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2

文創的國際舞台

◆ 1人觀眾!全球最小劇院 紐約免費開放
http://udn.com/news/story/6812/914792

世界日報 編譯張大順/綜合19日電 2015-05-21

全世界最小型劇院在紐約免費開放民眾觀賞。這種高度私密劇院每次僅限一名觀眾入場,並由百老匯演員表演短劇。

「一人劇院」是面積僅寬4呎長8呎的最先進移動式表演空間,在2003年推出第一套原型劇院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和True Love Productions製作公司協助下,於2007年5月推出第二套原型劇院。之後不斷進行實驗和修改。

設計和領導該計畫的東尼獎布景設計師克莉絲汀‧鍾斯表示:「在該劇院內,絕對是即時性表演。」

未來兩個月,「一人劇院」將會停在曼哈坦三處地點,免費提供民眾排隊入場。民眾就座後,中間隔板會升起,一名男性和女性表演者隨即開始演出短劇。

表演者主要是百老匯演員。主演百老匯音樂劇「費拉」(Fela)的演員和音樂家曼波,曾在大舞台上面對數千名觀眾,他說這種卸除所有裝扮的新表演,是一項挑戰。

曼波說:「這種表演不需要戲劇表演服飾,以及其他任何東西,只需要與觀眾交流,表達一個故事。」

據悉,「一人劇院」內非常舒適,裝有紅色軟墊牆壁,搭配柔和燈光,置身其中如同在教堂告解室或是看偷窺秀,甚至像電梯間。另有一名舞台經理,負責管理燈光和音效。

「一人劇院」展出行程中,5月24日以前在曼哈坦下城世貿中心旁冬之花園(Winter Garden)、5月27日至31日在下城祖科蒂公園(Zuccotti Park),6月2日至6日在中城葛萊斯建築廣場(Grace Building Plaza)。三處場地均由布魯克菲爾德地產投資公司贊助。

布魯克菲爾德藝術總監黛博拉‧西蒙表示:「這是在不預期地方的藝術,可提供一些精神上的休息。」

※ 相關報導:

* 沒有禿頭 400年古書藏莎翁畫像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82142

頭戴桂冠、身穿寬鬆的長袍、手裡拿著一穗玉米,還蓄著流行的八字鬍。英國名劇作家莎士比亞,可能就是他嗎?

英國衛報報導,植物學家兼歷史學家葛瑞菲斯(Mark Griffiths)19日宣稱發現莎翁畫像,他深信這是莎翁在世時的唯一肖像。葛瑞菲斯在1本有400年歷史的植物書中發現這幅畫,畫中33歲的莎士比亞相貌堂堂,與一般人熟悉的畫像中,圓臉又禿頭的莎翁非常不同。

* 兩岸小劇場藝術節 《你好,打劫》打頭陣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2321

黑色喜劇「你好,打劫!」在兩岸小劇場藝術節擔綱重頭戲,由中國小劇場名導饒曉志執導,也為高雄場的「兩岸小劇場藝術節」開第一槍。

由廣藝基金會、中華文化聯誼會策辦的「2015兩岸小劇場藝術節」陸續於北京、台北、高雄三地登場,今年以「Live You Life」為主軸,首度加入香港戲劇團隊,高市府文化局也盼藉由戲劇表演的交流,提升兩國電影與劇場的產業。

* 全女演白水 聚焦同志反同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1000536-260115

已故劇場工作者田啟元於1993年推出《白水》,故事脫胎自《白蛇傳》,以韻律的詩化語言、全男演員的肢體表現形式,處理當年同志被妖化的處境。時隔12年,同黨劇團導演邱安忱也搬演《白水》,以田啟元的劇本為軸心,透過全女演員的演出,意圖呈現當代「同志反同志」的自我認同議題。

田啟元《白水》問世至今,已成為兩岸劇場的經典作品,許多人不斷重新詮釋、研究。在邱安忱眼中,田啟元當年將同志被妖化的處境以作品吶喊而出,在當時絕對夠震撼,「但現在的台灣,每年都同志大遊行了,那時的目的已經不適用了。」

他的觀察是,雖然同志在世界各地已漸被接受與承認,但仍有很多人抱持反對、或是認為可獲治療的態度,其中包括許多主流宗教的歧視與迫害,「但很有意思的是,很多抱持這類觀念的人,其實都是同志,成為一種同志反同志的狀況,我認為那就是對自己的認同問題。」



◆ 「犀利人妻」遠征 瓜國媒體大宣傳
http://udn.com/news/story/8/916236

中央社 台北21日電 2015-05-21

犀利人妻遠征中南美。瓜地馬拉第一大報自由新聞報(Prensa Libre)當地時間18日,大力宣傳台灣「犀利人妻」電視偶像劇,預告24日將在瓜國「展望電視台」(Guatevision)播出。

中華民國駐瓜大使館表示,一篇報導標題為「犀利人妻偶像劇在瓜國播映將獲高收視率」,說明「犀利人妻」電視劇獲得如同美國電視艾美獎之台灣電視金鐘獎之6項大獎,於2010年在台灣首映後,深受觀眾歡迎。

瓜國展望電視台訂於2015年5月24日起於每週日下午3時播映,每集片長47分鐘,計分為39集播出,並已配上西班牙文發音。犀劇除了在瓜地馬拉播映外,並在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巴拿馬及阿根廷播出

為推廣台灣文化軟實力,外交部規劃優質電視偶像劇在海外西語電視台播映,以增進國際人士對台灣瞭解,乃評定收視及口碑均佳之「犀利人妻」在拉美地區國家電視台播出。

瓜國展望電視台為瓜國電視台全國收視率第3位(佔12%),其觀眾對該電視台之觀看喜好度位居首位。



◆ 小野《家餐廳》 愛情料理上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1000539-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21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當愛無以為繼,食物是唯一的慰藉和答案。」作家小野推出短篇小說集《家餐廳》,距離他70年代一炮而紅的《蛹之生》剛好40年,當時他以自身經驗寫下大學生尋找自我和愛情的青春熱血,現在則以生命歷練勾勒時下愛情的樣貌。

談的是情感關係,每一篇卻都以食物的角度切入,小野坦言,過去對飲食的愛好和品味是被壓抑的,他回憶年輕時一次坐飛機,空服員問他要茶還是咖啡,他竟然無法回答,「過去大家對飲食不講究,覺得吃太好、太講究都是浪費,大半跟隨同一種標準,尋求集體認同;現在年輕世代則不同,強調獨特品味,我自己也是從頭學習。」

《家餐廳》以7種特色料理串連起120篇短篇創作。其中一個系列描寫一位年輕女子開了一間餐廳,透過她的眼睛看盡人間百態,包括上班族的不倫戀情、被妻子下了最後通牒的總裁,慘遭好友橫刀奪愛從此避不見面的閨中密友,以及愛上男同志的單身女子,餐廳老闆則在料理台後默默以食物撫慰客人,儼然台版《深夜食堂》。

小野表示,「台灣處在一個女人崛起的時代,我的書寫正好呈現出女性觀點。」小野說,不同於日本《深夜食堂》中,擁有專業、老練、中年歐吉桑形象的老闆,他刻意將主角選為女性串連不同的故事,「我認為台灣女性一直很強大,不管是過去中小企業的頭家娘,或是現代的職業婦女,都很強韌,默默將愛投注在自己經營的領域上。」

「以前我覺得關注吃什麼是浪費時間,常常食不知味。」小野說,年紀漸長才開始注重食衣住行等生活面向,「我也去了解食材,知道不同季節的筍子生長、番茄的品種有什麼不同、怎麼煮比較好吃,這是生活態度,也是一種文化的表現。」



◆ 日治時期畫家 奠定台灣美術基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1000535-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21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已有文資分級的台灣近現代藝術品,除了黃土水的《水牛群像》,還有台北市立美術館藏黃土水的《釋迦出山》石膏原模、高雄市立美術館藏黃清埕的《頭像》雕塑,均為「重要古物」,和國美館這次提報的4件創作年代同屬日治時期,顯見這個時期的台灣藝術家作品,其重要性與地位逐漸受到肯定。

與《蓮池》同為膠彩畫的《朝涼》是林之助1940年所作,描繪早晨出遊的印象。畫中女性是林之助的未婚妻,身著深藍色和服,反映日治時期的人民生活,白羊猶如藝術家化身,道出兩人相戀又相隔兩地的相思。

林之助連續兩年榮獲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特選第一名的總督賞,奠定在畫壇的地位。先後在台中師院(今台中教育大學)和東海美術系任教,首開國內學院膠彩畫教育先河。1977年,林之助提出以「膠彩畫」替代「東洋畫」,以媒材擺脫糾結的「正統國畫」論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素有「台灣梵谷」之稱的陳澄波,是第一位以油畫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畫家,時在台灣文化界具有領導地位。這次指定重要古物的1935年《淡水風景(淡水)》和1937年《嘉義遊園地(嘉義公園)》都是著名代表作。

陳澄波以俯視遠望的視角,描繪淡水紅磚建築與曲折巷道,隱藏有機的秩序和紛雜的穩定感。《嘉義遊園地》以一棵池邊老樹為主角,巨大的樹冠層涵蓋畫面的三分之二,大氣且自信,巨樹下的人物與丹頂鶴像在聚光投射舞台出現的角色,充滿無限想像。

國美館典藏管理組組長薛燕玲表示,《蓮池》、《嘉義遊園地(嘉義公園)》、《朝涼》3件作品目前正在國美館「國美無雙Ⅰ:館藏精品常設展」展出,預計年底推出以《蓮池》為主題的衍生商品。

※ 相關報導:

文創的核心

19 則留言:

fsj 提到...

創台北弦樂團 音樂大夫彭廣林撩下去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200162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22日 趙靜瑜/專訪

由「音樂大夫」彭廣林所創立的台北弦樂團,成軍至今正好10個月,5月22日將在台北誠品松菸音樂廳舉行「媽咪,我為您唱歌2015 台北弦樂團解說式音樂會」。彭廣林說,回國20年,這次第一次「撩下去」創團,「希望讓年輕人看到一種價值觀,重新創造古典音樂在社會中的價值。」

提升古典音樂社會價值

台北弦樂團由彭廣林與一群年輕學子共同組成,成員包括北藝大、台師大、台藝大、交大與高師大等音樂系學子,平均年齡25歲。彭廣林說,「來練團,來演出,不是來賺錢,而是跟大家一起創造一個音樂的世界。」

這樣嚴格的要求,非但沒有嚇跑團員,反而凝聚大家的向心力,大提琴首席黃品潔每周一就從高雄自費坐高鐵來回,只為了練團這3小時,「有老師帶著領略音樂之美,我覺得很值得。」

「當初也是很猶豫,但我看見這群學生是玩真的,我就答應了。」彭廣林目前為東吳大學音樂系教授,知名小提琴家,他的另外一個身分則是台北愛樂廣播電台「甚麼是音樂」主持人,廣播迷遍布全國。

唯一常態性排練弦樂團

「這個團最大的特色就是從創團到現在,每周一固定排練,不曾間斷,以長時間換取更為細緻的音樂。相較於學校樂團或是為演出而排練的弦樂團組織,台北弦樂團是目前唯一常態性排練的弦樂團。」

彭廣林表示,台北弦樂團希望建立起「古典音樂華人中文解說式音樂會」的品牌,「能不能打平還在其次,但未來世界在於科技與網路,我們希望積累更多的音樂會內容,將一樣樣樂器、一個個聲部、一段段樂句、一個個樂章是如何組合而成一首首樂曲的過程,透過我們解說之後再演出,聽見音樂的力與美。」

第3場音樂會22日演出

「媽咪,我為您唱歌2015台北弦樂團解說式音樂會」是成軍後第3場音樂會,曲目包括挪威作曲家葛利格《霍爾堡時代》組曲中的〈前奏曲〉、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D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中的〈如歌的行板〉、英作曲家艾爾加《小夜曲》中的〈慢板〉樂章以及美作曲家巴伯的〈慢板〉,另外也將演出台灣作曲家李哲藝重新編曲的《搖嬰仔歌》與《丟丟銅仔》,彭廣林說他敢保證,「這場音樂會曲目集古典音樂最好聽線性旋律之大成。」

※ 相關報導:

* 解說式古典音樂會 「說」出特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2001624-260115

有聽過彭廣林的廣播節目就會知道,他在節目中邊講邊唱,還會打拍子,像一個老學究,自得其樂;但說時邏輯清楚,條理分明,堪稱音樂家中少見。這個「說」,也成了彭廣林最大的音樂特色。

「我這輩子都在做同樣的事情,就是推廣古典音樂,但我認為,這是一個精英的教育。」彭廣林說。

....從小就愛說,那是因為有思想在其中,彭廣林一直認為,歐洲之所以現在文明超越東方,除了文藝復興之外,真正的關鍵在於18世紀的法國大革命,帶入民有民治民享的觀念,普羅大眾有機會分享貴族精英的一切。

....彭廣林認為,他每年有數十場演講,對象都是高階知識分子、商界或是學校,「台灣的精英很可憐,都被媚俗文化帶著走,沒有東西可以啟發,我透過單一主題傳遞古典音樂的知識,希望大家有機會靜下心來,感受文化的底蘊。」



◆ 「聶隱娘」考究絕美 坎城得獎呼聲高
http://udn.com/news/story/8142/917699

聯合報 特約記者唐在揚、記者項貽斐/綜合報導 2015-05-22

侯孝賢電影「聶隱娘」在坎城首度曝光,贏得熱烈掌聲,無論中外媒體,口碑一致叫好,很可能在坎城得獎。在攝影李屏賓與藝術指導黃文英齊力打造下,「聶隱娘」呈現精緻考究的美學風格與古典詩意氣氛,人性刻畫也細膩動人,有別於打打殺殺的商業武俠電影,堪稱人文藝術精品。

「聶隱娘」是侯孝賢繼「紅氣球」後,時隔8年才推出的電影,在坎城放映,因全片以唐代為背景、又有複雜紛亂的人物和政治關係,因此不易理解。對華人觀眾而言,因無中文字幕、又有許多文言文對白、某些演員咬字不夠清晰,觀影時還得參考英文字幕。儘管這些障礙,但每一場景、畫面、陳設、衣著等的精雕細琢,都讓人清楚感受到影像的震撼。

「聶隱娘」故事描述小時候被道姑許芳宜帶走的舒淇,被訓練為殺手,長大後奉命刺殺青梅竹馬的節度使表哥張震。「聶隱娘」前6分鐘以黑白呈現,接著拉寬銀幕、轉為彩色,才出現片名。知名的電影刊物「綜藝」、「好萊塢報導」等網站,也都認為「聶隱娘」可說是侯導電影最美的一部。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賈樟柯「山河故人」 首映掌聲長達10分鐘
http://udn.com/news/story/8142/917696

大陸導演賈樟柯新作「山河故人」在坎城影展首映座無虛席,映後掌聲更長達10分鐘,和「聶隱娘」、「卡蘿」、「索爾之子」等同列為最受矚目的競賽片。首映後賈樟柯激動落淚,他的妻子、也是該片女主角趙濤更哭到不能自已。事後趙濤表示,當時她因想到片中角色身為母親面對與兒子分離的痛,忍不住痛哭。

* 塗翔文/「兩天一夜」:面對人性的選擇
http://udn.com/news/story/7341/917780

當媒體戮力報導著此時此刻遠在法國坎城影展的一切,台灣正在上演著去年其中一部精采的坎城競賽片,時差只隔四季,電影本身的魅力卻未曾折損。「兩天一夜」雖是比利時導演搭檔達頓兄弟進軍坎城少數空手而歸的一次,但影片簡單的敘事、以小喻大的命題,仍將他們最擅長的風格做出發揮,照樣擲地有聲。

從「美麗羅賽塔」到「騎單車的男孩」,達頓兄弟總是在明快建立的角色情境裡,精準呈現主人翁當下的艱困「處境」,讓觀眾立即達到貼近的內在共感經驗,跟著喜怒哀樂,彷彿從日常生活中不經意拍到的寫實影像,背後卻又充滿強大的戲劇力量。



◆ 新津觀音寺明代壁畫 媲美永樂宮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2002179-260301

旺報 2015年05月22日 資料來源:華西都市報

聲震中西的中國古代壁畫,被頻頻提起的往往是敦煌壁畫和山西永樂宮壁畫。很少有人知道,在新津南河之濱的觀音寺,面積達94平方公尺的明代工筆重彩壁畫,其藝術水準可與永樂宮壁畫媲美。1988年出版的《中國美術全集》,曾將4幅新津觀音寺壁畫收錄其中。

繪製於明憲宗成化四年(西元1468年)的觀音寺壁畫,數百年來受到灰垢、潮氣侵蝕,曾出現不同程度損傷。不過經過文保專家長達兩年多的修復,這片被史學家顧頡剛、建築學家梁思成等盛讚過的壁畫,又恢復了昔日莊重富麗、靈動酣暢的驚豔面貌。

觀音寺始建於南宋年間,而壁畫所處的毗盧殿,則是明代建築。這片壁畫由明代皇帝派宮廷匠人修造,是寺裡的鎮寺之寶。毗盧殿壁畫共7幅,分為上中下三層。上層是飛天、幢幡寶蓋和天宮奇景,中層是十二圓覺菩薩和二十四天尊,下層則繪了龕座、神獸以及供養人像。這裡的十二圓覺菩薩壁畫,是根據唐代西域來華的高僧佛陀多羅所譯之《圓覺經》內容而作。最令人歎為觀止的,是清淨菩薩身上所披的雪白細紗,皆用珍珠粉勾勒紗紋線條,精心描繪出蛛絲般微妙的衣飾細節,頗具「曹衣出水、吳帶當風」的風範。尤其是畫面上大量使用了瀝粉貼金技法,顯得富麗堂皇,又豔而不俗,比能與之媲美的達文西傑作《蒙娜麗莎》整整早了36年。

※ 相關報導:

* 鯨彩台灣‧藝魚特展 看見海洋之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2001625-260115

張榮發基金會主辦「水藍之舞─2015鯨彩台灣‧藝魚特展」,即日起在長榮海事博物館開展,這是台灣首次結合30位海洋生態藝術家,運用水墨、油彩、蠟彩、陶藝、雕刻、金屬工藝等多元媒材創作,展出近150件以魚為創作主題,以五大展區呈現台灣海洋王國的特色,也傳達保育理念。

fsj 提到...

奧德賽漂泊記 故事躍然紙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300039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23日 汪宜儒/台北報導

現場樂手即席彈奏旋律,張張紙片以黑墨現場落畫出故事中的人物與風景,還有紙偶、皮偶以現場投影現身,透過紙片的錯落交疊、投影畫面的遠近虛實,由英國紙電影劇團耗時7年創作,改編自《荷馬史詩》故事的《奧德賽漂泊記》將以「帶著觀眾看故事如何發生」的獨特手法呈現。

紙電影劇團成軍於2004年,以物件、風格化的手工繪圖、紙偶、投影與現場樂隊的結合演出為特色。以這次來台的《奧德賽漂泊記》為例,演出中使用的都是2D平面素材,計有325張紙卡,在2位紙偶師出神入化的操作與現場手繪下,搭配光影效果與3位現場樂手的演出,打造出具有3D效果的手工電影。

劇團藝術總監羅林(Nicholas Rawling)說:「我們的演出將不再滿足於讓觀眾光看故事,而是讓觀眾在現場看著故事如何發生。」

《奧德賽漂泊記》首演於2013年愛丁堡藝穗節,隔年又獲邀為愛丁堡藝穗節開幕演出。故事描繪主角奧德賽以木馬屠城妙計攻陷特洛伊城後,在返鄉歸途得罪了神祇而遭遇重重險關,包括吃人獨眼巨獸、女妖絕命歌唱、奪命暴風雨與招魂冥界等。在他披荊斬棘的過程中,窺覷奧德賽王位、美麗妻子和權力的豺狼貴族虎視眈眈,奧德賽卻從未放棄返鄉信念,越過重重挑戰凱旋與妻兒團聚。

《奧德賽漂泊記》將於6月5日至7日在高雄市立圖書總館圖書館小劇場演出。

※ 相關報導:

* 歐洲歌唱大賽 澳歌手尋求爆冷奪冠
http://udn.com/news/story/8/920724

第60屆「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決賽即將登場,澳洲歌手蓋伊塞巴斯汀將試圖踢館,在這場熱鬧的流行樂盛會擊敗歐洲各國的選手。

* 綢坊之午後 北美館首亮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3000388-260115

沿用近40年,陳澄波的畫作《蘇州》正名為《綢坊之午後》,還原當年「本名」。這件畫作與陳澄波指定的傳家之作《西湖斷橋殘雪》均完成於1929年,兩作均為上海第一屆中國全國美展參展作品,當年展覽目錄登錄名稱是《綢坊之午後》。該畫作正名後,首度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展展出。



◆ 國際藝術村 歇業改版惹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3000435-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23日 陳宜加/新北報導

新北市國際藝術村成立短短2年,驚傳將於6月暫停駐村業務,引發譁然,遭批文化政策半途而廢。管理單位淡水古蹟博物館澄清,不是結束而是「升級」,未來將轉型文創工作室,協助藝術家與商業連結,正式「改版」前,暫停駐村計畫。

新北市國際藝術村於2013年成立,由淡水古蹟博物館改造淡水高爾夫俱樂部舊會館而成,免費提供11處藝術空間,每次申請以半年為限,協助創作與展演活動。館方統計,迄今總計曾進駐22組、32名藝術家。

然而,藝術村落成短短2年,日前突傳將吹熄燈號,網站也載明「2015年6月起暫停藝術家駐村業務」,引發地方藝文圈譁然;駐村團隊「三明治工」成員謝若琳說,5月成果展後將結束駐村,還不知道未來具體規畫。

一名在地藝術家表示,國際藝術村的未來撲朔迷離,有傳聞因新北市文化局檢討成果不如預期,要求終止駐村計畫;不少藝術家質疑,國內藝術空間嚴重不足,政府卻只看實質效益,讓文化政策半途而廢。

淡古館長蔡宗雄澄清,藝術村並非「結束」,而是升級為「藝術村2.0版」,在此之前尚須檢討、重整空間,6月起暫停駐村,可能因此遭誤解。新版駐村計畫最快下周公告,招募新的一批藝術團隊後,最快9月重新開放進駐。

他指出,考量藝術工作需求,未來將重新整合現有場館空間,規畫作為藝術家生活、會議、交流用途,並結合文創,轉型微型藝術文創工作室,輔導藝術家與商業連結,組成新創團隊,不再閉門造車。

他指出,目前駐村限期半年,且限制開放時段,時間對藝術團隊不夠充裕,曾遭譏「像上班族」,無法隨時隨地創作,僅能針對特定主題創作、展演,發揮有限,未來也規畫延長駐村時間為最長2年且24小時開放。



◆ 轉型…藝術家觀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3000452-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23日 04:10 陳宜加/新北報導

新北市國際藝術村喊出轉型,結合文創、向商業靠攏,藝文人士多持觀望態度,認為政府一味追求實質效益,僅符合部分需求,建議效法國內其他藝術村成功經驗,並挹注更多專業人才,否則光是轉型,對藝術家幫助有限。

有藝術家感嘆,官方主導的藝術村為追求效益,向「文創」靠攏,以為將無形價值轉化實質利益,卻往往犧牲創作自由,真正藝術空間仍不足。

創立20年、號稱國內最早藝術村的淡水竹圍工作室一名成員表示,結合文創雖符合部分需求,但藝術駐村更應提供「藝術服務」,能協助策辦展演、連結民間資源,達到文化交流,而非商業考量。她強調,藝術與商業並不相斥,如台北國際藝術村、台南蕭壠文化園區、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皆成功結合兩者。新北市國際藝術村坐擁淡水古蹟場館空間為最大特色,應思考如何相輔相成。

「新北市推動藝術駐村計畫,仍有長足進步空間。」藝術團隊「三明治工」成員謝若琳說,藝術村應配置專業人才,否則光是轉型,仍須不斷摸索,對藝術家幫助有限;也應師法台北國際藝術村推動藝術家之間交流、與社區互動頻繁等優點。

fsj 提到...

為聶隱娘配樂 林強獲坎城音樂獎
http://udn.com/news/story/8/922981

中央社 坎城24日專電 2015-05-24

台灣作曲家林強為國片「聶隱娘」製作的配樂,獲得2015年坎城原聲音樂獎最佳原創音樂獎。

這座獎項的評審團由16名國際記者組成,於22日頒發。去年得獎作品為電影「寂寞星圖」(Maps to the Stars)配樂家蕭爾(Howard Shore)。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莫言幻想成真 踏上馬奎斯故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4000769-260301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拉美行,外界多關注於能為拉美國家帶來幾百億美元的生意,與此同時,由鐵凝、莫言、麥家組成的「作家團」也特別被安排隨行出席中拉人文交流研討會,可以說是意圖扭轉「文化逆差」之舉,誠如莫言在演講中描述自己想對馬奎斯說的話:「哥倫比亞的咖啡裡面,有點中國綠茶的味道。」



◆ 佛陀紀念館館長 萬里尋佛身喜見因緣合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4000293-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24日 呂素麗/高雄報導

去年5月,當佛光山星雲大師獲贈河北幽居寺釋迦牟尼佛佛首時,大師就決定將佛首無償捐贈給大陸,讓佛首回歸來處;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奉派到大陸調查「佛身在哪裡?」,展開一段尋佛身因緣。

河北幽居寺塔的釋迦牟尼佛像,造於北齊文宣帝年間(556年),由趙郡王高叡命工匠將整塊漢白玉雕刻而成,法像精細而莊嚴,原供奉在河北幽居寺塔內;1996年佛首被盜,為保護古佛免再遭難,佛陀的佛身也移置於河北博物院至今。

鑑定極嚴謹 完全吻合

談起這段歷程,一聽到「調查?」難呀!如常法師說,被盜的佛首那麼多,大陸地大物博,要上哪兒去找呢?

經過多方探詢、聯絡,如常法師去年5月下旬,備齊與佛首相關的資料與圖片前往大陸北京,拜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請他鑑定佛首是否為幽居寺於1996年被盜的釋迦牟尼佛佛首;顧玉才表示,要經過專家鑑定才能確認。

去年7月31日,大陸國家文物局組織鑑定專家來到佛光山,鑑定佛首過程非常嚴謹,仔細觀察佛首的各部位,測量相關資料,並拿出佛身頸部鑿跡的玻璃模型仔細比對,發現與佛首頸部的鑿跡完全吻合,這尊佛首的材質及藝術風格也與河北博物院收藏的幽居寺釋迦牟尼佛佛身相同,確定為失竊的幽居寺佛陀佛首。

如常法師說,目睹這一過程令人「雀躍萬分」。

星雲大師 無條件相贈

星雲大師聽了鑑定報告,決定將佛首捐回大陸,大陸國家文物局第一個反應是「大師有要求哪些條件?」星雲法師說,他沒有任何條件,只希望國家文物局能將佛身先運到佛光山,讓身首分離18年的佛像能在佛光山「身首合璧」,之後在2016年春暖花開於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交接,讓海峽兩岸的人都能瞻仰佛陀。

今年4月間,為拍攝「金身合璧」紀錄片,如常法師再前往大陸,並首度到河北博物院,見到釋迦牟尼佛身,相當感動;隨後並到幽居寺遺址,「只見山林中一片開闊農田,田中矗立著一座磚塔,塔經整修,已非原來面貌」;「佛去塔空」,如常法師默默跟佛陀道聲「再見,5月台灣佛光山見…」。

※ 相關報導:

* 鑑定近200佛首 海底撈到針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4000299-260102

河北文物局局長張立方23日見證千年古佛佛身與佛首合璧,他說,得知失竊近20年的佛首尋獲時,心情相當激動,是「一股人類善良的力量促成這樁兩岸盛事」。文物局比對過近200個佛首,從歷史資料、當年照片、身首之間的連接圖及斷頭處模型仔細比對,發現佛光山佛首連接縫處相符,材質也一樣,才確定是遭竊佛首。

* 幽居寺塔 大陸重點保護文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4000300-260102

幽居寺塔位於河北省靈壽縣西北區的沙子洞村,背依翠峰,面臨清流,景色秀麗清幽,因此得名。2001年幽居寺塔已被大陸國務院批准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據碑文記載,幽居寺為北齊天保7年(556年)趙郡王高叡所建,早年傾圯,僅存方塔一座和碑、幢及石佛像。1991年曾進行整修,保持了唐代古塔簡潔秀麗的風貌。

fsj 提到...

侯孝賢「聶隱娘」 奪坎城最佳導演(節錄)
http://udn.com/news/story/8142/923534

聯合報 記者項貽斐/綜合報導 2015-05-25

第六十八屆坎城影展台北時間二十五日凌晨揭曉,台灣導演侯孝賢首次嘗試的武俠電影「聶隱娘」榮獲最佳導演獎,這也是繼二OO0年楊德昌以「一一」獲坎城最佳導演後,又一台灣導演拿下同一獎項。侯導在台上以法文說「謝謝」,並表示,來坎城七次,此次得獎是一大鼓勵。

女主角開出「雙黃蛋」由「我的國王」法國女星艾曼紐貝爾柯和「卡蘿」魯妮瑪拉並列;男主角則是「衡量一個人」的法國男星文森林登。

侯孝賢的「聶隱娘」改編自唐傳奇小說,以安史之亂後的唐代為背景,描述舒淇飾演的女殺手在師父命令下刺殺藩鎮統治者張震,但又陷入掙扎。影片籌拍過程長達十餘年,在坎城曝光後隨即引起震撼,媒體幾乎一片好評,尤其對其中的山水畫氣韻和精雕細琢的美術設計更是讚不絕口,公認是「絕美的大師之作」。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侯孝賢坎城獲殊榮 國際媒體早慧眼評析
http://udn.com/news/story/8142/923554

台灣導演侯孝賢的電影「聶隱娘」在坎城影展獲殊榮,其實早在試映後國際媒體好評不斷,「顏色、對比、光影、服裝都美得驚人,感覺像是有人從9世紀的中國親自帶來這份見證」。

....這次,侯孝賢投入中國歷史,把背景設定在唐朝;侯孝賢說,他一直對唐朝生活方式和政治脈絡很有興趣,每當有小說或相關書籍出版,無論是關於唐代女性還是官府制度,都讓他手不釋卷。

唐朝歷經安祿山之亂,各方爭權,反抗暴政的聶隱娘就在此時登場。報導說,侯孝賢談到,孟子「誅暴君拯萬民」的觀念在中國歷史上很常見,他對此也很有興趣。

侯孝賢致力於打造寫實場景,自承從不教演員演戲,而是創造情境讓他們自然融入,「這過程很長,但對我很重要」,「總之,我一向只拍一個長鏡頭,讓演員一直演下去,看會產生什麼效果,如果他們做不到也沒關係,改天再試一次就好」。

* 奪最佳導演 侯孝賢的下一步?
http://udn.com/news/story/8142/923552

大導侯孝賢的「聶隱娘」在第68屆坎城影展佳評如潮,片中美學與攝影畫面,被喻為是侯孝賢電影生涯中登峰造極之作,提及侯孝賢的下一步?侯孝賢說:「難說,現在拍電影最難的是找錢,如果電影賣座,資金來得快,不賣座,就會等很久。」

....女主角聶隱娘的性格內斂,要什麼樣的男性出現,才能讓她打開塵封許久的心房?侯孝賢要找一位擁陽光笑容的男星,日本男演員妻夫木聰因而出線。謝海盟透露,「聶隱娘」是由舒淇起的頭,看到妻夫木聰的笑容後開始構思。

第一次拍武俠片,侯孝賢似乎拍上癮,稱下一部電影,會想再拍一部功夫片,「直到拍到心目中真正的武俠片」。

* 「聶隱娘」抱大獎 卻要不到國發基金!
http://udn.com/news/story/8/925152

名導演侯孝賢憑藉新片《聶隱娘》在坎城影展風光抱回導演大獎,《聶隱娘》在籌資階段雖一度是政府扶植文創產業的指標性投資,無奈卡於「保險金」喬不攏,國發基金最終仍是遺憾撤資,在成就坎城大片的路上缺席。

....知情官員指出,當初此案雖已通過審查由國發基金參與投資,雙方也已經簽署合資協議書,約定繳款、撥款等事項等,「離資金到位就差一步」,但卻因為保險相關事宜無法完成而告吹。

....侯孝賢的電影公司本也同意保完工保險,但是和保險公司接觸後,發現保險金額高達2,000萬元,占總經費的比例太高,幾乎是國發基金投資金額的1/4。

電影公司評估後認為,花高額保「完工保險」並不划算,不願意出資保險,不合當初簽署的合資協議書條件,因此國發基金投資《聶隱娘》一案最終功虧一簣,投資告吹。

* 聶隱娘配樂坎城獲獎 林強堅持音樂創作
http://udn.com/news/story/8/923548

繼2013年為大陸電影「天注定」配樂獲第50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林強在本屆坎城影展先聲奪人,以「聶隱娘」配樂榮獲原聲音樂獎最佳原創音樂獎。林強25年堅持音樂創作,獲國際肯定。

....2000年成立工作室後,林強轉居幕後,專心在電影配樂及紀錄片等領域發展。曾發表電視廣告音樂,在電影配樂上除與侯孝賢導演合作,也與大陸和國際上新進優秀的年輕導演合作。

林強為大陸導演賈樟柯電影「天注定」配樂,在2013年榮獲第50屆金馬獎的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當時他手握金馬獎感性地說「現在台灣社會批評的聲浪很多,應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批評,批評是阻力,鼓勵才是動力,今天得獎是最好的證明,應多鼓勵台灣」。

這番話道出林強多年來的心路歷程。林強之前曾在富邦講堂公開場合,自剖年少誤入歧途,成名後得意忘形,只為滿足名利欲望,但近年潛心閱讀傳統經典、自我修鍊的心得與領悟。



◆ 許唐瑋城市載體 細微中見巨大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6000447-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26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台灣藝術家許唐瑋的創作刊物《城市載體》(City Carriers)一書,主要收錄他的藝術創作《城市載體》系列作品,他以黑白線條構成的機械昆蟲形象,讓觀者想像著在生態系、或外太空城市間遷移漫遊的情景。《城市載體》甫獲今年加拿大「EXPOZINE」出版博覽會英文刊物首獎。

「EXPOZINE」是加拿大蒙特婁舉辦的獨立出版商博覽會,有別於主流媒體的出版刊物,這場博覽會的目的,是讓社會大眾有機會認識更多小型或獨立出版商,建立書商及創作者之間的連結與合作機會,因而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出版商與創作者參展,無論是小型的刊物、漫畫、雜誌都可參加,「EXPOZINE」現已成為加拿大及北美最大、和最主要的獨立出版博覽會。

許唐瑋2014年受邀與蒙特婁獨立出版商Editions Trip合作出版《城市載體》,線條分明的機械昆蟲呈現許唐瑋對未知生態系的想像,也將城市環境與其想像的生物緊密連結,本書以中英法三語呈現,獲博覽會評審青睞,奪下英文類刊物首獎。得獎理由提到:「生動驚人!許唐瑋的《城市載體》在繁瑣中呈現平凡,在細微裡看見巨大;炫技式的繪畫語言,卻以最簡單的編排方式呈現,硬生生對比著內容的複雜性。藝術家幻想中的昆蟲用牠的觸角鉗著我,久久不放」。

許唐瑋1980年生於台灣彰化,目前工作並定居在紐約及台北。許唐瑋擅長在空間中置入複雜的圖案,猶如科幻片場景。

fsj 提到...

媒體評論-掉漆的文創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6000471-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26日 潘家鑫

「地圖不等於疆土」這句話用來比喻語彙的誤用及濫用,最近活生生的例子就是「文創」,甚至將「台灣文創」等同於「台灣文化」。但文創充其量只是從文化衍生出來的媒介,它運用擬真的故事情節與角色,喚起人們對過去的記憶,並藉此展望未來,創造經濟效益。

文創採取故事行銷與強調復古式的文創體驗,達成的效果是在模塑消費者虛假的懷舊之情(nostalgia),例如受到觀光客喜愛的台灣古早味、本土風,或是大陸的文革熱、毛熱,往往有失原味或不符史實。

以日本的觀光文創為例,每個城市都創造出特有的吉祥物和故事,帶動此一風潮的是前幾年人氣度超過凱蒂貓的彥根貓。觀光客不遠千里的跑到彥根城,就是為了看這隻萌貓的表演,血拼一堆文創商品,傳說彥根貓因救過藩主,受封頭戴井伊直政式夜叉頭盔、手執寶刀,2009年吸金17億日元。後來居上的萌物是曾來台灣出差的「營業部長兼幸福部長」熊本熊,為熊本縣3年創造1244億日元產值奇蹟。

採用吉祥物策略達到驚人的經濟效益,可以追溯到美國迪士尼主題樂園的米奇和米妮,先後在加州與佛羅里達州的果園發展出「夢想王國」,去年收入達150億美元。一項美國經典的廣告研究,讓受測者觀看一支迪士尼樂園懷舊廣告,廣告內容呈現小朋友在樂園中和米奇握手的歡樂經驗,之後,請受測者回答有關兒時在迪士尼的經驗,相較於未看過這支廣告的控制組,那支廣告強化了他們曾與米奇握過手的信心。

當然,這也許是實驗喚起的兒時真實記憶,因此後續的研究又在廣告中置入了兔寶寶,它是華納公司的產品,是不可能出現在迪士尼樂園裡的,但仍有16%的受測者相信自己小時候曾在迪士尼遇見兔寶寶,由此可以推斷,不明就裡的消費者容易受到故事行銷操弄的懷舊之情所影響。

迪士尼樂園除了門票、度假村收入外,園內美國小鎮大街(Main Street U.S.A.)的商店和餐廳也讓遊客的荷包大失血。對美國人而言,小鎮大街只存在於集體記憶中,各地真實的小鎮大街早已沒落,人潮多聚集到量販店或購物中心去了,為了吸引觀光財,只有活化、重構老街或翻新利用舊工廠、倉庫,但喚起的集體記憶,仍舊是主題樂園式虛假的懷舊之情。

台灣最早引進的文創原型是英國的創意市集,吸引人潮與創造商機是其目標,如九份和鶯歌老街就是活化或重構市集的代表,然而其脫離原貌與過度商業化、夜市化發展,招致學者批評;而近來引起真、假文創討論的華山、松菸創意園區,也淪落到過度商業炒作的爭議。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日前香港網友選出台灣是最令人失望的景點,原因竟是台灣只有夜市可逛。檢討起來,台灣各地觀光文創過度商業化、同質化的發展,是否已無法獲得觀光客的青睞?就連文創優勢品牌「誠品」的形象,也可能已在最近的文創BOT爭議中掉漆,台灣文創的下一步是什麼?(作者為文化大學廣告系助理教授)

※ 台灣許多精彩的文化活動沒經費宣傳。



◆ 師奶殺手豎琴家賽頌將登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5000416-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25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2015台灣國際豎琴節將在6月開跑,20多位國內外名家將共襄盛舉,其中在去年訪台音樂會造成轟動的「師奶殺手」、法國巴黎歌劇院豎琴首席艾曼紐‧賽頌,上周甫考取全世界樂團團員薪水最高的美國大都會歌劇院樂團豎琴首席,這次也將來台力挺,而這也是台灣首次舉辦如此大規模的豎琴活動。

活動創辦人、NSO國家交響樂團首席解瑄表示,主辦國際豎琴音樂節的想法已經蘊釀很多年,一方面希望讓社會大眾更了解豎琴這個樂器,二方面則希望能夠成為打造一亞洲豎琴音樂的平台。

「在台灣,豎琴的發展有其侷限,每個交響樂團頂多有一位豎琴,再加上現在國中小音樂班銳減,豎琴的招生名額也常常被犧牲,這讓我們中生代的這一輩,希望能為台灣的豎琴界做些甚麼,讓學豎琴的孩子有更多未來的可能性。」解瑄說。

今年的豎琴節將有6場演出,共有20多位知名音樂家與藝術家參與,「最大特色在於東西音樂交融,型態多元。」解瑄說,這次將會有豎琴與書法、詩、佛朗明哥、阿根廷手風琴與攝影的多元對話,讓外界聽見豎琴更多的可能性。

目前豎琴節邀請到的音樂名家包括美國國際豎琴大賽首獎得主于丹、韓國國際豎琴大賽創辦人郭靜、世界豎琴大會副會長井上美江子;也有豎琴新星,像是台灣全盲豎琴演奏家鄭竹君、日本豎琴家小玲奈、9歲香港豎琴演奏家簡悅等。

由於台灣演奏豎琴的多為美女演奏家,豎琴節還規畫了「豎琴名媛」音樂會,參與的包括台灣豎琴中心執行長邱孟璐、豎琴演奏家陳淑杏、香港豎琴家楊柳依、北京大劇院交響樂團首席黃立雅等,堪稱集台灣豎琴界演奏家之大成。

解瑄說,這次曲目有許多精采的經典作品,包括充滿技巧性的如法國作曲家皮耶內《音樂會協奏曲》與佛瑞《即興曲》等,都是國際豎琴大賽的曲目,值得一聽。這次另有豎琴世家李哲藝創作的《台灣舞曲》,也將在豎琴節首演發表。

「2015台灣國際豎琴節」自6月16日起 至8月,於台北松菸誠品表演廳演出。

※ 相關報導:

* 伊莉莎白大賽 魏靖儀精采進決賽
http://udn.com/news/story/7012/926185

台灣的年輕小提琴家魏靖儀今年在著名的伊莉莎白國際音樂大賽挺進最後決賽,25日晚間的決賽演出,魏靖儀的表現贏得現場熱烈掌聲,比利時的國王菲利普與王后瑪蒂爾德全程聆聽。

* 卡米地喜劇俱樂部 全台流浪…點文創笑穴
http://udn.com/news/story/7014/923201

3月31日,各界還在為松菸帶來的爭議紛擾不斷時,全台唯一喜劇俱樂部「卡米地喜劇俱樂部」位於松菸旁的營運據點,因松菸周邊的房租不斷上漲,黯然搬離經營多年的喜劇基地;沒了固定的「家」,卡米地成為得尋找各場地演出的「游牧民族」。

取自喜劇英文「Comedy」諧音的卡米地喜劇俱樂部,為資深劇場人張碩修在2007年5月於台北泰順街成立,卡米地是台灣第一家,更是唯一一家以喜劇為表演主軸的表演俱樂部,演出內容包括脫口秀、短劇、歌舞、魔術、新式相聲,以及近來興起的即興劇。

* 從東石出發 尋找家的妄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6000441-260115

嘉義阮劇團與《無米樂》、《牽阮的手》紀錄片導演莊益增與顏蘭權,將在今年台北藝術節共同打造「紀錄劇場作品」《家的妄想》,從嘉義東石出發,透過在地視角,探問人與環境的關係,和對家與故鄉的想望。

「台灣劇場不缺台北觀點、國際視野的作品,都會人的思維模式也不乏創作者詮釋。我們想提供首都之外的觀點,是我們生長的故鄉、嘉義的觀點。」

* 卡夫卡名著 伊蓮雅各與機器人飆戲
http://udn.com/news/story/7012/925523

機器人劇場計畫由大阪大學與青年團劇團導演平田織佐合作,善於用機器人角色為名著注入現代意義。前年來台的「三姊妹」大受好評。新作「蛻變」中,主角從一覺醒來變甲蟲,改為變成機器人,全劇藉此探討人類本質,以及人與機器的關係。

伊蓮.雅各是波蘭電影導演奇士勞斯基長期合作演員,以「雙面薇若妮卡」、三色系列的「紅色情迷」為台灣影迷熟知。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指出,伊蓮.雅各聽說要來台灣演出,一口答應,正好也可會見影迷。

* 戲班子為爽而做 「再見」2作連演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5000413-260115

以文化大學戲劇系影劇組為班底的戲班子劇團,在90年代的劇場界頗有成績,後來因團員四散暫時熄燈。經過11年沉潛,戲班子前年宣告復出,以團長身兼編導的杜政哲為首,連2年推出《再見好不好》、《共赴春宵》,今年推「再見」系列的新作《再見10年前的我好不好》,6月將連演「再見」系列2部作品。

戲班子劇團創立於1991年,作品風格多變,後期主要從事原創劇本的演出,內容多以現代都會愛情與同志故事為題。

fsj 提到...

另一種凝視-文創不是「一種」產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7000490-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27日 楊 渡

上次專欄寫了文創的整體觀,雖然觸及一些主要問題,但最核心的兩個觀念仍未能說明白,此即文化與產業。

先說被誤解最多的「產業」。事實上,所謂「文化創意產業」,絕大多數人都談「創意」很少人願意去談產業,彷彿一談,就俗了,低了。但恰恰是產業,決定了文化與創意的生死。

然而,現在的「文創產業」根本上就是許多種產業的合稱,每一種產業有各自的特性與市場,內容就非常分殊,不是一句話就能全包。

電影有電影的產業特性,從國內市場的拍片、製作、放映到回收都有一套系統。如果要去大陸放映,更牽涉到「合拍」、「進口放映」等問題。這些都得一開始就搞定,不是邊拍邊做就可以。當年《賽德克.巴萊》拍到快完工了,送大陸審查,希望以「合拍」報批,這樣可以分多一點利潤。但因片子已近完工,根本不可能重頭開始用「合拍」報批。結果只能以進口名義,修剪成短版放映。

而大陸現在動輒以上億人民幣來拍片的預算規模,其回收更難,一開始就算得精準,這和台灣是完全不同的。但台灣電影市場最大的問題,恐怕還不是拍片,而是院線未完成售票系統的電腦連線,以致於放映商收了多少,全靠人說了算。這樣就導致投資者投入大,卻無法回收,誰還敢繼續投資呢?

電影的融資當然也是一個問題。2009年剛完成「文化創意產業白皮書」的時候,政府曾有意要國發基金投資侯孝賢拍《聶隱娘》。當時我還以為一切都已經完成了,最近看報導才知道,當時所有條件都談好了,最後卻因國發基金要求侯導保證電影完工上映,但導演無法保證而作罷。畢竟,電影不是生產事業,說完工就結束。結果這一次的坎城影展風光,仍是靠了侯導的個人奮鬥,與政府無關。

電影如此,電視也不惶多讓。為了鼓勵文化產業,北京曾出爐政策,定出相當融資額度,讓銀行挺文化產業。只要電視製作公司在企畫新連續劇時,有了幾家衛星電視簽署播映意向書,回收有保障,就可以向銀行融資,較大規模的戲,還有上億人民幣。像華誼兄弟就是一個大戶。

但台灣可以嗎?

另一個問題是市場。電影電視的觀眾是有文化差異的。宮崎駿的電影在台灣風行一時,與台灣觀眾熟悉日本文化有關。可是習慣好萊塢的美國觀眾卻覺得其中沒有飛天飛車英雄,激不起美國孩子的興趣,觀眾依然有限。

所以影視市場還是有文化差異的。最明顯的是語言。英語市場廣大,所以美劇、英劇大受歡迎。有人非常羨慕英國的創意產業發達,連公共電視BBC的戲劇與新聞都可以行銷全世界,卻未曾想到它擁有全世界的英語大市場,所以有足夠資金培養出夠水準的劇本撰寫者、節目製作者、燈光、音效、導演等各種人才,然後才有好節目。

現在大陸也是這樣的大市場,所以「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可做大投資,而好的連續劇,一集製作成本達到100、200萬人民幣,也是常有的事。它可以從一個省市,賣到下一輪的省市,投資可以回收。但在台灣,有100萬台幣就很好了。這就是市場的差別,不是什麼政策可以改變的。政府在這裡能做什麼?該做的是和大陸協商,讓大陸開放台灣的電影電視可以進口大陸。

出版業也是一樣。台灣是一個開放社會,大陸所有出版品都可以自由進口,但台灣出版品卻無法自由行銷大陸,政府該做的是在服貿協議中,協商大陸開放市場,讓台灣的出版業者有出路。

以上所述,只是講了影視與出版的一小部分,還不包括廣告、視覺藝術、設計、工藝等。它們的創作、市場與通路迥異,各有天空。我想說明的是,每一種文化創意產業,都有它的獨特性,有各自的市場與開拓方法,一句「文創產業」,幾條政策,就想解決所有問題,根本不可能。

依照不同的創意產業領域,規畫各自的政策方案,才是務實的解決之道。(作者為作家)



◆ 2015坎城幕後-侯孝賢電影人風骨震懾陸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7000744-260112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27日 陳亭均/台北報導

侯孝賢憑藉著《聶隱娘》,拿下繼2000年楊德昌後第2座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儘管影片遠在遙遠的蔚藍海岸,國內見識過的人寥寥可數,但不得不把侯孝賢其人、與台灣電影其事,畫上等號。

與侯導長年合作的夥伴小野,26日在網路發表文章:「楊德昌已經離世8年,侯孝賢就在這8年中完成了《聶隱娘》。」小野一面憶起「新浪潮」當年的洶湧,一面點出了侯孝賢讓人難忘的人格特質,「他慷慨、助人、無私的性格也成就整個運動(新浪潮)。」

小野昨笑說:「許多大陸導演跟我說,他們很羨慕台灣電影環境。」大陸許多著名導演成功後,往往「脫離人群」搞創作,或向金權靠攏;但大陸導演來到台灣,看到永遠背布包、搭捷運,一心想成立「電影學校」的侯孝賢,總被這種「電影人的姿態」震懾。

放下身段助新人

對小野而言,侯孝賢的「利他」,是他成為新浪潮領袖最重要原因,「他願意放下身段協助兩位年輕導演(萬仁、曾壯祥),才能完成三段式電影《兒子的大玩偶》;他要賣掉房子投資楊德昌,才能有《青梅竹馬》。」侯因《悲情城市》得到的獎金,更全提供給杜篤之、李屏賓買器材,成就兩位大師。

堅信藝術片再起

吳念真過去受訪時也提到:「與其說侯孝賢是個導演,不如說他是一個會把自己當老大的人。」身上只有200元,一樣全送給沒錢的人。小野則認為,時下電影人應找回80年代無私精神;小野也堅信,在鈕承澤、魏德聖等人鞏固了台灣電影產業後,藝術片會重新茁壯,「先有產業,才有大師。」

導演侯季然日前也在臉書回憶與侯孝賢的互動,侯孝賢對後輩電影的認真斟酌、不吝指導,令人感動,侯季然說:「侯導永遠讓我看到做人處世的純真熱情,以及面對創作時絲毫不妥協的嚴竣。」正如同小野所言,侯孝賢對台灣電影及世界影壇的影響力,又再增加,「侯孝賢本身就是電影的一部分。」

※ 相關報導:

* 耶路撒冷弦樂四重奏 帶來春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7000512-260115

從同學變成同事,耶路撒冷弦樂四重奏成軍至今22年,下月將來台演奏。該團被倫敦《泰晤士報》譽為「熱情、精準、溫暖,四條金黃色旋律線的完美交融。」至今已成中生代弦樂四重奏團中堅份子。

這次訪台,耶路撒冷弦樂四重奏帶來莫札特第14號弦樂四重奏,別名「春天」,這是莫札特受海頓啟發後所寫下的樂作,洋溢歡欣;楊納傑克的《第2號弦樂四重奏》則是步入晚年的他寫給戀人的情書,那戀人其實是無法公諸於世的人妻,樂曲深情。下半場將帶來舒伯特弦樂四重奏作品《死與少女》,該曲描述受到死神呼喚的少女,即將在最美麗的時刻失去生命。
坦團體干擾,但透過音樂傳遞普世價值,仍是該團終極關懷。

....耶路撒冷弦樂四重奏音樂會將於6月14日舉行,地點在誠品表演廳。



◆ 圖書定價喊統一文化部還要喬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7000503-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27日 趙靜瑜、郭佳容/台北報導

圖書統一定價的話題爭議多時,到底要不要把書籍視為文化商品保護,或是遵循自由市場規則?26日文化部邀集出版界舉行諮詢會,正反方各執一詞,仍無共識。文化部長洪孟啟表示,來參與諮詢的業者意見都非常寶貴,站在政府的立場,他也會要求文化部同仁以振興閱讀為優先,透過各種政策工具活絡出版市場。

反對!折扣少怕沒人買

支持者認為,統一定價是從圖書具有「特殊文化價值」做考量,將圖書銷售排除在自由市場競爭之外,希望給予出版產業鏈各環節合理的利潤空間;反對者則認為,現在實施對於改善出版寒冬毫無助益,還可能因為折扣少,讓讀者不願意買書,讓出版環境雪上加霜。

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長王淑芳表示,根據過往經驗,圖書定價銷售制在實施初期,無論在出版種類與銷售上都會出現衰退現象,「但從長遠來看,圖書定價可以解決圖書市場折扣亂象,抑制書價持續攀高,最後還是會對消費者權益有所保障。」

贊成!不削價回歸專業

王淑芳說,先前考慮《公平交易法》規定不可以統一壟斷售價;但今年2月立院已修正通過,加註「有正當理由者不在此限」,文化部在法律不會扞格情況下,才開始研擬圖書定價銷售制。

王淑芳說,目前文化部已委託政大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教授邱炯友進行專業影響評估,出爐後將召開公聽會,爭取支持。

統一售價的呼聲部分來自獨立書店,水木書苑創辦人蘇至弘就表示,「統一定價制度解決現行市場將書籍當成商品削價販售的扭曲行為,是讓書店回歸選書、購書專業角色的可行辦法,實施統一定價制度也能避免公部門過低的進書價格。」

怕虛胖 不利書市發展

獨立書店有河book店長詹正德則表示,圖書統一定價制並不是為了保護獨立書店而存在,而是為了提供市場公平競爭的環境,「現在新書一上架就以79折流血出售,書店行銷只能以折扣戰開打,如此一來,即使書市因為折扣而暫時成長,也只是虛胖體質,反而不利出版環境的健全。」

※ 折扣並非買書主因。

fsj 提到...

台灣美術全集 為藝術家寫歷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8000507-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28日 吳垠慧/專訪

《藝術家》雜誌社是重慶南路「書街」迄今屹立不搖的風景,創立雜誌社時,何政廣即認定這是長期志業,同步成立藝術家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書就是謝里法的《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這本書為台灣美術界論述日治時期美術發展的早期代表著作。

「以前有人說藝術很狹窄,怎麼經營得下去?現在則是出版業不景氣,專業書籍如何營運?無論如何,我都抱持樂觀。」40年來出版1300多種書籍,有大眾化的「世界名畫家全集」,大部頭畫冊「台灣美術全集」及在中國熱賣20多萬套的「中國陶瓷全集」等,現每個月維持6至7本書籍出版。

「台灣美術全集」是最重量級的出版計畫,1992年首卷《陳澄波》是由學者顏娟英執筆,持續至今已出版32本。《陳澄波》新書發表會假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館方同時推出陳澄波展覽。二二八蒙難後,陳澄波畫作首次登上官方美術館,「第一版印量5000本,定價1800元,全賣光了,現在絕版了。」何政廣說。

「這是歷史性的工作,把藝術家一生的作品想辦法全拍下來,讓學者有所依據形成論述」,「這樣的書市場面很小,但對出版社來說非常有價值。出版不是為了做一本書而作,而是大規模、有系統的整理,才能奠定出版社在業界的地位。」

※ 相關報導:

* 尋到巷弄裏的好作品...
http://udn.com/news/story/7482/929002

....去年獲得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101年度高畫質(HD )電視節目旗艦型連續劇類補助台幣3,000萬元的「巷弄裡的那家書店」,最近也傳出好消息,該劇劇末播出由小侯導演侯季然所製作的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最近獲得「2015年度中國微電影導演30人」票選中第一名。這部戲當初播出時,遭到電視台屢次更改時段,導致收視不佳,但最終,不一直想著收視率,用心製作的作品,還是留下了什麼。

* 郵局科長四處看展 開發超熱賣穀倉存錢筒
http://udn.com/news/story/7322/929606

雲林郵局今年推出多項雲林專屬的限量商品都造成熱銷,最近更以農業特色,推出穀倉存錢筒,精緻又復古可愛的模樣相當吸睛,才剛上架就造成搶購熱潮。

雲林郵局推出的穀倉存錢筒,以台灣早期農村堆存稻穀的穀倉為造型,外表襄上春、滿二字春聯,象徵「有剩」的錢財滿滿之意。

既是郵局代表作,郵票當然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存錢筒上面另印著郵局發行的「稻」郵票,兼具實用及蒐藏意義。

雲林郵局經理施天寶說,穀倉存錢筒結合雲林農業特色,不僅鼓勵民眾培養儲蓄習慣,也倡導集郵風氣,且存錢筒專屬雲林,只在雲林各郵局販售,每個售價250元,限量發售1千個,其他縣市絕對買不到。

* 「斬獲」畫中獵槍 來台合璧
http://udn.com/news/story/7043/927789

不論中西,狩獵都是王室重要的習俗與運動。清朝皇帝如康熙、乾隆皆為狩獵高手,留下「康熙狩獵圖」、「乾隆狩獵圖」等畫作。列支敦士登王室也喜愛狩獵,「阿爾卑斯皇冠:列支敦士登秘藏瑰寶展」 展出狩獵靜物畫「斬獲」,連同畫作中的骨董獵槍,一起來台展出。



◆ 蘇澳冷泉之父孫女 「灣生」獲家族戶籍謄本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29833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蘇澳報導 2015-05-28

「蘇澳冷泉之父」竹中信景的孫女竹中信子昨天拜訪蘇澳,同時邀請日本知名紀錄片導演林雅行來台拍攝「灣生回家」紀錄片。鎮長陳金麟特別致贈竹中家族三代在蘇澳設籍時的戶籍謄本精裝本,讓竹中信子感動不已。

日本軍人竹中信景在1895年時無意間發現冷泉,覺得喝起來清甜甘美,退役後著手開發,全家人搬到蘇澳鎮定居、創設工廠,引用冷泉生產彈珠汽水,打響冷泉知名度,對從小在蘇澳長大的竹中信子而言,蘇澳鎮是她第二個家鄉。

陳金麟表示,蘇澳是竹中信子成長的地方,為了讓紀錄片更有歷史內涵,特別請蘇澳戶政事務所找出竹中三代和所有成員的家族戶籍資料,影印裝釘成獨一無二的精裝本,表彰竹中家族過去對蘇澳的貢獻。

「非常寶貴的禮物!」竹中信子說,她會好好保存,並帶回給兒女、孫子看,讓他們知道竹中家族曾在台留下紀錄。

過去曾在台灣拍攝過4部紀錄片的導演林雅行表示,這次要拍攝「灣生回家」,紀錄片內容以竹中信子,以及也曾在蘇澳居住過的武石道男,訴說兩人的人生故事,並穿插30、40名台灣出生的「灣生」日本人,談對於台灣的感情,戶籍謄本是竹中家族在台灣重要證明,對於紀錄片有加分作用。



◆ 防摸金發丘 帝王陵墓機關重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8001055-260309

旺報 2015年05月28日 記者洪肇君/專題報導

古代中國人有厚葬傳統,特別是帝皇后妃、王公貴族,也因此引來盜賊覬覦。盜墓自古即已有之,傳說東漢曹操為充軍餉,特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專司盜墓,成為後世盜墓祖師爺。

墓葬風水之說,要到秦始皇以後才興盛,從始皇陵設弩箭陷阱的紀錄來看,顯然當時已有盜墓風氣,否則不會把驪山墓造得如此堅固。只是當時盜墓屬民間盜賊,不像曹操設立官職。

探究史書,指控曹操設盜墓官職的,源自陳琳撰寫的討伐曹操文章《為袁紹檄豫州》。陳琳後來歸附曹操,曹操卻沒有對過去寫他盜墓之事有所反駁。而且曹操死後指定薄葬,「設七十二疑冢」,似乎很擔心自己墳墓被挖。

傳說盜墓分四大門派,發丘、摸金、搬山、卸嶺,各有不同分工。摸金是指依山形流水走向,先判定何處有龍脈,再依據龍脈去找尋可能的墳墓位置,開挖入墓。

修墓的人為防日後盜墓,會在帝皇后妃的大墓設置機關,比如棺廓入墓安妥之後,關上石製墓門「斷龍石」,此門便永遠無法開啟。現在到北京參觀十三陵,其中有些陵墓便是從旁邊開門而入,正面墓門是打不開的。

1928年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12軍軍長孫殿英,趁局勢混亂,欲盜慈禧太后的東陵,就是打不開巨石墓門,最後乾脆用炸藥炸開。盜得珍寶無數,據說有陪葬的翡翠西瓜、夜明珠等珍稀文物。

許多墓室裡會有機關如毒液、陷阱,傳說南宋時期還有一種火龍琉璃瓦,用來覆在墓頂,一敲即破,並能引燃大火,以此阻絕盜墓進入。

於是自古以來,盜墓便是與修墓者鬥智的過程,比如封墓土會用到白膏泥、硃砂,盜墓人便發明洛陽鏟,可插入地下,帶上一點泥土以茲判定;修墓人也會轉移焦點,設疑冢或陷阱,令盜墓者摸不著頭緒,甚至喪命於斯。

fsj 提到...

名畫「出走」到淡水 跨時代玩cosplay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9000640-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29日 陳宜加/新北報導

世界名畫「出走」到淡水!淡水古蹟博物館為行銷淡水出奇招,館長蔡宗雄領軍模仿名畫《大碗島的星期日午後》,將19世紀生活在淡水重現。館方表示,淡水富有美麗景致,即日起開放徵件,邀遊客發揮創意「走出畫框」,以影像跨時代結合。

淡古館方指出,淡水坐擁山河自然景致,以及歷史古蹟等不少知名景點,素以美景名聞遐邇,從陳澄波經典畫作《淡水夕照》,到近代周杰倫《不能說的秘密》MV,淡水始終為遊客與影視的熱門取景地點。

館方表示,為行銷淡水,近期陸續舉辦傳奇風雲人物票選、主題野餐日等活動,廣獲民眾好評,為行銷淡水特色,舉辦「星期日的午後,世界名畫流浪到淡水」攝影徵件活動,邀遊客模仿名畫場景,一起「走出畫框」到淡水。

館方指出,光模仿影劇不足為奇,徵件須選擇1幅世界經典名畫,且畫中景物與人物能與淡水連結,再發揮創意cosplay,拍下擬真照片。

淡古館長蔡宗雄也親自領軍示範,模仿點描派大師秀拉的知名作品《大碗島的星期日午後》,場景從19世紀的歐洲拉到2015年,換成淡水一滴水紀念公園,男男女女穿著澎裙、撐起洋傘,傳神重現當代的生活風情,維妙維肖。

蔡宗雄說,盼民眾透過徵件活動,取景時能更留神欣賞淡水豐富的古蹟與自然美景。徵件自即日起至8月31日止,將選出6組優勝作品,每組提供1萬2000元獎金並買斷版權,作為未來淡古各項活動使用。

活動詳情可至淡古官方網站(http://www.tshs.ntpc.gov.tw/)查詢。



◆ 拍攝台灣素人明星 川島小鳥寫真展開幕
http://udn.com/news/story/7013/933049

聯合晚報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2015-05-29

大同電鍋、超級大西瓜、阿嬤家的火鍋、小妹妹吃布丁等畫面,這些在你我生活中存在已久,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人事時地物,卻成了感動日本人氣新銳攝影師川島小鳥的創作新來源,今日他的《明星》寫真展在信義誠品開展,100位台灣素人、2500幅攝影作品,透過川島小鳥的新視角,讓人感受台灣的快樂好生活。《明星》寫真展,今年還拿到日本攝影界最高榮譽「木村伊兵衛寫真賞」。

3年來川島小鳥來台30餘次,飛行6萬公里,他環島多次深入城鄉,為台灣拍攝了超過7萬張底片。在台北、埔里、台南、都蘭,他用破破的中文認識笑笑的台灣人,在他眼中:「台灣就像個愉快星球,台灣的朋友就像閃閃發亮的明星」。

川島小鳥說,「活著就很開心的感覺」是他此次《明星》寫真展最想與大家分享的感動,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台灣人的親切,最喜愛的城市是台南,他說:「台南,讓他有種古早日本的感覺」。

川島小鳥《明星》寫真展,今年還拿到日本攝影界最高榮譽「木村伊兵衛寫真賞」,2月在日本渋谷舉辦的展覽,也吸引上萬名日本朋友透過他的鏡頭感受台灣美好,今日起在信義誠品的首次海外大型展演,還是日本規模的三倍大,展期至6月14日。



◆ 水泥工玩貝雕 無師自通變達人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4519

自由 2015-05-29

〔記者吳正庭/金門報導〕金門水泥工陳志緯身手不凡,白天砌磚蓋房,晚上堆貝黏螺,一顆顆貝螺經過他粗獷的雙手「集合起來」,變身哈雷機車、酬神女、鎧甲龍,甚至風獅爺,目前正在成功出海口的閒置營區展出至七月底,傳神的造型令人發噱、駐足不捨離去。

陳志緯國小六年級在海邊看潮起潮退,潮水的力量把貝殼自然「拚湊」的形狀,開啟他往後浸淫貝類終不悔的興趣。

他一「玩」近四十年,從對貝殼一無所知的「貝盲」,到別人要向他請教貝名的「專家」,陳志緯自豪的表示,成千上萬種的貝類,沒有他叫不出名字的。

陳志緯的貝雕手藝無師自通,非常傳神,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信手拈來、組合貝螺展現的天分和技巧。

他說,貝雕最困難的地方,是找到適當的貝螺搭配主題的顏色、角度、形狀,像是「中國龍」,身上的鱗片用的是尖角朝上的千手螺,向下抓地的龍爪是俗稱「千佛手」的龜爪;造型典雅的「哈雷機車」,採用大弧度的鸚鵡螺,後視鏡支架是挺拔的象牙貝。

陳志緯玩貝雕是「宅」在家裡的個人興趣,本無對外公布之意;有一年,金湖鎮舉辦「花蛤季」,被成功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陳國泰慧眼相中,陳志緯的貝雕成了活動中最搶眼的文創藝術,每年均受邀展出。

三十餘年來,陳志緯的足跡踏遍金門每一片海灘,基於生態平衡,堅持只撿死貝、不撿活貝;他說,金門的貝類種類多、數量少,有一次撿到四、五顆奇怪的貝,不僅找遍大英百科全書,連台大教授都說不出名字。

陳志緯貝雕「以形就貝」,看到貝螺像什麼就雕什麼,不會刻意為了要雕什麼而去找什麼貝、螺,率性的藝術家特質,讓他錯失許多參展機會。

正因如此,陳志緯這個出自金門海邊,每一樣都是「唯一」的手工藝,目前只有在金門展出過;對於未來是否會跨海參展,陳志緯並不排斥,「只要有緣」他說。



◆ 圖書統一定價 無關閱讀的經濟問題
http://udn.com/news/story/7339/932379

聯合報 林穎禎/研究人員(德國波昂)2015-05-29

文化部再次丟出圖書統一定價制度的議題,但在與出版業者的諮詢會議中仍舊未取得共識。雖然文化部強調的是「振興閱讀」,但與會業者正反兩邊各執的立場背後,說穿了就只是「生存」的經濟問題。圖書統一定價並非一個絕對必要的措施,單以強調一體化的歐盟來觀察,德、法、荷、奧等國有統一定價制度,而英、比、瑞、捷等則無任何措施,但這些國家的所謂「閱讀人口」始終不低,出版業者也不因此蕭條。

台灣消費者已養成折扣買書的習慣,上游出版業只好調高定價預留與通路商的折扣談判空間,小型特色書店因為沒有數量的優勢,必須錙銖必較;大型書店雖然有較大的議價空間,但在折扣談判所耗費的心力也令其苦不堪言。在這個扭曲的結構中,最得利的是消費者,縱使如此,消費者保護協會仍認為,一定要從消費者感受出發,否則統一定價會引起消費者反彈。

「統一定價」絕對是現代競爭法的例外狀況,作為「文化產物」的圖書雖然被排除在自由競爭之外,但出版業者作為經濟活動的一環,同樣必須面對競爭。然而「競爭」在這裡應是以其所能提供的特色立足市場,使圖書產業呈現多元風貌。習慣於折扣買書的消費者也應認知,圖書是知識及訊息加值的內容產業,本身的消費價值不同於一般民生物品,其文化意涵大於消費意涵:我們可能常常光顧某家餐廳點某一樣餐點,但甚少會購買同一本書。

如果參考他國的圖書統一定價制度,會發現圖書統一定價不是一個制度而已,而是與圖書相涉的各個環節。以德國為例,一八八八年出版行業組織的交易規則就有統一定價,但德國卻直到二○○二年才頒布《圖書統一定價法》,這當中當然有對所謂「文化產物」的認同過程,也面對過反壟斷法的挑戰。在圖書價格的確不夠親民的德國,圖書的消費稅也其實是被壓低的了,更為了避免學生買不起教科書,圖書館裡同版本的教科書可能有高達數十本供學生借閱;而圖書館以原訂價格採購書籍的同時,也因為「公共借閱權」制度,圖書館必須依照每年借出書籍的數量付費給著作人版權使用協會。

今年四月廿三日「世界圖書日」當天,德國聯邦經濟部推出《圖書統一定價法》修正草案,重點在將電子書(E-Books)正式納入圖書統一定價制度的範圍,也明確規定在德國境內販售的圖書都受統一定價的拘束。這兩個重點或許也是台灣欲實施圖書統一定價制度必須斟酌的,特別是後者,將對兩岸服貿協議中的開放印刷及圖書業產生莫大影響。

fsj 提到...

明星咖啡館66歲 為周夢蝶留老位子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34590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5-30

咖啡館算不算文創產業?被公認為台灣第一個文創咖啡館的明星咖啡館,昨舉辦六十六周年慶。八十三歲的創辦人簡錦錐表示,他不懂什麼是「文創」,只知道「明星咖啡館不能少了文化」,「咖啡館的咖啡和文化無關,關鍵是經營者支持文化。」

慶祝六十六歲生日,明星咖啡館昨發表第三本傳紀「明星咖啡館」,包括作家季季、陳若曦、導演林正盛、莫斯科台灣經濟文化協調委員會駐台北代表杜沃齊等皆與會,立法院長王金平也特地出席。

王金平說,一九七○年代便是明星咖啡館的常客,當年明星對面是立院招待所,許多官員經常到明星喝咖啡。簡錦錐透露,明星還曾在立院設分店。

黃春明 首位「駐店作家」

「很多人說起明星,都能說出自己跟明星的一段故事。這個地方可以吸引這麼多藝術家、創作者,一定有它的基本價值。」黃春明是明星第一位「駐店作家」,他在「明星咖啡館」一書中回憶年輕時把明星當「寫作的窩」,代表作「看海的日子」、「兒子的大玩偶」皆在此地完成。

黃春明在書中提到,他經常坐一整天只點一杯咖啡,簡錦錐從不干涉、也不趕人,還交代員工不能打擾他。

簡錦錐 對書桌有份嚮往

簡錦錐表示,自己小時候渴望「讀書寫字」,卻因遭逢戰亂「連筆都買不起」,對書桌有一份嚮往。因此經營咖啡館時,他特別重視作家,希望提供免費書桌讓他們安心寫作。早年咖啡館燈光幽暗,簡錦錐為了作家,把燈泡亮度增加一倍,用電過度還遭罰款。

周夢蝶書攤 成台北一景

被簡錦錐暱稱為「老周」的周夢蝶,其位於明星咖啡館騎樓下的書攤被列為台北一景。簡錦錐回憶,老周家住三重,一九五九年開始擺攤。簡錦錐擔心他搬書辛苦,邀他將書籍寄放在隔壁簡錦錐租給茶莊使用的房產,晚上也可至此地留宿。周夢蝶累了,也經常進明星小坐,每次都坐固定的位置。

周夢蝶的書攤一擺廿多年。簡錦錐說,去年老周過世當天,有人在昔年書攤位置的柱子上,貼上周夢蝶的詩篇。他將這篇詩改貼到明星咖啡館周夢蝶老位子的牆邊,桌上放上老周照片,「這個位置將永遠保留給他。」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一場跨社出版計畫 引爆海明威與費茲傑羅的對決
http://udn.com/news/story/7009/931342

....讀.書.人:在「午夜巴黎計畫」裡面,你們是怎麼決定要站在哪一邊?

劉霽:當初沒有什麼比較特別的原因。因為我對費茲傑羅比較熟,陳夏民對海明威比較熟,就自然而然決定了。

陳夏民:我們聊一聊之後,就說我翻譯海明威好了,劉霽就翻譯費茲傑羅,這可能是冥冥中註定的。文字的使用上,我剛好比較接近海明威,用比較簡單的文字去寫東西。翻譯海明威的時候,對我來講會比較輕鬆一點。但輕鬆的意思是說,我本來就比較不會用華麗的技法,但是費茲傑羅的技法就很驚人。我自己覺得說,用我文字的風格來翻譯海明威剛好。

* 一場跨社出版計畫 引爆海明威與費茲傑羅的對決(下)
http://udn.com/news/story/7000/932541

....讀.書.人:可以透露一下誰銷售比較好嗎?

劉霽:都是海明威啊。

陳夏民:可是喜歡費茲傑羅的人比較多。不知道為什麼,只要現場做問卷調查,都是費茲傑羅最多。

劉霽:海明威比較深奧。

劉子華:我覺得台灣讀者對海明威的認識,很多都只有《老人與海》。

劉霽:海明威要有點人生經歷才看得懂。

陳夏民:真的要有點人生經歷,比較能理解。

....讀.書.人:午夜巴黎說,每個身處自己年代的人,都會喜歡另外一個年代。你們有沒有喜歡哪一個年代?

劉霽:我們作這計畫,就是想要重現1920年代的感覺。

陳夏民:那時候是真正的自由。

劉霽:盡力作到極致,每個人都會想要探索自己的極限……那時候各種藝術流派開始發生,大家都在嘗試、都沒有束縛。

陳夏民:那個時代厲害的地方在於,每個人都在挑戰自己,不管是工藝上或是技術上的極限。現在去看1920年代的畫作,看海明威或是費茲傑羅的作品,你會發現完全沒有陳舊的感覺,一樣都很edge、很尖端,你能感受到作品的生命力。

所以我覺得那個年代是真正自由的,自由來自於突破限制。當他們用作品突破很多限制的時候,那個東西會留一輩子,感覺很好。



◆ 國家音樂廳整修 6/1封館4個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30000404-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30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啟用28年的台北國家兩廳院將進行整修計畫,其中國家音樂廳將從6月1日起休館,展開為期4個月的整修。

昨天兩廳院為音樂界舉辦了暫別聚會,28年前參與開幕的音樂家們包括鋼琴家陳郁秀、打擊樂家朱宗慶以及聲樂家杜黑等都到音樂廳舞台地板上簽名留念,期待4個月後的新生。

台北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表示,國家音樂廳整修重點放在管風琴整理與清潔、舞台地板及觀眾席座椅翻面換新。

昨天現場有數百位音樂家參加,大家都對國家音樂廳即將來臨的「微整形」感到興奮,雖然只是改善座椅、隔音門等等,但已經可以做到提升服務品質。

前兩廳院董事長朱宗慶表示,國家音樂廳伴隨音樂家們度過許許多多的演出,也帶給大家很多的回憶,像2003年的SARS,「大家都不願意出門,但卻有很多人出來聽音樂會,臉上都戴著口罩,這也成了許多音樂家的回憶。」

前文建會主委也是鋼琴家陳郁秀則表示,許多國外的音樂家都非常喜歡台灣的國家音樂廳,像柏林愛樂、男高音多明哥等等,「國家音樂廳完成了音樂家的夢想,我們一定相約4月後音樂廳再聚。」

歌劇導演曾道雄表示對整修非常贊成,但他希望有朝一日中正紀念堂站可以改名為國家兩廳院站,「讓藝術站在政治之前,被台灣人民看見。」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Dear God 憤怒的呼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30000405-260115

「我總是表現得很節制,但其實我很火大,對這世界有很多憤怒,於是我信神,又不信神。」許久不曾執導現代劇場作品的導演傅裕惠,這次與創作社、編劇馮勃棣合作推出《Dear God》。

舞台上,十字架狀的裝置斜置中央,像是插入了土裡,也像是所謂正義公理的歪曲,三面舞台的一側,還有一餐桌狀的座位設計,像是《死前的晚餐》畫面中的模樣,別有意義。

* 星光劇院 半場人生告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30000407-260115

人過中年,感觸益深,對導演黎煥雄而言,中年後的所思所想與創作行為,是身為創作者必得誠實面對自己的一個關口。去年,他出版20萬字的《遺憾先生遺憾的包裹掉進了遺憾的海》,裡頭有28年來的日記隨筆、書信、創作手札,自剖創作路上的掙扎、與身邊人事的關係。

今年,他推出舞台劇《星光劇院》,是他暌違10年後再度提筆寫就的原創劇本,也是他對人生上半場的告解。

* 日靠哆啦A夢 衝破陸電影封鎖線
http://udn.com/news/story/7332/934674

大陸因釣魚台爭議三年來封殺日本電影,最近才開放日片登陸,首部日片是日本知名動漫電影「哆啦A夢:伴我同行」,廿八日登上大銀幕,首映日即創下高達二千八百七十萬元人民幣票房(約一點四億元新台幣)。

fsj 提到...

聶隱娘如何一秒變文創?
http://udn.com/news/story/7546/936389

聯合晚報 記者馮子純/綜合報導 2015-05-31

文創定義包含百貨、飯店,卻不含電影?

電影《聶隱娘》日前奪下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令民眾對電影上映充滿期待,但國發會副主委黃萬翔日前接受質詢時,竟表示聶隱娘「未能跟文創產業結合」,如將電影片場打造成文創園區等,引發輿論譁然。不少網友質疑「原來文創的定義包含商場百貨飯店,不包含電影?」,更提供各種「文創」建議,如「台詞用康熙體做紙膠帶」、「手遊結合暗殺題材、再出LINE貼圖」、「開唐代客棧飯館,賣珍奶雞排推銷台灣文化」,以達到公家機關心目中的文創推廣方式。

侯孝賢在坎城影展記者會上直言,電影拍攝最困難的就是「找錢」。據中央社報導,立委楊瓊瓔在經委會質詢時提到,《聶隱娘》經費幾乎都是自行籌措,政府沒有具體實際計畫,而黃萬翔回應則表示,可惜《聶隱娘》未將周邊文創產業結合,例如電影拍完後,片場成為文創園區,用創投概念來經營周邊加值效益。

針對國發會回應,作家張大春在臉書上轉貼新聞並痛批「去你個卵蛋的國發會!你去找白癡媒體報導的《攝隱娘》結合吧,肯定生得出一百個賣鹽酥雞的文創園區來!」,更怒斥「真是天下奇觀!怎麼這個踏馬的政府的每一個部會的每一個官員所說的每一句話所表達的每一個意見所提出的每一個政策主張都那麼低能荒唐呀?(請自行斷句)」

作家「人渣文本」也在臉書寫道:「不知道有沒有人像我一樣,心中第一時間響起的聲音是:創你老師」;曾經出版多本唐代歷史小說的作家「謝金魚」則說:「一定是聶隱娘沒開咖啡館(變板橋三娘子)、沒有在中影釣鋼絲、沒有做『我就是這樣的娘』紙膠帶。」

網友則嘲諷「因為沒蓋百貨公司跟商城,明顯不是文創」、「電影沒拿台灣廠手機啦」、「遠雄:可惜沒與商場結合。慈濟:可惜沒與勸募結合。衛福部:可惜沒與食安議題結合…」。

文創產業法內的電影產業,不包括拍電影?

根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三條》,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之形成及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之潛力,並促進全民美學素養,使國民生活環境提升之下列產業:一、視覺藝術產業。二、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三、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產業。四、工藝產業。五、電影產業。六、廣播電視產業…」共列出15類產業。這讓網友不解,質疑規定內的第五項難道「不包括直接拍出一部電影」?

至於《聶隱娘》該如何「與周邊文創產業結合」?網友也提供各種創意見解,包括「推出聶小娘點頭娃娃跟馬克杯」、「當然是百貨公司、比松菸更大的文創園區」,與產品結合生產「聶隱娘家滴雞精、聶隱娘惹糕」,更可以結合劇情內容「發售『聶隱娘隱形斗篷』」、「賣個『防暗殺安全玉項圈』」、「其實有開聶隱娘刺客訓練班,只是都說要暗殺了當然不會讓你知道」。



◆ 王信明Molly 找回美好純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31000370-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31日 蒼弘慈/台北報導

香港人氣藝術家王信明(KennyWong)的公仔Molly在香港擁有超人氣,昨天他於三創生活園區舉辦「童年森林」特展,展出49幅全新創作、151個大小公仔,現場塗鴉牆更吸引許多大小朋友盡情揮灑創意。

一頭捲翹的金髮、大大的碧綠色眼睛、嘟著嘴充滿神氣又倔強神情的Molly,出自王信明之手,許多知名企業包括迪士尼及麥當勞都指名合作,所推出潮流限量商品相當搶手。

這次王信明以「童年森林」為主題,藉由Molly帶著觀眾走入自己的童年,他表示,自己童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外婆講的《小紅帽與大灰狼》,他希望人們在面對現在紛亂的社會以及工作的壓力下,不要忘記找回那遺失的美好純真。

昨天開展座談會上,王信明也分享創作心得,像是其中有一幅畫頭上有9棵樹,就是因為他小時候上學時,只要犯錯一次,老師就會在他頭上綁一個小辮子,而9棵樹就是當時同一天犯了9次錯,而被老師綁了9條辮子,讓他記憶深刻。

此外,王信明首次為Molly畫了動畫配上專屬音樂,讓可愛的Molly走出畫作中,相信能讓觀眾耳目一新;展場塗鴉牆,也讓小朋友盡情的發揮創意。

※ 相關報導:

* 飛官退役的他 作畫有如神助
http://udn.com/news/story/7322/936086

國寶級國畫家王獻亞自幼就自創自學,長達75年書畫經驗,擅長山水畫、梅花畫與書法,梅花篆體字更是一絕,是台灣首位由飛官退役的畫家,畫風俊逸清新,受到楊先讓、王漢金等名師讚賞與肯定 。....過去王獻亞共出過3本畫冊,還有兩本由文化局出版的教學範本,90歲的他集結了近3年尚未曝光的全新作品,6月3日起至6月21日,將在桃園市文化局展出。

* 李明維 邀你走進他的沙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31000366-260115

一襲白素色裝扮的舞者,以竹掃把為「筆」,掃拂展間散落的種子和穀粒,運「筆」揮掃或讓穀粒成堆,或「畫」成山巒起伏的「線條」,舞者靜默且專注的表演,禪意十足又富療癒效果,藝術家李明維的全新創作《如實曲徑》首度發表,現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這次展出8件參與式藝術計畫,在《聲之綻》中,每天有兩位歌者在展場遊走,為一位偶遇的觀眾演唱一首舒伯特的樂曲當做「禮物」,靈感來自母親術後休養期間聆聽舒伯特獲得莫大的安慰,「這件藝術呈現在眼前的時候,也是消失的時候」,李明維解釋說。



◆ 乾隆 中國史上最狂熱收藏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31000672-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31日 文/王晨妍

一生6次南巡搜羅數量龐大的藝術品收藏貫穿當時的古今更橫跨東西方質與量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收藏」是從古早文化開始就存在的行為,古董藝術收藏不分國界,歷史上不少古代君王迷戀於藝術收藏,如羅馬皇帝查理四世、法國國王法蘭索瓦一世…等,而我們中國史上,對藝術收藏最為狂熱的帝王,非乾隆皇帝莫屬了。

乾隆,一位對中國疆域版圖的形成具有重大貢獻的帝王。1736年,乾隆皇帝登上皇位,少年時代就把漢文化的根底─經史背得爛熟於胸,又受到當時著名經學家朱軾等碩儒的悉心教誨,從小打下牢固的漢學基礎。

好詩書畫 中西著名宮廷畫家相伴

即位以後,在處理政務的餘暇,他博覽皇家藏書,涉獵範圍廣泛,全面吸收中國的傳統文化精蘊,乾隆皇帝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學者,他聰明無比,記憶力絕佳,好詩、書、畫,19歲時開始學畫,作品極多,其作品多採用「御題」做題跋,紫禁城宮殿內絕大部份的匾額、楹聯多自出於其御筆,「達意之筆很巧妙,不做纖細的描寫」。乾隆皇曾這麼自評畫風。由於皇帝喜歡繪畫,在他周圍聚集了一群頗有成就的宮廷畫家,中國人如張宗蒼、鄒一桂、董邦達、張若澄等,西洋人則有郎世寧、王致誠、艾啟蒙諸名家,這當中囊括優秀資深的皇室作坊工匠、造辦處官員和大批博學多聞的詞臣,可說是集乾隆朝宮廷各類專家於一堂。

由於前三任皇帝的努力,滿清王朝相對穩定,受上天特別眷顧的天子乾隆皇帝,便有了沉迷於收藏的條件,他像祖父康熙皇帝一樣,蘊含著帝王品味的傳承。一生六次南巡,透過這些遊巡利用自己的特權搜羅了不少重要的藝術品,歷史上,乾隆皇帝的藝術收藏貫穿當時的古今,橫跨東西,單純從收藏數量來看,乾隆超過了以往朝代的任何一個皇帝。據一份西元1816年的清單顯示,當時有1萬5千幅字畫從北京紫禁城運送至察哈爾的皇宮,其中有三分之二是1644年以後的作品,真的應驗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句古話,這不僅記錄了那個時代國力的空前強盛,也深深刻上了乾隆皇帝追求宏偉氣象、艷麗繁複的審美情趣的烙印。

精於古物鑑賞 喜好閱賞鈐印

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曾斷言:「如果根據乾隆的收藏按圖索驥,將可以打造一個安全的財富積累倉庫。因為乾隆可謂神州歷來最大的收藏家,收藏興趣廣泛,工程之巨屬天方夜譚。乾隆凡事苛求:瓷器華麗、玉雕精絕、魄力雄強,這個皇帝寫過逾萬首詩;到處題字,遺留下來的墨寶無數。此外,乾隆的收藏主要部分有《石渠寶笈》今存十二巨冊的著錄記載,此著錄可協助降低鑑定的成本,相當具有重要性。」

乾隆皇帝不僅致力於收藏,更重視文物的鑑賞,常在文學侍從、內廷畫家陪侍下閱賞品鑑,作為政務之暇的消遣。乾隆皇帝藝術修養甚高,精於古物鑑賞,閱賞鈐印也是乾隆帝的喜好,據統計,乾隆一生共治璽印1800餘方,鈐用過的也有千餘方,是歷史上留下印跡最多的一位皇帝,乾隆皇帝在書畫和工藝珍品上留下了很多題跋、記敘文物的收藏經過或抒寫感想,反映了他的藝術趣味和審美觀念。

門德揚春拍 收入不少乾隆藏品

據了解,本次門德揚春拍收入不少清乾隆時期的清宮御品:御題詩款黃玉瓶的玉質潤黃,古樸優美,為清宮廷造辦處御製器物,實屬罕見。同為清宮出品的白玉獸面紋雙耳蓋爐,爐地溫潤透白;漆器部分有清乾隆御題詩脫胎菊瓣形朱漆蓋杯,此杯漆面潤亮,菊瓣邊、菊瓣足均光素無紋,壁薄如紙,且杯身漆色仍歷久如新。另有座米黃漆地嵌沉香山水樓閣掛屏,以寸檀寸金的紫檀木為框,屏心做米黃色漆地,嵌沉香木雕作山水樓閣圖景,掛屏所選沉香之料,其既可作細工用材,又可為熏香之料,十分罕見。2010年10月香港蘇富比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會上,乾隆藏品在拍場上勢頭迅猛,拍品成交價格落在1.4~2.5億港元,如天子般高貴的天價成交。

fsj 提到...

海伊鎮閃閃發光 愛書人夢想之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1000387-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1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21歲女生、台大歷史系大四學生李亞臻,花了3個月時間獨自走訪位於英格蘭和威爾斯邊境的書店重鎮海伊鎮,寫成《書城旅人》一書,「整個海伊鎮就像是一間充滿人情味的書店,把每個人都捲進了紙本書的世界。」

各式書店 環城而立

英國海伊鎮從1962年書商理查.布斯創辦第一間二手書店開始,陸續吸引各地書店業者到訪,各式書店環城而立,涵括新書、古書、二手書到絕版書等書類,至今已成全球最古老書鎮。

海伊鎮成功的營運方式也影響到塞德伯鎮和蘇格蘭的維格城,形成新的書城聚落,每年吸引全世界遊客前往朝聖挖寶。

李亞臻說,「當地人不愛滑手機或用電子載具看書,反而隨時拿著紙本書看。」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從事書籍相關工作,但每個鎮民都對書鎮歷史和現況暸若指掌,「在那裡,書籍不是高高在上的文化品,而是居民共同成長的記憶。」

架設網站 書訊e化

李亞臻從小愛看書,但真正關切書店議題,則是從大二參與公館溫羅汀地區周邊書店歷史導覽,「公館溫羅汀地區書店林立,但居民和書店之間卻沒有很強的黏著度,我開始好奇海伊鎮究竟如何做到?」

懷著對紙本書的愛和疑問,李亞臻飛越半個地球,來到了海伊鎮,「對愛書人來說,海伊鎮就像閃閃發光的夢想之地。」實際走訪後,李亞臻感受到書店就是當地人生活的一部分,「隨便捉個路人都可以侃侃而談,推薦你哪類書籍可以去哪裡買,看書、逛書店是那裡的生活氛圍,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李亞臻說,當地腹地不大,約20多分鐘可徒步走完,但整個鎮卻為了書店架設網站,將書訊放上網路,與各地愛書人交流。網站由當地人自發組成,退休的爺爺奶奶都自動即時更新小鎮最新書店地圖及資訊。

期許台灣書城聚落

「想購買各類專門書籍,像是地圖、樂譜、詩集,甚至推理犯罪小說,都可以從中得到專業解答,還有便利的國際寄書服務。」

回到台灣,李亞臻說,相對於海伊鎮,台灣書店老闆愛分享,讓客人感覺賓至如歸,但若可參考海伊鎮的發展,透過聚落效應拉大客群,成立在地文史專書區,發展特色,讓書本結合在地社區,有朝一日台灣也可以有自己的「海伊鎮」。

※ 相關報導:

* 2015台灣設計展 10月宜蘭登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1000175-260208

經濟部5月29日宣布,由中央及地方政府共同舉辦的「2015台灣設計展」,將於10月17日至11月1日在宜蘭縣中興文化創意園區舉行,暌違12年再度與宜蘭鄉親相見歡。

今年「台灣設計展」主題「Makers Boom! 設計。精造」,希望傳達設計思維背後,須透過不斷測試,歷經各種現實問題挑戰,透過設計思考轉化,實際製造為生活物件,成為「頂真」設計,真正進入日常生活。



◆ 融合默劇、雜耍 陣頭要驚豔法國
http://udn.com/news/story/7043/937428

聯合報 記者郭逸君/台北報導 2015-06-01

在西門町街頭,經常可看到揮霍藝術創作團隊在進行各式雜耍表演。這個藝術團是由6名國立戲曲學院學生共同成立,表演融合台灣陣頭藝術、街舞、默劇以及馬戲雜耍;近日他們也積極籌款,希望能到法國亞維儂藝術節表演,讓世界看見台灣的雜耍藝術。

揮霍藝術創作團隊共有6名團員,都是來自國立戲曲學院的學生,他們同樣熱愛雜耍表演;2年前一同進行騎機車環島壯遊,每到一個縣市就在夜市、街頭等地方隨興表演。繞了台灣一圈,團員們決定組團,並以揮霍熱情為題,將團名定為揮霍藝術創作團隊。

團長陳存仁年紀僅20歲,他來自單親家庭,家庭經濟不寬裕,目前也因為家中債務問題休學,現在透過在街頭表演賺取收入。陳存仁希望融合各種表演藝術,讓觀眾眼睛為之一亮,也希望能帶領揮霍藝術創作團隊走向國際,讓世界看見台灣的表演。

陳存仁坦言,要經營一個表演藝術團並不容易,除表演練習,行銷、表演接洽統統都要一手包辦。現在他們每個月大概可接到2場的商業演出,加上街頭表演,一個月最多可有1萬元至2萬元的收入。

揮霍藝術創作團隊希望今年能夠前進亞維儂藝術節,把台灣的陣頭文化以及雜耍藝術帶到法國,讓國際看到台灣特色民俗文化。

儘管目前的表演收入並不穩定,但是團員們都表示,不趁著年輕時追夢,將來一定會後悔。

※ 相關報導:

* 故事工廠異業合作 說大家懂的故事
http://udn.com/news/story/7241/937283

....故事工廠藝術總監黃致凱表示,屏風表演的歷史成績是故事工廠的基礎,過去屏風因為有「李國修」當招牌,容易吸引觀眾進劇場看戲,但這個族群卻不見得能平行移植到故事工廠。黃致凱說,要用觀眾易懂的語言製作雅俗共賞的作品,與社會大眾進行對話。

* 魏靖儀未拿獎 胡乃元:已很難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1000390-260115

世界三大小提琴比賽之一,2015年伊麗莎白女王國際小提琴大賽成績昨天揭曉,韓國選手林池英獲得首獎,烏克蘭選手奧來克西獲得二獎,美國選手威廉哈根獲得三獎,台灣唯一擠進前12強的魏靖儀雖未拿獎,但深覺「來參賽已經非常值得」。

評審團之一的前伊麗莎白女王國際小提琴大賽首獎得主胡乃元則說,魏靖儀第一次參加國際比賽就選了最難的,「有這樣的表現已經很難得。」

* 月琴裝置展 似音符流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1000394-260115

以24把月琴代表著24個節氣,高高低低地懸掛在半空中,宛如音符在空間中流動,也道出了月琴與台灣土地緊密的連結。

藝術家陳德平以台灣音樂工作者陳明章創作及收藏的月琴為元素,打造「拾空、歲月:阿原X陳德平台灣月琴裝置展」,應邀在阿原北部「淡水天光」、「西門廳」以及「板橋Mega City」3家店面展出。

fsj 提到...

JAGUAR科技藝術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2000599-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2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2015 JAGUAR科技藝術獎」初選結果昨出爐,選出8組作品進入複賽,其中台灣占了6件作品,有張博志的《一種資訊流的觀看方式》、郭嘉羚的《海動作》、姚仲涵的《LLAP》、賴珮瑜的《Another Sky-Meteor》、張永達的《Hyper.data-N°3》、黃心健的《繼承之物》。

日本有兩件作品,為久保田晃弘KUBOTA Akihiro團隊的《ARTSAT: Art and Satellite Project》及大脇理智OWAKI Richi的《Skinslides》。

這8件作品將進一步和來自台灣、日本、中國、南韓、馬來西亞以及泰國的藝術專業人士組成的推薦委員提名的藝術家作品,一同爭取5名進入決賽的資格,複審結果將於7月底公布。

5件決賽作品則於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中展出,同時進行最後的決選及頒獎,首獎可得獎金新台幣100萬,是目前國際間針對科技藝術獎頒發最高的獎額。

JAGUAR科技藝術獎由JAGUAR台灣總代理九和汽車與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共同主辦,80多件來自亞洲各國線上報名的作品,來自台灣、日本、中國、香港、印尼、印度、南韓、馬來西亞、泰國以及菲律賓的科技藝術創作者報名角逐,類型涵蓋機械裝置、錄像、聲音、互動藝術與動畫等。除了取材於生活與社會,也有運用大數據進行轉喻以及將視覺化的創作手法。

※ 相關報導:

* 「天使.好物」實踐你的創作夢想
http://udn.com/news/story/7266/940075

聯合新聞網 台北訊 2015-06-02

2015陶作坊第三屆『天使.好物』擴大至兩岸徵件,正在找尋簡約、環保、擁有在地文化的『好物』,所遴選出來的作品,即可在陶作坊的協助下量產,並獲得15萬元的訂單,於陶作坊55個兩岸據點推廣問世。為了多方推薦台灣優質設計作品,今年邀請『uDesign有.設計』擔任協辦單位。uDesign有.設計為匯聚超過200家台灣設計品牌的平台,並走訪全台設計學界、產業界挖掘設計之星,持續與設計學院、藝術單位、國際獎項合作。今年陶作坊第三屆『天使.好物』將與『uDesign有.設計』合作,入選『天使.好物』複賽的好作品不但有機會獲得15萬元的訂單並且量產問世,還可於創作者的同意下,直接推薦至九月份的2015聯合文創設計獎參加複賽,為『好物』/ 好設計提供更多資源與曝光機會、讓世界看見台灣的設計亮點!

有誰想到陶作坊是從創辦人窯燒的後陽台起步的呢?卅十年來,一路跌跌撞撞,所幸得到許多貴人相助,如今成為代表華人地區的工藝品牌,於是將飲水思源的情懷,轉化為社會企業責任,扮演『天使』這個多事的角色,提供新生代創作者一座橋樑,將心中的作品藍圖順利量產、問世。

* 唯妙微笑 反思文化流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2000715-260107

復興商工廣告設計科學生,有感外來文化大舉入侵台灣,本土文化卻逐漸凋零,利用各國紙鈔、西洋名畫為創作元素,創作「唯妙微笑」系列畫作,期盼藉由作品讓民眾反思,讓本土文化復興,找回台灣原有的樣貌,作品展出後獲得不少民眾共鳴。



◆ 故宮南院 開館嬌點出爐
http://udn.com/news/story/7043/939924

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15-06-02

故宮南部院區預定十二月廿八日開館試營運,目前已進入倒數兩百多天。故宮院長馮明珠表示,開館第一檔展覽有亞洲佛教藝術常設展,將展出十七世紀康熙龍藏經、明代青花瓷等國寶。

由於故宮南院設定為「亞洲藝術博物館」,故宮除了目前提供的中、英、日、韓及台語服務外,將針對南院提供泰語、印尼語、緬甸語及越南語等語音導覽,方便新住民參觀。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昨天關切故宮南院究竟會有哪些鎮館之寶?立委鄭麗君不滿故宮提供的南院文物典藏清單,都是為南院興建所購藏的文物,並非故宮原有的文物及名品,充其量只是個新建的博物館,而非國際知名的故宮。

馮明珠回應,故宮南院年底開館時將展出的康熙龍藏經、明代青花瓷等都是故宮的鎮館之寶。

故宮正館有十七個庫房、南院有六個庫房,每個庫房要求的溫溼度不同。文物在展出後必須重返原庫房。馮明珠說,目前每個單位都在評估哪些文物適合在南院展出、典藏。

fsj 提到...

歐洲冠軍 Kamer合唱團 台北首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4001503-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4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邁入第15年,享譽國際,今年將邀請2013年歐洲合唱大獎賽總冠軍、來自拉脫維亞的Kamer合唱團,德國Quartonal男聲四重唱,美國卡第諾歌手,印尼Cordana兒童合唱團,以及匈牙利Pro Musica女聲合唱團等知名團隊,精采可期。

適逢二戰終戰70周年,匈牙利指揮嘉保.豪勒隆將率節慶合唱團、台北愛樂合唱團與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共250人陣容,演出作曲家卡爾.詹金斯的大編制作品《武裝之人─和平彌撒》,為世界和平祝禱祈福。

Kamer合唱團成立於1990年,由指揮家亞尼斯.利耶賓許率領,以「和聲」為主要訓練要求,旋律次之,塑造獨特風格,成軍以來已拿到數十項獎座,包括1999年德國Marktoberdorf室內合唱比賽、2004年義大利Gorizia歐洲合唱大賽,以及2006年中國廈門所舉辦的世界合唱大賽的三項冠軍與金牌。

首度來訪的德國Quartonal男聲四重唱,是2010年德國合唱大賽最佳重唱團得主,2年前在索尼唱片出版了第一張專輯,這次將帶來聖樂、古典音樂、民謠及流行歌曲。

此外,音樂節還有台北愛樂合唱團、台灣國樂團與青葉國小魯凱傳統歌謠舞蹈隊推出的《十二生肖》經典音樂會。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將從7月24日起到8月2日,地點包括台北國父紀念館及全國各地。



◆ 台灣文化中心 下周東京掛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4001495-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4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文化部即將在東京成立第一個以「台灣文化中心」為名的展演平台,12日將在東京正式掛牌,文化部長洪孟啟也將展開上任後首度出訪,以部長身分拜會日本文化界人士。此行被視為繼去年故宮以國立故宮博物院之名赴東京展覽之後,台日文化外交的又一突破。

文化部長洪孟啟表示,「台灣文化中心」原名為文化部駐日本台北文化中心,但多次讓外界誤解以為是台北市政府的駐外單位,無法展現台灣文化全貌。「今年年初日方正式同意我們用台灣文化中心這個名稱,一切是水到渠成。」洪孟啟表示,「台灣文化中心的成立,會讓台灣與日本的文化交流更形緊密。」

文化部駐日本台灣文化中心位於東京虎之門站出口,處東京都會精華區,一出地鐵站就可以看到,占地約100坪左右,月租新台幣99萬元,目前3年一簽,由外交部負責硬體裝潢及租金,文化部負責文化軟體,將安排各類演出與展覽,向日本社會傳遞台灣多元的文化面貌。

文化周集合台灣聲音

為慶祝掛牌,台灣文化中心將首度舉辦「台灣文化周」,安排台原偶戲團、采風樂坊、陳明章與福爾摩沙淡水走唱團、心心南館樂坊、原住民歌手桑布衣、雲力思、客語歌手羅思蓉赴日演出,涵括多位南管、閩南、原住民和客家歌謠團隊,堪稱台灣文化聲音大集合。

5月才在日本靜岡演出造成一票難求的無垢舞蹈劇場,這次也受邀在開幕式演出《醮‧獻香》,為台日文化交流再創高峰祈福。

文化部駐外名稱各異

目前文化部駐外單位有4種稱呼,包括台北文化中心(紐約)、台灣書院(洛杉磯、紐約、休士頓)、台灣文化中心(巴黎、日本)以及光華新聞文化中心(香港)。文化部國際交流司司長周蓓姬表示,這些名稱都是與地主國協調而成,「我們當然希望都以台灣文化中心作為對外名稱,這名稱比起台灣書院更加寬廣,也更能表現台灣的主題性。」

洪孟啟預計11日傍晚出發前往日本,12日出席駐日本台灣文化中心開幕,中間將與日本文化人士、日本藝術家、日本媒體交流碰面,並參訪東京國立博物館、森美術館等,預計15日返台。



◆ 她施巧手 植物種子化身動物
http://udn.com/news/story/7322/944347

聯合報 記者陳雅玲/斗六報導 2015-06-04

一顆種子也能變身為美麗的手工藝品!雲林縣斗六市民余嘉美經常利用休閒運動時,蒐集落地的植物種子,善於手工藝的她,將各種種子的獨特模樣,巧手打造成獨特的裝飾品及手工藝品,讓大家看見植物種子的美。

「在你眼中的種子是什麼模樣?」余嘉美眼中的每一顆種子都有獨特的美麗,有圓的、橢圓、帶尖尾的,也有像西瓜子一般大,甚至還有心型的種子,各種顏色搭配不同紋路,在她眼中都是大自然最美的產物。

今年57歲的余嘉美,以前喜歡自己培育幼苗盆栽,運動或是登山時,看到地上落了種子,便將其撿回家育苗,後來她發現各顆種子的模樣都不相同,別具特色,善於手工藝的她,開始將這些種子做成各式手工藝品。

無論是企鵝、小豬、海豚,各種活靈活現的動物,都是余嘉美用不同品種的種子打造而成,朋友讚許她手工細緻,鼓勵她擺攤販售,她利用假日在斗六市三三文創聚落擺攤,美麗的種子藝品,連斗六市長謝淑亞看了也愛不釋手。

余嘉美說,以前做手工藝品,大都是串串珠子,沒想到利用種子做出來的作品竟如此美麗;為了蒐集種子,她也愛上登山健行運動。雖然蒐集種子讓家裡看起來較為凌亂,先生偶爾會唸個幾句,但一有機會不忘幫她撿拾種子,家人的感情因為這樣小小的一顆種子,增進不少。

※ 相關報導:

* 不要壓抑 乖乖的來看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4001497-260115

「我們從小到大都會聽見『要乖乖的喔』,但乖乖的背後是什麼含意?是否就是『乖乖的』讓我們無法自處、做自己,所以壓抑久了就憂鬱了。」烏犬劇場藝術總監彭子玲,以心理系本科的背景,還有她擅於透過創作關注人在社會裡的處境的特色,推出新作《我要乖乖的活著》,探問現代人的憂鬱。

....《我要乖乖的活著》將於將於6月5日至14日在牯嶺街小劇場演出。

* 好看的「知識劇」背後,經常被低估的隱形英雄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77/945159

日前南韓的《皮諾丘》影集叫好叫座,在台灣播出完結篇時,瞬間最高收視率達2.18,奪下今年韓劇在台收視冠軍。這是一部南韓成功的知識劇代表,劇中親情說得感人肺腑、媒體問題爭辯得血脈噴張、愛情則談得纏綿悱惻,整齣戲劇的知識承載度更讓男主角帥得更帥,女主角美得更美。即便南韓經常是我們各方面的假想敵,也一直是我們在棒球場上最想贏的國家,但戲劇品質仍讓人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由影視圈來講影視圈的故事,專業知識完全不需假手他人,自然比較有機會將內容說得絲絲入扣,但如果是其它影視圈比較生疏或硬一點的主題呢?例如日前引發熱議的《麻醉風暴》影集,許多評論都正面鼓勵這類戲劇得以重新回到台灣的螢光幕,讓我們稍微擺脫那些無腦偶像劇或鄉土劇的摧殘,但是光靠天賦異稟的劇組,就可以讓知識劇的質感繼續延續下去嗎?

fsj 提到...

史努比65大壽 帶女友登大銀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5000803-260112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5日(許世穎)

今年恰巧是史努比(右)誕生65周年,人氣超旺的牠首度以3D動畫形式登上大銀幕。片商4日發布一張史努比與女友「菲菲」(左)的劇照,首度曝光的菲菲既時髦又優雅,是一隻愛運動,又充滿活力的法國貴賓狗,看起來調皮又可愛。史努比在劇照中化身飛行員,帶著她遨遊天空,背後還有巴黎艾菲爾鐵塔。《史努比》電影版耶誕節在台上映。

※ 相關報導:

* 貓叫不來 就把他畫出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5000517-260115

從粗魯不羈、以世界冠軍為目標的拳擊手,到頹廢徬徨的尼特族,最後搖身變成溫言軟語、和顏悅色的貓奴,日本漫畫家杉作(Sugisaku)轉了好幾個彎的人生,與貓息息相關,他甚至以貓為題開啟了《為什麼貓都叫不來》系列作,暢銷日、台二地,電影版也即將於明年上映。



◆ 陳錦芳、侯幸君 40載藝路同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500051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5日 郭佳容/專訪

「很多人問我如何走過這些年?透過這本書,我希望呈現出一個台灣人,特別是台灣女性如何堅持、運用智慧走出一條自己的路。」陳錦芳美術館館長侯幸君,從音樂老師轉換跑道成為藝術經紀人,與夫婿、畫家陳錦芳共同打造美術王國40年,近日她完成《牽手藝情 擁抱世界》一書,暢談這段心路歷程。

不害怕嫁給「黑名單」

「我從來不是用投資報酬率看待藝術,是使命感讓我不斷向前。」侯幸君說,她和陳錦芳因同在巴黎大學念書結識,當時陳錦芳不僅投身藝術創作,且因故被政府列入黑名單,「當時很多人都笑我,居然敢嫁給沒有錢又不能回台灣的藝術家,但我不害怕,這就是我想做的事。」

陳錦芳是台灣當代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他在60年代旅居法國留學,拿下巴黎大學法國當代文學碩士及現代美術史博士,1969年創立「新意象派」,1980年以自由女神系列作品立足歐美藝壇,作品被編入37國共300多本教科書,且在世界各地開設200多次個展,出版26本畫冊及文化論作。

第一次做生意就上手

侯幸君台北師專畢業後,曾任職國小音樂老師,26歲赴巴黎深造,與陳錦芳相戀結婚後,開始經營藝術事業,「陳錦芳是讀書人也是藝術家,旅居法、美20多年來,一直致力推動台灣文化與藝術,我則以一生支持他,推廣他的藝術和思想。」

1978年她決定買下一間房子,以家庭畫廊的方式展售陳錦芳作品。她先向銀行借了美金3萬元付了房子頭期款,「那是我第一次做生意,自己製作邀請卡分送鄰居,後來附近的律師、會計師等人都來買畫,兩個禮拜後我就還了貸款的3萬元。」

女人能撐起半邊天

踏出第一步之後,侯幸君開始單槍匹馬前往世界各大畫展交流,她坦言當時處境艱辛,「很多國外買家受到畫作吸引,但只要看到接待人是亞洲臉孔,馬上就離開了。」她說,國際上少有知名的華人畫家,經營格外困難,不過她勤跑畫展,加上陳錦芳畫作的獨特性,才逐漸站穩腳步。

「我覺得台灣婦女還是不夠受到重視,除了愛家庭之外,要更愛自己,展露自己的能力。」侯幸君說,她偶然接觸藝術事業,由借貸起頭努力至今,經營台北、上海和紐約等多家藝廊,甚至意外發展房地產事業,「我希望藉此書拋磚引玉,展現女人撐起半邊天的精神。」

※ 相關報導:

* 美國女作家小說新作 一窺都會型男的愛情秘密
http://udn.com/news/story/7009/947856

美國新一代潛力作家艾黛兒.瓦德曼(Adelle Waldman)以自身經歷為底本,寫作《紐約文青之戀》,最近這本書也在台推出。被譽為當代珍‧奧斯汀的她,帶領讀者一窺都會男子的內心世界──工作、性與愛。她塑造的男主角「奈特」,亦被評為出版當年刻劃得最令人深刻的小說角色。....細微處總流露體貼和細心、追求目標卻不時對自身定位迷惘焦慮。這樣的男人對不少女人極具吸引力,卻也因反覆無常的態度,讓她們一再失望。作者所刻劃男主角這不完美卻「勾引」女人的性格,可說是此書最為迷人之處。



◆ 血癌媽拍兒女笑顏 攝影展奪冠
http://udn.com/news/story/7013/946652

聯合報 記者余采瀅/台中報導 2015-06-05

「你是我的眼」親子版。36歲家庭主婦陳雅君罹患血癌,左眼視力幾近全盲,兒子當她的「左眼」,給她勇氣抗癌;陳雅君以右眼攝影,拍下孩子燦爛「笑顏」,獲得「捕捉希望」攝影賽癌友組首獎。

捕捉希望攝影賽得獎作品正在童綜合醫院展出。陳雅君有一對子女,就讀國小二年級與幼稚園大班;4年前她常頭暈,全身骨頭疼痛,竟檢查出血癌,她1歲時母親就因血癌離世,她直呼「老天爺開了大玩笑,孩子還小怎麼辦?」這場病痛勾起陳的傷心往事,幾乎失去求生鬥志,沒想到當時才3歲的兒子,牽起陳雅君的手,默默當起媽媽的左眼。

她過馬路、搭公車、看醫生時,兒子儼然像個小大人,幫忙看診間號碼、注意公車班次與左右來車;家人的貼心陪伴,讓她找到勇氣抗癌,她也拿起相機,拍下生活中點滴的愛。



◆ 手製太魯閣族木琴 簡亞夫抓住天籟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6606

自由 2015-06-05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能敲出「大地之音」的花蓮太魯閣族傳統木琴,製作工法耗時複雜,二十七歲的太魯閣族青年簡亞夫是部落裡最年輕的「木琴師」,承襲家族「絕對音感」,配合古調旋律精準「抓」出木琴音階,為族人再現響徹雲霄的天籟美聲。

在秀林鄉公所圖書館服務滿兩年的簡亞夫,是當地太魯閣族人,大學放射科系畢業的他,原本打算留在醫院上班,卻為了傳承族人文化返回故鄉,靠著音感天賦,製作最出色的傳統木琴。

簡亞夫大學時開始跟著媽媽涂昭美上山挑選木材,他說,傳統木琴大多取材油桐或是山鹽青;油桐樹質地硬、聲音低沉,可以切割較多木琴原木,而山鹽青枝幹細易裂,但聲音較為清脆,叮咚聲響宛如天籟、傳聲較遠。

簡亞夫選用山鹽青作為木琴原木,從山上砍木下來後,先陰乾三至六個月。他說,「抓音」最困難,愈短木頭音域愈高,愈薄則愈低,為了精準調出Re、Mi、So、La四個基礎音階,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摸索。

簡亞夫為了改變過去木琴會在打擊中移位的缺點,設計出活動式卡栓孔固定,並在原木上烙印祖靈之眼,象徵祖先眷顧所有聽見「大地之音」的人。他說,好音色的傳統木琴能讓族人故事永續流傳,透過自己的工藝技術,為不起眼的木材增添生命力,幫助樂師演奏出層次豐富的樂音,帶給聽者來自山林的感動。



◆ 三峽藍染失傳70年 林炯任找回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6687

自由 2015-06-05

〔記者張安蕎/新北報導〕來自桃園的美術老師林炯任,二十多年前到三峽任教,愛上地方美景,開始挖掘三峽的特色與人文歷史,成立「三角湧文化協進會」,帶領居民保存、翻修三峽老街,更在三峽藍染失傳七十年後,走訪全台找尋相關遺跡及老師傅,成功找回藍染技藝,創辦第一屆三峽藍染節,可說是地方文史的幕後推手。

任教於三峽插角國小的林炯任,民國八十年間號召熱愛鄉土文化的夥伴成立「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當時居民們為了保存或拆除三峽老街而展開激烈抗爭,協會因此展開訪問及調查,逐戶拜訪老街居民,過程中發現老街牆面上,還保有為數不少的染坊招牌,在耆老解說下,才意外發現三峽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藍染歷史,只是在化學染料興起後逐漸沒落,藍染技藝已斷絕七十年。

決心想要重現藍染風情,林炯任與協會成員開始找尋相關文獻,四處尋訪老師傅學手藝,更上山採大菁,重建染缸,不斷研究染劑及技藝,才找回佚失的百年工藝,如今「三峽染」已成為全台藍染代表,從各地來此學藝的人日漸增多,培育出新一代的藍染師傅。

「當初若沒有做這些事,就不會有現在繁華的老街、美麗的藍染。」林炯任說,協會成員們都因為熱愛在地文化,投入很多精神與心血,他也在調查過程中關閉畫室、賣掉兩棟房子,如今想起來卻不覺得後悔,只希望能持續傳承三峽的文化內涵,讓更多人知道這裡的美。

fsj 提到...

一米藝視界 行動美館無「障礙」
http://udn.com/news/story/7323/948822

聯合報 記者劉宛琳、邱瓊玉/台北報導 2015-06-06

想要感受100公分世界的風景嗎,周末假日來趟URS21,透過灰狗巴士改裝而成的無障礙行動美術館,除了有3D立體素描透視圖外,還有多幅懸掛高度僅110公分的畫作,不少都是來自於身障藝術家作品,要讓民眾體驗不同高度視野觀看的感受。

北市文化局表示,為了用設計去解決「問題」,這次和日本通用設計專家中川聰等人合作,共同舉辦「一米藝視界」展,就是希望讓民眾有機會親身體驗在不同高度視野所觀看、體會的多元世界與生命經驗。

文化局表示,所謂「一米」意為身障朋友(輪椅族)的視線高度(60-100公分),因此畫作懸掛高度選在110公分,展場內容分為「藝術創作行動展演」與「通用設計活動」等兩大主題。

其中用灰狗巴士改裝而成的行動藝廊,全車體車身設計以美術館羅馬風格彩繪包膜,設計亮點為一隻手握著鉛筆,從畫框中伸出的3D立體素描透視圖,只要民眾站在適當的位置攝影,就好像有隻巨手正在描繪民眾般,相當有趣。

此外,車內空間規畫,以可再回收使用的瓦楞紙木板鑲嵌搭為畫牆,還裝設無障礙升降梯,行動美術館裡面展出多位輪椅藝術家的作品、創作故事,過程中也邀請身障者在現場擔任導覽服務專員。

文化局說,「一米藝視界」展將於即日起展至8月15日止,其中本周末將在URS21駐點,其餘周間駐點在國父紀念館光復南路廣場處,周末則於台北10處著名藝文景點巡展。詳細情形可上活動官網查詢,網址為http://wdc2016.taipei/。



◆ 奇幻魔笛 春天藝術節掀高潮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600040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6日 吳江泉/高雄報導

高雄春天藝術節首度自製歌劇,推出莫札特經典歌劇《魔笛》,全本均以德文演唱,並邀請指揮大師阿巴多御用女高音艾芮卡‧米可羅莎領銜主演,她將在高雄創下第500場飾演夜后的紀錄,6月13、14日在高市文化中心至德堂演出。

德文發音 連演兩場

高雄市文化局長史哲指出,《魔笛》是被改編最多版本經典歌劇,這次不再是傳統歐洲宮廷色彩,而是充滿奇幻色彩的新時代歌劇,更結合國內優秀劇場工作者,包括新銳劇場導演楊景翔、國家文藝獎得主舞台設計王孟超、影像魔術師王奕盛、燈光設計黃諾行、新生代劇場服裝設計林秉豪,由高雄市交響樂團指揮楊智欽率團演出。

指揮楊智欽表示,《魔笛》是齣簡單歌劇,但寫得唯美,版本很多,這次春天藝術節大膽挑戰歌劇作品中經典之作《魔笛》,全本德文演出,顯示高雄春藝追求藝術根本及多元創新的文化目標。

導演楊景翔表示,歌劇離一般觀眾是非常遙遠,他以小時候進網咖玩遊戲、像是英雄打怪最後贏得美人心的概念融入劇中,並運用大量科技投影及燈光特效,期望能帶給觀眾具未來科技感的視覺震撼。

外星人造型 有藝思

服裝設計林秉豪說,為創造表演藝術與相關產業的連結,劇中角色的服裝尋求高雄市前鎮加工出口區「加圖實業公司」贊助演員的服裝布料,造型是想像中的外星人,以幾何具象的結構輪廓和抽象意涵的豐富色調,挑戰設計難度。

創新歌劇 視覺震撼

千古流傳經典歌劇《魔笛》是莫札特生前創作的最後一齣歌劇,在220年後的今天,仍是全世界最受歡迎歌劇之一,從這部創作可以感受莫札特透過詠嘆調唱出情感與生命力,以及善與惡的巧妙平衡,充分展現莫札特的音樂多元風格。

楊景翔說,音樂是穿透生命魔法,在充滿輿論與急速網路傳播數位時代裡,期待音樂溫暖能化解一切冷漠,全劇德文發音,並將搭配具現代潮流語彙的中文字幕,讓觀眾更能進入《魔笛》的音樂世界。



◆ 68民歌手3000歲 接力轟蛋5hr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6000642-260112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6日 黃雯犀/台北報導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5日登場,李建復領軍李宗盛、齊豫等68位、合計超過3000歲的歌手輪番轟「蛋」,帶領萬名觀眾重回時光隧道。「MIB」的趙樹海、王夢麟把民歌西餐廳搬上舞台;李宗盛歸隊「木吉他」,自嘲「很忠誠」:「40年前唱〈木棉道〉時走音,40年後還做一樣的事。」

「MIB」被虧B不在了

趙樹海說40年前抱吉他唱歌風流瀟灑,王夢麟接:「40年後是為了遮你肚子大。」趙曾投資民歌餐廳但結束營業,王爆他摳門:「倒得好、倒得妙、倒得大家都說好。」全場大笑。「MIB」黃大城已故,兩人前晚彩排,木吉他打趣:「你們的B不在了,要不要來我們這團。」

兩團昨合唱〈木棉道〉,李宗盛感謝有這機會和江學世、張炳輝、黃慶仁、劉因國等哥兒們敘舊。當年他讀明新工專時自薦加入木吉他,是民歌時代孕育出的明星,後來到滾石唱片做幕後,成為流行樂大師。

這10年走了7位民歌手,葉佳修唱〈外婆的澎湖灣〉時,對全場說:「歡迎這首歌的男主角潘安邦。」大螢幕出現潘10年前的演唱畫面,兩人跨時空合唱,葉唱到落淚,氣氛感人。齊豫和潘越雲合唱〈夢田〉,她是李泰祥得意門生,唱〈橄欖樹〉時緬懷恩師。邰肇玫重現她和已故好友施碧梧合唱的〈如果〉;馬毓芬以〈微風往事〉向哥哥馬兆駿致敬;李麗芬、丁曉雯、黃韻玲、金智娟、許景淳合唱梁弘志代表作〈恰似你的溫柔〉。

7月4日移師台中

演唱會從7點開始,近5小時,主辦單位大大娛樂預付場租到晚上12點,比一般演唱會多付52萬5000元,為免超時,歌手們盡力省話,用美聲和歌迷同樂。總統夫人周美青、新北市長朱立倫、張小燕、李濤夫婦到場。

舞台是吉他造型的四面台,昨起在北高雙蛋連唱3場,製作成本5600萬元,台北兩場完售、高雄9成,3天票房6000萬元。7月4日移師台中。



◆ 台集資獨立出版 作家得賣老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6000982-260301

旺報 2015年06月06日 記者李怡芸/台北報導

台灣專職奇幻小說作者兼譯者、曾創作十餘本小說的戚建邦,面對國內書市萎縮、著作出版無門的情況下,曾將作品《台北殺人魔》成功上架Amazon Kindle和Apple iBookstore,但最終仍想出紙本書的他,選擇以眾籌即集資方式獨立出書。

戚建邦坦言:「我們不是超吸睛的3D印表機,不是全民響應的路跑活動,在被歸類於創作出版的專案裡,相較於專業雜誌、繪本、漫畫,純文字小說要吸引到贊助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分享自己今年為《台北殺人魔》集資出版的經驗指出,純文字小說憑藉群募集資加獨立出版不是不能做,但是「可能只能搞一次就是了!」

戚建邦分析,以名氣普通的作者來說,若想出版的小說不那麼符合大眾口味,那麼集資的第一步就是不能把金額定得太高。他指出,做一本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讀者的書,算起來5萬台幣就足夠了;但這表示從設計、宣傳、銷售等事宜,必須自己打理。

以《台北殺人魔》而言,戚建邦就親自拍了樂高動畫和3D動畫宣傳片,並動用自己所有人脈,包括動員過去寫網路小說時累積的讀者,他形容這是「老起臉皮來要錢」的事,為的是在集資開始的頭幾天就募到總金額的1/3,以提高成功的機率。

現在書已順利出版,戚建邦坦言集資出版在台灣仍屬弱勢,畢竟大家還是會不解「為什麼別人要給你錢,讓你去做書?」集資出版對他而言,「好意思做一次,但不好意思做第二次。」

fsj 提到...

劇場搬上街 夜遊邊看邊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7000335-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7日 汪宜儒/台北報導

看演出不再需要正襟危坐,也不必非得走進劇場空間,即將在6月25日登場,由花蓮東華大學學生與在地山東野表演坊共同打造的《夜遊》,要將觀眾拉到花蓮市街上,憑著一紙地圖,觀眾按圖索驥進入不同空間,參與演出,將整部作品拼湊完整。

花蓮市區 就地演出

早在去年11月,花蓮自強夜市就發生了《夜市劇場》,由台灣從事創意策展的原型樂園與英國藝術家索菲爾(Joshua Sofaer)共同打造,讓觀眾逛夜市、吃小吃之餘,還能掏出銅板買表演、看演出,同時也置身演出行列,成為其他觀眾觀賞焦點。

遊戲闖關 串進戲劇

曾參與《夜市劇場》演出的山東野團長曾恕涵表示,「觀眾角色轉變成了作品裡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觀眾很待我們開發,從他們的反應,我發現他們渴望得到更多、更融入,我們創作者應該想的,應該是如何不過分到讓他們產生抗拒又能擦出新的火花。」於是有了今年的《夜遊》。

一開始,《夜遊》的想法很簡單,「像是大地遊戲一樣,讓觀眾闖關,到設定好的私密景點,與在地商家合作,有吃有玩。」後來決定串進戲劇內容,以愛情為主軸營造情節與氣氛,觀眾則透過手上地圖指引,隨機進入不同空間、欣賞不同段落的演出,最後可以自己拼湊出完整作品。

原型樂園創辦人之一、也是這次《夜遊》的製作人秦嘉嫄,過去在歐陸看過許多這類作品,「不只是把一個節目搬到一個地方,而是有了一些美學上、創意上的改變。」她認為。

東華學生 體驗參與

「因為這次的製作,可以拉進來的人、掀起的議題與連接的情感也將更豐沛。這一次,有里長看到我們直接開口:那我要演什麼;東華大學的學生,為了製作得挨家挨戶請託、解釋、訪問,與平常不太來往的人說話。」

秦嘉嫄說,傳統的創作或許以劇本為中心、以創作者為中心,大家也早就習慣,「如果在一劇場裡,假設有一劇本要談民主與平等,但攤開那製作方式卻是單一權威,不也很違背劇本的核心精神?」她笑說,透過這樣好玩的製作過程,除了翻轉觀眾的觀賞經驗,「不論是鄰近居民、製作團隊或是觀眾,大家都有體驗、參與的機會,製作過程就在日常生活裡。」

《夜遊》將於6月25日登場,連續2個周末在花蓮市成功街一帶上演。

※ 相關報導:

* 咖啡館、公車… 到處都能看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7000337-260115

《夜遊》、《夜市劇場》這類的演出在台灣各地如雨後春筍一一冒出,形式或有不同,但都是為了改變觀眾觀賞視角、實驗劇場的更多可能性為重點而出發。

像是2010年由飛人集社開創的「超親密小戲節」,以台北市區為主場地,打破傳統看戲空間的限制,在各特色行政區裡的咖啡館、餐廳、畫廊、幼兒園等,邀請國內外不同藝術家或團隊進駐演出,在各個場地的移動轉換間,還有志工熱情導覽,一邊散步、一邊觀光。

去年起,台南人劇團團長李維睦也在台南市公園路321巷、昔日日式宿舍區策動了「321小戲節」,以巷弄是劇場的概念,邀集台灣各地的表演者與團隊參與演出,形式近乎「超親密」。

* 國光「談戀愛吧」 16齣戲接力演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7000341-260115

近年崑曲熱,部分原因是劇中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動人吸睛,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雖也同為崑曲愛好者,卻不免替陽剛形象的京劇抱屈,「京劇的戀愛戲其實更動人,文武兼備,面向更多,有打不過女人的男人為自保只得成親,有成了鬼還要為愛索情郎命的執著,也有仙、妖為愛下凡與人相戀苦戀的故事。」

在國光20周年系列活動中,王安祈規畫「花漾20,談戀愛吧」系列節目,連續6周、16場推出與戀愛相關經典劇目。



◆ 台灣首套食育繪本 教孩子健康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7000343-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7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近年食安問題頻傳,許多民眾關切怎樣吃才安全、健康?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長年投入營養教育,近期她策畫國內第一套食育繪本「頭好壯壯食育系列」,與插畫創作者林韋達合作,以充滿童趣的手繪畫風、簡單易懂的故事情節,幫助大人、小孩從頭學吃。

「我們要傳達的概念只有兩個:什麼叫做均衡飲食?什麼是原態食物?」吳映蓉頂著營養學博士學位,同時經營粉絲專頁,卻發現國人對「怎麼吃才健康」認知十分不足,「網路上大人問的問題都很基本,我才驚覺飲食教育應該往下扎根。」

兩年前,吳映蓉開始策畫食育繪本出版計畫,她翻遍國內外童書,發現談飲食教育的繪本大多從日本、韓國而來,書中的食材與情境和台灣大不同,因而決定做一個屬於台灣的食育繪本,還找來七年級年輕插畫家林韋達合作。

74年次的林韋達,實踐大學視覺傳達研究所畢業,2011年參加信誼幼兒文學獎,得到動畫創作獎佳作,後來推出同名創作繪本《爸爸的紅雨傘》;現在專職插畫創作,作品見於《小日子》、《康健雜誌》等刊物。

林韋達說,為了創作繪本,半年來,她常與擔任幼稚園園長的媽媽討論,了解小朋友怎樣討厭蔬菜,「小朋友很容易因為青菜味道不好就不吃,透過生活化的情節,我希望他們了解不吃青菜會有什麼後果,讓他們比較容易認同吃青菜很重要的觀念。」

系列繪本中,《我不要吃青菜中!》描繪小兔子因為不吃青菜便祕,在家廁所蹲很久卻擠不出大便,常常害爸爸上班遲到,下課時間也讓同班的黑熊、刺蝟、大象在廁所外面大排長龍;《黑熊的勝利V領巾》中,則畫出愛吃甜甜玉米球、炸得油油脆脆洋芋片的黑熊本來胸前有勝利的V字型白毛,後來卻胖成一直線,以輕鬆方式呈現出黑熊愛吃人工甜食的後果。

「這些情節都非常生活化,讓小朋友非常有感。」吳映蓉說,國內兒童肥胖問題嚴重,「透過繪本的一句話或一個圖,可以帶給孩子正確的觀念,如果能影響他們一輩子,我覺得很值得。」

fsj 提到...

劉乃瑋動畫奪ADC金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800043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8日 陳宜加/新北報導

「人生旅程漫長,當抵達終點,能記得多少風景?」棄理工轉設計的劉乃瑋(見圖,陳宜加攝),將歷經家庭革命、毅然追夢的過程,創作動畫短片《因為那些重要的事》,不但橫掃國際15座影展獎項,更成為史上首位勇奪有廣告設計界奧斯卡之稱「ADC」金獎的台灣人,向已過世的父親證明做想做的事,也能闖出一片天。

29歲的劉乃瑋說,父親早年留美從事設計工作,不願兒子走同一條辛苦路,他只好順從父命,就讀中原大學化學工程系。大二時,他確認化工不是自己想要的未來,不顧家人反對,重考進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系,主修平面設計。

父親過世來不及看到他闖出成績,2012年,他前往父親曾留學的美國,攻讀紐約視覺藝術學院電腦藝術創作碩士,進一步學習電腦動畫,「去父親去過的地方,從同個起點開始。」

畢業作品他改編一頁日記,創作7分鐘動畫短片《Something Important/因為那些重要的事》,結合平面設計元素,以抽象、拼貼視覺風格,搭配口白,訴說棄理工、轉設計,一路走來懷疑、掙扎、重拾自我的故事。

全片共30處手繪場景,同時加入電腦特效等多媒體素材。劉乃瑋說,以第一人稱說故事的手法冷門,但劇情簡單、真摯感人,且藝術設計風格的畫面表現方式創新,讓人印象深刻。

這齣短片今年曝光,入圍荷蘭動畫影展、法國安錫動畫影展共70場國際影展、橫掃15座獎項,更奪有廣告設計界最高榮譽、紐約藝術指導協會年度獎(ADC)學生組金獎,為史上首位台灣人。

「終於說完想說的故事。」劉乃瑋表示,短片記錄他過去10年的人生,盼藉此鼓勵更多人在遭遇困境時,找到值得努力的人事物,證明做自己想做的事。

※ 相關報導:

* 高捷少女要出書 日本粉絲也關注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7536

真的不誇張,高捷虛擬代言人高捷少女要出書了!

「前進吧!高捷少女《進め!高捷(たかめ)少女!》」臉書粉絲團宣布,高捷少女故事已經授權尖端出版社,交由啞鳴、陽炎兩位老師撰寫,將進行小說出版,不久大家就可以看到「小穹」和「艾米莉亞」的新故事。

高捷少女(高捷娘)是屏科大動漫社Simon的點子,去年十一月,他的團隊設計二名虛擬代言人,包括站務員「小穹」、司機員「艾米莉亞」,主動向高捷公司提議合作。

Simon認為,結合動漫,能增加高雄捷運的曝光率、話題性、臉書社群的關注度,吸引年輕族群,並進行搭乘宣導等,沒想到推出後果真一炮而紅。



◆ 日本光影舞團 7月炫目登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8000428-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8日 汪宜儒/台北報導

在光影明暗瞬變間,精細動畫與表演者的互動默契天衣無縫,憑靠雙手能召來遙遠銀河裡的星光燦燦,3D影像裡的圓球與扯鈴可完美融入真人的拋接遊戲,節奏飛快,霎時,表演者一個轉身又幻化出另一個自己,可以共舞可以對打,如忍者動漫裡的影分身術,如真似幻,畫面炫目。

來自日本的光影舞團ENRA,在歷經代表東京申辦奧運的演出節目與獲邀今年法國坎城影展閉幕演出後,即將於7月底首度訪台,展現融合多媒體影像、武術、舞蹈、雜技、音樂等元素的獨特演出。

ENRA成軍3年,由動畫創作者花房伸行(Nobuyuki Hanabusa)主導,另有6位來自武術、體操、現代舞等不同背景的表演者,在立體感十足的光影投射影像下,配合真人的身體動作與舞步,在有限的舞台空間裡開創表演者與環境的想像可能。

這一類結合光影、多媒體影像與真人演出的作品,近年在大型演唱會、晚會與跨域的表演節目中越來越常見,十分吸睛。這樣的演出難度最高之處在於虛實之間畫面與真人之間的互動流暢度,以及音樂、相關道具的配合與使用設計,排練耗時,因此表演者之間的默契與整體節奏的契合,是作品好壞的關鍵。

以花房伸行的作品來說,一個不到6分鐘的片段至少需要2個月的創作期,得先製作音樂,再編舞,記錄下來後再繪製動畫,最後配合舞者的身體動作與手腳的角度,不斷調校光影與動畫的節奏,方能大功告成。

光影舞團ENRA將於7月31日至8月2日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

※ 相關報導:

* 果氏訓練法 優人神鼓引薦來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8000430-260115

20世紀戲劇大師果托夫斯基(Jerzy Grotowski)的身體訓練法在當代劇壇極具盛名,以嚴格、苦行、激發演員身體潛能著稱,影響深遠,台灣優人神鼓的創辦人劉若瑀就曾親炙他門下。但果托夫斯基的訓練不僅方法嚴格,未獲同意更不得公開談論,這套訓練法始終帶著神祕氣息。

今年7月7日至18日,在劉若瑀與青年優人團員陳紫綸的規畫下,果氏訓練法將正式來台,由果托夫斯基指定的嫡傳弟子理查茲(Thomas Richard)開設工作坊、舉辦交流講座,另帶來作品《The Living Room》。

劉若瑀與果氏的因緣橫跨整整30年。1984年,劉若瑀在美國加州的牧場、自然山林間接受了果氏一整年的訓練,影響了後來優人神鼓的發展,那結合武術、傳統、祭儀、太極與靜坐、苦行為表演質地的訓練方法,正是脫胎自果氏的嚴格身體訓練。



◆ 藍晒圖變3D 廠商年底到齊
http://udn.com/news/story/7326/951992

聯合報 記者鄭維真/台南報導 2015-06-08

大台南的文創產業備受矚目,位在西門路旁的舊司法宿舍也將闢為「藍晒圖文創園區」,把原本海安路2D藍晒圖進化為3D;將有24家文創廠商陸續從8月進駐,預計12月會有24家廠商全部到位。

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藍晒圖文創園區」原為新昌里舊司法宿舍群,面績約有6000平方公尺,共15棟建築物,產權相當複雜;不過,經由文化局協調,各單位改採合作方式,搶救所有日式宿舍,修復活化。

原來預計今年5、6月開幕,但因工程延期,8月初才會陸續開放微型文創工作室進駐,並在8月20日完成公共藝術、視覺意象等設計;其餘旗艦型單位等,12月才會進駐完畢。

原在海安路著名的藍晒圖,去年成為「藍晒圖文創園區」的入口意象,不再只是一面牆,而是能讓遊客走進去的3D藍色空間;葉澤山說,園區可見新舊交融、老屋活化的文化軌跡,期許成為未來台南文創扎根的基地。

fsj 提到...

青年樂舞計畫 看見未來大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000045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10日 李義/高雄報導

高雄春天藝術節充滿青春氣息,今年更有一群來自在地的年輕舞者樂手將在鄉親面前大顯身手,即將登場的《動物狂歡節&彼得與狼》,由高雄市高國中小舞蹈班學生,與高市交附設青少年交響樂團合作,全場都是18歲以下的孩子,要跟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師尬一下!

這項由高雄市文化局推出的青年樂舞計畫,構想來自文化局長史哲本身的經驗,他學生時代曾參加北市交青少年樂團,他表示,透過這樣的經驗,可以讓喜愛藝術的孩子與國際級藝術製作團隊交流,讓他們成為未來高雄表演藝術的種子。

完整參與演出過程

文化局特別邀請台北藝術大學教授葛欒‧柯林斯(Graeme Collins)擔任藝術總監,王國權、張雅婷擔任《彼得與狼》編舞,林立川擔任《動物狂歡節》編舞。小舞者則來自中正國小、苓雅國中、鼎金國中、左營高中4校舞蹈班,與高市交附設青少年交響樂團共同接受訓練。

這群熱愛舞蹈及音樂的幸運兒,在長達半年排演過程接觸、觀摩、體驗大型藝術節目製作過程,學習包括編舞、舞台及服裝設計、燈光與道具的相關技術。此外,他們還要參與節目宣傳帶拍攝、電台廣播帶錄製、電台訪問、講座等活動。

史哲說,「青年樂舞計畫就是要讓這群喜愛表演藝術的孩子們可以完整參與,知道一齣成功節目需要面面俱到才能攀頂成功,缺一不可。」

明年續徵高中小生

左營高中同學李宗翰覺得這樣的機會相當難得,他興奮表示:「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參與演出」;在劇中演樹與草的中正國小廖恬儀表示,這樣大型的演出是很大的挑戰,也因而了解到自己仍有很大進步空間,但他也信心十足地要大家拭目以待;鼎金國中林紜鈺表示,完整的排練讓她深入了解芭蕾舞的細節,也了解到「台上10分鐘,台下10年功」深意。

史哲也宣布,明年2016高雄春天藝術節仍將持續推出青年樂舞計畫,歡迎國小五年級(含)以上、高中(職)三年級以下,有舞蹈經驗的青年們踴躍參加。

※ 相關報導:

* 打造流行音樂沃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0000457-260115

原本是台南在日治時代總督府專賣局的出張所,現在搖身一變,成為文化部文創產業園區,12日即將正式開幕營運,未來將成為流行音樂育成基地。

昨(9日)文化部政務次長邱于芸期許,文化部的五大園區營運標準都應該像是國際機場,「提供最好的服務,讓文創業者都可以在這裡成功發展,展翅高飛。」台南市長賴清德則表示,未來這裡將會呈現年輕人的歌聲、掌聲,創業足跡與生活印記。



◆ 郭台強、童子賢 「聶隱娘」大金主
http://udn.com/news/story/7262/956733

經濟日報 記者何秀玲、謝艾莉/台北報導 2015-06-10

電影《聶隱娘》獲第68屆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成為台灣之光,該片導演侯孝賢導演昨(9)日透露,《聶隱娘》背後獲得多位科技大老金援,包括正崴兼中影董事長郭台強及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都是該片的天使出資人。

《聶隱娘》5月於坎城獲獎,侯孝賢昨日獲總統馬英九頒發二等景星勳章。該片製作成本4.5億元,侯孝賢與陸資電影公司銀都機構各出一半資金,台灣科技人的支持,也是讓《聶隱娘》成功的一大推手。

據悉,《聶隱娘》在國外得獎的消息一傳回台灣,《孤戀花》導演曹瑞原即傳簡訊告訴童子賢,「若沒有童子賢,就沒有聶隱娘。」

據了解,童子賢針對這部電影,早在七、八年前就與侯孝賢接觸,當時還沒有人願意投資這部電影,是在童子賢的支持下才開拍此片。

製片廖慶松表示,會與童子賢合作,是因侯孝賢與童子賢是多年老友,童子賢協助籌備拍攝《聶隱娘》的周轉資金約3,000萬元,可說是《聶隱娘》的及時雨。

至於與郭台強牽線,則是中影總經理林坤煌,他向郭台強提及侯孝賢正在拍攝《聶隱娘》,郭因而協助總製作成本四分之一的天使資金,約1.1億元。

侯孝賢建議,政府公部門應學習北歐國家成立國家電影基金,由具聲望的導演或製片負責管理,讓基金成為投資方,投資商業片或年輕導演,讓資金可不斷地延續下去。

他認為,現階段政府給資金的方式,只是找一群評審審批拍片計畫後就給資金,但電影不見得好,最後只是消耗預算。

※ 相關報導:

* 侯孝賢籲 成立國家電影基金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0000070-260202

....侯孝賢昨日獲馬英九總統頒贈二等景星勳章,他在受勳儀式後表示,拍了一輩子電影,最難的是突破自己,但現在比以前更難的是資金龐大造成的市場導向。他表示,若上映票房不佳,出資者不能回收,以後拍下部電影募資更難,現在台灣面臨此一問題很嚴重。並為電影界請命,期盼政府部門能理解電影工作者需求,結合企業資源,建立常態化標準流程,並參考丹麥請專人管理電影基金。

....他舉北歐三小國為例,有成立國家電影基金,委由好的製片等電影界人士操盤,投資好電影、賺錢電影、協助學生、新銳導演拍片等,基本上是賺錢的,可以長期推動電影發展。但台灣現行作法,是每年編預算獎勵輔導,找一群人評選,大家搶錢,而不是讓專業的做、做得更專業

* 侯孝賢:台灣味足矣 文創是騙人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0000721-260112

....侯孝賢向來不搞「意識形態」這套,他9日參加文化部記者會,被問官員的「文創說」,再次有話直說,表示文化就在人的身上,「文化在於你用什麼形式表達出來。我們有很好的文化,台灣味就是文化。什麼叫文創,我聽不懂這個詞,這根本就是錯的。」他表示有文化就能創作,「不是用這個名詞,那是騙人的啦。」

《聶隱娘》在坎城影展國籍最初被誤植為中國,引發爭議。談到國籍,侯超然地說:「我的電影只有一個國籍,就是電影王國。」68歲的他用台語說:「我是台灣人,但不是拿大陸的錢就表示沒志氣,不拿就有志氣!電影想要做大就要跟他們合作,不要被綁死了。」因為大陸市場大:「和大陸合作不是『不得不』,而是『一定要』。」

* 文創投資大不易 12管理公司4陣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0000073-260202

坎城影展最佳導演侯孝賢一席拍片找錢困難說,文化部聽到了,卻也感嘆之前運用國發基金辦理文創共同投資大不易,據最新統計,第一期文創共同投資機制原委託12家專業管理公司,但目前僅剩8家運作,自100年6月啟動至今,通過32案,文化部核定投資總額7億5,360萬元,專業管理公司搭配投資總額為8億4,928萬元。

據了解,其中有3家專業管理公司(學學創投、和利、達利)解約,1家(吉富文創)投資績效未於期限內改善遭停權,故實際在運作的為8家(中信創投、和通、華登、華陽、豐利、柏合麗、中影管顧、文創一號),文化部將依契約規定,於7月進行每2年投資績效的檢討。

專業管理公司透露,目前「文創」不被理解,甚至被污名化,導致與文化部共同投資進展不順利,但有些專業管理公司仍看好,乾脆逕自直接投資,像是中影今年便投資了「刺客聶隱娘」、「青田街一號」等電影。



◆ 音樂人巧手 改造「逸品」鋼鐵人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8143

自由 2015-06-10

〔記者蔡宗憲/恆春報導〕網路流傳一名屏東網友將兩百元鋼鐵人玩偶,透過驚人的手藝及烤漆,變身為質感破萬的逸品模型,本報獨家找到這名最強老爸「神崎森」,只為了女兒一句「這玩具好醜」,希望透過手藝讓女兒了解「只要肯投入努力,垃圾也能變黃金!」

在恆春定居兩年的神崎森說,為了讓女兒知道「努力」的重要性,他上網爬文研究,不斷失敗重新上漆,材料費早超過兩千元,但成品卻有人開價快兩萬元,讓他又驚又喜。

擁有巧手的神崎森,除了愛模型玩具成痴,早年還是熱門樂團「最後讚美詩」的吉他手,旅居恆春後除了幫北部樂手製作音樂,平常與家人擔任墾丁民宿小管家。

五月在帶孩子逛大賣場時,無意間看到廉價鋼鐵人玩偶,不過因為製作太粗糙,連三歲女兒嫌棄,神崎森興起了改造的念頭,終於成功將玩偶化身為高質感的模型。

看到網友「高手在民間」、「太強了,有神快拜!」等讚美,神崎森笑稱會繼續挑戰「廉價模型大改造」。

※ 相關報導:

* 維妙維肖 阿龍師允再製林鐵老車站模型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7937

早年從事建築業的陳振龍利用檜木廢料製作模型,重現阿里山森林鐵路沿線古老檜木車站,因維妙維肖,吸引國內外鐵道迷及學者造訪,嘉義市商圈文化促進會籌設阿里山林鐵博物館,洽請陳割愛或複製所做的檜木老車站做為館藏,他允再製老車站,為歷史留下軌跡。

....陳振龍曾參與建造眠月車站,有感於阿里山林鐵檜木老車站陸續消失,他十年前開始投入老車站的模型製作,尋找車站舊照並利用舊屋拆卸的檜木,重現百年前的車站風貌,他也製作三合院、菸樓等逐漸消失的老建築模型。

阿龍師製作模型的手法也具原有建築的專業技巧與比例,十分精細,作品被鐵道迷視為珍寶,吸引日本東京大學文化研究所、美國喬治亞大學等學者組團參觀;由於他熱心鄉土文史的保存與教育,獲全國社教獎及省府芳草人物表揚。

fsj 提到...

倫敦畢業展時裝周 實踐周芸廷奪最大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62043

聯合報 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 2015-06-11

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學生周芸廷,上周奪倫敦畢業展時裝周(Graduate Fashion Week)最大獎—最佳新銳設計師首獎,是實踐大學連續三年在這項比賽奪獎,創下台灣最佳紀錄。

周芸廷是實踐服裝設計系今年畢業展「實驗組」冠軍,獲學校推薦參加倫敦畢業展時裝周,她以自己的畢展主題「第二性」的六件男裝作品參賽,自創在布面壓上布料、網布、刺繡,再做皺褶處理的技法,令裁判驚豔,報名時就獲安排「壓軸出場」,最後擊敗十四名來自世界各頂尖服裝設計大學的學生代表,奪下最大獎。

倫敦畢業展時裝周創立於一九九一年,向來是倫敦時尚界新秀的搖籃,也是世界最大規模的服裝設計畢業展,知名服裝設計師亞歷山大.麥昆、史特拉.麥卡尼都是從中被發掘。

倫敦畢業展時裝周每年邀請世界最佳服裝設計學校代表,參加當中的International Catwalk Competition,包括世界知名的Pratt、FIT、ESMOD等名校,從中選出一名「最佳新銳設計師首獎」。

實踐服裝設計系主任許鳳玉說,實踐二○一三年首次受邀,當屆畢業生江奕勳以台灣廟會元素結合太空衣拿到大獎;翌年學生黃山料以故鄉金門為主題參賽獲首獎,加上今年的周芸廷,三連霸讓各國都注意台灣學生的設計能量。

周一才從英國回台的周芸廷,昨接受聯合報專訪時表示,服裝設計一向是歐美的強項,但台灣學生在扎實的專業訓練下,和美、英、法、義的學生相比實力不相上下。

周芸廷讀普通高中,考進實踐才接觸服裝設計。個性叛逆的她,總是在設計中打破規則,這次參賽的布料細節設計就是她獨創技術,在西方人眼裡,認為帶有東方哲學美感,但亞洲人卻會覺得有西方科幻感。

周芸廷說,賽後有外國廠商洽談,,目前已受邀參加九月倫敦時裝周。



◆ 國際級表演 來公園看
http://udn.com/news/story/7012/961752

聯合報 記者劉宛琳/台北報導 2015-06-11

2015台北兒童藝術節7月1日登場,今年以「反轉日常 看見看不見」為主題,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共舉辦74場社區表演、19場戶外表演,在大安森林公園、青年公園及區公所演出,全部免費,要讓藝術走進社區,公所禮堂成為美學養成基地。

「兒童藝術不是高不可攀,只要在家附近就看得到。」表演藝術節總監劉麗婷表示,來自台灣、西班牙、法國、奧地利、義大利、比利時、智利和丹麥等地藝術家,要以默劇、舞蹈等「無語」表演,打破觀眾對於兒童表演藝術的既定印象,並從童話故事聊到生命議題,讓童趣表演也能有深度探討。

義大利特技團所演出的《全城通緝,跑!》不同於以往平面的表演,利用高空懸吊技巧,將演員垂吊在15公尺的高牆上,牆面影像則用卡通電玩方式呈現,演員就像在電玩場景裡追逐,立體與光影的多層次呈現,讓小孩、大人體驗視覺上的全新感受。

除免費戶外、社區演出外,另有7場售票演出,票價介於200至400元間,6月13日中午12時在兩廳院售票系統開賣。

長期深耕偶戲藝術的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這次推出大型歌舞秀《雪王子》,以北歐雪國為場景,演出主角格爾達如何面對世界巨變,在暴風雪中尋找青梅竹馬的故事。丹麥38組劇院的《意想安徒生》選擇開放式劇場,讓觀眾坐在裝置長桌的兩邊,由2位演員擔任服務生,以不斷的畫面重組讓你回憶起安徒生童話。

兒童藝術節另一重頭戲裝置藝術展覽,以「你 . 好,奇 . 怪」作為主題,由9位藝術家利用頭髮、水墨、拓印重組日常用品,呈現童趣創意,小朋友也可報名參加工作坊,與藝術家一起藝術創作。展覽7月7日至8月9日在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詳細活動及購票訊息可至官網查詢www.taipeicaf.org,或電02-25289580分機 191-199。

※ 相關報導:

* 孫翠鳳領銜 明華園無畏風浪登馬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1000469-260115

明華園總團自去年起在台灣展開藝術行腳,本月由當家小生孫翠鳳率團前進偏鄉與離島,7日全團60人經歷飛機因大霧停飛、急忙轉乘輪船的波折後,終於踏上馬祖南竿;15日又將登上蘭嶼,兩地都是明華園創團以來的在地首演。

7日晚間,明華園在南竿的澳口公園上演《濟公活佛雪狐情》,是一部將即興、劍光比鬥、空中飛人、特技及現代劇場元素融合的經典作品,現場湧入1500位觀眾,一見到孫翠鳳亮相,滿場尖叫,無比熱情。

值得一提的是,現場除了南竿當地居民,更有來自北竿、東引、莒光離島的觀眾,甚至有中國大陸的「鐵粉」熱情相隨,「一問之下,有來自武漢、廣州、南京、上海、廈門的,真的是四面八方。」明華園總團長陳勝福笑說。

* 第三代陳昭賢 挑起薪傳擔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1000471-260115

明華園總團忙著藝術行腳、回饋觀眾,新崛起的第三代可也沒閒著,在風神寶寶兒童劇團團長陳昭賢領軍之下,不僅接下孫翠鳳義演非洲的擔子,去年起更在台北市麗山、明湖、康寧、延平等4所小學開設歌仔戲教學課程,帶著200多位孩子從頭認識傳統戲曲,11日起將陸續舉辦成果展演。

* 美女與野獸 萬人迷的入魔記
http://udn.com/news/story/7012/962045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以醜陋外表隱藏的真性情對比俊美外貌背後的邪惡靈魂,是眾多文學名著最喜愛探索的主題之一。百老匯經典音樂劇「美女與野獸」裡的兩大男主角:野獸與加斯頓,無異是辯證美與醜的最佳人選。

* 「魔戒」白袍巫師薩魯曼過世 享年93歲
http://udn.com/news/story/8/973513

在電影「魔戒」裡飾演「白袍巫師」薩魯曼的英國資深演員克里斯多夫李爵士(Sir Christopher Lee),上周日因病辭世,享年93歲。



◆ 排灣族衝擊 看見純粹更看見蛻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1000476-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11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肥碩的地瓜造型結合燈座變成《地瓜燈》,屏東排灣族藝術家峨塞.達給伐歷細膩的木雕功法,不僅將《地瓜燈》雕刻得維妙維肖,其木頭表面處理得彷如皮革,呈現出另一種視覺趣味。福華沙龍現推出「看見純粹:在山與海之間」聯展,集結8位排灣族創作者的作品,無論是繪畫、金工、琉璃珠、陶藝、鐵雕,都能看到不同於傳統的原民新「藝」。

台灣原住民具天賦的藝術因子,排灣族更是藝術家輩出,這次展出者包括有「琉璃珠之父」稱呼的巫瑪斯.金路兒與江雅蕾的琉璃珠飾品,近年致力於排灣族群黑陶壺研究的雷斌展其陶器,藝術科班出身的雷恩以傳統珠繡當做鑲嵌素材,而一雙巧手承襲傳統編織的武玉玲展示其工藝設計,伊誕.巴瓦瓦隆獨創的紋砌刻畫,尼誕.達給伐歷的現代鐵雕刻劃部落情境,峨塞.達給伐歷則是結合大自然與木雕打造出趣味的生活飾品。

「經過10、20年的摸索,有的人也向部落的撒古流學習,現在的原住民藝術是過去沒有看過的,單一個排灣族就可能看到利用不同的素材呈現自身文化,以及面對外在的衝擊與衝突」,雷恩解釋說。

雷恩畢業於國立藝專美術科,除了抽象繪畫《Na Emadi創造者》色彩線條來自琉璃珠的色彩與釉燒過程中所產生形式上的自然變化,象徵族群血脈的擴張、繁衍與融合。

陶壺在排灣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雷斌除了延續傳統陶壺的製作及保存,繼而從古陶壺中找尋新的創作生命,這次除了展出大型傳統形式的陶壺,另有新開發的素材陶壺。

八八風災後,山裡受災的聚落遷往瑪家鄉禮納里的永久屋基地,現代生活取代了山林燒墾狩野、男耕女織的傳統記憶,尼誕.達給伐歷的鐵雕《心靈重建》、《感受不同》和《珍惜》,傳達對過往美好記憶的懷念與面對當下的矛盾心情。(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廖繼春得獎作 半世紀後首曝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1000473-260115

26歲那年,廖繼春以油畫《有香蕉樹的院子》入選日本美術界最具權威的「帝展」,之後又接連多次入選帝展及台展,年紀雖輕卻已奠定在台灣藝壇的地位,然而這位台灣日治時期新美術運動的先驅者,不少作品當年展出之後便束之高閣。

* 偕夫創業 精雕兵器成文創
http://udn.com/news/story/7326/961597

「大型兵器也能做成文創商品?」出生武學世家的張安琪,原本從事軟體程式設計,3年前與先生張議升共同創業,研究上百種兵器,製作客製化精細的銅雕兵器,並將各種刀劍等比縮小做成禮品,盼能讓民眾了解兵器意涵、進而宣揚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