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4

央行:台灣明年3低1高╱2012仍有5大地雷區

◆ 央行:台灣明年3低1高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6/122011122300096.html

【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2011-12-23 工商時報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22)日於總統財經對策小組會議出示央行內部研究資料,指歐債對台灣的影響已擴及到實質面,台灣經濟明年將面臨「三低一高」的壓力,即出口、消費和投資可能下滑,但失業率恐會提高。

根據該報告,顯示台灣明年將面臨低出口、低投資、低消費和高失業率的「三低一高」危機,金融人士指出,央行29日將召開年底理監事會議,不排除央行降息提振景氣。

彭淮南在「歐債危機對全球經濟金融之衝擊-兼論對台灣之影響」報告中,提及歐債危機和全球經濟減緩會互為影響,其中金融面造成信心不足和台股下跌,實質面除直接影響台灣對歐出口,也會間接衝擊台灣對大陸和美國出口。

彭淮南表示,出口下降將影響民間投資減少,信心不足和台股走低則會降低民間消費,最終衝擊便是台灣經濟成長率下降、失業率上揚。

央行指出,下半年起台灣對歐美主要市場出口成長下滑,顯示歐債已經重傷台灣出口產業,台灣出口總額有9%直接銷往歐洲,但不少產品透過大陸和美國加工後出口至歐盟,因此台灣間接出口到歐盟的比重不低。

央行指出,歐債引發景氣降溫,讓下半年台灣對歐盟出口負成長,根據統計,6月以來,台灣對歐盟出口成長率從1~5月的15.8%嚴重下滑到-0.1%,對美國出口成長也從15.8%降到9.5%,顯示台灣對歐、美出口都明顯受歐債危機波及。

至於歐債對銀行體系的影響,央行統計,國銀對歐豬五國曝險43億美元,占全體餘額的2.4%,評估認為不必擔心;且相較歐美銀行信用緊縮,國銀授信穩定成長,足以支應經濟成長所需,今年前10月放款與投資仍成長7.66%。

※ 相關報導:

* 最新研究報告 若歐債惡化 引發全球經濟危機// 央行:明年GDP 腰斬至2%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dec/23/today-t1.htm

歐債危機持續延燒,中央銀行昨晚發布最新研究報告,除了說明歐債問題對台灣的衝擊外,還特別引述亞洲開發銀行(ADB)的模擬數據,若歐債引發新的全球經濟危機,明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將由四.一%腰斬至二%,驟減二.一個百分點,比南韓更嚴重。



◆ 小心!2012仍有5大地雷區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1122300165.html

【記者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2011-12-23 工商時報

財經網站CNBC周三報導,歐債明年仍將是影響全球經濟與金融行情的頭號關鍵因素,中國經濟著陸究竟是軟還是硬以及美國經濟走向同樣備受關注。不過,在地緣政治風險方面,全球有5大地雷區最需要留意。

1.伊朗問題。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將對伊朗發展核武計畫實施經濟制裁,情勢已經升高,分析師已開始擔心可能爆發以色列對伊朗動武或是伊朗關閉荷莫茲海峽的情況,只要出現其中一種,就會推高油價,衝擊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

2.北韓局勢。在金正日上周六猝逝後,么子金正恩已接掌政權,外界對這位年僅28歲的新領導人所知甚微,但他承繼的是一個鎖國經濟,還有一個先進的核武計畫。已有報導指出,金正恩將領導一個執政決策核心小組,決策團隊成員包括其姑丈與軍方將領。

3.伊拉克是否爆發內戰。美國正式從伊拉克全面撤軍才1天,由什葉派掌控的政府隨即以籌組恐怖組織並暗殺政府官員為由下令逮捕遜尼派副總統哈希尼,本來就脆弱的聯合政府瀕臨瓦解,增添中東的不穩與油價的不確定性。

4.巴基斯坦與美國同盟關係弱化。由於美國與北約軍隊意外炸死巴基斯坦的士兵後,美巴之間劍拔弩張的關係隨即惡化,美巴關係對於美國的反恐戰以及與印度的關係平衡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之前不斷有傳言指出該國軍方準備趁巴基斯坦總統札達里赴杜拜醫病時發動政變,後因札達里返國傳言才平息。

5.俄羅斯大選。俄羅斯總理普丁的執政聯盟在國會大選中不僅喪失多數優勢,還爆發涉及選舉舞弊的爭議,俄羅斯人民是否接受這位強勢領導人明年再度出任總統,外界已提出質疑,俄羅斯政局若出現變化,不僅將牽動國際政治,還會對能源市場造成影響。

此外,明年將有一些國家舉行選舉,政局與政策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包括法國、墨西哥,印度與俄羅斯都將舉行大選,美國也在11月舉行總統選舉。



◆ 經濟數據報喜 Pimco卻唱衰美國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800158.shtml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12.23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警告,明年美國經濟恐陷入停滯,但這項觀點與反映美國經濟持續成長的最近數據明顯相左。

彭博資訊報導,Pimco網站公布的經濟展望報告指出,美國經濟受歐債危機與中國景氣降溫拖累,明年成長率將介於0-1%。Pimco報告預估,歐洲經濟明年將萎縮1%-1.5%,中國成長率則在6.75%-7.25%之間。報告表示,明年的全球經濟成長將由2.5%減速至1%-1.5%。

領導Pimco景氣循環經濟論壇的帕瑞克在報告中寫道:「如果不是歐債危機持續延燒,以及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整體需求可能趨緩,未來一年美國經濟前景應可相對健康。」

Pimco的觀點與最近美國製造業、消費、房市改善的數據形成對比。22日出爐的數據顯示,美國最近一周初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意外降至2008年4月以來低點,消費信心也攀升,表現優於預期。

Pimco公司2009年曾預測,在歷經2008年金融海嘯洗禮後,美國經濟受失業率偏高的拖累,成長率恐連續數年低於平均水準,政府強力介入市場也會相當明顯。

Pimco是德國保險業者安聯集團(Allianz)的旗下事業,負責管理近1.3兆美元資產。

據市場研究機構理柏(Lipper)與彭博公司的資料,Pimco擁有的全球最大共同基金總回報基金,今年績效欠佳,落後72%的同業,今年勢必會首度出現年度資金淨流出的窘境。Pimco總回報基金規模高達2410億美元,今年1-11月流失23億美元。但過去五年來的績效打敗98%同業。

※ 相關報導:

* 美數據利多 歐股收紅
http://www2.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112230007&pType0=aFE&pTypeSel=0

歐洲股市走高,本週漲勢擴大,主要受惠美國上週初請失業救濟人數意外降至2008年4 月來低點,顯示美國經濟復甦步上正軌。

歐債危機 引爆全球銀根緊縮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新聞眼/陸買遍全球 西方讚又怕

【聯合報╱記者陳思豪】2011.12.24

中國三峽集團以卅五億美元,收購葡萄牙電力公司超過兩成的股票,同時間,兗州煤業集團也以七億澳元收購Glouces-ter公司,取得全球最大煤礦出口國的出口權。隨著經濟實力不斷提升,大陸正不斷透過海外收購的方式,企圖增加自己在全球的影響力。

細數大陸這幾年的收購史,從TCL收購阿爾卡特、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到中石油收購新加坡石油、騰中重工收購悍馬、中國石化收購瑞士Addax石油公司(創下大陸海外收購最大案)、蘇寧電器入主日本LAOX。大陸「買遍全球」的舉動,引起全球注目,西方國家對中國經濟奇蹟的讚嘆之餘,也擔心經濟實力強大後的中國,未來將進一步掌控全球市場。

但值得注意的,卻是大陸企業的本質問題,很多企業屬於國營,多半抱持著「搞大做專」的想法,卻忽略了固強保精的思路,從TCL、聯想、中國平安的虧損案例來看,過多的併購動作,或許不是一個太明智的舉動。

統計數據指出,先進國家併購後的成功率,只有兩成左右,對許多剛起步的中國大陸企業來說,很可能存在更高的風險。舉例來說,就像一個財大氣粗的富豪,因財力雄厚,而到處收購藝術品、亂投資股票,其中的風險是難以估算的。

中國人過去普遍存在好大喜功、愛面子等陋習,不少企業進入世界五百強,但企業本身的體質尚未完善,縱使財務報表亮眼,但不能反應整體實力。

在世界經濟動盪不安的情況下,大陸是穩住全球經濟形勢的重要關鍵,但一窩蜂的盲目,很可能會讓自己也陷入危機當中。

※ 相關報導:

* 買葡萄牙電力… 陸資歐洲大血拼
http://www.udn.com/2011/12/24/NEWS/MAINLAND/MAI1/6801811.shtml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長江三峽集團近日以二十七億歐元(約新台幣一千零六十八億元)拿下葡萄牙電力公司的百分之二十一點三五的股權,成為葡萄牙電力的最大股東。

* 大陸72億投資南非
http://www.udn.com/2011/12/24/NEWS/MAINLAND/MAI1/6801814.shtml

大陸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投公司)日前以二億四千萬美元(新台幣七十二億六千萬元)收購未上市的南非Shanduka集團百分之二十五的股權...

* 浙企前9月倒2.5萬家 比海嘯慘
http://www.udn.com/2011/12/24/NEWS/MAINLAND/MAI3/6801719.shtml

有不少經濟專家表示,這已是比2008年更為嚴峻的金融危機。據悉,2008年浙江省全年私營企業倒閉數是2.2萬家,在當時是六年來的新高,而今年嚴峻情勢更勝以往。



◆ 出口內需同衰退 27個月以來首見負成長

自由 2011.12.24

〔記者林毅璋/台北報導〕國內經濟成長的「出口」與「內需」雙引擎,是否已陸續停轉,紛使國內許多經濟成長數據退回金融海嘯時期的水準?經濟部統計處昨發布今年十一月國內工業生產指數為一二五.九六,年減三.五五%,是自二○○九年九月、二十七個月以來又見負成長。同時間,國內商業營業額為一兆一五七五億元,年減○.九五%,亦為二十七個月以來首見負成長。

工業生產 明年第一季落底

經濟部統計長黃吉實分析,工業生產呈現緩步下滑的走勢,不像金融海嘯期間瞬間就衰退七成。他預估,由於民生工業將因農曆春節效應受惠,十二月工業生產的跌幅可望趨緩,並於明年第一季落底,第二季逐步回升。他並預期,全年的工業生產成長率仍可望維持五%。

其次,儘管十一月的餐飲業與零售業營業額都有成長,但在服飾出口減緩等因素影響下,批發業營業額年減三.○三%,使得整體十一月商業營業額呈現年減○.九五%現象。

施顏祥:成長減緩不代表衰退

另外,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全球景氣下滑,已對台灣景氣造成影響;加上去年比較基期較高等因素,今年下半年起,台灣經濟成長力道的確有轉趨溫和跡象。他也認為,現階段內需市場的成長力道看來有些減緩,但並非衰退。

施顏祥強調,經濟部將全力「拚出口、促消費、助消費。」明年要達到經建會預估的四.三%經濟成長率目標應該沒有問題,出口成長率更會優於主計處預測值的五.九三%。

※ 相關報導:

* 工業生產、商業營業 創27個月新低
http://www.udn.com/2011/12/24/NEWS/FINANCE/FIN2/6801578.shtml

受歐債拖累出口,半導體、面板、LED、太陽能等需求緊縮,讓電子零組件業年減9.34%;反觀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則「一枝獨秀」,年增17.86%。



◆ 15個歐元區債信評等 下月恐挨刀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1.12.24

路透報導,消息人士透露,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P)明年元月將公布讓外界「挫咧等」的15個歐元區國家債信評等。

消息人士說:「我們已從標普獲得非正式暗示,得知他們將在元月公布。我們是從與標普談話的字裡行間推敲獲悉。」另一名來自不同國家的消息人士也透露,標普可能在下月公布結果。

標普本月6日時警告,如果歐盟領袖在9日峰會上無法就解決歐債危機達成協議,可能會對歐元區國家祭出前所未有的大規模信評調降。標普當時將德、法等15個歐元區國家的信評列入負向觀察名單,理由是歐元區信用條件緊縮,使「系統性壓力」攀增。

另一家信評機構穆迪也表示,明年第一季將檢討歐盟27國的信評。惠譽上周則把包括義大利與西班牙在內的六個歐元國列入降評觀察名單。

標普繼22日把匈牙利信評打入垃圾級後,23日再度調降包括當地最大銀行OTP在內的四家銀行信評,理由是「反映銀行持有匈牙利公債對主權債務的曝險、營運環境惡化、以及政府自2010年對銀行體系實施不友善措施的後果。」

不過,標普同日則把西亞國家亞塞拜然主權信評調升一級至投資級的BBB-,展望穩定,原因是該國公共部門資產與國際投資提升,足以緩衝保護,因應石油跌價的衝擊。



◆ 停用10年 德民間仍藏410億馬克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12.24

歐元發行10年之後,仍有許多德國人不願放棄德國馬克。德國聯邦銀行23日公布,截止今年11月底,德國民間還存有將近172億馬克紙鈔以及238億馬克的硬幣。

聯邦銀行在公布統計數字的同時,也對民間存留馬克的背景做了描述。除了用作收藏之外,還有不少人是因為忘記了自己存有馬克,因而未能及時兌換成歐元。

有些人在清理儲藏室或者搬家時才偶然發現過去留下的錢。聯邦銀行還紀錄過一些奇怪的發現,有人在裝修祖父母留下的房子時,發現壁紙後面貼著馬克鈔票,還有人在母親去世後,發現自家窗簾後面縫著幾千馬克。

聯邦銀行估計,還有許多德國馬克流失國外。前南斯拉夫及其瓦解後成立的幾個巴爾幹國家,曾把德國馬克當作第二貨幣使用,並以馬克作為金融交易的強勢貨幣。

聯邦銀行因此認為,這些國家目前尚有總數約64億馬克(32.7億歐元)的紙鈔沒有回收,連同硬幣在內,沒有兌換的德國馬克多達133億馬克(約68億歐元)。

聯邦銀行迄今未停止馬克兌換歐元的業務。到11月底該銀行共為客戶兌換歐元22萬次,回收價值5090萬歐元的9900萬馬克。

fsj 提到...

英金融業 興起道德之辯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12.24

俗話說「盜亦有道」,金融危機爆發幾年來,金融界給人的印象是業者無「道」可言,連盜也不如,〈占領華爾街〉引發的歐美各地「占領」運動,說明各地民眾受夠了。金融界本身則是好錢我自摟之,有恃無恐。不過,業者漸漸也有些反省,雖然只是個開始。

金融界承認 他們道德不夠

近日在倫敦南區一所教堂,牆上的天使俯視牧師、勞工、教授、環保人士、投資銀行家隔著走道熱烈爭論,他們情緒激動的論題是「金融界的道德」。人人觀點各異,大家卻有個一致之見:金融界道德不夠。

癥結找到了,難題是,怎麼辦。

〈占領倫敦〉在聖保羅教堂外面紮營已兩月。銀行界的紅利和金管問題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就是火熱的話題,業者不曾表現多少意願來和憤怒的民眾對話,認真討論改革者也屈指可數。

責任感和道義 被個人崇拜取代

現在,英國金融界有些團體首次探索自已該怎麼做,選項包括設置專業標準,納入一些不成文的規則和傳統,重振金融業的倫理水平。

〈占領倫敦〉有個成就,是促成金融圈本來沒有訴諸言語的焦慮明朗化。皇家蘇格蘭銀行企業金融部總經理聖約翰指出:「過去十到20年來,責任感和道義意識被個人崇拜和個人人貪婪取代,整個金融界的經理都口口聲聲『我們必須使金融機器維持運轉,我們必須不斷產生更大的利潤』,人人都受到獎勵,去冒愈來愈大而且往往不責任的風險。」

近來不斷傳出金融界以不當手法銷售產品的故事,包括美國國會議員今年批評高盛和德意志銀行在危機期間以可議手段處理次貸,老牌銀行匯豐則由於剝削老年客戶而挨罰款。

金融界的道德論,相當是一種懷舊,懷念當局1980年代解除金融管制以前的時代,個人榮譽和責任是英國金融業支柱的時代。美國投資銀行大戶摩根大通本來也有一句座右銘,「用一流方法做一流事業」,一流手法指嚴守道德規範。後來的變遷將本末倒置。事業第一,道德一斤多少錢?

決定法制化 將道德訴諸文字

金融業者也是人,推動金融業道德復興的人說,有個辦法是訴諸他們的心, 搭配「有效的管制」。

單單強調道德,能治好資本主義和金融界的病嗎? 那天在教堂裡辯論的有二百人,只三分之一同意。金融業內部也很多人持疑。

不過,做總比不做好。英國金融界一些資深主管今年10月支持成立的「銀行專業標準委員會」草擬了一份規範,主旨是敦促金融界「隨時隨地都以公平、誠實、值得信任、勤快的作風」行事,希望盡快推出一套合乎道德的執業標準。

有個叫TheCityUK(英國金融界)的遊說組織,致力處理社會和金融服務業之間信任崩潰的問題。組織裡由年輕一輩金融工作人員構成的團體「下一世代的遠景」,則推動將道德規範形諸文字。



◆ 四隻手 掐緊美國經濟咽喉

【經濟日報╱編譯楊宛盼/綜合外電】2011.12.24

近來的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好轉的可能性增加,但許多經濟學家仍保守看待明年的美國經濟展望,預測只溫和成長2%。全球經濟、房市、就業市場和政府緊縮預算,將是影響美國2012年經濟走勢的主要因素。

IHS 全球透視預測,2012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可能從今年的3%降至2.7%,主因是歐洲經濟可能陷入衰退、加上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加強控制通貨膨脹。

房市持續低迷是一大風險。巴克萊資本指出,法拍屋釋出壓低房屋價格、銷售和新建案數量,雖然所謂「影子庫存」(屋主拖欠抵押貸款逾期三個月而被銀行法拍、但尚未上市房產)的房屋數量已從高峰期的420萬間降下來,在10月降至340萬間,且估計到明年底可望再降至270萬間,但仍遠超過美經濟開始衰退前的150萬間。

另一因素是就業市場疲軟。富國銀行分析師預估,美國每月平均將新增12.3萬個工作機會,但增幅卻不足以降低失業率,預測在明年11月選舉前,失業率仍會維持在8%左右。疲軟的就業市場也會造成消費者支出減少,經濟學家預測,2012 年消費者支出只會微幅上升2%。

IHS全球透視也表示,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解雇員工和削減支出,已對去年經濟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將會使明年經濟成長率因此折損0.3個百分點;聯邦政府緊縮預算也會減去0.23個百分點。

※ 相關報導:

* 景氣差?美耶誕購物偷竊增加
http://www.udn.com/2011/12/24/NEWS/WORLD/WOR6/6802088.shtml

23日公布的「全球零售業盜竊指標」報告說,今年耶誕節前四周的購物季,美國商店約有18億4000萬美元商品失竊,比去年的17億美元約增6%。...一些專家認為,某些人今年年底在商場內偷東西,其實和經濟不好沒有關係。有的人純粹是一時衝動或求刺激,另一些人是感覺精神空虛,還有些人是為了緩解節日期間常出現的焦慮、無聊或抑鬱等情緒。

fsj 提到...

台經院:未來半年 廠商不樂觀

【聯合晚報╱記者郭玫君/台北報導】2011.12.26

歐債風暴持續延燒,台灣經濟研究院最新調查顯示,11月製造業與服務業景氣再度雙雙下跌,均創近兩年半來新低。台經院指出,廠商對於當月及未來半年景氣都感到不樂觀,經濟走勢尚未出現止跌回穩的跡象。

台經院院長洪德生表示,美國失業情況有所改善,但經濟復甦力道薄弱,歐洲持續受債務問題影響,供給與需求面都缺乏信心。多數數據在11月呈現下滑走勢,影響台灣投資、貿易及生產表現,造成金融面波動,內需也受到影響,多數國內廠商對經濟感到悲觀,加上未來不確定因素升高,使得本月營業氣候測驗點持續下滑,目前未看見經濟走勢已止跌回穩。

台經院調查顯示,製造業廠商對11月景氣看「好」比率為13.0%,較上月減少4.2個百分點;看「壞」比率高達41.9%,也較上月減少3.1個百分點。展望未來半年,製造業看好比率僅23.1%,看壞比率則為37.3%。服務業部分,未來半年因國際情勢疑慮未完全消除,銀行業看壞比率仍高,其餘業者多持平。

分析製造業看壞原因,洪德生表示,有55.6%受訪企業認為現有訂單量較10月差,有49.3%廠商表示11月銷售總利潤不如10月。

根據台經院試算,11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89.04點,較10月下滑1.93點,不僅連四個月下滑,更創2009年2月以來新低;服務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也已連續下滑6個月,11月為89.36點,較上月減少1.87點,更創2009年4月以來新低。

※ 相關報導:

* 社論-不知不知,病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1122600101.html

其實,歐債危機對我國的影響不在短期,而在長期;不在金融面,而在實質面。...台灣出口以ICT(資訊、通訊、科技)產業為主,屬於所得彈性較高的產品,台灣出口的波動度又明顯高於其他亞洲國家,反映出歐債問題將導致明年經濟成長趨緩、國內投資降低、民間消費減少以及失業率提高。從央行的報告可以看出,歐債危機對我國的衝擊不在金融面,而在實質面,而且衝擊程度令人憂心。



◆ 社評-穩物價 先打破政府壟斷

【本報訊】2011-12-26 旺報

大陸全國物價局長會議達成結論,2012年要保持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將採取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落實地方首長負責制等措施。看起來雄心萬丈,相信相關部門也會全力以赴,但是我們也必須正視,在大陸目前經濟制度下,「穩物價」任務將會越來越艱難,原因有三,一因為人行及國有銀行壟斷外匯占款回流管道,二是由於國有企業壟斷市場價格,第三因為大陸官方體系壟斷產品供銷系統。在管制型經濟體,管制造成壟斷,壟斷造成市場失效,如不消除各種不必要的壟斷,物價就不會依照傳統經濟學原理運作,物價問題就會隨著經濟發展而愈趨嚴峻。

經濟學理論非常清楚,壟斷不但將導致商品價格偏高,壟斷者也會傾向壓抑產量,這兩個現象都對消費者不利。中國在計畫經濟制度下,充斥各種形式的壟斷,而大部分壟斷者是政府或國有企業,掌握公權力強化壟斷。如果大陸是一個由分配主導的經濟體系,由政府主導的分配機制才可能發揮效率,但是把政府壟斷置放在價格體系當中,反而產生過多的經濟摩擦。隨著大陸對外貿易擴張、內需市場抬頭,市場價格結構越來越複雜,壟斷對價格的扭曲就更為明顯而且持久!

中國外匯管制制度規定外匯須經人行或國有銀行轉換成人民幣,貿易出超創造的新增貨幣投放管道狹隘,導致過度的貨幣波動現象。包括人行在內的銀行體系,不是由人行投放基礎貨幣,就是由主要國有銀行的外匯市場投放人民幣,人行實質掌控了所有的貨幣投放步調,並顯現於《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中。在其他沒有實施外匯管制的國家,許許多多國內外民營商業銀行可以將外匯換成本國貨幣,儲存於國外或國內銀行,不需要經由央行統籌,直接且大量投放到國內市場,借用大陸央行長周小川的說法,在外匯自由化國家,國家貨幣除了存放央行大池子外,還有眾多小池子可以儲水,大池子水位比較穩定。

但在中國現行制度下,國際熱錢流入,外匯占款激增,人行進行人民幣投放作業必須大進大出而加劇熱錢對貨幣供給及通膨的壓力。管制外匯在30年前問題不大,但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人行及國有銀行在外匯管道上的壟斷勢必要有所改變。中國應盡量消除或有限度降低外匯管制,外匯換回的人民幣流入市場管道才能分散,對貨幣供給的衝擊就不會像目前如此集中且劇烈,通膨的壓力才可望減輕。

大陸的國有企業及各級地方政府是計畫經濟的推手,在它們強勁的支出下,雖然創造了蓬勃的GDP成長,卻也因為投入過度及效率低落的原因,助長了需求拉動的通膨。各級政府擁有壟斷性的財政收入,又因財政收入過高而產生緊縮性的成本推動,與需求上拉共同推升通膨。壟斷性國有企業不但產品定價會過高,供應更會有不足現象,兩者都與通膨脫不了干係。消除經濟上的政府壟斷,不但可以降低國有企業產品的價格,更可減少龐大的浪費與不必要支出,減少「需求上拉」的通膨動力。

如果各級政府降低壟斷性的經濟支出任務,財政收入需求也會同步降低,免去「成本推動」對通膨火上加油。當經濟需求由國企及政府向民間分散,不論是需求性或成本性的通膨動力,都可以藉由經濟體中分散的個體化解,這就是自由經濟體制更能掌控通膨的原因。

大陸國營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壟斷了全國農產品運銷通路,光是縣級以上營業據點就有22萬處,在真正的共產制度下,由政府壟斷運銷體系或許還有道理,但在目前的交換經濟體制下,卻造成價格機能的重大缺陷。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曾經指出,上海的菜價成本有70%是由最後一公里產生,就是指政府經營管理的城內運銷系統。因此大陸需要改革國營運銷系統,逐步移轉民營,藉由民間經銷商競爭降低民生物品價格。

歸根究柢,不徹底消除包括政府、國有及民營企業在內所有的壟斷現象,單單以公權力手段穩定物價,效果必將事倍功半,目前通膨情勢雖然稍緩,但只是政府全面緊抓的暫時結果,明年管制稍鬆,通膨就會捲土重來。要了解壟斷的禍害不難,經濟學原理講得非常清楚,如果政府視而不見,「穩物價」就只會成為口號!

fsj 提到...

學者:禮物沒送對 經濟會受傷

【經濟日報╱編譯林文彬/綜合外電】2011.12.26

大多數人都曾收到不喜歡或無用的耶誕禮物。明尼蘇達大學教授魏德佛吉(Joel Waldfogel )表示,送禮不僅浪費金錢,更對全球經濟有害。

在假期銷售旺季的瘋狂血拼後,許多民眾必須支付數個月的借款利息。但福斯商業電視台的報導指出,收禮人對價值10美元禮物的價值衡量可能只有8美元,若禮物再被轉送他人,新收禮人可能認為禮物只值6美元。

魏德佛吉表示,收禮人對禮物價值的平均衡量比送禮人開銷少了20%。美國人估計在假期銷售花費700億美元,因此浪費的金額有140億美元。若範圍擴大至全球,浪費的金額更倍增至280億美元,魏德佛吉把這稱為「蒸發的滿足」。

消費者通常理性地為自己添購禮物,但要送禮給不常見的親戚時,往往無法瞭解對方喜好,造成價值衡量差異。針對這種現象,零售業者成立生產古怪及無用禮品的相關產業。

※ 相關報導:

* 「油」癮難戒 俄羅斯經濟大挑戰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804283.shtml

儘管俄羅斯已打破了國家計畫經濟的運作模式,但自蘇聯解體20多年來,俄羅斯經濟仍重度依賴石油,並且擺脫不了官僚體系的束縛。...復興資本公司執行長詹寧斯表示,俄羅斯20年來改變幅度極大,但無法建立透明化機構仍是俄羅斯的根本弱點。



◆ 應對2012全球經濟五大風險

【經濟日報╱社論】2011.12.26

再過五天就進入2012年,全球經濟歷經2011年的顛簸動盪,後遺症快速顯現,2012年的經濟風險更讓人惴惴不安。面對內外嚴酷的挑戰,台灣能否化危機為契機,是明年政府最大的考驗。

2012年全球經濟存在五大風險,歐債危機仍是頭號風險。今年,歐盟聯合國際貨幣基金(IMF)幾波救市措施及紓困方案,雖暫時穩住情勢,讓高債務國獲得喘息機會,但根本問題難以解決。歐元區整體債務過高,重建財政紀律是恢復市場信心的唯一途徑,但德、法主導的財政聯盟緩不濟急;歐盟峰會協議排除希臘以外國家由民間承擔債務的做法,亦讓紓困規模及難度大幅升高。歐洲央行近日表態不能無限制買債,讓市場信心更為脆弱。明年第一季是債務國還債高峰,也是金融市場對歐盟方案的第一道考驗,即使勉強通過,歐元區經濟持續疲弱,很可能觸發另一波危機。明年歐元區問題若看不到終極解決方案,必是難關重重,且關關難過。

第二,美國經濟仍有反轉風險。近月美國經濟溫和復甦,似為全球經濟帶來曙光,但此現象和全球熱錢回流美國,激勵金融市場及消費有關,應屬短期現象。況且,美歐金融及經濟關係極為緊密,歐元區動盪,美國亦難置身事外。前周美國聯準會(Fed)議息會議聲明雖指美國經濟溫和擴張,但強調將維持超低利息至2013年中,似已為美國經濟可能反轉留下伏筆。

第三,大陸經濟硬著陸風險升高。抗通膨及調控房市是今年大陸宏觀經濟政策的基調,但最近情勢明顯逆轉。大陸出口增長受歐美景氣衝擊大幅趨緩;包括投資與消費的內需,則因緊縮政策及房市、地方債及民間借貸三大泡沫瀕臨崩解,正由熱轉冷。內外需同步降溫,造成今年大陸經濟增長率逐季下滑,明年房地價格若全面崩解更將帶來巨大變數,「保八」甚至「保七」的壓力將與日俱增。北京已調整明年大陸宏觀經濟政策基調為「穩中求進」,「保增長」更提升為最優先的工作事項,充分反映大陸經濟硬著陸的巨大風險。

第四,全球經濟二次衰退的風險。美歐等已開發國家正陷入債務負擔沉重、金融體質虛弱、財政緊縮及高失業率的惡性循環;以大陸為首的新興市場則奮力掙扎,要和已開發國家經濟脫鉤。美、歐、大陸經濟負面走向的共伴效應,正推升全球經濟二次衰退的風險。IMF、聯合國及亞洲開發銀行均警告2012年全球經濟可能出現最壞狀況。

第五,政治風險將加深全球經濟危機。北韓、中東等地緣政治風險居高不下;各國經濟不振導致執政者垮台及政局不安的連鎖效應,更影響全球合作應對經濟危機的能力。

美、歐是台灣產品的最終市場,大陸和台灣經貿關係又極為緊密,若美、歐、大陸經濟同時熄火,對台灣經濟的衝擊可能更甚於二年多前的金融海嘯。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最新研究報告,若歐債危機惡化,引發全球經濟危機,2012年台灣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預測值將從4.1%腰斬至2.0%;即使僅歐元區陷入經濟衰退,台灣GDP成長率亦將降至2.9%。

面對極為嚴峻情勢,台灣短期應對之策極為有限,從強化社會安全網,並擴大內需,穩住就業著手,降低出口減緩的衝擊,是較可行的對策。在中長期,全球經濟危機亦帶給台灣經濟全面轉型的契機,如果政府和民間能夠通力合作,全力改造企業體質,提升產業結構,讓台灣經濟成長能夠兼顧出口及內需,並與在地產業及在地就業緊密結合,增進經濟成長的幸福指數,則台灣仍可化危機為轉機,走出新的成長之路。



◆ 薩夫特專欄/2012年…美債的三個如果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2011.12.26

這是全球最重要的單一指標,而且或許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難以理解,更別說是要預測。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周一度跌到1.97%的低點,令人瞠目結舌。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直是全球金融體系的基石,不僅是衡量經濟前景和風險偏好的指標,還是衡量其他各類風險的準繩。

至少市場長期以來一直抱持這種看法,但2011年發生諸多事件,再三向市場表明,你可以從美債殖利率看到一切訊息,但也什麼都看不出來。

正因如此,或許我們可以僅此一次原諒債市天王葛洛斯犯的錯。今年稍早他曾大舉押注,當美國聯準會(Fed)6月結束債券購買計畫之後,美國公債將受打擊,結果他錯失美債這波漲勢。

儘管少了葛洛斯的支持,所有美債這一年仍創下亮麗紀錄,整體報酬率逼近10%,長期債券更達23%。

從表面來看理由非常明顯:那就是歐洲。儘管美國同樣債務負擔沈重、政治人物無法合心齊力、且飽受經濟增長低迷的困擾,但市場仍對美債信心滿滿,因此資金依然源源不絕,提供支撐。

信心是一個相對概念。相較於面臨單一貨幣制度土崩瓦解風險的歐洲,美國看起來還不錯。換句話說,投資人願意持有美國公債,是因為其他所有資產的風險看起來都太高,即使美國公債本身也有違約風險。

因此,雖然今年夏季美國國會拿不出一個稱得上減債方案的協議,並導致美國丟掉AAA頂級主權信用評級,但美國公債的表現依然可圈可點。大家原以為政治失能和信用下滑,會讓一國公債價格直線下滑,結果並非如此。

首先,美國公債無風險這種觀念一旦瓦解,只會讓投資人無所適從,不知如何衡量風險。這讓他們更加渴求安全的資產。在這個愈來愈兇險的世界上,只要美國是最安全的,投資人就會湧向美國公債。

其次,到目前為止,市場認為政治混亂會暫時拖累經濟增長。市場預期,美國會解決其債務問題,但須等到2012年大選後。這種共識明年很可能受打擊,屆時或許會成為美債的風險根源。美國財政混戰的結果,一直不利於經濟。以延長失業救助和薪資稅減免這兩項政策為例,兩黨如果沒有達成協議,明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增幅最多可能減少0.5%。

中國經濟和其對外經濟政策,是2012年另一個不確定因素。中國透過大規模購買美國公債、壓低人民幣匯率的重商主義政策,其實是在說:我們始終不了解公債殖利率究竟代表什麼;它不是市場預期的總值,而是為中國出口商牟利的工具。

正如M&G投資公司債券經理人瑞德爾所言,美國公債殖利率與中國股市高度相關;中國股市上漲時,美債殖利率就會下跌。

如果中國經濟受歐元區拖累而減緩,或許將結束這種本末倒置的局面,而這可能加速美債下跌,並損及全球經濟。

支持美債持續走多的最有力論據,是使資產負債表縮水的基本力量,也就是所有人在同一時間都想償還債務。但這對房市有害、對經濟增長不利、還會產生通縮風險。

美國公債在2012年的前途最終要仰賴歐洲。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一直小心翼翼地把歐洲列為一項風險;歐元區若崩潰,勢必導致聯準會推動新一輪量化寬鬆。

歐洲如果倒霉,美債就會走運,但這只限於投資人相信央行還有影響力的時候。

聯準會若推出新一輪債券購買行動,一開始或許能支撐美債價格,但中期影響卻好壞參半。量化寬鬆將推高食品和能源價格,進而侵蝕收益率已處於低位的美債。

最後回到葛洛斯失敗的押注上。或許他只是押得太早,新一輪量化寬鬆將壓低美元、推升通膨,可能促使投資人另覓安全和保障之處。

(作者James Saft是路透專欄作家)

※ 相關報導:

* 美國經濟 明年逆勢獨強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804276.shtml

近期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正在蓄積動能,且這股氣勢將維持到明年,在歐洲景氣幾乎確定衰退與全球成長減緩之際,表現可望一枝獨秀。

fsj 提到...

德國經濟起飛 歐元唯一贏家

【經濟日報╱編譯林文彬/法新社柏林二十六日電】2011.12.27

分析師一致同意,德國十年來無疑從歐元獲益良多。但單一貨幣並非這個出口導向、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經濟體成功的唯一原因。

德國總理梅克爾毫不隱瞞歐元對德國帶來的好處,她說:「身為仰賴出口的國家,德國特別受惠於歐元。不僅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也是如此」。

在與主要市場歐元區進行交易時,歐元使德國不需再擔心匯率波動可能造成損失。這對戴姆勒(Daimler)、寶馬汽車(BMW)、福斯(Volkswagen)等德國大型車商無疑是一大福音。

梅茨勒銀行(Metzler)分析師皮珀表示,自歐元問世以來,德國汽車製造商每年省下3億至5億歐元(4億至6億美元)交易成本;柏林智庫德國經濟研究所(DIW)經濟學家費克特納說,德國約40%的出口銷往歐元區,20%銷往其他歐盟國家。

歐洲應用經濟研究中心(Prognos)近期在德國商務日報(Handelsblatt)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德國有近300萬個工作仰賴出口產品至歐元區,440萬個工作仰賴出口產品至歐盟。麥肯錫(McKinsey)管理顧問表示,德國十年來的經濟成長有三分之二要歸功於歐元。

由於歐洲央行(ECB)實施單一利率政策,易發生通膨的歐元區南部國家享受較佳的信貸條件,因此得以消費更多德國產品。

然而,慕尼黑經濟資訊研究院(Ifo)與DIW一致表示,歐元僅是德國成功的因素之一。德國的優勢包含無整體最低薪資規定,並打算限制薪資漲幅過大。藉由逐步提高退休年齡與降低失業及社會福利補助金,德國成功地減少開支,超越尚未吞下這些苦藥的鄰國。

※ 相關報導:

* 歐元十周年 昔日風華不再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806405.shtml

現在還沒人認真考慮採用過往貨幣。若歐元區瓦解,將導致南歐貨幣暴跌,重創持有大量南歐國家公債的歐洲銀行業;德國也會因貨幣暴漲而重挫出口,進而衝擊經濟。

* 巴西超英 躍全球第六大經濟體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806388.shtml

CEBR 指出,巴西已超越英國躍居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原因是英國受2008年金融風暴重創與後續衰退拖累,排名後退至第七,巴西則受惠於對中國與遠東出口帶來經濟榮景。



◆ 6.3198元…人民幣強升 匯改以來最高價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2011.12.27

前陣子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走貶,資金紛紛出中國大陸。為了挽救資金不外流,人民幣昨天強勁走升,終場以1美元兌6.3198元收盤,大升0.26%,成為全球表現最亮眼的貨幣,也是大陸匯制改革以來最高的收盤價。

據了解,中國央行自去年6月中旬重啟匯制改革以來,累計迄今人民幣升幅已達7.6%,昨天更是連續攻克6.33和6.32元兩大關卡,勁升1.66分。

在台幣方面,大型銀行交易員說,昨天台幣以30.295元開出後,因歐美等國家還在放耶誕連假,匯市只剩下實質需求,呈價穩量縮格局,全天幾乎都在30.29至30.28元之間狹幅波動。

新台幣終場以30.308元收盤,貶值1.2分,成交量也萎縮至6.05億美元。

第一銀行金融市場事業群副處長周慶輝解釋,昨天歐美國家都放假,匯市交易量明顯萎縮,而在各亞洲貨幣中以人民幣漲最凶,但人民幣大升只是中國大陸把人民幣的波動區間稍微擴大,為將來人民幣國際化舖路;尤其是在中國大陸已經躍居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加上貿易持續順差,就長期而言,人民幣趨勢看升。



◆ 林毅夫示警:開發中國家 要做最壞準備

【經濟日報╱記者吳父鄉/綜合報導】2011.12.27

世界銀行高級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昨(26)日在人民日報刊登專文提出警告,歐美債務危機將衝擊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前景,提高全球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開發中國家的決策者要「抱最好希望,做最壞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林毅夫向來對新興市場前景抱持極大信心;年中,林毅夫獨排眾議樂觀指出「全球經濟不致陷入二次衰退」,12月中旬,重申大陸2012年經濟「保八」沒問題。此刻態度迥然不同,並發出「警示」,不得不令人憂心,接下來新興市場乃至全球的經濟發展。

林毅夫在文中雖未點名是那一個開發中國家,但所提出的建議,卻與中國大陸所面臨的問題極為接近,更耐人尋味。

林毅夫稱,歐美金融風險已蔓延至開發中國家;因此,預料2012年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率,會從2011年的6%左右降至5.5%;而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成長可能會滑落到2%以下。

他並警告,若先進國家的經濟情勢急劇惡化,「還要糟糕得多的結果不難想見。」

林毅夫呼籲,開發中國家必須吸取2008年金融危機的教訓,避開當年各項寬鬆政策造成的通膨、資產價格泡沫等「負作用」;並針對財政、投資、金融、社保、改革等五項措施,向開發中國家的決策者提出建議。

在財政方面,林毅夫建議要「減少低效公共支出,明確新的收入來源。」萬一再次出現危機,才有更充裕的財政空間推出刺激方案。

他也點名,石油和金屬出口國,接下來恐怕會因大宗商品下跌,給政府帶來極大的財政壓力,影響政府收支平衡。

投資方面則要著眼於能夠在短期內創造就業,並有利於促進未來生產率提高和經濟成長的專案。也不能侷限於刺激短期需求,更要擬定中期發展專案。林毅夫指名,「綠色投資專案」和「職業培訓」都是能創造「可持續成長」的方式。

為預防因擴張性貨幣和信貸政策,造成經濟過熱、股市或房市泡沫的現象,需針對國內金融機構進行壓力測試。強化社會保障體系,則能替保護弱勢族群做好準備。

※ 相關報導:

* 景氣燈號沒亮藍燈! 但數字寫著憂鬱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807230.shtml

經建會下午公布11月景氣燈號,各項指標表現皆不理想,包括上個月還有支撐的海關出口和工業生產,11月也都跌落藍燈區,使得綜合判斷分數逼近16分的藍燈邊緣,行政院代院長陳冲說景氣燈號一定不會是藍燈,不過,卻只差一步就會亮出代表「低迷」的藍燈。

fsj 提到...

觀察站/全球陷泥淖 靠新興國撐場

【經濟日報╱編譯 林文彬】2011.12.28

儘管2012年所有新興市場都將面臨嚴峻挑戰,歐債危機也很可能歹戲拖棚,但經濟學家仍然堅信,新興市場國家將繼續扮演經濟成長的火車頭,帶領全球經濟恢復榮景。

國際貨幣基金(IMF)指出,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2009年,先進經濟體萎縮3.7%;新興及開發中經濟體成長率則由2008年的6%減速至2.8%。

儘管連發明金磚四國一詞的高盛集團也指出,這四國對全球的經濟成長不可能有太大貢獻,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首席經濟學家萊昂茲(Gerard Lyons)說:「到了2012年下半年,中國與其他新興經濟體的需求將轉強,應該可以拉升全球經濟」。

萊昂茲說:「復甦將出現於東方,影響將及於西方」。

美國銀行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新興歐洲經濟與固定收益策略主管豪納說,2012年投資人的關鍵,是找出那些不需依賴可能變化無常的外匯流入的國家或地區。豪納表示,這類資金流動至少2012上半年前都會維持稀少。

美林預估,2012年亞洲經濟成長率為7%,俄羅斯則為3.6%。由於土耳其信貸引發強勁的國內需求,造成龐大的經常帳赤字,必須仰賴外資,美林預估2012年土耳其經濟將陷入停滯,2011年土耳其經濟成長率超過6%。

許多新興市場已開始鬆綁政策以減緩歐債危機的衝擊,巴西、印尼與印度已經紛紛降息。

事實上,儘管全球的經濟重心仍持續轉移至金磚四國,這個集團可能已經越過了潛在成長的頂峰。不過,由於有這些大型開發中國家扛起推動經濟成長的重任,未來十年的全球經濟年成長率才有能力達到4.3%。

※ 相關報導:

* 名家觀點/跳脫藍色憂鬱… 得等明年中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808777.shtml

經建會景氣對策信號行之有年,預測能力相當準確,景氣對策信號一旦呈現藍燈,確定景氣轉而低迷。按照歷史經驗,未來六個月將是比較辛苦的時間,預期要到明年中才能脫離苦海。

* 央行每年暴賺2000億 台灣人付出慘重代價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63197

央行的獲利,來自於低估的利率與匯率,當央行的賺錢速度誇張而畸形,宛如一道看似無形的魔咒,全體國民的荷包、內需產業的生存空間,其實正在內傷……。



◆ 量化寬鬆 恐不利美元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2011.12.28

美國經濟數據顯示近來通膨壓力減輕,聯準會(Fed)明年將有更多空間推行刺激措施以提振經濟。但在華爾街任職長達30年的財務顧問瑞卡茲(James Rickards)警告,量化寬鬆政策不利於美元。

近幾個月來部份商品價格漲勢明顯放緩。目前銅價比一年前下跌21%,棉花價格銳減45%,油價也漸從4月的高點回落。另外據勞工部統計,過去三個月的消費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只有0.8%。

部分經濟學家預期通膨壓力將繼續下降。以卡斯曼為首的摩根大通經濟學家預估,2012年CPI年增率僅1.2%,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趨緩,特別是中國、巴西和印度等商品消費大國。

通膨降溫讓Fed鬆了口氣,因先前採取低利率政策和扭轉操作時,曾引發將助長通膨的批評聲浪。而且Fed正考慮推行新新一輪刺激措施,選項包括將低利率政策延長至2013年年中以後,或是再啟動公債收購計畫,即量化寬鬆措施(QE)。

然而瑞卡茲在《貨幣戰爭:下一波全球危機》(Currency Wars: The Making of the Next Global Crisis,暫譯)一書中說,QE是一種「欺騙行為」,無法真正促進經濟復甦,且使美元極易受投機炒作影響,最終甚至可能導致美元崩潰。

美國冀望透過QE削弱美元,提升出口競爭力,減損中國與其他貿易夥伴的優勢。但瑞卡茲說,從歷史前例來看,企圖透過貨幣貶值來提振經濟成長會引發災難性的結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意圖讓貨幣貶值刺激經濟復甦,卻導致經濟大蕭條與第二次世界大戰。70年代尼克森執政時期的新經濟政策,使美元走貶,也造成大蕭條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瑞卡茲說,一旦美國再推動QE,中美匯率對抗加劇,百年來第三場貨幣戰爭便將拉開序幕。



◆ 救經濟 阿根廷禁售愛瘋

中央社 2011.12.28

阿根廷為了強化疲弱不振的經濟,決定暫時禁售某些電子裝置,其中包括蘋果iPhone與RIM黑莓機,意味著這些業者必須在阿根廷設廠才可能解除銷售禁令。

據Manuals.ws網站報導,阿根廷政府決定暫時禁銷某些消費電子裝置,這項決定目的在緩解節節攀升的通貨膨脹與縮減阿根廷貨幣披索與美元匯價之間的差距。

為了能夠繼續在阿根廷銷售iPhone,蘋果(Apple)必須在阿根廷設廠,甚或與當地業者合作,以產製iPhone。

行動研究公司(Research in Motion)據傳正在物色合作夥伴,利用合作夥伴現有工廠,如此一來,將可以繼續在阿根廷銷售智慧手機。

其他手機大廠例如摩托羅拉(Motorola)、諾基亞(Nokia)與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已進駐阿根廷火地島省(Tierra del Fuego)免稅區設廠,以因應阿根廷政府2009年通過稅收法(Internal RevenueLaw),對某些輸往阿根廷的電子裝置課徵40%以上稅率。

阿根廷頒布的最新禁售令,是阿根廷工業部今年3月決定取消某些智慧手機自動進口許可計劃的延伸,根據這項計劃,蘋果與RIM必須待阿根廷海關60天至180天的審核放行,才能獲准銷售裝置。

據阿根廷網站Fortunaweb報導,截至10月底,iPhone與黑莓機奪下阿根廷60%市占。

阿根廷經濟從2009年以來就萎靡不振,禁售手機是為了強化經濟。



◆ 伊朗威脅運輸 油價破100美元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1.12.28

伊朗威脅要封鎖荷莫茲海峽的運輸,加上美國12月的消費者信心優於預期,造成石油價格連續六個交易日上漲,紐約輕原油期貨27日漲破每桶100美元大關,升到六周來新高。

伊朗官方的「伊斯蘭共和新聞社」引述伊朗副總統拉希米的話表示,如果西方國家限制伊朗的石油出口量,伊朗將禁止油輪通過荷莫茲海峽。

美國12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從11月的55.2激升到64.5,遠遠超過彭博調查69位經濟學家得出的58.9平均值,反映消費者看好未來的經濟前景。

紐約商業交易所的2月石油期貨27日大漲1.66美元或1.7%,以每桶101.34美元收盤,創11月16日以來的最高收盤水準。油價已經連續六個交易日上揚,是2010年11月8日以來最長的連漲紀錄。石油期貨2010年上漲 15%,2011年迄今又再上揚11%。

倫敦ICE歐洲期貨交易所的2月布侖特原油期貨也上漲1.31美元或1.2%,以每桶109.27美元收盤。布侖特原油與紐約輕原油的價差,已降到每桶7.93美元,是1月20日以來的最小差距。

荷莫茲海峽位於伊朗與阿曼之間的波斯灣口,根據美國能源部的統計,每天通過該海峽的石油運輸量約1550萬桶,相當於全球消費量的六分之一。

美國國務院的發言人在華府的簡報中說,伊朗意圖藉封鎖石油運輸的威脅,分散外界對伊朗核子計畫的注意。

賓州Schork集團總裁修爾克說:「伊朗對石油美元與石油產品的的依賴,實際高於我們對石油的需要。」他說,封鎖荷莫茲海峽可能引發伊朗與美國及鄰近阿拉伯國家的戰爭。

伊朗11月時每天生產356萬桶原油,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當中,產量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

fsj 提到...

亞洲製造業慘 韓看壞後市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1.12.29

歐債危機及泰國洪災已拖累亞洲主要經濟體的表現,最新數據顯示,泰國11 月工業生產大幅萎縮,日本工業生產與零售銷售同步下滑,加上消費者物價下跌,加深該國重返通貨緊縮疑慮。另外,南韓製造業對前景的看法也是兩年半來最悲觀。

日本經濟產業省28日公布的資料顯示,日本11月工業生產比10月下滑2.6%,遠不如10月的成長2.2%,縮幅也遠超過市場預期的0.7%,其中汽車和手機生產萎縮幅度最大,若依產業別則以運輸設備、電子產品和鋼鐵業跌幅最深。

這種慘況顯然與泰國前兩個月發生近70年來最大洪患有關。泰國向來是日本生產重鎮,許多大型製造商的工廠和供應商在水災中損失慘重。另外日圓匯率飆漲、歐債危機導致全球經濟減緩,也是衝擊日本工業生產的原因。

泰國本身更悽慘,2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國上月工業生產指數比去年同月暴跌48.6%,跌幅比10月的30.1%還深。但官員預估,12月工業生產指數跌幅會縮小到29%。泰國財政部並下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從11月時預估的1.7%到2%間調降至1.1%。

南韓製造業對今後幾個月的展望也很不樂觀,南韓央行28日公布的1月製造業展望指數,從12月的83滑落到79,是2009 年7月來最低,南韓央行近期內可能因此不升息。

然而,日本經濟產業省對工業生產接下來兩個月的展望意外樂觀,訪調業者後預估12月工業生產會增加4.8%,明年1月增幅也會有3.4%。

日本摩根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菅野雅明指出,泰國洪水導致供應鏈中斷、工業生產萎縮的情況只是一時的,製造業者預期接下來兩個月產能就會恢復,洪災的影響將逐漸淡去。日本同日出爐的其他數據也很疲弱,上月消費者物價連續第二個月下滑,扣除生鮮食品後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比去年同期下跌0.2%,符合市場預期,通縮陰影重現。

※ 相關報導:

* 資金外流 金磚四國股市褪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810998.shtml

過去十多年來,共同基金大手筆投資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讓這金磚四國(BRIC)股市和經濟成長遙遙領先美國。然而美好時光可能已經過去,滙豐銀行(HSBC)預估,MSCI BRIC指數繼今年下跌20%後,明年恐再跌20%

* 社論-從景氣黃藍燈看台灣當前經濟困境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1122900106.html

何以同樣面對美、歐需求降低,台灣所受的影響卻比韓國更為嚴重,深究其中的原因,還是在於台灣出口產品過度集中於電子產品。以今年上半年而言,我國的積體電路、面板占出口比重仍高達四分之一,而韓國的出口則非常均衡的分布在積體電路、面板、造船、汽車、通訊產品上。台灣過度集中電子產業並且循代工模式,使得台灣總體景氣容易大起大落,以今年上半年而言,韓國的半導體及面板出口表現雖然不好,但汽車、船舶、鋼鐵出口成長皆在30%左右,適時提升了南韓出口的動能。近年韓國產業結構均衡地分布,使他們總能在全球景氣蕭條中受到的傷害降至最輕... 我們認為台灣今天的產業之所以過度向電子資訊產業傾斜,乃是過去二十年政府《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獎勵出來的結果。這一產業政策的副作用如今已愈來愈明顯,政府政策影響經濟之深、之遠,於此可知。這樣看來,在景氣如今逼近藍燈之際,政府非僅應著眼於短期的景氣振興,更應著眼於產業過度傾斜的問題,唯有如此,才能為台灣經濟提供穩定成長的能量。



◆ 截至11月底… 勞退基金虧損480.12億

【聯合晚報╱記者郭玫君/台北報導】2011.12.29

全球經濟動盪,金融市場波動大,使得勞退基金也遭受波及。勞退基金監理會今公布最新數據,截至11月底,新舊制勞退基金共虧損480.12億元,收益率為-3.99%,是僅次於金融海嘯時期的低點。

勞退基金監理會副主委劉麗茹指出,今年以來歷經中東政治動盪、歐債危機、美國信評調降等多種考驗,金融市場劇烈變動,截至11月底,MSCI全球股票指數自年初以來下跌7.16%、新興市場下跌18.50%,台股跌幅更高達23.05%,勞退基金績效難以避免國內外市場的情勢,只能透過穩健配置讓傷害程度降到最低,整體看來仍優於大盤表現。劉麗茹強調,勞退基金自97年累計至今,總收益為224億元,其中已實現收益達648.33億元;此外,勞退基金有保證收益制度,這波難逃國際因素的跌幅,不會損及勞工權益。

展望明年,由於全球景氣復甦仍有不確定性,勞退基金在配置上會有部分調整。劉麗茹說,不追求短期積極作法,讓帳面數字好看,因為積極必然產生風險,勞退基金仍是追求長期穩健操作。明年新制基金除國內權益證券仍維持原有投資比例,會特別將房地產、商品石油等的另類投資列入投資項目,這些標的和傳統股債不同,具有分散投資組合風險和抗通膨的特性;舊制基金則小幅調升海外投資配置比例至30%。



◆ 江森專欄/搞垮銀行的肥貓 照樣逍遙

【經濟日報╱江森(Simon Johnson)】2011.12.29

華盛頓互惠銀行已於2008年秋倒閉,但對於這家公司的四名前高級主管來說,聖誕老人已提前送了他們一份大禮。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先前向這四人提起訴訟,控告他們在「明知房地產市場正處於泡沫的情況下」,依然使公司承擔了巨額的房市風險。政府試圖追回9億美元款項,但四名被告最終將賠款定在6400萬美元,而且絕大部分都由保險公司支付;他們自己估計只需要掏出40萬美元。

沒錯,這幾名主管不但丟掉工作,也必須放棄向倒閉的公司追討額外薪酬。但據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統計,這四人在2005 年1月到2008年9月間,已經拿到逾9,500萬美元。所以他們可說是算是成功脫身,富得流油。這也是何以金融企業主管可因達成未經風險調整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而拿到豐厚報酬:市況好時銀行家賺得肥肥,市況不好時金融家毫髮無傷。

與此同時,這些銀行家的行為卻造成美國房市的超級泡沫以及崩潰,讓許多不是金融界的從業人員深受其苦,包括800萬個工作憑空消失。

市場崩潰也導致政府緊縮開支。美國各州與地方政府都採取了削減支出、調增稅收的行動。美國聯邦政府正在對財政問題討價還價,最終很可能實施緊縮政策。

有些人主張美國人本來就該再勒緊褲帶。在失業率還高達8%以上時,這種講法非常有趣。倉促採取的緊縮政策無法幫助經濟創造新工作。

在當前的財政壓力下,政府對大銀行的援助有變少嗎?不幸的是,答案為否;政府一方面繼續默許銀行「大到不能倒」,另一方面則是公然通過聯邦準備理事會(Fed),輸送各種形式的支援。

歐洲也有同樣的情況,而且更加殘忍。銀行獲得了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援助,而那些借錢給銀行的政府,卻在削減社會福利,並因此面臨社會矛盾和政治不安。希臘、義大利或者葡萄牙這樣的國家過去借支過度,他們的人民正面對著嚴重後果。但那些過度放貸的銀行家們卻無需承擔任何後果。

一些主要歐洲金融機構如今可能正面臨困境,一些銀行家說不定會丟掉工作。但這些使歐洲銀行陷入當前困境的人,幾乎都可確定帶著巨額財富離職。對於那些濫加放貸的銀行家來說,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他們都不必勒緊褲帶。

參加「佔領華爾街」運動的示威者們最近發表了一份有說服力的宣言,部分內容如下:

「靠金錢收買政治權利的人,是犧牲人民權益來獲取利益。但是政府的合法性來源應是人民。我們相信,這種金權問題是我們社會當前諸多相關問題的核心,解決金權才能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在此要求實現真正的民主,不受寡頭經濟利益的侵蝕。」

大銀行恰恰正代表今日經濟體系中的寡頭勢力。它們有能力去阻止任何影響銀行家紅利的切實改革。這些銀行家占盡便宜,卻逃避任何風險。

但讓一群人不受失敗制約的體制,怎可能會是真正的市場經濟?我們正在執行一個大規模,不透明並且危險的政府資助,卻僅僅是為了一小撮極端富有者的利益。

美國共和黨候選人洪博培直接提出了這點,他堅持我們應當迫使那些大銀行分拆,並因此變得更為安全穩健。我們應當從華盛頓互惠銀行和占領華爾街運動吸取教訓:金融寡頭是個不斷發放禮物的機制,只不過受益者不會是你。

(作者Simon Johnson是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曾任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家,目前擔任麻省理工學院史隆商學院教授以及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編譯謝東年)

fsj 提到...

歐元區 飄來三朵烏雲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1.12.30

歐元區17國在揮別動盪的2011年後,2012年初很快就會面臨三大挑戰:義大利與西班牙的發債籌資是否順利、經濟可能再陷衰退,以及希臘能否與債權人達成希債減記五成的協議。

義大利與西班牙將於明年元月第二周舉行公債標售,籌措大筆現金,標售結果將顯示歐元區是否已逐漸穩住兩年來的債務危機。如果標售順利且借貸成本下降,將舒緩危機情勢;若再佐以歐洲央行(ECB)對銀行體系提供龐大支撐,將強化歐元區政府執行嚴苛撙節措施以削減預算赤字的歐盟策略。

相反地,如果舉債利率居高不下,將使市場更擔心政府債務違約、拖累銀行、經濟惡化,甚至使歐元區瓦解。

新年初歐元區還面臨另外兩件關鍵大事。歐元區經濟可能陷入衰退、導致各國稅收減少與政府預算赤字攀升。此外,接受紓困的希臘必須與債權銀行就債務減記五成達成協議,藉此協助接近破產的希臘重新站起。

歐元區政府、歐盟執委會與歐洲央行的主要任務是,使金融市場相信這些惹麻煩的國家有能力支付龐大債務,因此有資格以負擔得起的利息成本舉債。

先前市場擔心這些國家倒債,已導致公債市場利率飆升,使這些政府被迫用更高的成本借貸來支付到期債券。

※ 相關報導:

* 美加強獵漏稅 全球數千億美元竄流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813472.shtml

為加強取締逃漏稅,美國政府打算要求美國銀行業者揭露美國公民海外帳戶的資料,以及非美國居民的銀行帳戶資料。此舉料將影響全球銀行多達數千億美元存款的流向。

* 今年股市慘淡 股民平均賠58萬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0258/132011123001424.html

法人績效也好不到哪去,投信台股基金年報酬率都是「負10%」以上;券商也透露,今年自營部賺錢的可能只有一、兩家,保住績效的重要原因竟然是「提早退場」。



◆ 拚經濟 亞洲國家恐下錯藥

【記者李鐏龍/綜合外電報導】2011-12-30 工商時報

彭博社報導,亞洲國家急於撐起2012年的經濟成長,紛紛訴諸於降息或財政振興手段,卻可能造成通膨加劇,反而可能帶來風險。

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駐新加坡策略師Lim Su Sian指出,2012年亞洲國家犯下「決策錯誤」的可能性逐漸升高,因為全球成長減緩的壓力促使官員們忙不迭地調降借貸成本,但有些國家的通膨卻依舊高高在上。

亞洲開發銀行預測,新興亞洲今年可望成長7.5%,明年可能降至7.2%。信評機構惠譽則上修新興亞洲今、明年通膨預測,前者上修0.3個百分點至5.9%,後者上修0.2個百分點至4.9%。

亞洲國家出口動能隨著全球成長減緩而弱化,正轉向依賴內需來撐起經濟成長,降息蘊含的通膨面風險,卻意味消費者的購買力將受到侵蝕。

更甚者,大多數亞洲國家為捍衛出口競爭力,決策者今年來已讓貨幣貶值。印度幣盧比今年來對美元即跌達16%。

巴克萊駐新加坡的區域經濟學家巴喬瑞亞(Rahul Bajoria)表示,(亞洲新興國家)幣值已見走弱,所以進口價格上漲壓力仍在升高中。

巴喬瑞亞認為,官員們仍將較緊盯著通膨,因為通膨預期仍然居高,特別是就業市場緊俏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南韓。

2008年到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亞洲國家為避免經濟成長劇幅下滑或陷入深度衰退,決策者祭出總規模約1兆美元的振興措施。

這次,馬來西亞及菲律賓都已針對其經濟推出振興措施,隨著海外需求降溫,其他國家可能也將跟進,以刺激國內需求。

巴喬瑞亞說:「對經濟成長的偏執觀開始盤踞,相較於貨幣政策,2012年可能會比較主動積極地使用財政政策,因為傳導效用的速度比較快。」

※ 相關報導:

* 不降息只是正確的第一步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813513.shtml

台灣未見燃眉之急,如果此時央行也跟進降息,即使得免東施效顰之譏,也難免對當前已十分脆弱的民心士氣造成打擊,況且倘若明年經濟景氣果然更加悲觀,屆時連降息的空間也被耗盡。因而,央行此時的高度自我克制,不隨波逐流,值得肯定。 ... 然而,台灣經濟成長所依賴的對中國大陸出超,卻會因為大陸沿海地區加工出口基地急遽萎縮而受到20年來最嚴酷的打擊,出口成長走緩恐怕無法避免。這種國外加溫使通膨惡化而國內困頓使經濟冷卻的景況,是經濟學家最畏懼的「停滯性膨脹」,情勢變化的趨向,或將超出央行與學者專家的預研判。



◆ 彭淮南:採適度寬鬆貨幣政策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君、陳怡慈/台北報導】2011.12.30

中央銀行昨(29)日召開理監事會,包括央行貼放利率、定存單標售、貨幣供給額M2目標區全數維持不動。展望明年經濟,央行總裁彭淮南定調「審慎樂觀」,並採適度寬鬆貨幣政策,透過央行定存單發行、調節市場資金水位。

除了經濟可望溫和成長,有鑑於國內仍有輸入性通膨壓力,加上目前利率仍處低檔,央行決定維持現行政策利率水準。央行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及短期融通利率目前為1.875%、2.25%及4.125%。

央行每季末召開理監事會,昨天是今年最後一次召開理監事會。央行從去年6月啟動升息以來,貼放利率已連升五次,每次升息半碼(1碼是0.25個百分點),共計升息0.625個百分點。但央行在上一季即9月底的理監事會上暫緩升息,是基於歐美債信危機已衝擊台灣經濟,11月景氣差一點掉到藍燈,因此外界關注央行是否會進一步降息。

不過,彭淮南昨天在會後表示,經濟將在明年第一季落底,隨後往上走,經濟成長「先下後上」,貨幣政策將適度寬鬆。

今年1到11月M2平均年增率為5.86%,高於今年經濟成長率,顯示市場資金足以支應經濟活動所需,因此央行明(2012)年M2目標區訂為2.5%到6.5%,維持與今年相同水準。另外,會持續發行長天期定存單,協助銀行去化游資。

彭淮南表示,考量國內超額儲蓄仍高、明年仍有通膨疑慮,加上長、短期利率均處低檔,維持現行利率水準,有助物價與金融穩定,並協助經濟成長。

彭淮南說,近半年來,歐債危機影響全球經濟成長與金融穩定,進而衝擊我國出口、民間投資與消費,國內經濟下滑風險升溫。但央行同時觀察到,部分國際商品價格回跌,但油價仍處高檔。

彭淮南還說,今年因天候穩定,「希望老天爺能持續幫忙」,不然通膨風險仍然存在。至於總統大選的影響,無論選舉結果為何,只會有短期影響,大家要有信心,台灣經濟會持續成長。



◆ 駁「百年泡沫」 彭淮南:危言聳聽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2011.12.30

最近「民國百年大泡沫」一書和上周出版的今周刊不約而同將砲口對準中央銀行,批評央行貨幣政策失衡,導致全民付出慘痛代價。央行總裁彭淮南嚴正回應,批評這本書及今周刊誤導社會大眾。

「民國百年大泡沫」作者王伯達,由先覺出版社出版。書中以「央行沒告訴你的真相」宣傳,預言今年台灣將財富重分配,因為他發現「外匯存底的詛咒」,失衡的貨幣政策,正在偷竊你我口袋中的鈔票。

今周刊則報導,央行每年暴賺二千億元,讓台灣人付出慘痛代價。

彭淮南說,「再過兩天,民國百年就過去了,經過大家的努力,今年國內金融穩定,沒有發生那本書或者某周刊所說的百年泡沫,實在是全民的幸福。」

對這些批評,彭淮南心裡覺得很不是滋味,他說,民國百年大泡沫的作者和今周刊的報導,似在危言聳聽、譁眾取寵;「但是,現在面對真相及全國百姓,他們會心安嗎?」

彭淮南說,央行的盈餘主要是來自國際金融市場的投資利益,何來「台灣人付出慘重代價」?他還說,某周刊把台灣生育率下降歸咎於台幣匯率,「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記者王茂臻/台北報導】今周刊昨晚指出,暫不回應彭淮南對該刊報導的談話。

今周刊表示,這幾天將開會了解彭淮南談話的所有內容,再視情況決定是否於下一期的周刊內容中做整體回應。

fsj 提到...

美公債今年賺9.6% 近年最佳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1.12.31.

美國政府雖然喪失AAA債信評等,國際動盪驅使投資人蜂湧到債券市場避難,仍讓美國公債在今年締造2008年以來最佳的年度報酬率。

根據美銀美林公司編纂的債券市場指數,美國公債2011年的投資報酬率是9.6%,比起美股的幾無斬獲,表現可說相當亮麗。

希臘等歐盟國家的龐大債務,引發歐元可能崩潰的恐懼,投資人紛紛轉進相對安全的美國公債避難。目前,希臘債務違約的憂慮並未消除,仍可能讓持有眾多希臘債券的法國與德國銀行蒙受重大損失,並在全球引起恐慌。

歐元區債務危機在2011喧鬧了一整年,反而讓債信遭調降的美國公債成為最安穩的資金避風港。

行動經濟公司的全球固定所得分析經理魯培特說:「歐元區的風險讓美國債信調降問題顯得微不足道,在黃金與眾多商品都出現激烈動盪的行情後,除了美國公債,似乎再也沒有能讓投資人投入資金後,又可安穩抽離的地方。」

美國政府最近幾次債券標售,都吸引空前的熱烈需求,歐洲政府公債價值下滑,拖累歐洲銀行業財務惡化後,美國公債還更加搶手。熱烈的買盤曾讓具有指標意義的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在9月間跌到1.67%的空前最低水準,12月30日的今年封關殖利率是1.88%。

魯培特說,在歐元區債務問題有所進展之前,美國公債的需求可能仍將居高不下。他說:「明年上半年可能有某個國家債務違約,是貨真價實的風險。一旦真的發生,勢必引發骨牌效應,美國公債殖利率再創新低。不過,如果風暴得以化解,則會爆發大規模的美債拋售潮。」



◆ 金融消費糾紛 它來幫你喬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2011.12.31

配合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年底前上路,號稱台灣第一個「準」金融法庭的「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將在1月2日正式掛牌營運,這也是亞洲第一個全方位的金融消費評議機制,未來民眾只要有任何與銀行、證券、保險等相關的金融理財爭議,都可透過評議中心居間調解,獲得有效的權益保障和理賠,提供消費與大金融機構爭議處置的全新平台。

據指出,目前國際間擁有類似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的國家,最早在英國,新加坡、日本雖有類似組織,但大多侷限在民間機構或單一類項、未具法源約束力。台灣這次以金融消費者保護法法源,成立一個跨銀行、證券、保險等所有與消費金融相關的評議機制,不僅是台灣金融史上的創舉,具有法源約束力,更是亞洲第一個全方位的金融評議機制,吸引了中國大陸等國家的高度興趣,相繼前來考察取經。

首任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長林國全表示,雷曼事件等金融海嘯引發國內銀行理專與投資人之間連動債投資爭議,是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立法的最大關鍵,經由雷曼事件引發一連串的金融消費糾紛,發現到國人對於投資理財仍欠缺應有的正確投資觀念,及發生糾紛時,欠缺一個超然的第三客觀機構快速地協助解決。

接下首任金融消費評議重棒的林國全表示,未來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兩大重點工作,首先要強化國人對金融消費理財的事前教育宣導,第二才是金融消費紛爭出現後的評議調解功能,希望藉由事前的教育防範,減少因錯誤判斷的投資理財糾紛,最終目的以「零糾紛」為最高宗旨。

新的金融消費評議中心下設二大部門,一個是教育宣導部門,另一個是號稱「準」金融法庭的「評議委員會」預計有25位委員,初期先聘用18位在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領域的專家學者。

未來的審議流程,第一步先面對面調解、進而書面評議、至第三階段的評議委員會最終的評議大會,原則上,只要是經由評議委員會最終裁定的結果,屬於投資性質糾紛賠付金額在100萬以下、非投資糾紛賠付金額在10萬元以下案例,金融機構都需「接受」不得抗拒,稱得上是目前金融消費爭議中,對消費者保障最大的機制,以符合金融消費保護法成立的初宗。

※ 相關報導:

* 糾紛申訴 錢由金融機構付
http://www.udn.com/2011/12/31/NEWS/FINANCE/FIN4/6816025.shtml

過去耗時數月或數年的申訴期限將縮短至「三個月內結案」,且消費者的申訴完全免費、裁決費用均由金融機構付錢,是對消費者的最大保障。不過,為避免造成申訴案件過度浮濫,原則上,屬於個人信用好壞的差異利率,如,房貸利率2.5%比鄰居2%高等差異不受理,或是自己無力償付卡債或房貸遭到銀行法拍、求償等顯無理由的糾紛案件,則一律「婉拒」。



◆ 報稅列扶養親屬 年齡將不設限

【聯合報╱記者王文玲/台北報導】2011.12.31

司法院大法官昨天作出第六九四號解釋,所得稅法將扶養遠親或家屬設下年齡限制,必須是「廿歲以下、六十歲以上」才能列報免稅額,相關規定違反憲法平等原則,將在一年內失效。

依照大法官的解釋,納稅義務人只要證明遠親(例如兄弟姊妹以外的其他親屬)或家屬(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而住在一起者)受其扶養,且無謀生能力,不管幾歲,都可以列報免稅額。

本案是由郭姓婦人提出。她的父親早逝,兄長意外死亡,郭婦的兄嫂是小兒麻痺,且有憂鬱症,由她扶養。二○○三年,郭婦陸續申報三年的所得稅,將兄嫂列報其他親屬免稅額,被剔除。

郭婦不服,提起行政訴訟敗訴定讞後,聲請釋憲;大法官審理認為,所得稅法相關規定違憲。

但因為大法官給了一年的修法緩衝期,所得稅法關於扶養其他親屬的年齡限制未立即失效;郭婦聲請釋憲的三年免稅額,仍無法翻案,只能等修法後,她將兄嫂列報扶養親屬免稅額,才與其他民眾一同受惠。

大法官指出,如有年齡限制,受扶養人會因年齡不同而受到差別待遇,影響納稅義務人扶養廿歲以上、未滿六十歲,且無謀生能力者的意願,進而影響這些弱勢者生存或生活的維持。

解釋認為,納稅義務人的負擔,不應該受扶養者的年齡而有不同。以年齡限制免稅額的減除,不符課稅公平原則;以年齡為分類標準限制減除免稅額,手段與目的欠缺實質關聯,違反憲法平等原則。

fsj 提到...

歐元區挑戰/Q1有1570億歐元債到期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2012.01.02

‧歐元區存亡關鍵在義大利 三分之一債務來自它
‧西班牙2011年預算赤字估計達GDP的8%

新年假期結束,歐盟領袖恢復上班後的最重要任務是為義大利和西班牙爭取重整債務的時間,避免歐元體系瓦解。歐盟擬在第一季結束前制定加強落實各國財政紀律的條約,兩大龍頭德國和法國總統9日將在柏林開會討論細節。

今年第一季,歐元區國家總共有1570億歐元 (2030億美元)債務到期,其中近三分之一來自義大利。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義大利首季的到期債務金額高達530億歐元,

歐洲領袖努力搶救歐元之際,最新裂縫已出現。西班牙10年期公債殖利率2011年封關殖利率略高於5%,但西班牙政府12月30日宣布,2011年預算赤字估計達GDP的8%,比原先預期的6%高。

不過,歐元區存亡關鍵在義大利。義大利10年期公債以將近7%的殖利率封關,而希臘、愛爾蘭、葡萄牙當初就是被7%的殖利率逼得接受紓困。

曾獲諾貝爾獎的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史賓塞日前接受彭博資訊訪問時表示,如果義大利公債殖利率上升,原本還可控制的情況將變成倒債問題。史賓塞說:「義大利需要時間。歐洲必須協助他們爭取一些時間。」

德國財政部長接受訪問時也表示,歐盟紓困基金只能在高負債國「採取必要措施贏回外界信心前」爭取時間。

然而,經濟萎縮可能使搶救歐元的任務更棘手。包含17個國家的歐元區2011年底和2012年上半年預料陷入衰退,影響各國稅收並造成失業率上升。

去年底封關時,歐元兌美元匯率連續兩年下滑,兌日圓匯率也跌到新低。歐元正式流通在元旦滿10年。

※ 相關報導:

* 經濟學家:歐洲擺脫萎縮 得等到明年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818219.shtml

CNN Money訪調的20位頂尖經濟學家中,半數認為歐洲經濟成長要到2013年才能恢復到可持續的水準,七位認為要到2014年之後;三人預期,歐洲2012年下半年將脫離當前的萎縮窘境。

* 美經濟鳴笛 扮2012年全球火車頭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an/2/today-e1.htm

儘管面臨歐債危機等諸多變數,經濟學家和分析師表示,有越來越多跡象顯示,二○一二年美國經濟將重新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火車頭,美元也將成為強勢貨幣。

* 無薪假後 裁員風暴蠢動 科學園區就業人數 首見衰退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11050201/112012010200142.html

再三個星期就是農曆春節,科技新貴們今年可能要有過寒冬的準備!繼無薪假風潮之後,裁員風暴也蠢蠢欲動。國科會最新統計,北中南三大科學工業園區去年十一月總就業人數,較十月減少三百九十七人,這也是科學園區在金融海嘯之後,最近兩年半首度出現就業人數負成長。



◆ 周行一:2012年挑戰風險

【聯合報╱周行一】2012.01.02

二○一一年在歐債的陰影下度過,與二○一○年比較,大家的感覺簡直是天壤之別,兩年來股市從漲了百分之十,轉為跌了百分之廿,經濟成長率從百分之十四變成溫和的百分之四點二左右,本來以為已經擺脫了全球金融危機,卻突然再受到無薪假的威脅。這個世界也紊亂無比,二○一一年有幾個出名的獨裁者意外垮台,利比亞的格達費被反抗軍擊斃,埃及的穆巴拉克被人民轟下台,北韓的金正日暴斃,敘利亞的阿塞德岌岌可危。

變化多端的時代讓人心神不寧,因此大家自然希望有穩定的工作,但是愈想要穩定,可能愈無法如願,在穩定環境中久了會缺乏風險意識,而沒有隨時準備應變,最後被後來居上者淘汰。經常看到的例子是中年失業,最近就常聽到,美國有許多華人,被公司資遣後很難再找到工作,這對正值壯年,想要持續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而言,是種沉痛的打擊。如果我們願意承擔風險,就比較可能會注意到風險,而持續砥礪自己不停的進步,所以在難以捉摸的時代中,不畏險的態度才是應變的本錢,為了不被時代淘汰,二○一二年挑戰自己成為勇於承擔風險的人!

首先,訓練自己能在風險中看到機會,而非只看到風險而漠視機會。朋友的公司聘了一位剛畢業的女碩士高材生,一個多月後送她到美國去與紐約夥伴進行一項國際合作專案,孰料女生的父親打電話到公司,嚴厲要求公司接女兒回台,理由是才上班一個多月就被派到美國是非常危險的事,結果這位員工辭了工作;反觀我有一位學生,畢業後到美國留學,就在美國及亞洲到處工作,幾乎到哪裡都能表現,從來沒聽她說因為怕風險而不去國外;後者看到的是機會,而前者看到的是風險,這兩位年輕人將來人生機會的多寡是可以預期的。

同時要鼓勵自己以勇於承擔風險來增加成就感。最近見到一位學生,辭了工作在家準備高考,理由是爸媽說做公務員比較穩定,國家當然需要像我的學生一樣優秀的公僕,但是我們更需要有願意為人民服務更多,而勇於承擔風險的公僕,希望這位學生將來以此自勉。最近的資料顯示,台灣的新創事業愈來愈少,大家的直覺是創業環境不好,但真正的原因,是我們愈來愈沒有勇氣承擔風險了,以前那種義無反顧的創業精神正逐日消失中。

承擔風險的先決條件是懂得管理風險。以工作風險程度觀之,創業應當算是風險最高之一的了,但是因為成功的比例低,一般人會有創業者承擔過多風險的印象,其實成功創業者的重要特質之一,就是懂得管理風險,會注意自己的期初投入,在創業的過程中,也會因為公司及客觀環境的變化調整方向,最終可能是見機不對拔腿就走、見好就收、或者功成名就。

台灣先民橫跨黑水溝到台灣,看到的是機會,而不是台灣海峽的風險,這種勇敢前仆後繼的精神,是台灣人民能經歷四百多年而屹立不搖的原因;一九四九年兩百多萬新移民,看到的也是機會遠多於風險,為台灣注入了新的發展元素;但是幾十年的經濟成長,讓大家安逸了,我們已經漸漸失去了勇渡黑水溝的冒險犯難精神,不僅將因此喪失了許多機會及抵禦不確定性的能力,最終將慢慢侵蝕我們安身立命的根基。讓我們發願,二○一二年成為挑戰風險年。(作者為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所教授)

※ 相關報導:

* 社論-2012年台灣經濟應該可以更好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2010200097.html

整體而言,2012年雖然全球景氣走勢混沌不明,但從台灣的角度觀察,反而是一個轉變的機會。只要能夠妥善應變、馭變,從長遠來看只會更好。



◆ 電子發票易黏合 民憂千萬變廢紙

自由 2012.01.02

〔記者胡健森/壯圍報導〕許多男性習慣在購物後,將發票對折放入皮夾,再放入口袋中,但自從財政部推出電子發票政策,有民眾因為體溫及濕氣,造成皮夾中的發票黏合在一起,想要取出整理時,已經成了一張廢紙。民眾擔心萬一真的中1000萬元大獎,不知道要找誰討?

在宜蘭縣某公家機關任職的張先生,日前到7-ELEVEn購物,店員開給他一張感熱紙材質的電子發票,他將發票對折後放入皮夾收好,沒想到幾天後整理皮夾時,發現這張對折的電子發票竟然黏死,用力撕開,不僅整張發票幾乎被撕爛,發票號碼也無從辨識。張先生說,特別是發票後方還特別註明建議「將列印面朝內對折」。

張先生說,紙本發票就不會發生這樣的問題,如今整張電子發票莫名其妙受損,想要記帳、對帳、對獎都沒辦法,萬一真的中1000萬元大獎,不知道要找誰要?

一旁的同事也認為感熱紙材質的電子發票並不是很理想,不僅容易受損,也容易與一般的收據混淆,仍有很大改善空間。

國稅局:將反映改善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宜蘭縣分局長林壽山說,財政部為了節能減碳推動電子發票政策,終極目標是要達到完全不使用紙本發票,但如今消費者遇到的問題也確實要重視,將會向財政部反映要求業者改善,至於目前恐怕只能提醒民眾盡量小心、妥善保存;如果遇到電子發票受損的問題,發票上若還可辨識出消費日期、內容、金額等資訊,民眾可回到原先消費的商家要求重新開立一張發票。



◆ 年前最後1刮 美男成百萬富翁

中央社 2012-01-02

美國加州1名男子的新年願望是戒買樂透,但就在2012年來臨前他最後一次試手氣,沒想到卻刮中100萬美元彩金。

「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這名男子住在舊金山,他當時下定決心最後1次買刮刮樂,誓言就此金盆洗手。

記者問他樂透彩金打算怎麼花,他回答說:「我真的不知道,我到現在還不敢相信。」

他玩的是1種現金刮刮樂,總彩金2億5000萬美元,試1次手氣需10美元。(譯者:中央社許宏裕)

fsj 提到...

歐元區製造業 連五月萎縮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2.01.03

針對採購經理人的最新調查顯示,歐元區12月製造業景氣連續第五個月萎縮,但萎縮幅度不如11月劇烈。調查結果呼應近期產業活動數據,顯示歐元區經濟在2011年第四季陷入萎縮。

Markit經濟公司表示,12月歐元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攀升至46.9,較11月的46.4略為改善,符合市場預期,但指數仍低於50的景氣榮枯分界。歐元區去年第四季製造業PMI平均值為2009年第二季來最弱。

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12月PMI指數為48.4,雖低於50,卻優於市場預期的48.1,激勵德國DAX指數2012年第一個交易日勁揚2.1%至6,019.36點,是最近一個月來首次突破6,000點的心理關卡。歐股開紅盤日同步走高,道瓊歐洲Stoxx 600指數上漲0.72%。

Markit表示,雖然調查涵蓋的所有國家生產都下滑,但各國情況甚異。德、法、荷與奧地利的工廠回報生產僅出現輕微下滑,但義大利、西班牙與希臘的生產下滑情況嚴重許多。

Markit指出:「調查也顯示今年第一季製造業景氣很可能進一步下滑,因為製造商正削減員工人數、庫存以及減少採購。」

IHS全球透視經濟學家艾區表示:「歐元區製造商正處於非常不利的情況且面臨極度挑戰,因為歐元區採取更緊縮的財政政策,消費者採購能力減少,以及歐債危機緊張情勢增溫導致信用條件緊縮與金融市場混亂,正在衝擊國內需求。」

調查還顯示,製造商除了要應付歐元區問題外,也面臨全球其它地區的需求日益疲軟。歐元區最大出口國德國的報告指出,亞洲正浮現需求疲弱的跡象。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森說:「歐元區製造業顯然正經歷二度衰退。令人擔心的是,新訂單減少的速度遠比製造業減產的速度快,意味企業一直依賴去年的訂單來維持現有的產量水準。」

※ 相關報導:

* 幣值急貶 匈牙利國債創新高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821168.shtml

匈牙利中央銀行2日表示,匈牙利國債在去年9月底飆到GDP 的82.6%,遠高於第二季的76.7%。財務困難的匈牙利急需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 (IMF)援助,新數據顯示總理奧班把民營基金資產國有化的「非常」措施影響投資人信心,造成匈牙利幣福林 (forint)急挫,國債總額寫下1995年來最高紀錄。



◆ 歐洲經濟悲觀 德一枝獨秀

【聯合報╱編譯李京倫/報導】2012.01.03

德國財政部長蕭伯樂與英國首相卡麥隆2日都警告,今年歐洲經濟情勢悲觀,但德國去年個人消費與就業人數都創紀錄,為歐洲帶來一線希望。

德國財長蕭伯樂2日接受德國畫報(Bild)專訪時說:「今年歐洲經濟情勢可能比去年艱困,但德國有望全身而退。」他敦促歐元區國家推動必要改革,以化解債務危機,紓困機制只能為歐元區國家爭取一點時間。

德國工商總會2日表示,德國2011年個人消費比前一年至少增加1.2%,為最近十餘年以來最強,「充分就業帶動強勁內需,讓國內經濟不致衰退」。德國2日公布的官方統計也顯示,去年德國就業人口比前一年增加53萬5000人,增幅1.3%,首次突破4100萬的關卡。

相對於德國的審慎樂觀,英國首相卡麥隆2日則在新年談話中警告,歐洲今年經濟可能比去年糟,英國無從倖免,他說:「當局已制定強力減赤方案,能讓我們在歐債務風暴中得到部分保障。」

歐洲各國領袖本周起將全力備戰,在財政與貨幣政策狠下功夫,避免歐元瓦解。歐盟擬在第一季結束前制定加強落實各國財政紀律的條約,兩大龍頭德國和法國總統9日將在柏林開會討論細節。



◆ 國內尋職 難度升高

【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2012-01-03 工商時報

行政院主計處甫完成的統計指出,受景氣下滑影響,學歷低且失業逾半年的失業人數近期持續升高,全體失業週數在11月也升至27.1周,創下近5個月最高,顯示尋職難度正漸升高。

主計處指出,台灣近月的就業確實已受到全球景氣下滑的影響,從各類失業型態來看,11月屬於勞動市場工作轉換而失業的摩擦性失業人數續減,而因景氣趨緩而遭裁員的人數也沒有續增,但國中以下學歷且失業半年以上者卻有逐月升高的現象,11月份達3萬2千人。

主計處官員表示,這顯示在景氣轉壞的情況下,低學歷者最容易受到衝擊,進而拉長失業期間。

主計處統計顯示,台灣11月全體失業者的平均失業期間也已經升至27.1周,創下近5個月最高,其中國中、高中的失業同數更逼近30周。

主計處官員表示,歷年台灣失業者的失業周數總是在9月以後逐漸升高,因此11月份失業周數的升高含有季節因素以及景氣因素,但是不論如何,失業周數的拉長顯示國內失業者的尋職難度確實已經逐月提高。

台灣失業者的平均失業周數在94~97年期間僅24~27周,隨著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去年失業周數逼近30周,今年前三季逐漸下降,但如今隨著景氣下滑,失業週數又見提升,值得密切注意。



◆ 小心溫水煮青蛙

工商時報 2012-01-03 【薛孟杰】

無薪假通報人數在去年12月中旬首度破萬人後持續攀升,勞委會雖認為,最新通報企業家數已趨緩,但難以迴避的是,無薪假人數又比兩週前暴增近3千人且再創新高,在業界普遍不看好今年首季景氣下,政府對無薪假若掉以輕心,選後衝擊恐難逆料。

全球景氣在去年下半年出現轉折,全球消費轉弱,影響台灣出口,高科技產業首當其衝開始放無薪假,員工苦不堪言,由於總統大選即將登場,無薪假亦成為左右選舉結果的重要變數之一。在此之下,勞委會緊急啟動無薪假通報機制,並推出充電再出發計畫因應,甚至私下對廠商道德勸說,希望別放無薪假。

不過,無薪假通報無法源亦無罰則,再加上縣市勞工局查核人力有限,廠商是否誠實通報存乎廠商一心,因此出現工會自行蒐集資料與勞委會通報有落差的紊亂現象。

勞委會雖領先各部會推出無薪假因應方案,迄今為止申請廠商不到1/10,顯然未受青睞,演變成「政府有補助,員工卻沒有拿」的詭異現象。令人擔憂的是,企業通報無薪假趨緩,究竟是無薪假「近尾聲」,還是廠商忌憚大選將屆、通報麻煩多多,乾脆嚴令員工三緘其口、甚至不據實通報。

不少企業主都強調,無薪假為因應景氣轉變的權宜作為,政府不應管太多,勞委會也擔心若管制無薪假過嚴,可能反加速企業裁員,對勞工未必是好事,儘管法源不明亦不敢貿然修法。但不可諱言,無薪假是反應企業營運狀況重要指標,與勞工及其家庭生計息息相關,政府若不能對無薪假的每個環節清楚掌握,未來受害者絕不僅是勞工。



◆ 尋人 誰中了第1億張電子發票

中央社 2012-01-03

財政部今天宣布,台北市士林區大東路78號的OK便利商店,開出第1億張實體通路電子發票,發票號碼為YG85644046,財政部已在中獎商店張貼尋人啟事,將贈送發票持有人1台iPad2。

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表示,第1億張實體通路電子發票號碼為YG85644046,消費者在民國100年12月27日中午12時30分買多項食品,總計花了新台幣140元。

官員表示,第1億張是紙本電子發票,還不知道中獎人身分。為尋找得主,財稅中心已在開出發票的OK便利商店張貼尋人啟事,希望幸運得主主動與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電子發票推動小組聯絡,聯絡電話為(02) 27631833,分機4379。

財政部去年開始推行實體消費通路開立電子發票試辦作業,為鼓勵民眾響應政策,準備了1台iPad2贈送第1億張電子發票的消費者。計算方式是以電子發票上傳時間排序,第1億張B2C(企業對顧客)實體消費通路電子發票上傳時間為100年12月28日16時42分。

fsj 提到...

11國7.6兆美元債務 今年到期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彭博資訊三日電】2012.01.04

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政府2012年將有7.6兆美元的債務到期,而且其中多數國家正面臨融資成本攀高的情況。

根據彭博編纂的資料,包括七大工業國(G7)和「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在內,主要經濟體今年到期的債務高於去年的7.4兆美元。日本和美國最多,各為3兆美元和2.8兆美元。

分析師預測,年底前這些國家當中至少有七個經濟體的十年期債券殖利率會上升。隨著全球經濟趨緩,投資人可能對這些債台高築的國家要求更高的殖利率作為補償。

Ignis資產管理公司經理人湯森說:「龐大的供應量或許是讓人擔心的地方。年初或許還不是問題,但年中可能會出現問題,因為那時全球經濟趨緩的衝擊最大。」

如果加入利息,今年主要經濟體共須償付逾8兆美元。過去一年歷經標準普爾(S&P)調降美國信用評等、歐元區17國中有15國的信評列入負向觀察,想尋找買主變得愈來愈競爭。

雖然全球多數債務人去年少有融資問題,但分析師認為今年情況可能改變。

義大利今年到期的債務約4,280億美元,在主要經濟體中高居第三,另有約700億美元的利息要付。

義國去年底標售公債未達高標,要在經濟陷入2001年來第四次衰退的情況下取得融資,挑戰性頗高。

據彭博調查,經濟學家以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為基準預測,今年G7國家的融資成本可能上漲多達39%。中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可能沒什麼變動,印度從8.39%下滑到8.02%,巴西和俄羅斯未納入調查。

希臘、葡萄牙和愛爾蘭因融資成本高漲吃不消,被迫向歐盟和IMF求援,如今義大利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已超過三國求援的7%。

相較之下,美、日這兩大債務國似乎比較沒有尋找買主的問題。日本拜經常帳順差之賜,不用向外國投資人融通預算赤字;美國則有美元這個全球主要準備貨幣的優勢。

※ 相關報導:

* 新加坡 衰退疑雲罩頂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822877.shtml

由於國內製造業產出銳減以及全球貿易趨緩傷害出口,新加坡去年第四季經濟萎縮,若是今年第一季也如分析師普遍預測的將出現萎縮,恐難逃經濟衰退命運。

* 央行扮演國庫大戶角色失當 影響深遠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64425

沒有人會否認央行可以引導利率。央行賺錢的重要條件之一是國內利率偏低,從央行獲利大幅成長的九七年開始,台灣實質利率多半低於新加坡及韓國,過去五年間,更有二十七個月出現實質負利率。低利率環境,雖然對大膽借錢的人有利,但對保守存錢的人卻相對不利。至於長期以來壓低的匯率,則會損傷國民的對外購買力,造成進口物價攀高,同樣直接傷及人民的荷包。



◆ 社論-給無家可歸者一個重生機會

【本報訊】2012-01-04 中國時報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男主角威爾.史密斯飾演單親爸爸帶著兒子一度落難街頭,最後力爭上游重返主流社會的歡喜結局,對許多台灣的遊民而言,似乎遙不可及;最諷刺的莫過於寒冷的平安夜,露宿萬華艋舺公園的遊民遭市政府噴水驅趕。這樣的冷血畫面透過網路直播,引發網友們撻伐,不論冰冷的水是否直接潑在遊民身上,這樣的舉動已讓台灣的人權記錄在國際上蒙羞。

「當代漂泊協會」指出,以噴水方式驅趕遊民,不只出現在台北市,其他縣市也有,而且已發生了一段時間。許多遊民反映,市府清潔人員晚上十一時來噴水,地面濕淋淋,害他們整晚都無法安睡。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唯有透過錄影畫面把真象公布出來,讓社會大眾來公評。

長久以來民眾對遊民抱持負面的刻板印象,認為他們帶來髒亂並擾亂治安,遊民被「汙名化」的現象似乎有增無減。這次市政府在寒冬裡噴水驅趕遊民,市議員應曉薇衝口說出:「誰把水灑在遊民身上就發獎金,因為這些遊民真是太糟糕了。」都是具體的例證。儘管市府事後取消夜間噴水作業,並否認向遊民噴水,應曉薇也為失言道歉,但這些事件均凸顯出遊民遭歧視的問題非常嚴重。

許多民眾認為這些人好手好腳,卻遊手好閒淪落街頭,怪來怪去要怪自己。事實上,遊民的成因複雜,有些是社會結構因素造成,有些因學歷低且無一技之長,在快速產業變遷下慘遭淘汰,有些則是派遣制度下的犧牲品。「當代漂泊協會」調查,遊民淪落街頭之前,九成是有工作的。有人曾是工廠、餐廳老闆、電子廠作業員,因為經商失敗、被裁員或家暴案件,淪為打零工一族,由於收入不穩定,最後連房租都付不起,只好露宿街頭。

近來派遣制度盛行,遊民有年輕化趨勢。有些高科技公司因訂單下滑裁撤生產線,外包派遣工首當其衝,台北街頭因此出現了七年級遊民。其次,許多中高齡遊民,長年在街頭流浪,體力日衰,無法負擔吃重的勞力工作,未滿六十五歲無法申請老人年金,又因資格條件不符低收入戶補助標準,也無勞保、健保,成為社福體系中被遺忘的一群。

金融海嘯之後,歐美失業率飆高,各地帳篷族不斷冒出來,遊民問題也日益嚴重。日本在泡沫經濟破滅後,曾出現大量帳篷族,日本政府在二○○二年訂定遊民專法,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安全網,分三階段提供緊急庇護、自立支援中心、租屋補貼等協助,讓那些因破產、失業而滑落至社會底層的人有機會透過就業輔導、技能訓練,重新返回職場並且有能力自己租屋。日本政府透過租金補貼方式,鼓勵民間企業把廢棄工廠、宿舍或閒置老舊建築物改裝後出租給無家可歸者,採取多點分散隱密方式處理,而不是另蓋新公寓大樓做社會住宅,相當程度改善了遊民的居住問題,也值得國人借鏡。

反觀台灣,面對這批弱勢中的弱勢、窮人中的窮人,政府提供了什麼樣協助?以首善之區台北市為例,每年照顧遊民經費約三千萬元,甚至超過內政部編列給遊民的預算。目前最大問題是欠缺完善的社會安全網,各縣市對遊民的照顧參差不齊,財政充裕縣市提供較多元服務,財政拮据縣市則經費少得可憐,因此多數遊民都跑到台北市來了。依當代漂泊協會粗估,聚集台北的遊民逾千人,但台北市二家收容所僅提供一百多床,遠遠不敷所需。此外,各地方政府主要提供第一階段緊急收容,例如遊民路倒不省人事,經通報送醫或送收容所安置,欠缺後續階段完整的輔導。

受歐債危機影響,景氣急轉直下,企業訂單下滑,打零工機會減少,未來失業率可能上揚,街頭遊民也會變多。寒流一波波來襲,不論睡在公園或街頭,如果沒有足夠溫暖的棉被,很可能凍死人,這個社會再怎麼野蠻,也不能向遊民潑冷水。我們期盼,這次噴水事件讓社會重新體認遊民存在的問題根源,政府更應著手規畫建立完善的社會安全網,提供這些無家可歸者一個重生的機會。

fsj 提到...

東亞政經兩大板塊的拔河

【經濟日報╱社論】2012.01.05

日本首相野田佳彥上任後,近日首次訪問中國大陸,會晤國家主席胡錦濤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達成經濟金融領域的廣泛合作計畫,不僅在形式上強化中日關係,對雙方更具戰略意義。

這項合作計畫最受人矚目的內容包括:(1)推進雙方在跨境交易中儘可能使用人民幣與日圓結算;(2)允許日商在華直接投資以人民幣計價;(3)日本將購入一定規模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4)自2012年啟動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這些計畫內容實在,並非一般原則性的空泛共識,顯示雙方在「擱置」某些爭議的同時,願意共同在經濟金融領域推進戰略合作的積極態度。

對中國大陸而言,重大的戰略意義有二:第一,自2008年9月金融海嘯爆發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包括雙邊貿易的人民幣結算、開放外商在中國的直接投資以人民幣計價,以及允許並鼓勵各國以投資中國國債的方式作為其外匯儲備的新內容。人民幣國際化推動三年來成果明顯,但主要合作範圍局限於經濟規模較小的發展中國家,而日本的GDP全球第三、外匯儲備全球第二,加上中日兩大經濟體間的巨大雙邊貿易額,如今在人民幣作為貿易貨幣、投資貨幣及儲備貨幣三方面同時跨出第一步,意義非比尋常,是人民幣國際化極為關鍵的戰略突破。

其次,關於啟動中日韓自貿協定的談判,這是中國大陸在10加1(東協與中國)、兩個CEPA(大陸與港、澳)、一個ECFA(兩岸)之後,又一個重要的區域化工程。與之前由美國主導的TPP(泛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相比,前者實在得多。

對日本而言,過去20年經濟持續低迷,重要經濟指標逐一被中國超越,自五年前安倍晉三擔任首相開始,到繼任的福田康夫、鳩山由紀夫,已出現明顯的親中傾向,其中尤以鳩山提出的「疏美親亞」為最;也正因如此,加上中國與東協的關係推展迅速,警惕了美國,令歐巴馬疾呼「重返亞洲」,並採取一系列在西太平洋地區「遏制」中國大陸的動作,也產生相當效果,不僅重新強化了美國與傳統盟友日、韓的軍事合作關係,也積極爭取東協十國,甚至澳洲、印度在軍事安全上站到美國這一邊。

但必須看到的是,軍事安全與經濟貿易是兩回事,不僅各有各的屬性,甚至還存在著矛盾,軍事安全可能是對立性的,經濟貿易卻是合作性的。這讓中國大陸周邊的國家與地區不得不做出「政經分離」的選擇:政治、軍事、安全上傾美,經濟、貿易、市場上傾中。換言之,東亞及西太平洋地區在地緣上,正在發展及形成兩大板塊,一是以美國為核心的政治板塊,另一是以中國大陸為核心的經濟板塊,兩大板塊間時而碰撞、時而拉扯,從而經濟產生摩擦與緊張。在中美兩大板塊之間的,包括台灣在內的中小型經濟體,也因此經常面臨到「兩大之間難為小」的糾結與困擾。這是宿命,無從迴避。

日本的選擇模式可視為一個示範,政治、軍事、安全上毫不猶豫地站在美國一邊;經濟、貿易、市場上則不得不靠向中國,甚至在與美元霸權利益有衝突的人民幣國際化問題上,也做出很可能令美國不快的選擇。日本如此,其他國家又何能例外。

亞洲及西太平洋地區的地緣戰略形勢將如何演變,也由此得到觀察與研判的邏輯,其繫乎兩個因素及其趨勢而定:(1)美國經濟的長期發展能力,特別是世紀金融危機後,美國有無修補資本主義結構性問題的能力;(2)中國大陸在政治社會上的長期穩定能力,特別是有無推動政治體制改革的決心與魄力。

亞洲太平洋,十年後難定浮沉,由此或可一窺全豹。

※ 相關報導:

* 匈牙利上空陰雲密佈
http://chinese.wsj.com/big5/20120104/beu121658.asp

投資者開始撤離匈牙利資產市場﹐而且該國民眾也走上街頭﹐抗議政府的異端經濟政策和對國際機構及央行的過激言辭。匈牙利國債收益率本週創下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以來的新高﹐表明關於該國備受爭議的新央行法案的分歧正在加深。週二下午﹐10年期匈牙利國債收益率達到了10.30%-10.10%﹐遠高於新法案問題出現前的8.90%。....鑒於歐洲央行的反對﹐歐盟和IMF要求匈牙利政府暫停批準新央行法案﹐但匈牙利執政黨基民盟(Fidesz)上週五仍推進了相關計劃﹐導致該國達成獲取歐盟/IMF救助相關協議的能力受到質疑。



◆ 冲哥下令:搶觀光商機 海空雙拚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2012.01.05

看好今年全球觀光業營業額將成長3%至4%,行政院副院長陳冲昨(4)日下令全力搶攻觀光、航空業商機,規劃海空齊發,近日兩岸已協商同意開放國際郵輪直航兩岸,將斥資90多億元興建港口南北旅運大樓,以及指示持續協商增加兩岸航班。

陳冲並表示,兩岸同意開放國際郵輪直航兩岸,將有利台灣納入東亞郵輪旅遊航程,吸引更多高檔國際觀光客來台。未來麗星郵輪等申請後將可行駛兩岸。

行政院「經濟景氣因應策略小組」昨天聽取交通部報告「101年來台旅客觀光承載量」,陳冲強調,根據世界觀光組織評估,今年全世界觀光業營業額將成長3%至4%,應全力搶攻觀光、航空業大餅。

今年來台旅客人次目標660萬人次,國內外觀光收入5,500億元以上。陳冲表示,660萬人次目標較去年成長一成,是合理目標,應可達成。陳冲日前甚至喊出「衝」700萬人次。

國際郵輪可直航兩岸下,交通部決定投資90.68億元,在基隆港、高雄港興建旅運大樓,搭配都市更新,促進港市發展。陳冲說,這可提升國際觀光客來台門戶水準,並帶動營造、航運、港務和零售等內需行業商機。

空運方面,國際長程航線競爭激烈,短程區域航線的效益較佳,兩岸直航營業額每年平均增加400億元,陳冲強調,亞洲將成為世界經濟的領頭羊,航空業在亞洲區域內航線營收與獲利可望成長;指示交通部持續協商擴大兩岸航班,以及增修越南及澳門等地區國家的航約。

另外,日本311強震、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台日投資協議,以及近來日圓升值,效益已逐漸浮現,國科會所屬三園區推動台日合作成果豐碩,截至去年12月已有40家日商進駐。



◆ 17日起4天 開放換新鈔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2012.01.05

過新年換新鈔! 中央銀行上午提醒民眾,由於今年春節提早到來,為錯開1月16日台銀開賣龍年生肖套幣的人潮,今年春節的新鈔兌換期間只有四天,從1月17日至20日,較往年的五天少一天,民眾兌換要請早。

央行上午指出,今年新鈔的兌換銀行仍是台銀、土銀、合庫、一銀、華銀、彰銀、台企銀及中華郵政等八家金融機構,在全國共456個營業據點提供換新鈔服務,為避免民眾「跑錯家」,這些據點的大門口及營業廳,都會張貼「本分行(局)提供兌換新鈔」告示,而且設置「兌換專櫃」。

今年春節換新鈔,100元券每人限兌100張,200元、500元、1000元及2000元券則酌量供應。17日起,八家金融機構自動櫃員機 (ATM)也將舖上新鈔,沒時間到銀行櫃檯兌換新鈔者,可以從ATM提領新鈔。

fsj 提到...

華府看天下-全球化真是無所不在

傅建中 2012-01-06 中國時報

聖誕節前,我動了個手術,雖說是個不須住院(outpatient)的小手術,卻讓我吃足苦頭,單只體重就掉了將近十磅。休養期間,大概是麻醉藥的影響,一閉上眼,就會出現五光十色的幻覺,好像吃了LSD似的,也因此浮想聯翩,想想這次手術得以完成,確實有好幾位不同種族,不同國度的醫護人員(見圖,美聯社)同心協力,使我對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詞有切身的體會。

先從我的家庭醫生說起吧,張簡俊一醫師來自台灣,醫術、醫德都是一流的,對病人非常有愛心(我原來的家庭醫生是江心周,可惜他於數年前英年早逝)。在美國,家庭醫生非常重要,凡是須看專科醫師,都得由家庭醫生介紹(refer),否則專科醫師是不會看你的,美國沒有所謂走進去(walk-in)就可以看的醫生,除非是商業性的小診所。

張簡替我介紹了一位來自秘魯的外科醫師,後來交談之下,方才獲悉他本是西班牙人,父母親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西班牙內戰期間移民到智利,因此他出生在智利,後來再移往祕魯,二十五歲到美國留學然後行醫,所以他的人生相當曲折。前些年西班牙政府恢復了內戰期間出走的西班牙人的國籍,問他是否也擁有西班牙國籍,他說是,但沒什麼用,因為若回到西班牙,一切得從頭開始,而且現在西班牙經濟蕭條,民生凋敝,從頭做起,談何容易?所以他的結論是:只能死心塌地的做美國人,在美國安身立命。

手術前的有一系列的準備事項,為我做準備的技術員是位黑人女士,她說的英語有濃厚的口音,所以我判斷不是美國黑人,而是來自非洲,因此我問她非洲那個國家,她叫我猜,並提示我是東非,我問她是不是烏干達,她說對了,話題很自然的轉到七十年代的烏干達殺人魔王阿敏(Idi Amin),讓我大感意外的是這位女士說阿敏是好人,並未如外間傳說的殺人如麻。這,真的是太背離事實了。想來這位黑人女士在阿敏當政時屬於既得利益者,甚至是阿敏統治集團的成員之一,阿敏被推翻後,不得不像阿敏一樣流亡海外,但她很幸運能來到美國,並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只是她仍不能忘情阿敏時代的「好日子」。

無獨有偶的,為我操刀的那位外科醫生,對已故的智利軍事強人皮諾契特頗具好感,卻對之前的阿葉得總統缺乏好感,說是阿葉得要搞共產主義。看來這位醫生是保守派,甚至是極右派。

一般說來,醫生多置身政治之外,絕少談政治,不過也有例外,像前面提到的江心周醫生就喜歡和病人談台灣的政治,也許醫生的生涯太單調乏味了,而且面對的都是病人的訴苦,有必要換個話題調劑一下。另外我早年認識一位華府的小兒科醫生鄒永,此人是國民黨元老鄒魯的兒子,我國援非農耕隊長鄒梅是他的哥哥(另一位哥哥鄒讜,以《美國在中國的失敗》一書享譽美國學界,是連戰負笈芝加哥大學的業師),鄒梅因車禍成為植物人,臥病數十年,但鄒永說他哥哥是遭CIA陷害,以致終身殘廢,他蒐集了許多文件,到處喊冤,包括美國國會及新聞界在內,但並無結果,反而人們認為鄒永的精神有問題。此人於前年死於上海。

和外科醫生談話時,女麻醉師來了,從她所說的英文,知道她是道地的美國人,最後把我推進開刀房的是一位巴基斯坦男士,加上為我辦理住院手續說西班牙語的中南美女士,為我這次小手術動員的醫護人員有台灣人、秘魯人、烏干達人、巴基斯坦人、美國人和拉丁美洲人,有點像個小型聯合國,其中以美國人所占比例最小,就此而言,我的健康已和全球化密不可分,好比台灣的老人多請菲傭或印傭照顧,也朝著全球化的方向走。真是應了毛澤東所說的:「小小環球,同此涼熱」。



◆ 法國匈牙利發債殖利率飆 歐元挫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2.01.06

法國今年首次標售長債順利募得資金,但融資成本升高,同日發債的匈牙利融資成本更逼近10%,加上西班牙官方估計的銀行業壞帳超乎民間預測,投資人戒慎恐懼,歐元無力收復1.3美元關卡,兌日圓更貶至11年低點,義大利十年債殖利率再次翻越7%警戒線。

道瓊歐洲Stoxx 600指數一度跌逾1%。歐元兌美元處於16個月低檔,最多貶1.1%至1.2797美元,延續前市因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UniCredit)折價售股、失守1.3美元關卡的頹勢;兌日圓最深貶0.8%至98.48日圓,創11年新低。

義大利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飆破7%;匈牙利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衝破11%,為2008年請求金援以來首見;法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連續第七個交易日上升,報3.34%。

西班牙新政府上台後快馬加鞭檢視國家財政,經濟部長戴金多斯(Luis de Guindos)5日公布,西國銀行業須提列多達500億歐元(650億美元)來打消壞帳。

他說:「如果你以國際估價來看,像是愛爾蘭,那麼(西班牙銀行業)至少得再提列500億歐元才夠。」

戴金多斯說,多數銀行能靠自己的獲利支應,但是體質較差的(如儲蓄銀行,cajas)可能遭逢新一波的整頓。西國新一波撙節措施鎖定自治區,3月起要求自治區批准預算前須先由中央政府許可。

法國面對今年首次市場信心測試,標售的10到30年長期債券募集到79.6億歐元(102億美元),逼近80億歐元的目標,但十年期債券融資成本從去年12月1日的3.18%上升到3.29%,反映投資人對信評機構威脅摘除法國AAA信評的惴惴不安。

法國經濟可能已陷衰退,而且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85%,是歐元區六個3A國家中最高。

匈牙利標售一年期公債僅籌得350億佛林特(1.4億美元),比目標低了100億佛林特;平均殖利率9.96%,是2009年4月來最高。

fsj 提到...

IMF:歐元今年不會消失

中央社 2012.01.07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表示,歐元今年不會消失,但歐元區的問題將使全球經濟趨緩;IMF即將公布的報告,也預期全球經濟成長將放緩。

專門報導歐盟政治的報紙「歐盟觀察家」(EUobserver)報導,拉加德今天會晤南非財政部長戈登(Pravin Gordhan)後,答覆記者詢問歐元會在2012年消失嗎時表示,「我認為不會」。

她說,歐元是強固的新貨幣,而且目前歐元區內的問題,包括歐債、銀行體系等,都與歐元無關。

至於希臘是否會離開歐元區?拉加德表示,因歐元區的會員國已多次,且再次重申他們的決心,「我們僅能支持」。

由於第二輪1300億歐元(約新台幣5兆元)的紓困款遲無下文,希臘政府發言人卡普西斯(Pante lisKapsis)說,若紓困方案再不敲定,希臘只得退出歐元區,離開市場。

不過當前歐洲經濟情勢仍然不樂觀,歐元匯率持續走跌,6日1歐元兌1美元跌至1.27價位,創下16個月新低;兌日圓匯率更跌至98.21價位,創下11年來新低。

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去年11月,歐元區的失業率為10.3%,比去年10月增加0.3個百分點;歐洲聯盟27國去年11月的失業率為9.8%;歐豬五國的西班牙與希臘,失業率分別高達22.9%及18.8%。

拉加德說,若歐債危機無法順利克服,歐元區可能陷入衰退。

※ 相關報導:

* 歐洲經濟挨三刀 股匯喊痛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830314.shtml

歐元區6日公布多項低迷經濟數據,零售銷售持續下滑、失業率維持在13年高點的10.3%,12月經濟信心降至兩年來最低,消費者憂心歐元區可能陷入更深危機,歐元兌美元匯價貶至16個月低點,歐股也由紅翻黑。

* 社論-歐元區需要一場「創造性破壞」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2010700129.html

身為全球金援組織,國際貨幣基金(IMF)秘書長拉加德日前警告,歐債危機已蔓延成眾人之事,因此疾呼各國總動員,採取真正的行動,否則將面臨「經濟倒退、保護主義升高、孤立等見諸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慘況重演。換言之,大家都期待著G20同舟一命,以齊力對抗2008金融風暴的決心,來因應歐債風暴。 ...然而,最根本的癥結在於歐元區沒有財政同盟,這也是多位專家口中「美國與歐元區」最大的差別。同樣是債台高築,美國各州因同屬一國,接受中央財政部管轄,歐元區因無財政同盟,對各國鞭長莫及。

* 法國擬月底開徵金融交易稅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830836.shtml

法國總統沙克吉6日表示,如果無法說服其他歐盟國迅速開始課徵金融交易稅,法國將自行開徵。德國立刻表示反對法國單方面開徵此稅。...德國總理府發言人賽貝特說,德國原則上反對法國單方面宣布徵收金融交易稅,德國政府的目標非常明確,即歐盟全部27個成員應該統一共同徵收金融交易稅,而且不是現在。



◆ 逃稅嚴重! 美國短收4500億美元

【聯合晚報╱美聯社華盛頓6日電】2012.01.07

美國國稅局6日提出的報告顯示,2006年全美個人和企業少付了17%應付稅捐,使政府稅收減少4500億美元,遠超過那一年的聯邦預算赤字。

美國稅局表示,2006年是該局目前擁有充分資料的最近一個稅務年度,即使經過稽查和其他執法作業,追討回部份欠稅,使逃漏的稅捐縮減至14%,總額減到3850億美元,金額仍遠高於2006年度的2480億美元聯邦預算赤字。

國稅局估計,把歷年的欠繳稅捐全部結算起來,到2006年應收而未拿到的稅捐總共有將近2.7兆美元。

而2006年以來,美聯邦赤字急遽暴增到失控地步,在2009年達到創紀錄的1.4兆美元,去年的赤字也高達1.3兆美元。歐巴馬總統及共和黨國會議員都同意削減一些開支,可是對如何遏制龐大的預算赤字相持不下。

國稅局一直努力加強依法繳稅,包括加強監督專業報稅業者,以及規定證券業、共同基金公司向國稅局提供更多資料。儘管如此,稅務分析家認為現在依法繳稅比率,與2006年並沒有什麼改變。這主要是因為少付稅捐者,絕大多數是申報的所得資料讓國稅局很難查證的企業和個人。

2006年依法繳稅的比率,與2001年大致相同。在2001年,原來的欠繳比率為16%,經過稽查和其他執法作業,比率降到13%,欠繳稅捐也從3540億美元減至2900億美元。



◆ 大陸金融改革 溫家寶定8任務

中央社 2012.01.07

大陸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昨天起一連兩天在北京舉行,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未來5年的金融改革發展定出任務,包括為民間提供更多金融服務、防範金融風險以及擴大金融對外開放等8項。

新華社報導,大陸金融改革發展部署的8項任務分別為:

一、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優質金融服務。

二、深化金融機構改革。

三、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切實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四、防範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

五、加強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建設,推動金融市場協調發展。

六、完善金融宏觀調控體系,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監管政策、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有效促進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

七、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提高資源配置能力和金融安全保障水平。

八、加強金融基礎建設,改善金融發展環境。

大陸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每5年舉行一次,今年是第四次會議。

fsj 提到...

景氣抗衰要做對方向

【經濟日報╱社論】2012.01.08

2012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的首波預測已出爐,多數都在4%以上,少數認為難以保四;今年預測的另一特色是變數太多,例如歐債、美中經濟、中東及北非政經不穩定等,各家提出的成長區間差距都很大,最大可相差近4個百分點,例如中研院即認為有50%的機率落在2.07%(最壞情況)及5.64%(最佳情況),可見景氣之詭譎難測,主要估算的落差就在於對出口的判斷。這顯示,雖然預測數不同,但反映出國際因素相當程度主導了台灣經濟成長,以及對不可知變動的恐懼,以致對今年經濟預測的不確定程度遠大於往年。

不過,台灣經濟變數雖多,目前可確定的是,相較於2008年金融海嘯,今年不致有全面崩潰之虞,在資金面上,沒有系統性流動風險;在產業上,雖有個別企業是否退場的討論,但並無整體產業崩盤的徵兆;在所得面上,關鍵課題是差距擴大,但尚無全面倒退的現象。在這樣的情形下,政府並不需要撲天蓋地式的衝刺反景氣循環政策。在國際間,近來也出現質疑大規模救經濟方案的聲音,指出亞洲國家拚經濟恐下錯藥,為刺激經濟成長而訴諸降息,反而可能引燃通貨膨脹危機。

也就是說,經濟倘若發生全面性問題,當然須以全面性政策因應,但倘若經濟問題的關鍵在於局部及結構,則採用全面性的積極政策,非但無法解決或和緩結構問題,反而助長泡沫經濟,也浪費經濟資源。從長期的日本經驗以及金融海嘯至今的各國措施來看,全面性擴張政策的邊際效益愈來愈弱,但產生的可能負面代價卻愈來愈確定。

此外,當政府宣示全面救經濟時,有時還會讓企業產生錯誤認知。例如日前傳出某上市企業在申請現金增資時被要求補件,這家企業大吐苦水,認為政府救產業說一套做一套。但平心而論,以目前產業景氣狀況來看,本非擴張期,現金增資的用處當應說明清楚,是為研發布局還是擴充產能,總不能因為銀行借不到錢,就找投資人拿錢。企業應當認知,金融機構的資金來自大眾,有責任妥適運用,全面性力挺是2008年的短期因應作法,並非長久性政策。

除了企業,政府還須多多關心民眾及勞工,而目前民眾及勞工最關注的是物價上漲及無薪假等切身課題。其中,物價上漲之因若來自於進口,政府當以機動調降關稅或發展輸入品替代方式因應;倘若是根源於通貨過多,就得慎用貨幣政策。所幸,日前中央銀行在去年底理監事會議決議,維持利率不變,顯示央行亦瞭解此時實施貨幣政策的利弊。

但正如日前我們的主張,不降息只是正確第一步,政府還有許多事需要努力,才能因應無薪假或個別企業的問題。

首先,就整體面而言,今天的問題在於需求不足,不在於供給缺乏,因而要力抗景氣衰退,方向上應在於創造需求;而在供給面上的重點,也不是強化供給數量,而是開拓需求,包括中國大陸以外新興市場的開拓、國際觀光客來台的增加,以及新產品的創新(如金融海嘯期間的小筆電)等,都有助於產能的去化及競爭力的提升。

在國內需求的創造上,在消費面,除開發更多的國際觀光客外,對於弱勢民眾、放無薪假及失業者的消費支持,則可以兼顧受困民眾及商機需求的創造;至於投資面,除應支持企業布局下一世代的研發努力外,形塑未來良好的投資、經營及生活品質的基礎建設,亦是可以著重之處,例如三組總統候選人都贊同的網路寬頻及解決行動通訊最後一哩的相關基礎設施等。

總之,沒有全面性崩潰之虞的不景氣年代,重點出擊的取捨比全面紓困重要,布局比衝量重要,創造需求比支持供給重要。

※ 相關報導:

* 主計處:1月物價恐再攀升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832120.shtml

蔬菜價格較前一年飆漲48%,3種生活物價指數年增率都超過3%,其中甲類生活物價指數年增率高達4.66%,庶民經濟在景氣寒冬之下也跟著冷起來。

* 貴!一顆高麗菜 竟要100元
http://udn.com/NEWS/LIFE/LIF1/6831479.shtml

「一顆高麗菜要100多元,太貴了!」張姓市民說,以往冬天高麗菜價格最便宜,但今年冬天高麗菜價格,從去年11月以後就居高不下。



◆ 國債鐘 每人背債增7千元

中央社 2012.01.08

財政部今天公布最新國債訊息,截至去年底,平均每人負擔債務為新台幣21.2萬元,比11月平均每人背債20.5萬元,增加7000元。

財政部統計,至100年12月底止,中央政府1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為4兆6365億元,短期債務未償餘額2791億元,平均每人負擔債務21.2萬元。

相較於11月底,12月1年期以上未償餘額增加320億元,短期未償債務則增加1275億元,平均每人增加7000元。

國債鐘訊息包含 3項數據。財政部官員表示,「中央政府1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是政府的財政缺口;「中央政府短期債務未償餘額」是因應短期收支調度而舉債;「平均每人負擔債務金額」則是將前兩項數據總和,除以內政部最新公布的台灣人口數所得的數字。



◆ 陸近2兆人幣地方債 今年到期

記者曾子龍/綜合報導 2012-01-08 旺報

大陸地方融資平台今年進入償債還款高峰期;據大陸官方統計,今年到期的地方政府性債務高達1.84兆元(人民幣,下同),由於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大幅縮減,地方債務風險是否可控,已引起社會大眾關注。

《華夏時報》昨日報導,大陸國有銀行對地方貸款審核日趨嚴格,地方政府想從國有銀行取得融資日益困難,多數地方政府因此透過直接和間接出資方法成立各種融資平台,從事開發和建設任務,但多數融資平台實際上依附政府附屬單位,本身並不具有自償能力,僅依賴財政撥款償還貸款,現在則正遭遇到還債高峰期

據統計,2010年底除54個縣級政府沒有政府性債務外,大陸地方政府債務餘額高達10.7兆元,從償債年度看,今年到期的則高達1.84兆元。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表示,地方債務危機確實擺在眼前,由於部分地方政府過度舉債,潛在金融風險值得關注。

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認為,大陸地方政府債務危機非常嚴重,在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大幅縮減的同時,今年地方債務如何度過難關,值得關注。

fsj 提到...

日本經濟泡沫的迷思

【中廣新聞/夏明珠】2012-01-09

儘管美國經濟出現了一些細微的樂觀訊號,失業率還是很高,經濟成長依然處於接近停滯狀態。

經常有人以日本的前車之鑑,來警告美國,提醒它如果不趕快亡羊補牢,可能會步上日本後塵,但是對於如何把經濟帶上正軌,各方歧見很大。

日本經濟失落的二十年,是從1990年一月股市空頭開始,不過令人非常疑惑的是,就很多重要的指標來看,它的經濟狀態其實是比美國好很多。儘管金融崩壞,日本民眾依然可以維持相對富裕、甚至愈來愈高的生活水準,有朝一日,再回頭看的時候,大家說不定會驚覺,這個時代的日本,實現了一個不太可能的經濟奇蹟。

你可能會覺得,這種說法太誇張,現實與印象怎麼可能差那麼多?如果這是事實,那美國有沒有可能學習日本經驗?

日本的房市再也沒能回到泡沫經濟時代末期曇花一現的盛況,東京股市也一樣,但是日本經濟和人民的韌性,清楚的表現在很多面向上。這有事實和數字為證。

1989到2009年,日本國民平均壽命延長了4.2歲,從78.8,變成現在的83歲,儘管日本人的飲食,也有逐漸西化的趨勢,但是日本人平均還是可以比美國人多活4.8年,關鍵在日本醫療照護優於美國。

一直到1990年代中期為止,日本網路普及率還遠遠落後於美國,不過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它已經後來居上,一家科技公司列出的全球五十個上網速度最快的城市中,日本佔了38個,美國只有三個。

與1989年底相比,日圓兌美元匯率,升值了百分之87,兌英鎊,升值幅度更是高達百分之94,就連對傳統上最中性的貨幣、瑞士法郎也是升值的。

日本目前失業率百分之4.2,也只有美國的一半,另外,根據統計,從日本失落年代開始至今,東京又增加了81棟高度超過一百五十多公尺的大樓,同期間,紐約只增加了64棟、芝加哥48棟、洛杉磯只有七棟。

2010年,日本經常帳盈餘達到一千九百六十億美元,比1989年增加了三倍有餘。同一期間,美國則是不斷的寅吃卯糧,貿易赤字像吹氣球,從990億美元,擴大到四千七百多億美元。

1990年代,大家都說,中國崛起之後,日本將成為最大輸家,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從1989年以來,日本對中國出口成長了14倍,一直到現在,中日兩國貿易,大致上依然維持平衡。

美國兩位長期注意日本的觀察家說,到日本觀光的美國人,只要把兩國機場比一比,就會發現日本經濟失落了二十年的故事,和他們的實際感受,有多麼的南轅北轍。前往日本的美國人,通常出境的甘迺迪和杜勒斯機場,基礎設施不只老舊,某些部份還有點破敗,日本好幾個機場近年來都進行了擴建以及設備升級。

一位在相隔多年之後,最近去了一趟日本的觀察家說,他很驚訝的發現,他從美國報章上閱讀到的日本,和他親眼所見的日本,完全是兩回事。別的不說,日本人穿得就比美國人光鮮,他們開的車,也比美國人好,日本的基礎設施持續不斷的在向上提升。

那究竟為什麼日本會被視為輸家,最直接的解釋可能是官方公布的GDP數字,確實,美國經濟成長優於日本,已經很多年,從1989年起算,美國GDP平均年增長率有百分之1.4,日本只有百分之一,但是更深入的探究,就會發現,這裡面是有玄機的,問題就出在兩國使用的經濟計算模型不同。

美國從1980年代開始,改採所謂的快樂模型來計算通膨,這對經濟成長數字產生了美化效果。根據專家的估算,這二十幾年來,美國的經濟成長平均每年被高估了百分之二,如果這個說法獲得證明,美國的經濟成長其實是輸給日本的。

不只從量化的數字,從質的角度來看也一樣,就以吃來說,東京擁有16家米其林最高等級餐廳,第二名的巴黎只有十家,這和醫療照顧系統以及整體生活環境提升一樣,都是在經濟成長的統計數據中,看不出來的。

當然,還是有一些衡量的指標,可以更具體化的呈現這些看不到的東西,比方說發電量,它是消費以及工業活動榮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1990年代,日本經濟被形容成毫無希望那個時候,它的人均電力產出依然是美國的兩倍,進入這個世紀之後,它依然維持著同樣的優勢。

那麼日本經濟究竟為什麼會被認為一敗塗地,或者這背後其實有著值得所有國家學習和借鏡的地方。



◆ 瑞典二堂課 歐洲學著點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2012.01.09

彭博資訊報導,瑞典和歐洲國家都同樣面臨艱辛的一年,但與歐盟其他國家不同的是,瑞典有能力因應,可以做為其他非歐元區國家的借鏡。

根據瑞典國家經濟研究院,2012年北歐最大經濟體瑞典的經濟成長將減速至不到1%,遠低於去年亮眼的4.5%。瑞典相當依賴對歐洲其他國家的出口,歐盟歹戲拖棚的經濟危機將阻礙瑞典成長。

瑞典央行在耶誕節前調降基準利率至1.75%,為2009年來首見的降息。瑞典國家經濟研究院預測今年央行將進一步降息,以因應經濟疲軟與通膨減速。這個展望凸顯出情勢嚴峻以及現在調降利率的可貴。

貨幣獨立的價值是從瑞典學到的第一課、也是最重要的教訓。瑞典自歐元1999年創立以來就獨立於歐元體系之外,過去幾年瑞典政將貨幣彈性的運用發揮到極致。

當大多數歐盟國家仍受歐洲央行(ECB)貨幣謹慎政策約束時,瑞典央行在2007年至2009年的實質降息幅度遠大於ECB 與美國聯準會(Fed),經通膨調整的利率從2.25%降至負1.5%。瑞典央行也規劃新信貸機構與其他非傳統措施,以支撐金融體系。

財政政策在穩定經濟上扮演較小的角色是1990年代以來的傳承。預算赤字擴大時,全國共識是削減政府支出,並穩定公共財政需求。瑞典在這方面成績斐然。

瑞典的第二課是:財政刺激不是經濟復甦的必要條件。近期衰退過程中,瑞典政府經景氣循環調整後的預算仍保持盈餘,所以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不到40%,在富國中為數一數二的低。

fsj 提到...

陸地方官看今年經濟 都說不妙

【經濟日報╱記者林茂仁/綜合報導】2012.01.10

2012年全中國各地方「兩會」陸續開幕,會中除了宣布2011年的經濟成果外,各地方首長對2012年的展望普遍不樂觀,對經濟情勢的複雜及艱難也多所著墨。

一財網及大河網報導,河北省政協十屆五次會議在5日開幕後,2012年中國各地方「兩會」的大幕拉開,尤其是從8日至13日,中國有20餘個省市集中召開地方兩會。

地方兩會陸續公布2011年各地的經濟社會資料,也將制定2012年的各項工作的量化指標,這些指標都是按照中央及各地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制定的,從這些指標中可以看出對2012年經濟形勢的判斷。

河南省省長郭庚茂表示,受國際國內需求下滑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電解鋁、煤化工等部分傳統優勢產業尚未擺脫困境,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重;隨著沿海省分受外需影響增長放緩,省外務工人員出現不規則回流跡象。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共計有17個省市生產總值(GDP)超過人民幣1兆元(約新台幣4.8兆元),2011年新增天津、深圳、蘇州、重慶及廣西等省市突破或接近1兆元大關,蘇州2011年GDP是1.05兆元(約新台幣5兆元),天津是1.13兆元(約新台幣5.4兆元),深圳是1.1兆元(約新台幣5.3兆元)。

深圳市長許勤在報告中指出,當下深圳經濟發展的外部壓力和土地、資源、環境等內部約束加大,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和中心城市的輻射力有待進一步增強,並提出2012年,將強化深圳全國經濟中心城市的服務能力、輻射能力和帶動能力,以外溢發展突破城市空間制約,以區域合作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加快深汕特別合作區建設。

另外,與前些年的地方兩會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地方兩會將出現七位代理省長作政府工作報告。他們分別是廣東的朱小丹、浙江的夏寶龍、安徽的李斌、江西的鹿心社、海南的蔣定之、雲南的李紀恆和河北的張慶偉,按照慣例,兩會期間將會把這七位代省長「扶正」。

※ 相關報導:

* 陸企 面臨本世紀最艱困時期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1/122012011000163.html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近日公佈的一份報告指出,由於世界經濟情勢嚴峻,加上大陸經濟成長放緩,2012年大陸企業可能進入本世紀以來最困難時期。 ...大陸企業將面臨國內外市場需求雙雙疲軟、勞動力成本節節攀升、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土地供應日趨緊張、人民幣不斷升值、環保成本進一步加大等諸多挑戰。



◆ 大陸經濟著陸之道:結構性減稅

【經濟日報╱社論】2012.01.10

大陸經濟會不會著陸?是硬著陸還是軟著陸?會不會遇到亂流?歲末年初,已成為國際經濟聚焦的話題。

大陸清華大學教授程致宇在美國《外交事務》發表文章指出,大陸房市泡沫已出現爆破現象,泡沫破滅後,包括澳洲與巴西的礦業、智利的銅礦、加拿大與俄羅斯的伐木業、日本與美國的大型機具製造商等,都將遭到嚴重波及。這個論點跟末日博士羅比尼早先的研判如出一轍,羅比尼曾預言全球2013年將出現「完美風暴」,屆時全球四大火車頭歐、美、日、中將同時熄火,最近羅比尼更進一步修正他的預言,把時間提前到今年。

程致宇教授分析邏輯的核心是房市泡沫的破滅,其實當前大陸經濟中存在的泡沫,除房市外,還有巨大的產業(能)泡沫、基礎建設泡沫、地方債泡沫、高利貸泡沫等,這些泡沫可能獨立爆破,也可能連環引爆。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不是需求重挫,就是引爆金融危機,兩者都是硬著陸。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在國際媒體、投資銀行及經濟專家紛紛唱衰之際,《人民日報》卻刊專文指出,中國有能力避免硬著陸,因為擁有較高速成長的經濟、較具抗風險能力的金融體系,加上能提供充足的最終流動性,及較為充實的政府財政基礎等,避免房市硬著陸的條件齊全。

今年大陸經濟會出現那一種結果,各方擔心的理由均不無道理;但是不是硬著陸,卻不一定,而論點則與大陸官方的說法並不完全一致。

首先,就「硬著陸」這個並非嚴謹的經濟學概念的通俗理解,不外兩層意思,一指爆發金融危機,二指需求急遽萎縮,導致經濟嚴重衰退。先就金融危機而言,通常在一般國家可能出現的風險,大陸官方都有辦法管控,或許這也是國家資本主義的特色,但有代價。例子之一即是本世紀初大陸官方對當時四大國有銀行的危機處理:(1)先剝離四大國銀的不良資產;(2)由政府編列巨大預算成立四家國有資產處理公司,購入從國銀剝離的不良資產;(3)再編預算對國銀注資;(4)為國銀引入國際知名企業或金融機構,進行戰略投資;(5)最後一步,將國銀在香港上市,危機解除。整個危機處理的核心邏輯,就是「全民埋單」,所以是中國特色。這也是一般國際專家看走眼誤判的主因。

儘管如此,我們認為還是有必要指出,在當前大陸經濟面對的泡沫中,高利貸泡沫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也未必是中國特色的金融危機處理所能著力的。危機如果從這裡引爆,對大陸政策當局將會是一個巨大挑戰。

其次,再看需求,這同樣也是國際專家經常進入的誤區。中國跟一般發達國家不同,13億人口的理論需求規模中,少說還有一半以上,在食、衣之外的住、行、育、樂、醫等民生基本需求上,尚未獲得切實的滿足。只要用對了政策,將這種潛在需求「導引」出來,就能夠一次又一次地化解危機,避免硬著陸。

有什麼政策可用?這又是中國的相對優勢了。當幾乎所有發達國家的政策,無論是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都子彈耗盡之後,中國在持續維持適度從緊貨幣政策的同時,還有相當寬裕的財政政策空間,即減稅。

最近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一再提及的「結構性減稅」就是這樣的思路。減稅,可以拉動內需,但又不是一般性、比例性的減稅,而是選擇性、結構性的減稅,針對民企、中小微企及自主創新、節能減排,還有水利、三農等領域給予政策性的減稅,即無異是寓「調結構」於「拉內需」之中了。

大陸經濟硬著陸乎?軟著陸乎?就考驗北京當局的政策設計與執行能力了。



◆ 今日美國報:美國國債 破經濟總值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01.10

「今日美國報」報導說,美國國債不斷暴增,已超過美國的經濟總值,達到象徵性的臨界點。

聯邦政府積欠債權人的金額,加上以後必須還給政府退休計畫和其他計畫的借支款項,總共已超過15兆2300億美元。相形之下,美國經濟體系一年生產的所有物資和服務,在去年9月估計總值為15兆1700億美元。

民間專家預測,到今年12月,美國經濟總值可能增加到大約15兆3000億美元,而美國國債總值本月間就可能超過這個標準。

主張在未來十年削減將近6兆美元赤字的兩黨政策中心說,國債總額達到經濟總值100%的情況,顯然無法長久支撐下去。

根據目前的情況,經濟成長年率必須達到至少6%,才能趕上國債增加速率,可是長期預測顯示國債增加速率將繼續超過經濟成長率。歐巴馬總統的2012年預算,預期十年後國債將超過26兆美元。

許多經濟學家宣稱,衡量國債應該只計算政府積欠債權人的金額,不算未來應該付給社會安全和其他福利計畫的款項。根據這種標準,國債可以縮小大約三分之一,總額為10兆5000億美元,也就是相當於經濟總值的將近70%。

※ 相關報導:

* 100年稅收 歷年次高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836988.shtml

財政部今天公布100年12月全國賦稅收入初步統計,全年已收到新台幣1兆7429億元,估計還有100億元將入帳,全年約超徵600億元。全年稅收只比97年1兆7604億元少,為歷年次高。



◆ BCBS築防火牆 全球銀行須自備「救命丸」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2012.01.10

全球央行與銀行監理官員在瑞士巴塞爾的會議決定,從2015年起銀行將必須持有容易變現的資產準備,以供危機時期動用這種流動性緩衝。27個主要經濟體的金管官員,8日堅拒銀行業者要求延緩實施或大幅修改備受爭議的「流動性覆蓋率」(LCR),即要求銀行必須持有能在市場危機時支撐30天的緩衝資產。

業者希望取消LCR規定,或至少擴大緩衝資產的定義,除了目前規定的高品質公司債和主權債券外,也可包括股票、證券和黃金。BCBS也決議,今年第一季將對歐盟、日本和美國的銀行實施壓力測試。

fsj 提到...

觀念平台-未來一年 金融市場走勢難測

【葉家興】2012-01-11 中國時報

去年金融市場大幅震盪,日、美、歐多國主權債信評等滑落,但年底收關時,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神奇地收在與一年前相同的一二五七點。股市回到原點,眾多基金經理們忙了半天,卻發現自己白忙一整年。

最難堪的是追求絕對報酬的對沖基金,六成的對沖基金賠錢收場,成了廿年來除○八年以外表現最差的一年。彭博編制的對沖基金指數全年下跌九%,雖然損失不及一成,但相對於道瓊指數五.五%正報酬,兩者之差接近一五%。對沖基金的表現不僅沒有達到絕對報酬,還敗給被動型指數基金,對金融大鱷們是慘澹難過的一年。

明星基金經理也光環不再。其中,金融海嘯一役最風光的鮑爾森栽了大筋斗,旗下的優勢基金下跌三六%,優勢加倍基金更重挫五二%。鮑爾森在做空次級房貸賺了大錢之後,高調進入黃金市場。但金價今年漲幅一成,他的黃金基金卻反向跌了一成以上。

曾帶領投機資金狙擊英鎊、血洗東南亞國家貨幣的傳奇人物索羅斯,也面臨績效虧損。他在去年中寫信給股東,宣布結束四十年的對沖基金經理生涯,並且將外部投資者資金退回,不再為外部投資者管理資產。雖然他的理由是為了應對新頒布的金融法規,避免必須根據法令,向美國證監會登記並接受定期的金融檢查。然而,近年旗下基金業績不佳也是公開的秘密。

全球利率持續在低檔,資金成本幾乎為零,在此背景下,對沖基金的操作表現卻遜於股市。這是風雨前的寧靜?還是對沖基金的套利交易已經走到盡頭?包括信用違約交換在內的金融衍生商品,過去曾為對沖基金業貢獻巨大收入。但這些複雜交易的利潤,隨著去槓桿化和自營業務收縮而顯得黯淡。

對沖基金不再打敗大盤,也不再創造絕對報酬,影響所及,金融投資可能反璞歸真,更多資金可能因而回到傳統股市投資。專注科技、醫藥、新能源研發的公司潛力重新獲得重視,投資客從短線交易回到長線投資正途,有助於提高股市本益比,促進更多對國計民生有益的科技、醫藥、新能源創新。

當然,另一種不容忽視的可能性存在。眾多對沖基金未獲利,也許因為他們所押注的劇本仍未實現。在亞洲金融風暴獲利出場的對沖基金,也都是部署多時才在適當時機發動攻擊。九七年中,國際炒家陸續開始攻擊泰銖,其後六個月,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與南韓等國貨幣大幅貶值二至六成,股市也成了殺戮戰場,四小龍、四小虎股市在半年內全部腰斬。

當時各國經濟嚴重倒退,失業率不斷攀升,滿街都是找工作的人。經濟成長的果實還未普及到中低收入民眾,對原本已經拮据的人,金融風暴如雪上加霜,生活更形困難。東南亞各國出現連串示威,其中又以印尼爆發的黑色五月排華風暴最為慘烈。

眾多對沖基金的強項,就是這種趁你病取你命的本領。細心觀察、耐心等待、找出機會、執行策略、等待收割。他們低調吃貨,時機成熟時便會大張旗鼓,鼓動投資人跟進,加入他們的攻擊行列。

如今危機的舞台轉移,已開發國家債務纏身,債信評級集體下滑,為金融市場不穩定譜出前奏。四年前的金融海嘯也許不會重複,但新版金融風暴的陰影卻像台北的冬雨一樣惱人。去年是對沖基金黯淡的一年,今年會是金融投資反璞歸真的一年?還是腥風血雨的一年?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副教授,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客座副教授)

※ 相關報導:

* 歐元區會更慘 全球皮繃緊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838000.shtml

環球透視(GI)提出2012年十大重要經濟預測,其中和預期不同的,包括美國可能避免經濟衰退;但美元除對歐元升值外,對多數貨幣可能貶值;通膨壓力會減緩,但商品價格不一定會呈下跌走勢,也有可能因新興國家需求強勁而上漲。

* 美國QE3應是備而不用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838114.shtml

從目前公債殖利率水準與Fed的宣示,美國的利率水準已不太可能因QE3而有多大的反應;且目前美國經濟景氣發展的問題不在於缺錢,QE3的助益恐亦有限

* 英飯碗最難捧 7成員工遭霸凌
http://www2.cna.com.tw/News/aALL/201201110002.aspx

一項全球調查顯示,英國職場霸凌情形最為嚴重,高達7/10的英國人坦承,曾遭上司或同事霸凌。



◆ 南韓超前 台灣別再成區域絕緣體

【聯合報╱劉大年/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台北市)】2012.01.11

韓國總統李明博正在訪問中國大陸,雙方將啟動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談判。韓國已與主要貿易夥伴簽署FTA,與東協及歐盟FTA已經生效,美韓FTA今年將生效。韓國一旦與中國大陸完成FTA,其FTA網絡將更加綿密,對於前四大出口市場與韓國完全重疊的台灣會構成莫大威脅。

中國大陸為韓國及台灣最主要出口市場,去年韓國對中國大陸出口超過台灣對大陸出口。台、韓對大陸出口幾乎全屬工業產品,兩國競爭激烈。台灣雖已經藉由ECFA早期收穫降稅取得先機,但僅侷限在少數產品,所以未來ECFA後續談判不但要談得好,更要談得快,台灣才可以擴大在中國大陸的優勢,彌補在其他市場的劣勢。

過去由於兩岸關係緊張,台灣與他國建構FTA處處碰壁;所以在二○○八年之前,台灣只能與五個中美洲友邦簽署FTA,但經貿互動有限,FTA效果微不足道;相較於亞太其他國家的快速整合,台灣卻完全被排除,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二○○八年馬總統上任後積極改善兩岸關係,除了與中國大陸簽署ECFA外,與新加坡進行FTA談判,與紐西蘭正在進行FTA可行性研究;與其他國家經貿關係也有不錯的進展,例如台日投資協議即在去年簽署。一向與台灣保持距離的歐洲議會,也在去年五月通過決議,強烈支持歐洲執委會與台灣建構FTA。主要原因就是兩岸簽署ECFA關係和緩,這些國家願意與台灣強化經貿關係。

ECFA帶動下衍生的投資效果也逐漸浮現。例如二○○八到二○一一年,共有一百五十二家海內外企業在台灣上市,遠高於二○○四到二○○七年的九十家,顯見在兩岸關係改善,政策開放下台商及外商對於台灣前景的樂觀。

未來若ECFA因九二共識的爭議而無法繼續,台灣不但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先機不再;其他國家在兩岸關係緊繃下,與台灣建構FTA的腳步也會停滯不前,台灣將重回二○○八年之前走不出去的困境。特別是未來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速度將會加速,範圍將會廣化,產生的衝擊將遠大於以往。

得來不易的成果豈能毀於一旦,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必需認清現實,才能妥善因應挑戰。

※ 相關報導:

* 中韓將啟動自由貿易談判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838834.shtml

新聞公報指出,中韓雙方並且同意,儘早簽署中、韓、日投資協定,為推進中、韓、日自貿區建設共同努力。...雙方也同意繼續加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等能源領域的互利合作;增進新興產業領域合作;分階段推進產業標準、相互認證、共同研發等領域合作。

* 貿協:台灣名品要攻東協市場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838851.shtml

台灣名品展,推銷MIT產品,今年將首次進軍上海辦展,同時為協助台灣廠商打開東協市場,今年也將在中國通往東協的核心城市廣西南寧辦展,總計今年會在大陸舉辦7場台灣名品展。



◆ BERI評比 台灣投資環境全球第三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12.01.11

經濟部昨天公布,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最新的「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去年底台灣的投資環境評比總分七十三分,與挪威並列全球第三,在亞洲排名第二,分數和排名皆與上次相同。

BERI上月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受到歐債風暴及美國經濟衰退影響,受評比的五十個國家中,大部分評分都略微下降,尤其是營運風險及匯兌風險。

台灣的投資環境評比總分為七十三分,與挪威並列全球第三,僅次於新加坡與瑞士,分數與排名皆與上一次(去年九月)相同。

針對台灣未來展望,BERI建議投資人保持投資承諾,並認為台灣的國際收支雖有些微減少,但仍舊表現強勁;至於今年及二○一六年,我國評分分別為七十二分及七十四分,排名均為全球第四。

在政治風險方面,台灣排名全球第六,較上次進步一名;分數為六十二分,較上次進步一分。在亞洲地區排名第二,僅次於新加坡。BERI表示,儘管台灣競爭激烈的總統大選即將來臨,但是台灣的政治風險仍維持在穩定軌道上。

我國的營運風險排名全球第二、評分七十二分,僅次於新加坡。BERI表示,台灣營運條件強勁,基礎建設投資在未來兩年將持續擴張,並可望採行更多激勵措施,加速基礎建設計畫。

我國匯兌風險排名全球第三、評分為八十四分,較上次退步一分,僅次於新加坡及瑞士,在亞洲地區排名第二。BERI指出,台灣匯兌風險指標仍維持穩定水準。

fsj 提到...

世經論壇報告/貧富差距 2012年最大風險

自由 2012.01.12

〔編譯陳維真/綜合報導〕世界經濟論壇(WEF)十一日發表二○一二年全球風險報告(Global Risks report),指出貧富差距擴大已在全球播下「反烏托邦的種子(seeds of dystopia)」,許多人首次認為,他們的孩子長大後將無法享受更高的生活水準。經濟混亂與社會動盪,最終將造成全球化倒退,對全球經濟構成重大威脅。

最終恐造成全球化倒退

WEF訪談四百六十九位專家與產業領袖,提出所得不均、長期財政不平衡、溫室氣體增加、網路攻擊、水資源危機等共五十大問題,報告長達六十頁,在今年的WEF年會登場前公布。今年報告提出的問題多半是社會與經濟問題,與去年的環境問題大異其趣,首要者一是貧富差距,二是國債問題。

報告指出,現在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年屆退休之齡的勞工依靠債務纏身的政府,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已種下「反烏托邦的種子」。負責編撰這份報告的WEF執行董事豪威爾指出,「幾個世代以來,這是第一次,大家不再相信孩子長大後能享受更好的生活水準。」這種情況尤其在工業化國家特別嚴重。

豪威爾表示,各項風險相互串連,除非即刻給予政治上的關注,否則將促使政治人物以民族主義、保護主義應對社會的不安情緒,造成全球化倒退,對全球成長構成威脅,尤其是全球目前面對系統性的金融衝擊,以及糧食和水資源危機的威脅,依然不堪一擊。

退休和醫療照護方面,以往由政府和企業承擔的風險,現在逐漸落在個人身上。在一個愈來愈相互依賴的複雜世界,二十世紀以來的各種政策、規範和制度,可能已失去保護作用。

報告也強調網路攻擊對個人、企業、國家的危險,指出「阿拉伯之春展現了網路推動個人自由的功能,但相同科技也促成倫敦的暴動」。政府與企業均應認清利用網路的風險。

世界經濟論壇是一非營利組織,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每年在達沃斯舉辦年會,匯聚各國領袖、央行總裁、企業領袖,每年出版的全球風險報告,主要分析受到全球關切的重要議題。相較於以往,今年的達沃斯WEF年會將更關切現代市場經濟失靈問題,包括對資本主義未來不確定性的討論等。



◆ 羅比尼唱衰歐元區 最快三年解體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2.01.12

歐債危機前景迷茫,美國兩大經濟學家看法分歧。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羅格夫(Ken Rogoff)預期未來會出現主權債務違約,但歐元區不至瓦解,不過「末日博士」、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則預言歐元區可能在三到五年內走上分手一途。

經濟時報(Economic Times)11日報導,羅比尼說歐元區不會在今年瓦解,「但如果以未來三到五年而言,可能會有一些歐元區國家最後決定離開歐元區,最終導致歐元區瓦解發生」。

羅比尼指出,並非只有希臘,還有許多歐元區國家未來幾年內必須被迫整頓公共與民間債務,預期終將有一個以上的國家離開歐元區。他說:「如果只是小小的希臘退出,還能掌控大局。但如果是義大利或西班牙退出,實際上就是歐元區瓦解。」

根據路透訪調64名經濟學家最新結果認為,歐債危機最糟的局面還沒來臨,但歐元區將安然度過2012年,不過預期法國未來三個月內將失去AAA頂級信評,義大利、西班牙與比利時將進一步遭降評。

曾擔任國際貨幣基金前首席經濟學家的哈佛大學教授羅格夫11日表示,不預期歐元區會全盤瓦解。他估計只有非核心的國家將被迫退出,或「暫時告假」。

※ 相關報導:

* 德上季恐萎縮 今年成長減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840439.shtml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2011年德國經濟強勁成長,讓全年公共赤字大幅下滑,但是第四季經濟很可能已陷萎縮,凸顯歐元區危機帶來的打擊。葡萄牙央行也警告,2012年葡國經濟衰退的幅度恐超乎原先預估。

* 歐債危機也打開投資歐洲之窗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840430.shtml

短期難解的歐債危機,至少在三個層面創造了投資歐洲的機遇:一、投資者規避高風險資產,導致歐元對美元趨向貶值,使得歐洲資產變得相對便宜;二、歐洲高負債國家正開展國營事業民營化,以變賣國家資產籌措資金,緩解燃眉之急,例如希臘規劃三年內要以出售國企資產籌集500億歐元,葡萄牙、西班牙也都推出民營化項目,形同向外界打開長期封閉的市場;三、經濟成長乏力加上財政緊縮,企業營運面的壓力逐步向財務面擴散,融資變得更困難,一些歐洲銀行和企業或將被迫變現旗下資產。



◆ 摩天樓指向泡沫 大陸現隱憂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綜合報導】2012.01.12

巴克萊資本公司分析師認為,摩天大樓的大規模建造與隨之而來的金融危機有著「不健康的關聯」,而目前全球最大規模興建摩天大樓的國家是中國大陸,因此投資人應小心可能發生的中國泡沫。

巴克萊公司自1999年起,每年公布「摩天大樓指數」,預測景氣衰退或甚至蕭條。

目前全球興建中的摩天大樓有53%在中國大陸,英國衛報記者曾報導,2025年之前,中國將造5萬棟超高大樓。因此,巴克萊提醒投資人應特別注意中國的經濟前景。

巴克萊資本分析師表示,通常情況下,全球最高摩天大樓都是風靡各地的摩天大樓建造熱的產物,這反映了資本遭大規模錯誤配置,隨之而來的將是經濟調整。

摩根大通在另一份報告中表示,在未來12至18個月裡,中國主要城市的房地產價格將下跌,跌幅甚至可能高達20%。

以過往的例子來看,美國紐約的帝國大廈修建時,美國發生了經濟大蕭條。1974年完工的芝加哥威利斯大廈(以前叫西爾斯大廈),當時曾奪下全球最高建築,但隨後發生石油危機,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美國放棄了金本位制。

1997年,吉隆坡雙子星大廈取代美國芝加哥西爾斯大廈成為世界第一高樓,亞洲隨即發生金融危機。目前世界最高建築——杜拜的哈里發塔在建造時,杜拜差點破產。

台北101大樓在2003年完工,但其後台灣的經濟成長只在2008-2009年因全球金融危機而大幅下滑,幸未出現嚴重蕭條。



◆ 全球經濟自由度 香港第1台灣進步7名

中央社 2012.01.12

香港連續18年獲美國傳統基金會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台灣則從去年的25名大幅上升至18名。

傳統基金會與華爾街日報今天在港公佈全球179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自由度排名。

據公佈,綜合各種得分,香港獲得89.9分,較去年多0.2分,並較第2位的新加坡高出2.4分。香港的總體得分微升,主要是反貪污及政府控制開支方面的得分上升。

傳統基金會指出,香港當局去年向每名港人發放港幣6000元(約新台幣2.3萬多元),發揮了還富於民的效果,變相減少徵稅,增加經濟自由度。

但基金會認為,退稅比發錢好,因避免了財富重新分配。

據評選,今年最自由的10個國家和地區依次是香港、新加坡、澳洲、紐西蘭、瑞士、加拿大、智利、模里西斯、愛爾蘭、美國。

此外,台灣的排名從去年的25名上升至18名,總體得分從70.8增至71.9。

這項調查自1995年開始,主要從法治、管治效率、政府權限、市場開放度等來計算經濟體系的得分;分數由1至100,50分為較自由和不自由的分水嶺。

※ 相關報導:

* 助企業紓困 3,000億銀彈來了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840436.shtml

行政院「經濟景氣因應策略小組」昨(11)日決定,比照金融海嘯期間推出「非中小企業專案貸款」,每案最高核貸2.6億元,預估可協助逾百家中、大型企業取得營運資金,新增貸款總額度3,000億元以上。

fsj 提到...

玉米供貨仍緊 食品價格難跌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美聯社紐約十三日電】2012.01.13

美國政府表示,玉米供應吃緊的情況今年秋天不會有真正的改變,意味食品價格高漲的情況難以緩和。

美國農業部估計,今年夏天結束時,玉米存貨將在8.46億英斗左右,這項數字和上個月的預估幾無變動,只能滿足不到25天的需求,一般認為恰當的存貨量應為30天。

玉米是製作蘇打、麥片以至動物飼料等產品的主要成分,玉米供貨吃緊去年曾促成食品價格高漲。由於交易商原本預期美農業部可能下修供貨數字,農業部維持預估數字後,玉米期貨價格12日隨即跌停板,以每英斗6.12美元收盤。

玉米存貨可望維持平穩,主要是去年夏天的炎熱氣候,並未如預期重創2011年的收成。

玉米漲價是推升今年食品行情的主要因素,因為穀物價格上漲時,食品加工商與肉品公司便把上升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玉米價格的變動,大致需要六個月的時間才會逐漸在零售水準上反映出來。

農業部估計,去年食品價格的漲幅介於3.25%到3.75%,但預期今年的漲幅會略降,縮減到2.5%至3.5%之間。

去年6月,市場擔憂需求暴增可能造成全球供貨短缺時,玉米期貨行情曾飆到每英斗7.99美元的空前新高。後來,因為美國農民裁種的玉米創二次大戰以來第二高紀錄,行情才跟著回跌。

傑佛瑞公司的分析師佛克曼說,玉米價格在2012年全年可能一直維持每英斗6美元以上的水準,導致食品行情也居高不下。



◆ 歐債3點突破 緩和債務現曙光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法新社布魯塞爾十二日電】2012.01.13

歐債危機的解決12日獲得三項小但關鍵的突破:平衡預算的「黃金規則」大綱出爐、希臘即將徵得債權銀行正式同意認賠,以及義大利和西班牙順利標售公債。

這些都是大問題裡的「迷你突破」,但頗有助於緩和債務和貨幣市場的憂慮。在布魯塞爾,財政紀律條約的協商進展看來比各界預期的更好。新條約的宗旨,是規定歐盟國家的國會立法承諾平衡預算。

一位協商人員說,「協議有了大綱」。歐盟27國上月舉行高峰會,26國承諾支持財政紀律協議,只有英國不贊成。協商人員接下來要擬妥法律草案,供本月24日的歐盟財長會議討論,再下去就是交由29日的歐盟領袖高峰會定奪。

協商人員說,目前只剩「幾個法律癥結」待決,主要是關於各國要如何將「黃金規則」明載於法律條文,使市場相信各國有辦法控制債務。另外一點是,條約需要多少國簽字才能生效。

其次是希臘問題。希臘財政部說,「到下周末以前」,將能和民間的債權銀行談出減記的最後大綱。債權銀行可能正式同意「理髮」50%,也就是他們持有3500億歐元的希臘國債,現在認賠其中大約一千億歐元。

希臘一定要徵得金融界同意認賠,以便減少債務負擔,否則無力償債,需要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 (IMF)一再挹注,不勝其擾。IMF總裁拉加德說,如果認賠協議談不成,各界必須額外籌資,問題叢生。

12日的另一突破是義大利和西班牙標售公債,市場反應甚佳。義大利以不到上月一半的利率賣出一年期債券,集資達120 億歐元。西班牙則集資將近一百億美元,是原定目標的兩倍。

分析師認為,這些公債標售反映市場的忐忑不安已逐漸和緩。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基表示,幾個深陷債海的歐元國在整頓財政上有「非常實質、非常大幅」的進展,市場也「看到了」這些進展。

※ 相關報導:

* 英國的金融業將受千刀萬剮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438&f_SUB_ID=4530&f_ART_ID=366184

這個金融城本身便是英國重要出口產業之一。然而,其永續成功卻非必然。英國最成功的行業,和其最大的出口項目國、納稅者,還有那些高薪職位,全是自歷史的偶發事件發展而來。



◆ 標普警告 陸3成地方債恐變呆帳

【記者韓化宇/綜合報導】2012-01-13 旺報

標準普爾(S&P)對大陸地方債風險提出警告稱,若無政府支持,未來3年大陸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將有3成左右變成呆帳,使銀行業每年損失800億至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

標普分析師曾怡景昨日表示,北京可能要求銀行展延地方融資平台債務,此舉有助避免不良貸款驟增,但會挫傷投資人信心,亦突顯出大陸監管框架的不完善,以及大陸銀監會缺乏獨立性。

曾怡景預計,若無地方政府支持,地方融資平台債務將有3成左右變成呆帳;曾怡景補充說,地方政府有很多方式可提供支持,包括向銀行提供抵押品,如資產、土地、股份、有獲利的項目等,甚至提供現金。

標普金融機構評級董事廖強表示,若中央放鬆對地方政府貸款的監管,並容許高槓桿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延遲償還債務,將是大陸銀行業的一次「倒退」。但他相信,北京當局有能力解決地方債問題。

他強調,由於已將大陸銀行業監管制度評估為「高風險」,並考慮信貸損失大幅上升的影響,因此不會影響標普對大陸銀行業的評級。

但廖強警告,若政府不尋找一個真正解決地方債的方法,最後的信貸損失可能更多。

2008年大陸為刺激景氣,祭出極度寬鬆的信貸政策,成了地方債風暴的禍首。據大陸審計署去年統計,大陸地方政府債務總額為10.7兆,約新台幣52兆元,相當於大陸2010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7%。

※ 相關報導:

* 建商、政府唱雙簧 房價跌假的!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66412

其中,官股銀行體系即占近六成,特別是兆豐銀、土銀、彰銀,年增率更高於整體平均值;官銀比民間商業銀行更熱中承貸不動產放款,提供房市源源不絕銀彈,堪稱是建商敢開高房價,且遲遲不願降價,背後那隻看不見的推手。



◆ 鴻海美國專利取得 全球第九

【經濟日報╱記者謝艾莉、黃晶琳/台北報導】2012.01.13

鴻海去年美國專利取得數量居全球第九,不僅是公司歷來最佳成績,更是台灣唯一躋身前十強的業者。鴻海「軟硬兼施」,除強化專利外,加強擴大巴西等新興市場布局,今年朝非合併年營收3兆元歷史新高邁進。

法人表示,鴻海專利布局亮眼,顯示出鴻海跳脫以往的代工宿命,有助未來承接更多來自蘋果、索尼等一線大廠訂單,凸顯集團研發實力,進一步拉動產品毛利率表現。

全球專利資料庫領導廠商IFI CLAIMS Patent Services公布,去年取得全球美國專利商標局專利排名,鴻海以1,514項拿下第九名,遠優於全球電子業人氣王蘋果的第39名,創台廠最佳成績。

IFI CLAIMS Patent Services統計,去年美國專利商標局共發出22萬4,505項專利,創歷史新高,年增2%。IBM連續第19年稱王,南韓三星電子、日商佳能分居第二、三位。

鴻海近年積極深耕專利布局,截至去年為止,已連續八年勇奪台灣法人申請專利排行榜第一名,在美國專利數量與年度新增排名逐年提升,並透過「專利雲」,把集團的專利成果全部送上雲端,方便公司內部對於專利的運用與管理。

據了解,鴻海內部有專門的專利工程師與律師負責專利領域。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曾表示,鴻海在研發及專利上的布局已經從「量變」到「質變」,至2013年時鴻海更目標要持續朝向奈米、生醫等領域布局。

郭台銘曾透露,奈米技術是未來集團布局重點,可以應用在材料技術上,甚至和生醫、太陽能等領域結合。其他像是LED、人機互動、機器人、數位認證、聲音影像壓縮、圖形應用介面、製造技術創新、精密光學、網路通訊也都是未來布局的方向。

郭台銘認為,這幾年尤其在不景氣衝擊後會讓產業有結構性改變,研發、申請專利、商品化需要五到十年的時間,現在布局研發就是鴻海的前途。

鴻海去年第四季每個月非合併營收都創單月新高,去年非合併總營收2.77兆元,改寫新猷。

法人預期,隨著大陸生產據點西進、巴西等新興市場效益發酵,加上專利資源作後盾,今年非合併營收將朝3兆元大關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