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3

未老先衰

◆ 含糖飲料甜甜喝 女孩易提早變「女人」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89228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 2015-11-03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今年於「人類生殖」期刊發表一篇研究,內容指出含糖飲料不只引發兒童肥胖問題,也會讓女童的初經提早報到。醫師表示,含糖飲料熱量高,確實會刺激雌激素增加,造成女孩性早熟。

哈佛研究團隊找來美國五千五百多名十四歲以下女孩,五年來持續記錄她們每天喝下的含糖飲料,這些甜飲是指添加蔗糖或葡萄糖、玉米糖漿的含糖冰茶飲,並非是自然甜味的蔬果汁。研究發現,每天飲用一杯至一點五杯含糖飲料的女孩,初經比起一般女生會提早二點七個月報到。

哈佛研究人員曾考量其他影響因子,但甜飲對初經年齡提早的影響性非常顯著,建議家長注意女孩的飲食習慣。

台北榮總生殖內分泌不孕症科主任李新揚指出,含糖飲料攝取過多會刺激雌激素增加,進而啟動下視丘和腦下垂體的分泌強度,並刺激卵巢提早排卵。由於初經提早是乳癌和子宮內膜癌常見的致癌危險因子之一,呼籲勿過量攝取含糖飲料或高熱量食物。

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表示,性早熟是指十歲以前出現第二性徵,可能會影響日後發育。臨床觀察發現,台灣女性初經年齡愈來愈早,目前平均十二至十三歲。

國內成大研究團隊今年也發現,塑化劑暴露可能造成女童胸部發育或月經提早報到的性早熟現象。

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於「環境醫學國際研討會」中表示,不吃微波食物、不喝塑膠手搖杯飲料等方法,都能降低七到九成的塑化劑暴露量。

康華診所中醫師林沛賢曾收治一名九歲來初經的女童,因嗜吃豬肉及炸雞排,不愛吃蔬果,導致提早「轉大人」。媽媽擔心女童長不高,求診希望「暫停」女兒的月經,但醫師也只能用中藥材為女童調整體質。



◆ 癌患食療 「涼」藥多蔬果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29588

自由 2015-11-04

文/徐樺宗

「癌症病人什麼可以吃?不能吃?進補呢?」常有患者或是家屬有這樣的疑問。

「是不是可以餓死癌細胞?」答案是「不能!」因為人是雜食性的動物,所需的營養能量來源是5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飢餓只會先餓死正常的細胞。

癌症病人早期多屬「熱」、「毒」居多,常常病人覺得自己很虛、很弱,手腳容易冰冷,需要補一下,可能不是身體缺乏營養,而是營養無法送達需要的地方,就跟火車運送很多物資,鐵路斷了,再多的物資也到達不了,此時再用熱補的方式無異火上加油,可選擇靈芝、樟芝、七葉膽等比較涼性的藥材。

中醫原則上是要讓身體建立不會「虛」的環境,建議每天攝取5種以上的新鮮水果,每餐約7分飽,蔬果與肉類的比例為8:2,食用肉類時,可補充些酵素(如木瓜、鳳梨),促使蛋白質消化,縮短停留在腸道的時間。

可多選擇十字花科的蔬菜,含抗氧化營養素及膳食纖維,如花椰菜、高麗菜、洋蔥等;蕈菇類的食材也可以多加以選擇,富含多醣體及三萜類,增強免疫力及抵抗癌細胞;烹調方式以清蒸水煮為佳,避免油炸、燒烤、醃漬。

同時我們建議罹癌患者要避免加工食品、酒、辣椒、白砂糖類的製品,食材以新鮮為主,隔餐的食物都盡量不要食用,不要為了節儉煮一餐吃好幾天,因為食物經過多次的加熱烹調後,都已經變質、潛藏了致癌物。

總之,民以食為天,癌症預後食療保健,吃很重要,但要「吃得對」、「吃得均衡」、「吃出健康」。

(作者為旗山佛教正德醫院中醫科醫師)



◆ 南韓調查 上班族記憶力減退嚴重
http://udn.com/news/story/7269/1292010

中央社 首爾4日專電 2015-11-04

南韓一項調查顯示,上班族一般最多只能記住4到6個電話號碼,而手機普及之前,很多人能把所有親朋好友的電話號碼熟記在心,當代上班族記憶力減退十分嚴重。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引述韓國汽車零部件公司現代摩比斯對455名員工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指出,人的記憶會隨年齡增長而衰退,健忘尤其給忙碌的上班族帶來不小的麻煩。

這項民意調查顯示,在被問及提高記憶力的常用方法時,62%的受訪者回答「總是寫備忘錄」,23%的人回答「充分睡眠規律生活」,11%的人說「戒除或克制吸菸飲酒等有害習慣」,其餘的4%說「吃增強記憶力的食物」。

據報導,40%的受訪者在30到39歲之間首次意識到記憶力變差,35%的人在40歲以後,24%的人在20到29歲之間意識到記憶力變差。

被問及哪些經歷讓自己覺得記憶力變差時,44%的人回答「記不起來現在該做的事時」,32%的人回答「把東西落在家裡或辦公室裡時」,19%的人回答「難以進行簡單的心算時」,5%的人回答「忘記結婚紀念日或生日時」。

當問及因健忘吃虧的經歷時,43%的受訪者回答「未能及時完成工作」,37%的人回答「遭受經濟損失」,17%的人回答「錯過重要的約會」。

40%的受訪者認為「壓力太大導致記憶力變差」,28%的人將「健忘原因歸結於年齡增長」,20%的人認為「使用手機和上網是健忘的原因」,其餘12%認為「飲酒過量損害記憶力」。

※ 相關報導:

* 暑假電動打不停 12歲得老花眼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91256

12歲國中男生小明兩眼視力一直保持1.0,父母勸他少打電玩,但小明自恃視力好不以為意,今年暑假更是「除了睡覺外都在打電動」,沒想到開學後,「課本的字看不清楚,也沒辦法寫作業了」,就醫發現左眼出現早發性老花,嚇得連電腦都不敢再碰,兩個月後視力才恢復正常。

「我才12歲,怎麼會得老花眼!」每兩年就被媽媽「押」到眼科診所量視力的小明,聽到醫師診斷驚訝不已。小明國小就迷上電玩,長期和他一起「打怪」的同學紛紛戴起近視眼鏡,只有他每次視力檢查都1.0。今年9月小明上國中後,上課時雖可以看到黑板字,回家打開課本卻連字都看不清楚,寫作業也看不到自己寫什麼,字體歪七扭八,因課業壓力變大,他第一次主動向父母要求看眼科醫師。

文明病

14 則留言:

fsj 提到...

長者常吃安眠藥 易跌倒骨折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29881

自由 2015-11-05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

銀髮族若有服用安眠藥,要注意!

食品藥物管理署研究,65歲以上高齡族群中,有109萬人曾因失眠服用鎮靜安眠藥,受到藥物副作用影響,因此跌倒、骨折的機率,較沒吃安眠藥的老人增加2到3成。

食藥署副組長劉淑芬指出,我國人口老化,老年人口愈來愈多,推估今年有289萬人,其中109萬名銀髮族有服用安眠藥習慣,盛行率近4成,是25到44歲者的3倍,也是45到64歲者的1.5倍,甚至比美國、加拿大等國都高。

老年人易淺眠、睡不著覺,長期服用安眠藥會造成依賴、成癮,失眠原因包括憂鬱、焦慮或疼痛症狀等,應先就醫治療、減少服用安眠藥,食藥署人員建議銀髮族每週運動150分鐘,有助進入中深層睡眠。

臨床上苯二氮平類鎮靜安眠藥(Benzodiazepines,簡稱BZD)及Z-drug(包含Zolpidem、Zopiclone及Zaleplon),常用於安眠、鎮靜及抗焦慮等症狀,副作用包含頭暈、頭痛、嗜睡及反應力下降等,長期使用會產生藥物依賴及成癮。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張家銘說,根據健保資料,全台65歲以上長者每5人中就有2人,在過去一年內曾服用鎮靜安眠藥,且每年平均服藥天數約3-4個月,安眠藥的副作用包括暈眩、肌肉無力等。

張家銘舉例說,曾有一名林姓阿嬤因服藥過量,隔天醒來手腳無力跌倒,造成髖骨骨折。除了醫師開處方箋時要謹慎,家中長者和子女都要留意。



◆ 脂肪肝 就怕規律運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6000664-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06日 金穎清/台北報導

素有「國病」之稱的肝病輕忽不得,嚴重脂肪肝恐致使肝臟發炎。醫師指出,台灣人罹患脂肪肝比例約30至40%,高於B型肝炎和C型肝炎;其中男性人數更比女性多1.8倍,主要年齡介於30至49歲,20至29歲患者也將近3成。中醫師建議,規律運動才能根本改善脂肪肝。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黃浩瑞表示,營養不均衡、精緻飲食,不僅易造成肥胖、高血脂,更是脂肪肝常見成因;素食和減肥民眾若長期缺乏維生素和蛋白質攝取,肝臟無法正常新陳代謝,也會導致脂肪累積。

黃浩瑞指出,若的三酸甘油酯濃度超過150mg/dL,代表血脂肪過高,必須照超音波檢查肝臟,因脂肪肝越嚴重越易使肝臟發炎,進而邁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肝癌三部曲」。

黃浩瑞說,中壯年男性因工作壓力大,加上飲食和作息不正常,罹患脂肪肝比例高。而女性體內會分泌雌激素,不易累積血脂肪,因此僅年長者或糖尿病患者罹患脂肪肝的人數較多。

黃浩瑞強調,改善脂肪肝最有效方法為規律運動,可補益氣血、促進新陳代謝,並改善脾胃功能,避免代謝廢物堆積在肝臟。飲食方面,則要選擇魚、蝦、禽類等白肉,適時補充修復肝臟所需營養。

他建議,氣虛的脂肪肝患者精神不佳、體力差,可飲用黃耆、黨參茶飲補氣;肝氣鬱結的患者易怒或抑鬱,喝薄荷、菊花等花草茶能疏肝解鬱、放鬆心情;心悸、失眠的氣不足者,可多食用大棗、參茶。

(中國時報)



◆ C肝盛行率最高 5指標 可測癌變風險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29880

自由 2015-11-05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

全球發現C型肝炎病毒迄今僅26年,但它嚴重威脅肝臟健康,可能引發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醫師指出,台灣C型肝炎盛行率高達4.4%,遠超過中、韓、日、紐、澳等國,全台約40萬到60萬人感染。

全台約40萬到60萬人感染

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理事長、台大內科教授高嘉宏指出,根據衛福部去年的十大死因統計,台灣每年約1萬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和後遺症,進一步分析後發現,慢性肝病患者7成都是由B型肝炎造成,約2-3成與C型肝炎有關。

C肝病毒感染途徑為血液與體液傳染,開刀、輸血、共用針頭、看牙、針灸、性行為、穿耳洞、紋眉、拔罐等都可能傳染,還有年輕人喜歡刺青,若器具消毒不完全也可能會感染。

高嘉宏說,台大追蹤配偶間傳染的研究發現,一對夫妻中若有一人感染C型肝炎,其配偶感染的機率是0.23%,最常見的傳染途徑是「共用牙刷」,但是接吻、共享食物或咳嗽、打噴嚏等都不會傳染病毒。

高嘉宏指出,急性C型肝炎感染者有高達5成會變成慢性C型肝炎。C肝患者若演變為肝硬化,有3成在10年內演變成肝衰竭,每年有1%-4%會發生肝癌,不過,目前C肝並無疫苗可預防,人人都可能透過血液或體液感染。

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李美璇指出,中研院院士陳建仁帶領的研究團隊已針對C肝感染者,研發出「肝癌風險預測模式」,可藉由年紀、肝功能指數、C肝病毒量、病毒基因型與肝纖維化程度等5項指標做為預測因子。民眾可做完健康檢查後,請醫師評估。

若C肝患者是「柴肝(肝纖維化越嚴重)」、熟齡(40歲以上)、病毒多(血液中C型肝炎病毒量高)、感染「難治基因(第一型)」,及肝功能指數高等,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會大增。

李美璇舉例,一名56歲男性肝功能(ALT)指數80、肝纖維化指標比值大於2,有肝硬化、血液檢測測到病毒,且感染的是較難治療的第一型C肝病毒,風險分數就高達21分,預估未來10年內罹患肝癌的機率超過5成,未來15年超過8成。

台大醫院內科部暨肝炎研究中心主治醫師劉振驊指出,C肝治療目標是根除病毒,最好能一次成功,避免抗藥性與二次治療的痛苦,現在陸續有新藥推出,治癒率幾乎百分之百,患者不用太擔心。



◆ 5大皆空醫師荒 5年重招500公費生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29592

自由 2015-11-05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台灣醫師嚴重缺額,內科、外科、婦科、兒科與急診科醫師「五大皆空」,面對高齡化、少子化的未來恐無人治病,大學與衛福部合作,重啟「公費醫學生」計畫,五年內要招五百人填缺。

衛福部調查,台灣老年人口將在一○七年超過十四%、一一四年將達廿%,衛福部醫事司科長賴貞蘭說,不只社會高齡化,連醫師也高齡,服務能力下降,決定將從九十八年起停辦的「公費醫學生」在明年重啟,與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合作,要在一○五到一○九年共五年內培訓五百人,挹注台灣日益減少的醫師人力。
98年停辦 明年重啟

賴貞蘭說,目前台灣每年培訓一千三百名醫師,公費醫學生名額採外加,由個人申請與考試入學兩大管道,一○五學年有台灣大學、成功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陽明大學、長庚大學、慈濟大學及國防醫學院七校參與,提供一百名,但申請名額比考試入學多,賴貞蘭認為,透過口試可正確選才,找出願意到偏鄉付出的學生。

目前公費計畫將給六年待遇,政府負擔其學雜費、膳食費、書籍費、住宿費、制服費等,未來畢業後,除了完成專科醫事訓練,還要再分發到醫生人力不足的地方服務,滿六年才能離職,若不履約將被扣醫師證還有罰款。

賴貞蘭說,過去公費生留任率不高,有八成五會回到都會區,真正留在離島偏鄉的恐不到一成,未來將透過各種措施,確保公費醫師得到公平合理的福利待遇,希望應付未來人口老化與五大醫科人力不足的需求。

fsj 提到...

金山加大:胖小孩減糖10天 健康改善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97637

世界日報 編譯組/舊金山5日電 2015-11-07

舊金山加大5日公布研究結果:肥胖的孩童只要減少攝取糖分十天,健康立即改善。

研究在北灣委利賀市進行,研究人員找了43名過重孩童,提供十天的食物,卡路里與孩子平時吃的完全一樣,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也相同,只去除額外添加的糖(added sugar)。

全部食物都在當地超市購買,都是孩童喜歡吃的食物,包括火雞熱狗和比薩餅。

十天後發現,孩童高高膽固醇、高血壓和其他慢性代謝疾病都有改善,胰島素降低三分之一,舒張壓降5mm、壞膽固醇(LDL)降低10點。

研究報告將刊在2016年2月出版的肥胖期刊(Journal Obesity)。報告主要作者魯斯狄(Robert Lustig)說,這項研究證實「糖損害人的代謝功能。」

今年初,戴維斯加大也做了相關研究,發現年輕男女喝糖含量高的飲料,只要兩周,就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險。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添加糖攝取比例應少於卡路里的10%,最好能在5%以下。

※ 相關報導:

* 跟著這樣做 痠痛「文明病」掰掰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300399

現代3C商品、智慧手機流行,國人頸椎、腰椎、膝關節退化疼痛的另類「文明病」提早上身,桃園市桃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頌凱認為,平常要注意姿勢正確、多做伸展運動,一旦膝關節、腰椎、頸椎退化疼痛不解,一定要就醫治療。



◆ 青少年得糖尿病 過重是主因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300586

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台北報導 2015-11-08

全台年逾廿歲糖尿病友約有一七二萬人,再過廿年將達二三○萬人。醫師指出,台灣第二型糖尿病有年輕化趨勢,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體重過重是青少年罹病主因。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王治元指出,青少年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比率已超過第一型,根據一九九二年到二○○○年全台國中、小學童尿液篩檢報告,糖尿病童中有百分之五十四點二為第二型糖尿病。

他表示,飲食西化使年輕人體重過重、肥胖,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但傳統觀念認為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疾病,多數年輕患者不易發現自己罹病。

王治元解釋,十到十七歲就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年輕病友,除了肥胖,也與遺傳有關,若父母一方罹病,遺傳機率為百分之卅到四十,雙親皆有糖尿病,則達百分之七十。

不少青少年糖友父母礙於外界眼光,加上第二型糖尿病幾乎沒有症狀,沒有帶孩子接受治療,每當發現時,往往因為血糖問題身在急診。

王治元說有糖尿病家族史、家人曾有早發性心血管疾病、或BMI介於卅至卅五,甚至超過卅五者,皆為糖尿病易發族群,學童可提早做篩檢,也建議一般人在卅五歲至四十歲間檢查。此外,王治元也說,均衡飲食控制、每日運動卅分到一小時,研究指女性每天睡眠超過七小時,皆會降低第二型糖尿病罹患機會。



◆ 長期累積散不掉 小心「三手菸」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300585

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台北報導

許多家長不在孩童面前吸菸,轉到戶外、陽台,但衛福部國健署長邱淑媞指出,研究發現吸菸產生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會附著在室內家具,形成「三手菸」,影響孩童呼吸道、認知能力等。

國健署健康教育及菸害防制組副組長羅素英表示,國外曾有吸菸家庭取下久未清洗的窗簾,一泡進水中,整盆清水慢慢變成黃褐色,不同於一般只是髒汙的灰色。

邱淑媞解釋,吸菸產生有害物質瀰漫於空氣,再附著於吸菸者的衣物、毛髮帶入家庭,在室內點菸、吸菸,更會附著在桌椅、地毯、牆壁、食物,長達數月。

家有在地上爬行、玩耍的嬰幼兒,更得當心。

國健署副署長游麗惠說,當吸菸父母回家抱小孩、陪孩子玩時,附著在衣服、皮膚、毛髮的吸菸後有害物質,會在家裡四處散播,讓孩子接觸三手菸。

對抗二手、三手菸,游麗惠說,儘管定期清理地毯、窗簾等家飾與家具,若吸菸者每天都吸,清理的速度可能趕不及吸菸汙染的速度。建議由學校教育入手,請孩童主動向嗜菸父母與家人說不。

fsj 提到...

64%兒童意外傷害 在家裡發生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30857

自由 2015-11-09

〔記者葉冠妤/台北報導〕家可不一定是避風港!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說,包括墜落、壓砸傷等六十四%的兒童事故傷害,發生地點都在自家裡頭,爸媽卻常輕忽居家環境安全,導致孩童開窗墜樓等意外層出不窮,家長除了做好居家防範,也要訓練寶貝的安全意識,教導孩子危險行為不要碰。

由台北市社會局主辦、靖娟基金會承辦的「居家安全GO.兒童好FUN心 」活動,昨天在台北市青少年發展處Y17展開,透過防護糾察隊、安全小故事等一系列闖關活動,教育孩子從視覺、聽覺及行為三方面認識安全觀念,同時提升孩子面對居家情境的應對能力。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說,兒童居家事故以跌倒墜落最常見,佔四十七%,壓砸夾刺撞佔卅一%,燒燙傷也達十一%,大多數家長誤以為戶外較不安全,其實家裡處處隱藏危險,最常發生意外的場所是客廳,因為客廳有桌椅邊角及陽台、門窗,孩子容易接觸到,其次才是浴室、廚房。

昨天的闖關活動包括寶寶爬行比賽、說故事等等,基金會透過輕鬆的遊戲帶領小朋友學習居家安全知識,培養正確安全行為,小朋友們玩得不亦樂乎。

林月琴提醒家長,陽台、窗戶應做好防墜措施,尖銳物品要收納隔絕,桌角或尖角做好包覆,浴室保持乾燥勿蓄水,廚房更要裝柵門,阻止孩子隨意進入,最重要的是,千萬別讓幼兒獨處!



◆ 塵蟎惹9成過敏 惡化易成氣喘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301843

聯合報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2015-11-09

醫師表示,台灣有過敏、氣喘症狀的0歲到12歲兒童約佔10%至15%,致病原因高達九成是塵蟎引發;近幾年因空氣品質惡化,原本有過敏體質的兒童更易誘發症狀。醫師建議家有過敏兒的家長應及早預防處理,才能避免長大後惡化成氣喘。

高雄榮總兒童胸腔科主治醫師農寶仁指出,小兒過敏好發於3到5歲,這類患者在新生兒時期就有腸胃道不適及異位性皮膚炎等早期症狀。不過,許多家長普遍有「過敏不會好」的迷思,放任小朋友繼續惡化,也有父母擔憂治療氣喘的鼻吸入劑含有類固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農寶仁表示,現階段氣喘吸入劑的類固醇成分,作用在身體的比例不到1%,固定使用可舒緩過敏性鼻炎,也可避免氣喘情況惡化。

大同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王凌峰說,父母雙方都有過敏體質者,小孩有二分之一機率會過敏;除了遺傳因素,秋冬空氣品質不佳也有誘發過敏的可能。「過敏是終身功課」,若不積極預防、治療,只會一直惡化,若造成氣喘有致命危機。



◆ 熱潮紅不是停經 神經內分泌癌上身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31234

自由 2015-11-10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

年近60的陳媽媽因長達半年的熱潮紅、盜汗症狀,曾誤以為自己為停經症候群而求助於婦產科,幸好在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擔任醫師的兒子陳佳宏有所警覺,陪同母親至腸胃科門診接受胃鏡及大腸鏡等內視鏡檢查,最後於直腸發現2公分神經內分泌腫瘤;也因早期發現,故僅需用內視鏡完成癌細胞摘除,現在只要定期接受大腸鏡及影像檢查追蹤即可。

據美國癌登資料庫統計,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是盛行率第二高的消化道腫瘤,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也是罹患此癌。

但神經內分泌腫瘤因命名複雜分歧,且熱潮紅、腹瀉、胃潰瘍、心臟疾病、氣喘咳嗽、血糖異常等症狀,以往易被誤以為是其他疾病,造成診斷鑑別困難度增加,患者平均需5-7年才能確診,其中更有5成在確診時已發生轉移,而轉移的患者平均存活期剩不到3年。

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癌登資料分析,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整體疾病發生率於12年間增加5倍,判斷增加主因近年醫療技術進步與疾病意識的提升,其中內視鏡診療即扮演重要角色。

嘉義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蔡卓倫指出,近年不僅確診率提升,初診的腫瘤直徑更大幅縮小,從15年前的8.9公分,至今已下修至2.18公分 ,「棒球變彈珠」,甚至有患者發現的早,腫瘤僅0.5毫米,約等於一顆「BB彈」大小。

陳佳宏以自己所學及切身經驗表示,若對症狀有懷疑,可透過腫瘤指數CgA數值做初步判斷,數值異常則可再藉由腹部超音波、內視鏡檢查、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造影以及核醫等方式進行進一步檢查。



◆ 射程不到1分鐘/「快槍」型男 女友跑光光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31232

自由 2015-11-10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一名30多歲正值壯年的型男,每次與女友「嘿咻」總是不到1分鐘就繳械投降,即使嘗試戴兩層保險套、塗抹去敏感藥膏、沖淋冰水,仍不見戰力提升,最短紀錄更是連30秒都「凍未條」,多任女友均受不了而提出分手,直到他鼓起勇氣就醫、對症下藥,終於找回「性」福。

國外統計,在不含「前戲」的條件下,正常性交時間約7至11分鐘,而若從陰莖勃起至進入陰道不到1分鐘射精,就定義為「早洩」。

收治個案的台大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張奕凱表示,目前國內早洩盛行率約2至3成,從18歲嫩男到60歲熟男都有,有些甚至連另一半愛撫、輕碰一下也無法忍受,好戲都還沒上場就落幕,實在讓男性尊嚴盡失、十分挫折,影響個人情緒與兩性關係。

這名高帥男飽受早洩之苦10餘年,一直不好意思求診,自行使用很多方法想延長做愛時間,如做愛前先自慰、塗抹藥物或戴保險套降低敏感度等,但效果不好。直到他遇到真愛、想結婚,深怕「又被分手」, 只好求診。

張奕凱指出,不少人認為早洩與性經驗不足相關,但研究證實,早洩與腦部血清素濃度太低也有關,使用增加血清素分泌的藥物,就可以讓性行為開始到射精時間延長2至3倍;以本文個案為例,經治療對症下藥,已從不到1分鐘延長為3、4分鐘,大幅改善。

張奕凱強調,除了使用藥物延緩射精,早洩患者也可以接受行為治療,例如使用保險套降低龜頭敏感程度,或是在快要射精時,先喊停、停止刺激或捏住龜頭,延後射精等,反覆練習控制力,均有所助益。

不過他也提醒,不少男性認為發生性行為之前先打手槍比較有「凍頭」,但卻也容易降低快感,而「以鞭補鞭」、「海鮮顧精」等坊間流傳的食補功效,更是未經科學實證,呼籲民眾循正常管道就醫治療為宜。

fsj 提到...

研究:中老年人腿力佳 腦部較健康
http://udn.com/news/story/5/1308745

中央社 倫敦11日專電 2015-11-11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一項長達10年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中老年婦女如果有好的腿力,腦部也較健康。

研究人員對150多對年齡在43歲到73歲的女性雙胞胎進行研究,使用健身房的器材測量她們的腿力,包括速度和伸展力,同時再進行記憶力與資訊處理能力的腦部測試。

研究人員指出,研究初始腿力較佳的雙胞胎,10年後不僅認知能力較佳,同時也較少有腦部老化情況,研究人員將她們的生活方式及健康風險因子等都列入考慮後,仍是相同的結果。

帶領這項研究的斯蒂維斯博士(Dr Claire Steves)指出,在認知老化這個項目,腿部肌力是影響最大的因子,其它如心臟健康等因素雖然也很重要,但在將心臟健康因素考慮進去後,腿部肌力的影響力仍是最大。

研究人員認為,運動時身體釋放的化學物質能刺激年長者的腦部,但腿力與腦部健康的連結性,仍需要更多的研究。

英國慈善單位「失智症協會」研究部主任布朗(Doug Brown)表示,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London)的這項調查再次證明,體能活動有助腦部與身體健康,但如何擴大這個連結的效應,需要更多研究。

失智症專家指出,保持體能活動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除了有氧運動,也應該做重量訓練。

倫敦國王學院的這項研究報告公布在「老年學」期刊」(Gerontology)。



◆ 啤酒肚致死風險 比肥胖多2倍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309847

聯合晚報 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15-11-12

以後看醫生可能就像去找裁縫師一樣,量腰圍變成很重要的一環,因為你的啤酒肚可能暗藏殺機。

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即使你身體其它部位都很瘦,過多的肚皮脂肪仍可能比肥胖或過重帶來更大的風險。一般人都知道肥胖會升高心臟病、中風、糖尿病或罹癌的機率,卻不知啤酒肚的風險更大。

以往,控制肥胖的重要指標是依據身高、體重計算體脂肪得出的身體質量指數 (BMI)。但現在,即使你有「健康的」BMI,小屁股、瘦瘦的手臂和大腿,但是褲頭卻不太容易扣緊,還是得留意一下體重。

明尼蘇達梅約醫院的心臟病醫師羅培茲吉梅尼斯最近在「內科年鑑」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凡是有大肚腩的病人都應該多吃花椰菜並增加運動時間,還要釋放壓力,例如深呼吸或做瑜伽。

他說:「有些BMI指數正常的病人常會問我:『既然我的BMI正常,我為什麼還得運動?我不胖,應該可以隨心所欲地吃喝。』」

他的報告檢視逾1.5萬人的病歷,研究人員估計,有啤酒肚男子的致死風險是僅有過重或肥胖因子男子的兩倍,大肚皮女性的死亡風險也升高1.5倍。

早先的研究顯示,腰臀比值高的人,得糖尿病、中風、冠狀心疾和其它心臟病的風險會跟著升高,新的報告則首度將致死風險加以量化。

為什麼肚腩脂肪會格外要命呢?原因之一是肚腩脂肪和腰側的脂肪不同,懸在胃部區域外的脂肪可能深入體內,裹住重要器官。而且,肝臟會變得貪婪,不斷借用這裡的脂肪轉換成膽固醇,再溜進血液,附著在動脈血管的管壁。膽固醇升高後,動脈就開始硬化,中風或心臟病發的機率自然飆高。

深層脂肪也是身體產生胰島素抗性的禍首,可能變成第二型糖尿病,或導致發炎,成為許多慢性疾病根源。且這類脂肪會升高葡萄糖含量,降低能夠保護心臟的肌肉質量。



◆ 觀念平台-健保費率應予調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1000068-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11月11日 陳聽安、陳國樑政大名譽教授、政大財政系副教授

民國102年1月1日二代健保實施後,一般保險費率由原本的5.17% 降為現在的4.91% 後,三年來未曾變動。爾近,由於健保的財務狀況頗佳,不僅本年度保險收支預估將出現1,000餘億元的結餘,同時安全準備累積金額,至今年9月己高達2,100餘億元,超過健保法第78條安全準備為保險給付1至3個月的原則性規定。因此,保險費率應予調降之聲不絕於耳。健保費率果真應予調降?再者,二代健保的費率有二種:一為一般保費費率的4.91%,另一為補充保費費率的2%。到底應調整何種費率?或兩種都調降?目前各界似缺乏共識。

健保4.91% 的費率是經由保險精算而訂定,今健保收支產生餘絀,一方面表示補充保費收入超出了預估、支出在總額支付制度下控制得宜;但另一方面也表示醫療支付標準偏低有待調整,難以斷言是被保險人及雇主保費的負擔過重所致。晚近醫界有所謂五大皆空,人才流失,並非空穴來風。故以健保收支餘絀為由,要求減輕被保險人保費負擔,或要求降低保險費費率、或要求縮減費基,而不考慮用作為改善醫療環境之用,實在有待商榷。又二代健保實施之後政府的財務責任加重,由原本占總支出的34%,提高至不得低於36%。是以,健保收支的結餘,其中有相當的部分是來自政府資助,而非由被保險人及雇主所繳納的保費負擔。

至於安全準備超過保險給付三個月一事,首先,健保法有關安全準備的規定,本為原則性規範。其次,安全準備2,100餘億元,約有半數是來自公益彩券與菸品健康福利捐的分配,故以安全準備超過法定金額為由,要求降低費率或縮減費基,更值得商榷。此外,2,100餘億元的安全準備是按會計應計基礎所計算,不過是一項帳面數字;如採現金基礎計算,安全準備約為1,300百餘億元,占保險給付支出二個多月,尚未超越保險給付支出三個月的原則。

退一步而言,即便不考慮醫療環境改善,但也必須考量的是,健保財務佳境能否持續存在?是否僅為曇花一現?其實,除近年的健保收支結餘款的轉入外,對安全準備影響最大的項目是菸品健康福利捐的分配。然而這項的分配比例並不穩定,且一降再降,從最初的90%,後降為70%,目前己降到50%。因此,以往菸品健康福利捐大幅挹注健保安全準備的情形已不復存在。

此外,主管機關利用公告補充保費起徵門檻的方式,逕行宣布明年四類所得的補充保險費起徵門檻由5,000元提高為2萬元,造成費基隨之縮減。由於費率與費基息息相關,費基縮小,必然造成以後年度保費收入的縮水。又,由於國人生育率下降,被保險人的平均眷口數將從今年的0.62人,自明年起調降為0.61人。此一一般保費雇主負擔計算參數的調整,也會對保費收入造成一定的影響。

綜合考慮上述各項因素,依照保險精算的結果是:民國105年保險收支餘絀將大幅度下降,健保財務至民國106年將會由餘絀轉為虧損,亦即一年多後,健保財務又將入不敷出。健保財務真貌如此,加上前述有關醫療環境亟待改善的考慮,值此之際提出調降保險費率之議,實非明智之舉。

為求健保財務長期的穩定及未雨綢繆,我們建議早日實施以家戶所得作為健保保費計算基礎。目前徵收除投保薪資外,超過4個月的獎金、兼職所得、執行業務所得、股利、利息與租金等六類所得補充保費的做法,充其量是一種過渡作為。唯有費基持續擴大,費率才可望再調降,醫療支付標準也可望調升,並更進一步落實保險費量能負擔的原則。最後,我們也建議比照菸品健康福利捐,早日開徵酒品健康福利捐,並以其用作健保保費收入,非用安全準備,以免再節外生枝。

★中時電子報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

fsj 提到...

少吃精緻澱粉 保持腸通宿便清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32523

自由 2015-11-15

文/周宗翰

人體內的毒素來源為食物消化、吸收後產生的代謝廢物及環境中的各種污染沉積在體內。五臟六腑及血液或多或少都有貯存,只要排除得快,便算得上健康。如果毒素殘留越來越多,超過身體排除功能負擔,就會成為體內健康的障礙。

中醫認為,宿便中所含的毒素是萬病之源,如果糞便產生後,不能在24小時裡離開人體,就會在腸道裡腐爛變質,成為細菌滋生地。

宿便長留在身體 毒素就增加

宿便在人體內停留時間長,毒素就可能被腸道重新吸收,危害人體導致新陳代謝變差。人體代謝能力失調,消除毒素的能力會降低,毒素開始堆積時,人會疲憊沒胃口。

沒被清除的有毒物質開始滲透到血液、淋巴結和人體其他組織中,就會不自主發燒,靠提升體溫來加快新陳代謝、排出毒素。如果這時使用退燒藥,就會更打亂人體代謝及免疫系統的功能,導致一系列的慢性病產生。

很多民眾卻常使用緩瀉劑來解決慢性便秘問題,但這只會使問題更嚴重。瀉劑作用是刺激腸壁,使腸子儘快排出這刺激物質,順便排出腸內廢物,不斷使用瀉劑會使腸胃道蠕動功能變弱,以致沒有這些強烈瀉劑刺激就無法作用。另外瀉劑會使身體其它部位的水引向大小腸,以稀釋更硬的廢物,造成腹瀉,而使身體脫水,造成惡性循環。

要排宿便應少吃太過精緻的澱粉,多吃地瓜、山藥、玉米、蕎麥有助於保持大便的通暢,可調節腸胃內環境,易為人體吸收並提高抗病免疫功能。

海帶和紫菜含大量膠質,能通便,促使體內的放射性毒物隨同大便排出體外。

黑木耳可降低膽固醇,有助於將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灰塵雜質吸附和聚集並排出體外,清滌胃腸。

(作者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

※ 相關報導:

* 大腸長壞東西 罕見類癌常被忽略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32070

大腸長出壞東西,不是息肉就是腺癌,罕見的「類癌(或稱神經內分泌腫瘤)」則常被忽視,反成大禍害。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外科醫師詹仁豪提醒,雖然「類癌」的惡性程度低,但如果發生「遠端轉移」,預後5年的存活率比罹癌還低。



◆ 美國成人肥胖率續升 女超越男
http://udn.com/news/story/6813/1312703

世界日報 編譯馬永慶/綜合12日電 2015-11-14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12日發表的報告指出,儘管政府十多年來進行廣泛宣傳,致力使民眾注意體重,但美國成人的肥胖率仍在上升,而女性的肥胖率已超過男性。

美聯社報導,過去幾年,專家認為全國肥胖率令人震驚地上升了數十年後,現已趨於平穩,但CDC的報告指出,成人肥胖率從10年前的32%,上升至2013至2014年的38%。

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專家迪茲(William Dietz)說,「這是一項驚人發現」,他認為情況越來越差。但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專家波金(Barry Popkin)則認為,入選研究的參與者或許不能代表全國所有人。但專家們都表示,無法解釋為何肥胖率上升。

該報告還發現,過去10年,兩性的肥胖率大致相同,但如今女性的肥胖率是38%,明顯高於男性的34%。

肥胖不僅指超重,而是嚴重超重,現已被視為全國的主要公共健康問題之一。1980年代,只有六分之一成人肥胖,但這個比率10年前已大幅攀升至約三分之一。

這個新數字是來自政府的年度調查,每年大約有5000人參加。該報告的主要撰寫人、CDC的辛西雅‧奧格登(Cynthia Ogden)說,兩性肥胖率差距,似乎是被非洲裔和西語裔擴大。

白人男性和女性的肥胖率非常接近,但非洲裔女性的肥胖率飆升至57%,遠高於非洲裔男性的38%;西語裔的差距也很大,女性的肥胖率是46%,男性是39%;兒童肥胖率過去10年沒太大改變,兩歲至19歲肥胖率保持17%。



◆ 中老年憂鬱缺骨本 多運動曬太陽有幫助
http://udn.com/news/story/9/1315566

中央社 台北15日電 2015-11-15

63歲的林女士有憂鬱症,某天失足跌倒劇痛,竟是髖部骨折,早已嚴重骨質疏鬆。醫師表示,憂鬱症與骨流失高度相關,中老年者應多日曬、運動補維他命D3,預防憂鬱、提升骨健康。

林女士平常家事煩心,又因糖尿病導致失明及行動不便,開始不講話、不想與人互動、睡不好、常動不動就想哭,更出現厭世念頭,經診斷患有憂鬱症。她某天失足跌倒劇痛,竟是髖部骨折,測骨密度才發現T值為-3.5,嚴重骨質疏鬆,須立即治療。

台灣地區憂鬱症盛行率約7.3%,平均每3名老人家就有1名(35.2%)有憂鬱症狀,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兆山說,憂鬱症與骨流失高度相關,研究發現,有憂鬱症女性骨鬆機率較一般女性高出1.42倍,鬱卒銀髮族比起一般老人,骨鬆風險更高2.32倍,高壓工作出現憂鬱症狀的男性,比起正常員工的骨密度也較低。

執行「骨質疏鬆症防治與高危險群健康促進研究計畫」總主持人暨台大醫院骨科部主任楊榮森說,近30年亞洲的骨鬆性髖部骨折增高2~3倍,預估2050年亞洲的髖部骨折病患數將佔全球一半以上。由於骨鬆的危險因子多元,積極從生活介入才能有效防治。

由於內分泌的相互影響,缺乏維生素D3不僅增加憂鬱情緒且同時減緩骨吸收,想要改善得透過日曬、運動、飲食等有效補充維生素D3。

民眾熟知每週運動3天、每次30分鐘、每分心跳率130次以上的「333」運動方案;不過,黃兆山表示,這個方案並不適合60歲以上的熟齡長者,建議銀髮運動處方應調整為「平緩321」。

「平緩321」做法為中老年者應選擇戶外平坦場地、前後5分鐘為輕度緩和運動、每週運動3天但須隔天做、目標心跳運動時間20分鐘、目標心跳率為每分鐘110下;場地的選擇上也應考量交通方便,同時配備高齡友善設施,讓老年人外出運動時能減少跌倒骨折的發生。

公園常見的高齡健身器材如扭腰機、上肢牽引機、漫步機、肩肘活動機等,黃兆山表示,民眾可多使用這些設施輔助運動,能幫助肌力,預防跌倒及骨流失,並選擇交通方便且安全、座椅數量足夠,且高度較高方便長輩起身、指示字體大等的公園,安全性較高。

※ 相關報導:

* 皮膚癌年新增逾3千人 黑色素癌最毒
http://udn.com/news/story/9/1311967

醫學會指出,每3小時就有1人患皮膚癌,其中以黑色素癌屬惡性,治療成效有限,外觀似黑痣,不易發現,好發在60歲以上長者,常見在腳掌及指甲,也有年輕患者。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楊志勛表示,皮膚癌是國內十大好發癌症,年新增3274人,平均不到3小時就有1人罹癌。皮膚癌中,49.4%屬基底細胞癌、31.1%鱗狀皮膚癌、7.8%是惡性黑色素癌,及11.7%其他。

....他說,有15%黑色素癌患者具BRAF基因突變,可透過阻斷BRAF基因傳導路徑,有效抑制腫瘤成長,相關藥物目前有健保給付,相較傳統化療可讓患者維持近7個月病情不惡化,中位數存活期更突破1年。

fsj 提到...

健保新制 舒緩大醫院壅塞!急診醫院大轉小 醫師可跟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4000326-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14日 魏怡嘉/台北報導

為舒緩大醫院急診壅塞,健保署擬新作法,未來急診病患下轉醫院後,原急診醫學中心醫師可「跨院照會」,轉到病患轉入的醫院為病患診治,讓急診病患安心、提高配合轉診意願,最快年底實施,屆時急診病患若仍不配合轉院,要自付急診醫療費用,至少千元起跳。

不配合就診費自付

根據衛福部統計,2013年全國急診人數有710萬人次,14年來成長20%。以急診壅塞最嚴重的醫學中心為例,第一、二級急診重症病患僅占20%,另有70%為可以自行走進急診的輕症病患。經調查,急診壅塞的原因,與病患經急診處置後,醫師建議離院或轉院,病患多不配合有關。

健保署醫管組組長龐一鳴表示,不可諱言,急診病患不願轉院住進病房,寧願躺在大醫院急診走廊,難免有相信大醫院的心理,為了讓急診病患放心轉院,健保署將修訂給付標準,醫學中心醫師若到急診病患下轉醫院「跨院照會」,可獲得一定的給付獎勵,而所謂下轉醫院指的是,由醫學中心轉到層級較低的區域或地區醫院。

醫生與病患皆反對

龐一鳴表示,過去轉診多由下往上轉,此次由上往下轉的「跨院照會」是健保全新作法,目前有些醫院已有自己的聯盟體系,例如台大醫院與北市聯醫合作,除解決急診壅塞外,也可提供兩院合作交流機會。

但醫院醫師不這麼樂觀,認為除了自己的病患外,又要看診其他醫院病患,工作量大增,會讓血汗醫師問題更嚴重;到下轉醫院後,若發現該院診斷不妥,可能不好意思說,對病患不是好事。

全案本月討論定案

病患則認為,選擇大醫院就診,不只信賴大醫院醫師,教學醫院設備也較好,未來改為「跨院照會」,一旦發生醫療糾紛時,哪家醫院該負責恐怕會各說各話,所以不會提高轉院意願。

龐一鳴強調,「跨院照會」上路後,「小病賴在急診」或不願接受轉院病患需自付就診費;至於外界關心急診小病如何界定,健保署目前傾向以血壓、體溫等生命徵象進行專業認定,全案將提本月健保會討論,希望獲共識與支持,最快今年底實施。

※ 相關報導:

* 醫院濫用抗生素 陸祭新規解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4001021-260301

過度依賴抗生素成為兩岸民眾「通病」,恐引發抗生素濫用危機。無論大病小病、感冒發燒,大陸病患者往往習慣上醫院要求吊點滴,或自行買抗生素服用;江蘇省率先向抗生素濫用「開刀」,要求明年7月1日起,全面叫停醫院門診輸注抗菌藥物。

大陸各地醫院、診間,常可見一片「吊瓶森林」。《新京報》報導,江蘇省衛生計生委日前公布新規,要求明年7月起,二級以上醫院(除兒童醫院)門診,不得再替門診患者靜脈注射抗菌藥物,為的就是減少抗生素濫用。

....從統計數據可見,大陸是名副其實「抗生素使用大國」,抗生素人均年銷售量達138克,是美國10倍。大陸中科院調查顯示,2013年中國大陸抗生素總使用量約16.2萬噸,占全球用量一半。

抗生素的濫用導致耐藥菌「肆虐」,埋下健康危機。大陸地表水中被檢出含68種抗生素,江蘇、浙江、上海等地近6成兒童尿液中被驗出含抗生素。這些環境中的抗生素可能不斷生物循環,再次進入人體。

台灣民眾就醫同樣講求「藥到病除」,常過度依賴抗生素,把抗生素當特效藥、消炎藥、感冒藥服用。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台灣人1年吃掉台幣100億元的抗生素,這個金額還不包括民眾平時自費購藥。



◆ 睡過50 AV女優 好萊塢巨星驚爆染愛滋
http://udn.com/news/story/7265/1314601

世界日報 編譯鄧媛/綜合13日電 2015-11-15

一名成人片女星透露,一位著名的好萊塢男巨星現在被檢測出患愛滋病,而這名未被透露姓名的男星在過去的幾年間,曾和50名成人片演員發生過性行為。

這名成人片女星爆料者也曾和這位好萊塢男巨星發生過性關係,還曾懷上他的孩子。每日郵報報導,但她在墮胎後經過無數次檢測,到目前為止確定未被感染HIV病毒。

爆料者稱,她和這名男星是2011年在一個毒品充斥的派對上認識的,當時派對上還有另外四名成人片女星,她在和這名男巨星發生有保護措施的性行為後,由於避孕套脫落,導致她懷孕。

她懷疑另外四名成人片女星很可能已經被感染上了愛滋病毒,因為就在這名男巨星被檢查出患愛滋病後,她們紛紛停止了工作。

這名男星患愛滋病的消息一出,成人片界現在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這名爆料的成人片女星表示,她知道現在大家都很緊張,她在數月之前才和與這名好萊塢男星發生過性關係的成人片演員合作演出過,要是這些女演員感染上了愛滋病,她也很難逃厄運。

曾有報導指出,這名男星一直在掙扎要不要宣布自己是愛滋患者,但因生活淫亂,怕在電影界引發恐慌,而一直沒有動作。

目前美國有約120萬人感染愛滋病毒,病毒會削弱被感染者的免疫系統,並發展成為致命的愛滋病。任何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都有可能被感染病。愛滋病通過體液傳播,傳播方式包括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母乳餵養和共用針頭。

※ 相關報導:

* 避孕藥包裝有誤 美逾百女意外懷孕提告
http://udn.com/news/story/5/1312513

委任律師今天表示,超過100名女性因服用包裝有誤的避孕藥而懷孕,她們向美國法院提出訴訟,尋求數以百萬計美元賠償。

法新社報導,這項對4家販售避孕藥藥廠的訴訟上週在賓州費城提出,服用順序有誤的包裝使藥物無效。

* 醫療典範獎/湖口半數嬰兒 他妙手接生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311669

昨天是醫師節,天主教仁慈醫院婦產科主任李俊卿在新竹縣湖口鄉駐診,近廿年來接生約七千名寶寶;恆春旅遊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郭仁雄執業廿年,目前專門處理觀光客疑難雜症,兩人皆獲醫療典範獎。

fsj 提到...

服骨質疏鬆藥10多年 走路竟骨折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316657

聯合報 記者葉建宏/竹東報導 2015-11-16

竹東鎮87歲陳姓婦人10多年來服用防止骨質疏鬆藥物,日前在外行走時,雙腳竟發生非典型骨折,右腳幾近全斷,醫生緊急為她打入髓內釘,並服用副甲狀腺藥物刺激骨生成,傷勢才穩定下來。

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骨科主治醫師陳俞旭表示,婦人長期都服同一種藥來改善骨質密度,但長期下來治療效果會打折,建議民眾可在醫師建議下交替服用不同類型的藥物。

要預防並避免骨質疏鬆症,陳俞旭建議,最重要的是定期運動,一般人可從事跑步、游泳等,年長者可快走、打太極,或利用公園輔助性工具達到運動效果;飲食則可選擇含鈣,或維生素D的食物,例如燕麥、麥片等。

此外,定期健康檢查,可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對症下藥;骨質疏鬆症病患也需要家人妥善照顧,如居住環境增加安全措施,都可避免碰撞、骨折憾事發生。



◆ 憂鬱症會骨鬆 多曬太陽存鈣本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32761

自由 2015-11-16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憂鬱症竟然與骨質疏鬆有關係!63歲林女士是憂鬱症患者,因為不慎失足跌倒引發髖部骨折,結果進一步檢查意外發現骨質疏鬆症狀嚴重,必須接受治療。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常務監事黃兆山表示,在內分泌相互影響下,憂鬱症不只是心理困擾,更會左右骨本。

黃兆山指出,憂鬱症引起的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質醇增多症,會減少生成促進骨骼組織形成的激素,進而降低骨質再吸收,造成骨質疏鬆;同時因為內分泌交互影響,缺乏維生素D3,除了減緩骨形成外,也會提高憂鬱情緒。

黃兆山說,國內憂鬱症盛行率約7.3%,平均每3位老年人口就有1位出現憂鬱症狀,亞洲研究顯示,有憂鬱症狀的長輩,骨質疏鬆風險是無憂鬱症狀的2.32倍,另針對高壓工作環境下的男性調查發現,有憂鬱症狀的骨密度較低;服用抗憂鬱藥物者,髖部的骨密度也較低。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吳至行提醒,除了憂鬱症外,肌少症、衰弱症、糖尿病等也都是骨質疏鬆的共病,影響生活品質甚鉅。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與台塑關係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發起「骨質疏鬆症防治與高危險群健康促進研究計畫」,總主持人、台大醫院骨科部主任楊榮森提醒,近30年來,亞洲骨鬆性髖部骨折成長2至3倍,估計2050年的患者人數將占全球一半以上,不可輕忽。

黃兆山強調,要照顧骨本,除了曬太陽、注意飲食補充維生素D3外,運動也不可少,但一般廣為宣傳的「333」原則,包含每週運動3天、每次30分鐘、每分鐘心跳130次以上的方案,並不適合老年人口,建議銀髮族可調整為「平緩321」原則,包含選擇平坦的場地,避免跌倒,同時開始5分鐘與最後5分鐘都要進行緩和運動,過程則是達到中等運動強度即可,保持每週運動3天、每次20分鐘、每分鐘心跳約110下,並可隨年齡增長而下修。

另外,許多公園常見扭腰機、上肢牽引機、漫步機、肩肘活動機等,黃兆山指出,可多使用這些高齡友善設施輔助運動,能幫助強化肌力,預防跌倒與骨流失,但要注意環境安全性,以免跌倒,反而發生骨折意外。

※ 相關報導:

* 高鐵、高鈣牛乳「未必鈣多」 營養恐不如預期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316864

市面上推出不少「高鈣牛乳」、「高鐵牛乳」,不過,未必「鈣高一籌」,營養師提醒,這類飲品額外添加的鈣多是碳酸鈣,人體吸收率低,且鐵和鈣會競爭吸收,喝了這類「機能牛乳」,攝取的營養恐不如預期。

....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表示,牛奶的含鈣量已經很高了,額外添加鈣其實意義不大,人體每次所吸收的鈣含量最多為五百毫升,補鈣通常建議少量多次,而非多多益善。

牛奶是好的鈣質來源,但同時添加鐵,二者會競爭吸收。林孟瑜說,鈣的競爭力比鐵來得強,補鐵不只沒效,還可能二者都吸收不了。她認為,消費者最好選擇百分之百生乳製成的鮮奶;若要額外補充營養,最好均衡飲食,另外補充保健食品。

fsj 提到...

老了難享清福 身體不適是主因
http://udn.com/news/story/5/1320557

台灣醒報 記者黃譯萱╱台北報導 2015-11-17

老了可以享清福?近來一項澳洲研究恐怕要推翻這個看法。這項研究顯示,人過了65歲,憂鬱症的症狀會逐年增加,其中又以關節炎造成的長期身體不適,為最常見的困擾。研究者翰蓮娜‧朱表示,這顯示醫療照護並沒有跟上長壽化的現象,強調相關政策應跟著調整。

過去研究認為,人要過了85歲才會出現憂鬱症狀增加的現象,但澳洲這項歷時15年的研究下修了這個年齡,指出人過了65歲,憂鬱症狀就會明顯增加,而女性雖然在進入老年之初普遍比男性憂鬱,但男性的憂鬱症狀增加速度卻較女性快。

造成年長者憂鬱的主因是身體不適,尤其是慢性或危及生命的疾病,最讓老人憂鬱。翰蓮娜指出,有半數以上的受訪者長期受關節炎所苦,生活品質大為下降,是造成憂鬱的重要原因。

翰蓮娜指出,人活的越長,卻越來越不快樂,正暴露長期照護系統的疏失,「當我們感謝醫療技術進步,讓人的平均壽命延長時,卻發現我們其實沒準備好因應人越來越長壽這件事。」

「我們應該審慎地調整長照政策來照顧到長者的需求,」翰蓮娜呼籲,醫療系統應該更強化疼痛控管及心理支持的功能,而不能僅止於延長壽命。她強調,整個社福系統,包括照護、醫療資源的取得等,都應該重新調整目標,「要讓『最老的老人』也都能舒適生活才行!」



◆ 皮膚癢擦錯藥 小心養肥細菌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318717

聯合報 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 2015-11-17

多數民眾認為皮膚癢是小事,會自行買藥止癢,結果黴菌感染的皮膚癢擦了類固醇成分藥物,反而適得其反,把細菌愈養愈「肥」。 義大醫院皮膚科主任劉懿珊說,皮膚癢看似小事,也可能要人命,臨床上有幼兒全身癢、爆發「紅皮症」,皮膚不停脫屑,患處若超過全身90%,還會有生命危險。

她說,臨床上處理皮膚癢,會給口服抗組織胺或發炎制劑,若局部病灶明顯,除給保濕劑外還會給外用藥。局部傷口要擦抗生素,若傷口抓破引起次發性感染,就要吃抗生素。

有患者抓破皮又合併黴菌感染,自行去藥局買「四合一」之類的混合性用藥,擦到類固醇反而更嚴重。這類藥物擦拭後雖然退紅止癢,但病灶仍在,且細菌愈養愈肥!

「一般民眾皮膚癢習慣擦擦萬金油,但病情若反覆,還是得給醫生看」,劉說,平日少吃油炸,睡眠充足,都能避免發炎。



◆ 愛滋死亡年輕化 今年已74人未滿35歲亡
http://udn.com/news/story/9/1319759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即時報導 2015-11-17

疾管署統計發現,今年1月至10月國內愛滋感染者死亡人數288人,其中74人未滿35歲,令人遺憾的是,少部分感染者在確診後三個月內死亡,顯示個案未能及早發現及時就醫死亡。

疾管署一項委託研究計畫顯示,2002年以前通報愛滋感染者10年後存活情形,發現未曾服藥感染者的死亡率為曾服藥感染者1.76倍,達統計上顯著差異。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愛滋感染者只要遵循醫囑規則服藥好好治療,除了提升生活品質,存活機率也可顯著提升;如不規則服藥或從未服藥,免疫功能低下,將大幅增加死亡率。

莊人祥表示,台灣從1997年起提供高效能抗愛滋病毒治療法(雞尾酒療法),目前對已服藥但未規則回診的病患,公衛人員逐一進行訪視,協助個案回診就醫,解決無法規則服藥問題。

全國目前設立43個匿名篩檢服務點,提供民眾隱密及準確的免費篩檢管道,民眾如曾與不明對象發生未戴保險套的不安全性行為,應三個月或每半年接受愛滋病毒篩檢。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不規律服藥 3成愛滋病患一年內死亡
http://udn.com/news/story/9/1320901

依據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今年1月至10月國內愛滋感染者死亡人數已達288人,死亡年齡在35歲以下的感染者共74人(占26%),其中34人(46%)死因與愛滋病相關,有12名感染者被診斷出罹患愛滋病毒3個月內就發病,不到1年內死亡,疾管署提醒感染者一定要按時服藥。

fsj 提到...

這個時間咖啡喝多 眼壓飆升青光眼找上門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320820

聯合報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2015-11-18

不少上班族習慣加班時來杯咖啡,不過醫學界最新研究指出,每天習慣喝兩、三杯咖啡,甚至到晚上10點後還熬夜喝咖啡者,眼壓會比平常飆升兩倍,甚至達到青光眼的標準,若長期如此,將對視力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國軍高雄總醫院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洪啟庭與日本東京醫科大學眼科部教授竹內礼合作研究,針對320位志願者進行四個分組實驗,分別在不同時間、攝取不同咖啡因的量(150mg至450mg,約1到3杯),結果發現晚上10點後喝3杯咖啡者,眼壓最高達36.6mmHg(毫米汞柱)。他警告,若長期每天大量飲用咖啡超過500mg,眼壓長期偏高,將對視力造成嚴重影響。

該實驗由28至33歲、未罹患慢性病或青光眼的志願者,分為白天喝下一杯咖啡,以及晚上10點後分別喝下1、2、3杯咖啡共四組進行,喝咖啡前後定時測量眼壓變化,結果發現,白天喝一杯咖啡者,眼壓從飲用前15.5(±2.5)mmHg,90分鐘後逐漸上升到24.8(±3.6)mmHg;晚上10點後喝下3杯咖啡者,眼壓從飲用前的17.2(± 3.5)mmHg飆升到32.6(± 4.2)mmHg。

市售咖啡一杯約含150至200毫克左右的咖啡因,洪啟庭說,人體晚間眼壓本來就比白天高,上班族若長期熬夜加班,又喝下大量咖啡提神,至少要過2到10個小時後,咖啡因才會逐漸代謝出體外,眼壓長期處在高標狀態,極易引發視神經傷害,造成視野缺損,進一步形成青光眼。

洪啟庭表示,門診中發現好幾位年輕OL每天咖啡不離手,已有長期頭痛、眼睛脹、心悸、眼壓高的症狀。他說,咖啡族每天飲用咖啡不宜超過四杯,盡量不要熬夜時長期、大量喝咖啡,減少眼壓飆升的機率。



◆ 急性心肌梗塞年輕化 胸悶痛別輕忽
http://udn.com/news/story/9/1322035

聯合晚報 記者彭宣雅╱即時報導 2015-11-18

根據統計,有近六成(含死亡)的心肌梗塞病人,在第一次發作時才知道自己有心臟病,六成男性、近五成女性,第一次發生心血管問題,是以心肌梗塞或猝死表現。醫師表示,心肌梗塞不是老年人的專利,秋冬溫度劇烈變化之際,是急性心肌梗塞好發期,不少患者胸悶胸痛就猝逝徒留遺憾,提醒民眾留意。

電影「海角七號」飾演國寶「茂伯」的林宗仁,四年前因心肌梗塞猝死,猝逝時僅66歲,留給家人無限遺憾。為了避免遺憾發生,亞東醫院奔走三年,拍攝預防心肌梗塞公益短片,獲得導演魏德聖和茂伯家屬授權,將部分茂伯的電影畫面剪進短片中,讓茂伯一同做公益,公益短片今天發表。

亞東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吳彥雯表示,茂伯看起來瘦瘦的、很有活力,但實際上可能壓力很大,也有菸癮,這些都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加上他發病時正好是清晨,清晨和晚上溫度較涼,長輩一下子起身血管劇烈收縮,就容易出事。

吳彥雯表示,心肌梗塞是因為情緒和壓力使得血液供應量和需求不平衡,增加心臟負擔,若加上氣溫驟變血管收縮,血管內的硬化斑塊容易剝落阻塞血管,造成心肌梗塞。

她提醒,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菸跟有心臟病家族史,都是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男性40歲以上、女性停經後是高危險群,建議每一到三年都應該抽血檢測。

fsj 提到...

一直想吃?恐怕是你缺少6種營養素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322742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17日電 2015-11-19

缺乏某些營養素,會讓你想吃從乳酪、牛排、一直到巧克力和炸薯條的各種食物,而且你不見得想吃你缺乏的東西。營養師傑森和米拉.卡頓夫婦(Jayson and Mira Carlton)說明,缺乏以下六種營養素會造成何種情況:

鈣和鎂:這兩種礦物質常常一起過低,讓人想猛吃糖和鹽。鎂太少使你想吃巧克力,但是壓力和吃太多糖會進一步耗盡體內儲存的鈣和鎂,讓你的食癮更強烈。可多吃乳製品、帶魚刺沙丁魚和深綠葉蔬菜來增加鈣,堅果、種子、馬鈴薯皮、乳製品和綠花菜來增加鎂。

維他命B:這種維他命助你的身體面對壓力,在壓力大的時期,身體會迅速使用這種維他命,若儲存不足,你較可能承受壓力帶來的後果,例如吃太多。維他命B存在於肉類、海鮮、乳製品、深綠葉蔬菜、香蕉、馬鈴薯、鱷梨等。

鋅:這種礦物質通常在長者和壓力大的人身上較低,缺乏鋅會使你的味覺遲鈍,導致你給食物添加更多鹽和糖,同時刻意找很鹹或很甜的食物來吃。鋅存在於蠔、螃蟹、肝臟、雞腿肉、蛋、豌豆和堅果。

鐵:鐵太少,在更年期前的婦女和吃素者當中相當普遍,會令你特別想吃肉。鐵可從紅肉、雞肉和魚取得,為讓鐵達到最佳吸收,吃肉時記得搭配一個維他命C的來源,例如菠菜。

奧美加-3脂肪酸:如果你在晚上11時還打電話叫披薩,你的奧美加-3脂肪酸可能過低。缺乏這種必要脂肪酸,會使你想吃乳酪。奧美加-3脂肪酸EPA和DHA在高脂魚最多,例如鮭魚、沙丁魚和經過適當處理的罐頭鮪魚。

※ 相關報導:

* 天天水果原汁 喝出一身病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324520

....邱展賢表示,部分水果如檸檬、柳丁、番茄、鳳梨、百香果等含有高單位的維他命C,通常會呈現強酸性或中酸性;但酸度較高其實會影響胃酸分泌,對胃造成傷害,不適合長期、大量喝「原汁」。

他解釋,胃酸的PH值大約在1.5到3.5間,胃酸會傷害胃黏膜,所以人體會自然分泌一種黏液,讓胃壁的PH值維持在弱酸性的6和7間,若長期大量飲用檸檬、李子、百香果、葡萄柚等PH值小於4的水果原汁,會腐蝕食道、胃壁,造成消化性潰瘍、糜爛性胃炎、腐蝕性食道炎。

* 秋冬十果 當令新鮮適量益健康
http://udn.com/news/story/9/1324005

時序入冬,台灣仍有約10種水果可吃。攝取新鮮、當令、適量水果有益健康。不過,橘子別天天大量吃,小心黃皮膚;心血管疾病患者別吃葡萄柚;糖尿病患者忌吃偏甜水果。

農委會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組長翁震炘表示,10月開始,維他命C豐富的柑橘類,包括椪柑、柳橙、桶柑陸續上市。經品種改良,這些水果甜度多有10度以上,酸甜爽口。

柑橘類之外,可增添年味的柿子和棗子也陸續上市。他表示,冬季作物長得較慢,但葡萄、香蕉、釋迦,口感都特別濃郁。至於全年都吃得到的番石榴,也在風災後持續增產中。

fsj 提到...

簡單紓壓法 深呼吸好處多
http://udn.com/news/story/9/1328515

中央社 台北21日電 2015-11-21

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天然又有效的紓壓方法近在眼前。最新科學研究顯示,放慢節奏深呼吸對健康大有好處。

「時代雜誌」(Time)報導,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中心創辦人魏爾博士(Andrew Weil)表示:「很多研究人員難以想像,這麼簡單的方法何以會對生理產生實際作用。」

呼吸吐納是觀想和瑜珈的重心,研究顯示它有助控制血壓、改善心跳、讓血管更有彈性並活化副交感神經系統。

副交感神經系統可以抑制人體對壓力的對抗或逃避反應(fight-or- flight)。魏爾和其他專家現在認為,深呼吸在臨床上有作用。

呼吸控制練習的好處:

●義大利巴維亞大學柏納迪博士(LucianoBernardi)指出,深呼吸會活化大腦抗憂鬱活動相關的區域。

●失眠的人睡前練習緩慢、甚至20分鐘長的呼吸時,半夜較少醒來。

●研究顯示,練習鼻孔交替呼吸10分鐘就可大大降低血壓。

●緩慢呼吸可吸進更多氧氣,有項研究指出,每天作幾次呼吸練習,耗氧量增加37%。

●2015年隨機對照試驗顯示,進行每週2次共8週瑜伽活動加呼吸練習的健康女性焦慮程度大幅降低(但控制組並沒有)。

●在最近1項小型實驗中,1天緩慢呼吸30分鐘讓高血壓患者血壓降低,而且效果維持了1個月。

以下為親自體驗的步驟:

一、用足以維持幾分鐘鼻孔交替呼吸的舒適姿勢坐著(坐在椅子上也可以)。這種呼吸吐納證實是對健康有益的許多呼吸控制練習之一。

二、右手比出「六」的手勢,接著用右手大拇指壓住右邊鼻孔將其塞住,慢慢地從左邊鼻孔吸氣,直到肺部吸滿氣,維持4秒鐘。

三、放開右邊鼻孔,改用小指壓住左邊鼻孔,慢慢吐氣,等氣完全吐掉就用右邊鼻孔再吸氣,然後改用另一邊吐氣。每邊大約作4輪,如果有空可以重複更多次。



◆ 吃火鍋小心「磷」攝取過多 恐傷心、腎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325941

聯合報 記者張世杰/台北報導 2015-11-20

不少火鍋料為增加口感,業者會添加各類「磷酸鹽類」食品添加物。衛生福利部建議,健康成人每日磷建議攝取量為800mg,但北市聯合醫院最近調查,民眾常食用的涮涮鍋,稍有不慎就會攝取過多磷,可能對心、腎造成危害。

天氣轉涼,火鍋旺季到來,魚餃、蛋餃和各式丸餃類是必備食材之一,但北市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表示,市售火鍋料為保水、抑菌、增添風味,大多加入各種「磷酸鹽類」添加物,臨床研究顯示,健康成人攝取過量的磷,與慢性腎臟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骨質疏鬆等疾病有密切相關。

金惠民說,存在於自然食物中的磷,如植物性的全穀物類、豆類及堅果類,人體吸收率約10%至30%;動物性的蛋、乳品等,吸收率為40%至60%,但若是食品添加劑所含的無機磷,幾乎是100%吸收。她建議民眾吃火鍋時,盡可能使用接近天然、低度加工食材。

除火鍋料,許多含奶精飲料、加工肉品、麵包和零食點心也都含有無機磷。

截至今年11月,衛生福利部核准可使用的含磷食品添加物有近800種,包含結著劑、品質改良劑、乳化劑和膨鬆劑等,都是含磷的添加物。



◆ 抗磷脂抗體作祟 女性反覆性流產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33983

自由 2015-11-20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

一名33歲女性連兩次懷孕,都在10週聽到胎兒心跳後流產,檢查子宮、卵巢及染色體都正常,轉介到內科檢查發現她血清中有「抗磷脂抗體」,導致血管血栓,造成胎兒缺氧流產,後來口服阿斯匹林及皮下注射肝素,第三次懷孕順利產下可愛小寶寶。

高醫大附設醫院一般內科醫師陳忠仁表示,反覆性流產病人越來越多,全台反覆性流產孕婦估約有5萬人,反覆流產在內科有三大原因,分別是甲狀腺疾病、先天性血栓形成體質及自體免疫疾病,特別是自體免疫疾病中的「抗磷脂抗體症候群」,在反覆性流產的病人中有兩成約一萬人可發現血中有「抗磷脂抗體」,婦女懷孕後,血管易形成血栓,胎兒恐因吸收不到養分而死亡。

此外,抗磷脂抗體也可能與胎盤的滋養母細胞結合,也會阻止子宮內皮細胞結合,阻礙臍帶形成而造成流產。

陳忠仁指出,這名婦女被檢查出血中有「抗磷脂抗體」,在下一次懷孕前,使用口服低劑量阿斯匹林,確定懷孕後,併用每天皮下注射低分子量的肝素,婦人在第三次懷孕時,由婦產科及內科聯合照護下,順利產下健康的小寶寶。

※ 相關報導:

* 喀!久坐伸懶腰 「椎間盤突出」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33982

嘉義市一名郭姓外科醫師工作期間忙於打病歷,姿勢維持甚久,伸懶腰時突然聽到「喀」一聲,造成急性腰椎間盤突出,他不以為意,直到右腳發麻才就醫,經脊椎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3個月復健,才恢復正常工作。

fsj 提到...

睡眠不規律 糖尿病悄悄盯上你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330105

聯合報 記者江慧珺/台北報導 2015-11-22

不少上班族周末狂歡,隔天睡到下午才醒,睡眠時間不規律,小心代謝症候群上身。美國匹茲堡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假日比平日起得晚的人,三酸甘油脂與胰島素抗性都比維持正常作息的人還高,且罹患心血管與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許多研究均指出,輪夜班工作會對健康帶來不良影響,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人員Patricia Wong等人針對四百四十七名卅至五十四歲的受試者,讓他們佩戴智慧裝置測量作息與身體狀況,發現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周末會晚起,其體內的好膽固醇較低,三酸甘油脂與胰島素抗性較高。

研究指出,現代人因工作與生活方式,與人類進化形成的生理時鐘有所衝突,形成「社會時差(Social jetlag)」,會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病症,這項研究刊登在「臨床內分泌與代謝」(JCEM)期刊。

「人體就是個小宇宙。」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指出,身體內分泌會隨著四季、光線而規則運行,一旦睡眠被剝奪,胰島素分泌紊亂,血糖升高,容易破壞身體自我調節的韻律。

台安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正典指出,睡眠不固定會干擾新陳代謝,易致壞膽固醇累積,也會讓白天精神不濟、更感覺疲累。不只影響生理,心理方面也會因睡不好,導致大腦血清素調節不穩定,造成情緒焦慮暴躁,且疲勞感也會讓記憶力與注意力下降。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不容易做到,但許正典說,民眾作息仍應配合身體代謝時間,午夜十二時前就寢,上午六到九時起床,且睡眠時間至少六小時。若需輪值夜班工作,至少也要維持三個月以上的固定作息。

※ 相關報導:

* 北院誤給28倍嗎啡 婦5小時後亡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329196

一名84歲末期癌症女病人18日入住北區醫院,病房護士交由一名護士學生更換營養液,學護掛上營養液後卻錯誤調校旁邊的嗎啡輸注儀器,給超出病人所需28倍的嗎啡,病人也在五小時後死亡。

....有資深護士表示,更換營養液程序簡單,可交由學護進行;換營養液與派藥均應由兩名註冊護士一起進行及三核五對,包括病人姓名及劑量,完成後簽名。註冊護士負責監督學護,即使不能與學護一起完成程序,也應於學護完成後檢查;不排除註冊護士因工作太忙未有核對。事件中註冊護士責任較學護大。



◆ 好睡眠有助減肥 打造房間好入夢
http://udn.com/news/story/9/1330614

灣醒報 記者黃譯萱╱台北報導

調整房間有助減肥?研究顯示,睡覺所能燃燒的脂肪,是醒著躺在床上的3倍。醫生麥可‧布斯表示,好的睡眠可以幫助減肥,相反地,糟糕的睡眠品質可能就是你減肥一直不成功的原因之一!他強調,將自己的房間營造出適合睡眠的環境,能夠有效提升睡眠品質,還能控制體重。

有一項研究比較每天睡5.5睡眠的節食者,和正常飲食、每天睡足7小時的人,發現前者減掉了肌肉,而後者減掉脂肪。布斯表示,這顯示好的睡眠品質與維持身材的關係是多麼密切,他建議,想減重者可以從幾個方向調整自己的睡眠空間,「把房間打造成一個良好減重環境!」

首先是「設好睡眠鬧鐘」,布斯表示,可以在上床前一小時,就設好鬧鐘提醒自己,並且善用「貪睡」功能,讓自己可以從前一小時、前30分鐘,到前15分鐘就慢慢做準備,開始從事比較靜態的活動,最後15分鐘就盡量讓自己進入舒服、準備睡覺的狀態。

另外,布斯指出,半夜起來「開燈」的動作,等於是告訴大腦「已經是白天了」,造成睡眠品質下降,因此他建議,睡前預先留好裕廁的小燈,盡量使用最低的光線,不要在醒來時才點燈。

「隨時更新你的『睡眠工具』也很重要!」布斯強調,好的床墊才能帶領你通往「成功的睡眠」。他指出,床墊7年就應更換一次,而枕頭更是1年就該更換。

最後,布斯表示,在睡眠環境製造穩定、平穩的聲音也能幫助睡眠,「可以考慮風扇,或其他能發出穩定聲音的睡眠用具,」布斯指出,當環境太過安靜,任何聲響都可能隨時驚醒你,因此保留平緩的聲音,可以幫助人睡得更好。



◆ 這樣吃那樣動 8招趕走關節痛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329330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20日電2015-11-22

當關節刺痛或作響,使你不得不停止動作時,也許已到採取行動的時候,以免你的軟骨完全被磨掉。不過在你伸手拿止痛藥之前,請考慮一點:許多不需處方的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NSAIDs),例如naproxen或布洛芬(ibuprofen),反而會使情況惡化。

「臨床生物化學與營養期刊」刊登的報告指出,NSAIDs會干擾身體的自然療癒過程,長期下來可能加快摧毀關節組織,同時給你的消化道帶來麻煩,造成出血或穿孔。

不論你是否為美國5000多萬關節炎患者的其中之一,或是正在面對吃太多的後遺症,化解關節痛可考慮以下的天然方法:

1.洋甘菊油(chamomile oil)按摩:洋甘菊除了安定情緒外還有其他妙用。「臨床實踐的補充療法」期刊報告發現,用洋甘菊油按摩疼痛的關節,可大幅減少對乙醯胺基酚(acetaminophen,例如Tylenol)的需求。洋甘菊含有萜類化合物 (terpenoids)和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s),這些天然物質具有消炎、抗氧化和止痛的作用。

2.薑黃:關上藥櫃,到廚房去,解藥在你的咖哩。薑黃是傳統的印度香料,「發炎藥理學」期刊的研究顯示,薑黃可降低關節炎的疼痛程度、僵硬、以及功能限制。可把這種香料加入飲食。

3.薑:不論是新鮮或罐裝,薑所含的活性成份薑辣素(gingerol),可紓解緊張的關節。「關節炎」期刊指出,薑辣素的消炎功用所抑制造成疼痛的酵素,與布洛芬和其他NSAIDs抑制的酵素相同。專家建議,切幾片薑放在沸騰的開水當茶喝。薑的消炎功效不僅對關節炎、滑囊炎或肌腱炎的患者有幫助,也可化解腹脹、噁心、暈車、過敏和口臭。

4.葡萄酒:英國最近的研究發現,喝葡萄酒可預防膝蓋骨關節炎的早期症狀。與滴酒不沾的人比起來,一周喝四到六杯葡萄酒的人,得膝蓋骨關節炎的風險降45%。但不是酒精對健康有益,而是葡萄酒的特定成分,能使關節炎不惡化。不過一次喝一杯12盎司就好,波士頓風溼病學家卡倫.科斯登貝德(Karen Costenbader)說,少量飲酒(一天最多一杯)可減少系統性發炎的生物標記。

5.太極拳:這是很溫和的武術,卻是抵擋疼痛的最佳防禦。由於動太多或完全不動,都可能使疼痛和僵硬惡化,太極拳緩慢的招式是完美的平衡。在北卡大學的研究顯示,打太極拳八周的人,關節炎的疼痛、僵硬和失眠都大有改善。每周打太極拳兩次、每次60分鐘的人,關節炎症狀改善7%,而且還帶來感覺幸福安康的心理好處。

6.瑜珈:像太極拳一樣,瑜珈可伸展和釋放全身的緊張,受控制的緩慢動作,不但讓你運動健身保持靈活,同時助你建立肌肉,有更強壯的體格。

7.運動貼布(athletic tape):澳洲研究發現,把疼痛的部位用運動貼布包起來,能馬上降低關節失準和疼痛。把關節用貼布包起來,是支持受壓身體的簡單方法,可請教物理治療師,針對你的疼痛如何用貼布。

8.力量運動:當你骨頭或關節痛時,上健身房是你最不想做的事。但是專家提醒,完全不動只會讓你更痛,可導致軟骨愈來愈薄。你可強化關節周圍的肌肉,以減少骨頭表面吸收的壓力。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鞏固關節靠食補 櫻桃、紅椒好選擇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329331

除了運動以外,以下這六種食物也有助關節健康:

櫻桃、紅椒、罐頭鮭魚、燕麥、核桃、羽衣甘藍(kale)

fsj 提到...

孤單寂寞覺得冷 還會增早死風險
http://udn.com/news/story/5/1334959

中央社 華盛頓23日綜合外電報導 2015-11-24

孑然一身除了讓你看起來有點淒涼外,還會增加早死風險。研究今天指出,孤單會抑制免疫系統、讓人更容易罹患疾病,危害程度是肥胖的兩倍。

法新社與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美國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研究人員發現,在晚年覺得最為孤單的族群中,早死風險比那些覺得最被需要的族群高出近15%。

研究說,這使得孤單危害健康的程度是肥胖的兩倍。

研究團隊說,遠離人群會弱化人體對抗病毒的能力,並讓血壓升高到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危險值,並增加憂鬱症風險。

研究團隊發現,稱作CTRA的免疫系統基因,在50歲以上、感到非常寂寞的族群身上特別活躍,這會抑制對抗病毒的免疫反應,並且增加發炎情形,這和心臟疾病與虛弱等許多健康問題有關。

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

研究人員卡西奧普(John Cacioppo)表示,覺得寂寞的人,可以透過公益活動來交友,像是念書給盲友聽、或是指導兒童的運動隊。

他說:「你得從小事做起,不要將重心擺在找到生命中所愛或讓自己一次就改頭換面,你只要先有所嘗試。」

卡西奧普表示,養隻狗作伴也會有幫助,他發現養狗會降低寂寞感,但養貓、蜥蜴或倉鼠就沒有這種效果。



◆ 電腦工程師口臭 檢查才知罹癌
http://udn.com/news/story/9/1337801

中央社 新北市25日電 2015-11-25

30歲的小陳是電腦工程師常熬夜加班,為提神,檳榔越吃越多,也使得口臭難聞,用漱口水也壓不住,經檢查才知罹患口腔癌。

衛福部台北醫院指出,小陳是電腦工程師,外表乾淨整潔,卻有一個致命的口臭問題。他以為是常熬夜致火氣大,但喝仙草茶及用漱口水,甚至噴灑古龍水也壓不住臭味。

小陳從當兵時開始嚼檳榔,踏入社會後因熬夜加班,為提神,檳榔越吃越多,口臭及口腔潰瘍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才到醫院求診,經耳鼻喉科醫師李家萱診斷證實罹患口腔癌。

李家萱表示,像小陳這樣誤將口臭、潰瘍以為火氣大的病人很多,但長期口臭、口腔潰瘍不是正常的現象。小陳經切片後證實為口腔癌,所幸還未擴散,進行潰瘍切除後暫時痊癒,只需定期門診追蹤治療。

台北醫院指出,若嚼檳榔加喝酒抽菸者,罹患口腔癌機率是一般人的100倍以上,早期口腔癌多數經由手術治療或加上預防性電療便可暫時痊癒,恢復日常生活,存活率高,復發機會小。

但口腔癌一旦轉移到淋巴或其他區域,病人治療過程便十分辛苦,存活率也大幅下降。政府推廣30歲以上抽煙或嚼食檳榔者,兩年一次的口腔癌篩檢,便是希望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韓研究:無名指明顯比食指長 易生女
http://udn.com/news/story/5/1337196

中央社 首爾25日專電 2015-11-25

韓國科研機構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無名指明顯比食指長的女性更容易生女孩,無名指與食指長度相差無幾者則容易生男孩。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引述南韓嘉泉大學吉醫院與國立首爾大學醫院泌尿科聯合研究組今天發表報告指出,生男或生女,與產母食指和無名指長度差距有關聯性。

數據顯示,食指和無名指的長度比例大於0.95的女性,生男孩的機率比食指和無名指長度比例小於0.95者高出13.8%,而食指和無名指長度比例小於0.95者,只生女孩的機率是大於0.95者約2倍。

簡單地說,就是無名指明顯比食指長的女性更容易生女孩,無名指與食指長度相差無幾者更容易生男孩。

研究小組指出,這一研究成果再次驗證,人的性別並不完全是卵子在受精過程中按照X、Y性染色體機會均等的組合而隨機決定。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最新一期的國際學術刊物「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卷」(PLOS One)。

※ 相關報導:

* 「陰道口濕濕的」精蟲太強 讓處女懷孕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336254

不少年輕情侶想偷嘗禁果、又怕懷孕,以為只要沒有實際的性行為就不會懷孕,其實不然。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收治一名廿多歲女子,處女膜仍在,未有正式性行為卻懷孕,詢問才知原來男方體外射精,因精蟲活動力太強意外懷孕。



◆ 醫療照護制度效率 台灣排名全球第10
http://udn.com/news/story/5/1335528

中央社 台北24日綜合外電報導 2015-11-24

根據彭博社所作的全球醫療照護制度效率調查,台灣在55個列入評比國家中排名第10。香港名列第1,美國排在第50名。

列入評比的國家必須達到三項標準,包括2013年時人口達500萬,人均國內生產毛額在5000美元以上,以及預期壽命70歲以上。

亞太國家和地區表現出色,除了香港勇奪榜首,新加坡是第2名,南韓和日本分居第5和第7,澳洲第8。中國大陸排名第20,排在最後一名的是巴西。

這項評比是以預期壽命、相對醫療支出比重和絕對支出金額3項指標作為比較的基礎。

台灣預期壽命是79.90歲,相對醫療支出比重6.62%,絕對醫療支出金額是1350美元(約4萬4200元台幣)。綜合得分60.4分,從2008年的第13名進步到笫10名。



◆ 精神科大樓一直蓋 卻一床難求
http://udn.com/news/story/9053/1334530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15-11-24

國內醫院經營不易,但精神科病房、精神科大樓越來越多,成為醫院另一個金雞母,醫師指出,雖然精神科健保給付不高,但不缺病患,總是滿床,收入穩定,可說細水長流。

醫療大環境不佳,不過,不少醫院卻興建精神醫療大樓,精神科醫師江漢光指出,精神科、療養院的健保給付偏低,以住院病患來說,慢性患者住院一個月,健保平均給付1.5萬至2萬元,對於醫院來說,只是蠅頭小利;至於急性病床給付較多,則可增加醫院營收。

江漢光說「沒有醫院傻到做賠錢生意」,一棟精神科醫療大樓只需三至四個精神專科醫師,相較於外科,人力成本並不高,對醫院還是可以生一點財源。

開業醫師楊聰財則點出了精神科興利秘訣,那就是「細水長流」;國人生活壓力沈重,精神疾病患者人數越來越多,醫院只要開了精神醫療大樓,不愁沒有病人住院。

精神科醫師江漢光指出,一棟精神科醫療大樓約15至20個急性病床、近200張慢性病床,通常只要一開幕,急性病床不用幾天就會滿床,然後持續滿床狀態。

慢性病床也是如此,尤其是剛蓋好的精神科醫療大樓,空間寬敞、24小時冷氣空調、自助洗衣,還有專屬營養師調配食物,經常是一床難求,想住院還得排隊,或是透過關說。

fsj 提到...

美8歲女童 最年輕乳癌病患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337080

世界日報 編譯張玉琴/綜合猶他州24日電 2015-11-26

美國猶他州八歲女童克莉希‧特納(Chrissy Turner)最近被診斷罹患乳癌,她可能是罹患此疾病的最年輕患者。

她在上個月發現胸部有腫塊,她父親卓伊說:「10月中旬她告訴我們,她胸部有腫塊,令她很害怕。」化驗結果,特納夫婦愕然發現女兒竟罹患極為罕見的一種乳癌─乳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此症使得克莉希必須割除乳房 。

克莉希說:「剛開始我獲知此事非常恐懼,不過我知道自己可以與它奮戰到底,也希望自己辦得到。」

克莉希的父母過去都曾罹癌,她母親安妮塔曾罹患子宮頸癌,在克莉希襁褓時,她父親就被診斷罹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癌(Non-Hodgkin`s Lymphoma),他經過治療後如今再度復發,至今仍與病魔奮戰中。

聽到這個震驚的診斷後,安妮塔說:「我幾乎崩潰,我的家庭每一天都在奮戰,為我的丈夫,如今再加上我的女兒。」克莉希即將在猶他州杭斯曼癌症醫院接受手術,同時,特納家友人在Go Fund Me網站開始為她募款。在募款網頁上,特納勒家友人梅莉莎‧帕帕指出,特納勒一家面臨雙重夢魘,除了克莉希罹癌,她父親的癌症也復發。

醫學文獻上指出,乳腺分泌性癌是一種緩慢擴散的乳癌,曾被稱為少女乳癌,因為該症大多發生在兒童身上。 不過,此種癌症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只是多數患者年齡在30歲以下,占美國乳癌患者的1%以下。由於這種癌症易於擴散和復發,因此必須採取激進的治療方式。

※ 相關報導:

* 天一冷就痛 膝蓋也要保暖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338199

「天氣轉冷,膝蓋最知道。」今天起強烈冷氣團南下,氣溫明顯下降,其實早有不少病人接到來自膝蓋發出的「警訊」。根據統計,全台高達32萬人深受膝關節疼痛之苦,健保署98年至100年統計,國內平均每年有2萬人次置換人工膝關節。

台北醫學大學骨科主治醫師吳家麟表示,因為天氣改變而膝關節疼痛,若出現在年輕人身上,可能是膝蓋軟骨受傷,若是老人家,則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要特別注意保暖,若持續疼痛,最好盡速就醫診治。

....臨床發現,內側關節面承載重量是65%,所以多數人從內側關節開始磨損,外側關節面承載重只有內側關節的一半,約35%,大多數年長者內側關節磨損,但有三分之一是全部磨損,需要置換人工關節。

吳濬哲說,66%置換全人工膝關節的患者,其實只有單側關節磨損,只需置換單側關節就可以擺脫疼痛,但目前單側人工關節置換失敗率達4%,很多病患擔心要動手術卻遲遲不願就醫,其實,不妨先了解膝關節退化情況,不見得每位都要動手術,目前手術方式日新月異,可盡量降低對正常組織的破壞,延長骨頭壽命。



◆ 陸生如納健保 月繳749元
http://udn.com/news/story/1/1339514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即時報導 2015-11-26

陸委會研提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22條修正草案,配合全民健康保險法規定,將陸生來台身分由「停留」改為「居留」,衛福部社保司指出,該法通過後,陸生於台居留滿六個月後,即可依法加入全民健保。

社保司司長曲同光指出,若陸生納保,將比照目前外籍生以健保第6類第2目被保險人身分參加健保,保險費每月1249元,自付六成 (749元),政府負擔四成 (500元)。

依103年健保資料統計,與陸生性質相近的外籍生自付保險費約1.02億元,使用醫療費用約0.45億元,自付健保費已足以支應醫療費用,不會增加健保負擔,至於政府所補助之保險費,可挹注健保財務,為全民所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