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3

小推車教室助貧童 菲人獲CNN年度英雄獎

中央社 2009.11.22

菲律賓街頭教育者貝納佛羅里達(Efren Penaflorida),以他創新的「小推車教室」贏得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2009年年度英雄獎。

貝納佛羅里達在網路投票中獲得最高的275萬票,自CNN評選小組挑出的10個提名人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一位獲CNN年度英雄獎的菲律賓人。

在菲律賓,小推車多是以幾片木板拼湊而成,一般是被流浪漢用於拾荒、撿垃圾,甚至居住。但家住甲美地(Cavite)省的貝納佛羅里達突發奇想,在推車上擺滿書本,在自家附近教導貧童數學、英語及科學等科目,希望他們不要因失學而誤入歧途。

由於立意甚佳,始於1997年的「小推車教室」方案,吸引了逾一萬人次的志工參與,服務範圍也擴大到整個甲美地省,受惠貧童多到難以數計。

貝納佛羅里達在好萊塢柯達劇院(Kodak Theatre)領獎時說,「每個人都有英雄的基因,只要你懂得用心去探索,就能成為他人的英雄」。

今年的CNN年度英雄獎為每一提名人頒發了2萬5000美元獎金,獲獎人再得10萬美元(約新台幣323萬7700元),因此貝納佛羅里達總計可得12萬5000美元,他表示將把這筆錢用於擴大「小推車教室」方案。

根據CNN網站,2009年年度英雄頒獎盛況,將於美國太平洋標準時間26日晚上9點,在CNN電台播出。



◆ 流動電腦教室 台商造福數萬菲國貧民

中央社 2009.11.22

菲律賓街頭教育者貝納佛羅里達,以「小推車教室」贏得CNN的2009年年度英雄獎,旅菲台商黃清榮發起的流動電腦教室,同樣深入菲國窮鄉僻壤,造福了數以萬計的弱勢族群。

如果到呂宋島的鄉下地區,你就有機會看到外殼天藍色、印有菲律賓和中華民國國旗的40呎貨櫃,這就是愛護基金會的「電腦學習貨櫃」(Van Aralan)。

愛護基金會成立於2003年年初,成員包括菲律賓當地華僑和馬尼拉北線台商,有感於現在已進入資訊科技時代,許多菲律賓人卻因貧窮而沒有碰過電腦,現任愛護基金會副會長兼執行長黃清榮於是想出了「電腦學習貨櫃」方案。

電腦學習貨櫃顧名思義,在40呎貨櫃內部裝上15至20部電腦、一部印表機和冷氣機,原本接在卡車頭後方載貨的龐然大物,搖身成為流動電腦教室。

2004年6月,第一部電腦學習貨櫃投入試用,在布拉坎(Bulacan)省偏遠鄉鎮巡迴停留,協助貧窮民眾學習操作電腦,由於廣獲好評,愛護基金會再接再厲,於2005年1月推出第二部電腦學習貨櫃,至今已有四部電腦學習貨櫃流動在呂宋島各地,動線長達7000公里。

四部電腦學習貨櫃當中,有三部是由菲律賓台商總會前總會長丁金煌捐贈,一部是由菲律賓台灣同鄉會會長謝世英捐贈,教學開支則由菲國各地華人商會及台商贊助。

為使這項流動教育方案能對學生的謀職有所幫助,黃清榮還特別與菲國教育部接洽,每一名學生都可領到政府就業輔導處認可的證明。

電腦學習貨櫃每到一處就停留三到九個星期,提供免費電腦教學課程,包括文字處理、版面設計、資料運算等,每輛電腦學習貨櫃有三到五名志工教師,學生來自社會各階層,年齡從八歲至80歲都有。

目前電腦學習貨櫃教學已經進入第213期,結業學生多達1萬8000人,其中許多人已因此獲得就業。

由於成效斐然,電腦學習貨櫃方案已吸引政府單位注意,不但僑務委員會曾經撥款贊助,亞太經合數位化契機中心(ADOC)2.0計畫今年也把它挑選為行動數位學習中心的合作夥伴;最近,宏碁電腦菲律賓公司也決定要捐42部電腦,充實電腦學習貨櫃的硬體設備。

菲律賓人有小推車教室,台商和華僑則有電腦學習貨櫃,黃清榮表示,兩者同為流動教室,但相形之下,用勞力推車相當辛苦,貝納佛羅里達(Efren Penaflorida)的用心更值得尊敬,因此他的兒子還上網投了貝納佛羅里達一票。

黃清榮強調,知識就是財富,電腦常識是現代人的必備技能,愛護基金會還會繼續默默耕耘,為更多的菲國貧窮民眾提供教育機會。

※ 相關報導:

英雄安在? 就在身邊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無國界牙醫劉啟群 獲頒菲律賓Gusi和平獎

中央社 2009.11.26

足跡踏遍全球20多國的無國界牙醫、路竹會會長劉啟群,發揚人道關懷精神,為貧困地區提供醫療救助,在馬尼拉獲頒2009年古西和平獎,成為此獎設立以來第一位獲獎的台灣人。

古西和平獎(Gusi Peace Prize)是古西基金會主辦,由菲律賓名人古西(Barry Sotejo Gusi)為紀念其父親而設立,旨在表揚致力維護世界人權及和平的國際人士,於2002年首次頒獎,目前和「麥格塞塞獎」並列為菲律賓兩大國際性獎項。

除了劉啟群,今年Gusi和平獎得獎人還有其他來自菲律賓、美國、泰國、馬來西亞、羅馬尼亞、賽普勒斯、巴拉圭、瑞士、希臘、土耳其、義大利等國和香港、澳門特區的另外18人。他們在立法、司法、社會服務、衛生、環保、醫學、音樂、教育、藝術、科學等不同領域,各有卓越貢獻。

頒獎儀式昨晚在馬尼拉曼達路永市(Mandaluyong)的馬尼拉電力公司劇院舉行,原訂由菲律賓總統雅羅育親自頒發,後改由古西和平獎基金會董事長古西主持頒獎,約1000名外國駐菲使節、政商人士及學界代表在場觀禮或擔任頒獎貴賓。

中華民國駐菲代表李傳通也受邀到場,為其中一名得獎人頒獎。

經菲律賓工作夥伴吳祥平提名,劉啟群以「超越國界、超越政治、種族、文化及宗教」的醫療服務,獲得古西和平獎的國際人道主義獎。

劉啟群在發表得獎感言時說,「和平不是用說的,是用做的,每個人這輩子做了很多事情,如果其中一些事情的利益不在自己而在別人,這樣就算是直接或間接在推動和平。」

1995年創立台灣路竹會,10多年來,劉啟群已率領志同道合的醫師們辦過200多次義診,95%以上他都親自參加,足跡踏遍20多國。

頒獎典禮後,他告訴中央社記者,義診是路竹會的根,今後還會一本初衷繼續踏實去做,不會迷失在掌聲裏。

劉啟群並歡迎更多人共襄盛舉,讓路竹會開出更美麗的花朵。

國際著名刑事鑑識專家李昌鈺,去年亦獲頒古西和平獎,但因他已入籍美國,被主辦單位視為美國人,因此劉啟群算是第一位獲得這項殊榮的台灣人。

菲律賓體壇明星、世界級拳王巴喬因未信守承諾出席領獎,而被主辦單位當場宣佈取消得獎資格,且永久列入黑名單,成為大會的一段小插曲。



◆ 國內史上最大NGO成果展 下月北縣登場

中央社 2009-11-26

國內史上最大的非政府組織(NGO)成果展,12月18、19日將在台北縣政府登場。民眾可藉此一睹250個台灣NGO在國際人道援助、醫療衛生與生態環保的亮麗表現。

外交部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委員會副主委吳建國上午在記者會指出,外交部將在12月18日至19日於台北縣政府舉辦「中華民國98年非政府組織國際參與研討會暨成果展」,共邀請250個NGO參與。成果展方面,有65個NGO90個攤位展現國際交流成果,是國內史上規模最大NGO國際參與成果展與研討會。

吳建國說,這些年來台灣NGO國際參與成績傲人,受到其他國家矚目,這次參與成果展的組織中,在人道援助、醫療衛生與生態環保3大領域上表現尤其精彩。

吳建國說,由於台灣經濟發展快速,加上政治民主與教育普及等條件,國內NGO發展相當蓬勃,中央與地方登記超過4萬個NGO中,有2161個從事國際參與。

此外,吳建國指出,經統計發現,外交部從去年7月委請公共網路文教基金會建置的NGO雙語網站,營運迄今,來自中國大陸訪客超過50%。

對此,他表示,這是台灣的強項和優勢。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社會也漸趨開放,所以對台灣的國際參與以及多元文化產生興趣,而台灣NGO對公民社會的建構與服務,以及在民主國家中發揮的效果,可對大陸起示範作用。

吳建國說,雙語網站可讓所有對NGO國際參與有興趣的人了解台灣成果與未來參與規劃,也可讓國際與國內NGO交換最新趨勢。

fsj 提到...

環保律師 仗劍法律 林三加為環保奮戰

【何榮幸/專訪】2009-11-28 中國時報

很多人看過木村拓哉主演的「長假」。這個另類律師歷經九個月長假放空,跑去美國「與狼共舞」電影中蘇族所在地旅行後,決定離開眾人稱羨的大型律師事務所,全力投入環保案件公民訴訟,並考上師大美術研究所,追求法律、環保、藝術三方平衡的人生境界。如今他打了中科七星基地案、松菸大巨蛋案等幾場漂亮勝仗,已經不需要長假來指引人生方向了。

台大法律系畢業、五十八年次的林三加,目前是法律扶助基金會專職律師,以及台北律師公會環境法委員會主委。跟隨一些前輩的腳步,他也加入了以法律為武器的「環保律師」一族。

打了幾場漂亮勝仗 穩操人生方向

高中時期就很重視環境生態,林三加原本想念的是動物系,但誤打誤撞考上了台大復健系。復健系念念沒興趣,他才在室友建議下,用插班方式考進台大法律系。光是這個過程,就讓他跟其他立志念法律系的法律人大不相同。

林三加畢業後進入小事務所學習訴訟技巧,心中卻仍充滿「我該追求什麼價值」的迷惑。這個階段他接觸了環保聯盟台北分會(今之「綠盟」),協助該會以法律角度切入相關環境議題,後來更前往美國環境法排名第一的Lewis&Clark law school環境法碩士班研習。

學成回國,林三加在二○○一年進入陳玲玉等大牌律師領導的「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但待了六年後,他的困惑依舊沒有消除。「那時覺得很累很累,一方面身體不堪負荷,一方面我想多辦環境法的公益案子,但大事務所沒有這個空間,我就給自己九個月的長假思索人生方向。」

用李安的故事 說服老婆支持理想

一直到現在,林三加還是喜歡用日劇「長假」來說明那九個月對他的意義。

「我最主要的工作是在家帶小孩,但也特別跑了一趟美國South Dakota,到蘇族所在地旅行,並且學習太極導引氣功,讓我得到了身心的自癒。」

當時已接下台北律師公會環境法委員會主委的林三加,在這段長假中積極發展綠建築、有機農業、環評等小組,並參與「蠻野心足」協會活動,在環保律師文魯彬影響下,投入湖山水庫環評爭議案、中科七星基地環評撤銷案等公民訴訟。

自立門戶開業 年收入遽減七位數

長假過後,陳玲玉邀請林三加重回國際通商,他又待了七個月。但這一回,他在長假中悟得「人的價值相對短暫,環境的價值相對長久」愈來愈清楚,他的心中已不再迷惑,「我原本以為在大事務所工作就是主流,但我希望辦的環境、弱勢、公益案件,與大型商業性法律事務所愈來愈衝突後,我選擇了環保這項主流,並出來自己開業」。

林三加指出,大事務所與獨立開業的年收入「相差達到七位數」。這麼大的收入落差,擔任媒體編輯的太太能夠接受嗎?「導演李安說他曾經有六年沒工作、給老婆養,我就用這個故事說服太太,找到人生的方向很重要,不能操之過急」。

念美術研究所 以藝術論述環境法

話雖如此,他太太仍透露了先生當時面臨的沉重壓力:「因為他(林三加)之前跟大廠商打對台,很多客戶就都不會上門了,客源一下子減少很多。」林三加則苦笑:「所以後來我才會去法扶呀,這種矛盾只能靠建立專職律師制度來解決啦」。

離開國際通商後,林三加還做了一件在其他律師眼中「匪夷所思」的事:考上師大美術研究所。

原來,這也是他在那九個月長假中決定的人生方向,「我對藝術史很有興趣,希望時間分配能夠兼顧法律、環保、藝術、瑜伽、家庭這五方面。其實,藝術史也可以用於環境法論述,例如我在打松菸環評案公民訴訟的時候,就引用了美國如何保護中央公園的藝術史案例。而我相信環保公民訴訟的結果,留下來都會是文化性的東西。」

決定投身「健全環境法制」領域後,林三加積極推動在行政法中納入「公民訴訟」機制(目前只有環境法中納入),並希望在「國土規劃法」草案中補入行政機關的「聽証制度」,以「審議式民主」精神落實政府與人民的對話與討論。

串連志同道合 影響同業共組協會

儘管被認為打了幾場勝仗,林三加對於行政機關的心態仍感到沮喪。「中科七星基地案撤銷環評後,環保署仍讓廠商動工,未來若環保署上訴失敗要怎麼辦;松菸大巨蛋案也是在我們表達關切後,市府先提案把老樹移走;樂生院案也是先把房子拆了,才來辦理文化資產評估。」

但他並不氣餒,繼續串連蔡雅瀅等志同道合的律師籌組「環境法律人協會」。這些行動究竟影響了多少法律人走上「環保律師」這條路,林三加聳肩笑笑:「不知道耶,還在努力中。」至少,他已經走在自己相信的道路上,在法律生涯中不再感到迷惘。



◆ 寧捨高薪 文魯彬詹順貴無悔鬥士

【高有智/專題報導】2009-11-28 中國時報

台灣環保運動除了街頭遊行與公害抗爭,愈來愈多律師投入環保訴訟,除了單打獨鬥,文魯彬一手創辦「蠻野心足」生態協會,不斷號召法律人加入,成為台灣第一個以環境保護為訴求的法律團體。

紐約大學漢學系畢業後,文魯彬來到台灣學中文,他很早就愛上了台灣,也娶了台灣姑娘當老婆,三十歲選擇定居這片土地,近年來投入環保工作則成了人生轉捩點。他擔心參與環保運動,得罪業者或政府單位,自己若還拿著美國護照,恐怕會被以「居留目的與申請不符」驅逐出境,因此放棄美國籍,成為徹底的台灣人。

處理國際商事案件多年,文魯彬出入高樓大廈,坐享優渥生活,曾經是年薪千萬的大律師,然而,律師事務所汲汲營營於賺錢,讓他愈來愈厭煩,也懷疑失落了律師原本信奉捍衛正義、為公眾服務的價值,甚至到最後不得不和合夥人拆夥,此時,身體竟然出現不適,醫師宣判罹患肺癌,只剩六個月生命,他關閉手機前往花蓮養病,靠著生機飲食和自然排毒療法,奇蹟似地腫瘤消失了。

人生一度盪到谷底,他反而找到自我,意外重獲的人生,讓他更捨得付出,他決定用剩餘生命回饋這片土地。

二○○三年拜訪環保團體後,參考國外經驗,自己掏腰包成立蠻野心足協會,聘僱蔡雅瀅等律師協助環保法律訴訟、遊說與政策研究,每月還從自己開設的博仲法律事務所提撥三%營業額支持協會運作。

除了文魯彬的組織行動,擁有「環保律師界教父」之稱的元貞事務所律師詹順貴,長期扮演「獨行俠」角色,這幾年來才逐漸找到律師伙伴加入。他投入環保運動長達十餘年,原本是因為參加童子軍,後來喜歡登山和賞鳥,卻逐漸發現台灣山林之美悄悄遭到無情破壞,背後最大問題就是環境不當開發。他開始鑽研環境法規,挺身投入環保訴訟,包括新店安坑垃圾掩埋場開發案、澎湖吉貝島BOT案與台東杉原海岸開發案等幾乎無役不與。

詹順貴擔任環評委員期間,成天處理環保事務,收入少了三分之一,過去也常因為參與環保案件,得罪了廠商,失去賺錢機會。他笑說,環保署開會一下午頂多只有兩千元車馬費,他在事務所一小時就可收入好幾千元,而環保訴訟不僅常常拿不到訴訟費,自己還要貼錢捐款,「我出道十七、八年,大概是同一輩最不會賺錢的律師!」



◆ 台灣之愛 尼泊爾居民喝水不用跋涉40分鐘

中央社 2009.11.29

台灣和尼泊爾,可以很遙遠,也可近若比鄰。20餘名台灣志工為尼泊爾山區居民修繕引水管線,讓須40分鐘跋涉才能取得的水,變得唾手可得且清潔。簡單的善念,帶給當地全新的生活。

故事要從2008年暑假說起,剛從大學畢業的洪婉柔當時加入國內非營利組織「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的國際工作營,到尼泊爾Banepa半山腰進行社區服務。

某天,志工團拜訪Banepa山上Shree Sundarlimai小學。長途跋涉、只帶1瓶水上山的台灣志工們又累又渴,接過當地老師和校長遞來的水,「毫不考慮的咕嚕咕嚕一口氣喝完」。

洪婉柔說,到了校長室他們才發現,剛剛稍嫌混濁、仰頭喝盡的900毫升飲水,是當地人從水源處一點一滴用石頭和紗布過濾而得;校長告訴他們,這瓶水可供給全校91名師生一整天飲用。

洪婉柔說,當天來自台灣的志工羞愧得無地自容,後來更得知居民日常盥洗、洗滌衣物和飲水共用同一水源,不僅衛生條件不佳,還得步行約40分鐘才能取得。

於是「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和尼泊爾當地非營利組織NIFC(New 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Club)合作,規劃為尼泊爾Banepa山區小學鋪設由水源處到學校的引水管線,並在校內打造蓄水池,讓以學校為生活重心的社區居民也可享用飲水便利。

洪婉柔說,山上生活條件相對劣勢,與半山腰迥然不同。山上學校不僅生活條件不良,且尼泊爾政府效率不高,等待政府執行,遙遙無期。

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先是撥出新台幣5000元,加上村裡提供少許經費,就購得工程所需材料。剛開始,只有少數當地居民和台灣志工合作。

起初看到當地居民三兩下就可完成的掘地動作,台灣志工要挖20分鐘,洪婉柔心想「挖土也挖不贏人家,那我到底來做什麼?」。

過了幾天,校內的孩子、老師,甚至全部居民都來幫忙,洪婉柔才瞭解,台灣志工的存在,凝聚了學校師生和當地居民向心力。通力合作下,2週內就完成管線鋪設。

洪婉柔說,後續計畫是將蓄水桶埋入地下,並將水源頭飲用水用水泥隔開,讓飲水條件更衛生,再透過管線延伸到學校。

洪婉柔說,在Banepa山上吃飯時間一到,大家就把教室椅子拉到山上,面對一大片開闊的山景談天說地。

看到尼泊爾孩子無憂無慮的笑容,她曾問「為什麼你們這麼開心?」;孩子們卻反問她「有什麼事讓妳不開心嗎?」讓她覺得,雖然尼泊爾生活條件不如台灣,但這些真誠的人際交往與關懷,正是讓人想念尼泊爾、一再想回到那裡的原因。

fsj 提到...

賣輕食攢15萬 嘉女課輔偏鄉童

【鄭光宏/嘉義報導】2010-01-29 中國時報

為關懷八八風災後偏鄉地區學童課輔問題,嘉義女中四百位「鄉土教室志工服務隊」成員,利用課餘時間,在校內製作鯛魚燒、鬆餅等輕食販賣,半年來攢下近十五萬元,全數投入本次「關懷偏鄉地區課輔冬令營」活動,讓仁和、來吉與太和國小共八十三位學生得以免費參加,幼童感動之餘,在廿八日活動結束後與志工相擁而泣。

嘉女帶隊老師吳豪哲表示,九年前因有感於偏鄉地區資源落後,學童就學困難,才會發起組織「鄉土教室志工服務隊」,至今約有四百餘人參與。由於去年八八風災造成嘉縣山區受創嚴重,學生自動發起義賣救災區活動,期望能幫助偏鄉學校早日重建。

自去年學期開始,志工服務隊成員便透過課餘之際,在校內擺攤販賣鯛魚燒、鬆餅、綿綿冰等輕食,十塊、廿塊慢慢賺,半年下來攢下十五萬元經費。成員之一的陳婷回憶,過程雖然辛苦,但只要想到可以幫助偏鄉學童,一切都很值得。

400志工生:再辛苦也值得

利用這辛苦累積的十五萬元,校方自本月廿五日起,至梅山鄉仁和國小舉辦「關懷偏鄉地區課輔冬令營」,四天三夜活動邀請鄰近仁和、太和與來吉國小共八十三位幼童參與、全程免費,學童除可在課輔老師教導下加強學科能力,課餘也可學習如何製作鬆餅、相框等,多元課程內容,讓山區學童的寒假變得充實。

活動結束後大夥相擁而泣

昨日,八十三位學童下山齊聚童年度假村,享受難得烤肉時光,同時也配合創世基金會至市區街頭勸募發票幫助植物人,學童紛紛表示有意義。

四天三夜活動昨天畫下句點,在與課輔老師分離一刻,師生哭成一團,隊長朱映蓉難過表示過程雖辛苦,但「施比受更有福」,很值得。



◆ 日女子圍棋 謝依旻首位三冠王

自由時報 2010.01.29

〔本報東京特約撰述曹姮、記者傅潮標、林嘉琪/綜合報導〕二十歲的旅日女棋士謝依旻昨在東京拿下「女流棋聖」頭銜,加上已擁有的「女流本因坊」、「女流名人」兩頭銜,成為日本女流圍棋界史無前例的最高榮譽「三冠王」,年紀輕輕,但一向穩重的她,當場熱淚盈眶。

連奪三頭銜史上最年輕

女流棋聖決賽採三戰兩勝制,謝依旻贏得第一場後,昨天在日本棋院向三連霸的現任女流棋聖梅澤由香里挑戰第二場,持白子的謝依旻下到第二百三十手時以中押獲勝,成為史上最年輕女流棋聖。

日本正式女流圍棋賽有女流本因坊、女流名人和女流棋聖三項,謝依旻曾經三連霸女流本因坊、二連霸女流名人,並創下取得兩頭銜最年輕紀錄,卻獨缺女流棋聖頭銜,昨天擊敗了三連霸的現任女流棋聖梅澤由香里,成為日本圍棋史上第一位女流三冠王。梅澤由香里是日本知名的美女實力派棋士,手上還有多支電視廣告,卅六歲的她敗給年僅二十歲的謝依旻,賽後情緒還久久無法回復。

哽咽感謝父母恩師支持

謝依旻摘下女流三冠王,吸引「時事通信社」、「朝日新聞」、「產經新聞」的關切,與台灣媒體旅日特派記者齊聚一堂見證歷史,盛況空前。

媒體問她:「二十歲就拿下日本女流最高榮譽三冠王有什麼感想?」謝依旻忍不住哭了起來,哽咽地回答說:「十二歲來日本時,完全不會說日語,八年來,一心一意只想成為職業棋士,最辛苦的是全力支持我下棋的父母親,最想把喜訊跟家人分享。」

小小年紀就赴日學棋的謝依旻說,剛開始的二、三年父母輪流到日本照顧她,為她借了不少錢,棋聖賽獲勝,謝依旻可以拿到五百萬日圓獎金(約台幣一百七十七萬元),乖巧的依旻說:「我的獎金都會交給父母,我能有今天,不是光靠自己努力,真的是大家的支持和加油,真的很謝謝!」謝依旻也對每次正式比賽時,都會趕到現場,在對局室外守護著她的恩師黃孟正致謝。

謝爸爸昨天高興地表示,依旻下個目標是打進日本棋界三大戰的循環圈,農曆年前她會回到苗栗家鄉,拜訪縣長,感謝縣府贊助經費。

今年將代表台灣參加亞運

今年底,謝依旻還將代表台灣,在廣州亞運中參加圍棋比賽,謝依旻說:「去年起就很想拿到女流棋聖,成為三冠王,如今心願已達成,但這不是終點,希望今後能在國際性比賽拿到好成績。」

無獨有偶,台灣旅日棋士張栩昨也傳回好消息,他於日本名古屋市與擁有棋聖頭銜的山下敬吾對賽,奪得第二勝,只要再連贏兩場,就能摘下職業生涯裡的首座棋聖頭銜;張栩生涯擁有卅冠,惟獨缺少「棋聖」頭銜,獲得棋聖頭銜者,將被尊為日本第一人,張栩的未來表現也令國人期待。

fsj 提到...

1角1元辛苦掙錢 賣菜女大方捐款興學

中央社 2010-03-05

從新台幣1角、1元到10元、100元,陳樹菊省吃儉用,將40幾年賣菜所得400多萬元捐給母校仁愛國小興建圖書館。她如今依然每天在菜市場賣菜,希望能再掙些錢幫助更多小朋友。

昏暗的市場內,剩下陳樹菊的身影。台東中央市場內許多攤販過了中午就收攤,只有陳樹菊捨不得離開,希望能多賺些錢。她說,「生意不好,大家中午過後就不賣了,時機歹歹,我老人工加減做。」

61歲的陳樹菊,未婚,從13歲開始在台東市中央市場賣菜,辛苦掙的錢全部捐給學校興建圖書館,義行獲選「富比世亞太善心榜」。她訝異地說「這沒什麼,很多人都可以做到,還有人捐比我多。」

陳樹菊民國57年自台東仁愛國小畢業,品學兼優的她原想繼續升學;未料,母親難產,繳不出醫院保證金而延誤救治,母親和胎中的妹妹雙雙死亡。年僅13歲的她只好放棄升學,接手母親留下賴以維持家計的菜攤。

年幼的陳樹菊,和其他攤販叔叔、伯母一樣,每日清晨前往批發市場批菜,再運回台東市中央市場叫賣,數十年如一日。她說,從40幾年前的一把菜1角、1元,賣到現在的10元、100元。

為了照顧家庭和弟妹,陳樹菊始終未婚。民國82年,父親和二弟相繼去世,陳樹菊深感世事無常,當時正好社會風氣逐漸走下坡,辛苦一生的她,捐出100萬元給佛光學院。

民國86年,陳樹菊有感於自己小學時受到母校的照顧,捐給仁愛國小100萬元作為學童急難救助獎學金。她說「希望能為小孩的生活環境多做些貢獻」。

5年前,她獲悉母校圖書館老舊,學童亟需良好的讀書環境,再度將她生平的積蓄450萬元捐給母校,做為興建圖書館經費。

生平積蓄全部捐出,孑然一身,5 年來,陳樹菊還是和往常一樣到中央市場賣菜,其他攤販老早收攤,她還想多賣一些。友人說,陳樹菊想再掙些錢成立基金會,但她說「沒有啦,等做到了再說」。

問她「獲選亞洲富比世 (Forbes Asia)亞太地區 4傑出善心人士」,高不高興?她說,「不要再寫了 (報導),這沒什麼,大家都可以做,捨得與不捨得而已。」昏暗的市場,只留下陳樹菊獨自叫賣的身影。

※ 相關報導:

* 台東菜販 列富比世善心榜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457465.shtml

...路透報導此一新聞時,特別指出,48人中,陳樹菊的事蹟最打動人心。

fsj 提到...

跨越半個地球 義大利尋根播散客家種子

中央社 2010.03.31

一本塵封已久的《英客字典》、一個竹縣湖口的美麗教堂,來自屏東的客家子弟徐敏超,跨越半個地球到義大利追尋神父滿思謙的故事。素未謀面,卻大費周章,因為,他深深感動。

出生在屏東客庄,唸的是土木,因為擔任文化替代役男,7年前,徐敏超自願來到陌生的湖口老街。在籌備老湖口天主堂文化館開館之際,徐敏超尋獲滿思謙神父編撰的《英客字典》。

「這種繁雜的工作連客家人都不一定會做,竟然出自一個外國人之手,而這字典甚至還包含四縣及海陸2種腔調!」徐敏超對滿思謙為客家文化的付出感到敬佩,也為自己身為客家子弟感到汗顏。

濃濃的感動,讓徐敏超對這位未曾謀面且已去世多年的神父充滿興趣。為了探索過往,徐敏超走訪滿神父曾經傳教過的地方,足跡遍及台北、新竹、彰化、嘉義,而在客委會「築夢計畫」的贊助下,徐敏超也飛往義大利,探尋滿思謙的故鄉,希望將神父為台灣客庄所做的一切,帶給他遙遠的家人。

背起行囊在義大利旅行80天,徐敏超參觀了滿思謙的母校、拜訪另一位曾在湖口教堂服務的義籍神父華澄濤、尋訪了旅居義大利的客家人、也將客家文化介紹給當地,甚至,他見到了滿思謙的妹妹--Vittorina修女。路途遙遠而陌生,卻得到滿滿的幫助,「這一切都是因為滿思謙!」。

雖然語言不通必須透過翻譯,但臨走前,Vittorina修女的深深擁抱,讓徐敏超感受到她的感謝。「這半年來東奔西走的辛苦,一切都值得了,一切都因為滿神父廣博的愛而值得了。」

從24歲離開家鄉,揮別家人,滿思謙將人生大半輩子奉獻給大陸、菲律賓和台灣,最後安眠於彰化靜山。雖然當年來不及和家人見最後一面,但跨越半個地球,徐敏超把Vittorina來不及和哥哥說的話錄成影片,帶回滿思謙墓前。

花上大半功夫追尋一個素未謀面的神父,徐敏超不是天主教徒,但感動與感謝讓他無怨無悔。雖然從義大利回來已經5年多,但徐敏超對此仍念念不忘,甚至覺得自己還有太多未完成的。這幾年,他希望再到大陸及菲律賓怡朗島(Iloilo),走一遍滿思謙當年留下的足跡,延續未完成的尋根之旅。

當年在客委會築夢計畫的贊助下,徐敏超第1次踏出亞洲以外的國家,這趟旅程他得到不少幫助,也希望能回饋些什麼。雖然平日忙於職場,但他不定期和其他曾參與築夢計畫的成員聚會,也計劃辦分享會,希望將這份感動的力量傳承下去。「人生有很多可能性,即使不是百分之百,但只要投入就有收穫。」

因為服替代役的緣故,徐敏超意外來到湖口客家庄,1個未曾謀面的神父以及眾多鄉親的熱情,在他心中種下文化探尋的種子,開啟一段義大利尋根之旅,讓這多年前埋下的種子在異地綻放花朵。如今,這趟眾人協助下完成的客遊世界之旅,能否再蛻變出美麗果實,令人期待。



◆ 特立獨行的左翼學者賈德

【林博文專欄】2010-03-31 中國時報

「東方主義」研究(〈東方學〉)開創人薩伊德(Edward W. Said)多才多藝,談學問、寫政論、彈鋼琴,樣樣成家,是個天才型又是文藝復興式的學者,他在二○○三年九月因血癌去世時才六十七歲。他在哥倫比亞大學教了三十多年書,但他在紐約學術界並不太快樂,可談得來的人很少,其中一個就是他最欣賞的紐約大學(NYU)歐洲史大師兼該校雷馬克研究所所長東尼.賈德(Tony Judt)。

賈德的身世背景和薩伊德全然不同。薩伊德出身富裕的巴勒斯坦基督教家庭,受過完美的西方教育,賈德來自英國中下階級猶太左翼家庭,父母親屬反共的馬克思主義者,同時也是猶太復國主義者,因此賈德年輕時曾被他的父親送到巴勒斯坦協助猶太人建立以色列。這段經驗卻使他看到了一些猶太青年人傲慢、自大和無知,他們視巴勒斯坦人如無物,讓他極為反感,而使他在長大後(包括知識上和學術上)對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關係的論述,和薩伊德常有異曲同工之妙,但也使他遭到許多右翼猶太學者和政論家的撻伐。

賈德和薩伊德一樣也是個天才型學者兼政論家。賈德生於一九四八年,小薩伊德十二歲,劍橋大學博士,亦在巴黎ENS讀過書。曾任教劍橋、牛津、柏克萊加大,一九八七年轉到紐約大學,一九九五年創立研究歐洲歷史、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學的雷馬克(Remaque)研究所。紐大設立這個研究所的目的,是想留住賈德,不讓他被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挖走。賈德是個精力充沛的人,他寫或編了十三本書,同時亦發表了大量的政論、文學批評與書評,《紐約書評》是他最主要的耕作園地。

過去幾十年,賈德一直是個左翼政論家,今天也是。不僅常挑起自由派與保守派之間的對罵,亦屢在左翼政論家與學者內部引發爭議。因此,當去年喬治.奧威爾獎委員會頒贈他奧威爾獎時,說他是「爭論者」(controversialis),亦有人說他是「好辯者」。這裡舉兩個例子,他本來贊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各自建國(即「兩國論」),他說這是促進中東和平的最好辦法。但他認為以巴各自建國,仍不能解決問題,巴勒斯坦人還是會被猶太人欺負,因這兩個民族的立足點太不平等。因此,賈德近年來主張以色列應從猶太國家轉變為兼容並包的「二元國家」(binational state),即吸收巴勒斯坦人一起建立一個有雙重特色的國家,並強調今天的以色列對猶太人沒有好處。反對他的論點的人遠多於支持者。

另一個例子是,賈德於二○○六年在《倫敦書評》雜誌撰文痛批美國和加拿大一批支持布希總統侵略伊拉克的自由派知識分子,被他點名的有《紐約客》雜誌總編輯大衛.雷姆尼古、《新共和》雜誌文字主編里昂.韋斯提爾及哈佛教授邁克.伊格那提夫(現已回加拿大當反對黨領袖)等人,賈德罵他們是「為布希幫傭的白癡」(Bush’s Useful Idiots)。結果惹來自由派的哥大新聞學與社會學教授陶德.季特林(Todd Gitlin,六○年代學運大將)和耶魯大學法學與政治學教授布魯斯.艾克曼(Bruce Ackerman)合作起草一篇反駁聲明(有數十名自由派教授連署),強調自由派知識分子並非盡如賈德所說的那樣不堪,反對布希亂搞的自由派知識分子多的是。

賈德又點名批判《紐約時報》外交專欄作家湯瑪斯.傅立曼,說他寫的政論總是要「討好一些平庸的人」;他批評耶魯的冷戰史專家約翰.路易斯.蓋迪斯(John Lewis Gatis)對冷戰的述說,既乏味簡略又不行。賈德亦批評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曾打壓作家卡繆,並向共產主義靠攏;他也譴責傅柯向權力低頭,不敢向權力說真話,薩伊德亦曾做過相同的指責。薩伊德死後,Futheun出版社於二○○四年推出了他寫的政論結集《從奧斯陸到伊拉克》,賈德在《國家》雜誌上寫了一篇書評,題目是〈無根的世界主義者〉。

可惜的是,賈德亦像他所景仰的薩伊德一樣,在學術生涯如日中天之際生病了。薩氏五十六歲患了血癌,賈德八年前左手得癌,前年患了嚴重肌肉萎縮症(ALS)。三○年代洋基名將陸.戈立格(Lou Gehrig)在輝煌時期得此病而被迫退休,故又稱「陸.戈立格症」。賈德病情比一般肌肉萎縮症患者更為厲害,病情急遽惡化,現在只能靠巨大的人工呼吸器幫忙呼吸,亦要靠機器幫助吞嚥。但六十二歲的賈德毅力精人,仍繼續用他過人的腦力口述文章和回憶錄,去年十月還向七百人發表兩小時不看稿子的學術演說,專談「社會民主主義」(Social democrarcy),有人說那是他向學界的「告別演講」。

七年前薩伊德辭世時,紐約學界認為只有賈德可以填補他的遺缺;賈德一旦走了,環顧左右,似乎沒有人可以取代他。

fsj 提到...

莊聰吉 垃圾醫生「撿」出名

【聯合報╱記者翁禎霞/屏東縣報導】2010.04.04

眼科醫師莊聰吉在潮州小有名氣,因為他還是個愛撿垃圾的醫生。工作之餘,他總是帶著長夾、騎單車四處撿垃圾,有人覺得他很奇怪,他幽默地說:「最近我剛好發現自己的生日就是世界地球日,可能生來就要愛護地球。」

莊聰吉十多年前曾經移民紐西蘭,當地的環境讓他印象深刻,回國之後便開始注意到自家附近的環境。有一回他騎機車經過公園,在公園跳土風舞的婦女大罵「夭壽哦!噴黑煙」,第二天他改騎單車上班,而且力行撿垃圾。

「我已經撿壞了兩支火鉗夾。」莊聰吉說,朋友看他如此認真,還特別從美國寄給他一支專業的夾子,他經常提著兩個水桶,一桶垃圾、一桶回收,一點一滴改變附近的環境。



◆ 斷臂當寵物 「我有1.5隻手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5516304.shtml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縣報導】2010.04.04

「我不是一隻手,我有一點五喲!」斷臂女生梁慧君,將右手斷臂化身為毛毛蟲,神靈活現地為小朋友說故事,成為活道具;平時也以斷臂輔助提水、綁鞋帶、幫人按摩,散發出生命的熱力,也鼓舞身旁的人。

「小朋友,姊姊養隻超大毛毛蟲,想不想看呀?看了可不能倒退三步哦!」俏皮的梁慧君,帶活動時總愛在斷臂上點兩顆圓不溜丟的黑眼睛,想像成毛毛蟲,登台為小朋友說故事。這一招,輕鬆化解了孩子們對殘障的恐懼,拉近彼此距離。

三年前,梁慧君到心路基金會經營的「一家工場」擔任營業行銷員,負責爭取訂單,並輔導智能障礙學員自立更生。

並非因意外而截肢,卅三歲的梁慧君天生就少了大半截右臂,從不覺得與別人有什麼差異。右手不能做的,她換左手;左手做不來的,斷臂則發揮輔助功能,譬如穿針、綁鞋帶,通通難不倒她。她說:「左手萬能,右手也挺不賴。」

梁慧君和她斷手親如「密友」,「我把它當成寵物,可以談心、對話」,「有時候也很憐惜它啦,上次志工服務時它幫忙洗毛巾,就洗到破皮」。

周遭朋友見她斷臂,老搶著幫忙她提重物,她卻幽默地說,「我不是一隻手,我有一點五喲!」自此「一點五」聲名在工場內不脛而走。

「我認為心態最重要!」她過去也曾因肢體殘缺深受打擊,高職畢業時曾兩年足不出戶;但跨越了,什麼都迎刃而解,「自我接納很重要」。心路基金會同事鄭慧曼稱讚她樂觀無人擋,讓人隨時感受到她的生命熱力。

「一枝草、一點露」,梁慧君表示,在「一家工場」與身障學員在一起工作,更能夠體會到包容彼此的可貴,他們也相信,殘缺是一種化了妝的祝福,總是自有用處。



◆ 聽音樂會 學童賣自己的歌

【聯合報╱記者劉星君/屏東報導】2010.04.04

屏東縣三地國小兒童合唱團,為欣賞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原唱法國聖馬克兒童合唱團在高雄的音樂會,發起「音樂尋夢‧原生義賣」活動,昨天在屏東縣和平國小的科學園遊會,努力兜售合唱團專輯,也叫賣自行烘焙的咖啡隨意包,所得作為購買音樂會門票與車費。

三地國小兒童合唱團學生們,昨天上午在校長陳再興帶領下,在園遊會中來回穿梭,努力叫賣合唱團「地磨兒—太陽的子民」專輯,許多人得知他們為參加5月24 日在高雄至德堂的聖馬克兒童合唱團音樂會,大方出手購買專輯,幫助這群孩子圓夢。

三地國小兒童合唱團成員均為排灣族原住民,「地磨兒-太陽的子民」專輯由這群學生錄製,替排灣族留下一首首天籟痕跡。三地國小兒童合唱團團員們精心設計表演節目,賣力演唱原住民歌曲,讓參加科學園遊會的師長、家長們無不停留駐足,聆聽他們的天籟之聲。

陳再興說,預計購買音樂會400元門票,40名合唱團學生參加音樂會,預估一輛車,若經費足夠希望能有80名學童參加,昨天已募得1萬4千多元。

六年級的樂可安與王成鑫說,從自己手上賣出專輯「很有成就感、超開心的!」。除了合唱團專輯,也叫賣自行烘焙的德文學生咖啡隨意包、德文學生咖啡潤膚皂與去角質皂,反應很熱烈,不到中午時咖啡已全數賣完。

fsj 提到...

柬國貧民醫療中心 日台美法愛心接力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柬埔寨報導】2010.04.04

這樣的畫面看來有些童趣:在柬埔寨入夜的一處叢林中,映著電池發光的微弱燈光,來自台灣、日本、美國、法國的國際志工和柬埔寨青年,在日本歐吉桑吉永的口琴樂音之下,哼著沒有歌詞的曲調、肩搭肩跳著有些笨拙的舞步,忘了熱帶叢林的酷熱。

雖然不同國籍、語言不通,年齡跨著幾個世代,但熱情與目標則一:要為柬埔寨邊境村莊的貧民蓋座醫療中心。由日本醫學生發起的火苗,日本扶輪社協助修路募款,最後由寶島義工團接棒完成;橫濱醫院將捐助器材與藥品,下個月美國醫護人員也將來此服務兩周。這座醫療中心是國際接力的愛心結晶。

醫療中心的名稱「Graphis」,正源於當年捐出第一筆兩萬五千美元捐款的日本醫學生跨校組織「Graphis」。

二○○八年就讀東京醫科大學的石松宏章是「Graphis」會長,想著對開發中國家貢獻力量,帶著學弟妹舉辦活動為柬埔寨募款,蓋了小學之後,透過美國人彼得,計畫再蓋醫療中心。他非常不好意思地說,他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領著夥伴辦了好幾次募款,還熱熱鬧鬧地辦演唱會、賣CD,結果搞得太大,結算下來,「竟然負債一百四十萬日幣」!

滿腔熱血頓時冷卻,還是學生的石松宏章非常沮喪。只好向也是醫師的母親開口借錢,還債,再重振旗鼓。他將行動始末及反省,去年寫成「你真的要當國際志工嗎?」一書,供日本學子借鏡,版稅全捐給Graphis。

如今,廿五歲的石松宏章剛通過醫師資格考,就要展開行醫生涯,帶著學弟再回到柬埔寨,看到興建醫療中心的夢想,已由身懷絕技的台灣志工築成實體,國際善意在此匯聚成形,讓他大嘆非常奇妙,幾個年輕人大喊「台灣第一」。

在燠熱下午,放下攝影機,拿起漆桶,石松宏章和學弟加入義工團,歸入台灣師傅施盛耀麾下,接在十名柬埔寨工人之後,編為日本十一到十三號;歐里桑吉永十四號。日本學生跟著台灣師傅、柬埔寨工人在烈日下揮汗。來自法國的JOJO也將加入日本團隊,支援柬埔寨緊急醫療。

如同柬埔寨知名古蹟吳哥窟,龐大的修復工程,動用聯合國及世界各國分工認養,各國專業者在此比拚工程技術,才讓老古遺跡在現代重現面目。歷經戰亂終獲和平的柬埔寨,在國際聯合善意下掙扎重生,大如吳哥,小如偏鄉醫療,在在需要國際資源與人手投入。鄰近的台灣,並未缺席。



◆ 寶島義工團 柬埔寨蓋醫院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柬埔寨報導】2010.04.04

在飛往柬埔寨的班機上,這群人看來和一般觀光客很不同:背包上掛著白色的工程安全帽、睡袋,行李箱裡或許還有用慣的電鑽、頭燈及工作靴。這是寶島義工團志工出團的標準配備。

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成形的「台灣寶島行善義工團」,利用周末假日「揪團」上工,十年來在台灣各個角落為弱勢者蓋了兩百五十二棟房子,「大約兩個周末就蓋出一棟」,創團理事長、牙醫師陳世芳說。

中暑與曬傷 此行的印記

今年四月,寶島義工團第一次跨出國境,來到柬埔寨偏鄉,為飽經內戰、貧窮的人民,蓋所醫療中心。「蓋棟房子,是一家人安住;蓋所醫院,可以讓更多人得到幫助。」陳世芳說。在柬埔寨國道四號中心的醫療中心,距首都金邊一百廿公里,在五月營運後將有四省、五千人可受惠。

四月正逢乾季的柬埔寨,風沙滿天,熱帶叢林近四十度的酷熱和炙陽,是義工團的第一道考驗,中暑、曬傷是每位成員的共同印記。

入睡的營地 有軍人巡邏

「這是義工團出團最艱苦的一次。」經營企業的老闆尤瑞豐說,夜裡的帳篷,「晚上兩點還熱到睡不著。」大夥兒拿出老人茶具,在香蕉、樹薯樹環繞的工地旁,欣賞最沒有光害的星空。在這裡,人身安全也變得敏感,夜裡有荷槍實彈的軍人在營地巡邏保護。

「晚上從樹上收了衣服,一摸,哇,才知道上面全爬滿大螞蟻。」義工團理事長吳金振笑著說。夜裡收工吃飯,碩大金龜子老是眼茫撞到人身上,這種經驗是台灣不會有的啦。

以常理看,這群人有點傻氣:請假、自費做苦工,連一天一百元的飯錢還得自己掏腰包。「我一傻,就傻了五年。」參加義工團五年的「阿湯哥」湯文和半邊臉頰曬得焦了,同伴在晚風裡為他刮痧治中暑。

老婆不放行 冷戰一星期

「為了來這一趟,老婆一個禮拜不跟我講話,她太擔心。」阿湯哥說,花一萬五搭飛機來蓋房子兩星期,「一年的特休都報銷了」;從來沒出過國,第一次就讓他永生難忘。

在叢林裡,一切回歸原始。沒水沒電、「什麼都沒有」是第二道考驗。台商出借發電機、再由廿三公里外接來山泉水,山上野象若不破壞水管,「就保證有水」水電志工江明生說。樹林裡鐵皮圍成星光浴場,還頑皮地留著幾株小樹,等待成熟的綠蕉成了浴室最佳裝飾。

窮國缺技術 房子總蓋歪

義工團成員在一月先行勘察之後,決定由台灣拉來一貨櫃建材、工具支援。跨海而來的大片玻璃如此珍貴,義工團默契十足地用強力吸盤挪移,上肩、由鷹架上的弟兄接手,幾聲吆喝,卅分鐘神速裝好亮晃晃的全玻璃外觀。原本義工團想裝全自動大門,但偏村太陽能板有限,電動門也只是夢想。村裡的狗兒在工地穿梭,從沒見過玻璃,一頭撞上,慌張地跑開。

負責醫療中心的「CDEP(柬埔寨住宅及教育計畫)」美籍成員彼得說,原本兩年前就開始興建的醫療中心,卻因為當地工人技術欠佳,「連水平都難抓得準,房子有些歪」,加上柬埔寨長達半年以上的雨季,一直無法峻工;直到寶島義工團出現。

志工太拚命 斷電逼收工

當地村長潘森透過彼得翻譯致謝,這裡醫療資源實在太缺乏了,光是他的村莊,因生產失血喪命的產婦和嬰兒,平均每月五到十人。「如果沒有義工團,醫療中心可能還要再等兩年,」彼得說,在雨季,牛車就是救護車,香蕉樹剝下圓弧樹皮就成固定傷肢的支架,一切因陋就簡。

天色漸暗,蟲鳴逐漸聒噪,台灣志工還在鷹架梯上補土,刷牆,要做到最後一道陽光消失。六點半,轟隆的發電機準時嘎然而止。義工團總管王聰仁說,要防止大家太搏命,只得使出「斷電」絕招,逼大家停工,配著月光吃飯。

活著不奉獻 只是存在著

就讀大二的尤法懿和弟弟跟著爸爸尤瑞豐請假來蓋房子,「假單是老爸幫我簽的。」型男老爸尤瑞豐說,這是一輩子少有的機會,「懂得分享,懂得付出,看看別的國家,這些是課堂上學不到的。」

人活著如果沒有奉獻,那就只是「存在著」。陳世芳說,寶島義工團以十年的志工經驗輸出海外,早已見證付出的價值。

※ 相關報導:

* 穿不起一雙 柬國男孩單隻拖鞋上工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516160.shtml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柬埔寨報導】2010.04.04

來到柬埔寨的第一天,一隻拖鞋的插曲就讓寶島義工團總管王聰仁見識到柬埔寨和台灣距離有多遠——物質的及文化的距離。那不只是四小時航程、攝氏十四度與四十度的溫度差異,或者國民所得一萬七千美元與八百一十八美元的差別。不只是,也全都是。

fsj 提到...

不染不燙…長髮留4年 為捐癌患者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李昭安/台北縣報導】2010.04.07

台北縣環保局員工林保妙四年前發現可捐髮幫助乳癌婦女或癌童,決心不染、不燙髮,等到長度夠了捐出去,四年來留了卅公分的長髮。上周日剪髮前,她在 Facebook留言「終於可完成重大心願」,友人摸不著頭腦,直到她貼上短髮照片,大家才知道她的心願。

林保妙說,她過去頭髮最長只及肩,這次蓄髮前本是燙染過的捲髮,為能夠捐髮,她不再染髮,洗頭盡量選擇無刺激的洗髮精,唯一困擾是夏天很熱,常得綁或盤起頭髮。

林保妙剪下長髮後,在辦公室引起不小騷動,同事們直說她變了個人,許多同事一度誤認是新同事,到搞清楚是剪掉長髮的她,都被嚇到。但她一點都不心疼,還說:「既然有人獻愛心做假髮,自己能出一點力量,不會捨不得,而且超開心的。」

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祕書長蘇連瓔說,一頂假髮約需募集七、八人的髮束,只要未經染燙、卅公分長的原生髮都可寄到協會。

fsj 提到...

台灣之光 陳彥博北極馬拉松季軍

【聯合報╱記者楊育欣/綜合報導】2010.04.09

廿三歲國立體育大學研究生陳彥博昨天平安跑完「全世界最寒冷馬拉松」,成為國內首位征服北極馬拉松選手,並以第三名佳績抵達終點。

「成績不重要,平安就好,有成績代表跑完了,安全抵達終點就好。」陳媽媽昨天得知孩子跑完非常開心,陳彥博在廿六名參賽選手中以五小時廿九分四十七秒拿下第三名,但對媽媽而言,成績不是最重要的。

「想看看他身體狀況怎樣,等他回來,做些菜給他吃,讓他熱熱身體。」陳媽媽說彥博不挑食,喜歡吃家常菜,「之前聽他講北極暴風雪,很擔心,只求他平安回來。」

陳彥博準備北極馬拉松,自己找贊助,在冰庫訓練,上個月底,一度累倒,在醫院打點滴,不過隔天就出院並照計畫訓練。

「回台北路上,開車開到一半,我哭了出來,好累,真的好累,身體已經到極限,可是我告訴自己,這才是成長。」陳彥博累倒後身心俱疲,但他決定堅持到底,昨天終於順利征服北極點。

陳彥博計畫完成七大洲八站馬拉松大滿貫紀錄,去年十月底他完成首站亞洲喜馬拉雅山馬拉松,昨天挑戰北極成功,剩餘六大馬拉松。

「他想趁年輕,去完成一些夢想,以後才沒有遺憾。」成淵高中田徑隊教練潘瑞根說陳彥博不完成,不會死心。朋友眼中陳彥博擅長搞笑,潘瑞根笑說這孩子很活潑,當主持人很有天分,友人透露就像諧星陳漢典。

可是一旦陳彥博認真起來卻不搞笑,友人說:「平常鬼靈精,但不要輕視他的夢想,他會一步步,很踏實的完成計畫。」



◆ 部落格真心話 媽媽懂了他的心

【曾文祺/專訪】2010-04-09 中國時報

「生命有終點,即使我的終點是倒在賽道上也甘願。」陳彥博在自己部落格抒發他賦予生命的定義,竟也成了他與爸媽之間原本冷戰難收拾的融冰話語。

陳彥博回想:「○八年我參加『磁北極大挑戰』時,爸媽有去送機。不過那時他們很反對我做這種挑戰,我們甚至在機場吵架。」

陳彥博挑戰五百七十二公里磁北極長征期間,陳媽媽悄悄進入兒子的部落格,意外瞥見這段話。陳媽媽眼淚盈眶,感動於兒子的執著:「我終於比較知道彥博心裡的世界,看到這段話,我很感動。」

由反對到暖暖傳遞親情支持,竟只在手指點撥間,陳媽媽用一封簡訊寄給當時在磁北極風雪裡的兒子。

陳彥博也謹記媽媽的話:「我們是生你的父母,但是你永遠要記得,潘瑞根老師是你的『再生父母』。」

○七年師鐸獎得主潘瑞根是陳彥博在成淵高中時的教練,更是一直以來如父親般的心靈依靠。「彥博在高一時還屌兒郎當,沒認真看待跑步這件事,我還曾經罵他,你就滾吧,不要浪費彼此的生命,」潘瑞根說,「我想是緣分,很奇妙喔,後來彥博想通了,他執著長跑的態度讓我也佩服。」

昨日得知學弟達陣,林義傑喜孜孜地送上祝福:「珍惜你走過的,然後把你的足跡送給國內的年輕人與學弟們。」



◆ 鐵達尼號又沉了 手機跨國救難

中央社 2010-04-09

英國一名海上救生員在DIY賣場逛街時,接到朋友來電,說他正在鐵達尼號(Titanic)上,船快要沉了,他一度懷疑這是場惡作劇,最終成功的協助搶救這場發生於加勒比海的海難。

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網路版報導,27歲的艾萬斯(Alex Evans)在接到前同事柯貝特(Corbett)自4000英里外打來的手機,向他求救時,正在西威爾斯(West Wales)阿伯里斯特威斯(Aberystwyth)的DIY賣場逛街。

艾萬斯把受困船隻的座標抄在發票背面,然後告知英國海岸警衛隊這則船難訊息。

海岸警衛隊通知國際救援同事,同事在加勒比海的格瑞那達(Grenada)找到這艘1700公噸重、名為鐵達尼號馬達遊艇(Motor Yacht Titanic)的船隻,將25歲的柯貝特與他的兩名夥伴救起。

身為英國皇家全國救生艇協會(RNLI)自願救生員的艾萬斯說,他聽到船名時,還以為是朋友在開玩笑。

他說:「我跟柯貝特說,如果是他在耍我,我還發起國際救援行動的話,所有救援帳單都要由他來付。」

「不過,他說:『不,我是認真的。』我從他的聲音中聽出惶恐,知道他不是在開我玩笑。」

柯貝特打電話給艾萬斯時說:「我現在在加勒比海的一艘船上,船上一直進水,我們快要沉了。」

「所有電源都不能用,所以不能用遠程無線電聯繫。」

「我們離岸邊太遠,也不能用甚高頻(VHF)無線電,所以我現在用衛星電話,你的手機是我腦袋唯一記得的電話號碼。」

「我們的船名是鐵達尼號馬達遊艇。」

艾萬斯接到電話時,正在阿伯里斯特威斯FocusDIY賣場的廚房展示場閒逛。

他打電話給康瓦爾(Cornwall)法茅斯(Falmouth)的海上救難協調中心(Martime RescueCoordination Centre),這個中心處理所有國際海難,並將消息傳給美國同事。

通話後不到兩個小時,法國與美國救援飛機發現這艘船,當時船都快要沉沒了。

美國海岸警衛隊從鐵達尼號引擎室抽出8英尺深的水量後,一艘船將它拖到60英里外的聖基茨島(StKitts )安全處。

艾萬斯又說:「幸好柯貝特記得我的手機號碼。他能跟我通上電話算他走運,那附近的收訊通常不太好。」

英國海岸巡防署(Maritime and CoastguardAgency)一名發言人說:「一切的救援從一通撥給英國朋友的電話開始,真是神奇。」

fsj 提到...

暗助貧童30年 全靠在家做皮鞋

【聯合報╱記者喻文玟╱台中市報導】2010.04.12

六十五歲的陳月芳父親早逝,六個弟妹都受家扶中心幫助完成學業,她成家後做皮鞋代工存私房錢,認養貧童已卅年。她昨天在台中市接受家扶基金會表揚,致詞時熱淚盈眶:「我只是盡一份小小心力。」

陳月芳廿一歲時父親病逝,她是長女,只有高職學歷就業不易,「當時最小的弟弟才三歲,母親帶著七個孩子生活陷入困境。」家扶基金會的國外認養人幫助弟妹,現在二弟在美國當教授。

陳月芳嫁給從事軍職的先生,住在台北,育有三子。卅五歲那年開始擔任認養人,靠在家代工存私房錢,「一天賺幾十元,最多一百元;我偷偷認養,先生不知情。」最早每月七百廿元的認養金,是他們家一周的生活費。

廿年前她擔任會頭被倒會,負債近兩百萬,「我不敢告訴先生,心理壓力好大。」陳月芳吃不下、睡不著陷入焦慮,血壓飆高,到醫院看遍每一科才發現是憂鬱症。

「這十多年來我服藥控制病情,五十歲那年考上空大重拾書本,透過知識的力量漸漸走出陰霾。」陳月芳即使在經濟最潦倒時,也沒有中斷認養,「當時一邊讀書、一邊代工,有時做到凌晨兩、三點,毅力來自回饋家扶基金會給弟弟妹妹的幫助」。

長期默默付出,弟妹、先生都不知情,直到十年前家扶基金會邀她出席表揚活動,因為憂鬱症無法參加,才讓女兒知道,陳月芳說:「女兒都讀大學了,有點訝異。」

fsj 提到...

莎維吉划渡太平洋 最後一關

【黃文正/綜合報導】2010-04-19 中國時報

繼二○○五年成功橫渡大西洋後,英國冒險家蘿茲.莎維吉(Roz Savage)十九日將展開橫越太平洋最後一段的冒險旅程,預定從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共和國出發,划向澳洲東岸的肯因茲,成為第一位獨自划艇橫渡太平洋的女性。

莎維吉十八日在她的部落格上寫道,除非遇上暴雨,否則她必定會完成橫越太平洋的壯舉。四十二歲的莎維吉畢業於牛津大學法律系,並曾加入牛津女子划艇俱樂部。卅多歲時,她放棄瑞銀(UBS)專案經理的高薪工作,毅然投入冒險旅程。

二○○八年五月,莎維吉展開橫渡太平洋的冒險計畫。第一階段,她從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啟程,花了九十九天,航越四千八百公里,順利抵達夏威夷的威基基海灘。

去年進行的第二階段旅程,原本預定從夏威夷划至西南太平洋的吐瓦魯,但途中卻因糧食短缺和潮汐影響,在海上奮鬥一百零四天後,被迫停泊在吉里巴斯。

莎維吉預期最後一段航程將最具挑戰性,她計畫十九日上午從吉里巴斯出發,划向澳洲東岸的肯因茲,總計耗時一百天。不過由於吉里吉斯當地大雨不斷,莎維吉有可能被迫延後行程。



◆ 帕莎班征服14高山 最後攻頂

【蔡鵑如/綜合報導】2010-04-19 中國時報

誰能成為第一位征服全球十四座八千公尺以上高峰的女性?這場爭霸戰已日趨白熱化。卅六歲的西班牙女將帕莎班(Edurne Pasaban),十七日完成第十三座、標高八千零九十一公尺的安納普爾納峰,正式宣告進入聽牌階段,只要再挑戰希夏邦馬峰成功,將成為第一位締造此壯舉的登山女傑。

帕莎班的登山團隊將在日內前進西藏,為攀登八千零廿一公尺的希夏邦馬峰做準備。 不過,擋在帕莎班眼前的障礙,除了她四度攻頂失敗的希夏邦馬峰,還有四十四歲的南韓登山家吳銀善。吳銀善在去年八月登上第十三座高峰,在女性十四座爭奪戰搶得先機,但她十月挑戰安納普爾納峰功敗垂成,日前已再度開拔至安峰,嘗試捲土重來。

緊追在吳銀善與帕莎班之後的,是已完成十二座的奧地利女將卡滕柏娜(Gerlinde Kaltenbrunner)。她下周將開始攀登世界最高的珠穆瑪朗峰,不過還得挑戰難度最大、也最危險的第二高峰喬戈里峰(K2)。

被譽為歷來最偉大登山家的義大利人梅斯納(Reinhold Messner),率先在一九八六年完成征服十四座高峰的壯舉。這十四座登山界的聖盃都位於亞洲,分屬喜瑪拉雅山脈與喀喇崑崙山脈。



◆ 五歲小女孩打出一桿進洞

【中廣新聞/郭希誠】 2010-04-19

英國一個五歲大的小女孩艾蘭娜昨天打出一桿進洞的好成績,成了世界上年紀最小的一桿進洞高爾夫選手。

艾蘭娜打的是兒童版高爾夫。他昨天參加兒童高爾夫比賽,身高只有一百零四公分的艾蘭娜在劍橋湖球場,一桿敲出去,小白球飛越了砂坑圍繞的水坑,直接掉在果嶺上,滾進了洞。在場的人都看傻了。回過神來以後才熱烈鼓掌,恭喜艾蘭娜。小艾蘭娜說,一桿進洞的感覺爽斃了。不過他還是不敢相信自己能一桿就把球敲進洞。

他謙虛的說自己是「賽」到了。



◆ 一樁拾金不昧 港人讚全台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台北報導】2010.04.19

「我寫這封信不只要表揚這兩個人,而是要表揚整個台灣!」

來自香港派駐在台工作的陳光、吳惠珍夫婦上周日前往國道湖口服務區用餐,不慎將裝有香港身分證、護照、台灣駕照、帳戶內卅多萬新台幣的提款卡及近萬元現金包包忘了帶走,幸好遇到拾金不昧的湖口服務區工作人員楊玲玲及曾怡瑄鍥而不捨找到失主。

吳惠珍寫了封長信致謝,讚揚台灣人的善良與仁厚。夫婦前天還特別再度南下當面向楊玲玲與曾怡瑄致謝,吳惠珍一見到楊玲玲就張開雙臂,感動與感謝都在深深的擁抱裡。

陳光夫婦一周前到苗栗參加鐵人三項比賽,回程經湖口服務區,回到桃園後,才發現把包包遺忘在服務區的餐廳椅子上。他們不知道掉了證件及卡片該怎麼辦,原已抱定找不回來,只是想詢問要如何報失與重辦證件。

回到服務區,服務台值班人員曾怡瑄就告訴陳光,他的包包被清潔人員楊玲玲撿到,楊發現包包裡面有手機,從手機最後一通撥出的電話,找到了陳光的同事。

陳光確認過包包已被同事領走後,吳惠珍當場掏出皮包裡近萬元向曾致謝,但她堅持不收,曾怡瑄只給了她一張「意見表」,她寫下滿滿的謝意。

吳惠珍表示,他們去過很多國家,包包不見兩個小時還找得回來,「這種事在國外不可能發生!」

曾怡瑄說,這本來就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她的義務,看到失主失而復得的開心,「讓我覺得做這分工作很值得」。

與曾怡瑄都是服務區外包廠商聘用人員,待遇不高,三年前喪偶的楊玲玲獨立扶養三個小孩,薪水只有一萬七千多元,生活並不寬裕,她撿到的包包裡財物遠超過她一年所得,但當她發現包包除了想趕快找到失主外,沒有動過第二個念頭,因為「那是別人的」,再苦、再窮,「我都沒想到那方面去」。楊玲玲不起貪念,展現了台灣人的善良仁厚,也給了她的孩子做了最好榜樣。



◆ 放不下家人 癌末媽34度戰勝死神

【聯合報╱記者胡宗鳳/台中市報導】2010.04.19

五十一歲癌末病人李梅菊五年前因病重昏迷,送進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安寧病房,後來奇蹟似甦醒,走出安寧病房;這之後,她多次與死神拔河,總是贏家,到上月底進出安寧病房已卅四次。

「阿姨,妳這次又向佛祖說了什麼?」李梅菊出院回家接受居家護理照護,護理師王惠宜忍不住問她,李梅菊靦腆地笑說:「第二個兒子才去當兵,我想要看他退役啦!」

因為每次「還有心願未了」,李梅菊放心不下家人,激起強烈求生意志,戰勝死神,走出安寧病房。

中山附醫安寧病房主任周希諴說,李梅菊除有堅強求生意志,「兒子的孝心也是讓她活下來的主因」。中山附醫安寧病房十一年來有四千多名病人,大部分進出二到五次就過世,李梅菊進出卅四次,相當特別。

十年前,李梅菊剛遭離婚之痛,未料病魔接連纏身,先是診斷罹患乳癌,兩年後又罹患子宮頸癌,再次進醫院動手術。五年前癌細胞轉移到全身骨頭,痛到陷入昏迷,住進安寧病房,醫師通知家屬準備安排後事。

周希諴說,李梅菊剛罹癌時,大兒子陳奇錄才十六歲,小兒子陳奇祥更小,僅十歲,她一住院就擔心兩個兒子,惦記著他們;從大兒子當兵、退役、娶妻生子到創業,接著又是小兒子當兵,一直都有未了的心願,也成為她每一次活下來的動力。

上月底,李梅菊因肺部感染再次併發敗血症,送進安寧病房,因簽有「放棄急救」同意書,醫護人員未插管、心臟按摩及電擊。不久,李梅菊醒過來,她說,小兒還沒退役,她放心不下。

她的大兒子創業開公司,將媽媽接來一起住,請看護廿四小時照顧,不論工作再怎麼忙,每天一定陪媽媽吃晚飯。

誰能申請居家照護?

●各大醫院提供的「居家照護」,除癌末病患,多次腦中風、心臟衰竭、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洗腎末期病人,評估存活期約半年到一年的重大病患,都可申請。

醫師、居家護理師等照護人員每周到家一到兩次,每次一到一個半小時,除醫護人員交通費由病患負擔,其餘都是健保給付。(胡宗鳳)

fsj 提到...

一公升的眼淚 讀到自己

【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2010.04.24

台北市教育局昨天舉行高職人文閱讀活動績優表揚暨成果發表會,共有87位學生、28 名教師及14所績優學校獲表揚。大安高工黃詩彧、松山家商許富雅,雖然身有殘疾,卻從不放棄閱讀,分別獲頒閱讀桂冠獎和閱讀最佳潛力獎。

因早產從小失明的許富雅,雖然看不見,從未放棄過對閱讀的興趣,除向啟明圖書館借點字書外,靠著有聲書、電子書,以及父母親、老師、同學的朗讀,幫助自己閱讀。

許富雅表示,因為看不到,閱讀的速度不快,平均一個月可看2、3本書。最喜歡看正向思考、激勵人心的書籍,其中《態度決定一切》一書,更讓她深有同感,認為只要抱持正面態度,事情就會好轉。

患有先天性疾病的黃詩彧,全身肌肉會不斷萎縮沒有力氣,高二時,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始閱讀,最喜歡散文和勵志書籍。

黃詩彧表示,最喜歡的書是「一公升的眼淚」,因為書中女主角的境遇和她相似,但故事卻激勵了自己,也希望自己的故事可激勵更多人。

儘管行動不便,但愛看書的黃詩彧,閱讀起來速度不輸一般人,平均看一本書只要1 、2天。活潑樂觀的黃詩彧表示,隨著閱讀的數量增加,寫作能力也跟著進步,讓她相當開心。

fsj 提到...

時代雜誌請李安 執筆讚菊嬤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5573960.shtml

【聯合報╱國際中心/報導】2010.05.03

台東縣中央市場愛心菜販陳樹菊今晚赴美接受時代雜誌百大英雄獎表揚,時代雜誌依照慣例,情商國際知名人士為每位受獎人撰寫簡介;為陳女士執筆的,正是馳名國際的台灣大導演李安。

李安首先介紹,六十一歲的陳樹菊是台東縣菜販,儘管收入小康,前前後後卻捐出台幣近一千萬元,幫助孩童基金會及協助母校興建圖書館,還贊助她認養三個小孩的一所台東育幼院。這位陳女士於民國五十二年開始在台東縣中央市場賣菜。

李安寫道,陳女士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不在於她的卓越非凡,而是她的樸實與樂善好施。他也特別引述陳樹菊的談話指出:「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這句話足以使世人了解陳女士的價值觀。

對於一夕成名,李安指陳樹菊並未陶醉在名氣中;或許這已對她的生活帶來困擾,但她表示:「這沒什麼好說的,因為我又不是在參加什麼比賽,我沒有真的捐很多啦。」

李安在簡介中說到,陳女士打算拿出資金,在教育、生計與醫藥費方面協助窮人。他並在文末盛讚陳女士的善行「了不起」,而在慷慨助人的過程中,她所樹立的典範最為寶貴。(原文詳見網站)



◆ 志工奉獻 大陸90後海寶一代破刻板印象

中央社 2010.05.03

2008年北京奧運會催生「鳥巢一代」志工,2010年上海世博會則有「90後」的「海寶一代」。有別於社會對他們的嬌弱形像,世博志工服務精神,改變大陸年輕一代的風貌。

新華社報導,在世博園區東側的媒體註冊中心,一群身著園區志工服的人,至今還沒進過園區,但是他們無怨無悔。

世博園區魯班路入口,擔任諮詢、秩序引導工作的鄧浩然和林立在太陽下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這兩位大一學生覺得「既高興又寂寞」。高興的是自己服務得到肯定,寂寞的是,離峰時段遊客很少還是得準備著。

鄧浩然說,「有位老大爺中午來問路,下午經過時又看到我們,硬是讓我們趕緊找個地方坐下休息,還說如果不去休息他就去投訴。」他說到這,不禁一笑,難掩心中的感激和自豪。

林立則說,「所有前來問詢的人都很客氣,一位大叔特意跑過來給我們敬禮」。「還有一位小女孩,反覆叮囑她媽媽要感謝我們。她長大,肯定是新一代的志願者。」

華東師範大學「90後」大二學生崔婧哲,從上月26日來,她已經接待千餘位中外記者。

她說,「為國家、為人民做奉獻,這不僅是老一代的精神財富,更應該是我們青年一代的做事準則。」

她表示,「社會上有些人給我們90後青年貼上嬌氣、缺乏責任感的標籤,我們就是要透過世博志工活動,讓全社會對90後放心。」

fsj 提到...

時代百大紅毯 陳樹菊「2千元套裝有殺價哦」

【聯合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記者黃靖雯/綜合報導】2010.05.06

陳樹菊於美東時間四日晚上七點廿分搭專車抵曼哈坦中城時代華納中心,參加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晚宴,主辦單位準備了紅地毯迎貴賓,兩旁擠滿了上百名各國媒體記者與民眾,有如奧斯卡金像獎頒獎。

陳樹菊穿著她從台東帶來、五年前「自己挑的」兩千台幣套裝,因腳受傷,穿著白球鞋,神情有些緊張,緊靠著紐約經文處政治組組長宋申武,緩緩走「紅地毯」,四周攝影閃光燈此起彼落。

「感覺好像明星喔!」陳樹菊靦腆地笑著說,陳樹菊這次人生紅毯初體驗,的確有點緊張,但她感性地說:「走上紅地毯,我代表的是所有的台灣人。」

她這次穿的衣服,是衣櫃裡最好的豆沙色套裝,她笑說:「這是尚好(最好)的衣服,在台東買的,朋友開店去捧場的。」

樸實節儉的她說,這套衣服是四、五年前買的,但很少穿,她笑說:「這套台幣兩千元,我還有殺價哦。」

「我代表著台灣,要把台灣宣傳出去」,陳樹菊真誠地說,她感謝總統、外交部、縣長、經文處的安排和協助,讓她能夠順利來美國參加百大人物晚宴,一向低調、害羞的陳樹菊說:「會努力讓大家知道台灣。」

台北駐紐約經文處也特別為陳樹菊舉行記者會。陳樹菊說,她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富比世、時代雜誌,有一天記者突然跑來攤位拍照,接著縣長、外長、總統來電,她一下成為焦點,很不習慣。

她說,現在最擔心的是她的菜攤,突然跑來美國,「客人找不到我怎麼辦?」

陳樹菊在記者會上,說出她行善的人生哲理就是「積德不積財」,她也勸大家,捐錢「就當作放在銀行」。



◆ 不一定要等有錢…捐款變多了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10.05.06

適逢報稅季,原本是社福團體每年的募款「淡季」,台東菜販陳樹菊卻為社福界帶來一場「及時雨」。陳樹菊捐款助人的故事令人動容,也將愛心散布到台灣各角落,在社福界引發捐款效應,社福團體因此得到「意外收穫」。

聯合勸募秘書長周文珍表示,過去聯勸的網路捐款每天僅十多位,捐款總額約在兩萬八千元上下。陳樹菊在本月三日搭機赴美,當天網路捐款人數暴增到四十位,總金額達十一萬元。前天的網路捐款人數約維持在二十多位左右,平均捐款金額卻比過去來得高。

「台灣不是只有一個樹菊阿嬤。」周文珍指出,台灣本來就很多人默默行善,聯勸過去每月約有將近一萬一千個小額定期定額捐款,平均捐款金額為六百七十六元。近年即使遭逢重大天災,捐款仍小幅成長,相當可貴。

周文珍說,以往會有民眾認為得等有錢、心有餘力時再捐助社福團體,但陳樹菊給了大家不同的思考方向,「其實每個人都有能力發揮無私的愛心。」

至善基金會公關周坤達表示,相較於上月底才增加三位捐款人,昨天基金會卻一口氣來了十多位新增捐款人。四月廿日當天還有兩位民眾分別送來卅萬及七萬元,相繼扶助越南、雲南、台灣原住民等貧童,都是近年少見的大筆捐款。



◆ 總統:「一盞燈 照亮非洲友邦」

【聯合晚報╱記者陳志平/台北報導】2010.05.06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布吉納法索總理宗哥伉儷,由於我正在布國推動「非洲一盞燈計畫」,馬總統拿出了台灣製的簡易太陽能LED燈具,強調這是象徵兩國合作與友誼且令人感動的計畫。馬總統說,我們希望未來不只是這盞燈,台灣還能以更多盞燈照亮非洲盟友的國家。

非洲一盞燈計畫是勞委會中區職訓中心主任曹行健,結合中科太陽能與LED廠商,協助提供布吉納法索努力向學小朋友夜間燈源的行動。由於布國電力嚴重缺乏,晚上路邊常可見到在街頭路燈下、或大戶人家窗邊「借光」苦讀的學子。台灣發明的這「一盞燈」,利用全世界僅加拿大與台灣擁有專利的「鋰鐵電池」吸收太陽能,結合LED燈具,讓布國的小孩能更容易取得夜間讀書的光源。

馬總統說,台灣發明的這個太陽能科技,利用的是發光二極體(即LED),布國的孩子只要白天把這盞燈帶到學校去,利用學校的太陽能設備充電20分鐘,回家就可以開燈念四個半小時的書,他到台中中區職訓中心視察時聽聞這個計畫,覺得很感動。

世界銀行下單2千萬組

馬總統日前出發南太平洋國家時,友邦索羅門宣布採購我太陽能光電廠茂迪的發電設備,資金除了源自我對索國的援外經費,還有來自土耳其的捐款。我在布國推動非洲一盞燈計畫獲肯定後,世界銀行跟進下單兩千萬組這種簡易太陽能燈轉送給布國,是台灣的科技結合援外計畫與開拓商機的另一個成功案例。

fsj 提到...

「生命如此豐盛」 盲姊謝妹:妳是我的眼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0.05.09

多發性硬化症患者郭惠恩,小時因病導致近盲,憑些微視力學唱、畫畫;不料,中年病症再來侵襲,讓她癱瘓,也失去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她的妹妹郭臨恩從小就是她的「導盲犬」,兩人共同向多發性硬化症纏鬥幾十年,仍不低頭,並以「生命如此豐盛」一書,寫出姊姊和生命搏鬥的故事。

為了寫出姊姊艱辛一生,郭臨恩花了三個月,將自己沈浸在回憶、淚水與電腦鍵盤,新書在昨天發表,被視為有如現代版「瞎眼得見、癱子得醫」見證。

四十二年前某天早上,年僅七歲的郭惠恩跟爸爸說:「我什麼都看不見了!」身為牧師的爸爸初期以為是小孩厭學的藉口,但後來發覺問題嚴重,遍尋醫師,答案都是:「失明了,但查不出原因,帶回家吧!」

郭惠恩透過蔣夫人宋美齡資助,到日本醫治,恢復少許視力,媽媽擔心她長大無法謀生,想辦法教她學唱,和妹妹彈琴伴奏「雙人組」,在台灣軍事院校巡迴一系列音樂會。

後來郭家移民紐約,郭惠恩和家人在地鐵站經營小吃店,即使大雪紛飛,為了熟客照樣開店,她憑僅存光感,拜現代派畫家蕭勤為師畫畫。不料,兩年前,多發性硬化症發作,醫師一度發出病危通知。

「像我這樣的人,以後還能做什麼呢?」郭惠恩生病後,曾問伊甸基金會前董事長、醫師王剴鏘,王告訴她:「妳可以分享妳生病的經驗,成為別人的幫助和祝福。」

郭惠恩接受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團隊治療,主治醫師康峻宏跟她解釋,這個病是身體免疫系統攻擊神經,就像電線失去絕緣外皮,會漏電走火,神經沒有髓鞘,無法傳導,所以郭才會癱瘓,夜晚因神經痛難以入眠,甚至膀胱得靠尿管解尿。

她也跟醫師說:「我會努力的,其他的事就拜託你了!」常認真復健好幾周,才做到正常人眼中的一個小動作,毫不氣餒的進行一年多,現已可拿柺杖走路,且不用靠尿管如廁。



◆ 陳樹菊效應 靠補助過活 老榮民慨捐百萬

【李坤建、陳育賢/竹市報導】2010-05-07 中國時報

每個月僅靠新竹榮民服務處補助一萬三千多元過活的八十八歲老榮民胡壽宏,前幾天從收音機聽到陳樹菊的感人故事後,深深受到阿嬤的精神感動,決定把自己多年來省吃儉用所存下的一百萬元積蓄捐出作公益,作為榮眷子女獎助學金。

受阿嬤感動 胡壽宏捐錢助學

走路蹣跚的胡壽宏,昨天上午從新竹縣新埔鎮租屋處搭公車到榮服處,告訴櫃檯服務人員:「我要捐錢!」並拿出一張支票。櫃檯人員仔細一瞧,看見支票金額欄上竟然有六個零,當場嚇了一大跳。

櫃檯人員檢查支票好幾遍,胡壽宏拍拍他的肩膀說:「放心,支票保證是真的!」

胡壽宏向新竹榮服處長董龍泉表示,前幾天從收音機聽到菜販陳樹菊慷慨捐贈的故事後,認為她一個女人家真的很偉大,「男人不能輸給女人!」願意將存了好久的一百萬積蓄全捐出來作公益。

在榮服處的檔案中,胡壽宏被列為「較需照顧」的個案,單身、每月僅領取一三五五○元就養金補助過活。胡壽宏說:「扣除掉三千元房租及六千多元生活開銷,我還可以存三、四千元啊!」

節儉住陋屋 「錢給需要的人」

但榮服處人員算一算,胡壽宏捐出的一百萬元,足足要讓他存上廿七年!胡壽宏說,以前只要在報紙上看到需要幫助的人,就會捐二、三千元。「這次捐一百萬元,完全是被陳樹菊的精神所感動!」

胡壽宏民國卅八年跟隨國軍到台灣,四十五年因傷退伍,在退輔會安排下,先後到榮民工程隊、公路局及培英國中當工友,廿多年前獨居在新埔鎮迄今。

胡老先生在新埔鎮租的房子相當簡陋,十坪不到,家徒四壁。沒有廁所,只擺了一張床、一張小書桌、一張椅子及一台小收音機,房間一隅的老電視機已經壞了好幾年,胡老先生捨不得花錢修理,就這麼擺著當裝飾。

胡老先生說「我家人全在大陸,他們很有錢,不必寄錢回去,我孤家寡人也花不了多少錢,留給有需要的人比較重要!」



◆ 菊嬤要再存一千萬 婉拒捐款

【聯合晚報╱記者羅紹平/台東縣報導】2010.05.09

赴美接受全球百大人物表揚的陳樹菊今晨返台,不少人這幾天得知她計畫再存1000萬元成立基金會行善,紛紛主動表示想捐款,參與阿菊姊的計畫,幫忙籌設基金會,但她今天卻婉拒說:「不行、不行,那是我自己的事。」

陳樹菊攢小錢、捐大錢,默默行善的事蹟感動人心,因她曾向媒體透露,還要努力賣菜,希望再存1000萬元成立基金會,作為台東縣清寒學生獎助學金、急難救助金之用,讓弱勢的孩子可以安心求學;受到她的愛心事蹟感動,在她赴美這幾天,接受她捐款的台東市仁愛國小、台東縣政府都接獲不少電話與信件,不少人表態希望幫她完成心願。

仁愛國小教師李國榮長期與陳樹菊聯繫而建立深厚交情,他今天一早也到機場迎接陳樹菊,並嘗試遊說陳樹菊接受社會各界善意。他對陳樹菊說,要多保重身體,照顧好自己的健康,未來的路還很長,成立基金會這件事,不是她一人可以獨自承擔,需要大家共同來合作,最近就有很多人表示願意捐款協助基金會成立。

對於外界的好意,陳樹菊連說「不行、不行」,她還強調「那是我自己的事」。李國榮表示,會再與縣長黃健庭努力說服她,現在她最需要好好保重,把自己的健康照顧好。

【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

陳樹菊計畫存1000萬元成立基金會,政府部門是否以募捐等方式協助?台東縣長黃健庭今天說,政府有政府要做的事,不必再與陳樹菊做太多連結,她回來應該讓她做她喜歡做的事情,做她幾十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但政府會半強迫的關心她的身體健康情況,因為陳樹菊這次到台北的醫院診療腳病時,病況嚴重超乎意料。

陳樹菊這次到美國領獎,有部分聲音質疑政府消費陳樹菊,黃健庭也特別澄清,陳樹菊的愛心最珍貴的是發自社會底層對人類的愛,如果刻意做更多包裝或連結,不但陳樹菊本身不願意,也會讓陳樹菊失去最自然寶貴的一面。



◆ 飛機迷尋寶 愛在蔓延

自由時報 2010.05.09

〔記者邱紹雯/台北報導〕顏淑娟放著高薪的航空公司工作不做,無視旁人「頭殼壞去」的眼光,14年來以游擊方式,遊走台北各大跳蚤市場義賣,並將販賣二手貨所得的近千萬捐助弱勢團體。她全新打造的「華航愛心小舖」二手店,蒐集來自華航的各式商品,包含絕版的空姐娃娃、模型飛機等,也吸引不少飛機迷前來尋寶。

華航前員工資源回收

顏淑娟73年進入華航客運處服務,以前的她經常是正式套裝、大耳環、腳踩細跟高跟鞋,但隨著熱愛的資源環保工作,穿著開始走簡樸風,率性簡單的T恤、涼鞋、脂粉未施的模樣,自嘲像個「阿婆」,卻樂在其中。

她說,「華航愛心小舖」的概念早在華航工作時期就已展開,當時她因看不慣公司大批印製紙張進入垃圾場,先在自己單位鼓吹回收紙,閒暇時更與先生在公司撿瓶罐與舊衣物,做起資源回收,後來索性組成「華航愛心跳蚤隊」,假日到各地跳蚤市場義賣,再將所得捐給慈善機構。

義賣所得捐助弱勢

顏淑娟與先生的足跡踏遍北市各大跳蚤市場,從興隆花市到青少年育樂中心,從中山足球場到天母,她也與創世基金會合作,哪裡需要擺攤義賣,立刻支援,現在各地族群喜好的雜貨類型不同,她都能如數家珍。

為了延續愛心,她今年4月提前從華航離職,全心投入環保工作,也將街頭二手貨搬進固定式店面,讓喜愛的客人不用再碰運氣選購,包括華航頭等艙限量餐具、限量版飛機模型、空姐芭比等應有盡有,航空主題成為二手店特色。

●「華航愛心小舖」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15巷14號,電話(02)2523-5187,營業時間從上午11點至晚上8點,週二、四休假。

fsj 提到...

觀音山80好漢 揹水奉茶20年

【聯合報╱記者林昭彰/台北縣報導】2010.05.10

年少時曾被山友請喝了一杯水,讓蘇進雄領悟到無私奉獻的可貴,他在假日默默揹沈重的飲用水到台北縣觀音山頂奉茶,並感召一群同好加入揹水隊,迄今已邁入第廿年。

「辛苦了!」、「還好有你們,讓山友運動不用帶太多水…」觀音山揹水隊已走出名氣,在上山途中,不斷有山友問候、感恩。

揹水隊長蘇進雄(卅五歲),從最早只有一個人揹水,到目前固定成員約八十人,每個星期天平均都有十五人自動報到,扛起飲用水上山。他說:「奉獻就是台灣精神,希望這種能量,有天能在世界各地傳揚。」

台北縣五股鄉觀音山,有海拔六百零八點九公尺的硬漢嶺,是觀音山最多登山客造訪的路線。但是嶺頂缺乏水源,直到近年才有自來水和公廁,以前都由小販扛飲料上山販售、或山友提供奉茶。

蘇進雄在十五歲那年爬上山,口乾舌燥抵達硬漢嶺時,陌生山友張富吉先生請他喝了一杯水,從此啟發他發願揹水助人的心意。

他高中讀夜校,每天幫家裡做生意收攤之後,清晨就往觀音山跑,獨自揹水約五年才邀堂弟同行,那時兩人已經開始各揹廿公升的水,將水倒進別人設置的奉茶桶裡,堂弟揹了兩年因另有工作無法繼續揹水,他服兵役時,只要休假回家,也是揹水往山裡跑,從沒間斷過。

揹水十年後,蘇進雄設置了自己的奉茶基地,剛開始揹水上山時,總有人會問:「你要揹水去賣喔?」後來得知是單純奉獻,紛紛要求參加。現在成員來自各行各業,包括中小企業老闆、汽車修理廠長、護士、上班族、退休族等。

揹水隊僅有的三名女生被稱為「閃亮三姊妹」;副隊長許世雄綽號「巡山員」,因為他天天報到、號稱走過兩千趟;「六十三年次」的戴國星已六十三歲,揹水如履平地,曾經一個清晨連續上山三趟;張德勝持續十年最資深。

蘇進雄說:「最渴的時候,單純一杯清水如久旱甘霖,就好像人生旅程低潮時,若有人適時拉你一把,就能獲得最大感動。」

每周日清晨的揹水義行,不僅有訂製的專用揹架,依大人、小孩的體能,備有廿、十、一點五公升、及六百西西奶瓶盛水容器,還常有學校、社團、部隊聞名而來,報名參加揹水隊,體驗一日行善,或當成鍛鍊體力課程。

fsj 提到...

駕船7個月 澳洲16歲少女成功環球
http://udn.com/NEWS/WORLD/WOR4/5599696.shtml

【聯合報╱國際中心/報導】2010.05.15

16歲澳洲少女潔西卡‧華笙單獨駕船的環遊世界航程,14日展開最後一段航程。她7個月前從雪梨出發,預料15日將完成4萬 2600公里航程,返抵雪梨。

華笙(Jessica Watson)的航行導師兼此次航行計畫經理阿姆斯,14日上午迫不及待地開著他的雙體船到雪梨外海與華笙碰面。航行200多天後,阿姆斯是華笙最先看到的熟悉面孔。

阿姆斯把船開近華笙,送上一個飛吻,但小心翼翼地與她保持距離,好讓她可成為沒有他人協助而獨自全程未停環繞地球航行的最年輕航海家。

華笙說,看到阿姆斯以及即將完成最後一段航程,她興奮到失眠。她13日晚間在部落格上寫道,無法相信最後這個禮拜過得這麼快,「我有提過我有多興奮嗎?就像是耶誕節前夕,只是我不記得過耶誕有這麼興奮。」

再過3天就是華笙的17歲生日,她預定15日中午前越過終點線,在雪梨歌劇院登陸。她比預定時間早了1個月完成航程,這將是她近7個月來首度踏上陸地。

雖然世界速度航海協會(World Speed Sailing Council)因為華笙未滿18歲,不會承認她這項紀錄,但是這趟210天的航行,將讓華笙成為史上獨自繞行地球一周,中途未停且沒有接受外援的最年輕航海家。

澳洲總理陸克文將和華笙雙親、3名兄弟姊妹與摯友,在雪梨迎接她,預期將有成千上萬人聚在雪梨港碼頭為她歡呼,在電視機前收看實況轉播的澳洲民眾也將有數百萬人。

fsj 提到...

6人登山好手 完成阿里山脈全段縱走

【聯合報╱記者李恩慈/即時報導】2010.05.16

「勇士歸來!」六名登山好手花費七十二天時間,完成台灣首次海岸山脈和阿里山山脈全段縱走,今天平安返抵終點站旗山鎮舉辦完登禮暨敬山典禮,隊員們頂著艷陽天接受民眾歡呼,他們眼神發亮地說:「爬山,永遠是我們的最愛!」

五男一女登山勇士分別為領隊柯正民、隊員劉崑耀、邱耀堂、周銘倉、姚賢樑和唯一的女性陳秀真,他們冒險縱走在沒有路的深山中,不僅挑戰體能極限,更清楚記錄下山區避難點、通訊點和救難點,實地拍攝登山安全教育影帶做為台灣登山安全與搜救、訓練的參考。

【中央社/高雄縣16日電】

6名登山勇士今天在高雄旗山宣告完成中央、玉山、雪山、海岸及阿里山5大山脈踏勘。其中女性隊員陳秀真要組女性專業登山隊伍,讓爬大山不再是男人專利。

40多歲的陳秀真還是單身,12年前迷上爬山,整天往山裡跑,讓她成為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中區搜救委員會的成員,擁有豐富的登山經驗。

自稱有的是時間的陳秀真表示,她已攀登台灣百岳,民國93年已與2名女同好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並曾在民國94年花費43天徒步環島一周。民國95年28 天徒步走完3條橫貫公路。

她表示,女性的體能不及男姓,腳程也稍慢,但在大縱走時大家相扶持,讓她順利與同伴完成使命。只要路程規劃好,女性一樣可以跟上爬大山路程。

她指出,台灣很多大山路線固定,東部海岸山脈雖然海拔較低,氣候較熱,且路線紊亂,都是芒草、帶刺植物,登山者要披荊斬棘開路,較辛苦。

喜歡單獨爬山的陳秀真,曾獨自逗留南湖大山20多天,她不否認單獨登山有危險性,但她表示,讓她有機會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事物,她就曾與台灣黑熊不到50公尺的短距離會面;也讓她有時間靜下心看點書。

她表示,單獨登山有挑戰性,但她的行動會較保守,也會詳細評估安全性。

陳秀真要籌組女子專業登山隊,她表示,隊員要接受訓練,未來登山前也要有規劃,才能安全攻頂,享受親近大自然的樂趣。

fsj 提到...

3宅男偏鄉教電腦 揚名國外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0.05.18

志在減少數位落差、由三名年輕宅男和一輛破車組成的「胖卡計畫」,拿下奧地利電子藝術大獎「數位社群獎」。這是繼天工開物多媒體互動裝置公司在二○○六年拿下該獎「互動藝術設計」獎項後,台灣第二次獲獎。

奧地利電子藝術大獎由著名的奧地利電子藝術節舉辦,設立於一九八七年,類別含電腦動畫、視覺特效等七項,數位社群獎新設四年。該獎向來推崇創新與先鋒精神,每年超過七十國爭逐各獎,今年總獎金達十一萬七千五百歐元(約台幣四百七十多萬)。數位社群獎雖未設獎金,但鼓勵意義甚大。

「胖卡計畫」由台灣數位文化協會成員徐挺耀、陳力、徐子涵發起,最早出自徐挺耀「讓電腦鄉民教偏鄉鄉民電腦」的念頭。他自費用一萬元買下一輛十年麵包車,偕同夥伴改造成數位行動車,三人一到周末,就去偏遠地區教電腦、架設部落格及線上雜誌等,三年來走了一百五十個地方。

數協去年在八八風災期間成立「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成功經驗也與胖卡計畫有關。因為胖卡計畫讓他們進駐偏鄉期間,和屏東、台南等縣政府建立良好關係,才得以在八八時獲允進駐政府災變中心,為民間數位資訊匯流和政府救災單位搭起橋梁。這項網路救災經驗,日前還在亞太經合會(APEC)電信小組提案通過,將赴日本、泰國推廣資訊救災知識。

奧地利林茲市因舉辦電子藝術節,年年吸引十萬觀展人潮,並獲選年度歐洲觀光城市,台灣藝術家林書民曾於二○○七年受邀策展,由該節舉辦的電子藝術獎也很受注目。

fsj 提到...

為免戰機墜落市區 飛官殉職

中央社 2010.05.20

新華社報導,中國空軍駐濟南某航空兵師飛行員馮思廣和中隊長張德山,日前駕機飛經市區上空突然熄火,為避免戰機墜落人口稠密地區,馮思廣果斷改變航向,自己卻錯過跳傘最佳時機而殉職。

這是大陸官媒罕見報導才剛發生不久的軍事意外事件。

新華社報導,5月6日晚間,馮思廣和張德山進行夜間飛行訓練,在第2次著陸連續起飛爬升時,發動機突然熄火,塔台指揮員立即要求馮、張2人跳傘求生。

報導說,當時,飛機前面下方不遠處就是大片民宅和繁華夜市,人群熙攘,燈火通明。如果立即跳傘,戰機必將在住宅區內墜毀,後果不堪設想。

就在生死關頭,馮思廣和張德山果斷改變飛行方向,馮思廣並要後座的張德山先行跳傘脫困,自己卻在戰機俯衝離地僅32公尺時才彈射跳傘,結果,因為降落傘來不及張開,馮思廣墜地殉職。

據報導,軍方事後測量,戰機墜落地點距住宅區僅230公尺。如果飛行員稍有1秒鐘的猶豫,未立即改變航向,戰機必將墜入擁有4000餘位居民的住宅區。

報導指出,就在馮思廣墜地殉職的隔天,中國軍方決定追贈他「革命烈士」的封號。5月12日,馮思廣出殯時,更有數千位鄉親為他送行。



◆ 汽車塗裝師 22年拉拔800放牛班生

自由時報 2010.05.20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台灣師大的學生,國中基測成績竟然只有六十分!台師大工業教育學系機械組大二生林俊佑,因為遇到黃旭村噴漆師傅,從國中實用技能班升上嘉義高工,還代表台灣去日本靜岡縣國際技能競賽拿下優勝,進而保送台師大。

昨天,林俊佑陪著恩師黃旭村接受教育部頒發「資深技藝師傅獎」的肯定,看到有蚊子叮老師,急忙揮手趕蚊子,師生之情溢於言表。

黃旭村從事車輛塗裝卅年,擔任嘉義高工塗裝技藝教育班老師已廿二年。昨天他笑說,講師費一小時才四百元,廿二年來他已「倒貼」三百萬元,受惠孩子超過八百人。「鄉下孩子書讀不好,幾乎被放棄,真正想學塗裝的才會來跟他,學習態度都很好。」

因為不忍十七、八歲的孩子受訓還餓肚子,黃旭村會自費買便當給孩子吃。林俊佑回憶,有一年暑假為準備國際大賽受訓二個月,他和四位同學就吃掉老師五、六萬的便當費。

愛徒盼回母校承衣缽

林俊佑說,有學弟家境不好,想推甄台師大,是老師幫忙出交通費及推甄報名費。「不管白天或晚上,老師都在工廠裡指導同學,也很捨得花錢給我們練習;但看到有的同學拿練習膠帶來玩時,會忍不住心痛,有些材料一小罐就要一千多元。」

林俊佑希望在台師大的學業成績可以更好,回母校嘉義高工教書,接下老師黃旭村的棒子,投入塗裝教育工作。

fsj 提到...

為見兒結婚! 插管母復健拔呼吸器

TVBS/劉欣逵 2010/05/22

基隆一名住在呼吸照顧中心的吳媽媽,去年因為呼吸道感染,必須長期靠著呼吸器維持生命,但吳媽媽人生最大的心願,就是參加兒子的終身大事,為了呈現最好的狀態給兒子看,吳媽媽在半年前開始做呼吸器脫離訓練,家屬還向院方申請醫療團隊、準備呼吸相關設備,只為了能圓媽媽最大的夢想。

看到兒子和媳婦的婚紗照,躺在病床上的吳媽媽一臉「滿足」的表情,儘管因為氣切,說話微弱,但一提到要參加兒子媳婦的婚禮,一家人感性地緊緊擁抱。吳家人:「加油!加油!大家都要加油!」

眼見相戀6年的兒子媳婦,就要在23日完婚,吳媽媽想說出心裡的話,卻因為一場病,話說不出來。記者:「明天要參加兒子的婚禮?」吳媽媽:「等很久了。」

去年1月,吳媽媽因為呼吸道感染,導致肺部纖微化,住進醫院,因為氣切,必須長期插入呼吸器維持,只要拔掉5分鐘,就很容易有生命危險,但吳媽媽說,她最大的心願,就是看到兒子完婚,讓家屬相當不捨。媳婦方冠琇:「我們會盡我們的能力,就是做到我們該做的事情,謝謝她支持我們。」

兒子吳孟寰:「(婚禮)我們都用好了。」

聽著兒子的話,吳媽媽眼淚都快落下來,院方為了能完成她的心願,從今年2月開始,就協助她做呼吸脫離、鼻胃管移除等訓練,婚禮當天,也將派出9名專業醫護人員一同出席,整個醫療團隊會提供救護車、液態氧等設備,就是希望能完成吳媽媽一生中「最大的心願」。



◆ 美13歲男孩 征服世界第一高峰

攻頂向母報喜「我從世界的頂端打電話給妳」

自由時報 2010.05.23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美國十三歲男孩喬登.羅梅洛二十二日清晨成功登上全球最高峰聖母峰,寫下最年輕登峰客紀錄,之前的紀錄是由尼泊爾人添巴.薛里在二○○一年十六歲時創下。

羅梅洛登頂後,打電話給在加州的母親德瑞克報喜,他說:「我從世界的頂端打電話給妳。」用衛星定位系統關注愛子行動的德瑞克說,兩人的交談「流下許多眼淚與說出多次的我愛你,我告訴他快點回家。」

羅梅洛受學校所懸掛的七大洲最高峰畫作所啟發,九歲就登上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他現在只差一洲就完成挑戰七大洲最高峰的紀錄。之前他在自己的部落格表示:「我邁出的每一步最終都朝著我人生最大的目標挺進─站在世界頂端。」

9歲即登上非洲最高峰 七大洲挑戰只差一洲

雖然羅梅洛第一次挑戰八千公尺以上的高峰就成功,然而羅梅洛的遠征卻引發登山專家的抨擊,指他太過年輕,如此的挑戰太危險。數百人在攀登聖母峰途中因意外或高山症而死亡,同時,羅梅洛與其父、父親的女友及三名雪巴人嚮導選擇的攻頂路線又以雪崩與高山勁風聞名。尼泊爾當局不會核發聖母峰攀登許可證給十六歲以下者,因此羅梅洛與家人選擇從西藏攻頂。

不像尼泊爾,中國對登山客並沒有限制年齡,中國西藏登山協會秘書長張明興說,羅梅洛是四月向中國登記攀登聖母峰。

創最年輕登頂紀錄 登山專家抨擊太過冒險

羅梅洛這次挑戰聖母峰帶了一些吉祥物,包括一名罹癌友人送給他的一對袋鼠睪丸,登山隊發言人貝里從美國透過電話訪問說,「這可能是最具意義的一件。」貝里說,羅梅洛把他攜帶的幸運物兔子腳留在聖母峰頂,也在峰頂埋下一名佛教僧侶祝他此行平安的幸運種子,之後用衛星電話打給他的母親。這名發言人表示,要等幾天後,羅梅洛從山頂回到前進基地營才有可能採訪到他本人;攀登聖母峰的登山客根據路線和腳程快慢不同,通常攻頂前會在三到四個營地過夜。

羅梅洛是近來一股年輕人挑戰冒險紀錄的最新例子。本月稍早,澳洲十六歲少女華森才剛寫下不接受補給協助、中途不停靠、獨自航海環球的最年輕航海家紀錄;去年荷蘭十四歲少女戴克原本也打算挑戰類似紀錄,但被荷蘭法官以她太年輕、太危險為由阻止。今年一月,美國猶他州十七歲少年科林森登上南極洲最高峰文森峰,創下成功征服七大洲最高峰的最年輕登山家紀錄。

此外,二十二日還有包括人稱「超級雪巴人」的阿帕等五十餘人登頂成功,其中阿帕是第二十次登上世界最高峰,打破自己保持的登頂次數紀錄。阿帕此行希望世人注意到氣候變遷傷害喜馬拉雅山,並計畫清理垃圾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