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30

撙節與經濟大悶鍋

◆ 英美研究:撙節對人民造成毀滅性影響
http://udn.com/NEWS/WORLD/WORS4/7863269.shtml

【聯合晚報╱編譯蔡致仁/綜合報導】2013.04.29

英國牛津大學與美國史丹福大學的聯合研究顯示,撙節省錢對歐洲與北美人民造成毀滅性的影響,導致自殺、憂鬱、罹患傳染病,而且讓人民無力尋求醫療照護。這份研究本周將出版成書,書名是《身體經濟:為何撙節殺人》 (暫譯)。

牛津大學政經學家史特克勒與史丹福大學傳染病學家巴蘇做了歷時10年的研究,他們發現撙節對人體健康非常不利。現時歐洲與北美「大衰退」伴隨嚴厲撙節的時期,他們發現歐美一共有1萬多人自殺、近100萬個憂鬱病例。

希臘背負龐大債務,青年失業率達50%。政府為了撙節而減少預防愛滋病的醫療預算,然而從2011 年以來愛滋病病毒猖獗程度比之前超過2倍,另外藥物濫用狀況增加也是一部分原因。噴灑滅蚊殺蟲劑的計畫經費被刪,也讓希臘去年底爆發了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瘧疾疫情。

作者說,近年經濟衰退讓美國超過500萬人無力負擔醫療費用。而在英國,有1萬戶家庭因為政府撙節預算而無家可歸。史特克勒說,「我們的政府官員必須考慮經濟決策造成的嚴重後果,有些情況甚至影響深遠」。

史特克勒指出,「愛滋病與瘧疾疫情爆發、基本藥物短缺、人們無力負擔醫療費用,還有酗酒、憂鬱、自殺案例增加,這些都是我們發現的傷害。撙節正在造成社會毀滅性的衝擊。」

但兩位作者也說,即使是在最悲慘的經濟災難之下,大眾健康惡化並非不可避免的。他們透過30年代經濟大蕭條與後共產時代的俄國,還有目前經濟倒退的一些案例說明,只要政府妥善處理,就可以不讓經濟危機變成健康災難。

譬如美國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羅斯福政府的「新政」只要每多一筆100美元的救濟經費,就可以減少嬰兒死亡率、自殺率、肺炎死亡率。

巴蘇說,「我們最終想說的是,人民健康惡化並不是經濟蕭條不可避免的後果,這是政治抉擇的問題」。

※ 相關報導:

* 景氣衰退 美貧富差距擴大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132013042900467.html

「紐約時報」今天引述「城市研究所」(Urban Institute)的研究報告指出,2010年時,平均一個白人家庭賺得2美元時,非洲裔與拉丁裔家庭只能賺得1美元,這和過去30年大致相同。

....導致貧富差距擴大的主因,一是房地產市場低迷,對非洲裔與拉丁裔家庭的影響遠大於白人家庭。許多年輕拉丁裔家庭在房地產泡沫最高峰時購屋,背負沈重的債務負擔;非洲裔家庭偏高的失業率與較低的收入,也讓他們難以繼續支付房屋貸款。

歧視性貸款則是原因之二,有色人種社區的次級貸款與掠奪性貸款率是全美的2倍之高。非洲裔家庭蒙受的退休儲蓄損失也偏高,在2007到2010年時,平均縮水35%,但白人家庭反而增值9%。



◆ 出口跌 首季GDP保3戰艱辛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862002.shtml

【聯合報╱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2013.04.29

主計總處周二(30日)將公布首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概估。主計總處先前預估,首季經濟成長率為3.26%;不過,近期出口表現下滑,成為「保三」最大隱憂。

去年第4季經濟成長率為3.72%,一旦今年首季經濟成長率突破3%,將達到國內連兩季經濟成長率突破3%的目標,政府將根據先前承諾,解凍基本工資,因此首季經濟表現備受各界期待。

相關官員表示,主計總處先前預估,首季經濟成長率是3.26%,「前提」之一是,對我GDP貢獻甚大的出口額,需在首季達到741.6億美元,即年增4.71%;不過,從近期海關統計來看,實況與預期差異頗大,「保三戰打得很艱辛。」

財政部統計顯示,今年首季出口金額726.4億美元,年增2.4%,幾乎是原預估目標對半砍。

出口表現不振,連帶影響我首季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僅0.78%,與經濟部原預測年增3%目標,一樣差很大。今年第1季商業營業額年增0.4%,成長率連兩月下滑,凸顯民間消費動能不足。

經建會經研處長洪瑞彬說,大環境不佳,使得台灣經濟復甦充滿挑戰,「此刻的信心很重要,如果民間消費與投資信心堅定」,未來經濟前景依舊大有可為。

※ 相關報導:

* 首季經濟 掉入大悶鍋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862355.shtml

全球景氣循環正陷「短多長空」陰霾,擠壓台灣經濟掉入大悶鍋。首季台灣經濟表現,僅就業、物價還行,其餘內外需指標多數偏冷,與原預估成長目標差很大,凸顯台灣經濟還缺實質、有力政策扶一把。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說,歐債風暴完全落幕前,台灣與世界經濟都將處在「大抑鬱」(great malaise)中。近期他以計量模型,試跑200年來全球經濟數據,發現全球經濟正處「長循環向下、短循環向上」格局。

他解釋,目前全球仍處在20~40年周期長循環的收縮期之中,即使3~5年的短循環周期已經向上、步入復甦,但是受到長循環壓抑,短循環成長動能不易明顯揚升,造就了今日的「悶經濟」。



◆ 瑞智壓縮機 明年破億台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7861905.shtml

【聯合報╱記者曾增勳/桃園縣報導】2013.04.29

迴轉式壓縮機曾經是日系品牌的天下,台灣無法生產;但靠著工研院技術輔導,瑞智精密成功自製壓縮機,產製變頻壓縮機,甚至還回銷日本,到明年7月,累積壓縮機出貨將破1億台。

「唯有一路逆著風跑,才有機會越飛越高」,董事長劉金錫說,瑞智精密可說是工研院輔導、共同合作創造的最成功企業。

瑞智精密自1989年底成立起,就注定要在日系壓縮機品牌圍攻下突圍競爭。創立公司的元老之一劉金錫,一路看著瑞智在壓縮機領域逆勢前進,有深刻體認。

24年前,迴轉式壓縮機全是日系品牌天下。瑞智精密由工研院機械所(現為綠能所)技術輔導,成功研發開啟純國產迴轉式壓縮機新紀元。到2004年,瑞智精密躍升台灣第一大、全球第四大空調壓縮機大廠,近三年更連續繳出營收破百億元佳績。

因應變頻壓縮機發展趨勢,瑞智精密與工研院技術合作,研發變頻壓縮機成功,劉金錫認為,要突破日本品牌封鎖的最好方式,「就是找一個日本空調品牌使用瑞智的變頻壓縮機」。

如今瑞智的變頻壓縮機已成功回銷日本,預估今年產量達1300萬台,預計明年第三季可破一億台的重大里程碑。

「瑞智精密從成立開始,就和工研院合作相當密切,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礎。」劉金錫說。瑞智精密也在工研院穿針引線下,中鋼成為主要的電磁鋼片上游供應商,更成為該公司第三大股東。

「創造節能產業的無限可能,成為前瞻節能產品的頂尖提供者」,是劉金錫為瑞智勾勒的願景,發展綠能產業是下一步要走的路。瑞智與工研院合作將壓縮機運用熱泵熱水器上,正式跨足熱泵熱水器市場。

※ 創新才是未來的保證。

全球央行 擁抱高風險資產
勞保年金敲定乙案 亞太有8億貧窮人口
國際化人才要自己培養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名家觀點/撒錢當道,救市卻不救世

【經濟日報╱丁予嘉】2013.04.30

經歷過次貸危機的人都知道,從房地產的崩跌到雷曼的垮台,一切來的又急又快,財富彷如瞬間被海嘯席捲大半,因此多數人皆以「海嘯」稱之,認定此事為偶發「事件」,反正潮起潮落,終須歸於平靜。然事與願違,不久後,類似的劇本輪番在歐洲各地上演,且牽連層面更廣泛,於是號稱G7成員的各大先進國家,除德國、加拿大外全部中箭落馬,財政赤字陸續攤在世人面前,窘況百出,於此眾人才恍然一悟,海嘯不是一時,歸本溯源,發現各國的透支早已堆積如山,如今戳破泡泡後,一切只能打回原形,從零開始。

可是,當今在位者哪能容許如此,只要誰有號稱可舒緩症狀的療方,一招半式便能馬上獲得晉用,至此政經人才不分,反正打著拯救民生疾苦的招牌,政治上具絕對的正當性,且由於亂象前所未見,傳統經濟學理論也提不出什麼具體解決之道,所以,政客趁此說服各國央行拋棄中立立場,加入救世行列,於是開啟了全球資金亂象的大門,我相信看到這些難收的覆水,央行長們恐怕都有難言之隱。

說穿了,這些亂象都是過度借貸的結果,若要還原至無債一身輕,不是打呆(打銷呆帳)就是努力還債,別無他法。這整個被學者稱做「去槓桿化」的過程,坦白說不是件容易事。如果選擇打呆,那總要有個冤大頭出面代替吞下苦果,但當下任誰獨善其身都嫌困難,更遑論誰有兼善天下的本事,而且一旦破產、被人接管的國家等同宣告政府虛設、主權體系瓦解。因此太大不能倒的邏輯又被派上用場,總之以拖待變先。

那選擇還債呢?由於債務負累過深,償債期間太長,如果一邊撙節一邊還款,多數國家還沒撐到債務到期,恐怕全國就已經陷入暴動了。這幾乎無法可防,畢竟受社會福利眷顧已久的人民,哪管得了政府長期透支的艱辛,更別提了剝削福利後,還有多少人能有辛苦攢錢的動機,所以要用抽稅還債,門都沒有!

除了辛苦的受薪階級外,滿手現金卻大有人在,且經過幾次海嘯、危機的「試煉」後,還有愈發往企業和富裕人士集中的趨勢,只是富裕人士也學乖了,如要確保財富長保安康,理財策略往往得兼顧安全與報酬率,而企業在行投資決策之時,同樣也得經過仔細推敲,如有回收則優先照顧股東,其次才為受雇階級所分食。長此以往,難怪富者愈富、貧者愈貧,而針對這點幾乎所有號稱的大有為政府皆無法可管,因為根本沒有著力點、更沒有施力的本錢。貧富懸殊日益嚴重,實是21世紀人類的大危機。

所以,正如前述,各方只能仰賴央行挺身而出了,只是貨幣手段一用再用,不僅踰越了央行的獨立性,事實上也漸露疲態(如圖)。而開此先例的首當最富創意的美國聯準會,於2009年首度推出了一種學術上叫做「量化寬鬆」的辦法,英文簡稱「QE(quantitative easing)」,簡單的說,用增加貨幣來刺激投資意願。不過這原本就有供給創造需求的迷思,別忘了寬鬆效應也是會邊際遞減的!如果光憑QE就想拯救美國就業市場,雖不到緣木求魚的地步,但根本思維也夠阿Q了。

值得慶幸的是,非常規貨幣措施的普及,變相地開啟了理財需求的蓬勃時代。只是,如何安撫這些又要保本又要報酬的驚弓之鳥,投資顧問所需具備的專業知識恐怕更甚以往,而這還包含對時局變化的深切體認和對趨勢的精準預測。在金融海嘯後,商品、貴金屬、股市、債市都產生巨大的變化,如何分析在理財有所助益,成為重要的新課題。 (作者是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博士)

※ 相關報導:

* 韓富豪靠繼承致富 白手起家少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304300091-1.aspx

今天出爐的數據顯示,南韓50大富豪,其中絕大多數的致富之道不是繼承父業,就是承襲祖業,凸顯南韓這個亞洲第4大經濟體被企業集團,亦即財閥所壟斷。據韓聯社(Yonhap)報導,據追蹤企業集團與金融業者與國營企業的網站CEOSCORE表示,南韓50大富豪,其中有39人是財閥創辦人子孫,僅有11人是白手起家的企業家。

* 買房像買包 陸富豪全球買豪宅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4/112013043000530.html

大陸富豪全球買房置產的身影愈來愈引人矚目。根據美國國家房地產經紀人協會資料,2012年中國購房者在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全年購買力為90億美元。香港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也說,陸客到香港買豪宅就像女人買包,「不貴不買、不靚不買,不是名牌不買」。

* 聯合國:巴西將成功根除赤貧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304300024-1.aspx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代表柴迪克(Jorge Chediek)今天表示,巴西將達成總統羅賽芙(Dilma Rousseff)的主要執政目標,讓100%的人民脫離赤貧。

柴迪克指出,羅賽芙政府的社會經濟公共政策可望使巴西達到終結赤貧的目標,聯合國雖擔負起抗貧的責任,卻沒有想到創造中產階級是根除赤貧的良方之一。他表示,巴西政府對中產階級的政策將對聯合國工作產生影響並做出貢獻。

柴迪克認為,就業市場正常化、就業機會提高,是促使巴西抗貧成果斐然的主因,也因此認識到形成一個強大的中產階級非常重要;羅賽芙表示要將巴西打造成一個中產階級的國家,希望能夠對聯合國和其他會員國的政策產生影響。

* 護政權、抗失業 歐洲各國不撙節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S4/7865170.shtml

隨著冰島支持撙節的政府在廿八日的大選痛失執政權、義大利新政府改變經濟路線,以及德國與西班牙的投資協議凸顯重新聚焦於對抗失業,歐洲本周可能加速脫離撙節至上的政策。

* 全球需求不振 亞洲復甦動能受挫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865914.shtml

日本、南韓3月的工業成長都低於預估,台灣第一季經濟成長率更只有預期的一半,凸顯全球需求不振已明顯抑制亞洲各經濟體的復甦動能。

fsj 提到...

冷眼集/台灣GDP 靠電子大廠在扛?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特稿】2013.04.30

請問:官員在做什麼?

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出乎意料之外的差,出口表現不如預期為主要原因,政府官員認為是手機、PC出貨受阻,導致台灣經濟不佳;這話說得輕鬆,但品牌大廠聽起來何其沉重,難道整體出口、經濟成長率,甚至國家競爭力,都要這些大廠來扛? 政府官員只要蒐集資料就好?

每一任內閣上任,就強調要「拚經濟」。其實拚經濟本是份內之事,但當內閣都要口頭宣示是最重要的政務時,就顯示出這種心態的奇特性。而當拚經濟,最後所見到的卻是不斷下修經濟成長率時,也就不難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全球手機市場第一季熱賣,但是我國相關資通訊出口表現卻不如預期,政府官員很擔心手機、PC賣不好,造成出口無法交出亮麗成績單。曾幾何時,政府把出口衰退歸咎於hTC手機出口衰退,現在則擔心iPhone蘋果光不閃,影響我資通訊出口。

請問:有辦法突破困境嗎?

好像怎麼算,都是企業的責任,政府除了「悶」之外一籌莫展,但我國並不如韓國一樣,傾國家全力在扶植幾家大商社,台灣企業向來就是各自努力;經濟成長率不好,政府必須要扛起所有責任,告訴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突破困境。

內閣不缺學養深厚的博士教授,但是我們需要的不是只會蒐集資料的政府官員,我們需要的是有執行力和判斷力,足以領航台灣經濟,在這一波內外皆不熱的經濟環境下,能讓台灣的經濟找到方向的舵手,但現在很多情況是政府自亂陣腳。

以目前最關切的H7N9來說,為了防止疫情擴散,政府緊急宣布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政策提前1 個月,眼見5月17日就要上路,但相關配套措施還沒有出來,有關單位農委會、經濟部的協調工作還在進行當中。

更不用說證所稅爭議,各財經單位不同調,12年國教爭議不斷,甚至是基本工資調漲與否,核四到底要不要續蓋,都可以不按章法進行。

請問:官員是不是該反省?

近些年來,政府官僚體系只要遇到困難及問題,都指示要提出一堆研究報告,有些是還沒準備好,就要上路,有些是只評估,不做決策,任由最佳時機流失, 我們的高層官員,是不是該好好反省自己這部政府機器到底出了什麼事,而不是經濟成長不如預期,就「期勉」企業或人民要好好努力,政府責任撇得一乾二淨。

※ 相關報導:

* GDP首季僅1.54沒保3 江揆:基本工資照調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865931.shtml

第一季經濟成長率不但保「3」破功,連2%都不到,主計總處今天公布第1季經濟成長率概估僅1.54%,較原先預期的3.26%大幅下修1.72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出口表現不如預期以及實質薪資負成長導致民間消費不振。

....由於行政院去年曾核定,基本工資調漲必須符合連兩季經濟成長超過3%,或失業率連兩個月低於4%條件,主計總處公布首季經濟預測,未如預期保三,行政院上午說明基本工資如期調漲。

* 民間消費大減 管中閔訝異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866438.shtml

第1季經濟成長率概估統計為1.54%,經建會主委管中閔今天對民間消費大減感到訝異,他分析這與日圓貶值、非經常性薪資及股市交易減少有關。

※ 萬物皆漲,薪水不漲,沒有什麼好訝異的。

* 觀察站/外銷電子轉型 政府做了什麼?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865915.shtml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第一季GDP,不僅保不了3%,並大幅下修到1.54%。主計總處說主要的原因是外銷積弱,外銷電子手機、電腦賣得不好所致。原來,台灣GDP靠一、二家公司在支撐?既然,支撐台灣經濟的棟梁是外銷電子,在全球電子結構性改變的當下,為何看不見台灣對外銷電子新的產業政策?



◆ 報稅常見十大錯誤 不可不知

【記者張國仁/台北報導】2013-04-30 工商時報

報稅月明(1)日啟動。財政部北區國稅局為全國納稅人作了功課,幫大家把歷年常發生的報稅錯誤,整理成「十大錯誤須知」,其中以免稅額算錯,以及扶養親屬申報錯誤最常見,國稅局提醒民眾不要再報錯,以免有補稅或罰鍰的情形。

十大易犯錯誤如下:

1.免稅額申報錯誤:一般免稅額為8.2萬元,年滿70歲的報稅者本人、配偶及受扶養「直系尊親屬」(父母、祖父母)免稅額為12.3萬元。但若申報扶養年滿70歲的兄弟姊妹或其他親屬(叔、伯、舅等),免稅額仍是8.2萬元。

2.扶養親屬申報錯誤:誤報扶養20歲以上未在學、服役、待業或在補習班補習的有謀生能力的子女或兄弟姊妹;或兄弟姊妹重複申報扶養父母;或申報未同居一家無實際扶養其他親屬。

3.漏報所得:因未收到扣繳憑單、股利憑單等而漏報,僅申報手頭拿到的所得資料,未申報無法查調的非扣繳所得(如財產交易所得、租賃所得等);或是未合併申報受扶養親屬的所得。

4.未合併申報:子女未滿20歲而有所得,除非已婚,否則還是要跟父母合併申報;夫妻也要合併申報所得,若因分居而無法合併申報,必須在申報書上載明配偶姓名、身分證字號,並註明已分居。

5.保險費申報錯誤:人身保險費每人每年最多可申報扣除2.4萬元,但只有報稅者本人、配偶及受扶養「直系親屬」的保險費才能申報,兄弟姊妹或其他親屬的保險費不能申報扣除,且被保險人與要保人須在同一申報戶;全民健保費可全數申報,但被保險人與眷屬須在同一申報戶。

6.教育學費申報錯誤:就讀大專以上的受扶養「子女」,教育學費才可以申報;報稅者本人、配偶、兄弟姊妹及其他親屬的教育學費,都不能申報扣除。

7.醫藥費申報錯誤:美容整型支出、看護支出、坐月子支出等,因不屬於醫療費用,都不能申報扣除;且醫藥費有保險給付部分應該先予減除,不足的部分才能申報。

8.虛報捐贈:低價買進不實捐贈收據、列報未登記或未設立團體的捐贈等,其涉及逃漏稅,若經查獲將會補稅並處罰;又點光明燈、安太歲或支付塔位的款項,因屬有對價關係,也不能申報捐贈扣除;對公益慈善團體的捐贈,申報金額不能超過所得總額20%。

9.房貸利息申報錯誤: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每戶每年最多可申報30萬元,但須先減除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且不能同時申報房貸利息及房租支出,也不能申報修繕或消費性貸款的利息 。

10.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檢附資料錯誤:誤以重大傷病卡列報身心障礙扣除,未檢附身心障礙手冊或精神衛生法規定的專科醫生診斷證明書影本。

民眾報稅後若發現錯誤,可重新填寫一份正確申報書補辦申報;採網路申報者,只要將正確資料重新上傳申報,但若報稅期限已截止,不論何種申報方式,須以書面重新補報。

fsj 提到...

陸企負債率 冠全球20國

【記者郭芝芸/台北報導】2013-05-01 旺報

大陸2013年第1季經濟增速7.7%不如預期,各方擔心大陸調結構過程中不順利,花旗投顧王進彰表示,現在各界關心的都是國家公債或政府債,但最需要關注的是企業負債,而在全球20幾個主要國家中,大陸經濟增長雖有7.7%,但企業負債率卻是第1名。

他指出,企業負債比國家負債來得重要,企業負債只有兩種選擇,一就是努力賺錢還債,但相對減少投資支出或消費,亦或是選擇違約、信用縮水。所以,大陸企業負債率高的情況下,大陸不用擔心通膨問題,反而得擔心如果企業都不增加支出,或減少消費,可能導致的通縮。

此外,他認為大陸目前的經濟恐回到2009年,若依能源用電量、鐵路聯運量來看,失速的速度不比2009年來得低,更有經濟學家估算,大陸實質經濟成長率恐怕不到4%。

王進彰認為,大陸調結構的過程中,過多的外匯存底不利於大陸經濟增長,需透過工資調漲、調升利率及擴大人民幣升值幅度,來提高民眾持有人民幣的價值以促消費,降低製造業出口量,承擔高失業率,若在這樣的狀況下,仍可維持5%以上的經濟增長率,那就代表大陸經濟正在盤整中,且是往好的方向走。

※ 相關報導:

* 大陸經濟 虛擬膨脹實體萎縮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305010119-1.aspx

專家表示,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經濟數據顯示,虛擬經濟正在快速膨脹,實體經濟則相對萎縮。

大陸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廣義貨幣(M2)餘額為人民幣103.61兆元,年增15.7%,增速比去年底加快1.9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為31.12兆元,年增11.9%。

對此,大陸財經國家週刊引述此間專家向松祚說,M2可觀的增速值得注意。統計數據顯示,貨幣增量中很大部分湧向了房地產領域。



◆ 救經濟學安倍? 江揆反對、馬也保留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2013.05.01

彭淮南和多數閣員也都不同意

有無可能仿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安倍經濟學」去操作匯率,以提振經濟,行政院江宜樺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不同意操縱匯率幫助出口,大多數閣員也都不贊成,他請教過一些經濟學者,也都表示安倍經濟學應再觀察一段時間。他說:「我們有自己的問題,自己的解方,不能照抄人家」。 他也認為,不宜輕易動不動就發消費券。

「把通膨搞到3%以上 一定被罵死」

他說,安倍晉三的政策是有意創造通膨,但在台灣,如果宣布,「要把通貨膨脹搞到3%以上,一定被罵死」,江宜樺說,不只台灣不會照抄,連韓國或其他鄰近國家也不會這樣做。江宜樺說,他在去年開始擔任副院長後,就有多次機會向彭淮南做些提議,「彭淮南人很好」,常教一些他以前不懂的東西。但匯率問題,彭淮南認為匯率是由市場決定,不太同意政府用操縱匯率的方式幫助出口。

另外,江宜樺強調,以彭淮南過去的經驗,無論是對台灣的貨幣或是匯率穩定的貢獻,「我們都是相當尊重他的」。而且匯率不只是牽涉貨幣與出口,還牽涉到通膨、營收等等,牽一髮動全身。他當然知道有很多人希望台灣能模仿安倍經濟學,但絕大多數的閣員不贊成。

【記者陳志平/台北報導】

對於是否模仿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大貶日圓匯率,振興日本經濟的做法,行政院長江宜樺反對,馬英九總統上周接受本報專訪時,也表達保留的態度。

馬英九說,台灣經濟復甦很慢,但相對之下,日本比較需要那樣的措施,因為日本經濟長期零利率、零成長,有時通貨還緊縮,有時看到通貨膨脹還會高興。可是日本最近為了關閉核能電廠,進口大量天然氣,貿易已出現過去少見的逆差,各國也正在觀察日本要怎麼處理因應。

他說,每個國家的情況不一樣,台灣也不能學韓國,馬英九強調:「這點問我們的央行總裁彭准南最清楚!」

※ 相關報導:

* 首季GDP腰斬 經長:三面向解「悶」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1/7867790.shtml

國內首季GDP慘遭「腰斬」,經濟部長張家祝昨天表示,將從投資、出口與整合既有產業政策等三面向著手解悶;落實既有方案、淘汰不合時宜政策,才是當前經濟解悶關鍵。

....張家祝指出,台灣過於依賴歐、美、中國大陸市場,忽視新興市場的成長潛力。

此外,出口產品也過於集中電機電子、資通訊科技產品;在大陸市場,台商過去多以加工生產再出口的營運模式,因此錯失掌握大陸市場需求的先機。

他並指出,值得警惕的是,大陸與我出口產品同質性漸增,甚至多集中於電機電子、光學、鋼鐵、汽機車製品等關鍵產業,未來兩岸競爭只會加劇。

「多元開拓市場,並加速台灣融入區域整合腳步,才不致讓我出口利基流失。」張家祝說,去年底上路的「加強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方案」為期兩年,是後續推動投資重點。

* 觀察站/手機筆電出貨不振 出口大衰退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1/7867788.shtml

近年全球景氣循環加快,我國出口對「成也電子、敗也電子」的感受愈來愈明顯,不僅暴露產業結構過度集中的毛病,甚至已引發所得分配不均、薪資不成長等後遺症,若不快速解決,恐怕沉痾難起。



◆ 台資訊廠 成功搶進高階醫材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2013-05-01 工商時報

佳世達、研華及明達等多家台灣電子資通訊大廠,在經濟部技術處協助下,成功跨足高階醫材領域。經濟部表示,2014年到2017年將再投入台幣14.4億元,攜手本土廠商分食全球高達2,500億美元的市場大餅。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林全能表示,相較過去台灣醫材廠多鎖定在醫療病床、手術導管以及血糖計與血壓計等大眾化醫材品,台灣廠商必須跨入如影像診斷醫療器材、人體植入式醫材及微創手術設備及機器人等高階醫材,才可擺脫殺價競爭的紅海市場,並以台灣在電子資通訊硬體產品所建立的雄厚基礎,結合臨床端領域知識(domain knowledge),才能在高階醫材領域建立核心競爭優勢。

目前研華、明達及佳世達等傳統ICT背景的科技廠商,深耕高階醫材領域都有階段性成果。研華技術長陳贊鴻表示,該公司過去的自主品牌為醫電腦,近期則推出智能醫院解決方案,有效提升醫療護理過程中包含病人、護理人員及醫院等關鍵角色的需求及效益。該系統1年前已上市,目前已成功銷售到歐洲、美國、大陸以及中東等地區。

明達醫學則推出可診斷導致眼睛失明三大眼疾(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病變)眼底照像機。副總經理莊仲平表示,已取得歐盟、美國FDA、TFDA的認證,產品去年底上市,今年第一季開始銷售。由於價格僅為國際大廠如日本佳能、TopCon以及德國蔡司眼底照像機的一半,且為台灣全套自行研發、設計與製造,今年全年預估可銷售500台。



◆ 金管會出手 保險投資不動產解禁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何醒邦/台北報導】2013.05.01

保險業投資國內不動產凍結近半年的「禁買令」,昨天解禁了。

金管會昨天通過由產險、壽險兩大公會擬定的「不動產投資自律規範」,未來保險業投資不動產,必須符合自律規範的要求。如此等於解除金管會先前的「禁買令」,保險資金將重新投入房地產市場。

根據壽險公會估算,自去年十一月金管會「口頭」下達「禁買令」後,至今五個月多來,被「卡」住的保險資金近五百億元;解禁後,這筆龐大資金有機會再投入房地產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金管會昨天也同意「有條件」降低保險不動產投資報酬率的最低門檻,從百分之二點八七五調低為百分之二點三七五。但是如低於百分二點八七五,每減少半碼(零點一二五個百分點),保險公司的財務風險係數必須增加百分之十。換言之,只有財力雄厚、獲利穩定的保險公司,才能適用較低的投報率門檻。

國泰、中國、新光及富邦、南山人壽昨天表示,將「重返房市」。

※ 會不會加速泡沫化?



◆ 郵局獲准網路代收代付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2013.05.01

中華郵政公司獲准開辦「網路代收代付」業務(即第3方支付),郵局已經有網路商城,未來除擴大發展現有網購業務,也不排除與其他網站業者合作,承包其他網路商城的宅配業務。金管會也開放金融業可申請「跨境」第3方支付業務。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張國銘昨天說,到目前為止,銀行局已核准5家機構承做網路代收代付業務包括第一銀行、永豐銀行、中國信託商銀、玉山銀行與郵局。

針對銀行反應第3方支付應考慮開放「跨境支付」才能擴大商機。張國銘說,若銀行有意承做「跨境」第3方支付業務,可提出申請,金管會將按個案審核。

不過官員也說,目前核准的第3方「跨境」業務,只限台灣商品賣到大陸市場的金流業務,不包括台灣消費者購買大陸商品。

所謂網路第3方支付,即在網路買家及賣家間,建立第3方支付平台;消費者購買貨品,將價款交給「第3方」,「第3方」確定貨品送達,才付貨款給賣家。

fsj 提到...

租稅減免從未落日 代價知多少

【徐麗振、陳國樑】2013-05-02 中國時報

除三月二十七日的一篇新聞稿外,至今仍未見經建會針對最新的「自由經濟示範區規畫方案」有進一步的公開說明,外界對於「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想像空間也僅止於幾篇記者會後的新聞報導。就所規畫的租稅優惠措施來看,實在是集各種租稅減免方式之大成,令人在嘆為觀止之餘,對國家財政及所得分配可能帶來的衝擊感到憂心。

台灣歷年來藉促進經濟發展之名所實施的租稅減免中,最為人詬病的就是一九六○年頒布實施的《獎勵投資條例》。這個原訂十年落日、高度扭曲整體稅制的租稅減免辦法,在延長了兩個十年後,於一九九一年被原本也規畫十年落日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取代。該條例在十八年後,於二○○九年為《產業創新條例》、營利事業所得稅起徵額調高以及稅率由二五%調降為十七%所取代。

從上述介紹可以得知以下兩個事實。首先,大規模的租稅減免措施就像潘朵拉盒子裡的藏物,一旦盒子被打開,就再也收不回去了。其次,《獎勵投資條例》也好,《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也好,從來沒有「落日」過,而是不斷的演化與形變。因此,不禁令人質疑這些租稅減免措施造成了多少稅收損失,以及這些稅收損失究竟成就了什麼經濟果實。

根據二○○八年十一月十日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委員及諮詢委員聯席會議第七次會議的討論可知,以二○○四年資料試算,若取消《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營利事業所得稅稅收約可增加一四八三億元,超過同年全國營利事業所得稅實徵淨額二四一一億元的六成。至於租稅減免的經濟果實,則不論從經濟成長或所得分配來看,皆無定論。理由是不存在任何數據可供比較在沒有租稅減免的情況下,經濟成長與所得分配為何。就實際現象觀之,目前整體經濟與產業結構的好壞見仁見智,但所得分配的惡化則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在一九七○與一九八○年代,不考慮租稅及福利支出下,家計單位五等分位所得差距倍數為四倍多,之後一路攀升,於二○○九年高達八.二二倍。這期間藉獎勵投資、促進產業升級、吸引資金流入以及提升企業競爭力之名所實施的各種租稅減免,對所得分配的惡化絕對難辭其咎。適用租稅減免的資本所有者得以減輕其租稅負擔,使租稅本身所具有的所得重分配功能大打折扣,這是租稅減免對所得分配惡化的直接效果。即使不論稅收損失,在資本利得以及企業輕稅的租稅減免措施下,由於政府規模並未縮減,為因應政府支出所需的財務負擔,或以舉債的方式來解決,或落於受薪階級者身上,這是租稅減免對所得分配惡化的加成效果。

試圖以租稅減免的手段來促進經濟成長與產業升級,無疑是短視、無能與不負責任的政策思維。對於成功的企業,租稅減免有如獎勵,只是錦上添花。對於面臨淘汰危機的企業,租稅減免有如救濟,讓這些企業得以苟延殘喘,而此絕非產業升級的目的。對所有處於這兩個極端間的其它企業,不落日的租稅減免猶如保護傘,讓他們得以安於現狀,卻在全球化的潮流中失去競爭力。換言之,租稅減免甚至可能帶來促進產業升級的反效果。

我們相信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構想及其政策目標絕對是為提升整體經濟實力,但我們反對以租稅減免作為其政策工具。遺產及贈與稅稅率和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大幅調降的討論之際,支持者不也持相同理由。如果自由經濟示範區如其計畫所擬,再一次的大減稅之後,將來若要再提升產業,就只剩讓台灣成為像模里西斯與維京群島一樣的租稅避難所。曾幾何時,當「稅收損失」被美化為「減稅利益」,當「租稅」被視為「障礙」,當「租稅減免」成為「創造友善租稅環境」的代名詞後,我們「希望」主政者能再三思。畢竟打開了的潘朵拉的盒子,在關上後,「希望」還是被留了下來。

(徐麗振、陳國樑為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副教授)



◆ 6萬家地下工廠 2年僅千餘家變合法

【聯合報╱記者劉俐珊/台北報導】2013.05.02

經濟部工業局昨天表示,自2010年6月至今年4月底止,已協助1385家未登記工廠完成臨時工廠登記,朝向合法經營。

不過,朝野立委都質疑,目前全台全台未登記工廠約6萬家,但經濟部2年多來僅完成輔導1千多家,「動作是否太慢?」

立院經濟委員會昨天審查「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正草案」,立委王惠美、林岱樺都提案要求延長補辦登記期限,以利更多業者申請。

不過,工業局副局長連錦漳表示,經濟部已與各縣市政府協調,畫定「產業特區」,優先替具有群聚效應的未登記工廠解套,全台已完成公告畫定特區共186區,工廠家數709家、面積達546公頃;目前希望優先輔導特區內未登記工廠辦理廠地合法變更。

全台產業特區分布前三大地區,依序為台中市、高雄市與台南市。

為何輔導成效不如預期?連錦漳表示,多數未登記業者期待「就地合法」,但不少未登記工廠多坐落於特定農業區,開發受到高度管制,土地變更不易。

農委會官員說,若工廠已形成產業聚落,傾向採取快速變更;但零星一、兩家則強力要求業者移往工業區。

立委丁守中、蘇震清指出,經濟部也應檢討,工業區的土地閒置比率是否過高?廠商寧捨棄工業區而設廠在田中央的原因?

丁守中反對延長補登期限,他說,兩年前開始輔導,但是補辦登記比率明顯偏低,完全合法的更是一家都沒有,補辦登記工廠占整體非法工廠比率更是微乎其微,顯示並非時間延長就能夠改善。



◆ 檢5路搜索 聯發科併晨星疑涉內線交易

【聯合晚報╱記者王聖藜/台北報導】2013.05.02

股票上市聯發科公司併晨星收購案爆內線交易疑雲,檢調蒐證在市場利多訊息公告前,2公司分有內部人士提前下單購買晨星股票布局,涉嫌內線交易,台北地檢署檢察官上午指揮調查局台北市調查處對涉案人搜索,約談5名對象,依違反證交法罪究辦。

檢調上午持5張搜索票蒐證,分赴涉案人辦公室、住處等地搜索,查獲證物,辦案人員並約談他們到案說明,中午辦案行動仍持續進行中,預計下午涉案人會由台北市調查處移送地檢署交由檢察官複訊。

據了解,檢調勾稽股市交易資料,查出聯發科宣布將收賄晨星股權時,2公司內部包括中階經理人員事先得知利多訊息,下單購買晨星股票,鎖定5人偵查,檢調查出嫌疑人購股張數為數十張,事後因利多訊息出脫獲利,以資訊不對稱交易手法套利數百萬元。

調查指出,金管會根據交易資料,查出涉案5人利用個或親友名義開戶購股,涉嫌違反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罪,將他們移送檢調單位偵處,檢察官認有犯罪嫌疑,昨天向法院聲請5張搜索票獲准,上午展開查辦,至中午前,已約談數名嫌疑人到案偵查,案情下午明朗。

晨星:提供資料 協助釐清

【記者呂俊儀/台北報導】

針對檢調調查F-晨星與聯發科合併案爆發疑似內線交易案。晨星發言系統表示,公司應主管機關要求被動提供資料,協助釐清公司股票交易情況,但基於偵查不公開,無法多做評論。據了解,晨星與聯發科合併案爆發疑似內線交易案,為晨星內部員工個人行為,檢調上午前往公司已前往調閱相關資料。

fsj 提到...

壓低回補 攏係山姆大叔的陰謀

【李道成/綜合報導】2013-05-02 中國時報

黃金最近大跌行情,牽出「陰謀論」!香港資深黃金投資專家認為,這波金價暴跌行情,美國極可能是幕後推手。

香港《文匯報》引述財富雲端網首席學術顧問李德明指出,市場傳聞,美國打壓金價後,再從低價位購買金條,以歸還德國、荷蘭暫存美國的黃金儲備。

黃金暴跌的背後,許多因素似都與美國有關。這些說法包括:美聯準會(FED)計畫年底退出量化寬鬆,高盛發布看空黃金報告,大量美國機構不約而同做空黃金,導致黃金創下兩年多新低。

為維護本國黃金儲備的安全,去年底,德國央行便計畫將儲存美、英、法的黃金逐步運回國內。做為全球第二大黃金儲備國,德國這些存放海外的黃金,絕大部分在美國,數量達一千五百噸,占德國黃金儲備一半。

擔心儲存美國的黃金被調包,德國曾向美方提出檢驗要求,但美國以安全為由拒絕。荷蘭也已向美國提出,將儲存黃金運回國內。

李德明認為,去年底,德國提出取回美國儲備黃金時,美正面臨財政懸崖危機,且當時國際金價仍達一千七百美元,美國極可能私下把德國儲存於美國的黃金,拿去抵押融資。

美國把黃金價格打到低位時,再進場買入,除了可悄悄還回「偷來」的德、荷黃金儲備外,還可大賺一把,間接拉高美元,一舉兩得。



◆ 美媒:大陸經濟或重蹈日本覆轍

中央社 2013-05-02

華爾街日報分析,大陸經濟發展模式類似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復甦模式,即壓低匯率以增加出口競爭力;貨幣被迫升值後,轉以放寬信貸維持成長。但經濟泡沫90年代破滅後,日本低迷至今。

分析指出,中國大陸很可能走上日本的覆轍。關鍵在於能否完成經濟轉型,因為現在經濟體質嚴重依賴政府補貼,但產能擴增不可能無休無止地推動經濟成長。維持或調整現行策略可能造成高於預期的經濟減速,衝擊社會與政治穩定。

分析說,與日本類似,大陸經濟發展依靠出口擴張和廉價勞力,壓低匯率雖使外銷企業獲得競爭優勢,但家庭收入與消費力卻被犧牲。

此外,大陸鼓勵儲蓄,然後將儲蓄用於投資。中日都有龐大貿易順差,也投資於以美國國債為主的海外資產,以規避本國貨幣升值的風險,並協助他國獲得資金購買其出口產品。

1985年,日圓被迫升值,導致對外出口減少、經濟成長放緩。日本政府決定以信貸驅動投資,抵消日圓升值的影響。此舉形成資產價格泡沫,並最終歸於破滅。

日本最後以政府支出和低利率支撐經濟,但失衡狀況卻仍有增無減。日本自此背上龐大財政赤字、高額政府債務。

中國大陸反對倉促重估人民幣幣值,意在避免走上日本的老路,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方式很像日圓被迫升值後的日本。

金融危機造成大陸出口劇減、經濟活動放緩,但大陸沒有增加政府支出,而是讓國有銀行系統擴張信貸以支撐經濟,帶動一股投資浪潮。

但中國大陸的銀行系統不堪一擊,依靠估價過高的資產作為質押、依靠現金流量不足的基礎設施項目來償債,意味很多貸款將成為呆帳,引發金融危機。

※ 相關報導:

* 製造業「拔營」 向鄰國大遷徙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869572.shtml

位於深圳寶安的利華成衣集團成為大陸製造業在工資壓力下遷徙鄰國的縮影,該公司說,中國工資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長10年後,在中國已經沒法獲利。

* 降息救通縮? 歐元區恐變下個日本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869805.shtml

歐元區今年四月的核心通膨率降至百分之一,遠低於預期,而且創下歐元通行以來的最低水準,專家警告,歐元區很可能陷入日本式的通貨緊縮。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歐元區通膨下降,可能促使歐洲央行在二日的會議上決定降息。歐元區四月的通膨率從三月的百分之一點七降至百分之一點二,遠低於歐洲央行的百分之二目標。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的通膨率只有百分之一點一。

丹麥丹斯克銀行貨幣專家克里斯丁森說:「歐元區正重蹈日本一九九○年代中期的覆轍,陷入通縮的風險很高。」

* 下個地雷? 斯洛維尼亞恐需紓困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869785.shtml

位於東南歐的斯洛維尼亞債務評等在四月卅日遭信評機構「穆迪」連降兩級,淪為「垃圾」等級後,法新社點名該國可能成為歐元區下一個需要紓困的國家。斯國原定發行公債集資廿二億歐元(約台幣八百六十億元)的計畫,因為遭降級而喊停。

穆迪以該國銀行部門「混亂」和政府財政「顯著惡化」、籌資前景「不明」為由,將斯洛維尼亞主權債務評等由Ba1降兩級至Baa2。新聞稿解釋:「斯國容易受到外在衝擊傷害,像是塞浦路斯的金融危機,可能會讓斯國難以自行籌資,需要外援的可能性因而提高。」

截至目前為止,歐元區共有塞浦路斯、希臘、愛爾蘭、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銀行接受國際紓困。

* 美媒:陸愛用現金恐與貪腐有關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305020101-1.aspx

中國大陸民眾愛用現金購物、買車甚至買房,頗讓外籍人士不解。紐約時報今天報導,大陸民眾愛用現金的習慣,可能與中國嚴重的貪腐有關係,這也可能是大陸政府不願提高人民幣面額的原因。

....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中國經濟專家拉迪(Nicholas R. Lardy)說,「我認為,(中國大陸)政府不想發行面額更大的紙幣是由於腐敗問題。」

拉迪也說,發行更大面額紙幣會讓行賄更方便,這樣用信封就能裝滿現金,而不是汽車後車廂,從大陸流到海外的現金也會更多。



◆ 解崙:看好台灣發展養老產業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2013.05.02

台灣經濟發展不如預期,連官員都說「悶」;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學院產業創意研究所所長解崙說,台灣缺乏一個有大魄力的政府和企業家;他認為,善用自己的優勢,發展別人無可取代的產業,才能永續。

解崙在台灣成長,政大國際貿易系畢業後,分別在美國普林斯頓和德國海德堡大學獲得國際經濟、跨國企業經營管理專業,之後在跨國公司服務,曾任德國實密(Schmidt)集團中國區總裁,學經歷豐富。

他個性活潑開朗,在大陸16所大學談行銷,也在歐、美、亞洲12所大學談中國市場,最近應台灣電路板協會邀請,談「世代騰飛創新局」,希望為台灣企業注入創新管理新思維。

他說,相對韓國,台灣科技產業備受掣肘,他認為,台灣缺的是大魄力的政府和企業,以韓國為例,真正發跡品牌不多,三星算其一,負責人李健熙在日本經濟墜落時,大量引入日本設計師與科技人才,「韓國仇日這麼厲害,他能運用別人資源整合成功,非有高瞻遠矚的能力不可」。

現代汽車也一樣,他曾參觀現代汽車設計部門,「日本人多得一蹋糊塗」,可是,他們專機專送,不跟韓國人混在一起;解崙認為,這種納別人優點為己用的胸懷及整合能力,膽識過人。

台灣創意能力不錯,科技工業基礎深厚,在全球高齡化世代,解崙建議發展老年輔具與養生、養老產業;只要動動腦,多點體貼,這項產業可成為世界第一。

這篇訪談內容今天下午6點30分,在IC之音「梅竹講堂」節目播出,網址:http://www.ic975.com,兩周內可重聽。

fsj 提到...

歐盟各國問題不同 紐時:降息沒用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3.05.03

四月以來國際經濟逆流再起,歐、美、日等主要國家經濟指標普遍惡化。為了日本的超寬鬆貨幣政策正方興未艾,歐洲央行又宣布降息,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也表示必要時還可能把現行的量化寬鬆政策再予擴大。但紐約時報說,歐洲央行這次降息,只是象徵性的拉抬一下歐元區士氣,實際效果有限,很難讓歐元區免於衰退。

歐洲央行這次幾乎是被迫降息,因為歐元區四月通貨膨脹率只有百分之一點二,遠低於百分之二的目標。如果不降息向市場宣告維持貨幣寬鬆的決心,可能落入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

但低利率效果有限,日本經驗就是最佳的教訓。在經歷「失落的廿年」之後,日本人對零利率已習以為常,目前日銀所做的只是在把量化寬鬆政策加倍而已。政客、銀行家、投資人及企業界人士都對既廉價又容易取得的資金染上毒癮,而且需索無度。但央行釋放的資金主要都用來支撐大型的的「殭屍企業及產業」,積極創新的中小企業卻因借不到錢而活活餓死。

美國情況只是稍好而已。然而繼第一季經濟成長低於預估後,第二季的製造業、就業等指標也出現惡化,使聯準會從原本打算縮小量化寬鬆的規模,轉為不排除擴大寬鬆規模。未來就算聯準會有意抽身,也必將遭到國會的攻擊,及來自華爾街的遊說壓力,並可能使住宅及消費市場遭到重創。

歐洲處境更為艱難。歐元區各會員國問題不同,紐時指出,單單降低利率根本無用,例如義大利和西班牙面臨長期不景氣,有些銀行本身就需要紓困,不會因為降息讓銀行恢復放款,有心擴充規模的企業還是借不到錢,無法增加就業機會。而德國一些城市卻因為利率太低造成房地產價格上漲,降息會讓房地產炒作問題更加惡化。

歐元區降息,也許可以讓歐元貶值,使得歐洲出口商品稍微便宜一些,對出口商略有好處。歐洲各主要股市二日小漲,也許是反映這種看法。

不過,由於全球主要國家都深陷財政困境,根本無力重新塑造經濟,使各國央行被迫進場填補空缺,然而央行一旦進場就無法回頭,而全球經濟只能在央行資金的奶水下苟延殘喘。

※ 相關報導:

* 新聞分析-歐元區 邁向零利率時代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3362/122013050300087.html

周四歐洲央行(ECB)一如預期將基準再融通利率調降1碼,至0.5%的歷史新低,但這個新低水準恐怕維持不久,按照日本與美國的經濟情勢與貨幣政策經驗,歐元區似乎也將邁入零利率時代。

* ECB救經濟 還有哪些招式?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872271.shtml

就立即可行措施來說,ECB調降再融資利率0.25個百分點到0.5%,是市場期待的最低限度行動,對支撐周邊國家銀行體系尤其重要。

其次是,ECB總裁德拉基可考慮協助支援周邊國家中小企業,並在短期內提出具體計畫,例如降低銀行的融資擔保要求,或向銀行收購證券化的中小企業貸款,這對協助提振南歐國家景氣可望產生明顯的效果。

* 人民幣再飆 經濟警戒燈亮了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872227.shtml

受到歐洲央行降息的預期,人民幣兌美元官方中間價昨(2)日報6.2082,比前一個交易日大幅上漲126基點,逼近6.20關口,創今年以來的單日最大漲幅,同時也是是4月以來,第10次創下歷史新高。

....隨著人民幣升值,熱錢流入的狀況也在持續,根據統計,大陸外匯佔款已經連續4個月增加,第1季的新增外匯佔款1.2兆元更創下歷史新高。專家分析,熱錢不斷流入大陸,加上缺乏對衝的金融工具和反向的市場力量,市場出現了一邊倒,導致了人民幣中間價不斷走高。

* 美初領失業金 五年新低
http://udn.com/NEWS/WORLD/WOR6/7872284.shtml

美國上周首次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意外降至五年多來最低,為即將公布的4月就業報告帶來好兆頭。3月貿易逆差減幅大於預期,主因是消費產品和企業設備的進口銳減。



◆ 打破悶經濟:從國際看台灣

【聯合晚報╱社論】2013.05.03

全球金融危機已進入第八年,各國都在想辦法突破,但經濟循環有自己的邏輯,國情不同,政策也需要因地制宜。

歐元區最近到了關鍵期。愛爾蘭總統日前表示,歐盟領導人應「重新考慮」處理此次經濟危機的方式,他指責的其實就是德國。歐洲經濟霸主的德國向來主張,財政有問題的國家咎由自取,必須先勒緊褲帶,才有資格獲得貸款。德國是紓困金主,大家只有照做。

但陷入困境的國家越來越多,失業率已是歷史新高12.1%,失業人數近2000萬人。大家認識到,只靠撙節,經濟無法恢復。以希臘為例,進入第八年連續萎縮,一切都按照歐盟要求做了,還是沒起色,未來看起來只怕會更壞。目前德國還不願鬆口改向,仍反對歐洲央行的貨幣寬鬆,但各國強烈要求促進成長的策略,終究要有所回應。

反觀美國,聯準會的量化寬鬆已進入第四輪,經濟雖略有復甦,但就業人口並未大量增加。即使GDP增加,意味著也是金融服務業、或網路產業的產值增加,對進一步減低失業率沒有幫助。 目前美國7.6%失業率是4年來最低,但事實是,經濟型態改變,進入產業的門檻障礙太高,有些人甚至失去了找工作的意願,這類人口是官方失業率沒辦法反映的。問題有多嚴重,仍難估計。

至於大家津津樂道的安倍經濟學,恐怕也沒有立竿見影的政策。雖然日幣已貶值20%,但第一季的進出口逆差加大,還看不出促進出口的成效,而政府擴大支出,加上貨幣寬鬆,通貨膨脹也許一下子就超過2%,吃掉增長的果實。

台灣經濟第一季成長比預期的3%腰斬,政府看來是慌了手腳,行政院長江宜樺提出明年總預算要採取擴張型,希望在一個月內提出刺激消費的具體辦法。老實說,台灣經濟受國際環境影響太大,若急於下猛藥,都有後遺症:動用財政手段,擔心債臺高築;動用貨幣手段,通膨蠢蠢欲動。看看各國都在掙扎嘗試,但有效的政策並不多。在這個不確定的年代,直到下一個經濟循環景氣到來前,政府至少應守住輕稅簡政,更重要是別再亂開選舉支票。

※ 相關報導:

* 製造業雙率跌 競爭力亮紅燈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872149.shtml

主計總處昨(2)日公布工商普查報告,我國製造業利潤率與附加價值率雙跌,加上擔綱製造業主力的資通訊產業明顯微利化,讓台灣競爭力亮起紅燈。

* 外企第一代 提前面臨中年危機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4/112013050300478.html

在《杜拉拉升職記》這部電影中,女主角愛情事業兩得意,這曾是許多大陸外企第一代白領族的真實寫照。但過去5年,「杜拉拉們」不論是「土歸派」或是「海歸派」,多已年過35、青春不再,雖然不少人仍擁有「資深經理」、「某某大區市場總監」的顯赫頭銜,但外企大裁員一波又一波,這些「外企第一代」深感朝不保夕,似乎中年危機提前到來。



◆ 蘋果發債 節稅92億美元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3.05.03

穆迪投資服務公司估計,蘋果公司透過發行債券協助融通550億美元的股票買回計畫,而不是將控存在海外的現金直接匯回美國,可以避免高達92億美元的課稅。

穆迪公司的資演副總裁葛拉諾夫斯基說,根據目前的利率計算,蘋果發行170億美元的債券,每年必須支付約3.08億美元的利息。他說:「從純粹的企業金融理論角度來看,這是不需多加考慮的事。」

因為,如果買回股票所需的資金都從海外的約1000億美元現金財庫匯回,蘋果就必須繳交35%的稅捐。也就是說,發債籌資可以避免約92億美元的稅款。而且,支付利息可以列入稅務扣除額,每年又可再省下約1億美元。

蘋果公司發言人道林表示,蘋果公司2012會計年度繳納了60億美元的聯邦公司所得稅,亦即美國政府每徵收40美元的公司所得稅,就有1 美元是蘋果公司貢獻。他說:「蘋果因此是美國繳交公司所得稅最多的企業之一。」

蘋果公司財務長歐本海默4月23日在記者會上說,將發債納入資本結構之中有多項好處,包括取得訂價合理的資本管道,降低資本成本,以及有效率的財務槓桿操作。

蘋果本周發售170億美元的債券,是美國有史來最大的一筆公司債發行案。蘋果股價2日上漲6.23美元或1.42%,以445.52美元收盤。市場關切蘋果近期內很難再推出像iPhone或iPad這類風靡全球的產品,導致該股自去年9月攀抵新高後,迄今已回挫36%。

fsj 提到...

潑「中國大媽」冷水 林毅夫:金價將再暴跌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林則宏/北京三日電】2013.05.04

「中國大媽」近期瘋狂搶購黃金,但大陸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世界銀行前副行長林毅夫警告,歐美股市泡沫已經超過2008年,黃金等大宗商品將會再次暴跌,其根源是發達國家的貨幣寬鬆政策。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林毅夫日前在北京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主辦的金融家大講堂上表示,目前包括日本在內的不少發達國家負債率太高,例如日本負債率已占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30%。

林毅夫說,這些國家為了降低政府借新債及還舊債的成本,必會推行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目前為止,很多歐美國家的利率已接近零。更糟的是,這種接近零利率的政策可能形成「新常態」。

他認為,歐美股市持續大漲就是貨幣寬鬆的結果,而非源於實體經濟的改善,存在泡沫。「現在道瓊指數已超過2008年的水準,2008年有泡沫,大家都知道,而現在實體經濟比2008年時還要弱,在這種狀況下,股票市場超過2008年不是代表更大的泡沫嗎?」

林毅夫認為,市場泡沫形成後,投機者往往過於敏感,導致市場大幅波動。「投機者對任何資訊都會做出巨大反應。只要有一點利空消息,股票一下就會跌很多;如果利多消息出來,由於資金價格低,股票也會漲很多。」

林毅夫表示,像黃金這樣,短時期內大跌20%的現象,可能會持續發生在股市或者其它商品市場。

林毅夫還指出,過度的流動性導致資金可能流入資本帳戶沒有管制、實體經濟表現較好的發展中國家,大量資金流入會造成這些國家的貨幣升值、出口競爭力減弱、實體經濟將受影響。後國際炒家又會開始唱空,大量拋售將再度導致資金大量流出,給這些國家帶來宏觀管理上的巨大挑戰。

※ 相關報導:

* 婆婆媽媽 亞洲經濟推手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874656.shtml

有別於一般歐洲婦女比較重視享樂,無論是我國的婦女、中國大媽或日本歐巴桑,她們掌握家庭經濟大權,克勤克儉儲蓄,從事生產投資,經年累月的累積,促使世界的財富轉向亞洲。在歐洲經濟遍地哀鴻中,亞洲卻欣欣向榮,這些婆婆媽媽功不可沒。

* 失業率新低 美股盤中衝破15000點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875015.shtml

美國就業人數增幅超過預期,加上失業率意外降至4年低點,帶動股市上漲,道瓊工業指數3日盤中一度衝破15000點,收盤雖未站上15000點,仍再創新高。

* 青年就業率 美淪富國後段班
http://udn.com/NEWS/WORLD/WOR6/7875016.shtml

過去12年,美國25歲至34歲年輕人的就業率急劇下降,在富有國家中的排名從最高淪為最低,經濟學者對這個「歷史性的可悲巨變」,大惑不解。


* 克魯曼專欄/低估長期失業殺傷力…笨!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874429.shtml

....金融海嘯從一開始便使我們陷入「流動性陷阱」之中,許多人寧願緊抱現金不放。美國1930年代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流動性陷阱」困境,日本是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現在美國又再次陷入。

....另一項值得密切注意的問題,是如何衡量通膨趨勢。聯準會所用的衡量工具中排除了食品及能源價格,因為這兩項的波動過於劇烈。許多評論者都嘲笑聯準會只聚焦於「核心」通膨率,尤其是當2011年初食品及能源價格一度飆漲,使「整體」通膨率超過4%、而核心通膨率仍然偏低之際。但後來通膨當然又告回落。

所以所有這些對通膨的憂慮皆大錯特錯,而在後面為通膨煽風點火者的經濟主張也完全不對。目前以聯準會常用的衡量工具來看,通膨率僅略高於1%,實在是低到危險的程度。

通膨偏低將打擊借款及支出,鼓勵人們坐擁現金。由於我們最嚴重的經濟問題就是總需求不足,因此通膨下降將使問題更惡化。

....我們坐視長期失業者不顧,等於是在美國社會中製造了一個「永久失業階級」;這與通膨偏低的意義相當類似:如果聽任短期經濟問題化膿生蛆,將使我們陷入長期、甚至永久性的經濟敗局。



◆ 5大行 明年恐現資金缺口

【記者黃欣/綜合報導】2013-05-04 工商時報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副行長劉士余近日對銀行業資本缺口提出警告,他在一篇署名文章中指出,若是5家大型商業銀行保持現有的增長水準和融資比例的話,明年銀行業將會首度出現405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缺口。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劉士余指出,目前大陸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年平均增長率達20%,資本消耗年平均增長則高達25.8%,商業銀行通過外部融資方式所補充資本約1.33兆元。

他預計,若是5家大型商業銀行保持現有的增長水準和融資比例,2017年資本缺口累計將達到1.66兆元;如果利潤率再下降約30%,則資本缺口在2014年達3,836億元,到2017年則累計達到2.82兆元。

據上市銀行的第1季財報顯示,依照銀監會公布的符合「巴塞爾協定III」新資本管理辦法計算後,除工行第1季資本適足率和核心資本適足率略有提升外,其他4大行都下降不少。其中,農行資本適足率11.98%,較去年底大降1.03個百分點;建行資本適足率也比去年底下降0.69個百分點。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桂浩明分析,這幾年大陸銀行主要通過信貸擴張來實現高速發展,因此強烈需要資本金的支撐。前兩年銀行幾乎每年都在資本市場中融資、擴大資本,但去年股市整體低迷,融資步伐放緩,也讓銀行的資本補充愈加趨緊。

分析師認為,資本新規對中小型銀行的影響更大。若不利用外部融資進行資本補充,未來2年內五大行定將面臨一定資本缺口。各商業銀行也都發現此一問題,積極進行外部融資。今年3月,建行董事會就決議將於2015年底前,在境內外市場新增發行不超過600億元的等值資本工具,用於充實一級或二級資本。

※ 相關報導:

* 社論-言過其實的「做空中國」論調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3050400113.html

大陸主流媒體最近熱烈討論外資正在「做空中國」的話題,擔憂以索羅斯等為主的外資大鱷,正在製造一場以中國為主角的金融危機。大陸媒體的疑慮並非空穴來風,「做空中國」將成為今年第2季國際金融市場不可忽視的議題,雖然離真正的風暴還有很長的距離,卻值得關心兩岸經濟發展的各界人士持續關注。

....外資「做空中國」的論調雖然嚇人,卻也提醒大陸執政當局,應該對已經存在的地方債務平台、過度增長的銀行信貸,儘快加速進行有效的整理。不必刻意追求成長,而是藉著經濟增長逐漸緩和的趨勢,擠掉泡沫,調整經濟結構,同時深化市場化、法制化的政策。那麼經過沉澱之後的大陸經濟,仍會朝向2030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目標繼續邁進。



◆ 貿協搶陸客商機 觀光醫療挑戰千億產值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3.05.04

政府拚觀光醫療,今年先攻北京「京交會」。外貿協會副秘書長葉明水昨(3)日表示,貿協今年結合衛生署、國貿局力推觀光醫療,本月28日前往「京交會」設立台灣館,舉辦醫療觀光說明會,目標是推升今年來台醫療觀光衝上12萬人次,產值挑戰千億元。

行政院去年責成衛生署、經濟部等部會拚「觀光醫療」,並透過移民署核准39家醫院,得以代辦大陸人士來台「觀光醫療簽證」,搶攻對岸高階人士來台醫美、健檢及醫療。

葉明水指出,去年國際來台觀光醫療人次超過10萬人次,是前年2.5倍,預估今年至少增加20%。

經濟部今年繼續委託外貿協會執行發展觀光醫療任務。葉明水指出,貿協將以三大策略推動醫療觀光,包括組團拓銷說明、設立轉介平台、建立重症醫療口碑。葉明水表示,有信心今年台灣觀光醫療產值,將較去年的700億元大幅成長,挑戰千億元大關。

針對組團拓銷部分,葉明水指出,首波將在5月28日於「京交會」辦理台灣醫療說明會,京交會是大陸官方重點扶植的「服務貿易展覽會」,每年在北京舉行,2009年起,迄今舉辦第四屆並已常態化,具有指標意義。另外,也將重點選定五場「台灣名品展」繼續推廣台灣醫療觀光。

其次,貿協將繼續設立「國際醫療轉介平台」,目前在國際間已經設立約22個醫療轉介平台,負責轉介國際間有需求的重症病患來台就醫,今年至少再新增三到五個平台,引進國際需求。

再者,繼續透過引介來台的重症患者見證,在國際間分享來台就醫經驗,以打造台灣醫療品牌。 貿協指出,此次赴京交會將舉辦「罕重症疾病治癒成功病友聯誼會」,邀國內三家醫院參與,包括台北榮總、長庚醫院、埔里基督教醫院等院長級醫師,進行推廣台灣醫療服務。

fsj 提到...

中國強力補貼 扭曲了「產」業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3.05.05

英國的「經濟學人」報導,無窮盡的廉價勞力供應與刻意壓低人民幣匯率,一向被認為是中國產業崛起的最大功臣。但最近出版的一本新書提出新的論點,強調政府的補貼是中國產業崛起的另一主因,但也是當前苦惱重要根源。

「經濟學人」指出,牛津大學出版社最近出版阿夏與喬治‧海利(Usha & George Haley)合著的新書《中國產業的補貼》 (Subsidies to Chinese Industry),書中從終端用戶價格與基準價格之間的價差,去推算中國政府對國有工業企業的補貼,並解釋中國產業在競爭上享有的優勢。

根據他們的保守計算,中國在1985到2005年間對大型國有企業的補貼超過3000億美元。補貼的形式通常以低廉的融資,或是遠低於國際對手的原料價格形式出現。作者估計,大陸汽車零件業在2001到2011年間,經由低廉的玻璃、鋼鐵與科技供應,獲得價值280億美元的補貼,政府並承諾在2020年以前,再提供109億美元的補貼。

此外,造紙業在2002到2009年間獲得的補貼超過330億美元,而且所有國有工業、企業全都獲得政府的能源補貼。

面對有政府補貼撐腰的大陸國有企業競爭,外國對手自然吃盡苦頭,被打得遍體麟傷。更糟糕的是,國有企業的主管主要目標往往不在獲利,而是不計成本地實現政府訂定的政策目標,包括取得資源、外交目的與技術轉移等。

事實上,中國的強力補貼政策培養出許多生產力低落,不負責任的龐大怪獸,對中國帶來不小的傷害。新加坡大學張世真教授與密西根大學的吳迅教授在最近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新成立公司的生產力要比舊有的企業高,但也比較容易倒閉。他們把這種現象歸咎於「制度性的障礙」。

「經濟學人」表示,這類障礙帶來的創意扼殺比預想嚴重,因為政府的補貼並不僅限於國有企業。Fathom China的新報告指出,多數大陸的中小型民間企業都苦於借貸無門,但許多最大型的民間企業卻都有政府撐腰。

報導表示,中國著名的50家民間企業中,有45家獲得政府補貼,受惠最多的是收購瑞典富豪公司的吉利汽車。Fathom估計,若沒有官方的援助,吉利的淨利至少會減半。

報導表示,扭曲的補貼政策很容易造成產業失序與生產過剩。例如,中國大力補貼潔淨能源,正是造成全球太陽能板產能供應過剩的重要原因,最後連中國的製造商如尚德太陽能也被拖垮。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鋼鐵業,大陸過剩的2億公噸鋼鐵產能,甚至已超過日本鋼鐵業的全部產能。

※ 相關報導:

* 陸國際收支失衡 雙順差重現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875872.shtml

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增強的引導下,大陸今年第1季的國際收支失衡,再度回到「雙順差」的狀況,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今年第1季經常項目順差552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1,018億美元。

....事實上,在去年大陸出現資本與金融項目年度逆差之後,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就說,如果國際收支再平衡是由周期性因素驅動,那麼大陸的國際收支可能會再失衡;而如果是結構性因素驅動,那麼就可望持續的國際收支平衡。而如今看來,去年國際收支平衡,很明顯的只是週期性的原因。

....這也反映了大陸目前正面臨熱錢流入的壓力,張明分析,「以日本新一輪量化寬鬆為代表的全球流動性過剩,可能改變大陸面臨的短期資本流動的方向,大陸將在2013年轉為面臨新一輪短期資本流入。」

* 5歐元新鈔主題 希臘神話美女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876239.shtml

為預防偽鈔,歐洲中央銀行發行新的5歐元鈔票,已於5月2日在市面流通,綠寶石的色彩比灰藍色舊鈔鮮艷,並以希臘神話中的美人歐羅巴為主題。

* 彭淮南定調:台灣貨幣政策 持續適度寬鬆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876146.shtml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擔心先進國家競採寬鬆政策,將為全球金融市場帶來風險,彭淮南歷次公開發言也透露,台灣將持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不會太緊、也不會太鬆。

* 荷包又縮水 民生物資漲很大
http://udn.com/NEWS/LIFE/LIF1/7876468.shtml

國內物價壓力並未消除,核心物價持續加速上升。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監控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年增率從3月開始較物價總指數高許多,其中雞肉價格上漲逾1成,米上漲超過7%,顯示一般人光是購買民生必需的食物或生活用品,壓力就很大,難怪民間消費趨向緊縮。

* 國債飆高 每人背債近百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y/5/today-t1.htm

....根據財主單位資料,去年底各級政府債務負擔(含普通基金及非營業基金、自償及非自償性債務)初估約六.九七兆元,若加計潛藏債務十五.六七兆元,去年底政府總負債已達二十二.六四兆元,換算平均每位國民背債九十八萬元,今年底每人背債恐將飆破百萬元。

不過,財政部公布的國債鐘,因未計入非營業基金、自償性及地方政府債務等,截至今年三月底平均每人負債二十三.四萬元,常被質疑失真。

....對於政府潛藏債務飆升,主計總處強調,潛藏負債屬於政府未來應負擔的法定給付義務或未來社會安全給付事項,可以編列年度預算或藉由費率調整方式挹注,與公債法所規範的政府融資行為所舉借債務不同。

fsj 提到...

我見我思-中國大媽PK渡邊太太

【呂紹煒】2013-05-06 中國時報

看到「中國大媽」狂買黃金,讓金價止跌回升,打敗全球最著名的投資銀行高盛的預測,就讓人想到同樣著名、影響全球金融市場更大、更久的日本「渡邊太太」。

依照大陸媒體報導,今年金價開始下跌後,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唱衰金價,從去年金價一路上漲到一千七百多美元時,樂觀預測的「上看每英兩二千美元」,變成看衰到下探一千一美元。不過,到四月中、金價跌到一千三百多美元時,中國的大媽們勇敢走進金店,十天內擲下近五千億台幣,把三百噸的黃金一掃而空,也讓金價反彈到近一千五百美元。這就是「大媽大敗投行」的故事始末。

當然,後續的資料顯示,這種說法可能有偏差,而且金價可能只是短暫回升,未來再下修的風險仍高。不過,仍可看出百萬「螞蟻雄兵」可能蓄積的力量,往往超過「正常預測」,也是「黑天鵝事件」的重要成因。

比中國大媽更早、影響全球金融市場更甚的「前輩」,就是日本的「渡邊太太」。渡邊是日本最通俗的姓氏,外界以此泛稱掌握日本家庭經濟大權的家庭主婦,在泡沫經濟後,渡邊太太如何影響著全球金融市場。

日本實施零利率已十多年,民間十六、七兆美元的家庭資產,當然不可能坐待縮水。渡邊太太就勇敢的拿出日圓,不但拿出積蓄,而且去銀行借出日圓,以數倍的槓桿,拿這些資金去買各種高收益的金融商品。最重要的項目,當然就是匯往國外,既可買國外股票、債券、基金,又可購買外幣。當時利率仍有五到七%的紐、澳、巴西等貨幣,就廣受歡迎。

渡邊太太最擅長的日圓套利交易,借低利弱勢日圓去國外購買,只要日圓不大幅走強,幾乎是穩賺不賠。這種交易在日本已造就不少富婆,這些渡邊太太甚至還出書成為名人。這次安倍經濟學讓日圓大幅貶值,渡邊太太可說獲利豐碩,持有的美元資產,如換算回日圓,至少就賺個廿%以上。

日本家庭的積蓄,仍有高達近九兆美元是以現金方式存放在銀行中。不少金融界已經準備看好戲了,看看渡邊太太如何攪動全球金融市場這池水。如果渡邊太太認為日圓貶值已到谷底,賣出海外資產匯回日本,日圓匯率就非升不可,安倍的一百日圓目標價就難穩住。

如渡邊太太持續看衰日圓,持續把錢匯到海外,日圓就要繼續貶,金融界還擔心萬一這股力量太大,日圓價格恐怕「失控」,萬一被砍到一三○、甚至一五○日圓,日本二%的通膨目標大概就要「超標達成」,對金融與社會、甚至產業,就可能產生負面傷害。

中國民間儲蓄大概有六、七兆美元,日本近九兆美元,都是一股不可忽視的金融力量。只是,大陸還有金融管制,所以中國大媽只能影響金價,日本渡邊太太則可左右日圓匯率與金融市場,這還真是「女人天下」!

※ 相關報導:

* 撙節結束? 法德不同調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878331.shtml

德國提議法國可以在削減支出上有些彈性後,法國財政部長莫斯科維西5日隨即宣布撙節的時代已經結束,這項說辭預料將引發歐盟兩大經濟強權的更多爭執。

....德、法兩國財長的體見解差距,凸顯歐盟兩大經濟之間的歧議,也造成歐盟各國領袖為彼此的決策爭執不休。歐洲央行(ECB)上周並採取行動,將基準利率降到0.5%的空前低谷。



◆ 香蕉共和國創辦人 縫製「老派商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877289.shtml

【經濟日報╱編譯 賴美君】2013.05.06

服飾品牌香蕉共和國(Banana Republic)在1970年代晚期藉故事行銷的策略開創新局,以叢林探險與非洲狩獵故事妝點商品型錄,讓曾為新聞工作者的創辦人齊格勒夫婦,成功利用卡其布編織出自己的金色國度。

現在香蕉共和國已是蓋普(Gap)旗下知名國際服飾品牌,去年前三季的銷售高達20億美元。

梅爾‧齊格勒(Mel Ziegler)出生在賓州斯克蘭頓,父親是菸草、雪茄與糖果的小批發商,雖然家境不好,母親總能從現有資源發揮最大效益。新聞工作對梅爾充滿趣味,他從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後,與阿布祖格(Bella Abzug)攜手完成她第一年當國會議員的回憶錄。1972年梅爾到舊金山訪友,愛上了那座城市。

主修藝術的派翠西亞在舊金山長大,後來在舊金山紀事報擔任插畫家,1974年在公司耶誕派對遇見梅爾。當時兩人才二十多歲,懷抱探索世界的夢想,不約而同決定離職,雖然欣喜萬分,但發現自由撰稿工作並不穩定。

某日梅爾為雜誌撰稿到雪梨出差,在軍用品店發現一件棉質卡其夾克,等派翠西亞到機場接他時,創意點子油然而生。派翠西亞將外套改造,縫上手肘補丁,拆掉口袋翻蓋設計,以木釦取代銅釦,淡化軍裝味卻多了狩獵風。梅爾穿著它到處跑,大家都問他在哪裡買的。

齊格勒夫婦決定開門做生意,為簡單服飾注入新活力。他們將500件成本1.5美元的T恤拿到跳蚤市場賣,但一天下來賣不到10件;隔天他們將同樣的T恤取名「西班牙傘兵衣」,售價提高一倍,銷售立即衝破1,000美元。

六周後,也就是1978年11月,齊格勒夫婦在加州米爾谷租了店面。雖然裝潢簡單,但生意興隆。派翠西亞認為,當時資金不足反倒成為可貴資產,有助於激發想像力。於是,生意頭腦佳的梅爾負責行銷、公關、會計,並統籌督導,派翠西亞則主導生產、採購與設計藝術。

香蕉共和國別出心裁的型錄創造出一個世人渴望的新世界,立即贏得大批粉絲。一開始他們只奢望收支平衡,1979年起型錄開始收費,每份索價1美元。

齊格勒夫婦並未尋找其他股東,到1983年,香蕉共和國年營收已達250萬美元。他們的客戶地產開發商謝爾(Merritt Sher)不斷邀請該品牌進駐旗下購物中心,但他們資金不足,表示願意考慮出售公司來擴展事業。不到24小時,謝爾就為齊格勒夫婦找來蓋普創辦人費雪(Don Fisher)。

派翠西亞說,小型服飾店無法長遠,蓋普可以提供推廣品牌的資金與工廠資源。

費雪剛看到香蕉共和國毛利率高達80%,簡直不敢置信,齊格勒夫婦說,他們只是將別人認為不值錢的垃圾改造成黃金。蓋普於1983年2月1日收購這家公司,除了營運、會計與法務等領域外,費雪給這對夫妻完整的自主權。香蕉共和國後來大舉展店,分店數由兩家增至100家。

但1987年9月,蓋普財報未達分析師預期,費雪擔心,齊格勒夫妻的經營手法可能已經過時。後來費雪的團隊希望將香蕉共和國改造成高檔的蓋普,兩夫妻遂在1988年選擇離開,當時香蕉共和國年營收達2.5億美元。

齊格勒夫婦給創業者的建議是:把顧客當成最好的資產,提供物超所值的產品;勇於突破限制,勿忘品牌初衷。

他們在史丹佛購物中心開第一家店時,對方寄來一長串的設計規範,但他們打破所有成規,業績卻比該購物中心其他服飾店都要好。他們認為成功要素來自全心付出,將才華、品味與願景發揮最大效應,只要努力就不會被埋沒。

(綜合外電)

fsj 提到...

美就業轉佳 美元後市看漲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3.05.07

在美國就業市場好轉加持下,美元兌日圓6日漲近100日圓大關。全球大型外匯交易商也看好美國經濟下半年加速成長,紛紛看好美元後市。

上周五(3日)美國公布4月失業率意外跌至四年低點後,美元兌日圓一度勁升1.4%至99.27日圓,6日盤中續漲0.5%至99.45日圓。

雖然聯準會(Fed)可能加碼寬鬆政策,引發美元貶值疑慮,但德意志銀行、花旗銀行、瑞士銀行(UBS)和巴克萊集團(Barclays)都預估,美元兌歐元年底前將升值達9%,理由是這些外匯交易商都看好美國經濟會在下半年加速升溫。

德銀10國集團(G10)匯率政策部門全球主管魯斯金表示,即使美國經濟近來略顯疲態,但比起其他已開發國家仍相對強勁,這對美元來說是利多。

他說:「目前為止,聯準會是目前唯一能考慮寬鬆減碼的主要央行,這對美元匯價是好兆頭。」

追蹤美元兌六種主要貿易夥伴國貨幣的美元指數3日下跌0.1%至82.125,主因是亮眼經濟數據無法澆熄投資人對Fed將維持刺激政策的預期。該指數4月跌1.5%,為三個月來首度下挫,寫下去年9月以來最大跌幅。

彭博訪調的分析師平均預估,美元指數年底前可望攀抵85.5。

另據彭博調查,本季美國GDP成長率將降至1.5%,第4季將加速至2.6%。

美國銀行首席利率匯率技術分析師柯里指出,根據艾略特波浪理論(Elliott Wave),美元的頹勢尚未打破長期走升的趨勢。他表示,除非美元貶至1.34美元兌1歐元,才能確立美元空頭走勢。

德銀和瑞銀雙雙預估年底前美元兌歐元將升抵1.20美元,巴克萊預估1.26美元,花旗則預估1.25美元。

※ 相關報導:

* 陸打美元空頭 人民幣大貶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879984.shtml

大陸外匯局出招,前(5)日宣布新管理規定,6月起嚴格審查異常資金流入等管道,限制銀行系統做空美元的能力,這使過去一個月人民幣快速升值的趨勢暫告終結;外界預期,外匯局可能公布更多抑制熱錢流入大陸的措施。受此影響,新台幣昨天跟貶,日圓也可能受到波及,面臨1美元兌100日圓的挑戰。



◆ 知名小吃漲價 理由:開發票

【聯合報╱記者潘杏惠、張祐齊/永和報導】2013.05.07

新北市永和區樂華夜市附近的知名小吃「佳佳香鍋貼」,日前在店內公告,為反映國稅局加徵統一發票暨營業稅成本,五月一日起調漲價格。

鍋貼從每顆六元,漲為七元,酸辣湯漲為卅五元,這也是該店自去年七月開立統一發票以來,二度調漲價格。

除佳佳香外,最近因新北市府舉辦「切仔麵節」而暴紅的蘆洲區多家切仔麵店,也被國稅局盯上,要求在五月底前開發票,但多數業者仍在觀望中。

人氣店「阿六切仔麵」業者表示,開發票勢必要漲價,但客源一定會流失,至今不敢開發票,也不敢漲價。

佳佳香業者表示,去年七月配合政府開發票,鍋貼從每顆五點五元漲為六元,酸辣湯從卅元漲為卅三元,沒想到,年底報營業稅,發現稅率調到百分之五,但算下來,稅率相當於百分之十八。

業者說,因為店內的原物料都是農特產品,進貨沒有發票可納入營業成本,加上手工包餡,人事成本高,只好二度漲價,客源流失了三分之一。

據了解,新北已經有多家小吃名店因為開發票而漲價,包括板橋油庫口蚵仔麵線、三重龍門鴨肉羹等。

油庫口業者表示,五年前開發票,蚵仔麵線從卅五漲到四十元。三重龍門鴨肉羹三年前開發票,苦撐到去年九月,鴨肉羹一口氣從五十元調漲到六十元。

據了解,國稅局陸續輔導人氣小吃開發票,若五月底前不開就要罰。業者表示,雖然原物料上漲,但開發票增加更多成本,預估五月底前,會有下一波漲價潮。有消費者認為,將開發票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不公平,有人則認為東西好吃還是會光顧。



◆ 證所稅奢侈稅都不宜輕言廢除

【經濟日報╱社論】2013.05.07

政府正全面檢討證所稅與奢侈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這兩個近年難得的加稅法案,因為生不逢時,一路走來步履蹣跚,噓聲不斷。景氣復甦緩慢,表現於房產與股市的清冷現象,升高反對課稅者的訴求;經濟成長不如預期,亦一致指向證所稅與奢侈稅。停徵、緩徵,甚至廢稅之議有如烽煙四起,兩稅如履薄冰。

國民黨團已決議成立證所稅檢討小組,形同建構專責黨政平台,負責整合行政與立法有關證所稅的存廢意見。就施行未及半年的證所稅而言,此時論及存廢,是何其嚴肅而沉重的問題。一旦欠缺客觀、審慎的評估,單憑股市成交量高低、證交稅收損失多寡,任隨民粹審判證所稅的去留,戕害的何止是國家典章制度的尊嚴,證所稅之於租稅公義的努力,亦將一併付諸流水。

稅率從來不是影響投資意願的唯一選項,投資報酬率才是決定一切的絕對因素,股市是榮、是枯,亦不例外。執政黨既已決定檢討,再度帶頭點燃證所稅這把火,角色與心態必須能讓全民信服,歷經去年慘烈戰役,此番再談去留,更加不能空口無憑。

以證所稅為例,現階段的課徵規定,台股在8,500點以下,99.99%投資人除了照例付出0.3%的交易稅,證所稅其實並不存在。縱使數百萬投資戶中僅有的千餘個核實申報戶,明年5月報稅時,要繳15%的證所稅;若有損失,也擁有從未有過的抵稅權,國庫未必占盡課稅的便宜。

那麼,股市久久走不出根本還沒發威的證所稅陰影,原因到底何在?找出證所稅不利股市的癥結,是稅率太重,或是稽徵繁瑣,才是政府眼前的責任。證所稅需要的是對症下藥,不是廢掉就好。

租稅課徵目的,不單只問財政收入,它還背負公平與分配的責任。換言之,釐清證所稅對股市成交量的負面影響有其必要,卻不能據以抹殺證所稅身負公平與分配的正面意義。何況,租稅是必要之惡,任何經濟活動都會受其影響,否則,失業率上升的原因,難道也是薪資所得稅率高達40%所致。同樣的道理放諸股市,即不難理解,資本利得豈有豁免的權利。

因而,在這場證所稅存廢論戰中,主張停徵者,單以成交量做為廢稅的佐證,立論顯得薄弱。試問,即便不課證所稅,誰敢保證台股將再無障礙,歐債危機、出口不振、南北韓緊張情勢等種種國際因素,難道都無足為懼?如若股市低迷依舊,屆時,又該是誰必須還給證所稅一個公道。

奢侈稅亦然。

5月底,奢侈稅將屆滿二年。二年前,一日三市的房產亂象,如今不復再見。嚴格說來,奢侈稅遏制短期投機炒作的任務已經達成,縱使房價依然高掛,那是市場機制使然,奢侈稅可以避免房價暴漲,卻無法阻漲。

長久以來,因為稅制缺失,房產利得漲價歸私的誘惑,促使不動產價格脫離常態,高房價將台灣切割成兩個世界,一邊是受惠炒房快速累積財富的暴利者;一邊是為追上高房價,節衣縮食只為謀得一屋片瓦的窮忙族。

奢侈稅無法根絕炒房惡風,卻足以升高炒房成本,令炒房者不再毫無忌憚。縮小貧富差距,盡點捍衛公義的棉薄之力,即是奢侈稅存在的價值。

改革之路確實寂寞又困難,腹背受敵往往不足為奇。執政者所該堅持的是改革的初衷。證所稅與奢侈稅均因租稅公義而生,不論實踐多少,畢竟徵齡尚淺,先求有、再求好,終至完美,原本就很難一步到位,需靠一次又一次的修正、除錯才能竟功。

同樣的道理,對於兩個徵齡未足二年的稅制,縱使對市場有礙,仍應透過修正以求平衡。租稅公平與市場效率並非單選題,孰輕孰重可以重新拿捏,相互兼顧。不管游標偏向何方,未曾努力即思存廢,是何其魯莽且不負責任的表現。

※ 相關報導:

* 壽險公司被接管 保單將不全賠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7880063.shtml

國華人壽讓政府慘賠近九百億元,由全民埋單。立法院財委會昨天通過臨時提案,要求金管會三個月內提案修法,未來「被接管」的保險公司,所有保單應降至合理水準,即使原先的壽險保單利率有百分之八,都要降低到百分之二左右。

換句話說,若照立委提案修法通過,未來保戶買到問題壽險公司的保單,「就沒有全賠保障」,可能會被打折理賠或調高保費。



◆ QR Code支付 玉山銀6月上線

【經濟日報╱記者邱煜婷/台北報導】2013.05.07

玉山金今年積極擴展業務,除推出兩款聯名卡外、也前進東南亞,更積極推動行動載具與金融結合的網路平台。玉山金表示,玉山銀與中華電信合作的「QR Code行動支付」最快6月正式上線,到時民眾就可藉由手機掃瞄QR Code,完成交易。

玉山金看準智慧型手機愈來愈普遍,近年積極推動金融創新。自前年推出「兩岸支付通」網站平台,供中小企業產品銷往中國;上月更與財付通合作,共同推出「QR code行動付款」,讓到台灣旅遊的中國旅客,透過WeChat或相關App,掃瞄台灣商品的QR code,只要輸入驗證碼,就能完成交易。

fsj 提到...

台灣投資環境佳 全球排第3

中央社 2013-05-08

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公布2013年第1次(4月)「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台灣總分73分,排名全球第3,名次與總分分別進步1分與1名。

台灣在列入評比的全球50個主要國家中,僅次於新加坡及瑞士,也是自2011年後,再度重回第3名;而在亞洲地區排名也高居第2名。

至於這次投資環境評比進步原因,經濟部官員分析,主因為BERI構成總分的3大指標,包括營運風險指標、政治風險指標及匯兌風險指標皆有進步,都較前次增加1分。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表示,企業營運風險指標部分,台灣排名全球第2,表現持平,僅次於新加坡,其中在政策延續性、長期融資與創投資金等細項指標,皆有進步。

值得注意的是,政治風險指標部分,由於BERI評估台灣屬於政治風險低的國家,讓台灣這次排名再度重回第7低,較前次進步1名,次於新加坡、瑞士、奧地利、挪威、德國及芬蘭;在亞洲地區排名第2名。

官員指出,政治風險指標中的外部因素有關對峙國家關係指標,也從前次的2分進步至3分(滿分7分),主要受惠於兩岸關係改善。

至於匯兌風險指標,投資處表示,台灣名列全球第2低,僅高於荷蘭,這次排名也前進2名,分數為86分,為全亞洲風險最低國家,其中外匯創造能力指標,也從77分進步至79分。

另外,BERI這次持續將台灣投資環境列為1B等級,對於投資人建議則是持續投資。

展望未來,BERI認為,台灣將持續強化對外經貿關係,特別是大力推動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再加上兩岸在未來5年內也將持續保持友好關係,預估2014年台灣評分及評比將維持73分及排名全球第3名;至於2018年總分將升至75分,排名則維持全球第3名。

※ 相關報導:

* 我4月進出口 雙雙負成長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882705.shtml

財政部昨天發布四月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進出口雙雙負成長,顯示景氣仍未復甦。其中,出口總額二百五十億五千萬美元,比去年同期衰退百分之一點九;進口總額二百廿七億七千萬美元,比去年同期衰退百分之八點二。

財政部統計處長葉滿足說,四月出口衰退關鍵,在於我國對歐出口大減近二成,其中手機輸歐減幅高達五成。

* 德國工廠訂單報喜 歐股匯齊揚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882478.shtml

德國3月工廠訂單意外增加,受惠於歐元區需求提升,連續兩個月攀升,顯示歐洲最大經濟體再次開始成長。歐洲股市受此消息激勵上漲,德國股市創下歷來盤中最高,歐股大盤指數漲近五年高點。

* 名家觀點/改善經濟結構 別怕大手術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882541.shtml

....年初筆者多次指出,目前國內外經濟正處於短期景氣及中長期結構變化的交錯階段,尚難立即看到全面、齊一的市場回升動向。階段性景氣消長終會告終,但中長期經濟結構及產業升級轉型,則需要多年時間才能逐漸顯現成效。

....當新興產業發展不易,而產業升級轉型又陷於僵固法規及環境缺失,難以順利推展,眼前遲遲無法退場的寬鬆貨幣環境,便讓不動產市場成為過剩資金競逐超額報酬的溫床。長久以來不動產稅制的缺失,成了金錢遊戲推波助瀾的幫兇。



◆ 社科院警告 陸房價恐全面失控

【記者高行/綜合報導】2013-05-08 旺報

大陸房市「愈壓愈漲」,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報告警告稱,現階段房價已瀕「失控」,亦顯示官方「重調控、輕改革」的思維須全面性調整;同時,業界專家也認為這波打房淪為「空包彈」,有其結構性因素。

打房《國五條》細則自4月陸續推出後,大陸房價瘋漲現象不見停歇,反呈變本加厲態勢。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日前報告指出,房市再次出現全面反彈,表明「重調控、輕改革」的思路要改弦更張。

走出屢高屢調怪圈

報告進一步警告,住房供需已經失衡,房價面臨全面失控,若不及時推進改革,市場還將出現大起大落。

報告建議,未來官方必須堅持調控不放鬆,並加速推進房地產市場制度的綜合改革,才可能走出「屢高屢調」的歷史怪圈,促成房地產市場與國民經濟的良性協調發展。

中國指數研究院日前發布房市「百城價格指數」指出,大陸百城住宅4月均價較上月和去年同期都呈上漲局面,顯示《國五條》細則陸續落地後,房價普遍「煞不住」。

《中國企業報》報導,業界對官方此波打房措施的批判更為嚴厲,表示調控政策犯了方向性錯誤,使用錯誤的計畫調控手段對待相對市場化的交易市場,只能造成失調,根本不可能達到預期目標。

港媒:地方債失控

業界人士認為房價壓不住有2大原因,首先是地方政府配合不力,目前僅北京市執行20%的交易稅規定,其他城市皆以各種方式迴避;再者,供需還是決定房價主因,剛需(自住需求)族群規模巨大,且城鎮化趨勢讓剛需市場更扎實。

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藍皮書,結論對官方打房成效也不甚樂觀,指出今年調控難度加大,同時部分地區房價還可能大漲,原因同樣指向剛需發力和地方配合不力;該報告預期官方將擴大房產稅開徵範圍,開徵難度小,遭遇反彈也小。

此外,在大陸社科院警告現階段房價已瀕「失控」,香港《南華早報》也引述業內人士報告,撰文警告,大陸地方政府債務「已失控」。

文章引述馬來西亞聯昌銀行香港分部的分析師上周發布的1份報告估測,去年,包括所屬投資公司在內,大陸地方政府的債務總額達15兆元人民幣,約合大陸GDP的29%。



◆ 打開勞保「天花板」 誰得利?

【聯合報╱蔡吉安/中華社會保險學會理事長(台北市)】2013.05.08

勞保年金改革方案的討論,產生了要求打開勞保薪資上限的「天花板」議題,但打開了天花板,勞工退休所得替代率就提高了嗎?還是只有少數人得利?

目前受僱勞工約有一八六萬人以四三九○○元投保薪資上限投保,與勞動力調查勞工經常性薪資所得四萬五千元以上者約有百分之廿二相近。

如果勞保投保薪資上限調高至六三八○○元,約有三成約六十萬人可立即以六三八○○元投保,這些人如有廿幾年的投保年資,依現制規定,只要多繳三年約一二九○○元的保費(保費本人負擔二成,以費率百分之九計算),就可以最後三年平均六三八○○元為基數之平均投保薪資,多領一次金將近七十四至九十萬元(依年資廿六年或滿卅年者計算);如多繳五年的保費約二萬三千元(以費率百分之九點五計算),平均領年金廿二年,就可多領年金約二四四萬元(依卅五年年資計算)。

粗估基金需多付出老年給付近一兆元,尚未計算調整到其他七級的近百萬人,對整個勞保財務的影響十分巨大,但受益者只是二成多較高所得勞工;薪資不到四三九○○元之勞工,給付沒有增加,只分擔了更嚴重的勞保財務危機。

打開勞保所謂的「天花板」調高勞保投保薪資的上限,對提高大多數勞工的退休所得替代率並無幫助,但卻可能是壓垮勞保財務的最後一根巨木。

fsj 提到...

美股飆 盧比尼:未來恐大崩盤

【記者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2013-05-09 工商時報

美國就業市場明顯改善,已開發國家持續量化寬鬆,促使美股近來迭創新高,道瓊指數周二飆破15,000點大關。但素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知名經濟學家盧比尼(Nouriel Roubini)表示,股市雖然尚未進入泡沫領域,但隨著未來2年風險資產大幅走高,市場將陷入大崩盤的危機。

盧比尼強調,華爾街對景氣的認知與一般民間有極大的落差,而且美國實際經濟仍然疲弱。

受到聯準會激進的購買債券計畫,使殖利率位於歷史低水位,對此盧比尼表示,殖利率要回復正常水準仍相當緩慢。

盧比尼是在周二晚間於拉斯維加斯的私人餐會上發表此說法。當日美股氣勢如虹,道瓊工業指數收盤首度登上15,000點的里程碑,收在15,056.20新高,標普500指數亦再締造新猷,上漲0.52%至1,625.96點,那斯達克指數收在3,396.63點,寫下2000年11月以來最高。周三美股開盤仍續揚,唯漲幅縮小。

美股走勢強勁,主要受到多項利多因素激勵。除了上周美國就業報告亮眼、提振投資人士氣之外,在聯準會與日本央行領軍下,全球央行相繼祭出刺激景氣措施,市場流動性旺盛,資金大舉流入股市等風險資產。

RBC全球資產管理駐芝加哥股市交易主管拉森(Ryan Larson)表示,近來全球央行採取積極寬鬆的行動,是帶動今年美國、亞洲和歐洲股市表現良好的主因。

拉森指出:「問題其實尚未解決,但市場憂慮情緒已經消散。看來我們正朝向正確的方向前進。聯準會和日本央行仍採寬鬆政策,這提供一個很好的後盾。」

美國聯準會自去年推出QE3,每月斥資400億美元購買房貸抵押債券以及450億美元購買美國公債。

※ 相關報導:

* 道瓊飆117年新高 專家說再漲兩年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884996.shtml

道瓊工業指數站上15,000點,寫下117年歷史以來的新紀錄;標普500指數也衝破1,600點,並且持續在創新高。投資人都想知道後市如何?許多專家認為,美股未來兩年還有得漲。

* 亞幣漲 亞太央行忙著阻升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884994.shtml

中國貿易數據報喜與人民幣升值促使外資大舉敲進亞洲資產,刺激亞幣8日幾乎全面上揚,韓元漲至兩個月高點,馬元升至21個月來最高。迫使南韓、紐西蘭等亞太央行出手干預以阻止熱錢繼續流入。

* 經濟解悶 馬總統:先衝內需 再拚出口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884952.shtml

國內第1季經濟成長率不如預期,4月進出口也不理想,呈現「悶經濟」狀況,總統馬英九昨(8)日表示,政府要儘可能促進消費、擴大內需,接下來就是分散出口市場、增加出口。



◆ 金融紀律正在鬆動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884882.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3.05.09

龍邦國際董事、監察人改選事件,致使金管會的保險監理權受到嚴重挑戰。

本次龍邦國際董監改選,市場派以持有股數30%拿下三席董事,且其中一席是國寶人壽大股東,令金管會「震怒」;更有甚者,原先向金管會承諾不去投票的國寶人壽,居然又參與投票,且支持市場派。據報載,金管會先前曾要求國寶人壽所投資的龍邦國際股票應儘速出售,若無法出售,也不能行使表決權參與董監改選、不能交付委託書給關係人,國寶人壽的董事長、總經理承諾絕不會去投票。令人訝異的是,金管會主委在龍邦國際董監改選前一天才在立法院公開表示,會嚴格限制壽險資金介入上市櫃公司經營權之爭。凡此種種透露,金管會監理權正在鬆動。

為何國寶人壽大股東個人對龍邦國際有興趣,而同時國寶人壽也買進股票去支持他?答案是龍邦國際擁有台灣人壽保險公司近40%的股權,而台灣人壽財務狀況又遠比國寶人壽佳;國寶人壽淨值為負且淨值缺口在擴大中,台灣人壽淨值為正且財務狀況在改善中。依據保險法146條之1的規定,保險業及其代表人不得擔任投資公司的董監;不得行使表決權支持其關係人或關係人的董監、職員,擔任被投資金融機構的董事、監察人。依表面觀之,由於龍邦國際並非金融機構,國寶此次偏離審慎經營的行為似未違反該法條。但從實質而言,國寶人壽是支持其大股東擔任對台灣人壽有顯著股權之龍邦國際的董事,難怪主管機關要三令五申禁止國寶人壽如此行為。再者,希望本次龍邦國際的公司派與巿場派,不要有任何有關台灣人壽利益的協議。

本事件顯現出金融紀律的流失。為何國寶人壽要用保戶資金去買龍邦國際股權,去支持大股東個人取得龍邦國際董事席位?為何主管機關三令五申國寶人壽不能去支持大股東,而董事長、總經理也向主管機關承諾,但國寶人壽仍然執意支持大股東私利之行為?是誰下令國寶人壽參與投票?國寶人壽的投資部門是聽誰的?此顯現只有兩種可能:一、國寶人壽董事長、總經理欺騙主管機關;二、他們兩人對國寶人壽無實質權力。如果是前者,主管機關應審慎思考國寶人壽董事長、總經理是否適宜擔任?如果是後者,則主管機關要找出實質具控制力者來監督,否則三令五申如風而逝。同時,在隨大股東個人買進龍邦國際股權,國寶人壽的持股成本勢必較高的情況下,若在未來因董監改選結束股價因而下跌,「淨值為負」的國寶人壽如何向保戶交代?

若要進一步瞭解國寶人壽的財務狀況,實難在該公司網站獲得完整資訊;而輾轉從保險發展中心所獲得的資料仍然有限,不如金控、銀行般的資訊透明。但仍發現國寶人壽的淨值缺口不斷擴大,2009年國寶資產449.4億元,負債為537億元,淨值缺口為87.6億元;到了2012年資產533.7億元,負債大幅增加至742.9億元,淨值缺口暴增到209.2億元。如此的公司,所有大股東在公司已無任何貢獻,但若大股東對公司資產具有讓董事長、總經理「敢於違反主管機關裁示」的影響力,則置保戶權益於何處?金融紀律又何在?

再者,從主管機關網站我們赫然發現在過去六年的時間,國寶人壽有20件的重大裁罰案,平均每年有三到四件,裁罰內容最多的是大股東未按計畫增資,亦有許多財務業務的重大缺失,包含四件國寶人壽未提足法定準備金的精算缺失。另外,還有令人無法瞭解的「未依限將清償協議代償案所取得之不動產變現處分案」。

凡上述種種,這樣的保險公司是否符合審慎經營?淨值缺口如何解決?主管機關如何執行適當的有效監理措施,維護金融紀律,正在考驗主管機關的智慧與勇氣。

fsj 提到...

全年經濟成長率 面臨「保3」戰

【聯合報╱記者林毅璋/台北報導】2013.05.10

主計總處預估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GDP)為百分之三點五九,不過,前四月經濟表現不佳,主計長石素梅昨天說,如以四月出口表現來看,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應該會下修;至於「修」多少,還要等數據蒐集完全後才能預估,新的預測值將在五月廿四日公布。

石素梅是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答詢時做以上表示。石素梅雖表明GDP將下修,但是能否「保三」?她並未鬆口。

二月底,主計總處樂觀預估第一季GDP成長率將達百分之三點二六,結果實際僅成長百分之一點五四,只有預估值的一半,政府面臨GDP「保三」大挑戰。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昨天說,若國內GDP要保「三」,從第二季起、每季GDP成長率都得達百分之三點五四才行,挑戰不小,「政府得更努力」。

他指出,去年第二季GDP是負百分之零點一二,由於基期低,今年第二季數字應較佳;但去年第四季GDP為百分之三點七二,第四季若要有好表現,挑戰相對大。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說,第一季國內固定投資增幅很高,將帶動後續投資就業,只要國際不出大問題,保「三」仍有希望。

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分析,第一季國內進口很多資本財,導致進口成長高於出口成長,是GDP衰退的原因之一;但這代表廠商有拿到訂單,才會增加投資,可望為接下來國內景氣「打底」。

劉孟俊說,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消費者信心指數等看出,「其實保三不要太悲觀。」

※ 相關報導:

* 消基會:民眾不拒買 日系商品不會降價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888161.shtml

日圓自去年底開始貶值,今天貶破100日圓兌1美元。百貨業仍未聞日系彩妝或家電要降價;消基會說,不拒買是不會降價的。

* 拿掉證所稅的鍋蓋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887638.shtml

....當初設八千五為起徵點,多少是個「緩兵之計」,讓投資人覺得這道關卡還很遙遠,不致激烈反彈。但這個點無形中卻變成一道心理障礙,投資人隨時都在計算自己距離這把「鍘刀」有多遠。最近股市逼近八千三,大家更是備感焦慮,患得患失,深怕「集體撞牆」的感覺會阻止股市前進。



◆ 採用分離課稅 有賺錢才要徵

【聯合報╱李大明/服務業(新北市)】2013.05.10

證所稅是否修正,又成熱門話題,其實只要用最簡單的方法,就可以課到證所稅。這個方法就是比照樂透彩,贏錢的就獲利部分用百分之廿稅率分離課稅,輸錢的不稅,然後把證交稅及期交稅降到零。

證所稅比照現有證交稅課徵方式,完全不成問題,現有交易制度完全不用改變。採分離課稅的話,交割時就由券商代扣稅款,只有賣出賺到錢才課稅,簡單省事。

股票交易虧損不稅,就像簽樂透彩時,大家都有「願賭服輸」觀念一樣,投資大眾接受虧損不稅的觀念,也應該不難。

分離課稅、虧損不稅時,已掛牌股票可直接用該股票天價做為成本價(如此等同在證所稅修正案實施日進行租稅大赦),之後掛牌的股票則以承銷價做為成本價,實務上從集保結算所那直接設定,很容易畢其功於一役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證交稅及期交稅降到零,不但可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交易誘因,股市多頭時,也可多課到稅,政府收到的稅,整體來說未必會比較低。

如果政府現在讓點利,將來可以得到更大的利益,又何必非得堅持課徵證交稅及期交稅呢?

何況證所稅推行成功後,衍生性商品、基金、外匯、存款利息等資本利得全都可比照辦理,除稅基擴大外,又符合公平正義,如此才能達成稅改最終目的!



◆ 社論-人人都要當「兼」商

【本報訊】2013-05-10 工商時報

以提出「微笑曲線」理論而蜚聲海內外的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日前以智融集團董事長的身分,應邀在工商協進會演講,談論企業的永續經營之道時,語出驚人的表示,他認為各行各領域的人都要有「兼」商的思維,只有透過商業交易的機制,才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價值,也才能對國家社會和時代做出貢獻。

儘管「兼商」之說,乍聽之下與「奸商」同音,的確具有媒體吸睛的效果。但仔細玩味,這樣的說法不只顛覆中國傳統思維貶低商人地位列於士、農、工之後的成見。更具意義的是,施董事長的論述,核心重點乃在於一個「兼」字。誠如他自己所說的,他的自身專業是工程師,但運用專業技術創業的過程中,其實已經同時「兼」做商人,才能把工程技術研發創新的產品進行價值轉換,而後才能做大做強本身的企業規模,同時又能夠透過市場機制,讓消費大眾享受物美價廉的新商品。

透過這樣的解析,施董事長的「兼商」之說,其實卑之無甚高論。但是姑不論歷來中國儒家的傳統思維,也曾一再鼓吹讀書人應有「兼」善天下之志;放在今天社會專業分工細密,如果沒有「兼」的概念與能耐,各行各業的人充其量只能窩在各自專業領域的象牙塔內獨善己身,既難以兼善天下,甚至根本難以培養兼士、兼農、兼工、兼商的視野與能力。

施董事長分享他由工「兼」商的心路歷程,也可以從其他的案例得到印證。猶記得在當年台灣資通訊產業風起雲湧蓬勃發展之際,不少工科專業背景的人士紛紛在新竹科學園區設廠創業。一開始他們只專注於產品的研發創新,但很快就發現如果欠缺良好的工廠生產管理,則產品的良率與生產成本,較諸技術本身,其實更具關鍵性的影響力。因此這些創業家們只好工「兼」管,趕緊補修管理學分。然而,緊接著這些創業家們很快又發現,光有好技術與好產品,如果不懂得市場包裝行銷,業績還是難有突破,於是在工兼管之外,還需要兼市,也就是要能熟諳市場遊戲規則,才不會陷入叫好卻不叫座的困境。

最後,這些學習能力強的創業家,在兼有技術、管理、市場的能量後,再度發現不論是要擴大經營規模與市佔,或者要確保永續經營發展,是否具備財務調度的專業能力才是關鍵。因此,要想成為科技新貴,工、管、市、財四大環節缺一不可,也就是兼長愈多勝算愈大。

在施董事長現身說法之下,不啻提供一條個人追求事業成功的路線圖。其中,原來不具備商業操作能力的人,除了應該努力學做「兼」商之外,當然熟悉市場經營模式的商人,如果想要有所精進突破,自然也應該以商兼其他專業領域。總而言之,如果能夠兼有更多的不同專業能力,無疑應有較佳的成功機會。

擴而言之,不只工程師要學習「兼」做商人,施董事長也提到,甚至藝術家也要做個「兼」商。畢竟美好的東西要跟大家分享,同時透過推廣也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與影響力,而不是只一味的孤芳自賞。除此之外,依循這樣的思維脈絡,即使是從事慈善工作,或投入社會志工服務,「兼」商此一概念依然可以適用。在多元化的台灣,存在有眾多非營利事業組織,一般而言這些社團都有崇高的理想和服務奉獻熱忱,但往往因為缺乏組織管理、活動行銷與財務規劃的能力,大大影響組織的動能和對社會的貢獻度與影響力。面對這種非營利組織的困境,近年來所謂社會企業或社會創業乃在全球蔚為風潮,強調的正是社團要想助人得先能夠自助,否則光靠不穩定的外界捐助,要想維持都有困難,更遑論要擴大影響永續發展。

透過這樣的辯證整理,施董事長提醒各行各領域的人,都要有「兼」商思維。但究其實,應不應「兼」商也許大家有不同看法,但是每個人是否能「兼」更多領域的專長才是重點。而要具備這樣的能耐,一般人除了要調整思維,教育體系上則應落實通識教育與技能培養。近年來台灣由於廣設大學,導致大學畢業生失業率居高不下,癥結之一即在於年輕人通識、技能兩不足。亡羊補牢的對策則應從提供機會,誘導鼓勵大學生多學點真本事,管他是兼商、兼農、兼工或兼士,自助人助才有可能找到一條生路。

※ 「懂」事長也不錯。

fsj 提到...

「安倍經濟學」 滲透全日本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3.05.11

日銀承諾大印鈔票僅一個多月後,日圓四年半來首度貶破100日圓兌1美元心理關卡,日本進入終結20年經濟停滯的新里程碑,安倍經濟學的正面效應已逐漸滲透在股匯市、總體經濟與產業等各層面。

華爾街日報分析,日圓重貶不但推升糧食與天然氣進口價格,也吸引外國觀光客湧入狂買日本商品。出口業者能以更低價格在全球市場競爭,提高銷售與獲利。

日圓貶破100日圓價位激勵日經225指數10日收盤大漲2.93%,報14,607.54點,自安倍晉三去年11月中旬敦促日銀印鈔票以來,日股已飆漲68%,包括日銀上月4日承諾每月砸7兆日圓購債後18%的漲幅。

日圓重貶更重要的意義是,釋出日本更多突破性經濟轉型的訊號,即扭轉近20年的經濟停滯、疲弱需求與物價崩跌。不過日本官方堅持未蓄意削弱日圓,重貶原因是新首相安倍的貨幣政策直接奏效。

安倍經濟學發酵的新訊號也在投資面浮現。日本國內機構資金開始流向海外,追求較高收益。這類淨買超國外債券可能進一步使日圓貶值,而日銀打擊通縮的一個關鍵策略,就是逼出原本存放在低收益日本公債的日本投資人上兆日圓資金,進行更好的運用。

另一個顯示日本經濟景氣可能回升的訊號,是銀行業放貸4 月勁增2.1%,創4年來最快增速,因為大型銀行對公用事業、企業合併與房地產交易擴大放款。

日圓貶值效應也反映在產業面上,有助豐田汽車去年度營利大幅提升,記憶體晶片大廠東芝的獲利能力與海外銷售增加,連鋼鐵企業新日鐵與住友金屬都指日圓貶值有助縮小去年度虧損。

日圓貶值也有助推升日本投資人的海外投資獲利,當企業的國外部門把獲利匯回國內,兌換成日圓時的價值相對提高,有利推漲薪資並增加國內消費。一些經濟學家表示,感覺景氣好轉的樂觀情緒也有助刺激支出。據日本上月調查,消費者信心與對就業環境的樂觀情緒都攀抵2007年5月來最高。

※ 相關報導:

* 美政府4月大賺 盈餘達1130億美元
http://udn.com/NEWS/WORLD/WOR6/7890414.shtml

美國經濟穩步復甦、個人所得稅率提高,加上企業稅收強勁成長,美國聯邦政府4月出現1130億美元盈餘,創五年來的新高。

美財政部10日公布,上月盈餘創2008年4月以來的新高;去年同期盈餘為591億美元。以此計算,本會計年度的預算赤字總額也將降至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預算赤字縮減,意味可以為美國國債限額談判爭取到更多時間。

* 克魯曼專欄/美股債泡沫化…機率不高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889834.shtml

....因此我們是否正面對一場重大的債券及(或)股市泡沫?針對債券,我能肯定地說,絕對沒有;至於股市,可能也沒有,不過我不是那麼有把握。

....長期債券的殖利率變動,主要是基於對短期債券殖利率走勢的預估,而短期殖利率係由聯準會掌控。如果你相信聯準會未來不久後將會把短期利率提高到4%或5%,而目前10年期公債殖利率還不到2%,那麼你就不要買債。

* 日圓急墜 年底前見得到110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889915.shtml

在美國就業好轉與日本淨買入外債的兩大因素刺激下,日圓兌美元10日一舉貶破101日圓大關,為四年半來首見。分析師預估,日圓兌美元年底前會跌到110日圓。

* 日圓貶破100 台幣爆量重挫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889914.shtml

美國經濟數據報佳音,成為壓貶日圓貶破百圓最後一根稻草,韓元等亞幣應聲跟貶,新台幣也出現近期罕見的貶勢。日圓對美元昨日重挫2.51%、韓元對美元貶值1.37%,眼見韓元兌美元創下逾三個半月最大單日跌幅,央行順勢助貶,以市場預期的滿足點29.8元收盤,貶幅0.97%,與韓元同步寫下三個半月來的最大跌幅。

* 名家觀點/渡邊太太,推著日圓貶…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889924.shtml

日圓走貶,最受衝擊者莫過於南韓。果不其然,南韓繼前天央行宣布降息1碼後,昨天韓元也跟著貶值。我認為,自南韓央行宣布降息的那一刻,南韓就展現了韓元要走向貶值之路的決心,否則也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閃電降息。

* 日圓狂貶 真能許美好未來?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890008.shtml

....值得注意的是,統計資料顯示,日本三月份生產原料用的中間財,已經上漲百分之一,但是末端的消費財只上升百分之零點三,顯示日本廠商吸收了大部分的漲價,如果中間財價格繼續上漲,超過廠商可以吸收的能力,不得不全面轉嫁給消費者時,日本消費者是否能夠持續安靜,這值得觀察。

* 熱錢湧入 陸M2增速超預期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889890.shtml

大陸央行昨(10)日公布4月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超乎預期,年增16.1%,高於中國政府年初制定的13%目標,顯示境外資本流入的壓力較重,可能提高通膨預期。

* 全球拚經濟 央行狂吹降息風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889845.shtml

繼南韓閃電降息後,越南和斯里蘭卡央行也加入降息拚經濟的行列。全球央行自2007年6月至今已降息逾500次,但經濟專家認為尚無創造經濟成長的成效,並預測全球央行將維持貨幣寬鬆。



◆ 日圓劇貶給台灣的消費省思

【經濟日報╱社論】2013.05.11

安倍經濟學奏效,日股狂飆、日圓劇貶,貶破100兌1美元;相對來看,台灣首季經濟成長率(GDP)預估值不如預期,民間消費不振是主因之一。一消一長之間,甚至可能互為影響。經建會主委管中閔日前表示,台灣經濟並沒有垮掉,行政院將在兩周內提出刺激消費方案。

但問題是,經濟沒有垮掉,為何主計總處的第一季民間消費實質成長率只剩0.2%?從歷年來單季民間消費成長率來看,只有SARS、金融海嘯兩段時間低於0.2%,所幸,第一季的民間投資還有出乎預料的成長表現,否則,若以民間消費成長觀之,這種經濟表現恐怕不只是「悶」而已。

從消費理論來看,消費者倘若可以估算其長期穩定的恆常所得,那麼就比較不會以短期所得的變化改變消費;但倘若恆常所得無法估算、前景不明,那麼消費者通常消費決策會回歸量入為出,依循絕對所得多寡而決定消費支出。從歷年來的數據顯示,台灣民間消費相對於可支配所得的比率(平均民間消費傾向),在1986年至2001年網路泡沫破滅前,還屬於上升階段,但自此之後,就一直維持在67%上下,十幾年來算是相對穩定。因此,倘若如此,欲期待消費增加,最直接的方式(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想辦法增加可支配所得。

或者,用另一公式也可以呈現,民間消費成長率會等於人口、每人可支配所得及平均消費傾向等三者成長的加總,因此,倘若在平均消費傾向無法提高,且人口成長亦鈍化的情形下,似乎提升每人可支配所得,便成為增加民間消費總額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從政策上減稅、或者是發放消費券,都是想短期提升民眾可支配所得以促進消費。不過從他國或過去的經驗來看,這些政策效果也非完全盡如人意。其中消費券的發放,台灣先前嘗試過,結果明顯產生消費替代性,以致額外消費效果有限。

在減稅上,美國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提出四年減稅政策,結果雖然民眾消費增加了,但對國內GDP及就業增加卻效果有限,主要的原因便在於,民眾把錢都拿去買亞洲出口的便宜貨,反而促進亞洲出口的增加及GDP的成長,也就是因為如此,歐巴馬才把政策主軸拉往製造業回流、出口倍增及促進就業。減稅還有另一個問題是,財政無法長期負擔,也因此,以政策提高每人可支配所得的方式,通常僅以短期措施為主。

財政政策無法持續,促進消費的方式就只能想辦法改變相對價格,貨幣寬鬆便是主軸,壓低利率後,產生貨幣持有成本增加,未來相對今天的消費成本上升,迫使消費者提前消費;匯率貶值後,國產品相對進口品變便宜,而誘使消費者購買國產品,增加GDP。此政策由美國先開始,現在日本跟著做,歐盟還在猶豫中。

以上分析,無非是想說明,單純的促進消費手段,不一定有效,即便有效,如果沒有貨幣面及匯率環境的搭配,結果增加消費都是舶來品,反而排擠國產品。過去,就曾有人提議讓新台幣升值,增加購買力,促進消費,這個謬誤便在於,此購買力的增加大都在於買進口品,這樣的消費增加,對台灣GDP更傷。

如今,在日圓兌換美元正式貶破100後,使得民眾消費國產品的相對意願再減,好在是日貨(消費財)降價不夠積極,否則國產品將面對更大挑戰,因此,不要再呼籲日貨降價了,接下來可能還得因應韓貨的殺價競爭呢!

總之,消費與GDP增加雖然互為因果,但以目前台灣的消費行為來看,消費的多寡,比較像是所得變動之果,因此,要讓消費增加,從提升長期所得著眼才是正途。

fsj 提到...

倫敦傳真-中產階級不再美而挺

【江靜玲】2013-05-12 中國時報

任何觀看了上星期英國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前往國會演說,為新年度議會議事揭開序幕的人,大概都不得不承認,英國可能是當今全球能夠把儀典呈現得最威武輝煌且精準的國家。

從白金漢宮到西敏寺國會僅耗費英女王搭乘的黃金玻璃馬車十二分鐘,女王今年在國會的演說總計才七分鐘又三十八秒。可是,那陣仗和氣勢,誠如一位採訪英國國會議事開幕逾十年的歐洲同業形容:「依然令人懾然肅穆。」

在沒有成文憲法的英國,君主到國會演說,宣示政府政策和擬定通過的法案,是英國國會每年最具特色的盛事。每年英國國會正式開議的那天,披著紅袍的上院代議士,以及僅能在女王邀請下進入上院,但必須站立在後面的下院議員,不分朝野,包括首相和內閣閣員們,莫不攜手合演著這場英國國會十七世紀以來的傳統年度大戲。

然而,在隆重的禮儀中,兩件事卻不斷地躍進我的腦海。一件是最近的一項調查,在經濟景氣持續衰退下,英國目前有五分之一的人必需依賴借貸才能溫飽肚皮;另一件是英國廣播公司(BBC)不久前發起一項與觀眾互動的「階級運算」(Class Calculator)活動,結果發現中產階級在英國已逐漸凋零,許多原本自許為中產階級的人,赫然發現自己如今其實是「傳統工人階級」─私校精英教育不再是進入英國金融城或任何主要大機構工作的鐵票,而成為自由業者,住在倫敦市區的國宅裡。

把這兩件英國社會新現象,與英國女王的國會演說金碧輝煌儀典聯結在一起,令人頓然有種不知身在今夕何夕的迷惑與荒謬。

根據英國一家消費者指南雜誌民調顯示,因為經濟不景氣,在今年四月份受調者中有百分之二十的家庭表示必需借貸才能勉強解決日常買菜吃飯的問題。依照這項調查,英國至少有五百萬戶家庭得動用定期存款或透過卡債、或跟親友借款,家中才開得了伙。

至於中產階級逐漸凋零,對於許多從二○○八年秋天金融海嘯席捲歐洲以來,在經濟不景氣浪潮中浮沉的專業人士和知識分子,恐怕多感同身受。安穩的工作環境消失了,物價上漲薪資卻縮減了,牛馬般地辛勤工作卻依然買不起房子;更慘的是,那些原本相信三日不讀書便面目可憎的中產階級小知識分子,如今有許多人嘆然發現,在與生計掙扎裡,已經好久未能安靜下來讀一本「小說」。閱讀小說(非書籍或雜誌)是英國中產階級精英的表徵之一,這項習慣的消失,嘲諷但典型。

英國作家大衛波伊爾在他的新書《誰謀殺了中產階級》中,指出一九八五年後出生的一代,將是生活品質低於他們中產階級父母的第一代,「教育不再是保證,沒有什麼工作是安穩永遠的,現在需要的是才能和運氣。」

波伊爾的觀點,讓我想起愛爾蘭時事評論員和作家大衛麥克威廉斯。二○○五年我們在都柏林見面時,他以「魔術胸罩效應」描述當時因為經濟起飛,愛爾蘭中產階級劇增,「大家不僅向中間擠,而且爭先恐後向上提升」。如今,這種「挺而美」的中產階級現象,顯然已跟著在歐洲連續五年的經濟衰退中退潮。

以「低中上階級」(lower-upper-middle class)形容自己終其一生支持社會主義的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在一九三七年出版的《威根碼頭之路》中說,自己可能會繼續下沉到工人階級,但或許沉落到那個境地時,會發現,其實也沒有那麼可怕,最多只是失去「我們的口音(atiches)而已。」歐威爾瀟灑的認為,落到工人階級,失去的只是英國女王式的高貴英語口音,但今天,中產階級失去的,何止只是他們的口音而已!

※ 相關報導:

* 母親節 從懸掛國旗到龐大商機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305120145-1.aspx

美國99年前正式訂5月第2個週日為母親節時,當時總統要求所有政府建物及家家戶戶懸掛國旗,以公開表達對全國母親的愛意和尊敬。有誰料到今天,母親節已成為一個商業化的節日。



◆ 激勵台灣經濟也需要三支箭

【聯合報╱社論】2013.05.12

台灣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僅一‧五四%,四月出口更是負成長一‧九%,經濟警訊再現。相對最近日圓狂貶,日本國內信心大振,我國工商界不斷呼籲政府仿效日本「貶值救出口」,並質疑中央銀行以「穩定」為基調的匯率政策是「不見棺材不落淚」。馬政府如何應對此一新情勢,備受關切。

出口占台灣國內生產毛額比重近七成,出口與關聯的國內投資和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估計達六至七成。這意味,出口不振必然會降低消費和投資意願,並影響進口需求。從近年統計觀察,只要出口不好,投資、消費、進口及經濟成長都會跟著低迷,這是台灣經濟結構性的問題,無怪乎眾多工商界要求貶值救出口。

近期台灣出口不振,主要受兩大結構性因素影響:一是全球景氣長期低迷,尤其是主要出口市場美國及歐洲陷入長期結構調整,需求大幅減緩,衝擊台灣的直接出口。加上台灣對大陸出口工業原料、機器設備及零組件,經加工後再外銷的間接出口亦受影響,這部分表現也不如過去榮景。二是全球市場割喉式競爭,台灣高端產品市場遭到南韓企業及美國「重返製造」等侵蝕,低價產品市場又被大陸、東協業者分食,在兩頭擠壓下,台灣缺少自主品牌及核心技術的代工出口模式若不調整,將出現長期出口衰退的危機。

工商界指另一影響出口的關鍵因素是匯率,尤其最近日本安倍政府大力引導日圓貶值,振奮日本股市及企業信心,更讓業者期待馬政府也能有類似作為。然而,央行不認同這樣的觀點,並以各種數據為穩定新台幣匯率的政策強力辯護。

從現實面觀察,日本以超寬鬆貨幣政策引導日圓貶值的做法,台灣很難效法,因為:其一,日本經濟規模全球第三,貨幣國際化程度亦高,可以藉由貨幣政策影響日圓匯率。相對而言,台灣屬中小型開放經濟,新台幣亦非主要國際貨幣,貨幣政策對匯率的影響十分有限。其二,日本處於長期通縮,日本銀行的貶值目標在刺激通膨;但近年台灣通膨壓力揮之不去,且能源及部分糧食高度依賴進口,新台幣若大幅貶值,恐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其三,自二○○八年金融海嘯爆發到去年底安倍就任時,日圓一直處於大幅超升狀態,即使近月回貶逾兩成,跌破一○○日圓兌一美元,但相較前兩年一一五日圓的最低價位仍有很大距離。同期間,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貶多升少,近月對日圓雖然升值,但跟貶結果會對美、歐等主要貨幣皆貶值;因此,新台幣並不存在大幅貶值的條件。

事實上,央行對匯率的掌控力,亦不如想像中之大。如近月新台幣雖隨日圓小貶,但最近受熱錢湧入影響,央行致力重點反而在「阻升」,足證匯率升貶不能一廂情願。儘管如此,要穩定出口及經濟成長,馬政府仍須有以下三方面的積極作為:

第一,加強匯率的動態掌握。由於日本強力推動超寬鬆貨幣政策,日圓貶值衝擊不容低估。央行維持台幣匯率穩定固有必要,但若以不變應萬變,將無以舒緩工商界的焦慮。因此,央行宜擴大雙率政策彈性,加大新台幣防禦性貶值空間,同時防止熱錢作祟,達到真正的匯率動態穩定。

第二,結構加速改變。台灣要維持長期經濟競爭力,結構改變屬刻不容緩,一方面須根本改變代工出口模式,並改善出口產品及市場過度集中問題;另一方面須同步擴大內需與在地就業,讓出口及經濟轉型能畢其功於一役。

第三,政策有力落實。安倍所謂「三箭政策」之所以深獲日本人民支持,關鍵在於其展現出「改變」的決心及魄力,以及落實改變的有力政策作為。但是,馬政府振興經濟及出口的長短期方案多不勝數,卻看不出重點及行動力,這也是施政困頓的癥結所在。

要激勵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央行不能以不變應萬變;但大家也必須了解,匯率終非唯一的解藥。上述三支箭,期待馬政府能夠三箭齊發,讓國人真正看到改變與希望。

※ 相關報導:

* 美QE退場方案 Fed研擬中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891438.shtml

華爾街日報報導,聯準會(Fed)已著手研擬每月規模850億美元購債計畫的退場策略,希望維持彈性並設法控制多變難測的市場預期。另據該報調查,逾半數經濟學家預期聯準會將在年底前開始讓寬鬆措施退場。

* 管中閔挺彭淮南 「廠商是9A還9B」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891571.shtml

日圓兌美元失守百元關卡,外銷業者抨擊新台幣貶值不足。經建會主委管中閔昨表示,匯率變化無法讓進出口業者同時滿意,他認為亞幣不會競貶,也相信今年經濟成長率能達到「保三」目標。

* 非科班出身 彈性織帶銷全球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7891192.shtml

彰化縣和美鎮民黃定隆20多年前轉業製造彈性織帶,每次遇到困難,就拆開整部機台仔細研究,調整功能生產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行銷全球80多個國家。

fsj 提到...

彭博資料外洩 傳柏南克被「看光」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3.05.13

彭博資訊(Bloomberg LP)財經終端機的偷窺醜聞愈演愈烈,包括美國聯準會(Fed)和財政部等,11日都開始著手調查是否有機密資訊外洩。

CNBC 11日引述Fed發言人的話報導,Fed已和彭博公司聯絡,對其員工被爆料偷窺客戶終端機使用紀錄的狀況展開調查,財政部也已採取類似措施。

在此同時,一名前彭博員工坦承,曾用終端機取得Fed主席柏南克和前財政部長蓋納的使用資訊。據了解,主要是關於他們使用何種功能,如查詢股票、債券或瀏覽特定新聞等,以及使用的頻率。

不過,彭博資訊發言人否認旗下記者查看官員的使用狀況,也拒絕透露公司是否正在調查此事。

彭博終端機廣泛受華爾街使用,先前彭博記者能查看客戶使用終端機的情況,包括最後一次登入的時間,以及客戶傳送或查找資訊的次數。彭博執行長道格特洛夫10日發布聲明說,上月接獲抱怨後,已限縮記者的權限。

事件起因是上月彭博香港新聞記者致電高盛公司,詢問某合夥人的受雇狀況,理由是他已有一段時間沒登入服務,高盛因此向彭博提出抗議。

※ 相關報導:

* 彭博賣資訊 每年海撈80億美元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892826.shtml

彭博資訊已陷入罕見窘境,每年支付昂貴費用訂閱彭博財經新聞報導的華爾街企業都在等待,彭博如何解釋透過終端機窺看客戶私人資訊的舉動。



◆ 風水輪流轉 夏普代工三星產品

【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2013.05.13

日本共同社十二日報導,正在進行經營重組的日本夏普公司,將擴大與南韓三星電子集團的合作關係,除了先前已談妥的資本與業務合作,夏普還打算代工製造三星產品,包括由夏普生產冰箱、洗衣機等「白色家電」,掛上三星品牌銷售。雙方已開始討論細節。

夏普希望利用三星的知名度,擴大在南韓等地的家電銷售,藉此改善業績,這與三星利用夏普技術拓展經營範圍的目標一致。如能實現擴大合作,在全球市場激烈交鋒的日韓兩國競爭對手的合作將進入新階段。

過去學界認為,東亞各國經濟發展有所謂的「雁行理論」。日本是雁頭,開發出領先技術,交由亞洲四小龍(台灣、南韓、香港、新加坡)代工,等到該項產業或產品利潤逐漸微薄,才移至其他亞洲國家生產。如今夏普反過來替南韓三星代工,顯示東亞經濟態勢和發展模式已和過去大不相同。

負責夏普白色家電的「健康及環境機器部門」二○一一年度的銷售額約兩千九百億日圓(約台幣八百四十八億元),占夏普總銷售額一成左右。夏普認為其家電產品的除臭殺菌功能及節能技術占有優勢,如能擴大在南韓等地的市場,將有助於重整虧損連連的夏普。

今年三月三星出資約一百零三億日圓(約台幣卅億元)成為夏普的主要股東之一。三星的主力產品智慧手機因全球競爭激烈,可能面臨成長減緩的困境,因此正在發展其他經營範圍。

夏普生產的數位多功能影印機在全球占有率位居第五,三星曾提議併購夏普的影印機部門,夏普雖然拒絕,但表示有意與三星合作生產影印機。

※ 相關報導:

* 歐洲央行救中小企 有意提供金援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892829.shtml

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基表示,央行考慮買進資產擔保證券(ABS),做為協助提供中、小企業貸款的可能選項。

* 大陸經濟數據兜不攏 存在八大迷思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892788.shtml

大陸經濟統計數據的準確度向來備受質疑,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指出,大陸經濟統計數據至少存在中央地方兜不攏、房價指數無人信、領先指標不領先等八大問題。

....也由於官方數據不準確,導致大陸各種民間數據滿天飛。黃益平說,他「最討厭」以用電量來衡量經濟表現;因為投資、重工業生產在經濟出現變化時,上升或下跌都很快,因此用電量波動很大,其實比GDP更不準確。



◆ 紐時:台科技應重視創新與人才

中央社 2013.05.13

台灣科技產業市場占有率逐漸下滑,紐約時報認為,創新不足、人才流失是台灣科技產業優勢漸失的主因。但好消息是,台灣產業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加快產業創新腳步。

紐約時報這篇發自台北的報導指出,由於今年以來,台灣規模龐大的消費電子產品產業,陷入大麻煩,創新已經成為台灣政府與企業主的口頭禪。但報導引述華碩集團董事長施崇棠的話指出,台灣人在推動創新的心態上沒有足夠的訓練。

台灣產業的未來挑戰和多數國家類似,亦即如何找到創新產業。但政府官員擔憂,由於經濟顯著成長不易,台灣廠商西進中國大陸,年輕人對公職與研究工作的興趣遠高於工業製造。

其中一個隱憂在於學校與政府實驗室的創新無法商品化。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朱敬一表示,問題在於發明者並沒有想要讓發明商品化,年輕人擔心失敗,他們並未準備好面對失敗。

為此,台灣政府正在推動一項計畫,希望透過資金與諮詢,協助創新者將產品商業化。

另一個問題則在於台灣電子產業過去為了服務不同客戶,採取的嚴格保密流程,目的在確保各個客戶間的商業秘密不會在工廠內洩漏。但這樣的優良服務,卻也讓台灣產業失去了快速學習對手優點的大好機會。

此外,台灣人才嚴重流失也是一大問題,台灣引以為傲、曾催生台積電與聯華電子的工研院,都失去不少經驗豐富的研究人員。

儘管如此,可以肯定的是,台灣企業正在試圖加快創新的腳步。宏碁就表示,計劃在今年內將研發占銷售額的比率由1.2%調高到1.5%。

大學畢業的電子產業工程師薪資相對低廉,也是台灣產業的成本優勢。



◆ 提振消費!汽機車汰舊換新 現金補助來了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2013.05.13

行政院昨(12)日再度召開專案會議,討論短期刺激景氣及振興消費措施。據了解,為提振消費,行政院決定對一般小客車汰舊換新提供現金補助,推翻上周五跨部會會議原先不補助小客車的決定。

這項補助原則上會以15年以上的老舊車輛(包括機車)汰換為原則,據了解,評估中的方案是汽車補助金額每輛3萬元、機車每輛4,000元,但確實補助金額仍待精算。這項措施是希望帶動車市買氣,提振景氣,讓民眾立即有感。

據了解,由於財政部和經建會都反對採取調降汽車貨物稅的方式,因此,行政院決定以現金補貼。過去金融海嘯時,政府在2009年推出汽車貨物稅每輛扣抵3萬元、機車每輛扣抵4,000元措施,實施期間一年。

行政院上周五協調會議時,原認為當前經濟景氣不若全球金融海嘯時的負成長,僅放寬車齡五年以上的計程車汰舊換新,補助每輛4萬元,10年以上的大客車每輛補助一、二百萬元。但昨日經建會主委管中閔力主打破悶經濟,力道要「強一點」,主張對一般小客車汰舊換新一併補助,並獲同意。

包括經建會主委管中閔、經濟部長張家祝、金管會主委陳裕璋、財政部長張盛和、財經政委薛琦和行政院秘書長陳威仁等,都參與了昨日會議。政府部門將從提振股市、振興出口、提振消費、加速公共建設和鬆綁政府採購五大面向,研擬具體措施。

在政府採購方面,「政府採購法」將大鬆綁,未來公營事業為商業販售或轉售採購,排除適用政府採購法規定。

※ 新車購車補助還有節能減碳的效果。

* 最牛納稅人 年所得2百萬 爭免繳1元利息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11050301/112013051300563.html

一位年所得超過二百萬元的民眾,被台北國稅局查出去年報稅時所得漏報,要求補稅一千多元,又因遲未補繳,不但要繳滯納金,還要繳滯納利息約一元。這位民眾不服,認為國稅局收了滯納金還要收利息是稅上加稅,於是循行政救濟途徑申請復查。為了一元也要爭,堪稱最牛納稅人。

fsj 提到...

歐元區經濟 墜入最長衰退期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3.05.14

歐元區本周三將公布第1季經濟成長率,可能證實主權債務危機造成的經濟衝擊,正使這個貨幣聯盟經歷歐元問世以來的最長衰退期。

根據彭博資訊,歐元區15日公布的第1季度國內生產毛額(GDP)可能比一年前萎縮0.1%,為連續第六季下滑,超越歐元區在2008至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經濟連五季萎縮的紀錄。

這項數據也凸顯撼動信心和撙節措施等歐債危機後遺症的衝擊。歐洲央行(ECB)承諾力挺歐元,雖已緩解市場的緊張情緒,但歐元區4月經濟信心仍為四個月低點,凸顯在失業率居高不下之際,經濟可能持續萎縮。

德國商銀首席經濟學家克瑞馬說,歐元區處於關鍵時期,不確定性正再度升高,歐元區須儘快在必要的緊縮措施、和支持經濟成長的措施之間找到正確折衷。

※ 相關報導:

* 英Libor 明年改雙軌制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895322.shtml

金融時報報導,爆出醜聞的倫敦銀行同業拆款利率(Libor)最快明年可能會被一套雙軌制度取代,新制度將以放款利率與交易相關指數的調查作為基礎。

* 孟加拉 將調高成衣業工資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895310.shtml

孟加拉政府宣布,將提高成衣業工資,並允許成衣廠工人無需業主同意就可組織工會,以回應上月成衣廠大樓倒塌、造成逾千名工人死亡慘劇引起的撻伐。

華爾街日報引述勞工團體說,孟加拉成衣業目前的基本工資為每月38美元,只有柬埔寨的一半,不足以維持工人基本生活所需。截至目前,孟加拉首都達卡近郊Rana Plaza成衣廠大樓倒塌的死亡人數,已攀升到1,127人。

* 陸工業不夠力 經濟跑不動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895337.shtml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13)日公布,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增率為9.3%,雖優於3月,但已連續第4個月低於10%,外界很難消除對大陸欠缺動力的擔憂。

* 純外資第一上市 日企搶頭香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895332.shtml

金管會決定打開純外資企業直接來台第一上市櫃大門,預計第3季送件的日本汽車拍賣公司「Auto Server」,可望成為首例,這家純日資企業案件已被視市場為指標,可望帶動更多日本及東南亞等純外資企業,來台掛牌籌資。



◆ 台鐵電務博士 開心領44K

中央社 2013-05-14

鄭志銘是台鐵電務部門生力軍,也是部門首位有博士身分,雖然先前工作待遇較高,但公職穩定,他開心領新台幣4.4萬元月薪。

鄭志銘65年次,畢業於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研究所博士班,參加101年鐵路特考高員三級電力工程考試增額錄取,去年12月報到,今年4月底完成受訓,正式成台鐵的一分子。

鄭志銘曾在新竹科學園區短暫工作過,雖有誘人的分紅,但考量工作時間太長,剝奪和家人相處時間,加上擔任護士的太太,工作上必須輪班,5年前,鄭志銘決定找份能正常上下班的工作。

鄭志銘後來成為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聘用人員,因組織整併,加上聘用人員較無保障,1年多前,鄭志銘才開始有考公職的念頭。

鄭志銘說,他大學及碩博士都是研究控制、機械領域,在原能會時負責風力發電計畫,報考台鐵時還一度以為可能會學非所用,沒想到電務部門許多工作,如整合與控制、微機電、電力系統,都是他的專長。

鄭志銘已分發到台鐵電務處電力科服務,負責鐵路電氣化變電站相關業務。

台鐵高員三級待遇月薪4.4萬元。鄭志銘說,雖然比他以前薪水少,但公職有保障,且能學以致用,最重要是有時間陪伴6歲及3歲的孩子。

在各種因素考量下,鄭志銘認為,台鐵這份工作更適合他,4.4萬元月薪,他領得很開心,也會盡力做好提高台鐵電力系統電容量及可靠度。

fsj 提到...

東京物語/日本提款機 也收加班費

【聯合報╱東京記者雷光涵】2013.05.15

因為不習慣日本提款機的按鍵邏輯,日前我從提款機領到日幣一塊錢。朋友讚嘆日本提款機「功能強大」之餘,更多人關心,「手續費都比你領出來的錢多吧?」沒錯, 日本銀行手續費收得兇。

在本行提款機領錢,「營業時間內」不必收手續費。下班之後或假日要領錢,得繳台幣卅幾元的手續費;也就是說,我領「台幣三毛錢」,可能要付一百倍甚至兩百倍的手續費。難怪提款機畫面首頁通常是「各時段手續費」一覽表,好似在提醒你,「想清楚再領錢。」

有人算過,以現在日本銀行的超低利率,跨行領一次錢,手續費竟高於把一百萬日圓存在銀行一整年所得的利息錢(扣完稅後);不僅如此,用櫃員機「存款」也是相同收費。或許因為這樣,銀行櫃員機在白天上班時間總大排長龍。

臨櫃辦理領存錢不收費,但匯款給同家銀行的其他分行,都要「酌收」台幣六十幾元到一百多元費用。習慣於台灣行員的服務速度,我每到日本銀行辦事,面對領兩階段(收件、取件)號碼牌的程序,就急得跳腳。只好安慰自己,「收這麼多手續費,每一步驟當然要謹慎。」

相較銀行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經營,餐飲業面對人事成本昂貴的壓力,便縮減人力應對。

日本平價連鎖餐廳看準日本人的「循規蹈矩」,叫客人投幣買餐券,省掉點餐、收錢的人力;吧台放一壺冰水、杯子,筷盒就在你面前,吃飽乖乖把餐盤捧到回收檯。我甚至看過,小拉麵店在每張桌上擺抹布,客人收完盤子還幫忙擦桌。牛丼連鎖店廿四小時營業,但兩個店員可以搞定大小事。當然,也可以去邊點餐邊和老闆互動的餐館,不過通常要多花點錢。

我可以理解人事成本高昂要付出的代價,但提款機明明是台機器,為何還收「加班費」? 七歲的女兒聽了說,「它當然要收錢,因為要拿出一塊錢給你,很辛苦耶。」



◆ 英發起1日1鎊運動 體驗貧困生活

【記者龔俊榮/綜合報導】2013-05-15 旺報

曾有「日不落帝國」之稱的英國,擁有輝煌的經濟成就,可是近年來卻苦陷經濟不景氣的泥淖,為了喚醒英國人的記憶,最近約有5千多人發起一項「1日1鎊」運動,體驗半飢半餓的貧困生活。不過,英國媒體卻不客氣地批評,如此依然無法掩蓋經濟走下坡的事實,往日美好的時光可能不再。

財經網報導,「全球貧困項目」慈善機構最近發起一項「1日1鎊」運動,重溫吃不飽的苦日子,有5千多人響應。其實,在英國每天只花1鎊是很不容易,光是地鐵最便宜單程票就要價1.6英鎊,手拿1英鎊在英國可是寸步難行。但在現實面,這種艱困的生活在英國處處可見,至少目前超過260萬失業人口中,仍有不少人罕有機會嘗到新鮮蔬菜與肉類,甚至是靠罐頭食物過日。

根據英國民調機構OMD對2千多名英國人的最新民調發現,有半數以上受訪者承認,自己現在「非促銷減價商品不買」,「盡最大可能不外食」,還有大約10%受訪者已剪斷信用卡,告訴自己「早就沒有閒錢可花」。

英國媒體固然肯定「1日1鎊」運動,卻也酸味十足地表示,英國經濟走下坡已是事實,目前民眾最擔心的是往日的光環可能不復返。



◆ 劉憶如/匯率政策的綜合考量

【聯合報╱劉憶如】2013.05.15

日圓兌美元上周五貶值衝破一○○重要心理關卡,前天(十三日)盤中再度大幅貶值至一○二,在這種貶值的速度幅度下,貨幣戰爭的憂慮,隨之瞬間升高。另外,上周四南韓央行亦突然宣布降息一碼(○‧二五%),引導韓元的貶值;面對我們最主要競爭對手的出招,台灣的壓力,當然更是雙重!

匯率的變動,其實永遠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局面。概括地說,常聽到的講法是貶值有利出口;但往往被忽略掉的,卻是因為貶值,所有進口的成本都會提高,例如石油、機器設備,以及多項民生消費物品等,貶值後帶動的物價上漲,自然對國內投資、消費,都造成傷害。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的匯率政策,往往不是「對錯」之間的選擇,而反倒成為不同立場之間的政治角力;但也因為出口廠商聲音大,又常占據媒體版面,所以討論匯率升貶問題時,常聽到的都是一面倒,要求貶值的聲浪。

使問題更加複雜化的,還有因行業不同而衍生出來的差異。例如有的產業,自日本進口技術或零組件,經各種生產過程後,出口最終產品至中國大陸;這一類的出口廠商,最近因日圓及人民幣的變化,而「兩頭受惠」。因為,若自日本進口,日圓貶值造成進口成本下降;而出口到大陸,人民幣升值又造成台灣業者競爭力加強;因此,廣泛而過於簡化的評論,說「日圓貶值造成台灣出口壓力」,是太籠統,也太以偏概全了。尤其在台灣對日本長期逆差,對中國大陸又長期順差的貿易結構下,日圓貶值所造成的壓力,並不是對所有的台灣出口廠商,而比較是針對一些「與日本競爭歐美市場」的台灣出口企業;這陣子以來,聽到聲音最大的,自然也是這些對歐美出口的企業。

這些聲音,我們當然不能忽略,就像我們當然不能忽略歐美市場,是一樣的道理;但不容否認,這不該是唯一的聲音。台灣的出口與GDP比例超過七十%,很多人因此誤以為「台灣經濟七成靠出口」(最近還有許多出口企業如是說),這其實是很大的誤解。

因為,台灣的出口與GDP的比例一般雖都超過七十%,但台灣每年進口與GDP比例,也大致在六二%至六八%之間;而GDP的組成,也就是真正創造出GDP的,是來自於出口減去進口之後的「淨出口」,而這個「淨出口占比」,其實在台灣幾乎每年都是小於十%的。

GDP另外九十%的組成,其實就是比較不受到重視的「內需」,包括民間消費(約六十%)、民間投資和政府支出合計的三十%。(嚴格說起來,進口中當然也含有內需成分產品,這個部分亦可扣除計算,可得到更精確的淨出口比例;但國際組織,包括亞洲開發銀行等,都是以出口直接減除進口之方式計算)

這個占GDP九十%以上的內需,在台灣經濟結構長期扭曲之下,一直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也因此比例雖大,卻成長緩慢,間接造成國人薪資所得提升不易的困境;經濟結構的調整,也因此是台灣必行之路。在當前再度面臨台灣匯率政策抉擇時,希望在考慮貶值幫助某些出口廠商之時,也不要忽略更多沒有聲音的內需。

(作者為台大兼任教授)

※ 相關報導:

* 「利差交易」轉向 美元將抬頭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897800.shtml

在全球掀起降息風之際,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反而開始思考寬鬆貨幣政策的退場策略,這使原本所謂的利差交易(carry trade)出現變化,美元勢將受益。

近來全球有越來越多央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但聯準會卻正開始規劃退場策略,最近幾個月的利差交易(亦即借貸低利率貨幣來投資高收益貨幣)趨勢,也跟著生變。

....市場對此的反應是,美國公債殖利率勁揚,認為聯準會下一步是緊縮而非寬鬆貨政策。殖利率雖可能低於去年初的2.4%,但13日漲到1.9%,已是6周來高峰。這波漲勢也撼動傳統的利差交易。

* 東南亞政策多變 投資人學乖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897859.shtml

投資人對東南亞經濟體的投資胃口愈來愈挑剔,因為政策常有變數,讓投資人更謹慎挑選投資標的。

基金經理人和散戶投資人在印尼、菲律賓、泰國和馬來西亞仍維持淨流入,但資金動向因各國而有顯著不同。有別於2011 或2012年,當時資金進出單純受市場追逐風險和避險的心理轉換影響,如今投資人已不再一視同仁。

* 20兆債務纏身 拖累陸地方投資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4/112013051500569.html

大陸官方數據顯示投資減速,但地方仍「熱情如火」推出大型投資計畫;不過,專家評估受債務拖累,地方口中計畫恐淪為畫餅充飢。

據了解,大陸各地已陸續公布大規模投資計畫,四川4.3兆元(人民幣,下同)、貴州1.7兆、浙江未來5年投資超過10兆、廣西1.5兆、江西6694億、廣東7869億、雲南3770.55億,總計超過20兆。

fsj 提到...

日本這一次真的是賭大了

【經濟日報╱社論】2013.05.16

日圓對美元終於貶破100關卡,包括新台幣、韓元在內的多種亞洲貨幣也隨之跟進,一場貶值貨幣戰爭蓄勢待發,或者,實際上已然揭開了序幕。

日本首相安倍上台半年,家喻戶曉的是他推出了所謂「安倍經濟學」,但其實,他還有所謂的「安倍政治學」。這兩套經濟學與政治學,其理論有效性,還必須建立在所謂的「安倍心理學」之上。安倍心理學,本質上,說到底就是豪賭一大把的心理——就像一個輸到底的賭徒在賭場中拚最後一把的心理。

如所周知,安倍經濟學有三個組成部分: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也就是大印鈔票;赤字財政政策,也就是大買國債;結構調整政策,包括加入美國主導的TPP談判。其中第三種說易行難,點綴的成分多;前兩者,則是相互配套的。

至於安倍政治學,也包含三個組成部分:反中、拉美、修憲(修改「和平憲法」,走上軍國主義)。三者也互為關聯,但也存在彼此牽扯。

何以說安倍這兩套把戲又都跟心理學有關呢?因為無論安倍所謂的經濟學或政治學,其運作能否見效,都視乎其政策操作的對象的心理反應而定,安倍對此可能信心滿滿,但實際情況卻極可能未必如他所願。

量寬政策的目的在引導日圓貶值,進而提升出口競爭力及扭轉通縮為通膨。然而日圓若持續貶值,也將使得持有大量日圓資產的日本國民擔心資產受損而賣出日圓與日債,賣出日圓當然會加大日圓貶值壓力,有可能使日圓進入到一個不可逆的貶值軌道,果真如此,將導致資金大量外流,從而拉高日債孳息,與量寬政策目的背道而馳。債息升高,將使已負債991兆日圓的日本財政不勝負荷,造成債務違約;另外,也將使同樣持有大量日債的銀行業出現巨大虧損,觸發金融危機。所以,這個政策是在同廣大投資者進行心理戰的對決。

與此同時,日圓持續貶值,及因此而導致的亞洲及新興國家跟進續貶,勢必抵銷早一步採取量寬的美國及歐洲國家的貶值效應,挑戰其承受底線。最近G7財金首長在倫敦舉行會議,已針對日圓的大幅貶值首度提醒日本須遵守國際匯率規則了。

至於安倍想要通過公投或通過國會進行修憲,讓日本成為所謂的「正常國家」,則無疑將在國家安全層次挑戰不只是亞洲國家,更關鍵的是美國的底線。修憲與參拜靖國神社,都是想要恢復軍國主義的動作。雖然構成日本軍國主義的三大支柱:天皇制度、武士道精神及神道教,均已今非昔比。但歷史上日本軍國主義對亞洲各國及美國造成的巨大創痛,迄今陰影猶在,這樣的傾向,無疑也是對包括美國在內所有亞太國家心理底線的嚴重挑釁。

再看釣魚台之爭。此事發展到目前,當然與美國對日本的默許與支持有關。美國或以為這正是「重返亞洲」,劍指中國大戰略的有力布局。但很明顯,釣魚台已成了中國新宣示的核心利益,寸步退讓不得。安倍以《美日安保條約》挾持美國,美國雖一再強調主權(不持立場)與治權(由日方管轄)的不同,但若中日一旦在釣島發生軍事衝突,美國如何因應?這豈不也等同在挑戰美國的心理底線嗎?最近中國當局警告美方不要在釣魚台問題上「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美方回應雖強調立場不變,但在態度上明顯較為溫和謹慎,折射的自然也跟美國感受到的一些現實因素有關。

日本陷入低潮已逾20年,社會活力疲弱不振,GDP被中國後來居上,甚至還會進一步拉大差距,心中鬱卒可想所知。安倍此時奮力一搏,無論是安倍經濟學或安倍政治學,都是一連串的心理挑戰或下注,挑戰日本人民的「理性選擇」,挑戰美、歐及國際社會的「利害計算」,更挑戰中國的「容忍底線」與「反擊能量」,安倍這一把真是賭大了。

※ 相關報導:

* 安倍首張成績單 日首季GDP年增達3.5%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01443.shtml

日本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年率達3.5%,遠優於去年底的1%增幅,說明日本政府的刺激政策在提振金融市場之後,也開始鼓舞企業與消費者動起來。不過,東京股市日經指數上午盤跌1.08%。

* 觀察站/「克強指數」 凸顯經濟隱憂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900455.shtml

上海證券報昨(15)日報導,按「克強指數」重新解讀4月經濟數據,大陸經濟充滿隱憂。由於「克強指數」被視為更貼近民眾感受的指標,各界對大陸經濟走勢更趨保守。

「克強指數」是以工業用電量、中長期信貸餘額和鐵路貨運量等三指標衡量經濟狀況。據悉,工業用電量、中長期信貸餘額和鐵路貨運量分別占「克強指數」40%、35%和25%;目前看來,各數據皆不樂觀。



◆ 專利、營業祕密 兩岸科技合作的障礙(節錄)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901470.shtml

台灣台積電與對岸中芯半導體、友達與華星科技員工、鴻海與比亞迪等兩岸侵權官司,打的是營業密祕的官司。這些台灣科技龍頭大廠擁有的技術,都是陸企最想要的技術。除了台積電打贏中芯,穩坐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外,友達、鴻海都因此傷到營運本質,而中國反而從此手機、面板走強。中國海協會會長陳德銘6月份即力將促兩岸科技交流,台灣如何藉此爭取更多科技保障,實為當務之急。

先從這三家科技業者的訴訟官司來看,台積電與中芯半導體的官司歷時約6年,在美、台兩地打官司,終於贏了這場官司。而這是台、陸之間唯一光榮大勝的官司,獲得2億美元的賠償,以及中芯部分認股權及股票,中芯執行長張汝京因此下台。這項勝訴具兩大意義,台積電保護了自己的營業祕密、專利權,重擊竊取技術的中芯半導體,阻斷前員工及中芯,之後,台積電能無後顧之憂的全力發展技術,如今穩坐全球晶圓代工龍頭。

....事實上,台灣的面板市占率在2008年一度超越南韓,躍升全球第一大,但在2008年金融風暴,2009年大量人才相繼「跳槽」對岸之後,大陸的面板業在有市場、挖人才、補技術後,加上中國政府全力扶持及補助下,急起直追,結果,大陸面板業竟名列去年全球少數賺錢的面板業之列。

....兩岸營業祕密的爭議已成為兩岸科技合作的障礙,友達光電董事長李焜耀日前痛批,我國缺乏「商業間諜法」保障企業營業機密,因此今年5月份立法院昨火速通過「營業祕密法」修正案,亡羊補牢。

....下月,中國海協會長陳德銘將力推兩岸科技交流,是否意誠?將從能否保障兩岸企業營業祕密、專利權見端倪。

fsj 提到...

談了1年多 鴻夏戀劃下句點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2013.05.16

將接任夏普社長的高橋興三(Kozo Takahashi)14日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時坦率表示,鴻海與夏普的資本合作協商已終止,外界解讀鴻夏戀寫下完結篇,雙方的資本合作宣告破局。

夏普高層人事大地震,將由副社長高橋興三接任社長,原社長奧田隆司轉任無代表權會長,原會長片山幹雄轉任顧問。

根據日經新聞昨(15)日報導,高橋興三被問到「鴻夏戀」進展時表示,鴻海入股夏普的期限為2012年3月27日起的一年內,雙方經過一年的協商,很遺憾並未就相關條件達成共識,資本合作協商已於今年3月26日暫時中止。

受惠日圓貶值提振出口競爭力、並帶動日股狂飆,夏普過去一段時間股價大漲,14日收盤更一度衝上531日圓,接近鴻海去年3月底宣布的收購價格550 日圓,原本外界寄望夏普股價回升,可為「鴻海戀」重新點燃希望。但高橋興三的談話,間接透露出夏普新高層的態度,為鴻夏戀澆了一盆大冷水。日本媒體直接解讀:鴻海與夏普的協商已終結。



◆ 我見我思-企業可以不一樣

【謝錦芳】2013-05-16 中國時報

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遠低於預期,全年「保三」並不樂觀,民眾殷切期盼馬政府優先拚經濟,其次是縮短貧富差距。許多人以為經濟大幅成長之後,全民自然可以雨露均霑;事實正好相反,多年來經濟雖有成長,但財富集中在金字塔頂端,受薪者實質薪資大倒退,使得財富分配更加兩極化。

一般企業以獲取股東最大利益為依歸,當獲利大好時,企業樂於提撥部分盈餘做公益,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也博得好名聲;當業績不佳、甚至虧損時,這些公益捐贈也跟著縮水或消失。

與此同時,也有些企業不擇手段大賺黑心錢,從塑化劑汙染、學校營養午餐肉品含瘦肉精、超市蔬果驗出農藥到粉圓與黑輪含毒澱粉等事件,在在顯示某些不肖業者為賺取自身最大利益,不惜毒害整個社會。

慶幸的是,並非所有企業都是黑心的。民間有一群社會創業家,默默推動創新的企業經營模式來解決不同的社會問題。這些社會創業家,有人關懷原住民部落生計,有人為身障者開拓工作機會,有人為百年茶廠開創生態教育新使命,有人推廣有機農法並帶動農村社區轉型,各自從不同領域發揮專長,最終達到自給自足、永續發展的目標。

最近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策畫《我們的小幸福小經濟》書中,介紹了九個社會企業的實戰故事,包括光原社會企業、勝利潛能發展中心、日月老茶廠、芳榮米廠、喜願共和國、上下游新聞市集、《大誌》等,有些從非營利組織(NPO)出發,有些從一般企業轉型,有些是社區互助團體、合作經營組織,雖然出發點不同,但共同點是賺了錢,多數用於再投資,以幫助更多的人。

政大企管系講座教授司徒達賢指出,「傳統上,企業從盈餘中捐贈一部分,交由NPO從事社會公益。社會企業則以愛心出發,運用創意開發弱勢族群的潛能,並使其投入市場經濟,將原本需要社會捐助的對象轉化為生產力的來源,同時也提升了他們的尊嚴。」

目睹各種不公不義或令人不忍的現象,社會創業家以創新或創業行動回應,創造了不一樣的企業。《我們的小幸福小經濟》共同作者、輔大企管系教授胡哲生指出,「訪談過程中,我只有驚訝自己過去的無知與汗顏自己的冷漠。」

當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擴大,政府受限於財政拮据,無力擴大各項社會福利與救助之際,社會企業是民間協助解決或改善社會問題的一帖良方。



◆ 王文華/我們都是「鋼鐵人」

【聯合報╱王文華】2013.05.16

《鋼鐵人3》全球大賣,讓我想起企業和個人的新典範。

美國的「Whole Foods」(健全食品超市)是既能賺錢、又能創造公益的「社會企業」。它販賣有機食品,改善消費者健康。股票上市,市值一七○億美金。

創辦人麥基(John Mackey)在六零年代是個嬉皮,吃素、做瑜伽、學佛、示威。一九八○年創「健全食品」,變成資本家,將柑仔店做成三三一家分店的大企業。麥基新書「自覺的資本主義」,是嬉皮和資本家的結婚證書。他擁抱資本主義,但強調資本主義的最高境界,是企業除了賺錢,還要有「自覺」。一般企業只在乎股東利益。「自覺企業」要照顧所有的「利害關係人」,包括股東、員工、顧客、供應商、社區民眾等。

但要老闆「分心」去照顧自己和股東以外的其他人,並不容易。資本主義(和人性)的第一階段,是創業賺錢,造福自己。第二階段,開始關心員工。第三階段,才是將股東、員工、顧客的利益一併考量,找到平衡點。

進入第三階段談何容易?連「健全食品」自己都經常凸搥。麥基曾匿名在網路上攻擊競爭者。平時在貨架促銷自家產品,擠壓小品牌的空間。這些都不像是「自覺企業」該做的事。

企業需要「自覺」,個人呢?如果個人是一家企業,每個人是自己的老闆,那麼我們存在的目的,是把個人的利潤極大化?或是連帶考量「利害關係人」:家人、同事、朋友、鄰居的利益?

大部分人都會本能地回答後者,但跟「健全食品」一樣,兩難時就開始掉漆。金童玉女,兼顧利害關係人不難。貧賤夫妻,如何皆大歡喜?犧牲自己無法持久,吃定別人良心不安。人腦的智慧和人性的溫暖,就看在多方拉扯時,我們選擇停留在哪一點。

立志當嬉皮很容易,專心當資本家也不難,難的是兼顧這兩種角色,殺出一條血路。我們何其有幸,活在二○一三年,因為看到了之前各體制的缺陷,所以站上了制高點,有機會建立一個兼具嬉皮和資本家精神的新典範。不管你叫它「社會企業」、「自覺企業」或「創意資本主義」,本質上都是要打破二分法,把勞與資、股東和顧客、私利和公益、每季財報和永續經營,巧妙融合。這需要更進步的法律,更睿智的領導,更細膩的管理,和更成熟的顧客。換句話說,「利害關係人」,誰也脫不了干係。

「鋼鐵人」在科學家、企業家、花花公子、人類救星等多重身分間取得平衡。在失眠、惡夢折騰下,他穿上鋼鐵裝,自信地說:「只有在這種時候,我才真正瞭解到:我是一個超級英雄。」

只有在GDP降到一‧五四%,社會充滿負面能量之際,我才真正瞭解到:不管是企業或個人,只要有「自覺」、打破二分法、開始思考自己以外的利害關係人,我們都可成為,超級英雄。

(作者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fsj 提到...

大咖紛拋售 金價跌1338美元低谷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3.05.20

黃金空頭氣氛濃 今年來重挫20% 至17日連跌7個交易日 創2009年3月以來最長連跌紀錄

投資大亨索羅斯拋售、高盛集團也預測金價會續跌,避險基金押空黃金的氣勢如今臻於頂峰,現貨黃金20日早盤最低跌到每英兩1338.87美元的低谷。

彭博資訊報導,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資料顯示,到5月14日止,避險基金與其他投機大咖總共持有的所謂空頭合約多達74,432筆,是2006年6月開始統計這項數據來的最高水準,超越一周前締造的67,374筆舊紀錄。

同期間的淨多頭位則下滑20%,減至39,216筆,是2007年7月以來最低水準。

黃金價過去年12年中翻了六倍,但今年來重挫20%,5月17日止之前並連跌七個交易日,創下2009年3月以來最長的連跌紀錄。投資富豪索羅斯已加入北方信託、貝萊德管理的基金行列,在第一季時出脫他們持有的交易所買賣產品(ETP)資產。

多倫多第一資產投資管理公司的經理人史蒂芬森說:「黃金已風光地走了12年多頭,但藉恐懼來撩撥行情的招式已經用老,金價目前的表現一再令人失望,我認為這項投資理論的剩餘價值已所剩無幾。」

紐約商品交易所的最近期黃金期貨上周重挫5%,跌到每英兩1364.70美元收盤,亞洲20日早盤再跌約20美元或1.5%,徘徊在1345美元左右。新加坡現貨黃金並一度貶到每英兩1338.87美元,是4月18日以來最低谷。

包括達拉斯、費城在內的多位美國聯準會地區銀行總裁,最近先後呼籲降低美國貨幣刺激措施,為金價帶來一波跌勢。接受彭博資訊調查的分析師中,有17位預期本周金價會挫低,8位認為會上漲,另有3位預計持平。



◆ 日本經濟復甦 刺激歐洲甩撙節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法新社巴黎十九日電】2013.05.20

對比歐洲深陷衰退泥淖窘境,日本經濟正悄悄復甦,這可能加深歐洲決策官員面臨的壓力,被迫放棄撙節、走向刺激成長道路。

上周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日本第1季GDP比前季擴張0.9%,經年化後的成長率為3.5%,證實日本已擺脫衰退,也走出長達十年的零成長與通縮陰霾。過去20年來日本平均年成長率僅0.85%。

Berenberg資深經濟學家舒茲說:「多麼強烈的對比!採取撙節與改革的歐元區剛宣布上季經濟衰退,隔天日本經濟就報佳音。安倍經濟學奏效了。」

日本跟進美國聯準會(Fed)腳步,採取大規模量化寬鬆(QE)措施,但歐洲仍不同調。歐洲央行(ECB)在德國堅持下實施嚴謹貨幣政策,各國也追求撙節,致力於削減赤字與債務。

隨著美、日刺激政策展現成效,歐洲內部呼籲當局重新思考QE的聲浪也日漸高漲。

法國工業復興部長蒙特柏格日前說:「量化寬鬆政策對美國帶來好處,而且通膨風險是零,歐洲貨幣政策也能做到。」

在市場吹捧安倍經濟學之際,歐洲已開始採取行動放寬撙節。歐盟當局已同意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國展延達成減赤目標的時限,前提是他們仍得繼續推動改革。

歐盟執委會主席巴羅索上個月說,雖然執行撙節的方向基本上正確,「但此政策在許多方面都已達到極限」。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首席經濟學家帕多恩也表示,歐元區還有寬鬆貨幣政策的空間,「應該考慮如何加碼寬鬆」。



◆ 陸七成家庭消費 老婆說了算

【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綜合報導】2013.05.20

大陸女性正成為引領消費與經濟的主力。即將卸任的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指出,有七成的中國家庭消費決策者是女性,這些「女主人」不僅決定消費的數量與質量,也對家庭的理財投資握有決策的地位。

馬蔚華指出,「她們的情緒,她們的眼光,她們的決定,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中國消費市場的發展」;由女性主導的消費市場,除了最明顯的時尚領域外,還擴展到醫療保險、美容養生、旅遊、教育、環保等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電子商務領域,女性消費者也成為不容忽視的龐大勢力。截至2012年2月底,手機淘寶的女性用戶已經超越男性,因此針對女性的電子商務網站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馬蔚華認為,從心理學角度看,女性比男性更渴望訴求、傾訴與交流,網路技術的蓬勃發展滿足了女性的心理需求,使得女性成為大陸社交網路與電子商務發展的強大推動力量。

以女性企業家為主的「2013中國商界木蘭商會」18日在北京舉行,有關大陸女性日漸抬頭的影響力在該論壇被彰顯。

大陸經濟日報總編輯張小影表示,大陸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給女性與男性一樣廣闊舞台,1950年中國婦女收入只占家庭收入的兩成,但該數字目前已經成長一倍,達到40%。目前大陸女性就業人口已達總人口的46%。

尤其企業中女性高級主管的比例不斷增加,最近由美國獵人頭公司做的一份調查指出,受訪的200多家大陸企業中,94%的公司有女性高管,企業中女性高管的比例從2011年的25%,提升到2012年的51%,遠遠高於21%的全球平均水準。

張小影指出,中國企業家中,女性比率已經達到25%,其中超過六成是最近十年自己創業成功的女性。

除大陸女性經濟地位的提升,從事銀行業務的馬蔚華更強調女性對於消費的影響力。他說,「全球在金融危機後都將擴大內需作為經濟新動力的來源,而女性毫無疑問地扮演男性難以替代的角色」。

馬蔚華以招商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為例,女性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非常明顯,該行2006年就推出針對年輕白領女性的產品,該族群的現金使用率是所有信用卡客戶的一倍以上。

同時,「一家之主是男性」的印象,在中國可能已經被顛覆。馬蔚華說,大陸有七成的中國家庭的消費決策者是女性,主要是25歲到44歲的已婚女性,對於家庭的消費與投資理財具有決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