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2

教育的目的?

◆ 叛逆少年愛上果雕 闖出一片天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4073

自由 2015-10-16

〔記者蔡宗勳/民雄報導〕吳鳳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大二生辜舜瑋曾是叛逆少年,高職接受老師杜孟家啟蒙後,愛上果雕各種特殊技法,連兩年贏得果雕技能競賽暨國際交流競賽銅牌獎,已小有名氣,從低成就生躍進為充滿自信的明日之星。

家住高雄的辜舜瑋因與父母溝通不良,國中時代就出現抽菸、喝酒、與老師吵架等偏差行為,是輔導室常客,所幸就讀立志工商時碰到恩師杜孟家,啟發他對餐飲與蔬果雕刻的興趣,比賽時迭有佳績,行為也獲得導正。

杜孟家說,辜舜瑋靠著過人毅力,別人一次完成,他可能要鍊二到三次,甚至更多次,不斷從失敗中汲取經驗,練就一身好功夫,去年以技優生的資格升學吳鳳科大餐旅管理系。

辜舜瑋去年以新鮮人之姿,參加新北市府舉辦的果雕技能競賽暨國際交流競賽,就在眾多國際好手中奪得第三名,今年再度參賽,在沈重壓力下,沒能充分發揮實力,名次仍第三。

靠著多次比賽的優異表現,辜舜瑋聲名遠播,有業者慕名下訂單,其作品出現在神明誕辰祭典、婚宴;二十歲的他發下豪語,有朝一日要在國際賽奪金為台灣爭光,早日賺錢讓父母享清福,彌補年少時的無知。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天兵學生來參訪 業界很抓狂
http://udn.com/news/story/7269/1252974

「我們想去參訪?請排時間」、「只要幫我們在大廳或飯店內拍照即可」…大學鼓勵學生先跟職場接軌,安排參訪和實習,但近來業界頻遇到「天兵學生」;有飯店公關反映,曾有學生直接寄報告題目要求給答案,還有學生要求參訪,卻連學校、科系或姓名都沒說,當飯店告知住房客滿不能參訪,學生竟說「幫我們在大廳拍照就好」,讓人傻眼。

....圓山飯店公關經理陳愷璜指出,部分大學生說話的語氣與態度常過度直接不修飾,她就曾接到學生電話,對方沒有說明學校、系名,開口就說「我們想去參觀,請你們安排。」但參觀有一定程序,不可能一通電話就同意讓學生參觀,必須由學校書面或傳真申請。

還有飯店公關曾在官網上收到學生參訪要求,對方直接寫明參觀日期,卻沒說要參訪什麼,只好委婉拒絕;一名飯店公關私下表示,學生大都在特定時間例如交期中作業時提出參訪需求,她曾因住房客滿而告知學生不適合參訪,不料學生卻直接說:「只要幫我們在大廳或飯店內拍照即可。」

* 香田國小割稻 台北孩子參一腳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252093

彰化縣二林鎮香田國小有一塊生態田,師生種植越光米,昨天收割,台北市延平國小40名師生特地南下,2校學生一起揮動鐮刀體驗農人辛勞,最後也一起享用割稻飯。

香田國小學生種稻已是傳統,低年級已經會插秧、收割,延平國小六年級學生則第一次走進田裡拿鐮刀割稻子,覺得新奇又有趣,也發現農夫好辛苦。

....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發展學系副教授王淑美也帶學生參與。她說許多學生在都市成長,即使就讀農業相關學院,也很少有機會能走入田間,這次特地帶學生南下體驗收割活動,有助於學生未來對農業推廣的看法。

香田國小的學生下周也將至台北延平國小交流。校長黃至賢說,相信這樣的城鄉交流,能讓2校的學生都開拓視野,「學習到的東西會比課本內容更多」。



◆ 音樂課教流行樂 也需專業師資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252330

聯合報 陳啟濃/國中校長(投縣水里)2015-10-16

流行音樂成為國小教材,這是好事,畢竟音樂是給人快樂,讓人接近庶民生活。然而,師資是一大問題;音樂是一門專業,如果音樂課也成為老師的配課,老師放放流行歌讓學生聽,歌詞歌譜都沒有任何說明,這不像音樂課。

偏遠小學校,限於教師員額,有的學校沒有專業的音樂老師。教育部雖有藝文深耕計畫,讓偏鄉小校申請經費,但往往路途遙遠,經費有限,聘不到專業音樂教師。

以前的師專生,是用通才培育,畢業到國小擔任老師,樣樣通樣樣不專精。然而,對於國小的音樂課程,教學能力倒是綽綽有餘。然而現行國小老師培育過程,分科明確,小學校能來個音樂老師,那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既然不可能每所學校都有音樂老師,音樂又離不開生活,對生活情趣與素養都很重要。

校與校共聘教師,是音樂教育的可行方式。學生有權利接受專業的音樂老師指導,這是教育機會均等卑微的請求!



◆ 救高教 不需要表面功夫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254575

聯合報 翁履中/紐約州大科特藍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美國紐約)2015-10-17

教育部研判,未來五到十年台灣高等教育將出現師資不足,最近提出學術菁英培育計畫,希望透過補助方式,讓本土博士有海外經驗,為高等教育培養出優秀師資。不過,這計畫只是再次顯示政府對高教發展,抱持「治標不顧根本」態度。

以筆者在美國的經驗來說,博士班至少需要四年到六年,甚至更長時間來完成。前兩到三年屬修課階段,此期間,博士生根據自己的主修領域修習必要的課程,接著需要通過根據個人主修及副修領域所設計的博士資格考,才得以取得博士候選的資格,正式開始撰寫博士論文。

教育部計畫,讓台灣學生到美國「體驗」兩年,不論是跳過美國博士班最繁重的前兩年課業要求,或是省下後兩年與指導教授對博士論文密集討論的腦力激盪過程,這樣設計出的所謂菁英學術博士班,與國外名校的博士畢業生所受到的訓練,可以說是完全無法相比。

這個計畫的可行性,其實相當高。因為從國外名校的角度來說,有學生願意出錢「帶槍投靠」,讓系上能夠有多餘的研究助手,卻又不花分文,大多數學校都相當樂見。

筆者在美讀博士班期間,曾經接待過土耳其政府補助到美國念書的博士生,實際觀察發現,國外大學對這樣的學生往往相當「友善」。友善到不論這樣的學生要不要上課,願不願意參與討論,都抱持開放的態度,因為這樣的學生,說穿了就只是繳錢來參觀的過客!

或許這樣的觀察不夠全面,但是,誰能保證我們的博士生,在美國交流期間的收穫?誰又確定這樣的補助不是砸錢在水裡,被國外的學校當作冤大頭呢?與其開設這樣的博士班,不如增加公費博士名額,讓台灣的學子真正的獲得國外名校的完整學術訓練。

但這些擔憂都是次要的,因為真正重要的是,政府和台灣社會對高等教育的態度,就是只在乎「表面功夫」是否做足,所以這樣的規畫也不算太出乎意料。簡單來說,所謂的學術菁英博士班,不過是想要讓本土博士班看起來不這麼Local,讓台灣自己培養出的博士生,在學術履歷上加上兩年名校經驗。這個好處正好符合了「表面功夫」所需要的,對於實際的學術發展能有多大助益,實在令人懷疑。

台灣不是沒有人才,而是沒有好的制度讓人才得以發揮,所以才看到博士去賣雞排。國立大學大都不願採用本土博士,因為擔心本土博士沒有海外經驗所以學術能力不足,但是卻忘了如果他們學術能力被懷疑,最該負責的應該是教育博士生的大學本身。

新加坡國立大學所產出的博士,被認為是具有國際水準;日本、南韓等國的博士生,就算英文不好,也沒人懷疑他們的能力,為什麼我們的大學不願意用本土培養的人才?現在還要想辦法幫忙鍍金,擦脂抹粉讓他們看起來更像受過海外學術訓練的菁英?

如果真感覺到高教師資出現斷層,不用搞這麼多浪費錢的計畫,稍微改變現行的大學教師退休辦法,和大學評鑑方式,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改變退休制度,讓師資的空缺能夠流動,而改變評鑑方式就能促使現有的大學,產生研究型和教學型導向的不同區隔。讓菁英學術人才在研究型大學,能減少教學負擔,而有更多時間和資源進行研究;同時,讓教學型大學的教師,沒有論文壓力,專心負責更多的教育工作。

在分工清楚制度下,台灣的高教工作者們在教學和研究上,才能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 相關報導:

* 不愛小學 10歲童大學「蹭課」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52839

在南京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課堂裡,經常會出現一個背著小書包的神秘小朋友,他淡定地落座後,便掏出筆記本和筆,瞪大眼睛聆聽。高數三、線性代數、大學物理、宏觀經濟學、飛機安全性設計及外語課都被他「亂入」。上完課,這個十歲小朋友還會找個自習室溫習。小朋友名叫逗逗,目前暫停小學課程到大學來旁聽。

....張夏所在的班級是南航的培優班,算是南航的精英學院,一個十歲的小朋友來旁聽課程,讓大學生們虐心不已。

為自己學習
他們跟你想的不一樣
人口問題的衝擊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百歲翁趙慕鶴 清大修中文所博士課
http://udn.com/news/story/3/1258659

聯合報 記者李青霖╱即時報導 2015-10-19

105歲老翁趙慕鶴這學期開始在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班先修,每周一選讀蔡英俊教授的「中國文學史」,校方也安排他上吳泉源教授在EMBA開的「科技與社會」。

「在家閒閒沒事,也是讀書,不如到學校來」,他說,戴著鴉舌帽、背書凹,拄著杖,今天下午趙慕鶴在清華特助專車送人社院後,一個人搭電梯進教室,等老師上課。

趙慕鶴37歲從大陸逃難,40歲來台任職高雄師大,66歲退休後擔任志工,75歲當背包客旅歐,91歲高雄空大畢業,98歲南華大學哲學所碩士班畢業,好學不倦。

去年他為清大辦鳥蟲體書法義賣募得百萬元,捐清大「旭日獎學金」幫清寒學子,名列清華百人會員,校長賀陳弘鼓勵他考博士班,他說,「怎考得上?」清大於是安排他先修。

就像他在南華讀哲學所一樣,他「不遲到、不早退、不缺課」,老師進來一定起立敬禮謝師,上課也勤做筆記。

蔡英俊說,這麼老的學生像位智者在教室,「壓力很大」,因為他人生智慧「超出我們很多」,與大學生對談時,講話要更謹慎,上課聲量也會放大。

學生說,班上來一名長者原本以為是教授,開課才知是同學,「他年齡大我五倍還這麼認真,令人佩服」,也學生稱讚他活到老學到老,真是好典範。

※ 相關報導:

* 學竹編4年 75歲出師分享創作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255821

苗栗縣頭份市濫坑社區傳承傳統技藝,去年開設竹編課程,70多歲才開始學藝的徐松岳也「出師」投入教學,昨天跟著其他師生展現精緻創作,竹籃、竹簍及竹編包包等作品亮相,質感不俗。

濫坑里長黎運龍說,濫坑社區活動中心在高鐵橋附近,原本狹小陰暗,改建後空間變得寬敞明亮,很適合聚會和上課,社區發展協會去年開辦竹編技藝課程,吸引里民學習手工藝,每周六上課,昨天20多人齊聚社區活動中心,大家埋頭削竹片、玩竹編,活動力十足,從事花藝的許香國每周從台北南下,跟著同好學竹編技藝,熟能生巧展現好手藝。



◆ 奇葩作業!霧霾天數星星 家長:逼孩子撒謊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255465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17日電 2015-10-18

民眾最近在網路分享「陪太子攻書」心得,貼出學校給孩子的「奇葩作業」,有家長抱怨,學校竟然要求學生數星星,只是「霧霾天怎麼數?根本是逼人說謊。」

華西都市報報導,不少父母紛紛吐槽學校給的作業。一名李姓家長說,女兒小學五年級時,有段時間連續霧霾天,老師卻要他們回家數星星,還要認出北斗七星。

李姓家長抱怨,成都雲層厚,有星星的日子本來就少,還要求是北斗七星,這不是為難人嗎?李先生說,這份作業孩子後來沒有完成,「真的不想讓孩子這麼小就弄虛作假,所以我們就實事求是沒有做。」

另一名讀者周女士表示,之前小學三年級的女兒交過科技小論文、藝術小論文,自己只好到網路上下載,並且複製貼上。

周女士笑說,大家都心知肚明是大人做的,但是又不能做得太成熟,還要把握好孩子的尺度,簡直比當年完成畢業論文還糾結。

周女士認為,別人也都是爸媽寫的,讓孩子自己寫的話,分數肯定不高。



◆ 專家:直升機父母 毀了孩子
http://udn.com/news/story/7272/1256646

世界日報 編譯黃秀媛/綜合17日電 2015-10-19

父母干預子女生活的情況似乎愈來愈嚴重。他們每天跟孩子通好幾次電話,孩子碰到任何問題立刻趕到學校,擔任美國史丹福大學新生院長十年的茱莉‧利斯科特─海姆斯說,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這些新生成績非常好,非常聰明,各種紀錄完美無瑕,可是沒有能力照顧自己的人愈來愈多。

「華盛頓郵報」報導說,這種情況使她相信富裕階層父母太努力想確保孩子成功,也太亟於保護孩子免於失望、失敗和碰到任何艱苦困難,結果毀了一整代的孩子。

利斯科特─海姆斯在她的著作「如何養育成年人:擺脫對子女照顧過度陷阱」中說,這種「過度協助」或許能幫孩子為申請大學呈現漂亮的成績,卻剝奪了他們認識自己,以及學習為人處事之道的機會,使他們得不到建立生活所需的技能、意志和個性。

利斯科特─海姆斯指出,許多統計資料顯示愈來愈多美國年輕人出現沮喪以及其他心理和情緒問題。她居住的加州帕洛奧圖,過去一年就接連有人自殺,促使民眾檢討父母應如何消減年輕人面對的壓力。

她強調直升機父母使自己和孩子日子都很難過。她說,父母的職責就是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讓孩子有能力照顧自己。

父母應如何協助子女獨立自主?她主張教他們現實生活所需技能,並讓他們有足夠空間自己練習這些技能。要孩子協助做家事就是很好的訓練,因為做家事能夠建立責任感,並獲得生活技巧和工作倫理。

父母也必須知道,他們即使想盡辦法讓孩子進入史丹福或哈佛等名校,孩子經常也會留下激烈的入學競爭造成的創傷。她說:「他們被壓得喘不過氣,暴躁易怒,未老先衰。」



◆ 美學者:直升機父母正摧毀下一代
http://udn.com/news/story/5/1259138

台灣醒報 記者黃譯萱╱台北報導 2015-10-19

「別再幫孩子做功課了!」史丹佛前教務長茱莉‧利卡漢姆斯說。台灣近年教改以減輕升學壓力為目標,但實施至今成效有限,許多專家認為關鍵在於父母態度。而美國也面臨相同問題,茱莉指出,數據顯示年輕世代的罹患心智疾病的比例正在升高,指出許多愛管閒事的「直升機父母」正在「摧毀年輕一代」。

「直升機父母」一詞形容父母不斷在孩子上空盤旋,給予孩子過度保護和照顧,但茱莉指出,過度保護會讓孩子失去面對真實生活的應變能力。她觀察,在父母的嚴加要求下,史丹佛每年錄取的的新鮮人的履歷一屆比一屆更完美,但卻越來越缺乏自我照顧的能力。

茱莉在最近出的新書《如何教育大人》中指出,年輕世代罹患憂鬱症及其他心智疾病的比例正在增高,她認為這跟父母過度照護及要求有關,「直升機父母正在讓自己和孩子都受苦。」

茱莉建議父母透過以下幾個點檢查自己是否有「直升機父母」的傾向,包括「常用『我們』和孩子說話」,因為這代表父母已把孩子的事都當成自己的事。另外如果你發現自己常向孩子的老師、教務長或教練抱怨,也表示你可能過度干涉孩子的生活。茱莉指出,過度為孩子發聲,會讓孩子失去學習處理衝突的能力。

最後,「別再幫孩子做功課了!」茱莉表示,幫孩子做作業是「直升機父母」的標準特徵,而她對這個舉動的評論很簡單,「夠了!」

身為名校史丹佛的前任教務長,茱莉也希望父母用另外一種角度看待「好學校」,指出好的學習經驗未必一定要在公認的名校才能獲得。此外,她也為年輕人請命說,父母應該正視年輕孩子在激烈升學競爭中留下的「傷疤」,「他們都快窒息了,心智上非常脆弱,也失去了他們年紀該有的活力。」

fsj 提到...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 問世將屆滿百年
http://udn.com/news/story/5/1261985

中央社 華盛頓20日綜合外電報導 2015-10-20

德國天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發表廣義相對論即將屆滿100週年,儘管許多專家嘗試找出這項理論的缺陷,愛因斯坦的革命性假說仍禁得起時間考驗。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科技與社會史教授凱薩(David Kaiser)說:「愛因斯坦改變了我們思考時空等最基本概念的方式,拓展了我們對宇宙的眼界。」

愛因斯坦1915年11月25日在普魯士科學院(P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提出廣義相對論;他晚年任職美國東北部的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

這項理論1916年3月發表在德國「物理學年鑑」(Annalen der Physik)。

廣義相對論是史上最具革命性的主張,是英國科學家牛頓(Sir Isaac Newton)於1687年提出萬有引力定律後的大躍進。

科維里宇宙物理研究所(Kavli Institute for Cosmological Physics)所長特納(Michael Turner)說,愛因斯坦認為,「時間和空間並非如他人所認為是固定不動,而是有彈性、動態的現象,就像宇宙其他演化過程」。

特納說:「因此時空會彎曲,這為我們提供觀察重力的全新方式。」

愛因斯坦1905年提出的狹義相對論沒有探討重力,而是敘述空間和時間的關係。他在這項理論中提出真空中光速不變。

愛因斯坦還提出著名的公式E=MC2,即能量等於質量乘以真空光速之平方。換句話說,質量與能量相同,只不過形式不同。



◆ 珠算美少女 鐘恩柔蟬聯3屆十傑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0000533-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0日 王瑄琪/嘉縣報導

剛從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畢業的鐘恩柔,5歲學珠算不到1年就拿下雲嘉南區第一名,老師發現比獎盃還要矮小的她具天賦,用心栽培,從此鐘恩柔手不離習題,保持優異運算精準度,已將整副算盤植入腦海的她,連續3年打敗北部強手,蟬聯全國珠算十傑冠軍。

鐘恩柔5歲跟隨姑姑學珠算,本來只是練個興趣,沒想到第一次出賽大同盃就抱回冠軍獎座,珠算班老師訝異之下極盡心力栽培,鐘受到得獎鼓勵,此後吃飯、睡覺外,多數時間都在挑戰自我,心算路上一帆風順的她直到小學四年級盪鞦韆撞傷四肢和腦部,遭逢未有的撞牆期,面臨是否深造抉擇。

低潮之際,爸媽只告訴她「不論選擇如何,態度都要正確不能消極!」小小年紀的鐘恩柔一面復健一面練習題,就這樣出關又躍級,六年級後不再固定到珠算班,靠自律維持實力,練就腦中有虛擬算盤能力,帶筆就出賽。

就讀大林國中、嘉義女中期間,她不斷參加最具指標性的台灣省商業會珠算比賽,10年累積實力。孝順的她面臨父親車禍重傷,陪伴雙親之餘仍苦練不輟,終於在3年前打敗群雄掄元,甚至代表台灣赴大陸抱回一等獎,「名列第一就把自己當勁敵超越」,她的樂觀進取令鎮長讚賞。(中國時報)



◆ 時論-偏重英聽 後遺症浮現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0000452-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0日 廖咸浩

大考中心研議明年開放高二生報考高中英聽測驗,再次引起各界諸多討論。根據大考中心表示,放寬報考資格係為了給高中生更多應考機會,且有助於分散高三的考試壓力。然而,在大考英聽繼續發展之前,我們應該先徹底檢討當前的大考英聽政策。目前這個政策造成了下列幾個重大的問題:

一、高中英聽測驗單獨列為大學入學考科,各學科評量比重嚴重失衡。綜觀亞洲鄰近各國和台灣英語教育情境類似─即以「英語為外語」的國家,包括日、韓、中國大陸等,其大學入學考試中也都包含英聽測驗。但不同的是,這些國家的高中英聽測驗均不是獨立施測的入學考試科目,而僅為英語科的一部分:例如中、日的英聽成績僅占英語測驗總分的20%,韓國的聽力題目略多,也僅占英語試題總數約三分之一。反觀台灣的高中英聽卻是獨立科目。一個大學入學用的學力測驗,英語竟獨占兩科,已經賦予英語不成比例的權重,難道英語比國文或數學更重要嗎?

二、成為入學門檻,扼殺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及大學多元取才的彈性。雖然目前全台只有100多科系將高中英聽成績列為錄取門檻,卻已造成幾乎所有高三生報考。英聽若只是參考用,就沒必要以國家之力來舉辦。若不僅是參考用,便隱含了政策鼓勵的意思,未來必然會有更多的學校趕時髦或體上意跟進列為門檻,以英語聽力作為大學入學門檻,不但對具有不同天分的考生極不公平,更是全球前所未聞的國家政策。台大、交大等頂尖大學決定不採計英聽成績,可謂具指標性意義。

三、過度強調英語聽力,不利聽、說、讀、寫能力均衡發展。英聽成績列為大學入學門檻在意義上,其實已凸顯單項聽力測驗之重要性更甚於入學英語測驗中所測試的閱讀及寫作能力,又造成英語四項能力內部評量比重嚴重失衡。近年來國內英語教育向下扎根,台灣學生的英語聽力已有大幅進步,不論就「全民英檢」、雅思(IELTS)或托福(TOEFL)觀之,都是如此。如果大學入學考試繼續偏重英語聽力,甚而開放高二生報考,此舉不僅將導致閱讀、寫作等其他能力更早遭到忽視,也會加深國內教育M化的危機,絕對無益於台灣整體英文能力的提升。

英聽能力是否要再繼續以國家之力予以加強?要加強到什麼地步?作為一種國家政策(而非個人選擇),必須考慮到個人全面競爭力(不只是英語能力)及整體社會的福祉(不只是英語好的人才)。筆者認為,高中英聽測驗作為獨立考科、列為入學門檻的做法之全面檢討,已刻不容緩。希望教育當局、主管大學入學相關之決策者能採取更宏觀的視角,並借鏡亞洲鄰國的經驗與趨勢,重新思考高中英聽測驗的定位,及其對教育、國家社會長期發展的影響。(作者為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中國時報)

fsj 提到...

12年國教…中段生焦慮 後段生放棄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262225

聯合報 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新竹市)2015-10-21

根據師大心測中心的研究,十二年國教的結果對於前段班學生沒有什麼影響,中段班學生的壓力最高,而後段班學生的壓力減低。令我訝異的是,這個結果還要經過心理焦慮反應、認知及行為反應和社會期待及社會比較知覺的三向度分析才能得到。其實十二年國教一上路,大家就知道這是必然的結果。

對於前段班的學生,反正怎麼考他都不怕,因為他們是聰明的孩子。中段班的學生就辛苦了,在過去,每一門課的分數從一百分到O分,如果考八十分和考七十九分,只差一分,所以也無所謂。現在不同了,考八十分也許是A,七十九分可能就是B了。A是六分,B是四分,這對於學生來講,其實是天差地別,當然學生會緊張。何況中段班的學生之中,有些同學還害怕另一個極端,那就是一不小心變成C,只有二分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填志願要倒扣,在過去是沒有這種現象的。現在對於中段班學生來講,他該如何巧妙地填志願變成一大問題,如果志願太高,就可能被扣分扣得一敗塗地,填得太低又會心有不甘。所以十二年國教當然會對絕大多數的中段班學生造成焦慮。

最嚴重的,恐怕是後段班學生壓力減少了。在過去,後段班學生心知肚明他不可能進建中,可是只要他在學校裡很用功,在偏鄉小學裡是前幾名,多半可以經由免試升學進入社區高中職。所以有很多學生雖然不是很聰明的,他們會在學校裡努力用功。

現在免試升學被取消了,同學們一定要參加會考,而且教育部長也宣布會考的題目要比基測難,所以每次會考的結果,英文和數學都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拿到C。要知道,考卅分也可能拿到C,考O分也是拿到C,對很多的學生來說,他不論怎麼樣用功,大概都會拿到C。偏鄉學校有多達七十%的學生英文和數學拿到C,久而久之,這些偏鄉的學生發現他唸不唸書反正都拿到C,當然壓力就減輕了。這還要研究嗎?

十二年國教實在應該要改革了,如果這樣下去,大多數的國中生是生活在不安之中,因為他們是中段班學生。說實話,很多這種學生也對政府失去了信心,家長也對政府失去了信心,認為本來好好的制度改來改去,改成這個樣子,也完全不能夠了解為什麼政府要做這種事情。

對於後段班學生,雖然說壓力減輕了,可是他們所得到的羞辱其實是相當嚴重的,很多高中被迫要接受眾多拿C的學生。

我一再建議會考題目不要太難,只要少數的難題就足以選拔菁英分子。大多數的題目應該是基本題,這些基本題也不妨有一些難易之分,但總不能夠使得全國三分之一的學生被貼上標籤,說是英數不及格。這種想法,教育部可以很快地做一個模擬,看看是否能夠達到選拔菁英分子,而又使得後段班學生有一些基本的分數,讓他們不至於完全喪失信心。這應該是很容易的事,希望不要再去做研究了。

※ 相關報導:

* 全運會/風浪板南市奪銀 國三女打敗大三生
http://udn.com/news/story/7005/1262149

全國運動會正在高雄熱烈較勁,昨晚再摘下保齡球兩面金牌,累計20金、22銀、17銅。其中海上競賽項目,勇奪2金4銀2銅,安平國中國三學生汪芷綾挑戰大人,獲得女子組風浪板亞軍,也是最年輕得牌選手。

汪芷綾與就讀台南海事二年級的胞兄汪廷聿,分別參加風浪板RS:ONE型、RS:X型,均以些微差距贏得銀牌,汪廷聿面對的是奧運選手張浩,汪芷綾則挑戰大三的選手,能奪銀相當不易。



◆ 台師大成立菁英書院 邀大師開講
http://udn.com/news/story/9/1262903

聯合晚報 記者王彩鸝╱即時報導 2015-10-21

台灣師範大學今年9月成立菁英書院,今天上午舉辦第一屆始業式,首屆有38名學生入選,未來三年將邀「共寢、共食、共學」,也有機會上馬雲等人的課。

台師大學務長張少熙表示, 菁英書院仿照歐美大學「學院式」教育精神,特色是「集中住宿、導師關懷、大師對談」,招收各系一、二年級,英文中級以上或有第二外語能力,或曾參加國際奧林匹亞等國際競賽得獎的學生。第一屆有38位學生參加,目標是招收200位學生。

張少熙表示,國家需要菁英教育,菁英書院希望培育具有「激發能力、領導能力、創新能力、團隊能力、關懷能力」的菁英領袖人才,學習包括主題小組討論、領導課程與實踐、大師講座與對談。主題小組討論由博士生帶領大學生,深度學習、激發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

書院學員第二、三年需修習領導之相關課程,另外每學期辦理「高桌晚宴」,學員藉由餐敘活動,除學習社交相關禮儀,並邀請大師演講或對談,獲台師大名譽博士學位的馬雲也在邀請之列;另有小型書院講座,邀請各行業傑出人士分享經營、創新等實作經驗。

※ 相關報導:

* 不滿校方要求審稿 「建中青年」宣布脫離校刊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63376

台北市建國中學刊物《建中青年》,有兩名校刊記者先前為了採訪「解放乳頭」運動專題,遠赴冰島訪問發起人及議員,讓外界大讚。不過《建中青年》卻在昨日宣布,將脫離學校,獨立發行刊物!

《建中青年》昨日於臉書專頁上表示,從97期開始建中就不再審查校刊內容,不過141期時學務處卻要求審稿,《建中青年》為了落實編輯自主,「故不再以該校校刊名義出版。」



◆ 唐獎影響力與日俱增 德媒體大篇幅介紹
http://udn.com/news/story/5/1263336

中央社 台北21日電 2015-10-21

在德國極具號召力、每期擁有200萬以上讀者的「DIE ZEIT」德國時代週報,特別在10月初大篇幅介紹唐獎。

隨著2015年諾貝爾獎得主全數出爐,唐獎也即將在2016年舉辦第二屆的頒獎典禮,不同於諾貝爾獎領域,唐獎的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法治四大獎項,皆為21世紀大家最重視的問題,影響力與日俱增,備受全世界矚目。

「DIE ZEIT」德國時代週報把諾貝爾獎之外,世界上其他與諾貝爾獎同等級的獎項一一分類介紹,「DIEZEIT」形容唐獎為:來自臺灣,每兩年頒發四個獎項,分別為漢學、生技醫藥、法治、永續發展獎,在全世界的重要獎項圖表中極為醒目。

去年曾入圍唐獎獎章設計競賽國際十大設計師,在國際設計界享有盛名的德國設計大師梅克斯(GunterWermekes),看到這篇報導後,更盛讚「唐獎在世界上已經愈來愈受到重視,也愈來愈重要了!尤其是在德國」。

其實,不只「DIE ZEIT」德國時代週報注意到了唐獎,大篇幅介紹唐獎,正因為唐獎愈來愈受國際重視,來自世界各國,唐獎第二屆的提名推薦名單,各獎項的推薦數量都大幅成長了25%至50%,尤其來自德國的提名數量更是爆增,且有更多元的參與,全世界各國、各地區都有傑出人士被推薦,更加突顯了唐獎備受專業領域的肯定。

唐獎持續努力,除了唐獎首屆法治得獎人奧比‧薩克思將於11月18日出席在維也納舉辦的TWAS世界科學院大會,並以「The Grootboom dilemma – sustainabledevelopment and overcoming poverty永續發展與消減貧窮」為題,發表開幕唐獎專題演說。

在永續發展議題上,唐獎不只關心2015年9月聯合國「永續發展特別高峰會」,通過聯合國未來15年以終結極度貧窮、改善衛生與教育、對抗氣候變遷、以及促進社會和平的新目標;更將於11月底,和唐獎首屆永續發展得獎人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夫人一同出席在巴黎召開的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1),向世界發聲!唐獎,是世界的唐獎。

fsj 提到...

「去菁英」教育怎贏韓 台灣為何從蕭邦大賽消失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264598

聯合報 朱立安/大學教師(嘉義市) 2015-10-22

五年一度的音樂界盛事「國際蕭邦鋼琴大賽」結束,早從一年多前,國內在討論要不要辦台灣預賽時,藝文界的預測就很悲觀;沒想到成績一公布,亞洲人囊括前五名裡的四名,台灣「置身事外」,立即引爆網路論戰。

有些酸度破表的議論巧妙包裝在「樂評」裡,殊不知本次比賽有多達十幾位評審,當中更包括歷屆蕭邦大賽冠軍,我們譏諷評審的專業,並不會抬高自己身價。反而,某些情緒發言直接嗆「好想贏(冠軍的)韓國人」,坦白率真還較值得敬佩。

筆者自己一星期來熬夜看蕭邦大賽,很享受那麼多高中、大學年紀的才子才女散發對音樂的熱愛,氣氛不像你死我活的競爭,反而像音樂同樂會。台灣雖缺席這場同樂會,但嚴格說來,裡面有半個台灣人—第四名的華裔帥哥,父系有台灣血統。然而我們也學乖了,懂得不再亂貼「台灣之光」的標籤到處湊上熱臉。

整個事情背後的嚴重性是,我們教育不再能製造菁英了,今年音樂大賽如此,明年奧運也將如此。

台灣曾流行一句話:「我們不缺人才,只是人才沒舞台」,在音樂方面,文化部成立幾年了,近日除了醜聞一籮筐,見不到對文化環境的貢獻。像蕭邦大賽那些曲子,台灣學生也在練呀,但我們環境無法照拂音樂學子,滿街跑的代課教師和流浪教授,心思不會在學生身上,專任老師們又多一副等退休的公務員心態,音樂班體系在十二年國教多元教育口號下,反而搖搖欲墜,遑論把複雜的西洋音樂技術融入我們文化背景以萃取獨特風味,在國際上光大。

類似社團聯誼活動等級的藝術教育,已成為施政主軸,甚至把「輕鬆學習」、「翻轉」、「去菁英」當成教育改革之主要訴求,貶低了人才培育的重要性與專業性。近日網路上還流傳教育部花錢徵求的所謂「美感教育」主題曲,也不過就是到高鐵站快閃唱唱流行歌,算什麼美感教育?

想贏韓國,是我們大家共同心願,這次蕭邦大賽卻再次讓此願望落空。誠然,在一個普及到變平庸的教育環境,如何提升前段人才的高標準,是政府不可迴避的課題,才得以在後浪推前浪的態勢裡,與全球競爭。

※ 相關報導:

* 蕭邦鋼琴大賽 南韓21歲趙成珍奪冠
http://udn.com/news/story/8863/1264696

古典大賽吹「韓」流。五年一度的國際蕭邦鋼琴大賽昨揭曉,由二十一歲的南韓鋼琴家趙成珍(Seong-Jin Cho)奪冠,首創南韓人在蕭邦大賽掄元,也為近年席捲全球大賽的南韓音樂家再下一城。趙成珍還獲本屆波蘭舞曲最佳演奏獎。



◆ 86歲研究生 用大字報上台報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2000446-260114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2日 余祥/台北報導

東吳大學中文系碩士班出現最「老」新生!86歲的卜賚曾經參加對日抗戰,是東吳大學建校以來年紀最長的「爺爺級研究生」,不會用電腦的他,另類的用毛筆寫大字報上台報告,讓同學都直呼,「實在是太酷了!」

最老新生 讀東吳中文所

民國18年出生的卜賚說,年輕時正值對日抗戰,放棄了讀書機會,後來國共內戰輾轉來台後,還是持續進修,在工作之餘,以同等學力資格考入空中行專、空中大學取得學位。

兩度落榜 第3次才考上

卜賚對歷史典故、文章、歷記有很濃厚興趣,所以一心一意決定報考在學界以文獻辭章著稱的東吳大學中文系研究所,他說,「念書是為了自己」,但前兩次因為準備不足落榜,今年是第三次報考中文所,終於在19位考生中脫穎而出,順利成為研究生。

東吳中文所招生只有筆試而沒有面試,因此直到研究所報到的當天,系所才被通知有一位86歲的同學。中文所祕書卓伯翰說,一開始嚇到怎麼會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來報到,很多同學看到他的第一眼都以為是教授,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同學。

雖然卜賚年歲很高,但是幾乎每天上午9點就到所上的研究室自習,用功程度不輸應屆的碩一新生,為了趕上進度,卜賚總是在課堂上與老師討論到最後一分鐘才離開教室,中文系老師們都對他有很深刻的印象,同班同學也非常敬佩他的學習態度。

不會電腦 更加勤學用功

卜賚自嘲地說,現在是科技世代,讀書或寫報告都需要靠電腦和網路蒐集資料,「用3C產品,實在跟不上年輕人啊。」不過同學們都很熱心,中文所學生金佩儒前幾天就花了一整個下午,在電腦教室教卜賚學習使用電腦,卜賚還用筆記本很認真的記下每一個使用步驟,希望能夠快快上手。

東吳中文所碩一吳浩中回憶說,在治學方法專題研究的課堂上,因為需要用PPT上台報告,但卜賚不會用電腦,所以就自備大字報上台,更厲害的是全部都是用書法字寫成的,他說,同學中除了覺得很酷之外,也很佩服爺爺遇到困難但勇於解決的精神。(中國時報)



◆ 瑪咪的綠寶石 調出椰果香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2000577-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2日 林駿剛/桃園報導

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大一同學蕭韻純,2日參加「2015年農村酒莊盃調酒大賽」,在68名選手中,獲傳統標準調酒組個人賽金手獎,選手中不乏有職業選手、甚至他校調酒指導老師。

觀光休閒系副主任、蕭韻純的指導老師鍾涓涓說,農村酒莊盃調酒賽,是農委會農糧署主辦,目的推廣台灣各地特色農產,所以比賽指定使用10種基酒,皆是全國各地產品。

蕭韻純說,此次以自創「瑪咪的綠寶石」參賽,基酒便是選用台中霧峰農會酒莊的純米吟釀,為此她們「花了好多時間才在台北某間酒行找到」。

蕭韻純說,「瑪咪的綠寶石」是以蘭姆酒、百香果汁以及基酒純米吟釀等調製而成,上層藍色下層黃色,攪拌之後融合成為綠色,因此才稱之「綠寶石」,口感有椰香、果香,層次很多元。

鍾涓涓表示,蕭韻純高中時有參加調酒社團經驗,入學經過1個多月集訓,每天放學留校練習至8、9點,加上專心、投入及毅力,才能在68名選手中脫穎而出,盼未來她能更上層樓。

★中時電子報關心您:喝酒過量,有礙健康!(中國時報)



◆ 政大團隊改變世界 霍特執行長來台頒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65418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2015-10-22

政治大學IMBA國際經營管理碩士學程四名學生組成的跨國團隊,以網路募資方式協助改善貧民窟學齡前教育,獲美國「霍特獎」全球冠軍。霍特獎執行長Ahmad Ashkar今天來台頒獎給政大商學院;團隊成員唯一的台灣學生陳安穠宣布,將把這套模式帶入台灣,讓更多人加入一起「改變世界」。

陳安穠和來自宏都拉斯的潘方砥、加拿大的史泰勒、薩爾瓦多的艾安禮組成IMPCT團隊,一年前參加霍特獎比賽,提出建立「網路教育投資平台」,開放全球民眾都可當投資者,協助改善貧民窟教育。

陳安穠說,霍特獎在紐約總決賽時,評審之一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微型金融貸款發明者尤努斯,就把手中的兩票一票投給他們,另一票「作廢」,因為他想不出來有其他團隊可以跟政大團隊相比;這讓她當下覺得責任重大,現在已經在美國註冊成為社會企業,但團員會將基地設在台灣,繼續募款翻轉教育。

這套網路教育投資平台已經在薩爾瓦多試行,利用網路傳遞孩童教育困境,已募得711筆共5萬9134元美金。上個月中第一所PLAYCARES育幼院在當地開幕,招收20名學生,學生每天只要繳交2美元學費,就能享用兩頓營養餐,還有經過訓練的社區媽媽就近帶領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

Ahmad Ashkar稱讚,四名政大年輕人團隊落實了霍特獎的精神,幫助弱勢者、同時導入商業模式,還說「2009年創辦時,若有人跟我說我會走進台灣的大學,頒獎給台灣學生,我是絕對不會相信」,這是第一次台灣學生得獎,讓他感到很高興。

IMPCT共同創辦人陳安穠說,當初團隊成員發現,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兩國貧民窟學齡前孩童,由社區阿姨以每天2美元費用幫忙照顧,但鐵皮圍起的「教室」相當簡陋,孩童甚至蹲在積水處如廁,教室也沒日光燈,激發團隊構想設立「教育投資平台」。

找出急需建學的貧民窟後,團隊將整建計畫放在平台上,包括地點、學生人數、經營現況及財務報表都透明公開,由民眾來決定是否投資,並取得部分股份成為學校合夥人,運作產生盈餘後除回饋部分資金給合夥人,也讓學校永續經營。

還在學的陳安穠表示,團隊2016年目標要在中南美洲、台灣建造一百間PLAYCARES,「讓窮苦的人也有獲得教育的機會」。史泰勒則表示,「建立的事業能使你致富,改變有需要者的生活,不運用個人稟賦去做,就說不過去。」

Ahmad Ashkar表示,當初創立目的是鼓勵年輕人以創新方式經營企業,這個靈感來自一名CEO演講,這名CEO將100美金的筆記型電腦,透過社會企業方式賣給平均日收入只有25美金的貧困家庭,讓他感到驚訝,沒想過商業也能結合慈善。

他鼓勵在場學生勇敢創新作夢,用天賦和財富去解決世界的問題,「當有人告訴你,你是瘋狂的,不可能的,你就會知道,自己正在走一條能夠成就大事的道路。」

fsj 提到...

不滿審查 《建中青年》宣布獨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2000550-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2日 張潼/台北報導

建國中學校刊《建中青年》1958年發行至今,即將邁入第142期。不過,建中青年社學生前天晚上在臉書PO出聲明,為落實編輯自主,未來將轉化為獨立刊物,不再以校刊名義出版;但校方受訪時卻回應,無論校刊或社團刊物,學校都有權審查,且建中一向只有「名義上」審查,並未限制刊物內容,對於學生聲明,將再繼續溝通。

《建中青年》141期專訪台北市長柯文哲,當時柯暢談對遠雄大巨蛋想法,因此這份刊物也吸引外界許多目光。142期主編、學生林冠廷坦言,當初141期要送印刷廠時,學校告知內容要給他們審一下,雖然最後沒有要求改內容,但「雙方不必有從屬關係」,還是希望能保有自主權。

林冠廷表示,據他所知,97期至140期《建中青年》都沒有被學校要求審查,未來不再以校刊名義發行後,首期封面故事就是社員日前赴冰島採訪「解放乳頭」發起人的內容,但暫時不考慮更改刊名,而是希望關心校內外議題時,能夠更無包袱。

不過他也說,問題是,當刊物不再以校刊名義後,若外界寄來捐款現金袋,就無法由學校代收保管;但他強調,這只是小問題,因為《建中青年》本就自籌經費發行,並未領取學校補助。

但建中學務主任白萬應說,無論是校刊還是社團刊物,學校都有權審核。但以建中來說,一向都只是名義上審查,不會要求學生更改內容。141期的狀況是因當時學生訪問柯市長引發熱議,學校想先了解內容方便回應外界詢問,所以才要求先看。

白萬應還說,建中青年社「脫離校刊身分」的聲明,僅是142期主編的單方面說法,因每期主編不同,143期主編學生並未做同樣承諾;因此,143期仍會回歸校刊身分。但對於學生脫離校刊身分說法,學校會繼續溝通。

建中教務主任蔡哲銘則說,建中青年社校友包括楊照、王文華、現任指導老師朱宥勳等人,從早期關心文學與藝術,近年來也轉向關心社會議題,如學權、大巨蛋等,學校都尊重。(中國時報)



◆ 雄中雄女合創《諫燈》 募款發行 編輯自主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925848

自由 2015-10-22

〔記者洪定宏、黃文鍠、蘇孟娟/綜合報導〕建中校刊《建中青年》宣布「獨立」,中、南部高中其實早有先例。

惠文高中校刊獨立運作七年

台中市惠文高中校刊《惠聲惠影》已獨立運作六、七年。編輯校刊的新聞社社長林怡璇說,獨立運作享有充分的編輯自由,雖然稿件會給指導老師看,但編輯方向完全自主,缺點是必須自負盈虧。

指導老師蔡淇華說,他只協助學生修辭,從未干預校刊內容及主題;他相信學生絕對有足夠能力編輯適合學生看的校刊。

惠中校刊獨立運作迄今,即使不必由學校統一收費,每期仍有半數學生、約一千二百人訂刊,甚至因連續獲全國校刊金、銀質獎,校方每期都會購買數百本送外賓。

雄中與雄女都有校刊,三年前雄中學生另與雄女、南一中跨校創辦獨立刊物《諫燈(Lighter)》,以非社團方式募款發行,不受學校控制。雄中高三學生徐胤豪表示,南一中因距離較遠,後來退出《諫燈》,改由雄中及雄女共同發行,今年學弟另成立《紅樓之聲》。

《諫燈》三年來已發行七期,正籌劃第八期,平均每期約兩百本,每期經費約一萬元。去年另有非社團的獨立刊物《斑城風起》出版。

台南女中陳姓女同學表示,支持獨立創刊,不需經校方審稿,但是更希望能獲得校方支持。



◆ 遭起訴 反課綱學生聲明:留給歷史宣判
http://udn.com/news/story/8413/1264703

聯合報 記者洪欣慈、張錦弘/台北報導 2015-10-22

台北地檢署昨天以妨害公務罪嫌,起訴彭宬等五名反課綱學生。五人昨晚發出共同聲明,強調尊重司法、不會逃避法律責任;但對於教育部毫無誠意解決課綱爭議的態度感到失望、感慨,學生的行動「將留給歷史宣判有罪或無罪。」

教部次長林騰蛟回應指出,針對反課綱學生毀損等告訴乃論罪,教育部已撤告;至於妨害公務等公訴罪,教育部尊重司法單位權責,但基於學生還年輕、且仍在求學階段,盼法官能從輕發落。

彭宬表示,學生一直保持尊重司法的態度,但很訝異檢調會以這麼「高效率」的方式處理本案;也對司法系統動用那麼多資源來對待這些想讓國家變更好的學生,感到很失望。

※ 相關報導:

* 反黑箱課綱闖教部 5生被起訴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925843

台北地檢署偵辦反課綱學生夜闖教育部案,認定學生阻擋、推擠、拖拉教育部駐衛警,造成兩駐衛警受傷,昨依妨害公務、強制罪等起訴陳柏瑜、閻孝和、彭宬、尹若宇、蔡明穎五人,建請法院給予緩刑。檢方解釋,因五名學生庭訊時保持緘默、未認罪,不宜給予緩起訴。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受訪表示,教育部尊重檢方依法偵辦權責,希望法官考量學生還年輕,判決時能從輕發落,並強調教育部控告學生及記者非告訴乃論部分已撤回告訴。

* 法界看法/北檢可依職權不起訴 疑有政治意圖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925845

台北地檢署昨起訴陳柏瑜等五名學生,雖建請給予緩刑,但民間司改會成員高涌誠律師指出,檢方不直接緩起訴或不起訴,背後有無政治意圖?值得社會大眾思考。周武榮律師也批,檢方堅持起訴,事後才來建請法院緩刑,「根本是想殺雞儆猴,卻又不敢承擔責任!」

高涌誠說,檢察官應先舉證駐衛警阻擋學生的行為屬於「依法行使職權」,其次,應舉證公務確實有被妨害。此外,所有犯罪應以處罰故意犯為主,若學生們是「無意識地」妨害「保衛教育部」之公務,檢察官應本於職權思考不起訴或緩起訴。

fsj 提到...

成績之外 看見孩子的亮點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267025

聯合報 李寶珍/國中教師(新北市)2015-10-23

「老師,我們的中文話劇公演在視聽教室,您一定要過來看喔!」手裡拿著學生剛印好的邀請函,看著他們誠摯熱切的笑容,我心裡有好多想法。

其實,一年前剛接這個班級時,狀況很多,尤其很多在小學時基礎不穩固的孩子,一上國中不僅適應不良,而且學科成就低落,有不少需要補救教學的孩子。尤其英數兩科,不論老師如何努力,花多少時間,總是無法把成績提升。

身為導師的我,壓力實在很大;因為現階段十二年國教政策下,只要四個領域不及格,就拿不到國中畢業證書。但是,這項政策對於那些在班上乖乖來上學不調皮搗蛋,只是他可能在學科上使不上力的孩子真不公平,甚至他們在其他才藝方面有專長,就是因為達不到這樣的標準,就無法畢業,我很憂心卻無能為力。

這學期新來的國文老師,也了解班上的狀況,她知道我帶得很辛苦,她說想讓孩子有個不一樣的人生體驗。剛好有一篇課文上到西遊記,國文老師希望班上的孩子,發揮創意合演一齣西遊記改編的話劇。當下我很驚訝,班上的孩子有這樣的能力嗎?

但是國文老師說,給他們一個機會,為期三周的訓練時間,包含劇本、選角、道具及化妝,都是由班上學生群策群力完成。

班上的美猴王,是由小華擔任的,在平時排練時,小華的態度總是漫不經心,又常常忘詞,每次都要導演在一旁提詞。說實話,我實在很擔心他正式上場時的表現,小華之所以被選為孫悟空,是因為他的個性及平時的表現,上課時老是坐不住,無法專心,對於課業的學習意願低落。一開始,我對於他演美猴王實在沒有信心,但是今天他站上舞台時,全場為之驚豔,演出的表情生動到位,不僅沒有忘詞,台風穩健,整場表現讓全體師生笑聲不斷,校長笑到手機都掉到地上。

演出完畢,我們班獲得滿堂彩,在掌聲結束之後,我久久不能自已,因為感動的眼淚不聽使喚滑落雙頰。我走到小華身旁對他說:「孩子,你演得太棒了,老師以你為榮。」小華一改平時冷漠的表情,一個愛耍酷的大男孩竟然羞怯紅著臉說:「老師,謝謝您!」

若把學校教育比喻為一座冰山,第一線的教育人員,可能只關注到浮在冰山表面的學業成績,然而透過這次的話劇公演,我發現很多孩子其實是沉在冰山下的寶礦。

從這次的表演,我發覺到了本班孩子的亮點,雖然在課業成就方面,不是那麼亮眼,但是他們從一開始籌備,到演出的過程,我彷彿看見了一隻困在繭中的毛毛蟲,蛻變成美麗的彩蝶,舞出了他們精彩的人生。

這就是身為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感動與喜悅,很開心能跟我的學生一同成長,孩子也就是我的老師。

親愛的夥伴們,當您對教育工作灰心失望時,請找尋孩子的亮點吧,即使只有一點光芒也足夠照亮我們的教育道路。



◆ 拿蘋果丟老師 寫完悔過書跳樓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267046

聯合報 記者曹馥年/台南報導 2015-10-23

台南市一名國三女學生因掉錢和違反班規將被記警告,與班導師爭吵後,拿蘋果丟導師,到學務處寫悔過書當成遺書,從五樓跳樓尋短重傷,女學生母親昨由市議員陪同舉行記者會,要求還原事情經過。

由於女學生所寫內容有「導師侮辱我媽媽、要對媽媽說下生再見」等內容,女學生母親(從大陸嫁來台灣)認為校方管教不當,新住民團體則質疑導師歧視新住民。

教育局副局長王崑源和校長否認導師出言歧視新住民,處理過程學務處監視器都有錄影,已交給警方調查;導師想去醫院探視女學生,但校長勸阻。

校方說,十六日事發早上,女學生因遺失金錢心情不佳好,中午又得知因累積五次違反班規要記警告,師生言語衝突後,女學生拿蘋果丟導師,被帶到學務處寫悔過書。

女學生寫說,導師「在罵我過程中侮辱到了我媽媽」、「我對不起我媽」等字句,還加註「請拿給我媽看」,導師沒察覺有異,女學生隨即以上廁所為由,爬上行政大樓五樓往下跳,造成右大腿骨折、骨盆腔、肝臟破裂。

女學生母親昨天由市議員陪同舉行記者會,她說,只想還原事情真相,學校如果多關心,女兒現在就不會躺在醫院。

校長說,導師對女學生說「或許妳母親能接受妳這樣的態度,我身為需管理班級的老師,不能接受」,但被誤會侮辱媽媽;校方將在一周內提出調查報告。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相關報導:

* 學生跳樓事件/悔過書如遺書 老師沒感覺?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269124

聯合報 魏嘉樂/國三生(台南市)2015-10-24

....我納悶,為何悔過書並沒有引起老師的警覺?悔過書的內容寫著「老師侮辱媽媽」、「下生再見」等偏激字句,已透露尋短訊息,但老師卻沒在第一時間嘗試向她溝通。再者,被記一支警告只是個火苗,那導火線是什麼呢?想必是學生在悔過書寫的「老師侮辱我的媽媽」。老師難道沒有義務釐清問題的責任嗎?

另外,悔過書為何會曝光?這無疑是對當事人的二度傷害。我曾想過,若學校第一時間處理女學生的情緒,替她把事情始末責任釐清,雖然女學生無疑會受到懲處,但總比現在的結果好上幾十倍吧?

學生寫悔過書的意義何在?想必是要從中反省檢討;當悔過書流於形式,學生寫老師想看的話、老師蓋章、結束,學生有從中學到什麼嗎?答案肯定是沒有。



◆ 請人補要千萬… 他造自動補牆機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266698

聯合報 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 2015-10-23

彰化建國科大電子系暨研究所副教授王俊傑居住的公寓大樓瓷磚脫落,住戶須分擔上千萬元重貼工程費,激發他製造自動補牆機的強烈動機,帶領學生成功研發垂直式自動補牆機器載具,榮獲2015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金牌。

王俊傑說,勞工安檢單位統計「墜落災害」是造成營造業的主要重大職災,整修大樓脫落瓷磚需工匠爬上鷹架,費用高昂又危險,他靈光一現,用機械模型零件組裝自動補牆機。他用手操作齒輪、軸承,確定組裝原理可行,就畫出設計圖,找廠商製造垂直式自動補牆機器載具,再交給學生整合自動化系統控制,機器載具能精確進行水平、垂直移動,補黏1平方公分的瓷磚。

修補瓷磚前,學生李春錦、林品成、曾瑞文還能操作空拍機拍攝瓷磚脫落部位,依客戶的喜愛重貼不同顏色瓷磚,讓公寓大樓外觀不會因新舊瓷磚差別顯得突兀。

垂直式自動補牆機器載具的升降及移動距離可客製化,王俊傑正和多家營造廠商洽談技術移轉和商品化等合作事宜。

2015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中,除了王俊傑和學生作品獲金牌,建國科大另獲1銀6銅牌。

※ 相關報導:

* 校園開咖啡店 東大生才知眉角多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266727

台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學生這學期分組寫開店計畫,3組雀屏中選,在校內一圓經營咖啡店的夢想!學生賴昱呈等人的「咖打車概念館」打頭陣營運,昨天開幕,強調籌備時才知開店「眉角」多,等於多上了一門經營課。

fsj 提到...

儒家遇上馬列 大陸掀國學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4000921-260301

旺報 2015年10月24日 記者陳君碩/專題報導

曾歷經文革「批孔揚秦」,中國大陸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任後,悄然發生變化,國學課程近來首次進入中共中央黨校,讓儒家思想與馬列主義擦出火花;習近平更打破慣例,首次以領導人身分參加祭孔大典,還赴孔子故鄉山東曲阜考察,幾次大動作彰顯國學在大陸已經重新抬頭。

對於大陸國學興起的現像,《華爾街日報》9月底曾刊文〈中國為何回歸孔子〉,認為中共想要將自己重塑為一個5千年文明的繼承和挽救者;一名大陸教育部官員稱,這是為確定中國特有的「文化基因」,並展現與西方不相上下的核心價值文明;一名雪梨大學漢學教授形容,這猶如「浪子回頭」。

領導幹部 學國學交流

10月17日,「領導幹部學國學交流對話」活動在貴州貴陽舉行,就「國學智慧是治國之源和修身之本」主題,交流座談。這是繼8月27日首場「領導幹部學國學全國行」後的第二場活動,除了巡迴座談,在7月12日,中央黨校也舉辦首屆「領導幹部國學論壇」。

事實上,習近平上任總書記後,幾次的政治動作,就已向外界傳達中共決定重新重視國學的訊息。2013年11月底,習近平先赴孔子故鄉山東曲阜考察,強調一定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還拿起《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兩本書翻閱,說要「仔細看看」。

2014年「五四運動」95周年,習近平特別到北京大學拜訪大陸一代大儒湯一介,與其促膝長談湯所編纂的《儒藏》鉅著;同年9月底,在孔子誕辰的2565周年研討會,打破過去由政協主席參加的慣例,習近平成為首次參與此活動的大陸最高領導人,接連的舉動,被認為是要彰顯「尊孔」之風。

習近平尊孔被認為是突破,因為中共即便到近幾年,對孔子的定位仍曖昧不明。

儒學修身 助反貪工作

2011年1月,中共突然在天安門廣場豎立一尊高9.5公尺的孔子雕像,當時也引起議論,想不到這尊雕像來去匆匆,放了一百天後就被移走。當時有大陸學者不諱言,移走的主因就是孔子思想與中共官方意識形態牴觸。

在習近平表態推崇國學後,大陸學者也做出不同的解釋,澎湃新聞報導,上海同濟大學哲學系教授曾亦認為,國學進黨校,更側重儒學的修身功能,與目前的反貪工作相得益彰;中國社科院宗教所研究員趙法生指出,儒學的仁義禮智信等,是重要的人倫道德底線,但要防止儒學再一次被「意識形態化」。(旺報)

※ 相關報導:

* 國學入教材 經典比重占5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4000927-260301

國學在大陸重新抬頭,除了領導幹部在中共黨校開始「補課」,也積極向下札根。首次針對中小學的國學標準化教材,今年9月開始實施,傳統文化經典比重從3成增加到5成;對國學的師資培訓也於10月中啟動。此外,為補足國學教師的缺口,大陸更規畫自明年起,開始在大學院校設立「國學系」。



◆ 冷門語系大翻身 企業高薪搶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4000336-260114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4日 余祥/台北報導

「冷門」語言科系大翻轉,成為企業「搶手」人才,阿拉伯語、俄語、土耳其語系的畢業生就業機會多,薪水也比22k高很多,像中鼎工程公司就開出月薪10萬,網羅阿語人才外派至中東,創見資訊、紐強國際公司也到學校搶俄文人才。

國內大學外語學院普遍以歐美語系為主,政治大學是全國唯一開設土耳其語文學系及阿拉伯語文學系的學校,俄國語文學系全台則有三所,分別是政大(斯拉夫語文學系)、文化大學以及淡江大學。

「因為考試分數只能念阿語系,一開始很茫然,不知道畢業要幹麻。」政大阿語系畢業的林先生說出了讀冷門語言科系同學的心聲,「但後來發現,用語言優勢找工作,機會絕對不會少。」

林先生畢業後被中鼎工程公司外派到沙烏地阿拉伯擔任總務,月薪10萬,同學之中到華碩電腦擔任中東業務月薪約7萬、中東紡織廠擔任總務兼採購也有6萬,而卡達、阿聯酋等航空公司空服員約10萬,比畢業生平均月薪22k高很多。

不只薪水高,甚至畢業前就能找到工作。政大斯語系郭同學說,像微星科技、創見等資訊科技公司,會到系上徵俄文業務,「語言程度夠好,畢業不怕找不到工作。」政大土語系魏同學則說,明年長榮航空直航土耳其,未來一定更需要土語人才。

政大外語學院長張上冠認為,「目前台灣英語人才過剩,但其他外語人才嚴重不足,」因此阿語、土語、斯語畢業生的外語能力與眾不同,懂得不同地區的文化,自然成為企業的搶手人才。

政大阿語系主任鄭慧慈則說,阿語是聯合國第四大官方語言,超過兩億人使用,畢業生除了當翻譯、外交官,所有跟中東有商業往來的企業,都需要阿語人才。

「世界趨勢一直在變,」張上冠說,10年前也沒想到韓國發展好、韓語這麼夯,因此他鼓勵年輕人,學習語言和世界息息相關,只要找到有興趣的外語,並保持敏銳的心,就不怕被世界潮流淘汰。(中國時報)



◆ 5正妹創土女時代 介紹土耳其之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4000337-260114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4日 余祥/台北報導

「不想被看不起,土語系不是沒用的系!」五個從政大土耳其語文學系畢業的女生,今年2月成立新創公司「土女時代」,架設網站分享土耳其文化、美食及旅遊資訊,也販售土耳其特色商品,現在不但有出版社找她們出書,更成為土語系學弟妹最想進入實習的公司。

為了打破一般人對土耳其的錯誤印象,政大土語系畢業的范瑄、魏宗琳、趙子惟、高珮倫和周怡廷創辦了華人第一的土耳其入口網站「土女時代」,扮演台灣和土耳其間的橋梁,讓大家認識土耳其迷人的樣貌,目前網站已累計40萬瀏覽人次。

「土女時代」網站分為內容和電子商城兩部分,由18位編輯介紹土耳其的文化、美食和旅遊特色,還有兩位土語系教授分析土耳其的政治經濟和歷史。電子商城則是販售特色商品,例如土耳其藍眼睛飾品、橄欖油、玫瑰水和手工彩繪碗等,近期最夯的是土耳其藍眼睛抱枕,未來準備推出客製化的「浮水畫」筆記本。

「土女時代」才剛起步,仍在找尋更好的經營商業模式,辭去原本儲備幹部工作的趙子惟說,「完全不後悔,雖然辛苦、薪水不穩定,但在做自己喜歡的事,非常快樂。」

「土女時代」成立後,吸引許多學生申請實習,不只是本科系,對土耳其文化著迷的台大國企系謝孟竹也在實習中,還親自參與藍眼睛抱枕的製作和行銷。執行長范瑄說,曾有學妹對土耳其食物有興趣,公司就規畫舉辦講座或工作坊。(中國時報)

fsj 提到...

尹衍樑獲頒彰師大榮譽博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5000018-260202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5日 記者蔡惠芳/台北報導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昨(24)日獲頒彰師大名譽教育學博士學位,校長郭豔光致贈紀念獎座,成就他人生中第五個博士學位。尹衍樑在上台領獎前,特別起身先向當年扭轉他年少輕狂、暴走人生的恩師-立法院長王金平行三鞠躬大禮,尹衍樑表示,為感謝王金平的包容和一路提攜,他將以王金平為名,設置王金平先生獎勵優秀碩士生入學獎勵金,期能幫助更多學生。

尹衍樑昨天在獲頒彰師大榮譽博士學位時,在台上頻頻拭淚,因為彰化師範大學校址的前身是進德實驗中學,尹衍樑當年在這裡天天打架鬧事,要不是有恩師的教誨,就沒有今天的他。

尹衍樑表示,他深深記得,自己是在53年10月14日來到彰化進德中學,第1個報到,也在第1天晚,迎來了自己生平的第1個「鞭刑」;因為當天他就痛扁了1名學弟,被警察抓到派出所,被綁在牆上用皮帶抽了一頓。他說,人生中的許多「第1次」,都在進德發生。

尹衍樑說,初三那年,他打架肚子被捅一刀,跑去數學老師王金平宿舍求救,王為了不讓學校發現處罰他,親自為尹敷藥,王問他為什麼要打架,他回答:「想吸引別人注意」,王開導他不能不負責任,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如果你好好讀書、幫助別人,別人會敬你、愛你,一樣能吸引人注意」,王老師一番話讓他轉念,重新面對生活。

王金平表示,尹衍樑本性不壞,只是年輕氣盛,喜好行俠仗義,發現尹受傷後為他包紮,是顧慮該校是感化教育的管訓班,擔心尹打架會再度遭到處罰,因此沒有向校方報告。王金平的慈愛包容,在尹衍樑的心中產生極大影響,也改寫尹衍樑的狂飆。(工商時報)

※ 相關報導:

* 學生努力感動他 口琴老師到校指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272000

彰化縣三條國小口琴社前年曾得全國賽優等獎,一個全校只有110人,口琴社員就占近30人的偏鄉小學校,打敗大校拿下佳績。最近台中口琴名師吳常熙也義務到學校指導學生,他說「是被偏鄉小學校的用心給感動」。



◆ 美8成高中生心聲:累、壓力大、無聊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269932

世界日報 編譯鄧媛/綜合23日電 2015-10-25

一項讓美國高中生自己評價學校生活的研究結果發現,80%受訪學生的回答都很消極,其中普遍使用的三個關鍵詞是累、壓力大和無聊。

研究人員警告說,高中生在學校中的負能量會影響他們的注意力、記憶力、決策力、學業表現和社交生活。

來自耶魯大學心理學系的研究人員布拉克特(Marc Brackett),同時也是「耶魯大學情緒智能中心」(Yale Center for 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主任,他說:「如果你的大腦一直要對壓力做出反應,想要集中註意力和在學業上表現出色都是很困難的。」

這項新研究的結果是在23日公布,該研究與「生而如此基金會」(Born This Way Foundation)合作,同時受到「羅伯特伍德強生基金會」(Robert Wood Johnson Foundation)的支持。其中「生而如此基金會」由歌手女神卡卡(Lady GaGa)創辦。

研究調查了全美2萬2000名高中生,得到的研究結果也十分清楚:美國高中生總體感到不開心,他們至少在學校裡感到不開心。

研究人員設計問卷調查問學生們「你對目前的高中生活感覺如何」,之後是三個空格可供學生們填寫,其中39%學生表示累,29%學生表示壓力大,26%的生表示無聊。在正面情緒中高興和興奮分別占22%和4.7%。

布拉克特表示家長和教育者應該關注這個問題。

※ 相關報導:

* 習近平:中國孩子玩太少
http://udn.com/news/story/7331/1269823

中國式教育往往強調嚴格與勤奮的重要性,這一點讓許多學生吃不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看不下去,他在參訪英國時感嘆,「中國孩子玩得太少了,要讓他們多玩一玩。」

BBC報導,當地時間22日上午,習近平在英國安德魯王子陪同下在倫敦出席全英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年會開幕式。

* 美女童軍餅乾義賣 年賣2億盒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271815

在美國擁有悠久歷史的女童軍餅乾義賣,源起於1917年奧克拉荷馬州摩斯科基一場女童軍團在當地高中舉辦的餅乾義賣。根據估計,每年美國女童軍在全美總計約賣出2億盒餅乾,若以每盒3.5美元售價計算,收入就高達7億美元。

數十年來,透過賣餅乾讓孩子從小小年紀就能體驗靠自己能力賺錢的箇中滋味,從中學習自給自足、自立自強的價值,並且培養領導統御、溝通技巧以及社交能力。義賣所得除了做為女童軍舉辦各項活動的經費,也捐助其他機構與組織。

* 南韓反課綱燒藝人批評韓國政府
http://udn.com/news/story/8/1270959

南韓教育部在10月初更改政策,決定從2017年開始,將統一國高中歷史版本,收回民編權利,希望讓學生能接觸到正確的韓國史,惹惱學生及公民團體,抗議事件層出不窮,就連南韓人氣男團SHINee的成員鐘鉉,也在10月23日在網路批評韓國政府,他認為,這種政策只會讓人害怕生小孩。



◆ 聯合國錯了 平埔族巴宰語還沒滅絕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70663

聯合報 記者紀文禮、施鴻基/連線報導 2015-10-25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去年認定平埔巴宰族所用的巴宰語已經滅絕,但學界和巴宰族人都提出證據表示「當然沒有」,聯合國搞錯了。

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研究所學生陳嬿庄,昨天在第四屆「青年學者台灣語言學術研討會」中發表「噶哈巫語」研究成果,該語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滅絕的巴宰語一支,平埔巴宰族原本在台中豐原、東勢一帶,清代道統年間遷徒到南投埔里及苗栗一帶。

南島語權威、中研院士李壬癸十多年前曾編纂「巴宰語辭典」,設法保存巴宰語的原味;而陳嬿庄等志同道合的夥伴也實地走訪部落,向耆老們請教各種字彙及用語編出另一本辭典,辭典目前已收錄三千多個字彙、一百多句生活用語。而且南投埔里守城噶哈巫部落耆老們也積極利用過年和平時的親子日及每周族語課傳承母語,這本辭典也將在部落語文傳承中派上用場,證明去年聯合國調查指巴宰語已滅絕並不正確。

南投縣埔里鎮是全台最大的巴宰族人聚居地,南投縣巴宰族群文化協會總幹事潘英傑指出,光是愛蘭台地至少就還有二千多名巴宰族人,雖然有學者將同住埔里守城、蜈蚣、大湳、牛眠的噶哈巫族視為巴宰族的分支,但族人都認為彼此並非同源,只是因密切通婚,才會在語言上出現重疊相通現象。

潘英傑說,巴宰語辭典為傳承族語打下重要基礎,早在百年前,來台的傳教士讓本無文字的巴宰族人,以羅馬拼音文字記錄巴宰語言、歌謠及文化,就讓族語比其他平埔族語不易滅絕。

六十七歲的潘英傑說,南投巴宰文化協會每周固定三天在愛蘭教會及社區開課,鼓勵老少族人學巴宰語,越來越多年輕族人也願意學,並樂於以族語溝通,族人也正勘誤巴宰語辭典,希望把最正確的族語留給下一代。

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總幹事蕭愛蓮指出,噶哈巫族在埔里也有二千多人,去年才由耆老潘永歷編著首部辭典「噶哈巫的話」,協會也開課教年輕族人母語及歌舞,努力延續自己的文化。

fsj 提到...

抱書守靈… 腦麻女要考第一名送母
http://udn.com/news/story/8811/1274236

聯合報 記者蔡維斌/雲林報導 2015-10-27

「村長,我走了,兩個女兒就拜託您了…」雲林縣北港高中腦麻女學生李雅琪父親兩年前癌逝,靠著也是罹癌的母親,每天辛苦推她坐輪椅上學,如今媽媽也走了,她羸弱的身影昨天獨自在母親靈前更形孤單。

「自從懂事以來,背後總有一雙溫暖的手推著我」,昨天小琪獨坐在母親靈前,選擇背對著母親,溫存著媽媽還在背後的感覺,她緊抱著書本守靈,如同母親仍在身旁陪讀。村長吳慈帆指著李家被颱風吹破的屋頂鼻酸哽咽,幾乎說不出話來。

小琪說,這陣子因母親身體不好,她成績也退步,她想升大學、考公務員,會再把第一名考回來「送給媽媽」。

李雅琪是腦麻兒,母親陳桂華疼愛有加,兩年前李家父親癌逝,一家重擔全落母親肩上,因要全心照顧小琪無法工作,每天辛苦從水林鄉,搭車送小琪到北港高中上學,全天陪讀,風雨無阻。

小琪行動不便,但比別人更用心,成績一直維持班上前5名,甚至還曾拿第一名。

不料,父親去世未久,陳桂華又被檢出罹子宮頸癌第三期,小琪因而休學,想減輕媽媽負擔,去年復學,和妹妹一起讀高三,哥哥未再升學,小琪和妹妹、母親,就靠著1萬多元教育補助,維持家計。

村長吳慈帆說,李家人生活已夠苦了,卻因先前父親過世領了一筆補助款,無法申請低收入戶,颱風來時,又把僅賴以維生的房子掀了,大家來幫忙這對姊妹花。

吳慈帆表示,李母去世前一晚還打電話託孤,目前小姊妹暫住堂伯家,但不知未來的路怎麼走。



◆ 想懂孫子做啥 阿嬤變網拍達人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274382

聯合報 記者蔡孟妤/高雄報導 2015-10-27

拍賣網站上有個「鈴珠阿嬤的店」,老闆是已70歲的王黃鈴珠,10年前為了拉近與孫子的距離,開始學電腦,苦學3年多,阿嬤變身網拍達人,不會騎車也不會開車的老阿嬤,還搭捷運親自送貨到府,她笑說「人生70才開始」,高齡者透過學習也能走出自己的春天。

10年前,王黃鈴珠踏進剛成立的高市社區婦女大學上電腦課,昨天她和其他30名結業生穿著學士服、戴學士帽,回到母校慶祝10周年,回憶學習點滴。

王黃鈴珠說,她原本只是在家帶孫,有一天,發現小二的孫子很愛玩電腦,但都不准她碰,說怕她不懂會碰壞,讓她很不服氣,心想「一定要搞懂孫子在做什麼」。剛好社區婦女大學開辦,她看到有電腦課就馬上報名,甚至學起網拍開店創業。

現在自己擁有臉書粉絲頁的王黃鈴珠說,她每天早晚各花1小時看電腦、回覆留言,網拍生意月營收最高可達2萬元,笑說自己是「邊學、邊玩、邊賺錢,一舉三得。」

王黃鈴珠在網路上賣優格、梓官漁會產品,客人下單後多採宅配,但有時客人希望能在指定時間送來,她就會親自送貨,雖然不會開車、騎車,但搭捷運、走路也使命必達。她很喜歡和客人互動,有時碰到客人跟她訴苦,還會留言安慰對方,兩人在網上聊起來。

58歲的謝淑珍更是婦女大學的資深學生,早在社區婦女大學還是「學苑」的年代就上課至今。社工說她以前很害羞、不愛講話,她昨笑說:「現在可以大方接受採訪了」。她的兒子陳明祥說,媽媽以前個性拘謹嚴肅,現在很活潑、也喜歡跟人互動,改變很大。



◆ 921受災戶 張滎芝畫出新人生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74192

聯合報 記者王慧瑛/南投報導 2015-10-27

16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許多南投人一夕間失去家園和親人,中寮鄉民張滎芝的老家在強震中倒下,一家人幸運保命,但這場創痛也改變她的人生觀,她化悲傷為力量,負笈大陸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攻讀碩士,用畫筆來療癒心靈。

外表柔弱的張滎芝,其實是外柔內剛,她出身中寮鄉農家,小學時期,從住家走路到永樂國小要1個多小時路程,很早就學習獨立。國中階段,是她藝術種子發芽時期,向中寮國中美術老師姚淑芬吐露她心中的繪畫興趣,老師很支持她,安排她利用升旗及午休時間到輔導室練習。

在姚老師啟蒙下,張滎芝朝繪畫夢想前進一大步,高中進入竹山高中美工科,培養扎實基本功。

出社會後,陸續做過室內設計、業務等工作,卻總覺得那不是她想追求的人生。民國88年發生九二一大地震,中寮鄉是重災區,她老家倒了,一家人雖然逃過一劫,但老鄰居、熟悉的家園一夕變色,讓她感到人生無常。

地震過後,張滎芝到永平村的組合屋教災民畫畫,透過畫筆,撫慰受創的心,也找尋重生的希望和力量。

大地震翻轉張滎芝的思維,她心想,人生要為自己而活,聽過北京中央美院教授劉小東到東海大學的演講後,她嚮往北京中央美院的訓練方式,毅然到大陸進修築夢。

張滎芝在北京4年,除了深化她的繪畫功力,也因為接觸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學生,習得古琴製法。

「活得自在才是有福的人」張滎芝現在是全職畫家,也受邀回母校竹山高中美術班任教,浸淫在藝術天地,她讀國小的女兒耳濡目染,也對音樂、藝術展現熱情。她說,鼓勵女兒適性發展,過自己想要的人生。



◆ 3D列印武媚娘傳奇燈 奪雙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7000478-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7日 陳慶居/苗栗報導

國立苗栗農工機械科老師黃學志,指導5名二年級學生以3D列印創作出「武媚娘傳奇燈」,在國家實驗研究院主辦首屆3D列印創意競賽,囊括青少年組銀牌獎及最佳人氣獎,校方已為傳奇燈申請專利認證中。

師生說,作品名稱除來自紅極一時的古裝劇《武媚娘》外,8瓣蓮花打開時,與武媚娘肩部服飾十分神似,因而命名「武媚娘傳奇燈」。

由苗栗農工老師黃學志指導的獲獎團隊,成員有二機甲的張兆玄、李明燦、溫得志、陳新賀及邱奕銘。他們不僅搶搭正蓬勃發展的3D列印技術列車,更將設計產品融入日常生活,使其更加實用。

國家實驗研究院月中主辦的2015年3D列印創意競賽,有來自全國141支隊伍參賽,競爭相當激烈,苗栗農工團隊從初賽中脫穎而出,名列30隊進入決賽隊伍。

學生張兆玄等人表示,家中供桌上的傳統神明燈,多屬靜態單純照明用途,他們突發奇想如何讓神明燈具備點燈功能外,還能增添造型甚至變成動態,比較活潑實用。

學生構想獲老師黃學志肯定與支持,師生開始著手以最夯的3D列印設計,將近1年經過多次失敗和挫折,終於設計出蓮花造型神明燈,更獲銀牌獎,另可手動操作的體驗版則大受歡迎,獲最佳人氣獎。

黃學志表示,這項作品兼具創新設計、生活運用、電機控制元素、機械連動結構、3D印象及電腦繪圖等概念,運用本身所學並發揮自己創意,使用的則是含玉米成分的環保塑料,實用兼顧環境保護。(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打造WAWA廚房 校園飄窯香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7000523-260102

以阿美族人為大宗的花蓮縣豐濱鄉港口國小經營有成,校長干仁賢向民間募款爭取到30萬元補助,除增設露營帳篷,並在校園內建置起專屬小朋友的「WAWA廚房」,將由部落長者帶領學童拓荒墾地種菜、動手蓋磚窯,做中學傳承傳統技能與飲食文化,讓校園飄窯香。

fsj 提到...

我見我思-輸了蕭邦又如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8000470-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8日 邱祖胤

5年一度的蕭邦鋼琴大賽於上周告一段落,今年前5名有4人是亞裔,除了首獎是韓國人外,另3人都是華裔,而且都是首位得到蕭邦大賽冠軍的亞洲人、越南人鄧泰山的學生。若要用這個結果導出「亞洲人最了解蕭邦」這樣的結論,恐怕大有問題,但卻可以證明,音樂與藝術果真是無國界,並不專屬特定族裔。

韓國人首次掄元,風光無比,韓國政府傾全力投入藝術及文創發展,近年有目共睹,台灣雖然輸人輸陣,倒也不必過分苛責,否則以日本數十年來對此賽的關注與投資,至今半個冠軍也沒拿到,豈不吐血?

倒是在日本連載長達17年、全球唯一關注蕭邦大賽的作品《琴之森》,主角阿海也終於進入蕭邦大賽決賽,但2015年將過,阿海能否提早在2020年之前一圓日本人拿冠軍的美夢?令樂迷及漫迷都感到好奇。

有趣的是,這次獲得第四名的華裔參賽者陸逸軒,賽程中演奏了蕭邦《前奏曲》全套24曲,曲風細膩,層次豐富,贏得一致好評,其中第24曲的詮釋激昂澎湃,悲憤莫名,傳達蕭邦面對國仇家恨的情愫,要彈得不灑狗血,又要有一種高貴的情操,對演出者是一大挑戰。

陸逸軒掌控得宜,終了更以右手壓制特定音符,左手用拳頭猛捶琴鍵,用以凸顯單一音色的最大聲量,無論就觀賞時的視覺或聲覺,都達到某種激情的效果,這下一槌定音,果然贏得滿堂彩。不過眼尖的漫迷也發現,此一畫面正巧與《琴之森》第19集所繪情節如出一轍,不知者還以為漫畫情節是掰的,原來創作者是有所本的。

所幸拜網路發達之賜,各種千奇百怪的影音畫面都可以找得到,YouTube上就有陸逸軒的老師鄧泰山演奏此曲的錄像,曲終的彈法,也是一個樣,而鄧泰山系出俄派名師,這樣的彈法其來有自。

都說拿音樂及藝術來比賽本有可議之處,但無論如何,這場歷史悠久的比賽都讓世人明白,古典音樂是全人類的資產,而非歐美人士的專利,蕭邦不是只有波蘭人或斯拉夫人才能彈得好,一如貝多芬不是只有德國人彈得好,柴可夫斯基不是只有俄國人彈得好。透過這樣激烈的競爭與交流,人們看到音樂呈現的多元面貌與無限可能,冷戰時期,這樣的君子之爭,甚至為世界和平指出一條明路。

這樣的比賽貴在現場演出,它和唱片、網路影音畫面不同,它是活的藝術,它讓世人知道,還有一群人在窮究心力、不計代價,去護持一項人類文明遺產,包括參賽者、落選者、即將投入者、他們的老師,以及廣大的樂迷,都在為這場盛事用心計較、前仆後繼。

台灣在蕭邦大賽缺席又如何?輸贏是一回事,真能名利雙收的人就那麼幾個,然而當你知道有這麼一大群人在為美好事物而努力,這世界是有希望的。(中國時報)



◆ 小一生不會蹲馬桶 北市議員促坐式倍增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7188

自由 2015-10-27

憋出病來 甚至拒絕上學

〔記者蔡亞樺、梁珮綺/台北報導〕開學已好一段時間,卻傳出小一生不會蹲馬桶,因而憋尿生病,甚至拒絕上學!台北市議員陳炳甫接獲陳情,許多小一新生不適應學校的蹲式馬桶,他要求教育局立即推動「坐式馬桶倍增計畫」。教育局科長許巧華說,今年底會發文給進行廁所改善的學校,要求每間廁所至少要有一個坐式馬桶,預算編列一億四千萬元。

教育局統計,全市公立國小及公立幼兒園僅約兩成設有坐式馬桶,陳炳甫說,在多數學校中,每個坐式馬桶平均使用人數竟高達七十九人,造成學童無法在下課十分鐘內上廁所,可見目前坐式馬桶設置比例嚴重不足。

陳炳甫說,現今校園內約有五成以上學童沒用過蹲式馬桶,進一步了解,約有七成以上學童因為害怕跌入馬桶內,造成身體或衣服接觸地板污水或排泄物。據了解,多數成年人使用蹲式馬桶,二十秒之後會出現腿酸、身體重心前傾,甚至後仰等現象,更遑論正在發展平衡感與肌力協調能力的學童,應立即改善。

教局推動 每間至少一個

許巧華說,法規規定,馬桶數量和人數比例有一定限制,五十名男生就要設置一個馬桶、女生則是十人,形式上沒有要求一定要蹲式或坐式,未來會慢慢說服學校,設坐式馬桶的同時,也要讓學生養成衛生習慣。

※ 相關報導:

* 大一或高一遇過「他」嗎? 網友狂接力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1117/734724/

求學期間不少人會遇到令人記憶深刻的同學,大家生活經驗不同,初來乍到,有些「狀況」異於常人,例如今天一則在噗浪上被接力回文的這句「不知道各位大一or高一新生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人」。這是一名大一網友的「匿名噗」說自己在用提款機領錢時,身邊同學竟然對他說「哇你剛剛是怎麼把錢從那個機器(提款機)拿出來的」。



◆ 純粹考量專業 高中歷史課綱小組17人名單出爐
http://udn.com/news/story/6656/1276231

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2015-10-28

教育部昨晚公布高中歷史課綱專家諮詢小組名單,包括中研院台史所所長謝國興、中研院士陳永發、王明珂等重量級學者及高中教師、教育部官員共17人。預計11月初第一次開會,檢討引發爭議的微調高中歷史課綱,並針對後續12年國教歷史課綱提出建議方向,且會公布開會紀錄以及個別委員的發言摘要。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指出,專家小組先由大學、學術機構、行政機關、高中學科中心等各單位推薦182個人選,再由教育部長吳思華圈選,完全沒調查政黨、統獨背景,純粹考量專業、任職單位、區域分布等因素;吳思華曾特別向中研院長翁啟惠請益,有4名中研院的重量級學者同意出任,「專業代表性很夠」。

小組含3名課程學者專家,包括政大教育學系名譽教授黃炳煌(兼召集人)、南台科大教育領導與評鑑研究所教授黃嘉雄、中華民國各級學校家長協會理事長李秀貞。

歷史學者專家有6名,包括台灣史領域的謝國興、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林滿紅;台灣原民史領域的東華大學族群與關係文化系副教授林素珍;中國史領域的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講座陳永發、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王明珂;世界史領域的政大歷史系教授周惠民。

高中歷史科教師有7名,包括北市中山女中李彥龍、高雄市立瑞祥高級倪心正、台中二中伍少俠、中興大學附屬高農趙育農、北市啟明高中李佩欣、新北市立北大高中朱肇維、雲林縣立麥寮高中許倪菁;教育部國教署高中職組副組長韓春樹則是教育部代表。

※ 相關報導:

* 吳思華砸2千萬公帑搞宣傳 「粉」飾太平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27285

....教育部長吳思華卻正密謀為自己的歷史定位「平反」,打算花二千萬元從明年二月起舉辦政績系列畢展,計畫初定名稱為「一○五年教育大會師」,將把吳思華自豪推動的偏鄉教育、高教創新等政策,以短片、平面專刊、設立粉絲頁、舉辦「大會展」、論壇等各種方式大力宣傳,創下教育部的首例。

....教育大會師依性質分三案,一是EDU Talk及短片製作(含現有影片後製及新拍微電影);二是教育總藍圖(教育影片或節目);三是平面專刊及實體活動(網路論壇、粉絲團經營、佈展、活動宣傳等),已著手招標或委辦等作業。教育總藍圖預計明年二月間開播,且規劃註明只做到明年五月廿日前;平面專刊及實體活動則預計明年四月辦理。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榮譽理事長謝國清表示,吳的政策爭議那麼多,還花錢宣揚政策,難免引起外界疑慮是在「粉飾太平」。

fsj 提到...

統合視導怪象!師去研習 孩子放給代課師
http://udn.com/news/story/8905/1281639

聯合報 記者林秀姿、張錦弘/台北報導 2015-10-30

教育部對地方教育的「統合視導」,因項目繁瑣,壓垮基層教師及行政人員,教學品質受影響,不少老師及學者都出面疾呼:「把老師還給學生」。教育部日前自砍五成八,教長吳思華認為砍得不夠。本周再邀地方政府開會,擬再砍至六成,今拍板定案。

教育部表示,明年一、二月辦理的一○四年統合視導,由原本三八八項,減為一六○項;今擬再刪廿幾項,只剩一三○幾項。下月進一步規畫「因地制宜」的視導方式,賦予地方政府彈性空間。

「統合視導」堪稱是教育界最大型KPI(關鍵績效指標),掌管數千間國中小的補助款。包括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長期帶領基層老師翻轉教學的台大教授葉丙成等多名教師都呼籲簡化統合視導,否則好老師出走到私校、提前退休,嚴重影響下一代受教權。

最初向教育部提出「統合視導」點子、台師大教育系教授許添明坦言,教育部扭曲本意,「統合視導變成大怪獸。」他說,十餘年前因不同部會頻繁到學校視察,他才建議把所有視察的項目解決。但沒想到教育部竟是「外掛」統合視導,其餘視察仍舊保留,反多出統合視導這怪獸。

葉丙成也說,統合視導等行政工作排擠到老師正常教書時間,對學生受教權影響甚大。他舉例,每年從九月到年底,幾乎每天都有老師得去參加研習,只因為統合視導要求,研習時數越多,視導分數越高。

「而當老師去研習,孩子誰教?請代課老師!」他很驚訝,犧牲孩子的正常教學,就只為了滿足評鑑表上的某個數字?荒謬到極點。他也擔心不合理、過量的行政工作,會讓好老師不願留在公立學校,這對家長增加經濟負擔、學生受教權都有影響。

全教總曾檢視新北市一所小學一○三學年整年的上級交辦公文量,發現多達三四二二項,其中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各占近半。

全教總理事長張旭政認為,除了中央單位,地方政府對中小學的視導與訪評項目一樣多,也應一併刪減。政府官員經常「窮忙、瞎忙」,視導項目、公文量減少,才讓學校能回歸教學本業。



◆ 人少報告多 澆熄偏鄉師熱情
http://udn.com/news/story/8905/1281641

聯合報 記者林秀姿、張錦弘/台北報導 2015-10-30

行政負擔重,影響老師教學及熱情,最後學生也受害。每到年終,很多老師都哭喊,某國中老師傳簡訊給校長求救:「今天要交健康促進計畫書,又要交交通安全計畫書、游泳成果、鄉運核銷開會、高風險報告、班上還要考試…。」

一位公費教師,五年前志願到偏鄉小學教書,也很快被錄取,獲得學生喜愛。但是每到年終他面對瑣碎多如牛毛的視導項目,完全澆熄他的教書熱情。

「常常上課到一半,就被緊急電召回辦公室處理行政工作。」他說,尤其偏鄉小學,正式老師不到十人,行政量卻和卅人的學校一樣。他們擔任班導師,一周十六節課,常要兼任兩個行政組長工作。每個組要分到數十項的視察報告,為了填寫表格,天天加班。

北市大直高中公民老師黃益中曾多次在媒體發表文章,抨擊行政業務龐雜是搞慘老師、搞壞教學的元凶。他說,光刪減教育部統合視導不夠,地方政府也有一堆評鑑、計畫,訂出一堆指標,早已走火入魔,很多老師大嘆不如歸去。

他以台北市為例,光他聽過的就有領先計畫、亮點計畫、均優質計畫、特色課程、本位課程等等,加上每季的訪視、評比、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還有各種支援教育局的活動、考試、說明會、運動會等族繁不及備載。

黃益中說,他認識一名小學退休老師,對方感嘆,廿幾年前剛任教,班上雖有四十八名學生,但備課、教學遊刃有餘。退休前班上只剩廿二名學生,卻比以前更忙,因都在製作成果、活動照片等文書作業,全只為了應付上級考評。

「我們需要怎樣的老師?會教書還是會寫報告?」黃益中直指,各種評鑑背後牽涉到「利益共生」的教育生態。

他說,設計評鑑指標的教授,藉此贏得學術地位、四處演講,甚至招收現職老師讀研究所,學習如何評鑑;一群退休校長則擔任評鑑委員找回昔日光榮。這些壓垮基層老師熱情,反而不會教書,但會寫報告的老師獲好評。



◆ 國一生大發明 汙水變清流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30001521-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30日 呂妍庭/嘉縣報導

為讓青少年有發明想像,嘉縣連續3年舉辦青少年發明展,29日43支由各國中小組成的參賽隊伍,一一亮出他們的想像發明,像是多功能漱口杯、環保過濾水系統、逃生照明送風口罩面具等,有創意又富實用性,讓全場大人驚豔不已,看到孩子的創意無限,連評審都說很感動。

被視為前進世界青少年發明展前哨站的嘉縣青少年發明展昨在民雄國中登場,5大類組共有43隊出賽,幾乎隊隊有驚喜,像是國中組有學生因愛跑步,想出在鞋底加裝USB充電的蓄電片,一到晚上鞋邊的LED燈就會發光,讓跑者更安全地運動。

得到特優的大林國中國一生賴智顗因家裡是省水一族,經常把可利用的水存下來再利用,為讓省水效果更好,他和同學林秉樹、王子銜想出在U型水管加裝可切換過濾器,如覺得汙水太髒,就直接排入水管,可再利用就切換成過濾模式,現場看到黃泥水流過由沙子、石頭、活性碳組成的過濾器,果然變乾淨。

國小時兩度參賽都得獎的朱美蓁,這次以救難逃生照明送風口罩面具參賽,表示口罩有風扇和活性過濾網能過濾空氣,還有蜂鳴器、照明設備等,如遇上火災,有助受困者在濃煙中逃生,至於朴子國小的梁軒菱則以多用途快乾漱口杯獲得特優。

教育處長王建龍強調,目前全台僅嘉縣和宜蘭籌辦自己的青少年發明展,就是想鼓勵學生 啟發原創力,進一步發明出足以改變生活的好東西。(中國時報)



◆ 慧行「救生小天使」 再度驚豔對岸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8338

自由 2015-10-31

〔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台灣慧行志工救生游泳協會致力推廣水上救生,巡迴全台,更多次受邀出國示範,三年前在中國北京水立方國家游泳中心演出,日前再度應邀赴廣西柳州,協會平均年齡十歲的「救生小天使」以精湛熟練的救生技巧,再次讓對岸驚豔。

協會於民國九十五年創立,致力推廣水上救生,會員子女也從小學習水上活動安全觀念與救生技巧,協會將這群少年、兒童組成團,成為協會推廣活動示範表演的「救生小天使」。

這群六到十四歲、平均年齡十歲的救生小天使,年紀雖小,但在水中示範起救生、自救等技巧,動作精湛熟練,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救生小天使不僅巡迴全台各地推廣,也曾受邀到澳洲、日本等國家表演示範,三年前在中國北京水立方國家游泳中心示範表演後,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總書記盛讚他們是「台灣真正的文化資產」。

協會廿五日到廣西柳州,再度讓當地驚豔,柳州市體育局當局推崇慧行救生小天使,對提高民眾在遇到危險時自救、救人的能力有重要的示範作用。

※ 相關報導:

* 宣揚軟實力 大華府僑界催生「台灣書院」
http://udn.com/news/story/6656/1282884

為推動在美國首都成立「台灣書院」,大華府地區僑學界10月成立「大華府地區成立台灣書院推動委員會」,希望藉由委員會成員在僑居地的人脈與影響力,儘快促成台灣書院設立,達到宣揚台灣軟實力的終極目標。

「台灣書院」是由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指示成立,有別於中國孔子學院。台灣書院主要是從文化角度切入,向非華裔人士介紹有台灣特色的風俗與文化,再配以語言教學,和孔子學院以授課為重不同。相較於孔子學院,台灣書院更著重在文化傳遞與推廣。

fsj 提到...

王彩鸝/私大老師 煩到最高點
http://udn.com/news/story/7586/1285628

聯晚私房新聞 2015-11-01

招生業績、產學合作、追畢業生…
填不完的報表!

近來,大學私校老師見面流行的問候語是:「什麼時候退休?」「產學計畫填了沒?」

第一波少子化大海嘯明後兩年來襲,大一新生將有三、四萬人從人間蒸發,很多私校提早因應,已多年人事凍結;然而老師的工作量卻有增無減,招生業績、產學合作、業界實習、國際化、畢業生流向追蹤…填不完的業績報表,有私校老師感嘆說,「教學變成最不重要的事。」

最近中小學抱怨,教育部「統合視導」項目太多,讓行政工作有如「火坑」,老師避之唯恐不及。其實,大學的paper work比起中小學,有過之而無不及。一位私校系主任抱怨,他有時一天要花七、八小時填各式各樣的表格,行政工作不只是系主任的事,系上每個老師也要承擔。

舉辦講座、兼當聽眾、累積點數…
換取年終獎金!

因為學用落差,教育部推產學合作、業界實習;因為年輕人失業率高,大學要追蹤畢業生流向、協助就業、輔導創業…這些政策都跟私校獎補助款綁在一起,促使私校必須全力以赴,但太多paper work,也助長了形式主義和表面功夫。

產學合作要求老師要到實習場所訪視,學生到小琉球實習,認真的老師真的會搭火車、搭船前往,只為了拍照證明老師到過,但也有老師直接把表格交給學生填寫。教育部要求科大老師要去企業實習,有老師就情商業界朋友簽合約,證明有去實習。

私校教師教學以外的任務包山包海,為了拚教學卓越計畫評鑑績效,學校辦大師講座、專題演講,但擔心冷場只好要求教職員當聽眾,有簽到就給績點;有老師形容,趕場聽演講累積點數,才能換取年終獎金。

要管住宿、要管安檢、包山包海…
教學不重要了?

最近各大學都在忙著追蹤畢業生流向,趕在11月回報給教育部。私校經費不足,聘不起足夠的工讀生做調查,就把調查的配額分配給老師;但工讀生要納保,往往為了兩小時電訪雇用工讀生,前後卻要花八小時為工讀生投保、退保、申請及核銷經費,有老師就說,「與其找工讀生,不如自己來」。

畢業生流向追蹤引發不小抱怨,「學生畢業了,誰理你?」有私校老師抱怨,常常打很多通電話才找到人,問卷落落長,單單選項就是一長串;令人傻眼的是,竟有題目問「你的主管名字」,畢業生直嚷嚷「嘜擱問啦」。

另外,大學還要關心學生在外租屋安全,過去這由教官負責,在教官陸續退出校園後,校外訪視學生的工作落在老師身上,但消防安檢並非老師專業根本看不出名堂,但非去不可,因為有表格要填。

「現在老師的工作是三分力氣做事,七分力氣用在交代你怎麼做事、做了什麼事。」南部一所私校老師說,這是很多私校老師共同的寫照,但為了保住工作,只能默默忍受。



◆ 口拙用筆畫心聲 國一生拿文薈獎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285230

聯合報 記者張裕珍/竹南報導 2015-11-01

苗栗縣自閉症協進會即日起至8日在竹南鎮李科永圖書館一樓舉辦星兒創作—美術畫作展,集結20多名孩子50件繽紛、精彩創作吸引眾多家長、民眾欣賞,對孩子的創作力驚艷。現場販售星兒畫作愛心年曆,詳情電洽(037)475604。

「孩子們拿起彩筆創作時,特別快樂開心!」協進會理事長柯葉宜說,去年首度舉辦畫展反應熱烈,還獲得從事兒童美術教育近50年的老師黃榮華主動聯繫,今年擔任繪畫老師引導孩子揮灑色彩,一筆筆畫出內心世界。

昨天開幕茶會包括立委陳超明的妻子吳麗利、縣議員黃聲全、竹南鎮長康世明等人都來看展,直誇孩子們的創作「超乎想像」。其中,文英國中一年級學生王妤文展出5幅畫作,作品風格繽紛大膽,她榮獲文化部文薈獎學生組圖畫書類優等獎,她的母親梁淑美、父親王慈盟都以她為榮,也感謝老師的用心,讓孩子盡情揮灑。

梁淑美說,女兒從小有自閉症傾向,表達能力不佳,但一著色便格外專注、安靜,只要有顏料就能畫上2小時。



◆ 5高中生送燈 柬埔寨夜晚不再閃爍
http://udn.com/news/story/7319/1285289

聯合報 記者楊濡嘉/高雄報導 2015-11-01

來自不同學校的5名高中生,為幫助柬埔寨偏遠村落的居民夜間有燈光可讀書、做手工藝品,拿自己的獎學金、募款購買簡易太陽能LED燈和許多生活物資,利用暑假到柬埔寨,一戶戶送LED燈,已送出160盞,他們將持續做公益,以送出500盞燈為初期目標。

就讀高雄市道明中學二年級的黃繻霈說,一開始是她和姊姊到美國做交換學生時看到一篇有關送燈光給沒有電燈村落的報導,有了送燈光助人的念頭,經上網查資料,認為太陽光充足、很多村落只有煤油燈可用柬埔寨如果有太陽能LED燈可用,或許有助當地小孩子夜間讀書。

「Light love小太陽計畫」得到另3位朋友的認同,5個人拿出自己獲得的獎助學金,上網找合適的LED燈,去年寒假先送一批到柬埔寨,今年爭取到高雄市社會局「青春作伴及圓夢基金」6萬元,暑假期間再到柬埔寨停留一星期,送出160盞太陽能LED燈。

今年暑假,5位小太陽由家長陪同前往柬埔寨,請一位翻譯帶他們到事先擬好的家庭拜訪;黃繻霈說,村落、家戶間有的距離很遠,那裡多是紅土路,車子只能開到一個定點,接下來的路程如果能騎腳踏車,就向村人借腳踏車騎,要是連腳踏車都派不上用場,只有走路把物資扛進去,一戶一戶送,看到小朋在LED燈下認真讀書、父母在燈下做手工藝品時,確定這項公益做對了。

黃繻霈表示,煤油燈會閃爍,亮度也不足,居民用煤油燈工作讀書都很吃力;改用太陽能LED燈後,亮度增加,光穩定,可幫住家省約3美元的煤油錢,居民接受度很高。



◆ 花蓮縣阿美族少女組團 傳承部落樂舞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8575

自由 2015-11-01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希望用舞蹈傳承阿美族文化」!花蓮光復鄉馬佛Fahol部落是個只有幾百人的阿美族小部落,十四歲部落少女畬剌.璽富三年前還念小學六年級,揪了十幾個好友成立「Fahol少女隊」,每週末的晚上在學校的大樹下學跳部落的祭舞。

長輩感動說:「輸妳們了」

部落少女少男自發性跳出來傳承部落樂舞的故事,也由少女隊的成員之一高仲軒拍成紀錄片《Fahol,一群愛跳舞的孩子》,昨天部落內的西富國小放映,讓社區的家長、長輩看得好感動,直呼「大人都輸妳們了!」

全校僅卅人的西富國小,獲得科技公司九萬元資助拍紀錄片,採購二部小數位相機,今年三月開拍,五、六年級十三名學生分組討論拍攝主題,除了Fahol少女隊之外,還有以部落藝術家阿道巴辣夫的「冉而山劇場」為題,拍攝劇團暑假前往法國演出的紀錄片《路.Lalan》,以及描述部落有機農場的《重生.白鷺鷥的天堂》三部片,昨天下午在學校的「Fahol電影院」舉辦發表及放映會,還把當初協助的拍攝的社區長輩、家長邀來當VIP貴賓。

Fahol少女隊的團長畬剌.璽富也是西富的畢業生,目前已是光復國中三年級生,不愛都市孩子流行的街舞,獨獨愛上和部落媽媽們手牽著手一起跳阿美族的傳統舞步。

她說,小時候最喜歡豐年祭,上了國小之後發現好幾個朋友都和她一樣!於是以部落名稱為名,成立團隊,包括部落的婦女會長宋生妹、周英花、陳金妹都教過她們跳舞,每年豐年祭前夕更是忙著排練,也教更小的孩子跳傳統舞。

她說,少女隊也曾面臨「幾近解散」時刻,但她努力鼓勵大家「想想加入少女隊的初衷」!終於讓團隊繼續走下去,現在只要哪裡有辦活動,就會有少女隊跳舞的身影,希望讓更多人看到阿美族樂舞的美好。

fsj 提到...

台裔神童 17歲進NASA上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4000519-260108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04日 施施/綜合報導

17歲的青少年多半忙著考試或約會,對未來也懵懵懂懂。美國加州一名台裔神童卻已擁有兩間大學的學士學位,還會駕駛飛機,現在更進入眾人稱羨的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工作。

凱孝虎(Moshe Kai Cavalin)的父親是巴西人,母親則來自台灣。他8歲進入東洛杉磯學院,15歲拿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數學學士學位。今年他原本打算繼續攻讀布蘭迪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的網路安全碩士,但因NASA主動邀請他參與飛機及無人機監控技術研究專案,而決定暫緩學業。

NASA曾因凱孝虎年紀太小而拒絕他,但最近決定聘他為實習生。他的主管阿提加表示:「我需要一個實習生,要懂軟體和數學演算法,還需要一個能操控飛機的駕駛。」凱孝虎是最佳人選。

凱孝虎3歲就開始接觸數學。大學立志成為天文物理學家,後來逐漸對密碼學產生興趣,於是決定改往電腦領域發展。除了是個資優生,他在課外活動領域也表現亮眼。他會彈鋼琴,還擁有多座武術比賽獎盃。雖然還沒有汽車駕照,但他預計年底將先取得飛機駕照。

凱孝虎最近還出版了第二本書,分享遭受霸凌的經驗。他說自己不喜歡被稱做天才,只是「不常跟別人比較,盡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做好。」他的大學教授也說:「其實他比我所有學生都更加用功。」他將自己的成就歸功於雙親,父母除了支持他的學業,還鼓勵他發展自己的興趣。

未來他打算先取得網絡安全碩士,接著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企管碩士。完成學業後,他打算開設一間網路安全公司。

★勇於求助,遠離網路霸凌,中時電子報關心您

檢舉網路霸凌iWIN熱線:02-33931885;教育部反霸凌投訴專線: 0800-200-885

(中國時報)



◆ 惡補追中國! 美學童累慘、家長反彈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288030

世界日報 編譯張玉琴/綜合1日電 2015-11-03

為了縮短與中國或印度學生學業水平的差距,近年許多美國學子從幼稚園開始被要求加重家庭作業負擔,但有愈來愈多家長認為,這種教育方式會培養出一群過度疲累、睡眠不足的下一代,而且沒有充分科學證據可證明,家庭作業的多寡與學習成效成正比,因此全美各地要求教師免除家庭作業的呼聲已日漸高漲。

費城詢問報(Philadelphia Inquirer)報導,部分學校當局也開始聆聽這些籲求,賓州瑞德勒學區最近公布的新政策,即明示家庭作業不該「干擾學生健康和福祉」。另外,新澤西州如普林斯頓學區和西溫莎/平原學區,正試行在指定的夜晚、周末和節日期間,禁止讓學生回家寫作業。

馬里蘭州葛塞斯堡一所小學甚至全面禁止所有的家庭作業,但要求學生在晚上閱讀30分鐘。

在賓州競爭激烈的南梅瑞安區,已有家長悄悄地向教師要求取消家庭作業。有三名子女就讀該學區的化學家艾咪‧克立普頓說,女兒每天上學六個半小時,中間休息20分鐘,她說:「我覺得每晚用10至20分鐘寫家庭作業,對孩子沒有一點幫助。」

拍攝紀錄片「無目標的競賽」(Race to Nowhere)的維姬‧阿貝雷斯表示,教育人員應為學生尋求工作及生活之間的平衡,一如高科技企業為員工做的相同設想。她說:「許多研究顯示,成人工作一天後放輕鬆,反而有助創造力和生產力,我們卻對下一代做相反的要求,豈不荒唐。」

由於許多學生寫完作業,再以電郵交給老師後,已經熬到凌晨3時,或是在晴朗的周末,還得待在屋內用電腦趕寫作業,這些不良的影響已屢遭家長和教師的投訴,並有愈來愈多的科學研究可供佐證;例如美國心理學會在2013年的調查即發現,45%美國學童有過度疲勞的問題,而家庭作業正是主要的禍首。

※ 相關報導:

* LINE得飛快 下筆卻萬斤…各地吹起「習字風」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89201

電腦化後,愈來愈多人書寫能力減退,只會打字卻不會寫字;近來各地興起「習字風」,檢察官在辦公室練字,台中市政府推動國小習字,也要求教師取得楷書認證,希望找回手寫時代的書寫感。

午休時間,南投地檢署一名檢察官在小學生作業簿的方格紙上,一筆一劃寫字,他說,有次起訴書「沆瀣一氣」四字,電腦很快打出來,若要手寫,竟寫不出來;他問了三個檢察官同事,也沒有人會寫。

「電腦用久了,字生疏了!」檢察官說, 像烏「龜」、憂「鬱」、結「繩」等筆劃複雜的字,越來越寫不出來;字的結構已不復記憶,趕緊重新學習寫字的手感。

* 越南學生 熱愛學習漢語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88700

越來越多的越南學生,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5歲的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漢辦)志願者老師關麗說,「越南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興趣與熱情使我願意留在越南教學。」她說她現在的夢想,是能夠到更多的越南城市,比如峴港去推行設置國際漢語能力標準化考試考點,使越南人能夠學到更正宗的漢語,並通過這個考試,到中國留學、工作,更了解中國。

* 學術界瘋「韓流」 正統派批藝術價值如垃圾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89156

近年來全球各地愈來愈多學者以「韓流」作為研究主題,南韓高麗大學本周在杜拜舉辦的第三屆韓流研究發表會吸引一百五十名學者參加,但有「正統」的韓國研究學者批評,南韓流行文化的藝術價值不高,這類研究只是看起來有趣,但缺乏學術價值。

....「韓國研究」的學術會議往常都以新儒家、韓國佛教、朝鮮古代婚俗這類題材為主,近日開始出現韓流題材。本周杜拜的韓流發表會主要將研討熱愛南韓流行文化的重金屬音樂粉絲,與「粉絲模仿偶像團體舞蹈」這種行為中的「共生與寄生關係」。

不過,主流學者認為韓流不值得研究。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韓國鄉村宗教儀式與社會變遷的教授索倫森說,他知道韓流對年輕學者有吸引力,但他自己既不會去做這種研究,也不想讀這類論文,南韓流行音樂「就藝術價值來說,根本是垃圾」。

* 南韓歷史課本 2017起只准念官方版
http://udn.com/news/story/6809/1291611

南韓政府不顧在野黨與學者的激烈反彈,繼續推動官方編訂的歷史教科書,三日宣布自二○一七年起,中學與高中全面使用官方版歷史課本。

這項政策已成為南韓左派與右派的意識型態戰場,批評者指責朴槿惠政府企圖操弄與扭曲有關南韓建國的論述。



◆ 遇同學打架 只顧拍攝po網討讚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28968

自由 2015-11-03

〔記者李雅雯、張軒哲、蘇孟娟/綜合報導〕新北市某私立中學兩學生鬥毆、台中市某國中男學生狂踹同學書包,過程都被旁觀同學邊鼓譟邊錄影後上傳網路,廣為流傳。台中張老師總幹事陳柏翰指出,近來常見拍攝者顧著攝影,卻不協助排解紛爭,這種只為討讚的行為,十分不可取。

新北市某中學兩名九年級學生在教室鬥毆的卅五秒影片,前晚瘋傳網路。根據了解,該事件發生在十月廿一日下午五點,學生A因不滿髮型被戲謔口吻嘲弄,和學生B起口角衝突,彼此辱罵對方,進而互把對方桌子推翻,學生A衝上前和對方扭打,將對方過肩摔,亂拳狂毆,輔導課女老師上前欲勸阻,兩人仍互毆,班長緊急衝往辦公室找男導師回教室處理,此時兩人已分開,檢視被毆學生傷勢,眼睛下方顴骨處泛紅。可議的是,周邊學生不僅鼓譟,還有人拍下影片,前晚將片段放上網路。

校方表示,學生間的衝突是因小事情引起,並非長期霸凌事件,雙方家長都不追究此事,被毆學生傷勢無大礙,學校會陪伴孩子學習情緒控管和尊重別人。拍攝者對於影片引起很大關注,則感到後悔。

無獨有偶,網友在臉書《爆料公社》中轉發一段霸凌影片,只見中市某國中蔡同學不斷猛踢坐在地上的陳同學的書包,踢擊力道越來越猛,陳同學坐在地上,不敢反抗,一旁同學沒制止,反以手機拍攝直呼:「我已經在錄了!我已經在錄了!」從兩人背後繞到正面,錄下整個過程。

網友看到影片,一面倒地撻伐,認為蔡同學霸凌他人,甚至有網友憤怒表示,「腳會斷肢,會報應」。校方昨(二日)說明,兩人是一時衝突,陳同學先踩破對方飲料杯,蔡姓同學才失控踹書包。校方說,事發時導師有介入處理,兩人也互相道歉,家長也不追究。

陳柏翰分析,不少網友根據片段就妄下評斷,但這種行為往往只是瞎起鬨的心態,未必是真正出自正義感,提醒妄下論斷除有可能也是另一種型式的網路霸凌外,甚至可能要負法律責任,網路上也最好要謹言慎行。

fsj 提到...

生活點滴/Sorry,今天不開機!
http://udn.com/news/story/7272/1293483

聯合報 茱麗江(新北永和) 2015-11-05

上星期四一大早,我將LINE的個性簽名改成「Sorry,今天不開機!」通知大家別用通訊軟體找我,因為我要徹底實行一天「不開機」的日子。

「不開機?那妳一整天要怎麼過啊?有人找妳怎麼辦?要是工作出了問題呢?萬一迷路沒有Google導航要怎麼走?坐在車上多無聊?現代人沒手機怎麼活?這我可不行!」朋友小玉先前聽了我的「不開機宣言」,不可思議地大叫。

現在科技發達,人手一機,在捷運裡滑手機、搭電梯滑手機、走路滑手機,就連上廁所都要帶著手機進去繼續滑……這些已成為生活中見怪不怪的情景了。

我也曾是手機重度依賴者,但有一天,女兒在家寫功課時,老公躺在沙發上滑手機打遊戲,我也拚命回著永遠都回不完的訊息;無意間抬起頭,發現女兒正望著我們,明明我們就在她身邊,卻沒有半個人願意陪她聊天做功課。看著女兒失落的眼神,我決定和老公一起改善這個情形,先由我起身放下手機,走到書桌旁陪女兒一起讀書。

沒想到,這個小小的舉動也影響了女兒,她漸漸不再碰到電視、手機和電腦就不自覺的開機並緊盯著螢幕。

後來,我仿效女兒學校一周一天「素食日」的模式,決定每個星期四是我的「關機日」:不開電視、電腦和手機。開始實踐後,發現沒有這些3C產品的「輔助」和「干擾」,不但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按讚」和「閒聊」時間,而且多出更多「思考」和「沉靜整理思緒」的空間,收穫更多。

下星期四、下下星期四……我想讓關機日一直持續下去,每個星期的這一天就是我最開心的「3C Off日」!



補救教學年花15億 9成老師說無效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29591

自由 2015-11-05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教育部每年投入約十五億元在補救教學,但親子天下雜誌昨公布一份調查結果,九成受訪教師認為補救教學沒效果,有一半(四十九%)教師認為,進行「能力分組教學」才能解決學生程度落差嚴重擴大的困境。

老師心態應改成教會不是教完

實踐大學教授陳超明表示,現在教學問題是「出身決定教學成效」,弱勢生學習不好,在於沒有內化過程,上課一個小時,要花二到三個小時內化才能完成學習,從教授知識到成為學生的能力要「花時間」,現在卻只是採用「寫功課和考試」方法,無法協助學生有效內化,補救教學要有效應該一對一,而學生能力常態分配下,老師教學仍以中上學生為主,放棄中下學生,重點在老師的心態應改為「要教會、不是教完」。

公立中小學弱勢生 7年增加2.4倍

南大附小老師溫美玉直言,目前對成效的認定太僵化,應先解放老師對成果的認定,每個孩子的理解速度不同,要教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策略,改善教學方式來滿足每個孩子。

親子天下九月針對全國一二七一位教師進行網路調查發現,公立國中小承載全國九成以上孩子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但公校弱勢生逐年增加,近七年成長二.四倍,從七.七%增加為十八.四%,教師也不斷遭遇孩子學習落差日趨擴大的困境,只有一成教師認為教育部每年投注十五億經費做的補救教學是有效的。

調查也發現,六十六%教師同意在合理的制度規劃下,進行「教師評鑑」;四十九%教師最擔心「老師工作如何落實為評鑑項目」;五十七%教師認為「與教學無關的事務太多」是教師工作最大的挑戰,教師在教學與備課上的時間只占全部工時五十三%。

補救教學明年起從小一救起

教育部國教署組長許麗娟表示,全國有十五萬名教師,只有五萬人從事補救教學,調查如非針對有做補救教學的老師,恐只憑印象回答,有五成學生參加補救教學後,國英數三科均有進步,明年起學習落後學生,從小一即可接受補救教學。



◆ 一帶一路一語言 英語能力除隔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5000903-260301

旺報 2015年11月05日 記者黃阡阡/綜合報導

基於大陸所提出的「一帶一路」政策倡議,持續獲得國際社會的熱烈反響,3日EF國際文教機構發布第五版年度英語熟練度指標報告(簡稱「EF EPI」),即特別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成人英語能力做出指標;並提出「一帶一路一語言」的建議,盼能消弭各地區間的英語能力差距與語言障礙。

EF國際文教機構首席文化官陳德明表示,「一帶一路」不僅僅是地區間的經濟合作,也是不同文化間的融合;在持續投入基礎建設的同時,中國和「一帶一路」的其他核心合作夥伴,也需要共同持續投入加強英語能力。EF EPI並解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平均收入、經商便利度、生活品質、受教育年限、網路覆蓋率,與「英語能力」間的變化相關性。

陳德明也提出,「一帶一路一語言」的建議,期盼透過全球英語能力的排名,找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英語能力差距,實施全面提升各國英語能力水準,消弭各地區間的語言障礙。

另一方面,近年來中南美洲的新興國家,紛紛致力於改善英語能力的「全國性計畫」,已相當不錯的成效。今年EF EPI大陸排名較去年下滑10個名次,超越大陸的國家中,有6個來自中南美洲,包括智利、墨西哥、巴西、哥斯大黎加、烏拉圭和瓜地馬拉。包括巴西的「英語無國界」計畫、墨西哥的「Project 100000」,均屬聚焦英語培訓的「全國性計畫」。

EF EPI剖析,中國在基礎教育計畫中,加入大量的英語課程,提升大陸平均的英語能力;但英語能力的「持續提升」,需要更先進且注重溝通理解的教學方式,而不是只注重考試能力的方式。

(旺報)

※ 相關報導:

* 高中英聽檢定 94%大學校系不採計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29594

高中英聽檢定掉漆?為配合台灣學生英語聽力,大考中心舉辦的高中英語聽力檢定,大學招聯會並自去年起開放作為大學入學檢定工具,但卻延伸出城鄉差距爭議,連大學科系也不買帳,首年實施不到一成大學系所列門檻,一○五年大學招生簡章昨公布,採用校系更下滑到僅五、六%,觀望卻步氣氛濃厚。

fsj 提到...

王彩鸝/「拜託教育部長官們,別鬧了」
http://udn.com/news/story/7586/1300830

聯晚私房新聞 2015-11-08 14:26

上周私房新聞「私大老師煩到最高點」,有7000名網友在臉書轉貼分享,有老師說,「我被煩到不教書了,謝謝妳寫出我們的心聲。」也有私大校長問我,我不在校園,為何能寫實刻畫出私校的現況?更多老師說:「拜託教育部長官們,真的不要鬧了。」

南部一所私大校長還把這篇私房新聞發給全校老師,接著說:「大家辛苦了!」為了爭取教育部獎補助款,私校校長沒能力改變教育界淪為血汗工廠的現象。

計畫寫得愈漂亮、報表填得愈詳細,paper work的良窳,攸關私校獎補助款的進帳。於是,還沒一窮二白的私校,會花錢雇專人填寫報表;阮囊羞澀的只好壓榨現有的教職員,一位私大老師不忍說,有位職員因為加班趕報告,累到住院打點滴。

有老師說,教育部設計以記點給獎補助的辦法,學校不得不拚命追逐KPI達標,教師就成了搖錢樹,被死命的抖出點數,去換獎補助;伴隨而生的,就是可以快速產生點數的機制與機構

公務員的表格文化,不僅荼毒校園,也有醫護人員留言說,醫院評鑑也是一樣,搞到醫護不是在救人, 而是在填報告。

私校老師回饋給我的心聲淌著血淚,我的心情是糾結的;如果老師變成超級勞工和業務員,學生豈不是是粗製濫造的商品?新加坡的讀者Derrick Lo擔心,學界如此水準,還好意思對產業界的發展指手畫腳、下指導棋,會笑死人。

少子化是不是無解的僵局?有讀者安慰說,「等大陸二胎化長大, 台灣的大學就有救了, 請再忍18年。」王寶釧苦守寒窯18載,終於把丈夫薛平貴盼回來了;然而18年後,台灣的私大不知陣亡了多少?

※ 相關報導:

* 血汗!教保員20K 不如外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7000460-260107

高市有血汗幼兒園?高雄縣市合併,原本鄉托改制市立幼兒園,但教保員薪資、設施補助停留在鄉托階段,高市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劉亞平批評,甚至有考取證照教保員只領最低工資2萬又8元,從早上7時工作到下午5點半,還要跟娃娃車,不如外傭,要求教育局改善。



◆ 廖玉蕙/款款捲起細緻的浪花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298830

聯合報 廖玉蕙 2015-11-07

近幾個月,我走進偏鄉演講。從中部出發,直講到南部的屏東、台南,東部的台東花蓮,途中看到許多動人的風景。

譬如台南松林國小,我踏進校園,眼睛不覺一亮。學生可以爬樹、種菜、坐到樹蔭下舒適的桌椅上聊天,而圍牆的磁磚上呈現的是學生的畫作。約莫午後一點,從操場這頭望過去,有三位小朋友正悠閒地在遠遠的另一角盪鞦韆。陽光燦燦,樹蔭下鞦韆翩躚,影影綽綽,好不令人動容!學生小小的身影從旁經過時,都自然且有禮貌的致意:「客人好!校長好!」

來聽講的,除了該校及附近老師,尚有台積電的員工。這些來說故事的志工阿姨叔叔,出錢出力還謙稱「在忙碌的工作中抽時間當志工,被童真的快樂感染,意外得到療癒。」他們不認為在做崇高的奉獻,反倒覺得從中獲益無數,真讓人動容。演講後的提問既熱烈又深入,言辭背後透露出老師的教學熱忱;我在回答問題時,竟然激動莫名,眼眶發熱。

在接送時,張志全校長及總務主任不約而同話題全圍繞學校的規畫藍圖,觀念相當新穎前衛。雖地處偏遠,但師生齊心,咸認有志工幫忙,有企業關照(奇美提供練習的樂器);學生少,無論參賽、發言討論,和大學校相較,學生所擁有的機會更多,堪稱資源豐富。何況學生的家境雖然差些,但從小跟自然親近,踩踏在土地上種胡麻,跟農夫討教如何行銷生產物,收成時,在校園裡和校長、老師、家長一起慶功吃火鍋,從另個角度看來,也真是很幸福。

另一所花蓮的北濱國小也讓我印象深刻。他們的校地超迷你,近年卻沒有受到少子化的衝擊,學生人數不減反增,看來彷彿是奇蹟,但和校長長談後,又覺理所當然。學校有特色、充滿生機,對家長及學生自然產生莫大的吸引。

周春玉校長提及偏鄉的家長社經地位普遍偏低,謀生都來不及,學生放學後,往往面對空屋,沒飯吃的更是所在多有。她覺得在各項條件都較差的狀況下,先設法讓學生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其重要性遠勝於獲取書本上的知識。所以,先前在更偏遠的長良國小擔任校長時,就曾遊說老師將課本先擺一邊,而從食衣住行育樂教起。孩子從綁鞋帶、扣釦子、撿菜、洗菜學起,訂定幾年級要學會煎蛋、何時要會操作洗衣機等目標,循序漸進,讓學生逐漸在生活中獨立起來。這種對傳統的顛覆,誠懇務實履踐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但沒有動腦或沒有幾分膽識恐也不容易做到。

她目前擔任校長的北濱,曾因集資送少有出國機會的孩子到烏克麗麗的故鄉夏威夷參訪而名噪一時。如今,學校還有每周一堂的意象書法課程,帶領學生思考、和生命經驗做連結;讓同樣的文字,都能做出獨特的詮釋。雖然正統書法家不認同,但時代在變,教育需要翻轉才能與時俱進,她們勇於嘗試,激發孩子更多創作潛能。

我曾跟一位素所尊敬的大學校長抱怨,教育系統被傳統拘執太甚,校長居然輕描淡寫說:「社會需要安定,傳統往往是安定的力量。」我一時語塞,發現傳統思維真是牢不可拔。教師往往被歸類為保守的,固守校園,強調安定,這位與眾不同的周校長卻用腦力開發了無限的可能,真教人打從心底敬佩。

那日,我們在海邊的餐廳裡娓娓談論著教學的種種追夢、突圍和展望。風吹著,款款捲起細緻的浪花;天空中,一群鳥兒正逆光飛翔,放眼看去,感覺這偏鄉真是美麗。

(作者為語文教育學者及散文作家)

※ 相關報導:

* 13歲性教育作業涉一夜情 美家長「驚呆了」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298045

新澤西州南部一所中小學的家長因為孩子的家庭作業擔憂不已。鮑威爾初級學校(Myron L. Powell Elementary School)使用的一本課外輔導作業,涉及一夜情與感染性病等內容,並要求學生對此提出自己意見。



◆ Google給驚喜 贊助小學機器人課程
http://udn.com/news/story/6811/1299615

世界日報 記者王湛/舊金山報導 2015.11.08

美國舊金山Lawton Alternative小學教師費根(Yvette Fagan)6日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她在網路申請的募款得到回報,Google決定資助她今後的教學課程,Google同時宣布將斥資20萬(美元,下同)支持有特殊需求的學生。

費根是Lawton Alternative小學五年級的科技教師,帶領學生如何透過iPad下載的應用程式操縱機器人。費根把自己的想法貼到募款網站DonorsChoose.org,她寫到:「因為條件有限,小朋友每次與Osmo和Modular兩個機器人玩耍的時間只有30分鐘,每個月只有兩次機會,而且我發現,機器人損壞越來越嚴重。」

費根說:「Osmo提供三位拼圖,Modular可以用來簡單編程。我看到學生們共同協作,也學到新的知識。」費根的班裡有33位學生,她說:「數位科技是21世紀的必修課,機器人可以改變這33個孩子的未來。」

費根的願望得到網民的支持,僅僅四位捐款人就幫助她達到2752元的籌款目標,Google也是捐款人之一。Google的捐款源自今年5月啟動的「Google影響挑戰」(Google Impact Challenge)計畫,透過募款網站DonorsChoose.org,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實現科技夢想,捐款範圍限於舊金山、阿拉米達、聖馬刁和聖他克拉拉灣區四縣,總額20萬元。

費根和學生共同慶祝這份特殊的禮物,她說:「家長們希望孩子健康、快樂、樂於助人,我已經任教24年,今年是最成功的一年,我也看好學生們成為家長期待的人才。」

fsj 提到...

藝術家傳心法 校園有藝思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9000416-260107

王亭云/宜蘭報導 2015年11月09日

宜蘭縣政府創全台之先,推動藝術家駐校計畫,讓中小學的美術課「藝」思。昨日在羅東文化工場展成果,復興國中學生舞出雲門舞集的現代感,蘇澳國中學生用快門,記錄故鄉動人時刻,員山國小學童則利用瓶罐玻璃,做出創意作品,個個讓人驚艷。

藝術家駐校計畫邁入第4年,每學年度總經費300萬元,今年17所學校通過審核,每校獲補助10萬到28萬元,讓歌仔戲、舞蹈、攝影師、陶藝師、畫家等專家,進駐校園傳授心法,昨日聯合成果發表會,在員山鄉同樂國小的太鼓聲中揭開序幕。

宜蘭市復興國中學生由雲門舞集舞者蔡銘元指導,舞出專業感十足的現代舞,藉由體態與臉部表情,呈現代孩子承受龐大課業壓力,最後選擇舞出自己;校長游淑珣直呼:「認不出是我們的孩子!」專業老師教出來果然不一樣,舉手投足散發氣質。

藝術工作者周佳雄來到員山國小,教導玻璃烤彎、窯燒與彩繪技術,他表示,教孩子如何用台灣玻璃與瓶罐玻璃做結合,以校鳥為主題,大家的作品發揮絕佳創意,有孩子隨手勾勒出一隻站立的鳥,其形體、眼睛線條簡單,卻孤傲得讓人印象深刻。

蘇澳國中學生背起相機,跟隨攝影師陳兩祥、林宗評的腳步,花費近半年,點滴紀錄蘭陽平原,學生拿著攝影集,直呼:「很有成就感!想與家人分享!」有小男孩為了拍日出,凌晨起床也願意,讓林宗評笑得合不攏嘴。

※ 相關報導:

* 水保教材設計 玩遊戲學防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9000473-260107

「水土保持及農村再生教材教案設計、繪本說故事及繪畫競賽」,8日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熱鬧登場,台北市雙園小學老師周毓玫改良「土石流防災大富翁」遊戲,以「拯救森林攻防戰」獲教具實作組第一名,寓教於樂,受到小朋友歡迎。



◆ 全球中文夯 學者:語法教學是關鍵
http://udn.com/news/story/5/1304620

中央社 紐約9日專電 2015-11-10

全球中文熱,讓海外華語文學習也跟著夯。幾位台灣旅美學者認為,除了讓華裔子弟進一步瞭解中文的重要性,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外,語法教學更是目前海外中文教育成功的關鍵。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中文部主任劉樂寧在駐紐約台北經文處教育組舉辦的「2015年大紐約地區中文教學研討會」指出,如果沒有語言文法的顯性教學,學生很可能說出:我的工作是「走狗」(walking dog)等非常離譜的錯誤中文。

美國大學委員會(The College Board)中文行動方案辦公室副主任黃麗娟強調,由於身處海外,華語教師必須以更多愛心、用專業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營造隨處可用的豐富環境,華語教學才會更有成效。

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Hunter College)東方語文學系中文部主任趙德麟則從「傳承與創新」角度,探討台灣全球華語文教學的優勢發展,認為可以趁勢而為。

新澤西州威廉派特森大學(William Paterson University)教授江嵐也分享了美國中文教學現狀,同時提及師資綜合素質要求,提供有意海外教學老師參考。紐約聖若望大學(St. Johns)亞洲研究所所長李又寧也分享了華文對當今世界的貢獻。

與會的幾位知名中文教育專家精闢深入的演講內容,並分析最新華語文發展趨勢,綜合座談由史克蘭頓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cranton)客座講師賴昭樺主持,吸引大紐約地區各地中文學校校長、教師、學生百餘人出席,討論相當熱烈,駐紐約台北經文處處長章文樑也在場聆聽。

教育組主任張佳琳說,這是首次主辦類似研討會,未來還將陸續舉辦「中文的教與學:沉浸式教學及科技融入」及「中文教學的評量與測驗」等主題。

※ 相關報導:

* 大陳耆老開課 傳承說唱藝術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0000538-260102

花蓮市公所和大陳社區發展協會、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籌劃推行「唱讀大陳─花蓮市大陳社區學童培力計畫」,邀請大陳社區耆老瞿春儂與與在中國大陸受過專業戲曲訓練的台灣媳婦孫賀開辦「道情(漁鼓)傳唱」課程,透過詞曲傳唱教學,傳承大陳特有的說唱藝術。

....市公所指出,「道情」是一種打擊樂器,也稱為「漁鼓」,是以竹筒為體,筒底蒙以豬皮或羊皮,演奏的時候,以左手豎抱,右手拍打,在古代有濃厚的道教義函,通常是道士開悟世人時,一邊唱歌一邊伴奏所使用的樂器,因此道情演唱的曲詞也傾向渡脫、退隱、遊仙等內容,由於是邊念歌邊拍奏,逐漸發展為說唱藝術。

* 開館半年 新北市圖 讀者破100萬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9000398-260115

喜迎百萬幸運讀者!新北市圖新總館營運後,儼然成為新興景點,8日上午迎接第100萬名幸運讀者,目前就讀師大附中高三的陳胤臻,喜歡24小時不打烊的閱讀環境,每個周末就從台北過來讀書,對於能獲得「百萬VIP」殊榮感到很開心。

fsj 提到...

父母應該避免的10大錯誤 你中了幾項?
http://udn.com/news/story/9/1308086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2015-11-11

親子問題總是源源不斷,有些父母嘴上常掛著「這樣做都是為了小孩好」,實際上卻害了小孩而不自知。美國知名廣播電台親子節目主持人Tara Kennedy-Kline日前就在美國網站YourTango上分享她認為身為父母應該避免的10大錯誤。

父母應該避免的10大錯誤,你中了幾項?

1.在孩子出生前就自行決定好教養方式,堅信未來這樣的教養方式能夠完美教育小孩

父母的教養方式應該視小孩的個性而定,而不該用父母自己決定好的方式來教育小孩

2.不准小孩玩樂、向外探索

小孩會從錯誤中學習,如果過度保護、干預小孩的玩樂時間,什麼都「不准」,孩子長大後會對於新事物更容易卻步

3.遇到真實情況時,卻還是露出尷尬笑容

例如:小孩不會自行上廁所,但當小孩出門尿濕時,父母卻在大家面前表現出尷尬的樣子,甚至是責備小孩

4.把個人負面情緒歸咎於孩子身上,大聲斥責

例如:你知道我今天上班遲到被老闆罵都是因為你嗎?

5.對小孩做不切實際的恐嚇

例如: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去警察局

6.直接訂遊戲規則,不管後果

例如:十點以前,你最好給我把功課寫完(沒寫完又如何?)

這種情況下,有些孩子反而更會挑戰父母

7.明明是命令,卻老是問「好嗎」?

早就幫孩子報名夏令營,卻問說「今年暑假去上夏令營好嗎?」

8.怕小孩難過,不敢直接糾正

9.強迫小孩和陌生人「像親人」

例如:強迫小孩讓初次見面的阿姨、叔叔抱一下、親一下

10.在自己小孩面前評論別人家的孩子

例如:你以後千萬不要像XXX一樣愛遲到,又愛說謊

(別人家的孩子,不該由你來批評)



◆ 窮人翻身 12大學招收1500弱勢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2000361-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12日 胡清暉/台北報導

弱勢學生進入國內頂尖大學的機會在現行制度下嚴重失衡,台大近年來低收入戶家庭學生占新生入學比率不到1%,有鑑於此,教育部要求國內頂尖大學招收弱勢生的比率,明年必須達到學士班總人數的2%,約1500人。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昨天審查105學年度教育部主管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預算,多位立委關切弱勢學生的就學問題。

弱勢生 台大不到1%

教育部統計,頂尖大學招收的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家庭等弱勢生,比率大都不到2%,其中台大0.9%、清大1.35%、成大1.34%、交大1.11%。

民進黨立委鄭麗君質疑,弱勢生學費負擔重,但就讀私校比率高,目前大專校院弱勢生占在學生比率,私立技專高達22.91%,但公立大學只有9%。

鄭麗君分析,現行大學入學制度無法改善「反重分配」的問題,只是在複製階級,以台大為例,98至103學年度,低收入戶家庭學生占新生入學比率最高僅0.79%,最低才0.41%,與全國低收入戶比率相去甚遠,甚至台大有6成學生來自雙北,台灣大學乾脆改名叫「台北」大學算了。

鄭麗君認為,雖然目前各大學已有「繁星推薦」,但只能平衡區域差異,各區域還是「擇優」的競爭性入學,對弱勢生幫助有限,因此,她和多位立委提案要求,各國立大學積極提出促進弱勢生入學的行政措施,讓教育發揮階級流動的功能,避免貧窮世襲,獲得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通過決議。

防貧窮世襲 明年2%

教育部長吳思華回應,今年5月已推動「起飛計畫」,針對47所大學補助每年2億元,協助學校提供弱勢輔導專款、助學基金等。

同時,教育部在「後頂大計畫」,會把階級流動列為重要指標,要求申請學校一定要提出相關措施,作為後續審核的依據。

目前被列為第二期頂尖大學的12校,包括台大、成大、清大、交大、中央、中山、陽明、中興、長庚、政大、台灣科技大學、台師大。高教司長李彥儀提到,已行文要求國內頂尖大學必須擴大招收弱勢生,目標明年是達到學士班總人數的2%。

※ 相關報導:

* 立院決議 擴大弱勢就讀國立大學
http://udn.com/news/story/1/1307071

弱勢生就讀國立大學比率少只占9%,私立技專比率最高占22%;立委鄭麗君指出,台大98至103年平均低收學生比率是0.5%,擔心未來貧富落差、階級複製嚴重,要求國立大學應提供一定名額提供弱勢生就近入學。

鄭麗君表示,得到國家愈多資源的學校,公共責任愈大,台大不只弱勢生比率不到1趴,六成學生來自雙北市,「台大乾脆改名台北大學」;針對弱勢生多數讀私立、得到國家照顧少的現象,她要求教育部應提出結構性改變政策。



◆ 林潔琳讀出「狼魂」古雅竹揮毫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1000643-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11日 康鴻志/桃園報導

大溪國中8年級生林潔琳10歲迷上閱讀,小學5年級就看完全套的金庸小說及紅樓夢,生活與閱讀密不可分,日前拜讀作者姜戎《狼圖騰》作品,撰寫千字心得感想「狼魂」,細膩且深厚的文筆,有別於同年齡的孩子,優異表現一舉奪下桃園市2015年閱讀桃花源心得創作冠軍。

個頭嬌小的林潔琳,喜愛閱讀,一天少說可以讀完10本書籍,閱讀速度之快,指導老師陳麗芳都稱她已練就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功力。

陳麗芳說,只要拾起書本,專注的程度就彷彿置身書本的世界中,舉凡武俠、奇幻、歷史傳統小說、現代文學等類別都是林潔琳的最愛,課餘她還會創作古詩及律詩,然閱讀的背後卻有不為人知的遭遇。

林潔琳說,「國小3年級受到同儕的排擠,為了尋找生活的重心、心靈的寄託,才埋首書本,沒想到卻念出興趣,算是意外的收獲」。她說,自己喜歡狼的驕傲、狂妄及不拘小節的性格,與狼相關的書籍特別情有獨鍾,未來會計畫寫小說,筆名就取作「闇狼」。

除了閱讀奪下全市冠軍外,9年級生古雅竹也在老師周芬玫的指導下,奪得市國語文競賽市賽的書法類冠軍,將代表桃園市角逐全國冠軍。周說,古雅竹小學4年級才開始臨摹書法,6年級就曾獲國小組書法冠軍,除了本身的天分外,持之以恆、享受書法的樂趣,就是獲獎祕訣。

※ 相關報導:

* 罕病生拍微電影 全校聯手創作奪冠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31826

鳳山商工推出「我,畢業了」微電影,由罹患妥瑞氏症學生許景傑擔任導演,全校跨科系學生聯手創作,連原創音樂也包辦,拍攝校園友誼、愛情故事,唯美又浪漫,宛如一齣偶像劇,榮獲今年全國高中職創意微電影冠軍。

....許景傑廣邀各科英雄好漢,包辦寫劇本、作曲、拍攝到剪接,連校長、教官也入鏡,全長十九分鐘,呈現校園生活點滴,連學生上課偷買飲料,躲教官怕被罵,卻見教官偷買飲料,情感詮釋細膩。

fsj 提到...

讓學生犯錯 數學大進步22分
http://udn.com/news/story/9/1311984

中央社 台北13日電 2015-11-13

教育部選出「教師創業家」到大學分享,花蓮縣銅門國小教師葛聿銘2年前開始改變教法,在課堂上允許學生「犯錯」,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結果平均成績大幅進步22分。

傳統數學課多是把既定的解法教給學生,過程著重鉅細靡遺的解說,學生有聽沒有懂,長久下來便對數學生厭。

葛聿銘表示,山區學生學習集中在學校,回到家後就「歸零」,不太有機會讀書,傳統教學法效果不好。於是他改變作法,在課堂上允許學生犯錯、允許天馬行空的解題,自己轉為扶助的角色,引導學生看到錯誤、解決問題的能力。

葛聿銘說,剛開始許多學生腦袋一片空白,他試著把艱深的數學「生活化」,用生活中的事物舉例,和學生一同討論,慢慢找出解題的線索。

一段時間後,學生的成績明顯進步,均標更是進步了22分,不過葛聿銘卻認為分數不過是「小確幸」,真正讓他開心的是,學生開始喜歡上課了,把數學當作解謎闖關遊戲一般。

教育部自全國中小學選出「教師創業家」,11月起進入大學分享,把經驗教給師培課程的學生。教育部次長林思伶表示,能以自身影響周遭社群,在教學現場掀起一股改變風潮,這樣的冒險犯難、解決問題的精神,就是「教師創業家」。



◆ 中輟生返校園 樂團翻轉人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3000534-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13日 池雅蓉、孟祥傑/新北報導

「有人這麼努力幫我,我死也要達到目標!」就讀新北高工的蔡耀杰,國中曾有多次中輟紀錄,也是不少老師眼中的頭痛學生。直到8年級,蔡耀杰遇到恩師邱奕憲,與3個類似際遇的同學組成「Tetra Pak」樂團,讓他們找到人生目標,還一同考上新北高工,用音樂翻轉人生。

蔡耀杰從小因父母多在外地忙於工作,渴望被關注的他,對學校及學習不感興趣,常在公園、捷運站等處逗遛。升上7年級後,蔡耀杰成了中輟生,後因搬家緣故,從土城區清水國中轉至中正國中,卻成了他人生的轉捩點,他說:「現在想想,真的轉對了!」

熱血輔導老師邱奕憲為了讓蔡耀杰重返校園,不斷嘗試各種方法吸引他,但效果不彰,直到邱奕憲發現耀杰對音樂有興趣,建議家長讓他學吉他,他卻常因朋友一通電話「情義相挺」,連吉他課也翹課。

不過,邱奕憲並未因此放棄,在耀杰8年級時提出組樂團構想,請他找同樣喜愛音樂的朋友組樂團,他遂找來同校的吳政憲、高樹煌和國小就在外認識的朋友吳鍵睿,共組「Tetra Pak」樂團。不懂音樂的邱奕憲,也為了陪伴他們學習Bass,成為團員之一。

為了練團,耀杰等4人天天都來上學,不僅在校園內舉辦快閃表演,也登上畢業典禮舞台,為自己建立自信與成就感,也找到自己的舞台。

不過,面臨升學壓力,成績幾乎都是班上倒數第一名的蔡耀杰與同校2位同學,不僅對學習生疏,更因上課時數不足,要通過補考才有畢業證書,最後一起完成不可能任務,考上新北高工。

畢業後,「Tetra Pak」一度面臨無場地練習窘境,當邱奕憲向輔導主任黃政建尋求協助時,他便一口答應。他說,只要能讓學生回歸正途,學校都樂意支持。

現「Tetra Pak」成員,除主唱高樹煌考慮自身狀況退出,其他成員仍每天回中正國中練習,繼續追尋音樂夢。

※ 相關報導:

* 明志國中出喵招 暴戾生變暖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3000552-260102

新北市幅員遼闊,上學年度中輟學生有971人,再輟率也高達逾5成。新北市教育局表示,若學生的家庭、經濟環境未改變,恐難避免再輟;各校為了挽回中輟生,也紛紛使出妙招,其中三重區明志國中就用萌貓力量,喚回逞凶鬥狠少年的心。

....明志國中成立「貓貓俱樂部」收容流浪貓,更為中輟生設計「照顧貓咪」課。多次進出少年觀護所的小至(化名),參加幫派、吸毒、暴力討債甚至砍人,樣樣都來,面對貓咪卻輕聲細語,為腿瘸、失明的貓咪清理排泄物,把小貓抱在手上細心呵護,與平時凶神惡煞模樣大相逕庭,老師忍不住說:「對人有對貓一半的溫柔就夠了」。

fsj 提到...

劉克襄/十一歲的壯遊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316813

聯合報 劉克襄 2015-11-16

午夜一點,旁邊側躺著一位五年級的女孩。月光從山屋的窗口斜射進來,微微照亮她幼稚的臉龐。旁邊的孩子們也一樣窩在睡袋裡,熟睡著。

昨天從武陵登山口出發,他們在老師帶隊下,整裝上山。我們行程相近,因而一路伴隨。抵達七卡山莊時,屋內已暗黑,學生們魚貫進入,迅速鋪好床位,幾無任何聲響。

這一山行養成,讓我大吃一驚,彷彿走進了日本的登山小屋。在台灣的高山環境,一般登山客走進後,往往興奮的大聲喧嘩,儼然如自己住家,完全不顧其他人也在室內。

孩子們顯然受過嚴格的登山訓練,知道這是公共場合,必須尊重他人。在暗黑中,他們熟練地解開背包,處理自己的事情。一切安排就緒,完全不需要任何大人幫忙。老師只像教育班長那樣小心叮嚀,提醒不要干擾到其他登山客。

為了減輕負重,我們租了睡袋,孩子們連睡袋都是自己攜帶上山。除了食物僱請山青幫忙,每個人還得背負自己的用品。在登山前,老師業已教導許多雪山的知識。包括高山生態地形、地圖與指北針運用等等。當然,也包括走路技巧、跑步訓練,以及意志力的培養。

老師們毫不放鬆任何一點的教育機會,連到了山莊,都還在上課,而非玩耍。當我們在山莊休閒時,孩子們還有作業。用餐時,一位老師意外認出我,央請我晚上跟孩子分享故事,做為登山禮物。我也慨然應允,講了雪山黑森林的睡鼠傳說。在高山的旅途,能夠跟一群樂於學習的孩子分享山林知識,真是自己的福氣。

隔天一早出發前,他們各自整裝,攜出山屋外整齊地排列。接著,在山莊前面由帶領的老師進行肅穆的登山儀式。感謝大山的包容,讓自己有機會親近,感謝父母的支持,可以前來攀登。同時期望,能在山神的保佑下,平安的完成登山活動。

緊接著,出發了。我們一路跟隨,直到369山莊,繼續睡在大通鋪。這回幾個孩子被安排睡在我的旁邊,他們仍跟昨晚一樣,自己打理,完全不需要大人幫忙。

五年級的劉芹婷,看到我已躺下,整理行李時,不敢把燈打開,輕聲地折疊裝備。我注意到了,請她不用介意。但她很禮貌地跟我說,這樣可以完成,真的不需要。然後,安靜地鑽入背窩。

兩點時,她和其他同學都醒來了,快速地整理床位,取出昨晚已就定位的攻頂背包。一時找不到手帕,我幫忙照亮,她再次道謝。一個小時前,一支大人隊伍,在山莊前亢奮的高喊加油後,熱烈的出發。暗夜下,他們沉默的用餐後,安靜離開。

一路摸黑,穿過黑森林,清晨抵達了圈谷。冬初清早異常酷寒,瘦小的孩子們特別辛苦,後來躲在圈谷的杜鵑花叢下避寒,暫時落後給我們,但最後還是在老師的鼓舞下,攻上主峰。

他們來自新竹香山大湖國小,一所城市邊緣的學校,參與的十五六位孩子,大抵是高年級同學。學校已辦理三年的雪山行旅,邀請有自然信念又嫻熟登山的老師,長期到學校教學。此回山行,也有不少位家長伴隨,但和我一樣,默默在旁觀看。大湖是小校,能以登山為主題,委實不易。這一野外的集體壯遊,團隊合作的見學,卻更容易讓孩童深刻體驗。

在這些孩子們身上,我看到野外修學的斐然成果。他們只是在做好自己,但我很清楚,某一新的登山文化正在孕育。謝謝這些孩子的行旅,讓我見識此一自然教育的美好遠景。

(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



◆ 翻糖女孩鄭宛柔 以母親為題獲廚藝獎
http://udn.com/news/story/3/1318194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即時報導 2015-11-16

宜蘭家扶中心「翻糖女孩」鄭宛柔日前參加「2015年FHC上海國際廚藝大賽」,以在成衣廠工作的母親為靈感,用彩色糖霜製作「美麗的女人」蛋糕,呈現母親工作時的模樣,栩栩如生,拿下銅牌佳績。

「蛋糕靈感來自我母親!」目前就讀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餐旅管理系大四鄭宛柔說,主任問她要做什麼蛋糕時,她第一個念頭就想到母親,因母親在成衣廠工作,她從小在工廠裡長大,看著母親為了家庭辛苦工作,決定製作「美麗的女人」,希望留下母親工作時最美的模樣。

鄭宛柔說,比賽時,其他參賽者的作品都是藝術造型,只有她做寫實人物,外國評審大力稱讚她的作品「很特別」,鼓勵她繼續往這個風格前進。鄭宛柔的母親葉明芬說,看到女兒的作品呈現在眼前時,當下眼眶泛淚,覺得「平常工作再辛苦都值得了」。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MIKI老師拚育才 影片獲金創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6000359-260115

朝陽科大幼保系老師施孟琪,14年前在課餘時間創立了Mui Mui團隊,徵選對於戲劇、音樂有興趣的同學加以訓練,讓他們進入職場更有競爭力。朝陽科大傳播藝術系學生林敏嘉等人將施孟琪的故事拍成影片,參加教育部的競賽獲「金創獎」,得到10萬元獎金。

教育部舉辦「人才培育亮點工程─人才大時代微電影徵選」活動,鼓勵學生將校園動人的故事拍成影片,以為揚善。這次共有43隊、266人參賽,最後選出9件得獎作品,在昨天頒獎。

朝陽科大「有請神奇圈圈」隊,以「星期四的音樂課」影片獲得「金創獎」,描述的就是施孟琪的故事。林敏嘉說,拍攝時,施孟琪老師完全沒有架子,讓他們得以充分掌握故事的精髓,「而且還借我們1萬元,讓我們拍片時有便當吃」,讓人感動。



◆ 用聽寫克漏字 改善英聽力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316817

聯合報 韋金龍/興大外文系教授兼代興大附中校長(台中市) 2015-11-16

大考中心英聽測驗成績公布後,專家及意見領袖對國內學生的英聽能力多表憂心。其實,英語聽解能力的培養,和閱讀、口說、寫作能力類似,無法完全靠老師直接「講授」或「教」來增強,主要還是得經由老師精心安排各種教學活動或設定獎懲機制,來引導或激勵學生不斷重複練習,才能產生累積學習成效的目標。

就筆者對國內英語教學的觀察與了解,其實很多英語文教師都非常用心安排教學活動,課室教學也多活潑生動,網路上的學習資源更是供不應求,但學生的英聽表現似乎還是不理想。筆者猜測這可能與耐力與專注力的培養不足有關,因此建議可以運用「聽寫克漏字」活動來克服這個難題,教師可以在課前把課程的文章內容,設計成克漏字的形式,上新的課文時要求學生先不要打開課本,配合多次播放語音檔,以聽寫克漏字的活動,誘導學生專心聽文章內容,努力填寫空格。

「聽寫克漏字」是結合聽力與閱讀的教學策略,研究文獻證實對英語聽解能力及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實質幫助,筆者已將此策略應用在自己的課堂上,發現學生不但上課時較專心(不論是主動或被動),期末也對學習成效表示肯定。

有學者認為,結合「聽寫克漏字」的教學活動非常適合習慣傳統教學法的東方學生,特別是台灣學生,因為國內學生在考試引導教學的氛圍下,非常習慣「克漏字」的題目,我們將這種測驗題型巧妙結合聽與寫的練習,學生可以很快適應,而為了好成績他們也比較會專注聽語音檔。一回生,兩回熟,假以時日,學生的聽解及閱讀能力自然會慢慢提升,也逐漸養成耐心聽長篇語音內容的習慣;更重要的是活動過程中,可以有效引導學生來回審視文章細節與全文內容,對閱讀理解也有一定的助益。

當然,老師充分準備是運用這個策略成功的關鍵,將課文改設計為克漏字的模式、印製講義都是耗時耗力的工作。建議可以從國中就開始,動員全校英文老師分工合作,依學生程度,把教科書的課文設計成克漏字的講義,由簡易到困難,適當安排,方便老師上課使用,若要節省紙張,也可以利用電腦或網路輔助教學。

fsj 提到...

聯合/頂大無寒門:教育世襲化的警訊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31687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2015-11-16

教改二十餘年,三級貧戶之子靠教育翻身的故事成為絕響,我們的教育反變成社會流動的障礙。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大學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等弱勢生比率不到一%;而公立大學的弱勢生比率只有九%,私立技專則高達廿三%,嚴重失衡。頂大無寒門,私大多弱勢,反映的正是日益嚴重的教育世襲化問題。

為讓寒門子弟進頂大,各大學正陸續規劃扶弱措施,擴增弱勢生名額,也放寬弱勢生入學門檻。也因此,當教育部宣布明年十二所頂尖大學將招收一千五百名弱勢生時,有人為此叫好歡呼「窮人翻身」。然而,區區一千五百個特設名額,美其名為「窮人翻身」,會不會太天真?如果教育不能往下扎根,給予貧童足夠的教育支援,落實十二年國教的「高中均優質化」理想,只強將若干弱勢生納入頂大,恐怕治不了標也治不了本。

當年我國教改的主要目標,就是廣設大學,讓人人都可以唸大學。如今,台灣變成全世界大學密度最高的地方,但過度擴充的高教規模,卻破壞了藉由教育促進社會流動的功能。許多原本沒有機會念大學的弱勢生,現在可以念大學了,但公立大學沒有他們的份,他們只能進入私立大學或技專,付出更高學費,卻無法享受相對的資源。當大學生滿街跑卻又遇上青年低薪的年代,這些出自私校的弱勢生,身上還背著學貸,如何在就業市場找到自己翻身的機會,實令人懷疑。

諷刺的是,為協助弱勢生就學,教育部與各校分別訂有多項助學計畫;但其前提,卻是弱勢生必須先跨得過入學門檻。問題是,如果跨得過門檻,誰還會選擇進入私校?如果高牆橫阻,牆內準備好多少補助又有何用?因此,各國立大學——尤其是頂大要能擴增名額、放寬門檻,才有助於弱勢生翻過高牆。

但高教擴充沒為弱勢生打開向上流動的管道,反而擴大了教育世襲化,主要癥結,就在升學制度的扭曲,使得多元入學淪為階級複製的推手。以目前升大學的三個管道而言,「個人申請」雖然體現多元入學精神,但終究是「多錢入學」擅場;「考試分發」雖具公平競爭精神,但弱勢生畢竟比不過砸錢補習考出來的成績。只有「繁星推薦」,在平衡區域分布上略見成效,弱勢生錄取國立大學的機會逐漸提高。不過,強調升學策略的私立明星高中,近年來也利用這項區域平衡機制,搶攻繁星推薦名額,弱勢學生又面臨擠壓。

事實上,弱勢生升學受限,更早在中學階段就隱現涇渭分明之勢。十二年國教實施後,升學制度反客為主,成為廝殺慘烈的戰場。「考試至上論」反映了菁英家庭的優勢,「多元優先論」也難解「多錢入學」之慮,兩者皆無弱勢生置喙之地。許多都會中高階級以上家長,更乾脆讓孩子先擺脫前景難料的會考戰場,逕奔私立中學,以圖「六年一貫」,直取頂大。如此一來,十二年國教「高中均優質化」徒託空言,公立國中學生減少、私立國中人數逆增,凸顯了教育世襲化向下延伸的趨勢。

然而,不論升學制度如何改善,能夠進入頂大的弱勢生,畢竟仍屬少數菁英;要確保弱勢階級有翻身機會,廣大弱勢生的學習更值得關注。學習M型化現象,雖屬老生常談,卻攸關偏鄉與弱勢生肆應升學或就業的基本學力。而教改之後技職教育逐漸崩解,也不僅斫傷國家的生產力,讓走不出特色的私立大學與技專漸入絕境,更使充塞其間的廣大弱勢生,徒然耗擲昂貴學費,虛度求學光陰。

頂大無寒門,問題不全在頂大;私大寒士多,反映的是教育世襲化的結構性警訊。我們要提醒:國立大學不能忘了教育的目的和社會責任,教育部以及地方教育當局也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除了提供扶助與輔導,必須從改善升學制度到重建技職教育著手,更要往下扎根,確保弱勢生從小到大皆能得到足夠的教育養分。如果社會流動受阻,階級固化嚴重,弱勢翻身無望,台灣要付出的政治與社會代價恐怕更大。



◆ 南韓反課綱動員 朴槿惠水柱鎮壓
http://udn.com/news/story/5/1317292

台灣醒報 台北報導 2015-11-16

南韓7萬民眾14日上街爭勞權、反課綱,遭政府出動催淚瓦斯、強力水柱驅離,造成多人受傷。警方大動作鎮壓也引起國際媒體關注,引發PTT上鄉民討論,鄉民嘲諷南韓總統朴槿惠好比馬英九,以「南韓馬英九」、「韓國女版馬」稱之,並說「既視感很重」,彷彿太陽花學運再現。

7年來最大抗爭

南韓的勞工團體、公民團體和農民團體14日聚集在首爾表達對勞工、教育政策的不滿,警方預估抗議人士超過7萬人。此示威遊行是繼2008年5月10萬人因為狂牛症疑慮,上街抗議政府開放美國牛肉進口之後的最大抗爭活動。

南韓警方在15日表示,在暴力事件爆發後已拘留51位示威者。警方使用催淚瓦斯和強力水柱車驅散民眾,幾位揮舞金屬棒和尖銳竹棍的民眾想跨越路障進到總統府青瓦台,和警方爆發激烈衝突,目前統計至少29名民眾受傷,其中一位69歲的農民組織會長遭強力水柱擊中摔倒在地造成腦部出血,重傷昏迷送醫。

改課綱、親財團遭批

朴政府引發的抗爭引起國際媒體注意,包括路透社、紐約時報、金融時報、中國郵報、彭博社等。在台灣,PTT上也有鄉民諷刺朴槿惠是「韓國馬英九」、「南韓女版馬」,說她是「獨裁者之女,不意外」,並稱朴政府的新世界黨是韓國KMT。

抗議群眾表示,朴槿惠將會在2017年規定學校僅能使用官方核定的歷史教科書,分明想藉由修改歷史,提高她已故父親朴正熙在1960-1970年代實行專制統治的聲望;另外,政府改變法令後將給企業更自由的空間遣散員工,無異是親財團、罔顧勞工權益。

「政府必須立即停止惡化勞動條件,」韓國聯合工會的執行長強調,若立法者強行闖關法案,他們將發動罷工行動。不過由於朴槿惠在抗爭爆發之前就已前往土耳其參加G20峰會,抗議團體不排除下個月再度表達訴求。

fsj 提到...

女兒的歷史課:和平從來不容易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319067

聯合報 羅智強/自由作家(美國波士頓)2015-11-17

巴黎的恐怖攻擊,震撼全球,也引起了世人高度的關切與同情。臉書的大頭貼,亮起了一片紅藍白的法國國旗,表達對在法國恐攻事件中不幸罹難者的哀悼,以及對法國的祝福。

十二歲的大女兒也關心此事,忽然問我:「爸爸,巴黎恐怖攻擊,是怎麼一回事?」

我愣了一下,竟不知從何說起,我不想簡單的從「天使與魔鬼」的二分法說這件事,想了想,我先在internet打開google地圖,輸入敘利亞。我決定幫女兒上一堂國際關係與世界歷史的簡介。

「這件事,要從敘利亞這個國家,中東這個地區開始講起。在這裡,有個叫做『伊斯蘭國』、信奉伊斯蘭教的組織,他們占據了敘利亞與伊拉克的部分地區。這個組織,被美國等國家視為恐怖組織。但在談伊斯蘭國之前,要先談談中東地區長期的宗教衝突與種族衝突,這就要從以色列復國說起…」說著說著,我把游標指向位在敘利亞西南方的以色列。

我從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屠殺猶太人說起,講到大戰後以色列復國,中東陷入長期的宗教衝突與種族衝突。接著講到了伊斯蘭教的不同教派,在中東許多國家內的長期對峙,以及美、俄等大國各自暗助不同派別角力。

隨著「故事」提到的國家,我則在google地圖上,不斷的游動,順便向女兒介紹這些國家。

「這個地區內戰不斷。而有些派別勢力,把矛頭指向了西方世界,決定報復。便開始在西方世界的國境內,進行所謂的『恐怖攻擊』,而西方國家把這些攻擊行動,稱之為『恐怖主義』。最大的一次恐怖攻擊,是二○○一年在美國發生的九一一事件。那時妳還沒出生。」我把紐約雙子星大樓倒塌的視頻打開給女兒看。

接著,我切入伊斯蘭國在敘利亞與伊拉克的狀況,由於其血腥統治以及屠殺斬首的恐怖作風,造成敘利亞近千萬的難民流亡,其中數百萬湧向土耳其與歐洲國家,形成了歐洲嚴重的難民問題。我同時講到三歲小男孩亞藍,為了偷渡到歐洲,不幸遇到船難的悲劇。亞藍倒臥沙灘的照片,引起了歐洲國家的人道反思,但也加劇了歐洲國家處理難民問題的分歧。

然後,我切入到巴黎恐攻。談到法國在敘利亞對伊斯蘭國採取的軍事行動,最後,才告訴女兒巴黎恐怖攻擊的概況。

這一堂歷史時事課,不知不覺竟說了快二個小時,由於中間女兒還不時提問,我還得從出埃及記開始帶到以色列在復國前的歷史。女兒聽得津津有味,後來被媽媽三催四請,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回去睡覺。

把女兒哄回房間睡後,我忽然想,雖然我們對巴黎恐攻的死難者難過不捨,但這並不是一個二分法就能簡單回答的問題。我很高興女兒問起了這個問題,也讓我有機會從歷史深度去思考這件事。

回顧這些錯綜複雜的歷史恩怨,不免感嘆,和平,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吧。



◆ 昔學障生 今畫出一片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7000577-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17日 江詩筑/苗栗報導

曾被判定為學習障礙,一度封閉自我,不願開口說話的大湖農工學生周海樺,在繪畫中找到自信,他習畫多年累積多幅作品,校方利用90年校慶幫他辦了個人展,盼鼓勵更多身心障礙學生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周海樺從小就喜歡畫畫,曾被認為是過動兒,不過他在國小讀安親班遭遇體罰,經過少1分打1下的歷程,也被打掉自信心,逐漸封閉自己,開始不願閱讀,加上有關語言、閱讀部分出現障礙,學校生活更顯艱困。

周母憂心孩子關起溝通大門,決定順著他的興趣,一間一間找畫室習畫,才遇到啟蒙師丘璦珍,丘說,初遇周海樺發現他沉默寡言,看似對任何事都沒興趣,但是學畫時卻很有動力,在畫室裡找到朋友,也找到人生方向。

周海樺擅長素描及水彩,也樂於嘗試不同繪畫風格,他是國立大湖農工室內設計系學生,也是學生技能競賽的選手,丘璦珍說,得知他入選為選手,非常替他開心,「經歷人生幽谷能夠重新翻身」,肯定他的付出。

周海樺家境不佳,雖是中低收入戶,但母親很支持他學畫,他對繪畫的熱情感動湖農老師許秀慧,特別為他爭取教育部學產基金的特殊專長專案補助,透過專案經費挹注,延聘更多繪畫專長老師來提升他的繪畫水平,以學校為後盾,讓周海樺發光發熱。



◆ 牛津辭典年度詞彙:「喜極而泣」表情符號
http://udn.com/news/story/7088/1319262

聯合新聞網 Mash 2015-11-17

《牛津辭典》一年一度的年度詞彙結果出爐,由一組代表「喜極而泣 (Face with Tears of Joy)」的表情符號獲選。

根據《牛津辭典》公布消息,在牛津大學出版社、著名手機輸入法公司SwiftKey聯合評選之下,決定以代表「喜極而泣」的表情符號獲選成為今年年度詞彙。

根據《牛津辭典》說明,此次選擇此項表情符號作為年度詞彙的原因無他,因為此項表情符號無論是在PC、手機等場合都經常被人使用,SwiftKey更指出在英國地區幾乎有20%比例人口經常使用此款表情符號,而在美國地區也有高達17%比例,雖然此款表情符號早在1997年便已開始推出使用,但直到今年才有被大量使用情況,甚至去年在英國地區僅有約4%使用比例,相比今年顯然有相當高的成長幅度。

由於表情符號可透過簡單圖像表示使用者當下心情感受,更勝過透過煩冗文字進行詮釋,甚至在網路對談情境發生無從接話,或是準備銜接不同話題時,表情符號均提供緩和氣氛等效果。不過,由於表情符號遞送簡單、快速,相較下也反應經常使用手機裝置的使用者懶得打字現象,甚至也可能因為頻繁使用表情符號回覆訊息,而使收訊者感到厭煩。

而《牛津辭典》去年評選的年度詞彙為「vape」,亦即吸電子菸類產品呼出氣體的動作。另外,在今年所選出詞彙中也分別包含廣告阻擋器 (ad blocker)、暗網 (Dark Web,以及僅特定軟體、管道才能聯入的私密網頁)、共享經濟 (sharing economy)等與時事話題相關詞彙。

※ 詳見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