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08

羊水中未培養細菌導致婦女早產?

Uncultured bacteria found in amniotic fluids of women who experience preterm births
http://www.physorg.com/news150372671.html

January 5th, 2009

來自凱斯西儲(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學與耶魯大學的研究者,在理解「為何某些孕婦並無任何感染跡象,其子宮內部卻遭受發炎之苦」上有了顯著的進展。

利用基因複製技術,研究者發現 -- 若考慮到發現細菌性傳染的黃金標準 -- 羊膜腔內發炎的婦女身上,大約有 60% 的細菌均被傳統培養試驗忽略。

這些發現將在一月號的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上報告。

研究者藉由新 DNA 方法的使用來追蹤細菌的存在,並首度在羊膜腔內感染中,確認一份無所不包的微生物物種清單。為了增加他們的準確度,研究者運用分析的組合,包含羊膜液(羊水,amniotic fluid)的蛋白質體學(proteomics)與胎盤的組織學分析,來證實傳染與發炎。

羊膜腔內發炎已知能造成早產兒在不足 32 週的情況下自發性的誕生,Yiping Han 說,凱斯西儲大學的牙醫副教授,與本研究的領導研究者。這項研究當中的 46 位婦女有 44 位經歷過早產。Han 先前完成一些研究計畫,檢查口腔細菌與早產之間的關連。

在目前這項研究中,那些具有早產跡象或症狀之孕婦,其羊膜液中的細菌濃度與對照組中 16 位婦女進行比較,她們沒有這種跡象且及時生小孩。對照組的羊水則來自於羊膜穿刺 -- 那是為了遺傳篩檢或致命肺成熟(lung maturity )的分析而進行的檢查 -- 並證明(那甚至利用 DNA 方法)沒有細菌的蹤跡。

"因為培養無法發現所有存在於羊膜液中的細菌,所以需要新的檢測方法," Han 說。"確認何種細菌導致傳染與發炎進而造成早產也很重要,抗生素也才能夠提早介入這種病理生理學的連鎖事件中。"

除了透過培養來確認病菌之外,藉由一種新檢測流程的使用 -- 那放大 16SrRNA 的細菌基因,並複製它以便確認其序列 -- 研究者才能夠認出一些無法以培養法來檢測的有害細菌,其中有些先前未曾與早產連結。

"藉由使用基於 16SrRNA 基因的聚合酶鏈鎖反應(PCR)與隨後的複製分析,我們開始確認身分以及羊膜腔內細菌感染與開始早產之間的真正關係," Han 說。

研究者亦發現那並非一種而是樣本內多種不同的細菌品種導致發炎。這些細菌不是透過生殖道就是透過血液抵達胎盤。Han 懷疑某些源自於嘴巴,在那裡具有相當多的細菌。其中有種口腔細菌是 Fusobacterium nucleatum(核粒梭狀桿菌、核梭桿菌,譯註:引起牙周病的厭氧菌之一),那在普遍存在於嘴中。然而,一但它進入血液中,它就能與某些健康問題產生關連。

※ 相關報導:

* Uncultivated Bacteria as Etiologic Agents of Intra-Amniotic Inflammation Leading to Preterm Birth
http://jcm.asm.org/cgi/content/abstract/47/1/38
Yiping W. Han, Tao Shen, Peter Chung, Irina A. Buhimschi,
and Catalin S. Buhimschi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January 2009, p. 38-47, Vol. 47, No. 1
doi: 10.1128/JCM.01206-08
* Preterm births rise 36 percent since early 1980s
http://www.physorg.com/news150559656.html

自 1980 年代初期以來,美國早產率上升 36%。

研究:環境污染物造成性別偏斜效應
子癇前症(妊娠血毒症):一種自體免疫?
病毒將自身織入 DNA 中由父母傳給嬰兒
胎盤幹細胞 分化速度超強
研究:過敏帶來的苦難也許幫助預防某些癌症
基因療法治療有效對抗牙周病

* 牙周病孕婦 早產率增為7.5倍

自由時報 2005.09.04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牙周感染導致早產,牙醫師提醒女性在懷孕前先做口腔檢查,治癒牙周病後再懷孕,減低早產風險。

中國醫藥大學牙醫學系副教授簡華宏表示,牙周感染會導致體內前列腺素分泌增加,使得子宮胎盤接收到「該生產了」的「假訊號」,以致早產的發生率提高到一般人的二點八到七點五倍。相較於足月的新生兒,早產兒死亡與生長缺陷的比率較高。

此外,如果牙周感染沒治療好就貿然懷孕,身體荷爾蒙的改變,會導致原有病變牙齦劇烈紅腫,甚至長出大顆的「懷孕瘤」,因治療併發症風險高,牙醫師多半不願為孕婦進行牙科治療,使情況變得複雜。

懷孕前 先做口腔檢查

簡華宏提醒女性在懷孕前先做口腔檢查,一發現牙周有感染,應該先接受牙醫師治療,等到病情改善,再徵詢醫師意見,考慮進行懷孕,懷孕期間也應特別留意口腔衛生,確保孕婦與胎兒的健康。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牙疼不是病」說法需要修正!牙醫師指出,牙疼事小,牙齦長期發炎,所引發的感染與免疫反應,可能導致糖尿病、心臟病、中風、肺病等全身性疾病上身。

中風風險提高為三倍

牙周病醫學會昨日舉行「由牙周病探討全身健康」國際牙科醫學研討會,耶魯大學醫學院臨床外科學副教授法奇歐整合近十年研究資料表示,嚴重牙周炎患者中風風險比一般人提高為三倍、心臟病與糖尿病為一到兩倍,現在也被懷疑與慢性阻塞性肺病、骨質疏鬆症有關。

中國醫藥大學牙醫學系副教授簡華宏解釋,當細菌在牙齦大量繁殖後,受到感染牙齦上皮因細胞潰瘍,同時血管增生、通透性增加,牙菌容易經血液循環入侵人體深處,促使動脈血管壁粥狀硬化,提升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風的風險,同時也可能提高細菌性心內膜炎與菌血症的機率。

簡華宏也指出,糖尿病患因血球功能缺失、血管結構改變,比較容易罹患牙周病,相對的,牙周的細菌感染可能提高胰島素抗拒性,導致糖尿病病情起伏不定。

1 則留言:

fsj 提到...

可以呀,在下所翻譯的文章歡迎轉貼,請遵守下方的創用CC條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