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8

量子波函數代表現實嗎?

Does the quantum wave function represent reality?
http://phys.org/news/2012-04-quantum-function-reality.html

By Lisa Zyga, April 25, 2012

(Phys.org) -- 位於量子力學核心的是波函數(wave function),一種物理學家用來理解奈米級世界的機率函數。利用這種波函數,物理學家能計算某個系統未來的行為,但只有某種程度的可能性。量子理論這種天生的不確定性(probabilistic)本質不同於物理學家用以描述古典世界的確定性(certainty),導致對於「波函數如何詮釋」持續將近一世紀之久的爭辯:它能代表客觀現實(objective reality)或僅僅只是一位觀察者的主觀認識(subjective knowledge)?在一篇新論文裡,安大略滑鐵盧 Perimeter Institute(PI,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的物理學家 Roger Colbeck 以及 瑞士 ETH Zurich 的物理學家 Renato Renner,提出一種論點,那強烈偏好波函數的客觀現實,對量子力學的根本意義,將能有更好的理解。

如同 Colbeck 與 Renner 在其論文(發表於 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中的解釋,波函數有二種突出的詮釋,日期可回溯到它在 1920 年代的起源。在其中一種觀點中,波函數對應到某種「現實的元素(element of reality)」,不管觀察者是否測量它,它都會客觀地存在。在另一種看法裡,波函數並不能夠代表現實,而是代表某位觀察者對於「某些構成現實之基礎」的主觀認識狀態。1927 年,Niels Bohr(波耳)等人在哥本哈根詮釋(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中倡議這種另類觀點,在其中,波函數不過是一種數學機率,當觀測者測量此系統時(將導致波函數塌縮),只能即時取得一個值。然而還有其他人不同意上述這二種看法:在 1930 年代,愛因斯坦、Podolsky 與 Rosen 爭論,關於「現實」波函數並未提供一種完整的物理學描述,並指出整個量子力學理論尚不齊全。

在他們的這篇論文裡,Colbeck 與 Renner 對於「波函數的不確定性本質」以一個簡單的例子來闡明二種主要觀點之間的差異:

"考慮一位氣象學家,他對明日天氣進行預測(例如,陽光普照的機率是 33% 而多雲的機率是 67%)," 他們寫道。"我們也許假設古典力學能精確地描述相關過程,所以天氣全然依賴初始條件。事實上,預測比「只反映出那些條件中欠卻的、關於氣象學的那部份知識」更具不確定性。尤其,『預測』本身並非一種與大氣相關的『現實元素』,那只能反映出預測者的『主觀認識』;具有不同知識的第二位氣象學家也許會發布另一種預測。在量子力學中,某人也許會問,我們指派給某個量子系統的波函數是否應該被視為一種主觀對象(subjective object,相當於「天氣預測」),代表一位實驗者對於該系統的認識,抑或,波函數是一種該系統的現實元素(相當於「天氣晴朗」)。

Colbeck 與 Renner 爭論:量子系統的波函數與天氣預測不同,能完整描述「現實」本身,而不僅僅是一位物理學家缺乏的現實知識。在他們的論文中,他們在邏輯上證明一量子系統的波函數與其「現實元素」一對一對應(one-to-one correspondence),換言之,這些變數描述該系統的行為。這個主張的唯一假設是,能自由地選擇度量設置(measurement settings)以及量子理論能給定正確的統計預測,這二者通常隱含在物理研究以及在實驗上可檢驗的項目中。

"(波函數代表現實)這(個想法)意味著,波函數包含(原則上可從該系統獲得的)所有的資訊,換言之,一個都沒少," Renner 表示。"但不管怎樣,即使我們知道某系統的波函數(也因而包括了「現實」),其未來的行為也無法被確切地預測。這意味著這些在本質上有內在隨機性(inherent randomness)。"

科學家的主張依賴二種看似相反的陳述:首先,任何包含在該系統之「完整現實元素清單」內的資訊(若這份清單包含針對該系統進行實驗而獲得的、關於實驗結果的所有預測,那麼它是完整的)已包含在該系統的波函數中。此即,波函數包含了所有的現實元素。物理學家去年在一篇論文中,將這段陳述化為公式。物理學家在此提出的第二種陳述是:某系統的現實元素清單包含了它的波函數。放在一起看,這二種陳述暗示,某系統的波函數與其現實元素是一對一的關係。藉由證明波函數能完整地描述現實,此論點亦暗示量子力學是一種「完整的理論」。

"再拿氣象學家的研究來比喻," Renner 說。"在這個比喻中,氣象學家所使用的資料與模型可取代波函數,而現實相當於目前的天氣。如果氣象學家的資料與天氣之間是一對一對應,那我們將處於非常有利的情況下:預測將會與可能性一樣精確,在此情況下,不存在任何未曾被考慮過的資訊。"

"同樣地,我們的結果:波函數與現實元素間是一對一對應,意味著,如果我們知道一系統的波函數,那我們就恰好處於這樣的有利情況下:存在於自然中、且與預測一量子力學系統之行為有關的任何資訊,在此能被波函數一對一重現(represented)。在這種情況下,波函數是一種最佳的現實描述。"

最近,在支持波函數完整重現現實的論點中,這並非唯一。在 2011 年 11 月,一個來自英國的物理學家團隊(Matthew F. Pusey, Jonathan Barrett, 與 Terry Rudolph)議論道:波函數的主觀詮釋與量子力學中似是而非的假設相矛盾,諸如多重系統(multiple systems)能以某種使其現實元素不相關的方法製備。雖然,這種方法與目前的論文完全不同,不過來自這二篇論文的支持,也許能幫忙指出物理學當中持續最久的一項爭論之一的答案。在未來,Colbeck 與 Renner 計畫要使假設不會像現在那樣嚴苛。

"我們的結果是基於這種假設:原則上,一位實驗者能「自由地」選擇他想要的測量方法來進行," Renner 說。"因此,若某人準備接受這種假設,我們的答案可被視為最終的。然而,質疑「自由選擇」假設(以及「自由選擇」被界定的方法)無疑是正當的。我們目前正在進行一項證明:這種假設能以較弱的一種取而代之(那可以叫做「部份自由的選擇(partial freedom of choice)」)。"

※ 相關報導:

* Is a System’s Wave Function in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with Its Elements of Reality?
http://link.aps.org/doi/10.1103/PhysRevLett.108.150402
Roger Colbeck and Renato Renner
Phys. Rev. Lett. 108, 150402 (2012) [4 pages]
doi: 10.1103/PhysRevLett.108.150402
* 科學家首度觀察獨特的Rydberg 分子
* 電子的微波引導
* 首度在雙狹縫干涉儀實驗中觀察單個光子
* 搖動愛因斯坦的骰子:開發量子亂數產生器
* 物理家首度利用光控制量子穿隧
為何我們全都搞錯宇宙常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