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1

「流行」病

◆ 執業8年不倒 台牙醫「不為錢」
http://udn.com/news/story/7334/727302

聯合報 樊德平/東莞報導 2015-02-27

有38年執業經驗的牙醫彭樹仁,在東莞虎門中醫院看診已8年多,這段時間裡,他眼見同條街上近10家牙醫診所相繼倒閉,「為什麼我做得起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心態,我不是為了賺錢才看診。」他說,看到台灣許多醫界同仁紛紛來陸探商機,「以賺錢為目的來,決心不堅、試玩一下的台醫做不久。」

彭樹仁今年邁入66歲,他說,自己當初因為媽媽臨終前的一句話,才決定在大陸開業,「就是為了幫助這裡眾多的台商,也因此選擇了廣東的中心點─虎門」。他表示,自己從1979年就在台灣開診所,每三年培養出一批醫師,「因為執業滿三年就能自己開診所,所以每三年我就讓出診所給徒弟接業。」

他指出,目前台灣醫生來陸開業有三難:開業執照取得難、病患溝通交流難、用人難。他表示,目前市場上醫療業者太多虛假廣告、黑診所,且聘用的陸醫大多沒耐心誠懇教導病患正確觀念。另外,他引述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說的「中國醫療體制有致命缺陷」話,說最顯著的是「這裡優秀上進心強的醫生皆以進入公家醫院為生存目標」,「很難用人」。



◆ 音樂裝置不離身 全球10億青少年恐聽損
http://udn.com/news/story/6809/729843

聯合晚報 編譯陳澄和/法新社日內瓦27日電 2015-02-28

世界衛生組織(WHO)27日表示,全球有逾10億年輕人可能因為聽太吵的音樂而傷及聽力。

WHO估計,中、高所得國家中的12歲到35歲族群,約半數可能因為個人音樂裝置或智慧手機的播放音量太高,而有聽力受損的風險。

另外還有40%的年輕人可能在音樂會或夜店中,暴露在破壞性的聲音環境中。

WHO的聽力損害專家查德哈說:「愈來愈多年輕人暴露於不安全的音量下,年輕人必須瞭解,聽力一旦受損,就再也不會恢復。」

WHO認為,處於85分貝以上的環境8小時,或是在100分貝的環境中待15分鐘,就算是不安全;交通尖峰時間的噪音,可能達到85分貝。

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賽期間,球迷在球場上使用的喇叭巫巫茲拉,可以產生120分貝聲音強度,暴露在這種聲音中超過9秒,就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聽力傷害。

為避免聽力受損危險,WHO建議每天使用個人音響裝置的時間不可超過一小時,而且音量應該降低。

WHO建議在吵雜的環境中必須戴耳塞,並且要定期檢查,並希望政府負起責任,訂定公共場所的嚴格噪音規範。

世界組織估計,全球有約3.6億人的聽力受損,除了老化和噪音相關致因外,傳染病、基因缺陷、出生的併發症與若干藥物的使用,都可能損害聽力。

※ 相關報導:

* 室內空氣糟 氣喘、致癌風險高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28789

現代人每天八成以上的時間在室內度過,若室內空氣品質太差,讓人出現頭痛、嗜睡、惡心或無法專注等症狀,必須離開這個密閉空間,症狀才會減輕或消失,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這樣的症狀統稱為「病態建築症候群(SBS)」。

近年來大眾生活型態改變,人們在密閉空間享受空調系統帶來的舒適之餘,病態建築症候群應運而生,WHO報告指出,因室內空氣汙染而死於氣喘者,全球每年有10萬人。

台灣病態建築診斷協會理事長莊燈泰表示,SBS病源來自不充分的通風、室內建材汙染與環境衛生等,導致二氧化碳、甲醛或細菌濃度過高。若民眾長期待在病態建築內,就可能有SBS而影響健康,增加額外的醫療成本支出。尤其甲醛最嚴重,恐有致癌風險。

* 在美上診所不洗手 恐染致命痢疾
http://udn.com/news/story/6813/728592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25日公布研究顯示,一種通常在醫院生存的致命痢疾病菌,如今在醫生診所也有發現,許多人是在看家庭醫生和牙醫後,染上致命的clostridium difficile病菌。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的研究人員指出,他們2011年在十個監測地點的觀察結果顯示,當年的感染人數約是45萬3000人,其中2萬9000 人死亡,80%的死者是年逾65歲的老人,最易感染的人群是老年人、白人和婦女。

CDC表示,感染病菌的人數增多,而且大多是在診所感染。2011年有15萬從沒上過醫院的人,卻染上這種痢疾病菌,其中82%的人在確診前12周到過醫生診所。

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熬夜傷身體 噩夢肥胖全都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1000783-260307

旺報 2015年03月01日 劉德佩

如今人們由於工作忙、交際多,許多人不得不熬夜,犧牲健康換取時間,導致一連串健康問題。

熬夜危害很大,具體有哪些呢?

易做夢 患癌風險增加

增加乳腺癌風險:加拿大的一項醫學研究發現,長期上夜班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機率會翻倍。長期連續熬夜曝露在人工光線之下,加上精神處於緊張狀態,會干擾人體內荷爾蒙的分泌,抑制腦部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增加患癌機率。中醫認為,夜晚陽氣較弱,陰寒之氣較強,如果長期熬夜又不注意夜間防寒,會增加體內的內寒之氣,導致經虛血結誘發乳腺癌。

增加胃癌機率:香港大學一項研究發現,當大鼠被剝奪睡眠7天後,胃部的血流量可減少15%,胃黏膜也有30%至50%的損傷。反映到人身上則意味著缺乏睡眠易導致胃黏膜受損,易患上消化性潰瘍病。

易做噩夢:研究發現,太晚睡覺更容易做惡夢。土耳其科學家調查了264名大學生的睡眠習慣,並利用睡夢焦慮指數測量了其惡夢發生頻率。結果發現,習慣熬夜的參試者睡夢焦慮指數平均達到2.1,習慣早睡的參試者只有1.23。另外,研究人員對近4000人的網上調查發現,在20多歲的女性中,熬夜與惡夢存在正比例關係。

易發胖:每天睡眠低於6.5小時的人更容易得肥胖症。睡眠不足可使人體分泌更多的「飢餓荷爾蒙」,讓人過食導致肥胖。人體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生長激素都是在夜間睡眠時才分泌的。經常熬夜,還會導致內分泌紊亂,形成內分泌失調,導致肥胖。

易抑鬱 影響幼兒發育

易抑鬱:長期持續熬夜看電腦或者電視,會讓人疲勞、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更重要的是睡眠品質亮起了紅燈,變成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著。之後,身體的長期疲勞和不適,再夾雜一些工作和生活壓力的情緒,一旦失眠,就會陷入對生活的恐懼,並將生活細節中的痛苦誇大,久之會抑鬱。

對大腦傷害大: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整晚沒睡的受試者,其腦部的化學物質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和S-100B蛋白呈上升趨勢,而它們都是腦部損傷的標記物。結果顯示,擁有良好睡眠,對維持腦部健康至關重要。

影響嬰幼兒發育:日本久留米大學松石豐次郎教授等研究人員對大約400名嬰幼兒進行發育與睡眠關係的長期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嬰幼兒的就寢時間,以及他們在出生18個月後手腳和視線的活動情況、語言表達和認知能力等。結果發現,習慣於22小時以後就寢的嬰幼兒的發育較其他嬰幼兒遲緩,平均晚睡1小時,其存在發育問題的風險增加大約3倍。

胎兒發育差:如果孕婦長期熬夜會使自己的生理時鐘顛倒,導致內分泌紊亂,影響新陳代謝,不利於胎兒生長發育。由於懷孕期間孕婦的子宮會越來越大,逐漸壓迫到下腔靜脈造成下半身靜脈循環不暢,易導致痔瘡或是下肢和會陰部靜脈曲張。經常熬夜會減少平躺睡眠時間,會使這種症狀加劇,也不利於胎兒健康發育。

(作者為江蘇省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醫師)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不讓「壓力」壓垮 正向找生活快樂事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59070

....臨床上與個案工作經驗中,許多不快樂甚至憂鬱的人,常常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甚至壓根沒思考過這類問題。很多人平時可能除了電視與網路外,經常找不到能投入與享受其中的事物。再者,憂鬱症的診斷指標之一,便是對於原有興趣的事物喪失了興致。

其次,或許受限於家醜不外揚的民情,抑或缺乏找心理師諮詢,以及傾訴與整理心理困擾的習慣,所以往往前來求助的民眾,多半已經是十分不快樂了。

能夠投入從事感到有樂趣的事物或活動,是最佳的紓壓處方,同時,亦是快樂的泉源。

塞利格曼教授也認為,能全神貫注投入某件事,是獲取幸福感的要素之一。

* 食粗糧降3高 成人每天30克最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1000780-260307

....粗糧含有豐富的不可溶性纖維素,有利於保障消化系統正常運作。它與可溶性纖維協同工作,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濃度;增加食物在胃裡的停留時間,延遲飯後葡萄糖吸收的速度,降低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但粗糧不可過量食用,否則會影響健康。



◆ 中醫治感冒 著重調整「身體平衡」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59068

自由 2015-03-01 文/陳志立

25歲的王小姐是上班族,來看診時已咳嗽超過一個月,問了病史之後,知道她是一個多月前感冒發燒。原本只有鼻塞、頭痛等現象,吃了西藥很快就退燒,卻開始咳嗽,之後再看許多次西醫,換過3間診所,咳嗽卻一直無法痊癒。

經過中醫辨證後,給予杏蘇散治療,一個禮拜後咳嗽減輕一半以上,再一個星期就痊癒了,之後持續就醫調整體質。

通常像王小姐這樣的案例,在感冒流行後的一段時間,就會陸陸續續出現在中醫的診間。

中醫師會根據病患的體質,以及當時的臨床表現,給予不同的藥方,如麥門冬湯、定喘湯,都是治療感冒後咳嗽非常有效的方劑,一般而言,約1-2個星期,咳嗽都會完全痊癒。

中醫治療感冒,不同於西醫只給予症狀治療的藥物,重視的是調整身體功能,以及寒熱平衡。

在治療時,會先分辨出患者是屬於風寒、風熱或是體虛感冒。

風寒者給予發散寒邪的藥物,如桂枝湯、麻黃湯、荊防敗毒散等;風熱者在發散外感邪氣的同時,會再給予清熱的藥物,代表方劑有銀翹散、桑菊飲等;體虛者則給予祛邪補虛的藥物,如參蘇飲、人參敗毒散等藥物。

在這樣調整身體平衡的基礎下,中醫師通常會再給予病患一些緩解症狀的藥物,如喉痛者給予板藍根、桔梗,鼻塞者給予辛夷、蒼耳子等。

在感冒治療的過程中,病患的飲食作息也是很重要的,作息要正常,不要太過勞累,睡眠保持充足,避免甜食、冰品、水果等會加重感冒的食物,多補充水分。

服用中藥時,一定要用溫水配用,中藥才會發揮最好的治療效果。

(作者為新北市三重區仁安堂中醫診所醫師)

fsj 提到...

霾害 會胸悶氣喘 長期恐致癌
http://udn.com/news/story/7838/732543

聯合報 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2015-03-02

醫師提醒,隨著大陸工業化發展,霾害至少十年前就開始蔓延到台灣,即使隔著海峽,國內的氣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病患要特別注意,別誤認為感冒延誤就醫。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呼吸治療科主任江啟輝表示,霾的顆粒很小,因此可進到呼吸道,甚至進入肺泡,平常可被體內的巨噬細胞吞滅,或氣管上皮組織的纖毛掃除,變成痰液排出;但若數量過多,會使呼吸道過度收縮,咳痰咳不出,就容易發喘或呼吸困難,若未治療,痰繼續堆積在體內,則可能造成續發性細菌感染,甚至引發敗血症。

「覺得胸悶、異常咳嗽就應該就醫。」江啟輝說,部分COPD患者將打噴嚏、咳嗽等症狀視為感冒,未及時就醫治療,等到大發作可能為時已晚。江啟輝也提醒氣喘患者,別因為沒出現症狀就不噴藥,需記錄自己的尖峰呼氣流速,好好控制氣喘,他建議霾害嚴重時,最好戴N95等級口罩,才能在霾害中降低發作程度。

除了氣喘和COPD患者容易急性發作,長期在霾害籠罩下的民眾,也可能因霧霾攜帶的致癌物誘發癌症,江啟輝說,霾害難以預測的是其中攜帶的致癌物,因為顆粒很小,會進入肺泡、血管,或身體的其他器官,長期下來就可能引發各種癌症。

※ 相關報導:

* 愛喝手搖杯 小五生竟患脂肪肝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76/733310

身高不到150公分,體重卻已70多公斤,一名幾乎天天喝手搖杯飲料的小五男學生竟患有脂肪肝;醫師警告,大部分含糖飲料均添加果醣糖漿,該成分會在肝臟中轉換成三酸甘油脂堆積在肝臟,造成脂肪肝。

毒物學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指出,蔗糖成本高,現在廠商、冷飲店幾乎都採用大桶裝的高果醣玉米醣漿,以求符合經濟效益,但這也使得國人代謝症候群比率越來越高。

姜至剛解釋,糖、澱粉進入人體後,會轉化成葡萄糖,在消化過程中,透過檸檬酸循環,讓葡萄糖轉變為肝醣,儲存於肝臟中。但果醣糖漿的代謝方式不同,當人體攝取過多的果醣糖漿,就會在肝臟和脂肪組織中轉換成脂肪酸和三酸甘油脂。



◆ 醫療市場化 正在拖垮健保…
http://udn.com/news/story/7339/732559

聯合報 陳美霞/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成大公衛所特 2015-03-02

全民健保步入廿年,健保署日前邀請歷任健保首長為健保慶生。當初催生健保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眼看過去廿年中,全國健保總支出年年飆升,民眾繳納的保費追趕不上總支出,於是直言道出他「健保很難再撐十年」的憂慮。

楊前署長的憂慮是有道理的。我們假如要避免這樣的憂慮及預言在十年之後不幸成真,必須正確診斷健保之所以無法再撐十年的根源,方能對症下藥。

筆者認為,問題的根源有二:其一,公衛體系醫療部門極度市場化、利潤化,使得醫療部門不斷的膨脹。其二,公衛體系預防部門弱化,使得民眾無法有效維持健康,因此需要醫療、需要健保的民眾不斷增加。這兩大根本因素使得全民健保的支出年年不斷飆升,長此以往,健保必然很難永續經營。

首先,全民健保是建立在台灣醫療產業之上的,而台灣的醫療產業是以極度商品化、市場化的邏輯運行的。醫療機構將資本投入醫療市場,主要目標是藉由醫療商品的提供以賺取利潤。依照一般資本運行的規律,醫療機構在強大競爭壓力下,必然會使出渾身解數、以五花八門的奇招,招攬病人、刺激或創造醫療需求以賺取最大的利潤,進而不斷的積累、擴大資本。

其次,公衛體系預防部門弱化。避免健保不斷飆升的根本大法是:確保台灣民眾健健康康,減少許多可避免的疾病;確保民眾有足夠的健康知識,減少不必要的就醫與服藥。但是負責推動、執行這個根本大法的公衛體系預防部門,在過去幾十年來,無論在人力、經費及其他資源,相對醫療部門的快速擴大化,是相形侏儒化的。二○一三年台灣投入醫療保健的九六二八億大量資源中,九十%以上都是花在醫療部門,而公共衛生預防的支出只占三.八%。

弱化的預防部門無法有效維護全民的健康,因此民眾各式各樣的疾病與健康問題層出不窮,社會大眾對全民健保就會有永無止境的醫療需求。再加上健保署或其他預防部門吝於投入民眾衛生教育的人力、經費及資源,許多民眾不理解預防的意義與健康知識的重要性,有「多看醫生、多吃藥有助身體健康」的錯誤觀念。如此條件,為醫療資本提供一個絕佳的、可以無窮擴大的市場需求,造就了台灣醫療產業的高利潤率,進而吸引了大量的醫療資本不斷湧入。

結果,過去數十年中,台灣的醫療產業持續獲取高利潤,健保支出持續膨脹(從一九九六年的二二八四億飆升到二○一三年的五○七六億),民眾持續湧入醫療院所、持續服用不必要甚至不利於身體的大量藥品。

要避免楊前署長「健保很難再撐十年」的預言不幸成真,政府及健保署必須下定決心,針對上述兩大根源,對症下藥,認真改革,十年五載,終將有成,「健保很難再撐十年」的預言自然可以破解。

fsj 提到...

頭髮油滋滋 當心肝膽有毛病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43870

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專題報導 2015-03-05

不少人才剛洗完頭,一覺醒來頭髮卻又油滋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柏鋒表示,頭皮如果常常出油,與肝膽不好有關,特別是常熬夜,作息不正常的民眾,頭皮特別容易出油,建議注意調整作息及飲食,就能獲得改善。

吳柏鋒表示,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作息又不正常,鮮少控制飲食,造成身體龐大的負擔,許多肝膽濕熱的患者,都有一個通病「頭髮細」、「頭髮油」。曾有一名患者每天都有洗頭的習慣,但不到半天時間,頭髮就會變得油膩,經診斷也有肝膽濕熱的問題。

吳柏鋒表示,中醫認為「肺主皮(膚)毛(髮)」,頭髮是「血之餘」,肝血不足就會長不出頭髮,因此腎與肺相同掌管毛髮。

他說,腎精足則髮量多,髮色黑且有光澤,腎精不足則髮稀疏,肝、肺、腎都與生活作息及飲食有關,若要改善狀況,建議患者求助醫師,平時少吃煎、烤、炸、辣的食物,逐漸就可以改善。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頭皮出油確實與內臟有關,但科學沒有直接的證據顯示它與肝臟有關,比較多證據是顯示腎上腺素分泌過多,或是女性的卵巢出現問題時,就會造成皮膚的皮脂腺分泌旺盛,另外就是愛吃甜食、油炸物也會讓出現皮脂腺分泌問題。

趙昭明表示,頭皮油脂分泌過盛的問題,多發生在女性,主要是女性的情緒反應較明顯,壓力也容易出現,所以常常會有內分泌失調的問題,男性通常是活動量大才會造成頭皮油脂過剩。

值得注意的是,頭皮油脂過盛,其實是掉髮的前兆,民眾除了改善身體內在的生活作息等問題外,也可以透過後天的清潔改善,但每天最多洗兩次頭髮就夠了,過度清潔反而會讓皮膚乾燥,頭皮油脂分泌更加旺盛。

逾40℃熱水洗頭 小心變禿頭

許多頭皮容易出油的民眾,多半會以勤洗頭來改善,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洗頭千萬不要過度,否則適得其反,她提醒洗頭時,別用熱水沖,以免燙傷皮囊,造成皮囊萎縮,去油膩不成反而成了禿頭。

黃毓惠表示,許多民眾在洗頭時往往用很多洗髮精,其實每次洗髮時,使用洗髮精的量只需一個瓶蓋容量即可,過多的洗髮精,可能會因為化學物質過多而傷了頭皮。

因為頭皮與一般身體的皮膚不一樣,頭皮較為脆弱,不適合用熱水洗,建議用40℃以下溫涼的水洗較適合,每次洗頭的時間也不要太長,每次最多5分鐘即可。

黃毓惠表示,洗頭時,千萬不要為了追求「爽感」,用指甲抓頭皮,過度用力都可能傷到毛囊,建議用指腹按摩即可。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除以上的方法外,洗髮精盡量使用「透明」的洗髮精,他解釋,乳狀或是有顏色的洗髮精,通常會含有矽靈、潤絲等物質,對頭皮都是傷害。

但是,這不是要民眾不使用潤絲精,而是盡量不要碰到頭皮,趙昭明表示,潤絲精可直接用於頭髮上,別用到髮根,清洗方式也是用溫冷的水,最後是吹頭髮時,也不要使用熱風,直接吹到頭皮,也會造成頭皮毛囊萎縮,要用冷風吹乾較適合。

趙昭明表示,頭皮的毛囊開始受損後,就會出油,頭髮漸漸變細,頭髮愈來愈容易斷,掉髮量也會增加,如果毛囊問題沒有解決,就可能造成禿頭。

※ 相關報導:

* 酗酒亂吃藥 肝腎罷工險送命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44192

林先生嗜酒,20年幾乎天天醉醺醺回家,他擔心肝受損,亂服10多種顧肝藥品;農曆春節因大肆喝酒,上月底忽然昏倒,醫院檢查肝功能只剩常人的1/10,診斷出酒精性肝炎併急性腎衰竭。他經急救與治療救回一命,清醒後覺悟說:「不能再喝了!」



◆ 郭董、馬雲 將合攻生技
http://udn.com/news/story/6813/743469

經濟日報 記者陳昱翔、黃國蓉/台北報導 2015-03-05

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昨(4)日離台前拜訪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續談雙方合作計畫,馬雲並參觀鴻海旗下永齡生醫館,對生醫、癌症治療等領域表示興趣,為鴻海、阿里巴巴兩大集團未來合作面向添加想像。

郭台銘、馬雲本周已連續三天「形影不離」,兩人周一(2日)在杭州相聚,郭董還與淘寶商家交流;周二(3日)馬雲來台演講,郭董全程聆聽。昨日馬雲離台前,拜訪永齡生醫館,郭台銘還親送馬雲到機場,顯示兩人好交情。

馬雲對生醫部分與PM2.5(細懸浮微粒)相當關心,因為這對於大陸人民的健康及癌症治療有很大的關聯。馬雲並到永齡生醫工程館參觀,與郭台銘談後續的合作機會。

據悉,郭台銘原本預計在3日馬雲演講完後,約馬雲到永齡生醫館參觀,但馬雲行程滿檔,只好延至馬雲離台前會面。

會後,郭台銘甚至親自送馬雲到機場,直到上飛機前,兩人仍持續不斷談論阿里巴巴與鴻海未來合作的細節。

鴻海與阿里巴巴早已開始合作,日前鴻海與杭州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鴻海將把杭州雲棲小鎮打造成軟硬體虛實整合的高科技基地,並參與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將和阿里巴巴等杭州企業深度合作。

鴻海旗下富士康與阿里巴巴先前也在雲端業務合作,富士康攜手阿里巴巴、北京世紀互聯建立「雲上貴州」新應用,是鴻海集團首度與阿里巴巴大規模合作,三方將共同投入人民幣30億元(約新台幣150億元),聯手打造雲端貴州。

馬雲先前在台灣受訪回應與鴻海合作面向時表示,未來還有更多合作項目將會一一揭露,帶給外界更多想像空間。



◆ 美國醫師荒!10年後缺9萬人
http://udn.com/news/story/6813/743469

世界日報 編譯羅曉媛/綜合3日電 2015-03-05

代表醫學院及教學醫院的美國醫學院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AAMC)在3日發布最新報告稱,美國將在2025年陷入缺少9萬名醫生的窘境,其中還包括治療老齡化慢性疾病的專科醫生。

近年來,初級護理醫師短缺的現狀得到普遍關注,但醫學院協會的報告預計,未來數年之內最稀缺的是外科醫師,尤其是專門治療老年人疾病的醫生,例如癌症醫生。

除了老年人口不斷增加,在50個州全面實施可負擔健保法也使獲保人數上升,進而抬高對醫生的需求。

AAMC呼籲國會將教學醫院每年的駐院醫務人員增加3000人。教學醫院每年培訓2萬7000名至2萬9000名醫生。

事實上,國會議員圍繞醫生短缺不斷加劇的問題已爭論多年。部分議員認為,某些科目的醫生都聚集在城市或富裕地區,導致較貧困社區的美國人無法獲得相應的服務。政府如今也在推行激勵項目,鼓勵尤其以初級護理醫師為代表的醫生前往短缺地區坐診。還有部分州政府願為醫生支付他們高達六位數的醫學院學費,但前提是他們同意前往醫療服務不足的地區看病。

fsj 提到...

7歲女童青光眼 一度誤為近視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46589

聯合報 記者邱瑞杰/台北報導 2015-03-06

一名女童左眼視力模糊,家人以為是近視,但女童配戴眼鏡後視力持續惡化。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她左眼構造異常造成眼壓上升,罹患青光眼。目前以藥物治療控制眼壓,視力雖好轉,受損的視神經已無法復原。

台北市立聯醫和平婦幼院區眼科主治醫師夏煒煒提醒,家長要留意幼兒視力,最好在滿3歲時接受眼科醫師檢查,之後每半年追蹤檢查一次,若有問題可及時發現及矯治。

夏煒煒說,7歲的陳小妹一年前和同伴玩遊戲,把右眼遮住時發現左眼看不清楚。父母知道帶她去看診,當時以為是近視,配戴眼鏡矯正。

陳小妹去年讀小學後在校內接受視力檢查,醫師發現她左眼不正常,建議複診。夏煒煒接手檢查發現,陳小妹左眼結構異常,因角膜、虹膜有沾黏現象,造成眼球房水排出困難,眼壓慢慢上升,進而損害視神經,形成青光眼,視力下降。目前以藥物治療控制眼壓,已受損的視神經則無法復原。

夏煒煒說,幼兒較常見的視力異常是近視和散光,陳小妹這麼小就罹患青光眼很罕見。

夏煒煒表示,幼兒的視力處於發育階段,但因他們年紀小,不太會察覺及表達自己視力異常。尤其是單眼異常的小朋友,因一眼視力正常還看得「清楚」,更可能不會向家長求助,家長應多留意。

※ 相關報導:

* 用眼過度罹青光眼 熟女左眼視力剩0.01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46496

31歲的張小姐,本身是高度近視者,6年前一邊工作、一邊準備研究所考試,每天用眼超過12小時又睡不好,偶發頭痛後,右眼模糊、就醫發現罹患青光眼。

收治這名病患的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呂大文表示,張小姐就醫檢查時,眼壓高達40mm/Hg(正常是20mm/Hg),又錯過黃金治療期,屬於困難型青光眼,經過4、5年治療、雙眼各開三次刀、滴藥水治療,現在狀況穩定,但左眼視力剩0.01、右眼0.2。



◆ 逾9成國人 蔬果攝取未達陣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0513

自由 2015-03-06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台灣素有「水果王國」美譽,但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潘文涵從2005至2008年間,針對2900名19歲以上國內成人面訪調查發現,高達92.6%的受訪者每日蔬果攝取量未達衛生機關建議標準,年齡44歲以下族群「未達標」的比例最高!

紅色、橘黃色缺很大

潘文涵指出,常見蔬果可分為綠色、紅色、白色、藍紫色與橘黃色,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研究證實這些營養成份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癌症與退化性疾病,但調查發現,國人食用綠葉蔬菜居多,攝取來源單一,以致紅色和橘黃色蔬果攝取「缺很大」!

台灣保健食品學會秘書長張素瓊說,長期偏好特定顏色蔬果會造成營養不良,影響健康,像是不吃橘黃色蔬果,缺乏葉黃素抗氧化,可能造成眼部疾病。目前國人較缺乏的紅色蔬果含茄紅素、鞣花酸等,可促進消化道、泌尿道健康,例如番茄、蔓越莓、紅甜椒、紅鳳菜等;橘黃色蔬果含葉黃素、檸檬黃素等,可促進眼睛、皮膚健康,例如柑橘、檸檬、南瓜、玉米等。

最常見的綠色蔬果則含兒茶素、異硫氰酸酯等,可促進肺部、肝臟健康;藍紫色蔬果含花青素、白藜蘆醇等,可促進腦部、腎臟健康,例如葡萄、石榴、黑豆、海帶等;白色蔬果含大蒜素、槲皮素,可促進骨骼、心血管健康,例如蘋果果肉、梨子、大蒜、山藥等。

張素瓊提醒,衛福部建議每日蔬果攝取量5至9份,若取中間值7份推估,可食用4份蔬菜,約2個拳頭大,以及3份水果,約3個拳頭大,顏色至少5種為佳,並強調許多植物營養素存在果皮、籽或絮,因此蘋果皮、葡萄籽、柑橘皮下白色部分,可酌量攝取,且深色蔬菜熟食,淺色、質地脆嫩者生吃,最能保留所含養分。

※ 相關報導:

* 遠離肥胖 每日糖分不超過25克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46982

世界衛生組織(WHO)四日公布新版飲食指南,呼籲人們將游離糖的攝取量減至每日攝取總熱量的百分之五以下,亦即不超過廿五公克(六茶匙),以對抗肥胖、蛀牙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文明病。

....對人體健康有害的「游離糖」(free sugar)多以蔗糖、果糖與葡萄糖等添加糖類呈現,但也自然存在於蜂蜜和果汁中。世衛表示,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吃下多少糖,因這些糖藏在加工食品中,且有時候不太甜。例如,一大湯匙的番茄醬含糖四克,一罐碳酸汽水則有四十克糖。



◆ 23歲女突無法解尿 子宮頸癌奪命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48886

聯合報 記者呂思逸/板橋報導 2015-03-07

新北市23歲高姓女子,突然無法解尿就醫,竟被發現是子宮頸癌末期,亞東醫院婦產部醫生孫序東表示,子宮頸癌並非熟齡婦女所有,呼籲婦女應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有異狀盡早就醫。

高姓女子長期月經周期混亂,過去並無察覺子宮有無不當出血或疼痛,直到突然「無法尿尿」掛急診,醫生才發現,子宮頸已有10公分大的腫瘤,不久後過世。

孫序東說,子宮頸癌並非只有熟齡、性關係複雜的婦女才會罹患,建議女性開始有性生活,兩年後,應每年接受一次抹片檢查,目前還有子宮頸癌疫苗,越早施打抗體越強,研究顯示可預防子宮頸癌。

婦產部主任蕭聖謀指出,子宮病變癌症包含肥胖、糖尿病民眾較容易患的子宮內膜癌、HPV病毒促發的子宮頸癌和基因突變的子宮肉癌,病狀都有非月經來潮時異常出血、腹痛或腹部有腫塊,建議女性若有症狀應盡速就醫。

蕭聖謀提醒,卵巢癌初期並無病徵,通常在末期時,才有腹部因積水腫脹症狀,建議有癌症家族史的女性,每年都應在子宮抹片檢查時,順便照陰道超音波檢查。



◆ 老人摔不得 跌倒是事故死亡主因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46877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楊湘鈞/台北報導 2015-03-06

衛福部資料顯示,事故傷害是老年人口死因第七位,跌倒是其中第二大原因。國內每五位老人就有一位曾經跌倒,女性因待在室內時間較長且下肢肌力較弱,比男性更容易跌倒。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上周凌晨下床行走失去平衡,跌倒摔斷肋骨引發肺積血,經台北榮總緊急手術開刀引流,目前復元情況良好。據了解,吳伯雄因服用降血壓藥物,影響凝血功能,出血積於肺部,導致胸悶疼痛。

台大醫院金山分院副院長詹鼎正指出,老人跌倒原因很多,疾病、用藥、視力不佳或穿不適當的鞋子等。詹鼎正曾診治一名長期靠助眠藥物入睡的八十歲奶奶,他評估後勸老奶奶減少藥量,但她不以為意,某天老奶奶半夜起床如廁,因頭腦昏沉而絆倒摔跤,眼眶瘀青後才同意用藥減量。

詹鼎正建議,若家裡老人一年跌倒二次以上,就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由老年醫學科、復健科或神經內科醫師評估跌倒原因,從糾正危險因子下手,包括減少重複用藥、居住環境改善等,降低跌倒風險。

老人一旦跌倒,後續健康問題可能如雨後春筍冒出。王崇仁說,許多老人因傷開刀後,產生心理障礙,不敢獨自出門或運動。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科主任彭莉甯表示,老人不應害怕跌倒而不活動,若肌力減少、肢體不平衡,反而更容易跌倒。她建議老人依自身狀況在公園大步走、快步走,或踩腳踏車等,利用復健器材增進肌力及肌耐力,多曬太陽,同時可減少骨質流失,預防憂鬱症與失智症。

另外,老人不需特地減重。彭莉甯說,身體質量指數過輕的老人,比過重或肥胖的老人更易骨折,死亡率更高。老人應攝取充足營養,若擔心肥胖影響健康,應多運動。



◆ 腎臟醫學之父 陳萬裕安寧辭世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46492

聯合報 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2015-03-06

「台灣腎臟醫學之父」、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陳萬裕昨辭世,享壽98歲。他是光復後首任台大醫院內科主任,曾領導過烏腳病研究團隊,也是台灣最早發展洗腎、腎切片檢查的醫界耆老,理當享最好的救護,但他選擇安寧辭世。

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蔡宏斌說,陳萬裕病逝前,由兒子簽署DNR(拒絕心肺復甦術)等同意書,臨終前三個兒子和門生謝博仁、朱宗信等隨侍在側,走得安詳,就像睡著一樣。

蔡宏斌說,陳萬裕因年紀大心、肺、腎等功能不佳,以台大醫院的技術,一定可以再用強心劑、插管、高級醫療設備維持他的生命跡象,但他選擇安寧療護,減少無效醫療與痛苦,以身教實踐安寧療護精神,如同他常引用他的恩師小田俊郎的名言「醫術以外更要陶冶良好的人格性情」。

「他是一個很好很好的阿公。」台大副院長洪冠予透露,陳萬裕63歲就提早退休,是為了讓出主治醫師位置給年輕醫師,退休後拿出所有的退休金,成立基金會,獎勵從事腎臟醫學研究的學生。

洪冠予說,陳萬裕已經住院兩年,日前該院正在籌辦陳萬裕百歲研討會,如今老師不幸辭世,仍會如期在6月舉辦,向他致敬。

fsj 提到...

每天一包大薯 罹癌風險飆500倍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49193

聯合報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2015-03-07

喜愛薯條、洋芋片、不只會變胖,台灣大學公衛學院研究發現,存在薯條、油條中「丙烯醯胺」,長期食用將造成基因缺損。學者以薯條推估,體重六十公斤成人,若長期每天吃下一包「大薯」,比起不吃薯條的人,罹癌風險大幅提高五百倍。

上述研究由台大公衛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研究所教授吳焜裕發表,丙烯醯胺普遍存於高溫炒炸的食物中,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對人類可能有致癌性,澱粉類製品經高溫一百廿度油炸,幾乎都可以發現它的蹤跡;常見的薯條、薯餅、油條及洋芋片等,都含有丙烯醯胺;目前已知丙烯醯胺會攻擊人體基因,造成缺損突變,引發日後罹癌風險。

吳焜裕利用尿液檢驗丙烯醯胺代謝物,計算體內丙烯醯胺攝取量,分析國內六十六位民眾發現,無論有沒有抽菸習慣,尿液都可測得丙烯醯胺,研判這些代謝物來自日常飲食。

國際間未訂定對食品中丙烯醯胺限量標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公斤成人每天丙烯醯胺的安全暴露量是一微克。依據衛福部食藥署前年調查市面產品丙烯醯胺含量,每公克薯條含丙烯醯胺零點三至零點四微克,以此估算,長期每天吃薯條一百五十公克就有致癌風險,相當於速食店的一包大薯條,或兩根半油條,甚至半包洋芋片。

許多上班族每日都要來一杯的咖啡也含有丙烯醯胺,主要是因為咖啡豆也經過高溫烘焙。吳焜裕表示,每公升咖啡含有廿五微克丙烯醯胺。依此估計,六十公斤成人每天約五杯(一杯約四百七十三西西)咖啡就會過量。

不過,吳焜裕強調,暴露量必須非常大,長期每天吃才有風險,但他也擔心,油炸食物廣受年輕族群喜愛,對年輕族群危害程度可能較高。台大內科部主治醫師蘇大成表示,長期吃含有丙烯醯胺食物,損害基因,萬一修補不好,就會開啟罹癌之窗。

食藥署食品組長潘志寬表示,丙烯醯胺不是蓄意添加或環境汙染,馬鈴薯存放愈久丙烯醯胺含量也愈高,因此不會訂定國家限量標準,但呼籲民眾注意酥炸食品對健康的危害。

※ 圖表、影片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只喝含糖飲料、不喝水 易導致慢性腎臟病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0798

「就是喜歡亂吃藥才會洗腎,活該!」常有網友在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網頁上,留下負面留言,讓協會理事長游建勳大嘆,這些言論除了讓洗腎病友心裡難受之外,更重要的是對腎臟病的誤解。

游建勳指出,協會內的洗腎病友除了40歲以上的中老年族群,其實20出頭的學生族群也不在少數。因為許多年輕人生活習慣不佳,像只喝含糖飲料、不喝水,愛吃油炸物以及常熬夜等,都會傷害腎功能,導致慢性腎臟病;腎臟病患者聽信偏方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進而加速腎臟惡化,但並非腎臟病最初的致病原因。



◆ 年節接連吃胖 山楂茶消食化積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0801

自由 2015-03-07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

春節假期、元宵節接連到,許多民眾在過年期間吃太多,累積下來的油都還沒甩完,元宵節再吃元宵或湯圓,身體「腫」了一圈;中醫師建議,可喝山楂茶去油、幫助消化,或喝麥芽茶、白蘿蔔煮湯消脹、理氣。

台北長庚醫院中醫部內兒科主治醫師黃悅翔說,春節假期過後,門診便會多出一些因為大吃大喝而腸胃不適、或變胖而想減重的民眾,通常會開一些降脂茶配方,煮水後飲用可幫助消脂。

黃悅翔指出,降脂茶包括山楂、陳皮、荷葉、炒決明子等,做成茶包可拿來煮水、或泡茶飲用。

湯圓和元宵多是糯米做的,吃太多、太急容易脹氣和胃不舒服。黃悅翔建議,可以將炒焦的麥芽泡茶喝,但是哺乳中的媽媽們不宜喝麥芽,可以用穀芽(發芽的稻米種子)泡茶,或是喝白蘿蔔湯,消脹、理氣,但若腸胃不好,最好就是別吃糯米製品了!

元宵過後,少有大吃大喝的機會,黃悅翔建議,在三餐的蔬菜中,要多吃粗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如芹菜、豌豆、燕麥、蕎麥、玉米、番薯、茄子、毛豆、花椰菜、茭白筍、青椒等;山藥、川七葉、蓮藕、黑木耳、百合、秋葵、海帶、地瓜葉、紅莧菜等潤滑食物,可幫助排便。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春天多吃甜 3方法吃梨潤肺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7532/745757

今天是24節氣中的「驚蟄」,春雷乍響,萬象更新,開始新的ㄧ年,不過天氣剛乍暖還寒,氣候仍乾燥,要特別注意口乾舌燥、聲音沙啞,驚蟄這天民間有「吃梨」的習俗,能生津潤肺、止咳化痰,下面告訴你3種吃梨的方法,在春天之際更能健脾潤肺。



◆ 兒童罹癌難發現 注意九大徵兆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57/747324

聯合報 記者黃文彥 2015-03-07

兒童癌症不比成人癌症,有部分是屬於胚胎型腫瘤,目前醫界對於為什麼剛出生的小朋友就會罹癌,仍在努力探索原因,但一般相信是受到環境與基因的影響;而在眾多兒童癌症中,男性幼童的罹癌率也高於女性幼童,至於原因為何仍沒有定論。

由於小朋友不善表達,疾病完全依靠父母發現,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彥麟提醒父母,注意小朋友出現的九大特徵,提早檢查治療,多數兒童癌症經過治療後其實可以有很長的存活率。

1. 臉色蒼白貧血。

2. 眼睛有異常反射光。

3. 不明原因瘀青。

4. 不明原因發燒。

5. 不明原因疼痛。

6. 淋巴腫大。

7. 腹脹腫大。

8. 頭痛、嘔吐。

9. 摸到不明腫塊。

※ 相關報導:

* 辭拍《旋風少女》 徐嬌自曝得腫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7000842-260112

童星出身的徐嬌女大18變,成了美貌小姑娘。但她6日透過微博宣布自己得到「良性縱隔腫瘤」,辭演偶像劇《旋風少女》。她說,因要開刀,所以無法參演,不過病情無大礙,「我會很樂觀地面對,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 健康你我他/搶救老爸記憶 孫子攻勢奏效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48678

聯合報 賈美娟/竹市東區 2015-03-07

老爸一直都注意保健,直到83歲這年,突發中風而倒下。瞬間失去行動自由的他,心境變得複雜而多變,往往不多話,總是冷眼旁觀周遭的事物。

曾經撐起家庭、度過大風大雨的老爸,在生病後由母親和兒女負責照顧,希望讓他各方面的傷害降到最低。已各自成家的手足,輪流回家和老爸閒聊,讓家中充滿熱鬧的談笑聲。

直到某天,我猛然發現,在和老爸互動的一小時中,相同的問題,老爸問了六遍。媽媽說,這半個月來,他反覆說著、問著相同的事,已是常態。我試著反問老爸,剛吃完的晚餐菜色或他剛才看到的新聞內容是什麼?老爸的回答總是:「我忘記了!」

詢問醫師,這是老化加上失智的前兆。為了讓老爸永遠記得他摯愛的家人,我們必須同心協力,更頻繁和老爸互動。另外,也教年幼的孫子女在阿公床前唱兒歌閒聊,和他一起話當年。由於兒童攻勢,的確讓老爸眼睛亮了起來,他的心情好多了!

「妳不要太累了,這幾天天冷,要多穿衣服!」回憶起老爸對孩子的叮嚀,發自內心關懷他的兒女,不禁讓我的淚水在眼眶中打轉。

我知道,我們正在跟時間賽跑,正在努力搶救老爸的記憶,我們持續努力中!



◆ 申請國外處方藥 將免附海關提單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49198

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 2015.03.07

事前申請國外處方藥,依現行規定,需要「海關提單」,貨到海關後,至少七天才能取得。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昨天公告修正「藥物樣品贈品管理辦法」草案,取消檢附海關提單,新法最快下周上路。

罕見疾病、癌症等重症患者若需進口國外已上市的藥品, 除了專案申請,必須透過「藥物樣品贈品管理辦法」事前申請。根據食藥署新藥審查科估計,每年至少有一千五百多件申請案件。

食藥署新藥法規及綜合規劃科長祁若鳳表示,事前申請不僅要檢附藥物資料、醫師處方及不得轉售的切結書外,還得檢附海關提單。許多民眾反映,海關提單是貨到了海關,才會有的資料;不可能事前申請就附上。

罕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昨天表示,過去曾經有罕病患者家屬從國外申請藥物入關,申請要件準備齊全,卻沒有海關提單,需要低溫保藏的藥物已到關,卻被扣在海關一星期。家屬為了補件往來奔波,海關又沒有冷藏設備,加上放一天就得多給一天儲存費,不僅可能造成藥物品質受損,還增加家屬經濟負擔。

陳冠如表示,罕病用藥特殊,罕病法特別設置專案進口法源,但是取消海關提單,對於急於用藥的病患,絕對是福音。

祁若鳳表示,這次修訂草案中,還放寬藥物樣品資格,過去申請藥物樣品進入台灣,一定要有原產國上市證明,現在台灣審查能力已經大幅提高,由醫療院所或病患檢附臨床資料以及安全性資料,只經食藥署審核認定,就能進入台灣使用。

fsj 提到...

研究:坐1小時 心臟病風險增14%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49993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6日電 2015-03-08

一項新研究發現,成人一生中每坐一小時,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就提高14%。同時警告,每天到健身房運動,不會抵銷傷害,因為一坐幾個小時,又抹煞了運動的益處。

美國威斯康辛醫學院的科學家追蹤2031名成人的活動量,他們平均年齡為50歲。研究員比較每個人每天坐著的時間,以及血管沉澱物的水平。血管沉澱物是心臟病的徵兆。

研究對象每天坐在辦公室和電視機前2到12小時,研究員得到的結論顯示,他們每坐一小時,血管沉澱物的水平就提升14%。

經常跑步、到健身房運動和進行有氧運動,都未證明能大幅減輕風險。

主要研究員、心血管醫學助理教授賈桂琳.庫金斯基(Jacquelyn Kulkinski)說,在辦公室工作的成人,每小時都應起起來走動。能把每天坐著的時間減少,即使只是一、兩個小時,對你未來的心血管健康都有顯著、正面的影響。

儘管研究發現,運動的益處可能迅速抵銷,但是庫金斯基堅稱,每天仍應運動至少30分鐘,因為運動對減少心血管疾病和改善體能的重要性很明顯。

庫金斯基說,日常生活要多動,例如午餐後散步,講電話時來回踱步,爬樓梯不要搭電梯,使用計步器計算每天走的步數等。如果工作時已經坐著,晚上下班回家後,不要又坐在電視機前幾個小時。

國家癌症研究所的調查員馬修斯(Charles Matthews)表示,研究員還不確定在不危害健康的情況下,一天可以坐多少時間。但是花兩小時做些不吃力的活動,例如家事或在走步機上慢慢走,燃燒的卡路里類似疾走30分鐘。

其他研究發現,坐太久與數種疾病,甚至數種癌症有關。坐太久構成嚴重的健康風險,以致於美國醫學會在2013年年會通過政策,承認這種風險,並鼓勵雇主和員工找出避免整天坐著的方法。



◆ 17歲徐嬌患腫瘤 停工動手術
http://udn.com/news/story/7260/750133-17

世界日報 娛樂新聞組/綜合報導 2015-03-08

曾演出周星馳電影《長江七號》的徐嬌如今已長成亭亭玉立的少女。近日她在微博宣布因罹患「良性縱隔腫瘤」,無法參演電視劇《旋風少女》。現年17歲的她非常樂觀面對病情,積極配合手術治療。

徐嬌最近被力邀演出明曉溪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旋風少女》,但她在微博表示:「約一個半月之前,因一次偶然的體檢,我被診斷為患有良性縱隔腫瘤,需進行手術治療。因手術時間與《旋風少女》的拍攝檔期有衝突,我將無法參演,非常遺憾。不過大家不用擔心,我會很樂觀地面對,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據悉,良性縱隔腫瘤起初症狀並不明顯,起初可能只有咳嗽和呼吸困難,但到發現時通常腫瘤已經長大,會壓迫到鄰近的器官,並逐漸出現哮喘、咳血以及上肢水腫等症狀。

而徐嬌微博一出,粉絲們紛紛表示心疼,並給偶像打氣,籲要樂觀、勇敢面對。

※ 相關報導:

* 5種疼痛要命 別忍快就醫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49991

幾乎每人都經歷過頭痛或腿抽筋,通常這些看來不嚴重的疼痛總是忍一忍讓它過去,或是服成藥止痛。但有些疼痛卻不能忽視,可能是疾病的預警,應立即去看醫生。

急診室醫生萊莉.韋諾庫(Leigh Vinocur)表示,有五種疼痛可能是嚴重疾病的症狀,應立刻就醫。

小腿痛
嚴重上背痛
嚴重腹痛
嚴重牙痛
嚴重頭痛



◆ 失智嬤 忘了金孫卻記得愛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51017

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 2015-03-08

廿八歲的賴思豪三年前看到奶奶因爺爺過世痛哭,想重新認識這位「爺爺的太太、爸爸的媽媽」,他開了「奶奶來了」粉絲團,記錄兩人互動、奶奶中風、失智的過程,讓許多「奶粉」深刻體認「愛要及時」,吸引年輕人重新認識祖父母。

賴思豪說,祖父三年前因病過世,奶奶一如往常,家人以為她已做足心理準備,某天他卻發現奶奶深夜在床邊暗自啜泣。從未見過奶奶流淚的賴思豪,發現奶奶原來也是個女孩,一輩子以爺爺為中心的女孩,掀起他對奶奶過去的好奇。

兩年前,他決定每天花一點時間認識奶奶。他原本把兩人互動的過程貼在臉書分享,一年前在同事鼓吹之下成立粉絲團「奶奶來了」,沒想到吸引上千名粉絲定時收看,他發現許多網友與家人的關係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開始鼓勵網友把自家奶奶的故事與大家分享。

有位女網友說,她和奶奶的關係一直很不好,奶奶甚至會咒罵她,因為粉絲團,她才發現奶奶有憂鬱症,漸漸諒解奶奶過去的行為。也有女網友分享對奶奶的遺憾,原來她離鄉背井多年,某天接到奶奶問候電話,因為太忙而草草結束,回電後才知,那是奶奶臨終前最後一句話,她非常懊悔:「如果可以重來,希望那通電話能用一輩子時間去聽」。

八十七歲的賴奶奶去年十二月因中風跌倒,頭部挫傷,現在只能臥床,而且完全忘記賴思豪了。賴思豪說,聽到奶奶受傷那刻,驚覺可能會失去奶奶的痛苦。

賴思豪說,認識奶奶的兩年半間,奶奶給自己的太多了,他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是「關心家人,不要再後悔」,他說:「人很小,影子卻很大。」就算關心家人哪怕是一分鐘,也不要忘記曾經很溫暖的那段時光。

※ 相關報導:

* 我愛你…串起三代情 孫兒是甜心 打開他心鎖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51019

「奶奶來了」臉書粉絲團記錄賴思豪與奶奶互動,經歷奶奶中風後失能、失智的過程,賴思豪說,因為奶奶,他才學會怎麼去照顧老人家。專家認為,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照顧長者就算不精通,也一定要略懂。

....台北橋托老中心主任林慧萍表示,多數家庭面對家中有失能、失智長者的問題,第一的念頭馬上想到外籍移工,但移工並不能完全解決老人問題;很多家庭和長者的互動幾近於零,每天對孩子說「我愛你」,但就算愛長輩也不如何表達。

* 日韓照護失智…全國調查 預算加碼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51020

失智症照護與預防是高齡社會無法逃避的課題,韓國已為失智症成立國家級調查中心,學者建議國內加快腳步,及早擬定失智症防治的國家政策。

亞洲大學昨天舉辦國際論壇,邀日、韓學者分享如何因應失智症。東京福祉大學社會福祉學部教授金貞任表示,根據二○一二年調查,韓國失智症人口占全部老人百分之九點一,日本更高達百分之十五,導致社會經濟負擔沉重。以韓國為例,國家預算每十年就增加兩倍。

fsj 提到...

最帥交警逝 「在天堂仍帥氣」
http://udn.com/news/story/7332/753076

世界日報 北京9日電 2015-03-09

「雖然我很想再給你們寫段子,但確實對不起大家,親親的,我走了!」昨天晚間,在與網友道別聲中,「成都最帥交警」秦思瀚離世。網友紛紛致哀:「一路好走…,天堂的你依然帥氣逼人」。

被網友稱為「成都最帥交警」的秦思瀚,2014年7月被診斷罹患「急性淋巴白血病」(俗稱血癌)。消息在網上傳開後,微博帳號「秦思瀚」便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包括華西都市報在內的媒體也持續報導。

網友發現,「秦思瀚」是一位帥氣、陽光的年輕男孩。經成都警方確認,微博帳號「秦思瀚」是秦雲龍,22歲,四川南充人,曾任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協警,並非交警,但確於2014年7月患病。

「協警」定位為警力輔助,雖由政府聘用,但執勤時需由交警帶領,不具行政執法權,意即不能開罰單或採取強制措施。

「秦思瀚」在微博帳號發布的努力抗擊病魔的訊息後,吸引了大批粉絲上網留言鼓勵、祝福,粉絲高達50餘萬。

「秦思瀚」帳號7日晚間發出了最後一條微博,「雖然我很想再給你們寫段子,但確實對不起大家,親親的我走了!」之後,「秦思瀚」帳號以秦思瀚家人的名義發出一條微博:「時間定格在2015年3月7日21:00,謝謝大家一路走來對秦雲龍(思翰)的幫助和關愛!拜託你們保重!」

消息發出後,短短40分鐘,就獲得了5萬多的轉發、6萬多的評論。有網友留言「一路走好,希望天堂的你,依舊帥氣逼人,多多給大家帶來歡樂……」。

※ 相關報導:

* 甲狀腺癌 狗狗聞得出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9000365-260108

不要小看狗狗的嗅覺。美國研究發現,經過訓練的狗兒可透過靈敏的嗅覺,聞出人體是否罹患甲狀腺癌,準確率高達88%。



◆ 申請居家照護 癱瘓嬤「奇蹟進步」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52265

聯合報 記者林昭彰/三重報導 2015-03-09

74歲林婆婆6年前因腦動脈血管瘤破裂動了3次手術,住院1年返家已幾近植物人,家中晚輩悉心照顧外,也向市立聯合醫院申請居家照護,經由護理師每月1次到宅服務協助,婆婆進步到可以進食、伸手抓癢,醫師視為奇蹟。

婆婆的兒子林進益,日前分享接受居家護理心得與好處,提醒民眾善用資源。

林進益說俗話常言「久病無孝子」,走過方知苦,但他想說「有心就有力量!」當年母親因糖尿病且有多處腦動脈血管瘤,醫生說手術只有10%成功率且會變成植物人,術後果然全身癱瘓插滿氣切套管、鼻胃管、導尿管。

從此他和妻子、弟媳3人扛起照護臥床老母重責,幸好醫師轉介至市立聯醫接受居家照顧服務,近5年來,居家護理師每月1次到家裡提供病情評估、協助更換鼻胃管和翻身等照護技巧、指導肢體復健,然後安排各科醫生每3個月到宅問診1次;扣除健保補助,家屬每次自付不到100元,比到醫院掛號更便宜。

新北聯醫護理長葉美華說,凡有插氣切、鼻胃或導尿管且病情穩定、能在家接受醫療與護理服務、活動限制在床上或椅子上的病患,可透過醫院出院準備服務、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等窗口提出申請。

fsj 提到...

兒童齲齒率54.8% 啟動學齡前篩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0000526-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10日 張立勳/台北報導

根據去年兒童篩檢口腔、視力、聽力及身體檢查,發現幼童齲齒竟率高達54.8%,等於是每2名兒童就1人蛀牙,視力異常也有16%,即日起北市全面啟動「學齡前兒童整合性社區篩檢」,為學齡前兒童提供免費檢查。

齲齒與視力異常是我國幼童最常見的健康問題,研究指出,齲齒會破壞牙齒結構、影響咀嚼功能及齒列完整外,甚至可能引起蜂窩性組織炎,使生活品質大幅降低;近視如果發生得早,度數增加也愈快,幼童弱視眼球的視力未在關鍵期前矯正,就無法擁有正常視力。

另外,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林莉茹指出,輕度聽障不易發現,平均診斷出來的年紀大多會在3歲半至4歲,常見原因有耳垢問題、中耳積水、中耳感染形成傳導性聽損,多數家長未發現幼童聽力異常,因此錯過矯治黃金時期。

林莉茹提醒家長,從日常生活落實「二要二不」原則,睡前要刷牙、保健要用氟、不吃甜食多漱口、不以口餵食,才能維持兒童牙齒健康,也要養成兒童良好閱讀與生活習慣,別讓3C產品成為孩子保母,隨時觀察兒童對聽語反應是否有不尋常舉動。

林莉茹說,今年將前進711家幼兒園,篩檢5萬4000名學齡前兒童,由北市12區健康中心和15家特約醫療院所免費篩檢。



◆ 乳癌患者怕化療 拖成肺轉移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54158

聯合報 趙祖怡/衛福部雙和醫院內科部暨血液腫瘤科主任 2015-03-10

多年來,乳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已持續蟬聯台灣女性癌症首位,平均每52分鐘至少有1人罹患乳癌。尤以新北市更連續8年居全台乳癌發生人數之冠,占全國近2成比率,顯示乳癌已是新北市女性健康的第一大威脅。

為保障婦女健康,國民健康署提供45至69歲及40至44歲具乳癌家族史婦女(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以期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降低乳癌對生命的威脅。

我曾經診治一名46歲乳癌患者,她因害怕接受化學治療,導致疾病拖延成嚴重的肺部及骨骼轉移,後來經過解說後,她才願意接受荷爾蒙拮抗治療,治療之後疾病逐漸獲得控制。

自民國99年起,雙和醫院每年參與國民健康署辦理之「醫院癌症醫療品質提升計畫」,積極推動四癌篩檢服務。為加強乳癌防治觀念,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亦建置行動醫院深入社區,專業醫療團隊駐點,提供涵蓋篩檢、醫療、用藥、護理、復健、營養、社會資源等諮詢服務,滿足民眾與病友的不同需求,近距離為民眾解決對乳癌的疑問。

在此呼籲,婦女若發現乳房有異常,應及早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萬一不幸罹癌,也不必過度恐慌,若對治療有任何疑問或困難,應多與醫療團隊溝通,或尋求病友相關團體協助。透過早期篩檢診斷、早期治療,乳癌的存活率可望提升,也可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樣獲得控制。

※ 相關報導:

* 乳癌拒開刀 拖2年轉移肝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54309

台中市48歲婦人兩年前確診為乳癌,但她怕失去乳房,沒有接受治療,直到臉色蠟黃被丈夫「押」著送醫,才發現癌細胞已轉移到肝臟,經過雙標靶治療才保住生命。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張景明建議,乳癌患者千萬不能忌諱就醫,成年婦女要定期接受乳癌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乳癌治療不二法門。

fsj 提到...

小孩吃不胖別濫補 先顧好脾胃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56586

聯合報 林彥廷/基隆逍遙中醫診所中醫師 2015-03-11

22歲的王同學因為太瘦而免服兵役,吃不胖的體質讓他顯得弱不禁風,嚴重影響自信。從小到大,家人總以為他欠缺營養,腸胃吸收差,該吃的補藥像人參、當歸、黃耆、杜仲等從來沒少過,但補到最後,只長火氣卻不長肉,滿臉青春痘、便秘,有時還會痔瘡發作。

最近門診常有家長帶小孩上門詢問發育問題,有的人花不少錢買名貴藥材,藥補、食補統統來,卻有補好像沒補。

臨床上,常見體型消瘦的病患,往往不是單純的虛證,反而多見以下幾類:

●食積型:這類型病人食少易飽,肚子易脹氣,伴隨打嗝、溢胃酸、大便酸臭或秘結等,多見於飲食不定時或常暴飲暴食者,可以保和丸加減治療。

●腸胃濕熱型:這類型病人胃口好,吃很多仍覺得不飽,即中醫所謂的「消穀善飢」,伴隨嘴破、口渴、反覆青春痘和大便黏臭等,常見於愛吃零食和油炸燒烤食物者,可以葛根黃芩黃連湯加減治療。

●陰虛火旺型:有飢餓感覺但吃不多,伴隨口乾、盜汗、大便乾硬等,常見於熬夜或日夜顛倒者,可以益胃湯加減治療。

中醫有謂「瘦人多火,肥人多痰」的說法,現代人食物多樣豐富,很少有營養不良的情況,所以體型消瘦不一定虛弱,肥胖的人不一定壯實,不能見瘦則補,遇胖則瀉,應該根據病人當下的體質虛實,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亦即「謹守陰陽,以平為期」的意思。

現代人的審美觀以瘦為王道,多羨慕那些吃不胖的人,許多過瘦的人卻深以為苦。人體的生長管控中樞在脾胃系統,除了會影響發育,也和內分泌及免疫功能有關。調整脾胃可幫助消化吸收,恢復正常的體型。所以想長肉,不能在冬令進補時一味地濫補,宜根據個人體質,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相關報導:

* 預防性早熟 少冰少炸不熬夜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56583

「醫師,我們家的婷婷才國小二年級,上星期發現她胸部已經開始發育了,怎麼會這麼早,這樣她還來得及長高嗎?」「還有我們家的老大小瑋,現在念國中,也開始變聲了,我認真幫他進補,結果身高排班上倒數,他爸爸當年是籃球隊的耶!」吳媽媽在門診著急地詢問關於小孩早熟與生長發育的問題。



◆ 無鹽料理&快走 張忠謀養生妙招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861876

自由 2015-03-11

記者洪友芳/專題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2330)董事長張忠謀雖掌公司大權,但健康歸董娘張淑芬管,每天三餐幾乎吃她親手料理的輕淡飲食,規律作息,每早快走半小時以上,加上補充保健品,擁有長壽基因的張忠謀,高齡近84歲仍面色紅潤,一站可以達2小時,體力比年輕小夥子還好。

法說2小時 從頭站到尾

張忠謀雖已交棒執行長這個職位將近一年半,卻仍是位管事的掌實權董事長,每天進公司上班,親自「訓練與督導」共同執行長劉德音、魏哲家。台積電每季法人說明會,張忠謀去年約每兩季出席一次,為時約2小時,依慣例他總從頭站到尾,無可取代的領導人魅力縱橫全場,其過人的體力更讓台下眾多法人分析師折服。

外界不免好奇張忠謀的養生之道,張忠謀曾公開透露都靠老婆張淑芬打理,除了必要應酬之外,早晚餐都在家吃,中午則帶便當。身價近200億元的張忠謀,三餐其實很輕淡與簡單,每星期早餐一天吃稀飯之外,多數是喝一杯精力湯,搭配麥片、木瓜、蛋;午晚餐也是簡單的肉絲、魚、青菜等家常菜,輕淡到幾乎不加鹽巴。

假日,張忠謀夫婦會出外打牙祭,體貼的張淑芬總會趁休假日與張忠謀去品味一下美食,例如上海中餐、義大利西餐等,這時,被老婆管制吃甜食的張忠謀就能獲得解禁,開心吃一點。

張淑芬備補鈣保健品

張淑芬偏好每天吃國內某大學自製的銀耳養生,為張忠謀則準備補充鈣、護睛與降低膽固醇的保健品。有次張忠謀到立法院參加經濟政策會議,還被媒體瞄到,張吃完便當不忘吞下老婆為他預備小包裝的保健品。

張忠謀是個嚴謹與重視規律作息的人,每天9點前進公司辦公室,中午也與主管邊吃飯邊談公事,沒有午休,晚上6點半下班就是他個人的休閒時間。他每天幾點睡、幾點起床都很固定,早餐前會先在自家跑步機快走30到40分鐘,邊走邊看國外電視新聞。一年多前, 張忠謀也戒掉愛抽雪茄的菸癮,這點非常不容易,令張淑芬很引以為傲。

長壽基因 母享壽102歲

張忠謀的媽媽享壽102歲才過世,過去交棒之際或股市曾謠傳他身體不適的健康疑慮,自認擁有長壽基因的張忠謀,每每現身公開場合,總以面色紅潤的健朗身影來說明他很「很健康」。

※ 相關報導:

* 青菜白飯搭配「貓魚」李嘉誠精神煥發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861877

亞洲首富李嘉誠年初甫宣布重組旗下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事業,雖已高齡87歲,但這位香港億萬富豪的商業雄心仍不減。他曾透露養生秘訣主要是規律生活,清淡飲食少吃肉、戒菸戒酒,每天運動1個半小時,及醒腦「絕招」—閉目養神3次。

fsj 提到...

10大傷牙食物別誤觸! 白麵包也是「地雷」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58332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10日電 2015-03-12

照顧牙齒很重要,特別是如果你對牙醫謊稱你有用牙線。大家都知道糖對牙齒不好,但是你知道酸性食物比甜食的傷害更大嗎?十種最傷牙的食物,大多脫不了甜和酸,還包括白麵包在內的碳水化合物。

一、吃下去的食物倒流:嘔吐或胃酸倒流最傷害牙齒,因為食物已消化,倒流等於是用胃酸洗牙齒。有暴食症的人經常嘔吐,牙齒內側有一定的侵蝕模式,牙醫一看就知道。

二、檸檬和萊姆:檸檬的酸鹼值是2,如果你用門牙吸吮檸檬或萊姆,牙齒表面的琺瑯質會脫落,就會變黃,而且變得敏感。

三、紅茶菌飲料(kombucha):雖然紅茶菌飲料號稱有多種健康益處,但是並沒有科學證據,其酸鹼值偏低,只有2.5。如果你每天喝,又易蛀牙,可能會有問題。

四、汽水:汽水含有糖、磷酸和檸檬酸,後者會分解牙齒表面。小口啜飲比一口喝下更糟,因為把汽水含在嘴裡,使口腔的酸鹼值持續偏低。

五、運動和能量飲料:這種飲料比汽水更糟,它們往往加了檸檬酸,而且含有大量的糖。水仍是最好的飲料,特別是自來水,因為加了氟。

六、黏黏的酸糖:酸糖比普通糖果更糟,因為它不僅有相同的糖分,而且還加了檸檬酸。又酸、又甜、又黏,對牙齒都不好。

七、水果乾:水果乾的糖分不僅與新鮮水果一樣,而且會黏住牙齒。如果你常吃水果乾又不刷牙,會有嚴重蛀牙。

八、冰塊:冰塊太硬,咬下去有如咬石頭。如果你的牙齒有大型、舊的填充物,牙齒會很容易斷。冰塊的冷也會使牙齒更脆弱。

九、酒精:唾液是沖淡牙垢和酸的第一道防線,而且抗菌,所以會導致口乾的東西都不好,而喝很多酒的人口很乾。喝點酒沒關係,但若你已口乾,喝一、兩杯酒就會更糟。

十、加工過的碳水化合物(例如白麵包):唾液的酵素可把複雜的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糖,我們口裡的細菌吃糖後會產生酸,這是糖對牙齒不好的唯一原因。

※ 相關報導:

* 家長不要急/男嬰割包皮 停、看、聽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59185

割包皮是用手術去除陰莖前端皮膚,使龜頭露出的術式。人類割包皮的歷史非常久遠,數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就會替男人割包皮。身為醫師,總會碰到家長詢問:「究竟要不要讓孩子割包皮嗎?」「割包皮之後,性功能會有什麼影響?」

世界各地男性割包皮的原因,大概有兩種,一種是基於宗教信仰,例如猶太教及伊斯蘭教會替新生男嬰割去包皮,另一種則是基於衛生考量。成年人割包皮只需要局部麻醉,至於無法配合的小朋友,大概得全身麻醉才有辦法動手術。

* 有固定性伴侶 3成仍染HPV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2237

性伴侶專一,也要注意防範感染HPV(人類乳突病毒)!

醫師指出,即使穩定交往、維持單一性伴侶的情侶,仍有約3成同時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建議女性應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若發現不正常分泌物、出血,應立即就醫檢查。

36歲的王小姐(見圖,記者吳亮儀攝)數月前發現左下腹部悶痛,就醫得知是子宮頸癌前病變,若再拖個幾年恐惡化為癌症。



◆ 甩開焦慮症 還我快樂大腦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59170

聯合報 吳珮全/亞東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2015-03-12

西元1929年美國生理學家懷特.坎農(Walter Cannon)提出「戰鬥或逃跑反應」,形容動物在面臨威脅時,會出現由交感神經興奮並釋出腎上腺素等物質,讓動物集中注意力,心跳加速,呼吸速率更快並且肌肉收縮力量增加,以便可以面對敵人或遠離威脅。同樣的,人類從基本的呼吸,心跳外,亦多了「原始的焦慮」;但也使得原始的人類在荒野中戰勝其他動物,成為萬物之靈。

以精神科醫師的觀點,適度的焦慮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可是過多的焦慮,讓人出現煩躁不安、不耐煩、容易疲倦、不易專心、容易發脾氣、恍神、全身緊繃或失眠之情形等,甚至影響到工作表現或與人相處,這種情形類似精神科的廣泛型焦慮症。

另有一類病人,往往會突然出現心悸、心跳加快、全身發抖出汗、胸悶、喘不過氣、惡心、頭暈、甚至全身發軟昏倒、覺得自己快死掉了等,緊急送到醫院檢查,有的被告知是過度換氣症候群、自律神經失調,也有人檢查卻找不出原因。也有一些人的發作與所處的情境、或是密閉的空間有關,甚至不敢工作或出門,這比較像是恐慌症(Panic disorder)的表現。

不過,罹患氣喘、心臟疾病、甲狀腺功能異常及一些內分泌腫瘤,也有可能現短暫或長期的類似焦慮的症狀。而女性在生理周期前、懷孕或生產後,因體內的荷爾蒙改變,也易出現焦慮症狀。

焦慮症的部分原因是,杏仁核相關連的神經網路的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有關,如:血清素及γ-氨基丁酸(GABA)神經元功能過低,以及正腎上腺素神經元功能過高。血清素及γ-氨基丁酸(GABA)神經元功能過低,則會讓大腦有憂鬱傾向,也不容易放鬆。正腎上腺素過多時,會使得交感神經興奮度提高,進而使身體出現全身肌肉緊繃、心跳加速、呼吸加速等不適感。

針對廣泛型焦慮症及恐慌症的治療,一般分為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前者以認知行為治療為主,後者所用的藥物,則以增進神經傳導物質平衡為主,如增進血清素的濃度、增加γ-氨基丁酸(GABA),以及降低交感神經興奮。

目前臨床治療憂鬱或焦慮症,皆會用到增進血清素的藥物,即俗稱抗憂鬱劑。部分醫師形容血清素是增進快樂及放鬆的大腦荷爾蒙。它的藥效完全發揮需兩周,在病人尚未完全擺脫焦慮症狀之前,有時醫師會開一些輔助控制焦慮或控制心跳的藥物,供急性發作使用,也有部分病人服藥後,慢慢擺脫焦慮症。

除此之外,病人可接受輔助放鬆訓練,培養生活興趣,參加宗教活動,定期溫和的運動,皆有助於緩解焦慮症狀。

(稿費請轉贈家扶基金會)

fsj 提到...

1天尿逾8次 膀胱過動害她狂跑廁所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61388

聯合報 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 2015-03-13

經常尿急要跑廁所,但每次卻只尿出一點點,很可能患了膀胱過動症。醫師指出,全台成人中,每10人就有1人膀胱過動,導致出遊困難、夜尿,甚至性行為漏尿。推估全台約有50、60萬人有此困擾,卻因覺得不好意思而不敢就醫。

30出頭的張小姐近兩年來飽受頻尿之苦,往往在上完廁所,沒幾分鐘又有尿意。讓她錄影或工作前常不敢喝水,怕一直跑廁所耽誤節目。她還曾和家人搶廁所不成,只能跑去家裡附近的便利商店解決。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郭漢崇解釋,膀胱過動症就是膀胱儲存尿液尚未到達正常排尿容量,就產生無法抑制的收縮,而有尿急、難憋住的感覺,進而頻尿、急尿、夜尿甚至急迫性尿失禁。他就曾收治一名50多歲國小老師,平時膀胱會一直收縮,導致全天都在憋尿,非常痛苦。還有些人甚至需要包尿布。

膀胱過動症好發於65歲以上的長者,男女都有可能發生,尤其年過七旬的長者,超過三成都有這個問題。

但年輕人也不能掉以輕心,郭漢崇說,很多暫時性的膀胱過動,就是因憋尿太久,膀胱發炎導致,因此不少櫃姐、收費員或美容師都出現膀胱問題。提醒民眾平時千萬不能憋尿,只要覺得脹脹的,就要去上廁所。

郭漢崇說,正常人一次排尿量約350cc以上,若發現一天排尿次數超過8次、每次的尿量都很少,且每次有尿意就覺得「尿急」者,需到泌尿科就診。尤其很多膀胱過動症個案是可逆的,不需因覺得不好意思而不就醫。

郭漢崇指出,目前治療膀胱過動有很多做法,有些人調整生活型態就能改善,有的人可做膀胱訓練,或是骨盆底肌肉訓練緩解,若無改善才會考慮用口服藥物甚至是手術治療。

※ 相關報導:

* 屁股痛坐不住 「肛門廔管症」纏身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61635

彰化汪姓男子因屁股痛坐立難安,被醫師診斷為複雜性肛門廔管症,所幸早期發現,治療後無大礙,醫師提醒,若民眾肛門腫、痛,別以為痔瘡發作而輕忽,應盡速就醫。

42歲汪姓男子2年前因左臀肛門處疼痛無法久坐,診斷罹患複雜性廔管,醫院告知若要根治需手術,但恐有排便失禁後遺症,後來他到彰濱秀傳醫院就醫,醫師以肛門廔管專用內視鏡做微創手術,清除複雜廔管,降低肛門失禁風險。



◆ 陸浙江寧波30多名學生 感染愛滋病
http://udn.com/news/story/4/762279

中央社 香港13日電 2015-03-13

據報導,中國大陸浙江省寧波市去年底發現30多例在校學生感染愛滋病,大部分是大學生,且80%是透過男性同性接觸傳播。

浙江在線今天在報導中表示,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近日公布了上述訊息。

報導引述寧波市疾控中心性病愛滋病防治所負責人張琰說,很多人以為學校是象牙塔,放鬆警惕,發布上述數據,是想呼籲學生潔身自好,樹立健康的性心理。

張琰說,對於寧波大學生的愛滋病疫情,疾控部門已採取積極措施應對,比如和教育部門合作,對在校學生展開防愛滋病宣傳和安全性行為教育。

除了大學生,宣教對象還包括中學生。

另據報導,大陸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防治愛滋病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健日前公布,在2014年前10個月,大陸青年學生感染愛滋病有2082例,比前年同期成長59.1%。

fsj 提到...

低溫防中風 瘦小老婦要注意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63835

聯合報 記者呂思逸/板橋報導 2015-03-14

連日低溫有雨,亞東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馮偉雄表示,研究顯示,低溫容易誘發腦梗塞的中風,尤其65歲以上、身材瘦小的女性病例更多,當寒流來襲,長輩們一定要注意保暖。

馮偉雄說,國外研究指出,暴露在寒冷天氣的民眾誘發腦中風將提升2.9倍,可能原因是,低溫使血液凝固、導致血漿黏稠度增加,流經腦部造成阻塞,形成「缺血性」腦中風。

「身材瘦小的老奶奶病例多」,馮偉雄指出,在寒冷天氣中風的病患,反倒顛覆傳統肥胖者印象,其中65歲以上的女性病患更多,原因不明,建議長輩注意保暖,親人也要更注意長輩是否有平衡感失調、口齒不清、手腳無力等病徵。

近日有奶奶中風在床,無法求救,孫子還以為是貪睡,買完早餐才將奶奶送醫,耽誤「黃金3小時」施打減緩癱瘓嚴重的藥劑,造成奶奶單邊手腳癱瘓。

馮偉雄說,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的病患都是中風高危險族群,若長輩或高危險族群突然出現講話大舌頭、臉歪、頭暈、手腳無力、走路不穩等症狀,都應盡速就醫。

※ 相關報導:

* 鬼門關走一回 吳念真摔倒一度病危
http://udn.com/news/story/7260/764823

導演吳念真今天在社群網站貼文表示,日前在浴室摔倒顱內出血,接著是病危通知,昨天暫時出院居家觀察休養,身體狀況還好,請大家放心。

吳念真中午在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寫,「2月最後的記憶。27日晚上台北市木柵國小的現場,是紙風車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台北市最後一個行政區域演出,主要捐助人是當初身分還是醫生的柯P(現任台北市長柯文哲),那個夜晚寒雨不歇,但觀眾熱情不減」。



◆ 更年期補充荷爾蒙 仍要年年乳房檢查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63652

聯合報 記者鄭涵文/專題報導 2015-03-14

女性到了更年期,面臨更年期不適,想要使用荷爾蒙用藥,又擔心增加乳癌風險。醫師表示,荷爾蒙藥物有助於緩解更年期症狀,但服用者一定要定期檢查、追蹤。

台安醫院乳癌團隊召集人謝家明解釋,1990年代美國大型的臨床試驗,發現更年期婦女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罹患乳癌的風險較高。但他認為,對於部分為更年期症狀所擾的婦女,荷爾蒙療法依然有其幫助,尤其有些女性更年期症狀嚴重,不僅脾氣暴躁、憂鬱,甚至有自殺傾向,此時就有用藥必要。

謝家明說,有些女性的癌細胞表面有接受體,能受荷爾蒙刺激,有些人則不會受影響,端看個人體質。因此荷爾蒙藥物與癌症的關聯性,並非絕對的。

不過,新光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鄭翠芬提醒,更年期婦女雖然可利用荷爾蒙減緩不適,但使用期限不建議太長,且療程期間要定期接受乳房檢查,開始服藥前就先做乳房攝影,之後每年追蹤。

鄭翠芬也強調,有些女性以為補充荷爾蒙藥物,可讓自己不會變老,甚至女性還沒停經就開始吃荷爾蒙,殊不知,在未經醫師處方下,濫吃荷爾蒙的相對風險,其實跟著提高。



◆ 菲律賓連體女嬰 慈醫成功分割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2689

自由 2015-03-14

〔記者王錦義/花蓮報導〕來自菲律賓、一對腹部相連的連體嬰小姊妹,昨天由花蓮慈濟醫院進行分割手術,成功分為兩個獨立個體。院方指出,這是院內第三對連體嬰分割手術,從自上午八點四十七分劃下第一刀,歷經五個多小時,順利在下午二點完成手術,這對姊妹終於可以展開獨立的新人生。


器官僅肝臟相連 相對單純

花蓮慈院指出,從二○○三年以來,已成功幫兩對菲律賓連體嬰(分別為胸腹、臀部相連)完成分割。今年同樣來自菲律賓腹部相連的連體嬰,透過基金會到花蓮求診,主要負責分割手術的外科部主任李明哲說,外觀上來看,這對腹部連體嬰的相連部位為劍突到肚臍,透過超音波與電腦斷層的影像檢查發現,器官除肝臟相連,各自的臟器都是獨立的,與之前第一對胸腹相連連體嬰的分割手術相比單純許多。

連體15個月 飽受村人歧視

這對在二○一三年十二月出生的連體嬰小姊妹,姊姊叫做珍妮(Jennelyn Mendoza De Guzman),妹妹叫做潔妮(Jerrelyn Mendoza De Guzman ),出生於菲律賓班詩蘭省包蒂斯塔縣(Bautista,Pangasinan)時,因為連體驚動了整個村莊,之後經常受到鄰居的嘲笑,為不讓女兒遭受異樣眼光,媽媽露蒂(Ludy De Gusman) 與女兒甚至有一年的時間都足不出戶,菲律賓慈濟人醫會義診時發現這對小姊妹,開始評估分割的可行性。

終於獨立 媽媽開心落淚

昨天從手術開始,媽媽露蒂就一直在外焦急等候,得知分割手術成功,彼此相連十五個月的女兒終於獨立,露蒂開心的留下眼淚,看到醫療團隊就送上擁抱。她透過翻譯說,看到女兒完成分割手術,終於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自由自在、獨立生活,很開心。 李明哲說,手術後兩天是很重要的復原觀察期,若兩姊妹的組織恢復順利的話,第三天即可離開加護病房,很快就能回家,重新展開她們的新人生。

醫療團隊召集人陳培榕副院長說,進行分割手術不是單純一刀兩半,若直接切開皮膚會產生很大的空洞,非常危險,因此要先培養出空缺的皮膚。整形外科團隊在一月二十日先幫小姊妹進行第一階段的手術,在腹部置入組織擴張器,逐日灌入生理食鹽水,把兩個寶寶相連部位的距離拉開,同時培養足夠長十三公分、寬八點七公分的皮膚,用以覆蓋切割後的空腔。

陳培榕說,分割手術由小兒外科、一般外科、整型外科、麻醉部、護理部、影像醫學部與人文記錄團隊,將近二十人全程守候。

李明哲也特別提及,手術關鍵在於相連結的肝臟部分,連體嬰相連的肝臟部位表面竟然浮現紋路,讓他在畫刀時能精準對位,不得不驚歎上天造物神奇。

fsj 提到...

每天少睡30分 變胖機率多17%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65809

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 2015-03-15

美國內分泌學會最近發表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少睡卅分鐘的民眾,一年後肥胖的機率,與一般人相比增加一成七。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醫師劉才睿表示,睡眠不足會對人體造成壓力,促使血糖上升,進而造成肥胖。

「別以為肥胖只跟熱量有關,沒睡飽也是關鍵之一。」劉才睿表示,今年三月美國內分泌學會發表最新研究結果,調查五百廿二位民眾,發現每天少睡卅分鐘者,一年後,變胖機率增加一成七,胰島素阻抗性問題增加三成九。

劉才睿解釋,胰島素阻抗性問題,是指胰島素無法正常控制血糖,對血糖濃度偵測不敏感,造成胰島素分泌量不一,若分泌不足,血糖濃度就會上升,出現肥胖,血脂代謝異常等問題。

研究也指出,睡眠異常導致多重內分泌失調,劉才睿表示,睡眠不足會對人體造成壓力,為了彌補睡太少,大腦不斷發出「去吃高熱量的食品」的指令,統計也顯示,晚睡的民眾,晚上常忍不住吃麵包、泡麵、巧克力等高熱量食品。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表示,睡眠不足對腎臟也造成負擔,每天睡不到八小時的腎臟病患者,腎臟病惡化速度比一般病患還快。

江守山表示,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睡眠可能難以每天都穩當睡八小時。

江守山建議可「分批睡」,中午午休、晚飯後小憩,整天的睡眠量達八小時即可,不過,不建議日夜顛倒,研究顯示,日夜顛倒使癌症罹患風險會增加。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7個睡眠習慣 揪出健康警訊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764835

專家指出,高品質的睡眠與運動和營養,同為健康生活的主要指標,而睡不好往往顯示潛藏健康問題。以下是幾種常見睡眠習慣的可能原因,若你有其中一種習慣,先找醫生,不要自己亂吃藥。

1.症狀:若不設定鬧鐘,你會連續睡十幾個小時。
2.症狀:每天早上醒來都覺得累。
3.症狀:不論幾點上床,清晨5時就會醒來。
4.症狀:你不開電視就睡不著覺。
5.症狀:醒了就無法再入睡。
6.症狀:頻上廁所。
7.徵兆:輾轉反側,心跳很快。

* 睡前別吃B群 以免影響睡眠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12/764563

1.正常作息的人,建議早上7至9時胃腸吸收最好的時候服用。若睡前服用,可能因促進代謝,導致亢奮、影響睡眠。....

2.有癲癇病史的人不宜服用。

* 餵藥有撇步 讓孩子「吃中藥」不難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3078

常聽到家長說餵孩子吃藥是一件頭疼的事,尤其餵服中藥更是不容易。因此提供一些小技巧,可以減少孩子服藥的不愉快,提升配合度,讓家長或照顧者可以輕鬆餵藥。
讓寶貝了解吃藥不可怕

◎技巧一:吃藥不可怕
◎技巧二:中藥不難吃
◎技巧三:選對好幫手

●空針筒:適合不會吞嚥的嬰幼兒。
●小滴管:適合不會吞嚥的嬰幼兒。
●湯匙:適用新生兒至一歲以上的幼兒。
●藥杯:適合已會吞嚥或一歲以上的幼兒。
●餵藥器:適用新生兒至一歲以上的幼兒,但價錢較高。

◎技巧四:餵藥有姿勢
◎技巧五:避免某些事



◆ 粗糧顧健康 調和烹煮添口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5000785-260307

旺報 2015年03月15日 范琳琳

經常聽說「五穀為養」,這是古人的說法,那麼古人吃的五穀就是我們今天吃的精白米、精白麵嗎!

為何缺乏營養?就是精緻米麵吃太多。實際上,對於「五穀」較公認的說法是黍、稷、菽、麥、稻,也就是大黃米、小米、大豆、麥子和稻子,可見現在餐桌上的主角米飯和麵食只占其中兩種。

粗糧到底有哪些呢?精緻米麵給人的口感帶來極大享受,短短幾十年,粗糧雜糧的消費量一降再降,只有精白米的消費量不斷上升。然而經測定,精白處理會損失掉稻麥中70%左右的維他命和礦物質,以及90%以上的膳食纖維,也造成了身體中這些物質的缺乏。

粗糧豆類打糊更美味

現在普遍意義上認為的粗糧主要有三種:全穀類的食物,比如燕麥、蕎麥、小米等;加工精度比較低的米麵,比如糙米、全麥粉等;雜豆類,比如紅小豆、綠豆、芸豆、黑豆等。

很多人會覺得粗糧口感粗糙,難以下咽,其實這個印象主要來自於困難時期吃糠咽菜,物質奇缺以及烹調設施的落後,現在來說這個問題根本不用擔心。

可以用豆漿機把粗糧豆類打成糊,口感非常好,比煮大米粥還要方便。還可以用壓力鍋煮八寶粥,口感柔軟,香氣濃郁,但營養價值跟單一的白米粥完全不同。也可以將粗糧和精米白麵混到一起烹飪,既調和了口感也豐富了營養。

每天最好吃一餐粗糧

腸胃不好如何選擇?就吃小米、大黃米、糙米。粗糧應該怎麼吃呢?每天最好能吃一餐粗糧,總量在100克左右,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患者應該吃兩餐或者更多。將粗糧自然融入到三餐之中,比如早上榨一杯美味的五穀豆漿(黃豆、燕麥、紫米、黑豆、小米等),中午吃一小段蒸熟的玉米或者紫薯,晚上吃一碗由紅豆、綠豆、小米、糙米、白米混合而成的八寶粥或者八寶飯。在各種主食中都有粗糧的身影,使粗糧無處不在。基本上來說,粗糧人人都可以吃,依照現在的推薦量也不會造成膳食纖維攝入過量的情況發生。

不過對於不同體質的人,可以有選擇性地吃。比如胃腸不好的人可以選擇吃小米、大黃米和糙米,煮粥吃容易消化,不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血糖血脂高、或者身體肥胖的人,可以吃燕麥和各種豆類。貧血的人適合吃小米和黑米,有利於鐵的補充。

(作者為營養師)



◆ 蜜餞菊桑茶 蒲松齡養生祕方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5000788-260307

旺報 2015年03月15日 孟祥海

蒲松齡不僅以《聊齋志異》聞名於世,而且對醫術也頗有研究,著有《藥崇書》、《草木傳》等醫學理論書籍。他的養生之道,也值得後人研究。

蒲松齡在青少年時代,就閱讀了不少中醫藥書籍,掌握了一定的醫術。在《聊齋志異》中也涉獵醫療保健內容,如《醫術》《藥僧》《金陵女子》《太醫》《口技》《上仙》等文,幾乎全是醫藥衛生和保健構成的故事情節。中醫的望、聞、問、切、按摩、理療、手術等內容無所不有;脈理、藥性、藥理、解剖、消毒、麻醉等方面均有涉及。

蒲松齡曾自己配製一道養生「蜜餞菊桑茶」。此茶有蜂蜜、菊花、桑葉、枇杷葉等成分。其中,菊花有補肝滋腎、清熱明目和抗衰老之功效;桑葉有疏散風熱、潤肝肺腎、明目益壽之功效;枇杷葉清肺下氣,和胃降逆;蜂蜜滋補養中、潤腸通便並調和百藥。四藥合用,是一劑解暑、清熱、消積、通血脈、健心脾、補腎、抗衰老的良方;藥茶兼備,止渴健身又治病。蒲松齡主張「恆勞而知逸」,認為「以勞為福,以逸為禍也」。因此,他在西鋪畢府私塾時,每天很早就起身,到「石隱園」的松林中,呼吸飄動著松柏香氣的新鮮空氣,先練一遍「五禽戲」,再用馬步站立,半抬兩臂,瞑目靜心,做一會兒靜功。最後,把「蛙鳴石」舉上幾十下。這塊形似青蛙的「蛙鳴石」,現擺在蒲松齡故居聊齋的案几上。

識得百草即醫家,百草生情亦文人。蒲松齡在漫長而艱辛的一生,雖抑鬱不得志,卻很少生病,最終以76歲高齡辭世,這與他懂醫術,飲藥茶,有規律的鍛鍊身體,始終保持充沛精力不無關係。蒲松齡先生的養生之術與他的《聊齋志異》一樣流芳後世。(作者為山東濟南市中心醫院醫師)

fsj 提到...

空汙引發過敏 國中生住院
http://udn.com/news/story/9/767773

聯合晚報 記者陳麗婷╱即時報導 2015-03-16

空氣品質不好,醫師表示,近來過敏患者比以往約增二成,臨床收治不少過敏孩童,受空氣不好影響,引發咳嗽、氣喘,甚至住院。一名國二生,因本身氣喘就控制不好,再加上空氣品質不好,病情反覆發作,後因嚴重到吸不到氣,送醫院住院治療,出院後醫師要求他不要出門,先在家自學,以免又誘發嚴重氣喘發作。

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表示,受到大陸沙塵暴、工業汙染等影響,再加上台灣工業發展、人造汙染等問題,空氣品質惡化,日前搭高鐵南下上課,沿途霧茫茫,霾害影響大、連他眼睛、皮膚也癢的受不了,都與空汙有關。

他說,尤其過敏患者比以往增加至少兩成,很多國小學童咳嗽咳整個晚上、睡不好,且嚴重的人還引發鼻竇炎、中耳炎。最近也收治一名國二學生,本身有過敏體質、氣喘且控制不佳,再加上空汙影響,這陣子經常喘得很嚴重,不但常跑急診、父母親也常打電話詢問醫護如何處理,後因氣到不通暢、感覺吸不到空氣,住院治療。

徐世達說,因患者狀況嚴重,因此,要求家長暫時讓患者在家自學、暫時不要出門上課,以免病情又加重。

※ 相關報導:

* 空汙傷腦/汽機車廢氣 讓人變笨易憂慮
http://udn.com/news/story/7878/766880

....《華爾街日報》2011年11月發表〈汽車廢氣會讓人變笨嗎?〉一文,荷蘭科學家研究發現,只要在街道上吸入30分鐘的車輛廢氣,就會對大腦裡控制行為、個性和決策的區域產生壓力。

研究發現,在汽機車廢氣嚴重的城市,孕婦生下自閉兒的比率是一般的兩倍。在交通繁忙市區運動者,認知能力不如在郊區運動的人;這很可能是因在市區運動的人,血液內的發炎標記數值較高,而腦部發炎和心智衰退有關。簡言之,吸入汽車廢氣,確實會讓人變笨。



◆ 楊泮池:肺癌有成為新國病之勢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67498

聯合報 記者魏忻忻、吳佳珍/台北報導 2015-03-16

肺癌連續多年蟬連國人癌症死因第一位,台大校長、肺癌權威醫師楊泮池指出,肺癌隱然有成為新國病之勢。標靶藥物雖對肺癌治療成效不錯,但費用昂貴,末期病患仍需承受極大痛苦。他建議政府及早擬定肺癌篩檢政策,早期發現治療。

楊泮池對肺癌的最新研究與防治建議,已收錄於「醫界九大權威:癌症真的能預防」新書中,他昨在中廣「活力台灣─健康生活新主張」節目中,接受主持人、前衛生署長葉金川訪問,以「肺癌糾察隊─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為題,提出上述呼籲。

身為胸腔內科醫師的楊泮池指出,過去肝病是國病,但自從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如今肺癌有取代肝癌成為新國病的趨勢。研究顯示,肺癌危險因子包括家族史、環境暴露等,呼籲衛福部應選定高危險群,提供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篩檢。

楊泮池指出,禁菸風潮使得與吸菸相關的鱗狀上皮肺癌和小細胞肺癌罹患率下降。如今肺癌型態以肺腺癌為主,占女性患者七成,男性也有四成以上。病人大部分無吸菸史,甚至沒二手菸暴露。國內學者歷時十多年,發現不抽菸者會得肺腺癌應與環境、基因等有關。

標靶藥物提高國內肺腺癌治癒率,楊泮池說,全球統計肺癌患者不分期別的五年存活率為百分之十六,台大醫院可達百分之卅二,國內主要醫學中心的肺癌五年存活率也約百分之廿至卅。

但對抗肺癌最理想狀況還是早期發現,楊泮池說,肺癌第一期五年存活率可達七成,若腫瘤在零點八公分至一公分以下,經內視鏡手術摘除,有機會完全治癒。

由於傳統X光檢查有死角,早期發現肺癌須仰賴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不但輻射量低,且能發現零點二至零點三公分以下腫瘤。楊泮池建議,民眾可自費健檢做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約五千至六千元,衛福部也應選定高危險群進行篩檢。

※ 相關報導:

* 專業+實用 專書量身訂做防癌策略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67501

談癌讓人色變,愈來愈多研究顯示,懂得找出個人風險,及早採行適合防治方法,就能遠離並戰勝癌症。中研院和聯合報近日將共同出版「醫界九大權威:癌症真的能預防」新書,希望幫大家找出量身訂做的防癌策略。

fsj 提到...

過度追求完美 易陷負面情緒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69157

聯合報 李嘉修/關西培靈醫院臨床心理師 2015-03-17

書凱(化名)是37歲的電子公司主管,約半年多前,轉調新的工作部門,負責過去未曾接觸過的產品。在歷經半年多來夜以繼日的努力,好幾度在公司過夜,計畫成效依然不彰。

於是,書凱開始失眠、心悸、注意力渙散,並飽受焦慮與低落情緒困擾,會議上甚至出現恍神。老闆私下找他面談,問他:「你怎麼了,過去你從沒令我失望過啊!」讓他當下真想鑽入地洞裡。

書凱其實在過去的工作表現頗為出色,深獲老闆器重,才指派新的工作任務給他。他自述,自我要求甚高,自從踏入職場,跟了這老闆10年,他常以「君憂臣辱,君辱臣亡」作為座右銘,表現也從未讓上司失望過。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其一便是引導書凱察覺他要求完美與自我苛求的個人特質,對他可能造成負面影響。自我要求固然可增進工作效能與成就感,然而過高的標準,甚至完美主義的性格傾向,往往易導致個人過度的壓力與身心失調的症狀,成了快樂人生的絆腳石。

有一回,我問了書凱:「你認為如何才能過著幸福快樂的人生?」他回答我,他一直過得滿充實,並在工作上獲得不錯的成就感;然而,他也意識到,除此之外,卻缺乏其他快樂的來源。

偶爾假日帶著家人與孩子出遊,他心中總是掛念工作的事項。連進公司健身房裡運動,也是為了充飽精神,繼續工作奮鬥。他嘆一口氣,驚覺自己竟然將所有的心力全然投注於工作,不由得懊惱地說:「這對我的人生來說,簡直就是一場賭注!」

在從事心理治療的經驗中,我發覺,這種孤注一擲的現象,並不少見。有的人將所有重心全放在工作上,有的人則將心力投注於感情或是孩子,當所在意的人事物一切安好時,人生至此即順遂。然而,一旦事與願違,往往便難能調適,甚至可能掉落憂鬱的深谷。

因此,我常建議人們,不要將幸福的雞蛋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實際上,這也同佛家所云「放下我執」的道理相通。平時要能學習平衡與分散快樂的泉源,無論工作、親情、愛情、人際關係、興趣嗜好、及個人成就來源等,不要過度執著於某個面向亦不偏廢,以分散無常的風險;在人生遭逢不如意時,方能有效地自苦痛中走出來。



◆ 專家建議:救健保 應整合醫療網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69640

聯合報 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2015-03-17

全民健保開辦至今已屆滿廿個年頭,健保署一連兩天舉辦國際研討會,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蕭慶倫負責協助規畫。當年曾擔任全民健保規畫專案小組總顧問的蕭慶倫表示,台灣現在的醫療體系各自為政、「條條塊塊」的,認為國內的大醫院、區域醫院、小診所應整合成醫療網絡,共同照護民眾。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Uwe Reinhardt也是台灣健保創建初期的諮詢委員,他比喻台灣健保為自然產、健康成長的寶寶,不像美國健保猶如剖腹產的生病寶寶,直到現在仍爭議不斷,甚至還有人想停掉健保。他讚許台灣健保的成功在於執政者遠見和穩健公務體系,回想起廿年前,當時李登輝總統眼眶泛淚地對他說,「鄉下的老人家因為生病而破產,感謝政府提供健保幫助。」

Uwe Reinhardt建議,台灣面臨人口老化、少子化的趨勢,政府應帶頭負擔兒童的保費,減輕父母的經濟重擔,包括德國、荷蘭、瑞士都已經這樣做。對於健保的財務缺口問題,他認為可擴大費基來源,把許多薪資以外的所得列入,尤其目前台灣的醫療支出占國民生產毛額GDP的比例仍低,未來可再提升。不過,面對各醫療院所為擴大自費市場不斷推陳出新的醫療技術,目前仍沒有好的解套方法。



◆ 新聞眼/你繳的健保費 5元有1元給財團法人醫院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69743

聯合報 本報記者詹建富 2015-03-17

繼慈濟被各界質疑捐款收支黑箱作業之際,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昨砲火四射,要求衛福部要硬起來,速訂定「財團法人法」,讓民眾可以加入董事會。不過,楊志良劍指衛生主管失職,他可能忘了自己曾擔任署長一年五個月期間,對財團法人醫院也是一樣「無為而治」。

國內的醫療生態除公立醫院外,私立的大型醫院幾乎都是財團法人形式,這些原來由企業捐助或宗教團體出資興建的醫院,近年來規模愈來愈大。根據統計,這些財團法人醫院每年申請健保給付高達一千四百多億元,相當於全民所繳的健保費每四到五元就有一元流向財團法人醫院。

財團法人醫院以非營利為目的,每年進帳這麼多,若能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這是社會之福;但歷任衛生主管機關首長放任,每年財報也只「備而不查」,因此我們看到部分財團法人醫院淪為「家族」醫院,且變成母集團的「控股醫院」;有的財團法人醫院長期向母企業租地付高額租金,或將醫院部分業務外包給母集團關係企業,讓醫院質變為「財團」醫院。

醫療法明訂,醫療財團法人至少應提撥年度醫療收入結餘一成,作研究發展之用;另需提撥一成辦理醫療救濟及社會服務。但明眼人知道,透過「作帳」方式可把財報做得很漂亮,連衛福部都無法置喙。

醫療法雖訂有醫療財團法人董事的任期制,且連選連任董事每屆不得超過三分之二,但被換掉的董事也都受聘的醫師或社會人士,醫院形同「國王人馬」把持。

唯有訂定「財團法人法」,讓財團法人醫院信託化,才能與財團脫勾,並開放民眾參與董事會,才能回歸真正的公益。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楊志良: 讓財團法人醫院 回歸為大眾服務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69756

中央健保署昨舉行全民健保廿周年國際研討會,邀請廿三國逾百位國際友人及國內健康領域專家與會,亞洲大學講座教授楊志良呼籲,應讓財團法人醫院回歸為大眾服務,「就看(衛生福利部)蔣丙煌部長有沒有Guts、LP做。」

衛福部表示,「財團法人法草案」 正在行政院持續審議,法務部之前研議草案後已於民國一○二年五月送到政院,之後由行政院邀集相關部會積極討論審議。衛福部強調,當務之急會利用手邊能應用的工具,包括醫療法、還有健保支付制度的改善,以及醫療評鑑等,全面監督醫院。

....楊志良說,健保問題不在制度本身,而是健保以外的大環境,例如倒三角型的人口結構,明年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就滿六十五歲,統計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一年花超過七萬元健保費,但其他人口一年僅一萬多元,因此健保財務負擔一定會越來越重,需要結構性改變,若以「十年磨一劍」經驗,現在就要開始。

由於健保不是直接付錢給醫師,而是給付給醫院,面對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皆空問題,醫院雖有盈餘,卻把錢拿來進行軍備競賽,紛紛購買高端醫療器材,擴大自費市場。他認為「諸侯(醫院)」應負點責任,例如台灣的達文西機械手臂密度世界第一,卻有十七個醫療區沒足夠醫師,建議應該好好檢討財團法人法。

* 衛福部:將檢討財團法人醫院盈餘提撥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69758

近年國內財團法人醫院不斷將盈餘用來擴充高階醫療設備,引發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抨擊,衛福部表示,適度競爭有其必要,但是,若大眾認為需檢討,未來可在「醫療法」制定更詳細的財團法人醫院盈餘提撥項目。

fsj 提到...

外食多 大腸息肉攻占年輕人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72300

聯合報 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 2015-03-18

別再以為年輕就是本錢,小心息肉就在腸內。近廿年來年輕族群大腸癌發生率明顯增加,台灣癌症基金會昨天公布「大腸癌與大腸息肉認知調查」,推估國內廿二歲到四十九歲的年輕族群,恐有七十一萬人腸內有息肉。

台灣癌症基金會去年舉辦「追捕息肉小子大作戰」,發現接受大腸鏡檢查的一千一百八十三位民眾中,高達八百四十八位有息肉;進一步調查一千一百零二位廿二到四十九歲民眾,有百分之六點八表示曾有息肉,以此推估出年輕族群中七十一萬人有腸道息肉。

調查發現,八成民眾對息肉認知錯誤,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解釋,不少年輕人以為血便才是腸癌前兆,事實上,大腸癌出血多與糞便混合,肉眼不易看出,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才看得出來。

調查也發現,近八成民眾未做過糞便潛血檢查。

廿九歲的李小姐完全沒有家族息肉史及大腸癌史,籌備婚禮期間決定做婚前檢查,意外發現腸道有四顆息肉。

切除後,她回想才發現自己太常外食,且肉食居多,籌備婚禮期間飲食、排便也不正常,甚至有血便。嚇得她趕緊調整生活習慣,早餐改吃水果、麥片、並注意每日蔬果量。

調查也發現,七成民眾運動量不足、多數民眾外食頻繁,且七成每日蔬果攝取未達三蔬二果。另外,近三成年輕人便秘或腹瀉,顯示「大腸淨空情形」有待加強。

賴基銘說,大腸癌從異常病變癌化為癌症,通常需十到十五年,早期檢查發現,就能及早切除、降低罹癌風險。鼓勵五十歲以下民眾提早做糞便潛血篩檢,養成運動習慣;平日多吃蔬果,少吃紅肉和高動物性脂肪食物,減少糞便停留腸道時間。

※ 相關報導:

* 台大研究/糖尿病例下降 結核病跟著降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3978

國內每年結核病新增約1萬2000例,昨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發表最新研究證實,只要降低糖尿病發生率,罹患結核病的人數也會下降。

台大醫院內科醫師盤松青表示,這項研究是以數理模式分析中國、印度、菲律賓、泰國、越南等全球13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發現未來20年內,若糖尿病盛行率按現況持續成長,到了2035年,結核病發生率只能下降8.8%,與世界衛生組織期許「下降90%的目標」相差甚遠。

反之,糖尿病盛行率停止上升,將可避免新增600萬例結核病與110萬例相關死亡個案。假設積極透過預防措施使糖尿病發生率減少35%,更可避免新增780萬例結核病與150萬例相關死亡個案。



◆ 飲食逆齡 你吃對了嗎?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71557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專題報導 2015-03-18

每個人都會老,專家指出,老化是逐漸營養不良的過程,想要減緩老化對健康的衝擊,必須逆勢操作,從增加營養開始。

根據衛生福利部2005年到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結果,國人常將「富含醣類的便利食品」當作正餐,例如麵包、速食麵、三明治、漢堡、包子、餃子等,但都屬於低營養密度食物,且蔬果與乳品攝取量也不足,反倒是烹調用油增加。

振興醫院營養師蕭如榆表示,老人需要攝取豐富營養素,若全穀根莖類、牛奶和蔬果攝取不夠,鎂、鋅、鉀、鈣等礦物質就容易攝取不足,身體的機能無法充分運作下,容易感到疲倦、焦躁。

尤其是富含B群的全穀類食物、豆類、蛋奶類和深綠色蔬果,有幫助神經系統傳導功能,攝取量足夠,可預防老人失智、減少中風機會。

六大類食物、彩虹蔬果

「逆齡食物不外乎就是六大類食物和彩虹蔬果,烹調則以少油、少糖、少鹽為主,雖是老生常談,但影響廣泛。」蕭如榆說,高油、高糖、高鹽食物會讓血脂、血糖增加,破壞血管內皮,增加血管發炎機會,也可能導致粥狀動脈硬化。尤其是高糖食物,可能增加膠原蛋白流失,殺掉能讓皮膚滑嫩Q彈的好幫手。

對於信仰虔誠而長期茹素的老人,蕭如榆建議,除了豆製品、深綠色蔬菜要吃夠,也應適時補充鈣片或B群,代替動物性食物內的營養素。飯後吃水果,也可幫助鈣質吸收。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健康老人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因攝取1到1.2公克蛋白質,例如60公斤老人,每天攝取60到72公克蛋白質。看起來很少,但許多老人都攝取不足,影響生活功能退化,他建議分散在三餐,且集中於早餐和午餐,蛋白質合成肌肉的效率會更好。

適當運動 營養轉換肌肉

不過,老人的身體組成和成人不同,若長期坐臥卻沒有適當運動,食物的營養無法轉換成肌肉,反而容易造成脂肪堆積。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科主任彭莉甯說,老人若擔心肥胖影響健康,就應多運動,依自身狀況在公園大步走、踩腳踏車,或利用復健器材增進肌力及肌耐力,不只能讓蛋白質等營養轉換成肌肉,還能減少老人跌倒機會。

逆齡幫手—彩虹蔬果

紅:胡蘿蔔、番茄、蓮霧、櫻桃

橙黃:金針、黃椒、玉米筍、芒果、木瓜

綠:地瓜葉、蘆筍、菠菜、茼蒿、莧菜、碗豆莢、綠花椰菜、奇異果、芭樂

藍紫:芋頭、茄子、紫菜、藍莓、葡萄

白:茭白筍、白蘿蔔、洋蔥、蒜頭、白菜、豆芽菜

黑:木耳、香菇、芝麻

資料來源╱蕭如榆、國健署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生物相似性藥品查驗 專家:台灣標準落後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770552

食藥署在102年9月訂定「生物相似性單株抗體藥品查驗登記基準」,以安慰劑試驗作為先行登記的標準,引發爭議,和信醫院藥劑科副主任姜紹青批評食藥署「做了奇怪的事情」,因為台灣成為目前國際上唯一僅以安慰劑試驗作為標準的國家。

中國大陸本月公布生物相似性藥品須完成對照性試驗,目前全世界包含美國、歐盟、世衛甚至中國大陸及鄰近亞洲國家,皆以對照性試驗作為標準。

姜紹青指出,食藥署將生物相似性藥品區分為大分子、小分子兩類,規範標準不一,學名藥廠在研發生長激素、紅血球生成素等小分子藥物時,必須進行對照試驗,但相對複雜的大分子生物製劑,卻異常寬鬆,只需安慰劑試驗,即可申請登記。



◆ 美助眠業吸金 年賺逾兆
http://udn.com/news/story/6813/770705

世界日報 編譯黃秀媛/綜合16日電 2015-03-18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表示,有多達7000萬美國人睡眠失調,並把睡眠不足稱為一種公共健康流行病,而從新床墊到安眠館,美國人為了睡一個好覺很捨得花錢。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導說,助眠業已成為一年估計營收至少320億元(美元,下同)(約新台幣1兆零168億元)的生意興隆行業,有關產品和服務層出不窮,包括溫度控制枕頭、追蹤睡眠周期的高科技裝置,甚至號稱能讓人保持涼爽乾燥,售價超過10萬元的馬毛床墊。

紐約的Yelo Spa水療館也提供私人睡艙,每分鐘收費1元,最多可以小睡40分鐘。顧客可以控制睡艙的光色、光度,時間到了有人造日出讓你自然醒來,不會被鬧鐘驚醒。

曼哈坦的班哲明旅館(Benjamin Hotel)有整套安眠計畫,包括睡眠管家和睡眠顧問。睡眠選單有十種不同枕頭可供挑選,從水枕一直到「催眠曲枕頭」皆有。旅館房間號稱擁有最佳的科學設計,讓人一覺醒來精神飽滿。

但是,整形外科醫生葛特林(Robert Gotlin)認為安眠沒有任何萬靈丹,助眠業大部分是不實宣傳。他說,每個人的脖子形狀都不同,每個人都會碰到脖子痛或肩痛的情況,關鍵是讓自己感到舒服就好。

醫學專家說,有些做法對一夜安眠確有幫助:運動、每天定時上床、不要讓任何電腦屏幕進入臥房。而這些都不必花錢。

fsj 提到...

空姐染德國麻疹 追蹤1558人破紀錄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775568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15-03-19

一名華航空姐染上德國麻疹,國內外接觸人數高達1558人,創下防疫史上法定傳染病患者接觸人數最多的紀錄;疾病管制署上午發布緊急訊息,希望接觸者主動撥打1922防疫專線,或與當地衛生單位聯繫。

防疫資料顯示,這名空姐發病之前,曾服務六個航班,包括3月8日桃園往福岡來回班機(CI11、CI117)、10日至11日桃園往福岡來回班機(CI110、CI111),以及13日至14日桃園往新加坡來回班機(CI753、CI754)等六個航班。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該名空姐為今年第二例德國麻疹確定病例,3月14日因發燒、流鼻水、咳嗽及出疹,隔日至某醫學中心就醫,18日確診感染德國麻疹,目前仍住院隔離中。

莊人祥說,該個案就醫前曾來回越南、印尼及香港等地,研判為境外移入病例;衛生單位已展開各項防疫調查工作,持續追蹤國內686名接觸者,包括家人、機組員、旅客名單,及就醫時曾接觸的相關醫護人員與病患,預計追蹤觀察至4月11日;空姐接觸過的872名外籍乘客,疾管署已經透過國際衛生條例國家對口單位(IHR Focal Point)通知11個相關國家,避免疫情傳散至國外。

莊人祥說,曾搭乘上述班機的民眾,請主動撥打1922防疫專線或與當地衛生單位聯繫,並從接觸日起算自主健康管理21天,如搭乘3月8日班機,請自主健康管理至3月29日。

孕婦如於懷孕前期感染德國麻疹,可能造成死產、自然流產,胎兒則可能發生出現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小腦症、智能不足及心臟病等先天性缺陷,甚至死亡;疾管署提醒同班機旅客若有孕婦務必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進一步診療;民眾如出現發燒、出疹等疑似症狀,請戴上口罩盡速就醫,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

莊人祥指出,德國麻疹傳染途徑為飛沫或與病人直接接觸,但可透過疫苗接種有效預防,國內民眾九成五以上曾經感染德國麻疹或接種過疫苗,一般人如感染大多症狀輕微,無須過度擔心。

※ 日本正在流行。



◆ 寶寶常喝母乳 智商、收入較高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64089

自由 2015-03-19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18日刊登的研究指出,喝母乳的寶寶長大後智商較高、受教育的程度較高、收入也較高;而喝母乳時間越長,好處就越明顯。專家指出,喝母乳的好處,可能來自母乳中對大腦發育相當重要的不飽和脂肪酸DHA。

巴西貝羅塔斯聯邦大學(Federal University of Pelotas)霍塔(Bernardo Lessa Horta)博士以1982年出生在貝羅塔斯的3493人為研究對象,將他們喝母乳的持續時間,與30歲時的教育程度、薪資、智力測驗成績相比較。

喝1年比1個月 未來月薪多3千

結果發現,喝母乳長大者智力較高,嬰兒時期喝至少1年母乳者,智力分數比喝不到1個月者高4分、教育程度多0.9年、月薪多341巴西幣(約台幣3300元)。

先前早有研究認為母乳對兒童智力及大腦發展有影響,喝母乳的寶寶比較不會有氣喘、胸腔感染、過敏等,對之後的健康也有好處;但喝母乳的好處是否能持續到成年時期,以及母親社經地位或教育程度,是不是比餵母乳與否扮演更關鍵的角色,一直都沒有較深入的研究。

高學歷女性 哺乳比率未較高

霍塔的研究首度證實,延長哺餵母乳時間,不僅會提升孩童智力直到至少30歲,也連帶提高了喝母乳者受教育的程度及賺錢能力。霍塔還表示,這份研究特別之處在於,過去認為高知識份子哺乳者較多,但這份研究也發現,高學歷與高所得女性的哺乳比率沒有較高,各社會階層比率大致平均。

霍塔說,母乳對智力的好處,可能藏在母乳中對於大腦發育重要的不飽和脂肪酸DHA。

※ 相關報導:

* 新手爸媽亂餵藥 差點危及寶寶性命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74123

新手爸媽當心,幫孩子餵藥千萬要注意,由於嬰幼兒肝腎代謝及腎臟功能與成人相比較差,用藥風險相對高,台大醫院藥劑部副主任林淑文表示,有位媽媽沒看好藥袋說明,把原本要分7天服用的糖漿,一次讓小孩喝下去,幸未造成危害,若服用劑量重且副作用大的藥,恐有生命危險。

嬰幼兒用藥問題屢見不鮮,根據醫改會在2007年的調查資料,有62%的家長,擔心孩子吃藥會有藥量過重或是不足的問題,55%的家長會反映不知道孩子的藥有沒有副作用。



◆ 廚房油煙致肺癌 煮愈多餐風險愈高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74133

聯合報 記者張嘉芳、楊欣潔/專題報導 2015-03-19

抽菸是導致肺癌的危險因子,但國內女性肺癌患者逾九成都不吸菸。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熊昭提醒,別以為本身不抽菸就不會罹患肺癌,其危險因子還包括接觸廚房油煙、空氣汙染、二手菸暴露,以及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等因素。

熊昭指出,油煙是罹患肺癌的危險因子,根據研究,每天煮食三餐的女性,持續48年,比起每天煮兩餐的女性,罹患肺癌機率增加1.78倍,但如果使用排油煙機,可降低四成三罹癌風險。

除了廚房油煙外,經常暴露於空氣汙染、石綿及氡的環境,以及曾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接受荷爾蒙替代療法的患者,也會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最高可達26.4倍。

彰化基督教醫院肺部復原中心主任李建德表示,油煙與肺癌並無絕對因果關係,但確實會增加罹癌的相對風險,主要是油煙或空汙易致呼吸道問題,引起過敏性支氣管炎或慢性咳嗽,一旦肺部長期反覆感染及發炎,容易導致肺臟細胞病變,進而誘發肺癌。

台北榮總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也說,雖然流行病學顯示,常接觸油煙的婦女、廚房工作者,罹患肺癌機率較一般人高,但臨床實驗發現,油煙和肺部上皮細胞突變的關係並不明確。他認為,台灣有許多不抽菸的婦女也得到肺癌,不排除亞洲女性的基因與肺癌有某種程度的關聯性。

值得一提的是,石綿、氡暴露也是導致肺癌的危險因子,其中氡是揮發性氣體,卻也是致癌物,常見於油漆、防水或PU跑道工程的人易接觸到有機溶劑,一旦長期暴露易致肺部傷害,造成基因突變、誘發肺癌。而採礦工人經常吸入石棉或粉塵,長時間會造成肺部纖維化,引起基因突變、造成肺癌。

另外,人類乳突病毒不只與子宮頸癌有關,李建德說,人類乳突病毒會透過血液中的淋巴球進入肺泡,正常情況人體免疫會消滅病毒,但也可能殲滅不完全,導致病毒潛伏在肺泡,就像水痘帶狀疱疹,一旦免疫力變差,病毒就趁機作怪;同樣地潛伏在肺泡的病毒也可能引起肺癌。荷爾蒙替代療法,則是屬於外來的內分泌治療,並非自體所有,可能會擾亂內分泌,才會誘發肺癌。



◆ 工研院新創生技公司 巨生成軍
http://udn.com/news/story/7241/775549

聯合晚報 記者徐睦鈞/新竹報導 2015-03-19

工研院新創生技公司巨生生醫今(19)舉辦開幕活動,宣告正式成立。巨生在慢性腎臟病鐵劑補充藥物研發有新突破,在全球約有1.8億人慢性腎病需要進行鐵劑補充的需求,聚焦在慢性腎臟病鐵劑iTrast奈米氧化鐵開發上,以單次注射及低過敏特性,搶攻市場。

巨生董事長蔣為峰表示,以全球約有4.5億人口罹患第三期至第五期慢性腎病,其中40%更因缺鐵性貧血必須採用注射方式補充鐵劑來看,預計在2015年世界針劑鐵補充藥物將達到16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表示,工研院創業和一般新創公司不同在於以「厚創業」促進創新成果擴散,厚創業需要較久的時間去醞釀高階技術能量,相對風險性也比較高。

巨生是工研院2015年來成立的第三家新創公司,核心團隊來自於工研院材化所及生醫所,在科技專案成果衍生成果基礎上,繼續研發出可應用在慢性腎病缺鐵性貧血治療。

fsj 提到...

燙青菜淋肉燥 愈吃血壓愈高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76597

聯合報 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 2015-03-20

不少民眾以為只要每日有吃到蔬菜即可,但燙青菜去湯再淋肉燥,鉀就不見了,營養師解釋,鉀離子溶到菜湯裡,青菜本身剩下的鉀離子已經不多,若淋上重鹹的肉燥,其高鈉含量會抑制鉀離子吸收,最後既沒鉀、鈉又超標。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指出,現代人飲食攝取失衡、吃過油又過甜,空熱量食物直下肚,但蔬果、全穀類及堅果卻不足,導致缺鉀,其他微量元素如鎂、鋅、銅、錳也都不足。微量營養素長期不足會導致代謝異常,身體常覺得倦、免疫調節失衡,也是慢性病和大腸癌罹病年齡層下降的主因。

舉例來說,長期缺乏維生素B1,恐罹患腳氣病及周邊神經炎;缺維生素A則會引發乾眼症與夜盲症;鉀不足則時體內鈉鉀平衡被破壞,血壓增高,恐心律不整、肌肉無力。

根據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顯示,鉀、鋅、鈣等礦物質攝取量不足的民眾達9成,形成「隱性飢餓」,且維生素E、鎂不足者也約有6成。但多數人自我感覺良好,7成認為自己營養均衡,但實際上高達99%的成人每周攝取的食物類別與份數都不及格。其中近五成蔬菜類攝取量連建議的一半都達不到。

金惠民建議民眾,每日應攝取足量的蔬菜水果類及堅果,且至少一半主食來自全榖。最重要的是食材來源、種類、顏色都要多元。



◆ 維生素和礦物質吃太少 「隱性飢餓」不自知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4574

自由 2015-03-20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

許多外食族身體處在「隱性飢餓」卻不自知。根據國內一項調查發現,雖有7成受訪國人自認營養攝取均衡,但其實9成9的受訪者飲食都未達衛福部建議6大類飲食指南標準,是「隱性飢餓」的高危險族群。
9成9未達飲食指南標準

新出爐的「飲食認知/行為調查」發現,在657名25歲至64歲成人中,依照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建議,食物種類攝取達到標準的比例排名依序為豆蛋魚肉類(59%)、全穀根莖類(38%)、油脂類(32%)、蔬菜類(21%)、乳品類(14%)、水果類(12%)。

調查結果還發現,近5成的受訪者蔬菜類攝取量不到建議量的一半,水果類攝取不到建議量一半的更高達6成;只有不到2成的人每週攝取7類蔬菜,不到3成的人每天吃水果,在在顯示國人的蔬果攝取量嚴重不足。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表示,現代人飲食攝取失衡,油脂和醣類等空熱量食物攝取過多,蔬果卻相對不足。

她指出,蔬果富含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葉酸、鉀、纖維等營養素,如果長期連攝取量最低標都達不到,長期可能缺乏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

世界衛生組織將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取不足定義為「隱性飢餓」。金惠民提醒,長期忽略礦物質和維生素的攝取,將導致代謝異常、身體常感疲倦、生病不易康復或免疫調節失衡等問題。

金惠民認為,每日飲食涵蓋六大類食物是維持健康的基本條件,呼籲民眾應攝取足量的蔬菜水果類,至少一半的主食來自全穀,適量的種子堅果也很重要,必要時可補充綜合維他命,以維持健康。



◆ 健保署統計 自費醫材數量增價差大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77957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15-03-20

自費醫材可得貨比三家。國內自費醫材已成趨勢,健保署最新統計發現,103年超過五成冠心症患者選較昂貴的塗藥支架,但每家醫院價格不一,同一款塗藥支架,三總3萬6507元,但萬芳醫院卻要6萬560元,價差高達2萬4053元。

健保署統計資料顯示,國內五大自費醫材,除了義肢,人工水晶體、髖關節、心律調節器、塗層血管支架等四大醫材,去年選擇自付差額項目數量顯著增加,以塗藥血管支架來說,98年約有36.3%患者自費補差額,去年更成長至50.99%,首度突破五成。

健保署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周清蓮指出,健保給付每名冠心症患者最多四支心血管支架,因此自付差額的申報數量逐年增加。98年為醫材自付差額第一年,當年申報數量為1萬2521根塗藥支架,到103年增為2萬5428根,與98年相較呈倍數成長。

至於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比率也逐年上升,98年自費補差額僅24.6%,103年提升至31.54%;人工心律調節器則從98年的26.7%成長到103年的38.37%;在人工髖關節部分,自費選用陶瓷及金屬材質的病患比率則從98年15.6%增加至103年的20.9%。

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說,使用健保給付的金屬血管支架與自費新一代塗藥血管支架,二者存活率差不多,但後者可顯著減少血管再阻塞的機率最多達九成,降低患者再次動刀的機率。

儘管塗藥支架降低再次手術風險,但價格卻相當紊亂;以衛署字號021389波士頓科技塗藥支架為例,三軍總醫院定價3萬6507元,但萬芳醫院卻要6萬560元,多出2萬4053元。另一根衛署字號018975亞培塗藥支架,台北榮總定價為4萬8675元,國泰醫院則需6萬5357元,而中山附醫則需6萬7907元,價格最低與最高之間,相差近兩萬元。王宗道建議患者及家屬,最好至其他醫院尋求第二意見,除了決定是否使用到功能較多的自費醫材之外,還應上網比價,多方考量之後,再做決定。

※ 相關報導:

* 空姐染德國麻疹 追蹤6航班逾千人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77091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德國麻疹的傳染力不比麻疹強,台灣民眾九成以上有接種疫苗,不需過度擔心,成人感染大多症狀輕微。

但是孕婦則必須特別注意,有可能會造成胎兒先天性德國麻疹,甚至死產、自然流產;胎兒可能發生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小腦症、智能不足及心臟病等先天性缺陷,甚至死亡。

fsj 提到...

防腸癌 沖水前先看便便一眼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78743

聯合報 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 2015-03-21

國內平均每37.3分鐘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表示,「排便」是腸道最主要的排毒機制,建議民眾沖水前檢視便便狀況,監測健康。

34歲的毛賢婷,四年前準備拚事業之際,發現自己血便的狀況長達五個月,又因工作壓力大偶爾便秘。本以為是痔瘡就不加理會,直到後來覺得不對勁,檢查後竟發現離肛門3.5公分處長了腫瘤,已是大腸直腸癌二期。為了保命,只好切除肛門與人工造口並存。

王輝明建議,民眾上完廁所沖水前,先觀察自己的糞便、檢查自己的腸胃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若有異狀,應找醫師諮詢。

健康的大便狀態應為金黃色、且形狀像香蕉、約兩到三條、沒有異味且半浮半沉在水中才算含水率正常,大便的時間以一到兩分鐘為佳,太久就可能是便秘。王輝明補充,若有惡臭味,就代表體內毒素沒被排出。

大便呈現香蕉狀,就是飲食均衡、健康狀態良好。但若不是,可能就要調整飲食習慣,尤其國人每日蔬果攝取量嚴重不足,建議平日就應多攝取高纖食物。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指出,大腸癌從異常病變癌化為癌症,通常需10到15年,早期檢查、發現,就能及早切除、降低罹癌風險。鼓勵50歲以下民眾提早做糞便潛血篩檢,養成運動習慣,也要注意排便通暢,盡量減少糞便停留腸道的時間。

※ 相關報導:

* 「癌症真的能預防」 陳維昭:權威又平易近人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78739

中央研究院與聯合報合作出版「醫界九大權威:癌症真的能預防」一書,台大前校長陳維昭再三推薦,表示這本集國內癌症知識大成的巨著。

陳維昭表示,坊間防癌書籍汗牛充棟,但這是唯一集結台灣九大專家的著作,他們都是專家中的專家,很難再找到更適合的人選來談論癌症;難得是專家講的專有名詞,透過聯合報的妙筆生花,讓艱澀的醫學知識變成平易近人的文字,令人一讀再讀回味再三。



◆ 專家:體認快樂比富貴重要…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79189

聯合報 記者邱瑞杰/台北報導 2015-03-21

五子登科才不是「魯蛇(loser,失敗者)」?社會局公民咖啡館昨探討男性壓力,北市婦女新知協會副理事長戴秀芬指出,華人社會普遍有「求富貴」的價值觀,若能夠體認快樂比富貴重要,再透過上課等方式提升情緒控管能力,就能生活得更快樂。

戴秀芬說,欣賞男性應要看他的綜合能力,如果女性不知欣賞,當然會給男性壓力。中、高齡男子成長過程少受過情緒教育,面對壓力可能會不知所措,新知協會近幾年開辦情緒控管課程,相信新生代男性的表現會好點。

年長男性壓力除來自伴侶,張老師基金會執行長林聯章說,子女學習、就業表現等家族間的相互比較,也是壓力源。

社工張維娜說,婆媳問題也是男性的壓力源,工作經驗發現要讓男性敞開心扉,花費的時間要比女生個案久,這可能與男性從小被教育不要哭,因此不太懂得抒發情緒及講出心裡話。

中華溝通分析協會督導李美鈴說,衛生福利部設有「0800-013999」男性關懷專線,男性若遇到困難或是心情低落,可打專線尋求協助。



◆ 血壓數據存雲端 竹縣80社區啟動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78948

聯合報 記者莊旻靜/竹北報導 2015-03-21

新竹縣衛生局昨天啟動遠距照護服務,將在80個社區啟用雲端血壓量測系統,由政府及醫療院所蒐集數據,民眾也可透過手機、電腦「go健康系統平台」,建立個人生理數據資料。

縣長邱鏡淳、湖口鄉湖南村長李周秋蓉等人都搶先體驗,量測血壓並透過WiFi由電腦記錄,還能調出前次量測紀錄,邱鏡淳說,開辦此服務希望平衡醫療資源落差,讓大家掌握身體狀況,做好保健。

衛生局長殷東成指出,量測血壓的數據也提供合作的醫療院所、政府部門使用,有助醫師適合的診斷,民眾也可以查詢隨時掌握身體資訊,詳情可上衛生局網站http://www.hcshb.gov.tw/查詢或電洽(03)5518160,可選擇離住家最近的距離,量測個人身體數據。



◆ 抗癌又有新方法 清大硼中子標靶效果好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4875

自由 2015-03-21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

頭頸部癌症患者又有新的治療方法了!透過硼中子捕獲標靶治療,不僅治療時間短、效果好,癌症復發也低,台灣已有17個成功案例,其中有一名51歲公務員經過兩次硼中子捕獲臨床治療後,不僅殺死了癌細胞,還重返職場,未來也會對肝癌及皮膚癌患者進行臨床治療。

由清大原科中心研究團隊和台北榮總共同合作的硼中子捕獲治療(又稱BNCT),是一種整合性的癌症治療方法。

患者只要施打對腫瘤細胞具有高濃度選擇性積聚的含硼藥物,再以反應器所產生的中子照射腫瘤部位,藉由含硼藥物易與腫瘤結合,和硼在腫瘤部位發生中子捕獲反應產生的高能量重粒子,就能達到殺死細胞,且使正常細胞傷害降到最低。

台北榮總醫師王令瑋及陳一瑋昨天表示,台灣已有17例成功採用硼中子捕獲治癒的案例,像一名51歲公務員,先前患有左耳下腺惡性腫瘤,雖經手術治療又復發且沿顱底侵犯到顱內,經過BNCT放射治療後,不僅腫瘤明顯消失,經2次放射治療後,還重返工作岡位。

王令瑋及陳一瑋說,患者都是到清大原科中心進行硼中子捕獲治療,因清大原科中心有一池原子反應爐清水,透過反應爐進行硼中子捕獲治療。這項醫療技術從20幾年就開始,透過實驗和臨床經驗,患者治療後的情況穩定,已有6人癌細胞完全被消滅,不再復發。

由於清大原科中心反應爐機具龐大且佔空間,加上要進行原子爐反應啟動,清大與榮總、陽明等醫院多年前也和日本京都大學合作,希望能引進BNCT治療加速器,但需日幣20億元以上,期許衛福部及科技部、原能會能協調引進,讓台灣患者能透過臨床實驗獲得治療。

王令瑋及陳一瑋表示,硼中子捕獲治療可有效降低患者因治療產生的副作用,不會有掉髮等劇烈副作用,尤其對頭、頸部腫瘤具療效,未來醫療團隊會針對肝癌或皮膚癌進行臨床治療,期盼能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治癒率。

fsj 提到...

睡太少或「夜貓子」 研究︰容易悲觀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5140

自由 2015-03-22

文/柯俊銘

您每天都幾點上床呢?是否為俗稱的「夜貓子」或「暗光鳥」,三更半夜仍不睡覺?日前一份發表在國外期刊《認知治療與研究》的報告指出,睡眠時間太少或習慣晚睡的人似乎容易出現悲觀的念頭,不利心理健康,值得注意。

這項研究由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Binghamton)分校的臨床心理學家雅各.諾塔(Jacob Nota)與梅瑞迪斯.柯爾斯(Meredith Coles)共同主持。

他們在校園中以張貼廣告的方式招募到100名年輕的志願者,並針對他們進行調查,目的在探討當事人的睡眠習慣與負向思考之間的關聯性。

所有個案皆需接受問卷訪談,藉以瞭解平日就寢的規律性與時間安排為何。接著,這群學生還要完成兩份電腦化的作業,從過程中在「焦慮不安」、「想法反覆」與「意念執著」等3個指標上的表現,評估個別負向思考的嚴重程度。

結果發現,相對於作息時間正常者,那些睡眠不足與經常熬夜的人較會一再回憶過去不如意的情節或消極地預期未來發展,老是專注在事情的陰暗面,也就是愛鑽牛角尖。而且普遍反應即使知道這樣子不好,惱人的想法就是揮之不去。

更糟糕的是,總是弄得心煩意亂,沉溺在負向情緒中,自己亦難以控制。研究者表示,其實類似的情形常出現在泛慮症、憂鬱症、創傷後壓力失調、強迫症與社交恐懼症的患者身上,這些人普遍也都有睡眠障礙的問題。

故其建議要阻止負向思考的發酵,避免精神上的內耗,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不要熬夜,每晚儘量睡足7-8小時,如此也是為了身體健康著想。

畢竟以往文獻已證實,長期睡眠時間太少會擾亂生理時鐘,進而內分泌失調,除易導致肥胖外,也會提高罹患癌症、心臟病與第二型糖尿病等疾患的風險。

另外,若睡不夠是因為失眠所造成,也應儘早尋求專科醫師的協助,相信透過服藥與心理治療,應能緩解病情。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 相關報導:

* 成功企業家 睡眠充足決策力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2000769-260301

除了《中國睡眠指數報告》,富比士中文網也發布《中國企業家睡眠指數白皮書》,針對大陸各行各業企業家,進行睡眠調查,看看這群日理萬機的企業主,會不會忙著賺錢捨不得睡呢?結果發現企業家平均實際睡眠為6小時57分,並沒有為了工作「廢寢忘食」,有59.2%企業家認為睡眠充足,才能保持充沛體力和決策力。

* 陸公務員睡得最好 媒體人墊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2000765-260301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不少與睡眠相關調查紛紛出爐,中國醫師協會發布《2015中國睡眠指數報告》指出,大陸10大職業中,媒體人連續兩年睡眠指數得分墊底,公務員睡得最好,至於醫護人員最辛苦,過半數有難入睡、早醒等睡眠障礙。

十大職業中,睡眠指數排名依序是公務員、銷售業、金融業、藍領、教師、廣告/公關、企業主管、醫護人員、IT業和媒體。而且,不光是媒體和醫護人員,睡眠障礙問題,影響越來越多的中年人。



◆ 嚴重藥物過敏 當心「史蒂芬強生症候群」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5139

自由 2015-03-22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

出現喉嚨灼燒、疼痛等症狀時,不要以為只是感冒而忽略,因為有可能是俗稱「嚴重藥物過敏」的「史蒂芬強生症候群(Stevens Johnson Syndrome,簡稱SJS)」,台灣的年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8。

社團法人藥物過敏病友會表示,超過9成的病友在未發病前都不知道什麼是「SJS」,近6成病友平均治療時程為15到30天,顯示SJS造成的後遺症極為複雜且難以恢復,不少病友因此成為身障者,甚至死亡。

SJS的初期症狀與感冒非常相似,有喉嚨灼燒疼痛、眼睛模糊等症狀,但發病後期,全身會長出紅疹與大面積水泡的標靶病徵,若全身超過3成面積皮膚脫落,就是毒性表皮溶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簡稱TEN),致死率高達5成。

28歲的小君(見圖,藥物過敏病友會提供)在8歲時吃感冒藥引發過敏,起初以為是長水痘,但後續眼部黏膜潰瘍導致角膜受損、睫毛倒插,不僅每週要回診拔睫毛,左右眼視力也僅存0.2與0.3。

小君說,平時生病除非忍耐不了,否則絕不就醫拿藥吃,甚至牙醫師都不願意幫她打麻醉拔牙,生活相當不方便。

藥物過敏病友會會長徐士烘表示,當懷疑皮膚過敏反應是由藥物引起時,應停用可能引起副作用的藥物,也呼籲衛福部將SJS列入罕病名單,使需要長期治療的病友能獲得藥物補助。



◆ 孩子吃太飽易生病 捏脊健脾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2000781-260307

旺報 2015年03月22日

何世楨

孩子健康強壯,是天下父母的心願。如何讓孩子在四時變化和衣著、食物增減中少得病?

其實,小孩子容易生病的原因多是吃多了,凍著了。生的病最常見的也就三類:發燒、咳嗽、積食。養孩子先把孩子的脾胃和肺養好了,常見病就會少很多,這是調理孩子身體的大方向。

積食導致便祕

一般來說,只要不是有先天疾病或後天出現重大疾病,孩子的心、肝、腎三個系統是不會有問題的,孩子有病主要問題集中在脾和肺上。把這兩臟安撫好了,孩子的病就少了大半。

貪吃是孩子的本性。有句俗話叫「吃飯不知饑飽,睡覺不知顛倒」,就是形容小孩子。但是,孩子的脾胃功能還未完善,如果吃太多肥甘厚膩的食物,就容易積食,傷到後天之本──脾胃。

小孩子生病,積食絕對是個導火線。積食是怎麼回事呢?人的胃能腐熟食物,說白了就像個「發酵池」,裡面是產生、蓄積熱量的。如果不停地往胃裡塞東西,熱量就越積越多。這時候,孩子就會「生內熱」,會表現出不愛吃飯、口臭、便祕等現象,晚上睡覺還會煩躁不安、哭鬧等。這時一受涼,很容易感冒、發燒、咳嗽。讓孩子飢一點,比飽一點要好。

春天肝功能旺

小孩子生病,最讓家長憂心的就是感冒、發燒、咳嗽、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等,這些都是肺臟疾病的表現。

人的五臟中,只有肺跟外界直接相通。從生理結構講,五臟裡,心、肝、脾、腎這四個臟器都在下面,唯獨肺像個傘一樣,在上面把它們遮擋著。風、寒、暑、濕、燥、火這六邪進犯身體的時候,肺總是首當其衝,正因如此,加上孩子身體相對孱弱,最容易出現呼吸系統疾病。孩子肺臟功能弱的時候,還容易引起其他疾病。

中醫認為,春季對應肝臟,春天人的肝臟功能相對旺盛。從五行講,肺屬金,肝屬木。正常情況下應該是「金克木」的,但是,如果孩子的肺臟功能差了,就會導致「肝木反侮肺金」。就好比貓吃老鼠本是天經地義,但是現在貓都當寵物了,反而會出現老鼠把貓追得四處亂竄的情況。由於一些小孩子的肺臟功能不好,結果不僅呼吸系統出現疾病,其他一些本不該發生的疾病也隨之而來。

所以,養孩子,把脾胃、肺臟養好,孩子常見疾病就會少很多。

每天捏脊5次

捏脊可以促進氣血運行,健脾養肺,改善臟腑功能,不僅對反覆感冒、發燒等效果非常好,還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失眠及孩子疳積等也有很好的效果。

捏脊方法很簡單,先讓寶寶趴在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鬆。家人站在寶寶後方,兩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然後食指半屈,用雙手食指中節靠拇指的側面,抵在孩子的尾骨處;大拇指與食指相對,向上捏起皮膚,同時向上捻動。兩手交替,沿脊柱兩側自長強穴(肛門後上3至5公分處)向上邊推邊捏邊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頸後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每天5至9次即可。

(作者為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醫師)

fsj 提到...

骨質疏鬆莫輕忽 定期做檢測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80652

聯合報 記者呂筱蟬/中壢報導 2015-03-22

男女性朋友,都應該多注意骨質疏鬆症悄悄找上門!

天晟醫院骨質健康促進中心主任翁國益表示,骨質疏鬆易引發骨折,近8成病人1年後仍無法自理生活,髖部骨折的老人,1年內死亡率甚至比癌症末期要高,呼籲民眾平日可從飲食中促進骨質健康外,應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測量。

他說,骨質疏鬆症指骨質密度下降到某種程度,易導致骨折。隨年紀增加,骨質流失的速度會大於骨質生成速度,骨質疏鬆症好發於停經後婦女及老年人,台灣罹患此病盛行率遠比日本、香港還嚴重。

罹患骨質疏鬆症前毫無症狀,翁國益建議,停經後的女性及年長男性,可接受中軸型雙能X光骨質密度分析儀進行骨質密度測量,盡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營養師劉姵君表示,預防之道可多攝取鈣質含量高食物,除牛奶、乳酪外,綠色蔬菜、小魚乾及黑芝麻也可代替;以半碗(約100克)煮熟的青菜,約有100至200毫克鈣質、兩匙免洗湯匙的小魚乾及黑芝麻則約有200至300毫克鈣質。

除增加鈣質攝取量外,飲食中則要避免高蛋白及高鹽飲食,攝取過多會造成骨質流失;另也要避免喝碳酸飲料及過量咖啡因。平日可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有助鈣質合成,或是多補充維生素C含量高水果,如芭樂、奇異果等,可幫助鈣質吸收。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唐氏症日 台北千人陪唐寶寶健走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80702

昨天是世界唐氏症日,唐氏症基金會舉辦「愛就是陪唐寶寶多走一哩路」健走活動,希望各界關注唐氏症老化議題,有近2000位民眾響應。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出席,呼籲各界多關心唐寶寶的中老年生活。



◆ 器捐家屬談心 撫平喪親痛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80720

聯合報 記者邱奕寧/雙溪報導 2015-03-22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昨在雙溪平林休閒農場舉辦捐贈者家屬聯誼會,100位捐贈者家屬透過交流,弭平喪失至親之痛。捐贈者家屬鄭麗容紅著眼眶說,只要收到器捐中心的活動通知,就覺得好像是丈夫在呼喚她。

器捐移植登錄中心自2011年至今,連續第4年舉辦聯誼活動,邀請100位器官捐贈者的家屬齊聚一堂,彼此談心、分享近況,部分曾接受器官捐贈的人也會在活動日擔任義工,為捐贈者家屬服務。

56歲的鄭麗容每一屆活動都有參加,22年前一場車禍意外帶走她的丈夫紀金堅,當時器捐觀念尚未普及,鄭麗容與丈夫卻早早就決定要器官捐贈。她說,人死了留著身體也沒用,不如捐出去幫助他人,她幫丈夫捐出一對眼角膜與兩顆腎臟,讓4個人重獲新生。

「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應多加推廣」,鄭麗容紅著眼眶說,只要收到器捐中心的活動通知,她就覺得好像是丈夫在呼喚她,參加活動讓她遇到更多有著相同故事的夥伴,彼此分享、讓她覺得不孤單,現在她每天都會祝福受贈者「好好地活下去」。

fsj 提到...

係金ㄟ 男性也有更年期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5404

自由 2015-03-23

文/陳致舜

「查哺人嘛有更年期?嘸係查某才有?」(男人也有更年期?不是只有女人才有更年期?)

傳統的認知中,由於女性會有停經的生理變化,標誌絕育期的到來,因此女性更年期的概念也較為人知道。

相對於女性,男性的生殖功能並沒有如同停經一般明確的終止界線,以至於即使臨床觀察到部分50歲以上中、老年男性也有類似於女性更年期綜合症的表現,例如:「神經功能混亂」、「抑鬱、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疲勞、失眠」、「潮熱、出汗」、「性功能降低」等。但是這些症狀是否與男性激素濃度的下降有關?長期以來都是爭論的焦點。

畢竟也有老年男性仍能得子的例子,因此不能說男性必然會經歷更年期的階段,而在此階段後,即喪失生殖功能。

然而對於受到這些症狀困擾的中、老年男性患者來說,症狀的存在是客觀事實,醫者仍應設法協助治療。

依中醫觀點,男性進入中、老年後腎氣虛衰、脾失溫煦,導致脾失健運、水濕不化,聚而為痰,致使氣機不暢,肝的疏泄失常,甚至可有氣滯血瘀之徵;再由肝氣鬱結、肝腎陰虛、心腎不交、脾腎陽虛致使心悸、虛勞、不寐、眩暈等諸多症候。

◎總歸可以腎精虧損、水(腎)不涵木(肝)、腎虛痰瘀來描述其病機。據此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腎陰不足、心腎不交:表現為失眠多夢、記憶力差、潮熱汗出為主;治療可用黃連阿膠湯等加減。

●腎陰陽俱虛、精髓失養:表現為腰膝痠軟、頭暈耳鳴、陽痿不舉為主;治療可用麥味地黃丸等加減。

●心脾兩虛、神智失養:表現為心煩不安、情緒憂鬱為主;治療可用甘麥大棗湯與四逆散等加減。

●肝鬱化火、灼傷腎陰:表現為心煩易怒、頭痛耳鳴、大便乾結為主;治療可用逍遙散與左歸丸等加減。

●脾腎陽虛、痰濕阻滯:表現為肢冷畏寒、體倦乏力為主;治療可用右歸丸與當歸四逆湯等加減。

除了藥物治療外,中老年男性還可進行適當的運動,除了可以穩定情緒、鬆解肌肉、改善血壓血脂等循環代謝機能之外,甚至有報告指出,運動後男性激素的量會稍顯上升,對於男性激素低下的一系列症狀也會有緩解的效果。

(作者為新北市三重區鼎安堂中醫診所醫師)



◆ 急性中風後期照護 中度失能者福音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82374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2015-03-23

家人中風該怎麼辦?衛生福利部推動「提升急性中風後期照護品質試辦計畫」,1年來成效不錯,中風後中度失能患者經過轉院加強復健,很多人幾乎都能恢復原有功能。

成大神經科醫師蘇慧真表示,衛福部推動這項計畫,主要是針對中風患者如果在短期內,給予密集加強復健,最有機會恢復功能,但許多患者卻因種種原因錯失,相當可惜。

計畫中患者在中風急性期治療後,針對中度失能患者,由治療醫院轉往合作醫院,再接受3到6周加強復健,包括物理、職能與語言治療等,最長可延到12周。

台南市目前成大與奇美加入這項試辦計畫,將治療後出院的病人轉給合作醫院,包括台南醫院、新樓醫院、麻豆新樓、郭綜合醫院、仁村醫院、永和醫院及安南醫院等。

一名51歲男性平日有高血壓、糖尿病、腎病、高血脂及中風病史,原本生活、工作都沒問題,最近因為突發的右側肢體無力住院,證實為再次中風,住院期間右側肢體無力愈來愈嚴重,連喝水都會嗆到,也無法走路。

經醫院評估,將其送往合作醫院,接受21天的後續復健照護,原本嚴重的症狀,再次住院期間都逐一好轉,出院時已能行走,平日生活也能自理,最重要的是回到工作崗位。

蘇慧真說,這是實際案例,這項計畫是針對中度失能者,如果輕度失能,出院後即可回家,門診持續復健即可,而重度失能,一旦家人無法照顧,即必須轉往安養機構。中度患者是指不到完全失能,生活卻需他人協助者。

這些患者過去都是回到家中,靠門診復健,往往一天最多復健一次,如果住院復健,一天至少3次,強度相差許多,而且健保完全給付,不必增加負擔,但前提是家人必須能配合照顧。

※ 相關報導:

* 「石頭奶」哺乳會痛…乳腺管阻塞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82251

32歲新手媽媽生產後餵哺母乳,近1周卻在左側乳房摸到硬塊伴隨疼痛,甚至輕微發燒,到醫院檢查發現是急性乳腺管阻塞,經超音波透熱與按摩治療後才舒緩,醫師呼籲女性哺乳期間若有類似狀況,務必儘快就醫。



◆ 健保實施20年/醫療支出破兆 養肥醫院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65305

自由 2015-03-23

健保支出六千億 20年增一倍

〔記者林惠琴、吳亮儀/台北報導〕健保實施至今屆滿廿週年,醫界推估今年國人醫療支出將達一兆一千億元,扣除健保給付六千億元,等於民眾自費醫療近五千億元;醫改團體批評,醫院天天喊苦,但卻是健保、自費兩頭賺飽飽,「瘦了全民、肥了醫院」,健保「最亮眼的成績」就是養肥了醫療體系!

健保實施廿年,健保總額從實施當年三千億元,到了今年已近六千億元,成長一倍;雖然健保給付倍數增加,但民眾自費負擔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快速成長;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說,健保實施初期,國人自費率一度降低至廿七%,但二○一一年卻升到卅六%,高於同時間韓國的卅五%。

國人自費醫療 已達五千億元

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更指,以主計總處公布的國人醫療總支出來看,由一九九五年的三千八百億元,增到前年破九千六百億元,而醫療總支出佔GDP比率也已連三年都超過六.六%,以今年GDP十六.八兆的六.六%保守估算,國民醫療保健總支出將破一兆一千億元,扣除健保總額六千億元,顯見國人自掏腰包醫療保健的金額恐已增達五千億元。

據衛福部統計,自二○○八年至二○一三年,全台特定檢驗醫療儀器持續增加,以自費約四、五萬元的正子斷層掃描為例,從卅四台增至四十二台,從兩萬八三三四人次的使用量增至三萬四九七○人次。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講座教授楊志良直批,最懂得利用醫療資源的就是醫院,將賺來的錢投入「軍備競賽」,購買儀器拚服務,設法再開源。

健保署醫管組專委陳真慧表示,二○一三年領取健保醫療費用超過六億元的醫院共一○九家,高達八十九%有結餘,七十%醫院光醫務收支就有結餘。

進一步檢視醫院財報,以長庚醫院門、急診為例,二○○五年至二○一一年,健保收入一百七十一億元增至兩百廿億元,成長廿九%,非健保收入約卅三億元增至五十一億元,成長逾五十五%;奇美醫院同年度門、急診健保收入卅二億元增至四十四億元,成長卅八%,非健保收入約五億元增至十二億元,成長逾一倍,印證健保、自費兩頭賺。甚至以醫學教育為先的公立醫院、台大醫院一年結餘就有十三億,滾存累積的盈餘基金達上百億。

醫院搶錢 大量製造自費商品

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江東亮表示,健保開辦後,大量資金注入醫療體系,確實提供醫療院所許多成長茁壯的養分。成大公衛所教授陳美霞則擔憂,醫院像百貨公司一樣拓展版圖、廣設分院追求利潤,大量製造自費「商品」銷售,民眾也誤以為多消費醫療資源有益,只怕「路是走偏了」。

但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楊漢湶強調,健保給付各醫療項目的金額相對於市場價格仍屬偏低,加上醫院培訓人員支出,光做健保,真的會撐不下去,因此部分醫院添購設備,拓展醫學美容、高級健檢等業務,一方面是民眾對醫療「有所求」,而醫院也希望「有所得」。



◆ 少子、高齡化 3年後健保入不敷出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65326

自由 2015-03-23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健保署指出,明年起,可繳保費的就業人口減少,加上薪資停滯不前、人口高齡化,預計醫療支出相對增加,推估最快三年後健保就將入不敷出,平衡費率恐衝破法定底線;衛福部預定四月啟動第三代健保改革討論,初步規劃「漲」聲將響起,只怕民眾荷包不保!

第三代健保改革討論 下月啟動

根據二○一一年健保精算費率報告推估,納保人口成長率二○二四年將轉為負值,而十五至六十四歲占納保人口比率,自明年起,將一改健保開辦以來持續成長的局面,由今年的高點七十.四%降為七十.一%,且逐年遞減,估計至二○三六年只剩下六十一%,由於健保保費收入與薪資結構連動,因此就業人口減少,代表保費收入也縮水。

衛福部對二代健保的總檢討報告指出,二○一一年,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十一%,但花費的醫療費用高達一八八六億元,占比卅四%,而平均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的醫療費用是非老年人口的四倍之多。

國發會則估計,二○一八年台灣進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十四.六%,達三百四十四.九萬人,健保署推估,在現有收入面條件不變下,二○一八年恐面臨赤字危機,但數字不願透露。

德明財經科大財稅系助理教授梁景洋等人按健保精算模型也推估,最快二○二一年健保平衡費率將突破法定上限六%,面對修法與民眾保費增加的情況,只怕是不遠了。

一位醫院高層笑稱,自己都跟孩子講,要多存錢當老本,因為年輕的一代是健保「繳得多,用得少」,甚至「用不到」。

哈佛大學教授、前健保規劃專案小組總顧問蕭慶倫指出,健保收入不足問題出在費基太小,應該試著尋找薪資以外的財源。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Uwe Reinhardt認為,少子化是台灣健保收入減少主因,關鍵在要「催生」,建議政府全額負擔小朋友保費做為誘因。

學者︰公衛預防支出太少

成功大學公衛所教授陳美霞則認為,減輕健保財務負擔的根本是「預防勝於治療」,人不生病,醫療支出自然減少,但政府本末倒置,二○一三年投入醫療保健九六二八億元,九十%以上花在醫療部門,公衛預防支出僅三.八%,醫院不斷壯大,健保給付增加,就像個無底洞。

衛福部指出,已邀集專家成立長期規劃小組討論健保現況,並提「全民健康保險法」修法規劃,以保障民眾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