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4

下一場綠色革命

◆ 釋出農地 活絡地方經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3000405-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13日 徐世勳

農委會修正「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杜絕非農民蓋農舍的魄力與道德勇氣,的確令人敬佩。但目前的「需求面」管理政策似乎還不夠,還需有周延的「供給面」配套措施,適度釋出農地(例如鄉村區邊緣或鄰近地區)來活絡地方經濟,讓支撐將近8成農家所得的地方各行各業,包括民宿、餐廳、休閒農場、老人看護或長照等能合法經營,並整體規畫公共設施與居住環境,提供給在附近城市上班的通勤族或非農民平價住宿所需。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的比例、耕地面積占總面積的比例等兩項重要農業發展指標本來就會逐年下降,這是正常的現象。就農業就業人口占比而言,我國已降至5%左右,韓國是6.6%,日本是3.7%,美國則只有1.6%。但就耕地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比例,我國卻是最高的,為22.3%,美國是17%,韓國是15.6%,日本也只有11.7%,顯見我國農地釋出的力道還不夠,仍無法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各行各業的龐大需求。

簡單的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供給的嚴格限制,必定提供投機炒作的無限空間,再加上人們理性的預期,當然會造就「台灣農地價格炒成世界最高的奇蹟」。農地總量不應永遠只是擺放在維護糧食自給率供桌上的犧牲品,而應隨著經濟發展適度釋出給地方的各行各業使用,來活絡地方經濟,讓大家能養家活口。

大家要坦然面對一項殘酷的事實,那就是,與其他已開發國家一樣,我國農家所得中,來自農業所得的比例已跌至大約2成。

根據主計總處所編的產業部門分類,我國共有166個產業部門,其中農業只占11個,農業加工部門占22個,其餘133個均為非農業部門。就鄉村或地方發展而言,農業不該是唯一的選項,農業也不再是多元地方經濟發展的引擎。這是美國著名農經學者艾爾文等人研究過去百年鄉村發展與地方經濟的重要結論。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韓國財政瀕臨破產,在國際貸放銀行的強大改革要求下,韓國勵精圖治。根據2008年OECD對韓國十年來農業政策改革的評估報告顯示,韓國充分體認增加農家所得的重要手段之一為增加農場外就業機會,這需要有個生機蓬勃的鄉村或地方經濟來支持。韓國更將貿易自由化及廣簽自由貿易協定奉為經濟發展的引擎,來積極活絡地方經濟。

另外,韓國在促進鄉村或地方發展的主要手段包括在教育、交通運輸、健康及居住等建設的投資,以增加鄉村地區的吸引力。在某些情況下,適當釋出農地來做新用途的使用確實有助於發展鄉村或地方經濟,例如發展工業園區,或借由開發運動休閒渡假設施使得鄉村地區為重要休閒渡假區。但如此鄉村或地方發展方向的決定宜由地方自行決定。韓國行,我們不行嗎?(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中國時報)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糧食只會愈來愈少。




◆ 北高雄農地出售潮 老農:賣地養老
http://udn.com/news/story/8145/990308

聯合報 記者蘇郁涵/高雄報導 2015-06-13

北高雄橋頭、岡山一帶,近年來出現農地出售潮,斗大的「售」字看板插在農地中央,一些農夫們內心五味雜陳說「再過幾年這裡有可能變高樓大廈,以後想再看到一片農田,恐怕很難囉」。

「日頭赤炎炎,老農年紀一年一年老,沒有體力再耕種了,只好賣地養老」,住在橋頭、岡山區交界處務農的57歲李姓農婦說,這幾年來,北高雄發展迅速、房地產價格攀升,他們無人繼承「家業」、年事已高,決定出售田地。

今年72歲的林姓老農,在橋頭區擁有2分地,他也打算出售,目前土地休耕中。昨天下午路過田地時無奈的說,自己務農一輩子,早年就是靠種水果養大孩子的,和這塊土地有很深厚的感情,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狀況逐漸走下坡,無法長時間站在太陽底下耕作了。

林姓老農說,他早年花2百萬元買下的2分地,現在漲10倍,市價約2千萬元,「打算賣一賣,趁著我和老伴還能行走,出國走走,不願再拖著身子下田勞動了」。

有巢氏房屋楠梓右昌店長李五桐表示,求售的田地都農地,但價格卻隨著北高雄房地產業的熱絡水漲船高。

李五桐說,這1、2年來有不少老農打聽田地市價,有些人得知現今市價1坪3萬,是當年購買金額的10倍,蠻心動的,就委託房仲業者在一片農田中,插著斗大的「售」字看板,讓來往的投資客接洽購買。

不過,他也發現,有些老農得知北高雄房地產看漲、地價逐年攀升後,選擇靜觀其變,等待機會,看農地有沒有可能變更為建地,「不缺錢的老農,就會待價而沽」。

※ 相關報導:

* 投資客買農地 養地待價沽
http://udn.com/news/story/8145/990310

北高雄農地近年來變得很搶手,許多投資客抱著「有土斯有財」的想法,買地置產,但想要買農地「口袋得夠深」,因為待價而沽可能一等就是多年。



◆ 治農舍亂象 學者:應落實稽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3000359-260114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13日 許瀚分/台北報導

農委會為解決農舍亂象及農地使用惡化現況,提出修法明訂農舍興建人的身分,不過多名農業學者昨天在「農地農用及農舍」論壇中認為,已有相關法條規定農舍申建及農地農用的準則,問題出在沒有落實稽查。對此農委會回覆,已成立跨部會稽查小組,調查各縣市的情況,並將公布於網路上。

台灣農村經濟學會、台大農經系和中興大學國際農業研究中心昨天舉辦「農地農用及農舍」論壇,邀請學者針對農委會修正《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明訂農舍申建人須符合農保、全民健保第三類被保險人或從農事實的資格,以解決農地農用及農舍管理問題提出看法。

與會學者皆指出,落實稽查違規農舍及執行公權力,才能保護農業生產環境。中興大學國際農業研究中心主任陳吉仲表示,修法的意義是為落實農地農用,依現行辦法就可處理蓋在農地上的違章建築,不過並無徹底執行,導致亂象叢生。此外也可透過延長土地取得年資以防短期炒作。

農村陣線發言人、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蔡培慧雖認同農委會修法,但也指出,農委會應連結內政部和地方政府建管單位加強查緝違規農舍使用。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也短暫現身於論壇會場,他表示,修法只是起頭,會持續廣納各界意見,一步步調整,解決農業面臨的問題。(中國時報)



◆ 經濟學人:中國低效的農業系統
http://www.epochtimes.com/b5/15/5/25/n4442016.htm

大紀元 2015.05.24

(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自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發生一場數千萬人死亡的人為大饑荒以來,中共一直強調要自力更生養活自己的國民。但隨著中產階級胃口增長,中國已經過了可以單純依賴自己耕地的階段。2011年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大農業產品進口國。

但是中共仍然相信,為了防止飢荒,國家不能依賴不可預測的世界市場,而是必須自己生產大多數主糧。而這個信念則導致低效的糧食生產做法。那麼是甚麼令中國農業系統效率低下?

《經濟學人》5月21日報導說,農民們生產糧食獲得大量補貼,以至於從國外購買糧食更加便宜。農民被鼓勵在並不適合生長穀物的土地上種植莊稼,結果導致巨大的浪費和巨大的污染。

此外,中共糧倉儲存的一些穀物可能對防止飢荒並沒有多大幫助。貪官常常以低價購買劣質穀物來填充糧倉,並謊報上級購買了優質產品,然後他們中飽私囊。

中共向農民發放的補貼符合全球規範,但是它們增長太快。富裕國家已經在下調它們對農業的支持。

由於中國的規模,這些補貼以及中國糧倉的管理不善可能對全球食品市場的穩定產生巨大影響。它們將令中國付出很大代價。根據經合組織,中共政府在2012年耗資1650億美元在農民補貼上面,是五年前的兩倍。由於年輕農民工流入城市造成農村勞工短缺,這些成本將繼續上升。

對於在全球市場購買更多糧食是否能更好的保障食品安全這個問題上,在中國有一些爭議。但是共產黨將它自己的農村出身引以為豪,它不想刺激農村的動盪。因此當它感到國內糧食生產者受到威脅的時候,它繼續阻止進口。

責任編輯:林詩遠

※ 相關報導:

* 下一場綠色革命
http://www.ngtaiwan.com/8508

....坦尚尼亞境內還沒有基因改造作物,不過有些農民已逐漸認識到一點:種植多樣化作物是簡單、低科技的解決方案,也是驅除害蟲最好的方法之一。現在坦尚尼亞獲得認證的有機農民是全世界第四多的。這有部分要歸功於一位名叫珍娜.瑪羅的年輕女子。




◆ 3公部門串連 揪出彰化農地汙染源頭
http://udn.com/news/story/8145/990378

聯合報 記者郭宣彣/彰化報導 2015-06-13

為了保護水體環境,彰化縣環保局主動出動檢測機制,與農田水利會、水利資源處建構「彰化縣灌溉水質監測橫向聯繫小組」及平台,發現水質異常時,能迅速找出汙染源頭,杜絕水體汙染。

「公部門常缺少橫向聯繫。」環保局水質保護科科長楊欣怡表示,公部門每一個機關、單位,都有各自擅長的部份,大家監測的問題都不相同,若僅看一個監測數據,常有盲點,現在有三方的溝通,能提供全面資料,保護水體的面向就會變廣。

楊欣怡舉例,農田水利會的人員分布各鄉鎮,主要掌控灌溉渠道水質監控,比如若發現油汙倒入灌溉用水,水利會人員能採取第一線緊急應變措施,並緊急通報環保局,雙方共同合作,能提早掌握線索,抓到汙染源。

※ 相關報導:

* 彰農地監測 12處重金屬汙染禁耕
http://udn.com/news/story/8145/990378

彰化縣環保局監測縣內121筆農地,測出12筆農地超過食用作物土壤汙染管控標準,列管禁止耕作,也將食用作物剷除銷毀,昨天進行後續焚燒處理,讓民眾吃得安全、「食在有保障」。

水質保護科科長楊欣怡表示,...「農地就像海綿體。」楊欣怡說,即便上游工廠排放的廢水都符合標準,農地也可能「微量」吸收,日積月累,就容易存有重金屬殘留,加上彰化縣沒有自有水源,水源的自淨能力不好,若工廠偷排廢水,灌溉用水金屬含量過高,農地就容易殘留重金屬。

戰略性糧食安全

19 則留言:

fsj 提到...

教日本人剪梨穗 他是台灣第1人
http://udn.com/news/story/7322/991913

聯合報 記者范榮達/苗栗報導 2015-06-14

台灣每年從日本進口大量梨穗嫁接產梨,鮮少人知道第一個到日本教剪梨穗的是苗栗縣大湖鄉黃姓農友,苗栗縣府行政處副處長古雪雲從黃姓農友保留2張近卅年的泛黃照片,發掘這段幾被遺忘的農業發展軌跡。

高接梨甜美多汁,苗栗縣主要栽種在省道台3線卓蘭、大湖及三灣、頭份一帶,面積約一千三百公頃,台灣梨穗來源不足,必須仰賴日本進口,近幾年部分轉向大陸購買,古雪雲的「從技術創新與文化鑲嵌看苗栗地區梨作轉型」碩士論文,探討進口日本梨穗的歷史。

古雪雲說,高接梨起源台中市東勢地區,1960年代摸索剪穗技術,發展到1980年代逐漸成熟,高接梨面積激增,台中市梨山的梨穗供不應求,貿易商看見市場商機,黃姓農友的高接梨獲獎,貿易商找他到日本教剪梨穗。

日本高冷氣候型態日夜溫差大,條件適合種梨,黃姓農友1987年到日本1個月,教日本人剪豐水和幸水品種花苞(梨穗),並表示來年會回來買,日本人不相信,還以為台灣要買來種植,恐影響日本梨銷路,1989年4月派人來台確認嫁接才放心。

古雪雲說,1987年底進口日本梨穗,供應大湖、東勢為主,因嘗試階段沒有規格化,沒有品管標準,也沒有冷藏設備,梨穗堆在倉庫,初期進口品質不佳,很多花苞都悶死,嫁接後著果率差,農民都哇哇叫。

政府1988年專案開放青果合作社辦理梨穗進口,1990年開放農民團體申請梨穗進口,台中市石岡鄉農會1994年首先進口,東勢、大湖、卓蘭等農會跟進,梨穗品質與供應上軌道,黃姓農友最早到日本教剪梨穗,成了先驅。



◆ 宜蘭農民直銷站開張 無毒產品上架
http://udn.com/news/story/7328/991950

聯合報 記者王燕華/宜蘭報導 2015-06-14

宜蘭縣農會生鮮超市設置「農民直銷站」,販售無毒、友善農產品,是縣內第1個和小農直接合作的銷售站,昨天正式開張;縣府農業處長楊文全期許其他超市能效法,與友善小農合作建立銷售點,藉由產地直送,創造雙贏。

縣農會將生鮮處理廠重新裝修,成立農漁精品生活館生鮮超市,闢出1塊空間設置「農民直銷站」,與各鄉鎮市友善小農、青年農民20餘人合作,由農會提供空間,小農供應無毒產品,價格也由農民自行訂價,先前試賣1個月,消費者反應都很好。

「多一個曝光的機會」,青年農民周哲諄說,透過產地直銷,讓友善小農的產品多了1個銷售管道。冬山鄉青年茶農劉景源也肯定農民直銷站給小農更多揮灑的空間。

住宜蘭市的林太太表示,以前就習慣到農會超市買菜,如今有農民直銷站,提供更多選擇,選購蔬菜水果更加安心。

縣農會總幹事陳誌銘說,縣農會從民國95年起,整合縣內有機農民,組成宜蘭縣有機農業產銷發展協會,目前有50多名會員,這次設置農民直銷站,也提供小農與青年農民新型的銷售平台。

農會供銷部主任楊智文表示,只要是縣內生產無毒產品的農民,都歡迎進駐,直銷站採責任生產制,貨架上以文字、圖片介紹農民,讓消費者和生產者直接面對面,消費者知道產品種在哪裡?是哪位種植?會更加安心。

「這是一個里程碑。」縣府農業處長楊文全說,農業需要轉型,直銷站的成立提供友善小農很好的銷售平台,希望其他超市也能加入,建立更多銷售點。

直銷站成立典禮,還結合羅東、冬山、員山、三星等農會家政班舉辦傳統米食教學製作、在地農產品試吃、創意米食便當DIY、組合盆栽DIY體驗等,6月16日前購買農民直銷站農產品滿200元,即送有機三星蔥1把。

※ 相關報導:

* 艷陽高照瓜瓜樂 吃西瓜、賞南瓜
http://udn.com/news/story/7324/991909

西瓜、南瓜邁入產期,苗栗縣竹南、後龍與造橋等地昨天起舉辦西瓜、南瓜節與農夫市集,雖然豔陽高照,擋不住民眾嘗鮮熱情,邊吃、邊逛、邊賞瓜,享受夏季獨有的「瓜瓜樂」。

* 農用書店推銷尚水米 教吉他、做布丁
http://udn.com/news/story/7325/991999

彰化縣溪州鄉成功旅社農用書店幫尚水農民賣米、賣農產品,因自然農法種植的尚水米價格高於市價,銷售不如預期,農用書店最近還開發玄米茶和紫米布丁,希望再為尚水米衝業績。



◆ 退役務農 為女兒打造無毒家園
http://udn.com/news/story/7327/991886

聯合報 記者徐白櫻/高雄報導 2015-06-14

美濃職業軍人鍾紹文,退役後務農的動機是想替體弱女兒打造無毒家園,以有機方式栽種紅龍果、稻米與番茄,今年種植4分地芝麻共只榨出135瓶芝麻油,每一滴油都很珍貴。

鍾紹文擔任美濃農會果樹產銷班班長,從軍中退役後專心務農,成立「同心園農場」,鍾紹文解釋,大女兒罹患罕見疾病,父親身體狀況也不好,為家人健康,下定決心種植無毒作物,一路走來,家人從質疑到支持,現階段自家農地已邁入有機栽培的轉型期第二年,短期作物明年可取得有機認證,長期作物還要多花一年時間。

「同心園農場」包括一公頃紅龍果,其餘稻米、番茄、白玉蘿蔔與芝麻等短期作物合計一公頃。鍾紹文說,返鄉務農之後,原本只會煎荷包蛋的老婆也學著下田,兩人的生活非常忙碌、非常充實。

「以稻米來說,有機栽培的方式至少要多出一半以上成本」鍾紹文笑著說,有機肥料的成本高,自己平常不怎麼仔細計算成本,不去想兩者之間的成本落差。

近日「同心園農場」剛上市的芝麻油成本更高。鍾紹文靦腆說,太晚採收導致成熟芝麻掉落滿地,四分農地僅收成160台斤,最後榨出135瓶芝麻油,種芝麻很耗工,採收、曝曬、敲打等工序複雜,比種稻多5至6倍人力,這批芝麻油得來不易。

fsj 提到...

廢耕地變有機田 雙溪荷花盛開
http://udn.com/news/story/7323/993481

聯合報 記者張芮瑜/新北報導 2015-06-15

食安風波連環爆,新北市農業局昨天在雙溪舉行荷花季開幕儀式,宣布將在雙溪區打造全國第一個有機田園區域,現場舉辦農夫市集,小農談到有機這條路,直說再艱苦都希望撐下去。

5年前返鄉企業家謝碧池為重振地方觀光農業,將雙溪廢耕地重整為7公頃的有機荷花田,帶動雙溪區發展有機農業。今年新北市政府在雙溪區打造全國第一個「有機田園區」,以上林里和平林里為發展起點,推動有機農業。

昨天新北市政府舉辦荷花季開幕儀式,湧入上百民眾爭相步入田埂賞荷看花,熱鬧滾滾,現場還有農夫市集,小農擺攤販售各式各樣具備有機認證的蔬果。雙溪區日照農場是現場唯一販售有機雞蛋的店家,負責人呂文志說,當初孩子吃了市面上的雞蛋過敏發癢,他因而一頭栽入研究有機雞蛋的世界。

呂文志分享甘苦談表示,產下有機雞蛋的雞隻絕無施打動物疫苗,也不用動物用藥、抗生素,雞隻吃的是加拿大進口的黑豆和黃豆渣,「一般雞隻若用藥,4個月就可生蛋,我們要等到8個月;別人的雞1天1顆,我們2天才1顆。」

雖然雞隻飼養時間長、產量又小,不符成本效益,導致虧損,但呂文志仍以通過SGS驗證的有機雞蛋,建立了固定消費的族群,不少民眾參觀農場,並定期訂購雞蛋,建立與消費者之間堅固的信任。呂文志說,未來若虧損不堪負荷,考慮改種果樹等效益高農作,但仍希望能繼續在有機農業路上走下去。



◆ 不噴除草劑 苑裡5農當示範戶
http://udn.com/news/story/7324/993528

聯合報 記者黃茹婷/苑裡報導 2015-06-15

苗栗縣苑裡鎮蕉埔里、石鎮里果樹面積卅餘公頃,在地果農熟悉慣行栽種,近年有5戶農友為讓守護環境決定嘗試不噴除草劑、限制用藥次數,希望扮演「種子」角色盼帶領更多人減少用藥。

苑裡鎮農特產以水稻最出名,淺山地區也有大面積果樹,產柚子、帝王柑、桶柑等,長期投入環境教育的裡山塾觀樹教育基金會近年勸說果農不用除草劑、限制5次用藥及農藥零檢出,5戶參與果農抱持著讓環境更好、苑裡鎮水果更好賣念頭,決定跨出第一步「減量用藥」,但也體認轉變必須付出加倍勞力。

其中最年輕的是41歲李世清,最年長是70歲賴意晴,李世清說,5年前繼承父親果園,因為技術不成熟只能聽親友經驗談,但怎麼聽都是「有蟲噴藥,長不好就施肥」老觀念,且認為雜草會吸取果樹肥分,因此視雜草如仇人,而用除草劑不僅省工還能夠抑制雜草生長,的確減輕農務負擔,卻會造成土壤破壞。

也是核心農友的張寶山擁有2公頃果園,他指出,若用除草劑2天就能將雜草清除,現在卻要連續2周揹著近十公斤除草機穿梭果園。賴意晴則表示,有蟲害只懂得用藥殺死,一代傳一代思考模式讓果實品質無法提升。

但5戶農友發現近年減量用藥,雖然除草人工耗費體力,但不僅是友善土地,果樹產量比往年多一、兩成,價格也從一斤廿餘元增加到一斤三、四十元,收成不差,算一算還是划得來。

裡山塾觀樹教育基金會主任江進富說,目前大部分果園人力老化,友善農耕不只是觀念突破,也考驗體力,只期盼5戶農友成功經驗當宣傳,吸引更多人願意投入嘗試,走出自己的特色。



◆ 「赤字起家」 茶農拿下統一訂單
http://udn.com/news/story/7325/993742

聯合報 記者黃宏璣/魚池報導 2015-06-15

魚池鄉茶農廖銘煥接下父親留給他的製茶廠,以6年時間重塑茶品品質,不僅開發新客戶還清負債,取得國內知名統一企業飲料茶訂單,他並斥資建新廠,取得ISO22000與SGS認證,引領茶行避開茶安風暴,堅持「要做就做好的,自已不敢喝的茶絕對不賣」。

很多人白手起家,但廖銘煥的妻子形容丈夫是「赤字起家」,因為廖退伍時接下父親留下來的紅茶製茶廠時是負債,但他毫不氣餒,26歲接棒後重新篩選客戶並開發新客戶,重整茶葉產品線,他也以從小跟著父親學製茶的經驗,帶著老師傅提升茶葉品質,走出經營特色。

廖銘煥找出自已在製茶與行銷優勢,跳脫盤商比價格局,以進口紅茶主打飲料茶通路,魚池紅茶則主打高檔沖泡茶,實施市場區隔,並嚴格控管茶的來源,他常到東南亞了解茶的生產管理做法,不符要求者一律剔除,也因堅持品質、價格公道,6年前贏得統一青睞,統一要求茶廠要通過ISO22000與SGS認證,他二話不說投資建新廠。

在進口茶還沒有做進口履歷時,廖銘煥的茶廠已有進口茶生產履歷,一年半前配合統一要求落實源頭管理,從產地至海關、製茶廠做出成品至少做3次的SGS檢查,讓他遠離茶安風暴。

現在他的公司每年光進口茶藥檢等經費就逾百萬元,廖銘煥說「將心比心做好茶安,這筆錢一定要花,這是企業社會責任」。

fsj 提到...

藻類萃葉黃素 成大產學合作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9859

自由 2015-06-16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成功大學生物科技中心微藻生技與工程實驗室歷經六年研究,不僅建立本土微藻基因庫,更掌握微藻量產、多醣體、色素等萃取技術,也與業界合作推出面膜、精華液等,現則著手開發保健食品、高經濟價值飼料營養添加劑等產品;由於萃取的微藻蝦紅素濃度較一般市售品高出三至四十倍,已有業者洽談技轉事宜。

微藻生技與工程實驗室陳俊延博士表示,全世界藻類品種約十萬種,不同藻種有不同成分與含量,成大自二○○九年起投入微藻研究,是國內微藻研究先驅。近年來,成大微藻實驗室對不同品種藻類所含成分的掌握與萃取技術都更上層樓,如DHA、蝦紅素、葉黃素或抗海洋弧菌物質等,每一項目都極具市場價值。

他說,雖然市面上不乏葉黃素保健品,但都萃取自金盞花,殊不知,藻類所含葉黃素濃度是金盞花的廿倍;更重要的是,金盞花生長期約需一季以上,藻類生長平均只要三到十天,藻類葉黃素市場性不言而喻,葉黃素產學合作產品預計明年上市。



◆ 太平荔枝日本試賣 2噸3天完售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9645

自由 2015-06-16

〔記者陳建志/太平報導〕太平區農會為拓展荔枝外銷市場,今年出口二噸到日本試賣,十二日並由農會總幹事余文欽率領農會三巨頭前往日本六本木最頂級的Prece超市舉辦試吃銷售會,沒想到每盒十顆約二百公克,售價約台幣一百廿五元,價格足足是台灣的十五倍,卻受到日本人喜愛,創下三天完售紀錄,讓農會看好外銷日本的市場。

太平荔枝近日進入盛產期,太平農會為避免盛產期價格滑落,造成農民血本無歸,近年積極拓展外銷市場,除新加坡、馬來西亞,今年也首度外銷美國四十噸,並重新開拓日本市場,今年先空運二噸試賣,十二日由太平農會理事長林章吉、總幹事余文欽和常務監事陳展群前往日本最頂級的Prece超市舉辦試吃銷售會。

太平農會總幹事余文欽表示,黑葉荔枝是台灣原生種,廿多年前也曾外銷日本,這幾年因受到中國荔枝競爭影響,價格壓低下,訂單漸漸流失,好幾年沒有外銷到日本。

余文欽表示,為了重新打入日本市場,今年輔導農民,從生長期就嚴格管制用藥,挑選甜度都達十八度以上的優質荔枝,並且鎖定質感、價格較高的頂級超市鋪貨,沒想到,精緻的透明盒裝、每盒十顆重量約二百公克,日幣售價達四九八圓,換算台幣約一二五元,售價足足是台灣十五倍,但二噸上架三天就被搶購一空,未來將在東京卅九家分店全面鋪貨。



◆ 冰料全手工 台南五十年刨冰店超人氣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9867

自由 2015-06-16

〔記者林孟婷/永康報導〕一大碗的刨冰有滿滿的人情味!五十年老店金媽媽冰店,是許多眷村小孩的甜美回憶,七十二歲「金媽媽」潘明日,經營刨冰店五十年如一日,店內數十種冰品料、糖水都是親手製作熬煮,因此躲過食安風暴,已經上了年紀的金媽媽至今仍親自外送、表達對客人的誠意,料好實在的復古刨冰風味,吸引許多中、北部背包客特地南下吃冰,是背包客口袋名單中的人情味刨冰店。

金媽媽冰店原本在精忠二村營業,眷村改建後搬到精忠新城內,雖然位於巷弄、沒有華麗店面,卻因為手工製作、料好實在,很多眷村二代的人回到老家,就一定要吃上一碗金媽媽刨冰。

金媽媽刨冰店內仍保持傳統桌椅、店內播放著鄧麗君的懷舊老歌,近日天氣炎熱,刨冰店生意絡繹不絕,「金媽媽,刨冰一碗」,潘明日總是熱情地招呼客人,即便已經上了年紀,只要客人需要外送服務,潘明日也會騎著電動摩托車幫客人送飲料、刨冰,是「阿嬤級」的外送員。

潘明日說,當初會開刨冰店是為維持家計、扶養三個孩子,在自家門口前賣刨冰,沒想到一賣成名,許多學生下課後就是前往冰店吃冰、聊天。

從那時候起,潘明日堅持所有的冰品料、糖水一定要親手製作、熬煮,紅豆、綠豆先前一天浸泡,隔天一早就進行熬製,親自作愛玉、仙草與湯圓,「我家的湯圓因為是手工捏製,所以是不規則形狀,跟外面賣的不一樣」。

fsj 提到...

「茶二代」注活水 翻轉茶鄉文化
http://udn.com/news/story/7325/998036

聯合報 記者賴香珊/鹿谷報導 2015-06-17

南投近年來的茶葉研習或競賽,越來越常看見年輕面孔,足見返鄉傳承製茶技術的「茶二代」逐年增多,成為茶鄉新血,更為傳統茶產業注入活力。

南投縣凍頂茶業發展協會發現茶鄉人力回流後,則積極提供年輕茶農學習平台,理事長沈岱屏說,像是昨天的製茶、焙茶技術研習競賽,從前年起特別鎖定六、七、八年級生,參賽數也從最初66組增至92組,提高近3成,有顯著成長。

然而,這些青壯年茶農普遍兼具高學歷,除了長輩經驗傳承,更透過茶業研習和觀摩交流,對茶園管理、茶葉製程或食品安全都有另一番見解,甚至開始用新思維「翻轉」傳統茶鄉文化。

30歲劉松杰返鄉種茶,與父親討論後明確將茶園導向自然農法和草生管理,他說,要對消費者負責,所以就算跟收入有牴觸也不能妥協。

返鄉近4年的26歲茶農陳偉俊則說,除茶葉管理和製程外,運用網路行銷推廣,不見得要販售,但可以藉由網路平台,第一時間公開種植或焙製過程,開發潛在網路客群,透過時時關注了解,加強消費者信心。



◆ 農田美變明信片 10年後寄出
http://udn.com/news/story/7328/998244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2015-06-17

宜蘭社區大學響應保護農地,攝影班成員以鏡頭記錄蘭陽農田之美,另外透過網路攝影作品徵件展出,未來要把農田的美照製成明信片,民眾填寫後,由社區大學保存10年後的6月投遞,寄送給未來的收信人,對照10年前後,宜蘭的農田風貌改變了多少。

宜蘭社區大學昨天指出,全國新建農舍有7成集中在宜蘭,自2010年以來,以平均每年700棟的速度增長,宜蘭農田急速流失,地貌快速改變,宜蘭社區大學5個攝影班以農田景物為教學主題,實地拍攝,近距離觀察宜蘭農田,在鏡頭下,留下可能隨時快速改變的景物。

校方透過網路,甄選蘭陽農田攝影作品,一起響應護田行動,統計收到網友投遞的205幅作品,共有1萬3973人次點閱按讚,網友按讚票選出人氣特優獎3名,依序是美麗蘭陽647票、黃金田571票、窗景553票,校方的獎品是友善耕作的稻米50台斤,另外入選獎的20名,各有10台斤。

相關作品本月19日到7月1日在宜蘭縣文化局第2、3展覽室展出,總共展出106幅作品,校方設計印製4款不同風格的宜蘭農田明信片,6月19日上午10時在會場開幕式中,邀請民眾共同書寫,填上收信人與住址,校方將在10年後的6月投遞,屆時收信人可以收到農田景色的明信片,對照10年前後的宜蘭農村變化。

宜蘭社區大學表示,校方將持續關懷宜蘭農地政策等公共議題,104年下學期的課程預定8月10日到15日註冊,歡迎民眾選讀。

想給驚喜嗎?未來之信 可預約到30年

宜蘭社區大學把農田美照變成10年後要寄送的未來明信片,看好「未來」商機,中華郵政公司推出「未來之信」的服務,最多可預約30年後寄送。

「寄信給未來的自己!」宜蘭郵局昨天指出,「未來之信」從民國101年11月15日起開辦,宜蘭郵局已經受理215封未來之信,可指定日期投遞,目前最長是預定民國113年寄出的一封信。

郵局表示,「未來之信」寄信者多樣,有的是預約3年後的結婚紀念日寄給愛妻,有的是畢業生,要寄給4年後未來自己鼓勵,更有集郵人士寄存未來之信,想要收集不一樣的郵戳與郵票。

「未來之信」都被鎖在金庫裡安全保管,透過電腦控管日期,在預定寄送前兩天即會提醒投遞,避免漏寄或延遲。至於收費的標準,除了郵資外,還要計算保管時間,存愈久、收費愈多,以一封普通信函來說,掛號郵資計算收費25元,郵資再加上保管費,15天到3年內為150元,3到6年250元,6到10年300元,10年以上,每多1年加收25元,最長年限是30年。

「想給未來一個驚喜嗎?寄封未來之信吧!」宜蘭郵局說,如果在宜蘭想寄未來之信,可向宜蘭郵局洽詢,除了信件外,也可以寄送包裹,視包裹的尺寸、重量收費。



◆ 麻豆「老王開心農場」 馬齒牡丹當肥4料
http://udn.com/news/story/7326/998294

聯合報 記者謝進盛/麻豆報導 2015-06-17

麻豆公所前清潔隊長王再煌退休後栽種紅柚,自創「老王開心農場」品牌,與一般文旦園不同之處;農場種滿有如天然草皮的馬齒牡丹,並可當肥料,豐富地力又環保。

王再煌原是警察,後轉入戶政系統,再轉至麻豆公所服務,深受前鎮長陳彰茂倚重。6年前因父親健康惡化,他提前退休,專心照顧父親,並購地栽種紅柚;面積三分多的農地,長滿馬齒牡丹,就讓造訪者驚豔。

「在自己土地上流汗的快感,無法言喻!」王再煌說,自己出身農家,從小就務農,退休後就跟妻子一起打造「老王開心農場」;看著結實纍纍紅柚,就有「滿滿的成就感」,越忙越快樂,身體也更健康。

他表示,不少農民朋友為了增加產量,往往過度使用農藥,當初建構農場,地上特別種滿馬齒牡丹;看著綠色草皮還有冒出黃、白、紅等不同顏色的花瓣,且又能當現成的天然肥料,更能節省成本,一整天都是好心情。

※ 相關報導:

* 埔里十大伴手禮 百香茭白筍誘人
http://udn.com/news/story/7325/998044

美國有線新聞網(CNN)才票選出「全球十大最佳美食旅遊點」,台灣奪下冠軍寶座,光用吃就能征服全球饕客,現在南投縣埔里鎮也要這麼做!鎮公所今年首推十大伴手禮,鼓勵在地業者活用地方食材,創造新吃法,透過十大伴手禮品牌行銷,要將埔里推向國際。

* 避開平地產期 橫山高冷蔬菜上市囉!
http://udn.com/news/story/7324/998174

新竹縣橫山鄉產多種的高山蔬菜,因地形氣候影響,讓這地區的蔬菜品質格外良好,所種植的高麗菜、敏豆、番茄、青椒等冬季蔬菜,近期將陸續上市,且避開平地蔬果的產期,間接保障農民收益。

橫山地區農會多年來發展高冷蔬菜,由於尖石、五峰等地為山區,環境溫度較平地低,也較多水氣,適合農作物生長,農會10多年前開始發展有機高冷蔬菜,至今成果豐碩,每年農作物產量、品質都相當穩定。

fsj 提到...

政院畫紅線 宗教團體擬禁買農地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00725

聯合報 記者李昭安/台北報導 2015-06-18

慈濟財務問題引發爭議,凸顯宗教團體「無法可管」窘境。行政院會今將通過「宗教團體法」草案,明定宗教團體可登記宗教法人,免徵房屋稅、地價稅,但財務須公開透明。草案也「畫紅線」,禁止宗教團體買農地耕作,信眾也不可再捐贈耕地。

宗教團體法草案過去「四進四出」立法院,廿多年來遲遲無法完成立法,全國一萬五千多座宮廟寺院只能依民國十八年制定的「監督寺廟條例」管理,衍生不少管理亂象,且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等不受約束。

新版草案開放宗教團體可登記為宗教法人,享有免徵房屋稅、地價稅優惠,不過每年須統整財務報告供主管機關備查;年度收支達一定金額以上,應經過會計師簽證。對於登記財產、孳息及其他各項所得,宗教法人也不得分配盈餘。

值得關注的是,內政部五月初提草案時,原擬開放宗教法人可在一定條件下購買或無償取得農地。但農委會主張,現行「農業發展條例」明定僅自然人(農民)、農企業法人可承受農地,若宗教團體法「開大門」,兩者精神將有衝突。行政院日前審查後,決定落實「農地農用」,嚴禁宗教團體取得農地。

現行部分宗教人士會在農地自行開墾、種植蔬菜自食其力,不過也有宗教團體將農地挪作他用,引發爭議。

行政院政務委員蕭家淇日前召集跨部會審查後,敲定「落日條款」,僅限宗教團體法上路五年內可「有條件」取得農地所有權,此後一律禁止。但若是民國八十九年農發條例修正前就取得農地的宗教團體,則可無條件將農地所有權變更為宗教法人所有。



◆ 乾旱果型較小 竹崎玉觀音更甜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00414

聯合報 記者呂慧瑜/竹崎報導 2015-06-18

竹崎鄉「玉觀音」高接梨進入盛產期,今年雨水少口感更香甜,鄉長王焜弘昨天指出,玉觀音皮薄多汁甜度高,農民認真研究栽培技巧,口感更勝外國進口,將打造農特產展示區。

竹崎鄉玉觀音高接梨,今年成長期受乾旱影響,果型較往年小,但口感反而更多汁香甜。竹崎農會昨天舉行評鑑,共有57組參賽,經評選由竹崎鄉獅埜村林長江榮獲第一名。

「一聽到丈夫奪得第一名,我高興到跳了起來!」林長江妻子侯素玉說,丈夫90年從電信局退休後,非常用心研究如何種出與別人不一樣的高接梨,園區400棵果樹比照顧孫子還認真,獲獎感覺努力獲得肯定,且「一切辛苦都有價值了!」

鄉長王焜弘表示,經專家評選,玉觀音高接梨品質更有保證,本月28日上午9點半將在竹崎親水公園舉行頒獎及展售會,並計畫在親水公園或鹿滿客家文化館,成立推廣農特產展示區,讓觀光客到竹崎有地方購買到在地優質農特產。

總幹事林孟怡指出,台日混合種玉觀音高接梨,如美玉般晶瑩剔透,融合本土橫木梨及日本進口的豐水、幸水、新興梨3品種嫁接而成。農會分5粒170元或9粒550元禮盒,訂購請電洽(05)2612120轉供銷部。



◆ 荔枝乾銷日 擴增到1.1萬斤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00366

聯合報 記者林敬家/彰化報導 2015-06-18

彰化市早期有300公頃荔枝果園,如今只剩60公頃。彰化市農會果樹產銷班善用現有荔枝,多年來烘製荔枝乾,外銷日本數量年年成長,現在達1萬1千斤,讓血本無歸的果農露出笑容。

荔枝盛產,彰化市彰南路和139線沿路陸續有果農擺攤,「5斤100元賺什麼」,沒賺頭讓年事已高的果農乾脆放棄管理荔枝園。

果園產銷班第一班長許春郎認為,民眾飲食習慣改變,不愛吃甜,加上天氣熱,影響消費者品嘗慾望,市場逐漸萎縮。

為突破荔枝需求,10年前產銷班開始烘製荔枝乾,早期黑葉荔枝乾每斤可賣到360元,如今只剩一半。

彰化市果樹產銷班第二班長張振昌改烘製果肉Q的糯米荔枝,進攻日本市場,成為當地伴手禮商店的暢銷品,不少烘焙材料行也向他們進貨。

外銷荔枝乾要求高,品質要好也不能驗出農藥殘留,張振昌說,目前選定在地45到55歲的果農合作契作,他們有經驗又能接受符合標準的種植方式。這三年外銷日本的糯米荔枝乾從3000斤達到現在的1萬1千斤,每台斤價格超過400元,為當地荔枝農帶來生機。

彰化市長邱建富也協助荔枝農促銷,19日到21日端午節連假一連三天,將在石牌里「今夜星辰休閒農場」空地舉辦「荔.農.市.集」活動,期盼減少果農損失。



◆ 記者變老總 推廣無農藥台灣茶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001498

聯合晚報 記者曾宛琳/台北報導 2015-06-18

毒茶風暴衝擊民眾對國產茶的信心,但也讓更多用心經營的茶農被看見,台灣茶品牌「台灣茶路」,以鹿谷茶農張三我的無毒茶葉參加國際比賽,拿下最高品質的「3星」風味絕佳獎章,凸顯台灣茶能兼顧美味與健康。

台灣茶路總經理林承志原本是記者,在十幾年的記者生涯內,常去茶廠和茶園採訪,他發現台灣茶品質雖好,但茶商間為了競爭,以致台灣茶葉的產銷體系太過混亂。

為了幫台灣茶找出路,林承志2012年辭職投入發揚台灣茶的計畫。林承志說,當初和茶農張三我討論,決定選擇種「不用農藥」的無毒茶葉,雖然推廣過程辛苦,但沒想到也因此找到了一條台灣烏龍茶的新路。

而這次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的頂級美味大獎比賽,是由國際風味暨品質評鑑所(International Taste & Quality Institute,簡稱iTQi)創立的一年一度、針對品牌食品與飲品風味品質評選,分別由米其林主廚評鑑團和品酒師、飲料專家評鑑團品評。

最後,張三我的茶,通過層層評鑑,總評鑑分數超過90分,被列入「極致」的3星獎章,讓台灣茶揚名海外。

fsj 提到...

不讓農村空 大學生規畫混居宿舍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02643

聯合報 記者謝恩得/大林報導 2015-06-19

「有機會去鄉下住一晚」,鄉村因人口外流且老化,閒置空屋逐漸廢棄,農村凋零。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系希望活化農村,學生一年來在鄰近的上林社區調查,規畫空屋改造成「Long Stay樂活村 」及「世代混居式鄉居體驗宿舍」。

南華建築與景觀系學生李柔穎、謝雨婷與林宛蓉,一年來在上林社區觀察記錄、居民訪調、找尋農村的未來計畫,希望能引入農事體驗、下鄉長住、養生互助與合作式宿舍等適合農村發展的產業,並讓年輕人回流與創業,重新活化這些具有在地特色與文化的閒置屋舍。

這項學習計畫成果展,昨天起至26日在老屋成功改造的「上林故事屋」展示,建景系教授陳惠民表示,學生親身體驗農村現況,發現農村人口外移與農業式微嚴重,導致社區中有許多「空屋」,因此以「世代混居式鄉居體驗宿舍」與「Long Stay樂活村規畫」計畫,期望未來有機會為上林社區打造為兼具在地文化與文創性的社區。

參與規畫設計的團隊學生們表示,一年來的訪查和規畫,讓他們發揮所學、回饋社區,與社區長輩的相處中,更學習到許多寶貴的人生經驗,能獲得師長與社區長輩的肯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樂活村是以村落中的6處空屋,設計良心商店、三合院學生宿舍和菜園Long Stay等,構想相當好,但面臨村落家產繼承複雜,長輩們對祖產外租有疑慮,師生們則期待持續與村民對話,以這次的作品讓他們看到農村還是有未來。

另在上林村郊區的集賢樓,是民營學生宿舍,但因故即將成為空屋,南華學生們重新設計內部空間,成為有客房、展示及商業空間,尤其這棟大樓位於農村,又靠近大林慈濟醫院,未來可以發揮成「世代混居式鄉居體驗宿舍」。



◆ 日農7年走遍台 生菜夥伴找到了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04634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5-06-20

六十八歲日本農企業家久保田稔,希望推廣多樣性生菜到其他國家,六、七年來訪走遍全台各地,最終選擇與宜蘭三星農民邱水勝合作,將實現理念。

久保田稔在福岡縣農業小鎮糸島市經營農園,他卅歲赴美旅遊,吃到生菜時驚訝美國農場竟種日本蔬菜、賣到日本料理店,「為何不能在日本種美國青菜,給日本的美國餐廳?」

改種特殊生菜的他搶得先機,每個時節有櫛瓜、芝麻葉、金蓮花等上百種生菜,銷往各大飯店,每天營業額逾三百萬日圓。

他的農園擴展到日本大分縣、北海道及沖繩,採取「接受訂單才出貨」,分階段訂價;也生產賣相不好的食材,逆向操作,「料理師在別的地方找不到,但能在這找到」。

久保田稔偶然從電視新聞看到退休的日本博士在台南務農,協助採訪的是台灣長宿協會日本代表謝美微,後來他到台灣,透過謝美微幫助遍訪全台,接觸很多農民,但理念難契合。

即將放棄時,他遇到邱水勝,理念一拍即合。邱水勝三月間為久保田稔在宜蘭蓋一棟溫室,種廿多種生菜,也將兒女送去久保田稔的農園實習,開啟合作第一步。

邱水勝說,台灣的農業生產技術不輸日本,但他被久保田稔對土地的態度和親力親為感動,「無論多久,我都願意陪他走下去」。

久保田稔昨天到台大分享經營農企業成功的關鍵,他說,除在市場搶得先機,最重要是穩定出貨,「自己決定價格是生產者最高境界」,農民要將眼光放遠。

※ 相關報導:

* 氣溫不斷飆高 溫室蔬菜減產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90872

近來中部地區氣溫飆高,不但讓人叫苦連天,連溫室內蔬菜也奄奄一息。在彰化種植溫室蔬菜的農民表示,室內溫度還比室外多了好幾度,致使蔬菜生長大受影響,只好想出各項降溫措施,以免蔬菜收成減少。

....台中區農改場表示,高溫原就不利植物生長,若是要降溫,溫室得搭得高,讓裡面的空氣產生對流,至於用水霧降溫,仍要看所種的蔬菜,有些瓜類若噴水霧,在高溫和高溼的情況下,極易罹露菌病。

* 台灣精品咖啡 莊園拚出活路
http://udn.com/news/story/7270/1005728

....2009年,台灣亘上咖啡莊園(現更名為熱帶舞曲莊園)以83.5分得到美國咖啡協會的Coty(coffee of the year)第11名,成為首個榮登Coty金榜的亞洲咖啡產國,為台灣咖啡史寫下新頁,也是台灣咖啡莊園競相出國比賽的起點,截至2014年台灣已有38支國產咖啡豆取得美國咖啡品質協會的精品級認證。

尋咖啡香氣 探訪全台莊園

浸淫在咖啡領域數十年的韓懷宗,也追尋台灣咖啡的香氣,探訪全台咖啡產區,他說,「台灣咖啡莊園的精采之處,就是各家依照海拔、環境的不同,異想天開發展獨門撇步,有幾個莊園特別具有代表性。」

以阿里山地區為例,「熱帶舞曲莊園」的豆子帶有蔗甜香氣、莓果酸質,清爽乾淨度佳;提及莊園廣袤規模,則非「卓武山」莫屬,已發展為完備的觀光型咖啡園,運用獨門的修剪法,集中養分致使咖啡豆成長碩大,且在製程控溫發酵的程序中,烘焙出咖啡的剔透層次。

若以得獎常勝軍而論,「鄒築園」最勇於自我挑戰、天馬行空不受限,阿里山夏冬溫差大,酵素分解、日曬流程需有極佳掌握技巧,鄒築園打破既有規則,屢次獲獎也令人刮目相看。

在這些莊園界前輩努力中,誘引著後起之秀的奮戰,七彩琉璃、高醇坊、崁頭山、村長廷……等,都嶄露頭角,讓人期待台灣精品咖啡的百家爭鳴。

※ 詳見原站。



◆ 種有機雜糧 讓子孫吃對的食物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02641

聯合報 記者游婉琪/花蓮報導 2015-06-19

市場大量充斥基因改造黃豆,讓原本是桃園人的豐田純青農場負責人蕭旭暘,面對家鄉土地被徵收後,翻過中央山脈來到花蓮買地,種植有機黃豆、黑豆等作物。經過一番努力,純青農場不僅取得有機認證,生產的有機雜糧更受到許多民眾喜愛,他更由農改場輔導推出「花蓮二號黃豆」。

外型憨厚、老實的蕭旭暘說,純青農場經營理念,是希望營造給下一代更好的環境生長,讓自然生態能夠平衡發展,後代子孫有機會吃到「對的」食物,並且能夠糧食自主。

純青農場目前主要生產有機雜糧類作物,包含有機黑豆、有機黃豆、有機花生、小麥和有機米,目標希望能夠取代現行市面上,充斥著各種進口低價基因改造和飼料等級的雜糧,除了有機雜糧外,純青農場也種植部分有機爬藤類、根莖類及有機蔬果。

事實上在成為有機農場負責人以前,蕭旭暘原來是一名股票操盤手,自幼生長在桃園八德的他,親眼見證阿公阿嬤原本用來種田養鴨的農地,被政府重劃徵收,讓他決定離開傷心地,選擇到適合種植黃豆的東部定居。

蕭旭暘認為,有機作物可以孕育出更健康的下一代,當子孫全家都健康無病痛,無形中也減少了社會成本負擔。

比起「花蓮一號黃豆」,蕭旭暘自信滿滿地說,「花蓮二號黃豆」不僅植株高、分枝多,產量更是大幅提升,富含蛋白質營養,適合製作豆花、豆漿、豆腐等製品。

fsj 提到...

美濃瓜「一胎化」 連皮吃也香甜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04319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2015-06-20

花蓮壽豐鄉農民以有機方式栽植日本品種「果豔有機美濃瓜」,現正值採收期,果表皮呈淡綠色,散發濃濃果香,特別的是不用削皮、不用去籽、味道香甜,現採即可現吃,讓民眾好驚豔。

果豔有機美濃瓜香甜多汁,果肉厚實,甜度達14度以上,從現在起到10月底,都是採收季。

壽豐農會總幹事曾淑懿表示,西部不少農民種植美濃瓜,但有機栽植相當不容易,全台大約只有1、20公頃,壽豐種植果豔美濃瓜面積約1公頃。

鄒仁方、吳鄒仁介兩兄弟,在網室內搭起直立式棚架,在壽豐鄉志學村種植有機美濃瓜,透過充足的陽光照射,讓懸吊在半空中的美濃瓜,果色、大小都很均勻。鄒仁方說,農場採用採溫室有機栽植,但有機栽種病蟲害就會非常嚴重,裂果也很嚴重,去年試種2千多株,只收到3成,後來不斷克服困難及改進,每株只留1粒,終於種出皮薄香甜而高品質的美濃瓜。

鄒仁方說,美濃瓜的特色是皮薄,連皮一起吃也不會覺得澀,且因採「一胎化」的種法,果實有足夠的成長養分,每1粒都飽滿碩大,吃來口感扎實又多汁。

曾淑懿說,鄒仁方兄弟種植美濃瓜面積大,產量穩定,農會可協助行銷,並以「果豔」品牌上市;目前1粒售價在80至100元,雖不便宜但因有品質保證,受到消費者喜愛。

有機種瓜 鄒家經驗全都教

【本報記者段鴻裕、徐庭揚】

「我先做給大家看,同一塊地、同一區域,可以直接複製,不必再摸索。」壽豐鄉民鄒仁方成功種出有機美濃瓜,也大方分享8年辛苦耕耘的成果,希望更多志學村的小農不必再自行摸索耗費時間、金錢,站在他的肩膀上,共同推動「有機村」。

原本從商的鄒仁方與吳鄒仁介兄弟,為讓家人吃到健康、營養的食材,8年前毅然棄商從農,因東部颱風多,投注不少成本,去年才由農會貸款打造溫室、接受農糧署輔導種美濃瓜和檸檬。

兩兄弟接受台南農改場建議,以吊掛式在溫室種美濃瓜,每株只留1粒,並不符合經濟效益,但「每粒都有品質保證。」

最特別的是,鄒仁方兄弟種的美濃瓜可以連皮一起吃。鄒仁方說,既然都已投資設溫室,當然要與傳統種植的美濃瓜區隔,因此,特別拜託農改場協助尋找皮薄且適合在溫室種植的品種。

「希望協助周邊的小農,不要再像我們走那麼多年的冤枉路。」鄒仁方對於一樣有心返鄉從農的年輕人毫不藏私,願分享多年投入有機農作的過程與經驗。

※ 相關報導:

* 五葉松+東方美人 美人松飲甘甜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02572

聽過「美人松飲」嗎?苗栗縣頭份鎮流東社區發展協會讓年輕人發揮創意開發多元茶飲及特調茶醬,下個月將與學校、茶廠合作,開放體驗課程行銷茶產業。

....「美人松飲」以特製的五葉松汁為基底,加入東方美人茶,口感甘甜清香,「美人妃」則以奶泡、東方美人茶、太妃糖等原料特調而成,口感濃而不膩。

* 萬丹新口味 紅豆糙米麩上市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002707

屏東萬丹鄉號稱紅豆故鄉,農會最近推出新產品「紅豆糙米麩」,增加紅豆的附加價值。

農會總幹事張枝烈指出,紅豆富含優質蛋白質,營養豐富;且糙米較一般白米蘊含更豐富的蛋白質與膳食纖維,其中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幫助消化,是適合大人小孩的沖泡飲品。

* 郵局助銷水林地瓜 農民賣1箱捐10元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90572

水林地瓜種植面積今年大幅成長,滯銷價跌,雲林郵局幫助行銷,與農友合作,以郵政商城當通路,透過郵局宅配,民眾能買到最新鮮的農產品,每賣一箱地瓜,農民則捐十元做公益,創造多贏局面。

農友李志榮表示,往年水林地瓜種植面積約八百公頃,今年增加約四百公頃,產量大增,批發價每台斤跌至六元,雲林郵局為協助在地小農,增闢產地直銷服務,將篩選過的地瓜透過郵政商城通路,每台斤可賣到二十元,每箱十八至二十台斤,共賣出三五六六箱番薯,成效極佳。



◆ 玉井芒果乾 日百貨公司開賣
http://udn.com/news/story/7270/1005944

聯合報 記者吳淑玲/台南報導 2015-06-21

玉井果農賴永坤生產的無糖頂級愛文芒果乾,今年打入日本百貨公司,賴永坤當年頂著台大學歷返鄉種芒果,也不負自我期許為芒果開創出新的局面;他感慨芒果是台灣最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可以像紐西蘭奇異果行銷到全世界,「卻看不到政府輔導的決心」。

賴永坤說,這名日本貿易商曾吃過他的芒果乾,觀察3年後,今年主動來接洽,帶著全家人實地走訪玉井產地及加工廠後,才決定要將台灣最頂級的愛文芒果乾引進日本百貨公司賣場;雖然是初期試賣,但已是對他產品的肯定。

賴永坤是台大商學系畢業,當年返鄉種植芒果,價格經常暴起暴跌,政府出面收購倒入曾文溪以穩住價格,當時的農會總幹事希望他用知識來改變芒果產業,鼓勵他投入芒果加工。

20多年來芒果成為台灣旗艦農產品,賴永坤的愛文芒果乾也打入日本百貨公司。但賴永坤認為,芒果產業缺工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芒果是台灣最有國際競爭力的水果,政府應提出長期的產業政策,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不應任由農民自生自滅。

fsj 提到...

工程師圓農夫夢 「看日落很滿足」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07507

聯合報 記者黃茹婷/通霄報導 2015-06-22

「就是決心要當農夫!」苗栗縣通霄鎮37歲農民陳栢源原本在台北都市叢林與電腦為伍,1年半前決心返家種田,每天和彩虹玉米、稻田相伴,他說,少了穩定收入生活更艱辛,但每天看日出日落很滿足。

陳栢源大學就讀資訊系,畢業後進入知名電器公司、軟體園區、電子公司擔任軟體測試工程師,儘管有穩定收入,但近年內心不斷浮現「農夫夢」,1年半前決定走出不一樣的人生,放下在台北8年的職場生活,捲起褲管走向孕育農作生命的土地。

然而農作和電腦有截然不同相處方式,對他而言,電腦、軟體程式出問題多有公式套用解決,但農作物「收成結果總是難以預期」,除了因為閩南語講得拗口和與長輩溝通不順,栽種無毒彩虹玉米時必須想辦法和「蟲蟲」對抗,初期每天筋疲力盡。

返鄉後陳栢源從種地瓜開始嘗試,由於和父親齊力栽種,第一年收成有十餘萬元,他陸續挑戰種水稻、彩虹玉米,其中彩虹玉米採無毒栽種最辛苦,每天都要辛苦巡田和害蟲長期抗戰。

陳栢源的彩虹玉米近期陸續收成,不是每根都有美美賣相,但他沒有氣餒,他說,每個作物都像自己的孩子,要用更溫和的方式對待,每天早起耕種辛苦,但賺到和家人相處時間、和大地共處每一刻都是難以計價。



◆ 玫瑰紅荔枝有拉鍊 剝皮不沾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22000458-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22日 洪璧珍/彰化報導

中部荔枝正當季,玉荷包、黑葉、糯米等品種接續上市,芬園鄉公所與農會21日聯合舉行當季優鮮水果促銷活動,推出新品種台農3號「玫瑰紅」荔枝,縣長魏明谷與立委林滄敏到場品嘗,直讚好吃又好剝。

芬園鄉長洪慶章指出,「玫瑰紅」荔枝是農試所的新品種,目前只在芬園大約種了1公頃,物以稀為貴,當黑葉荔枝賣5斤100元時,玫瑰紅1斤要賣150元,網路價更賣到3斤699元,而且動怍慢一點就買不到了。

玫瑰紅的果皮鮮紅、果肉Q彈、帶有特殊的玫瑰香氣,最有趣的是它的果皮底部有明顯的縫合線,沿線輕輕一剝,就像刀子切過一樣整齊,因此又稱為「拉鍊荔枝」。縣長魏明谷與立委林滄敏都現場試剝,果然像打開拉鍊,很容易剝開,完全不沾手。(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水蜜桃樹披婚紗 種出猴採桃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07357

太魯閣國家公園海拔1100公尺山區,近來正值高山水蜜桃季,散發出水果清香,吸引台灣獼猴、果子狸等呼朋引伴偷採桃。堅持和大自然共生的農友們靈機一動,替水蜜桃樹披上宛如白色婚紗的「防猴網」,並將水蜜桃命名為「猴採桃」,取諧音「好彩頭」,讓猴子從果農天敵,搖身成為有機水果代言人。

* 有機紅藜契作 新農人「很快樂」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07251

屏東縣可樂穀農場發展有機紅藜幸福契作延伸到台東,昨天舉行發表會。紅藜料理、麵包令人食指大動;而參與小農分享心得,有人1.5分地只收成6.9公斤,「但很快樂」。

可樂穀農場 5年前開始以有機、自然農法耕作紅藜,陸續與屏科大、台東大學的創新育成中心合作,發展契作。目前在雙東約有50名小農參加,契作面積40多甲,其中台東有20人、15甲。

* 新事助茶農 推阿朗茶進軍國際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007134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是921大地震過後,少數選擇繼續長駐南投的團隊之一。十多年來,不只替部落原住民募集資金、教他們自力更生,更在8年前協助原住民成立自有品牌「阿朗茶」,讓茶農不受中盤商剝削,獲得合理的收入。

* 新事助茶農 推阿朗茶進軍國際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007134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是921大地震過後,少數選擇繼續長駐南投的團隊之一。十多年來,不只替部落原住民募集資金、教他們自力更生,更在8年前協助原住民成立自有品牌「阿朗茶」,讓茶農不受中盤商剝削,獲得合理的收入。

....新事團隊透過溝通、保護環境、生產價錢合理化,三大策略來執行該計畫,甚至積極安排茶農前往有機茶園觀摩學習。同時,新事也申請聯合勸募協會的經費補助,並邀請農委會的專家教導。

韋薇回憶,在運行了一年半後,發現茶農已建立起對有機茶市場的信心,便著手要發展屬於部落自己的茶品牌,經過一番腦力激盪,由賽德克族語中Alang(意指「我們部落的」)命名而來的「阿朗茶」品牌名稱,終於拍板定案。

* 彩虹玉米推契作 量販店找上門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07508

苗栗縣通霄鎮農會推廣彩虹玉米長達5年,銷售管道以農民自產自銷、農會販售及市場散客為主,但近期彩虹玉米行銷成功攻進愛買量販店,讓全台民眾不需舟車勞頓就能嘗鮮。

通霄特產彩虹玉米為台農5號黑糯玉米品種,因籽粒有多種色澤有「彩虹玉米」美稱,果穗整齊且皮薄肉甜,許多人一吃再吃,鎮農會發現彩虹玉米因收購量不穩無法大量銷售,販賣對象也以老客戶為主。



◆ 成大新技術 壺藻萃取蝦紅素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07484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2015-06-22

保健食品蝦紅素近年在市場上火紅,成大生技中心目前研發從壺藻中萃取,產量是傳統方法的41倍,頗具經濟價值。研究人員指出,全球天然蝦紅素產量有限,不管是應用在保健食品或養殖飼料,都有人以較便宜的人工合成品取代,但可能造成肝腎損傷,並降低生育率,不可不慎。

成大生技中心微藻生與工程實驗室助理研究員陳俊延指出,蝦紅素(又稱為蝦青素)因高抗氧化能力,許多市售產品都標榜使用天然蝦紅素,但因為天然品價格高昂,每公斤約20到25萬元,相對人工合成價格較低,加上目前市售產品規範不多,民眾有可能花錢想健康、卻反而吃下對健康有害的東西。

成大生物科技所助理教授陳逸民表示,人工合成蝦紅素經常做為動物飼料添加劑,但研究顯示動物食用,會造成肝臟腫大、腎衰竭及生育率下降,如果人再吃下這些動物,有可能產生不良影響。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則已明訂人工合成蝦紅素,不能用在保健食品裡,陳俊延表示,但市售產品中到底是添加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蝦紅素,很難確定,除非以儀器檢驗,民眾健康難獲保障。

陳俊延表示,目前全球量產蝦紅素的數量有限,多數是從「雨生紅球藻」中萃取,因飼養困難,產量難以控制,價格居高不下。成大微藻實驗室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現另一種藻類「壺藻」也能萃取出蝦紅素,而且在實驗室中的產量,與雨生紅球藻相較,高達41倍,目前正朝量產的方向努力。

生技中心助理研究員鄭文義表示,要想自然界中找出適合的藻種,萃取蝦紅素,就好像在大海裡撈針般的困難,成大微藻實驗室能找到新藻種,相當不容易。

fsj 提到...

高溫乾旱 芒果質優價廉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10290

聯合晚報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2015-06-23

芒果進入盛產期,今年因為高溫乾旱,漂亮的大果芒果數量較少,但整體數量較去年多3%,平均價格小跌3.14%。專家表示,要挑選好吃的芒果,光看果皮外表顏色不準,一定要留意蒂頭是否飽滿,飽滿表示成熟度高,芒果自然香又甜。

農委會農糧署作物稱產組組長翁震炘表示,台灣各種芒果種植面積約1萬4800公頃,市面上常見的品種約有近20種,其中愛文芒果占六成、金煌芒果占32%,其餘是凱特、玉文等少數品種。農糧署推估今天產量約14萬5000公噸,比過去平均14萬3000公噸略減3%。芒果產期每年5月開始從屏東開始向北,7月是愛文芒果的盛產期。

翁震炘表示,今年因為天氣熱、氣候乾燥,芒果甜度高,但外型較漂亮、體型較大的大果數量少,去年芒果大果(平均每顆約400公克以上)約占20%,今年僅有10%,量少價高以致今年頂級愛文芒果禮盒6顆就要價980元。

農委會高雄農改場場長黃德昌表示,民眾要選擇好吃的芒果,要看果尖蒂頭處,選兩側果肉突起、蒂頭相對凹陷的的飽滿果粒,代表芒果成熟度夠,吃起來自然香甜;外觀紅透、成熟的芒果當然好,但光看外觀不足以判斷是否香甜。

黃德昌說,今年缺水,芒果甜度普遍高、個頭較小,一般甜度超過12度就可外銷,今年13、14度的芒果比比皆是。

※ 相關報導:

* 破布子滯銷 訂單不來農家慌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91809

端午節前後為破布子採收的季節,今年各地產量增加,又有中國進口爭奪市場,導致盤商收購意願降低,旗山農會因無收購機制,農民只能自力救濟找客戶,在夾縫中求生存。

擁有解毒與清熱效果的破布子,被老人家視為養生聖品,放入冰糖、蔭油、白豆油及嫩生薑片調理,還能配飯當小菜,夏天吃芒果會過敏的人,也能吃破布子中和。



◆ 辣椒王種南瓜 直追世界紀錄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09423

聯合報 記者林昭彰/淡水報導 2015-06-23

新北市農業局舉辦第4屆全國大南瓜比賽本周六在淡水登場,去年以595台斤奪冠的林建訓,今年成果雖然尚未過磅,但生長天數98天已超越去年的83天。他說就算今年比賽沒有蟬聯第一,距離世界紀錄108天越來越接近,令他振奮。

林建訓的綽號是「淡水辣椒王」,原以種辣椒出名,卻自稱「不務正業」種大南瓜13年,玩出心得。他說,大南瓜其實難種又不好吃,口感像瓠瓜,純粹挑戰種植技術。它怕潮、怕熱、怕害蟲叮咬、抗病力又低,偏偏1至5月成長期會碰上梅雨季,也可能受到颱風豪雨威脅,任一環節疏失都可能前功盡棄。

但台灣農友很厲害,覆紗網或搭網室防蚊蟲、加強土壤排水並鋪透水塑膠板防泡水腐爛,寒流來時蓋棉被、熱浪來襲遮陽吹風扇,克服種種氣候因素,一樣能種出數百台斤大南瓜。

林建訓連續3年參賽,包辦2屆冠軍。原本今年希望一舉突破千斤,可惜大意沒做好土壤消毒,剛種沒多久就染上蔓枯病,清明時節又遇到氣候大異常。

他的瓜園年初試種9顆,逐步汰劣擇優精選剩2顆,目前估計已有500多台斤且持續成長中。林建訓很有自信地說,已掌握各項種瓜技巧練就好本領,可惜沒有足夠土地面積可以輪種,「不然會很恐怖!」一定會種出超大南瓜。

他去年的冠軍瓜成長83天之後採收,重595.5台斤,今年已生長98天,到周五摘下過磅便達到101天,距離世界紀錄108天越來越接近,明年將繼續挑戰。

※ 相關報導:

* LED扮陽光 他的蘆筍四季夯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09440

要讓國人從深秋到初春也有鮮採蘆筍可享用!曾是中鋼工程師的南投縣九九峰有機農場負責人邱順南,為了家人健康,中年返鄉一頭栽進有機農業,克服光照不足難題,創造出全年都可採收全株可食的有機蘆筍王國。

邱順南原本是百萬年薪的中鋼人,50歲出頭時,因女兒飽受過敏之苦,毅然決定挑戰中年轉業,返回故鄉草屯鎮,又因兒時目睹母親農藥中毒口吐白沫景象,加深他走上有機農業的決心。

* 缺水不種稻 觀音農改種藜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09357

適逢大旱,桃園水利會年初公告停灌,農民沒法種水稻,觀音區雜糧產銷班今年首次嘗試種植台灣藜、芝麻,高經濟價值旱作植物,預計在7月底收成。

作物改良課助理研究員葉永銘說,台灣藜是原住民耕作的傳統特色食物,多種植在台東、屏東一帶,加在白米裡煮成台灣藜飯,富含鈣、鐵質和鋅,營養價值豐富,被譽為是「穀類紅寶石」。



◆ 學童打工換宿 遊無米樂故鄉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09549

聯合報 記者邵心杰/後壁報導 2015-06-23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台中市大坑國小40多名師生以工換宿,來到無米樂故鄉,學生揮汗下田割稻、施肥、碾米,樣樣自己來,吃割稻飯、做菜包,乘坐牛車逛老街,不一樣的畢業旅行,真實體驗農村生活的酸甜苦辣。

半年前,大坑國小老師王惠卿接洽無米樂稻米促進會總幹事張美雪,提議用以工換宿方式,為應屆畢業班安排三天兩夜畢業旅行,並和崑濱伯等農民一起農作,一起生活。

大坑國小師生昨天上午抵達後壁,就得下田割稻、曬稻,個個揮汗如雨,直呼「農夫真的好辛苦」。學生黃宸緯、陳冠椉都是生平第一次下田割稻,開始覺得「很有趣」,然而,時間一久開始覺得累,都說「以後不太可能當農夫」。

無米樂稻米促進會安排學生品米,分辨糙米口感好壞,中午吃割稻飯,崑濱伯更親自下田指導學生施肥,到碾米廠碾米及包米;晚間也要自己動手下麵吃,師生忙得不亦樂乎,充實過了第一天。

張美雪說,無米樂社區日常生活中,割稻、施肥不能偷工減料,希望學生彎下腰來認真學習,體認農村生活的真實樣貌,尤其白米得來不易,可說粒粒皆辛苦。

fsj 提到...

三和國小無毒米 新加坡也驚豔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11694

聯合報 記者王柔婷/金山報導 2015-06-24

陽明山山腳下的金山區三和國小,享有得天獨厚的好山好水,校方推展農業課程近7年,今年受教育局補助,向鄰近地主承租田地,引進山泉水耕種「無毒三好米」,學生在200餘天內扎實完成插秧、施肥、除蟲等農作,日前吸引新加坡小學參訪,讓金山特產好米揚名海外。

「新加坡的水要向外國購買,好羨慕台灣的山泉水資源!」新加坡美廉小學26位師生6月初到三和國小「海外學習」,了解台灣鄉村如何發展無毒農業,金山的水田景觀也讓星國學生驚豔。

三和國小位於大屯火山群北麓,學區內居民世代以農為業,近年農村人口流失快速,多處水田逐漸荒廢,校方為復甦當地產業,推動稻作課程,希望讓學生從無毒農業中,看見故鄉新希望。

「施肥好熱好辛苦!」三和國小今年向鄰近地主承租1分半農地種稻,突破往年農作「體驗」,讓中高年級學生實地參與完整農作過程,彎腰插秧、施有機肥、除蟲拔雜草,都由學生利用早自習時間一手包辦。

校長羅智殷表示,這批稻作預計9月收割,學生辛勞下田,將換來得之不易的「三好米」,稻作課程讓學生了解無毒或有機農作,比起一般使用農藥的稻田,更有助於提升作物產值,也更友善環境。

羅智殷說,校內除了產米,還種植芋頭、百香瓜、小黃瓜等10餘種爬藤、瓜果作物,偶爾還可幫學生營養午餐「加菜」。

小手加小鴨 幫無毒米除害蟲

「鴨間稻作讓全校動起來!」三和國小的無毒稻作不施農藥,田間滿布福壽螺,全靠學生雙手和10隻「鴨幫手」解決,學校警衛、老師也利用農作、養鴨經驗,替小鴨蓋鴨舍,下田趕鴨回籠。

10隻可愛的小鴨是學生的最愛,除了能吃掉田裡的害蟲,糞便也是良好的肥料,當鴨子在田中游來游去時,還會刺激稻子往下扎根,讓稻子長得比較結實。

校長羅智殷說,學校師生不到100人,照顧稻田、菜園工作繁忙,於是全校總動員,「每個人都盡一分心力」,稻田旁的鴨舍,還有勞養過鴨的沈姓警衛協助完成。

沈先生說,家裡也養了不少鴨子,剛好校園引進「鴨間稻」概念,讓他能幫上一點忙;稻作剛插秧時,不適合讓小鴨下田吃蟲,因為容易採壞脆弱的秧苗,所以他會先餵鴨子吃玉米飼料。

他表示,到三和國小服務後才了解「鴨間稻」生物防治法,由於鴨子「什麼都吃」,放鴨入田除蟲還能兼顧生長,一舉兩得。

※ 相關報導:

* 八煙水梯田好生態 種無毒大葉田香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11026

金山八煙水梯田名聞遐邇,生態相當豐富,重和里鄰長何春福就在生態工法基金會的輔導之下,從五年前到現在利用水梯田,已經種了將近兩分地的大葉田香,無毒香味濃烈的味道,是做冰淇淋的聖品。何春福也表示,藉由種植大葉田香,多角化經營,將生態保育與在地經濟,同時存在。

* 冰品戰開打 「芒果冰碗」霸氣吸睛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92149

呷冰是炎夏最受歡迎的消暑良方之一,以盛產芒果著稱的玉井區,芒果冰也遠近馳名,為迎接夏日冰品戰,有業者開發口味獨特的「芒果冰碗」,由正當令的愛文打汁、製作,連同豐富的配料,「整碗都可吃下肚」,近來天氣酷熱,遊客湧進嚐鮮,店家供不應求。



◆ 嘗試新農法 平溪闕三奪筍王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11714

聯合報 記者祁容玉/板橋報導 2015-06-24

新北市綠竹筍種植面積廣、正值產季,農業局昨天舉辦評鑑,共14區、70名農友參加,由平溪區農友闕三抱回今年「新北筍王」榮冠,泰山區筍農陳黃條以8.3的破記錄甜度,贏得「甜筍王」頭銜。

新北市農業局說,端午節前綠竹筍已有一波上市,7月還有第二波產期,目前零售價每台斤約120元到150元,民眾若想品嘗新鮮又實惠的綠竹筍,清晨5點到7點可到八里及五股區農會綠竹筍晨間直銷中心,正午時間可到三峽五寮大街的綠竹筍交易市集採買。

新北市綠竹筍種植1670公頃,年產值近9億元,和甘藷、山藥並稱新北市「健康三寶」,農業局連續3年舉辦評鑑,希望確立綠竹筍品質保證,今年主任評審、桃園區農改場助理研究員顏勝雄說,今年參賽的綠竹筍競爭激烈,最後還有2組同分,經反覆討論才分出勝負。

贏得今年「筍王」頭銜的72歲平溪區農友闕三,是市區內綠竹筍評鑑常勝軍,2010年赴桃園參加北區評鑑也獲季軍,他和妻子闕謝寶猜常試驗新農法,落實田間管理,加上今年平溪區綠竹筍並未受到缺水影響,讓闕三的綠竹筍脫穎而出,獲得冠軍。

※ 相關報導:

* 三灣高接梨搶手 頭份秋黃梨甜脆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11900

苗栗縣三灣高接梨進入採收期,品質較去年佳,甜度超過11度,頭份鎮農會推廣的甜脆的秋黃梨也即將上市,都讓人期待。

今年6月日照強烈,三灣高接梨約一成發生蜜傷,整體品質甜度仍比起去年優,外型飽滿圓滑,口感香甜多汁,產銷第二班長張錦霖指出,三灣鄉丘陵地因日夜溫差大,生產的高接梨形狀渾圓且香甜多汁,供不應求,一般外縣市想吃得直接訂購,此外,部分梨農也會到縣內市區的早市販售。

* 拉拉山水蜜桃 「舌尖上的陶醉」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11880

「不用爆漿,甜汁已在舌尖上陶醉」,美食家胡天蘭形容吃下拉拉山水蜜桃的感覺,用刀切下時,就已感受高纖的觸感,她認為拉拉山水蜜桃顏色粉嫩、色澤勻稱,堪稱「舌尖上的水蜜桃」。

今年桃園拉拉山水蜜桃季開跑了,市政府昨天請來美食家胡天蘭、「廚神」駱進漢為拉拉山水蜜桃背書,希望消費者買到「正宗」水蜜桃。

* 新市白蓮霧節 周日登場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11792

2015新市白蓮霧文化節周日在新市消防分隊旁登場,上午6點除有單車騎乘活動,沿途設有4處補給站,提供水果、飲料品嘗,蓋滿4處補給站紀念章,可獲得平安御守和摸彩券。

* 台東種杏鮑菇 盼深層水栽培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11747

台東地區農會為讓在地食材多元化,今年起試種杏鮑菇,並舉辦家政媽媽研習,農會表示,初期產銷狀況不錯,未來將結合深層海水進行種植。

台東地區農會總幹事李建通表示,台東本地並沒有產菇類,大多來自中部,其實台東有深層海水,如能應用在菇類種植,未來必潛力十足。

* 寬達生技 創造台灣梅子新價值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24000467-260210

....加工食品種類相當多,如何讓消費者認同?寬達生技董事長張瑞鄉說,上一代做梅子做了30幾年,但是在大陸產品競爭激烈下,傳統蜜餞的路愈走愈窄,為突破現狀,公司開發了果粒梅這個新產品。它是將台灣高山梅去籽,然後在裡面放了葡萄乾或是蔓越梅,呈現出不一樣的口感,而且我們為讓消費者吃的健康,完全不用防腐劑、糖精、糖蜜素等化學添加物,在國外市場的知名度很高,一推出就供不應求,就連中國的通路商都來台指名採購。

寬達生技號稱是全世界最小的梅子廠,張瑞鄉說,蜜餞食品在台灣是相當傳統的產業,但是近年因為人工與土地的成本大幅提高,很多蜜餞廠都無法生存。

寬達生技為了讓果粒梅的生產標準化,不惜重資投入自動化生產線的規畫,但是這些設備都是專用機械,市場上根本沒有,所以我們只好和機械廠合作共同開發生產線所需的設備,像是去籽機,目前已開發到第3代機型,也因為自動化生產,才能在最小的生產面積中擴大生產能量。

張瑞鄉說,梅花在寒雪中傲然挺立,因為秉性堅持,寬達生技也是一樣,「玩梅女人」這個品牌因梅而生,因梅而美,因梅的秉性而堅持。

fsj 提到...

食品展高雄館 型農現炒尚青農產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014146

聯合報 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 2015-06-25

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食品展是業界盛事,高雄市農民沒缺席,農業局昨邀16家農民團體、型農、農企業在食品展設「高雄物產館」,展示在地農產品,更找來型農、外籍廚師,把廚房「移」到現場,帶來可口料理,吸引買家圍觀。

現場除展示農產品外,還邀高雄綠色友善餐廳「迪立印度健康蔬食坊」印度籍廚師迪立當場示範,以高雄在地有機蔬食結合印度素食料理概念,帶來多道創意料理,遊客吃了都說讚。

農業局局長蔡復進表示,食安在國際間受到高度重視,高雄市推動在地食材,落實食品安全,更全力推廣綠色友善餐廳。

他說,要持續推動產銷履歷標章的觀念,讓國內外買主都能了解台灣已建立良好的農產品安全追溯制度,尤其高雄更是不遺餘力。

目前高雄市通過認證的綠色友善餐廳已有24間,今年農業局希望能夠把綠色友善餐廳的家數增加到40家,餐廳料理更多元。

首次參展的月光山蔬果運銷合作社以高雄產地直銷的鳳梨、芭樂、金煌芒果及火龍果等參展,強調從食物源頭到餐桌,不只為民眾宅配新鮮蔬果,更為食材安全把關。

農業局表示,透過展覽的用心安排,讓高雄農產品曝光,為農民創造更多商機,除台北食品展外,目前高雄農業精靈高通通也在高雄凹仔底公園展出,展示農特產品,希望國人能多多採購。



◆ 超大瓠瓜現身!環抱抱不住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14119

聯合報 記者翁浩然/頭份報導 2015-06-25

「南瓜王子」徐滄浩今年挑戰種植瓠瓜,種植於頭份鎮田地裡的大瓠瓜腰圍186公分,重量75台斤,必須靠3人協助托扶才能順利剪斷藤蔓採收,讓人咋舌。

徐滄浩今年元旦開始栽培「水瓶瓠瓜」的非洲品種,結果2顆,昨天在田地採收時,需要3名壯丁協助托持大瓠瓜,才能順利剪斷藤蔓與支撐網。兩顆瓠瓜重達75、63台斤,腰圍長186、178公分,「沒辦法環抱啦」,徐滄浩挑戰用兩手環抱瓠瓜失敗。

徐滄浩說,早期農家等瓠瓜乾燥後會做成水瓢,現代世界各國會將瓠瓜工藝品化,自己未來將把大瓢瓜以雕刻製成燈具、裝飾品,另闢瓠瓜出路。

※ 相關報導:

* 新北市府蔬果區採收 義賣所得捐公益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13339

新北市政府行政園區近期在秘書處與農業局合作下,成功將市府8樓露台及1樓市民廣場巧妙變身種植25項可食性無毒蔬果,市府秘書處處長吳清炎表示,這些蔬果的義賣所得,將全數捐贈做為公益用途。



◆ 300坪採3斤 白茶闢商機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14188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冬山報導 2015-06-25

「用白茶營造特色,吸引高消費族群!」冬山鄉正福茶園最近採收茶葉,製成翠玉白茶、烏龍白茶,茶農游正福說,白茶經濟價值高,一台斤價值上萬元,他鼓勵其他茶農投入製作,為宜蘭茶開闢新契機。

游正福表示,「白茶」出自大陸福建東北地區,茶葉帶有銀白色的細毛,是高單價茶品,台灣比較少人製作,他原本製作紅茶、烏龍茶,去年要把茶品轉型,因此開始收集資料,研究製作白茶。

製作白茶,僅能摘採茶葉剛冒出來的嫩芽,300坪土地約採收2至3斤,產量是烏龍茶的五十分之一,加上人工採收成本高,多數茶農覺得不符經濟價值。

白茶的製作工法是將茶葉摘採下來後,攤放在竹蓆上或放在通風好的室內3至4天,待8成乾時再用文火輕焙加工,不經過炒青和揉捻,跟烏龍茶複雜的製作工序不同,因此茶芽葉上的白絨毛會被留下來,茶葉外觀呈現銀白色。

「每一季的嫩芽,製作白茶風味都不同!」游正福說,春季的白茶充滿花香,夏季的白茶甜味較重,白茶香味獨特、女性接受度高,尤其茶葉收藏家和國外顧客特別喜歡。

雖然冬山素馨紅茶已經打出名聲,但他表示,宜蘭離台北近,如能發展「白茶」,做出市場區隔,鎖定金字塔頂端高消費族群購買,未來可藉由白茶帶動其他茶品。

※ 相關報導:

* 紅土薑黃入菜 製作研習秒殺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14130

南投縣名間鄉農會為推廣鄉內新興特產「紅土薑黃」,開辦薑黃多元運用研習課程,邀請薑黃專家及大廚示範養生薑黃饅頭,60個名額一開放報名秒殺額滿,大受歡迎。

名間鄉農會總幹事蔡素秋指出,薑黃適合在名間八卦山麓的紅土栽培生長,越來越多鄉內農友投入種植,希望透過「農家生產及生活經營能力改善計畫」,推廣薑黃的多元運用,製成薑黃饅頭、薑黃麵線、薑黃拉麵、薑黃糖都很有市場潛力。

* 吃米的人少了 25年碾米廠苦撐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14162

西螺鎮三源碾米廠經營25年,提供代客碾米,現在村莊人口凋零、飲食西化,每月碾米量只有20年前的3成,「只要民眾有需要,我就繼續服務」。

三源碾米廠的碾米機械為木造,部分過程為半開放式,僅有3道碾米程序,與現代機械碾米機相比,前者比較陽春;業者李其賸指出,現代碾米廠需經過5道程序,出來的白米較為精緻,而他們的略黃,「少1道程序反而保留更多營養」,深受鄉民喜愛。

fsj 提到...

獨步全球 挪威開首條蜜蜂公路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92613

自由 2015-06-26

〔編譯魏國金/綜合外電報導〕從綴滿鮮花的墓地到屋頂與陽台花園,挪威首都奧斯陸正打造全球首創的「蜜蜂公路」,以保護瀕臨滅絕、對糧食生產至關重要的授粉昆蟲蜜蜂。

領導該計畫、倡議都市蜜蜂保護的環保團體「Bybi」主席梅爾維伊爾說:「我們一再重塑環境,以滿足我們的需求,卻忘記其他物種也生存其中。為了改過,我們必須還給牠們得以存活、餵養的環境。」

以不久前仍是一片草地的奧斯陸亞伯花園為例,在居民與學童的種植下,如今到處都是向日葵、金盞花與其他蜜源植物,因而形成蜜蜂的「補給站」。奧斯陸當局沿著蜜蜂遷徙的路徑,每250公尺便設置一處花粉站,讓蜜蜂可以停下來吃點東西,然後再繼續行程,如此的系統為全球首創。

該計畫參與者包括各級機關單位、公司行號、社團組織以及市民個人,皆受邀將其打造的蜜蜂花粉站發表在網站www.polli.no,該網站則繪測有整座城市的蜂群活動路徑。

奧斯陸花園協會的甘姆斯特說:「該構想的宗旨便是在這座城市,為蜂群打造出有足夠補給站的通道。足夠的食物將使蜂群對人造環境有較好的耐壓性。」

在奧斯陸商業區一棟超現代化辦公大樓的第12樓,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將露台的局部種滿會開花的佛甲草屬植物,當中還有兩個蜂房,約4.5萬隻工蜂在此生活。會計師斯凱爾布瑞德說,這彰顯企業也應承擔生物多樣化的保存責任。她向公司以及大樓其他業主募集40萬挪威克朗(約台幣160萬元),以贊助該計畫。

她說,工蜂壽命約60天,牠們終其一生生產的蜂蜜不超過一湯匙的量,若由人類代勞其工作,以最低工資來算,一罐蜂蜜的成本將高達18萬2000美元(約台幣566萬元)。

雖然挪威的蜜蜂面臨密集農業與殺蟲劑的威脅或許不比美國或其他歐洲國家嚴重,然而該國200種的野生蜜蜂中,有3分之1被認為瀕臨滅絕。由於30%至40%的食物生產仰賴昆蟲授粉,因此蜜蜂的生存威脅引發關注。2005年一份德法團隊發表的研究指出,蜜蜂提供的授粉作業價值高達1530億歐元(約台幣5.36兆元)。

全球蜂群的大規模死亡,已迫使中國四川省的農民手工授粉,而美國部份農民不得不跨越整個美國租用蜂房,以便讓作物授粉。

深信「蝴蝶效應」的梅爾維伊爾在亞伯花園說:「如果我們能在地解決一個全球性問題,那麼大可相信這個區域性方法也能在其他地方奏效。」



◆ 用分解菌腐化 稻草變有機肥
http://udn.com/news/story/8308/1016438

聯合報 記者郭宣彣/彰化報導 2015-06-26

彰化縣環保局推行利用腐化菌分解稻稉作為有機肥料,改善燒稻草造成空氣汙染問題,環保局空氣品質科科長劉子云說,已有越來越多農民改變方式,不燒稻草改使用分解菌,推行4年迄今,從原本僅有407.4公頃增至2000公頃農地使用分解菌,降低空氣汙染,也提升稻米產量,達到雙贏。

環保局鼓勵農民切碎稻草就地掩埋,就得將稻稉切碎至3寸以下,每分地需多花1000元,農民過去捨不得花,但近年不少農民有環保意識,願意花這筆錢。

「分解菌可改善土壤品質,增加稻米產量」二林農會稻米產銷班班長洪秀霞說,利用腐化菌約5至10天就可分解稻草,做為有機肥料,增加農田的有機土壤,稻米產量也提升5至8%,成效不錯。一包腐化菌要價300元,政府補助80元,若真要推廣希望能增加補助金額。

劉子云表示,農民可利用分解腐化菌,直接分解稻草做為有機肥料,能省去在水稻耕作期間施用的一次性基肥,每期稻作可減少一次翻耕,每公頃省下2000元,還能提高稻米生產量5至8%,降低落穗。

※ 相關報導:

* 一期稻作採收 濕穀每百台斤跌破千元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16499

彰化縣104年一期稻作在結穗期先後遭遇高溫炎熱天氣和遲來梅雨,造成成熟度不一致,最近幾天又有午後雷陣雨,農民怕稻穗泡水發芽,等不到完熟就紛紛搶收,濕穀價格跌破每百台斤1000元。

一期稻作品質優於二期,往年濕穀每百台斤從千元起跳,隨著收割量多,價格微調,很少一開始喊價就不滿千元。彰化縣今年一期稻作濕穀每百台斤950元到970元,農民擔心收割量越來越多,市價會再下跌。



◆ 顧水果如嬰兒 獲百大農村青年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16585

聯合報 記者宋柏誼/大甲報導 2015-06-26

大甲青年莊國誌從小跟父親種稻,讀完中興大學園藝研究所後,捨不得自家農田荒廢,他花2年時間研究種植網室哈密瓜,把水果當成「嬰兒」照顧,種出入口即化的哈密瓜,不僅賣出好價格,還獲選為農委會百大農村青年。

今年30歲的莊國誌,父親在大甲種水稻、芋頭,他耳濡目染選讀園藝科系,畢業後發覺父親年邁,捨不得自家農田荒廢,他決定走出冷氣房辦公室,赤腳走入農田耕地。莊說,園藝系教育涵蓋果樹、蔬菜與花卉,他對瓜果類有興趣,跟父親討論後,決定挑戰大甲沒人種植的哈密瓜。

莊國誌說,他挑選銀輝品種,在南部常見,但皮薄容易裂果,栽種過程得注意水分,他到處討教前輩與專家,從搭棚架、水量控制與肥料調配學起,先用1分地試種,每株只留下1、2顆果實,經過80天悉心照顧,種出飽滿白嫩的哈密瓜,甜度超過18分,連皮咬都入口即化。

莊家的哈密瓜想吃還買不到,每500公克能賣到180元,受到市場歡迎,他也獲選為百大農村青年,得到中央補助,也成為青年農民榜樣。他強調,剛開始遭到異樣眼光,畢竟大甲沒人種過哈密瓜,也有人等著看笑話,但他憑著不斷詢問與常識,終於培育成功。

「把自家農田照顧好是種責任。」莊國誌說,外界不看好務農,但社會越來越多元,他擁有園藝專長,希望能用在實務上,用年輕人的力量來活化農地。

※ 相關報導:

* 二水仙草 種植面積大增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16444

彰化縣二水鄉3年來仙草種植面積大增,泰山企業以每公斤70元保價收購,種植面積已從9分地增加到近30公頃,泰山企業董事長詹岳霖表示,台灣生產的仙草品質佳,泰山將繼續與農民合作生產高品質仙草。

fsj 提到...

上將梨 上市啦! 新產品「果醬」泡茶 「超香」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18603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2015-06-27

三星鄉的上將梨很受消費者喜愛,三星地區農會成立三星上將食品工廠,產學合作開發出「梨嚮尚醬」三星上將梨果醬,嚴選上將梨,加上鳳梨、檸檬,精熬8小時,適合沖茶喝或做果醬。

為增加梨農收益,擴大三星上將梨果多元利用,三星地區農會三星上將食品工廠,經由103年農特產品伴手計畫與產學合作,去年研發上將梨果醬,主任李元偉指出,研發過程使用不少上將梨,測試多次,全部採手工製作,切細後用小火慢慢熬煮7到8小時,除了梨子的清甜,也加入濃郁的鳳梨和淡淡的檸檬香,不少人一喝就上癮。

「超香的!」王先生昨天在青蔥文化館試喝梨醬茶飲,覺得很清爽,喉頭還回甘,馬上帶一盒當伴手禮。三星地區農會表示,果醬裡除了水果,就只加糖,沒有其他添加物,且看得到果粒,除了沖茶和果醬外,也可調製成水果沙拉醬,做甜點餡;單瓶售價150元,禮盒裝有2瓶320元。可到三星青蔥文化館賣場選購。

他留福利果給鳥吃

宜蘭三星鄉大地春果園因主人劉賽馨刻意營造友善環境,鳥類和上將梨「和平共處」,最近上將梨上市,劉賽馨說,他刻意留下小顆的果實作為鳥兒的「福利品」,生態循環平衡,果園能量增加,產量不因鳥類啄食而減少。

自從幾年前,無意間在果園發現白頭翁築巢,劉賽馨從此成為愛鳥人,為保持果園生態,讓鳥類自由出入,他讓果園的草自然生長,方便鳥兒吃草籽,另外盡量減少使用農藥和化學肥料,改用有機肥料和其他物品取代,維持鳥類生存空間。

劉賽馨種植上將梨30多年,在三星鄉萬德村有1.8公頃的果園,一般果農都擔心鳥在果園築巢後,會啄食果實,影響水果賣相,劉賽馨不但不怕,反而和這群驕客保持友好關係,除了白頭翁,還有棕背伯勞、雀鳥、斑鳩、斑文鳥等,最近還有白腹秧雞在園內築巢產卵。

「母鳥在巢內時,千萬不要靠近驚擾。」劉賽馨說,他到社區大學參加自然生態課程,也學攝影,想多認識人類的好朋友,也紀錄牠們在果園的生活,當他發現鳥兒築巢,都是利用母鳥不在時再靠近拍照紀錄,不然母鳥受到驚嚇,很可能棄巢而走。

上將梨上市,劉賽馨說,一般果實有套袋 ,鳥類其實吃不到,但他會刻意保留一些小型的果實,作為鳥類的「福利品」,保持生態平衡,果樹反而欣欣向榮,產量從未受影響。

貼上它 農會保證甜度11度

宜蘭縣三星上將梨昨天正式上市,三星地區農會邀農民舉辦發表會,因天候關係,今年上將梨果實不大,但甜度穩定,農會推出「保證甜度11度」的標章,方便消費者採購。

上將梨上市發表會展示各品種的上將梨,包括幸水、豐水、黃金、新興等,並提供農會設計的形象禮盒。

上將梨外觀光滑,果肉細致,甜度高且水份多,聞名全台,國外還有人特別來選購,發表會場免費讓民眾試吃,總幹事謝志旭也帶著來賓採摘上將梨,體驗採果樂趣。

三星地區農會表示,今年天氣熱,雨量不多,上將梨的果實較小,黃金品種的上將梨在開花授粉時受到影響,產量略減,其餘都不錯,產期預計可至8月,尤其甜度都很穩定,因此推出「保證甜度11度」的標章,農會會對果實做普及性採測,保證甜度至少在11度以上。

三星地區農會青蔥文化館於上將梨產季,銷售通過果園評鑑、藥物檢測的優質在地上將梨,也歡迎民眾到青蔥文化館,從7月1日起銷售期間內,會不定時提供上將梨果試吃鮮嘗,讓消費者品嘗後再買;售價方面,今年上將梨,豐水梨10顆裝650元起,黃金梨750元起,但黃金梨要7月中旬才出貨,訂購可洽(03)9893900雷小姐。

※ 相關報導:

* 金針做成忘憂酥 玉中點心銀了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18609

花蓮縣玉里高中餐飲管理科學生參加經濟部工業局「幸福點心」創意競賽,以在地食材為創意發想,加入金針花、紅糯米製作成外觀可愛、內在可口的忘憂酥與紅荔球,獲得團體賽東區第2名,將於7月4日參加全國決賽,與12支優勝隊伍拚高下。

經濟部工業局為了推廣地方產業特色,日前分別於北、中、南、東四區辦理「幸福點心」創意競賽,每區取前3名進入全國決賽。

* 製冰、打果汁 香蕉暢飲一夏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018537

南投縣等地夏蕉價跌,農糧署已協調食品加工業者研製香蕉乾、香蕉冰品、香蕉牛軋糖等,為夏蕉找出路;也建議消費者多吃香蕉,作成香蕉牛奶營養又健康。

農糧署表示,夏日最佳飲品就是自己DIY打果汁,健康又衛生,如何使果汁不沉澱又增加口感?建議打果汁時,添加一段香蕉,即可發揮天然果膠的乳化功能,使果汁香濃不易沉澱,香蕉獨特的香氣亦可提味,讓美味升級。

* 慘!夏蕉每公斤不到8元 搶救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018535

時序進入炎夏,水果種類多,南投縣夏蕉產地價滑到每公斤不到8元,蕉農叫苦,希望農糧署幫幫忙。農糧署表示,產地價已逐步回升,已請國軍與團膳單位購買,也開拓外銷並輔導蕉農調節產期。



◆ 好菌種好米 降成本少用藥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18635

聯合報 記者范榮達/苗栗報 2015-06-27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開發、第一株以苗栗命名的「苗栗活菌1號」微生物農藥菌株,施用在農改場的「苗栗2號」稻米,昨天在苗栗市五谷路的田間示範觀摩,「好菌種好米」吸引許多農友下期稻作躍躍欲試。

農改場及苗栗市農會昨天在五谷路旁3公頃稻田,辦理「苗栗2號」稻米施用「苗栗活菌1號」示範觀摩,會場市農會家政班利用「苗栗2號」米飯、木耳等特產烹飪,引人食指大動,市農會總幹事吳世垣說,「苗栗2號」與台灣人最喜愛的「台梗9號」食味相當,飯質較軟,磨成米粉加工可製成米吐司、米麵包及米發糕等,市農會計畫二期與農民契作生產。

「苗栗2號」由農改場試驗10年,利用日本越光米與台中秈3號米雜交並純化育成,為苗栗地區量身打造,並技術轉移市農會,此外,農改場拚改良品種,也開發「苗栗活菌1號」,經苗栗農改場副研究員朱盛祺兩年的努力,從近兩百株菌種開發成功。

朱盛祺說,「苗栗活菌1號」改善土壤理化特性,溶解磷肥增加養分吸收利用,降低肥料成本5~10%,兼具無毒微生物農藥特性,可降低苗立枯病發生率五成,及稻熱病率15%,減少10~20%的化學農藥使用,示範區稻田每公頃可減少成本六、七千元。

「苗栗活菌1號」已完成菌種30年專利寄存,菌種防盜保護,田間測試在草莓、水稻、芋頭、柑桔、蔬菜等均有良好的成效,下一步將技術移轉推廣,進而達到「少用藥、成本低、品質好、價格高」的目的。

※ 相關報導:

* 循父親技法 老農契種黑芝麻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18528

....翁安平笑著說,已經50多年沒種黑芝麻了,記得最初是13歲時,赤腳跟著父親牽一頭黃牛下田,牛在前方拉鐵犁,父親則帶著他在後方控制。播種時,父親將黑芝麻種子放入一管竹筒內,竹筒下方開個小洞,沿著種植區一邊走一邊上下晃動,種子就逐一掉進土裡。

翁安平拿起一支寶特瓶說,這是他改良的播種器,效果跟父親做的一樣,「我一邊播種,腦海裡就出現父親田裡耕作畫面」。



◆ 室內種山葵不是夢 水耕有錢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27000526-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27日 林駿剛/桃園報導

室內也能種「哇薩米」!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前年展開植物工廠計畫,利用水耕方式種植蔬菜,雖成本高於土耕,但防疫病、天然災害效果好,甚至還嘗試種植高冷環境的「山葵」,要在異地栽培出高經濟農作物。

生物科技系副教授江志明說,全球暖化、環境改變加劇等問題,造成可耕地面積大減。如何提高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成現階段農業發展關鍵任務。

江志明指出,水耕蔬菜的環境控制系統,外可以隔離疫病,內能控制光亮、溫度及溼度等,加上水耕液生產不受自然災害及暖化影響,可以提高作物品質及安全,以萵苣而言,水耕方式就可比土耕提早收成5到10天。

江志明說,2年來除了栽種番茄、小白菜等常見蔬菜,本學期有學生提議種植阿里山高經濟作物「山葵」,利用冷凝機降低培養液溫度,再給予適當光照,模擬生長環境,目前種植成果比室溫栽種的山葵對照組好得許多,將來可望在室內種出高山山葵。

江志明認為,水耕蔬菜所給予的營養液可以控制氮、磷、鉀等養分,尤其控制氮源,衍生的硝酸鹽就會減少。將來團隊也想自己研發天然氮、磷、鉀,目標讓水耕蔬菜邁向有機。水耕蔬菜之後,下一步計畫開始「魚菜共生」,讓水的循環利用更加徹底。(中國時報)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信義區種菜 北市「田園城市」萌芽
http://udn.com/news/story/6655/1018659

北市府昨在市政大樓周邊廣場發表「田園城市」示範基地成果,邀集認養民眾、團體體驗種菜樂趣。台灣睡眠障礙協會常務理事林青穀表示,曾罹患兩次憂鬱症,透過園藝治療成功走出憂鬱。

北市府推動田園城市計畫,首先將市政大樓周邊廣場開闢為六大主題區,成為一畦畦綠意盎然的菜圃。市議會旁廣場的「田園療癒區」、市府大樓北門出口兩側的「蔬果樂活區」和「果樹新樂園」開放民眾認養使用。

「田園療癒區」以50個高架植栽槽,讓不方便彎腰的老人和輪椅族使用。目前由台灣睡眠障礙協會、北市心生活協會及北市三興團體家庭認養。

fsj 提到...

百萬青農向馬總統請命「落實農地農用」
http://udn.com/news/story/8145/1020465

聯合報 記者胡蓬生/西湖報導 2015-06-28

苗栗縣西湖鄉青年農民張智傑加入農委會「小地主大佃農」計畫,經營有機農場,成功打造有機稻米的自有品牌,從科技業「百萬台幹」變身為「百萬自耕農」,總統馬英九昨天參觀張智傑農場、品嘗有機稻米,並與縣內青年農民座談未來農業發展。

馬英九昨天上午由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苗栗縣長徐耀昌等人陪同,造訪西湖鄉龍洞村的「返樸歸真」有機農場,農場主人張智傑曾在台商科技公司擔任副理,數年前返回苗栗家鄉投身農業,在西湖鄉租地經營有機農場,向50名小地主共承租了13公頃農地,栽培有機稻米等作物。

馬英九在農地參觀張智傑栽培的有機稻米,包括秈稻、稉稻等不同品種,他耕作多達13頃農地,但僅有一名助手,充分運用自動化的供水設備及機械化農具,讓馬總統顯得十分好奇,頻頻詢問。

張智傑栽培有機稻作,並打造自有品牌行銷,年收入約150萬元,馬總統誇讚他從百萬台幹變為百萬自耕農,也在農場裡品嘗了有機稻米,還試吃黑豆製作的有機黑豆腐、黑豆漿,直誇好味道。

張智傑是竹南人,原本與農業毫無淵源,從農後參與農改場的農民學院課程,如今是農委會輔導的第一屆百大青農成員,也帶動地方青年農民產業群聚,馬英九強調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從當初提出,到如今成為現實並展現成果,讓人欣慰。

總統並與苗栗地區青年農民座談,張智傑當面向總統請命,擔心「農地農用」政策不夠落實,讓青年農民心中充滿憂慮,希望總統支持農委會推動農業用地興建管理辦法,不要讓農地淪為「種別墅」的炒作用途,農民才能真正安心求發展,另外也期盼政府協助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



◆ 女型農飆創意 種出農業新財源
http://udn.com/news/story/8145/1020768

聯合報 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 2015-06-28

青年返鄉從農正夯,高雄出現一批娘子軍,她們回到農村比的不是體力,而是巧思、創意,讓消費者看見農產品的新價值。

高雄市農業局連續三年培訓名為「型農」的新生代農民,吸引許多年輕女性加入,至今培訓三百九十名型農,七十六名是女性。她們多半是廿五到卅五歲的女青年,最年輕是僅十九歲的顏芷芸,還在念大一。

年近四十的蔡茱娣從農前在太陽能科技產業服務,回鄉後在自家芭樂園旁「種電」,蓋起太陽能菇類養殖場,上面「種電」吸熱發電,下面種高價值、但不需要陽光的黑木耳,一個月多了五、六萬元收入,還能避開芭樂跌價風險。她說,種電收入穩定,種菇類另有收入,加上原本的芭樂,讓她成為收入固定的快樂農夫,未來希望結合休閒農業。

大樹區是玉荷包和鳳梨的故鄉,曾湘樺大學畢業後上班一段時間,決定返鄉幫父親的忙,去年她成功結合玉荷包與香腸,打響「玉荷包香腸」名號,直攻台北高檔消費市場。

吳宜珍的父親養蜂,這一行競爭激烈,去年她完成型農課程後,馬上為父親研發新產品、調整通路。

陳雅玲家裡種絲瓜,美妝大廠收購她家的絲瓜製作美容聖品絲瓜水,但收購價格低廉,在專櫃賣的絲瓜水產品卻很昂貴,她決定研發絲瓜水的自有品牌,有朝一日要在保養品市場發光發亮。

十九歲的顏芷芸是最年輕的女型農,父親在六龜種梅子生產梅精,她每天幫忙做梅子加工,滿腦子想的是要如何把自家產品推廣出去。農業局科長梁銘憲說,原本不想錄取她,但顏的學習精神讓遴選委員感動,同意她先來上課。

※ 相關報導:

* 跨界+社群 農二代生財有道
http://udn.com/news/story/8145/1020769

女型農不僅是高雄農村美麗的風景,也是未來農村再生的主力;她們在型農課程學習跨界整合,利用網路社群協力合作、共創商機,為農村轉型找到新動力。

高雄市農業局長蔡復進說,三年前開創型農課程,邀請農民、加工業者、通路商代表擔任師資,廣邀有意返鄉從農的青年上課培訓;其中,家裡務農的「農二代」是主力,透過上中下游整合、資源共享,讓學員學習產品包裝、行銷、建立品牌,為農產品加值。

* 碩士甩高薪當新秘、有機農 古禮服結婚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20550

擁有國立科大碩士學歷的洪挺愷,4年前返回彰化縣家鄉種有機水稻,放棄百萬年薪,捲起褲管當農夫,就算每年收成受天氣影響,仍堅持到底不放棄。勇於接受挑戰的洪挺愷,挑老婆相信直覺,2年前和妻子蕭緁儀一見鍾情,再次見面就求婚。昨小倆口穿著鳳冠霞帔到二林戶政事務所登記結婚,想法很跳tone的兩人連結婚也很與眾不同。

* 二林葡萄季 果園旁「童」樂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20483

二林鎮是台灣重要的葡萄酒產區,因釀酒葡萄種植面積大幅減少,農民改種高接梨、紅龍果,二林鎮昨舉辦葡萄文化季,讓更多人認識二林的葡萄產業,並延續特有的釀酒文化。

* 台南國際芒果節 9國買家來捧場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20573

「台灣芒果季—台南國際芒果節」昨天在台南市大內區走馬瀨農場開跑,大批遊客品嘗特色芒果冰,國外買家也來捧場;到下月26日前的每周六、日,在玉井、南化、左鎮、楠西產區都將舉辦各項芒果嘉年華活動,也各自有行銷與優惠措施,可向市府農業局或各區農會查詢。

* 三星鄉蔬果隧道開放 瓜棚下聽那卡西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20367

宜蘭縣三星鄉公所打造的大瓜棚和蔬果隧道昨天開放,遊客坐在瓜棚下的長板凳乘涼,聽那卡西演奏;由於去年瓜棚的蔬果曾被偷,棚架及隧道前後都裝監視器,三星警方也不敢大意,加強巡守「護瓜」。

* 羅東溪採蓮趣 品嘗「幸福」滋味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20544

夏日荷蓮盛開,宜蘭縣羅東溪休閒農業發展協會和休閒農業區,推出「羅東溪幸福採蓮趣」深度套裝旅遊,邀遊客體驗採蓮花、在蓮田吸花蜜、走訪羅東運動公園,中午品嘗廚師邱彥淵精心設計的「荷風輕食」野餐盒,大讚清爽、好吃。



◆ 慈禧愛西瓜盅 一天可吃數十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28000829-260309

旺報 2015年06月28日 記者陳怡君/綜合報導

古人不但熱愛「詠西瓜」,對嘗西瓜也十分講究。清朝慈禧太后就把「西瓜盅」列為最愛的一道御膳,一天就能吃掉數十個西瓜盅,足見當時西瓜在皇室風靡程度。清代的老北京說到吃西瓜也毫不馬虎,有一套專挑上等西瓜的獨到方法。

連挑嘴的慈禧也對西瓜情有獨鍾,相傳慈禧最愛的御膳料理西瓜盅,最早被御廚取名為「西瓜雙鳳」、「瓤西瓜」。做法是把大部分西瓜果肉挖出,只留瓜瓤中心最沁甜的精華,再把其他食材裝入燉煮。

這道果味濃香的佳品,慈禧一天可吃掉數十個。慈禧對製作西瓜盅的西瓜產地也十分講究,為了保證慈禧有足夠西瓜料理品嘗,宮廷還特別闢了一個大園子,找經驗老道的瓜農為慈禧種西瓜。

清代北京百姓對如何挑選口感佳、滋味甜的西瓜也有一套「一掂、二掐、三拍、四聽、五摸」的獨門方法。每年6月西瓜一上市,城門外大大小小西瓜攤叫賣聲抑揚頓挫。號稱與宮廷使用西瓜同等級的「貢瓜」,及甜味適口的「黑鬼子」、「大三白」、「綠三白」,堪稱瓜中上品,最受百姓歡迎。

清涼降暑的西瓜,還有許多食療、藥用功效,至今仍被廣泛應用。傳統中醫曾提出獨到見解,認為西瓜、瓜皮含特殊成分,吃下肚後有類似威而鋼效果,可讓男性重振雄風。但西醫對此持保留態度。

今日居家常備藥「西瓜霜」,即是一種由西瓜皮加工製成的中藥咽喉類用藥。清代名醫顧世澄就將「西瓜霜」載入《瘍醫大全》,當時被古人稱為「喉科聖藥」。(旺報)

※ 相關報導:

* 古人愛西瓜 清明上河圖可佐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28000825-260309

古人對渾圓味美的「瓜果之王」情有獨鍾,在詩詞、對聯中常可見對西瓜的描述與詠嘆之情。清乾隆皇微服出巡時,就曾提筆為西瓜攤販寫下對聯,形容滿室西瓜如「翡翠玉」。其臣子紀曉嵐也寫過《詠西瓜》,將西瓜的冰涼、沁甜描寫得活靈活現。

....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一角,紀錄小販在街頭叫賣西瓜一景。內蒙古曾發現一處遼代墓壁畫,畫面中4名契丹貴族正歡樂宴飲,桌上的水果竟有3顆大西瓜,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吃西瓜圖」。有趣的是,古人不但愛瓜、詠瓜,還拿瓜果來「傳情」。《詩經》中記載,古代女子有送瓜果給心儀男性的風俗。此外,七夕夜晚,女子必須守在瓜果架下,祈求織女賜姻緣。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但關於西瓜的由來,有兩派說法。

fsj 提到...

今年逢旱 東方美人產量剩一半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22126

聯合報 記者賴佑維/龍潭報導 2015-06-29

今年逢大旱,石門水庫集水區水位創下歷年同期最低紀錄。龍潭區特產東方美人茶也受影響,普遍減產二成五到三成多,最慘的業者產量減少近五成,有部分業者漲價,也有業者還不敢漲,擔心嚇跑消費者。

龍潭區農會總幹事黃福健表示,因為生長期缺水,龍潭區生產的東方美人茶確定減產,農友損失慘重,若茶農有需求,將協助向農糧署或市府農業局申請補助。

至於農會代銷的茶葉價格是否調整,將等到7月上旬舉辦的東方美人茶評鑑比賽結束後,和評審們討論。他說,上漲機會大,至於幅度還要再研究。

大江屋濟陽堂茶葉商行業者江增華說,今年大旱,對茶葉生長影響太大,所幸前陣子雨勢足夠,稍微減少衝擊。他以自家茶園為例,東方美人茶大約減產兩成五。他說,東方美人茶採收期為端午節前後兩周,雖然後來梅雨充足,但之前的旱情已經對茶園造成影響,今年各家茶園勢必減產。

江增華說,自家茶園以往1斤賣2800元,今年預計漲價到3200元,漲幅約15%。他說,雖然減產兩成五,但上漲幅度若太高恐滯銷,因此決定漲價幅度能夠「打平工錢」,其餘損失自行吸收。

義和製茶廠業者黃新鳳說,今年旱災讓他損失嚴重,產量只有去年的一半,因擔心批發商、消費者反彈,價格不敢上漲,損失只能自行吸收。他說,茶園就是靠天吃飯,老天不下雨也沒辦法,只希望來年能風調雨順。

※ 相關報導:

* 拉拉山烏龍茶 新產業亮點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22121

桃園也能種出高山茶。復興區拉拉山茶區海拔1200公尺,早晚溫差大等條件,有利茶樹生長,茶農努力10年有成,種出的烏龍茶已達高山茶水準,媲美杉林溪、梨山茶,成為繼水蜜桃之後原鄉新產業亮點。

* 花壇推無毒茉莉 小茶師泡烏龍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22110

花壇鄉茉莉花產期在5月至9月,農會近3年栽種無毒茉莉花打出口碑,今年因乾旱雨水不足,產量較往年少,花農辛苦與收入不成正比,農會昨天請來小茶師秀茶藝,推廣在地茉莉花,希望提高產業能見度。

花壇鄉農會昨天在「茉莉花壇夢想館」推銷在地茉莉花,請來三春國小小茶師現泡茉莉烏龍茶供民眾品嘗。28名五年級學生這學期在學校學習茶知識,學生陳瑛珊說,泡茶程序繁複難記,器具擺放也有邏輯,經過多次練習才展現泡茶氣質。

* 小學徒 承襲農村美食「破布子」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022294

農村美食「破布子」處理技術需要世代傳承,為讓下一代認識這道古早味,旗山溪洲國小10位學生參加體驗活動,跟著阿嬤學習清洗、處理與烹飪,小朋友體驗過後說,破布子摸起來黏黏的、很好玩,昨天才知道「吃完芒果竟然不可以碰破布子」。



◆ 台蕉銷日萎縮百倍 輸給了鳳梨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022098

聯合報 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 2015-06-29

台灣香蕉外銷日本已有100多年,最早可追溯到1895年甲午戰爭之後,但近半世紀以來,外銷日本市場嚴重萎縮,萎縮了百倍,香蕉研究所呼籲,打開日本以外的市場已刻不容緩。

台灣香蕉研究所秘書室主任林德勝過去在青果社服務21年,後來到台灣香蕉研究所服務,對香蕉市場有深入的研究。他說,台灣香蕉的風味是在1895年甲午戰爭後才傳到日本,開啟了日人對香蕉的想像。

他說,該戰爭後,曾有人進貢台灣的兩箱香蕉給日本天皇,天皇讚不絕口,接著台灣因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後,又有船員引進香蕉到日本下關試賣,結果反應不錯,1900年後,開啟了台蕉銷日的歷史。

他分析,1967年台蕉銷日達到最高峰,當時一年銷日達3500多萬箱,但近50年過去了,銷日數量到去年已萎縮到30多萬箱,足足萎縮百倍,目前已是內銷大於外銷,且外銷量早已輸給鳳梨。

研究所分析,台灣香蕉有9成以上都由小農經營,風味雖好但成本過高,已難與東南亞、中南美洲等地大規模企業化經營競爭,是產業最大瓶頸。



◆ 西瓜吐司被控抄襲 烘焙坊喊冤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22160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礁溪報導 2015-06-29

宜蘭人氣商品「西瓜吐司」造型可愛暴紅,卻遭香港Tomakukki喫茶店指控抄襲,發表聲明要求店家出面澄清,另有網友批評台灣店家,丟臉丟到國外去,發起拒買抵制;幾米烘焙手創坊負責人李文發喊冤,強調西瓜吐司是自行研發,否認抄襲。

幾米烘焙手創坊5月推出西瓜吐司,意外創造話題,不少藝人、電視節目慕名而來,每天還不到出爐時間,門口總是大排長龍,但最近業者卻捲入抄襲風波,遭香港店家跨海指控。

香港Tomakukki喫茶店在網路發表聲明,該店早在去年4月推出「西瓜方包」,並在香港申請專利註冊,沒想到對方不斷強調是「原創始店」,也未提及創作來源,造成外界誤以為他們是抄襲者,要求台灣「幾米烘焙手創坊」公開澄清。

對此,李文發表示,「西瓜吐司」是自己想出來的創意,並非抄襲,而且對外強調「在地創始店」,並非號稱全世界唯一,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產品,質疑因他們生意好,對方眼紅惡意攻擊。

網友意見兩極,有人在網站留言「丟宜蘭人的臉」、「出來面對把事情說清楚」;有人則力挺台灣店家,認為香港業者沒申請台灣專利,到處都有人賣,根本就是見不得人家好;甚至有網友找出國外早有相關製作教學影片,痛罵2家業者欺騙消費者。

消保官周錫福表示,「原創」說法籠統,缺乏法律效益,反而成為行銷手法,若認為權益受損建議提告,由司法判決。

fsj 提到...

芬園農地破千萬 「想種田買不起」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24424

聯合報 記者林敬家、簡慧珍/彰化報導 2015-06-30

彰化縣芬園鄉因國道三號交流道通車,往返台中便捷,吸引投資客到芬園買農地,明年將通車的貓羅溪大橋更讓鄉內茄荖村、嘉興村一分農地飆到千萬。和美鎮彰新路的兩側農地,也發生同樣情形,新建廠房一幢接一幢蓋起。

芬園鄉縣庄段的垃圾轉運站出入口過去為多名農民所有,鄉公所承租20多年以便垃圾車出入。3年多前其中一名地主將土地賣給大里投資客,最近投資客計畫以一分地600萬元價格轉賣其他人,想向公所要回農地。

芬園鄉公所秘書王語淳說,嘉興村、茄荖村農地一分地已達千萬元,外地投資客轉向鄉內其他區域,她擔心未來垃圾車沒了出入口,清潔車作業成問題。王語淳也認為,鄉內農地價格高漲,卻無助地方發展,反而影響在地人權益,有人想退休返鄉種田,土地可能已被老一輩賣掉。

住商不動產彰化東區店林政雄說,國道三號通車後,芬園往返台中便捷,過去大里區、太平區等土地重劃,居民選擇「賣坪買分」投資芬園土地。加上明年可望通車的貓羅溪大橋連接芬園與烏日,也開闢聯絡道銜接彰化市彰南路,中彰行車時間縮短,吸引外地人買地。

國道三號交流道連接和美鎮彰新路的兩側農地,新廠房也一幢接一幢蓋起。「都是台中來買的,農地價格整個炒起來」和美鎮番社里陳姓里民說,本來每分農地300萬至350萬元,如今已飆到800萬元,還不一定買得到,想從事農耕的人很難買地,即使買下,在這樣成本之下,獲利相當困難。

和美鎮中寮里靠近彰化市,很多台中市工廠遷到這裡,也要工廠業者「買地養地」,農地交易價格節節上升,最近成交價每分地900萬元。

鎮民代表林明生說,中彰兩縣合作興建和美大肚溪橋,通車後,兩縣市往來只需10分鐘,每分農地破千萬元指日可待,政府若沒提出因應對策,將造成「新世代佃農」,想從事農務的年輕人買不起農地,只好租地耕種。



◆ 蔬果改種紅茶 信義部落新契機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24322

聯合報 記者賴香珊/信義報導 2015-06-30

信義鄉農會從3年多前輔導雙龍、潭南、地利等部落試作種植台茶18號,盼透過轉耕提升當地農業收益和工作機會,並打造推廣「日月潭.南」紅茶,建立產銷管道和品牌,幫助轉作茶農自給自足。

信義鄉雙龍、潭南、地利、人和等四村位於濁水溪上游,因海拔高逾600公尺,加上山谷缺口的特殊地形,較易生成焚風,許多葉菜類、蔬果類無法種植,但當地農會3年前推廣改種紅茶,目前栽種面積已達10公頃,為農民開啟新契機。

「種茶單純多了,不用時時換耕。」布農族茶農田雲程說,蔬果種植收成期限短,且易受到氣候影響,改種後才發現,環境和土壤條件都適種植紅茶;每逢採收期缺工,村內民眾就能上山工作,有效改善當地就業情形。

信義鄉農會蔬菜產銷班第二班班長尤哈尼.諾阿南說,現在紅茶產量雖不及成熟茶園的三成,但農會補助栽種資材,請茶改場專家指導茶園管理技術,還保價收購。

信義鄉農會農事指導員全志堅則說,農會不僅提供資材和技術,也鼓勵農民有機耕作;此外,為讓農友放心轉作,以市場最高每斤200元收購茶菁,再送往紅茶廠焙製成「日月潭.南」紅茶,但因目前產量少,暫不販售,僅在活動場合提供試喝,也藉此打響知名度。

※ 相關報導:

* 為種無毒荔枝 他花半天包棵樹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24435

34歲莊登傑今年在芬園鄉展開務農生活,原想種果樹也耕種稻田,卻因家鄉農地價格高漲無力承租,只好專心經營果園。他首度嘗試不用農藥種荔枝,改以網袋隔離蟲害,一棵果樹花一上午包覆,「辛苦卻很幸福」。

* 關山百名小農夫 下田插秧趣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24143

關山鎮農會在學期最後一個上課日,邀請關山國小參與「食米學園」計畫,由中、低年級百名學生下田插秧,體驗農事,學童們雖有不少人生在農家,卻沒接觸過農事,手忙腳亂全身泥濘,計畫開學後再讓學生們收割。

這次參與的是關山國小2、3年級學生,雖然從小就生活在米鄉,他們難得捲起袖子和褲管走下田,還有人摔得滿身髒,部分學生插秧一半,竟然玩起泥巴大戰來,不亦樂乎。

fsj 提到...

種香蕉添幫手 屏科大研發「自走挖掘機」挖洞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026876

聯合報 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 2015-07-01

由機器人幫農民種田已不是夢,屏東科技大學大生物電機工程系成功研發「田間自走挖掘機」,不但可以幫農民挖洞種植香蕉等作物,而且成本低廉,年底就可以與農糧署合作,直接到田裡協助農民。

校長戴昌賢表示,學校正整合生物電機工程系、車輛系等相關科系,投入研發自動施肥、澆水等不同功能智慧型機器人或車,農民以後只要手機控制,就可以提升田間自動化與智慧化,希望藉此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農村。

屏科大生物機電工程系副教授張仲良表示,屏東鄉間有許多老農在種植香蕉時,得花不少心力以粗重的機器挖洞,才可順利完成種植;為減經農民勞力付出,他與學生組成研究團隊研發,歷經兩年研究,終於發表「田間自走挖掘機」。

「只要輸入移動路徑及需要挖洞的地點,30秒內就可以挖深50公分」,張仲良說,這台自走機十分輕巧,電池續航力可達3小時,成本在3萬元以下、又好操作,未來還可視需求製作放大版,因應更大面積的種植。

實際參與研究的學生朱佳珩是研究所二年級學生,他說,當初投入「只想到找好工作」,結果愈做愈有興趣,現在他最想做的就是為農民設計一個全功能機器人,一機搞定所有農務。



◆ 白河蓮農育出新品種 產量多1倍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26913

聯合報 記者邵心杰/白河報導 2015-07-01

白河賴姓蓮農自行培育出新品種「牡丹蓮」,農會推廣股人員找來一般品種蓮蓬及蓮子來個超級比一比,果真個頭來得大;賴姓蓮農也說,每分地收成的帶殼蓮子約1000公斤,相較於一般品種產量300至500公斤,多上一倍。

自去年起,賴姓蓮農就種植牡丹蓮,特地篩選出蓮蓬個頭大且產量多的蓮子保種下來,碩大的蓮蓬甚至可產出30顆蓮子,且結果率高;比起一般品種15至20顆蓮子,數量多且顆顆飽滿、大粒。

農會推廣股分析,牡丹蓮大粒種且圓粒狀,比起一般品種個頭大且飽滿,或經改良或經雜交變異,衍生出全新的品種。尤其,每分地收成的帶殼蓮子約1000公斤,這種產量較一般品種加倍,收穫很好。

除了品種之外,推廣股認為,蓮農的生產管理也是關鍵,如田間管理好,自然蓮花生長狀況好,產量也會好;因此,農會專程前往了解其生長狀況及田間管理,做為參考。

※ 相關報導:

* 他的有機紅龍果園 漂亮如花園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26930

南投縣竹山鎮富州里民陳勝忠5年前從工轉農,用心鑽研有機紅龍果種植,使用黑網套袋吸熱,隔絕紫外線和病蟲害,更以馬齒莧做為植被,黃花綠草的,像是花園般整潔美觀,顛覆眾人對果園雜草滿布的刻板印象。

* 頭社絲瓜優 農民組合作社自銷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26936

魚池鄉頭社村活盆地栽種的作物絲瓜、蘿蔔、金針等品質好深受歡迎,頭社村長黃順昱邀7名農民發起籌組魚池鄉日月潭蔬果生產合作社,縣府樂觀其成。

頭社農民張美珠等人說,盆地泥碳土天然有機肥,造就頭社種什麼作物都豐收,從絲瓜至蘿蔔、金針花等都打出名號,另有少量百香果,所生產蔬果品質優良,活盆地絲瓜在政府輔導下,96年建立品牌推廣後,種植面積從2公頃增至50公頃,絲瓜品質及價格都優於其他產區。



◆ 免到菜市場 南市推「菜市長」有機直送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026906

聯合報 記者吳政修/新營報導 2015-07-01

「你預購新鮮在地蔬果沒?」台南市政府農業局與北台南家扶中心合推「社區菜市長@臺南」在fb供人預購,每周五下午4到5點取菜, 成為民治市政中心員工最夯的問候語。市府員工表示,每周五都能吃到在地最新鮮的蔬果。

市府農業局在民國100年推動新農人政策,鼓勵年輕人返鄉以有機或無毒方式種植蔬果,目前已400多人響應,種番茄、玉米、火龍果、木瓜、芭樂、芒果、竹筍、南瓜、青花筍應有盡有。

農業局農會輔導科長吳威達說,為提供新農人銷售通路,及讓消費者吃到新鮮在地食材,與北台南家扶中心設置「社區菜市長@臺南」fb,供消費者預購,新農人會在每周五的下午兩點送貨到新營區民治市政中心。

許多市府員工一次就購買了1周的蔬果,互相提醒記得到臉書預購;每周預購截止日為周三,周五的下午就能取貨,吳威達說,「大家省了到菜市場買菜時間」。

※ 相關報導:

* 武漢熱乾麵 芝麻不得少於50%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028505

《武漢熱乾麵》(方便型)地方標準日前由湖北省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發布,將於今年12月25日實施。《武漢熱乾麵》食品標準,除了芝麻醬調料的組成,還對於麵體設定了PH值、脂肪含量等標準。網友大嘆:「難道吃麵前還要拿去檢驗嗎!」

fsj 提到...

年輕型農搶綠金 田間尬鐵牛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031868

聯合報 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 2015-07-03

引擎的發動聲劃破清靜的早晨,一群年輕人駕駛耕耘機在田裡奔馳,好像彼此在「尬車」一樣,精準勾勒出田間漂亮的跑道,他們看到了「綠金」新商機。

高雄市近3年來增加不少年輕農民,農忙時,他們想出不少休閒方式,像楊日偉和返鄉的朋友,就替將到來的橙蜜番茄種植做準備,常在田間尬車。「尬的是鐵牛車啦!」楊日偉說,為讓番茄長得更好,每天都在田中翻土,邊翻土邊尬車,「讓農耕更有趣」。

28歲的楊日偉是農三代,今年報名型農培訓班,他幫忙家裡種番茄,去年番茄賣得不錯,每周供應6000盒以上,為了確保品質,走市場區隔差異化,今年一群合作夥伴也一起參加農業局輔導的產銷履歷驗證。

這群年輕人平均年齡25到30歲,有一半以上是剛從軍中退伍直接投入農業生產,看上的就是這股「綠金」商機。

高雄這幾年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投入競爭性的農業,像蜜棗、玉荷包、蓮霧、小番茄,這些都需要更精緻化且更有企業化的思維來面對現代農業經營。

楊日偉說,參加型農培訓班是經由上一屆的學長大力推薦,在這之前也是努力尋覓合作的夥伴,想不到竟然有這麼多年輕人一起回來打拚。

另外,種紅藜及小米的賴俊宏說,動機來自原住民女友嚴思華,當年嚴父身體不適,他們想種紅藜及小米這類營養性高的植物,讓父親吃得更健康,從高山把紅藜移植到平地,在屏東、高雄小港及鳥松,種了1.5甲紅藜,經過不斷研發,也把紅藜融入粽子、竹筒飯,年產值約100萬到200萬元間,今年再研發紅藜茶,商機可望上看250萬元。

※ 相關報導:

* 型農學行銷 為農產打品牌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031870

不少年輕人成為新農民,高雄市農業局開辦的型農培訓班大爆滿,不少人想來學習行銷與通路,希望能為自家產品建立品牌。

依我國統計資訊網統計高雄市農業產值(不含林、漁、牧業及各類休閒農業消費),從縣市合併初期至102年度,成長率達25%,是五個直轄市中最高,更高於全國5大農業縣市(雲林縣、台南市、南投縣、彰化縣、屏東縣)。

高市農林漁牧業公司登記家數自101年至103年底止,增加24%,已達2332家。農業局科長梁銘憲說,這代表市場環境改變,吸引更多人願意投入資金,以企業化經營進入種苗業、各類農業資材、飼料類、休閒農業等。

* 花蓮農特產進軍國際 沖繩第一步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31846

「沖繩不是終點,只是跨出來的第一步;農業是我們推出的第一波強棒,但不是最後一棒。」副縣長徐祥明將率領農業界人士前往日本沖繩,行銷花蓮農特產品並開展雙邊合作交流,徐祥明強調,日本沖繩只是花蓮邁向國際的第一步,未來包括民生物資、建材等花蓮優勢產業,都是推向國際的強棒。

* 菜攤擺小罐子 投幣找零憑良心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31811

每周六、日在深坑區茶山古道登山入口處的農夫市集,由農友販售當季安心農特產品,其中黃建國、張瑞香夫婦讓民眾自主投幣、找零,堪稱良心、誠實攤位,還可下山後再拿菜,相當方便。

農業局推廣無毒農園,局長廖榮清表示,深坑區阿柔里炮子崙茶山古道登山入口旁的農夫市集,由農友周末上午8時至12時直接在農園旁,販售自家綠竹筍、珠蔥、地瓜葉及香椿等健康又安心的農產品。

* 一起當小農…市民農園下月開放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31792

宜蘭市公所及宜蘭農田水利會攜手在大福路打造第一座市民農園,昨天開工整地,預計下月中旬開放,即日起受理申請,每單位約4坪大,需繳交保證金及每年管理費用各500元,禁止施用農藥,可向梅洲社區發展協會登記。



◆ 蜜桃樹設防盜網 留一半請猴吃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032108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5-07-03

正值水蜜桃季,花蓮洛韶、新白楊山區有機水蜜桃散發香甜果香,吸引台灣獼猴偷採,農民總是「猴子吃剩了才有得賣」,損失慘重;去年台東農改場助理研究員陳奕君設計的「防猴網」,起了保護桃樹的作用,農民也留下大半跟猴子分享。

國立台灣博物館替這些水蜜桃取名為「猴采桃」,鼓勵小農與自然共處,農民明天將在台博館南門園區「田裡有腳印市集」設攤,猴子也從天敵變成代言人。

日本童話的桃太郎與猴子相處愉快,現實不是如此。陳奕君說,猴子機靈、學習能力強,台灣文獻百年來都有記載猴害,各國也有猴子偷採農作物紀錄、甚至會吃稻米,人類使出鞭炮、陷阱,總是迅速被「破解」。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是水蜜桃勝地,農友周美華、楊朝良、田曾秀嬌種水蜜桃多年,但每年水蜜桃季時,總被獼猴搶先偷採,甚至把果實疊成一堆慢慢享用,損失大半。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說,去年拜訪陳奕君時,發現他在柑橘樹套上如蚊帳的網子,驚覺解方就在眼前。

陳奕君說,近年農改場果園轉型有機,猴害變嚴重才設計「防猴網」,底部以尼龍繩繫緊,稜邊有拉鍊方便農民工作,網子透光又堅韌,「兩個大男人都扯不破」,猴子也無可奈何。

慈心去年讓農友試用,周美華套了廿棵樹,防猴子、蟲害,也防松鼠、山羌偷吃,其餘幾百棵猴害也明顯降低。田曾秀嬌有一千棵果樹,試用十件後,也追加一百件,仍刻意留一些桃樹,讓獼猴免於餓肚子。

陳奕君說,防猴網雖一張網近兩千元,但一個採收季就能回本,他願意放棄專利,火速推出,讓這群願與猴子和平共處的農民減少損失。

※ 相關報導:

* 埤頭豐水梨 汁多味美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31845

彰化縣埤頭鄉豐水梨正值產季,農民陳來和說,梨子是溫帶水果,早年種植梨子需克服很多技術問題,摸索4年才入門,現在他們種的豐水梨汁多味美,膩稱滴水梨,很受好評。



◆ 瓜農「善用蟲蟲」 有機耕作護土地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94648

自由 2015-07-03

〔記者鄭鴻達/後龍報導〕近年食安問題延燒,農民林文正有感於化肥、農藥造成土地及人體健康惡性循環,三年前轉作有機西瓜等作物,更善用蜜蜂授粉、以草蛉等昆蟲防治蟲害,讓大自然與農業和諧相處。

後龍農民林文正的農田種有「黑美人」西瓜、美濃瓜、番茄及水果玉米等作物,豢養蜜蜂取代人工授粉,省工又減低失敗率。在對付病蟲害方面,他捨棄殺蟲劑與化學藥劑,採「以蟲制蟲」、「以菌抑菌」等天敵策略,以草蛉、瓢蟲、無患子加葵花油等方式,對付玉米螟及白粉病,雖然採有機耕作,但在規模逐步擴張之下,產品價格也更加平易近人。

林文正原本從事五金加工,因為務農的老父年邁,又不捨家中農地荒廢,他毅然返鄉務農,起初與一般農民一樣依賴化肥、除草劑及殺蟲劑,但他發現土壤逐漸酸化,地力也下降,因此開始思考長遠之道。

林文正說,不少農民誤認地力下降是因為化肥用得不夠多,逆勢增量反而加劇土壤酸化,耕種成本也跟著逐年攀升;他改採有機耕作雖然費工、初期管理辛苦,但長期下來土質改善,病蟲害減少,不但對農民、消費者健康有保障,也增加收益。

※ 相關報導:

* 高鐵黃金廊道 無花果結實累累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31842

彰化縣溪州鄉農民鐘國政參與高鐵兩側黃金廊道節水計畫,去年開始種植無花果,已結實累累,無花果富含維生素A、C等營養素,可當水果吃,又可燉排骨、做沙拉,行情看好。

鐘國政說,他們在溫室型的栽培環境中種有機無花果,因為少蟲害,很省力,只需防治菌害「鏽病」,且都用植物油噴葉面防菌。

* 單親媽跪爬採花生 網友揪團相助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94661

瑞穗鄉五十八歲單親媽媽黃佳真膝蓋受傷,無法蹲下、久站,只能跪在田裡「爬行」拔花生,經本報報導後,許多人透過網路揪團,週六要來幫忙採收了!

農糧署東區分署、花蓮農改場專家昨天也到看黃媽媽的花生田查看,發現目前損失還不嚴重,但「再拖下去,損失會愈來愈大」!專長雜糧作物的農改場作物改良科副研究員余德發說,花生已有少部份根部腐爛情形,這一兩天若能採收完成,至少可保有七、八成收益;余德發也留電話給黃媽媽,「只要有問題都可以找我!」

fsj 提到...

宅配駐點收 拉拉山水蜜桃「卡住」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34106

聯合報 記者賴佑維/復興報導 2015-07-04

拉拉山水蜜桃今年豐收,果農訂單電話接不完,但今年宅配公司改變作法,從以前逐戶收水蜜桃,變成定點定時收貨,且貨櫃一滿就下山,果農叫苦連天,只能眼睜睜看水蜜桃爛掉,或請中盤商上山用低價收購。

黑貓宅急便表示,今年全台貨物宅配量大,人力不足,無法像往年逐一向果農收水蜜桃,但又希望能協助果農的水蜜桃送往全台,才會採駐點方式。

市議員楊朝偉痛批市府沒協助果農解決問題。市府新聞處表示,今年建立統一行銷窗口,果農可將水蜜桃送至復興區農會,統一品管、出貨,若農民有需求,可洽農會協助。

今年旱象嚴重,水蜜桃反而受惠,果子又大又甜,但往年會進部落挨家挨戶協助宅配的黑貓宅急便公司改變以往作法,每天下午4時到6時在山區駐點,讓果農自己將裝箱的水蜜桃送到貨櫃車上,且載滿車廂或時間一到就離開,果農叫苦連天。

陳姓果農說,有時趕不上貨運,或根本擠不上貨車,只能眼睜睜看漂亮的水蜜桃爛掉。另名果農說,為了怕水蜜桃爛掉,只好請中盤商收購,但約3斤重、8粒裝水蜜桃為例,市價約600到800元,中盤收購價僅每斤約70元,是三分之一價格,利潤大幅降低,果農也只能咬牙吞下。

雖然有果農自力救濟,輪流載運下山宅配,但載不了多少。果農為了訂單,只能雇貨車幫忙,但單次就要1500元,實在難以負擔。何姓買家就抱怨,往年向果農訂購水蜜桃,今天打電話,後天就能收到貨,今年已經等了1周還吃不到水蜜桃。

「太遠了,沒人願意來。」尤姓果農說,貨車從大溪到拉拉山一趟要90分鐘,除了黑貓宅急便外,沒有宅配業者願意上山,很感謝他們幫忙,但仍希望可以恢復以往作法。

看問題/市府站出來 別讓最後一哩「斷線」

【記者賴佑維】桃園市政府今年大動作促銷拉拉山水蜜桃,推出統一窗口及多個定點促銷,無非希望辛苦的果農能獲得應有的回報,但計畫趕不上變化,面對宅配公司改變政策,果農叫苦連天,市府應該趕快站出來,為果農尋路。

市府比往年更用心行銷水蜜桃值得肯定,果農也受惠,訂單電話接不完,但接了再多的訂單、種出再好吃的水蜜桃,若水蜜桃送不出拉拉山,先前的努力都是做白工。

雖然目前有展售會、農會協助銷售,但並非每位果農都適合這些管道,事實上大多數的果農仍依靠自行宅配。因此宅配業者改變作法,不只果農跳腳,消費者更會覺得奇怪,怎麼訂完水蜜桃等了許久還吃不到?



◆ 社頭山腳土鳳梨 石礫中迸酸甜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034152

聯合報 記者林宛諭/社頭報導 2015-07-04

彰化縣社頭鄉山腳土鳳梨是老饕的最愛,社頭鄉農會總幹事蕭浚二說,種在石頭地的鳳梨有濃濃果香,甜中帶酸比例恰到好處,果肉又細緻,讓人回味無窮。

社頭鄉農會精品館7月4日上午9時到12時將舉辦農產品品嘗會,民眾可免費吃一支芭樂冰,還可免費試吃山腳土鳳梨、芭樂、龍眼蜜茶等。

山腳土鳳梨是社頭鄉這一季最夯的水果,農民張炳鏞說,八卦山山坡地特殊的石頭地因排水佳,種出來的土鳳梨風味特別好,和一般鳳梨差異大,只有在社頭吃得到。

張炳鏞說,因為整地都要靠人工,還得用葉子包鳳梨尾,現在年輕人都不愛種了,若不是捨不得老一輩留給他們的地,及這麼好吃的土鳳梨「加減種」,早就因為「厚工」、利潤不高而沒人種了。

目前山腳土鳳梨一台斤可以賣到25元到30元,輕輕彈一彈山腳鳳梨,會發現因硬度不同而響聲不一樣,通常較硬的比較貴,較鬆的比較便宜,不過蕭俊二認為,不論口感軟硬,只要是道地的山腳鳳梨就好吃。社頭鄉農會精品館地址:社頭鄉清水村清水岩路12-2號。

※ 相關報導:

* 到六龜當農夫 嘗「尚對時」芒果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034085

六龜金煌芒果進入盛產期,六龜社區發展協會推出的一日農夫行程相當受歡迎,7月預約採果團體已滿,光陸客團就占8成之多。果農推薦說,即日起至8月初是品嘗金煌芒果的最佳時節,希望大家購買「尚對時」的六龜芒果。

* 古調響起…太巴塱紅糯米祭 學子割稻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034058

「感謝今年收成好!」光復鄉太巴塱部落昨天舉辦紅糯米文化祭典,因部分土地改種純化的紅糯米,紅糯米晶瑩飽滿,收成好,今年還邀請原住民學生體驗割稻。

紅糯米是太巴塱阿美族人重要的農作物,但較難管理,種植面積漸少。民國99年族人參加水土保持局農村再生計畫,要找回部落的故事,於是在102年恢復種植紅糯米,如今種植面積已達15公頃,其中4公頃為有機栽種。

* 西湖有機耕作 湖北宜昌市長來取經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034071

苗栗縣西湖鄉不僅柚子聞名,龍洞村有機米、有機豆類也漸成地方特產,「有機」不再只是概念,成為吸引年輕人、在地人返鄉栽種誘因,鄉長古木賢表示,鄉內有機發展日益成熟,將輔導有機耕作和休閒產業結合發展。



◆ 福建農業 利用台資規模冠大陸
http://udn.com/news/story/7334/1031740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15-07-03

福建官方最新統計數字顯示,2015年上半年,福建新批台資農業項目26個,合同利用台資約5100萬美元。福建累計批辦台資農業項目2535個、合同利用台資35.3億美元,農業利用台資的數量和規模繼續保持大陸第一。

上半年閩台農產品貿易總額預計突破7億美元,年增8%。中新社報導,福建省農業廳官員昨天表示,由於福建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加快發展的重大政策利多,閩台農業合作繼續穩步增長。

去年12月獲批設立以來,以深化兩岸經貿合作為主的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備受台灣各界矚目。今年4月21日掛牌前後,對台灣地區輸入區內的農產品、食品等產品試行快速檢驗檢疫模式,對台灣進口水果實施「邊抽樣檢驗,邊上架銷售」的檢驗檢疫模式等多項大陸首創的創新措施,在福建自貿試驗區內實施,協助台灣農產品開拓大陸市場。

廈門一直是大陸進口台灣水果最大口岸,進口量佔大陸總進口量一半以上。今年來,廈門口岸進口台灣水果量迅猛增長,僅前4個月進口量就占去年總進口量八成;在自貿區掛牌首月,廈門東渡口岸進口的台灣水果占當月大陸總進口量的八成,比去年同期增長2.2倍。

廈門檢驗檢疫局人士分析,自貿區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服務兩岸貿易往來,是廈門口岸進口台灣水果大增的主因。

在廈門從事台灣水果、食品進口多年的台商溫仁得,從中受益。他亦直言,自貿區給台商帶來最大的政策優惠就是通關便利,一個是成本節省,一個是通關時間減少。

自貿政策措施帶給閩台農業合作利多不止於此,今年4月,另一涉及閩台種業合作的農業機制創新試點政策落地福建自貿試驗區。根據此新政,取消自貿試驗區內從事作物(糧棉油作物除外)新品種選育(轉基因除外)和種子生產(轉基因除外)兩岸合資企業由大陸方面控股要求,但台商不能獨資。

福建省農業廳官員表示,近期福建將積極做好自貿區農業試點政策的推介和招商,推動福建自貿試驗區農業創新,加強閩台種業合作;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等新興現代農業,深化閩台農業產業對接。

福建省農業廳透露,下半年福建將在漳州或漳平舉辦閩台休閒農業培訓班;安排台灣農民福建行,邀請台灣農業專家來閩現場指導、諮詢、培訓和交流;組織福建休閒農業交流團入台考察交流,向台灣取經,深化閩台農業雙向交流。

上月中旬在第七屆海峽論壇上,福建結合自貿區建設,公布一系列促進閩台交流合作的措施,如從2015年起提高對台灣農民創業園的補助標準。專家解讀,此舉將進一步促進福建漳浦、漳平、清流、仙游、福清、惠安等6國家級台農創業園發展,讓投資台商享受與福建居民同等待遇。

福建至今有6個國家級台農創業園,累計529家台資農業企業入園創業,引進台資9.4億美元,成為兩岸農業合作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