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道大學自製薑黃 香而不辣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7595923.shtml
【聯合報╱記者凌筠婷/埤頭報導】2012.12.28
明道大學校長陳世雄與中興大學農藝系博士生謝瑞裕,利用有機栽培方式培育出「明道1號」薑黃,薑黃素比一般品種多出8倍,因應農曆年節,更推出薑黃牛軋糖。
醫學研究指出,薑黃對肝保健有好處,陳世雄與謝瑞裕所栽培出來「明道1號」薑黃,薑黃顏色較深。陳世雄說,「明道1號」薑黃片顏色明顯較橘黃,磨出來薑黃粉可做中藥材,「對身體很有好處」。
薑黃除拿來當作中藥外,還可當食材,葉瑞裕已與廠商合作,因應農曆年節,還推出薑黃牛軋糖,吃起來「有薑的香,沒有薑的辣」。
◆ 高麗菜+檸檬=新口味泡菜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2/112012122800315.html
【林和生/屏東報導】2012-12-28 中國時報
九如鄉農民嘗試栽種新品種高麗菜「雪翠」,並與當地盛產的檸檬結合,研發新口味的酸甜清脆泡菜,品嘗時還能聞到濃濃檸檬香氣,近期上市,期望搶攻全台泡菜市場。
今年十月才嘗試栽種雪翠品種的菜農蔡宏龍和莊昆荃,之前已陸續採收兩批上市,第三批約廿天後可收成,他們說,平均栽種期約兩月,因口感清脆、爽口、纖維細緻,深受消費者青睞。
當初勸說他們轉種的九如鄉農會推廣股長龔泰文說,這種苗一株將近五元,比一般高麗菜苗一株七角貴了七倍,一般農民不敢輕易嘗試,這兩人膽子較大,願意跳下來種,果然獲得好成績。以單粒約兩斤重,光一粒市價賣到一百元,且吃過的人紛紛訂購第三批。
除了種植高麗菜,另有種植金桔和檸檬的莊昆荃突發奇想,將兩者結合,做成檸檬泡菜。他建議,如果饕客想試作,可先將雪翠高麗菜切絲泡鹽水,約三小時後脫水,再加入少許糖和紅蘿蔔增加色彩度,最後加入檸檬汁,攪拌後冷藏,隔日即可食用。一般泡菜久置會轉褐色,但檸檬泡菜不會變色,冷藏可放十天左右。目前一天可賣出三、四十瓶,相當搶手。
◆ 醜但很甜 柿棗供不應求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28/today-south8.htm?Slots=TPhoto
自由 2012.12.28
〔記者邱芷柔/高樹報導〕肉質細密、甜度高的柿棗,價格比起一般蜜棗高出約四十元,蜜棗種植面積高達三百三十公頃的高樹鄉,柿棗種植面積不到兩公頃,棗農柯福明表示,柿棗照顧困難,表皮的褐色斑點往往讓消費者卻步,但只要吃過就很難忘。
柯福明的柿棗去年光是宅配量就達一千箱,柯福明說,五年前接觸柿棗後,隔年開始大量種植,但一路走來相當辛苦,儘管口感佳讓柿棗訂單不斷,但也僅限於宅配,一般市場非常難接受柿棗表皮的缺陷,幾年下來仍然沒辦法克服粗糙表皮的問題。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棗子專家邱祝櫻表示,柿棗醜陋的外表讓棗農不疼、消費者不愛,種植面積無法擴大,其實棗子表皮對果實好吃與否影響不大,肥培管理、氣候因素等有十幾種的原因,都會造成棗子表皮有褐色斑點。
柯福明說,一般熟成的蜜棗甜度可達十五度,柿棗則可達十六度,曾經也驗出甜度高達二十二度的柿棗,訂單量甚至拚過自家的蜜棗,目前不打算擴大種植面積,只能對不怕皮醜的消費者說要買要快喔。
◆ 老農種出日本大蔥 比自己還高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09/112012122800246.html
【蔡依珍/桃園報導】2012-12-28 中國時報
大園鄉五權村八十二歲老農游金黃,今年二月一時興起,將十年前塵封於冰箱的「日本大蔥」種子拿出來試種,沒想到「一瞑大一吋」,廿七日採摘已逾半公斤重、整株長達一六○公分,左鄰右舍都說「從沒看過這麼大的蔥」!
從事務農逾七十年的游金黃,農作物栽種無數,日前曾種出直徑一五○公分的巨無霸高麗菜。十年前他將朋友從日本帶回的「日本大蔥」種子收藏於冰箱,今年二月心血來潮與親朋好友開封試種,但十個月過去卻只有他植栽成功,還長成了「巨無霸」。
游金黃說:「要做就要做到成功!」因此每天早上五點就開始巡田、驅趕菜蟲,並利用有機肥種菜,從來不施灑農藥。細心照料下,米粒小的烏黑種子逐漸茁壯成碩大又翠綠的青蔥,昨日試拔一棵,重量已逾半公斤,高度甚至超越游金黃的身高,讓左鄰右舍都大嘆驚奇。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台北分場副研究員許苑培表示,日本大蔥最大的特色就是不分株,一顆種籽就只能生成一株,且成長期要九個月,相較台灣蔥會自動分成九株、植栽不到九十天,日本大蔥種植較費工。許苑培強調,因台灣氣候不夠寒冷,此品種在台灣不易開花,因此可持續生長,但長成這麼「大」他也是第一次聽說。
一同品嘗「大蔥料理」的五權村長呂昭勝說,比起一般的蔥更多汁、脆甜,雖然體積龐大卻很鮮嫩,「三星蔥根本沒得比!」游金黃說他還要繼續種下去,待明年二月收成時會分送給親朋好友,在年節一同分享這鮮甜好滋味。
※ 相關報導:
* 上班族當菇農 7天採收忘煩憂
21 則留言:
酸雨?金桔損失近6成 柑王無奈
【聯合報╱記者范榮達/苗栗報導】2012.12.29
苗栗市「柑王」陳水生種植的金桔,今年落果嚴重,損失近五、六成,他懷疑是酸雨肇禍,希望農委會重視酸雨危害農作狀況,研擬出對策解決。
苗栗縣政府農業處人員說,酸雨危害金桔等作物的說法,目前還沒有具體的研究,農業處會向農委會轉達農民說法。
90歲的老農陳水生在苗栗市近郊,松園社區的後山山坡地,果園面積兩甲半,種植蜜柑、肚臍柑、三寶柑、美人柑、帝王柑、葡萄柚、香柚、金桔等,種類多且品質好,因此獲「柑王」的稱號。
陳水生的果園水土保持做得好,還可以鳥瞰市區風景,蜜柑、葡萄袖等水果,陸續進入產季,將從元旦連續假期開放遊客觀光採果,洽詢電話(037)321515。
不過,原本應結實纍纍的金桔,今年果實卻是稀稀疏疏,陳水生難掩失望,他表示,五、六成的金桔,兩、三星期前,疑受到酸雨危害,落果相當嚴重,他估計損失約五、六成。
金桔約可生產1萬台斤,沒想到酸雨讓他前功盡棄,一年辛苦付之流水,他於廿多年前,就注意到酸雨問題,中秋節過後,如果久旱不雨,一開始下毛毛細雨,雨水夾帶酸性物質,留在橘子的表面,造成果蒂部位腐爛,並造成落果。
他的果園改種比較不怕酸雨的種類,且中秋節過後,碰到下小雨,他會趕緊用清水沖洗表面,但沒想到,過去較少受害的金桔,連兩年損失慘重,希望農委會找出辦法,解決農作酸雨危害問題。
※ 相關報導:
* 中美洲柑橘存亡 台灣出手救
http://www.cna.com.tw/News/aIPL/201212300103-1.aspx
曾危害台灣柑橘業的黃龍病正侵襲中美洲,專家研判若不防治,中美洲柑橘有5年內消失之虞。在這關鍵時刻,友邦找台灣求援。
根據文獻,柑橘黃龍病曾於1950年代侵襲東南亞,台灣也曾受害。患黃龍病的果樹樹齡會縮短,樹株矮化,並產生季節外多花,多半花落而結不整形小果,嚴重影響產量。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技術合作處中南美洲組長曾筠凊說,巴拿馬及薩爾瓦多是中美洲少數尚未發現病株的國家,為遏止黃龍病蔓延,巴拿馬主動向台灣提出防治需求。
經評估,國合會與中美洲農牧保健組織(OIRSA)於12月中旬簽約合作,在多明尼加、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馬等7國執行為期5年的計畫。
◆ 竹山冬茶特等獎 兄弟檔抱走
【聯合報╱記者吳思萍/竹山報導】2012.12.29
南投縣竹山鎮蔡錫印種茶,結合「經濟學」碩士表弟錢世坤焙茶與行銷,兩人齊心,一舉抱回今年冬茶新品種組「特等獎」後樂得說,認真、用心、加入新思維,烘焙出來的茶自然甘甜又清香。
35歲蔡錫印說,茶園管理堅持以有機農法,不用來路不明農藥,雖然辛苦又費工,但只要喝上一口有機茶,馬上就能和一般茶葉分出高下。
29歲錢世坤說,表哥的茶園在杉林溪,茶片肥厚、含水量足,茶葉「底子」本來就很好,再靠焙茶技術,「確保焙出來的茶都是最佳狀態。」
竹山鎮農會總幹事陳伯三說,春、冬茶賽一年比一年精彩激烈,是竹山茶區盛事,更是茶農切磋茶技和保有暢通銷售管道最佳舞台,再經分級包裝,建立高山茶金字招牌,今年特等茶樣,外觀均整有光澤,沖泡開來,茶葉均勻伸展,水色呈透徹金黃色,滋味香氣甘醇、具有鮮度與活性。
今年竹山鎮農會杉林溪優良冬茶競賽,烏龍組與新品種組總計約有1338件,特等獎烏龍茶一斤5萬元,新品種一斤3萬元。
※ 相關報導:
* 與18有緣 洪銀盛的紅茶故事多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1/112012122900336.html
阿里山茶產區以小葉種的烏龍和金萱為主,隨著台灣紅茶市場逐漸活絡,石棹茶農洪銀盛(見圖,王瑄琪攝)五年前引進南投魚池著名的「台茶十八號」到阿里山「十八號公路」旁種植,結合十八號茶香氣和阿里山獨特喉韻的紅茶廣受好評,魚池茶商反到來「找茶」。
◆ 水林番薯粿 年節嘗新
【張朝欣/雲林報導】2012-12-29 中國時報
歲末團圓家戶都會準備菜頭、芋頭粿,水林餐飲業者蘇嘉益以家鄉特產番薯為原料,研發口味獨特的「蕃薯粿」與「甘薯紅龜粿」,其口感綿密、口味獨特,大受歡迎,成為年節最佳伴手禮。
水林鄉番薯種植面積達一千公頃,產量占全國五分之一,可說是番薯的故鄉,目前正值番薯產季,是番薯最美味甘甜的時節,水林鄉外燴業者蘇嘉益為幫家鄉行銷農特產,特別研發出風味獨特的「番薯粿」與「甘薯紅龜粿」。
蘇嘉益表示,年節吃團圓飯民眾習慣吃菜頭粿、芋頭粿、肉粿,他認為番薯口感香Q,含有豐富澱粉,若製成番薯粿,一定可以大受歡迎,同時提供民眾一個新口味的選擇,推出後果然大受歡迎,訂單不斷。
◆ 行動診療車 處理病蟲害
【聯合報╱記者陳信利/斗六報導】2012.12.29
雲林縣農、畜及水產等產業興盛,縣府為替農漁民在第一時間初步處理病蟲害或水產感染等問題,購置2輛「行動診療車」,明年元月上路,提供農漁民疫病防治、藥物使用、農業法規等服務。
家畜疾病防治所長張鴻猷說,新購置的水產及畜產行動診療車,除配置專業獸醫師,也有專業診療器材,服務項目包括健檢、疾病診斷及治療、水質檢驗、藥物使用、抗體調查、法律及政策諮詢等。
農作診療車部分,將由農業處人員下鄉抽檢農作物,再就生化檢驗報告,對農藥殘留超標等不合格者加強管理。
農委會台南區農改場長王仕賢說,建置行動診療車後,將建構植物病蟲害即時診斷系統,以即時影像傳輸,和學者專家及農改場線上初診,爭取防治時效。
因車輛及人力有限,水產車採下鄉定點服務,農作車巡迴抽檢,農漁民若需相關服務,可洽水產及畜產診療車連絡人黃安進,電話:(05)5523250轉分機3264,農作診療車連絡人施德仁電話:(05)5522493。
◆ 30年休耕地增35倍 花掉政府千億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2012.12.30
休耕歷史最早是從一九八四年政府推動「稻田轉作計畫」開始,但當年全台休耕地僅五千七百多公頃。隨著政府加碼補助鼓勵休耕,截至去年,全台休耕地增加到廿萬公頃,不到卅年間,休耕地面積增加卅五倍,花掉政府上千億預算。
農委會表示,八○年代因雜糧進口、國人飲食習慣改變,導致稻米產量過剩;加上一九九七年起政府為因應加入世貿組織(WTO),推動「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也就是休耕政策,讓原本是附帶措施的休耕補助,為避免穀賤傷農,成為政策主軸。
農委會農糧署表示,休耕補助在八○年代一期僅補助兩萬七千元,當時仍鼓勵農民轉作雜糧,不過因國際糧價偏低,台灣種植「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成本高,沒有市場競爭力;再加上政府為加入WTO,取消部分保價收購,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發放休耕給付彌補農民損失。
休耕補助一開始就是採「對地補貼」,但農糧署指出,領取休耕補助有資格限制,農地須是一九九四年至二○○三年間,任一年種稻、契作蔗作、保價雜糧,或參加稻田轉作休耕有案田區;不過當時休耕補助為三萬七千元,十多年來漲了八千元,到現在每公頃每期可領四萬五千元休耕補助。
※ 相關報導:
* 農業官員:炒地領補助 糟蹋納稅錢
http://www.udn.com/2012/12/30/NEWS/NATIONAL/NATS6/7599626.shtml
「只要有農地就可請領休耕補助,看似公平,其實最不公平。」雲林縣元長鄉農會理事長李逢春說,許多大地主都是炒地皮的企業或建商,他們應課重稅才對,農委會推出休耕新制,是要打擊假農民,若真假不分,簡直是亂花人民的納稅錢。
* 休耕大戶:政府怎規定 我就怎麼做
http://www.udn.com/2012/12/30/NEWS/NATIONAL/NATS6/7599682.shtml
....「我怎麼是休耕大戶?休耕是合法的啊!」被農委會點名的桃園縣休耕大戶強調,農地是繼承阿公遺產,因為種稻划不來,配合政府「獎勵」才休耕,「政府要怎麼做,我都願意配合」。
....「我們絕沒靠領休耕補助牟利!」他指出,一年兩期休耕補助每公頃共九萬,扣除雇工整田費近兩萬元,五年的補助金真正入帳的不到八百萬元;再說桃園目前農地最便宜一坪要上萬元,「如果把售地的錢放在銀行定存,利息比補助高。」
休耕農地轉作 農民反應兩極
【聯合報╱記者祁容玉、范榮達/苗栗報導】2012.12.31
農地休耕政策明年起將有重大轉變,農民意見紛紛,有人認為多數代替作物難以在短時間內達到大規模耕作,且轉作需先和收購商取得契作證明,困難度高,轉作意願不高。
明年起休耕補助減為一期,苑裡鎮八旬徐姓老農無奈表示,他年紀大了無法負擔農務,兒子們也不打算接手,只好決定休耕,如今休耕補助縮水,另一期必須租給他人耕作,但許多老農們都害怕土地租出去,會像早年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政策一樣收不回來,「不管怎樣祖傳的土地還是要守住」。
回鄉種稻7年的青年農夫許塍愈說,小地主大佃農的本意是鼓勵青年能大規模耕種,但農委會規畫的轉作替代作物,多數不適合北部的氣候,例如一期稻作時天氣過熱,小麥收穫量難以提高,短時間難以擴大規模,利潤也不及稻作。
且轉作需先取得收購商的契作證明,確保種出的作物有銷售管道,但多數替代作物在北部也無大型收購商,而苗栗縣提報22種特產作物,利潤高的如草莓或紅棗,照顧起來費工費時,許塍愈說,他的朋友種植3到4分地的草莓,就得夫妻兩人日夜輪班照顧,太費人力。
他認為,雖然小地主大佃農稻作的補貼減少,且不得繳交公糧,但基於稻作生產和利潤都穩定,青年農民若耕作多年,除繳交公糧也多已建立穩定的銷售管道,轉作其他替代作物的意願不高。
不過,苗栗市90歲的「柑王」陳水生則贊成新制,至今仍種植兩甲半的果園,他舉例來講,台灣進口大量的玉米,不知要花費多少錢,很多農田放任休耕,反正有休耕補助可以領,僅補助1期休耕,可望「釋」出農地,加上轉作補貼獎助,可以達到雙贏。
※ 相關報導:
* 轉作達人:千萬機具 又有用武之地了
http://www.udn.com/2012/12/31/NEWS/NATIONAL/NATS6/7601053.shtml
農委會鼓勵休耕地轉作黃豆、玉米、小麥或牧草等,桃園轉作牧草曾火紅,但成也休耕敗也休耕,因補助不斷提高,造成「寧願領補助拒轉作」反淘汰現象;花蓮推展轉作中藥,因通路問題出現停種聲浪。
黃學楸在桃園觀音鄉富源村種植牧草,被稱為牧草達人,種植面積上百公頃,因反淘汰現象,如今只剩卅公頃。「明年種植牧草被列為獎勵作物」,黃學楸說,這是他「起死回生」的機會。
* 農委會:成立代耕隊、媒合租地
http://www.udn.com/2012/12/31/NEWS/NATIONAL/NATS6/7601046.shtml
休耕補助新制明天上路,許多中南部老農擔心農地租不出去,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農委會將出動復耕團、代耕隊等幫忙耕種,農會也透過「農地銀行」媒合土地出租;前兩年有緩衝期,如果真的租不出去,第二期休耕時,政府仍補貼兩萬元。
陳保基說,全台七個農業改良場已成立「休耕地復耕技術服務團」,認養復耕作物,農糧署已補助十四台飼料玉米收穫機、大豆採收機及烘乾設備,並籌組代耕隊,讓農民一通電話,就能找到代耕。
* 新農民:租地易 擴大規模才有競爭力
http://www.udn.com/2012/12/31/NEWS/NATIONAL/NATS6/7601055.shtml
「誰說年輕人務農沒前途?」每天在田裡打滾,小路的臉上總是沾著泥巴,認為種稻也可以走出一條活路,因為同事中有人除幫老闆顧田,自己也種了三公頃稻作,扣除成本,四個半月淨賺廿五萬,讓他稱羨不已。
* 平地造林喊卡 雲縣農民罵不停
http://www.udn.com/2012/12/31/NEWS/DOMESTIC/DOM5/7600972.shtml
「雲林縣不是說要造林2600公頃,怎麼才1000多公頃就喊停了,政府誠信何在?」最近有許多農民打電話到縣府抗議,指原本要申請於明年造林卻突然不受理了,政策有頭無尾,讓農民無所適從;經縣府農業處人員委婉耐心說明這是中央政策改變,農民才不再責備,有人則改口大罵「馬政府騙很大!」
* 大佃農:政策三年一變 哪敢再投資?
http://www.udn.com/2012/12/31/NEWS/NATIONAL/NATS6/7601060.shtml
....二○一○年農委會為活化休耕地,推出小地主大佃農政策,解文斌以為是個契機,「搞個十年沒問題」,打算階段性擴充,向附近地主租地再貸款近百萬,添購三輛插秧、噴藥和曳引機,還有多種二手小型農機具。
「沒想到才三年政策就轉彎」,解文斌臉上全是無奈,表示自己學農出身,從小就認定「農業是長期投資」,沒想到政策三年一變,已經讓他不敢再投資。
◆ 溫室長大喝牛奶 他的小番茄質好
【聯合報╱記者呂筱蟬/將軍報導】2012.12.31
56歲將軍區農民洪龍田,回收農友淘汰的簡易溫室再自行搭建,成為當地第一個以溫室栽培玉女番茄的農民,他以牛奶搭配菌種取代農藥防治病蟲害,盼起帶頭作用,鼓勵其他農民一起投入,提高當地農作物產值。
洪龍田說,過往駕駛農用機具替別人代耕,也種植胡蘿蔔,但收入不好,去年改種露天小番茄,受氣候、寒害影響收成差,今年恰好有朋友要淘汰溫室設備,他用低價購買並自行搭建約1分地的溫室,嘗試栽培玉女品種小番茄。
他說,玉女小番茄品質較其他品種好,但易受下雨及寒害影響,一定要用溫室栽培才會存活。現台南各地都有種植小番茄,要做出區隔更要提升品質,進一步研究以牛奶搭配菌種做為肥料,也代替農藥防治病蟲害,「小番茄喝牛奶長大更不會有毒,品質一級棒。」
將軍區農會推廣股長吳明成說,現市面上的玉女番茄1台斤喊價200至300元,但洪龍田近期收成為做推廣,每台斤只賣150元,民眾可電洽將軍區農會7942127訂購。
◆ 日本古法製作奶酪 大受歡迎
【中廣新聞/葉柏毅】2012-12-31
被稱為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奶酪,叫「蘇」,在日本一直備受好評。除了日本「高知市」的餐廳,已經把「蘇」給入菜之外,「奈良縣」「葛城市」一個酪農團體,也開發出了用「蘇」做為原料的甜點。
據說,「蘇」在日本,從西元七世紀就已經開始製作了。高知市著名的奶酪研究者就指出,「蘇」的起源,應該是西元六四五年,朝鮮半島「百濟人」的子孫,把這種乳酪,進貢給孝德天皇,之後就在日本貴族間廣為流傳。據稱,「蘇」具有滋補強身的功效,因而深受喜愛。
「蘇」的特點,是用牛奶長時間熬製而成,一般家庭只要知道方法,肯花時間,也可以在家製作。味道具有奶香,沒有臭味,看上去像是土黃色的牛奶糖。
兩岸鬥茶/台灣三連霸 再抱茶王獎
【聯合報╱記者魯永明/嘉義報導】2013.01.02
嘉義縣阿里山茶葉協會與大陸廈門市茶業協會等團體,共同主辦第3屆兩岸鬥茶茶王爭霸賽,日前閉幕,梅山鄉茶農張琬翎獲青心烏龍茶組「茶王獎」,連續3年茶王台灣包辦,茶王獎20斤茶葉全被大陸茶界人士以每斤1萬5000元人民幣(相當7萬1250元台幣)收購。
昨天上午嘉義縣製茶職業工會在嘉義市一心二葉館廣場,舉辦冬茶比賽頒獎,特等獎得主也是梅山鄉茶農葉翠娥,阿里山茶葉協會秘書郭百超宣布台灣茶農,3度包辦茶王等大獎的好消息。
兩岸鬥茶上月27日在廈門市決賽,冬茶減產欠收,參賽茶樣減少,但茶農都拿出品質最好茶拚賽,共分青心烏龍、紅茶及鐵觀音等3組參賽,台灣與大陸共近200件茶樣晉級決賽。
郭百超說,鬥茶人數最多、競爭最激烈青心烏龍組,唯一茶王獎得主是羽傳茶葉行的茶農張琬翎,4面金牌得主也由台灣包辦,分別是林明豐、林鎧億、葉松達、峨眉茶行林雅琪。
鐵觀音組只獲1面銀牌,得主是張琬翎父親張鉛奇,父女檔同時獲獎,傳為美談。紅茶組,台灣獲2金2銀,金牌得主葉子慶、江達隆;銀牌得主名鶴茶園、郭淑娟。
※ 相關報導:
* 全方位茶農奪兩獎 他讓好茶自己說話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7603812.shtml
「好茶會自己說話!」嘉義縣阿里山茶葉協會副會長官建安克服氣候異常,冬茶減產、栽培管理不易等困難,用心栽培青心烏龍茶,梅山鄉農會、阿里山農會冬茶比賽都獲頭等獎。他不只種好茶,還取得大陸一級評茶師證照,與妻子張芳慎推廣茶席品茗文化。
◆ 櫃姐變茶農 10年種出冠軍茶
【聯合報╱記者謝恩得/嘉義報導】2013.01.02
嘉義縣梅山鄉茶農葉翠娥多次獲獎,今年阿里山烏龍茶冬茶比賽更獲得特等獎(冠軍茶),她興奮地說「等了10多年終於盼到了!」葉翠娥更高興兒子李少夫返鄉全心投入茶業,這次能拿下冠軍茶李少夫是得力助手。
葉翠娥曾做過售屋人員,也曾擺地攤賣衣服,在百貨公司當櫃姐,還開服飾店,闖出一片事業。後來因已過世的前夫家族在山區種茶,她毅然放下服飾店跟著家人回到山區種茶,從櫃姐變茶農,但她一直抱持「做什麼要像什麼」的信念,種茶製茶沒多久就在比賽中獲獎,店名還是取「現代茶業」,有些買家是10多年的老客戶。
嘉義縣製茶工會、阿里山茶業協會共同主辦的阿里山冬茶競賽,昨天舉辦頒獎及展售活動,勇奪烏龍組特等獎現代茶業葉翠娥說,無是什麼工作或人生經驗,她都往好的一面去想。
葉翠娥更高興兒子李少夫返鄉,成為她得力助手。李少夫原本在東元公司擔任採購組長,也喜歡他的工作,但還是想回家鄉。1年前回到嘉義,除了跟著媽媽在茶園、茶廠實習,還參加許多茶葉改良場等辦的研習會。
李少夫說,茶葉經營銷售進入新的時代,以前客人覺得好喝就買,現在還會問「好喝在哪裡」,讓李少夫決心專研屬於自己特有的風味。現代茶業洽詢電話(05)2303559。
◆ 確保南澳有機鄉 汙染源嚴把關
【聯合報╱記者簡榮輝/宜蘭報導】2013.01.02
宜蘭縣長林聰賢昨天前往大南澳地區與有機農民座談,彼此交換有機農作耕作與行銷的意見,林聰賢強調,日前引發爭議的農作取水口附近興建預拌廠問題,縣農業處與環保局將對汙染嚴格把關,確保得來不易的有機成果。
大南澳地區的有機與轉型期農作面積近50公頃,包括知名的南澳自然田,最近在農作附近、南澳北溪旁出現預拌混凝土廠,引起軒然大波,農民擔心水源汙染,縣長林聰賢昨天前往了解。
「有機品牌的建立,過程不容一絲汙染。」林聰賢聽完大南澳地區農村再造協會對於有機耕法簡報後強調,大南澳農民們對於有機的堅持有目共睹,如今再過1年的轉型期就可以成為正式有機田,不能在最後一刻功虧一簣。
大南澳地區農村再造協會總幹事張興仁說,南澳山區採礦造成原本純淨的山泉水混濁、泥濘,河道泥沙淤積嚴重,南澳鄉的原住民農民有時因為淤積而引不到水,蘇澳鎮的大南澳地區漢人農民有時也深受其害,如今因為預拌廠爭議,漢人與原住民結合在一起,希望縣府重視剛起步的「南澳有機鄉」。
林聰賢認為,南澳地區的地理環境得天獨厚,相當適合有機農法種植,而有機就是不准有汙染,因為大南澳地區很多有機農作位於工廠下游處,影響面積廣大,當場允諾將要求農業處、環保局嚴格把關汙染源,不准農作灌溉渠遭受汙染。
林聰賢還將促請宜蘭縣農田水利會協助,不定期派員到大南澳地區的灌溉渠取水採樣,確保縣府極力打造的南澳有機鄉,不會因為汙染而砸了招牌,將來等到有機農作產量穩定後,縣府一定協助媒合飯店通路。
◆ 植物摩天大樓 開創新農業時代
中央社 2013.01.02
據報導,不久以後,就可以在英國各地的市中心,於植物摩天大樓的溫室內種植農作物。
倫敦「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英國冷凍食品品牌Birds Eye等食品廠商,正在衡量興建「植物摩天大樓」(plantscrapers),這種大樓可以容納好幾百樓的農作物,讓農耕變得更經濟並可永續發展,而且可以滿足不斷升高的需求。
這種「垂直農場」將使用創新的灌溉系統,使用富含營養素的水源替植物施肥,因此不需要土壤以及在鄉下種植並收割作物。
由於室內氣候可以控制,這種農場據稱可以大大提高作物產量,因為整年都可以種植作物,而且能覆蓋植物,因此無需使用農藥。
相關機構已經使用初步的水耕栽培系統,在農場內種植一些超級市場食物,像是蕃茄與草莓。如今,瑞典、日本、中國大陸、新加坡與美國的芝加哥,都有計畫中或是正在興建的精密植物摩天大樓。
在瑞典的林柯平(Linkoping),瑞典公司Plantagon正在興建54公尺高的建築物。到了2014年,這棟建築物可以生產許多綠色蔬菜,包括生菜、菠菜與芥藍菜等。
Birds Eye目前正在研究Verticrop水耕栽培系統的成功之道,位於英國德翁(Devon)的佩根頓動物園(Paignton Zoo)使用這種系統,生產供動物食用的廉價蔬菜。
在佩根頓動物園內,植物是種在托盤內,這些托盤置於輸送帶上,繞著玻璃建築物移動,確保植物得到所需的光線。
Birds Eye正在與研發這種技術的Alterrus公司協商,商討如何提升這種系統的規模。
Birds Eye的其他主要作物,像是豌豆與菠菜,近期也將在試驗中種植。
Birds Eye農業部門負責人楊恩(James Young)說:「這種方法可以讓我們在受到控制的環境下,於室內種植農作物,減少能源使用、無需農藥以及消除惡劣天候威脅,同時讓種植空間最大化。」
氣候大亂!夏季土芒果 早熟掛滿樹
【聯合報╱記者紀文禮、魯永明、吳淑玲、翁禎霞/連線報導】2013.01.03
六、七月才結果的土芒果,最近在南投、嘉義、屏東鄉間都出現結實情形,專家表示,天氣忽冷忽熱,亂了土芒果生理時鐘。
昨天許多到南投縣草屯戶政事務所洽公民眾,驚喜發現戶政事務所前老芒果樹竟結實纍纍,往年這棵土芒果樹一到三月開花,六、七月才會滿樹掛滿芒果。
和草屯戶政事務所隔條馬路的草屯老人會館旁土芒果樹,同樣也長出不少芒果。嘉義市博愛仁愛之家靠馬路一棵土芒果樹,也提前結果,引起路過行人好奇。
草屯鎮公所農業課技士洪進甲指出,市售芒果經改良已有全年都結果的品種,冬天上市場買得到芒果不稀奇,但土芒果除非經過「強剪」刺激調節產期,否則只在夏季結果,冬天結果相當罕見。
他表示,去年夏秋以後,先是雨災接著又乾旱,加上天氣忽冷忽熱,打亂芒果樹生理時鐘,因此「早熟」。
農委會嘉義農試所研究員張哲瑋說,去年土芒果結果率差,枝條成熟度高,造成果樹發芽抽花穗,加上去年下半年缺水,土壤乾旱,天氣又忽冷忽熱,發芽抽花穗速度加快,讓果實生長。
◆ 花燈師父嫁接 螃蟹蘭火龍果一家親
自由 2013.01.03
〔記者陳燦坤/北港報導〕花燈師父呂媽景無師自通,獨自摸索螃蟹蘭與火龍果嫁接成功,呂媽景指嚐試的過程全靠翻閱雜誌找答案,最關鍵的部分必需將兩者的維管束恰當接合,嫁接後的螃蟹蘭抗疫力提升,照顧更為單純,不需刻意施肥,極適合過年擺在客廳當春花。
呂媽景平日製作花燈閒暇之餘對園藝興趣濃厚,經常在家裡種盆栽怡情養性,十年前買了螃蟹蘭回家擺飾,花期過後竟整株乾枯,呂媽景為了找出原因,開始翻閱專業雜誌解答,得知透過同科植物嫁接可以改變原株的體質。
呂媽景想到了生命力強韌的火龍果與螃蟹蘭同屬仙人掌科,便試著將兩種植物嫁接,呂媽景以火龍果為宿主,接上採下的螃蟹蘭葉子,接連試了多次都宣告失敗,最後呂媽景發現失敗原因在於彼此維管束沒有妥適接合,造成火龍果吸收的養分無法被螃蟹蘭吸收。
經過兩年試驗,嫁接的螃蟹蘭總算順利存活,呂媽景得意亮出研究成果,親友看到這棵奇特的螃蟹蘭都相當訝異,原先與火龍果接合的螃蟹蘭葉子演化為枝幹,較一般的螃蟹蘭枝幹粗壯。
呂媽景表示,嫁接的螃蟹蘭不僅抗疫力提升,還具備多肉植物耐旱特性,一週頂多澆一次水,不需施肥、除蟲,葉冠則是愈長愈茂密。
※ 相關報導:
* 竹東陸豐里酸菜 遠銷加拿大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09/112013010300272.html
目前是新竹縣芥菜盛產期,除了關西鎮大力推廣製成鹹菜外,竹東地區農會輔導陸豐里蔬菜產銷班第四班,堅持用傳統腳踩做酸(鹹)菜,再融入改良的發酵及保鮮技術,前年榮獲台灣農漁會百大精品的肯定,聲名遠播,宅配到加拿大、馬來西亞及新加坡。
* 蜜棗越冷越甜 外銷10斤800元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3/today-south1-2.htm
天氣冷,棗農臉上卻有掩不住的笑容,屬於冬季水果的蜜棗,天氣越冷,蜜棗皮越薄、越好吃,逐漸進入盛產期的高樹蜜棗,外銷、宅配、市場等銷售通路一一登場,蜜棗市場行情看俏,外銷新馬十斤要價八百元。
◆ 契作項目不適種 活化休耕「難喲」
【聯合報╱記者鄭國樑/桃園報導】2013.01.03
農委會元旦啟動休耕新制,楊梅農民許正仁指出,政府希望農地活化利用,卻沒有控制稻米產量、品質的配套措施。大園鄉農民陳燕卿更直言政府鼓勵契作,但獎勵項目「幾乎沒有一樣適合種在北部氣候」,還有,不少休耕地因為休耕時間太久,沒辦法接上灌溉水源,獎勵效果會打折扣。
農業局長曾榮鑑表示,以往1年2期全休耕都有獎勵,每期1公頃獎勵金9萬元,今年起,只獎勵1期,另外1期如果耕種政府指定的契作項目,包括玉米、毛豆、牧草等,政府也會發獎勵金,桃園縣目前有近7000公頃農地連續休耕,休耕獎勵改為只獎勵1期後,如果能有1000公頃農地因此活化,成效就算不錯。
許正仁和父親許新松曾在全國稻米競賽贏得佳績,他說,桃園三號稻作品種這兩年在全國賽大放異彩,造成各地農民一窩蜂搶種,導致原本台中195、高雄145等優良品種米被忽略,結果桃園三號因為產量激增,價格也不好,糧商冷藏設備如果不足,還不敢收購桃園三號,這些現象和問題都要解決,不然今年實施新修訂的休耕政策,政府要活化休耕農地,問題會更嚴重。
陳燕卿率領的產銷班,曾連續選入十大經典好米,「北部種玉米、毛豆難喲!」他和許正仁有相同看法,對農地活化政策效益不樂觀,北部休耕農地再怎麼種,仍以稻米為主,「就算沒獎勵金,農民還是種稻米」,他認為屆時稻米產量過剩的情形可想而知,也解決不了休耕大戶問題。
陳燕卿認為,政府要另外規畫北部契作項目,例如藥用植物就值得考慮,現在中藥材多半從大陸進口,過去就發生農藥殘留標準過高等問題,如果在台灣種植,可以嚴格把關。針對陳燕卿提出休耕地要再耕種灌溉水源會有問題,農業局表示會和水利會協調,盡速檢修水圳灌溉系統。
※ 相關報導:
* 被「騙」回雲林種番茄 歹子變常勝軍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7606261.shtml
10多年前在北部「遊手好閒」的許清水,是標準的「半月光族」(賺的錢半個月花光),被父親「騙」回雲林縣口湖鄉種小果番茄,還說只有種植時忙1天,過2、3個月就等收成,很輕鬆,阿水信以為真,快樂回鄉。
「每天忙得像狗一樣,天還沒亮就出門,太陽下山還在忙!」許清水開始種番茄才發現「上當了」,番茄園就在墳墓旁,他擔心種的小果番茄被偷,在果園旁搭棚睡覺,「苦不堪言。」
不過他管理相當投入,生意越來越好,更是比賽常勝軍,上月的2012健康優質設施小果番茄競賽,有79組參賽,他獲得亞軍;另外元長鄉農民姚舜清、吳旺崇及土庫鎮農民林銘地獲佳作。
* 德政瘦身:揪出補貼政策裡的魔鬼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606564.shtml
....政府推出休耕補助和老農津貼時,應該都是從「德政」的動機出發,想要照顧弱勢農民;但不過一、二十年光景,政策卻完全變形走樣,成了反噬農業的錢坑。主要癥結,在這兩項政策幾乎沒有門檻限制、沒有落日設計,更沒有任何檢討或反省的機制;以致閘門一開,就再也關不上。也因此,才有坐擁近卅公頃土地的大地主五年領走一千三百萬的休耕補助,竟還能大言不慚地宣稱自己只是「照規定領錢」。
鼓勵休耕卻不針對面積或對象設置門檻,不僅鼓勵了資本家炒作及農地廢耕,更形同政府在倒貼投機客。同樣的弊端,也發生在老農津貼政策。依現行規定,只要擁有農地零點一公頃,投保農保超過半年,滿六十五歲即可以領取老農津貼。這麼低的門檻,當然造成大量「假農民」競相請領。
....任何不知節制的德政,都可能演成拖垮財政的窳政,從休耕補助和老農津貼可見一斑。包括健保無度的免費醫療,乃至軍公教或國營事業員工的優遇,其理亦然。德政必須適時適度減肥,才能保持制度的健康長久。對農業部門而言,除應透過立法重設門檻,更需逐年更新檢討;否則,光憑這種「政府貼錢讓農民不耕種」的邏輯,農業要怎麼發展?
※ 不如農地全面國有化。
農委會:限農保問題多 擬訂休耕上限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2013.01.05
針對立委認為管地不管人的休耕補助制度,無法遏阻休耕大戶坐領高額獎勵,要求農委會修法,農委會表示,若限制農保資格,後續仍將衍生許多問題,考慮訂出「休耕上限」來防堵休耕大戶。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修法「牽一髮動全身」,如果限縮農保資格才能持有農地,又回到過去的「農有農用」年代,不僅農地買賣僵化,也可能製造更多「假」農民,鑽漏洞申請耕作證明,只為加入農保才能買賣農地,農地無法活化、炒作土地的問題仍然存在。
陳保基舉例,繼承土地的第二代,可能另有工作沒有農保,還有部分兼業農,若在公司上班,假日才種田,這些沒有農保身分的人,可不可以領「一期」休耕補助?且台灣加入WTO後,各國皆強調「對地補貼」,限制農民身分反而製造階級對立。
農委會農糧署署長李蒼郎指出,農糧署將從「限制休耕面積」評估,例如一戶最多休耕「上限」三公頃,若休耕面積超出三公頃以上,將不再發給休耕補助,如此排除休耕大戶較可行,也避免影響到小農權益,近期將邀集相關學者研商討論,訂出「休耕上限」。
陳保基說,立委主張休耕大戶不該領休耕補助,農委會其實已透過活化休耕地政策,漸進式改善休耕大戶問題,比如說,未來若休耕大戶不復耕、不出租,農委會將祭出罰則,罰款比領一期休耕補助四萬五千元還高,讓休耕大戶知道「得不償失」。
他指出,農業政策要從長計議,完整規畫,不宜「挖東牆補西牆」,休耕大戶的問題,大家都可以討論。但目前他處理農地問題的方式以「除弊跟興利一起來」,一方面限縮休耕誘因、一方面鼓勵活化,一步一步做起,逼休耕大戶讓土地回復「農用」。
◆ 活化休耕農地 何不課荒地稅
【聯合報╱葉昱呈/公(屏東市)】2013.01.04
自今年起,兩期作連續休耕農地,每年只能辦理一期休耕,另一期則鼓勵契作具進口替代、外銷潛力,或轉作有機及產銷無虞之地區特產作物,以活化休耕農地。
台灣推行農地休耕政策已近卅年,不僅休耕農地面積成長了卅五倍,且政府每年還必須編列百億預算來支應休耕補助費用,因此,農委會除了縮減休耕期數外,應有更積極的作為,以落實活化休耕地政策。
進行兩期連續休耕地「普查」,以了解休耕之真正原因,譬如銷售通路不足、欠缺灌溉水源、土壤鹽化無法耕作、無聯外通路、農地無法出租、離農後農保資格喪失、耕作人力缺乏等問題,並主動協助農民解決問題,讓這些久未耕作的農地,重新加入生產行列。
土地稅法也明定,農業用地除了政策性、地區性生產不經濟、公害汙染、灌溉排水設施損壞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可閒置不用外,經政府通知限期使用或命其委託經營,逾期仍未復耕者,按應納田賦稅額加徵一至三倍之荒地稅,故政府應針對實施活化休耕地政策後,仍消極荒廢良田,課徵荒地稅,以維護農業生產環境。
農糧署創舉 建10處茶基地
【記者劉朱松/台中報導】2013-01-04 工商時報
台灣每年加工後的大宗商用茶飲料商機逾200億元,為增加大宗茶原料供應,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黃美華昨(3)日透露,今年首度建立大宗商用茶生產專區,計畫在南投及桃竹苗等地,共規畫10處、栽種總面積200公頃的大宗商用茶生產專區。
統一企業及維他露等多家飲料大廠對契作表達高度興趣。
黃美華也指出,已推動3年的建立優質茶生產專區,和已推動2年的建置衛生安全製茶廠等兩大計畫,今年也會續推,希望透過上述三大計畫,期望建立起台灣的國產茶品衛生安全供應鏈。
農糧署期許至今年底,大宗商用茶生產專區可達10處、栽種總面積約200公頃;優質茶生產專區數量,計畫由目前的12處、栽種總面積183公頃,再增至15處、栽種總面積200公頃;衛生安全製茶廠的家數,擬由目前的425家、栽種總面積1,800公頃,再增至450家、栽種總面積2,000公頃。
農糧署規定大宗商用茶生產專區,未來主要供應飲料商的茶原料,並以夏、秋茶為主,每公斤售價介於100至200元,主要產區以南投及桃竹苗等地的平地茶區為主。
至於新北市坪林的文心包種茶,台東鹿野的紅烏龍茶等多處茶區,因均屬於優質茶或特色茶,且生產茶品數量不多,因而不列入今年大宗商用茶生產專區的推動區域。
據了解,統一企業主力生產茶裏王及統一純喫茶等茶類飲品,1年在台灣使用大宗商用茶數量約在5,000公噸以上,與另一家知名飲料廠維他露公司,均表達參與專區的契作意願。
農糧署說,參加大宗商用茶生產專區的資格,包括運作中且確實收購茶菁加工的粗製茶廠,且對其加工茶菁來源的茶園安全用藥或共同防治管理督導面積應達約20公頃以上者。
農糧署透露,將有多項補助款,從旁協助相關業者設置大宗商用茶專區。黃美華說,台灣茶的品質優良,又安全,加上飲料茶與品茗茶,都受到消費者的肯定,因此大宗商用茶生產專區所生產的台灣茶,不會私下混充進口茶,以確保國產大宗商用茶的品質。
※ 相關報導:
* 小斗笠咖啡鋪 農特產時尚賣
http://www.udn.com/2013/1/4/NEWS/DOMESTIC/DOM4/7608673.shtml
北斗鎮「小斗笠咖啡鋪」除了賣咖啡,也和當地農特產結合,昨天邀請農民進駐早上有「小農市集」,晚上還有音樂會,將咖啡與農產結合,希望讓地方農特產也能成為時尚潮流。
* 虎尾打造棉田 3年花百萬 鄭宗坤復育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5/today-center6.htm
虎尾下雪了?在雲林農地消失大約七十多年的棉花田,在農民鄭宗坤努力下完成復育,盛開的棉花妝點綠葉之間,有如白雪;鄭宗坤說,虎尾是毛巾的故鄉,種植棉花讓這項產業從原料到產品,都是真正「Made in Taiwan」,讓產業更具深度與廣度。
◆ 夫妻棄商務農 致力有機耕作
【許素惠/雲林報導】2013-01-05 中國時報
一位是企業女強人,一位是跨國公司高階主管,蔡函霖、蘇俊睿夫妻厭倦商場爾虞我詐,十年前解甲歸田,返鄉投入有機農耕,除自行力踐外,也義務教農民,將半生積蓄燒盡力挺農友。更特別的是,打造球體溫室觀察日照角度,希望建構更詳實有用的有機農耕曆。
對照縱橫商場的典型都會模樣,如今的蔡函霖是個荷鋤下田、斗笠、雨鞋不離身的農婦,令人難以想像她曾是年收入數百萬元的女強人,土地的呼喚,加上厭煩了你爭我奪的商場生態,毅然結束如日中天的事業。
老公蘇俊睿也不落她後,擁有機械碩士學位的他,原是跨國公司派駐東南亞及大陸的CEO,沒想到,老婆親近土地的渴望,也是他的殷盼,遞上辭呈,告別空中飛人的歲月。
夫婦發現多位友人罹癌,食物及耕作模式是罹病主因,確立從事有機農耕志向。兩人密集上課、接受培訓,蘇俊睿並網羅多位農業碩、博士致力菌種、品種等研究改良,為有機農耕奠基。
夫妻不只身體力行,並用力推廣,只要農友願意從事有機耕作,兩人都義不容辭義務指導。然因賣相不佳,滯銷嚴重,農友叫苦連天。為了不讓農友走回慣行農法老路,蔡函霖只好掏出老本悉數收購,然後低購拜託親友買,個性豪爽的她,其實多數是免費送。
這種模式持續了五、六年,耗掉近千萬元,蔡函霖形容像在燒錢。近兩、三年來,她整合農友頻繁參與有機市集打響知名度,並研發加工品,把滯銷的文旦、薑等開發成柚子黑糖、黑糖薑、無油辣椒醬等,賣到缺貨,逐漸擺脫燒錢陰霾。
蘇俊睿則發揮機械長才,設計了圓球體溫室,利用空氣力學原理,讓溫室內熱氣可以形成煙囪效應自然排出,完全免電力,又研究追日,紀錄觀察太陽照射角度對作物生長的影響,企圖建立完整的有機農業耕作曆。
蘇俊睿表示,華人農耕技術和理論博大精深,卻只留下一本粗淺的農民曆,十分可惜,友善土地的耕作需要更精深詳實的耕作曆。
◆ 水林番薯+古坑柳丁 雲林山海新滋味
【張朝欣/雲林報導】2013-01-05 中國時報
喜宴水果供應業者劉章華,結合沿海水林鄉的番薯與山區古坑鄉的柳丁,製成風味獨特的「番薯甜橙果醬」,讓山、海農特產巧妙融合在一起,手工製造不添加防腐劑,大受養生民眾喜愛,成為水林鄉特色伴手禮。
水林鄉民劉章華從事喜宴水果供應已十二年,這兩、三年來因景氣不佳、不婚人口漸多,辦桌生意大不如從前,業績至少掉了五成,於是開始思考轉型,最後決定利用對水果的專業,研發手工養生果醬。
劉章華想到雲林山區古坑鄉的柳丁品質優異,但僅是柳丁果醬並無特色,於是把腦筋動到水林家鄉的農特產番薯,經過無數次的比例調配與烹煮嘗試,日前終於成功製出「番薯甜橙果醬」。
劉章華表示,柳丁味道酸甜清新,含豐富膳食纖維與各種維生素,但缺乏綿密口感,加入打成泥狀的番薯,正好彌補口感不足之處;番薯則有豐富粗纖維,能夠幫助消化,且有極佳排毒功效,年節吃多了大魚大肉,吃一些番薯食品,對身體大有助益。
劉章華說,他也開發一人份的「小瓶裝果醬」,除了「番薯甜橙」口味,還有藍莓、奇異果、鳳梨香蕉、草莓,許多新人用來取代喜糖送給親友,精緻實用,非常受歡迎。
※ 相關報導:
* 茂谷柑抹粉防曬 學童開眼界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1/112013010400284.html
外皮平滑泛紅光的茂谷柑,就像女人的臉蛋得來不易,斗六市公所昨舉辦茂谷柑戶外教學,近千名小朋友參加,進了結實纍纍果園好驚訝,每一棵都像覆雪,枝葉果實都塗厚厚白粉末!為了昨天進行茂谷柑大揭密,出動十個茂谷柑達人帶隊解說。....茂谷柑園生態教學是斗六市公所的「斗六真好生活節之一」,原只招五百名小朋友,各校踴躍報名來了近千名,昨日一早搭娃娃車、遊覽車到嘉東里的茂谷柑果園,市長謝淑亞陪同解說教學。
* 紅玉 新種紅豆大粒口感綿密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2/112013010400306.html
高屏地區秋冬裡作的重要經濟作物紅豆,近年來受到總統馬英九的強力推銷,瞬間爆紅,高雄區農改場昨日趁勝追擊,選在紅豆節後發表新品種「高雄十號」,不僅顆粒大、口感綿密,更適合作為加工食品,農友打趣地說,以後用這做出來的紅豆餅保證更受歡迎。
◆ 「宅男行不行」口頭禪 命名新種蜜蜂
【Upaper╱中央社】2013.01.04
美國電視影集「宅男行不行」裡的物理學家謝爾登.古柏博士再度聲名大噪!巴西生物學家以謝爾登最愛的惡作劇口頭禪「Bazinga」(意指「你上當啦」),為新品種蘭花蜂命名。
謝爾登.古柏是喜劇「宅男行不行」中的古怪角色,他認為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是他的網友之一。
巴西生物學家尼美西奧示,已將一種巴西蘭花蜂命名為「Euglossa Bazinga」,向「聰明、有趣的『書呆子』角色謝爾登.古柏」致敬,因為這種新蜜蜂和其他品種很相似,曾騙過科學家一段時間。
尼美西奧去年12月將論文發表在「動物分類學」期刊。
「宅男行不行」執行製作人之一莫拉洛說:「科學界認同我們的節目時,總讓我們非常受寵若驚。」「謝爾登會很榮幸得知他是Euglossa Bazinga名字的靈感來源。事實上,蜜蜂是他第3喜歡的飛行生物,只排在摩斯拉和獅鷲之後。」
「土質、位置好」 龍崎冬天產竹筍
【聯合報╱記者周宗禎/台南報導】2013.01.06
寒冬竹筍多停止生長,不過龍崎區81歲老農民黃江全等在山谷坡地種的綠竹筍,即使寒流陣陣,依舊結實生長,昨天運銷台北一公斤大盤價超過250元;農民湯庚寅說,「凌晨頂著寒風採筍很辛苦,但看到收成好,辛苦也值得」。
龍崎區有500多公頃竹林,黃江全與侯憲尚、湯庚寅等龍崎農會竹筍產銷班第2班班員,最年輕的侯憲尚58歲,種竹筍已50年,81歲的黃江全更從日據時期讀小學時就下田,栽培經驗豐富。
侯憲尚說,冬天竹筍不易生長,但龍崎谷地土質特佳,面向西南的山谷坡地冬季向陽,地理位置好,加上用心管理,才能持續收成。
黃江全10歲左右就跟長輩種竹筍,日據時期一直耕作到現在已近70年,他說,當年因二次大戰戰況吃緊,中小學都停課,他只好跟著下田,一路看著農作物栽培技術進步,冬天還有綠竹筍,龍崎真的有好地理。
※ 相關報導:
* 賊識貨!甜橙熟了 一夜被偷摘光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7612502.shtml
宜蘭縣員山鄉果農吳林月鳳種植的甜橙正盛產,結實累累,卻遭偷摘一空,損失至少300台斤。她說,辛苦1年種植的甜橙風味佳,可能是識貨者竊取,讓她相當無奈。
....「其他的水果都沒摘,只摘甜橙,肯定是識貨!」吳林月鳳的親友懷疑竊賊很識貨,她說,和兒子種植不少種水果,最近盛產的就有柳丁、臍橙、血橙和甜橙等,血橙和甜橙都是改良種,風味和一般柳丁不同,幾年前,血橙也曾在收成前被偷摘光,損失慘重。
◆ 零星乳牛流行熱 牛奶全銷毀
【聯合報╱記者陳信利、魯永明、梁雅雯/連線報導】2013.01.06
南部乳牛流行熱一波又一波,彰化、台南、屏東等地傳出嚴重疫情,雲林、嘉義也傳出零星個案,防疫單位昨天表示,接受藥物治療的乳牛牛奶都依規定自行銷毀,乳品廠也層層把關,不可能流到市面自毀信譽。
雲林縣約有70場乳牛飼養場,共飼養9000多頭,主要在崙背鄉與斗南鎮等地;雲林縣家畜疾病防治所長張鴻猷表示,去年10、11月間,轄區10場傳出牛隻感染流行熱零星個案,都有效控制。
張鴻猷說,牛流行熱疫病經由蚊子傳染,牛隻感染後會出現高燒、流涎、跛腳、關節腫脹疼痛、泌乳劇減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導致牛隻死亡,有「牛登革熱」之稱。
張鴻猷說,治療過程必須注射解熱、鎮痛或消炎等藥劑,乳汁可能會有藥物殘留疑慮,依規定酪農戶必須自行銷毀,乳品廠也會嚴格檢驗把關;李姓酪農戶說,感染流行熱牛隻都馬上隔離,擠出的牛奶也都就地銷毀,不可能出場,以免被驗出殘留藥物自砸招牌。
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長翁有助表示,嘉義縣約2個月前曾出現零星疑似流行熱病例,分別在民雄和六腳鄉,共1、20件,部分呈陽性反應,經治療後情況穩定,未再傳出疑似疫情。
嘉義市政府建設處長陳光興說,市區有湖內里及嘉大2處乳牛場共飼養50多頭牛,未傳出牛流行熱疫情。
※ 相關報導:
* 蜜蜂也要補冬 特製食材添體力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7612341.shtml
冬天到,氣溫降低,屏東縣枋山鄉養蜂達人陳明旭為幫助養殖的大批蜜蜂度過寒冬,混合豆粉、花蜜、特級砂糖等天然食材,讓蜜蜂「冬令進補」增加抵抗力。
....早期蜂農為追求產量,因應各地氣溫不同,得全省趴趴走,「逐蜜而居」;他改變養蜂模式,用科學方式紀錄每個蜂箱的產量和品質,淘汰弱蜂,品質不斷提升,多次獲農委會全國國產龍眼蜂蜜評鑑比賽特等獎、頭等獎,打出名號。
◆ 出錢墾荒4年 垃圾地變歡喜農場
【聯合報╱記者陳信利/斗六報導】2013.01.06
「做幾件有意義的代誌,流傳人間!」雲林縣斗六市民蕭志騰4年來幾乎花掉所有薪水,把住家附近一處近1公頃的垃圾窪地,一鏟、一車地清除改造成「歡喜農場」,免費提供社區居民種菜,並設置生態池、寵物區、小橋、假山及涼亭等,成了美麗的社區公園,居民滿心歡喜。
位於斗六市八德里大竹圍的歡喜農場,本月19日將舉辦「歡喜來摘菜」慶豐收活動,並由附近名門社區居民1戶準備1道菜分享喜悅,現場還有音樂會等同樂。
在福懋加油站工作的蕭志騰說,4年前有感於住家附近有處低窪農地,長期被人任意傾倒垃圾,雜草叢生,在徵求地主同意後開始清理整地,社區居民雲林科技大學教授黃榮廣、從事水電的吳德賢等人也當志工,進行荒地變良田大改造工程。
「幸好妻子很支持,否則可能半途而廢了!」蕭志騰表示,墾荒4年已花掉70多萬元,除了少部分是居民或朋友贊助,大多來自他的薪水;他雇工1車車地把垃圾清出,再順著高低起伏地形,鋪上環保地磚做步道,還設置生態魚池、雞鴨鵝寵物區、藥用植物區、花草區、蔬菜區、假山及涼亭等,1棵樹齡超過50年的香楠是地標,歡喜農場終於成形。
目前有30多戶社區居民在場種菜,包括退休公務員、鄰長、家庭主婦及社區老人等,菜色有高麗菜、花椰菜、青椒、蘿蔔及玉米等30多種,每逢假日許多人全家總動員,大夥種菜、抓蟲、澆水、採收,忙得不亦樂乎;60多歲何姓婦人說,地方上若有多一點像蕭志騰這樣熱心公益的人,「社會就不會那麼亂了」。
位於窪地的歡喜農場與路面有段高低落差,斗六市民代表林岳璋深受蕭志騰等人的熱情感動,已爭取經費近期將設置近百公尺護欄,確保居民出入安全;春節將屆,縣議員李建昇也將捐贈100個花盆,讓居民栽種迎春花草,讓歡喜農場更美。
※ 相關報導:
* 休耕新策沒配套/復耕搶種稻 恐拖垮公糧保價收購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6/today-life7.htm
為活化休耕地,農委會要求原本連續休耕的農地,今年起一期作休耕,另一期作就必須復耕,否則領不到休耕補助。但因為農委會未同步檢討公糧稻穀保價收購政策,學者憂心,將使農民復耕後投入最熟悉的稻作,不但擠爆公糧倉庫,讓去年已破百億元的保價收購財政負擔更為沉重,甚至打亂國內糧價。
水耕瓶種植物 1個月澆水1次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7613698.shtml
【聯合報╱記者凌筠婷/田尾報導】2013.01.07
許多人喜歡種植小盆栽綠化環境,但常因為不會照顧而使植物枯死,田尾鄉鳳凰花園老闆許再生引進新專利水耕瓶,加上利用「水晶寶寶」種水耕植物,照顧簡單,很適合上班族。
一般人利用土壤種植綠色盆栽,要依照不同的植物特性照顧,不熟悉植物的人要照顧好不容易,許再生引進新專利水耕瓶,種植植物的小盆子固定在瓶蓋上,瓶內放入清水,不用多久植物就開始長根。透明的瓶子讓民眾可以輕易看到剩餘水量,只要一個月加水一次,盆栽就可以長得很好。
「每個月領薪水時澆水就對了。」許再生笑說,現在很多上班族忙碌,常記不得幫植物澆水,所以現在才有這麼多人都種仙人掌這種不太需要水的盆栽。他看到這些消費者需求,所以找到水耕瓶,可以用來種像萬年青、蓮花竹或朱蕉,就能有鮮綠的植物盆栽了。
除了水耕瓶之外,許再生也利用文具店就買得到的「水晶寶寶」來種水耕植物,水晶寶寶是一種吸水性很強的丙烯酸聚合物,這種小朋友喜歡又色彩繽紛的玩具,利用它的吸水性來種植物,民眾也可以依照水晶寶寶的大小來判斷水分是否足夠,結合水耕瓶和水晶寶寶,就能有一盆色彩漂亮的綠色植物,賞心悅目。
※ 相關報導:
* 新港洋桔梗 對了日本市場的味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7614048.shtml
嘉義縣新港鄉栽種的洋桔梗,6年來出口日本枝數增加6倍,年產值達2000多萬元。班員採用「共選」制度,精心挑選符合外銷花卉,才能站穩腳步,產銷逐年成長,在日本擁有穩定銷售市場。
◆ 農博園區放生 生態鏈更完整
【聯合報╱記者姜宜菁/虎尾報導】2013.01.07
雲林縣農博園區首期工程已完工,雲林縣政府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昨天將具有水質淨化功能的原生物種羅漢魚、牛屎鯽、田螺與蜆,移入園區內的林間濕地、牛軛湖,期盼整體生態鏈更加完整。
農博園區經過整地與規劃,具有環境指標的紅冠水雞已從10隻倍增至6、70隻,還有紅嘴黑鵯群百飛翔。
生態專家張文賢指出,目前農博園區內的生物鏈已形成,但均為高遷徙性物種,且需較長時間才能建立完善生態鏈,此次放生物種選擇具有功能性、位階屬食物鏈較低層的物種,包括羅漢魚、牛屎鯽、田螺、蜆。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員在師父帶領下朗誦佛經,其他工作人員忙著讓魚群適應新環境,約4個月後將形成新的食物鏈,未來將放入其他高階物種,豐富生態多元性。
張文賢表示,羅漢魚具備清除部分藻類的功能,減少水質優養化,早期用來防治登革熱的蓋斑鬥魚,可以維持水黽兒幼蟲的數量,解決大量幼蟲啃食園區水域浮葉性水生植物的問題,讓生態維持平衡。
田螺、臺灣蜆除了可做為評估水質指標的物種,也具有淨化水質的功能,有效抑制落葉、枝條等在水中腐敗成為腐植質的速度,維持良好水質。
◆ 接手「神祕果」園 7年級生種品牌
【聯合報╱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2013.01.07
7年級生蕭旦倫從小就看著父親種植神祕果,在大學主修生物機械工程,愛挑戰的他,退伍後,返家當農夫,把神祕果轉換成酵素;他還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打造「MIT」品牌,要挑戰國際舞台。
「因為爸爸的投入,我也愛上神祕果」蕭旦倫說,父親在工作之餘,喜歡種園藝,憑著興趣、自修,在短時間內培育出大量神祕果種苗,早年神祕果行情好,一顆最高可賣到100元,因為許多人看上這高經濟作物,大量種植,也使得神祕果行情大幅滑落,從100元高峰,已降到現在4、5元。
蕭旦倫說,爸爸白天在上班,農夫是副業,但他把農夫當正業。他說,時代在變,農業也需要用創新、現代化的方式來經營,於是他從種植、研發、生產、銷售都是一手包辦,父親只從旁提供意見及看法。
基於對土地的熱愛,堅持採用自然農法,不用農藥,但前年他的神祕果園遭到前所未有的蟲害,當時內心交戰近3個星期,最後忍痛使用農藥殺蟲。
有了前年的慘痛經驗,他領悟到用水的重要,現在都用潔淨的地下水,寧願多花一點心思運水,以免蟲卵隨水源侵害果園。
蕭旦倫還和父親研發神祕果酵素,研發各式錠劑及保養品系列,目前保養品已研發成功尚未上市,母親先行試用,效果頗佳。
充滿理想與幹勁的蕭旦倫從事農務後,更深深體悟到現實往往與理想背道而馳。他說,雖然很辛苦,但「有些事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現在他最大的目標,就是要把神祕果研發出不同的商品,轉型成原料供應商,甚至供應給國外的生技公司,最重要是打造自己品牌,再行銷到國際市場。
※ 相關報導:
* 認購有機米 住宿「友積11號」古厝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7613730.shtml
宜蘭大南澳農業生產合作社去年向農民承租一間傳統古厝,重新整修內裝後,提供給認養白米的消費者與認養農田的企業體驗住宿,並且取名「友積11號」,連房號都以稻米品種命名,十分有趣。
比大陸貴3倍 椪柑熱銷東南亞
【聯合報╱記者謝進盛/佳里報導】2013.01.08
佳里區椪柑達人周榮茂,20多年前將台灣椪柑外銷成功打進新加坡、印尼市場,靠著穩定品質累積口碑,儘管在當地外銷價格比大陸蘆柑貴3倍,依舊受到華人青睞。
周榮茂從事冷藏水果、蔬菜買賣30餘年,早年將紅蘿蔔成功外銷日本、新加坡後,20多年前開啟台灣橙椪柑外銷之路,將東勢椪柑外銷印尼、新加坡等國,去年外銷約200公噸,今年增加為300公噸,位在佳里區的冷凍包裝廠,最近忙著以禮盒外銷,搶攻當地春節市場。
「今年柑橘產量減少約2成,價格也上揚,但台灣柑橘外銷品質穩定,不怕對手低價搶市。」
去年7台斤裝的柑橘禮盒外銷價僅要260元,今年調漲為360元,但因累積好口碑,台灣椪柑外表黃橙橙的,帶吉利感,在春節期間推銷,享用、送禮兩相宜。
他表示,在新加坡、印尼水果禮品市場,大陸雖也以蘆柑搶市,且售價比台灣椪柑便宜3倍,但品質、口感無法跟台灣椪柑比,這是多年來台灣椪柑成功立足市場主因。而要挑選好吃的椪柑,要注意外皮摸起來,有無QQ的感覺,且要沈重,這樣的椪柑一定是多汁甜美。
※ 相關報導:
* 台灣愛甄嬛 大陸瘋台茶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604/122013010800124.html
台灣人瘋「後宮甄嬛傳」及大陸的普洱茶,大陸人卻瘋台灣「部分發酵茶」的烏龍茶、不發酵的綠茶、全發酵茶的紅茶,及後發酵茶的普洱茶。
農委會農糧署昨(7)日表示,台灣茶去年前11月出口總量2,856.2公噸,其中,出口至大陸約556.87公噸,佔近20%,居外銷市場之首。值得一提的是,台灣茶去年前11月經「非正式報關」(即透過小三通等管道)出口至大陸的數量,粗估高達5,000公噸,比同期台灣茶經正常報關出口至大陸的數量556.87公噸,高出約近8倍。
* 大陸拚命進口 攪亂全球米市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619007.shtml
全球稻米市場出現了一個大規模與意外的買家,那就是中國大陸。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過去數十年來,大陸稻米產量激勵,大陸稻米銷量遠遠超過購買數量。不過,大陸身為稻米最大消耗國,如今則搖身一變成為主要稻米進口國。
◆ 蜜棗喝魚塭水 省肥 果粒又水
自由 2013.01.08
〔記者邱芷柔/九如報導〕在陽光下閃著翠綠光芒的「魚棗」,在九如鄉一處魚塭旁結實纍纍,農民利用養石斑的魚塭水灌溉蜜棗園,不僅土壤更肥沃,每一分地還能省下一萬元肥料錢,農民夏天賣魚苗、冬天賣蜜棗,海陸通吃的同時,更將水資源有效再利用。
九如鄉農民黃武東,名片上一面印著九如鄉農會果樹產銷班第十一班班長,另一面卻印著淡水石斑養殖業者,黃武東說,因為他是靠天吃飯的農民,不能僅靠一樣作物生存,所以在養殖漁業的淡季種植蜜棗,三年前參加農會輔導課程後,認識了運用在養殖業的腐植酸鉀也能用在農業上,就想到自己的魚塭水可以加以利用,實際操作後不僅果樹樹勢強,連肥料錢也省了一大半。
黃武東也指出,利用魚塭水灌溉後,發現除了蜜棗表皮變得較光滑,品質也更穩定,每一顆重量平均都有三點五兩以上,甜度也有十四度,香脆多汁,還未開園就陸續接到破百筆訂單。
魚塭與兩分地的蜜棗園共存,今年第一批「魚棗」昨天開使採收,九如鄉推廣股股長龔泰文說,養殖業所使用的微量元素比農業用的含量高,相當適合將水資源再利用。
※ 相關報導:
* 樹癡拈花惹草》後院百草園 成陶鄉景點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8/today-taipei17.htm
新北市鶯歌區富有陶藝氣息,除了看陶、玩陶,多數人不知道永昌里還有一處獨特的植物園。里民林茂森「拈花惹草」,在自宅兩百坪的後園種了上百種植物相伴,還自己打造涼亭座椅,附近居民經常來訪,宛若小小植物園,更是不少學童的課外教室。
* 花蓮好山好水 快樂慢活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7616513.shtml
「花蓮,真是很幸福的好所在!」經營10多年有機農業的林瑞鵬,剛剛獲得神農獎的殊榮,真正讓他感到驕傲的是,透過有機農產品,帶給自己和別人健康;而返鄉從事有機漁業推廣的呂世明,則體悟到慢活的意義,很「ENJOY」這份幸福感。
◆ 搶救全球糧荒 專家:減少浪費
中央社 2013-01-08
全球糧食供需失衡造成糧荒,大陸專家尉安寧認為,現代人最大的健康問題是營養過剩,改變飲食習慣,可減少糧食浪費,從需求面解決糧荒。
尉安寧是上海谷旺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曾擔任世界銀行農業經濟學家。
今天尉安寧與丸紅株式會社經濟研究所所長美甘哲秀,同時出席「天下經濟論壇」暢談全球糧荒,在會中發表上述看法。
尉安寧指出,未來40年,糧食的耕種面積和單位產量,成長速度將逐漸放緩。亞洲是主要市場,和南美、非洲的供給國有相當的運輸距離,造成供需的失衡。
他說,人民每天的平均收入,達到2到10美元的範圍,對於植物蛋白的需求,將轉移到動物蛋白,對供給面造成壓力。
尉安寧說,高動物蛋白的生活方式未必健康,現代人最大的健康問題是營養過剩,衍生出高血壓、中風、心臟病,造成全球25%的死亡。
他認為,日本人的平均收入稍低於美國,食用的動物蛋白卻比中國人少。低動物蛋白的生活方式,造就日本人的長壽。因此,改變飲食習慣,可減少糧食浪費,從需求面解決糧荒。
美甘哲秀指出,部分的糧食供給國,農地只發揮3成潛力。改善農耕技術,可從供給面解除糧荒危機。
美甘哲秀認為,加強食品公司和農民的交流,使得糧食的供應鏈更有效率。
他說,國際上,簽訂自由貿易協議,降低貿易障礙,並採用多元化的供給來源,有助於維護糧食安全。
丸紅株式會社是日本7大商社的穀物交易龍頭,美甘哲秀說,丸紅在美國西岸和墨西哥灣,建立自己的儲藏設施及出海港口,保護海運航線,確保供給面不會斷源。
他表示,國家應該考量成本和效益,儲藏基本的備用糧食,在適當的時機釋放使用。消除供給和需求的失衡,糧價就不會暴漲,也不會發生糧荒的問題。
◆ 鰻苗數量銳減 忙一夜只捕2尾
【聯合報╱記者范振和、王燕華/連線報導】2013.01.08
鰻苗價高,但是因為數量大減,即使一尾飆到近180元的天價,但是漁民今年的鰻苗捕獲量大不如前,收入僅是去年的一半,讓賭命追逐的漁民大嘆「看得到、吃不到」。
「沒看過今年量這麼少的。」宜蘭縣壯圍鄉漁民張進慶抓了30年鰻苗,今年量少,讓他心寒;另一位張姓漁民說,前年光是11月,就抓了上千尾,但從去年10月中旬鰻苗季展開,數量少得可憐,「還曾經一個晚上只有2尾。」
同樣情況也出現在花蓮,綽號「二齒」的花蓮漁民鄭德新,從18歲捕鰻苗,現在已經63歲,從沒看過這麼量少的惡況。他說,前幾天很幸運,曾經抓到約400尾,但也曾「摃龜」,完全是看天吃飯,「能抓多久就算多久!」
鰻苗數量為何驟減?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韓玉山說,長遠來看,棲地被破壞及過度捕撈都是重要的原因;另外台灣捕撈的是日本鰻苗,如果天氣不夠冷,也不會現身。
花蓮區漁會總幹事王鐙億也認為,鰻苗少是受到天候及水溫影響,從去年10月起,忽冷忽熱的天氣,根本不利鰻苗回流。
鰻苗量大減,價格自然跟著水漲船高。韓玉山說,去年的最高價在每尾180元到200元之間,今年聽到的價格也在180元左右,已逼近歷史天價。
因為鰻苗價格飛漲,花蓮區漁會的真空包裝鰻魚價,從6年前600公克300元,兩年前漲到450元,到今年已是700元,翻了一倍多。
韓玉山指出,包括大陸、日本、韓國、台灣都在捕鰻苗,4年前全東亞的捕獲量約90公噸,到前年底、去年初的捕鰻季僅剩下26噸,數量銳減;全台上一個捕鰻季約4.2公噸,今年推測恐怕只剩下3公噸多。
王鐙億認為,如果不毒魚、不電魚,野溪生態妥適維護的話,鰻苗有了更好的生存空間,至少可逐漸恢復部分產量,否則將來要享用鰻魚,恐怕得付出更高的代價了。
熱血網友幫搶收 牛蒡茶包當謝禮
【聯合報╱記者呂筱蟬/佳里報導】2013.01.09
佳里農民黃榮昌種植牛蒡,去年梅雨季來不及採收,眼看全年心血泡湯,女兒黃雪媚不捨,在網路上PO文,被「我是佳里人」粉絲團發現,號召網友協助搶收。黃雪媚感念在心,耗時半年研發沖泡式牛蒡茶包做為謝禮,產品被佳里區農會相中,成為特色伴手禮販售,她取名為「五一牛蒡茶」,代表「有伊,才有我」的感謝。
黃雪媚說,父親種了70公頃牛蒡,因前年11月下酸雨全部重栽,產期延後才遇上梅雨季來不及採收。因機器無法進泥濘田園,一家人打算放棄認賠,她只能上網PO文抒發農民心酸無奈,「隔天勞動節,一早家門口就聚集了30位網友來幫忙,讓我驚喜、感動到說不出話來!」
儘管黃雪媚再三警告以人工採收牛蒡很辛苦,還會被蟲咬、皮膚潰爛,但沒人臨陣脫逃,更婉拒任何酬謝。她說,雖然最後還是血本無歸,「但素昧平生的熱血情誼,讓我們有再戰的勇氣。」
因黃家生產的牛蒡茶需煮沸飲用,黃雪媚想到熱心協助的網友都是年輕人,平常少下廚,才研發沖泡式茶包送給大家,取代飲料成為健康飲品。她與「我是佳里人」管理群分享此想法,被鼓勵設計成專屬佳里區的特色伴手禮,昨天在農會上架販售。
黃雪媚笑說,因眾人在勞動節雪中送炭,才將產品取名為「五一牛蒡茶」,取台語諧音代表「有伊,才有我」,「表達我們全家滿滿的感動與感恩。」
◆ 雲林推無毒農業 杜麗華願意幫忙
【聯合報╱記者劉金清/斗六報導】2013.01.09
雲林縣政府邀請花蓮縣農業局前局長杜麗華,前天、昨天在雲林縣展開農業參訪、與農民對談;正值農業處長李武忠辭職,引發外界聯想杜麗華將接任農業處長。杜麗華昨天說,人生在世做過就好,當朋友純幫忙就好。
杜麗華曾任花蓮縣農業局長、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長,93年她開始推動花蓮無毒農業,整體計畫由教育開始,落實農場直接抽驗送驗,結合物流等一貫作業,成功打造消費者信賴的花蓮縣無毒品牌,為花蓮縣帶來豐厚農業產值。
雲林縣長蘇治芬去年12月曾到花蓮3天2夜,實地參訪杜麗華推動無毒農業的情形,留下深刻印象,並邀杜麗華到雲林參訪。
由於農業處長李武忠在元旦過後閃辭,在任僅40多天,杜麗華卻在此時到訪,引發外界聯想杜麗華將接任農業處長,蘇治芬安排杜麗華昨天與農民對談,被認為有「考試」意味。
「蘇縣長有她推動農業的重點工作,我有我的想法。」李武忠昨天說明辭職理由,就是「政策理念不和、另有生涯規畫」其餘不願多談。
杜麗華則表示,這個時候到訪單純只是時間點巧合,別無他意,對於是否接任農業處長,她說,「大風大浪都走過了,已是退休的人,不想再捲入漩渦。」
據了解,地方有人「拱」杜麗華出任農業處長,蘇治芬沒開口,但意在弦外,杜麗華也聽得出弦外之音,雙方都很含蓄,但感受得到彼此心意。
「身為局外人,可以更客觀、更超然。」杜麗華說,她現階段規畫就是退休,她很願意純幫忙,不想給自己太大壓力,如果能幫忙雲林成功推動無毒農業,成就感更大、不是更好嗎。
浪費!全球食物 每年一半被丟
【聯合報╱布魯塞爾記者蕭白雪/10日電】2013.01.11
英國最新公布的一分研究報告指出,每年全球約有12億至20億頓的食物被浪費,在歐、美國家最嚴重,幾乎半數食物沒吃被丟棄。
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10日發表的報告中表示,過於嚴格的銷售期限、商人買一送一行銷策略、西方消費者要求食物要美觀等因素,都是造成食物大量浪費的原因。
這分有關全球食物的報告指出,每年全球生產的食物約有3至5成,總計12億至20億噸的食物,根本沒機會上餐盤。在英國就有將近3成的蔬菜農產品,因為外表不夠美觀,無法滿足銷售商篩選標準而被丟棄;光是英國境內,一年就浪費掉七百萬噸食物。
報告指出,歐洲和美國的消費者,購買食物後、未吃完即丟棄的比例更高達五成。英國媒體報導分析,依據這分報告,平均每個英國家庭每年浪費了480英鎊購買食物的費用。
這分報告的負責人提姆.福克斯說,全球被浪費的食物量相當驚人,這些被浪費的食物原本足以供養全球不斷增長的人口、甚至當今還陷在肌餓中的人們。
此外,浪費的不光只是食物,還包括養出這些蔬果所花費的水、土地等資源。
※ 相關報導:
* 甄嬛吃素 最愛台美素館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30111001027&cid=1208
《甄嬛》熱在兩岸三地延燒,劇中扮演甄嬛的上海姑娘孫儷火紅華人影視圈,不過產後復出的孫儷更重視養生與保養。近來,上海傳出孫儷開始愛吃素,而且最愛光顧的餐廳,還是上海台灣人開的一間高檔素食餐廳。
....究竟有多高檔?店內除了上海崇明島自然農法蔬果、雲南潞江壩有機咖啡、不丹王國古法採集花草茶、安徽大別山板栗與東北五常稻花香2號稻米外,據指出,就連店內的杯碗瓢盆,也都用「礦泉水」清洗,已幾近嚴格「挑剔」地步。
※ 應該是多浪費吧?
* 陸糧食進口猛增 爆紅線危機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3/112013011100214.html
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大陸近年在糧食方面的消耗量突飛猛進,根據統計,2012年前11個月,中國糧食實際進口(不含大豆)占當地總產量比例已達2%,為2011年同期的3倍,此一增速不僅讓中國擔憂糧食自給率紅線(95%)可能鬆動,各國更關注中國的「搶糧」現象,將導致全球糧食供應出現短缺。
事實上,在2011年之前,大陸僅允許少量的優質稻米及小麥進口,而玉米進口量近乎為零。
* 種苗長不好 西瓜產季恐延後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7628740.shtml
雲林縣二崙鄉種植西瓜面積超過2000公頃,種苗公司近日發現西瓜種子疑似消毒未完全且帶有病毒,育成率從以往逾8成,降到2、3成,二崙鄉農會昨天派員了解,初估今年第一期西瓜產季將延後。
◆ 堅持自然農法 87歲老農找傳人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新化報導】2013.01.11
87歲老農洪國勝曾受農藥之害,23年前他向日本比嘉照夫博士學習到以微生物群取代農藥及化肥,推廣自然農法,雖然很多人來學,卻都無法堅持下去,「我願意免費教學,希望將EM菌(益菌)堆肥法傳承下去,更多人來做自然農業,身體健康也能改善環境」。
23年來堅持自然農法,生產的有機米及蔬果,未上市就被搶訂一空,「我只吃自己種出來的米食蔬果,身體硬朗。」洪笑說,朋友常說看不出來他已87歲。但年紀漸長,他希望趕快找到傳人,願意免費傳授,讓EM菌堆肥法傳承、推廣出去。
「想要賺錢的人就不用來了!」洪國勝說,當年同行有6人到日本,向琉球大學農學博士比嘉照夫學習,比嘉照夫還親自到台灣指導多次,但因前6年幾乎沒有收成,除了他,其餘5人都放棄了。
洪國勝40多歲時返鄉務農,當時農藥及化學肥料盛行,他一年內連續3次在田中噴藥時中毒昏倒,才驚覺「農藥除草殺蟲也殘毒人體」,從此致力尋找自然農法。
日本琉球大學農學博士比嘉照夫1985年提出用微生物群取代農藥和化肥,並篩選出對人體及動、植物有益的菌株,組合成「有效微生物群」,用來做液態肥、堆肥。
洪國勝說,比嘉照夫博士當年就提到,常吃農藥及化學肥料種出來的食物,容易罹癌,土壤也會失去活性易有土石流,如今一一證實,更顯「EM菌」可貴。
洪國勝從不吝嗇公開方法,用米糠、壓過油的黑芝麻粉、魚粉等混合,加上EM菌及糖蜜,經過12天發酵,過程需不斷翻攪,避免溫度超過50度,否則益生菌易死亡,等到堆肥上長出白菌就是成功。
台灣環保酵素綠生活協會理事長康寶燕,從泰國學習「用蔬果皮製作酵素」,康寶燕專程向洪國勝學習EM菌堆肥法,希望結合兩項方法的優點,為傳承盡一分心力。
◆ 善化農會胡麻油 百貨開賣暴紅
【聯合報╱記者謝進盛/善化報導】2013.01.11
善化區農會生產的「善緣」胡麻油,近日獲得全台新光三越百貨訂購達9千多瓶,還因禮盒趕製不及,將追加的訂單取消,農會說,去年以每台斤130元「天價」契作了48公頃胡麻田,儘管成本大增,但品質獲得百貨公司青睞,還是很值得。
「『善緣』名字取得好,自用送禮兩相宜,胡麻油的純佳品質是關鍵。」農會總幹事洪錦秀說,去年農會胡麻油首度在新光三越台南西門、中山店開賣,消費者反應佳,去年底該公司總部主動跟農會表達大宗採購意願,雙方一拍即合,農會將275cc裝的胡麻油包裝後,成為新光三越各分店周年慶時消費滿3000元的贈品。
農會共出貨9千多瓶,業者最後還來電追加,但因包裝禮盒作業不及,只好忍痛推掉訂單,但已讓農會的胡麻油知名度大增,不少消費者還來電指名說要「百貨公司送的那一瓶」,讓農會人員忙得不亦樂乎。
洪錦秀說,這次跟百貨公司合作利潤雖然不高,但成了最佳宣傳機會,為減少宅配成本,農會人員還親自開車送貨到台北信義店等分店,連續兩天半夜送貨,回到善化都已是當天深夜11、12點了,「相當辛苦,但產品受到肯定,所有辛苦都值得」。
農會供銷部主任林香雪指出,去年農會將胡麻契作收購價格調高至每台斤130元,許多農會及販商都說「農會瘋了」,還有人說是「破壞行情」,但事實證明「真金不怕火煉」,農民收入增加,胡麻油也受到肯定,對消費者、農會、農民來說,可說是「三贏」。
※ 相關報導:
* 蜜棗過得「疏」服 顆顆大又甜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7628697.shtml
....陳祈志經營果園有他獨特之處,每年三月後,所有蜜棗樹全部砍除,只留主樹幹,他細心接枝,改良品種,設棚架,讓果樹沿棚架生長,最重要的是在樹與樹之間會留寬敞的空間,在結果時,更懂得「疏果」。
「有捨才有得」陳祈志說,果實長得太密不見得好,他都會淘汰較小的果實,留下適當的數量,為的是給果實一個寬廣的生長空間,讓果實充分的吸收養分,每粒蜜棗長得又大又甜,有的甜度甚至達20度,屬頂級商品,價位也高。
* 番石榴過剩 農糧署籲踴躍購買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301110137-1.aspx
番石榴營養價值高,但產量暴增逾6成,批發價大跌5成多,市場傳出1顆只賣新台幣5元;有意大量採購者,可上農糧署官網查詢。
天旱傷穀! 美玉米收成不如預期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美聯社狄摩因11日電】2013.01.12
美國農業部11日發布2012年的最後作物報告,詳述1950年代以來最嚴重乾旱帶來的作物損失狀況。
農作物報告的焦點集中在食品、牲畜飼料上用途廣泛的玉米收成。農業部的年終報告顯示,去年玉米的收成量只有108.8億英斗,比最初估計的148億英斗少了27%。(1英斗相當於25.4公斤或56磅)
不過,去年的收成量仍可列入美國有史來收成最高的年份之一。農民表示,農作科技的提升讓玉米更能抗旱,縮減了損失的規模,而且今年種植面積擴大,也促進收成量提升。
農業部的年終報告說,去年的玉米種植面積達9720萬英畝(3930萬公頃),是1937年以來的新紀錄。乙醇生產帶動玉米需求,是農民擴大種植玉米的主因,十年前時,美國種植玉米的面積還不及800萬英畝(324萬公頃)。
去年的旱乾旱最終擴及全美三分之二農業帶,但實際影響則各自不同。愛阿華州的收成大致還好,但伊利諾與印第安納在幾個月的久旱後,許多農民就只能眼睜睜看著作物枯萎。
去年初,溫暖的氣候鼓舞農民投入玉米種植時,美國農業部曾預估每英畝的平均玉米收成量將締造166英斗的新紀錄,但隨著乾旱的蔓延,政府也不斷削減估計量。
今年春天種植玉米的時機來臨時,美國農民可能會相當焦慮。「美國乾旱觀察」周刊的更新資料顯示,乾旱沒有顯著緩和的跡象。美國大陸60%地區仍處於乾旱狀態,氣象學家表示,除非冬季時降下幾近荒謬的可觀雪量,否則很難解除旱象。農民最大的指望,只能寄託於春季的大雨。
※ 相關報導:
* 《義竹玉米棒》飼料玉米加工 可以給人吃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12/today-center1.htm
有沒有搞錯,飼料玉米加工給人吃﹖沒錯﹗嘉義縣義竹鄉農會主導將「飼料」玉米改名為「硬質」玉米後,委託廠商製成玉米棒,口味比舶來品更棒,試產就炙手可熱。
義竹鄉農會總幹事翁永寧指出,義竹飼料玉米年產量逾九千四百噸,全國第一,雖然玉米國際價格不斷飆漲,給台灣飼料玉米鹹魚翻身良機,但如果升級為食品級,價格將更看好,因而主動找與日本技術合作的北田食品,洽商合作事宜。
* 大量走私日本… 鰻苗狂漲「養不起」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7631353.shtml
....早期野生鰻苗,一尾才10元,近3年來受氣候影響及環境變遷,鰻苗捕獲量不理想,一尾鰻苗已飆到175元天價,但日本更以每公斤高於台灣至少10萬元的價差高價收購鰻苗,許多漁民冒險走私,去年銷日的鰻苗達5公噸,但台灣漁民只剩約400公斤鰻苗可養。
◆ 父吃齋 三兄弟研發素泡菜創業
中央社 2013.01.13
市售泡菜葷素難辨,蔡承宏三兄弟為了吃長齋的父親,開發素食泡菜,沒想到大獲好評,還以此創業,成為熱門的網路團購美食。
原本在飯店當業務的蔡承宏,一直有個創業夢,所屬飯店不幸關門的災難,卻讓他偶然從廚師手中得到一份泡菜配方,使夢想有了出發點。
蔡承宏到處請教廚師、美食專家,將原本只存在於紙張上的秘方,化為實際美食。一次試吃時,吃了10年長齋的父親大嘆,「怎麼你做來做去,都是我不能吃的東西。」蔡承宏決定再改變方向,為父親研發全素食的泡菜。
蔡承宏解釋,台式泡菜大多是素的,但味道偏酸不適合單吃,必須配臭豆腐、麵線等;而韓式泡菜則多半是葷的,醃料含有蝦米、魚露等,他希望找出一個平衡點,開發出口味獨特的泡菜。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近百次的實驗,總算讓蔡承宏找出理想的配方,開發出獨特的薑汁風味醃料,搭配白菜、海帶絲、杏鮑菇等素材,成為爽口滑順的泡菜,而且完全沒有葷食,父親也能安心入口。
蔡承宏用這幾款泡菜,和胞兄蔡炙廷、胞弟蔡秉勳申請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的青年創業貸款(現由經濟部主管),加上先前工作的積蓄,一同創立「私房蔡先生」公司,現已是稍具規模的網路賣家。
蔡炙廷說,青創貸款的一系列課程,讓他們兄弟獲益良多,不只是學到創業技巧,更重要的是認識很多同在創業的伙伴,「課堂上就能做生意」,不少人就是他們泡菜公司的第一批客戶。
※ 相關報導:
* 年菜食材新北-瑞芳農會山藥粿細緻綿密過好年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1051801/112013011200570.html
「瑞芳山藥口感較日本山藥更細緻綿密!」瑞芳農會推廣股楊燕如說,現正值山藥產季,過年前特別推出山藥禮盒,山藥年糕、山藥粿,兩者都吃得到山藥塊,禮盒中還有兩顆「紅到發」的紅趜發糕,禮盒吉祥喜氣,3樣產品也可單買。
* 湖東韭釀成酒 婦女圓創業夢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7631219.shtml
宜蘭縣員山鄉湖東村是國內第二大韭菜生產專區,韭菜除入菜、包水餃,中年失業的陳莉蓁以湖東韭菜釀酒,成為韭菜酒,買韭菜酒送韭菜面膜,原價1499元,二月底前只要999元,電話0931833467。
◆ 永和地主捐地 邀社大蓋食物森林
【聯合報╱記者孟祥傑/永和報導】2013.01.12
永和社區大學為推動環境教育,在福和橋下濕地生態教育園區建置「食物森林」,供鄰近社區自給自足;學員每周六下午並與居民合作,以生態工法打造自然步道,讓民眾親身參與永續經營的生態環境。
無償提供土地的永和社大學員林旭初說,家族幾十年來在河邊高灘地耕作維生,因常被人傾倒廢土,一度改建為停車場;參加社大課程後,發現新店溪環境逐年惡化,決定無償提供家族土地作為生態環境教育園區。
社大講師與學員討論後,決定結合社大都市農耕課程,在園區內建置「食物森林」,除既有的親子水稻田外,還種植各種果樹,希望成為鄰近社區自給自足的園地。
為方便學員往返食物森林,又能維護當地自然生態環境,永和社大採納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副執行長徐銘謙建議,由學員與社區民眾自己動手做步道。
這條步道完全不用水泥,就地取材以高灘地既有土石搭建,由千里步道志工帶領學員丈量、畫設計圖後,大家一鏟一鋤打造貼近自然的步道。
徐銘謙說,手作步道除可解決用路人需求,更因以生態工法打造,保留住泥土鋪面,讓步道與周遭環境融為一體,減少光害、除草劑、紐澤西水泥護欄,保護自然。
「步道就是綠道」徐銘謙說,這條步道能保障行人與騎乘單車的安全。
永和社大表示,園區手作步道剛起步,目前已完成約30公尺,預計未來總長約300公尺,將成為雙和地區最有特色的步道;未來也會以食物森林生產的蔬果「辦桌」,讓學員與社區居民分享收成的喜悅。
※ 相關報導:
* 平地種出紅藜、小米 廚師贏得芳心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7631311.shtml
在蘭花園工作的賴俊宏,為留住原住民女友的心,把原本在山地種植的作物紅藜和小米移到平地種植,還研發各式周邊產品,讓女友及媽媽到市場販賣,不但贏得女友芳心,也獲得原住民小米創意獎。
* 新種台蕉七號 搶攻日本市場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2/112013011200855.html
台灣香蕉研究所最新研發「台蕉七號」種苗正在網路公告,要讓種苗公司、蕉農取得授權許可,未來希望藉此逐步淘汰易產生黃葉病香蕉;所長趙治平說,光是單靠一個新種苗還不夠,要與蕉農一起努力,五年內希望達到日本市場占有率百分之五。
....研究所從七十二年創先研究香蕉種苗,累積數量平均一年三百萬珠,至今有近六千萬株,對全球香蕉栽培制度有極大幫助,讓香蕉發育速度一致具有產季調節功能。
* 梅爾檸檬味道像橘子 英將開賣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301120254-1.aspx
對英國民眾來說相當新鮮的水果梅爾檸檬,外貌與傳統檸檬沒兩樣,但味道嚐起來像橘子。現在英國賣場準備販售這種甜檸檬。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梅爾檸檬沒那麼酸,味道反倒介於檸檬與橘子之間。
* 新品種銀柳 蘭陽二號亮相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4/112013011200767.html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育成新品種銀柳「蘭陽二號」,並在最近取得品種權。花蓮農改場表示,新品種銀柳花芽更紅、更大,加上枝條柔軟的特性,更適合花藝設計的塑形操作;由於銀柳具有招財意義,建議民眾過年時不妨在家中擺飾,不僅美觀,還可祈求財源廣進。
幫助小農行銷 農陣青年婚宴 你農我農
自由 2013.01.13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結婚喜宴沒有大飯店的豪華料理,每道菜卻都吃得出農民對土地的情感,是不是更讓賓客難忘?
二十九歲的台灣農村陣線研究員許博任,與另一半邱宜君愛情長跑六年,上星期在台北古亭長老教會舉行結婚感恩禮拜,還親手包辦喜宴。
這對新人堅持食材「直接跟農民買」,從採買、設計菜單到料理,都是自己一手規劃,有的菜甚至兩個月前就請農友預種,婚宴上還不忘向親友介紹農產品,只是來不及自己下廚,於是找來土城彈藥庫的社區媽媽、彎腰農夫市集食堂的朋友幫忙煮菜。
在台大城鄉所讀書時,許博任就關心農業議題,經常下鄉接觸各地農民,去年退伍後成為農陣研究員,放假時也會到大溪的農場種菜。
12道料理食材向10位農民訂購
許博任說,親朋好友平常沒機會接觸到友善耕作的農產品,婚禮正好幫忙推廣,因此在喜宴上廣發DM,上面有每道食材生產者的介紹與聯絡方式。
婚宴上有十二道蔬食料理,其中玉米筍來自高雄美濃、地瓜產自苗栗灣寶瓜,還有宜蘭行健有機村的白米、彰化溪州的小番茄與帝王柑,就連土司也是本土小麥做的,食材直接跟十位農民訂購,許博任走過所有產地。
許博任表示,擔心農友產量不夠,兩個月前就訂菜,但原本要用高雄美濃的白蘿蔔煮湯,卻因連續兩個月的雨,白蘿蔔歉收,而宜蘭行健村的大白菜太晚種,來不及採收。
結婚前一週菜色都沒有敲定,讓他提心吊膽,直到婚宴前一天送來所有的菜,才鬆一口氣。婚宴「總舖師」李靜慧說,因為食材新鮮、簡單,反而方便料理。
親友讚 吃過最好吃的蔬食
許博任表示,原本擔心長輩能否接受這種另類婚宴,所幸大家都吃得很開心,還有原本討厭吃青菜的親友讚不絕口地說:「這是吃過最好吃的蔬食。」
許博任強調,現代人習慣把婚宴交給餐廳處理,少了認識食材與生產者的機會,他籌辦喜宴雖然麻煩,但過程中卻也把傳統社會的互助合作氣氛找回來。邱宜君說,一度勸先生放棄辦這麼繁瑣的婚宴,但他仍堅持下去,讓她很感動。
◆ 西港推胡麻契作 產量冠全台
【聯合報╱記者呂筱蟬/西港報導】2013.01.13
不少年輕人不喜務農,農村人口老化,台南各區農作種植面積逐年下降。西港區農會推廣胡麻契作並保證收購價格後,胡麻種植面積及產量逆勢成長,躍居全台第一;農會更加強行銷自有品牌「胡麻嫂」,研發出吃的、用的逾10項胡麻產品,每年為農會帶進超過1000萬元收入,成為「黑金產業」。
西港區農會總幹事陳月英表示,台灣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後,國外農產品大量進口,使台灣農業環境受到衝擊,當時西港全區以種植雜糧為主,公所及農會為農民及地方經濟找尋新生機,配合「一鄉一特產」,開始推廣種植經濟作物胡麻。
「剛開始面積連5公頃都不到。」陳月英說,最早未與農民契作前,盤商收購隨意喊價,1公斤最高只有6、70元,「大家連成本都賺不夠,怎會願意種?」
西港農會首開先例,與胡麻產銷班員建立契作模式,保證收購價從最初的1公斤80元上漲至今年100元,其他盤商不得不把收購價跟著提高,種植面積逐年增加,且每年固定舉辦胡麻節活動,成功打造出「西港鄉,麻油香,天下第一香」美名。
胡麻種植面積從原本不到10公頃,增加到今年的350公頃,年產量72萬台斤,都是全台第一。
目前西港區農會胡麻產銷班共有5班72人,班長謝家福說,胡麻特性怕風又怕水,採收後還要花人工成綑曬乾,過程還怕下雨而發霉、發芽,曬乾後才能將胡麻一粒粒打下賣出,過程辛苦。
「10年前種麻的出路、商機在哪我們不知道,現在就大不相同了!」謝家福說,老農不懂議價、行銷,現有農會一手包辦,農民只要把胡麻品質照顧好,其他都不必煩惱,生活也更加穩定。
◆ 實施產銷履歷 「美生菜」成功銷日
【聯合報╱記者姜宜菁/麥寮報導】2013.01.13
雲林縣民郭淑芬和哥哥郭江龍、郭進展接手父業,在麥寮鄉打造生菜村,採用企業化經營並實施生產履歷制度,不僅成功進軍日本等外銷市場,更通過農委會的農產品產銷履歷認證,郭淑芬今年獲得全國12大模範農民殊榮。
7年級的郭淑芬昨天謙虛地說,一切多虧父親之前打下來的人脈,以及農民們情義相挺,加上2個哥哥的幫助才能獲獎,「這個殊榮屬於大家的」,未來持續打造生菜村,推動機械化管理,並力求提高出口量。
韓國、日本等國家每年冬季飽受風雪之苦,蔬菜必須仰賴進口,而台灣每年冬季蔬菜盛產而耕鋤,看準此商機,郭淑芬和哥哥們到國外取經,採薄利多銷方式,與農民慢慢溝通、調整種植方式,逐漸做出成績,不到10年時間,原本契作農田只有2、30甲,如今擁有250甲,而且種植面積年年增加。
近來政府極力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郭淑芬和郭進展每天背著電腦、帶著溫度探測器及立田間指示牌等,推動結球萵苣(美生菜)的種植技術,以提高品質和符合認證。
郭淑芬表示,台灣以小農居多,如果商品走高品質,付出成本大、相對售價高,無法與國外競爭,唯有大量栽種、薄利多銷,才能在市場上大放異彩。
由於國外消費者對於蔬菜要求甚高,還要記錄生產的農作物對環境的影響,郭淑芬表示,農委會將休耕補助減為1期,已有許多農民表達願意出借農地,有助他們擴大耕種面積,可以更有效管理農田,屆時生菜村將不只是夢,還可採機械化耕種,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為農民謀福利。
◆ 地主提供廢耕地 免費讓花蓮市民耕作
【聯合報╱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2013.01.13
花蓮市和平路重慶市場旁的廢耕地,經林姓地主提供,作為花蓮縣持修積善協會的「公益園區」與「傳愛公益濕地」,歷經2年經營,廢耕田已成市民另一處遊憩去處。
持修積善協會總幹事施慧萍指出,園區劃分為二大主題,一是提供免費耕作的「公益園區」,另一是魚躍鳶飛的「傳愛公益濕地」。對附近年長民眾來說,園區在以前就叫作「千石」,意即廣袤無垠的水稻田,後因都市計畫將附近變成商業區,僅剩園區保存綠意。
林姓地主也是持修積善協會成員,支持協會維護景觀的理念,但要求不能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讓有意投入都市田園夢的市民,有個療癒身心的好所在。
1200坪的廢耕地經持修會員整頓後劃分兩區,「傳愛公益濕地」與天音弘道協會合作,利用天然湧泉引渠導流,配合水位高低,維持濕地活水,培育蓮花與水生植物,以自然無害的方式營造棲地。
「我們原本只是想辦法利用自然的方式,處理田地積水的問題,不料到後來,竟然變為美麗的天然濕地。」施慧萍說,帶著小朋友放流魚苗,讓她非常感動,將來也會作為環境教育的好場所。
「公益園區」免費提供市民耕作,以有機無毒種植各種蔬果,成為健康養生提供最佳的示範場域。施慧萍表示,協會志工都會在假日協助除草、整地。如想認養園地,電話:(03)8354611。
台灣農場赴新加坡 投幸福催淚彈
【聯合報╱新加坡記者林以君/十三日電】2013.01.14
用「剛剛好的幸福」當台灣旅展主題,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覺得這樣「剛剛好」;既能傳遞台灣價值,又能很「幸福的」把特別的風土人情介紹給新加坡朋友。
上周(十二日)在新加坡報業控股公司首度舉行的「台灣休閒旅遊趣」見面會,休閒農業發展協會國際市場行銷總監邱翔羚介紹台灣、推銷休閒農場,沒有商品化的突兀,多的是散發台灣特有的小小幸福感。讓新加坡人,眼睛亮了起來。
邱翔羚去年三月新加坡春季旅展,就曾以「幸福」為題即席演講,讓新加坡民眾體會到什麼是「剛剛好的幸福」。
「如果整個行程都是五星級飯店、吃鮑魚,怎麼會有難忘的回憶?」「到台灣沒吃碗牛肉麵、擔仔麵,怎麼會有感動?」
邱翔羚用「珍惜家庭」的價值,對著台下的夫婦說,「女人生孩子是痛苦又危險的事,她願意和你生孩子,你難道不該好珍惜這緣分?」聽的這對夫婦猛點頭,老婆一直用手指頭戳老公。
「剛剛好的幸福」是邱翔羚想要告訴新加坡朋友,先關心自己身邊的人;幸福,剛剛好就好,她告訴講台下近百雙眼睛,凡事不強求,緣分到了,你我就會在台灣相見歡。
邱翔羚萬萬沒想到,她脫離旅遊主題,聊台灣人喜愛的「剛剛好的幸福」,竟成了旅展中的催淚彈。
※ 相關報導:
* 向海外推銷台灣休閒農業 10年從F4到F24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634373.shtml
按照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的策略,新加坡、香港這種都會型國家或地區,是客源主力;反而對中國大陸市場「很壓抑」,擔心「山寨版」冒出,並未積極開發。
* 生態遊新玩法… 跟著老農種稻「趣」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7634033.shtml
恆春鎮龍水社區過去是恆春鎮的「糧倉」,年輕人多到外地謀生,剩老輩農民守在家園,1年2期的水稻栽種也縮為1期;墾管處為活化社區,前年開始培訓在地農民為解說員,為生態旅遊做準備,去年5 月在稻米收割期推出2天1夜收割假期後,陸續接到遊客電詢「什麼時候還要再辦?」
◆ 大陸咖啡市場雷大雨小
【王海】2013-01-13 旺報
咖啡是一個很特殊的市場,一直以來就和文化二字唇齒相連。然而,文化歷來就是一個經濟社會下的後產物,在間接中我們也可以嗅到咖啡和經濟間密切的關聯。
縱觀歷史,咖啡與經濟結構、政治結構以及一個地區的文化開放度亦步亦趨,不分先後同時發展,幾乎可以成為一個國家發展的指示劑。咖啡的發展史甚至可以折射一個國家的發展模式。在近500年,咖啡發展在歐美等國和亞洲國家走了完全背道而馳的兩條路,雖然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這對商業模式和對社會發展屬性判斷來說意義深遠。
無論是日本、韓國,還是台灣和大陸,咖啡推廣都走的是一條精英之路,是由社會上層人士和外國人希望將傳統東方文化快速西化的一種強烈潛意識行為,是自上而下在「硬性」推廣一種完全沒有群眾基礎和社會需求的飲料。相反,歐美的咖啡普及歷來就是自下而上的大眾運動,因此有堅實的群眾基礎。
與麥當勞這種缺乏文化內涵的速食能開遍全世界不同,世界最大咖啡連鎖的星巴克主陣地都是在咖啡或者咖啡館文化傳統不發達的國家,如美國、日本、中國大陸、英國等。尤其在亞洲,咖啡館文化成為一種生活時尚的標誌,其表現為裝修時尚和價位高昂,而買來的文化歷來就不便宜。另一方面,雖然去咖啡館成為時尚,咖啡本身卻很難在亞洲推廣成為主流飲料。
例如台灣的85度C,雖然名字用了個咖啡溫度來起,但是賣量最好的還是珍珠奶茶。咖啡作為一個文化的象徵但又沒有客戶基礎,基本就是一個噱頭。咖啡產業只有走入大眾才有可能迅速發展,咖啡館只是咖啡業中的一支,大眾只有接受獨立精神、創造和自由理念才可能需要咖啡。
咖啡是一種功能性飲料,有一個臨界點,一旦達到這個臨界點,咖啡消耗量會迅速增長。台灣已經達到臨界點,但是在臨界點上徘徊很久,這也反映了台灣社會本身的一種屬性。同時,台灣受到大陸文化的反向影響,咖啡業甚至有減速發展的表現。
大陸的咖啡市場就是最典型「雷聲大雨點小」的亞洲市場,幾乎世界上所有的大品牌都進入或者準備進入大陸,本地咖啡館雨後春筍,起來一批死一批,一浪接一浪,後浪還比前浪高。掙錢的主要是設備供應商和咖啡烘焙商,終端咖啡館經營舉步維艱。
由於市場太小,作為一個產業,咖啡市場可做的內容有限,市場沒有深度,國際品牌如星巴克和Costa Coffee基本壟斷有限的現有成熟客戶群體。台灣的咖啡發展史要比大陸早至少30年,然而,一方面沒有擺脫亞洲咖啡產業的宿命,另一方面,因為與大陸的近親,出現了文化上的反作用力,進一步抑制咖啡產業的大眾普及(美國年人均咖啡消耗量4.24公斤,日本3.29,韓國2.17,台灣1.03,大陸0.01)。
在大陸咖啡業整體低迷的情況下,西方品牌依然會一家獨大。無論台灣還是大陸,本地品牌多是走邊緣路線,靠價格、靈活度甚至掛羊頭賣狗肉的方法與國際品牌競爭,爆發性強,可持續性還有待考驗。
總之,咖啡產業與一個地區的經濟模式、政治結構和大眾思維方式有直接關係,這才是咖啡本身的文化內涵所在。一個文化的建設沒有辦法與高樓大廈築建的速度相媲美。從事咖啡行業的成功者有,然而,要審時度勢,精於和瞭解這個產業,不論在台灣還是大陸都一樣。(作者為大陸餐飲業資深人士)
※ 相關報導:
* 喬德華的咖啡店 見證中美友誼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7633923.shtml
人生歷練將近一甲子的喬德華,青少年時期與美國海軍接觸,學習英文,意外嘗到民國60年代極為珍貴的「黃金咖啡」,美軍友人離別致贈咖啡樹苗,現母樹已孕育到第五代,喬德華「以咖啡會友」,在新社區經營獨一無二的「喬木咖啡」。
◆ 防裂果 玉女番茄吹電扇
【聯合報╱記者姜宜菁/西螺報導】2013.01.14
今年冬季雨水豐富、日夜溫差大,導致皮薄的玉女番茄裂果,雲林縣西螺鎮番茄農民程文利花了4萬多元加設電風扇,保持番茄的乾燥。
程文利表示,去年11月番茄結果時遇到降雨,結果率不佳;沒想到上月底生產期又碰到日夜溫差大,溫室內水氣過重,水氣附著在果皮上,皮薄的玉女番茄因溫差大出現裂果。
為了減少損失,程文利花了4萬多元添購數台電風扇,日夜輪流運轉,保持溫室內的空氣流通。程文利指出,目前只是在試驗階段,尚不知是否有效,但是採收下來的番茄一定要吹電風扇,保持乾燥,以免運送過程中因水分過高而裂果或腐壞。
※ 相關報導:
* 黑水晶的滋味 白毛臺葡萄甜如蜜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376&f_SUB_ID=3679&f_ART_ID=433274
....巨峰葡萄種植面積最廣、產量最多,西元1930年在日本育種成功,西元1960年引進臺灣,是日本在亞洲培育生產的葡萄品種中體積最大的,有「葡萄王者」之稱,在臺灣也是最受歡迎的鮮食葡萄明星,產區遍及中部平地及低海拔山區。其中讓原產地日本折服、挑剔日本水果商爭著搶訂的巨峰葡萄,就出自新社白毛臺。
* 純白蘭花增色 賣相「水」哦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14/today-south11.htm
傳統的蘭花培育法,不容易突破天然色系,台糖從電影《阿凡達》的藍色納美人得到靈感,以專利「生物技術法」快速養出藍色、橘色、黃色等顏色蝴蝶蘭,只是花謝後,下一次新開出的花就會恢復原來的白色。
台糖糖研所蘭花展售中心,近半年來偶爾會出現一、兩盆色彩與眾不同的蝴蝶蘭,雖然售價略高,但一上架,幾乎都在第一時間被買走。
沙巴蛇草具藥性 業者推廣食用
【王志宏/屏東報導】2013-01-15 中國時報
九如香藥草植物園區內有一種具藥用、並可煮來吃的植物叫做「沙巴蛇草」,據說是民眾從泰國沙巴島帶回來種植,當地人用它治療毒蛇咬傷,葉、花及嫩枝葉可當蔬菜吃;園區負責人郭茂川推廣作為蔬菜或癌症患者輔助蔬菜,許多人到園區參觀指定品嘗。
沙巴蛇草是年生草本植物,高約一至一點五公尺,全株綠色,葉子部分長十五公分,葉緣有細微波浪形狀,嫩葉可食用。
郭茂川指出,在園區種植將近五分地的沙巴蛇草,又稱為「憂遁草」,吃了會沒煩惱,有青箭、千里追、竹葉青、蛇竹草等七、八種別名,口感不輸一般蔬菜。
他表示,全園區將近兩千種香藥草,沙巴蛇草雖只是其中一種,但面積很大,沙巴蛇草不難種可扞插繁殖,喜溫暖潮濕、陽光充足環境,屏東氣候最適合生長,全年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都很適合。
他說,一般沙巴蛇草皆零星栽種,很少像他們是經濟性栽種,平常有愛好者到園區採購,園區也提供料理DIY,可煮、炒味道及口感相當特殊,不少醫學報告也指出沙巴蛇草對於抗炎、消腫有不錯效果。
◆ 茶園施有機液肥 翡翠水庫水質轉好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板橋報導】2013.01.15
全台水庫普遍有優養化危機,北市、新北市府為防患未然,合作首推集水區茶園「合理化施肥」計畫,共同守護翡翠水庫水質,去年在坪林茶園試辦以液態有機肥取代傳統化肥,不但茶農反應佳,水庫水質也比前年好。
環保署說,台灣主要水庫都有優養化的高風險,主因都和集水區的傳統農耕行為有關,汙染源以化肥、雞糞等含磷有機肥最嚴重。
新北市農業局長廖榮清、翡翠水庫管理局長劉銘龍一致表示,「合理化施肥」創舉成效良好,未來考慮擴大試辦規模,證明經濟發展與環保不必然是衝突對立。
廖榮清說,坪林有機茶以「台灣藍鵲茶」品牌在日本打開知名度,對茶農擴大有機栽培範圍是正面助力。
這項試辦計畫在2011年雙北「淡水河流域管理委員會」中拍板,去年在水庫集水區內選定坪林區農會8個茶葉產銷班共90名茶農參與,示範茶園共104公頃。
坪林區農會表示,多數茶農試辦一年後認為成效不錯,茶樹吸收營養快,茶葉產量提高、品質也有提升,希望繼續試辦。
農會說,茶農在秋冬茶期間噴施3次有機液肥,翡管局監測坪林茶區4個水質監測點,總磷濃度及藻類數目都下降,有助減輕水庫優養化問題。
劉銘龍表示,翡翠水庫上游集水區1275公頃茶園,是主要汙染源之一;茶農使用過多化肥,經雨水沖刷流入地下水層及水庫,造成水庫優養化風險,讓水庫折壽、水質變差。
劉銘龍期待雙北市這項創舉能為翡翠水庫延年益壽,並扭轉台灣水庫集水區的治理模式,改善各水庫體質。
據了解,水利署已訂定全台水源區休耕、有機農業補助要點,15日將與坪林區公所討論挹注計畫;南化水庫集水區也有近三分之一農民,申請水源區休耕補助。
※ 相關報導:
* 怕魚目混珠 坪林、文山茶設計新標章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7636833.shtml
為避免市面山寨版「文山包種茶」魚目混珠,雙北市府聯手設計「產地標章」,預計農曆年後通過智慧財產局審核即可上路。
* 讓鳥兒「評鑑」 父女種出甜蓮霧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7636634.shtml
不少蓮霧農對鳥群啄食感到頭痛,屏東縣南州鄉農民陳靜瑩卻歡迎鳥兒來啄。她發現感官敏銳的小動物比人類更挑食,因此在蓮霧結果實及套袋時,刻意裸露幾串給鳥群啄食,讓鳥群為她評鑑蓮霧,收穫還比以前更豐。
◆ 自製採收棒 兄弟果園「棗樂子」
【聯合報╱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2013.01.15
一支伸縮衣架改裝的蜜棗採收棒,對棗農而言,就好像仙女棒一樣,一出手就有希望!來自屏東縣高樹鄉的一對棗兄弟,就是以「仙女棒」接下一顆顆重生的希望。
這一對種棗兄弟,莫拉克颱風一度把他們辛苦種植的168株蜜棗吹得只剩下3株,膠筏還「爬」到了果園頂上,土石淹了半人高,但是他們未被打倒,懷抱著希望異地再種,如今棗園已種滿500株,兄弟兩人取名「棗樂子」。
為了方便採果,兄弟兩人還發揮創意,以伸縮的衣架加上塑膠瓶身,改裝成採收棒,兩人常常和父親張當啟進園採收,他們形容採收棒叫「仙女棒」,「只要出動了這支,就代表要採收了。」
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吹散了許多人的夢想,但是有更多的人浴火重生,7年級的張榮裕與張忠政兄弟就是最好的例子;33歲的張榮政學的是汽修、弟弟張忠政學的是電子,兩人都在外做過22K的工作,決定回鄉務農後,原本在里港承租河床地種蜜棗,沒有想到所有的心血被一場風災「全部吞掉」。
回想起那一年的場景,張榮裕只是笑笑地說「既然全沒了,那就換地方再來」,樂觀進取的態度讓他們很快就另起爐灶。這回他們更加細心經營自己的果園,為了減少蟲害,以檜木屑鋪在果園內,利用檜木特有的香味驅蟲,減少藥物使用。
張忠政說,務農雖然辛苦,但似乎更踏實,兄弟倆透過網路開發,目前他們已有600多個基本客戶,今年起他們還在臉書上成立「棗樂子」粉絲團,用年輕人的方式賣棗子。
※ 相關報導:
* 猴群鬧果園闖民宅 礁溪人受不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7636703.shtml
宜蘭縣礁溪鄉白鵝、林美、匏崙村一帶山區,近來台灣獼猴撒潑,啃食農作物,甚至大剌剌侵入民宅廚房搶食物,讓農民不堪其擾,地方人士昨天透過縣議員找上縣府農業處,農業處建議人為驅離,也同意出借誘捕籠。
龍潭鄉高原村換新裝 打造有機村 蜻蜓當象徵
【楊明峰/桃園報導】2013-01-16 中國時報
龍潭鄉高原村下店子湖,除有罕見的龍潭莕菜,蜻蜓種類眾多,生態豐富。村長黃玉琴配合闢建下店子湖環湖步道、福源路生態公園,號召村內志工設計有機村標誌,未來賦予認同有機村概念的民眾、商家,以創造商機,希望吸引年輕人返鄉,齊心將高原村打造成有機生態村。
黃玉琴說,卅年前村民務農比例高達七成,之後工廠進駐,務農者剩下不到三分之一;近來生態專家在下店子湖中,發現池塘內有多達四十三種、種類占全台三分之一的蜻蜓,還有幾乎瀕臨絕種的龍潭莕菜,村民才知下店子湖是村內的瑰寶。
去年十二月,農委會補助七百萬,闢建環湖步道、生態公園,預計今年三月前完工,黃玉琴希望透過有機村標誌的推廣,創造生態商機,吸引年輕人回流,共同將農村打造成環保休閒的新風貌。
有機村標誌是高原村環保志工腦力激盪的心血結晶,志工們以三條藍色彎曲的線條代表埤塘,上頭有隻「茶葉翅膀」的蜻蜓飛翔,意味「唯有乾淨的水質,才能吸引多種生物聚集、種出甘醇好喝的茶」。
◆ 農委會擬爭取開放農業外勞/靠廉價勞力救產業 農團痛批沒出息
自由 2013.01.16
〔記者鍾麗華、黃宣弼/台北報導〕失業率居高不下,農委會卻計畫爭取開放農業外勞。農委會上週開會討論,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會中強調:「已跟『長官』報告,開放農業外勞,台灣農業競爭力才會提升。」但勞團與農團批評,農委會只想靠取得廉價勞力提升競爭力,沒有出息。
上週開會 主委:已跟「長官」報告
目前農業外勞以二萬八千名的外籍與中國籍漁工最多,此外,領有工廠登記證的屠宰場也可以引進外勞,去年九月起,屠宰場外勞比率還從二十%提高至二十五%。
為解決農業缺工、降低生產成本,農委會上週五召開農業外勞會議,陳保基親自主持,負責規劃的輔導處會中提出評估報告,農糧署長也提出育苗、茶葉、蘭花、農產物流中心等四種業別缺工、開放外勞可行性;畜牧處長說明酪農、養羊與養豬產業也有需求。
農委會官員說,農民普遍年紀大,若第二代不願接手,沒有人力,恐做不下去。陳保基去年曾拜訪勞委會,就此問題討論。勞委會官員也透露,目前僅知農委會正研擬中,但尚未送件到勞委會審議;這幾年移民署取締非法外勞,發現不少農場、牧場僱用外勞。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廉表示,整體國家產業政策,只想著取得廉價勞力,農業也複製工業、製造業的邏輯,讓血汗勞工、低薪化根植在台灣社會。農委會不能寄望於壓低工資來降低生產成本,應解決產銷制度與農民遭剝削問題,否則只是讓弱勢的農民「剝削」更弱勢的外勞。
農陣︰政府應想辦法吸引年輕人回鄉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世新大學助理教授蔡培慧認為,政府應想辦法吸引年輕人回鄉,尤其是年輕失業族群,而非放任農村繼續破落、擴大城鄉差距,讓年輕勞動力出走。
台灣農權會理事長張澤豪強調,開放外勞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農業高齡化、缺乏年輕人參與問題依舊未解,反而間接壓低農工的薪資,讓農民打零工、兼差的機會減少,影響農民收入。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政策部研究員吳永毅也表示,並非所有類型的農業都出現長期缺工情況,政府一旦草率開放農業外勞,恐讓本勞的工作權更被壓縮。
勞委會︰人力需求不大 現階段沒考慮
勞委會職訓局外勞管理組長陳瑞嘉表示,台灣農業已逐漸走向精緻化、機械化,對人力的需求已沒有早期那麼大;況且,農業工作型態有分農忙、農閒兩個時期,勞力容易出現間斷性,不可能農忙時請外勞作農、農閒時讓外勞去做其他工作,因此,現階段沒有考慮開放農業外勞的計畫。
陳保基昨天面對記者詢問時改口說:「雖然產業團體有反映,但現階段以本勞為優先。」輔導處長曹紹徽強調,目前僅在評估、瞭解階段。
好菌代替農藥 保護根系 作物頭好壯壯
自由 2013.01.17
〔記者顏宏駿/溪州報導〕農人在田間遇到病菌,避之唯恐不及,但彰化縣溪州鄉第廿蔬菜產銷班成員卻沉浸在培養細菌的樂趣中,他們以多項農用資材養菌,利用微生物強化蔬菜根系,有效降低農藥的使用。
溪州第廿蔬菜產銷班已獲得產銷履歷認證,成員以無毒方式栽種小黃瓜及牛番茄,因台灣氣候又濕又熱,加上作物栽種在溫室內,植株難免罹患病菌,班員為了尋找農藥替代品,一頭栽進微生物防治。
益菌田間繁殖 變防治「奇兵」
班員在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陳俊位博士協助下,到田間培養適當的菌種,農民以稻穀作為介質,再灑入些許的菌母密封,經過一個禮拜的時間,綠色的菌絲滿布整個容器,農民把菌絲沖進清水中,再倒入田間,讓這些益菌在田間繁殖,成為保護植株的「奇兵」。
班長陳蒼鄢說,他還沒試微生物防治前,常出現瓜苗才剛種下去,莖底部就萎縮枯死,同業都說,這是輪種障礙,也可能是立枯病,雖然使用農藥就可防治,但他嘗試用木霉菌防治,效果一年比一年明顯。
自己養菌 比買菌母粉便宜
他說,跟農藥相較,菌母粉價格較貴,以前他把菌母粉直接倒入田間,非常不划算,經農改場專家指導後,菌麴以稻穀作養份,可以不斷的繁殖生長,有效降低成本。
陳俊位博士表示,微生物「用菌殺菌」防治的觀念還待推展,目前台灣農民的使用並不普及,操作時也要格外小心。他建議,初期從「固本」著手,市場目前有些較溫和的菌種,例如木霉菌、枯草桿菌、鏈霉菌等,這些菌種都可強化根系,讓植株獲得更好的生長,一旦作物「身強體健」,農藥的使用自然降低。
陳俊位指出,目前農民以微生物防治仍以栽種小黃瓜和蕃茄為主,其實它可以擴大應用範圍,若農民有興趣可以向台中區農改場詢問。
◆ 泰農教老農法 陳瑞芳扮推手
【周曉婷/台南報導】2013-01-18 中國時報
曾是貿易「董娘」的陳瑞芳,去年三月一趟泰國行結識「泰國米之神基金會」的疊恰(Daycha),發現利用選種育種技術及微生菌改善土壤等自然農法,幾乎不用花錢就可種植作物,她大受感動,自掏腰包邀疊恰來台演講推廣,連崑濱伯都來取經,覺得受益良多。
老家在高雄的陳瑞芳移民美國廿多年,從事貿易有成,現在棄商從農推廣自然農法,隔行如隔山,自認門外漢,過去對慣行農法與自然農法也沒有太深刻的想法,直到認識疊恰,見他在泰國免費傳授微生菌使用方法,還教農民如何自己取種育種,讓當地貧農能用最少的成本耕地,當下大受感動。
她說,疊恰家族是坐擁三千公頃土地的大地主,其母過世前曾對他說「用土地養動物來賣就是在殺生」,母親過世後,出家四個月研究佛法,決定奉獻貧農,大學念動物學的疊恰鑽研微生菌與育種等技術,在泰國至少有五千人曾跟隨他學習,台灣也有多個自然農法團體跨海取經。
去年,陳瑞芳首次邀疊恰與助理來台,舉辦多場講座,並在宜蘭等地找了一塊農田試著投入微生菌改良土壤,最近她二度邀訪,趁一期稻作插秧前巡迴台灣舉辦十二場講座與兩場演講。
昨天,陳瑞芳、疊恰與台南社大合作在後壁區芳榮稻米產銷專業區為社大學員上課,種稻超過一甲子的崑濱伯既是講師也是學員,對疊恰分享用微生菌改良土壤方法聽得津津有味。
疊恰說,他推廣的並非新技術,而是傳統古老農法,過去農民都會自己選種育種,施肥也自己製作堆肥,他只是把這種最簡單的農法推廣出去。陳瑞芳邀疊恰來台,機票食宿等費用全由她支付,課程開放給有興趣的人免費上課。她表示,花的錢不多,卻能學到對生態友善的農法,很值得。
◆ 冬雨催花? 柑橘、文旦 花期亂難結果
原本三月開花 提前於一月綻放
自由 2013.01.18
〔記者詹士弘/雲林報導〕天氣忽冷忽熱,氣候異常,少有的冬雨疑似引發「催花」效果,雲林縣古坑及斗六的柑橘、柳丁、紅柑及文旦,原本三月開花,不少提前在一月就綻放,由於花期錯誤,無法正常結果,古坑鄉農會建議果農摘除花朵、疏果,避免產生更嚴重損失。
「文旦提早開花,如果處理不當,今年文旦可能失收」,古坑文旦達人陳漢欽發現,原本三月才開花的文旦,不少在一月初開花,而剛採收完畢的柳丁樹,也有不少花朵在枝葉間竄出,但因花期錯亂,就算結果,也無法收成。 斗六的林姓文旦農也指出,植物遇到惡劣環境,可能危及生存時,會本能立即開花結果,希望繁延下一代,延續族群生命,今年文旦的情形也是如此,但因節氣不對,往往結的果是「空炮彈」,無法收成,所以要把花朵或果實摘除,讓果樹恢復正常。
疏花或疏果 可確保收成
古坑鄉農會供銷部主任楊復源指出,果樹提早開花的情形並不少見,但往年的比例並不高,今年情形特別嚴重,而且普遍發生在柳丁、文旦、紅柑等果樹,可能與今年低溫來得特別晚,加上寒流來後天氣又迅速回溫,幾場冬雨發揮「催花」的效果,讓果樹花期錯誤。
古坑與斗六的柑橘、文旦開花的情形不少,有些柳丁一半的樹身開花,一半正常,有紅柑果實還掛在樹上,但整株樹已經開花。
楊復源指出,果樹提前開花,但並無法正常結成果實,果農為避免失收,減少損失,可將花朵摘除,或進行疏果,等三月正常花期時,果樹還會再開花,雖然開花數量因曾提前開花而減少,但至少可確保一定的收成。
◆ 創意手工蘭花盆栽 限時義賣
【江詩筑/苗栗報導】2013-01-18 中國時報
苗栗縣西湖鄉華嚴啟能中心照護中高齡、中重度以上智能障礙院生,院生有的參加木工班、園藝班、手工藝班,歲末義賣手創的「蘭花盆栽」,盼外界給他們多些鼓勵。
啟能中心創辦人邱榮炘表示,院方賣出的每一盆蘭花,其實都是院生的創意,他們到海邊撿拾漂流木,由木工班學生切割、挖洞、木頭不論直擺或橫躺,都別有一番巧思。
中心副主任劉萍生說,木工班是華嚴之本,成立逾廿年,但結合手工花器、義賣蘭花的點子卻是七年前才開始實行。
劉萍生表示,院內開設的訓練課程,多半帶有復健與練習的意義,但過去院生做好的成品,只能拆掉或棄置不用,久而久之會消磨院生的興趣,後來把木製花器、手工小物、吊飾、陶藝彩繪等,結合景觀小植株與蘭花搭配成盆栽,沒想到意外獲好評,開啟蘭花義賣之路。
「每盆蘭花都是花一年光景而成」,劉萍生說,因花器中的每一根木頭都是院生親手切、磨、上漆、組裝而成,至農曆春節前都會用光,年後便著手準備下一年度的用量。
去年漂流木數量較少,而蘭花盆栽因花器不同,訂價自三百九十九至三千元不等,劉萍生說,每一盆都是對院生的鼓勵與支持,義賣時間至農曆年前止。
菌襲中美洲 35%咖啡園中標 損失87億元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法新社馬納爪18日電】2013.01.19
中美洲正在和一種造成咖啡樹枝葉乾枯甚至整樹死亡的真菌大戰,這些真菌已肆虐中美洲三分之一咖啡樹,嚴重威脅這個地區的生命產業。
中美洲許多人全家靠咖啡業度日,超過150萬人賴此就業。這裡種的是阿拉比卡豆。
去年9月,也就是年度收成前兩個月,稱為「葉鏽菌」的真菌開始蔓延。專家、政府官員和業界人士說,蔓延主因是沒有對治辦法,以及高溫和乾旱等氣候變遷因素。尼加拉瓜咖啡外銷協會表示,「問題非常嚴重,要是不採取措施,還會更糟。」
這種葉鏽菌學名駝孢鏽菌 (hemileia vastatrix),造成咖啡樹葉、枝條和幼芽枯死,影嚮開花和結果,嚴重者整株光禿枯死。
葉鏽菌在中美洲95萬8000公頃的咖啡園中已肆虐35%,相當於200萬袋 (每袋46公斤)咖啡豆要報銷。以目前每袋150美元(台幣4350元)計算,等於損失3億美元(台幣87億元)。
2011~2012年那一季,中美洲出口175萬袋咖啡,帶進36億美元,指望本季更上層樓。這個收成季是11月到2月。
中美洲咖啡園有30多萬園主,大多是中小型經營,沒有多少資本可以防治咖啡病。
尼加拉瓜農業部表示,政府和咖農有幾個辦法可以試試,包括剪掉受病的葉子、架設有效的遮護,以及改用抗真菌的種子取代枯死的咖啡樹。
薩爾瓦多「咖啡研究基金會」建議土壤加肥和剪掉枯葉。葉鏽菌在枯葉上不能存活。「中美洲國際植物保護與動物衛生組織」 (OIRSA)支持這些措施,但普遍財力有限,希望向外國貸款。
初步估計,瓜地馬拉需要8億4300萬美元來投資更新咖啡園,尼加拉瓜需要2億。
葉鏽菌災情各地有別,但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由於以咖啡為主體,損失最重。咖啡占宏都拉斯出口22%,相當於14億美元,占尼加拉瓜出口18%,相當於5億1900萬美元。
宏都拉斯是中美洲的咖啡王,真菌為害28萬公頃咖啡園中的10%。尼加拉瓜12萬8000公頃咖啡園有30%毀於真菌,政府和業界正在想辦法周濟3萬5000咖農。
瓜地馬拉「全國咖啡協會」警告,全國27萬4000公頃咖啡園已有67%被葉鏽菌籠罩。薩爾瓦多16萬1000公頃咖啡園可能必須廢耕。
◆ 幸運草守護茂谷柑 獲吉園圃認證
【聯合報╱記者陳永順/新港報導】2013.01.19
茂谷柑在平地栽種比山區困難,又有滿園雜草要噴灑藥劑等汙染,嘉義縣新港鄉農民江欽落靈機一動,拔雜草只留幸運草,現在滿園幸運草可以保持地力,不用噴藥,「草生法」栽種的有機茂谷柑現正採收,香甜可口吸引熟客預購。
一走進茂谷柑園,地面滿是幸運草(酢漿草)讓人眼睛一亮,如果不看茂谷柑樹,綠草如茵會以為走進草原,幸運草也帶來幸運,江欽落突發靈感,省下使用除草藥劑等成本至少2成,產量年年增加,每分地收成5000多台斤,售價每台斤55到75元間。
「剛開始很艱苦,幾乎365天都在拔草」,65歲江欽落說,10多年前從稻田、美濃瓜園到栽種茂谷柑,3分地園區地面雜草叢生,必須噴灑藥劑,病蟲害又多,後來看到幸運草長不高,青翠外觀很好看,開始只拔雜草留下幸運草,花約5年時間拔草總算有了代價。
他表示,平地栽種茂谷柑的人不多,因為平地排水流量不比山坡地快,樹根容易腐壞發育不良,日照更易曬傷難以結果或口感不佳,只保留幸運草剛好是克服平地栽種的最好良方「草生法」,滿園覆蓋幸運草,雜草沒有成長空間,「現在不必再為雜草彎腰低頭」。
滿園幸運草增加茂谷柑成長有利因素,農地土壤能保持溼度均勻及有機質量,雜草不再叢生,病蟲害也不會寄生繁殖,不用再噴除草農藥,農地沒有汙染,茂谷柑生命力大增,通過吉園圃認證,廣受消費者歡迎。
江欽落、江蔡靜秀夫婦和5名女兒女婿,民國95年起每年農曆尾牙前總動員採收,採摘、清洗、選果、分級包裝等,都是家人同心協力完成,自產銷售,鮮甜多汁傳出口碑,未上市就有人預訂。
※ 相關報導:
* 彩椒熱銷星馬 里港忙採收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7648611.shtml
彩色甜椒現進入採收期,屏東縣里港鄉過江村長陳榮挺身兼蔬菜產銷第19班長,他說,班員最近正忙著採收運銷彩椒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歡喜豐收。
* 日人愛的香檬 只有屏東種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7648617.shtml
屏東縣是全台灣唯一香檬產地,不過香檬鮮少出現在市面上,甚至多數屏東民眾都沒看過香檬;永信蔬果運銷合作社主席邱永豐是台灣香檬的推手,他推廣香檬,製作香檬產品,外銷日本、大陸,深受喜愛。
* 箭竹筍採筍證 783張開放申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20/today-taipei4.htm
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新北市市有地,開放當地農民及附近十三個里的民眾申請採摘箭竹筍,共發放七百八十三張採筍證,符合資格者可向淡水、三芝、石門、金山及萬里區公所申請。
◆ 農產禮盒夯 採收前就被訂光
http://udn.com/NEWS/LIFE/LIF1/7647656.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3.01.19
北港農會花生 一天賣上千包
春節即將到來,部分農會、漁會出品的春節禮盒、伴手禮,過年前提早熱銷賣翻。北港農會的花生一天可賣上千包,屏東的釋迦、蜜棗水果禮盒,還沒採收就被預訂光,還有茶葉禮盒一天也可銷售上百盒。因為部分產品採限量銷售,農漁會過年前賣應景年貨忙翻天。
北港區農會供銷部主任張淑娟表示,年前民眾愛買花生,現在一天至少賣上千包,上周還接到一張1萬5000包的大訂單,農會員工從11月底開始忙到現在,根本「來不及做」。
她表示,北港黑金剛花生採全手工製作,需經過四次挑選烘培,品質佳,現在訂單幾乎接不完,過年前頂多接單到2月1日,否則來不及出貨。
毛豆搶手 一張訂單就一萬包
同樣賣翻的還有毛豆。台南市新市區農會秘書兼供銷部主任黃順章表示,一包毛豆僅50元,一年卻為農會創造200多萬元業績,屬農會銷售「冠軍王」。台灣是毛豆王國,但過去高品質毛豆都外銷日本,次級品才內銷,現在國人也要吃高品質毛豆,新市的毛豆無添加物,和外銷日本的毛豆同規格、品質,日前就有單一廠商,一買就是一萬包,小兵立大功。
去年營收高達1.2億元的信義鄉農會梅子夢工廠,過年前生意也很好。廠長張正勝表示,春節前馬拉桑葡萄梅酒、梅子牛軋糖、烏梅汁都賣得嚇嚇叫,一天光門市營收就超過50萬元,幾乎忙翻天。
春節送禮的水果禮盒屬釋迦和蜜棗禮盒最夯,去年夏天台灣受風災,釋迦減產三成,且部分產期延後;蜜棗雖值盛產期,但高品質的蜜棗禮盒人氣旺,果粒碩大的一顆儘管要價上百元,仍是銷售長紅,不少頂級水果還沒採收,早早就被消費者預訂光、買氣超旺。
鐵觀音老茶 民眾豪氣訂130組
此外,今年異軍突起的銷售商品還有新北市石門區農會的鐵觀音老茶,由於標榜是10年以上的老茶,不少行家喝過後驚為天人紛紛下訂。石門區農會總幹事許玉郎表示,日前到台北參加百大精品展售,有消費者一口氣就訂了130組老茶禮盒,即使茶禮盒要價不斐,消費者下單的豪氣,「實在看不出不景氣」。
※ 相關報導:
* 「三星柑」豐收 過年前預訂打九折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4/112013011900247.html
長年大霧、溼氣多、溫差大的三星鄉山區,所種出的「茂谷柑」與「桶柑」格外香甜,適合送禮,由於採收數量有限,三星鄉公所首次舉辦好年柑採收發表會,民眾可預定;現場也提倡附加產品DIY,教導民眾如何製作「柑桔醬」、「柑桔醋」與環保酵素清潔劑。
* 關廟麵花心思 玫瑰口味首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20/today-south16.htm
....台南歸仁區的七甲花卉與關廟區的關廟麵等特色產業成功結合,由農夫、美食家、麵廠老闆、醫務人員等攜手開發的玫瑰關廟麵,烹煮後芳香四溢,還能吃到花蕊顆粒,口味與眾不同,也為傳統花卉產業創造新的經濟價值,昨天公開首賣,單日售出上千包,相當搶手。
◆ 陸蒜偽裝登台 打趴台貨
【聯合報╱嚴思凝/公(屏東市)】2013.01.20
農曆年節近,市場對蒜頭需求大增,有蒜農發現大陸蒜偽混入台灣市場,嚴重打擊台灣蒜的價格。
大蒜,雖然納入管制中國的農產品中,但因中國北蒜可在越南種植,難以從大蒜品種、外觀形狀判別原產地,海關無力應付大陸蒜的入侵,造成市面上到處可見大陸蒜。
加上台灣的大蒜是以內銷為主,其成本根本無法與價格低廉的大陸蒜競爭,讓蒜農欲哭無淚!
建議農政單位應積極輔導蒜農,建立產銷履歷,從生產、加工、包裝、運送到販售,進行嚴格監控,並以「在地生產、在地消費、安全、健康」為號召,與大陸蒜形成區隔,讓國內消費者皆能購買品質較優的台灣大蒜。
蘭花商 新加坡踢館有成
【聯合報╱新加坡記者林以君/二十日電】2013.01.21
新加坡「國花」就是蘭花,有人稱「胡姬花」或「卓錦萬黛蘭」。台商郭炳鳴十餘年來,先是空運成株蝴蝶蘭到新加坡打市場,像在關公面前耍大刀,現在把溫室建在這裡,穩住老客人之外,擴展規模並開通新客層,十足「踢館」架式。
十年來,郭炳鳴的蘭花都是從台灣空運到新加坡,但是整株成花的花苞不耐重壓而消苞,讓他損失不少。
去年六月起,郭炳鳴把台灣種植蝴蝶蘭的專業技術移到新加坡,以溫室調控蝴蝶蘭生長,濕度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的環境下,讓台灣運來的花苗接受新加坡充足的陽光、長時間的日照,開出最雅致的花朵。
蝴蝶蘭怕熱、要吹冷氣,喝的是有機酵素調成的營養汁;新加坡日照時間長,溫室調控在攝氏十五、十六度時,每天最少生長十二小時,和在台灣相比,全部成長期縮短廿天。
部分品種的蝴蝶蘭優雅地在溫室長到花苞長成整串,最多開出六十朵花,像是花朵形成的瀑布。其他如「綠精靈」小巧可愛、「兄弟花」開枝散葉、「法老王」高雅有形、「哇沙比」綠的讓人想親嘗。
郭炳鳴打算把有生技專長的大女兒、經營門市一把罩的老婆都接來新加坡;未來,希望在台灣一盆三千元台幣等級的蝴蝶蘭,經過新加坡市場洗禮後,可以開出五、六千元的高價。
◆ 博士生研發薑黃 名間新特產!
【聯合報╱記者紀文禮/名間報導】2013.01.21
就讀中興大學博士班的南投縣名間鄉民謝瑞裕,2年多來返鄉試驗研究栽培「薑黃」,從各地蒐得數十種薑黃品系中,篩選培育出高產量與高薑黃素含量的「明道1號薑黃」,可望讓生產生薑聞名全國的名間鄉,再添新特產。
薑、茶、鳳梨是名間三寶,其中生薑佔全國產量大宗。謝瑞裕說,薑黃和生薑是同科不同種的藥用植物,高中時接觸薑黃後就深感興趣,考上博士班後,接受明道大學陳世雄教授指導,以有機栽培和優良農業操作規範,以薑黃為題當博士論文研究,並利用名間鄉松嶺地區紅土廢茶園栽植各品系薑黃,進行實驗與成份分析。
謝瑞裕說,「明道1號薑黃」的根莖產量較其他品種高出2倍以上,薑黃素成分為一般品系的8倍以上,明道1號薑黃不僅可作為藥用薑黃藥材與保健食品,更能做為健康養生天然食用黃色色素,取代化學人工色素,廣泛用在豆乾、粉粿與醃蘿蔔等加工產品。
目前明道大學與南投豐滿茶葉農場合作,已用薑黃開發出薑黃麵線、薑黃拉麵、薑黃糖等適合老年人與產婦保健養生新產品。
謝瑞裕說,薑黃病蟲害少,無需噴灑農藥,適合名間八卦山紅土栽培,使用有機肥,每公頃產量可達40公噸,較其他農作物收益更高。
※ 相關報導:
* 娶不到某也要種… 冠軍番茄獻祖父
http://www.udn.com/2013/1/21/NEWS/DOMESTIC/DOM6/7649825.shtml
....美濃特產「橙蜜香番茄」締造可觀產值,吸引愈來愈多年輕人返鄉務農,種植面積從數十公頃增加至百餘公頃。橙蜜番茄去年底上市以來,產地平均價格約維持在每台斤60元左右,豐厚收入讓番茄農民生活穩定,有人開「雙B」轎車出入果園,一點也不稀奇。
◆ 蒜頭漲66%!還沒過年 物價幾乎全飆
【聯合晚報╱記者蘇芳禾/台北報導】2013.01.21
年關將近,台聯立法院黨團今天召開記者會表示,依據台北市市場管理處農產品、食材的零售價格資料,今年1月的零售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無論是海鮮、肉類、蛋類、水果、蔬菜等幾乎全面上漲,蒜頭漲幅更達6成,台聯黨團要求,行政院的穩定物價小組應盡速介入調查平抑物價。
農曆春節倒數不到一個月,台聯黨團表示,與去年1月農曆春節期間的物價相較,今年1月都還沒過年,物價就已經高於去年,民眾荷包大失血。黨團副總召林世嘉說,因為食材上漲,今年準備過年年菜,每個家庭可能因此多出一成到兩成的開支,例如年菜佛跳牆中必備的芋頭就漲了43.84%,香菇也漲了45.65%。
她說,照理講今年1月還沒過年,所以物價還不太漲價,2月真正過年時恐才會再上漲,所以擔心2月過年物價會更高。
台聯黨團總召黃文玲說,以台北市政府市場管理處於1月18 日公告的農產品平均價格為例,各類農產品中,紅目鰱價格為每公斤新台幣459.57元,去年1月價格為358.92元,上漲幅度達28.04%。另外,年節常用食材的白鯧魚,今年價格為每公斤627.62元,去年1月為590.23元,漲幅也有6.33%,就連一般平民食材最常見的吳郭魚也上漲16.15%。
依照北市市場管理處公布的113農產品中,以蒜頭漲幅達66%、馬鈴薯漲幅58%、肉雞漲幅18%、香蕉(內銷)漲幅69%等數字最高。
黃文玲表示,由行政院副院長擔任召集人的穩定物價小組,去年9月25日召開第47次會議,直到1月10日才召開第48次會議,穩定物價小組的行政怠惰,任由物價飛漲,台聯黨團要求物價小組應立即介入調查,查察是否有少數人從中哄抬物價,也應盡速平抑物價,不該再讓國人的荷包冤枉失血。
24歲大男生 返鄉下田種玫瑰
【聯合報╱記者凌筠婷/田尾報導】2013.01.22
田尾鄉芳香玫瑰園小老闆許家銘24歲,是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畢業,但他前年服完兵役後,就回家幫忙家中種玫瑰,雖然未能學以致用,但他說能夠幫父母分憂解勞,且栽培出的玫瑰受到消費者喜愛,讓他每天過得更充實。
許家銘每天清晨五點就起床跟父親去田裡照顧玫瑰花,為了培育出更好的品種,他還到成功大學進修,樂於當個花農。許家銘個性內斂,他說:「家裡需要幫忙,我就回來。」當初他因為媽媽身體不好,家中需要幫忙,他不忍心父母太過勞累,退伍之後就回家當花農。
「當農夫就是看天吃飯,每到颱風和雨天就緊張。」許家銘從小就在田裡幫忙父親,很清楚農夫的辛苦,每天早起去花田裡澆水、修剪枝葉和施肥,夏天要曬太陽,冬天也要忍受刺骨寒風,也不能像上班族一樣穿西裝打領帶坐辦公室,每天在田裡得弄得全身都是泥土。他說:「只要玫瑰花長得好,讓客人也看得到好看的花,就覺得很高興。」
雖然他是個大男生,但是照顧花朵很細心,仔細觀察每一株花長得好不好、葉子健不健康,就是為了要種出美麗的玫瑰花,他和父親研究培育新品種之外,也上網瀏覽國外的新品種。他說,農夫雖然沒有光鮮亮麗的生活,但從栽培玫瑰的過程中,讓他瞭解要想讓玫瑰開得更美,就要下更多的功夫,這是最寶貴的生活體驗。
※ 相關報導:
* 台灣農產「抹」出傳奇 絲瓜水年銷百萬瓶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22/today-life14.htm
把台灣這塊土地的美,變成最天然的美,廣源良實業公司董事長施仲廣,廿七年來,把本土農產品的絲瓜,打造成保養品「絲瓜水」,吃的變擦的,銷售量從初期一年賣不到一萬瓶,到現在百萬瓶的驚人數量。
◆ 照夜燈 夏季茭白筍冬天吃得到
【聯合報╱記者黃宏璣/埔里報導】2013.01.22
南投縣埔里鎮近幾年透過輔導筍農調節產期,以夜間燈照光合作用,讓夏季茭白筍冬季也可採收,價格比夏筍好,增加筍農收益;鎮農會理事莊盛一說:「埔里鎮沒什麼工廠,茭白筍調節產期,提供就業機會,解決鄉間工作難找問題。」
埔里鎮農會總幹事何世鴻說,埔里鎮茭白筍栽種面積逾1350公頃,年產1萬5000噸,鎮農會提供的共同運銷約占4500噸,夏季茭白筍每公斤批發帶殼46元、剝殼70元、吉園圃喊到百元以上,一年總收益達12億元,全鎮有二千多農戶、六千餘人依此維生,創造出不少百萬農戶。
他說,以往茭白筍都在5月到6月、9月至10月底採收,夏筍容易受批發市場供應量激增影響致價格下滑,曾跌到每公斤不到十塊錢慘境,鎮農會透過農改場專家協助幫忙農民調節產期,輔導農民以燈照茭白筍方式,冬天還可以採收。
埔里鎮茭白筍冬筍4年前上市,市場反應很好,價格不輸給夏秋產季價格,每分地1年收入平均10到12萬元,高則20萬元,扣除成本約有一半獲利,農會開發茭白筍泡麵與湯包,多元行銷提升筍農收益。
鎮農會估計今年冬天加入燈照調節產期的茭白筍田達600公頃,冬季茭白筍產量每天約3噸;筍農莊盛一與彭昱傑高興採收冬筍,說「冬天的茭白筍肉質嫩且甘甜,帶殼每公斤平均70到80元,一級貨叫到100元。
新蜜王口感像水梨 明年買得到
【聯合報╱記者陳宏瑞/高雄報導】2013.01.23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最近培育出棗子新品種台農9號「新蜜王」,果皮翠綠,果肉質地脆、甜、多汁,口感很像水梨,有「台灣綠蘋果」的別稱,園試所希望今年可以推廣給一般農友栽種,未來民眾可以有更多的新選擇。
農試所鳳山分所長陳甘澍表示,目前台灣最常見的棗子品種是「蜜棗」和「雪蜜」,產期集中於12月至隔年2月間,但也由於品種趨向單一化,容易造成收穫期過度集中、市場供需不均的現象。
鳳山分所新育成的「新蜜王」是「大蜜」品種的雜交後代,果實大、產量高,最大顆的新蜜王可達160公克,只要4顆就一斤重,拿來當禮盒也相當有「賣相」。
試驗所助理研究員李文豪說,新蜜王的著果穩定,可以到1月上旬才採收,分散產期於1至3月,讓市場供需更穩定。
陳甘澍指出,新蜜王口感很像水梨,甜度可達16度,園試所希已經在去年3月完成品種權登記,也讓部分農友少量「試種」,反應相當良好,今年將廣為推廣,如果一切順利,明年春節消費者就可能在市場上買到最新品種的新蜜王棗子。
※ 相關報導:
* 苗縣柑橘評鑑 糖度風味更優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7654877.shtml
又到柑橘產季,苗栗縣府為提升縣內柑橘品牌形象,昨天在卓蘭鎮農會推廣中心舉辦全縣虎頭柑、桶柑和茂谷柑評鑑,今年桶柑、茂谷柑品質比去年優,糖度和風味俱增,對消費者是一大喜訊,品嘗正是時候,價格每台斤上揚約8到10元。
* 陸進口梨開花 三灣農民安心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7654887.shtml
三灣鄉高接梨樹進入開花期,農民發現透過農委會從大陸山東合法進口的梨穗開花率高,品質甚至優於日本新瀉,讓鄉農會也鬆了一口氣,雖還未進入結果期,至少農民暫時不用擔心梨穗不足的問題。
* 國產杭菊早賣光 農糧署:年貨大街全是中國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23/today-life10.htm
到年貨大街辦年貨,如有業者宣稱賣的是國產杭菊,小心被騙!農糧署表示,國內杭菊每年約十一月採收,產量不到十公噸,通常十二月底通路市場的杭菊就會賣完,年貨大街現僅剩進口的。
....除了杭菊,農糧署數據顯示,大蒜、茶葉、乾香菇、金針產量分別減少一%到七%,其中金針、大蒜、香菇比去年同期上漲一%到六%,產地價分別為每公斤五九四、六十三與一一一○元,不過,國產茶葉卻上漲十%到二十五%,每公斤要五百到一千一百元。
◆ 活化農地沒配套 農民不知該種啥
【聯合報╱記者劉金清/斗六報導】2013.01.23
活化農地新制元旦上路,許多農民仍霧煞煞,不知要種什麼,想契作卻找不到廠商,有人休耕太久水源無著落,要打水井又所費不貲,種也不是、不種也不是,認為還沒準備好不該匆促上路。
「一期休耕、另一期種什麼?」雲林縣政府農業處副處長許永瑜說,這是農民最普遍的疑惑。
部分農民有意投入短期經濟林6年計畫,但是地方農政單位尚未接獲計畫內容,面對農民詢問也是一知半解,這項計畫須辦理契作,但至今沒有契作廠商名單,農民不知找誰契作?
部分農民想從事甘蔗栽培管理,算盤一打卻認為不划算。許永瑜說,麥寮農民吳清化反映,據台糖的收費標準,代耕2次、蔗苗及工資共3萬6500元,農民還要自付施肥、除草、培土等費用估計需1、2萬元,合計要5、6萬元,還沒收成就先付出這麼多,而第一年政府補助才6萬元,並不划算。
吳清化說,之前種水稻1年2期利潤14萬多元,種甘蔗的利潤顯然不如水稻;製糖率多少台糖說了算,任人宰割。
此外,農民休耕太久,水道早已荒廢,如今要復耕,若要重打1口井估計11萬元,在麥寮等地層下陷地區已嚴禁再開闢水井,水源呢?
過去農民辦理休耕,一次辦1期,新制則是1次辦2期,免去農民奔波之苦,不過因是新制,不少農民也困擾不知第二期要種什麼?
「種也不是,不種也不是,怎麼辦?」許永瑜說,申請期限僅剩1周,相關配套措施應儘快公布,如公布契作廠商名單供農民選擇,農政單位應與台糖洽談調降甘蔗栽培費用,增加誘因,水源問題也不容再拖,應迅速解決。
※ 相關報導:
* 農地活化 種樹可領休耕補助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7655076.shtml
活化農地,改栽種林木也可以領取休耕補助,一年兩期,補助6年,土地面積0.5公頃以上就可以申請,栽種相思樹、桉樹等林木,補助期達6年,林管處提供樹苗及技術輔導,6年後就可以砍伐賣錢,時間很短,另有廠商保證收購價格,條件相當優厚。
◆ 有機農場 菩提樹當招牌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2/112013012300341.html
【王志宏/屏東報導】2013-01-23 中國時報
萬丹鄉民楊春妹原本經營幼稚園及有機農場,由於忙不過來,只好把家中幼稚園收起來專心研究有機食品,日前進一步把幼稚園變身成養生土雞城,園內有一棵數十年老菩提樹,外貌像是一顆心,決定把店名取為「真心園」(見下圖,王志宏攝)。
楊春妹表示,經營幼稚園十年,當時園內種有機蔬菜、製作有機蛋糕給小孩子當點心,廿年前即進行有機食品認證及製作加工品,例如有機乳液、隔離霜,那時認為將來大環境一定要走向有機農業。
從此一頭栽入研究有機,從土壤與水開始,之後發現原料取得最重要,又在九如鄉蓋一塊約四甲多有機農場種植玫瑰、檸檬、蔬菜、金桔、香蕉等蔬果,再加工製成蔬菜汁、化妝水等保養品。
她說,空氣無法控制,但可改良土壤、水質,直接控制原料品質,以農業食材連結研發加工產品,卻因為太過投入無法全心照顧幼稚園,只好捨棄幼稚園專心做有機商品。
園內有棵數十年老菩提樹在改成養生土雞城後成為店內招牌,吸引不少顧客上門,曾有北部某企業主看上願出高價購買,甚至請專家到現場研究能否移植到北部,但因她不願意割愛,只好作罷。
她強調,店內食材無毒、無抗生素,米來自花東,菜使用自然農法菜園或購買有機認證食材,店內另設立一塊示範菜園,隨時提供客人需求。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