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5

減肥10招 與食物和平相處

文/林佳姿 2010.07.04 自由時報

提到減肥,很多人的直覺就是「少吃」,認為減肥就是要餓肚子,但是少吃的同時,卻會限制其他營養素的攝取,造成在減肥過程中,容易頭暈、貧血、體力差、月經不來,甚至脫水及肌肉流失,並且降低幫助身體消耗熱量的能力,因此持續極低熱量的飲食將造成減重停頓,不再看到減重效果。

減重停滯期考驗著減肥者的耐力,若此時耐不住飢餓感,稍微多吃,則體重馬上回升,這就是臨床上,造成減肥失敗的原因。

減重不等於減肥(脂),建議想要減肥者在行動前,先想想減肥目的是什麼?是希望快速減輕表面體重,還是減少體內脂肪?

採用的減肥方法是否會同時減掉健康?以及是否可長久執行?

一個好的減肥飲食仍然要遵循營養均衡的原則,並且減少油脂、控制熱量,以達到減肥效果,其中個人需要的減肥熱量,必須考慮肥胖程度、年齡、工作勞動度等,最簡單且民眾較容易執行的計算方法為:依平時攝取的熱量減掉300至500卡,讓身體處於負能量平衡狀態,則預期每週體重可減輕0.3到0.5公斤,但最低不建議少於1000卡;女性通常為 1200至1400卡,男性1400至1600卡為較安全的減重熱量。

根據美國一項研究調查指出,最難克服的減肥難關是「缺乏意志力」,其中最大的元凶為「飢餓」。其實與其抵抗食物,不如與食物和平相處,只要吃對食物份量及方法,什麼都可以吃,減肥者也可以享受吃的樂趣。

◎以下10招吃的技巧,讓你吃得巧,不是吃得少:

●減肥要規律進食,最忌諱有一餐沒一餐。因為過度飢餓下,人體會有自我補償心態,容易攝取過多。

●學習「慢食」,每口食物咬20下之後,再吞下去,有助提升飽足感。

●改變進餐順序。如:先吃菜,再吃肉配飯,並且慢食,你會發現飯還沒吃完,就有飽的感覺了。

●不要一邊吃飯,一邊聊天或看電視。

●不要成為家裡的「食物剩菜處理機」。

● 將食物切小塊,以小盤盛裝食物,滿足視覺。

●不要以食物作為舒緩情緒替代品;同時家裡不留零食,避免刺激想吃的慾望。

●外出聚會前,先吃一份含纖維高的食物(一碗燙青菜、一顆大番茄、一顆帶籽的小芭樂),並且搭配一杯水,提升飽足感。

●外食時,儘量不喝濃羹,以新鮮水果取代甜點、果汁,以無糖或低糖茶品取代含糖飲料。

●聚餐時,穿緊身的衣服有助控制攝取量。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部營養師)

※ 相關報導:

* 愛肝達人站/減肥,真不簡單!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5703859.shtml



◆ 熬夜後 深綠菜補身提神

記者王善嬿/嘉義報導 2010.07.04 自由時報

隨世足賽開打,許多球迷即使熬夜也要關心賽事,但隔天卻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疲累,為了提神,猛灌咖啡跟茶。

營養師提醒,熬夜過後,反而不能過度飲用咖啡、茶等刺激性飲料,多吃蔬菜、穀類及高纖維食物,才能有效提振精神、減輕身體代謝負擔。

「好想睡喔!」為了看球賽,許多球迷犧牲睡眠熬夜,但隔天上班卻愛睏,像條蟲,不僅精神不濟,身體也會感到疲累、沉重,甚至煩躁不安。

大林慈濟醫院營養治療科主任黃金環指出,長期熬夜會打亂身體的新陳代謝系統,尤其熬夜後,許多人會喝咖啡、茶飲提神,但飲用咖啡、茶等刺激性食物,反而增加身體新陳代謝的負擔,會更容易覺得疲累。

黃金環建議,平時應少吃高蛋白、太甜或太鹹的食物,熬夜過後,可透過多吃黃、綠、紅色的蔬菜,以及胚芽、糙米等穀類食品,從中攝取維他命A、B、C及β胡蘿蔔素提神醒腦。

其中維他命A能保護眼睛及口腔黏膜等表皮黏膜;維他命B則可以提振精神,安定神經、舒緩焦慮跟抗壓;維他命C則可以增強體力,β胡蘿蔔素則能消除自由基、抗氧化,藉由泡澡、運動及多喝水,也能解除疲倦。



◆ 美白傳明酸能止血 年救10萬人命

黃文正 2010-07-04 中時電子報

全球大規模醫學試驗證實,被愛美女性視為美白利器的「傳明酸」(tranexamic acid,TXA,俗稱斷血炎)止血效果絕佳,每年可挽救10萬條人命,專家建議應列入「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品清單」。

英國「倫敦衛生暨熱帶醫學院」流行病學教授羅伯茲(Ian Roberts)研究發現,全球每年約有60萬人死於失血過多,而TXA能有效止血,降低15%死亡率。

羅伯茲團隊針對全球40國、274所醫院近2萬名病患進行臨床試驗,受傷原因包括交通事故、工業安全事故、槍傷、刺傷與地雷炸傷,結果顯示,相較於施予安慰劑的對照組,TXA可降低病患因大量出血的死亡率達6分之1。

羅伯茲說,TXA是拯救生命最便宜的方法之一,目前許多藥廠都有生產,1克僅約3英鎊(約145元新台幣)。羅伯茲的研究報告刊於英國《刺胳針》(The Lancet)期刊。



◆ 隱形磁吸 假牙新選擇

文/陳殿冠 2010.07.04 自由時報

依稀記得在孩提時,家母每隔一段長時間,就會拿著針線,為她心愛而珍貴的法國皮包,縫製新換的彈簧鈕釦,當時我常想,媽媽是一個職業裁縫師,不知道其他的阿姨們的包包鈕釦壞了,要怎麼辦?如今的包包,大部分都已經改成磁吸鈕釦,因為不會有磨損或彈性疲乏的問題,因此經久耐用。

同樣的概念也同步運用在牙科的隱形磁吸活動假牙上,自1970年代發展至今,已成為牙齒全口重建的一個重要選項。

對於口腔咬合重建條件較為不佳的患者,活動假牙常成為不得不接受的治療方式,但假牙的使用壽命不長,一直是難解的困擾。

一副製作精良的活動假牙,在做好的那一天,可以很好用,也滿牢靠,但隨著時間的逝去,或者半年、一年,或者兩年、三年,問題就來了:用鐵鉤的,因彈性疲乏而假牙晃動;用金屬雙內套的,因內套磨損而假牙晃動;用橡皮圈的,因橡膠老化僵硬而假牙晃動;會晃動的假牙,邊吃邊痛,其中的辛酸苦痛,只有苦主自己才會知道。

隱形磁吸活動假牙就沒有所謂磨損,或彈性疲乏的問題,它就像冰箱門一樣,固著力夠強,又耐開、耐關,假牙的壽命因而長久。

由於磁吸裝置,可以隱藏在假牙的內面,因此在外觀上,完全看不出有戴假牙的樣子。

臨床上,可利用患者本身剩餘的天然牙齒或牙根,來裝配磁吸裝置;而在缺牙較廣的區域,則可採用植牙式的磁吸裝置,來作為應力均衡分配的補強設計。但是,假牙內部需置放磁吸配件,使假牙的塑鋼基底變薄,必須另行做強化設計,否則臨床上,往往會有裂開的現象;既要做強化設計,又不能影響到美麗的外觀,使得醫療技術難度相對提高。

一副隱形磁吸活動假牙的治療費用會比普通的假牙還高,若再搭配植牙式的磁吸裝置,費用又更高,整體從局部的數萬元至全口的數十萬元不等,端視重建範圍、重建難度而定。

(作者為台中市羅馬牙醫診所院長)



◆ 試管嬰兒致畸率 比一般高1倍

黃文正 2010-07-04 中時電子報

一項歷來針對試管嬰兒的最大規模研究發現,試管嬰兒發生缺陷的風險,可能比自然受孕出生的嬰兒高了將近1倍。

另外,透過試管嬰兒胚胎植入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出生的試管嬰兒,罹患心臟疾病和生殖系統致畸的風險,也遠較自然受孕出生的嬰兒來得高。

法國巴黎「Port Royal婦產醫院」臨床遺傳學家維歐特(Geraldine Viot)女士領導的小組調查33家法國不孕症治療中心,研究2003年至2007年間逾15000名試管嬰兒的資料。

結果顯示,經由IVF出生的嬰兒,先天致畸的比率高達4.24%。相較之下,自然受孕出生的嬰兒僅2%至3%。維歐特說,試管嬰兒發生心臟問題和泌尿生殖系統異常的機率偏高,特別是男嬰。此外,在血管瘤(angioma)方面,試管嬰兒罹患的機率更比自然受孕出生的嬰兒高5倍,而女嬰的發生率較男嬰高出逾1倍。

維歐特說,醫師應主動告知考慮接受輔助受孕的夫妻,嬰兒可能的致畸風險。目前這種規模的出生致畸率已稱得上是一種公共衛生問題,呼籲醫界投入研究,找出病因。

※ 相關報導:

專家:睡得飽,不如睡得巧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醫師:夏日多吃蔬果 減碳又健康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2010.07.05

夏季高溫不斷破表,驅暑之道可多吃蔬果,不僅有益健康,也能有效幫助減碳。醫師陳惟華以「低碳蔬食是解決全球暖化的最佳之道」為題撰文指出,全球如果能改採全蔬食,就是冷卻地球最快、最有效的方法。營養師謝月霞、金惠民也贊同表示,多吃蔬果不但有助減碳,更能有益身體健康。

2008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主席帕卓理博士曾公開呼籲「少吃肉、騎單車、少消費,就能幫助遏止全球暖化。」英國牛津大學發育醫學博士、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前院長陳惟華對此指出,飼養動物的農作物及生質作物,與然燒石油一樣會破壞地球。

陳惟華表示,依據環境衝擊的排序,農畜業消耗世界大部分的農作物和全球30%的乾淨水、使用38%的土地和大量的化肥及農藥,世界銀行專家2009年重新估算,畜產業至少排放全球51%以上的人為溫室氣體,是造成全球暖化最大的單一來源。

「如果全球改採無肉蛋奶的純蔬食,除了能減少全球37%的甲烷,還會降低全球65%的氧化亞氮,其暖化強度是二氧化碳的296倍,以及9%的二氧化碳三種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陳惟華呼籲,由於人為排放甲烷的最大來源是飼養牲畜,所以首先是要降低動物產業最大宗的溫室氣體排放和對地球的破壞,才能快速和明顯地為地球降溫。

陳惟華進一步指出,如果全球改採無動物成分的愛心、健康、永續飲食,來減少動物食品業排放甲烷及臭氧等四種人為溫室氣體,就能快速減緩北極冰層的融化速度。

台大營養師謝月霞說明,蔬果本身就是偏鹼性的食物,對人體極為有益,而肉類則多偏酸性,「所以現在學校營養午餐都會供很多的蔬果,並且盡量把肉類切小塊一點。」,如此不但符合人體所需的營養,同時,也能間接減少畜牧養殖大量的碳排放。

「特別是要購買當地和當季的農產品」,台北市聯合醫院營養室主任金惠民提醒,低碳蔬果非常符合人體健康的需求,可以減少運送過程不必要的碳排放,當季蔬果所含有的營養素也是最好的。例如,蕃茄經過陽光充足的環境,所含的茄紅素就會比較豐富。

金惠民強調,「人體攝取食物必須均衡,紅肉部分,每人每天所需只要一兩的份量就夠了。」多攝取蔬果可以防癌和減少慢性病的發生。



◆ 愛吃冰品 脾胃受不了

文/陳光華 2010.07.05 自由時報

小吳從小就喜愛吃甜點蛋糕,雖然滿足了美食的欲望,但是總覺得怎麼睡,都無精打采,頭腦常常昏昏沉沉,精神也難以集中,有時還會覺得胃口變差、腹脹,甚至拉肚子,喉嚨也容易有痰。尤其到了夏天,他常吃冰冷飲品,情況就更嚴重了。

雖然他的症狀涉及了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還有全身的症狀,但是就中醫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同一個原因造成的,即所謂的「痰濕」。

中醫講的「痰濕」不只是喉嚨的痰而已,還包括更廣的物質。簡單來說,「痰濕」可看成消化吸收障礙所產生的有害物質。正常情況下,食物(包括固體和液體)進入身體之後,經過脾胃的運化(大約可簡單看作消化系統進行消化吸收),將食物轉變為身體可運用的物質(中醫而言,包括氣、血等);一旦運化不理想,產生的氣血就會減少,容易產生痰濕。

痰濕產生後,會停留在身體許多不同的部位:如果留在呼吸系統,就是喉嚨的痰;如果留在消化系統,會造成腹脹、腹瀉等情況;如果留在接近身體表面,會覺得頭昏沉,頭或身體感覺重重的,甚至痠痠的。

在美食充斥的現代社會,痰濕產生的問題相當常見,若再加上夏季的冰冷清涼飲食,更加重了產生痰濕的機會。

◎為什麼會產生痰濕呢?

其實除了感冒外,最常見的就是脾胃(可簡單視為消化系統)的問題,即脾胃的工作(運化)做得不好。

◎為什麼會運化不好呢?

一方面要考慮是否負擔太大(也就是飲食是否不適合),另一方面可能是脾胃的工作能力下降(氣虛、陽虛等)。

甜食、油膩、大餐等食物本身就容易產生痰濕,所以甜點、奶油類製品、排餐、火鍋等食物攝取,應適可而止。此外,寒涼的食物容易損耗陽氣,導致脾胃的工作能力下降。

台灣的夏天常是酷熱難耐,如果貪食冰冷,常會造成脾胃的工作能力下降。所以溫度冰冷的食物,以及椰子、西瓜等較寒涼的食物就不宜攝取太多。

其實,食物、藥物屬性各有所偏,大多數時候只要適當食用,通常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的衝擊;但是有些食物的偏性太強烈,對身體的衝擊比較明顯,就更需要注意攝取的量了。(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

※ 相關報導:

* 看便便,推算你的腸道有幾歲?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8&f_SUB_ID=242&f_ART_ID=257123

每天養成固定排便習慣很重要。中醫認為,早上5~9點是吃早餐及排便最好的時候。5~7點是大腸經運行的時候,是最好的排便時間,讓人體將先前累積的廢物清空。而早上7~9點是胃經運行的時候,這段期間吃早餐,則腸胃的消化、吸收能力最好,有助於腸道健康。



◆ 衛署:較「水」真空豆干 易生細菌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2010.07.05

今年上半年,國內已接連出現八起、共十一例肉毒桿菌中毒事件,衛生署調查發現,五起案件的「嫌疑」食品都是水分較多、水活性高的真空包豆干製品,導致八人中毒,其中一人還因此喪命。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說,所謂「水活性較高」的真空包豆製品,就是包括需調理的大黑豆干、小塊的黃豆干、滷素肚等。比起零嘴豆干,這些豆干水分較多,口感也相對較軟。至於水活性高低,則需靠儀器檢測。一般而言,含水分較多,較易滋生細菌。

食品藥物管理局統計,今年發生的八起肉毒桿菌中毒事件,有三起飲食史不明,其餘五起共八人,發病前都曾吃過水活性較高的豆干。蔡淑貞說,患者發病前吃過的豆干部分來自大溪,上個月已要求當地業者暫停製造未經滅菌的冷藏真空包即時黃豆製品,主要販售業者已停售。

另外,衛生署已研擬「真空包裝即食食品良好衛生規範」草案,近日內預告。蔡淑貞說,公告後,水活性超過零點八五的真空包裝食品,除非經滅菌認證或冷凍保存,其餘都要冷藏;且參考國外標準及肉毒桿菌生長,若沒搭配鹽濃度提高、降低酸鹼值等其他加工技術,保存期限不能超過十天,保存期限大幅縮短。違者禁止製造真空包裝食品。

蔡淑貞說,草案不限豆製品,還包括鐵蛋、鴨賞、煙燻鮭魚、即食蔬菜,如熟筍、熟荸薺等。

fsj 提到...

夏日穿得清涼 反而會更熱

【台灣醒報╱記者莊雅茜/台北報導】2010.07.06

「熱爆了!」近日各地氣溫直逼40度,民眾紛紛拿出消暑本領及小物來滅「火」。可惜短袖、短褲配冰飲,消暑沒有用!有學者指出,不注意紫外線,會加速皮膚老化,穿得清涼,反而感覺更熱。

哈佛健診家醫科醫師李鴻科表示,有些坊間流行的「冰鎮」方法,不僅消暑效果短暫,還可能暗藏散熱不良危機!一般常見的錯誤避暑方式,主要包括頻繁進出冷氣房、大口吃冰和減少穿衣。

李鴻科醫師與利欣診所醫學美容主任顏嘉村醫師均表示,陽光中的紫外線,會對皮膚產生極大的影響。若衣服穿得少,曝曬範圍越大,老化更快。

另外,李醫師還指出,當氣溫超過37度,皮膚不僅不能散熱,更可能會從外界吸收熱量;因此,穿得越清涼,反而會感覺更熱。

要注意的是,並非在豔陽底下工作才會中暑,坐在辦公室吹冷氣的上班族,也可能因為「散熱不良」而中暑。聯合醫院家醫科醫師張郁梓表示,當從悶熱的室外天氣進入冷氣房,皮膚表面毛細孔與體內血管急速收縮,若處於水分補充或運動量不足等不利人體正常排汗的環境,將導致熱量蓄積在體內,無法蒸散,進而引發頭痛與呼吸道不適等問題。

張醫師還說,運動完後暢快大灌冰飲,除了可能刺激口腔黏膜,造成呼吸與腸胃道局部不適,更嚴重者可能發生痙攣。她建議大家在喝冰品時,可以先含在口中,等到飲料溫度升高後再喝下去。

另外,最近市面上熱賣一種「急速冰涼領巾」,號稱只須泡在冰水三分鐘,繫在脖子上,就能降溫三到五度。對此,張郁梓也提醒民眾,人體皮膚無法長期承受低溫,建議不要把冰品久放在身上同一位置,以防凍傷。



◆ 貪喝冷飲易吃不下飯 嚴重會出現血尿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10.07.06

炎炎夏日,氣溫高到頻頻破表,對人的健康也產生重大的影響。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林臻瑋表示,在中午,外面溫度常輕易地飆過三十七度,以致於吃冰、喝冷飲的人愈來愈多,雖然民眾在當下會感到消暑,但貪涼的結果卻容易影響人的腸胃功能,甚至於發生種種不舒服症狀,最後還會導致吃不下飯。

林醫師指出,在高溫氣候下,皮表的血流相對較旺盛,體內腸胃蠕動會變得比較差,所以容易出現脹氣、腹瀉,或造成排便不順、大便較硬,也容易因為感冒而造成發燒、鼻塞、咳嗽、上吐下瀉、急性腸胃炎等症狀一起出現,所以夏季時應該要好好的照護好自己的腸胃,以免影響到健康。

除了腸胃以外,林臻瑋醫師進一步指出,傳統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掌管消化與吸收功能,為一切氣血生化的來源,負責提供人體其他器官與臟腑、組織的營養,所以中醫對脾胃養護特別重視。脾的功能相當於人體的消化系統,不但跟食物消化、吸收有關,也跟免疫系統有很大的連帶關係,因此,身體要健康就必須要有一個健全的脾胃。

不過,脾的功能容易被病菌、體質、外在環境、內在的情緒等因素所干擾,以致於影響到脾的功能,導致無法正常運作,輕微者可能會出現腹瀉、腹脹、腹痛、口渴、便祕、食慾不振、身體消瘦、頭暈、疲倦等症狀,嚴重者則會出現便血、血尿、眩暈、中氣下陷、久泄脫肛、精神恍惚、內臟下垂、免疫力低下等症狀,民眾不可輕忽。



◆ 青少年外食逾半 心血管病風險增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2010.07.06

台北市衛生局進行飲食習慣調查,結果發現15至24歲的青少年平均每週有一半以上是外食,3成每天喝含糖飲料,1成5習慣吃消夜,長期下來熱量攝取過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風險。

衛生局去年間委託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教授鄭惠美進行居民飲食習慣,其中共調查訪問了259名15至24歲的青少年,這些受訪者中一週平均外食高達11 餐,約佔總餐數的54%,且有3成每天喝含糖飲料,2成每天吃零食,15.4%的青少年每天吃宵夜,15.9%每天吃油膩食物,包括鹽酥雞、薯條、炸雞等,13.8%每天吃太鹹及醃漬的食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林詠霈說,如果早餐吃日式飯糰豆漿,午餐吃漢堡薯條及可樂,晚餐吃牛肉麵加一杯珍珠奶茶,晚上餓了又吃一碗泡麵當宵夜,總攝取量高達2875大卡。以身高157公分、體重51公斤的19歲少女,一天建議攝取2050大卡來計算,等於多吃了825卡熱量。

林詠霈說,825卡必須散步6.3小時、或騎腳踏車4.5小時、或快步走3.6小時、或爬樓梯2.9小時或跑步2.3小時才能消耗完,否則連續1個月下來,可能增加3.2公斤。

※ 相關報導:

* 高血脂別碰蛋黃?適量無妨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57615

「除非代謝出了問題,否則其實不必太過嚴苛。」林孟瑜說,健康成年人每天可以吃一顆蛋。簡單來說,血液裡的膽固醇近八成都是由人體自行合成,健康的人體會自行調控,吃進的膽固醇多時,體內合成量就會減少,若有多餘的膽固醇,也會代謝掉。



◆ 婦女口乾眼乾 防罹修格蘭氏症

中廣/李明朝報導 2010/07/06

一名婦人連續二個月出現不明原因嘔吐,經醫師檢查,發現是罹患「修格蘭氏症」,這種症狀好發在四、五十歲中年婦女身上,目前還無法根除病因,只能用藥物控制改善病情,如果眼睛、嘴巴部位持續出現眼乾口乾症狀,可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

署立桃園醫院檢驗科副主任王偉傑指出,一名婦人連續出現嘔吐現象,雖然在其他醫院檢查,一直找不到病灶,後來來到署立桃園醫院求診,經過檢查是罹患修格蘭氏症,找到病灶後,開以藥物來治療,病患嘔吐情形改善。

有關修格蘭氏症,好發在中年人身上,尤其是四、五十歲婦女,王偉傑醫師進一步表示,這種症狀是自體免疫性疾病,容易出現口乾、眼乾,也就是自己產生的抗體攻擊自己細胞腺體,造成眼睛跟嘴巴部位乾燥。

如果本身一直出現眼乾、口乾甚至關節痛的徵狀,可以前往風濕科求診,透過醫師進一步診斷,來治療不適症狀。

※ 正式名稱是 Sjogren's syndrome



◆ 吃藥別亂配食物

文/鄭淑文 2010.07.06 自由時報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飲食一向是人類生活最重要的一環;食物除可掩飾藥物的不愉快味道外,同時也可減緩藥物對胃腸黏膜的刺激,用以提高病患服藥的依從性。

但相對地,食物干擾藥物作用的機會也隨之增加。目前國內使用的藥物上萬種,飲食生活水準提高的同時,食物亦複雜化,導致藥物與食物相互作用的機率相對增加。

所謂藥物與食物的交互作用,是指服藥時,或服藥期間所攝取的食物,影響藥物在體內的作用,可能存在拮抗或加成兩種反應,所造成的結果也可能影響病患或疾病本身,輕者影響藥品的治療效果,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不能不重視。

◎常用藥物與食物間交互作用的關係:

●葡萄柚汁會抑制肝臟中的細胞色素代謝,進而抑制某些抗高血壓藥物,如鈣離子阻斷劑、免疫抑制劑、斯達汀(statin)類降血脂藥、癲癇用藥、部分抗憂鬱劑等代謝,造成藥效的不預期增加,甚至造成毒性。

●十字科的蔬菜(如西洋菜、白菜、空心菜等)、碳烤食物則會促進治療氣喘疾病的茶鹼藥物、可邁丁(warfarin)抗凝血劑、三環抗鬱劑等藥物代謝,使其藥效降低。

●牛奶中的鈣離子會與四環素類抗生素形成不溶性鹽類,降低抗生素的療效;牛奶也會導致腸衣錠提早在胃中溶解,使藥物失效,並刺激胃。

●綠色青菜(如菠菜、甘藍、蘆筍等)富含維生素K,會拮抗可邁丁抗凝血劑的作用。

●高蛋白質的食物,如肉類、大豆等,與治療巴金森氏症的多巴胺製劑併用,會改變藥物吸收,影響治療效果。

●服用鎮靜劑、抗組織胺劑同時服用含酒精性飲料,會加強抑制中樞神經,造成極度疲倦、思睡,嚴重者還會有昏迷的危險現象。

由於一般民眾很難判斷哪些食物和哪些藥物一起吃才安全,因此服用藥物,最好還是以一大杯開水併服,其他的飲料都不適當。領藥時,也要注意藥袋標示或詢問藥師,應該避免食用哪一類的食物,才不會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或因此造成危及生命的不良反應。(作者為衛生署桃園療養院藥師)

fsj 提到...

曬太陽選對時間 尚鈣好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10.07.07

有些人怕曬太陽,因為怕曬傷、怕流汗。對此,台北縣中醫師公會理事翁瑞文醫師表示,不曬太陽是很不健康的行為,因為曬太陽可吸收能量(陽氣),幫助人體鈣質吸收,甚至預防骨質疏鬆症,但由於紫外線太強,對人體有很大的傷害,建議依傳統中醫養生觀,在早上九點前、下午四點後曬太陽,對健康最好。

翁醫師指出,中醫有所謂「天人相應」的說法,太陽跟人的作息是息息相關的,民眾不但要適時曬太陽,也要跟著太陽規律來調整作息,古籍《黃帝內經》有云:「春三月,夜臥早起,夏三月,夜臥早起,秋三月,早臥早起,冬三月,早臥晚起。」上述清楚的描述人的作息要順應四季的變化來加以調整。

他強調,人應該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著太陽的規律走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唯有如此才能讓人體機能保持在正常的狀態,若是日伏夜出、晝夜顛倒,則往往容易產生一些奇怪的症狀或疾病,例如長期失眠、思考力變差、記憶力喪失等皆是。

建議曬太陽時要盡量讓身體裸露,讓肌膚多接觸陽光,以便增加能量(陽氣)的吸收,因為曬太陽就如同天灸一般,功能類似溫灸,可按摩人體經絡,也因為對健康有益,所以國外才有天體營的存在。



◆ 黃色人工水晶體 散光、白內障一次矯正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0.07.08

罹患白內障,又有1000度近視及200度散光,才30幾歲的王小姐就算戴上眼鏡,還是看不清楚,不僅掛在牆上的字看起來糊糊的,就連擺在眼前的報表,也常要一看再看才能確認,直到手術植入可同時矯正散光的人工水晶體後,狀況才獲得改善。

高雄長庚醫院視網膜科主任陳勇仁表示,和王小姐有同樣困擾的人,其實還不少,受限於以前的醫療技術,患者往往只能在三種治療方式中擇一植入可同時矯正近視的人工水晶體,術後再戴上散光眼鏡;在白內障手術時另做角膜切開術;或是等白內障手術一、兩個月後,再做雷射屈光手術。

但不管是哪一種,對飽受散光之苦的患者都不是最好的選擇。陳勇仁解釋,術後再戴散光眼鏡並不方便;另做角膜切開術或雷射屈光手術,因會破壞正常角膜組織,甚至因結疤而影響視力,多少讓患者卻步。

年前才獲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核准上市的散光矯正黃色人工水晶體,採用特殊的壓克力材質,可以一併解決散光,推出後頗獲患者好評可同時改善白內障及散光,即使患者還合併近視,也可一併解決。

散光超過100度應治療

但並非所有散光患者都需接受這種治療。陳勇仁表示,大多數人都有散光毛病,若度數只有50度、70度,可不去管它,但度數超過100度時就要認真考慮積極治療。可矯正散光的黃色人工水晶體,較適合角膜圓弧仍佳的規則性散光患者,因外傷而導致角膜有疤痕的患者不宜採用。

白內障手術合併人工水晶體植入手術屬門診手術,術後隔天患者即可拆開紗布,恢復正常作息,也可從事靜態工作,但傷口需一至兩周才會穩定,復原期間切勿做激烈運動,也不要搬重物。



◆ 長期姿勢不良 也會落枕

記者王善嬿/嘉義報導 2010.07.07 自由時報

一般人都有一覺醒來落枕經驗,但一位上班族在辦公室伸個懶腰,竟然也落枕!

醫師指出,雖然落枕常發生在睡覺時,但只要頸部長期姿勢不良、用力不當也會發生,因此日常生活中,應以改正躺在床上看書的不良習慣,避免固定同一姿勢過久等方式預防。

許多人常一覺醒來,發現頸部一邊歪斜僵硬,脖子轉動不靈活,一動就十分疼痛,因此側身、轉頭時,需身體跟頭一起轉動,且疼痛情形可能維持3天到一星期。

大林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王淑怡表示,落枕是肩頸部肌肉痙攣導致,當姿勢不良或肌肉用力不當,長期累積損傷及勞損,只要一有外力介入,使頸部過於伸屈就有可能導致落枕。

若發生落枕疼痛難耐,應盡快就醫,經由熱敷、紅外線或電療,按摩及伸展痙攣肌肉,或配合服用肌肉鬆弛劑、消炎止痛藥等治療,幫助緩解肌肉。

物理治療師蔡明倫則傳授兩招復健姿勢,一是當右邊落枕,就用左手放在頭部右側將頭往左邊壓,左邊則相反;另外就是當頭無法往左右轉時,可用雙手一前一後扶著頭,慢慢往左、右側轉動,可減輕落枕的疼痛。

要預防落枕需從日常生活做起,如勿躺臥床上看書、看電視,及維持一個固定姿勢過久。當工作一天感到頸肩疲勞時,可以泡澡、熱敷、做伸展操等。



◆ 耳鳴…心病 老人憂鬱症作怪

【聯合報╱記者蔡維斌/北港報導】2010.07.07

嚴重耳鳴讓北港鎮72歲的李奶奶每天耳朵嗡嗡叫,宛如生活在戰亂轟炸年代,使原本溫和的個性,也變得暴躁,不時與人爭吵,四處求醫無效,最近找上北港媽祖醫院精神科醫師吳佳錚,才發現是老人憂鬱症作怪,對症下藥終讓她重拾銀髮歡樂。

李奶奶昨天用「不堪回首」來形容這段期間的痛苦,她說,2年前老伴中風被送安養中心,她每天去陪他,突然間,出現耳鳴、頭痛,耳朵嗡嗡叫,讓她失眠,精神、食慾變差,且胸悶,反應也變遲鈍,心煩得不想出門,更無心打理自己,連探視老伴也變少了。

她脾氣變暴躁,還常為小事和人吵架,家人帶她跑遍各大醫院耳鼻喉科、神經內科、心臟內科,甚至做了核磁共振檢查,始終查不出病因。她說,這樣苦的日子,讓她開始有輕生念頭。

直到最近到中國醫藥北港附設醫院和精神科醫師吳佳錚晤談,才發現她是因家庭驟變的傷痛與失落,卻一直用「壓抑情緒」方式處理,導致轉化出現不適症狀,併發憂鬱、失眠。

吳醫師說,這是「老人憂鬱症」惹的禍,經過3個月療治,李奶奶已恢復笑容及活力。老人常出現不明原因疼痛、眩暈、耳鳴、胸悶、腸胃不適,伴隨焦慮、失眠、疲憊、胃口差、記憶力衰退、甚至出現「自己很沒用、不如死了算了」念頭,這是憂鬱症作祟。吳醫師說,憂鬱症就像「心的感冒」,經適當藥物治療即可痊癒,醫院有「老年憂鬱量表」讓民眾自行評估,若指數高於5,建議及早接受治療。



◆ 年齡愈小 心跳速率愈快

文/金仁福 2010.07.07 自由時報

時下的青少年常說:「你不懂我的心。」小孩不是大人的縮影,我們不能以大人的標準來看小孩。心跳速率是否正常?須考慮年齡因素。在休息狀態下,年齡愈小、心跳速率愈快;新生兒的正常心跳速率是每分鐘110至150 次,如果像我們大人一樣,每分鐘跳70次,就是心跳過慢了。

診斷心律不整一般都會做心電圖檢查,一張心電圖波形在大人不正常,但如果是小孩,就有可能是正常的,這是因為年齡愈小,心臟的心軸愈偏右,小孩與大人的電氣變化不一樣的緣故。

例如心電圖V1胸前導程的R波變高,臨床上會懷疑有右心室肥厚,但是在小孩,有可能只是正常生理變化。

嬰幼兒心律不整症狀和大人不同

嬰幼兒不像大人能表達心律不整的症狀,如頭暈、心悸、胸口疼痛、心跳不規律、喘不過氣來,少數會暈倒等;臨床上,可觀察嬰幼兒是否臉色發白?額頭冒冷汗?皮膚濕冷?當手放在胸部時,是否感覺心跳很大力?或不規則?

◎心律不整大致可分為心跳過快、心跳過慢及不規則早期收縮3大類,依各種心律不整的類型及合併的各種心臟病因,而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心跳過快:最常見是「陣發性室上性心搏過速(PSVT)」,患者因為心臟多了一條不正常的傳導系統,發作時,心跳通常每分鐘200次以上。

這時可以試試迷走神經刺激法,將臉埋入冷水中憋氣做潛水狀10到30秒。如果反覆以上的做法仍無法使心跳恢復正常,那麼必須馬上送到醫院治療。

●心跳過慢:最常見是因為心臟房室結傳導障礙,先天性完全心房心室傳導阻滯,這種疾病很多跟母親有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有關;後天因素也會造成房室結傳導障礙,如心肌發炎,或開心手術後,使房室結功能受損造成。

對於慢速心律引起的昏倒,可用「心律調整器」改善;其中有一種是從心房、心室二處刺激的DDD心律調整器,可隨著病人活動而增加,或降低心跳速率的心律調整器;另外還有一種可經由靜脈植入型的「心室去顫器」,當病人發生心室顫動時,可由心臟內電擊,以中止心室顫動的持續發生,可防治病人猝死。

輕微的心律不整可能只需觀察而不需服藥,嚴重的心律不整則可能需藥物、心律調整器,甚至電擊急救,以便挽救生命。(作者為高雄市金仁福診所心臟專科醫師)

fsj 提到...

東南亞糖尿病患激增禍首西式飲食

台灣新生報 2010/07/08

澳洲研究人員今天警告,東南亞近年激增的糖尿病患是因為越來越多人食用西方的垃圾食物。

研究發現,越南胡志明市有11%的男性和12%的女性罹患第2型糖尿病卻渾然不知,全越南則有4%民眾罹患此病。

雪梨嘉文醫學研究所(Garvan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的研究員Tuan Nguyen表示,近幾年,越南的飲食型態已經大幅改變,尤其是城市變得愈來愈西化。

他說:「到處都是速食餐廳。」

他表示,從隨機的721個男性樣本和1421個女性樣本中所取得的研究結果,跟泰國的研究結果類似。

他說:「因此我們有信心推斷這項發現適用於其他東南亞國家,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柬埔寨和寮國在內。」

第2型糖尿病是主要的糖尿病類型,肇因於飲食中的高脂、高糖以及缺乏運動,可能會導致心臟疾病、視力喪失、截肢和腎衰竭。

本研究共同作者康貝爾(Lesley Campbell)說,開發中國家正面臨「悲慘的故事」,除了飢餓和貧窮之外,還受到西方生活型態疾病的影響,卻缺乏保健資源可以醫治。



◆ 肝性腦病變 騎車撞電桿

記者蔡彰盛/竹市報導 2010.07.08 自由時報

一名45歲男性從20年前開始,每天都要喝酒才能入睡。即使3年前罹患了酒精性肝硬化,他還是照喝。日前騎機車常覺頭暈、雙手不聽使喚,有好幾次還跌倒在馬路上,甚至有一次在大白天撞上電線桿,查出他有肝性腦病變,醫師勸他不要開車,以免害人害己。

衛生署新竹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許丁壬說,在台灣,B型肝炎、C型肝炎和酗酒,是造成肝硬化最主要的原因,肝硬化可分代償良好(輕度)和代償不全(重度)兩類。輕度肝硬化患者的外表幾乎看不出來,病人沒黃疸,也沒全身水腫和腹水,病人也可享有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但是當肝病逐漸變嚴重與肝臟功能失去代償時,病人可能會出現神經系統異常的症狀,亦即肝性腦病變,輕者注意力不集中,雙手操作能力變差,臨機應變的智商分數下降,嚴重的話會有個性改變、易怒、暴力傾向,最後病人會嗜睡昏迷,甚至死亡。

台灣B型肝炎病人很多,酗酒人口也逐年增加,許多肝硬化病人可能一部分已有輕微的肝性腦病變,這些患者並不容易靠機器和抽血檢查診斷出來,有時病人僅有一些性格上的變化,只有親朋好友才會察覺。

另外,有些患者對於日常生活的常做動作無法順利完成,如想要開門,卻一直無法自然地抓住門把;騎摩托車常跌倒;開車又會不知不覺偏離路線,開到路旁。

台灣有許多肝硬化患者,直到出現肝性腦病變、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等併發症後,才知道自己罹病,建議高危險群病人應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以及早發現。

另外,已罹患肝硬化的患者建議每3個月定期做一次超音波檢查,並配合腸胃肝膽科醫師指示用藥,避免高蛋白飲食。



◆ 肝癌風險預測模式 準確率8成

中央社 2010.07.08

中研院院士陳建仁及研究團隊一項長達10年研究,建立肝癌風險預測評估模式,計算30歲以上民眾,在5、10年內罹患肝癌機率,若預測罹肝癌機率高,民眾就應定期檢查追蹤。

很多B肝帶原者忽略定期追蹤,通常等到有症狀就醫檢查,可能已經是肝癌。為了進行肝癌風險預測,中研院院士陳建仁及研究團隊收集國內3653名30歲到 65歲的B肝帶原者,進行10年的追蹤,並建立一套肝癌風險預測評估模式。

陳建仁說,研究中,分析出年齡、性別、家族史、酗酒習慣(1星期3天以上喝酒、每次酒精攝取量超過30毫克)、肝功能、e抗原陽性6項指標,作為肝癌風險預測因子,從中可以計算出個人的狀況。

他舉例,以1名60歲男性來說,若有肝癌家族史、e抗原又是陽性、且有酗酒習慣,計算總分為17分,代表5年到10年內,罹患肝癌機率達70%到80%。這個模式除了有民眾自行評估模式,研究團隊也建立醫院專用的模式,作為更專業的肝癌風險預測。

陳建仁說,這項風險預測模式意義在於,如果預測出民眾罹患肝癌風險高,就應該定期追蹤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這套模式在香港、新加坡等地也開始應用,並證實預測的準確度高達80%,研究成果也在今年5月登上國際知名的「臨床腫瘤學」期刊。

fsj 提到...

熬夜看世足 29歲大學生中風

記者張瑞楨/中縣報導 2010.07.09 自由時報

熬夜瘋世界盃足球賽,29歲壯男竟然腦中風!

一名有熬夜習慣的大學生,3日盯著電視觀看打得火熱的世界盃足球賽之後,又上網與朋友聊賽事到天亮,突然感到身體右側癱軟無力,醫師診斷為腦部缺血性血管堵塞,亦即俗稱的中風,如此年輕的中風個案也相當罕見。

這名正攻讀第二個學士學位的王姓大學生(簡稱王生),原本就有熬夜習慣,近期又連續看了半個月的世足賽,經常天亮才入眠。3日深夜10時,是阿根廷與德國等八強決戰時刻,他當然沒錯過精彩賽事,之後又上網與朋友暢談賽事,至少有8小時坐在椅子上。

4日中午起床,他感到右側手腳癱瘓無力,更糟的是家人還發現他講話口齒不清、嚴重結巴。5日由家人陪同到台中慈濟醫院求診,經核磁共振檢查,證實為左側腦幹中風。

該院神經內科醫師郭啟中說,王生的左側腦幹有缺血性的血管堵塞,給予抗血小板凝集劑與點滴補充水分後,已能緩慢走動,痊癒速度頗快。

至於中風原因,他分析,近期天氣炎熱,王生喝水不足,身體水分蒸發快,血液濃稠度變高,體重又達85公斤,血脂肪高達300單位,遠高於200單位的正常值,運動量又少,加上長期生活作息不正常,是誘發中風的主因。

王生嚇得直說:「真是慘痛的教訓,要慢慢把睡眠時間往前移,不敢再熬夜晚睡了。」

郭啟中說,預防中風之道包括多運動、維持健康體態、養成規律生活作息與適當補充水分。

該院神經內科主任傅進華表示,中風有五大症狀,黃金救援時間僅有3個小時,症狀包括突發性半側肢體麻木或無力,突發性的臉斜、說話不清楚或流口水,突發性視力喪失或出現雙影的複視狀況,突發性意識改變,例如突然昏倒、嚴重頭痛,例如爆發性嚴重頭痛,可能是出血性中風症狀。



◆ 國人重鹹 吃鈉超標2倍

黃天如/台北報導 2010-07-09 中國時報

國人年輕男性特愛吃重鹹。根據衛生署最新調查,台灣成人每日鈉攝取量超標,其中男性吃進去的量更幾乎是上限的兩倍。值得注意的是,夏日超熱賣涼麵常用的油麵,竟是男性食用加工食品最主要的鈉來源,若再淋上高鹽醬汁,含鈉量將更可觀。

根據衛生署二○○五至二○○八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台灣十九至六十四歲男女每日鈉攝取量分別是四五八○、三五六八毫克,為每日鈉攝取上限二四○○毫克(約相當六公克鹽)的一.九與一、五倍。

另與前次(一九九三至一九九六年)調查相較,國人不但吃得比過去鹹,另男性相較於女性、卅歲以下相較於卅歲以上世代吃得更鹹。

調查主持人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潘文涵表示,十九到卅歲e世代年輕人,鈉攝取來源九成來自加工、調理食品,以及烹調或飲食時的調味料添加。而年輕人嗜吃重鹹的現象,已使高血壓、中風年輕化。

調查也顯示,十九歲到六十四歲國人自加工、調理食品攝取鈉的來源,第一名竟是油麵與麵線,比例高達十八.二%。

其次則依序是香腸、火腿、炸雞等家禽畜肉類的十四.一%,包子與餃子的九.五%,醃漬類食物九.四%,以及泡麵佔七.六%。

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說,不要小看泡麵,市售產品為了迎合消費者口味,平均鈉含量就有一二六五至二四二三毫克,吃一碗可能已超過全天鈉含量攝取上限,「所以我很少吃泡麵,就算吃也絕不加油包,調味粉只加四分之一。」

她強調,高血壓患者若能控制每日鹽攝取量在六公克內,可讓血壓平均下降二至八毫米汞柱,相當於每天一顆高血壓藥成效。而若全台四二五萬高血壓患者都能照著做,不但有利於血壓控制,一年還可替健保省下兩百億藥費。

fsj 提到...

7個好習慣 要皺紋慢點報到

文/張宏嘉 2010.07.10 自由時報

皺紋是歲月歷練的痕跡,但大部分的人還是希望愈晚見到它愈好。對於皺紋的成因有所了解,才能減緩出現的速度及減少它的深度。

英國皮膚科學期刊研究122位10歲到72歲的女性,長達8年的縱向研究證實:動態皺紋只會在動作時出現,但隨著老化彈性變差,愈來愈難恢復原狀,逐漸轉成靜態紋,利用統計分析顯示:40歲左右有月經狀況變化(即更年期)時,皺紋會顯著增加,且乾燥和弱鹼性的角質層會增加皺紋的產生速度!

外因性老化(和年紀無關,包括熬夜、抽菸、酗酒、日曬)也與臉部皺紋密不可分,筆者整理7個日常生活可以養成的好習慣,減緩皺紋的產生速度。

●不要過度洗臉:人的皮膚由於汗液和皮脂在表面形成一層弱酸性的脂膜,文獻指出,偏鹼性的角質層會加速皺紋產生,如果使勁搓洗,就會損傷正常的表皮細胞,容易導致皺紋的形成。

●保濕功夫不可少:皮膚含水量不足證實會加速皺紋產生,臉部肌膚「乾妹妹」如果不保濕,會比較快變成「老婆婆」。

●仰睡:根據美國皮膚病學會的研究,側睡會增加臉頰和下巴上的皺紋,而趴著睡會讓你的額頭睡紋加重。因此,最好仰睡!

●別揉眼和瞇眼:動態皺紋,包括皺眉紋、魚尾紋、抬頭紋等。皮膚彈力好時,這些皺紋只會在動作時出現,但隨著老化彈性變差,愈來愈難恢復原狀,逐漸轉成靜態紋,像瞇眼這類重複性的臉部運動會使臉部肌肉過度勞累,最終形成皺紋。如果看不清,眼鏡度數需要重新評估。

● 可可粉取代咖啡:化妝品皮膚病學雜誌指出,因為咖啡多酚萃取物活氧指數值超高,可可粉中的黃烷醇可幫助改善女性的肌膚,幫助皮膚防禦紫外線損傷。

● 不抽菸,多吃深海魚:抽菸會加速皮膚老化,皺紋隨之而來;魚的眼窩富含omega-3脂肪酸量最多,有助於減少皺紋。

●勤塗抹防曬品:文獻指出,高加索人種最容易有皺紋,因此白皙美人比黑美人更需要防曬!

皺紋產生是老化對皮膚作用的必然結果,養成良好的習慣可以減緩皺紋產生的速度,如果你的皺紋已經形成,建議可以提早利用肉毒桿菌素注射來治療及預防,能更加有效擺脫皺紋導致的煩惱。

(作者為高雄市彭賢禮皮膚科診所主治醫師)



◆ 百歲阿嬤身手矯健 長壽在好心情多動多學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710/17/290i2.html

NOWnews 記者孫慶璋/嘉市報導 2010/07/10

您相信近百歲的老阿嬤,行動靈活,還打桌球殺球像條活龍嗎?現年95歲耳聰目眼,道地嘉義人的洪王清秀,就是最佳典範,因打桌球有近30年的歷史,常在北中南長青組獲獎無數,關於長壽之道,洪王清秀靦腆表示,個人是城隍廟慈善會長期會員,體會行善最樂的好心情外,加上多運動、多學習、少看電視,身體自然硬朗。

或許民眾迄今在桌球賽中,常會看到慈眉善目的洪王清秀身影,但似乎難以想像她有95歲的高齡,洪王清秀是傳統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育有5女1男,二女兒洪環華自金融界退休後,則常陪母親洪王清秀,外出打桌球和當志工,洪王清秀表示,當初兒女長大成人,閒來無事,就加入城隍廟慈善會和嘉邑行善團的長期志工行列,最大收獲就是常保好心情; 此外,她感謝78歲的卓金獅和60歲楊金田成為她的桌球教練,使原本一竅不通的桌球門外漢,變成桌球賽常勝軍。

洪王清秀得意表示,打桌球好處多多,可訓練眼力,隨時調整自己運動步調,迄今縫衣的穿針引線,輕鬆自如,不用戴眼鏡,而且喜愛做手工藝品和中國結,至於養生之道,洪王清秀強調,老人不要長期窩在家看電視,多運動流汗排毐,而且要多走出戶外與人為善,所以抱持感恩知足惜福心,人生會更多彩多姿。



◆ 有嗜好能防痴呆? 日展開3年調查

中央社 2010.07.10

日本1所大學對愛知縣高齡者長達6年的調查顯示,擁有嗜好者罹患老人痴呆症的風險是無嗜好者的一半以下;10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從本月展開的全國大規模3年調查將加以確認。

「朝日新聞」今天報導,東北大學和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等10所大學和研究機構,本月起對日本全國10萬名高齡者展開長達3年的追蹤調查,以確認打高球、散步或唱卡拉OK等嗜好是否有助於預防老人痴呆症。

日本福祉大學從2000年至2005年,對愛知縣的2725名高齡者進行追蹤調查,獲得的結果是:擁有嗜好者罹患老人痴呆症的風險,是沒有嗜好者的一半以下。

為進一步確認上述的調查結果,東北大學等10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從本月起,對全國約20個市町村的65歲以上無需照顧的高齡者,進行3年的追蹤調查。

研究人員讓接受調查者先在包括打高球、散步、讀書、樂器演奏、卡拉OK、俳句、園藝、旅行和打柏青哥彈珠等24種嗜好中圈選自己的嗜好,另外也有自由填寫欄,以了解受訪者的嗜好,同時追蹤他們的健康狀態。

報導引述負責這項大規模調查的日本福祉大學教授近藤克則的話指出,一般看法是擁有嗜好有益健康,但是日本在這方面足以印證的調查很少,因此進行這項全國大規模調查,利用於預防老人痴呆症並可提供衛生當局對老人照顧事業的參考。

日本厚生勞動省估計,罹患老人痴呆症的高齡者目前有208萬人,2025年將增至323萬人,2035年則達445萬人,高齡者如何預防老人痴呆症成為日益重要的課題。



◆ 2015年中國老人將破2億

中央社 2010.07.10

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60歲以上人口將從「十一五」年均凈增480萬提高到「十二五」的800萬左右,2015年總量將突破2億,占總人口的14.8%。

由中國人口學會舉辦,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專家,今天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一項人口有關會議。  

中新社報導,會議指出,中國人口發展已進入新階段,預計「十二五」期末人口總量將達到13.9億左右;15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緩慢下降,勞動力將逐步從無限供給轉變到有限剩餘;城鎮人口將突破7億,人口城鎮化率超過50%。

與會專家認為,中國目前面臨的現實困境包括:人口慣性增長趨勢依然強勁,未來30年還將凈增加2億人,人口高峰值將在2033年達到15億人。但將出現老齡化結構失衡、性別比偏高、人口地區分佈失衡等矛盾。

專家指出,出生性別比例失調導致的男性成婚困難、人口年齡結構失衡導致的老齡化社會撫養壓力,及「人口紅利」期減弱後國民經濟發展後勁堪憂。

據報導,目前中國28個省、區、市的60歲以上人口超過10%,預計2010年到2032中國老年人口比例將倍增,且平均每2年提高1個百分點。

fsj 提到...

減重族注意!燕麥熱量為白米飯2.5倍

中廣 2010/07/12

夏天到,許多女性朋友都想減肥,不過專家提醒,很多人不吃米飯,改吃燕麥減重,當心越減越肥,因為一百公克的燕麥,熱量是一百公克白米飯的兩倍半,建議減重族食用前最好計算一下份量,以免減肥做白工。(陳奕華報導)

燕麥有助降低膽固醇,是目前當紅健康食品,也成了不少減重族替代白米飯的選擇,但是營養學會提醒,燕麥富含膳食纖維、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好處多多,不過燕麥熱量不算低,每一百公克就高達三百八十九大卡,比一百公克的白米飯的一百四十八大卡還要高,如果要以燕麥替代白米飯,減低澱粉攝取,建議要算好份量,否則當心瘦不下來,還可能越減越肥。

營養學會理事長王進崑說:「燕麥熱量比一碗白飯還高,大概是二點五倍左右,所以有些人就說我不吃飯吃燕麥可以嗎?其實燕麥也是主要以澱粉質為主。」

不過很多女性擔心澱粉吃太多,變成腰腹肥胖的「小腹婆」,王進崑指出,澱粉是身體能量的第一線燃料,適量攝取澱粉有助脂肪燃燒,建議可以把糙米、燕麥、地瓜與玉米等五穀雜糧,煮成五穀飯,不僅能攝取多種營養以及足夠的膳食纖維,同時減低減肥期間產生飢餓感造成暴飲暴食。



◆ 又油又甜沒營養 你的早餐及格嗎?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59032

【元氣周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0/07/12

根據營養專家的建議,「早餐應吃得像皇帝,午餐吃得像平民,晚餐則應吃得像乞丐」,這三種比喻雖然有些過火,但「早餐是一天活力的泉源」,則無庸置疑。

4成上班族 早餐油滋滋

根據最近一項針對上班族吃早餐的認知及行為調查,發現國人普遍吃的早餐,多半是蛋餅配奶茶;麵包搭拿鐵;鍋貼、小籠包配豆漿,經試算分析,有近4成上班族早餐太油,且嚴重缺少纖維。

這項由心臟基金會與台北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謝榮鴻共同進行的調查,發現近5成上班族並沒有天天吃早餐的習慣,甚至有15%上班族,每周吃不到3天的早餐,其理由不外是趕上班、來不及吃。

9成上班族 纖維量不足

謝榮鴻表示,國外有大型研究佐證,不吃早餐的人,其專注力、短暫記憶都較規律吃早餐者差。但從目前常見的早餐,從油條、鍋貼、小籠包、培根火腿、煎蛋(蛋餅),到豆漿、奶茶,難免有過油、過甜、過鹹的問題。最令人憂心的是,約9成的上班族早餐纖維量都不足。

慢性病因子 無形中累積

這種過油、過甜、過鹹的飲食習慣,絕對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其中,高油脂的飲食與高膽固醇血症息息相關;過甜飲食則與肥胖和糖尿病有正向關係;過鹹的食物,更是高血壓的風險因子;纖維少的問題,則與便秘、大腸直腸癌有關。謝榮鴻表示,如果上班族對於自己的早餐健康意識如此不足,可以想見未來慢性疾病盛行率必定大幅升高。

蔬果要加重 愈「色」愈健康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劉珍芳指出,根據北醫一項研究顯示,每天三餐的飲食,顏色愈多、種類愈多元愈好,如果能於每日飲食中優先搭配綠色的蔬菜、紅色的水果再加上橘黃的蔬菜與水果,可以增加體內的抗氧化力。

劉珍芳強調,蔬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他命、礦物質及植物酵素等營養成分,從國人平常有甚高比例的外食經驗來看,「天天5蔬果」已經略嫌不足,若要加重蔬果的重要性,最好是女性7蔬果、成年男性9蔬果。而以早餐佔每日飲食約30~35%的量來看,民眾在吃早餐時加入更多蔬果,更是一項重要課題。

奇異果佐餐 助腸胃消化

此外,根據國外最新的研發發現,奇異果中所含的奇異酵素,它可促進蛋白質的消化,在模擬動物腸胃道環境的實驗模式,證明奇異果中的酵素可緩解食用高蛋白食物後的脹氣感,讓消化道更感舒暢,進而促進腸胃道的健康。

因此,劉珍芳建議家庭主婦,不妨在準備家人的早餐時,加上奇異果佐餐,或是在飯後出現飽脹感吃奇異果,有助於腸胃道的消化。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爺爺,稀飯配醬菜真的要改!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59032

* 小姐,空腹吃生菜會傷胃喔!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59050



◆ 宵夜愛吃甜食久咳 小心是胃食道逆流

黃曼瑩/台北報導 2010/07/12 中時健康

喜歡把甜食當宵夜吃,而且吃完後會出現咳嗽、打嗝、嘔酸水、胸悶、腹脹、容易拉肚子等狀況的人,要小心可能是胃食道逆流!一名35歲王先生,常在宵夜時段吃蛋糕,半年前開始常咳嗽不止,初起以為是感冒不以為意,只吃西藥感冒藥,沒想到仍咳嗽不止,去看胸腔科照X光檢查肺部和支氣管也沒有什麼問題,因此前往求助中醫治療,經醫師診斷患者因長期三餐不定,喜吃甜食,工作壓力大,導致胃酸逆流引起相關症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醫師吳宗鴻說,當有久咳不癒,無痰的持續性咳嗽、音啞、喉嚨不適,喉嚨有被填滿的感覺,咳嗽症狀在夜間臥床時會更加嚴重,再加上火燒心,胸悶,腹脹,嘔酸水,打嗝等腸胃道症狀,就可能要從腸胃道治療,久咳就可自然而癒。該病患咳嗽因長期三餐不定,喜吃甜食,工作壓力大而導致胃酸逆流引起,且已排除是胸腔問題,經中醫辨證後屬於肝鬱脾虛情緒壓力影響腸胃功能,簡單的說就是長期工作忙碌,壓力影響腸胃機能,三餐不定時,容易腸胃功能紊亂,喜吃甜食易刺激胃酸,最後產生胃酸逆流,而有咳嗽現象。

在治療上,可用五苓散加減健脾增加腸胃功能,使胃酸逆流情形改善,因情緒壓力大,導致肝鬱也會引起胃酸逆流,用柴胡類加減,有緩和情緒之作用,接著在治療期,根據病患症狀調整用藥,經2個月治療期,困擾病患半年的咳嗽也就解除了。

中醫認為,胃食道逆流主要在脾胃與肝發生問題,脾主運化消化吸收食物、胃主通降腸胃道運送食物的能力、肝主疏泄可幫助整個腸胃道消化吸收蠕動的運作,所以中醫所說的肝脾胃會因飲食不定時和壓力大時發生問題,而胃酸過多是該病的表現,但是治療不僅僅是降胃酸,還要使肝脾胃恢復正常機能才是治本之道。

吳宗鴻教導民眾,自我保健可以從按摩穴道、生活與飲食控制為主。按摩穴道可以按壓內關穴、足三里穴、神門穴。內關穴是在橫紋後頭兩吋,差不多三個指頭的位置,手部兩條筋的中間,古籍常說,內關心胸胃,表示此穴可以治療腸胃疾病。

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下角四指寬下(有凹陷處),中醫有言:「若要安,三里莫要乾」,是說此對人體有預防保健作用,所以有"長壽穴"之稱,能調整胃腸蠕動、平衡胃酸、消除疲勞,還能增強人體免疫。

神門穴是在手腕仰著放,在手腕後的橫紋上,小指和無名指間的交叉線上,屬心經,主要可以放鬆情緒,使胃食道逆流不加重。

生活和飲食控制方面,甜食和酸食,還有咖啡和濃茶勿食用太多,容易刺激胃酸,睡前2至4小時不要吃宵夜,因為胃排空減緩容易消化不良,較肥胖病人須要減輕體重,因為肥胖後腹內壓力明顯增大,會使胃酸容易逆流,避免緊密貼身衣物在腰部壓迫腹腔,然後壓迫胃部、食道下括約肌,要放鬆情緒,壓力太大的情形也會影響腸胃功能,加重胃食道逆流。

吳宗鴻建議,平時可飲用蓮藕粉泡的茶飲,一匙蓮藕粉(約10至15克)沖入沸水調和即可,蓮藕富含澱粉和維生素C,含有的黏蛋白能促進蛋白質跟脂肪消化吸收,可以保護胃壁,減輕腸胃負擔。也可以煮四神湯加減,豬肚一個,茯苓5錢,白朮3錢,山藥5錢,薏仁3錢,芡實3錢,蓮子4錢,木香 2錢加水燉爛熟,適用於胃食道逆流脾胃氣虛者容易疲倦,脹氣,大便軟。

※ 相關報導:

* 只愛吃冰飲 從頭到腳,毛病通通來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8&f_SUB_ID=242&f_ART_ID=257136

中醫建議少吃冰並非沒科學概念,事實上之前就有做過一個研究,請自願者喝冰水,喝完馬上做胃鏡,從鏡頭下就發現食道及胃壁黏膜都是蒼白的色澤,這就是缺血的現象。

當黏膜缺血時會造成兩種傷害,一是很容易受各種病毒或是細菌的感染,而食道及胃腸則是人體接收食物時的第一道防禦,因此要特別小心;第二則是黏膜容易出現微水腫,而這就是中醫所謂「脾濕」的現象。

fsj 提到...

思考要靈光來根香蕉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2010.07.12

思考不靈光怎麼辦?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楊亦而建議,飲食要均衡,此外吃點香蕉或有幫助。楊亦而營養師解釋,葡萄糖是大腦主要能量來源,而香蕉屬低升糖指數食物,會讓身體緩慢釋放葡萄糖,使大腦長期處於巔峰狀態。另外有些水果,如芭樂等富含維生素C,也可以幫助滋養神經傳導物質,有助提升思考靈活度。

另外,像鮪魚三明治、鮮蔬優格沙拉、蓮子銀耳甜湯、低糖高纖豆漿等,也有助大腦開竅。以鮮蔬優格沙拉為例,裡面含一點核桃等堅果,核桃含維生素E、硒等抗氧化物質,可以保護腦細胞不受自由基傷害,核桃也含有礦物質硼,這種物質可以影響腦部電流活動,幫助思考更靈敏。

楊亦而補充,葡萄乾含有鐵質,鐵質負責氧氣輸送,氧氣供應充足,有助提升大腦運作。



◆ 喝含人工甘味劑汽水、飲料孕婦易早產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0.07.12

懷孕準媽媽最好少喝含人工甘味劑的汽水、飲料。美國、丹麥、冰島聯合研究發現,懷孕婦女如果一天喝一罐低卡、零卡含糖飲料,早產風險上升三成八,若一天喝超過四罐,早產風險增加幅度達78%。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這些飲料含人工甘味劑,導致胎兒早產。

這項研究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JournalofClinicalNutrition),由歐盟贊助研究經費,總共約 60000位丹麥女性納入研究計畫。

這群懷孕中期婦女需填寫問卷,讓研究人員了解她們喝軟性飲料的頻率、數量和種類,再比對早產發生率。所謂早產是指懷孕周數少於37周,結果發現,含人工甘味劑的飲料可能引發早產危機。研究指出,這類飲料多半含阿斯巴甜等人工甘味劑,而人工甘味劑可能對孕婦腹中胎兒造成傷害,胎兒容易在懷孕未滿37周就早產。



◆ 蟑螂腳與牙菌斑一樣髒!壯男被牙菌斑擊倒

黃曼瑩、林志遠/台北報導 2010/07/12 中時健康

猜猜看!牙菌斑的細菌數與「蟑螂腳」的細菌數,哪一個比較多?根據一項資料顯示,採樣一般住家的一隻蟑螂腳,腳上的細菌量約有18萬個,但一般成人1毫克的牙菌斑的細菌量卻有283萬個。換句話說,人類口腔中的牙菌斑其實跟小強腳比起來竟然一樣髒,正確清除牙菌斑,才能長保安康。

署立雙和醫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高珮琪表示,蟑螂腳與牙菌斑兩者擁有不少雷同的菌種,如鏈球菌跟葡萄球菌等,大部分都是致病細菌,尤其牙菌斑是口腔中大量細菌的集合體,如果長時間不清除,造成傷口二度感染,情況惡化時,輕則引起發燒、腸胃疾病,重則導致感染肺炎、腦膜炎或是敗血症,嚴重者有致命風險。

牙菌斑中的龐大細菌群,有可能經由入侵牙齦造成菌血症,影響血小板凝集機制,進而形成血栓性栓塞,造成心肌梗塞及腦中風,嚴重者甚至導致敗血症死亡,牙菌斑與牙周病密不可分,牙周病患者因牙菌斑引發心肌梗塞與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3倍;晚年得到失智症的機率,更是口腔健康者的2倍以上。

一名44歲的洪先生因牙菌斑導致蛀牙、細菌衍生,疏於清理,結果引發菌血症,發展成蜂窩性組織炎,眼、鼻、齒槽、淋巴腺全充塞膿血,白血球指數飆到一萬以上,還差點失明,持續診療11天後才控制住病情,小小牙菌斑的攻擊威力,不容小覷。

高珮琪表示,刷牙低於兩分鐘,一般只能清除大約四成的牙菌斑,仍然不夠,殘留的牙菌斑不斷滋生細菌,如果不想讓口腔中存在著比蟑螂腳還髒的牙菌斑,就必須選擇正確的牙刷,幫助徹底清除難刷部位的牙菌斑,再加上正確的貝氏刷牙法跟口腔保健觀念,才是遠離牙菌斑健康威脅的解決之道。為了杜絕牙菌斑,「口腔123小撇步」是基本保健口腔的方法,包括嚴選一支能有效清除99%牙菌斑的好牙刷,每次飯後刷牙至少兩分鐘,以及三個月固定更換一次牙刷。



◆ 大腸瘜肉恐惡化 糞便異常須就醫

中央社 2010.07.12

署立嘉義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鄭逢乾今天表示,邱姓男子日前發現大腸增生3處瘜肉,馬上清除,避免惡化成大腸癌;他呼籲民眾,如發現糞便異常,須立即就醫。

鄭逢乾指出,1名60歲邱姓民眾,無大腸癌家族史,不過近日到院驗糞便潛血反應,為陽性個案,安排做大腸鏡,發現有3處瘜肉,切除化驗後,確定是管腺瘤。

鄭逢乾表示,大腸增生瘜肉很危險,置之不理,很可能演變成大腸癌,如果瘜肉太大無法用內視鏡處理,就必須外科手術切除。

鄭逢乾說,年滿50歲、未滿70歲民眾,可以2年1次到醫院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就是檢查大便中是否有含血,如果發現糞便中有血液反應,民眾就要做大腸鏡檢查,確定是否大腸病變。

不過,有部分民眾大便篩出有血液反應,至今未回院檢查,呼籲民眾,一發現糞便有異常,須趕緊就醫。

如何預防大腸癌,嘉義醫院建議民眾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油膩食物;多喝水、多運動避免便秘,戒菸及戒酒;滿50歲、未滿70歲民眾,每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

fsj 提到...

上班族9成超時工作 腦力退化20歲

【台灣醒報╱記者李彥穎/台北報導】2010.07.13

常常講話講到一半,忘了講到哪?小心,這可能是腦年齡退化現象。人力銀行調查,全台上班族9成3超時工作,9成4睡眠不正常,導致專注力和記憶力下降,平均腦年齡更老化了20歲!醫師建議,平常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固定運動,尤其一定要吃早餐,才能避免「未老先衰」。

104人力銀行今天公布「上班族腦年齡大調查」,1千多位平均年齡32歲的上班族,雖然正值壯年,但因為每天工作將近10小時,睡眠卻不滿7小時,腦年齡已高達52歲,不僅專注力和記憶力大幅減退,工作效率也大打折扣。

台北醫學大學小兒精神科教授葉健全表示,影響上班族腦功能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作超時、睡眠不足、工作與生活壓力大,以及營養補給不足。但根據統計,全台上班族有9成3超時工作,9成4睡眠不正常,加上壓力無法排解,營養又不均衡,惡性循環下,自然使腦力大幅衰退。

他表示,腦功能衰退最容易表現在注意力、學習、思考及記憶等日常不斷使用的功能,當民眾發現,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大不如前,以及無法有效率地思考時,很可能就是腦力退化的徵兆。但他強調,只要平時適時排解壓力,注意營養,並定期運動,通常都還有挽救的機會。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則建議,早上無論再怎麼忙,早餐一定要吃,而且營養一定要均衡。

她強調,早餐一定要包含優質的蛋白質,例如蛋或雞肉都是很好的選擇,其次要多吃蔬菜,補充纖維質和營養素,更重要的,要適當地攝取能量來源的澱粉類,例如五穀雜糧、地瓜、全麥製品,才能在上午讓體內維持適當的血糖值。她並建議,早上一起床,一定要喝一杯水,精神自然會好起來。



◆ 緊張性頭痛 馬殺雞可緩解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0.07.13

心理壓力大,三不五時飽受頭痛困擾的人,可以試一下「馬殺雞」。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研究發現,慢性緊張型頭痛患者接受30分鐘按摩後,24小時內頭痛症狀可獲得改善。

研究人員解釋,傳統治療這類型頭痛多以止痛藥為主,不過止痛藥只能暫時減緩頭痛症狀。緊張性頭痛患者在頭痛發作時,都有一些疼痛誘發點。

研究人員發現,持續按摩頸部疼痛誘發點三十分鐘,有助改善自律神經系統機能,讓運作趨於穩定,頭痛症狀也減輕不少。

許多患者就是因誘發點引起頭痛而痛苦不堪,研究人員指出,心理壓力、焦慮情緒等都可能造成自律神經失調,而按摩有助減輕心理壓力、焦慮情緒,進而舒緩頭痛。研究顯示,患者接受按摩後頭痛逐漸緩解,表示按摩或可減輕誘發點所產生的疼痛。

研究結果近日發表於「美國按摩與生理學療法」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Manipulative Physiological and Therapeutics)。



◆ 三伏天補陽 秋冬少過敏

【聯合報╱高依帆/台北、桃園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2010.07.13

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又要到了,今年的三伏天分別是國曆7月19日、7月29日及 8月8日,不少中醫院所已經準備為患者穴位貼敷,冬病夏治。

秋冬季節,常見焦急的爸媽帶著孩子到門診來說「鼻水一直流,噴嚏也打不停」、「白天一直流鼻水、揉鼻子揉眼睛,晚上不是鼻塞就是咳嗽,睡不好,實在很可憐」以上都是過敏性鼻炎及氣喘小朋友常見的症狀,不僅造成身體不舒服,也影響了睡眠、學習、活動、生活作息與品質。

以中醫觀點來看,許多過敏性體質的小朋友,體質皆較為虛寒,像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問題便容易在冬天寒氣最盛、陽氣最不足的時候乘勢而作,此時要治療也不容易;相對的,趁著夏季天候陽氣最盛而穩定的時候,調整補強身體的陽氣,便事半功倍,使病情好轉並趨穩定,而減少在秋冬天氣轉涼時的發作,這在中醫便稱為「冬病夏治」,可以說是中醫的預防醫學。

「三伏貼」,便是利用這個道理,在節氣中這段最熱、陽氣最旺的時間,利用藥性辛溫的中藥做成膏狀或餅狀,敷貼於穴位之上,讓藥物經由皮膚吸收,並透過氣血、經絡的鼓動循行,讓藥物溫通的作用來充養人體的陽氣,袪散肺系潛伏的寒氣,化痰平喘,以預防感冒、改善鼻過敏、氣喘、怕冷、容易感冒等症狀,也是古代養生家說「補在三伏」的道理。

古人的智慧在現代研究中也得到了驗證,近年來多個研究報告顯示,三伏貼對於過敏性體質患者,在症狀及免疫功能皆有程度不等的改善,在之後秋冬季節的發作也較為減少。

穴位敷貼治療沒有侵入性,且對於抗拒服藥的兒童尤其適合。藥物敷貼於穴位後,可能會有局部發紅、發癢及灼熱感,此為正常之藥物作用,僅有極少數人可能起水泡,通常都發生皮膚較易過敏的患者,一般會痊癒而慢慢消退。孕婦、一歲以下幼兒、嚴重皮膚炎及藥物過敏者,一般不建議穴位敷貼治療。敷貼當天也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冷及發物等。

※ 相關報導:

* 使用三伏貼 醫師:應依體質給藥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5721886.shtml



◆ 預防子宮內膜異位 飲食、運動很重要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10.07.13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台灣婦女常常罹患的一種疾病,成因複雜。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吳蓉茹表示,這種婦女疾病是指子宮內膜生長在子宮腔以外的位置,成因相當複雜,如果是長在卵巢內就變成巧克力囊腫,如果是長在子宮肌層就變成子宮腺肌症。

吳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在傳統中醫並沒有特定病名,但根據臨床表現,可歸納於癥瘕、痛經、不孕、月經不調等範疇,主要症狀為經痛、不孕和性交疼痛等情形,異位的子宮內膜大部分會局限在骨盆腔內,但也有少數患者的子宮內膜異位於直腸或膀胱,因而出現經期血尿、頻尿、便意頻頻,甚至還可能出現大便帶血。

根據統計,台灣約有百分之二到五的女性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就是說有二十到四十萬的婦女受到這種疾病的侵犯。吳蓉茹醫師進一步指出,中醫療法約可分為四種,屬寒凝血瘀者治宜溫陽活血化瘀;屬氣滯血瘀者治宜活血化瘀佐以理氣為主;屬氣虛血瘀者治宜補氣、活血化瘀;屬熱鬱血瘀者治宜活血化瘀佐以清熱解毒。

由於採辨證論治模式,所以同樣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每個人體質證型不同,藥方也會有所不同,但用藥上,許多中藥可改變血液的黏稠程度和循環狀態,可起到抑制病灶的作用,不管是已開刀或未開刀的患者,都有助於改善不舒服的症狀。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預防保健,正確的飲食習慣很重要。吳蓉茹表示,建議婦女三餐飲食最好以溫熱食物為主,不要吃冰、喝冷飲,盡量少吃涼性蔬果,鹽酥雞、炸雞、薯條、漢堡等最好少碰為妙,以免吃太多這類食物而引起痛經。

吳醫師指出,較涼性的食物應避免吃下肚,包括蔬果中的冬瓜、絲瓜、苦瓜、西瓜、哈蜜瓜等瓜類食物,和生菜沙拉、白蘿蔔、葡萄柚、大白菜、蓮藕、橘子、水梨、柚子、蕃茄,以及生菜汁、椰子汁、青草茶、仙草茶等飲料皆是。

吳蓉茹指出,平常適度的運動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例如氣功、太極拳就是一種很有益處的運動,對於預防或是減緩子宮內膜異位症皆有幫助,但如果內膜異位的囊腫已很大,或婦女經痛甚為嚴重時,這時候最好還是找醫師診治比較好,千萬不要自行服用不明的偏方或秘方。

建議婦女在月經來之前,可用黑糖、老薑煮成薑茶,因為黑糖能活血,薑是熱性食物,不但能改善症狀,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可使全身冒汗,舒服無比;或煮黑糖紅豆湯,黑糖活血、紅豆補血,在婦女月經前後吃點黑糖紅豆湯,有助於使經期順暢並減少疼痛感。

fsj 提到...

奇異果 /有三高 C高、鐵高、纖維高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59378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記者陳俊吉/攝影】 2010/07/14

很多人以為奇異果是紐西蘭特產,其實,它的祖籍是中國大陸,原名獼猴桃,到了異鄉被稱為奇異果。毛梨、藤梨也是奇異果的別名。

獼猴桃之名的由來,根據《本草綱目》記載,是因為獼猴喜食的緣故,也有一說,是因為深褐色的果皮覆毛,貌似獼猴而得名。

獼猴桃 祖籍中國大陸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楊素卿:

早在《詩經》裡,就有關於獼猴桃的記載,《本草綱目》裡則提到:「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獼猴喜之,故有諸名」。《證類本草》

裡也有獼猴桃的記載,它的味甘酸,生長山谷,藤生著樹,葉圓有毛,果形似鴨鵝卵大,其皮褐色,經霜始甘美可食。

現代人把奇異當水果吃,但在古代,獼猴桃被拿來當藥用,不少古籍都曾提及其療效。像《本草拾遺》中記載,獼猴桃主治骨節風、癱瘓不遂、長年白髮等。還有古籍提到,它能止

暴渴、解煩熱、壓丹石等。

消煩熱 體寒者別吃多

古代中醫認為,獼猴桃味甘酸性寒,可以清熱生津、健脾止瀉,還能解熱止咳、通小便,能用來消渴,治療煩熱、黃疸、嘔吐、腹瀉、關節痛及尿路結石等。只是,不管在甜度及口感上,那時的獼猴桃恐怕無法跟今日奇異果相比擬。

盡管有這麼多功效,然古代中醫認為,獼猴桃性寒,容易腹瀉、食少納呆(食欲不振)等脾胃虛弱症狀的人,應謹慎食用,有頻尿、月經過多或先兆性流產的人忌食。

維生素C 水果類排第三

署立八里療養院營養師葉香蘭:

奇異果的維生素C含量非常豐富,在水果裡僅次於芭樂、聖女番茄,排名第三。以常見食品營養圖鑑的資料來看,一份125公克重的奇異果(大約一顆半),維生素C含量是101毫克;排名最高的芭樂,像一顆(約重155公克)葫蘆芭樂或土芭樂,維生素C含量有125毫克;一份重175公克的聖女番茄(約23 顆),維生素C含量則有117毫克。

維生素C有助於膠原蛋白生成,可以讓皮膚更「水噹噹」,而且還有抗氧化功效。不只如此,它還跟神經傳導物質及腎上腺荷爾蒙合成有關,還能幫助鐵質吸收,對素食者來說,植物性鐵的吸收率不如動物性鐵,攝取維生素C可以提升吸收率。

果膠多 穩定血糖、血脂

除了維生素C,奇異果的纖維質含量也非常高。一份125公克的奇異果,纖維質含量多達2.8公克,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超過三分之一都是果膠。果膠屬於水溶性纖維,有助於血糖、血脂控制,還能增加飽足感、預防及治療便秘,也是預防大腸癌很好的食材。

另外,奇異果的鐵、鉀含量都很不錯,稱得上是高鐵水果。網路相傳,吃奇異果能助眠,不過,它的鈣含量並不出色,鈣有助於維持神經穩定性,加上B群也不算多,可能還需要其他研究或證據證明吃奇異果能助眠。

黃與綠 營養價值差不多

奇異果有金黃、綠色果肉兩種,一般而言,黃色果肉的葉黃素、葉酸含量稍高;綠色果肉維生素C、植物激素相對較多。盡管兩種奇異果賣相有別,甜度也略有不同,但整體而言,營養價值差距並不大。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改善腸道健康 飲食如何選擇?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2010.07.14

夏季清熱解渴,改善暑熱,改善腸道健康,飲食如何選擇?中醫師林師彬表示,在各類瓜類水果,大多性味多偏寒涼,有清熱解渴的功能,如西瓜就是消暑的絕佳水果。豆類食物也有清熱解暑的作用,如綠豆。

林醫師表示,對於有溫病熱盛津傷者而言,瓜類水果,是不錯選擇,如西瓜就對消暑很有幫助。此外,幫助生津潤肺,可多吃梨,百合、山藥用於補肺也有幫助。以及有腸道問題者,香蕉、柿子則可潤腸通便,夏天飲食不乾淨,吃些蓮子、薏仁、紅棗也可用於改善脾虛泄瀉。

另外,醫師指出,豆類食物中,綠豆有清熱解暑的作用,想要利水消腫,改善四肢水腫,赤豆也有幫助。以及扁豆也能幫助健脾除濕作用。也提醒,幫助健脾通陽,夏天儘量少吃蔥、薑、韭、蒜、辣椒等,過多性味辛熱的刺激物。



◆ 三伏貼治過敏鼻 登國際期刊

【聯合報╱記者魯永明、李奕昕/連線報導】2010.07.14

不少過敏體質病人最近到醫院貼「三伏貼」,署立朴子醫院中醫科主任許維宏以四十名過敏性鼻炎患者做試驗,證實三伏貼對打噴嚏等症狀療效顯著,論文發表在美國傳統中醫雜誌期刊(AJCM)及SCI等國際醫學期刊。

許維宏在中國醫藥大學教授林昭庚指導下,和耳鼻喉科醫師合作,選四十名過敏性鼻炎患者試驗,一組用三伏貼,對照組不用,結果顯示,穴位貼敷對打噴嚏、流鼻水、鼻子癢等療效顯著,患者的健康狀況及生活都有明顯改善。

他說,氣喘、過敏性體質病人秋冬季節受寒冷刺激,易誘發嚴重過敏,出現打噴嚏、咳嗽、胸悶、喘息等症狀,夏天症狀逐漸好轉,是改善體質良機,除了學齡前兒童因皮膚嫩不宜使用三伏貼,其餘年齡、性別都適合。

中山附醫中西整合醫療科醫師潘天健指出,台灣每三人就有一人受過敏困擾,穴位敷貼在夏天效果較好,因體表血管擴張、氣血通暢,加速藥物被經絡吸收。

許維宏解釋,「三伏」是在廿四節氣小暑到立秋,是一年最炎熱、陽氣最盛時,稱「伏暑」(三伏天),正確的算法,每年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末伏」,今年三伏天,分別是七月十九日、廿九日、八月八日。

三伏貼是在三伏天時,在患者背部治哮喘穴位貼上中藥,減緩氣喘過敏發作。

fsj 提到...

研究:女性記憶力優於男性

中央社 2010-07-15

英國的研究人員發現,證據顯示女性的腦子比男性更擅長記憶資訊。

英國「每日電訊報」(Telegraph)網站報導,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的科學家已證實,性別和教育程度等因素與記憶能力間有明確關聯性。

這些發現可能有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及其他失智症的病因,並可能更準確地偵測出失智症最初期的跡象。

將近4500名來自東安格利亞(East Anglia)的男、女受測者在這項研究中接受數項記憶測驗。

受測者的年齡分布在48歲到90歲間,研究人員一一評估他們的認知及生理反應。

初步結果強烈顯示,女性記憶能力優於男性。在特定的記憶測驗中,女性平均比男性少犯5.9個錯誤。

這項顯著的差別不受年齡影響。

劍橋大學精神醫學系專家布萊克威爾(AndrewBlackwell)說:「雖然性別和教育程度以及認知能力之間的關係曾有人探討過,但這項龐大的數據提供了更顯著的證據,顯示隨著年齡增加,這些因子在決定我們的記憶力優劣方面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利用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判定特定年齡、性別及教育程度的人記憶能力是否正常。」

「大量科學文獻證實,通常女性在口語能力測驗的表現優於男性,而男性的空間感比女性來的好。」

「不過,在這項研究中,我們使用空間方式來衡量記憶,結果依舊是女性勝出。對此有很多可能的解釋,包括神經生物學(neurobiological)以及環境兩方面的差異。」(譯者:中央社實習編譯郭欣華)



◆ 美研究指出 梨型女人記憶力差

中央社 2010.07.15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News)報導,美國研究人員指出,女人體型可能影響她的記憶。

他們說,不管身體任一部位超重,都可能損及較年長婦女的大腦,如果脂肪堆積在臀部,情況可能更糟。

西北醫學小組發現,「蘋果型」婦女在認知能力測試上,表現會比「梨型」婦女來得佳。

但專家警告說,脂肪堆積在腰部,會增加罹患癌症、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

他們說,刊登在「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上的這項發現,強調維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一些與肥胖相關的健康風險,比如血管疾病和發炎等,或許可說明為何過重者似乎有較高風險罹患老年癡呆症。

最新研究建議,腰部多少有點脂肪,確實可能保護大腦功能。

研究人員認為,腹部脂肪可增加停經後自然減少的女性荷爾蒙雌激素。

雌激素被認為有助保護大腦,免於降低認知能力。

此研究針對8745名,65-79歲停經婦女進行測試。

她們要求這些婦女完成記憶測試,好讓醫師判斷她們的大腦功能,並接受量體重和身材,依BMI測量她們肥胖指數,逾2/3婦女過重或肥胖。

研究人員發現,BMI指數每增1點,她們的記憶得分就降1點。

腰細屁股大的梨型婦女,得分最差。

研究人員說,可能與脂肪堆積臀部而非腰部有關。

科學家早已瞭解,不同類型脂肪釋出不同荷爾蒙,對胰島素抗拒性、血脂和血壓產生不同影響。

首席研究員克文(Diana Kerwin)博士說:「我們必須找出那種脂肪比較有害並影響大腦功能。」

「脂肪可能導致形成阿茲海默症相關疾病或阻礙血液流回大腦。」



◆ 最新研究:肥胖可能導致腦力下降

【世界日報╱編譯孫梁綜合華盛頓14日電】2010.07.15

「美國老年病學會」期刊14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希望保持心理年輕的老年婦女應多注意自己的體重,研究發現,精神上的衰退與體重增加有關。

芝加哥西北大學的黛安娜.柯文(Diana Kerwin)等研究人員指出,體重上每多增加一分,人的思維和記憶等精神功能便相應減弱一分。柯文說:「我們發現,肥胖事實上是構成記憶力下降的重要危險因素。」

「婦女健康計畫」是研究全國老年女性疾病與死亡問題的計畫,柯文運用該計畫的資料,把老年婦女的身體質量指數(BMI),與她們的精神敏銳度測驗結果進行對比,BMI常是測量肥胖的指標。測驗精神敏銳是對記憶、抽象思維、寫作和時空概念的能力進行評估,這組老年婦女的年齡在65到79歲之間。

在完成測驗的8745名絕經期婦女中,她們的BMI體重指標每增加一分,精神測驗的分值便相應降低一分。柯文的報告說:「儘管女性的分數值仍處正常水平,但體重增加絕對是不利的因素。即使是血壓正常,也沒有糖尿病,但仍有某種其他似乎危害大腦健康的獨立因素。」

柯文正在繼續進行試驗,以確定究竟是體內哪些部位的脂肪,如腰部還是臀部的脂肪,會成為危害大腦健康的因素。她說,研究中的重要發現,是肥胖的老年婦女「即使血壓正常和膽固醇都正常,也沒有糖尿病,她們仍應與家庭醫生諮商體重的問題」。



◆ 刷牙低於2分鐘 僅清除4成牙菌斑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10/07/15 台灣新生報

刷牙低於2分鐘,僅能清除口腔4成的牙菌斑。雙和醫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高珮琪昨日表示,以兩顆牙齒為一組,每組左右來回刷十次,確實刷牙才能解決牙菌斑的致命威脅。

44歲的洪先生因牙菌斑導致蛀牙、細菌衍生,疏於清理,結果引發菌血症,發展成蜂窩性組織炎,眼、鼻、齒槽、淋巴腺全充塞膿血,白血球指數飆到一萬以上,還差點失明,持續診療11天後才控制住病情。

牙菌斑是口腔中大量細菌的集合體,如果長時間不清除,造成傷口二度感染,情況惡化時,輕則引起發燒、腸胃疾病,重則導致感染肺炎、腦膜炎或是敗血症,嚴重者有致命風險。

高醫生解釋,當口腔出現傷口、牙齦出血,或是牙周病發生時,牙菌斑中的龐大細菌群,有可能經由入侵牙齦造成菌血症,影響血小板凝集機制,進而形成血栓性栓塞,造成心肌梗塞及腦中風,嚴重者甚至導致敗血症死亡。

而且,牙菌斑與牙周病密不可分,牙周病患者因牙菌斑引發心肌梗塞與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3倍;晚年得到失智症的機率,更是口腔健康者的2倍以上。

因此,慎選一支能有效去除牙菌斑的牙刷,再加上正確的貝氏刷牙法跟口腔保健觀念,才是遠離牙菌斑健康威脅一勞永逸的解決之道。

fsj 提到...

研究顯示/肉類吃太多 孩童易早熟

自由時報 2010.07.16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小孩普遍愛吃肉,先前有調查發現六成台灣國小學童蛋白質攝取是建議量兩倍。不過,國外研究顯示,肉類飲食過量很可能是孩童早熟的原因之一,其中,七歲女孩一星期吃肉類超過一公斤,有七成五初經會在十二歲半以前來報到。

這項研究報告發表於六月份的《公共衛生營養》(Public Health Nutr)期刊。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指出,這份由英國布萊頓大學等團隊合作的研究,是實地追蹤三千多名兒童多年後,比較其飲食內容與初經時間所做出的一份報告。

女童多吃肉初經提早 機率顯著

結果發現,三歲孩童如果平均每天吃下約二兩半的肉類、七歲孩童每天吃下近四兩的肉類,則經期提早的機率便非常顯著。與每天食肉量低於一兩半的幼童相較,多肉飲食女童初經在十二歲八個月前就來的風險是一.七五倍。

依據衛生署資料,一兩肉體積約半個手掌大,也相當於一條香腸、半隻三截雞翅,或是兩顆貢丸。

林杰樑表示,女童初經越早,以後得到乳癌、卵巢癌、心臟血管疾病及骨質疏鬆的風險也會提高,這個問題家長不能不留心。他認為,肉類造成早熟的原因,主要是肉類裡面的脂肪可能殘留環境荷爾蒙,或是額外施打的動物生長激素等所致。

專家:蛋白質來源 應妥善分配

不過,家長也不必因此憂心、不敢讓孩子們吃肉,董氏基金會營養組營養師許惠玉表示,重點是蛋白質來源豆、魚、蛋、肉妥善分配,建議是以豆、白肉、紅肉各三分之一來分配,以一天蛋白質三份來分,每天至少吃一個手掌以上的豆類,黃豆、毛豆、黑豆都不錯;另外,如果孩子不敢吃魚怕腥、或是怕過敏,可以吃半顆到一顆的雞蛋,最後三分之一才是一份肉類。

林杰樑則建議多食用黃豆與蔬菜,他表示,有研究顯示,豆類與蔬菜可以降低兒童罹患白血病、鼻咽癌等機率,所以飲食別忘了豆類跟充分的蔬菜。



◆ 烹飪方式錯誤 加重腎負擔

自由時報 2010.07.16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兒童吃太多肉不但增加早熟風險,醫師指出,近年許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如果烹調的方式不理想,高蛋白飲食還可能埋下兒童日後罹患腎臟疾病的風險。

林杰樑醫師指出,高動物性蛋白飲食其腎毒性可能來自食入過多的「最終糖化蛋白(AGEs)」及胺基酸。蛋白質衍生的AGEs,會被吸收到身體內組織器官中,引起氧化作用及發炎反應,導致動脈硬化、糖尿病、老化及慢性腎臟病。雖然部分食物中本來就有AGEs,但烹飪方式錯誤,或是烹煮過程越久,則會使其大量增加。

食物乾烤 易增生最終糖化蛋白

例如,最近一篇研究便發現,食物以炭烤、火烤、乾煎及油炸等方式料理,會促進AGEs的產生達十到一百倍,微波、燉滷次之,煮跟蒸產生的AGEs最低。此外,動物性食物富含油脂及蛋白質,容易產生AGEs。蔬果、五穀、奶類,即使烹飪,也不易產生AGEs。

林杰樑指出,動物實驗證實,限制AGEs攝取,可預防血管及腎功能異常,增加糖尿病的胰島素敏感性,促進傷口癒合,甚至還可如低熱量飲食般延長小鼠壽命。

建議食物以蒸煮等溼熱(Moist-heat)方式烹調,並應減少烹煮時間。此外,低溫烹飪,烹煮時加上醋或檸檬汁等酸性食材,也可減少AGEs產生。



◆ 茶、咖啡、運動曬太陽 可防失智症

【潘勛/綜合報導】2010-07-16 中國時報

美英醫學界指出,飲用茶或咖啡、食用胡桃、規律運動、多曬太陽,攝取維生素D、E,都有助於防治老年失智症(阿茲海默氏症)。

「老年失智症國際大會」十日起在夏威夷召開,美、英醫學界在會中提出防治老年失智疾病的研究成果。加州大學專家們指出,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若固定飲用茶,失智跡象比起都不喝的人,要少三七%;而每周喝咖啡至少五次的人,記憶力衰退的情形則比不喝的人減少二○%。紐約「發展障礙基礎研究所」則指出,經研究小鼠發現,富含胡桃的飲食可大為改善學習力及記憶力。

良好生活方式也能減少得病危險。麻州波士頓大學醫學院一項針對一千兩百名平均年齡七十六歲老人的研究指出,老年人做溫和運動如打高爾夫或慢跑,得失智症機率會減少四○%。運動量最少者,罹病風險比平均高四五%。

花時間曬太陽也能很有功效。英國艾克希特(Exeter)大學研究三千三百多名六十五歲受測者,發現缺乏維生素D的人,罹患老年失智症的機率高出將近五倍。有些食物如高脂魚類及蛋類含有維生素D,但人體大多數維生素D是陽光曬到皮膚後產生的。

fsj 提到...

脂肪攝取不均 家族肥胖元兇

法新社/林仟懿 2010/07/17

(法新社巴黎16日電) 法國研究人員今天指出,暴飲暴食加上飲食中脂肪組成失衡,可能造成肥胖代代相傳。

Omega-6 與Omega-3這兩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良好健康都很重要。

但科學家在老鼠實驗中發現,前者攝取過多、後者攝取不足,可能生出過重的下一代。這些老鼠經過設計,反映出人類飲食近年來的變化。

過去40年間,典型西方飲食中Omega-6與Omega-3的比例在歐洲大部分地區,從健康的5比1轉為15比1,在美國更高達40比1。

美國婦女的母乳中,兩者平均比例從6比1變成18比1。

先前的研究已顯示這種失衡情況與心血管疾病相關。

但主持研究的尼斯大學(University of Nice-Sophia Antipolis)生化學家艾約(Gerard Ailhaud)指出,「這是首次我們證明肥胖在世代間增加」與Omega攝取有關。

他表示:「Omega-6就像製造肥胖的炸彈。」

肥胖與飲食脂肪比例,或單純的與吃進的卡路里更有關係,專家看法不一。

研究結果為這場辯論加進另一個層面,可能為肥胖這個肆虐全球、特別是富裕國家的問題帶來新見解。報告刊載於美國「脂肪研究期刊」(Journal of LipidResearch)。

結果也顯示,體重增加一直存在於家族中,威脅健康,或許也不完全是環境因素所導致。(譯者:中央社林仟懿)



◆ 控制血糖 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2010.07.17

糖尿病併發眼睛病變,嚴重者甚至失明。研究顯示,視網膜病變併發症的糖尿病患,總醫療費用高,但若能及早預防治療,不僅可避免失明,也能節省醫療支出。

近50歲丁太太,7年前發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加上高血壓,丁太太擔心藥吃太多、恐有副作用,自行決定用藥次數,服藥「有一餐沒一餐的」,也沒時間看醫生,超過半年完全停藥,直到去年感覺頭昏、四肢無力、視力模糊才再就醫,視力已受影響。

不少糖尿病患像丁太太一樣,直到視力模糊才驚覺問題。台北縣立醫院社區護理室護理長蔡明足說,糖尿病患若未能及早控制視網膜病變,不僅增加醫療資源,也影響視力。

她與團隊從健保資料庫篩選出近5千名糖尿病患,分析其中併發視網膜病變者1261人,視網膜病變患者一年平均醫療費用超過12萬元,是一般糖尿病患3倍,門診次數、住院天數也分別高出9.6次以及2.3天,隨視網膜病變嚴重程度,總醫療支出也隨之上漲。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副院長翁林仲說明,隨著人口老化及肥胖者日增,糖尿病患也逐漸增加,患者因胰島素分泌失調,血糖控制不好、罹病時間越長,越容易引起視網膜微血管壁病變,嚴重者為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會導致玻璃體與網膜分離、出血,而導致突然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翁林仲說,好發於30歲以前、無法分泌胰島素的第一型糖尿病患,10年後併發視網膜病變者約有五成,20年後高達九成;多數糖尿病患者為第二型糖尿病,20年後併發視網膜病變者也有6成,且不少人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或罹病後未定期檢查視力。

要延緩視網膜病變,翁林仲提醒,嚴格控制血糖是第一步,再來是改善生活形態,不要抽菸、減少壓力以及控制體重,以避免微小血管病變,由於視網膜病變漸進發生,應定期接受眼科醫師檢查,發現病變可及早治療。



◆ 墊高手腕執滑鼠 預防腕隧道症候群

【聯合報╱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2010.07.17

電腦族拿滑鼠或廚師拿鏟子,小心都會產生腕隧道症候群,高醫建議,民眾使用在滑鼠時,手腕處最好能墊高,廚師要避免拿太重的鍋鏟。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林高田說,腕隧道症候群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周邊神經壓迫症,患者多因手部的拇指、食指及中指麻木、刺痛、灼熱感,甚至麻痺而至神經科、骨科或復健科求診,還有人因麻木、無力,懷疑自己中風。

林高田說,腕隧道症候群常發生於中年女性,年齡約在30歲到60歲間,女性比男性多4倍,好發於慣用手,「圓胖形」手腕,在統計上較「扁瘦型」更易患此症。

林高田說,如果患者症狀嚴重干擾工作和生活,必須做微創內視鏡手術,開刀傷口小,恢復時間更短。林高田說,預防之道是要避免手腕長久處於彎曲或扭轉,減少重覆性手部操作或使用震動工具。

他建議,使用電腦滑鼠,要定時讓雙手休息,並常做腕部伸展運動,尤其是電腦族在使用滑鼠,最好在手腕處墊高,可減少神經的壓迫。

fsj 提到...

減肥不吃澱粉 會瘦但也傷腎

【台灣醒報╱記者李玟瑩/台北報導】2010.07.19

夏日來臨,減肥成為全民運動,有不少民眾想藉著不吃澱粉來減重。中醫師何宗憲和台大營養師郭月霞皆表示,不吃澱粉短期會瘦,但長期下來對身體不好,反而會傷腎,健康減重沒絕招,飲食均衡和多運動,才是正確方法。

不只是藝人,為了在鏡頭前好看,連參加選秀節目的素人,也得跟著瘦身,選秀歌唱節目,不僅選歌藝也選外型,星光班變減肥班。《超級偶像》參賽者曾昱嘉表示,從參賽到目前為止已經瘦了15公斤。他的減肥方法就是不吃澱粉、不喝有糖分飲料,一天只吃一餐。減肥期間還曾因為太餓,而作夢夢到雞排。

另外,參加《超級星光大道》比賽得到冠軍的徐佳瑩說,減肥沒有不痛苦的,5個月以來她每天只吃早午餐,中午之後就不吃了,澱粉不吃或減半,炸的食物也不能吃。如果很餓,就吃口香糖,或者吃一點水果。她說,「我常常晚上餓到翻來翻去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了,不到凌晨四點又餓醒,差不多四點半,我就衝去吃早餐,而且吃得爆多。」

台大營養師郭月霞醫師指出,每個人每天至少需要攝取100公克的澱粉,長期缺乏會導致缺氧,和頭腦昏沉的現象,對腎臟也有一定的影響。與其不吃澱粉,倒不如控制油量的攝取。

她說,現代人外食吃的多,油量攝取要特別小心,想減肥就少吃以炒、炸等方式調理的食物,「過油」也是一個方法,將食物的油給濾掉。但是要加速新陳代謝,除了控制飲食外,還是得多運動。

中醫師何宗憲說,不吃澱粉,一天只吃一餐,這樣會瘦,但是會傷腎,不建議民眾嘗試。不碰澱粉,反而去吃高蛋白質、肉類等食物,經過人體消化,會產生「氮」的物質,長期下來,對腎臟的負擔大,假如氮排不出去,更對人體反而有害。

※ 相關報導:

* 年少狂喝酒 老來易骨鬆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5733098.shtml

動物研究顯示,年輕人如有暴飲習慣,喜歡在短時間大量喝酒,未來得骨質疏鬆症、出現骨折意外風險就會上升。



◆ 四少一多 上班族吃出健康

文/洪若樸 2010.07.18 自由時報

飲食是健康之鑰,提供每日身體活動所需能量的來源。所謂「醫食同源」就是把平日的飲食保養視為健康的第一步,大多數的慢性病可藉由正確的飲食習慣來預防,甚至於急性病也可因平日的保養來增加抵抗力。

國人10大死因中的前6項疾病,包括:癌症、腦中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腎臟病與長期攝取不當有關。上班族最主要的飲食問題在於外食族大增、不吃早餐、吃飯不定時定量、應酬喝酒等,因此建議上班族應慎選外食,以便「吃」得更健康。

◎重要的飲食原則為:

●利用低油烹調器具,如不沾鍋、蒸籠、烤箱、燜燒鍋、電鍋。

●利用低熱量調味品,如代糖、白醋、五香、八角、花椒、蔥、蒜、薑、香菜、九層塔、枸杞、當歸等。

●少用高油烹調法,如炸、煎、爆炒等。

●少用高熱量調味品,如糖醋、茄汁、(素)沙茶醬、芝麻醬、沙拉醬、鮮奶油。

●少用高鹽調味品,如醬油、烏醋、番茄醬、(素)蠔油。

◎該如何兼顧「質」與「量」攝取?

●主食類:蒸餃、燙餃比煎餃要好;湯圓、蓮子等食物,得算在主食類的份量內。

●肉魚豆蛋類:選擇低脂肉類、豆腐、魚海鮮。

●蔬菜類:選擇菇類、芽菜類等新鮮蔬菜(吃足量),避免醃製蔬菜。

●水果類:限量食用葡萄、柳丁、龍眼乾(福圓)、葡萄乾等。

●油脂類:選用植物油較佳,但油量勿過多;至於花生、瓜子、芝麻、腰果、核桃等零食屬高油脂。

總之,掌握飲食三大原則「衛生、均衡、適量」,實踐「四少一多」:少肥肉、少油炸、少醬料、少油湯、多蔬果;「吃多少、動多少」養成規律活動的習慣。(作者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主任)



◆ 隨行杯 7號塑膠、保麗龍裝熱飲易有毒

TVBS/劉德芸 2010/07/18

環保意識抬頭,有人推廣自己帶杯子,減少環境負荷,但專家說,保麗龍杯,還有另外一種雙酚A塑膠杯,也就是瓶底、瓶身編號7號,都不要裝熱飲。至於市售的隨行杯,最常見材質是耐熱樹脂,可以承受一百度高溫,不鏽鋼杯裝酸的、熱的、冷的都沒有問題。

飲料店業者,將熱奶茶慢慢倒入隨行杯,配合垃圾減量,雖然鼓勵消費者自己帶杯子,材質卻有限制。飲料店業者:「比這還要薄,然後說要裝熱的,我們就說,這個耐熱可能不夠,會融掉。」

塑膠杯不適合裝熱飲,保麗龍遇到高溫,會釋出有毒物質,更是絕對禁止,專家還提出警告,連隨行杯都要注意,雖然杯體是耐熱樹脂,不過承受的溫度有限,超出標準,恐怕會釋出有害的化學物質,危害人體。

中國附醫毒物科主任洪東榮:「不要超過95度,它(耐熱樹脂)的這些,裡面的這些單體(化學物質),成份才不會溶出來,不過那樣子的濃度,在杯子裏面,事實上是不容易達到(危害)的狀況。」

但醫師解釋,一般飲料不可能超過上百度,除非裝的是純醋之類的強酸,才有可能使隨行杯溶出毒素,消費者不用太擔心,如果還有顧慮,可以改用不鏽鋼杯。洪東榮:「一般來講上千度,在(不鏽鋼)裡面的一些重金屬,才會被溶出來。」

醫師表示,以杯子來說,不鏽鋼材質最安全,用耐熱樹脂做的隨行杯,現在最常見,可以承受超過一百度高溫,也適合用來裝飲料,至於雙酚A也就是一般在瓶身或瓶底常見,編號七號的塑膠材質和保麗龍材質,都不建議用來裝熱飲。

※ 相關報導:

* 隨行杯耐熱標示不清 毒素恐一起喝下肚
http://www.nownews.com/2010/07/18/11490-2626990.htm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醫師楊振昌表示,「可能會釋放出雙酚A,特別是對小Baby或小孩子,因為雙酚A是一種環境荷爾蒙,所以它可能會造成女生可能會性器官早熟,男生可能會就是性器官會發育異常。」



◆ 周末補眠狂睡健康恐亮紅燈

【Upaper╱中央社】2010.07.19

多睡一個鐘頭,聽起來似乎是好事,但美國專家指出,睡眠時間延長,有時睡醒之後反而會更累。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加州斯克里普斯診所睡眠中心主任克里普克說:「許多人會告訴你,周末睡太久,睡眠品質有點差。」

他說:「周末睡很多,精神似乎不見得會更好。」但他也指出,原因目前仍然不明。

許多專業人士從周一到周五,每天大約睡5小時,等到周末再補眠,一睡就是8到12小時,但有時候睡完一場大覺後,醒來反而太累不想動。

伊利諾州的北海岸睡眠醫學機構醫學主任雪芙絲表示,這就稱為「睡醉」(sleepdrunkenness),處於半睡半醒之間。

以往有個案例,一名病人發生睡醉情況,被送到急診室,因為他太太誤以為先生中風。專家說,偶爾睡太多不會嚴重影響健康,但若成為經常性習慣,健康可能已亮起紅燈,壽命也可能縮短。

2007年的一份芬蘭研究發現,如果睡眠超過8小時,死亡風險便增加20%左右。同年一份英國研究發現,睡眠不滿5小時或超過8小時,風險也會增加。另一項研究指出,晚上睡眠時間經常超過8小時的人,中風機率也隨之提高。



◆ 止痛藥上癮 美10年爆增4倍

中央社 2010.07.19

美國聯邦政府機構「物質濫用暨精神衛生防治局」最新公布調查研究顯示,使用OxyContin等處方籤止痛藥成癮而住進勒戒所的人數,過去10年間爆增4倍。

「物質濫用暨精神衛生防治局」(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SAMHSA)最新公布的調查研究顯示,過去10年,對於處方籤止痛藥依賴成癮的美國民眾人數有爆增趨勢,這些藥品包括OxyContin、 Vicodin以及嗎啡。

主持這項研究的SAMHSA應用研究局長戴雷尼(Peter Delany)指出,研究結果顯示越來越多民眾有處方籤止痛藥仰賴成癮的問題,如何預防持續惡化,值得重視。

研究統計顯示,1998年時,使用處方籤止痛藥的民眾,約有2.2%坦承有依賴這些止痛藥的藥癮,但到了2008年,成癮比例卻增到約 10%。

戴雷尼指出,從好壞雙重角度來分析,民眾尋求專業醫師求診是好事,但有些民眾卻以為這些藥是經過醫師處方籤才拿到的不會有危險,但濫用這些處方藥品會導致危險的事實,年復一年卻讓人看得越來越清楚。

根據SAMHSA統計,光是從2004年至2008年,服用處方籤藥品過量而被送到急診室的人數增加超過1倍。

fsj 提到...

多喝水 可減重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報導】2010.07.20

喝白開水不只能解渴,美國范德堡大學研究發現,喝白開水還可以幫助提神、防止捐血頭昏,甚至能幫助減重。

美國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研究顯示,不加任何添加物的白開水會刺激神經系統活動,神經系統更活躍,自然有助提神,對血壓、能量運用也會造成影響。該大學醫學、藥理學和神經學教授大衛‧羅伯森(David Robertson)在十年前發現,當自主神經失調引起身體感壓反應失控,患者血壓可能異常下降,此時讓患者喝水有助提升血壓,讓血壓維持正常。

研究人員解釋,白開水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活動,以防止血液累積在四肢末梢。研究發現,捐血前飲用十六盎司的水(相當於四七三西西),有助減少二十%頭昏反應。研究結果促使美國紅十字會採取一些措施,減輕捐血人頭昏困擾。

羅伯森教授解釋,有些人捐血後會感覺頭昏,很可能以後就對捐血興趣缺缺,若能減輕頭昏症狀,也許可以鼓勵更多人持續捐血。研究成果發表於「高血壓」期刊(Hypertension)。

台灣血液基金會公關處長叢萍指出,一般人捐血會頭昏大部分是因緊張使然,因此捐血前後要盡量放輕鬆,捐血後可以喝點果汁、牛奶、溫開水等,補充水分。根據去年統計資料,捐血被拒比率約十四·五%,其中以血紅素不足比率最高,占三十二·六%。

叢萍處長另提醒,捐血前不要熬夜,睡眠要充足,營養也要均衡,此外若有危險性行為,千萬不可以捐血作為愛滋篩選管道,以免對輸血病患造成傷害。



◆ 減肥不能慢 3個月搞定最有效

張翠芬/台北報導 2010-07-20 中國時報

減肥能不能成功,三個月就可見真章!衛生單位過去一再宣導,減肥要「慢慢來」,肥胖科醫師帶回國外觀念:減肥須打鐵趁熱、一鼓作氣,掌握黃金關鍵期,前三個月若能減掉十%的體重,一次達標,一年後不復胖的成功率越高!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黃國晉、祕書長林文元醫師等人,參加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肥胖症研討會後日昨返國,並帶回減重新觀念。

常務理事蕭敦仁醫師表示,過去的衛生宣導都要求民眾要漸進式、慢慢的減少體重,但減肥時間拖太久,效果卻不會比較好。

蕭敦仁指出,很多人嘴巴一直喊著要減肥,但反反覆覆卻不見成效,這是未掌握減肥的黃金關鍵期,因為民眾的耐心有限,最有效的減肥,必須在三個月內看到成效。

澳洲墨爾本大學最新研究發現,連續十二周每周減重一點五公斤,和持續卅六周每周減零點五公斤的人,前者更能達成減重目標。二○○一年一項回溯研究也發現,接受減重治療第三個月時體重減五%的一群,一年後仍能維持減重十一%的成效,但三個月體重減不到五%的人,一年後只能減六%的體重。

蕭敦仁比較服用代餐的民眾,三個月減少十%體重為目標,追蹤發現,在黃金期成功減一成體重的人,一年後平均減重十四%,但未達目標者,只減掉七%,足足差了一倍。

蕭敦仁說,減肥最怕復胖,美國七個肥胖中心曾追蹤減重者,五年未復胖的民眾約廿五%,他們的特質是,前三個月就一鼓作氣達到減重十%的目標,而且天天吃早餐,有定期運動習慣。

「減肥有沒有效,三個月就能預測結果!沒效果的之後差異也不大。」蕭敦仁說,減重的前提是有決心毅力、方法正確,用健康的方法。

他建議,想減重的民眾,如果心理、時間各方面還沒準備好,就別開始,一旦開始減肥,一定要好好努力,以三個月內減掉至少十%的體重為目標,當別人不斷說「你瘦了」就是正面的回饋,更是未來長期成功瘦身的門檻。



◆ 奶粉營養 不輸鮮奶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10/07/20 台灣新生報

天氣日趨炎熱,使乳牛泌乳減少,衝擊鮮乳產量。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黃翠華、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兩人皆表示,可以奶粉來替代,其營養價值不輸給鮮奶。

沖牛奶可用溫、冷水來沖,黃秘書長表示,有些奶粉含有維生素、礦物質等,若以高溫沖泡,很容易讓營養流失,再加上氣候炎熱,更讓人不想沖牛奶。她建議,不妨可先在杯中放溫、冷水,再加奶粉,不建議一早就喝冰的。

牛奶是鈣質、蛋白質的最佳來源,但根據調查,國人普遍有缺鈣情形。黃秘書長、許主任皆建議若買不到鮮奶,不妨改喝奶粉,其營養價值是很相近的。

另,由於台灣的鮮奶都是高溫殺菌,若宣稱含有乳鐵球蛋白,除非是低溫殺菌才能保有,否則,一般的高溫殺菌是不可能保有乳鐵球蛋白的。

此外,分子愈小,如奈米鈣等,就容易被人體吸收?黃秘書長表示,普通的奶製品如鮮奶、奶粉等的鈣質就容易讓人體吸收,不需要吃到奈米鈣;而許主任表示,這要看攝取鈣質時當時的環境,若攝取鈣又攝取鐵、鎂、纖維、咖啡因等,都是會阻礙鈣質吸收的。而磷、鈣比也不要超過1,若磷過高也不好。

因應鮮奶缺貨,許主任也表示,有些茶飲專賣店所販賣的綠豆沙牛奶,就會將牛奶改為奶精來取代,而這又會有反式脂肪的問題,建議可改為奶粉來取代。



◆ 給寶寶營養 重質不重量

文/林鴻志 2010.07.20 自由時報

少子化的今日,每個孩子都是爸媽捧在手心上的寶貝,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但有些家長或照顧者,卻對於孩子成長發育時所需的營養觀念,存有錯誤的認知。

一般都認為,給孩子越多的營養成分越好,忽略了孩子真正的營養需求與腸胃道的吸收能力。就專業小兒科醫師的觀點,好消化、好吸收是營養的先決條件,母乳之所以被認為是給寶寶最好的營養就是因為它具有整合性的營養,提供寶寶適當含量、比例及組合的完整營養成分,才是真正符合寶寶生長發育的生理需求。

一歲前的營養攝取很重要

在寶寶一歲以前的營養攝取是影響其生長與營養的重要關鍵時期,因為此時嬰幼兒的腸胃仍十分「稚嫩」,對食物的吸收功能尚未完整,因此每種營養成分之間如果失去最佳比例,就很容易適得其反,造成寶寶的腸胃道負擔。

母乳最適合

一歲以下的寶寶不建議使用羊奶粉,因羊奶粉的葉酸含量較少、蛋白質含量過高。許多營養素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有其個別的功能,只是強調單一營養素是無法讓嬰幼兒適當成長發育。

現今市面上常出現標榜添加高含量的營養素,如DHA(Docosahexaen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但要當心過多的DHA容易影響AA(Arachidonic acid,花生油酸)的吸收,兩者是構成腦部及視網膜細胞的重要成分,在腦部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這兩種脂肪酸結構相似,都是長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吸收途徑也相同,如果過多,會有競爭性吸收的情況,造成營養素的比例與作用失衡,未必能符合寶寶的營養需求。

母乳中,DHA與AA的含量比為1:1.8,是最適切的黃金比例,媽媽應哺餵母乳,為寶寶的健康打好基礎。

根據多年的臨床與門診經驗,寶寶的營養照顧是爸媽最關心的重點,母乳所提供適度均衡的營養,最適合寶寶!因此,不論是哺育母乳或是開始添加副食品,都應該要有整合性營養的概念,均衡營養,才能提供寶寶健康的身體與充沛的活力!

千萬不可以為「多就是好」,追求數字的「量」卻忽略營養消化吸收的「質」,或是任意聽信銷售員的推銷,拚命地追求高單位的營養成分,或是隨意添加鈣片、維他命等,以免花了大錢,不但沒成助力,反而讓單一過多的營養素造成寶寶健康發展的阻力及負擔。(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醫學中心教授)

fsj 提到...

少吃肉是維持健康體重關鍵

中央社 2010/07/23

據一項對近40萬名歐洲成人進行的調查,少吃肉是維持健康體重的重要關鍵,長期而言,高蛋白質的飲食不利減重。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London)對來自包括英國等10個歐洲國家的成人進行調查,記錄他們5年來體重的變化及飲食的內容,藉以了解飲食與癌症的關連性。

研究人員發現,愛吃肉的受訪者不論男女,體重都較重,即使將他們攝取的熱量卡路里、體力活動及其它因素都計算在內,吃肉與體重增加仍有明顯的關連性。

嗜吃香腸、火腿等加工食品者,體重更容易直線上升。

研究報告指出,每天多吃250克的肉,相當於1小塊牛排,5年後體重增加2公斤。

這項研究結果顛覆了多吃蛋白質食品及少數碳水化合物,有助減肥的理論。

帶領這項研究的佛格納博士(Anne-ClaireVergnaud )說,「我建議大家控制肉品的食用量,以維持健康體重及良好的健康」。

不過她強調,單是少吃肉並不足以維持適當的體重,還要配合運動等其它活動。



◆ 「幼齒」蛀光光 原來是家長傳染

自由 2010/07/23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父母牙齒不好,所以小孩牙齒蛀光光?小心它不是遺傳而是傳染!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理事長、台中榮總兒童牙科主任劉正芬22日指出,蛀牙是一種傳染性的慢性病,父母將口腔中的蛀牙細菌傳給孩子,才會造成家長以為自己的牙齒不好,所以孩子的牙齒也不好。

細菌傳染 非關遺傳

她表示,中榮牙科曾針對幼兒的口水做測試,證明口水鏈球菌指數高低和蛀牙嚴重度成正比,而口水鏈球菌主要是透過家長的口水傳給孩子,途徑包括父母貼心地用嘴為孩子測試,食物是否太燙、太辣、太鹹,然後才給孩子吃,或是和孩子玩親親,口水中會引起蛀牙的細菌就這樣傳染給孩子。

國外為此曾有研究顯示,懷孕的婦女在生產前3個月,到孩子2歲前,一直持續咀嚼含有木糖醇成份的口香糖,有助於減少其孩子罹患蛀牙的機率。

換牙就好?錯誤觀念

劉正芬表示,最近中榮兒童牙科就收治一位5歲體重僅12公斤嚴重發育不良的小女孩,這個年齡正常應有20公斤,原來她的20顆乳牙蛀了16顆,門牙蛀得黑黑的,她為此不願上學,家長才驚覺事態嚴重;家長表示,之前沒有帶她就醫,是以為等將來換了新牙就好了。

這位小女孩嚴重發育不良,家長歸咎是她吃東西慢吞吞,而且不肯吃肉和青菜,其實是這位小女孩牙齒蛀得太嚴重,享受美食「心有餘力不足」。

恆牙生長也會受波及

她指出,中榮曾統計每10位因蜂窩性組織炎掛急診的患者中,就有9位是小朋友因蛀牙引起的,因為小朋友抵抗力弱,骨質疏鬆,牙齒一蛀就蛀掉一整排,一旦蛀到神經,就很容易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嚴重時細菌甚至會擴散到腦部,「幼齒」沒顧好,恆牙生長將來也受嚴重波及,家長千萬不可輕忽。



◆ 麥品可能導致免疫系統攻擊腸道組織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0.07.23

麵包、糕點、麵條等食物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毒」。英國、澳洲研究人員發現,小麥、大麥、黑麥中的麩質成份會引發腸道免疫反應,導致身體免疫系統攻擊腸道組織,引發「乳糜瀉」。患者可能出現腹瀉、嘔吐、腹部反覆疼痛、頭痛等症狀。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甚至將小麥、大麥和黑麥列作「三毒」。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研究或可提供新的治療目標,幫助醫界研發疫苗,預防麩質成分引起「乳糜瀉」、腸道不適。

研究團隊讓200位病患食用麵包、黑麥做的鬆餅或煮過的大麥,六天後為他們驗血,檢驗患者免疫系統反應,麩質中有2700種蛋白結構,結果發現,患者身體竟將其中90種視為「毒素」,並加以攻擊。澳洲墨爾本研究人員鮑伯‧安德森(BobAn-derson)博士指出,小麥、大麥和黑麥成分最容易引發腸道免疫反應。

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轉譯醫學」期刊(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研究人員建議,乳糜瀉患者最好採用無麩質飲食,即使採此飲食,還是有近半數患者在5年後腸道受到損害。「乳糜瀉」症狀多元,有些症狀和大腸激躁症相似,患者一定要就醫檢查,才能找出真正病因。



◆ 孕婦喝咖啡 每天一杯OK啦

諶悠文/綜合廿一日外電報導 2010-07-23 中國時報

孕婦不必改掉每天早上喝一杯咖啡的習慣了。「美國婦產科學會」(ACOG)檢視過相關研究後表示,懷孕婦女攝取適量的咖啡因,應不至於增加流產或早產的風險。

針對適度攝取咖啡因是否會引發妊娠併發症,研究人員一直意見分歧。有鑒於此,美國婦產科學會的「產科委員會」就最近發表的兩項研究所呈現的證據進行檢視。

該委員會表示,每天攝取兩百毫克咖啡因,相當於一杯十二盎司(三百五十五毫升)的咖啡,並不會明顯增加流產或早產的危險。

「攝取適量咖啡因」的定義,也包括一天喝下約四杯八盎司(二百卅七毫升)的茶,或十二盎斯的汽水喝超過五罐,或吃下六、七條黑巧克力棒。

美國婦產科學會所檢視的兩項研究,各自追蹤逾一千名孕婦的狀況。其中由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Mount Sinai Medical Center)薩維茲醫師(David Savitz)

主持的研究發現,女性在懷孕不同階段攝取大量、中量或少量的咖啡因,並不會增加流產機率。

加州奧克蘭市「Kaiser Permanente醫療中心」研究人員所做的另一項研究則顯示,每天攝取超過兩百毫克咖啡因的孕婦,流產機率較高,如果攝取量低於兩百毫克,則不會增加風險。

fsj 提到...

抑制免疫系統 坐愈久 愈短命

【諶悠文/綜合報導】2010-07-24 中國時報

養生專家認為,每天運動一小時是長壽最好的祕訣,但美國新的研究發現,不管有沒有做運動,平常休閒時久坐的人容易短命。研究指出,坐太久會抑制免疫系統,提高罹患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風險,久坐也會影響新陳代謝,造成血壓和膽固醇升高。

「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追蹤十二萬三千多名美國健康男女日常活動習慣與死亡率,歷時十三年。

結果發現,平常休閒時每天坐著超過六小時(看電視、玩電玩、上網以及閱讀)的女性,相較於安坐休閒不到三小時的女性早死的機率增加四成;男性則增加兩成。基本上,也就是坐著的時間短的人比較長壽。

研究指出,由於沒事坐著就特別容易吃零食或高熱量飲料,結果造成體重增加。

此外,坐太久會抑制免疫系統,提高罹患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風險。

而且,身體不活動的時候,血液循環變緩慢,有可能導致血管栓塞。一直坐著也會影響新陳代謝,造成血壓和膽固醇升高。

這項發表在《美國流行病學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ology)的研究建議,公共衛生指南除了提倡體能活動之外,應該鼓勵民眾減少坐著的時間。



◆ 哪裡生病了 「汗液」會說話

【聯合報╱葉慧昌/台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2010.07.24

汗液,有濕潤皮膚、調節體溫的重要作用。

體表到處布滿汗腺,但有些狀況會出現「局部性」流汗。例如小兒睡眠時頭部流汗,或者常人進餐,特別是快速享用熱食時,吃得滿頭大汗,如果身體無其他不適,這稱為「蒸籠頭」,一般沒什麼大礙。

至於病態的「頭汗」,則可能是梅雨季節的濕熱熏蒸,也可能是體內有瘀血,或者年老體虛的人,陽氣不足的關係。

如果僅鼻頭流汗,汗出如珠,汗液冰涼,這是陽虛寒凝之證。胸部多汗,稱為「心汗」,可能是思慮過度、太過操勞引起的氣虛,也可能是房事過度,耗傷腎精引起的陰虛。古書《雜病源流犀燭.諸汗源流》曾記載﹕「思慮太過,當心一片津津,而汗從心自出,名曰心汗,宜天王補心丹」這可做為臨床的參考。

有人腋下特別容易流汗,由於腋下是肝膽經循行的路徑,所以可能是肝膽濕熱或肝陰虛的緣故。要是先天腋汗多而有臊臭味,這是狐臭症,多為遺傳所致。

唯獨陰囊汗出者稱為「陰汗」,腎虛陽衰者,其汗必涼,濕熱下注者,其汗必黏。假如只有身體的上下或左右一側出汗,同時又伴隨眩暈、手足蠕動,此為中風先兆,不容小覷。

正常人排出來的汗無色、無味。如果汗液會把衣服染成黃色,稱為「黃汗」,多因外感濕熱邪毒而起,要是伴有目黃、小便黃,需懷疑黃疸病。「黑汗」是汗出旋即變為黑色,多見於頭部,如黑而清稀是為心腎失調,如黑而黏稠則為腎陰虛挾濕熱的現象。

肝硬化病人所排出的汗,帶有一種特殊腥味,而且可能略呈黃色。糖尿病人汗液則帶有芳香的味道。假如汗液有甜味而且黏稠,是濕熱困阻脾胃的關係,患者多有惡心、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狀。

總之,汗液流露出許多疾病訊息,蘊藏的學問,可說是「汗」牛充棟。下次流汗時,別隨手拭去,仔細觀察,說不定它也可為我們的健康,立下「汗」馬功勞呢!(作者為中、西醫師)



◆ 油面族 控油保濕不可少

文/黃毓惠 2010.07.25 自由時報

常有女性朋友說:「最怕夏天了!早上畫得美美的妝,一到中午,就滿臉油膩膩,還會脫妝,膚色看起來變得好暗沉!」

的確,對「油面一族」來說,夏日出油真的讓人很困擾,加上痘痘、粉刺也跟著出現,好希望有一條神奇的毛巾,可以把一臉的油都抹掉。

由於溫室效應的關係,台灣夏天可能長達5個月,有出油困擾的人一定要想個方法好好解決這個問題!

臉部會出油主要是因為臉部皮脂腺分泌油脂的關係,因為T字部位的皮脂腺分泌最旺盛,所以即使兩頰很乾的人,也可能會有T字部位出油的困擾。

生活中的壓力、睡眠不足、情緒緊張都會讓皮脂腺受刺激分泌更多的油脂,所以油面族一定要有規律的生活,盡量不要熬夜。

另外像夏日的高溫、日曬、空氣污染或是遮瑕力很高的彩妝也都會讓你油光滿面。

臉部出油時,會讓人忍不住想要洗臉,提醒大家,即使臉部很油,只要適當的清潔即可,千萬不要過度清洗。可以選擇適合自己膚質專用的洗面乳洗臉,洗臉次數最好可以維持在2到3次之間,以免過度清潔,造成肌膚負擔。

有些人以為用熱水洗臉,清潔更徹底,事實上,這是不對的,一定要記得用冷水洗臉才行。

關於控油產品的使用,目前市售的控油產品很少是可以直接減少皮脂分泌,多半是可以吸收油脂的高分子聚合物,所以此類產品多有時效性,可能在使用後數小時,油又冒出來了,這時候也可以搭配控油面紙的使用,減少油光。

如果以上方法仍然無法改善油膩膩的皮膚,還是可以藉由醫學的方法來治療。例如口服A酸可以調理皮脂腺,直接抑制皮脂的分泌,是最有效的控油治療,但因為還是有產生副作用的可能,一定要跟皮膚科醫師討論後,才能服用。

現在也有些醫學美容雷射可以達到控油的目的,雖然效果是暫時的,但比較不用擔心口服藥物可能造成的影響。

(作者為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及桃園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fsj 提到...

男人不到50 半數變肉腳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0.07.28

明明38歲,體力卻已63歲!聯安預防醫學機構今天發表台灣男性運動心電圖METs數值統計報告顯示,49歲以下青壯年男性的體力普遍欠佳,超過五成體力不行,宛如「肉腳」。

聯安心臟科主任蔡忠文表示,國外最新研究文獻發現,METs是評估受試者未來五至十年心血管發生機率的重要項目,可精確預估三高、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與總體死亡率。

蔡忠文解釋,運動心電圖單位為MET,可客觀測得一個人最大運動體能及目前體能年齡,數值越小,體能狀況愈差。40歲至50歲的男性METs應該為9,50歲減至8,60歲剩下7。

聯安一年來為599名男性進行運動心電圖檢測,分析檢驗報告顯示,49歲以下青壯年,平均年齡為38.5歲,但體能年齡高達63.8歲,整整超出25.3歲。

蔡忠文表示,青壯年METs數值建議標準值應達到9,卻有51%的人運動心電圖成績不及格,在9以下,顯示台灣兩名青壯年就有一人是「肉腳」,體力下滑。而且若以50歲為分界點,50歲以上、以下兩個族群的平均運動體力居然差不多。主要因這群年輕「肉腳」平時沒有規律運動習慣。

蔡忠文指出,METs數值是預估健康的先行指標,只要改變生活習慣,養成運動習慣,就能改善體力狀況。



◆ 男性大腸癌、口腔癌罹患率直直升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 2010/07/27

台灣每年有超過一萬名四十歲以上男性罹患大腸癌、口腔癌。父親節將屆,衛生署國健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孔憲蘭昨日呼籲子女,陪父親做篩檢,為爸爸預約健康。

單親爸爸簡盟恭有一雙子女,,因營造業工作需要,長時間過著菸酒、檳榔不離的生活,一天發現口腔有異狀,原想等工作告一段落在就醫檢查,但口腔的腫塊等不及工程完成,突然血流不止,掛急診,檢驗發現已是口腔癌第三期,個案當時才四十三歲,正值壯年。

孔憲蘭指出,口腔癌是國內罹患率上升最快的癌症,且發生的年紀也提早到約五十二歲。據美國一份長達十八年的研究發現,每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三成死亡率,兩年做一次也可降低兩成。

因口腔癌與大腸癌是容易早期發現的癌症,且經適當治療治癒率達九成;目前國健局補助三十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民眾,每兩年一次口腔黏膜檢查,亦補助五十歲到六十九歲民眾,每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鼓勵民眾多利用。



◆ 骨折風險 WHO訂台灣公式

中央社 2010-07-27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27日電)台灣骨質疏鬆症診斷缺乏一致標準,近來在台灣醫界努力下,WHO依據台灣提供的流行病學數據,計算出適合台灣民眾專屬的骨折風險評估,根據12項危險因子,算出未來10年骨折機率。

台大醫院副院長蔡克嵩今天上午在記者會表示,世界衛生組織 (WHO)曾在2007年依歐洲大型流行病學資料,發展出FRAX,評估10年骨折風險,但這套公式並不適用台灣人。在台灣醫界努力下,依據台灣提供的流行病學數據,為台灣民眾打造一套骨折風險評估計算公式-FRAX TAIWAN。

蔡克嵩說,民眾只要上WHO的FRAX系統(網址為:h://www.sheffield.ac.uk/FRAX /tool.jsp?lang=en),輸入年齡、性別、體重、身高、個人過去骨折機率、家族史、骨密度等12項危險因子,就可以計算出未來10年發生骨折的機率。

但骨折機率多高才需要治療,蔡克嵩說,未來將進行一項較大研究,並與健保局、醫界討論,制定標準,提供醫師參考。

哪些是骨鬆的危險因子,蔡克嵩說,像是每天喝3瓶啤酒 (每瓶300cc)或3杯紅酒 (每杯120cc),未來骨折機率增加2倍;以性別來說,女性大腿骨骨折機率又比男性增加2倍。

不過,蔡克嵩說,台灣現在很多測量骨鬆儀器,甚至有20、30幾歲的女性被測出骨密度低,就開始自己亂買藥物來吃,很可能造成後遺症,因此,這套FRAX系統就是作為民眾、醫師參考依據,有任何問題,一定要找醫師諮詢,千萬不要自行亂服藥。

fsj 提到...

特有乳酸菌 可防牙周病

【馮惠宜/台中報導】2010.07.28 中國時報

喝含有特有乳酸菌的漱口水即可預防牙周病?!中山醫學大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教授楊繼江從傳說中可治癌症的尼泊爾種乳酸菌中,找到特異種乳酸菌「檸檬明串珠菌變異株」,經細胞、動物實驗證實可抑制口腔壞菌並具免疫調節作用,在取得該菌使用專利後,未來計畫發展成口腔保健的漱口水或口香糖。

一般認為乳酸菌是腸胃道的益生菌,有調整腸胃功能的效果,日本也有研究證實某些特有種乳酸菌有助於糖尿病患控制血糖,楊繼江的這項發現也是首次有動物實驗證實某特有種的乳酸菌可有效抑制口腔中壞菌生長。

楊繼江說,這種命名為「檸檬明串珠菌變異株」的乳酸菌,是從民間傳說可治乳癌、外號天山雪蓮的乳酸菌中分離出來的變異菌株,經發酵會釋出類似檸檬酸的有機酸物質。

在大鼠實驗中,連續十六天,每天餵食數量達十的八次方中山一號乳酸菌後,再將已餵食的老鼠接種口腔牙周病細菌,發現其罹患牙周病的機率只有五○%,遠低於對照組的一○○%,另經動物抗過敏實驗,也證實該菌種確可提升具細胞免疫功能。

這項發現合併實驗成果,楊繼江以投稿巴西微生物學期刊獲採用,將擇期刊登,楊也將在七月卅日於南港科技園區公開發表,尋求進一步產學合作的可能性。


◆ 小堅果大作用! 適度攝取別過量

NOWnews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10/07/28

在大自然中,動物活力的泉源常來自於堅果的攝取,而堅果就是許多種富含油脂的樹堅果與種子類食物,含有醣類、蛋白質、膳食纖維及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營養價值甚高,並具有特殊的風味,常被人們當作零食。

在自然界中,鳥類與猴子以堅果類為重要的食物來源,因為飛、跳的動作,讓牠們在熱量與營養上的消耗很大,而堅果類則成為牠們最佳的營養補給品。不過人們坐在柔軟舒適的沙發上,把堅果類當作是美味的零食,這些堅果的豐沛熱量也會讓人們慢慢地養出「游泳圈」。食用的方式與目的不同,所產生的結果就會天差地遠,如何攝取到最佳的營養?那就需要更多的認知、智慧與更好的攝取方式。

種子類的「金瓜子」即屬於營養相當豐富的堅果,「金瓜子」富含高營養價值,同時含有極大的鋅含量,每一百公克含七點八毫克的鋅。

「鋅」在人體中屬於微量元素,身體絕大部分組織的含量極低,然而營養師徐景宜表示,在男性的前列腺及精蟲中,鋅含量極高,每一c.c.前列腺液含一百五十至一千微克,高濃度的鋅有強力的殺菌、消滅病毒作用,加上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癌病例中,其每一c.c.前列腺液鋅含量都低於一百三十九微克,突顯出高濃度的鋅對前列腺有積極的保護作用。

另外,在樹堅果方面,「核桃」可說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樹堅果;中醫師王靜修指出,唐代食療本草等醫書就認為「核桃」具滋潤效果,含優良脂質。不過,醫師提醒補充堅果類食品仍需控制整體熱量,主食必須均衡食用,但若吃太多高熱量飲食反而會讓人感覺更疲勞。

堅果類雖然有豐富的營養成份,但攝取太多就會產生大量多餘的熱量,在把一顆顆的堅果送進嘴裡之前,可得想想這樣的吃法是否正確。

fsj 提到...

養生保健/完全呼吸法 讓我變年輕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59313

【元氣周報/文/屏東徐森雄】2010/07/29

我於五年前開始練習「完全呼吸法」,累計一天至少25次,肺活量提升至5300CC、MCV則提升至95~98fl(正常值為80~100fl)。2007年65歲時,身體的生理年齡卻評定只有45歲。

完全呼吸法是順式腹呼吸與胸式呼吸連貫進行的呼吸方法:

1.身體處在一般坐姿、端坐或平躺情況下,放鬆心情,意念帶至下腹,吸氣使下腹逐漸鬆弛膨脹(不要用盡全力,此時氣已進入肺底,橫膈膜已往下壓)。

2.隨即將意念逐步帶至胸部,以鼻子吸氣使胸腔逐漸充滿(此時氣已進入肺之中部、上部)。

3.爾後縮肛(或稱提肛、鎖肛)使腹部之氣守住。

4.接著再吸氣至肺之最上端(觸及鎖骨),氣停滯於聲帶將之鎖住,憋氣3~5秒(經由練習,憋氣時間可達8~10秒)。

5.憋氣後,鬆肛以口微張逐漸吐氣,感覺胸部與腹部均已吐盡、腹部內縮(此時會嚥一次口水,為身體自然反應)。

6.稍做休息再準備下一次呼吸。此一呼吸法可隨時為之,為自己的身體補充氧氣。

在進行完全呼吸時,在吸氣1-4之階段,不要拘泥於分段吸氣,而要和諧順暢進行。憋氣時間之訓練,要循序漸進,切忌勉強躁進,使頭部感覺暈眩。

完全呼吸之效益:

1.腹式呼吸使腹部自然鬆弛膨脹與內縮,使大腸、小腸得到按摩,幫助蠕動、消化及排泄。

2.胸呼吸,吸氣使胸腔充滿肺底往下壓的動作,可使橫隔膜上下而按摩內臟,提升肺活量以及平均紅血球容積(MCV)等。

3.可使氣沉丹田,不容易生氣。

4.身體含氧量夠,比較不易酸化,免疫力提高,對慢性病之預防更顯重要。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 K歌族 潤喉養聲茶飲方不可不知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10.07.29

愛 K歌的人常因為唱歌唱太久而傷到喉嚨。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高士表示,桑菊爽聲飲、沙參麥冬飲及益氣潤喉飲等茶飲都可美聲、滋潤喉嚨,桑菊爽聲飲能開瘖消炎,清除咽部發炎;沙參麥冬飲能補氣潤喉,生津止渴;益氣潤喉飲能補氣潤喉,生津止渴,民眾不妨透過這些藥膳來「潤喉養聲」。

林醫師指出,桑菊爽聲飲適用於因講話或感冒後聲音沙啞者,以及慢性咽喉炎患者身上,需準備胖大海三錢、桑葉三錢、菊花一錢。先將藥材以藥布袋包好,放入保溫瓶中,用一千毫升的熱開水沖泡,浸泡約十分鐘後即可飲用。

沙參麥冬飲適用於口咽乾燥不舒服,或經常講話者、體質偏燥者身上,需準備沙參三錢、麥冬二錢、桑葉一錢、參鬚二錢。先將麥冬剪斷,以利藥效釋出,然後將藥材一起放入保溫杯中,用一千毫升的熱開水沖泡,約浸泡十分鐘後即可飲用。

益氣潤喉飲適用於需經常講話者,可準備西洋參三錢、玉竹二錢、枸杞子三錢、話梅二顆;將話梅拭去表面過多的鹽分,然後把所有材料放入保溫瓶中,沖入一千毫升的熱開水,約浸泡十分鐘後即可。



◆ 英最新研究/規律並適量飲酒 可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

自由時報 2010.07.29

〔國際新聞中心、記者魏怡嘉/綜合報導〕「風溼病學」期刊二十七日刊登的研究首次顯示,規律的喝酒可能有助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並降低罹患這種疾病的機率。

北榮醫師︰臨床上沒有根據

不過研究人員警告,喝酒在預防風濕病方面任何的好處,都必須跟過量飲酒對人體健康的後果一併衡量。北榮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周昌德表示,這在臨床上並沒有根據,且喝酒過量可能影響免疫,有些人反而會因而症狀加劇,病患不宜輕易嘗試。

英國雪菲爾大學研究團隊,邀集近兩千人參與研究,其中八百七十三名為關節炎患者,一千零四人為對照組。研究結果顯示,上個月有十天以上喝酒的關節炎患者,關節損傷的狀況比完全沒喝酒的患者少,較少發炎,比較不痛、不腫、走路也比較不困難。比起一個月十天以上有喝酒的人,滴酒不沾的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機率高出四倍,男性與女性的研究結果差不多。

研究主要作者、風濕專家麥克斯威爾表示:「我們發現,最常喝酒的關節炎病患,症狀比滴酒不沾或偶爾喝酒的病患輕微。」

先前針對老鼠的研究曾發現類似結果,不過這是首次有研究顯示,人類的關節炎症狀嚴重程度與攝取酒精的頻率成反比。

研究人員表示,因為喝酒減輕症狀的患者,飲酒的量有多少並不清楚,不過之所以能減輕症狀,或許是因為酒精降低了身體的免疫反應,因此抑制了症狀。

fsj 提到...

暢快人生 奇異果酵素助消化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0.07.31

炎炎夏日,吃水果正是時候,選什麼水果好呢?對沒時間進食的上班族,或年紀大的人,奇異果含消化酵素,算是營養價值不錯的水果之一。

國內罹患大腸癌人數上升,更突顯新鮮蔬果對身體的好處。蔬果含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五顏六色還有植物化合物,是身體需要的營養素;膳食纖維,則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降低血膽固醇。

坊間有些保健食品,強調透過消化酵素來保養腸胃,被視為「水果之王」的奇異果,含有天然酵素,幫助消化。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謝榮鴻說,奇異果有actinidine酵素,研究者將這種酵素放在體外及動物實驗,模擬胃腸道環境,發現它能通過高酸和高溫的胃部,進入腸道內輔助消化,是首篇發現水果酵素能在體內作用的研究。

這項研究也發現,奇異果可增加胃部37%至48%分解蛋白質能力,同時增加腸道45%分解蛋白質效果,促進牛奶、肉類、大豆、玉米和小麥等蛋白質的消化,讓胃部排空,減輕胃腸道的負擔。

國人早餐愛吃蛋餅、豆漿和牛奶,年輕人愛吃漢堡,每天攝取不少蛋白質,都需要消化。

謝榮鴻表示,有些水果如鳳梨、木瓜,也含有酵素,被認為有保健腸胃道功效,但酵素進入胃部能否通過胃酸考驗,再加上酸鹼值能否和胃部相符,有待進一步的研究發現。

謝榮鴻也強調,正常人並不特別需要這類酵素,來分解蛋白質,因為體內的消化液如胃液和胰液,都會分解吃進的食物;但胃腸功能不好或年齡較大的長者,可能較需要這類酵素助消化。

奇異果要怎麼吃比較好?謝榮鴻說,如要幫助消化,奇異果最好是和食物一起進食,分解蛋白質的效果最好,吃的方式,可以和食物一起入菜,或飯後30分鐘內吃。

常聽到建議,最好「天天五蔬果」,對健康幫助最大,但這不見得侷限於五種蔬菜、水果,而是最好吃足五份蔬果。

如果是蔬菜的量,一份等於煮熟後,半個飯碗的量;水果一份,則等於一個拳頭大小的水果,或切好盛滿一個飯碗的量。



◆ 奇異果高纖、低GI 糖尿病人也適合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0.07.31

奇異果具高纖、低GI(升糖指數)特性,適合不能多吃的糖尿病或需要減重的人。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理事長金惠民說,糖尿病患者,大多被要求水果別吃太甜的,事實上,並非甜的不能吃,而是需注意食物的GI值。

挑水果,不是選高纖低糖,就是選低GI值,例如,黃金奇異果的纖維素,低於蘋果,糖分則高於蘋果,但黃金奇異果的GI值,卻比蘋果低1成3。

另外,黃金奇異果,雖然比較甜,但GI值,卻比綠色奇異果更低,只要選得對,同時控制飲食的量,將奇異果入菜,就能補充患者所需的營養素。

金惠民表示,基本上,糖尿病患者,中午和晚上,最好各吃一份水果,可選擇不同的水果搭配組合,一份約15公克,約一個拳頭大;不過,每位患者的病況不一,還是要視個人飲食計畫而定。

除了低GI值,美國羅斯大學研究顯示,在27種受歡迎水果中,奇異果富含維生素C、E,及鉀、鎂等礦物質,100公克的奇異果,維生素C含量就達100毫克,吃一顆,就可補充一天所需維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