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6

創業失敗恐懼症

◆ 創業失敗恐懼症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3121500338.html

【譚淑珍】2013-12-15 工商時報

■韓國人幾乎沒有接受失敗的能力,對創業也因此有著「失敗恐懼症」,這是韓國教育、家庭與社會氛圍的使然,所以,韓國人說:「賈伯斯如果是生在韓國,也不會成功。」

■The survey showed, however, that Japanese and Chinese were more willing and open to starting their own businesses.

當台灣憂心年輕人失去了創業的動力時,韓國人則是腦海裡根本就沒有創業的想法,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連想都不敢想。

在韓國,年輕人即使心中有創業的想法,也不敢告訴師長,更不敢告訴父母,因為多數的父母是會很用力、而且是非常用力地阻止。在韓國,社會上依然彌漫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風氣,所以,從師長到父母都會告訴孩子們:最簡單的成功人生,就是進到一流學府、拿到一張好文憑。

所以,儘管韓國政府鼓勵青年創業,甚至是因此提出「Creative Economy(創造經濟)」的政策,這項政策最重要的核心是,將提供實質的金援,讓創業失敗者可以「東山再起」。

難以「東山再起」,固然是韓國人腦中沒有「創業」想法的主障礙,但根本的原因是韓國社會幾乎無法接受「失敗」,創業失敗等於失敗的人生。

72%韓國人:不值挑戰

這也是朴槿惠政府會將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納入鼓勵創業的政策中,然而,12月初,韓國科學創意財團公布了一份「創業意識比較調查」報告,可以明顯發現政府的政策其實是無法讓韓國人免於「對創業失敗的恐懼」。

調查比較的對象是韓國與中國、日本共計3,000名40歲以下的成年人,進行對創業態度的調查,結果韓國人的態度是最為消極的,有72.6%的韓國人選擇了「不值得挑戰」或「要慎重」等答案,遠高於中國人的40.8%和日本人的55%。

調查結果也顯示,韓國人「無條件拒絕」創業的比重也相對很高。當問到對家人創業的態度時,31.6%的人選擇「會要求重新考慮」,比重高於中國的10.2%和日本的18.8%;而且「會積極」阻止的比重也是三國中最高的。

阻止家人創業的理由,「害怕失敗」和「東山再起難」是韓國人的答案,那也與中國和日本人的「沒有資源」與「性格不符和能力不足」相當的不同。然而,有趣的是,韓國人認為「創意具有轉化為金錢的價值」的比率很高,達到77%,是三國中最高,但是,對「創意很容易轉化為創業」的比例,卻是三國中最低。

出現這樣現象,主要還是因為韓國是財閥經濟結構,創業空間本來就小,加上,韓國人的職業觀是重視穩定性,而不是變化與挑戰,而且,「成為一名企業家」,從來就不是韓國學生,在「我的志願」的作文題目中的選項。

社會氛圍…難孕育賈伯斯

教育,是韓國創業的阻力與障礙,韓國政府也發現了。因此,朴槿惠政府力推的Creative Economy也致力於培養創造力。

但是,開設更多的相關課程,只不過是讓致力於擁有「簡單成功人生」的學生,在求職欄中多一項「經歷」而已,面對來自學校、家裡和社會的壓力,用創造力來創業,那是很不切實際的想法,因為一旦失敗,對他們來講,可是會「無家可歸」。

從來沒有想過要成為韓國的賈伯斯嗎?這個問題,韓國人會告訴你:「賈伯斯,如果是生在韓國,也不會成功。」

※ 相關報導:

成功創業 要有「無知的樂觀」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時論-非典型富有,因為有理想

中國時報 周俊吉 2013年12月16日

上個月,有條來自花蓮的地方新聞,教人很是動容!

一名小五李姓男童,為了完成人生第一個願望─捐髮助人(捐給癌症希望基金會製作假髮),花了5年時間、留了約40公分的及腰長髮,蓄髮期間自然是冷嘲熱諷、閒言閒語不斷,但他依舊不改其志、千萬人吾往矣。

不過6歲的垂髫之年,從母親處習得「為善最樂」的初衷,情願忍受近2,000個日子的訕笑嘲弄,只為幫助素不相識的癌症病患,如此純粹利他的行為動機,足以帶來「你快樂所以我快樂」的巨大滿足。

不禁想起,前幾年風靡一時「再富也要窮孩子」的教育手法。贊成者指稱:隨著台灣整體生活水準的顯著提升,過去「再窮也要富孩子」的傳統觀念,應導入與時俱進的全新思維;孩子不能總是衣食無虞、生活無缺,透過體驗身無長物、了解何謂一無所有,才能知足惜福、感恩謝天,培養屢敗屢戰的抗壓性,勇於面對日後接踵而來的人生試煉。

但「窮」資源可以,更重要的是「富」理想。因物質匱乏的努力不懈,短期效率高、速度快、結果佳,卻容易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精魂氣力有時盡」;相形之下,因追求理想的堅定不移,也許時而黯淡、時而神傷,卻總是能一步一腳印、走過人生低谷,擁有「此夢綿綿無絕期」的能量與毅力。

一如花蓮李小弟般的「非典型富有」!

同樣概念自然也適用於職場。網路上流傳甚廣的砌磚工人故事:有3個辛苦的砌磚工人,當有人問他們為何忙碌時?第1個工人說:他在砌磚頭。第2個工人說:他在砌一面牆。第3個工人則說:他在蓋一座神聖大教堂。

一模一樣的乏味工作,對3位工人的價值與高度截然不同;可以想見,其熱情、投入與成效,必將呈現出雲泥之別的明顯差異。

為何是砌磚工人?可能與20世紀初的管理學大師、動作研究(Motion Research)之父─弗蘭克.吉爾布雷思(Frank Bunker Gilbreth)有關。吉爾布雷思天資優異,曾通過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入學考試,但因家境貧寒、無法入學,17歲時從一個砌磚學徒的基層工作開始做起。

往後的日子裡,對吉爾布雷思來說,砌磚不再只是砌磚。他開始分析砌磚動作與工作效率間的交互關係,並據此改良工作模式、發明專利設計以縮短砌磚速度,使每個工人每小時的單位砌磚數,由120塊增加到350塊,效率飆升近3倍。

吉爾布雷思不僅因表現卓越屢獲晉升,隨後也創建自己的事業,不斷擴充事業版圖,從建築承包業到建築諮詢業一應俱全;功成名就後,秉持著一股從砌磚發軔、對管理科學的熱忱與興趣,毅然決然放棄收入頗豐的建築業,改行投入「管理工程」的相關研究,進而深刻影響了近代管理思想的發展與範疇。

生命不該只有錢的顏色、氣息與味道。

因匱乏、競爭或激勵所導致的爆發力十足,來得快、去得也快,再怎麼居安思危、戰鬥欲望滿格的鰻魚,也不可能永遠處於警戒狀態;也許如賈伯斯所言:「只有相信你做的是偉大的工作,你才能獲得真正的滿足;只有熱愛你的工作,你才能做出偉大的工作」,類似一種「非典型富有」的不變信仰,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將幸福漣漪一圈圈擴散出去,才是人生在世的真正意義與永恆價值。

(作者為信義房屋董事長)



◆ 單親爸脫貧 戒菸、學記帳、開麵館

【聯合報╱記者胡蓬生/苗栗報導】2013.12.16

苗栗家扶中心針對有創業意願或準備創業的家長,提供「家庭生活發展帳戶」課程,盼幫忙弱勢家庭脫貧,學員有人已開了小麵館,還有人想賣「阿婆的滷味」,大家興致勃勃地上理財概念、產品開發等課程,還有老菸槍因學會記帳,增強戒菸動力,多了意外的收穫。

苗栗家扶為協助經濟弱勢家長建構脫貧能力,3月起安排連串課程,共7名受扶助家長參與,家扶邀勞委會鳳凰微型創業顧問團師資,為學員「量身打造」職涯探索、家庭理財、自我成長等課程,10項主題包括創業前準備、理財規畫、銷售演練、通路行銷及實際參訪等。

「開始記帳後,我發現每月買菸錢就得花四、五千元,更增強戒菸念頭!」單親養育3個小孩的蔡孟憲說,他從國中開始抽菸,抽了卅多年,原本就想戒菸,參與課程後學會記帳,發現每月要花這麼多錢買菸,於是下定決心,也成功戒菸。

蔡孟憲5月在苗栗市中山路開麵店賣乾麵和滷味,生意平穩,照顧3個孩子,最大的才讀小五,他說,這些年來他遭受冷漠,也接受幫助,不論如何,都願以樂觀、積極心態去面對,盼轉換成正面的力量,他很感謝老師的指點,學到不少知識,也能適時運用在麵店經營。

學員楊惠貞平常照顧孫子,她想賣「阿婆的滷味」增加收入,在課堂上,其他學員幫忙出點子、分享滷味烹製技巧,還有DM設計、開發新市場等話題,也有人要幫忙寫「阿婆的故事」加強行銷,眾人利用課程所學,討論得津津有味。

講師黃美玲表示,學員考慮創業的產品多以小吃、餐飲為主,因資金需求較低,但考量市場同質性,因此建議學員要融入創意開發新產品,例如紅豆湯圓,就有學員建議加入抹茶,可增加新的行銷元素。

學員昨在家扶中心苗栗服務處分享心得,家扶也安排親子健康料理DIY,配合節氣讓大家搓湯圓,大人小孩合作,搓得很盡興,隨後分享熱騰騰的美味湯圓。

※ 相關報導:

* 宜蘭「幸福管家」出動 大掃除有幫手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362943.shtml

宜蘭縣政府社會處委託縣光鹽生命關懷協會訓練13名經濟弱勢者,完成33小時家事服務培訓課程,成為「幸福管家」,趕在春節清掃需求旺季之前上路,即日起透過縣府家事管理中心媒合,以收費方式提供到宅清潔服務。

* 水電工個體戶 須繳營業稅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362818.shtml

財政部表示,水電、居家修護等個人承包商,向營利事業承包安裝、維修業務並取得代價,屬於營業稅銷售勞務範圍的服務報酬,需辦理營業登記,並按小規模營利事業1%稅率繳納營業稅。

fsj 提到...

給下一代希望 台灣福利逐步減碼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523&pno=0

聯合報/記者:蘇秀慧、江睿智、雷光涵 2013.12.16

「目前已退休的人,生活在年金制度的黃金時期裡,儘管現在看不出來,今後將得到證明。」這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二○一二出版的各國年金前景( Pensions Outlook)的說法。

過去十年來,許多國家推動年金制度改革,降低公共年金的給付,下降幅度約為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以確保現在及未來退休的人領得到年金。考試院表示,這次公務人員年金制度改革是第一次「福利減碼」,是為了給下一代「希望」。

對於軍公教年金改革,仍維持八成所得替代率,銓敘部長張哲琛表示,OECD國家所得替代率差不多六成,但軍公教所得替代率如果一下子由九成多降到六成,軍公教很難接受,必須顧及現實,循序漸進調降。

張哲琛指出,已降了二成,幅度相當大,而且不是所有軍公教的所得替代率都是八成,是「最高不超過現職待遇的八○%」。

「拉近軍公教和勞工退休所得差距,要花時間。」張哲琛說,未來的方向是整合第一層基礎年金,讓軍公教勞退休後的基本生活保障一致,目前軍公教、勞工、國民年金和農漁民等,每個職業別給付金額都不一致。

張哲琛說,日本在一九六○年開始整合基礎年金,一九八五年完成整合,隨後又開始整合第二層職業年金,花了二十年將一般民間企業的厚生年金和公教人員的共濟年金整合,改革我們才剛開始起步,一下子要將軍公教和勞工差距拉平,有困難,但可參考日本經驗,多費一點時間,終有一天兩者間差距會愈來愈小。

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也支持年金整合,提出改革的願景「大國民年金制」,主張整合全民健保、長照保險、養老年金等為第一層的基礎年金,保費分擔政府四成、個人六成,採確定給付制,給付水準為「社會平均薪資」的二五%至三○%,也就是不低於全國貧窮線的水準。

※ 相關報導:

* 拉齊軍公教勞 改革「行業不平」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525

....「拉齊」或「拉近」職業間年金差距的呼聲此起彼落。....要求職業間的公平不只發生在台灣,目前在德國、日本都是進行式。德國公務員的退休制度和台灣早期一樣採恩給制,所得替代率約七成,被指責偏高;日本第一層基礎年金在上個世紀已完成職業別間的整合,現在準備著手進行第二層的整合。

....台灣軍公教和勞工的退休所得差距有多大?根據行政院年金制度改革小組的資料,目前勞工退休所得替代率(加計勞保和勞退)約為五○%至七○%;軍公教人員(含新舊制年資者)退休所得替代率(加計公保和退撫)在七五%至九五%間。

實際上,兩者差距不只二十五個百分點。勞退新制民國九十四年七月才上路,而有機會領取勞退舊制─公司退休金的人屬少數,一般勞工的退休所得主要還是依靠勞保。民進黨立委李應元依據勞保年金的平均給付金額一點四萬元,全國平均薪資四萬二千元,計算出目前勞保的所得替代率僅三三%。

....「全國一個所得替代率。」宅神朱學恆主張軍公教勞要拉齊;學者們倒不是從齊頭式的平等著眼,而先講求立足點的平等。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要求「相同的年資給付率」;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主張,一律用全部工作年數的平均薪資(生涯薪資)作為年金計算的基礎。

....面對強大的改革聲浪,政府官員為軍公教說話。銓敘部退撫司長呂明泰舉十八趴優惠存款為例說,「早期如果沒有十八趴,十大建設錢從哪裡來?」當年請求公務員不要領走退休金,把錢借給國家,今天回頭就廢掉,「這不是過河拆橋?」信賴保護,是考試院不忍揮刀「大砍」的主因。

* 查閱勞退個人帳戶 透視四大陷阱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529&pno=0

....六萬元vs.三十萬元的落差,正是勞委會「勞保+勞退,所得替代率可達到七成五」動人數字背後,暗藏的陷阱之一。

1. 投保設天花板 替代率失真
2. 虛實兩個帳戶 提領錢多的
3. 投保薪資壓低 給付大縮水
4. 誇大收益率 平均不到二%

* OECD趨勢觀察 私有年金角色更重要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526&pno=0

高齡化和少子化幾乎是先進國家共同的現象,未來公共年金的給付水準不得不隨著老年人口增加而下降。OECD專門研究各國年金制度的部門主管安娜.克麗絲蒂娜.達狄歐(Anna Cristina D'Addio)指出,未來公共年金的角色會越來越弱,私人年金的規畫會越來越重要。

※ 私人年金的獲益也不高。

fsj 提到...

年金改革…要讓專家來 拒絕政治喊價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537&pno=0

記者蘇秀慧、徐碧華╱專題報導 2013.12.17 聯合報

在台灣,年金制度改革方案到立法院,想不加碼嘉惠選民,難!想砍給付,難上加難!這次要真改革,學者一致建議,讓專家對話,拒絕政治喊價。

「瑞典辦得到,我們也辦得到」

怎麼辦得到?「只要馬總統願意就可以了。」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說,「瑞典辦得到,我們也辦得到。」台灣可以在國會下成立跨黨派專家學者的改革小組。

談改革,先建立改革的機制。瑞典在國會下成立跨黨派的年金研究工作小組,花了十年不斷精算、協商,建立一套排除政治喊價的自動平衡機制。給付、費率升降由公式計算決定,被視為年金改革的奇蹟。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同意「就是要專業」,他強調,改革應減少政治思考,甚至政治鬥爭。

年金機制自動調整 成全球趨勢

根據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研究,設立年金制度自動調整機制已是全球的趨勢之一。不過,自動機制有時也難逃政治的介入,日本就曾暫停自動機制的運作,最近才解凍恢復。

只是,沒有機制的制衡,就更容易陷入政治喊價的不歸路,台灣過去一直沒擺脫那樣的輪迴。

國民年金成立時,想納入農保,農民保費會增加、喪葬生育給付縮水,引發農民大規模抗爭,最後國民年金、農保分立,老農津貼加碼一千元收場。

勞保年金化時,行政院提出的年資給付率是一‧三%,到了立法院加碼到一‧五五%。同一時期,十八趴也提出改革,民進黨執政時砍了,到了國民黨執政時又調升。

明年底七合一選戰的腳步近了,馬總統將瀕臨破產的軍公教退撫基金、勞保基金比喻為「衝向懸崖的火車」,但藍綠不疾不徐,因為這次的改革不討好,要砍給付、要調高費率,沒有選民會滿意。

各政黨都不碰 希臘擺爛到垮台

擺爛—希臘就是做這樣選擇。一位學者指出,希臘兩大黨新民主黨、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黨競爭激烈,二十幾年來為了勝選不惜以社會福利當籌碼,擴大給付範圍、放寬條件、不斷提高給付水準。

在一九九○年代,老年年金所得替代率竟高達勞工淨薪資的一○七%。希臘的政黨刻意不改革,把問題丟給下一黨,下一黨又不改革,幾次政黨輪替大家都不碰。學者指出,直到總理巴本德里歐不再隱瞞財政危機,但攤開來就垮台。

年金小組成員 跨黨派、世代、職業

在這種時候,由學者專家出面,政黨不必承擔那麼大的責任,改革也許更容易進行。「台灣有幾位年金專家很清楚啊!把專家找來才能對話。」林萬億說。

林萬億根據瑞典的運作,提出他的建議。成立年金改革工作小組,小組由跨黨派、跨世代、跨職業的專家共同組成,仿日本、德國和瑞典,工作小組設在國會。小組成員要有政黨推薦的代表,這代表不一定是政黨的成員,可以是勞工的代表,但要知道政黨的主張,如此,小組的改革方案回到政黨裡才不會被推翻。

立法院給工作小組一筆預算,例如一千萬元,成員只拿車馬費。林萬億說,各利益團體的利益就由小組成員來反映,小組成員要分別和勞工、軍公教、婦女團體等溝通。

林萬億說,工作小組經過精算思量,提出改革方案,例如提出甲、乙、丙三個方案,再由立法院表決。「立法院可以否決,但不能自行修改方案。」如果立法院對三個方案都不滿意,可以要求專家們將甲、乙案合併提出丁案。

林萬億說,「重點在於,要,就要全套的;立法委員不能說,我要甲案的這一條、乙案的這一條。」

公布精算報告 資訊要透明

林萬億不贊成政府提出改革方案,政府角色是把所有的資訊公開:勞保到底虧多少?軍公教退撫虧多少?台灣人口老化的速度?資訊攤開來後,由學者專家解讀,改革方案由工作小組提出。現在,行政部門資訊不透明,精算報告也沒公開,專家沒有解讀過,怎麼做決定?

提出退撫制度改革的是銓敘部,銓敘部長張哲琛說,立法院朝野黨團已針對軍公教年金改革分別成立年金小組,國民黨團召集人是廖正井,民進黨團召集人是陳其邁,可以透過對口打開朝野協商大門,加快改革速度。

林萬億認為,啟動軍公教、勞工年金改革,不必急於兩、三個月,可以給個三年時間,反覆思量、精算。薛承泰則認為:「不能再拖了。」全世界的重大改革方向都很清楚,立法院可以先從爭議很小的項目動手,例如延後退休年紀、拉長計算年金的平均投保薪資期間。

※ 相關報導:

* 瑞典退休制折衝十年 不講空話…拿出數據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536&pno=0

瑞典獨創的NDC(Notional Defined Contribution,名義式確定提撥制),究竟是誰想出來?又是如何想出來並推動?瑞典用長達十年時間來凝聚共識,締造年金改革的奇蹟,在於它是社會學工程師和政治的合作,亦是專業超越政治的結果。

....瑞典各政黨都不會胡亂叫價嗎?「已經叫價一百次了。」希爾德堡回答。但她也說,各政黨可以達成共識,有幾個重要原因:第一,在協商時,成員就事論事,講的不是空話;第二,成員都很誠實,不講虛話;第三,運氣很好;第四,成員都與各自黨派有聯繫,能夠代表該黨意見。

值得注意的是,NDC制雖是政治協商結果,但專業文官在協商過程扮演關鍵角色。希爾德堡回憶,該小組有八位成員,每個成員都配有一個專業秘書,這些專業秘書是從文官中挑出來,他們不能有政治傾向,而是在幕後做各種計畫與精算,提供各種技術和專業支援。

* 勞保費率調高 台灣企業…凍薪凍人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535&pno=0

....勞退新制實施時,並沒有採取當年經發會逐步漸進的共識,而採勞團一次到位的主張。經建會副主委陳小紅說,沒錯,錢是老闆出的,但是要考慮到老闆會將成本轉嫁,「我們也很擔心,勞保費率太高了,萬一企業出走…」

過去幾年,成本轉嫁勞工現象相當明顯,主計總處也承認這個事實。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羅怡玲說,勞退新制上路是薪資不漲的原因之一,員工退休準備金提撥率由二%漲到六%,企業的人事成本提高,影響加薪意願。

薪資不只是沒漲而已,根據主計總處統計,扣除物價水準後,今年一到八月實質薪資倒退十五年。

* 建立共識…延退繳多點 尋求世代共好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534&pno=0

....這是下一代的宿命,根據經建會人口推估,今(一○二)年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預估是二百六十九點六萬人,廿年後,到了一二三年,是六百廿二萬人,「總人口幾乎不變,老人快速增加。」經建會官員指出,如果沒有勞保、勞退這樣的強迫儲蓄制度,讓老年人經濟自給自足,年輕人養老人的負擔很可怕。

那怎麼修改才算是公平對待年輕世代?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說:「世代共好最好的定義是:世代的所得替代率不要有太大的差異,費率也不要有太大的差異。」所有國家在改革的過程中都是這樣思考的。

「看想領多少錢,就繳多少費。」林萬億說,給付和費率是連動的。所得替代率訂了、費率訂了,就來調整其他的變數,包括延後退休年齡、拉長薪資計算基準的年數,「全世界都這樣啊,道理很清楚。」

....「我覺得所得替代率六成就夠了。」林萬億說,退休後,一般沒有房貸了,也不必付小孩的教育費,大宗的醫療支出有健保給付,坐車享有老人優待票

....延退對台灣的年金改革很重要,經建會副主委陳小紅說,和亞洲、歐洲國家比,台灣都是太年輕就退休,不論軍公教或勞工。「我們稱這樣的現象為『晚入早出』。」一方面念書念太久,三十歲才進入職場,一方面又太早退,平均五十五歲退休,有的五十三歲、甚至五十歲上下退休。國小老師十七、十八歲就進職場,工作廿五年,四十幾歲就退休,遊山玩水,國家要養三、四十年。

....胡勝正說,延退需要長期地調整,勞保用十年的時間調整,調到六十五歲,美國用廿年的時間調整,從二○○二年開始,每一年調一個月,最初每一年調兩個月,三年之後每一年調一個月,調到六十七歲為止。職場上對年紀大的人也要做訓練,讓他的知識能一直趕上。



◆ 機關爭收保費 勞健保不該各漲各的

記者徐碧華、陳素玲╱專題報導 2013.12.17 聯合報

勞保費率要調升,長照保險馬上要推出,企業界和學者抱怨台灣「費比稅高」。中研院院士胡勝正說,政府要統合,不能各機關單獨去調漲各自保險的費率,爭收保費。

「強迫每個人用薪水的四十%去買保險,是神經病。」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說,要知道房租和房貸大概占薪水的廿五%,十五%是教育經費,還要吃飯呢。

胡勝正說,人口老化的國家健保費率大概是十五%,我們現在才五‧一七%,健保費還會漲。工總秘書長蔡練生說:「我們還有另外一個隱憂,馬上長期照護保險要推出,業者要負擔六十%,各種保險不斷從企業身上拔毛。」

如果健保費率廿年後漲到十五%,阿辰要付一個眷口的健保費,也要自提六%的勞退金的話,算一算,二萬七千六百元的月投保薪資要自付近五千元,雇主負擔近一萬元,合計超過一萬四千元,一年超過十六萬元,比繳稅還多很多。這還沒有把長照保費預估在內。

蔡練生說,單是勞保加就業保險,廿年後,雇主的負擔就超過二八○○億元。屆時勞健保費負擔超過一年的營利事業所得稅。一○一年的營所稅收是三千六百七十七億元。

金管會副主委王儷玲說:「三成總保費應該是上限。」這已是負擔的極限。廿年後,勞保、勞退、就業保險加上健保,費率已超過三成了,要降哪一項?胡勝正說,「不可以每個保險主管機關各自漲自己的,應該要有個統合機構。」

fsj 提到...

勿再把手伸進勤苦兼差族的口袋

【聯合報╱社論】2013.12.18

繼年中通過散戶免徵並取消「證所稅」八千五百點門檻後,立委最近又發動調降「證交稅」稅率,卻遭財政部以稅收將短收近三百億元表示反對。若要論稅收之多寡及課徵之合理,立委和行政部門該做的,是立即取消對勤苦勞動族的兼差所得收取補充保費。

在一片不景氣中,政府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卻大幅超收,僅一至八月已收得二四八億元,遠遠超過全年的預估值。這當然不是正常現象,一則顯示政府當初把補充保費的課徵網目編得太密,二則是政府把網子撒得太廣,因而造成過度捕撈的現象。不料,衛福部官員卻喜形於色,認為這能有效提高健保結餘,並可緩解健保費率調整的迫切性;這種心態,殊值商榷。試想,政府部門當初規劃失了準頭,為了貪得而將漁網撒向小魚、小蝦,今天的豐收正是竭澤而漁的結果。政府要做的是還勤苦小民以公道,而非在那裡私心竊喜。

年初開徵補充保費時,社會上反對聲音不小,原因之一,是其收取方式顯不合理,等於是變相課稅;原因之二,則是此舉對一些所得偏低的勤苦勞動者造成過度剝奪,有失社會公平。當時,各界在「維持健保制度不墜」及「費率調漲仍有困難」的兩難下,勉強同意以補充保費作為度過難關的權宜措施。如今既然確定保費超收,即應修改調整;而首要之舉,就是取消對勤苦族「兼職薪資所得」加收的百分之二補充保費。

目前補充保費課徵的項目有六大類:股利所得、高額獎金、租金收入、兼職薪資、利息所得、執行業務所得等;凡每筆所得超過五千元者,課徵二%的補充保費。表面上看,各項收取的水位似相當一致;實質上,把辛勤勞動者的兼職所得和投資者的股利、利息等項目等量齊觀,是謬誤的雞兔同籠法,形同對低薪勤苦勞動族剝了兩層皮。

一個基層工人兼差打工賺取的五千元所得,和股民投資賺進五千元股息、房東收取五千元租金、乃至存款人的五千元利息,豈能相提並論?因為前者是勞動所得,而後者是投資收益,本質完全不同。何況,由於這些所得是按筆課收,低薪打工族每五千元即要被剝一次皮,幾次下來,這類低薪族每月累計繳納的保費,有時竟較高薪上班族繳的還多,這更是嚴重違背了公平原則。

今年前八月,政府從兼職所得項目收取到的補充保費共十三億元,比起股民貢獻的四十二億,自難望其項背。但試想,前者是人家勤苦勞動的血汗錢,拿這樣的錢來填補健保虧損,就算政府狠得下心,一般民眾也覺得不忍。健保財務負擔沉重,應該尋求制度面的正道解決,而不是四處亂拔人民的鵝毛;政府財政再窘,豈有去掏窮人口袋的道理?也難怪,當初規劃二代健保「家戶總所得制」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對此忿忿不平,痛責這是「不三不四」的不公平制度。

事實上,當制度走到今天,要再回到「家戶總所得制」的大路,恐不容易。原因是,政府既然已嚐到了甜頭,就不可能將到口的肥肉吐出來;對一般民眾而言,只要政府掏的不是自己的口袋,誰付補充保費都無關緊要。但從公平正義的角度看,政府能做的,就是矯正現制不公平之處,將制度修得更正當、更合理,要確認自己的嘴裡咬的是肥肉,而不是沾著勞苦大眾血汗的辛苦錢。

以今年前八月的保費估計,政府全年可望收取的補充保費將達三百七十億元,幾為最初預估值的兩倍。在這種情況下,若放苦勞族一馬,免去他們的兼職保費負擔,完全不致影響補充保費的結構,卻有助於鞏固補充保費的正當性,同時也為政府決策在人性考量上扳回一城。權衡輕重,江內閣應該即刻動手修法,使基層勞動者早日脫離這個惡法的桎梏,而不該拖到明年三月再檢討。

時機歹歹,補充保費卻超收,絕非政府可以私心竊喜的事。就算可以藉著補充保費捱過兩三年不調漲保費的日子,但源頭的開源節流及制度的改善工作都不可鬆懈;否則,當下次爆發危機時,政府會發現鵝毛早已拔光,池中魚蝦也蕩然無存了。

※ 相關報導:

* 基本時薪調升 元旦起變115元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9/20131218000419.html

明年元旦起多項新制上路,基本工資時薪將由109元調高到115元,約32萬名勞工受惠,勞保費率(含就業保險)將由9%漲至9.5%,970多萬名勞工受影響。

* 冷眼集/國營年終爭議 莫再年年上演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3/8368569.shtml

立法委員提案將國營事業年終獎金與經濟成長率連動,這是不是解決國營事業年終獎金缺失最好的方式,仍待商榷,但建立一套國營事業年終獎金制度機制,且要透明可受公評,確有其必要性,不然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國營事業年終獎金爭議,都會上演一遍,不但打擊國營事業員工士氣,也容易造成社會階級對立。



◆ 「有工作,真好」北車停車場 遊民當主管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367803.shtml

【聯合報╱記者蘇瑋璇/台北報導】2013.12.18

台北車站地下停車場過去老舊、昏暗又髒亂,深夜是200多名街友棲身之處。半年前,地下停車場換手經營,廠商「出奇招」,不採「硬碰硬」驅趕,而是輔導街友擔任停車場清潔工作,其中60歲林秀銘更升任組長,從工作中找回自信及被社會接納的歸屬感。

停車場改裝昨天啟用,引進「車位導引LED系統」搭配「車位在席系統」,車主能以車位上方的紅綠燈辨識空位。「智慧尋車系統」讓忘記停車位置的車主,只要以車號查詢或停車票券掃描,就能快速找到愛車。

廠商也邀請藝術家彩繪牆面,結合火車鐵道意象及台灣知名景點,並提供進場15分鐘內離場免費,身心障礙及孕婦半價等措施。

經營台北車站地下停車場的廠商公司總經理黃棋良曾接待外賓,清晨從停車場去搭高鐵,被眼前的景象嚇一大跳。公司得標後,逐一與街友面談,生病者轉介醫院及社福機構,還有工作能力的,就徵詢是否願留下上班。

曾是街友的林秀銘,年輕時從事五金沖床,因職災左手3隻手指遭輾斷,8年前與妻子離婚後開始流浪,白天打零工,晚上睡台北車站停車場。

林秀銘說,公司每月給2萬5千元薪水,租房子給他住。入住第一晚興奮到睡不著,扭開水龍頭就有熱水洗澡的生活,簡直像從地獄到天堂,讓他下定決心要「好好幹,絕不能凸槌。」因這分拚勁,3個月後就升組長,「有工作,真的好爽。」

黃棋良說,街友過慣自由自在的日子,起初連準時上班打卡都不會,同事慢慢教,他們越做越上手。

他說,清潔工作很多年輕人不願做,街友們卻格外珍惜,現聘用3名街友當全職人員及多位兼職。當初,公司內對聘雇街友有過一番論戰,「但現在,我很感謝街友成為我們的夥伴。」

※ 相關報導:

* 妹勸「別走回頭路」 更生人頓悟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367789.shtml

新竹監獄為培養受刑人一技之長,開辦中式麵食加工、網頁設計等技能課程,不僅讓受刑人考得證照,出獄創業者更扶持其他更生人重返社會。



◆ 挽救夕陽工業 模具2代技術留台

中國時報 林駿剛/桃園報導 2013年12月18日

「模具是工業之母,從中能窺探一個國家工業的興衰。」偉駿模具公司老闆廖榮俊回憶說,民國80年代台灣經濟大好,模具業同樣發展鼎盛,90年後各行大廠帶著人才、技術、資金外移,因而台灣內需減少、製模人才產生斷層,現在模具業已大幅萎縮,成了「夕陽工業」。

他說,台灣模具業跟著大廠外移,藉著廉價的工資、土地、廠房及設備降低生產成本,削價競爭,使台灣模具業者生存困難,現靠優越製模技術,採「重質不重量」接單方式,在困境中求生存。

位於中壢的偉駿第2代廖國宏、廖國凱說,台灣模具業普遍被年輕人視為夕陽工業,2兄弟觀點與人不同,在國外看到許多台籍青年頭頂烈日穿防護衣,攀爬高梯採收芒果,證明台灣年輕人可以吃苦,但要有「誘因」。

他們說,高中職畢業無模具業經驗學徒平均起薪,比目前大學畢業生起薪22K還高。以偉駿員工經驗而言,工作2、3年成為有基本獨立作業能力的師傅,在不加班情況下薪資至少45K起跳。

「想把人才、技術留在台灣!」2兄弟說,德國知名汽車煞車總泵的模具由偉駿所設計開發,足見品質、技術仍被世界所認可,不願讓盛極一時的模具業真的成為「夕陽工業」,這是他們願意繼續走下去的主因。

fsj 提到...

明年外勞大軍破50萬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3.12.20

在勞委會大幅鬆綁外勞配額,企業可以附加就業安定費增額聘僱外勞後,近半年產業外勞人數暴增3倍,今年一年增加4萬人以上,總數較去年多了1倍多,以此速度,明年上半年就會破50萬人,較原定時程提早一年以上。但其中因新增投資及台商回流申請外勞案,至今仍掛零。

回顧過去,外勞總數從30萬人跨越40萬人,花了10年時間;但100年才破的40萬大關,不到3年就再破50萬人。

近十年來由於人口老化,外勞增加主力都在社福外勞 (外籍監護工),但自3年前政府逐步鬆綁企業聘僱外勞規定後,產業外勞人數開始增溫,外勞總數增幅明顯擴大。但廠商仍一再反應缺工嚴重,勞委會3月再祭出「外勞增額機制」,讓廠商額外多付錢請外勞,以價制量,此舉果然讓產業外勞人數急速飆升。

截至11月為止,在台外勞總數達到48萬43671人,其中產業外勞27萬5288人,社福外勞20萬9079人,外勞較去年同期大增3.9萬人。

勞委會統計顯示,自5月開始,每月原本新增產業外勞人數都在1、2千左右,1月還曾出現減少1877人,但到4月單月就增加2238人,11月單月新增人數更飆升到6036人,增幅是政策開放前的3倍以上。直到11月底,外勞總數已增加到48.4萬人,今年一年暴增4萬人以上,比起以往一年最多增加2萬人,足足高出一倍以上。

以此速度,明年3、4月外勞總數就可能突破50萬大關,較原先速度提早一年以上。



◆ 冷眼集/大軍來 救企業?害企業?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特稿】2013.12.20

台灣開放外勞引進21餘年,即將在明年上半年出現外勞人數突破50萬人大關。當人才移動已是全球普遍現象,台灣有30萬、50萬外勞,數字本身或許不重要,外勞人數增多,也非洪水猛獸,重點在於,執政者從與日俱增的外籍藍領大軍,看到了什麼經濟意涵?

外勞角色的轉變,數據會說話。外勞引進後幾年很快衝破20萬人,當時主力在製造業的重大投資案,以及重大公共工程。80年代台灣正是各項公共建設 (包括北二高、捷運等新14項公共建設)、科技業崛起的年代,外勞的輸入,及時補充公共建設所需的大量勞動力;但90年代之後,隨著產業西進,以及公共工程陸續完工,產業外勞進入飽和期,取而代之的是人口老化之後的社福外勞。

90年以後至98年間,政府債務沈重,產業外移,重大投資案急速冷卻,營造業外勞更是以溜滑梯速度,從3萬多下降到3千多人,人數只剩一成。期間歷經網路泡沫化,隨著失業率攀高,政府擔心衝擊國人就業,政策緊縮進用外勞,產業外勞隨著台灣經濟走下坡,數年間停滯不動,甚至在98年金融海嘯當年一年銳減2萬人。

不過3年光景,外勞人數又快速攀升,3年增加近10萬人,一舉從40萬即將衝破50萬,難道是台灣經濟榮景再現? 以這幾年的經濟表現,答案恐怕令人失望。相反地,面對企業屢以「缺工」為由要求鬆綁外勞,政府無力提出產業升級對策,一再以廉價勞動力餵食企業,也難怪勞委會官員私下感歎「開放這麼多外勞,到底是救了企業? 還是給企業拒絕轉型的藉口? 」

外勞大量進用,與本勞薪資一再倒退,到底有無關聯? 勞團多年的質疑: 到底是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勞動條件太差、薪資太低,找不到本國勞工?還是本國勞工吃不了苦,不願做苦工?迄今官方無法解答。惟如果政府產業政策只剩「鬆綁外勞」,企業的競爭力只能建立在低薪耐操的勞力上,也難怪台灣經濟跌落到四小龍之末。



◆ 學子校內開咖啡店 盈餘做公益

中國時報 王瑄琪/嘉縣報導 2013年12月20日

南華大學學生袁國展、蔡菁容、高銘檡9月爭取青年圓夢計畫10萬元獎金開設校內咖啡店,發揮技能更從挫折中學習經營技巧,19日他們將3萬多元盈餘捐助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預計營運至年底的咖啡店因經營有成,可望傳承學弟妹。

由電子商務管理學系學生袁國展、生死學系高銘檡和休閒產業經濟學系蔡菁容共組的「啡喝不可」團隊昨歡慶達成營運3個月目標,在校長林聰明見證下,將扣除成本後3萬多元盈餘捐贈「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做公益。

「啡喝不可」9月從眾多計畫中脫穎而出,獲校方10多萬元獎金開設校內咖啡店,然一開幕就得面對許多經營困境,圓創業夢過程不如想像中順利,蔡菁容表示,一開始大家只會煮好喝的咖啡,對送餐分工、動線安排及計算成本開銷不熟悉,3個月來大家在瑣碎的工作細節中相互磨合,體驗了真實的經營管理。

袁國展笑中帶淚表示,「圓夢」是一趟要付出代價的旅程,不過只要用心,收穫必然豐碩,感謝學校提供場域讓他們實現夢想。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欣慰表示,3萬元不是可觀金額,卻是成員投注心力成果,學生圓夢不忘關懷社會弱勢,真的很感動。



◆ 銲接結訓 獄友出獄即就業

中國時報 張朝欣/雲林報導 2013年12月20日

勞委會職訓局開全國先例,首度與監所合作,於雲林第二監獄開辦「銲接訓練班」,19日舉行結訓典禮,參訓收容人經媒合有10人確定錄取銲接相關工作,比率達7成7,明年出監立即就業。

景氣不好工作難找,勞委會職訓局台南職訓中心、雲嘉南區就業服務中心首次將職訓課程導入監所,前後經過半年多的協商及規劃才如期開班。

本次訓練有13名收容人參訓,自9月2日至12月20日為期近4個月,共訓練468小時,11人已考取一般手工電銲證照,其中10人經雲二監辦理媒合,已順利找到工作。

昨天結訓典禮上,雲二監典獄長陳世志特別頒發感謝狀給負責訓練的台南職訓中心訓練師吳承鴻,銲接工在汽車工業、鍋爐、模具維修等行業非常搶手,平均日薪約1500元,工作1至2年後可達2000元以上。

學員代表彭姓收容人說,感謝職訓單位讓他們從無到有學到一技之長,並完成國家級的認證考試,現在能很驕傲的說「我考上銲接證照了」。

預計明年4月出監的高姓收容人表示,以前從事冷凍搬運工,沒有一技之長,透過這次訓練找到銲接工作,日薪1000多,讓他出監後能把生活安定下來,脫離之前的荒唐生活。

fsj 提到...

救經濟 找回企業家精神

【聯合報╱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主任】2013.12.21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公布最新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將今年成長率的預測下修到百分之一點八,並且對於連續兩年經濟成長率低於百分之二,提醒在新的經濟環境中,台灣經濟面臨的兩個警訊。

由於日前美國聯準會才明確預告QE將逐漸退場,所以金融面的趨勢可能是大眾關切的焦點,不過中研院提出了兩個實質面的問題,可謂語重心長。

經濟兩大警訊

兩項警訊一是出口成長不振,另一是超額儲蓄繼續擴大。這兩個問題看起來似乎並不稀奇,在官方的說法中也經常提到,可是放在一起,卻可以有另一番理解,也正是台灣目前經濟困境的核心,那就是企業家精神不足。

台灣的經濟一直靠出口貿易帶動,過去以外銷美國為主,近年來出口大陸比例愈來愈重,其中許多是經大陸加工再行出口。原本台灣可以利用大陸的低價勞工、原料與土地,而更有國際競爭優勢,不過隨著大陸的產業崛起,有些產業已經逐漸與大陸的生產者,從合作轉為競爭,如果要繼續利用大陸的生產基地,就必須保持技術領先的優勢。在新的貿易結構之下,我們產業技術領先的優勢減弱,是出口成長不振的關鍵。

超額儲蓄的問題,可以有多種解讀,一種是著眼於消費,如果能讓儲蓄轉為消費,擴大內需,帶動生產,也許就可以藉此彌補出口不足的部分。另一種解讀是著眼於投資,如果能提高投資意願,同樣也會擴大內需。理解至此,如果用凱因斯經濟學思考,很容易掉進把低利率當成萬靈丹的陷阱裡。

利率是儲蓄的報酬,是消費與投資的成本,低利率理論上應該會提高消費與投資。不過實際經驗可見,目前的問題不在於利率,原因很簡單,現在QE還沒退場,全球的資金市場已經是低利率的結構,而台灣還是出現上述的問題。即使將來因應QE退場,我國的貨幣政策要有所調整,也只是防禦,並不能期望低利率會讓台灣突圍。

加緊創新投資

把兩個問題合起來看,我認為出口不振在於技術優勢降低,投資不足導致研發創新落後,兩者其實是有因果關係的,而且創新投資不足是因,導致出口不振之果。對照南韓的表現,中研院的資料顯示台灣從一九九五至二○一二年平均每年出口成長率百分之三,南韓是百分之七;台灣出口至中國大陸的年平均成長百分之八,南韓百分之十三。我們輸在哪裡?不能只怪外在因素。

為何我們的創新會落後?這是大哉問。

行政院最近已經注意到人才問題,不過我注意到每次政策遇到跨部會,就不樂觀。在此我想轉而提醒企業界,新的經濟環境之下,創新是需要投資的,而進行各種創新投資的時候,別忘了投資人才。至於人才在哪裡?那可是企業家精神的最佳考驗。



◆ 修惜站邀中輟生 創意玩木工助弱

【聯合報╱記者賴佑維/大溪報導】2013.12.21

大溪鎮三和木器行平常推廣公益不遺餘力,每周三都有中輟生到店內練習木工,昨天成立「創意無限修惜站」,負責人林清和表示,希望修惜站成立能激勵自己對於公益更上層樓,助人助己。

林清和表示,讓中輟生到店內練習木工,可以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店內6人只要有1人成功,我們就很滿足了!」希望透過木器讓中輟生重拾自尊。

為了環保,中輟生利用店內師傅製作木器的廢棄木料,製作簡單的工具箱、椅子等。林清和想了想,便想向環保局申請成立修惜站,做環保又可讓他們有更多發揮的空間。

取名創意的原因在於希望能將文創的點子加入木藝,林清和說,經過不少協會輔導,也逐漸改變想法,從默默自己做,轉變為與民眾共享。「大溪不只有老街可以逛!」林清和說,店家位在比較偏遠的內柵地區,遊客比起老街少了許多,但「我們很認真」。

未來清潔隊收到或者民眾提供的廢棄傢俱,經由修惜站巧手修復後,可能加點文創巧思,再免費送給弱勢家庭。

※ 相關報導:

* 無礙e網 助身障者數位學習
http://www.cna.com.tw/news/asoc/201312210182-1.aspx

職訓局開辦身心障礙者無障礙數位學習計畫「無礙e網」,今天舉行結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身障者從中習得技能,增加自信。....網站開辦以來註冊會員人數達4091人,課程閱讀率也高達8成。職訓局表示,欲參加「無礙e網」(http://openstudy.evta.gov.tw/)學習的身障朋友,進入網站註冊後,可在平台上點選課程群組,直接按下報名按鈕,即完成報名作業。

* 陸培養人才追趕 台灣優勢漸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1001034-260302

....「他們知道文化產業的附加價值很高,懂得包裝就可以升級」,楊進發說,文化產業的發展,十年內絕對會很嚇人,現在大陸在培養人才,沒技術就到台灣學,日本、韓國都虎視眈眈,都排隊在搶。



◆ 良心何在:大企業豈能毫無社會責任感?

【聯合報╱社論】2013.12.21

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開記者會道歉的畫面,讓民眾看了一肚子火,既未感受到他認錯的誠意,並且由「一億元愛台方案」看穿了大老闆「花錢消災」的意圖。也難怪,高雄市政府昨天施展鐵腕,勒令K7廠停工;這麼重的處罰,外界也認為它是咎由自取。

這次排廢事件格外引起公憤,與其說是因為汙染程度嚴重,不如說大企業漫無良心、缺乏社會責任感,已到了令人無可忍耐的地步!日月光不是一家無名小廠,它在半導體封測領域居全球第一,台灣和美國都上市,享受政府的租稅優惠,營業額並高達台幣兩千多億。張虔生個人的財富淨值去年高達十八億美元,名列台灣富豪排行榜十四名。但越以其企業規模為參照,越凸顯其偷雞摸狗行徑之惡劣,不但排汙紀錄上早已是累犯,且據傳在檢方追查過程中,曾發現公司篡改內部電郵、企圖湮滅證據的行動。果真如此,則不論是公司管理階層或張虔生本人,都可謂「為富不仁」了。

而從最近一連串事件看下來,台灣的大企業有資格冠以「為富不仁」之名的,豈只日月光一家所獨享?因「假油」而出事的高振利,一審被判刑十六年,吃過「大統」油品的台灣人,絕對是以百萬、甚至千萬人次計數。以「康師傅」發跡的頂新魏家,同樣在這波混油事件中,被查出在頂新和味全之間「左手賣右手」套取暴利,還摻雜了整個家族的「炒房傳奇」,乃至是否利用康師傅TDR非法套現的種種傳言。此外,如被撤銷登記證的山水米糧商,也是台灣市占率前三名的大型米商,讓多少主婦高價買「有品牌的米」卻反而受騙。

這一樁又一樁事件,不但摧毀業者的商譽,也摧毀民間普遍以為「大品牌比較可靠」的消費信心,這也使得「大企業」的傳奇破滅。這些企業或創業者發跡致富的過程,多少曾被視為成功的教材,年輕人往往對這些企業家懷著「有為者亦若是」的嚮往;豈料,今天背後的故事攤開,竟是「無商不奸」的情節。

「無商不奸」或許言重,經商的目的本是要逐利,但逐利絕不代表可以不循正道;逐利到一定程度,鈔票溢滿手,難道從無反思「所為何來」的時候嗎?微軟的創辦人比爾蓋茲仍讓人以「全球首富」之名欽羨,他卻早已宣稱從微軟的工作退位,轉為全職從事其基金會的慈善工作,至今已捐出二百八十億美金於慈善事業。當今在美國屹立不搖的洛克菲勒家族,第一代白手起家建立石油王國的洛克菲勒,五十七歲即急流勇退,將餘生精力用於推廣慈善事業,成立滿百年的「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為全球知名的文化和慈善工作幕後推手。

而就算不能成就世界級富豪的資產,也一樣能造福人群。美籍孟加拉裔的薩爾曼可汗從事金融業致富後,為幫助遠方的親人受教而動念發願,在二○○六年成立了非營利教育機構「可汗學院」(Khan Academy),以網路教育的方式提供免費教材,如今每個月全球有超過一千萬人受益於此課程。又如本報社論日前介紹的「公平貿易」活動,如越來越廣為人知的「愛心鞋盒」活動,無一不是從身為「社會一分子」的角度出發,希望能為人類同胞有所付出。

在台灣,隨時尋思如何回饋社會的人也是無所不在。本報近日的一則發燒新聞,一位餐廳老闆因兒子說了一句「我有同學沒吃過牛排」,從此連年免費招待附近社區的弱勢學童吃牛排,至今超過七百個孩子受惠。在很多人心中如天使化身的陳樹菊,照顧一個小小的菜攤子,賺到的每一塊錢都想辦法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這些人既非大企業家,也不把「社會責任」掛在嘴上,但這些人身上實踐的「施比受更有福」,比頂新魏家號稱家訓的橫批「良心」二字更要閃閃發光吧!

企業家住在豪宅裡或可不問世間疾苦,但想想辛苦省錢的升斗小民,出於信任品牌而買了你家的油,吃了你家的米,用了你家排放毒水所汙染的農地上種出的作物,大企業家真能無愧於心而高枕安眠嗎?侃侃而談「社會責任」之前,至少應回到「良心」二字,問問自己是否還記得努力打拚人生的初衷。

※ 相關報導:

* 有錢最成功 陸7成人按讚居冠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1001006-260309

根據法國市場諮詢公司易普索(IPSOS)對全球20個國家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高達7成的大陸人表示,會依自己擁有的東西衡量個人成功,較排行第2的印度高出13%,而受訪國家的平均值為34%。對這種把有錢視為成功的觀念,也引起大陸網友反思,「我們是『最現實』的國家嗎?」、「金錢等於成功嗎?」

* 貧富兩樣情 農民工病急拒投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1001010-260309

在大陸人的「金錢崇拜」狂熱中,廣大的農民工無疑是典型的「人生失敗組」。近日有陸媒盤點農民工的年終帳本,每月薪資僅5000元(人民幣,下同),且因年底才一次發放,得先靠著每月預支的300元生活費過活,但1個月的開銷就要500元,讓收支短絀的農民工連超市也不敢逛,生了病也多是硬撐過去,不敢買藥吃。

fsj 提到...

200億低利貸款 讓20萬勞工過好年

【聯合報╱記者許俊偉/台北報導】2013.12.22

助勞工「歹年冬過好年」,勞保基金年前將撥出兩百億元銀彈,提供勞保投保年資達十五年以上的勞工「低利紓困貸款」,最多可借十萬元,預計將有廿萬人以上受惠。

勞工「低利紓困貸款」前半年只付息、免還本,就算借十萬元上限,每月也只要還一百多元,不少勞工視此為「福利」,不貸白不貸。這項貸款預計本月廿六日正式公告,明年一月三日到十七日由土地銀行受理申貸,春節前撥款。

勞保局說,貸款利率按勞保基金定存平均年利率加計代辦銀行手續費率,僅約百分之一點六七,貸款期間則是三年;前六個月只要按月付息、免還本,自第七個月起,才按月平均攤還本息。

以借款最高十萬元為例,前六個月每月約繳利息一百卅九元;第七個月後,每月則約需償還本息三千四百零六元。

勞保局說,勞工紓困貸款免保人、也免擔保品,只要符合十五年的投保年資資格,不論是否失業,只要沒欠勞保費,都能提出申請。但是,若已請領過老年給付或曾申貸、但本息尚未繳清者,無法申請。

勞工紓困貸款從二○○三年起開辦,只在二○○五年中斷過一次,前後已累計提供百萬人次勞工申請。

貸款雖名為「紓困」,但過去不少勞工藉此犒賞自己出國旅遊,或償還其他利息較高的信貸。不過,至今仍有不少勞工不知此「好康」。以去年為例,符合申請資格的人數約有四百萬人,但不到十五萬人申請。

避免「勞保黃牛」借機行事,勞保局提醒民眾,多利用網路申辦,申請人若對貸款有疑問,請直接向土銀洽詢。

※ 相關報導:

* 房價高 租屋族想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2000155-260209

近期大陸有網站發佈了「2013租房市場報告」,北京、上海、深圳拿下大陸房租租金最貴的前三名,而七成想逃離工作城市的受訪者表示,高房價是促使其想逃的最主要原因。



◆ 走出白色巨塔 憤青祕魯當志工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2013年12月22日

南方澳小鎮出身的醫學系高材生李尚儒(見圖,寶瓶提供),3年前放下堂堂醫師頭銜,跑去半個地球外的祕魯當志工,今年更在當地草創成立非營利組織「HOOP」。目前,他同時是美國華盛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國際醫療系學生,希望未來投入國際醫療服務,熱血歷程出版成書《本來是憤青》。

紀錄片導演吳乙峰受李尚儒的熱血感動,曾前往祕魯拍攝《Team Taiwan》紀錄片。他在新書發表會上表示支持:「他做什麼,我一定挺到底!」

《本來是憤青》由李尚儒口述、文字工作者陳芸英撰文,呈現他敢做夢的勇氣。七年級前段班的李尚儒私下像個大男孩,志向遠大卻羞於在眾人面前講話,他直說自己從沒想過要做大事,為何選擇到祕魯當國際志工?他小小聲說:「唉呦,就是為了馬丘比丘。加上,可以學西班牙文。」

書中回顧李尚儒從小是模範生,考上醫學院簡直名耀鄉里,但畢業進入醫院後,很不適應院內上級欺壓下級的體制,決定轉換跑道嘗試他有興趣的NGO(非營利組織)工作。

2011年,他申請到祕魯阿雷基帕(Arequipa)的TNT英語學校當志工,還捲起衣袖幫人看病、與當地診所合辦義診,並成立獎學金資助孩子。後來他意外發現TNT機構遠在英國的創辦人,竟暗中牟利中飽私囊,決心發動革命,和其他國際志工從零開始,在秘魯立案創立「HOOP」非營利組織,熱情吸引了來自台灣和世界各地的志工。

一路走來,家人從不解、掙扎到支持,他的父母、爺爺奶奶都到簽書會支持,他深表感謝,也期望能鼓勵更多年輕人敢於批判性思考,尋找自己真正所要。



◆ 樂高另類徵才法

工商時報 鍾志恒 2013年12月22日

■樂高以另類方式徵才,邀請最有潛力的求職者到丹麥總部,在公司設計師前速寫和以樂高積木來完成其構圖模型。

■Lego invites the most promising applicants to its headquarter to sketch and build Lego sets in front of a panel of senior designers.

樂高(Lego)近年業績亮眼,是因為不斷推出各式模型組合。為保持成長動能,一直需要新的積木設計人才。其10月在全球包含台灣等地的眾多應徵者裡,篩選出21名最有潛力候選人,再以另類方式挑選人才。有候選人形容過程「殘酷」。

樂高面試並非傳統形式,而是把候選人請到其位在丹麥小鎮比隆特(Billund)總部,進行為期2天考試。

首先,安排候選人到樂高樂園飯店(Hotel Legoland)應試,在資深設計師組成的招聘小組前速寫模型構圖,再以樂高積木完成。

樂高招募計畫經理韓森(Caroline Hansen)解釋,這是用來破冰,讓公司加快了解候選人和其真本領。

但接下來的2天,真正壓力才開始。候選人會被安排在各種環境下,接受包括色彩、理念表達和組裝積木等連串挑戰。例如在有限時間內繪出設計圖,設計迷你人偶,為8到10歲兒童設計模型組合。

聘新血 激發新產品

樂高是全球營收第2高玩具商,僅次於美泰兒(Mattel)。近年根據「哈利玻特」、「哈比人」和「復仇者聯盟」等熱門電影,推出一系列受歡迎產品。

不斷推出新模型組合,是業績保持成長的關鍵。今年初推出996塊積木組合的新城堡系列「國王城堡」,就符合其一貫具獨特性、夠炫、有設計造型和按圖組合等特點。

因此,樂高不斷需要設計人才推出更多新產品。樂高設計經理浮洛固特(Will Thorogood)說,公司目前有200名設計師,有負責繪畫人物、有專門建構模型。

雖然樂高採取這種招聘方式已7年,但過去從不公開招聘內容。樂高表示,公司根據需要,至少1年1次徵才。

樂高先透過Skype與應徵者對談和測試,找出合格候選人。然後把一袋樂高積木寄給他們,要求到總部把積木組合出可代表公司應該走向的構圖模型。在這些候選人的作品裡,有遙控蠍子模式、魔法樹屋和高科技音樂播放器。

這21名候選人來自美國、澳洲、紐西蘭、巴西、台灣、印尼和德國等多個地方,各有不同背景。

求職者 多非科班出身

像現年46歲、來自澳洲的柯爾瑪(James Colmer),自1988年開始從事娛樂產業。49歲布萊耶(York Bleyer)是美國退伍軍人,在美泰兒當設計師多年,有人甚至是醫療產品設計師。

樂高最受歡迎的星際大戰系列產品設計師克瑞斯提安森(Kirk Kristiansen)說,他們不需要候選人有設計學位和經驗,像他加入樂高之前是當曳引機技工。

布萊耶事後說,自己工作多年後,現在卻要跟許多剛畢業的小伙子競爭樂高設計師工作,初時是感到驚訝。

他說:「但後來我覺得這真是個好點子,因為你可以拿出自己的本事,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除了殘酷挑戰外,樂高還告訴候選人,比隆特是僅6,500人小鎮,夜生活乏味,還得繳交丹麥高得嚇人的所得稅,但樂高保證,其支付的薪水絕對足夠補償一切。

fsj 提到...

一案難求 全台流浪律師逐年增

【聯合報╱記者張家樂、鄭惠仁/連線報導】2013.12.23

繼流浪教師後,也出現僧多粥少案件難求的「流浪律師」;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統計,全台有照但未執業的流浪律師,多達五千八百人,且逐年增加中。

中部某鄉代會辦公室,經常可見提著公事包的陳姓律師,和幾名調解委員泡茶身影,「劉委員,這件車禍若調解不成,就交給我來打官司。」

陳姓律師幾乎每個星期都來報到,希望能兜到案子;他苦笑說「沒辦法。這個月還沒接到案子,只得來這裡找。」

為打破律師以往寡頭獨占的現象,降低接案價碼,讓一般民眾有需要都能請得起律師,不斷提高律師高考錄取人數,律師錄取人數變多,但案件成長有限,市場大餅不夠分,流浪律師一年比一年多。

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統計,到上月為止,取得律師執照的有一萬三千多人,僅七千六百五十六人執業,不到六成。台南律師公會理事長李合法表示,南市律師登錄人數較五年前增加一倍,市場相當競爭。

台大法律系畢業的楊姓律師今年完成實習,執業兩、三個月,月薪四萬多;他說,班上有十多人考上律師,目前只他一人執業,其他人有的去當公務員、有的在補習班教書。

「我在這裡朝九晚五,月薪五萬元,何必出去執業?」一名有律師資格的法官助理說,同學有不少人考上律師,但剛出道自行執業難有案源,「每年法院招考法助,都不乏律師來考。」

律師錄取人數大增,市場競爭,事務所案源減少,也影響到提供實習意願。

依規定考上律師後,必須參加一個月的律師研習所研習、五個月的事務所實習,才能取得執業資格。

律師張藝騰考取後,到爸爸的律師事務所實習;有法官助理考上律師後,請法官幫忙找到實習的事務所。但不是每個新人都這麼幸運,沒有背景或人脈,常找不到事務所實習。

「實習律師啥都不會做,事務所還得付薪水。」一位資深律師表示,都會區的聯合律師事務所,大都不接受新人實習。

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最近將討論,日後接受新律師實習,事務所無需付費,甚至考慮討論實習的新律師,每個月應付給事務所五千至一萬元「學費」,解決準律師實習問題。

※ 相關報導:

* 律師供需失調 學者:踏出訴訟領域路更寬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378081.shtml

律師行業為何變得沒「錢」途?中興大學法律系主任廖大穎、玄奘大學法律系講師曾國修認為,「市場供需失調」和「律師行業被局限在訴訟」導致金飯碗生鏽。

....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授盧映潔建議法律系學生培養第二專長,就業選擇性會更廣。在學時不要只懂法律,應學習生技、財經、企管等其他專業知識,就不用局限在訴訟領域,可以進入企業界發展,壯大自己的能量。

....剛考上執照的新律師,執業後難免要應酬,經營人脈、爭取案源,有時會把自己當成業務員,每天出門只看見業務量,天天在殺人放火或毒品案件裡自己畫地自限,把律師當小了,日後也難經營出自己的特色。



◆ 規畫課程有一套 女警獲楷模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377777.shtml

【聯合報╱記者劉星君/高雄報導】2013.12.23

高市警察局訓練科警務正王淑蘭,獲得今年全國警察教育訓練楷模,全國共16人獲選,她是唯一女性,她說「這份榮耀是跟團隊們共享」。

「喜歡從事服務性工作」王淑蘭說,當年高雄女中畢業,考取師範大學與警察大學,幾經考量,決定從警,談到20多年從警生涯,她笑說「一點都不後悔」。

縣市合併後,員警數多達6千多人,平均年齡40歲以上,員警的訓練課程以往認為較男性化,她希望改變陽剛刻板印象,現今擔任外勤女警人數越來越多,積極鼓勵女選手參賽,增加實戰經驗,強化警技,培訓女教官,同理心了解女性特質。

王淑蘭辦理訓練股業務時,高市警局參加101年警察常年訓練分別在南區柔道、南區跆拳道,拿下團體總成績第一名;長槍射擊成果驗收拿下甲組第二名,今年參加綜合逮捕術成果驗收拿下甲組第二名。

王淑蘭擅長游泳,以身作則,參加今年警政署游泳比賽,拿下個人組第三名,團隊獲總冠軍。

王淑蘭現調到訓練科諮商股,負責員警心理輔導、婚姻教育等,她認為,「只要內心喜歡這份工作,工作就會變得愉快」。



◆ 印尼27歲廣告人逝 業界反思

【中央社╱雅加達23日專電】2013.12.23

印尼1名27歲女性廣告文案人員連續30個小時工作,猛灌能量飲料後猝死。這個年輕生命的消逝引發外界關注廣告界不堪負荷的工作文化,也讓各界反思廣告工作的意義。

1週多前,27歲的普萊雅(Pradnya Paramita)連續上班30個小時離開公司後,在1家披薩店陷入昏迷狀態,被人送進醫院,卻在第2天去世。

讓人心酸的是,普萊雅在社群網站Twitter上最後一篇文章寫道,「上了30個小時的班,但依然要堅強」。這篇文章也讓印尼社會譴責她任職的公司工作負荷太重,把她逼上絕路。

普萊雅在Twitter上的帳號是「米塔」(MitaDiran),她在Twitter文章裡把自己刻畫成一個精力旺盛卻得不到足夠睡眠、對長時間工作習以為常的年輕女性。她曾在文章中開玩笑,說要把床搬進辦公室,還說她把咖啡和機能飲料當糧食。

普萊雅任職的印尼揚雅廣告公司(Young &Rubicam Indonesia)指出,公司遵守印尼的勞動法,禁止員工每天加班超過3小時,直到現在,他們仍設法追查事件原因,失去普萊雅讓他們深感悲痛。

普萊雅的事件也引發其他廣告同業的不滿。奧美廣告(Ogilvy & Mather)馬來西亞吉隆坡分部的副創意總監哈里斯(Geets Harris)表示,那些主管目光短淺,只知道關注收益,廣告業的文化必須改變;許多創意人員看醫生的頻率高於見客戶的頻率。

也是廣告業出身的普萊雅的繼父揚尼(Z. YaniSjahrial)說,普萊雅的例子應該作為廣告業的警鐘。他說,廣告業必須檢討工作方式,不然很快就會有下一個「米塔」出現。

揚尼說,截稿時間固然很重要,但這都是可以商量的,不幸的是,現在廣告業卻變成隨著客戶的要求,截稿時間沒得商量。

揚尼說,他知道普萊雅對於廣告工作的熱情,大家都想要記住她在這個創意產業裡的熱情以及她對廣告業帶來的省思。



◆ 薪資都被物價吃掉了 倒退15年前水準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378699.shtml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2013.12.23

薪資成長緩慢,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主計總處公布今年1-10月實質薪資4萬5112元,為最近4年來最低,也不及民國87年的4萬5514元。

從87年到現在,薪資僅成長15.2%,物價增幅卻高達16.23%,這幾年上漲的薪資都被物價「吃」掉了,導致實質薪資不及15年前的水準。

主計總處公布1-10月名目薪資(經常薪資加上年終、績效、員工紅利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4萬6326元,為歷年同期次高,但扣除物價因素的實質薪資僅為4萬5112元,為近4年來最低,在民國87年到98年間全球遭遇過兩波大型經濟景氣風暴,民國91年網路泡沫時期台灣實質薪資4萬6829元、98年金融海嘯時期的4萬3580元,今年前十月的實質薪資比98年金融海嘯時還低。

另一方面,經常性薪資3萬7667元,為歷年同期最高,但加上年初發放的年終獎金、績效獎金、員工紅利及加班費在內的非經常性薪資8649元,則較上年同期減少3.44%,扣除物價因素之後的實質經常性薪資為3萬6690元,也不如14年前,88年同期的3萬7150元,因為從88年到現在經常性薪資增加14.47%,但物價增幅高達15.9%。

主計總處今天同時公布11月失業率4.16%,較上月降0.08個百分點,也比去年同月減少0.11 個百分點。11月失業人數47萬8000人,較上月減少9000人,其中初次尋職失業者減少6000人,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與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失業者,分別減少2000人與1000人,因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而失業者增加1000人。

11月大學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5.21%,15-24歲年齡者失業率13.56%,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羅怡玲表示,暑假季節性因素結束之後,青年和高學歷者失業率亦逐月下降,顯示目前就業市場維持穩定狀況。

※ 相關報導:

* 冷眼集╱物價漲 加薪慢 薪水族永遠窮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378656.shtml

....正常狀況下,名目薪資會逐年上升,從主計總處資料來看,民國69到102年的34年間 ,除了98年因為金融海嘯衝擊,名目薪資下降外,其餘各年度平均薪資都逐年上升。

但影響民眾生活的因素,除了加薪之外,還有物價因素。因此主計總處將同一期間物價因素考慮進去之後,換算得出的實質薪資,即可看出薪資上漲對民眾生活的實際幫助。

fsj 提到...

聯合筆記/其實,我們跟孟加拉一樣

【聯合報╱梁玉芳】2013.12.24

歲末年終,在外媒選出最打動人心的二○一三影像中,孟加拉成衣工廠那對在瓦礫中喪命的父女身影,依舊令人慟然無語;他們身上覆蓋著的粉塵,如同他們卑微的死亡,提醒著世人這一樁持續上演的全球化下血汗成衣業的悲劇。

今年四月,孟加拉一棟大樓倒塌,逾一千人死亡。樓坍前一天,當局已發現危樓嚴重龜裂,勒令遷出;但接滿歐美成衣代工訂單的老闆卻要工人回到生產線,千餘人就此一去不回。

孟加拉成衣工人是世上最廉價的勞工,月薪不到四十美元,周休一日,日做十小時,工安不斷。連教宗方濟各都撂重話,此種剝削已是「奴役」。但結果如何?

工會去年就提出由企業出資的勞動安全檢查,以確保時尚不染血汗,遭歐美企業拒絕。有便宜勞工可用,搞什麼安檢?

勞工遺屬、受傷勞工的撫卹基金沒有下文,因為委製成衣的美國企業不願出錢善後。孟加拉政府雖要求業者為勞工加薪三倍,仍是亞洲最低—工資漲不得,這是競爭利器,成衣是立國之基,占了出口八成。

成衣業在孟加拉的地位,如同科技產業之於台灣,大到不能倒,還能左右政局。政府為成衣業壓低工資、免除原料進口稅還簡化出口作業;企業主是政黨金主、也跨足國會。若要災難究責、解決剝削,等於動搖國本。

這邏輯聽來豈不耳熟?在台灣,科技大廠排毒水害農田,硬推是偶發事件;原因、責任未釐清,官員已忙不迭呼籲停止「追殺」,一切都是誤會。產業界大老喊話,大廠倒了,GDP就跌跤,明年後年都要選舉,爺們看著辦吧。

GDP成長最大,勞工與環境只能任商宰割。我們跟孟加拉的困境,是不是很像?



◆ 勞保救命錢不得扣押 立院三讀

【聯合晚報╱記者張文馨/台北報導】2013.12.24

明天是耶誕節,立法院今天送給弱勢民眾一份耶誕禮物。立法院院會上午三讀通過「勞工保險條例」及「國民年金法」修正案,明訂勞保及國保的保險年金專戶,不得作為讓與、抵銷、扣押、擔保或強制執行之標的;換言之,未來弱勢民眾依賴作為每個月「養老救命錢」的勞保或國保年金,不必再擔心一入帳就會被債權人扣押或遭法院強制執行,此項修法被視為勞工保護傘條款。

提案立委吳育昇說,目前勞保年金請領案件,每月約有100多人屬於銀行扣押戶,因為擔心年金一入帳就進了債權人口袋,他們只好要求勞保局開立支票給付年金,至今累計已有4600多件,未來這些人將可改開年金給付專戶,不必每月領支票。

很多債務人年老後,依靠每月請領的勞保或國保年金,作為養老救命錢,但這些人若有欠債問題,每月撥付的款項入帳,往往被債權人扣押或法院強制執行,不少立委都接獲類似陳情,立委提案修法因此很快獲得朝野立委支持。

吳育昇表示,先前雖然社會救助法已修改,明定社會救助津貼專戶不得讓與、扣押、強制執行,但勞保及國保卻沒有相同規定,且儘管強制執行法已有規定,當事人若因生活所需可聲請禁扣,但弱勢民眾若欠缺法律認知,在討債公司無所不用其極,相關的救命錢還是可能一入帳就被扣走,導致這些老年債務人連維持基本生活的救命錢都沒有。

勞委會勞保局總經理羅五湖在條文初審時表示,勞保老年給付及國民年金給付是為維持老年生活,本就不應抵扣;但目前現制,假如年金給付匯到帳戶裡,與其他錢混在一起,就會被扣押。立法院會上午三讀後,要求銀行將這筆救命錢和一般存款分開,未來民眾勞保與國保年金將不受強制執行影響,可保障當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 「利他」經營觀 看見良心企業風範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8379685.shtml

【經濟日報╱何秀玲】2013.12.24

落實社會責任的企業,重視經營倫理,不只利害關係人受惠,更能影響商業價值,進而提升國家競爭力,成為台灣進步的動力…

今年食安風暴席捲全台,並有半導體廠商違法排放廢水,讓民眾看清楚哪些企業為了獲利不惜違背企業倫理。無良經營當然不可取,但也有些企業努力對員工、社會有所貢獻,比如研華電子有獨特的「利他術」、台達電致力環境綠色永續…等,都是企業值得學習的例子。

日前中華企業倫理教育協進會、政治大學信義書院與信義文化基金會共同舉辦「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論壇」,產、官界重量級代表齊聚一堂,大家一致認為企業必須改變「利己」觀念,慢慢形成企業倫理潮流並持之以恆,必定能樹立良心經營的風氣。

努力以「利他」理念建立幸福企業的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表示,30年前創立研華時,他與其他創辦人都有共識:即使公司規模小,但一定要創造幸福企業;這十年來,他更堅定利他理念,企業營利之外,也要做有利他人的事,企業才會幸福,是他多年來的經營宗旨。

研華有一套「利他術」。利他的「他」,包括員工、客戶、股東、社會。

劉克振經常在法說會向股東表示,研華不是一切都以股東利益為依歸的公司,股東當然得有穩定的股利回報,但他認為,「利他」的關係人中,員工才是最重要的,員工感到幸福才能稱為幸福企業,進而造福其他關係人。

研華 鼓勵員工參與CSR

為了推動利他觀念,研華成立「研華文教基金會」,劉克振表示,研華股票上市時即決定將每年4%股利提撥至此基金會,雖與企業營利分開,卻是不止息的活水。

他認為員工是利他的一部分,所以重視員工參與;研華投入企業社會責任(CSR)的活動,多數都會發動員工以社團的方式參與,由於每個人的意願不同,會針對同仁個人特質, 選擇不同的公益活動。

例如,員工可選擇到研華的農場親自體驗有機種植,或是貢獻愛心幫助弱勢團體;另外,以基金會名義贊助小型藝文團體,讓員工擔任觀眾參與藝文活動。

除了灌輸員工理念,鼓勵他們參與之外,研華也希望高層主管與其家屬一起加入公司推動的CSR,讓企業全體員工都能實踐企業倫理。

劉克振表示,企業應不斷地與員工分享「利他」概念,上下一致的理念能讓企業產生更大的成長動能。對於未來的30年,劉克振說,他希望退休後可以繼續做社會公益,也依然會向員工傳達「企業是利他的幸福企業」,不會停止做對社會有利的事。

台達電 重視綠能環保

台達電子致力於綠色永續多年,2005年以前,台達電進行企業社會責任,皆採取內部網站公告,之後則集結成冊對外分享,今年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更獲得綠色設計國際貢獻獎。

台達電子副總裁蔡榮騰表示,台達電曾廣邀國際意見領袖參與氣候變遷論壇,也邀請《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一書的作者湯馬斯.佛里曼來台暢談綠能環保的重要。

台達電以行動支持環保活動,曾贊助環保電影《正負2度C》,希望藉由教育推展,與社會大眾分享永續的重要。

宏遠 打造生態廠區

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連錦漳指出,「企業社會責任」強調企業對顧客、員工、產業鍊、環境的責任,如此才能永續經營、長期獲利;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國外客戶給訂單意願也會較高,亦可提升產品價格。

紡織公司宏遠興業是利人又利己的例子,為了照顧環境,打造綠能廠房,引入降溫設備減低廠內溫度,可減少千萬元新台幣的空調費用,對大企業來說,或許費用不多,對社會來說卻是一大進步;宏遠興業在廠區內建造生態園區,廣種樹木,可降溫之外,也對降低環境暖化盡一分力。

仁寶 推動企業家庭化

另外,推動社會公益的仁寶電腦,面對社會老齡化的衝擊,推動「企業家庭化」的活動,鼓勵員工生育「增產報國」,每生一胎可獎勵6.6萬元,持續實施五年,公司生育率達到6.3%。

當大家討論新鮮人起薪低,企業加薪意願不高的問題時,台達電子施行「勞資利益共享」。2012年台達電子將年度總營收的13%作為員工分紅,擁有高薪,員工自然願意消費,進而刺激經濟,形成正向循環。

「企業社會責任做得好,既可感動人心,更可以提升國家競爭力。」連錦漳說,企業營運重視企業倫理,不只利害關係人受惠,更會影響商業價值。當部分商人只在乎「利」字擺中間,卻有一些企業重視企業倫理,努力「義中取利」,未來若形成仿效風氣,將成為台灣的進步動力。

fsj 提到...

創櫃板下周五啟動 20企業出爐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1/8382625.shtml

【聯合報╱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2013.12.25

為協助有創意的年輕人、企業主創業,讓微型創新企業也可籌資的「創櫃板」,明年一月三日正式上路。櫃買中心昨天公布第一批、廿家創櫃板公司名單,仍以電子業為主,其中,新面孔的社會企業、文創公司與農企、生技剛好過一半,凸顯創櫃板的多元性。

民眾投資 一年不得逾六萬

據統計,國內資本額五千萬元以下的企業有五十萬家,占全體企業的百分之八十二;其中,更有卅九萬家資本額不到千萬元。這些微型企業,多半面臨籌資不易,社企與文創等新型態公司,更因為沒有土地、廠房,連要向銀行貸款都很困難。

但這些微型企業,卻能提供國內多數就業,因此協助微型企業發展,成為政府的重要政策。

櫃買中心總經理李啟賢指出,創櫃板提供有創新、創意的微型企業募資平台,登錄創櫃板企業的財報、資訊揭露也會透明化。但他提醒,投資創櫃板企業的風險,相對上市櫃企業高,因此,一般民眾每年投資創櫃板的總金額不得超過六萬元。

築夢人 在市場覓得金主

許多國家都有類似的「創業板」,如倫敦的「AIM板」、香港的「創業板」、新加坡的「凱利板」等,但這些創業板比較類似台灣的興櫃市場。台灣明年將上路的「創櫃板」,則是興櫃市場再往下延伸,除了架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也讓有創意、有夢想的年輕人或小型企業能在市場覓得「金主」。

資本額 限制五千萬以下

目前申請登錄創櫃板企業的資本額限制在五千萬元以下,但沒有最低資本額門檻,也未對公司設立年限或獲利等限制。櫃買中心希望明年底能達到創櫃板七十家的目標,包括生技、綠能、文創、農業等近年新興的熱門產業,都是鎖定目標,未來將輔導這些企業朝公開發行上市櫃邁進。

昨天公布的名單,包括聚陽光能、邑錡公司、方進化創意整合、勝義科技、宇萌數位、京冠生技、精呈科技、旗津窯文化藝術、微新生技、正能光電公司、麥伯公司、生態綠公司、多扶事業、全球定位、錫安生技、喬信電子、漢田生技、達勝科技、源星生醫、易宏生技。

從公布的名單分析,除了電子業,還網羅了生技、文創、社會企業等多元化的產業。

新聞辭典》小檔案/創櫃板

創櫃板的概念,主要是來自美國「群眾募資平台」,企業藉由公開資訊,說明創業夢想及相關計畫,吸引投資人,支持創意或夢想實現。

創櫃板是在櫃買中心掛牌的企業,屬於興櫃市場底下的延伸,專門提供具創新、創意構想的非公開發行的小型或微型企業(資本額在五千萬元以下),一個籌資創業的管道。



◆ 微型創業-閱讀粉絲團 帶動華人讀書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5000313-260204

工商時報 記者劉馥瑜/台北報導 2013年12月25日

從1人獨立創作,到聚集70萬名粉絲;從數十人、上百人瀏覽,到現在每周瀏覽人次近300萬,「閱讀」粉絲團創辦人鄭俊德,只花了4年時間。

原先,鄭俊德只是希望有一個地方,可抒發讀書心得或生活所感,後來,他開始鼓勵大家共同創作,聚集的粉絲越來越多,甚至有來自香港、馬來西亞、美國、歐洲等各地海外華人,年齡層橫跨30~60歲,行業別從醫生、律師、老師到基層作業員或卡車司機都有。

有經營FB粉絲團的人都知道,一般粉絲團有個上萬人就很了不起,「閱讀」卻有高達70萬粉絲,且目前仍以平均每月增加1萬名的速度成長;至於300萬人次又是什麼樣的概念?比對人口統計資料,這比全台北市的人口還要多,堪稱華人區最具規模的閱讀社群。

雖然「閱讀」創立的宗旨,並不以獲利為前題(儘管已有許多企業看上他們的高人氣,捧著鈔票上門尋求廣告合作,但都被婉拒)。據鄭俊德說,有些粉絲數不及他們的社群,一個月就可進帳7、800萬元,獲利空間相當驚人。他強調,未來為擴大規模,「閱讀」也將導入商業模式,轉型成「社會企業」,而獲利將全數投入推動閱讀和公益。

之所以如此執著,鄭俊德認為,每個人剛出生時,都是滿滿的一杯水,成長過程中遭遇各種挫敗和現實的挑戰,讓生命的水杯被打穿了一個一個洞,自我價值不斷在傷害中流失,但透過閱讀,可以填補這些破洞,讓心靈得到滿足。這也就是他主張:「生命空缺用閱讀補足!」

創立至今4年,「閱讀」已推動見面閱讀、交換閱讀等多個計畫,其中,二手書交換活動僅半年,吸引來自台、港、澳、星、馬5個國家、高達5,000人參與,現在每天有上百本書籍資訊在網路上流動,帶動整個華人圈讀書風氣。緊接著明年還將舉辦閱讀路跑和網路文學獎,讓閱讀化成更多可能。

其實,鄭俊德大學讀的是醫學工程,曾在醫療儀器實驗公司擔任3年業務,業績非常好,後來投入網路行銷工作,成立「發想創意工作室」,大膽導入「案子成功才收取費用」的滿意保證模式,在競爭激烈的行銷圈闖出一片天。

但,他仍難忘閱讀這個嗜好,且認為創業不應以營利為唯一目標,可善用網路社群強大的力量盡一些社會責任。為此,他們今年參與中小企業處「微型及個人事業支援與輔導計畫」,希望透過政府資源和顧問輔導,協助釐清「閱讀」的定位和商業模式。

而這麼多年來,支持他們分文不取仍堅持下去的動力,是在經營「閱讀」的過程中,看到許多生命被改變的故事。鄭俊德分享,曾有離家出走或想輕生的粉絲,因看到某篇文章,一個轉念,就回歸正途;或有人因他們的文章,得到平靜或反省。

鄭俊德說:「我們不一定都需要閱讀,但想要為這世界及我們生命帶來正面的改變,閱讀是最有效的力量。」他希望,這個平台可以鼓勵更多人閱讀和創作,幫助更多人找到自己,他相信,即使改變一個人,那個人也會是一顆發芽的種子。

fsj 提到...

人力過剩 攀海嘯後新高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387114.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邱建業、鐘惠玲/台北報導】2013.12.27

景氣冷颼颼,勞動市場拉警報。主計總處昨(26)日公布今年人力「過剩」的廠商比率高達2.9%,創2009年金融海嘯後新高。三大科學園區之一的中科受面板及精密機械業出口不振影響,人員過剩廠商比率從去年的5.2%暴衝至11%,為未來半年失業率添隱憂。

另外,竹科與南科人員過剩廠商比率雖不像中科暴衝,但也呈增加趨勢,竹科從2.6%提高到4.6%;南科從4.4%提高到5.9%。

針對主計總處的統計,中科管理局表示,目前中科不但沒有放無薪假的狀況,且今年前十月人力聘雇總數達3.09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5%,是歷史新高紀錄。

此外,中科今年前十月營業額比去年同期成長48%,主要是半導體業者表現帶動,估計全年營業額可達4,500億元,即使保守估計是4,000億元,也是歷史新高。對主計總處相關數據,不是很了解。

主計總處昨天發布人力僱用狀況調查結果,其中工業及服務業有人員過剩廠商比率從去年的1.6%,增加到2.9%。扮演我國出口重鎮的三大科學園區員工過剩廠商比率,均比整體工業及服務業平均水準還高。接近九成業者反映人力過剩主要原因是「業務不振」。

經濟部官員解讀,中科主要以精密機械、面板業為主,今年受到日圓貶值及大陸、韓國激烈競爭衝擊,兩大產業產量均較去年同期衰退。

※ 相關報導:

* 每年畢業3000人 律師收入、素質雙降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387273.shtml

律師錄取率高,有七千九百多名執業律師投入市場,收入和素質雙降。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建議教育部不要濫設法律系,並籲請考試院設最低錄取分數門檻,維持律師品質。....有法官認為,和以往相比,律師專業倫理下降,開庭動不動遲到或沒請假「翹庭」,甚或和被告串供,讓人唏噓。

* 彰化6電鍍廠停工 86員工歹年冬失業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8387189.shtml

彰化市祥賀等六家電鍍工廠被檢方查獲埋管偷排毒廢水汙染農田,都被環保局命令停工,共有86名員工在歲末年終時突然失業,被羈押的祥賀公司負責人張友堂已向縣府勞工處申請資遺21名員工,藝松公司負責人黃仁松也決定全資遣。

* 看守所培訓 12人考證獲新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7000549-260107

「阿母!我考到證照,不怕失業了」董姓收容人通過電腦輔助工程測量班丙級證照26日所方舉辦結訓典禮,父母妻小1家3代興奮與會。他說,學習永遠不嫌晚,過去因交友不慎誤入歧途的他,兒子已滿2歲,有了一技之長讓家人很欣慰。

勞委會雲嘉南區就業服務中心開國內先例,首度與監所合作,在嘉義看守所開辦「電腦輔助工程測量班」,12名收容人經過長達684小時培訓,全數考取丙級證照,全壘打上榜率,遠超過一般6至7成考照率,尤其4分之1收容人僅國中學歷,傑出表現連培訓老師都說出乎意料。



◆ 直言集/社企需要協助 不是贊助

本報記者黃昭勇 2013.12.27 聯合報

勞委會善意的通過了「勞動力公益信託」制度,希望讓大企業除了慈善、文教等以外,也可以幫助促進就業,甚或幫助可以促進就業的社會企業一把。

這樣的善意,真是讓社會企業哭笑不得。

社會企業固然可以解決部分的就業問題,但更重要的是社會企業的使命;他們或者是為了協助弱勢族群,像是單親媽媽、更生人等等,或者是為了環境保護、永續發展等,不一而足。可以說,促進就業是果,不是因。

再者,社會企業需要的是協助,不是贊助。社會企業與台灣多數的小微企業一樣,往往因為新創或是規模過小,拿不到銀行的融資,這些企業需要的是一套正常的融資管道;隨機性的捐贈、贊助,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社會企業既然稱之為企業,就必須財務自主、永續經營,如果也去爭取贊助,反而會排擠慈善機構、非營利組織的資源。

尤其,勞委會職訓局在考察了韓國的社會企業發展過程後,就很想將韓國的強制性立法、強制社會企業認證等制度帶回台灣;用大企業贊助社會企業,也是韓國的模式之一。

韓國在鼓勵社會企業上,是讓三星等大企業,在集團下另外成立社會企業,再由這些大企業去贊助集團內的社會企業。這雖然也鼓勵了社企,但也可能造成大集團原本對其他慈善機構或是非營利組織的贊助減少,排擠到真正需要的組織。

大企業要做公益當然很好,這是屬於企業社會責任(CSR)的範疇,與社會企業的發展是兩條路。

解決青年的高失業率,或幫助弱勢就業等促進就業方案,最重要的是讓就業者找到在職場的價值,才不會在補助方案結束後,面臨另一次失業。

※ 相關報導:

* 公益信託 也能資助社企、促進就業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559&pno=0

聯合報系社會企業願景工程報導獲政府回響,勞委會昨通過「勞動力發展業務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法」,預計明年春節後公告上路;屆時民間資源除能透過公益信託資助社會企業發展,也能協助辦理促進就業、職業訓練和微型創業。

職訓局說,無論是法人或個人,都可透過勞動力公益信託,將財產透過信託契約移轉給受託人(如信託業者)管理及營運,可享有稅賦相關優惠。據了解,日前已有企業向職訓局接觸。

* 業者看法/有的叫好 有的擔心方向狹隘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561&pno=0

協助脊髓損傷者就業的新生命資訊公司經理胡家碧表示,目前許多集中管理的企業集團,即使政府明定企業聘用身障者比例,但各單位因考量執行效率,多以繳交罰款來解決,心有餘而力不足。

她認為,成立「勞動力公益信託」,對有心協助身障者的企業來說,一方面可解決身障就業問題,也不需再消極地繳罰款,對社會環境也有助益,可說是一舉兩得。

....國內第一家登錄創櫃板的社企「生態綠」創辦人徐文彥表示,並非能提升就業就是社會企業,社企結合了公益與商機,價值應更廣泛多元;否則,若亂排廢水的企業多聘用些員工,也算是社會企業嗎?政府應重新思考,避免過於狹隘的看待社企。



◆ 韓鐵路罷工 資方下最後通牒

中央社 2013.12.27

南韓鐵路工會罷工已持續19天,「韓國鐵道公社」(KORAIL)和鐵路工會昨天起進行兩天的談判,但最終未能達成協議。資方下達「最後通牒」,要求工會立即停止罷工。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引述韓國鐵道公社報導,公社承諾維持水西KTX(韓國高鐵)法人公司作為公共機構的相關職能,提議成立由公社、工會、民間和政府共同參與的磋商機構,但是工會方面拒絕讓步,導致雙方談判破裂。

據報導,韓國鐵道公社已下達「最後通牒」,要求罷工人員在今晚12時以前返回工作崗位,否則將採取應對措施。

報導指出,南韓工會方面表示,政府應停止發放水西KTX法人經營許可證,同意就鐵路發展方案徵求社會各方的意見,這是工會停止罷工的前提條件。

韓國鐵道公社10日表示將設立水西KTX法人公司,營運從首爾江南區水西站始發的高鐵路段。南韓鐵路工會表示抗議並展開大規模罷工,譴責政府試圖推動鐵路民營化。南韓政府近日下令逮捕部分工會領導,相關工會人士在宗教界的保護下,躲進了大韓佛教曹溪宗的總部-首爾市曹溪寺內。

fsj 提到...

鐵路工槓上青瓦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9000156-260209

工商時報 譚淑珍 2013年12月29日

■一場原本只是保飯碗、護權益的鐵路工會罷工活動,因為南韓政府與警方強行進入勞工團體總部逮人,而演變為政府與勞工界的全面大戰。

■" If we moderately get by and compromise [over the railroad workers' strike] just because it causes trouble, the future of our economy and society won't be promising."

為春節疏運,當台灣高鐵與台鐵都計畫加開班次時,南韓鐵路工會的罷工卻愈演愈烈,南韓政府與勞工界的大戰,恐將難以避免。

南韓鐵路工會會發動罷工,是為了反對鐵路民營化,因為一旦民營化,員工就會失去公務員身分,同時,也會損及其原有的權益。

然而,一場原本只是「保飯碗、護權益」的罷工行為,卻因為南韓警方12月22日動用「公法權」、破門、強行進入民主勞動組合總聯盟的總部,「抓捕」工會幹部,雖然什麼人也沒抓著,但是,已經引燃風暴。

由於這是南韓自1995年以來,政府與警方首度以公法權闖入勞工團體的總部逮人,而且當天警方動員了65個中隊的4千多名警察,團團包圍了總部大樓,因此,勞工團體指控政府與警方是「獨裁暴行」,不但宣稱「將不再參與所有勞、資、政的對話」,還將聯合各勞工及市民、社會團體,號召百萬人上街頭,「要求朴槿惠下台」的全國大罷工。

南韓警方之所以動用公權法、並動員4千多名警察圍剿勞工團體總部,是因為南韓鐵路工會從12月9日罷工以來,在2萬多名員工中,就有7,698人、近4成的員工參與這項罷工,而且有愈來愈多的趨勢,這也使得南韓鐵路的運行率降到史上最低。

隨著罷工進入長期化下,連正常運營的南韓高鐵(KTX)也開始減少班次,到2014年1月後,恐怕除了必要的貨運列車外,其他都將停駛。

闖工會總部 適得其反

為了削弱罷工的力道,南韓政府與警方採取了非常舉動,卻引來極大的反效果,警方不但沒有逮到想要抓捕的人,還引發南韓勞工組織揚言要與「朴槿惠政府開戰」的怒火。

雖然,國土交通部事後宣稱,政府在執行逮捕命令時,任何團體和個人都不例外。然而在南韓,勞工、市民與社會團體的總部,多年向來被視為是即使是公法權,也不可侵犯的「聖地」。

過去10多年間,南韓曾經發動不少的街頭運動,包括全國公務員工會、貨物運送罷工,還有為反美牛而舉辦的燭光晚會等等,雖然警方也都有逮捕和查問的行動,但是,從來不曾到總部破門而入。

即使是2003年在發生貨物運送罷工時,執行幹部躲進民主總工會的辦公室,警方也沒有進入;2006年鐵路罷工時,也不曾強行進入總部辦公室;還有2008年反美牛燭光晚會及2009年鐵路罷工時的主要幹部,都因為躲在民主總工會辦公室,也躲過警方的逮捕。

朴槿惠:無法妥協

南韓政府與警方打破1995年以來的慣例,到總部破門、強行進入逮人的舉動,自然惹來勞工團體的熊熊怒火。不過,總統朴槿惠卻在第二天的青瓦台首席秘書官會議中強調,她將堅守原則。她說,「如果立即就以困難為由,沒有原則地進行妥協,那將無法承諾未來社會與經濟能有好的發展。」

朴槿惠在當天的會議上再三強調,愈是困難的時候,愈要堅守原則;她甚至認為,只要這次挺過去,反而可以奠定國家未來持續發展的基礎。顯然,勞方若不自動繳械投降,朴槿惠也不會示弱,看來,南韓政府與勞工界的一場全面大戰即將開打。



◆ 「做別人不做的事」 學徒熬成老闆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東港報導】2013.12.29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只有國中學歷的石溢銍,靠著中藥行學徒底子,從傳統蔘藥行轉型經營養生藥膳,他調味燉煮出養生藥膳美食和龜苓膏等,成功切入食補市場,也「熬」出1家工廠6家店面。

43歲的石溢銍是屏東東港子弟,父母親是造船廠工人,他15歲遠赴彰化社頭當中藥行學徒,「每天從早上8時,做到晚上11時,每個月休1天」他笑說:「別人不做的,就我來做,雖然整天忙不停,自己像海綿般不斷汲取中藥知識,連結婚也只請了2天半的假」。

退伍後,他回到東港老家,在姊姊資助50萬元下開設「東隆堂」蔘藥行,為節省開銷,店面和工廠是遠離市區的舊房子,其他資金全用來買藥材;他知道須用時間和勞力換取金錢,每天一早起床就做到深夜,幾年後,就還清創業時的借貸。

14年前,他到大陸向老師傅學傳統龜苓膏作法;7年多前,他不忍濟助過他的姊姊失業,在屏東枋山鄉台1線旁開店賣龜苓膏和藥膳美食,陸續推出滋補養顏的美人湯、轉骨鴨湯、藥膳排骨等;杏仁凍、仙渣茶凍等甜品,則是看兒子吃果凍得來的靈感,如今成為熱銷的涼品,現在他擁有1家工廠、6家店面,並進入宅配市場。

石溢銍由學徒「熬」到連鎖店老闆,他說,如同用中藥煨燉的湯頭,細火慢熬、真材實料的人生,才有味道。



◆ 憲委會通過 法國將開徵富人稅

中央社 2013.12.29

法國憲法委員會今天宣布,批准2014年財政預算案徵收75%富人稅,由企業為年收入超過100萬歐元的員工繳納。

對年收入超過100萬歐元的個人開徵高額稅收,是總統歐蘭德在競選時標誌性的稅收承諾。

去年徵收75%富人稅的第1個版本遭憲法委員會否決,今天憲法委員會通過的是第2個版本,對社會黨而言,也算勝利一半。預算部長卡澤納夫(Bernard Cazeneuve)就表示,結果比去年好。

2012年底,法國政府在2013年財政預算案中規定,今後兩年內,將對年收入超過100萬歐元的個人徵收最高稅率為75%的所得稅。

去年12月憲法委員會裁決,徵富人稅侵犯稅收平等原則,因為法國其他形式的所得稅是以家庭所得為課徵基礎,但富人稅適用年所得超過100萬歐元的個人。

結果可能導致兩個總收入相同的家庭繳納不同的所得稅,例如某個家庭有個成員年收入百萬歐元以上,必須繳納75%的重稅,而另一個兩人收入各90萬歐元的家庭,卻不需繳富人稅。

法國政府於是提出新措施,在2014年財政預算法案規定,企業將為2013和2014年收入超過100萬歐元的員工繳納一項名為特別互助貢獻的稅收,稅率確定為50%,但為緩解富人出逃或造成企業負擔過重,又規定一家企業繳納這項稅總額不超過其營業額的5%。

由於法國企業必須為員工繳納一定比例的社會保險費用,新法案等於企業將為年收入高的員工繳納近75%的實際稅率。

法政府曾表示,新稅涉及470家企業的1000名員工,每年可為法國政府帶來2.1億歐元收入。

fsj 提到...

小芳的故事…一家四人都是收費員 全失業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8392361.shtml

【聯合報╱記者林宛諭/彰化縣報導】2013.12.30

今年 可吃團圓飯了

「我們家族有四人都是收費員,今天起就全失業。」與丈夫情定收費站的「小芳」感慨,人生精華多在收費站度過,未來讓她徬徨,唯一的安慰是終於可好好吃頓年夜飯。

「謝謝你們這些年不畏風雨替我們服務。」小芳昨天冒著寒風,在員林收費站上最後一天班,一名駕駛過站時,遞來的加油小卡片讓她很感動;下班時,看到備勤室裡空蕩蕩的,又覺得心酸。

「今天百感交集啦,我先生還要在后里收費站上完小夜班,見證收費站熄燈」,小芳說,家族裡除了他們夫婦,她的妹妹、堂妹也都在收費站工作十幾年了。

老公 也是這裡電到的

小芳高中畢業就到收費站工作,四年後離職,但外面兩萬多元的薪資比不上收費員,五年後她再度回到泰山收費站,認識同在泰山收費站工作的丈夫。

「夫妻一起失業心會慌」,小芳說,兩個孩子還小,她都卅七歲了,覺得壓力不小,幸好丈夫很樂觀,安慰她工作再找就有。



◆ 體大生闖餐飲業 變身咖啡師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392140.shtml

【聯合報╱記者凌筠婷/溪湖報導】2013.12.30

「年輕人不是草莓族!」溪湖鎮25歲陳莉欣,曾是運動防護員,但大學畢業後卻選擇到麥當勞上班。她努力學習如何與人溝通、提升服務品質,成為麥當勞第一批專業咖啡師。

「我很喜歡一群人一起工作的感覺,上班都很開心。」陳莉欣畢業於台灣體育大學,當過運動員防護員,她大二時在麥當勞打工,「那時我很害羞,也不太敢跟客人講話」,雖然上班要站很久、很累,但她樂在其中加上離家近,大學畢業後就決定轉任正職員工。

陳莉欣努力克服害羞心情,學習如何招呼客人,因為態度積極,只一年多就升為襄理,並入選受訓成為第一批的咖啡師,開始學習煮咖啡、拉花、雕花。麥當勞陸續設置咖啡吧,將溪湖店交給陳莉欣管理,並由她負責訓練新人。

家人本擔心陳莉欣她在麥當勞工作「就只是服務員」,但看到她快速成長,「現在家中有事要跟別人溝通,媽媽都會要我去處理」。陳媽媽也因此到麥當勞的廚房工作,目前是訓練員;還在念大學的妹妹,假日也到麥當勞打工。陳莉欣笑著說:「媽媽現在和年輕人一起工作,變得開朗多了」。



◆ 大學考了7次「我是獨一無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30000406-260102

中國時報 李維菁/台北報導 2013年12月30日

李永豐考了7次聯考才考上大學,「在那樣的年代,像我這樣的鄉下小孩,必須靠知識才能翻身」。他從民國69年起不斷向聯考之門叩關,中間還經過兩年在金門服兵役。

他記得那年冬天從高雄壽山碼頭坐船到金門的時候,許多同伴掉眼淚,到金門的時候天下大雨,他唯一在意的是隨身帶的大包包不能淋溼,拚命放在腿中間夾著,淋了兩小時的雨,他唯一的念頭就是包包不能溼,明天才有乾燥的衣服可以穿,那天半夜才吃到便當。冷飯又沒筷子,他用手吃得很起勁。

「餓了要吃,冷了要暖,就是生存下去。」每次遭遇人生波折,他總會想起這段際遇,後來出社會遇到一次又一次被拒絕、被否定,都不曾擊垮他。

「當你能知道自己不是最好的,但是獨一無二的,那就是自信。我的自信是一次又一次累積出來的,我相信人最漂亮帥氣的部分就是自信。」

他說,他演戲的時候有一種龐大的信心,「看我,看我吧」,北藝大畢業,在蘭陵演過戲,早年在小劇場演戲作戲,他卻不能認同學院派的觀念,在學校叛逆,總與教授唱反調,他討厭小劇場愈作愈虛無艱澀,不能認同學院派自許菁英要引領社會大眾。特別是在民國70年代劇場流行作得很哲學,「有時候我真覺得那真是中產階級對貧苦階級的漠視與無病呻吟。」

他到歐洲美國轉了一圈,回到台灣轉向兒童劇,又從兒童劇轉向社會工程,這期間不管別人看不看得見,他其實都沒有放鬆自己的眼睛與觀察。但他也相信,「藝術就是人,藝術就是一種分享。」

他說,搞藝術的人一定要多讀書,要打開自己的視野與感受,不能侷限在自己的小世界,內在豐富充實,視野多元,做出來的戲才會精采深刻,那成果出來完全騙不了人的。

「創新很重要,只有培養小孩子創新的思考模式,他們才有能力去處理他們在未來遭遇的問題,而他們遭遇的問題,一定與我們現在遭遇的不同,你要給他們創新的思考習慣,才有能力去應對未來。」李永豐說,要給下一代美學素養、給下一代創意思考的教養,另外,「還要讓他們懂得愛與關懷。」



◆ 美百萬家庭 領不到失業給付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392372.shtml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3.12.30

美國逾一百萬個長期失業(失業時間超過六個月)的家庭從廿八日起,不再能領到每人每月平均一千一百六十六美元(約台幣三萬五千元)的失業給付,不但使他們必須考慮賣車、搬家、小孩轉學,並被迫接受只能領到基本工資的工作;專家預測,美國明年將因此而喪失卅萬個工作機會,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將損失○點四個百分點,並把數十萬個家庭推到貧窮線之下。

美國失業給付原本是由各州政府發放予失業者,期限為廿六周。從二○○八金融海嘯之後,失業超過廿六周者再由聯邦政府繼續發放失業給付;在失業最高峰時,聯邦政府曾對長期失業者發放長達七十三周的給付。

這項已經實施五年的「長期失業者失業給付延長計畫」於廿八日到期,而在本月稍早兩黨所達成的預算協議中,並未再延長。固然為聯邦政府每年省下二百六十億美元,但一百卅萬長期失業者立即受到衝擊,未來數月內還將陸續影響數以十萬計的失業者。

美國失業率也可能因此下降,因為之前失業者必須在找工作卻找不到時,才能領到失業給付;停發之後,一些長期失業者便可能不再找工作,而政府在計算失業率時,這些人也不再被計入失業人數中,也不再被視為勞動力。

一些長期失業者表示,停發失業給付,將迫使他們去找只能領到基本工資、卻不符合他們專業能力的工作。華府傳統基金會勞工政策專家謝克表示,失業給付不再延長,可能促使勞工去找一些他們原先可能忽略的工作機會。

fsj 提到...

名家觀點/劃一條台灣蓋茲比曲線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394375.shtml

【經濟日報╱陳冲】2013.12.31

在「論貧道富不容易」一文中,我建議在解讀貧富差距(吉尼係數)時,須同時觀察收入流動性(income mobility),並建議主計總處規劃相關統計工作,獲得不少迴響;其中一位主計同仁表示,讀來頗有道理,不知有無依據?我的回答是有理即可行遍天下,事實上也有依據,一般稱之為蓋茲比曲線(Gatsby curve)或稱為大亨蓋茲比曲線(The Great Gatsby curve)。

談起蓋茲比,其實是1925年美國作家F. Scott Fitzgerald小說「大亨小傳」筆下的人物,作者生前該書並不十分暢銷,其後漸為文學界及讀者重視。

1974年改編為電影,由勞勃瑞福主演,倜儻風流,風靡一時;2012年好萊塢重演此戲,由李奧納多接手擔綱,同樣引起一陣風潮。小說或電影都主述1920年代紐約市所發生一段紙醉金迷的故事,其中男女關係之多角複雜,必須用一characters map始能描述。

與本文有關者是主角Jay Gatsby,出身農村,家境貧寒,戰前結識家世顯赫的黛西,因身分懸殊,追求不果。戰後蓋茲比致富,透過鄰居與已嫁作人婦的黛西重逢……,與影迷或一般讀者不同的著眼點是,學者看中蓋茲比由赤貧經奮鬥獲得巨額財富進而重新追求舊戀情的一段,認為是mobility(社經地位改變)的具體代表,因而將之融入研究之中。

蓋茲比曲線原來並無正式名稱,最初係由勞動經濟學家渥太華大學Miles Corak教授所創,渠在研究貧富差距及社會流動時,認為傳統的吉尼係數不足說明問題全貌,故另行設計一座標,X軸為傳統的吉尼係數代表不均問題;Y軸則為世代收入彈性(intergenerational Earnings Elasticity)代表流動性現象,以21個國家的數據為基礎劃出座標圖。

2012年1月12日當時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Alan Krueger在華府智庫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發表演講,引用Corak在前一年的結論,但只取13國的數據,並命名為蓋茲比曲線,一時引起各界投予極大的注意,也引發不少學術論戰。

引起注意是因為與名著及高票房電影連結;引發論戰是因為克魯格認定貧富差距大的國家流動性偏低,而貧富差距小的國家則流動性偏高,固可呼應歐巴馬總統的各項經濟、社會政策,但也因此馬上引起小布希任內的主席哈佛大學經濟系主任Mankiw的反擊,不少學者紛紛投入支持或修正雙方的看法,post文之多,可以「漪歟盛哉」稱之。

最新的發展是,歐巴馬總統在本月初(12月4日)的一場演講中,極力推銷其在健保、扶助弱勢、學費補助及最低工資方面的政策,其言論的基礎即為美國貧富不均惡化,流動性喪失。

歐巴馬雖未明言蓋茲比曲線,但克魯格的研究資料顯然頗有貢獻,歐巴馬才會強調美國的貧富不均有如牙買加、阿根廷(窮國),而社經流動性又不及加、法、德等國(係Corak的原始資料)。

此外,歐巴馬在演說中指出美國前20%的家庭,其子女有三分之二機會仍留在第一組,末20%的家庭其子女僅有5%的機會向上移動。此與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似不相符,但雙方應均有所本。至於渠所強調弱勢家庭子女在成長期比富有家庭子女少聽到3,000萬字,語氣動人,惟不知究有何本?

美國的爭議,我們可以不關心,但重要的是美國或另20個國家除貧富差距的數據外,還可以討論社經流動性問題,否則無以構成蓋茲比曲線。

台灣歷年來對貧富差距不僅有吉尼係數可以參考,而且還有五等分組的倍數方便民眾了解,但對流動性部分,則因主計單位每年均選取不同樣本統計,以致無法做長期移動的觀察,固然台灣有三級貧戶之子當選總統、許多上市公司老闆早年出身清寒,但畢竟只是事例、只是感覺,並無數據精確表達流動性的程度。

要證明一個社會可以憑藉努力、教育力爭上游、坐享餘蔭不求進步會遭淘汰,主計單位應設法補足蓋茲比曲線的Y軸,讓台灣的統計數據能在蓋茲比曲線中與先進國家併列。 (作者是總統府資政、東吳大學講座教授)

※ 相關報導:

* 青創貸款整併 最高可貸1800萬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394028.shtml

青年創業貸款新制將上路,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昨天表示,從明年1月1日起,將整併既有「青年創業貸款」及「青年築夢創業啟動金貸款」,新制金額將加碼,最高貸款金額合計可達1800萬元。

* 勞保紓困貸款 周五起開放受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395269.shtml

再過一個月就是農曆春節,考慮弱勢勞工過年經濟需求,勞委會今年繼續開辦勞保紓困貸款,自周五1月3日起受理,1月17日截止。凡勞保年資滿15年勞工,無論目前是否就業,都可提出申請,總額度200億元,每人最高可貸10萬元,利率1.67%,預估可供20萬名勞工申請,春節前即可入帳。

* 國營事業 油電水 明年釋2千職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31000066-260202

經濟部旗下國營事業規劃明年度招募包括職員與工員等新血,台電初步估計至少1,265人、中油500多人,台水則可望釋出職缺200人,因此光這三家明年總釋出缺額就有2000人,值得注意的是,職員起薪3萬5千元,工員正式聘雇後,也有2萬6千元以上水準。



◆ 吃完最後的午餐 收費員難找下一站

【聯合報╱記者游仁汶/汐止報導】2013.12.31

國道收費站前晚熄燈,汐止及七堵收費站40多名員工,昨天共進「任內最後午餐」。許多收費員堆起笑容合影,相機一放下卻難掩落寞神情,部分收費員甚至不排除對高速公路局提出損害賠償訴訟。

「青春全奉獻在這,還得面臨失業。」40多名收費員昨天在汐止收費站邊吃午餐邊回顧往事,紛紛和收費站的「您好,謝謝」等字牌合影留念,彷彿是最後巡禮,但未來卻不知何去何從。

收費員「阿淑」說,遠通日後將接手各收費站區,何不直接聘用收費員?汐止及七堵收費站的收費員,已經找到新工作的寥寥可數,「現在只能先領失業補助金」。她和許多同事為爭取合理資遣費,已聲請調解,若不成,不排除要對高速公路局提告,要求損害賠償。

資深收費員「慧慧」說,所有收費員不論年資,一律領相同的資遣費,根本不合理;遠通集團為收費員媒合工作,看得見卻吃不到,「我早上才剛去就業服務站」。

她說,很多同事應徵遠通相關職缺時遭到百般刁難,對方常流露輕蔑眼光,只願提供送貨員、貨車司機等她們難以勝任的工作,毫無誠意。如果政府有魄力,就不該接獲收費員反映時老說「會督促」。

※ 相關報導:

* 福和客運 駕駛超時工作近3倍!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394512.shtml

年關將近,民眾搭乘客運返鄉,當心遇到「睡不飽」的駕駛員。新北市勞檢處昨公布「客運駕駛工時檢查」結果,國內兩大客運公司國光、統聯全部上榜,另有福和客運被查出駕駛單月超時工作達112.5小時,幾乎沒有休息。

fsj 提到...

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移工解禁 英德恐慌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綜合報導】2014.01.02

羅馬尼亞及保加利亞民眾自一日起,享有前往所有歐盟國家工作的權利,英國及德國等經濟情況較佳的歐盟會員國擔心,未來會出現大批羅、保兩國移民前去申請失業金或社福補助,因此祭出對策,凸顯歐盟會員國之間的貧富鴻溝。

羅馬尼亞及保加利亞在二○○七年獲准加入歐盟,是歐盟最窮的兩個會員國。歐盟當年就擔心大批保、羅民眾湧入其他歐盟國家找工作,針對兩國民眾前往他國就業設下限制。

後來歐盟有十七個會員國解除這項限制,僅剩九個會員國維持設限到二○一三年年底,包括英國、德國、奧地利、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西班牙、荷蘭及馬爾他。

但自一日起,上述九國的設限到期,英國政府預估,可能將有一萬三千名羅、保兩國民眾會移居英國。英國為此緊急通過一系列辦法,雖非直接針對羅、保民眾,但規定禁止歐盟移民一到英國就申請失業金。

德國未通過任何對策,且政府發言人認為移民自由遷徙也能嘉惠德國人,但加入德國總理梅克爾執政聯盟的「基督教社會聯盟」關切可能出現的「詐領社福金」情況,曾草擬提案,企圖讓貧窮新移民更難請領社會福利。

英、德兩國的態度,讓羅、保兩國憤怒,保加利亞總統普列夫內利耶夫就在除夕演說中表示,保國人寧願在國內找到適合的工作,而非「買張單程票,去國離鄉」。

普列夫內利耶夫和羅馬尼亞總理蓬塔過去幾周反覆重申,兩國皆無大批民眾將在一日離境。法新社記者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發現,當地民眾多不知歐盟在一日解除他們的工作限制。



◆ 鼓勵企業加薪 經濟部送大禮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林政鋒/台北報導】2014.01.02

馬英九總統昨(1)日發表元旦祝詞,呼籲全民拚經濟。據了解,為了打破民眾薪資停滯、鼓勵企業加薪,政府公股事業台船近日加薪2%,中鋼今年也有機會加薪,盼引發示範效應。經濟部最近還透過21億元的最新科專計畫,引導企業加薪、關懷弱勢。

馬總統表示,去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與實質薪資水準不如預期,是嚴峻的挑戰,也是政府當前最迫切的課題。去年,行政院長江宜樺已在多個場合鼓勵企業加薪,今天他將南下與統一等南部企業座談,屆時是否續談鼓勵加薪,引發外界關注。

自昨天起,經濟部旗下的公股事業台船,開始加薪2%;中鋼去年9月已經加薪2.2%,並回溯自去年4月起生效,今年預期鋼市表現會較去年好,中鋼綜合各項資訊,認為加薪的機率大,盼扮演企業加薪領頭羊。至於交通部主管的公股事業是否跟進?交通部長葉匡時昨天說,每家公司情況不同,交由各公司研議。

值得注意的是,經濟部最新推出的「A+產業淬鍊研發計畫」,近日也首度採納企業加薪及回饋弱勢兩指標,凡是做得好的業者,都可優先獲得研發補助。

相關官員表示,經濟部技術處與工業局一年可運用的科專經費,約有37億元。新近上路的「A+產業淬鍊研發計畫」,補助規模約21億元,去年底推出以來,已針對加薪或具體回饋社會計畫的業者,開出優先獲得補助待遇,「同樣條件的兩家業者,有加薪那一家,勝出機會較大」。

官員也說,除了加薪,企業若是針對學校或是弱勢提供回饋,審查時也會「另眼相看」,舉例來說,有業者承諾新開發出的軟體技術,會贈送給學校使用,或是新開發出的新藥,提供弱勢者使用,都在鼓勵之列。

至於先前台經院建議,政府應針對加薪企業提供租稅獎勵優惠,經濟部次長杜紫軍昨天表示,目前社會看法不一,並未採納。

經濟部「A+產業研發淬鍊計畫」,自去年12月16日起,開始受理業者申請研發補助,目前已有幾家業者送出申請。A+計畫宗旨有二,一是鼓勵先進顯示技術、高階智慧手持裝置等業者,投入前瞻技術開發,挑戰全球前幾大;其二是不限產業,鼓勵上中下游、超過三家業者組成聯盟,共同研發。



◆ 江靜玲專欄-忘我工作是美德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102000447-260109

中國時報 江靜玲 2014年01月02日

1920年曾到中國講學的英國哲人羅素,不是一個特別熱衷狂熱工作的人。在他1932年的發表的論述《閒散頌》中,羅素認為,如果整個社會可以有效運作,人們平均一天應該只要工作4個小時就足夠了,其他的時間,可以投注於科學、繪畫或創作等。羅素以為,如此可以讓一個人享受在工作之外,生活中其他的需求和必要。

身心俱疲過勞死

羅素的主張,聽來是否有點天方夜譚?可是,羅素並非異想天開。無獨有偶,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其1930年發表的前瞻性論文《我們子孫輩的經濟前景》中,除了預測,當時的經濟大蕭條最終「只是一次短暫的調整期」,百年後,到2030年,英國的人均收入將提高4倍到8倍外;凱恩斯並預言,到21世紀初,人們平均每周的工作時數將縮減到每周15小時。

然而,羅素和凱恩斯,這兩個20世紀的思想和理論大師,一定做夢都未料到,他們的期望或預測,會錯的那麼離譜。科技精進,不但未縮短人們原本每周工作40小時的時間表,在21世紀的今天,許多區域和工作範疇的工作時間,不減反增。

愈來愈多的人發現,自己不是每周工作15小時,而是,每天工作15小時;或者,愈來愈多人發覺,自己幾乎,「醒著的時候都在工作!」

資訊快速,科技發達的時代裡,人們的渴望和需求似乎也追著資訊運作,並且更加無法停歇。身心俱疲的猝勞死,在已開發國家的案例,遠高於開發中國家。去年夏天一名歐洲年輕人在美國銀行實習時,因工作過度突然死亡,在歐洲引發廣泛注意和強烈批評。

倫敦的獨立智庫「新經濟基金會」(NEF)提出,應該把目前每周平均40小時的工作時間,減少到每周30小時,以期確保勞工身心均衡,主張向荷蘭每星期工作4天看齊,或者,應效法比利時政府,給予所有勞工要求縮短工作時間的權利。

總部位於巴黎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也發表了一項統計,顯示長時間工作與有效生產,未必畫上等號。希臘是OECD統計中工作最勤奮的國家,希臘人每年平均工作時間為2000小時;生產率比希臘高出70%的德國,每年的平均工作時間則為1400小時。

其實,凱恩斯預測每周工作15小時,未必是全然的白日夢。居住非洲南部的布希曼人(見圖,法新社),幾千年來,他們做得少,每天工作約2小時到3小時;吃得好,每天2500大卡熱量;玩得樂。儘管長期以來,人類學家和其他社會學者一直對布希曼人這種過於簡單的生活表示質疑,但英國人類學者蘇茲曼認為布希曼人、這個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汲汲營營的現代世界裡,凸顯了「原始的富足」。

3個8是好制度

不幸的是,隨著土地消失,布希曼人如今漸淪為契約的奴隸,他們的「原始富足」飽受威脅,伴之而來的是健康和酗酒問題。從某個角度而言,布希曼人當前的處境,可說是人類社會演進的一個小縮影。狩獵時代面臨的威脅是猛獸;工業文明時代猛獸可能轉化成上司或老板。

英國作家布廷在她的《心甘情願的奴隸》一書中,揭露了英國中產階級在工作壓力下產生的緊繃和陰晴情緒,尤其是在職場人力縮減,沉溺工作的情況更變本加厲。然而,她也點出了,我們陷入超負荷工作狀態中,多少也有心甘情願的意味,以致把自己的人生弄到緊繃、疲憊和消化不良。

辛勤工作是我這一代的人生態度和守則之一,但忘我工作真是無可非議的美德嗎?1866年日內瓦大會上,國際工人協會要求確立8小時制度:8小時工作、8小時自我支配、8小時休息。畢竟,培養自己的興趣,關懷他人,也是人生的一種工作。

fsj 提到...

英千禧世代 20%恐成「尼特族」

【經濟日報╱編譯林文彬/綜合外電】2014.01.03

最新研究顯示,千禧年出生的英國兒童畢業後,有兩成可能成為既沒有工作、又不繼續進修的「尼特族」(NEET),反映教育政策的缺陷。

英國電訊報報導,一家慈善機構的研究顯示,在2000年出生的約60.4萬名英國兒童中,近12.1萬人畢業後可能成為尼特族。這份研究也發現,來自勞工階級家庭的白人男孩,未來比其他種族更可能申請救濟金。

研究員指出,24歲前當過尼特族的青年,40多歲時收入將比全國平均低約11%。

這份研究建議英國政府推動一系列改革,包括調整教育視察制度,改為根據傳授多少「就業」技能給學生來評比學校。另外,研究也指出,英國政府撥發額外經費供學校教育貧窮學生的措施有「缺陷」,因為這些錢最後都落入未這麼做的學校。

※ 相關報導:

* 陸養老金隱性債估破20兆人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103001086-260303

隨著人口結構老齡化加劇,大陸的養老保險體制也面臨極大壓力。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估計,目前大陸的養老金隱性債務規模至少在20兆(人民幣,下同)以上,他呼籲大陸國家審計署應及早進行「摸底」工作,避免養老金制度出現入不敷出的窘境。

鄭秉文指出,大陸實行一胎政策幾十年,老齡化趨勢嚴峻,根據聯合國最新資料,到2050年,大陸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是32.8%,遠高於美國的27%。

* 響應政府 統一、和大、碩禾加薪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400609.shtml

政府呼籲大型企業帶頭加薪,立刻獲得業界響應,統一企業董事長羅智先、碩禾暨國碩董事長陳繼仁、和大集團董事長沈國榮,昨(2)日表態要替員工調薪,平均加薪幅度在3%至5%之間,趕在農曆年前宣布,給員工驚喜。



◆ 富者恆富 首富蓋茲去年增「產」最多

【Upaper╱中央社】2014.01.03

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顯示,去年世界最有錢的人愈來愈有錢,他們的財富淨值激增5240億美元。

根據這項指數,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球最有錢富豪的財富淨值總和達到3.7兆美元,以科技業的財富激增28%居首;登上2013年最終富豪排名的300人中,僅有70人去年財富縮水。

世界首富微軟創辦人暨董事長比爾‧蓋茲的身家增最多,去年激增158億美元,財富達785億美元,同時微軟股價狂飆40%。

美國賭王、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創辦人艾德森去年身家增幅排第2,財富淨值增144億美元,同時集團股價暴漲71%。



◆ 管理練功坊-懶惰但聰明的人 適合當主管

工商時報 方素惠 2014年01月03日

跨入2014年,如果你正在思考時間怎麼運用,人才放在什麼位置,這位軍官的做法是個有趣的參考。

納粹德軍中,知名的指揮官曼斯坦恩(Erich von Manstein),以軍官是否聰明,以及是否勤奮,將軍官分成4類。他認為,既懶又蠢的軍官沒什麼害處,放著別理會即可;勤奮又聰明的,則適合當參謀官。

那麼努力但愚蠢的呢?他說,這些人會為大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比既懶又愚蠢的人還要糟糕,應該除之而後快(注意,他講的是主管,不是基層員工)。

他認為,真正能當領導人的,是懶惰但聰明的軍官。因為他們的懶惰,使得他們想用最省力的方法,獲得最好的效果。他們不把時間浪費在沒有生產力的事情,專挑關鍵的活動做,反而創造更好的結果。

波士頓顧問公司創辦人漢德森(Bruce D. Henderson)也是「懶惰」的領導人。公司上軌道後,他告別顧問工作,只做他感興趣的2件事:招募人才,以及思考策略相關議題,並撰寫文章。他的聰明與「懶惰」,反而讓公司獲得長期的傑出表現。

好的領導人,知道如何運用80/20原則,把資源投入在關鍵的事情。這個道理放在公司,就更重要了。貝恩公司的顧問研究發現,很多公司的員工都花費25%以上的時間,在低價值或者無效率的工作。

原因是,隨著公司成長,人員、部門與規定也不斷增加,因此,很多公司的交點(node),也就是各個部門或地區必須互動,才能完成工作的點,大幅增加。要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經過會議與協調。過程中又可能因溝通不順,而導致無數的修改與重做。

因此,要提高效率,讓組織更輕盈,公司可以思考幾個面向:是不是更清楚哪些決定由誰負責?是不是精簡某些單位,不需要每個事業都配置人資財務等部門?高階主管是否盡量減少推翻已做成的決策?

高曼推出新書《專注》(Focus),特別強調注意力。他指出,越是能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越有自覺,就越能堅定往前邁進;越能注意到他人的想法和需求,對他人有同理心,就越能發揮影響力。

在環境變動快速、資訊爆炸的時代,管理我們的注意力,是一個重要的學問。新的一年,你希望把注意力投注在哪裡?(本文摘自EMBA雜誌2014年1月號)

fsj 提到...

2%有錢人=60%窮人 陸貧富差驚人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4.01.04

蓋洛普公司3日發表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全球3%最富有階級的全部家庭收入占全球總家庭收入的20%。

蓋洛普這項調查橫跨2006年到2012年數據,涵蓋131個國家和地區。調查結果顯示,全球收入金字塔頂尖3%的家庭所得相當於54%最貧窮民眾的家庭收入之和。收入不平等程度最高的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和東亞(主要是中國)。

報告指出,長期的貧富差距阻礙非洲的發展。過去十年間,許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藉由全球出口和外國投資,經濟強勁成長,但大部分財富由政府掌控,並沒有投入到能改善窮人經濟狀況的公共服務或基礎設施上。

受全球金融危機衝擊,所得不均問題近年也在先進國家引發越來越大的擔憂。美國和加拿大頂尖4%富人的家庭收入與54%窮人擁有的家庭收入總和相同。

在中國大陸,2%富人擁有60%窮人收入總和;在日本,這兩個數字分別為5%和46%,歐洲的數字則是5%和48%。

報告呼籲全球領導人重視所得不均問題,尤其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民眾整體收入較低、經濟處於快速變化階段的經濟體更要重視貧富差距,因為嚴重的所得差距可能引發貧窮、犯罪和動蕩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彭博資訊日前報導,全球頂級富豪2013年的財產總額增加5240億美元,12月31日為止的金額達3.7兆美元,略高於德國2012年的3.4兆美元GDP。

※ 相關報導:

* 3%富人 握有全球20%財富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1040230-1.aspx

公布的調查指出,131個國家中前3%最富有的人,總家庭收入占全球家庭收入的20%。合眾國際社(UPI)報導,蓋洛普指出,調查發現,每個國家54%最貧窮的人,家庭收入占全國家庭收入約1/5。收入不均的現象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與東亞最為嚴重,東亞尤以中國大陸貧富差距最大。



◆ 安逸打磨青春 熱血還剩幾分

【聯合報╱江其岫/大學生(台北市)】2014.01.04

畢業半年,正是年輕人充滿抱負及熱情,投身到工作的階段;但是最近和剛出社會的朋友聊天時,卻讓我發現一件令人憂心的事。

大學同學K君是個熱情又有想法的人,還沒畢業即考上地特,高考也榜上有名。他常說,先工作幾年累積些經驗後,就要出國深造。只是前陣子和他聊天時,他雖提及碩士學歷對於未來升遷的重要性,但身邊的前輩們大多選擇在職專班,鮮少有人申請留職停薪,完全回歸學生身分讀書。「那你呢?」被我反問後,他只是聳聳肩:「再說囉,讀研究所也不是現在的事,況且機會成本太大了。」

S君則是投入他喜歡的傳播業,但工作內容常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讓他覺得相當沒有挑戰性,常嚷著要離職。

一晃眼半年過去,「習慣了嘛,而且可以準時下班,是一大優點耶。」看著他安然的表情讓我不自覺心驚。不過半年的習慣和安逸,就可以磨掉他們當初的熱情和想法。

我以此警惕自己:年輕人應該要有更大的人生格局,以免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 製造業的痛 技術研發人才找嘸人

中國時報 唐玉麟/台北報導 2014年01月04日

為提高競爭力,研發成為企業利器。經濟部統計處昨公布「製造業投資及營運概況調查」結果,去年12月國內2,921家製造業者中,設有研發或創新部門業者約1610家、占5成5,其中約941家、占5成8企業認為「技術研發人才不足」,以金屬機電工業(如工具機、基本金屬、汽車零組件等)居首、占6成4。

調查發現,國內製造業者進行研發創新遭遇困難,主要為「技術研發人才不足」、「需求變化快速,研發產品生命週期短」。依行業別觀察,金屬機電工業遭遇「技術研發人才不足」困難高於其他業別,資訊電子工業在「需求變化快速,研發產品生命週期短」、「競爭者已推出類似產品」高於其他行業,化學工業則在「缺乏技術資訊或技術無法突破」及「研發成功比率偏低」較其他業別高。

在國內2,921製造業中,研發或新品開發主要關鍵技術來源,以「由公司內部自行研發」達80.9%。2成大型企業採取「參與政府補助研究計畫」、「共同合作開發技術」等,較多元化。

此外,製造業設有研發或創新部門業者占5成5,其中大型企業設有研發創新部門者占達84.5%,明顯高於中型企業68.5%及小型企業之31.8%。

在4大行業中,製造業設有研發或創新部門,以資訊電子工業7成2為最多,顯示資訊電子產品生命週期較短及市場競爭激烈,對研發創新更顯得重視;其次依序化學工業占5成5,民生工業占5成,金屬機電工業占4成4,顯示金屬機電工業者有半數以上未設立研發創新部門。

國科會動態調查,國內製造業研發經費投入呈現逐年增加趨勢,2012年達2,924億元,年增5.6%,近8成來自資訊電子工業。

※ 相關報導:

* 從需求面輔導創業 增加就業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402874.shtml

....如何提高就業?除了激勵景氣外,各界也都將眼光轉移到另一種途徑——創業,希冀透過鼓勵和輔導創業,讓更多的新創事業帶動就業效果。特別是在金融海嘯後,國內創業風氣大幅下降,五年平均年減6,000個新創事業;累積減少了3萬家企業的結果,其實讓失業人數增加了18萬,也就是提高了1.6個百分點的失業率。這意味著,如果台灣創業動能沒有下降的話,失業率其實可以從4.16%降到2.56%,在亞洲四小龍中僅次於新加坡。

目前經濟部和勞委會都在進行輔導創業的工作;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提供多種創業輔導計畫,甚至擴及資金取得;勞委會除提供可創業的職訓以外,也對經濟弱勢者給予創業協助;各地方政府以及不少大專院校,也都在提供創業協助。然而,在全台灣133萬家企業(平均每17人就有一家)的激烈競爭下,輔導新創事業上路並不保證它們就能成功發展;統計顯示,八成以上的新創事業在二到五年內就失敗了。因此,上述各種輔導創業的工作如果要真正有效,未來KPI(關鍵績效指標)可能要增加一項——「輔導成功經營達五年之企業家數」,而不是只看輔導了幾家企業「上路」。

在上述兩種降低失業的方法之外,日前出現了另一種途徑——「為新創企業創造需求」來提高創業成功率,也就是提供租稅誘因,讓一般家庭撥出少量消費金額來照顧新創事業,讓它們在相對較佳的環境下成長,進而永續發展。最近有一篇名為「用創業壓低失業」的文章在發表之後立即受到重視,作者受邀到電視台說明其構想....

* 缺很多 澳洲資訊業鬧人力荒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403460.shtml

澳洲資訊產業說,代價昂貴的技術人才短缺危機仍在持續,政府雖然努力補救,但情況似乎未見改善,因為方法不對。

資訊部門每年為澳洲經濟貢獻大約420億美元 (台幣1兆2600億元),而且還有可觀的成長潛力。

這潛力可見於大量資訊工作找不到人做。澳洲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雙雙投入巨資,調查、研究如何找人填那些空位。

但資訊界人士說,政府的錢沒有用在刀口上。他們說,正確的作法應該是以那些錢雇用大學畢業生參與大型資訊方案,給他們累積寶貴的在職經驗。

* 日本擬增聘亞洲外勞 因應奧運營建需求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8403786.shtml

日本政府官員3日透露,政府可能開放讓更多亞洲外籍勞工透過一套在職訓練(OJT)制度,投入營建業,以因應2020年東京奧運前的營建熱潮。

為因應營建業的勞工短缺問題,自民黨政府正考慮放鬆引進越南等亞洲外籍勞工的一系列限制,並保證此舉絕對不會威脅國內勞工的就業權益。

....不過,隨著管制鬆綁,日本營建業對外籍勞工的依賴可能也會加深。目前全日本在OJT制度下的外籍勞工約有15萬人,營建業約占1 萬至1.5萬人。

fsj 提到...

創新創業政策需要真正創新思維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404257.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01.05

馬英九總統在元旦文告中強調2014年要全力拚經濟,但被有些人質疑沒有新意。經建會主委管中閔之後表示,馬總統重申要拚經濟,跟過去的概念已略有不同,這次特別提到金融業要如何支持創新創業,進一步帶動經濟成長動能。同時,他強調,台灣對新創募集資金、成立公司的法規相當不合理,阻礙國際創投業者來台意願,因此經建會打算以「從創新到創業」為方向,鬆綁相關限制,讓新創事業留台,並吸引國外創投基金,「希望打造出台灣的賈伯斯」。

講到從創新到創業,去年國科會為了銜接創新到創業,也啟動「創新到創業激勵計畫」(From IP To IPO,FITI),是國內第一次結合重量級企業、國際創投家與政府資源,為青年學子的創新加值,提供邁向創業的機會,只不過當時提出的是要「催生台灣比爾蓋茲」。政府其他創新創業計畫,還包括經濟部技術處、商業司、中小企業處等不勝枚舉。

另外,1月3日金管會也舉辦櫃買中心創櫃板啟動典禮,行政院長江宜樺表示創櫃板在政府拚經濟中扮演重要的地位,台灣眾多微小型企業在剛創業之初,需要資金協助,需要營業經驗的傳遞,將結合政府的資源協助中小企業展現創意。

創新創業的確是台灣經濟發展未來重要動能,但說實話,從以上的政策思維及方向,實在很難想像台灣可以因此產生賈伯斯或比爾蓋茲,到底我們有無認真研究賈伯斯或比爾蓋茲之所以成功,關鍵因素為何?也有人開玩笑說,美國創業家大都由車庫誕生,台灣創業環境最大的弱點,就是少有車庫,所以說,我們是不是要多設些創業車庫?也許這不是個笑話,台灣有許多閒置的學校教室,與其拿去當作根本不合用的老人照護用途,還不如開放給年輕人創業使用。

講到創新,馬總統也在1月2日接見第15屆「國家建築金質獎」與「第10屆國家品牌玉山獎」得獎企業代表時,舉蘋果產品為例指出,做一支蘋果iPhone ,台灣廠商在生產鏈上發揮很大角色,但錢卻賺的很少。所以說,這意味賈伯斯的成功,是奠基在台灣生產效率上,賈伯斯在產品上的完美執著、整合能力雖然是重點;但能夠顛覆全球品牌,駕馭產品的設計製造(ODM)及代工製造(OEM)體系,更是奠定產業地位的關鍵,這恐怕都不只是上述的金融創投環境、創業競賽或創櫃板可以成就的。

美國矽谷之所以成為創新創業勝地,最大的關鍵,還是全球創新能量及人才的聚集,只要是創新創業人才聚集之處,金融創投及支援服務自然蜂擁而至,沒有創意創新之處,講再多的鬆綁,意義都不大。

而目前台灣最大的問題便在於科技創新及人才的流失,追根究柢,無非就是對於創新創業成功者的蔑視,過去台灣所謂的分紅制度,造就了多少海外人才匯集台灣,分紅制度取消後,在沒有取代的獎勵機制下,股市不振、薪資不漲,人才必然流失。目前台灣的環境是,靠創新創業及薪資致不了富,導致靠錢滾錢投資房地產成為主流,這樣的環境與思維必須徹底改變,再談創新創業環境才有意義。

好在,台灣還存在著相對於亞洲其他國家科技創新聚集優勢,但此優勢恐只剩幾年光景,想翻轉趨勢,開放國際名校來台設立分校,雖只是第一步,但不容拖延,這個開放已經慢了十年。倘若可以利用全球名校連接矽谷與亞洲創新知識,並匯集華人或亞洲青年於台灣創新「車庫」,形成創新人才匯集之處,並整合目前政府推動的金融創投環境鬆綁、創業競賽、及股票上市便利性,這些政策才可能展現效益,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改變對創業成功者的蔑視態度及政策。



◆ 上月底關一家 新北庇護工場難過冬

【聯合報╱記者陳雨鑫、高宛瑜、許瀚分、周毓翔/新北報導】2014.01.05

新北市近年來輔導企業或社團設立廿三家庇護工場,提供身障朋友工作機會,但敵不過現實環境,由市府獎勵第一家非營利團體成立的「啟能庇護農場」,因營運困難,產能不足再加上行銷不利,上月底宣布「庇護落幕」。

由企業附設成立兩年的久大庇護工場,聘有十二名身心障礙員工,生產LED燈,但連年虧損超過千萬,董事長蔡炎輝嘆說「連我都活不下去,怎麼養他們?」已考慮關閉。

罹患小兒麻痺的蔡炎輝,半工半讀創業成立光電公司,為讓身障者自力更生,在新店成立久大庇護工場,上月業績僅九萬元,扣除房租、人事成本等,每月至少虧五十萬元。蔡炎輝努力到公家機關開拓市場,但訂單有限。

「若無政府補助,只有等死。」蔡炎輝說,這些身障員工來自單親家庭或家有年邁父母,「再把他們丟回去,雪上加霜」,他和員工都有感情,捨不得結束工場,「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設在萬里的啟能庇護工場,以園藝治療方式,協助身障者從工作中學習,培養自信,但五名員工種植當地盛產的地瓜,產量不敵周邊農家,製作園藝花卉也因運費不敷成本,賺不到錢,兩年都被勞工局評為丁等。

啟能者協會理事長林進龍表示,這群身障者都很可愛,但產能就是沒有辦法提高,勞工局評鑑不應該用一般人的標準去評量他們。

企業附設庇護工場,要設置無障礙空間等相關設施,但員工產能不比一般員工,企業只能靠愛心投資。有企業主表示,庇護工場也很競爭,九成訂單來自公部門,無法失去這塊大餅。

新北市勞工局身障就業輔導科長李嘉錫說,政府鼓勵企業設置庇護工場,照顧弱勢,勞工局發函給機關、企業、社區等,建議優先採購庇護工場產品,但無法強迫。



◆ 薪貧買不起房 幸福好遠…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404416.shtml

【聯合報╱李沃牆/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金門金城)】2014.01.05

「幸福在那裡,天天等待它,年年期盼它,卻嘆不可得。」道盡許多民眾的心聲。

馬總統在元旦祝詞中強調:「全民拚經濟,讓人民幸福」,似乎告訴人民:全民若不努力打拚追尋,幸福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不諱言,經濟成長會改善人民福利,提高幸福感;換言之,經濟的好壞,攸關人民的幸福。只是多年來,拚經濟淪為口號,人民盼不到幸福,政府的確該負起責任。

進一步言,人民對幸福的滿意程度,表現在人民對政經環境、工作狀況、社群關係、身心健康及家庭生活的感受。馬總統信誓旦旦拚經濟之餘,如何讓人民也感受到幸福?筆者認為,下列幾方面若無法改善,追求幸福仍將是人民遙遙無期的「夢」。

論者有謂,政黨長期惡鬥內耗、民粹當道、政局紛擾不安,是台灣最大的危機,也是經濟向下沉淪的主因。因此呼籲,朝野摒棄意識形態對立,力求和諧團結、提升立法效率,合力攜手讓人民幸福。

台灣將進入高齡化社會,如何使民眾老有所終,攸關退休保障的四大年金瀕破產問題,曾吵得沸沸揚揚。但如何朝向財務健全、達到社會公平、世代包容並達務實穩健,最終能讓老年生活無虞,政府應加速改革步調。

另據統計,台灣有三百多萬上班族,平均月薪不到三萬元;實質薪資水準也倒退到十六年前水準,人民又如何能幸福呢?反之,企業獲利若無法成長,要求老闆加薪談何容易?全民拚經濟,改善薪資結構,唯有先加速產業結構轉型,提升附加價值與國際競爭力,否則,凍薪仍將是進行式。

在經濟自由化、全球化的浪潮下,加速了財富重分配,中產階級逐漸消失,M型社會取而代之,貧富差距難以改善。尤有進者,薪貧階級的興起成為台灣社會的一股隱憂。因此,全力拚經濟之餘,絕對要落實公平、正義,穩健的量能課稅原則,並扶助弱勢,提升民眾的幸福感。

「這年頭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成升斗小民的口頭禪。二○一二年,台灣整體房價所得比高達八點三倍(台北地區更達十二點四倍),遠較國際平均值的三至五倍高出許多。

居高不下的房價,不僅讓購屋者喘不過氣來,亦讓無屋者望屋興嘆。許多年輕夫妻買不起房、不敢生小孩,也無法安家立業,更無幸福感覺。改善供需失衡問題,增加青年社會住宅供給量、推動都更、重新檢討奢侈稅、土增稅及適當的利率水準,或能有效抑制房價,累積人民的幸福感。

「看見台灣」紀錄片,讓我們更加疼惜這塊土地;因此,在拚經濟的同時,政府也要兼顧環保及生態平衡,讓人民住得放心。另一方面,食安問題層出不窮,讓民眾食不安心,今後更要加強企業的道德及社會責任,才能有效提升人民幸福的感受。

推升經濟成長,是政府的責任;追求幸福快樂,是人民的權利。新年願景,民眾僅希望能擁有簡單的幸福,綜合來說,就是「團結和諧、經濟復甦、全面加薪、食能安心、住有其所、退有保障」。

fsj 提到...

向貧窮宣戰50年 美國輸了

【Upaper╱綜合報導】2014.01.06

美國前總統詹森50年前對貧窮宣戰,但貧窮比率只從19%降到15%,有4600萬人仍生活在政府認為低所得的貧窮家庭。

美國的貧富不均仍像1920年代般嚴重,貧窮和近貧階層人數空前多,而政府對創造機會和終結貧窮應扮演何種角色,又引發新論戰。

失業福利和糧食券計畫讓數百萬家庭得以維生,政府援助老年人的措施最成功,社會安全計畫和聯邦醫療保險,使老年人的貧窮比率從1959年的35%銳減至9%,但光靠政府福利計畫並不能消除貧窮。

安赫斯特麻州大學研究顯示,如把聯邦最低時薪從7.25元提高到10.1元,可使約500萬人脫離貧窮。不過,美國窮人最大的希望是加強經濟復甦,以降低7%的失業率,因為全職工作者只有3%生活貧窮,沒工作者則高達33%。

※ 相關報導:

* 單親媽養3兒女 謀生地瓜車被偷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jan/6/today-t2.htm

她每天工作超過十五個小時,天還沒亮就要起床張羅,一直叫賣到深夜才在寒風中收攤,她要養三個讀五專的孩子,她是一家支柱也是單親媽媽,但小偷卻偷走了她賴以為生的烤地瓜攤車,她空有勤奮卻無計可施,面對悲涼人生,她能怎麼辦?



◆ 打破凍薪魔咒

【聯合報╱黑白集】2014.01.06

台灣薪資停滯不前,馬政府呼籲大企業帶頭加薪,近日似有發酵跡象,包括統一、國碩、和大、上銀等企業均宣布了三到五趴的加薪計畫。要打破「凍薪魔咒」,需要有更多企業響應。

我國平均薪資停留在十六年前水準,和台灣的「悶經濟」一樣,都是亟待打破的魔咒。尤其,大學畢業生的薪資被定格在廿二K,不僅嚴重打擊年輕就業者,對國家發展也極不利。薪資停滯和經濟的欲振乏力,其實互為因果;若薪資這端的魔咒能夠破除,那端成長遲緩的悶局或許也有緩解的可能。

事實是,有些經營者樂於與員工分享利潤,有些經營者卻只關心自己財富的增減;有些企業家定期調整員工薪水,有些企業家一心想著縮減開支、裁遣人員。這次政府呼籲大企業帶頭加薪,工商界馬上有人回嗆:「先讓企業獲利」;更有人要求政府要對加薪企業提出「補助計畫」。這麼工於計算的經營者,約莫是「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的楊朱信徒;在這種企業工作,對加薪最好死心。

政府管到民間企業薪資,表面看似撈過界;然而,台灣的薪資不進反退其實不乏社會心理因素作祟,政府號召企業界共同面對,更能發揮集體效果,一舉推倒這層心理阻障。最笨的是,政府強令公營事業加薪,既發揮不了擴散作用帶動民間薪資上調,卻反使負擔轉嫁國庫。

政府當然無法要求不賺錢的企業也得加薪,但台灣超額儲蓄率去年創下廿五年來次高,顯示許多企業錢淹腳目,卻不知往何處投資。民間企業家若能拿出一些超額盈餘和員工分享,除有助鼓舞士氣、留住人才,也是善盡社會責任。

再說一次:除了創造就業,提供合理的薪資,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 畢業就創業 初犢無懼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106000409-260102

中國時報 (執筆:張翠芬) 2014年01月06日

邱嘉緣、張珮綺都是台大高材生,78年次社會系的邱嘉緣,和79年次財經系的張珮綺,在2012年春天大學畢業前的一門課結緣,社會學與財務金融兩者迥異的背景,激發了創業與創意火花,她們形容彼此以「管理學作骨架,社會科學是血肉,骨架撐起了軀體,而血肉則賦予了靈魂。」

兩個女孩從小就成績優異,卻不是死讀書的書呆子。張珮綺在衛道中學的大半時間都在玩管樂,負責吹薩克斯風,還擔任管樂社指揮,要搞懂各種樂器特色及領導統禦技巧,邱嘉緣高中就讀曉明女中,從小就參加童軍社,多才多藝。

大學畢業就創業,家人支持嗎?王美玉好奇的問。邱嘉緣笑說,爸媽很早就接受女兒「從小叛逆」這件事,已經決定的事就不會再改變,雖然擔心還是很支持。倒是張珮綺是經過一番家庭革命才獲肯定。

「我是瞞著家人到最後一刻,才全盤托出。」張珮綺坦承心裡很矛盾,爸爸也是自己創業開餐廳,非常了解創業會經歷的一切挫折困難,所以,她找到房子開始施工時,才告訴父母要創業,當下換來一陣暴怒、不同意、擔心…,父母要求她先有工作經驗再創業。雙方因此經歷一段冷戰期。

她們把理念和做的事情放上網路flyingV平台,陸續有媒體報導,開始引起注目,親戚朋友看到了也主動跟爸媽說「珮綺做的事很棒耶!」父母才發覺「女兒真的很認真在做這件事」,態度轉為接受並默默關心。

「年輕人的熱情是需要被點燃的!」邱嘉緣、張珮綺笑說,創投是把她們推入創業火坑的人,但整個計畫背後有一個「詐騙集團」的首領─社會系老師陳東升,他提供很多支援和經驗知識傳承,受到陳老師的影響啟發,現在台大已經快有第二個團隊即將啟動!



◆ 旺報觀點-兩岸頂尖人才 決戰市場

旺報 高行 2014年01月06日

過去兩岸人才的競爭侷限在台幹和陸幹的飯碗之爭,隨著跨國企業掀起任用陸籍「中國區總裁」的風潮,顯示競逐的事態已「向上發展」,演變為兩岸企業精英的頂尖對決。在大陸大力擴展內需市場的大趨勢下,市場敏銳度十足的陸籍高管,預見將占極大主場優勢,台灣的高階人才可得嚴陣以待。

挾著技術、管理、同文同種等優勢的台幹,一度在對岸職場上相當吃香,但隨著大陸人才崛起,以快速的學習曲線取代台幹的「可利用價值」,在中階人才的賽局中,包括傳產工廠中的幹部、保險、銀行業的種子部隊接連敗陣,硬是被大陸隊所取代。

隨著大陸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轉化,大陸高階管理人才的「本土化」優勢,將進一步被突顯。現階段大陸正著手進行新一波經改,當中的大主軸為擴大內需市場;與此同時,大力引進西方管理制度和經營觀念,儘管仍是必要但已成次要,而「貼近市場並能為公司開疆闢土」,便成為在陸企業甄選主帥的首要考量。大陸本土經理人,往往具有這項主場優勢。

不過,台灣的企業精英也不是沒有機會一較長短,惟要擺脫「重管理、輕市場」的舊思維,以創新角度重新擁抱大陸市場,仍有機會在兩岸頂尖人才競逐中占到上風。

fsj 提到...

王文華/「小確幸」是誰發起的?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408401.shtml

【聯合報╱王文華】2014.01.07

突然間,很多年輕人在追求「小確幸」。

和一位年輕女孩聊天,我問她如何以低薪買最新手機和名牌衣服,她說:「每個月薪水都花光了。」我問:「不想存錢買房子?」她說:「反正怎麼存也買不起,乾脆一輩子租屋,或者將來繼承爸媽的房子。」

爸媽們聽到這話一定又要感歎了!「月光族」、「沒志氣」、「目光短淺」、「想當年我們都在拚大事業,你們只知道小確幸」。

這感歎合理,但過度。首先,「小確幸」不能跟年輕人劃上等號。爸媽那時代,也有人只想獨善其身。而如今的年輕人,也有人靠體育、藝術、設計、創業站上國際舞台。

其次,「事業」的大小,未必和營收劃上等號。世界一流的咖啡達人,和黑心的上市公司,那個才算「大事業」?而我們覺得那些成為「台灣之光」的年輕人成就了大事業,他們搞不好覺得自己只是在追求小確幸。

其實,人各有志,「事業」的成敗,「幸福」的大小,看每個人價值觀而定。我們不必擔心那些本來就打定要追求小確幸,或大事業的年輕人。這兩極的人,不管時代怎麼改變,大環境好或不好,都會繼續做他們想做的事,不管世俗標籤是大或小。

真正該擔心的對象,是中間那一大群人。他們本來有探索大時代,成就大事業的渴望、潛力,但因為沒機會看到外面的世界,沒場合體驗人生的豐富情境,於是覺得台灣的舒適和便利是唯一選擇。加上台灣小,大環境又不好,他們自然順理成章地「小」下去,把「小確幸」當做天意、宿命,甚至時髦。

大人們怪年輕人沒有視野、格局、國際觀。但停下來想想,我們這一代在他們這年紀,有什麼國際觀?當初不也覺得留留長髮、辦辦舞會,就是人生的全部?

但後來我們慢慢懂了。成長的報酬和代價,是世故。所以這一代年輕人也會慢慢開竅,變得世故,不必焦急。

唯一值得焦急的,是大人是否給了年輕人易於開竅,能夠建立視野、格局、國際觀的環境?以及年輕人是否知道:除了小確幸,還有「大確幸」的存在?

大人們主導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中,有制度、典範、氣氛,讓年輕人追求大事業嗎?而年輕人在不好的環境中,有本領擺脫束縛,英雄造時勢嗎?

如果雙方都做不到,那雙方都是「小確幸」的發起人。下一代自然在懵懂之間把人生過小,或被迫只能過小的人生。

聊到這,年輕女孩的外國朋友走進咖啡廳。她介紹:「他是委內瑞拉人!」誰說他們的世界小呢?網路和通訊科技,讓年輕人最有本錢體會大時代,活出大人生。如果最後他們的人生只有小確幸,但願那是選擇,不是無奈。 (作者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 不當對待外勞 摘聘用資格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409212.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4.01.07

外勞雇主要小心了! 隨著在台外勞人數不斷攀升,勞委會也強化外勞權益保障,即將修正規定,如果雇主不當對待外勞,就會被取消聘用外勞的資格。

最常見的不當對待外勞行為有,要求外勞從事許可以外工作,例如到小吃店幫忙、朋友家打掃等,以往被查獲者,只要罰款,但以後一律要重新評估聘僱外勞需求,若限期不改善,則廢止配額,雇主立即失去聘用外勞的資格。修正內容已自即日起生效。

針對雇主實施無薪假,卻又向勞委會申請外勞從事相同工作,事後被查獲者,此次新增加重處罰規定,勞委會將廢止申請案所獲全數外勞聘僱許可及配額。

另外也增訂雇主對外勞有刑罰中如使人奴役、剝奪行動自由、恐嚇危害安全等,雇主全數外勞配額都廢止。另若聘僱外籍學生超時工作,也會依1:1(一個違法即取消一個配額)原則,廢止其外勞配額。

鑑於近年來外勞從事許可以外工作,以及外勞被雇主限制行動等案例愈來愈多,勞委會配合修訂雇主違反就服法相關規範廢止聘僱許可裁量基準,加強管理。

今天才有媒體又報導藝人疑似又將外籍看護工當幫傭使喚,勞委會此次修正,也將雇主要求外勞從事許可以外工作部分加重處罰,以往只罰3-15萬元,但修正後,雇主得重新評估申請外籍看護工資格,並限期改善,一旦未限期改善,直接廢止配額;若重新評估後不需要申請外勞,也不能再聘外勞。

如果外勞雇主資遣本勞或派遣勞工,應該先徵詢該勞工是否願意從事該廠外勞之工作,未徵詢或勞工願意卻未僱用者,也將被依1:1廢止配額。

以往若雇主被查獲涉及人口販運,一旦遭警察機關移送,或是檢察官起訴,或一審判決有罪,勞委會可廢止配額,但考慮警察機關移送,犯罪事實未必明確,因此放寬只有移送還不廢止,但新增遭「緩起訴」者,勞委會也可廢止配額。

※ 相關報導:

* 單親媽失竊地瓜攤車找到 鄰居停車糾紛報復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8408229.shtml

宜蘭陳姓單親媽媽的烤地瓜攤車被偷,還得湊錢賠生財工具,引起外界關心,昨天不少關懷電話湧入人安基金會羅東平安站,羅東警方也及時查到竊嫌是鄰居江姓男子,因為停車糾紛,故意偷車報復。



◆ 路口當舞台 魚怪裝演「變調基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407977.shtml

【聯合報╱記者郭建伸/基隆報導】2014.01.07

「我想用身體讓基隆的十字路口變成藝術場所!」基隆人李家安自製「魚怪裝」,去年9月起陸續在海洋廣場、碧砂漁港等地表演。他說,目前街頭藝人就是正職工作,由於造型獨特,基隆沒有其他競爭者,一次表演大約可賺1500元,「多表演幾次就可養活自己」。

25歲的李家安從經國管理學院畢業後,就和朋友自創「人型島嶼表演坊」,去年9月和團員環島快閃表演,引起許多民眾目光。

李家安說,和一般台北街頭的彩繪藝人不同,人型島嶼的表演者強調融入環境,大多數的表演者可能會靜止不動,「但我們時常跑來跑去,有時甚至會爬欄杆」。

街頭藝人看似裝備簡單,但每一次的表演都要做足事前準備。李家安說,每周有固定團練時間,運用公園內的設施,練習單腳站立、拉單槓轉圈等。平時也會上網搜尋影片,在家練習肢體協調。每次表演也要先熱身15分鐘,以免拉傷。

李家安的魚怪裝造型突出,常吸引路人目光。他說,從小在基隆長大,雖然深愛這座城市,但覺得這座城有太多奇怪現象,魚怪裝則是象徵象徵基隆的「變調發展」,就像美麗的魚受到輻射汙染後突變。沒有要刻意批評,只是將奇怪的狀態「用身體記錄起來」。

他說,當街頭藝人其實也有很多「職業病」,如腰和頸肩會特別痠痛,時常要去按摩筋骨。平時喜歡畫畫創作的他,未來也有意修讀國外的美術學程,「當街頭藝人是一個不錯的工作,時間彈性,收入也夠用,還能準備申請學校」。

街頭藝人的工作家人是否支持?李家安說,雖然有個從事財務工程的姊姊,但家人全都支持他,媽媽也是死忠粉絲,幾乎每一次表演都到現場觀看。

fsj 提到...

咬牙讀夜校 單親媽圓開店夢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2014/01/08

看不懂中文的印尼華僑李雲霜16年前嫁到台灣,幾年後老公去世,行動不便的她,不但獨力撫養2名孩子和婆婆,還一路從國小、國中補校,讀到新北市莊敬高職餐飲科畢業,考取4張證照,最近在家扶中心協助下,終於一圓開小吃店的夢,堪稱新住民學習楷模。

46歲的李雲霜,老家在印尼雅加達,民國85年,隻身到台中一家雨衣廠當女工,認識在建築工地上班的老公,兩年後她嫁到台北,生下一對兒女。

9年前,丈夫罹癌去世,撫養幼兒及年邁婆婆的重擔,頓時落在李雲霜肩上,她當過大樓清潔工,長期在養老院煮飯。

雖是華僑,李雲霜初來台灣時,既不會講國語,也看不懂中文,不管外出搭車或到市場買菜,都很不方便,「每次我向菜販買薑,都說成買『醬』,搞得對方霧煞煞。」

後來大女兒讀新北市新店區大豐國小,已有國小學歷的李雲霜,跟著讀大豐國小補校,畢業後又接著讀國中補校及莊敬高職進修部餐飲管理科。

「單親媽媽讀夜校,實在很辛苦。」李雲霜說,她下班後,晚上6點趕到高職學烹飪,10點才下課,根本沒時間照顧孩子。一度想休學,但擔心學業中斷,在老師鼓勵下,咬牙撐到最後。

去年6月畢業時,李雲霜已考取中餐、中式麵食、飲料調製、烘焙等4張餐飲類丙級證照,不屈不撓的她,前年還獲頒新北市模範母親。

去年李雲霜參加家扶中心「媽媽PI的奇幻旅程」微型創業計畫,由家扶補助租店面、張羅器材,1個多月前終於在莊敬高職附近開了小吃攤「DINI媽媽麵」,賣有印尼味的乾麵,盼將來存夠錢開餐廳,養活一家人。



◆ 違反勞基法 餐旅業超時工作最嚴重

李人岳 2014-01-08 中廣新聞

勞委會公布去年各地勞動檢查的統計結果,發現違反勞基法最多的情況分別是「延長工作時間未依規定加給工資」和「延長工作時間超過法令規定」等項目。其中又以餐飲和住宿業的違規比率最高,超過四成的受檢機構被檢查出有違反勞基法的狀況。

勞委會公佈102年各地勞動檢查結果,總計檢查14021廠次,違反勞基法的比率為26.2%。勞委會檢查處副處長張金鏘進一步表示,檢查違反勞基法最多的狀況是「延長工作時間未依規定加給工資」,其次是「延長工作時間超過法令規定」。

如果以行業別來看,以餐飲和住宿業的違規比率最高,高達41.9%,等於超過4成受檢查的住宿餐飲機構被檢查出有違反勞基法的狀況,其中又以「延長工作時間未依規定加給工資」的情況最普遍,達到15.2%,張金鏘說:『住宿餐旅業違反比例很高,到了41.9%,等於餐旅業被檢查,兩家中差不多有一家就違反勞基法』。至於「延長工時超過規定」情況最嚴重的行業則是運輸及倉儲業。

其他違規狀況最多的行業分別是藝術、娛樂及休閒業(40.2%),支援服務業(38.5%),支援服務業(38.5%),運輸及倉儲業(34.5%)和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類(30.8%)。勞委會提醒雇主,如果違反延長工時的相關規定,最重可裁罰30萬元罰鍰,並且公佈可公布事業單位和負責人姓名,經限期改善卻沒有改善者,更可按次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