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6

美研究眼睛雷射副作用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2009-10-17 工商時報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宣布將研究關於Lasik(雷射近視矯正手術)所引發的後遺症,包括視力模糊或乾眼症的問題,同時針對未能依照規定呈報手術副作用的中心診所寄發警告函。

FDA表示,將與美國全國眼科協會(The National Eye Institute)和國防部合作,調查Lasik手術患者術後所產生的副作用。

FDA的計畫第一階段已於2009年7月開始進行,擬以線上問卷的方式,幫助病人評定在手術後的生活品質。

未來FDA將進行患者臨床的追蹤等其他階段,結果可望於2012年出爐。

FDA醫療設備部門代理主管舒倫指出,「這項研究將增加我們對雷射手術風險的瞭解,期盼未來患者的後遺症可望因此降低。」

根據美聯社的報導,美國目前大約有600萬人曾接受這項雷射手術。眼科醫學會報告顯示約有95%的病患對目前的視力感到滿意,不過,有一部分的患者呈現在術後眼睛已出現永久性的傷害,例如複視、乾眼症、夜間眩光等問題。

FDA於2008年同意檢視這個問題,表示去年夏季接獲140起於1998至2006年間接受雷射手術產生副作用的案例回報。

一名在2001年Lasik手術失敗的患者表示,她如今無法在夜間開車,亦無法在日光燈的房間中看得清楚。她形容她猶如「透過皺折的蠟紙」看東西。

※ 相關報導:

* FDA to study negative effects of Lasik eye surgery
http://www.google.com/hostednews/ap/article/ALeqM5jP_PMcwkVXLk_AAQMgUFjns_R1SQD9BBQ6EO0

2 則留言:

fsj 提到...

看3D阿凡達 引發頭痛青光眼

【張翠芬/台北報導】2009-12-31 中國時報

強調以3D特效製作的電影《阿凡達》全球熱賣,但許多民眾戴著3D特殊眼鏡,看完一六○分鐘酷炫的聲光影像後,出現頭痛、頭暈、甚至想嘔吐的不適症狀;還有人看完電影後眼睛劇痛、視力模糊,到醫院掛急診,竟然是急性青光眼發作。

讀國中的蕭同學上周末和同學一起去西門町看《阿凡達》(3D數位版),戴上三D眼鏡後,電影中的人物一一來到眼前,身歷其境的效果讓他越看越興奮。可是一小時後,他開始頭痛頭暈、眼睛模糊,好想衝出電影院。但因為電影沒演完,他勉強撐到最後,一踏出電影院已頭昏眼花,幾乎快吐出來。他說,好多同學都說,看完頭好痛、眼睛不舒服。

強撐到劇終 頭昏眼花好想吐

本身有四百度近視的一位台大同學戴著近視眼鏡,又外加一層3D眼鏡,看螢幕非常吃力,影像一直跳來跳去。雖然劇情很精采,看完電影最大的感覺就是頭昏腦脹、眼睛又痠又累。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日前招待一百位育幼院童看《阿凡達》,他知道看3D電影眼睛容易累,所以全場他一直把3D眼鏡拿上拿下,看十分鐘就拿掉。雖然影像較不清楚,但至少眼睛比較不累。

一位五十歲女性最近看完《阿凡達》,眼睛劇痛、看東西出現光暈,視力模糊,到三總掛急診,眼壓飆到六十八,診斷是急性青光眼,經緊急處理才緩解。

睫狀肌緊繃 易誘發急性眼疾

三總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表示,這名女性並沒有青光眼病史,為什麼會急性發作?他認為,人在黑暗的電影院,瞳孔放大、加上看3D畫面,眼睛睫狀肌一直處於緊繃拉扯狀態,較平常更耗眼力;且越是聲光效果強烈的畫面,對眼睛刺激越大。如果有潛在體質,時間一久容易導致眼壓升高,誘發急性青光眼。

呂大文說,前幾年《鐵達尼號》上演時,因為影片時間長達三個半小時,加上劇情哀傷,很多人哭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當時也曾出現眼睛不適症候群。《阿凡達》長達三小時,又是3D效果,也陸續出現不適症候群。他建議民眾應視自己身體狀況,或每看十分鐘就拿掉3D眼鏡,讓眼睛休息。



◆ 愛你眼睛健康 近視、老花、散光不再霧茫茫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09.12.30

國人越來越長壽,飽受白內障之苦的人也越來越多,有些更合併有遠視、近視、散光及老花眼,放眼望去一片霧茫茫。但自從各種訴求功能性的人工水晶體相繼問世後,這些問題已可迎刃而解。

「這是個標榜個人化醫療的時代,人工水晶體當然也可量身訂製。」台北市黎明眼科診所院長周秉義強調,早期人工水晶體只是個單純的水晶體,病患沒有選擇性,也無法獲得高品質的視覺效果;反觀在高科技的支撐下,最新的人工水晶體不論材質或設計,均有重大突破,完全符合個人需求。

他舉例指出,白內障摘除後,患者若想同時擁有看遠與看近兩種視力,可以選擇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若需要術後有更清晰的視力品質,可選擇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合併有超過150度散光者,可選擇具有矯正散光效果的散光型人工水晶體。至於那些常有老花眼困擾的人,多焦點抗老花型人工水晶體應是最佳選擇。

面對琳瑯滿目、各式各樣的人工水晶體,周秉義建議,白內障患者一定要就醫接受眼科專科醫師的專業診斷,再一起討論,選擇一個最適合的多功能人工水晶體,確保術後最佳的視力品質。若要進一步過濾大自然中的紫外線及高能量藍光,避免眼睛視網膜及黃斑部受創出現病變,可另選用黃色人工水晶體。

周秉義表示,這些量身訂製的多功能人工水晶體,就像是一片片附有矯正近視、遠視、散光及老花眼的鏡片,患者有什麼樣的需求,就選擇什麼樣的人工水晶體,一付搞定一切,「畢其功於一役」,相當方便。

不過,受限於技術,目前散光及老花眼仍無法透過同一個人工水晶體來改善,他希望不久後醫界能突破瓶頸,開發出更多功能的人工水晶體,一次同時解決遠視、近視、散光及老花眼的問題,讓老人家也能擁有年輕小伙子的絕佳視力,放眼未來。

fsj 提到...

近視2000度 竟變鬥雞眼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0.04.26

高度近視不僅增加罹患青光眼、白內障等風險,台北榮總最近還接獲兩例個案,因高度近視達2000度左右,導致「近視性固定斜視」,眼球位置固定在眼睛內下方,患者不僅外觀有如鬥雞眼,也嚴重影響眼球轉動及視覺。

一位55歲的婦女,右眼近視達2450度,右眼球更漸漸往下移到眼睛內側,怎麼轉也轉不回來,不僅視野受限,另一隻原來能正常轉動的眼睛,也很容易就感到疲勞。另一位婦女則是兩眼近視1800至2000度,兩邊眼球漸漸往下移,看起來就像鬥雞眼,嚴重影響外觀以及視覺。

台北榮總眼科主治醫師王安國說,600度以上就算是高度近視,高度近視會讓眼球軸長漸漸拉長,從圓形拉成橢圓形,一般人眼軸約長2.4公分,但前述兩位患者的眼軸已拉成約3公分。

原本眼球後包有四條肌肉,高度近視患者的眼球會從肌肉上方脫垂而出,造成眼球往內下斜,而且無法轉動回正確的位置。榮總對兩位患者施行矯正手術,把眼球後的肌肉固定,才讓眼球「復位」。

王光國也說,高度近視導致「近視性固定斜視」的情況不多見;但因國內近視年齡不斷下降,越早得到近視,未來變高度近視的機率較高。而且高度近視患者容易出現眼睛疲勞、視力減退,還提高了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剝離等風險。

王光國說,臨床上像這兩位患者近視達2000度的也不多見,建議已罹患近視者,要避免度數持續往上累加,最好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睡眠充足,作息規律,避免熬夜。同時要避免用眼過度,閱讀、打電腦時注意姿勢和照明,每20、30分鐘就要休息,並多從事戶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