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8

可可價飆33年新高 巧克力看漲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06.07

許多巧克力迷也許下來沒聽過「可可腫枝病毒」,但這種植物病蟲害肆虐全球最大可可出口國象牙海岸,讓可可價格衝到33年新高,如果無法及時防治,今年內巧克力價格可能跟著看漲。

象牙海岸蟲害歉收

全球每年用於製造各式巧克力的可可原料約需350萬噸,象牙海岸就占了40%。由於病毒為害,加上多雨和基礎設施問題,今年迄今象牙海岸已減產2萬噸可可,讓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的7月可可期貨價格上漲1.5%,至每噸2588英鎊(3794美元),一度並衝到2606英鎊,寫下 1977年10月以來最高紀錄。紐約ICE期貨交易所的7月可可在上周也上漲12美元 (0.4%)至3060美元。

庫存量創歷史新低

可可腫枝病毒已使象牙海岸的可可庫存量減至有史以來最低點,目前病毒尚未達到有「可可帶」之稱的主要產區,但已擴散到周邊波夫勒和辛夫拉地區40%的可可園。

國際可可組織表示,可可腫枝病毒通常在兩年內會造成可可樹死亡,象牙海岸可可農目前只能把病株鏟除、燒毀,來阻止病毒擴散,他們指責政府的防治行動遲緩。可可價格在近十年來飛漲,十年前一噸可可僅賣600英鎊,不久前才突破2500英鎊大關。

可可連5年供不應求

除了病蟲害的為害,可可已連續5年供不應求,使價格水漲船高。印尼可可農為避稅今年改種咖啡,巴西今年可能減產6%;國際可可組織預估,今年產季將可可供應量將短缺6.9萬噸。除了產量減少,市場傳言有交易商屯積,造成流動性減少,也使價格居高不下。

全球最大的可可用戶雀巢公司每年採購量達40萬噸,占全球產量的12%,雀巢多在期貨市場預先採購,目前尚未受到漲價影響,但如果供應量繼續不足,消費者未來想吃巧克力勢必得多花一些鈔票。



◆ 近兩年…糧價狂飆 1億人變窮人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美聯社六日電】2010.06.07

經濟衰退以來,富裕國家已遠離2008年盤據新聞頭條的糧價飆漲問題,但在全球許多開發中國家,經濟衰退只有使糧食危機愈演愈烈,已有1億人口淪為新貧階級。

從亞洲的巴基斯坦、南美的阿根廷到非洲的剛果,都出現糧食價格飆漲,年增率達到兩位數,愈來愈多人陷入貧窮,吃不起肉類和水果,甚至蕃茄,政治緊張氣氛也直線上升。

雖然在美歐通膨問題並未現蹤,但在糧食消費用掉家庭收入七成的貧窮國家,糧價飆漲排擠掉家庭其他預算,也使營養不良的情形惡化。在這些國家,糧食價格幾乎沒有從2008年的高峰下滑。

巴基斯坦一位養育五個小孩的母親說,一袋麵粉的價格是兩年前的三倍,她根本買不起肉類或水果。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糧價指數追蹤90個國家的稻米、肉類、乳品與其他食物價格,發現3月時指數雖仍低於2008年的高峰,但已比一年前上升 22%。而在部分亞洲市場,主食稻米與小麥的價格甚至比2008年上漲20%至70%。

各國多半以雨量不足或燃料成本過高為由來搪塞,但批評家指出,政策錯誤與供應商勾結串謀等人禍才是糧價高漲的元兇。儘管沒有單一的原因可說明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糧價的鴻溝,但愈貧窮的國家愈難以應付叢生的問題,像是土地過於零碎、灌溉設施缺乏、衝突頻仍或本國貨幣貶值。以巴基斯坦來說,盧比重挫是糧價飆漲的一大原因。

全球商品價格回升也助長糧價漲勢,尤其是亞洲重要的食品材料黃豆。黃豆價格挺升,阿根廷牧場紛紛改種黃豆,造成牛肉與其他糧食供應不足。金融危機則使許多國家的小農難以取得融資。

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西非茅利塔尼亞第一季期間米價平均是一年前的兩倍,辛巴威與莫三比克的玉米價格分別上漲59%與57%。WFP發言人貝羅說,貧窮國家糧價容易發生「自動鎖定效應」,受到高運輸成本與缺乏競爭的影響,即使國際糧價下跌,這些國家的糧價卻很難下降。」



◆ 端午到 料貴!粽子漲價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0.06.07

端午節將至,各類應景食材物價漲翻天,包粽子需要的糯米、豬肉、魷魚、蝦米無一不漲,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一到兩成,粽子成本也上揚。農委會表示,糯米、毛豬、魷魚、蝦米今年全都減產,加上端午需求量大,價格才會居高不下。目前已啟動調節措施,協調產業加強出貨,以平抑物價。

包粽子所需的糯米漲價得兇,目前圓糯米零售價格每公斤47.35元,長糯米45.74元,主要是因國內減產、進口價格也高漲,糯米價格比去年同期漲一到兩成。農委會今年已釋出近2000公噸糯米,但價格依舊居高不下,顯示「缺糧」壓力依舊存在,農糧署不排除端節前會視市場需求,再度釋出糯米。

豬肉價格則從清明過後就一路狂飆,目前豬肉批發價格每公斤74元,去年同期僅62元,今年足足漲了19%,比今年過年前還要貴。

農委會畜牧處科長王忠恕表示,莫拉克風災後,損失約12萬頭豬,豬隻配種率低,復養後,現在正逢青黃不接時期,導致全台毛豬大缺貨,預估至少也要到端午節後,豬價才會穩定。

另外,包粽子的配料魷魚、蝦米,也分別比去年漲價12%及15%。傳統市場的粽子業者表示,往年一個包了豬肉、蛋黃的傳統粽子,賣45元可以小賺,今年非得要賣到50元以上才夠成本,但粽子仍舊不敢漲得太兇,就怕嚇跑顧客。

蛋價 卻三年新低

雞蛋生產過剩的問題日益嚴重,雞蛋產地交易價格已跌至每台斤18元,是近三年的蛋價新低點,農委會正與賣場通路研擬促銷措施,希望增加消費量,協助蛋農度過難關。

即使雞蛋產地交易價格便宜,但零售市場每台斤蛋價依舊逼近30元。

農委會畜牧處科長江文全解釋,蛋農生產的雞蛋賣給盤商,需加上通路費用、運輸費用、零售利潤及運輸過程的耗損成本,所以雜貨店裡稱斤論兩的「散蛋」價格,比產地交易價多6、7元台幣,還算合理。

因此,以目前產地批發價每台斤18元計算,市場零售價應該在25、26元,才是消費者可接受範圍。



◆ 觀察站/廉價勞工的春天來了?

【聯合晚報╱記者嚴珮華/特稿】2010.06.07

鴻海富士康集團總裁郭台銘一周內宣布二次加薪後,7月1日並宣布中國地區其他富士康員工,將進行加薪,最高2000元人民幣,將創下中國地區最高的調薪幅度。為何在一周內宣布調薪二次,一個月內進行調薪三部曲? 郭台銘說:是時間到了!

是什麼時間到了? 先從中國全球供應鏈來看,全球品牌大廠將訂單交給台灣企業,利用大陸作為生產基地,運用大陸低價勞工讓品牌大廠發展,中國扮演最低價、最辛苦的製造勞工者角色。因此,此時大陸廉價勞工被剝削問題爆發的時間到了!

以微軟、思科為例,微軟的毛利約9成,思科的毛利達70%,換言之,這些大廠賺取高毛利、高獲利,從產品結構只拿出10%、30%,要給通路,還要給製造廠商,製造商要買材料、分紅員工,而台灣製造業,現在毛利是「保四、保五」,鴻海只有保六、保八,賺管理財,不斷的壓低成本,在代工廠只賺微薄管理財,最後分到製造商的員工身上,當然少之又少,這就是中國低價勞工被剝削的問題根源,而大陸廉價勞工被壓抑到領到的工資不足應付飛漲的物價,靠加班、靠不睡覺工作,已無法應付生活的水準,對薪資再也無法忍受,大陸廉價勞工,發出怒吼!是告訴國際品牌大廠要付給多給製造、勞工多一點成本的時間到了!

鴻海富士康是全球第一大電子EMS代工廠,富士康在中國大陸具有近80萬名員工,在深圳更超過45萬,鴻海向來以降低成本聞名於業界,郭台銘說,「我一直想改善中國基層同仁的薪資,現在時間到了。」這一次郭台銘宣布史無前例的大調薪,且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大調薪,給業者震撼、給下單業者震撼。由全球第一大EMS企業率先鳴槍打出大幅調薪的時間到了!



◆ 富士康效應 台資電子廠擬撤離大陸

【世界日報╱記者劉芳妙、何易霖台北7日電】2010.06.07

台灣區電電(電機電子)公會新任理事長焦佑鈞表示,從富士康加薪,意味著大陸生產成本將會不斷上揚,在成本考量下,未來三、五年內,大陸台資電子廠離開大陸勢不可擋,公會今年將推動「南進策略」,帶業者往印度、印尼、越南等地布局。

焦佑鈞日前連任電電公會理事長,馬上展開「變革」策略。首先,他對於企業界最關注的富士康加薪事件,認為將啟動一連串的「蝴蝶」效應,因此企業布局要變,公會將引領電子業開展南進策略;其次,公會涵蓋的會員組成也要變,擴大會員的產業面,因應新時代納入新產業。

焦佑鈞分析,富士康在大陸加薪事件,可以證明大陸廉價勞工已走入歷史,當年最早進入大陸投資的雨傘業、製鞋業,早已逐漸離開大陸;因應整體生產成本上揚,沿海的台資企業已慢慢移往內地,但未來三、五年,也會面臨極限。

他指出,如果廠商在大陸設立工廠是為了內需市場,看中世界市場的潛力,也許還有留下來的利基,但廠商生產的產品若是從大陸出口歐美,仍舊要面臨離開大陸、尋求更低生產成本據點的考驗。

兩年前,大陸通過新勞動合同法,當時引起市場極大震撼,當時大家都已知道,大陸生產成本上揚勢不可擋,只是因為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讓全球景氣陷入空前低潮,因此法令沒有完全落實。

焦佑鈞也提出大陸會有蝴蝶效應,企業在大陸的人事成本上揚後,會導入更多生產線自動化,員工薪水增加後,中國的內需市場可望成長,再帶動消費等,促成大陸經濟體更加壯大。

※ 相關報導:

* 珠三角加薪潮 湧向長三角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2/5647480.shtml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今年以來,包括廣東、山東、吉林、寧夏、湖北及江蘇、浙江、福建、上海、天津、山西等省市,已先後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大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表示,今年還有20個省分將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 《新聞分析》郭董奇招 同業陷兩難

劉家熙、鄭淑芳 2010-06-07 工商時報

富士康在不到一周內宣佈加薪二次,將基本員工薪資一口氣由最早的單月900元人民幣,快速拉升至於2,000元人民幣,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用「股東紅利」換取「員工福利」以退為進的做法,是否會引起同業傚尤,還是國際大廠願意補貼代工廠費用,也是值得玩味的話題。

富士康連環跳加上日本佛山本田罷工事件,代表了中國經濟結構出現重大改革,但社會的話題,始終環繞在單一企業身上,這二家企業有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在富士康連環跳事件發生中,除了大客戶蘋果執行長賈伯斯、香港富豪李嘉誠及少部分人士出面相挺之外,在中國扎根的企業不論中資、外資或是台資,大都壁上觀,無人願意蹚這次的渾水。

鴻海一周內薪水二度加碼,未來有兩種可能,一為主要客戶補貼成本,其二為該公司獲利大失血,不管結果為何,未來商品市場步入高價化的時代已然來臨,是一大隱憂。

另外,郭台銘掌握到中國基層勞力流動性及不穩定的特色,用2,000元人民幣的高薪,再度喚回原本流失的勞工,持續力保全球第一大組裝廠的美譽,成為反敗為勝的關鍵。

郭台銘這種連二漲的調薪做法,的確在短期間內化解了鴻海的跳樓危機,並且將這個中國薪資高漲及員工自我意識高升的問題,丟還給了中國主管機關及其餘競爭同業,讓所有在中國設廠並需要大量員工的企業無不跳腳吃驚,同步面臨池魚之殃的困境。

郭台銘出手狠穩準,化解了鴻海這次的危機。但企業的經營除了需要高度的聰明,如連加二次薪資化解公司危機外,還要有無窮的智慧才能為百年企業扎下穩固的磐石。

富士康薪資在連二漲之下,基本薪資2,000元人民幣加上食宿、社保單月 2,200元人民幣,合計薪資達4,200元人民幣,比台灣7月調漲的最低薪資新台幣17,280元還高,也逼近台灣大學畢業新鮮人的就業薪資,未來大中華體系的薪資水位會同步推升,還是向下沈淪,台灣的就業人口是否會加速向中國移動,是一大變數。

此外,中國目前龐大的勞工人數,未來勢必受到經濟結構的改變而銳減。台灣的企業,在民國70年時因台灣勞工薪資大幅漲升而出走至中國的二度夢魘再現,中國低價的勞工市場已不在,台商的下一個春天是在越南、墨西哥、印度,或是能夠擴展中國內需市場甚至是有自有品牌,這些轉型過程實不容輕忽。

※ 相關報導:

少子化衝擊 托育機構逐年減少
羅比尼專欄/第二波危機 山雨欲來
喚起對飢餓人口關注糧農組織發起絕食一天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調薪影響獲利? 郭台銘:那太小看鴻海了

【中廣新聞/張佳琪】2010-06-08

鴻海股價今天繼續破底,又跌了5%多,110元大關險些不守,反應出投資人對於鴻海調薪可能侵蝕獲利的擔憂。鴻海是否真的會如外資券商預估,吃掉獲利三分之一嗎?董事長郭台銘說,「太小看鴻海了」!郭台銘表示,調薪對獲利的影響是三到九個月不等的短期影響,尤其明年上半年電子業淡季時期,獲利難免受衝擊,但中長期來看絕對有利。

鴻海股價從富士康事件爆發以來,跌個不停,這是因為投資人實在太擔心,調薪衝擊鴻海獲利能力。股東會上,就有多位小股東一再問這個問題,媒體也很關注。董事長郭台銘表示,影響難免會有,尤其是十月一號到隔年上半年,可能有兩個季度獲利會受到影響。

但是郭台銘對於外界質疑調薪會吃掉獲利認為,「那就太小看鴻海了」。郭台銘說:「短期三到六個月或九個月會有影響,但你說這個影響是壞的、吃掉獲利能力,那他小看我們鴻海了」。

郭台銘認為,今年第四季狀況還不錯,只有零件缺貨問題要解決,明年上半年因為進入電子業淡季,且公司正值調整期,獲利可能會有影響,但是下半年可以cover得回來。郭台銘說:「明年上半年因為不是電子旺季,淡季來會有影響,因為我們也正做人力結構調整及薪資提升,但我們認為下半年它可以 cover得回來」。

※ 相關報導:

* 郭台銘:中國官方200人進駐 查10天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2/5651145.shtml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今天表示,對員工跳樓事件,中國官方派了逾200人調查團進駐龍華園區,就法、理、情各層面,進行10天調查,「調查之詳細、之深入」,前所未見。

* 美主流媒體紛報導富士康事件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2/5650930.shtml



◆ 大陸鼓勵加薪 台商全面性壓力來了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0.06.08

富士康大幅調薪成為話題。勞工學者認為,富士康兩度加薪,畢竟是特殊個案,對台商真正壓力在於大陸官方政策方向也鼓勵企業加薪,認為有助擴大內需,此舉對台灣7月即將召開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首當其衝,因為台灣勞團過去兩年也採相同論述與訴求。至於台商若回流,對台灣勞工薪資影響,視政府政策而定。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表示,富士康為安撫員工,兩度大幅調薪,動作極不尋常,也是極端的特殊個案,到底大幅加薪是因為過去薪資太低,還是加薪是趨勢,值得探究。不過,富士康終究是個別廠商加薪,對台商雖然會有壓力,但比較重要的關鍵,在於工資提高,也是大陸官方政策走向,如此就會對台商形成全面性壓力。

辛炳隆說,大陸官方對工資提高的論述理由是為了發展內需,因此要讓民眾收入增加,進而提高消費力,如果大陸官方以此理由帶動薪資成長,則台灣勞團過去在面對基本工資調整議題時,也都是持相同觀點,認為只有勞工加薪,才有消費力,最後得利的還是企業,如今大陸官方也採相同論調,勢必會對7月召開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直接衝擊。

辛炳隆表示,國際勞工組織也曾分析金融海嘯原因,認為長期「工作低薪化」造成「商品低價化」,廠商因為利潤低,才會造成槓桿操作過大,一旦市場出現波動,廠商就撐不下去,因此無論是大陸官方或是台灣狀況,都應正視工作低薪化的後果。

至於大陸工資提高,對台灣勞工薪資的影響,辛炳隆認為要看政府的政策怎麼做。他說,如果大陸工資提高,台商回流,但政府還是以外勞薪資與基本工資脫勾等壓低薪資政策回應,屆時一定會降低本勞薪資。否則理論上台商回流,等於台灣勞工需求面增加,薪資應該會往上走。一切就看政府的政策怎麼走。

fsj 提到...

末日博士羅比尼:讓歐元貶值吧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0.06.08

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經濟學家羅比尼(Nouriel Roubini)指出,歐元在未來一年內逐步走貶,有助於讓希臘、義大利和西班牙重獲競爭力,有望拯救歐元區。

羅比尼7日接受法國世界報(Le Monde)專訪時說:「唯一能避免歐元區分崩離析、重獲競爭力的選項,就是讓歐元漸進的貶值。」他認為,由於歐元區國家的赤字龐大,歐元區也有崩解的風險。

他說:「如果歐洲當局希望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及義大利留在歐元區,要讓他們恢復競爭力的唯一辦法,也是讓歐元走貶。」他預測,未來一年內歐元匯價將貶至與美元等值。歐元對美元今年來已重貶逾16%,7日盤中貶至1.1877美元。

他也認為,歐元區有很多影響經濟成長的因素,包括政府削減支出、股價下跌,因此光靠歐元貶值可能還不足以避免歐洲陷入二度衰退。

他指出,雖然義大利等債務龐大的國家應削減赤字、抑制薪資成長,但德國應該增加支出並提高薪資,以協助刺激歐元區需求。羅比尼認為,德國明後兩年應能提供更多刺激經濟方案,因為德國的公共債務規模比其他周邊國家要小的多,且歐元走貶將讓德國「競爭力超強」,促使薪資上揚。

他也指出,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IMF)應在六個月後檢查希臘是否已解決其財政問題,若仍無法解決,就可考慮B計畫,也就是「有依序重整希臘債務」,做法包括在保持公債面值不變的情況下,以利息較低的新債交換舊債,展延到期債務五到十年。

對於匈牙利新政府的警告,羅比尼則認為匈牙利官員可能是為了準備實施撙節措施,而誇大該國的財政問題,他說:「匈牙利新政府正在讓公眾準備好接受新財政緊縮措施。」

羅比尼說,匈牙利的問題可能是自找的。匈牙利官員上周警告國家可能倒債後,佛林特對歐元匯價在兩天內貶值4.8%,匈牙利公債和美國公債的殖利率差也擴大 157個基點至476個基點。



◆ 阿特金斯專欄/歐元區的四種可能

【經濟日報╱阿特金斯】2010.06.08

歐元一洩千里,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政府面對縮減赤字和改革經濟的壓力,政治人物正思考如何改寫歐元區的規定。這些緊張情勢究竟是不是暫時現象?會真正激發改革,還是導致歐元區崩解?以下是四種可能場景。

場景一:秩序恢復。危機迫使各國政府恢復財政秩序、改善經濟的精力和效率。歐元區成為世界經濟的成長引擎,希臘幾年後成為歐洲的模範經濟體。

而希臘的教訓可能刺激葡、西等國提早採取行動。德國可利用增加內需協助歐元區早日脫胎換骨,一個更強大、更有活力的歐元區於焉誕生。

在此同時,政治人物同意防患於未然的程序。希臘隱匿其財政實情太久,但如今將強化統計數據的監管,未來在經濟發展「不均衡」後,將加速採取行動。例如某國因薪資過高導致競爭力下滑時,會有機構出面處理,歐洲央行(ECB)只需專心對抗通膨。

可能性:並非不可能,卻也不需屏息以待。
對歐元的影響:歐元可能變成美元的勁敵。

場景二:矇混過關。歐元區最終穩定下來,但未解決根本問題。歐盟推出的近1兆美元緊急紓困方案能安撫金融市場;希臘的信用因實施撙節措施開始恢復,西葡等國開流節源的做法有效降低赤字,未讓經濟重入火坑。

但這些改變可能不足以大幅振興歐元區的經濟前景,根本的缺陷仍在,預告麻煩還在後頭。就算設計出讓歐元區運作更良好的改革,政客仍可能食言;德國和法國先前預算赤字超過法定上限,2005年卻強迫歐元區放寬規定。

瑞典企業家精神論壇常務董事布勞納希約姆教授表示,歐洲所有歷史、傳統和歐盟的發展,都顯示這會是個緩慢、漸進的過程,不會出現什麼劇烈的變化。

可能性:確實有可能。
對歐元的影響:疲軟的成長前景和政治上長期的隱憂加深,對歐元造成貶值壓力。

場景三:負傷前行。歐元區經濟積弱不振,前途茫茫。事實證明對南歐經濟體要求太多,希臘住院時間比預期久,還要面對債務延期;西葡也步上希臘的後塵。如果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IMF)要求的撙節措施未出現預期效果,社會動盪恐怕會加劇,歐元區可能解體的臆測日漸升高。

德、法銀行受重創,加上信心持續墜落,可能讓整個歐元區陷入嚴重衰退,歐元不斷貶值也引發通膨。

布魯塞爾智庫Bruegel主任皮薩尼—費利指出,為恢復競爭力,歐元區需減薪和降低物價,但如果物價下跌,債務卻居高不下,且經濟衰退,債務負擔會加重。他主張讓德國通膨率高於歐元區法定的2%上限,幫助其他國家調整,但這很難取得德國民眾的同意。

歐元走弱或有助出口,但ECB被迫全面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在此情況下,對通膨的影響無法藉由收回金融體系其他部分的流動性而抵銷。對德國而言,這也違反他們視為歐元區的兩大基本原則:央行的獨立性以及政府要負責維持財政秩序。對通膨和歐元貨幣聯盟的不滿將同時升高。

可能性:合理。
對歐元的影響:長期走軟。

場景四:分崩離析。歐元計畫走到終點。情勢危急到無法控制,至少一個國家決定脫離聯盟比較好,或者其他會員國決定趕走他們。

希臘陷入大蕭條,其他國家經濟衰退、失業率飆高,對歐元的怨恨愈來愈深。任何一國出現倒債或延期還款,都可能為整個歐元區引發不可預測、不穩定的力量。

沒人真正想過歐元區的解體方式。加入此貨幣聯盟向來被視為不可逆的過程,但這並非不可能。對與他國差異過大的歐元區國家而言,有秩序地退出或許比較合理。

德國杜伊斯保—埃森大學經濟學教授貝爾科建議,可由一個制度化系統規劃成員國「有秩序違約」,同時讓其退出歐元區。德國總理梅克爾曾提議,未來可能要求不遵守規章的會員國退出歐元區。

問題是,就算如此,有秩序地退出也很困難。多數經濟學家同意,不論自願或被迫離開,成本都很高。希臘仍將償還龐大的歐元債務,德國企業會發現他們失去出口競爭力,因為新的德國馬克匯率很高。出口商跨境做生意的成本會飆高,外匯波動成為經濟成長的一大阻礙。

可能性:遙遠,但已經沒有先前想的那麼遠。
對歐元的影響:歐元區真正解體前,歐元將一敗塗地。

(作者Ralph Atkins是金融時報法蘭克福特派員/編譯廖玉玲)

※ 相關報導:

* 搶救歐元區 4400億歐元備戰紓困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650649.shtml



◆ 產量太少 柳橙汁要漲價囉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2010.06.08

受天候不佳及病蟲害影響,全球最大柳橙生產國巴西今年收成恐為七年來最低,柳橙汁價格未來幾個月看漲。

全球最大橙汁加工廠巴西Cutrale公司執行長米卡瓦(Carlos Viacava)表示,今年與當地供應商簽約價大漲50%至60%。他說:「我們原本支付部分生產商每箱柳橙5里耳(2.7美元)的價格,現在漲至每箱 14或15里耳。」柳橙交易以每箱90磅(40.8公斤)為標準規格。

柳橙汁的產業規模高達200億美元,價格變動影響到巴西聖保羅及美國佛羅里達州的農民、加工商、貿易商、可口可樂(Coca-Cola)與百事可樂(PepsiCo)等裝瓶業者。

上周冷凍濃縮橙汁期貨價每磅報1.36美元,低於去年3月創下的兩年來最高價格1.53美元。但自2009年1月以來,冷凍濃縮橙汁價格已大漲95%,主因是收成減少。

在價格上揚的同時,Cutrale預估巴西柳橙種植帶2010-11年的產出為2.86億箱,較2009-10年的產出減少6.2%,為2003-04年以來最低。

如果全球第二大柳橙生產地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收成,因為今夏颶風活動頻繁而受重創,橙汁價格可能漲更多。

因霜害及黃龍病的衝擊,市場已預期佛羅里達今年的收成會欠佳。

美國農業部(USDA)預估,佛羅里達州2009-10年的收成為1.36億箱,比2008-09年銳減15%,且為逾十年來最少。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分析師松納維爾說,巴西及美國的集中供應已達經濟規模,使柳橙汁價格較為大眾化,但「缺點是無力對抗病蟲害及極端氣候事件的侵擾」。

這次柳橙汁喊漲的時機也碰上巴西柳橙業者的整併活動。

全球第二大的果汁加工廠Citrosuco將與第三大的Citrovita即將合併,未來會擠下第一名的Cutrale,躍居為業界龍頭,掌握供應貨源達 25%。

※ 相關報導:

* 香蕉青損損 蕉農臉綠了
http://udn.com/NEWS/LIFE/LIF1/5650826.shtml

fsj 提到...

中國勞工運動蓄勢待發?

中央社 2010.06.09

中國近來發生罷工事件,據報導,各地罷工此起彼伏,可能預示中國勞工運動的新開端。經濟學家認為,罷工是中國經濟發展轉型的標誌。

長唱衰中國的經濟學者章家敦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預測,未來幾個月,中國還會爆發更多的工人自發罷工,政府力量會遭到排擠。

由於中國嚴禁成立獨立工會,中華全國總工會是政府領導下的官僚機構,並不代表工人的利益,歐美工人活動人士長期以來認為「中國沒有勞工運動」。不過,越來越多的工人自發罷工活動已經足夠證明,「中國沒有勞工運動的說法」可以就此停息。

章家敦認為,成立代表工人自己利益的工會對政府也會有好處。「原因是沒有工會的話,工人就不會受到紀律的約束。這也是我們看到這麼多自發罷工發生的原因,因為公司找不到工會來與之對話。」

他說,中國罷工事件的激增與工人們意識並利用自己日漸增加的討價還價的籌碼有關,全球經濟復甦,中國出口的增加,沿海出口企業勞動力短缺,賦予工人們越來越多的籌碼。

但是,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認為,中國各地罷工事件層出不窮,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他說,由於20多年來執行計劃生育政策,中國勞動力人口在收縮,勞資力量均衡逐漸在向工人傾斜。

他說,「勞動力過剩的階段已經結束了,很快會轉入勞動力短缺的狀況。過去是工人求企業家,你給我一口飯吃,現在反過來了,慢慢變成企業家求工人,你不要離開我的廠。轉變的過程中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現象。罷工和要求增加工資都是隨著人口現象出現的事情。」

他認為,罷工是必然要發生的,這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標誌。中國要變成富國,工人工資必須增加。

※ 相關報導:

* 珠三角長三角 罷工潮要加薪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2/5652381.shtml



◆ 郭台銘調薪出奇招/破壞創新 一次到位

【經濟日報╱記者/李立達】2010.06.09

隨著富士康員工自殺事件過去,鴻海重新站穩腳步,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掌握機先,主動出擊,短短一個月內兩度調薪,不但讓所有電子代工同業措手不及,更迅速轉換角色,成為中國勞動薪資調升的推動者。

郭台銘說,當廣州另一事件發生(本田車廠罷工),他發現大陸發展到了新的階段,中國社會結構性的改變要發生,所以採取「破壞性創新」,一次到位,要將富士康提升為各區高薪資製造業的前幾名。

一向習慣主動出擊,強調「快狠準」的郭台銘,面對即使連心理醫師都束手無策的自殺潮,無法掌控情勢,只能儘快補救,事後收拾,讓鴻海團隊神經緊繃,郭台銘先前曾形容自己多日難以入眠,神情疲憊。

但郭台銘昨天在股東會後為回答媒體問題,輕鬆的從台上一躍而下,神情已不像日前富士康處於連跳風暴時的疲倦,自信重回臉上,即使外資不留情面,拋售鴻海股票,郭台銘只說,「我為他們感到惋惜」。

只是股東會結束後,他感嘆的說,最近寶貝女兒妞妞打疫苗,他不能陪在身邊很心疼,「她最痛苦的時候,我只有跟她通電話,她對著我的電話大哭了30分鐘,啊!我心都碎了!」

郭台銘這次出招「快狠準」,快的是不讓同業喘息,連兩度調薪;狠的是一次到位,遠超過基本工資,且逼同業跟進;準的是看準中國薪資上調趨勢,且算準第四季旺季缺工的現象將再重演,透過加薪,先凝聚員工共識,避免人員流動。

郭台銘說,經營企業是在股東、員工及客戶間取得平衡,如今討好了員工,鴻海將面臨雙重挑戰,一為股東是否擔憂獲利稀釋而拋售鴻海持股;二為客戶是否因成本增加,而棄鴻海選其他代工同業。

面對客戶成本壓力,電子代工同業調薪恐難免,鴻海仍與競爭者在同一艘船上,但面對股東面臨的處境比較複雜,牽扯到證券群眾心理。郭台銘昨天對賣股者大喊惋惜,至於股東挺不挺,端看郭台銘的個人魅力與對鴻海的信心了。

※ 相關報導:

* 郭董愛生產不愛房產 工廠要遷台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2/5652301.shtml

郭台銘還說,面對大陸沿海工廠薪資上漲壓力,鴻海將加速分散風險,除遷往大西部外,也打算回台尋找地點,把部分生產遷回台灣,以「無人工廠」運作。他表示,現在連美國、韓國、日本都在檢討製造業外移,台灣不能放棄製造業。

※ 請問「無人工廠」如何解決就業問題?



◆ 郭董高招 台商如何接招?

【聯合報╱陳明璋/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台北市)】2010.06.09

為掃除血汗工廠不人道的指控,郭董決定大幅加薪,雖帶給富士康新的競爭優勢與商機,但對廣多台商不啻雪上加霜,有人說它是台商在歐元貶值的衝擊之後,另一個不可控制、只能忍受的人為地震,實不為過。

顯然這是郭董精算過的策略布局。試想,富士康已有成本與利潤上的競爭優勢,他分一點給員工,一則博得照顧員工,善盡社會責任美名,二則博得客戶與大陸政府的支持與肯定,三則壓縮同業生存發展空間。屆時,再由更大的市場佔有率挽回獲利商機,它哪有損失呢?這不但是提升企業形象的高招,更是改變業界競賽規則的狠手段,這是行業領導者展現其風範的「高度」表現,這種肥了自身,瘦了同業妙招,影響了所有的大陸企業,既博得了新聞版面,讓大家傻了眼,也讓大家敢怒不敢言。但本人以為,郭董此著棋對富士康是福或禍,仍屬未定。

這種連跳加薪的手段已提高台商在大陸的生存門檻,如今只能見招拆招。

首先,台商必須體認,轉型升級是不得不走的不歸路,凡是特色少與同業區別不大者,面對價格戰是無法避免的。應早下苦功夫,學習蘋果賈伯斯不斷創新產品,既擺脫微利壓力,且能創造價值,自定遊戲規則。

其次,台商除了提高危機敏感度,更要有提升適存力的自我要求。筆者曾提出十大條件:承受百分之廿以上的工資調漲、人民幣百分之三至五升值、增加百分之十的租稅負擔、減少百分之十的退稅變動、銀行升息百分之零點五、原料漲價百分之十、油電漲百分之十、貨款百分之十收不回的風險、訂單減少百分之十少、百分之十以上的意外負擔。這些意外成本如未發生,台商就多賺了,意外一旦來臨,早就算計之內。換言之,台商求生存的自我要求要高些。

再者,大陸的騰籠換鳥政策是既定方向。今年的二次加薪風潮就是實例,從其十二五規劃選定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等產業,以及人才升級政策,就說明只有升級進步的企業,才是受它歡迎的。

此外,台商要配合自己的定位來選擇投資利基。如傳統產業既已擇廉而棲,只能往內陸搬廠或到勞力充沛又廉價的印尼、越南或印度等地。業者若是兼做內外銷,就要培養銷售高才;若想創品牌、建通路,也要有賠幾年的打算,但是辛苦幾年,品牌一建立,就會有好日子可過。

台商不能再因循走老路,要走在大陸政府與同業之前。大陸不再是低製造成本的生產基地,不再是不要求環保,不再是重資本家、輕勞工權益的地方,當地勞工也不再任勞不怨。因此,台商要學郭董所說的重研發、拚技術而非比價格。唯有拚設計、重人才、鬥智求奇,才有勝算。

最後,台商宜運用集體力量,創造有利投資環境,向大陸政府要求給「政策」,如在一線城市設台商優良產品商店街與大賣場、台商連鎖品牌保護等,台企聯應將馬上辦中心改為台商危機事件應變中心,讓台商有政策溝通平台,建立預見問題且有解決危機的機制。

※ 相關報導:

* 學者:中國產業轉型 台商要補功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5654054.shtml

從大陸法律和政策面來看,一位過去長期從事兩岸事務工作的律師分析,大陸現行的勞動合同法,以及科技、生態環保等法律的制定模式,均屬於「超前立法」,也就是政策引導社會轉變的模式。現在開始,中國將會逐步落實相關法律規定,而調整薪資、增加福利等要求。他認為,整體來說「這是一個健康的發展」... 由於台商已經不可能再找到一個「非洲薪資、新加坡效能」的地方,因此必須調整競爭策略,選擇當游牧民族,或產業升級進而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如果再以低工資作為唯一的生存利基,將會被全球競爭浪潮所淹沒。

fsj 提到...

跳樓蝴蝶效應 狂煽全球經濟

【聯合報╱記者鄒秀明】2010.06.09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決定全面大幅調高大陸富士康員工薪資,可能引發中國工廠的工資上揚、甚至全球工資、物價上漲,連鎖效應不容小覷。

鴻海是全球最大電子代工廠,因大陸富士康員工連串自殺意外,竟引發一波全國性的勞工工資大幅調漲,且風暴正在持續擴散,無論事件是偶然或必然,全球科技供應鏈的重新結構調整已不可避免。

看似與工資上漲無關的自殺事件,猶如一隻揮動翅膀小蝴蝶,揚起各界對中國大陸新一代勞工問題重視的「蝴蝶效應」。中國工人的加薪潮已從富士康廠區開始吹起,即將集結釀成全中國大陸工資全面上揚的颶風。

中國大陸自從一九八九改革開放以來,拚命對外招商引資,以廉價勞動力取的世界工廠的地位,更在台商投入推波助瀾下,造就全球生產力的大變化,產品物美價廉,打遍天下,甚至曾經發生過的通貨緊縮問題,都要怪罪「中國製造」。

隨著中國大陸逐漸走入小康,「改革開放」變成「改革發展」,中國製造下一步變成「中國創造」,新一代的勞工不僅具有一胎化的成長背景,家境也逐漸好轉。尤其中國近年經濟高度成長,但經濟成長的果實容易因分配問題,引發貧富不均矛盾,為此大陸官方喊出「體面工人」,這次富士康提前點燃工資上漲的風暴,除了本田汽車,台商也開始傳出罷工,沿海地區工廠調高工資風潮,已經成為不可抵擋的趨勢,違背只有被淘汰一途。

目前中國大陸各地方政府也在檢討提升最低工資標準,如果人民幣應對美元持續升值,在中國製造的成本勢必增加,預料將影響全球物價,不光電腦或手機等科技產品,包括運動鞋、衣服等售價均可能上揚。

中國工資的調整將波及全球經濟,如果人民幣繼續升值,供應鏈將出現結構性變化,屆時先進製造業是否移回台灣,或如何升級,政府又是否做好準備,也是這次「蝴蝶效應」帶來的考驗。



◆ CPI漲幅恐破3% 「政策可能變」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2010.06.09

中國社科院昨天發布2010年「金融藍皮書」中稱,今年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長率可能超過百分之三,但這並非通貨膨脹,不可能通過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預防和消解。社科院並預測,第二季度後,中國將進入政策調整敏感期。

中新社報導,藍皮書認為,今年內大陸將繼續調整價格長期過低的資源類產品價格,這將促使CPI增長率上行。與此同時,農產品價格也是推動CPI走高的重要因素。官方數據顯示,四月中國CPI漲幅為百分之2.8,農副產品價格上漲是主要推升因素。

但藍皮書的編撰者強調,大陸當前的CPI上漲只是農產品、資源類產品的價格調整所引致,並非通膨,不能簡單採取從緊的貨幣政策。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非但不能解決CPI上漲問題,反而會招致一系列負面效應。

藍皮書稱,從2004年以來的實踐效應看,提高存貸款利率不僅沒有改變存款負利率的格局,反而給工商企業增加資金成本,給農產品生產者增加資金成本,結果進一步促使資源類產品和農產品的價格上行。藍皮書建議,決策當局不要貿然改變貨幣政策取向,以免給經濟運行和金融活動帶來負面導向。

藍皮書預測,在今年中以前,大陸現有宏觀經濟政策框架不太可能發生重大變化,二季度以後則將出現市場比較敏感的政策調整期,「其形勢可能與2007年下半年比較相似」。但為了避免經濟硬著陸,決策層或將採取相對溫和的調控措施。

這些可選擇的政策手段包括:增加央票發行數量,提高發行頻率;適當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加強信貸投放的窗口指導;加強查處違規放貸、用貸行為,規範地方政府融資和擔保行為等。


※ 相關報導:

* 預算赤字「闖黃燈」 歐盟要罰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652389.shtml

歐盟財長7日同意要加緊監督國家預算,並擴大制裁預算赤字過高的國家,以免重創歐元的希臘債務危機重演。與會財長也通過了 4,400億歐元援助基金的細節,同意發行由政府擔保的債券,以取得紓困有難國家所需的資金,但接受紓困的國家必須厲行撙節預算措施。

* 社論-「你聰明,我傻瓜」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3x122010060900140,00.html

這幾天公共債務法的修正成為立法院本會期結束前的重頭戲,行政院企圖透過修法擴大地方政府的法定舉債上限,以因應五都區劃新情勢以及地方的財政需求。然此舉不但在立法院引起立法委員的強烈質疑,更遭受到財稅學界的嚴厲批評。



◆ 世界工廠加薪 助漲全球物價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2010.06.09

紐約時報八日報導,富士康員工接連跳樓自殺和本田汽車罷工事件引發的效應,帶動中國沿海地區工廠調高工資風潮,各地方政府也在檢討提升最低工資標準,如果中國今年又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在中國製造的成本勢必增加,將影響全球物價。

雖然中國工人薪酬仍遠低於美歐,但經濟學家指出,中國工資的調整終將波及全球經濟,屆時不論T恤、運動鞋、電腦或手機等各種產品價格,均可能上揚。

瑞士信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陶冬表示,廿年來中國成為世界製造工廠,有助於許多跨國企業降低成本和價格,如今這種情況已開始改變。他表示:「長久以來,中國一直是全球抑制通貨膨脹的鐵錨,但現在可能是那個時代結束的開端。」

富士康因員工跳樓事件二度加薪,本田汽車廣東佛山零配件廠罷工事件,也宣布加薪至少百分之廿四。分析家表示,加薪趨勢顯示在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中,勞工影響力也與日俱增;此外,由於房價和食物價格不斷上漲,已讓來自內地的勞工生活負擔日漸加重。

分析家指出,北京當局也支持加薪,以刺激國內消費,並減少依賴低價產品的出口;中國政府並希望此舉可迫使一些以出口為導向的企業,投資在更創新或較高價值的產品。中國決策者也認為工人加薪有助減緩日漸擴大的貧富差距。



◆ 世足賽商機蓬勃 亞洲勞工苦哈哈

中央社 2010.06.09

世界盃足球賽開打前有報告指出,幾乎全世界的足球都由亞洲工人縫製,但他們貧困的生活仍不見起色。這次世界盃將為體育用品公司帶來蓬勃商機。

根據國際勞工權利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Rights Forum)6月7日公佈的報告,德國的阿迪達斯(Adidas)和耐吉(Nike)等公司加入勞工和發展組織,並停止聘用約7000名孩童縫製足球13 年後,巴基斯坦、中國和印度三大主要製球國家「持續任用童工的情況仍存在」。

這三個國家和第四主要製球國─泰國的成人勞工,工資通常微薄到養不起家。報告指出,有些孩童仍在家中縫製足球,而其他孩童則從事新的工作。

國際勞工權利組織研究員,調查位於巴基斯坦夏爾科特(Sialkot)公司的218名勞工。這些公司將球類和其他產品外銷,客戶包括耐吉和阿迪達斯等體育用品公司。報告顯示,2009年一半以上勞工工資,低於巴基斯坦每個月最低基本薪資6000盧比(70美元)。

一個以32片聚氨酯作成外皮的足球,美國售價為50美元,一名夏爾科特勞工工資卻只有屈屈的50盧比(59美分)。非營利發展組織「我們的巴基斯坦」(OursPakistan)總裁沙比爾(Arshed Makhdoom Sabir)表示,很明顯,國際企業在巴基斯坦所賺取的獲利較多。(譯者:中央社陳昱婷)

fsj 提到...

大陸27省市 調高最低工資

中央社 2010.06.10

今年以來,大陸共有北京、上海、廣東等27個省市區已調高或準備調高最低工資標準,其中北京、廣東、山東、吉林等10多個省市的平均調整幅度在17%左右。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今年7月起,北京最低工資上調至960元人民幣,增加160元,調幅20%。

深圳也將實行全市統一的最低工資標準,特區內、外都提高到每月1100元。

上海自4月起調高最低工資標準,從960元調整為1120元,居全大陸之首,漲幅約16.6%。

4月1日起,浙江最低月工資標準最高調整為1100元,增幅約15%。

2月起,江蘇執行新最低工資標準,各地區漲幅都超過12%。

山西4月1日也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增幅12%至18%。

此外,5月起,寧夏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增幅達24.9%;陝西最低工資標準7月1日起調高,平均月增加122.5元,增幅22.7%。

中共人民日報引述專家指出,最低工資標準是一把雙刃劍,調整必須適時適度,如果提高得過慢過少,會影響低收入勞動者基本生活水準,甚至出現用工荒;但如果提高得過快過多,則會加重企業負擔,可能導致裁員。

而如果上調幅度超出當地經濟承受能力,還會影響地區經濟的穩定發展。如果調整過於頻繁,則會干擾市場正常運行。



◆ 陸工資漲 政府迎鮭魚回流

【聯合報╱記者陳洛薇、蘇秀慧、林安妮/台北報導】2010.06.10

大陸工資不斷調漲,政府希望爭取台商「鮭魚回流」。據了解,經濟部將爭取鴻海集團擴大投資台灣,成為台商回台投資的領頭羊;此外,研議多時的經貿營運特區外勞工資一案,行政院長吳敦義已拍板「外勞薪資不與基本工資脫鉤」原則,但可以有上限二千五百元的調整空間。

經濟部長施顏祥日前接受經濟日報專訪時透露,將來會有一家龍頭企業返台投資,而且「投資金額會很大」。據瞭解,這家企業就是鴻海。經濟部正在協助鴻海找地,近期與鴻海商榷投資計畫後,也將協助解決水電、勞工等問題。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股東會上釋出有意回台設立無人工廠的訊息,但這僅是鴻海回台投資計畫的一部分,半年前鴻海就有意把高階生產線移回台灣,這一部分是要做「有人工廠」。

知情官員表示,今年是「促進就業年」,在鴻海表達投資意願後,經濟部立刻指派專人協助找地,期盼鴻海在台灣設立高階生產線後,能進一步帶來新增就業,也能成為產創條例生效後,龍頭企業回台投資的指標案。

此外,吳敦義昨天也強調,為吸引台商回台,「還差一項就是外勞工資問題」,相關部會對外勞薪資和基本工資不能脫鉤已有共識,但有「調適」的空間。

吳敦義表示,外勞薪資和基本工資「調適」,會秉持業者的成本競爭、勞工基本人權等原則。

據透露,相關部會目前的共識是,透過外勞薪資內含膳宿費用採彈性上、下限的方式,提高外勞膳宿費用,達到降低業者聘僱外勞薪資成本的目的。初估目前外勞每月平均膳宿費用上限還有調高兩千五百元的空間。

目前外勞薪資是基本工資一萬七千兩百八十元,但內含膳宿費用、外勞仲介費用和外勞服務費用,這些內含費用,外勞必須按月攤還給雇主,也就是按月自薪水中扣除攤還給雇主。



◆ 回流!鴻海卡位雲端兆元產業

【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2010.06.10

鴻海集團於中國大陸備受勞資問題所擾,該集團未來投資方向受關注,而台灣官方張臂歡迎該大型台商集團返台;據透露,配合政府希望「雲端運算」成為台灣另一個新的兆元產業,鴻海相中「雲端運算」的「錢」途,並已向經濟部工業局表達在台投資雲端產業意願。

由於「雲端運算」需要耗用大量冷氣,在工業局建議下,鴻海一旦決定投資,將優先考慮利用中油進口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冷能,中油現有兩座接收站,永安廠附近有大面積的魚塭,台中廠附近也有不少的空地,所以蓋「雲基地」土地沒有問題,但若就各項條件研判,以高雄永安的可能性最高。

政府推動雲端為兆元產業,預估未來五年內投入240億元,可望增加五萬人的新增就業。其實廠商也已嗅到「雲端運算」的商機,鴻海已搶先向工業局表達投資意願。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也向政府高層說明「雲端」數位知識經濟概念,建議政府發展雲端產業的雲基地(data center)不必蓋太多,只要一南一北兩座,蓋在核電廠旁,甚至可到境外建置,由於雲端貨櫃型資料中心(又稱雲基地)因伺服器需要在穩定的「冷房」環境中作業,所以較耗電,希望蓋在核電廠旁,以便穩定電源下有充足供應冷氣。

據了解,鴻海向工業局表達高度投資「雲端運算」意願後,在官員的建議下,建廠地點可能會選在進口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附近。因為進口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與儲存都採取攝氏零下162 度的超低溫環境,不過要輸送給工業與民生使用時,就得利用海水來升溫進行謂的「氣化」;「氣化」過程中,會產生冷能,冷能的用途之一就是冷房,這剛好是「雲基地」最需要的冷氣。

對於中油來,進口LNG接收站在「氣化」過程中所產生的冷能,雖然已利用來冷能發電、飼養龍膽石斑等高經濟魚類、接收站辦公大樓冷氣等用途,但仍有大量冷能未能利用。

據透露,鴻海對於LNG接收站的冷能興趣極高,但由於擔心在穩定性上會不會有問題,所以準備要先用貨櫃製伺服器等設備,進行現場測試。



◆ 救經濟 希臘大舉引進中資

中央社 2010.06.10

「華盛頓郵報」報導,希臘為挽救低迷的經濟,計畫大舉引進中國投資,包括由中國遠洋運輸集團(COSCO)承接彼里夫斯港(Piraeus)的開發計畫。

中遠集團計畫投入7億美元增建碼頭、提升裝卸能力,將位於希臘雅典西南方的彼里夫斯港,改造成不遜於荷蘭鹿特丹的國際港口,成為中國通往歐洲與北非的據點之一。

分析家認為,中國近年向拉美及非洲投入大量資源,以確保天然資源供應無虞;這次將目光轉向希臘,用意應是在整合道路網、輸油管線、鐵路及港口,確保東西貿易的「新絲路」。

除了中遠集團,希臘政府還希望進一步引進中資,包括在雅典西方建立新的物流中心,新建1條單軌鐵路、多家五星級飯店及1座海洋主題公園。

不過希臘政府希望壓制工會力量、確保中資進駐後確實能提高效率及產能的目標,卻引起希臘共產黨的反彈。與工會關係緊密的希臘共產黨,反倒開始批評中國的共產黨,不該挾經濟實力大舉進逼希臘。



◆ IMF:熱錢竄流 亞洲經濟恐過熱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2010.06.10

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官員警告,歐洲債信危機可能傷害全球貿易,引發熱錢亂竄,使亞洲經濟面臨過熱的泡沫風險。

相照之下,先進國家則面臨經濟熱不起來的問題。富國政府繼續舉債支撐經濟的空間有限,甚至可能已用到盡頭,讓經濟增長受限。

IMF副總經理筱原尚之在9日的新加坡會議報告說:「歐洲情勢的負面發展將會擾亂全球貿易,外貿依存度高的亞洲經濟體也將受到牽連。」

筱原尚之表示,歐洲的信用危機會透過全球資金市場的管道,「顯著擴散」到世界其他地區。倚賴資金市場融資的銀行都會受到衝擊。

筱原尚之指出,歐洲問題也讓全球資本的動向更難預測。而在先進國家持續維持低利的狀況下,加上亞洲經濟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領頭羊,國際資本有充足誘因大幅急速流進亞洲市場,使經濟過熱。

而假如全球市場風險因歐債危機而繼續增加,筱原尚之說,轉向避險的心態又可能讓資金突然流出亞洲,造成經濟危機。

這場會議是由新加坡的央行舉辦。筱原尚之說,鑑於這種資本流動所帶來的風險,亞洲央行與政府應當採取適當的對應辦法。

歐美政府對刺激經濟開始力有未逮,亞洲經濟卻又仍然倚賴歐美需求,這使目前世界上最為強健的亞洲經濟面臨增長下滑的風險。

筱原尚之說,由於亞洲政府財政遠比歐美先進國家健全,應能有更多彈性採取擴張策略。他說:「如果歐洲危機擴散開來,大部分亞洲經濟體都有充分空間,暫停縮減財政刺激。」筱原尚之的看法呼應了先前主要國際機構認定世界經濟復甦處於「雙軌制」的狀況,亞洲在中國帶領下一枝獨秀,歐美先進國家卻還沒站穩。

基於亞洲經濟體的重要性增加,筱原尚之呼籲,亞洲官員在做決策時應該更考慮世界的全盤狀況。他說:「隨著亞洲的經濟影響力與日具增,亞洲的政策抉擇將會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影響。」

fsj 提到...

張忠謀 創三個魔幻數字

【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陳碧珠/台北報導】2010.06.11

台積電總執行長張忠謀明(12日)回任將滿周年,近一年內,帶領公司順利走出金融海嘯陰霾,在營收、毛利率與市值上創下三個「魔幻數字」,尤以市值增加逾800億元、帶動公司市值達到1.53兆元為最。

老將出征 四招穩軍心

2008年底金融海嘯爆發後,科技業大老闆包括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華碩集團董事長施崇棠等都重回第一線,激勵內部士氣。去年6月12日,高齡78歲的張忠謀宣布重掌台積電總執行長職務,成為台灣科技業年度最火熱的話題之一。

檢視張忠謀在這一年內的成績單,創造出張大帥的三個魔幻數字,包括營收、毛利率與市值。在營收部分,一年前台積電的單月合併營收約為252億元,今年5月達到34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合併毛利率方面,去年第一季跌到谷底的18.93%,在張忠謀6月接任後的當季,竄升到46.2%,今年第一季則維持在 47.93%的水準。

在市值部分,台積電當時的股價約56元,以昨(10)日收盤價的59.4元來估算,市值大增逾800億元,比最大對手聯電多了快兩倍,更別提大陸中芯國際還沒走出「燒錢虧損」的命運。

張忠謀在這次老帥重回戰場的戰役中,有四大步驟,首先是「眼光準」,他緊抓市況的脈動,在台積電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回來掌舵。其次是「抓住人心」,透過加薪等方式,重新凝聚員工向心力。

第三,他調整營運組織結構,不僅聘回「老臣」蔣尚義將回任,又設立「營運」及「業務開發」兩個組織;第四,台積電以48億美元的「史上最高」資本支出,搭配先進製程技術,同時將觸角延伸至太陽能與LED等新事業,並在與中芯的官司中獲勝,可望取得中芯約一成股權。

安內攘外 抓春燕軌跡

張忠謀這一年下了很大工夫,為了與客戶更接近,年紀即將朝80大關的他,活像個空中飛人,來回歐、美、日本甚至中國大陸,全球走透透,與其說他是總執行長,不如說是業務員更為貼切。

除此之外,為了能更迅速瞭解狀況,張忠謀使用黑莓機等先進科技配備不離身。一名台積電高階主管透露:「他的拚勁,很難想像他已將近80歲。」

為了能更與員工及客戶親近,張忠謀回任後,還與夫人張淑芬一起遷居新竹,落腳新竹竹北高鐵附近的「極光琉璃」。據透露,這間約200坪的住宅裝置極為簡單,更僅以系統家具作基礎,沒有一絲一毫的豪宅氛圍。對於大陸市場的耕耘,也沒閒著。除了台積電松江廠營運蒸蒸日上外,與中芯纏訟多年的官司也獲勝訴。

台積電不僅可獲得中芯鉅額賠償金,還可拿到中芯10%股權。台積電已向台灣主管機關申請合法化取得中芯股權,未來兩岸晶圓代工龍頭掌舵者,都將有張忠謀的影子。

張忠謀帶著台積電向前衝,一口氣加碼2010年資本支出至48 億美元(約新台幣1,520億元),僅次於韓國三星的156億美元,以及英特爾的53億美元,居全球半導體業資本支出第三位,並積極吸收數千名新血,準備在景氣復甦之際,好好大幹一場。

張忠謀過去論景氣,以「春燕說」最著稱,後來業界也慣以燕子來了沒形容景氣的好壞。張忠謀在台積電面臨後金融海嘯衝擊時重出江湖,「安內」、「攘外」的策略雙管齊下,讓台積電再度掌握春燕的飛行軌跡,今年營運可望創下歷史新高。



◆ 全球百萬富豪 去年增14%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6.11

彭博資訊報導,根據波士頓顧問集團 (BSG)的調查,全球擁有百萬美元資產的富裕家庭去年增加約14%,其中以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增幅最大。

新加坡富豪增加最快

波士頓顧問集團的報告指出,2009年的百萬美元家庭數目攀升至1120萬戶,其中新加坡激增35%,增加速度領先各國,其次是馬來西亞、斯洛伐克和中國。

2008年金融海嘯肆虐時,全球百萬美元家庭減少14%,降到980萬戶。BSG的資深合夥人霍里接受專訪時說:「以這波金融危機的嚴重性和規模來看,全球財富恢復的速度實在令人訝異。」

全球財富2008年蒸發10%,去年反彈11.5%,接受委託管理的資產升到111.5兆美元,逼近2007年111.6兆美元的歷史高點。

北美地區資產增加最多

包含美、加兩國的北美地區資產增加最多,新增資產4.6兆美元,達到35.1兆美元。美國擁有472萬戶百萬美元家庭,居全球第一位,歐洲地區資產計 37.1兆美元,仍是全球最富裕的區域。

共同撰寫報告的另一BSG合夥人達米許說,由於匯率波動和新數據出籠,這次的數據可能和去年的報告不同。這項調查針對全球62個國家調查,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逾98% 。

全球的百萬美元家庭占全部戶數的1%不到,百萬美元富裕家庭指的是可投資的資產超過1百萬美元,房地產和藝術品等財產都不計算在內。

百萬富豪掌控全球38%資產

調查顯示,全球財富有越來越集中的趨勢,百萬美元家庭掌控全球38%的資產,高於前一年的36%。

新加坡擁有11.4%的百萬美元家庭,比率最高,緊接其後的是香港、瑞士。第四、第五和第六名都在中東,分別是科威特、卡達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fsj 提到...

熱鍋上的台商

【經濟日報╱社論】2010.06.11

從鴻海富士康開了大幅加薪第一槍後,中國大陸部分企業也開始調薪,沿海地區工資出現漲勢;其實,責不在富士康,這乃是大陸處心積慮的規劃,因而這波工資漲風不僅無以止息,還將持續延燒。

在「十一五計畫」中,產業升級是重要目標,主要即是藉勞動合同法等推高職工收入。2008年的勞動合同法開啟了工資上升的序幕,只是碰上金融海嘯,搶救經濟成長率與工作機會成為優先,而被暫時擱置;如今全球經濟逐漸復元,中共救市之舉在各地掀起公共建設與炒房熱潮,使得沿海加工業缺工孔急,進而產生推升工資的強大壓力。

明年啟動的「十二五計畫」則將改革收入分配列為重要任務,規劃每年提高工資15%,五年內工資加倍;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更曾提出「體面勞動」「尊嚴生活」等主張,工資上漲已是蓄勢待發。富士康何其不幸,恰在此時發生一連串事故,成為眾矢之的,於是順勢上調薪資,引爆了蓄積兩年的調薪潮,且可能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所言,加薪步伐又快又猛,可能不待三年,工資就倍增。

當富士康的線組長等熟工基本薪資倍增後,加上非薪資成本,其總勞動成本可能會高於台灣的基本工資水準。此一風潮一旦擴大,當初因台灣工資過高而西移大陸的台商,自是憂心如焚,有如熱鍋上的螞蟻;勢將走高的勞動成本,也將使大陸的廉價勞動出口優勢不再,台商亦須早做打算。

包括中共官方在內的專家都認為,台商在沿海既已無法容身,何妨向內陸進軍。但早在1980年,台灣加工出口業即因勞基法與金錢遊戲的衝擊而被期待「產業東進」,但連中央山脈都無法跨越,要兩頭(原料和市場)在外、運輸成本沉重的大陸台商向內陸挺進上千公里,豈不是天方夜譚?

又有高人指點,加工出口既無可為,台商可乘機轉型,改做內銷或發展行銷通路。加工出口業是兩頭在外,原料成本原是沉重負擔,轉攻內需市場,談何容易;且大陸雖有強大的消費成長潛力,但幅員遼闊,產銷布建及調整非旦夕可成;至於發展通路,如富士康即準備以「萬馬奔騰」開展全國行銷通路,但隔行如隔山,成功機率尚待觀察。

也有人高喊「產業升級」,聽來卻似風涼話;除了升級非一時三刻所能成就,這些年來誰不努力將事,火燒眉毛即一蹴可幾,豈有可能?

再一個選擇,就是收拾細軟、拆卸機具,再次遠征尋找低價生產基地,如東南亞、印度等;但其不僅茲事體大,且這類地區的條件遠不及大陸沿海,市場胃納更難相提並論,僅有部分台商會這麼做。

內移、轉型、升級、南進,對台商而言都是挑戰重重;相較之下,回流台灣的可行性及效益性就大得多了,尤其考量民主法治、人文素養及「MIT」的附加價值,台灣更具吸引力。此時此際,台商需要政府的協助,政府更應積極善用契機,創造台商鮭魚回流的誘因。

以台灣現行勞動條件,要勝過工資低廉的越、印等國並非易事;但規劃中的經貿特區一旦實現,則特區內不但設施完善、管理有效,且高度自由開放,若外勞亦能尊重市場機制引入特區,以特別法管理,於提供更良善的勞工保障及福利的同時,將基本工資制度彈性化;則特區必將戶限為穿,成為海外企業及台商爭先恐後進駐的目標。當然,台灣北、中、南各地固有廣袤的低度利用空間可以廣設特區,但衡酌其貢獻大小,除營運總部、運籌中心及具高度互補性與附加價值的深度加工外,絕大多數台商恐仍將向隅。不過,當台灣展臂迎向這一群海外遊子,即使向隅者眾,總算盡了心意。



◆ 拉回台商 政府五大策略齊發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5657262.shtml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楊文琪/台北報導】2010.06.11

爭取台商回流,政府總動員,總統馬英九昨(10)日表示,將採取設置「經貿營運特區」,鼓勵台商進駐;同時政府也放送吸引台商回台的五大策略,包括台商回台投資單一窗口服務等,要爭取台商回流,全年達到400億元的金額。

行政院長吳敦義也點名淡海新市鎮、彰濱工業區、中科四期二林基地、南科路竹基地,都可提供台商投資,無論台商到自由貿易港區、科學園區、工業區或科技園區,都很歡迎。

馬總統昨天接見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理監事及各工業區廠協(聯)會理事長時,提到政府現在無法把外勞薪資與基本工資脫鉤,但可以調整其他地方,更希望台商回流,進駐經貿特區。

富士康事件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加速回台投資計畫,行政院全力爭取台商回流,昨天行政院會後記者會,秘書長林中森特別指示主管單位經濟部工業局,放送政府吸引台商回台的五大策略。

包括成立台商回台投資單一服務窗口;降低遺產稅;降低三分之一營所稅至17%;通過「產業創新條例」大幅度放寬批發、倉儲、物流、媒體和文創產業取得投資土地;推動工業區土地市價化,幾個主要工業區土地都已打折,從五折打起,銷售情況都很好。

經濟部工業局局長杜紫軍說,「最近大陸發生的一些事情」,有更多台商表達回台投資意願,若企業需要找土地,涉及區位、面積、產業類別等,影響土地選擇,經濟部會針對企業需要,量身訂作輔導制度。

下周並舉辦「台商回台投資高峰會」,爭取台商回台。

杜紫軍說,景氣復甦,以及台灣經濟、環境效率大幅提升,去年台商回台投資金額達340億元,今年截至5月超過200億元,預估全年回台投資將超過400億元。

台商回台投資設廠取得土地問題,吳敦義強調,包括淡海新市鎮、彰濱工業區、中科四期二林基地、南科路竹基地等,都可提供台商投資,無論台商到自由貿易區、科學園區、工業區、科技園區等都很歡迎。

外勞薪資調整部分,吳敦義說,不會影響勞工基本人權及待遇,同時考量不讓投資者成本負擔太重,將就外勞薪資制度和台商溝通,並請經濟部、勞委會評估,讓台商回台投資設廠容易實現。



◆ ECFA協商 我方:談判無時限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2010.06.11

兩岸經濟協議的第三次正式協商6月13日舉行,可望大致敲定協議文本的內容及條文。對於6月底前能否如期舉行江陳會,相關知情人士表示,現在只有上帝知道,現在經濟部仍持審慎樂觀的態度,我方沒有6月一定要簽署的時間壓力,7月舉行江陳會的可能並不排除。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爭取到最優的條件,我方沒有為了6月完成簽署就放棄堅持的談判策略,這位人士表示,馬英九總統已經透露數次協商的準則,如果沒有爭取到對我有利的條件,寧可不簽。這個意思其實就是,我方完全沒有要在時限內完成談判的時間壓力。

相關人士說,如果尚未談妥,江陳會談延到7月登場,仍然是可能的選項,不一定非要在6月登場。

如果談判順利而時間足夠,他表示,不無可能讓江陳會談跨越6月與7月,例如6月30日江陳會談舉行並簽署協議,但到7月1日江陳仍進行相關的事項行程,到目前為止,經濟部長施顏祥對於時間的研判應仍是最精準的,就是6月底前舉行江陳會談,審慎樂觀。

陸委會高層官員表示,第三次協商遲至這個月13日登場,可以想像之前雙方的工作階層一定是為了某些文字與清單項目,遭遇到比較困難的歧見無法克服,這完全不必政府的說明,只要推論就可以了解。不過,如今可以舉行,代表差距已經縮小到相當的程度,第三次協商主要以協議文本為主,而不主要處理早收清單,是因為文本的差距較小,而清單則仍有些東西必須克服。

兩岸金融界「高度期待」

【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

兩岸第三次ECFA協商將在本周日舉行,台、浙兩岸銀行董事長今天表達對ECFA洽簽的高度期待,華南金控董事長林明成表示,只要ECFA簽訂、政府核准,華南金歡迎陸銀參股、也將參股陸銀;台企銀董事長羅澤成表示,早已多次拜會浙江銀行,浙商銀行董事長張達洋更透露,與台灣中小企銀、玉山銀行合作達二年,下一步的合作就看ECFA如何簽訂。

fsj 提到...

大陸物價漲3.1% 突破警戒線

【經濟日報╱記者邱莞仁/綜合報導】2010.06.12

大陸5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突破官方設定的3%警戒線,達到3.1%,創19個月以來最高紀錄,與一年期存款利率2.25%差距進一步拉大,負利率問題加深。

大陸官方媒體新華社指出,若持續負利率,無疑將對中低收入人群的利益構成直接威脅。

且長期負利率容易加劇通膨預期,但若在此時升息又容易傷及實體經濟並誘發熱錢流入。對此,專家建議,短期內可採取只提高存款利率而不提高貸款利率的「非對稱升息」方式予以破解。

大陸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5月主要經濟數據,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CPI數字。中國5月CPI年增率3.1%,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為7.1%。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去年CPI走勢是前低後高,5月份下降1.4%,12月份上漲1.9,這使得今年5月份CPI漲幅近六成來自「翹尾因素」。

在約四成的新漲價因素中,食品和居住類價格起到了主要作用,當前的物價上漲仍然是結構性上漲。

盛來運指出,由於5月CPI比4月下降0.1%,加上隨著天候好轉,前期一些農產品季節性價格上漲所推動的物價上漲在減弱。而隨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深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也出現了下降,讓中國面臨的輸入性通膨壓力有所緩解。

盛來運認為,因去年CPI的谷底是在6、7月份,今年「翹尾」的高點可能也在6、7月份,但接下來翹尾因素的影響會減弱。

專家多認為,大陸5月份CPI漲幅在意料之中。

美銀美林亞太區經濟學家陸挺表示,隨著房地產政策的持續推動與物價回穩,他預估,短期升息的可能性不大,今年升息的可能時間將會出現在第四季。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也認為,在當前通膨預期管理和保增長的平衡過程中,過早的利率調整會增加資金成本,對於本來就貸款難的中小企業,會進一步加大信貸成本減少邊際收益,不利於經濟增長的穩定。另,據易網財經報導,資深經濟學家譚雅玲表示,CPI增長幅度在意料之內,但PPI的漲幅則超出預期。

對此,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指出,在PPI方面,應關注富士康加薪是否帶來相關行業全面性的加薪。他指出,下半年中國PPI指數仍存有變數,而工資上升對通貨膨脹所帶來的影響,也需要持續的觀察。

※ 相關報導:

* CPI數據提前曝光 官方斥洩密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5628x112010061200544,00.html

官員在券商會議上走漏 官媒高分貝痛批出賣經濟情報



◆ 台商回台要做不一樣的事

【經濟日報╱社論】2010.06.12

自2007年開始,中國大陸陸續推出企業所得稅新制、勞動合同法等,加上研擬中的「工資條例」,台商在中國大陸的生產性經營環境已經大不如前;另方面,最近在富士康、本田事件下引爆的工潮,更進一步催動了台商回台投資的意願。這也正是近年政府積極推動之事,例如自2007年起即設有「台商回台服務辦公室」,以專人專責處理台商返台的工作,包括協尋土地廠房、投資優惠、升級轉型諮詢與協助等,只是未見起色。因此,縮小其間的認知差距,將是能否成功吸引台商回台的關鍵。

近年台商回台投資生產性事業的成果不多,主要原因之一是,台商總是會問:回來可以做什麼?當時台商會問這個問題,顯示出兩層意義;一是台商的確有回來投資的意願,否則就不必問這個問題;二是這些台商回台,可能不想做同樣在海外做的事,否則也不必問這個問題。

以同樣的生產行為,台商比較優先的選項,還是會選擇往大陸或東南亞遷移,除非有其他生產模式或新興產業值得嘗試,否則即使有意願回台,卻不一定化為具體行動。先前,政府為吸引台商回台,也曾研究設置所謂「經貿特區」或「台商專區」,以嘉惠台商;但此特區怎麼個「特」法,卻有不同想法與思維,如提出第三代加工出口區構想,希望藉由降低區內賦稅、租金及放寬外勞限制,吸引台商回台;也曾思考擴大自由貿易港區的功能為之。

不過,據相關部會的非正式了解,被鎖定回台的中大型台商,最關心的還是外勞占本國勞工比率及外勞基本工資脫鉤的問題,因而無論是何種形式的特區,倘若無法明顯區隔出特區內外的外勞比率及工資差異,台商在成本比較下仍是不會回台的。但是,談外勞比率或基本工資脫鉤的問題太過敏感,以致設立特區的構想也不了了之。由此可知,過去特區政策的一大矛盾是,台商基本上無法回台做同樣的事,政府卻希望以降低成本做為誘因,希望台商回台做在中國大陸已做不下去的事。

隨著大陸調薪風潮興起、土地成本上漲,以及終將面對的人民幣升值問題,中國大陸的生產條件正日趨嚴苛,政府此時欲以低成本優惠吸引台商回台的政策,恐怕未必能奏效;中國大陸之所以成為世界工廠,與其隨時可設萬人工廠的經濟規模有關,其他開發中國家無法複製,又豈是台灣能走的路。政府備齊土地及水電、放寬外勞比率、彈性定義基本工資,甚至提供低利資金、輕稅環境,那還缺什麼?只差訂單就可以開工了。但反過說,如果目前本地企業也能擁有這些優惠及便利,說不定訂單也可增加,又何需台商回台。

以往經貿特區設計的另一盲點,是如何平衡特區內外間的落差,如果區內區外差異很小,顯示不出特別,也就無需設特區;但差異太大,又何以獨惠台商?因此,經貿特區要真能具體落實且不會引發爭議,一定是要建構在台商與本地企業互補的條件上。我們都瞭解,台灣過去的成就與優勢,包括了海外台商的大規模生產能量、台灣本地的中間財量產能力、創新能耐及多元文化,但可惜的是,這四大優勢未能有一平台,予以有效整合。

因此,經貿特區最需擁有的「特別」,應在於發揮上述的整合功能,以彙集外商、海外台商、國內企業的研發創新、試產及高階製造於特區中,使此特區得以扮演新經濟發展模式的試驗場域;中國大陸都可以有天津生態城的試驗,台灣應該更有條件從事未來經濟的試驗。這時候的台商,當無須再問回來做什麼;因為,只要有想法,遍地都是為你所用的創新資源。

fsj 提到...

希臘第二? 菅直人:日債高築恐破產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11日電】2010.06.12

日本新首相菅直人11日在國會發表就任後首次政策演說。他警告,日本財政已陷入先進國家中最糟糕的情況,過度依賴國債已讓財政持續惡化,就像希臘給歐元區帶來的混亂一樣,日本若再坐視將有破產之虞。

這是菅直人第一次承認日本財政的惡化狀況,已經瀕臨希臘式的危機。在此之前,日本都還很樂觀地認為,日本國民儲蓄率很高,國債的持有人都是日本國民,所以即使國債依賴度高過希臘,應該不至於像希臘一樣帶來全球的金融危機。

但是菅直人不做如此想。菅直人說,日本如果再無限制發行公債,將在國債市場上失去信賴,導致財政破產。

他強調,建立強大的財政已是要務。菅直人主張,整頓財政,需要實施徹底的稅制改革,他建議新設「財政健全化討論會議」,要朝野共商提高消費稅率事宜納入考慮。

他表明,將進行根本改革促進財政健全。具體做法是,根絕浪費,推進成長戰略,在預算編列時訂出經濟成長與創造就業的優先順序。

他說,這個月中要訂出「財政營運戰略」,讓鳩山前政權檢討中的「中期財政架構」,與中長期財政規範更明確。他還說,希望在2020年前讓GDP平均每年成長2%。

外交方面,菅直人說,將打造「以現實主義為根本的外交」,確實深化日美同盟。他將在沖繩縣名護市邊野古地區建造替代性設施的美日協議基礎上,減輕沖繩的基地負擔。他同時也表明,將加強與亞洲國家的關係,包括深化與中國的戰略互惠關係。

此外,菅政權才誕生三天,郵政大臣、國民新黨黨魁龜井靜香因為郵政改革法案無法在本會期通過,認為民主黨違反兩黨協定,宣布辭職,繼任者是國民新黨的幹事長自見莊三郎。

※ 相關報導:

* 日銀量化寬鬆…僅供參考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659389.shtml

東歐共產世界曾經流傳一個笑話,拿了錢也買不到民生必需品的工人說,他們與國家雇主的關係是「你假裝付我薪水,我假裝上班工作」。現在,日本央行恐怕也要和日本新政府玩起這種你裝我傻的政治遊戲,進行沒有用處的量化寬鬆。



◆ 日本人一出生 負債750萬日圓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2010.06.12

進入2010年以後,「日本破產」的傳言突然甚囂塵上。

日本國政府的稅收,終於跌入37兆日圓(10年前為52兆),但是政府09年度的支出總額為92兆,這個結果讓國債發行額高達44兆日圓。

當然這還不是讓日本國民震驚的消息,問題是日本國多年來的累積債務到2010年3月的數字,包括國家地方的長期債務,已經高達949兆日圓。

以日本現在的GDP總額500兆日圓來計算,日本的債務已經是GDP的1.97倍,每一個國民一出生就要負擔約750萬日圓債務,是先進國家中的劣等生。

經濟評論家淺井隆在「日本在2014年破產」中嚴重警告。他說,一般國家破產大約是債務為GDP的2倍,日本已瀕臨危險水域。

一向被認為富裕的日本,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的狀況?追究原因,是因為高齡化社會政府支付年金給退休國民,以及醫療費的增加,並且在90年代以後的景氣對策讓政府歲出不斷膨脹。

日本人口現在約1.2億,但因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人口學家警告,到了2050年,日本人口可能要減到8,000萬人。少數的下一代要擔負起上一代所遺留的龐大債務,更讓日本人不敢生小孩了。

日本的債務主要是發行國債。最大的債主九成以上是日本銀行、郵政儲金、保險公司、年金基金等,這些資金當然來自民眾的荷包。所以日本人現在把錢無利息(近 20年間接近零利率)存到銀行,等於間接持有政府債務。

日本政府背負這麼大的債務還不破產,主要是國民的金融資產還很多,一般家庭的存款與股票投資等個人金融資產,大約1400兆日圓。國際貨幣基金的試算說,到2019年的日本債務將超越個人金融資產,家計將再也無法承擔國家龐大的國債。也就是說,再十年,如果日本財政不改善,日本破產的可能性就很大。

國家破產會是什麼模樣?從冰島、希臘遭遇的財政危機來看,就可以知道政府破產的模樣。一名派駐過菲律賓的台灣外交官說,「那就只有割地賠款!」

他說,60年代70年代享受過繁榮的菲律賓,在國家發生財政危機後,原本辦公廳只好出售而轉到小辦公室,10人一室變成50人一室,電話也不是每個人桌上都有,而是十個人共用一支。如果不是親眼目睹,窘況難以想像。

日本中央政府所在地的永田町,政府大樓林立,被視為日本的中樞地帶。一旦政府宣布破產,這些大樓也只好一角一角被分售,才能夠償還鉅額債務。新上台的菅直人首相是財務大臣出身,他最能領略其中的道理。希臘破產,日本無法隔岸觀火,因為火快燒上身了。



◆ 已開發國家 陷通縮危機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0.06.12

華爾街日報報導,在歐洲財政危機延燒數周並導致金融市場劇烈震盪以後,已開發國家開始籠罩在消費者物價持續下滑的通縮陰影裡,尤以被迫推行撙節方案的歐洲國家最為顯著。

在穩健的經濟復甦訊號尚未浮現以前,歐洲國家削減政府支出和徵稅的作法恐將影響經濟成長,甚至造成消費者物價普遍下滑,引發通縮。

如此一來,消費者、企業和政府將更難以清償債務,因為債務總額沒變,所得卻不斷減少。

更讓官員憂心的是,通縮很難停止。尤其在美國等地基準利率仍趨近於零的情況下,決策者難以利用傳統的降息來帶動經濟成長,並擊退通縮。

以正處於通縮並推行撙節方案的愛爾蘭為例,5月消費者物價較一年前下滑1.1%,儘管減幅已較前幾個月放緩。

至於在通縮還不成威脅的美國,經濟學家已經警告,如果經濟復甦停滯,通縮風險將大為提高。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4月初下滑近4%至約3.3%,由於殖利率與通膨疑慮成正向走勢,這個數據不啻是個警訊。此外,即使近來公債殖利率趨穩,全球最大債券基金業者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仍選擇轉進較安全的避險工具。

過去十年來,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多半都在憂心通縮,美國聯準會(Fed)長期推行低利率政策,就是希望能避免通縮,但目前只有日本真正陷入通縮的惡性環。

反觀新興國家,目前正積極抑制因經濟過熱攀升的通膨壓力。

金融海嘯期間,美國政府緊急為金融體系注資近1兆美元,這理論上會引發通膨,但銀行放款緊縮與經濟疲軟不振抑制了通澎滋長。

過去數周來,聯準會多項措施都在重申,此刻的威脅來自於通膨、而非通縮。但數據顯示,美國的通膨還很溫和,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 2.2%,核心CPI的年增率更僅0.9%,是1966年以來最小增幅。

前聯準會經濟學家、目前掌管華府Macroeconomic顧問公司的沙克(Brian Sack)警告,美國官員應該除了關心物價攀升,也要同時關切物價下滑過快的風險。

fsj 提到...

終結血汗工廠 150教授連署點名富士康、蘋果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0.06.13

富士康今年接連傳出13起員工自殺自殘案件,引起國內外震驚,國內150名教授今天發表連署聲明,批評台商企業軍事化管理,非一次加薪就可以解決。希望企業不應把大陸民工當「用完即丟的勞動力」。學界也點名以蘋果電腦為首的跨國公司,為求零庫存壓低委外製造成本,驅動台商代工廠削價搶單,是塑造血汗工廠的元兇。

這項連署聲明由台灣大學城鄉所教授夏鑄九等七位長期關心兩岸關係、台商與中國勞工議題的學者發起,一周內獲得海內外150位教授的連署,今天針對富士康員工自殺事件提出建言與反省。

夏鑄九表示,全球跨國公司工廠都開放接受勞動檢查,多位學者要求,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開放學者組成的調查團,7月底前往深圳,實際考察富士康生產過程,以及員工是否過度加班。

聲明中也點名蘋果、惠普、戴爾等國際知名大廠,壓低委外成本,獲取巨大暴利。並舉全球熱銷的蘋果iPad為例,指iPad每台售價499美元,蘋果電腦就賺約297美元,超過總售價50%,但蘋果電腦支付給鴻海富士康的每台代工費約11美元,僅占總售價大約2.3%,顯見負責研發代工的台灣工程師與生產線上的中國工人代價低廉。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黃德北表示,蘋果電腦等跨國品牌,以「零庫存」策略,有訂單才要求代工廠在四到六周內交貨,使得加班變成必要之惡。員工底薪低、超時工作,幾乎是台商企業在大陸普遍的現象。

輔仁大學心理系教授何東洪表示,富士康員工接連自殺是「照妖鏡」,反映了兩岸政治、資本家要面對的殘酷事實,絕對不是加薪就能落幕。

※ 相關報導:

* 富士康事件/墜樓事件 學者痛斥郭台銘「台灣之恥」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13/8/27e5t.html

TVBS/華舜嘉 2010/06/13

要政府賣掉鴻海股票,學者說的很大聲,甚至還打算組團到深圳調查,富士康員工墜樓野火燒到了學術界,鴻海只回應「虛心檢討、全力改善」八個字,身段放軟,企圖降溫。



◆ 富士康加薪 星媒:加重中國失業

中央社 2010/06/11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新加坡11日專電)富士康為中國員工加薪事件,引起新加坡矚目,新加坡媒體分析,在中國設廠企業普遍面臨加薪壓力,短期內勢必導致大量企業難以為繼,恐加重中國失業問題。

「聯合早報」社論表示,作為全球化經濟體系最大的工廠,中國生產條件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對全球經濟造成影響深遠「蝴蝶效應」。因此近日全球最大的電子產業專業製造商的台資企業富士康,在爆發接二連三的工人自殺悲劇之後,決定給工人大幅加薪,成為國際關注焦點。

社論認為,富士康加薪反映中國工人對改善生活的殷切期待,但企業面臨普遍性的加薪壓力,短期內勢必導致大量企業難以為繼,轉而增加失業問題,並加劇社會動蕩,甚至威脅政治穩定。990611

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張老師專線:1980



◆ 加薪50億 富士康吃不消

中央社 2010/06/13

(中央社台北13日電)先以大幅加薪平息員工自殺風波,繼而傳出將大規模遷往內陸其他省分,香港明報今天報導分析,深圳富士康短短時間內的舉動似是匪夷所思,但細研下其實合情合理。

就在富士康於上周日宣布二度加薪高達66%後,外界已立即對此次加薪給富士康帶來的影響進行評估。野村證券預估,富士康第二波加薪將使鴻海集團今年的成本增加人民幣45億至50億元。其中,在最糟糕的情怳下,富士康可能要額外多聘2萬人來彌補短缺的工時,這部分額外增加的成本就要花上約23至25億元。

花旗環球證券表示,富士康的加薪幅度高得令人難以置信,就算富士康到明年底都不擴充人手及加薪,其明年的獲利預估最少仍會下降36%。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富士康是否有足夠能力承擔起這大幅增加的勞動成本,鴻海都必須給股東一個合理交代。再者,富士康工資增幅在短時間內高逾60%,正常企業根本很難做到。因此,一方面加薪、一方面減人手或內遷到工資較低廉的內陸地區,就是富士康其中一個可以令收支平衡的辦法。

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是隻「會生金蛋的鵝」,特別是對深圳市而言,其經濟之起飛,可說有一半功勞歸富士康所有。

據瞭解,富士康在大陸有80萬以上員工,而深圳就有40多萬。過去多年,富士康產品出口量佔深圳外貿出口總數20%以上,每年為深圳創造出超過百億元的稅收。

早在2008年,富士康本打算將生產重心陸續移至廈門,但金融海嘯爆發後,為免其離開會使深圳經濟一蹶不振,加上出口前景不明朗,富士康遂暫時擱置其內遷計劃。

對深圳市來說,富士康一旦遷離,其影響絕不僅是稅收的減少。首先,周邊住房出租率、餐飲娛樂、酒店等行業會受到衝擊;其次,其他相關產業鏈上的企業隨時會因為富士康的遷移而跟隨遷離,屆時對整個龍華區甚至整個深圳的影響,恐怕不是深圳市政府可以承受得來的。

深圳現有40多萬員工生產線將逐步遷往內陸,龍華廠區30萬人11個工種只留下2個利潤高的工種,擁有逾10萬員工的觀瀾廠區將與龍華廠區合併。

經濟界人士表示,深圳富士康兩次加薪後面臨更高成本,搬遷目的就是為「降低成本」。

有大陸學者分析,富士康生產線轉移內陸可大大降低工資成本,如天津和煙台最低工資標準僅920元,武漢只有900元,比深圳的2000元差不多少了一半。

富士康集團國際發言人童文欣解釋,深圳富士康早在2006年就計劃搬遷內地,過去8個月已開始逐步實行。今次搬遷有兩個目的,一是四川成都、江蘇淮安及天津等廠房設施基本完成,生產線員工調配可減輕深圳壓力;二是配合廣東省政府「騰籠換鳥」政策,將低附加值項目向內陸轉移。「但搬遷計劃是一個很長的週期」。

據深圳富士康員工透露,生產線搬遷涉及手機和電腦配件等產業,例如惠普服務器研發部將全部搬往天津,相連生產線也一同搬走,2個月內完成,除天津外還將搬往山東煙台、武漢等地。

富士康某研發部副總對員工下動員令:「搬肯定要搬,不想去的員工先別著急,能調換部門的盡量調換。」

觀瀾廠區有員工無奈地表示,在深圳已住三四年了,打算在這裏成家,怎麼可能搬走?如果能換部門就換,不然只能離職了,目前有不少員工打算辭工。

富士康科技集團多年來在深圳、東莞、昆山、杭州、蘇州、北京、天津、太原等地設有近50家全資子公司,在華南、華東、華北等地創建8大科技工業園區。

fsj 提到...

ECFA簽定了! 文本兩岸達共識

中央社 2010.06.13

海峽交流基金會今天宣布,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兩岸經濟協議(ECFA) 」第三次正式協商對文本達成共識,早期收穫的產品及服務業別清單,將由雙方進一步確認後,納為附件。

兩岸經濟協議第三次正式協商在北京舉行,台灣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局長黃志鵬擔任團長,大陸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理事、商務部台港澳司司長唐煒帶隊。

海基會傍晚發布新聞稿指出,雙方對兩岸經濟協議文本基本達成共識,協議文本由序言、總則、貿易與投資、經濟合作、早期收穫及其他等5章共16條組成,內容涵蓋兩岸間主要經濟活動。

在貿易與投資方面,對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訂定雙方進一步協商的原則與項目。

在經濟合作方面,明定後續合作事項包括智慧財產權保護、金融合作、貿易便捷化及產業合作等。

在早期收穫計畫方面,包括貨品貿易早期收穫與服務貿易早期收穫相關條款。至於實施早期收穫的產品及服務業別清單,將由雙方進一步確認後,納為協議的附件。

黃志鵬和唐煒在北京共同宣布,兩岸經濟協議早收清單談判結果,大陸對台灣開放約500項,台灣對大陸開放200多項。可見台灣產業受惠多於大陸。

其他條款包括爭端解決、機構安排;雙方各自完成程序後,依議定方式通知及生效;並明定協議終止的程序。

※ 相關報導:

* 兩岸共識: 5次江陳會簽ECFA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2/5661740.shtml

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今天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第三次正式協商後表示,將加速ECFA協商工作進程,爭取在第五次「江陳會談」時簽署協議。

* 冷眼集/馬政府真準備好了?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2/5661412.shtml



◆ 冷卻失效 房市未降溫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0.06.13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5月的房屋成交量出現2008年12月以來的首次下滑,但新公布的數據也透露房地產仍是中國經濟的支柱,政府冷卻房市的措施尚未達到實際的經濟降溫效果。

報導指出,中國5月的出口比去年同月激增48.5%,持續為經濟成長提供很大的助力。然而,目前推動中國成長的真正動力,實際是房地產主導的投資熱。

國家統計局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涵蓋中國70個大都市的全國房地產銷售價格指數,5月繼續比4月上漲0.2%,更比去年同月上漲12.4%。只有北京、杭州、南京、廣州和深圳等少數城市的均價比4月略微下降,但降幅都不足1%。

巴克萊資本經濟學家彭文生也在報告中說,自4月中旬實施緊縮措施之後,雖然房價漲勢有所放緩,但房價尚未明顯下降。

報告指出,儘管沒有數字說明5月份房價大幅下滑,以樓板面積計算的全國房屋成交量則比去年同月下滑3.4%。國家統計局說,5月房屋成交量比4月下滑 15.8%,成交值則下降25%。

北京政府為平息輿論對房價飆漲的不滿,4月中旬起陸續推出抑制房價的措施,投資人對房市前景的顧慮重創中國股市,建築中大量使用的銅和鋼鐵等原材料價格也相隨大跌。

政府的主要目標是要遏阻房屋炒作、抑制房價飆升,避免協助中國經濟保持繁榮的營建景氣嘎然而止。但初步的證據顯示,房地產開發商並沒有縮減建案的計畫:5 月新開工的建案足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今年以來已經成長72.4%,5月份開發商購置的土地也增加44.1%。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出爐後﹐上海股市當天收盤也挫跌0.8%,顯示對政府打壓房價政策相當敏感的股票投資人,實在無法對這樣的數據放心。

摩根士丹利公司的中國經濟學家王慶說,他相信房地產市場發展放緩不太可能導致整體經濟硬著陸,因為目前銀行貸款仍高,足以為經濟成長提供必要的支撐。但無可否認的是,政府逐步收回刺激措施後,中國經濟近幾個月一直都在降溫。

這一趨勢也反映在大宗商品及原材料的需求上。10 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5月的銅進口量比去年下降6.1%,鐵礦石的進口量也下降2.9%。

※ 相關報導:

* 末日經濟心態 黃金是最佳解藥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661483.shtml

投資人的思考是,政府如果繼續印鈔票來還債,通膨將會摧毀美元、歐元及其紙幣的價值,黃金因此只有增值。此外,加稅行不通,歐洲又掛在懸崖邊緣,本來難以想像的事 (國貨違約、信用體系崩潰)全都成為可能的事。



◆ 社論-希臘式危機 台灣應該引以為鑑

【本報訊】2010-06-13 中國時報

儘管歐盟、國際貨幣基金在五月上旬提供一千一百億歐元緊急金援希臘,並決議成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七千五百億歐元穩定基金;不過,上周五匈牙利新政府自曝債信陷入「希臘式危機」,引發市場對於歐元區債信問題的疑慮,加上美國就業報告不如預期,使得美股、日股相繼重挫逾三%,市場人士開始擔憂,全球經濟面臨二次衰退的風險升高。

雖然匈牙利並非歐元區的成員,其預算赤字規模遠比希臘小得多,對全球金融市場衝擊有限,不過,在「歐豬五國」的債信危機陰影下,投資人早就擔心歐元區債信問題可能擴散到其他國家,任何風吹草動馬上引發投資人緊張,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大震盪。

美國勞工部上周五公布五月就業報告,民間企業新增就業數僅四萬一千個,為今年一月來最低;美國長期失業人口平均失業周數為廿七周,為一九四○年代以來最高水準。這些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成長動能似乎已經減緩。

受到債信問題拖累,歐元區今明兩年經濟成長,在主要國家中表現最差。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最新預測,歐元區今明兩年GDP成長率分別為一.二%、一.八%,美國今明兩年均為三.二%,日本分別為三%、二%。相較之下,歐元區今明兩年的表現遠不如美、日,有經濟學家認為這項預測還太樂觀,如果債信問題未能改善,歐元區極可能陷入零成長,甚至落入二次衰退的風險。

以希臘為例,歐盟與IMF提供的龐大金援只是暫時讓希臘政府喘一口氣,希臘政府要改善財政,必須進行各項結構性的改革,為達成縮減赤字的目標,必須大砍支出、裁員減薪、增稅等,這些措施都遭到民眾強烈反彈。《經濟學人》預估,希臘至少需要五年時間,才能讓政府債務回到正常的水準,即使到了二○一四年,希臘政府債務占GDP比率仍逾一四○%,遠超過歐盟的標準。希臘要回復健全的財政,還有很漫長的路。

這次匈牙利新政府指控「前任政府偽造財政數字」,讓匈牙利陷入「希臘式危機」。「匈牙利財政惡化的程度遠比前政府公布的還嚴重;在希臘,他們也捏造數字,如今希臘已面對了真象,匈牙利還沒有。」這項「希臘式危機」的說法一出,讓全球投資人更憂慮,歐元區是否還有其他國家「操弄財政數字」,導致政府財報嚴重失真。

匈牙利新政府指出了歐債問題潛藏的極大危機,在於政府操弄財政數字,企圖掩飾財政惡化的事實。早在二○○二年開始,高盛等投資銀行與希臘政府簽署金融衍生商品協議,協助該國把數十億歐元公債轉換為其他形式證券,並排除在公債項目之外,藉此規避歐盟對公債上限的規範,連歐盟統計局都被蒙在鼓裡。除了希臘之外,南歐其他國家也有類似作法。

雖然這些投資銀行宣稱一切合法,不過,這種瞞天過海的舉債手法,有許多可議之處。這次「希臘式危機」,某種層面有如華爾街金融風暴的翻版。倫敦《金融時報》指出,投資銀行先前在美國把房貸證券化發揮到淋漓盡致,最後引發次貸風暴與金融海嘯,這次協助希臘等國家透過金融衍生商品把公債排除在舉債上限之外,最後卻引發債信危機,兩者異曲同工。

一家上市公司如果做假帳,欺騙投資人,要受法律制裁;一國的政府如果也做假帳,企圖以各種方法美化政府財報,導致政府債信破產,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最後必然遭人民唾棄。

「希臘式危機」最令人震驚的,不只是政府債務破表,而是政府涉嫌透過各種手法把債務排除在公債定義之外,欺騙民眾與投資人。面對「希臘式危機」,希望馬政府得到教訓,不要因為舉債瀕臨上限,就想大幅翻修《公共債務法》,取消政府總舉債上限,企圖掩飾國家財政惡化的事實。因為,這些債務,最後終究要償還的,這一代如果還不完,擔子就落在下一代身上。

※ 相關報導:

* 索羅斯:全球進入第二幕危機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00613000029&cid=1207

fsj 提到...

2位數通膨率 印度恐再升息

中央社 2010.06.14

印度通貨膨脹率再度突破2位數大關!糧食、油品價格高漲,印度通膨年增率自4月的9.59%,5月達到10.16%;印度儲備銀行(RBI)在7月27日表定集會前再度升息機會提高。

有別於其他國家,印度以435種基本商品批發價計算其通膨率。今天公佈的5月躉售物價指數(WPI)自前月的253.7增至258.1,月增1.73%。因糧食、油品通膨率分達16.49%、13.05%,帶動5月通膨率達10.16%,再度突破2位數大關。

此外,基期太低也是5月通膨率飆高原因之一;去年5月通膨率僅1.38%。官方今天同時修正3月通膨率為11.04%。

RBI於3月19日、4月20日分別宣佈升息1碼;總裁蘇巴拉奧(Duvvuri Subbarao)在「2010-11會計年度政策聲明」指出,通貨膨脹趨勢令人憂心。現在通膨率再度突破2位數大關,也使預定7月27日進行季貨幣政策檢討的RBI,任務更為艱鉅。RBI估2011年3月WPI年增率為5.5%。

政府已對市場釋出部分糧食庫存,也期盼雨季降雨回復正常,以協助控制加速上揚的物價。然而,據印度商工部公佈截至5月29日止1週糧食通膨率最新數據仍高達16.74%,並無喘息跡象。

※ 相關報導:

* 物價蠢動 要有心理準備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1312&f_ART_ID=252916

理財周刊 2010/06/14

這幾十年來物價每年都在上漲,走到麵包店,店內公告「因原物料上漲,本店為反映成本,從本周起將調整價格」;想買嬰兒奶粉,一罐900公克的奶粉從 760元上漲到近千元,換句話說,我們吃的、穿的、喝的、用的,價格往往只會漲不會跌,即使原物料價格回跌,也不見廠商主動將售價調整回來。...足以印證經濟學上的「物價向下的僵硬性」理論,換句話說,物價的掌控權不是在消費者身上,而是在賣的人身上,當進貨成本上升,售價調漲倒也情有可原,然而,當成本上漲的壓力沒有那麼大時,卻不見老闆主動降價,最後吃虧的還是消費者。



◆ 呆卡八成 大陸恐掀卡債風暴

【經濟日報╱記者林茂仁/綜合報導】2010.06.14

中國大陸信用卡市場風險升高,大陸央行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占期末應償信貸總額3.5%,較去年第四季上升0.4%;專家估計,有八成的信用卡是未啟用的「呆卡」,銀行浮濫發卡的結果將導致卡債風暴。

根據北京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的「中國信用卡持卡人全景調查」,截至2009年第四季底,大陸累計發行信用卡量為1.9億張,較前年同期成長 30.4%。驚人的成長數字顯示信用卡市場風險升高。

新民周刊報導,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2009年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展藍皮書」顯示,大陸信用卡行業在去年的不良率較2008年上升,全年不良率平均在2%至4%。大陸央行統計,去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高達人民幣76.96億元(約新台幣361億元),較前年同期成長127.9%,信用卡壞帳風險加大。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環訊支付顧問劉勝軍表示,銀行為了追求速度和數量而進行的一種「粗放式發卡」,先搶占市場再說,他估計,大陸市場有 80%的信用卡處於「休眠」狀態。

在14家上市銀行中,交行、招行、民生、中信、興業和深發展等6家銀行公布信用卡2009財年的不良率。交行的不良率處於最低水準1.6%,中信銀行的不良率最高,達到4.88%,多家銀行的壞帳率較2008年有一定幅度的增長。



◆ 高學歷貶值 失業率攀新高

【張舒婷/台北報導】2010-06-14 中國時報

「高學歷」真的不再等於「高就業」了!主計處的最新調查顯示,失業逾一年的「長期失業人口」中,學歷在大學以上者的比例逐年攀升,目前已來到二八%,創下史上新高。人力銀行業者更發現,近年來學歷愈高的求職者,薪水「跌愈大」,今年碩士畢業新鮮人的起薪跌幅逾三%,遠高於其他學歷的求職者。

驪歌響起,畢業大軍即將攻入求職市場。主計處的數據指出,二○○九年大學以上求職者的失業率為五.九八%,比前年成長了一.二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主計處指出,四月的失業率已降至五.四%。雖然數字好轉,但待業超過一年的長期失業人數,自去年十一月飆破十一萬以來,已連續半年皆超過十一萬人;今年四月來到十一萬四千人,是金融海嘯前的兩倍。

更值得注意的是,長期失業多屬於中高齡、低學歷族群的現象,已不復見。主計處的資料顯示,大學以上學歷失業者占長期失業者的比例,正逐漸攀升。

主計處的統計發現,去年全年度的平均長期失業人口數為十.一萬人,其中二五.七%學歷在大學以上,不但比十年前(一九九九年)勁揚十三. 三個百分點,且持續成長。今年四月,學歷在大學以上者上揚至二八%,遠高於專科(十六%)、國中以下(十八%),更寫下自調查以來的最高紀錄。

主計處官員進一步分析,近年來的長期失業者中,學歷在大學以上的確實愈來愈多,以廿到卅四歲的青壯年男性為主。

老闆愈來愈不愛高學歷求職者,連帶「薪」情也黯淡。一一一一人力銀行的調查發現,去年大學、碩士的起薪皆負成長,其中碩士生跌幅逼近十%,高居所有學歷之冠,平均薪資蒸發掉四千多元。

直到今年,學歷貶值的悲歌依舊響亮。幾天前,一一一一人力銀行發布最新調查,發現不同學歷的新鮮人,起薪也迥異,雖然碩士(二七七四五元)仍高於學士(二四一○三元)、專科(二三○三四元),但與去年相比,碩士求職者起薪下滑高達三.一七%,遠高於學士的不到二%、專科的○.○八%。



◆ 阿富汗發現32兆元礦藏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法新社】2010.06.14

《紐約時報》14日報導,美國地質學家在阿富汗發現價值將近一兆美元 (台幣32兆元)的礦藏,包括蘊藏量巨大的銅和鋰。

美國高層官員表示,這些未經開採的礦藏還包括蘊藏量巨大的鐵、黃金、鈮、鈷,足以使阿富汗變成全球主要的礦物出口國。目前已知的全球最大鋰礦是在玻利維亞,《紐約時報》報導,阿富汗的鋰藏量和玻利維亞一樣大。

鋰是充電電池的關鍵成。其他產品,從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到電動車,鋰都扮演關鍵角色。

《紐時》引述美國國防部內部備忘錄的文字說,阿富汗的鋰藏量極大,能使阿富汗成為「鋰的沙烏地阿拉伯」。

美國官員說,阿富汗的鐵和銅蘊藏量,足以使阿富汗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產鐵和產銅國。美國中央指揮部主官培特勒斯說,「阿富汗潛力驚人」。

阿富汗礦業部顧問尤里亞尼對《紐時》表示,這些礦藏將成為阿富汗經濟的骨幹。

蘇聯在1980年代占領阿富汗,其礦業專家收集了許多阿富汗礦藏的圖表和數據。那是戰亂的年代,阿富汗地質學家將相關圖籍帶回家保護,美國一個地質學團隊藉助於這些資料,發現礦藏。

fsj 提到...

中小企業:對ECFA期待又怕受傷害

【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2010.06.14

兩岸經濟協議 (ECFA)簽署在即,中華民國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林秉彬表示,中小企業對ECFA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政府應該在早收清單出爐後,提出更具體的輔導措施,以降低對中小企業的衝擊。

中小企業協會今天中午舉行端午餐敘,理事長林秉彬同時對鴻海旗下富士康集團日前大幅加薪的做法,表達中小企業「非常反感」。他說,中小企業無法理解鴻海為何要如此加薪,但這是「不良示範」,已讓中小企業感受沉重壓力。

林秉彬表示,ECFA談判逐漸明朗化,對目前九成以上是中小企業的大陸8、9萬家台商來說,毫無疑問是相當期待的。因為台商多以外需為主,如果所生產的產品項目能在早期收穫清單中,將能更具競爭力,經營也會更簡單。

但是對在台灣的120萬家中小企業來說,不免擔心受怕,目前大陸方面要求的早收清單,仍不明朗,根據報載有17項紡織品已排除在大陸早期清單中,但除了這 17項呢? 林秉彬說不但紡織業,其他各行各業也都很憂心。

他說,兩岸簽訂ECFA,不可能我們要求對方都開放,而我們都不開放,但就中小企業的立場,政府簽定ECFA,早期收穫清單給大陸愈少愈好;另外政府雖宣布以10年950億元輔導受衝擊的產業,但細分到各行業其實並不多,中小企業協會也希望政府能提出更具體的輔導措施。

林秉彬今天也針對富士康近日連續兩次加薪,認為是「不良示範」,他說富士康受到跳樓壓力,從900元調薪到1200元可以理解,但是僅隔四天,又從 1200元調到2000元,就讓人看不懂,也讓外人不免有些聯想背後是不是有什麼企圖。

林說,富士康大幅加薪後,包括本田在內,很多大陸工廠都傳出工潮,造成其他台商企業經營上的困難,另外富士康調漲工資後,很多上游零組件中小企業現在都「剉咧等」,擔心富士康會向上游砍價。

林秉彬表示,如果富士康採取這種方式,中小企業不接就撐不下去,接單賺不到什麼錢,而富士康藉此財力雄厚,以加薪迫使其他競爭對手關門,下游業者也會受其左右,使更多台商無法在大陸生存。

※ 相關報導:

* 兩岸將組委員會 TIFA模式協商ECFA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5662482.shtml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表示,兩岸將共組「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負責後續磋商、協調工作;她強調,兩岸經濟委員會這個架構,就是TIFA(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的「兩岸版」。

* 汽車落榜 台廠年損上千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5662392.shtml

汽車業意外未納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清單,打碎台灣整車零關稅外銷大陸的美夢,初估每年台灣整車出口損失商機將達上千億元。汽車業者更直言,台灣車業將錯失參與國際車廠兩岸分工的黃金時機。



◆ 我見我思-贏了數字 輸了品質

【呂紹煒】2010-06-14 中國時報

世界工廠勞動市場生變,台商鮭魚返鄉再成話題。但我們一方面看到政府摩拳霍霍,要吸引「鮭魚們」回台,另一方面,又看到學者聯署,不要「血汗工廠鮭魚返鄉」。到底誰對誰錯?其實,只要政府把關、有所作為,都對!如果政府無作為,台灣最後可能是「贏了數字,輸了品質」。

民國七○年代後,台灣也曾因實施勞基法、環保意識高漲,嚴重抗爭四起,導致傳統勞力密集產業外移。廿多年後,大陸走同樣的路。二、三年前,大陸先是環保標準提高,導致大批台商工廠難以符合標準而關廠倒閉,連夜奔回台灣,當時就曾有一次「鮭魚潮」。現在,則是兩岸關係改善、三通實現,加上大陸工資上揚,另一股鮭魚潮似乎已開始了。

台灣在傳產外移後,先有科技產業興起,近十年來,雖然經濟成長較遲緩,但高汙染的大小工廠走了、人也少了,生活品質卻變得更好。許多名外商主管在比較中、港、台的生活品質後,往往最鍾情台灣。換句話說,這已是台灣的優勢之一了。

對台灣社會與經濟而言,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經濟成長率增減幾個百分點的問題,而是失業與所得不均問題,這兩個問題又是彼此相關。因此,政府應把關,對既無助改善就業、又影響環境品質的「鮭魚們」敬謝不敏。

例如,有台商要求設立「專業區」,讓區內台商大批引進陸勞;或是有企業說要回台設「無人工廠」,這些投資案,就免了吧。設廠必然要耗費台灣的資源(包括土地、水、電)、同時產生程度不等的汙染(那隻雞不拉屎?),但卻無助緩和國內失業率,台灣實在沒必要張開雙手、歡迎這種「只拉屎不下蛋」的鮭魚。

這種鮭魚返鄉,是滿足了官方全年創造一兆多民間投資、吸引四百億台商回台投資的數字目標,甚至對提升經濟成長率亦可有貢獻。但,一般民眾與社會整體,有什麼利益?沒有!或者說其弊遠大於利。

廿幾年前,傳產開始外移時,政府就高喊要產業升級,提升產品附加價值,這個標準,現在還是適用。現在,則是發展六大新興產業、提升服務業的附加價值,這也該做。政府要打造更好的投資環境,吸引鮭魚返鄉,也沒錯。

但千萬不可走回數十年前的老路,對投資設廠好壞不拘的全收,全部都視為重大投資的去協助排除投資障礙,甚至給予各種優惠獎勵。那些既無助改善失業,又耗費資源、增加汙染的投資案,最後結果只是美化了經濟數據,但全體社會輸掉了生活品質;甚至,連經濟與產業的品質都下降。

fsj 提到...

救2房 美已花1450億美元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2010.06.15

美國政府在金融風暴中為拯救房地美、房利美,無限制提供金援給「二房」,至今已掏出1450億美元。有房地產研究業者估計,在最壞情況下,美國政府搶救「二房」的代價可能達1兆美元。

美國聯準會日前的報告說,全美總額10.7兆美元的住宅抵押貸款中,二房承做或擔保的比率高達53%。彭博網站報導,房地產業者和經濟學家研究後認為,二房需要的金援額度,取決於美國失業率、利率、其他和房價相關的因素。

美國會預算辦公室2009年8月估計,到2019年時,政府給二房的補助可能累積到3890億美元。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今年2月則估計,如果經濟改善,金援總額只要1600億美元。

如果美國房價繼續下跌,二房需要更多資金。Egan-Jones信評公司總裁伊根表示,在最壞情況下,二房需要1兆美元是很合理的估計。

巴克萊資本公司去年12月的研究報告說,假如美國房價再跌二成、抵押貸款壞帳率增加二倍,官方援助二房的成本將達5000億美元。

根據美國不動產業者協會4月間的調查,美國房價中數為17 萬3100美元,比2006年7月大減25%。根據申報資料,二房客戶逾期繳款超過三個月的比率一年多來持續上升,到3月底為止,房利美的比率是 5.5%,房地美則是4.1%。3月底為止,二房逾期繳款客戶的貸款總額達3384億美元,遠高於去年同期的2061億美元。

二房在美國住宅抵押貸款市場占有半邊天,許多公司債又賣給外國,所以和美國以及全球金融系統的關聯性不可小覷。美國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日本等外國「大戶」持有的二房債券多達9080億美元。

美國政府對二房問題如何善後還拿不定主意,構想之一是改造結構,把它們切割成「好銀行」和「壞銀行」。好銀行繼續運作正常的貸款,壞銀行則吸收壞帳。瑞士信貸5月的報告認為,如果這樣處理,美國政府可能還要砸2900億美元。



◆ 歐豬四國 捅出大樓子/歐元區16國 曝險近1.6兆美元

自由時報 2010.06.15

〔編譯羅倩宜、劉千郁/綜合外電報導〕歐元區各國銀行對歐豬四國的曝險部位高達近一.六兆美元,其中法德兩國尤其嚴重;加上歐洲各國相繼大幅減支,歐洲經濟前景充滿變數,融資體系幾近凍結。

國際清算銀行週日表示,歐元區十六國銀行手上握有西班牙、愛爾蘭、葡萄牙及希臘等四國一.五八兆美元的債務,其中法德銀行就占了六成二,分別為四九三○億及四六五○億美元。而歐豬四國負債最多的是西班牙,總計七二七○億美元。歐豬四國的債務中,主權債務僅占十六%,其餘八成以上屬於企業或私人融資。

法債權最大 西負債最多

早在幾個月前,市場分析師就警告歐元區銀行曝險部位不明,可能引發嚴重的市場信心危機。而確實這也造成歐洲銀行間拆借幾近凍結,國際清算銀行週日公布的數據只是印證了投資人的擔憂。近期以來,歐洲銀行不願彼此融資,只願意跟歐洲央行往來。銀行債的擔保成本在上週創下新高,代表廿五家歐洲銀行違約交換的Markit iTraxx指數在六月八日攀升至二○八點,逼近歷史高點二一○點。

另,法國政府握有一○六○億美元的歐豬四國主權債務,是公債曝險部位最多的國家,德國的部位是六八○億美元。這也說明了為何前一陣子法國積極想要金援希臘及其他債務國,目的是避免自身的金融體系崩解。英國銀行對愛爾蘭的借貸達二千三百億美元,西班牙自己負債累累,也借給葡萄牙一千一百億美元。美國對歐豬四國的曝險則不到二千億美元。

融資體系 幾近凍結

國際清算銀行另表示,全球經濟受到歐債危機影響,預估歐美國家要到明年才會調升利率,歐美利率投資商品顯示聯準會與歐洲央行都要到明年後才會升息。歐債危機使歐元在上週跌至四年來低點,今年來全球股市也因此蒸發市值四億美元。清算銀行指出,若市場對促進經濟成長政策失去信心,全球成長將受損害,經濟會走向二次衰退。



◆ 社論-我國的公債定義隱藏了多少危機?

【本報訊】2010-06-15 工商時報

古典經濟學家們對公債的疑慮甚深,大衛休謨曾說:「國家不消滅公債,公債必將消滅國家」。乍聽此話會認為經濟學家們言過其實,不過從這次希臘債信危機所形成的風暴看來,此番憂國之論並非危言聳聽。

自從二戰結束,在凱因斯理論風行下,各國政府為擴大開銷找到了理論基礎,不僅經濟衰退時採赤字預算,繁榮的年代也照樣發行公債。政府舉債名為增進全民福祉,實則浪費揮霍、巧立名目、無所不為,浮濫的開支使得各國政府債務扶搖直上。1990年日本中央政府債務餘額占GDP已達55%,其他國家如美國44%、英國47%、德國23%,同年台灣還不到5%。

看到美、歐、日政府債務如此之高,1990年代國內有識之士即已呼籲政府8.2兆元的「六年國建」應審慎為之,以免重蹈先進國家覆轍。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在選舉政治胡亂承諾下,近二十年來台灣該徵的稅不敢徵,不該做的建設拼命做,以致蚊子館林立,政府入不敷出,非靠舉債無以為繼,如今中央政府債務已升至4.6兆元,占前三年平均GNP已達35.3%。

當然,昔日美、歐、日的公債餘額占GDP比率也已更上層樓,如今美國達90%、日本200%、德國77%、希臘115%。看到近二十年各國公債狂升數倍,讓人深切體會古典經濟學家的智慧,也看到了各國政治人物的短視。依此一舉債速度往後推個十年、二十年,風暴必將更甚於今日的希臘,所謂公債消滅國家,恐非虛言。

若拿我國官方公布的債務統計,與美、歐、日比較一番,有些人可能會雀躍不已,認為這場遠在千里之外的希臘債信危機與我國無關。但是,當明白我國的公債定義後,大概就無法如此樂觀,因為我們的公債定義在全球可謂獨樹一幟。依我國「公債法」第四條有關法定債務上限所認列的債務,既不包括非營業基金所借的債務,也不計入國庫券等短期借款,同時也排除具自償性的公債;然而美、歐、日所揭露的公債範圍,卻將這些債務悉數計入。換句話說,如果依國際同一定義,我國如今的公債餘額占GDP比率絕不可能如此漂亮。

那麼,如果依國際定義的公債計算,我國政府債務已到達什麼水準?行政院主計處曾將政府所屬的非營業基金債務、短期債務計入,依此試算 2006年我國的各級政府債務達5.1兆元(同年依我國公債法定義的各級政府債務僅4.2兆元),占GDP比率跳升至43%。主計處該試算雖已較接近國際公債的定義,惟仍有所欠缺,因為依國際普遍採行的公債定義,舉債是「債」,賒欠同樣也是「債」,因此包括既成道路徵收補償的欠款、公勞保及軍公教退撫的賒欠餘額等皆應計入債務,但依我國《公債法》這些欠款全數被排除在外。此外該計入而未計入的還有國營事業所舉借的債務、全民健保的虧損等等。

正由於我國公債定義如此曖昧、奇特又複雜,近年來包括立法院預算中心、審計部都分別跳出來對政府債務進行估計,而所估計出來的結果一發布,總是震驚四方。依立法院預算中心估算,2008年我國中央政府債務餘額占GDP已高達90.5%,而審計部把潛藏負債(或有負債)計入後,得到的中央政府債務更高達19.7兆元,占GDP比率已達151%。

我國的公債到底有多少?沒有人說的準,從4.6兆元到19.7兆元之間,各種版本都有,這全是拜我國公債定義不清之賜。這樣的公債定義已使各方疑慮四起,並且也已為危機埋下可懼的種籽,政府大員每每說我國公債餘額占GDP僅35.3%,其誰能信?

我們認為政府統計必須透明且公開。由這次希臘債信危機也可以發現,希臘債務占GDP比率115%其實遠低於日本的200%,何以日本沒事而希臘卻陷入風暴?答案很簡單,因為日本的債務統計公開透明,而希臘的債務欲蓋彌彰。當隱藏的債務圖窮匕見,信心豈能不潰散?投機客豈會不攻擊?經濟社會又豈能不分崩離析?這正是今天希臘債信危機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由此可知,一個不透明的債務統計所帶來的傷害,要遠遠大於債務的本身,台灣能不引以為誡?

近日行政院為「公債法」修正案四處奔走,立法院如今雖已休會,但內閣仍希望召開臨時會通過此案。令人訝異的是,行政院竟只著眼於如何提高地方政府的舉債空間,而視此次希臘債信危機如無物。我們呼籲朝野立委應藉本次修正「公債法」的機會,讓我國公債定義與國際接軌。因為只有一個正確的公債定義,才能反映真實的債務統計,從而讓台灣免於重蹈希臘危機的覆轍。

fsj 提到...

台灣,準備好摘玫瑰了嗎

【經濟日報╱記者 林安妮】2010.06.16

對台灣來說,2010年是蟄伏、也是蓄勢待發的一年。

不少預測機構與經濟學家都認為,台灣經濟在出口動能陸續恢復下,年內經濟表現看佳,甚至在未來幾年內,台灣還有可能重返四小龍之首,關鍵的加分因素,就是兩岸將洽簽ECFA。

ECFA的協商正緊鑼密鼓進行,台灣的談判隊伍才在北京完成第三次協商,希望趕在月底的五次江陳會簽定協議。只是協商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光是為了提早降稅和開放市場的早收清單,雙方就你來我往多回。

ECFA全名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這是一個仿照東協十國與大陸洽簽自由貿易協定而來的安排,即先有框架協定,再有實質的貨品、服務業貿易關稅減讓,「為了展現誠意,框架協定通常會再加個『早期收穫清單』。」中經院台灣WTO中心副研究員徐遵慈如是說。

徐遵慈表示,一般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多是一步到位,談完、簽好,就降稅,早前台灣與中南美五個友邦洽簽的四個自貿協定,就是如此安排。但是東協與大陸、以及兩岸關係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在洽簽FTA過程中,都是先設定了一個框架協議,作為過渡性安排。

一位長年駐台的東協國家代表指出,對大陸來說,加強與東協國家的合作,是提高區域「話語權」的不二法門,「大陸清楚知道,在東南亞的政治布局中,一定不能落後日本,否則美國人的勢力也會跟著來了。」

這位駐台官員還說,政治就是經濟,經濟就是政治,但他不解,何以台灣總是說ECFA是經濟議題,與政治議題全然無涉。

這位駐台使節的疑問,正好也是許多人心中的大哉問。不過,反對派的政治解讀是直指,ECFA包藏大陸統一台灣的企圖心:大陸企圖在經濟上先框住台灣,之後再一步步遂行兩岸統一的目標。

反對人士也認為,兩岸洽簽ECFA後,台灣對大陸的經濟依賴,也將持續飆升。強勢產業可能會過多地把雞蛋全擺在大陸市場,至於弱勢產業,也可能因為兩岸洽簽ECFA,導致大陸貨襲台,進一步夾殺國內弱勢業者的生存空間。

但真正對台灣的衝擊不只發生在簽訂ECFA後,大陸貨可能大舉來台,而是另一波自由化啟動的影響才開始。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自由化衝擊」更發生在 ECFA之後,台灣還要繼續與其他主要貿易夥伴協商FTA。當ECFA與這些FTA陸續生效後,都可能讓國內敏感產業面臨激烈衝擊,「現在就要展開因應與預防」,他說。

目前政府的因應策略,主要參考政府在十年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作法,擴大編列十年、950億元的基金,協助17個敏感產業調整與轉型,同時還大力推展表彰「台灣製造」的「MIT」標章。

為了強力為MIT產品開出一片「藍海之道」,經濟部總動員,工業局協助推展MIT,標檢局則組成「進口異常商品聯合稽核大隊」,每周稽查市面上魚目混珠的不實與不明商品,經濟部次長梁國新,「我給他們(標檢局)的要求是,每周一定要有斬獲。」國貿局負責推動「優質平價新興市場推動方案」,協助優良的MIT 產品展銷大陸、印度、印尼及越南等四大國際新興市場。

行政院長吳敦義曾形容,ECFA就好比一朵玫瑰花,樂觀的人看到花的艷麗,但悲觀的人只看到刺。這朵花能否在未來十年內,持續綻放美麗,卻不刺痛國內產業及民心,就得看台灣政府如何運用智慧與展現行動力了。

反問

●政治就是經濟,經濟就是政治,但他不解,何以台灣總是說ECFA是經濟議題,與政治議題全然無涉。

●兩岸洽簽ECFA後,台灣對大陸的經濟依賴飆升,弱勢產業,可能面臨大陸貨襲台,生存空間受夾殺。

反思

●ECFA包藏大陸統一台灣的企圖心:大陸企圖在經濟上先框住台灣,之後再遂行兩岸統一的目標,怎麼破解?

●政府協助17個敏感產業調整與轉型,同時還大力推展「MIT」標章,真能協助業者轉型,開闢新藍海?



◆ GDP用於研發 以色列全球第一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專題報導】2010/06/15

以色列有極多不利經濟發展的條件:國內市場狹小,「奶與蜜之地」有一半是沙漠,缺乏石油等資源,政治因素導致大筆國防支出,國際市場也常被抵制;阿拉伯裔與極端正統猶太教徒,造成失業率偏高、勞動參與率偏低。

世人都認為「猶太人」很會賺錢,但對「以色列」,往往只記得很會打仗。許多人印象是以色列通貨膨脹嚴重,靠美援與海外猶太僑民匯款支撐經濟,但現在以色列財政好轉,雖未年年出超,但負債與通膨等幅度都改善不少。

GDP用於研發 全球第一

經濟起飛主要拜高科技產業興起,美國那斯達克權值股當中,以色列企業數已達第二,比歐洲各國加起來還多,也超過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及印度的總和。以色列平均每一千八百多人就有一家初創企業,人均創業投資金額是美國的兩倍半、歐盟的卅倍,百分之四點六五的GDP用於研發,全球第一。

歸結以色列經濟結構特性,耶路撒冷郵報專欄作家辛格(S.Singer)認為,一是猶太人的「chutzpah」性格,這個字意思是「膽量、厚臉皮、放肆無禮、魄力」。有人開玩笑說,以色列人是不懂「Excuse me」的民族,猶太傳統文化鼓勵爭辯、發表看法與冒險挑戰,「溫恭謙退」可不是褒詞。

替以色列代工的和碩科技軟體部門張雅清,被派到特拉維夫出差,她回憶跟以色列客戶打交道的經驗:「英文很好,都很會講話,邏輯性也很強;不過如果你講得出道理來,他們會接受。」

創意見長 企業觀念突破

辛格說,以色列企業也以創意見長,例如Icecure醫技公司開發出液態氮治療乳房腫瘤的技術,即將獲得美國FDA許可上市,「液態氮不是新技術,『凍死』腫瘤的點子是新的。」

台灣徵兵制常遭批評浪費人才,以色列軍隊卻被認為對經濟發展有正面功能,除軍火外銷外,國防需求也帶動以色列的航空、電子、通訊、保全、精密加工及聲紋辨識等技術。

滴水灌溉 沙漠灌出綠意

自然資源的匱乏,讓以色列人極度重視教育,且重視資源回收,全國七成五廢水都用於農業灌溉,還開發獨特的滴水灌溉系統;特拉維夫市郊的巨型垃圾山最近正在移除,政府努力從陳年垃圾清出可用資源。

以色列外交部經貿司長哈斯克勒(G. Haskel)指出,以色列希望與全球拓展貿易;「經濟是一座橋,即使那些政治上與我們敵對的國家,我們還是試圖與他們建立經貿關係」,他強調,「不管怎麼說,做生意總比打仗好。」



◆ 阿富汗發現近兆美元礦藏 各方覬覦

【尹德瀚/綜合報導】2010-06-15 中國時報

《紐約時報》十四日報導,美國已於阿富汗發現豐富礦藏,包括鐵、銅、金、鈷和生產手機電池必需的鋰,總價值將近一兆美元,如果開採,足以讓貧窮的阿富汗一夕暴富;但這些礦產也將引來各方勢力覬覦,使得阿富汗形勢更為複雜。

美國官員說,目前美國在阿富汗發現最豐富的礦藏是鐵和銅,其蘊藏量在全球位居前矛,南部地區也發現大量金礦;其他礦藏則包括具有特殊用途的金屬如鈮和鋰。目前已知鋰蘊藏量最多的國家是玻利維亞;但美國專家估計,阿富汗單在一個省的鋰藏量就不亞於玻利維亞,堪稱「鋰領域的沙烏地阿拉伯」。

阿富汗歷經數十年戰禍早已民窮財盡,現在經濟主要靠生產鴉片和外援支撐,一年國內生產毛額只有一百廿億美元,如今竟發現近一兆美元的礦藏,但阿富汗本身並無採礦工業和充足的基礎設施,要開採勢必倚賴外力,從而引來各方覬覦。

阿富汗政府在卡札總統治理下本就腐敗,發現礦藏後貪瀆恐將更猖獗。去年美方指控阿國礦業部長收受三千萬美元賄賂,讓中國以卅億美元取得羅加省艾納克(Aynak)銅礦卅年採礦租約。據估計,此一銅礦價值達八百八十億美元。

美國擔心,缺乏天然資源的中國將企圖主導阿富汗的礦業發展,攪亂美國在此的布局。但更弔詭的是,為了佔領這些礦產,塔里班叛軍將更積極作戰,導致阿富汗戰火更加激烈。

這些礦藏早有蛛絲馬跡。八○年代,蘇聯礦業專家曾對阿富汗礦產進行調查,美國專家二○○四年在阿富汗地質調查圖書館發現他們留下的圖表資料,再配合空中偵查,二○○七年發現許多不為人知的礦藏。二○○九年,美國防部副助理次長布林克禮到阿富汗考察,立刻找來美國礦業專家,確認阿富汗礦藏豐富,並已將結果告知卡札總統。

vege 提到...

大魚兄好像一直都對經濟蠻有興趣的,如果沒有追蹤 zerohedge.com 的習慣,可以花一點時間看看...

台灣的財金媒體,不敢說不好,只是老是在爭論不急之務...

fsj 提到...

謝謝提供資訊 :D 因為經濟的影響層面很廣,所以才會稍微注意一下,這樣有助於對趨勢的判斷... 其實我比較注意的是:人類的活動,對於地球還有人類自身所產生的影響,這是個有趣的研究題目 :)

fsj 提到...

ECFA早收清單 又有新版本

【經濟日報╱記者楊毅/台北報導】2010.06.16

兩岸經濟協議(ECFA)雙方的早期收穫清單,又出現新版本。經濟部長施顏祥昨(15)日公布,台灣早收清單有500項、金額超過120億美元;大陸為250項、金額約30億美元。我方與陸方項目為2比1,金額為4比1,無論項目及金額均符合雙方比例原則。

經濟部、陸委會等相關部會昨日赴立法院,向院長王金平及朝野黨團報告ECFA第三次協商情形,國民黨團、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及施顏祥會後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

施顏祥表示,我方目前同意開放大陸約250項貨品列入早期收穫清單,金額約30億美元,我方則爭取到約500項貨品納入早收清單,金額約120億美元。

相較前一天經濟部說法,大陸早收清單為200多項、金額為20多億美元,足足提高50項,多出10億美元。

綠營質疑,根據經濟部國貿局14日發布新聞稿指出,我方同意陸方約200項貨品列入早收清單,為何在昨天一夕之間突然多50項,民進黨團幹事長李俊毅痛批,政府拒絕提供早收清單,「根本不把立法院看在眼裡」,未來國會可能會針對早收清單再作修正。

施顏祥指出,我國平均每年對大陸的出口額為1,000億美元,大陸對台灣的出口額則約300億美元,比重約3點多比1。

我方和陸方的早收清單項目比例為2比1,金額則為陸方4比1,均符合比例原則。

施顏祥提到,我方提列早收清單的三項原則為:我方產品的競爭力足夠、保護國內17項弱勢產業、主要競爭對手已享受出口至中國的低關稅待遇等。

他強調,目前早收清單尚未完全定案,還有若干細項還在討論,我方將秉持上述原則持續與陸方協商。

我方早收清單項目,施顏祥透露,主要可分為四大類,第一類為化學品、石化原料、塑膠原料及製品、橡膠原料、紡織纖維、布、紡織化學品;第二類為鋼鐵、鋁、銅製品、機械及其零組件、工具機及其零組件、汽車零組件、自行車及其零組件、運動器材;第三類為部分電子產品及材料、光學產品;第四類則為若干農產品。

賴幸媛表示,第三協商我方堅持在序言中明列「考量雙方的經濟條件」文字,設下兩岸經貿「安全閥」,她說,由於ECFA仍有後續協商,必須考量兩岸的特殊關係、經濟規模及產業發展條件的不同,避免讓本土敏感性產業,例如農業受到衝擊。

賴幸媛說,我方堅持在文本放入「生效條款」,也就是要求ECFA須經國會審議通過後,才會生效,並且訂有「終止條款」。

她強調,ECFA不會一次到位,而是會考量兩岸的經濟條件,以循序漸進、步步為營方式開放。



◆ ECFA還沒簽 立院朝野先吵怎麼審

中央社 2010.06.16

ECFA簽署後將送立法院審議,國民黨團希望比照條約審議,立法院只表示通過或不通過,民進黨團主張審議時可以刪減、增修,雙方尚無共識。

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柯建銘今天表示,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送立法院審議前,朝野必須先釐清遊戲規則,「要確定可不可以刪減、增修」。

柯建銘指出,目前立法院朝野對於如何審ECFA莫衷一是,程序上ECFA在行政院會通過後,要送到立法院審議;ECFA議定文書必須在全院聯席委員會初審,然後再送交立法院會審議。

柯建銘說,預估立院7月初召開第1次臨時會,民進黨團會提議ECFA交付朝野協商,經過1個月的朝野協商期後,再召開第2次臨時會處理。

他說,問題在於立院對於ECFA的內容,是否只能表示通過與不通過,或者有增修、刪減的權力。

他表示,前行政院長蕭萬長任內,政院曾提出「兩岸訂定協議處理條例草案」,但因屆期不連續而未完成立法;該草案內容是明定兩岸間的協議,應該以法律案方式審查,也就是立委有刪減、增修的權力;後來民進黨團每會期都重提該條例草案,但都被國民黨在程委會擋掉。

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表示,國民黨雖然曾經提出兩岸訂定協議處理條例草案,「但現在時間空間都不一樣了」。

他強調,有關ECFA協議的審查,目前國民黨仍傾向以條約方式處理,也就是立法院只表達通過或不通過的立場。

※ 相關報導:

* 反制ECFA 民進黨626上街頭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5667007.shtml



◆ ECFA 台灣車輛產業的十字路口

中廣/彭群弼報導 2010/06/16

ECFA早收清單出爐,部分產業落榜,期待擴大兩岸市場的期待落空,其中,較引人矚目得就是汽車產業。「整車」並未納入第一階段早收清單。事實上,兩岸汽車工業分工早已隱然成形,雙方各有管制及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並未充分達到分工互利的效果,國際大廠多年來都希望發展兩岸互補的生產體系,但始終無法如願,「ECFA」提供機會,也帶來挑戰,台灣汽車產業正面臨關鍵的十字路口。

ECFA早收清單曝光,幾家歡樂幾家愁,納入清單的摩拳擦掌,不在清單上的抗議。也有被列入清單的擔心對岸低價傾銷。唯獨汽車產業最受關注,連行政院長都罕見的主動釋放利多,強調有國際性的大車廠要來台評估設廠。

台灣發展「大汽車廠」的夢想多年,有鐵頭稱號的趙耀東任經濟部長時全力推動,前後花了五年時間,卡在外銷比例與日本豐田的認知不同,功敗垂成,台灣至今,沒有任何一家車廠的產能達到20萬輛,不但如此,年銷售量最多不超過六十萬,最少只有二十多萬的台灣汽車市場,卻始終保持著兩位數的汽車裝配工廠,從好的角度分析,台灣汽車零組件產業在必須應付十幾家,上百種不同車型的需求下,發展出快速應變,少樣多量仍能保持獲利的靈活能力,但優點也是缺點,缺乏經濟規模,成本偏高,車廠獲利不易。

近幾年國際車廠整併頻頻,金融海嘯更加速產業整併,再加上大陸驚人的消費能力,搖身一變成為銷售大國,台灣因為擁有語言及文化優勢,再加上對國際車廠從不設防,多年來,一直被視進軍大陸的跳板,但兩岸關係阻隔,最後只有台灣汽車產業的高階經理人順利跳進大陸市場,升官發財,產業卻必須化整為零,在國際車廠及對岸業者的夾縫中求生存,找合作。

如今兩岸關係改善,推動簽署ECFA,一位曾經參與對岸非正式管道溝通的產業界人士形容,對於一年賣出一千多萬輛的大陸業者而言,「讓利」十幾萬輛給台灣,「根本沒有多大差別」。但多賣十幾萬輛,卻可能是台灣車廠能否獲利的關鍵。其實,大陸從未禁止台灣汽車銷往大陸,只不過,高達25%的關稅,沒有獲利空間,台灣則是禁止大陸產製的車輛直接進入台灣市場。去年開始,國內車廠與大陸合作,將部分車型轉移到台灣生產。

台灣汽車業者要擺脫低獲利,規模小的困境,進一步擴大兩岸分工,擴大出口,是重要的機會,同樣也必須面對大陸車廠的挑戰。

※ 台灣能不能以電動車稱霸汽車產業,就看這次了。

* 面對陸貨下一步/傳產有夢 再擦亮MIT招牌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2/5667374.shtml

目前唯一一個位在台北大直愛買的MIT產品專區,約40坪大,業者的疑問是:誰進得去啊!「通路」是所有弱勢產業業者共同的挑戰,MIT標章出來了,名人推薦的廣告也打得火熱,但沒有消費者買得到... 業者有一個夢,希望可以開一個台灣精品館,就像世貿中心一樣,上千坪的館擺滿台灣製東西,拓展外銷,甚至可以開到大陸去。

fsj 提到...

吳寶春師傅揉出麵包產業升級藍圖

中央社 2010/06/16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6日電)成功拓銷台灣荔枝乾內外銷的冠軍麵包師傅吳寶春將開店。他說,要做很多國際口味與原創性麵包,並與麵包業界共組協會,推廣研發,讓台灣麵包店不再抄襲日本,產業升級。

吳寶春2008年以紅酒桂圓麵包榮獲法國樂斯福世界麵包大賽亞軍,今年他再以台灣荔枝乾與埔里有機玫瑰,研發出荔枝玫瑰麵包,勇奪冠軍。

吳寶春刻意公開做法,讓台灣麵包業跟做,促銷農產,就連日本師傅也組團要跟他學做冠軍麵包,當然少不了大批訂購台灣荔枝乾與埔里玫瑰。只是台灣中盤商搶賺錢,哄抬價格,讓荔枝乾飆漲6成7,令他搖頭歎息。

他說,「農會也不介入調控,一次賺完的風氣不改,也沒把握機會協助農民增加產量,滿足外銷市場商機;這樣做事,產業難以長遠發展」。

聘請吳寶春擔任顧問的麵包店裡,架上幾乎是空的,因為只要麵包出爐,很快就被移往結帳區了。但他不搶鎂光燈,也不搞怪,為台灣麵包業紮根,他的心裡有一份美好藍圖,正要一步步進展。

外傳吳寶春不愛念書,接受專訪時詢問他,「真的被打了,也不念?」他靦腆低頭回說「是啊」。而他的堅持似乎全轉到麵包上發揮了,也證實行行出狀元。

國中畢業的他,10幾歲起進麵包店做學徒,但他發現學了4、5年後,似乎自己每次做的麵包口感不太穩定,於是他認真問了很多前輩,也專注聽了很多說法之後,發現「我被唬弄了!」,原來前人只是想要罩住後輩,隨意編說理由,他們自己也不懂。

他發現,隨著日系百貨進駐台灣市場的日本連鎖麵包店口味創新,而且每一家店的麵包做到口感一致,質感劃一,甚至隔天還是好吃,民眾當然願意排隊買較貴麵包。

在台灣找不到品管問題答案的吳寶春,30歲起開始到日本去找答案。他說,「30歲起的10年來,我每年至少赴日學做麵包 1次」。

學習管道的選擇,來自與進口食材貿易商的接觸。吳寶春說,「這些學習經驗讓他知道日本麵包的質感穩定,原來都來自溫度與時間的掌控,以及標準化作業」。

他說,「日商研製麵包的專業度還做到對每種材料的講究,有專研麵粉、鹽、糖、奶油等各種材料的專家,由他們共組團隊,透過團隊合作,打造出日本麵包好口碑的根基」。

他還發現,台灣麵包產業環境會讓曾在日本公司學習的人同化,只要返回台灣門市5、6年,就會被完全同化。

反之,何以在日商工作就不會質變?他說,因為日本早在30年前就已設立日本麵包協會(JBP),設立團隊與專家群,從事麵包產業技術研發與營運產銷的資訊及經驗交流,為各種客群開發新口味;協會的設立,更花費9年籌備,會員篩選非常謹慎。

有了20多年紮實經驗與體悟,吳寶春終於在國際賽事中奪冠。一路走來風格一致,要細水長流的他說,他店裡的麵包將很國際化。

他說,有法式長麵包、可頌及布里歐風情,也會有義式的水果麵包,以及德式乳酸味麵包等;當然還會取用很多台灣食材做原創麵包,繼荔枝玫瑰麵包,還會有三星蔥、鳳梨、香蕉等口味,這些食譜一樣會公開,因為他要幫助農民拓銷市場。

他說,他的門市會用他帶過的徒弟,以專業標準作業程序及團隊合作模式營運;並會進用高雄餐飲技術學院學生,以利開創性的麵包產業文化向下紮根。

對於麵包產業升級藍圖,他與數家有心的貿易商已決定共同籌備台灣麵包產業協會,就算晚了日本40年,還是會嚴選會員,共同投入台灣麵包產業研發的基礎打造,以利台灣麵包業革新,真正做到原創與品質優異,為長遠發展打樁。(中央社記者楊淑閔攝)

※ 相關報導:

* 反竹南科學園區擴大徵收案連署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0061512193300



◆ 大湖草莓淡酒 揚莓國際奪銀質獎

自由時報 2010.06.17

〔記者張勳騰/苗栗報導〕大湖地區農會大湖酒莊釀製的「草莓淡酒」,最近參加布魯塞爾世界酒類評鑑,在49個國家6964款參賽酒品競爭下,勇奪銀質獎佳績,讓台灣的草莓酒,揚「莓」國際。

世界級評鑑創佳績

縣府農業處長范陽添說,這項比賽主辦單位是由比利時政府聯邦經濟公共服務部監督的「布魯塞爾世界酒類評鑑」,是世界酒類組織認可標準的評鑑會。

他說,大湖地區農會的「草莓淡酒」由農委會與台灣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推薦參加,有法、英、美、澳等49國主要製酒國、6964款酒品參賽,能夠獲得銀質獎,相當不容易。

大湖地區農會總幹事黃榮將說,這次獲獎,對農村酒莊是很大的肯定,草莓淡酒獲獎原因,除大湖酒莊對草莓品質的挑剔,在釀酒技術上去除水果酒特有的酸澀口感,是重要關鍵,而酒精濃度6.5度,口感微酸中帶香,感覺就像喝果汁,擄獲不少年輕男女的心。

黃榮將說,大湖草莓酒釀製過程,是先將原料清洗、打泥、攪碎、裝入發酵桶內發酵2到3週後,再轉桶慢慢發酵4到6個月,經過濾殺菌,調和酒精濃度,然後充填裝瓶。

黃榮將說,大湖酒莊在民國91年成立,95到98年連續4年榮獲農委會農村酒莊評鑑特優級酒莊,草莓淡酒與典藏情莓曾獲金牌獎,湖莓戀則獲銀牌獎。



◆ 漂綠正解 別再誤導了

于寧 2010-06-16 中國時報

筆者推廣綠色產品與綠色消費多年,內心常有一種矛盾,一方面很高興民眾環保意識普遍提高,並樂意購買綠色環保產品,另一方面卻發現有不肖業者高舉環保大纛,但販售「似是而非」的產品。欣見時論廣場十四日何明修教授所撰〈漂綠是一種高明騙術〉一文,原以為是可以導正一般人錯誤觀念的論述,仔細讀後卻大失所望,因為該文對漂綠也存在著嚴重的誤解。

環保署近年來大力推動綠色商店,鼓勵販售環保標章產品,以及改善店鋪的裝潢空調等設備以加強節能減碳,目前已有許多家超商積極響應,因此宣稱「節能減碳實施中」。雖然實施成效如何尚待商榷,但怎能說因為這樣會鼓勵消費,就是漂綠呢?至於何文中所提,「真正節能減碳應該抑制消費」,亦不正確。推動環保是要大家不浪費並珍惜資源,難道要抑制消費,恢復原始人的生活嗎?

所謂「漂綠」(greenwashing)是指以綠色環保為訴求,讓消費者在基於環保的良善動機下,去購買其實並不環保的產品,是一種誤導行為。「漂綠」的字眼最早由加拿大環保標章組織( Terra Choice)於二○○七年提出,該組織出版了一本《七種漂綠的罪惡》報告,七種罪惡包括「隱性的交換、缺乏證明、模稜兩可、不相關、撒謊、兩害相權取其輕、對假綠色標章之崇拜」。在該組織於美國、加拿大、澳洲及英國所完成的調查中,發現九八%以上宣稱環保的產品都是「不實廣告」。此報告對於導正消費者的觀念,以及鞭策廠商具有極正面的作用,受到美加媒體的大幅報導。因此,國內在力推動綠色產品之同時,若能將「漂綠」觀念介紹進來,是極正面的事。

「漂綠」有時是出於缺乏對產品生命周期的完整掌握,而做出片斷的環境衝擊評估,故有見樹不見林之憾,此尚情有可原。另一種卻是蓄意隱瞞真相,讓消費者以為是響應環保,無形中卻成了環保殺手而不自知。舉例來說,有些標榜使用回收材料所製造的「綠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卻耗費龐大的能源或水資源,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綠色產品」。

因此,為杜絕漂綠的情形,健全環保產品驗證制度很有意義。消費者購買取得環保標章、綠建材標章等產品時,能很清楚知道購買該產品對環境的影響如何,從而提供消費者在評估產品品質與價格之外的另一種考量。

此外,何文中提出官方漂綠的三種基本方式,包括所謂「輕生產、重消費;保護財團、苛求人民;避談權利,只談責任」等,姑不論其所指摘批判之事項是否公正或過於情緒化,都是政府施政方向的問題。容或見仁見智,但未免引喻失義,與「漂綠」八竿子打不著呢!(作者為綠色採購聯盟理事長)

fsj 提到...

UCLA:節約消費時代來臨

中央社 2010-06-16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一份報告指出,現今是節約消費者時代,不能再依靠短期消費帶動經濟復甦,要靠消費者樂觀看待未來經濟表現,願意置產或購買汽車這類耐久財。

這份由UCLA安德森預測(Anderson Forcast)所做的報告指出,美國經濟正在逐漸緩慢復甦中,失業率也會逐步下降,但加州的復甦將較全美速度稍微慢些。

安德森預測指出,和過去花錢不眨眼的奢侈消費習慣不同,現今是「節約消費者」(frugal consumers)的時代,也不能再依靠消費帶動經濟復甦。

景氣要能復甦,必須消費者能樂觀看待未來經濟表現,願意花錢在房屋、汽車等耐久商品上,但前提是企業必須改變持續對景氣前景悲觀,不再增加工作機會的態度。

至於美國今年的經濟表現,安德森預測,美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GDP)約為3.4%,明後年則分別是2.4%與2.8%。但這樣的成長率並未能帶動失業率大幅下滑,人們工作沒著落,也無法帶動消費成長。

報告也預期,由於美國經濟復甦可期,美國聯準會最快要到今年年底,甚至明年年初才會升息。

在加州部分,安德森預測,加州今年經濟成長的速度將較全美稍微緩慢,失業率也只能小幅回降到12.1%的水準。好消息是,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加州明後年的景氣表現應會優於今年,就業機會也可望大為增加。

※ 相關報導:

* 說好的復甦呢? 美就業市場 冷啊!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667705.shtml



◆ 中國持美國公債 破9千億美元

【聯合晚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15日電】2010.06.16

歐洲債信危機當頭,中國在4月繼續買進約50億美元美財政部債券,持債總額達9002億美元,這也是中國自去年11月以來持有美國國債總額首次突破9000億大關,再度蟬聯美國最大債權國寶座。

台灣在4月也買進21億美元美財部債券,總額升至1269億美元。

中國續穩居外國持美財部債券第一大國,排名第2為日本(持債總額7955億美元)、第3位英國(3212億美元)。台灣排名第8。

受關注的是,這是中國連續第二個月(3、4月)增持美財部債券,一反去年10月至今年2月持續減持美債趨勢。

美財政部15日公布上述訊息。各國在4月共買進728億美元美財部債券,持美債總額達3兆9600億美元;英國在4月買進美財部債券達420億美元,在各國中金額最大。

外國持有美財部債券總額4月升1.9%,3月升3.5%,反映各國憂心歐洲債信危機,增持美公債作為避風港。

中國在3月買進177億美元美財部債券,持美債8952億美元,4月再買50億元,持美債9002億元,為去年10月以來首度連續二個月增持美債。

中國去年10月持美公債9383億美元,之後每月減少,至今年2月減至8775億元低點,3月起逆勢增持。

台灣過去半年陸續增購美財部債券,去年9月持有1151億元,今年起加碼,1月持有1196億元、2月為1214億元,3月1248億元,4月再增至 1269億元。。

台灣目前(4月份)持美財部債券總額,次於中國、日本、英國、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等共15國,共持2393 億元)、巴西(1643億元)、加勒比海銀行中心(指巴哈馬、百慕達、開曼群島、安地列斯、維京群島等,共持1532億元),香港(1518 億元),排名第8位。

若除去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加勒比海銀行中心二個集團國,台灣持美公債排名第6。

中、港、台共持有美財部債券1.18兆美元,佔外國共持美債3.96 兆元約30%,遠超過其它單一國家。



◆ 希臘傳尋求中國協助重建經濟

中央社 20100616

(中央社台北16日電)瀕臨破產的希臘,正試圖依靠中國重建經濟。據報導,中國打算向希臘注入數十億歐元,援助這個債台高築的國家經濟復甦,其中涉及機場營運、航運和電信等項目。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14日援引不具名的希臘官員稱,中國副總理張德江率領官方代表團訪問雅典,雙方將簽署系列協議。

官員稱,協議涉及海洋事務、電信和翻新雅典港口比雷艾夫斯(Piraeus)建築塔等項目。

兩國也將簽下其他交易,包括價值5億歐元的造船協議。

希臘正急於吸引如中國般擁有大型主權財富基金的國家對其進行投資,以克服前所未有的嚴重財務危機。

希臘豐富的港口設施、世界領先的商船隊及接通巴爾幹地區和歐洲的戰略位置,已引起中國國營航運企業中國遠洋(Cosco)的垂涎。

中國遠洋去年與希臘簽下價值34億歐元、長達35年的經營權,擴建比雷艾夫斯港的貨櫃碼頭。

中遠今年稍晚預計將和希臘國有港口企業聯手打造合資企業,在雅典附近創建資金1.5億至2億歐元的物流企業,便利中國和巴爾幹半島之間的往來航運。

中遠集團總裁魏家福告訴媒體,「中遠的目標是與希方緊密合作,將比雷艾夫斯港建設成為地中海第一大貨櫃港口,我們將在比雷艾夫斯創建一個物流中心。」

希臘交通部長雷帕斯上月表示,中國公司還對出現虧損的希臘國家鐵路OSE私營化股份感興趣。

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希臘提供1110億歐元金援,協助解決財政危機。危機目前已蔓延到歐元區國家如西班牙和葡萄牙。

※ 相關報導:

* 西班牙銀行 垂死掙扎…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667703.shtml

從瓜達拉哈拉儲蓄銀行位於12樓的超現代化董事會望出去,可以鳥瞰周遭空蕩蕩的工業區,這幅淒涼的景像是西班牙50 年來最嚴重經濟危機的寫照

...瓜達拉哈拉銀行這類未上市的區域金融機構,約占西班牙金融體系的半數。西班牙房地產市場在歷經十年的景氣之後崩垮,已讓區域銀行業遍體麟傷。然而,這樣的結果多少卻是咎由自取。

※ 台灣的借鏡。



◆ 豪雨成災 七稅捐可減免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2010.06.16

連日豪雨釀災,財政部提醒雨勢較大的災區,如有受災企業或個人可在災後30天內向稅捐機關申請勘驗,包括最快自今(99)年 11月將開徵的地價稅,與明(100)年5月申報的99年所得稅等七項稅捐均可獲得減免。

經濟日報/提供

財政部指出,大雨帶來部分地區水災,依據稅法規定屬於天災範圍,符合受災條件的納稅人可以獲得減免所得稅、營業稅、貨物稅、菸酒稅、房屋稅、地價稅及使用牌照稅等七種稅捐。

其中與企業及個人比較密切相關的減稅項目如:

一、所得稅:受災戶應在災害發生後一個月內,檢具損失清單及證明文件,申請稅捐機關派員勘查,經核定後明年5月即可申報災害損失減稅。

企業列報災害損失時,如災區內工廠或分支機構與其總公司分屬不同縣市者,也可向工廠或分支機構所在地國稅局分局或稽徵所,就近申請派員勘查。

財政部表示,個人申報綜合所得稅災害損失總金額在15萬元以下者;營利事業申報災害損失總金額在350萬元以下者,稽徵機關可以直接以書面審核,免再派員實地勘查。

二、營業稅:小規模營業人凡因災害影響無法營業者,可向稽徵所申請,准予扣除其未營業天數,以實際營業天數查定營業稅。

三、貨物稅:受災貨物稅廠商,其已稅貨物如受損或消滅致不能出售者,應檢具證明文件,依貨物稅條例第4條及貨物稅稽徵規則有關規定辦理退稅。

fsj 提到...

英國石油 設200億美元賠償基金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6.17

在美國總統歐巴馬施加法律與政治壓力下,英國石油公司(BP)16日和白宮達成協議。BP同意設立200億美元獨立基金,供美國歷來最嚴重漏油污染受害者求償之用。BP並同意今年停止發放股利、賠償因墨灣漏油失去工作的石油工人。

歐巴馬的高級顧問16日上午會晤BP高級主管和律師,達成最後協議,歐巴馬下午在白宮向媒體宣布協議內容。200億美元賠償基金將由監督「九一一受害者賠償基金」的律師及仲裁人芬柏格負責監管。除了這筆基金,BP還同意另外設立1億美元基金,賠償因此事件導致美國當局暫停深海鑽油而失去工作的石油工人。 BP早先堅拒賠償此類工人,因為停止深海鑽油不是該公司的決定。

歐巴馬宣布協議內容後,BP董事長思文凱宣布今年停止發放股利。思文凱並就此一災難向美國民眾致歉,表示BP將照顧受影響的民眾,彌補該地區和經濟蒙受的損失。

媒體指出,美國法律規定,石油污染的賠償上限為7500萬美元,BP同意的金額遠超過規定,但它同意不堅持此一限制。

神情嚴肅的思文凱在白宮告訴媒體,歐巴馬「感到洩氣和難過,因為他關心升斗小民。我們也關心升斗小民。我有時聽到人們說,大石油公司是貪婪的企業,根本不關心別人。但這次確實不是這樣。我們關心升斗小民。」

歐巴馬指示芬柏格提醒BP高級主管和股東,勿忘墨西哥灣那些瀕臨絕境的人,「如果他們不能迅速獲得救援,他們將失去家族兩三代苦心經營的事業」。

※ 相關報導:

* 漏油!止血!200億不是賠償上限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5669486.shtml

白宮強調,200億美元「不是BP賠償責任的底線,也不是上限」。



◆ 一種併購 四種可能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2010.06.17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前,英國石油遭收購幾乎難以想像,但在兩個月來急遽惡化的情勢下,這家英國的石油巨擘若被俄羅斯 Gazprom、或中國的中石油公司併購,似乎已非不可能的事;不過情況也許沒那麼悲觀,至少任何併購英石的企圖都將面臨重重的政治阻力。

針對併購的可能性,業界觀察家設想了四種情況。首先是被Gazprom收購。

四年前這家俄羅斯天然氣集團只是暗示有意收購英國公用事業公司Centrica,就引發一場政治風暴。如今俄羅斯處處表現樂於以其雄厚的能源儲備向鄰國施壓,英國可能容許它繼續在能源業擴張勢力嗎?

第二種情況是中東的公司嘗試收購。

沙烏地阿拉伯和阿布達比也許是英國的長期盟友,但兩國都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成員,與西方在地緣政治上的利益衝突,而且目前中東仍屬不穩定地區,因此中東公司收購英石將有極大的安全顧慮。

第三是由中國企業收購。中國不是主要產油國,而是大耗油國。因此西方擔心,在石油供應吃緊時,中國可能把稀少的石油留著用來滿足自身需求,棄西方於不顧。

第四是由美國的集團收購英石的美國資產。

美國資產占英石總資產近一半,由於英石在美國已信譽掃地,所以把英石資產轉移給埃克森美孚或雪弗龍,可能提高這些資產的價值。

但這可能引發政治操作的抨擊,說白宮刻意壓低英石的價值,以便美國公司趁機低買英石的美國資產。

除了英國觀點的政治考慮外,美國總統歐巴馬勢必也會樂見英石落入非美國盟友的掌控。中國海洋石油公司2005年在法規阻撓下,放棄190億美元併購尤尼科(Unocal )的計畫,就是最好的例子。何況比起英石來,尤尼科只是小魚。

儘管還有其他不具政治顧慮的併購者,例如英石的傳統勁敵荷蘭皇家殼牌(Shell),但只要清理油汙成本以及未來法規修改仍不明朗,殼牌就不可能採取行動。只不過,一旦情勢明朗,英石也許已不會再任人宰割了。(取材自路透)

※ 相關報導:

* 社論-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3x122010061700385,00.html

富士康快速而且大幅的調薪,使勞動短缺的問題提前顯現,這可能是中國政府始料未及的。



◆ 救市退場之後 大陸恐爆百萬失業潮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2010.06.17

國際貨幣基金(IMF)認為,大陸的人民幣4兆元經濟刺激計畫,是全世界經濟復甦的重要一環,但大陸國有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公司警告,隨著明年4兆元計畫逐漸落幕,大陸可能出現數百萬人的失業潮。道瓊社與彭博資訊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總經理卡恩昨(16)日在巴黎舉行的一場歐洲與中國大陸關係研討會上表示,全球各地的經濟復甦狀況並不一致,其中歐洲地區依然十分疲軟。

反觀中國大陸,他認為,中方規模龐大的經濟刺激方案,以及開始偏重消費支出的發展模式,不僅有助於重新平衡大陸經濟發展,而且對全球經濟復甦有關鍵作用。

然而中金公司卻對大陸經濟前景,提出截然不同的警告。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與總體經濟分析師邢自強在15日發出的研究報告中指出,2011年的大陸救業市場前景非常嚴峻,因為為期兩年的人民幣4兆元救市方案將會結束,屆時數百萬個相關工作機會將消失。

再者,近來大陸工資普遍上揚,也將使得雇主對增聘人手的態度更為保守。

他們兩人在報告中指出,根據大陸國家發改委統計,官方救市方案總共創造了560萬個長期工作機會,以及5,000萬個臨時工作職位。

從供給面來看,明年中國大陸將增加3,900萬人,包括758萬名大學畢業生、來自農村地區約600萬至700萬名民工,以及2,500萬名將失去救市方案相關工作的臨時工。

哈繼銘與邢自強預估,假設2011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減緩至7.5%,屆時新增的工作機會可能僅約800萬個,使得失業人數增加3,100萬人。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董事長羅奇認為,中國大陸的房市榮景並非泡沫,因為有堅實的住宅不動產需求在支撐。他在接受彭博資訊訪問時指出,大陸豪宅市場確實過熱,但一般住宅的需求依然暢旺,因大量農民從鄉下移居至城市。從2000年以來,每年約有1,500萬至2,000萬名農民移居大陸一線至三線城市,等於每年創造兩個半紐約市的人口。

羅奇說:「這帶來住宅不動產的龐大需求。這類不動產尚未過熱,而且需求非常的暢旺。」



◆ 廢金融監理署 英改央行監管金融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6.17

英國財政大臣歐斯本宣布,將廢除1997年成立的金融監理署,未來金融產業的監管工作改由中央銀行負責,務使金融危機不再發生。

中央社報導,歐斯本16日晚間在倫敦金融城發表演講時,證實英格蘭銀行(央行)將在監管英國金融產業扮演重要角色。央行將設立金融政策委員會,由總裁主持,對金融產業的活動進行更宏觀的評估,避免發生危險的信用擴張及資產泡沫。

歐斯本指出,金融監理署(FSA)變成狹隘的金融產業監管單位,只是專注在規範,沒有人控制金融機構的債務,當問題發生時,沒有人知道誰是主事者,也因此未能看到金融海嘯的前兆,及早發現諸如北岩銀行等經營欠佳的銀行。

英國央行總裁金恩表示,央行決心達到通貨膨脹的目標(設在2%),同時建立一個金融穩定的架構,以符合貨幣穩定。

金恩強調,「我們兩個都需要做,我們都看到,這二者缺一不可。央行在金融穩定的角色,應該是大家舞跳的有些太瘋狂時,把音樂轉小聲點」。

歐斯本表示,新聯合政府提出的新金融管理體制,「是記取我們有生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針對個別銀行的管理,預定2012年央行之下將另外成立主管機關。歐斯本同時計畫成立新的「消費者保護與市場局」(Consumer Protec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對提供消費者服務的每一個金融單位進行管理。他說,這個單位將確保英國金融市場的完整,保持管理透明及高效率,以及「英國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