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9

王道還:天生我材必有用

◆ 王道還:天生我材必有用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990916.shtml

【聯合報╱王道還】2012.03.28

法國大革命期間,羅蘭夫人在斷頭台上留下的名言,國人早已熟悉。其實她的另一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我越了解人,就越喜歡狗。」羅蘭夫人拿狗與人對比,目的在貶人,毫無疑問。但是把這句話當做客觀陳述,可能更發人深省。人與狗至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是理解人類演化的關鍵線索。

話說現生野犬有卅五個物種,狗的祖先是一種野犬。人類馴養狗,最晚一萬五千年就開始了,成就非凡。吉娃娃、大丹狗、鬆獅犬來自同一個野犬物種,可是牠們形態上的差異比任何兩種野犬都大。每個人大概都能舉出一二十個犬種;有個圖文並茂的網站列出了一百六十種。現生的野犬物種沒有那麼大的種內差異。事實上,其他哺乳類沒有一個物種在形態上有那麼巨大的種內差異。

家犬有那麼多形態、行為不同的品種,表示家犬祖先族群中有巨大的個體差異,而且那些差異是基因決定的。

我們人類與家犬一樣,物種內部的多樣性,其他的哺乳類瞠乎其後。人的生物多樣性,最顯而易見的,就是膚色、髮質。人的文化多樣性更多采多姿。不同的人類社群,物質文化、食衣住行、社會組織、精神生活,可能都不相同。更值得注意的是社會內部的多樣性。

人類社會的最大特徵是分工;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分工是技術的產物,也是文化的產物。所謂文化,就功能言,指人的適應裝備。其他的動物以身體追求生存生殖所需,人依賴文化:技術與社會組織都是文化的產物。

不同的人類社群,不妨比擬為家犬的不同品種。但是引人深思的,卻是比較一個社會的內部分工與家犬的分化。

關於分工,經濟學鼻祖史密斯認為:分工能提升效率,社會學鼻祖涂爾幹認為:分工能促成社會凝聚力。他們都忽略了文化。文化導致專業化、促成分工。例如人類不以尖牙利爪謀生,靠的是工具。

可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同樣的製作技能;利用同一工具謀生的本領亦不相同;製作工具、利用工具的專家因而誕生。然後可能有人為傳統工具發明新的用途,或組合不同工具創造新的工具,於是出現了新的專家。

人類社會普遍的分工,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非常巨大。我們熟悉的最極端的例子,大概就是數學與藝術能力了。我們通常用「天分」談論這兩個領域的高手;天分是基因賦予的性向,也有堅實的證據。

有趣的是,人為什麼會演化出數學、藝術的天分,在現代演化生物學草創期間,也就是將近一個半世紀之前,居然成為第一流學者辯難的題材。

因為許多人類社群,物質文化並不發達,也沒有受過西方式的數學與藝術的調教,依舊能生存、繁衍。地球上,人是唯一遍布全球的物種,而且在舊石器時代還沒結束之前就完成了這一壯舉。那可是足以為「人為萬物之靈」下注腳的成就。

人類為什麼會演化出數學、藝術的天分?答案是:文化。家犬為什麼有那麼多品種?野犬就沒有。答案也是:(人的)文化。

文化提供的是:讓人的特殊天分有滋長的機會;人珍惜差異、呵護差異,讓野犬的某些個體物以類聚,任其同類相求。

在適當的環境中,文化會演化:滋長、創新、生生不息,動力不假外求,結果是:為「人為萬物之靈」做了嶄新的詮釋。社會分工因而越加細密。

以馴養生物的經驗以及文化演化的動力學為鑑,將所有的高中生都送入大學,後果必然是浪費資源、埋沒人才,阻礙社會發展。入學方式只是次要的問題。

(作者是生物人類學者,任職於中研院史語所)

※ 相關報導:

* 剪樹、放餌、摘鳥巢… 促嚴懲缺德攝鳥族

* 溺愛期 請無條件關愛孩子!

* 王道還:色不迷人人自迷

26 則留言:

fsj 提到...

走60公里回家 忠貓抓鼠「請假」

【聯合報╱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2012.03.28

忠犬長途跋涉尋找主人的故事屢有所聞,但在桃園復興鄉拉拉山有隻忠貓戀主,竟從大溪走了六十公里回上巴陵的家,令聞者稱奇。

來自台北的陳春松愛上拉拉山的景致,落腳上巴陵經營旅館,因山上老鼠太猖獗,在原住民朋友建議下,去年五月他向中巴陵一家咖啡館借了隻名叫「黑豆」的母黑貓回家,希望杜絕鼠患,而黑豆也不負所望,旅館老鼠從此不再猖狂。

員工謝竹湘說,黑豆彷彿聽得懂人話,有一次黑豆失蹤了,等到再出現,陳春松生氣地叨念,「三天看不見影子,也不快去抓老鼠!」黑豆彷彿聽懂主人的責罵,在下次消失前,做了件令人嘆為觀止的事情。

謝竹湘回憶,某天在黑豆常被餵食的地點,赫然發現三隻血淋淋的老鼠屍體,但黑豆也消失了三天;大家這才知道,黑豆的意思就是「老娘想放假」,三隻死老鼠就是牠的假單。

黑豆沒有結紮,又在山上開放空間飼養,陳春松坦承,黑豆老是懷孕造成很大的困擾,生完小貓後母性堅強,不允許人接近,有員工還被咬傷手指,於是去年底他把黑豆帶到六十公里外的大溪鎮菜市場「放生」。

沒想到小年夜晚上,黑豆竟然出現了,再想到黑豆走了六十公里,就是非回家不可,在場的人都感動得流下眼淚。

黑豆被無情對待,卻沒有忘記主人,陳春松說:「我覺得很慚愧」,當場對黑豆說,「我再也不會把妳送走」。黑豆的個性也變了,謝竹湘說,過去牠不愛與人接觸,現在卻看到誰都主動撒嬌討摸。

黑豆如今還會站在門口送客,似乎又懷孕了,陳春松下定決心要帶牠去結紮;他說:「黑豆已不再是寵物了,而是家人,我會一直照顧下去」。

※ 相關報導:

* 被嫌腳髒 「黑豆」飛越地板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990896.shtml

黑豆似乎通人性,只要被罵不認真抓老鼠,都會補交業績,甚至被人嫌腳不乾淨、不准靠近白床單,還會當場舔腳掌以示清潔。黑豆還會抓老鼠丟到罵牠的員工前,表達心中不滿。

* 他用毒蛋捕鼠 老婆拿去煮湯…http://udn.com/NEWS/SOCIETY/SOC2/6990947.shtml

台東市利吉山區一戶黃姓人家,因老鼠常偷吃雞舍裡的雞蛋,用各種方式都無法驅趕,男主人突發奇想,利用針筒將農藥注進雞蛋內,再將蛋放回雞舍,當晚女主人要煮蛋花湯,誤煮毒蛋,一家五口吃下肚都出現頭暈、嘔吐症狀,緊急就醫後幸無大礙。



◆ 家裡危機重重 狗兒自己撥通了999報案中心撿回一命

【中廣新聞/郭希誠】2012-03-28

英國一隻巴吉度獵犬「喬治」在家中意外被電話線纏住脖子,靠著牠的好狗命,牠自己撥通了999報案中心,警方及時趕到,讓牠撿回一命。

兩歲大的喬治跟飼主布朗和他女兒住在一起。昨天,布朗上班,女兒上學,就剩下喬治在家。

喬治窮極無聊玩起了電話,沒想到電話線纏住了牠的脖子。牠掙扎的時候把聽筒和電話機分開了。這隻命大的狗竟然奇蹟似的成功撥打999,撥通了英國的緊急救護專線。勤務中心只聽到有上氣不接下氣的呼吸聲,以為有人生了重病或是遭人綁架,立刻派出四名員警過去救人。

警察趕到,隔壁鄰居聽到,拿備用鑰匙替警察打開門。四名員警依照標準作業程序,逐屋搜索。鄰居在客廳發現了喬治。趕緊把電話線拔掉,救下了喬治。警方從電話機的撥盤上狗爪印判斷,電話的確是喬治打的。最讓警方驚訝的是,布朗家的電話是老式的撥盤式電話,實在想不通喬治的爪子是怎麼能撥電話。

※ 相關報導:

* 袖珍狗「碧昂絲」 和iPhone一樣大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990973.shtml

一隻差點無法活命的小小狗,取個大明星的名字,有可能成為全世界最袖珍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ytxJO9_5uE)

fsj 提到...

狗狗禁入公園 內政部要求6縣市開放

自由 2012.03.29

不能蹓狗 愛狗人士投訴歧視動物

〔記者黃文鍠、林相美、唐在馨、李容萍、何玉華、洪美秀/綜合報導〕為了爭取「狗權」,內政部上週函文包括台南市在內的六個縣市,要求開放無攻擊性及安全疑慮的寵物進入公園。台南市與台中市表示已修法改正;新竹市指會修改自治條例;其他縣市表示,只要有適當防護措施,狗狗本來就可進出公園。

反對者 指狗狗會隨地大小便

公園是否開放蹓狗,長期以來引起正反意見。有民眾反映狗狗會隨地大小便,甚至還會攻擊人,不應進入公園。內政部則以民眾投訴,指狗狗禁入公園,剝奪了狗狗自由活動權利,是歧視動物,要求台北、新北、桃園、竹市、台中、台南六個縣市政府改進。

南市曾訂禁令 但設5處專用公園

台南市政府公園管理一科科長林志穎表示,公園管理自治條例明訂攜帶犬隻、禽畜進入公園,造成公園污染者,可處以一千五百元到四千五百元罰款。台南市政府在民國九十五年,又增訂攜帶犬隻或足以污染公園環境的禽畜進入公園,經勸導無效,可處以一千五百元到四千五百元罰款,但至今未開過罰單,為了配套,還設置了五處狗狗專用的公園。

林志穎表示,顧及社會觀感,狗狗禁令已修法廢除,只要議會通過,將會移除各公園警示牌,但也提醒飼主,進入公園還是要做好防護措施,造成髒亂還是可以開罰。

做好適當防護 多可自由進出

台中市政府建設局長沐桂新表示,上週通過的「公園及行道樹管理自治條例」,已規定「如有適當防護措施之寵物」,都可以進入公園,預計下半年上路,在此之前,對於民眾帶寵物進入公園,「只會勸導,不會開罰」。

新竹市府觀光處表示,雖有訂定公園自治條例禁止寵物進入公園,但沒有訂下罰則,也會在公園豎立「攜帶寵物請繫狗鍊及清理狗便」的告示牌,甚至會提供狗便收集袋等,將配合內政部修正自治條例,讓寵物可以進出公園,但也期許主人遵守公園的使用條例。

台北市公園處長陳嘉欽表示,九十五年訂定公園管理自治條例,就已開放寵物進入,但小狗須繫狗鍊,主人也要清狗便,若是有攻擊性的狗,務必戴上口罩。新北市農業局也說,並未明文規範寵物不得進入公園,只要求帶寵物進入,要有適當防護措施。

桃園縣政府也表示,依桃園公園管理自治條例,寵物可「有條件」進公園,包括繫狗鍊、備有適當防護措施(例如大型或具攻擊性寵物需戴口罩)、主人須清狗便等。

※ 相關報導:

* 收容環境差 新北市動物之家驚傳狗吃狗
http://www.udn.com/2012/3/29/NEWS/SOCIETY/SOC7/6993165.shtml

新北市議員陳儀君昨天召開記者會,指新北市府未做好流浪動物收容工作,導致有動物之家出現「狗吃狗」慘劇,連民眾收養犬隻都拿到疑似偽造的狂犬病施打證明;新北市動保處表示,未來會改善收容犬貓的收容環境。



◆ 和平島納入國家公園 鳥會促速推動

【聯合報╱記者牟玉珮、邱瑞杰/基隆報導】2012.03.29

基隆巿警方昨天找到25日在和平島公園,因「一時好玩」敲砸蕈狀石的4名少年,並依毀損罪嫌將他們函送基隆地院少年法庭審理。基隆市野鳥學會昨天發表聲明,要求市府加速推動把和平島、外木山海岸納入國家風景區的腳步,以保護基隆的地理資產。

網友HuiChenSadie26日凌晨將她在和平島拍到6名少年破壞蕈狀石的影片到YouTube網站,引起回響及重視。

市警2分局和一路派出所昨天調閱25日道路監視器畫面並查訪,鎖定住在和平島的幾名少年涉案。年齡介於13到16歲的游姓、黃姓、張姓和林姓少年,昨天分別由家長陪同到案說明。

4名少年坦承25日下午到和平島公園釣魚,後來就地取材,在蕈狀岩區拿漂流木烤肉。

游姓少年先拿起地上的漂流木砸石頭,其他人跟著有樣學樣。他們說,當時聽到有人在大聲說話,但不知在講什麼,所以繼續砸。得知「上了電視」後很後悔,家長則是大罵小孩頑皮,4名少年低頭認錯,直說下次不敢了。

基隆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沈錦豐昨天說,和平島公園的地質和野柳一樣同屬大寮層,海蝕地形的面積還比野柳地質公園大上好幾倍,加上有荷蘭、葡萄牙、西班牙和日本等外來文化經營的史跡,絕對有資格納入國家公園範圍。已串連生態及環保團體,要求市府盡速將和平島、外木山及情人湖地區早日納入國家風景區範圍。

市府交通旅遊處長王圳宏說,交旅處21日已正式行文觀光局,希望觀光局重啟審查程序,到和平島、外木山、情人湖及大武崙砲台做資源評鑑,市府會盡全力爭取好的結局。

※ 相關報導:

* 滿州付費淨灘撿垃圾 報名意外額滿
http://www.udn.com/2012/3/29/NEWS/DOMESTIC/DOM6/6992964.shtml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本月舉辦滿州出風鼻淨灘「工作假期」,參加者自付餐旅費外,還要到海岸撿拾垃圾,墾管處原擔心報名不踴躍,沒想到3個梯次才上網公告,很快全部額滿,還有人遠從基隆搭高鐵來,光是旅費就要5000元。



◆ 新物種化石現身 露西原人有伴
http://www.udn.com/2012/3/29/NEWS/WORLD/WOR4/6994460.shtml

中央社 2012.03.29

科學家發現,著名露西原人(Lucy)似乎與另一種人類存在以前的物種共同存在於東非地區,且此新物種樹居時間可能比在地面上的時間更長。

科學家於衣索比亞發現340萬年歷史的足部化石,似讓400萬至300萬年前是否僅有單一似人類物種存在的長期爭論得以塵埃落定。

科學家先前僅發現該時期的阿法南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物種化石,該物種因320萬年前的露西化石而聲名大噪。

「自然」(Nature)期刊線上版今天刊登出科學家這項新發現。此新足部化石重要性可能更高,它不僅屬於不同物種,也演化出1種獨特的移動方式。這種物種固守在樹上,且幾乎沒有在陸地上移動。

露西幾乎演化出能像人類一樣直立行走的兩足物種。腳上的拱型骨頭提供杠桿作用,在開始行走時將腳推離地面,並在腳再度觸地面時,協助減少衝擊力,此顯示露西原人的腳與現今人類非常相似。

而這種最新發現的物種仍以爬樹、四肢移動為主。他們也可以行走,只是不太有效率,模樣可能也十分奇怪。(譯者:中央社張詠晴)

fsj 提到...

火金姑現蹤 螢光點亮新化植物園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新化報導】2012.03.30

台南市新化國家植物園復育螢火蟲有成,沿著浺瀜池環湖步道,入夜後螢火蟲飛舞,園方推出「一閃一閃亮晶晶,賞螢趣」活動,邀親子入園賞螢。另外,梅嶺風景區螢火蟲也提前現蹤,伍龍步道已是一片「螢」海,賞螢季可望持續到5月。

位在中興大學新化林場內的「新化國家植物園」,是國內最大熱帶實驗林,種植150公頃桃花心木林,園方去年與台南市家畜防治所合作復育螢火蟲,放養黑翅螢、黃緣螢、條背螢、台灣窗螢已見成效。

新化林場場長曾建薰說,日前他晚上沿著環湖步道走一趟,已有成千螢火蟲現蹤,浺瀜池種有許多荷花及水生植物,形成自然濕地生態,落葉是蝸牛的食物,螢火蟲幼蟲吃蝸牛,讓螢火蟲復育順利。

新化植物園有台南後花園之稱,離市區近,且賞螢步道平坦好走,植物園董事長林明賢說,浺瀜池面積約5公頃,環湖步道走一趟約2小時,除了賞螢外,沐浴在夜晚大自然的蛙叫蟲鳴中,還有飛鼠等夜行性動物,帶給遊客驚喜。

套裝行程是晚上6點半出發,約8點半回到休閒會館用晚餐,活動時間是每周三、六、日晚上,參加配套行程每人299元(含門票、導覽解說、晚餐與精緻昆蟲模型)、純賞螢是120元(含門票、導覽解說),接受30人以上團體預約。

楠西梅嶺風景區也是賞螢重鎮,梅嶺風景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許鴻文說,今年螢火蟲提前一個月現蹤,數量達上萬隻,已達「大發生」,有可能一直持續,但有時數量會減少後再慢慢增加,目前螢火蟲集中在伍龍步道一帶,日後再往梅峰古道一帶,賞螢季可持續到5月間。

※ 相關報導:

* 揪團近拍小啄木鳥築巢 環團痛斥生態攝影反成殺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r/31/today-life1.htm

台南某公園有對小啄木鳥築巢育雛,連日來吸引大批攝影愛好者湧入拍照,還有人遠從台北揪團南下,一、二十部攝影機、相機圍著鳥巢猛拍,嚴重干擾鳥兒育雛,伸手可及的巢位也跟著曝光,讓幼雛陷於險境之中。



◆ 絕種60年 非洲青蛙現身很驚喜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03.30

1949年之後被認為已經絕種的「長指青蛙」(Cardioglossa cyaneospila)竟然再度復活!美國大學研究人員驚喜地發現,這種在非洲蒲隆地出現的青蛙,歷經消失63年後,又再度被人類發現,不過,存在數量仍需進一步研究發現。

加州科學博物館與德州大學研究人員去年12月在蒲隆地森林保育區內,再度發現這種已經消失60多年的青蛙,令科學家相當興奮。

長指青蛙身長約3.8公分,身上顏色為黑藍灰相間,明顯特徵之一為長長的腳趾,而且雄蛙每隻腳都多出一隻類似人類「無名指」的腳趾,根據當初發現青蛙的研究人員布雷克本恩表示,「一開始我先聽到蛙叫聲,播開草叢仔細一看,真的真是長指青蛙。」

長指青蛙棲息地位於蒲隆地,剛好與剛果河盆地、東非大裂谷及坦干伊喀湖交界,目前科學家雖然還不確定其數量為多少,但是從當初成群的蛙叫聲判斷,應該具有某些數量。

這次研究人員在蒲隆地也意外發現其他新物種,研究人員格林包恩表示,「蒲隆地是個未開發的國家,因此我們發現的兩棲類動物應該有2倍之多。」

位於非洲東部的蒲隆地,國土面積僅2萬7千平方公里,排名世界146名,人口僅75萬人,境內地形多為高原,最高峰3000公尺以上,北部與盧安達相接,因此成為剛果河與尼羅河的分水嶺。



◆ 迷你犬才可愛? 米克斯更健康!

【聯合報╱邱于嫙/獸醫系學生(台北市)】2012.03.31

廿八日聯合報頭版刊出一隻比iPhone還要小的迷你狗照片。乍看新聞標題時,第一個反應是悲觀的想:「又來了,寵物商人的另一傑作,慘了!」仔細閱讀後,才發現原來是私人動物收容所救援的案例,不禁鬆了一口氣。

筆者的悲觀其來有自。在人的選擇性配種下,狗已成為陸地上外型變異最大的哺乳類動物。這外觀的多樣性是人類選種的結果,很難想像這些狗兒都是從共同的祖先「狼」馴化而來的。

選種時,唯一的標準是外表,不論扭曲的身體結構是否會傷害狗的健康,只要牠還能活,有人要買,該品種就會繼續被繁殖。

於是,商人製造出各式各樣的狗來滿足消費者,卻很少有人提醒我們,狗兒也必須為了長成人類所希望的樣子,付出身體的健康做為代價!

體型迷你的品種犬,一開始便是刻意選擇「侏儒」幼犬培育而生的,器官迷你,尤其心臟常有先天問題,外表看來可愛但其實活得辛苦,實屬薄命。

其他的外表至上的培育例子還有西施犬的凸眼睛,這看在愛好者的眼裡是可愛的特徵,可比擬大眼美女的水汪汪眼神,但西施犬卻得一輩子受乾眼症所苦,不幸的話還會睫毛倒插,須手術矯正才能活得比較有品質。

還有,像是臘腸狗的脊椎毛病、鬥牛犬的呼吸問題也都是因外觀結構所導致的殘疾。此外,為了讓外表趨於固定,品種狗的繁殖一開始皆僅由少數幾個品系近親交配而來,增加了隱性基因的表現機會,讓所有純種狗皆無例外一身是病。

諷刺的是,在台灣,我們允許不健康的品種狗一直出生,卻對身體健康但流落街頭的米克斯犬束手無策。



◆ 珍稀黃花喜普鞋蘭 奇萊山區現蹤

林試所訪查 找到十餘株

自由 2012.03.31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台灣四種喜普鞋蘭之一黃花喜普鞋蘭,從一九二八年日本人瀨川孝吉採集第一筆紀錄後,中間一度有長達六十多年「消失」,未曾再被發現,之後才被林業試驗所研究員徐嘉君採集到第二筆,目前在奇萊山區雖有野生族群,然數量極為稀少,春季喜普鞋蘭進入開花期,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副研究員范義彬日前上山訪查,在山上只找到十幾株。

去年氣候冷 未見開花株

春天是許多蘭科植物綻放的季節,台灣四種喜普鞋蘭中數量最稀少的黃花喜普鞋蘭,每年春季三、四月也在花蓮中海拔山區開花,吸引喜愛野外觀察的愛好者上山賞花;馬太鞍溼地教育協會理事長艾慶華日前也組團上山,他說,這已經是協會第四年上山紀錄黃花喜普鞋蘭,去年第三年因氣候偏冷,雖有觀察到植株但卻完全沒有找到開花株,曾令觀察人員十分洩氣。

今年則在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副研究員范義彬帶隊,第四度上山尋花,有成功找到開花植株,然而數量很稀少只找到寥寥十幾株,有開花的植株也只有一半。

專家籲保護 列瀕危名單

范義彬說,農委會「台灣稀有及瀕危植物」名錄未將台灣四種喜普鞋蘭納入,並非它不夠稀有,而是研究的人少,因為野生蘭花的研究十分冷門,缺乏族群、分佈地點等基礎資料,導致它無法獲得法律保護,甚至還有被蘭商賣到日本、歐洲。

范義彬說,目前此種蘭花遭人為採集的壓力很大,野外族群隨時可能消失、絕種,希望下次農委會檢討保育類動植物名錄時,能將黃花喜普鞋蘭納入瀕危植物名單,以杜絕走私及販賣。

fsj 提到...

17年花3000萬 退休打造小陽明山

【聯合報╱記者謝進盛/台南報導】2012.03.30

退休的自來水公司員工賴顯明,17年前承租台南官田一處山坡地造林,自掏腰包逾3000萬元投入維護「小陽明山」,並免費開放給山友自由使用,不少山友受他感動,也呼朋引伴幫忙,讓熱情在山林間傳開,成為美談。

「每個月光水電費,估計就要5000元,還得加上請人整理環境,17年來已花了約3000萬元。」連退休金都貼進去的賴顯明笑說,84年時他向公所承租官田「川文山」(俗稱「小陽明山」)約14公頃山坡地造林,公家機關每年付給他約13萬元造林獎勵金,其他大小事得由他打理。

76歲的賴顯明說,看到山區環境髒亂,請來工人、機具整頓,還自行在山區架設水電,光水電管線就超過百萬元。這些年來,川文山林相蓊鬱,從當初默默無聞,到如今山友穿梭不歇,賴顯明心中滿是欣慰。許多好友虧他說,自己花這麼多錢,又不收門票,「是不是頭殼壞了?」他笑說,「每天看到山友開心的表情,是金錢買不到的。」

賴顯明原是自來水公司第六區管理處員工,「沒想到退休後更忙」,他每天風雨無阻騎機車看護這片山林,還被老伴抱怨「山區是『細姨』,家裡是旅社」。

賴顯明無私投入,這些年也逐漸吸引熱心山友來當義工減輕負擔,40多歲的蘇小姐說,曾聽朋友說,官田川文山有個退休老先生,長期自掏腰包維護山林,幾次與賴顯明互動,發現他真的很用心在守護山上的一草一木,感動之餘,決定每周都來幫忙,讓熱情在山間傳開。

「雖然瘦了荷包,但累積的成就感可不是金錢所能比擬的!」賴顯明說,現在年近8旬,身體仍硬朗,他堅信「就是這些年每天穿梭山林,讓我活得更健康、更快樂」。



◆ 千年牛樟樹遭剖肚 山老鼠放話:1年內讓它倒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6998280.shtml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尤聰光/台東縣報導】2012.03.31

原本牛樟樹成林的台東利嘉林道,近年被盜只剩一棵;但是,倖存的這棵千年牛樟,也遭橫禍,不但被「開腸剖肚」,山老鼠還放話「一年內讓它倒下」,居民組守護隊護樹,並說服林務局把老樹當做控訴盜採活教材。

「我沒倒下前,絕不讓神木倒下!」說服林務局台東林管處「開放參觀」的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吳賢一,高齡已七十一歲。他說,只有目睹,「才能感受山老鼠破壞山林的可怕」,激發保護老樹意識。

利嘉居民的護樹行動,引起台東地檢署高度重視,主任檢察官吳怡明兩度進入林道了解現況,指示警方追查;台東林管處也和社區巡守隊,在神木旁設立巡邏箱,正式對山老鼠下戰帖。隊長林肯毅說,「神木的慘狀,讓大家放下工作也要搶著上山!」

位在卑南鄉的利嘉林道,海拔一千公尺處,以前千年牛樟樹成林,蒼勁的樹幹矗立在稜線上。

近年來,因牛樟菇被部分醫界人士認為有抗癌功效,而牛樟木是牛樟菇的培養木,使得牛樟樹身價暴漲,一公噸從三萬飆漲至四十萬,引起山老鼠覬覦盜伐,光是台東縣境內,去年查獲盜伐牛樟木案就暴增三倍。

盜伐猖狂,如今牛樟成林景象已不再,只倖存一棵,這棵神木胸圍近廿公尺,樹高卅多公尺,須十名壯漢展臂環抱,最近被發現也遭山老鼠破肚,樹腹部位留下一個寬六十、高一百廿公分,可容一人進出的大「樹洞」。

吳賢一不忍見千年牛樟在山老鼠肆虐下成為歷史,挺身護木。他說,很多人知道神木的處境,都很憤怒,但憤怒沒用,要有實際行動,所以集合眾人力量成立守護隊,「只要我們沒有倒,祂(神木)就不會倒!」

由於台東林管處擔心老樹再被破壞,特別設置圍欄,吳賢一也說服林管處,開放給各界參觀,除讓民眾更親近自然,也讓受傷老樹成為活教材,「見證、控訴山老鼠的暴行」。

【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主管森林保育的農委會林務局及林業試驗所表示,目前採取不公開地點,「秘密」監控保護全台牛樟,呼籲山老鼠不要以身試法。

全台牛樟樹還剩多少棵?林試所私下透露,牛樟樹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及東部,目前還有超過一千棵,牛樟樹都是幾百年的老樹居多,天然林多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地方,地點必須保密。



◆ 研究:農藥除蟲 間接害慘蜜蜂

中央社 2012-03-30

科學家發現,常見農藥,即使劑量低,也恐嚴重傷害大黃蜂和蜜蜂、害牠們找不到回家的路。兩項今天公布的歐洲研究因此力促找出更安全的替代方式。

發表於美國「科學」(Science)期刊的英、法兩國研究,均專注於研究新類尼古丁殺蟲劑(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新類尼古丁殺蟲劑在1990年代推出,現為世界最常見的作物用農藥之一。

根據研究,這種針對害蟲的農藥會擴散到開花作物的花蜜和花粉,對蜂類形成毀滅性傷害。

其中,英國蘇格蘭斯特林大學(Stirling University)研究團隊,讓發展中的大黃蜂蜂群在隔絕區域內自然採集、授粉6週,但暴露於低劑量的新尼古丁類殺蟲劑—益達胺(imidacloprid)中,測量蜂群成長。

跟沒有接觸農藥的對照組相比,研究人員發現有碰農藥的蜂群在實驗結束時,平均比對照組小8%至12%,產生的蜂后少了85%。

缺乏蜂后可能導致下季蜂群數量劇降,造成蜂群無法於冬季後倖存。

由亞維農(Avignon)法國國家農業研究院(INRA)率領的研究,則在蜜蜂背上黏晶片追蹤,並分成施用新尼古丁類殺蟲劑—賽速安(thiamethoxam)的實驗組及對照組。

研究團隊說,被施以不致死劑量農藥的蜜蜂,在蜂窩外死亡率比對照組高出2至3倍,主因農藥干擾蜜蜂返巢的系統,失去回家的能力。

法國研究顯示,農藥製造商依據規定,必須將劑量維持在不會導致蜂類死亡的水準,但他們可能低估農藥對蜂類返巢系統的影響,間接導致蜜蜂死亡。(譯者:中央社楊盈)



◆ 保護觀音藻礁 3年沒動靜

【聯合報╱記者林麗如、曾增勳/連線報導】2012.03.31

觀音藻礁被農委會審議通過為「自然保留區」列冊追蹤,但相關運作空轉3年,藻礁遭受嚴重破壞,環保人士昨天發動連署,要搶救藻礁生態。

觀音藻礁是全台面積最大的藻礁地形,2008年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研究員劉靜榆指中油管線工程破壞藻礁生態,經過3年,不僅劃定保護區沒動靜,海岸還多了大量消波塊,讓環保人士傻眼。

「搶救觀音藻礁」行動聯盟由大堀溪文化協會等數十團體發起,在臉書公告,短短3天有70多團體支持、近千人連署,要求縣政府儘速公告觀音藻礁為自然保留區。昨天上午,環保團體邀縣府官員及地方人士勘查藻礁現況,呼籲縣府正視觀音藻礁滅絕危機,為免桃園海岸漁業資源枯竭,應檢討牛步行政程序。

大堀溪文化協會理事長潘忠政不滿縣府處理天然瑰寶的速度和態度,他說,觀音藻礁列冊「自然保留區」3年來竟毫無作為,棲地面臨嚴重破壞,縣府農業局還在紙上談兵階段。

農業局植物保護科科長胡淑芬表示,劃定保留區要有法規和基礎調查,不能貿然公告。縣府針對自然保留區的規劃流標2次,今年6月預期可以順利發包,年底前完成物理性調查,針對藻礁的保護,縣府做到了阻止吉普車和風力發電風車進入。

劉靜榆說,台灣的西北海岸只有觀音有藻礁地形,但大潭電廠及海岸突堤造成海流變異,日益嚴重的漂沙淤積造成藻礁還沒因環境汙染髒死就先被漂沙阻塞而亡,海岸一個接一個的工業區排放的大量廢水,造成藻礁急速消失,政府再不作為,西北漁場生態一旦瓦解,後果不堪設想。

小檔案/藻礁

藻礁是由紅藻和綠藻等石灰藻類經膠結和鈣化作用,沉積碳酸鈣形成,生長速度緩慢,1年只長0.1至0.2公分。

觀音海岸藻礁存活已數千年之久,是台灣西部海岸變遷的重要證據。新北市石門白沙灣、三芝淺水灣及屏東縣恆春也有面積大小不一的藻礁分布,但規模小於桃園的藻礁。

fsj 提到...

馬祖亮島出土 7900年前 完整人骨骸

【呂昭隆/馬祖報導】2012-04-02 中國時報

台灣考古界取得驚人的重大發現!去年十二月,在國防部與連江縣政府協助下,中研院史語所兼任研究員陳仲玉在馬祖的軍事管制區亮島,成功發掘出一具約七千九百年前的完整人骨骨骸,命名為「亮島人」。「亮島人」不但是台灣所發現最早的人骨,也是閩江流域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人骨,更可能是南島語族所發現最早的人骨。此一重大考古成果,無論對台灣、兩岸及國際考古學界,均有非凡意義。

馬祖考古隊計畫主持人陳仲玉說,「亮島人」的骨骸完整,有頭骨、四肢,連胸骨、鎖骨、肩骨均清楚可識。另根據清大邱鴻霖教授考古隊所做研究,「亮島人」為男性,有Y染色體,年紀約三十到三十五歲,身高一六○到一六五公分,手臂相當強壯。

據了解,馬英九總統對「亮島人」此一重大考古發現極度重視,已於上周聽取軍方簡報。

「亮島人」發現位置在亮島「島尾一號」遺址,其墓葬方式為古代普遍常見的「屈肢葬」,即人剛死之時,將其下肢向上卷曲,如同嬰兒在母親子宮內形狀,然後埋葬。台灣原住民直到百年前,仍有「屈肢葬」習俗。

陳仲玉表示,「亮島人」不僅是台灣所發現年代最早的「屈肢葬」骨骸,可能也是南島語族最早的。台灣最著名的「屈肢葬」骨骸,是新北市的十三行遺址,但僅約一千餘年,而「亮島人」則有近八千年歷史。

「亮島人」是去年十二月十九日於「島尾一號」遺址的第一號洞挖掘出土,隨後運至馬祖民俗文物館進行研究。文建會上周赴馬祖深入了解挖掘成果,將指派專家進行骨骸清理,再做3D掃描,重建「亮島人」形貌,並淬取DNA做人種學研究。

島尾一號遺址有一層厚度約三十至四十公分的貝塚,即古人堆積垃圾的地方,肉眼可見,「亮島人」即在貝層之下出土。經過台大相關單位的三次碳十四檢測,貝塚上層年代約七千五百餘年,下層更高達七千八百餘年。

陳仲玉說,「亮島人」依國際考古標準程序挖掘,於貝層下挖出一個長兩公尺、寬一公尺、高六十公分的坑洞。該遺址同時發現骨器、石器與陶片等常見的新石器時代出土文物,但物件不多,且均破碎。

陳仲玉說,「亮島人」與島尾一號遺跡,比大陸福建的磹石山文化遺跡還要早約二、三千年。磹石山文化約在五、六千年前,中國大陸考古界認為,磹石山文化是福建與台灣文化的源頭,亦是閩人最早的起源地。

陳仲玉說,亮島形勢險峻,「亮島人」應是在七千多年前,季節性地前往亮島,而不是終年住在島上。此外,由亮島貝層顯示,「亮島人」在該島活動時間約在七千五百到七千八百年間,且持續長達三、四百年之久。

※ 相關報導:

* 「外島中的外島」 地形險要 隔10年 李扁馬逢9登島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0851/112012040200395.html

亮島素來被稱為「外島中的外島」,面積僅有○.七平方公里,防禦工事堅固,有所謂「一兵守哨,萬軍安全」之稱。歷任總統、國防部長、參謀總長、陸軍司令都會到亮島視察。



◆ 貝層天然防護保住了亮島人

【呂昭隆/馬祖報導】2012-04-02 中國時報

中研院史語所兼任研究員陳仲玉表示,近八千年歷史的「亮島人」骨骸之所以能在地底保持完整,一是受到貝層的保護,不至讓雨水侵蝕;此外,亮島土壤性質以及氣候冷熱差距不大,骨骸才未被分解,得以保存下來。

陳仲玉分析,像亮島這種小島,生態環境脆弱,冬天寒冷,風又大,而且含澱粉與蛋白質的食物不夠,人類很難長久生存。所幸亮島有地底泉水,「亮島人」可季節性地到島上,捕食魚類與貝類生活,但無法終年長住。

陳仲玉研判,「亮島人」是在夏季天候與海象較佳時,搭獨木舟到島上,以貝類為主要食物,而且吃的很多,剩下的貝殼集中堆放在一處,才會形成貝層。

由於「亮島人」是採「屈肢葬」,這說明「亮島人」不是一個人迷航上島的,而是一群人上島,死後才會有族人幫忙埋葬。

陳仲玉並且肯定地指出,「亮島人」是南島語族。他說,南島語族分布很廣,北從大陸閩、浙沿岸,南到紐西蘭、澳洲,東、西則從復活島到非洲馬達加斯加,都屬南島語族範圍。南島語族指的是語言相近,但人種不盡相同,非洲黑人也有南島語族,亞洲黃種人、紐澳白種人,都屬南島語族。

※ 相關報導:

* 名詞解釋-屈肢葬 南島語族習俗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0851/112012040200397.html

屈肢葬是指人死後,在肢體未僵硬時,四肢或下肢被人刻意屈折後埋葬。有別於直肢葬,屈肢葬是南島語族習俗。春秋戰國時代,秦人也有此習俗。



◆ 50年未現蹤 台灣雲豹絕種?

【聯合報╱記者羅紹平/台東縣報導】2012.04.02

台灣雲豹絕種了嗎?參與台灣雲豹生態調查人員昨天透露,台灣至少50年未見台灣雲豹蹤跡,農委會有意將台灣雲豹從台灣物種名錄中除名,但因部分學者態度保留,農委會至今未決,可能得要再進行一次更大規模調查後決定。

林務局官員指出,包括台大教授李玲玲、屏科大教授裴家琪等十餘位農委會「保育動物審查委員會」專家學者,曾與農委會多次開會討論,他不記得是那幾位學者,但會中確有學者主張不宜將台灣雲豹除名。

台灣最近兩次有關台灣雲豹傳聞,一是22年前,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教授呂光洋在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某條乾涸河床上,發現類似大型貓科動物腳印;另位同系教授王穎16年前宣稱在楠梓仙溪林道,發現疑似雲豹腳印。

農委會2001年至2006年,曾委託屏科大進行長達5年調查,研究團隊在台東、高雄、屏東、花蓮交界,廣達十幾萬公頃深山,鎖定台灣雲豹可能棲息的海拔1000至1500公尺闊葉森林區,不僅遍設毛髮、集氣站,還架設兩千餘支紅外線攝影機。但這項調查並未收集到有關台灣雲豹任何生物遺留,也未拍到台灣雲豹影像。

林務局官員表示,因台灣至少50年未見台灣雲豹蹤跡,農委會有意根據屏科大調查結果,公告台灣雲豹絕種,從台灣生物名錄中除名,但部分學者反對,要求農委會慎重。

學者表示,當年紅外線攝影技術不成熟,且台灣雲豹習性爬樹,慣於棲息於樹冠中上層,紅外線攝影架設角度均朝向地面,沒拍到不代表真的沒有;在台東、高雄等山區未發現,也不代表全台都沒有。



◆ 榕樹長出椰子樹 變成夫妻樹

【聯合報╱記者陳宏瑞/林園報導】2012.04.02

高雄市林園區東林里社區公園裡有株百年榕樹,樹幹上長出一株高達6、7樓高的椰子樹,榕、椰共生,兩棵樹生命力旺盛,而且互不干擾。讓附近居民嘖嘖稱奇。

這株榕樹位於林園舊火車站舊址,公園也被命名為「松椰公公園」,顧名思義,就是以榕、椰共生命名。

老榕樹大約需要5、6名成年人才能環抱,椰子樹則從榕樹的中間生長,高度則超越榕樹,椰子樹被榕樹樹幹完全包覆,所以看起來很像椰子樹長在榕樹幹,變成「夫妻樹」,當地耆老表示無法考據榕樹、椰子樹生長年代,而這棵椰子樹被包覆數十年仍能存活。

東林里里長黃素娥表示,她從孩提時代就見過這棵榕樹,長輩相傳是日本人種植,小時候就看到椰子樹與榕樹共存,但椰子樹何時開始生長,卻無人知曉。

fsj 提到...

人類開始用火 研究:在100萬年前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2012.04.03

考古學家最近在非洲洞穴內發現燃燒灰燼,暗示人類祖先在100萬年前已開始使用火,比原本預估還早30萬年。人類學家指出,火的使用是人類演化史上的轉捩點,而營火旁的社交活動則是人類行為的主要元素之一。此研究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刊登。

最近考古學家在非洲喀拉哈里沙漠旁的Wonderwerk巨型洞穴裡發現骨頭、工具和灰燼遺跡,顯示居住於此的直立人已開始烹飪,且可能在火堆四周進行社交活動。喀拉哈里沙漠旁的Wonderwerk洞穴一直都是考古場所,且已經發現大量人類居住的證據。

由多倫多大學及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組成的研究小組在100萬年的地層裡,在動物骨頭及古老石器裡發現有微小的木頭灰燼參雜。灰燼分析指出,植物灰燼殘留及燃燒過的骨頭碎片是在地上燃燒,而非被水或風帶過去。另外,洞穴裡還有大量證據顯示因燃燒所造成的地表褪色。

多倫多大學人類學家Michael Chazan說,灰燼分析結果把人類使用火的時間向前推30萬年,暗指直立人對火的使用,可能已是他們日常生活的方式之一。他也指出,「對火的控制是人類演化的主要轉捩點之一。而在營火旁的社交活動可能是人類行為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因此,人類控制火所帶來的影響,擴及人類社會所有層面。」



◆ 台江與上海崇明東灘 5月簽署濕地合作備忘錄

【聯合報╱記者邵心杰/台南報導】2012.04.03

國際級保育類鳥類黑面琵鷺來台度冬數量,已逾全球總數的一半,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與大陸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將於五月簽署兩岸第一宗濕地合作備忘錄;管理處副處長楊金臻說,屆時將串起全球黑琵生活保育圈。

今年一月全球黑琵數量普查總數是二千六百九十三隻,台灣有一千五百六十二隻,創下十年來新紀錄,其中台南就占了一千五百一十隻;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去年四月舉辦黑琵及棲地保護國際研討會,與台南市府邀請韓國、越南及香港等國,提出「黑琵保育宣言」,但在研究全球黑琵遷徙路線而言,就少了大陸。

楊金臻說,上海崇明東灘是東亞候鳥遷徒圈的中繼站,重要性不言可喻,管理處於是與保護區合作,五月簽署兩岸第一宗濕地合作備忘錄,將串起全球黑琵生活保育圈。

他說,上海崇明東灘是東亞候鳥遷徒圈的中繼站,重要性不言可喻。全球黑琵及環境保育更加完整;未來兩岸除黑琵保育之外,也將加強濕地環境保護、生態教育等交流。

台南市野鳥學會總幹事郭東輝說,崇明島位於長江口,和台南七股、四草都是候鳥過境棲地之一,兩岸簽署合作備忘錄,對黑琵等鳥類保育及資訊交流,「具有正面意義」。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轄下有四草及七股兩處國際級濕地,位在崇明島東端的崇明東灘,也被蘭姆薩濕地公約秘書處指定為國際重要濕地,二○○六年被大陸核定為首批國家示範保護區。

※ 相關報導:

* 長江刀魚 10年後恐絕跡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7004299.shtml

長江刀魚,著名的長江三鮮之一,曾經是尋常百姓家的一道菜,幾塊錢就能夠買一斤,但現在一斤要賣到8000元,不折不扣成了奢侈品。此外,因為過度捕撈,加上水質變化、沿江生態環境破壞,刀魚十年後將面臨絕跡。



◆ 提供動物棲息 印度男子種樹550公頃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04.03

為了替野生動物提供天然棲息地,一名印度男子30年前從一顆小樹木開始種起,隨著時間流逝,他自己所種的樹林面積已經廣達550公頃!

居住在印度北部阿薩姆、現年47歲的沛延(Jadav Payeng),在他16歲那年,由於不忍心看見蛇與爬蟲類因為沒有適當棲息地而死亡,因此他開始種植竹子,打算讓動物有棲身之所,而且一路過來澆水栽培自己來,他表示,「除了竹子之外,我開始選擇其他適合的樹,並且從家鄉找來紅螞蟻,因為牠會改變土質。」

印度時報報導,經過30年後目前他所種植的樹林面積,已經擴增到550公頃,也讓當地從不毛之地,轉變成一片樹林茂密的叢林,提供犀牛、老虎與鹿及無數鳥類棲身之所,當地森林保育局官員薩奇雅表示,「他種植樹林的面積應該是整條河流域沿岸最大範圍的。」

這種印度阿甘精神的沛延,他獨自種樹的故事吸引了英國製片羅伯特(Tom Robert )前來採訪攝影,當地也意外成為觀光客必經之地,樹林除了以竹林占最大300公頃外,還有其他數千種植物。

另外,森林保育局今年將再推動植樹運動,預計植樹面積將再擴增1千公頃。

※ 相關報導:

* 灰面鵟鷹數量大減 鳥友納悶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7003153.shtml

灰面鵟鷹,往年單日動輒出現上萬隻的情景不僅不復見,半個月來居然只出現4118隻,令賞鳥人士都相當納悶。

fsj 提到...

最大羽毛恐龍 遼寧出土
http://www.udn.com/2012/4/6/NEWS/MAINLAND/MAI2/7010107.shtml

【聯合報╱記者汪莉絹/綜合報導】2012.04.06

大陸古生物學家在遼寧西部發現迄今最大的帶羽毛恐龍,該恐龍被命名為「華麗羽王龍」。科學家推測,它發育出原始絲狀羽毛,可能為適應白堊紀早期寒冷氣候。

最新一期的英國「自然」雜誌,刊登這一來自大陸科學院的研究成果。上海文匯報報導,華麗羽王龍化石標本發現於遼寧省西部北票市的早白堊世地層中,生存年代約距今一億二千五百萬年,屬於一種新的暴龍類恐龍。

研究人員推估,成年的華麗羽王龍體長九公尺左右,體重約一點四噸,是目前已知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華麗羽王龍標本上,保存精美的羽毛印痕。過去十多年,大陸遼西地區發現大量保存有精美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使科學家相信羽毛並非鳥類特有的結構。

華麗羽王龍的發現,說明羽毛並非只出現在體型較小的恐龍,一些大型恐龍同樣有羽毛。華麗羽王龍身上的羽毛只是非常簡單的絲狀物,代表一種原始的羽毛類型,這種結構類似小雞身上的絨毛,而與鳥類的體羽有別。華麗羽王龍體型龐大,顯然這種原始的絲狀羽毛無法使其具有飛行能力。科學家推斷,這些原始羽毛可能是用來保溫。

由於白堊世氣候炎熱,體型較大的恐龍具有較小的相對表面積,並不利於散熱。所以以往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巨型恐龍為了更有效地散熱,其體表羽毛很可能退化。



◆ 旗津海岸 十年流失30足球場

中央社 2012-04-07

高雄市近65公里長的海岸線近年逐漸流失,茄萣、旗津和林園一帶情形越來越嚴重,旗津海岸公園觀景平台甚至遭淘空數公尺深,威脅民眾身家安全。

高雄市政府近10年監測,旗津海岸流失寬約50到100公尺、長約3.6公里,流失面積超過6萬坪,等於10年來流失大約30座足球場的面積。為確保遊憩安全與國土保護,市府規劃從風車公園經海岸公園觀景台到海水浴場共建2100公尺長的潛堤工程,還有人工灣澳,工程費約新台幣7億元。

「有阿嬤跌落觀景平台的坑洞裡了!」今年2月的一個早晨,高雄市旗津海岸公園的浪濤規律地打在沙灘上,附近民眾一如往常,一早來散步運動,沒想到一名獨自來散步的阿嬤走著走著,踩在有一點凹陷的地磚後竟然就跌落3、4公尺深的沙坑裡。

所幸附近運動的民眾不少,他們聽到呼救聲報警,但警消仍花了2個多小時,才把驚恐不已的老阿嬤從如流沙的沙坑中救起。

高市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說,當地沙灘嚴重被侵蝕,海岸急遽退縮,導致海岸公園的觀景平台淘空。工程單位在危險區都有拉起黃色警戒線,禁止民眾越線,以確保安全,但還是有一些表面看來無異狀的地方暗藏危機。

沙灘侵蝕、海岸線縮減,除海岸公園淘空,旗津海水浴場一帶因暗礁形成漩流吞噬戲水遊客的案件也開始增加。

縣市合併後的高雄市,海岸線長65公里,不少地方面臨沙灘流失、海岸線後退的問題。工務局長楊明州說,事涉國土保護,市府多次向經濟部水利署和內政部反映,並提出「旗津區海岸線保護計畫」,因為相關法令尚未立法通過,中央與地方權責不明,市府基於安全,只能量力而為,自行編列預算,防止海岸侵蝕擴大。

興建人工海堤、潛堤工程最富經驗的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在台南、高雄沿海一帶執行過不少海堤和潛堤工程。第六河川局規劃課長林玉祥說,人工潛堤工程做得越多,可能使沒有築堤保護的海岸線面臨更大的侵蝕危機,但為了先救遭侵蝕嚴重的地帶,築堤是最快速而有效的保護措施。



◆ 築堤護海岸 救一時難救永遠

中央社 2012-04-07

高雄市北從二仁溪到高屏溪,因海岸侵蝕嚴重,經濟部水利署斥資數十億元興建離岸堤和導流堤百餘座,但未築堤的地帶反而可能加大被侵蝕風險,讓政府單位陷入兩難。

蚵子寮漁港是高雄市近海漁業很活躍的漁港,早出晚歸的漁民造就了漁港的繁榮,尤其烏魚和烏魚子是小漁村的「烏金」,讓蚵子寮還保有經濟活力。假日蚵子寮更是遊客嚐海鮮、戲水的好去處,但外人可能不知道,已經節節退縮的海岸線,充滿危機。

陳姓漁民在蚵子寮長大,他說小時候在此戲水,長長的沙灘,如今只剩一小塊,大部分海岸線都被置滿消波塊。層層交錯的消波塊讓他憂心,如果再不設法搶救海岸侵蝕的程度,小漁村可能會被大海吞噬。

「面海本來是好風景,如今卻威脅生命安全」,住在蚵子寮漁港路的蔡姓老伯說,住了數十年,從前看中的是這裡面海的好景觀,如今面海已成了威脅他們生命安全,隨時有要逃命的準備。

他說,民國99年和100年時,都曾發生大浪沖進客廳,室內進水逾膝,家具泡水就算了,此後家裡常常有季節性的恐慌,只要看苗頭不對,老夫婦就逃命。他多次向工程單位反映改善,搶救海灘、加高海堤,但期待都石沉大海。

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規劃課長林玉祥說,離岸堤和導流堤等工程主要在於防護沙灘免於流失,同時讓沙灘增加沙流淤積,是海岸重要的保護工程,消波塊也是緩衝海岸侵蝕的工法,是很多國家慣於採用的工法,經濟且快速。

在高雄市沿海的10個行政區中,茄萣崎漏、梓官蚵子寮和左營軍港一帶的海岸都面臨海岸侵蝕、沙灘難以淤積的問題。

高市府水利局「大高雄海岸環境及景觀整體改善計畫」中指出,蚵子寮海岸曾有1年後退10至20公尺的紀錄。第六河川局調查也指出,興達港一帶在近百年間海岸退縮200到400公尺,所幸近年流失趨緩。

潮汐、波浪、河川流量、風向、海流季節的變化,通常是讓流失沙灘與淤積海岸線平衡的力量;隨著極端氣候的改變,沙灘流失、淤積不足,政府斥重金興建保護工程。

第六河川局統計,從二仁溪到高屏溪近年共興建了海堤15處、突堤60座、離岸堤81座、導流堤8座、碎波堤18處等,目前還在崎漏一帶趕工興建4座離岸堤,要保護茄萣海岸。

離岸堤工程的興建,對海岸是保護,卻也有可能加劇其他海岸線侵蝕的助力,政府砸大錢興建各種海堤保護工程,如何兼顧保護民眾與因應急遽消失的海岸線,成了高雄市政府棘手的課題。



◆ 環團連署 保育基翬天然海岸

中央社 2012.04.06

台東基翬在內政部公告「三仙台海岸自然保護區」範圍內,附近卻有不少BOT開發案,環保團體憂心過度開發將破壞原始海岸線,發起「PURE Kihau 還我乾淨的基翬」連署行動。

「Kihau」是台東基翬的阿美族語,意即「天然港灣」,屬於國際級衝浪地點,也是台灣第1個被國際衝浪雜誌刊載的地點。

台東基翬港邊阿美族人,靠著在三仙台北岸設魚網賴以為生,在地人帶著孩童到海邊認識潮間帶的豐富生態,如今該區天然海岸,正因過度開發面臨存亡危機。

環保團體去年針對珊瑚礁體檢資料顯示,台東基翬的珊瑚礁覆蓋率為30%。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陳昭倫說,若經過大型開發案的建置及營運壓力下,該區珊瑚生態系及在該地區發現的新珊瑚物種「福爾摩莎偽絲珊瑚」,將難以生存。

陳昭倫指出,早年台灣因海底及海岸的研究不足,使海岸線屢遭破壞,如今在已遭破壞的海底仍可發現台灣特有新種珊瑚。

陳昭倫說,「顯見台灣在未開發前,擁有多少足以傲視國際與令國際稱羨的海洋物種?如今我們應加以珍惜保育,不致於讓開發使天然資源受到威脅。」

※ 翬,音輝,振羽聲。



◆ 雷雨強風夾冰雹 大陸多地災損重

中央社 2012.04.07

中國大陸廣東近日天氣異常。連州市前天遭受雷雨大風夾雜冰雹襲擊,風力最高達14級,破當地61年來紀錄,逾500間房屋倒塌受損,經濟損失達人民幣1億元(約新台幣4.7億元),2人受傷。

香港東方日報形容,當時連州市雷雨交加,風速每秒達45.5公尺,部分路段更發生數十棵大樹被連根拔起。其中一家礦業公司逾20萬平方公尺廠房倒塌。

湛江市徐聞縣前日也突降冰雹,持續近20分鐘,錦和鎮一所中學操場鋪滿冰雹,無人受傷。

此外,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也出現雷雨冰雹,約1萬2000人緊急疏散,4500公頃農作物受災,1萬9000間房屋受損,經濟損失達1億2000萬元。

湖北武漢市天河機場昨天也大霧籠罩,導致前往香港、北京等20多個航班延誤,近3000名旅客滯留機場。

fsj 提到...

6狗撲咬5歲女童 爹看到救不到

【聯合報╱記者張念慈/新竹市報導】2012.04.06

五歲王姓女童本月一日下午到清華大學附近的赤土崎公園玩,返家途中遭從公園竄出的六隻野狗撲咬拖行,雙腿嚴重撕裂傷,醫師擔心感染,至今不敢縫合,每天做傷口清創,女童現在看到狗就怕。

針對這起野狗傷人事件,新竹市議會議長謝文進、議員段孝芳、蔡錕鈺等人昨天開記者會,要求市府拿出防範機制,「這不是新竹市第一次發生惡犬咬人的事,下一次會是誰,如果咬死人,誰負責?」

平日餵養這群流浪犬的愛犬人士,對議員的質詢有不同看法。自稱愛狗人士的婦人表示,平常餵養這些流浪狗都很乖,不會主動攻擊人,反倒是有些住戶會攻擊狗,「狗怎麼會咬傷人?這是在做假新聞!」

社區民眾則表示,愛狗人士餵養野狗導致狗群猖狂,居民常被追趕、受傷,愛狗人士「如果真的愛狗,就把牠帶回去養,不要放任牠在街上遊蕩!」

女童母親表示,家裡最近在辦喪事,案發當天家人擔心小孩子會吵到肅穆的喪禮現場,由父親帶著女兒和其他親戚小孩,到附近赤土崎公園玩,約晚上六點多返家。

她表示,當時女兒落單走在最前方,沒想到突有六隻野狗竄出,女兒嚇得拔腿要跑,被野狗撲倒在地,群起圍攻撕咬,父親見狀,立刻跑步上前營救,此時,女兒已被拖行二公尺。

女童母親說,丈夫趕狗群時,狗還回頭上前撲咬丈夫。女兒案發後不敢獨自行走,原本活潑個性變得畏縮。

捕犬人員透露,竹市目前有廿三處流浪狗聚集處,其中十八尖山、南寮地區都因有愛狗人士定期餵養,導致狗群數量多,時常接獲民眾反映遭狗攻擊,市府不定期捕捉流浪犬,卻又被愛狗人士投訴濫捕,很無奈。

※ 相關報導:

* 6流浪犬襲女童 竟有晶片保護?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110503/112012040600139.html

當地里長翁秀瓊與市議員段孝芳怒指,愛狗人士就地餵養流浪犬又不負看管之責,還有團體為野狗綁項圈及結紮,導致這些有晶片保護的野狗,最後都被「原地遣返」,令人氣憤。



◆ 為台灣特有珊瑚命名 正視絕種危機

【台灣醒報╱記者蕭婉寧╱台北報導】2012.04.06

經過多年和日本、澳洲、肯亞、巴西學者一同研究後,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珊瑚礁演化生態與遺傳實驗室今天為兩種台灣的特有種石珊瑚命名,分別為「福爾摩沙偽絲珊瑚」(Pseudosiderastrea formosa)與「柴山多杯孔珊瑚」(Polycyanthus chiashanensis)。這兩種珊瑚已受到國際上研究學者的高度重視,可惜在台灣卻已面臨絕種的危機。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陳昭倫表示,「福爾摩沙偽絲珊瑚」是全世界第二種被命名的偽絲珊瑚,上一個被命名的偽絲珊瑚是在77年前,顯示這類的珊瑚在全球都非常稀少。

「柴山多杯孔珊瑚」則是目前的已知珊瑚中,生活在最淺水域的物種,過去多孔珊瑚屬於深海珊瑚的類別,在淺水域發現的只有依莎貝拉多杯孔珊瑚,目前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瀕臨絕種的珊瑚。

高雄市柴山協會前理事長藍培榕表示,他們是從政府的刀口上,搶救下柴山多杯孔珊瑚。2010年3月高雄市政府圍堤造陸的工程,在西子灣鑽碎海灣礁岩,當集結民意要求停工的同時,才發現這個地方正是牠們的棲息地。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說,這兩個特有種的珊瑚生活範圍不僅是在淺水域,也因為生長在風景區,鄰近的開發案常常造成它很大的威脅,如「寶盛水族生態園區」雖稱環評已經通過,營運零污染,但在開發過程中造成的泥砂汙染,遮蔽陽光,使珊瑚的共生藻無法行光合作用,進而死亡,珊瑚也無法生存。

她呼籲當局要正視這兩種珊瑚瀕臨絕種的問題。



◆ 濫捕擋不住 綠島保育區 剩6隻燕魚

自由 2012.04.06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綠島南邊鋼鐵礁海域尖翅燕魚群聚,最多高達四十八隻,民眾不用出國,就可享受與魚共舞之樂;台東縣政府雖在四年前公告設「燕魚保育區」,仍無法遏止民眾捕捉,現在保育區內只剩六隻燕魚。

燕魚屬底棲性魚類,體色美麗又溫馴,以往在綠島海域僅零星見到,因為鋼鐵礁吸引魚群效果佳,再加上在地潛水人員長期與牠們「培養感情」,燕魚數量慢慢增加,一開始僅十二隻,最多時增加到四十八隻,但多年前曾有民眾一次捉走十幾隻燕魚,燕魚四散逃命僅剩十四隻,有的魚身上還有被射傷的痕跡,經過兩年「調養」,再加上縣府公告「綠島漁業資源保育區龜灣分區不得採捕燕魚」,一度回復到卅幾隻。

綠島燕魚群聽到漁船引擎聲,就會慢慢聚集、往海面接近,潛水客拿土司餵魚,燕魚爭相搶食,成為綠島最新興的旅遊玩法,這也是全台灣唯一一處可輕易與燕魚共舞的海域,甚至還有新加坡等地遊客遠赴綠島,就是要一睹燕魚風采。

潛水教練俞明宏說,燕魚不算常見魚種,在中寮、龍門岩、鋼鐵礁海域可看到燕魚群,但數量都在十隻以下,另以馬來西亞、印尼為例,也只是在特定區域可見到三十到五十隻成群燕魚,綠島燕魚只要好好保護,達到上百隻絕對沒問題。

不過燕魚並非保育類,又屬於白鯧科的「美味魚」,一隻叫價上千元,再加上並沒有公權力巡守監測,還是有民眾任意捕捉,這兩年數量開始減少,潛水人員四月一日現場觀察,僅剩六隻。

俞明宏說,綠島尖翅燕魚太過於親近人類,只要聽到船隻馬達聲音或有人類靠近,就會趨近索食,但牠們無法分辨來的是潛水船、還是漁船。

他建議,若真的想保護這些得來不易的珍貴資源,就應該架設廿四小時全天候攝影機,才能形成保護傘;綠島鄉公所原本爭取離島建設基金補助,在今年推出燕魚監測計畫,但卻因所會紛爭,這項計畫經費遭刪除。



◆ 污染溪流重整生態 銀鮭現身

中央社 2012.04.07

頂著初春的低溫,民眾週末一早穿著雨靴、手套水壺齊全,聚集在密爾瓦基市多處義工站。看到銀鮭回到原本污染嚴重的詹森溪,正是他們投注時間與勞力的最大動力。

蜿蜒約26英里(約41.6公里)的詹森溪(JohnsonCreek),流經俄勒岡州5個城市與2個郡,也是波特蘭大都會區重要河川威拉麥特河( Willamette River)的支流。

數十年來,位於波特蘭市郊的密爾瓦基當地居民則把這條小溪視為「討厭的鄰居」,除了長年淹水的惱人問題外,溪流骯髒無比,充滿廢棄物,水質更是極度惡劣,嚴重影響景觀與生態。

社區民眾為了搶救詹森溪,創立的環保組織「詹森溪流域協調會」(Johnson Creek Watershed Council),今年連續第14年舉辦大規模的詹森溪流域重整活動,報名參加的民眾超過400多人,寫下歷年新高紀錄。

俄勒岡州的初春時節氣候依然頗為寒冷,為什麼每年會有越來越多民眾願意犧牲週末清晨的休息時間,前來參加沒有酬勞可領的「勞動服務」?

負責為民眾協調分工的活動召集人詹金森(RobinJenkinson)指出,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如今銀鮭(coho salmon)蹤跡已經出現在詹森溪越來越上游的流域,這是20年來首次見到的好消息,讓許多民眾感到非常振奮,因此願意參與活動。

想參加詹森溪流域重整活動的民眾透過網路或電話報名後,活動當天一早前往主辦單位設置的不同義工站,聽取活動召集人說明工作目標與注意事項後,領取主辦單位準備的手套、鏟子等工具,就開始各組帶開,有的忙著清理垃圾,有的則開始翻土與挖坑,準備依照不同顏色的標示小旗子種下不同種類的樹木。

有些民眾已經不是第1次參加,非常有經驗地穿著高筒雨靴,並且自備手套、水壺。

據統計,過去13年當中,參加這項活動的義工人數累計約4000人,在詹森溪流域總共種下4萬2000多棵大樹與灌木,拔除53公噸生長力極強的雜草,從溪畔清理並運走的垃圾總重量達6.5公噸。

如今的詹森溪不但水質變得乾淨許多,還有河狸、河獺及各種鳥類、魚類在這裏棲息與生存。

詹金森開心地說,居民如果想要看各式美麗的魚,不必大老遠跑去夏威夷,夏天溪水溫度較不冰冷的時候,戴上浮潛裝備窺視溪水底下的世界,會看得到成群閃閃發亮的小魚,「我們鼓勵民眾跟周圍的生態密切結合。」

她也表示,以往會在溪裏撿到遭人丟棄的大型輪胎,「現在溪裏再也看不到輪胎了!」

fsj 提到...

南山神木群遇劫 慘遭「集體屠殺」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apr/9/today-t1.htm

自由 2012.04.09

〔記者黃昭國/調查報導〕位於「馬告檜木國家公園」預定地內的宜蘭縣大同鄉「南山神木群」,近日遭到山老鼠集團大規模盜伐,神木群內約二十棵針葉巨木中,超過半數遭鋸倒或切割樹頭、樹瘤,創下台灣神木群被「集體屠殺」的可恥紀錄。

初步統計,神木群內共十二棵扁柏被非法砍伐,樹齡累積超過八千年,其中四棵扁柏整棵活活被砍倒,當中最老的樹齡約兩千年,這棵不幸遭劫難的超級大扁柏神木,與林務局公告台灣第七名神木「新竹觀霧檜山二號神木」樹齡相仿。

12棵扁柏遭盜伐 總樹齡超過八千年

這麼有價值的世界遺產被短視近利者「大卸八塊」,林務局羅東林管處長林鴻忠即以「盜亦無道」,形容這批作案歹徒太超過,檢警與林務局已組成專案小組追查中。

根據林務人員現勘,這起盜木案計畫周延、具組織化,由鏈鋸切割砍伐手法研判,是經驗老到的集團所為,不但要有相當的人力與經驗,更要有龐大的財力支撐。

南山神木群內最大棵的神木是紅檜,這棵紅檜樹齡約兩千五百年,因為就位在登山步道旁,目標明顯,山老鼠還不敢染指,而已被攔腰截斷的超級大扁柏神木,則是神木群內樹齡排名第二的神木。

記者實地前往南山神木群調查發現,案發現場是距中橫宜蘭支線附近的美優橋產業道路登山口,約七十分鐘腳程的原始森林內,地處人來人往的登山步道上,因為龐大的扁柏屍塊倒伏路上,難以通行,歹徒刻意另闢新路,減少被登山客發現的機會。

遇害二千歲扁柏 可排台灣第七老樹

盜伐現場散發出濃郁的扁柏香味,但樹身及立面樹脂,卻令人怵目驚心,至少有兩個現場留下鏈鋸用的機油,加上工寮經過刻意整修過,充分顯示作案計畫周全,林務人員懷疑附近山區,極可能有更多的一級珍木遇害。

最早遇害的兩棵倒木的樹頭,所有的根部都被清理出來,樹身僅做局部的切割,很可能是想將整顆樹頭挖走出售;而被盜的超級大扁柏樹身中空,照說是屬於下品,但卻在樹身中段被攔腰鋸下來,許多人質疑山老鼠「饑不擇食」,但據林業人員說,其實山老鼠集團是看上中空部位紋路優美有致,準備當作「大屏風」材料販售。

盜伐現場另有八棵扁柏是被局部或片段切割,歹徒的目的其實是取木材的樣本觀察,如果該樹年輪、紋理特別的話,可能整棵樹就會被砍下,再切割運離現場。

林鴻忠表示,雖然遭盜伐十二棵扁柏,但盜伐者只來得及取走價值約三、四十萬元的扁柏木材。

當地部落居民說,南山神木群被盜伐應是今年農曆年後的事,對於神木遭盜伐,有人說是為了採取檜木中空處的「月光靈芝」,但多數人認為是為了盜取珍貴木材。

山友譴責盜伐者 應用電鋸大卸八塊

南山神木群慘遭盜伐的消息,三月中旬首見於專業登山網站「登山補給站」,發布消息的山友「湯米」痛批︰「我覺得那些山老鼠抓到不僅要槍斃,還要用電鋸將他們大卸八塊」,並嚴厲指責「為什麼林務局不能在南山神木登山口裝一支網路攝影機呢?我想山友應該很樂意二十四小時透過網路幫忙抓這些人渣的。」

也有山友回應說,台灣政府或許可比照阿共仔保護貓熊的作法,獵捕貓熊的判死刑,砍伐直徑超過一公尺的檜木者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砍伐直徑超過兩公尺的檜木者無期徒刑,砍伐直徑超過三公尺的檜木者槍斃。

※ 相關報導:

* 黑道槍口壓陣 還傳毒控山老鼠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apr/9/today-fo4.htm

「山老鼠」在暴利誘惑下,已成為有組織的犯罪集團,甚至有黑道介入與鼠頭利用毒品控制小老鼠犯罪,並以火力強大的槍械為恃;今年度獲選為林務局「優秀森林護管人員」的台東林管處巡視員林建志就坦言:「在發現與佈網查緝山老鼠的過程,多次被反蒐證、跟蹤、威脅、開車衝撞,身心承受巨大壓力。」

* 禁伐20年 新材「銷贓」照流通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apr/9/today-fo4-2.htm

政府實施台檜禁伐令後,市場上幾乎是有行無市,盜贓的出路卻無礙,而且價格一路攀升;業者說,扁柏原木一立方公尺價格大約九萬多元,紅檜略低,但因價格隨大小、花紋有所不同,所以業界對於扁柏或紅檜的價格常說不準,都希望看到貨色、確認真假

* 南山神木群 世界自然遺產等級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apr/9/today-fo4-4.htm

根據台灣山林文史工作室負責人賴春標的調查,當地是世界級的太古森林,分布在森林裡的紅檜與扁柏則是世界性自然遺產、孑遺植物,也是台灣僅存兩處較大面積原生檜木林區,更是「千齡檜木極相林」最佳研究的地區



◆ 瀕臨絕種潛鴨 馬達加斯加成功孵育

【台灣醒報╱記者魏敦華╱台北報導】2012.04.09

動物復育再見成功案例!一度被認為已經絕種的馬達加斯加潛鴨,在動物保護組織以及馬達加斯加官方復育機構的幫助下,已確定成功繁殖18隻。復育人員表示,將會尋找一處適合鴨群居住的湖泊進行放生,並定期觀察,以確保他們生存無虞。

馬達加斯加潛鴨在1990年代被廣泛認為已絕種,但2006年在馬達加斯加北部河域(紅河)又重新發現22隻。政府以及動物保護組織在2009年啟動保護計畫,讓該品種鴨群免於滅種危機。

「紅河雖然是牠們最後的棲息地,但當地情況相當不理想。」參與鴨群復育的科學家如此表示。救援人員首先將22顆鴨蛋採集起來,並帶到附近的飯店進行安置,以等待復育中心準備完成。「若將牠們留在原地,遲早會死於糧食短缺。」。

在復育人員細心照顧之下,撿回來的22顆蛋中有18顆成功孵化。「我們把牠們當成孩子般照顧,也很高興地宣布潛鴨可以免於滅種的危機」。科學家以及復育人員表示,將會尋找一處適合鴨群居住的湖泊進行放生,並定期觀察,以確保他們生存無虞。

如今,在官方與非官方組織的協助下,馬達加斯加潛鴨的數量已經增加到60隻。



◆ 萬燕齊飛! 電線桿不夠站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7/7015013.shtml

【聯合報╱記者林麗如/平鎮報導】2012.04.09

眼尖的民眾發現,桃園縣部分鄉鎮市最近幾天晚間都出現大量鳥兒,幾千隻鳥齊聚的場面頗為壯觀。

民眾說,觀音新坡街、楊梅大成路、大溪大溪街都看得到這種景象,電線桿上、住宅窗櫺站滿一隻又一隻的燕鳥。附近店家表示,可能是天氣回暖,繁殖期到了,所以鳥類大量聚集。雖然滿地鳥糞清掃麻煩,但是燕子不吵,又代表吉祥,還是很歡迎燕兒駐足。

網友把壯觀的畫面上傳,形容「萬鳥齊飛」。有人說,「好像電影場景」,也有人很實在,提醒大家:「出門記得撐傘」。不少民眾都是在傍晚倒垃圾時,順便欣賞鳥景,有人注意到,因為數量實在太多,電線桿不夠,有的鳥兒只能不斷盤旋找「站位」。

桃園縣自然生態教育學會理事長陳仰聖說,每年春天家燕會從東南亞往北飛回來築巢,家燕會記得之前築巢的老位置,因為鄉下昆蟲多,所以成群齊飛覓食,這種現象年年有,也是觀察生態的好機會。



◆ 波灣動物黑市猖獗 非法畜養是元兇

【台灣醒報╱記者魏敦華╱台北報導】2012.04.09

波灣地區的稀有大型動物黑市日益猖獗,根據官方保守調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及杜拜境內至少有2百起非法畜養案例,包括老虎、獅子等具攻擊性的動物。對此,當地政府表示,將資助民間團體和個人收容所,打擊動物買賣黑市。

隨著杜拜以及中東地區的經濟情況好轉,當地富豪(尤其是40歲以下年輕男子)常藉畜養大型稀有動物來炫富。根據當地動物保護組織表示,從波灣地區上傳至Youtube的影片中可以看到,許多大型動物被當成寵物飼養,供人娛樂嬉鬧,其中甚至不乏老虎、獅子、黑豹等具有攻擊性的肉食動物。

「富豪只是想讓大家知道他們多富有,他們根本不關心這些動物,也不了解動物每天所面臨的危險。」阿布達比的大型稀有動物收容所負責人凱瑪先生表示:「我跟收容所裡的動物在互動的過程中,都是小心翼翼的,儘管動物對我有好感,但牠們的玩樂互動方式,很可能會造成生命安全上的顧慮。」

阿布達比黑市動物買賣問題嚴重,一頭白獅子大約以五萬美金便可以買到。在買家缺少飼養知識,以及玩票心態嚴重的情形下,這些具有攻擊性的動物常常被買家惡意遺棄,並對當地人民安全造成威脅。

當地政府表示,目前藉由資助民間團體以及個人收容所來試圖解決動物黑市猖獗的問題,包括打擊動物買賣黑市的文宣,「我們不在乎是否擋人財路,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動物們。」

fsj 提到...

盜伐千年神木 12山老鼠落網

【聯合晚報╱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2012.04.10

宜蘭縣南山地區神木遭山老鼠盜伐,檢警今天凌晨與羅東林區管處兵分多路,漏夜持搜索票在宜蘭縣大同鄉、新竹縣竹東鎮、桃園縣平鎮市等地逮捕以何振發為首的山老鼠盜伐集團,起獲贓證物一批,12嫌坦承不諱,全案並依違反組織犯罪條例、槍砲彈藥管制條例、森林法、竊盜、贓物等罪移送宜蘭地檢署偵辦。

警方感嘆,這起案件經多日偵辦,正在收網時,不但因媒體的報導而曝光,不得不提前收網,而林管處還被質疑是否有「內神通外鬼」之嫌,羅東林區管理處長林鴻忠上午鄭重澄清說:「全案早在2月就通報檢警查報,且查獲嫌犯,有可能這樣嗎?」

今年2月12日下午1時38分,宜蘭警察局三星分局南山派出所接獲鎮登山客電話檢舉指稱,南山神木群登山步道途中的檜木遭人砍伐等語,隨即通報森林警察隊羅東分隊,本月13日勘查,發現有2株生立木遭盜伐,稍後又會同太平山工作站人員發現,林區也有林木遭破壞。

經多日追查,檢警今天破獲山老鼠盜木集團,逮捕何振發等12 名嫌犯,現場查獲正在交易的生立扁柏樹瘤6粒、扁柏角材1 塊、紅檜茶盤半成品1件,搜索查獲扁柏成品6件、扁柏、紅檜樹瘤、角材25顆、牛樟6顆及現金贓款新臺幣56萬元、金融存摺2本等證物,警方將何振發提報為治平對象,擴大偵辦。

※ 以後樹木年紀多大,就關多久,三十年內不得緩刑!相關報導:

* 山老鼠設鐵釘板 「要警好看」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7018030.shtml

林務人員、警方與山老鼠捉迷藏,也成為山老鼠的眼中釘。尖石鄉新樂派出所警車輪胎日前遭山老鼠放置的釘板刺破;橫山分局多年前查獲山老鼠在國有林班地盜伐楓香等大批樹木,山老鼠在沿途清除十多個鐵釘板陷阱,九公分長鐵釘尖銳無比,一個不慎長鐵釘就穿透腳板。

* 有內鬼?千年神木案 曝光就逮人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7017491.shtml

「這些山老鼠,抓起來關一百年都不為過!」羅東林管處副處長吳坤銘表示,山老鼠的目標是價值約七十萬元的七棵樹瘤,卻砍倒四棵千年神木,實在太可惡。...這件盜伐案,也引起地方質疑外神通內鬼, 宜蘭縣議員李志鏞指出,千年神木被砍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完,巡山員卻沒發現,從南山到平地只有一條路,沿途經過三、四個派出所,路上還有監視器,都沒被發現,令人不解。

fsj 提到...

冬山鄉魚群暴斃 誰下毒手?

【聯合報╱記者簡榮輝/宜蘭報導】2012.04.11

「前一天還好好的魚群,怎麼全死光了?」宜蘭縣冬山鄉東城社區林老先生昨天帶著麵包要去灌溉溝餵魚,赫然發現大批魚群暴斃,連忙通知村長、環保人員到場採集水質樣本,要揪出毒害魚群的兇手。

看到每天清晨用麵包餵養的魚群全都在河面上翻白肚,林老先生難過嘆息,老太太當場痛罵,是誰在河裡放毒?「太夭壽了!」

東城村長黃萬金一早接到電話,連忙通知冬山鄉公所、環保局等單位前來處理,原本在河中放養的數百條鯽魚、吳郭魚與烏魚全數死亡,連環境適應力強的鱉也難逃毒手,肚甲還呈現怪異的綠色,居民懷疑河水有毒。

「這幾天是有村民反應空氣中有不一樣的味道!」黃萬金表示,不曉得空氣品質變化與魚群暴斃有無關聯性?因為前一天魚群都還活得好好的,昨天清晨才被林老先生發現。

環保人員到場採集河水樣本回去檢驗,要確認是何種汙染物質造成魚群死亡?動植物防疫所人員也採集部分魚屍帶回化驗,地方人士要求環保局一定要揪出偷排毒汙的凶手。



◆ 三層網愛河捕魚 扼殺生態

【聯合報╱記者胡宗鳳/高雄報導】2012.04.11

高市議員周玲妏昨天在市議會質詢指出,愛河釣客增多,而且還出現用三層網捕魚違規行為,要求市府相關單位嚴格取締並清除網具。

市府海洋局長孫志鵬提醒民眾說,以目前河水狀況,愛河中的魚類是不能食用的,將會同警方加強取締捕魚行為並適當處理。

周玲妏說,愛河是高雄市重要觀光景點之一,因為整治得宜,也出現不少魚類,民眾在當地垂釣更已經成了愛河景觀之一,不過除了釣魚外,愛河竟然還出現捕魚的離譜行為,有人偷偷捕魚,用的是大小魚類通吃的三層網,嚴重破壞愛河生態。

周玲妏指出,愛河上面目前有觀光船在行駛,這些漁網如果不小心被絞入引擎,也會導致船隻毀壞故障。她要求市府要有積極作為,前往巡視並將違規網具清除完畢,確保愛河的生態與行船安全。

孫志鵬說,在愛河特定水域垂釣是被允許的,但捕魚就不行,海洋局的確接獲不少的檢舉案件,承諾會與相關單位前往加強取締捕魚行為。

此外,周玲妏也關切自來水淨水廠被檢測出含有鋁的議題,表示已經引起民眾恐慌,質疑與高雄市日益增多的洗腎、老人癡呆症人口有關。

自來水公司七區管理處經理蔡茂麟說,被驗出含有超量鋁的淨水廠集中在雲嘉南一帶,高雄市的淨水廠包括拷潭、翁公園、澄清湖等水質都在國際標準許可範圍內,只要經過煮沸,保證不會有飲用安全問題。



◆ 人工林疏伐 加強利用豐富生態

中央社 2012-04-1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今天發表研究指出,人工林如果進行適度疏伐,能改善林木生長品質,對生態環境有正面效果,砍伐的木材則可製成家具等物品,促進人工林的經營利用。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副所長林國銓表示,面對如何最大化人工林的森林功能問題,國科會結合農委會、大學研究團隊在農委會林務局欒大事業區歷經5年時間,實施柳杉人工林疏伐的實驗,以瞭解適度砍伐、生產木材,是否會對水土保持、生態多樣性造成影響。

林國銓引用研究指出,疏伐過於濃密的人工林,有利原生物種的發育、更新,改變森林生態系的結構,讓人工林更接近天然林的生態系,且不影響土壤沖蝕量,還有助環境碳的吸存。

林國銓說,目前台灣森林覆蓋率到達58.5%,木材自給率卻不到1%,木材使用99%都從國外進口,對台灣國際競爭力將有所影響,由於天然林禁止砍伐,人工林的經營利用成為焦點,希望透過這次的研究,鼓勵人工林適度的疏伐撫育,讓木材自給率可以提高到5%。



◆ 褲子當樹梢 鳥兒築巢護幼雛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7021193.shtml

【華視新聞╱報導】2012.04.11

帶您看這張有趣的照片,一個女大學生在春假結束後回到宿舍,居然發現晾在陽台的褲子被小鳥築巢了,華視新聞獨家訪問到這名女學生,她說她決定把褲子留在現場,讓小鳥可以平安生產。

褲子裡的鳥巢精巧細緻,看得出來鳥媽媽真的是很用心的,把褲子當成了樹梢要幫鳥寶寶逐一個家。細細的小樹枝和雜草圍成鳥窩,讓放連假九天回宿舍的楊同學在陽台收褲子時嚇了好大一跳。念高雄大學一年級的楊同學是台北人,從沒這麼近距離看過鳥巢,把照片放在臉書上被網友瘋狂轉載。

有人說沒看過這麼紮實的鳥窩,實在太酷了,好心腸的楊同學打算把褲子捐給鳥媽媽不會拆掉鳥巢。但是小鳥怎麼會拿褲子來築巢呢,因為學校宿舍旁種滿大樹,滿滿的麻雀就這樣活潑的飛來飛去,可能誤把褲子當成樹,也讓女大學生的褲子成了鳥窩,成了楊同學最難忘的住宿經驗。

fsj 提到...

發現新種薔薇叢 十萬朵花稱王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淑芬台中11日電)生態工作者吳金樹在台中大肚山發現新種薔薇叢,長30公尺、寬5公尺、高5公尺,葉背長絨毛有別於原生光葉薔薇,約有10萬朵花,暫稱「大肚山薔薇」,為目前調查最大的薔薇叢。

大肚山生態工作者吳金樹今天向媒體公布,他在大肚山上發現台灣特有種的新種薔薇,且是目前全台調查統計中最大的薔薇叢,4月開始陸續開花,預計約有10萬朵花。

吳金樹表示,去年4月他在南大肚山觀察紀錄當時全台調查發現的最大叢野生薔薇叢後,意外在中龍路旁發現1處約4至5倍大的野生薔薇叢,是有別於大肚山原生的光葉薔薇的新種薔薇。

吳金樹說,根據生態研究調查,光葉薔薇叢生長在台中市、彰化及苗栗一帶,大肚山上約有20多叢,花期約在每年4月間,目前生態研究調查約有30多叢,但他相信應該更多,只因調查人力不足。

吳金樹表示,他暫將所發現的新種薔薇稱為「大肚山薔薇」,根據他觀察與統計,整叢約有10萬朵花苞,陸續開花中,花朵為白色,由5片心型花瓣組成,擁有攀緣藤與開花藤的灌木,攀緣樹木及草叢間,花有玫瑰香,吸引蜜蜂採蜜。

靜宜大學生態系副教授楊國禎則指出,新發現的薔薇品種葉背有絨毛,與大肚山常見的原生光葉薔薇特徵有所差異,與國外類似的薔薇比對也不盡相同,是台灣特有種的新成員,為紀念發現地暫定名「大肚山薔薇」。



◆ 善良基因?研究:個性好壞天生

中央社 2012/04/12

(中央社台北11日電)人們一直認為,我們對別人好,是因為家教好,但研究顯示,有些人天生善良,有些人生下來就是壞。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決定個性好壞的基因似乎不受後天養成的態度所影響,例如認為這世界既殘酷又險惡的想法。

帶有善良基因的人,就算真的認為世界殘酷,也會較常捐款給慈善機構、幫助他人並檢舉犯罪。

美國水牛城大學(University of Buffalo)的心理學家發現,如果有可以控制催產素功能與血管加壓素受器(vasopressin receptor)的特定基因,就算真的認為這世界是「險惡」的地方,也會有正面的作為。

催產素是所謂的「催情」荷爾蒙,它會讓情人依偎在一塊,或讓母親與孩子形成感情的連結。

水牛城大學心理系的助理教授普朗(Michael Poulin)說:「我們不敢說是發現了善良基因。但這個發現有幫助。」

普朗說,參與研究的人如果覺得世界是險惡的,就比較不會幫助別人,但如果他們正好有跟善良有關的受體基因,就會是例外。(譯者:中央社張曉雯)

fsj 提到...

台灣水鹿繁衍快速 恐成生態危機

【華視新聞╱台北訊】2012.04.17

玉山國家公園的台灣水鹿、這十年來、數量增加四倍,也破壞了生態平衡。水鹿不但啃食樹皮,造成樹林死亡,而且,也會找登山客、來討食物,專家提出警告,要是再不控制,水鹿可能會成為第二個台灣獼猴。

入夜的山林裡很熱鬧,肚子餓的台灣水鹿正在低頭找食物,地上發出白色亮光的是登山客們隨手亂丟的垃圾,沒人清理,就變成水鹿的大餐,牠們生活在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山區,是珍貴的保育類動物,但這幾年受到保護後,因為沒有天敵,數量快速增加,水鹿群越來越多帶來的衝擊,開始影響生態。

一棵棵的樹木,樹皮被水鹿啃食一圈,慢慢枯死,生命科學系的教授,擔心水鹿數量變多,破壞生態平衡,跟人類的關係越來越親近,除了翻找垃圾來吃,甚至會接受人類餵食,再不重視這個問題,可能變成下一個台灣彌猴,和人類發生更多的衝突。



◆ 沙氏蜥為患 花管處徵殺手

外來種變色蜥危害生態 分布在七星潭等六區域
管理處發動民眾當志工 28日辦理培訓研習 為民除害

【陳惠芳/花蓮報導】2012-04-17 中國時報

外來種沙氏變色蜥入侵危及自然生態,花蓮林區管理處發動民眾當志工,一起參與移除沙氏變色蜥守護鄉土自然環境,並將於廿八日辦理「沙氏變色蜥移除志工培訓研習」,鼓勵民眾踴躍報名參加。

花蓮林區管理處長張彬表示,經委託國立東華大學楊懿如老師進行「花蓮縣沙氏變色蜥分布監測計畫」,調查結果發現,目前沙氏變色蜥在花蓮已確認分布地點包括七星潭四八高地、花蓮空軍基地、銅蘭自行車道、碧雲莊、東華大學以及南華社區。其中七星潭四八高地的族群量最高,其餘地區皆為小族群。

為降低外來種沙氏變色蜥的族群量,並防止其進一步擴散繁衍,林管處希望結合民眾當志工一起來除害。

花蓮林管處自民國九十九年起已辦理兩次培訓課程,九十七位培訓志工出動十七次共移除了一一四九隻沙氏變色蜥,林管處欣喜民眾的保育觀念提升,能主動積極參與保育行動。

林管處長張彬表示,原產於古巴、巴哈馬列島的沙氏變色蜥,會對入侵的生態系造成負面影響,更可能攜帶外來寄生蟲與疾病,造成本地物種的感染。外來入侵種在自然環境與經濟上都會造成極大損失,因此必須持續移除,以控制其族群量,才能減低對原生生態系的危害。。



◆ 大雪山 台灣鳥樂園

自由 2012.04.17

〔記者張瑞楨/和平報導〕由東勢林管處舉辦的大雪山國際賞鳥大賽已於日前落幕,令人振奮的是,台灣廿多種特有鳥類,除了侷限於東部的烏頭翁之外,幾乎都出現於大雪山,最有趣的是「只聞聲響,難見蹤跡」的啄木鳥,宛如機關槍的扣扣聲此起彼落,其中,台灣特有亞種的綠啄木鳥,是珍貴稀有的保育鳥類,大雪山已成為牠們的樂園。

賞鳥大賽 記錄到101種鳥類

這場比賽的另一目的,是要記錄分析鳥類族群分佈,其中,專業組冠軍由屏東縣鳥會會員組成的紅尾伯勞隊獲得,總共記錄到一百零一種鳥類,另外,所有隊伍記錄到的特有種鳥類,包括黑長尾雉、藍腹鷴、黃山雀、冠羽畫眉、五色鳥、台灣噪眉等,特有亞種則有白頭鶇、白喉噪眉、青背山雀、松鴉、星鴉等。

屏東鳥會理事林禮榮說,許多鳥隱藏於森林中,很難目擊蹤跡,卻可從聲音中輕易辨別,例如珍貴稀有保育鳥類棕噪眉,「呼呼呼,嘓」的鳴叫聲相當悅耳,不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啄木鳥宛如機關槍的聲音。

他指出,台灣共有四種啄木鳥,分別是綠啄木鳥、大赤啄木鳥、小啄木鳥與地啄木鳥,除了春秋過境台灣的地啄木鳥之外,其他三種都於大雪山出沒,尤其是綠啄木鳥,敲擊樹幹的「扣扣扣」聲音,宛如機關槍射擊般急促又響亮。

欣賞啄木鳥 鳥友教撇步

要目擊綠啄木鳥,機會雖不太高,但賞鳥者都有撇步,林禮榮說,除了循聲音尋找蹤跡之外,還能觀察飄落的木屑,啄木鳥要找蟲吃,通常會選擇生病或枯朽的樹木,神奇的是,啄木鳥只要敲擊樹幹,就能知道樹幹內是否有蟲,堪稱是技術高超的「樹木醫師」。



◆ 重現南豐「蝶」影 收起捕網改拿相機

【聯合報╱記者紀文禮/南投縣報導】2012.04.17

五○至七○年代,台灣每年外銷蝴蝶逾五千萬隻,蝶影漫天的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夢谷瀑布是主要「產」地,全村一天收購十萬隻以上蝴蝶;近來村民警覺蝶影銳減,決定收起捕蝶手,畫設禁獵區,希望昔日蝴蝶獵場變身蝴蝶生態村。

「小灰蝶一角,三線蝶、青斑鳳蝶三角,斑粉蝶、雌白黃蝶雙尾蝶一到二元,端紅蝶、枯葉蝶、雙環鳳蝶五元!」民國六十幾年間的南豐村部落,五到八月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捕蝶獵人沿南山溪谷上山,深入夢谷瀑布後山的蝴蝶獵場。

南山社區理事陳萬源的家族,曾和日本人合作開設蝴蝶收購站,他說,當時南豐村有陳、謝、孫三大戶收購站,最高峰時一天可收購十萬隻以上蝴蝶,「捕蝶」是全村最大經濟來源。

台灣當年有蝴蝶王國之稱,每年外銷美、日蝴蝶超過五千萬隻,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夢谷瀑布是最重要蝴蝶谷之一,八十多歲杜欽明是部落捕蝶高手,專門抓高價的特殊品種鳳蝶,帶著乾糧上山,一待就是一星期。南豐社區理事長謝汪汕笑說,當年杜欽明下山賣蝶,一次就能賺三、四萬元,相當於一般民眾三個月薪水。

謝汪汕說,蝴蝶漫天飛舞美景,這幾年愈來愈不容易看見,夢谷瀑布流域蝴蝶數量現已剩不到三成;蝴蝶最多時,沿溪幾乎都能看到捕蝶獵人被群蝶圍繞,如今只有幾處溪谷看到蝶群。

村民想永久留住蝶影,不忍再伸捕蝶手,南豐社區協會理監事暨幹部會議日前全票通過「蝴蝶生態村」決議,將南山溪流域畫為蝴蝶禁獵區,禁止捕蝶,打造賽德克族南豐蝴蝶村,要讓夢谷瀑布成為「捕蝶網不復見、相機處處留蝶影」的蝴蝶新天堂。

杜欽明將捕蝶網束諸高閣,拿捕蝶網的手改拿相機,他說,山區邊坡崩塌嚴重,改變溪流山谷植物生態,加上不少土地開墾成農地,農藥化肥造成蝴蝶生態致命威脅;他支持社區年輕人想法,不抓蝶,改讓人來看蝶,拍照留影更能認識蝴蝶之美。他要將捕蝶技術與經驗傳承給年輕人,教導如何找蝶、重現蝶影。

南豐社區居民全體總動員,遍植蝴蝶食材及蜜源植物,希望不久,社區聚落能再現蝴蝶成群、翩翩飛舞的美景!



◆ 泰雅族人組守護隊 嚴防山老鼠

【聯合報╱記者吳淑君/宜蘭報導】2012.04.17

「誓死遏阻山老鼠盜伐神木!」宜蘭大同鄉南山神木群被山老鼠砍倒4棵,引起公憤,雖然主嫌被抓到了,但大同鄉長陳成功和族人仍不放心,昨天成立比雅楠部落山林守護隊,並將串聯新竹、台中泰雅族人一起守護神木。

大同鄉長陳成功走進南山神木群,看到橫「屍」森林的千年神木,忍不住痛罵山老鼠太可惡。泰雅耆老陳仁義和巡守隊員陳和平等15人在被砍神木旁高舉獵刀誓師,大喊捍衛山林,林務局羅東林管處長林鴻忠、鄉民代表會副主席高萬年、南山村長呂萬福等人也都來關心。

陳成功說,這次山老鼠是從新竹司馬庫斯沿著獵徑上來,砍倒4棵千年神木,盜採8棵樹頭,再從宜蘭縣大同鄉南山村運下山,如果只守護南山這一頭絕對不行,耆老們討論後決定跨縣市,找新竹、台中的泰雅族人開會,一起建立防守線,自力救濟。

林管處長林鴻忠對南山部落自動自發投入檜木林保護,十分感動,允諾全力爭取經費支持。副主席高萬年懷疑,是否有「本地人暗中幫助山老鼠」?不然外人對南山的環境不可能很了解,南山的傳統領域今後不允許外地人隨便進入;南山村長呂萬福認為,原始林關係到部落的水保安全,不能讓人破壞。

守護隊隊長陳和平表示,將設立幾處巡邏箱,24小時巡邏,遇可疑的人進入山區馬上通報,全力遏止山老鼠盜伐行為;有隊員指出,進入原始檜木林有多條道路,裝設監視器的作用不大,必須靠本地人的巡邏才有用。

陳成功表示,除了南山原始林的千年檜木遭砍外,松羅湖一帶、四季原始林、英士原始林等多處也有千年老樹被砍,去年8月到現在查獲10多起盜林案,50多人被捕,呼籲鄉民不可因經濟因素或其他理由,破壞老天賜給的寶貴資源。

※ 相關報導:

* 對抗山老鼠 學者:快幫老樹建指紋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7032014.shtml

台灣林木盜採嚴重,成大生命科學系主任蔣鎮宇建議挑選重點,建立分子指紋,讓每棵珍貴林木都有自己的身分證,對盜採產生嚇阻效果。

fsj 提到...

痛心神木被砍 田秋堇催生「馬告」

【聯合報╱記者吳淑君/宜蘭報導】2012.04.18

催生馬告國家公園10年未竟功的宜蘭立委田秋堇,這陣子看到南山神木群被砍,難過不已,她呼籲原住民別再敵對了,如果馬告國家公園成立,原住民有工作,應該就不會淪落到與山老鼠為伍,請大家給馬告國家公園機會。

田秋堇昨天和縣內環保團體等單位開記者會,她語帶哽咽說,看到南山神木群被砍心裡非常痛,立法院很多記者要她出來開記者會,但是她不知道怎麼開,因為她知道,如果不是有原住民帶路,漢人不可能找到那個地方,果然人犯被抓到時,有原住民參與。

田秋堇指出,馬告國家公園位於雪山山脈北端和中央山脈交接帶,擁有台灣最大面積的天然原生檜木林,經他們努力,內政部在91年公告馬告國家公園範圍,97年馬告國家公園計畫書草案出爐,10年編列33億元,但是計畫書草案送到委員會被擋下,就差臨門一腳。

前營建署國家公園組組長林義野說,當時國家計畫委員會所有委員都同意案子過關,但是當時內政部政務次長兼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主席林中森,卻裁示要和原住民再溝通,兩次委員會都如此,以致無法把計畫書報行政院。

田秋堇說,如果國家公園對原住民的危害那麼大,為何每5年的通盤檢討,沒有立委要求撤銷?國家公園是要和原住民共存合作,當初跳出來反對馬告的原住民朋友對山老鼠也是束手無策,無法保護珍貴檜木,請大家給馬告國家公園一個機會。



◆ 買狗先上課 新北市府5月上路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2012.04.18

新北市府日前研訂「犬隻管理自治條例」草案,民眾向新北市寵物業者買狗,需先上2小時生命教育講習,否則寵物店將受罰引發重視後,市府決定先訂定「犬隻管理辦法」,同樣納入買狗先上課、虐犬通報機制,但改以獎勵代替處罰,不再強制民眾買寵物要先上課。

新北市府原研訂自治條例,規定民眾在新北市寵物店買狗,須先接受2小時生命教育講習,再憑講習證明買狗;業者賣狗給未接受講習民眾,將罰3千元至1萬5千元。

條例另比照兒少法的兒虐案「責任通報制」,明訂寵物業者、獸醫院遇犬隻遭棄、施虐,24小時內要通報市府,否則發生犬隻死亡,將罰業者1萬5千元至7萬5千元。

條例內容引發各界不同看法,部分寵物業者、獸醫師對「處罰」有意見,加上訂定自治條例須經市議會審議通過,時程難掌握,市府決定先訂定「犬隻管理辦法」,5月中旬經市政會議通過就可上路。

農業局長廖榮清說,通報制擬採逐件記點,年終獎勵績優通報單位。民眾購買犬隻接受生命教育課程部分,則提供植入晶片、辦理登記、絕育費用補助等獎勵。

廖榮清說,管理辦法雖是行政命令,但為避免民眾或寵物、獸醫業者消極不配合狂犬病疫苗注射、到公園無適當防護器具等,將訂定不履行動保法等相關規定者,可視情節輕重處罰5千元至30萬元怠金。

※ 相關報導:

* 彰化全面幫貓、狗等寵物免費施打狂犬病疫苗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30506/132012041801199.html

因狂犬病是人畜共通疾病,一經感染致死率高達100%;因此,彰化動物防疫所正巡迴全縣各鄉鎮,免費幫貓、狗等寵物施打狂犬病疫苗、植入晶片,以確保安全。



◆ 現蹤高海拔 台灣赤煉蛇刷紀錄

中央社 2012-04-18

屬台灣特有亞種的「台灣赤煉蛇」,過去僅被發現於中海拔山區活動,南投林區管理處人員日前在海拔2800餘公尺的郡大山意外撞見牠的身影,現蹤高度打破台灣現有的紀錄。

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今天表示,台灣赤煉蛇分布於全台中海拔山區,1500至2500公尺高度的山區為其主要棲息地。

今年3月初,南投林管處水里站的林務人員深入中央山脈保育廊道「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進行例行動植物監測保育任務時,卻意外於海拔2800餘公尺的郡大山,發現台灣赤煉蛇的蹤跡,令在場人員嘖嘖稱奇,立即以相機進行記錄。

南投林管處指出,這條台灣赤煉蛇長約1公尺,看起來才蛻皮不久,披著黃、黑、橙紅交錯的鮮艷彩衣,緩緩從山坡攀附二葉松林而下,偶爾還弓起身驅警戒,似乎在宣示牠的地盤。

林管處表示,高海拔區域因天候偏冷,冬季甚至冰天雪地,因而幾乎無台灣赤煉蛇的蹤跡,這次在海拔2800餘公尺新高點發現牠的身影,打破台灣現有的紀錄。

副處長陳燿榮認為,台灣赤煉蛇現身海拔新高點,有可能是近年氣候暖化變遷的影響,也可能是以往沒記錄到,有待進一步觀察與關注。

林管處表示,「台灣赤煉蛇」為中、小型蛇,具後溝牙,有輕微毒性,頭部後方有一大型半圓環狀的黃色斑紋,身體為黑色並有黃色與橙紅色的細紋交錯排列,棲身於中海拔山區的原始闊葉林及其邊緣的灌叢地帶,族群數量尚稱普遍。



◆ 墾丁陸蟹生態紀錄片 榮獲國際影展三大獎

中廣新聞/溫蘭魁 2012-04-18

墾丁國家公園去年委託生態影片導演許鴻龍,拍攝的生態紀錄片「月光海岸:墾丁陸蟹生命之旅」,參加美國「蒙大拿」國際野生生物影展,一口氣拿下「電影藝術榮譽」、「最佳教育價值」和「最佳環境保護」等三項大獎。

位在台灣最南端恆春半島上的墾丁國家公園,擁有「海洋熱帶雨林」之稱的珊瑚礁生態系和茂密的海岸林環境,是陸蟹最理想的棲息地和孵育場,墾丁國家公園目前紀錄的海岸林陸蟹有30多種,以相同單位面積來說,多樣性可以說是全球之冠。墾管處表示,每年六月到九月月圓前後的夜晚,都可以在沿岸公路上輕易發現陸蟹的蹤跡;

近年來,墾管處為了保護陸蟹,不但會在母蟹降海的高峰時段縮減車道,還會在水溝上架設橋樑,以及在陸蟹出沒的公路旁邊設立警告標誌,目的就是要讓陸蟹媽媽可以安全的過馬路到岸邊產卵。

為了讓國人更進一步瞭解陸蟹的生態習性,墾管處去年特別委託知名生態影片導演許鴻龍執導,拍攝紀錄陸蟹的分佈狀況、食性和繁殖的生活史,探討陸蟹的地理分布和生態地位,並配合學者生態調查,紀錄人為活動對陸蟹的影響,透過鏡頭與生動的描述,帶領觀眾跟著偉大的陸蟹媽媽們一同經歷驚險萬分的生命旅程。

墾管處這部「月光海岸?墾丁陸蟹生命之旅」影片,榮獲第35屆美國蒙大拿國際野生生物影展,同時拿下「電影藝術榮譽」、「最佳教育價值」以及「最佳環境保護」三項大獎,等於是給我國致力於野生動物保育很大的肯定。(照片: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 蔬果剩餘食材加工成零廚餘發揮省錢效果

中廣新聞/張文祿 2012-04-18

油電雙漲,帶動各種民生物資「漲」聲響起,很多家庭吃不消,台中慈濟醫院推出「零廚餘」飲食,由營養師示範將蔬果剩餘食材,做出營養價值不變的「惜福菜」,減少食物浪費,又能發揮省錢大作戰的效果。

物價上漲,民眾為了省錢,絞盡腦汁,台中慈濟醫院提供一個省錢方法,「零廚餘」,由營養師示範如何利用蔬果剩餘食材做出美味惜福菜,達到「零廚餘」,顏慧菁營養師表示,豆子打成豆漿後剩下的豆渣,仍保有相同的營養成份,還多了豐富的纖維,利用這些豆渣可以製成可樂餅。

而大多數家庭主婦烹煮花椰菜,都把菜心丟掉,其實經過醃製做成小菜,同樣清爽可口。此外,鳳梨、葡萄、柳丁這類水果,有些賣相較差,就算是很新鮮,在市場往往也被以低價出售,這時,不妨加工成果凍。

品嚐這些惜福菜,陳子勇院長讚不絕口。他表示,台灣每年有高達180萬公噸廚餘量,如果能好好運用剩餘食材,力行「零廚餘」是省錢最好的方式,也可以減少食物浪費。

fsj 提到...

台灣黑熊窩曝光 便便還是新的

中央社 2012/04/19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19日電)台東縣關山林區出現熊窩,由芒草做成的三角形窩,長約1公尺,附近還留著新的排遺,這是首次發現新的熊窩。「黑熊媽媽」黃美秀說,熊窩樣本數很少,仍無法研判用途。

林務局台東林管處關山工作站人員,4月初進入關山林地調查坍塌地,在海拔800公尺的林內,發現2個熊窩,1大1小,距離不遠,附近還有新鮮的排遺。

關山工作站主任董世良說,熊窩略成三角形,大的長1公尺、寬50公分,利用芒草折成,很明顯是1個新的窩,且確定是熊窩。董世良說,山豬的窩會以很多雜草做成,且不會有彎折的情況。

董世良將照片和排遺寄給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黃美秀鑑定,確定是台灣黑熊的窩。黃美秀說,世界上所有的熊類只有台灣黑熊會做窩,因為台灣黑熊的前肢能彎曲,就像人類的手掌功能。

黃美秀說,之前也曾經發現過熊窩,但都是舊的窩,首次發現新的窩,通常黑熊只會在熊窩待幾天,至於熊窩的用途如何,因樣本數很少,無法研判,有大窩、小窩在一起,有可能是繁育。

南橫利稻部落布農族頭目「阿朗」說,他們經常看到熊窩,類似用芒草做的窩,大部分都是「臨時旅館」,黑熊在熊窩內等待食物。

fsj 提到...

南非鯊魚吃人 紀錄片喊卡

中央社 2012.04.20

開普敦戈登海灣(Gordon's Bay)19日驚傳鯊魚吃掉衝浪者事件,南非環境事務部門緊急關閉海灘,並禁止已批准的美國紀錄片製作人費雪在附近海域進行的拍攝工作。

費雪(Chris Fischer)正在為「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 TV Channel)製作以鯊魚保育為主的「鯊魚人」(Shark Men),但受到當地居民和衝浪選手的反對,因為他們擔憂製作組施放的誘餌會吸引更多鯊魚游到附近海岸。

根據「開普時報」( Cape Times)與「南非聯合新聞社」(SAPA) 今天報導,風景如畫的城市與它周圍人口稠密的海灘,開始吸引大白鯊接近,這種情形引發人們爭議和擔憂。

報導說,當鯊魚攻擊20歲的受害者利林菲德(David Lillienfield) 時,他18歲的弟弟也在海裡衝浪,這位驚魂未甫的年輕人說:「鯊魚大約5公尺長,我盡力想救哥哥,可是沒有用」。

利林菲德的父親對媒體表示,兒子熱愛衝浪,如今卻為他的所愛犧牲。

目擊整個慘案發生、同時也是1位擁有19年衝浪經驗的馬瑞斯(Matt Marais)述說當時情況說:「當時受害者正趴在衝浪板上等著浪潮,突然間,1隻超級大、速度非常快的鯊魚,攻擊他的衝浪板,一共3次」。

「剛開始,衝浪板整個翻了,接著,鯊魚將他拖下水,最後,彷彿有人按了某個開關,海水瞬間變成紅色,他的身體分成兩半」。

「太可怕了!簡直跟電影『大白鯊』一模一樣。原本是個美好的海灘一日遊,可是一轉眼竟成惡夢」。

南非環境事務部門發言人恩格雅( Zolile Ngayi)表示:「對於鯊魚攻擊人類不幸事件,我們深表遺憾,所以必須立即停止紀錄片製作,目前無法確認何時允許他們再開工」。

警方已經尋獲受害者部份屍塊,並交由家屬處理。

事件發生後,費雪的臉書(facebook)充滿憤怒的南非人留言,認為紀錄片製作組在海域附近撒下許多誘餌,才導致鯊魚群靠近鄰近海灣洄游,攻擊衝浪者致死。

費雪回應,製作組已經向受害者家屬致上最深哀悼,同時說明他們已按照規定,在距離海邊2公里以外投放誘餌,而且數量不多,但是對南非民眾所造成的誤解深表遺憾。

開普敦市政府發言人海頓(Kylie Hatton)表示,政府必須關閉部份海灘,因為仍然有好幾條巨大的白鯊在附近海域活動。同時政府正著手調查整起事件並會提供更多資訊。



◆ 南極外來植物暴增 可能影響固有生態

【中廣新聞/中廣新聞】2012-04-20

過去的調查顯示,南極只有兩種本土植物,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外來植物進入了南極,它們附著在旅客和研究人員的衣物上進入這塊大陸。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說,日本和南非等七國學者共同調查後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電子版中發表了這一結論。

研究小組對2007年末到2008年中造訪南極的學者、旅客、陪同人員以及船員等共計853人進行了調查。研究人員收集了這些人衣服、鞋子及所物品上的附著物,並從中尋找植物的種子。

調查結果顯示,研究人員至少發現了360種禾本科或菊科的共計2千686個植物種子。目前每年有三萬多名旅客踏上南極大陸。

過去被確認的南極本土植物,只有禾本科的南極發草和墊狀草兩種。依照規定,人們禁止攜帶動植物或者種子去南極。可是近年,發現外來植物的報告不斷增加。

日本國立極地研究所的伊村智教授評論認為,南極半島在南極圈中受氣候變暖的影響較大,所以外來物種增多,可能會影響南極固有的生態系統。



◆ 巨無霸金福菇 重達50公斤

【洪璧珍/彰化報導】2012-04-20 中國時報

大村鄉民黃文忠與何朝興,前天傍晚在村東國小後方草叢中發現一叢巨無霸野菇,兩人合力將重達約五十公斤的野菇抬回家,街坊鄰居爭相上門參觀,連八十歲的阿公阿嬤都說「一世人不曾見過這麼大的菇」。專家確認,這是「巨大口蘑」,又稱「金福菇」。

黃文忠與何朝興是鄰居,經常相約到附近山區步道散步運動,前天因狗兒尿急往野草叢中鑽,才不經意發現這叢巨無霸野菇。

黃、何兩人認為這是「雞肉絲菇」,可以食用,當下使盡吃奶之力把野菇採回家,算算大約有上百朵;鄰居聞訊,紛紛上門參觀,看到這麼大的菇都嘖嘖稱奇。昨天上午,上門參觀的街坊絡繹不絕,黃、何兩人採了一些菇下來,當場炒薑絲、三杯,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隔壁埔心鄉的蕈優科技農場,負責人方世文一看,否認大家說的「雞肉絲菇」,確認這是「巨大口蘑」,又稱「金福菇」。指這是他最近幾年看過最大的,「說不定可申請金氏世界記錄」。



◆ 日本採集家 留下台灣絕跡植物

矢野勢吉郎一百多年前植物標本
經科博館與俄合作 補足台灣植物研究失落環節
俄贈我兩百多件標本

經三年合作,科博館從科馬洛夫取得兩百多件矢野勢吉郎當年採集的植物標本,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株報春花科植物,經鑑定後發現,是台灣已滅絕的新紀錄種「澤珍珠菜」。還有不少是台灣野外已非常罕見的植物,包括列為「野外滅絕」等級的保育植物「風箱樹」、採自綠島的「四脈麻」、採自七星山的「八角蓮」,及「小杏葉」與「山芫荽」等珍貴植物標本。

楊宗愈表示,矢野勢吉郎並非植物學者,採集的大都是生活周遭的植物,這些植物學者不會去採集,反而很幸運地留下環境變遷的見證。以生長在沼澤區的「澤珍珠菜」為例,那時候那麼容易就採集到,表示當時族群數量還很大,但短短百年竟已滅絕。

楊宗愈表示,「謎樣的日籍植物採集者─矢野勢吉郎」特展,可看到四百多種百餘年前台灣植物的面貌,民眾也可隨矢野勢吉郎的採集路線,認識台灣早期的植物分布概況,體會台灣百年來的自然環境變遷。



◆ 怪手濫挖重輾 樟湖化石嗚咽……

【許素惠/雲林報導】2012-04-20 中國時報

古坑樟湖石鰻坑溪床是台灣年代最久遠、裸露面積最大的化石區,距今約三百五十萬至五百萬年前,貝類化石密密麻麻散布河床上,廣達五千平方公尺,蔚為奇觀;但珍稀骨董卻長期遭到浩劫,不斷被怪手、吉普車等機具蹂躪殆盡,沉睡數百萬年的老骨董和著溪水嗚咽。

「再不珍惜保護樟湖化石,恐怕屍骨無存」,研究化石快廿年的樟湖國小校長廖宏彬憂心忡忡,他與古坑鄉長林慧如等人曾目睹怪手橫衝直撞上溪床,敲取被傾倒在溪床上的水泥塊內鋼筋變賣,重機一輾,化石殘骸更加殘破不堪。

「以前多漂亮啊!一整片好好的」,樟湖村長廖永樹回憶十五、六年前樟湖化石區極盛期的光景,感嘆相關單位未及時保護,徒讓珍貴自然資產遭破壞、流失。

全國最珍貴的化石區淪落成治安、環保死角,「想必這些沉睡數百萬年的生物也死不瞑目」;廖宏彬說,高雄甲仙化石年代比樟湖晚,約只有兩百萬年,而且都是轉石,當地視如珍寶,不但小心翼翼維護,還闢建了化石博物館,台南菜寮化石也同樣受到重視,但最老最久的樟湖卻任憑蹂躪,導致目前幾乎只剩屍骨,卻不見政府有任何作為,令人嘆息。

為力挽樟湖貝殼化石區不再被摧殘,廖宏彬等人緊急向立委劉建國陳情,遠程希望民代促相關單位畫為自然保留區,當務之急則禁止人車全面進入。

劉建國針對樟湖居民的陳情,邀集河川局、縣府等實勘,文化處長李明岳說,草嶺獲選為地質公園,縣府進一步要整合草嶺、樟湖景觀成觀光典範,化石區將全面防堵車輛出入,設步道僅讓遊客徒步入區觀賞。

不過,廖宏彬認為,人為施工就是破壞化石區最大禍首,再設步道,無疑又得再次傷害。廖宏彬建議,這麼重要的自然資產應該提升維管層級至中央,最好是畫為保護區。

fsj 提到...

震懾級「螢海」秀 瘋到五月底

【黃如萍/台北報導】2012-04-22 中國時報

「許多人都聽過螢火蟲,但坐等螢火蟲出來時看到壯觀的『螢海』,連小時候經常看到螢火蟲的六、七十歲長者都目瞪口呆。」阿里山導覽志工郭家榮表示,台灣螢量豐富,滿坑滿谷的螢火蟲,看過民眾在臉書上以「震懾」形容,種類亦多,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螢火蟲。

日月潭螢火蟲導覽志工蘇健輝指出,因為農業耕作改變,如水稻種植減少,大量使用農藥、燈光,以及林相改變、人們不當捕捉等,台灣螢火蟲一度幾乎消失。所幸,這幾年生態意識抬頭,保育有成,螢火蟲又回來了。只要保留自然環境面貌、水分足夠、無光害地方就有螢火蟲,若有生態池,螢火蟲數量更多。

蘇健輝表示,台灣螢火蟲出現極大值在每年四月中到五月中,一閃一閃亮晶晶,連路邊都可輕易看到它。雨後量更大,晚間七至八時是最佳觀賞時間。

「全世界沒幾個國家像台灣一樣,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螢火蟲!」蘇健輝指出,因氣溫、緯度等因素,台灣台南以北地區都有螢火蟲,只是不同季節,螢火蟲的品質與數量不同。春夏間以黑翅螢最多,觀賞時間為四月至六月。秋冬則以體積較龐大的雪螢、山窗螢較多,但螢的數量較少,觀賞時間為十月中旬到次年三月上旬。

蘇健輝以日月潭為例,蓮花池畔就有三種螢況,螢火蟲顏色、閃爍頻率及飛行高度都不一樣。第一種在樹梢,螢火蟲飛行較高,以大端螢及端黑螢為主;另一種在短草、淺草區,主要是飛行高度不高的黑翅螢、梭德氏脈翅螢;第三種就是在乾淨流域的黃緣螢。

郭家榮表示,阿里山螢火蟲種類最豐富,有三十八種,最常見就有二十二種;春夏型螢火蟲以海拔五百至一千公尺區間為主,奮起湖、光華、來吉、李佳、瑞里、山美等為主要觀賞地點;秋冬型螢火蟲則多集中在海拔一千三百公尺的奮起湖至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之間,如雪螢、鋸角螢、神木螢等。

※ 相關報導:

* 賞螢手則:不直射燈光 不拍照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0987/112012042200088.html

螢火蟲靠著發光,交朋友、求偶及對敵人恐嚇警戒!」螢火蟲達人蘇健輝老師提醒,部分光譜會紊亂螢火蟲的交配機制,民眾觀賞時,不要拿手電筒或其它燈光直接照射它。真的必要時,則應在手電筒發光處貼上紅色玻璃紙,當然更不要拍照。



◆ 龜山島罕見蟲害 百合花難綻放

中央社 2012-04-22

每年3月初至4月底是宜蘭龜山島百合花盛開時期,但由於今年的花苞罕見遭蟲害,加上吸引鳥類啄食蟲子,今年島上可能見不到百合花綻放美景。

過去具有神秘軍事色彩的龜山島,在2000年開放觀光後,由於島上特殊、豐富且原始的生態資源,已被交通部觀光局定位為海上生態公園,每年約在3月到10月受理民眾申請登島觀光、賞鯨豚。

此外,龜山島在過去每年3月初至4月底春暖花開季節,還可在島上的龜尾湖一帶欣賞到百合花盛開的美景,散發淡淡的幽香,讓登島的遊客感受到島上處處充滿著生機,相當特別。

「今年可能無法見到百合花盛開了!」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今天說,龜山島日前發生罕見的蟲害,許多原本準備綻放的花朵在還沒開花之前就遭蟲咬,島上的鳥類再因此飛到花苞啄食蟲子。過去此時此刻原本應該是迎風搖曳、朵朵綻開的花景,但到現在還是一片綠油油花苞的景象,花朵似乎在還沒綻開之前,就已宣告沒有生機。

管理處表示,今年發生罕見蟲害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了解,不排除邀請農業專家前往勘查防治,但也有可能尊重島上是原始生態資源的特色,讓百合花隨大自然食物鏈的演化,讓它自生自滅。



◆ 嚴防山老鼠 杉林溪忘憂森林設門禁

自由 2012.04.22

〔記者謝介裕/竹山報導〕南投縣竹山鎮杉林溪「忘憂森林」,係縣內唯一的沼澤景點,為遏止山老鼠入侵,地方民眾出奇招,在登山口設門禁打造一座「車不能進,人可進出」的鐵門,既不影響山友登山權益,又可防範山林遭盜伐,共為確保山林資源與生態盡分心力。

「忘憂森林」海拔高度約近二千公尺,係九二一大地震後形成的淤積沼澤,杉木林長期泡水、枯死而形成的特異景觀,如同玉山園區白木林般,予人有種蒼涼的美感,整個面積約五千平方公尺,每逢假日總吸引絡繹不絕山友前往攀登。

由於位處遍遠山區,加上又有檜木、牛樟菇等珍貴樹種,致山老鼠蠢蠢欲動,也令警方防不勝防,地方民眾遂決定集資在登山口打造一座鐵門,民眾說,每天須進出忘憂森林一帶工作的農友都有一把鑰匙,以便於農作物運輸,儘管較不方便,但也樂於接受,畢竟打擊犯罪人人有責,能為保護山林資源盡心力,何樂而不為?

警方表示,「忘憂森林」並非管制區,係政府放領的私有林地,所以無入山證管理機制,加上對外道路狹小、陡峭,山友對地形不熟也易發生危險,設置鐵門這道門禁後,山友只能徒步前往,也可減少翻車等意外發生,堪稱是防範山老鼠以外的另一個功能。

南投地檢署指出,竹山大鞍至杉林溪一帶山區,係縣內山老鼠活動最頻繁的地區之一,單是去年查獲的盜伐林木件數就達五十件左右,且多數是累犯,因此檢察官之間也達成「從重量刑」的偵辦原則,以化解外界對同類型案件,刑責卻不同的疑慮,若法院對被告所判刑責過輕,便可據理、據法上訴力爭到底,讓山老鼠獲應有的處分,降低盜伐發生率。



◆ 招潮蟹棲地不到50坪…清紅樹林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2012.04.22

紅樹林過去被保護,但長太多卻影響生態,台灣著名的香山濕地近幾年因紅樹林面積不斷擴大,影響蟹類與鳥類生態,甚至危及防洪、排水工程,新竹市生態保育科爭取營建署經費,將進行海山罟紅樹林清除工作。

香山濕地生態豐富,特別是招潮蟹數以千萬計,加上野鳥種類多,成台灣重要賞鳥與生態保護區。

新竹市政府產發處生態保育科長許弘宜指出,91年專家調查,香山濕地紅樹林約僅20公頃,去年調查,面積已擴增到100公頃,必須妥善處理。

她說,香山濕地紅樹林的擴散,讓濕地特有生態環境改變,影響生存棲地,像文蛤、螺貝類等底棲性生物,因紅樹林改變土質,無法棲息在次泥質環境而逐漸消失,相對的,候鳥覓食種類減少,生物多樣性降低。

新竹市政府96年開始,進行清除紅樹林與棲地復育,當時先清除台灣招潮蟹棲地周邊紅樹林約1公頃,97、98年清除三姓溪至大庄溪口紅樹林約10公頃,執行人員發現,清除追不上紅樹林往西側海域擴展速度,不過,清除新生疏林區,較能控制濕地紅樹林面積。

因此去年以大庄溪到鹽港溪口西側的紅樹林區為主,清除20公頃,在水資源回收中心西側密林區清了5公頃,持續拔除小苗與果實。

許弘宜說,生態保育專家對香山濕地棲地復育效益評估,證實當地的有機碳含量已緩慢下降,蟹類群聚密度與分布,在清除區顯著大於紅樹林區,候鳥增多,賞鳥人口也增加。

由於海山罟紅樹林已把台灣招潮蟹重要棲地隔成兩小塊,面積不到50坪,招潮蟹面臨生存威脅,市府今年將以海山罟紅樹林為主,計畫清除4公頃。

因紅樹林過於茂密,已影響當地防波堤排水口效益,傷及防洪規劃,儘管拔除紅樹林需靠人工,從生態與防洪觀點看,很值得。



◆ 暌違36年 日本朱鷺生小鳥

中央社 2012.04.22

日本媒體今晚報導,在新潟縣佐渡市一枚放生的朱鷺蛋孵化出小鳥,這是自1976年,暌違了36年之後,日本首次有朱鷺幼鳥出生,也是日本放生的朱鷺孵出的第1隻小鳥。

朱鷺是日本政府指定的特別天然紀念物,環境省今天發表,新潟縣佐渡市放生的一枚朱鷺蛋已經孵化出小鳥。

環境大臣細野豪志表示,「在舉國上下致力重建的此時此刻,有這樣的新生命誕生,我和全國人民一樣都感到非常高興」。

據報導,目前已確認孵化出1隻小朱鷺,也看到母鳥餵食給小鳥的模樣。

根據環境省佐渡自然保護官事務所的消息,小朱鷺的父母是一隻3歲雄鳥和一隻2歲雌鳥。佐渡島內今年春天一共有15組朱鷺築巢,其中10組進行孵卵。

朱鷺1次可以產3至4個卵,今後也還有孵化的可能。

剛生出來的小朱鷺通常體重約60公克,出生後40天左右就可以增加到跟母鳥一樣約1.5公斤,並且學會飛翔。

日本國內的朱鷺由於濫捕而急速減少,1981年當時的環境廳捕捉了5隻生長在佐渡的朱鷺,嘗試進行人工繁殖但遭到失敗,2003年飼養的雌朱鷺死後,日本產朱鷺從此絕跡。

1999年中國大陸贈送給日本的1對朱鷺人工繁殖成功後,從2008年9月起開始放生,目前已經進行了5次放生,共有44隻朱鷺已確認被成功放生。

fsj 提到...

白海豚條款 離岸三浬擬禁排廢水

【聯合報╱記者黃驛淵/台北報導】2012.04.23

俗稱「媽祖魚」的中華白海豚已瀕臨絕種,立委「跨黨派」提案增訂「白海豚條款」,修改「海洋汙染防治法」第十八條,要求發電廠、科學園區及工業區不論排水至海洋或河口,都應離岸至少三浬或水深三十公尺以上,盼及時搶救白海豚。

該案已獲四十三位立委連署,包括國民黨立委蔡錦隆、邱文彥,親民黨立委張曉風、民進黨立委田秋堇等都是主要提案人,台聯黨團正、副總召許忠信、黃文玲也連署支持。

提案指出,中華白海豚已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危」,台灣西岸僅存不到九十隻,根據國際鯨豚專家研究,白海豚五大威脅更包括「生活廢水及農業、工業化學汙染」、「棲地消失」,只有立法才能減少工業廢水汙染。

邱文彥說,白海豚最適合生存區域是在水深十五公尺內,過去他擔任環保署副署長曾到香港考察,當地「港珠澳大橋」工程為避免干擾白海豚洄游路徑,多花數十億興建海底隧道。

他強調,三浬、卅公尺深是海洋最敏感區域,除有白海豚,小魚苗也在此繁衍,還有珍貴的珊瑚礁生態,甚至沿岸也有牡蠣養殖漁業,若受汙染恐導致「綠牡蠣」,影響民眾食的安全,修法是兼顧「學理、生態、健康」三考量。

立院衛環委員會召委蔡錦隆說,現行法律有關海洋汙染的管制不夠周延,工廠等汙水排放不但影響海岸及河川口生態,沿岸甚至常有魚蝦大量死亡。另一召委田秋堇也說,從國光石化案到近期中科四期,廢水排放問題一直在環評會上造成爭議,甚至影響食品安全,須從源頭管制。

邱文彥說,香港當地學者對白海豚的生態習性調查得很詳盡,甚至每頭海豚的洄游路徑都知道,相較下,台灣仍停留在數量調查,政府也應建立完整的調查機制。



◆ 病毒感染 秘魯877隻海豚擱淺死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2012.04.23

過去四個月來已有八百七十七隻海豚在秘魯東北部海岸擱淺後死亡,秘魯政府及科學家正著手調查原因。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廿二日報導,秘魯環境部副部長基杭德理亞說,麻疹病毒(Morbillivirus)或布氏桿菌(Brucella bacteria )擴散可能是造成海豚死亡的原因。

基杭德理亞表示,今年已有八百七十七隻海豚在秘魯東北部皮烏拉省至蘭巴耶克省間約兩百廿公里的海岸線擱淺死亡。其中八成的屍體已腐爛,使得化驗作業雪上加霜。

秘魯政府上周召開跨部會專案小組研議分析報告。官員初步排除海豚缺乏食物、無法與魚群互動、殺蟲劑中毒、生化毒素中毒或重金屬中毒的可能性。組織病理學初步分析報告顯示,可能是病毒感染,正式報告結果將於近期出爐。

秘魯的海豚擱淺死亡案例並非首例,根據「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的統計,二月時,有一百七十九隻海豚在美國麻州的鱈魚角擱淺,其中的一百零八隻不幸死亡。此外,一名業餘攝影師三月上旬在巴西里約熱內盧海灘發現卅多隻海豚擱淺,所幸這些海豚全數平安回海中。



◆ 中都公園復育有成 紅樹林長出氣根

【聯合報╱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2012.04.23

高雄市中都濕地公園最近復育紅樹林成功,在環繞水道之處,分別種植紅樹林的海茄苳和欖李,幼苗長出不少氣根,每逢假日,總是吸引不少遊客。

高雄市工務局養工處副處長許瑞娟說,中都濕地公園面積達12公頃,整建時保留原木業輸送河道與愛河接連,藉由淡、海水混合的特殊條件,復育紅樹林生態及海岸林帶。

許瑞娟說,中都濕地公園的入口寬水域處的河道是淡水和海水交會處,最適合種紅樹林,已分別種植近2000株紅樹林的海茄苳和欖李,最近復育成功,紛紛冒出氣根,讓工作人員看了都非常開心。

每逢假日,許多民眾都會到中都濕地公園,尤其是下午,民眾扶老攜幼到這裡休憩、散步,成為都會區中難得一見的生態教室。

中都濕地公園位在高雄市三民區同盟路、九如路口及十全三路交叉口,區域舊況原為老舊木業合板廠房,經高雄市政府投入30億元土地重劃費,及1.7億元工程費,去年4月完工啟用,開始有計畫地復育紅樹林。

養工處表示,園區內規畫有3座吊橋、紅樹林生態復育區、水上長廊、原生林生態島等設施,兼具防災滯洪功能,有5萬噸的蓄洪量。

許瑞娟說,園區內還特別保留1根長達7公尺的原木和珍貴老雀榕,打造熱帶植物園區,提供民眾及學生觀察生態的好去處。

fsj 提到...

「瘋」蜂鷹 最奢華的生態饗宴

【莊哲權/嘉義、台東綜合報導】2012-04-24 中國時報

嗡嗡嗡、嗡嗡嗡,大家一起「林來瘋」!以蜂蛹為主食的東方蜂鷹,難得近距離觀察,在市郊竹林裡的一處養蜂場,因為蜂農慷慨提供場地,讓躲在偽帳裡的鳥友得以近距離拍攝這特殊又稀有的猛禽,「瘋」蜂鷹成了鳥友們最奢華的生態饗宴。

竹林裡的養蜂場,只有蜜蜂嗡嗡作響,偶爾會傳來一些鳥叫聲,鳥友們躲在偽帳裡架好大砲(長鏡頭)屏息以待,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等待很漫長,但是值得。

「下來了」,眼尖的鳥友壓低嗓音通報,不知何時,眼前已經出現了一隻大鳥,大夥精神一振,一時快門聲音如機關槍般掃射。

這時,有人屁股被蜜蜂叮了一口,但是不能叫,因為怕驚動蜂鷹。蜂鷹不時振翅飛到另一支枯木享用戰利品,有時甚到出現兩隻蜂鷹搶食的精采畫面,牠們一舉一動牽動著鳥友的每條神經。蜂鷹大口吃著蜂農丟棄不要的蜂巢片,被侵門踏戶的蜜蜂當然不甘示弱,蜂群直往蜂鷹身上進攻,不過造物者似乎已經設計好,讓蜂鷹成為蜜蜂的天敵,除偶爾作勢回擊以外,仍是一幅老神在在地享受小蜜蜂製造出來的美食。

從各地來一睹蜂鷹雄姿的鳥友們,感謝蜂農及地主願意提供這樣場地,讓大家近距離拍到這麼難得的猛禽生態。有鳥友曾經一天拍到十三隻個體紀錄,還有蜂群為固守家園「蜂擁而上」畫面也很具震撼性。

蜂鷹長期以來與當地蜂農培養出默契,蜂農有時會放些不要的蜂蠟款待嬌客,因為蜂鷹在上午活動力較強,出現機率較大,蜂農也會避開該時段,下午才到養蜂場工作。

鳥友「燕子」說,大家去拍蜂鷹時,也會向蜂農買蜂蜜,讓蜂農有點收入。平時昂揚天際的蜂鷹,在養蜂場竟然像小狗般在地上散步,看起來笨笨的,很可愛。

※ 相關報導:

* 看珍禽覓食 可發展生態之旅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11050301/112012042400126.html

國內在八、九年前,就有學者專家針對奇特的東方蜂鷹生態進行研究。林務局生態影片「九九蜂鷹」,去年也在日本獲獎;前中研院研究員劉小如認為,蜂鷹到養蜂場覓食,未來也許可以發展為具有教育意義的生態旅遊。



◆ 黑猩猩即將出現退休潮

【中廣新聞/郭希誠】2012-04-24

美國有大批黑猩猩即將退休。黑猩猩養老的商機不容小覷。

過去幾十年,人類為了研發新藥,經常找黑猩猩當實驗品,美國各大實驗室都養了不少黑猩猩,這些年動物保護意識高漲,再加上科學界也認為黑猩猩對研發新藥的幫助不大,很容易可以找到替代品。美國國會議員於是決定修法,禁止實驗室再用黑猩猩當犧牲。

一旦立法通過,這幾百隻遭人類豢養一輩子的黑猩猩,不但將失業,也將無法生存。黑猩猩通常可以活到五十歲,據了解,多數實驗室會讓為人類貢獻一輩子的黑猩猩,在實驗室裏安度晚年。

黑猩猩退休以後主要的花費,還是在食物上,依據每隻黑猩猩不同的需求,一天的伙食費大約要二十五到五十塊美金,也就是一千多塊台幣,雖然黑猩猩伙食費比許多美國人一日三餐費用來得高,但是美國人都有共識,再苦,也不能苦黑猩猩。



◆ 王道還:大力水手的故事

【聯合報╱王道還】2012.04.24

一九六八年元月,柏楊翻譯的一則大力水手漫畫見報,為他招來了牢獄之災。那則漫畫從大力水手讀到的一個故事講起:從前,有一個偉大的水手,自己買了一個小島,自己當國王,建立了一個和平、美麗、幸福的人間樂園。大力水手讀完,悠然神往,想見賢思齊云云。

其實那是個老掉牙的故事,早就以各種形式流傳東西方。一千六百年前完成的〈桃花源記〉就是一例。只不過桃花源位於陸地上。西洋文明的搖籃是地中海,自古桃花源的想像不出海島窠臼。一五一六年出版的《烏托邦》,是位於大西洋中的海島。後來的作品,最知名的大概是十八世紀初的《格理弗遊記》。一個世紀後,中國人也創作了自己的海島烏托邦:《鏡花緣》。

有趣的是,海島是最不可能建立烏托邦的地方。

生物學上,海島是自然的演化實驗室,經常可以觀察到出人意料之外的演化產物。演化生物學聖地加拉巴哥群島就是一例。島上的陸龜體型龐大,重可達四百公斤,是世上最大的烏龜。海島也證明:翱翔天空未必是賞心樂事。許多海島上的鳥兒翅膀退化,成為陸棲動物。例如印度洋中的模里西斯,有一種叫做多多鳥的鴿子,高一米,重逾廿公斤。紐西蘭的恐鳥更驚人:高逾三米半,重兩百公斤以上。海島上有奇特的生物,是因為海島與世隔絕,有獨特的生態,其中的生物可能嘗試嶄新的生活方式。

而人類社群要是與世隔絕,只有一個下場:人文退化。因為人是以文化適應的物種,文化的榮枯依賴大量不斷互動的人口。困處在海島上的小國寡民,身體不會退化,心靈會。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澳洲南方的塔斯馬尼亞了。

塔斯馬尼亞的面積是台灣的一點八七倍,與澳洲隔著兩百公里寬的巴斯海峽。人類最晚四萬年前已進入新幾內亞、澳洲生活。那時還在冰河時代,從澳洲到塔斯馬尼亞,步行就可以了。一萬年前冰河時代結束,海水湧入巴斯海峽,塔斯馬尼亞成了孤島。塔斯馬尼亞上的人遺世獨立,逐漸遺忘了祖先的生活技能,食性也改變了,都明白地反映在考古紀錄中:五千年前,他們的魚類消費量開始減少;三千八百年前,再也不吃魚了,同時骨器完全消失。用不著說,後來在澳洲原鄉出現的新奇技術,塔斯馬尼亞人也沒搞出來。結果,十七世紀登陸的歐洲人發現的是:島上的四千個原住民是世上物質文化最貧乏的族群。

塔斯馬尼亞並不是孤例。廿世紀初,人類學家已注意到:在大洋洲,有些有用的技藝在孤絕的島嶼上消失,無法以客觀的理由解釋,例如缺乏原料。現在我們知道,人類最獨特的認知能力表現在社會學習上:模仿高手。由於創意不可預測又與情境有關,集體而言,人多的群體,好的點子比較多。而好點子透過模仿而散布的過程,又視人與人自由互動的程度而定。人多又能充分互動的群體,才能享受這些天性的成果:源源不絕的新奇點子、技藝、或知識等等。人不夠多的社群,只要與外界交流的管道暢通,也能好生興旺。難怪人數有限的移民,在孤絕情境中不敗家的絕無僅有。以塔斯馬尼亞考古學權威鍾斯(R. Jones,1941-2001)話來說,那無異「心靈的緩慢窒息」。

海島上的人類社群,也不可能出現什麼偉大領袖。那豈只是柏楊一人的不幸。

(作者是生物人類學者,任職於中研院史語所)



◆ 巴西伐木商 屠殺原民惡行曝光

原民部落 瀕臨滅絕

自由 2012.04.24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為開發巴西亞馬遜森林,伐木公司竟然雇用槍手狙擊當地原住民,導致一支全族僅存355人的原住民部落瀕臨滅絕,人道組織怒斥這種作法形同種族滅絕,原住民維權組織在奧斯卡金像獎影帝柯林佛斯(Colin Firth)支持下,發動遏止屠殺運動,呼籲政府等機構介入。

身陷險境的是在馬拉尼昂州(Maranhao)生活的「阿瓦」(Awa)部落,全部落4個族群目前僅剩約355人,其中逾100人從未與外界接觸。阿瓦是巴西僅存兩個仍靠原始狩獵、採擷果實維生的部落之一,惟因非法伐木猖獗,當地雨林迅速萎縮,他們已被逼到幾乎無處容身,約60名阿瓦族的居住地阿拉里博亞(Arariboia)保留地,尤其受非法伐木者入侵所害。

巴西官方機構「國家印第安人基金會」(FUNAI)稱,今年初發現非法伐木活動,由於伐木工人幾乎皆配備武器,外人根本不敢阻撓。人權組織更指控,伐木商人雇用槍手狙擊阿瓦族人。一名背部曾中槍的阿瓦人說,「那些白人」殺了他的媽媽、兄弟姊妹和妻子。

「生還國際」(Survival International)研究主任沃森說,土地掠奪者以暴力清理土地,若不馬上制止,阿瓦族可能被趕盡殺絕。「種族滅絕就在我們眼前發生。」巴西一名法官也表示,伐木公司的作法是「真正的種族清洗」。

阿瓦人依賴森林生活,講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該族婦女甚至會如餵哺子女般哺育幼小動物。然而,外人入侵不僅為他們帶來無能力抵抗的疾病,也破壞他們的林地,森林動物遭追殺趕跑,靠狩獵維生的他們只好捱餓。

影帝柯林佛斯 加入聲援

「生還國際」邀請在「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一片中飾演英王喬治六世的柯林佛斯為阿瓦族請命。柯林佛斯近日內將發表短片,呼籲巴西政府採取緊急保護行動,並希望有更多人對此表示關注。

fsj 提到...

蝙蝠多樣性 花蓮冠全台

2種保育類台灣狐蝠與台灣無尾葉鼻蝠也在列
尤其東亞游離尾蝠更是首次發現

【洪祥和、陳惠芳/綜合報導】2012-04-25 中國時報

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委託台灣蝙蝠學會進行為期一年的「花蓮地區蝙蝠多樣性調查計畫」,結果最近出爐,林管處驚喜發現,花蓮地區蝙蝠多樣性冠全台,不僅多達卅種,堪稱全台之冠,還包括兩種保育類台灣狐蝠與台灣無尾葉鼻蝠(左上圖,陳惠芳翻攝)也在列,有必要特別重視及保護。

林管處為了落實馬英九總統的「八年六萬公頃造林計畫」,在原本舊有的玉里鎮三民苗圃之外,在鳳林鎮又增設中原苗圃,兩處每年栽種的樹苗可多達一七○萬株。

林管處見生物的棲地恢復了,便委託台灣蝙蝠學會進行為期一年的「花蓮地區蝙蝠多樣性調查計畫」,他們發現花蓮有茂密的森林、河流縱橫的平原,以及許多天然或人工的洞穴,亟適合各類的蝙蝠生活。

台灣蝙蝠學會方引平博士指出,花蓮自然環境完整,有茂密的森林、河流縱橫的平原及許多天然或人工洞穴,是適合各類蝙蝠生活的好環境。

計畫執行期間,台灣蝙蝠學會調查團隊透過多樣化的蝙蝠調查技術,例如霧網、豎琴網與蝙蝠回聲定位音頻測錄等,總共發現了近二十種蝙蝠,其中,東亞游離尾蝠是花蓮地區首次發現,加上過去調查資料,累積花蓮地區蝙蝠種類已有二亞目四科卅種類,占台灣本島已發現蝙蝠種類卅三種的九一%,蝙蝠多樣性居全台之冠。

為讓民眾更瞭解花蓮地區蝙蝠種類與生態,林管處編印一份「花蓮地區的蝙蝠」摺頁,介紹花蓮生態環境與蝙蝠多樣性,另有觀察與保護蝙蝠的方法,圖文並茂,民眾可在花蓮林管處、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及瑞穗生態教育館等處索取。

摺頁還附有花蓮尋蝠地圖,除了池南、富源森林遊樂區與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外,包括壽豐鄉池南村的黃金蝙蝠洞與豐濱鄉的月洞遊憩區都可觀察到蝙蝠。



◆ 氣候變遷 北極魚群哺乳類增

法新社 2012年4月24日

(法新社蒙特婁23日電) 北極會議(ArcticCouncil)生物多樣性工作小組今天在蒙特婁會議公布報告指出,北極海哺乳類動物與魚群數量增加。

根據這份報告,魚群數量事實上是大幅增加。

北極圈生物多樣性監測計畫(CircumpolarBiodiversity Monitoring Program)、倫敦動物學會(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以及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等3單位合作分析,研究323種890族群的北極海洋脊椎動物。

研究人員發表聲明,北極圈魚群改變和「北極氣候振盪」以及鄰近水域的「商業捕撈改變」有關。

研究人員發現,部分哺乳類動物數量逐漸從過度獵捕中回復,不過儘管灰鯨、弓頭鯨以及格陵蘭島海象數量增加,仍未回到歷史水準。

不過北極暖化的影響不限於極地地區,研究人員認為,大西洋的海洋脊椎動物數量減少可能就是受到北極氣候變遷以及商業捕撈的影響。(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 兩岸將建環保合作平台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台北報導】2012.04.25

兩岸環保高峰會議昨天落幕,兩岸民間環保團體簽署備忘錄,將加速兩岸環保交流,用華人的技術與智慧,共創環境永續發展新世紀。

備忘錄由我方的「環境永續發展基金會」與對岸的「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簽署,兩會同意以平等互惠為原則,往後雙方將建立兩岸環保合作交流活動平台,定期舉辦論壇或會議,促成雙方專家學者互訪,擴大企業夥伴參與等。

昨天的高峰會議,由美國加州環保署洛杉磯水質管理局高級工程地質師童衛星,提供兩岸利用及保育地下水的經驗。他以南加州的經驗表示,這裡缺乏地表水,工業和民生用水有四成靠抽取地下水,也是美國抽用地下水最多的州。

童衛星表示,「用多少,就得回灌多少」是抽用地下水的準則,因此成立「南加州地下水回灌管理局」,廣設雨水回收設施,並且利用二級處理過的廢水,補給被抽走的地下水,確保供需平衡。

童衛星說,台灣、大陸都普遍嘗到超抽地下水的苦果,但回灌地下水的情形還很少見,未來兩岸可利用可行的技術,一起改善、預防地層下陷問題。



◆ 我有話說-水力發電廠 成國土殺手

【楊士慧/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2012-04-25 中國時報

因調漲電價,台電公司的潘朵拉盒子被掀後,全民咋舌。其實台電不僅是「消費國庫高手」,亦是「國土殺手」。

幾年前,台電擬在花蓮擲一一三億元截取馬太安溪及萬里溪水興建「西寶水力發電廠」,這個案子胎死腹中乃因西寶水壩(攔河堰)原已動工,後因地質破碎產生錯位,台電欲將壩體上移二百公尺,鑿山越域又無發電效益,加上居民抗議,終讓國庫少花這筆錢。

水力發電的原理為「利用河流之水位落差」產生動能發電,這就點出水力發電開發一定位在山區,並影響到河流之上中下游,此乃攸關國土安全。

去年夏天,環保署決議「萬里水力發電廠」須進入二階環評,台電卻不反思「萬里溪上游的山坡地質坡度陡峭,坡面岩盤呈順向坡走勢;下邊坡陡峭,無法回填路基,上邊坡順向地形,一旦開挖,將可能引發更大的坡地災害!」如此位於下游的萬里水力發電廠及攔水壩,如何承受颱風雨季帶下每日超過一百萬立方米的巨石土沙?

台電所提非川流式的水力發電早不被認為是低碳能源,卻大剌剌地說要配合國家政策,符合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比,實遂行破壞國土生態之實,花錢不消災。

fsj 提到...

觀念平台-為瀕絕動物留條活路

【黃宗慧】2012-04-27 中國時報

苗栗縣政府日前在一二八號縣道通霄鎮路段設立了十五面中英文對照的「注意石虎出沒」警示牌,提醒駕駛小心慢行,起因是三月初在此路段連續有兩隻石虎被車輛撞死;石虎原本就屬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因山區的高度開發與獵捕壓力數量漸稀,發生車禍憾事之後,縣府農業處表示,除了豎立警示牌,也會在石虎出沒熱區增設低噪音跳動路面以及測速照相桿。

當然,石虎的保育還牽涉更多的問題,包括需要落實基層的生態教育宣導、查緝濫設捕獸夾造成的危害等,但是這全國首創的、為保護石虎而設立的警示牌,還是深具意義,特別是對照近日馬英九總統出訪史瓦濟蘭時,接受「豹頭」標本當禮物對生態保育教育所造成的衝擊,苗栗縣政府此舉,不論成效,至少符合台灣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精神,提醒了大眾保育瀕絕物種的重要性。

保育界的學者指出,因為石虎是夜行性動物,習慣棲息在稜線與農田間的隱密處,但繁殖或找尋棲地時會有遷徙行為,也因此才會發生橫越馬路被撞死的憾事;據報導,目前苗栗縣政府決定暫緩拓寬縣道,也打算設置生態廊道,讓石虎能代代繁衍不息,若是此計畫能夠落實,那麼將不只是台灣野生動物保育的進步,也代表台灣整體動保理念的進步。

西方學者菲力歐與威柏特在探討動物與空間議題的合著中,曾特別強調開發「人─動物在地理上共存的新模式」有其必要性。他們指出,動物在領土上的活動是支撐其存在的要素,與牠們的生命休戚相關,人類因此應該尊重動物的領土,更何況許多動物的領土其實是因為人類的開發才遭到嚴重的破壞。而當他們呼籲發展人與動物的共存模式時,不只希望人們更重視動物棲地的保護、動物通道的設置,還企圖推廣一種更激進的動保理念,也就是不僵固地依據人類對空間的分配宰制來安置動物,而是反過來要求占盡一切資源的人類給予動物更多的空間:例如即使在人類居住的範圍內,也提供動物更多的生態資源,甚至連以空間較大的卡車來運送農場動物到屠宰場,也包括在他們的訴求之內。

回頭檢視台灣,不論是為石虎設置警示牌或研擬增闢生態廊道,顯然都開啟了「與動物共存」的契機。雖然以動物通道來保障野生動物的安全,在國內尚有許多進步的空間,但其實不無前例:玉山國家公園曾設置「獼猴天橋」、陽明山的涵洞型動物通道也證實有許多動物會加以利用;而自二○○九年在國道三號民雄附近連續發現四隻白鼻心不幸被撞死之後,高公局在國道下方設計了動物專屬的「地下道」,果然降低了因跨越道路而傷亡的野生動物數量。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人的事情都管不完了,還管動物會不會過馬路?但以國道三號為例,之所以會發生那麼多動物傷亡事件,是因為國道三號幾乎都是沿著山區闢建,造成自然棲地破碎化,才讓很多動物不得不跨越國道到另一處覓食、求偶、或繁殖,也因此,為這些瀕臨被人類趕盡殺絕的動物設條通道、留條活路,並非什麼高道德訴求,而只是喚起更多人遺忘已久的簡單道理:自己活,也讓他者活。

(作者為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 噁!狗肉泡麵 驚銷全中國

【世界日報╱香港28日電】2012.04.28

在中國推出首部《反虐待動物法》草案並公開徵求意見的今天,一款由吉林省延邊申聯食品廠推出的「狗肉泡麵 」驚銷全中國,引起海內外保護動物組織震驚,齊聲譴責。

香港蘋果日報報導,延邊申聯食品廠為了擴大銷路拚盈利,每年逾萬狗隻從湖北、湖南、河南省運往吉林屠殺,狗肉剁碎磨粉製成配料,放入泡麵內。兩元人民幣一包的「狗肉泡麵」從東北送往北韓、北京。

據報導,隨著經濟發展,吃狗肉更走向產業化,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的申聯食品廠主打狗肉泡麵,該廠推銷部劉經理表示,公司近年積極擴大內銷,「我們的狗肉麵推出快十年了,主要出口去朝鮮,內銷主要是北京、哈爾濱等北方城市,現已南下廣東」。

劉強調,狗肉麵的調料是廠家的秘方,屬最高機密,調料除用狗肉外,還有30多種配料。「我們有自己的供應商,送來的都是白條狗(殺好的狗)」。他稱狗肉配料真材實料,不怕檢驗。

報導指出,狗隻供應商來自離廠家40公里外延吉市最大的惠民屠狗場,場主從河南、湖北和湖南收購大量狗隻,宰殺後除供應給工廠製泡麵配料外,還供應市內街市及超市。年約55歲姓張場主20多年前在延吉市屠宰場做屠夫,之後自立門戶,不用10年就賺到盤滿缽滿,五年前更投資700萬人民幣在春興村興建全市最大的屠狗場。

報導稱,前年首部《反虐待動物法》草案公開徵求意見,當中明文規定「禁止屠宰,食用或銷售犬、貓」,違者將處5000元以下罰款及處15日以下拘留,違規團體最高可罰50萬元,但法例尚未正式頒布。

就屠殺狗隻製成泡麵配料,引起海內外關注,亞洲動物基金中國貓狗福利項目總監馮冬梅表示,「絕對反對食用貓狗,而貓狗不是擺在餐桌上的食物」;亞洲善待動物組織亦表示強烈反對食用包括貓狗在內的動物;香港救狗之家也促請內地立法禁止殺狗。



◆ 海線銀膠菊蔓延 農友頻哈啾

自由 2012.04.28

〔記者張軒哲/外埔報導〕國際大毒草—銀膠菊近期在外埔與清水海線地區蔓延,導致農友頻頻「哈啾、哈啾」,不停流鼻涕、打噴嚏,有人還莫名其妙就醫,才得知是銀膠菊作祟,廿七日有外埔區農友抱怨銀膠菊肆虐,希望市府派人力砍除。

銀膠菊近年迅速蔓延全台,原本長在路邊與河邊的,近期入侵外埔農村與大肚山區廢耕土地,蔓延迅速,近日有民眾騎車經過,不小心碰了一下,全身發癢起疹子,還不斷打噴嚏、流鼻涕。

前外埔鄉民代表李鴻文種植約二公頃農田,最近常咳不停,因沒感冒又沒生病而找不出病因。昨日李鴻文在外埔區農會與農友聊天時,農民抱怨最近田園裡的銀膠菊迅速蔓延,李鴻文才恍然大悟,很可能是最近除草時,受到銀膠菊感染。

李鴻文說,銀膠菊猶如滿天星,曾有民眾不知有毒而帶回家插花,甚至牛羊誤食,前縣府時期曾雇工噴藥劑,但效果不佳,最後再採取拔除方式,遏止危害。希望農業局可以派員協助清除,以免更多民眾受害。

市府農業局林務保育科科長邱松山表示,會派員了解後先釐清土地權管單位,再設法協助地方防治清理銀膠菊,若在私人土地繁殖,也希望農民直接清除。



◆ 新北樹癌破千棵 8成集中在校園

【聯合報╱記者李光儀/板橋報導】2012.04.28

有「樹癌」之稱的褐根病入侵新北市,目前已發現超過1千棵罹病,且其中有8成集中在校園,連新北市「老樹尋跡」列管的珍貴樹木亦不能倖免,已有3棵百年老樹遭波及枯死。

農業局長廖榮清表示,樹木褐根病俗稱「樹癌」,在台灣除部分果樹耐病外,其它樹木種類幾乎無一倖免。病害主要發生在根部,初期不易被察覺,等到地上部出現大量落葉、萎凋等病症時,根部已有80%以上腐爛,致病株無法吸收水分及養分而逐漸死亡,目前幾乎無法治癒。

新北市去年起清查全市樹木,截至目前為止發現1053株公有樹木罹病,其中有約8成集中在校園,總計802棵,連市府去年8月出版「老樹尋跡-漫遊新北市境內珍貴樹木」,詳細介紹列管的198棵百年以上老樹,也有3棵列管老樹遭到波及。

這3棵遭移除的老樹,分別是編號55號、位於新莊區碧江街的110歲老榕樹;編號第195、196號,位於金山區金寶山且被稱為「長年相伴的哥倆好」的110歲老雀榕,結果竟然同生共死。

農業局表示,對於罹病的列管老樹,他們會全力予以救治,沒辦法了才會放棄並移除;對3棵老樹不幸陣亡,他們也覺得非常不捨。

由於校園樹木染病情況嚴重,農業局將各級學校列為一級戰區。新店國小校長吳淑芳表示,去年底校方發現1棵罹病樟樹,通知農業局處理,但農業局卻以「沒有經費移除」拒絕,後來還是校方自己出錢,把病樹先鋸斷。

對此農業局表示,由於清查數量龐大,去年編列的預算只夠清除600多棵病樹,其他的只能臨時處理;剩下的300多棵在今年底前,保證全部處理完畢。

農業局呼籲民眾若發現公園綠地、校園或道路等公有樹木,出現全株性黃化及不正常大量落葉、樹勢由茂盛逐漸變成稀疏、甚至有枯萎等疑似褐根病症狀,請立即打專線電話29654824通報農業局處理;自家私有樹木需要鑑定協助,可上行政院農委會「林木疫情鑑定與資訊中心」查詢。

※ 相關報導:

* 誰下「毒」手? 斗六整排行道樹死光
http://www.udn.com/2012/4/27/NEWS/DOMESTIC/DOM5/7055448.shtml

雲林縣斗六市龍潭通往崙峰農路旁原本青翠的行道樹垂榕,整排10棵遭人在樹頭鑽洞灌入毒液枯死

fsj 提到...

2000:1 視障者、導盲犬不成比例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2012.04.30

還記得七年前風靡全台的電影「再見了,可魯」嗎?當年人狗情深賺人熱淚,也掀起國內視障者申請導盲犬熱潮,但台灣推廣導盲犬十年了,仍有上千名盲人等不到導盲犬。

內政部統計,全台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視障人口近六萬人,但工作中的導盲犬只有卅八隻;這和國際導盲犬聯盟建議,理想的視障者與導盲犬比例應是一○○比一,有很大的差距,「台灣平均兩千名視障者中,只有一人使用導盲犬」。

導盲犬使用者曾雅君說,自從生活中多了導盲犬,「人生有了一百八十度改變」,搭捷運、逛百貨公司都不是問題。

台灣導盲犬協會秘書長陳長青表示,歐美發展導盲犬八十年,日本五十五年,台灣起步較晚,國內合格的、訓練中及寄養家庭的導盲犬總計逾一百隻,國際已相當肯定。

陳長青說,早期台灣從國外引進導盲犬,一隻訓練成本要一百廿萬元,台灣執行本土導盲犬培育計畫三年,已繁殖十三胎小「可魯」,將導盲犬訓練成本降至八十萬元。

犬隻來源增加了,寄養家庭卻難找。陳長青說,國外的寄養家庭必須排隊等狗,常等上一、兩年仍一狗難求,國內沒有導盲犬學校,寄養家庭審核條件又較嚴格,目前全台僅約七十二組寄養家庭。

導盲犬指導員張心蓉說,過去寄養家庭帶狗出門,常遭店家拒絕,不過身權法已納入「導盲犬條款」,規定店家不得拒絕、刁難導盲犬進入,若勸導不聽,可開出一至五萬元罰單。

陳長青說,日本有九百多隻「可魯」、十所導盲犬學校,台灣要達到國外水準,至少還要努力卅年,但他認為「台灣可魯一定行得通」,未來要借鏡國外,將不適合做導盲犬的「可魯」,做為自閉症兒童輔助犬,拓展「副業」。



◆ 遊客砸石頭 大象回扔

【世界日報╱北京30日電】2012.04.30

湖北武漢動物園29日發生一起意外,一名遊客扔石頭逗弄大象,非洲象阿海見狀,馬上用鼻子撿起石頭回敬。石頭越過3米高的防護網,砸中一名女遊客的額頭,女遊客當即疼得大叫,現場一片驚呼。

武漢晚報報導,這已經不是武漢動物園非洲象第一次拋物傷人。對此,該園總工杜有順表示遺憾。他說大象是一種非常聰明,而且有感情的動物,你對牠好,牠也對你好,反之亦然。國內外都發生過飼養員虐待大象,而被大象頂死或踩死的事件。他籲請遊客善待動物,不要再做這種不文明的事情。



◆ 上千小蛤蟆 南京逛大街

【世界日報╱上海30日電】2012.04.30

一隻花生米大小的灰褐色小蛤蟆,尖尖的腦袋上頂著兩隻小眼睛,在地上蹦蹦跳跳。這麼可愛的場景如果由成千上萬隻小蛤蟆一起演繹,可就有點嚇人了。29日上午,南京市江心洲洲泰村的劉女士就被自家門前成片的蛤蟆嚇住了。

現代快報報導,劉女士門前,只見路邊、牆角、池塘邊約有千隻小蛤蟆。「路上全是,一不小心就踩死了幾隻。整個路面都被蓋住。」劉女士一邊描述一邊指著門前的池塘,表示太陽出來,牠們跑到塘裡去了。「我家老人可擔心了,說活這麼大,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場面。」聽到老人這樣說,她心裡想:難道要地震了?

據報導,對此,江蘇省地震局工作人員回應,此屬正常自然現象,與地震無關,請居民不要恐慌。

那麼,小蛤蟆為什麼要集體上街?報導指出,兩年前,江寧甘泉湖發生過類似情況。數十萬隻小蛤蟆集體出動,占滿半條路。有專家解釋,蛤蟆上路是為覓新家、找食物,牠們一般3、4月產卵,每隻產卵數量少則幾千,多則上萬,路上出現這麼多小蛤蟆並不奇怪。

fsj 提到...

小狗被棄 原地等主人一年

【世界日報╱北京1日電】.05.01

電影「忠犬八公」講述一條叫「八公」的狗,在主人去世後十年間,每天到車站等主人回家直到最後死去的故事。那份廝守終生的忠誠曾感動無數人。

荊楚網報導,現在,在華中師範大學校園裡,也有這麼一隻「忠犬」。去年5月,牠被拋棄在露天電影院後面的籃球場旁,丟下牠的灰色轎車隨後離去。一年來,牠每天守候在原地,當有類似的轎車在附近停靠,牠都跑過去……。

據報導,在校園裡工作一年多的清潔工張奎祥說,他目睹小狗被拋棄的全過程,自那天後,小狗就一直守在原地。晚上牠睡在旁邊大樹下,白天在附近晃,從不會走太遠。

報導指出,最開始時,每當有車停在那片空地,牠都以為是主人來接牠,跑過去搖尾巴,熱情地吠幾聲,可每次來的都不是牠的主人。

「我們每次路過都看到這隻小狗,我們叫牠『小黃』,給牠買吃的。」華師美術學院學生程春芳說。據報導,有幾次,程春芳準備帶「小黃」回寢室洗澡,但每次走到音樂學院旁邊的那個坡,「小黃」就再也不向前走。拿牠最愛的火腿腸引誘也沒用。

「忠犬」的故事在師生間流傳。李同學說,「牠的忠誠讓我鼻子發酸,我不懂,主人怎麼捨得說丟就丟。」



◆ 山老鼠盜伐林木 獵野生動物充飢

【聯合報╱記者陳宇君/花蓮報導】2012.05.01

花蓮山區林木及牛樟木遭盜伐情形日益嚴重,伴隨入山盜採的山老鼠大肆獵捕野生動物解飢,花蓮地檢署檢察長林慶宗日前親自進入國有林地勘查,決定指揮相關單位配合加強查緝,對盜伐行為加重求刑。

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長張彬表示,花蓮縣南區山地是珍貴的牛樟木林區,長期以來成為山老鼠覬覦盜伐的區域,甚至連枯倒的牛樟木也被鋸斷,鑽孔植菌培養牛樟芝,森林警察隊和巡山員雖全力巡邏查緝,但因林地面積遼闊、人力有限,難以全面防堵。

近來林管處巡山員入山常發現有山羌遭捕獸夾夾斷腳、台灣獼猴及飛鼠被陷阱絆索、吊掛樹上等情事,原以為是非法盜獵野生動物,但經花蓮林區管理處查訪發現,竟是不肖山老鼠為盜伐林木,潛藏在山區時,因肚子餓而大肆盜獵野生動物所造成。

張彬指出,山老鼠在山區活動短則1個星期,長達10幾天,但這些山老鼠攜帶糧食有限,他們乾脆就地取材,私設陷阱盜獵野生動物果腹,行徑惡劣,而且山老鼠盜伐手法日益進步,舊式電動鏈鋸聲音大、易暴露行蹤,山老鼠特地改裝電鋸消音,使查緝更加困難。

地檢署檢察長林慶宗說,檢方已要求花蓮警方、林管處巡山員、森林警察隊等單位配合加強查緝動作,並請林管處協助蒐證,未來對山老鼠非法入山盜伐、破壞生態的案件,檢方將加重求刑。

※ 相關報導:

* 盜牛樟拒攔檢 車輪中槍落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7063478.shtml

雲林縣斗六市男子林俊良前晚趁著夜色和天候不穩,潛入古坑鄉草嶺山區的「嘉雲南峰」,盜砍大量珍貴牛樟木,要離去時被警方攔阻,林俊良開車衝撞警車拒捕,加速逃逸,警方連開3槍,林俊良手臂和腹部受傷,送醫後無大礙,另一人在逃。



◆ 澳巨無霸螃蟹 普通蟹百倍大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064607.shtml

中央社 2012.05.01

不少饕客喜愛大閘蟹,但想像一下尺寸約為一般螃蟹100倍大的螃蟹,也許會讓人更垂涎不已吧?最近在澳洲就捕獲一隻巨無霸螃蟹,預計將在英國展出,而逃過了成為盤中飧的厄運。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今天報導,英國威茅斯(Weymouth)的「Sea Life」水族館預計將展出一隻巨無霸螃蟹,牠背上的甲殼寬約38公分、重量達7公斤,號稱是在英國展示過的螃蟹中最大的一隻,而且還不斷在生長。

根據報導,這隻巨無霸螃蟹連同其他兩隻巨型螃蟹是於上個月在澳洲塔斯馬尼亞(Tasmania)沿岸抓到的,Sea Life水族館以3000英鎊(約新台幣14萬2030元)向捕獲的漁民購買來準備展示。

館方表示,這隻巨無霸螃蟹目前安置於高3公尺、寬1.8公尺的特製水槽中,並餵以魷魚等當作飼料。

至於其他兩隻巨型螃蟹則預定在英國伯明罕和德國柏林的Sea Life水族館展出。

※ 看照片,真的很巨大。



◆ 澳洲三地區 無尾熊快絕種

【聯合報╱編譯組/報導】2012.05.01

澳洲政府30日將棲息於部分地區的無尾熊列為瀕危動物。

澳洲環境部長伯克表示,面臨最嚴重絕種風險的無尾熊必須列入全國瀕危物種名單。新南威爾斯省、昆士蘭省與澳洲首都特區的無尾熊數量將列入「危險」名單內。伯克說:「無尾熊是澳洲的經典代表,擁有獨特的地位。」

伯克表示,若干因素嚴重威脅澳洲部分地區的無尾熊數量,包括棲息地減少、都市擴張、汽車、狗與疾病。不過在澳洲的其他地區,無尾熊繁殖旺盛,必須控制數量。他說:「事實上,在維多利亞省與南澳大利亞省的部分地區,無尾熊快要把適宜的覓食棲息地吃光,必須控制牠們的數量。但是在昆士蘭省、新南威爾斯省與澳洲首都特區的無尾熊數量則明顯受到威脅。」

fsj 提到...

南非獵豹產子 網路全錄首播

中央社 2012.05.03

南非林坡坡省(Limpopo Province)1家瀕臨絕種動物保護中心的1隻母獵豹(cheetah),昨天生下好幾隻可愛的幼豹,經由現場錄影後,首次在網路上播出。

根據南非新聞網站「時報即時消息」(Times LIVE)今天引述Africam.com網站發言人潘齊禾(Paul Penzhorn)的話,「我們希望讓觀眾看到有史以來第1次,這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是如何誕生的」。

他進一步表示,母獵豹會在保護中心照顧小寶寶們直到12個月大,然後讓牠們回到野生草原,回歸大自然。這段時間攝製組會跟拍幼豹成長的每個階段。

上週,Africam.com網站播出1段在約翰尼斯堡的華特爾.席蘇魯國家植物園 (Walter Sisulu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s)錄製的黑鷹孵化幼鷹影片。

潘齊禾說,由於黑鷹巢在很高的懸崖邊上,重達40公斤的攝影器材必須放在非常隱蔽、不打擾黑鷹生活作息的地方,進行錄製工作。並且設計1個2公尺長的長臂來遙控拍攝,如此才能讓鳥巢內景一覽無遺。

據報導,這1對有些年歲的黑鷹父母在那處岩壁築巢已經長達35年,也孕育了不少小黑鷹。



◆ 迷路鸚鵡自報住址 找到回家路

自由 2012.05.03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一隻蹺家迷路的小鸚鵡,竟然自己跟警察報路,離家3天後奇蹟似地重返女主人身邊。

這隻2歲大的虎皮鸚鵡,是在神奈川縣相模原市一家商務旅館前,被住宿的旅客發現。4月29日白天,一名男子帶著這隻鸚鵡到相模原北署報案,希望警方協尋鸚鵡的主人。該名男子表示,他當時正站在旅館前,小鸚鵡就直直地飛到他的肩頭上站立不動,完全沒有逃走的意思,研判鸚鵡應是有人飼養。

警方於是將鸚鵡暫時關在警局的鳥籠,並開始協尋飼主,但因缺乏線索,找了一天一無所獲。未料,在5月1日深夜,小鸚鵡突然在籠子裡說出一長串的單字,警員仔細一聽,發現鸚鵡說的竟然是相模原市的一處住址,於是循線找到鸚鵡的飼主,現年64歲的高橋文江女士。

高橋表示,5年前也曾養過另一隻鸚鵡,結果鸚鵡從籠子裡落跑後,再也找不回來。由於擔心鸚鵡會再度落跑,她試著教Peeko記住家裡的住址,沒想到真的派上用場。



◆ 「梅花鹿樂園」過度繁衍 大坵島 成殺鹿戰場

【侯俐安、潘欣彤/台北報導】2012-05-03 中國時報

「梅花鹿樂園」變成梅花鹿的飢餓煉獄?以梅花鹿生態觀光著稱的馬祖大坵島,日前竟發現三十四隻已風乾見骨的台灣梅花鹿骨骸,推測已陳屍整個冬天!

農委會專家勘驗指出,鹿群繁衍早已超過環境容許量兩倍,從死鹿腹部殘留未消化的皮毛,推測為糧食不足導致鹿餓到互咬同伴的皮,宛如電影《饑餓遊戲》般互相殘殺,已形成「病態觀光」。

民國八十一年時,連江縣農業改良場關閉所屬的三民畜牧場,野放十一頭台灣梅花鹿到大坵島,由於當地無人為干擾,梅花鹿可恣意穿梭林間,甚至會和遊客互動,深受喜愛,「梅花鹿樂園」稱號不脛而走,成了連江縣發展生態旅遊重點區域。

不過,經過多年繁衍,梅花鹿從廿年前的十一頭變成一五○頭,當地草糧漸漸不足,曾經綠草如茵的大坵島,也被啃食只剩光禿禿的黃土。今年清明節,馬祖民眾登島祭祖,意外發現梅花鹿屍橫遍野且臭氣沖天,斑斑血跡觸目驚心。

上月中旬,農委會林務局、台北市立動物園、台大獸醫系教授等專家學者登島勘查,推估鹿群已死亡三個月以上。林務局野生動物保育科科長林國彰說,鹿群屍骸有成鹿也有幼鹿,推測整個家族面臨生存末日,最後一刻仍緊緊依偎。依照該島生存環境,容納八十隻鹿就已是極限,而大坵島竟超量兩倍,糧食不足導致鹿群搶食、吃土,甚至餓到咬自己或同伴的皮吃。

林國彰分析,大坵島冬天寒冷且海象不佳,每年會有四個月是無人島,沒人餵食加上糧食不足,鹿群整個冬天都在互相打鬥殘殺,彷彿上演梅花鹿版的《饑餓遊戲》。

此外,現場鹿隻骨骸都未發現鹿角及鹿茸,且鹿角生根處「橫切面完整」。參與勘查的台大獸醫系副教授季昭華表示,可能是人為採取,但死亡鹿群只剩皮骨,究竟是在鹿生前或生後採取、是否遭人類獵殺等,已無法檢驗。

連江縣建設局長曹爾元表示,縣府也發現此問題,但囿於地方財政困窘,才會趁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到馬祖宣示美牛政策時,主動告知梅花鹿死亡事件,盼中央給予飼養補助,也依指示到島上消毒,並將安排鹿隻健康檢查,卻還要被農委會指稱「沒做好檢疫」,讓他無奈大嘆,梅花鹿從頭到尾都是野放,並非縣府圈養,「為何連檢疫都得扛責?」

※ 相關報導:

* 大坵梅花鹿 國軍食補變嬌客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072/112012050300188.html

八十二年戰地政務解除,兩岸情勢趨緩,也沒有「養肉防斷糧」必要,遂將牛宰殺後供民眾認購,梅花鹿則打算野放,最後決定送到同樣因撤軍變成無人島的大坵。

* 野放20年未檢疫 恐傳染肺結核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072/112012050300189.html

梅花鹿自廿年前野放後不但從未控管鹿群數量,也從未對鹿群做任何檢疫;專家擔心,梅花鹿具有肺結核、布氏等人畜共通傳染病,若繼續放任繁衍不管,不但會傳染疾病給遊客,也會破壞當地生態環境,最後恐得被迫撲殺近半鹿隻。

* 海岸環境敏感指標 澎湖調查
http://www.udn.com/2012/5/3/NEWS/DOMESTIC/DOM6/7068027.shtml

澎湖地區海上交通頻繁,油汙染事件時有所聞,澎湖縣政府利用實際調查,建立詳細的海岸環境敏感指標資訊,環保局表示,它在溢油緊急應變是相當有效的工具,可提供敏感區位所在及指出適當清理方式,降低對生態及環境的衝擊。



◆ 拒導盲犬入店 台中恐開首張罰單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喻文玟、李奕昕/連線報導】2012.05.03

本報日前報導推廣導盲犬障礙重重,昨天台中再度發生導盲犬遭拒事件。台灣導盲犬協會昨天會同社會局、寄養家庭到台中店家「迦南園」用餐,雖已訂位,但店家看到導盲犬,就說沒位子。

台灣導盲犬協會表示,寄養家庭三月底帶訓練中的導盲犬到「迦南園」用餐,遭店家刁難,社會局發文要求限期改善,但昨天五人三狗到餐廳用餐時再度「碰釘子」,店家理由是「沒收到公文」。導盲犬指導員黃一山說,一行人就在店門口僵持一、二個小時,到下午兩點半不歡而散。

協會表示,「導盲犬條款」身權法第六十條規定,視障者由導盲犬陪同,或導盲犬訓練人員於訓練時帶同導盲幼犬,得自由出入公共場所,不得刁難、拒絕。若勸導不聽,可連續開出一至五萬元罰單。

台中社會局表示,將再寄一次公文,確定店家收到後,限期一周內改善,若仍拒絕導盲犬,將開出全台第一張拒絕導盲犬罰單。

餐廳顧問陳先生喊冤,他說當時餐廳幾乎滿座,帶三隻大狗會影響客人,何況協會人員不是視障者,他詢問可否下午三點後進入,對方仍堅持進入,「拿雞毛當令箭,根本是找碴!」他說若視障者進入餐廳絕不會拒絕,還會跟客人溝通。



◆ 仿烏賊 科學家打造變色龍衣服

路透社 2012年5月2日

(路透2日電)科學家正在實驗室致力研製人造肌肉,這種人工肌肉模仿烏賊與斑馬魚的變色能力,最終可用於打造「智慧型迷彩服」。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 )研究人員根據一些魚類和爬蟲類身上發現的專有「色素細胞」 (chromatophores),研製柔軟與有伸縮性的人造肌肉。

這些魚類和爬蟲類因體內含有色素,因此具有改變身體外觀顏色的能力。

這項研究的領銜撰寫人羅希特(Jonathan Rossiter)說︰「我們從這些生物汲取靈感,運用同樣的方法讓人造肌肉產生驚人視覺效果的變化。」這項研究今天發表在英國物理學會(Institute of Physics)「生物靈感與仿生學」期刊(Bioinspiration and Biomimetics)。

布里斯托大學科學家說,這項偽裝科技只需轉動開關,就可讓身穿這件衣服的人調節體溫。

斑馬魚可以自皮膚內層把色素液體注送到表層,同樣的過程羅希特和他的同事可以在實驗室中以人造肌肉仿造出來。

羅希特說:「運用這項仿生注送方法,以調節體溫,使智慧型衣服或會散發熱溫液體的『第二層皮膚』,更容易讓人瞭解。」

他指出,當身穿這件衣服的人覺得冷時,液體會持續緊貼皮膚,當穿衣者覺得熱時,液體轉換位置到「第二層皮膚」外側,如此一來熱能便會散發出體外。

羅希特說,從互動機器人的人造皮膚到新的電子裝置等等,他們的團隊會致力尋求更有潛力的運用方法。中央社(翻譯)

fsj 提到...

洗衣機「洗」兩小時 貓咪毫髮無傷

中央社 2012.05.04

南非約翰尼斯堡1隻小貓咪,跑進主人的洗衣機裡睡覺,不知情的主人隨手丟進一堆衣服並開始清洗,可憐的貓咪跟著衣服一起「洗」了兩小時,幸能毫髮無傷的活了下來。

南非「星報(The Star)今天報導,63歲的女主人班奈特(Karin Bennett)日前把衣服扔進洗衣機,按下自動洗衣開關後,就出門到超市購物,渾然不知她心愛的寵物貓咪也在洗衣機裡面。

2個小時後,班奈特由超市回家,聽到小貓咪的叫聲,卻遍尋不著,甚至到鄰居家也找不到蹤影。正在滿腹狐疑的時候,突然發現洗衣機透明玻璃後面,出現一張非常蓬鬆、毛茸茸的貓臉,當下喜出望外,立刻帶著牠給獸醫檢查。

班奈特轉述獸醫的話說:「牠的9條命,現在只剩2條。」貓咪沒有任何外傷,但似乎驚嚇過度。

班奈特說:「牠一定是調皮跑進沒有關上蓋的洗衣機裡睡覺,現在回想起來,好像很有趣,可是當時我真的是嚇壞了。」

班奈特說:「最幸運的是,為了節約能源,我不再用熱水洗衣服,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報導說,事發後一整天,小貓咪對女主人不理不睬,好像抱怨她的糊塗。班奈特大呼不公平,「這是誰都可能粗心犯下的錯誤呀。」

※ 相關報導:

* 校狗不稀奇/富源國中養「校羊」 專門除草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y/4/today-north16.htm

校園裡頭有「校狗」不稀奇,在花蓮富源國中,養了兩隻「校羊」,負責協助校工清除崎嶇地形的草!校長葉淑貞說,之前學生參觀兆豐農場校外教學,看到可愛的綿羊好喜歡,因此學校才買了兩隻羊來飼養,也成了學生下課時間最愛。

* 「掉落熊」闖入高速公路 遭車撞死
http://www.udn.com/2012/5/5/NEWS/WORLD/WOR4/7072995.shtml

上星期在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德分校引起騷動的大黑熊,因為被台灣學生段安迪拍下而聲名大噪,不過這隻大黑熊昨天又出來覓食,卻在高速公路上發生車禍,被疾駛的車輛撞死。



◆ 中研院研究:海溫再升 中印度洋珊瑚恐死

【聯合報╱記者陳幸萱/台北報導】2012.05.04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團隊發現,中印度洋查格斯群島海域中的珊瑚都屬於「高溫敏感」系群,若海洋溫度再上升0.5至1度,該區域大部分珊瑚將面臨白化死亡的命運。研究結果已於5月2日刊登在「公共圖書館」國際網路期刊「PLoS ONE」,該期刊是非營利學術組織中最重要期刊。

陳昭倫率珊瑚礁演化生態與遺傳實驗室參與「中印度洋查格斯群島海洋保護區」國際合作研究,負責研究珊瑚共生藻的多樣性。查格斯群島位於印度洋中部,目前由英國託管,2010年開始全面嚴禁漁捕採獵,為全球面積最大的海洋保護區,佔地約55萬平方公里。陳昭倫團隊分析查格斯群島7種造礁珊瑚、超過250個珊瑚樣本,首度發現該海域的共生藻百分百是「高溫敏感」系群,缺乏「耐熱型」共生藻系群。

陳昭倫解釋,共生藻是生長在石珊瑚、熱帶海葵等多種海洋生物內的藻類。共生藻進行光合作用,為珊瑚等宿主提供高達九成的能源需求,珊瑚則替共生藻提供保護、居所與行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當珊瑚體內共生藻減少到珊瑚呈現白色骨骼時,就稱為「珊瑚白化」,時間久了即造成珊瑚死亡。

陳昭倫表示,查格斯群島的珊瑚共生藻都屬於高溫敏感型,面對全球暖化,海溫在兩百年來上升2度,這些共生藻都已經達到「生理極限」,海溫若再上升,可能會使共生藻「出走」,使珊瑚大量白化,影響海洋生態平衡。根據陳昭倫研究,台灣北部及澎湖海域的珊瑚共生藻也屬於高溫敏感型,皆面臨類似挑戰。

他指出,因過度獵捕、汙染破壞,台灣海域的珊瑚礁雖然還在,較大型的珊瑚礁魚類卻已消失殆盡,珊瑚缺乏魚蝦等「清道夫」清除藻類、廢棄物,不用等到海溫上升,就已面臨與藻類競爭的生存危機。

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團隊參與國際合作研究,發現海洋溫度上升0.5度至1度,查格斯群島大多數珊瑚將面臨白化命運。



◆ 花蓮布拉旦溪生態旅 泛舟看魚蝦

【聯合報╱記者陳宇君/秀林報導】2012.05.06

花蓮縣秀林鄉公所昨天在秀林鄉三棧社區舉辦「布拉旦溪遊歷險記」,吸引近3百名大小朋友參加,透過慈濟大學設計的生態教育闖關項目,近距離觀賞溪水裡的魚蝦、洄游魚類等,大夥兒還跳入冰涼溪水、坐在救生圈順水漂浮,體驗迷你泛舟的樂趣。

秀林鄉三棧國小學童以「再現彩虹橋」歌舞為活動揭開序幕,他們穿白、黑、紅的太魯閣族傳統服飾,搭配太魯閣族傳統樂器口簧琴的聲調,翩翩起舞、腳步輕盈,獲得熱烈掌聲。

闖關活動,大夥分組依序觀察水族箱中的螃蟹、溪蝦及魚類等,深入了解三棧溪中的生物,主辦單位準備潛水的面鏡、呼吸管,儘管天氣陰涼,仍吸引許多民眾潛水,近距離觀察溪中魚蝦。

「衝阿!」在黑色的救生圈中擺放橘色水盆,充當簡易船艇,學童坐或仰躺在救生圈,順三棧溪湍急水流而下,短短200公尺,體驗泛舟的滋味。

秀林鄉長許淑銀表示,近年來生態旅遊風行,秀林鄉的三棧溪,溪水碧綠清澈、擁有豐富生態資源,還有媲美太魯閣國家公園斷崖美景的黃金峽谷,每年春夏吸引遊客溯溪、遊玩。

許淑銀指出,布拉旦溪遊歷險記主要延續春之頌活動,行銷三棧溪,期望建立民眾對生態旅遊的正向觀念,以闖關活動讓大家認識溪中豐富的魚蝦生態,尊重自然景觀及資源、及對生態物種的保育,讓青山綠水永續保留。

fsj 提到...

台灣之「光」 阿里擬角鯊躍上國際期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y/7/today-life3.htm

自由 2012.05.07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鯊魚一向被視為海域中可怕的掠食者,不過,台灣外海的阿里擬角鯊,不只是全世界最小型的鯊魚之一,腹部還會發出藍光,引起比利時學者好奇,去年到屏東海生館從事研究,論文上月底刊登在英國知名的實驗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這個台灣之「光」還被英國廣播公司、科學雜誌(Sience News)等國際媒體報導。

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實驗室主持人馬費雷(Jerome Mallefet)與博士後研究員克拉斯(Julien M.Claes)去年七月來台,與海生館助理研究員何宣慶博士合作研究阿里擬角鯊發光機制。馬費雷是海洋生物發光研究專家,克拉斯也長期從事鯊魚發光研究。

何宣慶解釋,僅二十公分左右的阿里擬角鯊,是前水試所所長鄧火土於一九五九年所發表的新種,主要分佈在西太平洋的日本及台灣的外海,以東港沿海的密度最高,屬於深海的小型鯊魚,垂直洄游範圍在海面下二百公尺到二千公尺。

何宣慶說,海洋生物發光原因,主要是為吸引食物、躲避敵人與相互溝通等。深海生物有九成以上的個體會發光,但在全球四百多種已知鯊魚中,會發光的占不到一成。

過去推測阿里擬角鯊游到表層時,從下往上看,身體發出的藍光與天空光照一樣,產生「剪影」作用,可以隱身於水體中,不被掠食者發現,這個推論在研究中獲得證實。

研究團隊在東港採集到二十七尾阿里擬角鯊的活體,利用各種不同的激素對其表皮進行測試,發現阿里擬角鯊的發光主要藉由退黑激素來調控黑色素的分布以改變身體顏色,而其發光調控機制可能是傳承自淺海的鯊魚。



◆ 菟絲子「剪短髮」 救路樹做半套

自由 2012.05.07

〔記者蔡淑媛、唐在馨/台中報導〕台中市孔廟旁雙十路人行道十多棵榕樹遭到有植物殺手之稱的菟絲子入侵寄生,市府經民眾反映後通報包商清除,不過民眾卻發現只做半套,僅修剪部分菟絲子纏繞的枝葉,戲稱將長頭髮剪成短髮,治標不治本,惡性循環傳染。

孔廟旁一整排十多棵的榕樹遭菟絲子攀附寄生,金黃色藤蔓覆蓋枝葉,遮陽讓植物無法行光合作用,而且莖蔓攀附吸取榕樹養分,造成營養不良,情況不改善則會衰弱枯死。

市府經媒體披露後派包商清除,但附近住戶發現包商將部分榕樹枝葉和菟絲子鋸除,仍看得到菟絲子緊緊纏繞榕樹。

台大實驗林管理處樹醫蕭文偉表示,菟絲子未清除乾淨,很快會復發傳染,要在開花結果前清理,減少傳染機會,最好在冬天利用樹木冬眠時間修剪,減少樹木的傷害,也要注意剪除的菟絲子要妥善送到焚化爐燒毀,避免傳染。

蕭文偉認為,以修剪枝葉和攀附的菟絲子,只能治標,最好在蔓延前就要加以防治,要找植物專家到場看診治療,以免小病成大病。



◆ 崙背「沙風暴」 2000人種樹造林

【聯合報╱記者姜宜菁/崙背報導】2012.05.07

濁水溪揚塵「沙」很大,嚴重影響生態環境與居民健康,美商美樂家企業與雲林縣政府,昨天在飽受揚塵困擾的崙背鄉貓兒干地區,共同舉辦「2012Go愛美樂家、植樹護地球」活動,超過2000人種下防風林樹苗,共同守護濁水溪。

崙背鄉出身的立委李應元表示,以前小時候濁水溪沿岸盛行沙眼,現在病情已獲得控制,可是每年10月東北季風吹襲時,濁水溪沿岸根本看不清,整片飛沙走石。

雲林縣長蘇治芬指出,雲林縣生病了,每當10月過後揚塵非常嚴重,空氣品質不良,時常造成老人或幼童呼吸道等疾病,尤以濁水溪南岸的鄉鎮為最,保護河岸灘地、大量造林,刻不容緩。

美商美樂家企業來自北中南部,超過2000人共同響應植樹護地球活動,總面積3公頃,分為15個區域,種植白千層、台灣欒木等16種樹木2783棵,低窪地區選種如欖李等親水性樹種,增加存活率。

但當地居民卻不看好,認為種植西瓜較實際。豐榮村長蔡明清說,農民每年9月開始整地種植西瓜,等到東北季風來襲時,西瓜藤蔓已經覆蓋整個河床,隔年夏初就可以採果,既可以維護環境,又可以幫助農民增加收入,一舉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