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6

告別背多分 學習更幸福

◆ 12年國教/告別背多分 學習更幸福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785718.shtml

【聯合報╱李俊仁/台灣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台北市)】2013.03.25

報章上常出現反對十二年國教的發言。暫停十二年國教,那代表回到原來的運作模式。我很懷疑,這些人是否支持現有的運作模式?

以前訊息不發達,個人知識的取得依靠背誦累積,當年的考題裡,國中地理免不了要考長江流過哪幾個省分,搭火車從北京到廣州要經過哪些鐵路。即使卅年了,我到現在都還會背誦從補習班學到的口訣「腳、煮、木材、窮、看、好、書」,因為這些的英文詞母音發音都是一樣的,可以讓我得分。

但現在只要有網路,隨時可以查詢訊息,背誦已經不是最需要的能力;找到資訊,研判資訊真假,推論理解以及思考,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社會轉變了,但,教學現場改變了嗎?看國中學生的聯絡簿,一天七堂課,有四科考試算是基本消費,考到八科,也不少見。國中生沒辦法在午夜前睡覺,因為明天考試的內容還沒背完。運用各種策略幫忙背誦,或是習慣各種試題,成為補習班的利基。在升學考試裡,學生學會的習慣是什麼題目都要有正確答案。推論、瞭解作者的立場,推論作者的意圖,或評價文章的內容不曾在考試內容裡,自然學生也不重視這些能力的發展。

宜蘭某校主任曾經提到北歐來的高中交換生,上課時能侃侃而談使用歐元對歐洲的影響,歐元貶值對各國經濟的利與弊,能夠煮出可口的家鄉食物跟大家分享,能夠作木工布置教室,能夠當志工服務鄉里,他們從生活裡獲得滿足與幸福,但他們沒有辦法忍受台灣學生上課時不討論,所有學生都在準備考試的狀況。

你希望培養什麼樣的學生?

在批評類PISA考題會造成教改災難前,請先看看PISA、基測、國中段考以及國中小考的考題。如果你有大學以上學歷,你不難發現你的得分會是PISA的高於基測,前兩者又遠高於段考,至於小考的題目,你幾乎都不會。為什麼?因為PISA題目比較接近生活、比較測量思考與推理的能力,至於國中的小考幾乎就是在測量背誦的能力。

在批評十二年國教會增加補習之前,也許該想一想,從文章內容進行推論、瞭解作者的立場,推論作者的意圖,或評價文章的內容是否能夠補得出來?短期內,會產生補習班,因為學生及家長已經被制約利用補習解決升學問題,但時間拉長一點呢?補習班如果沒有效益,自然會減少。

台灣的教育深受考試的引導。如果十二年國教後的所有測驗題目都能夠參考PISA的出題,評量一個學生的問題解決與思考能力,而不是依靠「背多分」;如果能讓學生知道學習的內容在現實生活中是有用的,不是用來應付考試,考後即丟的東西;那麼,台灣的學生才有機會從學習裡獲得滿足以及幸福感。這,可能才是教改的希望。

※ 相關報導:

* 基北特招15% 明年一次到位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8/20130325000500.html

北北基特色招生研議小組提出明(一○三)年十二年國教開辦時,將特招名額比例定在十五%以下,採一次到位,為十二年國教投下震撼彈。另,未來北市特色招生只考數學、閱讀素養,國立中山大學教授林煥祥表示,應盡快加考科學素養。



◆ 整合在地特色 4國小推走讀遊學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7785660.shtml

【聯合報╱記者梁雅雯/嘉義報導】2013.03.25

嘉義縣新岑、北回、東石、永安4所國小,希望整合各校的特色教育資源,規劃全縣旅行遊學路線。4月起4校學生持遊學手冊,就可搭遊覽專車免費到其他3校進行一天的特色課程,走讀在地漁鹽人文與庶民生活記憶。

嘉義縣偏鄉國小人數不斷減少,但在地天然資源豐富,學校積極發展特色教學;新岑、北回、東石、永安各有特色課程,包括全國唯一的鱟生態養殖教室、鄰近北回歸線太陽館、朴子溪有豐富紅樹林生態、台灣5大古鹽場等。

四校校長希望結合各自特色,規劃適合小朋友學習的課程內容,想到以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提出的「空氣、火、水、土」大地4元素概念,推出「風光水地綠藝聯盟,尋找第五元素」遊學計畫。

分別是「風之學院」新岑國小、「光之學院」北回國小、「水之學院」東石國小、「地之學院」永安國小,4校扮演「空氣、火、水、土」,學生則是第五元素的「人」,希望培育學生成為「對人文關懷、對事物敏察、對自然珍惜、對大地尊敬」的「天地之人」。

東石國小校長莊政道表示,合作過程中意外發現,東石國小就位在北回歸線上,緯度23度27分38秒位置,比北回太陽館更接近北回歸線,未來計畫打著北回歸線西門戶的名號行銷東石國小。希望透過策略聯盟的交流互享,讓孩子走讀遊學,領略空間中的綠能(綠)、人文(文)、創藝(美)、生態 (生)。

北回國小校長陳淑娟表示,希望透過藝術質感空間的創作設置,啟發4校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喚起學生對校園的歸屬認同感。

※ 相關報導:

* 橫山數位學習館 理化數學上網學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7785241.shtml

在業界和社團協助下,橫山鄉成立「科學小菁英數位學習館」,提供學生隨時上網學習數學、物理、生物、化學、地球科學等內容,昨天啟用。

....「幕後有段故事…」清大教授林福仁談起成立經過,指鹿江教育基金會董事陳文政4年前來找他,希望各界協助橫山,成為「台灣小瑞士」甚至走上國際,對陳文政以地方為驕傲,讓他深受感動。

他帶著學生分6組,從農業、教育、老人福利等深入了解橫山,在拜訪橫山國小時,校長談到橫山鄉國小學生畢業後,半數到竹東等地讀書,讓他深深感慨「一個距園區不到30分鐘的地方,學生竟要到外地學習」。

....「用科技和數位學習,打破資源落差」在這一構思下,結合了陳立教育基金會、鹿江教育基金會,橫山地區農會提供場地,華碩電腦全力支持,以43套電腦、螢幕成立「數位學習館」



◆ 陸最大英語演講賽 台灣選手奪冠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7785760.shtml

【聯合報╱特派記者林海/廣州報導】2013.03.25

來自台灣輔仁大學的大四學生吳柏德,昨天獲得大陸「廿一世紀杯英語演講比賽」大專組冠軍,成為該項比賽舉辦十八年來,首位奪冠的台灣學生。

「廿一世紀杯英語演講比賽」由人民日報旗下英文中國日報主辦,是大陸最具規模的英語演講比賽,在主要城市及港、澳巡迴舉行,今年在廈門舉辦。

經過多輪比賽淘汰,最終有十八人進入昨天的總決賽,吳柏德除了拿下冠軍,也拿下七項特別獎中的三項:最具自信、最佳風度、演講藝術之星,共獲四項大獎,也平了去年冠軍中國傳媒大學陳潔昊創下的紀錄。中國網報導,吳柏德從十八名選手中脫穎而出,他得獎後指出,「能獲得冠軍我感到很意外,因為參加比賽的選手都很強」。

據了解,吳柏德目前就讀輔大臨床心理系四年級,雙主修英語,在校曾獲得多次英語演講比賽冠軍。曾在世新大學任教,目前在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從事英語教學的王立言受訪時表示,吳柏德的臨場風度、機智反應、得體回答,都是獲獎的關鍵。

王立言說,以英語發音來說,比吳柏德好的大陸學生也有,但是吳柏德展現出來的氣勢、邏輯,折服了裁判以及全場觀眾。

「在演講以及回答提問結束後,吳柏德的表現已經明顯壓過之前上場的選手,也給等待上場選手不小壓力。」王立言描述,在回答外國裁判提問時,吳柏德沒有立即作答,而是經過沉思後娓娓道來,他帶有個人經驗的感性回答,立即吸引了觀眾注意。

王立言說,冠軍揭曉前,全場都預料已經獲得三項特別獎的吳柏德會奪冠。

這次比賽決賽時吸引超過一萬名大學生報名。昨天決賽現場問答的主題是「生命中未曾選擇之路」。

※ 相關報導:

* 《教育園丁》蘇晏德把台語變好玩了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r/25/today-life3.htm

台語不是升學考試科目,學生、家長多興趣缺缺,但在台語教師蘇晏德的課堂上,學生興致高昂樂開口,根本不管下課鐘早已響起。蘇晏德說唱逗笑的上課方式,還穿插魔術表演,讓每個學生都期待上台語課。

蘇晏德備課極為用心,他自編生動又口語化的「四句聯」,並將台語八聲融入其中,帶學生唸四句聯的同時,一面解釋、一面表演,讓學生在無壓力下認識台語的八個聲調。

....蘇晏德的另類教學方式,大獲學生好評,學習效果佳。因而,當不少台語教師感嘆沒學校聘任、沒學生可教,蘇晏德卻是一週要教卅堂課,目前他包辦了高雄路竹國中一年級、阿蓮國中一年級、台南仁德文賢國小一到六年級的台語課,排隊等邀上課的學校還不少,他常得推辭與轉介,自嘲是台語課的攬工工頭。

* 郭台銘 也曾被台大EMBA拒門外
我們要的不只是台灣之光
金援子女念大學 給愈多成績愈差
平路:「閱讀素養」有排名?
進好學校未必是成功保證

北科大校長:技職生滿手證照 大多沒用
青年高學歷族群 失業惡化

20 則留言:

fsj 提到...

國中小學生炫富風 比名牌、比誰住豪宅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785769.shtml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游振昇/台中報導】2013.03.25

少子化,家長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爭搶把孩子送進貴族私校,中部校園炫富風成教育隱憂,學生上課提問,不問課業而是班上有誰住豪宅,學生比手機、比名牌,家長比送禮。

國中小開學已有段時間,一名家長反映,同學間聊的話題是「誰過年領的紅包最多」,聽到女兒羨慕同學紅包一拿就是幾萬元,身為家長的她,憂心又自卑。

還有一名私立小學的家長出手闊綽,送兒子班上逾五十名同學每人一個「NIKE」皮夾,每個市價一千多元。一名學生家長是台中市農業局的基層公務員,兒子回家問他:「那我們要買什麼送同學?」讓他傻眼,痛批「簡直是開惡例」。

送皮夾的家長則表示,因公司與皮件業者有生意來往,大量購買比市價便宜,剛好過年前送員工,為了讓孩子在班上建立好人緣,才多買幾個給同學,「動機很單純」。

另外一所私立國中每學期學費上十萬,學生間聊的內容更讓老師嘆為觀止。

除了比誰的手機、平板電腦較炫,甚至比的是「我家是什麼建設公司蓋的大樓」、「我家住幾期重劃區。」

一名老師說,有學生住台中有名的七期名宅,對其他同學住的大樓「嗤之以鼻」,雙方爭論不下,竟找上老師,要老師說明白:「哪一棟才是真豪宅」。

還有國小學生互比寒假誰去的國家多、旅費比較貴。小六學生「阿臻」說,「我從在機場就開始打卡」,一直打卡到回國,一路拍照顯示在國外吃住娛樂種種,還在臉書高喊「誰能跟我比」。

多數國中小禁止學生帶三C產品到學,但不少學生配備齊全,補習袋是義大利進口的小羊皮單背包,i字頭的平板電腦、手機、影音播放器,算算全身行頭十來萬元。

但炫富不只私校,一所公立學校少數學生家長送禮不手軟,有教師收到六萬多元的名牌包,不曉得家長有何要求退回,這位台商家長告訴老師「我送老師都是這種規格,沒什麼額外要求。」



◆ 歧視貧窮? 英國牛津大學吃上官司

【台灣醒報╱記者楊智強╱台北報導】2013.03.25

有錢才能上好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經過一起歧視貧窮的訴訟案之後,接受了牛津大學委員會的委託,開始檢視帶有歧視色彩的金融保證條款。英國高等教育在2012年底調漲當地學生的學費之後,學生註冊率減少14-15%,整體入學率減少8%,顯示出英國學生對高額學費的不滿。

26歲的戴米恩‧雪諾(Damien Shannon)指控牛津大學聖修學院,在篩選研究生時,有歧視經濟狀況不佳申請者的傾向。他指出,申請牛津大學的碩士學位除了必須證明有能力支付昂貴的學費之外,還得提出一年有能力支付12,900英鎊(約590,000台幣)生活費證明。如果無法提出證明,牛津將不會考慮給予入學許可。

英國《BBC》報導,雪諾在2月時認為金融保證條款牴觸英國的人權法案,要求曼徹斯特郡法院命令牛津大學聖修學院取消金融保證的相關條約,並且要求聖修學院在明年的新學年開始前,接受他的入學申請。

訴訟案最初,聖修學院在法庭上的聲明指出,金融保證條款是為了確保學生能在沒有金錢壓力下進行課業修習,並且宣稱這個條款2010年在各大學之間,已經被廣泛同意,沒有任何歧視性。

英國《衛報》報導,調查結果顯示牛津大學有錯誤誘導判決之疑,最後判定牛津大學研究行政中心主任因為錯誤宣稱,其他大學已經同意金融保證條款,而必須向法官道歉。

曼徹斯特郡法院表示,在牛津大學承諾會對學生金融證明這項規定進行重新檢視之後,雪諾和牛津大學發表共同聲明表示雙方已達成和解。牛津大學表示,對於金融保證條款的檢視成果,將會被送到牛津大學委員會和學院會議上討論。

英國政府於2012年9月開始調漲當地學生的學費至9,000英鎊,因此造成2011-2012學年度研究生的入學率下降了8%。甚至經英國高等教育統計機構(the 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的數據指出,約有17,000名已收到入學許可的英國當地學生,最後沒有註冊入學,和2011年相比流失了14-15%。



◆ 中研院規劃設南區分院 選定台南

【聯合報╱記者陳幸萱/台北報導】2013.03.25

中研院有意設立「中研院南區分院」。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昨天證實,正規畫成立南區分院,整合南部考古、農業生技、光電、資訊、精密儀器領域資源,以平衡南北,並希望帶動南部產業發展,他將拜訪行政院、總統府尋求支持。

南部某大學教授日前受訪時表示,由於北部學術活動一直比南部多、研究經費也有重北輕南的現象;這幾年來,南部不少大學都希望中研院能到南部設立分院。據了解,中研院今年初曾找成大、中興、中山等大學商談,透露中研院有意設立南部分院,讓南部的大學非常期待。

翁啟惠受訪時證實,中研院正籌備設置南區分院,並已相中位於台南交通大學光電學院旁,一整片約七至八公頃的土地,希望做為南區分院用地;這塊地鄰近台南高鐵站,土地屬於高鐵基金會。

據了解,中研院已與交通部接洽,因該地段地價頗高,須十幾億元,中研院希望可以用長期貸款方式取得用地,交通部已原則同意。

翁啟惠說,南區分院是否要蓋中研院分院,仍要與行政院商談編列預算,再向總統府提出詳細規畫,目前仍無法確定是否能順利取得經費。

據了解,九十七年總統馬英九剛上任時,翁啟惠就曾向總統表達希望設立中研院南院的構想,當時馬英九表示「樂觀其成」。

之後中研院開始規畫,數月來並密集詢問各方意見。由於中研院在台南有考古中心、農業生技中心,南部的蘭花等農業生技也很有成果,加上中研院與位於台南的交大光電學院、成大等學研單位長期合作,因此才選定台南。

按照初步規畫,中研院南區分院將分為考古、農業生技及光電、資訊、精密儀器幾大領域,可能依不同領域分為三棟建築,並募款建造。

※ 相關報導:

* 考古重地化石出土豐富 樂見中研院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785743.shtml

化石採集家王良傑日前在台南左鎮菜寮溪河床,發現不到兩歲的「猛瑪象(又稱台灣古象)」牙齒化石,再次證明台南化石出土豐富;文史界人士樂見中研院設南分院,挹注更多考古能量。

* 蘭花重鎮 盼中研院帶頭力衝基因轉殖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785738.shtml

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名譽理事長李昌裕說,中研院在分子生物科學、基因轉殖領域,非民間能力所及,「產業界就需這類技術移轉,台灣蘭業才有美好前途」。

fsj 提到...

教官桌吊「乖乖」 犯校規學生變少了

【聯合報╱記者簡榮輝/宜蘭報導】2013.03.26

蘇澳海事學校為了讓違反校規的學生發自內心改過,針對大過以上懲處的學生,校方要求學生除了每天上學要到教官室報到,還特別準備「乖乖」讓他們在外包裝簽名,乖乖掛在主任教官桌前,只要沒有再犯錯,學生就可以吃掉「乖乖」,結束觀察期。

「我們乖乖還有經過媽祖加持過。」蘇澳海事生活輔導組長羅青松教官表示,先前學校有安排學生到蘇澳海軍中正基地參訪,教官們帶了2箱乖乖去拜基地內的媽祖廟,藉由神威,讓調皮的學生有紀律,「軍港媽祖每天看部隊操練,一定懂得管教。」

「主要是讓學生發自內心反省。」羅青松認為,這不是給違反校規的學生貼標籤,反而是讓他們每天找教官報到時,一定看到乖乖,讓學生將乖乖兩字內化到心中,進而願意遵守校規。

這些違反校規學生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期,期間都沒有犯錯或違規,即可結束觀察,最後一次到教官室簽名報到時,在教官們的見證下,當場把寫有自己名字的乖乖打開吃光,表示自己已經知錯乖乖了!

羅青松指出,違反校規學生在「乖乖」上簽名的點子,是前任主任教官董立德的發想,只要懲處大過以上的學生就要在乖乖上簽名,並掛在主任教官辦公桌前,學生每天固定時間要向主任教官簽名報到。

由於這項「乖乖」措施成效不錯,1年前校內主任教官異動調整,現任主任教官石育全決定繼續在教官桌前吊著「乖乖」也成了蘇澳海事的校園奇景,趣味又創意的管教方式,令人莞爾一笑。



◆ 訓練少年管控怒氣 麻煩不來

文/柯俊銘 2013.03.26 自由

時有青少年鬥毆新聞發生,大多是遭遇挑釁或誤會,氣憤難耐就動手傷人,最後輕者賠錢和解,重者甚至要坐牢,可說是得不償失。

專家指出,青少年因大腦中主掌衝動控制的前額葉皮質尚未發展成熟,加上正值體內荷爾蒙變化與生活經驗逐漸複雜之際,故容易一觸即發。

雖然這樣,也不能據此作為任意發洩不滿的藉口,由於大腦具「用進廢退」的特質,因此青少年反而要加強憤怒管理的訓練,越懂得適當表達情緒,未來就越能成為理性、成熟的人。

◎提供以下原則,作為家長與學校老師教導的參考:

●端正認知:許多人從小被灌輸生氣是不好的觀念,習慣以隱藏或壓抑的方式處理。其實生氣是正常的情緒表現,毋須否認它的存在,或為此懷有罪惡感。

●熟悉徵兆:人生氣時,身體也會受到影響,比方說肌肉緊繃、心跳加快、咬牙切齒、呼吸短淺等,要能辨識常見的生理訊息,適時自我提醒。

●暫避風頭:當察覺自己發怒,一時之間無法冷靜下來,當下應先抽離現場,做別的事轉移焦點,避免持續專注而出現損人不利己的舉動。

●預先計畫:若不擅於將生氣原由口語化,平時就要有安全的替代方法,以便宣洩情緒,例如撕報紙、跑步或打沙包等。

●勤練放鬆:學習各類放鬆技巧,例如深呼吸、柔軟操、默數數字或冥想等,以備不時之需,緩解發怒時的火氣。

●善用幽默:嘗試用詼諧的態度看待引發憤怒的事情,甚至懂得自我解嘲,不要執著在分出勝負或討回公道。

●找出癥結:探討發怒的真正原因,其可能是覺得被威脅、被侵犯、未受尊重或感到挫折等,唯有確認清楚,才能擬定有效對策解決問題。

●尋求平衡:過於委曲求全會將憤怒內化,讓人變得消極、憂鬱,或衍生頭痛、失眠等症狀,故儘量透過溝通使個人需求與外在限制能夠兼顧。

西諺有云:「憤怒(anger)與危險(danger)只有一線之隔。」青少年血氣方剛,一旦被激怒,難免衝動行事,結果常後悔莫及。唯有協助他們做好憤怒的管理,了解尊重他人與自己的重要,才能避免憾事發生。(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 十興小學生 吹笛吹到赴日比賽

【聯合報╱記者郭政芬/竹北報導】2013.03.26

新竹縣竹北市十興國小直笛團,2年前成立以來屢創佳績,今年勇奪全日本木笛大賽台灣區初賽一般組合奏金賞獎,今天將赴日本參加「第34回全日本木笛大賽」。

昨天一早十興國小學生們臉上非常雀躍,相當期待到日本交流比賽,「很希望能吹好!」「最喜歡和同學練習的時光」,團員們嘰嘰喳喳討論,一演奏時,立刻拿起直笛、站穩腳步,齊聲吹奏出清脆響亮的《仲夏之夢》,神情陶醉無比,沉浸在美妙音樂中。

縣長邱鏡淳到場鼓勵,授旗給十興國小校長范光順,邱鏡淳說,「首次聽見和諧的合奏曲,很感動」,相信學生們能拿下優秀的成績。

校方表示,這次出國比賽獲得各界全力支持,新竹縣議會議長陳見賢出資添購百萬低音樂器,立委徐欣瑩積則極爭取補助出國團費,讓孩子們能有機會出國交流。

「從零到現在,進步好快!」指導老師陳孟亨是直笛博士,她說,十興國小的孩子,這2年來進步很快,連續拿到新竹縣直笛團比賽第1名,孩子平常休息時,特別愛講話,但練習時總能立刻進入狀況,十興音樂教育非常紮實,所以帶起來很愉快。

十興國小直笛團在校長范光順推動下前年2月成立,團員由4到6年級共24名同學組成。范光順說,成績是靠大家一同努力而來,只要有機會讓學生到國外舞台展現,校方必定全力支持讓孩子有機會出國交流。

6年級團員康庭瑜說,吹笛子時感覺特別快樂,有時指法很難,努力練習很久,之後能吹出完整樂曲時,真的很開心,「盡最大的努力去吹奏吧!」

5年級團員楊雨達說,練了2年,最喜歡大家一起吹奏的時刻,希望去日本能獲得獎項。

fsj 提到...

南方朔觀點-重文憑、不讀書 是台灣致命的病

【(作者為文化評論者)】2013-03-26 中國時報

先從近代兩個偉人說起:

第一個是哈奇森(Francis Hutcheson),他是神學家及道德哲學家,也是亞當斯密的老師,後人都尊稱他為「蘇格蘭啟蒙運動之父」。他最傑出的乃是對教育思想的貢獻。他認為神學、哲學、科學與美學都是在探討世上道理不同方法,並不互相牴觸。因此在他的教育課程裡,神學、倫理學、修辭學與詩學,以及數學、物理學、醫學和機械學都等量齊觀,開創了現代教育的新境界;蘇格蘭啟蒙運動開始了現代科學發明及工業革命的新時代。

第二個是威瑟斯朋(John Witherspoon)。他是英格蘭長老教會的牧師和道德哲學家。由於聲名在外,一七六八年初,美國的普林斯頓學院特請他擔任校長,於是他偕妻子搭乘輪船,走了十一個星期,當年八月到了普林斯頓。他的到來,是美國教育史的里程碑,他把哈奇森的教育理念帶了進來。學風自由、努力求知、鼓勵創新等新的方法進入美國,使普林斯頓人才薈萃,政治家和科學家輩出。

由於普林斯頓傑出的表現,於是當時美國東岸的哈佛、耶魯等全都仿效。這種努力求知、探求根本的態度,從此以後,成了美國國民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威瑟斯朋在校長任內,基於他的道德良知,他也是美國獨立立憲時,教育知識界重要的領導者。

因此,可以說,哈奇森和威瑟斯朋這兩個教育界的偉人,真的掌握到了現代知識的樞紐。現代社會從十七世紀就已進入了知識社會的階段。而所謂的知識,並非只是哪一種技術,而是做為一個神聖個人,理解自己、社會和自然世界統一整合的思想方法,這乃是做為一個「全人」的人生目的。這種對人生目的之追求,不只是正式教育的目標,也是個人非正式教育日常閱讀的關鍵。西方世界雖然由於時代的變化,庸俗的成份有在增多,但西方社會那種拒絕庸俗的知識人口仍然強固的存在。這也是它們的出版界仍然旺盛,社會創新的潛力也仍然繼續的原因。根據我有限的訊息,英美每年出版品裡,來自大學出版社的出版品即占了十五%左右,這些出版品裡多少都有些知識含金量,這也是我幾乎不是英美大學版社的書就不買的原因。

但台灣無論正式教育或非正式的閱讀,卻顯然離開這種知識社會的要求極遠。台灣的正式教育和職業訓練班無異。台灣的大學教育不重視每個學科的學術史啟發,不關心思想方法和興趣的培養,也不關心廣泛的人文與自然科學基本素質提高。這遂成了台灣重文憑、但人們除了教科書之外即不閱讀的習性。

除了正式教育缺乏了那種鼓勵人們對知識好奇的欲望之外,更糟糕的乃是台灣居然是個不閱讀的社會。台灣的國民平均每年閱讀兩本書,平均每年每人購書的金額只有一五三六元。今天台灣的人愈來愈聰明靈巧,大家都很會上網找資訊;當別人呼什麼口號時,我們也很快就學會這種口號。但資訊與口號畢竟不是知識,一個只看資訊但不閱讀的社會,就只能註定是個代工型的社會。台灣缺乏了創新的潛力,只會人云亦云的學舌,這真不是沒有原因的。

啟蒙時代的大師們鼓吹一種知識時代的新價值,就是要對各種人文及自然世界的知識充滿好奇和探究根本的熱情。就小處論,可以透過根本的反省,打磨個人的品質;就大處而言,可以反省社會和政治,創造更好的未來;而對自然世界的道理好奇,即可在科學上有所突破,克服自然對人類強加的限制。這種新價值影響到了整個時代,縱使沒念過什麼書的瓦特,也深受哈奇森啟發,發明了蒸汽機,對人類文明產生了重大的貢獻。那個時代,大家對社會及政治的根本問題都很關心,也造成美國的獨立建國和英國的社會政治大改革時代。一個大家都重視知識的時代,小者有助於個人幸福的創造,大則可以開創整個進步的時代。

但像台灣這樣的社會,人們不思不讀,對社會、政治的根本問題不能產生新的想法,因此對專制和民主的劃分,到了現在還在糾纏。整個台灣在程度上無法有真正的改革,而在經濟及產業上,別的國家都在快速的進步,台灣卻仍原地踏步,台灣不思不讀,這真是致命的文化疾病啊!



◆ 類PISA給補教商機30億? 教長:北市說清楚

自由 2013.03.26

〔記者林曉雲、邱紹雯/台北報導〕基北區特色招生要考類似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的試題,立委蔣乃辛昨天在立法院教委會質詢時,指高中老師和國中老師都不了解PISA,結果讓PISA的補習班大發利市,商機一年達三十億元。

補習班招生 一學期索價6萬

PISA由OECD(國際經合組織)發起、在全球六十多國推行的學生能力評量計畫,受測學生須閱讀短篇故事、網路信件、雜誌報導及統計圖表等各種形式資訊以回答問題,以評量解決問題的能力。基北區特色招生將參考PISA題型進行測驗,卻也因各界對PISA測驗不熟悉而引發諸多疑慮。

蔣乃辛表示,基北區特招的高中老師不懂怎麼出題考PISA,國中老師也不懂如何教PISA,補習班因應開PISA專班,翻譯PISA題教學生,一學期六科索價六萬元,基北區預估有三萬六千人考PISA,一年至少有三十億元商機。

教育部長蔣偉寧則強調,基北區考的不是PISA,是考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綱的基本能力,現在國中的正常教學就可以培養類似PISA試題所要測出的能力,不用補習,「全球都沒有人在補習PISA」,台北市也不是在考PISA,會要求北市說清楚。

次長陳益興則表示,教育部不希望用PISA名稱,應回歸課綱基本能力培養,基北區考法是貫徹課綱,只是用PISA名稱「治絲益棼」(理絲不找頭緒,結果越理越亂),「類PISA」也是讓人迷惑的名詞。

累死家長老師 立委:懸崖勒馬

立委邱志偉則抨擊,類PISA是累死學生家長和老師,搞得天怒人怨,台北市教育局應立即懸崖勒馬,教育部也應負起督導責任。

台北市教育局中教科科長譚以敬表示,無論PISA或類PISA都是向外界說明用的概念,基北區特色招生考的是「素養評量」,考「閱讀理解素養」及「數學素養」兩科,考題部分是類似PISA的題型,但不會全部是。

譚以敬也說,基北區會提前在五月底公布參加特招的學校名單和招生名額,屆時再由參與特招的高中職組成試務委員會,六月底前公布素養評量的題型、配分及考試時間。

她也說,基北區特色招生考素養評量,早在去年八月北北基三市已達共識,教育部也認同,這是既定政策,不會改變。

北市陳姓家長則表示,特招攸關入學,在學校老師不清楚的情況下,只能送去補習,PISA專班很搶手,部長說得很好聽,卻無視家長焦慮,是制度有問題,不是家長心態有問題。

fsj 提到...

班上第十名 最容易當老闆

【中廣新聞/中廣新聞】2013-03-28

中央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林子銘,在作客大陸武漢長江工商學院時,面對台下百多名想創業的學子指出,比較容易當老闆的常是在班級上第十名的學生而非第一名同學。

林子銘教授說,台灣的商業雜誌調查發現,一般大型企業的老闆不會是班級的第一名,通常都是第十名。這到底是什麼原因?林子銘解釋說,從謀略管理的角度來看,功課太好的學生,每天回家都會被父母盯著做功課,從小到大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分數,眼中只有自己。這類學生的EQ不是很高,往往會為了一兩分去爭得你死我活,而不會關懷其他同學。

林子銘分析,第十名同學一般具備當老闆的潛質。第十名的學生無論是智商還是資歷都是中上等的,但是這類學生不會被分數控制,有更多的精力去涉獵更多的知識,抗壓能力比較強,而且人脈比較廣。這樣的學生具備謀略學的六要素,也就是智能、情緒、逆境、社會、文化、意志,這也是創業所必須的條件。

林子銘教授還說,吃飯老插隊的人、開車總想超車的人都不會成功,因為他們過於自私。此外,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愛是最重要的,他建議大學生要培養自己的愛心,學會關心他人,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情商。



◆ 熱門話題-走出「學以致用」的窠臼

【許惠琪/台中市(博士生)】2013-03-28 中國時報

大學甄選和警大招生近日同時展開,在「學歷無用」的觀念下,台、清、交喪失優勢,有就業保障的軍、警校行情竄紅。個人不禁想:高等教育的宗旨,究竟是「學以致用」、「迎合眼前就業條件」,還是「為學術而學術」,以求突破社會現狀?

以法律系為例,上補習班,背誦最新實務判解,切合「實用」,國家考試更是攻無不克。但南陽街的補習班,真的可以取代全國的法學院嗎?法規朝令夕改,補習班所提供的「實用」判解,轉眼就成「無用」。而法學院培養精深的學理,注重概念邏輯的推演,才能以一應萬,看似「無用」,反而成其「大用」。再就醫學院而言,「外科助理」在手術台上的表現,不遜於醫師;但醫學院不是只教拉勾、剪線的眼前實用技術,而是須熟悉解剖學、生理學知識,才能研發新療法,推展醫學進步。

若博士班課程迎合就業條件,學生畢業也只能重複操作現有的技能,無法開拓新領域。如果以就業、「致用」為辦學唯一宗旨,則配合業界須要,瞬息萬變,「有用」轉眼就成「無用」。

民初傅斯年、胡適等人,均指出中國學術所以不如西方,是過分標榜「學以致用」,致使學術無法朝向高深的目標發展,最終「有用」淪為「無用」。然而今日我們的社會對高等教育的期許,還停留在「學以致用」的窠臼。這個社會須要軍、警,以應付「當前」迫切須要;但也須要「為學術而學術」的高等教育人才,為國家的「長久」發展做規畫。

※ 相關報導:

* 優質高中職 教部、家長認知差很大
http://mag.udn.com/mag/education/storypage.jsp?f_ART_ID=447720

全台9成的高中職都通過教育部優質高中職認證,但全國家長聯盟12年國教民間辦公室執行長謝國清昨天指出:「優質學校不是教育部說了就算。」家長和教師團體都對評鑑標準很有意見,認為教育部應改善,讓家長信任。

這次優質高中職評鑑標準,縣市或國教署評鑑總成績要達80分以上,項目包括校長領導、行政管理、課程教學、學務輔導、環境設備、社群互動、績效表現等,以及近3年沒有重大違規。

* 中小學推動「食育」 編訂教材融入課程
http://mag.udn.com/mag/education/storypage.jsp?f_ART_ID=447736

台南市政府率先在全國推動第六育「食育」,經1年的努力,編訂完成中小學食育教材,除課本,還有電子書、教學影片、動畫遊戲與線上評量,讓飲食教育深耕並融入課程。....督學室主任王立杰、石門國小校長郭芳朱表示,能夠完成食育教材編訂,除林瑞榮等專家教授的指導,並結合營養師、農漁民、廚工,才有此成果。教材內容不但有紙本,還有電子書、評量、影片等,老師很容易就上手,學生也能輕易了解食物的文化、營養與安全,並認識在地食材。



◆ 觀念平台-值得照顧的 豈止本土博士

【石之瑜】2013-03-28 中國時報

最近為本土博士找不到工作,各界同情人士紛紛仗義執言,希望退休軍公教人員既有退休金,就莫再轉進私校任教,將職位讓給市場過度飽和情況下難以競爭的本土博士。這些善心呼籲抗拒了近年只講權利與能力的自由主義競爭邏輯,展現照顧弱勢的在地文化。不過,應該讓的,豈止是退休者而已?而值得照顧的,又豈止是失去競爭力的本土博士呢?

比如,公教機關中有些長者或資深老師已屆齡退休,但他們卻繼續在崗位上。從權利與能力上看,誰曰不宜?然而這不只是權利與能力的問題,他們若退休,反正可拿退休金,又可空出一個缺,就多照顧一個本土博士。為何不規定屆齡長者不可延退呢?嚴格說,連兼課都不可准,照顧才徹底。

又比如,也還有在職人員返校進修,導致學校資源緊張,大量年輕人考不上研究所。這些年輕人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想暫待學校避風,則已入社會工作者如吳寶春若返校占據資源,同樣應檢討,並限制有職者返校受教。

社會之所以為社會,在於大家能相互同情照顧。大學大量製造本土博士,不就在照顧競爭力不足的學校、老師與學生嗎?大學要在世界上爭排名,其中博士生比例是重要指標,所以博士生比例要調高,儘管學校並無能力培養,但為幫助世界競爭力不足的若干角逐者提高世界排名,教育當局特別照顧而提高其博士比例。

同理,私校要提升排名,也要靠增加博士生比例。因為本土博士生幫助缺乏競爭力的教授做研究、寫論文、用他們名字來發表,他們才能在日益競爭的評鑑制度下勉以為繼。何況,各校教師花時間在在職專班上,戮力拉關係、收學費,也如吳寶春,乃是彌補正規體制中競爭力不足的困境,這些無不靠體制通融。

這是為什麼本土博士本已找不到工作,但公私立各校仍想擴編,究其根本,正是要照顧競爭力不足的學校與教授,如此自然教出沒競爭力的博士,則畢業後,教育當局為照顧他們而設法請退休教授讓出更多缺額,就是回饋他們。有人擔心私校競爭力因此滑坡,但這可設法照顧啊!

扭轉盡日鼓吹競爭的台灣不易,因為餅實在小,大陸教育體制現在不但招收台灣學生,也聘雇台灣教師,都幫助台灣空出更多缺。有人擔心大陸把強者挖走,可是挖走不就多一個缺嗎?基於照顧競爭力不足的本土博士,應鼓勵能往外發展者快走,離開愈多,對本土博士照顧就愈好。(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 相關報導:

* 社論-問題不在雙薪,在納稅人的血汗錢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3032800329.html

....回頭來看台灣私校現狀,各私立學校經費來源僅54%~69%來自學費,至於來自企業或董事的捐款則相當有限,因此各私立學校每一年的經費,有相當大的比例是來自教育部的各項獎助與補助。所以,儘管私校抱怨教育部給每名公立大學學生的平均補助費約為私校的2.2倍,但若沒有教育部的經費補助,大部分的私校可能都難以為繼。因而「雙薪教師」之所以不被認同,其真正的原因在於,除了政府給的月退俸大部分來自納稅人之外,他所領取的私校教師薪資,也有相當高的比例是納稅人的血汗錢。

上述討論,可以了解退休軍公教人員轉任私人企業不受非議,但轉任私校卻被鳴鼓而攻之的真正原因。邇來有許多公立大學教授們很不平地抱怨,一樣都是退休轉任民間機構,何以到私校就必須受到「特別待遇」,認為這都是媒體與民代在無的放矢。我們必須對這些教授們說:「笨蛋!問題不在雙薪,而是在納稅人的血汗錢。」

* 芝加哥擬關閉54所學校 百名教師抗議被捕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50407295/132013032801008.html

美國芝加哥市府為填補10億美元的教育經費缺口,打算關閉54所公立學校,引起不少教師及 民眾示威抗議,隨後警方依違反公共秩序,逮捕了將近130人。

fsj 提到...

吳寶春條款通過 同等學力放寬

中央社 2013.03.29

教育部今天修正「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放寬包括乙級技術士、業師、專業領域有卓越成就者,符合一定條件可考大學或研究所。

知名麵包師傅吳寶春日前接受雜誌訪問,指自己只有國中學歷,無法報考國內大學EMBA(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但新加坡國立大學卻允許,還派人專程面試。事件引起社會廣泛討論,總統馬英九也要求檢討相關規定,希望留住吳寶春。

教育部日前承諾在1週內檢討相關規定,今天正式發布「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增列3個條件。

高等教育司長黃雯玲表示,修法的確是因吳寶春而起,但條文更為全面,讓整個制度更有彈性。

第1個修正條件,增訂技能檢定以乙級為最高級別的職類(如烘焙無甲級證照),取得乙級技術士證,並從事相關工作達5年以上,即可取得同等學力,報考碩士班。原條文僅開放甲級技術士加上3年工作資歷。

第2,放寬曾在大專、職業學校擔任業師(專業及技術教師)的人考學士班、碩士班,但必須經過大學校級招生委員會審議。黃雯玲表示,能在學校當業師,代表有一定聲望和專業。

第3,專業領域具卓越成就表現者,也可經校級招生委員會審議通過報考,但這項目限制「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及「教學卓越計畫」的60所大專校院。黃雯玲表示,本來想以「國際競賽表現優異」來修法,但現在是全球化時代,怕會太浮濫,由學校把關的方式較適合。

黃雯玲強調,取得同等學力只是擁有報考大學、研究所的資格,不代表一定能錄取,錄取後也不代表一定能取得學歷,大學仍會做好把關,確保畢業生具有一定的專業素養。



◆ 教育最大問題…政府失靈

【聯合報╱黃適卓/開南大學副校長(桃園市)】2013.03.29

今天是青年節,除非放假,否則未必會引起大家的關切。惟近來發生兩件與青年典範有關的社會新聞,深值討論與省思。一則是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因不符EMBA就學資格無法申請事件;另一是,李安執導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成功賣座。

的確,台灣許多人才及產業均具備全球一流的實力,然而近年來,產業界卻飽受人才外流的衝擊,抱怨極度缺工,諷刺的是,大專院校畢業生失業率卻高漲。

表面上問題的主因,在人力供給與就業需求間的供需失衡,事實上,卻是不折不扣的政府政策錯誤。長期讓教育政策及產業政策各行其是,於是十數年來台灣廣設大學研究所,造成高學歷失業者眾,而企業卻找不到高職或專科畢業即可僱用的作業員,產業需要的技職教育幾近消滅。

另外,政府放任產業壓低薪資,更加速了高素質人才的出走,因此台灣的產業經濟問題的發生絕非「市場失靈」,而在「政府失靈」。

去年,教育部比照大學五年五百億頂尖計畫,提出三年兩百億「技職教育再造方案」。結果今年度預算卻僅是由教育部勻支三億元辦理。而明年即將上路的十二年國教,對國中升高職只提出敷衍式的適性輔導手冊,及考取證照在比序時加分等毫無效果的手段。教育部不但對高職及專科的漸趨消滅無感,甚至還將十二年國教設計成為以升普通高中為主的國民義務教育,加速消滅技職。

由於少子化及教育政策的失當,使得台灣發生學生人數不足,及流浪教師日增的現象。二○一一年,教育部提出建立台灣為亞太高等教育中心,希望藉由台灣高品質的教育資源,吸引亞太地區人才至台灣就學,以協助解決上述問題。

然時至今日,除與印尼簽訂交流專案,馬來西亞開始承認台灣學歷外,顯然成效不彰。日前又祭出承認中國學歷及開放中生來台修習技職教育等措施,看似可增加中國來台就讀,但在台灣教育政策失當,及與中國相互開放的原則下,恐怕台灣去中國讀書的學生將比中國來台灣的多,勢必更加惡化台灣教育產業問題。

事實上,台灣面臨的教育危機,也是全球化的教育危機,也可成為台灣的轉機。台灣應打破原有的框架,將教育視為國家戰略一環,將教育視為台灣發展的戰略主軸,例如:將教育產業視為國家戰略產業,在國內教育上形成產業的分工及整合,配合企業發展的人力資源需求,並強化台灣人力資源及人文素質,促進就業及經濟發展,並推動台灣公民社會的形成,進而成為亞太地區的人力資源整合平台。

※ 現在的教育政策是為了讓補習班生意更好嗎?

* 沒有成績單的瑞典小學生
http://www.cna.com.tw/Topic/NewsWorld/33-1/201303290001-1.aspx

....瑞典孩童到12歲為止,都不會收到成績單,老師也不會替孩童們排名。學生們彼此不會互相比較、競爭。學生們最重要的任務不是得到第一名,而是超越自己。此外,和大多數北歐國家的社會主義式教育理念一樣,沒有特別好的資優生,也沒有特別差的學生,人人都重要。

在課堂上,老師經常將精力和時間放在比較落後的學生,而非用來培養頂尖學生,但這在瑞典也曾引起一些辯論。他們擔心表現好的學生,在課堂上反而感到無聊、無法更精進,影響國家未來的競爭力。2006年右翼政府執政後,便修正了左翼政府的教育制度,為優秀學生提供更多不同進修課程的機會。

* 泥水工週薪10萬 比教授還多3倍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970&f_ART_ID=447978

泥水工有多缺?一位裝潢業者觀察,「以前泥水工是按時間收費,現在卻開始按件計酬」他舉例,前一陣子,他承接一個案子,三個按件計酬的泥水工人,「三個人,一個星期,就賺走三十萬元」,平均一週進帳十萬元,一個擁有博士學位的私立大學助理教授,要熬到教授,月薪才能超過十萬元。

如果是更稀有的泥水工,像貼大理石的工人,「老闆是直接帶一整個○○七皮箱的現金到工地,做完當天直接發現金。」

....產值兆元的精密機械業也有人才斷層,專做木模的福茂企業社老闆馮昌盛觀察,台灣的工具機業,「員工多半都五、六十歲,一旦這些人退休,精密機械產業就有可能出現技術斷層。」

....這是全台灣普遍面臨的現象,走訪台灣技術領域的高手,修車達人林昌巖、鏟花達人張振財、裝潢達人林存謐,他們都捧著技術想找徒弟,經常找了一年,都不見得能夠找得到一個徒弟。



◆ 漲學費 政大開第一槍!
http://mag.udn.com/mag/education/storypage.jsp?f_ART_ID=448063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2013.03.29

政治大學擬從下學年度起,調漲研究所學雜費最高10%、約2500元;另還打算刪減研究生助學金7%,校內學生不滿校方層層剝皮,上午聚集在行政大樓前抗議。政大表示,研究所學雜費八年未漲,後續會再召開公聽會,並針對政大研究生進行網路問卷調查,蒐集更多意見。

對於政大率先開出漲學費第一槍,台大教務長莊榮輝說,校方實在很想跟進調漲,但必須等新校長楊泮池上任後才會進一步討論。成大校長黃煌煇說,校內沒有調漲學雜費打算;清大副校長葉銘泉則表示,不排除下學期調漲研究所學雜費的可能性。

政大學生勞動權益促進會代表林奕志說,校方正研擬兩方案,打算從下學期開始調整研究所學雜費基數和學分費。據草案規畫,方案一所有科系班別學雜費全部比照理學院收費基準,下限調整為每學期1萬4280元;學分費則參考台大文學院、管理學院及理學院學分費平均數,每一學分從1576元調整為1660元。方案二則以94年至101年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約9.7%為基礎,各調高學雜費與學分費收費基準10%。

林奕志表示,一旦草案通過,粗估每位研究生每學期必須多繳2500元,如果研究生助學金又被砍,對學生影響甚鉅。政大研究生學會副會長卓筱涵也說,假如最後真的同時調漲學雜費與縮減助學金,校內6000多名研究生必須花更多時間打工。

政大教務長詹志禹表示,政大研究生的工讀金、助學金和獎學金,每人平均值高於大學部,但繳交的學雜費總額卻低於大學部,過去八年學雜費凍漲加上物價與薪資調漲讓教育成本增加,校方不得以研擬調漲。

fsj 提到...

熱門話題-免試入學 孩子肩頭更重

【石鵬來義/高雄市(家管)】2013-03-30 中國時報

日前,筆者參加孩子校園的教育座談會時,聽著校長「用心良苦」的疾呼著還未拿到「完成志工服務時數」的「加分分數」者得趕緊把握每學期的「服務機會」以免「輸」在這「加分」機會上。

筆者聽了不禁深感懷悵惘,哲人所言「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的情操,在今日教育變革的架構下已功利化了,因為志工服務時數滿六個鐘頭的學子即可登錄二至二.五分的加分,也可做為同儕間評比上競爭的籌碼之一。

而除了多元入學諸種比序外,會考科目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則更是補習補得更凶。

筆者詢問國中生們,學校的英文教學足以讓你們通過初級全民英檢嗎?大多數的回答係:「補習班教的內容才足夠應付全民英檢的考試。」若真是如此,那沒錢上補習班的孩子,豈不更沒爭競力?

聯考、基測、會考…名稱換了再換,卻萬變不離其宗,孩子們在多元要求下,反而變成了樣樣通樣樣鬆,心力擔負沉重,家長們的經濟負擔也更重、更重,更重了。

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並非「完全免試」,家長們可別誤會了。



◆ 失落高三…苦了他 磨了媽

【聯合報╱林沐雨/行政人員(高雄市)】2013.03.30

廿九日「女兒的高三都在拚學測」一文所寫的,正是我與兒子現在最大的困擾;該作者的女兒還能為第二階段努力,而我兒子第一階段全未通過,我正苦惱著如何幫兒子找回失落的高三?

兒子還沒考學測時跟我說,他要讀什麼科系、怎樣的大學,等到學測成績出來時,他根據落點分析,填了六個志願,結果全沒過。其實他的成績並不差,只是這次英文及社會科考得比較好,但是他的興趣是理工科,就因為他的數學、自然科並不突出而落選,連科大也是如此,他整個人就變得消極散漫。

問兒子現在最煩惱的事是什麼,他說當然是考大學,即使拿到高中文憑,考不上理想大學,要重考,還不是跟重讀一樣。他因為準備學測,高三的課業都放掉了。現在我這個當媽的最大課題,是如何幫兒子追回失落的高三課程,然後繼續他下階段新的開始。唉!這個學測制度真的很折磨家長。



◆ 冷眼集/對國二生的參考價值何在?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特稿】2013/03/30

國中教育會考明年正式上路,今、明兩天先找國三末代基測考生來試水溫,因為考試結果不列正式成績,報考率和缺考率都創學生大型考試新高,顯示學生也不願配合當白老鼠。

試辦國中會考有兩個目的,一是為明年正式會考模擬試務,更重要的是為了爭吵不休的超額比序問題,找到降低抽籤率的解藥。但基測已辦了超過十年,累積20次以上的試務經驗,何需畫蛇添足再花大錢,讓大批國三生參加事不關己的國中會考?

問題來了!十二年國教超額比序及抽籤問題最棘手的基北區,但基北區第一節缺考率竟高達27%,超過四分之一考生缺考。這些缺考考生成績分布如何?會不會影響正常成績分布?後續用七成多考生模擬填志願結果,又如何精準的沙盤演練,訂出明年不必抽籤的遊戲規則?

今天試場的氣氛,透出史無前例的一派輕鬆,有考生只拿鉛筆盒就去考試,反正事不關己。考試心態如此,接下來的模擬選填志願,如果仍是輕率為之,只會讓模擬結果荒腔走板,對目前國二的首屆十二年國教學生,參考價值變低。

這不禁讓人擔心,模擬出來的結果若用在明年,新的三級計分制、選填志願情況,是否準確不失真,現在的國二生,明年可能要繼續當白老鼠。

※ 相關報導:

* 國中會考/缺考多 首次考英聽
http://mag.udn.com/mag/education/storypage.jsp?f_ART_ID=448220

試辦國中會考今、明兩天在基北區和彰化區舉行,有8萬9290名國三生報考,第一 節自然科缺考人數高達2萬2000多人,缺考率接近25%。首次加考的英文聽力測驗考生反應兩極,有人認為難易適中,但也有考生表示,英文程度差的考生根本聽不懂。



◆ 科教若式微 台灣設計失了根

【聯合報╱陳志嘉/國中教師(高雄市)】2013.03.30

廿一日台師大張基成教授投稿疾呼「科技教育落冷宮,如何人才扎根」一文,一語道盡科技教育在現在體制下的困境。

筆者這半年來一直與各縣市國中生活科技老師聯繫,這些人都是當初公費制度培育的優秀科技教育師資,但現在卻面臨無課可教的窘境,不是科技老師不想教,是被學校政策強迫摘除課程。

主要原因是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將科學教育與科技教育合併成同一個領域,但科學教育是基測必考項目,而科技教育卻不是其中一環,因此很多學校科學老師根本不上科技教育課程。而原來的科技教育師資,除遇缺不補外,有些還被學校強迫去改教童軍與家政課程以及美術課程。

十二年國教的實施,是改變升學主義的契機。教育部開始調查並要求教師專長授課,並針對藝術與人文、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等三領域進行清查,此政策效果立即彰顯,一○一學年度教師甄選,學校立即釋放這三大領域的教師缺額。但教育部卻遺漏自然與生活科技中的科技教育師資與配課問題,任憑各縣市教育局(處)繼續忽視不管,這讓第一線的科技教育師資心急如焚,還在執教科技教育的老師,更猶如孤鳥般地在教育圈搏鬥。

高雄市教育局還是少數有在辦理科技教育競賽的單位,在十七日的生活科技競賽中,生活科技老師們同聲表達科技教育長期受到忽視,因此生活科技教師決定團結起來,發起「高雄市科技與工程教育學會」的籌組(http://kteea.webnode.tw),並疾呼各縣市的生活科技老師站出來,讓社會了解科技教育的價值與重要性。

科技教育課程可以培養孩子思考能力、跨領域知識整合與動手做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從「概念構想」一路發展至「原型的製作與最佳化」,將想法化成實體的東西,這能力更是台灣展現設計國力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這不也是政府疾呼產業升級所需人才的基本能力。我們要積極爭取孩子的科技教育受教權,讓教育往更美好的境界發展。

fsj 提到...

會考沒意義 猜完答案就落跑!

【聯合報╱林家瑜/護理師(新北市)】2013.03.31

昨天,筆者陪姐姐的小孩參加國中教育會考。按理說,應該是很緊張的考試,但到了現場才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大多數應試的考生連課本都沒帶,考前根本沒有人在看書,幾乎都在教室外面閒聊,甚至還有的在打籃球,完全不當一回事。

考試開始才不過卅分鐘,大多數的考生便都交卷走出考場,詢問姐姐的小孩考得如何,他竟然回答根本沒有看考題,直接用猜的就把答案卡寫完,然後就趴在桌子上等交卷。

其他同學也是如此,因為他們覺得教育會考成績的好壞,又不會影響未來升學,他們都是「被迫」來考試,他們不知為何而考。

陪考了一天,真不知道舉辦這樣的考試,到底有何意義。學生根本沒有認真應試,而考試的結果也沒有參考意義。



◆ 題目靈活重整合 會考走出特色

中央社 2013-03-31

試辦國中教育會考告一段落,學界大都認為,會考雖和基本學力測驗一脈相承,但題目更靈活、重視應用、整合,考驗真正素養,走出自己的特色。

會考和現行國中基測,都是由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心測中心)命題,但兩者設定的難度不同,會考是「難易適中」,基測則是「中等偏易」。教育界都在看心測中心要怎麼出題,才能呈現這微妙的差異。

今天6科考完,許多題目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其中數學科首度加考「非選擇題」,台北市興雅國中教師林壽福分析,非選擇題文字敘述較長,考驗學生「情境理解」的能力;且不只是要解出答案,還要求詮釋解題的過程,跟傳統的基測不太一樣,反而比較像是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

除此之外,數學科考題還相當活潑、生活化。林壽福舉例,像是考罐頭工廠標記、抽樣的方法,以及棒球比賽的跑壘,讓考生以「位移」的觀念解釋等。

社會科也同樣靈活,圖表題就占了1/2,其中一題還搭上時下最流行的「穿越劇」,要考生透過古代地圖,判讀古今生活情境的差異。

另外,社會科試題還出了發現鄰居在製毒、住家附近的路燈很暗等情境式題目。新北市頭前國中教師王台琴表示,會考不再是考記憶、背誦,學生必須要在地圖、文本、表格找出資訊,運用所學的知識作判斷。

英語科部分,加考聽力測驗是一大創舉,走出基測只重讀、寫的窠臼。新北市中平國中教師黃緒俐表示,聽力題目算是「基本」,但對國中程度的學生而言,已算是一個考驗,教學現場必須有所轉變,加強師生互動。

另外,英語科題幹的訊息量也增多。黃緒俐表示,會考比基測更重視理解分析,學生平時一定要培養「大量閱讀」的習慣,廣泛吸收各類知識,才能拿到好成績。

國文科也較基測難上一些,考題別出心裁。新北市江翠國中教師陳恬伶舉例,題目出了金庸作品,但不是武俠情節,而是引用「序文」,屬於應用文的範疇。

陳恬伶說,會考更重視「欣賞文章」的能力,學生要在長篇文章中找出散落各段的資訊,歸納總結出重點,必須「轉個彎」,而非直接得出答案。

相同要腦筋轉個彎的還包括自然科,舉例來說,試辦會考出了圖表,要考生從南北半球的差異判斷「月相」。另一題則出現知名卡通人物「派大星」,讓學生從其五角身型,判斷深海中所受的液體壓力作用方向。

台北市龍山國中理化教師祁明輝表示,會考給人的啟示是,不能再死背公式,而是要理解公式的意義,瞭解理論的推理過程。尤其在現代社會中,每天接觸的資訊量非常龐大,學生必須學會篩選,能夠以「關鍵字」搜尋所需的知識。

※ 相關報導:

* PISA素養評量 基北區「逐年漸進」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1/20130331000350.html

基北區日前宣布明年特色招生考試將考類似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題型,引發恐慌。教育部次長陳益興昨表示,基北區是要進行「素養評量」,教育部已和他們討論過,不要突然間就大量考PISA題型,應採「逐年漸進」方式調整。



◆ 努力拿文憑 證明更會洗廁所?

【聯合報╱李政達/科技大學講師(台南市)】2013.03.31

才開學,就接獲雅雯母親來電:「老師,拜託勸勸雅雯打消休學念頭,都已經三年級下學期,再一年就要畢業…」調出雅雯成績來看,三門必修兩門選修被當。有幾科看得出來是放棄了,但有一些科目距及格不遠,再加把勁要過關不難。

找來雅雯詢問原因,雅雯答說:那幾科應該可以過關的,因為覺得沒意思,到了期末不是報告沒交,就是沒去考試,所以就被當囉。為何半途而廢?雅雯認為,就讀休閒、餐旅等科系的同學,四年級都要去實習,有的人一去不是半年,就是一年,實習回來後恐怕會延畢。既然,實習的內容是飯店櫃台、房務、餐廳…工作,乾脆放棄學歷,找相關工作賺錢還學貸比較實際。

台灣高等教育的普及,實踐許多人的大學夢。許多父母只要子女肯上進,做牛做馬都會供他們讀書。可是在供需失衡的情況下,畢業即失業是不爭的事實。休閒等相關科系同學,能往飯店、餐廳、旅行社等產業發展,算是學以致用。

可是,就如同雅雯的質疑,做端盤子、洗廁所、房間整理,乃至於擔任領隊、導遊的工作,大學文憑有什麼幫助呢?實務經驗的取得,是否更具競爭優勢?

媒體報導,需要扎實技術的水電工、木工、油漆工,需才孔急卻請不到人。原因何在?多數人讀大學去了,沒有年輕人要做。但,少子化衝擊,讓學校招生不足而面臨關門。另一波的社會問題正醞釀中。

十二年國教即將上路。在高舉教改大纛的專家學者認知中,這或許已是最完善的版本。不過,一旦加入學校、教師、家長、補教業等等觀點,將會變成什麼樣的結果,誰也不敢樂觀。最無辜的,無非是被當成白老鼠的學生。

※ 學學澳洲的組合式文憑。

* 天價高考特訓 家長砸10萬不手軟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7800180.shtml

距離高考還有68天,高考生全身貼滿「勤奮」標籤。在最後衝刺階段,有的人在學校一套一套做複習題,但也有不少人,乾脆不去學校,在培訓班繳一筆巨額費用,讓十多個老師推著往前走。

錢江晚報報導,老楊為了兒子的高考衝刺,打消了最近的買房計畫,緊急挪出10萬元,給兒子報了一個培訓班,「一對一」學語文、數學、外語以及文科綜合。老楊說,高考前最後三個月,兒子就從學校請了長假,在杭州一個培訓機構特訓。這種吸鐵石式的突擊補習,三個月要10萬元。這樣的高價高考衝刺班非常火爆,而且近三年來價格一直在漲。

fsj 提到...

又改了… 國中會考三等第 可能改成9級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陳瑄喻、田兆緯/連線報導】2013/04/01

為了明年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不必抽籤,教育部次長陳益興昨天指出,原來只分三等第的會考成績,標示可望更精確,三等第之下再細分級;不過,分級採申請制,不是每個學區都要分級,需要精細區分成績才能完成超額比序的就學區(如基北區)就可以提出申請。

陳益興表示,要等試辦會考成績試模擬結果出來後,再決定細分為幾級,五月會公布。

教育部表示,有可能在「精熟」、「基礎」及「待加強」三等第下,再區分為A、B、C 三級。如此一來,總共就可分為九級。

十二年國教明年上路,基北區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只比志願序、多元學習表現及國中會考三項,若很多學生前兩項滿分,會考又是「精熟」,比不出高下,許多明星高中可能要用抽籤來決定誰能入學。

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天重申,明年免試以「零抽籤」為目標,會提出配套措施。陳益興指出,為免學生分分計較,會考仍只分三等第,有需要細分成績的就學區再跟台師大心測中心申請,但台東、澎湖及金門等很多區都不需要再細分。

陳益興說,高職、五專的職業類科區分得非常細,免試入學也有可能要抽籤,教育部會通盤檢討。

據了解,會考成績從三等第再細分為共九級,仍不如基測每科八十分精細,明星高中可能還是得抽籤。

試辦會考各科試題、參考答案及寫作測驗試題,昨天已公布在教育部網站(http://www.edu.tw/)。心測中心四月十五日將公布答對題數與等級對照表。

四月十九日寄發成績單,考生可以到心測中心或全國試委會網站(http://203.64.161.3/102test/),輸入准考證號碼和身分證末四碼,查詢個人在六萬多人中的PR值。

※ 相關報導:

* 全家盟罵! 北市多贊成:抽籤更不能接受
http://mag.udn.com/mag/education/storypage.jsp?f_ART_ID=448361&kdid=AR10&r=4

....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馮清皇表示樂觀其成,認為如果免試入學要靠抽籤,家長和學生不能接受;明星高中如建中等也贊成。不過,也有不少家長團體反對,認為這是「走回頭路」。還有家長認為,這樣的十二年國教等於「會考定江山」,會考成績幾乎就分出勝負,比到多元發展項目機率變低了。

* 教部削足適履 為明星高中解套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pr/1/today-life10-2.htm

....為保持學生升大學的亮眼成績,即使免試進來也要有一定水準,因此要有會考成績把關,且最好是「會考滿分的考生」。如何在免試上設層層關卡,成為教育部、北市教育局和明星高中處心積慮要做的事。

這也是為什麼明星高中和家長反對抽籤的真正原因,萬一明星高中抽中成績不夠好的學生,以前只會教高分學生的老師要怎麼教?會不會教?考上台大的人數還能不能如此多?會不會因此失去明星高中光環?讓教育部花這麼多時間、心力和金錢服務幾所明星高中,明明是看條件相親,還要假裝感情甜蜜蜜,教育部真是把大家當笨蛋。

* 明年正式會考 「會比基測難」
http://mag.udn.com/mag/education/storypage.jsp?f_ART_ID=448358&kdid=AR10&r=7

負責出題的台師大心測中心主任宋曜廷指出,明年起正式舉辦的會考,會比基測難一點;國文文言文題幹加長,英語需閱讀的資訊增多,一○四年英聽及數學非選開始計分,學生要學會統整、思考,才能拿高分。



◆ 12年國教/會考翻牆…他們早菸酒談情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801549.shtml

【聯合報╱向榮/教(彰化縣)】2013.04.01

這個學年開始,我們的校園內多了二、三對情侶,很好,應是校園景觀整理得很漂亮,吸引了一些男女來此談情說愛話浪漫。一對是高中生,總是會躲在樓梯轉角,深怕一些限制級動作被人看到似的;另一對,總是在車棚旁,人來人往的坡道扶手上,女的常會在聊過一陣子後,情不自禁的跳上男的腰際,兩腿一夾,卿卿我我起來。好吧,你們要做限制級動作可以,但,這裡是國小校園,不太好吧,能否移駕!況且,你們才十四、五歲耶!

這個學期開始,那對小情侶還是天天四點多下課就來報到,只是,現在多了好多「同伴」,大家三三兩兩,圍坐在涼亭,然後稀鬆平常的看著那對小情侶,好似在觀摩學習一般,雖然不像那對小情侶一般打情罵俏,但取而代之的是三句不離口的三字經。壓力很大,需要抒發,我可以理解,但這不是你們家,也不是你們學校,這樣會不會太過喧賓奪主了?我強忍住內心的不悅,忍了下來,等一下下班當做沒看見,就一切沒事了!

然而,這些國中生最近變本加厲。某日下課後,過了約莫半小時,可能無聊透了,竟在外頭買了幾罐啤酒進來,光天化日之下,幾個人竟公然喝起酒來了,是我們國家法律修改了嗎?我怎麼記得十八歲以下不得飲酒。壓抑不住自己的職業道德驅使,我過去靠他們較近的地方,兩手一叉,希望讓他們知道這樣的行為太過分了,但他們似乎也在回瞪我:「看三小!」

又一次,還是這群人,也是在四點多,幾個人在涼亭下,或坐或臥,知道我在注意他們,像是在挑戰似的,也不屑地回看著我,我靜觀其變,畢竟一群人在開放校園裡沒出現違法的事,我無理由趕走他們。不久,幾個人開始拿出菸來,竟就這樣點著抽了起來。我搜尋一下自己的記憶庫,十八歲應該是禁菸的年齡吧!高中以下校園不是禁菸地帶嗎?我喊了他們幾聲,但他們也回嗆了我幾句。

這次,我再也不能忍受了,帶著攝影機,與教務主任一同前往蒐證,一群人看見攝影機,一半的人馬上鳥獸散,另一半故做鎮定,一男一女來不及熄菸,若無其事的繼續抽著……

老是在回家後,反省自己是不是已經跟不上時代,還是自己的職業使然,過於封閉與古板,看見事情大驚小怪!昨日,我瞄了報紙:「試辦國中會考,考生漫不經心,缺考近三成。高中校長:鬧劇!」然後又看了那張似曾相識的學生翻牆照,我才恍然大悟,在我們學校涼亭的那群國中生,不就是一○三年第一批免試升學的學生嗎!

原來,在他們或坐或臥之中,我隱約感覺出,他們已不知努力的目標在哪;在他們的眼中,透露出「閒閒沒事做」的訊息;這個學年開始,他們每天可以四點多就來涼亭撒野,因為真的「沒代誌做」!

教育部長大鑒,這幅景況,就是十二年國教全面上路之後的普遍校園景觀,請您可以開始提早因應了!

※ 提醒您:飲酒過量 有礙健康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附中才女 美音樂學院連中三元

【石文南/台北報導】2013-04-01 中國時報

國立師大附中音樂班高三生張菁珊,以厚實的作曲及鋼琴演奏實力,獲美國伊士曼音樂學院入學資格,她決定就讀,將成為伊士曼音樂學院「作曲類」最年輕的台灣學生。

張菁珊的母親表示,女兒今年共錄取美國伊士曼、曼哈頓、曼尼斯等三所音樂學院,早先也接獲台師大音樂系理論作曲的榜首通知。

張菁珊表示,通過申請很開心,還獲伊士曼一年二萬三千美元的獎助金,在作曲之外,還會兼修指揮、德文,畢竟當代音樂活躍地在歐洲,未來研究所將選擇德國或維也納。同時,她對流行音樂也不排斥。

張菁珊四歲學鋼琴,彈過即記住曲式,複誦無誤;二○○二年,七歲的張菁珊以創作曲《小魚狂想曲》獲山葉兒童創作曲發表會北區入選,嶄露頭角。

fsj 提到...

想拿參考書 上網搜「延慧書庫」

【聯合報╱記者陳雅芃/台北報導】2013.04.03

「媽媽,你看,我換到字典和參考書了!」媽媽也高興地說,「真是太好了,不用花錢去買了!」該對母子為低收入戶家庭,「延慧書庫」工作人員看到這一幕,都很開心能夠幫助到他們。

北市府環保局說,從即日起,「延慧書庫」新增參考書籍網路查詢功能,讓民眾在家就能掌握書庫存書,不用白跑一趟。

環保局長吳盛忠說,自今年初推出「延慧書庫」,目前已從全國各地回收近2萬本書。全台各縣市響應舊書回收,還有遠從屏東的民眾開著卡車,來回花近10小時,不遠千里送來10箱的舊書。

環保局表示,延慧書庫有別於一般圖書館,提供各式參考書免費索取兌換,尤其對許多低收、中低收入學生,家裡可能捨不得買一本動輒3、400元的參考書,可透過延慧書庫兌換索取。

為提供便利資訊查詢,延慧書庫新增參考書籍查詢功能,只要上環保局再生家具網,即可查詢目前參考書籍之種類與數量(http://recycle.epb.taipei.gov.tw/furniture/)。



◆ 可白阿姨走出書本 學童樂翻天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市報導】2013.04.03

「可白阿姨,假如您沒寫書,會去做什麼工作?」、「為什麼您的筆名叫可白?」,新竹市東門國小高年級小朋友,昨天跟作家可白面對面對談,幽默風趣的可白,逗得孩子們樂翻天。這是東門國小為孩子們安排的「兒童節特餐」,校長黃美鴻說,讓作者從書中走出來,孩子很期待,雖然已滿頭白髮,可白充滿童心,跟孩子打成一片。

黃美鴻說,可白以幽默筆調,出版:「我有絕招」、「老茄苳的眼淚」、「頭頂長樹的男孩」、「臭皮匠哈啦啦」等書,學校圖書館都蒐集了,高年級學生利用寒假讀完、討論,決定請作者現身說法。

昨天,可白(柯作青)一身牛仔褲、襯衫的穿著,一點不顯老,她說,從小父親每天給她600字的稿紙,要她寫作,開始覺得很苦,但也讓她拿過全國國語文競賽作文冠軍,40歲第一次投稿後,從沒被退過稿。

她的作品在談笑間,告訴孩子生命的價值與生活中該注意事項,「一點不說教」,譬如談鬼,她告訴怕鬼孩子說,不要怕,即使打輸了變成鬼,還可以找他再打一次。

因學生數多,東門分兩梯次讓學生與可白見面,首梯3月29日與六年級生對談,昨天五年級;學生還熱情製作感謝卡,「您的書教了我們好多絕招,從防範色狼、瓦斯外漏、燙傷等... 」、「可白阿姨,妳是我見過最有趣的人,您的書每次都讓我哈哈大笑看千百遍」。



◆ 改善校園勞動條件 台大工會成立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2013/04/03

歷經1年多的申請、退回、補件,台灣大學工會前天拿到台北市勞動局的登記,正式宣告成立,這也是國內第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工會。台大工會表示,將盡速與校方協商研究生獎勵金縮減問題,並訂出校內工讀生最低工資與最高工時。

台大工會副祕書長、法律研究所學生楊品妏指出,工會去年初召開發起人大會,並向台北市勞動局送件申請,卻被以「兼任研究助理、計畫臨時工、教學助理與台大無僱傭關係,不能算發起人,因此申請人數不滿30人」而被駁回。楊品妏指出,工會今年號召更多校園勞動者,並以新一批發起人重新申請,終於獲准成立。

楊品妏指出,工會成立目的是要改善校園勞動狀況,目前以研究生獎勵金問題比較嚴重,例如近年校方刪減、遲發研究生獎勵金,因此工會將和校方協商,為學生爭取權益。

楊品妏也說,工會也希望校方訂出助理最低工資與最高工時,最低工資訂為時薪2百元,每個月工時上限設定在勞基法一半的80小時,一方面保障學生工作權,同時也讓學生有時間學習。

台大學務長杜保瑞指出,研究生不論當教學助理(TA)、研究助理(RA)都是學習,給的獎勵金與公司發給員工薪資不同,沒有最低工資問題。

至於工會抗議獎勵金延發問題,杜保瑞指出,學校每個月發放獎勵金高達2、3千萬元,要花時間核算才不會出錯,未來將預估金額,讓學生盡速拿到獎勵金。

※ 相關報導:

* 國小生趴地考試 校方稱可防作弊挨轟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7807143.shtml

安徽渦陽縣一小學被網友爆料,為防止學生作弊,要求學生到戶外操場考試,操場沒有桌椅,部分學生要趴在地上做試卷,部分則席地而坐應試。渦陽縣教育局表示,學校做法欠妥讓人心寒,影響孩子身心健康,對學校負責人記過處分。網友紛批評校方做法不人道,是虐待學童,學校其後公開道歉。



◆ 王道還/真理是什麼呢?

【聯合報╱王道還】2013.04.03

三百八十年前的現在,伽利略正在羅馬宗教法廷等待審判,罪名是宣傳異端學說—哥白尼的日心說。那時日心說已問世九十年,伽利略也七十歲了。審判的結果我們都耳熟能詳,最後成為教廷史上的最大笑柄。

以後見之明評斷這樁公案,義正辭嚴、快意恩仇,或有宣泄情緒之功,卻沒有多少教育意義,因為忽略了值得追問的問題:如果日心說為真,地動說必然也為真。據說判決那天,伽利略下跪領罪,宣誓放棄異端理論;待站起身,不禁對著地面喃喃自語:「可是,它在動啊。」這個故事是虛構的,動機不難理解,只不過低估了伽利略面對的困難。

原來地球的運動非常複雜,其中以繞太陽公轉與繞地軸自轉最容易理解。但是地球的兩種轉速都非常高,超越我們的想像:公轉每秒卅公里;北回歸線上,自轉時速超過一千五百公里(超音速!)。令人驚心動魄的雲霄飛車,時速最高只有兩百四十公里。

為什麼我們感受不到地球的高速運動?直到今天,即使我們從小就相信地球公轉又自轉,絕大多數人都沒察覺這個問題。

其實一五四三年哥白尼發表日心說,教廷並未立即視為洪水猛獸。那時的學者多有神職,只是他們將日心說視為有用的計算模型,或者叫做「假說」。科學揭露的自然規律、用以解釋規律的理論,未必就是真理。真理出自信仰。耶穌回答羅馬總督彼拉多的問話,說自己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彼拉多評論道:真理是什麼呢?—信仰與真理的關係,這句話一針見血。

在宗教裁判所,伽利略若想起彼拉多的評論,一定感觸良多。因為他以慣性原理解釋我們為什麼察覺不到地動,偏偏慣性原理並不是從經驗事實歸納出來的。愛因斯坦認為歸納法無法導出物理概念,舉出的第一個例子就是慣性。

根據慣性原理,一個物體若不受外力,靜者恆靜,動者恆動,而且是等速運動。更重要的是,我們無法以力學實驗分辨物體究竟是動是靜。在地球上以一般物體做自由落體實驗,無法告訴我們地球是靜還是動。我們察覺不到地動,只因地表的物體與大氣都分享了地球的等速運動。在超音速噴射機上,我們不覺得飛機正在高速飛行,是同樣的道理。

慣性原理不是歸納的結果,經驗事實、物理實驗提供的只是線索。在經驗中尋找線索、玩味線索的意義,愛因斯坦有個譬喻非常傳神:就像一頭獅子身上的虱子。虱子東爬西爬,怎麼都見不著獅子的雄姿。人的處境也一樣,但是乘著想像的翅膀,人的理性可以衝決經驗的網羅,所謂道通天地有形外是也。

人覺悟地圓的過程,對照虱子譬喻,更發人深省。與孟子同時的亞里斯多德論證地圓,舉出的經驗證據都有倒果為因之嫌:先有地圓的結論,再用以解釋經驗。例如人往南走,或往北走,先前見不到的星座會從地平線升起,逐漸移動到頭頂。另一個證據,中國人自古就特別重視:月蝕。亞氏指出,月亮上的蝕影邊緣是弧形的。這不但必須知道地是圓的,還明白月亮上的暗影是大地的投影。

伽利略受審,是因為他寫了一本書,說明支持地動說的基本物理原理。他最大的困難,是讓讀者產生信仰—信仰他發現的原理—再跟隨他的思路,演繹出種種可用經驗考察的結論。時移世易,到了大眾政治時代,克服這一挑戰的難度,只增不減。 (作者是生物人類學者,任職於中研院史語所)

fsj 提到...

拒絕學測的女孩 王沛心錄取5美校

【程炳璋/台南報導】2013-04-04 中國時報

放棄今年學測考試,聖功女中高三女學生王沛心投入國外大學申請,最近成績出爐,她一舉錄取五間美國大學,包括波士頓大學、加州大學等名校。

「因為父母都在外商公司工作,讓我外語能力比較好」,王沛心經常出國,高一暑假參加美國史丹福大學夏令營,見識到美式上課風格,每個學生都受鼓勵勇於表達自己意見,留下深刻印象,內心嚮往美式校園制度,高二起確定到美國留學志向,毅然放棄高三的大學學測。

王沛心在校成績高,課外活動能力強,曾組學生生活營隊,帶頭當志工到玉井國小教小學生英文。她沒參加學測讓學校老師有點惋惜,申請成績放榜後,她一舉錄取波士頓大學商學院、加州大學兩所分校、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與聖地牙哥大學五所學校,讓全校都十分驚喜。

「其實我的托福成績並不高」王沛心說,應該是個人資料文章寫得比較好,她認為美國學校比較重視生活層面與表達能力,托福成績只是個參考。王沛心仍未決定就讀哪一所大學,她展現成熟的一面表示,要再評估看看哪一所比較適合。



◆ 吃PISA競賽 學生當白老鼠

【姜淑慎、鍾明倫】2013-04-04 中國時報

明年基北區的高中特色招生將可能實施「類PISA」測驗,很多家長和學生開始惶恐與焦慮,知名補習班也開始請專人翻譯國際PISA測驗的題庫,並成立PISA衝刺專班。這就是為了因應十二年國教所帶來的準備嗎?官員將惶恐與不安歸咎於宣導不利,並承諾會加強宣導,我們認為,這樣的決策就是以官僚思維為核心的教育改革,缺乏對於「主智主義」(intellectualism)的教育文化進行深度的理解。

「國際學生評量測驗」(PISA)是一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所規畫的測驗系統,目的在於透過「紙筆測驗」檢視與預測各國十五歲的學齡孩童,適應真實生活的基本能力,所以測驗著重於「生活技能」的表現,包括:溝通、適應性、學習策略、彈性、時間管理、自我信念、問題解決、資訊技巧。測驗參與的國家將針對十五歲的學生進行嚴格的隨機抽樣,以確保樣本的代表性;最後,測驗的結果將會進行國際比較,以協助不同的國家制訂相關的教育政策與社會政策。

基北區現在為了因應十二年國教,突發奇想地將特色招生的部分改以「類PISA」的測驗進行,並請專家進行範例試題的編擬。從測驗專業的角度而論,題庫系統的建置需要經過專家反覆地針對題目進行「文句」、「文意」的修改,以及「信度」、「效度」與「難易度」的檢核。試問,明年要進行的「類PISA」測驗來得及進行這樣嚴謹的程序嗎?特色招生的學校師長知道如何進行PISA測驗的命題嗎?還是請專家直接翻譯PISA國際題庫來考特色招生的學生?政策如能兼顧理想與實際,或許才是真正的改革,否則就是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

再者,從政治面向分析,政府透過「類PISA」測驗的推動,台灣各縣市的學生也將會跟進,瘋狂的練習PISA題庫題目,形成一股「吃PISA競賽」風潮。如此一來,將有助於提高台灣在跨國PISA測驗的名次,因為大部分的國際測驗皆可透過大量的練習提高分數(例如:PIRLS,TIMSS,SAT等),這其實是一種「政治算數」的決策心態,把中學生當作是國際競爭的白老鼠。

台灣的「升學文化」、「文憑主義」並非透過一兩個制度就能改變的,官員也應理解家長與學生主要會關心的無非是:「考什麼」、「如何考」、「如何得高分」。透過PISA測驗來篩選基北區二十五%的精英學生,無非就是一種官僚的政治算術的霸權心態,崇洋媚外的自卑心理,也間接促使補教業者大發意外之財。筆者認為,「教育不仁,以學生為芻狗」是台灣教育改革的悲哀,請官員在進行決策前務必考量台灣文化的主體性與學生家長的心聲。(姜淑慎為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鍾明倫為英國雪菲爾大學社會學博士生、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生)



◆ 學校鬆綁開放 縮小產學落差

【張錦特】2013-04-04 中國時報

近來常常聽到企業主嫌大學訓練出來的學生不好用,業主都要從頭教起。筆者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最大的原因是私立大學講求成本,公立大學近來也因政府財政困難,補助款逐年縮減,不可能常更新使用最新的設備讓學生實習,所以時有耳聞某校機械系的實習工廠好像機器博物館!此外,台灣產業與學界的合作比例一直都不高,所以學校老師之專業知識與產業界之現況間是存在差距的。如何填補這些落差?筆者提出一些個人觀點與建議。

一、實訓基地的作法值得效法:福州市正在建構一個實訓基地,把產業界最新的設備(如最新的CNC、電動車)放在此基地,並適時的更新設備使其與業界沒有落差,讓全市的技職師生共享。各校須用最新設備教學時,可以申請排班使用,假日也對外開班,提供民眾或廠商所需的專長培訓。此做法有許多優點,例如省去花大錢為每所學校買最新設備、提高新設備的使用率、縮短產學落差。台灣或許可以考慮在北、中、南各建立一個實訓基地,把重點及特色產業的職類納入(如機械、汽車、電腦、機械人等)。

二、二加一的制度:大陸的高職學生在校讀兩年,第三年可以選擇企業實習或升學。選擇企業實習者在經過一年的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後,馬上可以上手成為企業員工,所以基層缺工的問題就沒有台灣嚴重。雖然台灣目前有一些類似的機制(如早期的台德計畫,近期的雙軌計畫),但主導單位為勞委會,教育部只是被動配合給少量的名額,所以效果並不顯著。建議由教育部與勞委會合作統籌規畫類似的教育制度擴大實施範圍。但須嚴格篩選參與的廠商及建立完善的評鑑制度,淘汰不良廠商,以免學生淪為廉價血汗勞工。

三、中學教師的分級與淘汰制度應速建立:高職是技職教育中養成基礎工與從業精神的最重要階段,有一流的師資才能打好基礎。在沒有分級與淘汰制度下的公立中學老師,因為缺乏蘿蔔與棒子,所以慢慢會養成吃大鍋飯的習性,遇事能推則推,教學的熱情也漸漸消失。建議應該比照大學教師一樣,建立分級與淘汰制度。不難想像,推動這制度會有很大的反對壓力,但教育乃國家百年大計,當政者自當義無反顧、勇於承擔。

就這方面來看,筆者認為,新北市的旗艦計畫值得推展。新北市為十二年國教特別編列「新北市高中高職旗艦計畫」專款以發展優質高中職。轄區內的特色高職並與福州市、韓國(台灣教育中心)、德國(賓士企業)等建立交流關係,讓雙方教師經由實地參訪與觀摩教學、學生參與各國的技職競賽或短期學習營等,互相學習彼此的優點並擴展視野。

最後建議政府應該給學校更大的自主權去經營,改掉凡事都得「照章行事」的傳統模式,在美其名是依法行政的框架下經營,實質上是扼殺了人類的智慧與判斷力。常聽聞某外國名校破格錄取了誰,我想這些決定應該都是由這些學校自己做的,不需要向他們的教育部報備核准才是;對照於日前的吳寶春事件,我想應該有很多學校的EMBA班想收他當學生,只是規章卡住了。等到總統說要留人,教育部才火速說一周內馬上修改入學資格,希望能留下國寶級人物,不讓新加坡搶走。諸如此類的事件,散見於教育、經濟、科研界,因規章的限制,所以搶不過人或留不住人的戲碼一再的重演。

這一點一滴的流失都會讓台灣的競爭力下滑,請相信學校經營者的智慧,大幅度的開放吧。唯有改革開放,台灣才會有可能辦出類似哈佛、史丹佛、普林斯頓的名校,政府的教補款才會夠用。給他們自由度,他們會活得更好、飛得更高、羽翼更豐滿、辦出更為傑出與特色的學校。(作者為長庚大學特聘教授兼企業管理研究所所長)

※ 相關報導:

* 英生舊零件作相機 台灣也下訂
http://www.cna.com.tw/News/aIT/201304040256-1.aspx

英國威爾斯1名學生為了省荷包,利用舊相機零件製作出魚眼數位相機,意外獲得攝影同好青睞,接到全球近300張訂單,甚至有來自台灣的訂單。

* 印度研發防狼內衣 內建電擊器、GPS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pr/4/today-int7.htm

印度性暴力頻傳,去年女大生在公車上遭性侵致死案更是震驚社會。現在印度一群工程系學生研發出號稱能防狼的新奇內衣,內建電擊器和全球定位求救設備,要讓色狼無所遁形。

fsj 提到...

研究報告-學習時間分段落 效果一級棒

諶悠文/綜合報導 2013-04-05 中國時報

學生們都希望提升學習效果,不過研究顯示,大多數人並未使用最有效的學習技巧。更糟的是,重複閱讀和劃重點等常見的方法,是最沒有效率的學習技巧。

美國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教授唐洛斯基(John Dunlosky)等5名心理學家,研究了10種學習技巧,並根據所蒐集的證據,依其實用性進行評比,列出最佳和最差的學習方法。

據研究報告,劃重點是最沒效率的學習策略。部分研究甚至顯示,劃重點恐將阻礙學習;因為它會讓人把注意力放在各別事實,可能妨礙學習者了解各事實間的關係和做推論。

至於重複閱讀的效果幾乎和劃重點一樣糟,做摘要也屬於「實用性低」的學習技巧。

反之,「分散練習」(distributed practice)則獲得高度評價。這種方法是把學習時間分成若干段落,而不是像跑馬拉松一次長時間學習完畢。

研究人員認為,最後1分鐘囫圇吞棗,也許可以通過考試,但這些資訊很容易忘光,反倒是在不同時間不斷深入研究,效果會好得多。如果希望記得越久,學習間隔的時間就應拉得更長。

研究團隊強烈推薦的第2種學習策略,是做模擬測驗(practice testing)。研究顯示,光是回想的過程就能強化記憶。分散練習和做模擬測驗,都被評為「高實用性」的學習方法。

研究人員還發現,和模擬測驗效果相近的方法,是使用所謂的閃卡(flashcards),這種印有圖像、表面閃閃發亮的小卡,對於刺激記憶頗有助益。



◆ 師每天走8公里幫學生取餐 網友:最爛小學

【世界日報╱廣州5日電】2013.04.05

雲南臨滄黃草山小學被網民踢爆設備破舊不堪,教師每天翻山越嶺八公里背學生的營養餐。對此,永德縣政府回應稱,今年1月已進行改造修繕,並改建為一個規範的學前教育點。目前,教學樓主體已完工,正在進行內外牆抹灰等裝飾裝修工程。對於網民反映的教師待遇及老師翻山越嶺背營養餐情況,永德縣政府尚未回應。

雲南網訊報導,一位名叫「fish」的網民以「臨滄黃草山小學太艱苦 每天翻山越嶺八公里背營養餐 」為題發布文章,稱這是他見過「最爛的小學!真爛!」該網民提供兩張校舍圖表示,這是雲南臨滄黃草山小學,建校30年來從沒用過正規的籃框;唯一的一間教室,基本上四面通風,沒有像樣的課桌。

該網民還稱,該校唯一的代課老師教了11年,原來工資是每月125元,今年增加到520元,每個周末要翻山越嶺走八公里山路,背回學生的營養餐。一位網民表示,「學生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太危險了」;另一位網民則說,「傳遞愛心,讓更多人知道共同幫助貧困地區孩子」。

報導指出,永德縣政府新聞辦公室表示,政府在1月已對該校進行改造修繕,並改建為一個規範的學前教育點。目前,教學樓主體已完工。

該縣新聞辦公室稱,黃草山小學已於2009年被撤併,該村兒童改到埡口完小等學校就讀。此外,根據當地群眾要求,在黃草山小學原校址開設了一個學前教育點,目前,該點有代課教師一名,學前幼兒12名。

據報導,該縣新聞辦對網民對該縣教育的關心表示感謝,稱「我們一定加快對貧困山區教育的建設力度,給山區幼兒一個安全舒適的成長環境」。



◆ 合格師未過半 也能算優質?

【聯合報╱朱立安/教(嘉義市)】2013.04.05

核四爭議不斷,和接連幾個貪瀆案,國民黨已沒有犯錯空間,但教育部認證的「優質高中」,又被踢爆至少十所優質高中合格教師不到一半,甚至僅兩、三成。

政府對這些事總是後知後覺,不能防範未然,也難怪眾多家長對「十二年國教」不放心,更難怪國民黨內部擔憂明年七合一選舉將面臨困窘。

優質高中的箇中玄機,就是教改人士主張消滅明星高中,因此鼓勵學生就近入學附近高中。但對於「質」的把關,竟輕忽至此,種下這一波教改失敗的禍因。

其實,為了避免「重量不重質」,教育部將在各國中投注大筆經費實施補救教學,此措施立意是為了造福後段生。

美國實施「NCLB聯邦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十多年,依照學生參加州級會考結果,找出需要補救教學的學校,根據他們的經驗推估,最後必落得教育經費都灌入後段學生,卻沒足夠經費可盡到對中上學生應盡責任的排擠效應。

教育部規畫補救教學,估計一年至少花十億元,國中各年級國英數三科的「學習低成就」學生,估計近十五萬名,但用什麼時間進行補救教學,課後?根本免談,還要籌錢支付老師的超鐘點費。課間?難不成要借用體育、美勞、家政等課?

五十年代,小學生大部分不升學,因此九年國教有普及教育的意義。如今高中就學率超過九成,所謂十二年國教,不但沒有普及教育之功,品質又備受質疑,能對這亂象充滿樂觀的,大概只有政府官員。

教育要質量並重,這波教改,究竟是展現了政府改革的決心,抑或顯露了政策形成缺乏慎思熟慮?



◆ 大學開課! 準新生「預習」微積分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2013/04/04

包括交大、中央、逢甲等越來越多大學,為甄選錄取的新生,在暑假開辦微積分、英文等大一預修課程,讓新生提早學習並認識大學,不要荒廢入學前四到六個月空檔;元智大學更規定所有新生要參加全英語上課的營隊,強化修讀全英語課程的能力。

大學甄選名額今年已占招生總額過半,有五萬多名高三生在三月到五月間,就已錄取大學,若決定就讀,離入學還有好幾個月,尤其三月就放榜的繁星推薦錄取生,半年後才念大學,學習空檔更長。

交大表示,為幫助甄選錄取新生善用開學前的時間,交大多年前就開辦暑期「霹靂優學園」(Pre-U school)課程,包括大一微積分、化學等,採自由選修,可選擇到校上課,也可選修網路課程,學生選課按每學分一千兩百元收費,成績及格退還學分費,入學後可抵免學分。

中央大學也在每年暑假,為甄選錄取生開設自由選修的微積分、英文等預修課程,免學分費。中大教務長李光華指出,新生預修課以往採面授課程,今年將開設微積分網路課程,通過考試可採計學分。

先修課程 可抵免學分

逢甲大學則規畫暑假開設免費的「認識大學」新生預修課程,內容包括認識逢甲、性別關係、生涯規畫等大學生應具備基本知識,也可抵免通識學分。

元智大學約三分之一課程採全英語教學,自前年起,規定所有新生都要參加為期十天的「挑戰極限」全英語營隊,元智國際語文中心主任王立文指出,營隊規定一律住宿,新生從早到晚都要用英語溝通、上課,還要用英文演戲,讓新生早點習慣全英語的學習環境,可抵免通識英語課兩個學分。

台北科技大學校長姚立德說,北科大也在暑假為申請錄取的高中畢業生免費開課,補強高中沒學過的電子學、電子實驗學等基礎專業課程。



◆ 喪禮服務乙級證照 9月開辦

【聯合晚報╱記者舒子榕╱台北報導】2013.04.05

政府規定喪葬禮儀師必須取得喪禮服務乙級技術士證照,下半年考試,禮儀師證照制度上路,將帶動新一波殯葬改革,內政部民政司說,有位70多歲老先生,一輩子從事殯葬業,一聽聞禮儀師證照將上路,頻頻向內政部詢問,表示要來應考,連老先生都嗅到了殯葬證照制度的發展趨勢。

民政司說,禮儀師必須通曉禮俗、衛生和殯葬相關政策等,還要有喪禮規畫與執行的能力,取得禮儀師資格,必須修滿20學分殯葬課程、執業滿兩年以上、持有喪禮服務乙級證照,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喪禮服務乙級證照今年9月開辦,坊間的禮儀師只是俗稱,不具法定資格,未來不具資格的民眾,不能以禮儀師名義執業。

內政部表示,禮儀師證照考試科目包含學科和術科,洗穿化斂等術科考試,是當場評分,對評分人員是一大挑戰,只要考試及格,就取得乙級禮儀師證照,沒有通過考試的人數限制。

民政司表示,過去的確有許多殯葬亂象,包括喪禮價格超出民眾預期,加上殯葬業經常受幫派把持,什麼都是殯葬業者說了算,民眾都只能付錢,也不敢多吭聲,殯葬業者也不會花心思陪伴家屬。

為了解決殯葬亂象,民政司說,這幾年來陸續透過修法、推動禮儀師證照、規範生前契約買賣糾紛等,各項改革的加乘效果,預計能吸納更多新血加入殯葬行業,內政部希望從事禮儀工作不再是非主流,而是更能吸引人才。

fsj 提到...

台大教授郭瑞祥 勉學子別怕歸零

【胡清暉/台北報導】2013-04-06 中國時報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台大教授郭瑞祥,曾任矽谷工程師,年薪數百萬元;在人生最高峰時,卻歷經肝癌折磨、妻子過世,因而反思生命,在台大開「管理與人生」課程,要告訴台大學生,人生不是現在看到的樣子,切勿自滿。

郭瑞祥一路考取建中、台大土木系,在取得麻省理工學院的碩士學位後,轉而攻讀機械與半導體領域,卅歲拿到博士,在矽谷找到工作,還同時在加州州立大學念EMBA。

在矽谷工作四年後,他返回台大任教,人生看似一帆風順,但由於長期的壓力,四十歲罹患肝癌,緊急治療才救回一命;兩年後妻子得到「多發性硬化症」,臥病在床五年,二○○七年不幸過世,留下他與兩名年幼的兒子。

面對生離死別的打擊,他更加深刻反省生命,在管理學院開設「管理與人生」課程,教導學生如何讀大學、男女交往、成功的七大法則、生活品味、價值觀與志業,並播放電影《天之驕子》,讓學生瞭解品格與領導。

郭瑞祥說,他在台大教學十八年,最擔心的不是成績吊車尾的同學,而是每科都拿第一名的好學生。他回想,自己當學生時總是抱著「第一名情結」;直到博二時,有一科拿B,指導教授卻恭喜他,「從今天起,你再也不必為了拿A去念書,總算可以放膽去做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並且鼓勵他要勇敢去犯錯與創新。

郭瑞祥把心路歷程及觀察,寫成他的第一本書《勇敢做唯一的自己》,期許年輕人出國留學,「不要恐懼一切歸零的體驗」,因為拿到的絕對不只是學位,而是見識、成熟度、自信心。

教學方式多元的郭瑞祥,也開發出一套「紙蜻蜓比賽」,讓學生從遊戲去學習統計,已連續三年蟬聯「台大教學優良獎」。

※ 相關報導:

* 警拉拔迷途少年 「講他聽得懂的話」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7/7811932.shtml

台南仁德分駐所警員蕭添堡致力青少年輔導,6年來已幫助100多人遠離歧途。即將入伍的「小瑋」昨天來辭行,感謝「蕭哥」前後5年關心拉拔,他說,自己雖是「尼特族」,但至少沒有「變壞」。

蕭添堡輔導中輟、吸毒、竊盜、強盜等案例學生與入監刑滿、重回校園的「更生人」,他認為,這些孩子犯過錯、狀況多,但只要用心,依他的經驗顯示,「成年後超過七成都有穩定工作」。

蕭添堡講「青少年聽得懂的話」,贏得信任,即使個案換電話、搬家,也都想辦法再找到人。仁德國中表示,蕭每年都協助導正6、7名行為偏差學生。



◆ 第8堂上新課程 教育部:違法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2013/04/06

12年國教明年就要上路,強調適性輔導及正常教學,一位家長投訴他的8年級孩子,沒有參加第8節課,同時間去練球及上社團課,然而不論歷史或生物課,老師都在上新的課程,嚴重影響孩子的受教權利。教育部官員表示,學校作法已經違反規定,應立即改正。

一位住在桃園的張姓家長指出,她支持12年國教,可以落實正常教學,孩子多元發展,而不只是學習課本的知識而已。但是,她目前就讀8年級的孩子,都是利用第8節課去練球或上社團課,事後竟然發現歷史老師利用第8節課教了新的進度,孩子根本沒有上到課,無法跟上新進度。

張姓家長追查後發現,其他課程包括生物課等的老師,竟然也都利用第8節上新的進度,有些學生生物科原本比較差,又因為沒上到第8節課的新進度,就愈跟不上進度。家長跟校長反應時,校長居然說不知道有這種情形。

張姓家長質疑,這種不正常教學的情形,要家長如何支持12年國教?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黃子騰強調,第8節不是正課,老師不能上新的課,也不能強迫學生上課。除非經過主管機關核准,學校都應該正常教學,如果家長投訴,校長要馬上處理,不能不管。

黃子騰表示,學校未按照課表上課,掛羊頭賣狗肉,已違反正常教學,如果查證屬實,就要立即改正,否則將會列入考績評比,校長如果因此而受到糾正,考績不能列甲等。

全家盟榮譽理事長謝國清指出,過去很多學校和老師都在拚升學,第8節也上新的課,但明年就要實施12年國教,強調要落實正常教學,教育部要有決心去推動,如果家長檢舉不正常教學的情形繼續存在,縣市教育局要好好查,查到就要嚴懲。

※ 相關報導:

* 特招類PISA 明年考題最多5成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7812098.shtml

為避免家長和考生適應不良,明年基北區特色招生的「類PISA」考題將訂五成上限,新北市教育局建議不超過四成,循序漸進讓學生加強多元閱讀。

12年國教明年8月上路,基北區特色招生將採全新的「素養評量」,也被稱為「類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題型,由於和傳統的選擇題及題幹簡短的題型差距大,引起學生、家長恐慌。



◆ 曾志朗:台灣學者應搶世界大餅

中央社 2013.04.06

前教育部長曾志朗今天表示,台灣學者習慣在國內爭取經費,卻不願意去搶世界大餅,「應要有志氣。」

曾志朗今天應福爾摩沙協會邀請演講,主題為「全球化對台灣人力資源的衝擊」,現場有多位來自土耳其、香港等國人士聆聽。

他表示,台灣的大專校院沒有培養學者爭取「世界大餅」的動機和能力,教授們總是在台灣分大餅,尤其是理工領域,很容易拿到經費,「他們已經習慣了,只要能活,少拿一點也沒關係,頂多就做小一點。」

曾志朗舉例,幾年前印尼打算大力推動數位學習計畫,又要與華語文教育結合,正好都是台灣強項。但他一看前去搶標的團隊,有來自香港、韓國、中國大陸,獨獨沒有台灣。

曾志朗覺得很奇怪,找來國內幾個數位學習專家討論,大家都認為不可能拿到錢,乾脆就不投。最後曾志朗只好「強迫」一個團隊去投案,一去才發現台灣沒有輸給別人,成功爭取到經費。現在很多數位學習的規格,都是由台灣制訂,不少人很感謝他。

他以此說明,國內應培養學者爭取世界大餅的能力,大專院校也不要只懂得向教育部要錢,沒錢就什麼都不做。

他建議,學者的專利權、智慧財產權,如果能妥當運用,便能幫學校爭取財源,大學應有「志氣」,不要怕被人罵「商業化」,「難道一定要等著別人來餵飽,才不是商業化嗎。」



◆ 未滿40歲受高教比 女高於男

中央社 2013.04.06

內政部統計,民國101年底止,40歲以上受高等教育比例,男高於女,但未滿40歲者,則呈現女高於男現象。

內政部針對國內15歲以上人口的教育程度作調查,到101年底止,教育程度在大專以上的比例最多,占39.4%,高中職次之占31.9%,受高等教育(大專以上)人口逐年增加,近10年比重上升14.3個百分點。

以性別看,男性教育程度在大專以上者占41.25%,略高於女性37.66%,若以年齡進一步分析,40歲以上受高等教育者,男性比重29.7%,高於女性的21.1%。

值得注意的是,未滿40歲者的受高教比,則轉為女性高於男性,但女性多集中大專學歷,研究所以上仍以男性比例較高。

內政部統計,101年底我國大專以上學歷者有785萬人,其中以大學者443萬人最多、專科者232萬人次之、研究所者110萬人位居第3,不過,近10年來研究生增加12.8%,幅度最高。

統計指出,99年底,台灣25歲到64歲人口受高等教育比率已達40%,與韓國相當,但低於日本的45%;與歐美國家相比,台灣除了比加拿大、美國和紐西蘭低,皆高於他國。

統計並指出,15歲以上人口文盲率逐年降低,到101年底已降至1.7%,其中,女性文盲率比男性高2.6個百分點,主要是65歲以上的女性文盲率高達19.2%,不過,未滿50歲的男女性識字率已相當接近。

fsj 提到...

台東遠征莫斯科勇奪14發明獎 讚啦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2013.04.07

台東縣公東高工等4校組成台東縣代表隊,以9項專利發明,參加莫斯科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一舉奪下2金、5銀、2銅及5面特別獎,消息傳回台東,地方振奮。明天該代表隊返回台東,獲獎師生將至縣長室接受表揚。

台東縣代表隊獲得的兩面金牌,皆由公東高工獨得;包括學生吳柏承、林突廷、林怡雯的「簡易水煮蛋脫殼器」,及學生李軒、曾偉鵬、蘇英傑、陳厚名的「可卸式行動輔助輪」。

此外,代表隊中的兩名國中生,其發明皆獲銅牌肯定,包括新生國中學生林毓芳「多功能寵物外出套件」、東海國中學生陽昱翔「二合一庭園打掃工具」。

擔任領隊的賓茂國中校長洪文政表示,台東縣近幾年發明風氣鼎盛,以往以公東高工為主參加國際發明展,該校共已獲得13面金牌及32面獎牌,成績斐然;今年在縣長黃健庭支持下,縣內包括台東高中、公東高工、新生國中、東海國中共4所學校合組台東縣代表隊,以9件專利發明通過報名參賽。

公東高工校長藍振芳表示,莫斯科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是世界四大發明展之一,這次台東縣代表隊打破過去國際發明展以個人、學校或企業為單位的傳統,首創以城市為名,代表隊人員也攜帶台東縣縣旗至會場,讓國際人士更認識台灣及台東。

※ 相關報導:

* 莫斯科發明展 朝陽科大奪2金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7813605.shtml

朝陽科技大學師生日前參加第16屆莫斯科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4件作品贏得2金1銀1銅佳績,其中副校長楊文廣與兼任教授賴奎魁合作研發的「複合式之流體感測構造」,能把酒測計和血糖計都裝置在手表或其他隨身的用品上,不但贏得一面金牌,還因攜帶方便,受到許多買家詢問。



◆ 新北高職特招 首創產業班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板橋報導】2013/04/07

為提供產業需要的人才,教育局日前公告103年度新北市高職特色招生首創「產業班」,將招攬有技職性向的學生,在企業及科技大學加持下,不僅「畢業即就業」,且從在校實習到升學、進修一路暢通。

新北市教育局長林騰蛟表示,目前新北市高職特色招生有「考試入學」、「甄選入學」兩種管道,後者目前有「藝術才能班」及「體育班」。明年度全國首創「產業班」,向有技職傾向的學生招手,除了基北區外,北部乃至全國國中生都可跨區報名。

林騰蛟表示,新北市5所公立高職都會參加產業班特招,復興商工、莊敬高職等私立高職也表達參與特招意願,屆時將選擇產業發展需求的重點群科,作為特招對象。

教育局中等教育科長王泓翔指出,以往透過免試入學的高職生,不見得都有明顯的技職性向,透過特招重點群科與產業結合,這些特招生一踏入技職體系,就有專業資源挹注,只要用心學習,「進修、就業的路都幫他們鋪好了。」

王泓翔說,職校特招生有學校及業界老師同時指導實務,學習期間可到企業實習,畢業後可到企業就業。

一開始或許從基層做起,若特招生有意願進修,還能邊工作、邊到合作的科技大學進修。對企業而言,等於從高職開始訂做專業人才,彼此互惠雙贏。

王泓翔表示,招生對象主要在基北區、桃園、宜蘭等生活圈,外縣市學生跨區報名也很歡迎。

※ 相關報導:

* 社區大學沒錢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3040700336.html

美國政府為削減赤字,大幅緊縮高等教育支出,讓資金緊絀的社區大學被迫調高學費,這不但導致學生財務負擔更為沉重,也恐將危及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專業人才培育計畫。

....當歐巴馬矢言要在2020年增加5百萬名社區大學畢業生,以重振委靡的製造業與提高人力素質之際,位於芝加哥西北部30里外的哈柏社區大學(Harper College)估算它必須再增加10,604名畢業生才能達標。但由於來自聯邦與政府的資金協助正大幅減少,也讓哈柏社區大學大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 延畢變多 台大畢業生每4人就有1人
http://mag.udn.com/mag/education/storypage.jsp?f_ART_ID=449408

大專校院延畢人數年年創新高,大學部最嚴重,一○○學年度達四萬多人,平均每七位畢業生中一人延畢,台大等大學每四人就一人延畢。教育部日前發文各大學,要求各校健全教學輔導系統,且可研議合理的收費標準,希望減緩延畢情形,避免學生延畢造成資源分配不公。



◆ 越籍女婿在台開出版社推母語

【陳鴻偉/台北報導】 2013-04-07 中國時報

來台求學,在台南娶妻生子的越南人呂越雄,在教學、翻譯時,發現台灣有關越南的書籍很少,因為醉心台越文化,去年索性開起全台第一家「越文出版社」,未來還打算翻譯經典越南小說推出中文版,希望發揚母國文化,讓台灣人也能關注越南優秀的文學作品。

卅一歲呂越雄,老家在越南山羅的偏僻農莊,從小喜歡看書,也希望到外國求學,九年前還是河內國家大學學生的他,進入成大在越南成立的「文化交流辦公室」打工,台灣學者進一步介紹他到成大台文系讀書,一圓他的留學美夢。

呂越雄因緣際會,後來和曾到越南求學的台灣妻子陳理揚結婚,有了家庭的依靠,他持續投身學術工作,此外他還是移民署的翻譯志工,也在台南安慶國小教導新移民子女越南話,而在台灣,他卻常常感嘆:「有關越南的書實在很少!」

呂越雄為了教學需要,加上對台、越文化的熱愛,去年底他乾脆成立「亞細亞國際傳播社」,這是全台第一家以越南書籍為主打的出版社,專門進出口台灣、越南之間的各種文學、論文,他笑說:「我看都沒人做,所以就自己來好了!」

現在的呂越雄在妻子協助下,逐步實現他推廣越南母語的理念,他的出版社也常與成大台文所合作,舉辦各種學術研討,每天忙得不亦樂乎,但他卻覺得相當充實,希望能替台越文化間的交流貢獻更多的心力。

fsj 提到...

新生適用 大學學費擬兩階段漲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2013/04/09

凍漲五年的大學學費要漲了。教育部昨公布常態性大專學雜費調整草案,將分兩階段調漲,第一階段針對今年八月入學、所有公立大專與績優私立大專新生,只要大學提出申請,一律漲百分之六。

估計最多有六十幾校新生受影響,公、私校學生平均每學期要分別多繳一千八百元及三千三百元。

第二階段則從明年八月起實施,同樣針對新生,不分公私立大專,只要上一年度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達百分之三以上,學校就可根據辦學成本、提升教學品質等指標,申請調漲學雜費,最多漲百分之五;明年影響的新生最多可能達廿七萬人。

教育部表示,這項漲價方案,近日將到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報告,若立委同意,最快五月公布,今年八月實施。

且今年已漲百分之六的大專,明年只要符合指標,仍可能再漲百分之五,這些大專新生學雜費將比目前在學生高約一成一,平均每人每學期要多繳三千三百多元到六千兩百多元。

教育部指出,目前已在大學就讀的舊生,均不漲學費。且每年調漲都只針對當年新生,每名學生進大一時的學雜費率將適用到畢業為止。

教育部高教司長黃雯玲指出,所有公立大專適用第一階段調漲,每四年檢討一次;長庚等獲邁向頂尖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的「績優私校」也適用,但必須公開財務資訊。

第二階段調整方案目前規畫甲、乙兩種方案,將擇一實施,一年檢討一次;甲案是根據教研訓輔經費、獎助學金、行政管理等教學成本年增率,核算學雜費調漲率;乙案由學校提教育品質提升計畫,報教育部核定。

黃雯玲表示,漲學雜費增加的收入,將補助減免中低收入戶學生學雜費,從現行減免三成擴大為五成,估計有兩萬三千名學生受惠,私校生平均每年可少繳兩萬兩千元、公立學校少繳一萬二千元。

針對辦學不佳的大專,也有學雜費調降機制,如近三年校務或財務發生重大疏失等。

教育部去年公布大專學雜費調整方案草案,國立大學新生學雜費最高可漲百分之十、舊生最高漲百分之五;私立大學不分新舊生最高漲百分之五,引發學生、家長強烈反彈,教育部緊急喊停。新草案為減少衝擊,分兩階段實施,且只針對新生調漲。

※ 只有薪水沒漲。



◆ 學測統測合併 形同消滅高職

中央社 2013-04-09

教育部今天公布的「人才培育白皮書」初稿,建議將「學測」和「統測」合併,高職教師大都反對,認為此舉形同消滅高職。

人才白皮書國教部分,今天出爐的初稿,建議檢討高中職學制與定位,將普通高中體系的「學科能力測驗」與技職體系的「統一入學測驗」合併,並以甄選為主,考試分發為輔。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副理事長、新北高工教師黃耀南表示,在日前舉辦的人才白皮書公聽會上,相關議題討論熱烈,有人建議高職改變學制,以選修課代替分科,並加強核心能力,如此一來統測便能和普通高中體系的學測結合。

但這樣的論點,遭到高職代表一致「砲轟」。黃耀南表示,統測、學測合併,即是以國文、英文、數學等學科為主,會讓高中生佔盡優勢。

黃耀南說,這樣的做法形同淡化、消滅高職。要健全人才培育,普通高中、高職這「兩條國道」,都應保持暢通才行。統測和學測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考試,即便都有考國文、英文、數學等科,也只有名稱一樣,取材範圍、考法、難易度也都完全不同。

台北市松山家商教師張文昌表示,統測、學測要合併,前提各界對後期中等學校(包括高中職五專)課綱的核心課程,必須取得共識。高中和高職學生,入學的「基礎點」有差,入學後所學的也不一樣,部分高中必修課,高職可能只有一半的學分。

而高職的不同類群也有差異,光是數學一科就有4版,工程、藝術專業的學生學的不一樣。

另外,張文昌認為,高職強調實作能力,在統測已難測驗出,學測更是無法。教育部曾想用筆試考實作,試題研發最終不了了之,可見有一定難度。

擔任人才白皮書國民基本教育部分分組召集人的黃榮村表示,學測、統測合併或許是「筆誤」,比較有可能的是合併學測和指考。不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專門委員朱俊彰則表示,根據十二年國教辦公室的紀錄,的確有這樣的討論。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日前曾公開表示,十二年國教上路後,恐會衝擊技職體系,這確實是教育界的普遍疑慮。尤其原本是高職免學費,民國103年後,高中、高職都將免學費,兩者的費用差距縮小,勢必左右學生的選擇。

學測、統測合併,背後潛藏著延後分流的概念。在廣設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後,技職體系升學進路大通,原本為就業設計、「終結教育」型態的高職教育,面臨嚴峻的轉型考驗。

既然3年後都要升學,而現代社會又強調整合知識,是否需在後期中等教育階段就區分高中職,的確是可以討論。但恐怕不只是高職存廢問題,更應提升至國家人才培育的戰略層次。

※ 相關報導:

* 高中開音樂班 教部憂學生個位數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pr/9/today-south1.htm

台東縣部分孩子學音樂的家長,爭取在地高中設置音樂班,但是,新生國中音樂班的學生及家長問卷顯示,只有少數有意願就讀高中音樂班,有學生甚至表達「若有心在音樂,高中就會去外縣市或國外」。一旦開班,教育部官員擔心學生僅個位數,學生單一成本居高不下,但座談會後仍決議,由台東高中提出音樂班增設計畫,報請教育部審核。



◆ 22K成效不佳 留用率僅4成

楊毅/台北報導 2013-04-09 中國時報

為挽救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政府推動「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但審計部發現,該方案執行成效不佳,自民國九十八年至一百年九月底止,屆滿後實際留用人數僅一萬二千多人,平均留用率只有四成。

國內失業問題嚴重,教育部規畫「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共計十一個方案。當中最飽受外界批評的就是俗稱「二十二K」的「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該方案由教育部補助大專畢業生到企業職場實習一年,月薪二萬二千元。雖有不少畢業生實習後獲留用,卻也被認為因此降低社會新鮮人的薪資水準。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昨天上午審查「一百年度中央政府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決算審核報告」,審計部提出多項預算執行缺失,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的成效到底如何,引發關注。

根據審計部報告指出,該方案第一及第二階段平均總媒合達三萬一九四二人,媒合率高達九十九.六九%。但聘期屆滿後,平均留用只有一萬二九三三人,僅占平均總媒合人數的四十.四九%,進用人員工作聘期屆滿後,五成以上離職。

報告並指出,該方案自九十八年至一百年度推動以來,累計預算達一二七億餘元,因部分方案進用人員中途離職,且部分進用人員不符核發年終獎金資格,導致所編經費無法全數支用,註銷數多達十一億二千萬餘元,註銷率八.八八%,影響計畫執行成效。

審計部並指出,該方案第一階段執行期間,原審查合格的實習機構發生違規(異常)共有一○八家,但教育部未落實督導考核,導致第二階段仍有一七一家企業機構發生違規或異常等缺失,要求檢討改善。

fsj 提到...

人才白皮書建議 12年國教免學費「排富」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2013/04/10

教育部昨公布「人才培育白皮書」初稿,質疑十二年國教免學費一年花了兩百多億元,把原本修法增加的每年兩百多億教育經費都花光了,建議若無法另籌經費,就應盡速研議免學費設「排富」條款。

初稿建議教育部,盡速修法再增加百分之零點五(約一百億元)的教育經費,若未能達成,就要盡速研訂免學費排富,以家庭年所得一百一十四萬元作為排富標準,每年將可省下五、六十億元,拿來改善教學、師資及幫助弱勢生。

針對白皮書的建議,教育部次長陳益興回應指出,十二年國教是「基本教育」,而非社會福利,教育部尊重專家意見,但十二年國教「政策不會輕易變更」。

人才白皮書由教育部召集「人才培育指導委員會」草擬,中研院院士劉兆漢、教育部前部長曾志朗、及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擔任召集人,分成國民教育、大學教育、技職教育、國際輸出與交流及全球人才布局四組,邀產官學意見領袖研議寫成。昨天公布的初稿,認為十二年國教免學費政策潛藏嚴重問題。

白皮書國教組由教育部前部長黃榮村、天下雜誌創辦人殷允芃擔任召集人。黃榮村指出,去年立法院修正「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將每年教育經費增加百分之一,原本希望專用於十二年國教高中職優質化、教學正常化、改善師資等經費,卻被免學費政策花光了。

白皮書初稿指出,明年起高中職學生完全免學費,再加上五歲幼兒免學費所需的經費,共需兩百多億元;但提升高中職教育品質,才是十二年國教成功關鍵。

白皮書國教組委員、全國家長聯盟代表謝國清指出,教育部估算,家庭年所得在一百一十四萬元以下的學生,占就學貸款學生總數九成八,以此為排富標準,已可照顧絕大多數弱勢生,預估每年可節省約五十四億至六十四億元,可用來補助私校弱勢生雜費與代收代辦費。

教育部去年七月成立「人才培育白皮書指導委員會」,半年來共各進行三輪的小組討論、座談及公聽會,昨天完成初稿,今起將舉辦北、中、南區三場焦點團體座談,五月定案公布,發展成行動方案,作為未來教部重要施政依據。

※ 相關報導:

* 人才培育白皮書/學測、統測整併是筆誤 蔣偉寧保證
http://mag.udn.com/mag/education/storypage.jsp?f_ART_ID=450005

十二年國教是否排富?學測、統測是否合併?教育部長蔣偉寧今天在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宣示,行政院長江宜樺承諾百分之百支持十二年國教經費,因此「絕不會排富」;人才培育白皮書初稿提到學測、統測整併則是筆誤,他保證「絕對不會合併」,過去長期虧待技職,未來一定會挹注更多資源。

* 白皮書批評:12年國教背離免試理想
http://mag.udn.com/mag/education/storypage.jsp?f_ART_ID=449877&kdid=AR10&r=4

白皮書初稿建議,教育部應盡速統整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並以具備國際間比較功能的測驗,如TIMSS(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或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來評鑑學生的學力,確保沒有因十二年國教而下降。

* 人才培育白皮書/確保學生操作能力 建議「技職會考」
http://mag.udn.com/mag/education/storypage.jsp?f_ART_ID=449879&kdid=AR10&r=3

為提升技職教育品質,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書建議規畫「技職教育會考」,結合技能檢定與證照考試功能的技職會考,僅分及格與不及格,作為學程的出口品質管控,而非升學篩選機制。



◆ 人才培育白皮書/培育高教人才 大學入學應甄選為主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2013/04/10

人才培育白皮書初稿建議未來大學入學以甄選為主,並將學測、指考「兩試合一」,延到高中畢業前後,也就是六月才考,讓高三下學期的課程不致被犧牲;研究所的入學方式,也建議以申請為主,筆試為輔,以免影響大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成效。

白皮書初稿也建議推動博士學位分流,增列實用型的自然科學博士(DSc)、工程博士(DEng)及工商管理博士(DBA),並鼓勵辦學績優大學試辦商管、法律、醫學、傳播等學士後教育,並試辦學碩士五年或六年一貫制。

白皮書初稿指出,碩博士課程應依性質分為「研究型」和「實用型」,研究型為從事學術研究作準備,實用型則培養創新研發和專業實務的高階人才。

在高等教育部分,白皮書對大學入學方式、博碩士制度都提出建議。今年學測一月底就考,許多學生高三上學期忙複習、備考,下學期申請上大學後,也無心再上課。中山女中校長楊世瑞指出,樂見兩項大學入學考試合併在畢業後舉行,讓高三課程可以正常進行;不過學測考五科,指考卻有十科,合併後考科數是多少?這部分還需要再研議。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秘書、台大註冊組主任洪泰雄指出,學測與指考合併考試,可以減輕學生壓力,讓高中教學正常化;大學入學以甄選為主,能讓大學找到合適人才。

在博碩士課程加入「實用型」,現已有大學嘗試。大同大學教務長林永仁指出,今年九月起,各學院至少先試辦一個實用型碩士班,很多學院都躍躍欲試,例如工學院、電資學院、設計學院等,都適合與產業結合。

逢甲大學目前正在規畫實用型碩士班,最快今年九月開班。教務長邱創乾指出,如國際貿易、會計、財稅等系需要與產業互動系所,比較適合同時開「研究」與「實用」兩種碩士班,但經濟系、統計系以理論為主,就不適合分流。

fsj 提到...

亞洲最佳大學 台大等17大學上榜
http://mag.udn.com/mag/education/storypage.jsp?f_ART_ID=450178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13/04/11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今天公布2013年亞洲最佳大學排行榜,台灣共有17所大學擠進亞洲百大,僅次於日本的22所,台灣大學排名第14,是台灣排名最佳大學。

對於這份排行榜,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國際評比結果可以當作參考,不是排名好,就高興,因為大學要辦好,不能只看指標,更要做好教學與研究。他不贊成大學為了追求排名,拚命去衝指標。

這是泰晤士報高等教專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magazine)首次進行亞洲地區大學排行榜調查,東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大學分居前三名。

進一步檢視亞洲前20大排行榜,日本占五所最多,其次是香港和南韓各有四所。

台灣則有17所大學擠進亞洲百大,包括台大等15所一般大學,以及台科大、北科大等兩所科技大學。但是這份排行榜和我國學生選填志願的排序有些落差,例如陽明大學的錄取分數普遍比中國醫藥大學來得高,但是在泰晤士報進行的調查中,中國醫大排名第69,而陽明大學落居第89。

該項調查共使用13項指標進行評分,包括教學、研究、論文引用次數、產業評分、國際化等。

據中央社報導,負責調查研究的主編巴提(Phil Baty)認為,台灣去年僅七所大學名列全球400大,今年卻有17間大學闖進亞洲百大最佳大學,代表台灣的大學具有深度和潛力。

巴提指出,台灣有很好的教育系統,讓許多的大學能登上亞洲前100大,相信以目前專注的教育投資與經營,積極加強國際化,擴大國際合作,排名有機會再向上挺升。

※ 相關報導:

* 抄襲論文 政大博士生判刑9月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pr/11/today-life16.htm

政治大學外交所博士生董彥良,被控抄襲同所博士生陳麒安的論文著作,四度在期刊、研討會上發表,陳怒告董違反著作權法。台北地院認定董某發表的篇幅與原著相似度太高,連出錯處都一致,四罪各判三月,合併執行九月,可易科罰金,每日一千元,全案可上訴。

* 中提琴少女王千玳 錄取國內外5學院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7822612.shtml

新北市立新北高中音樂班學生王千玳以精湛的中提琴演奏技巧,考取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昨天再獲美國茱莉亞、曼哈頓、新英格蘭、曼尼斯等4所音樂學院入學資格,她決定到茱莉亞就讀。

* 幫爺爺輕鬆起身 陸生「輔助座」奪金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7822631.shtml

中華大學日前在國際發明展中拿下3面金牌、2面銀牌。來自大陸黑龍江的交換學生郭子祺,心疼年邁爺爺因關節退化,每次坐下後起身都很不方便,花了3個月時間發明「起身輔助座」,讓老年人可以輕鬆起身;她說,量產後要第一個送給爺爺!

* 獲多項發明獎 分離式補氧機將上市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7822949.shtml

台南大學機電所教授張仲卿研發分離式補氧機,與一般市售氧氣機不同的是氧氮分離,同時先過濾、避免造氧效能變差,新穎概念獲得多項國際發明獎。



◆ 紐約天才青少年 自學23種語言

中央社 2013.04.11

精通5種語言已經很了不起,不過年僅17歲的紐約天才多納(Timothy Doner),可是會說多達23種語言,而且僅需數週就能學好一國語言。多納透露會接觸到各國人,是他學習這些語言的動機。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多納會說的語言除了想得到的歐洲語言─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德語之外,還包括數種非洲方言。

多納懂得的特別語言,包含南非官方語言之一的科薩語、甘比亞常用語言沃洛夫語、斯瓦希里語及美國歐吉布威原住民語。

多納在YouTube影音網站上傳自己說不同方言的影片後,開始吸引全球語言愛好者注意。

受到這些人的鼓勵後,他繼續努力,透過閱讀教學書籍和自己iPhone手機內的教學卡片應用程式,在數週或數月學會一種新語言。

在一段他說了20種語言的影片中,多納提到,他透過和1位伊拉克人交流,精進阿拉伯語,以及藉由看二戰電影學習德語。

多納2012年曾登上「紐約時報」(NYT),專家將當時這位16歲青少年列入一小群精通多國語言的語言狂人,這群人學語言的速度之快相當驚人。

fsj 提到...

阿基師獲邀念EMBA 反問學校「拿什麼教我」

【聯合報╱記者邵心杰/鹽水報導】2013.04.12

「阿基師」鄭衍基,昨受邀在南榮技術學院演講,吸引滿場師生到場聆聽,他自稱「沒讀冊的囝仔」,今日能管理13間五星級飯店、肩負30億業績壓力,是46年來磨練出來的專業及經歷,他鼓勵學生「相信自己,不要妄自菲薄」。

南榮技術學院日前票選名人座談人選,提供學生職涯規劃的建言,前3名分別是阿基師、吳念真及趙又廷。校方透過管道邀到阿基師,吳念真沒檔期,趙又廷則預定5月到校演講。

昨天,阿基師等人搭乘高鐵到台南站,改包計程車趕抵學校,行程稍受延誤,他趕忙致歉,馬上換穿廚師裝上台,「阿基師來了!」滿場歡呼及掌聲,此起彼落。

現任福容大飯店行政總主廚的鄭衍基說,投入餐飲業已經46年,迄今無怨無悔,「當初選擇了它,對它就要負責任」。今日能管理13間五星級飯店,肩負30億業績壓力,這是46年來磨練出來的專業及經歷。

日前吳寶春EMBA事件,阿基師連帶被提到,並有幾所學校邀他念EMBA,他說,當下帶著幾分自恃,反問「我到學校念EMBA,你能拿什麼來教我?我要學些什麼?」

他覺得自己很臭屁,但卻無時無刻、全心全意在想如何管理13間五星級飯店,明年底又要展店20間的目標,要成為餐飲業中的台積電。

同時,阿基師提出「三忠」忠於老闆、主管和客人;「三耐」耐心、耐性及耐力;「三實」誠實、務實及踏實,用來勉勵學生。面對競爭,不斷要有創意,在餐飲界就是品味獨具、百吃不厭、顛倒眾生,粗俗來說,就是把內衣、內褲外穿,就看你敢不敢玩。



◆ 進香團消費模式 登上國際期刊

【聯合報╱記者林昭彰/新北市報導】2013.04.12

進香團是台灣特有的宗教觀光消費模式,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系博士畢業生王國彥,花兩年時間完成「台灣民間信仰企業化行銷的多種面向」英文論文,不僅被收錄在JSRI國際期刊,更獲選優秀論文獎,讓許多國外學者看到不一樣的台灣文化。

王國彥的研究靈感來自他二○○五年起,連續兩年和朋友擔任大甲媽祖遶境交管志工,因此對進香團的消費模式產生好奇。

他發現鎮瀾宮運用企業行銷廣告模式,成功推廣廟宇形象和信仰習俗,把媽祖遶境的聲勢越做越大,甚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王國彥的指導教授張紘炬說,國內已有不少以中文發表的研究論文,將宗教人文融入管理科學,但以管理角度解釋宗教現象、結合人文地理研究特殊觀光消費行為,不僅學術界罕見,也是首次用英文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

王國彥為收集資料,參加大甲媽祖遶境並多次隨進香團走訪北港朝天宮、鹿港天后宮及各地大小廟宇,以信眾身分貼近觀察,有不少心得,例如贊助廠商廣告效益,像在台中大甲發跡的捷安特,每年投入龐大資源贊助鎮瀾宮媽祖遶境,其他在地商家也不落人後,廣告效益難估計。

還有像在地產業群聚效應,九天八夜的大甲媽祖遶境,附屬活動上百種,提升參與廠商知名度和銷售量,長久下來形成群聚效應,並促成傳統產業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

教科文組織登錄文化遺產,也強化觀光景點吸引力。

例如許多廟宇學鎮瀾宮興建香客大樓,裝潢、管理規格像飯店,營造宗教的莊嚴氣氛,吸引更多信眾。

王國彥的英文論文投稿A&HCI(藝術與人文類學術論文索引資料庫),被收錄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JSRI(宗教與意識形態研究期刊),榮獲該期刊二年一度的「宗教與經濟類」優秀論文獎後,陸續吸引近卅家國外學術期刊邀稿。

※ 相關報導:

* 中山女中13金釵 通過德語A1檢定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pr/12/today-taipei11.htm

中山女中推行第二外語,今年有十三名學生參加德語A1初級檢定,全數過關,被封為「十三金釵」,當中還有兩人因拿高分,可獲得德國政府全額獎學金補助,今年暑假將到德國參加青少年夏令營,與全球學習德語的青年學生交流。

....吳霏說,德文和英文大不同,德語每個字的屬性都不同,不像學英文可以從單字背起,德語適合從整個句子中來辨認單字。她形容,「德語整體而言很有邏輯性,部分卻有莫名的複雜」,一旦把德語的文法搞懂後,再回頭看英文的文法,會覺得「功力大增」,其實對學英文有幫助。



◆ 最高法院:教授非公務員 不適用貪汙罪

【聯合晚報╱記者董介白/台北報導】2013.04.12

中正大學教授林昭任以不實發票核銷被控貪汙案,引發學界恐慌,最高法院上午宣判,將全案撤銷發回台南高分院進行更審,雖然判決結果是發回更審;不過,最高法院合議庭同時又認定,林昭任是依據科學技術基本法辦理採購,不適用政府採購法,也不具公務員的身分,依此認定,即不適用貪汙罪,僅涉有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的問題。

最高法院審判長黃正興所組成的合議庭,對攸關教授核銷詐領案身分犯的認定,雖然不能產生對下級審的拘束力,但實質上則有相當的影響力;至於檢方偵辦中的教授貪汙案,由於與最高法院的公務員身分認定有歧異,未來則要視檢方是否統一偵辦標準而定。

日前全國有數百名國立大學教授,因被指涉嫌A國科會補助款,被認定具有刑法上的授權公務員身分,遭檢方依貪汙罪偵辦中,引發學術界恐慌。

公立大學教授請領國科會研究補助款,身分上到底是不是刑法上所謂的授權公務員,因直接牽涉刑度至少5年起跳的貪汙治罪條例重罪;最高法院受理中正大學教授林昭任,6年前辦理學校建教合作的採購案,以不實發票詐領200萬公款,被以貪汙罪判刑5年的上訴案後,認為有必要釐清教授辦理採購時,是否具有授權公務員的身分,為此召開言詞辯論庭。

最高法院上午就林昭任教授詐領案進行宣判,合議庭認定,教授承接政府機關研究案,並非執行公務,因此教授不具授權公務員身分,判決指出,林昭任是依據科學技術基本法辦理採購事宜,不適用政府採購法,判決說,林昭任將公款公用,並沒貪汙的不法意圖,不成立利用職務上機會詐取財物罪,因此林教授被控的19條罪撤銷,發回台南高分院更審。

最高法院審判長黃正興在判決後,另就撤銷發回的重點理由表示,林昭任以不實發票核銷的以A報B帳,被控偽造公文書部分,認為林既非公務員,僅發生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的問題,應由下級審依事實基礎加以認定。

林昭任被控任職中正大學化工系教授時,利用國科會補助、建教合作,及以校務基金採購研究器材機會,從中詐取200 萬元因此被控貪汙罪,遭台南地院及二審的台南高分院,認定他的身分是利用補助進行研究計畫的教授,屬於刑法上的授權公務員,因此依貪汙罪判刑5年,林不服判決,上訴最高法院。

※ 相關報導:

* 觀察站/教授非授權公務員?院檢不同調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6/7826332.shtml

引起學術界恐慌的教授貪汙案件,最高法院上午針對林昭任教授被控貪汙案,作出從事學術研究而辦理採購的教授不具公務員身分的定義,等同打了檢方一巴掌; 不過,檢方買不買帳,則要看最高檢察署的態度而定,如同當年首長特別費案,當時的檢察總長陳聰明在第一時間錯失統一偵辦標準的機會,如今教授貪汙案要否偵辦,則繫於檢方的態度。

....此外,令人不解的是,最高法院上午在將林昭任案撤銷發回台南高分院更審的同時,又實質認定林昭任是依據科學技術基本法辦理採購,身分不具刑法上的授權公務員身分,為何不直接以自為判決的方式改判; 林昭任的律師表示,未來下級審的法官,如又有不同的身分認定,勢將「發來發去」,一再更審,難以確定。



◆ 教師課稅配套 教部專案檢討

中央社 2013-04-12

教育團體今天批評「教師課稅」政策推動後,造成中小學代課混亂。教育部表示,已組成專案小組,通盤檢討各項配套措施。

全國校長協會和全國家長團體聯盟今天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批評教育部推動「教師課稅」,縮減中小學教師授課時數,卻使學校找尋代理代課教師困難,課程時數也無法搭配,教學現場一片混亂。

教育團體主張重新評估教師的授課時數,將「教師課稅」獲得的經費,優先用於聘請專職課程研發人員,改善教學品質。

對此,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表示,相關政策確有疑慮,已組成「教師課稅配套措施專案小組」,通盤檢討各項措施;等今年5月教師實際繳稅後,整體金額就會明瞭,相關政策也會更清晰。

國教署並表示,已要求各縣市逐年調降代理代課教師比率,目標是1年調降1到2個百分點。

fsj 提到...

社論-人才流失問題迫切 白皮書緩不濟急

【本報訊】2013-04-13 中國時報

早在民國一○○年八月,中央研究院翁啟惠院長等人發表了「人才宣言」,在後續這一年八個月,台灣社會充斥著人才流失的焦慮。由於問題始終沒有解決,漸漸地,這種焦慮感開始擴散、發酵。

從人才流失的短期問題,延伸到人才培育的長期規劃;從原本專業技術人才外移的具體討論,發散到「什麼叫做人才」的抽象定義辯論;從行政院原本不想處理、冷處理,突然變成行政院長要親自督導人才政策會報;從經建會負責統籌,發展到教育部撰寫《人才白皮書》;從原本是行政院文教政委的協調者,搖身一變成為指責政院各部會欠缺協調的批評者。這些轉變,不可謂不大。

廿個月前,中研院翁院長呼籲政府要正視危機、解決問題,但是廿個月後,我們的教育部卻還在四平八穩地研議政策白皮書,點出一籮筐諸如產學落差、十二年國教、技職脫節等大塊頭問題。翁院長廿個月前向行政院掛的是急診,但廿個月後教育部還在做病理解析、斷層掃描、撰寫一百多頁的診斷書。看到這樣的脫序失焦,台灣人民難免感到失望與失落。

既然當前台灣的人才焦慮是由廿個月前的「人才宣言」而起,那麼我們就得仔細檢視一下,當初翁啟惠、施振榮、以及社會輿論等的關注焦點是什麼、建議有哪些、政府又做到了什麼?

首先,「人才宣言」所討論的人才問題,是聚焦於白領專業人士的淨外流。從此出發,就衍伸出法令規章限制、公教未能分軌、技職教育失衡、兩岸人才交流保守、政府官員待遇偏低等亟待改進的弊病。要檢視政府解決人才危機的績效,第一步就是要看看廿個月前所提出來的諸多弊病究竟解決了多少。如果明白擺在眼前的問題不做處理,我們實在不了解,另外去寫一本大塊頭的白皮書做什麼?

就以當前對外籍專業人士不友善的法規為例:原本勞委會規定外籍大學畢業生要有兩年工作經驗方得受雇,而受雇起薪要達四萬七千九百元起跳。這種規定既沒有彈性也沒有產業策略思考,是既懶惰又愚笨、全世界各國僅見,只為方便官僚管制而設計的糟糕辦法。這個規定之不合理不在於四萬七千九的數字大小,而在於行政官署根本不了解全球人才競逐的邏輯與重要性,也不想掌握各行各業人才延攬情境之差異,只想用一個簡單數字,便利官僚准駁之決定。

如今廿月過去了,我們要請問勞委會與行政院,這個對國際人才延攬極為不利的規定是實質改變,還是只是把門檻稍稍降低,本質並未更改?勞委會有與人才宣言的撰寫者溝通請益嗎?當勞委會以「照顧本勞權益」的制式觀點頑抗改變時,行政院負責督導的政務委員,有去協調解決嗎?不去處理這些當初人才宣言的建議與批評、該做的不做,另外去寫一本大塊頭的白皮書幹什麼?

教育部蔣偉寧部長在上任之初就宣布要委託院士大老撰寫《人才培育白皮書》。但是我們不了解的是,不論是技職教育、產學落差、大學過多等問題,究竟有哪一項是教育部所轄的國家教育研究院陌生的?又有哪一項是歷任部長沒有面對過的新課題?如果問題不算新、討論亦不嫌少,那麼再搬出蔣部長的兩位教父級院士,另外去寫一本大塊頭的白皮書幹什麼?

《人才白皮書》所討論議題中唯一算是以往教育部長不曾面對的新題目,就是即將於明年上路的十二年國教。對此,《人才白皮書》分組召集人的意見,卻與教育部截然不同。白皮書小組建議不要濫推全面免學費,以便將部分經費省下來做好高中職均質化。這個建議合情合理,也是十二年國教成功最關鍵的一環,但遭教育部悍然拒絕,只因該部根本不敢碰高層「全面免學費、不排富」的詔示。我們不厭其煩,再問一次:既然定案的指示都不能碰,寫一本無濟於事的大塊頭白皮書幹什麼?

不少政府部門習慣於用自己的邏輯、以自己的步調去處理政務,完全不理會問題的急迫性與社會的焦慮感。廿個月前民間人士向政府提醒短期迫切危機,而撰寫白皮書卻是要提出長期的解決方案!或許應該要有人以一句凱因斯的名言「長期,我們都已亡故」來提醒教育部吧。



◆ 免試與免費

【聯合報╱黑白集】2013.04.13

教育部禮聘部外賢達,研撰「人才培育白皮書」,請他們對十二年國教等政策提出批評;這種「自己找罵挨」的精神值得肯定,如此始能找出政策的缺漏或盲點。

果然,白皮書點出了十二年國教兩大爭議:一、是否免費?白皮書建議,應當訂出排富條款,以家庭所得一一四萬元作為門檻,在此線以下者始免學費;倘係如此,每年即可省下五、六十億元政府支出,可用以改善教育品質。

二、是否免試?白皮書質疑,十二年國教宣稱免試,卻仍維持會考,這如何自圓其說?再加上有些熱門高中尚有「特招生」,再加上形形色色的「超額比序」,卻是處處「不免一試」,如何交代?

由此可見,十二年國教的兩大支柱,免費及免試皆受質疑,問題不可謂不大。先論財政,教育財務增加,排擠了其他政務的經費,也在教育財政內部自我排擠。因此,早有人建議,十二年國教可考慮以收費為原則,但在門檻以下者(一一四萬元以下?)可免費。然而,教育部如今政策已定,恐已不好意思也不敢回頭,但這個擔子如何挑得下去?再者,台灣的「所得」難以徵信,排富能否公允執行也是個問號。

再談免試,如果沒有「特招生」等於菁英教育的毀滅,如果沒有「超額比序」則用抽籤能否服人?但免試若變成免不了,這卻是茲事體大。

如果連免費與免試這兩大支柱都站不住腳,接下來的爭議即不能等閒視之。

fsj 提到...

哪些孩子該獲曼尼賞?

【張元祥】2013-04-13 中國時報

職棒新兵義大犀牛靠著用心經營與行銷手法,讓台灣的棒球環境發展絕處逢生。十二日推出「義百分曼尼賞」免費看球活動,當天前一百位小朋友只要下午五點前帶自己一百分的考卷到球場,就可獲得曼尼免費招待進場看球。前十位報到的滿分小朋友,賽前還可以拿著考卷至場內與曼尼合照。

這樣的故事在台灣隨處可見。去年底,台南市某豆花店,學童只要月考或期考任一科拿滿分,就可拿考卷兌換免費豆花,四年來已經送出上千碗豆花;無獨有偶,苗栗縣也有一位阿嬤,九十五年開始經營紅豆餅攤,只要有小朋友考試一百分,就可以換取紅豆餅一個或是冰沙一杯。

這些愛心小故事,反映出台灣民間的生命力。但更值得令人省思的是,為什麼不是熱心助人的小朋友可以跟曼尼合照、為什麼不是熱愛生命的小朋友可以吃到一個紅豆餅?操守與道德,不正是比成績更值得棒球界推廣的理想嗎?當然,義大犀牛的用心和創意值得稱讚,但這些故事似乎反映出社會對教育的價值與理想,並沒有隨著歷次的教改或是十二年國教的推動,而有所改變。

教育部在一○○年九月推出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洋洋灑灑三百多頁,希望透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優質銜接等五大教育理念與作為推動十二年國教,引導教學正常化,發展「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的理想,今年度就編列三百億元推動經費,希望透過此項跨時代的教育工程計畫,全面提升國民素質與國家競爭力。

但重視智育、強調分數、褒揚滿分的傳統思維,仍然根深蒂固的存在於民間社會,這也是未來推動十二年國教最大的挑戰,如果無法徹底改變這樣的傳統思維,教育改革理念將淪為空談,教育投資的花費,也將成為浪費;王建民、吳寶春、吳季剛、古又文這些台灣之光永遠也只是台灣聊以自慰的門面而已。

去年底,經濟學人資訊社(EIU)執行了一份跨國教育調查研究,它結合了量化以及質化的資料分析,目的為提供各國政府提升教育品質以及表現的建議,最終期望各國可以藉由教育之優化,提升國家整體之社經地位,為人民創造更多福祉。除了表面的國家排名高低外,這份研究具體提出五大教育政策建議,提供各國政府參考,前兩項分別為「經費很重要,但擁有支持教育體系之文化更為重要」、「好教師是無可取代的」。對照台灣的現況,這兩項建議對顯得格外諷刺。我們的社會對於什麼是「好的價值」、「成功的典範」,仍停留在一個世紀前的思維;再有理念的老師與教育行政人員,面對這樣的社會思維,也只能被迫以提高升學率為己任,向「名師」的標準低頭。

針對十二年國教,教育部與地方教育單位在全國辦理了數百場大大小小的座談會,也破天荒在便利超商廣發百萬張說帖。但是一年下來,社會對十二年國教的討論重點,仍然停留在超額比序項目、明星學校免試入學比例、記功嘉獎合理性、如何搶到擔任義工的名額、PISA項目要如何補習以及菁英教育存廢等層面,但真正關係到十二年國教成敗關鍵與國家人力素質健全發展的高中職優均質化、適性輔導政策、完善技職體系以及五育正常發展等問題的討論卻乏人關心。

目前台灣,大學學歷幾已成為基本學歷,但我們看到的是學用落差、高學歷高失業率,而高職永遠是強調升學率有多高,而非百分百的就業率;高中也是強調滿級分人數多少,而非五育的整體表現。過去台灣的教育發展是走偏了,十二年國教會是非常關鍵的改變機會,但必須從政府到民間都能徹底的覺醒,教育制度必須從根救起,而這個根就是整體社會對於全人教育基本價值理念的認同,而非只是掛在嘴邊的口號。

如果有一天,拾金不昧能獲得與曼尼合照、免費看球的機會;游泳超過十五公尺可以免費吃到一塊紅豆餅;關懷周遭的老人、幫助同學解決困難,就可以獲得一碗豆花,那台灣的教育才可能有未來,我們的人力素質與國家競爭力才能健全的提升;紮教育工程與百年樹人的根基,教育部門責無旁貸。

(作者為政治大學政治所博士生)

※ 相關報導:

* 私中招生考擠爆…像在考基測
http://mag.udn.com/mag/education/storypage.jsp?f_ART_ID=450625

台北市立私立延平、復興實驗中學、薇閣中學國中部今天上午同步舉行招生考試,雖然台北市天空下著小雨,但各校報考人數都創新高,造成學校附近交通壅塞。許多家長形容,私中招生考競爭激烈,與國中基測快差不多了。因十二年國教超額比序太複雜,家長也擔心高中教學品質,寧可多花錢讀私中,提早為升大學做準備。



◆ 美國MBA 逾80%學生是中國人

【記者簡立欣/綜合報導】2013-04-13 旺報

當工商管理碩士(MBA)逐漸不受美國學生青睞時,中國學生卻蜂擁而至。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商學院2012年接受會計碩士學位秋季入學申請時,完全沒料到189份申請書有2/3來自中國學生。院方坦率地說:「我們感到震驚……在我們看來,這就是一個讓學生獲得文憑的科系而已。」

《華爾街日報》報導,戴維斯分校的情況在美國愈來愈常見。當MBA逐漸不受美國學生青睞時,中國學生的踴躍投入為商學院提供了穩定收入。

有些1年就可畢業

然而,申請人群的不均衡讓校園失去多元性,中國學生的謹慎少言讓課堂變得毫無生氣時(包括中國及當地學生都這麼覺得),學校必須開始權衡。

為何戴維斯分校如此受中國學生歡迎?當地有很多公司,而會計、金融碩士專業學位只需讀1年就可畢業,因此讓那些希望獲競爭優勢和美國經驗的中國學生蜂擁而至。

一直致力招收國際學生的凱斯西儲大學魏德海管理學院也有相同現象。該院金融碩士申請者有85%以上來自中國,58人的班級超過80%是中國學生。按照學生和學校的說法,中國金融業領域快速發展,一張美國文憑可以讓學生更受跨國公司的青睞。

校園裡充斥中國學生,對老師和管理者來說都是挑戰。芝加哥洛約拉大學昆蘭商學院金融碩士科系的12名學生,有11人是外國籍,其中8人來自中國。

勤奮刻苦缺少交流

院長凱瑟琳說:「當一群學生擁有共同性而別的學生沒有時,它會改變動態平衡,讓人產生某種感覺,認為接受教育的是兩組不同的學生。」今年秋季,昆蘭商學院將要求外國留學生修「商務溝通」和「美國課堂慣例」課程,以幫助他們適應美國文化。

學生也必須適應。36歲的美籍學生卡拉就讀佩珀代因大學應用金融學科系,班上57人,她是「唯3」的美國人。有許多中國同學對她來說,好處是學到中國文化,中國同學的勤奮刻苦也刺激她用功讀書,但是他們不熟悉美國式的課堂討論,這意味著她無法「在課堂上得到我希望的那種交流」。

一些學校擔心,學校成為中國學生(或說任何單一國家的學生)大本營,可能招致本地和他國學生反感。聖母大學、印第安納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商學院都開始著手招收本校大學畢業生。

※ 大家只是為了文憑。

fsj 提到...

觀念平台-學雜費調整 教育部放手吧

【張瑞雄】2013-04-15 中國時報

教育部每次想提出常態性大專學雜費調整方案,但每次總在各界壓力下喊卡;這次國家教育研究院又提新草案,建議在經濟成長率超過三%的前提下,公立大專院校大一新生學雜費最高可調漲六%,每四年檢討一次。

但參與學雜費專案小組的學生代表認為草案制定過程太粗糙,學生無法接受,後續將醞釀反對行動。全國家長團體盟理事長也批評,學雜費不是完全不能漲,前提是大學必須先公開財務收支狀況。

做為大學的一份子,也參與大學行政多年,大學學雜費問題已經不是純粹的經濟問題。除了學生和家長的抗議,調整學雜費方案到立法院還是會被罵得過不了,雖然調整學雜費不需立法院同意,但政治上還是難逃被質詢而撤回的命運。

其實不管教育部怎麼做,推出再多的公式或有多強的理由可以來支持調漲學雜費,除非再回到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否則一定動輒得咎,得不到支持。唯一解套的方法就是教育部宣布不管學雜費了,授權各大學自主。根據《大學法》第三十五條:「大學向學生收取費用之項目、用途及數額,不得逾教育部之規定。」所以教育部只要訂一個學雜費的上限,譬如說比現在的高百分之十,各大學自己決定要不要漲學雜費。

教育部放下這個燙手山竽,學雜費才有可能真正反映教育的品質,現在又面臨少子化,甚至很多大學會降低學雜費來吸引學生。至於那些有本錢調整學雜費的好大學,在公立大學部分,由於每年審預算時公立大學校長還是必須到立法院備詢,想漲的校長就必須有勇氣面對立委。私立大學部分,社會大眾都在看,真的想漲必須真的是好學校,學生和家長都有口碑才行。

同時大學內部必須有學雜費調整小組,學生代表應該大幅增加,現在一兩個學生的代表性太低。假如校內能夠說服同學漲學雜費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教育部也就不要再多管了。教育部唯一要做的就是確保不會有同學因學雜費的調整而念不起大學或造成生活困難。漲學雜費後的獎助學金提撥比例的增加,就學貸款的簡化,學雜費分期付款的辦法等等都是可以再思考或改進的。

學雜費愈來愈貴,同學們也應該珍惜自己的求學機會。現在大學上課是統包制,交一筆學雜費之後課隨便你修,所以很多同學不珍惜,隨便選課,被當了也無所謂。因此學雜費可考慮改為基本費加上學分費制度,或者重修必須加收學分費,讓同學們知道開課和修課都是有成本的。

某行政院長在擔任大學校長時口口聲聲要教育部允許調漲學雜費,等到自己擔任行政院長,學雜費就被凍漲,顯見其壓力之大。因此只有教育部放手,讓各大學自主,學雜費調整才有解套的可能。(作者為台灣觀光學院校長)



◆ 國科會:人文科系 也適科技基本法

【聯合報╱記者陳幸萱、劉時均/台北報導】2013.04.15

台灣高檢署檢察長陳守煌日前受訪時表示,最高法院對中正大學教授林昭任不實核銷發票案的見解「適用於理工科系」,因為只有理工科系適用「科技基本法」。國科會官員昨天表示檢察長「說錯了」,科技基本法第二條規定「本法適用於含人文社會科學之科學技術。」

台灣高檢署檢察長陳守煌昨天表示,並沒有說文史法商科系不適用「科學技術基本法」,只是提出疑問,希望最高法院統一各庭的意見做出見解。

林昭任案上周五由最高法院判定不成立貪汙罪、發回更審,學研界一片欣慰,但陳守煌的一席話又讓國科會緊張起來。

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說,科技基本法規定,接受政府補助、委託科學技術研究,不適用政府採購法,這也是林昭任一案發回更審的分野;因不適用採購法、不算「授權公務員」,貪汙罪不成立。

他強調,科技基本法不可能歧視人文社會學門,法條第二條即規定適用人文社會科學。他希望司法界能盡快達成共識,「這攸關他們(人社學者)的身家性命」。

嘉義大學教授余哲仁因為不實核銷發票,被判定構成貪汙罪,三年六個月徒刑,前年四月入監服刑。賀陳弘表示,一旦司法界統一對教授不實核銷發票的看法,國科會將主動找法界人士、循司法途徑協助余哲仁,但目前司法界「竟連對科技基本法看法都不統一」,不禁有些著急。

賀陳弘說,一個研究案往往須跨學門合作,例如銀髮照顧研究,就需要心理、社會、資訊等不同領域共同投入,如果科基法只適用理工科,遇上不實核銷問題,同一個計畫有些研究人員算貪汙、有些不算,豈不是天下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