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2010/07/07
台印科技合作再添領域,兩地地球科學家明年1月起共同展開地震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地球科學學門召集人羅清華說,印度學者數理能力強,分析能力有助提升台灣研究水準。
2010年亞洲大洋洲地球科學學會(Asia OceaniaGeosciences Society,AOGS)年會正在海得拉巴(Hyderabad)召開,11位台灣科學家日前抵印出席活動。
中華民國駐印度代表處科技組、印度地球科學部(Ministry of Earth Sciences)居間牽線,11位科學家昨晚在AOGS年會場邊召開台-印地球科學研究計畫第一次準備會議,與6位印度科學家共同敲定明、後年分別共同進行地震和氣候變遷研究。
與會台灣科學家包括國立台灣大學理學院院長羅清華、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葉永烜、中央氣象局副局長葉天降、台大大氣系主任吳俊傑、台大地質系教授陳于高、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成大電漿與太空科學中心副主任陳秋榮、台大地質系副教授吳逸民、台大地質系副教授沈川州、台大地質系助理教授林立虹、台大海研所助理教授蘇志杰和代表處科技組組長張顏暉。
與會印度科學家則包括印度地質學會(GeologicalSociety of India)主席暨前海洋發長部次長古普塔(Harsh Gupta)、地球科學部顧問班薩爾(B. K.Bansal)、華迪亞喜馬拉雅地質研究所(WadiaInstitute of Himalayan Geology)前主任艾若拉(B.R. Arora)。
印度學者則包括國家地球物理研究中心(National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員查德哈(R.K. Chadha)、拉加.巴萬.辛赫大學(Raja BalwantSingh College)教授辛赫(Birbal Singh)和國家地球物理研究中心研究員蓋哈勞特(Vineet K Gahalaut)。
羅清華表示,台灣的地震研究在亞洲頗負盛名,印方對於上述合作展現濃厚興趣。他說,地震預測分析技術建立在數理基礎上,印度學者數理和英語能力強,雙方合作有助改進台灣預測和模擬方法,提升整體研究水準。
他表示,在台大進行博士後研究的印度學者研發質量俱佳,他已建議台大校長李嗣涔赴印「多挖一些人才」。藉由兩地教授個人關係或學者自行申請博士後研究,台印學界過去素有交流;現在則使交流制度化,雙方在地球科學領域的科技合作將更為密切。
張顏暉表示,雙方昨晚敲定明年1 月邀集兩地地震研究學者,在台北召開研討會,未來合作方向包括地震前兆、預警系統、地震模擬3個面向。他強調,地球科學和氣候等研究領域較具地域關聯性,與印度合作,可使台灣掌握更豐富田野調查基礎。
※ 相關報導:
* 地球的地幔快速流動
* 智利地震也許使地球的一日變短
* 地質學家警告:尼泊爾可能出現規模8大地震
* 大地震使紐西蘭往澳洲靠近 30 公分
4 則留言:
菲印規模7連三震 台灣也有感
自由時報 2010.07.26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位於太平洋火環帶上的菲律賓南部與印尼蘇門答臘,二十四日分別遭強震侵襲,其中菲律賓的強震還帶來一連串餘震,然因地震深度達五、六百公里,地面居民甚至不知道發生地震。這兩國強震皆未造成災情,也沒有發布海嘯警報。
台灣罕見發布遠地地震測報
美國地質調查所指出,強震發生於當地時間二十四日清晨六點○八分(同台灣時間),地點是民答那峨島的可塔巴托西南方一百零三公里處,規模估計介於七.三到七.六,震央深度達五百七十六公里到六百一十七公里。由於震央深,可塔巴托當地震度僅二級,許多人甚至不曉得一早曾經發生地震。
這起強震的餘震多達六十八起,包括一起發生於同日午後一點三十五分、規模六.二、深度五百六十四公里的餘震。
在此同時,印尼的氣象地質所表示,北蘇門答臘省二十四日上午九點十一分(台灣時間十點十一分)發生規模六(美國地質調查所測量的規模為五.四)的地震,地點是潘亞本干西北方十八公里處,深度十公里。當地警方表示,地震搖晃劇烈,不少人驚慌失措,事後已恢復平靜,目前並未傳出人員財物損失。
〔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菲國昨天三起強震,讓遠在兩千公里外的台灣也傳一級震度。到昨天晚間七點,菲律賓仍有六起規模五以上餘震,但台灣未再受影響。
中央氣象局昨天罕見地發布了「遠地地震」測報訊息,先是清晨六點十一分,菲國傳出規模七.四強震,新竹以南,台中、南投、彰化、嘉義、台東、高雄至屏東恆春地區有一級震度;接著在七點十五分,又在菲國外海測得規模七.一強震,台東蘭嶼、高雄市、屏東市震度一級。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指出,菲律賓強震原因是板塊隱沉,與台灣常發生的地震原因不同,不會影響台灣。
紐西蘭7.1強震 基督城緊急狀態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9.04
紐西蘭南島當地時間今天凌晨4時35分 (台灣時間零時35分)發生芮氏規模7.1強烈地震,若干建築物外牆被震垮、路面損壞、電線斷落、水管破裂,約100人受傷,其中二人重傷,幸無人喪生。
發生災情的紐西蘭第二大城基督城 (Christchurch)宣布緊急狀態,並關閉機場。
媒體報導,除了基督城,南島其他地區及位於北島的首都威靈頓市都有明顯震感。
基督城居民接受訪問時表示,震感非常強烈,持續很久,房屋搖晃非常厲害,書籍從書架掉落地面。部分地區停水、停電,老舊建築的煙囪倒塌。
一名居民告訴CNN:「感覺房子好像房子裝了輪子,又像房子在彈珠上滾。」居民拍攝的照片顯示壁被震垮的建築物,街道上到處是瓦礫、磚塊和石塊。
強震之後約20分鐘,又發生規模5.7的餘震,基督城的市民紛紛到戶外躲避。基督城機場起降航班暫時停飛,聽候進一步通知,鐵路營運暫時中斷。警方也把基督城市中心商業區關閉。
警方表示,發生數起趁火打劫事件,但很快被警方遏阻。有38萬6000人口的基督城及周邊大部分地區,因供電站保險絲跳脫而停電,但經過安全檢查後都逐漸恢復供電。
地震的震央位於基督城西方約40公里,震源在地表下10公里。紐西蘭地震追蹤網站GeoNet起初報稱地震強度為芮氏規模7.4,但後來下修。
◆ 紐西蘭強震 災損14餘億美元
中央社 2010/09/04
(中央社紐西蘭基督城4日綜合外電報導)紐西蘭南島基督城(Christchurch)今天清晨發生規模7.0強震,造成大規模破壞,估計災損高達達14.4億美元。基督城市長派克(Bob Parker)宣佈該市進入緊急狀態。
至今未傳出人員喪生,但已知有2人重傷。民防官員說,還好強震發生在天亮以前,路上行人稀少,否則災情將更加慘重。
基督城是全國第2大城,人口約34萬。地震過後,派克透過全過性廣播說:「我們決定發佈全市進入緊急狀態。如此一來,必要時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協助民眾從建築物中脫困及關閉街道。」
派克表示對於地震造成的災情大感震驚,比原先想的還要嚴重。民防局(Civil Defence ministry)則表示,已經開設國家危機處理中心。
民防機關發言人說:「我們收到許多災情報告,部分災情非常嚴重。」
靠近震央的達菲爾德(Darfield)小學校長麥穆倫(Markham McMullen)說,地震的感覺好像火車撞上房子,他和太太都被震到床下。
他說:「地震一直沒停,一直搖一直搖。真是恐怖極了。我們抱住女兒蘇菲(Sophie),從她的房間逃出來,蹲在門口。」
雖然有許多輕傷民眾到醫院就醫,但是院方表示,沒有收到人員重傷的報告,然而餘震密集,許多建築受損,醫師仍然待命治療傷患。
儘管沒有海嘯警報,但是大批海濱居民依然開車前往內陸避難,使得濱海郊區道路為之壅塞。
污水管線受損,當局呼籲居民儲水備用。
紐西蘭GeoNet的地震學家里斯托(John Ristau)表示,地震強度足以破壞建築物結構。
多棟建築物正面毀損造成道路封閉,停在路旁的汽車被壓垮,電力中斷,好幾座橋樑斷裂,路面四處散落破裂窗戶掉下來的碎玻璃。
所幸目前只有2名年齡50多歲的男性受到重傷。其中1人被震落的煙囪打到,另一人被玻璃割傷。
官員估計這起強震災損可能高達14.4億美元。地震委員會(Earthquake Commission)執行長辛浦森(IanSimpson)說,他們預計這起震災相關保險理賠申請案大約會有10萬件,損失估計約在10億至20億紐西蘭幣之間。
紐西蘭的地震委員會是官方組織,負責天災善後工作。紐西蘭位於所謂的「火環」(Ring of Fire)地震帶上。(譯者:中央社賴秀如)
◆ 印尼火山再度噴發 比週一還強烈
中廣新聞/謝佐人 2010-09-03
印尼「蘇門達臘」火山今天清晨再度噴發煙灰,迫使周圍村民倉皇逃命。
印尼火山監測中心表示,火山煙灰衝上兩千公尺的高空,噴發引起的震動連8公里外的地方都能感受得到。
座落在「北蘇門達臘」的「希納彭火山」已沉寂四百年,自星期天和星期一接連噴發之後,引起科學家高度關注,附近至少三萬民眾緊急撤離。有部分村民不理會當局警告說「火山依舊危險」,已經返回家園。
當地電視台報導,「希納彭火山」當地時間今天清晨4點45分再度噴發,程度比周一還強烈,當時多數人都還在睡夢中。電視台的報導沒有說明是否有人傷亡。
紐西蘭強震傳喜訊 小寶寶誕生
民視 2010/09/07
紐西蘭第3大城基督城上星期受到規模7.1的強震襲擊,市區到處都看得到受損房屋,估計經濟損失高達440億台幣,不過災難中也傳出喜訊,有不少寶寶就在天搖地動中呱呱墜地。
體重4000克的大寶寶哭聲洪亮,但回想起兒子出生那天,這對爸媽還是餘悸猶存,原來4日當天,小孩生到一半,規模7.1的強震瞬間來襲,讓躺在產房的新手媽媽當場嚇呆了。
大地震爆發之後的24小時內,不只是這個可愛的小男孩,總共有21個地震寶寶出生,創下基督城這間醫院4日星期六出生人數的最高紀錄。
除了21個地震寶寶之外,強震來襲的第2天,更有一對預定要當天結婚的新人堅持不改時間,乾脆在瓦礫堆前舉行婚禮,也留下難得的回憶。
不過這場地震的威力還是相當驚人,甚至在震央附近留下了一道新斷層,7.1主震後陸續有60多次餘震,導致市中心商業區受損嚴重,可能要關閉好幾週,估計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台幣440億元,基督城的重建之路恐怕還很漫長。(民視新聞李漢威綜合報導)
◆ 7級強震0死亡
【聯合報╱黑白集】2010.09.07
紐西蘭南島發生七級強震,餘震不斷加上暴雨來襲,情況危急,連台灣的救援隊都整裝待命。但至今為止,傳出的死亡人數是零,可說是不幸中的好消息。媒體報導,應歸功於紐西蘭嚴格的建築法規,使得建築物相對耐震。
七級強震零死亡,這個紀錄實在不容易。今年初海地和智利連續發生大地震,海地的死亡人數高達二、三十萬;而智利的八點八級地震強度更高,死亡人數僅數百。當時便引起國際間廣泛討論,多認為是兩地建築法規和救難機制的差別所致。
建築法規、救難機制,這些一般人日常生活中幾乎「忘了它的存在」的事務,卻可看出一個國家的開發和文明程度。台灣在九二一大地震時,也發現過有些倒塌建物的梁柱空心部分是以沙拉油桶填充。事後雖有人澄清沙拉油桶很「無辜」,因為可能原本設計並無載重功能,但之後畢竟少有建商敢繼續這種做法;且台灣的建築法規也在九二一之後修訂出各種更嚴格的標準,可說是人命代價換來的教訓。
相對之下,兩年前中國大陸震天撼地的四川大地震,造成數十萬人的嚴重死傷,現場目擊和事後調查都發現了「豆腐渣校舍」的問題,但追蹤揭露其中弊端的大陸環保人士譚作人,卻遭「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判刑五年。國際人權界聲援者眾,台灣關切此事者幾希。
建築法規當然是文明進步的指標之一,但保護人民身家財產性命的,當然不只是結實耐震的建築物而已。蒼生何辜,在天災施虐之餘,還有待人類文明力量更加進步,在人道觀念下得到庇護。
東部海底地震觀測網 三月底開始鋪設
中廣新聞/彭群弼 2011-02-02
台灣位處地震頻繁地帶,如何儘速取得地震資訊、爭取極為有限的預警時間,就成為地震監測的首要任務。經過多年努力,台灣將在東部外海首度鋪設長度約45公里海底觀測海纜。氣象局表示:向日本租用的海纜鋪設船預定三月下旬來台,預定上半年完成海纜鋪設,完成測試之後,十月份左右納入正式監測網。除了地震之外,也同時肩負海嘯觀測的任務。
被氣象局命名為「媽祖計畫MACHO」的「地震及海嘯海底觀測系統」。將從今年起正式進入建置的最後階段:鋪設海纜。向日本租用的海纜鋪設船,將在三月二十號前後抵達基隆,辦理報關手續之後,將開往宜蘭外海。目前規劃的路線,陸上的登錄點是「頭城」。
氣象局表示:海底觀測,顧名思義就是透過將觀測用的海底地震儀、海嘯計及壓力計等設備,即時監控海底的動態。由於東部宜花近海,向來都是台灣地震分佈最多的區域之外,因此,透過海底觀測,可以即時收到地震或海嘯資訊,透過海底的光纜傳送至登陸機房,再傳送至氣象局掌握動態。
根據氣象局的規劃,海纜系統包括光纜以及一個科學觀測「節點」,偵測設備包括溫度儀、壓力計、海嘯計、傾斜儀、地震儀等等。海纜及科學儀器的鋪設前後需要三艘不同功能的船隻搭配,預估六月份完成鋪設,並展開系統測試,希望趕在十月份建國百年活動時啟用。
台灣地區東部鄰近海域的地震頻繁,一旦發生海底的地形陷落,就有可能發生海嘯,因此,透過佈設在海底的觀測儀器,儘早接收相關訊息,提供地震發佈,特別爭取極為有限的時間內,提供防災或緊急應變的需要。
爭取十到數十秒的有限預警時間。根據歷史記載,1867年,基隆曾經遭遇海嘯侵襲,帶來重大危害。至於海纜觀測構想早在民國92年就已經啟動,歷經了八年的籌備,終於在建國百年進入最後階段。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