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30

Cyborg 首部曲:培養內嵌奈米感應器的人造組織

Merging bio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ntists grow artificial tissues with embedded nanoscale sensors
http://phys.org/news/2012-08-merging-bioengineering-electronics-scientists-artificial.html

August 26, 2012

一個跨單位研究團隊已開發出一種方法,在工程組織(engineered tissues,譯註:指組織工程 Tissue Engineering 產物)中嵌入與生物相容的奈米級導線網路。這些網路 -- 那代表電子裝置與組織首度以 3D 方式真正地融合在一起 -- 允許直接對組織進行感測,而且有可能促進(一種潛在的恩賜)工程組織 -- 那結合監控(monitoring)與刺激(stimulation)的能力 -- 以及新藥篩檢裝置的發展。

這個研究團隊 -- 由波士頓兒童醫院麻醉科的 Daniel Kohane,MD,PhD、哈佛大學的 Charles M. Lieber,PhD 以及 MIT 的 Robert Langer,ScD 所領導 -- 將其研究報告在 8/26 的 Nature Materials 線上版。

開發生物工程組織的主要挑戰之一是在組織被培養且/或移植後,創造出能夠感應「組織內現在發生什麼事(例如:化學上、電學上)」的系統。同樣地,研究者得努力開發能直接刺激工程組織與測量細胞反應的方法。

"在體內,自律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持續追蹤 pH、化學物質、氧與其它因子,並在需要時觸發回應," Kohane 解釋。"我們要能夠模仿身體那種演化而來的固有回饋圈(feedback loops)以便在細胞與組織層級上進行細微控制。"

在自律神經系統的啟發下,Kohane 實驗裡的博士後研究,Bozhi Tian,PhD,及其同僚打造出奈米級矽導線的網狀網路 -- 直徑約 80 nm -- 形狀像平面,或如棉花糖般的網狀形態(reticular conformation)。網路的孔隙足以讓該團隊種下細胞並促進這些細胞在 3D 培養物中生長。

"先前要打造生物工程感測網路的努力,都聚焦在 2D 佈局上,在此,培養的細胞生長在電子元件上,或有探測器置於組織表面上的共形佈局(conformal layouts)上," Tian 表示。"能擁有組織 3D 結構內之細胞表現的精確圖像固然很好,但使奈米級探測器不會擾亂細胞或組織架構亦十分重要。"

"目前我們用來監控或與活體系統(living systems)互動的方法有限," Lieber 說。"我們能用電極來測量細胞或組織內的活動,但那會使它們損傷。透過這項技術,我們首度能在與「生物系統的單位」相同的規模下研究而不會擾亂它。最終,這是關於將組織與電子裝置以某種難以區別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在此,組織終結而電子裝置開始。"

"到目前為止,這最靠近我們準備要納入工程組織的電子元件,與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在組織內那環繞在細胞四周)結構的大小相似," Kohane 補充。

利用心臟和神經細胞作為其來源材料,以及選擇某種具生物相容的塗層,這個團隊成功地打造出內含嵌入式奈米級網路的組織,而不會影響細胞的生存或活性。透過這些網路,研究者能偵測位於工程組織深處之細胞所產生的電訊號,以及測量回應心臟或神經刺激藥物時,這些訊號的變化。

最後,這個團隊證明,他們能建構具嵌入式網路的生物工程血管,並利用這些網路來監測血管內外的 pH 變化 -- 這會在回應發炎、缺血與其它生醫或細胞環境時見到。

"這項技術可能澈底改變生物工程的某些基本原理," Kohane 說。"例如,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你的目標是要創造支架(scaffolds)並在上面培養組織,接著讓這些支架分解或溶解。在這裡,支架仍在,而且實際上扮演一個活躍的角色。"

團隊成員從這項技術上看到許多未來的應用,從混合生物工程的「生化人(cyborg)」組織,那感應體內的變化並觸發其他植入式診療裝置的反應(例如:藥物釋出、電刺激),到「實驗室晶片(lab-on-a-chip)」系統的發展,那利用工程組織進行藥物庫的篩檢。

※ 相關報導:

* Macroporous nanowire nanoelectronic scaffolds for synthetic tissues
http://dx.doi.org/10.1038/nmat3404
Bozhi Tian, Jia Liu, Tal Dvir, Lihua Jin, Jonathan H. Tsui,
Quan Qing, Zhigang Suo, Robert Langer, Daniel S. Kohane &
Charles M. Lieber
Nature Materials (2012)
doi: 10.1038/nmat3404
新製程讓奈米纖維具複雜形狀且長度不受限
研究者尋找自我組裝3D 形狀的最佳途徑

生物相容的石墨烯電晶體陣列可讀取細胞訊號
交大研發單分子蛋白質電晶體
來自人類的「生物可分解電晶體」
塑膠奈米纖維:自我組裝、高導電性

未來能自行改寫電路的電腦?新奈米材料在多維度中「引導」電流
研究者創造首個完整的生物體電腦模型
研究發現生物電訊號改變導致蝌蚪在背部、尾部長眼睛
新研究揭露幹細胞的基本分子「佈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