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8

溺愛期 請無條件關愛孩子!

◆ 溺愛期 請無條件關愛孩子!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78067

【內容摘自《你的孩子再這樣下去就糟了!》,作者諸富祥彥/譯者葉韋利,新手父母出版】2012/03/16

接下來將進入討論具體的「孩子心智教育方法」。

育兒分成下列三個階段。
1) 溺愛期:六歲之前的學齡前,也就是嬰幼兒期。
2) 教養期:六到十歲,也就是兒童期。
3) 守護期:十到十二歲之後,十八歲之前,也就是青春期。

父母必須根據這三個階段,採取適合的方式來面對孩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1) 溺愛期:這段時期的重點是,請母親無條件的關愛孩子,不用想太多。

這個階段讓孩子實際體會到「他人深愛自己」、「自我存在價值」是很重要的尤其孩子在媽媽源源不斷的關愛中,能產生對父母,乃至於對這個世界的信任與安心。

然後,孩子就能獲得自我肯定,認為「自己是值得生存的人」。有了自我肯定,就等於打穩了心靈的基礎,才能培養成「在緊要關頭能勇往直前」的人。

為什麼媽媽的愛在建構心靈基礎時具有重要意義呢?因為實際感受到媽媽滿滿的愛,就是心靈一大寄託,了解到「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有媽媽守護」,或是「緊要關頭還有媽媽」。

這麼一來,就算有些辛苦,遇到不開心的狀況,依舊能繼續努力,也就能一鼓作氣,勇往直前。能夠一鼓作氣、勇往直前,對於生存是很重要的。在前面第1、2章曾提到,現在有越來越多無法忍受緊張感覺的年輕人,在「關鍵時刻」選擇逃避。比方說,每次乖乖來上課,但一到考試那個月就不出現,最後只得留級;在求職過程中順利度過好幾關,卻在最重要的面試當天不見人影……。

我跟這些人談過之後,都覺得他們「沒有打好心靈的基礎」。有個學生說:「不管我再怎麼努力回想,都想不出任何小時候跟媽媽玩得很開心的片段,記得的只有被罵得很慘……。」

因此,在這個時期特別要給孩子滿滿的愛,盡量越多越好。那麼,教養的問題該怎麼辦呢?教養放在之後也不要緊,等到孩子六歲之後還不晚。六歲之前不用擔心教養的問題,只要不斷灌注父母的愛,教養可以等到之後再補救。但六歲之前就該打好的「心靈基礎」,錯失之後,可是一輩子都無法再挽回。

我曾讀過一篇有關義大利育兒的短文集,其中寫著:「老爺爺說,『六歲以前的小孩,就該在淋著砂糖、蜂蜜和楓糖下養育』。」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只是黏糊糊的,好像不容易抱。)

孩子尤其需要接觸,多給孩子擁抱,多到像黏膩得化不開的肢體接觸。兒童十歲之前大部分的心理問題,不少都能靠著母親的觸摸解決。

緊緊擁抱心愛的小孩:

「○○寶貝,你最可愛了!」
「○○,你是媽媽的寶貝。媽媽最喜歡你!來,親一個!」就像這樣,看著小孩的眼睛笑著說。隨時保持這種狀態。

有個母親聽我說完後反駁。

「但這樣不會把小孩慣壞嗎?我婆婆會說,不好好管教的話,小孩長大之後就沒救了。」

對於婆婆這種話,不妨左耳進、右耳出,聽過就算了。

啊,不過回答的時候還是要面帶笑容:「原來是這樣啊!我會多留意的!」

※ 相關報導:

* 育兒階段 絕對不能做的三件事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78110

1) 不可以看心情育兒。孩子情緒不穩定的時候,父母也要站穩立場。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心情穩定。
2) 不要過度對孩子說些負面的言語,像是「為什麼你會這樣?」「你真的很笨耶。」這類話。
3) 不要拿兄弟姐妹或朋友來比較,貶低孩子。



◆ 國三生挾保護令 阻單親爸「動手」管教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r/16/today-so1.htm

自由 2012.03.16

〔記者許國楨/台中報導〕一名國三男學生不滿單親爸爸管教,竟自己跑到派出所聲請保護令,獲准後,他竟視為護身符,隨身攜帶保護令,只要父親一動怒、有出手動作時,他就拍拍後褲袋的保護令,「提醒」父親,父親一隻手停在半空,卻莫可奈何,氣到咬牙切齒、幾乎抓狂,但也僅能作勢,父子關係緊張,最後賴警方居間溝通,父子僵局才漸獲冰釋。

單親爸失去耐心 動手打兒

張姓國三男生讀小六時,父母離異,由父親獨力扶養,原本聽話的他升上國中後,因正值叛逆期,加上父親在工廠常須加班,導致親子關係日漸疏離。

張生在家中得不到溫暖,轉而在校尋求同儕認同、慰藉,跟著同學染上抽菸、蹺課等不良惡習,校方多次通知父親到校,父親起初好言相勸,久了逐漸失去耐性,開始以打罵取代溝通,還習慣性以三字經等暴力語言管教、辱罵,最後索性動手教訓,有時徒手,有時拿皮帶、衣架打。

原本就互動不佳的親子關係日益惡化,日前,張生直接到派出所報案,指因屢遭父親言詞及肢體暴力而心生畏懼,並出示身上傷痕,警方通知張父了解原委,張父坦承一切,但他自認管教小孩並沒有錯,警方基於保護被害人,且核發保護令係採從寬認定原則,仍然幫張生向法院聲請「暫時保護令」獲准,註明禁止張父不得再有言詞或肢體暴力。

保護令隨身帶 當「護身符」

不料,張生拿到保護令後視為護身符,一開始,只要父親一動怒,甚至有出手念頭時,張生就會從後褲袋內掏出保護令「提醒」父親;歷經多次同樣狀況之後,只要父親一發飆,張生乾脆也不掏出來,有恃無恐地拍拍後褲袋,意思是「我有保護令」,父親氣到不行,既不能打也不便罵,親子關係陷入緊張,張父擔心無法管教兒子,會誤入歧途,只得轉向警方求援。

當初幫張生聲請保護令的警方,回過來幫張父,日前趁張生放學,警方主動到張家與他溝通,從對談中了解張生因在家得不到溫暖,才故意使壞激怒父親動手,藉此取得保護令並引起注意。

警當「公親」 父子才破冰

警方於是再和張父溝通,張父也對忽略兒子感受而內疚,答應會多抽出時間陪兒子,父子關係才逐漸改善。



◆ 學童午睡15分鐘 注意力提升
http://www.cna.com.tw/News/aALL/201203160196.aspx

中央社 2012-03-16

國際研究顯示,午睡有助提升注意力,國內學者首次針對學童午睡研究,認為學童午睡可提升連續注意力及專心度;而建議的午睡時間為15分鐘內。

桃園縣興仁國小輔導主任、政治大學博士彭志業研究團隊探討學童是否應午睡,並以「短暫午睡對國小學童認知功能與情緒之影響」為題在睡眠醫學學會年會發表研究論文;研究顯示,學童午睡可提升注意力及專心度,然而,建議午睡時間為15分鐘內。

彭志業表示,研究對象以國小五年級學童,第一階段先取30名學童在睡眠實驗室接受單日20分鐘午睡與不午睡實驗後,再透過5種神經心理測驗,進行前測與後測。

研究發現,20分鐘午睡後較容易保持專心,不過午睡後在工作記憶、敘述性記憶、程序性動作記憶的表現則無顯著差異;另外,發現午睡後主觀嗜睡度較低。

第二階段在校園內測驗,透過67名學童都在2週內分別接受20分鐘的3天午睡及不午睡的個別研究後,待30分鐘後再進行午睡效益評量依據。

研究發現,午睡後學生睏睡度顯著比沒有午睡時要低,且3日內的睏睡度都比剛睡醒時要低,在第3日睏睡度有顯著降低。

彭志業表示,研究是以午睡20分鐘為時間標準,對於學童而言,20分鐘容易進入熟睡期,午睡時間結束後,學童易出現睡眠遲惰期,因此建議學童午睡時間應在15分鐘內。

※ 相關報導:

楊照:感謝佛里曼,但我們沒有理由自滿…
體罰 讓孩子變壞、變笨
* 沉重的中國幸福指數/貧富差距問題不能再埋沙裡

19 則留言:

fsj 提到...

最快3年後 英聽列大學甄選門檻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78061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12/03/16

今年暑假後升高一的學生,不能再忽略英語聽力的訓練了!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規畫,將把英聽測驗成績列入大學甄選入學「個人申請」的篩選門檻之一,最快104年實施,從目前讀國三準備考基測的這一屆學生開始適用。

蔣丙煌:盼考試引導教學

蔣丙煌表示,希望發揮「考試引導教學」,藉此改革,讓高中端更重視英語聽力的教與學。

蔣丙煌說,這項規畫已獲得招聯會常委會一致通過,常委會成員中也有教育部的代表,但仍需在下周四 (22日)召開的會員大會討論並通過,最快從今年8月讀高一的學生開始實施,讓高中有三年時間去因應,最快104年實施。

讓教學更重視英聽能力

他表示,英文能力包括聽說讀寫,但目前考試不完整,只考讀寫能力,造成很多大學、包括台大,想用英語教學,但學生聽不懂,因此希望藉由大學採計英聽成績作為「個人申請」的門檻,來引導高中英語教學能更重視學生的聽力。至於哪些校系要採用英聽作為申請的門檻,則由各校系自行決定。

大考中心主任牟宗燦對此表示歡迎,他說,大考中心辦的英聽測驗符合高中課綱命題,大學端如果不採計就太可惜了。

牟宗燦說,今年秋天英聽測驗改為正式測驗後,將鼓勵各高中團體報名,且報名人數沒有上限,大考中心在試務及試場規畫上,都足以因應大規模的英聽測驗。



◆ 林業經營 攸關森林系存廢

【姜保真】2012-03-16 中國時報

日前潘富俊教授在貴版發表〈林務局還有必要存在嗎〉質疑林務局角色定位。而隔日林務局局長回應潘富俊教授的投書,實在令人失望。筆者也就此一問題提出看法。

潘富俊教授的質疑,是指出當前台灣林業經營方向的偏頗,並不是說完全不要森林遊樂。林務局的主體業務不應該只是經營森林遊樂區,也應該涵蓋各主要國家的林業經營項目,那就是造林伐木,而且這才是正業。森林系師生理論上應該有正確的知識與能力,從事合理化的造林伐木工作。完全禁止伐木以滿足少數保育人士的不當籲求,不過是一種媚俗的卑躬屈膝。同時,也扭曲了林業的普世價值。

潘教授筆下的培育森林,一方面可為台灣社會提供部分的木材需求,一方面也促進森林更新。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正常的林業經營,「造林伐木」不應該與「盜林」、「濫伐」、「破壞水土保持」畫上等號。否則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的木質建材與紙張是何處而來?難道都是外國盜林濫伐而來的嗎?李局長的回答給人有一種故意雞同鴨講的巧辯之感。

其次,我們不否認在當前台灣社會推廣森林遊樂有其社會價值,也確有需求。但是現在的諸多森林遊樂區經營管理權都掌握在「林業人」手裡;這些林業人所接受的專業教育,乃至他們進入公職服務的管道-高普考試,都是通過諸如樹木學、育林學、森林經營等等傳統科目的考試。這些專業訓練在當前台灣林業界已無多大發揮之地;反之,林業人並沒有接受餐旅管理、遊憩及育樂經營等足夠專業的教育與訓練。

一個依賴背誦樹木拉丁學名考取公職的林業人,叫他經營一座座落在森林中的旅館,其實是很難勝任的。這其實也是潘教授質疑所在;如果只是搞自然解說與森林遊樂,林務局的業務職掌的確可以移交其他單位。

再者,這麼小的台灣,林業的有形產值(木材)占全部農產品產值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一,卻有七所大學的森林系組存在。即使有大學將森林系媚俗的改名,換湯不換藥,這些森林系學子所接受的專業教育,在台灣社會是無用武之地的;對國家資源是浪費,對青年學子是虛擲青春。其實就在鄰近的東南亞,確實還有不少林業工作機會,諸如紙廠、家具廠、從事造林伐木的林業公司,但是台灣青年的外語能力不好、吃不了苦,看不上外商所能提供不太高的薪資,幾乎很少人願意赴海外工作。

台灣青年學生的困局,森林系只是其中一角冰山。我們的高等教育需要大刀闊斧改革了。(作者為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學術祕書)



◆ 富二代 不要接班只想當官

【經濟日報╱記者陳致畬/綜合報導】2012.03.16

大陸家族型民營企業,正進入「第二世代」的接班期,但據統計,有多達82%的「富二代」們,表示不願主動接班。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余明陽,14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所舉辦的「第二場深度思考系列論壇」上,發布這項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顯示,這些在改革開放初期創業的大陸企業家,平均年齡已達52歲,在未來十年之內,都將進入接班人的權力交接過程。

據報告統計,目前僅有18%的第二代企業家願意並主動接班,有高達82%的受訪者不願意、非主動接班,更不想承襲父輩們的辛苦與無助,並像大陸大學生熱衷於考公務員一樣,一些富二代的理想竟然是當官。

余明陽表示,大多數接班人為1970年至1980年前後出生,深受網路影響,具有新新人類內心孤獨、自主感受強烈等文化特質。鍾情於虛擬經濟,對於網路、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等投資興趣濃厚,但對創辦實業、成本控制、精細化管理等,興趣不足。

因父輩創業忙碌,在成長階段較少與「富二代」們相處,很多接班人生活環境特殊,養成較強的自我個性,往往與父輩形成兩種極端性格。與父輩創業時一群患難兄弟相輔佐不同,大多數富二代所交的朋友,都是共同享樂的酒肉兄弟。

余明陽分析,伴隨經濟全球化等因素,「職業經理人」體系尚未成形,這對大陸家族企業走向現代化制度,進行規範管理和團隊整合帶來困難,加上難以父輩「一招吃遍天下」的簡單競爭方式獲利,因此「富二代」們要在複雜環境中做出決策,將有更多挑戰。

余明陽總結「富二代」們特徵,包括「絕大部分有留學經驗」、「底層人脈不足」、「只關注網路經濟,不願涉足實體」、「面臨改革危機」等,引來現場MBA學員的陣陣會心笑聲。



◆ 經濟差 美國兩代同堂成新趨勢

【Upaper╱中央社】2012.03.17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16日公布的新研究,近年來因經濟因素搬回家和父母同住的年輕人,對這樣的安排多感到滿意。

研究也顯示,孩子返家同住的父母,對經濟困境也較樂觀,且和那些成年孩子不在家的父母一樣快樂。

皮尤研究中心去年12月以電訪方式,訪查全國代表樣本2048人。此外研究人員也分析2007年到2010年美國人口調查與統計局社區普查數代同堂家庭數據。

皮尤指出,美國18-34歲年輕人中,近年來近39%被迫搬回家和父母同住。

年齡在25-34歲間受訪者,高達78%的人告訴研究人員,他們對這樣安排很滿意。

研究人員寫道:「若和父母同住會留下污名,但現今的『啃老族』一代並未得到這種告誡。」

皮尤表示,近來經濟衰退及隨之而來復甦情況捉摸不定,促使美國兩代同堂家庭激增。

研究人員研究普查數據指出,美國現今數代同堂比率,已達到1950年代初期以來的新高,主要因年輕人失業率飆升所致。

fsj 提到...

明星vs.繁星

【聯合晚報╱社論】2012.03.18

大學入學的「繁星計畫」放榜,非都會區的綜合高中及一般社區高中傳出好消息,其中不乏偏鄉貧困孩子力求向上的感人故事,令人欣慰多元化入學管道漸漸累積出一點成績。

不過,這樣的氣氛中,比較突兀的是,同時也傳出了明星高中師生的埋怨。有學生自嘲在建中的學測成績「像一張廢紙」;有人質疑入學名額被繁星「搶走」,是「打壓明星高中,創造齊頭式平等的假象」;甚至於,這次台大醫科由繁星計畫錄取了九名學生,建中校長直指壓縮了指考名額,對成績好的孩子「不公平」,多占名額台大應外加。

由歷年紀錄看一看,各地明星高中應屆畢業生有五成、甚至高達七成能考上國立大學,建中、北一女更有35-40%錄取台大;單單一所明星高中一屆畢業生能考上各大學醫學系的人數,不是個位數,而是數十、甚至上百人。這樣壓倒性的成績,可說把明星大學的明星科系視為囊中物,現在多分了幾個名額給繁星計畫,竟會引起反彈,明星們「志在台大醫科」的企圖難道到了「一個都不能少」的地步嗎?

明星高中師生的心態不難理解,會考試的「好學生」把考試成績當作測量素質的唯一指標,卻不了解其中可能也有「假平等」的迷思存在,當然也不易體會「多元」擇才的意義。相形之下,多少非都會區的高中從整體教育資源來說,本來已輸在起跑點上,繁星計畫只不過多一個較為有利的甄選管道,且只占全體大學入學名額的百分之十而已。為弱勢地區學生多開一扇窗,還會引起反彈,明星的光環果然一絲也不容他人分享嗎?

今天這時代,人才多元化的趨勢,本來就值得傳統「精英擇才」的教育方式多反省,從比爾蓋茲到蘋果的賈伯斯都是現成的典範。更不用說,近年來的「台灣之光」,已非傳統學術路線的李遠哲等人所獨占;反而從體育界的各個年輕小英雄,到吳季剛、吳寶春等多元人才都在發光,而他們從來不是求學路上的「明星」。大家且放開心胸,學習欣賞繁星點點多麼美麗!



◆ 教育部大學…有望進世界百大?

【聯合報╱張瑞雄/東華大學資工系教授(花縣壽豐)】2012.03.18

媒體報導,英國泰晤士報公布的世界大學學術聲望排名台大進步了廿名,台大自己也說,排名有提升,顯示台大執行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有達到預期成效。

問題是,不要忘了這個排名是「聲望排名」;教育部和台大完全不提泰晤士報根據教學、研究、論文引用、產學收入和國際化程度分數所做的排名中,台大只排在第一五四名,比去年的一一五名還退步,也落後北京大學甚遠。

去年超過台大,排名一○五的新竹清華大學,今年更落後到二○一到二二五名的範圍,所以雖然台大的聲望看起來很好,但實質上卻是每下愈況。所以,五年五百億真的有發揮效果,還是只是把錢花在國際公關上,聲望增加,但骨子裡並沒有長進呢。

教育部希望第二期五年五百億計畫後,台灣能有十所大學進入全世界排名前百分之一,也就是在三百大以內,希望教育要說清楚三百大的排名是依據什麼?如果還是只是聲望的排名,還到不如把五年五百億的錢省下來,直接補助窮苦學生實際一些。

要貨真價實的世界百大,就是無論哪個機構、無論用何種標準來做評量,一個大學都可以進入前一百名。就像東京大學,不管怎樣排,它永遠在百大之內。

教育部要好好檢討台大和東大差在哪邊,然後對症下藥,而不是只是撒錢而已。

雖然聲望好,也可以招來一些好學生和好老師,但聲望若只是靠金錢撐起來的話,畢竟很心虛,也不是長久之計。應該好好想想,在目前大學都是教育部大學,私立大學處處受教育部管制,而國立大學被視為是公務機關,老師是公務員的制度下,台灣真的有大學可以進入世界百大?

fsj 提到...

生不起也養不起

【譚淑珍】2012-03-18 工商時報

■韓國的國防部長每年都吶喊:軍力嚴重不足,快生孩子、快生孩子...。然而,面對高價育兒費用,韓國年輕夫妻只能將「保家衛國」放在心裡。

■Having a baby in Korea is too expensive.

選票決定政策,不是只有台灣。韓國411將進行議員選舉,朝野不約而同的都提出「擴大養育津貼對象」的選舉公約:從2013年開始,將養育津貼對象從現在的0到2歲兒童擴大為0到5歲,而且沒有排富原則,所有家庭都適用。

其中,從「大國家」更名為「新世界」的執政黨,更具體的提出0歲兒童每月發放20萬韓元(US$1=W1,126,約新台幣5,900);1歲兒童則每月15萬韓元,2至5歲則每月10萬韓元,不過養育津貼只會發給不把孩子送到托兒所的家庭,如果把孩子送到托兒所,雖沒有津貼可領,但可享有受免費保育的福利。

天價育兒費 嚇壞父母

在野黨的民主統合黨雖沒有提出具體的津貼金額,不過也宣佈將針對有0至5歲兒童的家庭給予育兒津貼,並補貼托兒所和幼稚園費用。

朝野突然會對育兒問題這麼關切,是因為「生不起、養不起」是目前韓國1940、50年代人的怨憤,1980、90後年輕一代的壓力積累而成為一股民怨,並成為輿論討論的重要社會議題:天價育兒費用,嚇跑為人父母。

少子化,是韓國每一任政府都定位為「動搖國本」的戰略問題,是每一任韓國國防部長都同相似而驚恐的語句要求國民多生,否則國軍人力將嚴重不足,無法保家衛國,當然更無法對抗北韓。

生一個孩子 要花27萬

然而當「保家衛國」的責任心面對現實的育兒價時,只能將「保家衛國」放在心裡了。因為在韓國生一個孩子所需的費用超過1,000萬韓元(約新台幣27萬元),包括產前檢查與產後做月子,若將做月子費用扣除,也要650至750萬韓元(約新台幣17萬至20萬元)。

韓國雙薪家庭的月平均收入是401萬韓元,如果生一個孩子就要花費家庭兩個半月或是一個半月的收入,有誰會敢要生孩子呢?

況且,孩子還要養大成人,韓國「就業網站Jobkorea」曾針對有學齡前兒童的上班族進行育嬰費的調查,發現雙薪家庭平均月收入中,育嬰費用就佔31.4%。

然而,越是生不起、養不起,育兒費用越是成正比的飆升,這是因為平均每名女性生育1.22人的超低出生率,激發了廠商推出高價嬰兒用品。

廠商的心態很簡單:在少子化下,家裡的爺爺奶奶、姑姑、阿姨等長輩們,肯定都會疼家裡「唯一」或「唯二」的小孩,於是原本一罐800克的普通奶粉價格是2.78萬韓元,號稱是紐西蘭的「高級」奶粉,價格就翻升為5.49萬韓元。

於是韓國新手父母的共同畫面是:想為新生兒購買嬰兒床,到了店裡後,看到的價格不是100萬就是150萬韓元,只好默默的從店裡走出來。

最後,他們決定從出租店租用,或是向同事,甚至是左鄰右舍的人打聽能不能借用?但是這麼做,又「覺得對不起孩子,感到很難過」。於是,不敢再生第二胎...。

fsj 提到...

iPad取代教科書? 搶救四眼小低頭族

【聯合報╱高怡宣/大學副教授、學生家長(台北市)】2012.03.19

教育部正在舉辦「十二年國教人才培育規畫座談會」,根據新聞報導,討論的重點是特色高中或特色班的招生方式。可是除了這個題目以外,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討論,例如應如何搶救國小學生的眼睛、電腦和電動玩具在小學教育的定位等等。

最近我參加了兩場結婚喜宴,發現小朋友們不再滿場追逐、打打鬧鬧,而都低頭沉迷在手中的iPad或智慧手機的虛擬世界,或打電動,或上網。席間少了孩子們活潑歡笑的氣氛,讓我感覺到新科技改變了人際的互動,也惡化小「低頭族」們的視力。

許多孩子喜歡有影像的電子產品,那比枯橾的文字教學有趣。幾年前,我在女兒就讀的國小擔任愛心爸爸,於早自習講解唐詩。當我提到杜甫的「八陣圖」時,小三的男生們異常興奮,紛紛提出對諸葛亮、阿斗等歷史人物的意見,因為他們大多玩過以三國誌人物為主題的電玩遊戲;教育部長蔣偉寧念國小的小兒子最近也表達可以用iPad取代教科書來學習的希望,顯露對電子教學的嚮往。

但這樣做真的好嗎?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的資料,國小學生的視力,過去六年間急劇惡化。(如圖)從九十四到一百學年度,公立國小六年級學生的近視比例從百分之五十五上升到百分之六十五。我不知道確切的原因,但打電腦或使用電動玩具時間過長,應是重要原因。

在美國,許多矽谷的電腦工程師送子女到教室沒有電腦的「低科技小學」就讀,這些「高科技父母」們認為,小學教育應強調「動手做」,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培養想像力與創造力。他們認為電腦不適合小學教育,小學生應減少使用電腦,尤其電腦軟體朝向人性化的方式設計,不需要動腦子都能輕易使用時,更容易讓使用者的思考能力退化。

在十二年國教的座談會上,該關切的不只是特色高中或特色班的招生方式,更應該從根做起,搶救孩子們的視力,正視電腦與小學教育之間的關係,這才是完整的十二年國教政策。



◆ 搭錯車未求助… 搶救孩子生活能力

【聯合報╱黎瑞恩/服務業(新北市)】2012.03.19

報載一名國中生邊騎車邊吃鹽酥雞,結果不小心將竹籤戳到手心,只好速速就醫。另一名高職女生,則是從花蓮坐火車要到新城,結果坐錯車,身上沒有手機,也不敢向其他人求助,最後一路坐到竹南。

所幸兩個孩子都平安無事。但是前者太任性,後者應變能力則明顯不足。騎車怎可邊吃鹽酥雞?萬一戳到嘴,或重心不穩偏斜跌倒,發生車禍,後果不堪設想!

許多孩子平常就是散漫隨興,什麼都無關緊要;許多孩子口頭禪都是「沒差」或「又不會怎樣」。但掉以輕心,輕忽隨便,常變生肘腋,後果難以收拾。這個孩子紮實上了一課震撼教育。

再說高職女生,已滿十五歲,是個大女孩,即使是同車陌生乘客,也可以商借手機連絡家人,或向列車人員求助,應該均非難事。但她明知坐錯車,竟然因膽怯將錯就錯,枉坐五百多公里冤枉路,並且勞師動眾,大費周章,沒有人教她怎麼搭火車嗎?

教育即生活,教會孩子生活能力比什麼都重要。請家長和老師多用心吧!



◆ 效法史懷哲 青年下鄉播藝術種子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12.03.19

教育部以「策略聯盟」方式,整合39家教育基金會及民間團體,一起推展終身教育,組成終身教育、多元文化教育、閱讀教育、原民族群永續教育及藝術教育等五個學習圈,預計受益人數達34萬人次。

教育部「策略聯盟」 推動5個終身學習圈

教育部次長吳財順表示,五個終身學習圈將執行73項計畫,服務對象包含偏鄉學童、原住民、新住民、高齡者、農民、弱勢族群等,預計辦理3000場以上的活動。

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設計系畢業的賴予喬,擔任「藝術史懷哲」,三年來深入偏鄉帶小學生玩藝術,讓孩子們融合莊稼人家的生活經驗,以舊報紙打成紙漿,捏塑出農夫耕作的辛勤姿態。

賴予喬說,偏鄉孩子比都會孩子更珍惜學習資源,原本3小時的課程常學了6小時都不嫌累,雖然擔任藝術史懷哲工作沒有固定薪水,但看到偏鄉孩子發亮的眼神,她希望能做到99歲都能教小朋友玩藝術。

藝術教育學習圈由金車教育基金會擔任組長,金車總幹事曾清芸說,希望打破一般對藝術充滿距離感的成見,將舉辦音樂感性講座、藝文共賞活動、夢想世界藝術營、藝術史懷哲青年藝術家下鄉、銀髮族慈善音樂會、弱勢兒童音樂教育等。終身教育學習圈的內容包含電腦知能研習、環保志工培、青少年公益旅行、公民品格教育、樂活動起來運動講座、農民希望工程等。多元文化教育學習圈則負責課輔志工培訓、台灣新住民有品家庭運動、多元文化弱勢家庭兒童生命教育、新住民手工技藝深度學習、世界彩屋幸福行動圖書館等。

閱讀教育學習圈計畫陸續舉辦說故事媽媽活動、閱讀巡迴講座暨座談會等;原民族群永續教育學習圈則協助山區部落學童傳習傳統歌謠舞蹈。



◆ 孫維新:今占位子 明天就是不負責的領袖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沈育如、鄭語謙、陳智華/新北市報導】2012.03.19

「今天你占了位子,明天你就會是那個不負責任的政治領袖了。」台大教授孫維新,去年九月廿六日,在課程上對學生講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孫維新在台大開設「認識星空」課程,課程很搶手,常有學生寫電郵向他抱怨「搶位子搶不到」。

去年九月廿六日,孫維新在上課前,講了衛星從外太空墜落地球的例子,強調上他的課不是學天文,而是學「自覺」,希望學生從上課不要占位子做起。這段話,被學生貼上網,卻意外激起新北市圖發起「自覺(心閱讀)運動」。

當時孫維新舉的例子,是去年九月美國衛星UARS往下掉,媒體報導「碎片掉落地球地面擊中人的機率是兩千四百分之一」,孫維新告訴學生:「這比大樂透的機率還高,因此走在街上要小心,出門要戴鋼盔;但地球上的人類為什麼需要受這樣的威脅?」他認為,這正是先進國家太沒有自覺而危害他國的最佳寫照,「希望學生能警惕,要有自覺。」

孫維新還以電影「賽德克巴萊」的場景,談到早年阿里山的紅檜都被日本人運回日本,造就日本建築奇觀,台灣人看了很痛心。但如今台灣森林因禁伐而很美麗,卻仍買得到不知來自哪個國家的漂亮原木家具,大家也不關心這些木材的來源。他請學生省思:「別人對我們做這些事的時候,我們義憤填膺;但我們對別人做這些事時,我們卻完全沒有感覺。」

孫維新希望他的學生,以後做任何有關自己和別人判斷的時候,永遠聆聽內心叫「良知」的小小聲音,包括上課不要占位子。

台大教務長蔣丙煌說,他同意孫維新的說法,學生擺書包占位子,是不可取、投機的做法。教育部次長吳財順說,圖書館等館所應該要建立制度,讓民眾不占位子,喚起民眾對此事的重視。



◆ 原來,世界百大大學排行另有玄機

【聯合報╱賴鼎銘/世新大學校長(台北市)】2012.03.19

如果不是昨天張瑞雄教授大作「教育部大學…有望進世界百大?」,我們還沒發覺百大排行原來另有玄機!

沒錯,就英國《泰晤士報》公布的世界百大排名,台大在「聲望」排名確實表現不錯。其實不只台大,大陸的清華大學及北京大學在二○一一及二○一二年也各有三十五到三十,及四十三到三十八名的提升。

令人怪異的則是,前幾年,我們看到的都是「整體排名」的報導為主,但今年卻只強調「聲望」一項,豈不讓人狐疑!上網查詢,才知事出有因。因為,就「整體排名」來說,兩岸的大學這一次可說是輸家;例如大陸的中國科技大學由四十九名降至一九二名,大陸清華大學由五十八降為七十一,北京大學由三十七降為四十九。台灣的清華大學由去年的一○七名降為二○一至二二五區間,台大則由一一五名降為一五四名,總分由五五‧二降為四六‧二。

清大及台大的退步,那裡出了問題?《泰晤士報》的「整體排名」由教學、研究、研究影響指數、產學收入及國際化五個領域的分數所組成。筆者細看台大及清大的「整體排名」細項分數,發現台大除了產學由三五‧七分進步為四十分、研究沒有變化外,其他三項都被調降;尤其研究影響指數降最多,由六一‧六分降為三九‧九分。清大則五項盡墨,其中國際化由三四‧一分降為十七‧七分,而研究影響指數也降最多,由六六‧九分降為三九‧七分。

這些細項分析所顯現的問題,我們寧願相信是指標計算改變所致。但如果是事實,教育部有必要深入了解頂尖大學的研究影響指數為何劇降,以及國際化為何退步的成因。否則,五年五百億得到這樣的後果,如何讓繳稅的社會大眾心服?

fsj 提到...

倫轉新北市-給孩子打球的地方

【本報訊】2012-03-20 中國時報

某日傍晚經過永和國中,碰巧是放學時間,學生潮水般湧出校園。籃球場上卻還留著一群不甘心早早離校的同學,大夥兒各自把書包放在場邊,運球、投籃、帶球上籃,每個半場上約莫都擠滿了超過廿人。

我總是喜歡看見球場上擠滿「尬球」的年輕人。年輕時,我也是其中一員。但當我的孩子也到了打球的年齡,我突然發現,我們並沒有給孩子太多打球的地方。

大多數的公園裡不乏兒童設施,鞦韆、溜滑梯、彈簧馬;老人家除了腳底按摩步道,也很容易找到一個打太極拳或是練圓極舞的空間。可是青少年運動休閑設施呢?幾乎是零。

他們都應該留在學校,放學後去安親班、補習班,然後在晚上九點、十點回到家,拖著疲憊的身體繼續寫功課,午夜時分就寢,第二天再早早出門上學。就這樣度過了比上班族更「起早睡晚」的青少年階段。

終於等到了十二年國教,孩子們應該可以從升學壓力中釋放出來了。新北市要多讓孩子們有些可以打球的地方,我們要逐步將學校的球場延長開放到晚上九點,並且增加夜間照明,也會在社區中找出適合興建夜間球場的場地。

打籃球的孩子不只能長高,還能學會團隊精神。沒帶球去球場的孩子,很容易就接到場上的陌生人傳來一個球,那是年輕人之間的一個友善訊息,鼓勵你來個帶球上籃,很容易就交上朋友。

放學之後,你希望你的孩子關在房間打電動打成一個宅男?還是你贊成讓他到籃球場上以球會友、交友?

我喜歡孩子打完球以後一身臭汗。那是青少年健康的味道。

※ 相關報導:

* 北市兒童節大禮 4月3日國小「大下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972929.shtml

台北市長郝龍斌昨天提早送出「兒童節大禮」。他宣布,4月3日當天,北市各國小每節下課時間將由原本的10分鐘,增為20分鐘;當天每節上課時間,則由原來的40分鐘縮短為30分鐘。4月4日兒童節當天,各國小也將不要求家庭作業。



◆ 廖玉蕙:橘子跟氣球有什麼地方相同?

【聯合報╱廖玉蕙】2012.03.20

前一陣子,有人在媒體上投書,呼籲教育部放寬教科書審查制度。理由是:審查委員常因嚴格把關,除了修訂字句外,還常以「了無新意、觀念陳舊、食古不化」要求抽換知名童話或經典作品,嚴重妨害教學的創新。

這樣的說法似是而非。教科書如果編得好,當然不需要有審查機制。但以目前的狀況看來,送審課本往往連基本文句都出現問題,就遑論美感了。小學正是語文扎根的階段,課文的文清字順、語意精確是基本需求,如果連這一點都達不到,審查制度豈能輕言廢除?

從審查過的送審課本中隨意舉個例子:「歹徒萬萬沒有想到原本已經湮沒的不利證據,在鑑識人員的努力下卻能重新出現,讓他百口莫辯。」看似簡單的三句話,就有兩處值得再斟酌。「原本已經湮沒」應該是「原本以為已經被湮滅」;而「百口莫辯」通常用於真正被冤屈者,此處,代之以「啞口無言」應該是較為適當的用語。這種中國文字的眉角掌握是語文奠基的基礎功,審查委員焉能不講求。

此外,小學課本喜歡教孩子修辭,可是修辭教學的例句又常讓人閱之噴飯:譬如「借代法」的範例:「我走進理髮廳,理髮師立刻伸出『魔爪』把我按住,接著就拿出一部小型『除草機』,把我頭上的『雜草』除得一乾二淨。」以魔爪、除草機、雜草分別借代理髮師的手、剃刀、頭髮,既粗糙且欠缺美感;而所舉「映襯法」的例子則是:「弟弟吃飽後的肚子,餓得還想塞進一頭牛。」邏輯大不通,這樣的修辭,還真不如不修的好。

讓人詬病的還不止此,選文的思想老舊更是大問題。譬如:曾從《史記.滑稽列傳》裡摘出一段文字,寫楚莊王的愛馬病逝,君王主張以大夫的禮數下葬,命令眾臣送葬,如此荒唐的命令讓優孟知道後,故意正言若反地泣訴,請莊王應該擴大規模,用人君之禮下葬馬匹,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大王是多麼地貴馬賤人。莊王警覺並請教優孟該怎麼辦才好?優孟說:就用大鍋當棺木,加上花椒、肉桂、生薑、大蒜調味,燉香噴噴馬肉,讓臣民共同享用即可。

最後這段將死去寵物調味燉熟並分享的情節在現代的課本上出現,看在愛貓、愛狗人士眼中,不知要做何感想!編輯居然會在愛護動物的呼聲甚囂塵上的此刻,選用這種不符時代潮流的選文,真是讓人瞠目結舌!

更讓人不解的是,在電子郵件的快捷早取代了手寫書信的現代,國語課本上還有描述交往國際筆友的課文,強調老師之所以不讓學生運用電子郵件交友,是因為「親筆寫信能看到對方的筆跡,用工整的字體能表達誠懇的心意,還能在信封裡附上特別的小禮物,更能建立真正的友誼。」傳遞出的訊息彷彿是:用電子郵件沒有誠意;要送禮物才有真友誼;更示範了錯誤郵寄方式—將禮物裝在信封裡隨信奉贈。

這些落伍的課文,不禁讓我想起女兒上幼稚園時參與的智力測驗。其中一道題看來簡單:「橘子跟氣球有什麼地方相同?」女兒竟答不出來,我氣得指正她:「不都是圓的嗎?怎麼不會!」女兒辯稱:「可是,氣球不一定是圓的啊!有茄子形的,也有兔子形的。」是啊!時代一直往前行,氣球不再只是圓形了,心形、寵物形狀的、漢堡樣子的……新的形狀應運而生;如果教科書還老是執守舊概念,不設法排除制式思考,與時俱進,一口認定氣球跟橘子都是圓的,我們的教育才真是堪慮的呀!



◆ 研究:一心多用 讓腦部更靈活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03.21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發現,人類在從事簡單性工作時,如果腦中同時被其他事物打擾,可增加腦部工作記憶容量(working memory),讓腦部更加靈活。

研究人員讓民眾從事簡單的工作,包括看到特定字母時按下按鈕或是吐氣,並且隨時詢問當事人是否有分心想其他事情。事後,研究人員再觀察他們是否記得住某些文字,以及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來測量民眾的「腦部工作記憶容量」,結果發現,剛剛有「分心」想其他事的人,其工作記憶容量較高,而且並不會影響其工作表現。

研究人員斯摩伍德表示,「當一項工作做起來並不是很困難時,腦部工作記憶容量較高的人,除了想正在做的事之外,還可以去想其他事情;這次研究結果也指出,每天在搭公車或是沐浴時,人們會去規劃事情,都有可能與工作記憶容量有關。」

工作記憶也被稱為「短暫記憶」,是暫時儲存與加工訊息的記憶系統,讓大腦可以同時處理多項任務。工作記憶容量也與一般測量智商有關,例如閱讀理解與IQ測驗。

這次研究也認為,工作記憶容量貢獻之一,在於可讓腦部專心面對目前最棘手的問題。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 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

fsj 提到...

大陸教育丟掉了根本

【記者王超群/整理】2012-03-20 旺報

評論解讀大陸的高校,有學術腐敗和誠信疑慮;大陸的教育,存在家長焦慮和學生壓力。部分是華人社會望子女成龍鳳始然,但社會乃至政治體制不鼓勵自由思潮甚至崇尚人治權威,可能才是病根。

中國教育有問題嗎?有,而且很嚴重。嚴重到什麼程度?嚴重到連我們有什麼問題,或者問題出在哪裡,都不知道。

金牌,不該是體育的目的;諾獎,也不該是教育的目標。發展體育運動,應該是為了「增強人民體質」;發展教育事業,則應該是為了「提高國民素質」。盯住這獎那獎不放,把能不能得獎看作成敗的標準,恰恰證明中國教育出了嚴重的問題。

什麼問題?丟掉了根本,搞壞了腦子。

腦子被搞壞的表現之一,是不但不會分析問題,甚至也不會提出問題,包括不會反問、批駁、質疑。比如有人說:殺人的事,天天都有,到處都有,你憑什麼把藥家鑫案歸罪於中國教育?這就讓人哭笑不得。沒錯,我們確實不能說,但凡出了殺人案,就是教育有問題。事實上,我也沒把所有的帳,都直接算在教育頭上。但,發生了這麼多不正常事件,肯定是某個地方、某個領域出了問題。這個地方和領域,可能是司法,可能是分配,也可能是教育。既然如此,又怎麼就一定不是錯在教育呢?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籠而統之一句「殺人的事從來就有」,可是駁不倒對方的。這其實是不會辯論。

不會辯論,是因為不會思考。不會思考,則是因為我們的學校,從來就不教這個。學校教的,永遠是絕對正確的標準答案,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懷疑是不可以的,批判是不允許的,分析和實證則是不訓練的。至少,文科的課堂裡沒有,老師們也不會。文科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全靠中學時代平面幾何打下的底子,還得當時就喜歡這門課才行。

把握科學精神和方法

甚至就連理科的課堂,也往往只有科學手段(技術和技巧),沒有科學方法,更沒有科學精神。因為我們的培養目標,是「成材成器」。能獲諾獎最好,起碼也得是「有用之才」。這就必須打牢基礎。也因此,我們的基礎教育品質不差。但他們忘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固然重要,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就更重要。沒有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包括諾獎在內的那些東西,永遠都可望不可即。何況,那還不該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什麼是科學精神?我以為,就是懷疑精神、批判精神、分析精神和實證精神,是這四種精神之總和。不能懷疑,不准批判,不會分析,也想不到要去實證,當然不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更不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結果是,文科生變成字紙簍,理科生變成機器人。誰都不會獨立思考,每個人都喪失了自我。

自我的喪失,必然伴隨著道德的淪喪。因為真正的道德,必須也只能建立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怎麼可能愛別人、愛社會、愛國家?如果自己對自己都不明不白,又怎麼可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我,豈能喪失?

死記硬背 不斷施壓

受教育者喪失了自我,是因為我們的教育丟掉了根本。今日之中國,學校是工廠,院系是庫房,班級是車間,學生則是流水線上批量生產的齒輪和螺絲釘,只不過有的鍍金,有的鍍銅,有的壓了塑膠膜。但指導思想和生產模式,則是一樣的。目標,是「望子成龍」:標準,是「成王敗寇」:方法,是「死記硬背」;手段,是「不斷施壓」,還美其名曰「壓力即動力」。至於孩子們是否真實,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樂,沒有人去想。最需要「以人為本」的領域,卻最不拿人當人,這真是一個奇蹟!

這就不能原諒。所有不願被異化的人,都不能原諒。

原諒也可以,前提是必須改正。怎麼改?回到根本,即「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在這裡,自由比全面更重要。

事實上,中國教育至少在口頭上是講「全面發展」的,但從來不講「自由發展」。然而沒有自由,又哪來的全面?更何況,沒有自由的所謂「發展」,就算「全面」,那也至多只能製造「全能機器人」。

我們的目標,應該是讓每個人都成為「真正的人」。讓每個受教育者,都充分自由的發展。最終實現「一切人的自由發展」。

(摘自鐘道然著《我不原諒──一個90後對中國教育的批評和反思》序言,作者易中天)



◆ 亂世將相 盛世商賈…大學角色不變

【聯合報╱張慶瑞/台大理學院長(台北市)】2012.03.20

最近幾位工商業大老分別針對大學教育與培養人才發表看法,顯示台灣的大學教育與社會需求似乎有所落差。台灣半導體產業教父張忠謀認為大學生所需要的「謀生技能」,與林百里先生的「別念電機系了,快轉系」,表達了由於時代快速變化,大學與技術學院的功能需要重新區隔與定位。

大學的功能是多元的,學生的實務與操作能力的養成,只是大學的表面社會功能之一。大學的深層功能,是成為新思維與新技術的來源,歷史進步與思想成長的動力,更重要的是大學裡存在值得青年努力效法的鴻儒典範。表面的社會經濟功能可以依據時代的演化而有不同面向,但主體的典範價值卻是存世的根本。

亂世易出良相與大將,盛世則滿布巨賈與富商,盛世轉亂世過程中,是形而上的哲學與藝術家的溫室;亂世轉盛世期間,則是具體務實的工程師與科學家的時代。大學的熱門科系會因時代而變化,但其核心的功能與社會菁英的薈萃則亙古不變。

大學與學院的角色不應被混淆。學院式的教育可以讓雙手更幹練,技術更精進,但大學卻是思考的頭腦,無頭腦則不成為人,無大學則不成為社會。大學是一流智者薈萃之處與嶄新知識醞釀的場所,大學也是學術與創新的泉源,改變世界的思想也持續在此新生。經濟發展對學院式特殊教育的需求,並不表示大學應該被學院化。大學應該是創造知識的聖地,是要提出「follow me」的想法,技術學院應重視的是如何教好學生職業技能與精進與改良技術。

大學經濟層面的表面功能,可以用廣設學院式的大學來滿足。類似的大學膨脹問題,歷史上也曾出現過,過去解決的方法便是另設國子監來保存大學特有的深層思想核心價值。古代的貨幣理論早有「劣幣驅逐良幣」之說,流浪教師與大量無法就業的大學畢業生,都顯示事業經營者對學院式大學的訓練系統產生懷疑。市場區隔與大學特色的建立應是重建大學口碑最佳方向,速食式產業碩士方案無法解決科技大廠人才不足的隱憂。

少子化的今天,使得大學的重新定位更屬迫切而重要。社會除了需要技術與知識的學院式大學外,更需要提供鴻儒典範與思維創新的現代國子監。時代的更迭讓將相、商賈、思想家與工程師在歷史巨輪中輪替出現,然而大學卻要提供社會不變的價值。不能因為少數人在時代更迭的特殊際遇就懷疑大學的重要角色,如何重建大學的現代形象刻不容緩。

張忠謀所提在他求學時往理工方向走,幾乎是中國人在美國的唯一出路,代表了那時是需要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年代。林百里先生在四十多年沉澱省思後,持續在媒體與年輕學子面前說出「我超恨台大電機系」與「別念電機系,快轉系」這種玩笑語言,則暗示現在已進入商賈與管理時代。

兩位先生說法顯示過去四十年世界趨勢起了大變化,也警示大家應深思如何再分流氾濫的大學與學院。兩位先生看法應只是針對學院式技術的變化緩慢提出建議,而非企圖改變大學思想典範的本質。同時林先生與張先生的傑出表現與對社會的貢獻,也真實的反映出台灣已由國共緊張時期的「亂世出將相」年代,經過十大建設的工程師與與科技島的科學家過渡年代,正式邁入「盛世現商賈」的太平盛世。

fsj 提到...

競賽淪為菁英寡占 評審:受夠了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12/03/21

不少高中免試入學採計全國語文競賽成績,曾擔任評審的作家廖玉蕙批評說,這是少數寡占的「菁英競賽」,學校老師往往投注較多心力訓練極少數菁英學生,跟教學正常化背道而馳。

廖玉蕙也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創作系任教,她指出,語文教育應重提升學習興趣、欣賞及表達的能力。但她擔任幾場評審下來,感覺「很恐怖」,讓她「受夠了」!

她舉例說,字音字形比賽的考題,一輩子都用不到的字紛紛出籠,還要求在10分鐘內寫完200題,且不能塗改,她質問,「哪種人生不能塗改?」這已淪為比速度和熟練度,不是真正的語文能力。另外,演講、朗讀變成舞台表演,音聲腔調好像是大陸人在比賽,如果說了一口「鳳飛飛」腔的國語,肯定不會得名。她也懷疑稿子有老師或家長在背後操刀,作文則是淪為名人格言的競技場。

廖玉蕙說,這種比賽不但無法達全面提升語文的目的,甚至訓練學生「言不由衷」,完全變調,悖離教育的原始宗旨。她觀察到,學生參加比賽得獎,指導老師也可以敘獎、記功,造成老師挪出大量時間訓練一兩個參賽學生,造成其他學生不滿,這對德育和群育都有不利的影響。

※ 相關報導:

* 高中免試入學 靠比賽出頭天?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79013

最近出爐的基北區高中招生簡章顯示,北北基三市有逾半數公立高中,採計競賽成績,台北市的比率更高達76%;三市共有21所高中採計國際性競賽成績,其中不乏社區型高中。家長團體質疑,這種加分條件對富爸爸的孩子較有利,恐造成「直昇機家長」想盡辦法培養孩子參加各種比賽,累積加分條件。



◆ 幼童規律午睡 有益認知、情緒發展

文/柯俊銘 2012.03.21 自由

您家的小朋友睡午覺嗎?一份刊登在國外《睡眠研究期刊》的報告指出,幼兒若沒有睡午覺,焦慮、憂鬱或憤怒等負向情緒就會增加,且很難正常思考問題,無法從學習中獲得樂趣,值得家長做為參考。

該研究由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柏德校區的心理學家Monique LeBourgeois博士所主持,其在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NIMH)的資助下,以刊登廣告的方式找到10位年齡介於2歲半至3歲的健康孩童,並安排他們進行一系列的實驗,目的在探討不午睡對當事人處理環境刺激時的認知與情緒會造成什麼影響。

所有個案在正式實驗前都連續5天,每日至少睡足12.5個小時,接著逐一接受兩次單獨的測試,分別是在90分鐘的午睡過後與沒有睡午覺後。

測試的內容主要有兩項,首先是觀看11張圖片,裡頭傳遞快樂、悲傷、沮喪等情緒。接著是玩兩盒簡單的拼圖,一盒可以拼湊完成,另一盒則在特意設計下根本無解,測試過程中,全程錄影,藉以記錄其當下的表情。結果發現,在第一項測試,孩童若沒午睡,對於負向圖片有更多負向情緒出現,目睹正向圖片則較少有正向情緒流露。

在第二項測試中,同樣是完成拼圖,沒午睡時顯現的正向情緒比有睡午覺時少了34%。同樣未完成拼圖,沒午睡時顯現的負向情緒比有睡午覺時多了31%。

值得注意的是,孩童沒午睡時似乎更難注意到哪些拼圖是不可能完成,在嘗試這些被動過手腳的拼圖時,出現的疑惑神情比有午睡時少了39%。

研究者表示,疑惑是一種複雜的情緒,意謂個體能察覺事情的不對勁,通常也會引發求助的動機,請別人幫忙解決問題,屬於具社會適應性的反應。

從實驗中看到,當孩童缺乏午睡時,不僅應有的情緒表現受到擾亂,遭遇挑戰時也難以有效因應,整個人變得消極或遲鈍許多。若長期都沒睡飽,處於睡眠剝奪的狀態,未來出現情緒障礙或偏差行為的風險會大幅攀升。

若您家有幼兒,建議最好要培養其午睡的習慣,可別因為他看起來不累或拒絕配合就忽略。(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 22歲數學奇才劉路 大陸最年輕教授

【世界日報╱北京21日電】2012.03.22

長沙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昨天宣布,破格聘任攻克國際數學難題的在校學生劉路(筆名劉嘉憶)為正教授級研究員,22歲的劉路成為目前中國最年輕的正教授級研究員。

新華社報導,中南大學新出台政策,為傑出青年人才提供更好的平台,提供經費資助和生活保障,為優秀青年人才成長拓展更廣闊發展空間。劉路是學校改革思路的第一個受惠者,獲得學校100萬元獎勵,其中50萬元用於改善科研條件,50萬元用於改善生活條件。同時,學校還決定破格聘任他為正教授級研究員,並推薦其參加國家「青年千人計畫」評選。

攻克國際數學難題

中南大學學生劉路酷愛數理邏輯,2010年8月在自學反推數學時發現,海內外不少學者都在進行反推數學中的拉姆齊二染色定理的證明論強度的研究。這是由英國數理邏輯學家西塔潘於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一個猜想,10多年來,許多著名研究者一直努力都沒有解決。

同年10月,劉路突然想到用以前用過的一個方法稍作修改便可證明這一結論,連夜將這一證明寫出來,投給數理邏輯國際權威雜誌「符號邏輯雜誌」,這項研究成果得到海內外科學家認可。

去年特批碩博連讀

2011年10月,中南大學特批劉路碩博連讀,並為其量身打造培養方案,將其作為青年教師後備人才,進入數學家侯振挺教授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

對於中南中學破格聘用劉路的大動作,中國數學界人士看法兩極,有人形容劉路是「小陳景潤」,也有人直指此舉有些「荒唐」。

中國青年報報導,劉路自2011年下半年起成為名人,他被媒體描述為一個破解國際數學難題的天才式人物,3位中科院士曾致函教育部,希望破格錄取他為研究生。不過香港數學會理事長湯濤認為,數學上這種水平的猜想很多,媒體不要捧殺他,「領導、院士、輿論還是不要摻和得太多。順其自然,給點鼓勵和物質獎勵就可以了。」

報導說,一位在美國留學的內地學生表示,一些有關劉路報導誇大其辭,所謂西塔潘猜想有一定價值且在一定範圍內受到一定重視,但顯然並不能算作非常重要的問題。

成名之後的劉路曾謙虛地表示,自己愛好數學、物理,純粹出於好玩,幾乎沒有任何功利心;對於很多褒獎,自覺不配。

fsj 提到...

孩子上網時間越長 越重視外表

【聯合晚報╱記者馬瑞璿/台北報導】2012.03.22

您家的青少兒使用網路嗎?您瞭解青少兒網路使用與自我形象有極大關聯嗎?台灣大(3045)基金會、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與政治大學今天共同發表國內第1份針對8-15歲進行的「青少兒網路使用與自我形象調查」,調查顯示,青少兒上網時間越長、越晚,越重視外表,也越在意別人對自己外貌的評價,反之,成績好的同學,則看重成就大於外表,家長應該更重視網路對青少兒自我形象的影響。

青少兒易被網路訊息「主導」

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執行長黃葳威指出,根據研究結果,上網時間愈長愈晚的孩子,愈看重外貌,然而,深夜上網,體力疲憊會降低思考力、判斷力、意志力,青少兒反而容易被網路訊息「主導」。

成績好學生 重視外貌程度較低

研究中也發現年級愈高的學生,愈在乎外貎,對自身成就反而較不在乎;而成績愈好的同學,成就導向相關性愈高、對外貌的重視度反而較低。

不當照片流上網
恐對求職、婚姻造成影響

觀察大量以網路為生活重心的人,確可由網路學習自我概念,然而,過度以網路世界為生活重心,在真實生活尚未體驗過的經驗,就容易透過分享討論,以網路片面之詞作為習慣比照的版本或印象,容易誤導青少年看法;此外,網路虛擬身份及使用者良莠不齊,再加上國中生喜歡自拍,如果有不當照片流傳出去,易招來潛在危險,對未來求職或婚姻可能造成影響,需提高警覺。

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認為,在家上網相對安全,家長可將電腦放在公開處,並裝設過濾軟體,如電信業者的色情防護網服務、教育部守護天使,或者網路分級軟體等,來提防網路陷阱,建議家長可以多加利用。

※ 相關報導:

* 許雅涵超萌紅到日本 13歲成國中教材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showbiz/130511/172012032201231.html

許雅涵近日更成了國中公民課本裡的教材,因為2010年她曾擔任「國際失蹤兒童日代言人」,看到自己的照片出現在課本上時還嚇一跳,自嘲有種古人的FU。



◆ 十二年國免試比序 健體、藝術、綜合活動列入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12/03/22

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超額比序怎麼比?教育部長蔣偉寧今天在立法院表示,超額比序包含七大項目,國中會考雖可列比序項目,但限定列最後一項,當所有比序都比不出來時,最後不得已才抽籤決定。

蔣偉寧今天首度到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進行十二年國教專案報告。教育部今天更提出規畫的七大比序項目,包括:學生志願序、就近入學、扶助弱勢、畢業或結業資格、均衡學習、多元學習表現及國中會考表現。

其中「均衡學習」指標,目的在引導國中重視均衡學習,國中健康與體育、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等三個學習領域及格與否,都可列為比序條件,這項指標已列入行政院今天通過的「高級中等學校法」草案中。

但家長團體擔心,這樣一來,可能造成要送孩子去補運動和才藝。教育部次長陳益興強調,教育部已有「防弊機制」,屆時學生健體、藝文、綜合三領域只要「及格」就可有積分,並不看分數的高低,如果這三科「不及格」,還是可以參加免試,不影響他們的權益。

特色招生部分,基於升學制度變動最小原則,教育部鼓勵各招生區在規畫103年入學方式時,比照現行的辦理方式,讓學生報考單一測驗,即可獲得多校招生的機會。

蔣偉寧說,每個國中生都可先參加免試入學,若未能進入心中理想學校,可再參加特色招生,若仍未錄取,還是可選擇未額滿的學校就讀。

教育部今天也公布免試入學及特色招生的辦理時程,預定於每年5月辦理免試入學,6月舉辦特色招生,免試入學的餘額與考試分發入學都在7月辦理。

立委陳學聖質詢時說,他很擔心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一堆,包括社團、志工服務只要列入,家長就會「揣摩」如何增加孩子的比序條件及積分,到時如何減輕孩子壓力?立委鄭麗君也質疑,免試入學和特色招生都要比來比去,恐怕為十二年國教製造出「兩個窄門」。



◆ 華碩:人才培育 跟不上成長

【記者楊玟欣/台北報導】2012-03-22 工商時報

華碩全球副總裁許祐嘉昨日指出,華碩近幾年成長快速,人才面臨挑戰。他並指出,徵求人才時,首重要點是對方的態度,以及做事的方法。許祐嘉昨日應邀參加政大企管CEO調查論壇,做出以上表示。

昨日IBM與政大企管系合作發布國內企業調查報告,指出企業最關心兩大議題分別為創新轉型以及人才培養。關於創新轉型,許祐嘉舉例,當年華碩投入自有品牌筆電,在台灣市場從零銷量到成為台灣筆電市占率第一,只花了兩年多的時間,靠的就是運用創新的力量,包括產品創新、銷售通創新,以及服務模式創新。

許祐嘉表示,創新為的是解決問題,創新的重點不僅是滿足市場需求,更要超越使用者需求,找出消費者的痛苦點,並加以解決,就能以創新創造出差異化,並拉高門檻。

許祐嘉以華碩變形金剛平板電腦為例,他指出,變形平板創造出與競爭對手的產品區隔,為防止對手複製,華碩以專利建立起變形平板進入障礙。

許祐嘉並指出,企業在創新之前,最重要的三件事包括勇於挑戰現有規則、與團隊凝聚共識,以及研究分析並行動。

而在企業最關心的人才議題方面,許祐嘉認為,企業內的師徒制度不可少,經驗才能代代相傳。且華碩因為成長速度很快,產品線也從一開始的主機板,逐步拓展至伺服器、顯示器、筆電以及手持裝置,面臨很大的人才挑戰。而這部份也是國內企業普遍面臨問題。

台灣IBM總經理于弘鼎指出,IBM是百年企業,內部有一套完整人才培養系統,這方面較不擔心,但他對台灣人才觀察是,要加強國際觀,現代年輕人競爭對象,應放眼至全球人才。

fsj 提到...

防蹺課顧安全 巴西小學生穿晶片制服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美聯社聖保羅22日電】2012.03.23

巴西東北部一個城市的的教育官員22日說,該市的家長開始利用內建追蹤晶片的小學生制服幫忙看孩子,防他們蹺課。官員說,這在巴西是首創,可能也是世界首創。

維多利亞‧達‧康奇斯塔市教育局長莫雷斯表示,全市213 所公立學校裡,有25校總共二萬名學生,本周稍早開始身穿有追蹤晶片的制服。

到2013年,全市所有4萬3000名小學生都要穿這樣的「智慧型制服」。巴西學制,4到14歲念的學校屬於小學。

智慧型制服裡的追蹤晶片能讓電腦知道學生什麼時候進校門,還會傳訊到他們的手機。一堂課開始20分鐘後,學生還沒有出現,家長也會馬上獲得警訊,他們會收到這麼一句話:「貴子弟尚未到校。」

莫雷斯說,許多家長帶孩子到學校,但沒有真正看著孩子進教室,因為他們轉身就走,忙著準備上班,接到學校通知,才驚訝孩子蹺了那麼多堂課。莫雷斯說,追蹤晶片將會清楚顯示學生到課情況,學生只要蹺課三次,學校將會請家長說明原因,如果沒辦法交代,學校將會把事情呈報給教育當局。

莫雷斯說,市政府斥資67萬美元 (台幣二千萬元)設計、測試和製造這些晶片制服。

洗熨衣服 不影響晶片

這些晶片類似追蹤寵物的晶片,位於學生臂章底下,有的在一邊袖子上。制服可洗可熨,無損晶片。莫雷斯並且透露,晶片內建安全系統,想動手腳是不可能的。

莫雷斯說,該市的作法可能創造一個趨勢,因為巴西各地紛紛來電詢問這套追蹤系統。

※ 相關報導:

* 怕兒女混夜店 英夫婦砸4700萬自家蓋一間
http://www.udn.com/2012/3/23/NEWS/WORLD/WOR4/6980798.shtml

英國法洛斯夫婦擔心子女在外頭的夜店學壞,不惜斥資100萬英鎊(約台幣4700萬元)在自宅地下室打造夜店,既能掌握子女行蹤及安全,亦能兼顧娛樂,而子女也樂於邀請好友到家裡玩。



◆ 幼保法衝擊工作權 立委籲修法保障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台北報導】2012.03.23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正式上路後,全國教保產業工會和立委上午舉行記者會表示,因地方政府財政不足,關閉公立托兒所,連帶衝擊教保員工作權,要求教育部修改公立幼兒園契約進用人員進用考核及待遇辦法,保障現職教保員權益,提供穩定財源,支持地方政府設置公立幼兒園。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指出,公立幼兒園契約進用人員進用考核及待遇辦法通過後,美其名是保障教保員薪資福利,但公立托兒所除了直轄市以外,都是鄉鎮市公所管理與支出費用,地方財政不足時,反而成為裁撤公立托兒所的藉口。

民進黨立委吳宜臻表示,教育部的公立幼兒園契約進用人員進用考核及待遇辦法,沒有現職教保員的留用保障,恐造成現職教保員被大量解雇。

勞委會勞資關係處科長黃琪雅表示,教保員的勞動條件,要依照勞動基準法相關規定辦理,現在的公立托兒所不能以未經過考試為由,解聘已經受雇的教保員。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科長許麗娟說,公立托兒所裡人員進用方式多元,除職務代理人外,其他人的權益在公立幼兒園契約進用人員進用考核及待遇辦法都有保障。

國民黨立委江惠貞表示,將提臨時提案,要求教育部修正相關草案,且教育部應提供穩定財源,支持地方政府早日完成公立幼兒園建置,保障現任教保員工作權,提升整體幼保品質。



◆ 研究:臉書助長自我陶醉 人際關係差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2012.03.23

研究顯示,自我陶醉者在臉書上比較常有更新近況、刊登照片及更新個人資料等「自我宣傳」的行為;但是,他們通常無法和別人保持良好互動。另外,自尊心強的人比較不會在臉書我宣傳,但較能與人良性互動。

西伊利諾大學研究中顯示,自我陶醉者的特質被定義為:「浮誇不實,需要被仰慕,及過度的自我重視。」這個實驗訪談292個人,絕大多數為大學生,然後觀察他們在臉書「自我宣傳」及「反社會」行為。

臉書自我宣傳」(self-promoting)行為包括發表近況更新、刊登照片以及更新個人資料。而臉書的「反社會」(anti-social)行為則包括尋求但不提供支持與鼓勵、因無人回應臉書近況更新,而感到生氣及報復負面的留言。

報告顯示,自我陶醉者會藉由在臉書上標註相片、頻繁更新動態及加入很多朋友的方式,增加自我宣傳。結果還顯示,浮誇不實的傾向與臉書的「反社會」行為成正比,兩者有一定的相聯性;自尊心的強度則與臉書的「自我宣傳」及「反社會」行為成反比。

社群網站時常被批評為建立膚淺關係的工具,而且還造成了許多霸凌行為。西伊利諾大學教授克里斯多夫‧卡彭特認為,有關臉書較不光采的那一面還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才能更加瞭解其在人際關係上所帶來的正、負面影響,進而找到因應辦法。

此研究報告刊登在本月《個性與個人差異》期刊。



◆ e霸凌患者增 國中女生居多

中央社 2012.03.24

醫師表示,隨資訊科技進步,霸凌呈多類型,除肢體霸凌外,近年來e霸凌求診患者較5年前增加2到3成,且以國中女學生居多,然而,學生對於網路行為可能觸法的意識不高。

三軍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舉例,一名國一女生在校園內與同儕間產生人際衝突,原不以為意,回家後,看到同學在臉書散播的字眼,讓她懼怕上學、心情低落數週無法就學,在需要就醫證明請假時,才願求診。

葉啟斌說,這名少女白天無精打采、晚上失眠也有自殺念頭,診斷為「適應障礙合併憂鬱情緒」,服藥治療2個月後,在加上心理師的輔導,包括如何處理人際互動等問題,幫助她走出來。

葉啟斌表示,e霸凌患者較5年前增加2到3成,在網路上對於透過言語、文字,使人心生恐懼,或透過網路散播對他人造成傷害,這不僅常被忽略,然而也是許多學童對在網路的行為可能會觸法的意識不高。

台北榮總社工室社工師溫信學在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舉辦的「學童健康研討會」,以「校園霸凌對學童的影響」為題報告,霸凌的型態因資訊科技進步,從肢體霸凌及關係霸凌,朝向網路霸凌或e霸凌。

他說,學童及青少年從小開始接觸電腦與網路,架設個人Blog或經營臉書,建立自我社交圈,或透過手機隨手照、隨時傳輸方式,排擠同儕、惡意留言、散播不實謠言,或騷擾他人的電子郵件、訊息等,其中以匿名信的方式,造成最大的傷害風險。



◆ 短評-22歲的教授

【本報訊】2012-03-23 旺報

大陸中南大學破格聘任一位22歲大學生劉路(筆名劉嘉憶),為教授級研究員,引起矚目。他因破解國際數學難題獲得學術肯定而獲此殊榮,這件事的意義在兩個關鍵字:破格、自學。

他打破了上世紀北大梁漱溟、葉公超、胡適、劉半農及近年電子科技大學周濤(27歲)、西南政法大學施鵬鵬(28歲)等人的紀錄,23歲就成為與教授「平級」的研究員,創中國教育史紀錄。

劉路學習成績平平,在分數論英雄的教育體制下,升學之路並不順遂,但他看淡分數,堅持自我學習,努力不懈,終於創新數理邏輯理論。他給中國教育敲響了警鐘。

對劉路這樣奇才,是應該破格提拔、獎勵並重點培養。實際上,奇才並不罕見,只是常被體制埋沒。中華文化講究論資排輩,官本位氣息濃厚,劉路能夠脫穎而出,並得到重視,是教育理念創新的好兆頭。希望教育主管能推進制度改革,保留學生更多自我成長空間,不要讓學校成績成為學生前途唯一依據,不要以年齡、學歷、資歷甚至畢業學校來衡量和使用人才。

學校必須發掘學生的興趣和特長,並因材施教,不能像工廠般製造標準化產品,只生產平庸的學生。

大陸追求經濟轉型,不能只更新增長模式,培育具創新能力的人才,更是關鍵。培養創新能力,需要開放的教育環境。

fsj 提到...

史上最大畢業潮 90後面臨挑戰

【記者林永富/綜合報導】2012-03-25 旺報

2012年夏天,全中國大陸將有680萬高校(大學或學院)畢業生邁出校門,這是歷年來畢業生規模最大的一次。他們大多數生於1990年。

畢業離校只剩3個月了,周奇仍沒有投出第一封簡歷的打算。在同學們都忙著查詢考研究所成績的時候,他完成了畢業電影預告片的剪輯。「電影名字叫《畢業戲》,算是拍給我們自己看的。」周奇和身邊熱愛玩電影的畢業生們湊在一起,準備拍一部校園故事,紀念他們的畢業季。

延緩進社會 選擇考研

這批在世人眼中貼著「賣萌、非主流」標籤的90後,就業壓力並不比80後輕鬆。在周奇高考的2008年,1050萬考生人數是史上最大值,那一年有600萬人和周奇一樣走入大學校園。連年遞增的畢業生人數,已然超過社會的容納量,大學生畢業工資低於民工早已不是新聞,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

「我估計只能找到一個2千多塊錢人民幣的工作,現實骨感啊。」周奇曾經去招聘會取過鏡頭,畢業生擠破頭的場面讓他覺得壓抑,那種「密集恐懼感」令他記憶猶新。

沒工作的周奇仍有玩心的原因很簡單,一則他並不想把自己「賤賣」出去,二來父母都是家鄉小城裡吃穿不愁的單位人,不指望著兒子賺錢養家。

妥協之下,讀研究所拿個文憑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樣的謀劃促使周奇和身邊的同學本能地選擇了考研。

工科生周奇喜歡賈樟柯(大陸名導演)的電影,覺得他拍出了「搖搖欲墜的生活」。站在夢想和現實的兩端,周奇如今似乎更加理解了這一句話的重量。

據大陸教育部的統計,2012年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的考生達165.6萬,比2011年增加14萬餘人,錄取比例達到1:3。面對著越來越高的門檻,周奇明白以自己「潰不成軍」的複習,無異於以卵擊石。

2012年1月5日,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隨著寒流的侵襲到來。複習了4個月的周奇還是選擇在這天「補覺」,睡了過去。

「很多讀研人都有一顆不想長大的心吧。」周奇分析自己和身邊讀研同學的動機,發現讀研對很多人來說就是延緩進入社會,「或者多玩兩年」。

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

新年剛過,江芝言就收到香港一所高校的聘書,對工作的憂慮結束了。她曾在實習時發現,辦公室的白領們工作「充滿了重複和透支」,那些穿著正裝,蓬頭垢面的形象在她腦海裡揮之不去。相當大的一部分人選擇了和江芝言一樣的道路。根據中國教育線上發布的《2011出國留學趨勢調查報告》,2011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有近35萬人,連續3年增幅超過24%,預計2012年出國留學的人數將達到43萬。

而對更多社會資源匱乏的畢業生來說,「不想長大」則是一句難以出口的吶喊。比起諸多畢業生擁有的退路,2011年畢業就開始找工作的王佳芬走得可謂「磕磕碰碰」。直到最近工作才終於有了眉目:她過了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分數線,獲得了面試資格。

在這尋尋覓覓一年多的時間裡,王佳芬明白走入社會生存,「並不僅是一件付出努力和汗水的事情」。和她擁有相同體會的李敏,也深知自立的不易。在漢江邊小城讀完3年中專加2年高中的她發現,想要找到一份有「三險一金」的工作也是難上加難。

考研的鬧劇之後,周奇和父母「講和」,他會在明年繼續考研。但是,他仍背著父母開始拍攝自己的畢業電影。事實上,他又爭取到一年的時間,可以不用面對就業的「腥風血雨」。

曾經是「留守兒童」的王佳芬曾希望自己能通過讀大學改變命運,卻發現大學無非是一個渾渾噩噩的日子接著另一個渾渾噩噩的日子。

在周奇還在為考不考研糾結的大四上學期,江芝言曾與不少內地學生一起去台灣交流研討。台灣同齡人的瀟灑和自信,令她這個內地最好高校的學生也感到詫異。

用知識改變命運

「他們也快畢業了,但卻在徒步旅行,搞樂隊。」那種狀態,完全不像自己身邊的同學「焦急而灰暗」。讓她真正羨慕的是一個同齡的女孩子,「她會每天都跟媽媽報自己的花銷,並跟母親貼臉交談」。這是她和母親之間從未有過的親密。

對於江芝言來說,父親就像一個社會。在她成長的過程裡,父親和母親的爭吵也越來越頻繁。青春期裡的她開始發現家中的微妙,這些裂痕讓她感到恐懼,身邊的同學父母不少都離婚了。

在江芝言對父母的爭吵恐懼時,王佳芬的童年多數時間都是一個人在看電視,翻來覆去地看《灌籃高手》。在王佳芬出生後不久,父母就前往廣州打工,她與弟弟則跟隨爺爺奶奶生活。隨著時代的發展,像王佳芬父母一樣背井離鄉的人越來越多,到目前為止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超過了5800萬人。

上大學,對於江芝言來說是階段性地遠離父母,嘗試尋找自我;對王佳芬來說則是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逃離父母居住的鄉村。



◆ 東大秋季開學

【林佳誼】2012-03-25 工商時報

■在東大登高一呼下,日本大學教育現在正興起一股學制改革風潮,這不僅是日本教育的根本性改革,也將為整個日本社會帶來影響。

■With the decision to change to autumn enrolment, Todai's move will serve as a litmus test for social reform of the entire nation.

貴為日本第一學府的東京大學,1月下旬宣布,將號召另外11所主要大學,放棄已實施近百年的春季開學制,改採與國際接軌的秋季開學制度。東大這項改為秋季開學的決定,也將成為日本全國社會改革的一項試驗。

日本最初在明治時代開始成立大學時,原本是採取與歐、美相同的秋季開學制度,以便由國外延聘外籍教授。但後來日本政府又為了配合國家財政制度,而在1921年將大學改為每年4月開學,也就是日本財政預算年度的第1個月。

調整學制 產官學支持

負責東大學制改革計畫的副校長清水孝雄說,此一想法目前已在日本廣泛獲得正面回應,且包含上述11所學校在內,已有約20家大學都對這項計畫感到興趣。

此外,這項學制調整計畫一宣布之後,也很快就獲得了企業界與日本政府的正面回應。

日本對外貿易議會(JFTC)會長槍田松瑩說,「由培育全球性思維人力資源的觀點來看」,這個決定應該受到高度的讚揚。日本首相野田佳彥也在國策會議上,將學制調整計畫列為國家級策略議題。

至於大學實施秋季開學制後,高中生畢業後多出來的6個月空窗期該如何安排的問題,也有日本總務省、各級地方政府,以及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AIESEC)等組織,紛紛出面表示願意提供實習機會。

另一方面,同為日本名校的私立早稻田大學雖無意參與東大的計畫,卻也打算將學制改為4學期制,讓學生在春季及秋季學期結束後,能夠到歐美或紐澳等地交換,從而開拓全球化視野。

高等教育 發展全球化

日本大學積極進行學制改革,凸顯出全球化對於今日高教發展的重要程度。採用與國際相通的學制不但有助於日本學校招攬國際學生,更有利於日本學生直接與國際接軌。這項措施對於日本高等教育提升全球化,乃至於後續的國際化人力資源流動,勢必都有極大幫助。

根據統計,去年5月時日本全國大學的外籍學生人數一共有13.8萬人,與2001年相比成長75%。

但若參考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統計報告,則2009年日本外籍學生人數在全球總人數中僅占3.6%,較2005年減少了1個百分點,這對極度強調全球化的當代大學教育而言,並不是個好消息。

推廣學風 吸引外籍生

反觀全球高等教育中樞的美國,每年則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約72萬名外籍學生,且人數還在成長當中。

美國大學為了吸引外籍學生相當不遺餘力。例如美國大學近年紛紛推出一項「開放課程計畫」(OCW),即透過網路,免費提供校內課程的教學影片及教材文本,目的除了公益動機外,也是要藉此讓海外學生熟悉美式教學後,進而興起赴美求學的想法。

目前美國已有將近500所大學加入這項計畫,麻省理工學院甚至還特別為國內網路設備不發達的南非學生,提供已下載好的課程資料,讓他們返國時可以攜回使用。

fsj 提到...

家有數位寶寶 3C化四大危機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2.03.25

數位時代來臨,大人加入「手滑一族」,小孩成為「數位寶寶」。

逾3成孩子每天用3C品超過1小時

兒福團體今天公布調查顯示,三成以上的台灣孩子每天使用3C產品超過一小時。兒福團體提醒,孩童長期和3C共處的結果,將出現3C低齡化、3C保母化、3C沉迷化和親職空窗化等四大危機。

兒童節前夕,兒福聯盟上午公布「2012年兒童使用3C產品現況調查報告」,這項調查共詢問1500名家中有12歲以下兒童的家長。調查顯示,近六成的孩子曾一天使用3C產品一個小時以上,超過一成的孩子甚至曾一天3小時以上。更讓人擔憂的是,超過四成的學齡前兒童,曾一天使用一小時以上,可能會影響其視力發展或身心健康,家長應多加關注。

孩子的生活逐漸數位化,也潛藏隱憂。兒盟指出,逾三成二的孩子2歲前就開始接觸3C產品,家長多讓他們看影片、聽音樂;另有七成學齡前的孩子會自己使用3C產品,當iPad取代繪本、手機變成玩具,過度接觸可能造成3C沉迷問題。

學齡前兒童擁有3C超過一成

調查發現,高達九成八的家庭擁有3C產品,近兩成孩子擁有專屬的3C產品;其中學齡前兒童擁有率超過一成。

兒盟表示,不少家長把3C產品當成保母,三成五家長坦言,需久坐的「餐廳」,是最常讓孩子使用3C產品的公共場合。此外,使用3C產品的孩子中,逾九成曾主動向大人要3C產品來玩,七成會趁大人不注意時拿來玩,逾六成會因不能使用3C產品而吵鬧不休。

兒盟強調,當孩子過度依賴3C產品,除了造成親子間的爭端,也會造成親子疏離。調查發現,近七成家長表示未全程陪伴孩子,僅有一成左右的家長表示放假時常跟孩子一起玩3C產品。親職空窗化的現象,可能會讓家長和孩子們3C螢幕中的世界距離越來越遙遠。

專家:應規範孩子使用的時間

兒盟建議,家長應該將3C產品視為工具,而非是安撫小孩的保母,也要規範孩子使用的時間,並且要「全程陪伴」,讓孩子了解使用時的規範、上網時會面臨的種種問題。此外,家長還可下載親子互動遊戲,增進親子關係。

※ 相關報導:

* 生活保健-6招教你杜絕電腦手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1051801/112012032500058.html

要讓痠痛不上身,蔡佩玲說,最好每工作40分鐘就要讓肌肉適時休息、伸展,才是根本之道...



◆ 12年國教免試比序 全家盟:大災難

自由 2012.03.25

〔記者林曉雲、陳維仁、黃旭磊、吳為恭、黃明堂/綜合報導〕「十二年國教強調免試升學,結果不但大家都要採計國三會考成績,根本就是假免試!還要分十三項比高下,學生更苦了!」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簡稱全家盟)十二年國教民間辦公室執行長謝國清憤怒地表示:「我們今天要向總統馬英九抗議。」

好像18般武藝 得樣樣都強

「照官方版的十二年國教,學生不但要會讀書考試,還要體能好、證照多、英檢強、當班長…十八般武藝樣樣強,否則讀不到想讀的學校,簡直是台灣的大災難!」謝國清批評說:「號稱免試,卻不是真免試,即使沒有了基測,變相考試卻更多,就像是送走一個大魔鬼,卻湧入一群更猙獰的小鬼。」

全家盟昨公布全國十四區(基北區尚未出爐)免試入學超額比序草案,發現十四區全部採計國三舉辦的會考成績,完全不甩教育部白紙黑字要求「會考是最後不得不用的比序項目」,且幾乎都達到教育部要求不得超過三分之一的上限,中投、雲林、台東等占分比率甚至「都到頂」。

13項比高下 變相考試更多

謝國清表示,教育部參考比序是七大項十三小項,由各招生區自行組合,結果竹苗區就硬是十三項全要比,學生怎麼不苦?全家盟審視了比序項目後,認為將會加劇競爭,逼使學生去補習的項目通通列入「不友善比序」,包括了教育會考、技職證照、英檢能力、獎勵紀錄、體適能等,至於低度競爭性的服務學習、適性發展等則視為「友善比序」。結果最不友善的前三名是高雄、台東和彰化,高雄有九成比序項目讓國中生「分分計較」。

高市台東彰化 不友善前三

高雄市教育局解釋,版本是邀集全市五個家長團體、教師工會及校方參與討論後產生,若家長有建議,歡迎再做溝通,會再將輿情上報給教育部。

台東縣教育處代理處長黃國銘表示,台東的免試入學超額比序是邀各高中與部分國中校長共同制訂,給予高中依需求擁有選擇學生的自主權,看不懂全家盟的友善與不友善的標準何在?

彰化縣教育處學管科長蔡孟愷表示,全家盟手上的是舊版本,新版本已經可以降低家長及學生的憂慮感,不會不友善。

新竹市府教育處長蔣偉民說,比序是竹苗三縣市共同的決定,主要是擔心項目太少容易造成同分困擾。

全家盟要求廢除免試比序制,只要國中畢業,依學生的志願序及就近入學原則升學,遇超額就抽籤。

國一生陳姓家長表示:「比檢定就等於鼓勵補習。」除了英檢,還有珠算、心算、電腦等各項檢定,更燒錢;王姓同學擔心,成績不好,體育也不好,家裡沒錢補習,未來該怎麼辦?

教長:盼家長了解 補習沒用

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出席「十二年國教人才培育規劃座談會」時表示,免試入學參考比序,是希望各招生區以志願序、就近入學為優先,排除智育,體育與人文相關學科僅列門檻,希望家長了解「補習沒有用」。至於十五個招生區要如何採計,教育部尊重各區的選擇。



◆ 陸生徵文投稿 「上輩子應是台灣人…」

【聯合報╱中央社】2012.03.25

陸生來台第二學期,一名陸生在徵文活動中感性表白「我上輩子應該是台灣人」。還有陸生引用建築學家與作家林徽音的名句「你是愛,是暖,是希望」,將在台四個月比喻為生命的「四月天」。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副教授楊景堯發起「大陸學生的台灣夢」徵文活動,至今已收到逾五十篇陸生投稿。楊景堯說,陸生和台灣學生沒有什麼不一樣;除了談論學習生活、受民主的影響,許多陸生筆下都是青春愛情故事,更多人提及對台灣人情味的熱愛,有人甚至認為自己的上輩子就是在台灣生活。

最近出版新書「請問么零么在哪裡」的北京女生張昊也響應徵文,她寫道,有台灣朋友自嘲,台灣只剩人情味;「其實我想告訴他,他不知道,這人情味有多麼寶貴與美好!」

一名交換生寫下,來台短短幾個月,關注的議題多元,「從一代女皇到夜市人生,莒光園地到霹靂布袋戲,二二八到美麗島,霧社事件到千島湖事件,鎮瀾宮到延壽宮,馬偕到陳樹菊,鄧雨賢到胡德夫,楊麗花到賴聲川,柏楊到吳濁流,蔣渭水到傅斯年,蔣方良到周美青,王永慶到張榮發,譚信民到曾雅妮」。

這名陸生形容,對台灣了解愈多,喜歡就是愈多;愈是喜歡,愈有無窮的動力去了解她。

一名嘉南藥專交換的大陸學生寫道,「他們(台灣)進行網路點名,學生要請假自行上網去填請假單,所以請假很好請,但是相對的平時過程成績你就會危險。而我們這邊請假要各種理由、各種簽字,導致我們的各種欺騙、逃課。」

這名學生對兩岸學習方式做了比較,認為在台灣學習過程是輕鬆的,因為台灣學生不會過分重視考試的成績,不在乎結果,而較在乎過程。

他感嘆,這是兩岸的一大差別;「他們是那樣的人性化,我們喜歡硬性規定,拿各種規定、各種學分、各種獎懲資格去威脅你。他們的老師是那樣有愛,我們的老師是那樣高高在上。」

另一名前往台南成功大學交換的陸生表示,曾去過上海、北京,以及美國東岸、西岸,看過高樓大廈、世界級金融中心,發現這些城市共同點是「擁有物欲薰心的緊張感與壓迫感」。她曾想,台灣曾是亞洲四小龍,「應該也和香港、上海、紐約很相似吧?」

不過,前往台灣南部就讀的她,踏入高雄國際機場時發現,沒有氣派華麗的裝飾,卻有隨處可見的溫馨提示、便利服務,「有著一份對台灣民眾高度負責的態度」。這名陸生感嘆,生命不需要太多物質的填充,並不需要太多時尚、大牌、名表、跑車,需要的只是一份簡單溫暖與愛。

她引用林徽音知名詩作「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寫下「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認為這最符合在台灣求學的心境。

楊景堯表示,盼兩岸透過高等教育的交流,在歷史上找到交集。他說,相關徵文將集結成冊出版。

fsj 提到...

幼童獨玩傷專注力 「活在一隻手的距離」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雷光涵/台北報導】2012.03.26

那是令職能治療師王宏哲難忘的一幕: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在診療間埋頭玩平板電腦,別的小朋友靠近,他就伸出手阻擋。後來電腦被大人拿走,這孩子與別人仍保持「一隻手的距離」,不讓他人靠近。

從小追逐聲光效果,生活在「框框」裡的世界,由螢幕陪伴長大的S世代孩子,更易專注力不足,或許有一天,變成這樣的「假性自閉症」。

現在擔任天才領袖兒童發展中心的執行長的王宏哲,拿出一張迂迴曲線圖,這是他以「刪除測驗」評量一名小六男生「視覺專注力」的結果。

醫師記錄他圈選目標物的順序,描成一條曲線。從毫無邏輯的曲線可知,這個男孩無法像一般人,按「行」或「列」的順序或邏輯圈選。

王宏哲說,不難想見男孩無法一字一行的閱讀;在校成績不佳,國語分數在廿分上下徘徊。

諷刺地是,男孩的媽媽和治療師討論評估報告時,媽媽又拿出iPad給男孩,希望他靜下來別吵。

王宏哲說,iPad被父母當「保母」,加上過去玩電腦的影響,小男生嚴重注意力不足;閱讀所需要的第一關就過不了,也拖累其他領域的學習。

從醫學的角度,先天注意力缺損的孩子,僅占百分之三至五。但近期國內雜誌調查顯示,國小老師認為班上無法集中注意力、坐不住的孩子,比率超過六成;王宏哲認為,恐怕都是科技造成的「假性注意力缺損」。

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心理師謝明慧說,學齡前幼兒要「動手」培養操作、自控的能力,「與未來學習的表現,有高度相關」;譬如堆積木,幼兒須以小肌肉控制拿起積木的高度、放下的力道,同時注意擺放位置,是否平衡。

上述條件缺少一樣,積木立刻垮下來。透過這樣的挫折「回饋」,反覆操作學習。

但平板電腦的App,僅需手指輕輕撥動,謝明慧說,「部分著色遊戲,亂塗也不會塗到線外」,電腦軟體會自動修正,孩子就無法由錯誤中學習。

她觀察到,長時間電視陪伴的孩子,會挑選「不必動手、容易」的玩具,「給他書本,立刻推開。因為它『不會動』。」這些孩子培養出來的,叫「電視專注力」,「只有看電視很專心」。

同理,小朋友玩起平板電腦,看似安靜又專注,王宏哲指出,「其實反而損害他們的專注力,消磨其他學習能力」。

刪除測驗:觀察視覺注意力

●刪除測驗(cancellation test)主要是要求受試者搜尋指定的目標刺激物,以觀察其視覺注意力。

例如在A4大小的白紙上,散布廿五種不同的符號,共有六十個。廿五種符號以偽隨機排列的方式,等比例分佈在區塊內;要求病人圈選出指定的一種,不限定時間,評估其視覺注意力。(雷光涵)

※ 相關報導:

* 手機、平板電腦… 養出「S世代」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6985914.shtml

從電視、電腦,到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這群由「螢幕」陪伴長大的孩子,姑且稱他們是「S世代」(Screen Generation)。

※ sad generation?stupid generation?

* 3C保母化 新3C盼父母陪伴、溝通、控制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6985915.shtml

美國醫學會建議兒童使用3C產品一天以一小時為限,每次不超過廿分鐘,否則建議家長陪伴使用。梁歆宜也說,臨床上遇到沉迷3C的青少年大半有思考僵化、情緒不穩、不善與人互動等問題,建議親子一同使用避免成癮。



◆ 把學生教好vs.收好學生來教

【聯合晚報╱社論】2012.03.26

12年國教即將上路,教育部辦的一場場座談會,氣氛卻越來越火爆。12年國教究竟會不會成為另一場災難?正考驗著新任教育部長。

12年國教免試入學,但想進入某一個學校的申請人數如果超額了,總要有決定的基準。明星學校的入學尤其一定會發生僧多粥少的狀況,「超額」問題要處理,這是難免的,問題在於決策者的心態。

教育部列出了很多所謂「可以比序」的依據。在招生區和學校決策者眼中看來,學生可能不過是一堆數字、評分、加上申請序號。比序項目越多,越容易解決問題;比序造成的後果?讓學生自己去煩惱吧!中央權力下放了,只顧宣傳「12年國教上路」的招牌,但如果今天非要「比」了之後才能入學,如何稱得上免試的國民教育?顯然沒有人為學生多想想。

所謂明星學校,多半是歷史較久,地理區位較佳,其學生表現良好,是因為入學機制把程度好的集中在一起,也就是教育研究者所說的「學校效應」或者「班級效應」而已。傳統沿襲下來,明星學校的校方所斤斤計較者,未必是「怎樣把學生教好」,而是「怎樣收好學生來教」。也因此,明星學校對12年國教的招生方式多所反彈,甚至設下多重比序項目;對繁星計畫的名額更是多所疑慮、多所埋怨。往好處說,明星學校的心態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但好的教育理念不應該是「教之而成天下英才」嗎?

延長國教的口號很響亮,但從以前的聯考,到目前規畫中的「超額比序」,都隱含著「擇優汰劣」的目的;說白一點,就是為了決定哪些學生有資格進明星學校。持此理論的人說,如果真的全部免試,就沒有人念書了,孰不知,「如何讓學生愛念書」正是教育工作的使命。「不考試學生就不念書了」,當老師的可以如此大言不慚嗎?

既曰國民教育,就應維持在「有教無類」的概念。如果明星學校非要比序不可,也應該強調比序項目的特色,追根究柢應捫心自問:辦學是為了「把學生教好」,還是「收好學生來教」?



◆ 疑浮報研究費 約談台大、政大等40餘教授

中央社 2012.03.26

台北地檢署接獲檢舉,指台灣大學、政治大學及台師大,有教授疑浮報研究經費,再以不實發票核銷。檢方今天指揮調查員搜索、約談40多名教授及助理到案,已陸續移送北檢複訊。

北檢日前接獲檢舉,指台大、政大及台師大等知名大學,有多名教授涉嫌向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農業委員會等單位浮報研究經費,再與廠商配合,以不實發票核銷研究補助款,涉犯偽造文書罪嫌。

經長期蒐證,承辦檢察官今天上午指揮調查局台北市調處兵分28路搜索涉案人住所,並約談40多名教授及助理說明,下午已陸續移送北檢複訊。

fsj 提到...

短 評-十二年國教玩半套

【本報訊】2012-03-27 中國時報

十二年國教將於一○三年正式上路,明星高中擔心會被「消滅」,反彈激烈,逼得馬總統親上火線保證明星高中不會被消滅。

不過,如果實施十二年國教後,明星高中還存在,這算什麼碗糕的國教?

其實明星高中是假的,任何高中如果能用國中基測篩選出最頂尖的一趴學生,自然就會變成「明星高中」。小孩會讀書的家長當然喜歡有明星高中,因為他的「明星小孩」可以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下學習。但是,為了這一趴菁英的幸福,卻必須犧牲其他九成九平凡學生,合理嗎?

老實說,我們擔心的反而是玩半套的十二年國教會讓明星高中改版進化,變成「超明星高中」,使競爭更激烈,讓國中生的升學壓力更大。

目前,為避免反彈,教育部打算採「循序漸進」的免試入學;也就是明星高中逐步開放免試入學,一○八年必須至少五成免試升學,一一三年全部免試。

從國中生的角度看,就是明星高中逐年縮減考試錄取名額,升學壓力怎會變小?而且,一○三年到一一三年,這十年要進高中的小孩全部都是教改白老鼠,家長哪能不緊張?

我們實在搞不懂,明明有延長九年國教的歷史可借鏡,為何要另創新法?民國五十七年九年國教一次到位,明星初中消滅,小學惡補馬上消失。但照現在的半套教改,可能明星高中慢慢消失,惡補卻更加興旺。



◆ 假發票領經費 台、政、師大22教授遭約談

【聯合報╱記者劉時均、張宏業/台北報導】2012.03.27

檢調單位去年偵辦中研院「台灣小鼠診所」貪汙案,發現涉案廠商元霖文具開假發票給多所大學教授,協助詐領研究經費,檢調單位昨天搜索教授住所,依貪汙罪嫌約談廿二名教授和廿六名研究助理,五人交保,其餘四十三人請回。

據了解,涉案教授以理、工、農、醫學院系所居多,每人不法所得數萬元到八十多萬元不等,總計四百三十餘萬元;有些人解釋產品都使用於辦公室或實驗室,未挪為己用,但有些人承認有疏失。

被交保五人是台大會計系助理教授曾智揚、台大物理治療學系助理教授簡盟月、台師大餐旅管理研究所教授孫瑜華、台大生化科學研究所副教授果伽蘭、台師大地球科學系教授簡芳菁,他們分別以五萬、三萬、五萬、二萬、八萬元交保。

此外,包括台大電機系教授陳志宏、台大獸醫系副教授葉光勝、台大神經外科醫師王國川、台大農藝學系兼任教授謝英雄、政大新聞系教授徐美苓、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黃生等學者,在檢方複訊獲請回。

檢調指出,涉案人二○○七年起向國家科學委員會、衛生署、農業委員會等公家單位申請專案研究計畫經費,並負責相關器材採購,卻藉採買研究計畫用品等名義與廠商配合,購買與計畫無關的物品,再由廠商配合開立等額假發票,核銷研究計畫經費。

檢調查出,購買物品包含百貨公司和超商禮券、智慧型手機、郵政禮券、洗衣機、萬寶龍鋼筆、筆記型電腦、腳踏車,也用來替加油卡或悠遊卡儲值;檢調還在一名台大副教授住處搜到四十六吋液晶電視,懷疑他冒用研究經費買給母親,但他出國未到案。

※ 最近怎老是在爆舊案?

* 國科會:此為舊案 目前應無弊端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989117.shtml

國科會強調,這些都是發生在三、四年前的舊案,該會去年向各大學強力宣導之後,目前應沒有任何申請研究經費的教授敢再做這種事,未來也不該再出現這種弊端。

* 國科會:和研究有關支出 沒什麼不能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988366.shtml

陳宗權認為,目前補助費用的使用彈性「滿大的」,「基本上和研究計畫有關的支出,沒什麼不能報。」陳宗權強調,查有違法詐領時,自然會移送檢調單位

* 教部重話!浮報經費將重罰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989115.shtml

台大、政大與台師大等三所頂尖大學、22名學者爆發疑詐領研究經費醜聞,校方均低調回應說,尊重司法調查,也會檢討改進相關措施;教育部則撂重話說,再發生類似情事,一定會嚴重處罰!



◆ 假公濟私?查出男教授買護膚乳

【聯合晚報╱記者王聖藜/台北報導】2012.03.27

檢調偵辦國立大學教授、職員涉嫌以學術研究計畫名義,向政府機關詐領補助款一案,經比對證物,檢調發現一名男教授以理工研究計畫請款,卻購買女性專用護膚乳液核銷,涉及詐領,檢方另查出其所買多種商品與學術無關,正深入釐清中。

除了護膚乳液被懷疑是「個性化商品」而涉案教授有假公濟私之虞外,另有1名教授以研究計畫之名,替自己家中添購分離式多胞胎冷氣,但這名教授卻辯稱,「夏天埋首案卷很累,吹冷氣有助於思慮清晰。」

台北地檢署去年查辦元霖文具開假發票給中研究「台灣小鼠診所」貪汙案,查出元霖另與台大、政大、師大知名學府教授配合,開立假發票,提供教授向國家科學委員會、國家衛生管理委員會等部門申請補助研究款,但核銷項目與研究計畫無關。

檢察官黃立維昨天指揮調查局28路搜索,約談22名教授、26名研究助理。被約談的教授,多數對於檢調指控「坦承」,不過,部分教授提出辯解,指「核銷商品都為公用」、「禮券用於公關,不是自己享受」、「家電放在我家中,但我有在家中做研究」。

檢調已將涉案教授列為偽造文書、貪汙詐取財物罪被告,如果成罪,最低法定刑度為有期徒刑7年以上;這些教授涉貪金額最低為1萬元,也有人為80萬元,檢調認為,如犯罪所得不高,認罪且願繳回犯罪所得,也有減刑規定,將視案情發展偵處。



◆ 新北企業附幼 遊戲橘子拔頭籌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2012.03.27

新北市政府推動公共托育,也鼓勵企業附設幼托設施,市長朱立倫希望今年至少有5、6家企業響應,中和區「遊戲橘子」公司附設幼兒園已在3月1日登記立案,將收托70名2歲到6歲幼兒,預計4月3日開幕,拔得頭籌。

新北市府推動0歲到6歲幼托政策,除了社會局公托中心、教育局幼兒園,也由勞工局與勞委會共同辦理企業附設幼兒園、托嬰中心經費補助,已有部分企業有意願,其中以中和遠東世紀廣場的「遊戲橘子」動作最快,為員工附設幼兒園。

勞工局長高寶華說,補助企業附設幼托設施的項目有開辦費、人事費。他說,企業附設幼托機構,除可建立形象,也可凝聚員工向心力、增加企業產能。目前除了遊戲橘子之外,還有台北大學可能恩主公醫合作等企業廠商有意願設置。



◆ 短評-公路道德悲劇

【本報訊】2012-03-27 旺報

杭州一輛重型大貨車與電動車相撞,兩名四川女孩傷重不治身亡,路人卻趁隙偷走了傷者的皮箱和隨身包。馬路儼然成為檢驗中國人道德的實驗場。

經濟學有「公地悲劇」理論,如果草地是公共的,誰都可以放牧,最終將導致草地枯竭。中國公路則存在「公路道德悲劇」,只要掉在公路上的,誰都可以隨便拿,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卻置之不理,而且往往是集體行為。

「公路道德悲劇」顯露社會道德底線的失守和價值的失序,大家搶的,往往只是水果和雞蛋。在社會冷漠方面,看到有人摔倒需要幫助,對於路人來講,出手並非難事,但現實卻是,微利的東西要搶,舉手之勞卻不為。

若從路人的身分看,大部分人實際上生活在社會底層。「公路道德悲劇」某種意義上揭示底層社會的道德塌陷和社會價值的潰散。很多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為獲得一點點利益,就不惜手段、不顧道德,甚至藐視法律。

更深層意義上講,由於底層資源有限,貧富差距日益明顯,社會資源集中中上層,底層生存生態惡化,導致底層道德淪陷。北京清華大學孫立平教授就指出,因資源匱乏底層群體為了一點點利益就會丟掉尊嚴,是非、倫理、價值等往往是要以尊嚴作為支撐的。尊嚴得不到維護,淪陷甚至墮落的過程就開始了,因為沒有尊嚴,就意味墮落沒有代價。

重建社會道德與社會價值,需要更多公平正義,唯有底層民眾生活有尊嚴、有保障,道德自覺才有可能。

※ 相關報導:

* 青少年乘車不讓座 倫敦開罰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989307.shtml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文明宣言有三點:一、要讓座給老人、孕婦及殘障人士。二、不說攻擊性或威脅性語言。三、對乘務人員和其他乘客要有禮貌。如果不願簽署或不守約定,將被沒收免費乘車卡。

fsj 提到...

迷幻藥捲成菸 混進夜店癮瞞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2.03.27

外形捲成像菸條的夜店新毒品JWH-122或AM-2201,最近被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檢出,因吸食後會有類似大麻的迷幻效果,使人上癮或中毒致死,食藥局提醒民眾注意。

檢警日前將在夜店取締查扣的不明物,送交食藥局檢驗。結果發現國外夜店流行的JWH-122和AM-2201兩種新興迷幻藥,已透過網路或走私,運到世界各國,台灣也難逃毒害。

食藥局科長徐睿指出,在這兩種新興濫用毒品中,都驗出乾燥植物,並混合類大麻的化學活性物質及尼古丁;其中JWH-122,還驗出有K他命成分,已有德國青少年吸食後中毒。

俗稱「K2」或「Spice」的JWH-018,台灣去年4月已公告為第三級毒品,加強管制。國外調查結果顯示,吸食JWH-122或AM-2201,會出現類似JWH-018副作用,包括緊張、焦慮、嘔吐、妄想、精神混亂、恍惚、心跳加速等症狀。

食藥局警告,吸食AM-2201後,情緒特別容易激動,且具輕微攻擊性;令人擔憂的是,這兩種物質,可能含大量未知藥效的不明化學物質,一旦吸食過量,可能導致中毒、死亡等危險後果,喜歡上夜店者,別以為吸的是菸品,其實就是毒品。



◆ 「別讓孩子淪人球」 托育政策挨批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2.03.28

兒少法正在修子法,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昨天指出,政府托育政策有4大錯誤,尤其課後照顧新法令及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18條,將造成眾多孩子淪為托育人球。

聯盟指出,教育部藉著兒少法去年底修法通過,將原法令中國小應負課後照顧之責相關規定刪除,致使目前享平價課照的13萬5千名兒童都將成托育人球。

聯盟表示,國小課照相關法條原列舊兒少法(兒童及少年福利法)中,但兒少法去年底新修(兒童及少年福利及權益保障法)通過,目前正在修子法,教育部趁機將課後照顧法子法交由社教司研擬。

但新草案中不見政府須負的課照責任、符合家長需求等規定,使婦團好不易爭取來的課照服務眼看就要成空。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有2個小孩都念國小,批評教育部刪除課後照顧「應盡量配合一般家長上班時間」的條文。「托育制度只符合業者需求,家長怎麼照顧小孩?」。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長王淑英批評,幼照法第18條規定幼兒園2至3歲不得混齡,但依學理此年齡混齡其實對幼兒發展有益。她擔憂,偏遠地區小孩少,2至3歲將無法成班,加上新法規定師生比增為1:8,都將使此年齡層幼兒成為托育人球。

內政部月前表示祖父母顧孫未來可領補助,聯盟昨天也痛批,這項錯誤宣傳使所有祖父母誤以為只要顧孫就有錢拿,還使社區保母系統為之癱瘓,造成更多民怨。政府當時話未說清楚,致使祖父母忽略除顧孫外,還得上126個小時課程的規定。

政府宣布後,各地社區保母系統接阿公阿嬤電話接到手軟,但老人家很難理解為何要上這麼多課;保母系統也無法負荷這麼大的報名量,還排擠到其他真正想受訓的人。

聯盟呼籲,政府應正確表達政策,強調想當專業保母的祖父母才來報名,受訓通過後可顧他人孫且兼顧自己孫。



◆ 教育部:課後照顧標準不變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李順德/台北報導】2012.03.28

教育部國教司長黃子騰昨天指出,雖然教育部目前針對課後照顧正在研議相關子法,教育部對兒童課後照顧的資格標準和主管單位,都沒有變,托育政策催生聯盟誤會了。

黃子騰說,社教司正在研議課後照顧相關子法,目前課後照顧3種型態,包括小學、安親班和幼兒園,不過,校內部分由國教司負責,校外安親班部分由社教司負責,都沒有變,資格標準也沒變。

課後照顧在幼兒園方面,幼兒園可兼大不兼小,也就是可留最多一半名額作為課後照顧,但只能招兩歲以上。

對於幼照法將2到3歲幼兒師生比由現行的1:15驟降為1:8,且由可混齡照顧改為不可混齡,立法從嚴,黃子騰指出,這是為了提升品質,母法即有這項規定。

黃子騰表示,原來托兒所就是招2到6歲的孩子,現在幼兒園也是,但現在規定只有偏鄉才能混齡上課,一般幼兒園如要招2到3歲的學生,可單獨成班,也就是招幼幼班,不可混齡上課,師生比就是要1:8。

黃子騰也說,公托公幼招生不能縮水,不能減少招生名額,但教育部也不會要求盲目擴張。

內政部兒童局長張秀鴛則表示,政府對零至二歲幼兒家庭的托育政策,是採取「津貼補助」及「托育服務」雙管齊下。

張秀鴛指出,托育費用補助的主體是零至二歲的幼兒,孩子的托育照顧品質,才是政府關切的重點;各界對托育服務的建言,內政部將納入政策精進的參考。

※ 相關報導:

* 教授涉詐研究費 國科會︰成立「庫房」可減弊端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r/28/today-life3.htm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昨天發信給各大專院校,強調學者拿到的每一分錢都是人民託付,要求各校加強內控,否則嚴辦。國科會副主委張清風認為,可參考國外成立「庫房」制度,除統一採購壓低成本,學者無須經手金錢,也能減少弊端。



◆ 高中教育 回到學習本質

【王道維】2012-03-28 中國時報

自從宣布十二年國教的政策以來,社會上爭議最多的是關於明星高中免試名額的問題,直接觸動到台灣教育中最敏感的神經。而這些爭議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們對高中教育在國家整體發展中應有的定位並未有共識。

在大多數家長心中,所謂的「優質高中」是那些升學率極高的「明星高中」。原因不外乎是希望藉由同儕間的學習風氣或老師的嚴加管教來幫助學生進入熱門的大學科系。這也是許多明星高中校長反對增加免試名額的主要原因。表面上看,這好像是一個理想單純的學習環境,但其實卻是獨尊考試下的偏狹選項,更別提其中許多學生可能只是因為家境優渥從小被逼著補習才得以進入。所以這最後所牽涉到的是社會公義的問題,與教育本質所希望達到的「促進社會階級流動」背道而馳。

此外,高中是脫離國中青春期的混亂而進入自我價值認同的時期。在同質性過高的高中受教比較容易以為自己就屬於某種階層,因而對社會上更多其他背景的人事物也失去同理能力,並且延伸到大學與畢業後的工作態度與待人接物。其實多數人的潛能才剛剛開始發揮,實在不宜過早就因為以前的學業表現而決定的未來走向。

從大學教育角度看,目前高中教育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學生的程度,而是失去最基本的「學習的動機」!大學與高中最大的不同,不是在於學習內容的深淺,而是在於學習主體性的轉移:從教師提供一個標準答案式的「知識」轉變為需要學生主動追求的「學問」。學生的主動性越少,所得到的學問也越少。反之學生越主動積極的學習,在大學裡得到的就越多。

目前的情形是,我們的學生從國中開始就把讀書作為進入高中與大學的「工具」(許多高三生在拼到理想的學測後就放任高三下的學習),使得主動學習的味口在青少年期間就被搞壞。這使得他們在進入大學選課時,主要思考的不再是如何得到更多的知識,而是如何選到輕鬆有趣的科目;更別說遲到早退、作業抄襲與靠補習班來考研究所的奇怪現象。而這也是我們學生在高中以前的表現看似還名列世界前茅,但是到了大學就落後許多的主要原因。

因此,我個人雖贊成擴大明星高中的免試名額,但並非為了消滅明星高中或爭取假性的教育平等。而是希望藉此先釋放國中教育回歸正軌,並且藉由學生背景、才能與性向的多元化環境而讓學生體會到個人價值的獨特性,並開始負起自己作為學習主體的責任。這也是我個人認為高中教育應有的定位。

當然,增加免試名額與學生背景的多元化的確可能使高中老師在授課時不容易拿捏,因此在學校內有某種層度的分班(特色班級)或因材施教的方式是無法避免的。所以需要加強不同類型的學生在不同教育方式之間的流動性,並發展更合適的評量機制與小班化教學,才能讓多數學生感受到入學前與畢業後因為不同主動學習心態而有的不同影響。能夠作到這樣的學校,才算是真正「培養」(而非單純接收)優秀學生的「優質高中」。也許這些學校後來的「考試成績」會比較不如目前背景單純的明星高中,但從大學教育與更長遠的社會人才培養來看,我們對前者還是會有更多的期待。

(作者為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fsj 提到...

培育人才/甄試養菁英? 從小就懂算計…

【聯合報╱李珮綸/學生家長(台北市)】2012.04.01

孩子參加今年大學入學甄試,接下來要到各校面試。各高中都積極舉辦模擬面試,還有PBL(小組討論),有的還做實驗跑台(醫學生物類組),天天泡在實驗室做實驗,因為面試要考…。

學生們考完學測後更忙,之前趕得人仰馬翻送件的備審資料只占百分之十,可是沒有也不行。問問當過口試委員的教授朋友,也都笑說到時還不是看看孩子機不機靈、順不順眼,臨場反應表現等,蠻主觀的。

更可笑的是,前幾志願申請學生都是重複的,也都會重複錄取好幾所學校,浪費了名額之外,不滿意的學生,還會回頭參加指考,所以各校系要備取一大堆,以因應沒來報到的學生。

學校與學生都機關算盡,前段班如此,後段班如此,中段班更辛苦,因為不知道要填哪幾個科系,才會剛好錄取又不致高分低就。

我一直思考,這樣的方式是否真能培養「菁英」,還是人仰馬翻的培養了一群白忙一場的學校(卻賺了不少報名費),和從小就懂得算計的學生?據說美國申請「菁英」大學也是如此,台灣也要走向這樣的路嗎?請現任的「社會菁英」認真想想吧!



◆ 逾5百陸生 來台報考研究所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2012/03/30

大學今年招收大陸研究生報名截止,陸生聯招會統計指出,今年完成報名且已繳費的陸生有500多人,較去年多100多人,電資、財經、法律、商管等最受青睞。

陸生聯招會總幹事張鴻德表示,最受歡迎的學校除了台大、政大、清大、成大、交大等國立學校,私立的輔大也很受陸生歡迎,緊追在後。

教育部指出,今年招收大陸大學生和研究生總額2千人不變,但招研究生用不完的名額,可留給大學生使用。

張鴻德說,今年是第二屆,在宣傳推廣上,跟去年差不多,報名人數稍多,顯示呈現成長趨勢。陸生平均一個人填3個志願,有400多人志願都選了台大。

陸聯會預分發放榜日期預計為4月17日,陸生網路登記參加正式分發為5月22日到25日,正式放榜日為5月31日,網路報到為6月7日。

台灣去年首次開放陸生來台讀大學和研究所,4月才開始招生,宣傳來不及,加上有三限六不政策,雖然上限兩千人,最後只招了不到1 千人;研究生核定招收653人,最後只招到228人,缺額率62%。



◆ 李清志:春天的生死學

【聯合報╱李清志】2012.03.31

中國人是忌諱談死亡的民族,一年四季都不方便談論死亡,秋天的「中秋節」、初夏的「端午節」不會談及死亡,冬天的除夕新年更不能講到與死亡有任何關連的事物,如果真的要談「死亡」的議題,可能春天的「清明節」才是最佳的時機。

傳統上,我們對於清明節的意義,多停留在「慎終追遠」,我個人卻認為清明節的掃墓活動,其實隱含著古人深厚的智慧。清明節在春天季節轉換之際,為了掃墓,人們離開城市、離開工作,前往郊外,沐浴在春天的新綠當中,享受大自然的春光;利用掃墓的活動,人們重新體會大自然的四季變化,重新認識大自然及生命的生老病死,等於是上了一堂春天的生命課程。

人們離開忙碌的工作,進入寧靜墓園、面對死亡的議題,也是很重要的生命課程。建築學者克里斯多夫.亞力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在其著作「模式語彙」(Pattern Language)一書中,談到城市墓園的議題,他認為應該在城市中設置小型墓園,讓死人與活人的空間有交集的地方。墓園的碑文或墓誌銘,儀式性地被展示於墓碑上,提醒著天天路過的市民,好好珍惜生命的短暫,努力於正經事,並尋找生命的真正意義。

特別是對於那些醉生夢死的城市居民而言,如何提醒他們,將他們從消磨生命的惡夢中拉出來,是都市的責任之一。在都市規劃中,墓地的安排是一劑猛藥,它會提醒市民們,死亡與每一個城市居民其實是息息相關的,沒有一個人可以因為逃避死亡,或企圖背向死亡,而能真正免於死亡。死亡既然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事實,它便有鼓勵人好好活下去的作用,正如達文西所說的:「充分活用的人生,帶來一個明白的死。」

「人生的光明面」一書作者皮爾博士(Dr. Norman V. Peale)曾說:「問題之存在正是人生的標誌,天底下沒有問題存在的地方,就是墓園,因為那裡躺著的全是死人!」的確,在台灣這座擁擠的島嶼上,假日裡到處人潮滿坑滿谷,很難找到一處平靜、安詳,可以沉思、漫步的地方;而墓園的清新寧靜反倒成了我假日思考、漫步的好去處。在忙碌擁擠的都會中,擁有幾個幽古、安靜的墓園,可以提供市民在內沉思,使原本混亂的思維在此得以重新織結與沉澱。

不過,台灣的葬儀空間的確有改善的空間,不論是火葬場、葬儀社、墓園等空間,經常都是亂糟糟、鬧哄哄的感覺,讓人內心焦躁,無法獲得平靜的心靈。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在岐阜縣設計了一座稱為「瞑想的森林」齋場(即火葬場),這座公家的火葬場沒有亂七八糟的花圈、腳尾飯,或是尖銳麥克風傳來的道士念經,有的只是優美的建築,寧靜的樹林,以及清澈的湖水,所有喪家親友安靜聚集,在安靜莊嚴的空間裡,追思先人,並且在得著內在的心靈安慰。

在清明節來臨之際,我期待有更多人因為去墓園散步,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同時,我也深切盼望,台灣的葬儀空間可以有革命性的進化,讓國人可以真正在那些地方得到心靈的平靜與安穩。

(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 逾7成受訪巴西人 未上圖書館

中央社 2012.03.30

巴西圖書研究所(IPL)公布一項最新調查,約75%受訪的巴西人從未去過圖書館,只有8%的人經常去,17%偶爾去;而巴西人每年平均只看完2本書。

2011年,研究所在315個巴西城市對5012人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去圖書館的人是學生,64%的受訪者使用學校的圖書館,71%認為圖書館只是念書、讀教科書的地方,只有16%表示可以在圖書館借到經典文學類的書籍。

研究所所長潘沙(Karine Pansa)表示,目前最大挑戰是將圖書館變成讓人感到心情愉快,喜歡待在那裡,不僅是為了讀書,並可享受圖書館寧靜舒適的氣氛。

39歲的環境管理員馬林(Andrea Marin)喜歡書且經常看書,但離開校園後就未再去過圖書館。在她的印象中,圖書館只是找資料的地方,而現在她已經習慣從網路上找資料。

23歲的大學生維艾拉(Eduardo Vieira)也不記得最後一次去圖書館是什麼時候。因為他住在聖保羅市郊,附近沒有圖書館,去書店反而方便。

51歲的佛羅林多(Sergio Luiz Florindo)雖然是天生視障者,過去兩年已在聖保羅圖書館借了533本有聲書,是借書最勤的圖書館會員;最高紀錄是1天讀3本書。

佛羅林多表示,視障者可以透過想像力恣意遨遊作家在書中描繪的世界。他最喜歡的作品是塞萬提斯的唐吉訶德,現在正在讀但丁神曲的地獄篇。

像佛羅林多這樣的愛書人在巴西算少數。調查顯示,巴西人每年平均看4本書,但真正從頭到尾看完的只有2本書。

聖經是最多巴西人看的書,其次是教科書、小說、宗教書、故事書和兒童讀物。男女讀者的比例分別為43%和57%。

調查還指出,巴西人最喜歡的休閒活動是看電視(85%),其次是聽音樂、看電影;看書、報刊雜誌和網路文章排名第6(28%)。

巴西文化部長荷朗達(Ana de Hollanda)表示,多看教科書以外的書籍有助於擴大知識面,提高思考、分析和質疑的能力,促進思維發展。文學有這個能力,而時下的電視節目多數不能像書一樣激發思辯能力。

fsj 提到...

學生愛國罵 老師治髒有撇步

【聯合報╱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2012/04/02

學生喜歡罵髒話該怎麼辦?最近網路流傳1名學生因罵「幹」,被老師罰造句20遍,且不能重複,學生造到最後一句時,已是「造句好辛苦,我不幹了」,引來老師們熱烈討論,直誇是「治髒話」奇招。

青少年學生常常在同儕之間「國罵」來「國罵」去,最近有網友在臉書上po文,指北部1名國中生因罵髒話,被老師罰以「幹」字造20個句子,且不得重複。這名學生從「班長是班上最輕鬆的幹部」、「腦幹可以控制人的呼吸」…寫到最後一句「造句好辛苦,我不幹了」,引來網友發噱,紛紛在網路上轉貼。

屏東縣國中老師林素梅說,她曾以類似方法,處罰罵髒話的學生在黑板上造句,沒有想到學生反應更high,「愈規定不能說的,學生愈想說」。

國小老師楊文琪會要求犯錯學生把髒話改成「親愛的」,再大聲念出來,如果學生是因好玩才罵,她也會要求罵髒話的學生寫一篇文章解釋髒話。

林素梅也說,很多國中生以為罵髒話是代表男子氣慨的「口頭禪」,因此她常告誡學生,甚至經常在臉書上「巡邏」,提醒青春少年兄:「髒話一出口就侮辱女性,連男子氣慨都沒了」。



◆ iPad變兒童保母?專家:恐致自閉

東森新聞 – 2012年4月1日

你們家的小朋友是不是整天拿著iPad玩呢?美國專家提出警告,千萬不要讓iPad變成電子保姆,否則很有可能導致「自閉症」或「發展障礙」的問題。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美國許多幼稚園已經開始使用平板電腦來提升學習效果,小小年紀就知道在iPad的觸控螢幕上點來點去,而且小朋友們只要iPad在手,立刻變成小乖乖,不吵又不鬧,全球許多家長根本把iPad當成電子保姆。根據一份針對美國和英國家長的調查,三到八歲的兒童中,有15%使用父母的iPad,9%甚至還擁有自己的iPad。

只是美國兒童科技評論編輯巴克萊納對這個現象相當關心,他說這是近一兩年兒童成長的最新議題,iPad已經成為人類下一代童年的一部份,有部分研究人員更提出警告,平板電腦會導致發展障礙還有自閉症、注意力不足的問題,不過專家們認為目前不適合太快下結論,只是家長們還是得注意兒童成長的平衡問題,iPad可以當玩具,但可千萬不要成了全天候的電子褓姆。



◆ 國中小節電過頭 全教總籲用省電燈具

【台灣醒報/陳珮瑜】2012-04-02

為達到省電目標,各國中小學要求下課時間教室關燈,常影響學童的作息和健康。全教總秘書長吳忠泰今天在記者會上批評政府不應為達到節能減碳,賠上學生的用電權益。他呼籲政府3年內應全面更新省電燈管,並推廣「綠能產業」,讓學校照明使用回復正常,綠能產業也更有發展機會。對此,教育部環保小組廖雙慶表示,一次汰換節能燈具恐造成資源浪費,目前傾向逐年汰換。

由於地方教育經費短缺,又有用電額度限制,很多國中小為了省電使出各種手段,不但力行下課關燈,連早自習和午餐時間都無法倖免,造成學童得摸黑看書、抄寫作業和吃飯,影響學童閱讀作息。

另外,中小學學童近7年的視力不良率節節上升,94到100年度國小學童視力不良率平均上升近8%,國中學生則上升近10%,吳忠泰說,雖然不全是照明省過頭的問題,但也不能說完全不相關。

「政府和不少大專院校都已更換省電燈管,不只節省電費,也可避免傳統燈管發熱和閃頻問題。」全教總副秘書長羅德水也指出,國中小全面更換燈管難免會有預算問題,例如換成LED燈管須40億元,T5燈管則須10億元;但更換成省電燈管後,可以節省更多電, LED燈管可省42%的電,T5燈管則可省40%。

吳忠泰補充說,學童每天待在教室裡的時間長達8小時,政府應該編列教育預算,幫助學校更新省電燈管,而專科教室或走廊可以用汰換的傳統燈管。他呼籲政府在3年內全面更換中小學照明為省電燈管,並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一起籌措預算,規劃長期省電措施。

「經濟部能源局今年開始推動『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可以提供給日照充足、屋頂平整的學校申請,讓學校除了節流以外,還可以開源。」吳忠泰表示,政府和企業可以聯合推廣「綠能產業」,除了讓學校照明使用回復正常,還能發展綠能產業,成就多贏的公共政策。

對此,教育部環保小組廖雙慶表示,午餐時間摸黑吃飯是不正常的節電方式,可向教育部檢舉。至於全面更換為節能燈管一事,他也回應,一次汰換完畢恐會造成資源浪費,教育部目前傾向逐年汰換,也已編列預算。



◆ 教長:大學學雜費凍漲1學期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2/04/02

經過教育部的大學學雜費調整公式試算,今年最多只能調漲1.76%(國立可調528元、私立大學968元),教育部長蔣偉寧今天上午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經過多方評估後,能調漲的幅度有限,無實質助益,以「安心穩定」為原則下,決定大專校院101年度學雜費第一學期維持不調漲。

蔣偉寧進一步說明,按照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規定,101年度的學雜費調幅為1.76%(100年度可調0.81%加上101年度的0.95%),這是各大學可調漲的上限,但希望大學共體時艱「不調漲學費」。教育部已與公私立大學組成的三大協進會溝通過,確定今年的大學學雜費不調漲。

蔣偉寧答詢時,更數度以部長官位當保證,「只要坐在部長位子上,就不會全權授權大學自主調整學雜費,否則這將是自己適任與否的期中考。」他進一步表示,為免每年為了調漲學雜費引發爭論,教育部將利用半年時間邀請專家學者研討,綜合考量辦學成本的各項因素,擬出常態性的學雜費調整方案,讓社會大眾都能接受。

蔣偉寧舉例,如果花數年時間拉平公立與私立大學間的學雜費差距,國立大學學雜費從5萬調成10萬元,若有30萬名學生,就可新增150億元的收入,可拿出一部分協助弱勢學生,將財源重新分配。他強調:「讓經濟狀況不佳的學生能安心念書,是我當部長最基本的努力。」

立委陳學聖擔憂,只有101年度第一學期不調漲,那明年2月該怎麼辦?是不是會像油價一樣一次漲足?蔣偉寧承諾,不會一次漲足學雜費,希望半年後出爐的學雜費政策符合社會公義,而且教育部不會進行密室會議,將邀請專家、學者、學生與家長代表,甚至歡迎立委出席,讓政策經過充分討論。他強調,如果無法解決學雜費,那就是部長能力的問題。

※ 相關報導:

* 辦學績效差 帳算學生的?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81322

...檢視今年的大學學雜費調漲爭議,大學反應這麼激烈,關鍵原因來自去年7月軍公教人員調薪3%,大學新增的人事支出,教育部只給65%的補助,造成大學出現資金缺口,馬政府的選前利多開始出現負面效應。

...另外,國立大學為了追求世界排名,不斷興建新的研究大樓,增加更多研究人員提升研究能量,要將排名往前衝;但興建大樓增加了多少電費支出?台大每年電費高達4億元,募款興建大樓的同時都沒有考慮這些「吃電怪獸」的衝擊,現在卻以電費負擔過重為由要調漲學雜費,又如何讓學生和家長心服口服?

fsj 提到...

調查: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81599

天下雜誌 2012/04/03 文/蕭富元、林秀姿 圖片/黃明堂

愈運動 愈聰明

「很多父母都有迷思,以為運動是浪費時間和體力,其實,運動跟智慧有直接關係,」教育專家、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舉出,國外一個實驗研究500名學童,發現每天上一小時體育課的孩子,考試成績表現比較好。洪蘭解釋,運動會增加大腦血液流動,促進海馬迴神經營養因子基因的表現,可以幫助記憶,讀書更有效果。

體育課時數落後國際

奇怪的是,台灣教育極端重視智育成績,卻對能直接刺激智育表現的運動課,興趣缺缺。根據《天下》調查,台灣中小學生每週上體育課約8、90分鐘,還不到美國、法國的一半,甚至比中國、日本還少。而且,年齡愈大,上體育課的時數愈少。

後設認知能力

台北體育學院運動教育研究所所長周建智,舉籃球為例。籃球需要眼快、手快、腳快、決策快。球員拿到球,只有零點幾秒的時間做判斷,該怎麼應變,自己投籃或是傳給別人?

這時候,球員需要很強的訊息整合力,這是運動培養出的「後設認知能力」。周建智比喻,「後設認知能力」就像電腦記憶體,每次比賽對手都不一樣,必須隨對手調整作戰策略。而比賽經驗會儲存在記憶體裡,經驗愈豐富,處理比賽的策略就會有更多變化。

運動培養高EQ

新竹教育大學體育學系主任黃煜肯定,運動員每天要面對輸贏,輸了,摔球拍、罵裁判都沒用,只能調整心態,重新再來。「所有的運動員,都是從輸球開始,不可能一步登天,」黃煜說,運動會磨練人的個性和耐心。

曾雅妮父親曾茂炘透露,曾雅妮小時候輸球,「脾氣很大,會摔球桿。」他反覆告誡女兒,「球是死的,愈生氣愈打不好。」經過多年調整,現在曾雅妮就算表現失常,「也是笑笑的,再回去練習,拚下一座冠軍。」

運動訓練獨立、掙脫逆境

運動除了能鍛鍊「後設認知能力」,陶冶品格、EQ,還能訓練孩子耐力、意志力、受挫力,和遇到困難時不輕言放棄的逆境能力(AQ)。國外研究指出,規律運動,會幫助人正向面對壓力。因為,運動時大腦會分泌腦內啡,讓人有放鬆、快樂的感覺。

兒福聯盟調查,31%台灣兒童與青少年每天都上網,其中1/3,每天上網超過3小時。教育部也做過統計,台灣中小學生有將近1/4體重過重。想不出要怎麼把小宅男從電腦前拉開、怎麼讓小胖減肥?猶豫是不是送孩子去補習班學習增強記憶?運動,是最省錢、最有效的方法。

※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天下雜誌》494期;訂閱天下雜誌電子版】

* 消基會調查幼童長太高 付學生價
http://www.udn.com/2012/4/3/NEWS/LIFE/LIF1/7004422.shtml

消基會隨機挑選餐廳、電影院與國內大型遊樂園各10家,調查兒童價收費標準與規定。結果發現電影業表現最差,多數均以100cm以下、約3歲兒童為免收費為標準,針對法律上所定義的「兒童」12歲以下另設票價的電影院非常稀少...



◆ 愛心早餐送貧童 他們回贈有機菜

【聯合報╱記者段鴻裕/斗六報導】2012.04.03 0

雲林縣婦女保護會輔導失業婦女經營「鈴蘭早餐屋」,每天提供11份愛心早餐給斗六市溪洲國小學生,讓他們用餐後再上課;昨天溪洲國小學生回贈親手種植的水耕有機蔬菜,希望幫助更多孩童吃早餐、再上學。

溪洲國小昨天將一、二年級學生種植的水耕有機蔬菜波士頓萵苣、捲葉萵苣、蘿蔓等,捐給雲林縣婦女保護會輔導的鈴蘭早餐屋,由自治小市長陳亮君發表感謝詞;婦女保護會執行長林銘珠、早餐屋店長林春蕊、送餐阿姨張秀英都非常感動。

溪洲國小校長蔡正龍說,3月起,學校有12名學生每天獲贈免費愛心早餐,回贈學生種植的有機蔬菜,讓學生知道感恩、可以幫助更多小朋友,也是對學生的生命教育。
一、二年級的學生親手摘下1把把水耕蔬菜,排放整齊。林銘珠說,這些水耕蔬菜都是做早餐的材料,小朋友種的蔬菜又大又漂亮,她非常驚訝、非常感動。

林銘珠說,鈴蘭早餐屋將在月底營業,目前在試賣期,從2月8日起,6名受輔導的失業婦女每天清晨5點半趕到鈴蘭早餐屋做早餐,在6點50分前送給斗六市溝埧、保長、溪洲、林頭、公誠等國小,讓42名學生吃完早餐再上課;溪洲國小原有12名學童獲贈愛心早餐,有1人因腸胃不適暫時剔除。

「從2月至今,共送出1387人次的愛心早餐。」林銘珠表示,雲林縣全縣每天沒有吃早餐就上學的孩子非常多,去年統計超過7百人,未來如果人手更充裕、調理技巧更熟練,社會支援增加,鈴蘭早餐屋會提供更多免費的愛心早餐,讓小朋友吃飽後再上課,打好教育的根基。

※ 相關報導:

* 麥子熟了 孩子笑了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7004447.shtml

台北市指南國小這學期開始在校園內種小麥,經過五個月的期盼,在兒童節的前夕收割,小學生不僅學到怎麼種小麥,也學習什麼是「在地生產、在地消費」。



◆ 教授不實核銷 北中南大學都有

【聯合報╱記者蕭白雪/台北報導】2012.04.03

大學教授涉嫌以不實單據核銷國科會研究計畫經費案擴大發展,北、中、南知名大學都傳有教授涉案,檢察總長黃世銘昨天召集一、二審多位檢察長、承辦檢察官開會討論,盼能統一偵辦標準,避免再生爭議。

台北地檢署日前大動作約談台大、政大、師大多名教授,調查教授們涉嫌以假發票A國科會研究費,引發外界質疑杏壇道德淪喪,但也有研究生及助理上媒體喊冤,認為因國科會要求核銷的方式逼得他們找發票。據了解,檢調清查全國知名大學請領情形後,發現北、中、南都有知名大學教授涉及以不實支出詐領國科會的研究費,至少有三個地檢署列案調查中;辦案人員形容,一旦嚴辦下去,恐怕再出現如特別費案般「血流成河」的狀況。

由於各地檢署對「國立大學的教授是否屬於公務員」、「詐領情節的輕重是否該作不同處理」等問題有不同看法,黃世銘為統一偵辦標準,昨天召集一、二審多位檢察長、承辦檢察官開會討論。

會中以十年前嘉義大學一名教授的貪汙案為研討案例。該名教授要求廠商將研究案中採購機器的費用,改以採購「零件」名義、分為數張發票開立,供教授向學校請款,採購來的機器,卻拿到教授技術入股的公司使用。最高法院不但認定該教授的行為屬於公務員貪汙,也對教授的行為多所指責,詐領金額三十四萬元,判刑三年半定讞。

與會的多位檢察長、檢察官就研討案例的法律適用提出法律意見,且各有所堅持,最後決定再找資料研究後擇期開會。檢方強調,一定會訂出統一偵辦標準,不會讓涉案者有遇到不同地檢署、出現不同結果的情況。

fsj 提到...

夜半地鐵 載不動的青春

【王文誠】2012-04-05 中國時報

「對不起,我傷害到一些我不想傷害的人」,一位建中生跳軌輕生,聞訊令人哀戚,為殞落青春追思。報載這是近年來的單一學校的第七起個案。我並非教育學專家,但中學生在留言中的「對不起」應該啟發社會的反省。

因為晚上上課,所以會有兩天晚上搭地鐵,到永寧站。第一次我發現,晚上十一點的台北的地鐵,總是滿滿的人,尤其中學生。

我很難想像,為什麼這個時間還有大量的中學生,總還是穿著制服,背著書包,踩著蹣跚步伐,在沒有跫音的冰冷地鐵裡。地鐵裡,我滿懷忐忑,從我的閱讀中,眼神打量在這個特別冷的春天,寒風凜冽的地鐵裡,迴盪在這些中學生蒼白的青春臉上。

難道是我太大驚小怪?這些中學生剛跑趴或聚會結束?可是怎會這麼多中學生?決定好好地訪問這些學生。然後於是我知道了這些學生的組成,大致可分成三類。第一、夜校生。第二、留在學校晚自習,通常導師或任課老師會留下陪同學到九點半。第三類,則是補習的。

夜校生我已經會辨識,通常為技職生,看書包上的校名即知道。而留在學校自習的,我也深深敬佩那些留下來陪學生的老師,他們沒有加班費也無法回家吃晚飯。而補習的,有位學生,個子瘦小,我以為是國中生;不料,她告訴我是高三生,參加「考衝班」,因為五月即將大考。一開始我沒聽懂,她解釋叫「考前衝刺班」,每天晚上從六點二十分上到九點半。因為明年課綱改了,而且改得很難,重考不得,得要努力,上完課會留下來讀書。

晚上十一點捷運到永寧站,她就去轉公車回家。下車前我又問,她早上要幾點起床?因為我估計她回家梳洗完,最快十二點多才能睡覺。她說,早上五點四十分要起床。我又問她有沒有運動,她說很少、幾乎沒有。

我倒抽一口氣,緊緊閉氣,走著,久久不能自已。自己身在台灣師範大學,一個培養中學教師的那殿堂,對於我們中學生的處境就只能心疼!

這是我們中學生的處境,這是我們教育的境地。而,這也正是人生的青春,長高長大成人的寶貴時期。這樣的訪談沒有樣本代表性的根據,但是即使只是一位中學生,都不該在當下聲稱自由空氣的台灣發生,這不就是我們的教育使命?

我們社會把競爭力、起跑點的壓力,全放在這些年輕人身上,課綱愈來愈難,中學教師也擔起沉重的軛,忙碌地拖負社會前進。歐美加的中學生大多上午八至九點上課,下午三點左右下課,也無礙其競爭力。

中學生是我們從小就聽到的「未來的主人翁」、「國家的棟樑」。希望我們共同面對的教育與社會問題,或者,我們主政教育的長官可以找時間在平常日晚上十一點的地鐵裡,跟我們的中學生聊聊。

然後我們當可瞭解:教育的真正對象是這些主人翁,而不是為大學創造全球排名;五年五百億該用來為我們的中學創造更健康的青春,而不是為大學製造SCI/SSCI;教育政策應該用來為「棟樑」謀略,而不是用來算計成績及與社會進步無涉的評鑑。

中學生補習是個人或集體焦慮,儘管我沒統計數據,不過晾在每個人眼前的是中小學周遭補習班愈來愈多的事實。青春莫名的輕生及補教問題,我們不該把這種焦慮只丟回家長對正規教育的不信任、補教取代正規教育,而是讓制度面對問題。

對教育制度只有一個卑微的請命:讓每一個中學生可以回家吃晚飯、營造家庭,讓晚上十一點的台北地鐵,不再有疲憊的中學生;我們衷心祈禱,中學青春是美麗的。(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 建中學生 十一年第七起自殺

【唐嘉邦/新北市報導】2012-04-04 中國時報

昨天在汐止跳軌自殺的蔡姓建中生,已是該校十一年來第七個自殺的學生,其中大多是因為課業壓力過大導致,自殺方式包括上吊、跳樓、燒炭等無所不有,不禁讓人們想問,大家心目中的資優生到底怎麼了?

民國九十年,高一數理資優班的林姓學生,疑似因為課業壓力大,用童軍繩套住頸部,在自家窗外上吊自殺;兩年後,一名高三的杜姓資優生,在大學學測前一天,於花蓮崇德隧道旁樹林上吊自殺,而他剛好就是當年以童軍繩上吊自殺的林姓學生同班同學。

九十三年,之前曾二度在校內自殘的謝姓一年級學生,才剛出院返回家裡,卻又在新莊的住處窗台外,以童軍繩上吊身亡。原因猜測可能是和同儕間的人際關係有關。

九十四年十月,才剛從桃園北上考取建中的一年級游姓學生,疑似因為高中生活適應不良,加上第一次段考成績不理想,自認與國中成績落差大,在中壢火車站旁一棟大樓跳樓自殺。

九十八年六月十八日,甫從建中畢業的朱姓畢業生,疑似因為即將面臨指考,導致壓力過大,在住處房間內燒炭身亡;前年十二月卅一日跨年前夕,高二的底姓學生則疑似因課業壓力過大,上課時間向老師佯稱要上廁所,從學校三樓走廊跳樓自殺。

※ 相關報導:

* 當著親人面前 建中生跳軌慘死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0867/112012040400067.html



◆ 醫:家長傾聽 不要急

中央社 2012-04-04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暨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方俊凱表示,美國哈佛大學針對青少年自殺行為進行研究顯示,易緊張型的青少年在面臨困境時容易衝動,青少年自殺多屬此型,並透過身邊隨手可得的工具在衝動情況下尋短。建議家長或長輩在與孩子溝通時,不要急,多傾聽,牢記事緩則圓的道理。

方俊凱表示,這類的孩子除緊張外,若身邊有一些事情易致命,孩子就會去從事。例如,家住在火車站附近者,可能會選擇臥軌或跳軌;若在高樓者,可能會選擇跳樓。

方俊凱說,重要的是讓孩子不要急,父母或長輩關懷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在教育孩子時雖然出於好意,但常犯的錯是「一急,什麼話就脫口而出」,忽略了事緩則圓的道理,幫助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空間與時間。

方俊凱指出,若長輩無法理解孩子們的真實世界時,傾聽是最重要的,易緊張的孩子容易出狀況,降低焦慮的方法是不要急。

易緊張孩子的症狀包括結巴、坐立難安、走來走去、手足無措、遇到重要事情容易滿頭大汗等,長輩要關心和傾聽,協助抒解孩子的心情。



◆ 假性、真性幻覺大不同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2012/04/05

急性壓力一旦引起自律神經失調,可能引起各種「假性幻覺」。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有些患者可能耳朵聽到嗡嗡聲,也有患者皮膚出現麻木、刺痛、有異物在皮膚跑動等幻覺。

「假性幻覺」與「真性幻覺」有何不同?楊聰財醫師說,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過度活躍所引起的種種感官幻覺大多是「假性幻覺」。精神分裂症引起的幻覺則是「真性幻覺」,兩者的幻覺內容、出現時機不太一樣,治療方式也不同。

楊聰財醫師解釋,有神經質性格、遭遇嚴重壓力及自律神經十分敏感的人較容易出現「假性幻覺」。當碰到生活壓力事件,上述族群常產生焦慮症狀與壓力感。

自律神經應該是要協助身體各器官穩定運作,但急性壓力卻可能讓自律神經出現異常反應,特別是交感神經,很可能因為受到壓力影響而過度活躍。像耳朵部位交感神經若因緊張、焦慮情緒而過度活動,患者就可能在特定時間出現假性幻覺。

聽覺出現假性幻覺時,患者聽到的多半是嗡嗡等單調聲音,到了晚上夜深人靜,嗡嗡聲往往更為明顯。患者通常是在緊張、焦慮的情緒狀態下,或感受到很大壓力,才會出現假性幻覺。治療方式為血清素調整劑、減輕焦慮的藥物,若有失眠困擾,醫師可能開助眠藥物。

精神分裂症造成的幻覺則是真性幻覺,患者可能聽到兩人以上在談話,談話內容以命令、批評、討論占多數。幻覺常不定時出現,患者出現幻覺前,不一定會有緊張、焦慮等情緒。用藥方面則以抗精神病藥物為主。

醫師提醒,假性幻覺與真性幻覺的治療方式不一樣,必須透過專業診斷,才能擬定適當治療方針,患者一旦出現異常身心症狀,一定要找專科醫師進行評估、診斷。

fsj 提到...

視力急惡化 搶救小四眼田雞

【聯合報╱高怡宣/大學副教授(台北市)】2012.04.04

近來大家討論iPad及智慧手機對學童視力、社交能力、思考能力的影響,論點都很有道理。但國小一年級新生近視比例幾乎達到卅%的主因,絕對不只iPad或智慧手機。

兒童的眼睛到十二歲時才完成固定形狀,若自幼兒起近視,國中和高中階段就容易發展成高度近視。進入大學,會有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失明的危險。根據資料,國小一年級新生的近視比例,從民國七十五年的三%飆升到民國一百年的廿二%(國民健康局資料)或廿九%(教育部資料)。(見圖)iPad和智慧手機在最近幾年才出現,國小一年級新生的視力惡化卻已有廿五年歷史。

很多人不知道,幼稚園和國小學童視力保健歸教育部體育司管。他們在民國八十八年提出一個卅億預算、為期五年半的視力保健計劃,目標是將小一新生近視比例降到十%以下。九十六年又推出二年的視力保健計劃。但從最新統計看,兩個計劃都失敗。更遺憾的是,根據教育部網站資料,教育部體育司在最近幾年都沒提出新的視力保健計劃。

視力保健計劃失敗原因是「所托非人」。體育司缺乏公共衛生的專業能力,體育老師也未接受過眼科醫療訓練,寄望他們扭轉近視比例急升的不良現象,簡直是強人所難。

今天兒童節,建議將兒童近視問題定位為「疾病」,而不是「體育」的範疇。並將零至十八歲年輕國民的視力保健業務,從教育部體育司轉移到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由衛生署、國健局和各縣市衛生局的公共衛生專家們,找出零至六歲幼童視力惡化的主要原因,提出對策,挽救未來主人翁的靈魂之窗。國民健康局更應該在每年兒童節當天,公布小一新生近視比例的改善狀況。

唯有改善幼兒視力,讓兒童們健康地成長,才是最佳的兒童節禮物。

※ 相關報導:

* 日打電腦5小時 罹腱鞘囊腫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apr/5/today-health3.htm

就讀多媒體科系的女高中生每天使用電腦繪圖、作動畫,一天打電腦超過5小時,日前發現左手腕關節處突起如球狀還有麻痛感,嚇得以為骨頭跑出來了,就醫發現罹患腱鞘囊腫,醫師表示這是手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不會病變,不過持續增大會壓迫到神經,可能造成神經病變,建議開刀摘除。



◆ 生育率下滑/12歲以下兒童 5年少了55萬人

自由 2012.04.04

〔記者鄭琪芳、顏若瑾/綜合報導〕明天就是兒童節了,但因國內生育率持續下滑,去年底我國未滿十二歲兒童僅二六二.九萬人,五年來減少近五十五萬人,減幅高達十七.三%;而且,國內弱勢兒童越來越多,去年低收入兒童生活補助達一○七.六萬人次、中低收入兒少生活扶助一三八.八萬人次,分別較五年前增加三十.三萬及四十七.七萬人次。

弱勢兒少5年來增加78萬人次

兒童節前夕,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兒童統計概況」,去年底十二歲以下兒童人數再降至二六二.九萬人,占總人口比率更降至十一.三%。不過,國人重男輕女觀念仍未改變,新生兒以男嬰較多,去年底兒童性比例為一○九.二,亦即一○九位男童才有一百位女童。

雖然兒童人數持續減少,但需要生活扶助的弱勢兒童反而越來越多,去年有一○七.六萬人次接受低收入兒童生活補助,較五年前增加三十.三萬人次;去年接受中低收入戶兒少生活扶助則有一三八.三萬人次,較五年前大增四十七.七萬人次。

立委:馬政府執政 兒少犯罪暴增

立法院親民黨團昨也召開記者會指出,馬政府執政以來,兒少犯罪比率暴增,青少年離家與失蹤事件更是大幅增加,馬政府應「以保衛政權的規格來保護孩子」,不只是恢復放假而已。

據親民黨向警政機關取得的資料顯示,從九十六年至一百年,兒童毒品與公共危險兩項的成長率均超過一倍以上,兒童傷害的成長率也緊追在後。

親民黨團總召李桐豪表示,一百年青少年失蹤事件,比馬上任的九十七年升高約十七%,失蹤原因以「離家出走」為第一,其次是「上下學未歸」,約佔七分之一,顯然整個社會環境與學校環境都出了問題。



◆ 想收養小孩 北市成立諮詢中心

【聯合報╱記者吳曼寧/台北報導】2012.04.05

民眾想收養小孩,未來將經過更嚴謹的資格審核。台北市社會局將在6月前,成立全台首家「兒童及少年收出養服務資源中心」,提供諮詢平台,讓家長可事先了解收出養可能面臨問題,並提供收養兒成長過程照顧資源。

目前收出養兒少的手續,由收養者和出養者向法院聲請認可,法官裁定認可資格後,民眾可持確定證明書,辦理收養戶籍登記收養手續即可。

去年11月新上路的「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訂下更嚴謹的規範。除六親等及夫妻一方收養他方子女,收出養須透過政府許可的財團法人、公私立兒童及少年安置教養機構等非營利組織先進行媒合,再到法院公證。

社會局表示,新法上路象徵收出養觀念轉變,透過媒合機構轉介,可做好收出養人資格審查,避免法院裁定時,還要再對雙方進行訪視,或補上教育課程,可節省行政程序,也能避免後續終止收養風險。

「兒童及少年收出養服務資源中心」將作為資訊流動平台,民眾可到此詢問收出養資格、收費標準,有意願收出養的民眾,也可參加事前教育課程,更進一步思考「是不是真的想要收(出)養小孩」。

社會局兒少科長陳淑娟說,很多民眾收養小孩後,不知道要如何管教,在小孩逐漸長大過程,也會憂心要不要告知身世;未來中心將開設教育課程,提供收養父母支持資源。



◆ 伸狼爪千次 補習班老闆判30年

【聯合報╱記者游振昇/台中報導】2012.04.04

台中市王姓補習班負責人利用老師權威,對補習班十二名女童性侵、猥褻一千零十三次,其中一名女童十個月內被性侵一百六十四次,平均一周四次,幾乎一去補習即被性侵,台中高分院昨依妨害性自主罪重判王男卅年徒刑。

一審判決時王姓男子即遭卅年重刑,他不服上訴;二審法官針對他犯下一千零十三件案子一罪一罰,總徒刑高達四千多年,應執行卅年是除了死刑及無期徒刑外的最高刑度。

法官指出,王男圖一己私欲,以老師身分對多名女童性侵害,造成女童心理陰影;犯案後未對家長表示歉意,至今未和解,因此重判。

判決指出,四十六歲王姓男子利用妻子當國小老師名義,在台中市開補習班,招收國小學童,除自己當自習課老師,還兼司機接送學童上下課。

二○○六年九月起,王男在廂型車上、補習班地下室或開車載到偏僻處,陸續對十二名女童性侵、猥褻,有時對某女童單獨下手,有時對同時在場的女童輪流性侵,女童雖反抗、喊痛,但無人援救,被性侵得逞。

其中一名女童從二○○六年九月至二○○八年六月,一年十個月間被猥褻三百七十二次,每周平均四至五次;另名女童從二○○七年九月至二○○八年六月,十個月間被以手指性侵一百六十四次,每周平均四次,女童一周去補習班五天,幾乎只要到補習班就遭傷害。

王男事後威脅女童,不得將事情說出去,否則他會被判死刑,女童會被抓去關。被害女童以為自己犯錯,不敢向父母或學校反映。

前年六月,一名被害女童問母親如果和男性發生關係會如何?母親說「如果亂搞會得性病」,女童因下體疼痛擔心得性病,嚇得告訴老師。校方報警才發現至少有十二名女童受害。



◆ 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教育程度越高 活越久

【Upaper╱中央社】2012/04/05

威斯康辛大學最新研究顯示,美國人越來越長壽,教育程度較高者壽命更長。這次研究範圍較以往更廣,審視了全國3000個郡;而且觀察的健康指標更多,包括諸如肥胖、是否吸菸、飲酒、運動,以及是否「過早死亡」。此研究甚至將不同地區速食店的密度亦納入考慮。

此研究顯示,時間拉得越長,大學教育對壽命的影響越大。此研究將75歲以前發生、可以預防的死亡定義為「過早死亡」。專家碧姬‧凱特林指出,受過大學教育者和沒有受過大學教育者,過早死亡率數字的差距為35%;7年前,該數字為30%。

這個研究提供的證據是,美國人的財富和教育程度有關;教育也成為未來健康和收入的指標。凱特林表示,高中畢業後每增加1年就學時間,75歲以前死亡率減少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