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05

喝纖維飲切油 小心撐大胃容量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10/08/03 台灣新生報

膳食纖維具有含水特性,可以稀釋腸內的一些毒素與致癌物質,並軟化糞便、促進腸道蠕動、縮短糞便通過腸道的時間,改善便祕問題。桃園縣營養師公會副祕書長吳秋玲表示,膳食纖維也能促使膽固醇和脂肪排出體外,有助降低降低膽固醇及血脂、預防心臟病。此外,膳食纖維還可以幫助控制血糖、減低癌症風險等,可說是好處多多。

因此許多消費者喜歡選用纖維飲料,感覺上喝下了纖維也喝下了健康。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建議,目前理想的纖維攝取量約每天20~35克,而且過多的纖維會在腸胃道中阻礙營養素的吸收,如鈣、鐵、鋅、銅,或是因為喝下這些纖維飲料造成過度飽足感而吃不下正餐,長久下來將造成熱量攝取不足,或蛋白質、脂肪及其他重要營養素也攝取減少,嚴重者會有營養不足的情況發生。

時下很多年輕人喝纖維飲料的原因則是為了「減重瘦身」。許多纖維飲料,如油切茶、寒天茶及運動飲料等,大多添加了許多膳食纖維,號稱喝了可以幫助排便、減重瘦身。業者利用纖維吸水後會膨脹的特性來使人增加飽足感,使消費者在喝了這些飲料後不至於吃下太多的食物,進而降低食量,幫助維持體重。但是這些纖維飲料中添加的纖維營養價值低,並不像天然蔬果中還同時含有多種不同維生素、礦物質與植化素等,故不適合用來取代天然蔬果。

尤其,許多廣告常常暗示喝了這些飲品就可以把身上的油脂切除,讓消費者誤以為只要喝了這些飲品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大吃特吃還不用怕胖,這也是錯誤的觀念。膳食纖維頂多可以吸附些許腸道中還未被吸收的油脂,減少某部份的熱量吸收。然而,已經存在身體裡的體脂肪,則是動也不動的固守陣地。有些人在喝了這些纖維飲料後排便量增加,決定能否成功減重的主要因素還是在於少吃多動。

若是只想依賴喝纖維飲料來切油,小心會把胃容量撐得更大,以後要吃更多食物才會有飽的感覺,反而適得其反。此外,由於人體無法消化分解膳食纖維,若是腸胃道較敏感的病人在短時間內大量攝取,可能會造成脹氣、腹痛或腹瀉,尤其是小朋友或老年人的耐受力又比年輕人低,喝下大量的纖維飲料後,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症狀,使腸胃功能受損。

其實所有食物的攝取過多與過少都不好,均衡攝取各類食物來獲得身體所需的營養素是最好的方法。

※ 相關報導:

* 宰相肚裡能撐船 腹水過多也是病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4/today-health4.htm



◆ 低醣減重法 增加好膽固醇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美聯社紐約3日電】2010.08.04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長期看來,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減重效果和低脂飲食不相上下,但增加的好膽固醇幾乎是低脂飲食的兩倍,對心臟有益得多。

天普大學研究人員以307名成人進行兩年研究,發現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和低脂飲食都可平均減少6.8公斤或7%體重,但兩組的俗稱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幅明顯有異,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組增加23%,低脂飲食僅增加12%。

這307名肥胖者原本都沒有膽固醇的問題,也沒有糖尿病,其中三分之二是女性,研究期間所有人都密集接受營養師指導。相關報告3日發表在內科醫學誌(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能大增好膽固醇的原因還不明,這種多吃肉少吃澱粉、俗稱「阿金減肥法」的方式流行之後,原本專家擔心奉行者攝取的脂肪增加,罹患心臟病風險也會增加,主持上述研究的天普大學肥胖研究教育中心主任佛斯特指出,研究結果顯示專家們多慮了。

佛斯特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一開始會增加所謂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但兩年研究結束後,兩組人的壞膽固醇改善的情況差不多。

先前研究顯示,若減重期僅6個月,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效果較佳,時間拉長效果就不一定,但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仍可增加好膽固醇。



◆ 椰子療效/椰油…世界上最健康的油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62639

【文、圖/摘自《椰子療效—發現椰子的治癒力量》/布魯斯‧菲佛著/秀威出版】 2010/08/03

椰子之所以成為自然界最頂級的食物,唯一靠的就是裡面所蘊藏的椰子油。

這就是為何本書要用三章的篇幅來介紹的緣故。在所有食用油當中,椰子油無論是作為膳食和藥物,其使用效能都是出類拔萃的。本章將介紹你瞭解椰子油和其他油類的差別,同時告訴你椰子油為何被稱為「世界上最健康的油」。

椰油相當獨特,和大多數的食用油類截然不同。此間的差異,賦予椰油豐富的營養和醫藥價值。讓椰油和其他油類最大的不同是構成油類的脂肪分子。所有的脂肪和油類是由稱為脂肪酸的脂肪分子所組成。有兩種分類脂肪酸的方法。第一種,你可能熟悉,是由飽和狀態來區分,有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及多元不飽和脂肪。第二種分類法是由分子的大小或脂肪酸內部的碳鏈長度來區分,有短鏈脂肪酸(SCFA)、中鏈脂肪酸(MCFA)和長鏈脂肪酸(LCFA)。當三個脂肪酸由一個甘油分子連在一起時,就成了三甘油脂。因此也可以有短鏈三甘油脂(SCT)、中鏈三甘油脂(MCT)和長鏈三甘油脂(LCT)。有時人們也會把脂肪酸和三甘油脂這兩個詞替換使用。

短鏈脂肪酸包括丁酸和癸酸,分別包含四和六個碳原子的碳鏈。中鏈脂肪酸包括辛酸、癸酸和月桂酸,分別有八、十和十二個碳原子。長鏈脂肪酸有包括十四個或更多碳原子的碳鏈。

在我們的飲食中,絕大多數脂肪,無論是飽和的或不飽和的,或是來自植物的或動物的,都是由長鏈脂肪酸所構成,舉凡大豆油、玉米油、芥菜籽油、橄欖油、豬油和雞肉脂肪,以及幾乎所有我們飲食中的其他脂肪和油類,完全都是由長鏈脂肪酸構成的。你每日吃的脂肪,有百分之九十八至百分之一百含有長鏈脂肪酸,除非你使用大量的椰子或椰油。椰油是獨特的:它主要由中鏈脂肪酸構成。

中鏈脂肪酸即是椰油和其他油類之間最大的差異,並賦予它卓越的營養和醫藥價值。直至最近,在研究界以外,椰油並沒有獲得太多的注意。原因在於人們的偏見和對飽和脂肪的普遍誤解。許多人,甚至到現在仍搞不清楚各種飽和脂肪。而許許多多得到錯誤資訊的作者,繼續把椰油同豬油和牛的脂肪混為一談,稱之為「阻塞動脈的脂肪」。

但當你明白椰油是如何幫助身體新陳代謝時,顯而易見地,椰油並不會使動脈硬化或助長心臟病。事實上,椰油還可幫助你免於心臟疾病。關於這個主題,第五章會有更完整的介紹。

椰油被認為是一種「功能性的食物」,這意味著椰油擁有超越其營養成分的健康效益。已經有很多醫藥研究者研究椰油長達數十年,對於這一度被中傷的油類瞭解很多。關於椰油的許多論述皆有醫學研究的參考資料為本,並附在書中附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更進一步閱讀。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抗老由內而外 從經絡循行、脾胃調養著手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2010.08.04

隨著年齡的增加,皮膚常見鬆弛、失去彈性等老化現象。中醫師李思儀表示,老化的肌膚常見包括如皮膚鬆弛、失去彈性。老舊物質的堆積,也會造成膚色暗沉、斑點的形成。以及經常曝曬造成的皺紋問題。中醫認為,預防衰老也必須先從經絡循行與脾胃調養來考量。

中醫師李思儀表示,隨著年齡的增加,皮膚內膠原蛋白的流失和皮下脂肪的流失,會造成皮膚鬆弛、失去彈性。而皮下微血管的循環變慢,也造成老舊物質的堆積,久而久之成為膚色暗沉與斑點的形成。另外,長期暴露在紫外線的照射下,都是讓皺紋爬上肌膚的原因。

李醫師表示,在中醫古籍的《內經》中,就曾提出人的老化因素;指出女性在35歲以後,因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男性則是40歲後,髮墮齒槁。除了說明人開始老化的年紀和因素,也提出如何抗老化的積極方式。

從經絡的循行來看,手足陽明經都上會於面,且是多氣多血的經絡。因此,預防衰老也須先從經絡循行與脾胃調養來考量。

李思儀表示,保養皮膚應從內而外,而不是只靠外在粉飾,從體內保養才能讓肌膚散發自然的光澤,如飲食避免食用冰涼食物傷到脾胃之氣,平常也可多吃山藥、薏仁、紅棗,入方調理幫助補養脾胃,也能保養皮膚。

「山藥薏仁紅棗湯」需準備山藥去皮切塊半碗、薏仁半碗、紅棗九枚。冰糖適量。做法為薏仁適量洗淨後先浸水2小時,山藥適量切片,大棗9枚,放入電鍋,加水覆蓋,外鍋加一杯水,燉熟加入冰糖即可食用。也可燉熟後打汁飲用。孕婦可用綠豆,代替薏仁食用。

李醫師表示,山藥入肺脾經,可固腸胃、潤皮毛。薏仁是陽明經藥,可益胃、袪腸胃濕濁。大棗則是脾經血分藥,可滋脾血、潤心肺、改善臉色。這三味藥在中醫是歸在穀菜部與果部。也屬上品之藥;能久服,可在日常食用與作為保健用途。想要保持年輕貌美及健康好氣色,常服山藥、薏仁、紅棗,也是簡便又經濟實惠的好方法。

穴道按摩對於皮膚美容也有幫助,李思儀表示,保養肌膚,平常可以多加按摩屬於陽明經的穴位,如按摩手部虎口處的合谷穴和手肘處的曲池穴,及腳部則按膝蓋下緣四橫指處的足三里穴,每天早晚按摩揉壓,疏通手足陽明經絡,讓臉的肌膚能得到經絡氣血的滋養,自然就不易老化。

李醫師表示,除了按對穴位外,睡對時間也是很重要,中醫強調,人體的肝膽經主管的是生長與修復的機能,掌握肝膽經循行的時間,在深夜11點到凌晨3點充足休息、深沉睡眠,也是讓延緩肌膚老化的重要關鍵。因此應保持良好的作息,勿養成熬夜的習慣。

※ 相關報導:

減肥10招 與食物和平相處
7小時最剛好 多睡少睡都傷身

18 則留言:

fsj 提到...

新研究:吃辣可助降血壓

中央社 2010/08/05

新的研究結果顯示,食用像紅辣椒等麻辣食物可能有助降低血壓,因為其中含有稱為辣椒素(capsaicin)的活性成分,除了讓辣椒令人有辛辣感,也能使血管鬆弛。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網路版報導,根據這項刊登在「細胞代謝」期刊(Cell Metabolism )的研究,中國第三軍醫大學的研究人員餵食高血壓的老鼠富含辣椒素的食物,久而久之,這些老鼠血壓下降。

這種成分的作用是可以促動血管內襯的受體通道,導致生成的一氧化氮增加,這種氣體分子可以保護血管避免發炎和機能異常。

這不是第一項探索辣椒素和較低血壓間分子鍵結的研究,但先前的研究都只是急性或短期暴露於這種化學物質,而非以辣椒素對高血壓的齧齒動物作長期治療。

研究人員表示,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以了解每天要吃多少辣椒,才會對人體有正面的影響。



◆ 100。C沖泡 杏仁保健效果佳

自由時報 2010.08.05

〔記者劉婉君/南縣報導〕很多人愛喝杏仁茶,台南縣新化高工四名女學生研究發現,以一百度熱水沖泡生杏仁粉,最能維持杏仁的保健功效,減少氫氰酸的危害,因而獲得全國科展高職組化工、衛生及環工科第一名。

半年多前,新化高工一名導師喝了太太從菜市場買回來的杏仁粉後,出現頭痛、頭暈、胃痛等症狀,以為買到假杏仁粉,嚇得趕緊向攤商退貨,也意外觸發班上四名高二學生雙胞胎姊妹趙致珺、趙致涵及吳筱涵、羅怡儂的靈感,以杏仁的毒性為主題展開研究。

新化高工化工科老師趙明良表示,杏仁中的指標成分苦杏仁?有抗發炎、鎮痛功能,但杏仁粉加水沖泡時,也會因水解反應,產生有毒性的氫氰酸,微量可對呼吸中樞呈鎮靜作用。由於市售杏仁粉多未經過炮製,沖泡時易產生較多量的氫氰酸,雖仍在安全範圍內,但體質較敏感或嬰幼兒較易產生心悸、胃痛、頭暈等不適反應。

為找出造成導師不適的原因,加上當時正值毒蠻牛事件宣判,四位女學生分別到夜市、菜市場、大賣場買來三種杏仁粉,以六十、八十、一百度的水溫沖泡,再透過高效能液相層析儀分析,找出水溫對氫氰酸、苦杏仁?含量的影響。發現以一百度熱水沖泡杏仁粉,並於通風處攪拌約五至六分鐘再飲用,既可以保留較多量的苦杏仁?,維持杏仁的保健功效,又能減少氫氰酸的危害。

林世明說,實驗過程發現,以八十度熱水沖泡杏仁粉,苦杏仁?較一百度熱水沖泡時含量少了近一半,以六十度熱水沖泡,則剩下不到四十%。苦杏仁?含量多,氫氰酸就會相對的減少,若苦杏仁?含量減少,氫氰酸就會增加。

奇美醫學中心中藥部中藥局組長楊耀彰表示,杏仁在本草綱目中本來就具有小毒,一般市面上販售可直接沖泡的杏仁粉大多是甜杏仁(南杏),氫氰酸含量非常少,只有苦杏仁含量的十分之一,應較不會有中毒情形,新化高工老師喝了杏仁茶不適,應是體質緣故。

楊耀彰說,被拿來當做藥的苦杏仁(北杏),水解★(左酉右每)含量較高,如果沒有炮製或煎煮即服用,則容易中毒,出現胃痛、頭痛、心悸等症狀,嚴重甚至死亡,建議患者要高溫煎煮過再飲用比較安全。

※ 相關報導:

* 溫泡杏仁茶 嬰兒、過敏體質不宜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00302+112010080500064,00.html

* 卡哇伊!貓和狗搶吃西瓜消暑 獸醫提醒部分水果勿食
http://www.nownews.com/2010/08/05/11507-2632679.htm



◆ 減腰圍降三高/為何少動外食族容易罹患代謝症候群?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62910

現代人因為生活忙碌,容易導致運動量不足,造成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盛行率上升,2002年一份芬蘭的研究報告指出,每週3小時以上中等強度的運動,如快走、慢跑、騎單車等,比起不運動的人,可以減少一半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餘內容詳見原站)

※ 相關報導:

* 減腰圍降三高/超級食物纖腰餐 男、女生這樣吃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62946

* 減腰圍降三高/如何運動才能有效減脂與改善代謝症候群?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62947

減脂運動的效果,其關鍵在所消耗能量的多寡;假設運動所消耗的能量是固定的話,做一次或分多次短時間的運動所消耗熱量,意義上是一樣的。因此,減脂的運動比較強調的是運動的總時間(Total duration of activity),像一天、一週或一個月做多少運動的問題比較重要。所以,日常生活中有任何身體活動的機會應該盡量不要放棄,如走路或爬樓梯等,累積越多,則消耗能量越多。



◆ 膀胱過動症 爸爸變「宅男」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576783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0.08.06

有些男性覺得自己像「拴不緊的水龍頭」,頻尿、夜尿等問題一堆,還有男性搭電梯短短不到2分鐘內,竟因突如其來的尿意而尷尬失禁,不得已變成足不出戶的「宅男」。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今天公布調查發現,50歲以上熟男半數有「膀胱過動症」,卻常誤以為自己是攝護腺肥大。

12年前退休的賴先生,本來常和太太出國旅遊,卻因漸漸出現漏尿,少喝水也沒改善,不得已減少出門次數。

賴先生說,從嘉義到高雄搭車途中,即使跑過廁所,尿完不久還是會憋不住而漏尿,後來越來越嚴重,只不過搭電梯從1樓到19樓家門口,2分鐘不到,小便還是憋不住。

50歲以上半數男性膀胱過動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日前針對全國618位50至70歲的熟年男性,進行「男性泌尿健康」調查,發現每2位就有1位罹患膀胱過動症,年齡越大,盛行率越高。

在膀胱過動症的患者中,近9成沒聽過這個疾病;每3 位就有1位認為,尿尿有問題就是攝護腺肥大;半數也認為泌尿問題是自然老化、年紀大了就會這樣,或喝多了水和飲料造成。

每日小便超過8次要注意

協會秘書長莊燿吉表示,膀胱過動症會讓膀胱過度敏感或異常收縮,造成每天小便超過8次的頻尿,晚上入睡後起來小便2次以上的夜尿,或是常常突然有強烈尿意的尿急感,來不及上廁所等。

患者以為是攝護腺肥大

莊燿吉也說,因為不少中老年男性誤當成攝護腺肥大,因此花了不少錢買南瓜子、茄紅素等健康食品,完全「走錯方向」,白白花錢。其實經過適當治療,避免咖啡、茶、酒精或柑橘類等食物,熟男也可以擺脫這些泌尿道困擾。

fsj 提到...

報紙墊桌吃飯/小心!會中毒

【Upaper╱新華網】2010.08.06

據大洋網健康新聞報導,健康隱憂無處不在。吃飯時,用報紙墊桌子會中毒,這種毒累積到一定數量,將對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

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吃飯時為了不弄髒桌子,便在桌上墊幾張報紙。網絡上還有不少討論發現,面積大、圖片多的報紙特別受歡迎。究其原因,除了方便,還因為它能省掉擦桌子的步驟。

用報紙當桌布,聽起來似乎有不少好處,但事實究竟如何,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宋廣生指出,吃飯時不能用報紙墊桌子,更不建議用印刷物直接接觸食物,否則很可能導致油墨汙染。

宋廣生表示,油墨中的主要汙染物是重金屬,包括鉛、鉻、鎘、汞等,它們都可能對人體產生一定危害。比如,鉛元素不僅會阻礙人體血細胞的形成,還會透過血液進入腦組織,造成腦損傷。當體內的鉛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出現精神障礙、噩夢、失眠、頭痛等慢性中毒症狀。

此外,報紙印刷時使用的油墨通常含有乙醇、異丙醇、甲苯、二甲苯等具有毒性的有機溶劑。雖然這些有機溶劑乾燥後,絕大部分危害會消除,但殘留部分仍然會對人體形成潛在危險。特別是報紙彩頁,油墨面積大、墨層厚,有機溶劑的殘留會比較多。如果長期吸入,可能影響大腦的中樞神經,對健康造成極大危害。

宋廣生指出,有機溶劑的危害在新報紙上會比較明顯,所以絕對不能用。至於舊報紙?他表示,如果用來墊桌子的都是翻看過的舊報紙,就會存在傳播病毒的問題。

一般來說,人手上有數以萬計的細菌、病毒,而報紙使用的染料吸附性強,病毒很容易留在報紙上。翻看報紙的人愈多,上面黏附的病毒就愈多。如果吃飯時,手或餐具接觸到報紙,都可能把細菌吃進肚子。

宋主任建議,想墊桌子,可以用專門的廚房用紙。如果只能用報紙墊,就一定要避免手或餐具接觸報紙,才能將潛在危害降到最低。



◆ 牙周病患提防阿茲海默症威脅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0.08.06

牙周病患者要小心阿茲海默症威脅。美國、丹麥研究團隊追蹤二十年資料發現,牙周、口腔疾病患者出現認知障礙的機率比一般人增加九倍之多,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高。此外,口腔發炎也很可能造成腦部發炎、神經退化病變等。

美國紐約大學牙周病學與植牙學副教授安吉拉‧卡莫(Angela Kamer)為研究計畫主持人。卡莫博士表示,同樣是認知功能正常的兩個人,其中一人牙周沒有發炎或只是輕微發炎,另一人的牙周則明顯發炎,相較之下,牙周病患者較容易出現認知退化。

在二○○八年,卡莫博士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血液帶有較多牙周病發炎因子、抗體。這次研究團分析、比對一五二人資料,包含口腔發炎病史、認知功能好壞、智商變化等。研究追蹤達二十年,直到他們七十歲。研究成果發表於七月十六日在西班牙舉辦的二○一○年「國際牙醫學研究學會」(IADR)年會。

研究發現,和沒有牙周病、輕微牙周病患相比,七十歲牙周病患的認知功能明顯偏低,認知退化風險增加了九倍。五十歲的牙周病患也一樣,認知功能較差。很多因素都會影響認知功能,如肥胖、抽菸習慣等,即使將這些變數納入計算,結果還是顯示牙周病和認知退化大有關係。卡莫博士計畫進行更大規模研究,並針對不同種族做分析,進一步檢驗牙周病是否真會影響認知功能好壞。

fsj 提到...

立秋來 小心「秋胖」上身

中廣新聞/朱克威 2010-08-06

炎炎夏日沒什麼胃口,民眾常在涼爽秋天時開始進補,一方面補足之前胃口大傷的耗損,一方面也為即將到來的冬天添點抗寒本錢。

明天是「立秋」,營養專家提醒:秋天到來,一般人都覺得比夏天有胃口,利用機會適當補充營養,有助於恢復體力,但如果吃太多又運動不足,就容易導致所謂「秋胖」。

秋天進補的習俗在中國北方稱為「貼秋膘」,尤其講究吃肉補充養分,營養專家說,雖然肉類營養較高,但不容易消化,老年人因為腸胃功能減退,如果吃太多肉,身體會不堪負荷,也可能把太多脂肪吃下肚,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如果想趁著秋天補補身體又不想發胖,營養專家推薦可以利用蔬果,像是梨子、胡蘿蔔或甘蔗和米飯一起熬成粥,就很適合秋天吃。除了粥之外,也可以多吃一些營養又不容易發胖的蔬菜,像是豆芽菜、菠菜或小白菜。

如果真的沒有辦法控制自己吃太多,也千萬要持續運動,阻止過多脂肪囤積,否則「秋胖」上身,想要甩掉就難了。

fsj 提到...

趴桌睡 壓迫頸椎及腸胃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0.08.10

國中小學常規定學生午餐後要趴桌小睡,不少上班族也習慣累了趴在桌上補眠,不過物理治療師指出,趴桌睡時,脖子常固定轉一邊,容易壓迫到頸椎,引起呼吸不順、腸胃不消化等;若不得已非要趴睡時,最好手肘下方墊個枕頭,減少壓迫。

午休小憩雖然可以充電,但是趴在桌上午睡,卻不利人體工學。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簡文仁表示,伏案而眠因為彎曲頭頸部、胸部,會壓迫到眼睛、頸動脈、肺部也不能好好舒展,導致呼吸不順,有些人常睡醒後,造成手麻、肩頸麻。

而且吃完午餐後,趴睡容易壓迫胃腸,引起消化不良;另外,脖子固定轉一邊,對正在發育的小學生,可能造成頭頸部發育不對稱等不良影響。

台灣養生保健協會秘書長李春興今天發表自己研發的趴桌午睡框架,以鋁合金和記憶泡棉製成,午睡時,可以將額頭及下巴輕靠在支架上,中間則是鏤空,因此不會有壓迫眼睛、阻塞呼吸等問題,這項發明也已經獲得多個國家專利。

簡文仁也說,若需要午睡,「能夠躺平睡是100分」;不然建議背後靠著牆、或是一個枕頭,讓頸部有所支撐,脖子能夠放鬆,這樣則是80分。若不得已一定得趴睡,最好要常常換邊,手肘下墊一個枕頭,減少身體向前彎曲的程度。



◆ 男人太少做 小心攝護腺結石

張翠芬/台北報導 2010-08-09 中國時報

男性長期疏於房事,小心攝護腺長結石!醫界發現,不少男性或許工作太過忙碌,兩、三周甚至好幾個月都沒有性生活,因未適時射精「宣洩」,導致攝護腺長結石,因腰痛、解尿不順求診,醫師建議男性應多做愛、適時自慰,以預防結石。

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高醫泌尿科王起杰醫師表示,攝護腺結石原因很多,其中射精不足是最主要原因。因為攝護腺會分泌攝護腺液、蛋白質、礦物質等液體,若精液未適時「宣洩」,經年累月沉積於攝護腺,就容易形成結石。

王起杰說,泌尿科門診約半數的男性病患幾乎都有攝護腺結石,數量不一,每顆直徑大約在○.二至○.三公分左右,體積不大,卻可能長很多,臨床上觀察,四、五十歲以上的男性男性只要超過兩、三周未射精,即會出現結石的沉積物。

泌尿科醫學會前理事長江漢聲醫師指出,許多男性都有攝護腺結石,通常是在照X光或超音波時意外發現,如果沒有不適症狀,並不需要太緊張,反倒是刻意強忍不射精,攝護腺長期充血卻未宣洩,反而容易出現攝護腺的問題。

王起杰建議,有伴侶男性應適時做愛,沒伴侶者也可DIY自己來,適時射精宣洩,來預防結石。他提出一套做愛養生參考值,以年齡的十位數乘上九得出的數值,例如四十歲男性,四乘上九得卅六,也就是三周做六次,平均每周做兩次,七十歲就是七乘九等於六十三,即六周做三次,其他以此類推。



◆ 少年耶!夏日炎炎…嘿咻過度損陽氣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10.08.09

夏季炎熱,性行為也必須節制。台北縣中醫師公會理事翁瑞文醫師表示,夏季為汗多出的季節,人體陽氣容易發散,所以民眾常會出現倦怠、無力等陽氣虛的症狀,若性行為過度頻繁,汗多出則陽氣虛,若在冷氣房內則會因毛孔張開導致寒氣侵入體內,容易罹患感冒或出現「夾陰傷寒」的情形,這種病症不好治。

翁醫師指出,所謂「夾陰傷寒」是中醫的病名,患者常在過度頻繁的性行為之後,會因為不小心感冒風寒而出現頭痛欲裂、身體虛弱、想睡覺等不舒服等症狀,跟感冒的症狀表現很類似,但因為先犯「房勞」(縱慾過度),後感寒邪,對身體的傷害很大,也不容易治療。

翁瑞文醫師進一步指出,「夾陰傷寒」還可分為陽虛、陰虛等證,症狀表現為身熱面赤、小腹絞痛、下肢冷、上腹脹痛、拉肚子、嘔吐、陰囊收縮等症狀,陽虛證適合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方或四逆湯等處方來治療,陰虛證適用蔥白七味飲治療。

建議夏季時,不論是青少年還是一般民眾都要克制「做愛做的事」,可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想一些有趣的事情,或是用運動消耗體力的方式減少對性的慾望,同時身體要慎防寒氣侵入,若性行為過度頻繁,恐因汗多出或寒氣入體而傷到身體。

fsj 提到...

關鍵飲食/日常動物性蛋白攝取量 就啟動癌症?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63865

【文、圖/摘自《關鍵飲食》/黃建勳醫師等31位醫學專家與營養師合著/博雅書屋出版】2010/08/10

去年有則有趣的新聞,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在白宮南草坪開闢菜園種植蔬果,並上電視節目「芝麻街」,解說如何種植番茄、胡蘿蔔、萵苣及黃瓜等蔬菜種子。

接著,這位第一夫人又別出心裁的擔任美食節目「鐵人料理大賽」的神祕嘉賓,因為該集料理主題就是如何把白宮蔬果園的食材,變成一道道美味料理。蜜雪兒花了這麼多心力,就是希望美國人能多吃蔬果、吃出健康。

古諺有云:「病從口入」,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也說:「不懂食物的人,不可能了解疾病。」近年來許多研究都顯示:「吃」的確和身體健康息息相關。1970 年代,美國前總統候選人喬治‧麥嘉文(George McGovern)集合全美許多專家學者,研究飲食習慣與癌症及慢性病的關係,並於 1977 年發表了長達五千多頁著名的〈麥嘉文報告〉,報告指出:「大部分疾病的原因來自錯誤的飲食方式,即高脂肪的肉食習慣」。1982 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發表一份飲食、營養及癌症的報告,表示以蔬食為主的飲食方式可以預防癌症。這些報告結果震驚當時美國社會,因為那時西方國家,大家三餐正是高脂肪的肉食佳餚。

在越來越多這類醫學報告出現後,西方社會開始吹起了「輕食主義」的風潮,許多生機飲食治癌的書籍竟成為暢銷書。這些現象反應一個重要的訊息:目前的醫療科技和醫師並不能有效治好許多癌症及慢性病,導致民眾開始尋找藥丸之外的方法。

還有多少飲食和疾病的祕密還未被揭露出來呢?這就要問一生都在專研這方面的專家,有營養學界「愛因斯坦」美譽的柯林‧坎貝爾博士。在他的實驗中,發現一個驚人事實,那就是以我們日常的動物性蛋白攝取量,就能啟動癌症。有人問他說要減少食肉量到什麼程度,才不會得癌症呢?這位大師說:「唯有改採不含蛋奶的全素飲食,才能真正避免癌症的發生!」

如今,美國醫學界已經證實,這種以肉食為中心的飲食習慣,會帶給人體莫大傷害,包括心臟病、癌症、中風及其他嚴重的疾病。在醫界,超過三千位醫師支持的美國責任內科醫師委員會(PCRM)也開始推動四大類食物,修正過去營養學家推行長達35年的四類基本食物(肉類、乳製品、全穀物、蔬果)。PCRM所倡議的「新四類食物」包括全穀類(含堅果類)、豆類(含種子類、蔬菜類、水果類。)

有別於以往的食物分類,這四大類食物並不含蛋、奶及肉類,責任內科醫師委員會發現以這四大類食物為主的飲食,不但可以治好許多惱人的慢性病,更可以有效預防癌症及多種疾病。

因此,我們新版的國民飲食指南也做了相當大的調整,比方說把蛋白質類食物的攝取順序,改以豆類製品為優先,而且每日要攝食至少7份以上的蔬果(以每日 2,000 大卡熱量來算)、油脂類則鼓勵直接從堅果類攝取。

由此看來,這種植物性飲食的新主張,似乎是遠離許多慢性病及癌症的不二法門,但吃素,也要懂得調配,才不會營養不良。在這方面,美國營養學會及加拿大營養師協會於 2003 年出版了《北美素食者新飲食指南》,及相對應的飲食金字塔,提供我們很好的飲食參考。

《北美素食者新飲食指南》簡單來說分為五大類食物:穀類(一天六份)、豆類及堅果等蛋白質食物(一天五份)、蔬菜(一天四份)、水果(一天二份)及來自植物油的脂肪類(一天二份)。並建議每日攝取富含鈣質的蔬果食品(八份),如豆腐、天培、杏仁、芝麻、黃豆醬、白菜、甘藍、芥菜、秋葵及加鈣飲料等。八份鈣質的蔬果食品看似難以達到,其實不然。由於黃豆及堅果同時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鈣質,每天只要吃五份這類食物,再從其他類食物補充三份即可。

除了鈣質外,另外這份素食飲食指南也針對 Omega-3 必需脂肪酸、維生素 B12 等攝取做一些特別建議:Omega-3 必需脂肪酸:每日補充 2 份富含Omega-3必需脂肪酸的食物。這種過去被認為只有吃魚才能得到的必需脂肪酸,其實也存在於植物油及堅果中。1 份含有 Omega-3 必需脂肪酸是多少呢?亞麻仁油 1 茶匙(5ml)、芥花油或大豆油 1 湯匙(15ml)、亞麻仁粉 1 湯匙或核桃4湯匙。維生素 B12:每天攝取 3 份富含活性 B12 的食物,如素食營養酵母 1 湯匙、添加 B12 的早餐麥片 28 克、42 克添加 B12 的素肉等。一般建議是同時攝取多種含B12 的食物,如果無法買到這類食品,則要考慮補充 B12 錠劑。

另外針對不同的生長時期,須調整營養的攝取量:美國農業部也在官方網站提供素食營養的指南,為素食營養背書,鼓勵大眾多吃素。

「醫食同源」,只要懂得調配,植物性飲食是營養充足的,又可以預防許多疾病,可說是最好的養生之道。或許您會覺得吃素要注意一些小細節很麻煩,但蔬食卻可以使您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許多慢性病,並維持整個生態及地球的健康,等於為自己及子孫買一份最安全的保障!

※ 相關報導:

* 關鍵飲食/破除蛋的美味…膽固醇含量高?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63869

臺灣一年生產約 28 億多隻雞和 51 億枚以上的蛋。現在的養雞已經完全企業化經營,密集的雞舍、無活動的空間、且飼料中常被添加抗生素和荷爾蒙以防止家禽生病,為的只是生產大量的經濟效益。

* 關鍵飲食/破除奶的夢幻…牛奶容易蓄積農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63868

牛奶中至少已經發現有 31 種以上特異性蛋白質,使得部分的人,尤其是孩童身體,特別會產生過敏反應。

※ 研究也指出牛奶與甲型糖尿病有關。

fsj 提到...

不喝水血變稠 壯男突然中風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0.08.11

42歲男子突然腦中風,右側肢體癱瘓,醫師發現,男子沒有三高問題、也沒有其他異常,研判可能是平常只喝飲料、不喝水,水分補充不足,造成血液濃稠,引發血栓中風。

這名男子最近被送往台南市立醫院治療,到醫院時右側肢體明顯癱瘓,醫師原本認為他有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引發中風,但檢驗都正常,家屬也表示,男子平日身體健壯,體重也保持適當,沒有慢性病,過去的健康檢查,也都沒有驗出三高。

醫師懷疑病患有其他問題,陸續做了包括心臟、血管等檢查,也查不出異常,「可以算是非常健康的人」醫師說,卻突然中風,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從家屬口中,才認為可能與生活習慣有關。

家屬表示,男子平日滴水不沾,「一口白開水都不肯喝」,天熱就只喝飲料,天氣冷喝得水更少,偶而家人泡老人茶,他也只喝一小杯,住院時責怪病患「你不肯喝水才會中風」。

市立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曾瑞昌表示,這名患者中風應該與不喝水有關,過去較常見的是老人家喝水少,造成血液濃稠發生血栓而中風,少見這麼年輕的患者。

他提醒,很多年輕人不愛喝水、只喝飲料,但可能水分攝取不夠,長期下來,有可能造成血液與新陳代謝問題。

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麗娟也表示,水分補充不足可能造成血流量不足,影響新陳代謝,補充水分以白開水最佳,每天應喝2,000cc,飲料中不僅有糖分、還有其他添加物,都會對身體造成負擔,而且飲料喝的量不像白開水那麼多,相對攝取水分就不足,平常應注意每日都要補充足量水分。



◆ 胃液逆流者吃麵食加薑片 有助抑制胃酸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2010.08.11

大黃黃連瀉心湯常用於胃潰瘍或胃出血的患者,中醫師陳旺全指出,以生大黃、黃芩、生赭石,黃連,搭配烏賊骨,可改善潰瘍出血;烏賊骨含膠質、碳酸鈣、磷酸鈣等,呈鹹性,有中和胃酸、減低胃液酸度及收斂作用,與浙貝等相互搭配可發揮療效。

加味半夏瀉心湯也常用於改善消化潰瘍,陳旺全指出,個別病患在劑量與選方上仍有差異,如充血糜爛者須加蒲公英、薏苡仁;他亦提醒,疑似消化道出血者須進行徹底檢查。

中醫除用半夏瀉心湯等方劑,緩解期則用方劑清胃火,抗發炎,養陰保胃;另加入單味藥如白芨可發揮修補效果。

胃液逆流病患一般不宜吃太多半流質的細麵線或稀飯,食用麵類時加點薑片也有輔助抑制胃酸的效果。

fsj 提到...

吃巧克力 別太甜蜜!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64036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記者高智洋/攝影】 2010/08/11

巧克力是情人節最具代表性的禮物之一,不過,香甜濃郁的背後,卻有高熱量的隱憂,也因為如此,巧克力能快速提供能量,是登山者口袋及行囊裡常見的行動糧,必要時,還可以溶化當可可喝。

要想享受巧克力的香甜濃郁,又不想掉進它的甜蜜陷阱,落得發胖的下場,除了吃巧克力要節制,營養師還建議,飲食上就要減少烹調用油的使用量,以及其他糖類的攝取。

熱量高 添加物愈少愈好

馬偕醫院淡水院區營養課課長蔡一賢:

市售巧克力的樣式繁多,從黑巧克力、白巧克力,到添加核果、花生等及外裹糖衣的巧克力,熱量究竟有多高,除了要看可可粉、牛乳及糖的添加比率,還要看加了什麼料。

以100公克的黑巧克力為例,熱量約有550大卡,白巧克力則有568大卡。如果是一格格用手剝開的巧克力,每格重量大約5公克,熱量就有20大卡。

抗氧化 黑巧克力比較好

巧克力含有類黃酮素、多酚類的植物化學素,除了能抗氧化,還能讓血管內皮放鬆、抑制血小板凝集,對心血管疾病也有幫助。

要想達到上述健康效益,愈沒經過加工的黑巧克力愈好,一方面是因為黑巧克力的可可含量相對較白巧克力高,另外,白巧克力中添加的牛奶也可能干擾植物素的吸收率。

每天70克?美研究不適國人

儘管巧克力營養密度不錯,不代表可以拿它當保健食品吃。畢竟,現階段研究的時間仍不夠長、參與研究人數也不夠多,加上它的熱量高,吃多了有肥胖隱憂。

究竟每天吃多少巧克力才能達到抗氧化、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美國曾有研究顯示,每天至少要吃70公克。不過,美國人個頭比較大,此研究結果不見得能一體適用在國人身上,千萬別拿這當大吃巧克力的好理由。

含鉀高 腎病患淺嘗就好

值得注意的是,巧克力的鉀含量頗高,每100公克的黑巧克力,鉀含750毫克;白巧克力的鉀含量較低,也有400毫克。對於須要控制鉀攝取量的腎臟病患,淺嘗無妨,不宜多吃。

此外,巧克力的草酸含量也比較多,有草酸性結石體質的人也要特別留意,糖尿病患者也要節制食用量。

過動兒 多胃熱 應避免食用

馬蘭中醫診所院長曾綺華:

不少小孩愛吃巧克力,但綜合古代文獻,對於「胃熱」型的過動兒或是有過動傾向的孩童,原本神經穩定性就不好,「嗜食肥甘」(即愛吃肥美甘甜的食物)會導致胃熱症狀加劇,更靜不下來,巧克力就屬典型的「肥甘」食物之一,最好避免食用。

有「胃熱」體質的人怕熱,睡覺經常把衣服掀開,還有坐不住、便秘、手(腳)心流汗、流鼻血等症狀。而近八成的過動兒,都有胃熱體質。

另外,有些有經痛困擾的女性,會吃巧克力緩解不適,胃熱體質的婦女就不宜吃巧克力。

※ 相關報導:

* 巧克力/保存&選購、DIY入門之秘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64037



◆ 更年瘦女小心 荷爾蒙療法易致癌﹖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0.08.12

瘦女採用荷爾蒙補充療法容易致癌?許多更年期女性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以減輕更年期不適。不過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發現,體重較輕的女性若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較容易出現乳癌。研究團隊也發現,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時間越長,罹患乳癌風險與日俱增。

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乳房外科主任芙蕾雅‧史納貝爾(Freya Schnabel)建議,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時間最好越短越好,以免對健康造成威脅。

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團隊分析近3000筆資料,追蹤約10年,從1995年到2006年。結果顯示,使用雌激素補充療法15年以上的患者,罹患乳癌機率增加近兩成。如果使用雌激素、黃體素合併療法15年以上,罹癌風險暴增83%。持續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的患者最容易罹患乳癌。

研究指出,用藥患者中,身體質量指數(BMI)較少的人罹癌機率比BMI值大於30的人更高,BMI值大於30往往被視為肥胖。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這種現象原因不明,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了解真相。

這項研究近日發表於「癌症流行病學、生物標記&預防」期刊(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fsj 提到...

掌握飲食要訣 小朋友健康一夏

文/陳明惠 2010.08.16 自由時報

暑假只剩半個多月,小朋友若整天待在家裡吃吃喝喝、看電視,當心變成「沙發馬鈴薯」,家長可得想點辦法,在開學前導正孩子的行為,以免營養過剩或不良。

◎增進孩子食慾的夏日菜單飲食,有幾點可以注意:

●不必勉強孩子進食不喜歡的食物:將有營養的食物配上小朋友喜歡的口味或是食材烹煮,或是改變烹調方式、形狀等,避免強迫進食,讓孩子排斥。

例如:少部分的孩童不喜歡吃青菜,家長在炒高麗菜時,就可以適量加上奶油,提高香氣,小朋友自然願意動筷子。

●用顏色鮮艷的食物提高兒童的食慾:此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少量、多樣化的食物,能刺激孩子把菜吃光光。一天準備2至3次檸檬愛玉等輕食甜湯,以降低兒童外食的慾望。

●鼓勵孩童養成多喝水的習慣:多喝水自然可減少喝碳酸飲料或含糖飲料的次數與慾望。家長可同時控制孩童的零用錢,減少他們自行購買飲品的機會。

●每餐提供冷盤:青菜沙拉或壽司等,都是不錯的菜色,除提供均衡營養外,也能增加兒童食慾。

●每餐攝取6大類均衡飲食及奶類:不亂吃零食,掌握低油、低糖、低鹽份飲食,養成定時、定量習慣。

●父母以身作則最重要:家長的身教是對兒童無時無刻進行的飲食教育,小朋友在耳濡目染下,就會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即便大人不在身邊,也能落實正確的飲食觀念。(作者為台中慈濟醫院營養師)



◆ 大豆油當炸油 易生反式脂肪

自由時報 2010.08.16

〔記者鍾麗華、林秀姿、黃旭磊/綜合報導〕攤販、夜市經常使用大豆油來當油炸油,但學者研究發現,大豆油在加熱過程中反而容易產生反式脂肪,甚至比氫化過的酥油還高,大豆油並不適合油炸,比較適合涼拌或快炒。

不耐高溫 較適合涼拌或快炒

人類食入的反式脂肪主要來自經過「氫化」的植物油,例如酥油、植物性乳瑪琳等,其中製作麵包或餅乾時都會使用的酥油,係指經過氫化過的大豆油或其他植物油,可使糕餅酥脆、口感更好。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解釋,反式脂肪會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攝取過量得到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比飽和脂肪還高。

大豆油雖未經過氫化,但「精緻」處理過程,仍有微量的反式脂肪,嘉義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教授徐錫樑研究發現,大豆油在平常室溫含量在○.八五%到一.四七%,比酥油的一.八二%到十八.二%還低。

但隨著油炸溫度增加,大豆油反式脂肪生成量大於酥油,到攝氏二百四十度時,大豆油平均是一.八八%,酥油是一.○七%,且大豆油產生二種以上的反式脂肪。

攤販、夜市多半使用大豆油

連鎖速食業者已將油品改為棕櫚油,不過,徐錫樑曾調查攤販、夜市用油,以大豆油居多,他認為,大豆油因為不夠安定,且不耐高溫,才使得加熱之後產生反式脂肪。國內外研究都尚未發現,此研究成果將投稿國際期刊。

賴怡君指出,任何油類只要達到發煙點以上,就會開始變質,像是大豆油發煙點是一百六十度,相對較低,不適合高溫加熱,反倒適合涼拌、快炒。徐錫樑也認為,如果大豆油出現煙時,就可能產生反式脂肪。

徐錫樑說,食物應該避免高溫、長時間油炸,民眾在夜市、攤販購買來的很難從食物外觀研判是否「炸過頭」,但應注意攤販的油品,如果油煙較多、顏色深、油耗味重、而且油會起泡,則恐怕油質已經劣化。

攤商:若影響生意就會換

學者指大豆油不適合油炸,引起許多炸雞排攤販質疑、不解。台北市西門町的一家炸雞店說,開店以來都是使用最貴的泰山沙拉油,沙拉油應該不是學者指稱的大豆油?店家認為,使用期間油質穩定,並沒有出現任何問題。位在士林夜市的鹹酥雞攤販則說,油炸品本來都是使用沙拉油,「只要常換油應該就不會有問題,不然要用什麼油才是百分百安全呢?」高雄六合國際觀光夜市發展促進會總幹事陳俊賢說,攤商不是用油方面的專家,但如果客人提及,甚至影響到生意,攤商就會自行更換;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則說,一般的沙拉油其實指的就是大豆油。

此外,徐錫樑研究還發現,羊肉反式脂肪含量高,其次是牛奶、牛肉,雞蛋則未測到。徐錫樑說,牛、羊等反芻動物,腸道中的微生物也會合成共軛結構的反式脂肪,稱為共軛亞麻油酸(CLA),這種天然的反式脂肪對降低肥胖等具有功效。但他也發現,羊肉也存在非天然的反式脂肪,懷疑是從油炸的飼料而來。

養羊協會則表示,從來沒聽過羊肉有反式脂肪,學者應拿出更多科學數據。

fsj 提到...

8成上班族不定食 胃易不適

中央社 2010/08/17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17日電)調查顯示,8成上班族夏天食慾降低,吃飯不定時,醫師今天表示,門診因胃部不適而就醫的患者增加1、2成,醫師提醒,「不定食」結果,會導致胃部不舒服,應增強胃部防護力。

根據104市調中心上午發表「夏季不定食,生理『食』鐘SOS白皮書」調查,在7月9日到16日,針對18到65歲上班族網路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8成的上班族因為夏季食慾降低,而且有不定時吃飯的不良飲食習慣,且有超過5成的上班族每星期至少1次胃部不適。

家醫診所醫師林青穀表示,「不定食」的飲食習慣,會讓胃幽門螺旋桿菌搞壞胃部健康。他說,門診曾收治1名男性患者,因天熱吃不下飯,好幾星期的中餐都以碳酸飲料果腹,但飲料無法讓胃酸分泌獲得調適,甚至排便不順暢、腹脹等問題。

林青穀呼籲民眾,就算天氣悶熱,也要定時吃飯,也建議補充一些含有益菌的保胃乳品,增強胃部健康。



◆ 愛喝啤酒 當心牛皮癬上身

中央社 2010.08.17

針對女性的最新研究顯示,除非標籤註明「淡啤酒」,否則普通啤酒可能會增加罹患牛皮癬的風險。美國有超過700萬人罹患這種痛苦的皮膚病。

據在線上公布的這項研究顯示,至少對女性而言,這是千真萬確。這項研究報告也將刊登在12月出版的醫學期刊「皮膚醫學檔案」(Archives of Dermatology)。

美國大眾醫療新聞網WebMD報導說,布里翰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和波士頓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 in Boston)的研究人員,檢視了8萬2869名女性的資料。這些女性在1991年的年齡分別在27和44歲之間。

參加這項護理健康研究2期(Nurses Health StudyII)計劃的女性,經由每兩年一次的問卷,答覆她們飲酒的數量和種類,同時也回答是否被診斷出罹患牛皮癬。

研究報告作者指出,「非淡啤酒(non-light beer)是唯一會增加罹患牛皮癬風險的酒精飲料,意味在葡萄酒和烈酒中並未發現、但在啤酒中存在的某些非酒精成份,可能在引發牛皮癬上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說:「其中一種成份可能是用來釀造啤酒的澱粉原料。」

研究人員在報告中說,啤酒是使用澱粉原料進行發酵的少數非蒸餾酒精飲料之一,而通常使用大麥。

研究人員說,大麥和其他澱粉含有麩質,而一些罹患牛皮癬的人對麩質特別敏感。

他們表示,專家長久以來一直懷疑兩者間的關連,即喝酒與罹患牛皮癬或症狀惡化的風險升高有關。(譯者:中央社郭傳信)

fsj 提到...

台灣孩童3成6偏食 易便秘

中央社 2010.08.23

兒福聯盟今天公布調查發現,台灣兒童每3個就有1個偏食,而偏食的孩子中有3成會便秘,比沒有偏食的嚴重。另外,調查也發現,苦瓜、茄子、山藥是孩子最不喜歡吃的食物。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於2010年5月21日到5月26日間,針對全台國小四到六年級學童進行「2010年台灣兒童偏食情形調查報告」,共回收有效問卷 1056份,結果發現台灣的孩子飲食習慣不健康,5成左右孩子沒有天天吃新鮮水果、4成沒有天天吃蔬菜,其中最不喜歡的蔬果前3名依序是苦瓜、茄子、山藥。

另外,調查也發現,孩子們不喜歡健康蔬果,卻喜歡喝飲料、吃零食或油炸食物,近4成的孩子每天喝1瓶以上的飲料,近5成每星期吃油炸食物1次以上。

兒福聯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令人擔憂的是,調查發現,3成6孩子偏食,也就是每3個孩子就有1個會偏食,且偏食的孩子中有3成會便秘,比沒有偏食的孩子情形嚴重;進一步觀察孩子的排便頻率,偏食孩子「4天以上排便1次」的比例,幾乎是沒有偏食孩子的3倍。

王育敏說,孩子偏食與家長有關,近1成8的家長太忙碌、無暇準備,所以孩子只能吃到的食物也只有固定幾種,久而久之形成偏食。

為了孩子健康,兒福聯盟發起「三多營養均衡計畫」,多鼓勵孩子嘗試不同食物,並給予獎勵;多變化食材,讓孩子從多元食物中獲得充分營養;多準備蔬果,世界衛生組織 (WHO)建議,每人每天至少要攝取400到800公克的蔬果,大約是3份蔬菜、2份水果,讓孩子不偏食、更健康。



◆ 人體缺少葉酸易有失智症狀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0.08.23

人體缺少葉酸也會影響大腦功能?美國研究學者分析血液樣本發現,血液中葉酸濃度較低的人容易出現失智症狀,且大腦功能較差。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流行病學教授瑪莉‧海恩(MaryHaan)擔任研究主持人,美國農業部營養師琳賽‧艾倫(LindsayAllen)也參與研究計畫。琳賽‧艾倫表示,醫界已發現維生素B6、B12和葉酸可滋養腦部組織。但還是有很多研究結果相互矛盾。

研究團隊分析一項老化研究,這份研究從1996年開始,已經持續多年,將近1800位自願者參與計畫,年齡介於60歲到101歲。研究人員觀察自願者的血液樣本,結果發現,血液中的葉酸濃度偏低的人較容易有失智症狀,大腦功能比較不好,認知能力較差,接受記憶力等測試時,成績不太理想。雖然自願者中只有少於1%的人大腦功能出現缺損,但這些人體內的葉酸濃度的確不太足夠,明顯偏低。

研究人員也指出,女性血液裡的葉酸過少,出現憂鬱症狀的機率會增加兩倍之多,憂鬱症也會影響大腦功能。

研究團隊從2003年開始發表這些研究成果,今年研究論文也陸續刊登在「美國臨床營養期刊」、「歐洲臨床營養學期刊」、「營養學期刊」和「營養、健康和老化期刊」等刊物。

含葉酸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動物內臟、豆類食物、柑橘類水果等,像蘆筍、胡蘿蔔、花椰菜、糙米、鮭魚、牛肉、豬肉、牛奶等也都富含葉酸。



◆ 體適能較好者 運動脂肪燃燒效率比較好

中廣新聞/夏明珠 2010-08-23

運動的時候,持續的時間很重要,不過,運動三十分鐘以後才會開始燃燒脂肪的說法,則沒有科學根據。

德國科隆體育大學的專家說,人體基本上有四個不同的能量供應系統,其中又以「糖」代謝以及「脂肪」代謝系統在日常活動以及運動中發揮的作用最大。

這兩個系統幾乎是平行的,在身體的能量消耗中,它們各自擔負的比例要看身體的需求而定。脂肪代謝系統是身體最大的能量儲備中心,以一個體重七十公斤的男性為例,它所儲存的脂肪,大概足夠支應十八萬大卡的消耗。不過脂肪代謝的快慢因人而異,體適能比較好的人,燃燒脂肪的速度比較快。

fsj 提到...

火龍果/整腸胃 解煩躁潤膚水噹噹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66166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記者徐世經/攝影】 2010/08/25

火龍果又稱紅龍果、仙蜜果,屬於仙人掌科植物,原產於墨西哥及中美洲地區。

常見的火龍果有紅皮白肉及紅皮紅肉兩種。白肉火龍果的果實較大,常呈橢圓狀;紅肉火龍果的果實相對較圓,甜度也較高。不管是紅肉或白肉火龍果,果肉裡都鑲滿黑芝麻般大小的種子。另外,還有黃皮白肉的黃龍果。

每年5到11月為火龍果產季,產期頗長。由於對土壤適應力強,病蟲害少,火龍果栽培過程中的農藥用量也相對少。

果膠水分多 預防青春痘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

一般人以為火龍果的屬性偏寒涼,其實,水果因為有甜味,性味通常較偏甘、平。不過,因為火龍果含有果膠,切開後有黏滑的液體,多吃可以幫助腸子蠕動,有健胃整腸的功效;也因為有果膠,有人吃多了會腹瀉,自然覺得火龍果的作用較寒涼。

果膠不只能健胃整腸、幫助消化,還有潤澤皮膚的功效,加上火龍果水分多,吃了不會上火,還能預防青春痘,不會「生頭發尾」(台語,意指皮膚不好,長癩痢頭)。另外,對於想減肥或怕胖的女性,火龍果糖分、熱量相對較低,吃了比較不會胖,糖尿病患也可以適量食用。

含鎂降焦慮 但經期少吃

至於火氣較大,或是平日容易煩躁不安、情緒不太穩定的人,火龍果裡的礦物質鎂含量不少,有助安定情緒、減輕焦慮,對入睡也有幫助。

雖然火龍果有這麼多好處,但月經期間最好暫時不要食用,有經前症候群、特別是容易拉肚子的人,也要避免。

芝麻般黑籽 助腸胃蠕動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林郁茹:

火龍果甜度較低,在同等熱量的情況下,火龍果的份量較多,加上它的水分含量高,每100公克火龍果,水分就占了86公克,想控制體重的人,是很不錯的選擇。

除了多水分,火龍果的膳食纖維含量也很豐富,每100公克有1.7公克,果肉裡有如芝麻般的籽,也有助腸胃蠕動。

糖尿病可吃 降血糖無實證

值得一提的是,火龍果含膠質,水溶性纖維含量也特別多,下肚後不只易有飽足感,還有助膽固醇降低、油脂吸收,延緩血糖上升速度。

坊間相傳,吃火龍果可以降血糖,雖然火龍果的升糖指數(GI值)較低,但只要有糖分,血糖值還是會上升。糖尿病患雖然可以適量吃火龍果,但科學尚未證實火龍果對糖尿病有療效,千萬別誤信。

花青素護眼 紅肉含量較多

紅肉火龍果含花青素,下肚後可能讓「便便」染紅,這是天然植物色素進入人體後的正常現象,不必擔憂。相較之下,白肉火龍果的花青素含量就沒這麼多。花青素不只是一種「護目」成分,對視力有幫助,還有抗氧化功效,能防癌。

非高鉀水果 腎病患可適食

至於腎臟病患擔心的鉀離子攝取問題,火龍果不算是高鉀水果,每100克火龍果的鉀含量約190毫克,跟香蕉的290毫克相比,少了近三成四;等重的香瓜,鉀含量也有240毫克。對於須限鉀的腎臟病患者,只要控制好一天的總鉀攝取量,還是能酌量吃。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研究:一時貪嘴 果然一生肥臀

中央社 2010.08.25

節食者與速食老饕迷都希望這是一句誇張的老套論調,但根據最新公布的研究結果,一時貪嘴確實會導致一生肥臀。

研究者們發現,即使是短時期大啖垃圾食物,也會在未來多年中讓身體更容易發胖。同樣的,以享用垃圾食物來紓解工作或考試壓力,也可能對身體與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網站今天報導,瑞典研究者為18名健康、纖細但好動的男女兩性測量體重,並要求他們在之後的一個月內加倍卡路里的攝取量。

這些20出頭的實驗組志願者每天至少吃兩頓垃圾食物,並少作運動,而被分到對照組的人則一切生活如常。

一個月下來,實驗組的人體重平均增加了6.35公斤,6個月後,他們恢復了大部分但非全部的體重。

這項發表在「營養與新陳代謝」期刊(Nutrition& Metabolism)的報告指出,兩年半後,實驗組的暴食者約有半數比實驗開始時重約3公斤,但對照組則沒有人變胖。

報告指出,大多數多餘的體重都積存在臀部,証實那句老話:一時貪嘴,一生肥臀(a moment on thelips, a lifetime on the hips)。



◆ 美研究:餐前2杯水助減肥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0.08.25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根據美國的研究,每餐飯前喝兩杯水,減肥效果可能勝過吃昂貴的減肥藥或減肥餐。

減肥藥能降低身體吸收脂肪的能力或影響腦內的化學物質,但白開水能填飽肚子,而且是零卡路里和隨時可取得。

美國研究人員比較每餐前喝一品脫的水,與不喝水、只計算卡路里的減肥效果。三個月後,喝水的人減掉7公斤,比不喝水的人多減2.2公斤。之前的研究顯示,每餐前喝水的人,每餐可減少攝取熱量75到90卡路里,一天三餐就減少攝取近300卡路里。



◆ 單車約騎來減重 沿路打卡趣味多

【台灣醒報╱記者李家玲╱台北報導】2010.08.25

好天氣使單車族紛紛出籠,車友們還以減重為名相約騎車,而且花招百出。網路上就有車友把上班用的打卡鐘搬到戶外,藉由一站站的打卡記錄騎乘時間,提供減重騎車的新鮮感。不過,專家也提醒車友,要騎車減重,運動方式和運動後飲食也要注意。

健康吉美健檢中心體適能教練劉鎮豪表示,車友發明的減重招數雖以好玩性質居多,但也有些不錯的觀念。以打卡約騎為例,記錄騎乘距離和時間,就可換算成消耗的卡路里,對想運動減重的民眾來說,有很好的激勵作用。

不過,激勵減重意願雖然重要,但也要有正確的運動概念。劉教練特別提醒,很多人會有騎得越猛就瘦得越快的迷思。其實,將運動控制在有點喘但可以說話的範圍,並持續三十分鐘以上,這樣的有氧運動,對燃燒脂肪最有幫助。

此外,很多人知道減重要運動,卻忽略運動後飲食也是減重成功的重要關鍵。健康吉美健檢中心營養師洪誼芬強調,想減重不復胖,就要有足量蛋白質的攝取作為肌纖維合成與修復的養分。肌肉佔比提高,就能增加日常熱量的消耗速率。

洪誼芬提醒,像是牛、豬、羊等肉類具豐富蛋白質,卻也隱含不必要的油脂,食用要注意。另外,許多車友騎車後最喜歡吃路邊的海產店,除了重口味、高油脂等烹調問題,還有膽固醇過高的疑慮,也是減重者很容易誤踩的地雷。

而肥胖又常伴隨著三高問題,洪誼芬建議,想減重最好選用植物性大豆蛋白,如豆漿、豆腐,除了幫助減重不復胖,還有助於降低膽固醇。車友騎車休息不妨選購低糖或無糖高纖豆漿,其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車友減緩飢餓感,又不會有過多的熱量負擔,而且沿路取得容易,是不錯的運動後飲食選擇。

fsj 提到...

運動激發腦細胞 停止攝取「卡路里」

【Upaper╱中央社】2010.08.27

一項研究發現,運動不只是燃燒卡路里,也可抑制食慾。研究顯示,用跑步機運動會激發職司身體飽足感的腦細胞。

倫敦「每日郵報」報導,這些腦細胞負責處理有關食物嚐起來的味道、我們吃了多少東西以及食物消化情況等資訊,然後估算什麼時候該停止進食。

吃太多油膩食物,被認為會影響這些腦細胞的判斷力,導致體重增加。

「PLoS Biology」期刊報導,當1隻肥胖老鼠被逼做運動時,這些腦細胞開始對食物作出正常反應,該老鼠的食量就會隨之減少。

巴西坎皮納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說,運動不僅是燃燒卡路里,它也會促使我們停止攝取卡路里。

坎皮納斯大學發言人說:「體力活動常被認為是治療肥胖的根本之道,但直到現在,我們才瞭解運動對體重控制是如何產生效果的。」



◆ 愛的抱抱奏效 早產兒死而復活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2010.08.27

澳洲婦人凱特今年3月早產生下龍鳳胎,女嬰雖存活,但男嬰出生後被宣告死亡。不捨的凱特將男嬰抱在懷中道別,沒想到2小時後,男嬰奇蹟似地恢復呼吸,如今已是個健康的5個月大嬰兒。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當時懷孕27周的凱特生下龍鳳胎,女嬰艾蜜莉生命徵象穩定,但男嬰傑米情況不妙,20分鐘後,醫師宣告他夭折。

不捨的凱特和丈夫大衛抱起只有900公克的傑米道別,凱特脫下袍服,讓傑米貼在她胸口,夫妻倆不停和傑米說話,告訴他如何幫他取名;他有個姊妹;還有父母為他訂下的種種計畫。凱特還用手指沾了母乳餵傑米。

一開始傑米完全不會動,5分鐘後,他數度喘氣,但醫師認為只是迴光返照。但是傑米喘氣愈來愈頻繁,2小時後,他睜開眼睛,且抓住母親的手指,開始規律呼吸。

激動的凱特叫來醫師,堅稱傑米活過來了,醫師聽診後搖頭嘆道:「我真不敢相信。」兒子死而復生,凱特夫婦倆欣喜若狂。

本報曾報導,台中市一名婦人去年底早產生下龍鳳胎,各僅約500多公克。媽媽仿效袋鼠,經常把子女抱在懷中傳遞心跳體溫,2名嬰兒順利長大。

這種被稱作「袋鼠療法」(kangaroo care)的照護技術,近年來有推廣趨勢。顧名思義,母親或其他親人仿效袋鼠的育兒袋,把新生兒抱在懷中,為新生兒保溫。實驗發現,袋鼠療法確能降低嬰兒感染率,減少罹患重症機率,提升睡眠品質及防止失溫。

fsj 提到...

運動+飲食 對抗頑強內臟脂肪

黃天如 2010-08-29 中國時報

大肚腩可能導致代謝症候群,有什麼運動可以幫助快速「腰瘦」?醫師說,雖然沒有運動可直接消除內臟脂肪,但只要持續消耗熱量,體內脂肪就會重新分布,最後自然能達到健康窈窕的目標。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雙和醫院職業醫院科主任祝年豐表示,臨床常見有人為了減少腰圍,每天長時間搖巨無霸呼拉圈,結果因為過度局部運動,加上未慎選適合器材,換來筋骨、脊椎運動傷害。

其實只要能夠「動起來」,任何運動都能消耗熱量,積少成多、日積月累,就能逐步消耗皮下淺層、深層脂肪,進而藉脂肪自然重新分配的機制,消滅內臟脂肪。

不過,對抗內臟脂肪是一場硬仗,一般的「333」運動守則(每周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心跳超過130下)就不夠了,祝年豐建議,改採「567」原則:每周7天、每次運動60分鐘、心跳超過150下。

運動類型不拘,但以中等強度以上,例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效果最好。此外,成人偶爾做些啞鈴等無氧運動也有助訓練肌肉,提升基礎代謝率。但不建議兒童青少年做這類重量訓練,以免抑制生長發育。

除了運動,飲食配合也很重要。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說,代謝症候群的「敵人」還有高血壓、高血脂等危險因子,患者的飲食攝取與單純減重不盡相同。

蘇秀悅說,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邀請專家學者票選防治代謝症候群超級食物,薏仁、糙米的高纖維有助預防高血脂,芝麻有助抗氧化,鮭魚、鯖魚等深海魚有助補助不飽和脂肪酸,減少心血管疾病患者體內發炎反應……,不是只有低卡路里那麼簡單而已。

話說回來,均衡才是健康飲食不變的王道!蘇秀悅提醒,代謝症候群患者或慢性病患者,只須盡量提高排行榜建議攝取食物的頻率即可,不需要過量或只吃這些食物,那就淪為極端了。

fsj 提到...

牛奶荒 六成四家長為學童選高糖飲品

中廣新聞/陳奕華 2010-08-30

夏天缺牛奶,影響家長準備學童的早餐飲品,北醫附設醫院調查發現,六成四家長選擇了豆漿、調味乳、奶茶、果汁等含糖飲料,營養師指出,一瓶三百CC裝的調味乳相當於八顆方糖甜度,果汁含糖量也約有六顆方糖之多,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學童肥胖。因此建議在牛奶缺貨時,可選擇無糖豆漿這類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飲品,比較符合學童營養需求。

牛奶大缺貨,學童早餐喝甚麼?根據北醫附設醫院調查發現,九成七家長都認同學童早餐飲品的營養價值很重要,不過面臨夏季缺乳現象,六成四的家長改以豆漿、奶茶、調味乳、柳橙汁等飲品取代,但是奶茶不僅有反式脂肪的疑慮,市售的柳橙汁多是還原果汁,更有糖量過高的營養疑慮,進一步分析,這些飲料不僅糖量過高,蛋白質含量也不足。

北醫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說:「調味乳比較甜,三百CC就會到八顆方糖的甜度,就像喝一罐就只是喝到糖水,其他營養價值就很低,像是一百CC的話只有1.6克的蛋白質,果汁的話一百CC只有0.1克蛋白質。」

營養師指出,脂肪與糖類是造成現代學童肥胖的重要營養素,如果學童每天都喝高糖飲品,等於一天多了六到八顆方糖下肚,長期下來,可能喝成胖小子,營養師建議,牛奶富含鈣質與蛋白質,如果買不到牛奶,可以選擇無糖豆漿來替代,另外鈣質部分,則可以從起士、豆腐等食物中補充。

fsj 提到...

泡杯健康好茶/禁止用茶吃藥?不可不知的飲茶8大禁忌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67845

【文、圖/摘自《泡杯健康好茶》/吳建隆著/晨星出版出版】

2010/08/31

飲茶有許多好處眾人皆知,但有一點必須了解的是,茶不是人人都可以喝,也不是一天24小時都可以喝,它有一定條件的限制。中國人常說:「水能載舟亦覆舟」,飲茶也是如此,飲茶如果不合時、不合理,那麼它不僅對身心無益,還可能造成身體傷害,大家在飲茶時不可不謹慎。

飲茶須知

1 切記不要空腹飲茶

空腹飲茶會引起身體不適,這是因為胃液會被茶水稀釋淡化,使得消化功能變低,吸收率增高,導致茶葉中不良的成分大量進入血液,引發頭痛、頭暈... 等症狀。

2 飯後禁止馬上喝茶

一般人喜歡在飯後馬上喝茶,認為它具有清腸去油的功能,這麼做有可能會產生反效果,原因在於它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茶葉中的單寧酸會讓食物裡的蛋白質變成不容易消化的物質,同時大量的鞣酸與蛋白質結合造成收斂作用,使腸胃蠕動減緩,導致糞便在腸道時間變長,容易衍生便祕、製造有毒致癌物質等問題,建議大約在飯後一小時再喝。

3 醉酒不宜喝茶

一般人喝酒醉常用喝茶來解酒,這不是正確的做法!通常,人在喝酒的時候,心臟跳搏會加快,如果再喝茶,血容量加大,心臟的負擔會更重,發病的風險會很高;另外,茶葉雖然有助於利尿,但大量沒有分解的乙醛通過腎臟,會使腎臟受損,產生病變。

4 女性經期不要喝濃茶

濃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喝入體內會刺激神經和心血管,導致痛經、出血量過多及經期延長等問題。如果可以,儘量避免吸菸、喝酒,嚼檳榔或吃刺激性食物,增加身體的負擔。

5 感冒發燒不要喝茶

人在感冒發燒的時候,體溫會升高,如果此時再喝茶,茶水中的鞣酸會干擾體內的排汗機能,妨礙體溫散熱,體溫會持續上升無法降低,感冒就會愈來愈嚴重,很難康復。

6 禁止用茶水吃藥

用茶水吃藥,效果不好,病況不會康復,這是因為茶葉裡的鞣質、茶鹼和藥物發生化學反應,使原有的藥性喪失,無法發揮治療功能。因此,建議吃藥後的2小時不要喝茶,等藥性過後再喝茶。不過也有例外,服用維生素藥物時可以喝茶,原因是茶多酚會促進維生素吸收和累積,並且有利尿、降血脂、降血糖等功能。

7 晚上不要喝綠茶和濃茶

 綠茶沒有經過發酵,茶多酚含量高,刺激性高;濃茶中咖啡因量大,會刺激神經和心血管,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晚上睡前不要喝。紅茶屬於發酵茶,茶多酚成分低,刺激小,而且它具有暖胃作用,建議睡前可以小喝一杯,量不要太多。

8 首泡不要喝

茶葉在栽種加工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化學藥劑,首泡的目的在洗滌這些有毒物質,沖泡後搖一搖就可倒掉,記得不要喝。



◆ 馬國軟糖鉛超標 逾1噸恐已下肚

邱俐穎/台北報導 2010-08-31 中國時報

進口軟糖含鉛,超過一噸恐已經吃下肚!美國檢驗出一款馬來西亞製造的葡萄軟糖,含有重金屬鉛,而國內也有進口,衛生署已要求業者說明產品流向和回收,業者昨天開始回收、下架。衛生署表示,業者如繼續販賣,將依《消費者保護法》開罰,民眾如購買此產品,可要求退貨。

馬來西亞「可康牌」(Cocon)百分之百葡萄軟糖,被美國檢驗出鉛含量○.一九ppm,超過美國標準值○.一ppm。台灣從去年以來共有信德及弘志兩家公司進口,進口量分別為一四四○公斤及四三二公斤,扣除庫存量,仍有高達一一六八.八公斤、超過一噸流入市面,目前共掌握台北市美廉社、高雄縣各超市、農會等通路有販售,數量驚人,多數恐已被吃下肚!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雖然我國未針對糖果類定訂含鉛量標準,但為確保消費者安全與健康,已責成轄區衛生局請兩家進口商自主回收、下架,也提醒消費者停止食用,若已購買該產品,可要求退貨,若業者不准退貨,不排除依《消保法》開罰。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說,依據研究指出,孩童攝取重金屬鉛,恐造成過動和智商不可恢復的傷害,而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不要攝取超過七微克的鉛,若以廿公斤體重孩童為例,一顆糖重五公克、內含一微克鉛,孩童要吃一四○顆才會超量,家長不用太過擔心。

不過,由於我國目前僅針對根莖作物及豆菜類訂有重金屬含量標準,糖果部分尚未規定,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安全評估科長高怡婷表示,九月初即會擴大預告多類蔬果的重金屬含量限制,小漿果類(葡萄、藍莓、草莓等)將一併列入,屆時可針對原料的鉛含量,換算糖果加入多少果汁,來保障消費者權益。

fsj 提到...

美最新研究/健康才有本錢喝 小酌能長壽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施靜茹/綜合報導】2010.09.01

美國最新研究指出,滴酒不沾的人要比酗酒者早死,且適量飲酒的死亡風險最低。這項結論和以往相關研究一致,卻與醫界「少喝酒」的忠告背道而馳。知名組織「匿名戒酒會」以其經驗指出,滴酒不沾者通常是因健康問題才不喝酒,所以容易早逝。

時代雜誌報導,奧斯汀德州大學心理學家赫拉翰(Charles Holahan )領導一支六人團隊,研究一千八百廿四名三年內有就醫紀錄的民眾,年齡介於五十五至六十五歲。

這項追蹤長達廿年的研究發現,滴酒不沾者在研究期間的死亡率超過百分之六十九,酗酒者百分之六十,適量飲酒者則為百分之四十一。

這篇刊載於「酗酒:臨床與實驗性研究」(Alcoholism: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期刊的論文指出,「酗酒者的死亡風險比滴酒不沾者高」的原因還不清楚,但是就算排除了以前喝酒、現在戒酒的人,從不碰酒者的死亡率還是比酗酒或適量者高。不過這項研究有個爭議之處,就是研究樣本中百分之六十三為男性。

早前各項飲酒研究也顯示,適量飲酒者的死亡風險最低。適量飲酒指的是每天一至三杯,尤以紅酒為佳。匿名戒酒會認為,在這些飲酒研究中,滴酒不沾的人可能先前是個酒鬼,身體早就有因酗酒引起的健康問題。

署立雙和醫院精神科主任李信謙認為,如果都不要碰酒,等於剝奪人們飲酒的樂趣;但是,飲酒過量則有礙健康。國外的研究不能以二分法來遽下結論。

台北榮民總醫院胃腸科主治醫師黃以信則說,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歐美人常見的肝病,這類病人不能喝酒,否則有如「火上加油」,反而容易導致肝癌。



◆ 維他命E傷肝 治療脂肪肝中醫有妙方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10/09/01

脂肪肝為現代文明病,是指人體肝臟內有大量的脂肪堆積。台北縣中醫師公會理事翁瑞文醫師表示,早期診治可避免脂肪肝變成更嚴重的肝疾病,然而,有些民眾會想透過維他命E來改善,殊不知維他命並不是天然物質,服用過量有害健康,不但不能改善脂肪肝,甚至還必須從肝臟代謝,進而造成肝臟的負擔。

翁醫師指出,還有些民眾認為糖尿病跟脂肪肝有關,所以要妥善控制糖尿病,才能避免產生脂肪肝,若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則不一定相關,因為糖尿病屬傳統中醫消渴症的範疇,消渴症可分為上、中、下三消,上消代表肺有熱,患者常會想喝水,中消代表胃有熱,患者常會想吃東西,下消代表腎虛,患者常會想要小便。

由此就可以了解,只有下消(腎虛)是跟肝有關,因為中醫認為,肝腎同源,所以當人體腎水不足時,肝火就會上來,進而造成肝腎陰虛證,必須及早治療比較妥,用西藥控制糖尿病患的三高症狀,會干擾對脂肪肝的判斷,就如同化妝之後看不到原來的樣子。

翁瑞文醫師進一步指出,治療上可從痰、瘀著手,因為脂肪肝為痰、瘀的問題,宜化痰、活血化瘀,身體壯碩者適合用防風通聖散,多尿者適合用茵陳五苓散,血瘀的厲害者適合用血府逐瘀湯,容易肝氣鬱結者適合用小柴胡湯、加味逍遙散,脾虛者適合用六君子湯。

運動對預防脂肪肝很有幫助,可多健走、打太極拳、游泳、登山等運動,少攝取油炸類食物及動物內臟。



◆ 搶救胖大兵 美新訓納入瑜伽

編譯管淑平/特譯 2010.09.01 自由時報

在南卡羅萊納州傑克森堡,這個美國陸軍最大訓練中心,從今年起新兵體能訓練項目和以往有些不同,長跑、仰臥起坐等傳統操練項目不是取消就是減少,增加了如皮拉提斯、瑜伽等,有助靈活度和平衡力的訓練,這是美軍今年起在五個新兵訓練基地實施新體能訓練計畫,解決今日軍事訓練上面臨最大問題之一:過胖和體能不佳的年輕新兵。

胖到無法打仗 美軍頭痛

體重過重向來是美國有志從軍者被軍方打回票的主因之一,隨著美國年輕人越來越胖,這個問題也更嚴重;即使以體能最低標準進入軍旅的新兵,體力和耐力也不如早年的新兵。今年一群退役將領曾提出一份名為「胖到無法打仗」的報告,指出一九九五年到二○○八年,每年因為過胖不符合新兵招募的體格要求而被打回票的比例,增加將近七十%。

軍方認為,這是垃圾食物、電玩,加上許多高中減少體育課造成的後遺症,現代新兵更難達到軍隊體能要求,也更容易受傷。負責陸軍新兵訓練的賀特林中將說,「我們發現現今招募到的士兵,體能不如以往那麼好」,「這不只是陸軍的問題,這是國家的問題。」

減少仰臥起坐 改做皮拉提斯

這套新體能訓練計畫試圖藉由融入更多瑜伽、皮拉提斯等的伸展運動、靈敏度和平衡訓練,減少傳統仰臥起坐、改以著重腹部和下背部的運動,減少長跑、增加短跑,並改變伏地挺身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以持續多週的整套訓練課程,取代以往分散、不連貫的訓練。帶新兵的海伊斯說,「做完這套訓練,沒有人說出操變輕鬆了。」

傑克森堡的食堂也有了改變,阿兵哥的伙食多點蔬菜、少點油炸食物,用牛奶取代汽水;另外,取消刺槍術、加強槍法訓練,也是改變之一。

美軍當局已向全陸軍發佈這套訓練政策,取代一九九二年制定的陸軍體能訓練手冊。編寫新訓練手冊的傑克森堡陸軍體能訓練學校負責人、前西點軍校健身教官帕柯斯卡說,關鍵就是要重新調整每年兩次測驗項目,如仰臥起坐、伏地挺身和兩英里長跑等,他們希望軍方能在測驗中加入新的訓練項目。(取材自紐約時報)

fsj 提到...

劇烈胃痛食滯、寒滯、氣滯體質為多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10/09/03

現代人生活忙碌,以致於飲食不正常,有胃痛情形的人也愈來愈多。中醫師葉東昇表示,造成胃痛的原因分很多種,包括吃飯無定時、吃飽後立即工作或做運動、工作太過緊張、飲酒過度、愛吃辣食、經常把難消化的食物吃下肚等。傳統中醫則認為,胃劇烈疼痛的原因以食滯、寒滯、氣滯者最多。

葉醫師指出,胃痛病因複雜,有太操勞、飲食失去節制、體內中氣不足,或是寒邪乘虛而入所造成,古籍《證因脈治》則指出,也有久病「鬱而生熱,或素有熱,虛熱相搏,結鬱於胃脘而痛;或有食積痰飲;或氣與食相鬱不散,停結胃口而痛」。

葉東昇醫師進一步指出,胃是在人體腹腔的左上方,上面連接食道,下面連接十二指腸,為人的消化道中最寬的部分,胃的彈性很大,具有貯存食物的機能。胃與食道相接處稱為賁門,可防止食物的逆流,和十二指腸連接處則稱為幽門,為開合系統,能管控進入十二指腸的食物量,為中空囊狀。

胃酸本質上就是酸性,但胃黏膜會分泌黏度極高的鹼性黏液,在胃壁表面形成一層薄膜,這個薄膜能保護胃壁。胃壁肌肉可進行具有方向性的蠕動,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形成乳糜,最後就慢慢把食物推入小腸中,若胃部受到損傷,就可能開始疼痛。

胃痛為胃部發出的警訊,代表胃已經受損傷,中醫師葉東昇表示,臨床上依病程可分為三期,胃痛在初期為功能性,中期為器質性,後期為虛弱性,依此分別辨證論治,對症下藥。

葉醫師指出,初期分為胃氣壅滯、肝胃不合、胃熱內蘊、濕熱中阻等四類型。若患者胃脘脹痛,以脹為主,打飽嗝或放屁則舒或餐後加重,偶爾打飽嗝間作,腹脹、胃口差者,屬胃氣壅滯,治療上適合用陳皮、香附、佛手等藥材。

胃脘脹痛,攻竄兩脅,遇惱怒則加重症狀,偶泛酸嘈雜、胸悶嘆息者,屬肝胃不合,治療上適合用白芍、柴胡、金鈴子等藥材;胃脘灼痛,痛勢急迫,脘部灼熱拒按,且煩渴多飲、便秘、尿黃者,屬胃熱內蘊,治療上適合用黃連、黃芩、枳殼、大黃等藥材。

葉東昇醫師進一步指出,胃脘痞悶而痛、泛噁嘔吐、嘈雜吞酸、心煩口苦、身重肢倦、嘴巴黏膩、尿黃、大便黏者,屬濕熱中阻,治療上適合用厚朴、黃連、茯苓、藿香等藥材。

其次,中期以瘀血阻滯為主,患者常有胃脘疼痛,疼痛時有定處,如刺如割,同時痛時較久,常見臉唇色黯、久治乏效、餐後或夜間病情加重,治療上適合用金鈴子、延胡索、五靈脂等藥材。

後期分脾胃氣虛、脾胃虛寒兩種。胃脘隱痛綿綿不止,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則疼痛減少,遇勞則發,胃口差,大便溏者,屬脾胃氣虛,治療上適合用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等藥材;胃脘隱痛或冷痛,喜溫喜按,但遇冷加重,且畏寒肢冷、大便清稀者、精神疲勞、身體乏力、口淡不渴者,屬脾胃虛寒,治療適用黃耆、白芍、桂枝、生薑等。



◆ 補充膠原蛋白 多吃雞腳?錯啦!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2010/09/03

許多人認為食用雞腳、豬皮、魚翅等食物可以補充體內膠原蛋白,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張靜芬提醒,這是一種錯誤迷思,雞腳、豬皮、魚翅等食物含有不完全蛋白質,這類蛋白質品質較差,其中所含的氨基酸為「非必須胺基酸」,人體也可自行合成,不需額外補充,因此這類食物攝取過量不但可能造成膽固醇過高,也會加重腎臟負擔。

張靜芬營養師建議,補充蛋白質時,最好選擇優質蛋白質如奶類、蛋、豆腐、瘦肉等,這類食物含有「必需胺基酸」,身體無法自己合成。

曾有動物研究顯示,食用不完全蛋白質的動物生長遲緩,幾乎長不大。食用優良蛋白質的動物則長得很好,健康狀況較佳。而年長者若常食用豬皮等高膽固醇食物,不但無法補充體內膠原蛋白,還可能傷及心血管,心血管會比較容易失去彈性,增加動脈硬化風險。

張靜芬營養師指出,透過基因密碼、指令,人體自會合成所需膠原蛋白,但合成膠原蛋白的過程需仰賴維生素C。想讓膠原蛋白長得好,最好適量補充維生素C,長期缺乏維生素C輔助無法製造血管用膠原蛋白,導致血管容易破裂,也會影響傷口癒合。

張靜芬建議,健康成人每天應攝取100毫克維生素C,相當於奇異果一顆、大芭樂半顆、柳橙兩顆或小番茄一飯碗。

※ 相關報導︰

* 堅果食譜/南瓜糙米炒飯&果仁蔬果沙拉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62547



◆ 肝吸蟲病 珠三角最嚴重

【聯合報╱特派記者汪莉絹/廣州報導】2010.09.02

廣東省為肝吸蟲病的高發地區,而珠江三角洲感染最嚴重。深圳疾控中心前天表示,深圳淡水魚部分感染了肝吸蟲,其中鯇魚、鯽魚、福壽魚、生魚依然是肝吸蟲汙染較多的魚類,民眾盡量不要生食。

在珠三角地區,肝吸蟲病大多是因吃進生的或半生不熟的含活囊蚴淡水魚、淡水蝦肉遭感染。常見臨床症狀為上腹隱痛、疲乏、精神不振,可併發膽管炎、膽囊炎、膽結石,少數患者可發生肝硬化。

廣東省為肝吸蟲病的高發地區,目前全省有63縣市流行,流行區人口3000多萬,人群平均感染率為16%,估計感染人數超過500萬。珠江三角洲感染嚴重,感染率從12%到79%不等,男性明顯高於女性。

深圳疾控中心與寶安疾控中心曾於2008年進行的戶籍人口抽檢中,發現不少肝吸蟲囊蚴陽性的感染者。這項調查針對深圳寶安區戶籍人口,抽檢的856人中,肝吸蟲檢測結果陽性32人,陽性率為3.74%。感染者以31~50歲年齡段較多。

深圳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感染肝吸蟲的主要危險因素為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魚蝦等;盛過生魚蝦的器皿不洗乾淨直接盛熟食;切過生魚蝦的刀及砧板不洗就切熟食等,民眾在吃生魚片時,要多注意和小心。

fsj 提到...

現代小孩非營養不夠 是營養「不良」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69279

【元氣周報/記者施靜茹/報導】2010/09/05

非營養不夠 是營養「不良」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楊晨說,成長期的孩子,蛋白質需求量應多10%至15%,現在的孩子,問題不在於缺少營養,而在於營養的質都不好。

家長在養育孩子過程中,都拿過寶寶手冊,知道裡面有所謂的孩子「生長曲線」,比對孩子身高、體重,看落在同年齡層孩子哪個百分位裡。

楊晨說,其實生長曲線百分位,從3%到97%都屬正常,要觀察孩子成長是否正常,還需考慮父母遺傳。

目前在小兒內分泌及遺傳科,有一公式計算孩子的體位:

男生/(爸身高+媽身高+11)÷2→所得結果正負7.5都屬正常

女生/(爸身高+媽身高-11)÷2→所得結果正負6都屬正常

舉例:爸身高174公分、媽158公分,兒子所得結果是平均身高171.5公分,但再加減7.5公分,都屬正常範圍;女兒就是160.5公分,再加減6公分,也算正常。

吃素小朋友 豆奶蛋不能少

有些小朋友跟著父母吃素,該如何顧及營養與成長呢?

鐘子雯建議,吃素小朋友,應選擇可接受奶、蛋的素食,因為牛奶含豐富鈣質,鈣是構成骨骼及牙齒主要成分,足夠鈣質,可促進正常的生長發育,易被人體吸收,每天至少飲用1到2杯奶類;另外,豆製品和深綠色蔬菜,也有不少鈣質。

如果只能從豆類攝取蛋白質,則應注意不要買到含過多添加物的豆製品,多吃新鮮的豆腐或豆漿;豆包、豆干或乾燥素肉等加工製品,最好適量即可。

※ 圖解與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蛋白質分三類 不是每種都可維持健康

【元氣周報/記者林昭彰/報導】2010/09/05

1.完全蛋白質→牛奶、雞蛋

富含足夠必需胺基酸以供身體所需,同時維持生命並促進成長與發育。大部分動物性蛋白質屬於此類,其中又以牛奶和雞蛋最佳。

2.部分完全蛋白質→穀類、豆

蛋白質中某些必需胺基酸不足,雖能維持生命,但不足提供正常生長發育,此類大部分是指植物性蛋白質。如穀類中蛋白質含較少離胺酸,而豆類蛋白質含較少甲硫胺酸。

3.不完全蛋白質→玉米蛋白、蹄筋

蛋白質所含的幾種必需胺基酸缺乏,不僅不足以促進成長,亦不能維持健康,如玉米蛋白、以及魚翅、蹄筋等動物膠。



◆ 改變飲食作息 甩開惱人痘

文/張文馨 2010.09.06 自由

安安(化名)是一名30歲的上班族,工作壓力讓她喘不過氣來,近一年長了很多痘痘,混合性膚質讓她的T字部位容易出油,毛孔粗大、兩頰泛紅、敏感、搔癢,尤其是曬太陽、吃到辣或月經來的時候,皮膚狀況更糟。

愛美的安安試過各種知名品牌的保養品,也作過醫學美容,服用過一段時間的抗生素治療,但不管用什麼方式,剛開始皮膚狀況的確有一些改善,一旦停止治療後,同樣的問題一直困擾她。

經由詳細的詢問及診察發現,安安時常熬夜上線聊天抒發工作壓力,平時又喜歡跟朋友去吃燒烤和麻辣火鍋,長期熬夜加上飲食不節制,造成了「陰虛火旺」的體質。

火氣大導致T字部位容易出油、毛孔粗大,易生膿皰型或囊腫型痘痘,火氣長期煎熬陰血津液,無法濡潤身體各部位,因此臉部肌膚乾燥、泛紅、敏感,易生小細紋;此外,虛火上擾也造成她難入睡,容易嘴破、口乾舌燥、眼睛乾澀、腰痠及便秘等不適症狀。

因此在治療上,選用熟地、白芍、山茱萸、丹皮、山藥、茯苓、知母、黃柏等滋陰清熱的中藥治本,再視痘痘嚴重程度酌加連翹、蒲公英、金銀花等抑菌抗痘、清熱解毒的中藥以治標。

不僅叮嚀她要規律服用中藥,還嚴格要求她詳細紀錄每天飲食日記和睡眠時間,因為她必須徹底改變生活作息和飲食,才能徹底斷根。

3個月後,安安終於擺脫了痘痘敏感肌反覆發作的困擾,也一併改善了身體不適症狀。

◎陰虛火旺體質者平時應注意哪些生活保健事項?

●可多吃滋潤養陰的食物,例如:荸薺、百合、何首烏、枸杞子、桑椹、山藥、黑白木耳、海參、菠菜、牛奶、海蜇皮、葡萄、櫻桃、覆盆子等。

避免辛辣食物 睡眠要充足

●避免辛辣、烤炸等刺激性食物、含有酒精或咖啡因成分飲料。

●可選擇具有保濕、抗敏作用的漢方保養品,如黃芩、蘆薈、甘草、玫瑰等。

●適當紓解壓力,調節情緒。

●盡量在晚上11點之前就寢。根據經絡理論,肝膽經的循環在夜晚11點至凌晨3點最旺盛。此時若沒有充分休息,肝膽解毒功能受到影響,皮膚代謝不良,容易長痘痘或黑斑,變得敏感而暗沉。

(作者為台北市御絨中醫診所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