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4

文創的腳步

◆ 星戰迷有福了 連3年有新作看
http://udn.com/news/story/7262/762272

中央社 洛杉磯12日綜合外電報導 2015-03-13

迪士尼今天釋出兩部新電影細節吊「星際大戰」(Star Wars)迷胃口,這部票房賣座的科幻電影啟動光速模式。

「星際大戰七部曲:原力覺醒」(The ForceAwakens)今年12月將上映的消息,早就讓星際迷興奮到不行,迪士尼又透露星戰八部曲將在2017年5月26日登上大銀幕。

迪士尼和盧卡斯影業(Lucasfilm)宣布,雷恩強生(Rian Johnson)將是星戰八部曲編劇兼導演。他的代表作有「迴路殺手」(Looper)、「追凶」(Brick)和「騙行無阻」(The Brothers Bloom)。製片商沒有透露任何劇情細節。

他們也表示,星際大戰首部外傳電影叫做「俠盜一號」(Rogue One,暫譯),奧斯卡提名英國女演員菲麗希緹瓊斯(Felicity Jones)將參與演出,預定2016年12月16日上映。

迪士尼和盧卡斯影業在聲明中表示:「『俠盜一號』是大銀幕冒險獨特系列作中,首部探索核心『星際大戰』系列電影以外角色和事件的電影。」

外傳電影將由蓋瑞斯愛德華茲(Gareth Edwards)執導,克里斯魏茲(Chris Weitz)負責編寫劇本。

※ 相關報導:

* 「碟形世界」英科幻小說家普萊契去世
http://udn.com/news/story/5/762068

英國科幻小說和奇幻文學作家普萊契(Terry Pratchett)12日去世,享年66歲。普萊契的《碟形世界》(Discworld)系列小說在全球銷售數千萬本。

普萊契2007年被診斷罹患一種罕見的早發性阿茲海默症。他的出版公司總經理芬雷說:「他在家中去世,他的貓睡在他的床上,家人圍繞身邊。」



◆ 佳里崇榮堂 揭取壁畫不用電鑽
http://udn.com/news/story/7043/759482

聯合報 記者鄭維真/台南報導 2015-03-12

台灣壁畫修復技術再提升,修復師蔡舜任從歐美取經,使用「特製大膠布」將壁畫表面的1公釐彩繪層黏貼下來,耗費1年半時間,成功揭取台南佳里黃氏崇榮堂的濕壁畫,完成台灣首次以非破壞性揭取、保存濕壁畫的案例。

在細、溼灰泥乾固之前,用色粉和水在上面作畫稱為「濕壁畫」,蔡舜任說,西方擁有著名的達文西「最後的晚餐」、米開朗基羅「創世記」等畫作,台灣廟宇有許多濕壁畫,但鮮為人知。

前年,佳里黃氏崇榮堂要進行全面拆建整修,苦於正殿龍、虎邊濕壁畫恐遭破壞,由私人出資,請蔡舜任展開揭取工程;他在台北永樂市場找到適合的布料,覆蓋於壁畫上,再塗上自製黏著劑,形成一塊大膠布,待布面與畫作緊密結合,即能將畫作表面彩繪層「黏下來(即揭取)」。

蔡提到,修復過程中遇到颱風或梅雨季會延緩揭取的時間,因為濕度過高會影響黏著劑乾的速度,他說,揭取下來後要以高溫及水氣軟化黏著劑與布料,再填補表面破損處。

從前製準備作業到最後完成修復步驟耗時1年半,光是等黏著劑乾就花了兩個月,這項工程支出逾百萬元,「是個高成本、耗時、耗人力的工程」,但對於保存文化資產的觀點來說,「很值得」。

蔡舜任說,過去台灣都以電鑽直接切割壁畫,進行遷移工程,但作品容易遭破壞,利用黏貼揭取術可以保留原有色彩、紋理等細膩之處。

他表示,西方百年教堂及重要建物在遷址或改建前,會先揭除牆壁上的濕壁畫,再轉移到新的壁面,作為重要的修復流程之一,現在這項濕壁畫揭取法也被帶進台灣,以非破壞性的專業手法保存壁畫。



◆ 攻對岸文創商機 掌握3關鍵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3000329-260204

工商時報 2015年03月13日 巫倫娜

筆者過去曾在北京文創園區工作,園中有許多知名影藝人士,如王家衛、范冰冰和謝霆鋒等的工作室與攝影棚,還有不少的動漫產業聚集;園內咖啡廳是大家經常彼此相遇的地方,許多創意和創投人士在此腦力激盪,熱烈討論將至的賣座成績及公司上市的必須性,此情此境就像是「造夢工廠」。

在中國大陸,文創有巨大的市場做為支撐,加上原先就具備豐沛的文化根柢,在政府「十二五」計畫強力政策的主導下,民間全力追隨不遺餘力,一片燦爛好景。

比如,身為中國大陸最大文化產業個人投資戶的前大陸首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青島黃島區蓋的「東方影都」號稱世界之最,筆者到當地考察時候,親眼所見其巨大規模,目前更打算積極進軍好萊塢這個全球最大的影視產業市場。

大陸文創產業商業意識很強,極少見像台灣創意人低調耕耘的。

若要用一句話形容兩岸文創業的差異,就是「台灣把生意做成了文化」、「大陸則把文化做成生意」。

例如,近年來火紅的歌唱節目「中國好聲音」,負責其背後品牌管理、藝人經紀和網路衍生業務的「夢響強音」,成立才一年多即被上市公司以21億元人民幣收購部分股權;其餘幕後相關公司在經一連串財務操作後,有的要赴港上市,有的套現獲利,這是在台灣無法想像的。

目前全中國大陸光是文創園區就有一千多個,但亟待內容的充實,諸多業者到台灣考察交流,希望能招到台灣業者到園區設點,如「誠品書店」就是一個熱門的招募對象。

另外,做為二到四線城市發展動力的商業地產,對民眾接觸人文美學也有貢獻。如北京新寵「僑福芳草地」和上海的K11都有藝術專區,並置入環保有機餐飲的視覺展示,非常受到歡迎。不僅北京、上海,甚至到了寧夏的銀川,當地地產龍頭也與政府合作,在商場旁蓋美術館;青海的西寧廣場則在設計時,就把回族文化置入景觀內。

在這片文創經濟發展狂潮中,大陸各城鎮積極嘗試找出各自的文化特色,諸多知識分子前仆後繼參與社區與地方營造,泰山、少林寺甚至專程找台灣專業人士為其規劃文創大業等,也使得台灣的創意人才廣受歡迎,如號稱大陸動漫里程碑的「秦時明月」,便是由台灣團隊策劃。

筆者常受託為兩岸友人找尋合作對象,發現彼此常遇到同一個狀況:「不知道要找誰?如何找起?」因此,在初步了解上述對岸文創市場的概況後,筆者想給台灣文創小資創業者們以下3點建議:

一、策略聯盟很重要。由於台灣文創業者普遍規模較小,想拓展大陸市場,策略聯盟遠勝單打獨鬥,可利用授權、代理、合資與建教合作等方式進行。

二,善用媒體與網路的力量。科技應用與文創結合往往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如個人小資在「微信」就可舉辦「高大上」的藝術品拍賣;還有重點媒體的傳播力,如筆者從事餐飲業的朋友,就是被「大眾點評網」選入排名,從此進入美食家之林,業績也三級跳。

三、就近利用資源。如全國中小企業總會的輔導諮詢,或參加外貿協會舉辦的「臺灣名品展」,這是兩岸政府都出力的展會,公信力強,能碰到許多有意向合作的機會。

大陸「十二五」今年到期,即將要展開「十三五」計畫,電信服務業將是下一波主流,而「文創+服務」正是台灣的強項,何妨主動出擊尋找合意的大陸夥伴洽談,開拓新商機!

(本文作者為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A+行動計畫顧問、Gloux優品惠事業發展中心總監)

※ 相關報導:

照亮黑夜的發光體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2015宜蘭椅設計賞 總獎金70萬
http://udn.com/news/story/7328/763974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2015-03-14

「2015宜蘭椅設計大賞」即日起展開,以「兒童椅」為主題,總獎金高達70萬元,今年並新增「陽光概念創新獎」,幫助優秀年輕設計好手到國外見學,最高補助7萬元,宜蘭縣文化局邀國內外設計好手,一起用「宜蘭椅」說宜蘭故事。

為實踐兒童夢土和創意城市的願景,宜蘭縣文化局推出「宜蘭椅設計大賞」,今年邀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合作,並請來曾獲美國3x3國際當代插畫競賽全場最大獎、義大利波隆國際插畫首獎的台灣視覺設計師鄒駿昇擔任主視覺設計指導,綠底粉紅椅的海報,讓人眼睛一亮。

文化局長林秋芳表示,1把有創意的椅子,不僅進入展覽場,更可以進入每個人的客廳;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陳文龍希望促進「1人1椅」,買1張宜蘭椅,將好客的熱情帶回家。

「宜蘭椅設計大賞」總獎金70萬元,首獎20萬元,為鼓勵台灣設計好手參加,增設由陽光公益慈善基金會贊助的「陽光概念創新獎」,提供至多3名、每名最高7萬元的國外設計見學圓夢計畫獎金。

參賽設計師或民眾可參加本月29日在蘭陽博物館舉辦的宜蘭在地元素特色講座。設計大賞報名收件至4月30日截止,不限國籍、年齡、職業、參賽件數,每隊至多3人。報名請至「宜蘭椅設計大賞」官方網站與FB查詢。



◆ 聯合文創設計獎 生活中找創意
http://udn.com/news/story/7014/764737

聯合晚報 記者徐偉真╱台北報導 2015-03-14

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執行長胡立台今天上午參加第一屆「聯合文創設計獎」頒獎典禮表示,台灣有很多設計人才,很多商品和創意卻因為產業鏈裡,缺乏文化加值,無法讓作品有文化厚度和價值,他希望透過媒體所擅長的「說故事」過程,厚植文創設計過程,使台灣文創設計產業鏈完整。

聯合報系主辦的聯合文創設計獎第一屆頒獎典禮今天上午舉行,表揚「概念組」和「成品組」前三名作品及各組10名優選作品,得獎者多為大學生。

胡立台說,這次共252件作品參展,報系投入多元媒體資源,不但以深度報導設計團隊和作品,也持續和全台設計產學界合作。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總顧問張光民肯定得獎者從生活中找創意。

概念組金獎作品為「拋棄式化妝品」,將眼影、粉底、口紅等各式化妝品改為一次性分量包裝,避免用不完過期的問題,紙製包裝袋還可回收兼顧環保。銀獎的韌器使用彈性金屬,讓器皿隨放置部品不同而有不同形狀。銅獎的茶壺使用環保矽膠,讓茶壺變得好洗。

成品組金獎得獎作品「嘖嘖包」為背帶可收藏的後背包,騎機車時將包包放在腳踏上,可避免背帶拖地磨破或被排氣管燙傷。銀獎的活動櫃將3C產品外觀與櫃子結合。銅獎的矽膠刷一套有不同顏色,不同顏色的刷子刷不同醬料,避免味道混雜,概念獲肯定。

本屆獲獎作品將在松山文創園區一樓東向製菸工廠展出,展期至29日,參觀時間為每天10時至下午6時,免費觀展,周末有多場活動,設計師會在現場和民眾互動。「有.設計uDesign平台」3月14日同步進行線上展,網址udesign.udn.com。

※ 相關報導:

* 橘子轉型 推出原創影音網站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4000978-260303

台灣第一家原創影音平台誕生了。數位內容產業龍頭遊戲橘子和野火娛樂合作,推出原創影音網站「酷瞧」,在14日正式開站,是台灣首個主打內容自製的網路影音平台,顯示在大陸網路企業積極搶攻網路影音領域之際,台灣產業也急起直追。



◆ 追尋賢拜足跡 《府城文學地圖》出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4000492-260107

江慧珺/台北報導 2015年03月14日 中國時報

「我們想幫故鄉留下一點東西!」台南一中科學班30位學生,花1年時間,追尋楊逵、楊熾昌、李安等11位出身台南的文學家足跡,拍了上萬張照片、寫下25萬字,並手繪彩圖,完成《府城文學地圖》一書。13日特地前往北一女中舉辦創作發表會,跨校分享文學點滴。

《府城文學地圖》一書,集結沈光文、楊逵、許丙丁、吳新榮、楊熾昌、陳秀喜、葉石濤、許達然、阿盛、李安、蔡素芬等11位作家,規畫出11條文學踏查路線,深入介紹文學地景,寫作的地區包含原台南市、新化、善化、佳里、七股、將軍、北門、新營及白河關子嶺等。

其中,大導演李安曾創作《推手》和《喜宴》2部劇本,從此提名國際,還有超現實主義的先驅楊熾昌、充滿反抗精神的楊逵、鹽分地帶文學的領航者吳新榮以及國寶級作家葉石濤等。

南一中侯品睿說,曾在書店裡看過巴黎、京都、紐約、羅馬的文學地圖,卻找不到一本屬於故鄉府城的文學地圖,深信自己生活的城市夠偉大,著手展開規畫,動手寫作也踏遍各地訪查。

期間學生還分組閱讀文學家傳記、作品,並跑遍了台灣文學館及圖書館,借了上百冊圖書,了解文學裡的府城,還根據傳記現地訪查,拼貼出全幅文學地圖,甚至翻出日治時期的地圖,才找到詩人楊熾昌任職過的台南新報社故址。

南一中校長張添唐表示,該校科學班學生對於人文科學相當有興趣,特別請國文教師擔任導師,歷經1年多探訪11位文學家在台南的足跡,如今北上介紹學習成果,也希望台北的同學來台南體會府城文學之美。

※ 相關報導:

* 這幾天,香港街頭 非常巴塞爾
http://udn.com/news/story/7012/764005

有「藝術界的奧林匹克」封號的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十五日起將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昨天媒體先睹為快。從摩天大樓到街頭,藝術鋪天蓋地而來,展現亞洲藝術市場的魅力。

巴塞爾藝術展是國際頂尖的跨國藝術集團,一九七○年從三家瑞士畫廊發起,一路從歐陸挺進美國邁阿密及香港。第三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共有卅七國(地區)、二百卅三家頂級藝廊參展。上一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約有六萬五千人參訪,本屆造訪人數可望再增加。

* 奈良美智 群星放閃
http://udn.com/news/story/7013/764007

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在香港佩斯畫廊以鬼靈精小女孩眼中的群星,直逼梵谷等大師的星空。台灣策展人吳達坤為香港藝術中心策畫的「無盡藏」,呈現台灣收藏家的品味。

以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為核心向外擴散,專家估計,香港巴塞爾本身展出大約六千件藝術品;若再加上這段期間香港的畫廊、藝術中心以及在地藝博會所舉辦的展覽,約有上萬件來自全世界的藝術品,正在爭奪觀眾的「眼球」。

在紐約、倫敦、北京、香港都設有畫廊的佩斯畫廊,繼在紐約舉辦奈良美智的「群星」個展後,目前把此展帶到香港佩斯,成為巴塞爾藝術展主展區之外、最大亮點之一。

fsj 提到...

第一屆聯合文創設計獎頒獎(節錄)

聯合報 記者陳怡臻/台北報導 2015-03-15

第一屆聯合文創設計獎昨天頒獎,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總顧問張光民昨日指出,參與聯合報文創設計獎的團隊,最重要的是在參賽過程學習團隊合作、執行實務、在有限時間內呈現優勢、替商品說故事的能力,證明商品能夠在生活中使用,這也是文創商品成功,所應具備的六項特質。

聯合報文創設計獎頒獎昨由作家王文華主持,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執行長胡立台、聯合報系文創事總經理孫志華、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總顧問張光民以及得獎者皆出席。

比賽分為「概念組」與「作品組」,共252件作品參賽,競爭激烈....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帝王寶器展 見識掐絲景泰藍
http://udn.com/news/story/7043/763865

鳳妃堂時空隧道博物館精選近200件文物,即日起在正修科技大學舉辦「帝王寶器.宇宙能量─中華文物藝術大展」,南部民眾想見識4、5千年前「紅山文化」文物及近代中華書畫名家畫作,不必遠赴故宮,現在就能得償宿願。

正修科大藝文處與鳳妃堂合作,牽起這次藝術大展的「紅線」,現場陳列的文物都是鳳妃堂老董葉燈輝私藏多年的珍品。

* 靈感詩畫家 洪翔鵬 抽象畫藏鳥語花香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5000134-260204

靈感詩畫家洪翔鵬的抽象畫風,個人特質與原創力度強烈明顯,其作品已陸續受到各界珍藏計900多幅,尤受各宗教領袖青睞收藏,其中以台南楠西區的玄空法寺居多,為當今抽象畫家中極具大師潛力之一人,作品未來深具增值性。



◆ 《奇人密碼》慘賠1.9億 重創霹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5000480-260112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15日 許世穎/台北報導

3D偶動漫電影《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強打賀歲檔,耗資3億5000萬,全台票房僅收2000萬,讓台灣的布袋戲龍頭「霹靂」開春股價跌停,旗下子公司「偶動漫娛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傅遜祥,以「個人生涯規畫」為由辭職,10日公布的財務報告更顯示該片賠了1億9000萬,重創霹靂的電影夢。

霹靂曾於2000年推出首部布袋戲電影《聖石傳說》,全台票房破億;15年後,由霹靂第5代黃亮勛擔任藝術總監及編劇,以3D技術拍攝的《奇人密碼》,強打創新改革的「偶動漫」,卻讓戲迷不知所措,無法理解「偶動漫」是否和「布袋戲」相同。

新舊戲迷流失

票房、評價雙輸,資深戲迷在網路痛批該片「四不像」,最大的問題在於劇本,國語配音也失原味。據悉,該公司內部檢討,認為是鎖定客群錯誤,導致舊戲迷流失,也無法吸引新觀眾;有網友說,如果想看動畫,同檔期有好萊塢的《馬達加斯加:爆走企鵝》和《海綿寶寶:海陸大進擊》,「真的不想看《奇人密碼》。」

續集成未知數

黃亮勛在電影上映後,出席多場映後座談,認為直接面對觀眾,對於製作《奇人密碼》2、3集是好的參考;霹靂董事長黃文章上映前說,拍《奇人密碼》時沒想過報名國際影展,「可能第2集比較有機會。」如今電影慘賠,續集也成未知數。對於公司虧損及未來計畫,霹靂表示正在研討,暫不回應。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妖狐戰忍者 動漫迷扮裝尬舞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2818

一聽到《七龍珠》或《灌籃高手》主題曲,你是否會燃起心中熊熊熱火?台灣「第一屆動漫盃—動漫歌熱舞大賽」,昨集結廿四位舞林高手,打扮成妖狐、道士、忍者等動漫角色,歷經五小時一對一隨興街舞決鬥,最後「安西教練」打敗群雄,奪下冠軍。

主辦活動的街頭藝人「小綠人」張伯維表示,今年漫畫界盛事首推《火影忍者》結束了長達十五年的連載,舉辦活動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推動漫畫。

* 鐵道迷加值 百年台鐵添加青春風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66237

一群鐵道迷在臉書成立「台鐵路透社」粉絲團,發布各種鐵道馬路消息,還將原本生硬的統計數字轉化成資訊圖表,不定時出現Q版公仔造型人物,讓人感受百年老店的台鐵走起了年輕風,粉絲團人數兩個多月就突破6000人。

「台鐵路透社」由幾位鐵道迷組成,成員有現役台鐵員工、電視台攝影師、自由工作者與台鐵退休員工等;台鐵退休員工負責台鐵歷史,電視台攝影師負責影像紀錄,台鐵高雄機廠廠長張簡慶豐負責車廂的歷史故事,每個人都對鐵道如數家珍。



◆ 呂秀蓮談文學 憶用衛生紙寫小說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5000333-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15日 李忠一/宜蘭報導

暫時撇開政治的紛擾,前副總統呂秀蓮昨赴宜蘭文學館參加「女性書寫‧文學越界」系列講座,由她主講首場的「文學呂秀蓮」。她說,《這三個女人》是在獄中偷偷用衛生紙書寫,她的小說創作與政治因素脫離不了關係。

受到哥哥、姊姊的影響,呂秀蓮從小就愛說故事,鄰居還稱她「講古仙仔」,她表示,高中時同學在拚大學聯考,她卻寫小說參加徵文,一度想讀台大中文系,當她考上台大法律系狀元時,班上同學難以置信。

呂秀蓮透露,真正用心寫小說,還是因為政治。美麗島事件後被抓去景美軍法看守所100天,每天都面臨嚴酷偵訊,後來被判12年徒刑。在獄中,接受不到任何訊息,也無所事事,呂秀蓮的姊姊與她會面時,還問她「這樣不會發瘋嗎?」因此她姊姊帶來毛線與勾針,經交涉後,呂秀蓮在獄中自學打毛線,自我療傷,也防範腦筋壞掉。

呂秀蓮也開始在獄中寫小說,她說,在獄中書寫何其困難,監獄管理員會檢查紙張,但不會檢查用過的衛生紙,遂將文字書寫在衛生紙上。

「你關我的形體,不能關我的思想。」寫過的衛生紙揉成團後藏在棉被中,夏天時,藉口以囚房很小、棉被很悶為由,將棉被送出監牢外,在大姊接見時,以密語暗示說,棉被陪伴我坐牢第一個冬天,千萬不要丟掉,最好小心拆下來清洗。

以衛生紙書寫的小說《這三個女人》後來才有機會發表、付梓,乃至於改編成電視劇。

※ 相關報導:

* 一生和基層一起 楊逵不進官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5000335-260115

台灣文學家楊逵逝世30周年,家鄉新化楊逵文學館14日舉辦「楊逵逝世紀念專輯展」,陳列1985年25本楊逵生平刊物,讓後人見證當年的楊逵風。楊逵之子楊建說,台中市正準備籌設「楊逵紀念館」,原選定台中市長官邸,但因楊逵畢生為基層發聲,已表達反對心聲。

著有《壓不扁的玫瑰》、《送報伕》等膾炙人口作品的楊逵,其《壓不扁的玫瑰》更被收錄在國中國文教材。畢生追求社會主義的他,1948年曾因起草「和平宣言」被捕,在綠島服刑12年,但獄中創作不輟。

fsj 提到...

行動代號:孫中山 大阪影展奪2大獎
http://udn.com/news/story/7262/766962

中央社 東京15日專電 2015-03-16

國片「行動代號:孫中山」今天在第10屆日本大阪亞洲影展榮獲最佳影片獎及觀眾票選獎。當最佳影片獎公布片名時,導演易智言感到驚訝萬分。

第10屆大阪亞洲影展今晚在大阪市的ABC Hall舉行閉幕典禮。本屆影展,在競賽單元,來自台灣的電影「行動代號:孫中山」奪最佳影片獎及觀眾票選獎。導演易智言得知獲得最佳影片獎的瞬間,感到很驚訝。

易智言眼眶泛淚地說:「這3天在大阪過得很愉快,如果可以的話,希望這部影片能在日本上映,讓更多人觀賞。」

影展的評審委員長、香港導演彭浩翔表示,「行動代號:孫中山」得最佳影片獎的理由是,這部影片透過少年的惡作劇偷竊案,清楚地描述了台灣社會的政治情勢、市民的生活。台詞簡潔有力,年輕演員們充分地發揮了細膩的演技。

主演這部電影的兩位小將詹懷雲和魏漢鼎才16歲。聽聞得獎後,他們很高興地說:「謝謝大家」。

「朝日新聞」記者伊藤惠里奈在電子版新聞報導說,她個人也特別喜歡「行動代號:孫中山」。報導指出,易智言於2002年執導「藍色大門」,捧紅了人氣男星陳柏霖。現在詹懷雲和魏漢鼎是否能成為活躍亞洲影壇的男星,值得關注。朝日新聞將於20日的晚報介紹專訪易智言及男星的內容。



◆ 正妹鼓手羅小白 一敲電翻全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6000433-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16日 莊哲權/台東報導

「當鼓棒打下去的時候,我的人生也跟著鼓動」,網路爆紅的正妹青春鼓手羅小白,14日晚間到台東演出,從《追追追》到《小蘋果》,每個鼓點均精準地敲在節拍上,投入的神情中,常掛著自信的笑容,令現場觀眾傾倒在她迷人的風采中。

她的鼓棒還會後空翻!戴著黑框眼鏡,青春無敵的爵士鼓手羅小白,神情投入地舞動手中的鼓棒,明快的敲奏,讓人有隨之起舞的衝動,而且她不時展露俏皮、甜美的笑容,顯然是鼓藝夠水準,游刃有餘,散發出自信之美,劉姓觀眾有感而發地說,難怪她會那麼有名氣。

羅小白前天晚間在台東森林公園選手之夜中演出,從《追追追》、《妳是我的花朵》、《姐姐》到《小蘋果》等等,連續7首組曲,盡情揮灑,一氣呵成,現場觀眾情緒沸騰,閃光燈閃個不停,生平第1次來台東的小白說,台東很美,下次如果有機會,也許可以參加熱氣球嘉年華會開幕表演。

20歲出頭的街頭青春鼓后羅小白,是台北市人,目前就讀台藝大主修舞蹈,國中時是另1位街頭藝人陳曼青的超級粉絲,3年多前小白開始學鼓,2人成為工作夥伴;小白酷酷又甜美的造型,加上個性化的肢體動作及強烈的節奏感,在網路擁有高人氣,臉書有50萬粉絲,是著名的街頭藝人。



◆ 藝術文創-時尚新視野 源自生活工藝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6000152-260204

工商時報 2015年03月16日 本報訊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元素和行為,經過設計的詮釋,加上溫潤的自然素材及工藝技法的製作呈現,造就出文化表情深刻而精采的時尚精品。這些時尚精品自成極為獨特的系列,更在數次參加巴黎及米蘭國際家具展期間,給予「Made in Taiwan」一種全新而真摯的意義。

Street Life來自台灣的日常生活、街道上的點滴,在設計師的創意詮釋,及工藝師的精湛技藝雙重表現下,不但再次回歸日常、體現生活工藝,更以不同的角度轉化蘊含深厚文化的傳統工藝!如:夜市常見的免洗紅塑膠碗,被重新塑造成精緻的薄胎瓷器「塑瓷」;野狼機車零件重新組成壯觀的鏡子「洛可可計畫-廢鐵」;由數百顆手工竹球組成的「泡泡沙發」;具有美麗設計造型的當代「燈籠」;兼具茶几與椅凳雙重功能的「蓬蓬裙椅」;還有體貼居住空間狹小的現代折衷家庭之「三代同堂」。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展出的「Street Life-源自生活工藝的時尚新視野」,復刻自由Nendo擔綱展場設計的2011米蘭國際家具展,展場用抽象手法表現台灣工藝的內在精神。以台灣庶民文化意象為背景,展場浮著透明縹緲的空氣柱,既神似台灣南投的原生竹林,又帶有科技紋理人工美感,恰到好處地表現本次展出作品的神韻。

展期至12月6日止,地址:南投縣草屯鎮中正路572號,電話:(049)2334141。

fsj 提到...

瓦格領軍北市交 向蕭泰然致敬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7000468-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17日 汪宜儒/台北報導

音樂家蕭泰然逝世後,各界先後推出追思與紀念音樂會,北市交首席指揮吉博‧瓦格(Gilbert Varga)開季首場音樂會上,將特別演出蕭泰然發表於2000年的《來自福爾摩沙的天使》,8月與合唱團合作演出《玉山頌》,向這位大師級人物致敬。

瓦格2013年接下北市交首席指揮工作後,開始著手收集江文也、蕭泰然等台灣作曲家作品。今年2月,蕭泰然逝世的消息傳到正在法國放假的瓦格耳裡,他立刻與樂團討論、調整19日的音樂會曲目,將《來自福爾摩沙的天使》定為開場序曲,「這是最直接展現他音樂作品與其人風格的機會」,瓦格說。

談及蕭泰然,瓦格陷入一陣哀傷的沉默,他說蕭泰然的音樂給他一種溫柔的、暖暖的美好感受,「我可以感覺到他是善良、單純,甚至相信人性美好,相信音樂可以改變世界的人。他的音樂有滿滿的正面能量,沒有激進的情緒,溫和的態度讓我想起母親,同樣屬於相信所有人事物美好一面的單純之人。」

當年就任時,瓦格曾許下自己的工作重點,一是將樂團帶往國際巡演,另一是爭取專屬北市交的音樂廳,前者已於去年赴日本巡演,今年6月赴法國「漢斯夏日音樂節」演出達成,後者至今仍在評估中,最新消息是可能落腳花博園區。

瓦格對於爭取音樂廳一事表現得審慎但樂觀,他說柯文哲市長上任3周就曾到排練場看團員排練,「結束後,他直接開口問我需要什麼,我回他:我們需要一座音樂廳,他的回答是:好。」瓦格說,自己長年往來國際樂壇,還未曾遇過一位市長在上任後沒多久就主動視察樂團,「這讓我很感動。」

「小提琴物語:吉博‧瓦格與五明佳廉」音樂會3月19日在台北音樂廳登場。

※ 相關報導:

* 蕭氏全本弦樂四重奏 亞洲首演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7000470-260115

比利時丹奈爾四重奏團首度訪台,帶來俄國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契全本弦樂四重奏作品15首,分5天演出。這是該團第19次演出蕭士塔高維契《弦樂四重奏》全集,卻是在亞洲首演。



◆ 啟蒙胡適清末識字書 大陸再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7000988-260301

旺報 2015年03月17日 記者李侑珊/綜合報導

大陸漢語熱潮持續延燒!清末語文教材《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近期再版,書中除了詳列漢字淵源及用途,還以西方物理學、政治學及化學等加以解說,與其說是小學生字典,更像一本小百科。全書以毛筆書寫,展現文字之美,是民初大家胡適、茅盾、豐子愷等人的啟蒙識字書。

去年大陸文化學者葉匡政和作家老愚等人推動奔走下,塵封多年的《澄》書得以再版。此前老愚已在《金融時報》中文網、鳳凰博客等媒體,多次對比《澄》書和《新華字典》,感嘆兩者的精神氣質、世界觀和價值觀差別甚大,宛若雲泥。

天文地理詳盡解說

《廣州日報》報導,《澄》書共4卷8冊,詳述漢字字音字形,納入天文地理、地方誌趣、日常生活、動植物等。該書1901年初版,正值清末西學東漸,源自西方的物理學、政治學、化學等也收錄書中。葉匡政說,每個漢字就是個小宇宙,有獨立的美,《澄》書遠遠不只是小學生字典,更像一本小百科。

《澄》書是不少民初大師啟蒙書。作家茅盾晚年回憶,5歲開始,母親便以該書當他的識字讀本;胡適也說,中國自有學校以來,第一部教科書就是《澄衷蒙學堂啟蒙讀本》,它在中國教育史有歷史性價值。

不少讀過此書的人嘖嘖稱奇。例如書中詳盡解釋「廣東」二字由來:「古稱兩廣為廣南,後分為二,曰廣南東道,廣南西道,今謂廣東、廣西者,其省文也」。至於現在為何只有陝西,沒有陝東,也有答案:「周成王時,周公治陝以東,召公治陝以西,蓋以陝為分界處,今省稱陝西,即召公所治地也。其地自古為帝王之宅,周以龍興,秦以虎視,自漢以後,皆稱關中。」

除了識字還很實用

書中有不少實用知識,例如告訴小學生:「雷聲必在電後者,光行較速於聲。如施放火炮,先見火後聞聲也。」提醒如何防雷:「避雷之法,勿近鐵器,勿著濕衣,勿倚高牆,勿開窗戶。」

葉匡政說,《澄》書全書皆由「題額寫匾四大聖手」唐駝所寫,再版將維持原貌。據了解,以唐駝為名的「唐體」清末民初名噪一時,唐駝此名更是因為寫太多字,把背壓駝了而得名。

fsj 提到...

爵士雙雄同台 再續30年琴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8000874-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18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賀比‧漢考克與奇克‧柯瑞亞,兩位爵士樂壇響噹噹的人物,曾於1978年合作演出長達7年之久,樂迷津津樂道,30年後兩人再度同台,5月下旬將在台灣演出,用兩架鋼琴互相飆樂,激盪火花!

實力 36座葛萊美

賀比‧漢考克今年75歲,奇克‧柯瑞亞74歲,兩人所拿到的葛萊美獎座加起來多達36座,實力雄厚。環球音樂古典暨爵士事業處總監傅慶良表示,「奇克讓爵士樂保留了多元的音樂精神,從他的樂作當中可以聽見古典音樂家的風範,也可以聽出前衛與拉丁的元素。賀比的爵士專輯更啟發了後來的嘻哈及舞曲世代。兩位大師毫不懼怕嘗試,為爵士樂的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傳統。」

賀比 琴音撩人心弦

賀比‧漢考克1940年生於美國芝加哥,11歲就跟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莫札特協奏曲,後來因緣際會與藍調唱片簽約,一首《西瓜小販》更成爵士樂史的名曲,自此開啟爵士演奏生涯。肥厚手指彈出的琴音撩人心弦,以電影《午夜時分》拿過一座奧斯卡最佳配樂獎,以及14座葛萊美獎。

奇克‧柯瑞亞1941年生於美國麻州,4歲學琴,8歲打鼓,高中就組團演出,後來考上哥倫比亞大學,但才念1個月,就想改念茱莉亞音樂院,於是每天花10小時練琴,8個月後考上茱莉亞音樂學院。但才上課2個月,他就休學,「我決定要成為一位職業樂手,而非花時間張羅一張不能確定未來的文憑。」

奇克 即興爵士代言人

就在奇克獨自闖蕩音樂江湖之際,他遇到了邁爾戴維斯,當時鍵盤手賀比因為蜜月旅行食物中毒,奇克臨危授命接手,加入了邁爾戴維斯五重奏。賀比跟奇克先後成為爵士巨擘邁爾‧戴維斯五重奏團的鍵盤手,一時傳為佳話。後來奇克離團自組門戶,至今拿了22座葛萊美獎,被譽為即興爵士的最佳代言人。

有趣的是,兩人曾於1978年組合,演出造成轟動,從雙鋼琴演到四手聯彈,盡情對話,曲思無限,令樂迷感動不已,可惜由於各自演奏生涯忙碌,兩只合作到1985年為止,這次再度同台,已是30年之後。

奇克‧柯瑞亞與賀比‧漢考克爵士音樂會將於5月22日舉行,地點在台北國家音樂廳。



◆ 列支敦士登 百幅王室珍藏亮相
http://udn.com/news/story/7013/770608

聯合晚報 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2015-03-17

由聯合報系、國立故宮博物院、列支敦士登王室主辦的《阿爾卑斯皇冠:列支敦士登秘藏瑰寶展》,4月17日起至8月31日在故宮圖書文獻大樓一樓特展室展出,此次共精選百餘件王室珍藏珍品,預售票即日起開賣,4月16日前購票可上網填寫基本資料參加抽獎,有機會抽中五星級飯店下午茶券。

主辦單位聯合報系表示,列支敦士登1719年建國後,隨著時代的演進,從農業國家快速變遷為高度已開發國家,舉國零外債、零國債,失業率僅達2.3%;人均GDP世界第一,是聯合國快樂指數排名全球第八的國家,其王室珍藏名列世界上最重要的私人藝術珍藏之一,以「郵票王國」聞名。

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各式各樣的珍貴藝術品長達500餘年,此次精選百餘件秘藏珍品,包括「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作品,和巴洛克藝術巨匠魯本斯、英王查理一世宮廷首席畫家安東尼.范戴克、荷蘭黃金時期畫家林布蘭等藝術大師傑作,儼然一部精采的西洋藝術史。

此展堪稱今年度最華麗精緻的收藏展,是藝術愛好者不能錯過的特展。預售票即日起在7-11、博客來、GOMAJI、GROUPON、17Life開賣,4月16日前即可上udn售票網填寫基本資料參加抽獎,大宗購票單筆購票滿15張就贈送一張下午茶券。活動官網:http://uevent.udn.com/liechtenstein/,或洽02-8643-3955。

※ 相關報導:

* 清宮廷畫派傳人 工筆畫吸睛
http://udn.com/news/story/7013/765618

清宮著名的「宮廷畫」,台灣也看的到。55歲大陸藝術家葉君萍師承「末代皇帝」溥儀弟弟愛新覺羅溥佐,她以傳統顏料「膠彩」繪製彩色瓷器,擅長以清皇室最愛的馬為主題作畫,濃濃清宮色彩的作品即日起在豐原葫蘆墩文中心展出,吸引許多民眾觀看。

* 北海岸攝影徵件 總獎金40萬
http://udn.com/news/story/7013/769368

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將舉辦「北觀采風攝影徵件」,只要以北海岸風光為拍攝主題都可參賽,總獎金40萬元,10月15日截止收件。

北觀處指出,今年起基隆市和平島、外木山湖海灣和情人湖等3處景點也成為他們管轄範圍,為蒐羅轄內多元自然景觀及豐富的人文風貌,推廣觀光,舉辦攝影徵件活動,歡迎大家相揪造訪北海岸,記錄當地風光。即日起收件,得獎作品會作為國內外觀光宣傳使用,將台灣之美推上國際。

* 自學捏陶30年 手塑擁抱樸實
http://udn.com/news/story/7013/769375

65歲的劉興祚做陶超過30年,沒有拜師的他,都是用「觀察法」來學習,再回家慢慢研究,創造出自己獨樹一格的作品。劉興祚說,陶博館是陶藝界最高藝術殿堂,最近能在這辦展此生無憾,「第一次展出,也是最後一次。」



◆ 漫滑世代崛起 8年級生漫畫創作吸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8000348-260207

工商時報 2015年03月18日 邱莉玲

「漫滑」世代崛起,8年級生的漫畫創作實力吸睛!PlayArt Taiwan台灣玩藝昨(17)日舉辦首屆comico原創漫畫大賞頒獎典禮,11位來自台灣、香港及馬來西亞的得獎者,平均年齡25歲,台灣新銳漫畫家HOM的《生日禮物》贏得金賞與人氣賞。

PlayArt Taiwan台灣玩藝總經理姜道潤表示,台灣漫畫內容多元、充滿可能性,創作實力不容忽視。舉參賽作品為例,有以北投原住民女巫為題材的《無奈的獵人》、以台灣中央山脈擬人化為題材的《[山神一家]我的名字是石門山》、以清朝殭屍為題材的《石家有殭屍》。

金賞作品《生日禮物》則是描述2個高中生渴望買一雙超貴球鞋的故事,在劇情鋪陳、故事節奏、分鏡技巧均獲肯定。作者HOM(翁瑜鴻)之前從事媒體業,平日愛用漫畫抒發心情、表達感受,在Facebook粉絲頁連載作品《大城小事》,粉絲人數超過6萬,《生日禮物》是她第一個手機漫畫創作。

NHN PlayArt是2013年4月由原NHN Japan獨立出來的網路應用公司,主要發展遊戲娛樂事業、電子漫畫拓展等。NHN PlayArt於2014年8月在台成立PlayArt Taiwan台灣玩藝,推出手機漫畫網站comico。

姜道潤透露,comico目前在台以作品開發、使用者服務為主,下載使用人數到本(3)月可望破70萬,24歲以下年輕女性占比近半數,她們喜歡可愛畫風的手機漫畫,偏好校園戀愛、美男子等題材。

再者,在comico已推出的76部台、日漫畫家手機漫畫作品裡,台灣雖然只占20個漫畫家、推20個作品,但每部作品平均人氣最高,高人氣、由作家睫毛創造的《負債魔王》,在手機漫畫後,也推出實體書,並被引薦到日本市場。

※ 相關報導:

* 《山神一家》 中央山脈變型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8000876-260115

台灣的大山,都是帥哥!7年級漫畫家Litalan將合歡群峰、石門山與南湖大山等山脈,化身為9個帥氣型男,推出《山神一家》漫畫作品,近日在網路上竄紅,同時入圍Comico原創漫畫大賞,吸引上萬名網友點讚關注。

Litalan本名林雅芬,27歲,頂著一頭俐落短髮,本身即熱愛爬山,Comico大賞是她首次參與漫畫比賽,一舉入圍,她直呼是命運,「今年元旦連假,我跟2個朋友相約爬合歡山北峰,第一次挑戰百岳,下山後一回家就看到比賽訊息,決心動筆參賽,是很特殊的緣分。」

fsj 提到...

運用藍色的大師 來台開畫展
http://udn.com/news/story/7013/769287

聯合報 記者胡蓬生/苗栗報導 2015-03-17

電影「阿凡達」原始人的臉部造型,由美術大師丁紹光授權設計,他的畫作喜歡將叢林譜成「藍色森林」,被譽為運用藍色的大師,即日起至3月29日,在苗栗縣國際文化觀光局第一展覽室展出「雲彩飛揚」經典版畫創作,歡迎民眾前往觀賞。

丁紹光就讀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61年首次到雲南西雙版納寫生,隔年畢業志願到雲南的藝術學院任教,後來以國際知名藝術家身分獲美國永久居留權,擔任加州大學終身教授。

他的作品常以藍色為主調,特別鍾愛中國畫線條,將色彩透過線條與動線,融入熱帶叢林主題的繪畫中,創造自己的獨特風格。電影「阿凡達」製作人對丁紹光畫作人物造型印象深刻,拍攝阿凡達時,獲丁的授權設計片中原始人的臉部造型。

※ 相關報導:

* 奧斯威辛70年 辛普森走進集中營
http://udn.com/news/story/7014/775015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佔領波蘭,在當地建立奧斯威辛(Auschwitz)集中營,關押猶太人與戰俘,讓他們在嚴苛生活條件下從事勞動生產,甚至對他們嚴刑拷打、進行人體實驗或集體處決。

2015年,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0週年。蘇聯紅軍於1945年解放奧斯威辛集中營前,估計有560萬人被送到奧斯威辛集中營,死亡人數約有110萬人,超過九成遇害者都是猶太人。

義大利爭議插畫家巴隆波(AleXsandro Palombo)平日以迪士尼、美國漫畫為題材創作,創作出一幅幅警世之言。他日前發布四幅圖像,讓動畫《辛普森家庭》主角置身奧斯威辛,呈現當年納粹泯滅人性,偏執種族純淨思想並屠殺猶太人的歷史。



◆ 迷幻戰境超混搭 探究戰爭本質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0000908-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20日 汪宜儒/台北報導

炫目幻變的多媒體效果與燈光、日式漫畫風格的投影背景,在雙層舞台上交映出12位歌手的身影,帶出拉脫維亞廣播合唱團既美聲又電子迷幻感的優美唱音,如此難以界定類型的作品,是來自丹麥Hotel Pro Forma劇團的《迷幻戰境》。

Hotel Pro Forma由丹麥視覺藝術家迪霍姆創立,迪霍姆自70年代起投身劇場從事舞台設計,過去曾參與、執導超過百齣歌劇與戲劇作品,最為人熟知的作品包含前衛歌劇《行動:奧菲歐》,《迷幻戰境》是2011年受拉托維亞廣播合唱團與國家歌劇院委託製作的作品。

在抵台記者會上,迪霍姆說自己的創作方式都是從影像思考,也喜歡連結不同元素,「在我的作品裡,燈光很重要,音樂也是主角,那是能溝通、承載人類情感的橋樑。」

《迷幻戰境》選取了多部能劇詩文為唱詞,由一神祕黃衣女子貫串全劇,帶出「戰士」、「士兵」、「間諜」、「平民」的主要篇章。全劇以古典美聲唱法吟出電子迷幻感的日文台詞,結合幻變多媒體視覺與漫畫風格的投影,還有類似中古世紀又富科技感的服裝,在視覺與聽覺上帶來極其衝突對立的感受。

選擇以戰爭為題,迪霍姆說:「從過去到現在,無時無刻都有戰爭在進行,戰爭是一個永恆且人類有共感的議題。」但她強調,劇中並非呈現特定的戰爭事件,「反而著重作品原文標題所謂「War Sum Up」,將戰爭綜合成一個概念,藉以探究戰爭的本質。

《迷幻戰境》3月20日至22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

※ 相關報導:

* 藝起來高雄 看小劇場「春天」
http://udn.com/news/story/7012/772346

二○一五高雄春天藝術節「小劇場」系列,三月底起邀請澳洲柏斯劇團、日本稻草人影劇團、英國紙電影劇團與台灣豆子劇團,演出充滿創意與實驗性作品。

高雄市文化局表演產業中心主任吳正婷表示,「小劇場」的藝術表演形式具有實驗性,觀眾座位更親近舞台,演出規模不大,親子是小劇場的主力觀眾,許多孩子也是慢慢從「小劇場」走入「大廳堂」。

高雄春天藝術節今年小劇場系列策展主題是「光影幻視.溫暖微笑」,演出場地分別在高雄駁二正港小劇場及高雄市圖書館小劇場。

* 吳念真最愛 「人間條件3」重演
http://udn.com/news/story/7012/772050

導演吳念真2月底在浴室摔倒致顱內出血,險在鬼門關前走一遭,幸已無大礙。下月他「『人間條件』系列中最偏愛的」人間3「台北上午零時」將在台重演,吳念真笑說「最有我年少的影子」。

fsj 提到...

文字影像化 動態書寫的藝術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0000906-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20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人類倚賴文字傳達訊息、思想和感情,藉由文字的書寫,人類文明代代傳遞。然而,文字的功能只有如此?在國立台灣美術館登場的「形.動:國際文字影像藝術展」,展出15個國家的147部「文字影像作品」,年代自1897年至今,超過一個世紀。

「形.動」展由德國卡爾斯魯爾ZKM藝術與媒體技術中心發想製作,在德、英及立陶宛維爾紐斯國家美術館展出過。這次來台,另有林書民、黃心健、周育正、蔡佳葳等12件台灣藝術家作品參與,在原有的拉丁語作品之外,首度加入漢字的文字影像藝術。

策展人之一的克莉絲汀.史登澤指出,人類在石頭、木頭、麻布和紙上寫文字,直到19世紀電影技術發明,「人類才有機會把文字書寫從上述載具中釋放出來,將書寫化為動態」,「過去文字只被當成平面印刷,但在今日即時傳播媒體的世界裡,人們重新發現文字的潛力。」

「早期前衛電影」率先將文字當成電影美術元素在使用,異於文字傳統敘事的功能,如杜象的《貧血電影》等。當代商業廣告及電視動畫設計、音樂錄影帶及片頭設計,讓文字與影像的關係更富變化,如《亂世佳人》、《異形》、《駭客任務:重裝上陣》等別出心裁的電影片頭,文字不僅是「流動的影像」,其設計也隱含電影情節的暗示。



◆ 梁丹丰、梁銘毅 母女雙個展
http://udn.com/news/story/7013/774234

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15-03-19

今年分別邁入80歲及60歲的知名水彩畫家梁丹丰、梁銘毅母女,目前在福華沙龍舉行雙個展「行行復行行」。

此次雙個展,呈現梁丹丰母女在天地間靜觀自得的人生風景。梁丹丰自述:「走上這條艱苦卓絕的長路,我們一秉初衷堅守選擇的方向…豁然了悟後,眼神交會時,60與80的我們,只澹然一笑!梁銘毅則道:「緣起緣滅聚散無常,能夠與母同行,感恩!」

高齡80的梁丹丰擅長旅遊寫生,行旅世界親歷實景,將水彩畫與旅遊心得記述成文字。她也經常在世界各地舉辦展覽,呈現旅行路上創作的水彩畫及素描。其畫風寫意浪漫,其彩筆顯現出大自然瞬息萬變的氣勢,並曾陸續出版過60本圖文集,將畫作背後的點滴故事,以散文形式呈現。

梁銘毅則將繪畫視為心靈結合藝術的修行,藉由畫作映照人生風景。她擅長以色筆、粉彩筆或原子筆呈現自然界的律動與秩序,扎實的素描功力躍然紙上。雙個展即日展至3月31日。

※ 相關報導:

* 老兵「回家」路 台上台下哭成河
http://udn.com/news/story/7012/777060

一九四九年前後,百萬名軍人隨國民政府來台,其中不少都不足廿歲,沒想過再回家已成老翁。江西歌舞劇院將老兵半世紀辛酸,濃縮成兩小時民族歌劇「回家」,今晚起首度在台演出,「一定讓台上哭,台下也哭。」

老兵故事堪稱兩岸長紅題材,大陸名導張國立火紅連續劇「原鄉」就是其一。昨天「回家」舉行演員見面會,江西省文化廳副廳長任永新說,江西文化廳早年曾接待一九八七年首批返鄉老兵,前年動念自製戲劇,「我們不反映兩岸紛爭,只講感情,尤以母子親情為主。」

全劇以一九三九年抗日戰爭揭開序幕,老營長在生命最後一刻託部屬養大獨子,期望兒子長大後也為國盡忠。豈知十年後,國共戰爭爆發,剛成親的兒子被父親老部屬帶入軍隊赴台,等到再會老母和當年新娘,兩鬢已染白霜。

任永新說,該劇首演至今巡迴大陸逾七十場,即使是不熟悉國共戰爭歷史的年輕人都看得淚流滿面,「因為親情太感人」。他透露,新黨黨主席郁慕明在廈門看戲時,還哭掉一包面紙,並稱讚劇組雖非在台生活,但對台灣狀況極了解,關於台灣劇情「有九成都很相近」。

* 孫翠鳳女兒:要把歌仔戲傳給下一代
http://udn.com/news/story/7012/774711

風神寶寶兒童劇團創新歌仔戲兒童劇,成立兩年餘深受小觀眾喜愛。月底該團將重演「風神寶寶之嫦娥奔月」,讓東方傳說結合歌仔戲、京劇、武術、舞蹈、現代戲劇。

「我要把台灣的傳統藝術之寶,傳給下一代孩子。」風神寶寶兒童劇團團長陳昭賢,是明華園第二代總團長陳勝福與當家小生孫翠鳳的愛女,她直到大學,還常聽同學好奇詢問「為何妳們一家都在唱戲」,於是意識到年輕世代對傳統藝術的疏離,決心扛下傳承重擔。



◆ 法國女婿漫畫展 圖解台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000091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20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旅台4年的法國女婿、漫畫家高大衛,以獨特和幽默的觀點畫下他所認識的台灣,他原是工程師,隨妻子返台定居後,全心投入漫畫創作,近日推出「一個法國人眼中的台灣」漫畫展,即日起到30日在台南喜鵲微醺咖啡館展出。

40歲的高大衛和攻讀戲劇的妻子蔡明璇在法國相識,4年前,蔡明璇取得博士學位返台,高大衛為愛走天涯,放棄工程師職務來台,兩人目前定居嘉義。高大衛說,「我喜歡台灣的美食和氣候,而且觀察到台灣的年輕人很有活力,不害怕改變現狀,正在創造一個嶄新的歷史。」

高大衛從小看《丁丁歷險記》、《高盧英雄傳》等漫畫長大,工作之餘也熱中動筆塗鴉、作畫,不過從來沒有上過正式的美術課程,「我的漫畫完全是靠自學,來台灣以後受到新的文化和環境刺激,激發我把這些想法畫下來的念頭,因此全職投入漫畫創作。」

「一個法國人眼中的台灣」漫畫展,展出他從2012到2014年在《國語日報》連載的專欄作品〈布朗夏貓〉,以及與蔡明璇共同合作的《台灣,一點也不複雜:一個法國人眼中的台灣》作品,共24幅,開展以來已吸引近300人觀展。

高大衛說,對很多外國人來說,台灣是很陌生的國家,因此希望透過漫畫的方式介紹台灣。《台灣,一點也不複雜:一個法國人眼中的台灣》中,高大衛透過漫畫人物路易介紹台灣的地理、歷史、文化與日常生活,書中提及3萬年前住在台南左鎮區的台灣最久遠人類足跡,以及台東最古老的社會聚落長濱文化。

另外,高大衛介紹常讓外國人嚇得半死的地震,在他的畫筆下,台灣人對於地震早就習以為常,因此多數都能沉靜以對、甚至還能從容用餐的景況,讀來令人莞爾。

高大衛說,台灣在國際上知名度不足,但卻是相當有趣的國家,《台灣,一點也不複雜:一個法國人眼中的台灣》就像一本旅遊指南的圖文作品,向世界各地介紹台灣獨有的歷史文化,「我會繼續創作下去,未來還有日常生活篇、食物篇,會把台灣的颱風、水果和農作物統統畫進去。」

fsj 提到...

劉克襄/媽祖難以想像的事
http://udn.com/news/story/7340/779400

聯合報 劉克襄 2015-03-21

貢寮舊草嶺隧道入口,有一恢宏的戲台。回頭看山腳,卻未見任何廟寺。只有一十來戶的隆林村,前面一座咖啡小屋,外頭杵著兩座米白的遮陽傘。

很好奇這戲台何以存在,因而走進小屋探問。小屋裡擺設著一些文學書籍、藝文物品,還有東北角的各種觀光資訊。我瞄到賈平凹和村上春樹的著作,但也看到牆壁上,一面特別磁磚,開頭寫著「隆林紅壇樂捐修建芳名」的字眼,再看對面張貼一紅紙也有不少捐獻者名字的功德錄。

我很敏感,莫非這小屋跟戲台有關。正狐疑著,一名高頭大馬的長髮女子,從後頭走出來,害我嚇了一跳。探問她前面為何只有戲台,卻無廟寺?結果她的回答甚是有趣,「我們正在廟中。」

原來,此小屋乃一紅壇,每四年媽祖巡行遶境,都到此下榻。小屋有時也是土地公和三界公祭拜的祠堂。一般北台灣山區的紅壇,多半處於封閉狀態,她如何進得此屋,還開起小餐廳呢?

此女林孟瑱,乃貢寮在地人。小屋係隆林村四五十人的共有財產。她能承租係經由大多數村民決議認可。但還有一更重要原因,承租者八字要夠重。若無,怎麼可能在神的住家開咖啡店。

我走到後頭探看,果然神桌俱在,姑且充當咖啡桌和小廚房。但我不甚解,四年一到,媽姐來此下榻時,紅壇內一堆物品怎麼辦?這也不難,媽祖抵達前夕,她把所有器物和家當搬出。東西雖多,反正四年只有一回。等戲演兩天,媽祖離開後,再把物件搬回,繼續營業。

此媽祖來自北投關渡,每年以軟身遶境。隆林村說不定是此一遶境最北之境。至於土地公和三界公的拜拜雖頻繁,小神無用縟節,只要把前方桌子簡單清理,不需大費周章。

隆林村昔時乃一靜寂偏遠之地,只有登山人攀登隆隆古道會經過,或清明節時掃墓出現人潮,少有遊客到來。六年前,這個二○年代的舊隧道重新開放,改鋪為腳踏車徑。兩公里的暗黑騎乘,彷彿穿越時空隧道,不到一刻,出了山洞,即宜蘭石城,遠遠矗立著龜山島。此隧道一開放,立即成為東北角最熱門的風景點。隆林村這頭,或者石城一帶頓時也熱鬧起來,好幾戶人家都開設了腳踏車店。

她卻獨樹一幟,在此不只賣咖啡,東北角著名的石花凍,如今也多樣研發。以各種水果結合石花凍,或者研製冰棒,吸引遊客駐足小坐。但更教人好奇的是,她也在輔導青少年,從事環保工作。

東北角地方資源貧瘠,在地孩子缺乏各種教育機會,很容易染上吸毒或結黨成幫愈發使壞。眼見家鄉下一代如是遊手好閒的晃蕩,她在台北職場又海海浮沉,還不若返鄉服務。她不只想奉獻,在此做心理諮詢的工作。前些時丁蘭溪附近可能要興蓋水庫,影響雙溪的生態環境,她也積極參與反對運動。日後還盼望村後的水梯田全面復耕,保護更多水源。

小店儼然是神明的分身,媽祖不在時,換她扮演地方志工。小小一紅壇,竟有地方奇女子,以神祇之屋經營小本生意,又兼及生態環境和社福教育。如此是小店之力量,真不可小覷。或者,從這樣的店面窺看,台灣許多角落,都有諸多默默耕耘的小人物,以一已之力,堅持守護地方的風物。

此一地方平凡女性之見識和行動,當記注一筆。更見證尋常人只要發心,縱算長年身處鬼島,仍到處有溫暖和亮光。(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

※ 相關報導:

* 史瓦濟蘭文化特展 王子駕到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78986

新北市教育局結合9所國小舉辦國際文教中心主題月系列活動,昨在新店大豐國小登場,展出多國友邦的文物、服飾與照片。副市長侯友宜表示,期待由跨區域展示的模式,介紹各國文化,提升學生及市民的國際文化視野。

* 台東藝術節 14道饗宴迎賓
http://udn.com/news/story/7012/779028

2015台東藝術節29日開跑,到12月共有14場次表演活動。昨天上午台東縣縣府為藝術節舉行的記者會,鋼琴家陳冠宇演奏蕭邦曲目「華麗的大波蘭舞曲」,知名大提琴手張正傑及二胡老師陳依芳合奏「帕薩卡利亞」舞曲,為台東藝術節暖身。



◆ 即時表白愛 Dorothy圖文書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1000897-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21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擁有65萬粉絲、8年級的圖文創作者Dorothy,推出首部作品《表白》,以清新簡單的手繪插圖,搭配溫暖文字,呈現年輕人面對人生課題的另類思考,甫出書就攻上博客來新書暢銷排行榜,目前正舉辦個人插畫展。

臉書粉絲倍數成長

Dorothy本名梁佩寧,8年級前段班的她,擁有一顆早熟的心靈,2013年2月開闢臉書粉絲專頁,分享圖文創作,「剛開始半年只有1千個粉絲,不過我每天不間斷分享2到3個創作,經營一年半後,粉絲人數突破10萬人,之後更是倍數成長,超乎想像。」

自稱擁有老靈魂的Dorothy,對自己的人生也很有想法,大學甄試上新聞系,入學2個月後,感覺課程和興趣不符而決心休學,也因此重拾畫筆,找回自己的熱情,「我從小就喜歡畫畫,國中時塗鴉遍布課本、聯絡簿,然而高中因為課業壓力中斷,讓我更感謝休學的這段時間,使我確定自己未來想要幹嘛。」

隨手素描寫雋永文字

Dorothy從小學畫,熟悉素描和水彩等媒材,平常也喜歡觀察路人的髮型和衣著,就連看到老夫老妻牽手散步也會觸發她的情感,隨手素描插畫並搭配雋永文字,「我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作畫的靈感都來自生活,包括和家人、朋友的相處、看電影或是生活中細微的觀察。」

8年級生卻超齡成熟

談到《表白》,Dorothy說,學生時代因為不成熟,有時候和好友吵架,礙於面子,沒有人願意先低頭,久而久之感情就淡了,「現在我學會愛和表達都要即時,不管面對的是家人、朋友還是愛人,都要常常把心裡的愛和感謝說出來,這本書就是希望傳達這個想法。」

「不管多久之後,還是要記得去握握那雙皺巴巴的手,去摸摸那已斑白的頭髮,去抱抱那曾經依靠著的肩膀,去抱抱很脆弱的,那個年紀的爸爸媽媽。」與家人關係緊密的Dorothy說,除了自己的經驗,也會設想不同年齡層讀者的生活來創作,「雖然我的爸媽還算年輕,但對很多讀者來說,年邁的爸媽更是需要好好疼惜的對象。」展現Dorothy超齡的成熟。

※ 相關報導:

* 和木頭交朋友 梁平正雕出輕薄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1000901-260115

木頭不只雕關公、達摩,木頭還能雕成因風揚起的書冊卷頁、如被風吹起的絲巾般輕盈,台灣藝術家梁平正把看似厚重的木頭,轉化成輕、薄的視覺語言,釋放木頭重量之時,彷如也釋放了自己和觀眾心理上的沉重壓力。

40歲接觸木雕後,梁平正原本手拿的油畫筆,換成了雕刻刀,畫布換成了木頭,投入木雕創作16年,迄今依舊興味盎然。現於伊通生活空間舉辦「大器典藏展:『它』空間之翻轉—合系列」個展,展出2001年起的「重力釋放」、「飛行」、「合」、「器非器」和「門」等代表系列共20餘件。

* 禁奢衝擊 法藍瓷銷路轉向星馬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1000888-260108

大陸反腐禁奢雷厲風行,不只精品銷售業績大幅下滑,更連帶衝擊台商經營高端送禮市場模式。布局大陸市場多年的法藍瓷總裁陳立恆18日表示,為減輕衝擊,法藍瓷2015年起也逐步調整經營策略,除瞄準大陸收藏品市場外,亦將產品銷售重心移轉至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在大陸擁有逾180家展店、過往經常成為兩岸官員「伴手禮」的法藍瓷,近年受到大陸打貪反腐影響,業績成長速度遠不如以往。陳立恆強調,大陸反腐雖造成一定衝擊,不過,法藍瓷也非「省油的燈」,早已做好萬全準備。

fsj 提到...

捲筒衛生紙怎麼放?百年設計圖解密
http://udn.com/news/story/7546/781274

聯合晚報 記者馮子純/綜合報導 2015-03-22

走進公共廁所,總要花時間找捲筒衛生紙的「頭」在哪,捲筒衛生紙究竟該朝外拉,還是朝內?看似渺小的疑問,卻讓歐美網友多年來爭論不休,朝外(Over)和向內(Under)的擺法各有支持者,資料更顯示美國人平均每年花半小時找衛生紙的頭;不過這場爭辯目前已告一段落,因為有人從一張124年前的圖片裡,找到了答案。

知名視覺網站Visul.ly曾製作「Over還是Under?捲筒衛生紙大辯論」圖表,根據統計,有50%的人上廁所時會特別注意衛生紙擺放方向、每五人就有一人會因「沒放對位置」感到不快,有二成的人會忍不住調整擺法;支持者認為,朝外比較不會碰到牆壁、能看清楚要撕的數量,而向內的好處則是比較穩定,也不容易被貓狗寵物拉扯。

但捲筒衛生紙最初的設計概念,究竟是哪一種?美作家Owen Williams在網路資料庫搜尋時,發現捲筒衛生紙發明者Seth Wheeler,1891年為產品申請專利的設計圖:原始設計是朝外(Over),能清楚看見紙上的切割線。於是Owen Williams在推特上說「這張專利圖應該能解決衛生紙大辯論」,幾小時內被數萬人轉錄,有人說「太棒啦!和家人吵了20多年終於贏了」、「真理果然越辯越明」,不過也有人堅持「我還是要擺我認為對的方式」。



◆ 宜蘭新劇落 落地掃唱桃花過渡
http://udn.com/news/story/7012/780752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2015-03-22

宜蘭縣文化局推動「宜蘭新劇落」亮點計畫,由差事劇團團長鍾喬指導,邀社區30名學員參與,昨天在五結中興文創園區交流演出歌仔戲「落地掃」、社區念歌謠,6月將推出融合宜蘭縣產業特色的大戲。

「宜蘭新劇落」希望借助社區、民間活力,為宜蘭的戲劇注入新思維;將藝術引入社區,文化局力邀「差事劇團」團長鍾喬主持,每周在羅東國中進行工作坊課程,有30名社區學員參與。

昨天在五結中興文創園區舉辦成果表演,以「搬戲,搬戲,作伙來」為主題,邀社區將戲劇與肢體律動結合展演,象徵傳統與現代的連結。

演出內容有結頭份社區歌仔戲「落地掃」,演出經典戲「桃花過渡」,羅東大新社區吟唱「社區念謠」,學員們也展現肢體學習的成果。

縣文化局長林秋芳表示,從2月1日劇場工作坊啟動後,受到熱烈迴響,30名學員們在肢體韻律、聲音探索、創意激發、議題探討中,更加認識自己、了解需求,也希望他們能更關心社會,回歸社區後,再安排專業團隊走進聚落,重新凝聚社區能量,將表演藝術導入各社區。

劇場工作坊靈魂人物鍾喬說,宜蘭各社區的能量很強,未來透過「宜蘭新劇落」,希望創造宜蘭新的表演藝術,6月將結合宜蘭水文、中興紙廠的紙業等特色,推出成果大戲。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姐夠甜‧那吸》解放跨性別慾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2000668-260115

「每年劇團都要安排演出檔期,但各家爭搶,不到最後不知道哪時可以演出,『春天戲水』的計畫就是希望在觀眾心中奠下一個印象:春天到水源劇場就固定可以看到台南人劇團的演出。」談及第2年的「春天戲水」系列演出,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呂柏伸如此解釋。

....從事劇場工作多年,呂柏伸有許多感慨,「劇場裡的生命周期都太短暫,往往是一個周末4、5場演出後,舞台就拆了,演員角色與作品生命也終結了。」他強調,「春天戲水」系列的作品議題都不是討喜好笑的,「我們選擇比較尖銳或者邊緣的作品,想認真一點看待作品,也讓觀眾有機會跟著創作者重新思考較被忽略的議題。」

像是《姐夠甜‧那吸》,是根據美國開襠褲劇團與英國Bloolips在1991年共同製作的作品《Belle Reprieve》,其劇本改動了田納西˙威廉斯的劇作《慾望街車》,將原劇闡述異性戀、男性霸權的觀點轉成一男同志與變裝皇后主演的鬧劇,對抗傳統的性別認知與主流價值。



◆ 另類環島寫生 大嬸壯遊台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2000660-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22日 林欣誼/專訪

相夫教子10多年的家庭主婦孫傳莉,發揮「大嬸力」計畫寫生環島,過去1年多以花蓮為起點,沿途寫生記錄美景與人情,推出收錄百幅畫作的文集《大嬸的寫生壯遊》,現正於「富錦街這裡」藝廊展出畫作。

自稱「大嬸」的孫傳莉今年45歲,一頭黑髮、開朗愛笑,其實一點也不大嬸,談起旅途種種眉飛色舞。復興美工出身的她對繪畫不陌生,原與先生一起從事設計接案,小孩出生後成全職媽媽,「不要看我現在說走就走,過去10幾年我是那種『盯很緊』的媽媽!」

2013年暑假,孫傳莉帶兩個孩子到台東自助旅行,好友帶他們深入部落,在原野感受到的自然與人情,對比當時的大埔農地徵收、華光社區拆遷等議題,深深衝擊她,「不上街遊行,有沒有其他辦法表達對鄉土的關懷?」

自嘲為畫拋夫棄子

「我只會畫畫,那就畫吧!」於是她重拾畫筆,先利用接小孩的空檔「練筆」,後來更「拋夫棄子」,教會國中和小學的孩子自己煎蛋做早餐等簡單生活技能後,便每月出門一趟,搭周五晚間的車、凌晨1點抵達花蓮。

她每趟以5天為期,繞過觀光熱門的路線,踏查鄉間民宅、市場、車站等隨景,路邊一坐、畫具一擺就寫生起來,至今累積逾百幅作品。

風景人情生動相映

她的文筆親切,充滿畫面,與畫中靜好的風景人情相映,比如她生動描述,坐在雜貨店前寫生時,常引得老闆自豪地不時出來看進度,鄰居、小朋友開心圍觀;在市場前作畫還有人怕她肚子餓送來包子;她曾畫到差點被烈陽烤焦,也曾在大雨中落魄收拾全毀的畫;有時騎著摩托車到人煙奚落的小路,還得跟自己喊話:「孫大膽,有什麼好怕!」

鐵皮屋也是庶民美景

走入鄉間,一開始她覺得處處鐵皮屋很醜,「但跟當地人聊完才知,每次颱風一來屋頂被吹掀,鐵皮是他們最快取得、最便宜的材料,就像以前搭建木屋磚房也是就地取材,轉念一想,這就是現階段台灣庶民生活的文化,於是眼前這些顏色錯落的鐵皮屋都變美了呢。」

孫傳莉目標是「走畫」環台,沒想到花東就畫了一年,期間感受到豐沛的鄉土人情,也以畫作義賣回饋當地,「走出去後深覺城鄉差距大,應該把台北多到滿出來的資源、以及對孩子的愛分給他們,這一年多我學著對孩子放手,親子關係還變好呢!」



◆ 60年代瑠公圳分屍案 催生台灣地圖作家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80972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3-22

1960年代轟動全台的瑠公圳分屍案,沉屍地點其實不在瑠公圳?這樁堪稱「媒體辦案始祖」的社會新聞,讓「空軍英雄」柳哲生含冤轉戰商場,卻也在多年後,催生了台灣首位地圖作家─陸傳傑。

在家中書房的地板上,陸傳傑緩緩展開大型地圖「瑠公水利組合區域圖」,臉上表情虔誠肅穆,就像收藏家打開珍藏多年的水墨畫卷。別人收藏古畫、古書,他收藏的卻是台灣地圖。

收藏30年以來,陸傳傑累積上千張地圖,並將研究結果撰寫成書,日前剛出版「隱藏地圖中的日治台灣真相」。他的收藏中,最珍貴的就是這張繪於1939年的瑠公圳地圖。

陸傳傑收藏地圖可追溯到1980年代。當時他在「人間雜誌」擔任採訪編輯,一篇軍人報導引起柳哲生注意,邀他撰寫報導。

柳哲生何許人也?他可是中國空軍史中赫赫有名的「擊墜王」,中日戰爭期間擊落的戰機數量無人能及。他也是瑠公圳分屍案受害者。當年媒體為搶閱讀率,在警方連死者是誰都無法掌握時,便把凶手指向柳哲生。事後柳哲生雖證實無辜,卻因清譽被毀被迫退役,改行賣百樂冰品。

陸傳傑表示,柳哲生找他是為了「洗冤」。但這個「冤」不是分屍案 ,而是希望陸幫忙「更正」,柳哲生所擊落的戰機比軍方文獻還多了兩架。這篇報導因故無法完成,沒多久,柳哲生病逝加拿大。

懷著歉疚,陸傳傑開始關心瑠公圳分屍案。在檔案資料中,他赫然發現,一位瑠公水利會工作人員表示,沉屍地點根本不在瑠公圳。但當年沒人搞得清瑠公圳的具體位置,「一個對自己生活的土地了無認知的社會,有什麼資格談媒體倫理、人權與道德?」

陸傳傑不僅反省媒體的責任,也把注意力投向腳下土地,「搜索老地圖與田野踏查、閱覽文獻,是我認識土地的主要來源。」他從水利會獲贈日據時代的瑠公圳地圖,確認陳屍地點是命名為「特一號」馬路中間的大排水溝,瑠公圳分屍案應更名為「特一號大排分屍案」。這件陰錯陽差的「冤」案,冥冥中引導著陸傳傑踏上研究台灣地圖之路。

fsj 提到...

林青霞躲廁所寫作 只有女兒懂
http://udn.com/news/story/7261/782392

聯合報 記者王惠琳/綜合報導 2015-03-23

林青霞去年趁60大壽時出版第2本自傳「雲去雲來」,日前她接受大陸媒體訪問,透露年輕時太過鑽牛角尖,不懂得珍惜、欣賞當時的美麗,直到現在才懂得「活在當下」。

「其實我現在很後悔,看看以前的照片,那時候那樣年輕那樣美,為什麼不去享受和珍惜,自己不欣賞自己,拚命鑽牛角尖,鑽得自己好痛苦。現在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好好珍惜活在當下,不再傷春悲秋」。林青霞坦言,年輕時她只熱中於戀愛,結婚前忙了20年,沒有時間睡覺或看書,結婚以後反而熱愛閱讀,迷上法國女作家西蒙波娃,意外從不愛讀書、考不上大學的女明星轉型成了作家。但從愛看書到寫作,又花了林青霞10年,「結婚頭幾年忙孩子的事,到後來覺得好像跟社會沒有什麼太大接觸了,有點坐困紅顏老的意思,就開始寫作」。

林青霞透露,寫第一本「窗裡窗外」時,不敢讓人知道她在寫作,多數躲在家中廁所完成,只有偶爾念給女兒聽。之後她每參加飯局,就會從包包裡掏出一疊原稿,向別人請教她寫的文章如何,一開始讓朋友都嚇一跳,但久了就習慣林青霞的認真。林青霞透露,下一步打算寫愛情小說。



◆ 影像‧詩歌 音樂會愛台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3000376-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23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詩人向陽1976年所創作的台語詩《阿母的頭鬘》由已逝作曲家蕭泰然譜寫成曲,曲中流露對雙親的幽思與濃烈之情,也成母親節人們最愛聽、愛唱、愛朗誦的歌詩之一。該曲將在「聽見台灣‧影像‧詩歌‧音樂會」中由聲樂家黃瑞芬演唱,向陽也將親自朗誦。

葉綠娜、黃瑞芬策畫

「1976年,我還在讀文化大學日文系三年級時寫了這首詩,用母語創作,表達我對台灣土地的情感。」向陽說,後來因緣際會他出訪美國,跟當時因黑名單無法返國的作曲家蕭泰然碰了面,「我還記得他說,他讀到這首詩總是淚流滿面,自己已譜成歌曲,希望獲得我的同意授權,我二話不說當然答應。」

向陽的詩〈阿母的頭鬘〉中:「做姑娘的時陣,阿母的頭鬘烏金柔軟又滑溜,親像鏡同款的溪仔水,流過每一位少年家的心肝頭。嫁給阿爹的時陣,阿母的頭鬘,活潑美麗又可愛,親像微微的春風,化解了一度浪子的阿爹…。」句句深情刻畫,雖輕猶沉,流露著對母親及家鄉台灣的思念。

林思誠影像 就像MV

這場音樂會由鋼琴家葉綠娜與聲樂家黃瑞芬策畫,曲目除了《阿母的頭鬘》外,還包括蕭泰然《原住民組曲》、《台灣頌》、《戀歌》、《家園的回憶》、《嘸通嫌台灣》與《永遠的故鄉》,以及多首古典名曲,傳遞音樂家們對台灣的眷戀。

音樂會將由小提琴家廖嘉弘、鋼琴家魏樂富等人聯手演出,每一首音樂都搭配素人攝影師林思誠拍攝的台灣影像,觀眾將可看見台南橋南老街與泉利打鐵鋪、井仔腳瓦盤鹽田、台東鹿野高台、花蓮新城天主堂與靜蒲部落等地的獨特風情。

負責演唱及腳本的黃瑞芬,希望用文學的角度發揮想像,讓這些細膩精彩的音樂歌詠台灣,「我覺得這是一場吃到飽古典音樂會,影像畫面就像是流行音樂界所拍的MV,一幕幕搭配歌詞與音樂展現,讓樂迷感受不一樣的台灣。」

《快樂島》歌詠台灣

黃瑞芬說,這次選了德布西的《快樂島》,「相傳這座島在古希臘時是愛神維納斯的島,男男女女乘船前往島上朝拜,樂曲洋溢快樂歡笑,這其實很像台灣,本質是座快樂島。」

至於馬勒根據阿爾寧與布倫塔諾兩位詩人所寫的詩集《兒童的神奇號角》而寫成的歌曲〈天堂的生活〉,黃瑞芬說,「歌詞中形容天堂吃得飽,穿得暖,連麵包都是天使烘焙,物產豐饒,蘆筍豆子要一籃有一籃,這不正是寶島台灣的最佳寫照?」

「聽見台灣‧影像‧詩歌‧音樂會」4月22日舉行,地點在台北國家音樂廳。

※ 相關報導:

* 作家跨界當導演 藤井樹、H陳鴻儀出招
http://udn.com/news/story/7262/782388

九把刀、郭敬明是前兩年最成功的跨界作家導演,最近又有後繼者出招,藤井樹把暢銷小說「六弄咖啡館」拍成電影,大陸已立項通過,H陳鴻儀的「時間差」邀請對岸當紅小生鄭愷和台灣的郭采潔主演,已經殺青,另外王家衛監製、支持張嘉佳執導自己的「擺渡人」,由梁朝偉主演,都是近期頗受注意的作品。

* LKK不服輸 水電工變紀錄片導演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3000322-260114

劉啟明原本從事水電工作,退休後擔任志工,身為幸福農場副場長,從不會用電腦、沒碰過攝影機的門外漢,變身為紀錄片導演,現在拍片掌鏡、旁白配音十足專業,他把幸福農場創建過程拍成紀錄片,第二集「都市農耕樂」更獲得103台北市社區影像紀錄片展的最佳紀錄片獎,今年他打算再拍第三集呢!



◆ 點子農場/老故事 新精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3000322-260114

經濟日報 吳仁麟 2015-03-23

在西門町的小店裡,認識了一位20出頭歲的年輕人,我們不經意地聊起他老爸,他身旁的朋友忽然笑了起來。

那是一種很奇怪的笑,不是嘲笑,也不像讚許或尊敬,讓我一時摸不著頭緒。

他說,他老爸自從幾年前退休之後,就一直過著某種如同志工的生活,到處宣揚「八百壯士」的故事,希望有更多人把這個故事寫成書或拍成電視與電影。

從他的口氣聽的出來,他老爸做這件事所得到的反應並不是很熱烈。

而他這個做兒子的,就很天經地義的成為另一個志工,協助他老爸傳播八百壯士的故事。

他和他老爸之所以投入這件事,是因為他們家是八百壯士的後代,他爺爺是八百壯士其中的一位。

我很好奇,現在還有多少年輕人知道八百壯士?即使知道又會有多少關心?

對台灣的四、五年級生來說,那是每個人都會在小學課本讀到的故事,以故事的本質來說,真的很令人動容。

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中華民國國軍謝晉元團長,帶領800名英勇孤軍死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掩護50萬名中國軍隊撤退,上海保衛戰一役,徹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華」的大夢。

這樣的歷史巧妙地連結了兩塊土地上的人,對於兩岸人民格外具意義。

我上網看了年輕人老爸在網路上發表的關於八百壯士的故事,發現那些文字和圖片都像是給專業歷史學者看的,自然引不起一般讀者的興趣。

我忽然也想起,2011年在日本出版市場大賣450萬本的《永遠的零》,這本暢銷書完全是為年輕世代讀者量身設計,故事主人翁是20多歲的失業青年,透過尋訪外祖父的人生去回溯二次大戰日本零式戰機飛行員的心路歷程。

由於這故事打動太多年輕人,在2013年還被拍成電影,除了賣出好票房也帶動更多日本年輕人關心上一代的人生。

除了八百壯士,從1949年之後,兩岸有太多動人的故事。將來,如果能有個平台來整理,把這些故事化為暢銷書和影音內容產品,相信除了能創造好票房,也能讓一張張時代的容顏引領年輕一代走向未來。

(本專欄每周一刊登)

fsj 提到...

台南時尚繡花鞋 學生創業進駐百貨
http://udn.com/news/story/6886/785634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2015-03-24

傳統繡花鞋也能穿出時尚新品味,在家就能吃到「當日現撈仔」生鮮海產,托嬰中心就像自己家一樣!教育部「U-start」大專畢業生創業計畫,去年補助12個績優團隊創業,這些八年級生用自己的創意結合大學育成中心協助,成功創業。

為鼓勵年輕人創業,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連續第六年舉辦U-start計畫,去年有122組團隊申請,從中選出44組進駐大專院校,由學校育成中心輔導,成功幫助28組團隊成立新創公司營運半年,最後青年署依市場潛能、創新性等挑出12組「績優創業團隊」,發給創業補助款共520萬元。

時尚繡鞋 進駐百貨公司

獲得最大獎80萬元的,是三名成大畢業的八年級女生張積育、江珮嘉、李佳霖,三人看到台南傳統的刺繡工藝漸漸凋零,將台南在地元素安平劍獅、蚵業、黃金海岸等圖騰,以刺繡工法搭配現代流行鞋款,設計出時尚繡花鞋,成功進駐林百貨,目前營業額每個月達10萬元。

台南土生土長的張積育說,台南人一出生,長輩就會送一雙虎頭鞋避邪,到婚嫁的龍鳳鞋、離世的壽鞋,傳統繡花鞋是陪伴台南人成長的重要物件,但這項傳統手工活漸漸凋零,大學念創意產業研究的她親自學刺繡,找來手工鞋師傅合作,將刺繡傳統圖騰轉化為時尚,沒想到成功打出名號,還有日本業者來商談代理。

現撈仔 百戶家庭成主顧

台灣科技大學畢業生莊景宇,從小看爸爸補魚非常辛苦,決定結合漁民和消費者,成立公司主打「當日現撈仔」,海鮮離海後18小時內冷藏直送到家,創業短短三個多月,已有上百戶家庭成為忠實顧客,回購率高達6成5,獲得第二大獎60萬元補助金。

托嬰中心 像家一樣溫馨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畢業生朱俐蓉也和兩名同學共同創業開設托嬰中心,刻意將空間布置成有廚房、客廳、房間等,就像一般住家格局,降低幼童到陌生空間的焦慮感,完整創新的幼教環境獲得評審青睞,也拿到60萬元補助。



◆ 威尼斯舊監 「再見」台灣西化史
http://udn.com/news/story/7012/784924

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15-03-24

二○一五年威尼斯雙年展五月九日起展開,大陸推出的「中國館」將以「民間未來」為主題,由著名的音樂家譚盾等藝術家參展。由台北市立美術館策畫的「台灣館」則首度比照歐美國家模式,由單一藝術家(吳天章)代表台灣參展。

威尼斯雙年展以「一年美術展、另一年建築展」的形式運作多年,今年逢威尼斯美術雙年展一百廿歲,「台灣館」以普里奇歐尼宮為展館,呼應此地原為威尼斯舊監獄的本質,推出「吳天章:別說再見」個展。

吳天章將透過一系列攝影及錄像作品,探討戰後台灣社會在西化過程中的時代氛圍與特殊情懷,並回應台灣近百年來的歷史。他另為此展創作全新的錄像作品「再見春秋閣」,運用彷若面具的人工表層皮膜、誇張魔幻的視覺,呈現禁錮在場景中無法揮別的依依不捨。

「中國館」則呈現跨界多元的藝術氛圍,除了譚盾將帶來一場音樂表演;還有建築設計師劉家琨、旅居紐約的年輕新媒體藝術家陸揚、紀錄片導演吳文光和草場地工作站、舞蹈家文慧和生活舞蹈工作室,將呈現裝置、音樂、舞蹈並置跨界藝術。

這五組藝術家被視為「體制外的探險家」,他們的突破與創新將詮釋中國館揭示的「民間未來」主題。

今年威尼斯雙年展由奧奎.恩威佐(Okwui Enwezor)擔任總策展人,主題是「全世界的未來」,共有來自五十三國、一百卅六組藝術家參加主題展,包括大陸藝術家徐冰、邱志傑、季大純、曹斐。

今年有八十九個參展國將在綠園城堡、軍火庫及威尼斯歷史館區展出。其中,格瑞那達、模里西斯、蒙古等國首次在威尼斯雙年展亮相。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許培鴻攝影展 記錄青春版「牡丹亭」10年
http://udn.com/news/story/7013/783327

喜歡的電影,有人願意買兩次票,進戲院再次回味;喜歡的書,有人願意一翻再翻,看個十次也不膩;那…一齣喜歡的折子戲呢?

文學大師白先勇製作的崑曲青春版《牡丹亭》,十年來在國內外巡演超過兩百場,感動逾五十萬人次,攝影家許培鴻跟著劇團四處奔走,連續看一百多場青春版《牡丹亭》,他說自己不只拍戲,其實也在看戲,許培鴻說:「一般人拍照是觀察然後構圖,但我不是一個安分的觀察者,一邊看戲時心裡是躁動的,只有心被觸動了才會按下快門,所以每一場演出對我來說都不一樣,連看一百多場從來沒有膩過。」同一齣戲,上百種不一樣的心情,讓許培鴻鏡頭下的二十萬張珍貴照片,充滿戲劇張力和深刻情緒,從後台拍到前台,一張照片,一個故事。



◆ 焦桐:精緻飲食文化 打掉重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4000474-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24日 林欣誼/台北報導

《2014飲食文選》與《2014台灣詩選》日前出版,《飲食文選》由美食作家、詩人焦桐創辦主編,他表示飲食書寫越來越蓬勃,範疇廣含從食物的滋味、食材選擇到對土地的關懷、情感的記憶等等,每年編選的《飲食文選》不僅促進飲食文學書寫,也藉此昇華飲食常民文化。

近年食安問題衝擊台灣,焦桐認為,食安危機當前,大眾更該訓練自己的味覺,「讓舌頭習慣食物最自然的原味」。

焦桐說,歐洲人重視飲食教育,如法國舉辦「味覺周」,讓孩童透過認識食物的風味、認識食品來源及製造方式,建立正確、安全、均衡的飲膳與食安觀念。

焦桐期許將食安危機化為轉機,「精緻飲食文化是台灣餐飲業的出路,俗諺:『打斷手骨顛倒勇』,打掉重練是可行的。」

《飲食文選》今年邁入8周年,日前舉辦茶會,展出8年來收錄文章最多的作家,包括甫於3月逝世的韓良露。作家妹妹韓良憶協助展出韓良露近作《台北回味》裡,書寫飲食經驗相關段落,緬懷這位飲食文學界的大家。

fsj 提到...

全球2200博物館 上推特就能逛
http://udn.com/news/story/6812/786198

世界日報 編譯羅曉媛/綜合23日電 2015-03-25

藝術愛好者有福了!全球各大藝術館及文化中心已於23日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啟動「博物館周」(Museum Week)線上逛博物館活動。他們利用推特發布不同藝術珍品的圖片及介紹,讓世界各地民眾都可「上推特,逛博物館」。

推特公司發聲明表示,這已是歐洲各大博物館第二次在推特上發起「博物館周」,也是美國博物館第一次參與。在「博物館周」期間,將有來自超過64國的2200多個藝術館和博物館帶上話題「博物館周」(#MuseumWeek),發布藝術品推文,參與本次活動。

這些博物館不僅會發布有關自家藏品的推文,更鼓勵訪客發布自身的參觀體驗。史密森尼(Smithsonian)學會的社交媒體策劃薩拉‧蘇里克(Sarah Sulick)表示:「我們熱衷用推特和觀眾交流,我們的目標是傳播和普及知識,推特是一大利器。」

「博物館周」每天都有不同的主題,23日的主題是「秘密」(secrets)。而史密森尼學會當日分享的「秘密」則是創始人詹姆斯‧史密森(James Smithson)葬在「史密森尼城堡」。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台灣文學地景App 隨寫隨發當「作家」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6037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現代人能夠透過電腦、手機等產品讓生活愈趨便利,近日國立台灣文學館也搭上數位熱潮,開發出「台灣文學地景閱讀與創作」App,讓民眾不僅走到哪就讀到哪,還可以即時發表自己的創作,上架僅一個月就已累積不少作品!

* 春光關不住 台德共譜楊逵紀念歌
http://udn.com/news/story/7043/757050

楊逵文學紀念館鼓勵創作屬於楊逵的歌曲,由志工陳楠修與德籍音樂人孫和平合作,昨發表新歌「春光關不住」,兩人一嚴謹、一瘋狂搞笑,個性全然不同,卻能碰撞出美麗的火花。

陳楠修曾擔任奇美博物館志工,去年3月回到新化當志工,這次在區長鄭道立力邀下,首度嘗試寫詞。「走過動盪的年代,耕讀在東海,春光關不住,等待冬去春歸來!」陳楠修說,歌詞開頭要表現的,就是楊逵從事社會運動一次次被逮捕入獄,卻沒被多桀的命運打倒,生命反而像是「壓不扁的玫瑰」綻放。首次嘗試創作很惶恐,有天晚上睡不著就寫出來了,歌曲要表現的是楊逵生命中嚴肅又帶有希望。

* 戀戀牡丹亭 白先勇變崑曲布道家
http://udn.com/news/story/7043/787239

二○○四年,作家白先勇製作崑曲青春版「牡丹亭」,以結合現代與傳統的美學引發崑曲熱,至今演兩百五十五場,都由蘇州崑劇院擔任。慶祝演出十周年,白先勇認為青春版「牡丹亭」已成範本,「我這劇未來對外開放演出,條件是不能亂改」。

青春版「牡丹亭」男女主角一直是大陸崑劇演員俞玖林、沈豐英,白先勇說,當年他千挑萬選選中兩人,認為他倆各具角色柳夢梅、杜麗娘特性,十年來從未考慮用其他演員。

演出青春版「牡丹亭」十年有成,白先勇欣慰說,該劇海內外演出場場滿座,尤受學生歡迎,也激發各大學開崑曲課,甚至形成「牡丹幫」各地追戲,並促成四對看戲結緣的牡丹夫婦。「我希望所有華人子弟都能在一生中看到崑曲之美,並因此重新評估、親近傳統文化。」

* 「台灣空手道之父」獨生女 獲日導演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5000837-260108

已故「台灣空手道之父」淺井哲彥與台灣出身的影星淺井惠子(本名陳惠珠)的獨生女淺井星光,在今年的「2015年日本動作明星獎」中,獲得最佳動作導演獎及最佳動作作品獎的兩大獎項肯定。

淺井星光3歲起就跟隨父母到全世界推廣空手道,後來朝演藝圈發展,憑空手道、武術等方面的超人本領,現在已晉升日本一線的動作導演。

「第3屆日本動作明星獎」頒獎典禮3月20日在東京四谷區民中心舉行,受海外電影界注目的日本替身演員以及武行界名人齊聚一堂。淺井星光不但獲得最佳動作導演獎,由她執導的《KIDS=ZERO》的一片還獲得最佳作品獎。



◆ 孩子伸手揮 小黃點唱弦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5000865-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25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由法國插畫家賀威‧托雷所出版的《小黃點》不但攻入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拿下2011年法國女巫獎,在台灣更創下10刷紀錄,銷量超過5萬冊。現在該書被國家交響樂團NSO改編躍上舞台,並邀請新銳作曲家顏名秀創作,讓《小黃點》書中簡單的3個圓點,成為親子音樂會中美妙的互動。

《小黃點》一書的主角是黃色、藍色跟紅色3個圓點,透過賀威的精采想像,讓孩子可以跟著每一頁的指令一起玩,「按一下小黃點,然後翻到下一頁」、「在小藍點也按5下」等等,讓親子閱讀之間充滿樂趣,玩過的孩子都急著找人再分享一次這本書,但這本童書的簡單純粹卻讓作曲家顏名秀傷透腦筋。

「我一讀完這本童書,愣在那邊,因為我不知道該如何為它創作音樂?」1980年出生,現任北藝大音樂系助理教授的顏名秀說,這本書沒有劇情,沒有主角,沒有仇恨,「我甚至想要強加很多音樂學理在創作中,但是我後來腦筋一轉,我應該用孩子的純真跟純粹的眼光去思考這部作品。」

在這首《小黃點》的專屬管弦樂作品《點點點…》中,顏名秀將黃點用長笛來代表,小喇叭用紅色代表,藍色則用巴松管代表,三個樂器各有主題動機交織,「每一個孩子手上的手指就是魔法棒,只要伸出手往空中一揮,弦樂就會聽從手勢做出音樂,搭配童書動畫,非常好玩,我也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音樂會上除了《小黃點》之外,還將演奏柴可夫斯基《四季》中的〈九月;狩獵〉、葛拉祖諾夫《四季》選曲以及韋瓦第《四季》中的〈冬〉與〈秋〉等選段。

《小黃點與四季》親子音樂會將於4月10日與11日推出,地點在台北國家音樂廳。

※ 相關報導:

* 奔跑吧台17線 「紙風車」藝起送愛
http://udn.com/news/story/7043/787238

紙風車的變形金剛卡車,要把藝術帶到台十七線。順著西南沿海展開的台十七線沿線民眾,從廿九日起,都可享受卡車帶來的藝術洗禮。

* 「紙管」嬰兒床 拆解重組變桌椅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6019

屏東科技大學木材科學與設計系學生方品雯、鄭涵瑄,利用符合綠建築標準的「紙管」材料,設計出一款嬰兒床,不僅價格比市面上的嬰兒床便宜,該紙管嬰兒床還可隨著寶寶成長,重新組裝成桌椅,並有可回收的優點,展現學生無限創意。

fsj 提到...

廖玉蕙/推廣閱讀的另一種可能
http://udn.com/news/story/7340/789821

聯合報 廖玉蕙 2015-03-26

為了推廣閱讀,文化部委託王小棣導演主持的「稻田工作室」選編台灣十部小說與散文,拍成各廿分鐘的十個短劇,即將在國家地理頻道及台視公司上演。日昨午,我一口氣觀賞完十部影片時,夜色已然四闔,我卻彷彿看到文學與影像互涉生發所綻放的一線曙光。

這個堪稱用影像詮釋並引介文學的實驗,所揀選的作家群囊括老中青好幾代,作者分別是楊逵、劉大任、季季、廖玉蕙、朱天文、夏曼.藍波安、駱以軍、柯裕棻、張惠菁、王登鈺。作品描摹的年代綿長,由日治時期的《送報伕》到年輕世代的奇幻小說《大象》。題材照應多元—都會人際冷漠的疏離焦慮;社會底層被剝削的人道關懷;環境變遷與保護的關照;親情對應的纏繞糾葛;城鄉都會間遷徙的漂流意識;也有白色恐怖下的人性撕裂……眾聲喧譁。

選書看似隨機,其實綜觀之,隱然一部台灣史迤邐展開,不管寫實、象徵或奇幻,無論大時代的氛圍或小市民的心事,都鮮活地道出時代思潮的推展與人類面臨的困境。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文學果然走在時代前方,許多的作品都在某種程度上率先諭示了如今台灣面臨的大哉問。

這批由七位導演分頭進行拍攝的影片,在手法上也呈現相當大的差異。虛實相生者有之;娓娓道來者有之;穿插間敘者亦有之;有的一逕華麗豐瞻;有的全片風聲鶴唳;而奇詭、虛幻、頹廢皆不辭,動畫也不時來襄助。海洋的多層次美麗,都會的森鬱孤絕,鄉鎮的甜美舒徐,鏡頭下的台灣所展示的地域風情,更是百花齊放,讓人嘆為觀止。

廿分鐘的影片之後,還錄有五分鐘的紀錄片,或由學者專家分析詮解,或由作家本人現身說法。有的就文章的旨意發揮,有的推衍出影片未及敘說的觀點,對一般大眾而言,我以為應該頗有助益;畢竟,一本厚厚的書要用廿分鐘的故事囊括是不可能的任務,用紀錄片居中穿針引線,造成文本和影像間若即若離、藕斷絲連的趣味與懸疑,預料將從而勾引出閱聽大眾的好奇,或許會因此去找出原典來完整閱讀。

我在二○一一年出版的《後來》也渥蒙青睞,由王明台導演執導,他坦言試映會前一晚忐忑失眠,擔心所執導的影片會不會不符作者厚望。我笑說我的憂慮其實不下於他。終究敝帚自珍,這本紀念母親的散文集對我的意義重大,我完全不知導演青睞的是哪個段落,能否準確琢磨出母親的神采。其後,證明我多慮了。我竟然不自禁地在觀看時失態落淚,導演截取片段,卻淋漓地凸顯了母親的永恆,前輩演員梅芳不但演活了我的母親,勢將引出了許多台灣兒女對母親的思念,不管這些母親是在天上還是人間。

文學市場在書肆中長期處於弱勢,作家常感受閱讀人口日漸流失的寂寞。政府要鼓勵作家創作不懈,我以為以有限經費補助作家專業創作之所需只是治標,培養全民閱讀興趣才是治本。而推廣閱讀活動光執守傳統恐已行不通,在圖像成為顯學的今日,藉助它的優勢,因勢利導,也許不失為一個值得借鏡的策略,《閱讀時光》讓我們看到另一種推廣閱讀的可能。

(作者為語文教育學者及散文作家。《閱讀時光》系列影集,自三月廿九日起,每星期日早上十點起,於「國家地理頻道」播放;自四月五日起,每星期日晚上十一點於「MOD星衛娛樂台」播放;自四月十七日起,每星期五晚上十一點四十五分於「台視」播放)



◆ 藝術光點 讓藝文扎根偏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6000548-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26日 簡榮輝/宜蘭報導

為了刺激偏鄉地區學童的藝文素養,研揚文教基金會與宜鼎國際公司舉辦「2015宜蘭縣藝術光點-藝文圓夢計畫」,縣內有5所小學參與、組成聯盟學校,昨計畫正式啟動,學童可透過繪本、數位化教材拓展藝術視野。

縣府教育處副處長曾秋香表示,計畫內容共分世界繪本暨插畫巡迴展、e-School繪本數位化教材、藝術探索見學之旅、藝術好好玩戲劇巡演等,透過看的、聽的、實際造訪以及欣賞戲劇方式,讓藝文素養深植學童心中。

「戲劇也是藝文的具體呈現。」曾秋香說,當學童心中的藝文種子開始萌芽,就會開始天馬行空的想像,若謄錄下來,便可用戲劇方式表達內心的故事。

研揚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莊永順談到,此一計畫緣起於2009年莫拉克風災,南臺灣受到重創,當時捐贈1500萬元給災區小學,以5年時間推動「研揚藝術光點-校園藝文推廣計畫」,至今已有135所小學受惠,遍布嘉義、雲林、台東。

莊永順認為,既然計畫如此成功,就繼續讓更多學童可以拓展藝文素養,恰好宜鼎國際公司的李鐘亮董事長有意回饋家鄉,兩人一拍即合,合辦2015宜蘭縣藝術光點-藝文圓夢計畫。

宜蘭參與計畫的學校,分別為中山、中興、碧候、同樂、新南等5所小學,每所學校圖書館將輪流展出50本繪本作品,作品有文建會、格林、小魯、青林、台灣麥克等5大系列,每一系列主題都會搭配10幅插畫,藉此激發學童創意與培養閱讀。



◆ 賣咖啡搞文創 文青也瘋台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6000649-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26日 張朝欣/雲林報導

文創工作者鍾岳峻在北港鎮開設文創咖啡店,除了賣咖啡,還有「文創產品區」,其中「台灣九怪」用文創商品教導年輕人認識「妖貅」、「啼熊」等台灣常民用語,趣味又有創意。

「游藝集台灣文創」負責人鍾岳峻,從小就對繪畫、地方傳統文化有興趣,無師自通研創各種文創產品,為讓更多人分享他的創意,今年1月在朝天宮廟前中山路開設「張飛賣咖啡」文創咖啡店。

鍾岳峻表示,當初為咖啡店命名時,從咖啡的顏色聯想到黑臉張飛,便把咖啡店取名為「張飛賣咖啡」,配合「布袋戲區」的三國人物布袋戲偶,相輔相成。

「布袋戲區」展示販售各種布袋戲偶,可供遊客現場把玩,讓更多人近距離接觸布袋戲偶。「文創產品區」則以媽祖、三太子、虎爺、官將首等傳統宗教神祇為主題,衍生出衣帽、杯墊等文創產品。

其中最特別的是「台灣九怪」創意產品,鍾岳峻以「山海圖經」為靈感,結合台灣常民用語,聯想出「妖貅」、「啼熊」、「鮐鴿」、「狗怪」、「著猴」、「畫虎闌」、「龜毛」、「巴豆妖」「七桃狼」9種台灣趣味怪物。

鍾岳峻指出,「張飛賣咖啡」希望以本土風文創,開創另一種台灣咖啡文化,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讓文創更多元化、在地化,並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日本瘋唐物 中國製造影響大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6001031-260301

旺報 2015年03月26日 記者李怡芸/綜合報導

從「唐揚雞塊」到「唐辛子」,不難看出「中國製造」對日本的影響。一些歷代輸入日本的中國舶來品都被叫做「唐物」,日本上至皇室下至庶民,很長一段時間裡對唐物滿懷憧憬。據日本學者河添房江《唐物的文化史:以舶來品看日本》所述,宋元時期,日本禪僧往來日、中之間,鮮有機會接觸宮廷畫師或民間畫匠,最容易接觸到牧谿這樣同為禪僧的畫作,因此牧谿畫作在日本備受推崇,甚至視他為「日本畫道的大恩人」。日本鐮倉以後的唐物熱,包括於居中央的將軍也受到影響。

日本室町幕府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就是不折不扣唐物愛好者,其宅邸即世界文化遺產銀閣寺,其中的同仁齋當時擺放漢詩文、漢籍、宋代「建窯」燒製茶碗、小壼等,完全是個「made in China」唐物空間。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小野麗莎愛煞台灣 下月帶媽來開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6000777-260112

日本Bossa Nova女王小野麗莎,時隔2年再訪台,溫柔嗓音具療癒效果的她,25日為4月26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的演唱會催票,記者會上彈唱〈來自伊帕內瑪的女孩〉、〈Summer Time〉向台灣歌迷打招呼。她說自己休假愛游泳、爬山、水上拖曳傘等各類運動。

小野麗莎出道26年,第3度來台辦演唱會,她說因父親在台出生,加上台灣又是她首次海外公演地點,特別親切,而且台灣人的熱情及水果釋迦都讓她聯想到成長地巴西。

fsj 提到...

波伽利挑戰小巨蛋完美音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7000878-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27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義大利男高音波伽利下月將三度來台,在台北小巨蛋舉行演唱會,現場將由長榮交響樂團擔任伴奏,國立實驗合唱團擔任合唱演出,兩大黃金療癒曲目〈飲酒歌〉與〈我的太陽〉,再加上熱情的貓王不朽名曲〈情不自禁〉,都將出現在波伽利的歌單中。

歌劇選粹加義國民謠

主辦單位牛耳藝術總監牛效華表示,波伽利演唱會的音響規格要求非常「頂真」,不但有隨身音響工程師,連岳父大人都下海擔任影像總監,「小巨蛋由於屋頂是不規則狀,共振不同,會吃掉高頻,音響並不好調,但波伽利的演唱會可以做到彷彿環場音響,每一個座位聽到的音響效果都一樣完美,等於是聲音的藝術。」

環球唱片古典部總監傅慶良說,今年的波伽利演唱會曲目上半場推出歌劇選粹,下半場安排義大利傳統民謠、跨界以及流行等曲目,「這樣的節目可以感受波伽利以義大利傳統美聲為本的概念,再加上他有一種獨特的唱腔,足以激勵人心。」

波伽利1958年出生於義大利萊亞提柯市,由於罹患先天性青光眼,12歲完全失去視力,但他的歌聲卻受到上帝眷顧。1996年他與音樂劇天后莎拉布萊曼對唱《告別時刻》,轟動全球,至今成為全球知名的古典跨界男高音。 展現傳統美聲唱腔

波伽利認為,傳統義大利的歌劇美聲獨特,可以說是義大利獨有的音樂傳統,「在我之前有三大男高音,但現在看來延續義大利傳統美聲的唱片變少了,我希望這部分可在我身上繼續發揚下去,因為每一部歌劇裡的音樂,都是一個美麗的故事。」

用舞台熱情感動樂迷

波伽利說,錄音是一回事,「唱現場這種上舞台戲劇性的緊張,對我來說反而是另外一種動力,因為我知道我除了好還不夠,我的樂迷會對我要求更多。」波伽利說,他會一直把歌劇演唱放在最前面,「當然歌聲很重要,但我認為只要有熱情,熱情會勝過歌聲,感動樂迷。」

波伽利「擁抱真愛」台北演唱會將於4月24日舉行,地點在台北小巨蛋。



◆ 小六生拍紀錄片 抱走33萬元
http://udn.com/news/story/7322/792200

聯合報 記者呂思逸/板橋報導 2015-03-27

2015新北市紀錄片獎昨公布10部優選影片,年僅12歲的鍾芷芸以「追星族20號」,成為新北市紀錄片史上最年輕的導演,抱走33萬元獎金,她開心說,影片想詮釋的是年輕人的想法,以及當追星族也可以是好學生。

2015新北市紀錄片昨先公布入圍的優選影片,每部優選紀錄片可獲得拍攝補助獎金33萬元,並有專業導演擔任拍片監製。

鍾芷芸就讀三峽大成國小,參加影像紀錄社團已有兩年,在老師賴皓韋指導下,才參加紀錄片比賽,光是短短1半分鐘影片,她利用午休、早自習時間拍攝,總計花費半年才完成。

鍾芷芸作品為「追星族20號」,她說,很喜歡英國、愛爾蘭團體ID,很常上網聽歌、購買專輯,但爸媽卻不喜歡,要她好好讀書,她自認成績不差,希望用紀錄片告訴大家「追星族也可以是好學生」。如今獲選,她準備用33萬元購買攝影器材,希望紀錄片能順利拍攝完成。

指導老師賴皓韋也有參賽,卻僅入選20優選影片,但「小小失落,大大欣慰」,他說,鍾芷芸很有自己的想法,追星與求學本身有很多衝擊,故事一定很精彩。

10部優選影片,將於10月公開發表,其中包含記錄爭議性極大的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徐自強的司法冤案等,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曾是徐自強冤案承辦人。

侯友宜昨天頒獎時也說,起先很意外有作品是挑這個冤獄案,讓他感觸很深,但也說明參賽作品的多元性。不過,他還是得澄清一下,「雖然是我曾處理過的案子,但我沒介入喔,是導演題材與內容獲得評審青睞,請大家拭目以待。」

※ 相關報導:

* 環狀線捷運 要推變形金剛
http://udn.com/news/story/7322/792201

東日本旅客鐵道株式會社(JR東日本)今年夏天預定推出3款新幹線變形金剛玩具,新北市的捷運環狀線也同樣擷取概念,日前完成原始變型金剛模型,正進行市場評估,預定明年初環狀線列車原型從義大利運抵台灣時,同步推出。....交通局表示,若真的推出實體玩具商品,品質和精緻度都會有所要求,不會輸給日本,可能配合明年初環狀線列車原型抵台的時機推出。



◆ 人間國寶 錫雕技藝首傳女藝生
http://udn.com/news/story/7012/792048

聯合報 記者郭宣彣/鹿港報導 2015-03-27

彰化縣鹿港鎮人間國寶陳萬能被文化部列名「錫工藝技術保存者」,他長期推動錫雕,保存即將失落的工藝產業,最近把手藝傳承給首位女藝師楊蕙如,讓傳統的工藝能跨越性別,廣為流傳。

74歲陳萬能出生鹿港錫器世家,他說,14歲就跟著父親學藝,早期擔憂女生力氣小敲打錫片力氣不夠,學錫藝幾乎都為男生,且直到現在,工藝界錫雕師傅大多仍以男性為主。

陳萬能說,隨著時代開放,女性的能力與創造力不輸男性,女性願意吃苦的精神讓他相當感動,決定收女藝生為徒,從基礎開始教導,相信能為傳統錫藝注入新的火花,帶入不同的錫雕工藝。

36歲楊蕙如畢業於數位媒體系,但她熱愛錫雕藝品,想要深入研究,兩年前向陳萬能拜師學藝,她說,希望未來結合數位媒體與傳統工藝,如此既能守護傳統,也能開創新局。

楊蕙如表示,早期女生因力氣、身高都比男生小,若要敲打錫器藝品的力道顯得不足,女生學工藝,總是往刺繡、春仔花等較為袖珍型的方向發展,但她希望為女性開創新的工藝之路,不再受限。

楊蕙如說,經過訓練後,現在她能透過雙手,裁剪、銼磨、焊接錫片後,最後打造成錫藝品,很有成就感,未來她會持續訓練體能與力氣,並加入新的數位思維,期盼為傳統錫雕工藝注入新的活水。

※ 相關報導:

* 做陶藝 一甲子 王修功獲成就獎
http://udn.com/news/story/7012/791984

王修功畢業於杭州藝專,年輕時任職陶瓷工廠,同時結識了妻子,他興趣廣泛、多元,喜歡四處研究繪畫、建築與室內設計等藝術。仿古陶瓷當時被歸類為工業,他工作天天面對,認為仿古陶瓷也可以是藝術品,不該一成不變。

26歲,王修功投入陶藝創作,開啟台灣陶壇新的一頁。當時的釉下彩需經過低溫燒製3次才能完成,他歷經十多年的嘗試,終於成功開發出以高溫1200度一次燒成的「高溫多彩釉」,作品呈現的絢麗色彩。

* 博物館法初審 全面登記納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7000887-260115

《博物館法》總算邁出一大步,昨(26日)在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通過初審,明定未來成立博物館,應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登記,倘若沒有登記,就不能以「博物館」為名,違者可處3萬以上、15萬元以下罰款。至於爭議大的專業法人設置辦法、土地變更、基金自籌比例和稅賦等條文,則交付朝野協商。

教委會召委陳學聖會後表示,台灣有380多家大小型態的博物館,過去因缺乏《博物館法》,讓民間博物館少了中央或地方政府的輔助和獎勵支持,通過之後有了基本法,未來博物館都需辦理登記,納入《博物館法》適用範圍。

fsj 提到...

路易.康建築 亞洲唯一展登「台」
http://udn.com/news/story/7012/798578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3-28

「他認為建築也是人,和建築發展出美妙神秘的關係。」美國建築師法蘭克.蓋瑞如此形容路易.康(Louis Kahn)。路易.康被公認為20世紀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其建築展「建築之境:路易.康」今起於北美館展出,展至7月5日。

路易.康一生充滿傳奇。他是來自愛沙尼亞的猶太移民,5歲移民至美國。他3歲時因靠近火爐遭毀容,父親認為他人生沒有希望,母親卻深信他必成大器。路易.康大器晚成,遲至50歲才得到設計公共建築機會,52歲時憑耶魯大學藝廊躍上國際舞台。

1974年他在賓州火車站廁所心臟病猝逝,遺體兩天後才被認領,留下6000多張圖與40多萬美元債務。賓州政府買下這些圖、代為清償債務,這些圖從此藏身賓州大學保存。

「建築之境」由賓州大學建築檔案中心、德國威察設計博物館、鹿特丹荷蘭建築博物館共同策畫。兩年前起在歐洲巡迴展出,北美館為亞洲唯一展點。近200件展品包含建築模型、設計手稿、素描、照片、訪談影片。今明兩天將播放路易.康之子納森尼爾.康拍攝的紀錄片「我的建築師:尋父之旅」,該片曾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提名。

路易.康被譽為「建築師中的哲學家」。他發展出簡潔的幾何造型,認為幾何是人與環境共處最和諧的狀態。包括安藤忠雄、諾曼.福斯特等當代一線建築師,深受其影響。建築學者施植明在新書「路易.康:建築師中的哲學家」透露,建築學者漢寶德的早期代表作洛韶山莊,幾何切割造型也受到路易.康的影響。



◆ 邱武德金光畫 透視庶民文化
http://udn.com/news/story/7012/799140

聯合報 記者呂思逸/土城報導 2015-03-28

「台灣藝術在庶民文化」,藝術家邱武德70年代曾是高月薪的透視圖畫師,產業沒落後,他花近10年尋找台灣獨有的藝術,一次見「金光」布袋戲才發現,庶民文化就是台灣獨有的藝術。

邱武德繪製台灣人小人物「角頭聯誼會」畫展,目前則在土城藝文館展出,邱武德將於4月12日早上10時到12時、4月19日14時到16時現場導覽。

「人生不只是賺錢」,邱武德說,他大半輩子都在畫建築透視圖,直到被電腦取代,他重拾藝術家身分後,不服氣國外有印象派、抽象畫,日本也有文人畫,開啟尋找台灣藝術派別的旅程。

某次他見畫家黃進河以富有「台味」色彩入畫,突然想到童年的金光布袋戲,台下觀眾才是最具台灣的代表。

也因此讓他成為首位研究「金光」布袋戲的藝術家,他說,金光布袋戲是台灣先被中國、日本殖民後,錯亂文化下的代表, 金光布袋戲劇本除傳統小說角色,還融入武士等,還因崇洋,加入西部牛仔。

他以布袋戲的俗豔色彩、螢光效果元素創「金光」畫派,畫出最具台灣味人物,他說,「台灣就是綜藝化、比大聲社會」,台灣人有著向上心理,卻常誇張呈現,常華而不實卻又不失可愛。

※ 相關報導:

* 來看起乩 鄭宗龍新作不再自卑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8000411-260115

「來,過來站好看,這是我們的文化,這是你的東西!」在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的童年記憶裡,每當家門口有廟會陣頭經過,母親都會這樣對他說。「那時還小,不懂,後來長大,又害怕在創作中處理這些讓人覺得俗氣,我想我是自卑的。這次的舞作叫《來》,其實是對自己喊話:來面對吧!」

雲門「春鬥2015」將在4月登場,除了首度參與的編舞家陳韻如與黃懷德將推出作品,鄭宗龍也將推出新作《來》,以童年住居萬華、擺攤賣拖鞋所伴隨的廟會陣頭記憶,乩童起乩的動作畫面與張狂多彩的廟宇特色為靈感,轉化成意象、留白的舞蹈身體。



◆ 當代館雙個展 藝起嘲諷金權
http://udn.com/news/story/7012/798576

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15-03-28

藝術家周慶輝在動物園裡置入夢幻的表演劇場,原本是人類觀看動物的場域質變為人類被萬物窺看的囹圄,在這裡生老病死、金權貪欲,一幕幕的默劇悄然上演。

台北當代藝術館今天起推出周慶輝「人的莊園」個展及游文富「兩个习」個展。

游文富以羽毛及竹子,創造出如同自然風景包覆著台北當代館、羽毛如雲朵般鋪天蓋地,傳遞剎那即逝的吉光片羽。他另自創羽毛畫,結合山水畫與各國鈔票上的偉人肖像,諷喻金權更迭。

「人的莊園」系列則為周慶輝耗時5年、運用電影手法呈現的編導式攝影、裝置及雕塑。他在壽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的實境裡搭景,讓眾多演員置身於原本關著豹、猩猩……的囚籠裡。

原本豢養山羊的場域被轉換為戶外寫生的競藝場,原該是藝術氣息濃厚的畫面卻有象徵金權顛峰的各國紙鈔上的偉人、地面撒滿錢幣;暗諷藝術市場與資本主義及金權的關係。

游文富與周慶輝的雙個展將在當代館(長安西路39號)展至5月17日。



◆ 金筆獎新詩類 開南商工陳俞甄奪冠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6870

自由 2015-03-28

〔記者梁珮綺/台北報導〕開南商工學生陳俞甄打敗包括北一女學生在內的高中生,以《兩難》拿下北市青年第廿二屆金筆獎高中職組新詩類冠軍,除了漫畫類外,陳俞甄成了金筆獎比賽唯一得獎的高職生,班導師周宥嫺難掩喜悅,直說陳俞甄是「阿甘型」的孩子,吃苦當吃補,拿下冠軍實至名歸。

陳俞甄國中三年被同學霸凌、父母感情失和常吵架,心裡留有重大陰影,剛就讀開南時,不太愛說話,也不太會表達,態度畏縮且愛哭,「她之前跟我說話,會邊說邊自己往後退,很排斥人。」

周宥嫺說,還好她會寫週記,發現她文筆很流暢。周宥嫺向國文老師許嘉齡推薦陳俞甄,說「這孩子文筆不錯」。陳俞甄此後醉心於創作,寫作成了她抒發情感的小天地。

獲獎的《兩難》傳達每個人在生活中面臨很多選擇時的心境,「在現實中有很多抉擇,抓住了A,錯失了B,這首詩傳達了我在生活上的感覺。」陳俞甄說,現實生活中無論選擇哪一方或哪一項,都會有遺憾,在選擇前的拉扯,就是兩難。「例如,有三個人是好朋友,不管他們多好,其中一人一定會落單,因為人都是成雙成對的。」

陳俞甄在許嘉齡鼓勵下,開始大量閱讀與創作,創作以散文、新詩為主,主題也多與自身經驗有關,像是遇到挫折、與朋友間的相處等。開南商工秘書陳相如認為,陳俞甄的心思細膩且「很深」,她說,「她會想很多,把所有事情都放心底,不會說出口,但能寫很多。」

fsj 提到...

音樂劇國樂風 帶孩子聽兒歌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02590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3-29

兒童節將至,各地紛紛推出為兒童打造的音樂劇與音樂會,引領孩子進入音樂殿堂。

甄藝樂場推出的「趣聽兒歌」,以國樂呈現小朋友耳熟能詳的兒歌,是國內首部國樂兒童音樂劇,4月3日於台北市政大樓親子劇場連演兩場。

甄藝樂場藝術總監王甄羚表示,比起西樂,國樂有如弱勢族群,愈來愈少家長願意讓小孩學習國樂。因此,甄藝劇場結合戲劇、舞蹈與藝術教育,希望讓下一代透過多元管道認識國樂之美。

「趣聽兒歌」找來編曲家朱雲嵩以國樂重新譜曲兒歌,並穿插「故事精靈」,以不說教的說故事方式進行品德教育;希望小朋友在開心唱跳之餘,輕鬆快樂吸收中華文化。

中正紀念堂中正演藝廳則在4月4日當天推出親子音樂劇「吹笛人:唐傳奇」。李被唐玄宗褒封為「吹笛聖手」,該劇由琴園國樂團創作演出,結合詩、書、樂、畫及說書等形式,呈現這位傳奇笛手少、青、中、壯、老等人生階段。

隨著劇中故事,小聽眾可欣賞中國各種古代樂器。包括笛、簫、琵琶、胡琴、古琴、笙、中阮、揚琴、古箏等;珍貴罕見的古樂器如巨笛、南管琵琶也會現身,音樂會宛如一場古樂器大展。

新竹The One南園則在4月3日至5日下午3時,邀請國家交響樂團木管五重奏與花格子木管五重奏,推出「大小孩童樂會」。音樂會場地位於日本建築師隈研吾甫完成的裝置藝術「風檐」旁,邀請聽眾坐在翠綠的草地上,聆聽融合古典與流行的音樂饗宴。曲目包含宮崎駿動畫電影配樂組曲、日劇主題曲、歌劇「卡門」、兒童交響樂經典「彼得與狼」等。春假期間,7歲以下小孩免費入場南園。

※ 相關報導:

* 俄羅斯的帕格尼尼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9000706-260115

享譽國際的俄國小提琴家列賓,5月下旬將與莫斯科廣播交響樂團來台,演奏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該曲是列賓在比利時伊莉莎白國際小提琴大賽奪冠的決賽曲目,也是他行走音樂江湖的正字標記。



◆ 「蝶古巴特」 蘭技師生展拼貼作品
http://udn.com/news/story/7328/802516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2015-03-29

蘭陽技術學院師生以拼貼藝術「蝶古巴特」創作,讓紙盒、木椅、包包美麗再生,昨天在新月廣場教親子DIY,展期至4月19日。

「蝶古巴特」(Decoupage)是種拼貼藝術,剪下印花紙圖案黏貼在木質、鐵器、玻璃、紙盒等家具或飾品上,變成更具價值與美感的藝術品。

蘭陽技術學院時尚美容系、妝品系師生以蝶古巴特,創作個人風格的作品,將技法運用在木盒、布包、手機等隨身物品、木椅等家具及回收資源物品;並應用素描、構圖、上色、整體創作,搭配彩妝品、粉彩、色鉛筆乾燥花、羽毛、亮粉、亮片、珠子緞帶等,將平面造型繪製延伸成立體圖形。

師生在新月廣場1樓「綠野仙鐘」旁開展,昨天安排親子DIY,共同拼貼美麗圖案。

校長林淑莉、副校長劉建良、時尚美容系主任陳惠龍等人出席;林淑莉強調,蘭陽技術學院斥資上億元再造技職優質環境,透過課程活化、產學合作、國際交流、就業促進等,讓學生學有專長,創業與就業更順利。

※ 相關報導:

* 她創刮畫技巧 四季山水入題
http://udn.com/news/story/7013/802523

畫家陳俐維自創「刮畫」,調製濃稠油彩繪出凹凸有緻、風格特殊的台灣山水與花木、動物,昨在蕭壠文化園區舉辦「刮出雲開見明月」畫展,展期至5月10日。

陳俐維謙稱是愛畫的素人,她以濃厚的油墨呈現奔馬飛揚鬃毛、風起波濤的細膩之美;描繪台灣山水四季不同風貌、景物則栩栩如生,表現藝術家過人的觀察力。

* 義國藝術家 把垃圾變雕塑
http://udn.com/news/story/7012/799360

市文化局邀請義大利藝術家芙拉哥尼亞到蕭壠文化園區駐居兩個月,以顏料雕塑搭配在地隨處可見廢材垃圾,創作出讓人驚訝的造型現代雕塑畫作與影音作品,鼓勵碰觸、互動,吸引府城鄉親與國內外遊客參觀。

* 丹薩替造像 西藏佛像藝術最高成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9000609-260102

....藏傳佛教在前弘期傳教的過程裡,均受漢、印兩系佛教的影響,當然,兩地的工藝美術也一併傳入,故西藏文化中相當常見印、漢、藏三式風格,這種兼收並蓄,博採眾長,取精用宏的藝術型態,為西藏民族文化之特色。藏傳佛教雖全盤接受當時印度流行之無上瑜伽部密宗,但文化上受漢文化影響更大。

....「丹薩替寺」是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桑日縣的一座藏傳佛教帕竹噶舉派寺院,是帕竹噶舉派的第一座寺院,也是早期的主寺。丹薩替寺的宗教地位很高,1962年,丹薩替寺被列為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大革命中,丹薩替寺遭到毀滅性破壞。1992年至1993年,西藏自治區文物局投資重建了丹薩替寺。西藏丹薩替寺還有一藝術甚為知名,就是「丹薩替造像」。

....丹薩替造像過程貫穿了整個丹薩替寺13─15世紀的發展過程。丹薩替的造像題材廣泛,有上師、本尊、佛陀、菩薩、護法等。題材較集中而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丹薩替寺和以丹薩替寺為中心的帕竹噶舉派神像崇拜的基本面貌,對於學術的瞭解和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丹薩替造像風格壯美,工藝精湛,代表了西藏佛像藝術的最高成就....



◆ 杜政哲/韓劇「未生」 不談戀愛的精彩職場劇
http://udn.com/news/story/7341/802476

聯合報 杜政哲(16個夏天編劇) 2015-03-29

一直以來,喜歡日劇多過於韓劇,其中某個理由是因為在日劇故事裡,常把職場戲製作演出得淋漓盡致。但最近tvN電視台「未生」一劇,完全改寫了我的看法。

「未生」從男主角張克萊的背景出發,藉由一個棋藝概念,描寫幾個社會新鮮人的故事。整齣戲拍攝場景有80%發生在公司:格狀辦公區、會議室、電梯、茶水間、頂樓天台。單調卻固執得好真實,觀眾打開電視,看到的就是一個上班族每天生活所見的視野。

不只場景堅持,在故事線上除了社會新鮮人的悲喜,也涵蓋升遷問題、女性問題、貪汙舞弊等等也都沒有少,相當完整。但最讓我驚喜的是「未生」一劇幾乎沒有戀愛戲,這齣戲的愛情濃度大概只有0.001%,全劇的著眼點都落在職場,但看劇的我一點也不覺得無聊,甚至不時發出讚嘆。

幾個主角的表演太精彩了,從試用期開始,一路演繹成為正式職員後的酸甜苦辣,既有同期間的患難情誼,又免不了因為分發後遭遇不同、產生的嫉妒與不服,宛如一場辦公室版的實境秀。男主角時完幾乎完美的演出,從第一集剛報到的茫然無助,到面對考試的逐漸堅定,再到中後期的好勝,光是眼神就撐起一個活生生的角色(真的,這位演員的眼神太太太有戲);一女兩男的同期新鮮人角色,在表演上雖也不遑多讓得好,但第二引人入勝的演員是飾演主管的李聖旻,整一個鐵漢柔情,有所為有所不為,將部門的下屬視如己出,強大的程度,從他與男主角時完在2015年的tvN Go Awards入圍「最佳情侶獎」可見一般。(他們在劇中可不是同志戀人,入圍理由應該是上司下屬間的情義,完全擊垮腐女心裡的最後一道BL防線)

「未生」於去年底在韓國播閉,創下了高收視率,今年也在台灣播出了。我在想,像「未生」這樣的戲,有可能在台灣製播嗎?……就算有人真的大膽讓它過案,但可想而知在劇本創作過程裡,一定會被不斷要求增加戀愛戲。因為「不談戀愛還能算一齣戲嗎?」

光是想到這樣的先入為主,不知為何就感同身受了「未生」劇中人的處境。是啊,很多事我們總是無能為力,嗯,這是人生。

※ 相關報導:

* 魯迅手稿狂炒 1頁690萬
http://udn.com/news/story/7332/803201

中國近代文壇巨人魯迅一生著作甚豐,影響力無遠弗屆,其手稿亦隨之價值連城。手稿為研究文學家心理變化的上佳材料,然而上海交通大學「《魯迅手稿全集》文獻整理與研究」課題組首席專家王錫榮近日指,近年作家魯迅的手稿被市場炒作,2013年1頁魯迅手稿被炒到人民幣690萬元(約111萬美元)。可見炒賣熾熱,因此促請相關部門定出限制珍貴手稿外流及拍賣的規定。

fsj 提到...

府中15漫畫特展 本土漫畫尬動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30000405-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30日 王揚傑/新北報導

由新北市文化局及中華漫畫家協會合辦的「漫世代的奇想」台灣漫畫特展,29日起在府中15動畫故事館展出,參展漫畫家包括杜福安、凌群、劉興欽等人,Cosplay攝影達人野人也提供70多幅作品參展,展期將至6月14日止。

文化局表示,「漫世代的奇想」特展,區分為「本土漫畫大集合」、「台灣當代漫畫家」、「角色扮演新體驗」3區,透過浮空投影及互動裝置等展示方式,呈現台灣本土漫畫到動漫世代多元風格的作品。

在「台灣當代漫畫家」展區中,漫畫家凌群展出全新創作「板橋大街」,以府中15為中心,描繪出板橋府中商圈的周邊街景,以誇張趣味的漫畫手法,呈現在地的人文地景樣貌。

「本土漫畫大集合」展出多位漫畫家的手繪及電腦繪圖輸出作品,無論是日系風格的少男少女夢幻風或本土漫畫家的幽默4格漫畫、台灣古早在地風貌風景圖等,百家爭鳴、各有千秋。

「角色扮演新體驗」區,除展出Cosplay攝影達人野人的作品,還提供日式和室、英倫書房、歐風街景等3種特色場景供參觀民眾拍照,滿足大家角色扮演的欲望。

展覽期間文化局還將邀請當紅Cosplay玩家與漫畫家舉辦多場Cosplay達人講座及漫畫技巧課程,有興趣的民眾可查詢上「府中15」官網查詢。



◆ 大陸發展文創 金士先:難復古 可興古
http://udn.com/news/story/7334/804123

聯合報 樊德平/東莞報導 2015-03-30

華懋控股執行董事張茂琳緣於對藝術的熱愛,準備在大陸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找來高中同學、台北故宮前發言人金士先提供建議。金士先認為,文化創意產業需植根於文化積累,「不可能復古,但可以興古。」他建議,任何要踏入文創產業的人,要從自身文化、歷史找素材、找故事,「這樣創作出來的產品才能真正貼近人心,感動他人。」

「現在的文創產業幾乎都是從產業往回推,先有產品,最大障礙就是沒有文化根基。」金士先認為,從文化入門難,但故事會有趣的多。他舉張茂琳目前想開發的保溫杯為例指出,「我們可以先看過去一千年中國文化中有沒有這類保溫的器具,有,宋朝時的溫碗,後來甚至傳到高麗、日本,如果我們試著先了解這段文化淵源,發想出來的產品設計一定不同。」

對此,他拋出了一個問題,「你希望死的時候有什麼東西陪葬?」他表示,通常人們會將自己最常用、最喜愛的物品作陪葬品,「我們的文物也幾乎來自墓葬,那些就是最貼近當時的人生活的東西,可說是老祖先最精美的文創產品,如果從中找靈感,它絕不會辜負你。」

金士先強調「要從文化找美感,再從生活找經驗」,文創產品一定要實用,「這個設計要能觸發感動,如果只是從產品著手,最終只會造成美學疲乏,因為它不觸動你的心。」

金士先分析指出,大陸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加上人口眾多,一旦產業化,文創市場很龐大。

不過,他也認為若台商要在大陸發展文創仍需解決很多問題。最首要是「兩地美學不同」,如何平衡兩岸美感,並善用文化找素材,是要在此發展文創產業須先解決的問題。

※ 相關報導:

* 群募平台 變身虛擬畫廊…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04166

「台灣藝術家若要有競爭力,就得有國際語言,如何讓全球看見藝術家的作品?那就儘量用新工具,比如『群眾募資』。」藝高文創總經理林羽婕打破「藝術高價化」刻板印象,將藝術實體展覽活動結合網路行銷,因此成立「藝高文創」網站;今年她嘗試在「創夢群眾募資平台」推廣六位藝術家,讓他們從平台為大眾認識、進而被贊助。

除了擔任藝高文創總經理之外,林羽婕同時是華山品牌研創中心總監。她表示,許多人認為藝術屬於小眾市場,必須走入畫廊、美術館才能欣賞,剛從美術系畢業的學生的作品,沒有地方可展覽,她認為,藝術應該與大眾分享,在互聯網時代,文化創意可以透過親民無障礙的電商平台被大眾看見,尤其作品放上互聯網,不像美術館或畫廊有時間限制,可隨時欣賞藝術品,讓台灣美好的原創藝術與全世界分享。

許多藝術家不知道如何說故事,以及銷售作品,加上以往大家都認為經營電商很花錢,進入有障礙,她說,其實採用新工具,比如現下最夯的群眾募資平台,不只可成為藝術家面對大眾的媒介,藉平台說作品的故事,讓科技與文創碰撞出火花,藝術市場從小眾市場邁向大眾市場,達到藝術家、藝術品、一般大眾的三贏局面。



◆ 新故鄉願景-田間開書店 晴天工作 下雨讀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30000321-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30日 (執筆:江家華)

在桃園市平鎮區,有間開在稻田裡的書店「晴耕雨讀小書院」,是由廢棄已久的卡拉OK店改建,經由一對七年級夫妻的巧手,搖身一變成為屋前有大庭院、屋內布滿木造書架的獨立書店,也是網友口中「北台灣最美的書店」。

這一對夫妻,分別是70年次的曾建富、與71年次的妻子洪毓穗,兩人受邀至《中國時報》與正聲廣播電台合作的「新故鄉動員令」節目中,主持人劉克襄開門見山地問,「書市不景氣,獨立書店經營更加困難,選擇在窮鄉僻壤開書店,難道沒有風險?」

小巧思 生活融入書籍分類

「我希望能在自己的故鄉開一間書店。」曾建富說,自己從小到大都住在龍潭跟平鎮交界一帶,家附近從來都沒有書店,只能在水溝與田裡玩耍。當妻子洪毓穗有了「開書店的夢想」,兩人便想回到故鄉實現它。

「晴耕雨讀」恰巧是客家人的祖訓,意指「晴天時好好工作,下雨時好好讀書生活」,洪毓穗說,她無意在高架橋旁房產廣告上看到,覺得這是她渴求的生活,遂以此為書店命名。

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原來為工程師的曾建富及擔任活動企畫的洪毓穗放棄穩定的工作,帶著當時1歲的女兒一同返鄉。也因此,晴耕雨讀小書院定位著重在生活感,書籍的分類也別具巧思。

不賣餐 提供安靜閱讀空間

好比「做木工是我先生的興趣」便擺放木工、DIY類的書籍;「看書學煮菜」則為烹飪書;「生命是長期很持續的累積」則屬於心靈勵志書籍等等。洪毓穗說,「這樣的分類不僅增加很多書友跟我們互動,也讓我們交到很多朋友。」

兩人開源節流經營書店,不僅選擇房租低廉的店面,店內書籍有六成來自二手書,僅四成是向書商購買,洪毓穗說「剛開店時靠親友捐獻,現在書友也會賣書或是送書給我們。」

晴耕雨讀的圖書銷售只占營業額的一半,剩下一半則以複合式咖啡、茶經營,卻謝絕提供餐點,也不想透過講座提高來客率,「還是希望提供給客人安靜的閱讀空間。」

互分享 讀書會成壓力出口

讀書的人少,買書的人更少。晴耕雨讀小書院反其道而行地以讀書會推廣閱讀。曾建富以自己曾連續參加三個讀書會為例,藉由眾人分享能夠增加閱讀的累積,就連以前抵死不看的小說,現在也愛上,「這方式或許比較慢,但影響是深遠的。」

晴耕雨讀的讀書會初始為一周兩次,選在人煙稀少的傍晚舉行。曾建富說,「第一次讀書會還巧遇寒流」,未料,仍然吸引十多位書友上門,一年半過去,初始的那些書友成了固定班底,刮風下雨從來不影響出席,「讀書會儼然成了他們生活的出口。」

地偏遠 小黃司機當成地標

相較鄰近的大溪、龍潭發展觀光,屬於行政區域的平鎮,交通不便,也成為發展相對弱勢區域。然而,晴耕雨讀開店一年半,除了左鄰右舍,上門光顧的書友多是專程而來,這裡成了假日的觀光景點,「就連計程車司機都當它是地標。」

曾建富說,書店的經營離設定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但是很幸運地,透過報章媒體報導,會有顧客專程上門,周邊鄰居也反應「很開心家鄉有這樣一間書店,不用再跑外縣市」,書店成為眾人生活的一部分。

洪毓穗說,開書店不比上班來得輕鬆,要花很多時間跟書商溝通、整理二手書、整理庭院,但因為是自己熱情所在,再苦都不會累。她慶幸自己趁著年輕勇敢嘗試,也鼓勵其它擁有夢想、想要回鄉創業卻缺乏勇氣的人,「為了自己而活的日子,是很幸福的。」

※ 相關報導:

* 受不了當上班族「無止盡地高速運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30000330-260102

因為實在太愛書,喜歡看書,洪毓穗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開書店」。

「很多人說我們想不開,我倒是覺得自己是想開了。」洪毓穗說,開書店本來是她規畫老年退休後的生活,卻因為受不了之前工作「無止盡地高速運轉」,這才正視自己內心的聲音,提前開書店。

....洪毓穗形容自己雖然樂在開書店,「但是開書店的過程真的是幻滅的開始」,她說,起初家人很擔心,過程也很煎熬,再加上要捨棄高薪工作、物質享受,真的是難上加難,「現在卻發現都沒有時間去購物,反而不需要那麼多錢。」

* 只推不賣私房書 力挺在地文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30000331-260102

晴耕雨讀小書院櫃檯上,有一櫃書籍特別引人注意,這是書店主人洪毓穗的私房書區(見圖,陳麒全攝),擺放「只推不賣」的私房書,還特別存放在地文學作家鍾肇政及其它在地書寫作品。

洪毓穗說,「既然選擇在家鄉開一間書店,自然也會想要放些在地文學書籍」,因此書店內有收藏出生於桃園龍潭的文學作家鍾肇政的作品《濁流三部曲》,這套書是他開啟台灣大河小說(共同主題、人物、場景,卻又各自獨立的長篇小說)的開端,回顧祖父輩時代曾經歷的辛酸迷惘。

洪毓穗回憶,開店半年後,91歲高齡的鍾肇政曾經在友人陪伴下上門,「第一次來的時候還沒能認出來」,他後來也給我們加油、打氣,更在這套書上簽名,成了書店的至寶。

fsj 提到...

「燈」著你回來 跌入台北時光隧道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03988

聯合報 記者郭逸君/台北報導 2015-03-31

有別於以往張燈結綵的燈節活動,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打破以往的模式,舉辦2015寶藏巖環境藝術燈節,首度規畫讓不同領域的藝術家,進行跨領域合作,12位包括視覺、音樂、雕塑等當代藝術創作者,要在寶藏巖嘗試不同的展演方式。

寶藏巖環境藝術燈節,今年以「我燈著你回來」為主題,取名源自於50年代的經典老歌「我等著你回來」。藝術總監吳達坤說,寶藏巖承載了許多回憶,就像是一個台北的縮影,今年的藝術燈節,希望民眾來到寶藏巖,就像墜入時光隧道,細細品味過往台北市的點點滴滴。

吳達坤表示,以往燈節的展覽模式,都只局限在用公共藝術、視覺藝術為主軸來呈現,但這次希望來點不一樣的,因此寶藏巖環境藝術燈節,首次嘗試將視覺藝術家、表演藝術家互相搭配,一共規畫了9個展區,12組藝術家、團體來參與。

其中曾在寶藏巖駐村的藝術家羅智信,與聲音藝術家鄭宜蘋一起合作,將舊的蓄水池變成一個夏日泳池,在4月綿綿春雨的台北中,打造一個充滿陽光氣息的作品,還有聲音穿梭其中,相當特殊。

藝術家戴翰泓則以寶藏巖的歷史脈絡,透過不倒翁的創作靈感,製作一棟不倒屋,主要呈現寶藏巖過去的眷村式住宅,到現在的藝術村,歷史不斷演進,歷經風風雨雨,卻始終不倒。

吳達坤說,寶藏巖環境藝術燈節除了周一休館外,平日晚間皆對外開放,今年的環境藝術燈節還特別規畫了限量的活動護照,現場除了有藝術展演、講座外,還有寫生活動,詳細展覽資訊可以到藝術村網站查詢。

※ 相關報導:

* 台灣輿圖動起來 看平埔族生活
http://udn.com/news/story/7043/806545

清康熙、雍正、乾隆時代的台灣輿圖,台灣博物館、故宮及中央研究院都有典藏,現在首度在台灣博物館大團圓,台博館並運用動畫讓「康熙台灣輿圖」動起來。

為了讓大眾認識清代平埔族群的文化,台博館與故宮、中研院史語所合作推出「樸埔風情—躍動的先民身影」特展。



◆ 李清志/憶 女俠良露
http://udn.com/news/story/7340/806627

聯合報 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2015-03-31

對我而言,韓良露就像是一位豪氣萬千的女俠!我和良露、朱全斌,都在BRAVO電台主持藝文節目,每次有她的場合,人影未見,爽朗如洪鐘的笑聲,卻早已先充滿整個會場,完全驅趕了我內心那些膽怯陰鬱的性格,至今我依稀可以感受到她爽朗的聲音迴盪在辦公室與錄音室裡。

良露交遊廣闊,長輩晚輩都很喜歡她,主要原因是她真誠待人,又講義氣!她沒有一般文人的彆扭,我必須承認這樣的性格也影響我,我從她身上也學到許多生活處世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打破「愛面子」的無聊矜持。剛認識她時,我十分驚訝,原來用這種處世方式,居然也可以在社會上生存?這根本是古代俠客的行徑,而我認識的良露,就是這樣一位行走城市江湖的現代俠女。

好多年前,我為她的新書「美味之戀」撰寫推薦序,我們開始交換許多美食的記憶,她應該覺得我是台灣少見飲食經驗貧乏的人,常常揶揄我小時候沒吃過路邊攤,不帶便當,只帶三明治上學。有一次她和朱全斌到我家吃飯,我取巧地在義大利麵裡加入廣達香肉醬,被她靈敏的味覺所識破,從此這個「廣達香肉醬」的笑柄,就一直跟著我,她常常談起這件事來取笑我,讓我十分尷尬!不過去年他們去義大利旅行多時,吃遍了各地義大利麵,良露竟然說,突然想念起李清志的廣達香肉醬麵!

良露與朱大哥先前住石牌天母地區,我們經常在天母吃早餐時與他們相遇,後來她搬往師大附近,開創了「南村落」,我們還是常常在康青龍、溫羅汀街區漫步時遇見她,她就像是這座城市裡的俠客一般,到處遊走,行俠仗義。雖然良露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食家,但是她真的不僅僅是一位美食家,她應該算是一位古道熱腸的城市生活家,不論是美食以及城市生活的種種美好,她都希望與人們一同來分享。

「南村落」是她推動理想、分享美好生活的基地,她認為台北巷弄文化這麼精彩,完全不遜於紐約、東京或巴黎,只是我們自己不懂得欣賞與體會,因此號召劉克襄、舒國治、劉維公、李乾朗、顏忠賢等人,一起幫忙台北文化護照城市漫步導覽的活動,我也有幸參與這樣的活動,感受到她親力親為,熱誠投入的一面,所有的活動,她幾乎親自參與,並且在廣播節目中積極宣傳。

我們不得不承認良露的「南村落」,是台北城歷史中,推動城市文化發展最成功、也最有成效的民間機構。「南村落」的成功,不在乎它有多少經費,或是有多少宣傳手法,最主要的還是,良露身為主事者,她完全秉持著「無私」的心,甘心樂意地為這座城市付出,許多人覺得她傻,出錢又出力,到底是為什麼?我必須說,這就是良露!是現代城市裡的俠女。

良露一直保有赤子之心,也對年輕學生充滿熱情!多年來,她一直與我任教的實踐大學設計學院保持密切關係,她十分認同實踐建築系的教學方式與理念,因此每年都參與建築系年終「期末大戲」活動,一起享受年輕人的瘋狂與冒險,甚至多次在「城市學」講座中,向學子熱誠演說,後來也安排了建築系與南村落合作的城市漫步活動。

良露的生命猶如金魚火花,是如此的燦爛美好,卻在我們讚嘆之餘,突然結束歸回黑暗,但是我們在黑暗中,卻依稀可以看見她昔日的美好身影,讓我們深深懷念!(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fsj 提到...

舒國治/中西相宜、化繁求簡的藝術
http://udn.com/news/story/7340/809068

聯合報 舒國治(作家) 2015-04-01

上次寫了〈番茄炒蛋的簡質意境〉,除了講簡用之要,也講中西技藝互參互用之可能方法。今再多談幾句。

東方人無意學維多利亞式房屋,亦學不像。西方人無意學明清式房屋,亦學不像。倘在更細緻層面,像西方人學書法,很難習臻中國人的那種靈動精妙。於是,何不化繁就簡?就像日本人習中國拳法,極妍巧極繁瑣之動作很不易普遍習得盡像,然改成合氣道簡化版,心法步法等原則不變,亦能極有效果。

民初的營造學社,即使建西式樓宇,亦加上中式簡易框、頂、架勢,照樣不錯。如北京的協和醫院等。武漢大學的校舍,是西洋結構之上覆以中式圖案頂飾極成功的例子,自遠處望去,巍峨卻又不失文雅氣勢。

廈門的集美,有一大批愛國華僑陳嘉庚(一八七四—一九六一)出資糾工蓋成的學校樓房,這批校舍固也是西洋結構加上中式肩頂眉宇,然它們甚有「邊做邊調」的素人情致,許多皆流露深富生命動線的筆觸,人在遊觀時會不自禁的被某些轉折處吸引,而多停在那兒琢磨一陣,甚而生「陳嘉庚何許人也」之讚,這是很美趣的經驗。

竊想有一種情形,陳嘉庚的器識塑形了他想蓋出房子的格調。怎麼說呢?陳氏顯然不是建築師,卻見過西洋的真房真樓,亦在其中過過佳美日子,又一意深愛自己中國的屋舍格律,真要下手建築他心中覺得合於長久時宜的房子時,終會流溢出他胸中沉吟良久的好模樣。可見器識與胸懷,才真正是建築最緊要的東西。孫中山在翠亨村的故居,也同樣透露這股味況,雖然他只是後來返鄉稍稍增建了一小部分,同時設計添建燒柴火的洗澡熱水器而已。

孫中山周遊極廣,十九世紀各國的佳相常在心中縈繞低徊,不只是蓋房子、吃飯等閱歷而已;若說設計中西人皆宜穿的衣服、皆適合展閱的書籍裝幀、甚至皆適合安坐的椅子,搞不好他皆能有過人的見解。只不過他的主業是革命,是救國。

器識,或說眼光,真是很重要的能耐。

當然,器識並不全然在於出國,更在於對身邊諸事之隨時寄情因地觀照,與自己援引之取捨。

中國廚子習米其林星級餐廳那種將菜色與盤藝施展得登峰造極之歐式料理,已有不少人嶄露頭角。然而若不考慮絕藝,只簡簡以西人本質烹法將食材化為天成菜餚,西人一吃,感動莫名,並且中人一吃亦感動莫名,要烹得這種境界,非卓越器識不辦也。

李小龍雖早年習詠春,然六七十年代他的打法,常有斜過身子突的一腳踢出去之招式,這種斜踢法已然融入了些許泰拳或空手道,也加了不少西洋式的力學概念。

老實說,技擊要講求實效。中國的拳法再好,不可在實效上輸人。花拳繡腿一詞,便是最受人詬病者。導演李安某次聊天說,電影裡武術指導這一門技藝,有不少階段;大陸若以少林寺一派來設計對打,佳固佳矣,然仍以香港八九十年代的套招美感(如袁和平等)為最世故老練,但那也只到廿世紀末、廿一世紀初為止,當好萊塢用了深心去揣摩與找了東方高手來一同設計動作時,香港武術指導的高妙歲月便至此告一段落矣。此等例子,且看《神鬼認證》等片可知也。

西洋人可不可以練好中國武術?這當然是有趣問題。老實說,太多的經由西人自己體悟、咀嚼而後出來的架式,往往深有可觀。近年源自西方的「跑酷」(Parkour),活脫就像是香港袁家班裡成員沒事試試身手而發想出來的玩耍動作。然而那些人,竟是老外!(作者為作家)



◆ 馬頭人頭馬 台版印度劇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08799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15-04-01

印度裔導演江譚佳彥與台灣劇場人林浿安相戀成婚,成了新移民,也成立跨亞洲文化的「EX-亞洲劇團」。在台定居10年,下月他將重製作品「馬頭人頭馬」,結合印度文本與台灣原住民表演語彙,呈現新移民的跨文化觀點。

江譚佳彥是印度新德里國立戲劇學院表演碩士,曾為國家級演員。在台創團後,他期許能以他特殊的新移民身分,結合亞洲各國身體文化特色,在不同文本呈現出最適合該戲的亞洲美學。

「馬頭人頭馬」是印度著名劇作家Grish Karnad根據印度寓言故事改編,在印度後殖民時期寫成,藉一位馬頭人用盡方法想變成人卻未如願的故事,探討身分、認同與人的執著完美,頗具政治意涵。

劇本取自印度,江譚佳彥為貼近台灣經驗,用台灣原住民身體特性表現該劇,結合肢體、吟唱、舞蹈及面具亞洲劇場元素,呈現綜合東方感。

●「馬頭人頭馬」4月23日至26日在台北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5月22日至23日在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演出,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 白建宇 用琴鍵重塑舒伯特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100085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01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70歲的亞洲鋼琴家白建宇下周訪台舉行鋼琴獨奏會,以連篇歌曲的方式,把舒伯特3套最重要的鋼琴作品打散,重組成自己的曲序,透過音樂會塑造他心目中的舒伯特世界。

白建宇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韓國鋼琴家,已錄製完作曲家史克里亞賓、李斯特、穆索斯基、拉赫瑪尼諾夫到蕭邦、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全集,被譽為「鋼琴音樂的引導者」。

「我認為要了解一位作曲家的鋼琴作品,必須有完整的視野,這就是為何我為何熱衷閱讀作曲家所有作品的原因。」白建宇說,在演奏作曲家的作品前,他已經分外熟悉作曲家所寫過的一切,然後才做出準確的演奏判斷。

白建宇1946年出生於首爾,受美國傳教士啟發開始學琴,10歲就與首爾愛樂樂團前身韓國國家交響樂團合作,15歲赴美茱莉亞音樂學院習琴,赴倫敦拜師伊洛娜‧卡波斯為師;同時還在義大利學琴,師從兩大名師圭多‧阿戈斯蒂和威廉‧肯普夫。

1969年獲布梭尼國際鋼琴大賽的首獎,2年後又受邀在林肯中心演出拉威爾鋼琴獨奏作品全集音樂會,自此成為職業鋼琴家。

為何現在挑戰舒伯特?白建宇的回答很簡單,「在探索過貝多芬與布拉姆斯之後,我需要平和一點的舒伯特。」

鵬博藝術總監徐鵬博表示,白建宇近幾年焦點都放在德奧浪漫派身上,「這幾年在環球發片,先是2張布拉姆斯專輯,接著是最新的舒伯特專輯,恢宏大氣,如夢似幻,樹立了一家之言。」

雖然年屆70,但白建宇依舊充滿活力,「我並不關心我的年齡,我覺得我年紀大了反而思慮更縝密。」白建宇認為,「古典音樂史上有太多80歲後還非常活躍的音樂家,我覺得這是鋼琴可以讓人一再探索的特性,我沒有時間關心老去這件事,我只擔心我能不能做好這些音樂。」

白建宇2015鋼琴獨奏會4月6日在桃園中壢藝術館音樂廳,8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



◆ 台新藝術獎 5得獎作品揭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1000853-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01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第13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得獎作品昨日揭曉,分別是立方計畫空間策畫的「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林文中舞團「長河:身體是最長的一天」,袁廣鳴個展「不舒適的明日」,陳伯義個展「紅毛港遷村實錄:家」,蔡明亮編導作品「玄奘」(依入選者筆畫順序排列)。

這5項得獎作品是從14件初選入圍名單中脫穎而出。「第13屆台新藝術獎大展」將於5月30日至7月26日在北師美術館展出。緊接著,由國內外專業人士組成的決選團再從這5項得獎作品當中,評選出大獎得主,6月13日在頒獎典禮中揭曉,獨得獎金新台幣150萬元,其他4組為「年度入選獎」,各獲50萬元獎金及獎座,總獎額為350萬元。

5件得獎作品由9位複選委員評選出來,委員包括提名觀察團郭亮廷、郭昭蘭,特聘委員邱坤良、陳郁秀、阮慶岳、陳昌仁,以及台新藝術基金會董事代表林曼麗、吳靜吉、石瑞仁。

「造音翻土」透過對聲響文化生產實踐的重新檢視與辯證,賦予藝術展演的社會能動性。林文中舞團的「長河」則回返舞蹈與身體的本質關係,透過綿密嚴謹的編舞,呈現台灣現代舞的語言演化新樣貌。袁廣鳴個展「不舒適的明日」以錄像、動力裝置與攝影等媒介,提出對生命處境擴延至家國現實的反思。

陳伯義的「紅毛港遷村實錄:家」超越了紀實報導的層次,透過影像重建獨特的廢墟美學。蔡明亮的「玄奘」則是跨越行動與裝置藝術、繪畫與劇場,打破類型限制與文化界限的作品。

※ 相關報導:

* 把街頭變勞作教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1000857-260115

日本攝影師、評論家港千尋,去年太陽花學運時自費到台灣考察,以一個禮拜時間貼身觀察立法院、街頭抗議現場,半年後出版《革命的做法》一書,時值太陽花學運周年也推出中文版,昨他來台暢談創作理念分享,「太陽花運動展現出人民以具體行動實踐革命,展現互相關懷的人道精神。」

....在《革命的做法》一書中,他在前半部將太陽花運動定位為世界各地民眾為奪取發言權的占領運動之一;後半部呈現出他貼身觀察的攝影作品和文字紀錄,還列舉20項革命作法,包括街頭井然有序的補給站、象徵革命的向日葵圖騰、民眾自製的交通標誌、版畫和照片等行動藝術裝置。

fsj 提到...

百大好設計 即起松菸特展
http://udn.com/news/story/7043/811481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4-02

世界四大設計獎、日本「Good Design Award優良設計獎」首度來台展出。位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的台灣設計館,今起推出特展「Good Design in Taipei」,展出百件曾獲選Good Design百大設計獎的展品。

Good Design Award一九五七年創辦。主辦單位日本創意設計振興會常務理事青木史郎表示,希望將該獎打造為「連結亞洲的設計平台」,曾在台灣、韓國、香港舉辦複審。

早在一九八八年,台灣作品便首次獲獎,近六年台灣獲獎次數成長兩倍。青木史郎觀察指出,二○○四年之前,參賽與獲獎作品多為電腦科技相關產品;之後越來越多生活類作品參賽,包括電鍋、刀叉、杯具、室內設計與茗茶等。

該獎每年會針對社會趨勢調整獎項。三一一大地震後,「防災、災後復興」成為獎勵重點。此次便展出十多種防災設計展品,包括宛如面膜的防毒面具、可折疊安全帽、壓縮毛巾等。

此次展品包括十多件台灣獲獎作品。如「大同電鍋五十周年限量版」,以金色鍋蓋顛覆大同電鍋的傳統形象,但金色同時也象徵「金婚」,代表大同電鍋半世紀不變的忠誠。

台灣設計研發的電動自行車,也走上國際舞台贏得大獎。由台灣本土業者達瑞研發的電動自行車BESV Panthor PS1,贏得去年Good Design Award百大設計獎,也在此次展出。

該款單車採碳纖維車身減輕車重,女性也能輕鬆騎乘;外型則打破傳統自行車三角支架限制,前衛車身洋溢自由奔放。該車採用全新動力驅動系統,可精確計算驅動系統所需要的動力,再根據踩踏需求輸出最佳馬力。使用者不論是上班途中或街上慢騎,都能達到最理想的騎乘體驗。



◆ 台北文學季 窺文人私房記憶
http://udn.com/news/story/7009/811166

聯合報 記者吳思萍/台北報導 2015-04-02

2015台北文學季特展「台北出版記憶:文學手工時代」特展,即起至4月19日在中山堂光復廳展出,集結作家、編輯、出版家、美術設計等逾30位出版人的私房記憶,並展出遠景《光復前台灣文學作品集》與聯經《聯副30年文學大系》等出版經典作品。

北市文化局表示,此次特展以模擬的編輯桌到作家手繪圖文稿,紅黃綠藍紫的彩色隔間如同小型出版社的雛形,將展區畫分為5大主題,分別為出版家的私房記憶、作家的私房記憶、編輯的私房記憶、美術設計的私房記憶、文學史上的出版大工程。

文訊雜誌社長、策展人封德屏表示,特展不只呈現手工出版的年代,也期望呈現手工出版的精神,因此展出10家人文出版社及其掌舵者的精彩故事,包括遠流王榮文、寶瓶朱亞君、前衛林文欽、聯經林載爵、立緒郝碧蓮與鍾惠民、洪範葉步榮、新經典葉美瑤、遠景葉麗晴、允晨廖志峰、爾雅隱地等人。

並展出6名作家王文興、王鼎鈞、朱宥勳、吳明益、劉克襄、蔡珠兒等人的創作現場,也介紹遠景《光復前台灣文學作品集》與聯經《聯副30年文學大系》這兩套文學史上的出版大工程,為台灣留下的珍貴文學資產。

4月4日、11日、18日下午2時的講座,將邀請出版人、作家、編輯、行銷、美術設計在展覽現場分享背後出版故事。5日、12日、19日則安排3場手作書DIY課程,透過親手設計、裁切、著色,讓民眾打造獨特的手工書。

「2015台北文學季」活動已編印成精美活動手冊,全市各藝文場所均可免費索取,或至北市文化局網站http://www.culture.gov.taipei、活動官網http://literature.festival.taipei/2015/,或洽(02)23687577分機15。

※ 相關報導:

* 文學出版開展 一窺名家記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2000400-260107

2015台北文學季「台北出版記憶:文學手工時代」特展,即日起至19日在中山堂光復廳開展,結集作家、編輯、出版家、美術設計等超過30位出版人的私房記憶故事,書迷可一窺金庸、王文興、劉克襄等作家的作品集或手稿,還有手工製作的封面設計巧思。

* 藝術下鄉 全台接力33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2000856-260115

台塑關係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支持的「公益下鄉,藝術扎根」關懷活動邁入第5年,從第1年就參與演出的明華園戲劇總團、紙風車劇團與亦宛然掌中劇團,本來就對下鄉演出很有經驗,透過台塑的加持,至今在全台總計演出209場,共有17萬人次觀賞,不斷將藝術送往各地,成績斐然。



◆ 來照皇帝的鏡子
http://udn.com/news/story/7043/811164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4-02

世人總以為鏡子屬於女人。其實,清朝康熙和乾隆皇帝都愛照鏡子,鏡子在他們手上發展出全新風貌。故宮即起推出「皇帝的鏡子:清宮鏡鑑文化與典藏」特展,展出清宮珍藏的各式鏡子,也「照」出古代皇帝不為人知一面。

故宮院長馮明珠院長表示,故宮博物院所藏銅鏡約400面,30年前曾舉辦過大型的特展,並出版「故宮銅鏡特展圖錄」,此次特展由器物處助理研究員吳曉筠選出700面鏡子,以嚴謹考據和人文關懷,解析古鏡背後的時代意義。

古代,鏡子是人類重要的美容工具,宋徽宗在位期間,整理宮廷古銅器,將112面漢唐銅鏡收入古器圖譜「宣和博古圖」中,開啟皇室記錄整理鏡子的例子。

明末清初,歐洲水銀玻璃鏡輸入中國,為照容帶來全新體驗。康熙在位期間設玻璃廠,中國已能生產玻璃照容鏡,並運用牙雕、玉雕、銅作、木作等工藝,製作鏡框。玻璃鏡在清代中晚期普及,取代銅鏡主流地位。

乾隆皇帝更是鏡子愛好者,他將宮中所藏漢代至明代銅鏡分四類,收入「西清四鑑」圖譜,更進一步將各書所錄之古鏡,珍藏於與圖譜同名之書冊匣,成為殿堂陳設,創造出獨樹一幟的古鏡收儲設計。

fsj 提到...

讓演員被看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300078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03日 汪宜儒/台北報導

從英國學成歸國5年,表演工作者陳家逵活躍於劇場與影視圈,邀演不斷,他卻同時觀察到「台灣的演員都不被好好使用,而台灣的戲也都沒有台灣的個性,缺乏真實的生活感,演員的表現重覆而刻板。」

為此,他決心成立「說話的狗表演平台」,尋找台灣的魅力演員,讓演員的演出回歸真實純粹,「好好地被看見。」

畢業於北藝大劇場戲劇研究所、英國倫敦中央聖馬丁影像表演的陳家逵,對於演員工作的形容很有意思,「演員是高級的騙術,要讓觀眾相信台上所發生的一切,要在演出的時間裡製造幻覺。」

他認為台灣演員的表演太重視真實情感的堆疊,卻未必有好的表現技巧,加上未必所有導演都能與演員以正確方式溝通,讓他不斷去思考改變的可能。

過去曾多次與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合作的陳家逵,在李國修逝世、屏風熄燈後,感觸很深,「國修老師堅持原創劇本的精神讓人尊敬,而每一個到屏風演出的演員都可以接受屏風演出訓練的美意,也讓人敬佩。我希望自己也能為台灣的表演環境做一點事,想了很久後,我決定開創一個平台,讓演員被看見,同時分享我從英國學回來的YAT’S BOOK訓練體系。」

陳家逵解釋,這套訓練體系是根據德國現代舞之父拉邦(Rudolf Laban)所發展出的運動心理學,經由演員與導演不斷驗證與實踐後,找到表演者外在動作如何與內心狀態找到通道的一種表演訓練工作,與傳統寫實戲劇教育中強調「由內而外」的方式大不相同,「是由外在動作建構內心情感流動。」

在創團作《他的缺席,我的SOLO》中,陳家逵與5位年輕演員透過這套訓練法發展出5段獨角戲,內容源自演員自身故事,由陳家逵執導。在很不傳統的思劇場空間中,演員在沙發、桌前、窗邊各自帶著觀眾進入生命中的某一個記憶片段,「因為是獨角戲,每一個細節都需要專注,否則幻象就會被打破,加上是近距離的觀賞,觀眾的體驗感受或許更像偷窺,更能思考演員的存在、表演的意義。」

《他的缺席,我的SOLO》將於4月3日至5日在大稻埕思劇場演出。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梅岡城再掀疑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3000673-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03日 ⊙鍾芳玲/文

今年初西方最震撼的藝文新聞,莫過於以《梅岡城故事》(To Kill a Mockingbird)一書成名的美國女作家哈波.李(Harper Lee),在沉寂半個多世紀後,7月14日將出版「續集」《去設守望者》(Go Set a Watchman,書名取材自她所推崇的《詹姆士王欽定本聖經》以賽亞書第二十一章第六節「主對我如此說:『你去,設立一位守望者,讓他報告所見之事』」,以下簡稱《守望者》),敘述綽號思考特(Scout)的成年女性回鄉探望律師父親阿提克司.芬鵸(Atticus Finch)的故事。更勁爆的是,新聞稿表示此書才是她完成的第一本著作,因為當初她的編輯看完原稿後,建議她以思考特兒時經歷重寫,也因此才有了《梅岡城故事》一書....

....有些人擔心《守望者》若品質不佳,出版將有損哈波.李的盛名與聲譽,以致「晚節不保」,毀了她在世人心中的完美形象。身為她的讀者,我以為《守望者》若寫得差,既不會改變《梅岡城故事》已成經典之事實,也無損我對她的敬意,畢竟這是她最早完成之作,我們能跟隨作家的創作軌跡,也算幸運。另外,說不定那時的編輯看走眼,我們讀了書後,發現竟然「寫得還不錯」,正如她在新聞稿中提到早年寫完時所感,如此豈非讀者之福氣、文壇之美事,再創一則傳奇?更重要的,我一直覺得《梅岡城故事》的結尾有伏筆,到底巴布.喲哦(Bob Ewell)是怎麼死的?到底他身上那把刀是誰的?警長手上那把刀又是誰的?眼見警長把案子草草了結,守法的阿提克司內心真的能平靜?還有,我很想知道二十年後的思考特是什麼樣子,就讓我們靜待7月14日新書來臨。

※ 全文詳見原站。



◆ 我的隱藏版 席德進畫認同矛盾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3000784-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03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現代人愛自拍,拍下美美或搞怪照片,在社群網站上與人分享,但拍出來的照片就是真正的自己嗎?兒童節前夕,國立台灣美術館推出教育展「我的隱藏版:自畫像」,從席德進、劉其偉等台灣藝術家的作品,看到在傳統的肖像畫、自拍照之外,還有其他認識自己、表達自己的幾種方式。

策畫人吳麗娟表示,「藝術家自畫像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表達『我是誰?』這個既微小又博大的問題。」

如這次展出席德進的兩幅《自畫像》,年代分別是1963、1972年,前者只見穿著內褲的男體,臉部少了五官,半掩的門扉寫著「NO」,「顯示當時他對自我認同的矛盾」,10年後畫的另一幅《自畫像》,席德進已是眼神堅定的面對自我。老頑童劉其偉的《小丑人物》、《老師退休》和《我的飯碗》等「自畫像」系列維持詼諧幽默的自嘲風格,令人莞爾。廖堉安的鳥人自畫像、模擬軟體動物等呈現藝術家工作時的樣態。

劉文瑄的複合媒材作品《我是劉米亞》源自一個夢想,劉文瑄留學時在古根漢美術館當售票員,每天看著不同國家的旅客買票進入藝術殿堂,她想像自己的作品有朝一日也能在此展出,於是她向古根漢提出一項計畫,在1萬2000張空白門票上寫著「我是劉米亞」,加以對折後排成同心圓,變成一組裝置作品。

吳麗娟指出,小朋友玩扭蛋都想得到已知之外的隱藏版,那才是驚奇,「和隱藏版一樣,每個人都不只是鏡子裡看到、或表現出來的而已,還有其他『隱藏』的面貌可以挖掘。」

除了國美館,台北市立美術館4月3日至5日在兒藝中心舉辦「兒童節派對」,舉辦「家庭號畫畫工作坊」、「跳舞的音符自由創作活動」、「克利的音樂派對」、「藝術電影院」等親子活動,部分活動是和愛樂電台共同企畫,四重奏現場表演喬普林的《娛樂者》、安德森《切分音時鐘》、貝多芬《給愛麗絲》等名曲,透過撥奏、斷奏、泛音等演奏技巧,體驗克利作品中的色彩和節奏等元素,所有活動民眾可免費入場,免預約即可參加。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追憶韓良露 作家齊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3000787-260115

作家韓良露上月初因子宮肉癌病逝,昨(2日)她的丈夫、台藝大傳播學院院長朱全斌、妹妹韓良憶為她舉辦追思茶會,包括作家舒國治、楊澤、詹宏志等友人均出席。

朱全斌難掩悲傷表示:「生病時她曾告訴我,住院3天學到的比讀3千本書還多;對我來說,她離世一個月來,我所經歷到的情緒比看了3百部悲劇電影還要多。」朱全斌說:「韓良露讓我們知道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如果她在現場,會看到丈夫和妹妹都站穩了。」

* 朱全斌:請在雲端對我微笑—獻給韓良露
http://udn.com/news/story/7043/812443

淵博大器的韓良露驟然離世,令人無比遺憾! 今日聯合報獨家刊出,懂她、惜她的伴侶與至交,對她的回憶與感念。帶讀者重溫她的爽朗溫暖,也紀念這位快意一生的美食文學家與生活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