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6

讓我們大聲說:孩子,你不錯

【聯合報╱李家同/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新竹市)】 2010.06.05

我先講幾個故事。

故事一:有一次,一位家長帶著他的孩子來看我,家長說孩子的老師常常冤枉孩子,給他很低的分數,因為他講不清楚,我只好看他的練習簿,前面幾次都在九十分以上;有一次,他得了八十六分,這個孩子一看到八十六分,馬上悲從心來,痛哭流涕不止。

故事二:一次演講完以後,一位家長問我:「我的孩子相當不長進,考得不好也無所謂。」我問他,他最低分是多少,他說八十二分。

故事三: 一位家長告訴我,他的孩子發現自己只考了三百八十分,就哭了一夜。

故事四:一位高中校長告訴我,他的學生對自己沒信心,因為他們的基測成績不好,我就問他,最低分是多少,他說是三百七十五分。

基測過後,很多老師會說某某同學在基測中重挫,心情受到嚴重打擊,有些老師還說,你怎麼只考到PR九○?在台北市,如果你基測考三百廿分,情況就很不妙了。可是,我們必須知道,三百廿分大概等於考到滿分中的八十分,在校內的考試,考到八十分,我們做老師的就會很滿意學生的程度;到校外去,又考到了八十分,我們應該以此為驕傲。可是,在台北市,這種學生受到的是打擊,不是鼓勵,心情是沮喪而不是高興。

一般說來,任何一個學生只要會了基本的學問,在社會上一定可以立足的,不要說考到三百廿分不該感到沮喪,即使考到兩百七十分其實也相當不錯了。我們的教育制度只知道鼓勵程度非常優越的孩子,而對於程度已經不錯的孩子,卻吝於鼓勵,而且會在有意無意中給他們無情的打擊。

我認為孩子只要學到某一程度,就該給他鼓勵;在我所主持的博幼基金會,只要你學會了四十個英文單字,就會拿到一張有我親筆簽名的證明,如果會現在式的中翻英,又可以拿到一張證明。我們這樣做無非是,一方面要充分知道學生的程度,二方面是要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

可惜的是,整個社會沒有這樣做,以至於大多數學生對自己是沒有太大信心的。一個人如果對自己信心不夠,當然也談不到野心了,所以我們有時候發現國人在追求卓越上表現得不好,不太敢做非常有挑戰性的事,舉例來說,我們的工業產品沒有相當高級的,並非工程師水準不夠好,是沒有給他一個機會發揮他的能力也。

我們應該有一個真正的基本學力測驗,這個測驗與入學無關,而是要知道各級的學生,有沒有到達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達到了這個要求,政府就應該給他一紙證明以茲鼓勵。年輕人一方面需要感到壓力,但也更需要受到鼓勵,惟有鼓勵,才會將孩子的潛力發揮出來。

※ 相關報導:

成人教育權 誰來保障?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阿基師與李嗣涔的憂慮

【許又方】2010-06-07 中國時報

國宴名廚阿基師日昨在擔任美食展廚藝評審時,對於參賽者浪費食材的行徑十分不以為然,他呼籲,好的廚師不但要有「廚藝」,更要有「廚德」。幾乎同時間,台大校長李嗣涔則對該校美女學生進軍演藝圈表示「可惜」,並刻意強調學生們應慎思台大所耗用的龐大教育資源。這兩件事看似無甚關連,但深入以思,則不難發現,兩位各擅勝場的「老師」其實都在表達一個相近的觀念:「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阿基師當然知道比賽只做六人份的菜,食材必然會過剩;但過剩的食材一定要丟掉?不能將之妥善保存再利用?若考慮到新鮮的問題,為何不乾脆全部煮掉,然後把評審所需之餘分享給現場參觀的民眾?這樣做就是「物盡其用」,也應即阿基師衷心關切之所在。

相同的,以李嗣涔當然明白「教育」與「職業」不必然相關、服務人群與貢獻社會可以有不同方式的道理,何以要冒著引發爭議的風險,去「干涉」學生職涯發展呢?私意揣度他應是認為台大學生若能發揮在校所學,對社會貢獻應較本非其所長的演藝事業更適切,也更巨大吧?換言之,他在意的是「人盡其才」的理想,輿論大可不必過度臆測李校長是否有看不起演藝圈的嫌疑。

誠然,物能盡其用、人能盡其才無疑是創造美好社會的高度理念,所有人應當都樂於奉行不渝。但我們必須反思的是,除了個人主觀意志的渝變因素外,是哪些客觀條件使得「物不能盡其用」,而「人無法盡其才」?我們經常聽聞名人大肆炫耀「奢華」,商業廣告也無所不用其極地渲染「物慾」,而媒體也樂於逢迎這些人與事,閱聽浸潤既久,群體價值觀遂逐漸受到影響。加上政府老是浪費公帑做些不切實際的施政(例如到處可見的「蚊子館」),對民眾做了最壞的示範,「物盡其用」的理念焉能不漸漸流失?

至於李校長的「可惜」之嘆,則多少反映台灣社會人才「供需失調」危機,而這個危機則與教育政策失當及社會根深柢固的「文憑觀」息息相關。政府為順應台灣社會追求高學歷的潮流,不顧一切廣設大學,結果使得人才結構失衡,有非常多受高等教育者無法順利找到符合其所長的工作,名校畢業卻不能就業者大有人在。

試問,一個大學畢業生因謀職不成而被迫去賣雞排,跟他轉往演藝圈發展有何不同?「台大五姬/十三妹」或許正是考量到就業市場前景黯淡,因而先抓住眼前演藝工作機會吧?而我們也必須深思,有多少「學非所用」的高材生,其實他們年少的志願只是希望讀個高職,然後去發展自己喜歡的事業,卻被父母或社會價值觀硬逼著去讀他們不喜歡的大學科系呢?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是個偉大的理想,但我們的社會,究竟有沒有努力在營造這樣的環境,讓理想可以實現呢?(作者為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 老師教原味 學生全丟廚餘桶…

【聯合報╱何湘靈/教師(南投市)】2010.06.07

聽聞阿基師在廚藝競賽講評時,批評參賽者浪費食材「太不道德」,這一句話格外值得餐飲人省思惕勵。

個人忝為高職餐飲管理科教師,儘管不斷耳提面命,並將浪費食材列入嚴重扣分項,但經常仍是:中餐烹飪實習課結束後,學生除了將自認失敗的作品,立即倒入廚餘桶毀屍滅跡外,不合其口味的青菜、紅蘿蔔、西芹、白果…,亦遭相同處置。每每面對沉重的廚餘桶,不免暗自嘲謔自己只是個教作ㄆㄨㄣ的老師。另外,號稱「洗腎團」的學生們總將西餐實習的成品與其熟悉的速食口味比對,私自添加大量番茄醬、椒鹽…,老師若堅持期望他們體驗一下食物的原味,課後廚餘又將堆積如山;甚至,有人對剛烘焙出爐的白吐司興趣缺缺,說是「都沒有料,拿回家餵狗好了」。

至於實習過程中,任意耗費用油、調味料、洗潔劑、水…的情況,更是讓人搖頭長嘆。

某次參加「蔬果切雕」研習,當實作練習時,鄰座學員卻提前離開,問其原因,竟答:「現場新鮮蔬果食材,丟掉的比用上的多得多,我實在看不下去。」個人雖有同感,無奈練習蔬果切雕技藝,其實也是烘托美食視覺享受必要之惡,中外皆然。現行技能檢定術科便有盤飾的評分項。

阿基師一語道破餐飲學習與工作中獨厚技藝,卻對職業道德嚴重疏忽,希望藉由他語重心長的登高一呼,能獲得餐飲人的正向迴響。畢竟業界的規矩和示範,在年輕學子眼中,要比老師日常絮叨的要求更具說服力!



◆ 教育政策不可唬弄人

【聯合晚報╱社論】2010.06.07

最近很多家長急得跳腳。教育部先前宣布「公私立高職學費齊一方案」,承諾補貼公私立高職的學費差額,鼓勵學生以免試方式申請進入高職就學,以為十二年國教舖路。但行政院上週核定的版本卻增加了「排富條款」。現在可好,很多家長覺得受騙了,孩子也不知是否仍有重新分發的補救機會。政府政策搖擺,為省小錢而捨棄大方向目標,真是因小失大!

台灣的教改之路多坎坷,廢除了聯考,學生還是一樣辛苦。政府這些年來規畫逐步邁向實質的十二年國教,一方面推動高中職社區化,也公布「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方案」,鼓勵孩子留在社區就讀,不必非要擠進明星學校。所以,「免試入學」、「私校低學費」等手段,都是必要的誘因,尤其要拉拔一下私立高中職的吸引力。教育部今年三月的補貼學費差額方案,就是為了達成這個目標。

但如今政院設定「排富條款」,把原先的教育政策目標,弄得像是社會福利政策而已。再說,年收入60萬這個門檻,實在說不上是「富」,比較接近「中低收入戶」的標準。這樣一來,這個方案難道該改名為「補助中低收入戶私立高中職學費方案」?補貼公私校的學費差額,原本是教育目的而非社福目的,如今補貼只做「半套」,卻使十二年國教的政策方向和原意完全走了樣。家長的抱怨和驚愕可想而知!

推動這個政策之初,教育部有沒有把話說清楚?有沒有想到行政院還會有變數?私立高中職據此大力招生,不少家長和學生也為了爭取這機會而放棄基測,並且已經取得入學資格。現在如果不還給這些學生基測和重新分發的機會,豈不是玩弄了他們?政府的政策威信掃地,以後誰還敢相信政府?

長期以來,從高中到大學,私校學費高,卻多是家庭社經背景較差的學生去就讀,這是台灣向來學費結構的不正義之處。政府現在規畫十二年國教,齊一公私立高職學費原本是跨出的第一步,沒想到原來是虛晃一招。政策唬弄家長和學生,怎不令人傷心?



◆ 屏東一人小學 五位老師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翁禎霞/屏東縣報導】2010.06.07

屏東縣獅子鄉小五學生邱瑞傑,一個人「擁有」整座校園;他是草埔國小內文分班唯一學生,享有五名不同科別老師「一對一」授課的待遇。他卻不怎麼快樂,因為一個人太寂寞了。

「沒同學陪我打球、玩耍、聊天,有點無聊。」他皺眉訴說,畢竟是孩子,馬上又開心對記者說,這學期再怎麼考「我都是全校第一名!」馬上有人提醒他:「也是最後一名!」

邱瑞傑上課按表操課,除了一名教國語、數學、社會的住校男導師,上英語、體育、美勞音樂、社會科學、鄉土語言課時,另有四名本校老師到校授課。午餐從十五公里外本校專程送來,堪稱全台灣教學待遇最好的小學生;朝會、運動會也免了。

「沒有伴,下課有時連操場都懶得去,還是喜歡有同學作伴。」他小小抱怨,課堂上只有他和老師,「想偷個懶都不行」,但有人在旁盯著,上課專注力提高,他的功課明顯進步了。

草埔國小校長白博仁說,內文分班位於偏遠山區的獅子鄉內文村,當地是排灣族聚落,設籍約百戶,村內青壯人口大量外移後,小學降為分校、分班,去年開學剩三名學生,陸續又轉走兩名學生,這學期只剩邱瑞傑一人。

「明年招生若不足五人,就要廢校了」,白博仁最近和村內耆老溝通,小學若廢,村落衰退速度會更快。

※ 相關報導:

* 校長嘆:部落如果沒學校 人就走光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5647454.shtml

* 僑生用心挺新子 變身課輔大師
http://www.lihpao.com/news/content_p1.php?art_id=40995

來自東南亞的僑生,過去總被貼上弱勢標籤,然而,當他們遇上台灣新移民之子,發現彼此擁有同樣的東南亞血緣與不被了解的背景,讓政大的僑生會學生決定投入時間與精力,將心比心,陪伴這群小朋友度過辛苦的童年。

fsj 提到...

校長老師走5小時 災區教課

【聯合報╱記者李恩慈/高雄縣報導】2010/06/08

「路斷,但我不能讓學生受教權也中斷!」梅雨鋒面已過,高縣桃源國中仍有十六名學生受困交通中斷的災區,兩周無法下山上課;前天,校長謝忠保與四名老師翻山越嶺來回十小時,只為不讓弱勢學生因天災更弱勢!

乍見校長、老師在部落出現,受困學生不敢置信,激動尖叫衝上前又擁又抱,謝姓女學生說,看到師長們滿身疲累好想哭哦!

桃源國中因擔心課程可能受到雨季影響,今年年初全校決議放棄「史上最長寒假」,師生只放春節九天連假;日前一波梅雨,一、二年級十六名學生受困山區,兩周未到校上課。

「我們跋山涉水,就是不想讓家長和學生感覺自己是被遺忘的一群!」謝忠保說,這群孩子已夠弱勢,不能讓他們再因天災,受教權再被剝奪。

上周謝忠保緊急召開校務會議,決定和教務主任伊斯坦大.貝雅夫.正福、老師朱遠豪、范志雄、陳勇志挺進災區。五人原規劃留守災區一個星期,就近為十六名學生上課,等路搶通再出來!後來他們探勘發現路況雖差,但勉強可騎乘機車,連夜緊急聯絡學生家長,「災區路況多變,不能等」,昨天一早就把十六名學生送下山安置。

前天下午,五人各背了卅公斤的竹簍出發,裡面裝了教材、課本,還有濟助學生的罐頭等物資,從桃源國中所在的勤和村走到學生受困的復興村,原本約六公里、開車不到十分鐘的路程,五個人溯溪越谷走了五個小時。

「沒有其他形容詞,只有筋疲力盡四個字!」為翻越一個近七十度陡坡,五人一度全部雙腿癱軟。謝忠保形容,半途有一段路,范志雄和陳勇志突然失聯,三人嚇得魂差點飛了!最後看見兩人睡眼惺忪走回來說:「太累了啦!剛剛倒在瀑布旁,小睡了十分鐘,別緊張」。



◆ 新移民子數學差 民族教材幫幫忙

中央社 2010.06.08

學者盧臺華研究發現,在數學方向,來自越南、印尼的新移民子女,比陸港澳地區學習更困難,主因在於國語文能力不佳;因此,特別設計一套民族數學教材協助他們學習。

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盧臺華在國科會支持下,進行為期3年的「新移民子女數學教育之探討與介入」計畫,今天發表研究結果,並公布針對印尼與越南的新移民子女所設計的民族數學教材。

盧臺華說,研究團隊編製民族數學教案,設計「陪媽媽去逛街」(加減)、「小龍夢遊東南亞」(乘除)、「國家寶藏」(分數)、「時光寶盒」(時間)及「不願面對的真相」(角度)五個較困難的單元,做為補救教學教材。

盧臺華說,據調查,國中小新移民子女的外籍媽媽,以中國大陸42%最多,其次是越南21.4%,印尼10.7%第3。

研究發現,身心障礙學生、父母教育程度在小學以下、父親職業是技術工人等3組新移民子女,有顯著的數學學習困難。印尼、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亞洲地區的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比大陸港澳或其他地區 (含英國、美國、法國等)子女,明顯有學習困難。

盧臺華表示,受訪的新移民子女,數學學習「喜歡」和「非常喜歡」比率共約6成,有2成7則認為學習數學有困難,最大問題是國語文能力不好 (48.3%)、上課不專心及注意力不集中 (15.3%)、計算能力需加強(7.9%) 、家中無人指導課業 (7.3%)等。

另外,新移民子女的數學學習態度,愈負面與愈需改進者,數學成就愈低。

這項研究為期3年,第1年調查台北縣市95學年度的國小二年級新移民子女,共回收1097份有效問卷。第2、3年從中挑選18至77位學生做調查。

台師大和善牧基金會8月將舉辦「新移民子女暑假生活營」,協助減輕新移民家庭面對子女暑期托育的經濟壓力,招收對象為新移民家庭子女就讀國小一至五年級或 9月將就讀國小者。

※ 相關報導:

* J.K.羅琳:失敗帶來的紅利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270&f_SUB_ID=4580&f_ART_ID=252728

當你認知到你已經從挫折中站起來,變得更睿智、更堅強,你會感到安心,確定從今往後你都能靠自己的能力生存下來。如果沒有經過逆境的考驗,你絕無法真正了解自己,了解你的人際關係的力量。這種認知,是真實不虛的禮物。

fsj 提到...

學費政策/排富標準90萬 今年起實施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10/06/08

七成私校生、33萬6115人受惠

齊一公立高中職及五專前三年學費政策「二度轉彎」,家長的怒吼聲,總統、院長都聽到了。馬英九總統致電教育部長吳清基關切此事,今天一大早吳敦義和吳清基會商後敲定,行政院6月4日公布家戶年所得60萬元以下齊一學費政策,放寬為90萬元以下,共有七成私校學生、33萬6115人受惠。

這項政策再轉彎,讓原訂100學年度適用90萬元以下可享齊一學費政策,提早於今年實施,因此教育部昨天公布已辦理申請入學考生,今晚6時前可改志願卡的時程也跟著轉變。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表示,全國15個招生區申請入學報名,不論集體或個人報名截止日期延後一天至6月10日,但申請及甄選入學放榜日期不變,仍是6 月15日。

吳清基表示,今年8月起約有七成私校學生可比照公立標準繳學費,也就是由政府補助每人1萬7000元學費。另外三成無法受惠的私校學生,政府未來會視財政狀況逐年來努力。

教部盼私校自行吸收差額

針對1萬3828名誤信齊一學費政策不排富、已透過免試入學管道到私立高中職及五專報到的學生,吳清基表示,這些學生若家戶年所得90萬元以下,仍可享有 1萬7000元的齊一學費補助。但家戶年所得90萬元以上的學生,讀高中職只有5000元學費補助,五專則沒有補助,吳清基呼籲私校,可以教育部編列的「就近入學獎學金」、「高中職優質化補助款提供助學金」,或私校校務基金,來補足學費差額。

如此一來,私立高中職每收一名家戶所得90萬元以上的免試生,須自行吸收每人每學期1萬2000元、三年共7萬2000元的學費差額;私立五專的負擔更重,自行吸收每人每生1萬7000元、三年共10萬2000元。

如果私校不肯自行吸收學費差額怎麼辦?吳清基表示,教育部3月初公布的齊一學費政策雖不排富,「但行政院沒有核定之前都不能算數。」

吳清基自責:是我沒把話清楚

吳清基自責的說,「是我沒有把話清楚,但也沒想到私校搶先用來大作招生廣告」。他表示,教育部已在努力補救,私校也要一起努力,「私校招生不容易,最好提供學費補助把學生留下來;如果不肯提供獎助學生,就要讓學生能自行選擇報考二次基測」。

※ 相關報導:

* 沒反覆!吳清基:錯在我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52783

吳院長說要排富,為何吳部長不排富?吳清基解釋說,自92年起,所有就讀私立高中職學生一律由政府每人每學期補助5000萬至6000元,就沒有排富條款;也就是說,即使台灣首富的小孩讀私校,也都可獲得補助。



◆ 「全民幫富人繳學費」的真相

【聯合晚報╱社論】2010.06.08

教育部「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學費方案」跳票,昨天我們社論呼籲「教育政策不可唬弄人」。行政院進一步說明排富條款,除了解釋「經濟弱勢優先」,還傳出「由全民幫富人繳學費,不符公平正義」的說法,儼然公義為懷。但真相真是如此嗎?

原先的齊一學費方案,用「免試」及「補貼公私立學費差額」兩種誘因,鼓勵學生就讀私立高中職。一來減緩基測競爭壓力,二來對高中職公私立學費差距過大的情形有所修正,都是為十二年國教鋪路。這是重大的教育工程,補貼標的是公私立學費差距的不公平,而不是什麼社福政策。行政院的說法站不住腳,還要推諉於教育部沒說清楚政策,的確是在唬弄人。

但可惡的還不只於此。把排富條款說成不可讓「全民幫富人繳學費」,是故意顛倒黑白。私立高中職的學生要繳高學費;而公立學生不論貧富,向來能享有的低學費是怎麼來的?不就是全由政府預算補貼嗎?公立學校的每個學生都在享受「納稅人幫忙繳學費」的優待,因為受教育(尤指國民教育)是公民權利。現在國民教育正按部就班擬延長到高中階段,故有學費齊一之議,怎麼會把補貼私校學費給汙名化為「全民幫富人繳學費」?

真要論「幫富人繳學費」,大家就攤開來把道理講清楚吧。多少的教育研究和統計反覆得到同一結論:由於整體社會階級的不公平,很不幸地,公立學校(高中和大學皆然)的學生家庭背景平均優於私立學校,私立學校學生又優於那些根本考不上的「失敗者」。從三十多年前的高希均教授,到最近的台大校長李嗣涔,都說過同樣的話:社經地位高的學生容易考進公立學校,享有低學費;社經地位低的學生讀私立學校,卻要付高學費;這才是社會的不公不義!

政府本來就有責任拉近公私立學費差距,十二年國教改革也才剛要跨出一小步。國家財政若真不允許,是另一回事,但冒出個「不可全民幫富人繳學費」的狀似嚴正說詞,不只是唬弄人,簡直是假仁假義了!



◆ 國三生選填高中職 10日前可改

中央社 2010.06.08

教育部「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含五專前三年)學費方案」採取排富條款,許多國三生措手不及。教育部今天宣布,繳交志願卡的截止時間,延長至6月10日下午6時。

教育部今年3月曾經宣布,今年實施「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含五專前三年)學費方案」,補助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約新台幣1萬7000元的學費差距,不少私校以此利多招生;但教育部6月4日公布的行政院核定方案,卻增加排富條款,讓學生與家長措手不及。

教育部統計,總共有1萬3828名考生已經從免試入學管道進入高中職、五專就讀,其中部分學生有考第1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教育部緊急補救,讓這些考生可以參加申請入學,也可以考第2次基測。

由於有不少國三生誤認為公私校學費一樣,而就近選填私校就讀,但教育部政策臨時轉彎。教育部緊急補救,所有的國三生原本選填志願送件時間延長至10日下班前。



◆ 台灣大學學歷 印度全面採認

中央社 2010-06-08

印度大學協會上週函知中華民國駐印度代表處,台灣由教育部認可的167所大學,協會全面同等承認。駐印代表翁文祺認為,此舉對印度中產階級子弟自費赴台深造構成誘因。

印度大學協會(AIU)3月10日與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在台北簽署「教育合作交流備忘錄」,為雙方高等教育學歷相互採認跨出一步。惟印方仍採課程逐一審查方式採認台灣的大學學歷。

翁文祺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指出,AIU5月27日召開理事會,決議全面採認台灣的大學學歷。AIU秘書長夏哈(Beena Shah)上週致函駐印代表處指出,凡台灣教育部承認的大學,學歷獲印方同等承認。

印度學生持台灣167所大專校院學歷向AIU申請認證時,行政程序將可大為簡化。未來若出現新增大學名單時,將再個別採認。AIU函文同時提到,會主動對印度學生宣傳上述新措施。

翁文祺強調,AIU此舉除使目前在台約500印生受惠外,更可鼓舞印度學子赴笈台灣,有利大學招收自費印生。

惟因台灣非英語環境,心智尚未成熟的高中畢業生赴台就讀恐有適應問題。他認為,推動英語教學的碩士班,為有志招收印生的大學可行之道;尤其企管和工程研究所,對印人更具吸引力。

目前印度497所大學年招生數約300萬人;每年僅50萬畢業生出國留學,主要赴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和紐西蘭等國。翁文祺說,赴台學費不到美、加的1/10,AIU全面採認台灣的大學學歷後,對中產階級家庭子弟自費赴台深造將產生誘因。

翁文祺說,代表處將接洽本地有興趣的大學,規劃今年9月協助台灣的大學前來印度大學校園行銷;明年春季則考慮在新德里舉辦台灣大學校院聯合招生說明會。

他強調,有志招收印生的大學必須「先準備好」,內容則包括英語師資、課程設計、開設「國際生專班」或「英語授課本地生合班」等;盼首批自費印生明年9月可赴台就讀。

fsj 提到...

家長心聲/排富門檻90萬 標準何來?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0/06/09

「公私立高中職學費齊一」排富條款從60萬元調高至90萬元,但全國家長團體聯盟仍質疑,為什麼以90萬元當門檻?在教育部說清楚理由之前「無法接受」,因為若家中有兩個孩子念私校,年收入卻在90萬元以上,負擔也很沈重,教育政策必須縝密有配套,堅決反對淪為「菜市場喊價」決策。

全家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表示,全家盟反對「一刀畫清的門檻」,必須有相關配套,例如90萬至114萬元,家中有2個以上小孩念私立高中職,也要納入補助。

林文虎表示,政府考量財政負擔設下排富條款,家長可以理解,但不解90萬元標準從何而來?教育部必須清楚說明。家中如果有多個孩子念私立高中職,是否要一併納入考慮增加政策彈性,只為弭平社會輿論降低門檻,草率政策全家盟無法接受。

全家盟也陸續接到很多家長來電,擔心自己的孩子選擇私校後,負擔加倍。林文虎表示,家長團體有很多個案,願意提供給教育部參考制訂配套措施,嘉惠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



◆ 被批一日三變 「太浪漫」的吳清基動怒了!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52962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2010/06/09

針對公私立高中職學費齊一政策爭議,教育部長吳清基上午再次解釋起因於教育部太急、太理想化,希望爭取更多經費讓12年國教一次到位。但被問到政策一日三變,吳清基突然動怒,拒絕接受一日三變的批評。他說,政策改變為了變更好,社會應該鼓勵,政策決定之後任何改變,變更好都有錯,誰要負責任。

吳清基上午出現在立法院,媒體追上前詢問公私立高中職學費齊一政策,吳清基原本耐心說明,但聽到政策一日三變的字眼,立即變臉動怒。他反擊,怎麼可以說一日三變,一日三變是指變不好、可以指責,但改變若是變更好、社會應該給予鼓勵,表示政府順應民意,政策做決定之後任何改變、變更好都有錯,誰要負責任。講到最後態度激動,離去時吳清基臉色十分難看。

公私立高中職學費齊一方案,由原本不設排富條款,變成僅補助家戶年所得新台幣60萬元以下私立高中職生,之後又將門檻提高至90萬元。

吳清基表示,對家長反應不知所措,教育部已經做了處理。會因此重考的人數應該不會多,教育部也在調查中,有些人重考是因為不想就讀私校。90萬元以下家庭可能是家境困難無法負擔,90萬元以上家庭困難應該小一點,假使念私校仍有困難,教育部提供學校的補助款,包括救濟助學的獎助金等,可以提供學生照顧。

吳清基表示,並無溝通不良問題,只是教育部想盡力爭取更多經費,讓12年國教一次到位,走得太急、太快、太理想化,希望能快點反應家長會、教師會的期待,但財政不好是誰也沒辦法克服的困難,只能大家共同努力。

吳清基上午拜會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林鴻池,但林鴻池辦公室對拜會一事相當低調。



◆ 直言集/學費政策 大官的錯、孩子承擔

【聯合報╱本報記者薛荷玉】2010/06/09

在歐美,有錢人才讀私立名校,台灣卻長期存在「窮人讀私校」奇特現象。尤其在高職、五專的學制,「學習弱勢」與「經濟弱勢」常相伴而生,沒錢的家庭,只要有兩個孩子讀私立高中職,一年學費就要十萬,陷入貧者愈貧的困境。

以前的窮人家,國小念完就工作、補貼家用,但現在的孩子,幾乎都要念到高中職以上,念不起的、不想念的、不會念的,全都在念。

這也開啟了他們漫長的就學貸款之路,私立高中職三年下來,先貸二十萬,因為在學時還要打工付生活費、住宿費,無法全心念書,往往考大學時又只能進私立大學或科大,再貸四十萬,還沒畢業就先揹上七十萬的債務,工作卻是僧多粥少。

對家長及學生來說,最讓人不能接受的是,教部錯選時機,趕在今年的免試入學、申請分發前,於三月宣布補助方案,又在大半學生都選定學校時,再全盤翻案。

學生及家長不解的是,明明教育部長手上拿著字牌,寫著公私立高中職學費齊一,公開召開記者會,私校也都按此利多政策宣導了三個月,政府怎還能改口,說先前記者會宣布的只是個「方向」?一向看報治國的行政院長,即使沒看到公文,也該看到了媒體報導,為何不發一言,冷看支票在三個月後硬生生跳票?這樣的錯,竟要十六歲孩子承擔,食民俸祿的政府大員都在幹嘛?



◆ 饒了國中生 為黃金十年留生路

【聯合報╱葉哲良/清大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所長 果尚志/清大物理系教授 林敏聰/台大物理系教授 林寬鋸/中興大學化學系教授】2010.06.09

奠定「黃金十年」之根基在於「黃金人才」,「黃金教育」決定「黃金人才」培育。現行免試入學方案立意良好,唯執行方案非常值得商榷。

教育部「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方案」,擬在現行基測成績選填志願分發入學外,增加「學區登記、國中薦選及學生申請」三個管道,其中,國中薦選及學生申請將由各招生區自訂入學條件。據了解,目前各招生區大多選擇「採計國中在校成績」作為主要評選門檻,實為名不副實之高中「免試」入學。

所謂招生「免試」並非真正「免試」,而是用十餘次段考成績取代一、兩次基測,變相製造十餘次小基測!國中生轉而必須每月承受近似基測的考試壓力,如此是否真能降低學習壓力?現行部分明星學校國中直升高中之推動方案亦採認學期成績,結果造成激化親師生關係,跌入分數錙銖必較的窘境。

更糟糕的是部分高中用PR值或百分比制採計國中成績,與國中現已使用等第制(優、甲、乙)評量方式格格不入,更與教育界長期努力不懈的教育理念背道而行。想想國內主要大學將順應國際潮流,如清大於民國一百年用等第制(A、B、C)取代百分制,台大也考慮跟進。足見採計國中在校成績不僅將大幅提高平日學習壓力,更將偏離國家教育理念,與淡化各級學校分數評定的國家方針相違背。

國家要產業升級,就必須要在學理上有突破、工程上有創新、設計上有創意,這種種都要整個教育體系培育出能跳脫書本框架、獨立思考的學生。現今大學生多是希望教師「照書教」,超出範圍沒意願,「照習題出作業」,有考古題參考,上課「照書學」,方便畫重點,進入研究所「照書做研究」,最後進入業界「照書做設計」,是現在產官學界的痛處。這都是過度依賴課本學習的後遺症,而過度考試,就是造成此一弊病最致命的殺手。

再者,每次小基測(段考)的範圍都很窄,而考試範圍越小,知識統合能力越差。用缺乏大方向的無數細碎考試,使學生練就一身只著重小細節的本領,不僅扼殺了學生多元發展的意願,更使學生非書本學習的動機減弱。「採計國中在校成績」無疑製造了無數小範圍的細碎考試,勢必帶給學生「一本書要讀到爛掉」的恐慌,扼殺學生多元學習、適性發展的機會。

數年後,這批分分計較、狹隘學習、動機薄弱的下一代將進入大學受教,可以想見,未來的學術研究與產業創新會更加費力,這豈是國家之福!建請放棄採計在學成績,讓各國中能多元發展,讓學生能適性學習。請饒了我們的主人翁,為「黃金十年」留下生路。

大聲疾呼,免試入學請勿違逆國內外潮流用PR值或百分比制採計國中成績,進一步懇請放棄採計國中在學成績,更使學生能朝多元、適性、統合、創意的方向發展,生命不再受過度的考試摧殘。國家「黃金十年」就在一念之間,讓我們再造持續不斷的「黃金十年」。

※ 相關報導:

* 父茹義女茹意 「名名」就一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n/9/today-so13.htm

「喂,我找如意。」「請問你找哪位如意?」基隆市光隆家商有位老師姓茹名義,女兒也取單名意,一對「如意」讓打電話來找人的永遠搞不清,趣事不少。

fsj 提到...

免試生學費差額 私校允吸收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黃寅、游文寶/連線報導】2010/06/10

教育部「公私立高中職學費齊一」政策大轉彎引發爭議,全國私中校長昨天達成共識,允諾針對未達補助門檻的免試入學生的學費差額,全部由學校吸收,不增加學生負擔。

「公私立高中職學費齊一」政策生變後,教育部緊急調查四月免試升學的學生,發現私立高中職及五專共有五百多名學生在報到後,已簽聲明放棄免試入學,打算改考二次基測、指望分發到學費較便宜的公校。

教育部三月宣布今年高一生讀私立高中職及五專,可比照公立收費後,共有一萬三千多名學生免試進私校,教育部估計,其中約有三成,也就是四千多名學生家庭年收入在新政策的「排富」標準之上,無法得到比照公立收費的補助。

教育部次長兼發言人林聰明表示,昨天找私校代表開會後,各校已達成共識,允諾針對未獲補助、且有經濟困難的免試入學生協助,如用就近入學獎助、優質高中補助款等提供獎助學金,讓已報到的學生不致流失;尤其是已放棄報到的高中職二七四名、五專二四○名學生,學校一定會幫忙,幫不了的教育部一起幫忙。

教育部做成「排富」的決定,不符補助門檻的家長反彈,私校也不滿,擔心會影響招生,家庭年收入九十萬以上的學生因無法獲得補助,念不起高學費的私校,可能「棄私從公」。教育部昨天在台中一中邀集全國私立高中校長座談,由次長陳益興主持。

僑泰高中校長廖玉明會後說,經過統計,家庭年收入九十萬以上、且完成免試升學(直升)的學生,全國約兩千人,平均下來各校人數不多。

私校校長們的共識是,最大前提是「不能影響招生」,決針對不符政府補助門檻的免試升學學生,學費差額部分,由學校發獎學金自行吸收。

廖玉明轉述,會中教育部官員表示,因行政院第二預備金有五十億元被二代健保用掉,政府財政拮据,今年無法拉平私校與公立高中學費三億元差距。與會校長建議政府,明年應補足這三億元,先拉平私、公立高中學費,後年再朝十二年國教目標邁進。

桃園縣啟英高中昨天搶先宣布,免試入學、未達政府補助門檻的二百五十八名學生,由學校吸收學費差額,預估將支出四百多萬元。

※ 相關報導:

* 一點都不浪漫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654777.shtml



◆ 齊一學費3門檻 都符合才受惠

中央社 2010.06.10

教育部今天晚間表示,「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含五專前3年)學費方案」適用學生除了家戶年所得新台幣90萬元以下外,還有2個條件,3條件若有1項不符合,就不在受惠名單中。

教育部3月公布「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含五專前3年)學費方案」構想,從今年高一開始,拉平公私立學費;6月公布的方案內容,則設定家戶年所得90萬元的門檻限制。

不過,教育部晚間表示,除了家戶年所得90萬元以下外,如果家戶擁有第3(含)筆以上不動產,其不動產公告現值總和超過650萬元者;或年利息所得在10 萬元(含)以上者,也不能獲補助。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表示,4日就行政院原先核定「齊一高中職學費方案」,補助家戶年所得為60萬元以下學生;後來教育部長吳清基8日與行政院長吳敦義討論後,放寬補助學費門檻調為90萬元,不過教育部迄今還未收到90萬元以下的核定本。

陳益興說,96學年度加額補助經濟弱勢私立高中職學費的實施原則中,有包含家戶擁有第3(含)筆以上不動產,其不動產公告現值總和超過650萬元者,或年利息所得在10萬元(含)以上者,不予補助,齊一學費方案是繼續適用此項原則。這個規定,已運作3年,私校都知道。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主任藍順德說,絕對不是有意隱瞞。

陳益興解釋,由於私立高中職,經濟弱勢孩子占2/3(66.6%),為了協助至少2/3學生,才會訂出90萬這條線,教育部統計,有69.1%學生受惠。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為什麼教育部不一次講清楚,儘管政府一再說政策沒有轉彎,但外界就覺得一直在轉彎,社會觀感非常不佳。

他認為,如果設立家戶年所得90萬元為門檻後,就不要再設立其他門檻,最好還是回到教育部3月公布的方案。



◆ 觀念平台-學費跳票只是小落石 後面還有財政土石流

【孫一信】2010-06-10 中國時報

私立高中職學費全面補助政策跳票,引起社會嘩然。未來各項政務的跳票、倒退或補助資格嚴審,其實都是預料中的事,不過人民再怎麼嘩然,最終還是徒然,因為兩年下來的稅制和財政政策方向已經命定了這個結果。

財政部國庫署的中央政府公債統計,納入《公債法》法定舉債額度九八年是一六五○億、九九年是二二八七億;而未列入《公債法》的特別預算(消費券、振興經濟、莫拉克等)舉債九八年二五二五億、九九年是三○五○億。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特別預算的舉債高過年度總預算,縱使行政院已經投機的將許多非緊急性公共建設和搶救失業的經費納入不受公債法規範的特別預算編列,但光計算納入公債法年度總預算的法定舉債額度存量,已經高達四兆六千億,是我國GDP的三五.○八%,逼近公債法四○%舉債上限。

去年因為景氣不佳造成稅收短徵二千六百億,這姑且視為是短期現象可以不怪政府。但是兩年來營所稅、綜所稅、遺贈稅、期交稅調降,還有增加特別扣除額、保留促產研發抵減,在還沒有估算企業大幅增加未分配盈餘而增加的綜所稅損失,林林總總的減稅案合計每年稅損就高達二○九五億。據財政部估計促產落日第一年不過回收三四○億,也就是說,明年各級政府法定稅收將短少一七五五億。九八年我國國民平均稅賦負擔率來到十二.二%,有媒體預估未來還會探底到十一.三%。

國家舉債已經沒空間,稅收又急速下降,除了造成標準普爾和惠譽等公司持續將我國國家主權信評調為負向外,這樣的財政現況已經開始嚴重影響到基層民眾的勞動再生產。舉例來講,九十九年度中央政府社會福利預算扣除補助北、高及各縣市政府勞健保欠費補助,實則減少了九十六億;各部會在籌編民國一百年預算,也被主計處要求統一減列五%;最攸關民眾的社會救助法修法,因經費無著落,仍躺在行政院。且台灣在不久的將來,可能還要面對軍公教退撫基金、勞保、國保、農保在民國一一八年以前相繼破產。(破產指基金歸零,每年支出大於收入;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第四次精算作業期末報告;勞保基金將於民國一一六年破產)

從這個角度看,公私立高中職學費補助政策還算是一個民眾還沒享受到福利的新政策,這個政策跳票算起來只是一陣落石而已,更大的財政土石流還沒來。當土石流真的來了,極有可能全面淹沒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社福、醫療和教育基礎。台灣應有渺茫的機會做好財政邊坡和擋土牆,不過我們有一個認為台灣財政狀況很好,認為舉債不達上限是笨蛋的財政部長;最近又多了一個企圖取消《公債法》債限、舉債度日的主計長。人民能不擔心嗎?

(作者為公平稅改聯盟發言人)

fsj 提到...

學海綿寶寶 8歲童救溺水友

【聯合報╱國際中心/報導】2010.06.13

美國一個多月來兩度傳出兒童仿效知名電視卡通影集「海綿寶寶」情節救生成功案例。最新的小英雄是新澤西州一個8歲男孩,他利用從海綿寶寶學到的技巧,成功救起差點在湖中溺斃的5歲小鄰居。

新州5歲男童簡泰爾上周末在1個人工湖內玩耍,不小心從淺水誤入深水區。他的母親曾設法援救,但進入深水時失足恐慌,未能救成。

一旁目睹的8歲男童朗瑟瑞想起從海綿寶寶看來的水中救人技巧,奮勇跳入水中,一手抓住簡泰爾肩膀,用臂彎托住他的頭,再用另一隻手和雙腳划水前進,安全帶著簡泰爾游上岸。

這兩個男童11日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凌晨秀」接受訪問,簡泰爾向救自己一命的朗瑟瑞致謝。後者的母親表示,兒子「只上過幾年游泳課,沒想到居然有本事救別人的命」,她非常以兒子為榮。

播映海綿寶寶的Nickelodeon頻道也發表聲明表示與有榮焉:「聽到簡泰爾安然無恙,我們非常高興。我們以『海綿寶寶』啟發朗瑟瑞成為救人英雄為榮。」

4月20日,紐約長島長灘中學也有個12歲女孩,利用從海綿寶寶學到的急救法,幫助1個差點被口香糖噎死的朋友把口香糖吐出來。

凌晨秀主持人羅德里格茲說,許多人不確定該不該讓孩子看卡通,「但卡通顯然有其價值」。



◆ 焦元溥:魔法學校音樂課

【聯合報╱焦元溥】2010.06.12

去年我到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為先修班鋼琴專題課演講時,一位小天才發問:「我聽錄音,許多大師都不照樂譜彈,為什麼我就不行?你能不能給我一個忠於樂譜的理由?」

這是可用一堂課,甚至一生來回答的問題,我只能給他最基本的答案。

「有次我聽安寧,你們的學長,演奏舒伯特奏鳴曲。他那晚實在彈得好,好到讓我著迷—為什麼他能那麼『舒伯特』?為什麼他的句法聽來就是有說服力,宛如作曲家本人說話?

回到家,我立刻翻出樂譜,照著記憶,一次次彈著那段讓我著迷的旋律。但無論怎麼彈,感覺就是不對!仔細一看,那聽似流水行雲的旋律,譜上寫法卻遠比想像複雜,連結線和休止符都用得極為講究。當我專心按照作曲家的指示演奏—剎那間,我居然聽到安寧在音樂廳展現的魔法,舒伯特出現了!」

我一直很感謝蕭邦大賽冠軍歐爾頌(Garrick Ohlsson),在訪問中與我分享的藝術心得。歐爾頌不只是蕭邦權威,更是曲目從巴洛克到當代無所不包的大師,而他最大的感想與收穫,就是「藉由偉大作曲家的作品,我能走到他們曾經到過的地方,看見他們對人性鞭辟入裡、無微不至的觀察。別擔心你不能和貝多芬一樣深刻:只要誠心按照他的音樂指示演奏,你就會被帶到那自己不曾想像,平凡我等竟能見到的美麗境界。」

每到六月,總有家長趕在暑假前為孩子安排樂器學習,更有諸多音樂科系畢業生離開校園。有人腦海充滿華麗錦繡的榮耀憧憬,卻有更多眼角流露悔不當初的落寞無奈。無論世人如何功利計算投資報酬,我始終堅信,親近並學習任何一門藝術,絕對一生受用不盡。臨一回《寒食帖》,無須隨之流放,蘇東坡將在橫豎撇捺中告訴你他的九死一生;虔敬思考樂譜,音樂自會呈現作曲家封存於聲音中的情感思索,以及那超越任何語言的心靈視野。藝術之神秘神奇,也在於當我們欣賞它的同時,它也讓我們了解並改變自己:舒伯特可以是安寧的溫柔敦厚,也能包容我的偏執易怒,更讓我在對照中反思。學習藝術讓我們看見偉大,又必須面對自我—無論是否以藝術為業,能謙虛研究前人心血,了解不凡見地,還能正視自己的人,在職場、生活中,又有什麼不能克服呢?

「看過《哈利波特》嗎?就像霍格華茲的學生,咒語要念得精準,魔法才會出現。但你有自己的聲音和法力,就像你照樂譜,音樂還是會有你的個性一樣。之後你會了解,咒語有主段和次句,就像建築有基石和裝飾;大師可以改變花紋,但不會動搖樑柱,而藝術總有無限可能。」

「既然可能無限」(哪來這樣好問的學生),「在音樂世界裡,我也會見到佛地魔囉?」

「是的」,我點點頭,「總有一天,你會聽到波哥雷里奇(Ivo Pogorelich)的演奏……」 (作者為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候選人)

fsj 提到...

與家人相處不夠 國中生更愛上網

台灣立報/史倩玲 2010/06/15

【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花旗銀行與婦女救援基金會在14日聯合召開記者會,公佈台灣國中生的價值觀及網路行為調查。調查顯示,超過5成的青少年每天與家人聊天相處不到半小時,更有超過6成的青少年會在網站上公布個人資本資料。

調查發現過半數青少年每天與家人相處不到半小時,更有4%的青少年表示不會與家人聊天;只有43%的青少年每天至少花1小時以上與家人聊天,但主要的話題都圍繞在課業與成績上。另外,也只有52%的國中生每週與家人從事休閒活動,10%的國中青少年從來都不跟家人一起從事休閒活動。

網路觀念偏差恐觸法

在網路行為方面,國中青少年每週平均上網時數為6.2小時,其中有近3成的青少年上網超過平均時數。7成青少年擁有自己的部落格,有近6成的青少年會在網站上公布個人資本資料,更有1成的青少年認為想放什麼資料就放,不會顧及到是否違法。3成國中生認為只要部落格加密或是照片沒有露點,就可以在網路上放私密照。

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康淑華表示,從調查發現,多數青少年缺乏保護個人隱私的意識,網路使用觀念也相當偏差;日前甚至發生有青少年在部落格上放置霸凌同學的影片,以衝高部落格點閱人氣,這種行為更助長同儕暴力。

康淑華提醒,在網路上辱罵他人或霸凌同學,可能觸犯刑法的誹謗、公然侮辱、妨害名譽等。雖然網路霸凌行為不一定違法,但這些霸凌行為可能導致受害學童與青少年產生自我認知與人際關係上莫大傷害,更造成校園環境惡質化。另外,網路上散播性愛照,如果照片是在被害人在知情的情況下拍攝,可能觸犯防礙名譽中的毀謗罪,更可以用侵犯名譽及人格權,向加害人提出民事告訴,最高可處5年有期徒刑。

建立互動 別只聊功課

康淑華指出,研究發現,青少年與家人聊天的時間越少,花在上網的時間就越長。因此希望父母多與青少年互動,討論各種話題。

記者會主持人李明依也指出,小孩的行為明顯會受父母影響。她以自己的小孩為例,雖然已經快上國中,但因為李明依自己不愛長期耽溺在網路上,因此兒子雖然也有電腦,但卻不會花太多時間在上網。李明依還表示,很多家長在與小孩互動時只會問成績與功課,時間一久,小孩除了功課之外的話題,不會再與父母分享。

婦女救援基金會董事陳月卿表示,很多家長工作忙碌,造成家人間的互動不足,希望家長能花更多心思在家中的青少年身上;尤其在漫長的暑假中,多增加親子間的相處時間,才能讓國中生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 給畢業生 賈伯斯:保持飢渴、保持愚昧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252730

李宥樓/譯 2010/06/15

【前言】

賈伯斯是電腦業界與娛樂業界的標竿人物,也是虔誠的佛教徒,強調便利與簡約,帶動了美學至上的3C設計潮流。二00四年,他罹患胰臟癌,開刀治療後恢復健康。二00七年,他接受肝臟移植手術後,有時走起路像個老人,使他對生死有深刻的體會。

給畢業生 賈伯斯:保持飢渴、保持愚昧

(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說,美國加州帕羅奧多市,二00五年六月十二日)

我的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死亡。

17歲那年,我讀到一段語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把每一天都當作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來過,總有一天,你會輕鬆自在的。」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從那刻起,過去三十三年來,我每天早上都會看著鏡中的自己,問:「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會想做我今天即將要在今天做的事情嗎?」每當連續好多天答案都是否定的,我就會知道我必須有所改變了。

「記得我很快就會死」,是我用來幫我做人生重大決策的最重要的方法。因為幾乎每件事 -- 所有外在的期待,所有榮耀,所有對於難堪或失敗的恐懼──在面臨死亡那刻,這些事情絕對都會消失,只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記得你將會死去,是我所知避免落入「你擁有可能失去的東西」的思維陷阱的最佳方法。你早已是赤身裸體的了,沒有理由不依循自己的心。大約一年前,我被診斷出罹患癌症。我在早上七點半做了一個掃瞄,檢查結果很清楚地呈現我的胰腺長了一個腫瘤。我甚至不知道什麼是胰腺。醫生告訴我,那是一種幾乎無藥可醫的癌症,我應該活不過三到六個月了。我的醫生建議我回家,把我的事情安排妥當,以醫生的密碼來說,他的建議就是準備死吧,而這意味著:你必須試著在短短幾個月內,告訴你的孩子們你以為你可以在未來十年內告訴他們的事;這意味著:你要確保把每件事都搞定,好讓你的家人好過些;這意味著:向大家告別。我整天都在想那個診斷結果。當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切片檢查,他們從我的喉嚨裡伸進一個內視鏡,穿過我的胃,深入小腸,然後在我的胰腺中置入一根針,從腫瘤內取出少許組織細胞。我被打了麻醉劑,不過,我的妻子當時也在現場,她告訴我,那些醫生看到顯微鏡下的組織細胞時,個個都哭了,因為那是一種相當罕見的胰腺癌,可以透過手術治癒。我做了手術,現在我已經康復了。

這是我最貼近死亡的時刻,希望這也是我未來數十年內最貼近死亡的經驗。經過這一切之後,相對於以往死亡對我只是個有用、卻純粹是知識上的概念,現在我可以更確定一點地跟你們說:

沒有人想死。即使是想上天堂的人,也不想經由搭死亡列車抵達那裡。然而,死亡是我們共同的宿命,沒有人能逃過這個宿命,而且也理當如此,因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獨一無二的最棒的發明,它是生命改變的原動力,它清除老一代的生命,為新一代開道。此刻的新一代是你們,但在不久的將來,你們會逐漸變成老並且被清除掉。很抱歉講得這麼戲劇化,但這話是非常真實的。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人生裡。不要被教條困住 -- 這等於是活在別人思考的結果裡。不要讓他人的意見噪音淹沒了你們自己內在的聲音。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氣依循你們的心與直覺,從某個角度來看,它們早已知道你真正想當的是什麼樣的人。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我年輕的時候,有本神奇的刊物叫做《全球目錄》( e Whole Earth Catalog),那是我這一代的聖經之一。這本刊物是一個名叫史都華.布蘭德(Stewart Brand)的傢伙在離這裡不遠的門羅公園(Menlo Park)創辦的,他以自己詩意的感受賦予這本刊物生命。那是一九六0年代晚期的事了,當時,個人電腦與桌上型電腦尚未誕生,所以,這本刊物全都是用打字機、剪刀與拍立得相機製作而成,它就像某種書面的Google,比谷哥早了三十五年問世;它很理想主義,充滿了靈巧的方法與偉大的見解。

史都華與他的團隊發行了幾期《全球目錄》,然後,當這本刊物完成了它的使命,他們發行了最後一期。當時是一九七0年代中期,我正處於像你們這樣的年紀。他們最後一期的封底,有張清晨鄉間公路的照片,那是某種夠有冒險精神的人可能會在那裡搭便車的路。

這張照片下面有一段話:「保持飢渴。保持愚昧。」(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那是他們停刊的告別辭。保持飢渴,保持愚昧,我一直以此自許。

現在,在你們畢業、展開新生活之際,我祝福你們能夠做到這點。

保持飢渴。保持愚昧。

非常感謝大家!

(本文轉載歐普拉等18位名人新書《親愛的畢業生們!》,李宥樓譯,大寫出版,大雁發行)

fsj 提到...

臺灣需要更有國際競爭力的教育制度

【文/林文生(臺北縣崇德國小校長)】2010/06/18

現在臺灣的高普考制度,逐漸扼殺了教育行政人員的專業。以往教育行政人員的任用,是從教育人員高普考及格的人任用,應考者必須是教育科系或現場的教師;現在是以一般高普的行政人員任用,分發到教育機關服務的人員,大部都是一般大學畢業,他們這些人就是未來教育局(處)的科長或局(處)長。

這樣的系統會產生什麼問題呢?最明顯的問題就是教育專業的斷層。這種現象在美國也發生過,他們研究發現,聯邦的課程政策根本到不了學區,因為州政府教育廳缺乏懂課程的專業人才,缺乏課程專業的結果,就會將課程的政策當一般行政來處理,就是將聯邦的政策轉發到學區,或者委託其他專業機構當成一個研究案。但是課程政策的落實,需要很多配套措施及支持系統,例如課程要從分科轉向統整,就必須要在課程實施前十年就開始培訓教師,如果在教育部或教育局(處),缺乏課程統整專業的人才,就會將複雜的系統,簡化為簡單的政策,以經費作為誘因,找一些試辦的學校,然後以試辦的成果,作為推動的基礎。因為缺乏專業支持的系統,所以試辦經常是有成果但沒有效果,國中教師還是回到分科教學的傳統。這個是臺灣課程改革的第一個失敗的案例,但是不會最後一個案例,因為教育系統的制度並未改變。

美國的做法是在州政府當中增置課程政策的協調者(coordinator),日本是在這一波課程實施的時候就啟動下一波課程改革的機制,由國家教育研究院及教育審議委員負責,教審會是蒐集民意的機構,教育研究院則是負責研究及實驗的機構,民眾的想法可不可行,必須要經過實際的實驗研究才能確認。

臺灣現行的制度能不能承載越來越趨複雜的教育改革,實在令人憂心。現在各縣市教育局(處)對課程有深刻瞭解的人員就已經不多,設置課程專業的科室更少,如此的行政架構如何承載高複雜的改革工作,實在是令人憂心。

在臺灣所臨的課程改革問題並未解決,只是隱藏而已,哪一個執政者都不想去碰這個傷口。可是隱蓋的問題,就能滿足民眾的需求,應付國際的競爭力嗎?答案是否定的。很多課程學者都知道,九年一貫課程過不了淡水河?以後的課程改革就過得了淡水河嗎?

國家為了官僚體系的一致性,犧牲教育專業的特殊性,以後的教育行政就只有法令與命令,而沒有實質的專業。學校也會因為統一的評鑑制度而越趨向統一化,而缺乏獨特性與深度。



◆ 中小學代辦費巧立名目 監院糾正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2010.06.18

監察院調查認定,游泳池管理費、電腦設備管理費,應該屬學費,屬於免收範圍,但現行許多國民中小學卻巧立名目,納入代收代辦費。代收代辦費長期引發爭議沒有確實檢討,行政院及教育部明顯怠忽職守,各直轄市及各縣市政府也有失當,上午通過糾正行政院、教育部、各直轄市及各縣市政府。

糾正案文指出,依法公立國中小學學生目前均無須繳納學雜費。教育部認與教學直接相關的學費包括教科書費用、游泳池水電及管理費及電腦設備維護及管理費3 項,地方政府卻將游泳池及電腦設備管理維修費用,列入代收代辦費。教育部認定教學間接相關的雜費包括班級費、家長會費及學生活動費3項,也有部分學校將班級費及學生活動費列入代收代辦費,亦不合理。

國民教育是義務教育,班級費、游泳池水電及管理費、學生活動費及電腦設備維護及管理費,都是為了培養學生五育均衡展。現行代收代辦費將部分應屬學費或雜費的項目,其中諸多巧立名目,核有不當。

糾正案文指責行政院及教育部長期未檢視及評估代收代辦費項目合理性,明顯怠忽職守。監委吳豐山說,代收代辦費從民國73年出現,名目便不斷增加,到現在多達16種,社會常有質疑,每次教育會議都被提出檢討,卻還放任其不斷增加,並未達到檢討效果。

教部:如有疏失 立即改善

【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監察院為國中小代辦費問題,糾正教育部。教育部次長林聰明回應表示,收到監察院的糾正文後,教育部會立即進行了解,尤其是針對國中小代收代辦費內容是否有巧立名目一事,一旦發現疏失,會立即要求各縣市政府與學校改進。他強調,學校應該依法行政,調查後如有缺失,會隨即進行改善。



◆ 1/5國小學童 網路成癮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0.06.18

教育部今天公布學生使用網路調查,發現國小四年級到六年級學童,每5個學童就有1個可能會發展成網路成癮,而且年級越高、成癮比率越高。

教育部委託交通大學、雲林科大與世新大學調查,發現國小四到六年級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20.4%;國中學生網路成癮佔23.7%;高中職佔32.3%,年紀越大,成癮狀況越嚴重。

協助調查的新竹縣光明國小資訊老師蔡政宏分析,各年齡層的網路成癮大多與網路交友有關;其中國小學童大多是部落格或線上遊戲,利用遊戲同時聊天交友;國中則使用即時通訊,例如Yahoo、MSN等;高中則因為年紀較大,使用的管道較多元,但也都與交友相關。

從上網時間分析,高中職以下學生上網時間,每周上網16至22小時不等,但只要一進入寒暑假,上網時間暴增至24至42小時,平均每天3至6小時坐在電腦前。

蔡政宏分析,由於台灣網路發達,家家戶戶都加裝寬頻,提醒家長務必要把電腦移至家中公共區域,例如客廳或家長目光所及之處,並抽空了解孩子上網的內容,減少孩子成癮的機率。

教育部今天也宣布推出「網路守護天使」免費軟體,除了可過濾不當的網頁外,還可設定使用時間以及上網時段。教育部電算中心主任趙涵捷指出,例如家長可設定使用30分鐘後斷線10 分鐘,或周一至周五晚間5點至6點開放上網等。「網路守護天使」可在教育部首頁(http://www.edu.tw/)下載。

教育部「學生上網習慣調查」共抽測1244所學校,有效問卷5萬3636份 (男生49.9%、女生50.1%),調查時間從去年11月至今年5月,調查對象為國小四年級到大學四年級學生。



◆ 學校撤國旗 教部將重罰!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0.06.18

最近傳出部分學校為了接待大陸人士,而將國旗撤下,教育部長吳清基今天強硬指出,國有國格、人有人品,兩岸交流是好事,但要考慮國家尊嚴,對等接待,不得出現任何矮化,學校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撤國旗、國父遺像或元首玉照。

一向溫和的吳清基,今天出罕見的強硬口氣。他受訪時表示,兩岸教育、學術、體育交流應該給予鼓勵,但如果大陸人士對懸掛國旗有意見,我方應說明「依據國際禮儀,應尊重我方國旗、國父遺像與元首玉照的布置」。他強調,各校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將國旗撤下,即使是大陸人士堅持,也不能退讓。

吳清基表示,一旦再有任何學校發生類似情況,教育部將視情節輕重,對該校處以一至三年不得再申請專業交流的處分,這項處分原則也要提報行政院進行跨部會協商。

另外,教育部對於公私立學校也將進行懲處,私立學校將列為行政缺失,可扣課或扣私校獎補助款。至於公立學校,教育部會立即去函糾正,並對校長考績提出考核。

fsj 提到...

5年500億減半 台大助理減薪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0.06.19

博士生月薪將從1萬減至6000元

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第一期今年底將結束,但受到政府財政困窘影響,下期第一年100億元經費幾已確定減半,台灣大學會減少高達15億元的補助,所以新學期的教學助理將減薪四成,博士生月薪將從1萬元減至6000元,引發台大研究生不滿,並在今天校務會議遞交陳情書。

就讀台大大氣所博士班的謝宜桓指出,教學助理要幫教授帶大學生討論,並批改考卷或作業,幾乎是一人面對上百人的班級,目前每學期可領到5萬元的薪資;新學期如果遭減薪,僅剩2.7萬元,恐怕會影響很多研究生的生計,必須另外打工賺取生活費。

台大研究生協會會長蘇仲朋批評,學校決策的過程片面、粗糙,未讓學生參與,公布減薪決議後,也沒有任何配套措施,忽視學生權益,也會影響教學品質。他強調,台大每年有五、六百名教學助理,一旦全面減薪,研究生除了忙於研究、擔任教學助理,還要打工增加收入,希望校方能停止減薪。

校長:不減人只減薪 最周延作法

台大校長李嗣涔表示,今年是第一期五年五百億計畫的第五年,政府財政不佳的情況下,已經減少25%的補助,造成台大今年必須挪用其他經費補助教學助理,明年經費減半的情況下,教學助理減薪的動作是不得已的作法。他強調,不減人、只減薪已經是目前最周延的作法。

李嗣涔還透露,五年五百億幾乎確定下一期第一年將減半,未來計畫會不會延續都不知道,擔任校長必須及早因應,加上學費又不能漲,台大的財政非常困難。

※ 相關報導:

* 大學國際化 始終是夢?
http://udn.com/NEWS/OPINION/X1/5673233.shtml



◆ 台大助理減薪 其他大學:沒打算跟進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0.06.19

清大擔心經費減半會衝擊研究

五年五百億減半,台大教學助理減薪四成,但其他頂尖大學並沒有跟進的減薪計畫,清華大學甚至直言,教學與研究分開,五年五百億經費減半,應是衝擊研究,而非教學。

清華大學教務長唐傳義認為,教學不能因為五年五百億經費減半而打折,清華不會跟進台大對助理減薪的計畫;而且五年五百億經費刪減後,對大學也不見得是壞事,反而可以讓有限經費更精準運用,只補助最傑出的研究案,避免浪費。

目前清華大學的教學助理待遇與台大相去不遠,博士生月薪約8000至1萬元,碩士生6000元。唐傳義強調,五年五百億計畫屬於特別的研究經費,與教學沒有直接關連。但唐傳義建議,五年五百億計畫不管金額如何變動,應該都要成為常態性高教經費,避免受到政府財政影響而波動,否則一旦經費縮減,進行中的研究可能都必須終止。

中央大學教務長李光華也表示,中大目前不打算刪減教學助理經費,即使明年的五年五百億經費減半,仍有其他因應方式可用。

高教司:不便過問台大作法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認為,五年前核准第一期五年五百億計畫時,就已經提醒各校「特別預算非常態補助」,對於台大為節省經費開支刪減教學助理薪資的作法,教育部不便過問,但這非最妥適的作法。

何卓飛強調,五年五百億計畫下一期預算,教育部已經努力爭取,目前規劃是第一年編列50億元,等到經濟復甦、稅收穩定後,再把經費補回。



◆ 游泳國手丁聖祐 放棄北一女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2010.06.19

高中職申請入學昨天報到,今年建中、北一女錄取門檻雖然創新高,仍有已錄取的學生放棄報到,包括因游泳成績優異,被北一女加分錄取的游泳國手丁聖祐。

畢業於南港高中國中部的丁聖祐是游泳池裡的常勝軍,不僅在國內多項游泳競賽中奪金及破紀錄,也曾代表我國參加香港東亞運、廣州亞運、羅馬世界游泳錦標賽等多項國際競賽。

北一女中因她優異的體育成績,決定為她加分錄取,不過在幾經考慮之後,她決定直升南港高中,為參加2012年的倫敦奧運努力。

建國中學今年也有2名錄取學生放棄報到,經校方聯繫後,一名家住金門的學生考量離家太遠,最後決定留在金門升學。另一名是特殊加分錄取的原住民學生,他在考量自己的興趣後,決定選擇大安高工就讀。

另外,競爭激烈的建中科學班,錄取的30名新生中,最後有3人決定放棄,轉往普通班報到。

※ 相關報導:

* 72歲謝炎燈 靠送報讀完大學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n/19/today-north19-2.htm

72歲的送報生謝炎燈,10年前開始靠著送報收入、助學貸款,一路完成國中、高中、大學學業,下個月就要從南亞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畢業。過去10年除了生病,他幾乎從未缺課。他說能一圓大學夢,真的很高興。



◆ 閩南語認證 9月首考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即時報導】2010.06.19

教育部9月將首次舉辦台灣閩南語語言認證,主要開放給98學年度國民中小學現職編制內教師及台灣閩南語教學支援工作人員報考,預估今年開放6500個名額。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曹逢甫表示,這次考試主要是為提升國中小本土語言師資專業素養,確保教學品質,今年閩南語認證考試,開放給98學年度國中小現職編制內教師及台灣閩南語教學支援工作人員報考,未來將視情況開放全民參與。

教育部國語會執秘陳雪玉說,考試作答方式為筆試及口試。考試題型分為閱讀測驗、聽力測驗、聽寫測驗及口語測驗共4部分,總分為500分,口試須於時間內使用錄音系統完成線上口語錄音。

fsj 提到...

醫院彈琴慰病患 叛逆孩子回正途

中央社 2010.06.22

國中時期曾經行為偏差、讓家長頭痛不已的方皓任,在教官建議下,到醫院當起音樂志工,這不但「救」了一度迷途的他,還讓他對於生命更加珍惜。

基隆長庚醫院的大廳,每週二、四上午總可見到高一休學中的志工方皓任,聚精會神地演奏鋼琴,病患沈浸悠揚樂音中,暫時忘了疾病纏身之苦,還有民眾邊打拍子邊哼唱。

一路相伴的方爸爸表示,方皓任就讀國中時,與時下青春期的孩子一樣血氣方剛,又很叛逆,隨著逃學、抽菸、偷錢等行為偏差愈來愈嚴重,找不到解決方法。

一年多前,在教官建議下,家長決定讓方皓任加入醫院的音樂志工行列,方爸爸擔心方皓任半途而廢,總是全程相伴,每當方皓任演奏完,最熱烈的掌聲總來自爸爸。

方爸爸說「他是我的孩子,也是心頭一塊肉」,當孩子開始出現行為偏差時,他就想辦法要把他「救回來」,還好孩子真的救回來。

為了讓方皓任能夠認真擔任音樂志工,方爸爸讓高一的方皓任休學一學期,演奏時發印製彩色節目單給現場民眾,演奏曲目也是特別挑選,用最精湛的演出來完成志工的任務。

從逆風少年轉變為熱血鋼琴志工,方爸爸指出,最大的轉變是兒子過去的暴戾之氣不見了,因為在醫院中常看到生離死別的場面,所以方皓任心變柔軟也更加慈悲了,也更珍惜現有的幸福。



◆ 美女老師 「音」材施教受學生歡迎

〔記者王榮祥/鳳山報導〕2010.06.22

「音」材施教!

高雄縣鳳山市曹公國小美女音樂老師石依純上課熱情有勁,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她為左手萎縮的學生量身作曲,協助學生可憑右手吹奏直笛,另名有學習障礙、不認識字的學生經她教導唱歌,開始聽音認字並找回學習自信。

校長沈宜純說,很難想像普通音樂課竟能如此凝聚孩子學習動力,石依純的教學熱忱可作很多老師借鏡。

石依純今年30歲、出身音樂世家,她畢業於新竹師院音樂系,今年考上台中教育大學音樂所,教音樂資歷8年。

石依純不僅外貌甜美,上課更是活潑多元,她不按照課本進行,而是為音樂添加很多元素,包括帶學生欣賞流行歌曲、培養個人獨唱能力、導引大家參與合唱,還為學校組合唱團。

雖然只是科任老師,且任期僅1年,石依純關心孩子的程度不亞於導師,她注意到小三男生「小祥」左手天生萎縮,特別為他量身作曲,音樂限定在So、La、Si、 Do、Ra5個音符,讓小祥能以右手與所有合唱團員一起練習直笛,小祥家長為此特別找老師道謝。

石依純還發現喜歡唱歌的小五男生「阿忠」看不懂國字,得知阿忠似有學習障礙,剛學到的字幾分鐘後就會忘掉;石依純順勢導引他練習不同歌曲、甚至流行歌,讓阿忠嘗試聽音認字,也體驗到上課樂趣。

小祥說,石老師上課真的很好玩,他感覺好快樂;阿忠則說以前上課常覺得無聊,跟著老師唱歌卻很有意思。



◆ 荒地探索 造就 300 位小科學家

【蘇瑋璇/北縣報導】2010-06-22 中國時報

「多年來,雜木林帶給我們很多榮耀!」林口國中位於雜木林北側,該校自然科學社指導老師鍾兆晉,十餘年來帶領學生在林間探索、觀察,林子裡每一種動植物都能成為研究題材,讓林口國中躍升全國科展比賽的常勝軍,而這片林子也造就了三百多位小小科學家。

因喜穿橫條紋,被同學暱稱為「斑馬」的鍾兆晉,只要看他穿上野外背心、素色POLO衫,就知道他又要往雜木林間跑了。擁有昆蟲學博士學位的鍾兆晉,十一年前在校內成立「自然科學社」,僅一條馬路之隔的雜木林,就是現成的生物教室。

鍾兆晉常帶領學生在雜木林間進行烤土窯、繩索攀樹、捉迷藏、野外拾荒等體驗,除了指導解說外,還教育同學正確的生態觀念。例如,拔除鬼針草、大花咸豐草等傷害本土植物的外來種,撿拾枯木丟進樹叢,復育鉤盲蛇的棲地。

鍾兆晉笑說,每次科展學生都從雜木林間找題材,拜雜木林所賜,自然科學社成員曾奪得國際科展前三名,全國及北縣科展更是得獎無數,許多學生靠競賽成績加分,考上建中、北一女。

鍾兆晉說,雜木林對學生的改變很大,一位女同學尤詩維原本非常怕蟲,加入社團後不僅看到蟲不會再尖叫閃躲,經過「特訓」後,敢徒手抓鉤盲蛇,還為了研究鉤盲蛇的頭部構造,四處拜託牙醫生,幫忙用X光拍攝鉤盲蛇的頭骨,相當敬業。

鍾兆晉表示,自然科學社年年在科展比賽奪獎,「社內沒得過獎的同學很少!」而畢業的三百多名校友,不時返校協助指導學弟妹,透過電子郵件、即時通為學弟妹解惑,鍾兆晉笑說:「我們是個大家族,我像是個『千手觀音』,畢業校友就是我最好的左右手。」

※ 相關報導:

* 大豹溪6處 救生員戒護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5678041.shtml

夏天到了,北縣三峽鎮大豹溪過去頻傳溺斃憾事,縣府上月中旬啟動安全維護機制,消防局為避免戲水危險,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時至下午6時,在6處部分時段禁泳水域,都各派2名消防救生員在場戒護;周六、周日連同民間救生團體,在全部溪段共設置32處救生站。

fsj 提到...

工會法通過 老師還放寒暑假嗎?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10.06.23

「工會法」修正案三讀通過後,教師將可籌組工會,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今天表示,成為勞工的教師將適用勞動三法,卻同時擁有「教師法」的優渥保障和福利,如不盡速修法處理不適任教師等問題,將陷入很大的困難,進而損害學童受教權。

全國校長協會理事長張榮輝表示,未來教師的工作環境、權利義務獲得勞動三法的保障;但休假、敘薪、撫卹、退休等,獲得教師法等相關法令保障,享有一般勞動者沒有的寒暑假、優渥工資、彈性工時。因此最近引發家長種種疑問,「老師如果變成勞工,寒暑假該回學校備課了?!」、「勞工家長都在看,這年頭,勞工哪來的鐵飯碗?教師評鑑該上路吧!」

校長協會質疑,工會法通過後,教師的福利措施與工作管理是否應比照勞工制度與勞基法辦理?是否有寒暑假、工時多長、退休福利制度,是否都應該符合勞基法規定?

校長協會擔心,教師可能在工會法和教師法之間「擇法適用」,國家資源將因此被耗損,建議教育部及立法院該修正教師法。包括有關教師聘任程序、停聘、解聘、不續聘、待遇等相關規定,以及教師適用的「教師待遇條例」、「公立學校教職員敘薪辦法」、「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等,也不能再適用。

教育部表示,教師法相關配套修法已送到立法院,包括取消教評會成員教師需占二分之一條文,增加社會公正人士加入,可望解決處理不適任教師時「師師相護」的問題。教師申評會組織也會取消,未來教師申訴涉及行政處分部分,改走行政訴訟或訴願,非行政處分則循勞資爭議協商處理。

至於教師的待遇、福利、退休、工時等問題,教育部將另訂法規,不能以團體協約處理。



◆ 必修打工? 35%大學生工時比上課長

【台灣醒報╱記者葉芷娟/台北報導】2010/06/23

根據主計處公佈的收支調查,近十年來台灣平均每戶所得僅成長2.8%,但公立大學的學雜費卻上漲了25%。學生拼命打工以賺取零用錢與學費,有高達85% 的學生平均每週打工16.4小時,甚至有高達35%學生打工時數超過上課時數。

調查中指出,打工中大學生每月家裡提供的零用錢只有3381元,每天平均只有113元,連一份麥當勞大麥克套餐都買不起,但一個月的平均開銷就要5961 元,中間有將近2倍的落差。面對家裡零用錢不夠的窘境,多數學生選擇利用課餘時間打工。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認為,大家眼中的草莓族,其實是「早熟的草莓族」,他們靠打工賺生活費,也提早接受社會磨鍊。

調查中發現大學生找工讀工作最在意的是工作內容(54.7%),其次為時薪高低(53.1%),其中日前被台大校長李嗣涔感到惋惜的展場模特兒工作,則因平均每小時近五百元的時薪,站上十大高薪打工工作的榜首。

擁有電焊丙級證照大三的Show Girl 貝琪表示,展場模特兒的工作或許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常常必須在短短一、兩個小時內就必須熟記產品性能,再踩著八個多小時的高跟鞋工作,非常辛苦。因此她認為Show Girl是結合美麗與努力的工作。

20歲第一次打工的蕾蕾,選擇到藝人開的忍者餐廳打工,雖然扮演俏麗的女忍者工作很有趣,但蕾蕾也發現工作並不如想像中輕鬆,除了服務熱忱之外,她也曾因表演魔術「火紙」炒熱氣氛時,不小心將火紙燒到自己頭髮,但她還是耐住性子把表演處理好,也贏得了客人的讚許。

坦言有時打工與課業無法兼顧的蕾蕾,家中原本只希望女兒「把書唸好就好」,因此反對她打工,但有一次蕾蕾的媽媽去餐廳用餐看到女兒的表現後,也直說:「女兒長大了」,從此也不再反對。蕾蕾說:「在學校唸書與成為社會人士是有落差的,打工讓她培養責任感也改變了生活態度。」

面對暑假即將來臨,方光瑋也發現最重要的職場安全反而是學生最忽略的,他提醒學生在找工作時一定要謹守不購買、不繳費、不辦卡、不隨便簽約和證件不離身的「五不策略」,以確保自身安全。



◆ 考場開冷氣 減碳終是口號?

【聯合報╱呂彥達/教(嘉縣水上)】2010.06.23

我認同「節能減碳」需要教導,但可不可以別只是口號?

嬌生慣養的孩子即使氣溫不高,仍堅持要吹冷氣。筆者班上就曾有穿著長褲頂著厚重髮型的孩子,在室溫廿六度時堅持要開冷氣,只因為他剛跑著進教室身體很熱。身為老師當然要諄諄教誨,下場就是聯絡本上,家長質疑:孩子覺得「很熱」,繳了冷氣錢,為什麼不能吹?現今家長的心態很奇妙,大家都認同環保愛地球,卻捨不得孩子過得稍稍不舒服,帶便當卻不帶環保筷,讓孩子喝含糖飲料然後嫌校園開飲機太髒。

在氣溫不高時,最能讓家長心服不開冷氣的理由:一是健康原因,過敏體質的孩子吹冷氣容易感冒,若是流感期間,則更是全班集體大感染;二是基測時,考場不吹冷氣。

慣寶寶的家長其實是少數,但卻成了喊聲最大的代表。面對天氣很熱,考試沒冷氣的民怨,教育部沒有善盡教育與妥善規劃之責,反而是以開冷氣因應。也許接下來全台國中吹冷氣,也許這也是教育部的「德政」?

讓孩子過得舒服一點,沒有不好,只是缺少配套規劃,是否考慮到用電量的問題?是否考慮到日後學校吹冷氣的問題?是否考慮到過敏的孩子?除了開冷氣外,沒有其他方案?看著教室牆上的環保標語,我覺得好諷刺,環保只是口號,溫室裡的花朵們,也將是未來生態環境的兇手。



◆ 江蘇考生文言文寫作文 專家驚呆

中央社 2010-06-23

大陸江蘇1位考生以整篇流暢文言文完成大學聯考作文,裡面還有幾十個文獻專家都不認識的古字,專家坦承自己「驚呆」了。

揚子晚報日前1篇「今年有位古文奇才」報導引起讀者強烈關注。報導提及今年江蘇省大學聯考有1位考生以夾帶大量艱澀古字的文言文完成作文考試,文章用詞之艱深,文韻之精妙,不僅考倒閱卷老師,就連古文獻專家也大為折服。

報導引述負責作文閱卷的教授何永康說,這位考生「相當難得!前途無量!以他現在的文化修養完全可以被破格錄取!」

報導引述參與閱卷的古典文獻學專家吳新江說,他在看過這篇「奇文」後,簡直「驚呆」了,因為其中竟有四、五十個古字不認得,有些則是見過但沒用過,事後他還為此勤查資料,光是對字詞的註釋就足足寫了4頁。

揚子晚報這篇報導引起讀者高度興趣,紛紛要求查明這位「古文奇才」倒底是何方神聖,但是由於考卷仍處於彌封加密狀態,閱卷老師也不曉得這位考生真實姓名,為此,報社方面特別提供1支專線電話,呼籲這位天才考生趕緊出面聯繫、接受專訪,滿足讀者們的好奇心。

在中國大陸,以文言文完成大學聯考作文倒也不是第一次。2001年,南京13中理科考生蔣昕捷以1整篇文言文「赤兔之死」完成聯考作文應答,讓閱卷老師拍案叫絕,給了滿分;南京大學甚至表示,願意破格錄取蔣昕捷。

不過,報導引述吳新江說,「古文奇才」的作文寫得非常切題,他用獨特語言和特殊文字完美表達人與自然、人與天地的和諧這個主題。而且,這位考生的文風不屬於唐宋散文,而是古老的文言,有賦體及駢文特徵,善於描寫,文采恰到好處,特點是拙、實、沉,「我印象中,這種文風和漢代楊雄以及近現代的章太炎、魯迅比較接近。」

報導又引述何永康說,如果招生政策允許,這位「古文奇才」的程度甚至可以直接攻讀研究所。

但是,並非用古文應答就能獲取高分。2009年,四川1位大學考生以甲骨文夾帶金文及小篆的特殊體例完成聯考作文,結果只拿到6分的低分。閱卷小組解釋說,這篇作文偏離主題,本應不予計分,但是請教語文專家後還是給分,「因為專家說,用甲骨文寫兩、三百字的作文至少要一、兩個月,很不容易。」

fsj 提到...

常和父親說話 兒童較快樂

台灣立報/魏世昌 2010/06/28

【編譯魏世昌綜合外電報導】如何培養快樂的孩子?英國研究發現,經常與父親說話的兒童「快樂指數」較高,常與父親「認真對話」的年輕人給自己的快樂指數打了87分;而幾乎從未與父親深談的人則打了79分。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年輕人與父親的「快樂指數」由英國家庭事務委員會進行分析,共有1,200名年齡介於11至15歲的英國青年為受測對象。英國兒童協會對外發布研究成果,發現近一半的年輕人,約46%,幾乎未與父親談及人生的重要話題;28%很少與母親談論類似的嚴肅話題。僅13%表示「經常」向父親透露內心話。

這項研究由英國兒童協會委任約克大學執行調查,發現年輕人隨著年紀漸長,越少開口與父親討論人生的重要議題。數據顯示,11歲的兒童中,42%一週內至少與父親進行一次深層對話;而到了15歲則降至16%。

分析結果暗示了自2002至03與2007至08年間以來,年輕人與父親「談心」的次數幾乎未有任何變化,僅 30%的年輕人每週會與父親談及重要的話題。

兒童協會表示,這項學術研究背後具極重要的意義。資料顯示,兒童未來的人生福祉,深受青少年時期和父母親的關係影響。該協會執行長鮑勃.瑞特麥耶說:「研究明確顯示,兒童的快樂程度與他們跟父親說話的次數緊密相關。不過,實際狀況卻是,兒童與父親的感情越來越疏遠、居住地也相距遙遠。」

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兒童協會計劃今年秋天發行「父親評論」(Fatherhood Review)專刊探討此一問題,將召集兒童、學者專家與民眾提供想法,共同構思解決之道。然而,最實際的方式是從今天開始,找時間陪家人說說話。



◆ 電腦使用不當 孩子成績直降

台灣立報/魏世昌 2010/06/28

【編譯魏世昌綜合外電報導】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學習更多元,購買個人電腦、電視、DVD影音播放器,為孩子打造多媒體環境。不過,家長可能要當心了,根據美國杜克大學最新研究發現,這些影音設備會造成兒童嚴重分心,破壞學童的學習專注力。

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學童每天使用電腦好幾個小時,多數時間都花在社交網站與電玩遊戲上。研究結果指出,普及家用電腦的計劃,擴大了優勢與弱勢學生分數差距的鴻溝。

英國有高達9成中學生利用電腦完成家庭作業,就在今年初,工黨允諾採購27萬台筆電,發送給弱勢家庭的學生。最新研究卻發現,貧困家庭的學童擁有電腦後,數學與閱讀考試成績開始變得「一塌糊塗」。

研究案的作者之一雅克.維克得(Jacob Vigdor)說:「成年人或許認為電腦科技是有生產力的工具,但一般兒童並不這麼想。」

這份研究比較了2000年至2005年間,將兒童的電腦使用習慣與考試成績進行對照比較。這段期間正好是寬頻網路迅速擴張的時期,到了2005年,寬頻網路幾乎成為每個領域的研究顯學,在美國吸引了15 萬名學童的高度興趣。

研究員比較了相同兒童使用電腦前後的閱讀與數學分數,發現電腦對數學與閱讀測驗分數有著「顯著和持續的負面影響」。

這項調查於2005年停止,正是社群網站Facebook崛起之前。學者指出,這將進一步影響兒童成績表現。

維克得說:「我們在2005年中斷了調查,研究中未涉入Facebook或Twitter的世代。當時科技簡單多了,此後線上的即時通訊軟體更加普及,一個接著一個,讓人眼花撩亂。」

另一名共同作者海倫.拉德(Helen Ladd)表示,多數中學生將電腦當作社交和遊戲工具。

研究員下了結論,唯有家長從旁監控,電腦才能發揮最有效益的運用,但是,在經濟相對弱勢的家庭中,家長不大可能檢查孩子的電腦使用行為,提供教育方針。

英國克蘭菲爾德管理學院教授表示,網路與手機會逐漸損害學童獨立學習的能力,也會導致語言辭彙的貧乏,後續影響值得重視。



◆ 大陸教育新法 讓多數老師不合格

中央社 2010.06.28

中國大陸中小學老師在一項全新的辦法公布後將有新作風,屆時要改變目前偏重書本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並強調「授人以漁」觀念。按照這個標準,大多數的老師都不合格!

中國教育部目前正在擬定「教師教育標準」,主要對象是中小學教師,最快預計年底公布。中國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日前在出席師範生免費教育與教師教育創新座談會時證實這一消息。

新標準起草人、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鐘啟泉向雲南資訊報表示,按照新標準,現在多數老師不合格。

他說,新標準代表著中國師範教育體系要大改革,未來將著重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教師工作的重心必須從「教會知識」轉向「教學生會學知識」,也就是「老子」中所謂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

新標準要求老師不單單是「教書匠」,還要尊重孩子的學習權,與學生平等對話,杜絕老師「目中無人」的教育方式。  

據了解,大陸師範生的教師教育,與社會實際發展至少落後50年,現在使用的仍是中共建政初期的教育理論,儘管有過一些改革,但仍是偏重書本知識,接受式學習死記硬背,強調老師在課堂上的威權,是封閉式的教學方式。

不過鐘啟泉認為,大多數老師都不合格不代表會遭到淘汰,「而是說大多數的老師需要進一步的學習,事實上所有的老師都應該是終身學習者。」

※ 相關報導:

* 冒險穿越窮山惡水 災區老師留不住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n/28/today-life3.htm

謝忠保說,在山區服務的老師,大部份是初任教師,剛上山時,還可以忍受「好山好水好無聊」,但歷經去年八八風災的痛苦經驗,這句口頭禪變成「窮山惡水好可怕」,教書還得面臨生命危險,老師有下山之心,讓人真的不忍苛責。



◆ 具特殊才能 自學生進不了大學

【林志成/台北報導】2010-06-28 中國時報

現在大學錄取率幾乎百分百,但有人即使具備特殊天分,卻仍進不了大學。在家自學的陳同學今年參加大學學測,英文考滿級分,她另外還彈了一手好鋼琴,但因在高中同等學力鑑定考試中數學科未過關,她被國內大學拒於門外。

陳同學從小四起開始在家自學,英語能力呱呱叫、還自學俄語,聽過的曲子不看譜也能用鋼琴彈出來,她在語言及音樂的表現相當出色。但談到數學,她很頭痛。

陳同學今年大學學測考四十五級分,其中英文考滿級分十五級分、數學卻只考二級分。陳同學參加大學申請入學,通過實踐大學國貿系及文化大學俄語系第一階段篩選,並進入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

但在參加這兩系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前,高中同等學力考試成績出爐,陳同學數學科未過關,未取得相當於高中畢業學歷,即使大學要錄取她也無法就讀。

陳同學的媽媽說,她女兒過去三年在語言及音樂方面投入很多心力,在一般學科花的時間較少。她女兒今年確定進不了大學,現在有幾個工作在做,包括幫傳播公司翻譯國外英語影集、擔任國中生英語家教及到基金會工作等。

台大土木系助理教授康仕仲之前在教會開《聖經》英語班,就請陳同學擔任助教。康仕仲說,陳同學的英語能力非常好,她說英語像美國人、英國人那般流利標準。陳同學現還幫他將英文版《聖經》內容整理成教材,並放到網站上。康仕仲說,在現行制度下,只有一、兩個領域很強、但其他學科不好的自學生,似乎進不了大學。他建議教育部可以思考,自學生參加同等學力考試後,給他們成績,但大學要不要錄取這些人,由大學自行決定。

但文化大學教務長林棟雍表示,現在要從大學畢業需修過一二八學分,其中約七十學分是專業科目,其他則是通識科目。自學生沒有取得相當高中畢業程度,即使勉強進到大學,有些科目也無法應付,最後難以畢業取得學位。

※ 相關報導:

* 自學生將可和高中合作 取得文憑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5784x112010062800085,00.html

教育部表示,將在年底前修改完成《高級中等學校教育實驗辦法》,讓自學生可以跟高中合作,自學完成高中學業,進一步取得讀大學資格。

fsj 提到...

台灣國中生公民認知 世界第4

中央社 2010.06.29

一項針對全球38國評比的國際公民素養調查,台灣國中生「公民認知」排名第4,顯示認知表現好,與強調智育有關。但國中生對政府、政黨、媒體等組織的信任度低於國際平均值。

這項國際公民素養大型調查計畫,由國際教育成就評量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Evaluation of Education Achievement,IEA)主導,台灣首度參與,由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劉美慧等人所組成的團隊進行調查。

結果顯示,台灣學生在公民認知測驗上的整體平均得分為559分,高於國際平均值(500分),在參與的38個國家中,排名第4,僅次於芬蘭、丹麥與韓國。

何謂「公民認知」?劉美慧舉例,例如有一個題目是:志宏買了一雙新的學生鞋,後來志宏發現他的新鞋子是由雇用童工的工廠所生產,而且這些童工的薪資非常低。志宏說他再也不會穿他那雙新鞋子。

為什麼志宏會拒穿他的新鞋子?答案是「他不想表示支持生產這雙鞋子的工廠。」

劉美慧表示,公民認知是屬於「知識」、「理解」的部分,記憶性題目偏低,主要是全球公民概念,非傳統的公民教育,如幾歲可以投票的問題。

她說,台灣學生在公民認知的表現很好,但在公民情意上,也就是「態度」、「價值」上表現較不好。

在公民情意表現上,台灣學生對性別平權的支持度排名世界第 1,但對政府、政黨、媒體的信任度顯著低於國際平均值。

在行為表現上,台灣學生參與校內活動頻率最高的是班會討論,但參與校外人權活動的比例顯著低於國際表現,從未自行參與校外公民活動比例,也高於國際表現。

教育部次長林聰明指出,學生智能表現不錯,這與過去教育強調智育有關係,但情意和行為的表現要再加強。

劉美慧舉多明尼加為例,他們會透過NGO(非政府組織)來促進公民教育活動,台灣也可以參考,NGO可以多辦一些活動。

此外,參與調查的教師認為,公民教育最需要改善的項目是增加教學時數。調查團隊建議,政府相關單位應規劃讓家長共同參與的公民活動,建置社區、學校與學生間的交流平台,讓家庭、學校和社區緊密結合,從生活中培養學生實際參與現代社會的公民素養。

這項調查對象是國內8年級學生(即國中2年級學生),共150校,5167位學生;8年級教師,150校,約2367人,及150位校長。



◆ 上學太好玩 瑞原國小沒暑假

【聯合報╱記者楊德宜/楊梅報導】2010.06.29

上學太好玩,學童主動要求不要放暑假。楊梅鎮瑞原國小,今年暑假逾六成學童每天都要上學,校長馮立縈說,學校暑假緊湊安排育樂營、課業史懷哲計畫等系列活動,78名在校生,有48人自願上學,「我們是沒有暑假的學校」。

馮立縈說,扣除畢業生後,高達六成在校生出自弱勢家庭,每個班級只有12人至20人,師生感情很好,「沒有人會怕老師或怕我」,且時常有陶笛、扯鈴等活動,學生都喜歡上學,日前舉辦畢業典禮,五、六年級哭成一團,第二天很多畢業生又跑回來,因為學校像家。

馮立縈說,7月5日起有陶笛、手工、閱讀、客語育樂營,緊接著就是新竹教育大學志工學生的史懷哲計畫,陪學童課輔,全校老師也投入,小學校的好處,上學一定很好玩,沒有人怕上學。

四年級學生陳茂松說,不放暑假不會可惜,在家好無聊,還要幫忙種田,來學校可以玩。三年級學生陳正元說,他最喜歡上學,學校辦很多活動,都很有趣,如果放假他必須看家,幫忙顧弟弟。

四年級女學生陳瀚璇說,最期待史懷哲計畫,「會有大哥哥、大姊姊陪我們玩、寫作業,之前聽說很好玩」,很期待快點放暑假,因為有很多育樂營,「都會唱唱跳跳,感覺很興奮就對了」。



◆ 北大交換生:台灣學生好自由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2010.06.29

「在北京大學,晚上11點熄燈睡覺,作息規律,台灣還可以看世足賽。」10位在新竹交通大學的北京大學交換生都說,「台灣學生好自由」。

這10名北大交換生,5人來自全中國最頂尖的「元培學院」,他們即將離台,他們說,來台灣這段期間突破對台灣學生刻板印象。交大學生也覺得,北大學生「讓我們看見競爭力」!

在應化系學習的危蘇昊說,中國人多、競爭激烈,多數人進大學最重要的事是「衝高GPA」、考GRE、托福、出國留學,念書最重要,交大學生不會光念書,普遍都有自己的興趣或專長。他系上一位組樂團的同學,為了練團,更認真讀書,「台灣學生很不一樣」。

管理學院楊陽及臧君怡也看到交大生具備的人文素養,「北大比較缺乏整體、常規性的藝術展出」,交大藝文空間會讓他們想念。

大陸人口多,北大課堂動輒200、300人,得早起搶位置,下課問教授問題要排隊,交大最多60、70人,老師、行政人員和校長,跟學生零距離,讓他們在異鄉備感親切。

台灣學生的自由,讓北大生印象深刻,他們說,北大晚上11點熄燈就寢,洗澡也有固定時間,作息規律,在交大,可以隨考試、報告,或世足賽自己調作息,很不一樣。

北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劉愷,興趣廣泛,在交大選修40多學分,與劉愷同上「口語簡報」的交大電控所陳逸瑋,對陸生優越英文能力及主動學習非常訝異;科管所曾勻薇更直言,從北大生上課發問、答題的邏輯、脈絡、反應,可以看出他們認真備課與基本訓練,「這是台灣學生要加油的」。



◆ 陶藝造奇蹟 潮寮國中學生回流

【張立勳/高縣報導】2010-06-29 中國時報

曾受臭氣事件影響聲名大噪的潮寮國中,全校兩百多位學生個個會捏陶、拉坯,最近學生做的陶杯更受到餐廳老闆青睞躍上餐桌,捨棄大師級作品不用,雖然品質參差不齊,卻賦予餐廳一段杯子的故事,深受顧客喜愛,令學生大為振奮。

潮寮國中地處偏鄉,家長們以務農為主,學生外流情況嚴重,校方六年前無意間在儲藏室發現棄置拉坯機,找來陶藝老師幫學生上課,意外發展出陶藝課程,讓原本不屬於這裡的陶藝深耕,在地學生也開始回流。

走進潮寮國中校園,俯拾皆可見學生陶藝集體創作,升旗台上的向日葵花海、大地錦鯉棋盤、彩蝶群飛及藝術圍牆,一點一滴不僅為校園增添藝術氣息,也留下學生創作足跡。

最近,校長郭虹珠因緣際會認識高雄市東風新意蔬食餐廳老闆王裕彥,知道餐廳長久以來採用陶藝大師李懷錦柴窯燒出來的水杯,她向老闆建議改用學生作品,一句話「說不定會造就一位陶藝大師」,打動王裕彥心。

「水杯大小為什麼會不一樣?」這是客人到餐廳最常提出問題,王裕彥說,畢竟還是學生技術不純熟,做出來水杯大小厚薄不一引起客人好奇,不過,因為如此賦予餐廳杯子故事,客人瞭解來龍去脈,倒覺得學生青澀作品充滿純真。

王裕彥說,客人看到喜歡的水杯,他就當贈品送人,水杯使用不慎也會破損,所以需求量很大,店裡至少要維持一百個水杯,每個月校方會持續送來水杯,他以贊助學校陶藝課程經費方式買下。

「看見自己親手拉出來陶杯,在餐廳裡被使用,對陶藝更有興趣。」三年級江柏廷說,學會拉坯有一技之長,雖然未來不一定成為陶藝家,當作興趣也不賴,作品能在市面流通,對學生創作動力來說是很大的鼓勵。

fsj 提到...

單親媽多養一個兒 救回親生兒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5695248.shtml

【聯合報╱記者呂開瑞、楊德宜/桃園縣報導】2010.06.30

桃園縣四十四歲單親媽媽趙雅齡原只有一個兒子「小智」,本月初她取得兒子同班同學「堯堯」的監護權,讓無父無母的堯堯從此有了「媽媽」,更有勇氣追求升大學的夢想,趙雅齡也「救」回親生兒子「小智」。

桃園法院審理期間,趙雅齡和堯堯沒有親屬關係,不具備爭法定監護權資格,她向法官力爭,「這個孩子我都願意救了,你不能伸援手嗎?」趙雅齡樂意用母愛照顧十七歲的堯堯,往人生目標邁進。

堯堯也向法官說,原本不相信同學媽媽願意照顧他,「天下那有那麼好的事?」他在同學家住了幾個月,「才相信是真的,願意當她兒子」。法官被他們的真誠感動,裁准監護權。

「我不懂法律,只知道沒有監護權,堯堯就不能辦助學貸款」,趙雅齡說,堯堯沒有監護人,不僅學費沒補助,連助學貸款也不能辦,為了讓他繼續升學,爭取監護權當堯堯的媽媽。

堯堯從小由祖母扶養,國小時祖母過世,他獨自住空屋,親戚只付水電費,連家具、棉被也沒給,只能洗冷水澡,國中讀免費住宿的楊梅國中秀才分校,周六日回空屋,挨餓到周一上學才有營養午餐吃。

趙雅齡說,和兒子小智有距離,自從堯堯加入,母子關係意外解凍。小智升高二暑假說要讓同學住家裡,她以為交到壞朋友,「他發誓讓同學住進來,他不再遲到」。她得知永平工商導師王虹月幫堯堯繳三年學費,「這孩子應該值得幫」。

王虹月說,堯堯高一下註冊繳不出學費,要休學,她幫忙付清兩萬元學費,在餐廳打工的堯堯知道導師幫忙,要求餐廳讓他超時工作,目的是每月還五千元。

王虹月說,堯堯曾在聯絡簿寫很感謝趙雅齡,「生母不照顧我,不是親生的媽媽,卻為我做這麼多」。「多養一個兒子,救了我親生兒子」,趙雅齡說,小智原本一堆學分當掉,看到堯堯打工求學,高三一口氣全補修完,還考上餐飲國際認證。

「以前不敢想自己會怎樣」,堯堯說,現在可以有夢想「我要繼續升學!」



◆ 小孩睡得飽 有益學習

文/柯俊銘 2010.06.30 自由時報

您家的小朋友都幾點上床呢?有固定的就寢時間嗎?日前一份發表在美國聯合專業睡眠學會(APSS)第24屆年會的報告指出,幼童若能每晚按時睡覺,將可增進往後的學習表現,提供家長參考。

這項研究是由美國史丹佛國際研究中心(SRI)的兒童發展專家Erika Gaylor博士所主持,其領導的團隊針對將近8000名孩童進行長期的追蹤調查,目的在於探討規律的睡眠對於當事人往後認知相關能力的發展有無影響。

過程中,研究人員分別在個案9個月大與4歲上幼稚園時,打電話拜訪他們的父母,問題包括:「您的寶貝晚上都何時就寢?」、「您有規定孩子的上床時間嗎?」、「您的孩子通常都睡到幾點才起床?」等。另外,所有個案在4歲時,也被安排接受一系列的心理測驗,藉以了解其當下的智能成長狀況。

在控制可能的干擾變項後,結果發現,每晚睡眠時間少於11個小時的孩童,整體測驗成績普遍落後。值得注意的是,每天按時睡覺的孩子,在語言的理解、表達、讀寫及算術概念的表現上,都比沒有固定就寢時間的孩子還要來得優異。

探究原由,研究者表示,睡眠和大腦功能有密切的關聯,每天睡眠充分時,腦部處理與儲存外界傳入的訊息會更有效率,新刺激引發的神經連結也會較為穩固。當孩子有規律的睡眠時間,相對也能確保睡眠時數的充足,有助於心智發展。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的建議,學齡前的孩子每晚至少要睡足11個小時。去年8月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睡眠醫學」的一篇文獻則警告,孩子儘量要在晚上9點以前就寢,若往後延遲,不僅要花較多時間才能入睡,總睡眠時數往往也會較短。

有鑑於此,想要孩子頭好壯壯嗎?除了注意平時的飲食與運動外,睡眠是否足夠?也不容忽視。

若可以的話,家長最好每天早點且在固定時間哄孩子上床,透過儀式化的活動,例如播放輕音樂、一起做柔軟操、陪孩子閱讀繪本或講故事給他們聽等方式,幫助寶貝們做好睡覺的準備,使孩子躺平後,能順利進入夢鄉。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 隔代教養「沒話說」 幼兒語言發展緩

自由時報 2010/06/30

〔記者潘杏惠/北縣報導〕3歲8個月大的「強強」從小由祖父母照顧,想喝水、拿玩具,只要小手一指,祖父母馬上雙手奉上,語言刺激太少,孩子講不出幾句話,竟出現重度語言發展遲緩。

署立雙和醫院小兒科主任郭雲鼎指出,強強只能說24個生活圖卡中的「車車」,僅有1歲半的語言能力,智力、器官都沒問題,重度語言發展遲緩顯然是語言刺激不足。

語言互動不足 幼兒難學習

郭雲鼎說,現代父母太忙碌,回到家常常是一片靜默,孩子只耽溺在玩具的世界,家長也很溺愛,往往小孩在語言發展的階段刺激不足,容易出現發展遲緩。很多父母誤以為播放教學錄影帶、兒歌CD可以代替父母教育,但真人互動時的「輪替」,例如眼神交流、你問我答,皆無法被取代。電視與CD只有單向傳遞,建議父母一定要與孩子做真實的互動教育,例如睡前的親子共讀。

6歲前是黃金療育時期

郭雲鼎說,全台至少10萬名發展遲緩兒,且據臨床經驗,語言發展遲緩占6成2以上,6歲前是黃金療育時期。

家中孩子有發展疑慮,可撥(02)2249-0088轉2959詢問,評估費用已納入健保給付。



◆ 平均41分 中學生避孕常識…死當

自由時報 2010.06.30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根據調查,台灣十三至十九歲的國中生及高中生避孕常識不及格,平均只有四十一分。驚人的是,三%的高中女生曾經懷孕,其中超過七成選擇墮胎,近三成選擇生下小孩。

3%高中女曾懷孕其中逾7成墮胎

台灣幸福教育協會昨公布「二○○九年台灣青少年性教育大調查」,訪問全台六百六十四位國中生、六百六十九位高中學生。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中學生有交過男女朋友(高中生四十%、國中生二十五%),七%發生過性行為。

有半數學生不知如何計算月經週期

可怕的是,三%的高中女生曾經懷孕,其中七十一%選擇墮胎;另外,還有二十%青少年面對未來選擇避孕方法時回答「不知道」或「不用避孕」。比較誇張的是,有半數學生不知如何計算月經週期,亦有十三%認為射精前再戴上保險套即可。

台灣幸福教育協會常務理事陳保仁醫生說明,女性生理週期第一天是從月經來潮的第一天開始計算,長期服用事後避孕藥容易導致亂經。同時,保險套的正確使用時機是男性陰莖勃起、尚未進入女性陰道前就要戴上。

陳保仁提醒,八十二%學生對安全期計算有誤解,然而,計算安全期卻是青少年考慮使用第三多的避孕方式(僅次於保險套、口服避孕藥),如果在錯誤認知的情況下去計算安全期,無法達到避孕效果。

台北縣永平高中校長李玲惠認為,青少年很可憐,生理一直提前發育,女生初次月經的年齡從十幾年前的國二降為目前差不多小五,但心智發展卻趕不上,父母和家長應該多關心輔導,不宜只是一味地以道德教育叫他們不要亂來。

為解決青少年避孕常識不足的問題,台灣幸福教育協會研發創新教材提供學校教學,今年八月份將於台北、高雄舉辦兩場大型的教師培訓課程,全程免費,相關訊息請洽:(○二)八七七三○八○七,或上網:www.happyedu.org.tw。

fsj 提到...

解開百年難題 俄數學奇才拒領百萬獎金

【世界日報╱美聯社紐約1日電】2010.07.02

麻州劍橋克萊數學學會(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1日宣布,今年稍早(三個月前)解開百年來數學難題「龐卡瑞猜想」(Poincare conjecture)的43歲俄羅斯數學奇才佩雷爾曼(Grigory Perelman),決定拒領該學會頒給他的100萬美元「千禧獎」(Millennium Prize)。佩雷爾曼告訴俄國媒體,頒獎給他「不公平」。

「龐卡瑞猜想」是20世紀初著名法國數學家龐卡瑞(Henri Poincare)1904年留下的難題,這個數學難題處理四度以上空間的形體。

今年3月,佩雷爾曼解開這道難題,克萊數學學會決定頒獎給他。但學會會長卡森(Jim Carlson)1日告訴媒體,佩雷爾曼上周打電話告知決定拒絕領獎,未說明原因。他說,此事不足為奇,因為他過去也曾拒領大獎。

俄羅斯國際傳真社(Interfax)引用佩雷爾曼的話說,他認為頒獎給他「不公平」,因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數學家漢彌頓(Richard Hamilton)對證明這道難題同樣有貢獻。佩雷爾曼是利用漢彌頓研發的技巧解開此一難題。

這位性格有點古怪的數學奇才告訴國際傳真社:「簡而言之,主要原因是,我跟有組織的數學圈看法不同。我不喜歡他們的決定,我認為他們不公平。」

早先的報導說,住在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市郊的佩雷爾曼家徒四壁,到處是蟑螂,自稱對名利沒興趣,並告訴媒體:「我想要的東西都已得到了。」



◆ 學童看電視打電動 假日近5小時

中央社 2010.07.02

暑假到了,學生卻多半從事打電動等靜態休閒活動。衛生署調查發現,國小學童假日看電視及打電動的時間,平均為4 小時42分鐘,為平日的2倍。

暑假期間學生不用上學,功課壓力減輕,但多數學童卻花在看電視、打電動等活動上。衛生署國健局企劃小組組長陳延芳受訪表示,根據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針對2萬多名6到12歲國小學童面訪發現,國小學童平日看電視及打電動的時間平均為2小時6分鐘,假日約為平日的2倍,平均為4小時42分鐘。

另外,根據2008年「國中生健康行為調查」,針對4700名國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有2 成的國中生在過去7天內每天連續看電視、打電動超過2小時。

而在吃油炸食品狀況方面,陳延芳說,約有5成6的國小學童每天食物中有一半以上為油煎、油炒或油炸;國中生在過去30天內,1週內有1天以上吃油炸食品情形約為8成5。

喝含糖飲料方面,有7成4的國小學童在調查日前1天喝了含糖飲料;約9成3的國中生在過去30天內,1週內至少有1天喝含糖飲料。

陳延芳說,台灣的兒童及青少年,每4人就有1人為過重或肥胖,長大後很容易變成肥胖成人,再加上運動少,未來慢性疾病罹患的風險也會增加。

陳延芳說,學童假日,尤其是漫長的暑假,一定要每天安排運動,飲食方面也要均衡,避免喝太多含糖飲料,讓體重維持在健康狀態。



◆ 學校教育 夢魘一場

【蔡璧煌】2010-07-02 中國時報

這幾天天氣悶熱,許多莘莘學子揮汗參加指考,許多家長也頂著酷暑陪考。如此景象每年上演,但我們的教育內涵是不是趕得上時代,卻是到了該檢討省思的時候了。

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正處在典範轉移、價值重整的年代。政治上,兩次政黨輪替,「主權台灣」已成共識,庶民聲音蔚成主流,截然的藍綠之分已被效率、清廉的指標所稀釋;經濟上,「海島台灣」對「大陸中國」既依賴又設防,既充滿期待又探足不前,在資本主義世界分工體系之下,兩岸關係也深深影響人力布局;社會文化上,工作與生活界線逐漸模糊,強勢弱勢重新詮釋,公平與正義雖仍備受尊重卻似乎走向相對定義。而一向反應慢半拍的教育,則正在這波浪濤中摸索掙扎。

教育的決策出現太多政治的影子,講求教育中立或學生優先的黃金年代早就不再。立法院可以為陸生來台或學歷認證大打出手,波蘭學醫風波已經不僅是專業考量或學制差異,更多的是利益分配。五年五百億的大學頂尖計畫,可以在財政大餅擠壓下明年就開始減半。中小學的教學改革,也可以在十二年國教的美麗口號聲中把大量經費挹注在補助私校與公校的學費差額、技職學校建教合作及實用技能學程全面免學費、國小課後照顧及離島與原住民幼兒免學費就學等速食政策之上。

二十世紀國外教育社會學者眼中的「文憑病」(The Diploma Disease)目前正在台灣發生。當政府各部門卯足全力搶救失業的同時,勞委會的另一項統計卻發現:年初至今,電子、電機、工業工程等某些高科技產業的徵才媒合率僅有二○至四○%。換言之,目前台灣有近六十萬人找不到工作,卻也有很多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才,教育與就業之間正明顯供需失衡。教育政策決定者做夢也想不到,當年大量擴充高等教育以求製造文憑,而放棄由專科技職教育培養實用人才的堅持,眼前的台灣社會正嘗惡果。

而考試的框架正持續僵化學子們的思考。標準化測驗大行其道,標準答案是唯一的衡量指標。我們能否想像:國中基測五科二百五十題,想進第一志願學校的學生最多僅能錯三題!這樣緊張兮兮的考試,考出來的究竟是學習能力還是錙銖必較?這樣磨練出來的機械式反應到底為我們的未來二十年預示了什麼世代?

此外,教育也成了助長社會不公平的幫凶。富裕家庭的孩子請家教進補習班,遷好學區讀私校,連甄試入學資料也有專家代勞;課程及考試內容充滿中上階級的意識形態,上了公立大學不僅資源豐富而且學費低廉;貧寒的孩子連營養午餐都吃不起,進學雜費昂貴的私立大學,還要忍受標籤化的二度傷害。

傳統師範教育薰陶培養而以終身從事教育為職志的老師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修了速成教育學分強調學科專長的教書匠。於是,日常教學出現班級經營的失控,莊重授證的畢業典禮不再是學校生活最後的回憶與叮嚀,而是媚俗搞笑、迎合觀眾口味的電視節目的翻版。台大校長對教育成果與就業方向不成比例的慨嘆成了空谷足音。

眼前的台灣正是需要重新選擇價值取向的年代。政治考量是否應該釋放給教育專業一些空間?技職教育是否應該在經濟的務實衝擊中重新定位?家庭教育與親職社會教育是否應該在傳統學術偏見的扭轉後分配到足夠的教育資源?而教育決策者更需要遠見,需要如哲學家般的洞見,千萬不要讓「拒絕學校教育」(Deschooling Society)的社會悲觀論調成為台灣在二十一世紀的夢魘。

(作者為考試委員)

fsj 提到...

考試不考的 才能救環境

【聯合報╱周漢強/教(中縣清水)】2010.07.03

考季開始了,這些考試將為社會篩選未來的人才,但真正能夠拯救現今地球各種環境劫難的觀念,卻不曾出現在考試內容。

前幾天,一車處理費用不過二萬元的廢油,被任意排放到珍貴的濕地生態環境,造成環境浩劫。在眾人義憤填膺,誓言抓出真凶的同時,我們不能以為「重罰」就能解決問題,必須以深植人心的教育力量,才能讓人打心裡愛惜這片土地與海洋,一起挺身捍衛環境。

只不過在台灣,「抓到凶手」與「重罰」才是大家心目中解決問題的不二法門。但是再嚴密的法律,也抵擋不了鑽漏洞跟知法犯法的人。於是環境汙染的事件才會再三上演。油輪擱淺漏油、毒氣外洩、趁著雨天排放廢水,甚至是政府與民間的「合作」開發案比比皆是。

目前環境教育在眾多升學科目之中,大多屬於聊備一格的「政策性宣示」。例如「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種口號,喊多了,不要說沒有感動,甚至還會讓人反感。大家都希望多賺點錢,卻沒有人知道我們犧牲了哪些重要的環境。從核四、六輕、中科到八輕,經濟開發的目標都喊得震天價響,但是對於環境影響的程度,卻總是只有幾個「顧人怨」的環保團體在虛弱地發聲。

要根本解決環境破壞問題,就要從環境教育著手,讓大眾對環境有更多的感動,才會有發自內心想要「保護地球」的行動。沒有「分數」當誘因的環境教育,更需要老師費心來感動孩子。一顆愛地球的心,才是保護地球最重要的防線。



◆ 北縣英語活化課程 教部放行

中央社 2010.07.03

台北縣推行全面英語活化課程,是否違背課綱引發爭議。教育部今天表示,由於修正後的台北縣活化課程方案,符合要件,因此同意;台北縣政府表示,絕不刁難不參加的學生。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表示,修正後的計畫符合內容尊重課綱規劃、自願參與機制、保障受教權益及完備共識程序4項要件,因此同意北縣推行活化課程。

台北縣教育局長劉和然表示,基於照顧偏鄉弱勢及都會中相對弱勢的學生,因此推行活化課程。9月時會讓學生有2至3星期的體驗時間,若不喜歡,可以申請不參加。課程是每星期3小時,由各校自行安排日期。

劉和然說,3小時課程中,2堂是「國際文化學習課」,教學內容為繪本、劇場、歌曲教唱、錄影帶、玩遊戲等,讓學生在歡樂中學習;另1堂為「精進閱讀」,中英文都可以。

至於外界所擔心的師資問題,劉和然說,政府提供現職教師進修、出國參訪機會,也招聘剛留學回國的優秀師資。

劉和然表示,會確實執行自願參與機制,家長申請不參加,會「簡政便民」,對不參加者,也不刁難、不遷怒、不記列缺席或不在活化課程中教必備知識,保障所有學生受教權。



◆ 不排富免費營養午餐 教部喊停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2010.07.03

教育部次長吳財順昨天宣布,原定今年九月補助各縣市開辦不排富的營養午餐免費政策要先暫停。原來要補助各縣市的錢還是會給,但可用於「擴大」補助營養午餐或其他國民教育事項。

教育部是在監察院接二連三的糾正、調查後,昨天召集各縣市教育局處首長研商後宣布政策喊停。

目前新竹縣市、苗栗縣、彰化縣、台南縣、台東縣、金門縣、連江縣等八縣市國中小學營養午餐免費。預計九月開始免費的有基隆市、花蓮縣、台南市,只辦國小免費的是高雄縣、市。

吳財順表示,各縣市還是可以用自己的一般預算辦理營養午餐免費,但不能用教育部的特別預算來辦不排富的全面免費。

教育部原補助營養午費的經濟弱勢學生,包括低收入、中低收入戶、家庭突遭變故及導師認定四類,約占全國中小學生的一成、廿六萬人;吳財順強調,教育部未來也會繼續補助弱勢生午餐。

縣市可否用教育部特別預算,把目前「濟貧」擴大為「排富」、只排除最富的一至二成學生?吳財順說「可以」,但他要提醒,特別預算只提供今年九至十二月,明年一月就沒了,縣市政府要考量明年的政策延續性。

監察院今年二月十一日糾正教育部,吳財順說,二月時只是「附帶糾正」,但三月二十四日則是另案調查,六月十一日約談教育部官員,「很少有一個政策還沒實施,就被糾正的。」

全國家長協會理事長謝國清肯定教育部政策轉彎,但「應該早點轉。」因營養午餐全免是前任行政院長劉兆玄的政策,他認為監察院最應糾正的不是教育部,而是行政院及劉兆玄。

教改協會常務理事丁志仁則說營養午餐全面免費政策「停得好」,縣市應把特別預算用在學校照明、飲水、電腦設備改善。

全家盟、全教會及教改團體一年前曾求見劉兆玄,要求不要辦不排富的營養午費免費政策,以免排擠其他教育經費,但劉未採納,「這政策一年前就該喊停了。」謝國清說。



◆ 中研院新變革 院士擬增工程科學組

自由時報 2010.07.03

〔記者彭國偉、湯佳玲/台北報導〕中研院院士分組將有新變革!數理組院士醞釀一分為二,增設「工程科學組」。

中研院選舉院士已廿七屆,以往只設立數理科學組、生命科學組及人文社會科學組三組,據指出,前中研院長李遠哲和國科會主委李羅權、劉炯朗和朱國瑞等院士都已連署提案,建議增設「工程科學組」,此案排定下週院士會議中討論。

中研院院士張俊彥指出,過去傑出基礎科學或應用工程領域可參加中研院數理組選舉,近年卓越工程專業學者愈來愈多,每次選舉時數理組都有四十多位被提名人,最後卻只能選出十位院士,工程專業者常有遺珠,成為目前三組院士中最難當選的一組。

中研院副院長劉兆漢亦說,相較於生科組、人文組而言,數理組競爭一向最為激烈,今年就有二十四位候選人角逐十名院士。由於「提的人太多」,並且應用科學和基礎的數理科學領域不太相同,因此有院士建議重新討論數理組的區隔。

院士李太楓指出,數理組一分為二後,一為傳統數理組,另一將「工程科學」與「應用科學」列為一組。無獨有偶,國科會正推動成立「財團法人國家工程院」,定期選出「工程院士」,給予榮譽職,希望能與中研院院士並駕齊驅。

國科會主委李羅權表示,「國家工程院」的設立是為了提升國家競爭力,讓學術和企業有個交流的平台,與中研院院士選舉兩者並行,中研院院士會以工程學術表現為主要考量,但「國家工程院」的院士選舉預計三分之一來自業界。

國科會企劃處長王永壯強調,「國家工程院」並非實質的研究機構,而是產學交流平台,目的是補中研院工程院士的不足,遴選辦法將由專業人士進一步討論。

吳茂昆院士表示,國內工程背景的人比較不容易選上院士,因為台灣的院士考量仍舊傾向以學術成就為主,但國際現況則尊重該領域的傑出人士。

fsj 提到...

父母越全能 孩子越無能

文/陳煥昭 2010.07.05 自由時報

某一天早上,兒童心智科門診中,一名媽媽帶著她的孩子來看診。我聽到她一邊俐落地用掛在脖子上的手機交代公事,還同時幫女兒脫外套,並從手邊的紙袋拿出早餐給女兒小玲(化名)。穿著國中制服的小玲,嘟嘴地「嗯」一聲,眼睛看向她的早餐,媽媽立即把包裝拆好,把飲料跟早餐分別遞到女兒手中。小玲咬了一口早餐,皺眉把早餐放下,媽媽又邊掛電話、邊把早餐接手過去,安撫著說︰「好,下次我一定買麥當勞早餐。」

我默默地看著這場母女互動,猜測著:「這個國中女生的問題會是什麼?」毫不意外地,這又是一個充滿情緒與行為問題的青少年。

不管生活或唸書都很被動,除了要三催四請叫她起床,一定要親自接送上學,中午還要送便當,父母並且要經常跑學校幫她跟老師,甚至跟同學溝通。但是,小玲依舊在不順心的時候發脾氣,讓父母不但不知所措,還疲於奔命。

小玲的媽媽一邊幫小玲收拾喝不完的早餐飲料,一邊問我:「她什麼時候可以長大一點?」

這是很多家長問我的問題,我的答案也只有一個:「你什麼時候準備讓孩子長大一點?」在兒童心智科門診中,常可以看到這樣無能的孩子,生活功能跟心智年齡都遠低於他們的實際年齡,而他們常有著全能的父母,幫他們做完生活瑣事,甚至幫他們應付成長過程中的挑戰。

這些父母會跟我說,「我不做,怎麼辦?她又不會自己做!」但究竟是孩子不會做、父母才做,或者是父母都做完了、所以孩子不用學著做?

在她們離開診間之前,我告訴小玲的媽媽說:「父母越全能,孩子越無能。」她一邊幫小玲穿外套,一邊若有所思地聽我說話。我知道這個家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父母要學著慢慢放手,小玲要學著慢慢接手青少年應該要做的事情,這些事情急不來,但卻是非做不可。

(作者為台北縣三重市美麗心診所兒童心智科醫師)



◆ 中橫健行隊復辦 5年級生溫舊夢

【聯合報╱記者王燕華/花蓮報導】2010.07.05

曾為許多四、五年級生的寒暑假帶來美好回憶的「中橫健行隊」,中斷10年後,昨天重新開辦。57位當年救國團服務員「重出江湖」,義務擔任駐站工作人員;還有一名很特別的報名者,是77歲的蘇老先生,他曾為中橫設計鐵橋,特別央求大會讓他隨行,昨天報到。

主辦單位說,蘇老先生其實年紀並不符報名限制,但他一再央求,說多年來一直期盼能再看一眼自己親手設計的鐵橋,可惜健行隊已經中斷了,這次難得有機會,一定要參加。

經考量後,決定讓蘇老先生圓夢,但擔心他年事已高,若要走72公里可能太辛苦,特別配給專車,只要他走累了就上車歇息,各站也都有醫官為他量測心跳、血壓,監看健康情形。

中橫健行隊是民國60年到80年代最熱門的暑期梯隊,全盛時期寒、暑假有高達60個梯隊,但只要一推出,報名必定「秒殺」,可惜隨著娛樂多元化,人氣逐漸下滑,再加上 921 大地震過後,山區地質不穩定,風光一時的中橫健行隊也跟著畫下句點。儘管如此,中橫健行卻沒有被人遺忘,在當年救國團服務員的催生之下,配合中橫開通50 周年,今年暑假再度舉辦「經典復刻梯」。

「中橫健行隊經典復刻梯」日前在救國團網站一推出,馬上引來大批如今已成爸爸、媽媽級的上班族詢問,還有當年在中橫相識、相戀的夫妻檔報名。

致理技術學院國貿系助理教授張弘遠20年前也是救國團服務員,大學四年的寒暑假幾乎都泡在中橫。他說,健行隊每天要走十幾公里,雖然累人,但可以驗證自己的能力,是相當難忘的回憶,昨天他跟上山,重溫年少時光。

復刻梯從路線、天數、活動內容,完全比照當年的中橫健行,每梯次為期6天5夜,從大禹嶺出發,經觀雲、慈恩、洛韶、天祥,抵達救國團花蓮學苑。第一梯次昨天出發,預計8日回到花蓮學苑。

fsj 提到...

翁啟惠證實 將設國家工程院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0.07.06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今天證實,我國有可能比照美國等先進國家做法,設立國家工程院,網羅優秀的工程科學人才,為國所用。

翁啟惠說,這個國家級的學術機構可望直接隸屬總統府,位階和中研院一樣,有助於對國家政策提出意見。

和中研院專精於基礎研究不同,國家工程院院士的專長,將以實務為主,而不單以學術研究為唯一考量。這些院士將以對台灣有貢獻、在台灣服務的國內工程專家為主,海外院士則只占一小部分。

國科會主委李羅權今天在中研院的專題報告中指出,目前全球有美國、英國、瑞典、中國及韓國等國設置國家工程院。他相信,未來被選為國家工程院院士的人,都在台灣工程領域的學術界或企業界有相當優異的表現,將可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

李羅權表示,國家工程院初期將由政府出資成立,不設實質的研究單位,院士均為榮譽職,將參照國外遴選模式,納入業界傑出人士,且由總統頒發院士當選證書。



◆ 陳垣崇效應? 李羅權籲科研採購鬆綁

中央社 2010.07.06

中研院院士、國科會主委李羅權今天建議,台灣應修正科技基本法,將政府委託或出資的科學技術研究發展,及以受贈現金辦理的採購,皆可納入科研採購,不適用政府採購法規定。

中央研究院生醫所所長陳垣崇被控授權專利給自家公司,涉嫌圖利、違反政府採購法,士林地檢署上月搜索、約談,並對陳垣崇60萬元交保。部分學界認為,全案與當前國內發展生技產業缺乏經驗,導致相關法規尚未完整建立有關。

中央研究院第29次院士會議進行第2天議程,上午分組討論後,展開專題議案報告與討論。李羅權以「制度改革、法規修訂、組織再造,提升科技競爭力」為題作專題報告。

李羅權表示,科學技術基本法已明確賦予科研採購作業彈性處理的法源,但多數科研採購仍遵循政府採購法規範執行;建議立法規範公、教、研確實分軌,未來公立大學科研機關及附屬研究單位的研究人員及職員,「得不受政府公務員體制限制」。

他指出,由於科學技術基本法未明定主管機關,也未訂施行細則,所以首先需修訂科學技術基本法部分條文,再訂定施行細則,並研訂科技機關聘任人員聘任條例,未來聘任人員採公開甄審方式遴選,得先行聘任後,送請銓敘部審查登記。

李羅權說,雖然2年多前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公布施行後,已賦予部分政府研究機構人員可在相關產業持股的規定,但目前研究機構用人規定,多半仍受限於公務人員服務法。



◆ 研究人才 8月起薪情好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2010.07.06

中央研究院昨(5)日召開院士會議,院長翁啟惠呼籲,將加速推動「公務與教研分軌體制改革」,及「科學技術基本法」修法,對 202兵工廠內設立生物研究園區,更應加速完成。

中研院自昨天起一連四天召開院士會議,除了首日安排了朱經武及朱敬一兩位院士,發表專題演說外,也將在8日推選第28屆院士及第20屆名譽院士。翁啟惠表示,這次會議將針對公教分軌及科技基本法修正提出探討;院士會議也將討論,國科會所提「台灣工程院」籌設,讓產業界有傑出貢獻的工程人才,也能獲得等同中研院院士的殊榮。

翁啟惠表示,公教分軌制是中研院近年來積極推廣的修法重點,目標是讓具公務人員資格的研究人才,在薪資結構上能與公務人員薪制分軌,並依研究成果給予更彈性的給薪。

呼應翁啟惠對公教分軌的期待,馬英九總統昨天在中研院致詞時也宣布,今年8月1日起,大學及研究機構將實施彈性薪資方案,讓優秀人才可得到更好的待遇。

科技基本法早在民國88年就完成立法,翁啟惠指出,至今欠缺施行細則,導致目前無法由政府中找到授權單位,不僅傑出人才延攬不易,在公務員服務法限制下,研究工作及產學合作無法落實基本法精神,希望這次院士會議能凝聚修法共識。

【記者薛荷玉、李承宇/台北報導】為協助大學攬才、留才,馬英九總統昨(5)日在中研院院士會議上宣布,教育部與國科會8月起共同推動大專教師「彈薪方案」,將投入23.5億元。教育部初估,國內5萬名專任大專教師中,約有3%,即1,500位傑出教師可獲加薪,最高年薪可能超過300萬元,是目前兩到三倍。



◆ 放空控制腦波 運動成績好多多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0.07.06

怎麼讓需要高度專注的運動選手臨場表現超水準?台師大體育系教授洪聰敏研究發現,利用「神經與心跳回饋訓練」,讓運動選手藉由「放空」來控制腦波與心跳,可讓受測的射擊或射箭選手提高專注力,成績也明顯提升,這種訓練法已經用在國家左營訓練中心。

研究發現,選手對靶心越專注,心跳就會越慢,洪聰敏大膽嘗試,讓選手臨場比賽時心跳減慢,成績表現就變好,透過意志力控制腦波讓選手更專注,成績也明顯提升。

研究讓射擊選手經過「神經回饋訓練」,結果成績從366分上升至376分,40發子彈中,得到滿分10分的數量從6發增加至16發。射箭也是如此,經調整呼吸與情緒後,每分鐘心跳數可以從70下減慢至65下,經過測驗,射擊選手平均分數從7.6分增加至8.5分,證實選手專注力提升後,成績就變好。

為了讓選手利用意志力控制腦波,洪聰敏先讓選手進入完全無干擾的環境下,嘗試讓選手訓練控制腦波,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放空」,利用意志力讓腦袋只專注思考「射中靶心」這一件事,接著再慢慢從無干擾的空間移到吵雜環境下。

洪聰敏表示,由於比賽中都是吵雜的環境,因此選手不僅要在安靜的環境下達到專注,更要適應在有觀眾歡呼的環境下也能達到如此效果。目前左營訓練中心已經逐漸採用類似訓練方法,例如棒球投球、籃球投籃或高爾夫球比賽,都適合使用類似的方式。

fsj 提到...

浪費的學費 大過打工薪水

【聯合報╱李佩容/大學生(北縣中和)】2010.07.07

讀到王院長昨天「大學生忙打工,賤賣黃金時間」一文,非常贊同。我把這篇文章剪下來,想跟一直吵著要打工賺錢買機車的妹妹分享。

升大一那年我興致勃勃的要找打工機會,我其實不缺錢,媽媽也願意多給我一點零用錢,但是看到其他同學也有在工讀,我也想加入工讀的行列。

我第一份工作是喜宴餐廳的假日工讀生,負責上兩到三桌的菜,對身材瘦弱的我來說有點吃力。假日喜宴場次很多,所以我通常中午上班之後晚上再繼續上,等到打烊回到家已經過了十一點半,隔天十點的課通常爬不起來,只好厚著臉皮請同學幫我代簽。一個月下來,翹課所浪費的學費大過於所賺的薪水,代簽名的同學也覺得跟我一起欺騙老師不好,拒絕再幫忙,其他準時出席同學對我的觀感也不太好,我的成績跟人際關係自然也不佳。

後來,我陸續換了幾份工作,發現工讀生美其名是利用課餘時間賺零用錢及經驗,但事實上工讀生是在職場上最常被壓榨的族群,福利水準跟正職相差一大截,有時還因為一些莫名的理由被扣錢,換算下來根本賺不了多少錢。

大三課堂上,老師分享學務長在開學時的一席話:「你翹一堂課去打工的機會成本,是專業知識的流失與爸媽所繳的學費,就私立大學學費來說,時薪要一百五十塊以上的工作才值得翹課去打工,但是這種一百五十元的工作需要專業知識或是根本很少有。父母繳了學費是讓你好好學習,而不是讓你瘋狂翹課去打工。」

經歷了工讀生活,我的感想是:努力充實自己吧!我很推薦大家就自己所學的專長,在還沒有畢業前自告奮勇到企業去實習,有一個跟所學有相關的實習經驗,比做過十個跟所學不相干的工讀要來的好。

如果家庭經濟狀況許可,建議還是把心思放在課業上,才不會重蹈賤賣黃金時間的覆轍呀。



◆ 東沙志工召募 錯過再等一年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即時報導】2010.07.07

去不了澳洲大堡礁,不妨把握機會到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當志工,一樣可以窺探美麗的海洋生態。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的管理單位──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楊模麟表示,以往這個只聞其名,卻鮮少有機會造訪的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是目前台灣海洋資源生物多樣性的熱點,今年召募解說及保育2種志工,其中保育志工將有機會前往東沙島協助第一線保育工作的推動,全程包吃、包住,7月15日截止,歡迎有專才、有熱忱,對保育工作有興趣的你報名參加。

海管處要召募解說志工20名,並新增保育志工10名,報名時記得在自傳及保育計畫中,提供創意與專長,展現您的經驗與興趣,幫助自己突破重圍,爭取到這難得的機會。

報名表請上海管處官網下載,保育志工需另提保育計畫,海管處網站http://marine.cpami.gov.tw/ 。



◆ 政府咬牙給的錢

【聯合報╱黑白集】2010.07.07

馬總統前天在中研院院士會議宣布,政府咬著牙編預算,五年五百億的錢不會少,大學教授也自八月起加薪。此話一出,媒體報導大學校長們變「笑長」,大家都很開心政府培育頂尖人才的決心堅定。

平心而論,台灣的公教人員薪水不高,尤其又有「齊頭式平等主義」,越往上層的高階文官和傑出人才的待遇的確頗為「委屈」。近年來各國競相爭取人才,連中國大陸為吸引特定重點學者所開出的高薪,都讓台灣瞠乎其後。此時政府大手筆編預算拚科研,給教授加薪,也算是必要的支出。

不過,這筆錢既然是政府咬牙編出來的,甚至是教育部砍了不少其他預算所挪出來的;國人當然會希望加了薪的教授和使用著五年五百億的大學,能夠「人盡其才,錢盡其用」,讓這些經費花得值得。之前監察委員調查五年五百億的頂尖大學計畫的經費使用情形,發現台大等校在三年半之內花了一億一千多萬元購買墨水匣及碳粉匣,考慮提出糾正。當時輿論譁然,嚴厲質疑一億多元墨水匣所印何物,尤其擔心只是經費濫用的冰山一角。

台灣處在一個關鍵的升級、轉型的時期,卻也是財政艱困、貧富差距加大的時期。政府一方面要強化金字塔尖端的競爭力,另方面必須照顧底層的廣大「庶民」,難免左支右絀。教育上尤其如此,最近才喊停了全面的免費營養午餐計畫,又為了私立高中職免試入學的學費補貼計畫縮水而大大挨罵。這樣咬著牙省下來的錢,才能有加薪、添研究費的大手筆,但願教授們有所體會,「一分一毫,當思來處不易」!



◆ 社論-「彈薪專案」經費 必須花在刀口上

【本報訊】2010-07-07 中國時報

本報日前報導了將在九十九學年度推動實施的「彈性薪給」方案,而馬總統也在五日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開幕致辭時正式宣布。據了解,該案之相關公文已於月前寄送各大專院校,以便各校在校內研擬適當之配套辦法。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攸關台灣人才延攬與科技競爭力的重要方案,值得大家支持。

長久以來,華人社會都在「不患寡、患不均」的傳統思惟之下,相當強調平頭平等式的待遇齊一。在這樣的薪給制度下,教學研究認真、成果豐碩的教授,其薪資就與不認真的教授沒有差別。經年累月下來,多多少少也鈍化了教學研究的衝刺誘因。這樣的制度弊病雖然因各校「講座教授」的設計而有所改善,但仍舊存有相當多的缺點,長年來一直未能改善。

現制缺點之一,就是原有的薪給彈性只適用於資深的講座教授,卻完全不適用於資淺甚至新進人員。其結果,就是資深教授的教研誘因固然改善了,但在延攬新人方面台灣卻面臨相當的困境。目前,台灣不論學科領域、不論國際競爭情況、不論個人成績,其助理教授的每年起薪都不到一百萬台幣,完全沒有任何彈性。這樣的薪給待遇幾乎只是香港、新加坡及中國大陸重點大學的三分之一。由於亞太諸地待遇如此懸殊,台灣若干領域在過去幾年在新人延聘上處於極為不利的狀況。這樣的困境過去已為有識之士多次提出,但政府卻始終無法提出有效的解決之道。於是,台灣頂尖學府在新聘時也就漸感壓力。

現制的缺點之二,就是政府雖然容許各大學對資深講座教授給予彈性薪給,但卻不給予額外經費預算。換言之,即使是公立大學,其對講座教授加薪所需之經費,必須要靠自行募款得來,與國外公立大學以公務預算提供薪給之情形有相當差距。由於一般台灣人民捐款對象偏重於廟宇或政治人物,各大學與慈善機構所能獲得的資助極為有限。因此,各大學以「自籌經費」為傑出教授加薪的期待,推動起來常因經費欠缺而成效不彰。

這一次馬總統所宣示推動的彈性薪給方案,在相當程度上克服了前述兩點困難,殊為不易。下學年即將推動的彈薪方案一則動用了額外的公務預算,不再仰賴各校的自籌經費,二則各校自行設計彈薪做法,可以相當程度照顧資淺新進的人員,應當可以克服台灣目前所面對來自港、新等地的資淺人才延攬困境。

此次的方案既然謂之「彈性」薪給,就表示不是所有教師一視同仁的加薪。普遍加薪當然是皆大歡喜,廣受歡迎,但以台灣目前的財政狀況,不但所需經費不貲,也得不到社會大眾的支持。將加薪的範圍著重在優秀的、國際競爭激烈的少數領域,一則節約國家預算,二則呼應國際人才爭搶的客觀需求,確實是因應當前環境需要的制度設計。

雖然「彈薪」專案原本設計的背景是為了方便台灣的學府在各關鍵領域爭搶國際人才,但真正落實的單位則是大學或中央研究院等學研機構。各機構難免有各自的背景壓力與特殊考量,而不得不對現實有所妥協,但無論如何,我們要呼籲各學研單位努力排除機構內的阻力與雜音,儘量維繫彈薪案設計的原意,將經費花在人才延攬最需要的刀口上,如此才能不辜負納稅人在政府預算如此吃緊的環境下,對國內高等教育與研究環境的支持。

最後,在各大學或研究機構為優秀研究人才研擬加薪辦法的同時,我們也希望各公立大學能推動更透明的教授兼職兼薪的揭露制度。既然公立大學預算來自國家,而國家也在預算壓力下勉力推動加薪,則相對而言,大學也該對教授的教研活動有所規範。以前,優秀教授的待遇不高,而若干大學也對其制度外活動睜隻眼閉隻眼。但是,在制度性薪給架構漸上軌道之後,社會當然會期望教授們在教學研究上的投入更為專注。彈薪案推動不易,大學在推動後所應付出的社會責任,當然也更為沉重。

※ 相關報導:

* 補助中生 黃昆輝批︰視台生如草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7/today-p6.htm

fsj 提到...

18新院士 海內外各半 4女歷來最多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5714015.shtml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2010.07.09

中央研究院昨天選出新院士十八人,海內外學者各半,顯示台灣學術實力愈來愈高;其中女性院士有王瑜、馮又嫦、孟懷縈、梁其姿四位,是歷來人數最多的一次,四十九歲的孟懷縈還是新院士中最年輕的一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在院士會議閉幕晚宴上,宣布這次選舉所代表的意義,台下爆出如雷掌聲。

中研院院士長期以來存在「外重內輕」的現象,翁啟惠在這次院士會議中也屢次提及,有三分之二的院士在海外工作;然而中研院院士選舉堅持以最高學術標準來選拔院士,不特別保障本土學者。

中研院院士陳定信在上一屆院士會議中提到,台灣學術實力與國際頂尖研究水準差距愈來愈小,外重內輕狀況可逐漸改善;今年果然海內外院士的比率各半。過去院士選舉只有在八十七年那一屆,國內院士當選人比國外院士多。

翁啟惠認為,國內外院士比率各半,象徵台灣學術水準提升,而且這次選出的院士領域分布得很廣、很多元。不過在生科組中,醫學領域仍強勢,事前外界憂心同組的農業領域會被邊緣化,選舉結果農業相關研究的候選人全都落榜。

翁啟惠表示,生科組競爭激烈、標準高,今年落選的學者日後還有機會。

環境變遷是近來熱門的議題,今年新院士中,馮又嫦和翁玉林都是這方面的專家。也是院士的國科會主委李羅權指出,選新院士還是以學術成就為主要考量,研究課題熱門與否不是關鍵,「但如果能有環境變遷學者來幫忙台灣,也是好事」。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的報告,其中有一章就是由翁玉林主筆。

今年選出四位女院士確實不容易。王瑜曾表示,如果自己早生十年可能就沒有這麼幸運,可以走學術的路子,因為在那個年代,女生想念大學「都要偷偷去考」。



◆ 兩岸合編辭典 明年底現身

【聯合報╱特派記者林琮盛/廣州報導】2010.07.09

兩岸合編中華語文大辭有譜!大陸教育部官員昨天表示,為落實去年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共同建議」中提出的「兩岸民間合作編纂中華語文工具書」建議,兩岸將在明年先出版「兩岸常用詞彙辭典」;二○一四年,再推出中華語文辭的「中型版」,希望未來能落實在兩岸中小學教科書的編撰中。

大陸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王登峰昨天在廣州兩岸經貿文化交流論壇的文教組座談會上指出,兩岸初步研討的結果,預計明年底,先出版「兩岸常用詞彙辭典」,涵蓋兩萬五千件字條,主要收納兩岸交流時經常用詞。

二○一四年再出版第二本中型辭典。屆時將包含八萬條詞條,除日常用語外,還包含中小學語文課本經常用到的科技詞彙。

王登峰說,兩岸的科技界已就名詞差異,進行好幾年的整合,也建立起長效溝通機制。以後當誕生一個新科技名詞時,兩岸會採用共通的術語。

他指出,在編撰中華語文辭典時,兩岸雙方會先訂定字表、定詞,再進行交換,隨後各自建立語料庫。當遇到兩岸使用名詞不同時,初步以併列方式處理。他說,「目前兩岸有九成用語相通」。

王登峰也說,他希望在編撰後兩岸個別編撰教科書時,能參酌使用。

今年三月底,王登峰曾以「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高級顧問」的民間身份,和台灣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等人在北京就合編中華語文工具書,進行第一次工作商談。當時決定兩年內,兩岸儘快編纂一本兩岸常用詞彙辭;五年內,編纂中型語文工具書「中華語文大辭典」,並開始建構「中華語文雲端資料庫」。



◆ 阿根廷清道夫 35歲念高中、41歲當律師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法新社布宜諾斯艾利斯八日電】2010.07.09

只要肯拚,清道夫也能成為一名律師。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名出身貧寒的男子中斷學業多年後重返校園,當清道夫半工半讀,最近終於從法律系畢業,他力爭上游的奮鬥過程成了發燒新聞。

四十一歲的馬賽羅‧伊里亞特(Marcelo Iriarte)說起話來從容不迫,走路昂首闊步,加上西裝領帶的裝扮,十足律師派頭,很難想像他會每天換上螢光黃色制服清掃馬路。

伊里亞特生在貧困家庭,八歲就開始在街上討生活,在公車上兜售報紙、甜點、掃帚和其他小東西。

約十年後,他成了公車司機,邂逅在工廠上班的女乘客勞拉,並聽她的話重拾荒廢的學業,卅五歲時從高中念起。不過,後來他再也沒見過這位改變他一生的女性。

伊里亞特後來上了大學法律系,並在日間掃馬路賺學費。他每天清晨四點就起床,趕七點上課。晚間的課程十分繁重,讓他不到午夜回不了家。他承認,自己像螞蟻般忙碌,「這一路走來,我失去了很多。我過著雙重生活,從這個世界進入另一個世界。」

伊里亞特去年十二月從法律系畢業,獲得許多律師事務所提供工作機會,但他擔心律師事務所的工作可能不如清潔工作長期穩定,所以仍在當清道夫。他說,財富之於他,只是讓自己向上提升的方法。



◆ 日上班族「菜」英文 飯碗不保

【經濟日報╱編譯吳柏賢/路透東京八日電】2010.07.09

為開拓海外市場以彌補日本國內日漸疲弱的消費,日本部分大型零售商已要求員工開始使用英語,否則將須另謀高就。

隨著日本人口逐漸減少,日本零售商逐漸轉向海外擴張以增加營收,某些企業為了取得海外市場的成功,也察覺到使用英語這種全球商務語言的必要性。

日本最大線上零售商樂天公司計劃將英語定為公司的官方語言,而經營優衣庫(Uniqlo)的服飾零售商Fast Retailing也意圖於2012年前在公司內推廣英語,並計劃測驗員工的英語程度。

樂天社長三木谷浩史上周在東京的記者會中說:「這麼做(加強員工英語能力)是要停止成為一家日本企業,我們將成為一家全球企業。不說英語,就沒有工作。」樂天期望網站上進行的所有交易中,海外市場的營收最終能占70%。樂天的員工將需在2012年前精通英語,以免被解僱。

其他如豐田汽車、日產汽車等知名日本企業也宣布將逐步在公司內推廣英語。

部分專家表示,使用英語是正確的思維,但僅有這項改變仍不足使企業全球化。

天普大學(Temple)亞洲研究所主任金士頓(Jeff Kingston)說:「有趣的是,這些企業確實成為先驅。他們的視野相對較新,也了解到日本在經濟停滯的狀態下,將需要打入海外市場。」

面臨國內需求日漸疲弱,Fast Retailing計劃於今年稍後進軍馬來西亞與台灣,以擴大客源。為配合該公司的國際化政策,優衣庫總部的員工將必需在總分990的多益(TOEIC)考試中得到至少700分。

許多日本人可能難以達到此門檻。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ETS)的報告指出,日本應試者的英語能力測驗平均成績幾乎在亞洲國家中墊底;2009年亞洲30個國家的調查顯示,日本與塔吉克並列第29。ETS每年實施多益等英語測驗超過5,000萬場。

Fast Retailing並未計劃推出額外訓練課程以協助員工達到新的英語門檻。Fast Retailing發言人接受採訪時以英語表示,員工要如何達到這些門檻是個人的選擇。

但金士頓表示,這波在職場中使用英語的趨勢很難遍及全日本,他也對英語能成為日本職場共通語言抱持懷疑。

fsj 提到...

朱宗慶:一杯咖啡的觸發與轉機

【聯合報╱朱宗慶】2010.07.10

我在維也納讀書時,有一次和同學到養老院去義演,當時我演奏的曲子是巴赫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所改編的木琴協奏曲。由於這首曲子,我演奏過非常多次,所以在演出前心情很放鬆。沒想到,到了養老院,發現那裡的鋼琴太久沒調音,木琴的琴鍵則是固定的,無法馬上調音,兩個樂器的聲音根本無法相互配合。

台上少了鋼琴伴奏,我的腦袋竟瞬間變空白,嚴重忘譜。當下只能半憑記憶力、半憑亂猜,在慌亂中結束這首曲子尷尬下台。我相信養老院的長輩們,長期孺慕古典音樂,對巴赫很熟悉,不會聽不出我的失誤。然而,他們卻十分包容,一樣給我熱情的掌聲。

下了台,我很自責,覺得自己身經百戰,演奏過不知多少場的音樂會,為何表現會這麼離譜?難道,「我不適合走音樂這條路?是不是應該趕快轉行?」內心不斷地這樣懷疑自己。

後來,我找了一間咖啡館坐下來,喝了一杯咖啡,平撫情緒。心神安定後,才轉個念想,自己學音樂這麼久了,不該輕言放棄。我開始思索平常怎樣練習曲子,過去是從視譜開始,一遍、十遍、五十遍、一百遍、兩百遍,不斷反覆練習,待熟能生巧後就上台演出。一直以來,也以為這樣就行了。又回想學生時期,除了主、副修,上了很多理論課—和聲、對位、曲式學、樂曲分析、音樂賞析、音樂史等等,這些課不就是為了幫助我了解掌握樂曲嗎?我才頓悟,過去所學並沒有充分運用在演奏上。所以,這杯咖啡的停頓與思考對我的影響很大。

自此,我調整方式,演奏一首曲子前,先了解作曲家、作品的歷史和創作背景,再分析曲子的結構、風格、曲式、詮釋、影響演奏的各種因素,並一一克服。再做各種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較,充分掌握曲子的肌理及精神後,才上台演出。如此一來,即便上台緊張出了錯,也能很容易找到連貫的方式。

因為一次嚴重的挫敗,讓我重新檢驗過去的練習方法。到後來教學生,也特別留意這塊。上課時總喜歡問學生「從拿到一個譜到上台演出中間,你會做什麼準備工作?」我希望學生不要只注重技巧,而應考慮很多層面,包括樂曲的指示性意義、音樂美學觀點、歷史象徵意義等。每個人都有各自理解樂曲的方式,有演奏者的角度、選擇訴求的表演方式;觀眾自身也會有非知識性的直覺感受,或者,評論者透過各項理論來分析。

而一首打動人心的曲子,本身是一個多重觸發體,會讓人產生很多領略。對演奏者,是個人藝術極致的挑戰和追求;對觀眾,是一種心靈的滿足及精神的震撼,是超出理解層次外,那種緊扣住你,使人久久不能言語的感動。對於評論者,更是在知識性、理論性分析之外的美感經驗加乘。

一首樂曲之所以能引起眾人共鳴,是因為演奏者內化了各種知識、技巧、經驗,再冶煉傳達出一種強大、動人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觸動人們的內心深處,達到一種看似無法分析卻又具有邏輯的「共通性」。這是我的理解,以此和大家分享!

(作者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



◆ 小六變國一? 他們多拒絕長大

【聯合報╱蘇復興/嘉義大學外國語言學系教授(高縣大寮)】2010.07.10

不少教師和學者贊成國中、小的學制變革,理由是現今小六學生發育迅速,學校管理不易,同學相處困難。也有人主張讓青少年提前展開性向試探,儘早適應。這些陳述不無道理,但卻不足以證明學制變革有其迫切性。

國小校園裡人高馬大、手長腳長的小五甚至小四學生不在少數,按照上述邏輯,是否也要比照辦理,以免學校管理和同儕交往上產生問題?另外,國小普遍設有輔導室,難道對於小六學生的心理趨向都不聞不問,非得等到上了國中才進行性向摸索,重視適才適性的發展?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設想,小六學生或許在身高、體重、容貌,乃至第二性徵方面粗具青少年的樣貌,但是在智力、性向、態度、自我概念、社會關係方面仍和兒童相去不遠。在有關認知發展的理論當中,不論是皮亞傑主張的型式操作期,或是布魯納所提倡的符號表徵期,在在顯示個體必需等到十二歲左右,才能進入比較成熟的階段。許多有關人類發展的學說和理論,將○至六歲界定為嬰兒期與兒童前期的階段,將六至十二歲界定為兒童後期的階段,並不是毫無根據。

再從教育社會學的觀點來評估,學校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在於協助個體達成社會化,而社會化的重要歷程之一是角色學習。現今的孩童受制於社會結構型態及家庭教養方式的影響,普遍出現幼稚期延長、拒絕長大、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不相稱等現象。國小教育較具親密性,適時提供了教育人員「作之親、作之師」的機會,彌補社會及家庭功能的不足。要求學生提前結束童年生涯,接納「國中生」這個新角色所含括的價值與規範,他們在情意上未必能夠順利調適。

至於讓青少年提前進行性向探索的想法也太過樂觀,以現行國中教育來看,或許只能被迫提前結束其忘憂童年,共同浸泡在升學主義的大染缸裡罷了,那有閒暇去探索性向?

規畫教育大計者可能一時求好心切,只注意到行政管理上的便利,對於學生在發展心理學、教育社會學上的特殊屬性反而略而不察,這才最讓人擔心。



◆ 搞貴氣!私校吹鄉村俱樂部風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0.07.10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擁有全球最富裕的高等教育體系,其中,私立大學在教學上的支出幾乎是公立大學的兩倍,但無論公立或私立大學都有行政和學生休閒設備支出高於教學投資的趨勢,將校園變成鄉村俱樂部來吸引學生。

根據專門研究高等教育成本和生產力問題的華府非營利智庫「三角洲成本計畫」報告,美國高等教育系統是全球最富有的,從1998到2008年,大學平均每年為每名學生支出1萬9000 美元 (台幣60萬元),其他開發國家是8400美元 (台幣26萬元)。

但美國私立和公立大學對學生的支出大有差異。

2007-2008 這一年,私立大專院校平均對每名學生的教學支出是1萬9520美元 (台幣62萬元),比十年前增加22%。公立大專院校是9732美元 (台幣31萬元),比十年前增加10%。社區學院是一萬美元,比十年前增加3.4%。

但無論是私立或公立大學,還是精英學院和社區學院,花在學生服務 (student service)上的支出,升幅更大,分別是36%、20%和9.5%。這些非學術性的「學生服務」包括就業輔導處、財務補助單位,以及學生中心和校內活動。

專攻高等教育經濟學的俄亥俄大學教授維德對《紐時》解讀這種支出模式的意義,指出「這是美國大學的鄉村俱樂部化」,大學競相蓋大型體育館和富麗壯觀的學生中心,用休閒設備來爭取學生。

同時,這個全球最富有的高等教育體系也有其困境。

報告說,2007年底開始經濟衰退,校友捐款減少、州府補助縮水,大學的歲入逐漸穩定減少10%,於是向學費動腦筋。

報告說,十年來美國大學學費上漲速度快過通膨和家庭收入,尤其公立學校。升幅最大的是公立研究型大學,學費平均上漲45%,社區學院36%,私立研究型大學21%。

fsj 提到...

推動五四三學制 教育部踩煞車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2010/07/15

有學者在全國教育會議前的座談會倡議,將目前中小學的「六三三」學制,改為國小五年、國中四年、高中三年的「五四三」學制。但教育部政務次長兼發言人林聰明表示,因牽涉複雜,恐弊多於利,現行學制不宜輕易更動。

改制「五四三」的消息一出,引來不少家長、學校老師的恐慌,林聰明請家長不必擔心,教育部在短期內不會貿然推動五四三學制。

有學者認為,小六學生的身心成熟度比早年提高,應仿效歐美國家,提早進入國中階段。但林聰明表示,推行五四三學制的國家畢竟是少數,且亞洲國家多採六三三學制,學制設計應符合台灣學生身心發展,沒必要隨歐美國家腳步改。

林聰明說,民眾常反映對當前教育政策的意見與批評,但很少有人挑剔學制問題,因為把小六生放到國中,跟國三生的身心成熟度也有很大差距,「不管怎麼切分都有它的問題。」

林聰明強調,一旦改變學制,法令需要修正,教育資源要重新分配,國中小教職員的員額要調整,課程要修正,校園的空間及設備全都要改,工程實在太浩大、牽涉太廣泛,「負面效果可能大於預期的正面效果。」

至於有老師提到校園遊樂設施多被高年級占據,低年級學生活動受限問題;林聰明表示,鄉下學校空間大,根本沒這問題,部分小校甚至混齡同班上課;即使是空間有限的都會區學校,也可透過分時分區的活動規畫來解決問題,不一定要把小六生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