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3

創作者的畫布

◆ 張恩利首展 整個當代館當畫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0000295-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10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諾大的畫布上,一條下垂的黃管子,懸掛在一道直挺的紅線上,紅線一端有個小小的結,像是支撐兩條管線的微小力量,對中國大陸藝術家張恩利來說,管子這類無生命物或靜止不動的生活物件,人們往往視而不見,「但我就喜歡這樣輕微、不是很新,也不時髦的物體,這些東西具有力量。」

近年在國際藝壇嶄露頭角的張恩利,是第一位與英國重量級畫廊Hauser & Wirth簽約的中國藝術家,代表作《水桶》獲英國泰德美術館典藏。

出生於吉林,目前生活和工作都在上海,張恩利首度來台舉辦個展「閑置」,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兩大系列,分別是64個盒裝地球儀的空間裝置《閑置》,以及描繪管線、鐵絲等主題的近期新作,和兩幅1990年代描繪新鮮水果的靜物畫。

相較於多數中國藝術家偏好帶有中國符號、誇張強烈的主題,張恩利的作品顯得安靜、不具有地域和文化特徵的辨識度,但,無論入畫的捲筒衛生紙、病床或者水桶、管子,卻是世界共通的視覺語言,因為這些物件在人類生活裡十分普及。

「這些管子都是一筆劃,只要沿著線條看,就能看出我是從哪裡開始、到哪裡結束,想像我的手是怎麼動的,這裡頭蘊含了肢體和手勢」,張恩利不諱言,曾有一段長時間學習中國水墨,也受其影響,「但我不刻意強調水墨的知識,我把這部分隱藏、融納其中,這才是傳統在當代的真義。」

「我對容器、皮管的本質感興趣,我觀察它們是有情緒和表情的」,張恩利解釋,管子緊繃時具有彈性和張力,放鬆時又呈現疲乏,「就像人會有疲勞,但又強而有力的堅持著。」

張恩利這回花了幾天時間,在當代館的窗上、牆上、廊道天頂彩繪,使用水性顏料和抹布當工具,展畢這一切塗掉恢復原貌,「順其自然,我不希望留太多東西下來,沒有東西是必須要被留下來的,物質的在與不在,不在於它是否是具體之物,而在於人能否記住、深刻在腦海裡。」(中國時報)



◆ 原民藝術展 漂流木說故事
http://udn.com/news/story/7014/1242792

聯合報 記者林良齊/瑪家報導 2015-10-12

阿美族藝術家伊祐噶照以「海洋變奏曲」為主題在原住民族文化園區開展,12件作品都是由漂流木條所組成,藉由層層堆疊的漂流木,展現人類妄想占領海岸最美麗的窗戶。

近年來台灣的海岸景觀被破壞,為了「保護」國土,人類在海岸築起一道道水泥城牆與消波塊,讓海洋的節奏漸漸變調。

伊祐說,在東海岸時,他發現人類都用消波塊、建築物等占領海岸最美麗的窗戶,但大海的威力無法臆測,只有它才能告訴人類土地與海洋的界限,但人類卻擅自用消波塊劃定界限。仔細聆聽後可以發現,只要有消波塊的地點,海浪的聲音會變得急促,甚至會搶拍。

他說,消波塊雖能短暫的阻止國土流失,但最後還是會被海洋擊倒,與其用消波塊來阻止,不如種植防風林才是最好的方法。

參觀展覽的章先生表示,看完展覽後,開始反思以前人類「保護」大自然的方式是否錯了,人類使用「進步」的器具來防範大自然的侵害,但卻沒有想到海洋的反撲。

※ 相關報導:

* 台灣設計師周 把小場子變成大慶典
http://udn.com/news/story/7014/1243002

台灣年度設計盛事「台灣設計師周」,今年進入第九個年頭。

2007年,有一群人覺得這個環境積累40年的設計產業內在能量無法宣洩,急於想跟這個世界對談,讓大家知道設計者腦子裡溢滿的點子。設計者間也期待相互對話的窗口,自發性集結200位設計師,大聲喊出「Let’s talk」,充分反映出時代與設計產業的狀態,以六天在誠品信義館內游擊設計展的策略,成功打開名聲。

* 5年沒廣告 「徐太宇那台車」翻紅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1000423-260102

國片《我的少女時代》捧紅飾演男主角「徐太宇」的藝人王大陸,就連王大陸出道時所代言的機車也再度翻紅!即便已長達5年沒廣告,但自《我的少女時代》上映後,王大陸7年前代言的光陽車款仍詢問度大增,今年前9月銷量已追平去年一整年。



◆ 國光十八羅漢圖 堅持京劇新美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0000297-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10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京劇源自於大陸,卻在台灣建立起有別於中國、獨樹一幟的新美學,以京劇為發展主體的國光劇團在台灣成立20年,今年推出新作《十八羅漢圖》,藉由劇中對畫作真偽的辯證,來探討藝術真諦。

「這齣戲有關真偽的辯證,其實隱喻了國光劇團的20年。」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說,國光劇團最常被質疑的部分就是「是不是京劇正統?」但王安祈認為,藝術不是只有模仿、複製,「我們要做我們自己,我們也的確創造了台灣京劇新美學。」

《十八羅漢圖》一劇始於讀信,利用倒敘方式娓娓道出由魏海敏詮釋的淨禾女尼與相差20歲的徒弟溫宇航飾演的宇青之間微妙的姊弟戀;另一條主線則以唐文華飾演的書畫店老闆在叱吒藝壇的風光表面下不為人知的祕密。

這次新編劇本由王安祈與新生代編劇劉建幗攜手,「借用通俗的情感,照見藝術的心靈」,劉建幗則說自己是「通俗」的代表,兩人合作,挖掘更多細膩的情感轉折。

國光劇團《十八羅漢圖》將從即日起在台北國家劇院演出,一直到11日。(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梁茜雯奏《新生》 肚裡寶寶當聽眾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0000299-260115

離預產期不到2個月,小提琴家梁茜雯仍推出一連4場音樂會,除了演奏舒曼、克拉拉等人的經典曲目 ,更將演出作曲家石青如為她量身打造的作品《新生》,與肚子裡的寶寶對話。

「檔期一年前就敲定了,當時根本沒想到會懷孕,自己都覺得有點驚險,還好寶寶很聽話,沒給我造成太大的麻煩,練琴的時候雖然比平常辛苦一些,但沒有太大的差別。」

熱愛音樂的梁茜雯難掩當媽媽的喜悅,「不知該說是我太會挑時間,還是寶寶太會挑時間,但我老公的音樂會更驚險,好巧不巧就辦在我的預產期當天!」

文創築夢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18年磨一戲 再現《祭特洛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300047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13日 李欣恬/台北報導

從1997年首版《祭特洛伊》在當時仍為廢墟的華山演出,金枝演社導演王榮裕還曾因入侵國土遭到逮捕。2005年於淡水滬尾砲台、高雄旗後砲台再呈現,歷經多態變化的《祭特洛伊》,將三度在淡水雲門劇場獻出全新面貌。

「當我們前往雲門劇場排練時,往下望赫然發現,當年演出的淡水滬尾砲台正在下方『望著』我們。」那樣的「兩相對望」,讓王榮裕頓時明白,有時不是創作人促成一場戲,而是「戲」自己會召喚人繼續完成它。

召喚王榮裕的除了「戲」,還有「土地」,這也是他一直以來製作環境劇場的原因之一,「在《伊利亞特》中,我讀到了有人想要守護土地,有人為了生存而想占有更多土地,有強有弱,有大有小,這些都是人性的呈現」,「這次再創作的《祭特洛伊》,讓我感覺自己對於藝術更為理解和明晰,對於土地也有了超出情感和尊敬之外的情懷,我終於可以和土地合而為一了。」

然而,再現的《祭特洛伊》製作規模和格局皆比18年前還要大,王榮裕不打算重複自己,「這一次的製作,是獻給土地的一場祭儀,也像是廟會旁的『起乩』,我們用極為古典的手法,創造出一種儀式性的氛圍,也回應著古希臘時代,戲劇本身就是一種儀式,而戶外環境,就是劇場。」

透過這次的《祭特洛伊》,王榮裕更加聚焦金枝演社在台灣的定位,「環境劇場就是要和土地、社會作連結,這也是金枝演社獨特的地方。林懷民老師總告訴我:慢工出細活,《祭特洛伊》是金枝演社的蛻變,這一次我總算真切體會到藝術的精雕細琢了。」

《祭特洛伊》10月16日至10月18日、10月23日至10月25日將於淡水雲門劇場戶外舞台演出。(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師生揮毫 詩意迎風而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3000473-260115

西松高中40位師生相約齊東詩社,在紙片上以書法寫下詩句,懸掛在緣廊屋簷風鈴下,透過鈴聲,將美麗的詩句傳遞出去,也讓第8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有了最婆娑的起跑姿態。

* 漫畫家愛亂畫 長髮美女藏佛字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242928

南投縣埔里鎮漫畫家蔡琨華,多年前因創作遇到瓶頸,原想封筆放棄創作,沒想到在專研佛法時,發現「亂畫」可突破漫畫的限制,他不僅自創用「姓名」作畫,還能用「佛」字創出不同的畫作,每個佛字還藏有人臉,目前已完成500幅作品。

* 《鯽仔魚欲娶某》未演先轟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3000475-260115

以本土故事為題、台灣音樂元素譜曲,音樂家簡上仁創作台灣首部本土兒童音樂劇《鯽仔魚欲娶某》,18日將與嘉義縣梅北國小「小夯爐兒童劇團」在嘉縣表演藝術中心演出,未演先轟動,900多張票被索光,17日在原場地加演1場。

簡上仁出身嘉縣大林鎮,以推展本土音樂和母語文化為己任,投入創作、教育及推展工作30多年。「希望孩子們從音樂中感知台灣鄉土音樂的獨特風格與精神,進而愛上它,對台灣文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對自己生長的土地有多一份情感。」



◆ 媒體評論-1集400萬,貴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2000394-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12日 吳戈卿

4、5年前,素人報名參賽,經製作單位精心包裝,整訓行銷而一舉成名的選秀節目「偶像」系列,火熱席捲全球。創造出「選拔公式」的西方公司,曾派遣駐在印度的亞洲地區代表,來到台灣,尋找販售智財權或合製「台灣偶像」的機會。

選秀系列的成敗,全靠完備的前置規畫。但前置作業耗時費力,節目開播,就必需要有另一組同等人力龐大的製作團隊立刻接續下一檔的前置作業。因此節目設定1年播出2次,每次13~16集。準決賽之前錄影播出,準決賽之後實況轉播。若台灣自行製作,授權費用每集台幣400萬,若與該公司合製,費用減半,但置入、贊助、冠名、廣告收入、現場播出門票收入與版權再販售,則協商拆帳。

1集400萬授權費,若再加計節目製作的直接與間接成本,會超過500萬。就塊狀節目的單一廣告收入來看,根本入不敷出。當年台灣有自製規模較為陽春的同類型節目,以致於未循對岸及英美模式,全面移植製造偶像的公式。

剛結束的「金鐘50」挑動同樣話題,那就來看看400萬的內在結構,值不值得?

包括節目名稱授權、全球統一標識的使用,節目流程的起承轉合段落規畫、特殊場景與過場設計、錄影剪接與現場播出的鋪陳串連,到挑選參賽者個人背景特質與演唱方式、訴說個人故事的話語、參賽者差異化的塑造、訓練參賽者的場景與時間的選擇、訓練過程的穿著造型與現場物件擺設布置、訓練者與參賽者的言行互動與衝突,及評審與參賽者出場的聲勢效果、現場燈光音效氣氛的營造、鏡頭的架設、內定現場觀眾座位分布與情緒表達、一般觀眾反應表情的捕捉掌握,甚至每位評審側重的評論重點與態度、評審互激火花與臨場即興之作、主持人的角色與應對比賽內容的畫龍點睛,即時線上觀眾意見反應,都有一套制式的教戰手冊與操作準則,分設專人帶領團隊事先討論控管程序。節目內容依不同地區的次文化、娛樂型態、流行音樂類型,因地制宜的調整偶像誕生的組合方程式。

從這個角度看400萬,是一場音樂與對話等值的秀,而不只是一個節目;是一場包裝視覺、聽覺與美學的豪華聲光演唱會,而不是一個歌唱比賽;是一場由不同人生際遇與期望串起的夢想故事,而不只是個體戶的展示;是一場每個人都會遭遇到活生生的成敗俱陳的現實投射,而不只是過眼雲煙的聲光秀。參賽者必須展現身分轉變的韌性與渴望,評論者必須要有詮釋音樂與人生歷練的能力,堅定的扮演生旦淨末丑。

節奏要充滿戲劇性,過程要不斷出現期待、感動、驚訝與嘆息,意外或奇蹟要適時的對比想當然爾的可預測性。整個系列就是一場台上台下,幕前幕後,集體參與,共同擁有的時代故事。

這樣看400萬,貴嗎?就生成創意、交流專業與差異內容的價值來說,或許見仁見智。但就ㄧ個法令開放置入贊助配套措施為德不卒、製作創意只求維持保有小確幸、社會企業置身事外、爭議收視綁架廣告業務、閱聽人無法充分行使選擇權的台灣,400萬貴得如同緣木求魚。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新北市紀錄片影展 18部免費看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3283

「二○一五新北市紀錄片影展」將於十月十八日至廿四日展開,新聞局選出十八部作品,於「府中十五」輪番上映,民眾免費入場,其中六部為香港紀錄片節作品,映後舉辦導演座談會,讓新北市紀錄片與國際接軌。

* 雄影高捷少女日 邀粉絲玩影展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3356

高捷少女也愛上高雄電影節!

高雄電影節特別與高捷少女首次跨域合作 ,企劃「雄影高捷少女日」,邀請粉絲一起暢玩高雄電影展,十月十三日公開高捷少女選片專屬MV,規劃「高捷少女雄影一日遊」的歡樂行程,歡迎粉絲一起坐捷運、看電影,暢遊充滿電影感的高雄影像旅行。



◆ 陸書店「秤斤賣書」 紙本書步向黃昏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45088

聯合報 林益平/東莞報導 2015-10-13

隨著網路越來越發達,大陸傳統紙本書籍出版業同樣也面臨寒冬,以東莞市為例,除了大型傳統書店減少之外,已經開始出現「秤斤賣」的書店,業者將全新書籍以每斤13元的價格出售,顧客到櫃台結帳時,就像買水果、豬肉一樣,直接把書放在磅秤上秤重,就可以得出售價。

這家「秤斤賣」書店位於虎門鎮最繁華路段之一的黃河時裝城旁,書籍種類不亞於傳統書店,從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到現代小說、從烹飪食譜到園藝指導應有盡有,賣的書並非二手舊書,而是全新書籍,因此吸引許多顧客翻閱;不過對於是否擁有版權問題,業者並沒回應。

1名顧客抱著一疊書結帳,所選購的書籍包括《福爾摩斯全集》4冊合計約1500頁、《藏獒》系列小說3冊約1000頁、《海上花開》、《張愛玲短篇小說集》各約400頁,秤重之後得出的售價為97元,這名消費者指出,價格約是一般書店的三分之一。

業者說,雖然陸續都有顧客上門翻書,不過真正花錢購買的人不多,主要還是大家已經習慣在電腦、手機上閱讀,尤其在大陸有非常多免費閱讀的電子書,願意再花錢買紙本書籍的人實在不多。

業者並且以最近非常熱門的《狼圖騰》一書為例指出,《狼圖騰》從出版後就非常紅火,尤其最近作者姜戎獲得蒙古最高文學獎項,成為第一位獲得此獎的外國人,雖然出版商火速推出各種配套促銷方式,但問題是網路上有數不清可以免費下載的《狼圖騰》全文,因此這本書的銷售並沒有因為姜戎獲獎而有所波動。

fsj 提到...

台中花都藝術節將開幕 僅4分之1人知道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247421

聯合報 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 2015-10-14

2015台中花都藝術節再10天就要登場,但台中市長林佳龍昨出席文化局的宣傳活動時,「自爆」據研考會民調,只有2成5民眾知道市府要舉辦花都藝術節,他要求文化局長王志誠必須加強宣傳。

花都藝術節開幕活動10月23日晚上7點30分在大甲體育場,由「皮克斯動畫交響音樂會」打頭陣,活動完全免費。代言皮克斯動畫、音樂版權的牛耳藝術昨天說,這次表演曲目包含「玩具總動員」、「蟲蟲危機」、「怪獸電力公司」、「海底總動員」等12部膾炙人口的動畫音樂,這是皮克斯動畫交響音樂會第5度來台。

今年的「花都藝術節」,是延續以往知名的「爵士音樂節」;但最近仍有許多市民在問:「爵士音樂節不辦了嗎?」市長林佳龍昨再度澄清,爵士音樂沒有不辦,是擴大到山、海、屯各區成為「花都藝術節」,研考會調查有7成7的民眾都非常支持活動擴大舉辦。

林佳龍說,花都藝術節把原來集中市區的爵士音樂節、光影藝術節延伸,內容更多元,並實現「藝術下鄉」,閉幕11月1日由馬友友與凱瑟琳.史托特演奏會壓軸。

花都藝術節開幕已倒數計時,但知名度仍不足,讓市府相當憂心;研考會10月7日起一連5天委託「趨勢民調公司」電話訪問1500名中市、年滿20歲市民,超過7成支持藝術下鄉,卻只有2成5知道即將開幕的花都藝術節,此數字讓林佳龍心急,當場要求文化局加強宣傳,要讓台中處處感受藝術嘉年華氣氛。



◆ 文化部委外 立委踢爆 近7成文創投資失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4000465-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14日 周思宇、唐筱恬、趙靜瑜、邱祖胤/台北報導

行政院國發基金匡列100億元投資文創產業,由文化部對外招標12家「管理顧問公司」決定投資標的,民進黨立委邱議瑩昨質詢指出,截至去年底25件投資案,17件虧損,即近7成投資失利。對此,國發會主委杜紫軍說,虧損部分屬第1期核撥資金,第2期資金核撥管理制度已檢討;行政院長毛治國表示將了解、檢討。

立委批輕微型新創

根據國發會資料,文創產業計畫統計到今年8月底共28件投資案,信託專戶投資約6.24億元、專業管理公司投資約6.75億元,總投資金額12.99億元。其中已認列投資損失計666萬餘元。

不過,文創投資草率,去年6月文化部已遭監院糾正,指管理顧問公司投資對象多屬發展成熟、不缺資金企業,且太集中「娛樂影音事業」,需資金挹注的新創、微型文創企業等,反無法獲得投資;第2期文創投資計畫昨開標,立委要求政院嚴格把關。

邱議瑩說,根據《文創發展法》定義,文創產業包括視覺、音樂表演、工業藝術、電影產業出版產業等16項類別,孰料70%資金用於電影、廣播電視產業,分配嚴重不均。

未投資卻收管理費

她說,台灣文創一號、中影、達利、柏合麗等12家顧問公司除投資績效不彰外,居然另收高額管理費;台灣文創一號2013及2014年各收150萬元,卻無任何投資案;柏合麗自2012年收取79萬餘元投資1件文創產業,2013及2014年分別拿109萬元、40.5萬元卻也沒任何投資標的。

面對質疑,備詢的文化部次長陳永豐一度語塞,只表示文創非他負責。邱議瑩進一步踢爆,文化部第2期將大幅放寬投資對象。對此,毛治國回應,將了解細節並檢討。

國發會:重在點火

針對投資失利,文化部說,目前文創投資計畫第一期才開辦4年多,文創投資計畫以10年為期,原則上前7年投資,最後3年結算,目前尚未進行整體結算,也沒所謂盈虧統計。

國發會副主委林桓說,國發基金運用與一般商業創投不同,一般商業創投唯一目的是獲利,但國發基金目的是「點火」,帶動產業發展。

文化部說,文創投資機制採共同投資。至於給予管理公司管理費,文化部說,係參照國發基金及業界慣例。(中國時報)

※ 文創本來就需要長期培養。



◆ 輕巧精緻 她把排灣服變潮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4000589-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14日 周綾昀/屏東報導

「每個排灣族家本該有一套傳統服飾,這是我堅持只賣不租原因」40歲林曉菁6年前從護理師轉行原鄉服飾工藝師,以自學方式融入愛看時尚雜誌,製作改良式頭飾、背心等實用性物品,讓原風瀰漫時尚味。

林曉菁身著輕巧卻不失精緻改良式背心,頭戴永不凋謝鮮豔花朵頭飾,得意秀出繡有蝴蝶、太陽、百步蛇、四人頭等圖騰的福袋,這些均出自於她巧手一針一線縫製。

她表示,春日鄉因距離枋寮近,漢化程度高,許多原鄉青年已遺忘祖先留傳具意義的圖騰,家中甚至沒有排灣族傳統服飾,每到重要場合或婚禮即採租借,她工作坊服飾堅持不出租,是希望族人能找回穿著原鄉服飾傳統,不要只當「一日原住民」。

她說,從小就愛漂亮,不覺得排灣族繁複圖騰裝飾很俗,平常皆會穿戴出門,缺點是滿布珠飾背心太過笨重,再加上想返家找回祖先遺留美麗圖騰,因此轉行參考時尚雜誌,將傳統服飾融入現代元素,以提升部落年輕人接受度。(中國時報)

fsj 提到...

編織工藝獎展覽 101件作品爭豔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3775

自由 2015-10-15

〔記者李忠憲/台中報導〕葫蘆墩文化中心將於本週六(十七日)舉辦編織工藝獎展覽及「二○一五台灣國際天然染織交流活動」,活動中邀集台、中、韓、德、俄羅斯等國編、結、織、染、繡創作大師,與專家學者進行一系列交流活動。其中,罕見的中國雲錦、西伯利亞傳統織帶都會在活動中亮相,活動為期近兩個月,希望創造國內編織與博物館合作新機。

昨日的服裝走秀,由野桐工坊的尤瑪.達陸運用泰雅傳統紋飾圖騰、織帶,以方衣形式展現創新時尚風貌。工藝獎得獎者劉美慧以羊毛濕氊技法結合蠶絲布料、手工綴飾,創作出蕾絲質感的優雅洋裝。亞洲大學林青玫教授利用捐贈和服改造禮服,呈現永續生活的概念。

葫蘆墩文化中心表示,編織工藝獎設置「藝術創作類」、「生活工藝類」兩類,導引國內編織界運用傳統工藝文化,逐步朝向環保、生活、文化、時尚、設計兼具的目標發展,企圖締造台灣未來發展「纖維.時尚.綠工藝」的風氣與編織新風貌。本屆展出得獎及參展作品共一○一件,其中呂淑瓊、翁立娃兩類首獎獲獎人,以及入選者陳淑燕等多年來在編織工藝館學習技藝,於專業領域表現優異、曾獲國內多項獎項肯定。

文化中心表示,結合台灣國際天然染織交流活動,將展出傳統工藝發展創新風貌的各國服飾與創作約七十件,包括泰雅傳統與創新服裝、中台韓天然染色服裝,中國雲錦、雕花天鵝絨、雀金繡、宮玉服飾,及俄羅斯西伯利亞十一族傳統服裝等,廿二日舉辦頒獎典禮,以服裝秀方式表演呈現,一睹各國染織精品工藝。



◆ 紙糊豪車也能跑?Lexus開給你看
http://udn.com/news/story/8441/1249461

聯合報 記者陳威任/台北報導 2015-10-15

今年是電影「回到未來」第一集30周年紀念,日系豪華車廠Lexus繼日前打造出Lexus Hoverboard懸浮滑板後,又推出以瓦楞紙版打造的IS車款,而且還真能開上路。

Lexus委託專業的雷射切割公司LaserCut Works、模型製作商Scales and Models合作設計,由Lexus提供旗下車款IS轎跑的3D模型檔案,從檔案上將車子各部位分解開來,然後以1公分厚度為單位的紙板切割模型。

透過總共1,700片的厚紙板與3D雷射切割,最後再由手工組裝並塗上黏著劑,打造一輛紙板材質的IS,不但有紙板內裝,還有可以打開的紙板車門。整個組裝過程前後耗時3個月。Lexus表示,打造這輛紙板車需要精準與紀律的打造過程,符合品牌追求「匠」的核心價值理念。

此外,這台車不只是好看而已,除了車頭有LED頭燈外,在紙板中還埋藏了鋼骨與鋁骨架及電動馬達,讓這台車真的可以在路上行走。

fsj 提到...

拍電影版「小王子」 導演:命中注定(節錄)
http://udn.com/news/story/7262/1251935

聯合報 記者祁玲/台北報導 2015-10-16

膾炙人口的文學名著「小王子」改編成動畫電影,導演是因「功夫熊貓」而聲名大噪的馬克奧斯朋。他四分之一世紀前因「小王子」而定情,如今執導動畫版電影,堪稱命中注定。

馬克是史上第一個把「小王子」改編成動畫片的導演,他表示,第一次看「小王子」是25年前、還在念大學時。當時他和女友在不同學校念書,維繫遠距戀愛很辛苦。某天女友給了他這本書,他被書中的友誼及隱晦又深刻的情感打動,兩人也因「小王子」一書重新找回彼此,最後結為夫妻。

為了拍攝「小王子」,馬克帶著全家人一起飛到巴黎定居兩年,一邊處理前製作業、一邊享受花都生活。全家也一起試錄配音帶,最後兒子還因生動自然又有感染力的聲音情緒,讓他內舉不避親、正式把兒子加入配音名單。「小王子」電影版10月23日將正式在台上映。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動畫影展登場 24國155部好片
http://udn.com/news/story/7262/1254497

全台規模最大的「2015台中國際動畫影展」昨起在台中大遠百威秀影城登場,10月23日前將陸續放映24國、155部國內外具代表性的動畫電影,邀請知名電影導演侯季然、楊雅喆、林世勇、台中動畫導演吳德淳等人分享創作經驗。

新聞局昨在日月千禧酒店舉行開幕宣傳活動,市長林佳龍、新聞局長卓冠廷、國內外的知名影人與影視產業代表共襄盛舉;晚間更由眾所矚目的經典文學改編動畫電影「小王子」揭開序幕。

* 除了催淚之外──「灣生回家」家安在?
http://udn.com/news/story/7482/1255274

....紀錄片「灣生回家」裡聚焦於8位灣生,其中一位竹中信子曾撰寫上百萬字的「日制台灣生活史」,以日本女性為主體,分為明治、大正與昭和3篇。竹中信子三代世居台灣,祖父母、父親都葬在蘇澳,15歲離開台灣的她在該書中文版序提到「一直生活在認同感被撕裂的矛盾中」。類似心境,也貫穿片中其他灣生。

* 時代劇「燦爛時光」取景鹿港 從1945說起…
http://udn.com/news/story/7264/1254212

彰化縣政府補助公視拍攝時代劇《燦爛時光》,選在彰化取景,鹿港公會堂、溪州成功旅社都入鏡。導演鄭文堂表示,彰化各地保存歷史古蹟良好,會把彰化拍得很美麗。

....鄭文堂表示,《燦爛時光》劇情是描述1945及1980年前後出生的男女故事,從中可看見台灣兩個時代的理想不同,但為台灣努力的精神都相同,前10集的時空環境為日本戰敗剛退出台灣,因此到鹿港公會堂拍攝取景,重溫歷史氛圍。鄭文堂說,這次劇組選到彰化取景,發現彰化市人文古蹟多,且保存良好,作為時代劇的拍攝場地,相當合適。



◆ 打造幸福音樂城 衛武營扮推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6000505-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16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世界一級樂團維也納愛樂在指揮艾森巴哈的帶領之下,昨天首度到南台灣高雄演出,不但票房爆滿,戶外轉播更是擠滿人潮,親自聆聽維也納愛樂精湛又優雅的演出。維也納愛樂也同意開放高雄文化中心戶外圓形廣場的轉播音樂會,免費入場,也給高雄的樂迷更多元的聆聽享受。

維也納愛樂、芝加哥交響樂團與柏林愛樂,是全球三大樂團,更是全球古典樂迷的精神指標,維也納愛樂在台灣的三場演出,也為牛耳藝術所主辦的全球三大樂團訪台計畫揭開美麗的序幕。

擔任主要合作夥伴的衛武營營運推動小組行銷部經理洪家琪表示,衛武營是目前台灣所見量體最大的藝術表演中心,也是世界級的文化場館,「我們將維也納愛樂引進高雄,就是把最好的帶來高雄,讓大家知道每個高雄人都值得最好的演出。」

維也納愛樂前兩場都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首場演繹莫札特《費加洛婚禮》序曲部分、莫札特《交響協奏曲》、柴可夫斯基普以及普羅高菲夫的作品,第二場則以艾森巴哈兼任指揮與鋼琴獨奏的《第23號鋼琴協奏曲》開場,下半場演出莫札特《第40號交響曲》與貝多芬《第一號交響曲》。

昨晚高雄場則全為莫札特曲目,莫札特第39、40及41號交響曲是莫札特醫生最後的三首交響曲,雖然創作於最困難窘迫的時期,但卻被後人封為最傑出的3首作品,維也納愛樂展現百年來不變的合作默契與黃金之聲,也為這次台灣巡演留下精彩休止符。(中國時報)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維也納愛樂在港都 戶外轉播饗樂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6000501-260115

全球頂級三大交響樂團之一的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首度踏上南台灣,在高雄市文化中心演出;為了彌補座位有限的缺憾,特別在戶外廣場架設螢幕直播,悠揚的音符還翻越中央山脈,讓台東縣樂迷也同步欣賞全球頂級交響樂團的演出。

雖然不是假日,但黃昏時刻就已有不少樂迷趕到高雄市文化中心戶外圓型廣場,找個最佳觀賞角度的位置。



◆ 再生藝術工坊 廢木材、紙盒添趣味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54942

聯合晚報 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2015-10-17

羊奶運銷合作社剩下的紙盒、木材工廠的下腳料、成衣工廠裁掉的布料,這些原本會被銷毀的廢棄材料,經過重新再製,加入創意,可以變成實用的書包、筆袋或是藝術品。台灣好基金會在舊空軍總部新基地打造全台第一個「再生藝術工坊」,未來將透過手作課程,邀小朋友或有興趣的民眾一起動手,運用再生材料做出獨特作品。

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說,企業、工廠生產產品後剩下來的廢材,或是製程中出現問題的瑕疵品、過季品都會遭銷毀,但這些物品還能使用,基金會參考國外材料銀行作法,成立再生藝術工坊,徵集廢材的消息公布後,有20多家中小企業主動響應,目前已累積各種的木材、各式布料、節慶裝飾品、塑膠配件、紙盒和金屬光碟片等用品。

再生藝術工坊今天開幕記者會,前文化部長龍應台、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都出席。龍應台表示,她曾與行政院長毛治國一同到空總視察與評估空總重新利用的可能性,台灣好基金會從南部出發,現在進駐都會的核心,將廢材再利用與藝術結合,她希望吸引更多學生一起參與。

今天的開幕活動中,24名國小學童穿著自己設計的衣服亮相,造型大膽,顏色鮮豔,這些衣服都是利用再生材料製成,獲得現場熱烈掌聲。上午也有小朋友看到各種顏色的鈕扣、布料相當興奮,忍不住看了又看,翻找自己喜歡的再生材料。柯文昌說,利用再生材料的最大好處是不用怕做壞,孩子可以盡情發揮創意。

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說,再生藝術工坊位於空總圖書館,占地約200多坪,有一間主題大教室與兩間小教室,即日起至11月底,有近20場的好玩工作坊。

另外,學校、企業或社會大眾都可以預約參加導覽與體驗,工坊人員將安排講師協助手作體驗,預約電話:0905-252-710;網址:www.crc.org.tw。

fsj 提到...

躲在紙箱 貓眼看癌末人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800031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18日 李欣恬/台北報導

貓平常都在做什麼?從牠的視角所見的世界又是如何?無獨有偶工作室取材自繪本《活了一百萬次的貓》,推出新戲《洋子YoKo》,模擬出貓視角的「紙箱劇場」,探索癌末病人的最後人生。

故事源自於繪本作家佐野洋子最後一本散文集《無用的日子》裡的真實生活,她因罹癌,被醫生宣判只剩2年可活。

導演廖俊逞說:「佐野洋子人命的最後階段飽受失智症和癌症所苦,但是她卻爽快、幽默地看待死亡,像貓一樣,不麻煩別人,也不愧對自己,如同《洋子YoKo》裡的老太太,獨居、罹癌,也要自信光彩地活下去。」

廖俊逞說,人類經常會自己揣測貓的心事,但是我們卻不知道貓是如何觀察人類的,如果可以從貓的角度來看世界,會有截然不同的發現。

「因為貓總是喜歡躲在紙箱裡,所以我們乾脆把劇場變成一座大紙箱,然後以3隻貓的密會作為開頭。」

廖俊逞表示,「這3隻家貓聚在一起討論家裡的主人,說著人類為什麼這麼執著於生離死別,或是用非常沉重的心情討論死亡之重,很少會像貓一樣輕盈豁達地看待死生。」

《洋子YoKo》即日起在台北水源劇場演出至10月25日。(中國時報)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劉亮佐牽線 台音樂劇登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9000405-260115

演技派演員劉亮佐最近開張「阿斗工作室」,成立「以戲劇為主體的社會企業平台」,目前已經成功帶著音樂劇《下午,美術館裡的四個人》參加上海國際藝術節「創想周」演出,21日起將演出四場。



◆ 恆春千人奏月琴 四代同樂創金氏紀錄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56192

聯合報 記者潘欣中/屏東縣報導 2015-10-18

恆春民謠宗師陳達自六十年前行腳恆春走唱。相隔一甲子,恆春鎮上昨晚集結老、中、青、少四代共一○七○人,在恆春國中體育館齊聲彈月琴、唱民謠,創下「世界最大規模的月琴合奏」金氏世界紀錄,恆春民謠正式唱進世界。

一千多人昨天手抱月琴,從北門出發踩街,集結在恆春國中。來自英國的認證官一一點名,確認進場人數,並由屏東縣長潘孟安引領,向締造金氏世界紀錄「最大規模的月琴合奏」挑戰,場面壯觀。

「大家作夥來這坐,民謠家族作夥來;傳唱民謠跟我來,這種生活無地找。」現場由恆春民謠促進會執行長陳麗萍引導眾人彈唱這曲「四季春」,齊唱超過認證公司規定的六分鐘,認證官隨後宣布「挑戰成功」,並頒證書給潘孟安。

「將民謠帶向國際,讓世界看見屏東!」潘孟安說,要讓代代傳唱的恆春民謠走出半島,讓更多人欣賞到來自土地的動人音符。

成功創下金氏紀錄,潘孟安特別感謝企業、基金會、飯店民宿、宮廟、交通業者捐助七百卅把月琴,再加上在地的三百多把,解決樂器問題。活動結束後,企業社團除將部分月琴帶回展示,部分將捐贈給學校,讓民謠傳承年輕一代。

今天下午三時在屏東市和平路的藝術館展演「恆春民謠音樂劇」,廿四日晚上七時在恆春北門、廿五日晚上六時卅分在屏東市民生路演藝廳,都有長榮交響樂團結合恆春民謠的「民謠交響樂」,免費入場。

※ 相關報導:

* 恆春民謠宗師陳達故居 雜草及腰如廢墟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4986

屏東前天興高采烈創下「世界最多人同時彈唱月琴」金氏世界紀錄,但恆春民謠宗師陳達的故居卻雜草叢生宛如廢墟,遊客大嘆「該被保存的不只是金氏紀錄而已!」認養的大光社區發展協會解釋,最近因雨水多,雜草長得較快。



◆ 3D列印薩克斯風 台灣搶第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9000500-260110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19日 唐玉麟/台北報導

全球第一把用3D列印做成的薩克斯風,在台灣誕生!工研院自製的金屬3D列印機,助年輕人圓夢。益豐國際創辦人張寶誠說,金屬3D列印的薩克斯風每把售價6至8萬元,國外同等級音色薩克斯風要賣到20萬元。

張寶誠今年38歲,畢業於世新學院(後改制大學)法律系,卻「不務正業」,10餘年前遠赴中國大陸做手機,為諾奇亞與摩托羅拉代工,3個月可設計與製造完成一支手機,每天工作含應酬逾15小時,後來爆肝,肝指數飆高,決定回台休息。

沉潛一陣子後,張寶誠決定重操父親舊業,為國際品牌商代工製造薩克斯風,但因利潤太低,再加因緣際遇,與工研院合作研製全球第一把金屬3D列印薩克斯風,具有獨特音色,決定今年7月自創品牌,銷往美國、中國大陸與西班牙等地。

張寶誠指出,薩克斯風音色的好壞與特質,決定於NECK(脖子)與彎管,過去從開發模具到成品問市,至少要5到10年之久,但使用不鏽鋼3D列印,輸入參數後,只要1天就能列印薩克斯風脖子與彎管,平均1個月就能生產1支新型號樂器,大幅節省時間與成本,搶得商機。

工研院南分院企劃推廣組專案副理黃智宏,負責經濟部中小企業處「3D列印群聚計畫」。他利用假日跑到高雄岡山學薩克斯風,想紓解下班後的工作壓力或低迷情緒,今年春節,看到益豐國際以「光固化材質」試圖3D列印薩克斯風,直覺用工研院研發的金屬3D列印機,是更好的方法,因此主動與張寶誠連絡。

今年4月張寶誠、黃智宏開始正式合作,10月初以不銹鋼3D列印薩克斯風,日前全部測試組裝完成,也獲得西班牙代理商認可,此音色符合國際標準。黃智宏表示,未來薩克斯風的列印材質,可使用更輕的鈦合金、鋁合金,因硬度強,對表面處理將有更大發揮。

「聽爵士樂,一定要有薩克斯風,可撫平人們低落情緒與心靈。」張寶誠說,他的老家在台中后里製造薩克斯風,傳承已60年,全家人都會吹薩克斯風,既然已接下父親的棒子,心中最大願望是「我們來自台灣,吹向全世界。」(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金屬3D列印機 文創大助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9000506-260110

工研院自行研發國內首台金屬3D列印機,已可量產,每台售價約1000萬元台幣,適用鈦合金、鋁合金等金屬粉末,可列印極為複雜、難度高或客製化產品,例如5層「球中球」、精緻鍍金的項鍊等,可望成為台灣文創產業助力。

....不過,這台3D列印機尚無法以黃金列印珠寶,讓台南市銀樓珠寶公會覺得遺憾,前理事長鄭周金花、前副理事長林世傑都表示,「站在傳統銀樓業者立場,鈦合金不屬於貴金屬。」

工研院南分院積層創新部副理林耀得說,其實要「列印黃金」,技術上不成問題,但黃金粉每公斤逾10萬元太貴,比鈦合金貴了8到10倍,因此尚未研製貴金屬3D列印機。

* 展場即繡場 代工接力藝術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8000315-260115

走進畫廊展場,卻看見多位穿著藍領工作服的女性,各個手拿針線專注做著刺繡活兒,待展覽結束那天,方能欣賞到這次展品的全貌。藝術家侯怡亭現於耿畫廊推出個展「代工繡場」,呈現這樣的場景。

侯怡亭邀請9位參與者幫忙代工,要完成的作品,包括將文夏的《快樂的工人》、《所有的小姐》和陳芬蘭的《孤女的願望》台語歌詞,以羅馬拼音方式繡在現場一座圓形屏風上,以及在4張翻拍的日治時期台灣老照片的局部刺繡,老照片的內容是女子學校教授家政課的情景。

將影像和刺繡結合,是侯怡亭創作中常見的表現方式,「在光線照射下,影像會有前進後退的感覺,滿美的,會勾引人想去觸摸它。」



◆ 安海瑟薇為你朗讀 有聲書正夯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56190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10-18

聲朗文化執行長、民歌王子李建復,昨受邀到聯合線上主辦的「二○一五數位閱讀趨勢論壇」,暢談華文數位有聲書的發展。他指出,台灣出版業對數位有聲書的低估,浪費華文世界多元繽紛的燦爛「聲」景。

啟用大明星為數位有聲書配音,是歐美這兩年新興的「閱讀」型態。「美國甜心」安海瑟薇受邀為捧紅她的電影「麻雀變公主」原著配音;以「王者之聲」摘下奧斯卡影帝的柯林佛斯,也以迷人的「王者之聲」錄製多部有聲書,書迷大讚「他的聲音融化了我」。

這波「明星獻聲熱」的背後,是數位有聲書急速崛起的龐大市場,卻被台灣出版界長期忽略。

李建復二○○六年到上海創立「愛播吧」互動平台,首創讓用戶以聲音發表作品。去年他看準數位有聲書的商機,創建「愛播聽書」行動網路平台,讓聽眾透過App下載華文數位有聲書。

李建復指出,大陸約有三點八億有聲書人口,一天「聽」一到三小時的有聲書;即使付費習慣還未養成,今年的有聲書市場高達人民幣八億元(約新台幣四十億元)。「愛播聽書」包括徐薇的英文教學、黑幼龍談卡內基訓練等,下載量驚人。

然而將紙本書轉成有聲書,台灣還是一片「藍海」。李建復分析,台灣缺乏「聲音是另一個智慧財產權」的觀念,不了解「文字可以運用聲音創造新的價值」。

他舉例,當「愛播吧」看上某紙本書轉成有聲書的潛力,找出版社談授權,出版社不是不清楚是否拿到作家的「聲」權,便是擔心搶奪紙本書市場,不肯協助。因此只能找已錄成CD的業者授權,或為當紅講者錄製演講。

李建復指出,有聲書是唯一可打破正體、簡體字界線,向大陸傳播台灣文化底蘊的文化大使。

fsj 提到...

小王子到台灣 變成老王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1000527-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1日 李欣恬/台北報導

從虛擬星球拉回現實的地球,「小王子」這回不再滯留於沙漠,也沒被毒蛇咬死、更沒歸返B612星球,而是住在台灣,變成「老王子」。綠光劇團全新劇作《老王子》,由團長羅北安編導,同樣改編自聖修伯里經典名著《小王子》,即將於年底推出。

羅北安說,「我很喜歡《小王子》,從年輕時讀到現在,十幾年前也曾寫過一個相關的劇本,一直到1年半前,才決定要以《小王子》作為創作。」

劇中,小王子來到台灣,看不慣許多亂象,他對這個社會適應不良,不斷找工作、換工作,遍尋愛情,卻一朵玫瑰花換過一朵玫瑰花,最後流落街頭,甚至進了精神病院。

羅北安說,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純真的小王子,也因此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社會不適應症,只是如何妥協和接受,《老王子》想表現都市裡每個人內在純真與社會現實對抗的拉鋸。

「原作《小王子》裡的旅程對我而言,是從小孩子變成大人的過程,也是自己和自己的打架與對話,像是聖修伯里其實是一個非常矛盾的人,他愛他的妻子,但是卻外遇不斷,所以他寫出了純真的《小王子》,從中反映與刻畫成人世界的孤獨寂寞。」

《老王子》12月18日至20日將於台北南海劇場演出。(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當劉鳳學遇上小王子... 童心回來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1000525-260115

國家文藝獎得主、高齡91歲的編舞家劉鳳學,至今仍創作不輟,近期發表她的第103號作品《小王子3.0》,取材自法國作家聖修伯里的名著《小王子》,由新古典舞團與三位小舞者一同共舞,呈現奇幻的異想世界。

劉鳳學已經想不起來第一次閱讀《小王子》是在哪個年紀,卻一直念念不忘,「《小王子》的故事本身很吸引人,童言童語給我很多刺激和想像,我過去曾讀過許多次,但從來未曾想過可以拿來編舞,這次想藉著《小王子》裡的純真和小朋友的創意,找回大人們已遺失的想像力。」



◆ 台北80年代霹靂舞場景 現身比利時
http://udn.com/news/story/9/1262442

聯合報 記者蕭白雪╱即時報導 2015-10-21

台北已被拆除的光華商場、年輕人當街跳霹靂舞的場景,都以漫畫形式現身比利時的漫畫博物館,台灣漫畫家小莊的「80年代事件簿」在比利時舉行個展,連當地漫畫家都感興趣。

有漫畫王國之稱的比利時不只有全球著名的「丁丁歷險記」、「藍色小精靈」等作品,從小孩到老人都愛看漫畫,布魯塞爾的漫畫博物館與台灣駐比利時代表處、台灣駐巴黎文化中心合作,20日起推出台灣漫畫家小莊的「80年代事件簿」展,小莊指出,這是他第一次個人漫畫展,沒想到是在離台灣要飛廿多個小時的地方展出。

曾訪問台灣的比利時漫畫博物館館長戴桂福 (Willem De Graeve)在晚間的開幕酒會指出,他在台灣發現很多漫畫家有著不可思議的創造力,也看到漫畫在台灣的蓬勃發展,有些情況和比利時很類似。

戴桂福說,比利時的漫畫題材很多元,讀者對於類似「80年代事件簿」這種帶有個人故事內容的漫畫有興趣。

晚間來觀賞的比利時及荷蘭的漫畫家,也對小莊的漫畫風格與內容有高度興趣,不斷和小莊討論創作的想法與過程,還有漫畫家當場邀他到其工作室交流。

「80年代事件簿」是作者小莊回憶自己青春時代、內容描述當時台灣的社會現況,第一集的法文版出版後,就吸引不少法語讀者,如今已有法、德兩種歐洲語系,今天還有荷蘭來的觀眾希望能有荷語或英語版。

有比利時讀者看到書中小學生在學校集體喝牛奶的畫面,直呼:「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她從不知道,在地球另一端的台灣,竟然和比利時如此相似。

小莊說,先前在法國的簽書會,曾有個黑人讀者拿著書、翻到書中關於「霹靂舞」的章節,跟他討論,甚至當場表演起霹靂舞;還有個波蘭籍的漢學家,就書中所描繪的中華商場等當年台北市區的場景,作為研究素材。



◆ 張天健揮毫 教高中生寫名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1000530-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1日 廖志晃/南投報導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關注人文教育,傳承書法藝術,舉辦「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除正規賽事之外,並邀請書法家進入校園,以貼近生活的角度,鼓勵學子認識書法及篆刻藝術。

今年全國首場書篆工作坊,20日在南投縣國立中興高中揭開序幕,由集書法、篆刻、國畫專長於一身的青年藝術家張天健擔任講師,以「名片風」為主題,引導同學融入歷史人物、偶像等角色,運用毛筆書寫自介文,設計出獨具風格的書法名片。而同學們製作的名片,也將於書法暨篆刻大賞展覽時,一併亮相展出。

張天健說,「名片」源於2000多年前,人們將刻上姓名、家世等資訊的木、竹片,投遞到受訪者家裡,西漢稱為「謁」;東漢時因用鐵筆刺字,所以也稱為「刺」。當時的官員、商賈或文人,相互拜訪時遞上刺,就是「投刺之禮」,是獲得賞識的途徑。

紙、毛筆廣泛使用後,逐漸取代竹木,稱為名紙或名刺,添加官爵、籍貫鄉里後,也稱為爵里刺,名、名狀、名帖等;「名片」則是清末才有的稱呼。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表示,國內外吹起漢字設計風潮,以書法為靈感的商業、電影、文創商品處處可見,顯見繁體書法這項文化資產,已深受海內外華人的肯定及重視。

許峻郎說,網路時代,書寫文字仍是建構美學教育的最佳入門,為下一代提供更精緻的文化滋養,正是基金會努力的方向。

中興高中校長王延煌表示,書法 從實用功能,演變為藝術型態,張天健老師以名片的演變為主題,從歷史、人文、藝術的角度,為同學帶來生活美學的獨特創意形式,充滿巧思!

「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第八屆主題為「迎風而行」,希望學子將旅行和生活中的觀察與體會,透過書法及篆刻創作,即起報名至12月6日,比賽詳情請上官網查詢。(中國時報)



◆ 中國剽印我故宮寶物 還矮化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925516

自由 2015-10-21

〔記者蘇芳禾、楊媛婷/台北報導〕中國侵權事件不斷,連北京故宮都直接把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圖檔出版賣錢。民進黨立委何欣純發現,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鎮館寶物「谿山行旅圖」、「富春山居圖」、「早春圖」都遭到北京故宮出版成畫譜,名稱還被矮化成「台北故宮博物院」;離譜的是,國立故宮甚至收藏一套中國侵權的畫譜在自己的圖書館內。何欣純要求故宮說明圖片為何外流?若有授權,是否知道名稱遭矮化?

何欣純說,故宮之前曾告中國業者侵權、仿冒,現在要不要比照辦理,向北京故宮提告?

故宮︰未授權 決追究

故宮回應表示,並未授權這三張圖片給北京故宮出版畫譜,該出版品上的「台北故宮博物院」名稱,也未經故宮同意。故宮指出,涉及侵權案件,將蒐集證據,若確認對方圖像確實抄襲或盜用故宮圖像,將委託律師發函給對方出面洽談處理,請其補辦圖像授權及繳納授權費;若對方拒絕洽談和解,或洽談後無和解,故宮會再和律師研究採取進一步的法律途徑主張權利。

國立故宮博物院本月初剛歡度九十週年院慶,還邀請北京故宮副院長婁瑋與會同歡,婁瑋致詞時也不避諱地表示,兩個故宮從少寒暄到心照不宣,最後則是「心心相印」。何欣純諷刺地說,兩個故宮連圖檔都共同出版,果然是落實了心心相「印」。

何欣純表示,這套由北京故宮出版的《故宮畫譜》,出版委員會主任單霽翔為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每本售價人民幣六十八至八十八元,台灣的購物網站上也買得到;全套共五十八冊,折合台幣約兩萬五千元,幾乎每本都用二至十五張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圖檔。除北宋山水畫大師范寬的「谿山行旅圖」之外,還有著名的元朝畫家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北宋畫家郭熙的「早春圖」等數十張圖。

何指出,畫譜圖檔畫質解析度很高,看來並非網路翻拍的粗劣畫質,她調閱近年北京故宮借用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圖檔資料,並未發現這些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應說明圖檔為何外流?

fsj 提到...

朱天心、謝海盟 為海豚3年不說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2000513-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2日 郭佳容/專訪

作家朱天心和女兒謝海盟曾3年賭氣不說話,「禍源」竟是海豚?朱天心和謝材俊是文壇知名夫妻檔,女兒謝海盟也因替《刺客聶隱娘》編劇打響名號,近期朱天心發表散文集《三十三年夢》,書寫33年的京都行旅與文學回憶錄,同時透露母女之間的有趣互動。

血色海灣 母女冷戰

書中,朱天心提及2010年母女同看一部揭露日本紀伊半島漁民虐殺鯨豚的紀錄片《血色海灣(The Cove)》,謝海盟極度痛恨日本的濫捕行為,進而質問朱天心,「以後你們還要去日本旅遊嗎?」兩人起了口角,謝海盟拒絕和朱天心說話,同住一室的母女持續冷戰3年,溝通都靠謝材俊傳話。

朱天心坦言,謝海盟從小特立獨行,敏感且純粹,旁人一不小心越界就可能被激怒,甚至採取激烈手段表達,朱天心舉例說,過去常和詹宏志、王宣一夫婦一家人玩在一起,某次王宣一在女湯替謝海盟拍了一張照片放入書中,當時才小一的謝海盟看了,馬上嚎啕大哭,喊說:「我的隱私權呢?」

文學創作 樂見同行

謝海盟至今仍然拒絕被以「盟盟」的形象記錄在母親書中,朱天心苦笑說,「以前把她的事情寫在文章裡,每個星期發表前都要給她看過,後來她煩了,才說,只要不寫我大小便的事情就好。」

談起女兒同樣走上文學創作之路,朱天心樂見其成,朱天心說,夫妻兩人一向放任女兒發展,不去凹折、限制她,「寫作上,她也很少徵詢我的意見,以前不小心讀了她的手稿、擅自給她意見,她一樣賭氣不跟我說話。」

朱天心說,《三十三年夢》的創作源起,來自本世紀初就構思的長篇小說計畫,「長篇小說主題是『我在場的50年的台灣』,只是跟自己有關的事情太多了,我的意見很難避免會跳出來講話,讓我的寫作簡直寸步難行,因此才會先完成類似回憶錄的散文創作。」她說,「我得先把過往包袱卸下,才能輕裝出發。」

卸下包袱 輕裝出發

朱天心書中描寫和藝文、政治圈等不同領域友人的往來過程,下筆犀利、直言不諱,很多人為她捏把冷汗,她卻不以為意,「面對批評時,我常告訴自己就好好讀書吧,好好面對困惑,面對困惑不是不作為、不動,反而應該像偵探一樣,到處打探觀察,老老實實地面對處理。」(中國時報)



◆ 北京故宮侵權 立委要求故宮提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2000517-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2日0 吳垠慧/台北報導

北京故宮博物院所屬故宮出版社,2012年起陸續出版「故宮畫譜:中國歷代名畫技法精講系列」圖書,一套共有58冊,當中使用不少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圖像,包括《谿山行旅圖》、《早春圖》、《富春山居圖》等故宮鎮院之寶,載示出處為「台北故宮博物院」。

昨(21日)民進黨立委何欣純針對此事質詢,故宮院長馮明珠坦言並未授權北京故宮圖像使用權,允諾將委由律師事務所向北京故宮發送存證信函。

故宮昨於立法院教委會進行故宮南院籌備進度專案報告,何欣純出示3本(北京)故宮出版社發行的「中國歷代名畫技法精講系列」圖書,該套書籍單本售價人民幣68元至88元不等。

何欣純表示,書中不但大量使用故宮院藏精品圖檔,且圖片解析度高,不像是網路翻攝的劣質圖像,「北京故宮發行後,還送給(台北)故宮的圖書館,當成兩岸互惠交流圖書,不但故宮圖書館有收藏,連台灣的網路書店博客來都有販售。」

馮明珠表示之前對此並不知情,在立委質問下,鬆口指出北京故宮此舉確實涉及「盜用」,會再了解北京故宮的圖像來源為何。

何欣純質疑,故宮的圖像授權費用高,若台灣教育類圖書違規使用故宮未授權圖像,故宮還會索取侵權費用高達新台幣1000萬元,而今卻爆出北京故宮「盜用」,「名稱還沒有全銜載示,涉嫌矮化,兩岸故宮卻在90周年院慶典禮上大談心心相印」,對照下頗為諷刺。何欣純要求馮明珠應對北京故宮提告,「如果沒有提告,妳自己下台。」(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文字、景框與故事的流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2000848-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2日 藍舸方/紀錄整理

與談人導演:魏德聖、鄭芬芬作家:周芬伶、楊澤、郝譽翔、駱以軍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首獎得主:徐嘉澤、黃唯哲時間2015年10月1日19時至21時地點台中市東海大學茂榜廳

設立宗旨在於「結合小說與電影,促進文字創作與影像創作的交流」的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主辦單位明基友達基金會,日前與東海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攜手,合辦座談,邀請專業導演、資深作家、少壯小說家,以及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得主,齊聚一堂,分享切磋,暢言「小說的電影感和電影的小說性」。本刊特摘精彩內容,今明兩天刊出。期待能夠鼓舞「文字映像雙性戀」的創作者,踴躍參加第六屆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編者....

※ 詳見原站。

fsj 提到...

十大創意商品 制.青春奪首獎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266702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2015-10-23

台南市今年的十大創意商品獲獎名單昨天出爐,首獎「制.青春」,是有一甲子歷史的老字號中美制服,第三代蔡佳霖發想出的商品;她感性表示,期待老字號在文創加值下,能有下一個甲子。

這項競賽共有144件作品參賽,經評選出前3名,與優選7名、佳作9名,前3名分別是中美的「制.青春」、對了出發文化創意公司的「謝天.豐足系列」及菲堤創意的「瓦片屋頂─收納式滑鼠墊」。

中美制服是國內老字號的制服廠,但受到少子化等因素影響,傳統產業受到衝擊,面臨轉型。28歲的蔡佳霖學的是新聞,但對文創有興趣,一直在思考如何轉型,她見倉庫裡堆了舊款制服,覺得可惜,想出把制服改頭換面,做成抱枕、杯墊等,創意獲得評審青睞。

獲得第3名的菲堤創意,原本是傳統產業車布,轉型投入文創,去年獲得首獎,今年再接再厲又抱回第3名,作品是台南老厝的概念,製作出可愛有收納功能的滑鼠墊。

傳統工藝業者部分,由大學生組成的創意團隊「熱情海產粥」結合台南的老字號榻榻米店,推出的創意商品,有文具包等,獲得優選。天冠銀帽藝品社利用銀絲拉花,製作蘭花飾品與杯組,分別獲得優選與首獎。

文化局局長葉澤山表示,今年參賽的作品較往年多,最大的特色是傳統工藝業者有不少投件,期待台南的傳統工藝業者能藉著文創有翻新的機會。



◆ 土溝築夢 洪佳妤創作陶藝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3000592-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3日 萬于甄/台南報導

「陶土擁有溫度,手作更是唯一」,後壁土溝農村美術館藝術家洪佳妤,打造屬於自己的陶藝工作室,雖駐村僅短短2個月,但與土溝的緣分已有10年之久。洪佳妤說,落根在土溝也算是完成夢想的一部分,農村的下午相當愜意,能在此自由創作,何樂而不為。

土溝農村美術館今年注入1位新血陶藝家洪佳妤,高中就讀美工科時,因接觸水牛設計部落的設計師,進而與土溝農村美術館有交流,自此,每年土溝農村美術館開展時,洪佳妤就會回來幫忙當藝術志工。

洪佳妤表示,今年9月才正式進駐,但與土溝農村美術館已相識近10年。自小在農村長大,平時就喜歡捏捏泥土,到了高中才開始對陶藝有興趣。出社會後的第1份工作,雖在瓦窯場學習燒陶的各種基本技術,但因想將自己喜愛的畫畫與陶藝品做結合,在瓦窯場學習半年後,她就轉往其他工作。因緣際會之下,與水牛設計部落談到自己想開工作室的夢想,剛好水牛設計部落在土溝有個空間能租給她,也讓她踏出夢想的第一步。(中國時報)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台中國際動畫影展 導演吳德淳奪首獎
http://udn.com/news/story/9/1268249

2015台中國際動畫影展今天揭曉動畫競賽各項大獎,首獎台灣最佳動畫獎由導演吳德淳以「荒城之月」作品奪得50萬元獎金。新聞局長卓冠廷指出,未來影片競賽會擴大到國際,讓台中國際動畫影展不只是單純放映、輸出的平台,也是國際交流的舞台。

* 西澤千晴夢奇地 尋找未來出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3000483-260115

「4年前發生的311大地震和福島核災,帶給日本人很大的震撼,原以為我們過著平安富足的生活,沒想到一夕之間消失,很多人開始反省過去的生活。」日本藝術家西澤千晴透過畫筆傳遞這份危機意識,畫中晦暗的現實世界與五彩繽紛的夢想之地形成對比,試圖找尋人類未來的出口。

暌違5年,西澤千晴再度來台於形而上畫廊舉辦個展「夢奇地」,展出近3年繪畫。西澤千晴1970年生於長野,東京造型大學美術系繪畫組畢業,並於東京造型大學完成研究生課程。



◆ 這封海上情書 說討海人的情懷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266776

聯合報 記者魏莨伊/板橋報導 2015-10-23

台灣第一部遠洋漁業紀錄片「海上情書」今天上映,昨在板橋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特映,導演郭珍弟、柯能源夫婦歷時6年,記錄大型美式圍網漁船長年在海上為家人辛苦打拚,一趟3年的思鄉情。

「他們為家庭努力打拚,卻離家愈遠,這種矛盾兩難,是討海人普遍的情懷。」郭珍弟說,台灣遠洋漁船約1300多艘,養活無數家庭,卻無人了解點滴。

「海」片記錄的大型美式圍網漁船約70艘,漁民遠赴中西太平洋、巴布亞紐幾內亞到馬紹爾海域,追捕黃鰭鮪和正鰹製罐頭,每當漁船滿載到鄰近小島卸貨,漁民就會隻身飛回台灣短暫停留,或妻小趁機飛到小島相聚5到7天,點滴相處都很珍貴。

「漁撈長」葉國隆的妻子東淑芬說,「出海就是船要回來,人才可以回來!」當初才熱戀2個月,葉國隆就要出海,每月僅靠1、2通電話敘情,「我都會把他的聲音錄下來,晚上睡前聽著入睡」,一解相思。

遠洋捕魚並不簡單,當漁船以衛星定位、聲納追逐魚群,再透過單人直昇機、動力艇確認去向,要投下一張有2個足球場大的漁網,趨魚入網,皆仰賴漁撈長的指揮和船員合作,鮪魚游速70海哩,比船快,機會稍縱即逝,也考驗漁撈長的智慧。



◆ 莫利克奈加持 海莉美聲再訪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300048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3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帶著電影配樂大師莫利克奈的經典歌曲,美聲跨界歌手海莉將四度訪台,首度與國家交響樂團NSO合作,除了演唱膾炙人口的《新天堂樂園》主題曲,還將演唱她驚艷兩岸三地的中文招牌歌〈月亮代表我的心〉。

配樂大師為她編曲

海莉純淨的歌聲,不只感動歌迷,也令莫利克奈感動,這回特別破例為她編曲及配器,讓海莉受寵若驚,不過這些歌曲卻不同於一般聲樂作品,海莉說,「大師和他的音樂,讓我走出我的音樂舒適圈,接受更多的挑戰。」

海莉1987年生於紐西蘭,生長在音樂世家,祖母是歌唱家,祖父則是鋼琴家,還會彈奏手風琴。海莉6歲就嶄露歌唱天賦,同時開始學習小提琴、鋼琴,接觸歌唱,進而愛上音樂劇。

《純淨》專輯 一鳴驚人

海莉特別提及童年的糗事,「小時候我常常演出小男生的角色,因為男生少,我常常拿到假髮以及灰色西裝。」

12歲時,海莉錄下自己的聲音,分送家人朋友,接著開始街頭演唱,對自己的聲音充滿自信,後來因緣際會被環球唱片紐西蘭分公司挖掘,開始了演唱生涯,首張國際古典專輯《純淨》,一鳴驚人,至今全球已經賣出超過200萬張,成為撫慰人心的力量,之後創下多張白金唱片紀錄。

牛耳藝術總監牛效華表示,多次與海莉近距離接觸,她的敬業讓大家難忘,「有一年過年前夕在台中戶外圓滿劇場演出,工作人員都是大衣圍巾,輪到她上台,卻仍然是高跟鞋加上露肩小禮服,完成演唱,台前台後都被她的歌聲及敬業態度所感動。」

歌美心美 熱心公益

「海莉不但歌聲美,心地也美。」牛效華表示,她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也長期資助奧克蘭Raukatauri音樂治療中心的病童。近幾年加入婦女環保聯盟,為慈善公益無私地奉獻。

跨界美聲天后海莉演唱會將於12月11日舉行,地點在台北國家音樂廳。除了莫利克奈的電影配樂經典,配合冬季的氛圍,海莉也主動要求加入聖誕樂曲〈祥和將至〉,用動人歌聲與台灣樂迷相聚。(中國時報)



◆ 京獎大賽 演活虞姬淒美 孔玥慈奪冠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3000488-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3日 李欣恬/台北報導

由孟小冬基金會與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合力舉辦的第二屆「京獎大賽」,結果揭曉,學院組第一名由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學生孔玥慈獲得,她以《霸王別姬》裡的虞姬青衣花旦勝出。

孔玥慈表示,「京劇很美,我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就離不開它了。」在詮釋虞姬的心境也頗有收穫,「虞姬要離開霸王,內心是悲傷的,但在霸王面前又不能顯露出來,這是很淒美的演出。」

知名京劇女伶郭小莊擔任本次評審委員,評定孔玥慈:「扮相、身段、唱腔皆極佳,可見花了很多功夫練習。」

有感於京劇在台灣逐漸成為小眾文化,孟小冬基金會副董事長郁慕明表示:「為加強推行京劇表演教育,也為提升京劇專業學生的文化使命感,我們會努力的讓這個獎學金表演持續下去。」

郭小莊表示,「我一直對京劇有盼望、有信心,也由於台灣在京劇上的世紀斷層,學子們勢必要到大陸作更精緻的學習。」(中國時報)

fsj 提到...

新北玩美藝術節 打造24件地景藝術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273549

觀天下 記者馮啟強/新北報導 2015-10-26

由新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2015玩美藝術節」,於10月26日至11月15日在八里十三行博物館陽光廣場舉辦,首度橫跨20個行政區域、24所偏鄉學校進行為期將近半年的系列性的藝術建置活動。今(26)日的記者會上,由市府文化局與藝術家們共同宣布活動正式啟動。

市府文化局長林寬裕指出,新北玩美藝術節是由下而上的公共藝術美學計畫,從今年6月就開始進行,以系列性的藝術家駐校創作、社區藝術創作坊、暑期夏令營等多元整合的藝術形式進行推廣參與,在(26)日的記者會上,首先就由柑林國小的森巴鼓隊來進行開場儀式。

為期21天的新北公共藝術策展,希望延續藝術參與、文化平權的核心理念,也邀請臺灣藝術家宋璽德以「玩樂自主計劃」開啟玩美新視野,規劃三組一件的大型裝置作品自由揮灑創意,31日於陽光草坪,邀請同樣參與創作計畫的夢想社區搖擺森巴,帶領民眾以創意遊園形式,來趟國際級的藝文饗宴。

局長林寬裕表示,展覽期間,民眾除可欣賞24組的裝置藝術作品外,也可以感受動態藝術表演,周末更有多場假日音樂會、創意市集、親子藝術DIY等多元藝文活動等。相關展覽及活動訊息,可至活動官網或臉書官方粉絲專頁查詢。



◆ 台灣公廁人性化 吳明修扮推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5000364-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5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建築學者暨建築師吳明修一生對台灣建築發展貢獻良多,惜於去年逝世,成大建築系學者吳光庭及黃若珣共同策畫「吳明修建築師作品回顧展」,現於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展出。

「吳明修是集建築師、建築學者及建築公共社會服務者於一身的建築全人」,吳光庭指出,回顧展以吳明修的生平及建築作品年表為主軸,展出1960年代後12件代表作,如台東縣政府、台北中山醫院、成大航太館、台北大湖國宅、美孚建設辦公大樓、台北公務人力發展中心等模型、手繪設計圖稿,另有水彩及書法等。

吳明修1934年生於台東,1957年成大建築系畢業,曾赴日於大成建設及丹下健三研究室研修,是台灣少數擁有學術研究及實務經驗的建築師。

讓吳光庭印象最深刻的是,吳明修曾談到1950至60年代美援時期,因美方審核美援工程建築施工圖的嚴格規定及要求,「把台灣建築職業界的施工圖帶往新而合理的系統的路,逐漸擺脫日據時代簡略施工圖畫法。」

吳明修的這項觀察,也促使今建築學界向國立台灣博物館提出並推動「二次戰後台灣經典建築圖說徵集研究」的大型計畫,目前已徵集保存典藏的建築施工圖原圖及其他相關文獻資料近10萬筆。

吳明修另一貢獻,是喚起台灣社會對公廁議題的關注。受到日本對衛浴問題的重視所啟發,1999年吳明修創設「台灣衛浴文化協會」,旨在推動台灣公共衛生環境的改善,他所發表的〈人性化公廁〉一文,作為營建署頒布「公共建築物衛生設備設計手冊」的基本參考資料,也讓國內公廁設計有一套明確的依據遵循,而他本人也設計了陽明山國家公園1、2、3號公廁,2002年完工。

「吳明修建築師作品回顧展」由吳明修建築師事務所、台灣衛浴文化協會、吳讓治建築文教基金會、成大建築文教基金會、成大建築系、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共同發起,台北場結束後,11月7日在台南成大、11月21日在台東縣立文化中心巡迴展出。(中國時報)



◆ 訂樂高被拒 艾未未「丟馬桶照」反諷
http://udn.com/news/story/7331/1272293

聯合報 記者郭玫君/綜合報導 2015-10-26

大陸異議藝術家艾未未為新作訂購大批積木,卻遭樂高以「不同意用樂高積木做政治作品」為由拒絕這筆訂單。艾未未昨在網上貼出將樂高積木丟進馬桶的照片,照片敘述則引用樂高電影主題曲「Everything is awesome」,藉此反諷樂高作為。

艾未未去年曾以樂高積木拼湊出一百七十六幅世界各地政治犯與流亡者的臉孔,包含南非前總統曼德拉、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等人,並於舊金山展出。今年他計畫再度以積木製作藝術品,並於十二月在澳洲展出,未料遭樂高拒絕供貨。

艾未未上周五在社交網站Instagram披露這件事,並批評樂高此舉是一種審查和歧視的行為。昨天他又公開樂高於九月拒絕販售產品的信件內容。樂高指出,「樂高」商標不能用在任何商業宣傳或命名藝術作品上,作品動機也不能包含任何政治、信仰、種族、猥褻或毀謗言論。

英國衛報報導,樂高昨也以書面回應,證實該公司因政治理由拒絕向艾未未供貨,但強調這並非新舉措。

樂高近年積極拓展大陸市場。樂高上月曾表示,亞洲是業務增長最快地區,明年會在浙江投入上億歐元開設新積木廠,配合亞洲需求。輿論指向樂高為打進大陸市場,拒絕提供積木給艾未未製作對大陸當局帶來負面效果政治作品。

艾未未在貼文中特別提及,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訪問英國時,雙方簽訂一連串商業合約中,就包含英國默林娛樂集團可能和陸方合作,斥資三億美元在上海興建樂高樂園。不過樂高集團強調,樂高樂園業務早在十年前就出售給這家英資企業。

樂高拒供貨在網上引發熱議,有網友建議捐贈積木給艾未未,也有網友提議抵制樂高;網友稱,樂高拒絕出售產品給艾未未,本身就是把事件政治化。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艾未未新作 樂高積木拒絕供貨
http://udn.com/news/story/4/1271003

中國大陸知名異議藝術家艾未未表示,樂高集團(LEGO)9月回絕他為新作品所下的大批積木訂單,理由是「他們無法同意政治作品用上樂高積木」。



◆ 好用又環保…石頭做的紙 防水又耐折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271996

聯合報 記者綦守鈺/永康報導 2015-10-26

石頭也能造紙!「對生活有限公司」與龍盟科技合作,推出以花蓮白色大理石製作的石頭紙,無須砍樹、不需用水,以80%石頭粉、20%環保塑料PE相結合而成,不僅防水、耐折,還可以作成花盆或是燈罩、手提袋等各種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

對生活有限公司負責人楊宸敏表示,3、4年前,她得知龍盟龍盟科技花了17年、砸下15億元,設計出「用石頭做的紙」,除了不用砍樹、不需要水、不用漂白外,還很容易分解,可以回收再利用,獲得全球40幾國的專利,於是決定合作,投入數百萬元製作商品,盼能打造出本土文創品牌。

楊宸敏表示,比起傳統木漿紙,製造1噸石頭紙,可減少砍伐20棵樹、減少7480加侖水、節約600萬BTU能源,而且石頭紙若在陽光下曝曬,經過6個月就能自行分解,回歸自然。

她說,石頭紙具備傳統木漿紙所沒有的防水性、耐折、有挺度等特性,可廣泛運用在製作餐墊、圖畫紙、提袋等產品,不怕泡水撕爛又耐用。

楊宸敏說,石頭紙在台灣雖然市佔率還不高,但像統一超商的商品價格卡或是撕不破的名片,其實就是石頭紙產品,未來會持續推廣這項環保又安全的產品。

fsj 提到...

特殊塗鴉牆 用水能畫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7000476-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7日 黃靖惠/基隆報導

Q版朱銘美術館「水畫牆」在基隆重現!港西國小歷經長達1年的策劃、選地、募款,利用「清水模」特殊工法,將校內一處長約1.4公尺、寬5.6公尺的洗石子矮牆,重新打造成僅用「水」,就能不斷重複作畫的「塗鴉牆」,外觀類似水泥材質的特殊塗鴉牆,吸引不少學童爭相拿著畫筆隨興作畫,學生紛紛直呼「太有趣了!」

港西國小是基隆第一間擁有「水畫牆」的學校,每到下課鐘響,水畫牆前擠滿學生,手裡拿著畫筆跟裝著回收雨水的養樂多罐,在牆面邊歡笑邊塗鴉的快樂景象。

校長范師旗指出,從去年起發現幼兒園外的牆面,充斥著學童天真的塗鴉,與老師們商議後想在校內另闢一處,可供學童自由作畫的地方。

喜好朱銘藝術的幼兒園主任王霓虹,突發奇想認為可將校內的無障礙步道牆面善加利用,效法朱銘美術館的「清水模」特殊工法,讓想塗鴉的學童只需拿著清水、畫筆,下課後就能在牆面發揮想像力。

「清水模」也就是清水混擬土所灌製而成,雖然外觀看起來與一般水泥牆相似,但實際做工相較一般的水泥牆更細緻,不但灌漿順序與水泥的薄厚度需要掌握一致外,且在灌漿的過程中需要一氣呵成不能中斷,避免事後留下縫隙。

王霓虹進而向校長建議,「水畫牆」不但方便作畫且還能重複使用,兼具環保概念,中間曾一度經費短缺、計畫停擺,所幸善心人士捐款才能順利完工,現在塗鴉牆已成為吸引學童最熱門的地點,只要下課鐘響,就可見學童直奔塗鴉牆,拿起畫筆盡情揮灑創作。(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愛寫書法 他用樹脂擠出立體字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274241

台南市關廟山西宮籤詩解說人楊界木鑽研書法30年,發明以手擠「環氧樹脂」書寫「3D立體書法」,並取得10年專利,能寫在各種表面。楊界木表示,書法值得推廣,從小扎根最好,願義務教導老師寫立體字來吸引學生學書法。

擅長書法的楊界木,在山西宮任籤詩解說志工,幾年前認為「自己再怎麼練,書法也不可能比古人好」,為求自我突破與成就感,靈機一動找來化工原料環氧樹脂,經過無數實驗調出表面張力適中的顏料,寫出的立體字,不細看還以為是最新流行的3D列印。

* 棉紙黏成蝶 玩藝很簡單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7000510-260102

「2015玩美藝術節」即日起展開!文化局今年結合偏鄉學校及社區,首度跨越20個行政區域、24所偏鄉學校,展出結合在地社區居民及學校製作的大型藝術建置作品,盼達到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的目標。

文化局6月起即用藝術家駐校創作、社區藝術創作坊、暑期夏令營等多元整合的藝術形式推廣參與,運用再生概念結合各區在地特有媒材及文化資源,盼能更鼓勵藝術創作,展現各區特色。

* 木頭刻出板凳狗 手作有溫度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276613

宜蘭縣文化局為了宣導在地文創產業,昨天在羅東文化工場一樓舉辦「手作新溫度」展覽,由5位在地職人將宜蘭生活經驗轉化成富有文化意涵的文創作品,包含機器人、創意木工與環保燈籠等,展覽至12月6日,歡迎民眾前往欣賞。

* 象徵人生 藝術家用「汐止」創作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276725

社后工廠駐村藝術家郭慧禪以「遊戲迷宮」為題,用3D動畫創作出「孔明鎖」造型虛擬迷宮,動畫中的幾何方塊不斷拆解,象徵人生遇到困難時如何解決面對,作品中幾何面上的圖案攝影自汐止地區的鐵皮工廠、牆面等物件,描繪當地生活軌跡。

....郭慧禪的迷宮系列作品從2006年創作至今,一開始以魔術方塊作繪製,後來臨摹孔明鎖造型,創作更多拆解變化,這次在汐止雍和藝術教育基金會的展覽中,還有實體孔明鎖可體驗,展期從即日起至11月21日,每周二至周六早上11點至下午5點免費開放參觀。



◆ 斑銅工藝匠師巧手淬鍊 成就璀璨珍品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76760

經濟日報 大陸特派員王玉燕/雲南曲靖報導 2015-10-28

上萬錘的鍛打與爐火的灼燒,赤色銅器的表面上,猶如撒了金色與銀色的晶片,閃耀著寶石般的光澤,每一件作品都蘊藏著揮之不盡的璀璨......。這些珍貴而美麗的銅器,深藏在會澤縣一條古舊、嘈雜的青石小巷中-美麗而獨特的斑銅工藝。

明清時期,會澤銅業興盛,隨之造就了大批銅匠藝人,由此誕生斑銅工藝。斑銅工藝複雜而嚴格,經過鍛打、燒斑、打磨、顯斑等多道工藝後,成品表面閃爍著燦若繁星,變化微妙的自然晶斑,宛若在銅體內均勻地鑲進了若干細小的水晶石,看似凹凸不平,實則光滑如鏡。

要有這般效果,必須以高品位的優質天然銅製作,也就是在銅礦洞中找到的天然銅塊。這種銅塊的形成,與遠古時期地殼運動、火山爆發以及熔岩活動有關。而以此製作的成品晶斑渾然天成,變化雜中有序,最為珍貴,也被稱之為「生斑」。而由於天然銅礦在會澤東川一帶的枯竭,好料難求,當地匠人又研究出銅中滲金、銀的做法,但以此做出的成品卻少了許多靈韻,又被稱為「熟斑」。雖同屬「斑銅」,但「生斑」、「熟斑」兩者價格相差近百倍。斑銅工藝在會澤傳承三百餘年,精品皆出自「銅匠街」,又以張氏家族最負盛名。張氏家族祖籍南京,世代均為銅匠,明宣宗時,曾參與宮廷祀器大明宣德爐的製作。明末,與大批手工業者移民赴滇開發雲南,進而研發出斑銅工藝並傳承至今,已然十三代。

歷史上,會澤的銅匠街與會澤豐富的銅礦資源一樣聞名遐邇。清朝光緒年間、斑銅工藝最興旺之時,銅匠街上有二、三十家斑銅手工作坊,全是張家的族人,無數達官顯貴遣人來此收購斑銅珍藏。如今,這條長不過百米的嘈雜小巷,已沒有叮叮噹當敲打聲,只剩下兩旁古老的民居,與最後仍在此堅守的張家傳人,以及巷口小小的藍底白字指示牌「銅匠街」。遊客至此,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 海上情書遠洋討海人的故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7000463-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7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耗時6年,曾以《跳舞時代》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導演郭珍弟推出新作《海上情書》,和導演柯能源合作,將鏡頭聚焦台灣遠洋漁業,呈現捕魚人的離群生活和漂泊心境。

「遠洋船員是社會上普遍陌生的一群人,他們一年有300天在海上,只有在船隻滿載之後,才能夠找尋港口靠岸,家人也才能趕到港口與船員短暫相聚。」

郭珍弟表示,過去大家都以為船員粗獷大條,「但鏡頭下的船員卻並非如此,大概看慣大風大浪,船上的男人特別溫柔,也彼此照顧生活。」

為了家人 卻離家愈遠

郭珍弟說,會接觸這個題材是從2009年一場馬紹爾群島之旅開始,「那時我去馬紹爾群島拜訪朋友,認識一群漁撈長,意外開啟拍攝計畫。」當時這群來自台灣的漁撈長們短暫在島上休息,大家熟識之後,他們卸下心防,直言人生困境,最艱難的就是船員為了家出外討海,但卻離家愈來愈遠。

這樣的離別與無奈,牽動了郭珍弟,隔年團隊就開始著手拍攝豐祥漁業668、696和779等三艘遠洋漁船,她和先生柯能源則分別在2010年和2011年上船拍攝,記錄下從幹部到基層船員的遠洋生活。

漂蕩人生 各自有故事

海上工作周而復始,船員生活規律單調,誰想過這種生活?柯能源說,有些船員選擇跑船的背後隱藏著傷心的故事,「有些船員想擺脫感情羈絆;有的老婆過世或是吵架離婚,當下就變賣財產,倏忽跑上船討生活。也有本來是礦工的船員,因為礦坑塌陷,在生死一瞬間,索性轉念開始跑船。」

郭珍弟原是桃園人,與柯能源結婚後,才定居高雄。郭珍弟說,「高雄到處是港口,漁業撐起許多家庭,我們後來才知道,全世界有一半的鮪魚,來自台灣高雄的漁船捕撈。」

短暫相見 聚散兩依依

片中,漁船在赤道附近的中西太平洋上巡遊,他們努力找魚、捕魚、撈魚,唯一接觸陸地的時間是每趟漁船滿載後會進港卸貨,也只有這一小段時間,船員的妻子才有機會從台灣飄洋過海,來到小島與船員短暫相聚。

然而,也不是所有船員都如此幸運,負責拍攝底層漁工的柯能源透露,大部分漁工來自貧苦的中國大陸內陸省分或東南亞等地,生活困苦,「相較於幹部或某些沒有家累的船員,他們在岸上喝酒尋歡,一晚花上數百美金,許多漁工只能呆坐港邊,喝一瓶水度日。」

《海上情書》紀錄片即日起在台灣戲院上映。

★中時電子報關心您:喝酒過量,有礙健康!(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曾經未曾 揚威烏鎮戲劇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7000468-260115

由新生代導演洪千涵領軍的《曾經未曾》一作,自12組參賽團體中脫穎而出,奪得2015年第三屆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最大獎「最佳戲劇獎」,獲得折合新台幣約100萬元的獎金。

「能獲得這個獎項非常幸運,未來將與團員新創劇團,繼續燃燒對劇場的熱情。」洪千涵說。

由賴聲川所發起的烏鎮戲劇節已有三屆,被譽為「東方的亞維儂藝術節」,除了隨處可見的戲劇演出,也有專門為新秀而設的青年競演比賽,以表演的方式進行,評審就藏在觀眾之中給分。

fsj 提到...

搶救大師墨寶 台灣留住董作賓甲骨書法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79989

聯合晚報 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2015-10-29

一代甲骨學大師董作賓臨摹甲骨文,開創甲骨書法獨樹一幟;他生前贈送給台大中文系教授臺靜農的九幅書法作品;收藏家原本打算拿到北京拍賣,經過中研院救援、米堤大飯店總經理李麗裕捐助經費買下,讓作品能永久典藏在中研院。

董作賓與臺靜農是研究所同學,更是知己,董作賓臨摹自成一格的的甲骨書法,曾贈送多幅給臺靜農;雖然董作賓曾擔任中研院史語所第二任所長,但中研院沒有任何董作賓甲骨書法收藏。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長李宗焜說,當得知有九幅董作賓早年贈送給臺靜農的作品,可能要被拿到北京拍賣;一旦拍賣成功,作品可能就此散落世界各地,立即和臺靜農後代及收藏家聯繫,希望能由中研院史語所買下,長期保存珍貴的甲骨書法。

李宗焜坦言,募款過程一直很不順利,加上中研院沒有多餘經費可以買下珍貴的文物,讓董作賓的甲骨書法恐要流落到拍賣市場。

李宗焜的台大學姐何秀貞是米堤大飯店總經理李麗裕夫人,當他向何秀貞提到這件事,何秀貞允諾願意支持,而且決定捐款給中研院買下書法作品。

據了解,收藏家也希望能由中研院珍藏,因此在價格上給了很大優惠,約介於200萬至400萬元之間,全數由米堤大飯店總經理李麗裕付款,取得作品後出給中研院;未來中研院將定期舉辦展覽供人參觀。

李宗焜說,董作賓自創寫成對聯等書法作品;這次典藏的九幅作品中,一幅「小學分五百四十目,上壽得一萬八千年」,是他1955年的作品;對聯上僅各有八個字,其中「五百」、「四十」、「一萬」與「八千」,都根據甲骨文的寫法併成一個字,這是所謂的「合文」,在其他作品幾乎沒見過。

※ 相關報導:

* 搶救墨寶/怕國寶淪拍賣場 米堤老總全力幫忙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79997

米堤大飯店集團總經理李麗裕捐款買下董作賓生前書法作品,捐贈給中研院,大師書法因此免於劉到拍賣市場;李麗裕受訪時笑說:「因為我平常很忙,太太一直都自立自強,很少會拜託我事情,但那天她開口時心事重重,我一聽到心裡就答應了,只是怕遇到詐騙集團,還是跑了一趟中研院。」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館長李宗焜是李麗裕太太的台大學弟兼書法老師,李麗裕笑說:「平常都有在做公益,這次是國寶可能流落到拍賣市場,既然我有能力,當然願意全力支持,也信任中研院能妥善保存。」

李麗裕表示,他雖然答應全力幫忙,但還是擔心詐騙,特別抽空到中研院,親眼看到這九幅書法作品後,決定一定要讓台灣能留下大師作品。

* 作畫無師自通 8旬翁繪漁村記憶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278978

梓官區有「素人畫家」之稱的尤辰允以畫作記載農、漁村歷史,他趁今年80歲,在岡山文化中心辦藝展,並自製實物印證畫中物,透過鄉土繪畫及手工藝品,希望讓新世代記得老一輩胼手胝足的奮鬥歷程。

尤辰允在10多年前仍當清潔隊員的時候,無意間在報紙上看到1幅孩童圍在牆邊塗鴉的圖畫,感受到「那就是我小時候的景象」,因為兒時沒拍過照片,開始提筆作畫,試著要把腦海中的兒時記憶,用畫筆畫出來。

尤辰允迄今已畫出近千幅描述早年農、漁村生活點滴的油畫,因畫出個人風格,約有200幅受人收購典藏,他作畫「無師自通」,在地方上獲得「素人畫家」讚譽。



◆ 駁二雙展 9國藝術家創作對話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7887

自由 2015-10-29

〔記者黃佳琳/高雄報導〕來自九個不同國家的十九位藝術家,在駁二駐村期間,以創作進行一場超越國籍、跨越言語的藝術對話。駁二當代館即起推出國際雙展「五感交集」與「散策他方」,「五」探討藝術創作與視、聽、嗅、味、觸覺五感間有趣體驗,「散」則從青年壯遊為議題出發,呈現藝術家對所處環境的重新體悟。

駁二指出,藝術家駐村自開始至今,已邀請了廿組藝術團隊,共廿七位藝術家進駐創作,而駁二當代館持續以一種正在進行、力求創新交流的精神與態度,試圖拉近民眾與當代藝術的距離。

這次發表的「五感交集」,探討藝術創作與身體五感間緊密的共感經驗,視、聽、嗅、味、觸覺五種感受,更透過當代科技,讓聲音可以摸得到、視覺可以聽得見、聽覺可以吃得到。

「散策他方」從青年壯遊為議題出發,作品以大型互動裝置現地創作,期望觀者在互動的過程中,以新的視角看待我們所處的城市與環境;兩展共邀請來自加拿大、波蘭、比利時、英國、美國、印度、葡萄牙、日本與台灣,共九國十九位藝術家,各國藝術觀點與文化能量在此交融並置,讓觀眾一次感受極具多元特色的當代藝術視界,相關展覽活動訊息及購票資訊可上駁二網站 http://pier-2.khcc.gov.tw 查詢。

※ 相關報導:

* 一把青、燦爛時光…時代劇大放異彩
http://udn.com/news/story/7264/1280491

讓朱芷瑩坐上金鐘影后寶座的「新丁花開」,是部從日治時代到現代的時代戲,而最大獎最佳戲劇「16個夏天」開端也以90年代為故事背景,時代劇成為台劇趨勢,可見業界人士想拍出屬於「台灣的故事」的企圖心。明年金鐘參賽作品,時代劇將更多,包括「一把青」、「燦爛時光」、「春梅」等戲。

* 莎翁經典 仲夏夜之夢 變身時尚京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9000495-260115

以改編莎翁名著聞名的當代傳奇劇場,明年將推出30周年大戲《仲夏夜之夢》,藝術總監吳興國與京劇名旦魏海敏再度攜手,將傳統京戲元素融入莎翁的愛情經典喜劇,即將於2016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呈現。

吳興國說:「如果要說這是新創京劇,不如說這是一齣帶有時尚色彩的傳奇音樂劇。」昨(28日)在宣告記者會上,吳興國與妻子、當代傳奇行政總監林秀偉身著白色亮眼婚紗禮服現身,全場洋溢喜氣。

* 鄭宗龍x林強 歌舞螢光十三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9000497-260115

身著螢光色的舞者,除了肢體表達,還加上發自內心的嘶吼,如同儀式和念咒,或原地踏步,或手拍節奏,這是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的新作《十三聲》,即將在2016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呈現。

「我認為螢光色最可以代表台灣早年艋舺地區的五光十色和紅光綠柳。」

《十三聲》選材自台灣60年代華西街的傳奇街頭藝人「十三聲」,他曾在街頭賣藝,一身才華,於大厝口廣場,獨自一人即可分飾多角,或男或女,在聲線表現上忽老忽幼,令圍觀者驚奇,拍案叫絕。

「我們邀請音樂人林強擔任音樂創作,還加入了古老的恆春歌謠,同時還請到劇場鬼才蔡柏璋為舞者進行魔鬼訓練。」

fsj 提到...

集結經典、新作 台北藝博會登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30001464-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30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第22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今起在世貿一館開放,來自國內外共168家畫廊展出超過3000件現當代藝術作品,其中88家國外畫廊裡,有38家首次來台參展。今年藝博會首次使用世貿一館全展區,較過去空間與動線顯得舒適,為期4天的展期可望突破去年總成交金額11億。

趙無極億元鉅作現身

畫廊協會執行長王焜生表示,去年入場人次4萬5000人,總成交金額11億,「不過今年下半年景氣下滑,中國大陸股市下跌,多少影響中國藏家來台意願」,今年協會邀請日、韓、東南亞和歐美藏家約300人來台,希冀帶動商機。馬英九總統、文化部長洪孟啟等昨晚出席開幕晚會,先睹為快。

本屆博覽會主展區「藝術畫廊」共133間參展,來自新加坡的畫廊OPERA Gallery和REDSEA Gallery分別帶來夏卡爾和達利的畫作,耿畫廊帶來趙無極2003年的油畫《向我的朋友Jean-Paul Riopelle致敬》據稱為本屆全場最高價的億元鉅作。

今年特別規劃「公共藝術」展區,來自瑞士的麥勒畫廊(Galerie Urs Meile)帶來2009年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得主、德國藝術家托比亞斯.瑞貝格(Tobias Rehberger)的現場裝置《世界在湯盤發明之前》,手繪的紅黃連續方格爬滿整個空間及桌椅,觀眾凝視作品時視覺上會產生位移效果。

裝置藝術挑戰你的眼

大阪的畫廊Tezukayama Gallery和日本藝術家加藤智大現場設置一座不鏽鋼日式茶室《Steel Tearoom Tettei》,加藤表示,作品名稱意指「徹底」,表達全然投注的心神意念,觀眾可入內在全由不鏽鋼製成的空間中享用日本傳統茶道。

在義大利創設的常青畫廊,帶來阿爾及利亞裔法籍藝術家卡德.阿提亞(Kader Attia)作品《混亂+修復=宇宙》將蒐集的鏡子碎片以舊鐵絲「縫補」起來,顯示人類文化在混亂與修復的無限循環。

「新作首映」展區主打近3年創作或未曾在台灣曝光的作品,有台灣的一諾藝術展出中國藝術家谷文達的《變形記》,以人髮編織出虛構的英文、漢語和阿拉伯文等,「新人推薦特區」則是展出黃柏勳、曾建穎、張徐展等台灣新銳藝術家之作。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今起至11月2日止。(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台灣第1! 陳綺貞手寫體孵半年出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31000628-260112

陳綺貞今年初完成20場「時間的歌」巡迴演唱會後,11月推出演唱會DVD,耗時半年才推出的主因,是她親手寫文案和歌詞,大約6000字,自創「陳綺貞體」,成為第1位擁有專屬手寫字型的台灣歌手,期間因少數字體潦草,她求好心切整篇重寫3次,形同寫了1萬8000字。



◆ 日本建築大師 讓茶與人對話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281323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2015-10-30

2015台灣設計展下月宜蘭登場,日本建築大師藤森照信選用檜木,設計名為「美檜亭」的茶室,在檜木、茶香中開啟茶與人的對話。

「2015台灣設計展」於11月21日到12月6日在五結鄉中興文創園區舉行,為期16天,國際名家與作品大集合;日本建築大師藤森照信將策畫「藤森照信之茶空間設計與展覽」。

藤森照信自東京大學退休後,轉任日本工學院大學建築系教授,受邀來台創作羅東文化工場的「老懂軒」,以太平山的檜木為發想與選材,創作「美檜亭」參加設計展;兩者都是茶飲空間,「美檜亭」還在打造,可容納10人,將成為中興文化園區設計展的地景藝術,展後,移置羅東文化工場,與「老懂軒」相輝映。

與藤森照信同校的建築系教授鈴木敏彥是家具設計師,將以茶文化為主題,以竹設計作品,結合台灣材料、工法、工匠展覽。

藤森照信昨天說明美檜亭的設計與工法。縣文化局長林秋芳說,透過展覽,促成宜蘭與日本交流茶文化,將邀茶人在美檜亭辦茶席,深化宜蘭茶產業的在地認同。

文化局指出,藤森照信與鈴木敏彥的茶空間設計及展覽期間,每周三到周日,都邀茶道及茶藝師辦茶席,民眾可上文化局官網預約或現場報名。



◆ 絕美雁繡 潮剪紙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82180

聯合晚報 本報訊 2015-10-30

代縣不僅旅遊景點多,還是全省的文化遺產大縣,全縣現存不可移動文物444處,代縣剪紙、刺繡、撓閣、黃酒、木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也為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山西刺繡布藝大師高鳳蘭,努力挖掘、研究、開發雁門關地區的民間傳統刺繡藝術,積極搶救北方民間刺繡,成立雁繡坊,當地民眾親切地稱呼她「雁門繡娘」。 高鳳蘭出生在峨口鎮,從小聰明伶利,心靈手巧,酷愛手工藝術;她繡出的人物、山水、花鳥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1999年7月,高鳳蘭退休,她耐心說服丈夫一道回到村裡,走家串戶走訪健在的老藝人,向她們請教針法、繡法、配色配線法,收集她們保存的古老繡品和底樣子。為了不斷提高技藝,她不惜花錢購買有關刺繡技法、色彩知識和繪圖知識的書籍,刻苦鑽研。

2009年夏天,蘇州有兩位老師傅來代縣傳授蘇繡技藝,趁此難得機會,她跟隨老師認真學習三個月。此後,她每年專程到蘇州登門向老師求教,繼續深造。幾年來,她把學到的蘇繡精華同本地傳統刺繡融合起來,創出別具特色的雁繡。

高鳳蘭同時創辦基地,傳授婦女技藝。2011年3月,為了更好地傳承雁繡,同時為婦女開創致富門路,她創辦了「雁繡坊」,在傳承開發雁繡傳統文化的道路上,邁開新的步伐。

剪紙,也是代縣著名的民俗工藝;張岩松,是忻州市剪紙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張岩松把代縣傳統剪紙與代縣刺繡、書法、繪畫、麵塑、雕刻、攝影等相互融合,形成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她曾代表代縣,與波蘭剪紙藝術大師在首屆北京表演藝術節表演。她開發的剪紙服裝、剪紙掛包、旅遊紀念品、日用品等,不只是當地民眾喜愛,更是遊客搶購的伴手禮。



◆ 奇幻康寧罕 拍短片像解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31000415-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31日 郭佳容/專訪

「對我來說,製作每一部短片的過程都像在解謎,我從中學習各種電影製作技巧。」曾任電影《魔戒》技術指導的紐西蘭動畫導演詹姆斯康寧罕(James Cunningham),擅長以真人實境結合電腦圖像,打造逼真的奇幻世界,近期抵台訪問,他的9部短片11月1日將在高雄電影節播映。

投入《魔戒》製作是康寧罕畢生難忘的經驗,當時他剛以《駭客病毒》獲選坎城影展短片正式競賽,被延攬進入《魔戒》導演彼得傑克森創立的維塔數位特效公司,「當時我就像一塊海綿,到處偷學武功,吸收拍片知識,不過因為較缺乏個人發揮空間,後來我還是離開了,想拍自己的長片。」

康寧罕生於紐西蘭北邊最大奧克蘭島,原學習攝影,後來轉攻3D動畫和特效製作,目前在紐西蘭媒體設計學院擔任講師。雖然只在維塔公司1年,然而康寧罕深受其追求影像完美的態度影響,他說,「若是影片效果達到無以倫比、十全十美的程度,我會告訴我的學生,它的祕訣是你得付出那樣的時間和力氣。」

《駭客病毒》奠定康寧罕在動畫創作領域的地位,康寧罕說,「我一直想用人體器官表現當代人類生活遭到數位侵襲的實況,所以發想出長著眼睛和耳朵的手指,另外這部片也嘲諷了嬰兒潮世代享盡國家福利,年輕人卻背負巨額貸款的矛盾和衝突。」(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瑪姬‧瑪漢舞團 重返台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30001466-260115

時而靜止,時而停頓,舞台上的舞者們解散又聚攏,既緊密又疏離;大量的群舞,陳述著人類的內在集體焦慮,暌違21年,法國瑪姬‧瑪漢舞團重返台灣,帶來顛峰之作《May B》。

由編舞家瑪姬‧瑪漢取材自劇作家貝克特原作《May B》改編而成,同名舞作《May B》講述在年代不明的失序夢境或記憶中,一群洞穴居民如何慢慢從「非人」建構到「人類」的轉換過程。

fsj 提到...

ANO混搭古早電玩 廢物拼湊夢想現實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2000389-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02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廢物是我們的自嘲,也希望以廢材作原料拼湊夢想現實!」6位年輕藝術家共同策畫,將展場布置成大型裝置藝術「旅社」,其中街頭塗鴉師ANO的創作融合童年打電玩的經驗,以八位元像素風格呈現,充滿機械科幻與童趣色塊的混搭風格。

本名蕭閔釗的ANO從15歲開始在街頭塗鴉,曾參與台北當代藝術館「末.未2013」展覽,當時他設計互動電玩作品〈末日大逃玩〉,藉由角色不斷逃跑、冒險與死亡的過程,呈現出末日迷離的風格,他說,「電玩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段回憶,也是我不斷嘗試、深化的主題。」

ANO這回帶來的6件作品,橫跨浮雕、繪畫和裝置藝術,其中,一具70年代的古早電玩,是比超級瑪莉還要古早的八位元點陣圖像素畫面。ANO說,「小時候,嘉義外公家設置電玩機台,就是家庭式的遊戲場,我樂此不疲,玩到眼睛近視,被老師罵都不管。」

ANO至今還收藏5台舊式插卡遊戲機,此次展出他的收藏之一,現場也能直接操作,以饗電玩同好。ANO看似童心未泯,畫中卻融合人生、時間和死亡等議題,一幅以《電視收播》為題的浮雕作品,ANO說,「以前我都在晚上出門塗鴉,幾乎是電視台收播的時間,我會提醒自己,快啊快出門,也是鼓舞自己要抓緊時間創作的意念。」

ANO現持續進行街頭塗鴉創作,他透露將和「pow wow Taiwan」團隊合作在台北有多面牆的塗鴉創作。「廢物旅社」展即日起到11月8日在華山文創園區紅磚區西7-2館舉辦。(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在天地之間 優人演出時間之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1000342-260115

「在天地之間,欣賞時間之外!」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一連兩天在百餘公頃稻田邀請優人神鼓演出《時間之外》,昨日微風陣陣輕拂,金黃稻浪隨風搖曳,舞者隨著鼓聲舞動,滿場觀眾陶醉不已。優人總監劉若瑀強調,活在當下,就是享受自己的時間之外。

昨天池上天氣時雨時晴,近午時分還突然下起大雨,但不久後就烈日當空,讓許多遠道而來的觀眾們心情七上八下;劉若瑀說,以天地為幕表演,下雨也是演出一部分,所幸隨後天氣晴朗,滿場2000位觀眾沉浸在優人精湛演出。



◆ 明天會更好 看見峭壁上的小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1000340-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01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什麼樣的地方,讀書要拚命,教書也要拚命?位在中國大陸四川西南的古路小學,地處懸崖峭壁,導演徐紅傑耗時5年記錄拍攝這群拚命的師生與這所神奇的學校,完成紀錄片《明天會更好》,凸顯偏鄉教育的困境,入圍今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攀繩上學 險象環生

影片開頭,一位在古路小學服務26年的老師申其軍,帶領一班學童上學,沿路攀岩走壁,驚險萬狀,他指著與地面垂直90度的繩梯說,「這是前往古路小學的唯一道路,我在1982年初中畢業,是古路村學歷最高的人,看到很多小孩沒有受教育,我決心在這裡奉獻我的一生。」

教育志工 領導變革

半途加入守護行列的教育志工包唐韜,受過大學教育,他形容古路村是「優雅的烏托邦」,他帶著滿腔熱情,想在此實踐理想,除了為村莊帶來電力、新式科技與新的上課方式,還陸續帶來其他志工,進而吸引媒體關注,湧入許多捐款。

導演徐紅傑長年旅居德國,2008年在媒體看到古路國小的相關報導,充滿好奇,隔年啟動這項拍攝計畫。徐紅傑說,「在當地生活相當艱苦,到處充滿蚊子和蒼蠅,晴天時陽光強烈,雨天則地面溼滑難行,不像畫面看到的那樣美。」

同樣的,這則美麗的山中傳奇,也並不像外界想像的那樣美好。在媒體大量報導古路小學之前,申其軍是當地唯一的教師,然而他因學歷不足,一直沒有正式教師資格。2008年包唐韜來到當地,為古路小學帶來生機,但原本攜手合作的兩人因理念不同而漸行漸遠,也為古路國小種下危機。

理念分歧 迫切危機

首先,包唐韜2010年計畫整修小學操場,由於村民對外界的捐款有各種想像,於是強挖水泥要賣給學校,造成一陣混亂。其次是申其軍因建造豪宅,被懷疑侵吞善款,幾度與村民爆發衝突。

最後包唐韜轉而說服當地家庭送孩子下山讀書,原本排除萬難上學的32名學童一一離開母校,古路小學終於公告廢校,申其軍也黯然離開傷心地,留下各界的驚歎與問號。

徐紅傑原本是土木工程師,後來赴德國科隆大學進修電影、藝術,隨後成為獨立製片人,陸續製作多部短片,《明天會更好》是她首部紀錄長片,2014年入圍瑞士盧加諾電影節,引起不少迴響。(中國時報)



◆ 古典樂導聆 貼近港年輕樂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2000388-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02日 趙靜瑜/香港報導

在香港,聽古典音樂是上流社會的特權,一場音樂會最重要的有時並非是音樂會本身,而是音樂會前政商名流到背板拍照留念。在台灣,古典音樂雖然多是中產階級的品味,但從不對任何階級設限,只要願意,連100元的音樂會都有,打開廣播頻道也有古典音樂台,這正是台灣不用多提,早已生根的「文化平權」。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辦的「台灣月」,今年已經邁入第10年,今年特別將國家交響樂團NSO培養年輕樂迷的「祕密武器」帶出海外,這個「祕密武器」,就是講座式音樂會與音樂會前導聆,透過古典音樂知識的分享,讓各種階層都有機會認識古典音樂,成為音樂國度裡的一員。

這次NSO赴港演出,特別在香港大學舉行一場講座式音樂會,讓香港年輕學子透過講解更認識古典音樂,進而對音樂產生興趣。透過NSO獨奏家們的演出加上導聆活動,現場800多個座位一票難求,港大學生都覺得深具收穫。

畢業於港大會計系的社會新鮮人周景生跟女友回學校聆聽,他說香港很少有這種導聆活動,也沒有講座音樂會,聽過導聆之後,覺得音樂會不再那麼陌生。

「台灣樂迷不是白髮蒼蒼,而是年輕樂迷居多,每次國外有樂團來台灣演出,總羨慕台灣有這麼多喜歡古典音樂的人,其實我們只是多做功課,希望透過知識的主動給予,讓大家不害怕古典音樂。」國家交響樂團NSO執行長邱瑗說,透過分享,讓香港和中國大陸都可以了解如何推廣古典樂。(中國時報)

fsj 提到...

伽藍雨綿綿 梁越玲過三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400051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04日 李欣恬/台北報導

當歌仔戲遇上搖滾樂,七字調該怎麼唱?創團21年的高雄尚和歌仔戲團,前10年作傳統歌仔戲,後10年力求傳統中的創新,製作穿越劇、台語音樂劇,這次全新製作《伽藍雨綿綿》,在傳統身段裡,納入搖滾樂,並找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李哲藝編寫音樂,演出《三國演義》裡關公的故事。

在編寫《伽藍雨綿綿》劇本的同時,團長梁越玲也一邊檢視了劇團成團以來的三次難關,「我想到10年前在後壁火車站演出,那時候沒有倉庫,戲服皆放在貨車上,後來貨車燒掉,戲服也燒光了,是很大的損失,當時我在想要不要放棄這個團?所幸在別人的幫忙下撐過去了。」

梁越玲說,第二次總算真正租了一個倉庫放戲服,但卻遇上水災,幾乎所有的戲服都沖走,幸好高處還有剩下一些,她又想,不至於無路可走。「第三次是20周年大戲時,遇到高雄氣爆,整座城市氣氛低迷,票房虧損,但我轉念一想,不然把票轉送給受災戶好了,可以療癒人心。」

「遇到難關時不要放棄,安逸時要懂得放下。」是梁越玲沉澱之後的領悟,一如她設定《伽藍雨綿綿》裡的關公角色,曾經是叱吒風雲的英雄,但最後卻死在無名小卒手上,心有不甘。故事自關公死後開始落筆,在一個下著雨的晚上,關公到伽藍寺找和尚,想再一次重返三國,從頭來過他的一生。

「關公本身很吸引我,在道教裡祂是關聖帝君,在佛教裡祂是護法,而在《伽藍雨綿綿》裡,雖然他是英雄,但他的靈魂卻渴望擁有一個平靜的未來,也就是尋求真正的放下。」

梁越玲說,傳統老故事戲劇張力夠,但和現代人的距離稍遠了一點,運用西方的搖滾樂元素,可以拉近和觀眾的距離,「演員會用道地的歌仔戲武打肢體呈現,也會聽見他們用歌仔戲的方式唱搖滾樂,對演員來說是挑戰,對觀眾而言是創新。」

《伽藍雨綿綿》將在11月6日至8日於台北水源劇場演出。

(中國時報)


◆ 0.1cm小口瓶 李仁燿極致陶藝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3000602-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03日 陳育賢/竹縣報導

新竹縣陶藝家李仁燿,巧手焠鍊,從事陶藝創作將近30年,在不斷自我突破後,將小口瓶陶藝技術發揮到極致,首創口徑0.1公分的小口瓶,曾獲中華民國10大傑出青年藝術文化獎殊榮,即日起他在新竹縣文化局舉辦「飛翔系列─李仁燿小口瓶世界經典個展」。

李仁燿是使用在地的苗栗獅頭山泥土,利用手拉胚的技法,藉由電窯、瓦斯窯及柴燒的方式呈現小口瓶不同的質感。他說,小口瓶最難的地方在於挑戰小於0.1公分的口徑,經過不斷嘗試與挑戰,製作出來的小口瓶,經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最小可達0.087公分。

李仁燿的小口瓶還曾於「2012台灣世界網球爭霸賽」中,被作為獎盃頒給世界球王、塞爾維亞選手喬科維奇,以及及西班牙紅土好手阿爾馬格羅,展現台灣精湛陶藝文化,也讓國際看到台灣陶藝的成就。

李仁燿表示,飛翔系列作品希望與參觀朋友共勉萬里鵬飛,愛惜自己的羽翼,才能夠飛的又高又遠,翱翔天際。

縣長邱鏡淳在觀賞後也嘆為觀止,他說,小口瓶經過火的焠鍊,方能成就大器,意涵著厚積而薄發及虛懷若谷的處世之道,他肯定李仁耀開啟工藝進步的新文化。

(中國時報)



◆ 女同志拉拉手 王嘉菲看見堅毅柔情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4000508-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04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人這一生追求的就是被愛和愛人,不管是異性戀或同性戀。我希望這本書能跟社會對話,書中都是活生生的人,跟你追求的東西是一樣的。」

台灣第一部女同志攝影書《拉拉手,在一起》,攝影作者王嘉菲從不同世代、職業與族群的女同志生活寫真,敘說個人的生命歷程與難題。

《拉拉手,在一起》由王嘉菲掌鏡,夏凡玉、陳又津執筆,透過120張照片和文字,道出34位女同志的故事,包括身分認同、出櫃、結婚和領養小孩等。

王嘉菲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大學碩士,曾獲金鼎獎最佳攝影、台北攝影新人獎等,從事影像工作15年,參與攝影、廣告、電視劇、電影及MV等拍攝工作,近年台北、北京兩地跑。

王嘉菲原本對同志運動參與並不深,兩年前郭美江一席「斷開鎖鏈」的傳教言論,讓她驚覺「台灣社會看似開放,其實還是充滿歧視,暗櫃還很多。」於是開始構思如何藉由攝影專長,把女同志的故事帶給社會大眾。

正因為「愛」不容易,書中人物對愛的執著更顯動人,如擔心比伴侶先離開人世,把所有財產登記在對方名下;面對遠距離戀愛的不易,而相互勉勵「人生要遇到真愛是多麼困難,我們要堅持」;為了一起撫養小孩而忍受複雜的人工受孕過程;也有不但予以支持、還會大方公開「我的女兒是同性戀」的父母親等。

從構想、企畫到出版花了3年時間,王嘉菲坦言原以為社會比較開放,應該不難找到願意公開的伴侶,沒想到收到不少拒絕,「正面曝光仍是很大的壓力,尤其攝影一旦按下快門它就存在。」

但書上市後,王嘉菲收到不少回饋,「有位母親說,她在書裡看到滿滿的愛,也讓她思考如果孩子是同志的話」,還有因出櫃被父母趕出家門、甚至有輕生念頭的同志友人,這本書能「給予生命一些力量」。

(中國時報)

fsj 提到...

明華園揚威印度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5000454-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05日 李欣恬/台北報導

《西遊記》裡的唐三藏排除萬難赴天竺取經,創團86年的明華園則是帶著台灣文化寶藏「歌仔戲」,橫越北印度500公里,參與庫魯十勝國際藝術節和新德里國際藝術節,上個月底完成4場叫好又叫座的演出。

總團長陳勝福說,「明華園作為國家品牌團隊,從去年起,我們開始進行傳承和交棒,這次由青年團長陳昭賢掌兵符,帶著36位藝術傳人從台灣出發,搭了9個小時的飛機,走過13個半小時的公路和懸崖峭壁,總算抵達目的地,順利完成演出,真的是遠征十萬八千里。」

回憶起藝術遠征的第一晚,好不容易抵達庫魯,已是凌晨時分,陳勝福說:「團員們都累壞了,沒想到到印度的第一頓晚餐是在凌晨4點用餐。」

媒體讚賞 如寶萊塢

庫魯是位於喜瑪拉雅山腳下的小鎮,總人口不超過兩萬,每年10月的十勝國際藝術節是年度盛會,明華園這次擔當壓軸主秀演出,現場觀眾超過萬人。

「從中午觀眾就開始陸續湧入了,後來州長也親自蒞臨現場觀看表演,為了消除語言隔閡,我們遵照國際規格,在左右兩邊上了字幕,方便他們了解劇情,對他們而言,大多數是第一次觀看台灣的本土藝術,他們看得津津有味,隔天見報作為頭條,印度媒體形容我們像是的舞台視覺、生動的肢體語言和歌唱,就像是印度的寶萊塢。」

壓軸演出 贏得喝采

在庫魯的演出一戰成名,獲得喝采與好評,離開時,印度警方還特別為明華園開道,「本來想說擠不出去,之後行程會來不及,經過導遊和翻譯與警方溝通告知:這是剛剛主場壓軸的團體;後來警察才幫忙開道讓我們通行,算是我們的付出獲得認證和肯定。」

由於在庫魯演出成功的消息早已傳開,因此,新德里國際藝術節為了展現對明華園的敬意,以最高規格的方式熱情迎接,特別安排當地全新開幕的五星級飯店,不過也由於飯店安檢嚴格,明華園3000公斤舞台設備為了通過安檢而花了不少時間,成為特別插曲。

深入校園 傳承戲曲

除了參與新德里國際藝術節演出活動,明華園同時也前往兩所印度學校進行演出,把台灣的傳統戲曲帶到世界,陳勝福說:「我們所到之處都獲得好多禮物和藝術品,主辦方好細心,規模完整,讓我們受寵若驚。」陳勝福說,明華園以國家品牌團隊為榮,成團86年,今後也會繼續作傳承和培育的工作,讓世界聽見台灣歌仔戲之美。

(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鑼鼓一響 台下師生都笑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5000457-260115

....「新世紀公校(New Era Public School)是很嚴謹的學校,但是校長帶隊,學生們列隊歡迎,還幫我們搬運行李,並在我們身上點了紅點,代表對我們的祝福,從大門口和禮堂表演區都鋪上了以花瓣編織的圖騰,據說這是他們對賓客的最高禮數。」

一開始演出,學生們還正襟危坐,但沒多久學生們就被生動的歌仔戲曲感染而展開笑顏,「老師們一開始還對學生比出:『噓!』的動作,示意安靜看表演,但是後來老師們自己笑得比學生還要開心。」

* 精巧細緻 洛特蕾妮格的剪紙美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5000461-260115

全球現存最古老的動畫長片,不是出自迪士尼,而是出自德國剪紙動畫大師洛特蕾妮格(Lotte Reiniger)之手,1918年她推出首部動畫短片《愛情的點綴》,為她長達60年的創作之路揭開序幕,多部作品正在高雄電影節播映。



◆ 優人黃金鄉 唱出九份風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6000559-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06日 李欣恬/台北報導

以禪修及鼓樂聞名的優人神鼓,將推出首部歌舞劇《黃金鄉》,透過說唱及舞台演出的方式,演繹九份、金瓜石的礦鄉風華與礦工故事,年底將在九份昇平戲院上演。

劉若瑀重溫歡唱時光

藝術總監劉若瑀表示,優人成立27年來,她拿過鼓棒、當過導演,卻從未想過親身上陣歌唱演出,「我爸爸很喜歡唱歌,我來自一個很愛唱歌的家庭。這是優劇團的第一部歌舞劇,也是我第一次穿旗袍,站在舞台上用歌唱的方式表演。」

劉若瑀是蘭陵劇坊第一代花旦,自紐約大學畢業後返台,陸續於1988年創立優劇團,1993年與黃誌群共創優人神鼓,自此走入山林禪修、習鼓創作,夫婦二人默契絕佳,一路帶著優人神鼓走上國際舞台。

變遷時代的愛恨情仇

然而她從未忘卻來自那個愛唱歌家庭的喜悅,在偶然的契機之下,她來到九份、金瓜石,帶著金石優人進行訓練,一次唱卡啦OK的機會,觸發她推出歌舞劇的想法,《黃金鄉》應運而生,也讓劉若瑀找回久違的歡唱時光。

淘金戰俘灣生 都入戲

劉若瑀邀請黃宏濬擔任編劇,把九份地區的淘金、戰俘、灣生等故事編進《黃金鄉》,故事描述一名出生在九份、金瓜石一帶的女子,年輕時的男友是礦工,後來得了矽肺病而死,後來嫁給富商,但在太平洋戰爭時又被徵召去當兵,身邊的人一直在變,不是死亡就是離開。

在變遷的時代裡,一位女人以歌唱的方式,唱出在黃金鄉的愛恨情仇、時代變遷與人事凋零,從由王樂倫新創的《黃金鄉》,唱到周璇的《天涯歌女》、李香蘭的《夜來香》等。

「雖然唱歌很快樂,但是要以唱歌作為表演也是需要專業訓練的,所以我找了陳珮琪老師幫我上聲樂課,本來一周只有一次的聲樂課,我一周上了兩次,每次唱完都覺得很開心,連老師都說我氣色變好了。」

《黃金鄉》將在12月25日至2016年1月10日於九份昇平戲院上演。

(中國時報)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放棄都更 反催生金石優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6000565-260115

優人神鼓位於台北木柵老泉里的山上排練場,27年來一直是優劇團豐沛創作能量的來源,而原有意申請變更為文化景觀保存區,在即將通過之時,卻自行撤案,獲得環保人士的掌聲,也意外成為「金石優人」誕生的契機。

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說,「那是我們家的地,原本想說申請都市更新計畫,可以有一些排練場的整修,但是考量周邊衍生的生態效益,我希望老泉山上的排練場還是可以維持它的靜謐,環保人士也希望我不要開這樣子的先例,因為如果接受都市更新就無法保持了,所以幾經考量之下,我放棄了都市更新計畫。」

但為了優人神鼓的長遠發展考量,劉若瑀仍需另覓新的排練場,她選定了九份、金瓜石。

* 以古諷今 唐從聖返鄉演扒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6000691-260107

「一齣戲超過2萬人次一致好評,大家要相信真的好看!」綠光劇團台灣文學劇場《押解-菜鳥警察老扒手》在台北、台中、新竹演出叫好叫座,劇中主角唐從聖5日專程回到故鄉台南為20、21日3場次催票,目標是賣到一張不剩。



◆ 木頭名片好搶手 供不應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6000677-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06日 潘建志/屏東報導

「這麼厚的名片,不怕客人隨手丟掉!」萬丹鄉木工師方宏裕,以木工剩餘的木料,用電腦雷射製作成特殊的「木頭名片」,推出後頗獲好評,甚至有人專程來要。他笑說,這麼厚的名片,要找非常方便,還能放在桌上當杯墊,一舉數得。

方宏裕原本接下家中金紙事業,但因環保意識抬頭金紙業前景看淡,決定改行木工。因木工時有不少剩餘木頭,要丟掉非常浪費,他靈機一動,想說不如將剩料製成名片,一定能加深顧客印象。

他以電腦雷射將字打在木頭上製作成名片,為了裝這些木頭名片,還特地製作1個「名片箱」。目前木頭名片已打出名號,不少人都專程來要,因供不應求,甚至還得另外買木材來製作名片,一個月要花3、4千元;他笑說,曾有1小時發出30多「塊」名片的紀錄。

方宏裕說,他從小就喜歡將廢棄的木板製作成鴿舍、雞籠等物品,雖然沒有木工背景,但靠著四處請教、自學,無師自通,目前多在網路接單,接客製化訂單,除了一般家具,他還幫客人製作過涼亭、書鎮、拒馬等特別的物品。他說,只要客人講得出來,他就一定想辦法做出來。

fsj 提到...

愛自然 李讚成用畫筆抗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7000505-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07日 李忠一/宜蘭報導

從電影看板畫工到成為大地畫家的李讚成,10年前診斷出罹患血癌,罹癌後李讚成持續用畫筆展現出他對土地的關懷,昨在宜蘭縣文化局開幕的「漂泊─李讚成山林流浪筆記」邀請展,25幅油畫都是他在病中的創作,盼能透過畫作喚醒社會對自然的重視。

李讚成是宜蘭縣蘇澳人,雖然愛畫畫,但卻沒有錢能繼續念書、習畫,從國小畢業後就開始當電影看板的學徒,但想創作、畫畫的心情,早已深烙在李讚成心中,並在30歲那年決定投入專業繪畫。

從1987年開始,李讚成發表「消失的稜線」,作品有「台灣高山鳥類」、「台灣的屋脊」、「山的子民」等。10年前他準備推出「老樹」特展時,發現罹患血癌,去年11月復發,昨邀請展開幕,在病榻中的李讚成也無法親臨會場。

雖然李讚成未現身,但親友們齊聚一堂,提及李讚成的病況,讓力行國小校長王永順哽咽地說,長達10年的病史,癌症又復發,歷經化療等苦痛,是非一般人所能忍受,也感受到他對畫畫的執著。

李讚成的女兒李舒婷說,從小到大,印象中父親最常出現在畫室中,雖然他只有國小畢業,但卻很認真地閱讀各作家的作品,遍覽繪畫的書籍,從父親的畫可以看出他對自然的熱愛,非常以身為他女兒為傲,「我自己的偶像是我的爸爸」。

「漂泊─李讚成山林流浪筆記」將展至11月17日止,展出地點在文化局第三展覽室,展出時間是周二至周日,周一休館。

(中國時報)



◆ 陳嵩嵐品咖啡 書寫人情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8001249-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08日 郭佳容/專訪

泛黃的壁紙,顧客各自啜飲咖啡,若有所思,台灣老咖啡店總是充滿各種回憶。從事唱片設計20餘年,中年的一場大病,讓陳嵩嵐轉而投入文字創作,他將觸角延伸至台灣上個世紀開設的16間老咖啡店,寫下台灣第一代咖啡烘焙師傅的奮鬥歷程與溫暖人情。

主顧從陌生變好友

「我不是要寫咖啡店指南,我想寫的是老店的人情味。」訪問約在中山北路巷弄的王義咖啡,一踏進店內,老闆娘精神奕奕地問:「是Hally(陳嵩嵐的暱稱)的朋友嗎?」可見陳嵩嵐與老闆夫婦的交情。投身咖啡業30餘年的老闆鄭德雄十分低調,陳嵩嵐曾透過鄭的姊姊請託,他仍不願受訪,後來卻成為好朋友,鄭德雄說,「見面三分情嘛!」

陳嵩嵐透露,為了順利訪問,有半年的時間,幾乎每周都到店內吃牛肉麵、喝咖啡,建立交情後,鄭德雄才同意受訪,還讓陳嵩嵐參觀他烘豆的祕密基地,陳嵩嵐表示,「對老闆來說,我是帶著企圖的陌生人,建立關係很困難,既然這是我的弱點,就要直接面對它,並且靠時間累積克服。」

大病痊癒轉念重生

現年45歲的陳嵩嵐,高中美工科畢業後,1996年與朋友開設唱片設計工作室至今,在唱片景氣大好的時候,年收入破百萬,「當時我才工作5年就可以買一棟房子」,2004年,他因長期熬夜,身體不堪負荷,一個月內暴瘦10公斤,痊癒以後他想,「我還可以做些什麼?」於是開始寫作之路。

陳嵩嵐原本對日本的老咖啡店情有獨鍾,卻發現台灣的老咖啡店凋零更快,冰果室研究則是意外岔出的風景,「有段時間,咖啡店為了與特種營業的咖啡廳區隔,營業需登記為冰果室;不管是冰果室還咖啡店,吸引我的都是裡面的人情。」

後來,陳嵩嵐設立自己的部落格,陸續在不同雜誌開設專欄,2013年踏查台灣22間冰果室,出版《遙遠的冰果室》一書。後來再寫台灣老咖啡店,完成《人情咖啡店》一書。他說,「我不是刻意寫吃的啦,我是隨著不同主題挖掘,卻意外看到本來沒看到的東西。」

(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人生故事 在老店不斷上演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8001251-260115

陳嵩嵐曾採訪台灣三大元老級咖啡店之一、1956年開設至今的蜂大咖啡,也曾遠赴澎湖巴里園,留下一甲子老店的身影。這些老闆們歷練豐富,卻非常低調,每一間咖啡店,陳嵩嵐幾乎都拜訪5次以上,先以客人的身分品嘗咖啡,觀察老闆和客人的互動,慢慢攀談建立交情後,最後才提出採訪要求。

* 戴天易/台劇的魅力在哪?
http://udn.com/news/story/7341/1300042

....從這兩年的「麻醉風暴」、「CSIC鑑識英雄」、「出境事務所」到「16個夏天」,不難看出,台劇一直在求新求變,各製作單位對戲劇的品質、創意與角色刻畫要求更甚,只是攤開近來偶像劇、八點檔,轉到各台都有重複的面孔,不難察覺演員青黃不接的問題,觀眾的選擇相對變少,隨之而來還有新人短缺的隱憂。


◆ 小提琴天王帕爾曼傳心法 慢慢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7000384-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07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練得快就忘得快,練得慢就忘得慢。」享譽國際的小提琴天王帕爾曼5度訪台,昨(6日)舉行音樂分享會,由新科柴可夫斯基大賽銀獎得主曾宇謙擔任翻譯,帕爾曼不僅傾囊相授,而且妙語如珠,現場笑聲不斷。

唯有付出 才會持久

有學生問他要如何做好抖音?帕爾曼反問:「你的老師是誰?那是他的責任。」聽見麥克風傳出莫名雜音,他說,「也許這是我爸媽的鬼魂在叫我。」提到練習的訣竅,他則再三叮嚀「慢、慢、慢」。

「所有的藝術都需要時間,練琴要慢,唯有付出,才會持久。」「困難的部分要分段練習,練音準時不要忘記弓法,練左手不要忘記右手,記住,就是要,慢,慢練,這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慢。」

這是帕爾曼第二次來台舉行音樂分享會,當帕爾曼的魔毯輪椅「滑」進現場,立刻響起熱烈掌聲,一小時的分享,宛如老爺爺般殷殷教誨,年輕學子如沐春風,也上了一堂寶貴的音樂課。

每天一小時練音階

師大音樂系主任陳沁紅表示,「很幸運我曾為大師翻譯過一場,不過那已經是21年前的事了,這次我邀請我的學生曾宇謙來翻譯,也有傳承意味。」

帕爾曼1945年出生於以色列特拉維夫,父母親是波蘭籍猶太後裔,13歲時帕爾曼移居美國,20歲首度登上卡內基音樂廳,隔年參加列文垂特國際小提琴大賽贏得首獎,展開職業生涯,至今70歲仍是一尾活龍。

帕爾曼的分享會反應熱絡,新店高中一年級學生林昱伶就問大師,學琴最困難的部分在哪裡?帕爾曼回憶,剛開始學琴的7、8年,他都一定每天花一小時的時間練音階,雖然無聊,但卻打下扎實的基礎。

要耐得住性子練琴

小提琴家蘇顯達則問大師,要如何做出迷人的音樂?「我覺得製造好的聲音可以從技術而來,但每個人天生的聲音就是不同,彷彿指紋,這就是可以讓自己聲音更迷人的地方。」

不過帕爾曼還是再三強調要耐得住性子練習,而且要做足準備,「練琴就是要花時間,不能因為是奏鳴曲,就覺得可以一周前才開始練。」

帕爾曼小提琴獨奏會今天早上11點舉行,地點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曲目包括勒克萊爾《第3號小提琴鋼琴奏鳴曲》、布拉姆斯《C小調詼諧曲》、法朗克《A大調奏鳴曲》以及史特拉汶斯基《義大利組曲》。合作鋼琴家則為羅漢.德.希爾法。

※ 詳見原站。

* 幫偶像翻譯 曾宇謙:比參賽緊張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7000386-260115

第一次當翻譯,曾宇謙非常緊張,帕爾曼也相當幽默,老是反問他「真的有傳達了?」害曾宇謙說,「翻譯比比賽還緊張。」

不過能夠看到小時候的偶像,曾宇謙仍然非常興奮,曾宇謙表示,他從小就很喜歡帕爾曼的音樂,「非常羨慕他可以用很輕鬆的方式演奏,就可以感動人,他的音色,實在是太美了。」

fsj 提到...

跟著沙韻 走不一樣的《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9000400-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09日 李欣恬/台北報導

一向勇於嘗試不設限的前文建會主委也是鋼琴家陳郁秀,這次又有新創舉,結合互動科技裝置與國內一流藝術家創作即時互動多媒體劇場《路》,將日據時期泰雅族少女沙韻(Sayion)的故事搬到舞台。

1938年秋天,一名宜蘭南澳泰雅族少女沙韻,為了替日籍老師運送行李下山,在風雨中失足落水失蹤,這起意外,卻被當時的日本帝國主義包裝成愛國少女宣揚。

這故事無意間被台新金控總經理林克孝知悉,原本就對泰雅族原民文化倍感興趣的他,踏上探尋沙韻之路的日據古道,卻在2011年不幸發生山難逝世。受邀擔任編劇的劇作家施如芳說,透過這部戲,希望這條屬於沙韻、林克孝的未竟之路,將由眾人共同合力走完。

《路》由陳郁秀擔任藝術總監,邀集歌仔戲女伶唐美雲擔任說書人、作曲家錢南章作曲、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規畫互動橋段,再加上公共藝術家AKIBO負責影像設計、鋼琴家盧佳慧擔任音樂設計、台灣首位太陽劇團舞者張逸軍擔任演員,陣容堅強。

陳郁秀認為,「表演藝術工作者應該要跟上時代,要改變。」陳郁秀多次受邀參加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更加篤定科技數位藝術的未來性與創造性,於是她邀請好友歌仔戲小生唐美雲,共同以科技為傳統加分。

唐美雲認為,「有幕日本士兵出現,張逸軍只是站在前面,後面的程式就跑出了萬馬千軍,三個人也能成一個劇場,這也許正是未來劇場的趨勢。」

「我想開創不一樣的《路》,也相信科技劇場的未來性。」陳郁秀如此表示。為了讓觀眾的感官更為立體化,演出現場也有調香師特調森林氣息香氛,要讓觀眾打開感官,感受藝術的靈動。

《路》於11月21至11月22日在松菸誠品表演廳演出。

※ 相關報導:

* 取材莒哈絲 施捷《河》第一部台灣首演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0000469-260115

以法國女作家莒哈絲為靈感,台灣旅奧作曲家施捷作品《河》第一部單樂章交響樂〈……夜色降臨河畔〉本周將在台灣首演,由旅德指揮廖曉玲指揮北市交演出。

該曲原為弦樂團加上管樂的編制,1995年發表於萊比錫;後來應邀在巴黎演出,改編成弦樂與鍵盤樂器,這次在台灣演出採用巴黎的大鍵琴版本。

* 小王子變老王子… 住進精神病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0000467-260115

5位喜劇演員繞著具有童話色彩的旋轉木馬步行,對著麥克風謾罵、訕笑、狂喜、瘋癲、悲鳴……,以失控又極致的方式訴說自身故事,這是綠光劇團團長羅北安暌違18年,再度親自編導作品《老王子》。

「我翻閱聖修伯里的《小王子》時常常在想,小王子其實是很衝的,幾乎沒有任何禮教束縛地表現自己。如果小王子最終沒被毒蛇咬死,而是來到地球,那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這樣的念頭擱置了10多年,直到1年半前,羅北安的身旁出現嚴藝文、李依瑾、黃迪揚、凱爾、王鏡冠5位喜劇演員,激發他的靈感,為這5名演員和自己創作一部戲,《老王子》油然而生。

* 細田守怪物 顛覆師徒關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9000402-260115

曾被宮崎駿拒絕的日本動畫導演細田守,新作《怪物的孩子》下月將在台灣院線上映,片中顛覆了傳統的師徒關係,細田守認為這樣的鋪排饒富意義,「傳統觀念是大人要教小孩,其實父母和孩子都是從零開始,要共同成長。」

細田守說,「三年前拍完《狼的孩子雨和雪》後,我的第一個兒子誕生,從他身上我學到很多,也開始思考孩子究竟是如何長大?所以有了這部作品。」



◆ 馬送習《台灣藍鵲》 出自他的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9000463-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09日 葉德正/新北報導

馬習會我方見面禮《台灣藍鵲》瓷器成為目光焦點,詢問度破表,作者李國欽崇尚自然,櫻花鉤吻鮭、台灣藍鵲都是他的創作題材,鶯歌陶瓷博物也展示他的作像作品。他說,很驚訝作品成我方見面禮,能見證歷史時刻,與有榮焉。

今年47歲的陶藝家李國欽,專研瓷花藝術,除經營「花言瓷語藝術工坊」,也曾任鶯歌工商陶工科專任教師,多次獲得國家工藝獎肯定,是台灣重要的中生代陶藝家。

李國欽崇尚自然,常以台灣特有物種或特殊自然物種為創作主題,除這次獲青睞的《台灣藍鵲》,他所創作的《琵鷺之舞》及《飛騰國寶-櫻花鉤吻鮭》,也曾被選為國賓贈禮。

李國欽受訪時表示,他出生屏東枋寮,小時候與大自然為伍,從事陶藝後,也經常到野外觀察,用攝影機紀錄這些珍貴物種的姿態,成為重要創作靈感,《台灣藍鵲》就是如此產生。

李國欽表示,台灣藍鵲完成多時,由鶯歌傑作陶藝代理,得知作品成為馬習會我方見面禮,他感到相當驚訝,也感謝總統對他作品的青睞,「作品能夠見證歷史,他感到很光榮。」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先嗇宮九龍壁 馬習會伴手禮作者李國欽最大創作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304069

新北市陶藝家李國欽因製作馬習會伴手禮「台灣藍鵲」聲名大噪,其實三重地區對他的作品並不陌生,三級古蹟先嗇宮的九龍壁,壯觀又立體,就是李國欽歷年規模最大的創作。

先嗇宮九龍壁長8.6、寬2.4公尺,從構圖、粗坯雕塑、灌模、坯體成型、施釉、窯燒、組合到壁面組裝,歷經2年多才完成,2006年揭幕,鑲嵌在先嗇宮正殿背牆,栩栩如生形態、神韻、釉色各異,共用300餘塊陶瓷組合而成,被認為比北京紫禁城的琉璃九龍壁更有立體感。

* 45歲習陶 張繼陶獲工藝成就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0000471-260115

文化部所屬工藝中心主辦的「工藝成就獎」,今年得主為陶藝家張繼陶。張繼陶45歲才開始跟隨林葆家學陶藝,從此一生俯首於陶藝創作中。張繼陶在釉藥研究是國內陶藝創作的翹楚,他擅長的「美人醉」釉藥,是鮮紅或水紅色釉之間,隱約含藏有綠色的色調。

除此,張繼陶在鈞窯釉藥的研究與製作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現。

* 痛改前非執畫筆 他繪出監獄人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0000534-260102

布滿刺青的手,不再拿武器與毒品,更生人楊逸2個月前才剛出獄,現在改拿畫筆,一筆一畫繪出20年來進出牢獄的心境與故事,他的「框外.框內」水墨畫創作即日起先在安平區台南風車文創園區展出,以監牢內故事心境作畫,充滿警示、勸喻寓意。



◆ 布袋戲紅回大陸 素還真講「國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0000910-260309

旺報 2015年11月10日 記者戴孟錚/綜合報導

講閩南語的霹靂布袋戲長久以來在大陸擁有廣大戲迷,不僅有說「國語」的素還真,大陸網站還買得到木偶;看百度「霹靂布袋戲吧」關注網友逼近8萬人,發帖數高達250萬。10月官方舉辦「角色扮演(cosplay)大賽」,通過初選的作品就有400件。

點進霹靂布袋戲的大陸網站官方頁面,每位cosplay戲迷都精心打扮,服裝、道具考究,拍攝背景和動作表情也經過縝密設計。如此大費周章,為的就是希望能夠從400組參賽者中脫穎而出,擠進總決賽。目前已從兩岸三地挑出18件作品,另外增設「線上人氣團體大獎」,可獲得1000元人民幣獎勵。

土豆、優酷 官方授權

台灣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行銷部鍾副理提到,「目前可以在土豆網、優酷網看到官方授權的布袋戲,而且是國語發音。」台灣戲迷聽習慣黃文擇的閩南語配音,可能會覺得聲音怪怪的,不過霹靂董事長黃強華,過去接受訪問時曾表示,「以後到美國可能就要講英文,你到日本可能就要講日文,我想這是一個趨勢。」

最早大陸劇迷要透過網路賣家代購霹靂周邊商品,可能會擔心被賣家獅子大開口或是買到非正版的疑慮。但是現在不用這麼麻煩了,鍾副理表示,為了讓大陸影迷有更好的體驗,今年9月成立網路「霹靂大陸館」,大陸戲迷可透過官網買到授權商品,不必擔心盜版問題。

曾創台最高收視記錄

布袋戲最早起源於福建南方,使用閩南語為戲劇語言,不管布偶男女及人數通常只有一人配音。傳到台灣發展出許多派系,霹靂布袋戲是從黃海岱五洲布袋戲衍生而出,仍保留閩南語配音傳統。

過去布袋戲多在廟會巷口表演,1970年代,黃海岱之子黃俊雄將《雲州大儒俠》從街頭搬到電視上表演,播出後全國轟動,曾創下台灣電視節目最高收視率97%。黃俊雄之子黃強華及黃文擇繼承衣缽,在1980年代發展出霹靂布袋戲。

小 靈 通

霹靂布袋戲

是台灣於1980年代開始,在黃俊雄的金光系布袋戲基礎上發展的電視布袋戲,每齣戲都以霹靂為名,包含《霹靂狂刀》、《霹靂九皇座》(獲2005年電視金鐘獎戲劇類最佳導演獎)等。霹靂布袋戲還轉戰電影,如《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聖石傳說》。該公司近年來多角化經營,授權各種周邊商品,廣受戲迷歡迎。(林瑞益)

fsj 提到...

台灣設計展移師蘭陽 在地文創尬場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31246

自由 2015-11-11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二○一五年台灣設計展廿一日登場,今年移師宜蘭縣,找來十六組設計團隊與品牌進駐,並融合在地文化與台灣「頂真」(閩南語認真之意)精神結合。其中不乏宜蘭椅、木屐釘書機等文創設計,也大量採用木質設計納入家具、玩具、文具等「三具」,帶來森林美學及童心趣味。

木屐釘書機充滿童趣

比如,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與宜蘭文創輔導中心合作,找來設計師陳德勝進駐宜蘭蘇澳鎮白米社區,將當地知名的「白米木屐」文化轉型,設計

出輕巧可愛的木屐釘書機。

宜蘭縣文化局推出舉辦三年的「宜蘭椅設計大賞」作品,其中「蜂巢趣」構想來自當地唯一的蜜蜂農場,將小童椅與蜂巢結合,搭配小蜜蜂玩偶,造型吸睛,板凳高度更可調整,椅面拉起還能置物。另外一組椅子「LION蘭獅」拿下銅獎,是設計者結合在地舞獅文化,除了板凳功能,還可變成公仔,或拿起獅頭椅面來場「弄獅」。

今年活動規劃五大展區,主題館將邀黑生起司、美好研創、江口設計等十六組設計團隊與品牌進駐,現場採「前店後廠」設計,讓民眾親睹設計從無到有的完整過程,采風館則可感受由宜蘭投注文創力。

設計展除國內設計,今年同邀芬蘭、法國、澳洲及日本等國作品參展,其他展館亦有DIY染布等體驗區可供民眾動手實作。

經濟部工業局長吳明機表示,台灣設計展暌違十一年,再度回到宜蘭縣舉辦,將透過主題「Makers Boom!設計。精造」,呈現傳統匠師的「頂真」精神。宜蘭縣長林聰賢則說,願意扮演在地角色,將原是供科技業的園區轉變為文創基地,發揚宜蘭在地文化與能量。

※ 相關報導:

* 董陽孜獻字 把真「誠」種在台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2000451-260115

「『誠』字是我為台灣寫的,我很高興把『誠』種在這裡」,今年經歷一場重病後復出,書法家董陽孜昨完成心願,把費時7年、在台灣走了11站的「誠」字木雕改以銅鑄,現立於松山文創園區戶外廣場作為永久展示,希望這座高2公尺、寬3公尺的文字藝術及其意涵,能「喚起人的意識,變成活的教育。」



◆ 台味《孫中山》 慶國父誕辰150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2000921-260301

旺報 2015年11月12日 記者黃阡阡/台北報導

國父孫中山是兩岸共同推崇的領袖,也是「最大公約數」。適逢孫中山誕辰150周年,12日台北國父紀念館與台灣戲曲學院共同推出「台灣京劇」《孫中山》,並邀得老牌演員馬之秦、楊懷民等跨刀演出,以京劇為主軸,特別加入客家戲及歌仔戲的元素,呈現出濃濃在地「台灣味」。

應台北國父紀念館之邀,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團的《孫中山》由剛上任的團長侯剛本執筆,除導演朱克榮外,並集合六系師生之力,基於傳統戲曲、予以創新演繹。《孫中山》全劇呈現國父堅毅不拔、勇敢過人的特質,同時感念這位創建民國,擘劃國家發展的革命導師,並藉以發揚「博愛行仁,天下為公」的精神。

馬之秦演慈禧揭序幕

《孫中山》以京劇為主軸,透過文戲舖陳、武戲的幫襯,融合多種戲曲的表演元素;戲曲虛擬寫意的藝術情境,隨著劇情的發展,串引出台灣的地方戲曲,特別在「戲中戲」型式中,加入客家戲、歌仔戲等演出,表現出與已往迥異的戲曲演出。

同時並力邀久未在螢光幕前亮相的金鐘獎影后馬之秦(飾慈禧太后),與昔日活躍影視界的名演員楊懷民(飾李蓮英),連袂攜手同台演出,時空重回清末民初的歷史現場,藉程派青衣經典名劇《鎖麟囊》的經典名折〈春秋亭〉,以老佛爺率眾在頤和園看戲的華麗場景,為全劇揭開序幕。

國父與台結下情緣

對比清廷的極盡奢華,少時的孫中山則常見到,山寇海盜的燒殺擄掠,以及清廷官兵的沉淪腐敗,故而萌發推翻滿清的無比決心;孫中山深覺封建式的傳統教育,無法成為救國救民的解套辦法,進而赴美投靠遠在他鄉的兄長孫眉,3年期間透過西學中用的思潮,成為日後創建救國思想的主要養分。

孫中山曾因革命奔走首度來台,受到日本駐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的熱烈歡迎,因而欣賞到最純正道地的台灣味「歌仔戲」,也因革命而與台灣結下一分救國情緣。最後以「一輪明月,三種時空」的蒙太奇手法,演繹孫中山、元配盧慕貞,以及寧可背棄家庭,也要追隨孫中山的宋慶齡,三人之間難解的愛情故事。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工人的詩篇 光陰如螺絲輕聲垂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1000506-260115

由中國大陸導演吳飛躍、秦曉宇共同拍攝的紀錄片《我的詩篇》,描述許立志和其他5位底層工人的生命和創作,將於金馬影展期間在台首映。

....《我的詩篇》拍攝5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勞工詩人,有充絨工吉克阿優、製衣廠女工鄔霞、車叉工烏鳥鳥、爆破工陳年喜和煤礦工老井。

片子開頭,北京紛飛的大雪中,工人詩歌朗誦會正進行,來自不同領域的勞工緩緩念出滿溢情感的文字,烏鳥鳥說,「我們是來到城市的農民工,我常在工作報表的背後寫詩,那一張報表,既是我的工人履歷,也是詩歌履歷。」

* 慕提領軍 芝加哥交響重現黃金之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1000507-260115

到明年就成軍125周年的百年老團芝加哥交響樂團將二度訪台,由音樂總監慕提領軍展開亞洲巡演,台灣是第一站。

第一天將帶來普羅高菲夫第一號《古典》交響曲、亨德密特《為弦樂和銅管所作的協奏曲》以及柴可夫斯基《第4號交響曲》;德奧經典之夜則將演奏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與馬勒的第一號《巨人》交響曲,兩場曲目都深具代表性,更可以品味芝加哥交響樂團黃金般的銅管之聲與高貴的弦樂之音。



◆ 詹宏志 就愛旅行與讀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2000449-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12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在我看來,只有旅行和讀書,能讓我們擁有超過一個以上的人生。」睽違6年,橫跨電影、寫作和電子商務的PChome Online董事長詹宏志出版《旅行與讀書》,以自身經驗暢談多年來閱讀和旅行的心路歷程。

閱讀 就像進行紙上行旅

詹宏志生於南投,從小喜歡閱讀,讀遍家附近小型圖書館裡,兩個書櫃各14個書架的書,當時他的姊姊在台中工作,經常帶書回家,不管1本或10本,詹宏志總在一個晚上將書讀完,看到眼睛紅腫流淚,「如果不讀完,第二天書就不見了,怎麼辦?」

藉由閱讀,詹宏志彷彿進行紙上行旅,不過真正踏出旅途,是從他任職《中國時報》開始,當時他隨老闆余紀忠出差美國,後來又留在當地1個月,「我的第一個旅行不是自主發生的,我是去工作,是一個趕路者。」

旅行 用生命去驗證世界

詹宏志說,「早期我的旅行都和工作連結,一直到很後面我才明白,旅行不一定要帶著目的,旅行是你用生命去驗證你所認識的世界。」

詹宏志在書中提及,一次他前往瑞士山區健行,受到某知名旅行指南一段簡短的文字吸引,選擇繞過旅人常走的少女峰山區,走上鄰近的山丘溪谷。當時詹宏志輕裝上陣,途中才發現身邊山友個個拿著雪杖、穿雪靴,他才發現夏天背陽的山峰竟是綿延的陡峭雪坡。詹宏志和旅伴手腳並用,冒著跌落萬丈山谷的風險走過無數雪坡,最後平安回到地面,永難忘懷曾因一本旅行指南差點命喪異鄉。

書的力量 觸動旅行動機

詹宏志說,「但是我們又有什麼選擇?這不就是書本的力量,我們因讀書而觸動某一場旅行的動機,也因此落入某條合情合理或曲折詭異的旅行路線。」

詹宏志也曾按圖索驥,造訪東京米其林三顆星「數寄屋橋次郎壽司」,見證當代年紀最大的壽司師傅小野二郎的手藝,「吃下第一口壽司,我心中浮現無限想法,但它的個性太鮮明了,當時體驗的震撼,已經超過美味的感覺了。」

現年59歲的詹宏志,從台大經濟系畢業後,先後任職《中國時報》、《時報周刊》等媒體,1995年創立城邦文化事業,隨後又創辦PChome Online出版集團,代表作有《兩種文學心靈》、《趨勢索隱》、《城市觀察》等,2006年發表首部散文集《人生一瞬》,2009年推出以偵探為主題的文集《偵探研究》。

fsj 提到...

《此時此地》翻轉觀看經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3000499-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13日 李欣恬/台北報導

沒有特定的觀賞區,沒有特定的敘事,沒有特定視角,導演陸愛玲《此時此地》讓演員和觀眾在表演空間裡交錯,觀眾可選擇在哪個位置看戲,陸愛玲說:「不管看到什麼、錯看了什麼,都更貼近人生。」

《此時此地》是北藝大2015戲劇學院秋季公演,改變以往鏡框式、定點式的表演藝術觀看方式,將戲劇廳旁的繪景工廠及觀眾席區連成一氣。

為了確切實踐想法,特別邀請對舞台動力專擅的楊金源擔任舞台技術,也請了舞蹈家余彥芳指導演員的肢體動作,而舞台設計張哲龍則以城市的概念建構場景。

張哲龍說:「每一段戲都不重複,觀眾可以自由移動,但是看不到戲的全貌,故事脈絡必須由觀眾自己完成。」

不再依循鏡框式舞台的限定範圍,劇中的故事沒有明確的開始也沒有真正的結束,同時也徹底地將觀眾納入「戲」的一部份。

陸愛玲表示,她想試驗文本與觀眾的交互作用,企圖打開觀看者的心靈主體與對世界的認知,她說:「整個空間都是表演空間,沒有人是局外人。」

在設計舞台時,張哲龍期許觀眾有更出其不意的觀看經驗,因此大量開發可使用的空間,「演員從身旁走過是一種,還有從空中墜落、從水孔蓋冒出,甚至是駕著小遙控車順著鐵軌進場都是技術、視覺和空間上的突破。」

《此時此地》共有57個場景,龐大的細節與多樣的偶發事件,同時不同地,各種故事同步發生,張哲龍說:「就像我們走在馬路上,聽見巷口有人在吵架這樣自然,觀眾可以選擇介入或是閃躲,因為劇場就是世界。」

《此時此地》11月13日至22日於北藝大展演中心戲劇廳演出。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幼童看現代舞 黑白跳跳很繽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3000497-260115

幼兒也能看現代舞?「不想睡遊戲社」邀請2到5歲的孩子一起進入光影交錯的現代舞劇場,現推出《黑白跳跳》舞劇,在黑白光影中融入幼兒日常的生活經驗,要吸引小小觀眾的目光。

「不想睡遊戲社」是台灣少數為5歲以下兒童「量身創作」的舞蹈劇場。製作人林佩君和導演林欣怡曾到義大利接受專業兒童劇場工作坊訓練,體認到玩耍是學齡前幼童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因此開啟了一連串為兒童而創的劇場。

由於幼兒進劇場看表演,大多無法持續保持專注力,因此1年前,林佩君開始尋找兒童能夠理解的創作策略。

「我們作了許多實驗場,請來小小孩當觀眾,再從他們的反應逐步摸索和調整出什麼是適合幼兒的觀看方式」,像是小孩對明暗的感受、對身邊物件的聲響,和逐漸出現的各種情緒等。



◆ 陶藝雙年展 吳育霈最年輕首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4000405-260115

中國時棒 2015年11月14日 謝幸恩/新北報導

年僅25歲的台北藝術大學研究生吳育霈,與日本陶藝家小島修並列「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首獎,成為史上最年輕得主,她獲獎作品《土》,透過多次澆淋、燒製不同釉藥的收縮特性,呈現完美的鏤空效果,象徵陶藝界邁入新時代。

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今年共369件作品參賽,來自全球5大洲、48個國家,最終入選作品有122件,參賽者的平均年齡下降至30歲左右,鶯歌陶博館館長陳春蘭說,這代表全球陶藝進入「新陶時代」。

雙年展13日在陶博館公布得獎者,首獎得主為台灣的吳育霈、日本的小島修,金獎為2位美國藝術家Joshua Clark、Kosmas Ballis,銀獎為台灣的許芝綺、中國的柳溪,銅獎為南韓的裴世真、愛爾蘭陶藝家Eleanor Swan,共20件作品脫穎而出。

今年首獎得主吳育霈年僅25歲,為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研究生,也是連續舉辦6屆的陶藝雙年展最年輕得主;她提到,自中學起就讀美術班,大三接觸陶藝後,方走上陶塑創作之路

吳育霈也是繼2008年朱芳毅的《物件記憶‧記號‧紀錄》後,第2位獲得首獎的台灣陶藝家。

吳育霈以近年的創作《土》獲獎,將土粉塑成沙堆造型,並澆淋2種釉藥,利用其收縮特性,經5到6次高溫燒製,方能呈現完美的鏤空狀,耗時1個月完成,評審一致認為作品手法耳目一新,也替陶藝界畫下新的里程碑。

來自日本的陶藝家小島修,以陶土為素材創作近20年,他年幼時在台居住2年,也曾在陶博館擔任駐村陶藝家,獲獎作品《懷舊15TWT-02》,創作靈感源於台南六甲老宅,並融合台灣土壤、屋瓦、玻璃等多元素材,呈現當代陶藝的潮流感。

※ 相關報導:

* 聶蕙雲的重彩工筆驚豔畫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5000705-260115

在壓克力彩顏料盛行的現代畫壇中,繽紛亮麗、以礦物原料為主的重彩顏料,近年來已有逐漸復甦的跡象。自古繪畫稱為「丹青」,丹青指的是繪畫顏料、繪畫色彩以及繪畫風格,其中,繪畫顏料指的就是礦物顏料。在現代中國畫壇中有所謂「工筆畫」及「工筆重彩」的復興,其意圖就在以打破水墨畫為上的主流觀念,並希望與水墨畫成為現代中國畫的二個代表。

今年十月初,在國立台灣教育館有場別開生面的〈繁華盛開〉藝術創作展,22項展件類別反差頗大卻也盎然。有純金泥勾勒於磁青蠟箋的莊嚴觀音法像、金箔為底的白衣大士,有工筆重彩絹本創作的花鳥人物,也有以台灣花鳥為意向並結合數位輸出布料的文創商品,更有以現代女性追求美貌與華麗服飾為創作理念的時尚絹本重彩,很難想像竟皆出自同一人─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助理教授聶蕙雲之創作。

中國的工筆畫講究構圖工整、氣韻橫生,而勾繪的線條著重細緻委婉。聶蕙雲師從鄭善禧、梁秀中、孫雲生、孫家勤等,於台師大美術系時就擅長於工筆畫,她在構圖上特別繁複、精細,在用色上也華麗、大膽,畫風更是海闊天空。在聶蕙雲筆境中,花可以很大,大到足夠裝進各式各樣造型的人物;瓷瓶中美麗的仕女栩栩如生;魚可以在天空中自在悠遊;藍鵲與牡丹相映成趣,似工筆畫又非傳統工筆畫,這種充滿現代感又追求突破的創作,往往給觀賞者耳目一新的視覺饗宴感受。

* 阿里山茶籽 奪國際平面設計首獎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314872

第七屆台灣國際平面設計獎昨天開獎,全場大獎首度由台灣設計師奪下。美可特品牌企劃設計總經理王盈發為台灣在地品牌茶籽堂做設計,描繪出大自然的質樸風情。

經濟部商業司2005年起每兩年舉辦「台灣國際平面設計競賽」,吸引全球54個國家地區、4811件作品報名。主辦單位指出,比賽是國際規模,十位評審中有六位都是外國人,也開放全球設計師徵件。過去全場大獎都由外國人拿下,今年由台灣設計師拿下,非常不容易。

* 高雄設計節 撒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3000547-260102

第6屆高雄設計節13日起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登場,逾22國百位設計師,展現「野fun不馴服的設計魂」,並把設計能量擴及高雄市甲仙等12個行政區,10天展期裡,高雄市將成為一座狂野不羈的設計之城。

今年以「野設計」為題,透過「野展覽」、「野fun駁二」、「野fun城市」等3大主軸,擴大設計展演形式,以跨越場地、跨越領域、跨越意識型態的設計創作,來呈現設計不馴服的核心精神。

* 宜蘭文創造鎮 礁溪溫泉打頭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3000554-260102

宜蘭縣文化局推動文創造鎮計畫,恰好礁溪鄉公所也有心打造有文化內涵的溫泉區,兩公部門結合溫泉業者,共同邀請設計師以礁溪溫泉作為設計素材,推出當地專屬的文創商品,昨展示4件作品,除了會在本屆台灣設計展展出,未來也會量產,成為礁溪溫泉特有的文創伴手禮。

礁溪鄉長林錫忠認為,礁溪被獲選為全台十大觀光小城之一,如何打造礁溪溫泉特有文化來更加吸引遊客?成了鄉公所最大的課題!此想法與文化局文創造鎮計畫不謀而合,便開始邀請設計師進駐,並與溫泉業者商討未來文創商品販售事宜,同樣獲得業者正面回應。

fsj 提到...

老師傅砸百萬 研發木製腳踏車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316535

聯合報 記者余采瀅/台中報導 2015-11-16

有看過木頭打造的腳踏車嗎?后里木工老師傅砸百萬,花1年多研發木製腳踏車,從把手、椅墊、輪胎框到腳踏板,全由木頭手工打造,功能與一般單車無異,騎乘木製車環繞一圈,外型獨特吸睛,讓人直呼「超炫!」

62歲張春峯從小在木工廠當學徒,苦學後自行開工廠,以製造桌椅、木屐為主,已40多年;去年2月,張的友人拿國外木製腳踏車照片給他看,他憑多年木工經驗,依圖開模製造,1年多來共打造60台木製腳踏車。

張春峯說:「不斷研發改進,花了1年多!」第一代木製腳踏車不成熟,輪胎無法灌氣,騎乘也過於顛簸,經改良零件、機能、輪胎框架、提升單車穩定性,現已研發至第三代,全車80%木工打造,可惜因欠缺通路和行銷,始終未打開知名度。

張春峯說,木製腳踏車純手工,作工繁複,由上百個螺絲連接組成,細節環環相扣,螺絲都得鎖緊,才能確保行車安全,尤其木材會熱脹冷縮,增加組裝困難,平均每台得花半個月才能完成。

不少民眾盛讚「實用又精緻,像手工藝一般」;試騎過的黃小姐說,木製車符合人體工學,不用彎腰騎車,很輕巧、舒服,可惜不能騎太快,轉彎也較一般單車緩慢,且木頭易發霉或腐蝕,禁不起長時間風吹雨淋。

為提倡環保觀念,並推廣木製腳踏車,除對外販售,最近也開始出租,2個小時收費100元,因外型獨特,不少遊客上門詢問,已成為后里新特色。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青年藝術家 金屬線拉出椅子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316667

青年藝術家任大賢,把金屬線當塑材,拉勒出椅子、櫃子、立燈、花盆、時鐘、床等各式造形隨手捏塑成型,趣味橫生。即日起至12月25日他在智邦藝術館(位於智邦科技公司內)舉行個展,周一到周五上午9點到晚上6點開放,歡迎參觀。



◆ 一場音樂會4協奏曲 朱宗慶樂團創紀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6000357-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16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一場音樂會4首協奏曲?一點也沒錯!朱宗慶打擊樂團昨晚在廣州展開中國大陸巡演首場音樂會,結結實實有4首打擊樂協奏曲貫串全場,分量吃重,也創下中國大陸首次有一場音樂會4首打擊樂協奏曲的嶄新紀錄。

「4首打擊樂與交響樂團合作的協奏曲形式,涵蓋了木琴、擊樂二重奏、三重奏及6人鼓樂等,不但可呈現豐富的聲響效果,同時也可以表現朱宗慶打擊樂團團員的演奏水準與演出默契。」朱宗慶打擊樂團藝術總監朱宗慶說,4首曲目非常吃重,但就是希望可以累積當代曲目,展現打擊樂與交響樂團融合的創新感。

朱宗慶打擊樂團昨晚與廣州交響樂團合作,在廣州星海音樂廳舉行音樂會,指揮由上海交響樂團常任指揮張潔敏擔任,曲目分別為《巴黎聖母院》、《香料、香水、毒素!》、《富麗堂皇》與《鼓之樂》,4首協奏曲當中,木琴協奏曲《巴黎聖母院》為6支琴槌獨奏與交響樂團所寫,由作曲家林金丞創作,從劇場概念出發,以不同角度來述說《鐘樓怪人》的故事,這次由朱宗慶打擊樂團團員林敬華擔任主奏,表現不俗。

多爾曼的《香料、香水、毒素!》是一首雙擊樂協奏曲,展現神祕的東方風格。作曲家佩克的《富麗堂皇》則由團長吳思珊、副團長何鴻棋、資深團員黃堃儼擔任三重奏,美式曲風搭配金屬樂器的音色,增添協奏曲華麗面貌。

壓軸之作則為駐團作曲家洪千惠的《鼓之樂》,該曲為6人鼓樂和交響樂團的協奏,透過單純的鼓皮大小和材質的變化,再加上演奏家的動感演出,整首曲子充滿了視覺與聽覺樂趣。

結束廣州音樂會,朱團1月21日將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音樂會,11月23日轉往蘇州,在蘇州科技學院音樂廳演出,展現打擊樂團經典曲目。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侯導一句話 林強轉配樂創作
http://udn.com/news/story/8/1317180

音樂創作人林強為電影「刺客聶隱娘」製作的配樂奪下坎城影展會外賽電影原聲帶獎,當初因為導演侯孝賢的一句話「你不要唱歌好了,你來做創作者比較單純」,讓林強改走幕後。

侯孝賢執導的「刺客聶隱娘」在第68屆坎城影展奪下「最佳導演獎」殊榮,林強為電影所操刀的配樂也勇奪坎城影展會外賽「電影原聲帶獎」(CannesSoundtrack Award)的肯定,更讓他一舉入圍了第52屆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音樂獎」。

fsj 提到...

想爽過人生? 張國立教你用偷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700048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17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我要教你人生不偷是不行的。」任職媒體30餘年,鑽研歷史、軍事和偵探等各類型小說,橫掃各大文學獎項的作家張國立,近日推出《一口咬掉人生》,披露他6年創作9本書的祕訣。

張國立說的「偷」,指的是「偷時間」。創作至今累積30多本著作,張國立退休後,6年推出9本創作,「我是習慣擠出時間的人,只要一出戶外,我的手機就會斷網,搭乘交通工具等零碎時間,都用來看書,走路為小說勘景,發呆、上網、滑手機都很浪費時間。」

頂著一頭白髮,張國立好奇的眼光熠熠探向周遭人事物,他說「好奇心」是創作和人生的重要元素。新作提及,張國立因好奇《蘭亭集序》中,王羲之邀約友人聚集會稽山陰蘭亭所為何事?查閱不同文獻發現,蘭亭溪畔盛產「鱖魚」,「鱖魚就是桂花魚,江南名菜之一,為此我走訪當地,吃鱖魚,也研究它如何料理?」

張國立走遍世界各地,看似隨性的他說,「沒做功課的地方,我不去;我的旅行雖然沒有特定路線,也不安排行程,但目標很明確,就是深入當地的歷史文化。」張國立說,「旅行最過癮的地方,就是進入別人的生命。」

不只出書,張國立在去年、前年分別取得廚師和領隊執照,他說,現代人平均活80歲,扣除前後20年,40年精華歲月中,若減掉上班、睡覺和各樣雜事,自由支配的時間可能不到5年,「我的人生原則是列出大計畫,但保持彈性,考廚師和領隊執照都是朋友邀約,我也樂意嘗試,無心插柳的風景,為我帶來很多收穫。」

張國立說,專心很重要,「如果你有一個目標和夢想必須完成,就會持續吸收知識,培養出那種潛能。」他任《時報周刊》社長暨總編輯14年,創作沒間斷,「周刊工作從早上10點到半夜,很多時間都在等稿,有空我就看書寫作,被老闆看到,我覺得很不好意思,但他告訴我沒關係,要好好利用時間。」

2009年,從周刊退休更辛勤寫作,「我現在是專職作家,必須更為嚴肅面對我的職業。」張國立說,自己隨時記下點子,「出版社若邀稿,隨時可從口袋拿出題目。」他透露,幾個寫作計畫都已開頭,其中之一是父母從中國大陸逃難至台灣的故事。



◆ 老闆娘拾畫筆 小吃店變藝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7000647-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17日 陳宜加/新北報導

小吃店老闆娘楊素60歲重拾畫筆,拜師學油畫,發揮過人天賦與執著,本月獨力完成大型壁畫,店內灰白牆面畫滿西湖風光,成為吸睛亮點,不少顧客流連置身畫中。她說,花甲之年再提筆,「瘋狂卻滿足」,一圓畢生夢想。

於淡水英專路開設素食小吃店的楊素,從小就喜歡繪畫,如願進入復興美工,專攻素描與水彩,但礙於家境不寬裕,不得不向現實低頭,畢業後進入一般職場,忍痛放棄心愛的繪畫,始終是心底最大缺憾。

楊素說,10多年前遷居淡水,以擺攤維生,5年前以一身好廚藝,經營素食小吃店,近年生意逐漸穩定,加上兒女已長大成人,沒有後顧之憂,重燃畫畫夢想,6月間巧遇駐地畫家Joseph光顧用餐,當場拜師學藝。

她笑說,當時眼尖發現已為熟客的Joseph,攜帶畫布與畫具,才得知他於小吃店對面開畫室,她決心重拾畫筆,利用店休日學習油畫技巧,由老闆娘化身素人畫家。

時隔40多年再提畫筆,楊素倍加勤奮,在店裡準備畫具,每天下午休息時段練習,短短數月便有心得,完成數幅小型作品,作為店內藝術裝置,近期費時2個月,於店內3公尺高、9公尺寬牆面創作大型壁畫。

原本灰白單調的牆面,經楊素巧手畫上記憶中的杭州西湖風光,如今成為店內吸睛亮點,油畫立體感讓人如置身畫中,吸引不少顧客流連。楊素說,過去未曾接觸風景畫,大型壁畫的構圖與上色更是一大挑戰。

楊素說,畫畫讓生活不再平淡,重拾畫筆意義非凡;她的老師Joseph說,楊素雖已不年輕,對繪畫仍滿懷熱情,獨力完成難度極高的壁畫,「實在不簡單!」



◆ 台灣設計展 抓住自然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7000491-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17日 王亭云/宜蘭報導

睽違11年,2015台灣設計展回到宜蘭,本周六將在中興文創園區登場,將以五大展館演繹出主題「MAKERS BOOM! 設計。精造」,宜蘭縣長林聰賢昨視察,並與經濟部工業局等單位一同啟動展館,期盼吸引10多萬人參觀,帶動地方創意能量。

「不單只是辦展覽,盼培養產業未來動能!」林聰賢昨視察園區進度,督促工程單位趕工之餘,更要兼顧品質,也與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呂正華等人,一同為主題館「染上身-綠時尚。染工坊」進行啟動儀式,宣告活動正式起跑。

林聰賢表示,11年前宜蘭呈現「食」尚文化,如今在縣內產業蓬勃發展,今年展覽著重「創客」精神,歡迎創意人才來體驗,也盼促成下一波產業轉型;呂正華說,在縣府財政拮据情況下,還願意投入文創,十分不容易。

五大展館中的「采風館-噶瑪蘭。請進」及「染上身-綠時尚。染工坊」,前者由好樣VVG執行長汪麗琴策展,她將傳統技藝加入新設計,呈現宜蘭新活力,後者由染織藝術家陳景林策展,透過天然染的環保、健康、文化,呼應宜蘭崇尚自然。

此次設計展為中興文創園區,近2年來首次策畫大型活動,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找來各領域設計師,為宜蘭量身打造,局長林秋芳說,展演空間達3000坪,超過大會要求的2倍,未來園區發展將著重在歷史保存,以及文創產業育成,培育文創人才。

展期從本周六至12月6日,平日展至晚間6時,周五、六延長至晚間8時,預估將吸引10多萬人前來,民眾從宜蘭或羅東轉運站,都可搭乘接駁車抵達園區,平日半小時一班,假日15分鐘一班。

※ 相關報導:

* 阿公阿嬤玩文創 包包畫魚、菜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318816

長者的「事業第二春」可以很不一樣!台南市南區偏鄉喜樹地區10位平均60歲的阿公阿嬤成立自己的「文創品牌」,賣擬真的「魚筆袋」、「菜包」,十分暢銷。阿公阿嬤笑說:「誰說偏鄉沒有文創市集,老人家辦給你看。」

* 前衛具體派 讓身體解放色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7000485-260115

半世紀前的日本前衛藝術先驅「具體派」,其定位近年才逐漸為世人重新評估且重視,同時具體派重要成員的作品也現身國際拍場,成交成績亮眼。大未來林舍畫廊現舉辦「具體派」展,展品包括具體派之父吉原治良在內的13位成員之作。



◆ 創品牌、設電台 芝加哥交響突破重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700048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17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百年名團芝加哥交響樂團在音樂總監慕提帶領之下,將二度訪台,該團至今仍保有古典音樂之尊,不僅名列全球最頂尖交響樂團之林,更是北美5大交響樂團之首,累積超過900次錄音,坐擁62座葛萊美獎,紀錄輝煌。

面對網路世界大舉進攻,芝加哥交響樂團不但自創唱片CSO Resound,還有自己的電台CSO Radio,展現一個當代交響樂團的企圖心。

在實體唱片銷量每況愈下之際,芝加哥交響樂團2007年創立了自有品牌CSO Resound,透過音樂會的現場、世界級指揮與客座音樂家的音樂,CSO Resound留下了許多精彩的音樂瞬間,用多角化經營的方式,展現了芝加哥交響樂團的實力與多元性,更成葛萊美獎的常勝軍。

2009年,芝加哥交響樂團由海汀克指揮灌錄的蕭士塔高維契《第四號交響曲》獲得最佳樂團演出獎,這是CSO Resound首度獲得葛萊美獎;之後音樂總監慕提帶領芝加哥樂團錄製威爾第的《安魂彌撒曲》,2011年獲得「最佳古典音樂專輯獎」與「最佳合唱演出獎」兩座葛萊美獎,表現相當出色。

除用唱片留下美麗的音符外,芝加哥交響樂團也成立自己的廣播電台CSO Radio,電台於每個禮拜天美國時間下午1點播出。透過當代科技傳播力,將芝加哥交響樂團的演出帶給更多聽眾,至今累積收聽的樂迷超過25萬人次,數字前所未有。

芝加哥交響樂團電台著重播放樂團錄製的現場演出,也提供商業曲目滿足不同聽眾的需求,每次播出的主題都經過設計,或探討樂曲背後的故事,讓音樂家現身說法,闡述對樂曲的想法,藉以拉近古典樂與樂迷間的距離。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拿坡里熱血硬漢 慕提指揮不改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7000479-260115

「拿坡里熱血硬漢」芝加哥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慕提,是20世紀至今僅存的指揮大師之一,明年1月將親自率領芝加哥交響樂團訪台,帶來芝加哥經典之音。

....芝加哥交響樂團光是華裔團員就超過13位,其中樂團首席陳慕融、打擊樂首席葉孟芸來自台灣。陳慕融10歲移民美國,師事小提琴教母迪蕾,1999年考進芝加哥交響樂團首席,成為第一位在美國5大樂團擔任首席的台灣人。

2008年團方三顧茅廬,終獲慕提首肯,2010年慕提正式走馬上任,成為芝加哥交響樂團的掌門人,今年起更同意續任,展開第二個5年聯姻。

慕提今年75歲,無論是外型、說話、指揮與音樂語言都具個人色彩,曾任薩爾茲堡音樂節指揮,愛樂管弦樂團到費城管弦樂團與米蘭史卡拉歌劇院,在他手上,這些樂團總有新一波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