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4

不完全復甦的年代 中產階級的消逝

◆ 不完全復甦年代的來臨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394718.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1.06.13

全球經濟正面臨新的風險,美國、歐洲、日本及中國大陸四大經濟體同步出現經濟減速跡象,市場擔憂全球經濟是否陷入二次衰退,甚至出現停滯性通貨膨脹的危機。

金融海嘯後,美國聯準會(Fed)為防止通貨緊縮,並刺激投資及消費,持續採行量化寬鬆政策;去年11月更推出規模達6,000億美元的二次量化寬鬆,但其效果不如預期,今年第一季美經濟成長率僅1.8%,遠低於去年第四季的3.1%;5月失業率回升至9.1%,消費者信心指數創下近月新低,房價也持續下挫,美國房市陷入雙底衰退的困局。

另一方面,量化寬鬆政策引發商品市場炒風及全球通膨壓力,讓新興市場國家飽受衝擊,也導致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內外形勢變化迫使聯準會在4月底明示二次量化寬鬆政策將於6月底如期結束。這意味在失去量化寬鬆加持後,美國經濟成長減緩恐將持續更長的時間。知名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菲爾普斯(Edmund S. Phelps)即直言,美國經濟已不可能回到過去榮景,失業率在緩慢回降後,將維持在7%的高點;「不完全經濟復甦」將是美國經濟今後的新常態。

去年歐洲爆發的債務危機,在歐洲央行(ECB)及國際貨幣基金(IMF)持續對希臘、愛爾蘭紓困後一度緩和,但因希臘明顯無法自救,10年期公債殖利率迄6月初已飆高至16.5%,信評公司認為五年內違約風險高達50%。雖然歐洲央行為維繫歐元區信心勢必續紓困希臘,但希臘、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等高負債問題似已積重難返,拖延下去恐為歐元區帶來更大變數,進而可能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重大風險。

日本歷經311東北大地震天災,預估第二、三季皆將陷入經濟衰退,而且政府債務達GDP 200%,居世界之冠,國際信評機構已預告近期將調降日本債信評等,再加上政局動盪,首相菅直人8月可能下台,升高日本經濟的不確定性。

中國大陸經濟最近則出現「硬著陸」的風險。受到金融海嘯時大規模激勵性政策及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引發熱錢流入的雙重影響,大陸飽受房市泡沫及通膨之苦,迫使北京當局及人民銀行採取密集調控措施,但受限於長期來大陸經濟易放難收的特質,仍壓不下快速上揚的房價與物價。另一方面,貨幣緊縮對經濟成長的負面影響逐步顯現,最近外資機構紛紛調降今年及明年大陸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大陸內部亦有愈來愈大的聲音呼籲緊縮政策不應過度,以避免經濟「硬著陸」。

然而,大陸通膨壓力仍持續升高,5、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率保守估計可能逾5.5%,各地房價亦未明顯回落。在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矛盾日益加深下,北京當局別無選擇須以控制通膨及房價為最優先,因而大陸經濟成長持續降溫恐難避免。

儘管四大經濟體成長同步減速,但多數專家認為,因為油價及大宗物資價格回落,日本震災後全球供應鏈逐漸恢復,以及美國聯準會將維持低利政策至少到今年底,故全球經濟不致陷入二次衰退或停滯膨脹。世界銀行並呼籲新興經濟體,應持續升息並加速削減赤字,以對抗通膨及經濟過熱。

不過,美、歐、日本經濟的長期結構問題難解,大陸在經濟轉型重於成長的政策趨勢下,短期內亦難再扮演帶動全球經濟成長及再平衡的最主要角色,因而在可預見的未來,全球經濟可能步入如菲爾普斯所形容「不完全經濟復甦」的年代,經濟結構的調整及再平衡也將長日漫漫。這對高度依賴對外貿易及兩岸經貿的台灣經濟而言,無疑是另一階段挑戰的開始。

※ 相關報導:

* 菲爾普斯:美經濟恐逼近零復甦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394701.shtml

他也坦承,雖然他一直預估美國失業率可望從9%降至8%到7%,但近期美國經濟復甦的狀況令人憂慮,未來是否能維持中等復甦的局面仍不無疑問。



◆ 中產階級消失 富人錢更多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13/today-e19-3.htm

編譯盧永山/特稿 2011.06.13 自由

新興經濟體的中產階級人數大幅增加,過去20年美國民眾的平均所得不增反減,富有階級卻變得更有錢,這種貧富差距在這波金融海嘯之後越發明顯,導致越來越多中產階級消失,貧窮階級擴大。

資料顯示,1988年美國民眾經通膨調整後的平均年所得為3.34萬美元,20年後幾乎原地踏步,2008年的平均年所得反而略減為3.3萬美元。在此同時,1%最富有的美國人的年所得超過38萬美元,過去20年的平均年所得成長33%。

羅格斯大學教授羅傑斯(Bill Rodgers)表示,美國藍領和中產階級所得不增反減,主因是工會力量式微和其他勞工保障減少,集體議價的力量消失,使藍領和中產階級無法爭取更好的待遇,所得無法跟上通膨速度。

國際競爭 壓低薪資

國際競爭是另一原因。全球化使得美國很多製造業工作遷移到勞力更廉價的國家,使美國勞工的薪資難以提高,半數勞工的週薪僅505美元,較2000年減少37%。

1980年代,美國企業開始將工廠遷移到薪資和成本低廉的國家。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在1990至2009年間,美國共有220萬份工作流失,尤其是電子、太空和汽車業。

羅傑斯指出,隨著美中經貿關係更加密切,很多人開始質疑,美國的薪資是否已由中國來設定。他指出,50年前美國還有很多只需高中學歷就能做的藍領工作,現在的工作需要更多軟技能,而這需要大學學歷才能勝任。

美國藍領和中產階級的年所得不增反減,富有階級卻利用全球化擴大財富,拉開與前者的所得差距。例如,全球化雖然對勞工不利,美國跨國企業卻利用全球化來降低成本和提高獲利,而新市場也能創造更多的需求。

教育程度不同,也導致所得差距越加明顯。1980年有高中學歷的美國人所賺的薪水相當於有大學學歷者的71%,2010年這個比率降到55%

股市也是拉大美國貧富差距的另一個原因。自1970年以來,史坦普500指數上漲逾12倍,雖然股市上漲協助美國經濟成長,但好處多半落入富有階級的口袋。

政策助長 貧富差距

美國政府過去幾十年的政策更助長這種趨勢。1980年代雷根總統放寬對銀行和信用合作社的管制,柯林頓總統則取消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合業經營的限制,2000年布希總統上任後又放寬對複合證券的監督,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如雨後春筍般竄出,為整個金融業創造出驚人的財富。

布希任內提出的減稅政策,歐巴馬總統延長實施,美國富有階級是最大受益者。擔任聯準會主席十九年的葛林斯潘,將利率降至數十年來最低,使美國房市出現爆炸性成長,後果卻是房市泡沫和金融海嘯,導致經濟嚴重衰退。

美國大西洋月刊表示,過去三年美國中產階級遭到重創,並列舉金融危機以來有關中產階級的16個驚人事實,包括:全美33%的男性在去年處於失業狀態,美國人口中男性總數的66.8%擁有工作,兩個數據均為記錄最低。美國25%家庭目前的財富為零,甚至為負值,在2007年此一數據為18.6%。

金融海嘯的餘波迄今盪漾,房市依舊低迷,受創最重藍領和中產階級仍在喊痛。在此同時,隨著企業獲利回升和股市反彈,美國富有階級財富持續增加。

※ 相關報導:

國債危機:今日的美國,明天的台灣
無感復甦 都是低薪惹的禍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社論-希望能為百年稅改加油按個「讚」

【本報訊】2011-06-14 工商時報

「百年」對今年具有特殊的意義,不但代表我國建國已達100年的歷史,更重要的是它也是總統大選的前一年,朝野對峙氣氛轉為緊張與激烈,所有的競選宣傳活動都已默默地展開。由於馬英九總統的民調一直無法明顯攀升,面對二次政黨輪替的威脅與挑戰,國民黨政府所背負的壓力誠然是異常沉重。尤其是值此建國百年的特別時刻,若不幸輸掉政權,對國民黨固然是一極大的打擊,更是民眾對國民黨執政能力喪失信心的再次表徵。馬政府當然知道問題的嚴重性,目前正卯足了勁把握此建國百年的契機,希望能將民眾對建國百年的喜悅與期待轉化成政治上有利的籌碼。最近,各部會皆藉此百年機會,加緊宣傳工作,行銷自己的政績表現,主管稅制改革大計的財政部亦不例外。

馬政府成立甫始,便設置了任務性的賦稅改革委員會(賦改會),從事全盤性的租稅環境改革工作,歷時一年半。可惜當時適逢全球金融海嘯危機,大大束縛了賦改會的改革手腳。雖然賦改會對外宣稱稅改的目標分別為提升經濟競爭力、促進社會分配公平、維護環境永續發展以及強化財政適足穩健等,但在經濟景氣衰退、失業人口不斷擴大的壓力下,租稅政策僅只剩下刺激景氣的經濟性功能與目的,所有其他稅改目標,不論是社會性的、環境性的或財務性的,皆全數隱而不見。這種一切以經濟為重的改革作法,不但大幅限縮了馬政府的稅改格局,同時也埋下了許多日後的負面傷害。

我們一再提醒馬政府,理性選民的投票行為乃係根據實際生活體驗的「有感」程度來做判斷,總體經濟數據對大多數民眾而言,只是一堆冰冷的數字而已。更何況,總體經濟數據通常皆是平均值的概念,並未能真實顯示出經濟成果的分配狀況。惟就每一個人而言,真正最在乎而「有感」的卻是在經濟發展中實際所能分享到的成果到底有多少。是故,從選舉的利害論,總體經濟數據的表現亮麗對執政黨未必一定能轉成選票的優勢助益,但貧富差距的擴大或分配不均的惡化卻很容易累積成龐大的民怨,進而對執政黨形成選票的劣勢壓力。民進黨早就明白這個道理,且看準了這個機會,決定不跟國民黨在總體經濟表現的成績上死纏爛打,而將攻擊重心全部聚焦在分配正義的問題上。民進黨的如意算盤就是想要利用民眾對總體經濟復甦的「無感」,挑起民眾對分配惡化的「有感」不滿,進而訴求民眾在選票上的支持。

回顧馬政府所進行的稅改工作,帶給一般民眾的印象與感覺就是各種減稅措施,尤其是對有錢人的減稅。仔細檢討起來,最主要的罪魁禍首竟然是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促產條例)減免稅的取消。其實,促產條例的減免稅依法本即應於2009年底落日,但由於世界經濟蕭條大勢當前,馬政府唯恐減免稅優惠的取消將對企業造成傷害,故乃同時提出許多補救的配套措施。於是,在稅收中立的口號下,開始玩起了數字加減的遊戲,亦即將取消促產減免稅所增加的稅收全數用以抵充其他新的減免稅措施。其中政府第一件做的事是將遺產贈與稅從累進稅率50%大幅調降為單一稅率10%;第二件做的事是將營所稅稅率從25%大幅調降至17%,此外還針對海運事業實施噸位稅;第三件事則是提高綜所稅的薪資、殘障以及標準等扣除額,並調降最低三個級距的稅率各1%。這三件減稅不但把取消促產減免稅所增加的稅收全數用盡,由於每一單項措施稅收增減發生時間的不同,更造成政府年度財政收支失衡的加速惡化。

但是,最令人遺憾的是,這三件減稅都一致性地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擴大的結果。遺贈稅率的調降讓原本須繳納高額稅負的社會上5%極富有的人,享受到最大的降稅利益。尤有甚者,在現行資本所得課稅制度殘缺不全的情況下,這些有錢人更得以利用充沛的資金炒作股市與房市,造成社會所得分配正義的流失,更引發弱勢者居住權益的被剝奪。其次,有關營所稅率的調降,不但讓民眾對政府只知討好大財團感到不滿,這些有錢有勢的大股東是否會利用營所稅與綜所稅稅率差距擴大的機會,進行稅制漏洞的套利,也加深了民眾對所得分配不公的疑慮。至於提高綜所稅扣除額及調降最低三個級距稅率的作法,固然對低所得者帶來了減稅的好處,但高所得者亦同時得到更多的減稅利益。相對之下,稅後的所得分配差距反而更為擴大。

由上可知,這三年多來我國所得分配不均的程度益愈惡化,不啻與政府這段期間所推動的稅改作為息息相關。換言之,政府其實是始作俑者。日前,馬總統競選辦公室「臺灣加油讚」正式掛牌運作,馬總統說得好,「加油除支持、鼓勵與認同外,另一層意義就是還有改善空間」。我們竭誠希望在這建國百年的特殊日子裡,馬總統能展現決心與魄力,真正為稅改插上社會正義的旗幟,從資本所得課稅的根本改革做起,進而讓民眾都願意伸出手來為百年稅改加油而按個「讚」。若此,馬總統是否連任或許事小,但我國稅制得以恢復公平正義則事大矣。



◆ 婚前婚後 保險規劃大不同

中央社 2011-06-14

搶搭百年結婚潮,國際紐約人壽商品開發部資深協理譚光榮建議,結婚是人生重大改變,新人宜全面檢視保障是否足夠,並將另一半納入受益人中,以補足家庭保障缺口。

國際紐約人壽表示,今年結婚的人數將可能創近年新高,譚光榮指出,一般來說,單身時買保險,通常指定父母為受益人,以表達對父母的孝心;新婚夫妻的保單受益人規劃要特別注意,婚後將增加對另一半的責任,也要將配偶納入受益人的規劃當中。

譚光榮強調,照顧父母的責任,並不因結婚而終止,故不宜直接將受益人由父母改為配偶,建議可另外購買保單,將受益人指定為另一半。或者,保單可同時指定多位受益人,運用比例分配或指定順位的方式填寫,也能兼顧對父母與配偶的保障。

不過,保險保額要多少才算足夠?譚光榮表示,新婚夫妻常在結婚後有購屋或購車的計劃,若有房貸或車貸等負債時,必須將負債總額納入保障額度規劃當中。

此外,應就夫妻對家庭經濟責任多寡規劃保障額度,規劃的原則可視每個月提供給配偶的生活費用,或家用的分擔額度為計算基礎,一般來說,保額至少規劃為每年對家庭經濟貢獻的5倍至10倍,如此才能提供另一半至少5年到10年的經濟依靠。

譚光榮說,新婚夫妻結婚初期,可能經濟不寬裕,買終身壽險保額要達到目標,保費恐怕很貴,不妨將部分額度規劃為定期壽險,並附加一年期醫療險及意外險,先補足保障缺口,待日後經濟能力較佳時,再考慮是否加保或購買終身壽險,加強保障。

fsj 提到...

羅比尼示警:全球經濟 醞釀「完美風暴」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1.06.14

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Noubini)警告,美國財政危機、中國經濟降溫、歐洲債務重整和日本經濟成長停滯可能合而為一,在2013年掀起一波足以毀滅全球經濟的「完美風暴」。

羅比尼日前在新加坡受訪時表示,上述因素有三分之一的機率會在2013年結合,進而阻礙全球經濟成長。其他可能性則包括「疲弱但差強人意的全球經濟成長」,最樂觀的情況是經濟成長加速。

他指出,造成經濟脆弱的因素已經形成,面對政府和民間債台高築的問題,大家都以拖待變,但情勢只會日益惡化,債務將愈積愈多,這些問題最遲將在2013年達到臨界點。

美國失業率攀升、原油和食品價格上揚、亞洲利率走高,以及日本311強震導致出口中斷等因素,都對全球經濟構成威脅。5月初以來,全球股市已經蒸發3.3兆美元市值。羅比尼預期,金融市場明年中以前可能就得開始擔憂這些風險在2013年匯集。

他還說,今年下半年隨著去槓桿化效應持續、財政刺激措施退場和市場信心消退,全球經濟擴張將會減速。

受全球經濟數據黯淡影響,MSCI世界指數本月來已重挫4.7%,顯示全球經濟成長喪失動力。美國公債上周上漲,2年期國庫券殖利率連續第九周走跌,創2008年2月以來最長跌勢,因市場預期聯準會(Fed)將維持貨幣刺激措施。

羅比尼是準確預估美國次級房貸證券下跌引爆全球金融危機的分析師之一。

他指出,美國如果未能化解預算赤字風險,債市將「騷動不安」,他說:「美國今、明兩年,甚至2013年,都將出現上兆美元赤字。到某個階段,債市義勇軍(bond vigilantes)會給美國當頭棒喝,就像他們對付歐洲的情況一樣,屆時將推高利率,終結景氣復甦。」

他表示,歐盟官員必須重整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的債務,拖延太久恐導致「更脫序」的過程。

此外,羅比尼也警告,中國經濟2013年後可能面臨「硬著陸」,因為政府為提振成長而鼓勵投資,將造成產能過剩。他指出,目前中國對固定投資和淨出口的依賴與日俱增,但日後將面臨銀行體系存在龐大不良貸款和產能嚴重過剩兩個問題,而這將導致經濟硬著陸。

※ 相關報導:

* 陸CPI創新高 學者憂心忡忡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397628.shtml

孔愛國認為,目前大陸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雖然他預測中國人民銀行將再升息,但這是「頭痛醫腳」的作法。他直言「沒有必要」在貨幣政策上打轉,因為對抗通膨,控制民生消費物資「生產源頭」價格最關鍵。

* 豬肉漲不停 陸搶豬成風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6396394.shtml

中國大陸豬肉價格連續4週上漲,平均價格每公斤超過人民幣18元,創下2008年來新高,導致山東等地出現「搶豬」現象。

* 希臘債信 標普降為全球最低CCC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397846.shtml

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公司 (S&P)13日宣布,將希臘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B連降三級到CCC的全球最低水準,距「違約」只有四級。希臘政府立刻抗議標普調降評級。



◆ 日低收入者 200萬以上

中央社 2011.06.14

日本厚生勞動省今天宣布,截至3月底為止,日本領取低收入生活補助金的人數突破200萬人,是第2次世界大戰後混亂期以來,首度突破200萬人。

厚勞省統計,日本領取低收入生活補助金的人數為202萬2333人,這是開始有這項統計以來,次於1951年度(204萬6646人,月均)、1952年度(204萬2550 人,月均),第3多的紀錄。

領取低收入補助金的人數比去年同期增加15萬6000人。主要與急速的高齡化、就業情況遲未改善等因素有關。

申請低收入補助金的家庭戶數為145萬8583戶,創下新高紀錄。

因311東日本大地震受災等關係,到4月底為止,宮城縣石卷市等部分地區除外,接受低收入戶補助金的戶數有549戶。其中福島縣335戶、宮城縣116戶、茨城縣58戶、岩手縣31戶,其他有6戶。



◆ 美國鬥雞,殃及全球?

【經濟日報╱社論】2011.06.14

繼標普、穆迪之後,惠譽也發出警告,如果美國國會在8月初未能就提高舉債上限與政府達成協議,將把美國債信展望列入可能被降級的觀察名單,最高級的主權債信評等恐不保。惠譽的警告比標普及穆迪還嚴厲。

美國政府的負債已在5月16日達到法定上限的14.29兆美元,但財政部透過行政手段左撥右調,將極限日期延長到8月2日。屆時如仍未能調高法定上限,美國政府將無法償付到期債務,也就是美債違約。

法定上限調高與否的爭執,源自於美國政府與國會在預算上的博弈,國會(主要是共和黨和茶黨)堅持大刪預算,否則不調高上限,白宮則不願妥協。雙方姿態均強硬,但沒有背水一戰的決心。因為大家都明白,一旦攤牌,政府缺錢無法運作,陷入債務違約,是很麻煩的事,甚至導致災難性後果。因此一般認為,關鍵時刻一到,必有一方退讓,這即是「膽小鬼博弈(Chicken Game,也有譯為鬥雞博弈)」,原本市場也是這樣的心理,所以沒當回事。

但曾是索羅斯得力助手的朱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最近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力主以短暫違約幾天的方式迫使白宮削減支出。他說這種「技術違約」沒啥大不了,只要不是曠日持久,卻可換來美國政府認真減赤,債權人非但不會抗議,對美國信心反會增加。他還警告,真正的災難是政客不要求白宮嚴控開支,輕率地提高舉債上限。此論一出,竟然獲得相當支持,包括原本非激進派的共和黨議員。雖然美國財長蓋納一再警告,任何美債違約都會帶來災難性後果,但越來越多共和黨人認為,短期的技術性違約幾天「可受控制」,以施加對白宮的更大壓力。這是惠譽繼標普、穆迪之後,對美國朝野及市場發出嚴重警告的背景。

針對所謂「技術違約」論點,商品大王羅傑斯明言,美國正步向比金融海嘯更差的境地。他在CNBC節目中說,當再出現經濟問題時,美國政府已不能再讓債務遞增三倍或大量印鈔,情況只會比金融海嘯來得更壞。中國人民銀行顧問李稻葵也警告美國,這樣的做法形同「玩火」。他說,「中國能夠承諾不會拋售手頭上的美國國債,但美國亦要承諾,保證我們投資的安全,不會令我們利益受損」。連不處理經濟事務的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也在記者會中表示,北京希望美國能採取有效措施改善財政及金融狀況。

撇開蓋納不談,何以羅傑斯、大陸官方、信評機構及眾多華爾街人士對當前形勢有著高度關切與感應?因為:一、即使短暫違約,也會嚇壞全球市場,令全球利率飆升,美元暴挫,並使脆弱的美國及全球經濟重陷衰退。二、一旦美國發生國債違約,無須信評機構調降評級,美國政府即無可能再以舉債籌錢。這時如想再施量化寬鬆(QE)故技,來個QE3,也將不復同樣效果。因為連續兩次QE,除造成美國及全球商品及股價大漲,於實體經濟助益有限;若再來QE3,連商品及股價都未必上得去,因為前兩次QE時,一般還期待實體經濟會拉起來。美國經濟將因此陷入真正的困境。

三、儘管如此,美國仍可能死馬當活馬醫,推出QE3。如此將造成國際流動性的進一步氾濫,迫使各國採取緊縮貨幣政策。在中國大陸,除投資美債造成巨大損失,貨幣政策再收緊,極可能擠破房市大泡沫,造成中國經濟大幅減速。四、中國經濟的減速,當然不免拖累全球經濟復甦。

賀頓(Will Hutton)的新書《惡兆─中國經濟降溫之後》,寫的是故事的後半段;前半段的主角是美國。

※ 相關報導:

* 桑莫斯專欄/美國經濟 走向失落的十年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397047.shtml

本月有許多剛踏出校園的大學畢業生搬回家與父母同住,因為他們找不到工作、無法自食其力,這在過去是無法想像的。經費拮据的學校停止提供進階的數學和科學課程,有些學校一周只上課四天。而現在和未來的收入與稅收雙雙減少,是目前和未來高赤字的最重要原因。

* 美失業率 恐長期維持6至8%
http://global.cna.com.tw/Detail.aspx?Category=aALL&id=201106140284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費爾普斯(Edmund S. Phelps)今天表示,依目前美國經濟成長率,樂觀的預期美經濟逐漸擺脫谷底後,失業率可能長期維持在6%至8%。

* 諾貝爾獎得主:全球經濟將不完全復甦
http://www.awakening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22713

美國第二波量化寬鬆政策(QE2)將結束,全球經濟表現如何?諾貝爾得主費菲爾普斯今天(Edmund S. Phelps)悲觀地表示,全球經濟仍然險峻,未來即使復甦也難回到金融海嘯前的榮景,美國政府就算想振興經濟,但已經「彈盡糧絕」,難以恢復經濟榮景。

fsj 提到...

社論-美國政府債務出了什麼問題?

【本報訊】2011-06-16 工商時報

繼6月2日國際信評機構穆迪(Moody's)對美國債信評等發出警訊,6月8日惠譽(Fitch)亦警告,倘若美國國會於期限內無法就調升舉債上限達成有效進展,將把美國債務評等列入可能調降的觀察名單。面對同樣的擔憂,標準普爾(S&P)已在4月18日將美國AAA級的長期主權債信展望由穩定調降至負向,顯見美國政府的債務問題已成為近期國際金融市場的一件大事。

根據美國財政部資料,美國公債餘額於5月16日即觸及國會所許可14.29兆美元的債務上限,進入所謂的債券停止發行期(Debt Issuance Suspension Period, DISP)。為維持聯邦政府的順利運作,美國財政部以各種緊急特別措施(extraordinary measures)維持政府正常運作,期限至8月2日。屆時,若國會無法通過提升債務上限,美國政府將無法透過發債的方式籌措財源。易言之,在政府支出無法由稅收金額支應的困境下,可能面臨債務違約風險。顯然地,一旦美國債信出現違約,結果將比2008~2009年的金融風暴更為慘烈,也是世界經濟所無法承受的。然而,最近這段時間美國公債殖利率並未上升,反而進一步下滑,顯示市場尚未認為美國公債有違約的風險。但為何三大信評機構接續就美國債務問題提出警訊?為何債信違約後果如此嚴峻,美國國會卻遲遲無法調升舉債限額?深究其因,主要是美國日益嚴重的財政赤字,已由過去的循環性赤字轉為結構性赤字。

回顧歷史,美國財政赤字早在1960年代即已存在,但大多時候皆仍在控制之中,並沒有引發市場的過度擔憂。質言之,過去的赤字問題主要是伴隨景氣循環的波動而起,隨景氣衰退時政府支出增加而上升,但在景氣復甦時相應減低,屬循環性的財政赤字。然當前財政赤字問題的急速惡化,雖部份是因金融風暴、企業稅賦減少以及振興經濟大幅增加支出所致,但主要還是起因於稅基與政府支出產生結構性的轉變,導致政府的財政赤字由原本循環性赤字轉為結構性的赤字問題。

具體地說,受到2001年與2003年布希政府減稅方案的影響,美國聯邦與地方政府稅基產生結構性的縮減。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2001年後聯邦與地方政府稅收占GDP比即逐漸下滑,2005~2007年間雖有回升,但其後又因金融風暴致稅收減少,占比從2007年的33.85%滑落至2009年的30.82%,明顯不如2001年的34.28%,顯示美國聯邦與地方政府稅收在減稅方案實施下產生結構性的改變。然而,美國政府支出卻隨著金融海嘯後採行振興方案而急劇上升,其占GDP比自2007年的36.59%攀升至2009年的43.49%,導致財政赤字創下歷史新高達1.4兆美元,約占當年GDP的12.67%。

但詳究美國的財政支出,除金融海嘯後的振興方案外,政府結構性支出的增加亦為美國財政的重要問題。根據美國財政預算局今年初所公布的2011年預算書,2010年美國政府的法定支出(mandatory spending),也就是包含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與醫療補助(medicaid)等強制性的支出達GDP的13.2%,遠高於國會可審核控制的全權預算支出(discretionary spending)的9.3%,顯示美國財政預算大多用於國內義務性的政府支出。而隨著戰後嬰兒潮逐步邁向老年,未來美國醫療等相關社會支出成長速度將會加快,聯邦政府法定支出將相應大幅上升,至2021年時將較2010年上升0.6百分點至13.8%。估計2050財政年度時,即使不計利息費用,聯邦政府支出占GDP比將由2010年的22.5%提升至28.8%。依據過去50年美國政府平均每年稅收約占GDP20%的歷史經驗,政府財政赤字約將成長至9%,凸顯美國財政問題的嚴重。

綜合來說,美國財政收支已發生結構性的變化,使得財政赤字問題由原本單純的循環性赤字轉為難解的結構性赤字,而美國的債務也就因此日亦攀高,2010年時已占GDP之91%。倘若聯邦政府無法從根本來調整財政結構、有效地降低財政赤字,則美國人民所要負擔的債務只會有增無減,至2016年將達其GDP的112%。此一發展趨勢,必將影響世界經濟,自應加以重視。

然而,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對於未來中長期的財政整頓計畫、如何有效刪減財政赤字有不同見解。民主黨主張取消過去布希政府的減稅方案,透過增加政府稅收來減低赤字,進一步減輕美國的債務負擔;共和黨則希望以刪減醫療方案縮減政府支出的方式進行。由於雙方的歧見極大,加上2012年總統大選的政治操作,使得雙方人馬僵持不下。此外,美國ABC廣播公司於4月19日所作的民調則顯示,有高達78%的民眾不願意政府刪減醫療保險等社會福利,代表在選戰的考量之下,政府可能無法大力改革,這也是近期三大國際信評機構紛紛對美國債務提出警訊的原因。

※ 相關報導:

* 台灣持美債1545億美元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02504.shtml

美財政部15日公布外國持有美國債(財政部債券)最新統計,台灣4月份持美國債總額1545億美元,比3月1561億美元減少16億美元,為近一年來單月最大減持。



◆ 雷曼翻版 歐債恐爆新金融危機

中央社 2011-06-16

歐洲無力遏阻希臘債務危機延燒,不啻是對國際金融市場投下新的一顆震撼彈,匯市、貨幣市場、股市與衍生性金融商品15日一路驚驚跌,無一倖免。

歐元匯價週三狂貶近2%,改寫5月5日來最大貶幅;公司債違約擔保成本飆高,衝上1月來最高水準。據信用違約交換(CDS)合約價顯示,希臘債務違約的機率將近74%,全球股市也潰不成軍,美國利率交換利差激增,創下去年11月來最大增幅。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Inc.)以巴黎銀行 (BNP Paribas SA)與其他2家法國銀行持有希臘債券為由,打入考慮降評名單後,市場有如驚弓之鳥,顯示投資人憂心歐洲無力阻止希臘債務危機如野火燎原,向外延燒。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2008年9月倒閉後,全球信貸市場瞬間急凍,投資人爭相湧向安全性較高的政府債券。

倫敦VTB Capital經濟家、前英國財政部官員馬金農(Neil Mackinnon)指出:「歐債危機演化成為歐洲版的雷曼事件的機率節節升高。市場從原先的僅是單純憂心希臘高度倒債風險,如今轉為擔憂情況恐失序,並向葡萄牙、愛爾蘭,甚或西班牙、義大利與比利時蔓延。」

據彭博資料顯示,雷曼破產後,全球金融業蒙受2兆美元資產減計與投資損失,各國央行因應經濟不景氣,爭相降息至空前低點。

國際金融市場日昨歷經一場震撼教育,主因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George Papandreou)表示,他將籌組新的政府,舉行信任投票,藉此施壓反對派議員,支持財政撙節措施,以確保新的紓困資金。

本週稍早標準普爾信評(Standard & Poor's Corp.)大砍希臘信評,由原本的「B」降級至「CCC」,將希臘的信評打入全球最低評級。標普還警告,希臘債務重組的機率「與日俱增 」。(譯者:中央社趙蔚蘭)

※ 相關報導:

* 歐債蔓延+美經濟慘 全球股市倒地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01677.shtml

希臘電視台報導,總理巴本德里歐正與最大反對黨磋商共組聯合政府事宜,甚至願意下台,而法國銀行業對希臘曝險過高,可能喪失頂級信評,使歐債危機再添變數;加上美國經濟數據不如預期,全球經濟前景疑慮加深,全球股市15日應聲下挫,歐元跌到一個月來最低。

* 希臘債信危機 美銀行估曝險410億美元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02501.shtml

美國銀行業到2010年底止,對希臘的曝險部位合計約達410億美元,但多數的金融義務似乎都是間接性質。

fsj 提到...

希臘情勢雷曼翻版?不至於啦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2011.06.17

希臘情勢看來岌岌可危,部分人士甚至以「歐洲版的雷曼危機」來形容,但正因雷曼事件殷鑑不遠,希臘不至於成為雷曼的翻版。

百仕通顧問業務公司(Blackstone)副董事長韋恩(Byron Wien)認為,把希臘比做雷曼並不恰當,這個世界聰明的多。他接受CNBC訪問時說,回顧雷曼兄弟倒閉事件,許多人都認為當時應該要採取行動,不讓雷曼倒閉。

韋恩指出,如果希臘違約,會拖累其銀行,歐洲整個銀行體系也會受創;雖然目前各方對希臘第二套紓困方案尚未達成共識,但歐洲各國不至於讓危機演變到那種程度。大家對希臘倒債對全球造成的衝擊非常敏感,而當年對雷曼問題的嚴重性並沒有這種認知。

布朗兄弟哈里曼公司貨幣策略師錢德勒相信,各方到最後一刻終究會妥協,共同解決希臘問題,畢竟歐洲希望更進一步整合的夢已經做了50年;「如果希臘違約,恐怕不會就此打住。」

錢德勒認為,希臘如果違約,情況會像當年的雷曼甚至更糟。從雷曼倒閉到2009年第二季那半年多期間,全世界彷彿快融化一般,「我們還能再承受一次嗎?」

但時代雜誌記者舒曼(Michael Schuman)撰文指出,就算希臘違約,對全球的衝擊也不至於像雷曼。這18個月有注意國際金融局勢者,對希臘的債務問題應不陌生,所以至少都有心理準備,但當年的雷曼事件讓人措手不及。

其次,希臘若違約,不代表全球經濟還有什麼尚未被發現的問題。雷曼事件像一道閃電讓各界驚覺,原來美國金融體系被次級房貸和房市捅出的洞,比原先想像的更大、更深、更恐怖,讓整個體系陷入險境。希臘危機或許會產生擴散效應,但投資人已知道要避開哪些經濟體。(綜合外電)

※ 相關報導:

* 希臘喘口氣 將獲紓困貸款
http://www.udn.com/2011/6/17/NEWS/WORLD/WOR2/6403942.shtml

歐盟高層官員透露,希臘可望收到下一筆紓困貸款,足以支應到暑假結束前的需求,「歐洲版雷曼危機」警報暫時解除。但希臘政治動盪,原訂16日宣布的內閣改組暫延,長期展望充滿變數,持續撼動國際金融市場。



◆ 陸以正:歐洲債務 無解的難題

【聯合報╱陸以正】2011.06.17

歐盟各國拖欠了大批債務,兩年多來,世人耳熟能詳,早已成為舊聞,不是新聞了。但問題依舊不曾解決。原因很簡單,有錢的國家自顧尚且不暇,「各人自掃門前雪」要緊,哪有餘資去救旁人。而負債累累的國家呢,只知等候外援,不願束緊自己的褲帶。

六月五日,德國總理梅克爾夫人訪問美國,六日在白宮與歐巴馬總統閉門會談,題目自然是歐洲經濟危機。談話結束後,聯合記者會之前,先舉行贈勳儀式。歐巴馬贈送「自由勳章」給她,據說這是十六年來,美國給予德國最高的榮譽了。

利用這個機會,歐巴馬再次公開表示,希望德國能為負債累累歐洲的經濟復興,多盡一些力量。他希望做為歐洲火車頭的德國,能負擔起搶救瀕臨破產的國家,如希臘、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大責重任。

歐巴馬說得很坦白,「這些國家積欠外債太多,其它歐元區國家勢須為它們提供必需的支援和支持」,以免歐洲整體經濟遭受無可挽救的傷害。在救援工作上,德國將為「關鍵領袖」之一。如果不即採取行動,這些債務可能引起「一連串的倒帳行為」,最後對歐洲以及美國經濟造成「災禍」。

梅克爾總理答覆得很巧妙,她指出「如果歐元發生危機,不僅德國,所有歐盟國家都會受到影響。我們和歐洲其它國家都有提供協助的責任。到那時候,我們當然會採取行動。但是我們也必須獲得保證。」換句話說,「這些國家應該承諾提高本國的競爭力」,以免類似情形再度發生,救了又救,永無止境。

她這句話可謂畫龍點睛,切中要害。要舉例說明「好吃懶做」的國家,許多人都以希臘為例,情形可謂慘不忍睹。本文改以葡萄牙為榜樣,這個國家只知對外發行債券,濫借外債,來填補國家開支的無底洞,最近被《經濟學人》雜誌稱為「歐洲病夫(Sick Man of Europe)」,不禁令人想起滿清末年的中國,也曾被叫做「東亞病夫」。

葡萄牙自從一九七四年發生康乃馨革命(Carmatopm Revolution)到現在,經濟情況每下愈況。今年失業率已超過百分之十。標準普爾(Standard Poor)評鑑葡國經濟表現也降為負數。除貪汙腐敗因素外,人謀不臧,競爭力遠不如歐盟其餘各國,都是原因。

從四月中旬開始,歐盟就與葡萄牙政府談判。兩名歐盟代表都是德國人,克魯格(Juergen Kroeger),代表歐盟理事會;魯佛(Rasmus Rueffer)代表歐洲中央銀行。另外國際貨幣基金也派湯姆森(Poul Thomsen)參與磋商。葡政府則由已辭職暫時留任的總理蘇格拉底(Jose Socrates)代表談判.兩個月過去了,協商毫無結果。

荒唐的是葡萄牙越是入不敷出,葡國公債在歐美的銷路就越好。為什麼呢?因為葡萄牙飲鴆止渴,標售公債的利息高達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六之間。今日世界各國存款利率最多只有百分之零點五,葡國發行的公債券不愁沒有買主。倒楣的是葡萄牙人民,子子孫孫都要還這些「寅吃卯糧」的債。

(作者為退休外交官)

fsj 提到...

山姆大叔痛苦指數 28年新高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6.18

把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相加而得的痛苦指數 (Misery Index)顯示,現在美國人的痛苦指數是28年來最高的,也顯示經濟復甦非常疲弱,還需一段很長的時間才能復甦。

痛苦指數由經濟學家歐昆 (Arthur Okun)在1970年代通貨膨脹飆升時首次提出,目前美國痛苦指數是12.7,即把失業率9.1%和年通貨膨脹率3.6%相加獲得的數字,是自1983年以來最高紀錄。這個指數自2009年11月以後就超過10,而從1993年6月至2008年5月,都在兩位數字以下。

Capital Economics公司的首席美國經濟學家戴爾斯撰文分析痛苦指數說:「好消息是其他的衡量標準顯示情況並不很糟,未來18個月黯淡的情況就會減少一些。但壞消息是,美國家庭在未來數年都不會有顯著增加支出的打算。」

經濟學家巴羅在1999年提出另一項更廣泛衡量痛苦的方式,包括衡量就業率和所謂的自然就業率(natural rate)、把通貨膨脹率與前十年相比、衡量國內生產毛額 (GDP)是否低於其可能值,以及把美財政部十年期債券的收益與前十年的收益比較。

戴爾斯說,把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巴羅指數顯示,並不預期情況會大幅好轉,但痛苦的程度可能已達巔峰,會在未來18個月下降,「結果是美國人可能不像歐昆痛苦指數顯示的那麼悲慘,當通貨膨脹下降時,暗淡就會消減一些」。

不過,不論使用哪種衡量法,痛苦的程度仍很高,許多人不相信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克說的,通貨膨脹是暫時的。投資人的情緒也繼續下挫,「投資情報」最新的調查顯示,認為市場是牛市與熊市者的比率為37%與26%,這雖然代表相信市場趨向上揚的人較多,但看多比率不過是金融危機時的水準。

小辭典

痛苦指數由經濟學家歐昆(Arthur Okun)在1970年代通貨膨脹飆升時首次提出。

目前美國痛苦指數是12.7,即把失業率9.1%和年通貨膨脹率3.6%相加獲得的數字。



◆ 債務與日俱增 美積極削減國債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06.18

美國國會和白宮正在積極協商控制美國與日俱增的債務,他們可能不會對退休福利或社會安全福利做重大變革,不過,即使只是減緩這些福利的成長,也會省下巨額經費。分析師說,單是做到這一點,就能節省節省2500億美元預算。

社會安全福利花費占美國政府總開支大約四分之一,但副總統拜登和國會領袖談判尋求縮減龐大預算赤字,迄今大體上尚未在這個項目上動腦筋。原因包括社會安全福利太受歡迎。

拜登和國會領袖正在想辦法節省4兆美元預算,以便給國會一個「政治掩護」,讓國會在8月2日以前順利提高國債上限(目前的上限是14兆3000億美元)。美國財政部已警告,8月2日以前如果不提高借債上限,政府將會開始付不出帳單,美國將會重陷衰退,全球市場也將大亂。

共和和民主兩黨對社安福利的立場一樣:這個問題不納入削減赤字談判。

但分析家借箸代籌指出,拜登和赤字談判成員不必改變社安計畫,只要把社安福利的成長「緊盯更正確反映通膨的指數」,使社安計畫運作得精確,就可以為政府節省大筆開支。分析公司「國際策略&投資」指出,改用「連鎖消費者物價指數」 (Chained Consumer Price Index),還能減緩免稅額的成長,在10年內為美政府減少大約2500億美元預算。智庫「第三條路」的政策專家凱斯勒認為,拜登小組處理社安問題的機率為五分之一,最可能的辦法是改盯通貨膨脹指數。



◆ IMF:全球復甦面臨風險

中央社 2011-06-18

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天警告,除非歐洲能避免主權債券違約,美國能整頓財政狀況,同時新興經濟體能夠防止過熱,否則脆弱的全球復甦走勢就可能崩潰。

國際貨幣基金研究主任布朗夏(Olivier Blanchard)在巴西聖保羅提出該基金最新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時說:「復甦遭到了十分明顯的風險。」

該基金將2011年成長預測調降為4.3%,較2個月前的預測降低1/10個百分點。報告中指出:「經濟活動正暫時趨緩」,負面成長的逆風正在增強。

報告中說,亞洲和拉丁美洲的某些經濟體似乎有過熱風險;「通貨膨脹日升,已非商品和糧食價格上揚所能解釋」。

報告並說,在投資人和民眾日益憂心下,歐洲已無太多時間能解決主權債務問題;「決策當局必須即時行動,以使財務體系較為健全」。

布朗夏對歐元區的狀況尤其感到憂心,其中希臘在主權債違約的懸崖上搖搖欲墜,使區內其他比較疲弱的經濟體同感緊張。(譯者:中央社張佑之)

fsj 提到...

歐債危機新爆點 穆迪擬降義大利信評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2011.06.19

信用評等機構穆迪公司(Moody's)17日警告可能調降義大利的債信評等,理由是擔心希臘危機會推升歐元區利率,進而危及義大利脆弱的經濟復甦。投資人本周除了將繼續追蹤希臘後續發展,也將觀察歐債危機是否有蔓延至其他高負債國家之勢。

穆迪發表聲明說,已把現為Aa2的義大利本國貨幣與外幣政府債券評等納入檢討,這意味未來三個月可能調降該國債信。Aa2為穆迪第三高評級。

穆迪強調,隨著舉債成本升高與總理貝魯斯柯尼的支持度下滑,義大利削減公共債務的難度頗高。有關義大利的債信評等檢討,將聚焦在義大利的成長前景,以及化解結構瓶頸的展望。穆迪說:「義大利存在著阻撓經濟擴張的長期結構障礙,未來的成長將面臨挑戰。市場對高負債歐元國家的信心相當脆弱,是義大利面臨的額外風險。」

義大利是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截至去年底的負債約達1.8 兆歐元(2.6兆美元),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19%。國際貨幣基金(IMF)17日並預測,今年義大利經濟可能只成長1%,低於去年的1.3%。義大利5年期公債殖利率在上周攀抵3.9%,追平3月時寫下的兩年半來最高水準。

在希臘債務可能違約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後,投資人連帶也關注起義大利及其他高負債的歐元區國家。富國證券公司資深經濟學家布萊森說:「歐洲目前有風險擴散的麻煩。義大利的債務情況有些動搖,而且也有經濟成長上的困擾。」

由於希臘危機加深,本周金融市場很可能劇烈震盪,23、24 日舉行的歐盟高峰會或許能對如何解決希臘問題提供較明確的答案。當然,投資人擔心的不是希臘本身,因為該國經濟規模較小,而是害怕債務危機會蔓延至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其他歐元區周邊國家,也擔心要是希臘違約,許多持有希臘債券的的銀行會大受衝擊。



◆ 在希臘 音樂家也屬危險職業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1.06.19

失控的政府支出是引發希臘主權債危機的重要致因之一,漫無章法的提前退休制度造成退休金負擔日益沈重,則凸顯希臘以致其他歐洲政府要想有效控制支出與削減債負,仍有漫長的路要走。

薇瑞蜜是在雅典工作的美髮師,雖然現年只有28歲,但她很清楚根據希臘的法規,她的工作被列為有害健康的職業,她有權可以在50歲退休,開始領完整的退休俸。

她振振有詞地說:「我每天要使用一百種化學品,染髮劑、胺,只要你說的出,我就用得到。你以為這一行沒有危險嗎?人們應該在適當的年齡退休,我們又不是能夠活到150歲。」

話是沒錯,但希臘政府把580種工作列為危險職業,允許女性在50歲、男性在55歲提前退休的規定,未免也太多了一些。

透過勢力強大的工會幾十年來向軟弱政府的極力爭取,希臘現在有相當於勞動人口14%的70萬勞工符合提前退休條件,平均退休年齡61歲,是全歐洲最低的國家之一。

採煤礦、拆炸彈等工作合於提前退休規定當然無話可說,但電台與電視播報員也以麥克風佈滿細菌,而被視為具有危險性;吹奏木管樂器的音樂家,則因吹吸之間可能導致胃液逆流而符合條件,就未免令人費解。

但希臘只是歐洲各國未來即將面臨困境的先行指標。經濟規模更大的德國、法國、西班牙與義大利,幾十年來也同樣都靠著系列高昂的稅捐與政府慷慨補助,來維持政治上的安定與和平。

例如,法國目前的正式負債是經濟產值的76%,但若把現行的所有退休承諾算進去,債負立刻飆到產值的549%。德國現行的債負是GDP 的71.9%,但加上退休金負擔後,立刻就會升到418%。

經濟走緩已讓許多過去不太惹人注目的成本突然浮上檯面,多數政府被迫必須重新檢討慷慨過頭的退休制度。

只是納稅人現在承擔不起額外的稅負,而債權人不願融通過度的借貸,在政府亟需削減退休金支出與提高退休年齡之際,不願放棄既有優厚退休待遇的民眾便紛紛走上街頭抗議,而衝突也隨之而起。


※ 相關報導:

* 跟著祖先去移民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122011061900200.html

葡萄牙經濟日益惡化,許多年輕一代因為找不到工作,只好被迫收拾行囊,跟隨他們祖父母的腳步到海外求職。外界預估這波移民規模,足可與葡萄牙60年代的大移民潮相比。



◆ 華爾街 醞釀今夏大裁員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紐約17日電】2011.06.19

「紐約時報」指出,面對市場低迷不振和政府遲遲未能推出新的管制法規,華爾街許多大公司已準備在今夏大肆裁員和縮減其他開支。

雖然華爾街企業大致已從金融危機恢復元氣,也重新出現營利,卻仍打算再度精簡人事。它們現在的營利仍比不上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準,而且未來幾個月要繼續賺錢可能更加困難。

歐洲債務危機和美國政府徹底改革金融法規帶來的隱憂,再加上夏季通常生意清淡,促使金融公司決定緊縮開支。野村(Nomura)投資銀行分析師Glenn Schorr說:「現在氣氛非常緊張。」

連華爾街最賺錢的高盛公司(Gold Sachs)都準備共體時艱。高級主管決定未來12個月,必須把非薪酬開支減少10%,相當於10億元,促使已奉令削減開支的高盛員工,必須重新檢討每一種業務。

消息人士透露,高盛尚未決定裁員目標,可是這幾個月一定會砍人,如業務沒有起色,幾個月後才會決定的紅利也勢必縮水。

據悉,美國商業銀行(Bank of America)也在檢討開支,未來幾個月證券部門可能裁員;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更已經在擬定投資銀行部門應該裁掉的人。

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早已宣布未來三年非薪酬開支將減少10億元,財富管理部門也可能裁掉至少300名表現不佳的經紀人。不過,它與其他競爭對手不同,過去兩年增加了幾百人的投資銀行和交易部門,迄今還沒有裁員計畫。



◆ 中國經濟奇蹟的3個矛盾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6.19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生活水準每10年就提升一倍,美國即在經濟成長最快速的階段也難望其項背。然而,許多政策上的相互矛盾,已讓中國的經濟基礎出現一些裂縫。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指出,中國經濟奇蹟的矛盾主要有三項。矛盾一:中國領導人一面決定放緩經濟增長步伐,抑制通貨膨脹,一面卻繼續提高工人薪資,供應民眾各類商品。

報導指出,工資目前佔中國整體所得的比重持續縮減,貧富差距則不斷擴大,在此情況下,推動消費支出的難度很高。中國領導人重視社會安定,加速提高工資是達成此一目標的手段,也是推動消費支出、擺脫對出口依賴的重要關鍵。

然而,持續上漲的工資似乎正在稀釋中國工廠的競爭力。美國服裝品牌Gap在中國商店裡出售的T恤衫,已標著「馬來西亞製造」字樣,最便宜的牙刷則是在越南製造。

矛盾二:北京政壇最近的流行話題是「人民幣國際化」,而實際上,人民幣基本上完全是一種國內貨幣。鼓吹人民幣國際化既有民族驕傲的因素,也有貿易大國想以本國貨幣進行交易的渴望。此外,就是希望像美國一樣,獲得自由流通的低利率外國借貸。

但除非中國停止刻意壓低利率,這些都是空談。因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提之一,就是讓經濟面對全球市場的影響,而經濟政策也必須透明化。

美國利率低是因為聯準會在刺激借貸,而在中國,人民銀行想壓低借貸的同時,政治力量強大的企業和政府借貸者卻又刻意阻止利率升高。

所以,經濟學家羅比尼形容中國的政策是「將政治弱勢的家庭所得大規模移轉到政治強勢的企業:弱勢貨幣導致進口品更加昂貴,存款利率和對企業、地產開發商的貸款利率偏低,則形同對儲蓄的徵稅」。

矛盾三:經濟每年成長10%時,高壓政府比較容易討好民眾,經濟踩剎車對不太信任人民的政府卻是個威脅。

Twitter、Facebook在中國遭封鎖,學生們抱怨說他們被侷限在「中國的互聯網」之內,而政府的過濾似乎也減緩了網路的速度。

北京北方約100公里的一個村莊裡,有十幾幢簡易的農舍,但也有一幢嶄新的寬敞三層磚房,和周圍環境顯得格格不入。大家都知道這是當地村支書建的,而且花的不是他的錢。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指出,地基的裂縫不一定會造成崩塌,卻是壓力的痕跡。如果不加以處理,會削弱經濟大廈的穩固性,即使是中國這樣宏偉的經濟大廈也不例外。

※ 相關報導:

* 美房市 中國客下手的肥羊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07678.shtml

房價下跌是美國經濟衰退的「苦果」,但卻是外國投資者眼中的「蜜糖」。經濟繁榮使中國人民漸漸富有,加上美元貶值帶來「甜頭」

fsj 提到...

希臘變雷曼?英銀行在歐收傘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06.20

英國銀行擔心希臘債務違約可能引發「雷曼兄弟破產事件」式的滾雪球效應,包括巴克萊、渣打等多家英國銀行已從歐元區短期拆借市場撤出數百億英鎊資金,可能形成歐元區新的「信用緊縮」,致使資金不足的銀行面臨倒閉危機。

英國「星期日電訊報」報導,銀行高層人士透露,歐洲債務危機惡化,英國銀行業早就採取行動,大幅削減向歐元區同業提供的無擔保貸款額度,以減少潛在損失。

渣打銀行最近數月從歐元區銀行同業拆借市場撤走數百億英鎊資金。巴克萊則在最近數周將整體債務暴險縮減三分之二,根據巴克萊4月間的報表顯示,巴克萊借貸給西班牙銀行的暴險資金為640億英鎊(1034億美元),低於去年6月的720億英鎊(1163億美元),對義大利銀行的風險貸款也減少1億英鎊(1.6億美元)。

報導指出,這種情形仿佛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前的情況,當時銀行同業拆借市場因恐慌情緒而宣告停擺,資金雄厚的銀行不願借錢給缺錢的銀行,導致銀行調度短期資金的管道斷絕,數家大型銀行因而倒閉,其他銀行則仰賴政府紓困度過難關。

瑞銀(UBS)分析員指出,金融海嘯之後,歐元區許多銀行迄未減少對批發融資市場的過度依賴,一旦同業間流動性緊縮,就會左支右絀。很多歐元區銀行最近數月出現融資困難,其中西班牙銀行上月共向歐洲央行借貸工具貸款580億歐元(827億美元),比4月增加140億歐元。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截至去年第4季,英國在希臘、葡萄牙、西班牙和愛爾蘭等國的風險信貸規模達4310億美元。

※ 相關報導:

* 希臘恐爆政變 歐銀風險劇升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08938.shtml

據美國掌握的情資,希臘街頭的示威愈演愈烈,恐有發生政變之虞;英國大型銀行為求自保,已大幅縮減對歐元區金融機構的放款,使歐洲銀行體系出現信用緊縮的風險急劇升高。

* 緩和歐債風暴 關鍵在希臘
http://global.cna.com.tw/Detail.aspx?Category=aALL&id=201106200176

歐債風暴再起,歐元區會員國財政部長召開會議磋商解決之道,同意以新債換舊債幫助希臘渡過難關,但120億歐元的援助款,仍得視希臘能否通過財政緊縮方案而定。

* 歐元國家財政危機教給人民的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20/today-e6.htm

歐元區政府的財政危機,顯示出和一般民眾似乎關聯不大的政府負債,如何和金融業共同影響了民眾的生活,以及當政府面對更大壓力時,將無法關照每個人民的死活;而因政府本身大到不會倒,執政者總是很有誘因地去搞壞政府財政,而人民只能無奈的照單全收。



◆ 兩大國際機構 預測未來十年農糧續飆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1.06.20

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聯合報告,玉米未來十年價格將比過去十年平均上漲20%,而禽肉的漲幅還會更高,平均上漲30%。

這份調整通膨影響因素後的預測報告顯示,奶油價格看漲,未來十年平均將比過去十年漲價45%。

若以包含通膨的名目價格來看,食物的價格將更高,使食物價格更令人難以忍受。OECD秘書長葛利亞(Angel Gurria)表示:「民眾將被迫吃少一點,不然就得想辦法賺更多錢。」

專家預期變得富裕的消費者未來會減少食用傳統主食,例如米飯,轉向多食用肉類與乳製品,這也會助長乳類產品和肉類價格攀升。

報告警告,利用穀類製造生質燃料也使價格波動情形惡化。此議題已引發「要糧食還是要燃料」(food versus fuel)的論戰。



◆ G20抑糧價 擬設緊急儲備機制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1.06.20

20國集團(G20)農業部長訂22日起在巴黎集會,將討論投機交易如何影響糧價飆漲、出口禁令和生質燃料等議題。分析師預期,各國將同意建立緊急糧食儲備機制,並承諾提供開發中國家更多金援。

這是G20農業部長歷來首度集會,凸顯全球性的農業議題日益受重視。今年以來穀物價格攀升、食品安全問題和通膨惡化等情況推升全球糧食價格暴漲,開發中國家的情況尤其嚴重。雖然後來糧價開始回軟,但5月的價格仍比去年同期躍增37%。

法國農業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表示,現今糧價波動劇烈的原因和解決方法很複雜,G20成員國要取得共識更是一大挑戰,他說:「起初我很不看好這場會議。」擔任G20輪值主席的法國已表明,抑制糧價是今年G20會議主要目標。

G20達成共識的障礙之一是,各國對投機交易是否造成商品價格波動始終看法分歧。部份批評者認為,投資人過去幾年間在商品市場投入數十億美元,推升商品價格暴漲。這一派的國家贊成加強管制商品交易,以法國為首。但許多經濟學家並不贊同,因為沒有證據顯示熱錢是糧價上漲的推手。

另一個爭議話題是出口禁令。俄羅斯去年夏季發生嚴重乾旱,當局為確保國內糧食供應,禁止小麥出口,但外界批評此舉是今年麥價大漲的元兇。勒梅爾希望各國能同意,禁止一國為因應危機而實施糧食出口禁令。

華盛頓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所長范盛根預期,G20不會正面承諾保持市場開放,頂多同意把人道救援糧食排除在禁令之外。

此外,生質燃料也將在會中引起激辯。包括美國、歐洲和巴西都贊成用糧食製造燃料,但范盛根極力反對,他指出,「生質燃料是過去糧價兩度飆漲的背後因素」。不過,法國並未把生質燃料列入議程。

※ 相關報導:

* 玉米漲 尼加拉瓜主食不見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409043.shtml

根據本地報紙「新聞報」報導,由於玉米的價格上漲了1倍,使得尼國貧窮人家的餐桌上,最常見的主食─玉米餅,也逐漸消失了。



◆ 名家-台灣價值觀軟實力

【宮鈴】2011-06-20 旺報

塑化劑風波在台灣鬧得沸沸揚揚,然而台灣方面處理問題的態度,卻恰恰體現其社會價值觀。大陸方面已有新聞指出,大陸食品中塑化劑含量比台灣所查獲的更高,兩岸相比之下,為數不少的大陸網友還是很羨慕台灣方面公開透明勇於面對的態度。

公開、透明、嚴懲不肖商人這些台灣民眾抱怨的亡羊補牢,卻是大陸民眾可望不可及的。三聚氰氨毒奶粉事件,無論是蒙牛還是伊利,屹立不搖;毒疫苗事件造成幼童器官損壞後遺症,甚至有家長為了堅持找回公道而遭到公權力打壓等,無論是消息不夠透明公開,或是事後處理不盡徹底、食藥品品質監管的疏失都未因事件發生獲得明顯改善。

電影為統治服務

換個場景,中國共產黨慶祝90周年黨慶的電影《建黨偉業》熱鬧的在大陸各地上映。演員陣容包括大陸、香港與台灣,票房號稱要突破人民幣8億元。這樣的製作與雄心壯志令人瞠目結舌,台灣市場更關注於生活,很久不見史詩大片,姑且不論劇情是否符合史實,整部影片每個人物出現時都會秀出角色名,唯獨張震演的蔣介石,不但沒有台詞,也沒有名字。

連電影中都不能忽略的政治正確,台灣人已經陌生好久,國共兩黨早在2005年已經握手言和,中國共產黨公開承認,抗日戰爭國民黨軍隊的確參戰,兩岸關係和解如斯,對於大陸而言,有些政治界線就是無法逾越。而這一切都是中國大陸這個政體為統治服務的特性。

民主讓大陸羨慕

因此,中共對台灣民主的輕蔑、對台灣自主性的撻伐乃至對台灣社會的種種誤解,這是維持統治的必然。馬英九總統說過多次,「兩岸之爭在於政治體制」,台灣人都清楚,民主體制並不能保證沒有犯罪。過去大陸人民常譏笑,台灣民主不好,出了貪腐總統,立法院還常打架。時至今日卻有不少大陸網友會反思:「位高權重如總統都能因為被查出犯罪事實而入獄,立法院打架是因為多元價值的衝擊所導致,不算好事,但至少是主權在民。」可見,在中共強大的宣傳力量下,台灣的「軟」仍然能夠一絲絲,不露聲息的影響著中國大陸。

塑化劑問題隱藏多時終於曝光導致的民怨,歷史定位仍然多方討論的蔣介石,許多大陸民眾仍羨慕台灣這種可論辯的自由。

大陸有許多年輕人不斷追索8年抗戰國、共到底誰領導,台灣人反而輕忽;在台灣為公共事務示威抗議或要求官員下台負責稀鬆平常,大陸社會則難尋真正的合理公道正義。除了經濟,其實我們還擁有很多,這是台灣人可以昂首屹立於兩岸最寶貴的軟實力!(作者為旅居北京的台灣資深媒體人、作家)

fsj 提到...

四巨頭警告 歐洲風險升高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1.06.21

希臘債務危機懸宕至今未解,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在內的專家學者,都警告歐洲最好能儘速且正確地解決,否則風險會愈來愈高,不但浪費納稅人的錢,還可能一事無成,甚至拖累美國重陷衰退。

克魯曼表示,歐洲官員對希臘危機的反應真是「蔚為奇觀」,但很多人都誤解了拖延所造成的成本問題,其實這應該從兩方面來看:對包括希臘在內的歐洲而言,代表希臘的高失業率和經濟衰退會持續下去,導致產出缺口更大;對希臘以外的其他歐洲國家而言,解決辦法一天不出爐,債權人最後能拿回的錢就會愈少。

高盛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歐尼爾(Jim O'Neill)警告,希臘危機要儘速解決,否則希臘人可能就會自己來,「希臘人可能會說,我們受夠你們這些人把我們當小孩看,我們要做自己想做的事。」要不要違約是希臘人的選擇。他批評歐洲決策者,為何不能咬緊牙關撐下去,讓所有風風雨雨就此打住,「問題拖愈久,其他國家的風險愈高。」

全球最大債券基金業者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執行長伊爾艾朗認為,歐盟一定要改變處理希臘債務危機的方法,否則可能花了很多冤枉錢最後還一無所獲,並危及愛爾蘭與葡萄牙。他表示,希臘接受國際大筆紓困貸款一年後,每項經濟指標不幸地都不斷惡化。

這已造成恐怖的後果,而且關係到把債務從民間債權人轉移到歐洲納稅人身上,因為目前幾乎不處理公共債務過多的問題,促進經濟成長的條件也沒有到位。如果繼續採用現行的方式,將有更多資金浪費在拯救民間債權人,希臘債務重整失序的風險會更高。

美國聯準會(Fed)前主席葛林斯班則斷言,希臘「幾乎確定」會違約,拖累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他說,問題在於政治體制絕對不可能以解決希臘危機的方式運作,希臘不違約的機會小之又小。這可能讓美國部分銀行「碰壁」,導致美國重陷衰退。如果不是希臘問題,美國二度衰退機率很低。

※ 相關報導:

* 債市 美國巴西避風港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10810.shtml

歐洲債務危機解決方案一延再延,美國公債成為最吸引投資人的避風港。不過全球最大債券基金仍持續看空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公債,建議投資人轉進巴西等新興市場債市。

* Fed的下一步… 全球等答案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11505.shtml

美聯準會(Fed)21日、22日召開利率決策會議,市場關注幾個重點:第二波量化寬鬆(QE2)月底下場後,Fed如何調整貨幣政策? 第二季經濟明顯趨緩,Fed如何評估下半年經濟?若歐洲債信危機擴大,如何因應?

* 美復產稀土 大陸類股嚇跌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3/6410728.shtml

為反制大陸限縮稀土出口配額,導致稀土價格飆漲,美國加州的稀土礦已提前開始生產,並積極拓展下游客戶,預計明年年產能達到2萬噸,再兩三年,產能將擴增至4萬噸。



◆ 陶冬:地方政府負債 中國最大定時炸彈

自由 2011.06.21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表示,中國地方政府的負債,是他研究中國經濟十七年來最大的定時炸彈。《紅色資本主義》一書作者華特(Carl Walter)和霍伊(Fraser Howie)則指出,中國二○○九年振興經濟措施所衍生的首波問題貸款,即將衝擊到金融體系。

陶冬說:「我們必須密切注意這個特殊問題,這是對中國經濟穩定的最大威脅。」

中國人民銀行上週表示,地方政府八千多個融資平台出現的虧損風險上升,這些融資平台是地方政府為了規避直接貸款的法規而建立的。渣打銀行預估,二○一二年前地方政府債務可能升至十二兆元人民幣。

陶冬指出,地方政府債務是他研究中國經濟十七年來僅見的最大難題,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超過任何銀行的不良資產規模,在房地產市場尚未出現任何大幅放緩跡象下,這顆炸彈暫時不會引爆,但中國政府再不出手,很可能對經濟造成嚴重衝擊。

惠譽認為,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房地產開發商的貸款可能佔中國銀行業壞帳的三十%。

《紅色資本主義》作者華特和霍伊投書華爾街日報指出,二○○八年中國推出振興經濟措施,銀行業配合政策,二○○九至二○一○年大舉放款人民幣二十兆元,有很大比例流進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卻出現巨額壞帳,中國政府考慮接手地方融資平台的部份負債,承接金額介於人民幣二至三兆,將對金融體系造成衝擊。

如此龐大的紓困規模非常驚人,約佔中國GDP近七%,大於問題資產拯救計畫(TARP)佔美國GDP的比重,也與中國政府二○○八年推出人民幣四兆元的振興經濟措施相當,中國雖然靠這個振興措施逃過一劫,現在卻發現後患無窮。

華特和霍伊指出,根據狹義定義,中國國債佔GDP比重僅二十%,但若加上主權債務,比重可能增至八十%,這還不包括地方政府和國營企業這波貸款。

fsj 提到...

爭取金援 希臘政府信任案過關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1.06.22

巴本德里歐總理領導的希臘政府21日在信心投票中闖過頭關,國會下周將再表決新政府的嚴苛緊縮方案,以確保國際社會的財政援助。

有300個席位的希臘國會21日以155票對143票通過政府信任案後,注意力焦點如今轉移到下周的國會表決,為化解債務違約風險提出的780億歐元 (1120億美元)預算削減方案,將決定希臘以致整個歐盟財經體系的安危。

巴本德里歐上周壓制住社會黨內部的反叛後,宣布重新改組內閣,並爭取國會的支持。警方在投票結束之後,曾發射催淚彈與震撼彈驅散抗議緊縮措施的成千上萬民眾。巴本德里歐21日在結束國會辯論時說:「如果我們中途放棄,歷史將嚴厲批判我們。」「這個國家的政治階層給人的印象是,對危機的嚴重性毫無所知。」

歐洲財政部長本周說,在希臘國會通過削減赤字、出售國營資產並對薪資課徵「危機捐」的撙節方案之前,將暫停撥出7月的120億歐元紓困款。希臘必須在2015年以前,透過國營企業的民營化,籌措500億歐元(710億美元)的資金。

倫敦歐亞集團的分析師皮科理說:「這是巴本德里歐的重大勝利,他的政黨沒有人跑票,第一道障礙已經跨越,通過中期財稅方案的第二道關卡,難度勢必更高,但政府應該能夠成功地闖關。」國際貨幣基金(IMF)警告,歐盟領袖務必對債務危機採取決定性的行動,否則將引發「大規模的全球衝擊」。IMF代理總裁李普斯基說,希臘國會必須支持緊縮方案,恢復公共財政穩定,才能繼續獲得IMF的援助。

※ 相關報導:

* 沒信心! 希臘民眾搶買黃金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413792.shtml

金融時報報導,希臘民眾擔憂政府可能償債違約,銀行也會出現擠兌,很多都已清空他們的儲蓄帳戶,改買黃金或土地保值。



◆ 工作量暴增 美半數勞工想辭職

記者林佳誼/綜合外電報導 2011-06-22 工商時報

最新調查顯示,美國勞動市場持續緊縮,導致現職勞工負荷量暴增,普遍人心浮動,有一半勞工都已到了想大喊「我不幹了!」的程度。

國際人力資源顧問公司美世(Mercer)在過去半年內,調查美國2,400名勞工以及其它國家數百名勞工,結果發現美國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正在認真思考要辭去現有工作,比例遠高於6年前的23%。

此外,還有23%的受訪者也對其雇主抱持負面態度,雖不至於已開始另謀出路,卻仍表示很想走人不幹。

美世資深合夥人佛克斯(Mindy Fox)指出,這說明美國勞工不滿情緒之高,已經到了亮起紅燈的程度,長此以往雇主可能因勞工不堪負荷,而面臨生產力低落、人力維繫成本升高的問題。

但即便美國勞資關係惡化,許多人還是不敢任意辭職。2007至2009年經濟衰退期間,美國爆發大批裁員潮,導致剩餘員工工作量大增,不滿情緒也直線上升。只是後來美國經濟遲遲未見明顯復甦,雇主不願大舉增聘,許多人也只能選擇保住現有飯碗。

今年以來美國失業率下降緩慢,但5月又回升至今年新高的9.1%。上月美國勞動市場僅新增5.4萬個工作機會,遠低於4月份的23.2萬個。

美世還提到,美國勞工離職意願高漲普遍見於各個階層,其中又以年輕勞工的動機最為強烈。

至於最重要的薪資條件方面,調查顯示有半數以上勞工並不滿意自己的基本薪資,且對於職涯發展與績效管理的滿意度,也都不高。

美世研究顧問弗利(Pete Foley)強調:「情緒變化的問題在全面爆發開來以前,常常不易為人所察覺」,而這份調查正可凸顯雇主必須瞭解員工想法的重要性。

※ 相關報導:

* 柯林頓:笨蛋!問題還是在經濟http://udn.com/NEWS/WORLD/WOR6/6413154.shtml

美國失業人口高達1400萬的問題,攸關歐巴馬能否連任。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應「新聞周刊」邀請,撰寫題為「笨蛋!問題還是在經濟」的專文,提出拚經濟的14項心法,將於下周召開的「柯林頓全球倡議」(CGI)會議中,邀請政經領袖給予支持。



◆ 如果大陸房市泡沫破了

【經濟日報╱社論】2011.06.22

標準普爾上周決定將中國房地產產業評等從「穩定」下調到「負面」,並認為在未來半年到一年內,可能下調評等。此前,另一家國際信評機構穆迪已下調了對大陸房地產企業的評等。美國《華爾街日報》也認為,「中國房地產泡沫開始洩氣了」。由此三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一、如果大陸有泡沫,而且破了,會產生什麼影響?二、大陸房市到底有沒有泡沫?三、如果有,什麼時候或在什麼條件下會被戳破?

先看第一個,近年來大陸城市房價高升,除因大量人口流入外,更有大量資金湧入。房價所反映的,已不是購屋者的負擔能力,而是外來資金的投資偏好。這種由房地產投資作為火車頭帶動的經濟繁榮,一旦停止,可預期會出現的效應是:一、大陸地方政府的財政很快會出現危機,因為長期以來,賣地收入與地產商繳付的稅款是最主要來源。來源一旦萎縮,財政收入頓減,地方基建就要停擺;二、房地產作為火車頭產業,火車頭熄火,上游的鋼筋水泥,中游的工人就業,下游的仲介、金融、家具家電,全都失去動力,衝擊百業;三、地產從來就是中國人的財富儲存工具,一旦房價下跌,意味財富蒸發,社會消費能力將大為縮水;四、通過金融產業鏈,作為銀行貸款主要抵押品的房地產價格下跌,也意味整個社會信貸能力的收縮,並可能誘發金融危機。

以上,是對大陸經濟本身的影響。由於中國現在也是拉動全球經濟的主要火車頭,如果大陸經濟著陸,不管是軟著陸還是硬著陸,當然也會衝擊到它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需求,也會影響到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對它的投資。所以,標普及穆迪等信評機構對大陸房地產評等的調降,不但要注意它的微觀意義,也要關切它的宏觀效應。

其次,大陸房市到底有沒有泡沫?泡沫,總是在它破滅之後,才知道它是一個泡沫。儘管如此,人們還是可以從泡沫發展的邏輯,經由對現象的觀察,做出某種程度的判斷。

大陸大中城市近年來的空屋現象相當普遍;空屋如果沒人買,房價就會下跌,但房價不跌,說明是有人買,但是買了不住。這即是投資或投機需求,且往往有追高的現象。房價愈漲愈買,然後經由信貸機制,愈買愈漲。一旦進入了這個過程,就意味著泡沫化開始了;泡沫化一旦開始,不到破滅,就不會終止。

這就是第三個問題了,大陸的房市泡沫,什麼時候或在什麼條件下會被戳破?理論上,是在投資或投機需求難以為繼時,泡沫的膨脹達到了極限,也就是到達隨時可破的臨界點了。這時,只需要一根稻草就行了。

對房市的投資或投機需求,在兩種情況下,會難以為繼。第一,通過信貸機制,把整整一代人的購買力全都吸光,甚至還透支時,就接近難以為繼了;第二,政府基於政策需要,開始收緊貨幣政策時,此一需求被約制,也難以為繼。目前的形勢是兩種情況都已存在,而且都朝不利於泡沫的方向發展,尤其是後者。

也許大陸政策當局也擔心房價下跌的負面影響,但消費者物價持續上升,讓貨幣政策的選擇空間很小。當存款準備金率一再上調,對控制通貨膨脹顯得力不從心的時候,升息就成了最後唯一的選擇。

最後一根稻草也可能來自國際。美國的二度量化寬鬆(QE2)6月底結束後,如果不再持續新的QE,或美國的舉債上限無法即時上調,以致面臨技術違約…

標普和穆迪,這一次,恐怕是很不願意再被大家譏為事後諸葛亮了。

fsj 提到...

羅比尼專欄/先進經濟體 二度衰退風險升高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2011.06.23

儘管今年全球經濟遭受一連串發生低獲利、高衝擊的事件打擊,但金融市場依然開心地上漲,直到一個月前左右才開始改觀。今年以食物、原油和商品價格上漲開始,燃起高通膨憂慮。接著中東出現大規模示威暴動,油價一飛沖天。然後是日本強震,重創其經濟和全球供應鏈。後來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退出信用市場,要求國際貨幣基金(IMF)和歐盟紓困。

但事情還沒結束。雖然希臘一年前已獲紓困,但如今看來A計畫顯然已失敗;希臘將需要另一套官方紓困案,或找民間債權人幫忙;歐洲決策者正為民間參與的問題激辯。

對美國財政赤字的疑慮,也演變成醜陋的政治鬥爭,差點讓政府關門。在美國「舉債上限」的問題上,也正醞釀類似的狀況。如果問題沒解決,美國公共債務將冒「技術性」違約的風險。

直到最近,市場似乎才開始正視這些震撼。在此之前,除了日本地震與中東局勢動盪帶來的恐慌,導致市場回檔外,其他時間市場仍繼續向上。但自從4月底以來,全球股市開始出現較持續的修正,主要是投資人擔心,美國和全球經濟成長可能大幅減緩。

美國、英國、歐元區周邊國家、日本、甚至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數據,都在暗示全球經濟有些部分-尤其是已開發經濟體,就算沒有陷入二度衰退,或許也已停滯。全球風險規避增加,因為希臘問題「延展和假裝」或是「延後和禱告」的選項愈來愈不可取,失序的結果愈來愈可能出現。

樂觀者認為,全球經濟只是暫時疲軟。企業和消費者以「暫時」減緩消費、資本支出和創造就業機會等方式,回應今年的震撼事件。只要問題不再惡化,信心和成長到下半年就會恢復,股市會止跌回升。

但有許多理由相信,我們正走在持續向下的一段下坡路上。首先,歐元區周邊國家的問題,有部分是無法償債,而非沒有流動性:鉅額且不斷攀升的公共和民間赤字與債務、需要清理和調整資本的金融體系、大量流失的競爭力、缺少成長的經濟、以及不斷上升的失業率。我們已不可能再堅持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的公共與/或民間債務不需要重整。

其次,減緩美國經濟成長的因素由來已久,包括民間和公共部門緩慢但持續的去槓桿化、油價居高不下、就業市場疲軟、房市再陷衰退、地方和州政府財政問題嚴重、聯邦政府因赤字和債務負擔無以為繼。

第三,過去幾季來,英國經濟成長幾乎原地不動,實施撙節措施時又碰上通膨增溫,導致英國央行無法祭出寬鬆貨幣政策;通膨甚至可能迫使央行秋天前要升息。而日本已因地震重返衰退。

這些經濟體成長速度疲弱、低於平均趨勢,因為去槓桿化的過程需要縮減公共和民間支出,以提高儲蓄率、減少債務。如今,已開發經濟體今年除了要面對的一連串「黑天鵝」事,大多已經或者很快就要移除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

如果現在的狀況確實是比一時的疲軟還糟,那麼市場會繼續修正,進而削弱經濟成長力道,因為股市下跌對財富的負面效應,會減少民間支出。2007到2010年間,股市只要出現利空、市場下挫,各國政府就會祭出更多政策行動因應,但這回決策者已彈盡援絕,恐怕無法再啟動更多資產再膨脹,刺激實體經濟。

這種缺少政策子彈的情況,已反映在實施某種形式撙節措施的多數先進經濟體。公共債務已重,許多國家也瀕臨危險,因此政府透過更多紓困、擔保和限制問題資產的方式,支撐銀行體系的能力大幅受限。貨幣主管單位可能不會再實施新一波所謂「量化寬鬆」政策,因為在多數先進經濟體內,通膨正逐漸增溫。

如果全球最新的經濟數據是反映出更嚴重的問題,加上市場和經濟持續走低,決策者可能會發現自己毫無招架之力。如果真是如此,許多先進經濟體成長速度變慢或直接陷入二度衰退的風險,將急遽升高。 (作者Nouriel Roubini是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現為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有「末日博士」之稱)

※ 相關報導︰

* 西班牙 恐再捲入歐債風暴
http://www.udn.com/2011/6/23/NEWS/WORLD/WOR2/6415398.shtml

近來希臘情勢緊張,加上西班牙地方財政惡化,西班牙公債殖利率又開始上揚,公債需求下滑,該國重返風暴中心的風險升高。連國際貨幣基金(IMF)也警告西班牙風險「相當高」,應加速改革。

* 德放話:希臘想要金援 得先撙節支出
http://www.udn.com/2011/6/23/NEWS/WORLD/WOR2/6415399.shtml

歐盟領袖23、24日將開會討論後續的援助希臘措施,但德國總理梅克爾強調,除非希臘通過新撙節方案,否則不提供更多金援。



◆ 歐巴馬效應?美暴力犯罪銳減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2011.06.23

這兩年,美國暴力犯罪銳減,令專家大惑不解,紛紛提出各種理論解釋箇中緣由,其中一個最激進的說法是「歐巴馬效應」。

儘管經濟不景氣,失業率一再攀高,美國的謀殺、性侵和搶劫等暴力犯罪率卻陡降,2009年較前一年下跌5.3個百分點,2010年又再降5.5個百分點,達到1960年代以來最低紀錄。一般來說,經濟不景氣會提高犯罪率,美國這兩年卻是不升反降,連專家也不明所以。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有人提出所謂的「歐巴馬效應」理論,指出歐巴馬2008年成為美國第一位非洲裔總統,鼓勵不少以暴力犯罪逞強的黑人,重新自我省思,改邪歸正。

其他說法包括1973年美國通過合法墮胎,減少長大後可能成為罪犯的嬰兒出生,法令生效數十年後開始顯現成果。而警方全力掃蕩古柯鹼,也可能是原因。專家指出,1980年代與1990年代初期古柯鹼猖獗年代,美國暴力犯罪率暴增,但古柯鹼需求減少後,犯罪率跟著下降。

有人指出,失業率高代表待在家中的人與時間增多,偷竊案因此變少。而執法部門預算遭刪減,迫使警方在警力配置上提高效益,且警方有電腦輔助辦案,也讓暴力犯罪減少。

另一種說法是汽油與油漆禁止加鉛,減少鉛暴露後,出現行為問題的人少了許多。而照相手機誕生,有人可能怕被拍個正著,不敢胡作非為。電腦遊戲吸引年輕人坐在桌前,不上街頭鬼混,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 吃冰變貴啦 多家廠牌悄悄漲價

自由 2011.06.23

〔記者楊久瑩/台北報導〕漲漲漲,國內多家知名冰淇淋品牌及冰品專賣店統統漲!其中小美、百吉、雅方等冰品漲幅最高達三十%,又以桶裝冰淇淋調漲最多;至於哈根達斯、莫凡彼、卡芭蒂娜、Bigtom等冰淇淋專賣店也同樣調漲了售價,漲幅約在十%上下。

昨天適逢夏至,到處都是豔陽高照,最適合來杯冰淇淋消暑氣,不過,喜愛吃冰的民眾發現,不少冰品悄悄漲價了。百貨、量販及便利商店業者都證實,近二、三個月來,多個知名品牌調漲了冰品售價,哈根達斯是第一波,緊接著是小美、百吉、雅方,最近則包括在國內各有十多家分店的國際品牌莫凡彼、卡芭蒂娜等,也跟進調漲。

各類通路中鋪貨最普及的高檔冰品哈根達斯,漲價消息很快在網路上被哈根迷傳開來,「要再勒緊褲袋了!」「少吃點也好,免得夏天挺著小肚,很難看。」

量販、便利店業者指出,因應奶類及糖類原物料調漲三至四成,冰品業者早已醞釀調漲售價,這次開架冰品調漲的品牌,多是定價偏低的業者,漲幅從十%到三十%不等,產品類別則以桶裝冰淇淋調漲最多;至於義美等知名冰品因為定價稍高,可自由吸收的彈性空間較大,目前都未調高售價。

通路業者分析,消費者對冰品的品牌忠誠度並不高,只要是促銷品賣得都很好;以愛買販售的雅方桶裝冰淇淋為例,定價雖調高到九十九元,但現在促銷價只賣四十九元;家樂福的小美桶裝冰淇淋調漲為一百元,但全系列促銷價也只要五十元。

至於幾家知名的冰淇淋專賣店,同樣也都漲價了,其中哈根達斯冰淇淋是最早喊漲的業者,一球從一百一十元漲到一百二十元,一品脫冰淇淋由二百九十元漲到三百二十元,聖代則調高了三十元。Bigtom美國冰淇淋文化館的冰品,單、雙球也都各調漲了十元。

原物料漲價 成本提高

至於瑞士莫凡彼冰淇淋專賣店六月十五日起也調高售價,單、雙球同樣各調高十元,莫凡彼行銷部協理楊慧玲指出,除了原物料漲價外,瑞士法郎上漲造成銷售成本大幅提高,也是調漲的原因。

義大利冰淇淋店卡芭蒂娜則因為原物料來自義大利,義國供應商早在四月就調漲香草、巧克力和藍莓等食材的價格,業者黃之卉表示,原物料漲幅約三成,但目前只敢調漲一成,就怕一下子漲太多,把消費者全給嚇跑了。

fsj 提到...

歐盟出手 希臘債信危機露曙光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1.06.24

歐盟領袖在23日的第一天高峰會議之後保證,只要希臘能在下周通過增稅與削減支出的緊縮方案,歐盟將致力化解希臘的債務違約危機。

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IMF)磋商代表23日在布魯塞爾高峰會上,已就希臘政府削減280億歐元支出與變賣數十億歐元國營資產的方案達成協議,而雅典也正式提出財政援助的要求。

歐盟表示,希臘國會必須在6月結束之前通過新的撙節方案,好讓歐元區財政部長「敲定未決的細節,並在7月初以前達成必要的決議」。

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23日晚間在第一階段高峰會結束後說:「這不只是順暢通行的綠燈,也是有利希臘前途的信號。」

下個考驗:
說服國會通過撙節方案

23日爭取到歐盟執委會、歐洲央行(ECB)與IMF專家對撙節方案的支持後,希臘的最大考驗將是如何說服國會在下周接受高達780億歐元(1110 億美元)的撙節方案。

巴本德里歐在國會只有五席的多數優勢,而希臘工會23日已宣布將配宣合國會的投票,發動全國總罷工。

希臘的債務已相當於該國GDP的142.8%,在歐盟中高居第一,今年底可望再升到157.7%,明年更達166.1%。希臘財政部宣布的撙節措施包括對國會議員薪資課稅5%,對個體專業人員徵稅,以及縮減所得免稅額。

希臘在7月15日到22日之間,有約40萬歐元的票券到期,當月並且得支付約30億歐元的息票,而更大的考驗則是必須在8月20日時贖回66億歐元的債券。

沙克吉施壓
要ECB理事會席位讓給法國

歐盟高峰會將在24日結束,但各國領袖在通過義大利的德拉基出任ECB總裁的任命案時,可能會面臨一個意外的轉折。因為法國總統沙克吉如今施壓,要求ECB理事會上的另一成員史馬基必須提前兩年卸職,把席位讓給法國的代表。

※ 相關報導:

* 28國釋出6千萬桶原油 油價大跌
http://www.udn.com/2011/6/24/NEWS/WORLD/WOR2/6417726.shtml

國際能源總署(IEA)23日表示,為因應利比亞戰亂,其28個成員國計畫未來一個月在市場上釋出6000萬桶原油,其中美國釋出的戰備儲油將占一半。IEA宣布後,國際油價應聲大跌5%

* 歐盟任命德拉吉為歐央行新總裁
http://www.udn.com/2011/6/24/NEWS/WORLD/BREAKINGNEWS5/6419209.shtml

歐洲聯盟(EuropeanUnion)各國領袖今天任命義大利籍的德拉吉(MarioDraghi)為新任歐洲中央銀行(ECB)總裁



◆ 美債爆炸成長 恐追上GDP

【聯合報╱編譯組/報導】2011.06.24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23日警告,若情況不變,政府債務持續爆炸性成長,美國國債的金額將在10年後,亦即2021年前,與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相當。

這個獨立預算智庫發表報告說,國債到了今年底,約會占GDP的70%,比例為二次大戰以來最高。反觀2008年年底僅占40%,40年來平均值也只有37%。

CBO指出,若2001年開始實施的減稅措施獲得延長,美國國債將在2035年前達到近GDP的2倍。

由共和黨把持的眾院,堅持歐巴馬政府不大砍預算,即不會同意提高國家舉債上限。政府迄今仍不願在退休金計劃、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及醫療補助(Medicaid)刪減預算上讓步。

CBO報告指出,這些社會福利嚴重衝擊未來赤字。



◆ G20打投機 要糧價更透明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1.06.24

20國集團(G20)農業部長23日同意採取一系列措施穩定全球糧價,包括設立農作物資料庫和緊急存糧機制,並加強監管糧食市場。

法國農業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說,G20農業部長高峰會已同意建立一套透明系統,追蹤全球供應情況,並設立緊急存糧機制、加強研究新小麥品種、建立因應生產國旱災的緊急應變機制,以及將人道援助糧食排除在出口禁令之外,希望藉由這些措施穩定全球市場。

勒梅爾說:「我們已達成歷史性協議。這是國際社會的壯舉,讓人們持續相信各國仍會團結合作,攜手處理全球重大問題,例如全球農業的未來。」

儘管各國贊成加強監管市場以限制投機活動,但各國將等到G20財長制定具體措施後再採取行動。

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Robert Zoellick)也現身會後記者會,表達他支持新措施和正視糧價波動嚴重性的立場。他說:「我們無法阻止糧價波動,但我們能降低波動程度,並保護窮人,不論是小農民還是消費者。」

佐立克指出,這項新協議的重點之一是建立「農業市場資訊系統」(AMIS),該系統能讓各國立即得知全球糧食庫存和消費資訊,進而打擊糧食投機炒作。一般認為,長期缺乏農作物產量和庫存資訊,是糧價波動的主因之一。

美國農業部長維爾沙克(Tom Vilsack)也說,如果各國完全支持並充分運用這套資訊系統,該系統將能改善生產和價格資訊的透明度,從而緩和農產品市場的價格波動。

這項協議也象徵中國和印度等國立場的重大轉變。這些國家先前認為詳盡的農產品產量和庫存資訊涉及國家安全,不太願意分享。

不過,G20農業部長迴避承認許多專家認為生質能源推升糧價的論調,也未要求各國政府調整國內生質能源計畫以減輕農產品市場的壓力。

2008年能源價格上漲帶動糧價暴漲,導致許多開發中國家發生暴動。G20在反省那場危機的嚴重性後,今年首度把農業和糧食安全列為峰會的主題。

※ 相關報導:

* 物價飆 印人叫苦連天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420045.shtml

印度物價飆漲,通貨膨脹壓力有增無減。日常所需的食品也好、特殊節慶需要的成衣也罷,老百姓感嘆「這個月不買,下個月又漲兩成」,連中產階級都吃不消,窮人處境更可想而知。

fsj 提到...

經濟風暴的基因

【于國欽】2011-06-26 工商時報

■哲學家曼德維爾(B.Mandeville)於1714年所寫的《蜜蜂的寓言》一書指出,律師、醫師、商人不擇手段滿足自己的私利,極盡奢侈的消費,卻創造了社會的繁榮。

■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第四篇裡也指出,在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下,人們各自追求各自的利益,往往比他們真想促進社會利益時,還更有效地促進了社會的利益。

20年前美國經濟學家巴特拉出版《浩劫1990》一書,預言全球經濟將出現類似1930年代的大蕭條,轟動一時。這些年有關經濟風暴的預言一波接一波,如今又有人預言2013年會再掀起一波金融風暴。

經濟體系裡,每天廠商如常的生產,貿易如常的進行,人們如常的工作,政府建設如常的推動,何以會在平靜無波的地球上每隔一段期間就會出現天崩地裂的經濟風暴?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切的風暴都是人們過度投機所致,而投機源於貪婪,貪婪源於自利心,這意味著集自利心之大成的市場經濟早已潛藏著風暴的基因。這個基因時而催促了繁榮與成長,時而激盪出泡沫與蕭條,清風朗月下的繁榮隨時會在雨驟風狂後落至蕭條,形成恐慌,轉為風暴。。

自利心促進社會繁榮

18世紀荷蘭哲學家曼德維爾認為沒有自利心則社會不可能繁榮,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更進一步認為自利心可以有效促進社會利益。昔日在道德上備受責難的自利行為,自此反倒成為繁榮經濟的功臣。二戰以來,隨著多邊經貿談判促成了貿易與投資的自由化,集自利心之大成的市場經濟因而得以從理論走到現實。

近半世紀在市場經濟的帶動下,全球貿易量增逾200倍,所得及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國家的貧富差距卻逐年擴大,資本市場交易更趨瘋狂。人們的自利心繁榮了貿易,也帶來了熱錢,推升了景氣,也創造了泡沫,至終在群體恐慌下,泡沫在星夜間成了蕭條與衰敗,這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寫照,更是2008年金融海嘯形成的原因。

熱錢陷經濟於動盪

我們可以觀察一下全世界到底每天流動的熱錢有多少,依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去年全球外匯市場平均每天的交易量高達3兆9,810億美元,這些外匯交易和實體貿易有關的僅4%,超過9成的外匯交易全著眼於投機獲利,這些熱錢四處流躥,追奔逐北,時而讓美元狂貶,時而讓日圓狂升,時而攻擊泰銖,時而伏擊歐元,讓全球經濟陷於動盪之中。

全球熱錢這10年來急速成長,自2001至2010年成長了2.2倍,成長速度極為驚人,原本用來協助貿易發展的外匯市場,如今成了熱錢的殺戮戰場,原本用來協助企業籌資的資本市場,如今更成了投機客競相進出的賭場。失控的自利心,讓市場成了戰場與賭場,經濟體系的大起大落也讓景氣循環的週期由過去5、6年縮短為2、3年。

這50多年來的經驗告訴我們,自利心所創造的市場的確讓全球經濟趨於繁榮,但失控的自利心卻給世界帶來災難。安隆風暴、金融海嘯、希臘債信危機、愛爾蘭房市泡沫無一不是如此。市場經濟的本質(自利心)正是風暴的基因,除非人們道德水準提高,否則只要市場經濟繼續存在,風暴就不可能有消失的一天。



◆ 歐盟砸123億蓋新家 英相批敗家

自由 2011/06/26

〔編譯魏國金/綜合外電報導〕在歐盟面臨希臘可能崩盤、歐元單一貨幣岌岌可危的嚴峻考驗之際,歐盟主席范宏畢二十三日晚間向歐洲領袖介紹斥資三億歐元(台幣一百二十三億餘元)、預定於二○一四年啟用的歐盟新總部,引發英國首相卡麥隆的不滿。

歐盟各國領袖二十三日聚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就如何解救希臘債務問題,展開為期兩天的峰會。歐盟主席范宏畢二十三日在晚餐時間,以十四頁精美小冊子向各國說明興建中的布魯塞爾新總部,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光是手冊費用就高達十萬英鎊(台幣四百六十一萬餘元)。

玻璃鋼骨建物 遭譏「鍍金的鳥籠」

報導指出,范宏畢形容歐盟新總部為「珠寶盒」,然而英相卡麥隆卻稱其為「鍍金的鳥籠」。這棟玻璃鋼骨建物夜裏會成為一個發光的燈籠,而最吸睛之處,無疑是肖似子宮的中央結構,一名歐盟官員說︰「它看起來像子宮,我確信歐盟許多偉大願景將誕生於此。」

不過,卡麥隆透過英媒對這棟佔地兩萬七千平方公尺的奢華建物表達不滿,他說,當歐盟會員國力圖刪減預算、振興經濟之際,看到如此鋪張虛華,著實感到「極度沮喪」。

范宏畢助理表示,新總部的興建是在幾年前、經濟危機爆發前早已決定的事,現在喊停,比完工要花更多的錢。卡麥隆承認興建合約是在二○○五年簽訂的,然而後續的進行,可以秉持「經濟實惠」的原則。

過去十四年歐盟領袖與外交官,皆在歐盟總部利普休斯大樓開會,但歐盟從最早十五個會員國增至二十七個會員國,以致該大樓擁擠不堪。

※ 相關報導︰

* 加拿大的「忍者」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1062600191.html

企業界為了節省成本,大量利用無薪實習的大專生,扼殺了年輕人的就業機會;NINJA已成為加拿大年輕人的新代號。最近在加拿大出現一個新名詞NINJA。此非日本忍者,而是指當今的加國年輕人普遍「無收入、無工作、也無資產」(No Income, No Job, and No Assets)。他們從求學到就業的人生階段難以無縫銜接,沒有穩定收入卻是負債累累,未來前途充滿不確定性,成為失落徬徨的一代。

* 韓國全力打貪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1062600195.html

從釜山儲蓄銀行、首爾國稅廳到海洋部等,從國有銀行到政府部門連串貪瀆事件,讓韓國總統李明博怒吼:「國家已經變得腐朽不堪!」他因此決心反貪腐。韓國國家最高元首、韓國第一大財閥會長,會不約而同的發出相同的聲音,是因為國土海洋部爆發受賄,以及三星旗下企業Techwin收受回扣等醜聞。

fsj 提到...

惡性通膨進逼 BIS示警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06.27

國際結算銀行(BIS)26日發表2011年度報告,指出全球經濟的「生產差距」差不多已經用完,警告各國央行,尤其先進經濟體應該開始快速升息,並且別再量化寬鬆,以防惡性通膨出現。

「生產差距」(output gap)指一個經濟體的產能(潛在GDP)和實際生產(實際GDP)之間的差距,一般算法是實際產能減去潛在產能,結果為正數,叫「通膨性差距」,表示需求的成長大於供給的成長;結果是負數,則為通縮性差距。

BIS首席經濟學家塞切提在報告發表前的記者會表示,BIS認為這個差距「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也就是說,繼續增加生產將有激化價格勁漲的風險。BIS說,這項因素引起的通膨風險在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國家特別明顯。

報告說,有些價格早已上漲,特別是糧食、能源及其他商品。也由於物價已經上升,各國貨幣當局有必要開始升息,而且一旦升息,速度可能必須比當初降息的速度。報告說,「過於通融的貨幣政策正在對價格的穩定構成威脅」。

此外,太低的利率已經實行太久,也為全球金融體系帶來新的風險。報告說,「主要的先進經濟體長期實施非常的利率,延誤了家庭和金融界必須做的資產負債調整」。

「利率過低過久」和量化寬鬆的評語和警告,不但瞄準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箭頭也指向日本央行、英格蘭銀行和歐洲央行。

報告對英國尤其嚴厲,指出2009年底以來,英國的通膨率就一直高於英格蘭銀行的2.0%目標,而該行仍不升息,「令人懷疑其現行政策還能撐多久」。而美國聯準會22日宣布繼續維持2008年12月以來將近零的利率。

至於量化寬鬆,美國的量化寬鬆一直未見真正退場的跡象。英格蘭銀行則在本月下旬宣布,該行已花二千億鎊量化寬鬆,可能還要擴大。

※ 相關報導:

* 新興市場 下個地雷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22444.shtml

國際清算銀行(BIS)26日警告,新興經濟體的負債愈來愈高,不動產泡沫化的風險也日漸提升,當局務必提高警覺,切勿重蹈已開發經濟體引爆金融危機的覆轍。



◆ 歐債危機 中國出手救援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2011.06.27

訪問歐洲的中國總理溫家寶,25日送給風雨飄搖的歐元區一條救生索,承諾北京當局會繼續收購歐洲主權債券,長期投資歐洲市場,以協助負債歐洲國家度過難關,並支撐歐元於不墜。

訪問歐洲五天的溫家寶25日在布達佩斯與匈牙利總理奧本(Viktor Orban)召開記者會時說:「中國是歐洲主權債券市場的長期投資人。近幾年來我們大幅增加持有的政府債券,我們將持續支持歐洲和歐元。」

溫家寶並未透露將收購多少匈牙利公債,只表示會購買「特定數量」的匈牙利政府債券,並說中國開發銀行將對開發計畫提供10億歐元(14億美元)的信用。總計溫家寶在匈牙利共簽訂12項商務交易。

奧本讚揚中國的債券交易是「歷史性的援助」,並說中國的承諾將給匈牙利中期的財政需求「堅實的安全網」。匈牙利2008年曾因財政危機尋求國際貨幣基金(IMF)紓困。溫家寶結束匈牙利的第一站訪歐行程後,25日稍晚飛往英國,27日將轉往德國。

新華社引述溫家寶的話:「中國已準備好與歐洲共享機會、應付挑戰,達成共同的發展,並繼續致力於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和深化中國與歐洲的關係。」

溫家寶此舉將給陷於財政困境的歐元區國家許多鼓舞,包括希臘、葡萄牙和愛爾蘭的財政都已岌岌可危,希臘本周還將面對歐盟決定新救援方案的關鍵考驗。

過去幾年來,中國大舉投資非洲、澳洲、拉丁美洲和美國,直到晚近北京也對深陷主權債信危機的歐洲興趣轉濃。溫家寶九個月前首度訪問希臘、義大利和土耳其,當時也承諾購買希臘公債。

高盛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歐尼爾(Jim O'Neill)26日在周日電訊報上撰文說,歐元區應向東方尋求債務危機的解決對策,一些主權財富基金可能願意投資歐洲債券。他說:「也許歐洲領袖應嘗試放下歧見,提供尋找報酬的亞洲投資人更大的誘因,以協助解決危機。」

※ 相關報導:

* 歐元區將崩?索羅斯暗示:「某國」該退出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423155.shtml

索羅斯表示,歐元區一開始就存在「基本缺陷」,沒有政治聯盟和聯合財庫為後盾。而且歐元區並無矯正機制,沒有讓任何國家退出歐元區的安排,就目前情勢而言,某個國家退出「或許無可避免」。

* 條件太苛 希臘新撙節案惹民怨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422404.shtml

隨著經濟陷入1974年來最深的衰退,且青年人的失業率衝上40%,希臘政府推出的一連串緊縮措施,已造成群情激憤。

* 西比義 恐捲入風暴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422410.shtml

希臘危機尚未落幕,市場已把焦點轉向西班牙、義大利和比利時三國。這三國或許還不到岌岌可危的程度,但其千瘡百孔的財政和債務等問題將陸續浮現,恐怕也會被迫進入歐債風暴中心。



◆ 東歐 看破統一大夢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1.06.27

希臘債信危機讓大歐洲的統一夢想破滅,歐元不再是通往富足未來的保證,使東歐各國原先對加入歐元區的熱烈期盼逐漸冷卻。

對東歐國家來說,先加入歐盟再取得採用歐元的資格,是和西方各國接軌的標準程序。躋身歐元區通常代表一國擁有財政自律,才能加入這個全世界最獨特的俱樂部。

但隨著希臘債信危機蔓延,東歐各國對歐元的熱情也開始消退。

一名拉脫維亞央行理事6月7日表示,拉脫維亞絕不能引進歐元;兩天後立陶宛央行官員也說,三年內採用歐元的目標「不是一項自殺計畫」。

波蘭央行理事貝爾卡今年5月時也表示,太快擁抱歐元對波蘭和東歐地區沒有預期的好處。

捷克總理內恰斯早在去年12月就已經表明,只要捷克克朗還有好處,就不考慮採用歐元。

歐元區為防堵希臘債信風暴蔓延而疲於奔命,讓過去也屢次陷於危機的東歐國家發現,即使加入歐元區也難以抵擋危機。

更讓東歐國家擔憂的是,加入歐元區可能使它們必須吐出數十億美元,救援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

歐元的緊箍咒則是另一個考量。

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正式加入歐元區前,曾讓本國貨幣匯率釘住歐元。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兩國為取得歐元區資格和爭取投資人信任,仍緊釘歐元匯率,最後導致預算赤字飆升和延遲加入歐元區,拉脫維亞甚至需要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IMF)紓困。

相形之下,當時波蘭和捷克放手讓貨幣貶值,因此能繼續支撐出口。

換句話說,碰到大規模金融危機時,歐元區資格幾乎毫無助益。

希臘債信危機揭露了歐元的實質弱點,而其誕生時被賦予的統一、富足象徵,也隨著各國在經濟政策上的歧見,逐漸演變成分裂的導火線。

去年一份針對歐盟國家的民調顯示,各國對歐元區的認同感正逐漸瓦解,不到半數的受訪者認為歐元區會員資格很棒,比率為近十年來最低;近兩成民眾認為,加入歐元區阻礙國家發展。

fsj 提到...

「後金融危機時代」的三個麻煩

【經濟日報╱社論】2011.06.28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閉揭開了世紀金融海嘯的序幕,全球金融、經濟陷入極度恐慌,為避免1929年大蕭條的重現,主要國家在最短時間內使出渾身解數,全力救市,終於在2009年第二季穩住了局勢,基本上避過了一次崩潰性的災難。自2009年下半年開始,大致進入了「後金融危機時代」,迄今大約兩年。

但後金融危機時代並非風調雨順,反而出現了許多新的疑難雜症,舉其犖犖大者,至少有三個麻煩:

第一個是「主權債信危機」。若干國家經濟體質長期羸弱,原本已債台高築,禁不起金融海嘯後又一輪摧殘,國債信用紛紛亮起了紅燈,面臨債務隨時可能違約的風險。這類國家又分兩類,一類是所謂的「歐豬五國」,萄萄牙、愛爾蘭、義大利、希臘、西班牙,其中希臘違約風險最急迫,西班牙、義大利一旦違約對歐洲及全球的衝擊最大;另一類是美國,她的問題是國債發行已達法定舉債14.29兆美元的上限,但上限能否進一步提高,卻受困於國會與白宮的政爭,萬一在大限(8月2日)前未達成協議,即出現美國的主權債信違約。必須指出,經濟金融全球化之下,這些危機均非孤立存在或發展,這正是希臘經濟規模雖小,但目前形勢卻備受全球關注的原因。

第二個麻煩,是全球主要國家有愈來愈多的徵兆將出現停滯性通膨,或稱為「滯脹」。滯脹就是經濟停滯加上通貨膨脹,最早發生於上世紀石油危機之後的1980年代;石油危機既造成經濟衰退,又推動物價上漲。但當前可能出現的滯脹卻是「另類」的滯脹,因為它基本上是各國為了對付一個巨大泡沫的破滅,卻以製造一個新泡沫的方式來自欺欺人的結果。

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既然被視為是「世紀級」的金融海嘯,足見此一泡沫規模之大、蓄積能量之巨,從而一旦破滅之後,衝擊之嚴重,以及所需調整時間之長,調整過程之痛苦亦應屬「世紀級」的程度。換言之,金融海嘯之後,主要國家實體經濟元氣大傷,需要相當時間才能逐漸恢復。但各國政府採取的多是下猛藥的方式,用最寬鬆的貨幣政策及最擴張的財政救市,尤其是美國連續兩輪量化貨幣政策及中國超常規模的信貸政策,結果全球流動性氾濫,導致商品及資本市場空前繁榮。對照各國實體經濟的疲弱,說明了這又是一個快速形成中的新巨大泡沫,不但將來也有爆破的風險,而且眼前就出現了停滯、膨脹並存,讓各國政策陷於兩難的困境。

第三個麻煩,是所謂的「逆全球化」。後金融危機時代由於各國均陷入一連串的、複合式的經濟困難,紛紛採取只顧自己、不管別人,只顧眼前、不管將來的對策,終致產生了愈來愈普遍的貿易戰、資源戰、匯率戰、貨幣戰、投資戰(限制他國對本國的投資)等,所有這些行為均與全球化精神相違,是對上世紀下半葉以來全球化趨勢的一大打擊。可預見的將來,此等「逆全球化」的現象與行為,還會進一步蔓延與深化。

不僅如此,全球化還很難避免另一個打擊,就是各國政府在前述麻煩困擾之下,均將或遲或早地走上財政改革,更直白點說,走上財政緊縮之路。果爾,又將進一步壓縮全球的貿易、投資與需求,使全面性、本質性的健康經濟復甦更遙遙無期。

末日博士羅比尼預言的「完美風暴」是否會真的出現,只能由時間來證明,但通過前述三個角度對後金融危機時代所做的觀察與剖析,卻似乎可為所謂的「完美風暴」提供一定的邏輯與理據。今後一段時間的個人理財與企業決策,看來有必要做一審慎的考量。



◆ 中國地方債務 飆破10兆人民幣

【記者黃欣/綜合報導】2011-06-28 工商時報

中國地方債務黑洞向為人關切,根據首次地方政府債務普查結果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全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共逾10兆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地方政府負有償債責任的比率高達5成以上。

專家建議,應優先解決風險較高的債務,並立即重組債務以減少違約風險。

新華社報導,中國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昨(27)日公布統計,截至2010年底,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共計10兆7,174.91億元。其中,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金額為6.71兆元,佔62.62%;負擔保責任的2.34兆元,佔21.8%;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為1.67兆元,佔15.58%。

由於地方政府負擔清償的比例仍在6成之上,審計署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塵肇認為,地方政府債務並未超出其償債能力。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則說,儘管仍有局部風險,「但並未嚴重到外界猜測的那種程度」。

李揚說,過去對地方政府債務總額未有明確統計時,不少人擔心會產生系統性風險,甚至危及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現象。但此回統計公布後,「可說打消了此番疑慮」。

審計結果顯示,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用於交通運輸、市政等基礎設施和土地收儲、能源建設的金額最多,高達6.97兆元。其次為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投入1.38兆元。這次審計也暴露了地方政府債務的問題:包括地方政府舉債融資缺乏規範,大部分債務收支未納入預算管理;部分地區和行業償債能力弱,風險較高;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數量多,又無明確管理。

匯豐銀行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昨天表示,在10.71兆元的地方政府債務中,有8成是銀行借款,指出這規模約占經濟成長(GDP)的27%,尚屬可控制範圍。但屈宏斌也指出,官方必須立即重組債務以減少違約風險,並建議地方政府可發行債券,將是短期內解決違約風險的可行方式。

儘管債務總量仍在安全線之內,但中國財政部科研所所長賈康同樣提出警告,「一旦風險被某些事件觸發,代價將是高昂的」。賈康建議官方應該根據這次的審計結果,儘快對風險進行評估,優先解決風險較高的債務。

※ 相關報導:

* 地方債務黑洞 去年48兆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424666.shtml

大陸地方政府債務黑洞有多大,首次浮上檯面。大陸審計署27日報告指出,2010年底餘額共人民幣10.7兆元 (約新台幣48兆元),高達80%來自銀行貸款。

* 瑞穗:陸信貸泡沫和希臘差不多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1/112011062800123.html

正當全球市場焦點放在希臘債信危機,瑞穗證券亞洲 (Mizuho Securities Asia) 銀行業分析師Jim Antos昨日卻警告,大陸債信的糟糕程度,其實和希臘沒差多少。



◆ 日本男人 一天零花15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彭博資訊二十七日電】2011.06.28

日本麵包下周起要漲價,是三年來首見,而最新的調查顯示,日本男性的零用錢已降到近30年來最低。消費者荷包扁到不能再扁,物價又不斷上漲,日本經濟復甦腳步可能因此減緩。

新生金融公司27日公布的調查顯示,日本男性上班族平均每月零用錢為3.65萬日圓(452美元),相當於一天僅有15美元,是1982年來最少。信金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宮崎說:「這令我有點難過。這是長期通縮的結果,不幸的是這個情況還會延續下去。」

日本受薪階級的零用錢在1990年代經濟泡沫最盛時期站上巔峰,每人每月手邊平均有7.6萬日圓可動用,幾乎是現在的兩倍。新生金融公司的調查顯示,上班族的零用錢大多花在午餐上,一天平均就要490日圓,若去麥當勞大概能點一個雙層吉士漢堡、一份小薯和一杯飲料。

但若要吃麵包,7月起支出就要增加。日本最大麵包業者山崎麵包表示,7月起將漲價約6%,是2008年來首次漲價。日本政府4月即提高給麵粉商的進口小麥價格,平均漲幅達18%,創三年來最大增幅。日清製粉等製粉商本月則調漲麵粉價格逾10%。

過去一年來,在芝加哥交易的小麥期貨價格已經倍增,主要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因旱災導致小麥歉收,禁止小麥出口;全球食物成本2月時也飆上新高。日本總合研究所(JRI)首席經濟學家藤井憂心忡忡地表示,麵包漲價,咖啡和食用油也變貴,可能抑制消費者在其他方面的需求。

藤井說,消費者的薪水沒有增加,食物成本提高代表他們得縮減其他貨品和服務的開銷,導致通縮壓力上升。這讓日本央行更頭大,因為目前利率已逼近零,流動性也相當充裕,用以刺激經濟的選項所剩不多。

日本烘焙業協會執行董事中峰預測,政府10月或許還會再調高給麵粉業者的小麥價格,平均漲幅可能達5%,是一年多來連續第三次漲價。

※ 相關報導:

* 電子發票 衝5,000萬張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424521.shtml

電子發票開立據點預定年底要衝破千家,建國百年全年的電子發票開立張數目標達5,000萬張,民國105年時,電子發票將成為主流,紙本發票將會逐步走進歷史。

※ 不過廠商還是會印出貨單,所以能省多少紙張有待評估。

fsj 提到...

新幽靈附身 先進國家喊薪痛

【記者李鐏龍/綜合外電報導】2011-06-29 工商時報

根據金融時報的報導指出,1種新型態的幽靈:多數先進經濟體的大部分民眾可能將面臨長達多年的薪資所得成長停滯,這樣的情況將強烈挑戰各執政當局及嚴重威脅經濟發展。

報導指出,對多數先進經濟體的大多數民眾而言,其所得成長前景很少像今天看來的那麼黯淡,可能推翻已開發國家在二次大戰後始終深信不移的信念:每個世代都可預期生活水準將較父母親那一代具體提升。

例如,英國堆高機司機2010年的所得,經通膨調整後比1987年還少約5%;美國男性實質所得的中介質從1975年以來就沒有上升過;日本家庭平均實質稅後所得在迄2005年的前10年間係下滑;德國家庭的平均實質稅後所得過去10年間也告減。

這些見諸於先進國家中產階級家庭的壓力,部分被信用擴張給粉飾掉了,由而允許家庭花得比賺得還多。

但現在,就在廉價資金年代告終已3年後,正當已開發國家疲於讓經濟再度成長之際,全球的中產階級感受到了這股壓力。

這絕非政治人物所樂見,因為他們為了改善財政體質,正被逼著去把腦筋動到減稅及削減公共支出上。

金融時報在報導中將先進國家大多數民眾的所得薪資可能會長期停滯,歸因於就業市場人力需求呈M型化,導致薪資結構跟著M型化,使家庭所得分配也M型化。

報導中分析,高技術人才需求的成長幅度高過大學畢業生的成長幅度,且這樣的情況已經延續超過1個世代,促成所得分配光譜上層者的薪資所得愈來愈高。

光譜下層的就業者,如清潔工及看護工等,工作本來就不需要科技,所以受科技創新的影響並不大。

但中度技術層次的工作,從工廠工人、銀行行員到起重機司機等,就嚴重受到壓縮,機會急遽流失,而這個階層,則曾經是先進國家就業大軍與支撐經濟的骨幹。



◆ IMF新總裁首要之務:希臘債務危機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路透華盛頓28日電】2011.06.30

法國財政部長拉加德28日正式被提名出任國際貨幣基金(IMF)有史以來的首位女性總裁,在希臘債務危機籠罩全球之際,為歐洲保住這個國際放貸機構的首長職務。

拉加德7月5日開始她擔任IMF總裁的五年任期後,將立即投入領導IMF 與歐盟協力化解希臘危機的艱鉅任務。事實上,她在獲得提名的幾分鐘後,就敦促希臘必須迅速通過民眾強烈抗拒的嚴苛緊縮方案。

她告訴法國電視台說:「如果我今晚有任何訊息要傳達給希臘,那就是呼籲希反對陣營秉持國家團結的精神,支持目前的執政黨。」IMF與歐盟表示,通過緊縮方案是獲得後續援助的先決條件。

55歲的拉加德將取代因性侵醜聞而辭職的史特勞斯卡恩,成為IMF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總裁。

拉加德是位強悍的談判代表,以擅長在壓力下談成協議著稱。接任IMF總裁後,她的任務也從保衛法國經濟利益,轉為監督這個全球性機構的中立運作。

這次總裁任命是IMF史上競爭最激烈的一次,但雖然新興國家對歐洲人出任IMF總裁、美國人擔任世界銀行總裁的64年傳統表示不滿,拉加德2008年涉及的一項法國商人薪資仲裁案也未解決,IMF理事會仍然通過拉加德的任命。

拉加德在贏得美國明確支持,而中國、巴西、印度與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也表示相同立場後,拉加德擊敗墨西哥央行總裁卡斯登斯的挑戰,便已底定。

美國因擔憂希臘危機擴散曾經警告,下任IMF總裁的任命不宜拖延太久。

※ 相關報導:

* 高盛在希臘事件的兩面手法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51498

持有最多CDS恰是高盛投資銀行和兩家對沖基金。高盛一魚兩吃,一方面替希臘推銷國債賺取佣金,而另一方面高盛手中的CDS又大幅升值。

* 希臘危機敲響了資本主義的喪鐘?
http://yu9609.pixnet.net/blog/post/35108527

本次金融危機是本質還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作用下生產相對過剩引發的危機,但是在當今全球化趨勢下具有了新的特徵:一是危機很快從發生地美國通過金融市場的衍生品交易、大宗資源定價機制擴散至全世界;二是美國竭盡全力的通過其美元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和對金融和經濟的掌控能力轉嫁危機讓全世界埋單;三是金融危機的發展會呈現更明顯的階段性,由於發達國家的金融資本力量強大,金融市場的交易超過實體經濟的交易,危機會首先從金融市場實行爆破來摧毀現行的金融市場體系和信用基礎,然後再需要一段時間從金融危機演變為經濟危機最後再演變成社會危機;四是可以轉嫁危機、延緩矛盾尖銳程度、降低危機破壞力的可選擇途徑不多,透支消費和對外轉嫁危機都已經利用的淋漓盡致了,卻至今未能根本解決問題。



◆ 希臘大罷工 全國癱瘓

自由 2011.06.29

〔編譯劉千郁/綜合報導〕在希臘國會通過二百八十億歐元的財政改革方案前夕,希臘工會展開四十八小時全國罷工,造成政府單位關閉、大眾運輸交通停擺,全國陷入癱瘓。歐盟經濟官員雷恩(Olli Rehn)措辭強硬表示,希臘否決財政改革就是違約。

這是本月希臘的第二次全國性大罷工,勞工團體與保守勢力擔心國會即將通過的減支增稅措施與國有資產私有化政策,將扼殺希臘經濟成長的希望;罷工造成中央與地方政府辦公暫停、郵局與學校關閉、醫院只以最低人力運作,鐵路、渡輪交通停擺,班機起降也受到影響,包括教師、銀行職員、公營事業單位員工都走上街頭抗議,反對國營事業私有化與勞工福利削減。

總理巴本德里歐(George Papandreou) 週一在國會對改革方案展開辯論前呼籲議員支持法案通過,他說:「投票支持中期計畫表示我們結束了希臘動蕩的一章,我們必須確保從災難邊緣拯救國家的機會。」希臘必須在月底前通過改革方案,才能獲得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去年承諾的一一○○億歐元紓困金中的第五批貸款一二○億歐元,否則將面臨債務違約命運。

法國提議歐洲銀行與保險業者參加希臘債務展延三十年的計畫,作為援助希臘的項目之一,據傳已獲德國支持;消息人士指出,銀行將把接下來三年到期、約三百億歐元的希臘債券七十%收入重新投資希臘債券,重新投資金額的五十%,將買入三十年期的希臘債券,另外二十%投入AAA級債券。

※ 相關報導:

* 希臘大罷工 警民打成一團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427770.shtml

數萬群眾走上街頭,憤怒的情緒一觸而發,示威青年用石磈攻擊在國會大廈附近維持秩序的的鎮暴警察,警察則用警棍和催淚瓦斯還擊,暴力衝突造成46人受傷,警方至少逮捕了16人。



◆ 瑞穗警告:中國債信泡沫 風險不輸希臘

自由 2011.06.28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希臘債務危機舉世矚目,但有分析師認為,中國債務問題的嚴重性與希臘不遑多讓,若加上地方政府負債、銀行業不良貸款、國營企業負債等,中國政府總負債與GDP相當。

若希臘債務嚴重性是10 中國拿8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分析師安托斯(Jim Antos)表示,若用一到十來描述各國債務問題嚴重性(數字越大越嚴重),希臘拿十,中國為八。他接受美國CNBC訪問指出:「我對中國銀行業的前景不樂觀,其表外貸款很高,資訊不透明,因此讓人感到恐懼。」

安托斯指出,二○○七年十二月至今年五月,中國銀行業的放款已增加一倍,這是教科書上的信用泡沫範例。

銀行不良貸款率 未來3年恐倍增

儘管安托斯坦承,中國過去兩年的銀行放款成長已經減半至十五%,但這段期間的放款金額仍令他不安。他說,去年中國銀行業的人均放款金額為六五○○美元,但人均所得僅四四○○美元,這種情況難以維持下去。

安托斯也警告,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將持續升高,目前官方公布的不良貸款率僅一%。他指出:「一些謹慎的分析師預估,幾年後不良貸款率可能增至六%、十%、甚至十五%,儘管這些預估有點誇張或不切實際,但未來三年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可能增加一倍,並造成嚴重後果。」

惠譽信評日前表示,由於中國銀行業在二○○九年開始擴張信用,預計在最壞的情況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會達到十五%。

獨立信貸研究機構CreditSights亞太金融公司分析師馬紹爾(David Marshall)附和指出:「我們認為中國銀行業將因地方政府貸款、房地產貸款而蒙受損失,因為中國先前大幅擴張信用,現在卻緊縮流動性,我確信壞帳問題會由此發生。」

北京諮詢機構GaveKalDragonmics分析師貝森(Andrew Batson)等預估,中國中央政府負債加上地方政府負債、銀行業不良貸款等,負債佔GDP比重約八十%,在新興市場中偏高。但如果加上國營企業負債,中國政府總負債與GDP相當。

※ 相關報導:

* 地方政府加速賣地 填債務黑洞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426962.shtml

大陸地方政府債務黑洞曝光,地方政府還債的資金有將近四成來自賣地收入,預期在中央持續清查地方債務下,地方政府下半年將加速賣地清償債務。

fsj 提到...

未來五年 大陸最低工資年增13%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2011.06.30

大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保部)公布「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為「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資收入分配格局」,未來五年最低工資標準每年將平均成長13%以上。亦即到「十二五」規劃末期,大陸最低工資標準最少將比2010年成長84%。

目前絕大多數台商支付給大陸員工的薪資都高於大陸各地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因此大陸年年調升最低工資標準,不會對台商造成立即的衝擊。但最低工資調整還是會讓員工期待薪資也能跟著提升,從而對台商形成間接的壓力。

人保部昨(29)日在官網上公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今後五年人保部在人力資源及社會保障工作方面的具體目標,包括:「努力實現充分就業」、「基本實現人人享有社會保險」、「勞動關係更加和諧穩定」等七大類。

對於工資收入分配,人保部提出,「職工工資水準合理較快增長,遏制並逐步縮小不合理工資差距。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13%以上,大多數地區最低工資標準達當地城鎮從業員平均工資的40%以上。」

今年以來,大陸已經有13個省份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20.6%,超過人保部的計畫目標。目前,大陸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深圳市的月薪人民幣1,320元(約新台幣5,917元),時薪最高的是北京市的人民幣13元(約新台幣58.3元)。

人保部還提出,為促進勞動關係更加和諧穩定。「十二五」期間將推動各類企業全面實施勞動合同制度,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也要普遍建立。讓大陸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能從2010年的65%,在2015年提高到90%,集體合同簽訂率能從50%提高到80%。

大陸官方積極推動最低工資逐年成長及更加重視對勞工權益保障,預估也將不斷推升企業的人事成本。

香港文匯報28日曾報導,珠江三角洲已經有約3,000家玩具廠遭銀行斷頭,原因就是工資與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加上人民幣升值壓縮出口利潤,導致銀行普遍認為,珠三角玩具廠的風險已偏高,因而停止向玩具企業提供貸款。甚至有銀行預測,下半年珠三角玩具廠將爆發倒閉潮。

人保部也計畫,未來五年讓大陸的城鎮新增就業達到4,500萬人,轉移農業勞動力4,000萬人,並且將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



◆ 希臘緊縮案過關 義葡西紛跟進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余曉惠/綜合報導】2011.06.30

在民眾抗議聲中,希臘國會28日通過財政緊縮計畫,意謂希臘取得進一步的國際金援有譜,暫時躲過成為歐元區第一個倒債國的噩運。同樣落入負債窘境的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也紛紛提出減債方案。

希臘國會以155票支持、138票反對、7人棄權,通過為期5年,總額286億歐元(約台幣1.2兆元)的緊縮方案,將透過刪減支出、增稅、出售國有資產達成撙節目標。希臘撙節計畫過關,歐股29日盤中應聲上漲1.6%,創兩個月來最大漲幅,歐元也走穩。

國會的行動可望協助希臘於7月中旬前獲得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新一筆120億歐元金援,度過倒債難關。希臘通過緊縮計畫是獲得這筆金援的先決條件。

希臘國會緊接著將在30日逐項表決預算措施與民營化相關法案,預料可輕易過關。

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於表決前向國會請求:「我們必須避免這個國家瓦解。現在是挺身而出的時候。」國會外,反對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民眾,與警方爆發暴力衝突,示威者向警察丟擲石塊,現場催淚瓦斯煙霧瀰漫。全國各大工會發動48小時抗議示威,28日進入第二天。

義大利29日也展示減債決心,未來三年內計畫削減430億歐元的預算,比原先對歐盟承諾的近400億歐元還高,內閣預定30日通過計畫綱要的最終版本。義國去年赤字比逼近5%,2014年希望恢復預算平衡。

義大利將透過降低所得稅率和提高加值稅的方式減輕債務負擔,其他做法包括提高女性退休年齡、延長公務人員薪資凍結時間等。

葡萄牙也承諾加速減債,措施之一可能是針對某些商品課徵銷售稅。西班牙總理薩帕特羅則表示,將針對自治區設下支出門檻,以確保政府減債努力不受拖累。薩帕特羅屢次承諾,今年會將赤字比降到6%。

fsj 提到...

正視不對稱經濟發展的風險

【經濟日報╱社論】2011.06.30

我國5月出口創新高,外銷接單是歷史次高,但景氣氛圍感受不到外貿的亢奮。這樣的落差存在已久,有人視為「無感復甦」,源頭則是不對稱的經濟發展。觀察近十年台灣對外投資、國內接單海外生產及貿易依存度的動向,某種程度雖體現台灣企業的國際布局,但因過度集中於中國大陸,而且未產生外人來台或本身國內投資明顯增加的現象,形成經濟發展的不對稱性,造成工資長期未顯著調整,以及國內就業品質不佳的狀況。

以經濟成長的火車頭—─國內固定投資而言,去年大增23.1%,但卻僅是彌補前兩年分別衰退11%、12.4%的缺口。再進一步看,這項指標在民國70至89年平均每年成長率為9.2%,但最近十年僅剩2.4%。因此,國內實質投資不振,已是經濟不對稱性發展的關鍵議題。

至於另一火車頭──對外貿易,在民國60至80年代,台灣的高經濟成長確是由外貿所創造,並同時產生高額的國內投資,進而繁榮消費市場,人民容易就業、創業與謀生,經濟福祉較佳。近年外貿也有不俗的表現,但成長來源逐漸集中大陸,影響成果傳遞效果;並因台灣赴大陸設廠的企業,很多是低毛利率與尋找低成本生產的產業,當大陸享有高經濟成長時,經貿易帶動台灣的經濟成長不如大陸,但當大陸經濟成長弱化或生產成本走高,則因過度集中及信心因素,對台灣經濟的衝擊反將加大。這種不對稱發展帶來的成長相對有限、衝擊較大問題,台灣已須正視。

在此發展結構下,中國大陸經濟的風險,已成為台灣不對稱經濟發展的風險。目前大陸經濟風險主要在過多的通貨與資產泡沫,導致其透過多次升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及密集打房措施,藉以抑制通貨膨脹與房地產價格。然而,一旦升息至一定幅度與房地產價格下跌,則可能使炒房者與房貸者的資金無以為繼,造成銀行呆帳攀升。此外,大陸地方政府債務與融資平台轉投資於不動產的龐大貸款,亦是一大經濟地雷;大陸審計署統計融資平台的債務為人民幣5兆元,但銀監會的估計是9兆元,兩者間的巨大差異也同時凸顯了大陸經濟實況的透明度及可信度問題。

目前國際間對大陸經濟存有疑慮,但多認為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中國經濟,仍可維持高成長,尤其寄望於「十二五規劃」的功效。由去年以來貨幣政策的調整,可以看到北京中央調控的決心及能力,但當前大陸經濟的問題還有轉型的考驗。近兩年大陸經濟成長集中於國營事業與機構的貢獻,民營事業的發展受到很大壓制,形成「國進民退」;但「十二五規劃」的關鍵是擴大內需與調整產業結構,必須「國退民進」才能真正實現轉型。因此,這項規劃的推進,勢必面臨國營事業與機構等既得利益群體的抵制,「國退」本就不易;但是,「民進」更難,因為原料成本、勞工成本與人民幣升值等已讓民營事業發展受限,加以升息與緊縮貨幣政策效果日顯,民營事業愈來愈難取得資金,經營將是雪上加霜。在國不退、民難進下,「十二五規劃」的功效不容過度樂觀。

目前大陸經濟成長的新來源是逐漸增加的消費力,但整體成長趨緩已明,加上歐債危機與美國經濟成長未見起色的影響,其內生隱含的經濟轉型與金融波動的風險,正威脅著台灣經濟的發展。

在此情勢下,政府相關單位,例如掌管產業發展政策的經濟部、研訂經濟成長計量模型的主計處及行政院財經幕僚的經建會,有責任對台灣經濟發展進行不同情境下的壓力測試,並提出強化實質投資於台灣的經濟發展政策,舒緩不對稱發展的風險,而非只看短期帳上的經濟數據表現。



◆ 社論-如何面對「結構性損壞」的全球經濟架構?

【本報訊】2011-06-30 工商時報

知名的資產管理公司德盛安聯(Allianz Global Investors)日前在台北舉行金融論壇,邀請全球最大的債券公司PIMCO投資長依爾艾朗發表演說,艾朗以「循環性的復甦、結構性的損壞(Cyclically Recover but Structurally Impair)」來描述全球面臨的經濟挑戰。

全球的經濟發展架構遭到「結構性損壞」,的確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未曾出現的嚴苛挑戰。不只是面臨倒債危機的希臘與歐盟各國必須面對,隔著大西洋的美國,也受到本土經濟無力復甦、美債信用評等可能遭到降級的威脅;遠在亞洲的中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轉型」的痛苦關卡,不論是工廠歇業或者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驚人債務、中國大陸的金融股最近跌幅慘重,這些警訊的規模都令人驚訝。

歐美經濟結構損壞對亞洲的衝擊,實際上已經非常顯著。例如大陸廣東省增城市兩周前突然爆發的暴動,表面上是警察取締四川來的懷孕攤販,執法嚴厲,引發增城的四川勞工集體暴動,但是取締衝突只是引爆的火苗,真正的火藥來自大量無業的工人。增城是牛仔褲輸出的重鎮,全球三分之一的牛仔褲都出自於此,歐洲持續的財政緊縮與美國海嘯之後的節約消費,使得牛仔褲的需求大減,增城的牛仔褲生產線被迫大量停工,大量四川來的工人雖然還有底薪可領,卻無工可做,不滿情緒逐漸累積,終於在取締攤販事件上引爆。

台灣科技業最近的窘態,也跟歐美經濟結構損害有關。同樣筆記型電腦品牌銷售,宏碁會比華碩嚴重,一方面當然是宏碁內部有組織調整的問題,真正的關鍵則為宏碁在歐洲是第一品牌,受到歐洲財政緊縮的衝擊也最大。最近科技業傳出「五窮、六絕、七上吊」的說法,已經「平淡」了半年的科技業景氣,如果下半年再「繼續平淡」下去,對於台灣的經濟就會產生負面的傷害。

台灣的金融體系由於故步自封,誤打誤撞躲掉了歐債危機,台灣的銀行持有歐洲債券的比例,是亞洲工業國家中金額最低的。此外,台灣過去受限於兩岸交流的政策,銀行無法前進大陸,因此也沒有受到大陸金融股壞帳上升的波及。但是台灣這種小型經濟體,無法自外於全球經濟的波動,過去幾個月國內核心高科技產業的困境,兩兆三星產業紛紛跳水,正是受到歐美經濟結構損毀的衝擊所致。

特別是台灣的銀行體系對於科技產業的放款比重甚高,光是已經長期陷入經營困境的茂德,銀行體系的聯貸就高達560億元,其他的DRAM廠、面板廠,合計的銀行聯貸金額更為可觀。當然,除了DRAM與面板廠之外,台灣的中大型企業這些年都累積了不少現金,負債比例不高,估計不會造成全面的危機,但是所有科技業的高風險,卻都集中在銀行,特別是公營行庫帳上,加上這兩年公營行庫大量承做建築融資,潛在的風險到底有多大,行政院與金管會都必須要了解。

現在歐盟的領袖們選擇以展期的方式來以拖待變,無法徹底解決希臘的債務問題,就算獲得短暫的喘息,後面還有愛爾蘭等國等著更鉅額的資金來紓困。歐洲現在無法以結構性的方案解決歐豬四國的債信危機,只能不斷撒錢來避免倒債,過一天算一天。

美國的問題也越拖越大,根據伊爾艾朗的估計,美國聯準會買入美國公債的金額,竟然高達美債發行金額的70%,柏南克的量化寬鬆實際上根本無法退場。令人驚訝的是,聯準會釋出的6千3百多億美元的強力貨幣,銀行體系卻只增加了3千多億元的放款,刺激景氣的政策完全失敗。而且大量的美國資金跨海流到歐洲銀行的帳上,美國前十大貨幣基金的餘額有22兆美元,其中高達44%都去買了歐洲銀行的金融債券。柏南克量化寬鬆,無異創造了另一個更大的泡沫,必須設法回收以避免災難。

結構性損壞的經濟架構,必須要結構性的政策來修復,但是歐美各國政府今明兩年都面臨大選,政治領袖不敢提出結構性的解決方案,寧願苟活以圖政權延續。面對二次戰後罕見的經濟結構大調整,我政府當局應該提高警覺,更要全面評估歐、美、中、日同時進行結構性經濟調整,台灣所可能面臨的風險與機會。

令人憂心的是,台灣同樣即將舉行大選,馬英九與蔡英文兩位總統候選人,至今還將寶貴的時間投注在跑學校畢業典禮、到處與人握手寒暄、不斷釋放股市利多等作為上。這些競選技術性手段,在經濟穩定的承平時期或許還有效用,但如今處於全球經濟結構性損壞的陰影下,景氣的衰退、消費的萎縮、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都已經對台灣的產業產生衝擊,如何面對國際經濟的大調整,帶領人民趨吉避凶,才是總統候選人們最應重視的課題。

fsj 提到...

美國債信 恐降到最低等

【經濟日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外電】2011.07.01

信評公司標準普爾(S&P)與穆迪(Moody's)29日不約而同提出警告,如果美國政府未能提高舉債上限、導致違約,將調降美國主權債信評等,標普將把美國信評降到最低等級的D,穆迪則說會降到Aa。

歐巴馬政府與國會目前正積極協商削減支出與預算赤字的折衷條件,以便及時排除障礙,達成提高舉債上限的協議。

財政部表示,目前的14.3兆美元上限,只能支應美國的債務到8月2日為止。

彭博資訊報導,標普公司的主權評等委員會主席錢伯斯(John Chambers)29日接受訪問時說,美國如果違約,標普會把美國的債信評等從最高的AAA降到最低的D,但他也說:「我們相信舉債上限會提高,政府也不會違約。否則,我們便不會給予美國政府AAA的評等。」

穆迪公司則表示,可能會給予美國Aa的評等。 穆迪的信用主管海斯說,即使舉債上限只導致短暫的違約,美國可能也無法很快重返Aaa評等。

標普早在4月就已警告,除非決策者同意在2013年以前執行削減預算赤字與國家債務的計畫,美國將會喪失AAA的評等。

※ 相關報導:

* 債限無進展 歐巴馬斥議員「自私」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430267.shtml

歐巴馬強調,提高債限迫在眉睫,如果8月2日仍不採取行動,如果美國政府首次不能償還債務,將有災難性、無法預料的嚴重後果,絕非好事,利率將高到不勝負荷,美元將會大跌。

* 一元硬幣不討喜 10億塵封金庫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430191.shtml

但問題是,沒有人想要硬幣。已鑄成的一元硬幣,目前有60%在市面流通,其餘40%仍在金庫裡。事實上,聯準會甚至沒有地方放置它們。



◆ 當央行升息 碰上QE2退場

【經濟日報╱社論】2011.07.01

一如預期,央行理監事會決議自今日起,調升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各半碼(0.125個百分點),完全遵循去年6月24日以來每季升息半碼的慣例,所持理由也大體雷同,例如抑制通貨膨脹預期。唯一不同之處,應在於這次央行升息引起的關注遠不能與前四次相提並論;而且,很可能下一次再升息更無聲無息、水波不興,因為全球金融形勢正在醞釀巨大的變動,再過一季,升息1碼已不足道矣,甚至還可能擴大升息幅度。

今天,是全球金融環境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除了歐元區的希臘通過削減預算的方案,可獲歐盟紓困資金而使倒債風險大降,暫解歐盟倒懸之急,另一在默默改變世界的,乃是美國聯準會的二次量化寬鬆(QE2)貨幣政策退場。儘管聯準會聲稱無QE2之名,仍會繼續持有QE2所購入的6,000億美元公債額度,以免衝擊美國公債市場及利率水準;但QE2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畫下句點乃既成事實,至少聯準會不會耗費更多公帑購入更多的美國公債,而且只要情勢許可,這已經購入的6,000億美元公債陸續到期時,也可能不再勉強補足原來的額度。

從增長、擴張到守成持穩,本身就代表擴張力道的衰減,若再進一步從守成轉為減持,美國公債的需求就會失去支持力量。因此,從今天開始,一個美國公債供過於求、聯準會減少印鈔救市力度的新局面,正式開啟;由此出發,公債價格將難以維繫,做為其倒數的利率水準也必然逐步攀升,美國市場流動性緊縮,會進一步強化利率走升的力度。

同時,市場無數精悍的投機、投資者,眼見債券即將跌價、低利率時代逐漸遠離,必定見獵心喜,大事搶發債券、搶奪低利率資金;這一股洶湧波濤,更將加速推升利率。儘管依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上次記者會的宣示,可能要到今年底之後才啟動升息,恐怕也難擋市場狂濤的衝撞。尤其最近不論歐盟、中國大陸都有升息的呼聲,國際清算銀行更公開呼籲以美國為首的金融強權早日升息,眼看金融海嘯之後由美國主導的抑低利率,使大多數國家陷入實質利率為負的倒錯局面,即將走到末路。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央行理監事會決議升息半碼,才能如此輕鬆自在。通貨膨脹的預期升高固是事實,但此已非一日,升息半碼也難以扭轉實質利率為負的事實。真正的關鍵在於,當美、歐等金融強權紛紛出現升息的跡象,新興市場最恐懼的熱錢,就不至於聞到一點升息的血腥立刻蜂擁爭噬,則國內資金情勢不致因熱錢湧入而失控、本幣幣值也不會面臨強勁的推升壓力,升息副作用幾全消除,因而升息半碼乃至1碼,都成等閒事。

如果全球金融風向的確自今日起轉變,我們就必須小心謹慎面對一個與前面兩年截然不同的金融環境。當美國利率逐步回升、市場流動性開始緊縮,則自金融海嘯零利率配合量化寬鬆政策實施以來,未成為美國銀行貸款而在外興風作浪的數兆美元強力貨幣,勢必要趁美元升值前回流美國,一方面造成全球流動性緊縮,一方面將使支持新興市場資產泡沫的投機熱錢一哄而散。一場牽動全球金融市場的巨變正蓄勢待發,新興市場可能將因泡沫破滅而猛受衝擊,美國則反而可能因數兆美元熱錢湧回而一改目前頹勢。

更重要的是,當全球各國都不再視升息為洪水猛獸,利率水準快速回到正軌,重新擔負起調節資金與調配資源重責,以抑制過度涉險的投資與投機行為,這個世界才算真正脫離金融海嘯的遺禍,重新走上正途。因此,下一季,當央行又召開理事會時,升息可能會是一個全然不同的故事。

※ 相關報導:

* 升息半碼 央行打通膨不手軟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3/6431687.shtml

央行理事會決議文特別說明,鑑於全球通膨風險仍高,且下半年國內物價渳幅可能擴大,加上近月市場利率走升,調高利率可有助於抑制通膨預期心理。

* 彭教授 給媒體上一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3/6431700.shtml

記者會一開始,即由央行經研處處長嚴宗大對「當前經濟金融情勢」說明,針對最近媒體報導台灣貿易條件惡化與央行放任匯率升值有關,這樣的說法是倒果為因,誤導社會大眾,事實上,是「TOT解釋匯率」,而非「匯率影響TOT」。



◆ 6000萬人不用繳稅 大陸全年減收7000億

【經濟日報╱記者侯雅燕/綜合報導】2011.07.01

中國大陸修改個人所得稅法,首先衝擊到國家稅收。全國人大昨日下午召開記者會表示,個人所得稅起徵點調整,約有6000萬人不需繳稅,因而使全年稅收減少人民幣1600億(新台幣7040億元)左右。

這次調整個人所得稅法,是中國大陸自1994年現行個人所得稅法實施以來第三次提高個稅免徵額。2006年,免徵額從每月800元提高到1600 元;2008年,免徵額從1600元提高到2000元。此次修法減稅額上調1500 元,是最多的一次。

財政部稅政司副司長王建凡昨日於記者會上表示,因個稅免徵點提高,估計全年減收的1600億中,提高減除費用標準和調整工薪所得稅率級距帶來的減收大約是1440億元,占2010年工薪所得個人所得稅總收入的的46%。

若按照9月1日實施來計算,今年的減收不會這麼多,大約是人民幣530億 (新台幣2332億元)左右。

王建凡指出,個稅起徵點調整,使納稅人納稅負擔普遍減輕,這是國家對因物價上漲等因素造成居民生活成本上升的一個補償。經調整後,工薪收入者的納稅經過調整以後,由目前的約28%下降到約7.7%。納稅人數由約8400萬人減至約 2400萬人。意味著經過調整後,有約6000萬人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只剩下約2400萬人繳稅。

王建凡強調,這次修改個稅法可發揮四大作用。第一,大幅度減輕中低收入納稅群體的負擔。

第二,適當加大對高收入者的調節力度;使部分高收入者在抵消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得到的減稅好處後,適當地增加一些稅負。第三,減輕個體工商戶和承包承租經營者的稅收負擔。年應納稅所得額6萬以下的納稅人降幅最大,平均降幅約40%,最大的降幅是57% 。

第四,方便納稅申報。

fsj 提到...

社論-歐債危機對我國退休年金制度的啟示

【本報訊】2011-07-01 工商時報

最近希臘債務危機再度引起全球矚目。繼去年希臘政府緊縮政府支出、調降公務員薪資及刪減退休給付之後,日昨希臘政府又提緊縮預算法案,希臘各城旋又出現罷工抗爭;如今預算案雖已獲國會通過,但希臘社會正為昔日寅吃卯糧付出沉重的代價。

看到希臘的蕭條,葡萄牙、愛爾蘭、義大利等歐元區財政脆弱的國家難免有兔死狐悲之嘆。依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字來看,去年歐元區政府債務占其總GDP的比率已升逾85%,遠超過馬斯垂克條約的舉債上限。其中義大利及希臘更已逾120%,愛爾蘭及義大利也已逾90%。這些昔日富裕的國家如今債務纏身,每當信評公布之際,則又宛若驚弓之鳥,昔榮今衰的變化,令人不勝唏噓。

自二戰結束以來,凱因斯學說風行全球,凱因斯主張經濟衰退時政府不必堅守預算平衡的法則,可以舉債建設以提振景氣;當景氣復甦時則應以財政賸餘償還債務,以維持長期的財政平衡。但近二十年各國政府只奉行了半套的凱因斯學說,經濟衰退時舉債救經濟,經濟繁榮時則舉債送福利,復以巧妙的理由隨興減稅來討好選民,致使債務狂升至今天無法收拾的地步。

面對債務危機,希臘自去年起已進行退休制度的改革,原來50歲以前就可以退休領取優渥退休金的制度延至65歲,並且所領取的退休金也已限縮;法國於去年十月也通過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將領取全額退休金的年齡由65歲延至67歲;西班牙於今年初同樣提出退休年金的改革方案,將領取全額年金的年齡也由65歲延至67歲,並且年金給付的基準也更加嚴苛。

歐洲不少國家在二戰結束後紛紛實施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安全制度,期使民眾得以從容因應貧窮、疾病及年老的壓力。持平而論,這些從人道關懷出發的制度,確實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但由於選舉政治的失控,致使福利支出急速升高,如此財政豈有不惡化之理?希臘等歐洲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人們今天所享有的優渥退休金,遲早還得有人來買單;買單的代價可不便宜,除了減薪、失業之外,國家形象受創、企業外移所造成的總體經濟損失,更是難以估計。

看看希臘的處境,我們不免也要檢視一下台灣的情況。持平而論,台灣勞工退休年金制度還在起步階段,退休後所能領到的年金僅杯水車薪,難以和歐美的勞工相比。但是,台灣軍公教人員的退休制度則相對完備,退休後所領取的年金雖依其年資長短而有差別,但平均而言,每月領的退休俸仍達退休前月薪的八成左右,也就是所得替代率仍有八成的水準,這個所得替代率已高於英、法、德、挪威及瑞典公務人員七成的水準。

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軍公教人員退休年齡之輕,足可與改革前的希臘分庭抗禮。依官方統計,雖然公務人員退休已由七五制改為八五制,但去年全國公務員退休平均年齡僅55.1歲,教育人員退休的平均年齡也只有53.9歲,且其中有三成在50歲就退休了。公務人員年紀輕輕就退休坐領月退俸,而同樣的工作又得新聘人力來執行,這形同政府花兩份薪水來做一件事,如此而求財政之無危,不可得也。

依主管部門估計,我國目前13.8兆元的政府潛藏債務裡,其中支付未來30年舊制軍公教退休金達7.3兆、支付公務人員退撫基金未提撥的退休金1.5兆、未來35年公保應付擔之給付及公教優存利息未歸墊數約2千多億元。換言之,政府潛藏債務裡高逾六成是與公務人員退休金有關,這些壓力也許今日沒感覺,但日後都將實現在各年的預算裡,進而排擠相關政務,看看歐債危機,當可知我們所言非虛。

其實,早在希臘發生債信危機之前,OECD國家鑒於高齡化社會來到,已著手改革公部門的退休金制度。依經建會的研究,韓國的作法是減少公有退休金給付,將退休所得替代率由60%降至40%;法國及墨西哥刪減國營企業員工退休優惠待遇,愛爾蘭則計畫對公務員退休金所得進行課稅。簡言之,這些國家皆已了解情勢迫切,因此大刀闊斧地改革公部門的退休制度。

觀察希臘、法國等各國改革退休年金的作為,可以發現改革必須趁早,愈早改革對社會的衝擊愈低;若到了風雨飄搖之時再尋求改革,其代價之大,希臘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們籲請執政當局以希臘等歐洲國家為借鑒,以財政安定及所得分配正義為考量,儘速檢討公私部門的退休年金制度,否則希臘的今天,必將成為台灣的明天。



◆ 課網路營業稅 亞馬遜棄守加州

路透 2011/06/30

(路透紐約29日電)亞馬遜網路商店(amazon.com)今天警告1萬多家加州銷售分支,若州政府開始對網路商店課徵營業稅,總公司可能必須被迫和它們切斷關係。

美國最富有的加州,成為繼伊利諾州和康乃狄克州之後,遭亞馬遜放棄全國銷售聯盟計畫的州。該計畫仰賴州內網路提升網路營業額。

支付費用換取亞馬遜網路商店販售權的銷售分支,現在陷入亞馬遜和數州之間的戰爭。這些州聲稱,若網路零售商在州內買賣,就有義務繳納營業稅。

亞馬遜駁斥上述說法,指稱課徵營業稅會導致工作機會與收入大減。加州立法機構昨天通過預算案,將網路營業稅納入收入來源,今天由州長布朗(JerryBrown)簽署立法。

亞馬遜在今天寄給銷售分支的電子郵件中寫道:「我們反對這項法案,因為它不合憲法,也不利生產。支持這項法案的是一些大手零售商,它們多數的總部都不在加州,意圖損害競爭對手的分支廣告計畫。」

「因此我們決定,亞馬遜網路商店和所有參與亞馬遜聯盟計畫的加州居民,合約生效日期將截至加州法案生效為止。」。中央社(翻譯)

fsj 提到...

網銀、手機支付的時代來臨

【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2011-07-02 工商時報

科技對於銀行服務的意義,被明確定位出來!麥肯錫針對亞洲地區的個人金融服務最新出爐的調查結果,出現驚人變化:客戶使用網路銀行和手機銀行的頻率,首度超越銀行實體分行!

麥肯錫香港分公司合夥人林國澧表示,銀行現階段的經營策略中心是在網銀和手機支付上,實體分行的經營模式需要重新調整,5年內沒有跟上此趨勢的業者,都會被客戶「淘汰」。

這是麥肯錫公司在全球金融海嘯發生至今,第一次在全球進行的個人金融習慣大調查,亞洲部份是2011年第一季進行的調查,針對銀行財富管理客戶群,即富裕、大眾富裕和大眾客戶3大類,訪談時數約2萬小時,台灣,香港、韓國、日本和新加坡是經濟發達區,中國、印度、馬來西亞、越南等地則為新興經濟區。

麥肯錫2011年亞洲個人金融服務調查報告,得出後金融海嘯零售銀行「新」常態的5大主要變化,麥肯錫副董事陳峭表示,除了銀行分行重要性下降,網銀和手機銀行用量大幅增加,主要是個人客戶忠誠度在喪失,往來銀行的數量持續增加,台灣有6成的個人客戶的回應,「沒有1家金融機構可以真正滿足我的全面財管需求」,銀行品牌會左右客戶選擇往來銀行的次序;還有,客戶的貸款意願顯著下降,明顯財務管理的風險提高;而從來沒有改變的,是銀行無法從財富顧問上獲取手續費,金融商品銷售仍是財管業務的重點。

台灣的情況,與亞洲最新趨勢相當符合,網銀和行動銀行部份甚至領先各國。麥肯錫指出,2007年至2011年間,台灣地區銀行客戶使用網銀的情形,從每個月0.63次上升到1.35次,成長超過100%;亞洲各地平均值是上升28%。中國大陸約有18%的銀行消費者也在使用網路銀行,比2007年的3%躍升了5倍。

林國澧表示,行動銀行後續發展的潛力才更驚人,亞洲在上述期間平均使用成長83%,在各家銀行陸續投入相關技術研發下,台灣和韓國預估將是2個行動銀行最有爆發力的市場,金融海嘯期間消費者使用的升幅接近130%。

他指出,麥肯錫13年前開始進行相似的調查,每隔2、3年進行一次,自調查以來從沒有看到如此顯著的變化,銀行個人客戶在調查中的最真實反映,等同是宣告許多市場中的消費者,不再以銀行分行作為主要通路,將大大影響銀行在通路策略和資源配置的思考。



◆ 豪宅稅也應依實價課稅

【經濟日報╱社論】2011.07.02

繼財政部6月施行奢侈稅,台北市政府昨天起徵收豪宅稅。豪宅稅的政策名稱是「高級住宅加價課徵房屋稅」,顧名思義,這是針對高級住宅加徵的房屋稅,主要是選擇有「獨棟建築、外觀豪華、地段絕佳、景觀甚好、每層戶少、戶戶車位、保全嚴密、管理周全」等特色的住宅,依既有的房屋稅乘上路段率(1.2倍至2.8倍),加重其房屋持有稅負。台北市府估計,大約有400棟、近1萬戶的房子符合豪宅條件,每年房屋稅收可增加3億元。

近年台北市房價飆漲,總價億元以上的豪宅比比皆是。這些豪宅所有人不只因房價上漲而享受財富增值,更因國內房屋稅負偏低,免於承擔高額的持有成本,而得以從事更多的房產投資,成為高房價推手,促使台北市政府以豪宅稅的名義,增加持有豪宅的負擔,調和失衡。從政策動機而言,北市府立意良善,但作法上可以更積極,財政部更應將此一精神推向各縣市。

課徵豪宅稅主要有兩大目的;第一,這些豪宅能享有高房價,主因其所在區位、路段或景觀極優,而這些因素是政府及大眾一起努力的結果,亦即高房價與品質優良的公共財是連動的。因此,當豪宅享受這麼多高品質的公共財時,他們本應支付較多的稅,才符合公平原則。第二,近年北市房價飆漲主因之一,就是這些豪宅帶頭上漲,為抑制其上漲,政府也應運用租稅手段加重持有成本,以壓縮豪宅投資的獲利空間,從而抑低炒作誘因及意願。

不過,從台北市的豪宅稅內容來看,似乎並不能達成上述兩大政策目的。其一是豪宅稅的名目稅率未變,即住家用1.2%、營業用3%,儘管加徵路段率以倍計,但實質增加的稅負仍極有限。依北市府的估計,這1萬戶豪宅在計入路段率後,每年因此增加的房屋稅約3億元,等於平均每年每戶增加的房屋稅僅3萬元,就算是當成買「豪宅標誌」,也算是非常便宜了。其二,由於政府加徵的豪宅稅相對於豪宅價值是九牛一毛,官方選出的豪宅卻因政府的背書保證而身價更高,兩者一抑一揚,效果一小一大,反而使豪宅價格難跌易漲。

我國實質房屋稅偏低,眾所周知。以台北市知名豪宅「帝寶」為例,前不久有一戶被公開拍賣,得標價逾億元,而當年這棟房子的房屋稅只有7萬元,以1億元計,代表這棟豪宅的房屋稅實質稅率只有萬分之7,遠低於國外許多大城市1%的水準;即使現在再增收平均每戶3萬元的豪宅稅,每年的房屋稅也僅10萬餘元,實質稅率依然很低。

其實,我國房屋稅名目稅率已與國際水準相當,實質稅率偏低的主因,是地方政府核課房屋稅的稅基(房屋價值),是採用官方公告認定的房屋評定現值,而不是市價或實際交易價格;並因評定房屋現值的主要項目建造成本等標準單價已近30年沒調,地方政府的評價又常考量政治現實而妥協,使得評定現值遠低於市價,而且市價愈高、落差愈大。因此,即使政府提高房屋稅名目稅率也沒用,只要此一現象不除,實質房屋稅率仍然拉不起來。試想,如果豪宅稅是依實際交易價格課稅,上述那棟帝寶房子每年要繳的房屋稅就會超過100萬元,而非10萬元。如此一來,有能力「養房」的投資客就會減少,也才能真正收到抑制房市投機、房價的目的。

豪宅稅是因應台北市房價區域性飆漲的權宜作法,但投機炒作無所不在,現行房屋稅制提供的炒作空間,政府應以建立實價課稅機制杜絕。政府已以奢侈稅打短期投機,也有豪宅稅打區域投機,現在要向房產稅制全面合理化進擊。



◆ 印度廟寶藏 逾百億美元

中央社 2011.07.02

南印度克勒拉省1座印度教寺廟進行廟產盤點,昨天從1個139年沒打開過的地下密室裡,發現價值超過112億美元的金銀珠鑽寶藏。盤點預計還要進行1週,寶藏價值應不只於此。

位在南印克勒拉省(Kerala)省會錫魯瓦蘭塔不朗(Thiruvananthapuram)的印度教帕德瑪納巴史瓦米(Padmanabhaswamy)廟,供奉毗濕奴(Vishnu)神。

據「印度新聞信託社」(Press Trust of India,PTI)報導,寺廟由18世紀土邦特拉凡科(Travancore)大君瓦爾瑪(Marthanda Varma)所建,目前由前王室家族負責管理。

最高法院最近審理一宗訴請廟方管理透明化的案件,下令清點廟產,並指派克勒拉高等法院2名退休法官、專家和廟方成立7人小組,打開密室盤查清點。

廟內6個地下密室中,有4個經常會打開;但編號A、B的2個密室,已有139年沒打開過。

「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今天報導,密室A、B自1872年起便不曾開啟。在打火弟兄和考古部門協助,不時對密室內供應氧氣的情況下,7人小組前天找出通往密室A花崗岩地窖的狹窄階梯。

報導引述消息來源說,裡頭藏有數千年前的金幣,9呎長2.5公斤重的金項鍊、約1噸重大米形狀黃色金屬飾品、黃色金屬棒、塞滿鑽石的麻袋、金繩、鑲鑽石和綠寶石的古董珠寶、王冠、寶石等。

昨天又找到總重17公斤的英國東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時期金幣、18枚拿破崙(Napoleon)時代硬幣、用絲纏繞的寶石、逾1000公斤重的金幣和金飾、1隻黃色金屬製小象。

報導指出,光是密室A目前找到的寶藏,表面價值便超過5000億盧比(約112億4500萬美元),這還不包括它們屬於古董貨的價值,而同樣封閉139年的密室B還沒打開呢!

有關廟產總值的正式報告尚未出爐。據報導引述7人小組的退休法官說,很難明確估算何時能夠完成盤點,「密室B和E還沒清點,可能還得再花1週吧」。

7人小組是從6月27日起展開盤點行動,6月29日前雖只清點了密室C、D、F,裡頭的廟產估計已達100億盧比。

這次盤點行動已讓人質疑寺廟安全措施。報導說,截至目前,維安都由廟方人員自行負責,恐嫌不足。

fsj 提到...

克魯曼專欄/舉債上限 政治勒索新籌碼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2011.07.02

再過大約一個月,如果情況沒有改變,聯邦政府將達到法定舉債上限。如果不提高舉債上限,將發生可怕的後果。在最好的情況下,經濟成長將減緩;最壞的情況則是,我們將跌回2008-09年金融危機的深淵。

那麼,未能提高舉債上限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嗎?那可不。

許多評論家對舉債上限仍然信心滿滿,他們說,不提高上限的嚴重後果,足以確保政治人物到最後會做該做的事。但這種自滿忽略了當前情況的兩個重要事實:現代共和黨的極端主義,和歐巴馬迫切需要阻止進一步的勒索。

我們來談談情況是如何演變至今的。

聯邦舉債上限是美國預算法中的怪現象:由於債務是稅務與支出決策的結果,國會已作了那些稅務和支出的決定,為什麼要對債務再投一次票?傳統上,舉債上限被視為無關緊要的小事。在美國國債增加逾4兆美元的小布希政府時代,國會一團和氣地投票提高舉債上限不下七次。

因此利用舉債上限來勒索政治讓步,在美國政治是新現象,而且這似乎完全出乎歐巴馬的意料。

去年12月,歐巴馬已同意延長布希減稅法案—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都認為這是對共和黨勒索的讓步—大西洋月刊的安賓德(Marc Ambinder)問,為什麼這項協議未包括提高舉債上限,以免再陷於被挾持的情況(這是我的用語,不是安賓德的)。

即使在當時,總統的回答似乎還摸不著頭腦。

他說「沒有人,不管是民主黨或共和黨,願意看到美國政府的誠信原則崩潰」,他還相信眾議院議長貝納(John Boehner)會接受他的「治理責任」。

我們已經看到事情的演變了。

不過,歐巴馬對未能提高舉債上限的危險看法正確。事實上,因為他只專注在金融信心上,以致低估了事情的嚴重性。

不是說信心是小事。未能提高舉債上限—後果之一將是無法償付既有的債務—可能讓投資人認為美國不是認真、負責的國家,進而引發嚴重的後果。此外,沒有人知道美國違約對世界金融體系會造成何種衝擊,而世界金融體系卻建立在美國政府債務是最安全資產的假設上。

但信心不是唯一岌岌可危的東西。未能提高舉債上限將迫使美國政府立即大幅削減支出,其規模將讓希臘目前採取的撙節措施相形見絀。

還有別相信我們輿論一面倒宣稱削減支出有益的謬論,在經濟深陷不景氣的時候削減支出,會摧毀數十萬、甚至數百萬個就業機會。

因此未能達成債務上限協議將帶來極嚴重的後果,但重點是:如果歐巴馬想繼續坐在總統寶座上,他必須準備好面對那些後果。

別忘了,共和黨領袖不會真的關心債務的水準,他們只是利用債務危機的威脅來達成意識形態的目標。

如果你對這一點有任何懷疑,上周的鬧脾氣應該能讓你相信。進行債務協商的民主黨人宣稱,既然我們處於危險的財政狀況,應該也討論節制對企業飛機和避險基金經理人的減稅,就像削減對窮人和不幸者的援助一樣。共和黨人的反應是憤而退出協商。

所以真正發生的就是純粹而直接的勒索。正如羅斯福研究所(Roosevelt Institute)的康克薩爾(Mike Konczal)指出,共和黨事實上是帶著棒球棒圍過來嗆聲:「你們的經濟好像還不錯,要是有什麼三長兩短就太可惜了。」

共和黨這麼做的原因是,他們一定相信這一招管用:歐巴馬已經向減稅屈服,他還會再讓步。共和黨自認占優勢,因為大眾會把他們威脅要製造的經濟危機怪到總統頭上。事實上,我們很難不懷疑共和黨領袖真的希望經濟變糟。

總之,共和黨相信,他們已經探清歐巴馬的虛實,歐巴馬雖然還住在白宮,但從實際上看,他的總統任期已經結束。現在是—也早該是—歐巴馬證明他們錯了的時候。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全球製造業減速 美國獨強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1.07.02

攸關全球經濟成長的製造業景氣6月陷入連續第二個月的成長減速,從中國、台灣、南韓、印度到歐元區,都跌到好幾個月以來的低點,唯獨美國意外勁升,激勵美股1日早盤大漲逾百點,國際油價下跌2%。

美國供給管理人協會(ISM)1日公布,6月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5月的53.5上升至55.3,遠高於市場預估的下滑至52,顯示業者逐漸從日震帶來的零組件短缺衝擊中恢復元氣。PMI指數在50以上代表表景氣處於擴張。

美國製造業景氣意外反彈,讓市場對經濟趨緩的疑慮獲得紓解,美股三大指數1日早盤勁揚,道瓊工業指數大漲131點至12,545.99點,標普500和那斯達克漲幅也都逼近1%。

國際原油受歐亞製造業指數下滑拖累,紐約西德州輕原油一度跌破每桶94美元,倫敦布侖特原油跌破每桶110美元。

歐亞製造業景氣減速,凸顯各國央行緊縮銀根和海外消費者疲軟需求所造成的影響。亞洲多國央行正積極調升利率來抵抗通膨,已衝擊到製造業活動,歐洲央行下周(7日)也很有可能升息。

商業銀行(Commerzbank)駐倫敦經濟學家迪克森說:「成長率毫無疑問正在趨緩。未來幾個月我們將面臨緩慢的成長。」

Markit公司公布的歐元區PMI在6月跌到52,低於5月的54.6 ,而且是18個月來最差表現。環視歐元區17國,體質較為穩健的德、法仍是支撐歐元區製造業的主力,但成長明顯減緩,德國出現17個月來最慢的增速;「歐豬國」義大利、愛爾蘭、西班牙和希臘更同步萎縮。

大西洋彼岸的英國製造業指數在6月跌至51.3,是將近兩年來的新低,而且遜於5月經過下修的52,意味著英國第二季經濟可能十分黯淡。

而在亞洲,中國官方PMI在6月跌到50.9,創28個月以來最低,投資人愈來愈擔心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

此外,印度HSBC PMI指數跌到九個月來最低,從5月的57.5 跌至55.3,超過兩個百分點的跌幅是2008年11月以來最深。南韓HSBC/Markit PMI指數從51.24下滑至51.13。台灣的指數更從54.9大幅減速至49.9,是去年10月以來首度跌破50。



◆ 韓歐FTA上路 台韓新賽局,開跑!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5/6432420.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周品均/台北報導】2011.07.02

當韓國大型、國家企業型碰到台灣中小型企業,今日起韓國與歐盟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上路後,韓國、台灣競爭會變成什麼新賽局?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所六所所長楊家彥指出,韓國國家型企業在與歐盟的FTA施行後,將能享有關稅減免等便利,對於韓國品牌的推行而言更是如虎添翼,對採中小企業發展模式的台灣產業來說,無疑是更大威脅。面對韓廠同時享有資金與政策優勢的新賽局中,台廠必須採取更加積極的全球布局、降低成本、研發創新策略以抗衡韓廠的FTA優勢。

韓廠,挾資金與政策優勢

楊家彥指出,韓歐FTA的上路也開啟台韓競爭的新賽局,韓國政府在推動與歐美簽訂FTA的進程腳步快速,對於已走上國際品牌之路的韓廠而言,FTA上路後將排除關稅障礙等不便利性,政策優勢的加持對發展來說更是如虎添翼,韓國大型企業在政府全力扶植之下,可以投入豐富的資源追求創新發展,不過卻也有一旦決策錯誤影響將巨大的高風險特質。

韓歐FTA上路後,台廠面臨韓廠挾持著資金與政策優勢的新賽局,楊家彥認為,以中小企業模式發展產業的台灣,由於仍面對國際關係上的困境,雖然兩岸簽訂ECFA後可望加速推動與其他國家的FTA進程,但就目前看來仍未有太大突破,在打通對外貿易關係方面,步伐遠落後韓國,相較於韓廠,台灣的廠商面對缺少關稅減免的不利因素。

台廠,如何突圍?

楊家彥指出,韓國與歐盟FTA的生效讓台廠吃了競爭上的虧,不過,這也不代表沒有FTA台廠就活不下去,他表示,台廠在韓歐FTA上路開啟新賽局後,必須思考於不具障礙的地點設廠等突圍方式消彌關稅障礙,台廠全球布局的腳步必須加速,同時對於成本的掌控也要更加謹慎,而創新與專業能力也將是台灣廠商能否在新賽局中與韓國廠商抗衡的關鍵。

※ 相關報導:

* 郭台銘:台日聯手 必敗三星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433815.shtml

郭台銘接受日經新聞專訪,強調台日企業合作、聯手進軍中國大陸,是最好的商業模式,尤其擁有品牌的日本企業、與擁有量產能力的鴻海合作,一定可以打贏南韓三星。

fsj 提到...

德國人如何不失業

【陳穎芃】2011-07-03 工商時報

■上一波全球不景氣來襲時,各國失業率普遍飆高,且美國失業率至今依舊居高不下,但德國當年失業率不增反減,原因就是企業以縮短工時取代裁員。

■In the United States, most employers cut jobs. In Germany, they cut hours.

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CEPR)近日報告指出,2007至2009年間德國失業率不增反減。負責編纂這份報告的CEPR經濟學家施密特(John Schmitt)表示,重度仰賴出口貿易的德國經濟在當年確實受到不景氣嚴重打擊,但國內勞工市場卻逃過這場災難,「因為企業普遍縮減全職工時。」

報告指出,德國與美國勞工市場的最大差別在於,德國工會勢力比美國強大,因此不少企業是因應工會要求取消加班,於是勞資雙方達成縮短工時的協議。另一方面,德國法律高度維護勞工權益,迫使實施裁員的企業必須負擔高成本,也間接嚇阻裁員風潮。

政府減稅又補貼雇用

除了法規嚴謹之外,德國政府在不景氣期間推行的打擊失業對策也幫助許多勞工保住飯碗。2007年金融風暴越演越烈後,德國政府推出了短期工作補貼措施(Kurzarbeit),一方面藉由減稅優惠來鼓勵企業雇用短期約聘人員,另一方面透過社會福利制度來彌補勞工因工時減少而損失的所得。

在這項政策推動之下,當年德國人平均工時減少3.4%,每小時勞動生產力也下滑3.9%。儘管一開始各界對這項措施的批評聲浪不斷,且不少人質疑政府無法承受企業補助與半失業勞工津貼的雙重財務負擔,但事到如今終究還是證明了政策有效。

當年在全球剛陷入不景氣時德國失業率約7.9%,到了2010年5月,失業率反而降至7%,跌幅近1個百分點。同一期間,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整體失業率反而增加3個百分點,達到8.6%。

造就德國失業率下滑的因素除了政府與工會雙雙推動縮短工時之外,德國業界數十年來發展出的彈性工時機制也成功讓企業以「貯存勞工」取代裁員。

1990年代初期全球不景氣時,福斯汽車就曾以縮短工時搭配減薪措施來避免人事重疊。此後,德國多數企業便開始仿效這項做法,並由勞資雙方協商出一套約聘合約架構。

根據這套架構,員工能彈性調整每日工時,而雇主則依工時的增減來調整薪資。如此一來,企業不但能因應需求變化調整產能,也能保障就業市場。

據OECD統計,截至2009年第3季為止,德國實施的縮減工時政策一共讓20多萬名勞工免於被裁員,只是這項政策若長期實施也暗藏失業性經濟復甦的風險。

提升生產力終究得裁員

即便在就業率毫無增長的情況下,只要德國平均每人工時與每小時生產力回升到金融風暴前的水平,國內經濟同樣能達到7%以上的成長率。

問題是這段過程要花費許多年時間,而這段期間企業為了加速提升生產力,終究得縮減人力規模,因此儘管這項政策成功讓德國在不景氣期間保住就業市場,在經濟回歸成長軌道後仍應逐步退場。



◆ 日曠男怨女增 單身戶首破3成

中央社 2011.07.03

最新公布的2010年國勢調查顯示,日本民眾晚婚或未婚化的傾向趨於明顯。30至34歲男性未婚者將近半數。單身戶達1590萬戶,首度突破整體的3成。

調查顯示,30至34歲未婚的男性佔46.5%,日本在2次大戰後1950年,這年齡層男士未婚的比例僅8%,但到了1980年突破20%,之後就一路攀升。

這20年來,女性未婚率也漸高。到1980年為止,30至34歲的未婚率是9.1%,但是1990年升高到13.9%,到了2000年遽升至26.6%,2010年升到33.3%。這20年來,上升將近20個百分點。

日本將45至50歲及50至54歲未婚率的平均值稱為「生涯未婚率」。若根據2010年的數據估算,男性生涯未婚率將高達19.4%,這20年來上升14個百分點。女性為9.8%,這20年來上升了5個百分點。

日本國立社會保障暨人口問題研究所調查指出,單身希望結婚的人,男女都達9成。但是,找不到合適的對象或因工作、收入不穩定等因素,很多人不敢結婚。

日本內閣府今年制訂的兒童暨育兒白皮書分析指出,正職員工比非正職員工、年收高的比年收低的人的結婚率高。

這項國勢調查指出,單身戶達1590萬戶,首度突破整體的3成。這剛好與未婚人數增加的情況相互呼應。今後,未婚人士逐漸高齡化,單身人士需接受照護或生病時該如何因應,成了社會必須面對的課題。



◆ 印度廟黃金城 藏逾3000億寶藏

自由 2011.07.03

〔編譯魏國金/綜合二日外電報導〕印度時報二日報導,印度南部喀拉拉邦一間著名印度教神廟,自上月二十七日展開六座地下密室盤點工作以來,已清點出價值超過一百一十二億美元(約台幣三千兩百一十七億元)的寶藏,其中兩個地窖自一八七二年以來,長達一百三十九年歲月未曾被開啟過,清查人員彷彿踏入失落的黃金城。

6密室藏寶 還有兩室未開啟

由印度最高法院責令成立的七人清查小組,六月三十日在消防與考古人員的協助下,打開希里.帕德馬納巴斯瓦米神廟編號A的地窖大鎖,之後發現一條狹窄階梯,進而通達一個花崗岩密室,地面人員不斷將氧氣灌入密室,人工照明則讓工作人員可以入內工作。

消息來源說,他們發現數千年前的金幣,一條長二.七公尺、重二.五公斤的金項鍊、重達一公噸的黃金米狀飾品、一個裝滿鑽石、黃金繩的麻袋,以及數千件綴有鑽石、祖母綠的珠寶與皇冠。

古金幣、寶石飾物等數量驚人

第二天他們的發現更驚人,消息來源說,他們找到十七公斤英國東印度公司時期的金幣、十八枚拿破崙時期的錢幣、用絲線纏繞的寶石、重逾一千公斤的金幣與飾物,以及一個黃金打造的小象。初估光是在密室A發現的寶藏,價值就超過一百一十二億美元。

報導指出,當中也發現一七七二年鑄造的英國古金幣,顯示這些金幣來自當時的特拉凡科土邦拉瑪.瓦瑪大君。該廟於十六世紀開始興建,內中共有六座地下密室,目前B、E兩室還未被打開,七人清查小組預定還需一週的時間才能完成盤點工作。之前在清點完編號C、D、F的三座密室後,已找到可能價值數億美元的寶藏。

專家指出,六室中A、B兩室最為神秘,因為過去一百三十九年來未曾公諸於世。歷史學家說,許多金項鍊、鑽石與珠寶的年代十分久遠,要評估這些寶物的價值極其困難,甚至根本不可能。

希里.帕德馬納巴斯瓦米神廟向以精緻的雕刻聞名,當地傳說歷代統治特拉凡科土邦的大君,把無數的寶藏埋藏在神廟的厚石牆與地下密室中,而這次的發現可望使其超越安得拉邦的蒂如帕第神廟,成為印度最有錢的神廟。

法院已裁定邦政府接管神廟

印度獨立後,一九四七年特拉凡科土邦與另一個土邦合併成喀拉拉邦,該神廟由特拉凡科大君後人成立的信託單位管理。不過一名當地律師向喀拉拉高等法院提出請願,他以目前的管理機構無足夠維安能力為由,要求官方接管神廟。信託委員會提出上訴,遭最高法院駁回,最高法院裁定邦政府接管神廟與其資產,並下令信託委員會將神廟的安全責任交付警方。

由於目前清查到的廟產驚人,喀拉拉邦警察首長已下令加強神廟衛護警力,並設立警報器和監視器,當局並規畫派特種部隊負責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