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4

亞幣升值空間 還很寬廣

◆ 亞幣升值空間 還很寬廣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228594.shtml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2011.03.23

亞洲貨幣22日走升,由菲律賓披索和韓元領漲,主要因為日本核災危機可能已過了最壞階段,推升投資人對新興市場資產的胃納。

日本重建需求將進一步刺激通膨,促使亞洲央行升息或允許貨幣升值,亞幣看來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追蹤十種交易最熱絡亞洲貨幣的彭博—摩根大通亞洲貨幣指數(簡稱亞元指數)22日攀至3月10日來最高水準。日本首相菅直人21日說,福島核一廠1號與2號反應爐已恢復供電,已看到「隧道盡頭的曙光」。

披索兌美元匯價22日挺升0.5%至43.333披索,主因是投資人預期菲律賓央行24日將升息;韓元和印尼盾也各漲0.3%和0.2%。

原本亞洲國家因害怕本幣升值失去競爭優勢,大多不敢大動作升息。但現在,由於日圓匯價仍高於地震之前的水準,亞洲決策官員在對抗通膨壓力上已有較大的迴旋餘地,可升息和允許本國貨幣升值雙管齊下。

分析師說,日本災後重建可望推升能源和原物料需求,由於通膨壓力仍不容忽視,亞洲國家不僅不會暫停緊縮步伐,還可能允許本國貨幣進一步升值。

香港渣打銀行經濟學家崔文生(譯音)說:「通膨問題顯然仍揮之不去,亞洲當局可能日本問題可能是不確定因素,但日本情勢不會改變亞洲經濟體的緊縮道路。」

分析師說,日圓近來急漲很可能使亞洲國家較能容忍本幣升值,因為此時比較不會引起國內出口商反彈,尤其是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對日出口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相對較高的新興國家。

Van Eck新興市場基金投資組合經理人桑普說,未來數月亞洲出口到日本的原物料將激增。

桑普特別看好煤炭和天然氣產量豐富的印尼。

印尼和馬來西亞是亞洲各新興國家中「唯二」的淨能源出口國,可望從日本的能源短缺中受益。

根據加拿大皇家銀行(RBC)的資料顯示,對日本出口占馬來西亞GDP的9%以上,印尼出口有15%輸往日本。

※ 相關報導:

* 抑通膨 人行將加速升值
http://www.udn.com/2011/3/23/NEWS/MAINLAND/MAI3/6228695.shtml

這類言論並不代表人行或中共官方的正式立場,但確實顯示大陸內部對人民幣加速升值的支持程度提高。



◆ 日本高科技 極可能外移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229402.shtml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記錄整理】2011.03.23

蔡增家(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二所所長)

日本東北大地震引發海嘯後的災後重建,和二次戰後的日本重建不同,後者是全國性的重建計畫,且偏重於基礎建設的重建;這次地震災後重建,涉及產業鍊、海嘯預警系統、電力系統的重建。這次日本災後重建,勢必會思考將高科技產業外移,這是台灣大舉向日本招商的一大契機。

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日本將高科技產業從關西地區,轉到東北農業縣發展,但沒想到這次東北大地震,對高科技產業的衝擊更大。有人研判,這次日本大地震對台灣高科技可能產生「斷鍊效應」,也有人分析會有「轉單效應」。我認為對台灣高科技的影響,「斷鍊效應」高於「轉單效應」。

日本和台灣在高科技產業鏈中屬於上下游關係,台灣面板、半導體、綠能的上游原料和技術都仰賴日本,雖然高科技業宣稱還有庫存可以因應,但庫存至多一至兩個月,日本高科技業產如果5月底前無法恢復,就會衝擊到台灣高科技。我國政府應及早輔導廠商尋找代替性來源。

至於日本的重建效應,台灣能參與的不多,因為重建所需的鋼筋、水泥無法從台灣運去,唯一有利的是石化業,日本千葉縣最大的石化煉油廠火災後,跟日本沒有上下游關係的台灣石化業可望出現轉單效益。

日本高科技歷經阪神地震和東北地震的連續大撞擊後,這次日本災後重建一定會重新思考高科技業的布局,甚至將高科技產業外移,而台灣會是第一優先的選擇。

向日本高科技招商,台灣比韓國、大陸更具優勢。因為韓國是日本的競爭對手,日本對大陸有「山寨版」的疑慮,且中日關係不友好。台灣距日本較近,且兩國高科技業發展密切,當日本高科技業幾近走投無路時,正是台灣伸出援手的時機。以往日本不肯移轉的關鍵性技術,政府此時應該積極赴日招商,遊說日本綠能等關鍵性產業外移來台灣。

這次日本災後重建是一條艱鉅的道路,除了產業重建工程浩大外,重新建構全國性海嘯預警系統、全國電力重新協調、增加儲備電力系統等工作,都不是短期內可完成。



◆ 歐洲 將設新紓困基金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228599.shtml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2011.03.23

歐洲財長已敲定一項具體協議,將成立一檔新的紓困基金,可對陷入困境的歐元區國家放款5,000億歐元。

新基金將從2013年開始運作,取代現行的臨時基金,兩者最關鍵的差異在於,新基金要求歐元區17國提供800億歐元現金;臨時基金則完全仰賴貸款擔保。

新基金也將要求成員國在必要時承諾提供額外6,200億歐元的擔保。額外的擔保是取得頂級債信評等的必要條件。

成立紓困基金是歐洲官員所說的廣泛對抗主權債務危機計畫的一環。歐盟領袖本周末將集會,但已經承諾要達成全面的協議。

歐洲官員把紓困基金協議形容為重大進展。歐盟經濟委員芮恩(Olli Rehn)說:「我們現在具有全面性的策略,目標是鞏固歐元區根基和恢復歐元區主權債券市場的信心。市場不該對我們在高壓情況下的應變能力有絲毫的質疑。」

21日達成的協議使歐元區主要國家承擔新紓困基金的大部分負擔。德國將貢獻其中的27.1%資金,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各負擔20.4%、17.9%和11.9%。

然而,還是有許多漏洞需要填補。歐洲財長21日並未對是否擴大現行紓困基金規模做出決定。現有基金的擔保額度為4,400億歐元,但實際上只能借出2,500億歐元。歐元區領袖已承諾把實際可借出金額提高至4,400億歐元,但尚未敲定該如何達成。

與此同時,葡萄牙21日爆發政治危機。葡國總理本月11日在歐元區高峰會上承諾削減預算以免步上請求紓困一途。但主要反對黨已警告不會投票支持削減預算措施,很可能加速政府垮台,迫使該國最快在本周申請紓困。

歐洲財長敲定新紓困基金細節時,也同意減輕未來紓困國的負擔。現有紓困基金是以歐盟本身借款成本加計三個百分點的利率提供貸款,新基金將只高出兩個百分點。

去年接受紓困的愛爾蘭政府也急著要和歐盟重新商議紓困條件,但至今未有任何進展,目前歐盟對愛爾蘭收取高達6%的紓困金利息,令愛爾蘭民眾難以接受。

愛爾蘭希望降低貸款利率,但歐洲其他國家開出的交換條件是都柏林當局必須提高公司稅,但遭愛爾蘭拒絕,雙方陷入僵局。

※ 相關報導:

IMF:陸房市若泡沫 危世界經濟

19 則留言:

fsj 提到...

哥羅斯專欄/歐債危機處方 治標不治本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2011.03.24

歐元危機即將解決了嗎?歐洲領導人承諾本月底擬出全面方案,不只要終結危機,還要維持歐洲穩定。遺憾的是,他們不太可能成功,因為截至目前揭露的方案內容都只在處理危機的病徵,而未能對治病根。

德國總理梅克爾喜歡強調我們不應該說「歐元危機」,而要說「債務危機」,她說得沒錯,但如果再補上這場危機也是主權和銀行債務危機,那她就更正確了。

但這個診斷的立即結果是,處理這場危機必須找到債務問題的解決方法,也就是說,過高的主權債務和無力償債的銀行業。遺憾的是,在這兩個重要方面都沒有對策。

歐盟列為目標的新經濟—政策協調機制,在推動歐元區成員國增進經濟競爭力和強化財政上可能有用,但我們應記住,不久前愛爾蘭(以及某種程度上的西班牙)還被稱許是有競爭力、創造了空前就業機會的模範經濟體。

因此更緊密的經濟—政策協調能否預防新泡沬出現值得懷疑。當其他部門景氣大好時,宣稱「這次不一樣」的誘惑會再度難以抗拒。

不管如何,金融市場不在乎歐元區未來的政策協調架構如何,他們想知道的是現在的債務問題要如何處理。

但發生在所謂「周邊」經濟體的債務問題,為什麼對金融市場如此重要?目前瀕臨違約的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產值不到歐元區經濟的6%。如果歐洲金融體系很強健,它們的問題就不構成威脅。周邊經濟體的債務危機已變成體系危機,因為歐元區金融體系彼此緊密聯結,而且過於虛弱。

在歐元區金融市場彼此緊密聯結下,任何角落的弱點都會波及整個體系,除非解決主要弱點,將無法使體系恢復穩定。但歐洲缺少擁有財政資源的共同機構可以穩定整個體系。國家擁有這種資源,通常使用時也出於純粹的國家考量和利益。換句話說:歐洲面臨根本的集體行動問題。

經驗顯示,只有迫切的危機能迫使歐洲領導人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但在2008年秋季全球金融危機最高點時,歐元區的國家領袖並未考慮建立共同的銀行救援基金。他們只推出一套國家層級的方案,以逐一穩定各國的銀行體系。

各國承諾的救援總額很驚人,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0%,但這種團結的展現未維持太久。方案的執行並不平均,有些國家最後並未出力。然而歐洲金融市場的主要弱點還未解決,例如核心國家的銀行業資本不足,以及體系仍無法承受周邊國家失去金融市場信心引發的第二波危機。

歐盟藉批准希臘和愛爾蘭的新信用額度來因應兩國的危機,但在強化金融體系承受大規模違約方面卻做得很少。這方面的努力只有2010年7月公布逾90家歐洲大銀行的壓力測試結果。但這個插曲也再度凸顯,當沒有跨歐盟的機構可以監管體系穩定時會有什麼結果。各國的監管當局都有宣稱「我們的銀行很安全」的動機,即使許多金融機構的資本薄弱,進而削弱了整個體系。

這種情形在2010年11月顯得更真切,當時整個愛爾蘭銀行體系已經破產,而愛爾蘭銀行卻在去年6月才拿到合格的體檢單。市場認為,愛爾蘭政府的情形可能也一樣,必須接受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紓困。

只有在歐洲周邊國家不再威脅歐元區整體金融體系的穩定時,「歐元危機」才會終結。這將需要採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對主權債務要求更高的資本準備、對銀行進行更嚴格的壓力測試,以及擴大EFSF的執行權力,以便EFSF可以挹注銀行資本,而不只是對國家紓困。

確保金融體系穩定是當務之急,與其下功夫在經濟—政策協調或提升競爭力的宏偉機制,歐洲理事會應把金融體系穩定列為第一目標。(作者Daniel Gros是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歐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編譯吳國卿)

※ 相關報導:

* 葡萄牙恐變天 可能申請紓困
http://www.udn.com/2011/3/24/NEWS/WORLD/WOR2/6230978.shtml

葡萄牙總理蘇格拉底(Jose Socrates)23日將面對關鍵的國會投票表決,若國會投票反對他的削減預算計畫,可能導致葡萄牙提前舉行大選,並步上請求歐盟紓困一途。葡萄牙5年期公債殖利率飆升至歐元問世來最高水準。



◆ 鎖定20家銀行 專案金檢房貸人頭戶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洪凱音/台北報導】2011.03.24

財金部會打炒房動作不中斷,金管會昨(23)日宣示,將加強查察房貸授信人頭戶。據了解,金管會已啟動專案金檢,鎖定一、二十家銀行金檢不動產授信業務,並將人頭戶列入金檢重點項目。

管會官員表示,為防範不動產投資客利用人頭戶向金融機構申貸,金管會已要求所有金融機構應加強徵授信審核,如經檢查發現有疏失或違法情事,將追究相關人員責任,並要求金融機構依約提前收回該筆放款。

在政策用力打炒房的情況下,公股行庫對土地建築融資的態度已從「審慎」轉為「嚴謹」。部分行庫正研擬將利率提升至2.5%以上,貸款成數上限調降至五成以下。

為穩定房市,財金部會展開一連串的打炒房行動,繼稅捐單位決定在6月展開第二波不動產交易的查稅行動後,金管會昨天也宣示,將加強金檢房貸授信人頭戶。

金管會官員指出,人頭戶行為很容易規避掉政府許多規範,包括去年中央銀行採取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還有金管會本周一(21日)宣布的提高非自用住宅貸款的資本計提規定等。

以金管會本周一發布的新規定為例,銀行辦理的住宅貸款只要是屬於「非自用」,計算資本適足率的風險權數,將從45%提高到100%,金管會並定義「自用住宅貸款」是一人一宅。

換言之,只要使用人頭戶貸款,就可以規避「一人一宅」規定,仍適用較低的風險權數。

金管會官員表示,去年金管會針對不動產授信做專案金檢及一般的金融檢查時,發現有房貸借戶將資金交由他人運用、由他人代為還款繳息,且其所得、還款能力與借款金額顯不相稱,甚至有不明來源的所得資料向銀行申請貸款等情形,都是人頭戶的表徵。



◆ 張金鶚:房價將下修回97年飆漲前水準!

【中廣新聞/戴瑞芬】2011-03-24

政大台灣房地產中心發布最後一次房地產景氣對策訊號,99年第四季的綜合判斷分數比第三季上升了一分,連續兩季出現熱絡的黃紅燈,這也是從86年第三季以來的新高。政大教授張金鶚也不改「空頭總司令」的作風,預測未來房價下修是必然趨勢,而且一定會下修回到民國97年開始飆漲前的水準!

政大台灣房地產中心獨力發布最後一次的房地產景氣對策訊號,99年第四季的綜合判斷分數為16分,比第三季上升了一分,是連續兩季出現黃紅燈,代表房地產景氣過熱,而這也是從86年第三季以來的新高。

不過政大教授張金鶚說,調查房地產廠商預測未來景氣則是看法偏壞,而且今年第一季預期衰退15%,第二季更大幅衰退35%。張金鶚更直言判斷未來房價下修是必然趨勢,而且一定會下修回到民國97年開始飆漲前的水準!

『景氣隊測訊號16分,維持黃紅燈,從86年第三季開始,維持十幾年來的新高!未來廠商看法是偏壞的,特別對第一季跟第二季,特別是負值。所以對未來房價出現下修調整是必然的,我也覺得短期下修的幅度不大,可是長期一定要下修到,大家應該要回復到民國97年的水準吧!從那時候漲得特別多。』

房地產過熱,房價太高,政府祭出打房措施,要開徵奢侈稅、與預售屋財產交易所得稅,張金鶚直言,打房就是跟選舉掛勾,如果成效再不好,對執政的信心絕對動搖

奢侈稅這次被提出來,顯然跟選舉脫不了關係,是連在一起的。從這次打房效果跟選舉掛勾,成效不好,就表示大家對政府打房決心才是核心所在,政治擺中間的情況下,若沒有選舉,其實不太容易去面對民怨吧。』

建築研究所委託進行的房地產景氣對策訊號調查發布只做到99年第三季,第四季是由政大台灣房地產中心獨力進行最後一次,未來房地產景氣研究調查將回歸內政部地政司主管權責。

※ 相關報導:

* 美國新屋銷售跌到史上新低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1032400260.html

據美國商務部周三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月新屋銷售較前月大減16.9%,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的年率降至25萬戶,創下有此紀錄以來最低,前一次的歷史低點為2010年8月的27.4萬戶。

fsj 提到...

大陸稀土資源稅 下月調高十倍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林茂仁/上海二十四日電】2011.03.25

大陸官方保護稀土政策再加碼,大陸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決定,自今年4月1日起,統一調整稀土礦原礦資源稅稅額標準,平均稅額提高十倍以上。

中國財經報報導,稀土礦資源稅調整後,輕稀土(包括氟碳鈰礦、獨居石礦)的稅額標準為每噸60元(約新台幣270元);中重稀土(包括燐釔礦、離子型稀土礦)的稅額標準為每噸30元(約新台幣135元),遠高於現行0.40元至3元(約新台幣1.8元至13.5元)的稅額標準。

用資源稅等經濟手段調控稀土工業的發展,一直為諸多業內人士所呼籲。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民進中央提交的一份提案建議,通過提高稀土資源稅稅負,以經濟手段為主來調控稀土價格,維護國家利益,促進稀土產業可持續發展。

財經網報導,中國五礦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劉貽南表示,對稀土的管理,單靠行政手段是管不住的,應該更多使用價格手段,例如提高資源稅、增加開採環節的成本,這兩條不抓住,管不了這個工業。

此前,為解決中國稀土企業相對分散、開採方式粗放、環保意識薄弱等問題,2007年起中國開始對稀土生產實行指令性規劃,開始減少稀土出口。

但這些措施作用並不明顯。2010年稀土出口配額的大幅減少,還一度引致日本、美國等國的不滿。目前,工信部正醞釀出台稀土工業准入條件以及稀土工業發展規劃。

不過,此次雖然大幅提高稀土資源稅稅額,但是仍延續「從量定額」的徵收方式,而非按「從價定率」徵收,稅收收入無法隨價格上漲而增加。

中國海關總署資料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中國稀土的實際出口量較去年同期微增0.3%至7,084噸,但出口額則增長568%,達到3億多美元,出口平均單價達到每噸4.44萬美元,較2010年的平均價格增長近一倍。

近期稀土價格漲勢更是凶猛。年初至今,大陸國內稀土氧化物價格漲幅大多超過50%,其中氧化釔、鐠釹氧化物的漲幅均超過一倍。



◆ 倫敦反節約 50萬人上街頭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03.27

來自四面八方的英國民眾26日走上倫敦街頭,抗議政府大幅削減財政開支,遊行號稱有50萬人參加,是2003年反伊拉克戰爭示威以來英國規模最大的示威活動。

主辦單位英國總工會原本預計有10萬人參與,但表示走上街頭的人在40至50萬之間,參加的群眾包括公務員、公共醫療體系人員、教師、消防隊員等,也有學生和退休人士、社團代表參與。

英國政府日前推出新年度預算案,大幅削減公共支出,許多民眾認為政府的削減計畫幅度過大、速度過快,已嚴重影響到他們的生活。許多外地人士包租大型遊覽車,在中午遊行開始前數小時就聚集在倫敦泰晤士河畔,許多人帶著孩子全家出動,遊行隊伍前並有樂隊、舞者、啦啦隊等表演,氣氛平和。

遊行隊伍穿過市區,行徑國會大廈、唐寧街首相府、特拉法加廣場,最後在海德公園聚集。英國總工會派出千人糾察隊、警方出動4500名警力維揚秩序,但有一群為數在500人左右的搗亂分子中途脫隊,破壞牛津街、攝政街的知名商店和商業機構,Topshop和匯豐銀行的玻璃被砸、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分行也被扔擲油漆和瓶子。這些人蒙著臉和警方捉迷藏,鬧事後就躲進遊行隊伍。英國總工會秘書長巴柏擔心會因此模糊了遊行的焦點。他表示:「我們向政府發出強烈信息,各行各業的人有志一一同,不願讓殘酷的酷削預算毀掉民眾應該享受的服務、工作和生活。」

反對黨工黨領袖米利班說:「雖然有些削減有其必要,但政府的計畫太過份、也太快,會破壞社區生活的結構。」工會並指責政府把企業和銀行界引起的經濟衰退責任轉嫁到一般民眾,削減一般人的福利,卻讓銀行業大發獎金。

英國面臨鉅額財政赤字,卡麥隆政府去年5月執政後宣布計畫,要在5年縮減810億英鎊財政開支,包括減少30萬名公務人員、凍結公務員薪金等。而財政大臣歐斯本上周提出新財政預算案,卻計畫把現行28%的企業稅率在2014年以前調降至23%,引發強烈反彈。

財政部官員表示,政府實施的撙節計畫有其必要,不會因為示威而改變既定政策。



◆ 財經漫遊-別老把災難留給人民

【沈雲驄】2011-03-26 中國時報

歷史上破產的銀行中,哪家的規模最大?

答案是美國的華盛頓互惠銀行(簡稱華互)。二○○八年破產之前,這家有一百二十年歷史的銀行,資產合計高達近三千三百億美金,比台灣最大的國泰金大兩倍以上,相當於四家兆豐金的資產總和,全美排行第六大,風光一時。

兩年多來,該銀行試圖振作,希望能重新整頓後,擺脫破產壞名聲。但最近隨著越來越多資料曝光,當年破產真相也越來越明朗。回頭看看就能輕易地發現:華互的破產,投資者的損失,並非不可避免的。整場金融風暴,不是什麼難以想像的意外,而是一場業者近利、官員急功下所釀出來的災難。

先說業者的近利。房地產過熱,泡沫隨時會爆,銀行其實心裡早就有數。前陣子曝光的文件證明了,原來凱林傑早在二○○五年就已經發現勢頭不妙,他私下告訴銀行的同仁「我從來沒看過風險這麼高的房市」,並且預測房市將會走弱,到時候,勢必會威脅銀行的營運。

但有威脅又怎樣?凱林傑對外照樣報喜不報憂,繼續縱容底下的業務們瘋狂地吸收房貸客戶。凱林傑甚至大手筆重賞房仲業務員,只要介紹客戶給華互,就能賺到高達一萬美元的佣金。那段時間,銀行對於貸款人的收入與名下資產有多少,審核能多鬆就多鬆,錢,借出去再說。一來,客源增加,業績好看,股價才會漲;二來,許多後期進場的房貸族都是收入較差的家庭,採用的是較彈性的利率方案,銀行的利潤更高。何況,危機會不會發生誰曉得,這生意你不做,別人也會搶,幹嘛拱手讓人?

不只銀行,從剛曝光證據看來,負責監督、卻怠忽職守的官員也難辭其咎。在美國,銀行房貸部門歸「互助金融局」(Office of Thrift Supervision,簡稱OTS)直接管轄。出事前不久,房市已經全面熱到亮起紅燈,聯邦存保公司也宣布要採取緊縮措施。但實際上呢?OTS仍然暗中放水,任由華互──以及其他銀行──繼續從事高風險的房貸業務。沒有官員願意出面當烏鴉,生怕壞了政府的經濟成績單。

更關鍵的是,在官員們為了短期經濟成績單而長期放水下,銀行的風險與經營者的利益,是近乎脫鉤的。風險再怎麼惡化,經營者的收入不會受半點影響。據聯邦存保的資料顯示,出事前的那兩年多時間裡,銀行明明正朝著破產方向奔去,經營團隊的紅利卻越滾越大,光是凱林傑一人,就撈走了超過二十億台幣。

出事後,大家都看到了,銀行由盈轉虧,股價一年之間蒸發九成,後來隨著股票下市,股價也從每股最高四十五美元,化為烏有。而吞下苦果的,不只是投資者,還有納稅人。因直到今天,政府還在用納稅人的錢為當年的風暴善後。這也就是為什麼,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毫不留情地賞了凱林傑一巴掌,要把他與另外兩位高階主管送上法庭,追究害慘投資人的責任,把錢吐回來。

其實,事情大可不必惡化至這種地步。業者要利益,官員要功勞,是經濟前進的動力。要避免人民再受業者近利與官員急功所傷,當然不是讓業者無利可圖,讓官員提心吊膽,而是讓業者與官員自己負起錯誤決策的後果。拿凱林傑來說,並不是很差的經營者。接掌公司近二十年來很有企圖心,要把銀行打造成「咖啡業裡的星巴克」,或是「零售業裡的沃爾瑪」。他不斷推出廣告,打造「平民銀行」的形象,大力拉攏那些過去大銀行懶得搭理的中低收入家庭。

這當然是很正確的策略。一來,中低收入者也需金融服務的協助;二來,這些家庭現在的財力雖不怎麼樣,但誰敢說未來不會更好?趁現在與這群客戶博感情,將來的生意會更有想像空間。更重要的是,這些人通常不熟悉金融業務,銀行也能從他們身上賺取較高利潤,一舉多得。

可惜,凱林傑一心只想到自己短期所能獲得的利益,最後毀了這家百年老銀行。那些老想把災難留給別人的經營者與官員,豈可不警惕?(作者為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

fsj 提到...

原料成本大增 陸物價幾失控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2011.03.28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將今年物價調控目標設定在4%以內,但愈來愈多廠商因國際原物料價格不斷攀升,紛紛調整終端零售價格。新華社指,輸入型通貨膨脹加劇將使大陸物價調控面臨更大的挑戰,年中物價漲幅可能就衝破6%。

年中CPI 恐突破6%

寶潔、聯合利華、立白、納愛斯等大陸前四大日用化學品品牌,近日全面調漲旗下洗髮精、沐浴乳、肥皂、洗衣粉等產品售價,漲幅約5%~15%。

對於漲價的理由,聯合利華大中華區副總裁曾錫文告訴新華社,「上游原材料石化產品、植物油、無機化工產品等近期平均上漲40%左右,直接帶動日化用品成本增加約20%,因此日化用品終端銷售價格上調壓力較大。」

除了日化用品,許多食品廠商也陸續調整售價。康師傅本月21日發布年報指出,因物流和原料成本上漲、產品毛利率下降,4月1日起大部分桶裝麵將調價,漲幅10%~15%。這是康師傅繼去年11月及今年2月後,半年內第三次漲價。

新華社指出,儘管廠商調漲產品價格帶來較大爭議,但企業因原物料及勞動成本上漲導致成本壓力增大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尤應引起關注的是國際因素對中國通膨形勢的影響。

新華社表示,受美國量化寬鬆政策、日本地震及利比亞局勢動盪等因素影響,未來中國輸入性通膨恐進一步加劇。

天災人禍 商品急漲

中國人民銀行周末公布的「2010年國際金融市場報告」也警告,2011年應特別關注原油、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通貨膨脹風險。

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月份大陸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較去年同期上漲7.2%,創2008年10月以來新高。新華社指,持續走高的大宗商品價格,尤其是國際油價快速上揚是重要推手。由於PPI向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傳導效應強烈,未來大陸通膨壓力明顯。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地震誘發的日本電子和汽車企業停產,可能使得中國過去價格長期走跌的交通和電子產品出現止跌反彈,從而讓短期通膨形勢更為複雜。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形容,目前中國的通膨形勢可謂「內憂外患」,國內勞動力價格高漲,乾旱天氣助推食品價格上漲預期,偏偏國際上大宗商品價格又迭創新高。

高善文推指出,不排除勞動力週期、食品週期和以原油代表的大宗商品週期產生「共振」的可能,從而將中國CPI在今年年中推升到6%甚至更高,加劇中國通膨風險。

※ 相關報導:

* IMF示警:拉美經濟過熱 資產恐泡沫化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238306.shtml

拉丁美洲經濟過熱,信貸擴張過快使此區資產價格有泡沫化之虞,拉美應專注於金融穩定以降低經濟成長的波動性,並積極推動經濟多元化。

* 社群網站市值高估 巴菲特發警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r/28/today-e4.htm

股神巴菲特提出警告,表示社群網站市值大多高估,是因為當中一些指標性企業準備IPO上市變賣股份。社群網站的獲利與市值往往不成正比,頗有達康泡沫重現之姿。推特去年營收僅四千五百萬美元,實際是虧損...



◆ 日震衝擊 全球車廠無米可炊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3.28

日本汽車業在地震和海嘯重創後,許多工廠因缺水、缺電或供應商斷貨,遲遲無法重新開工恢復生產,問題日益嚴重,並將衝擊全球汽車業的供應鏈。

由於數以千計日本汽車製造工廠的員工可能被公司告之繼續待在家中,豐田、本田和其他汽車製造商亦將損失數十億元的營收。

在日本震災以來,包括電腦晶片和塗料等汽車重要零件的庫存量,正隨著工廠難以復工,而迅速減少。由於零件和供貨是以耗時較長的船運,因此,歐美和亞洲其他國家,尚未真正感受供應不足的危機,但專家估計問題將在4月中旬開始浮現。東京日本先進研究所專家遠藤浩二說:「這是汽車業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衝擊。」

身為全球第二大汽車供應商的日本,目前大部分車廠仍持續暫時停工。雖然僅有少數幾家工廠在地震中受到重創,但許多工廠因電力和供水不足,業者根本沒有把握工廠何時可復工。一些汽車分析家指出,最晚可能延至夏季。

以製造零件包括氣流感測器和驅動控制系統的日立公司為例,該公司正在等待供應商提供的材料,才可重啟生產線,同時又要解決本身的問題。目前日立的工廠缺乏供水和瓦斯,並輪流停電,工廠員工忙著修復廠房內受損的屋頂和倒塌的牆面。對於何時可復工,該公司發言人也無法確定。



◆ 社論-從震災中看到日本的社會資本

【本報訊】2011-03-28 工商時報

日本這次百年罕見的大地震,沿海市鎮為海嘯夷平,氣仙沼市遭烈火延燒,福島核電廠更是接連氫爆震驚全球。繁榮的城市已成遍地廢墟,三十餘萬人無家可歸而棲身於避難所,所見者父子離散、夫婦永別,哀哀之聲、不絕如縷,聞之令人動容。

近年全球地震、海嘯、颶風幾乎沒有停過,但在歷經災難時能如此相互扶持、如此遵守秩序、如此冷靜堅毅,除了日本,幾乎沒有其他國家辦得到。許多國家在歷經災難的同時,憤怒指責者有之、趁亂搶劫者有之、災民變暴民者也有之。然而在日本這場百年巨災中,我們看到的是人們耐心地排隊領取物資,悲而不怨地訴說人類的脆弱,並對素昧平生者伸出援手而彼此合作共度難關。多數人從日本大地震中看到的是遍地的廢墟,但我們卻看到了日本豐沛的社會資本;地震可以摧毀有形的建設,但卻撼動不了這個無形的社會資本。

過去經濟理論總以為金融資本是一國經濟得以成長的重要原因,三十年前經濟學家發現人力資本比起金融資本更為重要,晚近的研究又發現一個充滿互信、合作的社會資本,較前兩者更為重要。因為在一個相互信任的社會裡,可以減少許多社會摩擦及外部成本,非僅讓政府的管理事半功倍,也可以讓民間企業的生產、消費、投資等活動,可以更有效率地進行。

歷史學者法蘭西斯.福山從歷史興衰中,也發現高度信任感是創造一國經濟繁榮的最重要力量。從二戰後的日本經濟發展,足可證實這個社會資本的論述,雖然晚近日本經濟出現停滯的十年,但客觀而言,日本經濟停滯原因甚多,高齡人口逾兩成、內閣改組太頻繁、全球化生產的衝擊,都是重要因素。所幸,日本這個互信的社會資本迄今依然存在,從日本人民在這次大地震中的表現,我們相信日本經濟非但不會被擊垮,並且於不久的將來還會再度攀上一個新高峰。

談到社會資本,我們可以回憶一下1997年底亞洲金融風暴發生,那時韓國幾無可動用的外匯存底,韓元急貶、失業狂升、股市重挫,人均所得跌破7千美元。面對空前的經濟危機,韓國興起了「捐黃金,救國家」的運動,一週之內即有數十萬民眾捐出10噸以上的黃金,韓國人民在經濟災難中的通力合作精神,舉世矚目。也正是這個互信合作的社會資本,讓韓國經濟得以捲土重來,不過短短數年韓國在大陸市場的占有率就超過台灣,人均所得於四年前更升逾2萬美元,遙遙領先台灣。

從近年來因應危機的經歷可以發現,日、韓的社會資本是他們經濟發展過程中極其重要的元素,這些社會資本讓他們衝破困境、履險如夷。而這個高度信任的社會資本,並非只有在災難中才會起作用,即使是平日裡也對經濟社會有極大的作用。以年初台灣的人口普查屢被民眾拒訪為例,在日本根本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日本政府平日所辦理的家庭收支調查、失業率調查,民眾配合意願極強,幾乎沒有台灣這種拒訪的情況。須知,拒訪率升高對政府統計品質影響至鉅,雖可勉強以統計方法彌補,但仍大大增加了統計的誤差,使決策者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

台灣早年可以在兩岸戰雲密布、颱風地震頻繁的環境下發展經濟,憑藉的不是台灣豐沛的自然資源,也不是高層次的技術能力。台灣經濟所以能快速成長,被譽為亞洲四小龍,所依賴的就是高度互信的的社會資本,人與人、團體與團體彼此在一個信任的社會網絡中聯結。但曾幾何時,在藍綠政治人物言詞過激的撕裂下、在詐騙集團的橫行下、在僱主與員工的互信日趨薄弱下,台灣的社會資本正快速流失,以致今天連政府派員到府訪查一下都讓人感到不安。以如此貧乏的社會資本,如何因應未來經濟的風險?實令人深感憂心。

今天政府急於赴海外招商,總希望吸引更多資金留在台灣進行投資建設,但殊不知,只有金融資本而沒有社會資本,一國的經濟發展必難以持久,他日只要一遇災難、一遇風暴,絕難逃土崩瓦解的命運。我們籲請執政當局不要只專注在如何招商累積金融資本,更要好好思考如何建構互信的社會資本。當我們在同情日本此次震災的遭遇之餘,也該為自己貧乏的社會資本有所警惕,以免他日遇難,悔之晚矣。

fsj 提到...

大陸輸入性通膨 掃向全球

【經濟日報╱記者李宇欣/綜合報導】2011.03.29

香港利豐集團的研究報告指出,如今是高採購物價的新興時代,價格上漲的中國商品正在出口至全球各地,中國的CPI已經不再只是中國的問題,因為,中國的輸入性通貨膨脹正在席捲全球。

香港利豐集團是消費者採購和物流的巨頭之一,提供沃爾瑪和Gap等零售商商品,利豐去年公司的財務報表,獲利上升27%至港幣42.8億元(約新台幣161.8億元)。

華爾街日報報導,利豐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明確指出,過去30年的中國,一直處在低物價和高出口的時期,但是這個優勢在2009年已經消失殆盡;2009年之後中國的薪資政策,導致出口商品價格大幅上漲。

報告還指出,Made in China的產品價格在未來將持續上升,全球已經「被迫」進入中國的輸入性通貨膨脹之中。

中國挖空了美國、歐洲和亞洲等其他國家的產業基地,先進國家的產業鏈紛紛轉為外包來降低成本。如今的中國,已經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影響價格的能力,然而,這個能力加上國內的通貨膨脹,對於全球物價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利豐集團已經將旗下的採購目光轉向,例如原本在採購服飾商品上,中國一直都是利豐集團最主要的供應國,如今中國僅占公司服飾產品來源的25%,其餘由孟加拉和越南來取代,並且,和利豐同樣轉向的公司越來越多。

從更廣的角度來看,中國現在已經從通貨緊縮源頭轉向全球通貨膨脹輸出國,華爾街日報表示,如今每個人都要為中國工人更高的薪資來買單。

※ 相關報導:

* 零組件缺料海嘯 襲向各產業
http://www.udn.com/2011/3/29/NEWS/NATIONAL/NAT5/6240345.shtml

日本地震、海嘯及核災提醒了世人各國企業是多麼仰賴這個島國,日本是各種高階零組件的重要來源,這場災難對各產業的重大影響如下...



◆ 拒收50元硬幣… 「大家都拿過假的」

【聯合報╱記者游文寶、吳佩玲/桃園報導】2011.03.29

「現在攤販沒有人沒收過50元偽幣的!」中壢市觀光夜市賣紅茶業者如此說。市面流通的硬幣,偽幣到底有多少?有立委去年底在立法院國是論壇中揭露數字是200億元,有人認為誇張,卻有商家公開貼告示「拒收50元硬幣」。

桃園市徐小姐二個星期前到中壢鬧區訪友,買了兩杯燒仙草,她拿出50元硬幣付帳,卻被老闆拒絕說:「對不起,不收50元硬幣,你有紙鈔嗎?」

她收回硬幣改用紙鈔付錢,事後,老闆解釋說,賣燒仙草、紅豆湯是小本經營,整天下來,曾收過金額達「幾百元」的十多個50元偽幣,等於「賣1杯,賠3杯」。

老闆又說,現在老眼昏花,銀行雖有教過如何分辨真假,但客人會抱怨、等不及鑑別真假幣,只有「拒收」最乾脆。「他們家不收50元硬幣,很平常」隔壁鄰居大家都知道。

桃園縣議長邱奕勝的隨扈陳連旺說,日前他用4個50元硬幣買飲料,被某店家好像當詐騙集團般看待,因為4枚50元硬幣,對方足足檢視了快5分鐘,「我度日如年,心想若是偽幣真是糗大了」。

人潮眾多的中壢市觀光夜市有500個攤販,記者走訪,發現業者共同心聲:「小錢嘛!收到偽幣,找出去就算了」。

賴姓業者還說,他最多一個晚上收過合計400元的8個50元偽幣,送到銀行存款,經常會被行員發現其中有假幣,「已經被登記很多次」,只要金額不太高,只好自己吸收,免得被當成偽幣集團,現在家裡有40個50元假幣。

市面上只有50元偽幣嗎?10元就沒假的?開早餐店的陳小姐拿出整天營業收下來的10元硬幣,她根據經驗,挑出3、40個蔣公半身像上浮雕變得模糊的,感覺重量也不足,對著光線照,光澤很暗淡的,懷疑是假的,有趣的是,多是民國70年間出廠的硬幣。

「我每天打烊時,要像撿紅豆般,把問題硬幣挑出來,大不了用它來付貨款。」陳小姐很無奈地說,她上中央銀行網站,根本沒有教導分辨10元真假幣的資訊,只好如此自救。

賣襪子陳姓業者指出,他偶爾會發現顧客使用偽幣,他會客氣請對方再換個銅板,「一般作生意不會計較,找來找去,才會造成偽幣在市面上流通」。

攤販與業者都建議政府,建立偽幣回收機制,不要把收到假幣的民眾當成犯罪份子,否則根本解決不了偽幣在市面上流通問題。

※ 這是政府的責任。



◆ 4年後募兵制? 吳揆:財政有困難

【聯合報╱記者陳洛薇/台北報導】2011.03.29

國防部長高華柱日前在立法院表示,募兵制規劃民國一○四年實施,不會延宕。不過,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第三次聽取國防部報告募兵制後坦言,因財政非常困難,募兵制時程現在還沒有最後敲定,未來還是要採「徵募並用」制,才能維持國防力量。

吳揆要求政院副院長陳冲針對各方面的因應策略、財務規劃、建軍需求、募兵徵兵如何無縫接軌等配套,統合研究後決定。

他也強調,未來有一段時間必須「徵募並用」,即便將來以募兵制為主,還是要保留幾個月的短期役,以維持國防力量。

吳揆也指示國防部,從有限財源中籌措募兵制的基本費用,國軍閒置土地及營舍可以利用,一部分作為國家整體財源統籌之用,另外可撥一部分作為眷村改建或建軍備戰使用。

他舉例,國防部辦公處所集中,原有陸軍、空軍、海軍、聯勤司令部營舍可能要做其他用途,「否則以目前相當艱苦的財政狀況,要支應募兵制早日實施的目標,的確非常困難,不諱言這困難是擺在眼前的」。

至於空出來的國軍營舍與土地是否出售、設定地上權或合建?吳揆指出,有些地方以設定地上權方式未必是最適合的選擇,要很審慎;為避免炒作土地,台北都會區超過五百坪的國有土地暫時禁止出售,這項政策會繼續維持。

國防年度經費困窘,吳揆說,國防部要求一○一年最低限度三千二百五十億元,依目前的規劃,一○○年度大概維持二千九百多億元,還不到GDP的百分之三,其中包括人員維持、軍事投資、設備更新等等。

吳揆強調,募兵制是馬英九總統的政見,且因應科技戰爭,愈需要素質高、熟悉精密武器裝備者,但因役期越來越短,也只有朝募兵制或徵募並用,才能維持國防力量,台灣不可能與中國大陸軍備競賽,只能在質上力求精進,維持小而精、小而強的力量。



◆ 中信買下大都會 跨足人壽保險

【經濟日報╱記者洪凱音/台北報導】2011.03.29

中信金控昨(28)日宣布,以1.8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53億元買下台灣大都會人壽100%股權,中信金正式跨足「人壽保險」的領域。

中信金控總經理吳一揆承諾,取得台灣大都會人壽,是中信金控進軍保險業務的第一步,這不只是單純的財務投資,還是項策略性投資。

台灣大都會人壽是第二次標售。去年首度出售競標,由國票金控以1.125億美元(當時折合新台幣36億元)得標;但因為國票金控大股東不合,對併購大都會人壽沒取得共識,金管會否決這項併購案。

大都會人壽今年第一季重新開標,吸引四家業者投標,包括中信金、台新金、三商美邦人壽及旺旺集團。中信金控以1.8億美元最高價得標。

中信金昨與大都會人壽簽約後舉行記者會。吳一揆強調,大都會淨值為98億元,中信金出價約是淨值的0.57倍,交易價非常合理。這項投資案全部由中信金現有資金支出,未來不用籌資、增資,更沒有中資的疑慮,交易過程乾淨,是一項「好上加好」的股權交易案。

大都會人壽在台已有22年歷史,是國內電話行銷市占率第一的壽險公司。吳一揆承諾,624名員工將全數留用,並強調兩年內薪資福利制度不會改變;30.7萬名保戶權益也會獲得百分之百的保障。

吳一揆表示,中信金將結合旗下的銀行、券商、保險經紀人、創投、資產管理、保全與台灣彩券等八家子公司的資源,作為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基礎與資源。

fsj 提到...

斷鏈衝擊!日震災對美影響 超乎預期

【聯合晚報╱路透底特律30日電】2011.03.31

美國工商業協會 (US Business and Industry Council)30日發表一份名為「供應鏈地震?」報告指出,日本震災對美國經濟所產生的衝擊,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

報告說,日本震災以來,許多美國製造業者受到日系產品供應鏈中斷或不順暢的影響,特別是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產業,這種影響可能持續數年。報告還說:「這類供應中斷可能大幅減緩美國原已遲緩的經濟復甦,而這些行業在美國創造最高收入的就業機會以及科技創新方面,均占有極大比率。」

事實上,美國製造業還有更多領域的產業供應鏈與日系產品關係緊密,包括機床、發電渦輪等工業設備。

不過,這次天災導致的供應不穩定也可提供機會,讓美國製造的產品取代日本產品,促進復甦。

工商業協會表示,更宏觀而言,美國可因進口成長率降低,每年經濟成長規模增加數千億美元,而國內生產提高,也有助於政府在不需加稅的情況下增加稅收。



◆ G20財長會議 聚焦→熱錢的困擾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1.03.31

G20集團的財政部長與央行總裁上午在南京舉行會議,討論全球貨幣體系面臨的各項挑戰,但重點可能仍聚焦在資金流動帶來的困擾。美國財長蓋納則說,各國匯率政策不一致是當前貨幣問題的癥結所在。

蓋納說,問題的答案並不複雜,不需要訂定新條約,也不需設立新機構,只要國家採取行動即可。

蓋納將在南京參加一場小組會議,討論國際貨幣體系的現況與缺失,他在預先準備的書面報告中說:「G20已謹慎地推動多邊的努力,建立更堅定的匯率政策規範。」蓋納也說,他贊成改革IMF特別提款權(SDR)的結構。

G20輪值主席國的法國總統沙克吉與中國副總理王岐山共同為一天的財長會議揭幕,國際貨幣基金(IMF)總經理史特勞斯卡恩與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秘書長古利亞都出席會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孟代爾,以及曾任IMF中國部門主管康乃爾大學教授普拉沙德等專家,也都參與討論。

會議的重點包括由史特勞斯卡恩發表主題演說,另外還將舉行不對外公開的會議,討論全球資本流通引發的各項問題。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都說,熱錢亂竄造成通貨膨脹升高,也驅升他們的貨幣價值。

沙克吉總統昨天說,他希望今天的討論能夠激發有關「國際貨幣體系迫切需要的改革」辯論。他說:「我們必須對抗貨幣的動盪,因為這個問題會讓所有的競爭努力化為烏有。」



◆ 史提格里茲:全球復甦搞雙軌 風險大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美聯社華盛頓三十日電】2011.03.31

全球主要經濟體目前正以令人擔憂的兩極化速度擺脫這波大衰退:不是復甦腳步太快就是太慢。這導致過多資金湧入新興經濟體,不僅助漲商品價格,也在新興市場的股市和房市吹起危險的泡沫,帶來前所未見的風險。

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大國並未在2008年到2009年的全球經濟衰退中受到嚴重打擊,很快就重回衰退前驚人的成長水準。如此快速的復甦顯示,新興經濟體已非常壯大,即使美國等富國仍在勉力走出衰退,新興國家也能自行成長茁壯。

美聯社對22個占全球經濟產值逾八成的國家所做的分析報告顯示,開發中國家正以前所未見的力道驅動全球復甦,而非像從前那樣仰賴美國帶頭推動成長。這份報告顯示,三個成長最快的國家阿根廷、中國及印度都是開發中國家,成長最慢的國家都在歐洲,各是西班牙、英國和法國。

美國經濟成長率在這22國中排名第12。

此一世界經濟秩序重組費時30年。世界銀行(WB)指出,去年開發中國家占全球經濟產值的比重升至26%,高於1980年的18%,因此新興市場目前對全球經濟表現的影響力大增。

中國正帶頭改變世界經濟秩序,去年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經濟之前有超過10年時間陷入停滯,現在又飽受強震和核災打擊。

新興經濟體飛快成長已協助數億人脫離貧困,並為美國的產品和服務創造龐大的消費市場。

目前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警告:「這種雙軌世界構成若干罕見風險。」他和許多經濟學家都擔心太過資金湧入開發中經濟體正刺激商品價格飆漲,並助漲新興市場股票及房地產價格的泡沫。

開發中國家飆速成長不僅導致美國及其他富國流失工作和投資資金,也在國際掀起貿易及貨幣爭端。



◆ 「三黃一劉」查稅查出的問題

【經濟日報╱社論】2011.03.31

2月農曆春節過後,國內房地產市場猶如從熱帶氣旋掉進冷氣團,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俗稱奢侈稅)吹響政府決心打炒房的號角後,國稅局重兵查稅的震撼行動接手上場。重稅、嚴查,如同雙劍合璧,令房地產市場風聲鶴唳,昨天更傳出英業達董事長葉國一也被鎖定。政府多管齊下穩定房市,用心值得肯定,但在這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激戰中,要讓房市交易不再脫序,還須注意幾個警訊。

嚴格來說,奢侈稅針對炒房行為課徵10%~15%的重稅,因僅鎖定兩年內買進賣出的短期交易,衝擊有其期限;持有超過兩年的房產交易,即脫離重稅管控。因此,相較於奢侈稅,稅捐機關對每一宗的房產交易,查稅期限短則五年、長達七年,只要運用得當,嚴查逃漏對市場自律的促進效果高於奢侈稅。不過,查稅的行政成本不低,也存有選案公允與否的道德風險,運用自須謹慎;此外,這次國稅局鎖定四個房產投資大戶「三黃一劉」查稅,讓民眾得以一窺房產炒作的規模與綿密架構,卻也顯露稅捐機關人力、資訊與示警系統、法制規章的缺漏,有必要儘速補缺拾遺。

「三黃一劉」中,市場別稱「勇哥」的黃勇義經查核發現,自民國95年起四年內以36個親友名義,買賣940筆房地產,平均每人每年至少賣掉6.5戶房子。國稅局懷疑36人都是「人頭戶」,儘管均如期報繳各自買賣房產的交易所得稅,國稅局仍在抽絲剝繭查證940筆交易與黃勇義的關連性。如經確認是人頭買賣,黃勇義即須負起這些房產獲利的繳稅責任,市場人士估計連補帶罰,可能至少要10億元。

國稅局追查異常房產交易行之有年,95年時財政部即已要求稅捐機關,應將每年出售房產逾六戶的個人視為營利事業列管,97年起嚴格執行。黃勇義一案,36名涉嫌人頭的平均出售房產數已達列管標準,國稅局卻直到最近才驚覺36人不僅彼此相關,甚至可能觸及逃漏。連如此龐大的交易,稅捐機關都無法及時察覺,遑論依規列管、追查,顯示稅捐機關對房市異常交易的掌握機制還不夠靈敏。

預訂最快7月上路的奢侈稅,其執行成敗同樣繫於稅捐機關的查稅能力。因此,財政部有必要建置更精進的房產交易標靶預警系統,善用手中全國最完整的所得、財產與家戶資料庫,檢討稅捐機關掌握度不足的原因,並予以補強。否則,落後補查的現象一再出現,難以估計還有多少個黃勇義經由查稅火網的時間破綻,得以隱身暗處,甚至安然脫身。

查稅講求效率,旨在追求高查核績效,進而達到遏阻炒房漏稅風氣的目的。不過,現今房產獲利的計稅方式,卻也拖累查稅的績效與士氣。由於成屋的土地交易利得免稅,這使得稅捐機關查獲的炒房利得,須按「房地現值比」隔離免稅土地所得,僅就房屋獲利課稅,造成可以課稅的所得大降。高雄國稅局1月查獲上億豪宅買賣,半年轉手大賺3,630萬元,即因房地比為3比97,只能補稅35萬元,還不到炒房暴利的1%。這樣的案例俯拾皆是,「三黃一劉」大費周章查稅的最後結果,也可能出現低於民眾預期的狀況,關鍵即在房地比的設計有待調整。

嚴重脫離民眾所得及經濟水準的房產泡沫,不只是經濟危機之源,也是社會動盪之源,本應受到監控,更須及早調理對治。但營建署剛出爐的住宅需求動向調查顯示,去年第四季台灣的房價所得比上升至8.9倍,台北市更達14.3倍,同創歷史新高,房產泡沫正在漲大,凸顯政府出手調控房市的必要性,下一步則須掃除各種限制執行成效的障礙,方能收割穩定房價的果實。

fsj 提到...

台商擴大西進發出新警訊

【經濟日報╱社論】2011.04.02

台商對大陸投資出現新一波熱潮,依經濟部統計,去年核准西進投資達133億美元,較前年大增一倍以上。在兩岸經貿關係走向和緩下,台商擴大登陸似是理所當然;然而,這波投資熱潮與以往不同,透露了不同的意義與警訊,政府應做更深入的解讀,才能對應正確的政策。

總體而言,這一波台商大陸投資熱,出現三個結構性變化。第一是投資區位改變,赴內陸地區投資增加,西部的成都、重慶繼東莞、昆山後,成為另一個台商高科技產業製造中心與IT生產基地;中部的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則挾其資源與勞動力優勢,及與珠三角、長三角的距離因交通改善而縮短等,也吸引台商加速前進。第二是產業領域改變,新的趨勢是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成為這波投資的熱點,水泥、玻璃、石化、汽車等傳統產業也成長,不動產、流通、金融等則是成長最快的產業。第三是投資用途改變,這一波是以增資擴大生產規模為主流,與過去的初始試探及建業不同。

台商調整西進布局,主要受到經濟面推力與拉力的影響。在推力上,人民幣升值、勞工短缺、人力僱用與原物料成本增加、環保要求提高、投資優惠政策調整等接踵而至,使改革開放較早的東部沿海地區吸引力減弱;至於拉力,中西部地區擁有工資成本低、勞動力充沛及市場潛力大等條件,加上擴大內需政策加持、地方政府提供特殊租稅優惠與投資保障等積極招商,在在吸引台資企業的目光。

其中,大陸致力推動區域發展規劃及擴大內需政策,對台商投資布局的影響更大。為改善區域經濟發展失衡的問題,大陸當局自1990年代後期起,先後推出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中部崛起等計畫,並推展城鎮化建設。近年來,為因應金融海嘯衝擊,導正各地重覆投資造成的產業發展失序現象,並強化內陸區域經濟發展,大陸加碼推動區域發展政策,2009年以來已批准十個國家級區域發展規劃、增設三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並正研擬更多的區域發展規劃。這些規劃都得到中央的財政支持,在制度和土地使用、融資等政策上也獲得先試先行特權,再結合擴大內需政策,不只吸引沿海地區台資企業移入,也受到新投資者的歡迎。

客觀來說,大陸的經營環境已今非昔比,總體市場供大於求,競爭非常激烈;尤其大陸本土企業崛起,在生產、行銷、管理技能的實力大幅提升,台商企業面臨的經營壓力有增無減;大陸當局似乎也看到台商面臨的困境,還在「十二五規劃」中明文提出支援台商轉型升級的政策。很明顯的,台資企業在大陸的先發優勢正在減弱,台商企業不轉型、不求變,勢難以應對愈來愈複雜且高度競爭的市場形勢;為此,台商必須在轉移投資區位、開拓新興市場和創新產品、升級技術、改變營運模式等方面,做更多的思考與投入。

大陸「十二五規劃」已生效實施,在改善民生、擴大內需、促進城市化、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下,其內需市場的潛力廣受跨國企業期待,台商西進投資熱潮恐將持續。然而,台商西進絡繹於途與陸企來台寥寥可數,卻形成強烈的對比,讓政府宣示的「ECFA有助於吸引外商來台投資及台商根留台灣」理想,像是空中樓閣。如果台商赴大陸投資是「連結亞太、布局全球」策略的必要路徑,政府就不能輕忽當前兩岸投資、單邊傾斜的失衡現象,而應有所作為。改善台灣投資環境、鬆綁不合時宜法制規章等是吸引投資的老調,卻也是不變的主調,關鍵在於如何因時制宜做新的詮釋,才能真正釋放ECFA的力量。



◆ 大陸經濟如幼虎變壯 威脅台灣老貓

【杜紫宸】2011-04-01 中國時報

中國大陸公布了「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計畫(十二五)」,內容吸引台灣政商關注,眾人試圖解構這個影響未來國際經濟均衡的施政規畫。但中國大陸十二五規畫,對於台灣的經濟與產業發展,究竟是提供了廣大發展機會,還是帶來更嚴峻的競爭威脅,應予細究深思。

回顧一九五一至一九八○,中共建政第一個三十年,是政治導向的中國,掃除異己重要性壓倒一切。一九八一至二○一○可稱為經濟的中國,成功地讓一部分人富起來。面對未來三十年,官方規畫藍圖是建設社會的中國,溫家寶在兩會前夕,宣布未來五年中國GDP平均年成長率訂在百分之七「包容性增長」幅度,充分說明了十二五將是中國推動社會制度與經濟結構轉型的階段性時期。但,脫殼蛻變經常是一個痛苦與排他的過程。

過去三十年,透過經貿密切往來,兩岸不再是獨立發展的兩個系統,成為一個既互補又競爭且互相學習的產業生態。許多重要產業(資訊電子、機械汽車、食品紡織),台灣與大陸共同週旋於美國創意、日本原料與歐亞市場之間,扮演著國際供應鏈垂直分工的緊密夥伴關係。然而,隨著十二五揭櫫的擴展內需政策,大陸本地產業結構,未來勢必走向向前與向後整合的趨勢,而現階段兩岸產業垂直分工之互利均衡,可能於五年內快速打破。當兩岸產業分工條件情勢不再,多數企業被迫選邊站。

我可以大膽預言:未來二十年兩岸貿易依存度與投資逆差可能減少,而產業分工將快速走向水平,取代今天的垂直分工。台灣面對的「大國之鄰」窘境,有如丹麥、瑞士、荷蘭之於過去百年的德國。未來「台灣接單、大陸製造、國際行銷」之營運模式,將逐漸退出主流思維,更多的台籍企業走向市場深度經營策略,致力建構完整服務通路,大量培植大陸本土幹部,甚至決定在當地金融市場直接掛牌上市。

從戒急用忍以降,台灣政府管制企業與資金的流動,但面對跨境無障礙化的全球發展態勢,產業競爭之關鍵能耐,如尖端技術與管理知識,早已可以隨著關鍵人才之移動而遷徙。面對這種化整為零的區域移動,傳統的國家管制機器完全失效。更坦白說,三十年來台灣與韓國在資訊、半導體產業之崛起,關鍵成功要素之一,即是來自美籍華(韓)人與日本退休資深人力之大量移動。未來中國大陸在十二五期間,陸續激發的龐大科技創新與市場應用規模,對於台灣與海外企業優秀白領,將具備致命之吸引力。未來台灣資深中產階級大量移居大陸,或往來於兩岸,約已可見。

許多人將此一可慮的發展情勢,歸諸於兩岸交流政策的放寬,殊不知環境比較優勢是因,人才資金流動是果,建構政治壁壘並不能降低兩地資源價值之相對水位。但政治工作者卻經常倒果為因,為自己意識形態之正當性辯護,爭取不具完整資訊之基層選票。但歷史為不可逆之機遇,爭辯何用?現階段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對外招才,其實遠比招商更為關鍵,倘若政府持續本末倒置處理,必將事倍而功半。

十二五的基調,說明了中國將嘗試致力於經濟與社會發展模式的轉變。先不論這樣的轉型可能造成的經濟與社會動盪風險,中國大陸發展遊戲規則的本質變更,大多數台灣企業與政府財經、兩岸、國安部門,是不是已經充分理解與準備,我們未來的兩岸產業政策,能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考驗著政府、國會、朝野、智庫四方面的智慧。

二十年前,海峽兩岸的產業實力如同「幼虎、成貓」,台商企業曾經悠游虎穴,擁享全球物美價廉的生產要素,不亦樂乎。但如今經濟均衡之客觀態勢已然轉變,昔日幼虎茁壯成中虎,將與老貓競食。調適過程中,眼光膽識會不會成為台灣的策略死穴?當經濟出海口被政治意識潛規則所全數固封之時,時間將是最殘酷的終結裁判。

(作者為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

fsj 提到...

G20 研議人民幣納SDR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1.04.01

20國集團(G20)在全球貨幣體制改革議題上似乎邁出一小步。各國財金首長3月31日在南京國際貨幣體系研討會上,同意需把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IMF)特別提款權(SDR)的一籃子貨幣。美、法同聲呼籲匯率政策要更有彈性。

法國財長拉加德3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經過一天的會議後,各國同意G20應研究把人民幣納入SDR的一籃子貨幣中,「我們討論SDR一籃子貨幣的狀況,重點尤其放在貨幣的可兌換性和彈性,以及央行的相對獨立性」。

她也表示,從現在起各國將開始研究擴大一籃子貨幣的問題。但她強調,美元絕對不會被SDR取代。SDR目前的組成貨幣有美元、日圓、歐元和英鎊。這場研討會並非G20正式會議,因此不會發布正式聲明。

中國對人民幣納入SDR卻不以為然。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質疑,加入SDR的貨幣何以必須自由浮動;前人民銀行(央行)顧問余永定提到,SDR的組成貨幣必須由獨立央行所管理。但中國最重要的匯率和貨幣政策,都由共產黨領導人決定。

中國早在會前就堅持,其貨幣政策不在本次會議議程上。中國副總理王岐山在開幕時說,改善國際貨幣體系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要穩當地逐步改革。

法國總統沙克吉顯得較急切,疾呼要持續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強化其穩定度,「顯然我們一定要朝更有彈性的匯率制度前進... 如果我們失去在危機期間得到的動力,這世界將重陷不穩定和危機」。

美國財長蓋納則在一場小組座談上說,鬆綁對匯率的控制,並改為更市場導向的政策,才是管理通貨膨脹的關鍵步驟。這番話顯然就是抨擊中國的匯率政策。

他說,部分新興國家嚴格管制匯率,在自己的經濟體內點燃通膨風險,卻也加大別國的升值壓力,引發保護主義,「這種匯率政策的不對稱,製造許多緊張,這是今天國際貨幣體系中最需解決的問題」。

※ 相關報導:

* 自由兌換當條件 大陸不接受
http://www.udn.com/2011/4/1/NEWS/WORLD/WOR2/6247793.shtml

夏斌說:「中國當然是願意的,但這是很難的協調過程。國際社會要求人民幣必須在資本項目下可兌換,中國絕對不能接受這種討價還價式的放進去。」



◆ 周遊華爾街/第二季 潛藏六大威脅

【經濟日報╱編譯 賴美君】2011.04.03

美股走勢難以預測,即使最聰明的投資人與股市先知也曾跌破眼鏡,美股第一季走勢就是絕佳的例子。這三個月來革命、戰爭與災難不斷,但美股卻因為預期大衰退結束與經濟力道增強而出現多頭。

第二季剛好是傳統上「5月賣出離場」的季節,向來是美股全年最疲軟的時期,但股市今年的表現似乎很符合這種傳統。

不過專家指出,沒有數據指向今年第二季歷史將重演,也沒有證據顯示單季漲勢過後就是頹勢。比較可能的演變是,美股在未來幾個月會遭遇阻礙,導致市場回檔修正,直到秋季再重拾漲勢,最後以亮眼的表現總結全年。以下是今年第二季美股的六大威脅:

1.企業獲利。美國第一季財報季即將登場,預料將表現良好。根據路透報導,標普500指數的企業獲利可望激增14%,尤以原物料、工業與能源業最出色。這個成長數字不算優異,但顯示獲利穩定,若出現意外,可能造成恐慌並侵蝕投資人信心。

2.聯準會(Fed)。聯準會收購美國公債預計在第二季底結束,勢必引發更多疑慮,擔心停止二度量化寬鬆(QE2)後美國經濟與金融市場能否自立自強。不過,隨著6月逼近,將有更多應變的交易策略出現。

3.歐洲。歐洲依然步履蹣跚,愛爾蘭銀行業需要增資,歐債危機陰魂未散,仍有幾國處於水深火熱。愛爾蘭與葡萄牙可能接受紓困,加上西班牙與義大利可能出包,投資人可能在歐洲暑假前獲利了結。

4.中國。中國縮緊銀行放款利率,可望使今夏經濟成長趨緩,連帶影響從原油到稀土的各種商品價格。中國科技業者與西方相比股價明顯過高,因此未來如果不是中國科技股下跌,就是美國科技股價上漲。

5.油價。中東與北非動亂造成油價持續波動,尤其是利比亞近來的動態影響重大,雖然不足以造成經濟脫軌,如果油價飆漲,這種詭譎難料的情勢將成為投資人的首要疑慮。

6.華府。美國預算問題嚴重,美國政府可能下周就被迫關門,赤字仍是一大隱憂。雖然美國政府上次在1990年代關門時,美股出現漲勢,但仍會打擊市場信心。(取材自MarketWatch)

※ 相關報導:

* 美經濟數據 兩好一壞
http://www.udn.com/2011/4/1/NEWS/WORLD/WOR6/6247800.shtml

最新出爐的三項美國重要經濟數據呈現兩好一壞,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下滑,證實勞動市場漸入佳境;3月芝加哥採購經理人指數顯示企業活動擴張速度超乎預期;2月工廠訂單則意外下滑,為四個月來首見。

* 告急 愛爾蘭再需240億歐元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32011040100666.html

歐洲聯盟去年底給與愛爾蘭抒困款850億歐元,卻因4家銀行沒通過最新的壓力測試,必須再借貸240億歐元度過難關。目前愛爾蘭各主要銀行陸續到位的抒困資金累計將近700億歐元,但還需額外再加碼240億歐元,市場預估,愛爾蘭所需抒困款規模將達千億歐元之譜。



◆ 黑天鵝出盡了?

【經濟日報╱社論】2011.04.04

今年全球經濟原本相當樂觀,但近來黑天鵝盡出:日本遭逢地震、海嘯及核電廠輻射外洩三合一災難;北非及中東政局動盪不安;歐洲又爆發新一波債務危機;美國二次量化寬鬆(QE2)政策即將結束,經濟復甦力道可能隨之減緩。這些不確定因素讓全球經濟前景充滿變數,不過,也有不少財經專家樂觀認為,經濟黑天鵝已經出盡,下半年全球經濟將步出陰霾,加速成長。這樣的樂觀預期是否貼近經濟現實,有必要做一審慎的評估。

日本政府公布震災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6兆至25兆日圓(約2,000億至3,000億美元),遠超過1995年阪神地震10兆日圓,將使今年日本GDP成長率降低約0.5個百分點。原本期待龐大的重建需求可以重振經濟活力,進而引領日本走出「失落十年」,但是,福島核災引發多重危機,可能讓日本經濟陷入另一個「失落十年」。美國專家估計,福島輻射外洩已達三哩島的十數萬倍,輻射物質嚴重汙染福島及周邊地區的土壤及海域,而且波及整個東日本,不僅衝擊日本產品出口及觀光旅遊收入,更嚴重影響日本人消費意願及經濟信心。再者,因為核電廠停擺導致東日本缺電及限電危機,可能延續到明年才會恢復正常,亦增添日本經濟重建的困難。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也是半導體、汽車、機電等產業關鍵原料及核心零組件供應者,日本經濟落難對全球經濟有難以忽視的影響。

今年2月以來在北非及中東掀起的「茉莉花革命」,也為全球經濟復甦增添變數。美、法、英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目標鎖定在推翻格達費長達40年的獨裁統治,但對解決利比亞亂局卻束手無策。目前北非動亂已蔓延到中東產油國家,若局勢持續惡化,必然會影響石油的穩定供應,再加上日本核電廠災變造成全球核能發展的急凍效應,各國原油及天然氣需求勢必大增,未來油價持續攀升勢難避免,進而拖累全球經濟復甦。

持續已逾一年的歐債危機最近再興波瀾。葡萄牙債務危機導致總理蘇格拉底垮台,勢必讓葡萄牙成為繼希臘、愛爾蘭後,第三個接受歐洲中央銀行(ECB)及國際貨幣基金(IMF)經援的國家。雖然歐盟領袖在3月下旬峰會中同意成立7,000億歐元的歐洲穩定機制(ESM),但市場對歐盟顯然缺乏信心,希臘、愛爾蘭及葡萄牙籌資利率仍不斷攀升,專家認為其債券違約風險極高。歐債危機讓歐元區解體的陰影揮之不去,也讓歐洲經濟復甦陷入漫漫長夜。

美國經濟在聯準會(Fed)量化寬鬆政策加持下,最近經濟成長及就業數據皆顯著好轉,但因為全球通膨壓力激升,美國聯準會已暗示不會再推動第三波量化寬鬆政策,甚至不排除提早結束QE2,最快今年底就升息。鑑於近來美國經濟好轉,係賴量化寬鬆政策推升股市與國內消費,以及美元走弱激勵出口大增,但近來美元因世局動盪又有轉強趨勢,油價上漲及日本震災讓美國消費者信心大幅下滑,很多專家開始擔憂今年6月二次量化寬鬆結束可能衝擊美國股市及債市,並減緩經濟復甦的力道,進而為全球經濟帶來新的變數。

總體而言,去年以來即已存在的全球通膨壓力並未舒緩,甚至因油價上漲而變本加厲;另一方面,因為多重變數衝擊各地金融市場及經濟信心,全球經濟復甦步履日益蹣跚,出現停滯性通膨的可能性正逐漸升高。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經濟情勢,台灣須有同時因應多方壓力的準備,政府財經施政也務須對症下藥,從加速調整經濟結構及提升經濟應變能力雙管齊下,才能降服不斷出現的經濟黑天鵝。

fsj 提到...

油價進逼120美元 商品漲翻天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1.04.05

愈來愈多跡象顯示美國經濟將持續擴張,帶動原物料需求成長,商品價格升抵兩年新高。國際油價刷新30個月最高紀錄,白銀改寫31年紀錄,穀物和鉛銅等金屬價格也幾乎全面上漲。

追蹤24種原物料價格的標普GSCI指數4日在紐約早盤上漲0.6%至兩年高點。Pengana資本公司基金操盤手施洛德表示,有進一步證據顯示美國經濟已奠定自力增長的基礎。

西德州輕原油5月期貨4日在紐約早盤最多上漲0.78%至108.78美元,倫敦布侖特5月期貨最高上漲1.1%至119.95美元。

紐約黃金6月期貨4日早盤上漲0.6%至每英兩1,437.3美元。RBC資本市場黃金期貨副總蓋洛表示,市場憂心通膨時會刺激黃金買氣。白銀也受惠於類似因素,加上該貴金屬廣泛使用於電子產品,因此經濟好轉時也較受青睞。

紐約白銀5月期貨漲逾2%至38.57美元,刷新1980年2月13日來的最高紀錄。

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交易的三個月鉛期貨,4日早盤最高漲到2,775.25美元,是2008年4月28日來最高,主要因為市場看好日本震災後的重建需求,汽車銷售提高也將帶動需求。

倫敦研究業者CRU分析師霍克斯預測,今年鉛將供不應求,缺口約為2萬公噸。三菱綜合材料公司4日表示,到9月底止的上半年度將增產鉛16%,以滿足地震後的電池需求。

紐約銅5月期貨早盤上漲0.9%至每磅4.295美元,同樣是因為供應不足的疑慮。英美礦業公司(Anglo American)上周表示,由於在智利的全球第三大銅礦產區,今年前兩個月大雨不斷,導致產能減少,今年產量恐怕會不如目標。另外,在芝加哥交易的玉米5月期貨,4日早盤一度上漲2.14%至7.5175美元,是2008年7月來最高。

※ 相關報導:

* 美企超賺 美股吞下大力丸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253829.shtml

美國企業盈餘即將寫下逾百年來最大增幅,這告訴投資人,即使標準普爾500指數兩年來已大漲近一倍,現在還不是出脫股票的時機。

* 亞元指數 14年新高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253874.shtml

亞元指數逼近1997年來高點,主要因為市場揣測外資正在加碼亞洲資產,以便從該區亮麗的經濟成長前景中獲利。亞股也漲至日本311大地震來最高水準。

* 歐元區躉售物價指數狂飆 升息壓力大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253904.shtml

根據經濟循環研究所(ECRI)一項預測通膨走勢的指標,歐元區2月通膨壓力升抵29個月新高。



◆ 大陸升息 金融危機來第4次

中央社 2011.04.05

中國今天宣布升息,為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第4度調高利率,旨在遏止通貨膨脹和抑制這個成長速度最快主要經濟體的資產泡沫化。

中國人民銀行在官網上指出,上調基準1年期貸款利率25個基點,由6.06%至6.31%,1年期存款利率也調高25個基點,由3%至3.25%,明天開始生效。

即使日本發生地震和海嘯災難,及歐洲主權債務難題等讓全球展望蒙上陰影,但在油價商品成本攀漲,及經濟持續成長下,恐讓亞洲國家維持利率調升之勢。

台灣、越南、印度、南韓和泰國相繼在3或4月調高基準利率,中國官員則藉調高銀行存款準備需求,將現金自經濟體系抽離。

中國2月消費者物價年增4.9%,高於政府4%的年度目標。中國總理溫家寶將通膨喻為老虎,「一旦鬆綁,將難以回籠」,並形容通膨為社會穩定的潛在威脅。

東方匯理銀行(Credit Agricole CIB)駐香港經濟家柯華齊克(Dariusz Kowalczyk)在升息宣布前指出:「全球通膨壓力正在攀升,將在這1年中推高物價,尤其是當油價居高不下。」「人行需傳遞一項訊息,即它正在致力穩定物價。」



◆ 北京外企最低工資 擬調高50%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2011.04.05

據新華網報導,北京市總工會有意推動,外資企業適用的最低工資標準不得低於城市最低工資標準的150%。此一政策一旦落實,等於包括台商在內所有外資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將額外再調高50%。

經濟日報/提供

北京今年1月1日已再次調高最低工資標準,從原本的人民幣960元調至1,160元(約新台幣5,170元),調升幅度達20.8%。依規定,加班費、勞工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必須由企業負擔,不得計入最低工資標準。

依據北京市總工會的構想,若北京市外資企業員工的最低工資不得低於城市最低工資標準的150%,代表今年包括台商在內,所有在北京外資企業員工最低工資標準將不得低於人民幣1,740元(約新台幣7,754元)。

一旦這項政策在今年內實施,等於外資企業今年的最低工資標準在不到一年內,一口氣從人民幣960元調高至1,740元,調升幅度高達81%。

根據北京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趙磊上個月中旬公布的數字,截至去年底,北京服務業的比重已將近76%。北京台商協會會長林清發表示,北京台商的行業結構與北京產業結構類似,亦即有超過七成為服務業。

因此,基本上北京台商與外商員工數少於從事製造業的外資企業,且目前北京絕大多數台商與外商員工的薪資早已高於人民幣1,740元。

不過,若最低工資標準真的拉高到1,740元,企業必須承擔與最低工資連結的各項成本如各類社會保險支出也將隨之提高,多少會增加外商的營運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總工會率先提出的這項構想如果獲准實施,是否會引起其他省市跟進。若台商加工製造業密集的地區也推動類似措施,對台商最大的衝擊將在於,與大陸本地企業在勞動成本上處於不平等的競爭地位。



◆ 經濟怎麼變 歐巴馬連任關鍵

中央社 2011.04.05

美國總統歐巴馬4日宣佈競選連任。共和黨方面雖然至今尚無人正式表態,但躍躍欲試者眾。去年底民主黨在期中選舉中慘敗的陰霾未散,歐巴馬將面臨嚴酷挑戰。

去年11月美國國會期中選舉,人民對歐巴馬執政兩年的成績打不及格。眾院從領先75席的多數黨變成落後48席的少數黨;參院雖然勉強維持多數,但席次從原來的59席掉為53席。

影響所及,2011年會計年度已過一半,但聯邦政府預算仍未獲國會通過,歐巴馬政府靠國會通過的暫時支出法案渡日。但每次暫支法案期限僅2至3週,目前暫支期限是到4月8日,若未獲國會通過展期,聯邦政府將被迫關門。

2008年高舉「變」字大旗,以勢如破竹之勢攻進白宮的歐巴馬,為何執政才兩年就提前跛腳?他真會如前副總統錢尼(Dick Cheney)公開預言,無法擺脫「一任總統」的命運嗎?

奎尼匹克大學(Quinnipiac University)於3月22日至28日進行的民調顯示,歐巴馬最新施政滿意度為42%,比1個月前下降4個百分點,創下奎尼匹克大學進行歐巴馬施政滿意度民調以來的最低紀錄。

要評估歐巴馬贏得連任的機會,應檢驗歐巴馬上任3年多實踐競選承諾的情形。

歐巴馬競選期間提出5大承諾:致力經濟復甦、推動健保改革、廢除禁止同性戀者從軍政策、關閉關達那摩基地監禁恐怖份子的監獄、自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其中經濟復甦、健保改革與撤軍為關鍵議題。

經濟方面,儘管各項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正在復甦,但因速度緩慢,民眾無感。尤其失業率居高不下,雖然3月份降到8.8%,比起去年11月已下降1個百分點,但失業人口仍高達1300萬人。民眾因繳不出房貸,住屋遭法拍事件層出不窮。

整體而言,民眾對歐巴馬在振興經濟上的表現並不滿意,而歐巴馬也因此在期中選舉中付出代價。

推動健保改革方面,歐巴馬在全國出現強烈分歧情況下,強勢操作,雖然健保改革法案最後獲國會通過,但社會分裂已形成,茶黨應運而生,在期中選舉中有效凝聚反歐巴馬力量,協助共和黨一舉奪回眾院多數黨地位。

撤軍方面,歐巴馬已於去年8月31日宣佈結束在伊拉克的戰鬥任務,撤回大部份部隊,並於今年年底以前全部撤出。歐巴馬也已宣佈從今年7月開始自阿富汗撤軍。

因此,撤軍承諾顯然會在他第一任期屆滿前達成。不過有批評指出,伊拉克叛軍及蓋達恐怖組織未除,賓拉登仍逍遙法外,伊拉克和阿富汗局勢仍不穩定,撤軍是為撤而撤,是戰鬥任務結束,而非戰鬥任務完成。

總而言之,歐巴馬雖然努力實踐選舉承諾,但有實踐程度與民眾期待有落差者;有實踐後反而造成期中選舉崩盤者;有礙於現實可能跳票者;也有客觀情勢尚未成熟,勉強為實踐而實踐者。

評論指出,歐巴馬上任後,急所非急。尤其傾全力通過全民健保法案,造成社會分裂,輸掉期中選舉,更是大敗筆。

距離2012年大選還有1年多。歐巴馬當務之急是加緊改善經濟。如能在選前讓選民感受到生活改善,任何共和黨對手恐難威脅其連任。反之,若讓民眾繼續生活在驚恐中,則錢尼的「一任總統」預言恐將一語成讖。

fsj 提到...

歐洲跌倒+通膨惡化 金銀同飆新高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1.04.06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加深,加上穀物與石油行情飆升造成通貨膨脹前景惡化,金價6日連續第二天創空前新高,銀價也創31年來新高。

紐約商品交易所的6月黃金期貨5日大漲19.50美元或1.4%,以每英1452.50美元成交,是有史來最高收盤價,盤中並飆到1458.60美元的顛峰;6日上午亞洲盤的報價仍維持1453.10美元的高檔。

新加坡6日上午的現貨黃金價格也上漲2.02美元,創每英兩1457.75美元的史上最高水準。

現貨白銀則飆到每英兩39.3125美元,是1980年以來最高水準。

白銀驚驚漲 31年新高!

白銀的漲勢比黃金更加兇猛,也讓黃金對白銀的價格比率降到1983年以來的最低水準。目前,一英兩黃金可以購買37.02英兩白銀,遠低於過去十年來的62英兩平均數。金價近一年來躍升28%,但銀價的漲幅則超過一倍。

巴克萊資本公司的分析師王世洋在給客戶的報告中說:「投資人持續顯露尋求安全庇護的徵狀。」「在地緣政治風險與歐洲主權債務問題籠罩下,油價將繼續攀升。」紐約輕原油期貨近一年來飆漲達24%。

穆迪公司5日調降葡萄牙債信一級,從A3降到Baa1,並表示會考慮再次下調。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本周說,將「非常密切地」觀察通貨膨脹走勢,市場因此揣測,聯準會可能比預期更早提高利率。歐洲央行(ECB)同樣暗示,已準備在本周提高借貸成本。而中國則在5日宣布去年10月中以來的第四次升息,以抑制消費者物價。



◆ 防股市閃電崩盤 美推新斷路機制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4.06

中央社報導,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5日推出新計畫,專門設計來保護市場免於受到價格劇烈波動影響,以預防去年5月6日「閃電崩盤」歷史重演。

美國證管會這個被稱為「漲停板跌停板」(limit up-limit down)的提議,將要求在美國上市的股票交易必須在最近股價標準的一定範圍之內進行。

若此提議獲得通過,則將取代現存的個別股票「斷路機制」(circuit breaker)。個股斷路機制是美國證管會在閃電崩盤之後不久透過試驗計畫實行的機制。納入斷路機制的眾多股票和指數股票型基金(ETF),一旦價格在5分鐘內漲跌幅達到10%,交易立即暫停。

美國證管會與交易所和美國金融監管局密切合作,希望解決市場結構問題,避免重蹈去年閃電崩盤的覆轍。當時美股市值暫時蒸發了大約1兆美元。

證管會主席夏皮洛透過聲明表示,「讓我們現有的交易機制升級,將有助保持市場投資人和企業的信心。」

就在上週的3月31日,10個新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s)遭遇「迷你版」閃電崩盤,暴露出斷路機制的潛在漏洞。這些基金都沒有納入斷路機制,其中部份慘跌高達98%。

新的漲跌停機制所設的價格範圍,將追蹤個股在交易中前5分鐘之內的平均股價,以平均股價為準設立特定百分比作為上下限。



◆ 預算難解套?美政府9日恐關門

【聯合晚報╱華盛頓特派員劉永祥/5日電】2011.04.06

美國國會經過幾個月協商,遲未通過2011年預算案,歐巴馬總統5日出面溝通,也無法化解兩黨歧見,聯邦政府被迫關閉的可能性大增。

美國政府2011會計年度從去年10月開始,目前聯邦政府依賴國會暫時預算決議維持運作。今年三月以來國會兩度延長暫時預算措施,兩黨若不能在期限前達成協議,聯邦政府將從9日起停擺。

共和黨掌控的眾議院月前決議刪減預算支出610億美元,但未能獲得民主黨享多數的參議院支持,民主黨僅同意刪減330億美元。

歐巴馬5日上午邀集眾院議長貝納、參院多數黨領袖芮德及兩院撥款委員會主席協商,希望促成預算案通過,但未能化解僵局。貝納與芮德下午再度闢室協商,還是無法達成共識。歐巴馬周三將再邀請原班人馬協商。

為營造輿論壓力促使共和黨妥協,歐巴馬臨時現身白宮例行記者會,強調美國人民希望盡快通過預算案,「他們不喜歡這些政治遊戲,我們也沒有時間玩政治遊戲」。

他表示,白宮已接受共和黨先前主張,同意刪減730億美元,現在共和黨又堅持刪減項目及增加刪減數額。處理預算問題,不能採取這種「全聽我的,否則免談」的態度。

歐巴馬所稱的730億美元,與國會討論的330億美元,其實是同一件事,只是計算基礎不同。

另一方面,貝納表明,不會被參院或白宮逼迫在兩個壞方案中選擇一個,一是為維持政府運作同意不理想的協議,一是因為參院不作為導致政府關閉。

貝納主張暫時預算措施再延長一周,爭取協商時間,但歐巴馬表明不接受。他強調,先前已延長二次了,「這不是政府運作的方式,我的政府沒有辦法根據兩周預算來規畫施政」。



◆ 有感漲價 3月物價指數恐漲破1.8%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11.04.06

主計處今天公布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由於國際油價高漲,預估漲幅上看1.8%,已逼近全年目標的2%,開始「有感漲價」。

主計處先前預估,今年全年CPI年增率約2%,與其他國家比較,台灣物價相對平穩,不過外界認為,官方預測值「太樂觀」,國內通膨壓力不輕,今年物價漲幅恐超過2%。

財經官員說,3月的物價漲幅仍集中在高消費頻率的能源與糧食,民眾對於物價上漲,「愈來愈有感覺了」。

CPI年增率2%代表的意思是,去年3月平均可以100元買到的商品,今年3月得用102元才買得到。若以一個月薪為3萬元的上班族來說,如果今年加薪低於600元,表示加薪幅度低於物價漲幅,其實就是「實質減薪」,實質購買力下降。

主計處統計,今年前兩月的物價漲幅平均只有1.21%;但因北非政局不穩,以及日本巨震影響,國際油價居高不下,3月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平均現貨原油價格達109.75美元,較去年同期上漲42.1%。

影響所及,雖然新台幣升值,中油也啟動「減半調漲」機制,但國內3月平均油價仍比去年同期漲了近12%。

由於油料費占CPI權重高達3成2,所以光是油價上漲,就會拉抬3月CPI年增率上升約0.4個百分點,來到1.73%的水準。

加上國際農工原料價格,如小麥、玉米、黃豆等,雖然3月價格略有下滑,但仍持續在高檔盤旋,使得3月物價可能上看1.8%,近全年經建目標的2%。

fsj 提到...

IMF政策轉彎 支持資本管制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2011.04.07

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政策出現重大改變,5日正式支持對國際資金流入實施管制措施,為該基金成立70年來首見。

IMF已制定一套政策框架,內容包括建議巴西、中國和印尼等國如何最能善用資本管制來阻止熱錢大舉湧入。這套政策框架也為有意制定資本管制「行為準則」的20國集團(G20)奠定了基礎。

IMF向來主張市場應該開放,這回卻贊成資本管制凸顯IMF的一貫立場出現180度大轉變。資本管制或是利用課稅、利率及其他政策工具來控制資金流動,對希望客戶資金自由進出的銀行、避險基金和投資組合經理人造成困擾。

IMF總經理史特勞斯康說,IMF目前對資本管制採取「非常務實」的態度,「資本管制不能替代正確的經濟政策,但是當正確的經濟政策已到位時,暫時採用這種工具可能有其必要」。

根據這套新框架,IMF在某些情況下可為資本管制背書。最重要的是,當局應努力發展並深化其資本市場,以協助吸收資金流入,並防止流入資金激增對經濟造成破壞性扭曲。但由於這個過程需要時間,政府應調整貨幣或財政政策,例如讓貨幣升值、購買外匯存底、調整基準利率和緊縮預算,作為第一道防線。IMF官員說,當一國貨幣被低估時,像人民幣目前的情況,IMF就不太可能為中國的資本管制措施背書。

另外,如果管制成為必要,IMF希望這些管制不會歧視外資。

新興市場的成長強健和已開發國家的成長停滯,促使資金大量湧入開發中經濟體。金融危機期間,資金甚至加速湧入新興國家。資金流入確實有助刺激經濟成長,但這種「熱錢」也可能壓垮部分經濟體,使後者面臨過熱和資產泡沫的風險。結果是,許多新興國家已對購買政府公債的外資課徵較高稅率、限制外資投資房地產,或對貨幣操作設限。

IMF對資本管制的討論暴露出IMF內部經濟學家對此一議題嚴重分歧,也凸顯出新興經濟體與先進經濟體之間的對立。新興國家主要抱怨這套框架未深入研究資金流動的根源---先進國家的寬鬆貨幣政策。

巴西派駐IMF的代表諾奎拉巴提斯塔(Paulo Nogueira-Batista)說:「我們認為IMF目前對資本管制的討論,是為進一步干涉新興市場國家的政策預作準備。」

※ 相關報導:

* 葡萄牙求援 金額上看3.3兆台幣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258521.shtml

葡萄牙終於向歐洲聯盟求援。專家估計,葡國至少需800億歐元(約1140億美元、新台幣3.3兆元)。葡萄牙6日發行10.05億歐元公債,被迫付出高昂代價,12個月和6個月期公債的殖利率分別高達5.902%和5.11%,

* 美政府若關門/80萬人恐放無薪假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258523.shtml

美國情報機構官員表示,中央情報局 (CIA)、聯邦調查局(FBI)等情報機構準備在聯邦政府關門時,讓許多員工休假。

* 美政府若關門/簽證可能受影響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258524.shtml

美國政府停止運作,可能導致數十萬聯邦公務員領不到薪水,並影響成千上萬家與聯邦政府有合約的企業。

fsj 提到...

聯合國示警 糧價還會飆
http://money.udn.com/fund/storypage.jsp?f_MAIN_ID=339&f_SUB_ID=3099&f_ART_ID=233905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2011/04/08

聯合國農糧組織(FAO)7日表示,雖然全球糧價在3月從空前新高回路,但未來一個月很可能再度攀漲,因為庫存減少將使糧價漲勢再起。5月玉米期貨價格7日在芝加哥交易所飆漲至2008年7月來新高。

FAO的資深經濟學家卡波說:「我們相信未來數周糧價會開始回升,且現在已經出現這種跡象。」他說,全球對食物、飼料及生質燃料的需求非常強勁,但是增加農產可能不足以使糧食庫存維持安全水準。

FAO追蹤55種糧食商品的指數,在2月升抵236.8點,不僅連漲八個月,並且創下歷史新高。但該指數在3月下跌3%,收229.8點。這是糧價自去年7月來首次下跌,其中小麥價格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下跌6.6%,玉米價格也跌5.2%。

FAO穀物價格指數3月也從258.6點下滑至251.9點,食用油指數則從279.3點跌至259.5點,都是九個月來首次下跌,而糖價指數連續第二個月下跌,從418.2點跌至372.3點。

過去幾個月因美國玉米及大豆的庫存量顯著減少,使糧價節節攀升;美國玉米庫存為2007年來最低,大豆庫存為2003年來最低。

糧價高漲也導致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動亂,並助長通膨趨勢,使各國央行考慮採取可能減緩成長的升息措施以抑制通膨。卡波說,糧價不會持續下跌,「因為導致FAO糧食商品指數下跌的並非來自基本面的因素,而是市場以外的事件,例如日本311大地震」,還有中東與北非等地的動盪情勢,因這些地區都是主要的糧食進口國。

FAO預估,2010至2011年度糧食生產將減少1.1%至22.4億噸,而穀物的使用量為22.8億噸,超過生產量。

玉米價格在過去12個月中翻漲逾一倍,且目前由於最大的玉米產地美國天候潮濕,中西部雨雪不停,恐將延誤春耕期。7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5月玉米期貨價一度升抵每英斗7.7325美元。

※ 相關報導:

* 油、金、玉米 漲不停!
http://www.udn.com/2011/4/8/NEWS/WORLD/WOR2/6260906.shtml



◆ 觀察站/歐盟升息 英美何時跟進?

【聯合報╱記者 羅兩莎】2011.04.08

新興國家前年起為了對抗通膨,接連升息好幾番,但西方先進國家為了拉抬經濟成長力道,一直按兵不動。不過,歐洲央行(ECB)昨天率先升息一碼,展開緊縮貨幣政策步伐。

與美國聯準會(Fed)同時肩負維持經濟成長與平抑物價的雙重功能不同;過去歐洲因為曾經飽嘗通膨苦果,因此歐洲央行只有「單一功能」,唯一的職責就是:維持物價穩定。

相較於英國二月分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高達百分之四點四,歐元區國家的物價雖衝破百分之二目標區,但普遍在百分之三左右,遠低於英國。但歐洲央行依然祭出升息一碼緊縮貨幣政策;反倒是英國昨天開會仍決定維持利率不變。

不過,英國有可能五月就升息、美國則在六月底前還不會升息。

學者解釋,美國六月底第二輪量化寬鬆(QE2)結束前,Fed絕對不可能升息;但從近期美國公布各項經濟數據觀察,特別是就業市場大幅改善、失業率已下降,顯示美國經濟正朝正面發展,最快不排除在今年下半年、最慢則在明年升息。

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體即出現一冷一熱的兩種不同狀況:先進國家景氣復甦緩慢,甚至出現通貨緊縮壓力;反之,包括澳洲、印度、中國大陸等亞洲新興國家景氣快速復甦,通膨壓力接踵而來。

為了防堵資產泡沫,前年澳洲央行率先鳴槍升息,隨即包括台灣、中國、印度、印尼、泰國、韓國等新興國家相繼升息,以抑制通膨;如今,歐洲央行為了對抗通膨,也展開升息步伐。

※ 相關報導:

* 歐洲央行升息1碼 三年來第一次
http://www.udn.com/2011/4/8/NEWS/WORLD/WORS1/6260162.shtml

歐洲央行(ECB)為阻止通膨火苗竄燒,7日宣布升息1碼至1.25%,為近三年來首度升息。英國央行(BOE)同日則維持基準利率不變,把支撐復甦的目標放在抑制通膨之前。



◆ 西方印鈔救市 近尾聲

【經濟日報╱編譯 賴美君】2011.04.08

過去三年半來,西方國家中央銀行為因應金融危機與經濟衰退而祭出非常態的貨幣政策。但歐洲央行(ECB)7日升息顯示,隨著信用危機緩和,西方央行正開始著手讓貨幣政策正常化。

歐洲央行7日如預期調升基準利率1碼,也為掌管G4集團準備貨幣(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圓)的其他三國央行鋪路。G4 國家對全球貨幣供應與流動性構成極大影響力。

隨著歐洲央行升息腳步,英國央行可能在今夏跟進,美國聯準會(Fed)也可望在年底前調升利率,宣告印鈔票救市的過渡時期結束。日本此刻或許正加快印鈔票模式,但極可能是因應震災的一時性舉動,隨著災後重建穩定扎根,日本很快將修正做法。

全球通膨壓力遽增,能源與食物價格飆漲,加上今年第一季全球經濟成長率經年化後達到4%,顯然支持接下來應該採取貨幣緊縮政策,或至少停止繼續挹注救急金的論點。

歐美若停止印鈔票救市,也不再將利率維持在接近零的歷史低點,可能帶動新興經濟體的貨幣政策正常化。

經濟過熱恐會引發資產泡沫與匯價暴漲的恐懼,也迫使新興經濟體反制歐美的「量化寬鬆」,但許多國家避免升息,而是傾向採行控管通膨的「量化緊縮」政策。

但對仍然籠罩在債信危機陰影下的歐洲國家而言,許多人認為歐洲央行這次聚焦抗通膨,卻再次忽略了延燒中的金融問題。歐元區主權債信危機未歇,邊陲國家嚴峻縮減開支,這次升息對於這些國家來說福禍難料。對都柏林、里斯本與雅典的家庭與企業來說,歐洲央行升息可能讓他們的經濟與失業問題更嚴重。

歐元區通膨攀漲已超越原訂目標,加上最大經濟體德國已創下統一20年來最快的經濟成長,歐洲央行基於保持歐元區物價穩定的職責,也只好採取升息舉動。(取材自路透)



◆ 預防熱錢流入 東協討論資本管制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1.04.09

東南亞國協(ASEAN)8日在印尼巴里島舉行財長會議,討論焦點為資本管制,以預防「熱錢」流入,傷害區域的經濟成長。

全球金融危機過後,隨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擴散至葡萄牙,和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景氣依舊停滯,使亞洲變成尋求高報酬資金的目標。

但由於許多外資是移動快速的投資組合形式,能迅速投入市場也能迅速撤離,導致帶領全球復甦的亞洲國家愈來愈擔心經濟穩定問題。

印尼央行副總裁薩瓦諾(Hartadi Sarwono)7日表示:「我們能干預,但不知道明確的方法。過去幾天出現大量資金流入,數量極其龐大,且不只流入印尼,也流入區域其他國家。」

印尼盾兌美元匯率本周一度升抵四年新高;印尼通膨率已突破6.5%,市場擔心東南亞最成功的經濟體印尼的經濟可能已接近沸騰。

東協輪值主席印尼已經表示,財政部長也將討論共同市場計畫的進展和糧食安全議題。東協人口將在2015年前突破5億人。

去年東協經濟成長率約5%,比起2009年飽受信貸緊縮衝擊後只有1.5%的成長率大幅改善。分析師表示,即使日本震災的衝擊仍然未明,但亞洲新興經濟體2011年將繼續穩定成長。



◆ 內陸地方官急功近利 台商萌退意

【李道成/新聞分析】2011-04-09 中國時報

前進內陸,成了近年來沿海台商發展的趨勢和潮流。然而內陸省市地方政府招商力道強、承諾多,但相對服務企業的能力卻遠不及沿海官方。

當○八年全球金融海嘯來臨時,大陸沿海地方政府紛紛替台商想辦法度難關,就有多家廣東台資企業負責人很感念,如果不是當時官方出面協調銀行展延貸款,甚至主動為台商暫時負擔利息,這場難關可能就過不了。

一家在廣東設廠的台商說,內陸地方政府就沒這種意識;即使台資企業碰到如此大的國際不景氣,但才投資不到三年,就開始追著台商說,為何還沒盈利,要趕快繳稅了。

雖有金融海嘯衝擊,但竟也有台商因建廠速度不夠快,內陸地方政府就經常要脅,再不建廠要把地給收回;就算台企想要轉讓部分土地籌現金,但也被官方要求不得如此。

一位在沿海與內陸都有投資的大型台資企業老闆認為,沿海地方政府的財政情況良好,而且多年來得力於台商及外商的協助拚經濟,台商一旦陷入外部因素引發困境,不少地方領導都不吝於施出援手。

相對來說,在內陸的基層官員多數眼界未開,以為招來台外商,就是引來金雞母,急功近利態度讓不少台商興起不如歸去之嘆。

對投資內陸,總結更多台企經驗,大家都認為,態度要更謹慎,評估要更周全,這才是致勝之道。

※ 相關報導:

* 內陸也缺工 投資環境差 珠三角台資傳產 轉戰南亞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50506773/112011040900219.html

台資製鞋業,近年來不斷傳出有廠商出走消息;一家原在珠三角投資的鞋廠老闆就直指,沿海沒工人,內陸則是投資環境欠佳,台商會往南亞轉移是很正常的

fsj 提到...

大陸糧食收購機制 將改變

【經濟日報╱記者李宇欣/綜合報導】2011.04.10

中國大陸的通貨膨脹日益嚴峻,現行的糧食調控機制面臨考驗,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所撰寫的「中國糧食調控政策的戰略規劃」已經上報至國務院,因此,大陸的糧食收購機制可能重新建構。

經濟觀察報報導,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通貨膨脹的問題,又以食品價格的影響最大,現行的糧食最低收購政策,過去連續三年提高糧食的最低收購價格,促使市場形成糧價「只漲不跌」的預期,讓政府調控的難和成本不斷擴大,如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有意改變舊有的制度。

據悉,2010年大陸改變既有的糧食收購政策,打破只由中儲糧集團獨家壟斷的情況,在2010年夏糧的收購方面,引進了中糧、中紡和華糧等集團的參與,但是被打破的壟斷市場並不見好轉,反而出現「逆向調控效應」。

去年其他集團加入收購夏糧的行動之後,不僅沒有打破過去獨家壟斷糧食收購的情況,反而增加了市場壟斷,進一步推升糧食的價格,也提高了政策執行和監督的成本,讓整體的糧食調控更為複雜。

據悉,2010年大陸國內糧價上漲的「重要政治因素」之一,就是多家集團(中儲糧、中糧、中紡和華糧等)共同參與小麥和夏糧的收購,導致價格進一步推高。

因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所擬定新的「中國糧食調控政策的戰略規劃」中,對於最低收購價、臨時儲備、多元集團參與收購和最低價格競爭收購等政策,明確提出警告,該政策已經嚴重影響到大陸糧食價格的穩定。

對此,「中國糧食調控政策的戰略規劃」建議政府應該盡快規劃糧食調控的「高層」機制,包含調控的目標、機制以及制度框架。

知情人士還透露,這次國務發展研究中心上報的「中國糧食調控政策的戰略規劃」,可能使中儲糧重新獲得糧食調控的穩定地位,明顯不利於去年加入的中糧等集團。

自去年以來,國內三大主糧市場價格連續出現大幅上漲,尤其玉米價格波動最為異常,吉林省糧食經濟學會秘書長劉笑然表示,大陸玉米市場供需矛盾,今後將更為嚴重,目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玉米價格的波動非常重視,已經派人深入主要玉米產區了解情況。

fsj 提到...

G20財長會 鎖定五大議題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1.04.11

20國集團(G20)財金首長14日起將在華盛頓集會,討論促進全球經濟穩定成長的方法。與會官員可能在會中敲定評估與矯正世界經濟失衡的方案,並同意讓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IMF)特別提款權(SDR)的一籃子貨幣。

另一方面,IMF與世界銀行(World Bank)也訂16、17日在華盛頓舉行春季年會,雙方將從近期的中東動亂汲取經驗,思考應該扮演何種角色因應獨裁政權;該會也將討論全球糧價飆漲與糧食和商品供應競爭的問題,以及如何強化金融監管方面的合作。

G20財長會議將聚焦在五大議題,包括解決全球貿易失衡、改革國際貨幣體制、穩定國際原物料價格、提升G20的效率和正統性,以及強化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地位。

其中備受矚目的是,與會官員必須決定如何運用先前開會時選定的經濟指標,評估全球經濟出現的不利趨勢。G20財長2月在巴黎會議中,同意把公共債務、財政赤字、儲蓄率和貿易收支等經濟指標納入「指示性準則」。

據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檯面上已出現四種評估模式,其一是從體制面下手,剩下的則以統計面為主。如果各國能就此達成協議,就可排除使用單一門檻的經濟指標。該名人士說,未來將利用這四種模式衡量一國的經濟,如果有兩項或三項結果顯示經濟過度失衡,就進入下一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IMF將協助出現問題的國家分析失衡原因,並提出補救方案。

不過只有「系統重要性」的國家才需要進入這個階段。如果G20本周能就這套篩選方法達成共識,最快在10月的G20財長會議就能完成分析,並在11月的G20領袖高峰會提出改善方案。

G20財長本次也將聚焦討論改革全球貨幣體系,可能考慮把人民幣納入SDR。部分經濟學家認為,擴充SDR的貨幣基礎有助減少全球對美元的依賴。但美國和歐洲表示,只有在北京當局同意讓市場決定人民幣匯率時,人民幣才能納入SDR。但知情人士說,由於短期內人民幣匯率不可能自由浮動,G20可能只會用模糊的辭句暗示人民幣未來可能納入SDR。



◆ 學者:干預越小 陸通膨才有救

中央社 2011.04.11

大陸今年首季出現貿易逆差,學者分析,主因是原物料上漲,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大,民眾消費力沒變強,但必要支出可能增加,政府得改變宏觀調控策略,改變大力干預的老策略。

大陸今年第1季進出口貿易逆差達10.2億美元,是6年來首次出現單季貿易逆差。上海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孔愛國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提出上述分析。

他表示,人民幣今年呈現外升內貶(對外升值、對內貶值)趨勢,1到3月進出口統計出現6年以來的首季貿易逆差,並不意外。

他說,10.2億美元的逆差不算太大,第2、3季應該就能恢復順差,但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讓人憂心輸入性通膨的壓力,必須有效解決。

孔愛國分析,只有政府的干預越小、讓市場大聲說話,才能改變通膨情況。

他以鐵礦砂第1季進口價格漲近6成指出,進口成本增加操之於上游,政府管不著;但下游鋼鐵建材業者很多,雖然各地建設都需建材,但想做生意就必需進入市場機制比價,政府應想辦法促成鋼鐵業競爭,而不是以干預造成「同質性預期心理」,這反而引起聯合漲價。

他直言政府「干預愈多價格漲愈多」,像是房地產價格,就是越控制,價格越高,大家一起漲,政府走老路花大力氣,改變了什麼?

他說,貿易逆差若不是民眾購買力增加、採購進口商品,而是來自原物料上漲,代表民眾消費能力沒變強,但必要支出卻可能增加,政府得改變宏觀調控策略。

他說,大陸官方本周預定公布最新宏觀經濟數據,像是GDP(國內生產毛額)等,將首次公布環比(月增率),就可有清楚資料分析短期經濟局勢,對適度改變調控作法有幫助。

進出口統計先出爐,但大陸國家統計局本周預定公布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更受關注。對抗通膨到底成效如何,答案即將揭曉。

※ 相關報導:

* 詹姆斯專欄/央行治得了通膨嗎?
http://www.udn.com/2011/4/11/NEWS/WORLD/WOR2/6265148.shtml

拜新興國家需求之賜,食品與油價不斷上漲,而先進國家的房價卻在下跌。這種相對價格走勢會引發更多民怨,也是我們要求央提出解藥的問題,但央行對此顯然無可奈何。



◆ 中歐相繼升息,美國呢?

【經濟日報╱社論】2011.04.11

中國人民銀行上周三再次調升存貸款利率各1碼,是半年內第四度升息。緊接著歐洲央行(ECB)於上周五加入全球升息行列,將基準利率調升1碼至1.25%,是2008年7月以來首度升息。大陸及歐盟相繼升息,顯示全球通膨壓力持續升高。接下來大家關注的是美國聯準會(Fed)何時會升息?

北京當局將穩定物價、房價列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但近月來大陸通膨壓力有增無減,去年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創下5.1%的兩年多新高,今年1、2月CPI漲幅仍高達4.9%,估計3月CPI漲幅將回升至逾5%,甚至衝高至5.6%~6%。大陸房價問題更讓北京頭痛不已;去年頒布「新國八條」雖然讓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房價暫時止漲,但二、三線城市房價卻急起直追,漲幅驚人。

物價、房價居高不下,部分肇因於原油、糧食等進口物價上漲,但更根本的原因是流動性泛濫,引發各類商品及住房投機行為。為緊縮信貸,大陸人行自去年以來九度調升存準率、四度升息,但銀行信貸擴張速度只是稍緩,存款利率上調跟不上CPI漲幅,負利率現象反更嚴重。矛盾的是,升息無可避免會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自去年6月匯改迄今,累計升值幅度約4.4%,顯不利於出口;加上貨幣緊縮不利眾多中小企業融資,從而可能衝擊大陸經濟成長。專家估計,今年第一季大陸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可能放緩到9.3%到9.6%,人行貨幣政策勢將逐漸陷入兩難;升息周期是否結束,備受關切。

歐洲央行升息顯然也意在抑制通膨,歐元區3月CPI上漲率升至2.6%,已連續四月超過該行所設定2%的目標上限,升息早在預料之中,市場甚至預期歐洲央行今年還會升息兩次。但歐洲率先升息,美國卻不動如山,兩大經濟體不同調也引發諸多議論。有不少專家認為,歐元區經濟成長不如美國,通膨風險還在可控制範圍內,貿然升息可能傷害經濟狀況不好的歐元區國家,特別是陷於債務危機的希臘、葡萄牙等。

為沖淡升息預期心理,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在上周記者會中強調,該行將「十分密切」監視通膨上揚風險,但尚未決定這次升息是連串升息的開始。特里謝的謹慎發言,顯然是為緩和歐元區內部分國家對加息的疑慮。不過,歐洲央行正視通膨壓力的具體行動,已為工業大國開啟升息的序幕。

現在全球都在看美國的下一步。美國聯準會二次量化寬鬆政策是當前全球通膨及新興市場資產泡沫化的罪魁禍首,但美國經濟卻因而大有起色,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美元大幅走貶,讓去年美國出口大增21%,去年第四季美國GDP成長率達3.1%,今年3月失業率降至8.8%,美股強勁上漲,企業利潤大增;美國經濟顯然已重回成長的軌道。

儘管美國CPI增幅已達2.1%,但聯準會對提前結束二次量化寬鬆政策及升息,皆持相當保留的態度,主因是美國總統大選逐漸接近,歐巴馬總統已宣布將爭取連任,聯準會不免有為歐巴馬護盤壓力。柏南克主席上周特別為政策辯護,認為目前全球商品價格上漲可能只是一時現象,但也強調,若通膨攀高,聯準會就會有所行動。從聯準會的謹慎態度研判,未來較可能的發展是聯準會如期結束二次量化寬鬆政策,但不會輕易在今年第三季甚至年底前升息。

台灣物價相對穩定,3月CPI增幅僅1.41%,但面臨國際原油、糧食等價格飆漲,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愈來愈高,央行每次半碼緩步升息能否因應未來情勢,將不免受美、歐及大陸利率政策走向的影響。



◆ 老中在美國 大買房地產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4.11

中國富裕階層日益擴大,前往美國留學的富二代增多,加上美國房地產市場價格下跌,導致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美國買房。

富比世雜誌專欄報導,密西根州Windham房地產集團執行長勞森說,他2008年在上海設立了中國公司總部,因為中國投資人正在迅速走向全球化,在中國人看來,在美國投資具有良好的投資價值。

勞森說,美國房地產市場確實出現某些疲軟現象,尤其是在賭城拉斯維加斯、底特律和亞特蘭大等地,房市處於下跌趨勢。但中國人對紐約曼哈坦和洛杉磯兩座城市的投資興趣極大。

中國人對美國商用房地產的興趣會越來越大,美國商用房地產目前不振,中國的投資將創造出更多機會。該公司接到更多中國客戶的詢問,他們願買商用房地產,主要是酒店、購物中心和辦公樓等。該集團已在紐約設立分部,因為未來商用房地產的需求會升高。

fsj 提到...

衝突傷經濟 15億人淪貧戶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2011.04.12

世界銀行(World Bank)10日表示,衝突和暴力正阻礙全球經濟成長,導致全球15億人口淪為赤貧,世銀並呼籲國際社會努力打破這種惡性循環。

世銀2011年「世界發展報告」(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指出,反覆遭受政治和犯罪暴力荼毒的國家,貧窮率比其他國家高出20個百分點。

世銀這份報告探討衝突與暴力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並從各國克服這些挑戰的成敗經驗汲取教訓。該報告研究範圍包括索馬利亞海盜、阿富汗持續不斷的暴力事件、美洲毒品走私問題,和北愛爾蘭與印尼等國成功的政治轉型。

世銀說,在開發中地區,周而復始的暴力顯然是造成全球苦難的重大成因。

經濟學家發現,住在風雨飄搖國家的人民,營養不良的風險高出一倍,陷入貧困的風險多出50%,而他們的下一代輟學機率是其他國家的三倍。

全球有4,200萬人因為衝突、暴力和人權遭踐踏而流離失所,這個數字相當於加拿大的總人口。

不過,光是高經濟成長率,並不足以減少會滋生衝突與暴力的貧窮與失業。

以突尼西亞和埃及為例,兩國經濟成長年率都約5%或更高,但卻無法嘉惠社會大眾,並解決政治壓迫、貪汙腐敗及高失業率的問題,結果導致示威抗議頻起,並推翻了統治者。

世銀的報告發現,能擺脫衝突和暴力的國家,執政當局都專注在安全、正義和就業機會的早期改革。遺漏任何一項將使過渡轉型期步履蹣跚。

世銀總裁佐立克(Robert Zoellick)說:「如果我們要打破暴力循環,並減輕驅動循環的壓力,各國必須發展更具合法性、負責且有能力的國家機構,為公民提供安全、正義和就業機會。」這份報告提供五點行動方向,並認為建立制度合法性是穩定的關鍵。

世銀也呼籲對公民安全、正義和就業機會等領域進行投資;對機構進行改革以提高效能;同時以涉及多層面的「分層」方式解決問題。

報告第五點並強調,各國必須了解全球形勢正逐漸發生變化,脫離由富國占主導地位的舊模式。

世銀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說,這篇報告及時反映中東和北非過去兩個月的狀況。他指出:「衝突和安全並非世銀和其他國際發展機構的傳統議題,然而兩者卻和發展息息相關。」



◆ IMF:中國資產泡沫可能破滅

記者陳曼儂/綜合報導 2011-04-13 旺報

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報告表示,大陸經濟今、明年將會增長9.6%和9.5%,遠遠高於全球的平均成績,但大陸和香港可能正在形成信貸及資產泡沫,且最終可能破滅。

IMF最新一期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報告表示,包括原油供應中斷風險,以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兩者均可能蔓延至歐洲核心經濟體,這是全球經濟復甦面臨的兩大威脅,今年全球經濟增速應該會放緩至4.4%。

台GDP成長 4小龍之首

而亞洲4小龍中,IMF預測今年香港的經濟成長率為5.4%、明年4.2%,韓國今年4.5%、明年4.2%,新加坡今年5.2%、明年4.4%,台灣則為5.4%和5.2%,高居4小龍之首。

而IMF原先預測今年日本經濟成長率為1.6%,但因日本地震而下修至1.4%,但若在電力迅速恢復的狀況下,IMF看好日本的恢復力道,明年經濟成長率可達2.1%。

不過《華爾街日報》以「非同尋常地嚴厲」來形容IMF這次對於美國的批判,除了將美國2011年經濟增速預期下調至2.8%,也警告美國的債務問題,可能削弱全球金融體系穩定性,如果美國政府不能迅速制定可信的中期計畫來削減巨額債務及赤字,美國可能會再度成為全球金融危機的震央。

另外,IMF也提到大陸經濟面臨的中期風險,IMF認為,隨著大陸經濟增長的驅動力由增加公共投資轉向私人消費,所以在2010年實現約10.3%的經濟高增長後,今、明年經濟仍將保持在9.5%左右。

通膨加劇 令人不安

但IMF也警告,包括大陸在內的多個亞洲經濟體,已開始出現經濟過熱的跡象,像是大陸、香港、印度和印尼的信貸正在快速增加,而最近幾個月這些地區通貨膨脹也在加劇,其主因是食品價格的飆升。

IMF認為,今年大陸通貨膨脹率將達到5%,高於IMF半年前所預估的2.7%,而失業率將維持在4%。

IMF認為,大陸和香港近來的信貸膨脹和資產價格漲勢令人不安,房地產價格可能出現急速回落,所以雖然大陸與新興經濟體看似短期獲益,但政府等相關部門若不及時採取行動,將會埋下隱憂。



◆ 來真的!葛洛斯放空美債

【記者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2011-04-12 工商時報

「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看衰美債可不是喊假的,繼2月份將手上美國政府相關債券一舉清光後,3月份更是出手放空美債,顯示他對於美國的預算赤字與債務負擔已愈來愈悲觀。

葛洛斯操盤的全球最大債券基金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總回報基金,周日在網站上公布基金3月底的資產配置概況,其中美國政府相關債券的持有部位來到-3%,此一資產部位2月底時為0,1月底則為12%。

總回報基金美國政府相關債券持有部位出現負數,代表葛洛斯已放空美債或是買進與美債價格反向連動的衍生性金融商品。

根據Pimco表示,所謂的美國政府相關債券包括國庫券、抗通膨國庫券(TIPS)、機構債券、利率交換債券、國庫券期貨與選擇權以及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擔保的公司債。

葛洛斯看衰美債已有相當時日,在美債連跌2季後,他更在4月份的投資展望報告中直批美國公債「沒啥價值」,葛洛斯的理由是聯準會購買6,000億美元美債的量化寬鬆政策在6月底結束後,美債買盤力道大減,將進一步推升美債殖利率。

美國公債已連跌3周,國庫券10年期券殖利率上周五在紐約債市收3.583%,周一倫敦交易時段則進一步揚升至3.60%。

殖利率上揚將會拉高貸款成本,這對於美國經濟復甦並非好現象。

根據美銀美林的國庫券指數,美國公債價格在截至3月底的半年內下跌2.8%,同期間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的全國家世界股市指數則大漲14%。

另外,根據Pimco總回報基金公布的資料,現金與約當現金占基金資產的比重由2月底的23%,躍升至3月底的31%,是4年來首度成為基金第1大持有資產。

此外,房貸相關債券持有比重從34%降至28%,投資等級債券則占約18%,比重與2月底相當。



◆ 日企口是心非 產線加速外移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2011.04.12

華爾街日報報導,日本311大地震對日本企業造成重創,雖然許多公司基於社會責任,宣示一定不會出走,但為防止客戶暫時性轉單導致業務永久流失,包括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日產汽車和豐田汽車等公司都在考慮把生產線外移。

地震之前,全球微處理器大廠瑞薩電子公司已計劃,2013年前將晶片生產外包比率由原先的8%升至25%,大部分下單給日本海外晶圓廠,該公司現在打算進一步提高外包比率。

瑞薩表示,正洽商將車用微控制晶片的生產交給全球晶圓公司(Global foundries)的新加坡廠。瑞薩擔心,全球大車廠四處找尋替代供應商,恐使瑞薩40%的市占率下滑。

最靠近震央東北地區的日本中小企業受損嚴重,也擔心訂單一去不復返,其中包括總部設在石卷市的堀尾製作所,該公司生產藍光等數位影音光碟讀取頭,在光學元件市場的市占率達30%。

崛尾製作所在中國有兩座工廠,雖無立即加速生產外移的計畫,但已感受到壓力。

該公司總裁堀尾正彥說:「這個地區有許多與我們規模相同的小企業,許多人擔心交貨落後將導致生意永久流失。」

宮城縣負責經濟發展的地方官員伊藤正博指出:「歇業或停產的公司若無法履約交貨,可能很難再接到生意。」


管理顧問業者AlixPartners高科技業部門主管羅伯茲說,生產外移並非易事,特別是仰賴特殊工具和技能密集的精密加工品,但幾乎每家供應受創的企業都必須擬定長期計畫,以降低風險。

日產目前的汽車生產僅25%仰賴日本廠,地震過後將加速外移及海外外包。該公司去年已將小型車Micra的生產由神奈川轉至泰國及他處,2013年還要把跨界休旅車Rogue的生產從九州換到美國密西西比州的坎頓。

根據業界觀察家的說法,豐田汽車可能關閉一座或更多的日本老舊廠房。豐田承諾在日本境內生產至少300萬輛汽車,地震前產能比承諾的多出近百萬輛。

fsj 提到...

網路廣告夯 美去年創260億

中央社 2011/04/14

(中央社華盛頓13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互動廣告協會(IAB)和資誠會計師事務所(PwC)13日表示,去年美國網路廣告營收成長15%,金額達創紀錄的260億美元。

互動廣告協會(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IAB)和資誠會計師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PwC)指出,美國去年第4季網路廣告營收達創紀錄金額74.5億美元,較前一年同期成長19%。

去年網路廣告營收中,搜尋廣告佔120億美元或46%,顯示相關廣告佔99億美元或38%。顯示廣告(Displayadvertising)包括富媒體(Rich Media)、數位影音和橫幅廣告。

IAB和PwC也首度提供美國行動通訊廣告營收的估計數字。兩者估計2010年美國行動通訊廣告營收介於5.5億到6.5億美元間。

PwC合夥人席佛曼(David Silverman)表示,「自2009年強勁反彈,260億美元網路廣告支出指向持續聚焦數位媒體廣告支出。」

2009年美國網路廣告營收較前一年萎縮3%,是自2002年以來首度衰退。

IAB總裁兼執行長羅森柏格(Randall Rothenberg)說:「消費者花更多時間在數位媒體上,包括觀賞網路電視節目和影片,且廣告商如今已接納多層面媒體為抵達其訴求對象的主要媒體。」



◆ 歐盟 要建泛歐專利系統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1.04.14

歐盟官員13日提議創建適用於泛歐盟地區的專利系統,希望帶動歐洲創新。諾基亞(Nokia)和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等企業表示,要順利推行計畫,必須成立獨立的專利法庭,才能解決不同國家判決互異的問題。

歐盟執委會說,這項「單一市場法案」(SMA)能讓歐洲公司申請專利的成本減少至2,500歐元(3,620美元)以下,目前最高可達3.2萬歐元(約4.6萬美元)。負責國內市場事務的歐盟執行委員巴尼耶(Michel Barnier)說,泛歐盟專利計畫希望能降低成本、簡化手續,進而刺激歐洲創新。

歐盟執委會將在2012年前逐項公布計畫中的12項提議,包括增加中小企業融資管道、提振電子商務等。該計畫尚須爭取成員國同意,而且得經歐盟國會通過,而13日先公開的是落實方法。

歐盟對官方文件該優先採用哪幾種語言爭議已久。這項新計畫以英、法和德語為官方語言,已招致西班牙和義大利反對,並選擇退出,不過多數國家仍因成本可望大幅降低,表示支持。

目前最接近泛歐盟專利者,由歐洲專利局(EPO)提供,該局不屬於歐盟,擁有38個成員國。

若泛歐盟專利計畫順利通過,就能打破企業必須在不同國家打官司的現況。

諾基亞等大型企業曾表示,如果在沒有設立專利法庭的情況下推行泛歐盟專利計畫,將帶來風險。輿論也批評,沒有特別法庭的專利計畫,就像「沒有子彈的槍」。

諾基亞智慧財產權管理事務部門主管孚藍(Tim Frain)說,若沒有替泛歐盟專利特別設立法庭,會很「危險」,而且可能阻礙法案的推行。

阿斯特捷利康發言人說,新計畫可望解決法院判定結果不一致的結果,為企業省下在多個國家打官司的費用。

微軟歐盟事務營運長辛克(Ronald Zink)也說,在歐盟打官司如果出現矛盾的結果,一點意義也沒有,這正是現行制度的缺點。他說:「是否侵權,總得有個答案。」



◆ 全球央行降歐元資產 增持黃金

【聯合報╱編譯季晶晶/道瓊社13日電】2011.04.14

倫敦的央行出版公司(Central Banking Publications)13日公布最新年度調查指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一年來持續延燒,導致全球央行紛紛調降歐元區資產金額,並淨買超黃金。

根據這份不具名的意見調查,受訪的39國央行逾80%表示,因為擔心歐洲主權債務的風險,資產管理策略已受到影響。

中東一位管理央行外匯存底的經理人表示:「一般來說,我們減持歐元區國家資產,並完全排除對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等特定國家的曝險。」

今年1月接受調查的這39國央行,總共持有3.5兆美元外匯存底,占全球央行準備的35%;但外匯存底近3兆美元的中國央行未受訪。受訪央行中,有51%來自歐洲,44%來自新興市場。

歐洲一家央行說,歐債危機是該央行投資組合決定減持歐元的重要因素。

根據央行出版公司,各國央行對非傳統準備貨幣的興趣升高,如澳元、加元和斯堪地那維亞國家的貨幣。

四分之一的央行表示,在過去兩年增持非傳統的準備貨幣,主因是多元化考量,以及這些發行國家的財政狀況優於傳統準備貨幣發行國。許多央行並強調人民幣的長期潛力。

歐債危機也使得黃金做為存備資產的吸引力大增。黃金可以保值,準備貨幣卻有貶值疑慮,促使各國央行去年淨買超黃金,是20年來首見。

增持黃金的趨勢可望持續。該報告指出:「主權債務的風險疑慮、投資組合再調整,以及通膨疑慮,意味央行將持續淨買超黃金。這是逾70%受訪者的觀點,他們持有的外匯存底僅略低於1兆美元。」

大部分受訪央行另外指出,市場流動性尚未恢復至金融危機前的水準;流動性問題主要集中在歐洲周邊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獲得金融援助的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 相關報導:

* 德國債務飆逾2兆歐元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272473.shtml

根據歐盟規定,國債最多允許國內生產總值的60%,德國明顯已超過歐盟標準。不過,大多數歐盟國家無法達到這個標準,德國財政部表示,今年的負債率略有下降,約82%,德國政府希望到2015年,負債率可降至75.5%。



◆ 亞洲財政赤字 加速惡化

【記者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2011-04-14 工商時報

彭博社周三報導,油價與糧價飆漲可能導致亞洲國家財政赤字加速膨脹,主要是各國政府為安撫民怨,不惜灑大錢補貼來平抑物價,以免類似中東政權因抗議通膨風潮倒台的戲碼在自家重演。

根據美銀美林上月10日發布的研究報告,印度、印尼、馬來西亞及泰國等亞洲補助燃料最力的國家,皆因原油支出大增,可能無法在削減財政赤字上達成目標。

國際貨幣基金周一也指出,油價節節高漲已成了全球經濟「主要下行風險」。新加坡華僑銀行上月10日也提到,油價若是飆上每桶120美元,亞洲大多數主要經濟體今年的經濟成長率,恐因此少掉0.5至1.2個百分點。

安本資產管理公司駐新加坡基金經理人阿金德維表示,油價問題可能迫使亞洲政府擴大舉債,推升該區的公債殖利率。

印度10年期公債殖利率已攀至近6周新高,馬來西亞同期公債殖利率本月4日觸抵8周高點4.11%。

新加坡、香港與中國政府雖未實施油價補貼政策,但已編列預算,將透過發放現金以及減稅等優惠,協助低收入者對抗糧價和房貸利率上漲的壓力。

泰國、印度、新加坡、香港、台灣及馬來西亞等國未來2年將陸續舉行大選,在此亟欲靠控制物價爭取民心之際,這些國家想必不敢為了削債而貿然收回津貼補助。

印度財長穆克吉原本有意縮減燃料補助,俾使下一財政年度的預算赤字佔GDP比重,從5.1%下砍到4.6%,但另一方面新德里政府顧及8億貧窮人口而擬壓低燃油價格的政策,威脅到穆克吉削減赤字的努力。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上月9日曾對媒體表示,如果不調漲當地燃料價格,今年內政府的補貼金額將暴增到140億馬幣。但基於選舉考量,他上月底受訪時透露,政府正在評估是否有必要於短期內暫停刪減補助。

※ 相關報導:

* 人民幣衝新高 再升息有譜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272270.shtml

部分大陸市場人士與政府經濟學家預期,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兩周內極可能再度調高銀行存款準備率,且第二季可能升息兩次。

fsj 提到...

糧食飆漲 去年6月以來全球添4千多萬窮人

夏明珠 2011-04-15 中廣新聞

世界銀行警告,糧食價格飆漲,從去年六月以來,全世界增加了四千四百萬窮人,糧價如果再漲百分之十,極度貧窮人口會再添一千萬。

世界銀行說,中東及北非政治動盪,推升油價,助長糧價飆漲,過去一年來,全球糧食價格漲了百分之36。目前,全世界有12億人每天靠著不到1.25美元、大概是台幣36塊錢過活。

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說,現在全球基本商品價格,接近2008年高峰,小麥、玉米及黃豆,全都在往上衝,只有稻米例外,米價去年跌了一點。

世界銀行針對紓解高糧價對農民的衝擊,提出一些建議,包括鼓勵糧食生產國家放寬出口管制,以及在糧價漲破一定限制的時候,減少栽種生質燃料作物等。



◆ 經濟過熱 中國3月通膨破5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記者鍾張涵/綜合報導】2011.04.15

大陸國家統計局今日上午公布第1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及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等數據,結果顯示,大陸3月CPI年增幅達5.383%,刷新2008年8月以來最高紀錄、創下32個月以來新高;第1季CPI漲幅年增幅達5%。市場分析指出,這暗示通膨形勢尚不樂觀,緊縮政策短期內難以結束。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上午發布的系列數據顯示,眾所矚目的的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月上漲5.4%。接受彭博資訊調查的經濟學家預估值是GDP成長9.4%、CPI上漲率5.2%。

中國國務院日前在北京召開檢討會議時曾說,抑制物價是政府的最優先「緊急」要務。美銀美林公司14日表示,中國的外匯存底已經突破3兆美元大關,政府可能「立即」提高銀行業的準備規定。香港興業銀行的經濟學家姚瑋說:「經濟成長的動能依舊強勁,通貨膨脹也維持高度的風險。」

國家統計局表示,第一季不含農村家庭在內的都市固定資產投資比去年同期攀升25%%。此外,3月的工業生產攀升14.8%,零售業銷售成長17.4%,生產商物價指數(PPI)也躍增7.3%。

人民幣盤中破6.53 創匯改新高

【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

亞洲貨幣近期不斷創新高,繼日前澳幣創下歷史新高後,新加坡昨日公布首季GDP成長23.5%,推升星幣升破1.25的新高,中國今公布首季GDP成長9.7%推升人民幣續創匯改新高,中間價6.5301、盤中甚至已經升破6.53元關卡,反倒是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近日狹幅盤整,中午台幣以29.031元暫收,台幣小升1分,成交量為4億9800萬美元。

受惠日本斷鏈轉單效應的韓國股市近日創下新高,韓幣反而逆勢小貶至1086-1089左右,也使得台幣匯率近日走勢與韓幣連動,相對狹幅整理,午盤僅小升1分,暫收29.031 元。



◆ 希臘恐重整債務 歐股匯全趴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1.04.15

德國財長蕭伯樂首度坦言希臘可能必須重整債務,象徵歐債危機可能進入新一階段。希臘公債殖利率14日飆升至歐元啟用以來新高;擔保希臘債務違約的成本更站上空前新高,其他周邊國家償債成本同步上揚。歐股重挫逾1%,歐元兌美元下滑。

蕭伯樂14日受訪時表示,如果歐洲央行、歐盟執委會和國際貨幣基金(IMF)在6月的稽查報告中,認定希臘無法償債的話,必須採取「更進一步的措施」。這是首度有歐元區高層官員透露,希臘可能必須採取某種形式的債務重整。

蕭伯樂說,在2013年年中歐元區紓困機制啟動以前,希臘可能得重整債務,因為債權人不能被迫接受損失。

歐洲主要股市14日盤中跌幅逾1%,歐元兌美元最深貶值0.54%至1.4362美元。希臘10年期公債殖利率飆破13%,為歐元啟用以來最高水準;擔保希臘主權債務違約的成本上揚,主權信用違約交換(CDS)利差擴大13個基點,至1,060個基點的空前新高。

葡萄牙10年期公債殖利率漲至空前新高,西班牙、義大利公債殖利率雙雙走高。

希臘近一年前接受歐盟和IMF紓困1,100億歐元(1,570億美元),成為第一個接受紓困的歐元區成員國。歐洲央行(ECB)和歐盟執委會向來駁斥希臘必須重整債務的傳言,擔心會加深歐債危機,甚至衝擊其他體質弱的經濟體。希臘公共債務目前高達3,400億歐元(4,920億美元)。

希臘恐需重整債務一直是歐元區官員的禁忌話題,不過上周德國明鏡周刊披露,歐元區財長在4月2日的電話會議中討論希臘債務重整事宜後,傳言再度流竄。據傳當時幾位財長質疑希臘是否有能力從2012年初起,靠一己之力在金融市場籌資。

希臘經濟繼去年萎縮4.5%後,今年預估再衰退3%,而且逃稅問題導致歲收短缺,在在加深投資人疑慮。

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P)歐債評估部門主管克瑞馬說,希臘若進行債務重整,可能勾銷的債務達70%。

克瑞馬說:「延長貸款期限固然有助於減輕希臘政府的負擔,但在我們或多數投資人看來,這和債務違約沒有兩樣。」



◆ 金磚五國峰會 力抗美元貨幣地位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廖玉玲/報導】2011.04.15

全球五大新興經濟體、所謂的「金磚五國」領袖14日在海南島的三亞舉行高峰會,尋求結合五國力量在世界舞台爭取更大發言權,會後發表宣言,表示樂見以特別提款權(SDR)取代美元國際準備貨幣地位的討論,並一致反對對利比亞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用兵,一個與西方集團抗衡的新集團隱然成形。

三亞高峰會是金磚國家第三次年會,除原來的「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與中國外,南非今年首次加入成為第五個成員。金磚五國人口占全球40%、國內生產毛額達全球18%,並貢獻全球經濟成長的45%,具有舉足輕重的分量。

五國領袖發表共同聲明,警告大宗物資價格劇烈波動,將延緩全球經濟復甦,大量資本流動也對開發中國家不利。

金磚國家官員曾警告,開發中國家面臨資本流動的風險,主要是受已開發國家實施寬鬆貨幣政策影響。官員指出,各經濟體仍面臨通膨壓力和資產泡沫的經濟過熱問題。

宣言說,「我們呼籲更關注當前新興經濟體面臨資金大量跨境進出的風險」,「商品價格劇烈波動,尤其是食物和能源價格,對全球經濟復甦帶來新風險」。

五國也支持國際貨幣制度改革,「建立穩定、確定和基礎廣泛的國際準備貨幣體系。」此舉顯然是要弱化美元做為全球主要準備貨幣的地位。宣言說:「我們樂見對提升特別提款權(SDR)角色及改變其組成貨幣的討論。」

但五國對人民幣是否該加入SDR的一籃子貨幣議題避而不談,原因為人民幣迄今仍無法自由兌換。特別提款權現由美元、歐元、日圓與英鎊構成。

金磚國家對美元發動的另一個攻擊,是各國開發銀行簽署「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與金融合作框架協議」同意建立以各自貨幣計價的信用額度,擴大本幣結算和貸款,以利彼此的貿易和投資。

fsj 提到...

2/3發展國已近擺脫極窮

中央社 2011-04-16

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今天公佈「2011年全球監測報告」。2/3發展中國家正在實現或接近實現消除極度貧窮的目標;但預計至2015年仍有8.8億人,每日生活費低於1.25美元。

全球監測報告(Global Monitoring Report)指出,雖然預期至2015年仍有8.8億人每日生活費低於1.25元,但比起2005年的14億人,及1990年的18億人,已有長足的進步。

報告說,在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進程中落後的開發中國家中,有1半國家接近步入正軌。如果改進政策及加快成長速度,這些國家仍有可能在2015年或之後不久,達成目標。

這1成果主要歸功於中國和印度的快速成長。不過由於許多非洲國家發展落後,即使總體目標得以實現,仍有17個國家距離達成將貧困人口減少1半的目標非常遙遠。

報告指出,開發中國家可望實現初等和中等教育中的性別平等,以及獲得安全飲水的目標。不過仍有相當多國家距離達成其他設定目標甚遠。

例如:45%的開發中國家與達成環境衛生的目標相距甚遠;39%與達成降低孕婦生產死亡率的目標相距甚遠;39%與達成降低嬰兒死亡率的目標相距甚遠。

報告呼籲捐助國再接再厲,提供有效服務,協助相關國家脫離貧困。



◆ G20金融監督機制 拍板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1.04.16

G20集團(G20)的財政首長針對一套新的監督系統細節達成協議,希望儘早凸顯與糾正世界經濟體系的缺失,避免重演金融危機重創全球經濟的慘劇。

與會的各國官員15日在華府結束會談,發表聲明概述四個將用以決定預算赤字、外貿逆差等指標已屆警戒點的方法。任何國家若有其中兩項測量標準達到危險水準,就會被列為進一步觀察的目標,並提出供參考的補救措施。

這項計畫的用意在於早期發現失衡現象,在危及世界經濟之前,就開出解決問題的處方,寄望這項程序能促成更均衡的國際擴張,避免不平衡的貿易與投資加速信用危機的惡化。

G20輪值主席法國的財政部長拉加德說,監督程序最初將聚焦在世界七個最大經濟體,最終則擴及G20團體的所有成員。她並未明言是哪七個國家,但一般預料將包括美國、中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與印度。

不過,監督程序的多數執行細節,例如是否公布已屆危險失衡水準的國家等,都尚未決定。而且,這項計畫也沒有執行的機制,對危險失衡的國家究竟能帶來什麼樣的壓力,也無從得知。不過,與會官員強調,監督程序能有個開端,就已是巨大的突破。

他們表示,此舉應有助防範過去發生的許多失衡情況,龐大投資熱潮引發的美國次貸危機,就是其中一例。加拿大財政部長佛拉第說:「美國的次貸危機正是我們未來希望防範的事,我們要避免突發的錯愕,所以才要建立共同的評估制度。」

G20集團涵蓋85%的世界經濟產值,但目前各國面臨的經濟擴張風險正不斷加大。例如,油價高漲持續削弱美國的消費者支出,貨幣政策緊縮抑制中國的需求,日本籠罩在海嘯、地震的嚴重衝擊下,歐洲則仍然擺脫不了債務危機的糾纏。

G20團體2月時就已同意要監督預算赤字、民間儲蓄率等指標,以偵知經濟失衡跡象,15日則進一步概述他們要評估的準則。其中兩項集中在每個經濟體的環境與歷史,其餘則針對和G20其餘國家的過往紀錄做比較。

※ 相關報導:

* G20談經濟失衡 槍口瞄準中美
http://www.udn.com/2011/4/16/NEWS/WORLD/WOR2/6276888.shtml

倘若真的點名,美國和中國肯定都榜上有名,美國會因財政及貿易赤字龐大而上榜,中國則是貿易順差過多,且人民幣遭到低估。

* 愛爾蘭、希臘債務危機 加劇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50406019/122011041600252.html

歐債危機再度出現惡化!國際信評機構穆迪周五一口氣調降愛爾蘭債信評等兩級,使其只高出垃圾等級一級。同時,希臘債務重組傳言甚囂塵上,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在周五公布最新經濟改革案時,澄清目前無重整債務計畫。



◆ 印度物價飆漲 已近失控狀態

自由 2011/04/16

〔編譯劉千郁/綜合報導〕印度公布最新通膨漲幅近九%,超越專家預期,官員升息壓力大增,專家呼籲亞洲國家加速緊縮貨幣腳步,避免錯過解決通膨問題的時機。

專家籲亞洲各國加速緊縮貨幣

印度商務部週五公佈三月躉售物價指數(WPI)為八.九八%,高於二月的八.三一%,印度物價上漲似乎已經失去控制,印度央行一年內連續八次調升利率,仍舊無法抑制物價指數在八%的預估值內,上月十七日央行總裁蘇巴拉奧(Duvvuri Subbarao)宣布調整基準利率至六.七五%,專家預估,今年以內央行至少還會二度升息。

印度財政部今年二月預估,印度到明年三月底為止的財政年度經濟成長率為九.二五%,專家則呼籲印度等亞洲國家在刺激經濟成長的同時,更應注意通膨問題。

週四新加坡在公布第一季二十三.五%經濟成長季增年率後,跟著宣佈緊縮貨幣、調升匯率交易區間中間值,抑制經濟過熱。分析師表示,印度、印尼、南韓等國家升息腳步落後,應效法新加坡,不必擔心貨幣走強削弱經濟成長。

※ 相關報導:

* 糧價上漲 IMF籲國際合作抵擋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278559.shtml

公報說,全球經濟復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發展中國家拉動的,但公報同時對糧食和能源價格的上漲和波動給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給其弱勢群體帶來的風險表示擔憂。

fsj 提到...

亞洲國家 含淚挺美債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2011.04.20

標普(S&P)調降美國債信展望,並警告可能調降美國債信評等,觸動美債主要持有國的敏感神經,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國家因為早已滿手美債,19日都公開力挺美債,但俄羅斯可能考慮減碼。

亞洲國家已累積數兆美元美債,當然會設法維持美債價值,亞洲官員更急於淡化美債風險。日本財務大臣野田佳彥19日說:「美國正以各種方式解決財政問題,因此我還是認為美債基本上仍是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標的。」

據悉印度央行也不考慮分散對美債的投資,原因是缺乏可靠的替代品。該行目前持有的國外資產中有六成以上是美債,約三成是歐元。

中國外匯監管當局及其他政策顧問都尚未對標普舉動發表評論。Troika Dialog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蓋夫羅可夫則表示,俄羅斯可能因為擔心華府預算赤字擴大和政府債務水準不健康而減持。

美國公債市場19日相當平靜,10年公債殖利率幾乎文風不動,19日在紐約報3.38%,前市最低跌至3.36%,至少是3月24日來最低;2年期公債和3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少有變動,各為0.68%和4.46%。但亞洲股市還是受標普和希臘可能重整債務的利空衝擊而走跌。

要是投資人開始要求持有風險較高的美債應享有更高的回報,殖利率攀升可能侵蝕外匯存底持有美國公債的價值,也可能推升借貸成本,進而危及全球經濟復甦。

截至3月底,日本外匯存底達1.12兆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美國公債。中國外匯存底也高達3兆美元,據信也是有很大一部分是美債。其他持有龐大美債的包括英國、中東產油國、巴西、香港、俄羅斯、台灣和加拿大。



◆ 日震傷台灣GDP 最慘恐跌破4%

自由 2011.04.20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中華經濟研究院昨天表示,受到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影響,我國今年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將減少○.三一至○.六四個百分點,今年台灣GDP成長率因此下修至四.二九%;若地震衝擊對日本經濟比目前預期更嚴峻,台灣GDP成長甚至還將「破四」、降至三.九六%。

台日經貿密切 影響大於他國

對於東日本大地震衝擊我國今年經濟表現,中經院日本中心研究員蘇顯揚表示,由於台灣與日本的經貿關係密切,是台灣第一大出口國,若以件數計算,更是台灣第一大外資來源國;他強調,「我國產業鏈依賴日本程度很高,日本大地震對台灣經濟影響,恐怕大於其他國家」。

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王儷容指出,今年台灣景氣呈現內外皆溫,通膨問題也相當和緩,原本要將今年GDP成長率從四.五五%「上修」至四.六%;不過,受到三月中旬東日本大地震影響,預估對我國GDP成長造成「下拉」○.三一個百分點,使得今年全年GDP成長率為四.二九%,其中,第二季成長率將低於四%。

日經濟若惡化 我GDP降至3.96%

除了上述基本預測外,中經院也提出模擬推估︰如果日本經濟情勢與復甦力道比原本預估還差,台灣GDP成長率就會從基本預測的四.二九%,降至三.九六%;換言之,我國今年GDP成長率恐跌破四%。

另一個模擬推估是,若日本經濟情勢惡化,且國際原物料價格持續攀升,此時,在兩大利空因素共同衝擊下,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就會從基本預估的四.二九%,減少○.三八個百分點至三.九一%。

綜觀國內各機構針對日本震災對我國景氣影響,發布時間愈晚、衝擊就愈大。經建會之前認為,若日本限電不超過一週且核災未擴大,對台灣經濟衝擊是○.一一至○.二個百分點;寶華經濟研究院預估,會震掉○.二三個百分點;至於最新發佈的中經院,認為對台灣的衝擊幅度與嚴重性,均高於上述兩家。



◆ 首創單車保險 丟了車 賠新車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2011.04.21

單車族有福了!國內保險史上第一張「單車失竊險保單」昨天問世,保費約為車價的一成;單車失竊後,保戶只要負擔原車價的三成,即可獲賠一台新車。

單車名廠捷安特與蘇黎世產物昨天合作推出「買單車送保險」專案,五月底前,買(單)車就送「單車整車失竊損失險」,將國外盛行的單車失竊險引進台灣。

蘇黎世產物總經理鄭林經說,單車失竊險在國外行之有年,尤其是英國、法國及荷蘭,當地單車人口相當多,投保率也很高;台灣保守估計應有一百萬位左右的單車族,單車失竊險在台商機不小。

捷安特總經理何友仁說,台灣單車失竊率實在太高,捷安特才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單車失竊險,五月底前,買(單)車送半年的失竊險,保費由捷安特支付。

何友仁說,車主買了(單)車在半年內被偷,只要付出原價的三成,就可以獲賠一台新車。

鄭林經說,若這項專案成果不錯,年底前,單車失竊險將正式在台灣推出。以歐洲的經驗來看,單車失竊險的保費,是車價的一成,例如一台一萬元的單車,一年保費約一千元左右。

但有了保險後,車主也不能把單車丟著不管。蘇黎世產物協理徐玉珍說,保單條款要求車主需善盡保管之責,例如「隨便停車又不加鎖」,保險公司就不理賠。

另外,單車必須在台灣境內失竊,被偷之後,向警方正式報案,保險公司才會理賠。

fsj 提到...

金價飆新高 央行賺逾4000億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2011.04.21

國際金價昨天飆破每英兩一千五百美元,中央銀行持有一千三百六十二萬英兩(約合四百廿一噸)的黃金,帳面市價已達二百零四點三億美元,折合新台幣將近六千億元,央行賺翻了!

央行副總裁周阿定說,央行持有的黃金,每英兩成本僅三百多美元;按市價估算,目前已增值了一百五十億美元,折合新台幣超過四千億元。不過,央行沒有「獲利了結」打算,也不考慮再加碼。

周阿定說,黃金保存費用高,又不能生利息,央行不會再大量買進黃金。而且,黃金已占台灣外匯存底的五個百分點,在亞洲中央銀行比重已算偏高。

國際金價兩年半內漲幅已超過一倍,國民黨立委羅明才昨天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時質詢,央行有多少黃金?周阿定做了以上答覆。

羅明才說,央行持有的黃金已增值一百五十億美元,不是「卯(賺)死了」?既然這麼賺,為何不賣掉黃金充實國庫?

但周阿定說,世界各國央行都是將黃金當做發行貨幣準備,央行的黃金也是發行新台幣的準備,央行從沒有計畫「賣黃金」。

相關人士透露,央行當初買進黃金時,每英兩成本約三百八十美元,推估央行持有的黃金總成本僅五十億美元,帳面獲利約一百五十億美元。

另外,美國債券被標準普爾調降信用評等展望,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詢問央行,台灣目前三千九百廿六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中,美債金額有多少?

周阿定不願答覆具體金額,只說「不少」。他說,美國公債市場廣度、深度全球最佳,目前十年期美債利率達百分之三點四,比歐元債券、日圓債券都高;且美債被標普調降評等展望後,美債當天價格反而上升,「各國央行,不買美債要買什麼?」



◆ 台灣「金脈」 421噸黃金放在新店文園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2011.04.21

中央銀行持有的四百廿一噸黃金,市值近六千億元,目前存放在新北市新店區新烏路的「文園」裡。為保障國家「金脈」的安全,文園有一百多名武裝憲兵駐守,外圍還架設通電的鐵絲網,維安戒備等級不輸總統官邸。

「文園」占地二萬多坪,庫房外觀酷似山洞,位於新北市新烏路旁的一個不起眼的營區,和一般軍營沒啥差別。但裡面有一個人工開鑿的隧道式山洞,存放的不是什麼精密武器,而是攸關台幣幣值穩定的央行黃金準備。

中央銀行二○○八年曾邀請多位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立委到文園「參觀」,一位曾去現場參觀的立委表示,進到文園營區才發現「別有洞天」,在存放黃金的山洞內,「走道寬到可以開進一部卡車」;走道兩旁分別擺了個鐵櫃,每個鐵櫃分成三層,每一層又分了好幾格,每一格都放了數十塊黃金條塊。而這些黃金櫃都有密碼鎖,外面還裝上了玻璃,「據說都有防彈功能」。

立委指出,央行存放的黃金尺寸大小不一,從十幾公斤到廿幾公斤都有,大多數是金磚,大小就和紅磚差不多,「還有的重到抱不大動」。立委打趣說,文園的防守固若金湯,而且黃金重量很重,就算有辦法進來偷,恐怕還要動用大型機具才能載出去。立委表示,文園庫房內除了存放黃金條塊,另外還有一小部分的金幣、銀幣、白銀、袁大頭等。

此外,立委說,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從大陸運來的黃金數量,有人說是三百八十萬英兩、也有人說是四百五十萬英兩,各種版本都有,央行從不願說明;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後來為了發軍餉,運來的黃金只剩五十多萬英兩。

直到一九八○年代,為了平衡龐大的台美貿易逆差,美方要求我方購買大批黃金,當初買進成本是每英兩新台幣九千元上下,現值則是四萬多元,漲了四倍。



◆ 大陸食品價格 今年估漲9%

【經濟日報╱記者邱莞仁/綜合報導】2011.04.21

食品價格被認為是影響大陸第一季物價上漲的重要推手,但要想食品價格短期內保持平穩恐怕不太樂觀。根據大陸官方最新統計報告,今年大陸農產品價格可能漲價9%,而糧價可能上漲10%,進一步推升食品價格。

21世紀經濟報導與京華時報報導,這份統計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經濟發展研究所、大陸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日前共同發布「2011年農村經濟綠皮書」。

報告分析,儘管大陸官方今年將控制物價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目標,且預估2011年糧食總產量可達5.5億噸,創下連續八年糧食產量增長的紀錄。

但因全球農產品供需持續緊縮,今年農產品價格繼續上漲的動力因素仍然強勁,預計今年農產品價格將繼續上漲,但官方對農產品市場調控得宜,上漲幅度可望由2010年的10%降低至9%。

預估今年糧價可望比去年上漲10%,種植業產品生產價格漲幅約12%,林業產品生產價格漲幅約 6%,畜牧業產品生產價格漲幅擴大到10%,漁業產品生產價格漲幅在4%。

綠皮書分析,中國農產品價格上漲的背後是土地價格、勞動力價格和生產資料價格的上升,且中國農業生產規模小、勞動力素質不高和生產效率偏低等問題尚未發生根本性改變,導致農產品的比較優勢下降。

對此,大陸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副司長方言表示,建立平價超市和商店,減少中間流通費用,將勢在必行。他指出,蔬菜流通領域共有蔬菜生產、收購商、區域市場、批發市場、二級批發市場等環節,只要減少中間三到四個環節,就可降低約20%至30%的成本。



◆ 巴西今年第三度升息 G20最高者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04.21

巴西經濟興旺,為了抑制通膨,央行20日宣布關鍵利率調升0.25個百分點,成為G20最高的12%。這是巴西今年第三度升息。

這次升息,幅度比1月和3月兩次的0.5個百分點要小,根據該行的季報,顯示巴西央行認為,調高借款成本、抑制消費放款,結合政府的歲出削減,就足以在2012年將通膨率降到目標水平。

央行升息聲明表示,通膨風險,加上經濟步調減緩的情勢並不確定,因此有升息的必要,但是,最好的抗膨對策不是立即升息0.5個百分點,而是長期的政策調整。

「紐約ING金融市場」的首席巴西經濟學家藍格爾表示,巴西幣上月對美元升值6.4%,可能是央行決定升息0.25個百分點而非0.5個百分點的最大因素,顯示央行對抑制通膨比市場有信心。他說:「一望可知,匯率是最大原因,這造成央行對通膨的評估轉趨溫和。」

到4月中旬為止,巴西的年通膨率是6.44%,接近央行目標範圍4.5%的上限(目標範圍是4.5%加或減兩個百分點)。巴西央行徵詢的經濟學家預測巴西通膨率今年升達6.29%,到2012年是5%。央行本身的預測是今年升到5.6%,到2012年回降到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