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5

殘師教書32年 春風化雨/看見偏鄉窮校校長的創意

◆ 殘師教書32年 6次上榜被拒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5930082.shtml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組北京24日電】2010.10.24

重慶墊江高安小學的老師陳雲禮,被推薦參選首屆「感動重慶十佳教師」。重慶晨報報導,這位老師有些特殊,因為患有偏癱,陳雲禮曾經六次高考,六次上線,卻六次被拒之門外。但陳雲禮32年如一日地在鄉村三尺講台,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據報導,陳雲禮五歲時,得了腦膜炎,致使右側小腦指揮失靈,造成了右側身體偏癱。1978年,從墊江大興村農中畢業,就進到母校當老師,教物理、化學、語文、歷史等科目。五年後,調往高安公社農中,後又在大興村小學,2002年至今,任教於高安村小學。

陳雲禮從大興的家到高安小學分校,共3.5公里路程,同事只用20來分鐘,但陳雲禮要走100分鐘。但當老師32年,他沒有一天遲到。

報導說,陳雲禮的妻子是智障,兩個女兒要上學,工作、家務、農活,陳雲禮基本上都包辦。有人問他哭過嗎?他笑說:「眼淚打動不了人,我不喜歡流淚。用成績感動別人才是最真實的。」教學32年,他的學生遍布各行各業,有重慶大學教師、市委公務員、電視台記者等。

陳雲禮說起考大學的過往,眼皮有一絲輕微的顫動。據報導,1978年是恢復高考第二年,陳雲禮剛好春季高中畢業,報考了當時的西南師範學院,考分比錄取分數線整整高出65分。在體檢關時,由於身體患有殘疾,他被學校拒之門外。

同年11月,陳雲禮在大興村小學當了一名數學老師,二姐鼓勵他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再參加高考。第二年,陳雲禮報考了師專,比錄取分數線高30多分,結果還是沒被錄取。這樣一共考了六次,六次上線,六次被拒。

※ 偏癱即半身不遂。



◆ 洪蘭:看見偏鄉窮校校長的創意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5929691.shtml

【聯合報╱洪蘭】2010.10.24

假如你是一位新上任的國中校長,你的學校在北大武山下,是一個不三不四的學校(不是山地也不是都市),你有六甲的校地,上面長滿了肉桂、樟樹、香茅…,但是你的學區很貧窮,學生嚴重流失,有能力的家長都把孩子轉出去外地就讀,學校從全鄉最大校縮減到只剩一三四人,應了一個謎語,「九七年的香港」打論語一句:謎底是「貧賤不能移」。你有心想重振學校,給孩子希望,讓偏鄉孩子知道人生不是像他每天睜開眼所看到的那樣無望。如果你是這位校長,你會怎麼做?

今年八月,我在一片檳榔樹中,看到一所學校,校園中一位五十幾歲面孔曬的黝黑的人在除草,那就是校長。

他說南部的太陽加上大武山充沛的地下水,樹木生長茂盛,野草長得尤其快,六甲的地,剛除完,還未喘息,前面的草又要除了。校長說草長會藏蛇,怕咬到孩子。聽了這句話就知道是個愛護學生的好校長。

他領我去看校園中自己湧出的泉水,冰涼清澈,水質非常好,而且終年不斷。望著雄偉的大武山,碧綠的草地,清澈的泉水,正要說「人間仙境」,校長卻嘆氣說,他在想如何把這些「不動產」,轉化為圖書費來發展學校的特色。

學校太窮了,越窮越沒有經費發展特色,學生流失的越快,成為一個惡性循環。因為校長是念化學的,所以他想到了提煉肉桂精油。肉桂樹枝葉茂盛,每天落葉掃不完,若把它提煉成精油,不但省去了打掃,還可義賣,它同時是學生參加科學展覽的好題目,因為葉子的溼度跟品質有關係。

我想如能這樣,真是廢物利用,而且純肉桂油很珍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回台北後就到處幫校長打聽。想不到才兩個月,昨天再去學校時,已有成品出來了。我看到學生把兩公斤多的肉桂葉塞進蒸餾器中,最後流出來白色的肉桂露上面浮著一層薄薄的棕色的油,那就是肉桂油,濃郁芳香。兩公斤的葉子做不到一CC,真是珍貴。學生馬上體會到「滴滴皆辛苦」,知道要惜物。校長也鼓勵孩子去試校園中的植物,所以我昨天也試了香茅油,幾滴就使蚊子一整天不來咬我。

一個簡陋的教室,八台蒸餾器,牆上貼著學生操作的心得(校長要求他們經驗分享,一方面訓練國文,另一方面使別人不犯同樣的錯誤),望著孩子認真工作的面孔,我很感動,或許他們將來不會成為化學家,但是至少他們體驗到了科學的樂趣和實用,了解到只要肯動腦筋去想,辦法就會出來。實做也讓他們看到理化課本的意義,讀書不再是應付考試。校長的用心和關心改變這個學校。我感到校園中生氣蓬勃。

俗語說「事在人為」,你想做,你會找到方法,你不想做,一定也找得到藉口,在回程的路上,映著夕陽,滿心愉快。教育是最好的投資,沒有什麼比認真學習的面孔,更令人高興的了。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 相關報導:

教改談了16年 大人心態仍沒變
婦女教育 去年拯救了四百多萬兒童

19 則留言:

fsj 提到...

夫妻開書屋 免費說書課輔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縣報導】2010.10.25

「只要有一個孩子愛上閱讀,付出多少都值得」,台東市知本社區粘肇元、潘宣尹夫妻經濟狀況不佳,粘爸還參加擴大就業,卻承租一間老屋,打造滿室書香、溫馨滿滿的「美麗書屋」,三年來成為小朋友最喜歡的地方。

粘爸說,三個女兒大了、外出就學,夫妻開茶坊,見到部分社區孩子課後在外遊蕩,有些孩子家中甚至沒有適合寫功課的地方,更別提閱讀。「看在我們眼裡,很心疼」,粘媽說,家裡什麼不多,就是書多,繪本、青少年讀物、小說都有,乾脆開書屋免費分享。

三年來小朋友「一個拉一個」,書屋漸漸熱鬧起來。「快點,要去書屋寫功課了。」每周五天開門時間,不到九坪大的書屋最多擠進卅多名孩子,桌椅坐不下了,向他人要來的二手簡陋桌椅擺到屋簷下。

「粘媽,可以教我說故事嗎?」羞澀的孩子于僑是書屋常客,原本不敢上台說話,卻在書屋常聽義工媽媽說故事後,小六時報名學校說故事比賽,經過書屋「特訓」,一舉拿下冠軍。粘爸為鼓勵她,帶她到麥當勞吃速食,她感動地說:「這是我第一次踏入麥當勞。」如今于僑是國中生,書屋每開必到。

美麗書屋的故事在部落格引起回響,外贈圖書越來越多,社區媽媽、大學生等十餘名義工排班輔導小朋友,帶領小朋友展開森巴鼓、讀書會等社團活動,還對外表演,沒錢買樂器就外借或請社區發展協會幫忙申請。

書屋其他的開銷,粘爸、粘媽咬牙苦撐,一年六萬元的房租負擔頗重。粘爸說,幸好頭兩年建和書屋伸援手,今年台北茉莉書店接手贊助,讓美麗書屋持續在小小社區、小小老屋中發光、發熱。

「看到孩子的正向成長,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粘媽說:「閱讀的推展是一條漫長的路,唯一的回饋是走在社區內,總會聽到甜甜的阿姨、阿伯叫聲。」



◆ 一天只睡15分鐘 籌妹妹的手術費

【聯合報╱記者楊德宜/桃園縣報導】2010.10.25

桃園縣啟英高中學生黃來祥的哥哥兩年前發生車禍,為扛家計,他苦求業者讓他頂替哥哥在超商的大夜班工作,白天還幫母親拾荒。雖然生活壓力大到喘不過氣來,他也不忍念小四的么妹黃雅莉因為唇顎裂惹來異樣眼光,於是預支薪水安排妹妹動手術,「再窮也不要讓妹妹受苦,一切到我為止」。

黃雅莉從小就習慣別人問:「嘴巴上為什麼有條線?」她都笑笑回答:「因為我特別啊!」媽媽和二哥(黃來祥)常安慰她「動手術以後會變漂亮」,但她擔心家裡窮,沒錢動手術。

黃雅莉說,二哥常拿超商報廢食物回家,「讓我先挑,他再吃剩下的」,小二生日時,二哥做串珠蛋糕給她,「還說對不起,買不起真的蛋糕」。

十七歲的黃來祥為了幫媽媽分擔家計,每周有兩天要一邊上課、一邊打工,「晚上十點鐘下課就得趕去超商上班,一天只能睡十五分鐘」,每月打工賺一萬多元。

提起辛苦支撐家計的兒子,母親劉中惠滿是心疼。她說,五年前丈夫不告而別,她因左耳失聰難找工作,只能打零工、拾荒讓小孩讀書。

※ 社會局睡著了嗎?

fsj 提到...

僧多粥少 5.8萬教師在流浪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79419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0/10/26

教育部最新統計,從民國86年至98年,共培育15萬多名師資生,卻有5萬8000名儲備教師未從事教職,也就是外界所謂的「流浪教師」,98年度共有 7382名師資畢業生,但擔任正式教職1294名,代理代課1583名,從事教職的比率僅38.97%,創下86年以來的新低記錄,而且每年都破新低。

師資培育法通過後,86年始有師培畢業生,當年擔任教職比率達80%,此後逐年下降,短短8年時間,98年僅剩39%,未來還有可能再創新低。

沒書可教 儲備教師轉職率高

負責統計的高師大教師生涯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隆興分析,受到少子化衝擊,教師職缺減少,造成儲備教師擔任教職比例逐漸降低。但追蹤分析發現,5萬8000 名未從事教職的儲備師資中,高達3萬5000名轉而進入公務機關或其他行業,並以補教或出版業為主,僅1萬000名教師仍在尋覓工作或教職。

對於師資生教職難尋,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指出,教育部核定的各師培大學師資招生名額,已經從93年的2萬1000名,下降至99年度僅8825名,從名額控管。郭隆興也表示,96年師資培育生取得教師證書的比率還高達93%,98年已經下降至71%,品質的控管也初步收到成效。

擬修改師培法 先檢定後實習

東吳師資培育中心主任何希慧則建議,全國54個師資培育大學一定要讓師資生開發第二專長,並進行輔導,修習師培課程不見得能當老師,但可從事出版或補教等工作。

張明文進一步表示,配合師資規劃及培育司的成立,正修改師培法,將目前的先實習再參加教師檢定考試的次序做調整,改為「先檢定後實習」,避免師資生實習過程中還要分心準備檢定考試,讓未通過檢定考試不得參加實習,也能節省資源上的浪費,目前已經取得高度共識,最快可配合101年成立師資規劃及培育司共同推動。



◆ 師培教育13年 5.8萬成流浪教師

自由 2010/10/27

〔自由時報記者胡清暉/台中報導〕去年七千三百八十二名取得教師證的畢業師資生,找到正式、代理代課教職的在職率只有約三十八%,創十三年新低;同時,今年全台獲得卓越儲備教師證明的十六名學生,竟然只有一名取得正式教師資格,少子化衝擊下,教職愈來愈難找。

去年畢業師資生 在職率僅38%

高雄師大教師生涯專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隆興昨指出,師培法通過後,民國八十六年開始有大學師培機構的師培畢業生,但整體在職率僅六十二.五七%,累計已有超過五萬八千名具教師證者未從事教職,也就是所謂的「流浪教師」。

不過,郭隆興進一步分析,目前除九萬七千人從事正式或代課的教職,另有近三萬三千人轉行,三千二百五十六人考上公務人員,如果加上正在念碩、博士的學生,整體就業率加就學率可達八十八%。

從專長來看,幼教老師最難找工作,在職率只有三十七%,特教專長在職率最高,有七十八%。

教職難尋,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表示,教育部近年持續減少每年師資培育名額,今年核定八千八百二十五人,較九十三學年縮減五十九%。東吳師資培育中心主任何希慧建議,一定要讓師資生具備第二專長,就算不當老師,也可在各行各業發展。

張明文強調,實施多年的「先實習後檢定」,各界已有高度共識將改為「先檢定後實習」,避免師資生實習過程中還要分心準備檢定考試,節省時間並避免資源浪費。



◆ 課綱去經典古文 作家學者跳腳

台灣立報/張舒涵 2010/10/26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刻意選定25日光復節舉辦「不容青史盡成灰記者會」,對日前定案的高中國文課綱表達不滿,認為99年新課綱古文比例過低、國文課節數太少;聯盟上書馬總統,盼政府提出補救措施。

教育部9月公布的「99高中國文課綱草案」預計2012年實施;草案明訂未來高中3年文言文範文比例,由45%調整為45%至65%之間;國文減少為4節;「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課程仍列為選修。

籲重視中華文化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執行秘書李素貞指出,文言文篇目實際上由40篇銳減為30篇,根本沒達到課綱訂定的45%至65%。她感嘆,課本中許多文意精要的經典古文皆遭刪除,99年國文課綱不進反退,長期下來恐造成中華文化退化。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被列為選修課,東吳大學教授劉源俊表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包含價值觀及品格教導,能引導學生認同中華文化,一直是台灣教育的優勢;近年來大陸開始重視中華文化教育,台灣反而忽略相關課程。他認為,中華文化應與西方文化並重,發展為台灣教育特色。

歷史課綱也不理想

知名作家張曉風出示前台師大校長劉真親筆寫下的「國文最重要」5字。她指出,許多社會亂象是因為不懂得思考與表達才會造成,國文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她認為國文課須恢復成5或6節。

除了對國文課綱不滿,搶救國文聯盟指出歷史課綱也很不理想;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王仲孚表示,課綱內容常因修訂委員政治立場不同而爭論不休,不僅討論過程太草率,台灣史爭議也不尊重歷史界學術大老,委員專業度有待質疑。

李素貞指出,馬英九曾兩度拜訪聯盟召集人余光中,同意「政治要為文化服務」;目前卻是「文化在為政治服務」。她呼籲執政者應提出補救措施,落實台灣的國文文化教育。



◆ 紅衛兵悔憶文革:老師,對不起

【亓樂義/台北報導】2010-10-26 中國時報

十年文革,老師遭學生汙辱和毒打,是這場狂飆年代最不幸的一群。事隔四十多年,八名紅衛兵學生寫信向年近九十的老師懺悔。有人回想這段不堪往事,痛哭失聲。這些遲來的痛悔,對受害老師是一個起碼的安慰。這或許是個開始,對崛起的中國來說,不能面對晦暗的過去,就不可能迎向光明的未來。

受害的老師程璧,八十六歲,文革初是北京外國語學校書記,曾遭八名紅衛兵學生暴力迫害,頭髮剃去半邊,又稱「陰陽頭」,受盡屈辱。和程璧有同樣遭遇的老師,在全大陸多得難以細數。

對文革深入研究的王友琴說,經她調查,一九六六年八月,北京外國語學校的紅衛兵在學校禮堂,用木槍、皮帶和自來水管,把幼稚園女工劉桂蘭活活打死。紅衛兵強迫程璧和教導主任姚淑禧抬離屍體。姚也多次遭毒打,某夜晚她被五波紅衛兵鞭打,實在熬不過而躲進女廁上吊自殺。

一名自稱申小珂的學生在信中寫道,每當想起往事,只有羞愧。前些日子,一個在寧夏的同學打電話說,當年姚淑禧被打時,他在旁邊踹老師一腳,說完嚎啕大哭,後悔不已。

另有一位自稱胡濱的學生在信裡說,當年他帶頭寫大字報,批評校長和老師,害得老師被隔離審查,失去自由。每逢大雪,程璧老師瘦弱的身體和倍受屈辱的陰陽頭,清晰浮現在他腦海,使他的心情格外沉重,羞愧難耐。他對老師真情告白,「我們願做您永遠的學生,永遠不忘您在逆境時的告誡和教誨。」

王友琴在《南方週末》交代這段往事。僅僅八月,紅衛兵在北京打死一千七百多人,手段之野蠻史無前例。受害者一九七九年平反,其家屬得到四百廿元人民幣補償。

眼看歷史就被遺忘,王友琴最近看到一些書信,事關四十四年前,八名紅衛兵學生向被鬥爭的老師致歉。當年十幾歲的孩子,如今都已退休。作為歷史研究者,王友琴自認有必要公諸於眾。

fsj 提到...

教部祭獎金 培育卓越儲備教師

台灣立報/游婉琪 2010/10/27

【記者游婉琪台中報導】教師的鐵飯碗保障不再,師培大學招生叫苦連天。為提升學生修讀教育學程動機,教育部辦理「卓越儲備教師」認證制度,每年遴選540名家境清寒及表現優異學生,每月發放8千元獎學金,吸引大學生。

教育部中教司司長張明文表示,教育部卓越師培獎學金將從原先5所擴大到12所師培大學,提供540個名額「拔尖」發獎學金,鼓勵家境清寒且有意願從事教職的學生報考,4年畢業後還能領到「卓越儲備教師證」,為求職加分。

中教司科長鄭文瑤指出,今年有16名師資畢業生獲頒「卓越儲備教師證」,其中1名成為正式教師,其餘擔任代理代課教師。她表示,卓越儲備教師雖不比公費生擁有完整就業保障,教育部會推薦給縣市政府,建議優先錄用。

卓越教師獎學金每年提供540個名額,學生每學期必須通過嚴格審查,在學成績須達80分以上、參與志願服務,畢業前需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畢業後1年間通過教師檢定,才有機會領取「卓越儲備教師證」。

張明文強調,各縣市政府每年提報公費生缺額不多,只要地方願意配合開缺給「卓越儲備教師」獲證者,教育部考慮修法改採雙軌制,一般師資生取得公費身分進大學、卓越儲備教師則是獲證後才取得公費生身分。

配合101年師資規劃及培育司成立,《師資培育法》修法草案已出爐,張明文表示,倘若明年順利完成修法程序,未來師培生將可「先檢定後實習」,未通過教師檢定的師資生不必實習「做白工」,避免資源浪費。



◆ 書包重 北市中小學脊柱側彎暴增

【聯合晚報╱記者陶煥昌/台北報導】2010.10.27

台北市議員王鴻藢、侯冠群上午舉出教育局調查數據,北市中小學生脊柱側彎的情形嚴重;其中,小一生由97學年度的204人,暴增到98學年度的495人,增幅高達143%。議員們懷疑,書包太重影響到學童的健康,「減重」是當務之急。

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聯合會理事丘祖安表示,2年前,其子讀國三時,身高165公分、體重55公斤,書包竟重達17公斤;他的兒子可能因此而脊柱側彎,至今仍持續復健。

台北市醫仁愛院區骨科醫師羅浩儒指出,國內目前尚無書包太重而造成學童脊柱側彎的研究數據,他門診中接觸的病例,大多是「特發性」脊柱側彎,也就是姿勢不良而引發病變。

但他也說,學理上,背負超過體重1/10的重量、步行超過15 分鐘,就有可能造成脊柱病變。中小學生的脊柱側彎情形嚴重,不排除與書包太重有關。

教育局調查小一、小四、國一到高一學生,97學年度分別有204、483、1378、2364人脊柱側彎,到98學年度,分別增長到495、870、2139與3679人;年級愈高,脊柱側彎的學生人數也愈多。

教育局副局長林信耀表示,三令五申要求過各級學校,宣導學生書包減重,並補助全市國小共4500間教室設置置物櫃,希望學童把書本、文具儘量留在校內,不必天天帶進帶出。



◆ 新手父母手冊 整合補助措施

中央社 2010.10.27

政府針對育有0至6歲幼童有多項補助措施,內政部兒童局今天決定印製新手父母手冊,整合現行各部會補助措施,讓資訊更透明,方便民眾申請。

內政部今天召開人口政策委員會議,由內政部次長林慈玲主持。內政部、教育部、衛生署等代表在會中報告青年安心成家方案、百萬催生標語、5歲幼兒免費入學等執行情形以及托育、補助不孕婦女試算等。

內政部催生標語日前出爐,第1名標語為「孩子~是我們最好的傳家寶」。據轉述,與會委員認為內政部以百萬獎金徵求標語,創造話題,引起民眾討論與媒體報導,「本小利多」。

內政部兒童局報告現行托育政策執行情形,有委員認為,政府對新手父母提供多項補助,除兒童局托育補助外,教育部有發放幼兒券、勞委會提供育嬰留職停薪假與津貼等,民眾眼花撩亂,建議應該有單位出面整合資訊,製作文宣,讓民眾一目了然。

兒童局代表說,兒童局網站明列相關補助措施,未來計畫編印新手父母手冊,列出所有補助措施。

現行申請保母托育補助,必須是加入社區保母系統、有證照的保母托育才能申請。有委員認為,保母系統設計不良,許多有經驗的保母不願考照、加入社區保母系統,也有人考取,卻未實際托育幼童。

與會委員認為,保母證照不一定與托育品質劃上等號,是否參考國外經驗,改採保母登記制,而非硬性規定要取得保母證照,可以討論。

兒童局代表說,究竟要採證照制、登記制或雙軌並行,各界意見不一;兒童局近期會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

fsj 提到...

沉重書包顯現的嚴重問題

【聯合晚報╱社論】2010.10.28

今年的兒童節,在台北市長郝龍斌的要求下,台北市的小孩們過了一個「沒有功課」的假日。一個沒有功課的假日,對照突顯的,卻是全年另外兩百多個總是有功課、有很多功課的日子。

小學生的功課多寡,清楚反映在書包的重量上。書包重到讓學童脊椎側彎,這實在是個令人驚訝、令人擔心的現象。然而,更該令人驚訝、令人擔心的,其實是這樣的問題在台灣根本不是新聞;但我們的教育體制卻見怪不怪,對這件長期存在的事視若無睹,也漠不關心。

第一個層次的問題:為什麼小孩需要放那麼多東西在書包裡,每天背著上學、放學?原因在,我們的家長和老師迷信功課,迷信盡量拉長學習時間,以為這樣就能有比較好的學習效果。在課業安排上,我們的上學、放學分界,意義不大:在學校的學習,一直不斷用各種方式延續到放學後,於是課本、作業簿就必須從學校背回家,又從家裡背到學校去了。

許多關於學習效果的心理實驗,都明白顯示學習效果和學習時間並不成正比,我們的家長、老師卻從來不理會。課本能提供的學習,應該只是小孩成長所需的知識、技能中的一小部分,此一最基本的概念,也被忽略了。編得再好的課本,其內容都極其有限,如此有限的內容,學生利用在校時間學習,是合理的安排,哪有必要再去佔用他們放學後的時間?放學之後的時間,應該讓小孩有他們不同的追求,去經歷他們自己的成長;如果一味將他們綁在課本上,能真的多學到什麼呢?只是浪費他們的時間反覆練習已經學過的東西罷了。

第二個層次的問題:就算一定要有功課,也不是非得背那麼重的書包不可,難道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減輕書包重量嗎?為什麼我們的教育體制,不能多費點心來處理這個問題?小學生的課本一定要用這種方式編嗎?非要有那麼多其實用不到的紙本塞在書包裡嗎?更進一步問:一個全球最主要的電子產品製造大國,為什麼電子書包說了那麼多年,毫無進展?是「不能」,還是「不為」?



◆ 不含糊主動教 「幼童防性侵手冊」出版

【聯合報╱記者吳曼寧/台北報導】2010.10.28

內政部家庭暴力與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統計資料顯示,近5年來0至6歲學齡前幼童遭性侵案件增加了43.62%,不但年齡層逐漸降低,男童受害比例也明顯增加,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已完成「台北市幼兒園性侵害防治教學實用手冊」,即日發送給全市幼稚園與托兒所。

幼兒性侵防治手冊總編輯、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附設托兒所所長尹亭雲表示,政府獲報統計的案數已經很多,但都只是表面上的顯性數據,實際受害的人數,在華人隱惡揚善的觀念,以及幼兒認知、表達能力不足、根本不知道自己受性侵的情況下,根本無法估計。

根據內政部和警政署統計,性侵加害人為熟識者比例高達82%,但幼童對「壞人」多存有既定印象,不會防範身邊親近的熟人,而且近日研究發現,幼童彼此在遊戲過程遭受性侵的趨勢逐漸提高,原因出在「幼童侵犯他人而不自知」,因此性侵防治教育也會從認識身體、尊重他人等多面向著手。

由於目前國內性侵害防治課程從國小才開始教育,不包含幼童。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在97年與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經國管理學院等幼兒教師團隊合作,編修40則教案製作成手冊,以語文、體能、美勞甚至烹飪方式宣導。

以往幼教老師對幼童進行性知識教育,擔心會引發非議「會不會太早?」,但尹亭雲說,目前媒體對兩性議題多所著墨,反而是幼兒經常主動詢問家長或幼稚園老師相關問題,與其含糊或以隱晦語氣帶過,不如主動以健康的態度教導。



◆ 縮短長假、頻繁放假 美校紛走向全年教育

【聯合晚報╱美聯社二十七日電】2010.10.28

美國印第安納波里斯學校理事會下個月將決定是否改採全年上課制,如果提案通過,當地學校將開始全年持續周期性的上課,每次上課八至十周,中間休假三至五周。

美國各地愈來愈多學校正採用所謂的平衡上課時間表(balanced schedules)。印第安納波里斯學校總監懷特說,新做法將使每年上課時間增加20天,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學習,並縮短長假期,免得學生把學到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

他說,更頻繁放假但縮短假期,使師生都感到比較輕鬆,恢復上課時也更有精神。

這種通稱「全年教育」的做法正在美國各地悄悄推廣。美教育部的資料顯示,十年前美國約有150萬名公立學校學生接受全年教育,六年前增加到200萬人,2008年將近250萬人。

fsj 提到...

消失的南島語言 頭目兒子都不學

【聯合報╱記者歐陽良盈、楊孟立、胡宗鳳/高雄報導】2010.11.02

高雄縣桃源鄉舉辦的沙阿魯阿族的傳統婚禮,村民喝酒、歡唱,不時使用國、台語交談,關心沙阿魯阿族語消失危機者看到一幕,雖習以為常,心裡更起一陣涼意。

沙阿魯阿族,這個屬於鄒族旁支、僅有五百人的少數族群,族裡會講流利母語的只有十人。部落長老游仁貴(右下,歐陽良盈攝)說,下一代幾乎忘了母語,「即便頭目的兒子也不願學」。

沙阿魯阿語可能是下個消失語言的危機,引起中研院院士李壬癸注意,他日前投書本報,大聲疾呼台灣最珍貴的文化資產就是台灣南島語言,但包括日月潭邵語、高雄縣三民鄉卡那卡那富語、桃源鄉沙阿魯阿語,因非官方承認的族群,母語幾近消失。

記者兩度前進沙阿魯阿族主要聚居的桃源鄉高中村,發現國語已成村民溝通主要語言。

前天部落剛好有人嫁女辦婚宴,宰殺後去除內臟的豬肉分袋放在新人前方木板上,念到名字的族人給了禮金,拿走一袋豬肉(象徵辦桌),叫名用的是國語。

之後,族人圍在新人四周喝著米酒、分享米榚,大家接力上台唱歌,不時用著國語夾雜著台語交談,沙阿魯阿族母語幾不曾入耳。

游仁貴說,維持傳統祭祖酬神形式容易,唯獨母語傳承不易,下一代不學的原因竟是「學了用不到」或「不願意成為學校的異類」。

「「我們都在外地生活,外面都講國語。」返鄉參加婚禮的石文彬坦言,很少想到母語消失這一塊;耳聞母語只剩十幾人會說了,廿二歲的石聖帆表示,「會想把它保留下來阿!可是不知道可以怎麼做!」

八十四歲的余美女,是該村少數會說母語的族人,「家裡只剩下我這個kia nu(母親)會講,要和誰說?」



◆ 母語傳承/憶夢中祭典 長老授課編辭典

【聯合報╱記者歐陽良盈、楊孟立、胡宗鳳/高雄報導】2010.11.02

桃源鄉興中國小空蕩的校園裡,假日卻迴盪著「快消失的」沙阿魯阿語;授課的游仁貴有著自我期許的使命:「我不要母語在我這代消失!」

六十二歲的游仁貴,是沙阿魯阿族長老,原本在家鄉務農,只有小學畢業,他用務農而粗糙雙手敲電腦,授課傳承之餘,苦學羅馬拼音,與三名學者合力編撰沙阿魯阿母語辭典,族人都尊稱他:「游老師─長老」。

七年前,游仁貴在國家劇院看到各族舞團表演,「竟然和我在夢中看過的祭典一模一樣。」沙阿魯阿傳統祭典舞在光復後就流失,游仁貴說,重現給他很大衝擊。

他先從周遭親人教起母語,四年前開始,在桃源興中國小、那瑪夏鄉民權國小、寶來國中教授沙阿魯阿語,晚上編纂沙阿魯阿教材;為找回失傳的母語文化,每天都要耗去七、八個鐘頭,「但好像做得還是不夠」。

兩年前,原民會委託政大編撰沙阿魯阿辭典,今年七月,他獲聘為「共同執行人」後更忙,每周三天北上到政大,協助民族系教授蔡恪恕、林修澈與助教高嘉玲編撰。

游仁貴多年前因車禍右眼視力模糊,每天緊釘電腦和紙本資料、校對辭典內容,視力更加惡化,右眼幾乎快看不到,他說「能做多少做多少,做到我不能做的那一天吧!」



◆ 廖玉蕙:兩性平權教育的落實

【聯合報╱廖玉蕙】2010.11.02

前些日子,應邀去參加教育部主辦的文藝獎頒獎典禮。難得教育部長破例親臨頒獎,親和力十足,我正為終於有一位重視文學教育的部長,願意撥冗親臨會場給藝文青年加油打氣而慶幸!誰知,部長一開口介紹與會評審委員時,便讓我感受到相當的失落。

也許真是我小心眼,但同為教授,部長介紹頭銜時,男女便明顯有所差別,同樣經過辛苦的過程升等,女教授的我,卻沒能得到和同行男教授一樣的「教授」稱謂,不免讓人心下惘惘然。部長也許並非刻意漠視女性的努力,可也正因為是不自禁的流露,更凸顯長期以來性別失衡現象之根深柢固。兩性平權觀念的提倡,居然還得在類似的浮淺表象上斤斤計較,似乎顯得女人度小量窄,但由小見大,恐怕部長得更加小心,才不會在苦心經營的新行動中,悄悄暴露了揮之不去的舊思維。

台灣社會對長期以來的男女不平等現象,其實已有所警覺,也正設法弭平中。各項合理的法條逐一出現,性別平等教育更成為教育部近年來念茲在茲的重點科目,依此看來,兩性平權似乎已然在望,但如果加以深究,卻又仍舊遙遠。有些觀念上的落伍,甚至已淪肌浹髓,讓人在渾然不覺間,落入既定窠臼,大大影響女性的生活品質。譬如:每年必然舉辦的模範母親選拔,當選者如非母以子貴,託兒女成就之福;便像是痛苦指數競賽—誰的遭遇最糟、承受過的痛苦最深,誰就最具冠軍相;而帶給家人快樂、幸福的主中饋者,似乎永遠無法受到青睞,這種悲苦的「母職神話」的建構,由來已久,至今仍烈,真是台灣之恥。

兩性平權的爭取,當然不只是稱謂的不公,兩性平權教育也不應僅止於「爸爸早起看書報,媽媽早起忙打掃」的制式分工的顛覆;也不僅僅書上圖片不當暗示的警覺 —怎麼行使公民權的圖片必是男性?為何女性只能在書上曬棉被或插花?或者妹妹手上的蘋果,怎麼就比哥哥的小的質疑!更進一步的,我們需要有新觀念的注入、有新角度的思考。

我曾在書商送審的國小課本中,看到一篇歌頌母愛的催淚文章,內容寫母親被診斷出得了營養不良病症,兒子回想母親平日總是以醬瓜佐餐,捨不得吃些好的。於是,為了反哺,兒子決定效法母親從小對他的照顧,也燉煮魚湯為母親進補。母親卻一口也捨不得吃,逕自拿兒子燉的魚湯去餵孫子。這樣的文章讓人看了真是生氣!想想看:既然已經被醫生診斷出營養不良,卻還不肯乖乖聽從醫生的建言,也不接受子女的孝心,固執地不設法改善。這哪裡是母愛!這樣的作為只是徒增兒女的憂心與煩惱!作者大力頌揚母愛的無私無我,闡揚含辛茹苦、無怨無尤的美德,卻嚴重暴露了不合時宜的陳腐思維,既不符人情,也悖離基本的健康觀念。

這種潛藏的腐朽概念,一不小心,就讓教育淪為塑造母職神話的幫凶,鼓勵女性壓抑自我,為了家庭,甚至得壓抑追求健康快樂的本能,我以為類似的扭曲觀念,才是兩性平權教育的隱憂。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



◆ 魚式游泳之父羅克林 來台授泳技

【聯合晚報╱記者陳宛晶/台北報導】2010.11.03

硬朗的身材加上紅潤的臉色,「魚式游泳」創辦人泰瑞‧羅克林看不出已經62歲,游泳是他保持健康的訣竅,也是他想帶給更多人的寶物。

三年前,羅克林的「輕鬆有效的魚式游泳」中譯本登台,成為台灣史上最暢銷游泳專書;昨天他來台帶來新作品「魚式游泳自學教室」DVD,從各種游泳基本技巧教起,想讓不會游泳的人也能自學自由式。

羅克林從創辦魚式游泳,到教學、推廣、深根,超過20個年頭,在教學過程中,他對游泳也逐漸有了更深的認識,不只教游泳,也教邊游邊想。

羅克林看到游到氣喘吁吁的人們,而有了新想法,他想找出「一種可以讓人們樂在其中的游法,每天都想自動到游池報到,而不是強迫去游。」

1993年,他想藉由魚式游泳,讓人們愛上像魚兒一般與水同歡、人水合一的樂趣,他要學生:「相信水,相信我,也相信自己。」1995年,他首度出書,想將「游得像條魚」的方式教給更多人,這本書在台灣和其他各國都有銷售佳績。

2000年,羅克林發現學員的學習進步幅度落差,有的人就是能游得輕鬆不費力,也游得漂亮,但並非人人都能達到相同水平,開始思索起游泳和思考之間的關係。

最讓羅克林印象深刻的案例,來自於一位原本是旱鴨子的學員,結業時,他竟然能游得漂亮、優雅、自然,讓羅克林當場嚇了一跳,問起他怎麼辦到的?學生的答案是:「你教的啊!」

羅克林認知到頭腦的運動和學游泳息息相關,從此「不只教動作,也教思考,去想怎麼做可以做得更好,去想自己可以多棒…。」腦袋動起來,保持專注於動作順水而行,游泳同時也講思考。

動腦讓游泳更輕鬆,反之亦然,游泳讓腦袋更靈活,羅克林說:「刺激肌肉,肌肉就會變得強壯;腦袋也是一樣,刺激它,就會變得更強壯。」

羅克林帶著新作品二度訪台,5日晚間於臺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學院教育大樓201演講廳,將魚式游泳介紹給更多有興趣的民眾,「魚式游泳」中譯本譯者聯合晚報社長項國寧將於現場口譯。

fsj 提到...

王正方:語文教育是重中之重

【聯合報╱王正方】2010.11.03

多年前的教育改革目標之一:快樂學習。因為當時台灣的學子備受升學壓力,夜以繼日上補習班,苦不堪言。教改後的學子們,是否快樂?如人飲水,得由當事人答覆才是。從旁觀察,台灣的補習業依然興旺,小康以上的家庭,孩子們多在補習。天天跑補習班,周末還有才藝班,小小年紀比大人還忙,不好玩。窮孩子補習不起,往往學習落後,放牛班被教育體制放棄,何來快樂?「快樂學習」可能已和「反攻大陸」一起淪為口號。

推動教育改革的專家們,很多是台灣留美菁英,搬回他山之石,解救小朋友的苦難,用心良苦。美國學生學習快樂嗎?早年在美國居住,忙著混飯,未曾認真瞭解美國教育,不敢妄自評斷。

去美國陪小孫女讀書做功課,對人家的基礎教育才略有所知。小學教學重點是基本技能(Basic skills);語文與算數,更以語文為重。語文課沒有教科書,老師為學生個別設計詞彙學習表,每周選出常犯錯的字,不斷練習。上課時兩人一組,互相考核,老師教文法、範文選讀等等。同學自己選課餘讀本,每天至少讀廿分鐘,寫讀後感。分兩部分;內容摘要、感想。感想有三個方向;個人感受、與本書或其他書籍某章節的聯繫、它與時事的關係,規定得很明確。年幼的孩子也能在個人感受上有所發揮。孫女讀到書中的主人要遠離家人,不勝依依。她寫道:我真的感受到那種悲傷,因為爺爺奶奶不久就要回台灣去了,我希望他們永遠住在這兒。於是有個糟老頭兒,讀後淚眼模糊起來。

台灣的刊物上常見到小朋友寫的「作文高手」、「模範創作」等文字,辭藻華麗到眼花撩亂,小孩學說大人話,作者始終沒出現。老師給高分,篇末還有講評,分析優點。鼓勵孩子從小就偽飾其文,很悲哀。發自內心的話,才是好作品。

每周讀書報告十分重要,有任何拼字、文法的錯誤就扣一分,總計十分,略微疏忽會被扣個精光。文字表達的基本功,從這兒練起。讀完一本書之後,要在課堂上做報告。開場白得有趣而具吸引力、簡要介紹內容和主要人物、朗誦精彩片斷、選讀本書的來由、結尾要有震撼力。台風、口條佔評分的百分之五十。太有趣了,技癢難熬,爺爺充任導演下場教兩招。忘了古人明訓:「易子而教」(孫子輩亦然),小公主不受教。次周成績揭曉,人家得了一百分。導演沒路用,勝在基因遺傳。

美國學生沒有升學壓力,不上補習班,玩耍的時間多。一般而論,只要認真受過正式學校教育,平均語文表達能力強過亞洲學生。孫女的語文老師,可能是個特例,美國語文不及格的青少年還是不少。

基礎教育必須以本國語文為最根本最重要的教學重點,先學好中文再論其他。趕時髦,啟蒙階段教英語,台灣一無英語環境,更缺乏合格師資,徒增孩子們的負擔和煩惱。出發點或是想讓孩子們具備雙語能力,結果他們學會了兩種語文:洋涇濱、火星文。(作者為電影導演)



◆ 郝要推動 電子書包

自由時報 2010.11.03

〔記者林恕暉、陳璟民/台北報導〕台北市長郝龍斌昨天成立家長後援會,並公布教育政策白皮書,表明將推動「電子書包」、「一區一英語村」等,讓學童學習國際化、e化教育,蘇貞昌質疑郝龍斌過去四年講了很多口號,都沒做到。

郝龍斌說,「一區一英語村」計畫是希望在各行政區設置英語情境中心,打造全英語學習環境。「電子書包」政策是將擴大現有電子書包計畫,讓無線、可攜帶、可手寫輸入的數位設備,提供國小學童學習,目前都已經在忠義國小等學校試辦,反應良好。國中開始將以「一綱e本」網路版教科書,讓學生可透過網路下載學習。南湖國小也試辦未來教室,透過生活化、e化教材,孩子在未來教室上課,絕對不會打瞌睡。

郝龍斌的家長後援會則是由國小、國中、高中職家長會代表組成,由陳光陸擔任總會長,昨天有一百多人到場挺郝,郝龍斌也簽署「雙語城市、一綱e本」、「電子書包、未來教室」、「幼教整合、特教免試」承諾書。

對於郝陣營提出電子書包等政策,蘇貞昌說,任何減輕學童書包負擔的作法都是應該的,但過去四年郝龍斌也講了很多口號,都沒做到,「做得到最重要」。

郝龍斌也反擊說,他提出的政策,都是說到做到,不喊口號,電子書包的反應很好,台灣是高科技國家,「一個iPad要不了多少錢」。

※ 相關課程內容規劃與配套出爐了嗎?有時候課程內容比硬體要耗費更多金錢。如果全面採用電子書包,學生考試、書寫練習也是個問題。相關報導:

* 郝撒錢 推iPad當電子書包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933007/IssueID/20101103

北市大湖國小校長楊柳淳則說,電子書包可激發學習興趣,也讓老師結合資訊科技,提供更活潑多元教學方式。台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教授王富祥認為,不要只砸錢建置硬體,應有具體課程規劃,否則恐閒置或成外賓來訪展示中心,也須考量日後維護費用。



◆ 言論自由寧寬勿緊

【聯合晚報╱社論】2010.11.03

五都選舉候選人進入最後肉搏戰,網路上也打得火熱。近一周來,有網友kuso改編雙胞胎姊妹挺胡志強的宣傳短片,也有kuso影片以蘇貞昌的名字及競選口號影射嘲諷,都引發爭議。教育部則行文台大,希望檢討並改善PTT(批踢踢)八卦版的政治言論。

網路影響之大,候選人不但必須透過臉書、噗浪等微網誌向選民搏感情、拉粉絲,連傳統的夾報和電視廣告,也漸被YouTube取代,好像不攻進這樣的平台,就無法打入廣大的網路族社群。這改變了過去對媒體「虛實二分」的概念。網路上的言論及表意,一剎那即可傳遍千里,不但網友共見共聞,還可互動回應。網路世界已非「虛擬」,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法律責任同樣扎扎實實。

網友改編影片,如果只是表達不同政治立場或對候選人不同評價,本來無傷大雅,也屬表現自由。但惡搞過頭,把展場姊妺影射成酒店小姐,不僅當事人傷心落淚,影片改編者也可能吃上誹謗官司。胡志強雖已聲明不會對「廖小貓」提告,但他的作品被認為「太超過」,已經傷害民主,的確偏失了分寸。

惡意的言論令人厭惡,反而形成反效果,但公權力面對網路言論自由,還是該以「寧寬勿緊」的態度處理,只要存在網規及法律制衡,政府不必「一網打盡」強加管制。教育部給台大的公文中,竟出現「希望可將這些意圖左右PTT使用者意向的黨工們請出學術網路」等文字,將政治異議者戴上「黨工」的大帽子,不但以偏概全,也忽略了自由精神是最重要的大學資產之一。

五都選舉在街頭上似不如過去選戰那般熱絡,網路上卻是眾聲喧嘩,這是當今時代的選舉新貌。以前在大街上罵人,在文宣裡夾藏黑函,都受法律規範;現在網路上匿名攻擊或誹謗,同樣會被揪出來,也逃不過法律責任,可見網友搞kuso該自行為言行負責。但政府若管制過頭、因噎廢食,會造成扼殺言論自由的形象,於民主氣氛亦非健康。搞kuso要有分寸,政府管制也要有分寸!

fsj 提到...

蔣勳:理工生少了美感 沒競爭力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市報導】2010.11.04

理工科學生需不需要懂美學?美學大師蔣勳給了肯定的答案。他昨天下午在交通大學演講「美的覺醒」時說,理工科學生如果沒有美的敏感度,未來將無競爭力。

「電子產品設計需融入美學內涵」,蔣勳說,早年他看到蘋果G5電腦,造型極簡,看了極愛,儘管一部要七萬元,還得等一星期,他還是訂了。

開封那天,他廣邀好友,備妥頂極紅酒,「像進行一種儀式般的開啟」,與會者不禁發出讚嘆,「這種讚嘆,就像到新竹香山海濱欣賞落日餘暉般,會說美極了」。

「同樣電腦,台灣製造的價格,比蘋果半價不到,這是品牌信任度,也是美的差異!」蔣勳說,別小看品牌,像Apple電腦、亞曼尼服裝,產品透露出來的美,其實就是把生命中的很多感覺,融入其中,讓你愛不釋手。

他說,蘋果產品有兩種白色,一種是象牙白,一種冷白,「我曾問過竹科科技人,有什麼感覺,許多人分不出差異」,象牙白多了一點暖色,所以看起來溫暖些,冷色調具現代感,但較無情感。

蔣勳指出,科學家發現,人類視網膜可以辨識兩千種色彩,只是大家習而不察;他經常在台積電、友達與聯發科跟科技人上課,發現許多人對色彩敏感度不足。同樣的,科學家也發現,人類有一種嗅覺記憶體,可以存一萬種嗅覺記憶,「試著矇住雙眼,就能發現嗅覺變靈敏了」。

蔣勳說,美存在自然、人與藝術之間,要多感知;他母親往生前,因癌細胞擴散,身心備受苦楚,他問媽媽苦不苦?媽媽說「不苦!」 他覺得媽媽好美,這種不忍子女憂心的心意,就是美。



◆ 開啟美的覺醒 科技人「藝」起救美

【聯合報╱記者鄒秀明/台北報導】2010.11.04

科技業近年為了培育員工美學涵養,花費不少功夫,包括明基、廣達、華碩等大廠內部經常辦理美學相關講座、展覽,甚至在公司走道、廁所都會定期掛上藝術品,為的就是希望強化美學敏感度。

但也有員工私下表示,企業對員工能做的只能算是「補救」,美感必須從小培養起。

國內科技業者早已發現,美感不足恐影響產品設計,近年都積極想盡辦法,除舉辦藝術展、講座,各大老闆甚至親自出動,希望提升員工對美的感受度。

「東西不美,即使功能厲害,我也不要!」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對於美的執著眾所周知,他很早就發現,產品設計的美醜會影響使用者的態度,因此他花費不少心力補足員工失去的美感。不僅在廣達公司內設立美術館、辦畫展,連總部大樓規劃都堅持到納入展演廳,定期邀請藝術團體進行交流,為的就是希望給員工耳濡目染的環境。

明基集團董事長李焜耀更積極,除了公司內部的美學講座、藝術品展覽外,他選在位於新竹北埔山區的員工訓練基地,請來國際級石雕藝術家就地雕刻作品,從過程到成品,都可讓所有員工帶著全家一起參觀。

明基集團近年不斷拿下全球設計界大獎,但李焜耀仍不滿意,他經常親自拜訪藝術家,不是請去公司演講,就是協助舉辦藝術展。華碩總部門口也放著由工程師以一千多片主機板拼貼成的「蒙娜麗莎」畫作,象徵華碩對美學與創意的堅持,也定期找藝術家與員工座談。

三度入圍葛萊美設計獎的蕭青陽與理工科的科技業員工接觸後坦言,念理工科的人腦筋真的不容易裝下美感,就像是要念美工的人,腦袋都裝下科技的東西,實在也有點吃力。但蕭青陽認為,經過努力磨合後,現在科技產品的美學已經比過去進步很多。



◆ 電子書包自購 議員狂批

自由時報 2010.11.04

〔記者黃忠榮、邱紹雯/綜合報導〕台北市長郝龍斌宣布擴大試辦電子書包政策,對此,台北市議員許淑華昨天召開記者會指出,電子書包不能帶回家,學生還是得準備原來的課本,完全達不到書包減重目的,質疑是否選舉快到了,又在騙選票?

買不起將造成學生階級化

教育局主秘馮清皇在記者會中更坦承,未來若全面實施,原則上還是要家長自行購買電子書包;議員痛批,「如果買不起的家長,學生是否就不用上學?電子書包很可能造成貧富學生的階級化。」

蘇貞昌:只發iPad沒效果

關於郝龍斌打出三年六億元的電子書包教育政策,要減輕小學生負擔,台北市長候選人蘇貞昌也質疑,學校數位化很重要,但市府效率不彰,如果是好的政策,為什麼過去不做?如只是發一個iPad,對減輕小孩負擔沒有太大效果,尤其是對弱勢家庭的小孩,在減輕數位落差方面沒有幫助,這些政策必須長期實施才會有效果。

郝龍斌提出教育政策白皮書時說「一個iPad要不了多少錢」,並計畫自一○一年擴大試辦電子書包,預定分三年執行,每年提供至少五百所學校申請,一年約需二億經費。

許淑華指出,「一個iPad要不了多少錢」根本是不知民間疾苦的風涼話,台北市目前試辦使用的電子書包不是iPad,而是比iPad貴一倍以上的筆記型電腦。

目前試辦電子書包的分別是台北市忠義國小及大湖國小,忠義國小共三十七台觸碰式平板電腦,一台約五萬八千元;大湖國小共六十二台,一台二萬元。

許淑華質疑,如果像郝市長說的,未來將推廣全市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生都使用電子書包,這三個年級全市估有七、八萬名學生,以最便宜一台兩萬元計算,所需經費高達十五億元,錢從哪裡來?

媒體提問,如果擴大試辦非常成功,未來台北市國中小、高中全面實施電子書包,經費由誰負擔?馮清皇表示,真要全面實施,會結合學校現有的電腦設備,「原則上還是要由家長自行購買。」

台北市議員李建昌不客氣的告訴郝市長「你是笨蛋!重點在升學壓力,不是電子書包上面」,因為升學壓力,很多學生上安親班有不同教材,這些教材可能灌在電子書包上面嗎?這些都會增加書包重量。

李建昌認為,當學生要自行購買電子書包,大家負擔得起嗎?是否造成階級化?市府政策研擬時都沒考慮。



◆ 太豪奢?深圳一小學要學生買iPad

【世界日報╱廣州4日電】2010.11.04

小學生上課也需用蘋果平板電腦iPad?深圳晶報報導,深圳一間小學日前以方便教學為由,要求88名修讀語文讀寫班的小一學生,統一購買價值4000多元的 iPad。家長和網民紛表不解,認為小學生沒有必要奢侈購買iPad。校方強調,這是家長委員會商議後決定,學校沒從中牟利。

據報導,麒麟小學部副部長張祖志回應時稱,學校在8月已召開家長會,明言需要配置電腦進行教學。當時多數家長建議購買iPad,只有六名家長反對。他強調,校方沒有從中獲利,又稱「校方要求統一購買,主要是從廠家售後服務、學校網路維護和管理角度出發。」

有網民稱,據講使用iPad會影響小孩脊柱和眼睛的發育,而且iPad的定位是休閒娛樂電腦,根本不適合小學生教學使用。深圳大學成人教育學院院長王慶國也指,採用高科技手段教學雖有好處,但iPad價格昂貴,會給普通家庭帶來經濟負擔,故iPad教學不宜大規模推廣。

據報導,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家長說,選擇該校的語文讀寫班之前便知學校使用的是電腦教學,但對統一選擇iPad多少有些不解。該家長抱怨稱:「其他學校的學生並沒有使用這麼高級的電腦,一旦購買很容易使孩子之間形成攀比。」不過也有家長表示支持,認為可讓孩子們早點接觸新鮮事物,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fsj 提到...

老師網上留言哀哀叫 請家長管孩子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82072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2010/11/09

「我好累!可以不要再管學生了嗎?」一名教師在台中縣政府網站留言,短短不到兩百字,引起許多教師共鳴,紛紛上網回應,「當老師好累!」

豐原一名國小教師說,她請學生幫忙發學習單,孩子不小心被紙割傷,家長隔天跑到學校指責她;台中海線一所國中女老師上課時,學生在教室抽菸,女老師喝止,五、六名男學生竟跑出教室,到樓梯間抽個痛快。年輕女老師表示要請家長來,帶頭學生說:「我爸教我抽的,菸錢也是他給的,怎樣?」另一所國中老師得知女學生懷孕六個多月,趕緊通知家長,家長表示「早就知道了」,等男方服完兵役就結婚,還怪老師「不會裝不知道嗎?」

那名在縣府網站留言引發討論的老師表示,他心願很小,只希望家長管管孩子,讓孩子願意上課,不要干擾上課。

前潭子國小教師劉正美說,有教師以前十分熱情、積極,但現在愈來愈消極,不願意多管學生,以免動不動被檢舉。中平國中教師林世明說,他的經驗是「過了這段叛逆期,就會比較成熟了」。

教育處長王銘煜說,他將向教育部建議,讓教師有適當懲戒權,也呼籲老師:「走上這條路,可以喊累,但不要放棄!」



◆ 打手槍當有趣!國中女涉公然猥褻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0.11.09

高雄某國中女學生在同學圍觀下,公然幫男同學「打手槍」,還將影片PO上網,此舉引起網友譁然,紛紛批評兩性教育太失敗。

PO網的影片長達三分鐘,女同學疑似輸了大冒險遊戲,男同學們於是要求必須幫某男同學打手槍,否則不許回家,影片中可見男同學先脫下運動褲和內褲,要一旁背書包的女同學「幫忙操槍」,女生一開始面露嫌惡,但仍伸出手握住,還問:「好了沒?怎麼這麼久?」,旁邊同學竟然還要求錄影者要「拍出特寫」。

當事者曾就讀的學校師長看到影片非常震驚,證實畫面中同學是該校已畢業學生,校方表示可能是學生太早熟,受到A片影響才出現這些偏差行為,會立刻調查並加強輔導。

網友看到這段影片以後罵聲不斷,有人說噁心,有人批評不知廉恥,還有人痛斥國中兩性教育失敗。而律師則提醒,女學生若是自願,就是觸犯公然猥褻罪,而若非自願,男生則犯了強制猥褻罪,一旁拍攝、散播影片的同學則已觸犯散布猥褻物品罪。



◆ 為便服外套 師生互槓打起來

自由時報 2010.11.09

〔記者俞肇福/基隆報導〕基隆市某國中三年級學生穿便服外套上學,老師糾正引發激烈口角進而互毆,其他學生手機拍下PO上網,到昨晚已超過一千七百多名網友點閱。校方昨天找來老師、學生、學生家長、家長會代表協調,師生都承認有錯,雙方道歉達成和解。教評會另決議對崔姓老師口頭警告。

雙方和解 教評會對老師口頭警告

上週五(五日)下午三時多,崔姓英文老師在校園內看到國三的一名男學生穿著便服外套,認為他違反校規,攔下告誡。學生則自認並沒違規,還嗆聲:「你又不是我老師!」彼此發生口角。

校方表示,崔姓老師當時拉著學生要到學務處看規定,但學生要老師先放手,老師放手後見學生未跟著他,便再動手拉人,此時學生講粗話,並揮舞雨傘,師生從拉扯、互毆變扭打,並翻滾到一旁的花圃,最後是學生被老師壓制在地上,再被帶到學務處。

師生校園衝突過程被一旁學生以手機拍下,並張貼到網路上,引起一千多人點閱。

校方表示 老師跟學生動手就不對

校方表示,的確有規定學生在校內不可穿便服,但老師跟學生動手就是不對,崔姓老師事後也承認管教過當,教評會開會決議給予口頭警告,學生則加強輔導。

這名學生事後曾到醫院驗傷,手部有紅腫,昨天請假沒上學;但由家長陪同到校說明,崔姓老師仍正常教學。

市府教育處表示,已接獲這所國中師生衝突的通報,校方雖已提出處置方案,教育處仍會再深入了解整個過程。

教育專家︰教化與感動學生才心服

從事教育工作三十七年、曾獲師鐸獎的基隆市光隆家商校長楊瑞明表示,教師都修過教育學分,也受過專業訓練,應該能體會「教育應是包容而不縱容」,老師管理糾正學生衣著不符合校規,表現了認真負責的態度,但是學生無法體會老師用心,管教方法有待商榷。

楊瑞明說,管理與處罰應該是最後手段,「輔導與說理」、「教化與感動」,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



◆ 砂石車爆胎 撞死兩博士

【聯合報╱記者張家樂/南投報導】2010.11.09

南投縣砂石車司機鄭錦文2月駕砂石車在國道六號爆胎失控,衝到對向車道撞上休旅車,造成三死五傷重大車禍。檢察官調查,肇事車的左前輪較老舊,昨天依業務過失致死將鄭錦文起訴。

三名死者中,一人是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部基因研究部研究員楊許登美博士,她也是腦癌治療泰斗中醫大教授楊文光的妻子;另一人是中國醫藥大學助理教授施浤彰博士,車禍釀成不幸,也造成醫界損失。

楊文光昨天說,休旅車正常地在國道行駛,會被對向車道的砂石車衝過來,造成三個人喪生,這可能是高速公路的護欄設計不妥,檢察官不能當成普通車禍,認定只是砂石車司機疏於保養造成爆胎。

起訴書指出,鄭錦文(42歲)於2月8日上午9時25分,駕砂石車從國六埔里端往草屯行駛,因路面摩擦高溫,致車左前輪胎不堪負荷爆胎,車輛失控,撞翻同向轎車後,衝撞對向車道的休旅車。

逢甲大學車輛行車事故鑑定中心的報告指出,肇事車的右前輪明顯較左前輪新,兩邊輪胎受力不均,致左前輪長期麼擦路面,爆胎發生事故。楊文光在車禍中受傷,他把妻子抱出車骸,作CPR急救,但送醫後不治。

fsj 提到...

爸爸「愛的日記」 救了抑鬱女

【世界日報╱北京10日電】2010.11.10

鄧莉嬌五年前患上抑鬱症,她的父親買了日記本,記錄著他陪女兒走過的治病途中的每一道坎。五年後,鄧莉嬌的病好了,當她發現父親這本日記後,才真正體會到什麼是父愛。重慶晚報報導,23歲的鄧莉嬌如今不是患者,而是一名心理諮詢師。拯救她的,是父親和一本日記。

據報導,2004年12月20日下午,四川宜賓駐渝辦事處辦公室主任鄧世敏,接到在川外附中上高三的女兒鄧莉嬌發來的好消息——經過層層選拔,她被保送浙江大學。

但不一會兒,鄧世敏又接到女兒的電話:「爸爸,快來接我回家,不然,我就從這梯坎滾下去!」鄧世敏連夜將女兒接回家,可女兒什麼也不說,就一直哭,吵著不願再上學。鄧世敏隱約感到女兒因長期高強度的學習,壓力太大,突然放鬆導致精神崩潰。

報導說,從女兒患病開始,鄧世敏就開始寫日記,記下女兒病情每天的變化。

2005年8月,鄧莉嬌順利成為浙江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學生,可讓全家沒想到的是,這只是噩夢的開始。

「上大學後,她更瘋狂了。三天兩頭鬧自殺,休學、絕食、不說話,啥子都折騰過了。」報導指出,鄧世敏平日工作很忙,妻子又在宜賓上班,平時,女兒全靠他通過電話照顧。2007年退休後,鄧世敏受聘在重慶一地產公司做管理,就更忙了,但他仍堅持每天記日記。

2008年9月23日,鄧世敏突然接到女兒的短信:「這種生活,我不想過了,我會選擇自己的方式結束我的生命。你不要來找我。」

鄧世敏趕緊訂機票,當他半夜趕到浙江大學時,女兒卻不願見他。報導說,鄧世敏在女兒寢室下守候了一夜。次日,女兒才同意和他談談。最終,鄧莉嬌隨父親回到重慶,一起走進「重塑人生」心理諮詢中心。

鄧莉嬌說,她今年初病好後,父親才讓她知道這本日記。「厚厚一個筆記本,記得滿滿當當。從日記中可以看出,五年來,他幾乎沒睡過一個安穩覺,沒開開心心過上一天。我一直只知道自己的痛苦,卻不知,在我痛苦時,父親比我更痛苦。」

據報導,鄧莉嬌終於明白,如果沒有愛,一個抑鬱症患者,是根本無法治癒的。她畢業後考取了心理諮詢資格證,成為這裡唯一由病人轉型成為老師的範例。



◆ 中國留美研究生 大增20%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9日電】2010.11.10

美國研究所委員會(CGS)9日公布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外國學生首度進入美國研究所的人數,經過前一年成長停滯後,在今年秋季微幅增加,其中並以中國學生增加20%,幅度最大。

據高等教育紀事報(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報導,在2009年至2010學年外國學生首度申請美國研究所的人數,共增加3%。

報告中說,今年秋季成長的原因,主要是中國學生入學人數驟增,以及印度和南韓學生下滑稍微趨緩所致。這三個國家是美國海外學生最大的來源。

報告並指出,中國學生入學人數是全面增加,而不論學校的規模和類型;來自中國的新學生人數增加20%,並且連續五年呈現兩位數成長。美國所有研究所來自中國的入學學生,則增加13%。另外,中東的學生也增加7%,

此外,印度和南韓入學大幅減少的趨勢,可能已停止。而來自這兩個國家以及中國的學生,占了美國所有研究所國際學生的一半。

不過,包括舊生在內,整體外國學生入學率僅增加1%,是自2006年以來的最低增幅。該微幅增加的比率代表去年遲緩成長的入學人數。

這項在9月9日至10月22日向全美230個研究所進行的調查顯示,各研究所之間也有明顯差距,在外國學生最多的前100名研究所,外國學生首次入學人數增加5%,100名以外的研究所則毫無成長。

該報告作者、CGS研究和政策分析主任貝爾(Nathan Bell)表示,這類差距可能反映一些大學在外國學生的招生,投入更多的時間和預算。再者,許多前100名研究所具有「全球知名度」。

fsj 提到...

美大學200生集體作弊 教授氣到生病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2010.11.12

美國奧蘭多中央佛羅里達大學(UCF)商學院教室內,大四學生等候「策略管理」的講師昆恩談企業併購,卻看見昆恩寒著一張臉上台,宣布600名學生當中高達三分之一涉嫌在期中考作弊。昆恩訂下10日午夜為自首最後期限,坦白從寬。

考試拿A的學生太多,昆恩(Richard Quinn)和校方懷疑事有蹊蹺。不知是挑釁或是白目,竟有學生將寫有標準答案的試卷丟在昆恩辦公室外的字紙簍裡,因此東窗事發。

事前已有學生跟昆恩反映,部分拿高分的同學四處炫耀,試題可能提前外洩。昆恩檢視考卷後初步判定,約三分之一學生涉案。

昆恩跟學生談條件:如果自首並上4小時的倫理課,相關紀錄將在畢業時註銷。如果心存僥倖且被逮到,除了這堂課不及格,甚至可能被退學。

昆恩接受ABC新聞網節目「早安美國」訪問時說:「我這20年的教學經驗徹底幻滅了…假如學生什麼都不學,那就學習尊嚴和榮譽…我好像被人在心臟捅了一刀,失望透頂,厭惡至極,我氣到生病。」差堪告慰的是,將近80%作弊學生出面承認,讓他對人性稍稍恢復信心。

這次考試在一間高科技的實驗室進行,讓學生在嚴密監督下用電腦作答。中央佛羅里達大學素以嚴防作弊著稱,各測驗中心都有像拉斯維加斯賭場所用的閉路電視監控。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重考全班都得參加,改用紙筆作答,共200題。

該校學生反應不一,一名學生告訴媒體:「太可怕了。我國的商界不需要沒有道德的人。」也有學生說:「大學就是這個樣子,人人作弊。在人生中,大家也都欺騙。」

昆恩教訓學生的影像可上網看(http://www.youtube.com/watch?v=rbzJTTDO9f4 )。

fsj 提到...

論文外銷 丟入黑洞資料庫中?

【聯合報╱賴鼎銘/世新大學校長(台北市)】2010.11.14

一九八七年暑假,筆者參訪以生產SCI、SSCI及A&HHCI(3I)聞名的ISI公司,使筆者更了解「引用分析」的概念。

透過引用分析,不只可以找到密切連結的無形學術社群,更可以找到誰是最常被引用的「明星學者」,甚或「引用桂冠學者」,最後甚至可以成功預測,誰可以得到諾貝爾獎。這樣的機制,到了發展中國家,卻變成國家競爭力的指標,只強調論文的篇數:最重要的影響因子,常常被忽略。

最後演變成,投機者可以找影響因子低的期刊投稿,不只升等順利,更可以坐領獎勵金。對於學術圈的效應則是,沒有培養出真正傑出的桂冠學者,倒是冠上3I的頭銜,就可以被類分為優等,其他則打入平凡:後者以中文發表者更為明顯。

以鼓勵發表英文論文而論,不少教師已出現所謂的「流離失所感」。學生因為語言能力不及,多半不知教師的研究領域。論文散布在如黑洞的資料庫中,更因被引用少,同儕之間也不知誰在做那些研究。這種原被用來形容移民「無枝可依」的流離失所感,已逐漸散發在學術社群中。

另一層的問題更嚴重。因為鼓勵學術出口,我們的學生愈來愈缺乏可以閱讀的中文學術論著。在政府大力推動下,好的論文已出口,英文能力又不及於專深學術論文的學生,要靠什麼支撐他們的學習來源?

令我們不以為然的還在於,政府出錢鼓勵國外發表,這些成果卻變成歐美資料庫廠商的資產,最後台灣各大圖書館,每年花幾百萬甚至幾千萬訂購這些資料庫,回頭給學術社群使用!這又算那門子的邏輯?



◆ 王健壯:現在吹的是一股狂風

【聯合報╱王健壯】2010.11.14

台中縣有一男一女在餐廳發生口角,男罵女「三八」,女罵男「賤人」,雙方為此對簿公堂,結果法官判決兩人都觸犯了公然侮辱罪,罵「三八」的判處罰金三千元,罵「賤人」的罰金四千。

法官的判決理由是,「三八」與「賤人」客觀上都屬於負面評價字眼,有使人難堪的意思;若依此判例,罵人「幹X娘」、「龜仔子」、「豬狗畜生」,想當然爾應該會被判處更高的罰金。

但司法能杜絕爆粗口的問題嗎?當然不能,用三字經等髒話罵人,屬於教養問題,一個人如果沒有教養,司法即使可以處罰他,但處罰卻不會讓他變得更有教養。

二○○四年第一場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會上,提問人之一的黃崑巖教授,曾經詢問陳水扁與連戰兩位候選人一個問題:「請問你們兩位對『教養』作什麼樣的詮釋?」連、陳二人當時對這個突如其來的大哉問,都瞠目結舌,也答的完全不知所云。

黃崑巖在辯論結束後,又陸續寫了好幾篇文章去解釋教養是什麼,最後甚至還出版了一本書專談教養。但教養究竟意所何指?黃教授雖然用了幾萬字去解釋名詞,卻沒辦法用一句很簡單的話去概而括之這兩個字的意義。

但他卻引用了一首詩,十九世紀英國詩人羅賽蒂(Christina Rossetti)寫的《誰看見過風》,來形容教養是什麼。

這首詩祇有短短八行:「誰看見過風/我沒有你也沒有/但當樹葉顫動時/風正吹過/誰看見過風/你沒有我也沒有/但當樹低下頭時/風正吹過。」黃崑巖用這首詩來比喻,教養就像風一樣,看不見也很難捉摸,但等到某些具體事件發生,比方說,罵人三字經,就像樹葉顫動或者樹枝低頭一樣,你才知道風正吹過,教養到底是什麼。

黃崑巖當年之所以提問教養,是因為看見政治人物粗言惡行鬥爭不休,心有所憂甚至心所謂危,而不得不問,但諷刺的卻是,辯論會結束後那一整年內,政治人物不但沒有變得更有教養,類似「LP」、「鼻屎」、「屁股」、「笨蛋」等粗口,卻幾乎無日無之,兩黨政客好像在比賽罵髒話,罵髒話也變成了流行。

這幾年,這種出口成髒的政治鬥爭惡習不但未改,而且格調一次比一次更低;更可怕的是,過去罵人髒話,大眾輿論必然一致譴責,但現在罵人三字經,卻可以自我或被人合理化,甚至還被人以英雄行徑視之;教養如風,但過去吹的是微風,現在吹的卻是狂風亂風,狂亂得讓樹葉落地、樹枝折斷。

台灣政治文化品質,這幾年之所以停滯不進,仇恨政治乃是其中主要關鍵,而爆粗口當成政治鬥爭武器,則是仇恨政治的外顯,而且是最廉價也最粗俗的一種外顯形式。

六年前,黃崑巖大聲呼籲教養之重要,但六年來,教養卻反而愈趨下流,無權無勢的一般人互罵三八、賤人,有權有勢的名人則罵人母親、罵人豬狗畜生不如,下流到讓人不禁要問「人與禽獸者幾希」這樣的大哉問;曾經形容教養如風的黃崑巖教授,在最近吹的這股狂風亂風中,心中感慨想必比六年前更多吧。

fsj 提到...

爭取管教權 基層教師連署

中央社 2010.11.15

近來接連發生學生毆師或行為偏差事件,有基層教師13日在網路上發起「拯救沉淪教育」連署,希望爭取教師管教權,也讓更多人重視這個問題。活動進行3天超過500人加入連署。

由基層教師發起的「拯救沉淪教育」活動13日開始在網路上連署,活動進行到15日,超過500人連署。連署訴求包括零體罰政策提出完整配套措施等、反對校園暴力、全國教師會改組工會等。

發起連署的彰化縣某高職鄭姓老師表示,之前在看到國二生揮拳毆打老師的新聞後,有感而發在網路上發表文章,抒發自己對教師管教權的意見,結果引起網友響應,因此促成這次網路連署活動。

鄭姓老師說,零體罰缺乏完整配套,因此體罰被無限上綱,使得教師即使想管教,卻怕被過度放大,有時候,教師只得忍氣吞聲。管教權不足,在管理學生上也有困難,部分行為偏差的學生在學校作威作福,這種狀況令人擔心。

她提到,要推行零體罰應搭配家庭教育、法治力量等配套措施,許多家長總將學生行為不當的責任歸咎給學校,卻忽略家庭教育的重要。

她舉例,曾在課堂上告訴學生不能欺負別人。但學生卻回說,「爸爸告訴他,別人打他,一定要打回去,才不會被欺負」。這番話讓她更感受到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鄭姓老師說,爭取管教權並不是想要體罰學生,只是想讓學生知道做錯事要受懲罰,藉以讓他們警惕,避免再犯。

她表示,希望把這次活動當成風向球,了解社會、教師、家長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能達成千人以上連署,會將這份連署訴求送到教師會等相關單位。她提到,根據不少連署網友的建議,未來不排除透過遊行等方式,讓大家知道基層教師面臨的困境,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視。



◆ 老師教太爛 英大學賠219萬

【聯合報╱編譯李致嫻/報導】2010.11.15

英國政府計畫調漲學費,學生要求也相對變多,去年一位研究生因投訴老師教學不力,獲得校方4萬5000英鎊(約台幣219萬元)的賠償。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審議學生申訴的獨立制裁辦公室(OIA)表示,學費上漲會增加學生對老師與大學的申訴,賠償金範圍在幾百英鎊至4萬5000英鎊不等。OIA說,去年有逾1000件的賠償申請,是2005年以來的雙倍。

OIA主任貝倫斯(Rob Behrens)說:「學費上漲申訴案件就變多,這很有可能發生,也是我們過去幾年看到的趨勢。學費上漲的影響之一就是學生變得好像消費者,會有更多要求。」

去年一名研究生獲校方4萬5000英鎊的賠償金,是目前金額最高的賠償。有些學生會自己找律師告大學,資料顯示,全英國的大學去年償還50名索賠成功的學生約6萬英鎊(約台幣292萬元)賠償金。



◆ 大陸醫藥-大陸少女早孕 墮胎愈來愈多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0,5245,50505482x112010111500420,00.html

【記者廖慧娟/綜合報導】2010-11-15 旺報

由於性觀念開放、加上網路無遠弗屆的傳播力,擁有13億人口的大陸,正面臨相當嚴重的90後、未成年人懷孕與墮胎問題,甚至還曾出現13歲、初一女學生墮胎的病例。看準這個社會病態現象所創造出的龐大墮胎「消費族群」,最近有家以「無痛人流」(人工流產)手術著稱的北京私立醫院,特別推收費不貲的「學生套餐」,居然吸引爆滿的學生族群。

在大陸,早熟的性觀念所導致的少女早孕(提早懷孕),已不是新鮮話題。《北京晚報》報導,北京市婦女聯合會曾做過一項調查,顯示受訪的13歲至19歲未成年少女中,8%已有性經歷,3%曾懷孕。

上網找驗孕墮胎方法

今年5月,大陸國務院婦女兒童辦公室等單位進行的「第一次全國青少年生殖健康調查」,赫然發現22.4%的未婚青少年已有性經歷,在首次性行為中沒有採取避孕措施的比例,更高達51.2%,證明未成年人性知識不足,是導致未成年少女早孕率逐漸提高的主因。

曾有位中學生在博客上發表名為〈身為90後,看90後的性與愛〉文章:「男生可以聚在一起談性說愛,帶自己『喜歡』的女生去hotel開房,更有膽子大的,冒著危險把人帶到家裡。女生呢,可以不顧一切地跟隨自己『死了都要愛』的人,可以把疼痛和一切後果都拋在腦後。」這種早熟又不正確的性觀念,往往造成未成年少女意外懷孕又得墮胎。

推出「學生套餐」人流手術的私人醫院中,一位等待手術的17歲女學生小米(化名)在受訪時,並沒有緊張不安或羞愧,因為她的同學中已有人經歷過懷孕、墮胎。

小米表示,當她發現不對勁時,第一個反應是上網,照著查詢到的資料對照自己的症狀,並依網友指點,到藥店買懷孕試劑,最後才確定懷孕了;要處理「問題」時,小米也沒想過向父母或師長求助,而是繼續上網查墮胎方式:「有網友建議使用繃帶緊束腹部,做強烈跳躍運動;或把氣球塞入子宮,然後打氣,促使子宮強烈收縮;到藥店買幾十塊的『含珠停』打胎藥,就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做掉。」

幸好小米的好友在網路上找到1篇〈懷孕應急手冊〉的文章,讓小米決定花880元人民幣到醫院預約,進行「學生套餐」人流手術。

經驗姐姐教應急事項

這篇被網友奉為「教材版懷孕應急手冊」的文章,發帖人小幽自稱今年將從大學畢業,曾多次懷孕又流產,特別把親身經歷過、從驗孕到進行人流手術各環節的注意事項寫出來,並上傳1張人流手術費用結算單,希望學妹們不要聽信錯誤傳言。此外,小幽也提供許多「貼心」的提醒,例如要怎樣請假才不會引起別人懷疑,手術當天要準備什麼東西等。

文章發表後,引來上千篇回應文章,網友表示這絕對是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一定要下載保存,小幽也因而被網友封為「經驗姐姐。」

北京婦產醫院計畫生育科主任醫師孟凡坦承,「近些年,10幾歲的孩子來做流產的愈來愈多,門診中見過最小的患者,僅有13歲。」

而進到推出「學生套餐」的北京私人醫院中,就可以知道未成年少女的墮胎現象有多嚴重。報導中指出,這家醫院推出針對學生族的人流套裝療程後,手術室門口就常坐滿等待動手術的年輕少女。

該院醫師表示,很多來做手術的小女孩對人流的知識特別了解,甚至知道得比大人都多,仔細一問,發現她們都是從網上查來的;這些未成年女性患者對各種人流手術及各家醫院的費用,也知道得很清楚。

※ 太傻了,流產對子宮很不好。

fsj 提到...

國中生最討厭數學 高中生最恨化學

中廣/張雅惠報導 2010/11/16

數理科目讓不少學生很頭大!調查指出,國中生最喜歡資訊,最討厭數學;高中生最愛數學,最恨化學;國高中生合計,將近四成的學生沒做過實驗;八成的學生搖頭,根本不想當科學家。

這份調查由《天下雜誌》進行,有效樣本是兩千六百多位國中和高中生。六成七的國高中生對於科學有學習興趣,不過,在「態度」、在「喜歡強度」、在「成就自信」的選項當中,全部呈現男生比例高於女生,新世代的科學公民仍然反映「女生適合文法商,男生應該選理工農」的刻板印象。

各種科學的喜好度,國中生最喜歡資訊,最討厭數學;高中生最喜歡數學,最討厭化學。調查認為,僵化的教學和考試,讓原本有趣有用的科學變得沈悶無聊,多數國中生和高中生認為這些科目太難了,還要背很多公式,提不起興趣,也難怪超過八成的學生不想當科學家,認為科學家太偉大、太祟高,早早打消念頭。

調查還發現,三成九的國高中學生根本沒做過科學實驗,每週做不到一次的也占了三成七;然而有四成六的學生期待每週做一到兩次實驗。學校老師是學生接觸科學知識的主要來源,然後是電視和網路,敬陪末座的是科博館、科學營;將近七成的學生很少閱讀、或者不太閱讀科學知識的書籍。



◆ 最高教育智庫 國家教研院將成立

【聯合晚報╱記者王正寧/台北報導】2010.11.16

立法院上午三讀通過「國家教育研究院組織法」,未來由「國立編譯館」、「教育資料館」以及「國家教育研究院處」合併的國家教育研究院,將負責研究整體的教育制度、教育政策以及教育問題等,並研究發展各種教育方法,將是國家最高教育智庫。

歷經6任教育部長、籌備了10年的國家教育研究院,相關的組織條例今天終於在立法院完成三讀。未來國家教育研究院設置院長1人,比照大學校長資格聘任,副院長2人,職務列簡任第12職等,必要時其中1人得比照獨立學院校長以上資格聘任。

國家教育研究院地位隸屬於教育部,屬於國家級教育學術研究機構,負責教育制度、教育政策以及教育問題研究;內容包括發展課程教學、教科書、教育指標、教育測驗等教育方法以及編譯學術名詞、工具用書並推廣教育研究成果以及服務國內外教育學術交流等。

院會同時通過附帶決議,有關國家教育研究院各職稱之官等以及員額編制表,應本於精簡和業務需要核實定之,並應送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審查。



◆ 86萬人辦學貸1700億 綠委批教育部竟將網站資料急下架

NOWnews.com 記者康仁俊/台北報導 2010/11/16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葉宜津今(16)日批評,民進黨近日廣告內踢爆國內86萬名學生必須辦理就學貸款才能唸書,等於「還沒畢業就負債」,不料教育部卻立即將網站上相關資料下架,管碧玲更質疑,「當鴕鳥就看不到(學貸)嗎?這是一個偷偷摸摸的政府!」

管碧玲說,原本教育部網站上有公佈就學貸款的學生人數資料及金額數,但是當民進黨的廣告播出之後,教育部就把這網頁下架撤除,外界現在再也看不到就學貸款的現況,她質疑教育部「你在怕什麼?當鴕鳥就看不到嗎?教育部應該想辦哪把貸款的人數降下來,而不是把網頁撤下來,這是一個偷偷摸摸的政府?!」

葉宜津也批評,教育部的做法「好笑、可笑、幼稚!」她批評,「因為我們提出了具體的數字,有86萬人為了就學需要貸款,教育部就把網頁下架,下架之後這些1700億的貸款會不見嗎?教育部不只是鴕鳥,簡直是幼稚可笑!」

兩人也諷刺,「鴕鳥充斥在執政團隊」,陸委會因為補助中國藝術家6萬3曝光,就把政策下架,大陸來台研究生補助被踢爆後,政策也立即下架,管碧玲說,將學貸相關數據公布是政府的基本責任,但是教育部卻為了選票把自己的責任下架,葉宜津則說,「是不是讓國民黨在選舉的時候一起下架?!」



◆ 瘋愛瘋 高中生作息變調

中央社 2010.11.16

1名高中男學生上課時盯著iphone4手機,半夜不睡覺偷偷上網,早上無法起床上課。醫師今天表示,臨床確實觀察到原有的電腦上癮,已經成了iphone上癮,甚至影響學業、工作。

iphone手機風靡全球,隨時隨地上網,成了很多上班族、學生的最愛。不過,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受訪表示,近來收治1名高中男學生,家長買了iphone4手機給他,結果不但上課不斷盯著看、上網,就連半夜也會爬起來玩,導致第2天起不了床。

楊聰財說,這名男學生作息不正常、三餐也不正常,家長只好帶他到醫院就診,他說,這名學生確實已經有成癮現象,但若要求他完全不玩,反而可能有更大反彈,因此,透過與家長溝通,限制他手機上網時間,達到要求才能繼續使用,慢慢改善他對手機上網的依賴。

另1名31歲的藥廠業務員陳小姐依賴iphone程度,也到了廢寢忘食地步。陳小姐說,每次開車只要紅燈,就會立刻把手機拿出來上網,或是玩手機裡的電動,有時候太入迷,沒注意到綠燈,還是被按喇叭,才發現已經綠燈。

中心綜合醫院身心科醫師李光輝受訪表示,過去有所謂的電腦上癮症,現在手機上網功能出現後,確實已經可以稱做是「iphone上癮症」,例如上班的時候,會偷用手機看一下股市,傳個訊息給朋友,尤其很多主管在開會時,大家都低著頭看著手機網路。

楊聰財說,若只是一般的成癮,靠家人溝通,鼓勵多與人際接觸,慢慢可以改善,但有些人無時無刻拿著手機上網,可能有潛伏性情緒障礙、心情悶悶不樂,或有憂鬱症現象,這時可能就要靠適度的藥物來改善。



◆ 英最新研究 獨生子女較快樂

自由 2010/11/16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現在許多夫妻都只有一名子女,獨生子或獨生女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父母都會盡其所能地給予最佳待遇,他們也因此往往被認為脾氣古怪、孤僻、需索無度,但最新研究指出,獨生子女比有兄弟姊妹的人更快樂,因為他們不必像有兄弟姊妹的人,需要搶奪父母注意。

研究人員分析英國「了解社會」(Understanding Society)研究針對4萬戶家庭、10萬人生活調查所得的數據,再深入訪問其中2500名青少年,結果發現一向被認為難搞的獨生子女,才是最快樂的,而獨生子女較有自信、比較滿足的原因之一,是他們不用應付「手足霸凌」(sibling bullying)。超過三分之一的青少年表示,常常被哥哥姊姊推打;有手足的小孩也抱怨自己的東西常常不翼而飛,或是被兄弟姊妹取了「討厭的名字」。調查也發現,兄弟姊妹可能為了爭寵而不和。

分析手足敵對與霸凌現象的華威大學渥克教授表示,過半數的孩子會以某種形式欺負兄弟姊妹,但兄弟姊妹並不是只有互相欺負,他們也常相互支持,這就是獨生子女無法擁有的地方。研究也指出,少數族群的孩子,比英國小孩快樂。

以往的研究指出,獨生子女交際能力可能不太好,也因為集父母寵愛在一身,他們常比同年齡層的孩子自私;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2004年的研究也顯示,獨生子女在幼稚園比較難交到朋友。

fsj 提到...

朱宗慶:「歸零與無限」—學習無界線

【聯合報╱朱宗慶】2010.11.16

藝術作為一種人類創作的表達與思維方式,其實是最一視同仁的產物,不管是對學習者、提供者、欣賞者來說,它都是平等無礙的。如果覺得有障礙,往往是心理的想法作祟,加諸有形無形的門檻,造成與藝術之間的隔閡。

我們或許會以為視障、聽障、肢障的人無法參與或學習藝術,甚至對他們感官或身體上的限制感到憐憫,事實上是多慮了;感官經驗不同的人,其他感覺會特別靈敏,當他們作藝術方面的呈現時,往往特別動人,給觀者無比鼓舞與震撼。

對於四肢五感健全的大多數人,反而容易忽略天生具有的感知能力,久而久之甚至產生「鈍化」的現象。法國默劇大師馬歇馬叟僅靠豐富的肢體動作,來傳達「無聲勝有聲」的生命力量,是一種對聽覺感官的強烈挑戰與深刻省思;如果我們矇住雙眼,就能察覺其他感官變敏銳,後印象派畫家高更也說:「為了看見,我閉上眼睛。」

台灣有許多不同障別的藝術團體或個人,無論是在視覺藝術或表演藝術上的表現都令人刮目相看,例如由汪其楣教授創立的「拈花微笑聾劇團」、何鴻棋指導跨障別的「極光打擊樂團」、由肢障者及視障者組成的「鳥與水舞集」等,都有著不受障礙囿限的正面能量和生命韌性;看到他們因為接觸和學習藝術而豐富了心靈,一般人很難不受到啟發。他們一樣有追求知識的權利,希望被平等的對待,只要給他們機會,障礙其實並不存在,最大的阻撓反而是一般人造成的。

為了引領不同專業背景的同學們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跨越界線,北藝大在規劃跨領域的通識課程中,納入涵括社會、人文、法律、自然與科技等領域主題,鼓勵學生在跨界學習經驗中自我探索與融合,培養打破框架的思考能力。去年特別邀請汪其楣教授開設「歸零與無限」的課程,她是位長期關注弱勢團體、集編導演於一身的戲劇學者;這門課主要是探討如何與特殊感官對象一起工作,發揮特長,突破外顯障礙,並把原本的專業和美學概念歸零,走向藝術無障界的可能。

這種觀念的挑戰與撞擊,對年輕學子來說是重要且必須的,讓他們學會不自我設限,學習拋開已有的想法,嘗試用他者的立場、更寬廣的視野看待各種障別的藝術工作者,重新思考什麼是「障礙」或「缺陷」,重新看待和自己不同的人。

當學生們看到聾劇團成員的自在神情與滿足笑容,雖然生理上不便,心理上卻比常人樂觀,這是一種心靈上的震撼。此外,在這個過程中,也讓同學進一步去思考,當我們看待生活、他人和自己的態度改變時,自然能夠體會到什麼才是「有」和「沒有」,並從領悟中重新詮釋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創意新貴》一書的作者理查.佛羅里達(Richard Florida)歸納出經濟發展的3T—人才(Talent)、科技(Technology)、包容(Tolerance)。我認為包容是其中最關鍵的要素,因為它代表一種寬闊的態度和思維,開放的五感與真誠的接受,對於以創造力和軟實力來奠基專業的藝術工作者來說,更是重要。社會上有太多的人、事、物需要我們關心,千萬別小看自己的影響力。(作者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



◆ 教部億元計劃 台灣藝術菁英驚豔國際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10.11.16

台灣囝仔的設計才華,讓國際知名公司也驚豔。教育部94年至今投注上億元,送87位大學藝術與設計菁英同學,到國外一流設計學院及機構進修與實習。98年菁英學員學成歸國,有人被製作魔戒三部曲的視覺特效公司聘為正式員工,也有人製作紀錄片在日本NHK播映。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藝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保送年輕的菁英到國外頂尖設計學府深造一年,希望能帶動國內設計產業的發展與轉型。

前往紐西蘭進修的楊智瑋 (台藝大)、苗天雨 (南藝大)、陳家瑩 (南藝大)與莊昇霖 (高師大),於奧克蘭科技大學短期進修後,轉往製作魔戒三部曲的視覺特效公司Oktober實習半年,學會電影魔戒、阿凡達動畫技巧,並參與美國知名動畫「馬達加斯加之企鵝」動畫製作。四個台灣囝仔的才華獲得賞識,獲聘為Oktober 正式員工。

到美國南加大進修的黃虹樺 (台藝大)、赴美國沙瓦那藝術與設計學院的任鵬文 (實踐大學)與林惠雯 (南藝大),共同參與美日跨國合作拍攝廣島核爆的動畫紀錄片製作,已在日本NHK電視台播放。

到日本武藏野大學進修的溫顓豪 (台科大),設計義式咖啡機,贏得美國Whirlpool旗下公司主辦的設計競賽,獲得2萬美元參展及模型製作費,更代表學校參加廠商主辦的千人品酒美食展。

在美國創意設計學院進修的溫千慧 (交通大學),因羨慕朋友的音樂才華,希望像朋友一樣組ban演奏。為一圓夢想,她發想設計一款能輕易上手,搭載投影鍵盤及數種樂器功能的手機,讓不會彈奏樂器的使用者,也能輕鬆體驗與朋友共組樂團的樂趣。她的設計被日本手機業者看中,還申請專利。



◆ 10年復語有成 原民語言巢擴至35所

【聯合晚報╱記者陳雅芃/台北報導】2010.11.16

台北市的語言巢母語教學是全國首創的計畫之一,起初是希望複製紐西蘭毛利族人振興族語的經驗,透過草根社區由下而上,搶救日漸邊緣化的原住民族語。截至目前為止,北市12個行政區共有35個原語言巢,有近千位原住民巢生參加。

語言巢老師施靜子回憶, 在自己小時候,國民政府推行「國語運動」, 當時在學校, 說自己的族語,還會被貼上標籤、被笑、被罰。後來,日子一久,族人也習慣用國語溝通。

不過,隨著解嚴、民主化成熟,政府反而重視起原住民文化,從民國90年起,台北市原民會扮演起火車頭的角色,率先開辦語言巢母語教學。

「當時招不到巢生,我就逐一打電話邀請。」施靜子扛起教導阿美族語的任務,她提到,開辦起初,大家都興趣缺缺,特別在偌大的升學壓力下,有家長直接了當說「學族語太浪費時間,練英文比較實在!」

「我就規勸家長,要把自己的文化傳承下去,現在政府鼓勵推動,不需要花錢,就讓孩子騰出時間來學吧!」就憑藉施靜子一人的熱情,後來報名踴躍,超乎預期。

現在原漢通婚比例高,下一代幾乎不會講、聽不懂,增添教學的難度。施靜子說,她上課都會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有時也會以故事來引導,並要求巢生回家後,要用族語和父母溝通。「下次上課,要考試!」不過考試內容不是僵化的考卷,而是用說唱測驗代替,像是「問候歌」、「快樂農家」等原民歌謠,目的就是讓巢生快樂學習母語。

fsj 提到...

青少年煩惱 生理不適最惱人

自由時報 2010.11.17

〔記者何玉華/北縣報導〕少年維特的煩惱多,許多青少年擔心同學不喜歡我、不受歡迎、長不高,台北縣衛生局與九家醫院合作推廣青少年門診,衛生局指出,一年來,以生理不適、適應障礙以及情緒等問題求助最多。

九家醫院開診關懷 求助二千餘人次

衛生局健康管理科長賈淑麗說,從九十七年首開先例建置「青少年健康促進資源網絡」以來,已在台北縣九大教育區結合九家醫院設立青少年門診,今年到九月底累計服務近兩千三百人次,其中,亞東醫院、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及永和分院,被評為績優醫院。

賈淑麗進一步分析服務人次的內容,發現身體、生理不適,是許多青少年求助的重點,尤其是女生,另外,有關於角色認同、功課適應等問題居次,情緒問題也常見。

亞東醫院家醫科主任陳志道補充,情緒問題隨年齡層而有不同,小學高年級常見的是同儕相處問題,門診常聽到青少年反映不受歡迎、同學對他不好,國、高中會出現合併課業問題,甚至出現睡眠、情緒障礙等狀況,到大學階段,有些會出現性別認同跟生涯規劃的困擾。

「青少年健康促進資源網絡」計畫主持人、台大醫師詹其峰說,青少年門診越來越重視隱私、服務活潑化,尤其整合婦產、精神、家醫等各科資源進入,更能有效率的解決青少年問題,耕莘永和分院還納入皮膚,對青少年的健康促進,有越來越創新的作為。



◆ 木條打手心 永吉國中老師記過

自由 2010/11/17

〔自由時報記者邱紹雯/台北報導〕台北市永吉國中一名林姓數學老師被學生檢舉,對考試成績未達標準的學生,以木條打手心、交互蹲跳或伏地挺身方式體罰;校方經過查證後,目前已對老師記過處分,教育局也再度重申零體罰的立場。

永吉國中教務主任莊佩倩表示,林姓老師坦承在十月十八日,本學期第一次段考後發考卷時,有拿椅子的木條打了十名學生的手心各一下;主要原因是考前多次提醒學生某題數學觀念很重要,但仍有學生最後還是出錯。

莊佩倩也說,這名林姓老師平時帶班績效良好,也深受家長信任,過去曾以體罰方式管教學生課業,後經同事提醒已不曾發生;事後這名林姓老師也對自己的行為表達歉意,學校在本月十五日召開成績考核會,對林師記過處分。

檢舉學生將林姓數學老師發考卷,並拿木條打學生的畫面放上網路,同時也向校方檢舉,老師不只會打人,平常也會以丟板擦、罰交互蹲跳、伏地挺身方式體罰學生。

對此,莊佩倩說,經過調查,林師在針對學生違規事項,包括爬牆、上課吵鬧,如經勸導仍未改善,會以罰站、伏地挺身、仰臥起坐或留校溫書等方式予以懲戒,沒有丟板擦的事情,打人體罰也是本學期第一次。

教育局表示,將要求學校後續對老師及學生進行個別及班級輔導,並再度重申零體罰的規定,要求教師提升專業能力,以正向管教態度對待學生。



◆ 青少年勞動群像 攝影分享

自由時報 2010.11.17

〔記者游明金/宜蘭報導〕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從零到一,青少年勞動群像攝影展」,昨天到廿八日在宜蘭社會福利館開展,透過影像,記錄青少年與雇主的觀察與對話;攝影展照片人物之一謝立偉是宜蘭人,得安家庭關懷協會培訓後,十八歲的他習得一技之長,成了水電行員工。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台少盟)利用一年時間,在台灣各個角落拍攝廿名青少年勞動者,勞委會調查,十五歲到廿四歲青少年,有七十萬人投入就業市場;台少盟希望用影像記錄他們的勞動故事,零是開始,一是學習,希望與大家分享。

台少盟攝影展在高雄、台中、宜蘭及台北分區巡迴展出,希望讓社會看到青少年努力工作群像,呈現青少年的勞動價值,其實他們並不「草莓」。廿位主角中,十八歲謝立偉是宜蘭縣得安家庭關懷協會培訓的少年,他現在已經是水電工,對於配管接電很有興趣,他說:「工作比念書好玩,可學習一技之長。」



◆ 台灣 美國第5大外國學生來源

【Upaper╱中央社】2010.11.17

調查報告顯示,台灣是美國第5大外國留學生來源國,約有2萬7000名學生在美留學。不過台灣留美學生人數從1993-94學年度就開始從高峰「次第穩定」下降至今。

美國非營利組織「國際教育協會」公布的報告指出,2009-10學年度全美共有69萬923名國際學生在美就讀大學以上課程,創下歷年最高紀錄。來源國依次是中國、印度、南韓、加拿大和台灣。

報告指出,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許多國家的留學生人數下降,但中國不減反升,2009-10學年度約有12萬8000名中國學生在美國留學,比前1學年度增加30%,佔外國留學生總數的18%。

印度是美國國際學生第2大來源國,佔15%;南韓名列第3,佔11%。

台灣本學年度在美留學生人數約為2萬7000人,比去年下降4.9%。

台灣留美學生人數於1993-94學年度創下3萬8000人高峰後,即穩定下降至今。

目前台灣留學生55%在進行學士後深造;25%在大學進修;另有20%在做其他研究。

吸收國際學生最多的學校依次是南加州大學、伊利諾大學和紐約大學。這3所大學的外籍學生人數都超過7000人。



◆ 性別比失調 中國嚴控非法墮胎

中央社 2010.11.17

中國國家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宣教司副司長施春景表示,中國男女出生性別比已是世界最高比率,但許多地區的女嬰生存權被剝奪,因此需要嚴厲打擊非法墮胎。

北京新京報報導,施春景昨天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第三屆百位女村官論壇」上說,近年來中國男女出生性別比約120(男女嬰比例120比100),已是世界最高比率,2009年微降至119.45,但仍非常高。

人口學家普遍認為,在自然狀況下,嬰兒出生性別比約105比100,在人口統計學上,一般正常範圍則在102比100至107比100,高於或低於這個數字,背後可能隱藏環境、社會、醫療等因素。

施春景表示,除了西藏以外,中國其他地區普遍存在較高的性別比,造成「女嬰的生存權被剝奪」。

施春景還說,中國需要保障孕婦,尤其是懷第2胎時不做性別鑑定,還需嚴厲打擊非法墮胎行為。

fsj 提到...

兒童人權日調查:喜歡上學的孩子 明顯變少

◆ 兒童人權日調查/喜歡上學的孩子 明顯變少

自由時報 2010.11.20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今天是世界兒童人權日,兒童福利聯盟公布台灣兒童人權狀況調查,發現雖然家中教育資源越來越充足,進步最多,但喜歡去上學的孩子卻明顯減少,退步了十一個百分點。

兒盟在今年九月二十七日至十月八日間,以四、五、六年級國小學童為母群體,採分層隨機抽樣法,總計回收有效樣本一千九百七十八份。

結果顯示,孩子在家中所擁有的教育資源,如書桌、字典、唸書空間、電腦、網路、計算機、教科書等,明顯有進步,匱乏的比率從三十九.六%下降至二十七.六%;但「很喜歡去上學」的孩子比率卻也從去年的三十三.九%下降至二十二.九%。此外,學校設備破舊的狀況,也有逐年嚴重的趨勢。

基本人權方面,「很少能準時繳交學校費用」、「打包營養午餐」等表現,都比以往來得多,顯示兒童貧窮狀況較過去嚴重,更多孩子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滿足。



◆ 高三生學力低落 美國教育界憂心

公視 2010/11/19

美國教育部針對全國高中生進行學力評鑑報告,結果發現高三學生的閱讀和數學能力不但沒有進步甚至還比不上1992年的水準。

教育界相當擔憂這一代的美國青少年未來競爭力會比不上中國等新興國家。

根據這項最新的調查,美國許多高中生,畢業時沒有辦法完全讀懂課本裡的東西,有高達四分之一的學生,甚至連最基本的閱讀能力都沒有。

美國教育部這項學力評鑑計劃,去年在全國1670所高中,對五萬兩千名學生進行閱讀和數學測驗,結果發現閱讀平均分數比2005年提高兩分,但比起1992年的水準仍然落後四分。數學成績同樣只有些微進步。

美國教育部長鄧肯發表聲明指出,這份評鑑報告顯示美國高中生的閱讀和數學能力,進展不夠快,不足以作為他們在大學學習和未來職場表現的後盾。諷刺的是,報告卻顯示,這些連高中畢業都很勉強的學生,多數都認為自己可以順利念完大學。

細看這份報告,恐怕會讓家長更擔心。因為高三學生裡,只有38%的人閱讀能力嫻熟無礙,精通數學的更只有26%。而數學項目上,黑人和拉丁裔的學生表現特別糟,跟白人和亞裔學生差了一大截。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任內曾經推動一項教育計畫,要在2014年之前消除不同族裔學生的學習差異,而從這幾份調查研究看來,距離達成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酗酒、濫交… 牛津大學生沉淪

【聯合報╱編譯李致嫻/報導】2010.11.20

英國一項調查發現,歷史悠久的牛津大學學生私生活最不檢點,該校許多大學部學生還自稱是全英國行為最糟的學生。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MTV音樂頻道新節目「大學新鮮人」(The Freshers,暫譯)對英國8個大學學生做調查,要他們說出哪所學校的學生行為最差。調查結果由牛津大學奪冠,該校有87%的學生認為自己行為最差,其次是布里斯托大學(Bristol University)、曼徹斯特大學(Manchester University)。

讓人吃驚的不只如此,牛津大學三分之一學生說,自己每周至少有一次喝酒喝到神智不清,因而在公共場合撒尿或嘔吐。四分之三的學生更表示,他們一有機會就濫交。

調查顯示,牛津大學最惡名昭彰的學生主修醫學、法律與歷史,大部分學生責怪學業壓力與父母不實際的期望讓他們如此墮落。



◆ 越南偏遠地區教師無私奉獻

中央社 2010.11.20

11月20日是越南的教師節,越南保有尊師重道的傳統。教師在社會上受到尊重,年輕的一代有不少人有志從事教育工作,尤其是幫助弱勢學童。

越南「經濟時報」報導,過去50年,為了提高偏遠貧困地區人民的知識水準,越南的教育單位呼籲年輕人到偏遠地區服務弱勢學童。

許多懷抱著理想與熱情的年輕人,不選擇在繁華都市就業,而是前往越南的北方和西方的邊區教學。

偏遠地區的人民多半生活困苦,有些地方,連一家溫飽都不容易,家中子女從小就要幫忙家務和下田工作,求學、讀書並非理所當然。

這些來自城市的年輕老師,到偏遠地區教學,面對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必須說服、鼓勵家長讓孩子上課。對於在學的孩童,教師們除了指導他們的學業,也照顧他們的生活,有時還要自己出錢為學生們加營養。

報導指出,許多偏遠地區的學校是由教師和地方民眾興建的木造房舍。這些教室到了雨季既冷又濕。學生們到校上課也不容易,從家裡到學校的路很不好走。西江(Tay Giang)等地區雨季經常發生風暴,教師們都為學生們提前儲備糧食。

老師們的吃住條件仍然很辛苦,待遇也不高。在平定省,老師們還可以為改善生活 養魚、養雞、種糧食和蔬菜;有些地區如殿邊省(Dien Bien),生活條件更差,沒有供電,交通也不方便,上下山都要靠兩條腿走路。

到這些地區教學的教師必須有犧牲奉獻的精神,例如在藝安省(Nge An)與寮國接壤的邊疆地區,有些已任教10多年的老師每年只能回家一、兩次,暑假期間還會留下為學生上輔導課。雖然邊遠地區的教學工作可能令適婚年紀的教師耽誤了終生大事。一位女老師表示:「我並不後悔,因為這些小孩能夠讀到書,就是我的幸福」。

這些不怕苦的年輕教師對於推動越南教育普及有很大的貢獻。每逢教師節,越南的媒體都會再提醒受師恩的人們:「一字為師,半字也為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 3個月未領薪 代課教師難度日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2010/11/19

台中縣市合併在即,有代課教師忍不住上網抱怨,指出從9月到11月的代課薪資都還未領到,三個月沒有生活費,「難道政府比私人公司還不如?」教師也擔心合併後「前帳怎麼辦?」

這名代課教師指出,跟她一起代課的人在新學期一直沒領到薪水,她說,3個月沒進帳,一般人怎麼吃得消?她形容自己每天靠一條吐司加泡麵度三餐。

代課教師說,幸好她沒有孩子,但有同事代課老半天,一直拿不到薪水,縣政府怎沒過問「代課教師的生活怎麼辦?」還讓主管輪番出國玩,她希望在縣市合併前,縣政府能將欠代課教師的薪水付清。

教育處長王銘煜說,這位教師沒有留下學校名稱,縣府公庫雖困窘,但對於薪水一直是優先處理,極可能是學校沒把相關證件齊備送達,才會造成延誤。

王銘煜說,教育處將清查,讓未領薪水的代課教師趕快領薪。

fsj 提到...

一年44人被毆送醫 英將擴師權

【聯合報╱編譯李致嫻/報導】2010.11.21

英國教育部數據顯示,去年遭學生襲擊而受傷送醫的老師多達44人,政府擬定的教育白皮書將賦予老師更多管教學生的權力。

去年遭學生襲擊傷勢重到需叫救護車送醫的老師人數,是5年來最高的一次,遠多於前年的29人。主管部會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10年有2126名老師在校遭學生暴力襲擊而受傷,2008年至2009年有1萬7120名學童因此被勒令休學。

英國先前要求老師管教或安慰學生時「不可有肢體碰觸」,許多老師害怕因此觸法或吃上官司。政府下周公布的教育白皮書將賦予老師沒收學生手機、iPod、 MP3及其他電子產品的權力,他們也首度可以搜查學生是否帶著會影響教課進行的物品。在這之前,老師只能檢查學生的衣服與書包內是否有違法的武器、毒品、酒精飲料與偷竊物品。

教育大臣戈夫(Michael Gove)說,近年來學校的權力轉移了,老師擔心觸法,問題學生則認為有法律作靠山。這次的改革是為掃除學生的不良行為,除了搜查權之外,老師也可以將惹麻煩的學生拉出教室外或要求學生留校,老師面對學生與家長的指控時,也可在案件送至法院前擁有匿名權。

fsj 提到...

芋頭如象牙雕 楊淳雅驚豔歐洲

中央社 2010/11/21

霧峰農工餐飲管理科教師楊淳雅,參加2010盧森堡世界杯國際廚藝競賽獲金牌獎,她以芋頭為食材卻呈現如象牙質材的蔬果雕,讓講究精緻美食的歐洲評審讚嘆不已。

楊淳雅畢業於弘光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是曾擔任中華民國駐美代表處雙橡園主廚吳松濂的得意門生,這回她隨吳松濂一同到盧森堡角逐廚藝競技,師徒聯手要齊心為國爭光。

雖然也為人師表,但楊淳雅非常謙虛,提及吳松濂更是言必稱吳師傅。她說,求學期間除修習中西料理的烹飪課程,蔬果雕刻是她擅長的項目,為了準備這次國際廚藝競賽,更是密集與吳師傅交換意見。

楊淳雅表示,前前後後花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蒐集資料,最後決定以芋頭為食材,以一個月的功夫,完成題為「富貴平安」的蔬果花瓶。

她說,為使芋頭看起來有象牙的質感,下刀前曾將芋頭漂白處理,廚藝競賽評審看到眼前如象牙白的芋頭蔬果雕花瓶,「Amazing」(驚豔)的讚嘆聲不斷,「普通的芋頭食材卻能呈現出象牙的質感,很有成就感。」

不僅質感令人讚賞,楊淳雅這樽富貴平安的蔬果雕花瓶,構圖與巧思更是讓評審嘖嘖稱奇。楊淳雅表示,這樽蔬果雕花瓶的瓶身四面鏤空,並以不同的四季花卉為裝飾,另搭配花鳥點綴。

高徒楊淳雅摘下金牌,吳松濂也將在21日出賽,預料他的實力可望為台灣再添獎牌。



◆ 手傷不減實力 吳松濂金牌廚藝

中央社 2010.11.22

弘光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副教授吳松濂,獲得「2010盧森堡世界盃國際廚藝競賽」超級金牌獎。同校老師說,吳松濂出賽前,手指受傷包著紗布,但仍不負眾望拿到金牌。

盧森堡舉辦的「2010盧森堡世界盃國際廚藝競賽」,世界各國千餘名選手報名參賽,今年39歲的弘光科大副教授吳松濂,在餐飲廚藝類個人組以「飛天舞樂」為題的仕女圖精緻果雕作品,拿下大會最高榮譽「超級金牌獎」,消息傳回學校,師生都與有榮焉。

吳松濂民國90年起任教於弘光科技大學食品營養系,直到去年轉任教餐旅管理系。餐旅管理系主任劉其瑋今天表示,吳松濂在2008年曾拿下德國IKA奧林匹克世界餐飲大賽的個人餐飲藝術組金牌獎、2008年在北京迎奧運國際食神爭霸賽中也獲多項金牌獎,表現優異。

劉其瑋表示,吳松濂教學不斷創新,且全無保留地傳授專業技術,要求的不只是自己發光發熱,更要整體一起成長。

劉其瑋說,吳松濂出賽前1週,因練習時不慎,雕刀劃傷手指,出國前2天,還包著紗布,吳松濂能不負眾望地抱回「超級金牌獎」最高榮譽,真是台灣技職之光。

吳松濂指導的弘光餐旅系學生葉國禎表示,「師父實在太強了,平時很關心學生」,吳松濂去年獲邀到美國擔任主廚期間,還常打越洋電話回台關心學生。



◆ 吳寶春拜日師 先問:麵糰怎麼揉

【聯合報╱記者謝梅芬、蔡明樺/連線報導】2010.11.22

拿下世界麵包大賽冠軍後,吳寶春成為家喻戶曉的「台灣之光」,風光背後,隱藏一段不為人知的「台日師徒」情誼,大方傳授法國麵包技術的野上智寬,是吳寶春特別感念的恩師。

兩年前,野上送了一支烘焙法式麵包專用的不銹鋼片給吳寶春,吳寶春帶著到法國參賽,視為「無價之寶」。近日他把這支小棒交給徒弟使用,象徵薪火傳承。

二○○六年之前,吳寶春是台式麵包師傅,因緣際會認識野上智寬,從最基本的揉麵糰、成型學起。野上回憶起第一次和吳寶春見面時,一般人都會好奇法式麵包配方,但吳寶春一開口就問:「麵糰怎麼揉?」讓野上留下深刻印象。

野上透露,「二○○八年吳寶春首度參加世界麵包大賽,其實我不看好。」這年吳寶春拿到亞軍,讓師父刮目相看。

吳寶春以酒釀桂圓麵包闖出名號,信心大增,今年三月再度以米釀荔香麵包到法國巴黎參賽,出發前野上建議吳寶春,在麵糰發酵過程中不要使用葡萄菌種,把荔枝香味凸顯出來,果然一舉榮登世界冠軍。

吳寶春說:「野上師父就像挖不完的寶藏,是我的貴人,也是恩師。」

他說,野上為了讓麵包的口感鬆軟、綿密,麵糰要每隔兩個小時就攪拌一次,並持續八次,「晚上根本沒辦法好好睡覺,野上從不隨便。」

師徒惺惺相惜。吳寶春說,野上送給他的烘焙鋼片,「是特別訂做的,外面買不到;我感動的是,師父對我的肯定及鼓勵」,他一直隨身帶著。

吳寶春說,要用棒子時接上刀片,在麵包送入烤箱前畫上幾刀,「畫刀用意,是讓麵糰在遇熱有膨脹的空間」,小小動作卻足以影響麵包的口感。

「如今我再把它交給準備在二○一二年要參加世界麵包比賽的張泰謙」,吳寶春說,希望這也是一種傳承。張泰謙說,現在他也隨身攜帶棒子,「就像擁有寶春師傅的力量」。



◆ 野上師父秒殺麵包 送孤兒拾荒老

【聯合報╱記者蔡明樺/桃園縣報導】2010.11.22

假日午后,寧靜的住宅區巷內,野上智寬位於桃園蘆竹鄉的店前已大排長龍,等著「秒殺」剛出爐的美味麵包,但這些麵包,孤兒院童、拾荒老人不用排隊就吃得到,全是來自野上的愛心。

廿年前隻身從日本岡山縣來台,野上在台灣落地生根,當起台灣女婿、育有三名子女,三年前在南崁開麵包店,口味大受好評,甚至有客人遠從外縣市開車來買,「野上麵包」成為美味的代名詞。

台灣被野上視為「第二故鄉」,麵包大受歡迎,他不忘回饋這塊土地,每天都會分送麵包給孤兒院童和拾荒老人。孤兒院要寫感謝狀給他,野上堅持不曝光,甚至連裝麵包都不用店裡的袋子,相當低調。

默默送麵包行善,野上不以為意,但隨著麵包店的名氣愈來愈大,孤兒院老師也成為店裡常客,野上的愛心才曝光,「原來每天送來孤兒院的麵包,竟是顧客排隊還不見得買得到的搶手貨。」



◆ 吳季剛效應 男學生搶進美容科

中央社 2010.11.22

受到華裔設計師吳季剛的影響,唸高職美容美髮科不再是女生專利,男學生比率明顯增加,不論男女學生,都想在美容設計領域裡闖出一片天。

私立龍德家商美容科老師林婉如表示,校內美容科學生以往以女生居多,但是近幾年,不論日、夜間部,男學生的比率明顯增加,1個班級裡至少有1/5到1/4 是男學生。

林婉如表示,隨著社會觀念改變,美容科不再是女生的專利,加上近幾年台灣電視節目吹起一片「美麗」風潮,許多節目邀請設計師教導觀眾有關美容、美髮以及服裝搭配的技巧,除了創造高收視率,也捧紅許多彩妝大師。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名師,有許多都是男性。

此外,因為替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設計晚禮服而聲名大噪的吳季剛,更堪稱服裝設計界的「台灣之光」,這些男設計師的優秀表現,匯聚成一股力量,鼓舞許多男學生選擇就讀美容科,「他們也想和吳季剛一樣,用美麗征服全世界。」

林婉如說,其實男學生學習美容、美髮、服裝設計相當具優勢,女學生以精緻、細膩取勝,但也通常較為拘謹、保守,因此「男生的創造爆發力往往比女學生來得更驚人、效果更好。」

fsj 提到...

取消高考戶籍限制 上萬家長請願

【聯合報╱記者李志德/綜合報導】2010.11.27

簽名、連署等活動,在大陸向來極為敏感。但前天在北京,有十名家長帶著超過一萬名家長連署的請願書,交給中共教育部和北京市教育單位,要求允許外地學生在北京考大學。這也被視為民眾針對大陸戶籍制度的「另類抗議」。

明年度的大陸大學入學考試,十二月一日起開始報名,依照現行規定,只有戶籍設在北京的學生,才能在北京考試。這讓從外地到北京工作的民眾,為子女所受的歧視待遇大呼不公平。

新京報報導,十名北京外地學生家長代表,昨天帶著一萬多名家長連署的「取消高考(大學入學考試)戶籍限制呼籲書」和「二○一一年北京高考報名緊急建議」,先後遞交給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和中共教育部,希望北京當局允許外來人口子女在北京參加大學入學考試。上述兩個部門已收下家長的連署書。

報導說,累計參與連署人數共一萬兩千五百三十二人,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北京外地家長。一名出面的家長代表說,這些簽名是數十名家長幾個月來在大街上蒐集而來,相關訴求獲得越來越多的各界人士支持,包括在北京就讀的學生及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士等。

報導指出,這批外地生家長代表,從七月起就向中共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提交建議書,累計已上書五次。他們的訴求是,希望北京制定措施,允許在北京讀完三年高中的非北京籍學生參加大學入學考試。

家長說,雖然他們的訴求至今沒有任何進展,但每月底仍會向中共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遞交「呼籲書」,並繼續蒐集簽名,目前是突破兩萬個。

家長也指出,上海計畫明年開放兩類考生可在當地報考,其中之一是考生父母長期在上海工作,父母工作單位屬政策照顧範圍,且考生是在上海就讀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北京外地生家長認為,上海即將實施的新措施,可以作為北京借鏡。

新聞辭典》大陸大學考試、錄取方式

為什麼北京的外地生家長,會集體向當局陳情,要求在北京考試?因為大陸大學考試、錄取方式,是每個學校,依照各省份,分配固定的名額,通常對本地考生,會保留更多的名額。對著名大學集中的北京地區,不公平競爭情況更嚴重。

以二○一○年北京大學理科的入學成績為例,海南省學生錄取北大理科的分數是八百六十四分,安徽省的學生要考六百七十四分,但北京市的學生,只要六百五十五分就能錄取。清華文科為例,浙江學生六百八十九分錄取,北京市六百四十一分,足足相差四十八分。因此,大陸有不少考生,會轉學到分數較低的省份應考,這種現象稱作「高考移民」。



◆ 年度新詞 躲貓貓進前十

【世界日報╱北京26日電】2010.11.26

教育部和國家語委昨天發布「2009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共有396個網路用語成為去年的新詞語。這些新詞語是從去年全年報紙、廣播電視、網路新聞出現的10億多字次的語料中尋找到的,其中包括蟻族、蝸居、躲貓貓、樓脆脆、樓歪歪、艷照門等熱門用語。調查顯示逾九成民眾認為,網路用語比普通語言更傳神。

新京報報導,這是國家語委第五次向社會發布年度語言生活狀況報告,其中顯示,體現2009年度生活的漢字使用頻率有所增加,比如「汶、嬰、杭、飆、碳、迪、拓、旱、悍、蒜」等,在年度用字總表中的排序較往年有較大幅度的提前。 

報告分析稱,網路詞語與生活詞語迅速融合。如「躲貓貓」、「被就業」、「釣魚執法」等都是先在網上出現,而後迅速被各種傳統媒體引用、傳播。

報導指出,依這份報告,去年出現的新詞在生活領域中最多,有117條,占近30%。「甲型H1N1流感」是去年出現最多的新詞語,出現頻次達到4萬 9000餘次。此外,「甲流」、「甲感」兩個與疫情相關的新詞出現次數也擠進新詞榜前十名。出現頻次最多的10個新詞包括「躲貓貓」、「汽車下鄉」、「保八」、「必應」、「輪胎特保案」、「開胸驗肺」及「秒殺」等。

報導說,熱門詞語群還包括「樓××」,如「樓薄薄」、「樓脆脆」、「樓歪歪」等,以此來形容建築偷工減料。此外,去年以「門」為尾碼的新詞語有30條,占新詞語總數的7.58%,如「騙補門」、「鞠躬門」、「艷照門」等。 

「被××」成為去年新詞語的熱門格式,其中包括「被就業」、「被自殺」、「被股東」、「被網癮」等。報告分析說,「被××」傳遞出弱勢群體對權勢強加給他們的種種所表示出的委屈與無奈。

反映多元人群的新詞語逐漸增多,像「蟻族」、「鹹魚族」、「偷菜族」、「廬舍族」、「時彩族」等以「族」為尾碼的新詞多達47條。以二代為尾碼的新詞也大量出現,例如「貧二代」、「富二代」、「官二代」等。

據報導,此外,不少獨特的網路用語也成流行用語,如「杯具」(悲劇)、「天朝」(指中國,帶有反諷)、「圍脖」(微博)等。

國家語委今年首次對2006至2008年出現的新詞語跟蹤調查,發現至少三成新詞語生命力只有一年。

今年教育部還首次對中文部落格進行專項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兩成的用戶年發帖量僅為20條左右,17%的用戶年發帖30至40條,年發帖100條以上的用戶不足5%。



◆ 陸大學生調查漢字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

【聯合報╱特派記者林琮盛/北京報導】2010.11.27

中國大學生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是「漢字」本身。

新華社報導,大陸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文化軟實力發展戰略研究」課題小組,昨天在北京公布「大學生中國文化符號觀調查報告」,「漢語/漢字」成為中國大學生心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

課題組首席專家、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王一川說,這項歷時半年的調共籌組近百名研究人員,按多階段整群抽樣的方法,向大陸18個省份、24間大學學生發放近兩千份問卷。

調查顯示,在270項選項中,中國大學生心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個中國文化符號依次是:漢語/漢字、孔子、書法、長城、五星紅旗、中醫、毛澤冬、故宮、鄧小平、兵馬俑等。

在「最具推廣價值的外國文化符號」中,莎士比亞排名第1,以下依次是金字塔、聖經、林肯、好萊塢、希臘神話、佛教、奧林匹克、哈佛大學、貝多芬等。

報告還指出,中國當代大學生尚未形成世界推廣價值認同度較高的中國核心文化符號,受訪者對中國和外國「最具推廣價值的文化符號」,有明顯差異。

報告認為,中國現當代文化符號對大學生的吸引力明顯不足,與改革開放卅年來中國文化發展狀況嚴重不符,必須通過各類文化產業有重點、有計畫地開發、打造知名中國文化品牌,並要在中小學語文、歷史、政治、音樂、美術、書法等課程教材中,有計畫、有步驟地加入位居前列的中國文化符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