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4

生態危機

◆ 聯合國:全球暖化 人類惹的禍
http://udn.com/NEWS/WORLD/WOR4/9040185.shtml

【經濟日報╱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2014.11.03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2日發表最終報告指出,氣候變遷幾乎可以完全歸咎於人類。各國政府現在,且必須在210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減至零,才能抑制快速惡化的危險。

報告中警告,助長地球暖化的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亞氮等三種主要溫室氣體,如今已達到至少80萬年來最高濃度。依此暖化速度,到2100年時地表平均氣溫將比1750年工業革命前提高攝氏4度,將使乾旱、洪災、海面上升及物種滅絕的情況更加惡化,並將導致飢餓、無家可歸、農物種損失,以及因資源短缺引發武力衝突。

聯合國的目標是在2100年之前,地表的平均溫度只比1750年高出攝氏2度,而目前溫度已比當時上升0.85度。各國如不採取額外措施以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到21世紀結束時全球暖化將非常可能對全球造成嚴重、廣泛且不可回復的衝擊」,包括格陵蘭廣大的冰層將融化,淹沒岸邊地區及城市,並干擾降雨,重創糧食生長。

報告中說,「要以能夠控制的成本,將地表溫度升高幅度維持在攝氏2度以內,時間已經所剩無幾。第一目標是2010-2050年間,排碳量將比2010年減少40-70%;終極目標是2050-2100年間將排碳量降到零,或負數」。報告中強調,抑制碳排量「不會嚴重影響」全球經濟成長,但如果延誤行動時機將使成本升高;大量減少碳排量將使全球產品及服務消費年增率僅下降0.06個百分點,對經濟的影響甚微。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宣讀報告時指出,「各國領袖必須行動,時間並不站在我們這邊」。

報告中提出的政策選項包括提升能源效率,放棄化石燃料並改用風力或太陽能。



◆ 大馬未來恐出現中級地震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9041451.shtml

【中央社╱吉隆坡3日專電】2014.11.03

馬來西亞地質專家指出,由於斷層活躍度提高,加上近期全球地震活動頻頻,原本非處在地震帶的大馬未來恐怕也會出現中級地震。

馬來西亞工藝大學(UTM)地質策略專家阿茲米哈山(Azmi Hassa)表示,過去幾個月地震頻傳,大馬無法倖免遭餘震波及,雖然根據地層運動顯示,大馬仍避開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但未來可能受頻密的地層運動影響,不排除出現中級地震。

他表示,過去兩週沙巴州東北部的外島就發生芮氏規模4.4地震,同時大馬半島也發生無數次餘震,主要是印尼蘇門答臘的震源逐漸靠近關係,若根據震源每年會移動1公分趨勢分析,未來恐怕會轉為強度大的有感地震,因此提醒大馬人應提早做好面對地震的心理準備。

大馬史上最強烈的地震紀錄發生在1976年的沙巴拉哈達杜(Lahad Datu)的規模6.2地震,當時建築都出現裂痕,並造成龐大財物損毀。目前大馬建築物普遍沒有抗震功能設計,只有少數高樓會納入抗震考量,例如雙子星大樓就有規模6至7抗震功能。



◆ 未見產卵跡象 野生中華鱘恐滅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03000700-260301

旺報 2014年11月03日 記者賴廷恆/綜合報導

大陸長江生態的變化,造成已有1.4億年歷史的長江3大鱘魚家族,最後希望所繫的中華鱘,也可能步上白鱘、野生達氏鱘的後塵,恐將面臨滅絕。10月底中華鱘研究機構再度對中華鱘自然產卵情況展開監控,預計明年1月發布的監控結果,將正式宣告此一長江旗艦物種的命運,野生群體是否就此走入歷史。

33年前長江3大鱘魚家族,仍是長江漁民最常見的魚類之一。但去年12月,包括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簡稱「長江水產所」)在內,大陸中華鱘4家研究機構監測即已發現,中華鱘不再產卵。

建壩截流 毀壞生態

對此32年來前所未見的狀況,今年8、9月間「長江水產所」再度受委託研究調查,仍未發現去年魚卵孵化成的中華鱘幼魚。「長江水產所」博士吳金明指出,1996年珠江的中華鱘徹底消失後,長江成為中華鱘唯一存活的淡水流域;不在長江產卵,即意味著此一自然物種的滅絕。

水溫漸升 不利產卵

「從葛洲壩工程的那一刻起,中華鱘的命運已經決定了!」1970年代興建葛洲壩對中華鱘的保護問題,曾引起爭論,一派主張修魚道,讓中華鱘進入金沙江產卵;另一派則主張人工繁殖,透過增殖放流增加中華鱘的群體規模。

政策最終傾向後者,也讓1981年葛洲壩截流前數量已降至2000餘尾的中華鱘,再度面臨另一浩劫。中華鱘產卵區由千餘公里的金沙江,縮減為0.5平方公里的江段;2003年葛洲壩下河勢調整工程的隔流堤,更讓產卵區僅剩0.1平方公里。

長江水溫升高,成為中華鱘滅絕的最後一根稻草。去年長江水溫未降至「臨產」所需20度以下,讓中華鱘最終未完成產卵使命,今年長江水溫至今似仍不利於中華鱘產卵。

小 靈 通

中華鱘

中華鱘為大陸特產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有1.4億年歷史,與白鱘並稱為大陸的「水中國寶」。中華鱘有其穩定的生殖洄游習性,成鱘由近海迴遊至長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帶產卵,孵化出的鱘苗順流入海,約10年後,幼鱘長大再行溯江繁衍後代。(賴廷恆)

※ 相關報導:

守護地球
人類與地球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研究:歐洲常見鳥類 數量大幅減少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1104-Rg0N

台灣醒報 莊瑞萌 2014.11.04

英國艾希特大學最新研究顯示,過去30年來全歐洲鳥類數量驟減,主要群體為常見鳥種,數量多達4億隻以上,但較罕見鳥種數量卻逆勢增加。學者因此呼籲保育計畫不應再以物種珍稀與否為標準,而應以實際對環境衝擊結果作為努力目標。

該研究發表於《生態學報告》期刊,據估計,過去30年間全歐洲常見鳥類數量減少4.21億隻,其中90%為常見鳥種,例如麻雀、雲雀、灰鷓鴣與歐掠鳥,其中又以最常見的麻雀情況最危急,這項結果也顯示人類應付出更多心力保育常見鳥類。

「由於人類受益於常見鳥種最多,其數量驟減因此令人擔憂,」艾希特大學研究人員理查‧英格表示,「顯然對人類而言,與自然和野生動物互動十分重要,常見鳥類大量減少對人類社會可能相當不利。」

鳥類數量減少主要屬於相對常見的鳥類,並非所有常見鳥類都在減少,例如大山雀、藍山雀與烏鶇數量都在增加。近年來白頭鷂、渡鴉、鶙鵳與石?等罕見鳥類也有增加趨勢,其原因與歐洲對此類鳥種直接採取保育行動有關。

動物保育通常集中在罕見物種,但這次研究指出,保育學者也應關注常見鳥類,例如傳統上與農田有關的物種。儘管影響範圍仍不明,鳥類消失原因可能與現代農耕方式、環境品質劣化及棲息地消失有關,也顯示人類控管環境的方式不適合我們熟悉的鳥類。

若非上千名田野調查志工依照學界標準計算鳥隻數量,並將數據交予國家監測計畫,此研究無法向歐洲保育界帶來這項重要訊息。

該研究匯集橫跨25國144種歐洲鳥類上千份個別調查,也顯現跨國合作監測計畫的重要性。學者表示,更大規模保育預算與心力應投入大範圍環境改善計畫,包含確保都市綠地與農業環境監測。

過去的經驗也指出,該計畫應以鳥類減少實際後果為議題,而非物種珍稀與否之分。



◆ 教授追蝸牛 發表28新物種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04000649-260107

中國時報 2014年11月04日 李義/高雄報導

國立高雄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黃重期鑽研蝸牛逾15載,常到野外採集發掘蝸牛新物種與分類,陸續發表20餘種並指定為「模式標本」。

台灣公開發表近300種原生種蝸牛中,超過200種是外國學者發表,發表者除擁有命名權還可指定「模式標本」存放地點。例如1865年英國駐台外交官斯文豪發表台灣第1隻蝸牛物種被命名為「斯文豪氏蝸牛」,模式標本就由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

150年來,英、美、德、日、印度等國生物學家陸續發表台灣蝸牛新物種,但模式標本分散各國博物館,作研究必須奔波各國,令黃重期感觸良深,因而矢志將研究成果留在台灣。

蝸牛喜好陰雨潮濕環境,他為找到蝸牛經常要冒著風雨或半夜到野外守候,他笑說「別看蝸牛慢吞吞的,運氣不好時,蹲到腿麻眼花,卻連1隻都採不到」。

他表示,採集到蝸牛後還需解剖,記錄特徵與DNA鑑定,為發表更多「模式標本」,建立完整台灣原生種蝸牛資料庫,再苦再累皆甘之如飴。

黃重期努力被看見,最近將倫敦自然史博物館館藏之台灣原生種蝸牛模式標本重新分類界定出28個物種,獲得期刊ZooKeys接受、列為第1篇。

fsj 提到...

過度捕撈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壽司料恐變
http://udn.com/NEWS/WORLD/WOR4/9044722.shtml

【中央社╱東京4日綜合外電報導】2014.11.05

料理最近曾獲美國總統歐巴馬享用且享譽全球的日本壽司之神小野二郎今天警告,由於過度捕撈,壽司餡料恐怕會有重大改變。

89歲的小野二郎告訴日本外國記者俱樂部(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of Japan):「我完全無法想像壽司未來的餡料會和現今使用的一模一樣。」

小野擁有獲米其林3星肯定、被譽為全球最佳壽司店的數寄屋橋次郎,他說:「我3年前告訴年輕手下,壽司料5年內將完全改變,現在這個趨勢正一點一滴成真。」

他特別提到國內高品質鮪魚短缺,使日本壽司業者改用大西洋藍鰭鮪。

協助小野管理這家店的53歲長子說,全球掀起壽司熱使需求增加,導致國內業者愈來愈仰賴養殖魚。

小野的長子並警告,高度珍貴的鮑魚、魁蛤等需逾5年時間才會長大的水生有殼動物,數量愈來愈少。

他說:「連未成熟的也一起被捕撈,使得數量大減。」

※ 相關報導:

* 全球第一隻「義尾」瓶鼻海豚死亡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27464

全球第一隻裝上「義尾」的瓶鼻海豚「福吉」(Fuji),本月1日在日本沖繩縣美麗海水族館因肝炎死亡。福吉12年前因為感染,被迫切除4分之3的尾鰭,在獸醫和輪胎公司合作下製作全球第一隻海豚義尾,讓牠得以在水中再次遨遊,故事後來拍成電影,福吉也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傳奇明星。



◆ 宜蘭綺麗珊瑚利澤園區 3年內完工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9044983.shtml

【聯合報╱記者鍾知君/宜蘭報導】2014.11.05

綺麗珊瑚有限公司今年在宜蘭縣利澤工業區購入4萬2592坪的生產事業用地,推動設立「文化園區」,作為珊瑚觀光工廠,昨舉行動土典禮,珊瑚博物館預計明年6月開幕,文化園區3年內完工。

文化園區工程分成3期完成,未來會帶動600個就業機會,縣長林聰賢說,目前綺麗珊瑚公司在台東的年營業額已經超過50億元,預估宜蘭未來會突破這個數字,帶動地方觀光發展。

綺麗珊瑚有限公司除了購入觀光工廠用地外,也購入相關產業用地約6800坪,配合觀光工廠發展,未來也會投入飯店的興建,同時向蘇澳港營運處標租1700坪土地設置珊瑚博物館,3個基地的投資額共達33億元。

綺麗珊瑚成立於1973年,從加工起家,原本只是高雄一家小小的傳統珊瑚製造批發商,後來變成知名的世界級珠寶企業,董事長洪明麗說,原本在民國99時便看中蘇澳港的土地,結果遇到蘇澳大水災,土地被破壞無法建設,因此轉而到台東投資,台東的珊瑚文化園區在100年底開幕,吸引人潮,後來看見宜蘭對於文化產業的注重,又回宜蘭投資。

洪明麗說,園區包含4個部分,目前會請營建公司先完成珊瑚博物館及加工流程展示區,讓更多人能體驗寶石珊瑚的製作過程,預計明年6月開幕。

※ 台灣有這麼多珊瑚可採?

* 外運土石違環評承諾 中科遭重罰1157萬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045178.shtml

環保署昨天公布,中科三期后里基地因園區公共工程土石方外運量,超過原環評核定量的一點六倍,依環評法及行政罰法加計不法利得,重罰開發單位中科管理局一千一百五十七萬六千元,創環評單次裁罰最高金額紀錄。中科管理局喊冤,認為雙方對計算方式認知不同,目前全案還在訴訟中。



◆ 珍古德訪台科大 種樹宣導環保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044665.shtml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2014.11.05

80歲的國際保育專家珍古德(Jane Goodall),昨天造訪台灣科技大學,並在校園內種下兩株楓香,傳播她的環保理念。珍古德說,從新聞看到台灣屏東海生館圈養小白鯨,讓她很難過,希望台灣能有專家學者組成專業團隊,評估小白鯨是否能野放。

珍古德與台科大淵源很深,2001年及2008年分別在校內種下樟樹、烏心石,都是台灣原生種植物,2008年台科大為表彰她對全球生態保護的貢獻,頒授她「人文社會名譽博士」,2012年台科大更在校園內,為她設立一座「愛在大地」公共藝術,讓師生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

珍古德說,台灣愈來愈重視環保,16年前她第一次來台,當時華西街有人殺蛇剝皮、有黑猩猩被關,甚至還有鬥狗賭博,很少人提到環境保育,但現在情況改善很多。

珍古德從1991年推動「根與芽計畫」,鼓勵年輕人投入環保工作,台灣目前從幼稚園到大專院校,有8百多個「根與芽」社團。

台科大昨晚為珍古德舉行「珍愛相見」音樂會,音樂人李壽全、張懸、王宏恩及玩聲樂團現場演出,珍古德也與台下學生分享推動「根與芽」計畫的心得。

※ 相關報導:

* 內湖生態園區 北市第2個肺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046103.shtml

前身為內湖垃圾山的台北市內湖生態園區,將繼大安森林公園,成為台北市的第二個城市之肺。長期致力於黑猩猩研究的英國環保學者珍古德博士,上午捐贈血桐、九芎等1600株台灣原生植物樹苗,由市長郝龍斌代表接受。

郝龍斌說,內湖垃圾山是用篩分方式,成功地一步步移除,開創台北市環保新里程碑,更創下亞洲先例;同時也要感謝市民配合垃圾減量、資源回收,才能使焚化廠有多餘空間可以處理開挖產生的垃圾。



◆ 新疆發現全球最大翼龍化石群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11050308-1.aspx

中央社 2014.11.05

陸媒中國廣播網今天報導,新疆哈密發現全球最大翼龍化石群,不僅數量最多,而且保存不同發育階段的雌雄個體,更有5枚立體化石蛋,對翼龍研究意義重大。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新疆哈密科考隊表示,人類在1784年首度發現翼龍,總共只發現4枚翼龍蛋,但4枚全都已經壓扁,能在哈密發現立體保存的蛋,可以瞭解蛋殼結構、生理演化。

此外,哈密考古也首度發現,翼龍頭骨上的「頭冠」是鑒定雌雄的關鍵,兩性間頭冠大小、形狀、厚薄都不相同。

報導指出,此一發現接受國際古生物學界審查時,匿名評審專家認為,哈密翼龍是國際翼龍研究最令人振奮的重大發現之一。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指出,哈密翼龍化石群源自1億年前的突發災難,導致翼龍大量猝死,因此當地可以同時發現幼年、成年的雌、雄個體,以及翼龍蛋。

fsj 提到...

帶把槍…去獵羌 狠殺14隻一車屍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7/9047691.shtml

【聯合報╱記者邱立雅/花蓮縣報導】2014.11.06

台東縣余姓、王姓男子到花蓮山區盜獵山羌,三小時獵殺十四隻,其中兩隻懷有身孕;警方掀開血跡斑斑的帆布,也被龐大數量嚇到,直斥兩人太狠,將山羌「抄家滅族」。

設籍台東延平鄉的余姓、王姓男子,日前向朋友借了一枝霰彈槍,四日凌晨潛入花蓮富里鄉永豐山區捕獵野生動物。警方表示,永豐山區因造林須時常砍草,山羌愛吃剛長出來的嫩芽,常成群出沒。

警方說,兩名嫌犯入山後,一路射殺山羌,因山羌習性膽小,聽到巨響逃跑至不遠處後,會回頭查看,反應不敏捷;兩人三個小時便獵殺十四隻山羌,再沿路「撿屍」下山。

警方接獲線報上山逮人,發現嫌犯駕駛的小貨車,車上覆蓋貨物的帆布血跡斑斑;掀開帆布一看,赫然發現十四隻山羌屍體,數量之多前所未見,其中兩隻還懷有身孕。

兩人辯稱,獵捕的山羌都是要帶回家自己吃的,不清楚山羌為何一直出現,才一直捕獵,也不知獵捕山羌違法。警方訊後將兩人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及槍砲罪嫌移送。

富里地區多位原住民表示,祖先雖有捕獵的傳統,但近年來幾乎已少有獵捕,且即使在早年捕獵的年代,規矩也是「夠吃就好」;一次獵殺十四隻山羌,且不分大小皆獵殺,真的太誇張。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中俄邊界動物天堂 虎熊出沒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06001059-260301

中俄兩國邊界綿延4300多公里,尤其是東部邊境毗鄰地區廣袤的原始森林和充沛水源,是野生動物棲息的極佳環境。尤其是東北虎、遠東豹和棕熊的出沒,更為此地豐富的生態增添神祕。

近年來,關於中俄兩國邊境地區野生動物「跨境」的報導,常成為媒體和民眾的焦點。前年冬季,中俄界河烏蘇里江已被厚厚的冰層覆蓋,一頭母熊帶著兩隻幼熊,從俄羅斯散步走過江面,漫步到達中國大陸境內覓食。

* 狗狗談交易 「玩具給你,早餐給我!」
http://udn.com/NEWS/WORLD/WOR7/9048603.shtml

狗狗既聰明又討人喜愛,那什麼時候牠們能夠將自己的本領發揮到極致呢?想必就是在討食物的時候吧!日前有網友在YouTube上分享了一段影片,影片中的米格魯Charlie為了得到食物,不斷地用眼神賣弄無辜,甚至還拿自己的玩具想和主人來場交易,這樣的行為讓網友大呼實在是太聰明、太可愛了!



◆ 鵝鑾鼻公園 魚槍盜獵客趴趴走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27671

自由 2014-11-06

學者帶外國團參訪 大表失望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國際石首魚保育專家趙寧,本月三日帶著外籍學者到鵝鑾鼻公園參訪,未料竟目擊大批釣客在景觀棧道旁垂釣,甚至還有帶著魚槍盜獵,他失望大嘆,「國家公園管制有夠鬆散!實在不知道怎麼跟國外學者解釋。」

趙寧教授今年六十六歲,長期在國外投入魚類分類研究,從巴西亞馬遜大學退休後,回到海生館成立「全球石首魚保育研究平台」,是海生館特聘研究員。

明眼人都知道 只有警察不知

趙寧三日帶著東南亞學者到鵝鑾鼻公園參訪,步行到海濱棧道時,發現礁岩上到處都是釣客,甚至還有人大剌剌拿著魚槍,擔心國家公園環境遭破壞,他們立刻到公園入口通知警察,沒想到員警竟推說不知情,還要他們帶路前往,「公園裡只有一處棧道,明眼人都知道哪裡有釣客,只有警方不知道。」

「我們總認為中國客破壞環境,其實台灣人也不遑多讓。」趙寧感嘆表示,台灣人如果自己都不守法了,實在很難要求其他國家遊客遵守,連國外學者都不敢相信國家公園能光明正大盜獵。

保七總隊調查 墾管處籲守法

保七總隊第八大隊大隊長林冠廷說,公園內通常由墾管處人員巡邏,不至於有員警不知道海濱棧道地點,會展開內部調查,未來將協調墾管處人員也可取締開單,盜獵行為可依國家公園法開罰三千元。

墾管處鵝鑾鼻管理站主任葉素亨表示,當天並未接獲盜獵舉報,因只有一名人員負責公園相關業務,取締上確有不足之處,針對釣魚部分,墾管處正進行分區分時開放政策擬定,目前園區內垂釣仍屬違法,呼籲民眾不要輕易觸法。

※ 相關報導:

* 陸船盜採紅珊瑚 日海空警戒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06000914-260108

在東京小笠原群島周邊海域盜採珍貴紅珊瑚的中國大陸漁船日益增多,海上保安廳估算約達205艘之多。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5日表示,已派大型巡邏船和飛機集中監視,但仍不足以因應。

氣象廳預測6日將有颱風逼近小笠原群島,除要求大陸漁船撤離,也不允許靠岸避風。自民黨將提出相關決議,要求日本政府徹底檢舉盜珊瑚的大陸漁船,並向中國政府嚴正抗議。

* 護新店溪魚類 花千萬造生態棲地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27870

營造新店溪魚類生態棲地,新北市從今年二月起陸續砸千萬經費,沿新店溪段坡度打造簡易魚道,並在溪床下設置箱型石籠,增加河川流動,以及改善部分溪段基流量不足問題。水利局副局長宋德仁表示,過去每到夏天,水量不足,就容易發生魚群暴斃事件,但棲地工程完工後,水域環境將大為改善。

* 集集搶救老樹 挖出樹根呼吸道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9047294.shtml

集集鎮長嚴鴻邦響應聯合報「給路樹一條活路」議題,昨天起全面搶救被水泥與柏油封樹的行道樹,首先挖開根部被柏油封住的百年芒果樹樹根,改鋪透水磚,讓它能呼吸。

這棵位在集集鎮文心路的百年芒果樹,承載著小鎮許多人的記憶。

....工人昨天用挖土機與鏟子,慢慢解除芒果根部的水泥等束縛。 游姓工人說,很多老朋友都吃過這棵芒果樹所結果實,「吃果仔拜樹頭,現在換我們來保護它,也算是一種回報。」



◆ 挑戰全球最深海溝 陸砸19億造潛水器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9047666.shtml

【聯合報╱記者林克倫/綜合報導】2014.11.06

一萬公尺級載人潛水器是國際海洋研究標誌性科技工程,大陸現透過學術與民間資本合作方式,投資人民幣五億元、約合十九億新台幣,打造「彩虹魚」號載人潛水器,預計二○一九年首度挑戰全球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

深海科學研究對海洋環境保護、探尋生命起源與地震預報等具有重大意義,現美國、英國、日本均已開展深海探測;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技中心主任崔維成指出,盡快部署研製一萬公尺級載人潛水器,對中國建設海洋強國戰略意義重大。

新華網引述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技中心主任崔維成的話表示,一萬公尺級載人深淵器(潛水器)「彩虹魚」號專案的總體設計,是打造全海深的著陸器、無人潛水器、載人深淵器和專用科考母船等,共同協同作業的「深淵科學技術流動實驗室」。

主要步驟和核心任務是:首期先進行萬米級載人潛水器的概念設計與關鍵技術識別,第二步是打造兩套驗證平台,由三台全海深著陸器組成的Ⅰ型,以及一台全海深無人潛水器的Ⅱ型;最後是研製萬米級「彩虹魚」號。

據了解,「彩虹魚」號整體經費約需人民幣五億元。上海海洋大學現透過重大科研項目機制創新,積極引進民營資本參與,目前正穩步推進;爭取二○一八年底完成建造,二○一九年到馬里亞納海溝進行載人測試。

依設計方案,「彩虹魚」號外型呈瘦長魚雷狀,與「蛟龍」號的胖鯊造型不同,兩者均採無動力上浮下潛原理,但「蛟龍」號是垂直下潛,「彩虹魚」未來改採四十五度角傾斜下潛,且載人艙材質的抗壓性更高。

在電力系統上,「彩虹魚」號正在研製壽命更長、動力更大的鋰電池;在穩定翼、聲納控制、通信等系統上,均需提升耐壓性能以對抗深海壓力,實際上是打造全新一代的深海潛水器。

目前「蛟龍號」已三次下潛至七千公尺設計深度,最深的一次達到七千零六十二點六八公尺;主任設計師、首批三名深潛員之一的葉聰透露,蛟龍號不會再下潛得更深,下一個紀錄將由新的潛水器完成。

fsj 提到...

江世明當選下屆世界獸醫師會會長 華人第1人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050862.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4.11.07

台灣獸醫師江世明今年9月當選下一屆世界獸醫師會會長,將於2017年上任,成為世界獸醫師會成立150年以來,首位亞洲會長,同時也是華人第一人。江世明表示,台灣在國際的地位屢屢被打壓,但透過台灣人在民間組織努力發光,成為國際社會應該重視的一員。

2013年 WHO警衛拒放行

江世明說,去年他以世界獸醫師會副會長身分,列席WHO年會時,中午離開會場休息用餐,再度回到會場,竟然遭警衛要求他出示身分證明;當時他只帶了台灣護照和駕照,即使身為超過100個國家、民間組織所推派的世界獸醫師會副會長,仍因警衛不承認台灣護照而不放行,一度被趕出會場;最後經幾番溝通,他才終於返回會場。

2012年 緬甸曾不發簽證

2012年,世界獸醫師會大會年會在緬甸召開,緬甸政府竟然不發給江世明簽證;他當下很困惑,身為副會長,且是年會重要的主辦人,竟然沒簽證,無法參加會議。於是江世明當機立斷,立刻取消在緬甸舉辦年會,轉至日本召開。

2012年 陸想踢台出會員

江世明說,中國大陸近年也想加入世界獸醫師會,兩次提出申請,上一回要求世界獸醫師會將台灣踢出會員,被江世明嚴厲駁斥。最近一次是2012年,中國大陸申請入會時提出三項要求:要求台灣入會名稱要改名、開會現場不能出現中華民國國旗,同時世界獸醫師會正式文件中也不能出現「台灣」兩字,所幸大會冷處理。

江世明表示,2017年上任後,將在平等互惠的條件下邀請中國大陸獸醫入會;因為世界獸醫師會是一個公正、非政治,且專業的民間團體,兩岸合作關係密切,沒有理由中國大陸不能入會。

他也希望推動獸醫師界的國際合作案和訓練計畫,展現台灣的研究成果。江世明說,世界獸醫師會是世界衛生組織WHO 、世界農糧組織FAO,以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的當然觀察員,擔任會長,對台灣提升國際地位有很大助益。



◆ 江世明「大」家庭…小孩、狗、貓、魚、龜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050868.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4.11.07

江世明是台灣的開業獸醫,他有一個「大」家庭,包括四個小孩、三隻狗、三隻貓、七條魚和一隻烏龜;這幾年他多數時間都投入國際獸醫事務,動物醫院交由同為獸醫的太太打理;江世明說,動物醫院有很多民眾棄養的動物,最後都成了他的寵物,而見每隻寵物個性都不一樣,讓他從動物身上看見另一種世界。

例如說,他家有一隻白貓很高傲、脾氣古怪,即使遇到他,也會張牙舞爪想攻擊,但唯獨對他八歲的小女兒非常順從,白貓和小主人常黏在一起,甚至願意讓小主人抱;但另外一隻紅貴賓,對主人不敢造次,卻偏偏獨不理會八歲的小女兒,個性鮮明有趣。

他表示,因為夫妻都是獸醫,家中寵物不斷,從平常的貓狗到松鼠,從小讓小朋友接觸動物,孩子們不怕動物,且會真心喜歡、愛護。

因為愛動物,更讓江世明積極投入動物福利工作;他說,台灣的動物保護在國際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雖不能說完美,但已算足夠與完善;動物保護不能無限上綱,政府應該教導民眾合理、善意的對待動物,而並非用嚴刑峻罰規範,更要透過教育和宣導防範未然,只靠嚴罰,無法達到目的。

江世明在國內獸醫界很活耀,連續兩屆擔任中華民國獸醫師公會全聯會會長,熱衷國際事務,希望讓台灣被世界看見,積極參與世界獸醫會的各項會務運作,沒幾年就被推舉參選世界獸醫會副會長,並當選下任會長。



◆ 疑違法捕抱卵蟹 死後棄野柳港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9049821.shtml

【聯合報╱記者祁容玉/板橋報導】2014.11.07

新北市成功行銷「萬里蟹」帶動商機,卻疑似有漁民違法捕撈抱卵母蟹,和其他死傷的螃蟹一起遭丟棄,上周有釣客拍下消波塊間的死蟹上傳臉書,新北市漁業處得知,已追查可疑的棄蟹者及供貨的捕蟹船主。

漁業署公告今年8月到16日到11月15日禁捕抱卵母蟹,但野柳漁港東側碼頭消波塊間1日出現大批死蟹,三點蟹、花蟹、石蟳都有,部分母蟹腹部「開花」抱卵。釣客發現後拍照傳臉書,留言「抱卵蟹禁止買賣,也不要這樣吧!」擔心海洋生態遭破壞。

漁業及漁港事業管理處獲報前往,發現螃蟹死亡後發臭,十分難聞。萬里區漁會人員清理清出50台斤死蟹,調閱漁港周邊監視器後,鎖定一名機車騎士追查。

漁港人員私下表示,主管機關僅在捕蟹船卸貨時,在港邊不定期抽查,查核難落實。

漁業處表示,將持續和漁民溝通宣導,此次違法捕撈抱卵母蟹,可處罰捕蟹船的船主3到15萬元。

※ 相關報導:

* 流浪貓遭腰斬 可愛犬爆頭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07000461-260107

新北市6日驚傳3起虐待動物虐死案!蘆洲區林姓女子的紅貴賓愛犬「茶茶」,疑遭室友的張姓男友持拖把打死,對方卻淡淡回應「只是死了1條狗」,她憤而報警;永和1隻流浪貓被發現後腿和尾巴遭截下,切口平整且死亡多時;五股某公司犬「銀子」倒在路邊奄奄一息,脊椎嚴重骨折,最後遭安樂死。



◆ 利用投訴電話 算出紐約老鼠數目
http://udn.com/NEWS/WORLD/WOR6/9050803.shtml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4.11.07

紐約市民談鼠色變,但一篇論文指出,紐約的老鼠數目可能比市民所想的少。

「紐約時報」報導,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26歲統計師奧爾巴赫最近贏了由倫敦皇家統計學會主辦的比賽:該學會已有180年歷史,奧爾巴赫的論文說,紐約市的老鼠比原先估計的少。

估計大約少600萬隻。

奧爾巴赫計算,全紐約市大約「只有」200萬隻老鼠,誤差15萬隻。

他捅破了紐約人口與老鼠一樣多的長久觀念;根據紐約規畫局截至2013年7月的人口統計,全市有840萬5837人。

紐約市衛生局統計老鼠的方法,有一項俗稱「老鼠索引」,做法是檢查老鼠集中地區的多棟大廈,若果發現老鼠蹤跡,便通知業主聘請防治專家處理。假如後續檢查顯示,業主沒有依從指示,便會發出違規通知。衛生局同時為大廈管理員、物業經理、業主、甚至有興趣的租戶,開辦訓練課程。

奧爾巴赫利用「311」投訴電話紀錄,計算出紐約市約有4萬500棟有鼠患的建物,以一個鼠群約有40隻至50隻老鼠計算,得出紐約市約有202萬隻老鼠。

fsj 提到...

TIVAC攝影首獎 25歲鄭如敏拍出兔子的靈魂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052290.shtml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4.11.08

把兔子當成「家人」看待的兔迷鄭如敏,以擬人化手法靈活呈現野兔性格,為原本製造殺人毒氣的日本小島注入療癒能量,昨天奪得首屆TIVAC攝影獎首獎。

二○一四台北藝術攝影博覽會昨天起在華山文創園區登場,特闢「當代法國展區」,並舉辦TIVAC攝影獎。同一時間,李鳴鵰、郭英聲、莊靈、全會華等十一位台灣攝影家的作品以「夢土」為名,已赴法國交流展出。

年僅廿五歲、專業攝影資歷才兩年餘的鄭如敏以「孤獨的溫柔」系列奪獎。

她從小是兔迷,七月赴兔迷心目中的天堂—日本大久野島(兔子島)攝影,她為兔子拍肖像一般,採取或趴或跪的低姿態,捕捉兔子或站或睡,以及伸懶腰、追逐、凝望……的神情。「用牠們的視角拍照」,也拍出了兔子的靈魂。

鄭如敏說,兔子島是世界大戰期間製作毒氣的場域,現在還遺留砲台等遺跡,島上上千隻野兔,遠看像是社會群體,其實彼此有自己的個性;野兔懂得身處在保護色的環境下,只要用心去發現,牠們會回饋給你「暗戀」般的眼神。

她拍了十五幅兔子影像,其中與她心境最契合的是一隻在孤獨中抬起腳來、自得其樂的兔子,「在鏡框以外還有無數隻兔子,但我只看到牠在理毛、伸懶腰、抬腿」。鄭如敏說,這種「我不在乎別人眼光」、神態自若的感覺,是「從我心境帶出來的視角。」

另一幅名為「守護」的作品,則捕捉到兩隻兔子雙腳搭在一起的甜蜜時光。鄭如敏感慨說,島上雖有上千隻兔子,但成雙成對的兔子不超過十對,就像我們在茫茫人海中很難找到伴侶一般。



◆ 保育員代母職 奶大穿山甲寶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08000468-260107

中國時報 2014年11月08日 陳芃/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動物園9月底喜迎穿山甲寶寶「芎梧」,但牠掌握不到吸奶訣竅,保育員只好兼代母職,每隔4小時餵一次奶,晚上都不能睡太熟、也不敢換手。這是保育員首度照料新生穿山甲。

穿山甲媽媽「穿芎」9月30日生下女兒,保育員取名為芎梧,梧桐有秋天的味道,也是強壯的大樹,希望寶寶健康長大。動物園表示,芎梧剛出生時身體呈微灰的粉紅色,眼睛半張開,出生1小時後就會爬行。

不過保育員發現,多數時間寶寶和媽媽都在調整餵奶姿勢,一直不成功。原本嘗試教芎梧吸母乳,但牠不會含乳頭;將媽媽的乳頭對準牠的嘴巴,芎梧又吸兩三口就放掉。加上體重從出生時的133公克掉到113公克,只好啟動人工哺育,餵食的過程也相當緩慢,3cc的奶足足喝了10分鐘。

動物園說,因為穿山甲不會發出聲音,保育員必須揣摩、學習其他穿山甲媽媽的育幼方式。剛開始每小時餵1次奶,現在每4小時芎梧就會自己起床找奶喝。保育員擔心錯過最佳餵奶時機,晚上都不能熟睡。又怕嗅覺靈敏的穿山甲,會無法適應不同人的照顧,所以保育員一直沒有換手。芎梧已從113公克長到313公克大。



◆ 熊鷹論壇 談原住民文化與保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9052239.shtml

【聯合報╱記者陳沛佑/內埔報導】2014.11.08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昨天舉辦熊鷹保育論壇,因熊鷹的絕種和非法獵捕息息相關,和排灣、魯開凱的羽毛文化轉變也有關聯,因此邀請了學者、保育人士及部落的頭目出席,討論文化兼顧保育。

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孫元勳表示,熊鷹屬於一級保育類,目前全台推估剩一千隻,目前最大問題是非法獵捕,過去原住民僅有頭目階級可以配戴,但隨著文化的變質,加上熊鷹羽毛屬稀少品,慢慢變成「只要有錢,就能買來配戴」,造成大量獵捕,以販買羽毛維生。孫元勳說,以熊鷹羽毛代表地位,是排灣族、魯凱族的文化,在野保法第二十一條,有針對原住民的傳統祭儀、習俗,列出宰殺野生動物的管理方法,卻只列魯凱可以獵「熊鷹羽毛」,漏掉了排灣族。

排灣族作家亞榮隆˙撒可努表示,現在出現「不是頭目也配戴熊鷹羽毛」的現象,是因頭目結構因為外來統治被瓦解,引發現代社經地位和頭目地位的直接衝突,盼年輕一代認真討論羽飾的意義,拿回傳統文化。

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組長管立豪表示,野保法內的缺漏,可以統合部落的意見後進行檢討修正,盼在文化和保育中取得平衡。

※ 相關報導:

* 兄把風婦行竊 「客家圓樓」80顆鴨鵝蛋被偷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9052314.shtml

苗栗縣後龍高鐵特定區的「客家圓樓」遊客服務中心周邊放養成群綠頭鴨、黑天鵝,開幕不到一周卻有八十顆鴨蛋、鵝蛋遭竊,警方循線逮捕邱姓女前雇工及其陳姓堂哥,但只追回五十顆蛋,已被吃掉卅顆,依竊盜罪嫌函送。

* 花蓮再爆兩例狂犬病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9050867.shtml

農委會防檢局昨晚公布今年10月30日確診花蓮兩例鼬獾狂犬病案例,這是防檢局進行例行性監測計畫後發現的病例,目前狂犬病仍侷限在9個縣市62鄉鎮的山區野生鼬獾,民眾要避免接觸野生動物,且家中犬貓應該施打疫苗。

* 巨無霸蜂巢 體積比人大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28343

信義鄉捕蜂達人葉明原,日前在明德村番仔山摘到一顆超大黑尾虎頭蜂巢,重量達一百斤,體積比成人還大,要兩名大人才能將蜂巢完整環抱,葉明原和蜂巢站在一起還顯得嬌小,連常在山區「走跳」的農民看到也說相當罕見!

* 台南市台江山海圳綠道「樹瘟」 又見5樹枯死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28504

台江山海圳綠道鬧「樹瘟」!近來行道樹接二連三枯死,在安南區路段已死了十多棵,昨天台江河川巡守隊在海東橋附近又發現五棵枯死,植株樹幹均長出病菌子實體,懷疑綠道已成為疫區,希望市府對症下藥。

fsj 提到...

拯救生態危機 巴西出軍護雨林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1110-64JY

台灣醒報 方家敏 2014.11.10

巴西政府11月起在亞馬遜雨林展開軍演,特別,鎖定過去西、葡2國爭奪的地點加強戒備,避免外國的盜採集團進入雨林濫墾濫伐。但環團指控,巴西政府近年,放寬農業主與伐木業者的限制,以迎合全球上漲的原物料,反而成為雨林縮減的最大元兇。

儘管近年來巴西的政經局勢相對穩定,沒有內亂外患,他們仍擔心可能會有潛在的龐大勢力企圖掠奪該國的天然資源。巴西亞馬遜軍隊指揮官奧利維亞表示,亞馬遜雨林有60%的分布範圍在巴西境內,且去年又爆出美國國安局竊聽總統羅賽芙的電話,造成2國關係緊繃。但目前美巴2國都否認未來爆發衝突的可能性。

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今年9月才宣布,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間,巴西境內的亞馬遜雨林因濫墾濫伐而縮小了3036平方公里,相當於巴西最大城市聖保羅的2倍。雖然此一數字相較於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的5843平方公里還少,但森林消失的速度與範圍已經嚴重影響生態平衡。

根據2010年的調查,在以3796位巴西民眾為基數的情況下,有超過半數的人認為,總有一天亞馬遜的資源會遭到他國掠奪,因此加強軍隊戒護實屬必要。事實上,早在1964年到1985年間巴西政府就意識到這點,並且在巴西雨林周邊加強軍力,如今有不少分析師仍持續討論他國政府強行進入雨林爭奪資源的可能性。

然而,綠色和平組織指出,巴西政府對伐木業者與農業主的放水才是導致資源消耗殆盡的主因,該國《森林法》在2012年鬆綁對小型地主的規範,讓他們能砍伐靠近河岸的林地用來畜牧或種植大豆,以迎合全球糧食價格上漲的需求;伐木業者也只消簽署補種樹木同意書便可砍樹而免罰。相較於外國掠奪資源,巴西政府的怠惰才是造成資源耗竭的最大元兇。



◆ 灰濛濛 埔里空氣全台最髒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10000467-260107

中國時報 2014年11月10日 廖肇祥/南投報導

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氣品質監測網資料,埔里鎮近日空氣品質惡化,達到對人體有害的標準,9日早上7時,pm2.5的空汙濃度甚至達到每立方公尺75微克,屬於高度汙染等級,榮登全國第一髒寶座。

pm2.5(細懸浮微粒)主要來源是工業、發電廠汙染、汽機車廢氣、燃燒廢棄物等,經研究,pm2.5很容易進入肺泡組織,影響全身免疫系統,誘發高血壓、氣喘等心血管、呼吸系統疾病,甚至猝死,特別是體弱的兒童、老人,更容易受到影響,埔里鎮由於是盆地地形,西部平原廢氣吹進後不容易消散。

關心埔里地區環境議題的熱心鎮民,在臉書上成立埔里pm2.5空汙減量自救會,隨時觀測環保署監測資料,提醒鎮民什麼時候不適合出外活動。

自救會發起人之一的林佳穎表示,埔里鎮內的汙染源,可透過勸導或取締減量,但境外的部分難以防堵,只能祈求降下大雨,將空汙物質帶走,但這絕非長久之計,針對對人體產生隱形卻又深遠危害的空汙議題,政府應當提出辦法,人民也要自律。

林佳穎說,若今天環保署pm2.5監測資料仍在高檔盤旋,建議有心血管慢性疾病的鎮民減少外出,非要外出,最好配戴口罩,減少pm2.5對健康的衝擊。

fsj 提到...

30年吉貝木棉 遭茶改場腰斬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11000446-260114

中國時報 2014年11月11日 莊哲權/台東報導

是誰如此「殺」風景!台東縣鹿野鄉龍田村近50棵約30公尺高的吉貝木棉蔚為當地美景,近日卻被發現遭腰斬,只剩5公尺樹幹,不僅村民心痛,遊客也傻眼,茶業改良場台東分場坦承,是因為林姓茶農反映,木棉樹影響茶樹生長,不得已花錢砍樹。

鹿野鄉龍田村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台東分場茶園旁,有1排約30年吉貝木棉,50棵筆直參天木棉排成1排,堪稱是當地最美麗景點之一。

一夕之間,原本美麗、高聳大樹,被砍到只剩5公尺樹幹,立在茶園旁宛如木椿,李姓村民說,看到這「殺風景」景象真想哭,怎麼可以這樣對待這些樹?

「這排吉貝木棉是龍田地標,如今往事只能回味」陳姓遊客說,這種亂砍樹行為一堆,去年旁邊綠色隧道小葉欖仁也被砍得像狗啃一樣,現在還沒長回來又把這排木棉砍成這樣,茶改場是不是「頭殼壞去」。

林姓農民說,他的茶園就在樹下,颱風來時曾有掉落樹幹壓垮茶樹。

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台東分場長吳聲舜無奈表示,木棉樹當初是他們種的,因多次接到林姓茶農抱怨,木棉樹種在茶改場土地,不得已花錢砍樹。

他說,有農民反映,公家就要處理,但是未完全剷除,經過評估留下5公尺高,是最好照顧高度,明、後年就會長出新枝枒。

茶改場員工表示,砍樹也是千百個不願意,公家單位因有農民反映就要處理,不處理又會被投訴,公僕難為。

※ 農民會發現,鳥不在了,蟲變多了,收入變少了。



◆ 別亂摸 長頸鹿膽小又長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11000527-260107

中國時報 2014年11月11日 張潼/台北報導

長頸鹿的保育員,身高連牠們的腿長都比不上,要怎麼照顧呢?台北市立動物園園區新增許多設施,其中,非洲動物區的長頸鹿餵食台,讓保育員可利用食物當獎勵,和怕生的長頸鹿建立感情;遊客也有機會在不到3公尺的距離外,觀察長頸鹿吃東西的模樣。

台北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長頸鹿給人的印象總是既優雅又悠哉,但牠們很容易受驚嚇。如1歲4個月的長頸鹿寶寶「小麥」第一次跟著媽媽到戶外時,就被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嚇到,4隻腳同時向外飛踢、速速跑開。

長頸鹿也是「長舌」一族,能用靈活的舌頭捲起樹葉送進口中,還會用舌頭來挖鼻孔、清理門面。

考量到長頸鹿動輒4、5公尺高,保育員照顧不易,加上「長舌」、易緊張等特性,今年動物園將原有的2公尺壕溝清理乾淨,讓長頸鹿可以更靠近遊客面;每天下午1點40分保育員進行「減敏親近訓練」時,除讓平常不喜歡和人接觸的長頸鹿,藉著食物當媒介,順勢和保育員建立感情,遊客也可趁機觀察保育員與牠們互動的情況。

曹先紹說,雖然是要建立感情,保育員還是要小心頭上的「流星錘」,因為長頸鹿長長的脖子也是牠們的武器之一,一不小心被掃到,可不是鬧著玩。就連小麥有次不小心比最有權威的爸爸「菊忠」先吃飯,菊忠也會毫不客氣用脖子撞開牠。

fsj 提到...

冰河期人類 最年幼骸骨美國出土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1112-EfrV

台灣醒報 莊瑞萌 2014.11.12

美國國家科學院最新論文指出,科學家已在阿拉斯加挖掘出2具冰河時期的嬰兒遺骸,據推論,這兩具骨骸是目前在北美極地發現最年幼的人類遺骸。

美國阿拉斯加菲爾班克斯大學教授班‧波特偕同考古學家與當地土著部落密切合作,終於獲得重大突破。科學家指出,2013年秋天已在阿拉斯加中部塔納納河附近,發現屬於冰河時期的人類骨骸,存在時間至少可追溯至1萬多年前。

研究人員從牙齒與骨骼確認遺骸性別及可能的死亡年紀,發現其中1名幼兒只存活幾星期,另1名則不幸胎死腹中。另外,稍早在同一位置則曾挖出3具遺骸,顯示當時有資源不足及糧食短缺狀況。

這次研究人員發現的嬰兒骸骨出土處,正好位於2010年考古地區附近,當時此地點曾發現1名3歲幼兒火化後的骨灰。波特表示,「從當時存在墓葬與火葬方式反映出,北美早期居民已有複雜的生活模式。」

研究人員從放射性碳計年方法發現,最新發現遺骸與之前發現火化的骨灰都是11,500年前同時期的遺跡,顯示墓葬與火化行為出現的時間,可能相隔不遠。根據德州農工大學考古學家瓦特斯表示,從嬰兒旁邊存有陪葬文物推論,當時的人類應該相當重視這兩名嬰兒。

波特指出,出土後的人類遺骸、相關墓葬文物與推斷兒童死亡與埋葬時間,將能增進人們更了解早期社會組成架構。這次發現也讓現代人對早期人類社會文化組織與喪葬儀式有更多了解。



◆ 褐根病入侵 8校58樹染病亡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29420

自由 2014-11-12

〔記者朱則瑋/宜蘭報導〕褐根病被稱作樹木界的「黑死病」,今年縣內有八間學校、五十八顆樹木死亡,感染的土壤面積有七百五十四平方公尺。宜蘭縣政府向農委會爭取經費,陸續展開防治,也呼籲學校落實通報,避免疫情擴大。

褐根病傳染力高,可藉由空氣、土壤傳染;縣府表示,縣內今年共有八間學校通報感染,包括大溪、二城、羅東與碧候等國小,以及內城、東光國中、蘇澳海事、南澳高中。

被感染的學校以東光國中最嚴重,共有十八棵樹木遭殃;校長沈如富說,六月間發現校門旁樹木有斑黃、枯萎情況,沒想到竟感染褐根病,經「樹醫」診斷後必須砍除,學校相當不捨。

為掌握「樹況」,縣府每一至兩個月,會針對縣內四百二十棵樹齡五十年以上的老樹進行檢測,目前發現三棵被感染。褐根病並非無法救治,但成本相當高,存活率約六成;大溪老樹三年前染上褐根病,花了逾四百萬元才順利救活,因此除非特殊性樹木,否則多移除處理。

縣府農業處林務科長蘇文甲說,學校、公家機關發現樹木枯萎等異常情況,應立即通報,縣府會統整數量向農委會林務局申請經費,九月進行勘查確定褐根病後,將樹木鋸掉並清除根部,整棵送往焚化爐燒毀,避免傳染擴大。

蘇文甲表示,褐根病會污染土壤,須挖一米深放入「燻蒸劑」消毒,再蓋上塑膠布密封,避免病菌藉由空氣傳染,一個月後再檢驗,確保菌源完全清除。

fsj 提到...

花東電氣化 環評沒過硬動工

自由 2014-11-13

通車才環差 環評委員批不合理

〔記者蔡穎、黃立翔/台北報導〕「花東線鐵路瓶頸路段雙軌化暨全線電氣化計畫」(簡稱花東電氣化計畫) 工程已接近完成,也已局部通車,但昨天才進行第三次環差專案小組會議,環評委員直批:「非常不合理。」鐵工局坦言,是因為「趕著通車」。

鐵工局坦言 因為趕著通車

環保署綜計處表示,開發單位還沒申請環評變更通過就動工,如環境督察總隊查核屬實,可依《環境影響評估法》開罰,處三十萬到一百五十萬元罰鍰。環保署副署長葉欣誠說,不便評論個案,但開發單位若違反環評承諾,環保署會依照環評法執行環評監督,「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違反環評法 可罰30至150萬

綠色陣線協會常務理事林長茂則痛批:「簡直是拿人民的生命財產開玩笑!」橋墩設計的改變牽涉到當地地質條件,還有河道疏通洪水的考量,若地質條件無法支撐火車通過怎麼辦,環保署應勒令停工。

環團憂地質無法支撐 要求停工

花東電氣化耗資二五四億元,今年六月廿八日已由總統馬英九宣告通車,當時已通到台東,目前台東到知本剛完工,正由鐵工局與台鐵聯手查驗,預計明年三月全線通車。

鐵工局表示,本次花東鐵路工程的變更內容主要為光復溪鐵路橋改建工程、新建三軒橋與檢討土石方調運數量。但環境督察總隊批評,四月開發單位報的土石挖方量和查核量「差很大」,有三個分區數字與原報告內容不符。鐵工局解釋,因為工程很長,必須分段進行,可能在申報上有些落差,會釐清並補充說明。

環評委員隨即詢問施工進度,鐵工局坦言,光復溪鐵路橋改建已完工,三軒橋新建工程也接近完成,環委林慶偉說:「很多變更程序已經完成了,這樣非常不合理。」要求資料補正後再審。

「趕著通車啊!」鐵工局東部工程處副處長許健宏坦言,報環差要很久,所以才把兩個工程變更一起申請,最後若被罰實在「沒辦法」。



◆ 台灣盲人5萬名 導盲犬卻僅41隻
http://udn.com/NEWS/LIFE/LIF1/9062598.shtml

【聯合報╱記者梁雅雯/高雄報導】2014.11.13

「既可不花錢飼養個性溫馴的狗又可助人!」台灣盲人數約五萬多人,有在工作的導盲犬卻只有41隻,數量嚴重不足,導盲犬協會持續募集寄養家庭,讓幼犬進入寄養家庭學習社會化和學習常規,導盲犬生活費則由協會全額負擔。

高雄一對年輕夫妻通過申請,試養2歲大的拉不拉多「無敵」時,看到牠穩定又貼心的反應,還會隨時注意主人動態;聽到來電答鈴時,把頭歪向一邊像在思考,直呼「好可愛」。也覺得家裡有了毛孩子變得更溫馨。

台灣導盲犬協會高雄辦公室行政秘書黃玉芬表示,部分盲人因為沒有出門必要、有其他輔具或有家人陪同,不需要使用導盲犬。但調查顯示,平均百名盲人就有1人,有使用導盲犬需求,若依此推估台灣約需五、六百隻導盲犬,但導盲犬養成不易。

由導盲犬種狗產出的幼犬,需先在寄養家庭一年到一年半,學習社會化及常規,再會回到協會,由訓練員評估是否能夠成為導盲犬。可成為導盲犬的狗會進行代步訓練,包括專業的閃避障礙物訓練等,約幾個月到一年就可上工。

黃玉芬說,拉不拉多成為工作犬的成功率高達七成,也因此目前台灣導盲犬的品種主要是拉不拉多,另外還有黃金獵犬或黃金拉拉,牠門的性情較穩定。飼養上需以盲人的角度,教牠們手勢和指令,和一些特殊規定,如不能上沙發或床等。

台灣導盲犬協會希望,能召募更多有意願的家庭義工,依導盲犬的養成辦法飼養,可上台灣導盲犬協會填寫申請書,或電洽(07)976-5151。



◆ 恆春半島發現3種新陸蟹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29628

自由 2014-11-13

恆春半島的陸蟹多樣性極高,海生館典藏經理李政璋日前又在車城保力溪口及滿州港口溪,發現大衛擬厚蟹(Parahelicedaviei)、毛緣擬厚蟹(Parahelicepilimana)與披毛擬厚蟹(Parahelicepilosa)3種新紀錄種陸蟹。恆春半島今年已經記錄到6種新紀錄種陸蟹,且連續2年都記錄到新紀錄種。

李政璋說,擬厚蟹屬有明顯的雌雄二型,雄性螯指基部有一叢絨毛,雌性則無,過去因只採集到雌性,沒有觀察到關鍵的雄性特徵,所以長久以來都沒有被鑑定出來。

(記者蔡宗憲)



◆ 前所未見?加拿大發現1.8萬年恐龍化石
http://udn.com/NEWS/WORLD/WOR4/9063150.shtml

【中央社╱多倫多12日專電】2014.11.13

加拿大亞伯達省2013年洪災,使得兩名漁民得以發現1個有8000萬年歷史的恐龍化石。化石中的恐龍可能屬前所未見新發現物種。

兩名漁民發現的巨石,有1300公斤重。巨石中嵌有1個鴨嘴恐龍。從巨石上可以見到鴨嘴恐龍的部分軀幹、頸部、胸部。發現地點在亞伯達省列斯橋市(Lethbridge)西南方的城堡河(Castle River)。

亞伯達省皇家泰瑞爾博物館(Royal TyrrellMuseum)相信,洪水順著河床將這塊巨石沖下,漁民因此得以發現。

泰瑞爾博物館恐龍館館長韓德森(DonaldHenderson)表示,經過洪水推滾,加上河床底滿布鵝卵石和巨石,化石仍保持完好,令人驚異。

泰瑞爾博物館立刻派遣直升機,將1300公斤重的巨石運至博物館。韓德森表示,亞伯達省南部曾發現過鴨嘴恐龍化石,但這次發現的鴨嘴恐龍與以前發現的不同。

韓德森說,亞伯達省在白堊紀時代,鴨嘴恐龍很普遍,但這次發現鴨嘴恐龍化石的地區完全是1個新的區域,使他有信心,今後可能還會發現更多的恐龍化石。

未來數個月,博物館科學家們將研究這個新的鴨嘴恐龍化石,以斷定這是不是前所未見的物種。

泰瑞爾博物館發言人隆第(Carrie-Anne Lunde)表示,館內古生物學家相信,巨石中的鴨嘴恐龍軀幹應算完整,且保持原來形狀。隆第表示,一定曾經發生過什麼事,使得這個恐龍化石以三度空間完整的被嵌在巨石中。

鴨嘴恐龍是草食動物,曾在亞洲、歐洲及北美被發現。牠們被稱為鴨嘴龍,主要是因為牠們頭型類似近代的鴨子。

※ 影音詳見原站。

fsj 提到...

谷歌開發網站 非法捕魚無所遁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15000073-260203

工商時報 2014年11月15日 記者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金融時報報導,谷歌周五在雪梨發表一個專門追蹤非法漁船的網站原型,期望日後能免費開放大眾使用,讓全球網路使用者協助各國政府打擊非法捕魚問題。這也意味此一網路巨擘開始介入具有高度政治敏感度的環保議題。

這個名叫「Global Fishing Watch」的網站是谷歌和海洋保育團體Oceana及電子地圖開發組織SkyTruth共同研發,能透過衛星偵測漁船自動識別系統發出的訊號,再透過「行為演算」分析目標漁船的行進模式,藉此判斷該漁船是否在保育區域非法捕魚。

負責這項研發計畫的谷歌經理蘇利文(Brian Sullivan)表示:「如今我們已有足夠技術與規模來解決這類全球性的問題,這是幾年前無法辦到的事。查緝非法捕魚只是其中一例。」

據科學家估計,未經核准擅自在各地捕魚的拖網漁船每年非法漁獲量達2,600萬公噸,導致全球每年承受230億美元經濟損失。在政府腐敗或執法效率低落的國家,非法捕魚已經威脅當地漁業生計。

儘管部分人士擔心谷歌網站將暴露私密捕魚點,但是Oceana美國地區副總裁薩維茲(Jackie Savitz)認為那是不實指控,因為市面上早就出現業者買賣漁船位置的相關資料。

根據Oceana提供的報告,谷歌研發的網站順利追蹤到去年9月1艘拖網漁船在俄羅斯東岸保護海域非法捕魚,以及去年2、3月另1艘俄羅斯漁船多次在斐濟經濟海域非法捕魚的情形。

報告稱,假設當時有民眾主動利用網站向當地主管機關舉發,政府或許就能及時執法。蘇利文表示,目前網站原型能同時追蹤3,000艘漁船動態,未來隨著衛星數量增加,網站能夠負荷的漁船追蹤數量也會擴大。

谷歌計畫在2年內開放大眾使用該網站,但前提是先籌到300萬至500萬美元網站營運資金。



◆ 台灣最大沉香園區 坐落苗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15001013-260306

旺報 2014年11月15日 記者賴廷恆/專題報導

海峽兩岸「沉香熱」越燒越烈,台灣更是全球沉香最大的消費國之一,國際間供不應求、日益稀少,中南半島、東南亞產地的沉香樹均面臨濫砍乃至瀕臨滅絕。值此同時,鄰近高鐵苗栗站悄然孕育出全台灣最大的沉香園區,30公頃的土地上,星羅棋布著萬株沉香樹,兼具保育、觀光、農業經濟發展等多重意義。

面對「聞香」而來的訪客,戴著帽子、輕便打扮,在園區內巡視的「沉香達人」劉政池娓娓道來,兩岸展開「搶香」大戰其來有自:天然沉香為自然界珍稀的香料,形成時間通常長達數十年,樹脂含量高的高檔沉香更需上百年的時間才能結成。

台提煉技術 獨步全球

隨著經濟發展,尤其近5至7年來,大陸進口沉香的質與量均有急起直追之勢;目前上海以南,包括廣西、海南島等地,開始大面積人工種植沉香樹,但培育至結香至少需5至10年,而且並非每株樹都能結香。

早自日據時代,台灣即已嘗試人工培育沉香樹,但直到1983年「中華貿易協會」將越南政府贈送的高級奇楠沉香樹種苗,交由民間團體於中部及彰化地區進行馴化、栽培繁殖,經不斷選育、繁衍成林後,才確定沉香樹已可適應台灣土質、氣候環境;發展至今台灣的沉香生技提煉技術,更是堪稱獨步全球。

沉香博覽會 盼兩岸攜手

眼前這片位於台13甲省道旁的沉香園區,擁有各地移植而來、每株均有編號,樹齡25至35年的沉香樹,不僅為全台灣面積最大、棵數最眾,而且樹齡最高。劉政池拾起掉落地上,人稱「沉香舍利子」的沉香樹種子,欣慰地表示園區擁有先進的沉香基因組培與植菌技術,尤其沉香樹活體內真菌植入方式,讓分泌油脂「沉香」所需時間遽減,泌油量大增,油質更達頂級沉香的標準。

啜著一口沉香茶,迎著陣陣薰風,劉政池談起園區亦已研發出沉香酒、沉香菸及沉香精油香水等衍生性產品。由他擘畫的沉香園區未來藍圖,包括沉香生態步道、觀光工廠等,並希望兩岸能攜手舉辦,由「少林醫生技開發公司」籌備中的沉香國際博覽會,不僅展現保育、高經濟農業發展的成果,同時也再現、弘揚宋朝文人雅士傳下的「香道」。

小 靈 通沉香

沉香樹為常綠喬木科,須受外在侵襲、傷害或病變,經自體分泌樹脂、日久凝固結成沉香,依香脂密度及生成時間長短,區分品質、等級。把沉香心節置放水中,全沉者稱沉水香或水沉香,半沉者稱棧香,不沉者稱黃熟香。目前亞洲主要產沉香國家有越南、寮國、印尼及馬來西亞。(賴廷恆)

※ 相關報導:

* 香道 為中國固有 非源自日本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15001017-260306

同於「茶道」、「花道」,一般人往往以為「香道」源自日本,實則中國唐宋已有、傳入東瀛;也讓「沉香達人」劉政池一談起,「台灣有,大陸也想有」的沉香種種,尤其先進獨有的沉香生技提煉技術時,忍不住指出彼岸北京逐漸風行的「品香」,與中國固有「香道」大有淵源。

....沉寂百年後,兩岸再度提倡「香道」,品香不僅講究心淨、身淨,且需器具、環境俱淨,品香過程「近聞其香,遠品其馨」,品香步驟則包括燒炭、搗灰、入炭、切香、置香、清爐,之後才能品香、記錄。品香時選擇的沉香級別,亦有諸多學問。



◆ 中國新富豪瘋隕石 砸重金不手軟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9065821.shtml

【世界日報╱中國新聞組/北京14日電】2014.11.15

據外媒報導,中國的新富階層正掀起一股在全球高價蒐購隕石的熱潮,品相好的隕石碎片價格目前已被炒到數十萬美元。有觀察人士分析,對於中國的新富階層而言,擁有一塊隕石比開豪車、穿名牌和住豪宅更能彰顯其財富和身分。

西班牙阿貝賽報報導,考古學家或古生物學家普遍認為,富豪蒐購隕石收藏是破壞和盜取大自然寶藏的行為。外界也認為,中國新富階層加入搶購行列卻改變了隕石貿易的「生態系統」,有些新買家只關注隕石值多少錢,完全不關心其科學價值。

據了解,一位中國富豪花十幾萬美元買下一塊隕石,因其墜落地在俄羅斯一個名叫謝伊姆昌的地方,這塊隕石被命名為「謝伊姆昌」。據稱,這是一塊具有數千年歷史的隕石。

雖然價格不菲,但是這位富豪認為物有所值,因為隕石是來自外太空的瑰寶。他在收藏室的玻璃櫃中還珍藏著數十塊這樣的隕石。

對於中國一些新興富豪而言,擁有一塊隕石可以顯示自己獨特的品位。畢竟汽車再高檔也是由人製造出來的,隕石卻是獨一無二的,是人力無法創造的。

另據廣西新聞網報導,專家分析認為,收藏熱和藝術品收藏的高回報率緊密相連,許多人在它身上寄託著一夜暴富的夢想。

無論是撿到隕石還是收到隕石,廣西一些隕石持有人都希望這些「天外來客」能夠讓自己「石」來運轉,賺一筆意外之財。可事實上,這些隕石並未讓持有者發財。

廣西地質博物館有關專家表示,目前中國並沒有人「燒錢」來收藏隕石,此外,一些隕石持有人不願進行權威鑑定,導致市場上的隕石魚龍混雜,有價無市。

fsj 提到...

紐約第一家永久貓咖啡 即將開張
http://udn.com/NEWS/WORLD/WOR6/9068772.shtml

【經濟日報╱記者余曉惠╱即時報導】2014.11.16

從日本緣起的貓咪咖啡店在全球蔚為風潮,如今紐約第一家貓咪咖啡店即將開幕,店內所有貓咪開放領養,將成為愛貓族的好去處。

在位於紐約下東城的「Meow Parlour」,顧客可以預定上網,享受店內12隻小貓的陪伴,收費是每半個小時4美元。店內提供咖啡、茶、糕餅和甜點,將在12月中旬開幕。

Meow Parlour老闆說,紐約太多人想養寵物,但因為居住空間狹小、費用太高,無法如願。2012年一份研究顯示,紐約養寵物的人數比全球平均值低了60%,目前紐約市約有50萬隻家貓和60萬隻家犬,相當於每三個家庭有一隻寵物。

目前美國已有臨時的貓咪咖啡店,上個月加州則剛成立第一家固定的貓咪咖啡店。丹佛、波特蘭等地也有成立貓咪咖啡店的計畫。



◆ 放生千隻鼠求贖罪 村民抓狂逮禍首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4/9069503.shtml

【數位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4.11.16

放生動物儀式一向有著「行善積德vs.導致濫捕」的爭論,但現在竟有人放生老鼠?大陸廣州市一處農村,5名外地人進來放生千隻老鼠,整個村子搞得雞犬不寧,村民驚慌哀號,憤怒的上百位村民把這5位「放鼠人」禍首團團包圍,把他們扭送到派出所。

廣州日報報導,這件離奇的「放鼠」事件發生在廣州鰲頭鎮黃茅村,14日下午一輛麵包車悄悄停在該村一處路邊,突然村民發現田裡多了一堆黑乎乎的老鼠,有村民說,這些陌生人不但在農田裡放老鼠,還跑到村邊房屋放。

「有人在村裡放老鼠啊!」一些村民喊了起來,「一會兒,就有上百村民聞訊趕來,大家堵在田間、村中小道等,不讓放鼠人離開。」最後這5名放鼠人逃走3個,2名被村民抓到,還把麵包車扣了起來。

最後兩人坦承,說一共放了172斤(約86公斤)老鼠。鎮裡送上老鼠藥到村落,抓到的鼠屍堆起來約有半個蛇皮袋多,還在山裡挖了一個大土坑埋鼠屍。放鼠人在被公安問起動機時,只說自己是「做善事求贖罪」,並非與任何村人有恩怨。

※ 這是「放死」不是「放生」。

fsj 提到...

發現新小行星 命名「林書豪」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072809.shtml

【聯合報╱陳皓嬿】2014.11.18

我國業餘天文觀測家蔡元生和中國業餘天文愛好者陳韜,二○○九年在火星和木星間發現一顆新的小行星,本月初由國際天文總會小行星中心確認,正式命名為「林書豪」(Linshuhow)。

蔡元生表示自己是林書豪的粉絲,兩年前林來瘋時深受感動,才用林書豪之名命名小行星。



◆ 大馬發現逾2億年恐龍化石
http://udn.com/NEWS/WORLD/WOR4/9072475.shtml

【中央社╱吉隆坡17日專電】2014.11.18

馬來西亞丁加奴州發現3種類型恐龍化石,估計超過2億6500萬年。

大馬媒體報導,由17人組成地質科考團隊上月在登嘉樓的咖高山(Gunung Gagau)區,發現恐龍化石,化石包括腳印、骨骼和牙齒,經初步分析後料屬於3種恐龍類型。

其中牙齒化石約1.5公分長,以及當中的部分腳印是屬於禽龍(Iguanodon);至於腳印化石則分別屬於獸腳亞目(Theropoda)的肉食性恐龍,以及蜥腳下目(Sauropoda)的草食性恐龍。

至於在岩石中被發現的恐龍骨骼,至今尚未確定屬於何種類別。

大馬礦物和地球科學部表示,發現的恐龍化石完整,並且有可能發掘出更多恐龍化石,目前將與國家森林局及國家公園研商,列為重要資產保護區。

這是首次在丁加奴州挖掘出恐龍化石,之前大馬曾在彭亨州挖掘恐龍化石。


◆ 陸善待普亭虎 「只差沒當祖宗供」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9072868.shtml

【聯合報╱特派記者汪莉絹/北京報導】2014.11.18

被稱為「普亭總統虎」的老虎庫賈越界出現在黑龍江,當地林業局長自稱壓力很大,「只差沒把牠當祖宗供起來」。

東北虎是世界瀕危野生動物之一,目前全球僅存不到五百隻。俄羅斯總統普亭今年五月親自放生三隻東北虎,並套上GPS項圈,以便觀察行蹤。

澎湃新聞報導,十月中旬,黑龍江蘿江縣林業局長陳志剛收到「總統虎」庫賈入境的消息。十一月十四日,黑龍江林業廳證實,庫賈在太平溝自然保護區內太平溝和金滿囤林場之間,距中俄界江黑龍江數百公尺,且每天沿江行走。專家分析,牠可能是想渡過黑龍江。

庫賈進入了中國後,俄羅斯專家就致電中國動物保護組織,請求善待。為迎接庫賈,陳志剛說,「有人說牠到中國來,立馬就要被端上桌了,皮也要做成地毯了,瞎說!我們把牠當座上賓」。

為了讓庫賈「賓至如歸」,太平溝保護區派出大量人員巡查偷獵者或捕獸夾。前兩天,在太平溝頭道溝安裝的相機已抓拍到了兩張照片,證實為「庫賈」,且可看出「庫賈」很健壯,比剛被放生時胖了一大圈。

「這麼多年從來沒有來過,來了咱們就要好好善待它。」陳志剛說,但庫賈身分特殊,他坦言承受著不小壓力,「可千萬別出啥事」。

※ 相關報導:

* 3歲貓熊野外受傷 求助保護站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11180291-1.aspx

中國大陸四川唐家河自然保護區表示,昨天在執行生態監測任務時,發現一隻遭黃喉貂圍攻受傷的3歲野生貓熊,工作人員研判,牠「可能是跑來求助的」。

大陸中央電視台今天報導,醫療救護隊幫受傷貓熊做完手術,縫了100多針,貓熊已平安度過術後第一夜。工作人員幫牠取名「平平」,希望牠平安度過難關。



◆ 海豹性侵企鵝連4起 其中1隻被吃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7/9073979.shtml

【數位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4.11.18

南非普勒托利亞大學的科學家在南極研究時,目擊四起海豹性侵企鵝的場面,其中三起「凶嫌」放過被害者,但有一起海豹洩欲後就把企鵝吃掉了。

英國鏡報報導,科學家在2006年首次觀察到海豹性侵國王企鵝。海豹體重達200多公斤,壓在只有16公斤的企鵝身上。四次的觀察紀錄中,有三隻企鵝慘遭性侵後獲釋,其中一隻有明顯外傷,其他的不確定有無內傷。最慘的一隻是慘遭性侵殺害,事後被海豹吃進肚裡。

研究員目前不能解釋為何海豹有這種行為,推斷牠們缺乏性經驗、感到沮喪及具攻擊性,也懷疑可能是海豹間互相模仿,才會嘗試與企鵝交配。

※ 相關報導:

* 盜採珊瑚 日本逮捕陸籍船長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11180388-1.aspx

日本共同社今天報導,日本第10管區海上保安總部昨天逮捕梁菊夫、何長坤兩名中國大陸籍船長,兩人當時正在鹿兒島縣南薩摩市海域違法採撈珊瑚。

報導指出,17日上午,南薩摩漁業協會通報發現疑似中國漁船,海保飛機確認兩艘漁船在日本領海拋投漁具,海保人員登上漁船檢查時,梁何兩人承認捕撈珊瑚,被依「外國人漁業規制法」當場逮捕。

fsj 提到...

守護阿塱壹 500人恆春誓師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075291.shtml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恆春報導】2014.11.19

阿塱壹古道因台26線貫通工程引發關注,有候選人最近以貫通當政見;恆春半島多個在地社團為此成立「守護阿塱壹古道聯盟」,昨天在恆春東城門廣場誓師成軍,將利用網路串連並凝聚支持守護的力量。

「守護阿塱壹古道聯盟」發起成員橫跨恆春半島滿洲、牡丹、車城與恆春4鄉鎮,包括旅宿業者、生態文史研究專家學者、在地商家與藝文工作者,昨天有逾500人到場參加誓師大會,希望透過在地人齊聲吶喊,呼籲各界響應支持,留給子孫永續的環境觀光財。

發起團體之一的瓊麻園城鄉發展文教協會總幹事黃蘭卿說,3年多前,屏東縣政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將阿塱壹古道公告為禁止開發的「自然保留區」,雖然每天只開放300名觀光客進入,既保留自然美景,也帶來不少觀光商機,讓他們以守護這塊海岸淨土為榮。

「來做負責任兮這一代,勇敢講出咱兮愛,出賣家園不應該,破壞自然是真害」,台灣文創音樂大獎得主(原住民語)首獎的戴曉君及民謠傳藝師黃卻銀,先後用民謠帶領眾人唱出宣言;聯盟並製作寫有「守護阿塱壹,永續留子孫;阿塱壹愛留落來,疼惜台灣好所在」對聯的巨幅手染布,垂掛在百年城牆上,為歷史見證。



◆ 回響/新工法除消坡塊 救海岸線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php?ART_ID=5171

聯合晚報 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2014.11.19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調查全台消坡塊總長達850公里,幾乎三分之二海岸都被消坡塊圍住,水利署上午表示,已採天然塊石覆蓋消坡塊、以竹編圍籬定沙取代消坡塊或直接移除等新工法,回復海岸自然風貌。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天審查海岸法草案,會議無共識。包括周倪安、李俊俋等多位立委都對台灣海岸到處可見的消坡塊提出質詢,李俊俋表示,台灣海岸線高達55%是人工海岸,另有30%是一般人無法進入,一個四周環海的海洋國家,人民卻到不了海岸,情何以堪?

周倪安表示,參考日本、澳洲、歐美國家,沒有一個國家用消波塊把美好的海岸線團團圍住,相關單位怎麼解決全台四處可見的消波塊?

水利署副總工程司張國強表示,目前以避免減損僅剩的自然海岸線為最高原則,對於已放置在海岸線上的消坡塊採取多種措施,包括移除、以天然塊石覆蓋,儘量回復自然風貌,讓民眾親近海岸,並改採在岸上以竹編圍籬方式固定沙石,取代持續丟擲消坡塊。



◆ 真人版《猩球崛起》 她在雨林找回兒時玩伴…
http://udn.com/NEWS/WORLD/WOR7/9075922.shtml

【聯合新聞網╱特約記者高智深/綜合報導】2014.11.19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23年前只有一歲的Tansy Aspinall,時常與身為保育人士的父親Damian Aspinall,在動物園與被飼養的大猩猩們嬉戲,彼此因而累積深厚的感情,但因為一次父親公開一張「親密照」,當時年僅一歲的她被黑猩猩抱在懷中,引發外界極大的爭議,於是在2002年時Tansy Aspinall被迫與黑猩猩好友分開。

近日,已長大成人的Tansy Aspinall與父親Damian Aspinall兩人深入非洲西部加彭的一處雨林保育區,希望找出已失散12年的兒時玩伴「Djalta」和「Bims」。在到達雨林保育區後,Tansy Aspinall輕聲呼喊兩位玩伴的名字,然而在不久後真的有兩隻猩猩從雨林中慢慢地走向她,而這兩隻猩猩其後經鼻子聞氣味辦認出Tansy Aspinall的身份後,更深情地擁抱著Tansy Aspinall。

對於這次重逄,Tansy Aspinall坦言本來有擔心與黑猩猩好友分開後,牠們會因為野外的生活而性情大變或是忘記她,但當她看到猩猩溫和的眼神後,便完全放心下來了。



◆ 研究:襁褓被領養 大腦仍存母語印記
http://udn.com/NEWS/WORLD/WOR4/9075015.shtml

【Upaper╱中央社】2014.11.19

科學家表示,跨國領養的寶寶長大後,不記得他們在襁褓時聽到的語言,但仍會在腦中留下印記。

這是第1項用大腦影像掃描,檢視大腦如何處理流失語言,甚至是距最後1次聽到已有多年的研究。

研究對象是48名9歲至17歲的女孩,被領養時平均是12.8個月,有些人在法國家庭出生和成長,有些是在大陸出生後被法國家庭領養,只會說法語;有些同時會說法語和中國話。

研究人員讓這3組族群聽中國話時,大腦同時接受磁振造影檢查。當聽到「媽媽」等時,不會說中國話的受試者認為是一般聲音,只有大腦右半球有活動。但會說中國話和法語的女孩,及從大陸被領養,但已忘了中國話的受試者,大腦左、右半球都有活動。

這表示,在嬰兒時期聽過中國話的人,即使不了解意思,但能辨別聽到的是「語言」,或是有意義的字句。



◆ 麟洛溪畔 數百高蹺行鳥過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19000622-260107

中國時報 2014年11月19日 郭韋綺/屏東報導

冬季來臨,數百隻高蹺(行鳥)遷徙過境麟洛溪,棲息在麟洛往竹田的西北橋南岸約50公尺淺域,或矗立發呆、或低頭覓食,好不愜意;每天清晨時分群聚數量最多,近來吸引不少人前往朝聖賞鳥,用鏡頭捕捉牠們的蹤影。

又細又長紅腳、紅眼黑翅膀,讓高蹺(行鳥)成為體態獨特而顯目的候鳥族群,每年冬天從日本、韓國飛往南方度冬,全台河口濕地幾乎可見牠們蹤影。

位於屏東北區的麟洛溪也是牠們現蹤休憩熱點流域,自11月至翌年2月農曆過年會陸續分批抵達,數量粗估在3、400隻之間,是當地冬候鳥優勢族群。

不過,近年麟洛溪支流水圳遭畜牧廢水汙染嚴重,水中魚蝦迅速消失不見,可喜的是,沒被汙染水域仍然年年吸引候鳥棲息、覓食,進而引發在地反思,興起「再現麟洛溪」復育運動。

保育運動發起人吳宗憲說,重點推動工作之一就是「水鳥教室」,麟洛溪河域除過境候鳥外,也常見紅冠水雞、夜鷺、白腹秧雞、褐頭鷦鶯、大卷尾、番鵑、洋燕、白頭翁等10多種留鳥。

fsj 提到...

塑膠垃圾 包圍台灣海岸
http://udn.com/NEWS/LIFE/LIF1/9078603.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14.11.20

荒野保護保護協會今天公布全台18場淨灘結果,及台灣首次微塑膠密度調查結果,發現國人飲食產生塑膠垃圾,已經包圍台灣每寸海岸線,高雄市林園區的中芸沙灘,平均每平方公尺發現碎裂微塑膠、保麗龍多達800片,汙染海灘,恐會危害生態。

荒野保護協會今年9至10月,動員約6000名志工展開淨灘活動,淨灘總長度16公里,共撿拾約7931公斤、10萬7618件海洋廢棄物,發現今年十大海洋廢棄物數量以塑膠碎片居首。其他依序是保麗龍碎片、紙袋塑膠袋、玻璃飲料瓶、吸管攪拌棒及封套、瓶蓋、免洗餐具、菸蒂、衣服鞋子手套、塑膠飲料瓶等,塑膠產品高達88.8%。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賴榮孝指出,塑膠碎片在台北、桃園、新竹三地海灘都排名首位,塑膠帶與紙袋也名列三地前三名,這些塑膠碎片大多是破碎寶特瓶、免洗餐具、塑膠袋等生活用品,顯示都市人口密集高、外食族多、對一次性塑膠製品依賴度極高。

台中、雲林、嘉義、高雄四地清出的保麗龍碎片居冠,賴榮孝說,這四縣市漁業與水產養殖發達,保麗龍碎片多來自於漁船碰墊、牡蠣養殖等產業。

荒野保護協會表示,各種塑膠廢棄物破裂成的細小碎片,入侵新北市、台南市與高雄市海岸,其中高雄市林園區的中芸沙灘,一平方公尺沙灘,微塑膠密度高達787件。台南市南區的四鯤鯓沙灘,微塑膠密度達199件,有近兩成是五顏六色的塑膠原料顆粒。

賴榮孝說,以億萬計的微塑膠悄悄汙染台灣每寸海岸,每一件碎片都可能被海鳥、海龜、魚類誤食,進而危害人類食用海鮮安全。三個沙灘均驗出一般人不會接觸的塑膠原料顆粒,也顯示塑膠製造業原料端控管發生問題。

※ 從大陸漂來的也不少。



◆ 盜獵「不設防」 學者嘆 警取締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9077791.shtml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屏東縣報導】2014.11.20

國際知名石首魚專家趙寧本月初在鵝鑾鼻目睹民眾帶魚槍下海,感嘆國家公園「不設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與警方顏面無光,立刻聯合巡查,查獲盜捕海膽和潛水打魚案,開出五張告發單。

國立海生館特聘研究員趙寧,去年自巴西亞馬遜大學退休後,受邀到海生館主持「全球石首魚(黃魚)保育研究平台」;本月初他帶國外學者到鵝鑾鼻公園玩,目擊民眾持魚槍走向海邊,礁岩上還有多名釣客,讓他在友人面前無地自容。

趙寧PO文抒發心情,稱國外學者都不相信堂堂國家公園海域竟能「光明正大」盜獵、垂釣,他認為「不是抓不到,只是要不要抓的問題。」

被質疑「門戶洞開、睜隻眼閉隻眼」,墾管處和負責執法的保七總隊第八大隊規畫聯合巡查勤務;十四日深夜先在紅柴坑海域查獲有人盜捕海膽,起出已捕上岸並裝袋的二百零二顆海膽,前天深夜又在石珠海域查獲持魚槍潛水打魚者。兩案五人都是在地人,各被依違反國家公園法罰款三千元。

「不是執法不力,人力實在有限。」警方吐苦水說,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面積遼闊,十多名警力根本無法顧及,需要全民共同來守護,民眾若發現違法獵捕行為,可致電0800885996免付費保育專線,一起為自然資源保護努力。

※ 相關報導:

* 全球罕見!台灣船捕獲白化鮪魚 可惜賣掉了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31644

台灣船長黃新嘉前天在印尼峇里島附近作業時,意外捕獲一尾一百多公斤的白化黑鮪魚,驚訝之餘拍下照片與親友分享後,隨即被當地業者高價買走。海生館副研究員何宣慶由照片初步鑑定,認為是全球罕見的白化鮪魚,沒能留下研究很可惜。



◆ 朝聖登玉山得候補 鄒族無法接受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9077698.shtml

【聯合報╱記者林伯驊、黃宏璣/連線報導】2014.11.20

阿里山鄉達邦國小每年畢業生尋根登玉山是數十年傳統,12名學生分兩梯,昨第2梯順利攻頂,卻傳出由於玉山管理處「維持公平性原則」,得拆散、排候補進行,校方擬連署陳情,維護年輕一代鄒族追尋「聖山」的文化。

玉山管理處指出,排雲山莊整建前連同露營區床位120個,站在支持學校戶外環境教學立場,當年才會允許達邦等校專案申請登頂,但整建後床位變寬只剩92個,面對每天申請登頂數倍於此,為求公平,才取消專案申請。

畢業生登玉山在達邦國小自90年開始,今年12名畢業生、21人參加,第1梯周一攻頂,第2梯前天凌晨3時摸黑出發,順利登主峰,眾人開心吶喊,興奮合影。

校方表示,玉山是鄒族的聖山,2天1夜是一趟鄒族文化巡禮,沿途由義工為孩子解說鄒族傳統領域、傳說故事、玉山動植物生態及傳統文化,希望激發「鄒兒」對家鄉意識,舉辦至今10餘年,是年度最有意義活動。

校方抗議,玉山本來就是鄒族領域,族人爬自己的山居然還得跟遊客排隊,甚至無法成行,令人無法接受。



◆ 圓仔「吹氣球」 跟圓圓分不清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31870

自由 2014-11-20

〔記者謝佳君/台北報導〕「圓仔」、「圓圓」傻傻分不清!一歲四個月大的圓仔,體重約四十八.五公斤,待在一百一十二公斤的媽媽「圓圓」身邊,體型也將近二分之一大,要不是和媽媽這個「天然比例尺」靠在一起,常讓人分不清原來眼前的「大」貓熊就是圓仔!

台北市立動物園說,經常有遊客站在展場前看著圓仔找圓仔,因為許多人對圓仔的印象還停留在六個月大時的模樣,不過圓仔已出生超過五百天,體型也像吹氣球般長大,才會讓人無法在第一時間認出原來眼前的就是圓仔本尊,就連保育員有時只看到一隻大貓熊也認不出,還得觀察小細節和動作。

而且保育員在拍攝時,圓仔總會好奇地貼近攝影機及照相機,母女合照出現大頭圓仔和後面的小臉媽媽圓圓,眼睛的錯覺也常會讓人傻傻分不清圓仔和圓圓。但動物園建議民眾可仔細觀察,偶爾會小跑步、爬到樹幹上小憩,或「倒掛金鉤」撿起掉落地面的竹枝,這些都是調皮的圓仔才有的行為!

※ 相關報導:

* 大熊貓玩雪 可愛萌樣百分百!
http://udn.com/NEWS/WORLD/WOR7/9078503.shtml

加拿大多倫多動物園,近日公布了一段影片,影片中,一隻大熊貓在雪地開心地玩耍、翻滾,可愛模樣讓網友心都融化了!

fsj 提到...

大陸來的海漂垃圾 離島夢魘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080114.shtml

【聯合報╱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2014.11.21

海灘垃圾多樣性高,除了國人隨手亂丟的塑膠袋、寶特瓶,在離島金門、馬祖、澎湖海邊,更有大量海漂垃圾來自大陸九龍江、閩江口,近十年來經過多次兩岸區域性合作,每年垃圾量從一千多噸降至四、五百噸,但每逢颱風雨天,這些外來垃圾仍是離島夢魘。

大陸經濟快速成長,環保意識卻緩步前進。金門縣環保局科長黃杏玲表示,早年大陸垃圾管制政策不好,隨九龍江而下的龐大垃圾量驚人。

黃杏玲說,過去從中上游而來的垃圾,有不少醫療用針頭、導管,或是工業用的塑膠桶等,近年逐漸轉變為民生用品,包含飲料罐、塑膠瓶;但不變的是,沿近海養殖漁業及漁業漁船,會帶來大量的保麗龍。

十年來,金門、連江等地方政府不斷嘗試與連江、廈門合作解決問題,廈門也已成立海上環衛隊、垃圾打撈船,試圖降低垃圾量;不過黃杏玲坦言,每年垃圾量降到四、五百噸已是瓶頸。

此外,環保署去年曾赴昆明與大陸環保部意見交流,海漂垃圾就是議題之一;無奈海漂垃圾在大陸分屬國土資源部、農業部漁業局、以及住房與城鄉建設部。

兩岸雖然也有意啟動環保作協議,但因兩岸監督條例未過,雙方至今仍只能停留在「意見交流」階段。



◆ 大立菊技藝傳人 找到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079829.shtml

【聯合報╱記者吳曼寧/台北報導】2014.11.21

台灣2004年由北市府公園處獨家研發,首度栽培出大立菊,但近年栽培人員退休,爆出技藝失傳危機,市府緊急招考,找到「菊的傳人」接班。

日前本報專題報導大立菊技藝傳承隱憂,市府在去年底招考專業技工,著重在花卉培育領域;其中有5、6位新進人員,計畫培養成為「菊的傳人」,最年輕才20歲。

公園處表示,大立菊須生長20個月,夏天得遮陽、灑水降溫,冬天要「蓋棉被」,還要隨時檢查病蟲害,一出差錯就前功盡棄,民間沒人願栽種,只有政府有此技藝。

市府僅存6、7位栽種達人,再過幾年就要退休;憂心技藝失傳,新人報到後立刻教學。其中公園處圓山所新人吳美霞,嘗試栽種2棵大立菊,在今年的士林官邸菊展展出。

吳美霞說,她從報導得知大立菊技藝將失傳,決定報考公園處技工。學習栽種大立菊以來,深感這分工作需要耐心和體力,但她興趣不減,「希望有天是我傳承給別人」。

吳美霞導師、圓山所苗圃班班長黃永洲說,照顧大立菊比照顧孫女辛苦,「小孫女會哭會吵, 但大立菊不會叫,直接掛掉給你看」。往年大立菊死亡率,高達五成。

黃永洲說,他憑不服輸的個性,堅持種下去,今年大立菊死亡率降至一成。他常在夜深人靜時,思考如何改良技術,想到就趕緊用手機記下來,老婆還以為他和小三聊天。

全台第一株大立菊,2004年由公園處圓山所督導陳主奉栽種出來,共有180朵花,今年有1580朵。相較大陸金氏世界紀錄種出8000多朵花、日本3500多朵,還有成長空間。

公園處長張郁慧說,台灣比日本、大陸高溫,對大立菊是嚴峻考驗,且大陸採定植栽種,台灣受限場地以盆器種植,肥料裝不多、生長空間小,會考慮轉定植。

.如果您有興趣

士林官邸菊展現正舉行,展期至11月30日,免費入場。相關資訊可查詢官網http://2014chshow.com.tw/index.asp。

fsj 提到...

特務機器企鵝 混進同類揪生物機密
http://udn.com/NEWS/WORLD/WOR4/9081690.shtml

【經濟日報╱編譯 鍾詠翔】2014.11.22

為了觀察生性害羞的企鵝,生物學家找到了一個新工具:偽裝成小企鵝的機器人監視器,成功騙過企鵝的眼睛,真正的企鵝甚至走過來和機器人說話、唱歌,讓研究人員得以200公尺外之處監控企鵝的狀態。

第一代小企鵝機器人以玻璃纖維製造,可惜騙不過企鵝,嚇跑了真正的企鵝。

研究人員一直試到第五代才成功,第五代小企鵝機器人外表覆蓋灰色絨毛,黑色手臂,黑色嘴巴,以及圖繪黑白兩色的臉部,腳部則是輪子。

這支研究團隊以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何馬歐(Yvon Le Maho)為首,成員包括國際科學家、和甚至影片製作人,他們的考察地點是南極洲阿黛利地(Adelei Land),地點和法國2005年生態紀錄片「企鵝寶貝:南極的旅程」(March of the Penguins)相同。

企鵝遇見小企鵝機器人時,不但不會驚慌奔跑,反而以嘹亮的聲音大聲唱起歌來。何馬歐指出,成年企鵝想為他們的小企鵝找個同伴,因此他們留心等待回應,但研究人員在設計時,並未讓這隻小企鵝機器人能發出聲音。

何馬歐說:「成年企鵝在等不到回應時,會顯得很失望,下回我們會設計可以播放歌曲的小企鵝機器人。」

何馬歐表示,有時小企鵝機器人被一群小企鵝圍得團團轉,就像是「企鵝群裡的特務」。

何馬歐說,科學家會想用小企鵝機器人來觀察企鵝,是因為有些研究人員擔心若靠近生性害羞的動物,這些動物會改變行為,進而破壞研究結果。

由於國王企鵝極度害羞,當研究人員靠近時,這些企鵝通常會往後退,心跳加快,但這不是科學家想要的,他們需要測量企鵝正常的心跳等健康指標。

何馬歐也使用機器人來觀察海象等,但未偽裝成動物模樣,因為這些動物不會躲避陌生人。

研究人員先在34隻國王企鵝身上,裝上外部心跳監控器,利用RFID天線來讀取數據,研究人員直到一天後,才派出機器人進入國王企鵝的棲息地。

國王企鵝會以嘴巴攻擊小型機器人,除非機器人靜止不動,但這台機器人能夠靠近國王企鵝、讓研究人員讀取數據,而且相較於人類手持感應器進入棲息地,國王企鵝在小企鵝機器人靠近時,心跳不會加速地那麼快,也更快恢復正常。

未來研究人員計劃使用更具自主性的機器人,來觀察國王企鵝,運用機器人上的裝置,讀取企鵝身上的無線標籤的訊號。

這項調查開啟了近距離研究企鵝的可能性,特別是探討氣候變遷對企鵝棲息地的影響。機器人也可以用來紀錄聲音和影像,或可應用在各式各樣的環境調查上。

觀察動物的智慧手機App

RoadkillGarneau

WildlifeBlitzGarneau

TrackingWildlifeGarneau

iNaturalist



◆ 雨夜出生 河馬寶寶「娜竹忠雨」超萌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32510

自由 2014-11-22

〔記者謝佳君/台北報導〕台北市立動物園再傳喜訊!這個月十六日,河馬媽媽「娜竹忠」在大雨的夜晚產下河馬寶寶,由於在雨夜出生,就取名為「娜竹忠雨」。河馬寶寶體重大約只有媽媽的四十分之一,體型甚至比媽媽的頭還小,現在「娜竹忠雨」整天黏在媽媽身邊,累了就趴在媽媽身邊睡覺。

動物園表示,十六日下午保育員與獸醫師發現「娜竹忠」羊水已破,推測應該就快要分娩,守候到晚上近十點,當「娜竹忠」優雅冒出水面時,身邊已多了隻小寶寶,而且一出生就會潛水,但還不知性別,連臍帶都還沒脫落。

動物園說,成年的河馬體重將近一噸重,剛出生的寶寶大約只有牠們的四十分之一,所以「娜竹忠雨」在媽媽的身邊顯得很嬌小,有時得仔細觀察才能看到牠。而且「娜竹忠雨」總是緊緊跟在媽媽身旁,有時等媽媽吃飯,等著等著就趴在一旁睡著了,但只要媽媽移動腳步,「娜竹忠雨」就會機靈的跟著調整位置,避免被媽媽壓到。

動物園說,河馬一家三口因非洲動物區河馬展示場更新工程,前年暫時搬到亞洲熱帶雨林區,河馬爸爸「菲忠」和剛升格當哥哥的「娜竹忠忠」暫時將展示場讓給媽媽「娜竹忠」和超萌的「娜竹忠雨」。



◆ 愛犬被撞死 飼主還挨告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832459

自由 2014-11-22

〔記者溫于德/新北報導〕新北市40歲蕭女飼養混種狗小白,卻未將牠拴緊,害得騎車李女煞車不及撞上,狗死李女也擦傷,事後挨告;新北地檢署開庭時,蕭女辯稱:「狗不是我養的」,但檢發現小白項圈有蕭女的公司電話,戳破蕭女謊言,事後將她依過失傷害起訴。

檢方調查,去年11月某日凌晨,李女騎車行經三峽區大義路、三樹路口,被突然衝出來的小白嚇到,雖馬上煞車仍撞上,李女摔車多處擦傷,小狗死亡;李女透過狗項圈找到飼主,向蕭女提告。



◆ 飛雁新村都更 2百棵老樹待「搶救」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32548

自由 2014-11-22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台南飛雁新村都更案由遠雄集團得標,超過2百棵龐大樹群,將進行南市首次最大規模移植計畫,引發網友關注,擔心老樹老命不保,正發起串連搶救,呼籲寫信「灌爆」市長信箱為樹請命,都更計畫案將於11月30日舉行聽證會。

都發局局長吳欣修表示,因地方反映該處過於茂密陰暗,遠雄先進行整枝,尚未展開斷根移植。考量明年雨季影響樹根,將要求遠雄必須成樹移植,作2次斷根妥善措施,預計明年二月將逐步移至永康區新公園(原二王公墓),同時要求遠雄養管二年。

位於永康區的飛雁新村總面積約3.52公頃,原為國防部眷舍土地,由遠雄集團以20.9億元標得都更案,並出資負責修護區內「傳原通訊所」歷史建築。基地內老樹環抱、林相豐富,被喻為市區「森林秘境」,加上地層下發現疑似約3千年前的「六甲頂遺址」,讓文史與保育界憂心,台南在開發過程中,流失歷史文化風貌。

網友紛紛留言為樹請命,有人憂心選舉期間沒人理、選完成定局,也有人說不想再看到水交社事件重演,網友疾呼打電話給市府與文化局,深怕搶救不及。

吳欣修強調,未開挖的基地周遭老樹會保留,開挖基地內的樹木要求作妥善移植,傳原通訊所周遭老樹也會就地保留。

※ 相關報導:

* 保留「森林秘境」 端看城市良心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32549

....飛雁新村都更案基地位在人口最稠密的永康區,雖沒有私地「釘子戶」問題,但由於是第一個都更招商案,指標意義重大。如何避免淪為財團獲利而犧牲市民共享空間與權益,相關審查把關,絕對是「城市良心」。

台南不缺住宅,缺的是「呼吸空間」,沒有市民會嫌綠樹、綠意太多。行道樹長不好,還可以再種植,但如果茂密林蔭「都市之肺」保不住,生活在這城市,人能不窒息嗎?

fsj 提到...

「鷹眼」看世界…倫敦美景一覽無遺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9084583.shtml

【數位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4.11.23

中文裡常以「鳥瞰」來形容一種居高臨下的視角,但是你知道真正當一隻鳥兒飛翔在天際時,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模樣?現在就由一隻帝王鷹翱翔高空,帶大家一起去看看倫敦的美景,也一同關注瀕臨絕種的鳥類。

這隻帝王鷹身上安裝了特殊的攝影機,所以當牠翱翔天際時,微型攝影機也拍下了鳥兒眼中的世界。這是一項特殊宣傳活動,為了喚起全球關注瀕臨絕種的鳥類與動物。

※ 影片詳見原站。



◆ 大陸》獐子島扇貝死亡之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3000176-260209

工商時報 2014年11月23日 康彰榮

■2010年5月風光來台設點的大陸知名海鮮公司獐子島,日前一紙巨虧8.12億元人民幣的公告,引起大陸資本市場熱議。獐子島公告稱,受到「冷水團」襲擊,使該公司對105萬畝海域的扇貝放棄採捕。然而,此說詞卻無法解答投資人的疑惑,此事件也讓外界對大陸上市公司資訊公開大表質疑。

10月31日,獐子島公司公告指出,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決定對105.64萬畝海域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放棄採捕,對43.02萬畝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計提跌價準備2.8億元人民幣(下同),合計影響淨利潤7.6億元,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巨虧最終修正為8.12億元。

公告稱,造成這一巨虧惡果的直接罪魁是自然災害。受此影響,預計2014年全年虧損。公司股票已於10月14日停牌至今。

地理上的獐子島,行政區隸屬於大連市長海縣獐子鎮,位於長山群島的南部,長達57.7公里的海岸線,盛產海參、鮑魚、扇貝等海鮮珍品,是著名的「獐子島海參」原產地,素有「海底銀行」、「黃海明珠」之美譽。

在如此優越的地理條件下,當地主營蝦夷扇貝、海參、海膽、鮑魚的獐子島漁業集團有限公司,於2001年變更公司為股份有限公司,並於2006年9月在深交所A股掛牌上市。獐子島上市後,募集資金大舉投入養殖,業績開始大幅增長,並受到社保基金等眾多機構青睞,被譽為「水產第一股」。

2010年5月中旬,獐子島還在台灣設立全資子公司,主打獐子島當地養殖的蝦夷扇貝、海膽、海螺、刺參等高級海產,並強調當日空運來台,引起市場熱議。

2012年公司更名為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業務進一步擴大至集育苗、養殖、加工、貿易、海上運輸,成為一家綜合性海洋食品企業,是大陸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市場傳言投苗造假

擁有豐富養殖經驗、規模如此龐大的漁業企業,卻被一道「冷水團」擊敗,造成巨虧,讓許多投資者不解。此時市場更傳出獐子島2011年投苗「造假」的消息,也讓大陸監管層介入調查。11月4日,深交所下發問詢函,要求公司自查。大陸證監會稍後也宣布正式介入,嚴查獐子島。

南方都市報報導,獐子島是否造假,一個關鍵點在於它是否遭到了「天災」-冷水團的襲擊。所謂黃海冷水團是指與周緣水體相比,以溫度低、鹽差小為其主要水紋特徵的盤踞在黃海的重要的一個水體。

在2012年獐子島公司年報中,此前從未出現的神秘概念「冷水團」悄然登場。而在2011年之前的所有年報中,無論是經營分析還是投資警示,都從未提到過「冷水團」對公司海產養殖的危害,甚至沒有出現過「冷水團」這個名詞。

在獐子島公告後,靜默了幾天的公司董事長吳厚剛接受新華社採訪時稱,這次的災害就是天災冷水團,扇貝「養在海底,死了大家都看不到」。但投資者高度質疑獐子導高層推諉卸責,認為內情並不單純。

死不見殼 內情恐不單純

一家位於大連地區的海洋資產調查鑒定評估機構負責人則稱:「獐子島海域屬於比較好的養殖海域,海底基本以粗砂和岩礁為主。扇貝死後連殼都沒有說不過去的。」

此外,獐子島遭遇自然災害的養殖區域水深是在50米左右,如真的像獐子島所稱的6月份遭遇冷水團死亡的話,其貝殼肯定是完好保留的,肯定會撈出死殼,絕對不可能出現「死不見屍」的情況。

目前「扇貝之死」謎團猶如羅生門,外界各說各話,真相恐要等到證監會調查結果出爐,才能一探究竟。

fsj 提到...

10位狗媽媽的深夜習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4000400-260115

中國時報 2014年11月24日 林欣誼/專訪

老是半夜鬼鬼祟祟沿街餵狗、每天到市場撿肉只為狗兒的溫飽,甚至救援收養上百隻狗以致傾家蕩產…。這是許多人眼中行徑怪異的「愛心媽媽」,她們是動保圈中重要卻邊緣的角色,而在「愛心」背後,她們扛了多少心酸與努力?

林憶珊 書寫愛媽故事

從事動保工作多年的林憶珊出版《狗媽媽深夜習題》,溫柔書寫10位愛心媽媽的故事。林憶珊口中的「愛媽」,從工廠女工到補習班名師都有,不論社經地位高低,都願意為動物犧牲自己生活,「她們堅定、毫無保留的付出,令我非常感動。」但她隨即強調:「這不是她們的責任,而是社會的責任。」

書中10位愛媽大多從事動物餵養、救援超過20年,最年輕的阿基歐35歲,最年長的已逾6旬,其中多位自掏腰包找地蓋狗場,每月伙食費動輒數萬元,經濟壓力、清掃的體力勞動,加上鄰居的威脅白眼,身心負荷大。

書中陳述,居民不滿她們餵狗導致狗群聚集,卻沒看見愛媽們拚命帶狗去結紮,才免於狗群氾濫。捐助者永遠比不上遺棄狗兒的人多,也因她們的惻隱之心不斷戰勝理性,導致收留越來越多狗。

有人為了看顧狗狗,就睡在狗場的躺椅上;自己捨不得吃60元的便當,卻把肉都留給狗狗,更因擔心牠們挨餓受凍而片刻不離,連除夕夜都放棄與家人團聚,愛媽寶寶便感嘆:「這是條不歸路,我這樣陷下去,很難再回頭了。」

沿街餵狗 身心負荷大

愛媽芽芽則勇於與公部門抗衡,早年曾冒險拍下某收容所把狗籠浸到水池「淹死安樂」的照片,引起國內外動保界撻伐、促成動保法通過。她常因為檢舉飼主虐待狗而反遭恐嚇,感嘆自己生錯地方,「要是在尊重生命的國家會活得比較好。」卻堅持:「為了這些流浪犬,我不怕惡勢力。」

流浪犬 有在地生存權

愛媽可可曾為了抓一隻狗結紮花了3年,因此認識搭擋呼呼,一人負責誘捕記錄、以吹箭制伏狗狗,一人開車與圍捕,兩人3年內結紮了2000隻狗。

林憶珊坦言,最怕愛媽淪為「有愛心的瘋婆子」的刻板印象,「重要的是社會環境改變,從民眾的生命教育觀念,到公部門的執法等等,每個人都負擔一點,讓流浪犬有在地生存權,才是對愛媽的支持。」

※ 相關報導:

* 判陸9漁民違法抓海龜 菲祭罰款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11240184-1.aspx

菲律賓法院今天宣判,9名中國大陸漁民在南海半月礁違法捕撈數百隻瀕危巨型海龜,每人判罰近10萬3000美元,但未判刑入獄。

* 中國幽靈船 囂張濫捕罰不怕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833054

180噸中國鐵殼船「閩獅漁06259號」使用滾輪式底拖網,屢屢越界到我方海域捕魚,嚴重破壞海洋生態,3個月前才遭海巡隊開罰30萬元;豈料「閩」船竟塗銷船名,化身「幽靈船」持續在台灣沿海橫行,大前天海巡出動快艇,在觀音外海22.8浬(約42.2公里)攔截,因屢勸不聽,將對「閩」船祭出50萬元罰鍰懲處。



◆ 北投湖底百年老樹 回復生機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085570.shtml

【聯合報╱記者吳曼寧/台北報導】2014.11.24

北投湖底聚落附近,有棵百年無患子樹,當地民眾常在樹下乘涼泡茶,不料近年老樹逐漸凋萎。北市府請專家醫治後,逐漸恢復生機,月底可再現滿樹金黃景色。

湖山里長李秋霞表示,先民遷居來台時,在湖山社區種下幾棵無患子樹,其中樹齡最高的,就屬位於湖底聚落這棵。老一輩居民茶餘飯後,常會在樹下聊天。

這棵老無患子樹和居民有著家人般的深厚情感,可惜數十年來受到颱風侵襲,老樹樹枝斷裂,近年枯萎情形日益嚴重,居民相當焦急,2年前請市府幫老樹做「健康檢查」。

市府大地處處長黃立遠表示,這棵無患子樹是社區的共同記憶,具有保存價值,邀請專家為樹木「把脈」,檢測確認腐爛的部位後,進行疏枝、修剪寄生植物等診療計畫。

樹醫生清除覆蓋根部部分的混凝土,將纏繞的寄生植物修剪掉,並陸續清除腐幹、枯枝等,讓老樹逐漸恢復生機。經過休養,現在枝葉繁茂。

大地處科長陳建帆說,今年在無患子老樹周邊, 興建新的休憩平台,讓民眾可親近老樹,但參觀時不會踩踏在樹根上,影響老樹生長,兼具保護效果。

陳建帆推薦,若上山參觀無患子老樹,可順道漫步湖底聚落,沿途蘊藏許多懷古景點,如桂花老樹、茶花田、許家百年古厝等,並可連接到湖山國小步道,很適合親子遊憩。

可搭乘至捷運北投站,轉乘公車535、小25至梅湖站,再步行約200公尺,可抵達無患子老樹平台。

※ 相關報導:

* 不敵病魔 大武150歲雀榕枯死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9085480.shtml

台東大武老街1棵樹齡超過百年雀榕,今年7月出現大量落葉及支幹枯萎情形,經專家診斷染病,村民極力搶救老樹,但經過3個多月,老樹仍抵不過病魔枯死。村民難過惋惜:「兒時老朋友還是走了」。



◆ 盜採5噸珍木 靠豬舍掩木香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9085598.shtml

【聯合報╱記者陳雅玲/斗六報導】2014.11.24

山老鼠橫行,雲林、南投、嘉義山區許多珍貴林木遭到盜採,雲林警方經過長達3個多月的跟監追查,昨天破獲以陳姓嫌犯為首的盜木集團,查獲約5公噸的牛樟木、檜木,警方指出,陳姓嫌犯被查獲堆置這些珍木的倉庫,緊鄰豬舍,意圖掩蓋散發的木香。

警方在深夜苦守陳嫌的倉庫外,沒多久發現陳嫌等人正將盜採回來的牛樟木、檜木運進倉庫內,一舉查獲,剛鋸下來的木材還帶著濕氣,散發出濃厚的香味,倉庫內除有大量的木材,還有鋸木機、鏈鋸、碎木機、蒸餾器、背架等工具。

警方表示,陳姓嫌犯雇用4名男子及多名外勞,在嘉義阿里山林區及南投山區盜採珍貴的牛樟木及台灣檜木,再以人力背負的方式搬運下來,運至位於虎尾鎮大屯里一處廢棄倉庫存放,平均每塊木材重量約10至20公斤,警方共逮捕7人,另有數名外勞在逃。

警方在現場共起出重達4823公斤的牛樟木,以每公斤12萬元市價約60萬元,另579公斤的台灣檜木,市價格則要120萬元,總值近200萬,是雲林警方近年來查獲的最大數量。嫌犯將木材絞碎成碎木,主要用以提煉精油使用,因牛樟木、檜木會散發濃濃的香味,緊鄰豬舍是為了掩護。

警方發現,部分牛樟木已經植菌,用來培育牛樟菇,警方訊後,依涉嫌違反森林法及竊盜等罪嫌,將陳姓主嫌等7人移送雲林地檢署偵辦。

※ 相關報導:

* 又見山老鼠 霧台鄉阿禮村9棵龍柏被砍光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9085471.shtml

屏東縣霧台鄉阿禮村在88風災後就遷村到山下,族人最近發現有山老鼠進入部落濫墾,廢棄的阿禮國小前有9棵龍柏全被砍伐,阿禮大頭目包基成在臉書上痛陳「山老鼠」的惡劣行徑,呼籲族人或山友提供線索,保護山林。

....「太讓人心痛了」,阿禮大頭目包基成說,日前有族人回到舊部落辦喪事,這才發現阿禮國小大門前的9棵龍柏慘遭毒手,每棵龍柏的樹齡都至少30、40年,幾乎是阿禮人的共同記憶,「一夕全倒,真的慘不忍睹」。

fsj 提到...

不要懷疑!冬眠前 浣熊竟胖成一顆「球」
http://udn.com/NEWS/WORLD/WOR7/9088062.shtml

【聯合新聞網╱特約記者郭禹彤/綜合報導】2014.11.25

到了冷颼颼的冬天,人的胃口都會特別好,吃的特別多,體重也會跟著上升,連動物也是如此!近來,在日本推特有一組動物的照片被網友瘋傳,照片中有團毛茸茸的身軀,讓人分不清到底是什麼動物,直到看到頭和尾巴才知道原來是一隻胖到不行的浣熊,讓網友們直呼,圓滾滾的好可愛,融化了不少網友的心。

根據《每日新聞》報導,這隻胖嘟嘟的浣熊叫做「ぷうた」,是五年前日本梨縣山梨市萬力公園動物廣場所餵養的,近來,可能是因為要準備冬眠了,吃的太好,體重才來到10公斤大關,看起來就像是一顆圓滾滾的球一樣。而負責餵養ぷうた的動物保育人員志村清表示,浣熊為了要過冬,毛通常都會變得比較厚,再加上夏天也吃的很多,又不愛運動,所以看起來才這麼「圓」。

許多網友都被ぷうた的樣子萌翻了,頻頻表示,「好想養一隻,抱在身上一定超舒服!」也有網友乍看之下還以為照片是修出來的表示,實在是沒有看過這麼腫的浣熊,根本腫的像豬一樣,相當爆笑!

※ 相關報導:

* 成大生設計 流浪狗分布圖吸睛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33520

成功大學校園優美,散步、休閒民眾多,流浪狗也從逗留到以校為家,人、狗和平共處。不少眼尖的師生、民眾發現近來成大光復校區成功湖、軍訓室附近,掛出精心設計的光復校區流浪狗分布圖看板,讓人忍不住駐足仔細觀看。

流浪狗地圖是成大機械系四年級生許博凱設計,愛狗的許博凱是成大流浪動物志工,歷年來他為光復、勝利、自強等校區的流浪狗拍了數千張照片,鉅細靡遺記錄每隻狗的習性、特徵與分布地點,又與愛狗的成大夥伴,依狗的特徵為牠們命名。



◆ 13、15歲少年 被吸收盜伐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9087854.shtml

【聯合報╱記者王柔婷/新店報導】2014.11.25

蔡姓男子前日傍晚帶著4名助手,到烏來山區涉嫌砍伐珍貴樹種,其中還有3名未成年學生,這已是蔡姓男子本月第三度被抓,讓警方相當無奈。

警方調查,蔡姓男子(26歲)前日傍晚帶著37歲陳姓男子及3名未成年學生,到烏來桶后山區盜伐珍貴原生樹種臺灣肖楠,5人盜伐約52.6公斤的台灣肖楠,市值超過10萬元。

彭姓少年供稱,自己只是「幫忙徒手搬運」,據了解,3名少年中彭姓少年昨剛好滿15歲生日,簡姓少年也才剛滿13歲,均為單親家庭少年。

據查,蔡嫌長年沒有正當工作,靠著盜採林木變賣換現購買毒品及生活用品,本月7日、18日兩度因盜採林木被逮交保,前天再度因盜伐台灣肖楠遭警方拘捕。

蔡、陳2嫌辯稱,因天氣冷才到山上撿拾斷裂樹幹及樹枝,回家生火取暖。

蔡男前晚下山駕車經過烏來孝義檢查哨時,警方覺得蔡男十分面熟,立即攔車檢查,並在蔡男車中查獲手鋸、土撬、鋤頭等伐木用具。

警方表示,蔡嫌連續3次都是駕自小客車小量盜取,初步研判,背後應該沒有山老鼠集團控制,訊後依竊盜、森林法等罪嫌移送法辦。

※ 相關報導:

* 陸漁船遭查獲 塗銷船名越界偷捕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9087939.shtml

新竹海巡隊昨天下午在大潭外海21.7海里附近,發現一艘塗銷船名的大陸籍漁船進行拖網作業,立即登檢取締,發現該船今年八月就曾遭查獲,已將漁船帶回台北港海巡基地留置調查。



◆ 肯亞興土木 最老國家公園恐消失
http://udn.com/NEWS/WORLD/WOR4/9089360.shtml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4.11.25

人類大興土木為自己興建住宅,卻讓動物「流離失所」。肯亞著名奈洛比國家公園面臨了占地遭削減的威脅,長頸鹿、犀牛與斑馬等園區內野生動物,因人類闢建道路、鐵道、工廠與住家,棲息範圍大減。專家指出,若情況不改善,20年後,這座東非最古老國家公園將消失地球上。

身為非洲大陸拓展速度最快的城市,奈洛比都市發展已對東非最古老國家公園帶來威脅。奈洛比國家公園是由英國殖民者在1940年代建立,占地約117平方公里,距離熙攘市中心僅7公里。該保護區容納超過500種鳥類,也可見水牛與犀牛群漫步其中,每年可吸引約15萬觀光客到來,同時為首都提供新鮮空氣,因此也號稱「城市之肺」。

但新興住宅與圍籬逐漸切斷野生動物遷移路線後,道路建設也使環境生態分崩離析,並阻礙動物遷徙,保護區南方的都市區域開始發展,並慢慢逼近野生動物遷移必經要道。相關單位不禁憂心,該公園可能在20年內消失地球,「現在若反對聲音不夠大,破壞將持續下去,最後各物種將像恐龍般消失,這世界將永遠失去生物多樣性。」

奈洛比以身為東非經濟樞紐而自豪,近年來因港口大量湧入欲前往肯亞鄰近地區的車輛,經常導致交通癱瘓,因此,開始出現鐵道拓張與主要幹道分流等基礎建設興建計畫聲音。該國國會議員法蘭西斯‧南哲表示,「肯亞是發展中國家,我們需要道路、鐵路支線與橋梁,但不幸的是,大部分主要基礎建設將吞噬部分公園。」

支持大興土木的人士認為,現代化建設對民眾通往肯亞與其他國家十分重要,而且可分散來自首都400萬人潮流動量,但道路與鐵道卻可能直接穿越保護區中心。

動物保護人士雖認同拓展首都交通運輸系統的必要性,但針對計畫如何落實抱持懷疑。因為據肯亞法律規定,任何國有保護區土地發展須先經國會同意,但現今肯亞土地價格高漲,甚至已出現檯面下交易。

fsj 提到...

彎弓射漁民 竟是大學助理教授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1/9090496.shtml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簡淳琪/高雄報導】2014.11.26

高雄港日前發生漁民被弓箭射中左肩事件,某國立大學陳姓助理教授前晚投案說,漁船干擾他釣魚,他一時氣憤才射弓箭警告漁民,沒想到會射中人。他說釣魚時會帶著網購的複合弓,有時會用來射魚;警詢後依殺人未遂罪嫌將他移送法辦。

綽號「教授」的陳嫌(四十六歲),時常在高雄港二港口堤岸釣魚,附近攤販對這號人物略有所聞。他說,每次到堤防釣魚,都會看到一些漁民駕駛舢舨在附近區域捕魚,干擾到他釣魚;案發當天恰巧看到蕭姓漁民在捕魚,一時氣憤,向蕭駕駛的舢舨連射三箭警告,沒想到誤中蕭的左肩。他表示不認識蕭,新聞鬧大後自知逃不了而主動投案。

港警總隊表示,陳姓男子所持的複合弓,射程大約三百到三百五十公尺,有效殺傷射程在一百公尺以內,陳坦承今年九月中旬,朝郭姓漁民的舢舨船射了五箭,當時距離七十五公尺,沒射中人,這次相距二十多公尺,差點要人命。

陳在國內葡萄酒界非常活躍,同時擁有釀酒師與侍酒師專業。他也研發釀酒技術,技轉給業者,曾獲得「德國世界酒類競賽」金質獎。

陳去年與學界揭露充斥市面的「三精一水」劣酒,也就是用酒精、香精、糖精加水調製的劣酒,直指酒類規範鬆散。陳興趣廣泛,還擁有動力小船駕駛執照。

陳姓助理教授服務的學校指出,陳學有專長,教學嚴格,有時個性比較衝,講話容易激動,但在專長領域非常活躍,也熱中參與國際活動。師生一聽到這起高雄「十字弓射傷漁民」案件是學校老師所為,都難以置信。

高雄市海洋局表示,依規定漁民不能在商港、軍港內捕魚,漁民和釣客衝突事件時有所聞,釣客若發現漁民有違規情形,應向有關單位通報舉發,不應該用暴力手段。



◆ 武洛溪架鳥網 一下午困死5鳥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7/9090193.shtml

【聯合報╱記者蕭雅娟/屏東報導】2014.11.26

屏東縣屏東市和九如鄉交界處武洛溪有不明人士架設捕鳥網,昨天保七總隊、屏縣府農業處及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前往搶救受困鳥類,發現一隻花嘴鴨亞成鳥、兩隻磯鷸、一隻紅鳩、一隻環頸鴴都受困死亡。

屏東鳥會王姓鳥友經常在武洛溪沿岸觀察鳥類,上周發現溪中遭人插上竹竿架設鳥網,目睹鳥類死亡,上臉書尋求幫助。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理事長林世忠認為,在溪中架設百公尺的鳥網,應是擄鴿集團所為,但疑似有人為了冬天進補,而獵捕雁鴨科鳥類。

昨天下午到武洛溪,發現一隻公的花嘴鴨亞成鳥、一隻紅鳩、一隻環頸鴴已受困網子死亡,當保七總隊兩位刑警到溪中拆除鳥網時,兩隻磯鷸被網困住,雖然現場有許多人,仍無法搶救被困住的磯鷸,一下午就造成五屍。

王姓鳥友說,武洛溪平時有棕沙燕、翠鳥、夜鶯出沒;去年難得看到9隻花嘴鴨,平時鳥類自由覓食,如今受困鳥網,架設鳥網的人行徑惡劣。縣府農業處林業保育科技士陳博勝說,該處約近百公尺的網具未經核准,已違反野保法。

※ 相關報導:

* 搶救新竹靖廬黑松 樹醫刨根「刮腐」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9090252.shtml

新竹收容所(舊稱靖廬)內一棵百年日本黑松,受到木材腐朽菌及靈芝根基腐菌威脅,枝葉多處乾枯,樹勢嚴重衰敗。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為它公益診療,樹醫團隊即日起展開為期5天搶救、清創,並清除靈芝菌絲,以人工上樹方式修剪乾枯枝,期望讓老樹早日恢復健康,展現生生不息生命力。



◆ 台澎金馬最早的 亮島3D複製人骨下月展出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090444.shtml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4.11.26

台灣是不是南島語族的起源地?學界多年來看法不一,隨著馬祖發現「亮島人」遺骸,為此一謎團掀開新頁。國立歷史博物館將在下月中旬展出「南島溯源八千年」為亮島人與馬祖史前文化揭秘。

「亮島人」從馬祖列島中的「亮島島尾遺址群」出土,現場發現兩具人骨遺骸,其歲數分別約有八千多年和七千多年。這是台澎金馬迄今發現最早的人骨;也是中國大陸東南沿海新石器時代早期墓葬中,少數年代久遠且保存良好的案例之一。

史博館展覽組表示,過去認定台灣是南島語族原鄉的論點多從語言人類學的觀點出發,由於台灣原住民語言的多樣性而界定南島語族的範圍,北從台灣、南至馬達加斯加島。語言學家並推測距今六千年前南島語族開始向外分化擴散。

二○一一年,連江縣長楊綏生在馬祖亮島發現貝塚遺跡,並委由中研院研究員陳仲玉出土亮島人遺骸。經送往德國檢測DNA,證實亮島是南島語族的祖居地。

史博館展覽組表示,亮島人出土把南島語族的歷史再往前推二千年,亦即距今八千多年前,已開啟了海洋文明。過去華南未曾發現南島語族的足跡,現在也向北推至馬祖。

至於從距今八千年到六千年前之間,這些族群究竟如何擴散?為何擴散?他們與台灣大坌坑文化(原南島語族人群的文化)建立在什麼樣的關係上?至今依然是謎。

史博館十二月十二日起展出「亮島人」3D仿真複製人骨模型以及亮島島尾遺址群出土的陶石器、骨角器、生態遺留等。該館希望藉考古發現過程、遺址文化現象等,豐富大眾的新知與視野,並滿足歷史詩情的想像。



◆ 越菲台都如此 中共南沙造陸不違國際法
http://udn.com/NEWS/OPINION/X1/9090434.shtml

【聯合報╱姜皇池/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台北市)】2014.11.26

中國在南海填海作業,永暑「礁」非但變身永暑「島」,且面積從○.○八一平方公里大幅躍升為將近一平方公里,超越台灣控制的太平島(面積○.五平方公里),一舉成為南沙第一大島;不僅如此,中國同樣在赤瓜礁、華陽礁和西南礁持續填海工程。此等舉動遭受各方指責,認為中國此舉將破壞南海和平,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普爾表示:「我們促請中國大陸停止填海建島,改以外交途徑鼓勵所有各造在這些活動上發揮自制」,自是引發各方關注。

然檢視國際法規範,實在無法找出有任何具體法律理由禁止中國在南沙之持續強化其現實占有島礁之行動。若僅因中國之填海造陸作為,即對中國多所責難,而放任其他爭端方相同作為,恐有雙重標準之虞。

檢視國際法規範,並無對「有主權爭議之島嶼或礁石不能建設或強化其存在」之規範。不容否認,傳統國際法有關爭端和平解決規定中,就主權有所爭執島嶼之歸屬問題,僅要求以和平方法解決,最佳模式當然是當事各方藉由外交或協商處理之。若無法藉由途徑,且當事方若願意,亦可尋求司法或準司法模式處理,比如提交國際法院或專設仲裁法庭等等,但非常清楚並無任何強制拘束之規定,禁止爭端方在實際有效控制之島礁上進行建設工作。

此外,檢視國際實踐,如韓國與日本之「獨島爭議」(抑或稱「竹島」)中,韓國實質占有獨島,並派遣居民及常駐人員,在獨島上建設燈塔等人工設施,此並非國際法上之所不許。又如日本與俄羅斯之「北方四島」爭議,雖有相關條約認定及主權歸屬問題,但各自解說,而目前該等島嶼則是在俄羅斯實質有效控下,而其上之居民或政府人員亦無禁止建設島嶼設施。實踐中同樣顯示具爭議主權島嶼並無不能建設之事實。

在南海海域內島嶼主權爭議爭論不休,各國各自主張各自表述,而國際法院相關判決一再強調事實有效占領之重要性,在在彰顯「先占先贏」之趨勢,誰先占領島嶼誰就先擁有開發島嶼之權利,不只是中國如此作為,越南、菲律賓及台灣亦都如是。先行開發先行占領強化對島嶼之控制,似乎已為一種宣告國際社會主權之歸屬,雖有爭議但並不撼動占有之事實,甚至有主權之確立價值。

猶有甚者,南沙諸島,以往各國同樣採行相同手段,除爭端當事國外,該等時刻並不見其他國際社會成員表示異議,如今中國有所作為,非爭端國家有所發言,既無具體法律依據,更有雙重標準之虞。

中國持續擴建與強化其占領南沙島礁之作為,引發鄰國恐懼,招惹區域外國家介入,且又在東海就釣魚台與日本針鋒相對,以中國的和平崛起理論檢視,其利弊得失固不無探討空間;但僅就國際法而言,目前中國在南沙填海造陸,誠難謂其有違反國際法之處。

fsj 提到...

39老犬棄河堤 查惡質繁殖場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9096242.shtml

【聯合報╱記者葉臻/桃園縣報導】2014.11.28

桃園縣龍潭鄉霄裡溪河堤邊,前日發現卅九隻老狗遭集體遺棄,包括貴賓犬、吉娃娃和馬爾濟斯等多種寵物犬,動物防疫所懷疑是寵物繁殖場惡意丟棄,已報警追查元凶。

這些被遺棄的狗,全身髒得像抹布,前來收容的桃園縣動物防疫所人員,都不禁搖頭嘆息。動保人士指出,有些不肖的寵物繁殖場,平日利用這些狗繁殖小狗出售牟利,當這些狗年紀大、無生殖力或健康變差後就惡意遺棄,實在太不人道。

前天清晨五點多,就有晨運散步的居民發現霄裡溪邊出現幾隻流浪狗在遊走,到了下午卻越來越多,連忙通報動物防疫所到場察看。桃園縣動物防疫所長陳仁信說,清查後有卅九隻都是超過七歲以上的老犬。

這些老狗大都體弱多病,有些是聲帶被割掉,或有白內障、皮膚病,防疫人員已先將犬隻帶回新屋動物保育園區安置,也掃描晶片及照片建檔。警方調閱附近路口監視器,鎖定一輛可疑的休旅車,將循線追查車主到案說明。

陳仁信說,依動物保護法規定,飼主棄養動物可處七萬五千元罰鍰。目前正研擬桃園縣犬貓自治條例,希望能與寵物公會及繁殖業者達成終養共識,避免再次發生惡意遺棄的行為。桃園縣寵物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秋榮說,希望能與有關單位協調出終養方案,例如以「老犬安養院」的方式,讓年邁的老犬能善終。

※ 相關報導:

* 四川野生貓熊平平搶救不治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8001086-260301

之前在大陸四川唐家河自然保護區獲救的受傷野生貓熊「平平」,25日經搶救不治。專家解剖遺體,死亡原因判定是手術段腸管出血性壞死、全身感染並引發敗血症。這頭野生貓熊在受傷後主動到人類居住地附近,被認為是在向人類求救。



◆ 墾丁珊瑚價值40億 船帆石海域大漁網覬覦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34140

自由 2014-11-28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海生館日前邀請學者舉辦「恆春半島水岸整合研究計畫」會議,學者們研究後發現,恆春半島西岸的珊瑚群聚呈現良性發展,海域珊瑚礁生態系趨向於健康狀態;美國傅爾布萊特研究員Nate Maynard初估,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的珊瑚礁總體價值約四十億元,應善加保護。

此跨國會議有來自中央研究院、東華大學、成功大學、中山大學、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及海生館等單位參與,分享恆春半島珊瑚研究狀態。

海生館研究員樊同雲指出,近年來恆春半島西岸的珊瑚群聚呈現良性發展,在遠離河口的後灣、下水堀及萬里桐之 石珊瑚數量有增加趨勢;成大助理教授張懿則利用衛星遙測發現,近廿年的海水表面溫度並無顯著升高,且近十年沿岸海域的葉綠素濃度也未增加,顯示水質穩定。

中央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威良分析恆春氣象站資料後發現,和世界其他地區相較,恆春半島的氣候、海水水質與珊瑚生態維持穩定並未嚴重惡化。

諷刺的是,當學界興奮地宣布珊瑚礁海域的高價值,一旁海域卻出現大型三層網要獵捕笛鯛魚,令人遺憾。

美國傅爾布萊特研究員Nate Maynard初步估算,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的珊瑚礁總體價值約四十億元,建議應逐漸降低漁獵對珊瑚礁海域的傷害,以永續海洋觀光取代掠奪式的海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