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無感升息顯露的三個謹慎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435222.shtml
【聯合報╱社論】2011.07.03
在全球經濟復甦步伐調整的混沌時刻,中央銀行依然堅持既有的貨幣政策節奏,調升重貼現率半碼(○‧一二五個百分點),使這項政策利率升至百分之一‧八七五。與去年六月以來貨幣政策的四度調整內涵比較,央行總裁彭淮南這次出手似顯得平淡無奇,沒有觸動市場太多敏感神經,雖升息卻無感;然而,「無感升息」或許正是向以沉穩著稱的彭總裁所要的結果,簡單平凡的政策形式,實是表達出對下半年經濟情勢的謹慎。
央行對貨幣政策的調控,關係到民眾的存款收入、利息負擔、企業資金的供需、投資意願的強弱、股市的榮枯,甚至財政政策的調配,影響力無所不在,在全球金融海嘯之後的救市、維穩、拉提等一連串政策功能中,更是重中之重,一向是市場關心的焦點。也因此,央行這次升息能讓市場水波不興,不只未如美國推出二次量化寬鬆(QE2)時那般引發正反兩極爭議,甚至還有高度共識,實非易事;其代表的是市場對央行貨幣政策調控能力的信心,而這樣的信心是來自政策的一致性及可預測性。
央行去年六月啟動升息周期,在那之前僅有澳洲、印度等少數經濟體調高利率,大多數國家當時並未警覺到暗流伏動的通貨膨脹壓力,新興國家更普遍面臨熱錢攻擊的貨幣升值課題。在升息、升值的兩難及各方爭議中,央行精心調配了升息打通膨、選擇性信用管制打炒房、匯市干預打熱錢的「三打」藥方,並以逐季緩升半碼的節奏減少衝擊,用時間爭取到政策調控空間。如今,台灣物價上漲率是亞洲次低,僅高於長期處於通貨緊縮的日本,房市資產泡沫化已受控制,熱錢進逼壓力也在QE2威力鈍化下緩和,經濟成長則保持平穩。一年之後回頭檢視這一切,雖非全是央行之功,但仍要為其先見之明及超強定力按個「讚」,而彭總裁為貨幣政策建立的威信讓市場相信央行說得出、做得到,也引領市場預期心理,讓貨幣政策的調整更順暢。
由此再看這次央行無感升息,就不能因為它單調而認定它無奇,尤其是動靜之間皆有深意的貨幣政策。因此,央行此時的安靜自持,相對於之前的「三打」,實是反映出對「穩定」的期待;而貨幣政策重心從「三打」移向「穩定」,則是反射出央行對總體經濟形勢的判斷。目前看來,有三個不確定因素促使央行保持謹慎。
第一是景氣動向尚未明朗。目前全球經濟處於危機過後谷底反彈的中期復甦過程,跌深之後的彈力及激勵政策的拉力不再,經濟能否回復自我運轉的持續成長動能,此時正是關鍵,貨幣政策自不宜躁進。央行理事會的決議文也寫得很清楚,五月時以新台幣計價的出口成長率轉呈負數,恐影響經濟成長動能;在全球景氣放緩和比較基期墊高下,國內經濟活動可能稍緩,直接表達出央行的憂慮。
第二是民間投資有待提振。在主計處的預估中,今年民間投資原本就比較辛苦,因為去年大增三成,今年能持平就不錯。可是,上半年表現似不如預期,在政府大力招商及政策鬆綁下,前五月僑外來台投資減少一成四,陸資更是腰斬,加以曾被列為民間重大投資指標個案的國光石化案喊停,光電等大型產業則因景氣考量而宣布縮減資本支出,都為今年民間投資投下變數,也牽制了央行的貨幣政策。
第三是金融體系違約風險隱現。在超低的逾期放款比率下,借款人還不出錢、繳不出利息的風險早已被淡忘,直到最近記憶體公司茂德爆出五百多億元貸款有違約之虞,才再被提起。這是金融海嘯肆虐時的產物,當時政府要求銀行挺企業,給予展延還款等紓困,今年起紓困機制退場,以每次展延半年為期,下半年起曾獲紓困企業將無法再以拖待變,加上一年來五度升息,繳息負擔加重,違約風險正在走高,雖不致失控,但央行的貨幣政策不能不提高警覺。
※ 相關報導:
* 專家示警:新興市場消費股 別追高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35108.shtml
投資人上季大舉搶進新興市場的零售及食品股,因為這些公司的獲利未受歐債危機及美國就業惡化的衝擊。但現在,隨著利率上揚,大型開發中國家的消費者開始節制支出,中國及巴西的第二季零售銷售成長均放緩,印度汽車銷售降至兩年來低點,而俄羅斯5月的可支配所得也連續第五個月下滑。
* 紓困金到手 希臘鬆口氣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35510.shtml
歐元區財政部長會議今天決定,根據去年達成的救助協議向希臘發放120億歐元 (174億美元)的第五筆緊急援助,希臘債務違約的危機暫時鬆了一口氣,但債權人對希臘的長期償債能力仍然心存疑慮。
* 倫敦安裝黃金自動販賣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35520.shtml
英國第一台黃金自動販賣機2日在倫敦一處購物中心安裝,業者表示,由於金價長期走勢看俏,今後將在英國每一個大城市安裝。
◆ 歐元區的赤壁之戰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1070300208.html
【于國欽】2011-07-03 工商時報
■歐盟內部貿易占全體貿易近年來大致維在七成,以2010年而言,歐盟對外出口僅1.3兆歐元,而內部彼此出口卻高達2.5兆歐元,顯示歐盟各國彼此依賴程度極高。
■歐元區成立時已考量到財政的風險,因此訂有馬斯垂克條約,要求會員國的預算赤字占GDP低於3%,而債務餘額占GDP必須低於60%,但智者千慮終有一失,財政風暴依舊發生了。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可謂放諸四海皆準,當2002年歐元區成立之際,何等風光,人人看好歐盟前景,歐元匯率一路由0.94升至1.45,未料如今隨著希臘債務危機失控,歐元黯淡,崩解之說又甚囂塵上。
歐洲經濟的整合源自1951年德、義、荷、比、盧所簽署的煤鋼共同體公約,隨著整合的加深,如今已形成區內27國彼此零關稅,對外關稅一致的歐盟(EU27),其中德、法等16國甚至捨棄本國貨幣,成為貨幣統一的歐元區(EA16)。
經濟結盟的高境界
經濟結盟有深淺之別,多數國家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僅互免關稅,像歐盟這種連貨幣都可統一的哲學境界,全世界幾乎找不到第二個地區,許多人不免要問:「德國馬克、法國法郎用得好好的,為什麼要轉成歐元?」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其中可能有政治上的考量,也有經濟風險上的顧慮,更有歐洲民族主義的情感隱於其中,但單就經濟考量而言,結盟也並非沒有道理,使用同一貨幣可以節省兌換貨幣的交易成本、消除匯率風險,促進區內貿易,並提升在全球政經的影響力,好處不少。
其實,亞洲也曾有成立單一貨幣的念頭,十年前當泰銖、韓元、港幣遭熱錢狙擊而狂貶,亞洲金融風暴漫天蓋地而來之際,有多少知名學者倡議建立亞元來對抗熱錢的攻擊,又有多少人羨慕歐元區同氣連枝的經濟實力。
但天下任何事情總是有兩面,當初在倡議歐元時只看到好的一面,卻忽略了其中隱藏的危機。統一的貨幣確實提高了歐洲的政經影響力、也讓歐盟區內貿易在七年內擴張了四成,統一的貨幣更讓投機客不敢越雷池一步,對於提升歐盟的競爭力,貢獻匪淺。
貨幣統一的正反面
但誰也沒料到一個小小的希臘債務危機竟已讓歐元區左支右絀,幾近分裂,這凸顯了當國家財政出問題時,若沒有獨立的貨幣機制可供調控,在匯率、利率動彈不得的情況下,勢將使得問題趨於難解。
統一貨幣築起的堅強防線可以摒退投機客,但是當區內各國經濟榮枯有別時,這道防線反成了調控經濟的障礙,非但身陷風暴的國家難以靈活運用貨幣政策脫困,在歐元的聯繫下,同氣連枝的盟國們也得有池魚之殃的準備。
這個情景讓人想起赤壁之戰,當西元208年曹操率百萬大軍南下,困於風浪不息的長江,江東名士龐統建議以「鐵環連鎖」把江上的數百艘戰船加以連結,如此自可避免風浪的顛簸。
鐵鎖連舟雖然讓曹操水軍免於顛簸之苦,卻失去了靈活應戰的能力,在周瑜火攻下,瞬時火逐風飛,全軍覆沒,彼此聯繫的優點反成了最致命的弱點。
赤壁之戰與希臘風暴看似兩段無關的事件,但鐵鎖連舟與歐元單一貨幣所衍生的戲劇效果何其相似,又何其諷刺,繁華競逐,悲恨相續的歷史不斷重演,實令人感慨不已。
※ 相關報導:
* 不完全復甦的年代 中產階級的消逝
22 則留言:
名家觀點/現代版的希臘悲劇
【經濟日報╱丁予嘉】2011.07.04
最近的歐元區情勢,應該是歐元之父孟代爾(Robert Mundell)當初所始料未及的吧,根據他最著名之「最適貨幣區域理論」的說法,資源相近的國家可以透過生產要素與匯率彈性的互相替代,發展出單一貨幣,以使當地的經貿活動達到最佳化。不過,坦白說,學理總是經不起人性的考驗,我們不禁得想想幾個問題:究竟理論中「資源相近的國家」在真實世界的標準如何?還有,由成員國各自統計的經濟數據,是否能真切反映彼此長期在文化、氣候、習性上的落差呢?
這些看似吹毛求疵卻很容易被政客「視而不見」的疑慮,其實都被歐元區成立之初的光環遮掩了。當各界對於歐元區結合的政治意願,遠高於對理論的認知時,當然也不會有人認真思考「政策聯姻」的失敗率。以希臘而言,儘管今日仍有不少歐洲人將其首都「雅典」視為饒富哲理、文化的象徵,然而,在蛻去地中海明媚風光的外殼後,希臘至今留下的,只是缺乏效率與缺乏專業的製造業,對外頂多只能輸出一些缺乏競爭力的奢侈品,而在美麗的山城背後,耕種面積不到全國土地三分之一的農業,也不具良好的生產力。除此之外,政府多年來效能低落,逃漏稅更加重財政超支的情況,今日希臘敗壞的嚴重程度,搞不好連高盛都使不上力,更遑論希臘徹頭徹尾從沒遵守過馬斯垂克條約的規定。
所以,即使目前充滿罷工場面的雅典街頭,彷彿就像一幕幕正在上演的希臘悲劇,但真正可悲的是,現代版的悲劇,並無法再次喚起世人的同情,反倒是遍布全球的希臘債權人,只能啞巴吃黃連似地一直為希臘注資,深怕任何的風吹草動,會燎原地引起全面性的金融風險。以去年底,國際清算銀行(BIS)的統計資料來看,約九成的希臘債權握在歐元區的銀行手中,其中又以德、法為最,兩者合計抱著六成以上的希臘債權。
因此,說德法被希臘綁架也不為過,否則,應該任誰都沒法迫使德國總理梅克爾在最後一刻轉變立場,持續擔綱金援最多的一角。
長此以往,我相信歐洲央行、各國政府對於如此日復一日的「劫富濟貧」,終將有無法自圓其說的一天,若要真正走出泥淖,歐元區最好得先承認政治與經濟不應混為一談的事實,畢竟各國有不同的景氣循環,單一的貨幣政策,配上財政措施上的多頭馬車,本質上就是多所掣肘,哪來的相互合作呢。不過諷刺的是,市場中有人受害,必有人得益,其中美債就屬一例,就算是債務瀕臨上限、美國聯準會也無三度量化寬鬆政策(QE3)的計畫,但在避險情緒高漲下,美債恐怕很難形成一個絕對的空頭,或許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會因此心生感激呢;而同樣也因為此,美國政府就算對於經濟再怎麼無能為力,可能都不會招致太多的批評,反倒是有機會在這樣的「恐怖平衡」下,悄悄地度過這波景氣修正的難關吧。
(作者是國票綜合證券董事長)
※ 相關報導:
* 救希臘 歐元區第五筆貸款准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36538.shtml
歐元區政府2日同意,將根據去年達成的紓困協議,撥給希臘第五筆緊急貸款,並預告希臘第二套紓困方案最遲9月出爐。希臘債務危機暫時化解,預料歐洲央行(ECB)本周將安心升息。
* 塔克辛經濟學擴大 泰國恐陷衰退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l/4/today-int1-3.htm
泰國各政黨在選前紛紛開出大方支票,宣稱勝選後要發給選民免費的平板電腦、調漲薪資、建設高速鐵路和減稅。這些競選承諾可能帶來大量消費者支出與投資,卻也可能引發債務增加、延後經濟改革,及因通貨膨脹上升導致在泰國經商成本增加等連串問題。不論哪黨贏得大選,實施前總理塔克辛任內最著稱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亦即所謂的「塔克辛經濟學」(Thaksinomics),恐怕都勢在必行... 過去十年來,泰國的最低薪資都隨著通膨率不斷上升,這正是引爆去年勞工階級走上街頭,爆發流血抗爭的原因之一。
◆ 大陸經濟滯脹風險升高
【經濟日報╱社論】2011.07.04
近來全球看衰大陸經濟可能硬著陸的不利評論及預測頻傳,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最近在出訪歐洲時頻頻消毒,強調大陸有信心也有能力控制通膨,今年大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可望控制在5%以下,經濟成長率可保持在8%~9%。儘管溫家寶說法明顯否定大陸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但是,最近大陸總體經濟情勢的不利變化,卻顯示某種程度的停滯性膨脹正逐漸籠罩大陸。
大陸通膨情勢迄今仍然嚴峻,5月CPI年增率續升至5.5%,1~5月平均升幅達5.2%,市場估計6月將升至6~6.5%,到7月才可能見頂。大陸通膨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進口物價上漲,尤其是國際油價及大宗物資價格飆升;二是大陸各地工資及原物料價格大漲;三是信貸過度擴張形成大規模的過剩流動性。展望下半年情勢,除因最近國際能源總署(IEA)釋出戰備儲油及美國二次量化寬鬆(QE2)措施6月底結束,造成油價及商品價格回落,從而有助緩和大陸進口物價壓力外,其他兩項因素均未見到結構性解壓的跡象。
今年以來,大陸已有13個省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達20.6%;大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近公布「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未來五年最低工資標準每年平均增加13%以上,可見大陸工資持續上漲所導致成本推動型的通膨,已很難回頭。
為控制過剩的流動性,中國人民銀行今年以來已六度調升存準率及二度升息,但也只是讓貨幣供給增速減緩而已,整體信貸規模仍在擴大,難以化解通膨壓力。溫家寶表示今年大陸CPI年增率要控制在5%以下,則估計下半年CPI平均升幅須降到4.5% 以下,這顯然是超高難度的任務。
另一方面,大陸經濟成長動能減緩日益顯現。6 月大陸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50.9,創下近 28個月新低;大陸固定投資、工業生產及出口增幅皆明顯下滑。更值注意的是,人行緊縮信用的負面效應逐漸發酵,眾多民企及中小企業因銀行中斷貸款面臨倒閉危機,其中又以珠江三角洲及浙江一帶問題最為嚴重。近年大陸企業面對工資及原物料價格大漲、缺水、缺電、缺工、人民幣升值等不利因素,仍能繼續苦撐,創造9~10%的年經濟成長率,主要是依賴銀行貸款的挹注。現在受人行為打通膨而嚴控信貸的影響,很多企業已面臨存亡關頭,爆發集體倒閉潮及經濟失速的風險正持續升高。
大陸房市泡沫受信貸緊縮影響亦瀕臨破滅邊緣,與房市泡沫難以切割的地方融資平台亦岌岌可危。
上周香港媒體報導上海市政府轄下一家從事地產及公路建設的城市投資公司,因無力償還銀行貸款而變相拖債,雖經上海市政府出面否認,但已顯示房市崩盤的危機及對地方經濟的可能巨大衝擊。
根據大陸審計署調查,迄2010年底大陸地方債達人民幣10.7兆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27%,其中41.66%約4兆債務在今、明兩年到期,估計2.5 兆可能成為壞帳。國際信評穆迪預測兩年內大陸銀行不良貸款比率將從目前1.14%升高至5%左右,顯示大陸銀行體系的風險亦正升高。
總體來看,大陸經濟情勢日益嚴峻,通膨以及成長減緩的滯脹困境漸趨明顯,軟著陸似已不可求;但是,北京可運用政策工具尚多,人行調控信用手段亦稱靈活,大陸銀行體質目前尚稱健全,「十二五規劃」經濟轉型工程亦正積極啟動。因此,如果大陸能夠穩健處理房市泡沫及地方債問題,並靈活運用貨幣及匯率政策,仍有很大機會可避免經濟硬著陸,這也將是北京當局經濟治理能力的最大考驗。
※ 相關報導:
* 蘋果不黏三星 台廠受惠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6436531.shtml
蘋果和三星專利侵權大戰纏鬥不休,業界指出,蘋果考慮轉移相關零組件供應鏈,分散過度集中在三星的風險,初步是快閃記憶體也增加對美光和東芝採購,未來iPhone核心處理器A6考慮委由台積電代工、液晶面板擴大釋單有機會給面板雙虎。
干預經濟 學者批貧富差距大
【聯合報╱特派記者羅印冲/北京報導】2011.07.05
中國大陸多年來維持經濟快速成長,但經濟學者吳敬璉昨天指出,政府扮演資源分配者的角色,造成大陸市場經濟遠非完美,未來的挑戰仍相當嚴峻;政府過度干預經濟活動,將導致大規模且迅速的腐敗,並加劇貧富差距。
吳敬璉昨天出席北京清華大學「國際經濟學會」全球大會。提到大陸經濟發展問題,他直言市場經濟不完美的主因,正是由國家扮演資源分配者的角色。他認為,大陸法治基礎不夠健全,無法產生現代化的市場經濟制度。
吳敬璉指出,過去多年大陸經濟主要依賴政府在極短時間內,投注大量資源,但這種方式無法保證長期經濟成長,諸如貨幣膨脹、資產泡沫化、通膨壓力等問題,都將無可避免地成為經濟與社會難題。
吳敬璉昨天進行四十分鐘全英文演說,分析大陸經濟面臨的各項挑戰。他表示,政府不斷強化資源分配的權力,增加政府干預經濟活動的程度,將導致大規模且迅速的腐敗,同時加深貧富之間的差距。
吳敬璉指出,雖然國有企業並非大陸經濟的主體,但仍控制著經濟上的「關鍵領域」,這些國有企業具有無可動搖的壟斷性地位。
吳敬璉還說,一旦經濟走上政府干預的道路,將把政府干預的市場經濟推向國家資本主義,最終成為裙帶資本主義。
※ 相關報導:
* 蘋果經濟 美工程師才是贏家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438759.shtml
【經濟日報╱Chrystia Freeland(路透專欄作家)/國外組編譯】2011.07.05
蘋果創新的大贏家是美國的6,101名工程師與其他專業員工,薪資總和高達5.25億美元,是美國iPod非專業員工們的兩倍還多,且遠遠超出海外員工的薪資總和。
美國對全球化與技術改革的態度模棱兩可,原因就在此。民粹主義者怕美國一流創新技術在國外創造的就業數多於國內,他們明顯是正確的。事實上,現實可能比茶黨意識到的更灰暗,因為超過iPod經濟中半數美國員工薪資相對較差、技能較低。
但美國也有贏家:蘋果的工程師與其他專業員工。他們豐厚的薪酬部分是受益於海外廉價勞動力對蘋果利潤的貢獻。蘋果股東們的回報則更為豐厚。三位學者2009年發表的有關iPod經濟的第一份論文中稱,三人發現iPod所創造經濟價值的最大份額歸屬蘋果公司。雖然這些設備是中國製造,但在中國的經濟附加價值卻「非常低」。
◆ 近千億國保基金 誰來操盤?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1.07.05
行政院明年組織改造,近千億元國保基金誰來操盤? 無論是目前代操的勞委會,或是即將改隸的衛生福利部,都無意接手,連行政院政務委員出面協調都喬不定,行政院要求相關部會6月底完成協調的期限已過,國保基金還是命運未卜,最後恐怕得由行政院長親自定奪。
國民年金主管機關是內政部,但國民年金上路後,業務一直由勞保局代勞,連國民年金基金 (簡稱國保基金)也委由勞保局代操。明年勞委會升格為勞動部後,將成立「勞動基金運用局」,勞保局原本負責的三大基金,包括勞保基金、就業保險基金及積欠工資墊償基金,都將移到勞動基金運用局,加上國民年金業務也將由內政部改隸衛生福利部,國保業務與基金的歸屬,成為一大問題。
行政院已裁定國民年金業務,仍由勞保局代為執行,但國保基金操作,勞委會與衛生福利部都無意接手,讓行政院極為棘手。
衛生福利部:沒人沒專業
國保基金截至5月底規模974億元。據了解,衛生福利部不願操盤國保基金,主要是「沒人沒專業」,由於國保基金規模不斷增加,如今已逼近千億元,以衛生署為主力的「衛生福利部」自認沒有操盤基金操作經驗,希望委由勞動部下的「勞動基金運用局」統籌代操,而且態度相當堅持。
勞委會:無意為人作嫁
但勞委會過往代操經驗差,無意再為人作嫁。據指出,勞保局代操國保基金時,內政部另有國保監理委員會監督國保基金操作,對基金操作常有不同意見,權責不清,因此趁業務重組,勞委會希望國保基金回歸原主管機關。此外,勞委會因為操作人力不足,目前勞退舊制基金4千餘億元仍委由台銀負責操盤,如勞動基金運用局行有餘力,當然優先將勞退舊制基金收回自操,而非為人作嫁。
※ 相關報導:
* 勞動基金運用局 將成史上最有錢機關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439404.shtml
勞委會明年升格勞動部後,將成立勞動基金運用局統籌勞退、勞保等五大勞工基金運用管理,成為史上最有錢的機關。但全國產業總工會擔心,以往勞退基金監理會法律上明定為獨立行使職權機關,未來基金運用局卻無相關規定,且基金監理會由常設改為任務編組,不可能有效監督。
◆ 看問題╱2兆元放一籃子 誰來監督?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特稿】2011.07.05
行政院組織改造明年上路,各部會重新整併,業務分工也重組,國保基金是其一,隨同社福業務改隸衛生福利部後,收回自操還是留在勞動部,爭議未解。勞退、勞保基金何嘗不是,未來勞工五大基金將全部整併到勞動基金運用局,合計近2兆元的基金規模即將放在同一個籃子集中操盤,外界同樣疑慮甚深,倘若加上國保基金,問題更複雜。
國民年金長期雙頭馬車,國民年金法業務主管機關是內政部,但是業務執行一直由勞保局負責,更離奇的是,國保基金也委由勞保局代操;也就是內政部只訂政策,但業務執行、基金運用都交給別人管。
此一現象本是過渡權宜做法,行政院啟動改組,理應各歸其位,結果卻是「養母變生母」。內政部認為國保基金長期由勞保局代操,勞保局也有專業團隊操盤,希望維持現狀;勞委會認為國保基金操作與監理應屬同一機構,才能權責相符,否則難解目前兩個公婆 (內政部與勞委會),不知聽命於誰的爭議。
未來勞動部將設立勞動基金運用局,統籌管理運用勞工相關的五基金一專款(勞保基金、勞退基金、就業保險基金、就安基金、積欠工資墊償基金及職災保護專款),而當勞保基金也由勞保局移出,國保基金是否隨同移出到勞動部的勞工退休運用局,還是順勢回歸衛生福利部,確有重新討論空間。
勞動基金運用局是勞動部下的三級機關,未來卻肩負至少五大基金操作績效,勞退基金目前1.2兆元,但每年以1千多億元的速度增加;勞保基金4千餘億元,就保基金800多億元,保守估計,明年勞動部成立時,五大基金合起來就有2兆元,全部交給一個只有120人編制的行政機關操作,難保沒有權限過大、集中操作致風險集中的問題 。
肩負數兆元資金操作,勞動基金運用局形同金融機關,但組成卻是行政機關,專業是一大問題,偏偏掌管的都是勞工的錢,如果監理機制又形同虛設,一出事,恐怕誰也沒有能力負責,不能不慎。
※ 相關報導:
* 社論-「給錢」不但要有FU 也要有效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1070500101.html
我們要強調的是,社會上對解決少子化問題的共識業已形成,只要政府就此提出的相關對策,民眾大都會接受與支持。然而,由於政府財政極度拮据,施政的每一分錢都需要用在刀口上。基此,我們反對只是把育兒特別扣除額當做是一項「聊勝於無」思維下的彌補工具;更進一步主張政府在金錢誘因措施的設計上,應再精細地將「已出生」及「未出生」的對象分開,俾能更有效地激發「催生」效果。畢竟,政府給錢讓民眾有FU,固然有其目的,但如何讓政策確實產生效果,毋寧才更重要。
遏通膨 中國今年第3度升息
中央社 2011.07.06
中國通貨膨脹率達2008年7月以來高點,中國人民銀行今天決議調升基準利率,為今年以來第3度升息。
人民銀行今天在官網上宣布,1年期存款利率從3.25%上調至3.5%,自明天起生效,此外,1年期放款利率也將從6.31%調高至6.56%。
人行此舉恐將引發外界擔憂,貨幣緊縮將引發中國這個全球第2大經濟體擴張趨緩。在訂單與生產成長走弱下,中國6月製造業指數滑落至28個月低點。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駐香港經濟師彭文生在人行決策出爐前表示,處理通膨近期內都將是中國當局的優先政策。
在糧價帶動下,中國5月消費者物價攀漲5.5%,改寫2008年7月以來新高。美銀美林公司(Bank ofAmerica Merrill Lynch)曾預測中國6月通膨率將突破6%。
今年頭5個月中國通膨率達5.2%,總理溫家寶上月指出,中國政府恐怕無法落實4%的全年通膨目標。
溫家寶上月在倫敦表示:「我認為年度通膨目標4%難以企及,但在努力一番之後,仍能維持在5%以下。」這段談話6月27日透過香港有線電視(Cable TV)播出。
在2009年銀行放款創歷史新高,刺激中國經濟反彈,卻也同時提高房市泡沫與壞帳的風險下,中國當局正竭力控制信貸。中國首度對地方政府債務稽查的結果發現,截至去年年底,中國地方政府負債達10.7兆元人民幣(1.7兆美元),償債危機日益增溫。
高齡80歲的億萬富豪索羅斯(George Soros)6月14日在挪威奧斯陸(Oslo)1場會議上指出,中國當局拖太久才處理通膨問題,導致經濟有點陷於「泡沫中」。
溫家寶6月24日投書英國「金融時報」(FT)指出,遏止通膨已見成效,消費者物價漲勢將會趨緩。溫家寶表示:「整體物價水準處於可控制的範圍內,料穩定回跌。」
除升息外,中國當局也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至空前水平、限制房貸和購屋,並且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人民幣走堅有助削減進口成本,從而控制通膨。(譯者:中央社尹俊傑)
※ 相關報導:
* 名家觀點/油糧難跌 物價將有感上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440923.shtml
今年上半年國內物價平穩,最近不但國際原油價格稍有回檔,國際穀價也見下跌,又預期下半年全球經濟成長速度趨緩,種種現象可能讓大家降低對物價上漲的警戒。事實上,國內物價上漲才剛要進入「數字有感」的階段。
◆ 葡萄牙債信 也降至垃圾級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1.07.06
穆迪投資服務公司擔憂葡萄牙可能追隨希臘之後,尋求第二波的國際紓困,5日已將葡萄牙的債信評等降到垃圾級,顯示歐債危機仍然危機四伏。
穆迪表示,葡萄牙可能無法充分達成削減赤字的目標,是債信遭調降的另一原因。
穆迪將葡債評降到Ba2
穆迪將葡萄牙的政府債券評等從Baa1降到Ba2,展望為負向。穆迪公司的聲明指出,希臘的新紓困計畫已在討論納入民間投資者的作法,未來歐盟處理葡萄牙的問題時,可能也會以此作為先決條件。
穆迪公司的倫敦分支分析師托瑪斯說:「這項作法意義重大,不僅會影響現有投資者,還可能阻撓新民間部門的放貸意願,導致葡萄牙等國家更難以付得起的成本取得資本市場的融資管道。」
葡萄牙5月時剛獲得780億歐元 (1130億美元),如今則繼希臘之後,成為第二個債信被打入垃圾級的歐元區國家。歐盟財政部長上周同意在7月中旬以前,提供希臘87億歐元的貸款。
歐元匯價5日下午在紐約匯市下跌0.8%,從前市的1.4539美元跌到1.4429美元。
葡萄牙的政府債券署預定6日舉行拍賣會,標售10億美元10月到期的短期票券。
歐盟如今希望說服銀行業展延逾300億歐元的希臘債券,避免再挖出一個大洞,讓各國官方放貸機構去填補。擁有最多希臘債務的法國銀行業,並已提出一項展延公式,供其他國家如法泡製。
但標準普爾公司周一警告,這項作法如果執行,將使希臘陷於「選擇性違約」的處境。
愛爾蘭、西班牙、義大利也要注意
德意志銀行的固定所得經理波拉克說:「葡萄牙債信淪為垃圾級,說明主權債務危機不會到希臘就結束。」今年來因為赤字激升,先後向歐洲央行、國際貨幣基金等國際機構要求緊急紓困的國家,已有愛爾蘭、希臘與葡萄牙,而西班牙、義大利也經常被點名為可能爆發危機的候選國。
※ 相關報導:
* 穆迪估計:地方債務 洞變大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440917.shtml
大陸官方日前公布,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高達人民幣10.7兆元(約新台幣47.7兆元)。但信評機構穆迪指出,大陸地方政府債務可能比審計署的數字還高出人民幣3.5兆元(約新台幣15.6兆元),恐威脅大陸銀行的信用評級。
* 日本重建2兆日圓 二度追加預算過關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440926.shtml
日本內閣5日通過追加2兆日圓(250億美元)的第二筆重建預算,在反對黨杯葛發行公債法案的情況下,還能利用去年預算餘額支應。但財政大臣野田佳彥警告,如果國會遲遲不通過授權發債的法案,政府最快10月就會斷炊。
* 全球主權債務危機升高 金銀價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41674.shtml
葡萄牙債信評等被降到垃圾級,全球主權債務危機的憂慮升高,帶動貴金屬投資需求擴增,金價5日每英兩飆漲逾30美元,創八個月來最大單日漲幅。
歐盟最窮國 誰搞垮希臘?
【聯合報╱柏林特派員陳玉慧/雅典報導】2011.07.06
希臘兩年前爆發債務危機後,雖經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IMF)挹注上千億歐元紓困,仍難挽希臘陷入舉國破產的絕境,甚至可能引發另一波全球金融危機。希臘政府為換取歐盟繼續金援而提出的緊縮財政計畫,讓希臘人尊嚴掃地,抗議政府無能的街頭示威不斷。為探討希臘債務危機的現象及影響,本報柏林特派員陳玉慧前往希臘,廣泛訪問官員、專家與一般民眾,探討這個曾經極度輝煌的世界文明古國,為何走到如今幾乎無法期待未來的境地。
女人流的是黑色淚水。晚上十時半,憲法廣場(Syntagma)數百人全轉到街頭,催淚瓦斯的味道瀰漫,廣場周邊所有旅館和店家全部快速關下大門,廣場上有許多不肯離開現場的人,直到深夜二時,擴音機仍在吶喊。
一個月以來,幾百位來自不同領域和團體組織的人來到這裡,共同點是對現況不滿。有誰會對現況滿意?幾年前國民收入還遠遠超過波蘭,去年起,希臘已成為歐盟中最窮的國家之一。
幾十個攤位在憲法廣場落腳,他們稱為新民主聯盟。這群年輕人在廣場設論壇,架設網站,現場實況轉播。群眾自告奮勇,拿起麥克風便滔滔不絕。
二政黨貪汙「希臘民主已死」
「希臘民主已死,我們要為希臘的未來尋找方向。」包利斯(K.Poulis)在論壇上說,「我們的國家長期被二個政黨綁架,二黨扯爛又貪汙,輪流執政,已把希臘搞垮。」
希臘總理帕本德里歐的頭像被製成一面大型海報,架在國會醒目之處,上面寫著「世銀年度最佳員工」 ,嘲諷總理聽命於國際力量。
帕本德里歐上周三在國會投票通過撙節案前,呼籲希臘人要拿出良心團結一致,但包利斯說,「要拿出良心的,是他自己和他的政黨吧?」
按照希臘議會通過的撙節案,未來幾年內希臘必須節約七百八十億歐元。希臘人口約為一千一百萬,每人平均要節約七千歐元。
債務越來越高 危機越陷越深
包利斯說:「政府只會要我們節省,一年半來,我們不停在省省省,如果節省後情況變好也罷,事實卻完全相反,債務越來越高,危機越陷越深。現在我們不能再聽從政府那一套了。」
歐盟和希臘政府都同意,希臘捨此已無其他選擇。周日,歐盟財長同意撥下貸款,財長維尼澤洛斯立刻表示,「我們將重建金融市場對希臘的信任,最困難的時刻即將過去。」
希臘整體經濟疲軟,除了觀光業,幾乎什麼都沒有,失業率飆升,收入平均減少二至三成,所得稅不斷加重,最看不到希望的是年輕人。
現在國家將徵收團結稅,月收入一千歐元以下免交,一千歐元以上則要繳納最低百分之一、最高百分之四的團結稅。高收入及公務員則交納百分之五。車稅增加百分之十,油價每公升漲五歐分,自由業者每年增加約三百歐元稅款,大家都受不了,一位男士在廣場伸手向人要菸,他說:「現在菸草稅漲到百分之七十了,抽不起。」
增值稅23% 出外用餐是奢侈
對一般中下階級而言,出外用餐已是奢侈。增值稅不再是百分之十三,而是百分之廿三。在憲法廣場的一家平凡無奇四處吊掛中國燈籠的餐館裡,一盤炒飯要價廿六歐元(一千二百台幣),中午只有二位客人,餐館老闆說,要不是他自行負擔了一小部份增值稅,「根本就沒人來吃飯了,因為客人也都沒錢了。」
未來四年,這些新增稅目將帶來兩百八十億歐元收入。剩餘五百億歐元則要通過國營企業私有化取得。國家鐵路局、塞薩洛尼基市自來水廠、天然氣公司、雅典機場還有電力公司的國有股分全將出售。大批雇員因此將被裁員,這些人也在廣場上抗議。工會發言人稍早已在廣場上宣布,將一直抗議到政府收回決定為止。
※ 相關報導:
* 歐盟財政問題 由希臘承擔?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41141.shtml
雅典大學經濟教授凡羅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受訪時表示,希臘政府必須立刻停止上周在國會通過的撙節案,因為「這是毒藥而非解藥」。希臘的財政問題是歐元區內的問題,該由歐盟共同解決,不該由希臘自行解決。
◆ TPP談判 美反問:台灣準備好了嗎
【聯合報╱記者朱婉寧、賴昭穎/台北報導】2011.07.06
韓國與歐盟、美國的自由貿易協定(FTA)陸續生效,我國出口備受威脅,積極尋找替代出路。經濟部次長黃重球昨天向美國政府負責APEC(亞太經合會)事務的資深官員唐偉康提出,希望我國能加入「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
唐偉康昨天上午赴經濟部拜會黃重球,經濟部國貿局長卓士昭會後轉述,會中我方向唐偉康提出加入TPP的要求,但唐偉康反問「台灣準備好了嗎?」
卓士昭說,加入TPP的成員國,有九成的貨品都必須立即降為零關稅,對成員國也是很大衝擊;舉例而言,我國一向保護國內農業,國外農產品若輸台零關稅,國內將形成不小的反對聲浪,這就是唐偉康反問我國「是否準備好」的原因。
卓士昭說,這對台灣的確是很大衝擊,經濟部將跟國人持續溝通。
卓士昭還指出,在歐、美市場上,我國與韓國產品同質性高達百分之七十,為降低廠商輸歐、美的衝擊,經濟部已向財政部提出「出口退稅」政策因應。
經濟部官員解釋,目前規畫針對韓歐盟衝擊較大主要產業包括紡織、塑化、機械、金屬等,若原料或零組件平均進口關稅在百分之四點三以上的項目,可優先辦出口退稅,以降低衝擊。
財政部高層官員表示,只要經濟部等產業主管機關認為有必要,可建議調降特定產品的關稅稅率,經過關稅稅率委員會討論通過,再報請立法院審議通過後即可生效。
財政部日前已經函覆經濟部,雙方持續溝通,但如果只對銷往歐盟、美國等特定國家的產品降關稅,恐怕會引起貿易爭端,作法有待商榷。
國貿局官員指出,TPP可稱為「本世紀標準最高的FTA」,是由原來「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衍生而成,除了原來四個會員國如新加坡、汶萊、智利、紐西蘭外,目前還加入美國、澳洲、馬來西亞、秘魯和越南共九國一起談判,六月剛在越南舉行會議。官員說,因為美國今年對TPP態度轉趨積極,九國已開始實質談判階段。
※ 相關報導:
* 韓美FTA成真 經部四招備戰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440931.shtml
經濟部為降低韓歐盟與韓美FTA對我雙重衝擊,規劃四大策略,擴大辦理出口退稅;透過現有科專計畫與下半年將推出的「市場運用型發展補助計畫」,導引業者做到差異化;積極開拓新市場,以及加強對外洽簽FTA。
巴西財長:全球貨幣戰 未了
【記者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2011-07-07 工商時報
巴西財長曼特加(Guido Mantega)周二在倫敦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表示,全球貨幣大戰毫無結束的跡象,巴西已準備好採取新一波的行動來抑制巴西幣里耳的升勢,。
曼特加指出,20大工業國家集團(G20)在就管理貨幣新準則達成協議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諸如美國與中國等「國家之間的歧見仍大」,全球貨幣大戰「絕對還沒結束」。
他說,先進國家經濟低速成長與低利率持續對巴西幣構成升值的壓力,迫使巴西有關當局必須考慮在貨幣與金融衍生性市場採取額外的干預手段,俾以限縮巴西幣的漲勢。
「我們隨時都有新的措施可以用,」他向金融時報說,確切的政策不會預先宣布,但包含市場干預。
巴西央行周二宣布在現貨市場標購美元,此舉一方面是要提高外匯存底,同時也要壓制巴西幣的升值壓力。
巴西幣兌美元匯價近幾周來連連上揚,已逼近12年新高水位,受到曼特加警告巴西政府將有新一波打擊熱錢措施的影響,巴西幣周二大跌0.7%,報1.5635兌1美元,周三持續走低。
巴西採取各種手段壓縮貨幣的升值,凸顯土耳其、智利與俄羅斯等快速成長的經濟體所共同面臨的兩難,因為若允許貨幣升值是有助於控制內需過熱,但同時也會削弱國內產業的競爭力。
曼特加表示,巴西必須採取利率以外的其他方法,因為巴西利率水位已經偏高,而若是要壓制通膨,光是升息很可能會激勵更多的資本流入。他說:「巴西貨幣政策已經非常緊,實質利率的水位也高於其他新興國家。」巴西目前指標利率高達12.25%。
不過,曼特加也駁斥巴西經濟過熱的說法,他表示,巴西可保持經濟成長目標,通膨率已開始下滑,財政赤字也告縮減。巴西去年經濟成長率達7.5%,今年預估成長4%。
※ 相關報導:
* 大陸貨幣政策進入轉折期(節錄)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443075.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1.07.07
對中國大陸而言,此時升息的副作用沒有上半年那麼大,卻可在經濟放緩的擔憂揮之不去之際,繼續向市場宣示貨幣政策的首要任務是抗擊通貨膨脹,以政策一致性建立人行的政策威信;於此同時,升息則可直接改善大陸實質利率為負的局面,儘管升息後的1年期存款利率仍比5月CPI上漲率低了2個百分點,但至少5年期實質利率已趨近於中性,有助於向民眾釋放銀行存款不再縮水的訊號,減緩民眾儲蓄從銀行體系流出,反而加大了物價上漲及資產泡沫的壓力,可調控民眾的通膨預期心理。再者,由於大陸利率管制的特殊性,人行此時升息,相對給予貨幣數量管制的喘息空間,則反映了北京官方對經濟成長維穩的關注。因此,本季的經濟情勢將至為重要,如果減速太快,貨幣政策或有可能就此轉向。
◆ 穀賤傷農 政府應有作為
【蘇治芬】2011-07-07 中國時報
中央政府自四月二十六日宣布調高公糧收購價,不論是否有政治目的考量,但讓農民直接受惠的立意還是值得肯定。不過,此項政策一出爐後,卻造成罵聲四起。主要原因是宣布的時機點不是稻米收割期,去年二期稻作早已收割完成,農民手上完全沒有存糧,因為現代化的烘乾投資,農民無法負擔,早在收割後幾乎全數賣給糧商,遂造成社會輿論的反彈,直指此次的調漲,最大受益者是手上仍擁有大量稻米的糧商,農民並未受惠。
雲林縣這幾年的稻米種植總面積與總產量均超越彰化,成為全台最大的稻米生產中心。但因冬末與初春的連續低溫,造成今年一期稻作生長停滯現象,致使稻米的成熟度遠比過去幾年還差,甚至許多含有青米粒的情形。也因全台的低溫,同樣的栽培管理,使得中南部各縣市的稻米成熟期均大致相同,再加上天雨及米雷颱風的心理催化之下,造成了各縣市近乎同時間的收割,使得不論是農會米倉或是民間糧商,均有烘乾不及與短時無法胃納消化的情形。也造成農民賣米時還得排隊看時間,甚至發生因溼度過大屢產生價格過低的現象。雖然政府調高公糧收購價,農民的實際收益卻反而減少,因此造成了許多的反彈。筆者建議以下的方式,兼具治標與治本功能。
一、提高每公頃公糧收購量。一期作由收購量從六二○○公斤提高到七五○○公斤,二期作則由四七○○公斤提高到六○○○公斤。讓農民可以繳交公糧,剩下的自營糧可供農民自由運用留存或買賣。如此一來,就可以讓農民有較高且穩定的收益。
二、增加補助稻農繳交公糧運費。現行的公糧運費補助,是由各縣市政府視財政情形而編列補助,而各縣市因生產面積不同與財政不同,而運費補助也不同。若欲解決此現象,建議由農委會全數補助且隨公糧收購一併發放給農民,不再由地方各自為政,並將糧食供應與貯備,提昇到國安層次。
三、建議公糧收購無限量。今年的一期稻作因為生長初期的低溫,農民加強用肥,末期生長旺盛,導致產生豐產的現象,讓原每公頃產量約十五~十七刈(約為九千~一萬零二百公斤),提高到十九~二十一刈,也致使成本提高。倘若能提高收購量又增加運費補助,再輔以搭配公糧收購無限量,就可以大幅減少農民因天候對收成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能促使農民強化管理,提高產量增加收益。且對公糧繳交未登記種植面積之農民,給予最大便利,並輔導繳交公糧,以確保農民穩定收益。
四、補助農會設立稻米烘乾衛星中心及設立超大型稻米烘貯調節園區。以中衛體系的概念,大力輔導農會成立與增加稻米烘乾中心,強化當地農民收割後的處理能力,且亦能增加貯藏能力,並由農會力量穩定收購價格。更於稻米主產區設立超大型稻米烘貯園區,同時具有能力於短時間內大量進行稻米烘乾作業,並設立常溫、低溫的庫貯中心,以解決農民的稻米貯放,並提昇烘乾後的稻米品質,亦能成為公糧的主要調節中心。
五、建立優質品牌產銷體系與稻米出口機制。台灣米這些年來不斷的改良與進步,甚至出口到日本、大陸等地區,但仍屬少數。而稻米因受WTO協議與政府管制及戰備貯糧之影響,權責均在中央農委會;但這幾年來,建立許多的優質品牌及稻米加工品,讓許多的民眾均能享用。因此,更需輔導建立差異化的品牌與出口機制,以調控安全存糧與稻米產量,藉由供需量能平衡,而能穩定稻米價格,更讓農民有實質的受益。(作者為雲林縣長)
※ 相關報導:
* 1串蕉不值1杯珍奶 果農痛心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1051801/112011070700058.html
夏天是香蕉、木瓜盛產季節,但有屏東果農昨天北上向立委陳情,農民無奈說,產地交易價格已低於成本,「一串香蕉不值一杯珍奶、賣一顆木瓜買不到一瓶養樂多」,收成愈多就賠愈多,許多品質一級棒的水果只好「放乎爛」。
全球6月糧價攀升 通膨壓力增
中央社 2011.07.07
在糖與乳製品帶動下,6月全球糧價攀升,使各國央行無不以升息因應的通膨壓力更為沉重。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今天在官網上公布的報告,追蹤55種糧食商品價格的指數,從5月的231點攀升至234點。這項指數曾在2月攀抵歷史新高238點。
即將就任FAO秘書長的達席瓦(Jose Graziano daSilva)6月27日表示,未來幾年糧價都將居高不下,價格波動也會存在「好一段時間」。國際樂施會(OxfamInternational)則在5月指出,若未採取行動,玉米等主食價格20年內將翻逾倍。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 SA)分析師李奇斯佛羅雷斯(Veronique Riches-Flores)與戴蓋贊(Loic de Galzain)在昨天發表的報告中表示:「隨著口味更加挑剔,消耗模式日趨集中,要如何滿足人口不斷擴增下的糧食需求,這項課題已變得更為迫切。」
FAO預估,全球糧食生產在2050年前必須提高70%,以滿足預計會從去年69億攀升至92億的全球人口。
FAO與總部設在巴黎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上月在報告中指出,2020年年底前,農業生產年成長將放慢至1.7%,較過去10年的2.6%低。
FAO糖價指數驟升15%,至358點,FAO指出,這是因全球糖產最多的巴西生產預料將低於去年水準。此外,乳製品指數也從231點升至232點。
世界銀行(World Bank)總裁左里克(RobertZoellick)2月表示,自去年6月以來,處於「危險水平」的糧價已讓約4400萬人陷入貧窮。世銀4月16日再示警,若聯合國糧價指數再升10%,恐怕還有1000萬人將加入貧困行列。
根據FAO統計,去年全球飢餓人口減少,已從2009年超過10億人,降至9億2500萬人。
歐洲中央銀行(ECB)4月7日決議升息,在此之前,從中國到瑞典等國央行都已在今年調高利率,俾以控制部分由糧價引發的通貨膨脹。埃及因糧價高漲引爆示威,致使前總統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垮台,上月埃及當局預測通膨「偏高」。
FAO預估,今年世界各國將斥資1.29兆美元進口食品,不僅創歷來新高,也比去年高21%。
上月紐約粗糖期貨價格上漲14%。根據美國農業部,美國牛奶現貨價格在6月攀升16%。
芝加哥玉米價格在6月重挫17%,為2008年10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而小麥也滑落21%,一舉刷新1986年2月以來跌幅紀錄。大豆期貨價格則是滑降6%。
◆ 力抗通膨 歐銀今年2度升息
中央社 2011.07.07
歐洲中央銀行(ECB)決議升息,將利率上調至逾兩年來高點,在當地主權債信危機仍未解除之際,堅持抵抗通膨的力道。
今天在法蘭克福集會的決策官員,決定將基準利率調高25個基點至1.5%,創2009年3月以來最高水準。彭博社訪調55位經濟師的預測全數命中。另1份調查結果則顯示,歐洲央行10月將再上調利率。
決策人士目前試圖權衡進一步攪亂債券市場的風險,以及德國出口導向的復甦恐引發薪資物價驟增的可能性。在希臘、愛爾蘭與葡萄牙2年期公債殖利率紛紛站上15%的同時,歐元區通膨過去7個月全都突破歐銀所設2%上限。
倫敦野村國際(Nomura International Plc)通膨策略部主管畢爾克(Laurent Bilke)表示:「年底前我們將再見升息,這是通膨前景使然。就目前(利率)水平而言,對邊陲國的衝擊有限,這讓特瑞謝(Jean-Claude Trichet)有餘裕和各國政府劃清界線,並提醒他們該負起解決危機的責任。」
英格蘭銀行(BOE)今天維持基準利率0.5%不變,而瑞典央行5日則將基準附買回利率調高至2%,為1年來第7度升息。中國人民銀行昨天也上調基準利率,今年第3度升息。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Services)5日將葡萄牙信評打入垃圾級,重新點燃債務危機將延燒歐洲各地的憂慮,歐洲債券殖利率也因此升抵歷史新高。
針對如何控制住債務危機,特瑞謝目前和歐洲領袖意見相左,特瑞謝直言,在決策官員戮力對抗通膨之際,填補預算缺口各國責無旁貸。
歐洲財長本月初批准對希臘發放87億歐元(120億美元)貸款款項,力圖阻止歐元區首宗主權違約事件發生。
標準普爾國際債信評等公司(Standard & Poor's)與惠譽信評(Fitch Ratings)都已暗示,若歐洲領袖執意要求債權人將到期的希臘債券,展延為新債,他們將會把希臘列為違約。
倫敦政經學院(LSE)教授皮薩瑞德(ChristopherPissarides)昨天在布魯塞爾接受彭博電視專訪時表示:「我們正進入更為關鍵的階段,市場內瀰漫著不確定氣氛。」
歐洲領袖還在尋找方式對抗危機之際,當地復甦卻已漸失動能,6月服務與製造業成長趨緩,降幅高於預期,此外經濟信心也轉弱。而在扮演復甦火車頭的歐洲經濟龍頭德國方面,上月投資人信心跌落兩年半低點。
歐洲央行上月預測,明年歐元區成長將從今年的1.9%降至1.7%,通膨率則可能在明年降到2%上限以下,平均達1.7%。歐元區6月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為2.7%。
能源與商品價格大漲,促使歐洲央行在4月升息。特瑞謝最近曾在6月30日呼籲對物價壓力抱持「高度警戒」,此用語過去都是用於暗示升息在即。(譯者:中央社尹俊傑)
※ 相關報導:
* 名家觀點/人行 年底前可能再升息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6443115.shtml
今年第三季中國大陸的物價可能在6%左右高檔徘徊,我研判今年底前還會升息一至二次。中國人民銀行對抗通膨,除了升息的價格調控手段,另外還有調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等的數量調控管道。
◆ 新聞眼/拖到現在才出手 為啥?
【經濟日報╱記者 劉煥彥】2011.07.07
「我這個人經歷多了。如果通貨膨脹同貪汙腐敗結合在一起,足可以影響一個政權的穩定和社會的安寧。」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上周訪問英國,在接受香港電視台訪問時,提出上述的看法,顯示北京當局對抑制通膨確實是戒慎恐懼。
回顧今年前兩次大陸央行宣布升息,一次在2月8日,一次在4月5日,隱然建立起隔月升息的慣例,因此在端午節假期將至的6月初來臨前,人行三度升息的說法早已甚囂塵上。
沒想到,升息論者從6月初至今多次「摃龜」,一直到上周末之前都有陸媒提出即將升息的說法,等於是每周必提一次。既然大陸5月通膨率已達近三年新高的5.5%,為何人行遲遲不升息,而且一撐就是一個月?
香港媒體曾報導,過去一個月,中共官方考量到要在慶祝七一黨慶之前維持社會穩定,因此避免採取一切有刺激性的經濟政策,加上這段時間國內外經濟形勢多變,中南海需要多加觀察後才能定奪。
但現在七一黨慶已過,大陸內部多項商品準備漲價,加上國家統計局下周將揭曉6月重要經濟數據,因此人行選在此時動手。
※ 相關報導:
* 陸民生物資 再掀集體漲價潮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443137.shtml
今年3、4月期間,大陸眾多民生用品與食品業者因不堪原物料上漲壓力,有意調整終端售價,但陸續遭到大陸國家發改委「約談」。不過,在這波約談及限價風頭過後,包括食品、飲料、日用化學品等民生物資,近日又掀起新一波「集體漲價潮」。
* 大陸設廠成本高 美企喊撤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443074.shtml
繼日前傳出越南已取代大陸成為NIKE最大生產基地,華爾街日報報導,受到勞動成本提高和因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成本上揚影響,部份美國企業也正考慮將工廠遷出中國。
社論-一兆元可以做多少事
【本報訊】2011-07-08 工商時報
曾經是政府產業政策核心的「雙D產業」陷入困局,體質特別孱弱的DRAM公司茂德爆發倒債危機。DRAM與TFT-LCD這兩個獲得政府投注大量資源的產業,四家龍頭面板廠的負債總額為7,840億元,四家DRAM公司茂德、華科、南亞科與力晶總負債金額近3,500億元,「雙D」八大公司的銀行貸款總額超過新台幣一兆元!
雙D公司中財務狀況最嚴重的茂德,在7月6日召開董事會,決議再度減資85%,加計去年已經進行過的65%減資,不只創下連續兩年巨幅減資的首例,過去四年茂德累計虧損金額高達850億元的天文數字。茂德負債總額高達650億元,其中570億元都是銀行貸款,而且集中在台灣銀行、合作金庫、土地銀行、三商銀這些「公營銀行」。
茂德今天走到生死存亡的最後關卡,不是突然的事情。早在2009年的2月,茂德就曾經因為110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到期而瀕臨周轉不靈的關卡,當時在政府「協調」下,最後靠著公營行庫的增貸勉強過關,但是茂德的經營狀況並沒有因此改善,虧損反而越滾越大。
背負650億元銀行貸款的茂德,正在上演台版「太大而不能倒」的戲碼,拉著公營行庫一起跳火坑。茂德在今年六月已經無法繳付利息,逼迫銀行以利息掛帳的方式,將貸款利率從3.5%降至0.1%,如今又抓住政府不敢讓它倒的畏事心態,要求銀行「以債作股」,把爛攤子全都丟給銀行。
過去二十年來,政府以龐大的免稅優惠、投資抵減以及銀行貸款,扶植這兩個產業,但是這兩個超級資本密集、燒錢的行業,並沒有與時俱進。DRAM公司力晶半導體過去三年累計虧損將近新台幣1,000億元,背負的負債還超過茂德;台塑集團的南科與華亞科,兩家公司從金融海嘯至今已經賠掉1,300億元,他們雖然還沒有像茂德那樣陷入立即的危險,但是短期內還看不到明顯轉機。
TFT-LCD四家面板廠的困境也非常明顯,兩家龍頭公司同樣仰賴政府優惠政策與銀行巨額貸款。奇美電負債4,300億元,股價總市值剩下1,500億元,友達背負2,800億元的債務,總市值剩下1,700億元,兩家曾經是明星級的公司,股價都不斷創下歷史低點,股價淨值比剩下0.6倍。但是,輕薄短小、股本只有28億元,替手機、平板電腦製作觸控面板的宸鴻,卻能創造高利潤,總市值2,300億元,遠遠超越面板大廠,資源投入效益的優劣,相距何止千里遠。
行政院在2002年6月喊出「兩兆雙星」產業,經過游錫堃、謝長廷、蘇貞昌、張俊雄四位民進黨院長,以及劉兆玄、吳敦義兩位國民黨行政院長,不論藍綠,都引以為施政核心。在兩兆雙星的口號下,業者不斷提出動輒數以千億元計的擴廠計畫,政府則不計代價傾注資源,台灣的政府與業者盲目擴張,造成過度投資、惡性殺價,甚至自相殘殺。
特別是,台灣在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的風波中一度沾沾自喜,如今卻突然發現,雙D產業八家龍頭公司就讓銀行背了超過一兆元的貸款。貸款過度集中、風險過度集中、償債能力低落,且有可能是公營銀行必須承受最終、最龐大的虧損。這還只是龍頭公司的部分,圍繞在這八家龍頭企業的產業鏈衛星公司,潛在的衝擊更是難以估算。
雙D產業的困境,再度證明政府好大喜功的政策,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市場上,非常可能導致災難性的結果。或者說,一個華麗卻沒有彈性的大政策,勢必淪為業者掏空最佳的藉口。
雙D產業的難關如何度過,恐怕是馬英九總統連任路上最大的挑戰。處理不當,會造成銀行巨額虧損,甚至導致金融體系震盪的危機;但是,閉著眼睛紓困,不僅無法蒙混過關,反而會造成國家更龐大的災難。茂德從2009年紓困至今,天天都該處理,卻在官員畏事的心態下拖延清理時機,終至難以收拾。其他經營困難的雙D公司,政府必須及早妥籌對策,否則風暴一旦來臨,將可能動搖國本。
彭博社日前專文指出,台灣廠商外移之後,島內並沒有發展出新的成長產業,而且台灣的失業率仍然是四小龍之冠;政府當年推出兩兆雙星政策,也曾強調會創造就業機會,如今相較於投入天文數字的資源,雙D產業創造就業的效益恐怕是不及格了。政府如果將同樣的資源,投入在拓展觀光業,提升觀光景點的軟硬體服務品質,能夠受惠的國民人數、創造的就業機會,乃至整體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效益,勢必遠遠超越大而無當的雙D產業。
一兆元放在雙D產業,與一兆元投資觀光產業,政策效益的差距有多大?到底哪個才是好政策?值得我們深思。
※ 相關報導:
* 推動FTA:台灣需要韓國的決心
http://www.udn.com/2011/7/8/NEWS/OPINION/OPI1/6445484.shtml
◆ 涉操縱政府標案 小摩願付2.11億美元和解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7.08
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同意支付2億1100萬美元,和解涉及操縱近百件美國州政府與地方政府標案的指控。
美國證管會(SEC)與司法部7日表示,摩根大通證券(JP Morgan securities LLC)在1997到2005年間,至少涉及31個州的93件圍標案。SEC指控說,主持招標的單位與摩根大通和其他公司達成密秘協議,讓他們在投標前偷看其他投標者的底價,並因而得標,間接造成州與地方政府損失。
SEC說,摩根有時也會故意輸掉競標,讓其他銀行得標,把生意轉給操縱招標的主辦單位。
摩根大通的和解涵蓋證管會、國稅局、銀行主管單位與25個州的首席檢察官,所支付的和解金有四分之一將化解證管會的民事違約指控,其餘的錢大部分將分給各州與受害的競標者。
摩根大通同意合作、接受司法部的調查,以換取免於起訴。摩根大通的聲明說,該公司「不容忍違反競爭的活動或違法的行為」,司法當局的調查僅聚焦在「少數已經裁撤的單位」。摩根指出,涉案人員對主管隱匿他們的不法行為,目前已經離職。摩根大通並且表示,和解金並不會顯著影響公司的財報。
這是摩根大通兩周來與SEC達成的第二件重大和解案。6月底時,摩根大通也與證管會和解一起民事違約指控,同意支付1.54億美元給宣稱在2008年房市崩盤前,受誤導而購買房屋抵押貸款相關產品的投資人。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與瑞士銀行(UBS)也同意在類似的市政圍標案中與證管會和解。美銀去年12月支付逾1.37億美元,今年5 月瑞士銀行也支付逾1.6億美元的和解金。
◆ 歐洲央行 同意對葡萄牙伸援手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1.07.08
歐洲央行(ECB)7日決議調升基準利率1 碼至1.5%,是今年來第二度升息,而且暗示數月後還會升息,顯示即使歐洲周邊國家償債的壓力加深,也無法遏止央行打擊通膨的決心。英國則維持利率不變。
歐洲央行7日一如市場預期,將再融資利率調升1碼至1.5%,是2009年3月以來最高水準。總裁特里謝在會後記者會中說,儘管歐元區經濟第二季趨緩,目前的貨幣政策仍然「適切」,有助於支撐成長。
今年10月就要卸任的特里謝,並未談到下半年的利率水準走向,只說央行會「十分密切」觀察攸關物價穩定風險的所有發展;前幾次暗示即將升息時所用的「警戒」一詞,並未出現。經濟學家由此推測,歐洲央行兩、三個月後可能再次升息,也就是約莫在10月。
隨著葡萄牙債信評等日前被降到垃圾級,特里謝也釋出善意,表示歐洲央行願意接受葡萄牙公債作為擔保品,形同解除葡國銀行體系信貸緊縮的警報。這與去年希臘債信評等被降到垃圾級時的作法如出一轍。
不過,特里謝在希臘問題上仍維持強硬態度,認定由民間債權人分擔債務的作法不但違反國際標準,而且會招致適得其反的效果。
在避免債市紛擾惡化和德國出口型復甦推升通膨的兩端,歐洲決策官員正試圖取得平衡。希臘、葡萄牙與愛爾蘭的兩年期公債殖利率都已飆破15%;歐元區17國的通膨率過去七個月來持續超出央行「剛好在2%以下」的目標。
野村國際公司通膨策略部門主管畢克說:「歐洲央行年底前還會再升息一次。這樣的融資利率對周邊國家償債的影響不大,也給特里謝與歐洲政府劃清界線的空間,提醒後者才是有責任處理歐債危機的人。」
貨幣緊釘歐元的丹麥央行7日也跟著調高基準利率1碼,從1.3%提高到1.55%。
但英國的利率走向正與歐元區漸行漸遠。英國央行(BOE)連續第28個月基準利率保持在0.5%不動,2,000億英鎊的資產收購計畫也維持不變,顯示持續低迷的景氣讓央行遲遲不願升息。經濟學家預測,英國到明年才可能升息。
馬來西亞央行同日宣布,隔夜政策利率維持在3%的水準,出乎市場意料,不過央行同時宣布將存款準備率從3%提高到4%,防杜市場流動性過剩的意味濃厚。
※ 相關報導:
* 西班牙發債 獲超額認購
http://www.udn.com/2011/7/8/NEWS/WORLD/WOR2/6445527.shtml
西班牙7日成功標售30億歐元的債券,而且需求強勁,稍稍化解投資人對「歐豬」成員國的疑慮,但分析師警告,隨著發債成本攀高,西班牙償債的壓力將益發沉重。
奢侈稅成敗幾何
【經濟日報╱社論】2011.07.09
6月1日上路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通稱奢侈稅)實施滿一個月,成績單日前交出。奢侈稅自規劃之初就鬧得沸沸揚揚,房地產業者有如大禍臨頭,紛紛籌思對策;對高房價怨聲連連的社會大眾則彈冠相慶,認為政府終於勇敢打房,平易近人的房價指日可待;財稅機關亦寄予厚望,認為以當前高不可攀的房價,若一年內交易可徵15%奢侈稅,兩年內也能獲得10%挹注國庫,國家稅收應可額外進帳百億元以上。
如果這是用以衡量奢侈稅成敗的三個指標,則滿月報告就太令人失望了。首先,被視為打房首要目標的台北豪宅,在成績單公布的同一天,於仁愛路三段賣出每坪土地826萬元的新天價,預估未來興建的豪宅每坪單價將逾250萬元。這並非孤例,其他豪宅價格也是愈打愈高,就打炒房而言,奢侈稅似乎繳了白卷。
其次,開徵奢侈稅也期望導正奢侈風氣,讓富豪在豪奢消費之際,也能對國家財政有些貢獻。但滿月報告顯示,短期買賣房屋繳納的奢侈稅只有六件,而在豪宅大本營的台北,竟然掛零;高價貨物除272輛小客車外,只有一件毛皮大衣及十件家具在列,總稅收略高於1億元。這樣的成效與富豪人家一個月的開銷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無關痛癢。
再者,財稅機關預估稅收可逾百億元,結果一個月只及1%,再多幾個月乃至一年,恐怕連一成也不到。若真圖藉此改善財政窘況,顯然也是春夢一場。
不過,這樣的結果全在預料之中,而奢侈稅的目標也不在此。因為奢侈稅是個牛頭不對馬嘴的稱呼,主要課稅標的不在一般奢華的消費,而是以打擊房地產短期交易為宗旨。因此,課稅重點是對兩年內移轉的房地產,額外課徵10%至15%的交易稅;至於交易標的是否為豪宅,則無關宏旨。從一個月來被課稅的六件不動產交易中,價格最高者尚不及千萬,足為明證。
奢侈稅會設定在兩年內交易的不動產為主要標的,則是因為我國的土地稅制有嚴重漏洞,土地增值稅與地價稅皆以公告時間遲緩及公告價格偏低的公告現值與地價為課稅基準,於是養出一群在調整公告價格的空窗期買房賣房的投機客。他們手握巨資四處尋找標的,因為無租稅負擔而肆無忌憚地短進短出推高房價。政府既然一時無法徹底改革土地稅制積弊以弭禍,用奢侈稅給予這群殺手迎頭痛擊,也是不得已的手段。
就此觀之,實施滿月的成績單幾乎是滿分,因為遭課稅的案件極少,而且總價不高,顯示短期交易的投機之風已見收斂。這群炒手當然不甘就此歇手,可能轉進預售屋或農地等漏網之魚,因而在主要漏洞堵塞之後,相關單位應要將矛頭指向那些較小的缺口,徹底加以消弭。
至於稅收貢獻不如預期,財稅機關也不必氣餒,因為奢侈稅的效用如此強大,罕有人敢輕攖其鋒在兩年內炒作房地產;因而所收到奢侈稅愈低,愈見其成效之高。
不過,社會大眾既寄打房厚望於奢侈稅,房價愈打愈高自難平息民怨。然而,這個問題卻不能完全靠奢侈稅來解決。房價過高的成因複雜,其一是來自資金過多及市場利率過低,降低了炒作房產風險,給予炒作空間;隨著實質利率逐步回升,熱錢隨著全球經濟重回正軌而消退,當可緩和此一現象。其二是要繼續改革房產稅制,實質反映房產價值及其相應的稅負,加重持有房產的負擔,抑制炒作意願。其三則是審慎統籌規劃住宅供給面措施,以符合民眾所需;畢竟目前國內房價所得比仍達8.2倍,台北市更達13.2倍,現行房價水準對中低所得者而言仍屬沉重負擔,政府應加速合宜住宅的興建,朝「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目標努力。
※ 相關報導:
* 衍生性商品交易 美監管擴權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47649.shtml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7日通過加強監管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的新法規,賦予主管機關更多職權調查詐欺和操縱價格等行為。這是配合陶德金融法案首度修改的新規定。
◆ 呂宗耀:卡卡留下兩顆思考炸彈
【文/段詩潔】2011/07/08 先探投資週刊
就經營者的層面,Gaga給台灣掛牌公司超級大的當頭棒喝。
Gaga打破「歌曲只有音樂」的傳統,透過全面創新與身體撞擊,大放異彩。Gaga說:「當我寫歌時,我首先想到的不是音樂,我會先考慮我要在『舞台』上穿什麼衣服,然後融合流行表演藝術、多媒體、時尚、科技、視訊、影片等,而且一定要一起出現,成為流動博物館展覽。這一切的結合,最終會成為真正『吸引人故事』,且『圖像秀』將會非常燦爛強大。」她的「思考精神」開創了二十一世紀的經營新典範。
跨越EPS追求市值極大化
掛牌公司CEO不也該如此嗎?卡卡打破「歌曲只有音樂」,不就在告訴經營者,也要打破「經營只有EPS」嗎?以賺大錢為基座,進而開創市值極大化才是最重要的目標!卡卡提到的「舞台」,等同企業經營者的「股票市場」,「吸引人故事」與「圖像秀」傳遞,不就等於企業經營者的「願景與夢想」,隨時、適時傳達給投資市場一樣的精神嗎?
APPLE經營者Steve Jobs每次發表新產品,先想到的不是產品,而是發表會現場的燈光、氣氛、聽者座椅的舒適度,一定親自站上舞台,以豐富的色彩與故事給予觀眾視覺、聽覺、心靈最大饗宴。他知道自己的產品絕對優秀,所以根本不去想產品會不會受到歡迎,他每次出手,腦筋在想的是如何讓全球感受到蘋果電腦的創新與撞擊,跨越APPLE的超優秀EPS,將願景與夢想傳遞到舞台(股票市場)上。
經營者經營企業不虧本並且賺大錢,是最基本的,絕對不能滿足,而且要戰戰兢兢每天問自己:我創造公司市值的極大化了嗎?就像歌星有好歌喉,也是最基本的。如果只有這樣的內容,投資者不會給經營者長久的掌聲(高本益比),聽眾也不會給歌手永久的讚嘆。反觀蘋果電腦的員工及Gaga的工作夥伴,一定身感榮耀,台灣掛牌公司的經營者,你們又如何看待呢?
尋找其貌不揚的潛力股
女神卡卡的崛起,為全球歌手及企業經營者,開啟了典範內容:唱出好歌的歌手,如何開創歌聲外的附加價值,並且無限上綱,才是重點。企業經營者同樣該如此,不要認為經營出很優秀的EPS就對得起股東了,每一位股東內心,都是百分之百期待經營者要像Gaga一樣創造市場價值的極大化。
Gaga怎麼樣透過網路世界善待她的小怪獸(她的歌迷),就是掛牌公司經營者該學習的|如何善待股東,而不是只在股東會的時候跟股東見面,平常又忘了股東。Gaga如何透過創意團隊來開創差異,創造市場最大價值,不也正告訴掛牌公司經營者,應該透過非業務經營內容的任何溝通管道,展現並宣示公司的最高價值嗎?
而Gaga同樣給投資者帶來當頭棒喝。
Beyonce雖然歌藝驚人、外型亮麗,但外表同樣給她帶來沉重包袱,讓她患得患失。從Beyonce成名至今,在舞台上的表演內容,就像歷史悠久的乖乖牌績優股一樣,觀賞者的內心感受不到震撼與感動。因為她太完美了,她只是在歌唱歷史陰影下的追隨者。
Gaga其貌不揚,但是因為醜反而沒有歷史包袱,從角落出發,以智慧思考成就差異,藉由舞台打破歌曲只有音樂的傳統,開創巔峰。像極了台灣遍布各個角落的小型掛牌公司,他們經常在不連續的環境中,成為市場的掠奪者,這才是投資者要追尋的內容。
Gaga曾說:「我唯一的休息是睡覺,我沒有家,我的家就是舞台。」這句話同樣可以轉化為投資者尊奉的語言:「投資的唯一休息也是睡覺,沒有其他內容,所有內容都是投資,想法日夜不停。」
投資是一條孤寂路,要成就絕不能在影子下過活。投資要大贏,一定要做先行者,先行者的定義很簡單:要像瘋子般的投入工作。從荷蘭藝術家梵谷、日本國寶女藝術家草間彌生,到美國女歌手Gaga,一代一代都展現出這樣的啟示:投資哪有什麼假期去休假?尤其我們經常聽到的「沒行情放暑假」、「基金經理人放暑假去了」,對投資來講是最可怕的殺戮語言,期待讀者千萬不要有這樣的思考。
怕熱就不要進廚房!
投資要成就豐厚利潤,就要像瘋子一樣。至少我也做到了,我沒有什麼生活,雖然沒有成就大錢,但是我能享受思考與視野,我很專注,我努力找角落公司。
Gaga此行來台,從抵達到離開,都細膩的表現出她對這塊土地的鍾愛。Gaga時時刻刻都在顛覆過去,不在別人的影子下過活,她待人親切,善待小怪獸,忠於自己所愛,照顧追隨她的每一分子,犧牲她自己所有的時間,除了睡眠,全部都在舞台上,追尋最大的附加價值。投資不也該如此? 怕熱就不要進廚房!
希臘人民該覺醒 不能活在過去
【聯合報╱柏林特派員陳玉慧/雅典報導】2011.07.10
希臘兩年前爆發債務危機後,雖經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IMF)挹注上千億歐元疏困,仍難挽希臘陷入舉國破產的絕境,甚至可能引發另一波全球金融危機。希臘政府為換取歐盟繼續金援而提出的緊縮財政計畫,讓希臘人尊嚴掃地,抗議政府無能的街頭示威不斷。為探討希臘債務危機的現象及影響,本報柏林特派員陳玉慧前往希臘,廣泛訪問官員、專家與一般民眾,探討這個曾經極度輝煌的世界文明古國,為何走到如今幾乎無法期待未來的境地。
「希臘人民應該覺醒了,不能再活在過去。」希臘歐洲外交委員會(ELIAMEP)研究員佐戈普魯斯 (George Tzogopoulos)指著憲法廣場上的群眾,很嚴肅地搖搖頭。
佐戈普魯斯是希臘歐盟外交政策專家,已出版幾本相關英文書籍,今年卅歲,未來人生計劃之一是代表希臘參選歐洲議員。在喧譁的憲法廣場前,他以不同意的眼光瞄向廣場上年紀和他相仿的抗議群眾。
「失業率是高,沒錯,尤其年輕人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卅六。」他表示,「但是堅持去找還是找得到(工作),總比待在這裡抱怨好太多了。」
十五個月前,希臘陷入債務危機,總理帕潘德里歐決定刪減預算並要求加稅,批評和抱怨紛沓而至。
「希臘人從不檢討自己,只會把過錯推給別人。」佐戈普魯斯認為,希臘人民長期活在舊式思維中,依附於政黨的相互供養系統,選民選出政黨,是因為政黨將會提供工作機會和國家資源,代代相傳,「希臘人從來不動腦去盤算路怎麼走,只要選對自己工作有利的政黨;而政黨亦不思索未來如何改革,只要能提供工作機會給自己的選民,選票夠多便可以當選。」這是為什麼公務員比別的國家多出五、六倍之譜,也難怪無論哪一個政黨出來執政,大部分國家資源全分配在選民身上,而非建設國家。
「上周所通過的撙節案是希臘目前唯一的生路,如果希臘人再不努力站起來,就真的太可悲了。」佐戈普魯斯說,希臘之所以有今天,是一連串貪汙和不透明作業及惡習所致,希臘人「必須面對,而不是整天抗議和抱怨」。
他說,西方民主誕生地在希臘,但今天希臘政治發展卻令人不敢苟同。他的政治信念便是歐洲取向,今天希臘發生這麼大的困境,便說明希臘未來更要靠攏及取法歐盟。
撙節計畫除了減少支出和加稅外,國營事業私有化是極關鍵的一環。佐戈普魯斯認為,許多公家機關必須裁員,「這是改革,痛苦是難免的。」他很樂觀,希臘一定可以重新站起來。
※ 相關報導:
* 義大利抱「債」彈 股匯市嚇跌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48993.shtml
義大利的債務已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20%,貝魯斯柯尼的政府已推出一項計畫,打算透過公共部門凍薪和調高看病費用等措施,省下400億歐元(570億美元)的成本,以便在2014年之前平衡預算。該國經濟規模遠大於希臘、葡萄牙或西班牙,一旦出事勢必對歐元區穩定造成更大衝擊。
◆ 專家預測 Fed秋季可能推QE3
【經濟日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外電】2011.07.10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教授布蘭奇佛勞爾(David Blanchflower)說,美國6月的非農業就業人口數據相當疲弱,可能促使聯準會(Fed)在今年秋天推動第三回合的資產收購,也就是所謂的第三次量化寬鬆(QE3)。
布蘭奇佛勞爾曾經擔任英格蘭銀行(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的成員,他接受訪問時說:「QE3似已逐漸要浮上檯面。他們還能如何,難道要讓失業率重新攀升嗎?」
他說,美國目前麻煩可說是英國今年初問題的重演,當時政府討論緊縮措施造成消費者克制支出,企業投資與雇用相繼踩煞車。他說:「單是談論緊縮就足以壓低購物欲望,實質升高另一波量化寬鬆的可能性。要不然,刺激措施要從何而來呢?」
他說,英國目前經濟十分遲緩,對美國是個警訊,英格蘭銀行可能比聯準會更早一步推出新的資產收購計畫。他還說,聯準會認為目前經濟仍需要實質負利率支撐,但國會卻不瞭解「升高金融崩盤的恐懼只會讓情況更加惡化」。
布蘭奇佛勞爾說,美國財政亂象必須更長時間才能理平,但經濟短期內就需要刺激措施提振。聯準會可能等到夏天過後,才能決定如何推行新一波的資產收購。
他說,下一回合量化寬鬆將和前兩回合類似,因為聯準會能買的資產實在極端有限。聯準會有權購買的資產只有國庫券、有抵押擔保的證券或是短期市政債券。
布蘭奇佛勞爾說,美國經濟減緩是全球經濟虛弱造成,因為世界各地的零售處於「崩盤模式」,而消費者與製造數據也都是負面消息。「世界經濟逐漸減慢,美國怎麼可能置身事外呢?」
※ 相關報導:
* 高失業環境 肥了當舖、討債公司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48981.shtml
未來經濟是否持續局部疲軟,還是硬著陸?股市會上漲還是下跌?連專家都只能推測。在失業率攀高之際,對投資人而言一項好的賭注是:失業的人不太可能很快找到工作,那麼從失業者身上撈錢的企業將持續獲利。
◆ 全球生活費 上海比紐約貴
中央社 2011.07.10
根據「經濟學人資訊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2011全球生活費用調查,東京仍是全球生活費最高的城市,而居住上海的生活費比在紐約還高。
CNNGo網站報導,隨著澳元走強,澳洲躋身全球生活費最高地區之列,雪梨排名第6,墨爾本第7,伯斯(Perth)及布里斯班(Brisbane)也不遑多讓,分別躍升至第13和第14。
生活費前50高的城市,歐洲占了一半,巴黎排名第4,蘇黎世第5,法蘭克福和日內瓦分別為第8和第9。
這項調查顯示全球經濟體過去10年來如何發生轉變,尤其在亞洲,各大城市的生活費變得越來越便宜。
香港從10年前的第3下滑到第22,上海從第16滑至第48,北京也從第11掉至第64。
但仍有部分亞洲國家逆勢躍升,曼谷從2001年第108攀至第66,雅加達從2001年上升35個位置來到第77。
美國城市排名也普遍下滑,紐約排名第49,勉強擠進前50,生活費目前比芝加哥和洛杉磯便宜。美國生活費最便宜的亞特蘭大,花費與烏克蘭基輔不相上下。
調查編輯柯彼斯塔克(Jon Copestake)說:「雖然日本通貨膨脹停滯了一段很長的時間,但日圓近年迅速走強,相對推升日本城市生活費,其他逆勢發展的亞洲城市也能證明這項趨勢。港幣和人民幣緊盯美元,隨著美元從2001年高點回落,香港和中國生活費相對下降。」
「這也就是說,這些城市許多地方通膨正上升,有趣的是,上海目前成為比紐約和華盛頓生活費更高的城市。」
※ 相關報導:
* 誰是全球經濟引擎?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50406353/122011071000197.html
【于國欽】2011-07-10 工商時報
顯然,美、歐的進口需求迄今依舊是居世界之冠,這代表直到如今全球經濟成長的引擎仍在美、歐。中國大陸雖漸有迎頭趕上之勢,但是由於所得、消費皆遠不如美、歐,因此所能創造的需求仍遠較美、歐為低。...這些年大陸的GDP雖快速成長,但是民間消費占GDP比率仍不到5成,而美國卻占7成,再以消費的絕對金額比較,美國在2009年的民間消費高達10兆美元,是大陸的4倍,歐盟僅德國的民間消費2.3兆美元即與大陸平分秋色,由此可知,全球最大的需求動能仍在美、歐,而非亞洲。
歐盟堵錢坑 急召債務會議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1.07.11
為全力防堵歐債危機擴大,歐盟官員11日將召開緊急會議,預料義大利財政狀況、希臘第二套紓困方案以及歐盟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將是會議討論焦點。
熟悉內情人士透露,歐盟理事會主席范宏畢邀集歐盟官員11日針對債務危機召開緊急會談,包括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歐元區集團主席容克爾、歐盟執委會的主席巴羅索與經濟及貨幣事務委員芮恩(Olli Rehn),都已受邀出席。
歐盟預估,義大利今年政府負債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將達120%,在全歐元區僅次於希臘。當地經濟欲振乏力,再加上總理貝魯斯柯尼與財長崔曼迪間之間的緊張關係,為執行撙節計畫埋下變數,也讓投資人對這個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的償債能力打上大問號。
隨著債務危機蔓延的疑慮日益升高,義國的償債成本跟著飆升。
日前義大利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升逾5%,是2008年11月來首見,其與德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差也擴大15個基點至214 ,逼近6月27日創下的高點223。
彭博的資料顯示,義大利政府今年下半年有2,530億美元的公債到期,明年更多達3,520億美元,總計相當於國內債務負擔的26%。相較之下,英國雖然債務負擔一樣沈重,同一時間僅須償還其中的13%。
米蘭UniCredit固定收益資深策略師卡祖拉尼說:「如果希臘危機再拖幾個月,而且義大利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維持在5%或更高,市場會開始擔心長期下來義大利會出現問題。市場或許很不理性,卻不幸地擁有強大的力量。」
歐盟緊急會談的另一個焦點,將放在希臘第二套紓困方案,以及民間債權人展延希臘債務的提案。不過瑞典財長博格(Anders Borg)說,第二套紓困案要到初秋才可能敲定。
希臘兩年期公債殖利率日前飆逾30%,是歐元區成立以來最高紀錄;另據歐盟預估,今年赤字比將攀至158%。
會上第三個焦點將在歐盟銀行壓力測試結果。歐洲銀行監管局(EBA)訂7月15日公布91家銀行的測試結果,那些不及格和低空飛過的銀行強化資本的措施,也將一併公布。
※ 相關報導:
* 義財長拚命省錢 反遭逼退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50497.shtml
義大利財長崔曼迪(Guilio Tremonti)引領國家走過歐債危機的表現倍受肯定,還被視為總理貝魯斯柯尼的接班人,如今卻因撙節支出方案被視為選舉毒藥,可能被逼下台。如果成真,義大利公債市場勢必面臨更龐大的壓力。
* 穆迪:歐洲大銀行壓力測試 三成不會過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50492.shtml
歐洲大銀行的壓力測試結果定15日出爐,國際信評機構穆迪(Moody's)預警,接受測試的銀行中近三分之一不會過關。據路透獨家取得的資料,如果這些銀行無法在半年內籌得所需的額外資金,歐洲會全力支援。
◆ 馬凱:疑難雜症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1312&f_ART_ID=328949
【撰文/馬凱】2011/07/11 理財周刊
金融海嘯曾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名經濟學家斷為百年來最可怖的經濟大恐慌,事後觀之全是裝神弄鬼的嚇人把戲。但事發近3年,我們才發現,為了急救原本並不致命的金融海嘯,反而將全球經濟引入歧途,得了前所未見的疑難雜症,搞得動輒得咎、群醫束手。
主要的病灶一在西方的歐盟、一在東方的中國大陸。然而歐盟只是潛藏的積患在金融海嘯衝撞之下現出原形,證明歐元單一貨幣區只是一場早熟的春夢,禁不起任何考驗,說不定早些破滅還能早日超生。中國大陸才真是一個令人進退維谷的疑難雜症。病因是內傷加上外感,病急亂投醫,用了太多只求速效的補藥,虛火上升加上元氣大傷,情況十分危殆。
金融海嘯爆發,各國多順勢而為,即使如美國強將利率降至接近零並大肆從事赤字支出,還遠比不上中國大陸那般用盡渾身解數、力保8%成長率。因而全球經濟成長幾乎都淪為負值,只有中國大陸2009年一枝獨秀,硬是亮出9%以上的超高成長率,讓所有國家羡煞。
中國大陸之所以力保超高成長率,很可能是因為除了經濟之外,社會與政治方面存在太多矛盾,胥賴高成長率加以掩蓋;但不論為何,這逆勢而為的操作,就種下了嚴重的禍根。識者均知,9%的超高成長率乃是其中央政府拿出4兆人民幣全力灌救總需求,以及地方政府與國有企業以各種方式取得數倍於此的融資,大肆炒作房地產的功勞。
4兆人民幣救市搞出個「國進民退」以及許多如高鐵一般好大喜功的工程,造成經濟體制向改革前倒退、經濟資源錯誤配置、產能過剩與過度投資等亂象。這些偏失影響長遠,短期內則將因救市資金退潮與若干產業的產能嚴重過剩而導致總需求不增反減,造成經濟衰退壓力。但真正難以扭轉的偏差則來自地方政府與國有企業不擇手段融資炒房的狂潮。
內部炒房的狂熱加上美國寬鬆貨幣政策流向大陸的資金讓房市形成巨大泡沫,中央竭力打房也奈何不了;偏偏又碰上通膨急速加溫,屢次抽緊銀根只苦了萬千做為出口主力的中小企業,再打下去恐怕會死一大片。正在此時,美國QE2量化寬鬆政策喊停,熱錢即將退潮,新興市場的泡沫無不岌岌可危,中國大陸更首當其衝。但一旦房市泡沫破滅,經濟大顯頹勢,社會與政治矛盾可能掩蓋不住。這樣的疑難雜症何處找尋靈藥?
遏止歐債蔓延 歐元區擴大紓困方案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07.12
歐元區財長11日在布魯塞爾開會後發表聲明,承諾提供低利貸款、延長還債期限、彈性運用紓困基金,以幫助希臘和其他歐盟負債國,以遏止金融危機蔓延至義大利和西班牙。
歐元集團主席盧森堡財長榮科表示,歐元區國家已經準備好擴大紓困方案,各國同意的措施包括提升「歐洲金融穩定機制」的彈性和規模,歐元區各國「絕對承諾」確保穩定。
但財長會議的聲明顯然承諾多於實質,對希臘的第二輪援助仍未提出具體方案,承諾要採取的措施也未設定期限。榮科表示,加強措施的具體提案「不久」就會提出。這些措施能否儘快順利落實仍有待觀察。
目前紓困基金的借貸能力為4400億歐元,榮科表示,歐元區將儘快採取措施防止危機蔓延,這些措施的對象不僅限於希臘,其他滿足條件的國家也可獲得這些待遇。但各方擔心,紓困基金也許能夠應付希臘、葡萄牙和愛爾蘭的危機,卻難以應歐洲第三大和第四大經濟體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問題。
榮科指出,民間機構將在自願基礎上參與新的希臘救助方案,具體方案還在進一步磋商中。歐元集團消息人士說,各國財長在7月底之前可能會再次會晤,以求達成協議。
由於有關讓民間債權人參與希臘第二輪救助計畫的討論明顯陷入僵局,讓投資人憂心忡忡,紛紛拋售有風險的資產,資金流向瑞士法郎、黃金和德國債券等較安全的資產。
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發表公開信說,歐洲夥伴國遏制危機的行動「太緩慢」,把國內政治放在歐元區利益之前。
※ 相關報導:
* PIMCO:西班牙 下一個地雷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452690.shtml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執行長伊爾艾朗(Mohamed El-Erian)警告,義大利目前的態勢若持續下去,就代表著歐債危機明顯擴散,要是沒處理好,下一個就換西班牙。
* 觀光救希臘? 旅館業:一半房間空的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452805.shtml
「希臘是一個如此美好富庶的國家,但我們卻有這麼糟糕的政府!」伊凡雀里嘉說。
◆ 韓國人 為生活累彎腰
【譚淑珍】2011-07-12 工商時報
年薪6,500萬韓元(相當新台幣216萬元),在韓國,如果將1,800萬戶家庭收入高低進行排名的話,可以進入前20%。但是,如果家有上大學的兩名子女,生活富裕程度同樣可以排入前20%,只是,是倒數的。
當家有兩名子女上大學時,6,500萬韓元(下同)的年薪,在扣除所得稅、養老保險、健康保險,實際年薪是5,800萬元,其中40%得用來支付兩名子女的學費、課本等學雜費,如果子女們是在外地上大學,還要再負擔住宿與生活費;況且,韓國人還保有奉養父母的傳統,家有大學生的家庭,很多時候必須要靠借貸過日。
韓國銀行的統計數字,可以充分說明,到今年5月各種貸款、信用卡透支情形,讓韓國家庭背負了超過800兆韓元的債務,韓國家庭的負債率逼近70%。
而現實狀況是,日前來台招商的韓國濟州島的一位隨行年輕官員就喟嘆,他到現在還在清償當年讀大學時的助學貸款,「工作像是為了還債」,在韓國,他說,在子女入大學前,家長們就已經為支付高昂的補習費累彎了腰,進入大學後又得要四處借錢籌集學費,高學費也成為韓國低生育率的主要原因。
韓國一位駐台的官員指出,在韓國,大學學費是構成動搖國本的嚴重問題,雖然,現實狀態是大學畢業即失業,但是,沒有大學學歷,是根本找不到工作,所以,即使背債也要讀大學,然而,背負了債讀了大學,前途又茫然…。
這位官員說,韓國現在看起來似乎很幸福,隨著經濟的成長,在韓國的有錢人,「擁有過去連摸都不曾摸過的財富」,但貧窮的人卻是更加的辛苦…。
首爾龍山區對露宿者提供免費食物的「上帝之家」,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們只能在提供100人食用的雞湯裡放3隻雞,因為物價都上漲了20%到30%,他們很無奈、也很無力。物價的飛漲抵消了韓國經濟成長的果實,對很多老百姓的感受來講,生活有如停止般不曾改變過什麼。韓國家庭負債顯示的事實是:韓國的經濟並不是一帆風順。
名家觀點/經濟逆循環 最可怕的併發症
【經濟日報╱吳中書】2011.07.13
前一段時間才覺得歐洲主權債務問題已經舒緩了,這兩天卻又異常緊張。其實,歐債問題不是一、兩天造成的,當然也不可能短期內就可以解決;而資本市場的下跌只是漲多了的正常修正,也不必太恐慌。
歐債雖然說是慢性病,拖久了也可能會很嚴重,要密切觀察。如果義大利公債殖利率與德國公債殖利率的利差也擴大得像希臘一樣,甚至西班牙等其他國家也一樣,歐豬五國陷入高利貸,借錢的利率高到10%以上,也許會啟動經濟逆循環,導致全球經濟越來越壞。
一方面,負債國必須減少開支,以支付高額利息,其國內內需越來越虛;另一方面,債權國的持有債券因殖利率上升而價格大跌,資產縮水,也會迫使其節省開支。大家都不花錢,經濟越來越差;經濟越差,越沒有能力償債,債券更不值錢,最終波及全球。
希臘的政府債務餘額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高達143%,義大利高達119%,台灣才接近40%,歐豬五國的比率都很高。這麼高的比率是長時間累積的結果,今天不管是世界銀行(WB)或國際貨幣基金(IMF)出錢,給他們短期融資,也解決不了永久的問題。
我舉個例子解釋,希臘的博物館是人家蓋的,維持費是人家出的,但收入希臘自己拿。長久以來,希臘人已習慣仰賴歐洲國家的支持,也認為理所當然。歐洲國家要求希臘自律,希臘政府要老百姓節約開支,老百姓反彈,將透過民主程序要那主張節約的執政者下台。要求財政紀律等於要違反行為慣性,那不是容易的事。
於是像輪迴一樣,現象不斷重複發生,當有人同意給錢,市場就覺得歐債有解,一片樂觀,好像歐債問題不存在了;當債券要到期了,市場又開始擔心違約,隨著短期消息大幅波動。
觀察得深一點,股市的修正不是這兩天才開始。不少指標股已從今年高點下滑,台塑、宏達電、台積電等都是,市場已經在修正。
從總體經濟分析,股市的調整是應該的,因為全球經濟沒有原先預期那麼好,經濟成長有趨緩跡象。主要國家的領先指標早就走緩,工業生產指數也下滑,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也掉下來。
不看指標,直接看價格和數量,也一樣說明經濟成長在減緩。國際原油已跌破100美元,大宗物資、基本金屬價格也在下跌。更直接的,國內的出口數字擺明了出口成長顯著下滑的事實。
即使投資人不喜歡上述數字,不願承認經濟成長在走緩,但是股價最終還是會反映真實情況,
前面提過,對資本市場也不用太過擔心,因為這修正微調是正常而必然的。因應金融海嘯而下的猛藥,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已出現通膨的副作用,必須漸漸退場。在這退場的過程中,已看到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企業成本可以下降,也支撐經濟成長。這意味著股市跌多了會再漲。
回過頭來談歐債,台灣對今天歐債問題應有警惕,台灣的財政紀律應及早規畫。台灣人口老化速度非常快,退休人口相較年輕人,繳的稅是比較少的,政府對其照顧的支出是較大的,老年人口越多,政府財政壓力越大。
財政紀律要及早規畫,目前台灣的租稅負擔率仍低,約在13%水準,即使加個10個百分點,租稅負擔率上升到20%以上,也不是太離譜。重點是加稅不能一次加足,一次加足會鬧革命的,合理的賦稅比重、合理的稅制必須提早規畫,循序漸進實施。
(本文由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口述,記者徐碧華整理)
◆ 愛爾蘭信評 打進垃圾級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07.13
評級機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12日把愛爾蘭公債打入非投資等級,對歐洲債務危機又狠狠打了一拳。愛爾蘭信評從Baa3 降至Ba1,成為第三個淪落垃圾級的歐元區國家;展望仍維持「負向」。歐盟委員會隨即發表聲明,為愛爾蘭喊冤,表示愛爾蘭在接受紓困後GDP已恢復成長,評級未能反應愛爾蘭最近的經濟數據。
穆迪表示,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IMF)對愛爾蘭的850億歐元 (1190億美元)援助計畫將於2013年底到期,屆時愛爾蘭可能仍難從市場中融資,而不得不向國際組織要求第二輪紓困;私人投資人可能被迫讓愛爾蘭延後償債而蒙受損失。
愛爾蘭繼葡萄牙和希臘之後淪入垃圾級,穆迪一周前把葡萄牙的政府長期債券評級連降四級至垃圾級,所持理由也是擔心葡萄牙無法在市場融資,而不得不借助第二輪外部援助。
愛爾蘭兩年前的信評是頂級的Aaa級,但在不動產市場泡沫化後,因債台高築而被迫向外求援,去年11月獲得850億歐元紓困金。
穆迪在4月15日把愛爾蘭的評級降至投資級最低等級,這次再把愛爾蘭打入垃圾級,穆迪認為,愛爾蘭去年削減赤字的成績雖然在歐盟稱冠,也達到預設目標,但由於經濟成長依然疲軟,落實減赤目標的風險仍然很大。
歐盟則對愛爾蘭評級遭下調表示遺憾,認為未能反映愛爾蘭最近的經濟數據,數據顯示愛爾蘭2011年GDP可望成長,也顯示愛爾蘭政府實施財政緊縮計畫的決心。
在穆迪調降葡萄牙信評等級後,歐盟指責信評機構不考慮各國已接受紓困、以及所採取的措施,只一味調降信評。歐盟委員會負責內部市場和服務事務的委員巴尼耶表示,由於國際信評機構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中影響「惡劣」,他將建議歐盟禁止信評機構對接受紓困的歐元區國家進行信用評級。
※ 相關報導:
* 全球股災昨蒸發29兆 歐債滅火「台股免驚」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523903/IssueID/20110713
歐洲債信危機燒向歐元區第3大經濟體義大利,市場恐慌情緒蔓延,全球股市市值昨蒸發近1兆美元(約29兆元台幣),亞洲股市重挫,包括港股大跌逾3%,南韓、台灣跌幅也逾2%。不過專家認為,歐洲有相互支援體系,歐債問題一定會解決,且台灣對歐洲出口的比重並不高,對台灣的影響應該有限。
* 專家:退出歐元區 希臘絕對是自殺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55225.shtml
歐洲除了四九年的德國之外,沒有任何不好的記錄,此次危機如果同心協力,應該不難化解;希臘退出歐元區絕對是自殺之道,不但不能解決問題,也偏離了當年歐洲人成立聯盟的理想。
* 義債骨牌 專家稱不會倒下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455311.shtml
任永力說:「終將輪到義大利,就跟美國、英國和日本一樣,但不太可能會在2011年或2012年發生。」
* 歐債危機 金價衝上1562美元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456710.shtml
歐洲債務危機持續高漲,國際黃金價格連漲六天,12日再創歷史新高,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市場8月合約收於每盎司1562.30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漲13.10美元,漲幅0.9%。
◆ 歐豬風暴 金融業曝險逾2,000億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君、李淑慧/台北報導】2011.07.13
中央銀行統計,今年第一季底,國銀對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等歐洲五國曝險金額為51.65億美元(約新台幣1,446億元);保險業者推估,對歐洲五國的曝險約六、七百億元。合計整體金融產業,對歐豬五國曝險總額應超過2,000億元。
央行指出,一旦歐洲五國任一國家無法履行債務,將會產生連鎖效應,動搖市場對其他問題國家的信心。
壽險業者表示,投資在歐洲五國的商品,主要都是高評等的債券,應不至於出問題。
壽險業者認為,歐洲債務危機對台灣金融業的影響有限,但造成台股等全球股市下跌才令人擔心,投資損失慘重,而且是立即性影響,7月的獲利恐怕受到衝擊。
去年2月金管會發布金融業在南歐三國—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的投資曝險情況。包括銀行、投信及保險業的總曝險為337.8億元,其中銀行投資106億元、保險195.2億元、投信基金為36.6億元。昨天傳出歐債惡火燒向義大利,金管會並未再做統計。
依據央行的資料,國銀對歐洲五國的曝險,集中在愛爾蘭,共45.25億美元,其次為義大利的3.1億美元、西班牙的2.3億美元,希臘和葡萄牙,各自為0.7和0.3億美元。
壽險業者指出,因為投資在歐洲五國,貨幣避險不易,因此投資金額有限。估計投資在希臘、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的額度,整體業界合計約10幾億美元,投資愛爾蘭的金額可能也只有一、二十億美元,歐洲五國的曝險金額,大約二、三十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六、七百億元。
歐債危機如滾雪球般不斷擴大,中央銀行在6月底的理監事會議上,特地出具「歐洲(希臘)債務危機分析與展望」報告。
央行表示,歐債危機的導火線來自匯率及利率政策已統合,但財政政策未統合,各國通膨及就業市場情況有明顯差異,尤其周邊與核心國家間的經濟互異,且各自為政,以歐元結合一起,如跌跌撞撞的「兩人三腳賽」,才會演變成如今的情況。
稅制改革須添「公平」這一味
【聯合報╱社論】2011.07.13
總統大選氣氛愈來愈熱,行政部門官網首頁都強打三年來施政績效,宣揚馬政府的政績。其中,兩岸經貿關係的互動升溫,固是馬政府的強項,但民眾感受最深刻的,則是每個人無時無刻都會受到影響的稅制改革。三年來,馬政府的稅改成績單可謂琳琅滿目,開徵了新稅、解決了舊稅沉痾,更大幅調整了稅率結構,影響之深遠實不亞於兩岸政策;但是,以租稅政策的目標檢視,馬政府的稅改仍須增添「公平」這一味。
馬政府執政已逾三年,二○○八年馬英九以總統候選人身分提出稅制白皮書,當時承諾推行的十大租稅政策主張,如今已完成八成,僅剩綠色稅制及勞動家庭退稅補助(負所得稅制)尚未實現。就兌現競選支票的速度與成效,馬總統的稅改成績的確不俗;但細究改革的實質建樹,仍不脫以犧牲租稅正義換取經濟成長,「效率」凌駕「公平」的窠臼。
良好的稅制政策講究兩個元素,一是「效率」,一是「公平」。「效率」能夠減緩租稅抑制工作與投資意願、阻礙經濟活動的效果,減稅、鬆綁與便民,都是展現租稅效率的標準手段;至於「公平」賦予稅制的任務,則在於促使人人都能合理分攤政府的財政支出,「有所得就課稅」即成為公平對租稅最起碼的要求。無論是理論或實務面,「效率」與「公平」都不是二擇一的選項,政府必須盡力兼籌並顧。
三年來,馬政府追求的稅改,側重在建立「有競爭力的租稅環境」,透過調降遺產贈與稅、企業及個人所得稅率等減稅措施,以及開辦代算所得稅的簡化服務等,有約二百五十萬個報稅家庭受惠,大幅提升租稅效率。減稅帶頭的效率革命,自二○○八年五月政黨輪替算起,三年來至少減稅一千億元,國民租稅負擔率也從百分之一三‧九滑降至百分之一一‧九,成為全球最低。
這一波的減稅不只直接降低全民稅負,也讓台灣經濟得以在金融海嘯的劇烈震盪中,保持了相對的穩定。不過,減稅如果沒有搭配的措施,例如政府縮減支出或確認新的財源,則也必然帶來財政缺口擴大的後果,並呈現在快速攀升的國家債務上。馬政府執政三年,國家債務未償餘額從三‧七八兆元暴增為四‧五四兆元,估計今年底時將再升至四‧九二兆元的高峰,合計馬總統此一四年任期內,政府新增債務將逾兆元。偏低的租稅負擔率、偏高的國家債務,無論從那個角度看,答案都是「台灣沒有再減稅的本錢」,追求輕稅的稅改舉措,已經到了終點。
但檢視稅改歷程,執政者雖欠缺堅守租稅公平理念的慣性,並不代表政府在實踐課稅正義上毫無建樹。二○○六年民進黨推行的最低稅負制、二○一一年國民黨實行的奢侈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儘管稱不上絕對完美,但都是以公平為核心價值的稅改實例;這兩項分由藍綠陣營推動的租稅正義代表作,也普遍獲得民間大力支持,證明不是只有減稅、輕稅,才有票房。
要實現租稅正義,很難不與加稅劃上等號。明知稅制不公,政府仍迴避改革,除了加稅不易,主要還是便宜行事的心態使然,避免陷入政治風險。但加稅有許多形式,縮小打擊面但可重點出擊的局部式選擇性加稅,即屬攻守兼備的改革良方。最低稅負與奢侈稅正是選擇性對高所得、炒房暴利、奢華消費行為加稅,展現維護租稅正義而且成功的例證。在台灣,選擇性加稅有許多可著墨的空間,例如賦改會建議改革房產稅制,對豪宅、多屋等加重課徵地價及房屋稅,即可補奢侈稅的不足。
「公平」與「效率」是規範租稅政策在正軌運行的左右兩道防線,台灣稅制最麻煩的問題,就是執政者不分藍綠,都不願面對「公平」這兩個字,以致稅改習慣性地向右傾斜。主政者耽溺於輕稅營造出的「效率」成果,無視偏離「公平」的約束,使台灣頭頂全球租稅負擔率最低的光環,雙肩卻扛著即將滅頂的國債包袱,及明顯擴大的貧富差距隱憂。台灣的租稅改革急需修正,由公平領軍,讓稅制重回正軌,唯有如此,輕稅才有意義。
※ 相關報導:
* 社論-「奢侈稅」的滿月感言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1071300632.html
識者皆知,我國不動產稅制的根本問題有二:一為房屋與土地分別課稅,一為課稅價格偏離實際價格。前者讓牟利者有操作房地二者間稅負分擔差異的利益;後者則讓投機者敢肆意炒作房地價格,而不需有被課以重稅的擔憂。數月前,政府熱熱鬧鬧地推出奢侈稅,相對於真正的稅改而言,它其實只是表面披著「正義」旗幟的小把戲。如今值此滿月之際,我們更應關心的乃是那剛做完月子的「母體」,是否身骨與體質皆已更為健康?
◆ 歐洲法院裁定 線上市場要撤仿冒品廣告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07.13
歐盟法律系統裡位階最高的「歐洲法院」12日裁定,EBay等線上市場必須撤掉仿冒品的廣告,而且今後協助賣家促銷產品時必須小心,以免吃上侵犯商標的官司。
法國化妝品集團萊雅四年前向歐洲法院提訴,指控EBay販售仿冒的品牌商品,該院現在作成上述裁決。這項裁決對線上市場的營運也將會有影響。奢侈品牌廠商已埋怨多年,說網路為仿冒品的貿易大開方便之門。
總部在倫敦的Ashurt國際律師事務所智慧財產權主管巴徹勒表示,EBay應該關心這項裁決,今後必須主動防止用戶侵犯智慧財產,因為一旦出事,實際影響和潛在的代價可能非常重大。
歐洲法院的裁決書說,客戶想在線上市場業者的網站售貨而在網站上展示商標時,線上市場業者如果只是單純提供服務,則不算「使用」商標。
但是,線上市場業者如扮演「主動角色」,也就是說,線上市場業者知道或控制與所售仿冒品相關的資料,或者協助呈現、促銷仿冒品,那就不能免除法律責任。
而且,線上市場業者即使沒有主動積極促銷問題商品,如果知悉展售的商品侵犯商標而未能撤除展示或防止其出售,也不能免責。
◆ 舉債不舉債 美民意高度分歧
中央社 2011-07-13
白宮與國會試圖解決國債上限之際,美國最新民調顯示,民眾對於提不提高的看法高度分歧,78%的人擔心提高只會讓政府更浪費,但74%也擔心不提高將傷害經濟。
皮尤研究中心與「華盛頓郵報」合作的民調,是在7月7日至10日間,訪談全美1007位成年人,抽樣誤差正負4個百分點。
與5月22日公布的民調相比,擔心增加舉債額度只會導致政府花得更兇的比例,由77%增加為78%;但擔心不提高舉債上限會導致政府信用破產、傷害經濟復甦的比例,也由73%增加至74%。
當被要求在兩種後果中選出更為擔憂者時,7月的民調顯示,47%的人擔心政府浪費,42%的人擔心傷害經濟。與5月相比,擔心政府浪費降低1個百分點(48%),但擔心傷害經濟卻上升7個百分點(35%)。
義西債務重 紓困頗棘手
中央社 2011.07.14
7500億歐元的歐洲金融穩定機制,目前還有4770億歐元的額度可支用,但歐元區第3與第4大經濟體義大利與西班牙,累積的公債都遠超過這個數字,令歐盟相當頭痛。
儘管義大利致力加速財政緊縮政策,但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P)仍不留情面,今年5月間調降義大利的債信展望,並發表聲明說,調降主因在於「義大利的公債太龐大,不知該如何紓困」。
據歐盟統計局(Eurastat)今年4月間公布的報告,歐元區第3大經濟體義大利政府債務達1兆8000餘億歐元。
這個數字將近「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可支用餘額的4倍,但義大利的GDP僅1兆5000餘億歐元,政府債務佔GDP破百,達119%。
另一南歐國家、歐元區第4大經濟體西班牙,政府債務佔GDP的6成上下,債務額度約6380億歐元,也超過EFSF的可用餘額。
目前歐元區共有希臘、葡萄牙及愛爾蘭接受紓困,3國的政府債務總和大約6370億歐元,獲得紓困金額分別為1100億歐元、780億歐元與850億歐元。
3國接受紓困的政府債務總和,等同西班牙政府債務規模,已讓歐盟疲於奔命,國際市場擔憂若西班牙與義大利撐不住,全球勢必跟著受牽連。
再者,展望未來3年,義大利待償還債務高達5000億歐元,希臘、愛爾蘭與葡萄牙的未來3年待償債務總和大約2560億歐元。
歐債火勢竄至義大利與西班牙,一旦這歐元區兩大經濟體撐不住,對全球股匯市、金融市場的衝擊難以預估,對歐盟而言,義大利與西班牙,才真的是破洞大到不知如何補但又不能不救的燙手山芋。
※ 相關報導:
* 防歐豬倒債 歐銀先做準備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458866.shtml
歐元區的財政困境愈來愈令人憂心,部分歐洲大型銀行已經做好必要的準備,以防歐債危機延燒到失控的地步、導致一個或更多的歐盟成員國必須退出歐元區。
◆ Fed官員:貨幣政策已達極限
中央社 2011.07.14
根據彭博社報導,美國達拉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費雪(Richard Fisher)表示,央行提振經濟成長的努力已經達到極限,美國面臨「財政清算」(fiscal reckoning),唯有國會議員能夠解決。
現年62歲的費雪昨天在演說中表示,「我們偉大的國家,赫然發覺自己身陷困境。」「國會不能再像過去一樣,以資金沒有著落的方式,繼續對花費我們,甚至未來幾代人的錢,所造成的危險效應不以為意。」
今年握有貨幣決策投票權的費雪重申他的看法,亦即央行已經善盡職責,一旦物價和通膨預期攀升,他將會是第一批倡議緊縮政策的官員。
在費雪發表演說前數小時,聯準會主席柏南奇(Ben S. Bernanke)才向國會議員表示,一旦經濟看似陷入停滯的危險,他和他的同僚準備採取新行動,包括收購更多政府公債。
費雪演說後向記者表示,「主席今晨可能提及一些方案,但這些助益不大。」「我們的銀彈已耗盡,依我看,將聯準會資產負債表規模,由2.7兆美元左右,提高至3兆美元以上,可能會嚇到市場。」
「就我個人而言,我不認為即使經濟進一步疲軟,更多的貨幣寬鬆措施能有所助益。」
費雪在達拉斯扶輪社演說時表示,「挹注更多流動性不是解答,我們現在面臨財政清算。國會必須「發展對民間企業和投資人的全新誘因結構。」
※ 相關報導:
* 柏南克暗示 Fed不排除推QE3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58908.shtml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13日在國會作證表示,如果美國經濟有失速的危險,央行準備採取額外的刺激措施,包括收購更多政府公債。柏南克的談話加深市場預期Fed可能推出第三波量化寬鬆措施(QE3),激勵美股早盤大漲1.3%,美元匯價全面滑落,兌歐元重挫1.4%。
◆ 美債協商再卡關 恐爆金融危機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葉亭均/綜合外電】2011.07.14
美國朝野正為提高債務門檻問題而相持不下,參議院共和黨領袖提出一項備胎計畫,希望避免政府在8月初陷入斷炊的窘境,但並無顯著進展,雙方13日將繼續協商。美國前財長桑莫斯(Lawrence Summers)警告,如果無法就提高美國債務上限達成協議,恐怕會引發「升級版的雷曼事件」。
國會議員已是連續第四天與白宮協商提高債務門檻。美國總統歐巴馬12日與參院少數黨領袖麥康納(Mitch McConnell)會面,但並無顯著進展。根據麥康納的提議,歐巴馬政府可以要求新的貸款主管機關把債務上限提高2.5兆美元,透過三個階段進行,先是7,000 億美元,2012年6月為9,000億美元,更久後的某個時間再增加9,000億美元。
但共和黨也要求,如果要把現行14.3兆美元的債務上限提高,白宮必須多削減2兆美元的預算,而且不得尋求民主黨所希望的加稅。協商債務上限對兩黨來說是個大好機會,因為這攸關未來需削減多少預算,而雙方迄今仍然僵持不下。
但桑莫斯警告說,若美國舉債門檻爭議未獲解決,「貨幣市場基金中的美元將會崩潰;美國人將急著擠兌現金,然後把錢藏在床鋪下;大公司將無法融資、股市會崩盤,而維持經濟運作的基本收支機制很可能會癱瘓。我只想說的是,我們都記得2008年秋天發生的事,而這恐怕比當時更糟」。
桑莫斯指的是2008年9月發生的雷曼兄弟破產事件,導致美國遭遇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桑莫斯還指出,鑑於當前經濟情勢疲弱,歐巴馬和國會應該儘快達成協議,先不要管債務上限的規模。
桑莫斯說:「協議將不會是最好的結果,但如果我們說,我們不會遭遇賴帳的危險,那至少是個不錯的結果─我們是大人,大人買東西就該付帳─接著再來擴張舉債上限,然後我們再來討論什麼是正確的預算策略。」
◆ 專利銀行 經部祭出對抗侵權新武器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2011.07.14
專利資料+訴訟經驗 撐起保護傘
台灣高科技廠頻受海外大廠侵權指控,在經濟部主導下,台灣將成立「訴訟防禦性之IP BANK(專利銀行、智財銀行)」,希望以強大專利資料組合與訴訟經驗,協助廠商建立保護傘。
專利銀行現在正向創投公司以及各企業募資中,其中包括宏達電、宏碁、華碩、奇美電子與友達等,都是專利銀行希望延攬的會員對象。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長王美花表示,高科技廠商被控侵害專利權,在目前情況下,政府單位可說是插不上手,必須靠廠商自己去面對。不過,她表示,經濟部技術處正規畫IP BANK ,希望透過研發與購買途徑,建立一個強大的專利資料銀行,提供給國內廠商在被控告侵權時,也有「武器」可反制控告對方侵權,透過「以戰逼和」方式,尋求雙方的和解。
接受技術處委託籌辦IP BANK的工研院技轉中心主管表示,目前的規畫是要先成立智財管理公司,協助台灣產業因應國際權利主張及專利訴訟,再促進產業智財基金成立。
購買未商業化專利 預存「彈藥」
至於運作模式是,由智財管理公司評估尋找未來有市場潛力但還未商業化的專利予以購買,存在IP BANK,也就是先預存「彈藥」,等到廠商被控侵害專利時,就可以向IP BANK 購買所需專利,作為反控對方侵害專利之用。
技轉中心指出,宏碁在2007年7月5日與7月18日購買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專利,並於2007年7月1日在美國東德州聯邦地方法院反訴惠普(HP)侵犯4件專利權,果真在2008年6月9日宣布與惠普進行的專利權訴訟達成和解。
工研院規畫 資本額5億 採民營體制
據了解,有關IP BANK計畫,主要是由經濟部委託工業研究院進行規畫,預計資本額新台幣5億元,但政府出資比率將控制在三成以下,即行政院基金最多出資1.5億元,希望專利銀行維持民營體制。
有關人士指出,近來侵權訴訟已成為國際競爭手段之一,台灣具有國際品牌能力的企業,常常受到競爭對手以侵權訴訟手段干擾,這種情況也發生在韓國,但值得注意的是,韓國現在也開始控告別人侵害專利,因此台灣必須化被動為主動,成立IP BANK,希望大幅減少台灣高科技廠商頻受外國廠商權利主張與侵權訴訟干擾,以及龐大專利金的支付。
※ 相關報導:
* 新聞眼/研發+購買 加高「專利城牆」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1/6460514.shtml
友達(2409)董事長李焜耀曾表示,「專利就是一種武器」,除自行研發外,企業還要主動向外購買,才能維持企業的競爭力。儘管過去10年,台灣在官方、業者努力下,累積專利數量相當多,但在核心與重要專利壁壘建構上就顯得不足。
岌岌可危的歐洲銀行業(節錄)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4199&f_ART_ID=330834
...為何歐洲當前最激烈的暴動,不是在法國巴黎或者德國柏林?原因很簡單就是希臘股市表現最差勁(參見圖2)。希臘股市於2009年10月開始下挫,即使經紓困,仍跌跌不休,跌破2009年3月的低點,迄今跌幅已達65%。
專家們紛紛猜測誰是下一個希臘,不必理會那些複雜的論述,請直接了當看歐洲各國股市的波動,即很快找到答案,愛爾蘭、葡萄牙的股市相對其他歐洲股市最為弱勢,當然是最直接了當的人選。 ...
※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924期
◆ 希臘終將倒債 葡愛恐也躲不過
中央社 2011.07.15
全國經濟研究所(Bureau ofEconomic Research)前總裁費德斯坦(MartinFeldstein)表示,希臘債務恐違約,而葡萄牙和愛爾蘭可能會遭受同樣的命運。
曾任雷根政府時期經濟顧問的費德斯坦今天接受彭博訪問時表示:「希臘終將會倒債,葡萄牙和愛爾蘭可能也會倒債。我希望西班牙或義大利不要走到這一步。」
費德斯坦指出:「歐洲央行和信評公司之間時有衝突,基本上歐銀的立場是『我們不會處理違約的債券。』,而信評機構則表示,幾乎任何事情都會讓他們給予違約評等。」
歐洲各國領袖正在商討以防希臘倒債的850億歐元(1200億美元)紓困金,民間銀行可能也要參與此援助計畫。希臘債務危機野火已延燒到其他國家。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12日將愛爾蘭信評下砍至垃圾級,葡萄牙1週前也遭穆迪調降至非投資等級。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費德斯坦表示:「如果你要問的話,我猜測歐銀會讓步。最後歐銀會說,不管是不是技術性違約,希臘主權債券作為擔保品也是可以接受的。」
◆ 國債不可能不提高 華爾街老神在在
【聯合晚報╱美聯社紐約十四日電】2011.07.15
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摩根大通銀行 (JP Morgan Chase)執行長戴蒙都說,如果美國府會無法達成提高國債的協議,會帶來「災難」,國際信評機構穆迪和標準普爾則威脅將美國政府債信降級。華爾街金融業的反應是:那又怎樣?為何華爾街能不驚不懼,股票沒有大跌?因為提高債限「不可能不過」。
正因為美國國債違約的後果太過恐怖,所以投資人才不太憂慮。蘇格蘭皇家銀行 (RBS)金融專家布里格斯指出:「國債談判破裂帶來的政治和經濟風險太大,沒有任何政治家願意為國債違約背罵名。」
儘管國債談判沒有結果,但道瓊工業指數14日僅下跌54點,和7月初的水準差不多。當投資人感到風險增加,美國國庫券 (Treasury bond)利率會上升,但10年期國庫券目前利率比年初的水準還低。
金融專家指出,國庫券市場「以量取勝」,因為美國國庫券是全世界流通最廣的國庫債券,所以美國國庫券是變現率最佳、最搶手的債券。沒有任何國家希望美國國庫券因政府違約而跌價。
美國5月達到國債上限,如果要使政府不違約,國債上限需再提高2兆4000億美元。投資人相信,華府政界沒有人敢擔負國債提高不過的罪名,在歷史上留下罵名。
※ 相關報導:
* 美國QE3縮回 亞股挺住!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64280.shtml
黃意芝表示,對於新興亞洲而言,少了量化寬鬆政策並不會對於股市造成太大的影響。後QE2時代加上歐美5月份一連串打壓商品投機炒作的措施將有助於商品價格的穩定發展,對於新興亞洲的通貨膨脹緩解將有所助益。此外,根據IMF最新的報導指數,全球經濟雙速成長的趨勢並沒有改變,新興亞洲仍具有優異的經濟成長空間,也將持續吸引各國資金的進駐。
* 老美節衣縮食 早晨戒咖啡午餐帶便當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462333.shtml
根據哈瑞斯民意調查最新統計,受到美國經濟不景氣影響,近年有越來越多老美為了省錢,放棄每天早晨喝咖啡的習慣。
◆ 社論-迫在眉睫的財政危機
【本報訊】2011-07-15 工商時報
經建會委員會議於週一通過「101年度重大公共建設預算」,幾經協商,核列2,166億元,創近十年最低。然而問題還不僅於此,由於明年沒有特別預算可供調度,這筆核列數最後勢必打折扣。連公共建設都找不到錢,可見我國財政危機已然是箭在弦上。
這些年政府高層總會引述各國債務數據證明我國財政依然健全,若僅觀察表面的債務統計,確實會得到這個印象。但我國公債的定義與國際並不相同,美、歐政府所認列的短期債務、非營業基金債務,我國皆未計入。除非我國修正《公債法》讓公債定義與國際接軌,否則根本不具有比較基礎,所謂台灣財政健全之說,實屬自欺欺人。
如果我國財政健全,那麼就不會發生明年度公共建設預算編不出來的窘境。這些年政府重大公共建設經費一年高達3千億元,但明年因為沒有特別預算,僅核列2,166億元。經建會還把預算分為「特優先計畫」及「次優先計畫」,其中「特優先計畫」1,252億元應可編足,但「次優先計畫」818億元則還在未定之天;另外還有96億元則循非營業基金舉債來取得財源。財政如此捉襟見肘,前所未見,如何稱得上是健全?
面對嚴重的財政困難,執政當局理當好好檢討稅制是否健全,支出是否浮濫。但遺憾的是,政府依舊以降稅來迎合企業,以加薪來取悅公務人員,完全無視於財政困難,待近日預算編不出來,又另闢蹊徑以非營業基金舉債覓得財源。如此錯謬的因應作法,遮掩了財政困難的事實,但也蓄積了財政危機的能量,可謂短視之至。
主管官員最近也深刻體會到財政困境,但在不敢加稅、不敢緊縮軍公教退休年金,每年又有數百項公共建設得推動的情況下,只好研擬各種籌錢的新方法。經建會日前就提出所謂的「全蛋計畫」,這個籌錢的邏輯就是把公共建設視為蛋黃,建設所產生的收益視為蛋白,過去蛋黃每年花費政府數千億元,但蛋白這個收益最後卻為地方政府及民眾享有,「全蛋計畫」想改變這個收益的分配型態,讓蛋白的收益能回饋到蛋黃。換言之,就是要讓公共建設的外部收益內部化,如此一來,公共建設的經費就不必全數仰賴政府的預算,財政壓力即可獲得紓解。
依經建會規劃,公共建設所產生的收益有三:第一、建設完成後鄰近土地所增加的容積率(增額容積),第二、建設完成後鄰近土地的使用分區變更,第三、建設完成後鄰近土地所增加的地價稅與房屋稅。新增的容積率未來可透過容積銀行標售取得資金,土地使用分區擬採「滾動分區」,視開發業者回饋的多寡來決定該區做為住宅區、商業區或旅館區;至於稅收挹注公共建設,則是採國外行之有年的租稅增額融通(TIF),以未來二十年的稅收權利向銀行融資。
這三項籌資的思維頗具創意,其中租稅增額融通(TIF)絕對可行,但運用「增額容積」及「滾動分區」籌資則必須審慎為之,否則恐怕財政危機未解,反而又創造了一個更大的都市環境品質困境。經建會認為增額容積及滾動分區皆引入了市場的力量,而由市場所決定出來的區位,必然比都市計畫預先劃定的區位更為恰當。
我們對經建會提出籌措財源的積極態度表示肯定,但是對於增額容積與滾動分區的思維則有所保留。市場的力量固然可貴,但是都市用地的分區與容積率的給予除了取決於市場因素,還必須兼顧公共利益才行。而且市場利益絕對不該成為決定土地運用的優先因素。雖然政府手上握有土地的發展權,大筆一揮容積率可以翻倍、大筆一揮可以讓住宅區變成商業區,然後自其中取得可觀的收入,但如果不把公共利益擺在第一位,在市場利益主導全局下,土地的過度使用、不當使用難保不會發生,如此都市還能提供民眾良好的生活空間嗎?
這些年政府已有過度運用土地發展權的傾向,例如為解決停車位不足給予停車位容積獎勵,為維護建物安全給予雨遮屋簷免計入容積,為鼓勵都市更新仍以容積做誘因,甚至花博期間的「台北好好看」還是拿容積做獎勵。這些運用容積的思維雖有些道理,但至終由於難以調和公共利益與市場利益,紛爭不斷,其中停車位與雨遮屋簷兩案更接連遭監察院糾正。昔日容積獎勵紛擾如此,未來以容積做為公共建設的財源,豈能不令人憂心?
我們認為,台灣的財政危機一直被低估,長期以來政府藉由釋股、賣地來紓解財政壓力,如今又擬以容積、土地使用分區來籌資,惟土地有賣完的一天,容積也不可能超限使用。改善之道,仍在於徹底檢討當前不合理的財政收支結構;如果為紓解財政危機,又釀成都市土地超限使用危機,那就實在是得不償失了。
周行一:祝福社會新鮮人快樂一生
【聯合報╱周行一】2011.07.15
七月本來應該是社會新鮮人最興奮的時刻,開始人生第一分工作,邁進了一個嶄新的生命旅程,但是我在許多年輕人臉上看到的卻是迷惘與不安。
多年來我見過兩種人:因工作而快樂的人、因工作而不快樂的人。未來社會有三大趨勢是社會新鮮人必須正視的,失業率會愈來愈高,貧富差距會益形嚴重,而且平均壽命會不斷延長。雖然決定一個人快樂與否的因素是很多元化的,但是無法快樂工作顯然會是人生莫大的遺憾,尤其未來大家都會是百歲人瑞,多數人必須在職場奮鬥五、六十年後才會退休,如果每天把上班當成苦差事,這種人生怎麼會快樂呢?
能讓人一生快樂富足的秘訣之一,就是無條件的努力工作,這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是有許多人就是因沒有身體力行這個簡單的道理,才會不斷受苦,淪為怨天尤人。我們可以有不想努力工作的各式各樣藉口,「這不是我喜歡的工作」應該是最常見的理由,所以可以理直氣壯的缺乏工作熱情,「薪水福利不佳、工作地點不如意」也常是讓人不帶勁工作的好藉口。年輕人一開始的工作,一定十之八九不如人意,但是努力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有一天會猛然驚覺,有許多好工作機會不請自來。我的大學同學,畢業後工作態度廣受好評,不僅經常升官或者換跑道,甚至帶小孩在美國受教育,後來回國陪年邁母親時,好工作總是在等著他。
產品賣得好要靠口碑,做人更要靠口碑,應隨時注意累積自己的聲譽,好給別人打聽。找工作時一定要正心誠意,避免輕易接受一項工作,目的只是為了騎馬找馬,這樣會給雇主許多困擾及成本;工作要有始有終,才不至於功敗垂成,把好不容易累積的聲譽毀於旦夕,有些人在找到新工作,尚未離開舊崗位前,工作態度就已丕變,停止努力付出,甚至於吊兒啷噹的交接,讓主管及新人無法順利接續未盡的工作,這種行為會給舊同仁留下惡劣的印象,以後就會被別人敬而遠之了。
無條件的努力工作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就算一下子還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只要努力就會愈做愈好,人是一種正向循環動物,在做好一個工作,受到別人肯定之後,即會愈做愈帶勁,而想更上層樓,所以努力工作後,自然會培養出興趣及熱誠,產生良性的工作循環;努力工作的人,為了能不斷增進工作績效,當然也會隨時擷取新知,不斷學習,而這正是讓自己一直都能保持競爭力的基本條件;努力工作對增進人緣也絕對有幫助,願意比別人多承擔工作、隨時協助同事,朋友就會愈來愈多,資源多了以後,做事時就會得心應手了。
世界各國的調查都顯示,工作是決定人快樂與否的關鍵因素,而成功的人努力工作除了是為了賺錢之外,還有一種想要對人類有特殊貢獻的理想。如果我們為了理想而工作,就不會容易厭倦,也不會因挫折而灰心喪志,更不會以賺了多少錢來衡量自己的成就,反而會因對別人有貢獻而自豪,所以有理想的年輕人,在努力打拚後,一定會非常快樂。老天是非常公道的,絕對會給努力工作的好人好結果,只要我們保持信念,同時記得在工作、家庭、健康間保持適當平衡,怎會不快樂呢?
(作者為政大財務管理系所教授)
◆ 南山案通過/確保潤成增資 設三防護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462652.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2011.07.15
潤成投資控股公司投資南山人壽案,金管會昨(14)日宣布全案過關。為確保潤成未來的增資能力,金管會設下「三道防護網」,要求潤成用於準備增資南山的300億元資金不能縮水。
金管會表示,近日將函覆潤成認可此交易案,並請潤成落實其承諾內容,每半年向金管會報告一次。金管會同時函覆投審會,以利投審會審查AIG撤資案。
AIG今年1月宣布將南山人壽97.57%股權賣給潤成控股,總價21.6億美元(約新台幣626億元),再加上金管會要求潤成提供300億元現金或等值資產,等於潤成買南山人壽,一開始就要拿出近千億元的資金。
金管會指出,潤成所提供的300億元,全都是有價證券,包括潤泰集團持有6.88%的高鑫(中國大潤發即將在香港IPO上市的主體公司)股票,價值有240億元;以及寶成集團持有3.7%的裕元股權,價值60億元。金管會請專家驗算後,認為高鑫股票價值180億元,要求潤成另外補提60億元現金。由於高鑫股票價值未來還會變動,金管會為確保潤成的增資能力,設三道防護網。
第一道,潤成除補提60億元現金外,在金管會要求下,另外又增提32億元現金,合計有92億元現金交付保管。
第二道,在高鑫掛牌後,一個月內的平均價乘以6.88%的股權,如果價值低於180億元,潤泰集團必須以等值資產補足。
第三道,設立「增補機制」,潤成計畫今年內增資南山人壽100億元,剩下的200億元,必須放在保管帳戶裡。當南山人壽的資本適足率(RBC)低於250%,且保管資產價值低於200億元時,潤成都必須另外拿錢出來,補到200億元。
潤泰集團昨天宣布高鑫延後掛牌,金管會表示,已經掌握到此情況,不影響南山案的核准。高鑫不論何時掛牌,金管會都會注意其價格,只要交付保管的6.88%股權低於180億元,就會要求潤泰集團補提。如果高鑫股價高漲,潤泰集團也不能要求拿回部分股權。
台日產業合作應超越既有模式
【經濟日報╱社論】2011.07.16
台日產業間合作關係密切,這層關係在日本生產基地因311地震而嚴重受損後再被凸顯,加上韓國企業的國際產業勢力在金融海嘯後明顯擴張,國內聯日抗韓的說法更是甚囂塵上。例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就不只一次強調,重制度的日本剛好與追求速度及彈性的台灣形成互補;而且,日本有品牌,台灣有品質、技術和精密度,雙方合作抗韓,成功率將是百分百。台日產業深化合作頗受期待,但成功率百分百的策略仍待相互磨合。
依據日本經濟新聞社最新調查,因為日圓升值、政府調整稅制、電力供應短缺等變數,有四成日本企業老闆認為,三年內恐須將公司某些據點移往海外;倘若再加上7月1日生效的韓歐盟自由貿易協定(FTA)及預估年底生效的美韓FTA,近鄰韓國連攻兩大市場,不只台灣經濟面臨衝擊,日本企業也有類似的憂慮,而且還是內憂、外患並存,尋求應對之策的急迫性不亞於台灣,相對也創造出台日產業深化合作的空間。
不過,日本企業深受雁行理論思維的影響,總是要等到產品或技術到達成熟期,或新產品技術開發出來後,舊有生產或技術才願意移至海外;同時,對於新技術的保護也特別慎重,甚至許多技術,根本就不申請專利,以免對手瞭解本身布局;加上日本國內市場規模夠大,足以支撐新產品的發展,也就形成在日本當地買到的產品總是新而高檔,在日本海外買到的日貨流行度總不及日本境內的現象。
這樣的發展模式,主要好處是高階製造的就業與消費都留在日本,但這種在地生產在地消費、海外市場海外生產的支應模式,久而久之,使日本市場與海外市場越隔越遠,海外市場的生產不僅無法回饋國內經濟成長,國內的研發創新也越來越封閉,以致技術雖可持續深化,但卻發展不出令全球市場驚艷的創意性產品。Sony是最典型的案例,其影視及光學技術專利仍傲視全球,主要產品如液晶電視、PS電玩等均屬該領域的高檔貨,但Sony液晶電視的市占率早已被韓國三星超越,PS電玩的吸引力也逐漸不敵線上遊戲。
事實上,日本產業發展的封閉性,日本政府並非無感,早在五、六年前就提出兩個良性循環的想法,一是經濟發展與亞洲共榮,二是創新與地方需求同步。因此,日本積極對外簽署經濟夥伴協定(EPA),對在地中小企業的發展也不斷加碼。但從目前形勢看,自由貿易的國際連結顯然不足以打破日本經濟的封閉性。因此,311地震、日圓升值等若真能讓日本企業開始思考高階製造或創新研發與海外連結,產生良性循環,未嘗不是突破窠臼的良機。
同樣的,未來台日產業間的合作,也不應限於以往日本出技術(或賣海外生產基地)、由台商代工的既有模式,它既救不了日本封閉化,對台灣經濟的轉型也沒什麼幫助,更談不上台日抗韓有成了。以日本爾必達為例,就應認真思考如何與台灣分享技術創新,否則別說超越韓國三星,自我能否存活都有很大問題。相對的,台積電的製程與其客戶共同研發及成長,即是一成功的合作模式與典範。
台灣企業的價值與合作的條件,絕對不僅僅是快速量產的能力而已,HTC宏達電智慧型手機及ASUS華碩Eee PC與變形平板電腦的成果都顯示,台灣企業具有差異化創新的能力,而亞洲有此創新亮點的企業實是屈指可數,日前華盛頓郵報資深副總裁兼數位執行長拉文德蘭(Vijay Ravindran),更撰文稱讚華碩變形平板電腦勝過蘋果iPad。因此,類如台灣HTC或ASUS等品牌產品與日本優質零組件企業的結合,應是可期待的發展方向。
◆ 「十二五」生醫4產業 商機20兆
【經濟日報╱記者吳父鄉、林海/綜合報導】2011.07.16
大陸針對生物醫藥、LED 照明、新能源汽車、海水淡化等新興產業的「十二五」規劃藍圖已經日益清晰,相關規劃內容最快將在近日公布,可望為相關產業帶來數兆元的龐大商機。
大陸在年初公布的「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將大力發展七大新興產業以推動大陸產業結構轉型,不過對於新興產業未來五年的具體發展規劃迄今尚未完成及公布。
上海證券報援引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長于明德的消息指稱,業界翹首期盼的「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已進入審批程序,預計7月底公布。根據這項規劃,今後五年大陸藥品銷售年增率將達23%。預估到2015年,大陸醫藥工業產值將達到人民幣3.6~3.7兆元(約新台幣16.2~16.6兆元)
于明德指出,大陸醫藥產業「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期間主要有四大發展重點,包括爭取開發出25個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級一類新藥;有更多中國生產製造的藥品銷售至歐美市場;推動全國近5,000家藥廠全部實現新GMP要求。
此外,大陸科技部將推動半導體照明在2015 年占全國照明市場達到30%以上的市占率,預估屆時LED照明產值將達到人民幣5,000億元(約新台幣2.2兆元)以上,中國也將躋身全球半導體照明產業前三大強國。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方面,科技部規畫,未來五年將在大陸30個以上的城市進行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示範推廣,並在五個以上城市進行新型商業化模式試點應用,讓大陸的電動汽車在五年後達到100萬輛,整體產業產值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約新台幣4,500億元)。
大陸科技部未來五年還將加快推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發展,重點開發水處理膜、氣體分離膜、特種分離膜等膜材料發展。亞洲脫鹽協會秘書長郭有智表示,未來五年,大陸在海水淡化投資規模將可望達到人民幣200億元(約為新台幣900億元)。
歐銀壓力測試八家未過 優於預期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1.07.16
歐洲90家銀行壓力測試結果15日出爐,總計西班牙、希臘和奧地利共有八家銀行未過關。由於此次測試並未模擬銀行能否因應希臘違約的狀況,公信力仍受質疑。
歐洲銀行監管局(EBA)15日公布歐洲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八家銀行的第一類核心資本比率不到5%,資金缺口總計達25 億歐元(35億美元),遠優於市場預期。這些銀行需增加資本、強化體質,以達到可承受經濟衝擊的程度。義大利和葡萄牙的銀行全數過關。
EBA希望藉由這次壓力測試,向投資人保證歐元區銀行有足夠的資本應付危機,但測試條件未納入希臘違約的狀況,加上德國赫拉巴銀行(Helaba)拒絕讓EBA充分揭露其測試結果,削弱測試效力。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在歐銀壓力測試結果公布前幾個小時,調降希臘五大銀行的信評一級至B-,並列入負向觀察名單,理由是這些銀行的現金部位和資產承受壓力。
未通過測試的銀行需於9月前擬妥確實的計畫,說明如何在年底前填補資金缺口,必要時各國政府將提供協助。銀行是歐債危機的關鍵部分,因為他們持有高負債國大筆債券,這些債券一旦違約或虧損,可能重創銀行,進而殃及企業融資,形成類似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時信用緊縮的狀況。
這是歐盟自全球金融風暴來第三度對境內銀行進行健檢。在去年的測試中,愛爾蘭的銀行業全數過關,但幾個月後就陷入危機,迫使該國尋求國際紓困。
今年的測試條件包括評鑑銀行能否因應今年歐元區經濟萎縮0.5%、歐洲股市重挫15%、歐洲主權債券殖利率平均升高0.75個百分點、短期銀行間融資成本暴增1.25個百分點等情況。
※ 相關報導:
* 義大利財政緊縮案 驚險過關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66636.shtml
義大利國會眾議院15日通過政府提出的財政緊縮法案,這項三年削減480億歐元開支的法案在兩院快馬加鞭通過後宣告正式生效,以安撫緊張的金融市場。
* 專家:希臘暫離歐元區可振經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65852.shtml
辛恩在專訪中批評歐洲國家對希臘的金援沒有意義,他以兩德統一為例,東德地區20年來接受並依賴援助的結果,並未創造就業機會,造成人口大量外移。東德地區的國內生產毛額也沒有增加。
◆ 美國邊摸債主頭 邊準備跳票
【聯合晚報╱路透華盛頓15日電】2011.07.16
儘管美國府會的提高國債上限談判還沒有結果,美財政部高官已秘赴亞洲等各債主國派送定心丸,保證美國政府不會跳票,以穩定國際金融市場。
美財政部官員表示,主管美國國庫券業務的助理部長瑪麗‧米勒 (Mary Miller)近來主要的任務,是前往債主國進行信心喊話,並回答國庫債券投資國的問題。
米勒前往的債主國包括亞洲、歐洲和中東等國家,但財政部並沒有公布是哪些國家,也未說明債主國的反應。
美財政部官員說,在私下會議中,這些債主國要求她解釋華府如何為僵持的國債上限談判解套。米勒則向債主國解釋華府的政治運作,並保證國會會及時提高國債上限。
債主國擔心,美國如果不能在8月2日前提高國債上限,美國政府將跳票,引起國際投資人緊張,導致國際債券市場恐慌,利率飆漲,帶來災難性的經濟危機。
米勒的工作就是和美國國庫券投資國經常保持聯絡,在穆迪、標準普爾信用評等機構威脅要把美國信用降級後,米勒的工作更加重要。
美國目前國債的一半由外國政府持有,遠超過2001年的30%。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主國,其次是日本。
【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消息人士透露,歐巴馬政府官員已私下與大銀行和外國投資者接洽,研究能否擬出一套辦法,在萬一美國債上限無法及時提高時,避免對金融市場掀起風暴。
《華盛頓郵報》報導,官員討論的方案,包括暫停一些國內開支以及出售黃金等資產,以付款給購買美國債券的投資者,包括國內的退休基金和中國政府。
但是,市場對這些提議反應很差,認為美國如無法履行付款承諾,會把投資者嚇跑,包括只能投資於最高級債券的退休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出售黃金、抵押貸款或學生貸款等資產,也可能引發投機炒作,使金融體系為之大亂。
市場的顧慮不難理解。信用評等機構標準普爾14日宣布,未來三個月美國債信降級的可能性高達50%,甚至最快本月底就會降級。另一信評機構穆迪13日即警告美國如不及時提高債限,債信可能降級。擁有最多美國國庫券的中國14日也敦促美國維持償債能力。
1年短漏開發票3次 停業處分
中央社 2011.07.17
財政部表示,商店短漏開統一發票,除了要補稅,最高可處10倍罰鍰;1年內若被查獲短漏開發票3次以上,還會停業處分。
財政部各地國稅局輔導營業額高的小吃業開發票,卻傳出台北市一家知名豆漿店「休息」抗議。
財政部表示,若漏開發票或短開銷售額被查獲,除應補繳納稅款外,另處 1倍至10倍罰鍰;1年內被查獲3次,並停止營業。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說明,1年內查獲3次是指,從第1次查獲日起算1年內,短漏開統一發票達3次。如果營業人在第1次停止營業處分後,1年內又被查獲漏開或短開發票,還會連續處罰。
◆ 馬凱:台灣準備好了嗎?
【聯合報╱馬凱】2011.07.17
近一年來,台灣上上下下不時聽到「台灣準備好了嗎?」這句問話,不過幾乎全都針對大陸客自由行而發。
陸客自由行的確重要;不祇是陸客的足跡將不再被團進團出所限,整個觀光旅遊及內銷市場都可能分霑雨露;而且,香港的前例令人無限憧憬:九七年回歸之後一蹶不振的香港經濟,正是靠著大批個人遊的陸客起死回生、景氣繁榮到不行。當注入同樣的強心針,我們怎不歡欣雀躍?台灣上下豈能不做好準備?
話固然如此說,但陸客自由行已開放半個月多,台灣可真正準備好了嗎?好在我們一向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只要懂得隨機應變,一小段磨合期之後自然天下太平。
說老實話,我們的確需要自由行帶來商機,而且,愈往後,需求愈迫切。原因有二:一是對岸正在強力調整經濟結構,過了廿年好日子的沿海加工出口業,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重重打擊,工資快速上升、缺工日趨嚴重、租稅優惠不斷縮減、水電供應日漸吃緊、衙門官僚驅趕日亟,紛紛轉向內銷或投奔他國,愈近年底景況愈是淒涼。台灣近年來勉強撐持百分之四上下的成長,最大的依恃就是對沿海世界工廠不斷擴增的出超。當世界工廠人去樓空,台灣又要靠什麼維持繁榮?
其二是,半世紀來台灣靠貿易立國,除了日益向大陸市場集中之外,美歐等先進國家乃至羽翼漸豐的東協,也是命脈之所繫。但半世紀來與我們緊緊糾纏、互爭雄長的南韓,去年先馳得點,與東協簽了自由貿易協定(FTA)之後,台韓在東協市場明顯地此消彼長。今年七月,南韓與歐盟的FTA正式生效,逾九成商品可零關稅輸出歐盟;最近又傳出年底前,美國與南韓的FTA也會順利簽署。於是除了對岸之外,台灣幾個主要市場盡入南韓之手;而對岸則在世界工廠走入末路時,也成了食之無味的雞肋。台灣經濟要靠什麼來支撐?
在南韓大肆攻城掠地之後,我們大夢初醒亟思臨渴掘井,發現與亞太經合會(APEC)關係密切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包含九個我們亟欲簽訂FTA的對象,可一次突破重圍,保住半壁江山,乃積極爭取加入,卻被主導其事的美國駐APEC大使冷冷回了一句,「台灣應先做好準備」。這一次可沒法矇混過關了;如果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尤其農業部門的成員不準備讓台灣像南韓一樣全面開放,迎接零關稅進出口的絕大部分外國商品,連進門的門票都等不到。
全面開放抑或坐困愁城,似乎不是個艱難的抉擇;但習慣於火燒眉毛才做決定,又信賴「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朝野上下,要到何時才能準備好做此抉擇?
(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 邪門 印廟尋寶發啟人辭世
中央社 2011.07.17
信不信由你,南印度古廟尋寶邪門事接二連三!繼「開密室恐招致神怒」說法後,訴請法院清點廟產的信徒今天突然去世。另還有廟內教士生病、前王室長老看到蛇等怪事發生。
訴請法院清點克勒拉(Kerala)省省會錫魯瓦蘭塔不朗(Thiruvananthapuram)帕德瑪納巴史瓦米(Padmanabhaswamy)廟廟產的熱心信徒孫德拉揚(T.P.Sunderarajan),今天清晨睡夢中,在廟旁自宅辭世。單身的他享年70歲,遺體中午火化。
「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網站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孫德拉揚過去兩天都發高燒。「今日印度」(India Today)週刊網站說他死於中風。報導引述孫德拉揚摯友說,老人家過去1週都不舒服,「幾週來的壓力令他難以承受」。
「印度新聞信託社」(Press Trust of India)今天報導,廟產由舊時土邦特拉凡科(Travancore)前王室家族設立信託機構負責管理,孫德拉揚因廟產維護不透明興訟。克勒拉高等法院2月諭令省政府接管寺廟。
廟方上訴後,最高法院裁示暫時擱置高院指示,並指派包括孫德拉揚在內7人小組清點廟產。他們自6月27日展開行動後,據稱已在廟內6個密室中的5個,找到逾1兆盧比(約225億500萬美元)寶藏。
由於價值驚人,基於安全顧慮,最高法院臨時決定先就寶藏安全、保存、估價等問題聽證,再決定是否開啟最後1個自1872年起便不曾開啟的密室B。
前王室家族14日向最高法院作證指出,密室B入口處有1個「大蛇」標記,代表不可開啟,否則「恐招致神怒」。不過證詞提到,若非開啟不可,必須先做法事撫慰神靈。
印度時報今天以問答形式,刊登對前王室家族輩分最高長老韋瑪的專訪。當被問到「打開密室B將招致災難的說法是否屬實?」韋瑪回答,「又還沒開啟,我怎能評論?」
他後來又表示,「不過我知道打開密室是不對的」。韋瑪進一步說,兩天前,寺廟裡的教士生病,於是吩咐另1人點燈,沒想到這個人忘了。韋瑪說,那天天色微暗後,他在走廊上看到1條蛇。他強調,「那是1種警告。」
報導說,孫德拉揚是1964年期的印度警官,曾執行前總理英蒂拉‧甘地(Indira Gandhi)特勤維安相關工作,辭職後從事法務專業,向來積極投入帕德瑪納巴史瓦米廟廟務。他的父親曾是前王室家族的法務顧問,過去數10年來,孫德拉揚一直住在寺廟附近的屋舍。
最高法院預定22日裁示是否開啟密室B。
芬蘭央行總裁:已開發國 該勒緊褲帶了!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07.17
芬蘭央行總裁兼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委員李卡南表示,債台高築的已開發國家必須設法平衡預算,以免引發新一波金融危機。
李卡南本周展開第二任芬蘭央行總裁任期,他16日在芬蘭西部舉行的座談會上指出:「我們必須防患未然,預防新金融危機出現。所有國家都必須有務實的計畫,以平衡國家財政,逐漸穩定全球金融。」
他並且敦促在壓力測試中表現在及格邊緣的歐洲銀行,儘快增加資金。
歐盟15日公布對歐洲90家主要銀行進行的壓力測試結果,有8家銀行未能過關。但李卡南警告,不止是未過關的銀行必須馬上提升資本適足率,一些低飛過關的銀行也必須迅速謀求改善。
去年歐盟壓力測試的結果有7家銀行未過關,但通過壓力測試的愛爾蘭聯合銀行在數月後就被債務拖垮,不得不尋求歐盟紓困。李卡南指出,上次各國當局未正視壓力測試的成績。
他指出,包括未過關、在及格邊緣的銀行都必須增加資本,而且是能夠用來彌補虧損的「真正」資金。他並敦促各國當局克制借支,以避免金融危機惡化。
根據歐洲銀行監管局的報告,除了未過關的8家銀行,另有16家銀行僅勉強達標。歐洲銀行監管局表示,勉強通過測試的銀行將被列為重點觀察名單,必須在9月底以前提交以3 個月為期的財務修補計畫。
而國際信評機構穆迪 (Moody’s)隨即一口氣調降7家葡萄牙銀行評等,這些銀行都通過壓力測試。
※ 相關報導:
* 歐銀壓力測試結果太好… 市場更怕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67604.shtml
這次壓力測試並未模擬銀行要折讓手中歐洲主權債券的衝擊,而規定持有的第一類核心資本比率要在5%以上。前者是主管機關一廂情願的鴕鳥心態,後者的門檻太低。在雷曼兄弟倒閉後,我們才知道銀行間的關係多麼錯綜複雜。
◆ 美信評來亂 歐盟很火大
【聯合報╱記者林育立╱台北報導】2011.07.17
穆迪、標準普爾、惠譽3家美國信評機構先後調降南歐國家的債信評等,在全球金融市場掀起波瀾。不過,對身陷債信危機忙得焦頭爛額的歐洲人來說,信評機構動不動就「落井下石」,卻是危機惡化的禍首。歐盟執委會副主席芮丁上周就直言,歐洲不能允許3家美國私人公司把歐元搞垮。
信評機構的影響力這麼大,原因是銀行和基金是參考信評機構的信用評等尋找投資標的,一旦某國的信用評等被調降,這些國家只好被迫提供更多的擔保,才能在市場上籌到資金。
2008年美國次級房貸危機爆發前,原本應「洞燭機先」的信評機構沒有及時警告,結果被投資人痛批,一直到今天,信評市場還是由當年誤判的穆迪等3家公司主導。經建會主委劉憶如說,「金融海嘯後,歐洲早該成立自己的信評機構,可是有能力的國家大都自顧不暇,拖到現在已太晚。」
由於資金來源、公信力和透明度很容易受到質疑,歐元區成立自己的信評機構目前只在紙上談兵的階段。芮丁公開倡議在20國集團高峰會上,要求美國把3家拆成6家,或者乾脆成立獨立的歐洲和亞洲信評機構,總之「不能讓3家美國公司組成的壟斷集團,決定整個經濟體和人民的命運。」
※ 相關報導:
* 美債限喬不攏 全民恐受害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467162.shtml
美國現在花掉的1美元中,就有超過40美分是借來的。
◆ 米其林摘星 平民食肆叫苦
【世界日報╱香港新聞組香港17日電】2011.07.17
米其林 指南能點石成金,但是並非每間食肆都願意被垂青。香港有平民食肆「摘星」後,為了保持星級質素,以及應付龐大的人流,需增聘人手,轉用貴價食材,甚至延長營業時間,令經營成本上漲,再加上通脹加劇及租金狂加下,「星級」食肆的開支暴增三成,甚至一倍。飲食業及經濟學家均指出,未來租金及物價壓力仍大,經營環境嚴峻,盛名與利潤未必成正比。
慕名客未必識美食
「摘星之後壓力好大,好似做噩夢般!」去年獲選為米其林 一星級餐廳的恆河咖喱屋東主謝添熀表示,對食肆能贏得世界級認同固然開心,但「摘星」後食客大增,經常大排長龍,曾有客人等到位後,未能坐到指定位置而破口大罵。而令他更不開心的是,大部分客人只為「米其林 」三個字慕名而來,但是否真正懂得欣賞美食,則是一個疑問。
謝續說,「摘星」後,食店營運成本大增,先是要保住食品質素,成本因而增加八成至一倍多。此外,一些日常配料,亦受通脹影響而升幅驚人,單是奶粉和香料印度小茴,過去兩年已漲價逾一倍。
美聯工商舖行政總裁黃子華指出,食肆名氣當然會影響舖租加幅,加上本港經濟持續向上,令租金升幅更加強勁。而經濟學家關焯照亦謂,內地供港食品價格高企,加上人民幣升值,令本港食肆輸入內地食品時「買貴貨」,而且舖租和工資隨通脹升溫,未來亦會「挨得好辛苦」。
◆ 骨牌效應 韓物價接連飆漲
中央社 2011.07.17
南韓物價飆漲告急,食、衣、住、行相關各項公共費用一連串調漲,呈現出驚人的骨牌效應,使老百姓的生活增添重重壓力。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今天報導,儘管南韓政府聲稱要控制物價,但年初開始上漲的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導致各種消費材料價格水漲船高,令政府措手不及。
南韓中央銀行-「韓國銀行」已將今年的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預測值上調到4%,這已是南韓消費者物價連續6個月上漲超過4%。
據統計,南韓政府為穩定民生物價而重點管理的所謂「李明博物價」52項物品中,已有41項呈現價格上漲趨勢。
由於食品價格上漲,餐飲行業也上調價格,使腰包較緊的很多上班族開始帶便當,便利店的便當銷量也急劇增加。
不僅是吃,住、行方面的物價上漲。據國民銀行的調查統計,6月全國房租(只支付接近房價8成的高額押金,不必交月租)租金,比去年同期上升11.3%。至於月租租金,也比去年同期上升2.8%,創下15年來最高漲幅。
分析指出,下半年南韓生活壓力將更趨恐怖,水電費也要跟著上漲。首先,南韓政府將於本月發表電費上漲方針。知識經濟部表示,上漲幅度會控制在消費者物價上漲率以下。
今年已上漲2次的都市瓦斯價格,瓦斯公司要求再上調5.6%以上,但南韓政府決定7月至8月凍結瓦斯價格,因此,很有可能在9月上調價格。郵政、鐵路、交通費等地方公共收費預計會上漲10%以上。
南韓行政安全部6月底發表地方公共收費管理方針,對不得不調整價格的公車、地鐵定下收費標準。如首爾、仁川、京畿道的上調幅度為10.4%以下。
主計處勒褲帶 各部會唉唉叫
【聯合報╱記者陳洛薇、賴昭穎/台北報導】2011.07.18
總統大選競爭白熱化,馬政府頻放利多,軍公教也加薪百分之三,但財政吃緊的警鐘響起!行政院主計處發文要求各部會明年人事費用一律比今年減列百分之一、其他基本預算也要減少百分之五,大掌櫃勒緊褲帶,各部會叫苦連天。
主計處還發文各部會,傳授撙節開支守則,文件印刷要實用避免豪華精美、各種節令慶典經費不得鋪張,不得編列非必要的禮品採購及聯誼餐敘費,嚴格控管國內外費及出國教育訓練費,會議、講習在內部辦理,不要再去外縣市飯店舉辦。
財政吃緊,明年公共建設、科技發展計畫經費額度縮緊為一千二百五十二億元、八百五十三億元。科技預算負成長百分之六、公共建設經費大縮水,讓國科會、經建會跳腳,中研院長翁啟惠、經建會主委劉憶如都狀告馬總統。
馬總統先前承諾科技預算將有百分之八至十的成長,翁啟惠陳情後,主計處允諾國科會「不會低於零成長」,國科會上周審議明年度政府科技發展計畫,建議核定經費比去年成長約百分之三點五,總計九百卅八點六二億元,希望主計處手下留情。
公共建設方面,雖然主計處同意增加額度至一千五百五十二億元,但與今年三千零廿八億元相比少了一半,經建會憂明年經濟成長率恐怕因此減少一個百分點,上周一仍通過明年度重大公共建設預算核列二千一百六十六億元報院。
大掌櫃勒緊褲帶,但包括國科會、經建會多個部會還是以正成長匡列明年預算。
「誰會笨到少報預算?」官員說,軍公教加薪百分之三,明年人事費用卻負成長百分之一,在組改員額未減少,優離公務員還加發七個月的情況下,他質疑,「這筆帳要這麼編?意思是叫大家揮刀自宮大砍人嗎?」官員批評,政府稅收不夠,就壓縮各單位預算,今年是大選年,也沒人敢提議加稅,但這樣下去,政事沒錢推動,租稅不公更拉大貧富差距,只會讓財政雪上加霜。
◆ 財政吃緊/減稅過度 學者:恐成希臘第二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2011.07.18
多位財政學者痛批,政府減稅過度造成租稅負擔率過低,如今入不敷出可說是「自食惡果」,當務之急必須適度增加稅收,否則恐成為希臘第二,禍遺子孫。
馬政府就任後不久,面臨全球金融海嘯狂掃,政府接連祭出擴大公共建設、減稅等手段提振經濟。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政稅務系副教授黃耀輝表示,「支出增加、稅收減少」是造成財政惡化的主因;此外,儘管這一、兩年的經濟成長亮眼,但是因減稅措施,造成經濟成長無法充分反映在稅收成長上,使得財政改善不易。
政府調降遺產贈與稅、營利事業所得稅和個人綜合所得稅率,加上金融海嘯衝擊經濟,我國去年的租稅負擔率降到史上最低的百分之十一點九,反貧困聯盟召集人簡錫堦憂心的說,這樣的租稅負擔率遠低於一般正常國家百分之廿的水準,問題是,國內並無有遠見的政治家,沒有人敢提加稅來改善財政、或告訴民眾潛在的財政危機,兩個主要政黨都只會減稅。
景文科技大學理財與稅務規劃系教授朱澤民也說,加稅不是可不可能的問題,而是執政者要不要作,要不要跟民粹跑?
黃耀輝建議,政府應思考調整財產稅,把現行課徵房屋稅、地價稅和土地增值稅的基礎改為實價,而不是低於實價的公告現值或評定現值,讓所得分配更公平。
◆ 胡晴舫:為何香港與台灣需要彼此
【聯合報╱胡晴舫】2011.07.18
台港關係終於翻了新的一頁。
大部分台灣人印象中,香港只是專坑觀光客的尖沙咀幾條街、台灣菁英所嗤之以鼻的「中環價值」以及黎智英的蘋果日報。很少台灣人知道香港其實好山好水與高樓巨廈並存,小漁村價值與國際大企業兼容,平民茶餐廳與米其林美食同在,大企業家實幹如民工,小市民視香港為根的歸屬感,不下於他們的城市皇帝們。
香港之所以穩坐亞洲城市龍頭,不僅因為基礎設施一流,金融服務先進,城市管理優良;不僅因為他們有廉政公署,官僚系統高效率,也不僅因為他們有張國榮跟王家衛,最終原因是他們早從全球架構去思考香港的前途。香港永遠是香港,他們是香港人,無論世界如何流轉,香港是他們的家。即便香港回歸了,全球架構下,他們依然要面對其他城市如新加坡、上海甚至深圳的競爭,繼續與紐約、東京、倫敦在同一平台上工作。一直是如此務實的生存哲學以及冷酷的國際環境,讓香港從貧瘠小漁村變成國際大城市。
越全球化,越要在地化,疆界消融之後,競爭不只垂直也平行,在地社群更顯重要,扎根經營才能保持長期競爭力。這是為何台灣仍能借鏡香港的原因,跟「一國兩制」無關,而是那份不受國族政治騷擾的全球化思考。
當台灣內耗於主權認同,因此政策搖擺不定,卻忘了最重要的事:獨立或統一,台灣都是我們的家。路還是要鋪,樹還是要種,現在埋下的每條管線未來都會派上用場。因為不管歷史如何演變,台灣社會仍必須跟南韓、新加坡、泰國以及浙江省、山東省競跑。不要讓主權爭論縮窄了前瞻的視野,我們應該自訂社會進程,並且從國際角度去找到台灣的功能與定位,讓世界需要我們提供的服務與產品,像香港一樣自我定義,不讓別人定義我們。
尤其,面對中國市場的磁場效應,周圍鄰居如香港、台灣、南韓、新加坡、越南等均遭強烈波動,台灣、香港等昔日四小龍及其他亞洲經濟體比以往更需交流,共商相應之道,如何沾露於大市場,卻不遭漩渦捲入摧毀,變成美墨的慘痛關係。目前,由於中國熱錢過量流入,香港、新加坡的房市出現巨型泡沫,物價上漲,教育資源吃緊,當地人生活承受極大痛苦,今年大選新加坡民眾因之釋放不滿訊息,台灣在旁見習,即應提早擬定對策。
台灣還與香港共享一項利益責任,即促進中國的現代化、民主化、多元化,保障亞太區域安定。中國雖因經貿力量而躋身國際領導,對內卻長期中央集權,以政治凌駕一切,忽視而且壓制多元價值與不同文化的發展。中國出現越多不同類型的城市中心如香港、上海,與政治城市北京分庭抗禮,越能打破政治壟斷的單一格局,越能使用普世民主價值而非鞏固政權邏輯去處理議題,在這種架構下再去討論台灣前途,對台灣人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台灣駐港機構已經正式升格為經濟文化辦事處,期待台灣當局能重新檢視與香港的交往模式,以香港的國際思維與中國經驗為他山之石,與香港攜手參與中國乃至亞洲的繁榮未來,同時,最重要的是在全球化拼圖中尋找我們真正的位置。(作者為作家)
「技能落差」 美競爭力危機
【經濟日報╱編譯/林奕榮】2011.07.18
洛索在北金斯敦的化學實驗室近幾年業績快速成長,使他想在一年內再找15到20位人才加入團隊,和原有的49位員工一同打拚。但洛索發現,在羅德島這個失業率接近11%、排名全美第三高的州,想找到受過專業訓練的員工卻大不易。
洛索成立的極科學分析方案公司(Ultra Scientific Analytical Solutions)生產並提供分析標準,他說:「我們很難找到合適的人才,大部分的求職者並不具備專業技能,我們不太可能雇用他們。」
這正是目前全美面臨的「技能落差」 (skills gap)問題,企業主很難找到所需要的專業技工,這對美國經濟體是一大打擊。各地州政府現正尋找解決辦法,像密西根州就倡導提升就業能力的「No Worker Left Behind」方案,待業、低工資族群最高可申請1萬美金的學費,讓他們前往社區大學就讀或參加職訓。
不少立法機關通過法案為工作者開設「終身學習」帳戶,如同401(k)退休金計畫般未雨綢繆,幫助工作者有機會重返校園、接受職業訓練或拜師學藝。亞斯本研究所(Aspen Institute)也帶頭邀請社區大學代表和雇主們進行會談,但是專家們的看法顯示,目前他們所做的一切還遠遠不夠解決危機。
哈佛大學2月時發表一份研究報告提到,全美有「一群被遺忘的社會新鮮人」,對於進入職場「毫無準備」,這群小大人有些從高中棄學、有些則因為經濟問題沒辦法念完大學;還有些人在拿到大學畢業證書、或是修完職業教育課程,卻發現他們所學的東西,並不是職場要的。
一些教育者和企業主表示,倡導所有人都要念大學的做法已不切實際,許多要求「中等技能」 (middle-skill)的職缺,並不需要花四年取得學士學位後才足以勝任。
一度被奚落為「大學念不好」才選擇的職業與技術教育課程,或許提供另外一條出路,但類似的課程良莠不齊、很難被視為解決問題的最佳做法;就連教育部長鄧肯 (Arne Duncan)談論教育改革時,都稱呼職技教育課程為「遭受冷落的繼子」。
技能落差問題已經對美國經濟造成重大影響,許多企業必須花上一大筆經費訓練新進員工,不少雇主因此對招募人才卻步。許多規模較小的廠商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根本無法如期達成產量,要是全美整體的經濟情況改善,這樣的問題有可能迅速惡化。
亞斯本研究機構的專家提到,如果不想辦法解決問題,美國不但將欠缺足以和各國抗衡的勞動力,同時還會有大量無法應付高技術要求的失業人口,嚴重影響競爭力。(取材自美聯社)
◆ 美債陷危機? 5大關鍵解析
【蔡鵑如/綜合報導】 2011-07-18 中國時報
美國總統歐巴馬與國會領袖,仍為刪減預算赤字及提高舉債上限僵持不下。八月二日前,若府院喬不出兩全其美的策略,美國政府就要倒債。《華盛頓郵報》為讀者解析其中五大關鍵概念。
一、何謂赤字?政府的歲入與歲出缺口。
去年美國政府平均向每位國民徵得七千美元稅收,支出卻達一萬一千美元,赤字就是這麼來的,填補方式則是舉債。因此高額政府支出未必等於高額赤字,因為還需考慮稅收。
二、美國國債打哪來?兩百年的赤字累積。
美國國債鐘數字一路往上飆,每位老美平均負債四萬六千美元。這座債台是兩世紀以來日積月累的結果,想要拆掉它,就得年年繳出高額預算盈餘。
三、債有爛債也有好債。
債務可能引發危險,但善用債務是好事。以政府的角度,如果借貸去支付可產生長期回收的事物,例如連接大城市的高速公路,赤字融資便合情合理。但如果政府舉債僅在支付日常開銷,那就等於是換個名目增稅。
四、經濟越穩健,債務越少,也越能掌控債務。
經濟成長對赤字的規模,以及對債務可承受的程度具重大影響。經濟穩健時,經濟活動旺盛,失業率低,收入較高,意味所得稅增加,失業保險等社福需求較低。強健的經濟讓赤字下降,並強化國家處理巨債的能力。
五、利率水準至關重要。
「債務動態」(debt dynamics)的概念是,當債務規模升至高點,利率可能上揚,債務問題將更加棘手。利率每升高一個百分點,政府利息支出會增加一千四百億美元。如果全球借貸者認為,借錢給美國不再安全,美國的財政狀況將從長期挑戰惡化為短期危機。
※ 相關報導:
* 詹姆斯專欄/金融五大病根…還沒有解藥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68956.shtml
首先,這場危機起自於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特有問題,政府補貼鼓勵提高住宅自有率,而銀行不負責任的放貸。
◆ 美國以鴕鳥心態面對十四兆美元國債
【中廣新聞/夏明珠】2011-07-18
美國債台高築,在法定限度內能借的錢都已經借光,這幾乎可以說是美國歷來最嚴重的財政危機,如果政治人物繼續意氣用事,難保它不會演變成一場禍害全球的災難。
美國國債已經超過十四兆美元,而且它還在以每秒鐘增加四萬美元的速度在累進當中。
結束掉一場戰爭、比方說從阿富汗撤軍,當然可以減少一些支出,但是對照如天文數字般的國債,它能夠發揮的效果其實非常有限。這個問題不是從單一項目下手就可以解決,而是需要整體檢討,全面的開源節流。
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學家薩克斯警告,美國如果繼續在這個問題上拖延,隨著時間逐漸流失,不但會讓美國在解決問題上的選擇愈來愈少,它也會傷害美國的形象,減損它的全球領導地位。
英國經濟學家柯伊爾點出埋藏在數字底下更深層的問題,她說,十四兆美元的債務看起來已經夠嚇人了,但是相對於負債可能衍生出的後遺症,它也只是問題的一小部分,面對未來,包括正在步入老年的嬰兒潮世代晚年照顧,龐大的退休金與社會醫療保險支出,全部加在一起,數字恐怕要把國債金額十四兆美元再乘以二。這不可承受的重擔,都要由子孫來背負。
事實上,這種在福利國的架構下必然要面對的未來債,不是美國獨有,而是所有先進民主國家或多或少都要面臨的問題,只不過美國的數字特別驚人。但是政治人物還在自欺欺人甚至把它當成政治操作的工具,因為多數美國人還沒有認清問題的嚴重性。曾經在外交界服務多年,現在任職非政府研究機構外交關係協會的哈斯,試著結合學術的力量喚醒美國人的憂患意識。
他舉半個多世紀前蘇伊士運河戰爭為例,美國藉著在經濟上施壓,迫使英國放棄奪取運河的行動;未來,這種事情也有可能在美國身上重演,假設中國在國際上有所圖謀,美國面臨抉擇的時候,中國或許根本不需要動用軍事力量,只消處理一下它持有的美元資產,就可以把美國擺平,中國是美國債券最大持有國,它一旦決定不再當美國的金主,透過拋售美元資產,它可以讓利率立即飆升,在一夜之間改變所有美國人的生活。
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債務危機不解決會演變成災難的論點。布希執政時期,曾經擔任總統演講撰稿人的共和黨學者富魯姆認為,這個問題很單純,要解決也很容易,就好像得了小病,吃幾顆阿斯匹靈、運動一下發個汗就好了,實在沒有必要把它說成像世界末日一樣。
富魯姆說,美國的財政問題,遠不及歐洲複雜,它只需要在政府支出上,作一些調整,加上增稅,很快就可以讓負債回歸正常範圍,富魯姆說,美國有能力解決問題,缺的只是政治意願。
英國廣播公司的分析卻說,這個問題真正的原因或許和經濟以及政治都沒有關係,而是美國人在面對艱難抉擇的時候,經常出現的鴕鳥心態。
美國在很多方面確實有它過人之處,它的強盛並非憑空得來,但是它在某些方面嚴重的失能,卻也是個事實。
就以阿拉斯加為例,拿過普立茲獎的經濟學人期刊編輯艾波鮑爾形容,阿拉斯加是個神話,不管是住在阿拉斯加、還是嚮往當地生活的人,都把當地想像成人間最後一塊未開發的淨土。
許多人懷抱著墾荒的心態,前去鑽探石油,獵殺馴鹿,用一百年前的方式討生活,幻想自己是開疆闢土的勇者,然而,事實上,阿拉斯加是美國接受聯邦政府補助最多的一個州,阿拉斯加的社會支出比任何一個州都來得高。
為了讓阿拉斯加居民維持像樣的生活,美國政府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艾波鮑爾形容阿拉斯加就是一個美國製造出來的假象,這是標準的自欺欺人。
太多美國人就是用這種心態在面對問題,他們自認為無所求於政府,事實上,他們卻享受著醫療、退休以及所有政府花錢在支撐的福利,很多人大言不慚的夸夸而談,要政府刪減支出,他們的意思是刪減那些不會影響到他們自身福利的支出,主張加稅的也一樣,指的是加別人的稅。
其實,想到加稅的,還算肯面對現實,有很多美國國會議員根本拒絕談論加稅,因為眾議院每兩年要改選一次,他們太需要募款,所以絕對不能做任何會得罪有錢人和企業的事情。
所以對美國而言,債務危機不僅僅是錢的問題,它一種文化的試煉,美國人必須換個腦袋,才能解決問題。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