧食價格隨全球經濟復甦與能源價格飆漲而不斷攀升,2008年產糧各國阻止糧食出口的故事恐將重演,則逾10億貧窮人口面對糧食難以為繼的危機再度鋌而走險、掀起動亂,全球又將陷入動盪不安之中。

尤其,茉莉花革命浪潮未歇,美國狙殺賓拉丹再挑起激進分子的新仇舊恨,這個世界的許多角落正布滿危險的種子,十餘個國家因缺糧而發生動亂乃至搶糧大戰,世界局勢將更為凶險。

在此亂局之中,如何自保固然是我們的重要任務;但糧食自給率僅30%的台灣,在全球糧食出口受到嚴重干擾甚至糧食貿易可能被迫中斷的情況下,這2,300萬人民如何倖免斷糧之禍,政府不能不早做準備。

fsj 提到...

「快閃崩盤」 入侵商品匯市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1.05.06

去年5月6日美股發生「快閃崩盤」(flash crash)想必仍讓投資人記憶猶新,一年之後股市看起來風平浪靜,然而當年元兇電腦程式高頻交易似乎有捲土重來之勢,只不過這次是在商品和外匯市場。

紐約時間3月16日凌晨5時,美元兌日圓短短幾分鐘內大貶5%,當時幾家大銀行在例行交接工作給亞洲同事時關閉電子交易程式,突然市場湧進大量日圓買單,導致美元直線下墜。

另一個例子是,紐約時間3月1日上午10時30分,罕見的大筆可可豆期貨賣單湧入洲際交易所(ICE),使價格在一分鐘內重挫450美元,即暴跌13%,稍後行情又以相同的速度回升。2月時也曾發生糖期貨在一秒內暴跌6%。

和去年道瓊工業指數不到10分鐘暴跌600點的快閃崩盤一樣,這類行情瞬間劇烈波動是高頻交易和演算法交易日益增加、但市場仍未作好準備的結果。

高頻交易和演算法交易員利用電腦程式在極短時間內買進和賣出金融資產,從價差中賺取利潤。

它們通常與長期投資人對作,並在市場上扮演提供流動性的角色。

和股市一樣,在商品和外匯市場裡,高頻交易和演算法交易也愈來愈常見,取代了原本負責撮合買賣、提供流動性的造市者(market maker),但電腦程式的角色日益吃重,也意味市場出現意外劇烈波動的可能性大增。

經營商品交易市場的洲際交易所,為避免行情劇烈波動而設立交易規範,並已考慮在可可豆等市場擴大使用「斷路器」,在市場劇烈震盪時暫停交易。

研究機構Aite集團統計,在包括商品和外匯在內的期貨市場中,目前高頻交易占總交易量28%,高於2009年的22%;而在股市中,高頻交易占總交易量53%,低於2009年的61%。

過去一年,高頻交易商減少股市交易量,長期投資人也因擔心行情劇烈波動而減少交易,使得股市交易量和市場波動大為減緩,導致高頻交易減少在股市交易,轉向市場波動率仍高的市場。

※ 相關報導:

* 油價暴跌 摜破百美元
http://www.udn.com/2011/5/6/NEWS/WORLD/WOR2/6319442.shtml

紐約油價週四暴跌,摜破每桶100美元的水準,創下2年來最大跌幅,主要因美國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意外攀升,市場憂心經濟成長將放緩,燃料需求滑降。

* 銀價續崩跌 金價連3黑
http://www.udn.com/2011/5/6/NEWS/WORLD/WOR2/6319457.shtml

在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集團(CME Group)2週內將提高白銀期貨新投機部位保證金84%的利空衝擊下,紐約期銀5日續挫,1983年3月以來的最大跌勢隨之擴大。金價也連3黑。



◆ 賓拉登伏法 戮破商品泡沫

中央社 2011-05-06

美國頭號公敵、蓋達組織(AlGaeda)頭子歐薩瑪.賓拉登(Osama bin Laden)遭狙斃後,國際油價聞訊連跌4天,或將引爆全球商品價格泡沫破滅。

利比亞自2月16日爆發群眾抗爭後,紐約油價迄今累漲17%,但在美國公告天下,宣布剷除賓拉登這個心頭大患後,油價旋即連跌4天,累計跌幅高達12%,其中包括油價日昨狂瀉8.6%,每桶跌至99.80美元,摜破百美元大關,改寫2009年4月20日來單日最大跌幅,而追蹤24種原物料價格走勢的標準普爾GSCI指數則重挫6.5%,報683.83點,創2009年1月7日以來最大跌幅。

美國麻州Energy Security Analysis Inc.主管艾默森(Sarah Emerson)指出:「賓拉登伏法茲事體大,足以戮破商品泡沫。賓拉登歸天淡化了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引爆的油市多頭行情,市場觀察重點旋即轉向需求面,而油市需求前景似乎不容樂觀。」

紐約油價過去2個月來漲翻天,北非與中東各國相繼掀起民眾示威浪潮,造成利比亞供油受挫,引爆波斯灣供油疑慮。

賓拉登身亡,加上德國工業訂單滑降,美國申領失業救濟人數意外攀升,以及美國美國能源庫存增加,市場投機性多頭頓時退燒。在投機炒風追捧下,標普GSCI指數在2月1日至5月4日間計大漲12%。

標普GSCI指數24種組成商品中,有23種挫跌,由北海布倫特原油、鉛、汽油與白銀領軍下殺。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CME Group Ltd.)提高白銀期貨交易保證金後,白銀價格就一蹶不振。

紐約Paraqmount Options Inc.副總裁里戈利尼(Fred Rigolini)指出:「商品市場血流成河,基金爭相清倉離場,轉向美元避險。」(譯者:中央社趙蔚蘭)



◆ 糧價高掛 各國吃不消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2011.05.06

聯合國農糧組織(FAO)5日表示,因糖和稻米價格回跌,抵銷其他食品價格上漲,使4月糧價指數波動穩定,維持在比2月創下的歷史高價低約2%。但糧價仍居高不下,使各國通膨壓力依然沉重,央行升息的可能性也隨之升高。

FAO追蹤55種糧食商品的指數,由一籃子穀物、油籽、乳製品、肉類及糖的每月平均價格構成。該指數在4月為232.1點,比3月的231點略升,但較2月空前新高237.2點回跌2%。

紐約糖價4月大跌18%,芝加哥的牛奶期貨價格下滑1.8%,美國的牛肉與豬肉躉售價格也各跌3.4%及2.2%。然而芝加哥的小麥期貨價格大漲5%,玉米期貨價格飆升9.1%。

FAO貿易及市場部門負責人哈勒姆(David Hallam)說:「美元走貶和油價高漲,導致糧價上揚,尤其是穀物的價格。在需求一直都很強勁的狀態下,糧價會不會跌回正常水準取決於今年產量能增加多少,還有新一季的穀物庫存能補充多少。」

FAO預期,因糧價高漲激勵農民投入栽種,今年全球穀物產量可望提高。而天氣是作物生產增減的關鍵因素,特別是對於主要產糧國來說。俄羅斯與烏克蘭去年遭受嚴重的旱災,今年可望恢復絕大部分的作物產量。

FAO資深經濟學家阿巴希恩(Abdolreza Abbassian)說:「和去年相比,俄羅斯的糧食作物產量可望恢復大部分,且烏克蘭今年很可能有超額產量,印度今年的作物產量有希望破紀錄,巴基斯坦也會有很好的收成。」

FAO預估今年全球小麥生產量將增3.5%。阿巴西恩表示,在所有糧食作物中,玉米產量最令人憂心,因玉米最大生產國美國今年開春來又濕又冷,已經延後了玉米的栽種期,但想要平抑玉米價格,美國需要有超越平均水準的產量。



◆ 16項民生物資 連漲4個月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11.05.06

主計處昨天公布,國內重要16項民生物資平均價格,如麵粉、肉類、蛋、糖、鮮奶、泡麵等,年增率已連續4個月超過3%。官員坦言,今年物價上漲會「愈來愈明顯」,特別是下半年。

主計處昨天公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年增率為1.34%。主計處第三局科長吳昭明說明,目前食、衣、住、行、育、樂各項價格無一不漲,只是受到蔬菜盛產、通訊費調降,及3C消費性電子產品價格下跌影響,所以整體物價上漲幅度不高。

除了漲價現象集中在民生物資,吳昭明還強調,從目前情勢推估,今年物價上漲只會愈來愈明顯,特別是下半年的漲幅會比較大,高點可能落在第三季。

根據主計處調查,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監控的16項重要民生物資,如沙拉油、泡麵、糖、雞肉、麵粉、牙膏牙粉等,4月漲幅都超過5%以上,16項的平均漲幅也已經連續4個月超過3.6%。

影響所及,國內外食價格年增率也高達1.11%,刷新民國98年5月、近兩年來的新高紀錄,衝擊數以百萬計的外食族荷包大小。

面對可能不斷上漲的物價壓力,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陳淼表示,目前通貨膨脹的確是全球市場最大威脅,也是經濟上最大的不確定性。

但陳淼說,台灣目前沒有太大的通膨壓力,唯一變數是象徵廠商成本的躉售物價(WPI)。

※ 相關報導:

* 社論-吳內閣應記取1980年代通膨的教訓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1050600454.html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恐慌是通膨的唯一原因,沒有恐慌就沒有通膨。面對近日台灣社會澎湃的恐慌預期,決策當局應記取1980年的教訓,未來應以冷卻預期心理做為最高戰略目標。唯其如此,才能讓台灣自這場醞釀中的通膨風暴裏全身而退。

fsj 提到...

商品暴跌 金磚基金嚇趴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彭博資訊六日電】2011.05.07

商品價格下滑,加上投資人擔心全球經濟復甦可能減緩,拖累新興市場股市創下近一年來最大周跌幅,以商品為投資重心的新興市場基金損失更慘重。

摩根士丹利國際資本(MSCI)新興市場指數6日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下跌,本周跌幅達4.1%,創下將近一年來最大跌幅。

資產規模8.31億美元的高盛金磚四國基金,與8.25億美元的坦伯頓金磚四國基金,把投資重心放在巴西、中國、印度和俄羅斯,兩檔基金至5日止的一周來下跌5.7%。

彭博資訊的統計顯示,在資產規模超過5億美元、能源和基本金屬類股占至少兩成的股票基金中,這兩檔受傷最慘重。

商品價格在5日大跌,因為隨著白銀、原油、天然氣和咖啡從今年至4月以來漲幅超過23%,投資人加速獲利了結。標準普爾(S&P)涵蓋24種商品行情的GSCI指數5日一度重挫6.5%,創2009年1月來最大單日跌幅,本周跌幅擴大至9.9%。

掌管10億美元資產的紐約Marketfield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紹爾(Michael Shaoul)說:「這是恐慌賣壓。和美國經濟數據疲弱無關,也非全球金融危機。這是典型的市場交易過熱中的獲利了結。」

道瓊金磚四國50指數自上月28日至本月5日以來,下跌5.1%。

包括南非在內的「金磚五國」各國領袖上月表示,商品價格劇烈波動,已為未來全球經濟的復甦帶來新危機。

德意志銀行旗下基金部門管理的7.26億美元的DWS拉美股票基金,一周來下跌5.4%;富達投資公司的54.6億美元加拿大基金下跌5.3%;第一太平洋顧問公司的FPA資本基金下跌4.6%。

把投資焦點放在商品的共同基金和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跌幅尤深。ProShares Ultra Silver ETF一周重挫51%;非槓桿操作的白銀ETF下跌約30%。

美盛公司(Legg Mason)董事長兼投資長米勒(Bill Miller)4月19日給投資人的信中說,他看空商品後市。他引用Stifel, Nicolaus公司的研究指出,以十年為期的基準來看,商品報酬率相對於股票報酬率處於200年來的高點。

米勒表示:「長期商品報酬率的分析明白顯示:商品報酬率呈現周期性。」

※ 相關報導:

* 國際油價暴跌 本周恐續挫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322679.shtml

投資人在需求面出現疑慮下大砍商品部位,導致紐約原油期貨上周暴跌15%,創空前最大單周跌幅,本周仍面臨下跌壓力。

* 敢花錢 美消費信貸連6個月上升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321842.shtml

美國聯準會6日公布的報告顯示,全美3月份消費信貸連續第六個月上升,信用卡刷卡也出現二年來第二次增加,經濟衰退下消費者勒緊褲帶的時期可望劃下句點。

* 美科技股亮眼 投資人避風港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323176.shtml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股市今年迄今的表現好到令人難以置信,隨著經濟考驗的增強,未來面臨盤整的機會跟著升高,而基本面強勁、股價漲勢相對落後的科技類股,此時反而可能成為投資人的避風港。



◆ 陸恐將面臨經濟成長大拐點

記者梁世煌/綜合報導 2011-05-07 旺報

儘管大陸經濟近幾年持續高速增長,但這種成長趨勢最近卻因大陸不斷升溫的通膨預期與人口老化等問題出現警訊。由於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日前指大陸已確定越過了「劉易斯拐點」,加上人口紅利即將關閉,《金融時報》因此認為,大陸經濟成長的大拐點即將到來。

所謂「劉易斯拐點」,指的是勞動力由過剩轉為短缺的轉折點。巴曙松日前在《經濟參考報》撰文指出,以目前資料來看,確認大陸已越過「劉易斯拐點」,「2004年以來的民工荒並非一時之事,而是大拐點即將到來的標誌,這是趨勢性的改變。」

老齡加漲薪 成長減速

巴曙松同時指出,大陸勞動人口存量將於2015年前後開始下降,這已經確認人口紅利即將消失,「大陸已進入人口紅利窗口關閉期。」

《金融時報》引述該報亞太事務首席專家James Kynge的話指出,大陸經濟就像一頭騎著自行車的大象,只要還在前進就沒問題,一旦減速,後果不堪設想。目前大陸快速老齡化的人口和不斷上漲的工資,正意味著通膨將會上升,經濟增長將放緩。

對通膨侵蝕大陸經濟增長感到憂心的不只巴曙松及《金融時報》,由《第一財經日報》舉辦的「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調研」活動,針對5月發布了「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52.2%,較4月下降0.8個百分點,表明各機構認為5月經濟增速將趨緩。

CPI年增率 恐再創高

該項調查結果顯示,雖然部分經濟學家對大陸通膨態勢表示樂觀,但更多機構更表憂慮。學者表示,大陸的物價及通膨可望在6、7月達到高峰後回落,但由於大陸以行政手段干預通膨的作法,將引來負面效應。

受訪機構普遍認同通膨對大陸而言是長期問題,也就是說,大陸將面臨長期通膨壓力,尤其是寬鬆的流動性更將助長通膨持續升溫。

且由於大陸內部經濟增速維持高位導致總需求快速擴張、流動寬鬆局面無法在短期緩解、加上人口紅利臨近拐點帶來勞動力成本普遍上升,預估未來物價壓力仍將維持在5%以上,並不排除未來幾個月還會創出年內CPI年增率新高。

未來的考驗 將更嚴峻

值得注意的是,在通膨壓力持續高漲下,瑞銀(UBS)高級經濟顧問喬治.馬格納斯在《金融時報》撰文直言,大陸不久可能面臨「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指資產價值崩潰時刻),一旦如此,將打擊全球增長和資源市場,衝擊有關人民幣穩步升值的共識。它還將影響大陸再平衡本國經濟、提高消費在經濟中所占比重的目標,並加大政治不安定的風險。

面對大陸一連串抗通膨措施,《金融時報》指出,面臨人口結構拐點的大陸,還是很有可能打贏2011年抗通膨之戰。但這場「戰爭」不會就此結束,大陸中央面臨的考驗也勢將越來越嚴峻。



◆ 月增兩千 每人背國債21萬

沈婉玉/台北報導 2011-05-08 中國時報

財政部公佈最新國債訊息,截至四月底止,平均每人負擔國債為二十一萬元,較三月增加一千元。與半年前第一次公布國債鐘相比,每人國債負擔增加一萬三千元。也就是說,半年來,每人負擔國債以每個月平均二千元幅度增加。

財政部指出,今年四月底止,累計中央政府一年以上負債四兆六二八五億元,短期負債為二四五○億元,平均每人負債為二十一萬元。

國庫署官員表示,每月均按預算舉債,每月國債增減只是「國庫水位調整」,總赤字都是一樣多,到了年底,長期舉債額度還是會愈來愈多。除非有奢侈稅等新增稅收,國庫有額外收入,才可能還本。

官員指出,中央長期債務是政府的財政缺口,均用於資本支出及政府重大公共建設,帶動經濟成長,未滿一年的短期負債則是因應短期收支調度而舉債。

官員表示,主計處今年四月二十九日發布,今年度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預算數為四兆九二一五億元,尚在法定舉債上限規定之內,明年度可舉債空間剩下約六千八百億元。

在立委要求下,財政部自去年十二月起,每月固定在網站首頁及電子看板發布「最新國債訊息」,昨日為第六次公佈國債訊息。



◆ 物價飆3成 馬爾地夫千人示威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6日電】2011.05.08

印度洋旅遊勝地馬爾地夫陷政治動盪,首都馬律有近千人無視當局警告,6日聚集在廣場抗議物價飆升30%、要求總統納希德下台,警察到場驅趕並逮捕多人。

馬爾地夫自4月30日以來,發生民眾聚集在馬律抗議物價上漲及政府支出浪費的示威活動,連續六日的示威持續擴大,甚至演變為暴力動亂,群眾與警方發生衝突,警方逮捕超過300名抗議人士,也造成數百人掛彩。

當局先前曾稱示威是在高度保安範圍舉行,聲言必定驅趕,但6日仍有近千名示威者走上共和廣場遊行示威。有抗議者拿磚塊跟汽油彈攻擊警方,甚至在廣場放火燒機車,警方到場驅趕後將多人銬上手銬帶走,部分人潮則轉戰其他地方繼續遊行,並聲言到晚上再集會。

示威人士指政府推行由國際貨幣基金會建議的改革,讓當地貨幣對美元採取浮動匯率,導致貨幣大貶,讓幾乎全仰賴進口的基本民生物資飛漲30%,因此要求總統下台。政府則堅稱必須改革,才有助解決國內財政赤字。

fsj 提到...

報稅小撇步 上班族也能節稅

記者鄭琪芳/專題報導 2011.05.09 自由

每年5月都要報稅,由於薪資所得最容易被國稅局掌握,全國綜所稅申報所得總額,薪資所得就占了75%,許多上班族常抱怨:「有錢人節稅管道多多,受薪階級卻一毛錢也跑不掉!」事實上,只要掌握一些節稅小「撇步」,上班族也可以輕鬆節稅。

一、申報才能退稅:報過稅的人都知道,綜所稅有免稅額及多項扣除額,只要所得總額未超過免稅額及扣除額的合計數,所得淨額就是零,可以不用申報綜所稅。

今年免稅額為每人8.2萬元(70歲以上12.3萬元),標準扣除額單身7.6萬元、夫妻15.2萬元,薪資扣除額10.4萬元;因此,雙薪、育有2名子女的4口之家,年所得68.8萬元以下,就可以不用報稅。

不過,綜所稅是有申報才能退稅,多數所得又已經被扣繳稅款了,因此,即使所得總額符合免申報標準,如果所得已經被扣繳稅款,還是要申報綜所稅,才能退回已被扣繳的稅款,否則就白白將稅款送給國庫了。

二、合併或分開申報:根據規定,夫妻必須合併申報綜所稅,如果是去年才結婚或離婚,今年報稅可以選擇分開或合併申報,由於綜所稅採取累進稅率,原則上是分開申報較有利。

但是,如果夫妻有一方沒有收入或符合免申報標準,合併申報反而比較有利,可以多一個免稅額,所以報稅時最好先試算一遍,再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申報。

三、扶養親屬多多益善:除了本人及配偶之外,受扶養親屬也有免稅額,多申報一個受扶養親屬,就可以多一個免稅額,也就可以少繳一些稅。

受扶養親屬可分成「直系尊親屬」、「子女」、「兄弟姊妹」及「其他親屬或家屬」等;其中,直系尊親屬是指父母、岳父母、祖父母等,家裡如果有多個兄弟姊妹,可協調由所得較高者申報扶養父母,節稅效果比較大。

四、選擇列舉扣除額:綜所稅有「標準扣除額」及「列舉扣除額」,二者只能二選一,列舉扣除額包括捐贈、保險費、醫藥及生育費、房貸利息、房租支出、政治獻金及競選經費等;如果可以列舉扣除的金額超過標準扣除額,就應選擇列舉扣除額,可以少繳一些稅。

如果報稅時未填明適用標準扣除額或列舉扣除額,或未申報綜所稅,國稅局會以標準扣除額核定稅額,可能對民眾較不利。

五、善用特別扣除額:除了列舉扣除額,綜所稅還有5項特別扣除額,包括薪資所得、財產交易損失、儲蓄投資、教育學費及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等,多多使用特別扣除額,也可以達到節稅效果。

今年薪資扣除額及身心障礙扣除額仍是每人10.4萬元、儲蓄投資扣除額每戶27萬元、教育學費扣除額則是每人2.5萬元;至於財產交易損失扣除,則以不超過申報的財產交易所得為限,當年度沒有財產交易所得或扣除不足,可以扣除以後3年度的財產交易所得。



◆ 朱雲鵬:企業加薪的時機到了

【聯合報╱朱雲鵬】2011.05.09

我國勞動者的薪資,近年來上升極為緩慢,幾近於停滯。以工業和服務業經常性薪資來看,今年二月為三萬六千元,只比去年同月多了四百元。但是在這一年期間,油價漲了、麵包漲了,把這些消費者所面臨的通貨膨脹都扣掉以後,實質薪資不增反減。如果把加班、獎金等算入,數字好一點,今年元月有年終獎金,平均薪資是八萬兩千元,二月則有四萬六千。但以一個三口之家而言,還是相當辛苦。

薪水不高,但台灣勞動者的生產力卻很高。以工業部門為例,我們勞動者的生產力在過去十年,每年平均成長百分之六以上,現在的生產力,是十年前的一點六七倍。可見,勞動者所收到的報酬,遠低於他們在生產力方面的表現,對於勞動者而言不公平。

不過,依目前情勢看來,企業普遍就薪資做一些調整的時機已經到了。三月失業率降到百分之四點四八,失業人數低於五十萬;而且,一到三月的勞動參與率,也就是十五到六十四歲國人願意或已經在工作的比率,達到五成八,比去年同期略升。美國最近失業率也下降了,但不一樣的是,美國的勞動參與率有下降的趨勢,台灣則因應勞動需求的增加而上升。

軍公教已經確定要調薪百分之三,在目前的經濟狀況下,這會對民間企業有推波助瀾的效果。其實,軍公教薪資支出的增加,屬於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本身就會對於景氣的提升有所助益。民國八十七年台灣開始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當時的內閣滿有膽識,毅然決定軍公教調薪百分之三,而且次年再調升一次。這兩次調漲,對於刺激景氣起了一定作用。事後證明,台灣在八十七及八十八兩年經濟成長率平均為百分之四點七,遠高於其他亞洲小龍在此兩年之平均成長率:南韓百分之二點五、香港負百分之一點七、新加坡百分之二。

民間薪資如能隨著軍公教的帶頭而調升,對於平抑貧富差距,也會有效果。我國薪資所得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近年來日益降低,由一九九○年代初期接近五成二,下降到前年的四成六,非薪資的部分,含資本折舊和營業盈餘,比重則大幅增加。

而薪資占國內生產比率下降的期間,和所得分配不均度提高的時間相當一致:依戶內平均每人總所得高低,將家戶分為五等分,最富等分的所得除以最貧等分所得的倍數,由民國九十六年約四點六倍,上升到前年約四點八倍。

去年上市公司獲利大幅成長,全年達一點五兆,這是喜訊。這種成果如能讓全體上市公司員工分享,進而帶動所有非上市的上下游業者跟進,將會是更大的喜訊。主計處已經把今年成長率的預測調升為百分之五點零四,表示經濟的復甦力道依舊強勁,企業界應當有能力做出調薪的決定。

以縣市來看,各地勞動市場鬆緊的程度不一,失業率下降以及調薪的速度也不會一致。從前年到去年,台灣失業率上升最大的區域,多數是和世界景氣息息相關,或是與旅遊相關而易受不景氣所牽連的區域,我們期待這些地區的失業「當初升得快,現在下降也快」。如果這個期待落實,今年台灣失業率下降最快的地方會是高科技產業充斥的新竹縣,然後會往各地擴散,包含兩個台北、台南和屏東。我們期待調薪的腳步,也遵循同樣的路線。

(作者為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暨財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會董事長)



◆ 10大貪官榜 余振東40億人民幣居冠

【記者陳秀玲/綜合報導】2011-05-09 旺報

大陸媒體近日公布「中國10大億元貪官」,「榜首」是前中國銀行廣東開平支行行長余振東貪汙、挪用公款40億元(人民幣,下同),敬陪末座者為前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王守業索賄、受賄1.6億元。

山東省日照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前黨組書記、局長李華森,近日一審被判無期徒刑,其貪贓、受賄、挪用公款共計近1.58億元,金額雖然逾億元,卻未能擠進「中國10大億元貪官」,因為李華森與貪官比起來算是「小巫見大巫」。

錢權交織貪汙網

據財新網統計的「中國10大億元貪官」榜單中,排在第1位的是前中國銀行廣東開平支行行長余振東貪汙、挪用公款40億元,其後為前廣東國際投資公司香港分公司副總經理黃清洲、中山實業發展總公司經理和法人代表陳滿雄、陳秋園夫婦……杭州前副市長許邁永貪腐2.13億元,排在第7位。前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王守業收賄1.6億元。

財新網報導,貪官為求自身安全,常利用「身邊人」經手受賄,演變成一種利用影響力受賄的新受賄形式。

典型例子就是位居榜單第7位的前杭州副市長許邁永的妻子戚繼秋,前不久走上寧波中院被告席,她被指控接受杭州南源聯合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某的請託,讓時任杭州市西湖區區長的許邁永幫忙解決該公司「西元大廈」項目用地拆遷事項。「官太太」戚繼秋正是利用丈夫許邁永的影響力和職權涉嫌受賄、洗錢。

根出頭 難敵誘惑

行賄受賄,似已成為官場交際。很多官員出身草根,沉浮官場多年後,最終也淪為貪官。在典型群體隨機調查中,83.4%的黨政官員、84.1%的專家學者、85.3%的公司白領、80.3%的北大、清華等知名學府的大學生自認出身草根。

在普通人眼中,這些成功人士及成功人士「後備軍」的典型群體,自認草根的平均比例都超過8成,充分說明當前草根成功的機遇普遍存在;但67.6%受調查者認為草根成功機率「不足5%」,可見大多數人認為草根能成功的比例微乎其微。

fsj 提到...

房市走向泡沫 德國通膨拉警報

編譯羅倩宜/專題報導 2011.05.10 自由

在歐洲飽受債務危機困擾之際,德國經濟成長撐起歐元區的一片天。不過,如今德國也面臨通膨危機,甚至開始形成房市泡沫。

德國央行總裁韋伯(Axel Weber)在卸任前自豪地表示,回顧七年任期,他很滿意自己的成績。德國從金融海嘯中快速復原,也讓人津津樂道。不過,韋伯同時警告,德國物價展望愈來愈惡化,這恐怕是曾受惡性通膨所苦的德意志民族最大夢魘。

4月消費物價 創金融海嘯以來新高

根據最新數據,德國四月份消費物價較去年同期上揚二.四%,創二○○八年金融海嘯以來新高,連續四個月超過歐洲央行設定的二%門檻。韋伯預測:「不能排除未來幾個月德國通膨將攀升至三%以上。」牛津大學經濟學家、德國財政部顧問Clemens Fuest更悲觀,他認為未來幾年德國通膨可能為三到四%。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布蘭契特(Olivier Blanchard)早就多次警告,德國可能必須面對四%的消費物價漲幅。

上一次德國通膨來到四%,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當時兩德統一上演的慶祝行情,推升了物價上揚。如今,德國的經濟全速前進,再度點燃通膨隱憂,英國金融時報率先注意到德國的通膨警訊,指出目前德國工業生產的年增率幾乎來到十五%,已經可以跟中國相比。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Jorg Kramer說:「強勁成長和失業下降的甜美果實,現在似乎走味了。」

歐洲央行為了解決歐元區通膨過熱,在四月中升息,是三年來首見,但這並不足以解決德國長期的物價壓力。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首席分析師Joachim Scheide就說:「如果德國央行還有權力主導德國的貨幣政策,早就升息,而且力道強多了。」可是目前歐洲央行礙於希臘、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債務壓力以及經濟蕭條,不敢加速升息腳步,稍微動得太快,就可能拉高借貸成本,隨時會再有歐豬國家倒地。

如此一來,倒楣的就是德國。歐洲央行寬鬆導致的過剩流動性,全部往強勁復甦的德國前進,慕尼黑馬普稅法研究院(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ax Law)教授Kai Konrad指出,「房地產泡沫正在德國成形,就像幾年前的西班牙和愛爾蘭一樣。」

目前在漢堡市中心買一戶新公寓,要付出的代價相當驚人。根據國營房貸銀行的數據,過去十二個月,當地精華區房價漲了三成以上,目前達每平方公尺五八九九歐元,其他都會區漲幅更高。漢堡、慕尼黑、杜塞道夫以及柏林,房市都愈來愈熱。Engel & Volkers等許多大型房屋仲介商,業績屢創新高。

除了大城市的商辦和住宅,多年來乏人問津的農地和林地,如今也受到投資客青睞,房仲顧問Dirk Meier Westhoff說,土地價格漲了很多,尤其是在東德地區。例如德國東北Uckermark的耕地,最近幾個月飆漲了兩、三成。

這樣熱烈的買氣,也延伸到德國其他產業,例如藝品拍賣。因為藝品可在國際市場交易,而且過程相對透明,很多人為了抗通膨,寧可花大錢買這種可以帶著走的資產。科隆的精品藝術拍賣所Van Ham最近就以六十萬歐元的高價賣出安迪沃荷的畫作「荷爾斯登城門 (Holstentor) 」。

五一42萬人上街頭 要求增就業漲工資

德國通膨很可能埋下未來經濟衰退的種子,如果物價持續上揚,全民必須買單,第二回合通膨效應—工資上漲很快就會到來。德國工會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要求加薪;在剛過的五一勞動節,德國有四十二萬人走上街頭,要求增加就業及實行法定最低工資。工資上揚將再推升物價,形成通膨的惡性循環,使經濟再度走入衰退。

面對通膨隱憂,不能主導利率政策的德國,還有什麼工具可用?瑞典經濟學教授Lars Calmfors建議,可以用稅率來調控,依照經濟狀況來調升或調降商品或服務的加值稅(VAT)。當經濟需要刺激時,消費者可享受加值稅的折扣;當經濟過熱需要踩煞車,就課較高的加值稅。

經濟專家建議削補貼縮赤字 財長不甩

牛津大學經濟學者Fuest認為,以房屋土地稅或限制貸款來預防通膨較為有效。德國經濟專家委員會(German Council of Economic Experts)成員Feld則建議,德國政府應趁經濟蓬勃時削減開支,降低市場需求,「此時正是快速縮小赤字的最佳時機,尤其是不當的勞動市場補貼」。

雖然有這麼多專家的建言,不過德國鏡報認為,德國財長Schauble可能一個也不會採納,以不變應萬變。畢竟對國庫來說,物價和工資上漲可以提高稅收,通膨也能沖淡政府債務,正是重建國家財政最輕鬆的方式。只是不知道德國未來付出的代價會是什麼。

※ 相關報導:

* 美銀不良住宅貸款規模 3年內將砍半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327176.shtml

美國資產最多的銀行業者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高層表示,計畫未來三年內將不良住宅貸款的規模削減一半左右。《金融時報》報道,美銀此舉是為了儘快解決住宅抵押貸款和收購全國金融公司 (Countrywide Financial)帶來的相關問題。



◆ 金融時報-歐元區陷入一場龐氏騙局

前任阿根廷央行總裁 布萊赫爾 2011-05-10 工商時報

前任阿根廷央行總裁布萊赫爾(Mario Blejer)近日於金融時報撰文表示,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IMF)不斷掏錢紓困希臘、愛爾蘭及葡萄牙等歐元區周邊國的做法擺明就是一場龐氏騙局(Ponzi scheme),最後倒楣的將是納稅人。

布萊赫爾表示,歐元區當初建立在「不紓困」的基礎上,但這個原則在希臘等國爆發主權債務危機後蕩然無存。歐盟和IMF提出的紓困計畫照理說是為了讓這些周邊國減輕債務,但實際上各國負債比重不減反增。

以葡萄牙接受的780億歐元貸款為例,這筆金額相當於去年葡萄牙國內生產毛額(GDP)的47%以上,如此一來該國負債占GDP比重將高達120%。除了葡萄牙之外,2012年前希臘、愛爾蘭及西班牙等國的負債占GDP比重都將比債務危機剛爆發時還高。

債務不斷增加是否代表這些國家即將違約?布萊赫爾認為這倒不盡然,因為現在違約勢必造成國際市場動亂,而高度曝險的歐洲銀行首當其衝,因此眼前歐盟各國都不想面對現實,還是繼續掏錢紓困。基本上,只要歐盟和IMF還有錢就會繼續歹戲拖棚。

各國選擇相信「一切只是資金流動暫時出問題」的說法,自以為只要共同提供紓困,負債國就會進行財政改革,最終回歸正常市場運作。為了「證明」這個天真的理論,各國甚至憑空想像各種可行的債務延續方法,但事實上唯有在新資金不斷加入的情況下才能讓現況無限延伸下去,因此被布萊赫爾喻為一場大規模的「龐氏騙局」。

在這場騙局中,最初持有負債國債券的國家成了金字塔最上層的投資人,而歐盟和IMF聯手提供的貸款則有部分先拿來贖回這些債券。往後若這些負債國仍舊無法達到財政緊縮或改革的目標,歐盟和IMF最終還是會回購先前放出去的貸款,而這樣的情形將不斷反覆重演。

布萊赫爾表示,在民間投資的情況下,只要沒有新的投資人受騙加入,位於上層的投資人就得不到回報,導致龐氏騙局瓦解,但歐洲這場「官方龐氏騙局」卻沒那麼容易。只要歐盟或IMF還有錢,這場騙局就能繼續下去,而歐元區周邊國的債務也將無限向上堆積。

布萊赫爾表示,能夠瓦解歐洲龐氏騙局的不是財務,而是政治,例如歐盟各國近來出現的反對紓困聲浪。即便政治無法嚇阻騙局擴大,哪天這些債務轉移到國際組織時,違約只是遲早的事。如同龐氏騙局的架構,到時候蒙受最大損失的將是金字塔最下層的投資人,也就是各國納稅人。

布萊赫爾認為,這場騙局如何收場全看各國如何看待眼前拖延的時間。對歐洲經濟而言,到底是立刻爆發銀行危機還是日後債務一筆勾銷較具殺傷力?換句話說,現在就面對現實並重組債務是否好過日後加重納稅人負擔?到頭來,一切還是由政治決定。

話雖如此,布萊赫爾還是認為粉飾太平只撐得了一時,日子久了大家還是會看清騙局內幕。(陳穎芃整理)



◆ 商標法修正 網拍賣仿冒品 有法可罰

【記者潘羿菁/台北報導】2011-05-10 工商時報

虛擬平台販賣仿冒品將有法可管!立院經濟委員會初審通過「商標法」,新增廠商在網拍或電視購物等虛擬平台販賣仿冒品,將構成商標侵權行為。換言之,網拍業者販賣仿冒品恐怕會吃上官司。

昨日的審查會,備受關注的是商標法第5條第2項,智慧局長王美花表示,過去在網拍販賣仿冒品有遭到權利人控告侵害商標權,有些法官認為沒有「實體陳列」,不構成侵權,但有些判決則認為有侵權,顯然司法判決產生爭議,所以智慧局特別把這種行為納入侵權範圍,期盼終止爭議。

此外,前兩年發生專櫃小姐網拍販賣假柏金包,被判賠償愛馬仕2億5千萬元,主要是商標法第71條,「查獲侵害商標權商品之零售單價500倍至1千500倍之金額」。一個柏金包定價50萬元,乘上500倍,才會讓賠償金高達上億元。有鑑於此,智慧局這次主動刪除下限500倍。

另外,智慧局也擴大商標權之標的物,新增動態與全像圖,王美花舉例,nokia的開機動態畫面,是具有高度識別性,這種就可以納入動態商標權。全像圖就類似雷射標章,因為角度變化而可以產生圖像變化,例如信用卡上雷射貼紙。

原本智慧局把氣味納入商標權之標的物,但後來行政院認為,先進國家並沒有具體的審查機制,將會造成法律不確定性。王美花說,未來可能會傾向研擬行政命令,因應需求。

fsj 提到...

歐債危機罩頂 金銀齊揚

中央社 2011.05.11

金價上漲,因市場擔心歐洲債務危機將使歐元走軟,帶動了貴金屬成為替代性投資的需求。銀價締造6個月來最大雙日漲幅,上週則重挫27%。

紐約銅期貨連續第2天上漲,全球最大的銅消耗國─中國稍後將公布通膨報告,分析師對通膨會放緩的預期,讓市場對中國將採取進一步緊縮信貸措施的疑慮降低。

標準普爾國際債信評(Standard & Poor’s)於9日調降希臘信評,為2010年4月以來第4度下砍信評的動作,暗示這個區域的債務危機逐漸加劇。金價連續第3個交易日上漲。

紐約6月交割的黃金期貨上漲13.70美元或0.9%,收每盎司1516.90美元。期金3天來計漲2.4%,3日到5日則累跌4.9%。期金於2日攻上1577.40美元歷史紀錄。

標普將希臘信評從B下調至BB-,並表示有可能會再削砍評級。如果希臘信評再遭調降,其將信評等級將居全歐洲之末。

7月交割的銀期貨上揚1.37美元或3.7%,收每盎司38.486美元,雙日漲幅達9.1%,改寫去年11月初以來最高紀錄。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Group Inc.)上週宣布,未來2週會調升白銀保證金84%,期銀應聲重摔。期銀於4月29日攀抵49.845美元的31年高點。

根據彭博針對經濟師做的調查,中國今天要公布的4月消費物價報告,可能會上漲5.2%,3月的增幅則為5.4%。在中國為了將超越政府全年目標的消費物價壓低,而調升利率之下,銅價在2個月內下挫7.1%。

倫敦標準銀行(Standard Bank Plc)分析師魏斯蓋特(Leon Westgate)說:「在中國發布報告前,銅價仍處於觀望的狀態。中國通膨和成長數據,以及進一步緊縮措施的可能都是影響銅價的關鍵。」

紐約7月交割的銅期貨上漲2.55美分或0.6%,收每磅4.042美元。銅價於9日上揚1%,且在6日觸及3.928美元的5年低點。銅期貨在過去12個月累漲25%。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 SA)資深金屬市場策略師布瑞格茲(Stephen Briggs)表示,如果中國銅庫存下滑,今年下半銅期貨價格可能會創新高。銅價在2月15日攀抵4.6575美元空前高價。

紐約6月交割的鈀期貨揚升3.65美元或0.5%,收每盎司732.65美元。

7月交割的白金期貨上漲5.80美元或0.3%,收每盎司1800.90美元。

倫敦金屬交易所3個月交割的銅期貨揚升20美元或0.2%,收每公噸8910美元(每磅4.04美元)。鋅、鉛、鎳和鋁價全數上漲。錫價下跌。

※ 相關報導:

* 大陸CPI居高不下 學者憂失控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329623.shtml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份CPI上漲5.3%,上海市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所長楊建文憂心,連續兩個月CPI破5,宏觀調控出現失控不穩的可能性增高。



◆ 日負債326兆台幣 創新高

中央社 2011-05-11

據日本財務省統計,2010年度為止國家累積負債總額達924兆日圓(326兆新台幣),創新高紀錄;以人口計算,每位國民負債722萬日圓(255萬新台幣),財政更趨惡化。

統計指出,去年度為止的國家負債總額達924兆3596億日圓,比前一年度增加41兆4361億日圓,已逼近日本國民純資產總額1100兆日圓的規模。

財務省分析指出,由於東日本大地震的災後重建,政府將發行大量國債,數年內的國家負債累積總額可能超過全體國民純資產的總額。

國家的負債來自三部份:國債、借款和政府短期證券。去年度為止的累積國債達758兆5690億日圓,借款為55兆58億日圓,政府短期證券是110兆7847億日圓。約200兆日圓的地方政府債務不包括在內。

日本的國家負債過去5年來增加約100兆日圓,主要由於稅收不敷支出而被迫發行國債,財政省預估今年的會計年度結束時,累積負債總額將達1002兆日圓,首次突破1000兆日圓大關。



◆ 不溺愛 美富豪遺產跳兩代

中央社 2011.05.11

不想寵壞小孩嗎?你可以考慮威靈頓柏特之「富爸爸育兒經」。

根據「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網站,威靈頓‧柏特(Wellington R. Burt)是密西根州沙吉諾(Saginaw)的木材大亨。他1919年逝世時,留下數百萬美元沒帶進棺材,在當時的美國數一數二。

不過柏特沒把會寵壞小孩的萬貫家財留給子女,反倒立了份相當搞怪的遺囑。

遺囑申明財產分給家人—但得等到他所有孫子入土的21年之後。

柏特也沒讓兒孫挨餓。根據「沙吉諾報」(Saginaw News),他「最偏愛的兒子」每年可領3萬美元,但其他兒女的零用錢卻比他的廚師和司機好不了多少。

財產繼承人、柏特的曾曾曾孫女卡麥隆(Christina Cameron)說,「他一定超討厭當時的家人。」

現在,柏特最後1位孫子已過世21年,塵封多年的遺產終於將被分給卡麥隆和其他11人,包括3個曾孫、7個曾曾孫和另1個曾曾曾孫。遺產總值估計超過1億美元。(但是卡麥隆只會拿到2600多萬元,因為根據協議,家譜越上游分到的越多。)

沙吉諾首席遺囑認證法官麥格勞(Patrick Mcgraw)說,他在當地幹了12年活,這是「最複雜的研究計畫之一」。

其實隔代繼承並非罕見,許多富爸媽藉此開導兒女(好像孫子都不用開導一樣)。隔代信託和其他遺產規劃都已行之有年。

但是柏特的遺囑把隔代繼承推向新境界、簡直變成懲罰的地步。或許他的兒孫沒有遺產反而更好也未可知。






◆ 麵粉下月起大漲 飆680元天價

【聯合報╱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2011.05.11

國際小麥價格高漲,國內麵粉漲聲再起,麵粉廠商昨天接獲麵粉公會通知,下月一日起,每袋廿二公斤裝的麵粉將大漲三十至六十元不等,最高等級的高筋麵粉甚至將調高至六百八十元的天價,刷新國內麵粉售價新紀錄。

麵粉售價節節攀新高,將加重麵包、蛋糕、麵條…等產品的成本,烘焙業者及小吃店已感受到原料調漲壓力,預估再掀一波漲價風潮,一般家庭開銷將跟著增加,物價是否隨之上漲,備受關注。

麵粉廠商說,目前盤商五月的麵粉批發售價,廿二公斤裝高筋麵粉是五百八十元、中筋麵粉五百七十元、低筋麵粉四百四十元;與去年五月相比,每袋至少已上漲百元。其中,高筋麵粉一年來漲逾一成,更居所有麵粉之冠。

台北市糕餅公會理事長張國榮昨天指出,高筋麵粉是以種植在美國北方的硬紅春麥為原料磨製而成,今年因為硬紅春麥產能少,在供需不平衡之下,價格自然漲較多。

台灣區麵粉公會總幹事黃錦和說,六月即將來台的第六船期小麥原料,價格已上漲到每公噸五百五十美元,為今年最高價;比起年初每公噸四百八十美元,上漲百分之十四點五;加上麥子需經製作、產出,「當然會帶動麵粉價格上升」。

他強調,若以小麥進口後需要三個月的製作期推算,這波麵粉價格高峰期,將落在暑假期間。

不過,黃錦和分析,由於時序進入美國春麥收成時期,加上美國有擴增小麥種植面積,目前台灣得標的第十船小麥原料價格已有下降跡象;只要撐過暑假這波麵粉價漲的「陣痛期」,九月以後麵粉可望回跌。

※ 相關報導:

* 業者:麵粉漲10-15趴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329692.shtml

今日傳出小麥價格高漲,麵粉廠商已接獲麵粉公會通知,6月1日起,要調漲麵粉售價,但是北部多家麵粉廠則指出,並沒有收到公會要求調漲售價的文件,依常理推估,公會不可能會有這樣的動作,這將會違反公平交易法。

fsj 提到...

防「金」大咖倒閉 Fed將祭金管新措施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05.12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克表示,聯準會將在數月之內提出新的金管措施,以利防止大型金融業者倒閉危及美國經濟的故事重演。

美國國會因應2008年金融危機,去年通過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大規模的金管法,叫「陶德-法蘭克法」 (Dodd-Frank Act),但當時急著通過法案,卻還有成百上千條金管規則尚待推敲補充。當時國會責成聯準會補文,法案7月21日就滿一周年,有關單位目前正在趕工。

新規則之中,包括加強對大型銀行、避險基金和保險公司的資本要求,以及聯準會的年度壓力測試辦法。這些大戶一旦失靈或倒閉,可能造成金融部門再度陷入危機。

柏南克12日將出席美國國會參院金融委員會的聽證會,說明「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 (FSOC)的工作進度。在對媒體事先公布的書面證詞中,柏南克表示,聯準會將在今夏提出規則,徵詢民眾意見,然後在2012年1月實施。

書面證詞說:「我們的目標,是產生一套彼此嚴密統合的規則,用以降低美國最大、最複雜的金融公司倒閉,以及在萬一此事發生時,將金融體系和經濟的損失減到最少。」

聯邦證管會主席瑪麗‧夏丕洛也將出席聽證會。她的書面聲明表示,新規則將提升金管機關的監督能力,「確定哪些公司是攸關重大的市場參與者、蒐集有關這些業者的資訊,並分析他們的交易行為」。12日將向金融委員會報告金管新規則研擬進度的,還有財政部、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聯邦期貨交易委員會等單位。

在國際層次,柏南克表示,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金管機關都在想辦法做到以連貫一致的措施來管理金融公司。



◆ 金融監理組織改造不能避重就輕

【經濟日報╱社論】2011.05.12

立法院昨天開始審查金管會組織法修正草案,金管會的組織架構應如何定位,才最能滿足台灣金融產業發展需要,再度成為話題。這是一個從金管會成立以來就爭論不休的懸念,金管會在金融海嘯後初擬修正方向時主要參考英國FSA(金融監理總署)的組織圖像,也面臨拆解。金管會應掌握政府組織改造全面啟動的契機,重新定位,讓金融業不再有政府「重產業、輕金融」之嘆。

因應金控新設及金融監理一元化目標,政府在2004年7月成立金管會,其初衷原是想仿照FSA,將監理權從財政部切割出來,在財政部轄下設立金融總署,並定位為公法人性質的獨立機關,預算、人事獨立,不必到立法院備詢。但這樣的理想未見容於當年的政治、法制環境,經不斷修改後,變成現在定位不清的金管會,形式上是獨立機關,但實質上不是。以預算須經立法院審議為例,金管會就很難獨立;日前立法院財委會決議要求金管會重新檢討投保須提供財力證明,就是一種干預,而這類決議不勝枚舉。

現在的金管會組織架構,不但跟最初設計有落差,也還有不少後遺症。除成立初期發生委員捲入弊案、重傷監理威信外,對外方面,金管會主委因非財政部長,無法參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等財長會議,以致與會者都是掌管金融的財長,只有台灣不是。組織制度面的定義與國際不同,讓台灣失去不少與各國從事國際金融交流機會,也失掉國際金融舞台的發言權。

對內方面,金融監理機關的業務與中央銀行息息相關,但兩單位的溝通不如外界期待。像央行主導的貨幣清算機制,關乎金融業經營人民幣業務,以往財政部掌管金融業務時期,是央行理事成員,但金管會成立後迄今未進入央行理監事會。雖然金管會、央行等部會有聯繫會議,但此會議除主持人為金管會主委外,其餘部級代表均屬副首長層級,而且是不定期開會,與金管會委員會、央行理監事會的政策協調效果跟意義明顯不同。再如貨幣政策,直接影響金融產業的經營,但金管會一樣無法在央行理監事會發言。也因為如此,立法院才會要求雙方相互擔任理監事及委員,但決議能否落實,尚待觀察。

在跟財政部互動上,過去金融政策與監理同在財政部時,金融稅制相關問題因在同一屋簷下,關起門來好商量;一分為二後,政策溝通遠比以往複雜、困難,像投資型保單爭議、金控費用認列等問題,都凸顯此一現象,令金融業深感困擾。

然而,這次金管會的組織改造,不但未針對監理組織的核心問題進行變革,對於金管會成立後出現的後遺症,也未做改善。再者,現在的金管會與擁有金融業務時期的財政部相比,最大差別只是多了本會一些單位及委員會,金融監理效率沒有更好,金融產業政策也被業界批評模糊不清,有悖當前政府組織改造、精簡員額的精神。

政策權、監理權的分合,各有不同見解,國外也有不同作法,但就是不能像現在因為定位曖昧不明,讓業界只看到金融監理的大刀,卻抓不到產業政策的方向。以台灣現今的政經環境而言,在金融政策不可能獨立於行政體系、金融監理必須獨立行使職權的情況下,理想的狀況應是金融監理與金融政策分離,發展成為像FSA的公法人,或回到財政部的組織架構下運作都可考慮,金管會則主導金融產業政策,各司其職,各展所長。

金管會掌管的金融產業資產近70兆元,是國民所得的五倍,如此重要的機構既然要重新打造,就該再好好想想做整體設計、搭配,而非只是換條領帶或換雙襪子。



◆ 美原油庫存大增 油價暴跌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1.05.12

投資人擔憂全球通貨膨脹熾熱會促成各國央行升息,加上美元對歐元匯價勁升,造成商品行情11日重挫,白銀與石油期貨分別暴跌近8%與6%,股市慘遭池魚之殃。

中國11日公布4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升高5.3%,雖略低於3月的增幅,但顯示通貨膨脹壓力依舊居高不下,市場擔憂中國人民銀行會持續升息,並形成商品漲升的阻力。此外,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升高的顧慮,造成美元兌歐元匯價勁升1.5%,以美元報價的商品行情隨即湧現沈重賣壓。

紐約商品交易所的白銀期貨11日暴跌2.97美元,以每英兩35.52美元收盤,跌幅高達7.7%,在所有商品中災情最慘。6月黃金期貨也下跌15.50美元或1%,以每英兩1501.40美元收盤。

美國能源部11日的報告指出,最近一周的石油庫存意外增加128萬桶,達到2億580萬桶,是12周來的首次擴增。紐約商業交易所的6月輕原油11日重挫5.67美元,以每桶98.21美元成交,跌幅將近6%。

不過,亞洲盤12日上午的報價回升1.19美元,以99.40美元成交。

商品行情重挫也拖累美股,打斷連續三天的漲勢。紐約股市的道瓊工業股價指數大跌130.33點或1%,以12,630.03點作收;S&P 500指數下滑1.1%,收1342.08點;那斯達克股價指數也下跌0.93%,收2845.06 點。

亞股同樣難逃衝擊,東京12日上午11時40分,MSCI亞太指數下跌1.1%,報136.95點。東京、香港股市各下跌約0.8%,首爾跌1.22%,上海也跌0.37%。

fsj 提到...

美面臨倒債 恐釀二度衰退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1.05.16

美國政府16日將達到法定舉債上限,但國會至今對提高舉債上限仍無共識,財長蓋納警告,要是國會遲遲不採取行動,美國經濟將遭受無法彌補的傷害,甚至可能導致景氣二度衰退與失業率惡化。

觸及國會定下的14.29兆美元舉債上限,不會對美國財政造成直接衝擊,因為財政部已爭取到大約十周的額外舉債空間,4月國庫稅收意外增加也有助政府暫度錢關。

不過,共和黨始終堅持不妥協,要求政府同意大砍預算赤字作為提高舉債上限的交換條件。這場赤字論戰時間拖得愈久,將使政府付出更高代價。如果國會在8月2日前仍未有行動,向來擁有最高信用評等的美國政府將被迫倒債。

美國財長蓋納日前在寫給科羅拉多州民主黨參議員班奈特的信中表示:「倒債不僅將提高聯邦政府的借貸成本,一般家庭、企業和地方政府也會同步受到牽連,造成整體投資和就業機會減少。」

他指出,不提高舉債上限將迫使政府債務違約,屆時將無法支付公務員薪水和美國債券持有人的本金與利息等,「這將是美國史上頭一遭。倒債將對經濟造成毀滅性的廣泛傷害,導致經濟成長大幅滑落和失業率攀升。」他強調,即便只是短期債務違約,也將對美國經濟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截至上周四(12日),美國政府只剩380億美元的舉債空間,當局還得靠臨時貸款設法籌措每個月1,200億美元的經費缺口。

但在此同時,民主黨和共和黨正為削減赤字的規模和是否提高舉債上限而爭論不休。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納12日表示,他希望「大幅刪減」聯邦政府的近期預算與長期的健保和醫療補助,才會考慮支持提高舉債上限。

除了國會議員,白宮也面臨外界要求消減赤字的壓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P)上月中把美國的債信評等展望降至「負向」,以表警告。國際貨幣基金(IMF)也呼籲白宮盡快解決赤字問題。

市場專家形容美國倒債令人「不可思議」,野村證券美國公債分析師柯利說:「倒債的後果太嚴重,讓人難以相信真的會發生。這是相當於核武爆炸級的金融事件。」



◆ 台灣是美國在亞洲第3大債主

中央社 2011-05-16

華府傳統基金會和紐約「華爾街日報」近日聯合發表的一項報告指出,美國的外債約一半由亞洲國家持有。中國大陸是美國第1大債主,其次是日本,台灣排名第3。

報告引述美國財政部2010年11月統計指出,美國的外債約一半由亞洲國家持有,其中中國大陸持有45%,達9160億美元;日本持有35%,7080億美元。

台灣是美國在亞洲的第3大債主,持有1140億美元。

其他國家持有數量都未超過1000億美元,包括香港960億美元、印度420億美元、新加坡420億美元、南韓370億美元、泰國280億美元、印尼210億美元、澳洲130億美元,其他國家120億美元。



◆ 抗議高物價 南京警民爆流血衝突

自由 2011/05/16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中國江蘇省南京市數千名遭資遣勞工,因為不滿資遣費太低,日前連續幾天上街示威,並演變成抗議高物價,遭政府派出上千公安驅散,警民衝突導致多人受傷、被捕,當局也全面封鎖消息。

示威的勞工為生產電視映像管的華飛公司資遣員工,十二日、十三日連續兩天上街抗議資遣方案不合理。香港明報報導,示威群眾高喊「高物價、高房價、低遣散」口號抗議,當局派出一千五百名公安築人牆、調貨櫃車封路攔阻、驅散,雙方發生衝突。

當局對這起勞資糾紛演變成高通膨民怨的抗議事件,全面封鎖消息,禁止報導,網友透過網路將消息傳出,盼外界聲援。網友指出,警民衝突中有多人受傷、被捕,甚至傳出有人被打死,但無法證實。員工說,今年已經上街四、五次,但消息都被封鎖。

位於南京市的華飛公司,隸屬國營企業中電熊貓集團,為中外合資企業,是九○年代中國生產彩色電視映像管的四大廠之一,近年不敵液晶電視而面臨破產。



◆ 大陸中藥材瘋漲 人參飆300%

【記者鄭惠元/綜合報導】2011-05-16 旺報

從去年開始,一直以低價著稱的中藥材價格開始上漲。到目前為止,有80%的常用中藥材價格都上漲,其中,最名貴的人參價格更漲了300%。對此,業者們普遍認為,這是由於中間商囤貨、炒作,才造成此波中藥價格大漲。

目前,大陸幾個中藥種植的重鎮包括:吉林省、新疆自治區等都出現了漲價的情形,從種子、肥料到人工成本,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漲幅。

價格貴品質也差

對此,集安市農委農業特產科科長丁宏偉表示,以人參籽為例,去年秋天人參籽才150元(人民幣,下同),到今年春天已經漲到270元到280元了,種子漲價,別的肯定都會漲,且至少會翻一倍。

而在長春市經營診所的李艷秋醫生說,現在根本沒法賣中藥,什麼藥都漲,沒有不漲的 ,一副藥就算我們現在賣40塊錢都不賺錢了,但是患者還是不買單。

她說,試想現在一公斤人參都要3、4百塊錢了,原來才100多塊錢一公斤。其他藥材也跟著漲,患者一問多少錢、二話不說都掉頭走了。她認為,現在藥都被中間商囤積起來了,價錢又貴、品質也差,甚至有些商人還摻假,「怎麼賣啊!」

新疆也有同樣的狀況,陸媒調查新疆的九州通醫藥公司、華安中藥公司、新康醫藥公司等幾家醫藥批發企業,發現目前有80%的常用中藥材價格都上漲。

其中,新康醫藥公司中藥部相關負責人說,「進入5月分後,中藥材價格漲幅更明顯了,比去年同期相比漲了近30%,最高達70%左右。」他並以感冒藥裡常用的川貝(止咳平喘)為例說,目前市場價一般在2000元左右/公斤,而在去年同期,價格是1500元到1600元。

常用藥材漲最猛

九州通醫藥公司中藥部經理劉江海表示,此次漲價的大部分是用得較多的普通藥材,從市場反應的情況來看,有的品種漲得太離譜了。劉江海說,像黃耆、黨參,去年每公斤的價格不過20、30元,現在沒有70、80元買不到好貨。

對於藥品漲價,劉江海表示,一方面是因為現在不是中草藥收穫季節;另一方面,農民種植存在一定盲目性,哪些藥材好賣就大面積種植,導致產品賣不掉,第二年卻放棄種植。「供應減少,漲價是必然的」。



◆ 希臘債務危機沒完沒了

夏明珠 2011-05-16 中廣新聞

「希臘債務危機沒完沒了」

去年獲得一千四百億美元紓困的希臘,可能要再次向國際社會請求金援。

過去十年來,希臘的揮霍無度,在去年終於嚐到報應。它自食惡果倒了罷了,問題是歐盟也被拖下水,成達半個世紀的歐洲整合,遭遇最嚴重的危機。

希臘總理巴班德里奧前年底宣布,因為前任政府刻意隱瞞財政赤字,使得問題一發不可收拾,希臘政府已經無力自己化解財政危機,去年四月,正式要求歐盟紓困。當時他形容,希臘像是一艘正在下沉的船,如果歐盟不伸手相救,它恐怕很快就會滅頂。

由於希臘債券已經被調降到垃圾級,它無法用正常的成本,從民間借到錢,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會在生死關頭,緊急出手,去年五月,通過對希臘140億美元的紓困,可是這項紓困,設定的條件過分嚴格,要求償還貸款的期限太緊迫,希臘當局緊縮財政的計畫,包括凍結公務員薪資、增稅以及刪減退休福利的措施,在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受雇於國家、到現在公營事業員工都是終生鐵飯碗的希臘,激起強烈抗議,群眾示威還鬧出人命,希臘拿到紓困的第一季,就沒有達成刪減赤字的目標。

不出所料,希臘又出問題了,在第一次紓困的一年後,希臘經濟依然被沉重的債務,壓得喘不過氣,財政緊縮讓衰退雪上加霜,這個禮拜,歐盟成員國的財政部長要再次集會,商討第二次紓困計畫,它們準備再籌措860億美元給希臘,不過歐盟如果還是抱持一樣的心態,希臘難保不會需要第三次甚至第四次紓困。

希臘目前的狀況,就是以債養債,衡量它的償債能力,已經沒有民間銀行願意再借錢給它,如果歐盟或國際貨幣基金會袖手,它就只有倒債一途。不過要解救希臘,歐盟原本採用的藥方,已經證明不管用。

未來一年內,希臘有四千多億美元債務需要償還,依照原先的期限,它根本沒有能力償還,除非民間金融機構以及借款國家,接受希臘延期或是打折還款,否則希臘勢必要一次又一次要求紓困,貸方不甘心吃虧,是很自然的事,但是不願面對現實,拖延債務重整,繼續讓希臘借新錢來還舊債,只會讓問題愈來愈嚴重,也讓希臘脫離惡性循環,重新擁抱經濟成長,變得更遙遙無期。

希臘經濟去年萎縮了百分之6.6,今天預估會再衰退百分之四,明年還是看不到成長的希望。目前為止,勞工平均薪資,已經減了將近一成,雖然種種撙節措施,是為了解決財政危機,但是緊縮影響所及,國家稅入跟著縮水,財政赤字水漲船高,希臘負債已經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140。預估明年將進一步升高到百分之160,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負債加重的趨勢,看不到反轉的希望。

因為老百姓認不清事實,希臘政府緊縮財政的計畫,推行起來困難重重。它自己所設定的刪減赤字承諾跳票了,當局在查緝逃漏稅以穩定稅基、公營事業私有化以及醫療改革上,有許多地方需要努力,這些在政治上可能面臨重重困難的措施,雖然無法解決財政失衡的問題,但是有助於希臘長期經濟發展,也可以展現希臘在祈求人助之餘,它也有自助的決心,這至少可以讓歐盟其他成員國在拿錢出來幫助它以及同意債務重整的時候,少一點冤大頭的感覺。

儘管給予希臘債務重整,會設下一個可能衍生後患的惡例,但是基於已經沒有病持正常思考的銀行相信希臘有能力依照原先約定的條件,履行還款義務,要解決問題,就得讓步,就算這一切都是希臘咎由自取,但是歐盟既然逃脫不了淌渾水,早點面對現實,才是明智之舉。

fsj 提到...

美9大武器 展開減債大作戰

【記者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2011-05-17 工商時報

美國政府周一將觸及14.3兆美元的法定舉債上限,而歐巴馬政府依舊無法就提高舉債上限與國會達成共識,為了讓政府能持續運作,美國財政部握有9大工具,可突破眼前的國債危機僵局。

以下是美國財政部已經啟用或是在周一或未來可能宣布採用,藉以延緩觸及舉債上限時間的可能手段。

一、凍結州與地方政府系列債券(slugs)的發行,這部份財政部已於5月6日宣布實施,過去20年美國政府為了規避舉債上限總共6度採用此一措施,最近一次是在2007年9月,2011年會計年度迄今美國財政部已發行474億美元slugs。

二、財政部也可能宣布凍結聯邦政府公務員退休相關年金的投資計畫。以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為例,若凍結投資2個月,可空出約120億美元的舉債空間。

三、若凍結另一個叫G-Fund的政府年金投資,估計可騰出約1,300億美元的舉債空間。

四、外匯穩定基金是財政部尋找財源的選項,此一基金於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創設,鮮少派上用場,最近一次是2008年金融危機時採用,目前可支用金額約230億美元。

五、發行更多現金管理國庫券,方便每日管理債務餘額。

六、暫停儲蓄公債發行或將債務轉至聯邦融資銀行。前者之前在舉債僵局時也曾採用,但蓋特納不傾向採用此一措施,因為效果十分有限,最近此一券種每月發行規模不到2.2億美元。

七、聯邦融資銀行有最高可舉債150億美元而不受聯邦政府舉債上限的限制,因此財政部可藉此將部份債務與聯邦融資銀行互換,不過財政部評估認為,此一措施受限於規模效果也不大。

八、財政部也可以採用發行短天期債券或是出售問題資產紓困計畫(TARP)的部份資產,前者因為到期日不到4周,因此不算在發債總額之內,但因為係臨時發債且到期日極短,財政部在採用上有疑慮。

TARP在上次金融危機設立,總規模7,000億美元,但蓋特納認為,出脫部份TARP資產籌資的方法恐怕不可行,因為此舉可能引發金融資產拋售潮,納稅人最後可能蒙受損失。

九、期待政府未來稅收高於預期,4月報稅季就是因稅收比政府預期為多,而為財政部爭取到延後1個月觸及舉債上限的時間。

※ 相關報導:

* 台灣抱美債 上衝全球第6高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341387.shtml

美財政部16日公布外國持美國債(財政部債券)最新統計,台灣3月份增購美債2億美元,至1561億美元,為近年首次超過加勒比海銀行中心,在全球持美國債排行名列第6,為近年最高名次。

* 時空觀‧趨勢觀‧實踐觀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340680.shtml

在貨幣方面,由於美國已是世界上債務最多的國家,而且還在逐年攀升,因此他(羅傑斯)看衰美元,認為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末日將至。當然,非常看好的是人民幣。目前他還有一些美元資產,如果美元開始反彈他就準備逢高清倉了。



◆ Google將發公司債 籌資30億美元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05.17

Google宣布將發行30億美元債券,利用借貸成本降到去年11 月以來最低點的機會,融資以增加公司現金,並償還流通在外的商業票據。

分析師指出,由於Google有穩健的資產負債表做後盾,而且今年3月底時持有367億美元的現金和短期證券,投資人光是沖著Google的現金流就會勇於下單。

Google財務相當靈活、財務策略趨於保守,評級公司穆迪和標準普對Google債券分別給予Aa2和AA-評級。Google 債券將分3年期、5年期和10年期三批發行,由花旗集團、摩根大通和高盛集團承銷。

據彭博社報導,三年期債券利率1.25%,比同期美國國庫券高33個基點,五年期利率2.125%、價差43個基點,十年期3.625%、價差58個基點。

Google雖然資金雄厚,但有高達46%的169億美元現金存放在海外帳戶,轉移到美國需要付出很高的轉帳和稅賦成本。

Google創辦人佩吉上個月接任執行長後,積極投資擴展行動和影音廣告業務。公司另外提撥5億美元,以應付美國司法部調查Google廣告業務可能帶來的處罰,使Google第一季淨利減至18億美元,約合每股5.51美元。

做為基準的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為3.17%,在接近今年最低點處盤旋。美國公司收益利率在4月一度升至4%後,已跌回3.72%。而在Google之前,微軟、德州儀器、波克夏等知名企業也相繼投身固定收益市場,利用投資人對公司債的強烈興趣,取得低利融資,本月美國新發行的投資級公司債已超過1億美元。



◆ 觸控面板 台商吃下近半

【記者袁顥庭/台北報導】2011-05-17 工商時報

觸控商機越滾越大,拓墣產業研究所預估,今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將超過5,000萬台,智慧手機出貨量則將3.88億支,在兩大主力產品驅動下,2011年觸控面板需求將達9.51億片,較2010年的7億片成長了34.3%,出貨金額上看85億美元。其中台灣是最大的供應國,全球市占率將高達48%。

拓墣預測,2011年功能手機出貨量為7.98億支,智慧手機3.88億支,其中觸控面板在功能手機的滲透率為33.8%,智慧手機滲透率則高達87.5%。再加上平板電腦的需求,這3類行動產品占整體觸控面板需求比重達70%。由於平板電腦面板尺寸約為智慧手機的6倍,因此將成為下一波推升觸控面板需求成長的關鍵。

拓墣產業研究所經理柏德葳表示,目前台灣觸控面板出貨量仍保持全球第一,2011年市占率約48%,表現與去年相當。緊追在後大陸業者積極向台灣挖角,日韓業者一方面掌握技術專利優勢,又有自有品牌產品作為自產觸控面板出海口,後續市占變化值得持續觀察。

2011年全球觸控面板市場仍由台、中、日、韓等國主導。其中台灣面板和彩色濾光片廠重整生產線,轉移中小尺寸舊產線至觸控面板,以去化過剩產能,強化5代以下產能。拓墣認為,觸控需求倍增對台灣面板廠來說是新契機,除了加快IPS面板研發與量產速度並切入觸控模組技術之外,更應積極整合一條龍觸控產業線,才能發揮集團資源效益以擊敗競爭對手。

台灣擅長量產,韓國技術領先,日本則掌握關鍵材料,其中日本掌握可取代ITO薄膜、導電膠、光學膠等上游關鍵材料。大陸廠商受惠於山寨和白牌市場需求,預估2011年全球市占率將快速提升至20%。大陸業者近年積極從台灣挖角許多研發人才,但由於品牌大廠對觸控面板品質要求甚高,且大陸生產設備和作業人員技術能力與台、日、韓仍有落差。

fsj 提到...

社論-歐美深陷債務泥淖 台灣勿步後塵

【本報訊】2011-05-17 中國時報

金融海嘯期間,為了振興經濟,歐美各國政府師出有名,大幅舉債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金融海嘯遠離後,留下的卻是數不清的債務。美國國債鐘在二○○八年十月破表之後,國債持續攀升,這回法定舉債上限又將破表,歐巴馬總統警告:「舉債上限問題不解決,美國經濟將再陷入衰退。」然而,許多人也質疑,提高舉債上限就能解決問題嗎?對於下一代而言,一出生就要背負千萬負債,有何正義可言?

美國國債問題早已亮起紅燈,財政部今年初指出,政府債務餘額將到達十四點二九兆美元的法定上限,國會必須在五月十六日以前修法調高舉債上限,否則將發生災難性後果。稍早歐巴馬政府提出十二年內削減四兆美元赤字的長期計畫,共和黨則主張十年內削減四點四兆美元赤字方案。迄今兩黨針對健保改革、國防預算、對富人加稅的看法南轅北轍,共和黨除了大砍預算更要求減稅,兩黨遲遲無法達成共識,使得美債違約風險一觸即發。

如今五月十六日期限已過,美國財長蓋特納最新說法是,四月稅收增加與緊急調度,可以撐到八月二日。如果國會無法在這個期限之前完成修法,屆時美國政府會面臨違約情況,無法償還美國債券本金與利息,將使全球金融市場陷入混亂,而政府主要支出如健保補助、失業津貼、退稅款等也被迫停擺,首當其衝者多半是弱勢者與老人。

從歷史經驗來看,舉債上限一旦調高,政府債務餘額有如脫韁野馬很難回頭。四十年來,美國政府舉債上限已調高了七十四次。如每次達到舉債上限,政府就修法調高,這樣的舉債上限形同虛設,這是相當不負責任的做法。

再看深陷債務危機的希臘,接受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紓困迄今滿一周年,情勢卻急遽惡化。目前希臘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高達十五%,比去年初債務危機爆發時還高;政府赤字占GDP的比率不僅未縮小,甚至進一步升高,加上稅收亦不理想,市場預估希臘可能需要新一波紓困。上周市場傳出希臘可能被迫退出歐元區,或進行債務重整,由於對市場衝擊太大,希臘官方立即嚴正否認。不過,《經濟學人》預估,希臘債務危機最後只有走上債務重整一途。

希臘債務危機會走到今日這步田地,該國政府難辭其咎。首先,部分官員涉嫌做「假帳」,美化政府債務統計,企圖粉飾太平,最後導致國家瀕臨破產邊緣;其次,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先前的評估顯然太樂觀,進駐之後才發現希臘的債務黑洞比預期深,現行紓困計畫根本無法協助希臘在明、後年回歸正軌。如今希臘悲劇歹戲拖棚,未來無論走上債務重整或退出歐元區,受害最大的都是老百姓。

再看看台灣,近年來政府債務餘額激增,距離法定上限只有一步之遙,修法調高舉債上限的戲碼也曾經上演。去年五都選舉前,財政部提出公共債務法修正草案,大舉刪除中央與地方政府舉債總上限,引發當時學者、輿論大加撻伐,強烈批評此舉形同「打開舉債的水龍頭,將禍延子孫」,最後此案才作罷。

最近政府為了幫公務員加薪,到處尋找財源,卻排擠了其他重大預算案。明年度重大公共建設有一千四百多億元預算沒有著落,連國防部向美軍購預算也要破天荒延後。不過,財政部卻表示「公務員加薪,絕對不會增加國家債務。」試問,如果沒有健全穩定的財政,這樣的保證能持續多久呢?未來如果舉債上限有如美國一樣觸頂,行政部門會不會再次修法想要提高舉債上限?

從美國的國債破表到希臘的債務危機,一是舉債觸頂,拚命要調高上限;一是超貸過度,積重難返,兩者共同的困境均是深陷債務泥淖,舉債上癮,難以脫身。在台灣,盡管政府債台高築,迄今也沒有一套具體平衡財政赤字的計畫;政府千方百計想調高舉債上限,擴大舉債空間,一方面又高喊世代正義,這樣的正義實在有很大討論空間。

fsj 提到...

美經濟放緩 金銀銅齊跌

中央社 2011.05.18

黃金期貨價格跌至1週低點,因有跡象顯示美國經濟放緩,使商品魅力大打折扣。銀價跌幅逾2%。倫敦銅價在4個交易日來首度下跌,因經濟數據顯示,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2大銅消耗國─美國需求趨緩。

美國4月新屋開工數意外下滑,加上美國失業率在9%附近盤旋和薪資停滯等因素,營建業要復甦恐還需要幾年的時間。追蹤19種原物料表現的Thomson Reuters/Jefferies CRB指數連續第3個交易日挫跌。另1份報告顯示,工業生產持平,反映出汽車產量下降。在市場擔心全球成長減慢,將抑制銅消耗量之下,銅價自2月攀抵空前紀錄後,至今滑降14%。

紐約6月交割的黃金期貨下跌10.60美元或0.7%,收每盎司1480美元。期金盤中一度觸及1471.10美元,創下6日以來交易最熱絡合約的最低點。期金自2日寫下1577.40美元歷史紀錄後,滑落6.2%。

倫敦3個月交割的銅期貨價格挫跌40美元或0.5%,收每公噸8799美元(每磅3.99美元)。期銅在2月15日曾攀抵1萬190美元歷史高價。

倫敦期銅盤中漲跌震盪,跌幅最大達1.4%,漲幅最多則達1%。紐約7月交割的銅期貨上漲0.8美分或0.2%,收每磅3.9985美元,盤中一度下跌1.1%。紐約期銅在2月15日創下4.6575美元新高紀錄。

根據官方文件顯示,由億萬富翁索羅斯(George Soros)創辦的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 LLC),第1季殺出手上99%的SPDR黃金信託基金(SPDR Gold Trust),也出脫iShares黃金信託基金(iShare Gold Trust)500萬所有持股,並減持Nova Gold Resources Inc.和Kinross Gold Corp.等公司的股票。

位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索夫克(Suffolk)的Gartman Letter經濟師兼編輯賈特曼(Dennis Gartman)表示,當黃金現貨價格達1425美元時,「就是該持有黃金的時候了」。

紐約7月交割的銀期貨挫跌64.1美分或1.9%,收每盎司33.491美元。期銀從4月25日締造了49.845美元31年高點後,至今重挫33%。

紐約6月交割的鈀期貨上漲75美分,收每盎司714.25美元。7月交割的白金期貨上揚1美元,收每盎司1761美元。

倫敦鋁、鋅、錫和鎳價悉數挫跌。鉛價上揚。



◆ 美舉債達上限 償債危機浮檯面

【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2011.05.18

美國財政部長蓋納16日正式通知國會,聯邦政府債務已達到14兆3000億美元的舉債上限,政府將暫停對兩個聯邦公務員退休基金計畫投資,以免使債務超過上限;也可用其他會計方法支撐到8月2日。

他呼籲,國會應在8月2日前通過提高政府舉債上限,以避免財政恐慌或二度衰退。

蓋納16日寫信給國會參院多數黨領袖雷德說,政府的臨時補救措施將在8月2日用盡,屆時美國可能首次不能履行還債義務,傷及美國的債信評級和美元幣值。蓋納呼籲國會儘早通過提高舉債上限,以保護美國的誠信和信用,並避免對民眾造成災難性的經濟後果。

蓋納說,停止對公務員退休基金投資,在8月2日前可節省2240億美元,等舉債上限被提高後,政府就會補滿該基金,聯邦退休雇員和雇員不會受到影響。

國會眾院議長貝納16日發表聲明說:「美國人知道我們不能繼續支出我們沒有的錢,沒有認真的預算改革和顯著的支出削減,舉債上限就不會提高。」

美國如果未能提高國債上限,政府必須籌措7380億美元來渡過到9月30日為止的本會計年度,籌措的選擇包括把政府支出大幅削減40%,影響範圍包括軍人薪餉、聯邦醫療保險、社安福利和債務的利息付款;其他應急辦法包括增稅,把政府預期在下半年收到的1兆1000億美元稅金再增加66%;或削減支出和增稅雙管齊下。

如果投資人認為美國可能倒債,就會出售財政部債券以避免風險,這將使財政部債券價格下跌,利息上升,房貸到汽車貸款等所有借款成本都會上升,高利率也可能使經濟成長減緩。

自1985年以來,美國財政部曾六度挪用其他計畫的經費來避免無法還債;但今天美國政府比過去需要更多的錢來因應債務,使得這些特別措施效果不如從前,目前政府每月赤字為1250億美元。



◆ 歐元區鬆口 希臘債務將展延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1.05.18

歐元區財金官員首度鬆口,考慮「重新安排」(reprofiling)希臘債務,希望民間債權人同意展延債務到期時間。另外,780億歐元(約1,100億美元)的葡萄牙紓困案順利過關,平均貸款利率為5.1%左右,第一筆貸款可望於本月底撥出。

主持歐元區財長會議的擔任歐元集團主席容克爾說:「我要重申,大規模重整希臘債務不是選項,今晚(16日)無人提到需要大規模重整... 我並未絕對排除某種『重新安排』的方式。」

希臘官員也隨即確認,當局正準備討論債務「軟重整」的可能性。勞工部長卡策里告訴路透:「一個可能的解決辦法是請所有相關參與者自願展延債務到期日。」

歐元與美元17日出現拉鋸,歐元一度下跌0.23%至1.4124美元,最高升至1.4224美元,漲幅近0.5%。

許多經濟學家相信,希臘將成為1948年至今第一個重整債務的西歐國家,但在此之前決策官員始終排除在2013年前要希臘的民間債權人對債務做「折讓」,承受損失。

目前不清楚歐元區決策官員要如何說服希臘債權人同意這類債務自動「軟重整」。就算債權人讓步,充其量也只能給希臘多一點時間,並不會減輕約3,300億歐元的債務重擔。但包括法國財長拉加德等部分財金官員,仍不同意任何形式的重整。拉加德說,重整或重新規劃,都構成違約的情況,都稱為信用事件,都是不必考慮的選項。

另外,葡萄牙財長桑托斯告訴記者,歐盟財長在會議中已通過該國紓困案,前三年貸款利率為5%左右,其餘貸款利率約為5.2%,平均大概為5.1%。780億歐元緊急紓困貸款由歐盟紓困基金、歐元區紓困基金和國際貨幣基金(IMF)分攤。

歐盟財長在聲明中表示,葡萄牙接下來要積極強化財政、提升經濟成長和競爭力、致力削減債務與強化銀行業。

※ 相關報導:

* 羅比尼專欄/救歐豬 延長償債時間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343190.shtml

如果歐豬五國無法經由印鈔票、讓貨幣貶值、節約或推動經濟成長等方式脫困,A計畫註定會失敗。唯一的替代方案是趕緊改採B計畫,亦即有秩序地重整或削減這些國家的政府、家庭及銀行債務。方法之一是在不縮減欠款本金的情況下,重新安排歐豬五國的公共債務,這意味延長債務的到期時間,以及把新債務的利率降至遠低於目前市場利率的水準。

fsj 提到...

首座台灣美食專區 落腳洛杉磯

中央社 2011.05.21

行政院全球招商帶回好消息,經建會主委劉憶如表示,全球最大的商業房地產服務公司世邦魏理仕已在洛杉磯找好地點,將開發全球第一座台灣美食專區,可望在今年動工。

行政院全球招商美國投資貿易參訪團來到第3站洛杉磯,並與世邦魏理仕的子公司(CB Investors)簽署合作備忘錄。劉憶如透露,世邦魏理仕已經在洛杉磯找好地點,將開發全球第一座台灣美食專區,預計今年就可以動工興建。

劉憶如表示,這項計畫已與台灣美食協會談妥,預計將有20到30家台灣美食業者進駐,包括鼎泰豐、點水樓、欣葉等台式餐廳應該都會進駐,另外如鬍鬚張、珍珠奶茶、臭豆腐等傳統小吃,也將是考慮的重點。

劉憶如強調,這對推廣台灣美食有極大的幫助,而且世邦魏理仕也同意,在洛杉磯設定台灣美食專區的模式如果沒有太大的問題,未來會以相同的模式,陸續在紐約、芝加哥、舊金山等華人聚集地點,再開設其他的台灣美食專區,推廣台灣美食。

劉憶如指出,這項計畫已經談了將近1年,評估成功的可能性很高。

世邦魏理仕則表示,台灣美食專區的計畫目前有兩個選擇的方向,除了在華人聚集處之外,也考慮是否要向美國主流社會推廣。

世邦魏理仕是全球最大的商業房地產服務公司,在全球有425家辦事處,台北也有;世邦魏理仕是標準普爾500強企業之一,也已經連續3年躋身美國商業周刊全球50強企業,全球的資產交易總額破千億美金。



◆ 債瘟何時休?

【經濟日報╱社論】2011.05.21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經理史特勞斯康最近爆發性侵案件,昨天交保,並被訴以重罪。他個人押進監獄事小;失去幾乎唾手可得的下一任法國總統大位也還算不上嚴重;真正令人心焦的,是歐元區所謂歐豬五國(PIIGS)正在多事之秋,國家債務與財政赤字問題愈演愈烈,正待精於專業、擅於協調的他運籌帷幄,以解燃眉之急。他忽然身陷囹圄,大大抵銷之前的諸多努力,後續折衝也可能橫生枝節,歐債問題可要如何是好。

無獨有偶,做為最大經濟體的美國,5月16日時觸及舉債上限14.29兆美元,美國財長蓋納警告,共和黨主導的國會若不趕快放寬舉債上限,等到暫時周轉的資金告罄,8月2日時美國政府可能發生違約倒債風波,屆時美國債信必受重創,借貸成本大為升高,美國經濟的運作都會慘遭波及,災情有如世界末日。共和黨恐怕不會在此恫嚇之下輕易屈服,因為提高舉債上限有損財政健全、增大國家債務風險,實不可輕率為之。共和黨並要求歐巴馬政府,必須同意有效壓縮預算規模,直接刪減健保與社福支出,方能有條件地提高舉債上限。此說亦言之成理,確可暫時化解美政府違約風險,但將損傷歐巴馬政府的威望及歐巴馬總統的連任之路,執政黨恐怕也不會輕言讓步。於是,美國這個世界首強也陷入債瘟之中。

不獨外國如此,台灣也好不到那裡去。目前中央政府債務餘額已逼近新台幣5兆元,舉債上限轉眼就要衝破;若再加上定義模糊的潛在債務,政府負債更已逾限不知凡幾,因而即使不像美國那樣債務危機已迫在眉睫,馬政府的預算也不得不左支右絀,許多重要的公共建設及軍購款項可能都要被迫撙節,對整體經濟的發展乃至國家安全都有不利的影響。

在這層出不窮的債瘟之中,美國尚無立即的危機,因為眼前的問題卡在兩黨的政治角力上,只問何方會先退讓;一旦有適當的妥協讓步,今年的危機即可延緩,但也將錯過最好的改革時機。歐洲的問題最令人擔心,因為歐元區從十年前實施單一貨幣制度,雖然在一段期間內降低了彼此的交易成本,促成經貿更進一步整合,也讓歐元一躍而與美元平起平坐,頗可引以為傲;但政治與財政上並未統一的這許多國家,採取單一貨幣之後,立即失去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上的自由度,相關問題也一一浮現。

天下太平時,這個體制尚可應付自如,一旦遇到狂風巨浪,經濟體質、競爭條件、財政觀念大不相同的這些國家,就難免相互掣肘,乃至進退失據;碰到前所未見的金融海嘯侵襲全球經濟,又在美國推波助瀾下,驚惶失措的各國政府幾無限制地從事擴張性財政政策,讓政府財政赤字急遽擴大,外貿逆差也因全球貿易頓挫而不斷惡化。因此,單一貨幣體制下設計未盡周全的後遺症全面顯現,使體質相對較弱而財政赤字較高的幾個國家,受制於歐元區嚴厲的財政紀律,儘管財政赤字猶遠低於美、日等國,卻已深陷難以自拔的債務危機之中,再三獲得歐元區盟友的紓困,也只是苟延殘喘,無法得到真正的救贖。

至於台灣的財政危機,有隱憂但非無藥可救。因為我們的租稅負擔率低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2%上下,在舉世各國之中幾乎墊底,所以財政赤字偏高,主要是因政府未能有效課稅所致。事實上,許多在各國行之多年的租稅,例如房地產稅、資本利得稅等,我們不是減免太過慷慨,就是漏洞百出,而馬政府上任三年,又基於種種理由單方面大事減稅,導致政府為民興利的空間大受壓縮。因此,政府改善財政現況的重點是在稅制的修正,讓政府稅收得以穩定的成長,危機自可遠颺。

※ 相關報導:

* 社論-解決歐債危機 EU及IMF需要魄力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1052100660.html

以目前的狀況來說,可行的作法有二。第一是讓希臘或其他接受紓困的國家在適當的時機下宣布「自發性的重整」。然而這樣的作法必須在配套措施完善下才可以推動。舉例來說,目前希臘等國債務主要集中在歐元區的銀行,一旦宣布債務重組,勢必會重創歐元區銀行體系。因此,EU及IMF必須同時推出支持民間金融體系的配套措施,避免銀行體系因為希臘等國主權債務重組而出現信貸緊俏的情況。

第二是歐元區財政更進一步的結合。質言之,希臘等國之所以深陷主權債信危機的一個根本原因在於,成立歐元區時,各成員國仍保有獨立的財政政策,以致產生道德危機,其後並衍生債務過度膨脹的問題。因此,若趁此大幅限縮各國的財政自主權,則希臘等國財政的信用將可因整個歐元區的支持而獲得明顯的提升,進而避免主權債信危機陷入不可收拾的地步。



◆ IMF對葡紓困 369億美元拍板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5.21

國際貨幣基金(IMF)20日通過提供260億歐元 (約369億美元)的紓困貸款給葡萄牙。這項貸款分三年償還,是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對葡萄牙紓困計畫的一部分。

另外,惠譽信用評等公司(Fitch Ratings)由於希臘整頓財政的挑戰艱鉅,20日將希臘債信評等連降3級,成為B+;但指出,希臘可望獲得進一步援助,以避免重整債務。

國際貨幣基金表示,將先提撥61億歐元給葡萄牙,以緊急支應葡國政府一些必要開支。國際貨幣基金說:「給葡萄牙的這筆260億歐元紓困貸款,目的是希望讓葡萄牙能夠在龐大債務壓力下,獲得一絲喘息的機會,使葡萄牙得以確實執行財政改革計畫,逐步恢復正軌。」葡萄牙是繼希臘和愛爾蘭之後,第三個出現歐債危機的歐元區國家。

希臘債務危機方面,惠譽把希臘債信從BB+降到B+,希臘前景展望則為負向。惠譽表示,如果沒有全面滿足資金需求以及可靠的歐盟/國際貨幣基金計畫,希臘評級可能被進一步調降至CCC級別。希臘2年期公債利率超過25%,10年期公債也高達17%左右,顯示投資人擔心希臘無法償還債務。希臘去年預算赤字約達GDP的10.5%,年底獲得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1100億歐元紓困。

※ 相關報導:

* 西班牙民眾不理禁令 紮營示威抗議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50406208/132011052101273.html

這起示威早在六天前開始,不少年輕人聚集在首都太陽門廣場,抗議年輕族群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45,隨後加入示威的民眾愈來越多,成千上萬人開始紮營過夜長期抗爭,他們要求政府提高就業機會,改善生活品質、並且修改執政社會黨的嚴苛經改方案。

* 人行行長周小川:防資產泡沫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349994.shtml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中國大陸面臨高儲蓄率帶來的經濟過熱問題,容易造成某些資產泡沫化。他認為,中國盡早運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才能取得促進經濟增長,與控制通膨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