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8

農業的根本

◆ 把作物當女友 農場主愛上有機
http://udn.com/news/story/7322/769671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宜蘭報導 2015-03-17

宜蘭縣冬山鄉大進有機農場園主黃慶賢,從事有機栽種10幾年,栽種的有機山藥、當歸、丹蔘和食用百合等植物,提供給國內餐飲連鎖店、飯店和生技公司使用,訂單不斷,他說,「從事有機,就像學開車」,學好田間管理的技術是有機栽種的第一步。

62歲的黃慶賢本來從事土木工程相關行業,遇到老闆跑路而失業,他到日本玩,發現日本青森、北海道的農戶在平地種植有機山藥,他覺得可以試試,回鄉後就一頭栽進有機種植。

黃慶賢說,慣行農業中的化學肥料會使土壤酸化,對人體也有害,他剛從事有機栽種的前5年經驗不足,每年都賠錢,地上地下都有蟲害、植物也不斷生病,收成量比起灑農藥的少了一半以上,經過不斷摸索、考察國內外的經驗,學習病蟲害防治和田間管理,才開始享受「有機樂」。

黃慶賢說,有機絕對是未來趨勢,有機且天然的農作物不僅可以讓土地永續利用,對人體也有健康,從事有機一定要先把田間管理的技術層面學好,要不然註定會失敗,許多小農僅憑著熱忱、缺乏技術,菜葉被鳥吃和蟲蛀,不僅賣相不好,吃下肚也不健康。

黃慶賢開玩笑比喻,「農作物就像女友!」任何農作物都要適地適作,了解耕種方式和摸透習性,缺水時澆水、生病時照顧,「女友」才會給好臉色看。

他新年新目標是提升食用百合、山藥和栗子地瓜的栽種面積,應付大量訂單,他也呼籲民眾購買有機產品時,一定要注意有機驗證標章,不要讓不肖業者藉著有機的名號哄抬價格,打壞市場規則。



◆ 大福有機校園 學童種蔬果加菜
http://udn.com/news/story/7328/769340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宜蘭報導 2015-03-17

宜蘭縣壯圍鄉大福國小打造有機校園,利用閒置空地開辦蔬果種植區,依據季節種植合適蔬果,結合課程讓全校師生共同參與,每位學童變成小小農夫,採收後為學生營養午餐加菜,深耕校園生態環境教育。

大福國小鄰近海邊,全校學生共109名,校方配合縣府推動可食風景政策,整理校園的荒廢空地,畫設6個種植區、2個溫室,由學生親手種植蒜、番茄、南瓜、玉米等,每人都有專屬的種植空間,讓原本雜草叢生的空地變得生氣盎然。

「打造綠色有機校園!」校長陳雅平表示,校園閒置空地多年來鮮少使用,容易孳生蚊蟲,又不美觀,去年底陸續整理空地,推出了8個種植專區,每個年級學生種植不同的蔬果,體驗作物種植樂趣,他們採用天然農法栽種,不噴灑農藥,平均二個禮拜加菜一次,學生們吃得健康又安心。

校園農園推出後引發熱潮,小朋友經常利用下課時間跑到菜園,仔細觀察蔬果生長情形,學生林家銘說,種植過程很有趣,每天定期澆水、每周施肥,看著作物逐漸成長,很有成就感。

陳雅平說,校園農園產量雖然有限,但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未來計畫增設土窯,讓學生體驗焢土窯的樂趣。

※ 相關報導:

* 士林廢警舍開拆 將成田園基地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3566

位於士林延平北路五段葫蘆寺後方的廢棄警察宿舍,因為老舊簡陋且容易成為治安死角,台北市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十六日展開拆除,未來將規劃為八百平方公尺的田園城市基地,供當地民眾種菜。



◆ 穩定大蒜價格 今年加碼推「安全庫存」政策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70572

聯合晚報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2015-03-17

為了持續穩定大蒜價格,農委會除了去年開始限制耕作面積,今年加碼推出「蒜頭安全庫存」政策,由政府主導準備大蒜的安全庫存量,當大蒜價格波動時,適時釋出大蒜平抑價格,不讓刻意操弄蒜價的商人有上下其手的空間。

農委會糧署作物生產組組長翁震炘表示,大蒜從3月5日開始採收,會有兩波大盛產的時期,一是清明前後,二是5月5日左右,清明節前後濕蒜收成量大,蒜商會趕緊進場收購濕蒜烘乾;5月5日則是大蒜都烘乾了,農民擔心賣不出去,會低價拋售,這兩個時節是大蒜價格最容易波動的時候。

往年在這兩個時段,最容易有外力操弄大蒜價格,為了讓市面上的大蒜價格保持平穩,今年農委會將推出大蒜「安全庫存量」,初步規畫,約庫存300至500公噸放在倉儲內,一旦9至10月市面上大蒜少了、出現哄抬,政府就釋出庫存。

目前農委會農糧署輔導雲林縣莿桐鄉農會、詔安、麥寮、口湖、好收、嘉隆合作農場等農民團體採買大蒜,在大蒜盛產時期收購濕蒜烘乾庫存。

台灣蒜農協會秘書長林俊甫表示,今年大蒜價格好,就算「洗銀子」(烘乾、脫模後的大蒜)每台斤還有40至50元,但「販子」不買,農民就會緊張、急售。他主張可由農會主導,把大蒜集中,價格好時再售出,價差就當作安全存貨。另外,消費者、也可透過團購,直接向農民買,讓蒜農直接面對消費者,可減少商人層層剝削,也讓售價直接回饋辛苦一整年的農民。

※ 相關報導:

綠色農業的真諦
農民上雲端徹底解決剝削
食安的近慮與遠憂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新北「農STAY」 校園有菜同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9000605-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19日 謝幸恩/新北報導

都市土地寸土寸金,新北市教育局將食農教育延伸到「食育教育」,在108所學校推動「新食代活動」,今年更將於重點學校舉辦「小農市集」,校際間「以物易物」分享農作物,讓孩子「從課堂到菜園、土地到餐桌」,認識每一口食物。

11年前,農委會農糧署推動「學童種稻體驗計畫」,在各縣市中小學廣設農場;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也提出「田園城市種菜」,推動學校小田園、人行道可食地景等。教育局表示,新北已推動相關政策,目標從「學校深化家庭」,截至去年,共有100所學校設置農場、23所學校建置魚菜共生系統;景觀處也推動「綠寶食」政策。

面對一波波食安危機,家長擔心孩子吃下肚的不知「是毒還是福」,教育局副局長龔雅雯說,2015年主軸為「食育教育」,針對重點學校舉辦「小農市集」,校際間交換農作物,多餘產品則分送社福機構等。

龔雅雯表示,將結合技職教育研究在地季節菜單,透過農漁會、相關NGO資源,創設「樸農工作坊」,辦「農情覓意」微電影,由孩子掌鏡來捕捉農民樸實面孔,並於9大分區成立21所「有機田園課程示範中心學校」。

推動「綠食育」4年的主婦聯盟認為,落實食安須從孩子教育著手,偏鄉學校有發展食農教育的先天條件,都市學校相形之下較為困難,但結合社區、閒置空間仍有可行性,盼立法院可盡速修法、落實食育;教育局表示,今年目標為「校校有菜園」,讓民眾走進來「農STAY」。

※ 相關報導:

* 精忠國小學童 農園上食育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9000725-260107

到農園上課!嘉義市精忠國小全校師生18日到黃俊錡經營的有機農園上食育課,師生第一次現採現吃生高麗菜,清甜水脆,又如蜜蜂般穿梭於小蕃茄園,採了大包小袋小蕃茄,當午餐水果,還可帶回家,樂不可支。

7年級黃俊錡是農二代,玩網路,更玩網室,自嘉義大學農藝系畢業後,與父母親一起下田務農,深感食安問題嚴重,捨棄傳統噴藥治蟲害的農耕法,堅持施灑有機肥料、人工除草、抓蟲的有機耕作法,投資200萬元搭建網室,把傳統農田經營成有機農園。



◆ 陶博館醃脆梅 新梅甕搶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9000611-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19日 葉德正/新北報導

鶯歌陶博館一年一度「甕藏春之梅」活動將在25日開跑,現開放預約場次,並祭出多項優惠,今年梅甕甕身以「松」樹幹為形,彎曲的「竹」製提把,結合甕蓋的1粒青梅,巧妙呈現松、竹、梅歲寒三友意象,還有綠、白兩釉色可選,詢問度大增。

3月是青梅上市季節,陶博館自921地震後,長期與南投水里梅農合作推出「甕藏春之梅」活動,今年邁入第14年,25日起至5月3日,每周二至日、每日4場次、每場次70分鐘,手作醃脆梅每甕449元。

今年梅甕首次採競賽選出,由陶藝家侯春廷的《松、竹、梅(歲寒三友)》作品奪冠。梅甕以「松」樹幹為形,彎曲的「竹」製提把,利用特製金屬卡榫,緊緊拴住梅甕,甕蓋鈕是1顆小巧的青「梅」,巧妙串起松、竹、梅歲寒三友意象。

這次梅甕也是首次結合異質媒材(竹),館方還推出珍珠白與青瓷釉色2種選擇,造型典雅,還沒開賣已吸引許多民眾詢問。

館方也推出許多優惠,4月2日11時20分有「多胞胎特別場」,不管幾胞胎,只要身著同款服飾都只收1人價格;4月22日9時40分則有「新住民特別場」,凡是新住民者,體驗價199元。詳情可上陶博館官方網站。

※ 相關報導:

* 太平枇杷成熟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9000670-260107

台中太平枇杷進入產季!今年枇杷受乾旱少雨、夜間低溫影響;果農表示,果實最大粒、分級「超級品」的枇杷產量較往年少,但平均甜度高,總產量較去年減少2成。另外,太平頭汴坑枇杷知名度高,坊間出現以頭汴坑枇杷名義販售的攤販,提醒消費者留意。

fsj 提到...

產業入戲 「春梅」上市也上映
http://udn.com/news/story/7322/776883

聯合報 記者黃宏璣/信義報導 2015-03-20

「春梅來了! 」贊助海角七號打開知名度的信義鄉農會梅子夢工廠,最近再贊助連續劇「春梅」,取得授權研發多款青梅製品,將在「春梅」上映時同步上市。

南投縣副縣長陳正昇肯定這是典型文創,「信義鄉農會梅子夢工廠善用梅子小兵立大功」,把設計結合文創發揮迷人魅力,值得其他農會看齊。

電視劇「春梅」是主角「春梅」成長的故事,以1925年日據時期為背景,是台視今年重點時代大戲,劇中找出台灣日據時代的古蹟建築含台南孔廟、八田與一園區、高雄歷史博物館、台灣文學館,信義鄉梅園等地也入鏡。

梅子夢工廠廠長張勝正說,春梅是一部時代大戲,劇情帶出青梅產業成分,因此農會贊助部分製作費,取得產品研發授權。

農會配合梅子節行銷,頻頻出招,梅子產品透過電影、電視文創行銷,營造市場買氣,也建立梅子健康、養生的形象,梅產業因此受到消費者喜愛。

農會取得「春梅」製作單位授權研發的梅製品,也取名「春梅」,系列商品包括梅精、烏梅湯、陳年梅、紫蘇梅與古味梅等。

※ 相關報導:

* 人潮退 台灣國際蘭展擬轉型
http://udn.com/news/story/7326/776876

台灣國際蘭展去年突破33萬人次,今年僅約20萬人次,足足少了10萬人次入園參觀,相形遜色,農業局長許漢卿強調,「明年台灣國際蘭展一定要改變」,連同與台糖租約及園區委外通盤檢討外,舉辦方式及地點也考慮變動。台灣蘭協理事長高紀清說,不排斥異動,只要蘭展越辦越好。

* 高麗菜過剩 北市明促銷每顆25元
http://udn.com/news/story/7323/776737

水情拉警報,也因去年冬季雨水少,農產品未受雨傷,造成蔬菜批發價格下跌,又以高麗菜價下跌幅度較大,主要產地雲林、彰化縣高麗菜,近日平均批發價都跌到每公斤5元以下。



◆ 紅茶「烏龍韻」 南投他找到低價茶出路
http://udn.com/news/story/7325/776887

聯合報 記者凌筠婷/員林報導 2015-03-20

家住南投縣名間鄉的大葉大學生物產業科技研究所碩士生陳聖樺,從小在茶園長大,深知茶農甘苦,為提高茶葉經濟價值而攻讀生技系,在柯文慶教授指導下,將自家種的四季春茶做出「小葉紅茶」。

柯文慶表示,四季春茶屬於「小葉」品種,所含的兒茶素比一般「大葉」品種少,不容易完全發酵,大多被製成烏龍茶,難做成高經濟價值的紅茶。陳聖樺為了改善茶農收益,不但親自下田了解種茶過程,也到製茶廠學習,了解製茶技術,從一次次的製茶中改變條件,試著拉長發酵時間、控管溫度與濕度,終於在1年後成功做出喝起來回甘,還帶有烏龍茶韻味的「小葉紅茶」。

陳聖樺說,台灣茶葉有7成產自南投,名間鄉的茶更是大宗,因海拔較低,產出的茶菁價格不好,每公斤只有20多元,曾有農民因為價格太低,一氣之下把心血全都燒了,那畫面讓他非常痛心深刻,立志要為四季春茶找出新出路。

陳聖樺的最佳戰友兼心靈伴侶就是女友張芷瑜,他們個性互補。陳聖樺規劃出大方向後,由張芷瑜細心控管細節。大三那年,陳聖樺幫助張芷瑜開發出紅薏仁酒,如今張芷瑜協助陳聖樺做出小葉紅茶,兩人都說,看到努力成果變成產品,很有成就感!

※ 相關報導:

* 有機桑葚盛產 歡迎入園採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0000491-260107

桑葚進入收成期,冬山鄉童話村有機農場裡,桑葚由綠轉紅,條條掛樹梢,農場主人吳麗珠將每天鮮採的有機桑葚,放在自家門口,讓民眾隨意買,也歡迎遊客入園體驗摘採樂趣,更推出桑葚火鍋、沾醬與麵條等,健康、好吃無負擔。

* 乾旱少雨 照樣種出枇杷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0000538-260107

太平區農會19日辦理枇杷評鑑,面對乾旱少雨、低溫氣候,農民仍用心栽培出又大、又好吃的枇杷,連評審也驚喜讚嘆農民技術;太平枇杷第2產銷班長柯聰明種植的枇杷在4項評比中皆獲佳績,以總成績最高分奪冠,這已是他至少第4次封王,為評鑑常勝軍。

* 微型農企業夯 茄打進全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0000589-260107

大樹區、美濃區一群年輕型農不願見到澄蜜香番茄價格波動,整合小農供貨,發展網路銷售並與全聯等通路簽約,靠品質維持價格,從去年11月底每周固定供貨1000盒,成長到現在每周1萬8000盒,這個產季總營收上看800萬元。

高市農業局去年舉辦第2屆南方農業論壇,開始提倡「微型農企業」概念,陸續有10名農業局培訓的年輕型農組成團隊,挺身而出幫小農向全聯、大買家等通路商談合作,並在賣場貼出小農名字、照片,標榜「我種的、我保證」吸引顧客。



◆ 復育梯田種有機 花蓮要找回年輕人
http://udn.com/news/story/7328/777117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2015-03-20

花蓮林管處自民國99年起推行舊有水梯田復育,至今,生態復育與有機水稻栽種「雙管齊下」,擴展至15公頃,林管處長吳坤銘昨天強調,將持續透過有機認證,提高有機水稻產值,期盼將外流年輕人找回濱海農村。

吳坤銘表示,林務局自99年至101年,成功復育豐濱鄉石梯坪地區6公頃水梯田,並建立海稻米品牌與知名度,林管處自102年起接辦,將林務局成功的水梯田復育經驗由點、線至面擴大推廣,促進更多農民認同參與、復育農田生態系。

林管處於102年度將豐濱鄉沿海線靜浦、磯崎、石梯坪等地串聯發展,103年度更加入縱谷區富興生態農場、豐南社區發展協會及豐濱鄉吉浦巒文化發展協會等3處,擴大復育面積累計達15公頃。

吳坤銘指出,過去一年來,花蓮多了3處林務局「綠色保育標章」認證水田,分別是富興生態農場的賴萌宏以環頸雉為保育標的物種,豐南社區宋雅各、吳清泉以台東間爬岩鰍為保育物種,豐濱港口舒米如妮海稻米以大冠鷲為保育物種認證通過等,成功輔導這3處參與濕地水田復育的農民申請林務局綠色保育標章獲認證。

吳坤銘說,2、30年前,花蓮濱海社區營造水梯田景觀,正是良好濕地生態的寫照,成功復育的水梯田面積從5公頃擴展至今15公頃,未來仍將持續擴大推廣,找回濕地生態,也為濱海農村找回生機。

※ 相關報導:

* 科技兄弟回鄉 推廣自然農法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4379

....高宗懋、高宗甫分別擁有大學、研究所學歷,原本都在北部科技公司服務,因無法忘情農村,三年前陸續回到土庫務農,但不跟從父親傳統慣行農耕,採用完全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以自然方式防治病蟲害的自然農法。

兄弟二人先以自家的一點五公頃農地以自然農法種水稻,並透過土庫農會承租三十公頃農地分別種植水稻、小麥、非基因改造大豆,並與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及土庫鎮農會試驗種植減緩地層下陷節水作物的釀酒用高粱,採多元化經營。

fsj 提到...

要農民試種卻沒銷售管道 「非洲冰花」賣誰?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79010

聯合報 記者許玉娟/澎湖報導 2015-03-21

「冰花」經濟價值高,澎縣府農漁局日前找來專家指導育苗,還找農民試種,不過,縣府一味推廣,卻沒建立銷售管道,讓當初興沖沖種400株冰花的蔡姓農民很煩惱;縣府允諾會努力向外推廣。

澎縣府為活化荒廢土地,鼓勵農民栽種冰花等高經濟農作物,增加土地收益,縣長陳光復上月初才由農漁局長林澤民陪同,前往湖西油庫前農地,與蔡姓農民一同種下冰花幼苗,給了農民打拚新希望。

蔡姓農民說,冰花號稱每公斤能賣到數千元,一口氣種了400株冰花苗,但拿到市場賣,多數民眾沒看過也沒吃過,買的人很少,每公斤從400元降到300元,還是賣不掉。

李姓退休教職員說,一株冰花開花結果,約能結成8千到1萬粒種子,1年可收成3次,以1分地年產約5千公斤、每公斤賣200元來算,一年就有100萬元產值,但「好東西還是需要銷售管道賣出去」!

他表示,冰花能直接生吃、作成涼拌菜,或製成化妝品、飲品等,用途廣泛,澎湖科技大學開發冰花沙拉、冰花冰淇淋等料理,並和廠商研發冰花酵素、冰花鹽,作法值得參考,建議縣府不妨主動拜訪企業或餐廳,為農民找出路。

澎縣府表示,現階段還在輔導農民種植初期,加上目前產量少也不穩定,建立價購管道有困難,縣政府會再努力,未來不排除結合相關單位向外推廣。

※ 相關報導:

* 「非洲冰花」 澎湖農民試種成功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79008

原產於非洲的「冰花」,含有其他蔬菜攝取不到的營養元素,在台售價每公斤約2000元起跳;看見冰花的潛力,澎湖科技大學及澎縣府近來積極推廣,不少民眾種植成功,未來可望壓低價格,成為平民美食及地方新特產。

農漁局表示,「冰花」又叫「鑽石花」,富含22種氨基酸,及其他蔬菜攝取不到的「肌醇」及「松醇」,營養價值高。

* 高樹推新品種 蜜棗會爆漿
http://udn.com/news/story/7327/779042

屏東高樹鄉公所為輔導農民育成新品種,去年以1百萬元代價,向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取得「珍蜜11號」新品種非專屬授權。鄉長廖文賢笑著說,只要對農民有利,投資1百萬元,值得。

高樹鄉公所農業課長廖榮長表示,「珍蜜11號」屬印度棗新品種,爆漿多汁、高糖度,果肉多、肉質細而不澀,屬晚生熟棗子,可以調整產期、控制市場價格;預計在明年3、4月,消費者就能品嘗到最新蜜棗噴汁的脆甜滋味。

* 紅棗巧克力 公館再創新「食」尚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4730

公館鄉是全國唯一的紅棗專業區,近年來,農會研發出十多項紅棗商品,最近更與業者合作,將紅棗與巧克力結合,研發出「紅棗巧克力」,從農產品升級為優質伴手禮,預計四月中旬正式上市,搶攻年輕、女性族群消費市場,期盼能夠讓公館鄉紅棗知名度更加響亮。



◆ 抗旱出招》愛情果園採滴灌 用水省一半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4732

自由 2015-03-21

省水又增產 高貴但值得

〔記者蔡政珉/苑裡報導〕十年大旱襲台,爆發缺水危機,舉凡農業、民生、工業無不為用水發愁,苦思節水之道。苑裡鎮農會經營的「愛情果園」引進以色列聞名世界的農業滴灌技術,省下一半的用水量;還有鄉親紛紛跑去百年湧泉洗衣、洗碗,一起來節水。

愛情果園占地約○.六公頃,面積雖然不大,但種植小番茄、小黃瓜、草莓、彩色甜椒超過一萬株,一天的用水量就要廿噸,引進以色列滴灌技術後,日用水量降到十噸,足足節省了一半!

愛情果園園長說,以往傳統的粗管西瓜帶,時常因為水壓緣故,導致出水穩定的前端植株生長狀況良好,後端植株卻喝不到水枯死,果園決定耗資六十萬元,引進以色列滴灌系統,雖然所費不貲,但滴灌系統讓植株灌溉更均勻,不只省水,產量也連帶提高約一倍,果園更因此轉虧為盈,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算是「開源節流」。

老百姓節水 去湧泉洗衣

無獨有偶,苑裡鎮泰田里苗四十五線旁、鎮安宮牌樓附近,有處水深約四十公尺、面積約十五平方公尺的百年湧泉,在缺水危機中受到不少鎮民青睞,利用泉水洗衣、洗碗。泰田里長邱金清說,「湧泉存在應該超過百年!連附近上館、玉田里的居民都會來使用湧泉。」

本來湧泉是當地人代代相傳的私家地點,但在水情緊迫的當下,也被曝光,吸引更多人前來用水。有鄉親說:「沒辦法,老天爺不下雨,還好還有這口百年湧泉!」

※ 相關報導:

* 三星農會研發洗蔥機 「機器洗得更乾淨」
http://udn.com/news/story/7328/779161

宜蘭縣三星鄉盛產蔥蒜,青蔥採收後,農夫都要泡在水裡洗蔥,為節省人力,宜蘭縣三星地區農會研發國內第1部洗蔥機,昨天在三星萬德集貨生鮮處理場啟用,強力水柱清洗掉青蔥的殘土,來觀摩的蔥農說「機器洗得比人工還乾淨。」



◆ 基改蘋果、馬鈴薯 美准上市
http://udn.com/news/story/6813/779963

聯合晚報 編譯陳世欽/報導 2015-03-21

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20日核准數種基改蘋果及馬鈴薯上市,表示它們「與傳統蘋果、馬鈴薯同樣安全、營養」。

FDA核准上市的6種基改馬鈴薯由愛達荷州波希市的辛普勞公司研發,另外2種核准上市的基改蘋果則是加拿大卑詩省的奧肯那根特產水果公司培育。

蘋果切開不變色

奧肯那根公司試圖以它培育的不變色基改蘋果,使蘋果成為更方便的點心。該公司表示,這種蘋果不必以抗氧化劑清洗,創辦人卡特說:「我們明白,在一切講究方便的世界,一整顆蘋果太大。」

這些基改蘋果又稱「北極蘋果」;卡特表示,他希望它們以這種標示上市行銷,因為這會為市場帶來優勢,又說該公司2017年才會大面積種植。

另外,一般消費者可能數年後才會接觸到辛普勞公司的基改馬鈴薯。

基改馬鈴薯較耐炸

辛普勞公司負責科學種植業務副總裁貝克表示:「我們試圖改善馬鈴薯,期使消費者獲得更好的經驗,有如它們來自農田。」該公司又說,它的基改馬鈴薯高溫烹炸所釋出的丙烯醯胺(可能致癌)比傳統馬鈴薯少了70%,可能較不會危害健康。

在收成與貯存過程中,這些基改馬鈴薯因為碰撞與受壓而受損的比率較傳統馬鈴薯少了40%。辛普勞公司表示,消費者每年可以因此減少丟棄逾13.6億公斤的馬鈴薯。

不同於歐洲,FDA對基改有體機採自願審核,辛普勞與奧肯那根公司主動申請審核,以確保它們的產品符合安全標準。

民調顯示,多數消費者希望基改食品明確標示,不過FDA並未強制規定。根據美聯社與市場研究機構GfK去年12月聯名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66%的美國人贊成強制規定基改食物明確標示。

有關基改成分爭議迄未平息,然而它們已經進入美國超市販售的許多產品,其中包括麥片、嬰兒配方奶粉、洋芋片。

fsj 提到...

好食機:農產標章 讓消費者「弱智化」
http://udn.com/news/story/7600/781086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5-03-22

「驗證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用驗證。」好食機農食整合負責人謝昇佑認為,農產品驗證制度,已讓消費者不斷『弱智化』,只能認得同產品上的貼紙,但是真是偽、代表安全用藥或有機卻難判斷。

謝昇佑發現,這幾年勤跑產地,「外行都變內行」,可從土壤、生態環境,判斷使用農藥的情形,但不是每一個消費者都有機會天天到產地,唯一能信任的,只有農產品上的貼紙。

謝昇佑說,但台灣有機驗證的前提,是先「假設生產者會說謊、消費者不懂」,稽查員為求公正,驗證時不能介入輔導,稽查員、生產者之間的關係有如「貓捉老鼠」,抱持「抓到就罰錢」心態,充滿不信任。

謝昇佑說,消費者只能自立自強,除了勤跑產地、多做功課,參與式驗證除了輔導農民改善耕作方式,量身打造友善土地指標,還可透過拉近消費者、生產者間距離,提升農食素養,當人人了解各種驗證背後的意義時,那張貼紙已經不再重要。



◆ 參與式認證 讓小農被看見
http://udn.com/news/story/7600/781080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5-03-22

國內有機驗證標準嚴苛、費用昂貴,愈來愈多標榜無毒、自然農法、友善土地的農民,無法得到農政部門的保證與支持。民間團體決定「自己的農業自己救」,催生「參與式驗證」,替農民量身訂作指標、找到消費者,並將每一次稽查公開上網、甚至直播,給消費者跟農民另一份保障。

謝昇佑、余馥君夫妻倆三年前創辦「好食機農食整合」,一邊到產地輔導農民,轉型友善環境農法;同時嘗試各種突破產銷限制,並在全台十三個社區成立「社區菜市長」,召集社區民眾揪團購買。

謝昇佑發現,太多小農無法加入有機,原因是驗證費用貴、風險太高,易受鄰田「二手農藥」波及,但為了土地、消費者健康,仍堅持不用農藥、化肥,卻因行銷能力有限,無法獲得合理收入。

謝昇佑說,「參與式驗證」將培訓農閒或限水休耕的農民成為稽查員,由有機驗證稽查員專業指導;將稽查內容上網公開;消費者可清楚知道產地現況、生產狀況。稽查員將到現場採樣、檢查是否符合無毒農法、友善土地等耕作模式,若有不合之處,讓農民提出困境,並給予改善對策。下一步將與「零時政府(G0V)」合作,在稽查時現場直播,消費者也可扮演稽查角色,還能「線上收看、提問」。

謝昇佑說,「參與式驗證」的初衷是替農民「找到消費者並解決問題」,並結合各家通路,串聯成生產者、消費者互助網,消費者農食素養、農民溝通能力都提高,便不再需要依賴標章。

※ 相關報導:

* 誰是箭筍公主? 花蓮阿美姑娘拚才藝
http://udn.com/news/story/7328/780749

箭筍公主賽爭出頭,歌舞才藝大車拚!花蓮縣光復鄉公所與鄉農會結合推廣箭筍,舉辦第一屆箭筍公主選拔賽,希望能選出代表原住民族精神與代言箭筍的阿美姑娘,最後選出5名佳麗進入決賽,今天將以剝箭筍的功夫一決勝負。

* 農村「疏花」缺工 一天3千元搶人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81075

南部玉荷包與芒果相繼進入產季,因產期短又集中,農民亟需疏花工,否則全年的心血將付諸東流,一月來,南部疏花缺工嚴重,農民得加價包吃住「搶」人,最高一天三千元,才勉強徵到工人。

fsj 提到...

農村缺工 建教合作吧
http://udn.com/news/story/7339/782665

聯合報 鍾邦友/高職教師(高雄市) 2015-03-23

聯合報報導,玉荷包「疏花」缺工,類似狀況還有接踵而至的番茄季採收、芒果套袋等,嚴重凸顯農村缺工困境。

筆者認為短期間可協調國軍弟兄幫忙;長遠之計,則不妨透過教育部與大學、高職的農業相關系科合作,納入學生實習課程或建教合作範疇。

像目前教育部推動的「技職教育再造計畫」,便強調實務課程發展及師生實務增能的主題,而新版的「技職教育法」中也有技職教師至業界實務歷練的要求,將學界的人力,導入農村迫切需求的缺口。

此外,針對在樹上疏花時,可能造成的人員掉落危險或其他問題,學界亦可提供技術或機具改良的具體作法,這樣魚水相幫,定可創造雙贏。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有機公共菜圃 古坑大埔有了
http://udn.com/news/story/7326/782233

為推廣在地有機農業發展,雲林縣政府昨天在古坑鄉大埔社區成立首座社區有機公共菜圃,將由民眾認養種菜,打造「可食性地景」,未來將鼓勵其他社區,活化社區髒亂點成為公共有機景觀菜圃,讓有機農業從社區開始遍地開花。

* 全國首張大西瓜產銷履歷在花蓮
http://udn.com/news/story/7328/782231

花蓮鳳林中心埔西瓜產銷合作社青年農民獲得全國第一張大西瓜產銷履歷,立委蕭美琴昨天前往西瓜田向農民致意,並承諾協助鳳林西瓜拓展更寬廣的銷售平台與通路。



◆ 滴灌種番茄 每分地節水一半
http://udn.com/news/story/7325/782657

聯合報 記者林宛諭/溪州報導 2015-03-23

各地水情吃緊,農委會去年起在彰化和雲林推動「黃金廊道農業計畫」,鼓勵以旱作取代水田,運用農業節水設施等,節省農業用水,不僅省水,也要讓農業永續經營。

「現在不省水,將來大家哪有水可灌溉?」溪州鄉蔬菜產銷班班長陳蒼鄢是很有環保理念的青年農民,他用溫室、自然農法培育小黃瓜和番茄,種出不噴農藥、不用化肥的健康蔬果,更參加「黃金廊道農業計畫」,增設滴灌設施,用節水方式栽培作物。

由於灌溉水從水管流到各滴灌口滲入土壤中灌溉,不會大面積的浪費用水,不僅可節省一半以上用水量,連肥料用量也都減少,因為肥料也隨滴灌口直接輸送到根部,未施肥及灑水的地方雜草也不易滋長,可說一舉數得。

陳蒼鄢說,每個人都盡自己一點小力,就會對環境有大助益,像他也種水稻,他把秧苗間距加大,雖種植數量減少,提高通風性也能避免稻熱病,用水量也減少。

台中農改場場長林學詩表示,農委會在彰化、雲林高鐵沿線推動黃金廊道計畫,去年起彰化縣每年試辦補助5公頃節水設施,計畫將補助4年,以一分地番茄種植4個月,若採傳統淹灌方式需用水1125噸,但若改以滴灌的灌溉方式只需用水500多公噸,節水設施值得持續推廣。



◆ 一人份好米 單身米甕可進電鍋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5391

自由 2015-03-23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台東縣關山鎮農會方便單身貴族煮出一個人的飯量,推出「好米甕來」小禮盒,有別於以往精緻包裝,改走復古風,一個小陶甕搭配兩包各一百公克的芋香米、珍珠米,創意包裝十分討喜。供銷部主任林煥發表示,小陶甕有墨綠、磚紅兩色,放進電鍋就能烹煮,方便又懷舊。

林煥發表示,米雖是糧食作物,為迎合多元市場,各農會、米廠都發揮巧思,針對各階層及需求推出不同款式的米禮盒,但少有人考量到一個人住時,自己料理三餐相當不便,食安危機層出不窮情況下,單身貴族越來越想自己煮。

林煥發說,單身米甕的靈感來自農會米國學校頗受歡迎的碗公飯,手工拉坯製作的碗公,拿起來頗有質感,用來吃飯更是充滿懷舊感,成為許多民眾到此一遊必嘗的餐點,遂以手工拉坯做小陶甕,每個外觀看來差不多,仔細比對仍有不同之處。

此外,關山鎮農會還貼心為民眾準備量尺,上面印有五穀米、糙米、白米所需的量及水量,輕鬆就能煮出適合又好吃的米飯。林煥發說,小禮盒另附有關山芋香米及精選的高雄一三九號白米,每包一百公克,恰好一人份,每個售價三百六十元,如果民眾買回家,不想用甕煮飯,因其造型小巧可愛,可拿來做為家中的擺飾。

fsj 提到...

地瓜農種出蘿蔔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5000441-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25日 0楊漢聲/花蓮報導

在花蓮縣富里鄉學田村專門種植地瓜的張國義,於收成後的空閒期,改種9種以上不同品種的蘿蔔,多元利用農地的同時,也讓遊客認識不同種類的蘿蔔。其中,從大陸引進的品種經他悉心培育,每條重量都超過10台斤以上,成了蘿蔔王,讓人彷彿走入巨人國的農田,嘖嘖稱奇。

張國義只有2分地,因從小愛吃蕃薯,娶妻後便偕妻子翁小紅種植有機無毒蕃薯,用心耕作,種出的地瓜個頭大、品質好,廣受消費者喜愛,博得「地瓜王」美譽。

在農會的輔導協助下,張國義夫婦積極轉型投入農村農產體驗產業,今年首度嘗試多元化農作的栽種生產,在地瓜採收後播下包括櫻桃蘿蔔、甜菜根、日本紫色蘿蔔、滿身紅等9種以上奇特品種蘿蔔,讓民眾體驗也認識蘿蔔農產作物。

「哇!比成人大腿還粗大的蘿萄,前所未見,真太厲害了!」當張國義使盡全身力氣將蘿蔔拔起時,巨大的蘿蔔引起現場眾人一陣驚呼,嘖嘖稱奇。張國義表示,這是他第一次嘗試種植大蘿蔔,幾經摸索,特別給予較多的有機肥,終於讓原本小小的蘿蔔苗長成巨大蘿蔔,他內心也非常高興。

翁小紅對丈夫的成就也與有榮焉,張國義夫婦有志一同地說,過去這塊田種完地瓜就會放空,閒置多時殊為可惜;為地盡其利,第一次嘗試種植蘿蔔,沒想到生長狀況非常好,無心插柳卻是大豐收,可見地跟人一樣,其要肯嘗試就有無限可能,未來會朝更多元方向發展農業。

※ 相關報導:

* 鑽研4年 六龜木工變木瓜神農
http://udn.com/news/story/7327/787213

六龜農民邱瑞斌原本是木工,花費4年時間在高雄農改場「鑽研」專業技能才投入農業,十幾年來專注種植木瓜,近年更帶領產銷班員打下大陸外銷市場,從木工變成「木瓜達人」,獲得今年的全國模範農民獎項毫不僥倖。

全台7處農改場推薦22名農民角逐十大神農獎,其中7席農業類,3席漁、畜產業界。六龜農友邱瑞斌由高雄農改場推薦參賽,評選後獲得全國模範農民。



◆ 堪薩斯研究小麥 搶食「無麩質」大餅
http://udn.com/news/story/6813/786196

世界日報 編譯黃秀媛/23日電 2015-03-25

堪薩斯州農民正資助基因研究,以瞭解為什麼有些人無法消化小麥製品,並試圖發展出新的小麥品種,以迎合光是在美國一年營業額就將近10億元(美元,下同)的無麩質食品市場。

堪薩斯小麥理事會為這項計畫最初兩年提供20萬元經費,以從小麥基因序列發掘任何可能引發麩質過敏症的情況。

麩質是由許多複雜的蛋白質組成,能讓麵團富有彈性,也為烘焙食品賦予某種風味。麩質過敏症又稱乳糜瀉,是患者對麩質不耐受,引起小腸粘膜病變的一種原發性吸收不良綜合症。

有些人連吃到一點點麩質都會出現過敏反應,只能食用無麩質食品,必須避免任何小麥、黑麥和大麥製品。

全球人口只有大約1%對麩質過敏,可是近五年無麩質食品市場仍飛速擴展,因為許多人把無麩質食品視為較健康的替代品。

無麩質零食、餅乾、麵條、麵包和其他產品,去年在美國營業額達到9億7300萬元,比前年成長20%以上。

世界各地許多研究團隊都在探究乳糜瀉和麩質不耐受的原因,並已辨認出大約20種會引起乳糜瀉的小麥蛋白質片斷。

但是,與乳糜瀉有關的基因至今還未完全辨認出來,而堪薩斯州的小麥創新中心去年7月開始全面篩檢會造成過敏反應的小麥蛋白質,目前還在從各種麥種擷取蛋白質,接下來將把這些蛋白質與人體免疫機能產生的抗體結合,以測試過敏反應。

這項研究涵蓋現代麥種、野生麥種,以及堪薩斯州1900年代開始保存的各種麥種,希望發掘既有的低麩麥種,用以培育無麩麥種。

※ 相關報導:

* 孤挺花產業看好 農試所培育新品系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5808

全球每年有四千萬顆孤挺花種球流通,產值極高,台灣環境條件很適合栽種孤挺花,農試所古坑花卉研究中心培育出四十七種新品系,將選出優良品種提供農民試種,打造台灣孤挺花產業。

花卉中心主任謝廷芳說,孤挺花屬多年生草本鱗皮鱗莖的熱帶球根花卉,原生地在中南美洲,全世界約有五、六十品種,在歐美、日本切花市場很受歡迎。

fsj 提到...

北市頂樓種菜 一通電話專家來教
http://udn.com/news/story/7323/789431

聯合報 記者郭逸君/台北報導 2015-03-26

北市樓頂吹起田園風!市長柯文哲推動田園城市新政,產發局長林崇傑昨表示,台北市農會、北投區和士林區等10家農會,即日起設置農業技術諮詢服務中心,想種菜卻沒有技術的民眾免煩惱,只要一通電話,就可到場協助。

除為民眾解決種菜疑難雜症,大同、內湖區行政中心等8處公有建物屋頂,將開放民眾認養種菜。如果想親近土地,產發局也與農友合作成立市民農園,讓民眾享受自耕樂趣。

北市農會頂樓小農園已設置完成,種滿各式葉菜類及香草植物。林崇傑說,頂樓閒置空間,就是最好的種菜地點,民眾只要購買栽培盒、培養土等,就可以享受都市種菜樂。

田園城市可以從自家陽台、頂樓空間開始,「小白菜、萵苣等葉菜類,其實都很好耕植,晚餐餐盤上就可以吃到健康無毒的有機蔬菜。」產發局股長李世正表示,未來產發局也會輔導農會開辦課程,可以開烹飪課、香草課程,讓民眾不僅能種菜,還可以學習如何烹調,或以自家陽台種的香草,泡出一壺好茶。

在內湖經營農園的林姓農友說,古巴的田園城市就做得非常好,幾乎8成都是採有機耕種,反觀北市,很多頂樓空間都閒置,許多農園也都因農民年紀漸長,無法從事農耕而荒廢,期待這次市府和各地農會能積極投入,打造田園城市。

※ 相關報導:

* 北市當農夫 關渡公園號召
http://udn.com/news/story/7323/789435

北市北投區的關渡平原,至今仍保留了大片綠地農田,是市內少有種植水稻的地方。關渡自然公園近日推出關渡農民誌成人班課程,讓民眾體驗春耕、夏耘、秋收到冬藏。

關渡農民誌成人班分別在4月9日、5月21日、7月30日、11月18日舉行,課程採登記報名制,名額限20人。報名可查關渡自然公園網站,或撥(02)28587417轉211洽詢。



◆ 22公斤大豆薯 怪手助出土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6324

自由 2015-03-26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台東縣東河鄉李姓農民在自家田裡挖出超級大豆薯,有廿二公斤重,耕作五、六十年的李阿嬤見狀直說,第一次挖出這麼大顆的豆薯,還動用小型挖土機挖,一般豆薯最重只有一、兩公斤,種出大豆薯的農民說,要等清明節家族返鄉祭祖時,與親友一起分享食用。

農民李守得表示,一年前母親在住家附近的山坡地種下十顆豆薯,最近陸續「開挖」品嘗,挖到超級大豆薯時,覺得奇怪,怎麼挖都沒辦法整顆挖起,擔心破壞豆薯外觀,最後出動小挖土機,才將豆薯完整挖出,放上磅秤一量竟然有廿二公斤重,其他九顆最小的也有兩、三公斤重,其次是五公斤。

土壤曾堆肥 種一年就大豐收

就讀小學四年級的女兒李郁欣本想抱回家給家人看,用盡力氣也無法抱起,李守德說,住家及農地都位在東河鄉泰源幽谷的深山內,平常經營「小農家」水果農場,或許種植豆薯處曾經用來堆肥,土質肥沃,但只種一年就能長這麼大顆,還是第一次。

台東農改場副研究員陳振義表示,豆薯與樹薯、山藥都屬多年生塊莖類作物,李姓農民栽種豆薯位於山坡地,土壤鬆軟,若土質肥沃,有機質多,不用管理,確實可以長得很好,不過要長到廿二公斤,通常需要二至三年時間,一年內長成的可能性很小。

fsj 提到...

2900年前食物…新疆發現中國最早麵包
http://udn.com/news/story/7332/792857

世界日報 北京27日電 2015-03-27

中國最早的麵包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中國科學院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副教授楊益民和其研究團,在新疆洋海墓地陪葬陶器盛的食物遺存中,發現了麵包殘留物。經科技分析證實,這是中國最早利用小麥和大麥製作麵食的證據,將中國麥類麵食的歷史追溯到距今約2600至2900年前,可追溯到西周、春秋時期。

中新社報導,研究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科技考古期刊《考古術》,再次印證麥類植物在吐魯番史前先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楊益民研究團隊通過紅外分析鑑定墓葬中的食物遺存,其澱粉類物質應為麵食。進一步的澱粉粒和表皮橫細胞分析表明,該麵食遺存是由小麥和大麥經碾磨成粉混合後加工製作而成的熟食;斷面較為緻密,說明未經發酵,和今天的flatbread(大餅)類似。



◆ 屏縣6成芒果罹病 今夏想吃…難
http://udn.com/news/story/7327/792058

聯合報 記者潘欣中/枋寮報導 2015-03-27

屏東縣是愛文芒果重要產區,果農最近卻發現芒果大量罹患黑斑病或授粉不全(空包彈),枋山農會估計病害損失逾6成,為歷年之最。今年夏天民眾想吃芒果,可能不易。縣長潘孟安要求縣府農業處儘快釐清原因,並協助爭取中央救助。

屏東縣枋山、枋寮鄉是愛文芒果主要產地,枋山種植面積約900公頃,枋寮逾800公頃;果農最近普遍反映果樹異常出現大量罹病現象,有人甚至懷疑和大陸飄來的霾害有關。枋山農會總幹事陳德慶說,近幾年來因氣候異常,雖然曾出現果實授粉不全(空包彈)問題,但今年特別嚴重,尤其果實罹患黑斑病,套袋芒果嚴重裂果,估計病害損失逾6成,今年產量將銳減,災情恐是歷年之最。

屏東縣潘孟安昨天由枋山鄉長洪啟能、枋山農會總幹事陳德慶、枋寮鄉長盧文信等人陪同到果園勘災。潘孟安除了詢問果樹栽種環境和果實生長情形,並解開已套袋的芒果查看,發現果實表面有斑斑黑點、果樹花穗呈現乾枯。由於屏東縣已和日本東京、韓國首爾、香港、澳門、新加坡及大陸的6大城市建立外銷通路,病害重創果農,對外銷供應將是嚴峻挑戰。

潘孟安說,霾害是否對農漁業造成影響,有待專家調查釐清,縣府將請農政單位先協助輔導農民栽種技術,防止病害擴大,並請兩鄉鄉公所清查提報病害面積及果樹數量,縣府會全力向中央爭取依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補助。

中央氣象局恆春氣象站主任薛全義說,大陸霧霾會隨著大陸冷氣團移進台灣,春雨多是冷熱交替的滯留鋒面造成,霧霾會隨著春雨降下,是否會影響農作物,有待農業專家釐清。



◆ 冬、西、南瓜不稀奇 北瓜長這樣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6367

自由 2015-03-27

〔記者鄭鴻達、歐素美/報導〕多數人吃過冬瓜、西瓜、南瓜,「那北瓜呢?」北瓜是一種瓜肉像冬瓜、外型像西瓜、品種屬南瓜、俗名就叫北瓜的瓜類,苗栗南庄有民眾獲贈多顆北瓜,讓餐廳老闆及農業專家看得嘖嘖稱奇。

貌如西瓜 肉似冬瓜 又稱魚翅瓜

台中梨山福壽山農場植栽生產北瓜已多年,副場長楊正南表示,未大量種植及販售,主要是送人。據他了解,北瓜主要生長在加拿大及中國北方,因比較奇特,他取名「福壽北瓜」,並做了一首順口溜:「肉似東瓜、貌如西瓜、是種南瓜、名叫北瓜。」凡有掛上「福壽北瓜」牌子的北瓜,幾乎都是他送出去的,至今約有上千顆。

另民間傳說北瓜於唐朝時被進貢給閻王而消失於人間,外形像西瓜,果肉似冬瓜,跟南瓜一樣須煮熟食用,果肉呈絲條狀有如魚翅,也因此被稱為「魚翅瓜」,北瓜味甘,但台灣少有人種。

南庄鄉桂花巷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黎一章用鋸子費了好大工夫,才成功將北瓜鋸成兩半。他表示,新竹司馬庫斯的農產品盤商友人送他十來顆北瓜,當地農民已種植兩年多,友人說,此瓜從加拿大引進,其外皮比一般瓜類厚許多,一般小刀難以切開。

黎一章將數顆北瓜送給南庄鄉代王玉魁的餐廳,引來很多顧客好奇,以為這是新品種的西瓜。王玉魁笑說,第一次看到北瓜感覺很新奇,他小時候總疑惑瓜類有「冬瓜、西瓜、南瓜」,為何獨缺北瓜,如今總算完成兒時心願。

苗栗區農改場作物改良課長何超然說,先前也有朋友送他一顆武陵種的北瓜,已擺在辦公桌上當裝飾三個多月了,北瓜因食用價值不高,因此較少農民願意大量種植。

福壽山農場種植 多半用來觀賞

至於福壽山農場何時引進北瓜?楊正南表示,不可考,但他約六年前到福壽山農場時就已有種植。北瓜適合種植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以上地區,他曾拿到山下種植,結果只長葉、不開花;每年四、五月種植,十一月前採收,他有一顆放了六年都還好好的,觀賞價值大於食用價值。

※ 詳見原站。

fsj 提到...

楓樹里護生態 「石虎田」擴大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6783

自由 2015-03-28

〔記者蔡政珉/苗栗報導〕通霄鎮楓樹里種植「石虎米」,以友善環境為出發點,採取無毒安全的耕種法,打造出對石虎有利的生態環境,並取名為石虎田,還成功捕捉到石虎在石虎田現蹤的畫面,今年的石虎田正在插秧,不懼乾旱,以湧泉灌溉,面積從○.六公頃增至兩公頃。

一群熱愛環境的好朋友,在通霄鎮楓樹里堅持不噴灑農藥、除草劑的自然農法,讓農村生態系中的生物重新找到棲地,也期盼在楓樹里山區出沒的石虎,也可以無懼化學藥劑與無憂食物來源,找到快樂的家。

因為石虎田的成功,去年林務局在石虎田旁架設的自動相機,拍下許多鳥類、鼠類活動蹤跡,甚至連稀有的麝香貓及石虎也悄然現身,讓投入石虎田耕種的眾人相當興奮。

雖然今年碰到大旱,許多灌區面臨停灌休耕危機,但楓樹里靠著上游大片受長期保護的國有森林涵養豐沛水源,附近湧泉不怕沒水,不但能持續耕作,甚至擴大面積,今年的插秧活動也吸引了不少新夥伴加入,大夥一起「種稻護石虎」!

※ 相關報導:

* 創品牌自嘲 青農真成了「水尾稻人」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99073

花蓮縣瑞穗鄉農民黃國超,自封「水尾稻人」,並製作插旗插在稻田,不過,插旗上的電話卻被印錯,連好友都忍不住開玩笑說:「真的衰尾(台語:倒楣之意)。」

....一身「犀利」裝扮的黃國超想到,瑞穗舊名「水尾」,自己又種稻,乾脆自稱「水尾稻人」,一方面調侃自己辛苦的務農生活,一方面也苦中作樂,還請廠商製作10支插旗與包裝貼紙,沒想到電話又被印錯,讓他哭笑不得,只好將錯就錯,把旗子插在田埂間打知名度。



◆ 牛樟有培育地 採種免再爬超高
http://udn.com/news/story/7325/799271

聯合報 記者黃宏璣/信義報導 2015-03-28

林務局最近在信義鄉人倫苗圃成立秘密牛樟培育基地,栽種近千棵牛樟母樹供採穗扦插繁殖牛樟種苗,今年將擴大辦理培育一萬五千株牛樟苗木栽種,永續提供合法的牛樟原木樹苗。

南投林管處副處長陳燿榮說,牛樟生長在海拔200公尺至3000公尺山區,人倫苗圃海拔1600公尺最適合培育牛樟,因近年十分流行牛樟造林,為充分供應牛樟造林需求,先派員到林試所六龜研究中心學習牛樟培育技術。

他說,牛樟母樹間授粉困難,花又多開於樹冠頂端,易遭風害及鳥、獸取食,以致採種不易,為保存台灣特有牛樟族群,該處於民國97年即在巒大事業區蒐集牛樟種源,移植一千株牛樟母樹至人倫高山苗圃,建置採穗園,生產穗條培育扦插苗供造林用。

去年資深員工劉全義率員成功運用扦插法培育2000株牛樟苗,今年將擴大培育1萬5000株苗木。劉全義說,採穗園是利用無性繁殖方式生產苗木,可有效解決牛樟種子取得不易問題。育苗成功率約七至八成。

林務局於40年前在南投縣巒大事業區人倫苗圃設立紅檜與扁柏採種樹林供採集種子繁殖,如今成為國內採種園區,成功栽培出下一代針葉樹苗,供應中部等地植林需求,如今牛樟加入培育陣營,益顯人倫苗圃重要性。

無性繁殖牛樟 還可篩選好品種

【記者黃宏璣/南投報導】林務局南投林管處在信義鄉人倫工作分站成立廣達3.5公頃的高海拔苗圃,引進深受注目的牛樟母樹供採穗扦插培育牛樟樹苗,提供穩定的牛樟種苗。

林管處技士劉全義說,牛樟如要採種,需等它長成大樹開花結實,大樟樹動輒數十公尺高且都位處深山,原住民爬上樹頂採種風險高,因此改用栽種健康母樹方式扦插繁殖,還可以篩選好品種。

南投林管處副處長陳燿榮說,採穗園以天然林或人工林的優勢母樹所長枝穗,截枝後採無性繁殖扦插方式處理。

採穗園選擇交通便利、排水良好的林地,採固定株距栽植,隨著林木生長,汰劣留優,保存外形優良健康的採穗母樹,人倫苗圃就有這些優點。

陳燿榮說,每年利用母樹長出穗點時剪取主枝及側枝頂端穗條消毒後,扦插於育苗箱中約3公分深,育苗箱介質以泥炭土與珍珠石1比1的比例,放在溫室中設定溫、濕度,待基部生成癒合組織及發根,再移植塑膠袋,並移置戶外培育一年就移植栽種。



◆ 美食品業 有機勢力突圍
http://udn.com/news/story/6813/799473

經濟日報 編譯黃智勤/綜合外電 2015-03-28

過去挾規模經濟優勢的大型食品業者常以低價競爭,鯨吞小企業的市場,但是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高漲,現在風水輪流轉,重視天然和有機食品的小公司產品大受歡迎,反過來蠶食食品大廠的地盤。

艾咪廚房(Amy's Kitchen)出品的有機墨西哥捲餅及泰式打拋料理等產品訂單迅速成長,促使該公司去年底買下第二座工廠。番茄醬巨頭亨氏公司則因自家冷凍產品需求大減,才剛關閉一間工廠。

艾咪廚房創辦於1988年,近年來從雜貨店變身為主流超市,營收過去五年勁增72%,去年達到4.43億美元。艾咪廚房創辦人兼執行長柏林諾說:「大家都說等我們擴張到一定規模後,成長就會減緩,我們也做好心理準備,但我們仍然快速成長。」

艾咪廚房等小企業聚焦於天然與有機食品,正好迎合口味轉變、對傳統食品商產品與成分失去信心的消費者胃口。大型零售商日益對這些小公司感興趣,也協助這些企業崛起,蠶食卡夫食品等傳統食品巨擘的市場。

食品製造商勢力出現消長,瑞士信貸指出,美國25大餐飲業者去年營收占整體比率降至45.1%,小品牌的營收市占率則升至35.3%。

fsj 提到...

他種紫心番薯 2小時賣千斤
http://udn.com/news/story/7322/802520

聯合報 記者周宗禎/西港報導 2015-03-29

西港老農民蔡水國種的紫心番薯正在收成,有人以為是山藥,其實這是較少見的台農73號紫心番薯;口感細緻綿密類似芋頭又稱芋頭番薯,卻比芋頭更細皮嫩肉,載到市場販售,上千台斤兩小時就被搶購一空。

台南農改場指出,這款改良種番薯有一般番薯沒有的花青素,好吃也有益健康;陳姓市府員工上周無意間吃到後,請蔡水國宅配100斤分送同事親友。

「阿伯,這是什麼作物?」許多外地人路過見蔡水國挖出一串串長條地下莖,都會好奇詢問,發現番薯是鮮紫色且表皮薄到像是吹彈可破都很驚訝;蔡水國也樂於送幾條給沒吃過的人品嘗,「試吃過的人都會回頭來買」,他露出得意的笑容。

蔡水國20年來每月第二、四個周日到台南監理站旁的假日農市賣自種作物,他喜愛研究種植各種五穀雜糧,最近1年紅、綠、黃、黑豆與薏芢、芝麻等常滿載到市場不到半天就賣光;尤其紫心番薯,上周900多斤兩小時就一掃而空。

「這種番薯皮薄肉嫩,吃過一次就上癮」,林姓老師表示,下鍋煮粥整鍋呈鮮紫色還散發香氣;放幾條在電鍋蒸熟,肉質綿密,滿口假牙老人家不必咀嚼也能輕鬆入口,「90歲祖母牙全掉光了,還能一口氣吃完1整條」。

※ 相關報導:

* 花蓮萬榮遇「箭筍」 山羌猴子都愛吃
http://udn.com/news/story/7328/802521

高山箭筍開賣了!花蓮縣萬榮鄉昨天舉辦「遇箭萬榮」活動,推廣鄉內特色高山箭筍,並提供創意箭筍料理試吃,端上桌後,馬上被一掃而空。

萬榮鄉公所協助發展原鄉產業發展,推出「遇箭萬榮」系列活動,除展售箭竹筍及箭竹筍採收體驗活動外,還結合箭竹筍、山蘇、蕗蕎等農特產品製作出創意原住民風味餐,讓遊客筷子動不停、雙手並用搶吃箭筍料理。

* 農民救「梅」 泰源社區脆梅DIY
http://udn.com/news/story/7328/802563

東河鄉是東台灣最大的梅子產地,今年梅子供需失調,價格不佳,泰源社區昨天舉行脆梅DIY活動,吸引大批民眾吃梅、槌梅及做脆梅。農友說,要自己找出路,東河梅子才不會變歷史。

清明節將屆,一顆顆青梅結滿枝頭,令人看了口水直流。台東縣農業處長許瑞貴說,全縣現有登記梅園約800公頃,實際經營約600公頃左右,東河就占了約3分之1。東河鄉約有70公頃梅園參加農會的停採補助措施,到5月初確認落果後,每公頃補助1萬4千元,但還有100多公頃梅園未參與,梅農必須自己找通路,以免血本無歸。

* 新北金色麥浪來襲 休耕地活起來
http://udn.com/news/story/7324/802441

農業局因應休耕政策,調節春耕雨水需求,與行政院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合作,選擇觀音區、新屋區、蘆竹區等農地,輔導農民試種小麥。

「小麥是旱作植物,喜好生長在乾燥的環境,但北部冬季濕冷,剛種小麥時很不被看好」,觀音區農友林逢德原種植水稻,面對稻米供過於求,價格不理想,3年前在農改場輔導種植小麥,使用原先舊有的打田機、割稻機設備,如今已擴增栽種面積達9公頃。



◆ 高雄酪農 成立首家乳品合作社
http://udn.com/news/story/7327/802459

聯合報 記者林保光/高雄報導 2015-03-29

食安風暴造成消費者對乳品市場失去信心,高雄市酪農昨天聯手成立「新生活生生乳運銷合作社」,成為高雄市首家乳品合作社,希望第二代能接手傳承產業,並為生乳製品的品質把關。

高雄市新生活生乳運銷合作社昨天在高雄市岡山區,舉辦首屆會員大會,選舉橋頭酪農靳文謀擔任創社理事長。靳文謀指出,乳品市場廠商參差不齊,甚至連「龍頭品牌」的大廠,生產出來的羊奶,也傳出是用羊奶粉泡出來的,讓消費者對乳品信心大減,為了重拾消費者信心,才結合高雄市的酪農,成立共同運銷合作社,自創品牌,穩定消費市場。

目前參加新生活生乳合作社的酪農,包括高雄市橋頭、岡山、阿蓮、田寮、小港及大樹等區的10家牛、羊畜牧業者,希望當領頭羊,繼續尋找優質業者加入合作社,並合作自創「新生活」品牌,盼為高雄的乳製品打響知名度。

靳文謀說,國內牛乳幾乎是統一、味全和光泉等3大廠的天下,羊乳製品則等待開發,加上岡山以羊肉爐聞名,故選擇由岡山出發,並試著結合產地和運銷,出產「牛羊乳」,讓羊乳產業仍持續下去。

靳文謀指出,食安風暴讓消費者對鮮乳產業失去信心,加上季節價格波動,目前羊乳收購單價,每公斤只剩31元到35元,使得酪農家第二代年輕人寧可在外工作,也不願回家繼承產業,他才結合高雄酪農,成立高雄市第一家生乳合作社,共同採購飼料和草料,降低成本,並避免中間商收購剝削,讓產地優質乳品能重振消費者信心,也重振高雄酪農「雄風」。

fsj 提到...

台東農地炒天價 別墅變地景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04387

聯合報 台東記者/專題報導 2015-03-30

東海岸最亮眼的珍珠─台東,原鄉風貌依舊美的讓人留連,慕名前來體驗美景與慢活的人潮,雖帶來商機,卻也讓台東人陷入經濟發展與文化流失的矛盾,這股憂懼正在原鄉蔓延。

藍天、碧海,台東金樽、富山美的讓人窒息;一架小型直升機掠過如畫的空域,降落在東河鄉濱海懸崖上的一棟別墅,海邊遊客不禁問:「是那位富豪如此拉風?」

傳陸資也來 借人頭買

外地遊客納悶,台東人也有同樣疑惑;「把台東當度假後花園」的這股移居潮,從十年前開始炒熱台東房產,有些農地翻漲百倍,傳聞還有陸資「借人頭」購地。

東河鄉一名村長形容,「路上的掮客比野狗還多,都是無牌的 (指沒有仲介證照)」,話雖有幾分誇張,卻深刻反映出台東人看待房產熱的無奈。

外地人炒房 在地人無奈

在台東執業多年的地政士丁美雲表示,近來台東農地貴得離譜,都是外地人炒高價格,許多農民待價而沽,日前台東市馬亨亨大道就有塊臨路農地,一分地以六百五十萬元成交。

地價飆漲 蘭嶼也一樣

她說,十年前,台東市臨大馬路的農地一分地約兩百萬,一○一年漲到四百五十萬,去年飆破六百五十萬。「地價翻漲的現象無處不在,連蘭嶼也不例外」。

因總統夫人周美青爆紅的台東都蘭,前有蔚藍太平洋,後有海岸山脈依靠,農地更是不斷翻倍飆漲,丁美雲說,十年前,都蘭臨路的一分農地約八十萬,九十八年漲到一百廿萬元,去年沒五百萬買不到。

東河鄉長陳式鴻說,早年東河鄉每分農地只要廿、卅萬元,有的一分地不到一萬元,現在都蘭山下的都蘭村,每分地都飆破四百萬,「私有土地幾乎都被外地人買走了」。

房產熱農地飆漲,有地主慶幸因此致富,也有人質疑農地遭濫用,炒高的地價與投資,能否實際嘉惠地方,讓台東人居民陷入發展契機與文化流失的矛盾。

「台東人對外來客投資置產,心情是矛盾、衝突的」,陳式鴻說,台東人一方面期待人口增加變繁榮,但隨著外人投資而來的是地價、房價、物價相繼上漲,又讓台東人擔憂「生活更辛苦」。

就業率 增加不到一成

記者查訪,近幾年在台東置產的富商、名人,有科技、紡纖、金融保險業,以及運輸、百貨、建築業老闆及醫生、律師,盛傳有位身價數億的女藝人,花了上億元在都蘭買下兩甲農地。

依主計總處最新資料,台東縣年度家戶收支約六十八萬,統計時每戶二點五四人,平均月薪二萬二千多元;這名藝人在東河都蘭段購買的房地產計算,台東一般薪資大眾須上百年不吃不喝才能買。

「移居炒地讓部落的原味漸失…」都蘭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高智略說,居民期待外來投資帶來工作機會,但實際就業率卻增加不到一成,有些村民想等有能力再買回土地,地價飆漲之快,已難再買回。

(羅紹平、謝龍田、潘俊偉、尤聰光、施鴻基)

※ 以後要刷卡才能去充滿水泥森林的台東。

* 農地悲歌/重金利誘賣地…良田嘆息中盡失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04389

面對炒房熱,有農民期待賣地致富,也有人選擇守護祖產,但拒絕重金利誘的終究是少數,長濱鄉農會理事陳晟揚憂心感嘆,炒地繼續下去,「廿年後長濱的農田就會消失。」

東河鄉東河村外環道有家聞名的民宿,外表亮麗卻是在地人高文俊心中的痛。七年前他負擔不起貸款,以一千多萬元將一手設計的民宿連地出售。七年後他經濟好轉,卻因土地飆漲,心血再也買不回來。

新港區漁會總幹事蔡富榮說,分析在地人投資房地產只能小買賣、小賺,大手筆購地轉售的大多是北部、高雄的財團或金主。

長濱鄉農會理事陳晟揚近幾年看到一片片良田被「豪華農舍」取代,心中就一陣刺痛,憂心這種情況持續下去,長濱引以為傲的農業將不再產出,四處遊說農民「守著農地守住根」。

但能拒絕誘惑者畢竟是少數,拋售農地在台東的確造就不少千萬富翁。一名林姓地主說,家人不是做工,就是在外地謀生,一個比一個窮,祖先留下四分大農地,家族沒錢開發運用,只能任其荒廢。

* 愛它請尊重 別壞了這兒的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04395

台東從東海岸到縱谷,處處可見華麗堂皇的莊園別墅,有豪宅主人享受開直升機俯瞰美景,也有豪宅擁有私設高爾夫推球場,每天都像度假。

富商、名流在台東置產,為地方帶入不少話題;據曾到過擁有小型直升機別墅的人士說,「直升機別墅」有兩棟主建築,造價上億元,透明強化玻璃,視野超棒。

....朱平自豪說,天熱就開窗,「來到都蘭還想吹冷氣,那就回台北去」;台東美在有蔥鬱的山巒、蔚藍的海洋,看到許多有錢人把歐洲紅瓦白牆的建築搬來,跟山的翠綠對比很突兀。

他語重心長說,「喜歡就要更尊重它」,不想看到台東清靜化、九份化。對少部分想靠土地賺錢的掮客、富商,他不齒的說「賺錢的管道很多,請別來破壞台東的美」。



◆ 愛它就奉獻 移民當志工助學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04391

聯合報 記者羅紹平/專題報導 2015-03-30

台東置產潮中,有不少科技新貴、退休公務員是嚮往台東的田園生活而來,對台東有著特殊感情,落腳後當志工積極投入偏鄉教育,是學校教師眼裡的愛心天使。

相較少數富商、名流豪宅蓋得像皇宮,這群追求心靈慢活的「異鄉人」,品味原鄉風情之餘,早就把台東當成自己的故鄉,不忘回饋台東。

曾參與台北一○一大樓設計建造的名建築師楊恆立,退休後來到都蘭,自願到私立公東高工當志工,義務教學生建築設計課程。退休生涯不留白。

「肯夢」企業負責人朱平在台東低調享受農耕生活,收成後分享親友,他經常到各地演講,鼓勵年輕人來台東創業追夢,以台東人自居的他,形容人生第三個階段從台東開始。

長濱國中有近十位外來「移民」當志工,校長王中興說,這些人都退休後來到臨海的長濱定居,有工程師、公務員、職業軍人等,記者試圖透過校長王中興約訪,當事人都不想「退休生活被打擾」婉拒。

王中興表示,這幾位志工都是主動到學校探詢「有沒有需要幫忙」,參與學校生涯發展教育或指導學生藝能課程,分享人生經驗,這對鄉下孩子很立志,提供不同的學習典範。

還有志工利用私人交情,為學校引進外地資源,安排某領域學有專長的朋友來演講;長濱多隔代教養家庭,志工也深入社區,假日自掏腰包帶孩子們參加藝文活動,只因「愛上台東這塊土地就要融入」。

fsj 提到...

種安全蔬果 陳蒼鄢樂當傻瓜
http://udn.com/news/story/7600/803953

聯合報 記者林宛諭/溪州報導 2015-03-30

「用心對待農作物,它們也會爭氣的回報你」陳蒼鄢當專職農民6年,他的「平安田園」做產銷履歷,堅持生產無農藥的安全蔬果,他的理想是有一天溪州能成立「有機蔬果專區」,消費者、農友建立友善農耕共識,守護土地。

溪州鄉蔬菜產銷班第31班班長陳蒼鄢會對他的直銷主顧說「你到我田裡,隨便摘一條小黃瓜,我吃給你看」,小黃瓜到開花期他就不用農藥,用木黴菌等益菌做生物防治,讓土壤更健康,他形容「好人多的地方,歹人在那裡也不自在」,田裡好菌增多,壞菌自然不見。

小黃瓜別人冬天種不起來,他硬是種得漂亮,陳蒼鄢說,曾有人質疑他的小黃瓜「太漂亮了不敢買,不知下了多少農藥?」他說,只要用對方法,種無農藥蔬果不難。

雖然父親是農技團專家,但他7年前才開始當假日農夫,後來才從經營不鏽鋼工程轉行當專職農民,剛開始什麼都不懂,他認真參加台中農改場等單位研習課程,用更科學方式務農。

用良心、愛心培育的小黃瓜品質好,價格高時,曾一天採100多公斤賣5000元,陳蒼鄢坦言,扣除成本,他和妻子一分地溫室一年僅能賺35萬元,算算一天賺600元,要養家中4個小孩實在吃緊。

他笑說,少賺一點,種出讓自己心安理得、也照顧別人健康的食物,是一種成就感,「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

※ 相關報導:

* 工程師返鄉種茶 堅持無毒栽培
http://udn.com/news/story/7325/803952

七年級茶農楊濟光5年前放棄工程師光環,回到祖父在杉林溪留下的土地開墾,科技人轉行種茶,堅持無毒栽種,提供優質茶品給知音。

....「高山偏僻難行,怎有人想上去耕作?」靈光乍現的問題,讓楊濟光感到疑惑,卻也開啟他從農的契機。

從逢甲大學土木系畢業後留在中科就業,因父母年屆退休,身為獨子的他5年前決定返鄉,考量鹿谷工作機會不多,心想「高山種茶好,那就來種茶」。

* 宜蘭中山社區柚花香 喝茶賞風景
http://udn.com/news/story/7328/804311

最近正是柚花盛開的季節,盛產文旦柚的宜蘭縣冬山鄉中山社區處處飄散花香,民眾可以趁著好天氣到中山社區賞花遊玩。

....純白的柚花除了觀賞外,社區居民也將乾燥的柚花製作成香包,放在車上和房間,香味可以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冬山鄉中山村的內山茶園設有柚花步道讓民眾漫步其中,茶園主人龍進富將新鮮的柚花摘下、烘乾,製成柚花綠茶、紅茶,充滿清香的柚花茶也成為中山村特色茶品。

林長輝表示,柚花的開花期很短,大約再一個多星期就會謝掉,歡迎遊客把握時間到中山,漫步柚花步道、體驗柚花擂茶以及享用柚花茶燻蛋。

現在正逢春茶採收時期,民眾可以邊品嘗柚花茶、邊體驗採茶樂趣,也可以趁著好天氣到仁山植物園、新寮瀑布踏青,或到社區堤防自行車步道騎車,欣賞田園風光。



◆ 棗農堅守食安 良心累積客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30000448-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30日 王瑄琪/嘉縣報導

嘉縣中埔鄉棗農吳政達栽種蜜棗9年來,始終堅持不用除草劑和禁藥,自己調配果樹吃的肥料。1雙兒女從幼稚園也跟著他下田做工,才國小就懂得分辨市面上的「毒果」。好口碑不僅吸引醫護團購,老客戶得知他轉種火龍果更搶先預定。

「務農是良心事業」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吳政達鑽研果樹多年,發現市面上化學肥料和農藥栽培出的水果雖碩大豐美,卻隱藏許多食安危機,加上宣稱有機的肥料成分也相當可議,將一株株果樹當作孩子般的他,投注許多心血以牛奶、豆粕等物料攪製肥料,比人吃的還講究。

吳政達說,很多農民為增加產量,在頂部葉面灑藥殺蟲,但其實土壤才是果樹和果物成長的關鍵,為了讓客人吃得安心,他拒絕使用除草劑,果園也取得「FSII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

吳政達認為,儘管果園管理頗為累人,但他有一對兒女當小幫手,假日一家人齊力推機器鬆土、除草,忙得不亦樂乎,小朋友從做中學,不僅愛護土地,也懂得市面上各種果物的鑑定方式。

吳政達的妻子王一珺表示,雖然口感、品質顧得好,一開始卻因蜜棗外觀影響銷售,爾後更因盛產期崩價,歷經沮喪低谷,好在近年賣農產品也分享友善土地觀念,客戶吃健康不嫌棄外型,口耳相傳,團購撐起小農經濟,今年更投入栽培火龍果,竟有老主顧先來預購,讓他們更有信心堅持下去!

fsj 提到...

考驗賞味期 關廟鳳梨25天運銷加國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8076

自由 2015-04-01

〔記者吳俊鋒/關廟報導〕關廟鳳梨開始採收,南市農業局啟動外銷,昨天正式裝箱準備出口,今年一樣挺進北美洲加拿大,要打響台灣水果美名。

今年進軍加拿大的鳳梨,以台農十七號的金鑽品種為主,由豐如國際公司協助出口,昨天在關廟果菜生產合作社舉行啟航儀式,市長賴清德預祝外銷「挑戰成功、獲利無限」。

農業局去年首度推動關廟鳳梨外銷加拿大,總數六.八公噸,歷經十四日的船運時間抵達,豐如國際公司透過超市系統販售,三天內全部被搶購一空,在當地造成轟動。由於佳評如潮,訂單接踵而至。

關廟鳳梨成功征服加拿大消費者的味蕾,農業局決定今年再次啟動外銷,備貨數量倍增至十五公噸;只是目前受到美國港口罷工及船運業者經濟考量等因素,航程會多一週時間,對鳳梨貯存品質的維持,極具考驗。

賴清德指出,三週的船運時間以及到港提貨、通路上架等,總計廿五天,剛好是一般鳳梨採收後的最佳賞味期限,這次外銷等於是挑戰極限,但他對台南出品的水果深具信心。

外銷加拿大的鳳梨,由關廟農會果樹產銷第六、七班的黃國清與王再基等供貨,栽種期間就開始輔導,將工廠要求良率的品管概念導入田間,讓每一顆鳳梨的糖份、維生素C含量都在監測值內,適合長途運輸;啟航後,貿易公司也會派員全程記錄,隨時監控。

黃國清與王再基都有吉園圃與產銷履歷雙認證,農業試驗所也投入輔導,從果實發育階段就開始注意施肥管理,雖加強水份控制,以利長途貯運,但糖份檢測後還是有十五度,香甜可口。

賴清德強調,台灣出口至對岸的水果常因競爭被削價,影響收益,因此市府積極拓展其他的外銷通路,如香港、日本、新加坡與加拿大等;若鳳梨廿五天的貯運挑戰成功,未來就有機會進軍俄羅斯及中東地區等,讓台灣優質農產品揚名國際。

※ 相關報導:

* 香水舞者、橘色戀人 業界驚豔
http://udn.com/news/story/7327/808747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蔡奇助以10年時間研究,成功為蝴蝶蘭導入香氣及不同花色,不論是「香水舞者」或是「橘色戀人」,都讓業界驚豔,大大提升台灣蝴蝶蘭的競爭力。

蔡奇助表示,全世界蝴蝶蘭約3萬多種品種,有3分之2都是台灣人貢獻,但市場競爭太激烈,荷蘭就是台灣強勁對手,若無法持續推出新品種,很容易被迎頭趕上。



◆ 關廟綠竹筍久旱反開花 產量銳減
http://udn.com/news/story/7326/808870

聯合報 記者綦守鈺/台南報導 2015-04-01

關廟綠竹筍因久旱不雨開起花來,筍農們抱怨竹子開花周期難以預測且相當罕見,沒想到今年卻因缺水開起花來,竹子開花並不會結果,且竹稈很快就枯死,預計整體產量將減少3到4成。

關廟區農會供銷部主任鄭瑞泰說,當地種植綠竹筍的面積約400公頃,年產量4000多噸,農曆年前至今已乾旱3個多月,缺乏雨水的滋潤,「雨後春筍冒不出頭」,竹筍每公斤批發價喊到3、400元,卻沒貨可賣,以往這時候每天收購量都超過800台斤,目前連十分之一都不到。

「竹樹開花相當罕見」,鄭瑞泰表示,竹子屬於「禾本科」會長出像是稻穗的黃色花苞,但鮮少開花,可能一甲子才開花一次,且不結果實,也長不出種子,周期難以預測,有的竹種甚至沒有開花的紀錄,所以當地農友把竹子開花視為壞兆頭。

鄭瑞泰說,缺乏水份的竹子今年紛紛開起花來,且開完花後不久就會枯死,「跟甘蔗開花後壞掉原理相同」,以往走在觀廟、龍崎、新化、歸仁一帶,隨處可見的綠色竹林,卻能看見大片枯黃竹林,目前綠竹筍採收時程已延後1個多月,今年恐整體產量將減少4成。

台南市關廟果菜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郭忠憂心忡忡地說,過去只要遇春雨,竹筍就會長得快又多,但長期乾旱,沒有雨水滋潤,綠竹筍無法長成,如今竹林卻大片開花、枯黃,「雨不夠,春筍不探頭」,目前市場上僅有零星竹筍,產量明顯銳減,令人擔憂。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稻熱病出現 農改場擔心蔓延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7920

花蓮農改場監測發現,連日來花蓮地區已有部分水稻發生稻熱病,且水稻已開始進入分蘗盛期,剛好是稻熱病好發階段,呼籲應加強防治,以免病害擴散蔓延,造成一期稻作嚴重損失。

花蓮農改場作物環境課副研究員陳任芳指出,稻熱病發生與氣溫、雨水及氮肥多寡有密切關係,在溫度高低變化劇烈、相對濕度高於九十%以上時,若氮肥使用過多,通常發病週期僅需四至五天,短時間內即會引發大流行,目前花蓮地區已有部分水稻已發生稻熱病現象。



◆ 誤診改變人生 銀行員種出超甜小番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1000573-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01日 周麗蘭/雲林報導

人生就像巧克力不知道下一顆是甜還是苦,銀行員張家榮7年前被診出肝癌,毅然辭去工作回家種田,震撼、痛苦半年,最終證實是脂肪肝。但這場誤診變成人生禮物,夫妻倆在斗六開闢村上春蔬農場,以汗水和淚水種出「甜在心裡的小番茄」。

46歲張家榮原是某大銀行的放款、外匯、信託行員,因為疲累、頭痛、鼻子過敏求診,沒想到接到人生震撼彈,檢驗報告是肝癌。

從事平面設計的妻子葉美鳳與他雙雙辭去工作,自行宣布退休,決定以土地、陽光、汗水醫療自己,期間半年繼續做超音波、斷層掃描、肝穿刺,結果又收到另一顆震撼彈,罹患的其實是脂肪肝。

雖然優渥工作不再,但有限的生命失而復得,夫妻倆決定不回頭,攜手開闢「村上春蔬農場」種溫室小番茄,搭溫室、土壤改良、栽培、病蟲害防治、堆肥、採收、管理、包裝、行銷、出貨,每一步驟從頭學起。

由於曾經被誤診,張家榮賣小番茄堅持不誇大,認為農園裡每一個步驟都重要,有品質才有力量,不論人生或種小番茄,都要做自己命運的主宰,方向正確就大步邁前。

老天開玩笑造成的生命大轉彎,讓張家榮、葉美鳳扎實踩在泥土上勞動、流汗,種小番茄7年生意不錯,但因每年持續投注資材,迄今還沒回本,但賺到運動、健康、與家人在一起,女兒自豪爸媽種出甜在心裡的小番茄。

斗六市長謝淑亞佩服每一顆小番茄產出背後的勇氣與努力,在臉書幫忙行銷,希望更多人感染這對夫妻把人生壞球變好球的陽光生命力。

※ 相關報導:

* 來春嬤麥芽糖 熬出一片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1000507-260107

苗栗縣府精選10項農村優質產業,打造「貓裏老時味」品牌,昨由縣長徐耀昌舉行授證儀式,包括柴燒麥芽糖、苦茶油、藺草工藝等產品,由縣府掛保證,大力推薦在地懷舊古早味,推廣健康、實在的好味道。

fsj 提到...

柚樹開花 文旦認養開始了
http://udn.com/news/story/7322/811157

聯合報 記者盧禮賓、游明煌/基隆報導 2015-04-02

基隆市農會與休閒農場合作辦理文旦認養活動,5家果園共有240株柚子樹可供認養,民眾可以親自澆花、施肥,等到中秋節前夕再親自採收,體驗自己當農民的樂趣。

每年3、4月是柚子樹開花的季節,盛產期在中秋節前後,基隆市政府和市農會昨天在金明昌休閒農場舉辦認養文旦活動,其他參加的還有泰安市民農園、盛德農莊、文良休閒農場、龍順觀光果園,全部共提供240株文旦樹供認養。

認養活動即日起到5月31日止,果農保證認養的每株文旦最低60顆收成數量。認養的柚子樹有樹齡16年、30年以上的老柚,每株結果量平均約在100到200顆之間,今年柚子花已開得茂盛,預估產量會不錯。

認養後由果農負責照料,但認養人也可在文旦生長過程中親自照料、澆水、施肥、查看生長情形,參與柚樹的成長。

柚樹認養有兩種價格,包含A級2000元(30年以上)120株名額及B級1500元(16年以上)120株名額,每株由市府補助300元認養費用,民眾只需付費A級1700元及B級1200元。認養後,由民眾與果農簽訂契約書,並到果園選樹及掛牌。

金明昌負責人張清波說,目前文旦樹的柚子花開得很茂盛,如果花期不要下大雨或颱風,結果應會比往年豐碩。

市農會說,因名額有限,意者盡速報名以免向隅,詳情可上基隆休閒農業網(http://www.keelungfarm.tw/index.php)或基隆市政府全球資訊網(http://www.klcg.gov.tw/)活動訊息查詢,亦可電洽基隆市政府產發處農林行政科,電話:(02)24258389轉159或洽基隆市農會,電話(02)24564244。



◆ 新化有機鴨間稻 寓教於田邊樂
http://udn.com/news/story/7326/811062

聯合報 記者吳淑玲/新化報導 2015-04-02

新化區正新國小與農會合辦「鴨間稻」示範田,在稻田放養60隻鴨子,以有機概念種植水稻,小鴨可愛的模樣,讓學生下課就想衝到田裡看小鴨「工作」;校長嚴詠智說,不只是推廣有機農業,也是生命教育,將在收成時舉辦「豐收音樂會」,共享「刈稻飯」。

「鴨間稻」是到後壁無米樂取經,把鴨子養在稻田裡,鴨子會吃田裡的害蟲,也會吃農民最頭痛的福壽螺;嚴詠智說,鴨子划水會把田裡的水弄混濁,雜草會比較少,且鴨子的糞便也是良好的肥料,鴨子游來游去還會刺激稻子往下扎根,讓稻子長得比較壯實。

「鴨間稻」就在正新國小側門,60隻小鴨先由學生認養帶回家照顧兩周後,再飼養田間。學生林鈺喬下課時間就到田邊探望小鴨子,他說,小鴨很可愛,還會除草吃害蟲,稻子不用農藥,大家就可以吃到健康的無毒米。

嚴詠智表示,鴨間稻實驗田希望讓學童了解農夫的辛勞,守護農田及土地,也強調無毒有機環保的新概念;並透過養鴨的過程,讓學童尊重生命。校方決定在稻米收成時舉辦「豐收音樂會」,邀請嚴詠智弟弟也是金曲歌王嚴詠能與學生同樂,並比照如早年農村時代在收成後準備的「刈稻飯」,慰勞大家的辛勞。

fsj 提到...

青梅熟了! 粗放的更夠味
http://udn.com/news/story/7328/813589

聯合報 記者邱立雅/富里報導 2015-04-03

林輝煌表示,今年青梅產量較往年減少2、3成,為提高農戶收益,農會推出梅與農遊體驗,讓遊客動手採梅、製作梅醋等。

富里鄉農會與農糧署東區分署帶領民眾,在青梅產季認識在地農產,自製青梅加工品。

富里鄉青梅栽培面積約120公頃,占全縣7成,主要分布在羅山、豐南與永豐等地,農會推廣股長林輝煌表示,花蓮的空氣水質土壤很乾淨,青梅品質優秀。

「我們不是專業農,粗放的青梅更夠味。」農友林運枝表示,羅山地區的青梅農戶大多不是專門種植青梅為主,今年因氣候因素,產量略降,不影響生計,但放任自由生長的青梅酸度夠,製作醃漬梅還帶著杏仁香。

林輝煌表示,今年青梅產量較往年減少2、3成,為提高農戶收益,農會推出梅與農遊體驗,讓遊客動手採梅、製作梅醋等。

※ 相關報導:

* 手搖飲負擔多 7日全民喝茶日 邀喝台灣茶
http://udn.com/news/story/7323/813771

手搖飲料商機大,台北隨處可見手搖飲料店,民眾購買方便,但甜蜜背後卻隱藏高糖危機,成為健康負擔。台灣茶協會推廣全民喝茶日,7日在台北車站舉辦奉茶快閃,鼓勵年輕人喝台灣在地好茶。



◆ 食安商機大 台塑農場月賺千萬
http://udn.com/news/story/7241/813376

聯合報 記者邱莞仁/台北報導 2015-04-03

瞄準食安商機,主打有機蔬果的台塑楊梅有機農場月賺千萬,今年3月與7-ELEVEN,在新竹以北門市成立台塑有機蔬菜銷售專區,擴大有機蔬果版圖。

台塑楊梅有機農場隸屬台塑四寶共同出資的「台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因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有感於垃圾汙染的嚴重性,急需尋求一個徹底解決的方法,宣布成立台塑環保科技公司,並於隔年在雲林麥寮建立一個實驗性的廚餘堆肥的工廠,發展有機肥料。

隨著有機推肥事業成形,台塑環保科技2005年在楊梅成立「楊梅有機農場」,除了露天種植蔬果外,也建造176棟專業網室設施,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指名只吃台塑蔬菜。

南亞董事長吳嘉昭指出,楊梅農場面積36公頃,可栽種面積約31公頃,農地四周全部種植樹林,與外面的道路隔離約30~60公尺,保持完整的隔離帶,避免汙染有機蔬菜。

吳嘉昭自豪地說,台塑環保科技不僅自己做有機肥料,也供應給台塑的合約廠商,並設立完整的全農藥分析實驗室,透過高階質譜儀定期檢驗重金屬、農藥與防腐劑殘留,可以說,台塑的有機蔬菜是名符其實、真正的有機農產品。

吳嘉昭指出,儘管目前產量還不大,每個月業績約千萬,早已吸引竹科廠商餐廳預定,甚至遠從宜蘭、花蓮等地,都有學校指名要訂台塑的有機蔬菜。



◆ 用量少效果佳 農改場推深層施肥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8647

自由 2015-04-03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台東好米品質好還要更好!台東區農業改良場推廣「深層施肥」,在插秧時就把肥料施入土壤內,農友吳東益分享,肥料用量少、也不易流失,效果也比傳統施肥法還好。

插秧時就把肥料埋入土壤

台東農改場表示,傳統施肥都是農友揹著肥料撒布機,辛苦的走在泥濘田區,且肥料多撒在表面,水流或日曬就會把肥料帶走,「深層側條施肥」則是在水稻插秧時,同步把複合式肥料埋進土壤,深度約六、七公分。

吳東益說,父親務農四十幾年,傳統施肥是將追肥分成兩次施用,但部分農友年紀大,揹著肥料撒布機走在泥濘的田區施肥,是很大的負擔,不僅肥料加機器重量接近卅公斤,還必需要專注的操作才能讓肥料均勻的撒在田裡,「插秧兼深層側條施肥」則在插秧時就把肥料放好了,用量少還不容易流失,效果比一般的施肥方式好,最重要的可以省下追肥的肥料錢,也不用那麼辛苦。

台東農改場指出,經吳東益試採用深層側條施肥,可節省氮肥十七點一%、磷肥五十五點六%,水稻分蘖數卻可增加十一%,株高和葉色值也提升,表示節省肥料後、水稻還可以發育得更好。

fsj 提到...

農舍變豪宅 宜蘭農地回不去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4000274-260114

湯雅雯/台北報導 2015年04月04日

宜蘭農舍亂象嚴重,15年內「長」出7612棟農舍,但近8成被當民宿或別墅使用,損失農地相當73個大安森林公園。農民團體直指,助長農舍豪宅化的兩大元凶,就是政府開放農地自由買賣及雪隧通車,呼籲政府盡快修法亡羊補牢,否則台灣農地將永遠「回不去了」。

「有圖有真相!」為凸顯台灣豪華農舍亂象有多嚴重,台灣農村陣線日前號召網友,拍照上傳全台豪華農舍照片,這當中又以宜蘭、南投、苗栗及花東最氾濫,不僅農舍變身豪宅、民宿,也讓台灣消失的農地越來越多。

以有機栽培打出名號的宜蘭三星行健村,因為沒有農藥汙染,都市人搶地蓋豪華農舍,2006年雪隧通車後,比對2005和2013年的空拍圖,一排農地的農舍,從1棟增加逾10棟。

守護宜蘭工作坊發起人李寶蓮指出,政府2000年修《農業發展條例》,開放農地自由買賣,但不是買了農地就變成農民,多少炒地皮投資客,大刺刺買農地蓋農舍標售,中央和地方都「閉著雙眼」審查,無視《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明文規定「農民」才能蓋農舍,放任農舍濫建,農地非農用。

台灣農村陣線研究員陳平軒指出,為了解決宜蘭農舍亂象,宜蘭縣政府2月宣布暫停發放農民資格、農舍建造執照等證明,研擬《宜蘭縣申請農舍審查作業辦法》,預計下周二公告上路,重新認定農民資格,必須實際從農,拿出農作生產證明的「真農民」,才可蓋農舍。

不過此舉也引發部分「農民」的反彈,陳平軒說,這當中有人真實身分是房仲、土地仲介,但卻假借農民的名義去抗議,究竟這些豪華農舍,影響「誰」的權益?

李寶蓮說,為了杜絕投資客炒地皮,現在宜蘭縣政府「硬」起來,主管《農發條例》的農委會,至今卻毫無作為,連農民資格認定都講不清,「請農委會給我們一個認定標準」,負起最大責任,別再故意放水。

※ 相關報導:

* 逾6成農舍 蓋好就被轉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4000277-260114

農團指控農舍亂象,農委會放任不管。農委會水保局表示,2013年7月農委會與內政部完成修法,新法規定農民申請農舍後,5年內不得轉賣再申請,避免投資客炒作,接下來還會有第二階段修法

....在宜蘭出生長大、3年前返鄉務農的李寶蓮說,宜蘭農舍現在平均1天以蓋2棟新房子速度成長,宜蘭良田正在快速流失,小農想租一塊完整的地耕種越來越困難,農地充斥「假農舍真民宿」、「假農舍真豪宅」,未來要如何為子孫留下一畝田。

李寶蓮指出,在宜蘭,超過6成4的農舍,興建好3年內就被轉移,可見中央法規雖然規定申請興建農舍必須是農民,但對於「轉移」並沒有規範,過半農舍蓋好出售,賣給非農民,讓農地變建地、農舍變民宿。

她呼籲立法院提案修法,農委會應該把台灣農地使用現況說清楚、講明白,不應該繼續開放農地蓋農舍,讓廢水汙染良田,而是規畫農村居住區,農舍就是應該給農民放農機具用,而非變身豪宅、民宿用。



◆ 菜俗嘸人買 雲林遊子發起認購
http://udn.com/news/story/7326/815352

聯合報 記者蔡維斌/虎尾報導 2015-04-04

「3顆高麗菜換不到1顆滷蛋,真慘!」出身雲林的前新北市議員李婉鈺,看到媒體報導高麗菜價跌,號召網友救菜農,獲熱烈迴響,昨購買9公噸高麗菜北運義賣,並呼籲大家多吃雲林高麗菜。

「菜貴沒人買,便宜嘛沒人吃,農民真甘苦」看到長得漂亮、皮膚白晰的李婉鈺昨天頂著大太陽下田,正在收菜的阿嬤嚇一跳,連忙起身,一問才知這位水姑娘是台北來的,雖心疼姑娘曬太陽,但不免向她抱怨「菜俗攏嘸人買」。

農民黃章榮說,今年因天氣乾旱,菜長得好但量多,供過於求滯銷嚴重,前幾天還每公斤不到3元,3顆菜加起來還買不到一顆滷蛋,清明節菜價微幅上揚,趕快再僱工採收。

李婉鈺說,最近號召雲林旅北的6、7、8年級生組成「雲林同鄉二代會」,上網發起雲林高麗菜直銷台北活動,獲善心人士迴響,認購9公噸以行動支持故鄉農民,展現北部雲林二代關懷母縣的心。

李婉鈺也帶領來自古坑、林內的幾位旅北好友一起下田,雖都是7、8年級的年輕美眉,但彎腰採摘沒幾顆菜,就大喊腰痠背痛,更體驗到農民辛勞,阿嬤大笑「嬌貴的身子,怎堪得住!」



◆ 太乾了…埔里茭白筍產量少3成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8689

自由 2015-04-04

〔記者佟振國、吳欣恬/綜合報導〕南投縣埔里鎮茭白筍在清明節左右進入盛產期,一期作受到嚴重乾旱影響,產量較去年約減少三成。農民表示,以前自行鑿井可彌補灌溉水圳的不足,現在連水井都快乾掉了,已組成「尋水部隊」上山尋找新的湧泉。

埔里鎮是全台茭白筍主要產地。農民指出,部分山邊湧泉區的茭白筍田產量還能維持不變,但距離水源較遠的田區,產量不如以往,只有大約去年七成,更嚴重的甚至只有一半。

張姓農民說,目前茭白筍批發價每公斤七十至八十元左右,價格與去年持平,但產量減少,農民平均收益也下降,乾旱負面效應恐將持續擴大。

發起「尋水部隊」行動的農民陳新豪指出,已找到五十多個湧泉點,水質、水量還需要進一步觀測記錄。他也說,有湧泉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樹林茂密區,樹木就像是水管,把地表的水送到地底,種樹造林也是農民該有的基本認知。

農糧署作物生產組長翁震炘表示,目前缺水對茭白筍的產量影響還不明顯,但如果清明節前後雨量仍未增加,持續缺水,恐影響五、六月的主要產期。

至於同樣以水田種植的蓮田,翁震炘表示,主要產地在台南白河,因為嘉南水利會節水有方,沒有停灌,預計今年蓮子和蓮藕的產量不受影響。

fsj 提到...

現採現吃草莓趣 莓果披薩超吸睛
http://udn.com/news/story/9/817378

中央社 台北5日電 2015-04-05

草莓季即將接近尾聲,北部民眾不妨走訪內湖草莓農園,體驗採草莓樂趣,或是現場清洗,享受最新鮮的草莓味,品嚐女孩們難以抗拒的莓果披薩和草莓飲品。

台北市內湖區農會表示,每年12月底至翌年4月是內湖草莓季,栽培區域分佈於碧山白石湖、大湖街一帶,種植面積超過2公頃,且採溫室種植,能防止病蟲害、減少農藥用量,雨天採果也不受影響,建議較佳的採莓時間為4月中下旬,各農園開放採莓時間不一,去之前可以事先電話詢問。

位於碧山路上的東林休閒農園環境清幽,農園不收門票,平假日都有開放採草莓,採完草莓後秤重計價,園內共種植3種草莓,包括有生產履歷的草莓、有機草莓,還有水蜜桃草莓,採完的草莓除了帶回去,也可以在現場品嚐,老闆娘還貼心地準備煉乳和巧克力醬。

東林休閒農園老闆娘表示,水蜜桃草莓除了聞起來有水蜜桃味,吃起來也像水蜜桃,單價較高且數量不多,想吃水蜜桃草莓還得碰運氣,看能否正好遇上結果期,農園還用新鮮草莓製成草莓醬,吃得到新鮮果粒,數量有限,相當受客人歡迎。

同樣位於碧山路的莓圃休閒農園僅於假日開放採草莓,但農園設有庭園咖啡,還有許多花草造景,除了假日可以採草莓,平日來也能在花草香味中品嚐各式草莓製品。

莓圃休閒農園最吸睛的就是美莓繽紛比薩,將新鮮草莓、奇異果、核桃、綜合莓果等原料,搭配烤得酥脆可口的比薩,就連不愛甜食的男孩們都難以抗拒,另外還有顏色繽紛、造型美麗的草莓歐蕾和草莓多多等草莓飲品,每一口都喝得到新鮮草莓味,肯定讓女孩們愛不釋手。

※ 相關報導:

* 台東長濱種出牛番茄 秘訣:穿衣服
http://udn.com/news/story/7328/816999

「牛番茄在長濱試種成功了!」長濱鄉農會理事陳晟揚,經歷種小番茄及黑柿番茄3年的失敗經驗後,替番茄加穿「衣服」,種出漂亮又美味的牛番茄。



◆ 中強光電闢希望農場 小農外配有頭路
http://udn.com/news/story/7324/817015

聯合報 記者張裕珍/苗栗報導 2015-04-05

在竹苗等地設廠的中強光電去年與社會企業「鄰鄉良食」合作,在苗栗縣苑裡鎮興闢「希望農場」,提供小農、外配工作機會,栽種的有機蔬菜成了員工團膳食材,讓「吃」變得更有意義。

中強光電為提供員工健康飲食,多年來中餐團膳採購在地有機蔬果,為讓更多人受惠,去年和鄰鄉良食合作闢建1公頃大的希望農場,訴求「給人釣竿、自力更生」,聘請老佃農耕種,也請外配幫忙,栽種各種有機蔬果。

鄰鄉良食執行長譚景文說,他們在苑裡鎮蕉埔里尋覓閒置荒地,承租後活化開墾,接著就近尋覓佃農耕作,由於有機栽種,農場蟲類、雜草多,另外請外配協助清理、包裝,友善土地也能夠提供弱勢工作機會。

中強光電人力資源服務中心處長傅昌浩說,希望農場栽種地瓜葉、空心菜、高麗菜、大陸妹與波菜等,一個月收成量800公斤,竹科力行廠、竹南廠1700人每周四、五午餐蔬菜,就是享用來自「希望農場」的自然美味。

「給人釣竿、自力更生」傅昌浩說,中強光電長期回饋地方,多年來固定捐助物資給偏遠小學、育幼院等,特別與社會企業結合,透過希望農場釋出工作機會,扶植在地更能照顧員工健康,一舉數得。

希望農場讓1公頃大的荒地成為良田,也讓5名弱勢農民與清寒外配找到穩定工作,傅昌浩說,雖然剛起步,受到有機栽種蟲害較多緣故,能產出的蔬菜量不大,但會秉持初衷,也盼擴大規模,盡企業社會責任。

譚景文提到,竹科的中強光電、啟碁科技,還有英業達大溪廠都是他們的合作對象,依照不同需求量身訂做一套在地農產採購方案,居中協助小農穩定生產、行銷,一改農家生活困境。

※ 相關報導:

* 高麗菜盛產 「好人幫」十八尖山義賣
http://udn.com/news/story/7324/816988

高麗菜盛產,價格崩盤,「好人幫」在新竹市十八尖山義賣1600台斤高麗菜,市議員鄭正鈐號召企業贊助三分之一,義賣所得轉給人安基金會等慈善團體,作多元公益。

高麗菜盛產,經常為農產品促銷的好人幫理事長黃榮墩在各地發起義賣活動,昨天在十八尖山入口,許多慢跑、散步的民眾路過,紛紛掏腰包採購。黃榮墩說,目前高麗菜一台斤僅約7~8元,有些賣場一顆只賣9元,好人幫義賣一顆40元,雖然貴,但所得回饋到弱勢團體。



◆ 缺水更開花 台南文旦、芒果恐產質失調
http://udn.com/news/story/7326/816848

聯合報 記者周宗禎/台南報導 2015-04-05

久旱未雨,台南名產文旦柚、芒果等果樹集中盛開花,紛紛密集結實,若未來供水充實可能產量過剩,水分不足則果實長不大難以收成,農民兩難。台南農改場呼籲農民重視供水、施肥管理與疏果,避免產量失當品質低落。

芒果、柚子等台南主力水果樹多分早、中、晚三期開花,但今年幾乎都集中在上月開花,荔枝、酪梨等其他果樹也大量開花,較早開花的已陸續結果,未來若集中上市將造成滯銷。不過,也有部分果園因花期遭南風吹襲受損,結實率欠佳。

官田農會表示,今年果樹幾乎都開滿花,可預期多數將結實纍纍,往年曾呼籲農民疏果,1枝只留1、2粒果實,但效果不彰,因此要有再次過剩的心理準備,希望不要重蹈10多年前芒果多到要倒進掩埋場的困境。

農改場副研究員張錦興表示,果樹缺水更會開花,花期集中量多,更要疏果、加強水分和肥料管理,以免影響結果率與品質。

fsj 提到...

農地蓋豪宅 花媽也喊住不起美濃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9382

自由 2015-04-06

高雄後花園 建商炒高房價

〔記者陳祐誠/高雄報導〕許多民眾嚮往退休隱居、享受田園生活,不惜砸重金在鄉下買地蓋房子,以致農地上假農舍林立,排擠農產品的種植空間,繼宜蘭之後,高雄美濃成了下一個受害者。

宜蘭常被視為「台北後花園」,憧憬田園生活的都市人,紛紛砸錢買農地蓋農舍,以致過去幾年農地交易頻繁,炒高的地價令人瞠目結舌,也使得農產品數量下滑,對農業長遠發展並非好事。農舍濫建的情況不止在宜蘭,全台凡是景色優美、交通便利的良田,都可能發生同樣情形。

有「高雄後花園」美譽的旗美地區,已開始步入宜蘭後塵,其中又以美濃最為明顯,熱門地段每分農地被炒到四、五百萬元,路邊隨處可見房仲的廣告牌;還有建商推出豪宅,每間要價近三千萬元,居民只能望樓興嘆。就連高雄市長陳菊也曾表示,卸任後會住在高雄,但不會是美濃,因為土地太貴。

在農地上種房子 社大討論

旗美社區大學社區專員黃森蘭指出,農舍排放的污水恐影響有機作物的品質,房子也會影響到周遭農地植物行光合作用,美輪美奐的別墅更打擊到農民信心,「農民辛苦一輩子也蓋不起這種房子,當他看到有錢人這樣花錢,還會叫下一代留在家鄉務農嗎?」

黃森蘭說,都市人嚮往田園生活,但不少人也會失算,有一天發現自己身處農藥堆,放寬十五年的「農發條例」已是該檢討的時候,中央與地方不能再互踢皮球,應合作正視此議題。

旗美社大將於七日晚上七點,在美濃福安社區活動中心舉辦「農地危機系列論壇—在農地上種房子」,邀請守護宜蘭工作坊發起人李寶蓮分享宜蘭農舍議題,對於農村與環境造成的影響,盼引起社會更多的共鳴。

※ 農地蓋房最嚴重的問題是排灌不分。



◆ 畜牧廢水澆灌 善化甘藷大又好吃
http://udn.com/news/story/7326/818436

聯合報 記者謝進盛/善化報導 2015-04-06

在全台鬧水荒之際,善化區農民羅瑞祥利用畜牧廢水,澆灌所種植的甘藷田,這些甘藷吸收尚天然的肥料,沒有農藥殘留,口感綿密香濃,農業局官員還團購近千斤,品嘗後讚不絕口。

農業局宣導畜牧業者利用畜牧廢水澆灌農田,除減少化學肥料施用,也能達到省水之效。尤其,今年旱象嚴峻,農業局畜牧科去年便積極推廣,善化區畜牧業者羅瑞祥積極配合,將畜牧廢水載送至所有的1甲多農田澆灌。

最近種植的甘藷採收,這批台農57號甘藷,以畜牧廢水澆灌,成了天然的肥料,挖出來甘藷,個個頭好壯壯,超乎預期。日前農業局人員前往品嘗後,對於甘藷獨特綿密香甜口感讚不絕口。

羅瑞祥說,當初在農業局宣導下半信半疑,雖然甘藷平日用水不多,但用畜牧廢水,多少能減少水使用。重要的是,不用再購買化學肥料,沒有農藥殘留,地力不會受損,甘藷香甜口感還更勝一籌,自己也不敢置信。畜牧科長周志勳表示,節約用水為全民共同目標,畜牧用水雖僅占農業用水0.6%,整體用水量雖不多,但若能將畜牧場內用水回收再利用,將處理後廢水用作農作灌溉,更是一舉多得,這樣用水觀念改變,是當前推廣重點,只要更多農民、畜牧業者凝聚共識,多少能減輕缺水壓力。

※ 相關報導:

* 天旱雨少 竹縣山櫻桃、樹葡萄結果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9261

很多人看過緋紅的山櫻花,卻很少人注意花謝之後冒出的一顆顆小山櫻桃。拜天旱少雨之賜,最近平地的山櫻桃結實纍纍,讓很多人驚嘆。樹醫師李碧峰說,這是老天爺少雨送給人們的驚喜。



◆ 把自己攤在陽光下 文明病不藥而癒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6000294-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06日 (執筆:白宜君)

標榜責任制的科技業工時驚人、輪班亦顛倒作息,南科工程師施信旭在30歲時健康出現異狀,常有不知名疼痛,赴醫院檢查各項指數又顯示「正常」,不知從何醫起。直到一位家醫科好友提醒施信旭,作息紊亂是健康大忌,他才停下腳步思考,當健康敲響警鐘,在高科技與工程師的光環之外,「也許要想想另一條出路」。

施信旭今年41歲,家住麻豆,約8年前開始參加新農人的教育課程,無心插柳從自家原有的一分多文旦田開始接觸,再租三分多地蓋溫室,種植各項蔬果,開啟人生中段的新嘗試。

傳統文旦用藥量大,但施信旭心想,自己是因健康出問題才轉向務農,「如果還去學噴農藥,豈非白忙一場。」學農新鮮人堅持不用農藥,也需從無知開始摸索,他笑談承租的田地原是稻田,沒有排水問題,「拿來種小番茄卻淹大水,第一年的作物全泡湯」,為新農第一課「慎選作物,適地而種」痛快的繳了學費。

務農3年,施信旭笑道,本以為開始投入農業後,會漸漸「失去朋友」,因為當假日大家出遊時,自己卻只能行隻影單的「宅」在田裡勞動,沒料到結果卻恰恰相反。現代人渴望親近大自然,他的田地成為親友一個拉一個到訪的好去處,人緣反而更好。

雖然田間的經濟投資尚未回收,施信旭仍為家計在科技業打拚,但卻開始踏實改變生活習慣,「過去放假睡到中午,生活中也少運動,現在則是5、6點就起床先到田裡工作。」農夫的生活攤在陽光底下,多流汗、多喝水,施信旭原有的文明病不藥而癒,自大地撿回健康。



◆ 巴西糧食業 搶全球市占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18905

聯合晚報 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 2015-04-06

中國大陸需求強烈、國內採購力不斷提高、土地與勞力便宜等因素導致巴西的糧食生產業者在國際市場奪下極高的市占率。美國亨氏番茄醬製造商(HJ Heinz)與卡夫食品(Kraft Foods)合併是例證。

巴西億萬富豪雷曼名下投資基金3G Capital是亨氏的業主。根據它與股神巴菲特名下波克夏集團達成的一項協議,它將擁有前述新集團51%的股份。這項計畫旨在成立北美地區第3大的糧食及飲料集團。

在此之前,巴西JBS集團已成為以營收而言,僅次於雀巢的舉世第2大糧食生產商。該集團也是全球最大的牛肉生產商。此外,巴西BRF集團已是舉世最大的家禽肉出口商,去年並在阿布達比啟用一處耗資1.3億歐元(約台幣44億)的生產設施。

這些集團的投資組合各不相同,不過分析師指出,它們具有一個共同點:必須在艱難的環境下學習如何維持效率,有別於美國與歐洲的農業綜合企業因為政府提供補助而坐享成果。里約大學經濟學教授瑪莉亞.大衛表示:「土地與勞力成本低廉使巴西糧食生產商取得多項關鍵性的優勢。」

另一名巴西經濟學家巴拉加表示:「數十年前,巴西人因為軍方獨裁統治而致自由受到嚴重限縮。『杜比尼昆情結』使我們承受苦果─不願離開海灘太遠的美洲印第安人。然而民主化與東西對峙結束後,這些障礙已經消失。」

雷曼是巴西首富,以飲料打造個人的事業王國。他的AB InBev集團是多次企業合併後的產物,生產的啤酒約占全球的1/5,與百威啤酒等全球品牌並駕齊驅。

在中國大陸對肉類與大豆需求強烈,以及巴西人採購力不斷提高的局面下,巴西的糧食產業已經獲取極為可觀的盈餘。巴西也是全球第2大的肉類與大豆生產國。

fsj 提到...

溫室栽種用滴灌法 省水省人力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9952

自由 2015-04-08

〔記者林孟婷/永康報導〕台灣水情吃緊,對於溫室栽種的農民而言,採用滴灌方式,不僅省下人力,也省下龐大水資源,雖然旱象仍未解除,但因為滴灌節省用水,農民不怕缺水無法澆灌。

崑山國小師生昨日前往政昌有機農場參觀,了解溫室、有機栽培的環境,以及了解作物的生長特性等,帶給學生有趣的生態環境教學。

學生們從中了解溫室栽種的滴灌方式,透過電腦控制、採用滴灌以及適量的澆灌方法,「好像能省下許多水資源,真是太酷了」,讓學生大開眼界。

經營政昌有機農場的李承昌表示,當初投入溫室有機栽種時,學習到滴灌方式,當時已經設想到台灣一旦面臨水資源缺乏時,如何節水是相當大的問題。 於是在設立溫室設備時,投入許多成本設置滴灌設備,「滴灌設備是一般傳統溝灌十至五十倍不等的成本支出,但卻可以省下十至一百倍不等的水量」,雖然當初投入許多經費,但相對節省下來的人力、水資源卻相當可觀。李承昌表示,所謂滴灌是通過安裝在管路上的滴頭、孔口等灌水器具,將水一滴滴且均勻緩慢地滴入作物根區,滴水量小、水滴緩慢入土,而土壤水分主要借助毛管張力作用入滲和擴散。

李承昌指出,所栽種的溫室小番茄、蔬菜等,採用滴灌方式澆灌,在現今水情吃緊當下,不怕缺水、農作物也能長得好。

※ 相關報導:

* 有溫度的台灣咖啡豆
http://udn.com/news/story/7535/768401

....「創業」是一個那麼激勵人心的詞,擁有屬於自己的事業讓人夢寐以求,但「堅持」卻是最難的動詞,除了咖啡專業知識需要自行摸索、很多難處必須親力親為的解決,從無到有的路有多漫長? 離開了舒適的冷氣辦公室,開始到咖啡店裡實習,從泡咖啡、結帳、外送等開始一步一腳印的學習,用信念為圓心,以熱情當半徑,兩年的時光籌備醞釀,終於在2013年成立了「KOFEEL」品牌,結合了荷文Koffie與英文Feel,表示著品嚐咖啡是直覺式的享受,藉由底蘊豐富的台灣咖啡開啟與品味者的優雅對話。

....KOFEEL以台灣咖啡豆為主,採用台南東山與嘉義阿里山地區所種植的阿拉比卡豆,由產地現採直送,採用自然農法方式栽種(不使用化學農藥以及化學肥料,與自然共生方式來栽種),運送過程堅持原豆需帶殼保鮮,直到要烘培前才脫殼,經過二次人工篩選,除將瑕疵豆剔除外,過小未熟成的豆子以及不完整的豆子都逐一挑出, 所挑出來的咖啡豆大小勻稱相當,藉由老師傅精湛的烘焙技術,烘製出兩款精選咖啡豆。

* 尋懷念的好滋味 他賣手作果醬
http://udn.com/news/story/7326/820271

....25歲的林驊勳從東海大學畜牧系畢業後,眼看村落裡幾乎沒有同年齡的年輕人,毅然決定返鄉創業。尤其,他穿起圍兜走入廚房做果醬,專業的程度令人眼睛為之一亮。除在校所學,且上專業烘焙課程外,他靦腆笑說,製作果醬資歷可深了。

林驊勳回憶說,小時候,庭院裡有株大桑椹樹,春天結實纍纍時,就會跟阿嬤一起做桑椹果醬,天然、純樸的好滋味,迄今記憶深刻。他以桑椹、冰糖及檸檬汁,添加些許紅酒,增加葡萄香氣,紅酒協助果膠的形成,研發全新桑椹果醬。他說,想拿給阿嬤品嚐,可惜她去年過世了。

* 春梅熟了 信義鄉農會高價收購
http://udn.com/news/story/7325/820132

春梅來了!南投縣信義鄉農會梅子夢工廠收購春梅製作脆梅,原計畫每天收購2公噸,但受乾旱影響顆粒小採摘篩選費時。農會說,收購時間延長,同時以高於行情每公斤45元價格收購,希望穩定梅價,梅農感激在心。

* 愛玫瑰千萬風情 日達人來台育種
http://udn.com/news/story/7325/820133

「玫瑰就像美麗的女性,有千萬種表情」日本玫瑰培育家木村卓功這麼形容玫瑰。外表看似粗曠,卻有極為纖細而感性的內心,他19歲開始培育玫瑰,直到35歲才成名受到矚目,這段路走來漫長,深刻了解育種者的辛苦,他不辭辛勞到台灣推廣玫瑰品種權,希望讓更多培育家受到保障,能一起為玫瑰育種努力。



◆ 宜蘭新建農舍 不准蓋在田中央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9655

自由 2015-04-08

〔記者王揚宇/宜蘭報導〕宜蘭縣政府從嚴審查農舍興建資格,昨通過宜蘭縣「興建農舍申請人資格及農舍建築審查辦法」,即日起實施;未來興建農舍申請人,要出具農保資格,或簽署實際務農切結書、提供農產銷售等證明,農舍也不能蓋在田中央,並規定圍牆高度。

民國八十九年農業發展條例修正案施行後,全國七十%新農舍「種」在蘭陽平原,宜蘭縣府統計,截至去年底止,縣內興建七千六百餘棟農舍,導致一千九百公頃農地流失,占了全縣農地面積七%,有些淪為度假別墅或轉作民宿,農業環境資源遭嚴重破壞。

宜蘭縣政府二月十日宣布暫停核發農民資格、農舍建照、農業設施容許使用證兩個月,三月廿三日預告新的審查辦法草案,招致部分農民和房仲業者抗議,縣府昨仍在縣務會議通過上路,這段期間被凍結審查的兩百四十多件農舍申請案,將適用新法。

240多件凍結申請案適用新法

施行的審查辦法,對申請人資格做若干調整,拿掉草案中每年務農一百廿天且連續兩年的規定,凡擁有農保身分,或出具實際從事農業工作切結書、農業生產資材購買憑證、農產銷售證明即可申請;農舍建築部分,一側應臨接道路,一側應臨接地界線,亦即不得蓋在田中央,面積不能超過所在農業用地面積十%,圍牆高度不超過一.五公尺。

宜蘭縣長林聰賢說,農舍若配置在田中央,農地因此破碎就毀了,新辦法規定不能隨意蓋,保留完整性,農田才能永續經營。

修正後的審查辦法,與草案內容相較下,相對寬鬆,被解讀及批評為「放水」,宜蘭縣農業處長楊文全解釋,原先草案規定,申請人一年要有四個月務農,但民間對務農定義看法不同,為避免爭議模糊焦點,改以填寫切結書取代,絕無「放水」。

楊文全說,已坐落田中央的合法農舍,法令不溯及既往,新的審查辦法實施後,將嚴格規範,至於遏阻農舍移轉之事,有賴中央修正農發條例,地方才有法源執行。

此外,宜蘭縣政府以區域治水防洪、滯洪考量為由,公告的易淹水地區農舍用地不得填土,建築物得採高腳屋方式設計,但總高度不能超過十.五公尺,其他地區農舍填土高度不得超過四十公分,建築物屋頂突出物高度不得超過四公尺。

fsj 提到...

任產銷董事 楊儒門:要打破產銷黑幕
http://udn.com/news/story/6655/822852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5-04-08

昔日的「白米炸彈客」獲推薦任職台北農產運銷公司董事,外界質疑,長期經營小農產銷的楊儒門,如何撼動主流的產銷中心?楊儒門昨天強調一定有辦法,但現階段會多了解運作機制「在找到協助小農方式前,只能緊緊看著它(運銷中心)」。

楊儒門坦言,不可能這麼快打破拍賣制度,但必須設法解決拍賣價格長期以來的「不透明」。

楊儒門解釋,農產運銷中心每年果菜成交量達六十七萬公噸,年交易金額約一百九十六億元;但龐大的農產運銷卻是一個封閉的系統,真正了解運作過程的沒幾人。

楊儒門說,農民長期以來的認知,就是國內產銷體系價格不透明。喊價、拍賣過程中,會不會有聯合壟斷行為,農民無法掌握,讓雙方信任流失。

楊儒門從早期經營市集,發現小農需要更多通路而成立店面,再辦講座讓消費者了解、加入藝術辦展,為活化休耕地,協助小農復耕農地種大豆、賣豆漿,到最後開餐廳;如今進入截然不同的主流產銷體系。

※ 相關報導:

* 楊儒門開飯 分享小農故事
http://udn.com/news/story/6655/822854

不用農藥、化肥,種出「友善土地食材」的農民,最困難的是找銷路。二四八農學市集召集人楊儒門為推廣小農食材,與學學文創合作成立「學農FOOD飯廳」昨天開幕,使用彰化溪州尚水米、新北烏來部落的珠蔥等五十家食材,依食材產季換菜單,希望串起農村與城市。

* 2千公頃青梅 棄採或賤賣 兩難的抉擇
http://udn.com/news/story/7327/822361

高雄山區青梅種植面積超過2千公頃,多數賣給工廠製作蜜餞。今年蜜餞業者以庫存壓力為由不採購竿採梅,甲仙區農會所屬的那瑪夏、甲仙、桃源與寶來等地梅農,必須選擇接受農糧署棄採補助,或者直接賣給中盤商。甲仙區農會表示,近年農會推動有機栽培,愈來愈多梅農加入認證行列,已有4人取得「有機認證」,取得認證的梅子更有競爭力。

※ 做成梅酒、果醋,獲益足以壓過採收成本。



◆ 東京地下鐵菜園 自產自銷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69752

自由 2015-04-08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首都東京重要交通系統「東京地下鐵」,除提供便捷的運輸服務外,現在也開始賣起自種蔬菜「東京沙拉」;標榜由「人工光型植物工廠」水耕栽培的生菜,將在東西線沿線商店販賣,不需清洗即可直接食用。

東京地下鐵東西線連結東京都中野區的中野站至千葉縣船橋市的西船橋站,全長30.8公里,有別於一般在地底行駛的地鐵,東西線有約14公里路段高架化。為有效利用高架下的空間,今年1月起試種水耕蔬菜。

東京地下鐵的植物工廠,設於西葛西站到葛西站之間的高架橋下方,長約1.2公里。「人工光型植物工廠」不僅可控制溫度、濕度、水、光和空氣,還是密閉無塵室,因此種植出來的蔬菜不會沾上灰塵、泥土和寄生蟲,也不需要噴灑農藥,摘取後直接包裝,消費者購買後無需清洗即可直接拆封食用,十分方便。

目前栽種的蔬菜包括葉萵苣、韓式萵苣、蘿蔓、紅芥末葉及羅勒等,為維持供貨穩定及保鮮,初期將只在東西線沿線的餐飲店販賣,鎖定地下鐵通勤族的市場。



◆ 另類蔬食 蔬食披薩人氣高
http://udn.com/news/story/3/823017

中央社 高雄8日電 2015-04-08

「蔬食也能這麼好吃」,高雄新開幕的一家Pizza店,提供精緻蔬食西餐,堅持「從農場到餐桌」理念,讓顧客吃到純粹和新鮮,頗受好評,成為港都人氣美食。

這家位於高雄市鳳山赤山地區的Pizza店,原木造型裝潢,加上師傅現場展現手工窯烤Pizza技巧,讓顧客體驗美食製作過程樂趣,連日來總是門庭若市。

店家將熊和蜂蜜的元素巧妙地融入空間和食物當中,呈現有趣兼具質感的用餐氛圍,開幕以來廣受美食部落客好評,成為網路人氣美食。

業者以台灣黑熊為鎮店吉祥物凸顯台灣特色,熊又愛吃蜜,所以取名「蜜熊窯」,希望兩相結合能為生意帶來甜蜜佳績。

店家改良Pizza製作方式,提供多種獨創口感及低卡路里的Pizza,加上由自家農場生產的食材及蔬果,除美味外,更添健康樂活概念。

Pizza的餅皮是經過2次發酵的活麵糰,麵糰透過酵母作用後保持新鮮,烤出來的餅皮凹凸有致,研發出30幾種不同口味,其中人氣蜜熊經典瑪格麗特披薩,台灣小番茄加上馬札瑞拉起司和羅勒,每一口都能吃到滿滿的起司及蔬果。

蜜熊窯也與多家農場合作,包括春日農場、中崎有機農場、綠光鮮境農場、永齡農場、竹林有機農場,使用橄欖油調理,加上台灣純正蜂蜜、手工桂圓、九蒸九曬的鹽巴等,堅持「從農場到餐桌」理念,讓顧客吃到純粹和新鮮。

餐廳也提供各式口味的燉飯、義大利麵和點心,加上店內特有的蜂蜜及醋飲,提供消費者多元選擇。

fsj 提到...

農民好點子 募得創業金
http://udn.com/news/story/7238/826039

聯合晚報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2015-04-09

青年創業常常缺乏基金,農業轉型則需要好的創意和點子。農委會舉辦「2015農業好點子群眾競賽」,讓青年農民的農業好點子躍上網路平台,能夠爭取大眾經費支持,募得目標資金後,農委會就會介入輔導,協助青年農民創業,減少失敗。

澳洲一對父子發明採蜜不影響蜜蜂作息的蜂箱,透過國外Indigogo平台集資,45天獲得840萬美元;台灣澎湖科技大學團隊繁殖的小丑魚,採取連缸帶魚、附售後服務模式,也在國內的flying V平台募得51萬創業基金。

農委會科技處長盧虎生表示,年輕人創業常缺乏第一桶金,因此想將農業創業結合現在風行的大眾集資平台,幫助有想法、有理念的青年農民。

盧虎生表示,台灣已有八家集資平台,全世界則有500多家,總計募集27億美金,他希望青年農民創業時也可把自己的創業想法,透過網路平台募集資金,若成功集資,也表示發想的點子獲得社會認同,也能讓創業者更有信心。

盧虎生說,成功集資的團隊和點子,農委會將擔任媒介,協助找尋創投公司提供更多資金,並協助青年農民學習企業的經營管理。農委會估計,這項計畫將吸引65個隊伍提案,募集1000萬元,農委會也會提供42萬元,協助青年農民的好點子順利創業。

※ 相關報導:

* 桃園玉女番茄盛產 就怕量多滯銷
http://udn.com/news/story/7324/824912

第三階段限水首日,大家擔心無水可用,反而網室栽培的玉女番茄,卻因少雨加上氣候好,擁有舒適濕度環境,產量比往年多,反讓農友們擔心滯銷問題。

* 鳳梨「吃素」長大 免費送弱勢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70244

屏東有「吃素」長大的鳳梨,老闆曾彥尹除了自己吃素,種植鳳梨時,也以豆餅、豆麩、豆粉取代魚漿、水肥,讓鳳梨也吃素,種出來的鳳梨果型雖小,但香氣、甜味十足,曾彥尹今年起已免費送出逾三百箱鳳梨,愛心遍布高屏地區育幼院及伊甸基金會。

* 黃秋葵變香皂 幫農民賺外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9000534-260107

鹿草鄉特產黃秋葵生長特性一眠大一吋,「早上不採,下午就老」,讓農民時常望著過粗、過長的黃秋葵嘆氣,一次科學小實驗,碧潭國小師生發現黃秋葵抗養化成分高,開始試做黃秋葵香皂,希望有朝一日發展成鹿草特有的副產品,替農民創造額外的收入。

....去年底有嘉大學生到碧潭辦科學營隊,無意間驗出黃秋葵含氧量極高,讓師生萌生廢物利用的想法,加上曾有用廢油做手工皂經驗,師生便嘗試把黃秋葵萃取液加入橄欖油、玫瑰精油製成香皂。

因手工皂潤膚效果極好,據說更勝網路熱銷的印度手工皂,不少女老師和社區媽媽們愛用,師生們信心大增,現固定會利用課程製作黃秋葵皂分送家長,或當伴手禮送來賓。

* 花蓮研發真空包裝 隨時可吃箭筍
http://udn.com/news/story/7328/824931

想吃箭筍不用再等產季了!花蓮縣光復鄉農會最近著手研發真空包裝箭筍,除了有原味還有特殊的薑黃口味,若研發成功,明年將量產上市,讓民眾在非產季,也可以品嘗箭筍美味。



◆ 防農地炒作 陳保基:蓋農舍資格將變嚴
http://udn.com/news/story/7238/826142

聯合晚報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2015-04-09

全台農地遭嚴重炒作、違規農舍林立,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今天表示,將與內政部共同修訂農舍興建管理辦法,將「實際從農」和「具有農保」列為起造農舍的必要條件,未來修法通過後,在農地上興建農舍的條件和資格將變更嚴格。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天處理農委會預算解凍案,立委質詢大量農舍非法使用,陳保基表示,今年6月前會研議修訂農舍興建管理辦法,進一步處理農舍違規使用,現在從北到南炒作農舍,已經炒到想要從農的人根本沒有務農空間,嚴重危害台灣農業。

陳保基說,農委會花了一年半時間進行調查統計分析,從民國97年到102年共起造1萬6338筆農舍,其中實際從農、具有農保身分者僅5848筆,根本不到四成(35.8%),顯示六成以上的農舍起造者,都不具備該有的資格,這是「非常嚴重的漏洞」。

陳保基表示,農舍本意是要給務農農民棲身,但現在變成豪華農舍、民宿、旅館等各項非法使用,這是很嚴肅的議題,直接影響到農業生產,導致青年農民返鄉,根本沒有能力可以務農,因為農地、農舍的價格都炒作到無法購買。

陳保基說,農舍濫建最嚴重的地區就是宜蘭,分析宜蘭農舍過去三年的轉移資料,有64%蓋的農舍已經賣出,下一步要清查賣出者的身分是否是農民。他坦承修法後,會大量打擊、萎縮現在炒作農地農舍的利益,但農地農用一定要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