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德教育賽 得獎故事是編的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nov/23/today-t3.htm
自由 2011.11.23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全國品德教育比賽竟有學校為了參賽虛擬輔導案例!外界質疑這是最壞的品德教育示範。
屏縣忠孝國小老師拼湊案例
教育部昨日頒獎表揚「推動品德教育績優學校」,但是獲得全國品德教育績優獎的屏東縣忠孝國小,在送審資料所附的品德小故事,指該校六年級化名「阿中」的偏差學生,會吃檳榔、打電動、飆車、頂撞親友,四歲時母親離家,父親酗酒致死,學校安排去老人之家探視,而和幼時照顧他的阿嬤相認,還親手餵阿嬤吃蛋糕,因為有家人的溫暖而行為獲得導正……故事讓人非常感動;其實阿中並沒有去老人之家,而是把別人的事情冠在他身上。
但當記者進一步訪問,忠孝國小學務主任陳和貴卻坦承沒有「阿中」這個學生,是老師把幾個學生案例合而為一,改寫成一個感人故事;該校林姓老師受訪表示,她安排二年級學生去署立屏東醫院護理之家探視老人,班上有一個學生主動告訴她,他的阿嬤住在護理之家,這個學生品學兼優,父母健在,家庭正常;而文中所謂行為偏差的阿中,其實是另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他根本沒有去過護理之家,因此也沒有文中描述因此受到啟發與改正。
教部:品德教育誠實才重要
教育部舉辦「推動品德教育績優學校」頒獎多年,但去年發生嚴重霸凌事件的桃園縣八德國中也曾獲獎,一度引發爭議,今年又發生學校虛擬輔導案例,教育部獲悉後坦承相當「不妥」;教育部次長吳財順表示,誠實是品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教育部訓委會聞訊也很訝異,訓委會常委羅清水表示,品德教育比賽是「比具體作為、特色和教育成果,不是比故事生動活潑,更不是作文比賽」,明年將明文禁止虛擬故事,要求學校提供真實的個案及教育成效。
訓委會承辦人何依娜表示,品德小故事雖非評審條件,但應該是真實個案,否則就是「說謊」,明年將明文提醒學校所附資料必須是真實的。
負責初審並推薦給教育部的屏東縣教育處,處長顏慶祥也不清楚學校作為,他受訪表示:「太糟糕了!會檢討。」
外界抨擊:老師做最壞示範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品德教育比賽竟然淪為老師的作文比賽?太離譜了!如果老師自己的行為都違反品德教育,如何期待孩子學好品德?教育部及學校都應該要檢討。
全教會理事長劉欽旭表示,培養學生好品德本來是需要老師長期的愛心投入和關懷,但把品德教育變成「比賽」時,自然有可能會發生扭曲的情形,不過為人師表也應該要了解既然是品德教育的評比,最應該強調的就是「誠實」。
全國校長協會理事長張榮輝聞訊表示,教育部比賽辦法沒有明訂要求是真實故事,可能使老師認為可以改編,品德教育應該教孩子「真、善、美」,務實推動,不要包裝,真實才能感動人。
另一獲得績優的致理技術學院,則票選出學生「十大惡習」,惡習前三名是上課吵鬧影響他人、遲到、亂丟垃圾。
◆ 回應-大陸欠缺生命教育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4/112011112300510.html
【孔令信/銘傳大學副教授】2011-11-23 旺報
大陸河南洛陽傳出有數學老師因沒寫完作業處罰她「蹲起」800下,這位少女因無法完成又再度挨到老師的嘲諷,回到家中竟想不開而跳樓身亡。家長痛心,網友痛批這位老師是「惡魔」,教育單位也正進行調查。
看起來很單純的作業沒有做完,卻遭老師處罰過當,且老師在處罰時的態度是冷嘲熱諷,這裡面存在太多班級經營與管理上的缺失,結果讓一條青春生命無辜犧牲。凸顯的當然是教育現場的大問題,可是有多少教師意識到呢?
今年九月曾赴大陸河南與北京進行學術交流,期間正好碰上一間小學有三個孩子集體從學校大樓跳樓尋短事件,在北京師範大學的研討會上,作者曾舉此例請在座的大陸師生們處理,「當你在現場時,如何處置?」
在座的一位大陸學者很快就回答說:「趕快叫救護車將這三個孩子送往醫院,再好好訓他們一頓!」不少在座的研究生對這樣的答覆不以為然。老師們對孩童自殺認為是「兒戲」,是太笨的行為,所以只要罵一就好了!用這種態度來處理自殺事件,這樣的教育會起什麼作用呢?
青少年會用尋短的方式來處理自己,顯示他不是有委曲就是有不能告人的祕密,而小朋友會集體跳樓,不是模仿電視就是「你若不跳就不夠義氣」,這些青少年的心理是多麼脆弱,多麼需要老師適時地解惑與開導呀!
國一的孩子作業做不完,已經夠沮喪了,老師再責罰,她更難過;老師的責罰又是倍增的,更是做不完。讓小女生陷入一個加大的漩渦,她愈陷愈深要如何脫困?沒有希望,她當然會尋短!上數學是在學習推理,是要享受推理的樂趣,結果呢?反而成為人生的負擔,這樣的教學不是成了負面教育嗎?
大陸在生命教育是不太提及的,自殺是列入心理衛生的領域來處理,結果就是在教學現場上,師生都不太能夠了解、生活與生命的真正價值和意義,這樣的教育當然會有問題。
◆ 國小內種麥 讓孩子記錄生長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6735209.shtml
【聯合報╱記者鄭惠仁/台南報導】2011.11.23
台南市安南區安順國小參與台灣小麥校園「麥田見學」培育計畫,昨天師生在校園小農場種下小麥種子,小朋友將觀察4個月的生長期,製作履歷報告書與栽培紀錄,體驗實際農作。
校長陳正恩表示,南部地區農田甚少見到小麥,讓學生體驗小麥耕種意義深遠,也希望孩子藉由小麥的種植親近土壤,也瞭解平常食用的麵包、麵條都來自小麥,更珍惜食物與愛護土地。
輔導組長林育祺表示,為喚醒對農業發展的重視,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與喜願小麥契作農友團合作,邀請小麥產區鄰近40所小學參加「麥田見學」培育計畫,並結合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與北、中、南三大麵粉廠,一起參與協作觀察和後端加工參訪。
昨天上午安順國小師生經簡單祭天儀式後,快樂種下小麥種子,師生期待明年2月麥穗如金浪般隨風搖曳,3月間快樂收成。
陳正恩自小生長在農村,小孩子時就幫父母插秧,但種小麥還是頭一回,他說,很高興 和孩子一起學習,觀察小麥的生長和病蟲害防治,也藉此體驗「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縮短食物里程的真諦。
◆ 八成學生 每天睡不到8小時
http://udn.com/NEWS/LIFE/LIF1/6736330.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1.11.23
課業壓力讓台灣孩子喘不過氣!一份最新調查指出,有一成七國中小學童疲勞程度過量,國中比國小嚴重,每六個就有一個學習過勞。近三成六的受訪學生上完一天課後,總是或經常「感到累垮了」;甚至有約一成學生曾因課業壓力,而出現頭痛、胃痛甚至失眠等身心症狀。
兒福聯盟下午發表「2011台灣學童學習過勞情形調查報告」,此一調查針對台灣地區五至八年級(小五到國二)學生,共發出3115份問卷,回收2756份有效問卷。根據馬氏疲勞量表測量結果,台灣學童的學習疲勞平均分數為10.37分,屬中等程度疲勞,近一成三的學童屬於學習過勞。
台灣學生不只學習疲勞,也嚴重睡眠不足。有一成五的學生經常為了念書、寫作業熬夜。以8小時算充足睡眠來看,不到兩成的學生睡滿8小時,國中生甚至僅有一成;超過兩成的學童未睡滿6小時。
調查更顯示,超過三成的學童受訪前近兩個月每天考試,國中生近半數每天都有考試。為了應付考不完的試和寫不完的作業,有兩成學生每天讀書和寫作業時間超過3小時,近四成的學生念書或寫作業最晚到晚間11時以後,甚至有學生曾通宵未睡寫作業。
追求成績的生活也讓孩子找不到學習樂趣。超過兩成的學生認為「越來越對課業提不起興趣」,一成七學生認為「現在念那麼多書對將來根本沒有什麼用處」,甚至有近四成的孩子不喜歡上學。
兒盟執行長、國民黨提名不分區立委王育敏執表示,過重的學習負擔造成孩子龐大的學習壓力,長期的壓力累積造成孩子學習過勞,學習變得沒效率,不但影響學習成就,甚至造成學童身心問題。兒盟呼籲「多一點親子活動、少一點補習才藝;多一點友善、少一點考試;多一點放鬆、少一點比較」。
※ 相關報導:
* 台灣孩子「窮得只剩功課」
* 老師、媽媽不同調品德教育聽誰的?
* 洪蘭:有才無德是毒品
22 則留言:
不干涉不心疼 家長的智慧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738104.shtml
【聯合報╱李枝桃/國中校長(南投市)】2011.11.24
一個在小鄉鎮任教的同學,提起自己任教的情形,她說起自己唱作俱佳、活潑生動的教學,能充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超愛上我的課,只要一聽到我要出差,由別人代課,他們就失望得哇啦哇啦地叫」,她得意得音調都提高了八度。但提到家長,她的臉色就沉了下來,她說起家長要她多給孩子考試,但別給作業,「因為孩子要補習,沒時間做功課」。
「一天到晚考試,不怕孩子考笨?一天到晚補習,不怕孩子累死嗎?」她感慨父母都希望孩子聰穎乖巧、多才多藝,把孩子的表現,當成家長的驕傲或羞辱,讓孩子的學習變成負擔,讓孩子因成績而有壓力;家長為求孩子有好成績讓自己驕傲,不只希望老師多考試,還在課後把孩子往才藝班、補習班送…,她說得氣憤填膺,也覺得現在的孩子好可憐!
我告訴她,其實也有家長感受到孩子的壓力,不但不會施壓,反而要求不要出太多功課、不要考太難,要讓孩子快樂學習,甚至是多元的學習。
我提到,日昨觀看南投縣室外管樂比賽,遇到以前服務學校的家長,她指著在場上比賽孩子給我看,我驚訝地說:「天吶!你兒子學跳舞、玩橋牌、打太鼓,又參加管樂隊,國二還要補習,他不會累壞了嗎?」她笑著說起,兒子在小五時與同學組隊參加橋牌賽,每天練到凌晨,越級參加高中組獲得第二名,當時頒獎人張忠謀先生還驚訝不已呢!
「校長,只要孩子喜歡的,願意學的,他就不怕累,我們不需要太干涉、也不要心疼而阻止,更不需要以自己的想法來要求,我只提供引導,但絕不會對他說:都是為你好,我要他知道,什麼對自己才是好的,他的學習才能『有感』『無壓』」,她巧妙地運用選舉術語形容及開明的態度,讓我豎起了大拇指。
當天她的孩子獲得了特優,曬成小麥顏色肌膚的孩子與夥伴,在場中央歡呼尖叫,我和她也不約而同幫孩子歡呼尖叫。
我還提到今年畢業的一名學生,前二年玩得兇,到國三想好好讀書了,所以考前一個月,他說每晚晚自習回家後,還繼續讀到凌晨一、二點,我說這樣太累該好好休息,他笑著說一點都不累,看著成績從PR個位數進步到二位數,他愈讀愈起勁,完全不嫌累。他開玩笑地說:「只有我媽媽和你在為我喊累,我完全不累」。前些時候就讀高職的他,回來告訴我段考有幾科考了滿分,「我想去補習,將來一定要考上國立科技大學」,國中不補習的他,竟為自己規劃要補習,我既詫異又驚喜地為他祝福。
想想,我們做家長的,的確總是以自己的立場為孩子設想,擔憂孩子輸在起跑點,就為他安排一長串學習、競賽;擔憂孩子壓力過大,就希望給他一個無壓力的環境,其實都沒錯,都是為孩子好,但都疏忽了以孩子的能力來考慮。能力強的孩子,會像海綿一樣拚命吸收,你若給太少,他便乾枯了;能力稍差的,又像幼苗,輕易不能揠苗助長,在拿捏之中,考驗著師長的智慧。
但不論給多給少,或許就學學那位有智慧的家長:不干涉不心疼,只要引導及支持,最重要的,還是不要灌入大人的比較與情緒,大人的怒罵、期許、過度誇讚…,逼著孩子向前邁進,或許才是孩子最大的壓力來源吧!
※ 當然也不能過度放任。
不入流,專門為黨服務,專司造謠的時報,不也是如此這般
專門造謠,為特定政黨擺尾的時報,不也是如此這般
學生睡不飽?李家同嘆台北看天下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2011/11/25
兒童福利聯盟前日調查,全國高達九成國中生課業壓力太大,每天都無法睡飽。清華大學講座教授李家同卻認為,這個調查是「以台北看天下」,沒有顧慮到偏鄉學童,「鄉下的小孩沒有補習機會,每天睡得飽,應該要關心,孩子睡不好以外,還學不好。」
明道大學昨天舉辦「第二屆中華教育家教育理念國際學術研討會」,教育研究院院長吳清山、前教育部長楊朝祥、清華大學講座教授李家同等出席,討論當前初等教育的困境。
李家同質疑,「難道學生用功到沒睡飽,功課就很好嗎?」他指出,九成學生沒睡飽,表示學生很用功,但非常用功功課還不好,就是問題所在,「為什麼都沒有人問學生程度到底好不好?」
李家同表示,百分之九十的學生忙補習,課業多到睡不飽,是教育界以台北看天下的說法,偏鄉學童沒有補習機會,每天睡得好得不得了,但成績和「大安區」學生比,也差得遠得不得了,「教育如果從台北看天下,是絕無希望的。」
「我們國家這麼多年來,都沒有人問我們的學生程度到底好不好」,李家同說,常有「台灣最好的學校學生」交作業的時候,超過一半英文文法錯誤,「最好的學生基礎能力這麼差,很奇怪。」
李家同認為,教育部連續編列五年五百億給頂尖大學,只是提供大學教授做研究、寫論文,是炒短線,只要求排名,卻從來不問學生學習程度,「然而,世界上有哪所頂尖大學,是十年之間一夕變有名的?」教育部應該強調基礎學習,不要只求十年後,台灣的大學就能變頂尖。
李家同強調,學習不好的學生,不管程度到哪,都要把他教好,「不要讓學生睡不好也沒學好!」
◆ 科技留才關鍵! 陳垣崇條款三讀過關
【聯合晚報╱記者陳雅芃/台北報導】2011.11.25
為留住國內優秀研發人才,立法院院會今天三讀通過科學技術基本法修正案,將智財權及其成果下放至公立學校、機關,相關研發的收益及處分排除國有財產法限制。未來公立學校、機關科研人員不受技術作價10%的投資上限規定,並可兼職。
提案修法的國民黨立委趙麗雲說,科學技術基本法多年未修,中研院長翁啟惠發布的人才宣言是今天通過修法的最大助力。她說,國內科學研究十分普及,但是開發成果相形之下,卻是十分稀少,原因是因為國內對於智慧財產權認為是國有財產,對於其收運用、處分,非常保守,所以這次才要修改不合時宜的法令。
行政院為解決科技研發工作與一般行政依循同一套法令的困擾,促進長期投入而累積在公立學校及機關 (構)所產生的研發能量,能夠更順暢釋放予國內產業,達到全民共享科技發展利益,也支持提出科學技術基本法修正案。
參與研議修法的翁啟惠曾表示,國內法規對技術轉移的規範不夠明確,使得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前所長陳垣崇蒙受不白之冤,希望能從法令制度面改善國內研發環境。
立法院今天通過的新法明定,未來政府補助、委託或出資的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智慧財產權、成果,屬於公立學校、機關 (構)或公營事業者,其保管、使用、收益及處分,不受國有財產法相關條文限制。
為配合私人捐款意願、目的等因素,法案鬆綁公立學校、機構向大眾、企業募款後的採購彈性,明定公立學校、研究機關 (構)、法人或團體,接受私人捐贈現金,辦理科學研究發展的採購,不適用政府採購法的規定。
立法院通過鬆綁研究人員技術作價投資和兼職規定,現行法規限制服務於公立專科以上學校,或公立研究機關 (構)的研究人員,因科學研究業務須技術作價投資時,持股上限為10%,出任董監事也有限制,這次修法後予以放寬,明定公立專科以上學校,或公立研究機關 (構)研究人員技術作價投資不限持股10%,並得兼職。
不過在立法院通過新法後,對於智財權及其成果歸屬及運用,以及接受現金贈與相關規定、技術作價投資比率限制,及得兼任職務與數額等,立法院要求必須由政府相關主管機關訂定相關辦法。
※ 相關報導:
* 中研院陳垣崇 曾為研究付出愛的代價
http://www.udn.com/2011/11/25/NEWS/FINANCE/FIN2/6741303.shtml
由於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陳垣崇一年多前因國內技轉相關的法規不夠完備明確,一度被懷疑涉嫌貪汙,遭檢調大動作搜索,在學術圈引發震撼;因此這一修正條文又被稱為「陳垣崇條款」。
◆ 小三生翻譯「紅色眼淚」 義賣做公益
所得11萬元將捐給「解放兒童組織」
自由 2011.11.25
〔記者邱紹雯/台北報導〕台北市私立靜心中小學三年級學生郭兆佳,與家人協力完成翻譯描述第三世界童工處境的原文童書「紅色眼淚」,昨天在校內發起義賣活動,希望發揮「小朋友幫助小朋友」的力量,將義賣及翻譯所得十一萬元全數捐給「解放兒童組織」。
九歲的郭兆佳堪稱是國內年紀最小的童書翻譯者,去年因陪同周大觀基金會癌症病童前往加拿大圓夢,有機會拜訪長期投入第三世界貧童援助的「國際解放兒童組織」,獲贈英文童書「It takes a child」,描寫解放兒童組織領導人柯柏格因十二歲童工被謀殺受到啟發,最終成立組織對抗資本家的故事。
周大觀基金會創辦人周進華說,當時兆佳一拿到書不僅當場讀完,甚至邊看邊落淚,似乎也能同理第三世界國家孩童的悲慘遭遇,讓他十分訝異;由於此書尚未有中文版本,當下就決定要找這個孩子翻譯,希望藉助孩子的觀點,喚起更大的力量。
郭兆佳說,他花了三週反覆讀了許多遍,碰到不懂的英文單字就問爸爸;一天花一點時間將翻譯內容口述用錄音筆錄下,再由媽媽幫忙打字轉換成文字,最後再一起討論潤飾內容,完成童書的翻譯。
◆ 大學生的設計 蚊子教室變身故事堡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11.11.25
秋天柿子紅了,中原大學號召11所大專院校學生,幫桃園縣復興鄉的果農義賣甜柿,所得用來幫助復興鄉原住民小學蓋希望教室,以及籌募課輔基金。
推動「希望教室計畫」的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副教授陳歷渝,將課程結合學習服務,帶著修課的大學生,並號召清雲大學、台大、清大、交大等11校大學生,以及武陵高中、關西高中、治平中學等高中生,一起到復興鄉的原住民小學,捲起袖子除壁癌、粉刷、釘桌椅地板,幫荒廢的蚊子教室,改裝為「希望教室」,有的變成故事堡,有的是英語情境教室,放學後可做課輔。
陳歷渝說,大學生經歷這個過程後,最大的收穫是感動,很多學生去除壁癌和粉刷後,會問還有哪個小學需要幫助?清雲科大資管系學生張茵婷說,搬開蚊子教室的腐壞木櫃時,螞蟻雄軍蜂擁而出,女生們在一陣驚聲尖叫之後,立刻又投入工作。
贊助復興鄉長期認養點的青輔會主委李允傑說,小學裡廢棄的廁所糞便都溢出來了,他看到大學生們用手去清理,深受感動。除了義賣甜柿籌措希望教室課輔經費,11所大學校院志工服務團今年暑假在復興鄉山地部落,把蚊子教室變妝成希望教室的紀錄,今明兩天在台北紅樓展出,現場接受小額捐款。
有意贊助這項活動的民眾,可與中原大學生活輔導組組長艾昌明教官聯繫,電話:(03)265-2110、0928-003598。
◆ 深圳大學校長命名一流 爆紅
中央社 2011.11.25
羊城晚報報導,深圳大學校長章必功的電郵信箱最近塞滿請託信函,但內容不是要關說或是求情,而是畢業生風聞章必功取的名字既好聽又有深意,紛紛拜託他替小孩或友人起名。
報導指出,不少學生說章必功博古通今、文學造詣很高,因為章校長的名字裡有章,所以他的粉絲都叫「章魚」,許多深大學生都自稱「章魚」。
自從多年前有學生發信給校長請他幫孩子起個名字,並得到校長回復後,「請校長賜名」的風氣就蔓延開來,不少畢業生結婚生子後都來求校長賜名,沒孩子的學生也來求校長幫親朋好友取名。
現在,章必功的校園網絡信箱裡每天都有不少學生或畢業生要求取名,不論是「懇請校長賜名」,還是「校長請幫忙起個名字吧」,清一色的「求名信」讓校長成了「取名先生」。
已經畢業的學生常常把寶寶的生辰八字、父母背景介紹一遍,就請校長按照背景賜名。校長就根據父母提供的資訊,引經據典為對方起個好名。
例如「林依北」這個名字,典出「古詩十九首」的「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林碧輝」則來自司空圖「詩品」的「少有道契,終與俗違,亂山喬木,碧苔芳暉(輝)」。
1名學生說,一般人認為學生請校長取名字很稀奇,但在深大絕對不是。她說不少學生遇到戀愛問題也會發信請教校長,把校長看做可以信賴的朋友。
教養方式一致化 培養孩子注意力
文/盧愷莉 2011.11.27 自由
「醫師,說要多給孩子刺激,買了一堆玩具後,卻聽說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該怎麼辦?」小蕙的媽媽一臉疑惑地詢問。
現代父母很重視孩子的教養,但往往不得其門而入,或同一件事卻聽到不同說法,變得無所適從。
「注意力」是孩子學習的開始,也是適應環境最基本的能力,它是將視、聽和觸覺等感官集中在某些重要訊息上,而忽略其他訊息的能力。
注意力的時間會隨年紀增大而拉長,一般來說,3歲前對靜態物體的專注力(如堆積木)只有5到6分鐘,大範圍的注意力(如坐著看電視)約有15到20分鐘。
◎以下提出幾個在培養孩子注意力時家長容易忽略的重要觀念
●一致的教養方式:最重要卻最常被忽略,教養上,若沒有一定的準則會讓孩子無所適從,造成過動和分心的情況惡化。臨床上常見父母要幫孩子做運動,長輩因不捨孫子太累,就說不要做了,久而久之孩子不再聽從命令,且容易哭鬧。
家中主要教養者最好是父母,且事先要溝通好,當一人在教導孩子,其他人就不插手,即使有不同意見,也要私下討論,不能在孩子面前提出。
●不要讓孩子過度看電視和玩電玩:現在很流行影音媒體教材,父母常認為這種方式孩子可學到很多,且看電視時目不轉睛,能夠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事實剛好相反。
若孩子習慣了強烈的聲光、影像和不斷變換畫面的刺激,就很難靜下來看書、思考和學習,所以應讓孩子多看書或到郊外接觸大自然。特別是3歲前的孩子,每天要有固定時間帶他看書、說故事,若要看電視學習教材,一次不要超過20到30分鐘。
●培養良好生活習慣:訓練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先做好一件事再做下一件事,不要邊吃、邊看電視或邊玩,甚至追著孩子餵飯,先收好玩夠了的玩具才能玩下一樣玩具。
●不要打擾孩子:當孩子很專心在做事時,不要去打擾他,例如孩子在玩玩具,家長不要一會兒叫他喝水,一會兒又叫他拿東西,若經常打斷孩子的思維,久了會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不要給孩子過於複雜的刺激:過多刺激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要一次給孩子太多玩具,每次只給一樣,並引導孩子用不同的玩法玩相同的玩具,不僅可訓練孩子動腦和有效利用玩具,還能節省家庭開支。(作者為台北馬偕醫院小兒物理治療師)
◆ 社論-校長索營養午餐回扣 教育界之恥
【本報訊】2011-11-27 中國時報
新北市國中小學校長收受營養午餐回扣風暴,持續擴大。至目前為止,板橋地檢署與調查局新北市調查處已發動三波偵查行動,約談了十七位中小學校長,有五人認罪,以一百萬元交保,兩位校長否認收賄遭到收押。這是台灣教育界的重大恥辱,一校之長帶頭貪汙收賄,把學生營午餐的費用挪為他用、甚至中飽私囊,其結果就是學生飲食質與量降低,受損的是學生的健康。
檢調指出,新北市政府頒訂《新北市所屬學校中央餐廚及外訂餐盒採購契約書範本》,做為各級學校營養午餐招標作業的統一規範,學校可以不經公開招標、採最有利標,校長可遴選評審委員、圈選評定得標廠商等,於是,有業者行賄校長以利取得標案。檢調發現,部分中小學校長拿回扣已行之有年,甚至還有行賄公式,團膳業者依標案規模或每個月學生的用餐人數行賄,以每月用餐人次乘上三元到五元,做為行賄校長的額度,換句話說,如果學校用餐人數愈多,那麼校長可以A的錢就愈多。
在這次檢調十月底展開大規模搜索行動後,就有收賄校長主動投案,並繳回五十萬元的不法所得。以「市場行情價」來看,這位校長等於跟業者了收十五萬人次的學生營養午餐「規費」,多麼驚人的數字!不要以為業者一個人次付三塊錢到五塊錢給校長是小錢,以目前中小學生一個月營養午餐收費五百元到六百元來看,一個人次抽個三到五塊錢,就差不多是一餐的兩成了。
試想,一個校長收賄的學校,就等於學生每天的營養午餐長期打了八折,賠本的生意沒人做,業者會怎麼做?那當然就是設法節省成本了,如此一來,學生午餐的品質與份量怎能不受影響!
學校每學期跟學生收這個費用、那個費用,科目很多。或許個別費用的金額不高,學生和家長也多不深究,但學校是個團體,學生人數眾多,就可能累積出龐大的「商機」;如果學校有人想在各種費用上「上下其手」,從中牟利,積少成多,也很可觀。而其結果,就是學生得到的服務品質,集體變差。
學生的營養午餐因為學校收賄,長期就出現菜色變差、份量變少的情況,就像有些學校的制服品質差、料子薄,於是新生會要求家長在外面做制服,這種事情多了,學生或者家長怎麼可能一直沒有感覺呢?偷斤減兩,總會被揭發。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按部就班,要花多長的時間、要累積多少資歷,才能做到校長,校長是非常受人敬重的工作,十萬元、五十萬元,就把尊嚴、靈魂、以至於退休金都給賣了,值得嗎?這些涉案的校長真是蠢不可及。
有些被約談的校長說,廠商給的錢並不是放進私人口袋裡,而是做了校務基金,這也並不合理。學校要採購設備、器材,辦理活動,就應使用合於科目的經費,如果明明經費不足,學校行政單位不肯公開,卻私下挪用學生的營養午餐,就是欺騙行為,教育者的這種行為是相當不好的示範。學校經費不足有經費不足的因應做法,如增加捐款、減少支出等,怎麼可說因為沒錢買電腦,所以每天偷偷從每個學生的午餐裡少幾塊錢呢?更何況,這些不合情理不合法的錢,名目不清不楚,最後是不是真的用在公務上,誰來檢核?校長說了算嗎?
每餐偷學生三塊錢、五塊錢;一本教科書加個十、二十塊錢;一件制服多收學生兩百塊錢、三百塊錢,這種事情一旦被發現,一校之長,拿什麼臉面對學生?有什麼資格再站在台上講做人做事道理?這些人引發了外界憂慮,擔心學校裡頭是不是還有其他不法牟利、圖利的事情,造成教育界信用破產,真的是教育界之瘤、之恥。一旦確定犯案,應予嚴格懲處,絕不可寬貸。
大學生國文差 陳腔爛掉師抓狂
林宏聰/高雄報導 2011-12-01 中國時報
大學生國文能力有多差?樹德科技大學首度舉辦「中文改錯比賽」,百餘位參賽學生有一半不到七十分、三分之一不及格,有人把「陳腔濫調」寫成「陳腔爛掉」、「生氣勃發」寫成「生氣脖發」,讓閱卷老師看了快抓狂。
樹德科大通識教育學院副教授黃聖松表示,為提升學生中文能力,校方絞盡腦汁,今年陸續舉辦成語接龍比賽、改歌詞比賽,廿八日首度嘗試改錯字競賽,百餘位學生主動報名,還有幾位陸生也來小試身手。
比賽內容多為生活常用詞句、成語,共五十題,出題老師原本評估學生至少可輕鬆獲得七十分。但昨天成績揭曉,超過一半不到七十分,更有三分之一不及格,還有六人甚至低於四十分!
不少人將常見成語「一刀兩斷」寫成「一刀兩段」,「以逸待勞」誤為「以易待勞」。平時較少寫的同仇敵「愾」、「徇」私舞弊、不落「窠」臼,答案五花八門,還有人寫不出來,乾脆自己胡亂造字。
黃聖松說,學生不看長篇文章,只透過電子媒體閱聽,網路溝通方式也缺乏邏輯性,長期下來造成語文程度低落。例如有學生寫文章沒用表情符號就不知如何表達情緒,也有人連交報告都用注音文,整篇「的」全寫成「ㄉ」。
「大三、大四學生國文程度尤其糟糕!」他說,大一新鮮人剛經歷過大考,對高中職國文課所學記憶約可持續到大二,之後每況愈下,比較差的連國中程度都沒有。
他認為,提升學生語文能力要從培養閱讀習慣著手,家長必須從孩子小時候就營造家中閱讀環境,政府也應建置中文證照制度,中文才會受到重視。
◆ 4歲童性霸凌?專家:言重了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2011.12.01
教育部國教司長黃子騰昨天指出,有關園方未依規定在24小時內通報,台北市社會局已進行調查;至於園方已召開性平會,依法要在兩個月內完成,教育部會要求園方在12月7日內完成且提出報告。
對性霸凌指控男童,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教系主任林佩蓉認為「太重了」,她表示,4歲兒童認知還不成熟,如果有摸人下體等舉動,多因為模仿或好奇,不是因為摸了身體部位有快感等特定意圖,幼童不了解此舉會對人造成不舒服,不太可能性霸凌。
林佩蓉說,4歲兒童好奇很正常,媽媽親他嘴巴,會認為是愛的舉動,也可能會親別人的嘴巴,爸媽在跟孩子互動時,可逐漸導引孩子,讓孩子了解對他人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例如可跟人握手,但不要隨便親人的嘴巴等,孩子大一點要教他們保護自己,例如不能讓人亂摸,也不要這樣對別人。
她認為,女童家長會驚慌、焦慮及關心,可以理解,但這事需要還原現場,了解孩童為何有此舉動。對女童家長要求男童換班級,林佩蓉說,這階段孩子打人、碰撞常發生,一發生就要轉班,要有多少班可轉?有討論空間,要審慎處理。
教育部訓委會指出,性霸凌是指透過語言、肢體或其他暴力對於他人性別特徵、性別氣質、性傾向、性別認同,進行貶抑、攻擊或威脅行為,且非屬性騷擾者。
例如,如果罵人「娘娘腔」、「死gay」及「男人婆」等造成對方覺得人格受貶抑;或覺得男同學陰柔不爽而推打人,都屬性霸凌。
※ 相關報導:
* 女童遭男童抓傷下體 幼稚園拒轉班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3/6753058.shtml
北市一所幼稚園傳出4歲女童遭男童性霸凌事件,女童向家長哭訴上廁所時遭男童抓傷下體,家長事後要求園方將男童轉班,卻遭園方拒絕...
◆ 落葉做堆肥 蘭女闢開心農場
【聯合報╱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2011.12.01
國立蘭陽女中撿落葉堆肥,回收畢業生制服、二手教科書分給需要的學生,課程中融入環保,家政課運用廢布料製作手機袋,多項作法獲環保署肯定,當選為環保有功學校。
環保署評選100年推動環保有功學校,宜蘭縣內唯一獲獎的是蘭陽女中,校長曹學仁前天代表學校到台北領獎,環保署十分肯定,尤其是對校方把環保議題融入教學,更認為值得各校借鏡。
曹學仁昨天說,校方利用環境教學,各學科都融入環保議題,像英文科就透過網路課程,認識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畢業宣言非營利性組織,藉由網路短片與聽、說、讀、寫等教學,了解貓熊復育過程。
此外,在生活科技課程,企劃節能減碳短片比賽,地球科學課,探討雪谷水庫興建地點的選擇;家政課鼓勵學生以廢布料製手機袋,公民課有環保教育探討,社會課推動撰寫環保議題小論文,數理班專題研究則納入生質能源、基因改造食品研究等。
環保工作也落實在校園生活中,學務主任羅玉樹、衛生保健組長簡淨音等人說,校方推動二手教科書回收,每年回收近兩千本供學生選用,回收制服每年可達620件,送洗、燙好後,免費提供需要的學生。
羅玉樹說,校園落葉也成資源,校園設置21座落葉堆肥箱,每座800公升,堆肥完成的有機肥料除在頂樓設「開心農場」,師生利用肥料種菜,還可以分送學校鄰居種菜。
簡淨音指出,為加速堆肥的發酵,縮短製程一個月,並與附近餐廳合作,餐廳給洗米水,加速樹葉堆肥發酵,校方回收學生綁便當的橡皮筋給餐廳再利用,互蒙其利,減少垃圾及資源浪費。
◆ 沙灘倒退嚕 師生淨灘喚保育
【聯合報╱記者鄭惠仁/台南報導】2011.12.01
台南市南區省躬國小位處灣裡海濱,長期重視海洋教育,近年來黃金海岸沙灘退縮,學校把關心海岸融入課程,提醒學生維持海岸清潔及注意海岸線變化。昨天結合社區淨灘,展現對生態保育的重視。
10多年前黃金海岸旅遊資訊中心西側是大片海灘,省躬國小師生每年都在此淨灘,近幾年海灘退縮到已幾乎無空間。「海浪拍打處就是消波塊」校長李俊興與萬年殿主委葉明忠都不敢想像海岸線退縮的嚴重性,「我們要提高學生與社區居民對海岸線『倒退嚕』的危機意識!」李俊興說,學校特別設計出系列學習課程。
幼稚園與一年級學生堆沙堡,二年級是沙灘遊戲,三年級放風箏,四到六年級分別是海廢創作、水上逃生與急救、認識海濱植物。訓導主任吳俐雯說,藉由課程讓孩子愛海、親海、關心海岸,重視海岸的清潔和海岸線退縮問題。
省躬國小昨天結合附近社區,包括省躬、永寧、松安、佛壇、同安、興農等里,舉辦「黃金海岸印象之旅」淨灘,師生與里長、居民撿拾黃金海岸垃圾,喚起師生對生態保育的重視。
◆ 學子創意改造 舊課桌椅變家具
自由 2011.12.01
〔記者張聰秋/秀水報導〕被學校淘汰不用的課桌椅,除了被當成垃圾送進回收場銷毀之外,還可以做其他用途嗎?當然有!八位大葉大學大二學生,把拆掉的課桌椅重新拼湊組裝,賦予木頭新生命,打造成學生用的繪圖桌和宿舍專用櫃,以及親子桌、餐桌等家具,讓民眾花少少的錢就能享用到再生家具的實用性。
大葉8學子巧手 賦予新生命
環保局和秀水鄉公所與大葉大學建教合作,激發八名空間設計學系學生創作動力,學生兩人一組發揮魔術家的創意,桌面改當底桌、桌腳當底桌邊框、木椅橫隔板當活動式的延伸桌面、桌抽變成收納格,東接西拼,壞掉的課桌椅就像電影「變形金剛」搖身變成可坐、可推、還可伸降的再生家具。
設計繪圖桌的學生李柏政和黃品芸表示,課堂上要在玻璃鏡面的光牆前,描繪基地草圖和工程圖,站著畫,畫完手酸、腳也酸,現在有了這張繪圖桌,省力又輕鬆。
環局:將量化生產 日後販售
設計宿舍專用櫃的林佳依和陳思潔,兩人的創意解決宿舍小空間的收納問題;設計多功用餐桌的林震妤和吳佳穎,解決餐桌因應空間大小和用餐人數,可以隨時移動和加長桌面;設計親子桌的蕭婉伶和翁詩婷,以親子共同閱讀的概念,設計可以同時讓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桌子。
縣長卓伯源讚許學生的創意,個個化腐朽為神奇,特別在昨天建教合作成果發表會頒發獎狀和獎學金,鼓勵學生。環保局長陳雪莉表示,學生的創意,再生家具廠的師傅量化製作,成品就放在秀水鄉再生家具廠,日後將辦販售會,以市價的三到五成出售,歡迎民眾採購。
毒害年輕化 青少年拉k 毒癮恐升級
一、二級毒癮人數 每個月增加150人
自由 2011.12.04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台中市吸毒人口推估超過三萬,人數不斷增加且年輕化,衛生局長黃美娜昨天在「毒品防制論壇」中提出警告,列管出獄一、二級毒癮人數每個月增加一百五十人,平均三十五歲,而且青少年拉K問題嚴重,七成都在PUB、旅館等娛樂場所,擔心他們毒癮加重而「升級」,未來改吸食海洛因、安非他命。
娛樂場所助興 年輕人易染毒
黃美娜指出,依衛生署調查十二至六十四歲,有一.四三%吸毒,學者作藥癮者研究,十五至五十四歲人口則有一.二%吸毒,推估台中市吸毒人口有三萬至三萬兩千,但實際人數恐怕更高。
黃美娜說,台中市吸毒人數愈來愈多而且年齡下降,列管吸食海洛因、安非他命這些一、二級毒品的出獄人口,每個月增加一百五十人,平均年齡三十五歲,今年警方查獲吸食K他命人數高達九百多人,平均約二十五歲,有三成在青少年時期開始拉K,大多在同儕影響、湊熱鬧下嘗試吸毒,多在KTV、PUB或旅館,拉K助興。
李當選、陳薇妮 靠教會戒毒
毒齡二十多年的李當選三次進出監獄十多年,直到四十多歲在教會戒毒團體的幫助下才戒掉海洛因,後來娶了助人戒毒的牧師董月春一起投入協助戒毒工作。他坦承戒毒後還是會想吸毒,除了身體的慣性感覺,最可怕的「清醒的自覺」戒毒後清醒的看到現在處境和對未來出路的茫然,這時非常需要宗教力量和心理輔導來指引,否則很容易再陷入毒窟。
曾經出過唱片的歌手陳薇妮,二十二歲時遭人退婚、出唱片失敗加上一手撫養她長大的外婆過世,在朋友介紹下吸食安非他命,毒齡十八年,為了吸毒賣掉兩棟房子近兩千萬,入監勒戒時接受教會輔導戒毒成功,現在重拾書本就讀高二。
◆ 16歲產子 父母拒養…弟妹輟學當保母
【聯合報╱記者呂開瑞/桃園縣報導】2011.12.04
桃園縣十六歲羅姓少女未婚生子卻不照顧,父母也不管,把男嬰丟給讀國中的弟妹帶,二個「小保母」連餵奶都不會,經常把男嬰丟在娃娃車裡任他哭鬧,也沒法去上學,半年後才被學校發現,桃園地院判決剝奪羅姓少女的親權,幼兒交縣府安置。
桃園縣府社會局指出,羅姓少女目前行蹤不明,她的兒子目前四歲了,現在住寄養家庭,生活正常,健康情況良好,明年要讀幼稚園。
桃園地院調查,羅姓少女國中輟學後和一群青少年鬼混,懷孕後對方落跑,她生下「父不詳」的兒子,父母親覺得有辱門風、很丟臉,不承認這個外孫,也拒絕幫忙扶養,要她「自己想辦法」,全家人也都仇視她;少女的父親後來過世,母親因案入獄。
羅姓少女只好外出打工養小孩,並且 拜託讀國中的弟妹幫忙照顧,二人沒育兒經驗,曾用冷水泡牛奶、沒泡開就給當時約一個月大的男嬰喝,結果男嬰腹瀉。
小保母也不知如何帶小孩,尿布一天換一次,又沒給男嬰洗澡,經常把他丟在娃娃車內不管,自顧自的打電玩,熱門音樂也開得很大聲,小男嬰長期處於吵雜環境,經常哭鬧不止,生長情況也不好。
二個小保母因為帶男嬰,沒上學也沒請假,差點變中輟生,這種情形持續半年後,學校做家庭訪視,發現事情大條,把羅家列為高風險家庭,趕緊通報縣府安置男嬰,小兄妹才能上學。
羅姓少女想把兒子送人收養,卻又黃牛,一年多前失聯,沒去安置家庭看過兒子,縣府認為她是不負責任的媽媽,向法院聲請停止親權。
法官審理時,小媽媽沒出過庭,一副不管兒子死活的態度,法官認為她已不適合當媽媽,前天判停止親權。
張栩父親︰天才是教出來的
自由 2011.012.05
〔記者曾鴻儒/台北報導〕剛在日本完成圍棋「王座」賽四連霸的旅日棋士張栩,被視為圍棋天才,但他的父親張遠錫昨天說,天才往往不是天生,而是「教」出來的。謙虛的張栩則誇讚旅日女棋士謝依旻不僅棋藝好,而且有禮、很會為人設想。
張遠錫最近推出新書「父子棋─我教張栩的十手棋」,昨天在台北舉辦簽書會,張栩特別從日本趕回台灣,除了為老爸站台,今天也將出席在台北舉辦的第十三屆炎黃盃世界華人名人圍棋邀請賽。
張遠錫從事創意與潛能開發教學,圍棋是他最大的興趣,常笑稱張栩和姊姊張葳都是他最好的教學「作品」。特別是張栩,六歲半開始學棋、十歲隻身赴日,成為旅日圍棋國手林海 弟子,廿三歲就已取得九段資格,被視為棋界奇葩。
張遠錫昨天分享自己教張栩的心路歷程,他特別強調,有許多天才其實都是「教」出來的,每位父母親都該意識到,孩子會有父母親意想不到的潛能,父母親最重要的責任,就是要把孩子的潛能開發出來。
張遠錫自嘲自己「五音不全」,不過,他自小就教張栩姊弟唱遊,張栩和姊姊小時候遊戲的玩具,也都是張遠錫為孩子設計的。
張遠錫說,每個爸媽都欠孩子一個「糖果罐」,對孩子來說,最健康的糖果,其實就是父母親手製作好玩的教具。他提醒所有的父母親,想清楚再說、想清楚再做、想清楚再後悔,父母懂得思考深遠,才能讓孩子的聰明變智慧。
張栩除了棋藝高超,被譽為圍棋界「棋聖」、「台灣之光」,更讓人讚賞的是平時展現的謙謙君子風度,而昨天和媒體閒聊時,他反而推崇台灣旅日女棋士謝依旻,謙虛的性格展露無遺。
張栩說,有次他邀謝依旻到家裡吃飯,事後,他問太太小林泉美對謝依旻的印象,小林誇讚謝依旻吃完飯還主動幫忙洗碗,很懂得為人設想。張栩說,謝依旻不只棋藝好,禮節更棒,是真正值得大家讚許的女棋士。
◆ 清大EMBA校友 認養雲縣貧童餐費
【聯合報╱記者張念慈/新竹市報導】2011.12.05
雲林縣四湖鄉文生中學一群來自弱勢家庭的學生,繳不出午餐費,得不到在地資源,長期由老師貼補,沒想到遠在新竹的清華EMBA校友送愛認養學童餐費;校長呂松林感慨,讓他感動也感到汗顏。
清華大學EMBA校友日前在臉書發起「給卅八個孩子營養午餐計畫」,兩周就完成認養。他感動終於有人注意到學生困境;卻汗顏地方未曾主動提供協助,反而是來自外地的善心解困。
文生中學是天主教的完全中學,貧困學生可減免學雜費,每學期仍有近四分之一的孩子繳不出學費,卅八名學生連營養午餐都吃不起。
國一的「小淇」,母親是陸配,很早就離家,父親酒後就對小淇家暴,後肝硬化過世,小淇成孤兒,由健康和經濟狀況都不佳的大伯父接濟照顧。小淇功課很好,曾拿下全縣科學競賽冠軍。
個子瘦弱的「小米」,母親是外配,生下他之後就不見人影,爸爸智能障礙無法工作,一家全靠年近八十歲視障的阿嬤拾荒維持,阿嬤仍堅持讓小米接受教育。
小米和小淇的故事,是文生中學貧困孩子的縮影。
「給卅八個孩子營養午餐計畫」發起人、麗莎管理顧問公司負責人鄺麗君,受邀到文生中學開設弱勢孩子信心建立課程,發現這種情形,在清大EMBA校友會臉書發起認養,每位孩子約五千元,短短兩周就募足款項。
◆ 認養童學成醫師 想謝神秘認養人
【聯合報╱記者楊孟立/中壢報導】2011.12.05
桃園家扶中心招募愛心助養人,以每月1000元的方式扶助經濟弱勢兒童,昨天舉辦年度盛事「相見歡」,讓298名從未謀面的認養人與所認養孩童有機會同桌用餐,就像是家人一樣的共話家常。
林進偉、林彥宏、林清海三兄弟父親早逝,全家生計僅靠母親替人車縫衣服的微薄收入來維持,民國86年起接受家扶中心幫助,才能夠無後顧之憂地去追逐夢想,認養人的來信鼓勵更是激勵他們奮發向上的力量。
老大林進偉目前已是榮總醫師,老二林彥宏從交大研究所畢業,老三林清海仍在就讀大學,準備研究所考試要向兩個哥哥看齊,三兄弟不僅是桃園家扶之光,更是認養人的驕傲。
「雖然到現在都沒見過認養人,但這份感恩的心卻是永難忘懷。」接受扶養12年始終只有書信往返,林進偉雖也想「相見歡」,但對方實在抽不出空,神秘的認養人到現在還是讓他充滿想像空間。當醫師後生活情況已小有改善,他也期盼自己未來能資助其他孩童,成就下一個自己。
桃園家扶中心有近5000名認養人,全縣逾3500名經濟弱勢孩童受惠,每個月1000元,也許就能改變一名孩子的未來。電話:(03)4562195。
◆ 鼓勵年輕人的志工夢
【聯合晚報╱社論】2011.12.05
昨天,台灣中部一所大學的體育館,聚集了上千名青年學子。他們不是參加歌手的演唱會,而是響應青輔會的「百萬志工計畫」,口號是「那一年,我們一起做志工」,希望為年輕的生命塗上不一樣的色彩。
這幾年,「志工觀念」不斷成長,全世界各地都有台灣志工的身影。年輕人遠赴非洲、大洋洲島國等較偏遠區域擔任志工,為自己開拓生命的另一種經驗、另一種可能,也有從事國民外交的功能。這種現象固然和政府政策鼓勵有關,更和台灣社會的觀念轉型有關。近年來,宗教團體帶頭投入各地的志願服務工作,各種民間團體也形成社會上一股重要的公益力量。在這樣的風氣帶動之下,不少年輕人漸以當志工為榮。
在年輕人樂於擔任志工,也有大學以「志工大學」為標榜的同時,我們可以反過來關注目前各大學推動的「勞作教育」。大學的「勞作教育」在台灣已有五十多年歷史,早期是東海大學率先實施,最近幾年幾乎各大學校園都跟進,但成效如何呢?有的學生抱怨上大學還要打掃校園,更有人嗆聲認為這是學校節省校園清潔經費的手段。抱持著心不甘情不願的態度打掃校園,多少學生能體認到其中的教育效果?
勞作教育立意良好,但多半侷限於校園打掃,並未能開拓學生的生活經驗。如果勞作教育可以和志工教育相互結合,或者勞作教育之外,在大學校園裡推動「志工課程」,相信可以發揮更大效益。美國很多學區從高中開始,就要求學生的課外活動或寒暑假作業包含「社區服務」,可以選擇去醫院、安養院、甚至動物收容所等公益組織擔任志工,這種「社區服務」的經歷甚至成為申請大學入學的重要參考資料之一。這是將志工活動與生活教育相結合的成功範例。
大學院校可以借鏡國外經驗,結合民間公益團體,甚至讓學生自己規畫志工活動,培養獨立精神。據說已經有大學準備將志工活動列為必修,這很值得鼓勵。年輕的生命不應僅有書本和電腦,從事志工活動可以讓青年人的夢想更美麗。
弱智女控餐廳:被罰蹲跳、呼巴掌、扣薪
【聯合報╱記者簡榮輝、莊亞築/連線報導】2011.12.07
宜蘭縣廿九歲的輕度智障女子「小佩」,昨天由民代陪同,指她過去九年遭台中一家餐廳壓榨,常超時工作,時薪僅給八十五元,比打工學生還低,甚至遭毆打及體罰,她隱忍許久,上周被阿姨發現,才決定出面揭發。
宜蘭縣三星鄉民代表黃錫鏞昨天陪小佩出面,他說,小佩的父親是老榮民,母親也輕度智障,小佩在餐廳碰到的委屈,無人傾訴,只好記在筆記本上。台中市勞工局長賴淑惠指出,目前未接獲當事人檢舉,今天調查工資是否合理給付,若小佩確實受到不合理對待,勞工局會依法處理。
翻開小佩的筆記本,裡面簡單記錄每天工作情況,「清洗抽油煙機」、「十一點才回到家」,其中「痠痛藥布$120」是小珮被店長處罰交互蹲跳一百下、伏地挺身五十下,事後買藥的紀錄。
黃錫鏞說,小佩當初由特教學校老師介紹到這家餐廳洗碗,但是公司後來卻要求身高僅一百五十五公分的她做搬貨、清油管等粗重勞務,有時店長還會扯她的頭髮、呼巴掌。
小佩出示薪資條,上面扣錢的名目五花八門:清潔未完成扣五百至一千五百元,儀容不合格扣五百元。黃錫鏞說,小佩時薪才八十五元,低於基本工資不說,東扣西減下,即使超時工作,每月也拿不到一萬元。
小佩隱忍九年,直到上月廿七日,小佩母親癲癇發作摔倒,住進加護病房,外婆與阿姨到餐廳要幫小佩請假,才發現她居然在這樣環境下謀生,當場掉淚,並帶她回宜蘭老家。
小佩當年就讀的特教學校指出,小佩十一年前畢業,遲遲找不到工作,回學校請老師幫忙,老師熱心幫她介紹,直到上星期才知道出狀況,這名老師心情很沮喪,校方也感到遺憾。
◆ 業者:薪水不高 因工時不定
【聯合報╱記者張弘昌/台中報導】2011.12.07
針對「小佩」的指控,台中市這家餐廳的主管表示,小佩是時薪洗碗工,所以薪水不高,無剋扣或體罰情形;業者曾試圖與小佩的家人溝通說明,但對方拒絕,業者已備妥相關資料,願配合勞工局等單位調查。
店內主管表示,小佩每天工時不定,薪資不高;至於薪資條記載扣錢名目及小佩指稱遭毆打、從事額外粗重勞務等情節,這名主管僅說「這方面不回應」,其他員工則被下禁口令,不敢對記者講話。
這家連鎖餐廳成立十一年,目前高雄地區有三家分店,台中分店設在一中商圈旁,店面供應日式咖哩,套餐消費兩百多元,生意不錯。
附近民眾指出,這家餐廳店內員工有十幾個,服務生穿制服,有分紅入股,全勤、年終獎金及生日禮物、國內外旅遊、聚餐等福利,店家的咖哩醬汁口碑不錯,很受歡迎,假日需預約或等候才有座位。
◆ 特教性侵案懲處 校長拔職調校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 北報導】2011.12.07
南部某特教學校爆發集體性侵案,經過調查,教育部昨天一口氣公布17名官員與教職員的懲處案,其中教育部中部辦公室主任藍順德記過兩次,堪稱是教育史上最高層級的懲處。該特教學校的校長雖被調回中部辦公室,但名義上依舊是該校校長,遭記一大過後,教育部立即簽文調職,傾向「回任教師」,並開始遴選新校長。
教育部主任秘書陳明印表示,南部某特殊學校目前由中部辦公室專委代理校長,現任校長在事發後已經被調回中部辦公室,但仍是校長,經過行政調查小組決議校長應該調職,也做出懲處,會立即簽文執行。
據了解,目前傾向讓現任校長回任教師,也不會再回到南部某特殊學校,而改調其他學校或借調到中部辦公室。陳明印表示,將現任校長調離職務後,會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新任校長遴選。
對於教育部的處置,人本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擔心,目前南部某特教學校烏煙瘴氣,要找到優秀人才願意接任校長恐怕不容易。人本堅持,應由專業輔導團隊接手,先讓學校穩定,再慢慢遴選新校長,讓學校恢復正軌。
馮喬蘭強調,目前教育部很希望止血,做出懲處後,甚至每周二還要由部長召開性騷或性侵會議,但以南部某特教學校為例,督學到學校巡視都說沒問題,直到調查小組進駐才發現問題嚴重,如果督學體系不改善,依舊看不到問題,每天在教育部開會也無濟於事。
◆ 找不到愛情…30歲女博士辭教職
【聯合報╱記者陳思豪/綜合報導】2011.12.07
卅歲的女博士王麗,日前以「找不到愛情」為理由,向安徽財經大學辭去教職,拒絕履行任教五年協議,安徽財經大學無法接受,雙方告到法院。法官認為,王麗辭職的理由「太絕了」,但合乎人情常理,安排雙方達成和解。
華聲在線報導,王麗天資聰穎,求學路相當順遂。從安徽財大畢業後,校方免試讓她進入碩士班就讀,後來她考上南京大學博士班,更幫她負擔全額學費,條件是完成學業後必須回校擔任五年教職。今年五月,取得博士學位的王麗,拒絕繼續在安徽財大任教。
王麗提出的理由是,位於蚌埠市的財大,無法找到她要的愛情。她指出,蚌埠是個發展中的城市,社會氛圍和她個人的活動範圍有限,希望改變一下環境,解決找不到愛情這項棘手的問題。
王麗「找不到愛情」的辭職理由,當然不被校方接受;校方對王麗過河拆橋的行為很不滿,同時擔心王麗的壞榜樣,會讓很多正在求學的博士生蠢蠢欲動,指控她的行為,已違背契約精神。
為了爭取自己的幸福,王麗表明願意支付十二萬人民幣的違約金,但在提出辭職申請時,遭到校方打回票,只好一紙訴狀將學校告上了法庭。而校方也全力應戰,派出法學教授與王麗對簿公堂。
看到王麗的辭職理由,法官驚嘆實在「太絕了」;雖然違約,但理由合乎人情常理,最後雙方達成共識,王麗可以到外地發展,但名義上還在財大工作。
王麗要在明年六月前,賠償學校六萬七千元人民幣的違約金,財大同時為原告王麗辦理完離職的手續。
計劃1年多... 小兄妹冒險筆記曝光
華視 – 2011年12月14日
翹家旅行的雲林小兄妹終於平安回到家了,但卻有戲劇性的發現,爸爸找出兒子一本旅遊祕笈,裡面紀錄了過去小孩去過的各地景點剪報和車票票根,原來孩子想要環島,已經秘密計畫了一年多。鄒爸爸也怕兒子想環島意志堅決,往後還會偷跑,所以獨家跟華視新聞透露,他和老婆會找時間帶兒女去玩,墾丁到雲林這趟差點完成的200公里路程。
小兄妹回家了,爸爸媽媽鞠躬跟大家說謝謝,除了感謝爸爸做了一個決定,他要跟兒子女兒說以後不管想到哪去旅行爸爸都帶你們去。做這個決定是為了要圓兒子環島的夢想,因為爸爸發現兒子小凱這次為了要自助旅行,居然願意鬆開爸媽的手,而且事後他才發現小凱還不是莽撞行動。
原來他有一個不能說的秘密就是這本藍色資料簿,這是今年七月爸爸曾帶一家人到墾丁玩,這個美麗的貝殼就是美好的回憶見證,美麗沙灘的海景讓小凱印象深刻。但卻沒人發現這時候,小凱為了回到沙灘留下伏筆,他把住宿的飯店名片悄悄的帶回來,還有這張。
如今再看到這些資料爸爸想起來了,難怪每次帶小凱出門,第一件事就是搜集飯店名片、景點導覽地圖甚至連餐廳菜單、別人丟掉的活動廣告單,小凱都寶貝的留起來。仔細要問清楚要去每個景點,要搭什麼車、走什麼路都是為了有一天能舊地重遊。
他每天看著資料簿,一次又一次在腦海裡練習該如何自助旅行,最後終於帶著妹妹踏上圓夢之旅,從雲林繞了台灣一圈到墾丁。最後這裡他們好累,停在這個速食店門口看著好香好香的雞腿,還在考慮有沒有錢吃就被警察叔叔發現了,讓這個還來不及點餐的地方變成他們旅遊的終點。
就差這麼一段,從墾丁回到雲林還差兩百公里,小凱就幾乎要完成了,不過孩子們別失望,因為爸爸承諾一定會帶著你們補齊這段旅途的最後一段,讓你們的最後缺角,因為有了爸爸媽媽變得更美更溫暖。
※ 相關報導:
* 離家冒險/哥愛冒險 妹黏緊緊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7/6780182.shtml
兄妹的學校表示,妹妹成績中上,哥哥在校表現相當優異,自我要求高,英文成績全校第三名,更是游泳健將。兩校均表示,未來會對兄妹個別心理輔導,讓他們了解有冒險經驗雖好,但不能讓家長擔心。
* 少了一堂課?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97&f_SUB_ID=3553&f_ART_ID=358617
在台灣常被視為無用之學的「哲學」,在法國卻是大學會考的科目,每年的命題更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從法國的高中哲學教育,我們得以重新省思,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取得社會的入場券,還是一種完備自我的途徑?
◆ 兒遭性侵 過半狼爪是親人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1.12.14
兒虐事件頻傳,家扶基金會整理今年全台兒虐新聞發現,遭受性侵傷害的兒虐事件比率最高,達到五成左右,且學齡前兒童受虐程度有趨於嚴重化、生命受到威脅的現象。家扶基金會更發現,在兒童性侵案,親人為性侵加害人的比率高達五成五,受害兒童及少年被親人性侵害後,平均會隱忍長達四年以後才會自救。
家扶基金會上午舉行記者會,公布今年全年的重大兒虐案統計分析。家扶表示,「家」應該是每個小孩的避風港,但根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全台兒童及少年被通報性侵害案件逐年升高,且通報後確定成案的受性侵害兒少人數也逐年增加,相較於民國96年的3727人,民國99年受害人數已高達5630人,增加五成。
家扶進一步蒐集分析今年已曝光的兒保新聞發現,至今已有37名兒童因遭受虐待、疏忽或父母攜子自殺而喪失寶貴的小生命;更讓人難過的是,其中受虐致死的12名兒童,平均年齡只有4.8歲。家扶強調,學齡前的兒童因尚未入學,常留置家中,缺乏學校的保護,若再加上鄰里關係疏離,恐成為兒童保護的死角。
家扶執行長王明仁表示,性侵害是所有兒童受虐類型中,影響身心最嚴重的一種,面對這樣兒虐類型的轉變,兒少性侵害防治網絡應盡快重新建構。
家扶今天也號召全民一人一行動,守護受虐兒,並提出三大呼籲,包括:加強兒童及少年的自我保護的能力、加強全民的通報責任,以及宣導正確的親職教育觀念,避免再有孩子遭到虐待。
5大兒虐新聞
1絕望媽媽毒子自焚
2男童遭餵毒品虐死
3國三偷生女丟下樓
4九歲女童網拍初夜
5小爸爸咬嬰害骨折
家扶基金會提供
※ 相關報導:
* 教師法修正/隱匿狼師 永遠失去教師資格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3/6780710.shtml
立法院上午三讀通過教師法第14條修正案,為杜絕校園性侵,要求教育人員即時通報和調查處理校園性侵事件。未來因執行職務知悉服務學校發生疑似校園性侵害事件,卻沒有依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通報,導致校園性侵害事件繼續發生,或偽造、變造、湮滅或隱匿他人所犯校園性侵害事件證據,都將面臨解聘。
妻想上大學 竟遭狠夫剁斷5指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787364.shtml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1.12.17
孟加拉一名30歲男子伊斯朗(Rafiqul Islam)因不滿21歲妻子朱伊(Hawa akther Jui)沒跟他商量就自己決定上大學,他竟狠心剁掉妻子右手5根手指,還拖延救治黃金時間,害朱伊無法接回手指,終生殘廢。伊斯朗的惡行遭孟加拉人權團體披露痛批。
朱伊說,丈夫伊斯朗學歷不高,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工作。伊斯朗在月初時獲知朱伊想要準備上大學後,把她綑綁起來並質問為何沒經過他同意擅自報名,隨即便揮刀砍下她右手所有手指。
伊斯朗犯行後,他的姊姊還幫忙擦拭血跡、把斷指丟掉,任她流血近3小時後才送醫。由於朱伊的斷指超過6小時後才在垃圾桶尋獲,醫師表示組織已壞死無法接回。
目前人已回到娘家的朱伊說,她真的很想上大學,並開始練習左手寫字。
◆ 2百人被詐老套也上鉤 中正大學師生好騙?
【聯合報╱記者陳永順/嘉義縣報導】2011.12.16
國立中正大學師生超好騙?嘉義縣民雄警分局統計,今年接獲三百多件詐騙案,中正師生就占二百多件,由於被詐手法都是老招數,員警訝異「竟然這麼簡單就上當」,將再對中正師生加強宣導。
民雄警分局轄內共有五所大專院校,根據民雄警方統計,其他四所大專院校師生被騙案件多是個位數,為何中正大學師生特別容易被騙?警方百思不解。
「可能是中正師生特別專心投入專業領域,很少關心社會時事吧?」員警認為只有這種解釋「似乎」還說得通。
中正大學指出,每年新生入學都會宣導、播放防詐騙短片,也在活動會場設置防詐立牌提醒師生應變,校方每月還定期發布詐騙案件等安全訊息,藉實例分享提醒,會繼續加強宣導。
警方表示,分析中正師生遭詐騙手法,幾乎都是報章、電視報導過的老套。最多的是網路購物後,歹徒謊稱一次付款錯勾成分期,要求更改,否則會一直被扣款。
一名陳姓碩士研究生就因對方連續三天來電告知,當時他正忙寫論文,對方連續轟炸,讓他很焦慮,因此到提款機操作「解除設定」,後來發現被盜三萬元。
其次則是透過MSN聊天借錢購買遊戲點數,很多學生被假冒國、高中同學上網聯絡的歹徒,藉口正在玩網路遊戲,急需借款買點數向老同學求助,學生誤信為真,買了幾千元遊戲點數,把密碼給對方,才知受騙。
還有法律系學生到超商購買多張遊戲點數,表示要轉帳,店員因曾接受警方宣導,提醒學生可能受騙,這名學生還說「我讀法律的,怎會受騙」,結果被騙走幾千元。警方表示,遭詐騙師生損失金額從幾百元到廿多萬元不等。
警方分析發現,師生報案時間分散,並非集中某一時期,研判應非同集團所為,但共通點是受騙時間都在「非上班時間」。偵辦員警指出,詐騙集團透過管道取得師生個資後,「亂槍打鳥」選擇晚上、假日等非上班時間找上師生,表示可線上處理師生帳戶遭盜用或變更資料等服務,只要稍為提高警覺,可避免上當。
※ 相關報導:
* 專家:「宅」著做研究 太少看社會新聞
http://www.udn.com/2011/12/16/NEWS/SOCIETY/SOC4/6784844.shtml
中正大學師生遭詐騙,高居民雄警分局案件三分之二;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長鄭瑞隆指出,有可能,因為很多師生「宅」在校園象牙塔做研究,很少關心時事。...有學生不認同這點,勞工所研究生李俊達和謝姓學研究生說,校區遠離都會,學生購物大多上網,且中正學生人數比附近其他大專院校多一倍以上,詐騙案例因此較多,「不見得中正大學學生比較容易受騙。」
◆ 4惡少霸凌 逼童光屁股坐鞭炮
【記者林琮盛/綜合報導】2011-12-16 旺報
四川南充驚傳孩童的霸凌案。4名10餘歲的青少年因勒索未遂,挾持兩名不到10歲的孩童到荒郊野外進行凌虐3小時。兩位孩童衣服全被脫掉,並遭輪番毆打,甚至還被強迫手拿、腳夾、屁股坐在點燃的鞭炮爆炸,令兩小孩傷痕累累。
《華西都市報》報導,四川省南充市西充縣城兩位小學生小偉(9歲)、小江(10歲)回憶,11日下午,他們買了5盒鞭炮出去玩耍時,兩輛摩托車在小偉、小江面前戛然而止。每輛摩托車上坐了兩個10多歲的青少年,他們拿著刀下車後吼道:「你們放鞭炮,把我們嚇到了,你們應該賠錢」。
不聽話就遭暴打
兩位孩童表示身上沒錢,隨後,這4名青少年把小偉、小江分別弄上一輛摩托,載離縣城數公里後,進入一個人跡罕至的小山坡,並喝令小偉、小江脫光衣服,接著一陣拳腳襲來。小偉、小江本能地遮擋,馬上又招來更凶猛的毆打。兩位可憐的孩童赤條條地站在寒風中,4人用枝條毆打小偉、小江全身。
更惡劣的是,這4名青少年還勒令小偉、小江用手拿著鞭炮點燃爆炸,不拿就又遭到暴打。由於小偉比較「不聽話」,之後,4人更焚燒了小偉的衣服,用滾燙的鐵絲燙及尚未熄滅的鐵片燙小偉。他們又點燃鞭炮,勒令小偉用腳趾夾著鞭炮爆炸,或強迫小偉光屁股坐在鞭炮上爆炸。
暴行持續3個小時。下午5點多,4人才扔下小偉、小江,揚長而去。4人走後,小江脫下自己的部分衣服給小偉穿上。然後兩人相互攙扶一拐一拐地下山。一路人聽到兩個孩子的哭訴後,立即報警。不久,兩個孩子都被送進西充縣人民醫院救治。
不久後,這4名青少年都被警方逮獲。4名施暴者中,一名為16歲的少年,3名為13歲的兒童。3名13歲的兒童還是「老熟人」。
年紀小 法律無可奈何
「如何處理他們,在現行法律體制下,我們都很頭痛」,警方坦言,施暴的其中兩人的父母離異,長期吃住在網咖,一人的父母在外地打工,隨婆婆爺爺居住,「其他3人都離家出走兩三個月了,但監護人根本不管」。
警方還說:「這3個13歲的兒童,曾偷過6、7輛摩托,10日下午他們還搶了一個學生2元錢」。除16歲這個少年可以刑拘外,其他3名兒童,現行法律對他們無可奈何。一個「老成」兒童還揚言:「我們才13歲,我看你們把我怎麼辦」。
◆ 生命故事完成…禎德阿公走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6786757.shtml
【聯合報╱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2011.12.17
「人生最後留下的不是遺書,而是一本生命故事書。」佛光山蘭陽仁愛之家社工員花1年時間,採訪安養老人的生命故事,製成手工書,其中89歲的游禎德完成書後也過世了,游早年留學日本,曾在鹿兒島參與研發原子彈,死前完成的手工書也留下了感動。
佛光山蘭陽仁愛之家去年起執行「生命之故事書」,著手為安養的老人們寫故事,由留美教師林富美主持,社工員黃詩吟等人分別採訪與記錄,以半年到1年時間,陪老人自製手工書,記錄下他們從幼年到老年,把歡樂與悲傷寫成書。
黃詩吟負責的是88歲的「禎德阿公」游禎德,去年開始一起書寫生命之書時,禎德阿公因罹癌坐在輪椅上,但卻散發著旺盛的生命鬥志,還用堅定語氣說,最大心願是「活到一百歲!」
黃詩吟說,禎德阿公小時候住宜蘭市的十六崁,上有5個哥哥,8歲念宜蘭公學校,畢業後念基隆中學,接著去日本留學,就讀東京帝國大學,主修政治、經濟,精通德文、英文、日文、中文等,更令人驚訝的是,他曾是日本設在鹿兒島諸島中「鍾之島」的原子彈基地研究員。
「這件如醫師袍的白色研究工作服,是他的一生的驕傲。」黃詩吟喚醒游禎德腦海記憶,合力完成研究服的樣本,白色的鈕釦、肩膀上還有三條黃線,如軍裝般莊嚴,談起原子彈,游禎德說:「我們研發出很多顆,其中有兩顆成功試射,那是這一生最難忘的事!」
長達1年來的採訪,禎德阿公的故事慢慢成形,但他的生命卻慢慢消逝;今年9月,禎德阿公的生命故事書完成,他卻在本月走完人生最一程,享年89歲。雖他的心願未能達成,但因手工書,留得精彩在人間。
這本手工書裡,留下他這一輩子最珍貴的記憶,訴說著,他最喜歡的食物是6歲那年到外婆家吃到的滷雞腿,難忘時光是大學時與一群年輕同學在東京看美麗的櫻花,在荒城的月光下暢訴救國救民的偉大理想抱負。
他也透露手上戴了60年的手表秘密,是日本友人後藤的媽媽給的,二次世界大戰中,後藤的大哥戰死在南京,日本戰敗投降,無法運回日本,他用蔣中正以德報怨的理論說服國民政府,讓後藤的母親可以從日本到大陸兒子的墳前探視,一了心願,她走前留下這支手表,要他戴著,一生平安。
洪蘭:快樂的小事 幸福的能量
【聯合報╱洪蘭】2011.12.16
最近不丹國王去日本訪問,帶給日本國民很大震撼,不丹雖然物資享受不高,但是百分之九十七的人民認為自己很幸福,相反的,日本的國民所得超過四萬美元,每年卻有三萬國民自殺,所以日本政府宣布以後不再以GDP為基準,改為調查人民的幸福指數。
很多人都誤以為金錢就等於幸福,其實不然。很多有錢人活得並不快樂,最顯著的例子就是美國的休斯(Howard Hughes),他富可敵國,卻活得非常痛苦,他有嚴重的強迫症,害怕細菌,害怕傳染,不敢跟人接觸,什麼都不敢吃,最後可以說是餓死的。最近十年來,心理學開始研究幸福感:人如何才能感到幸福?構成幸福的條件又是什麼?
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不必每天都有值得慶祝的大事,很多快樂的小事累積起來的能量超過一件快樂的大事。我們過去都把幸福寄托在未來或別人身上:等我娶到她…;等我升到總經理…;等我存到一百萬…,研究發現這種大事帶給你的幸福感不及你每天都有幸福的小事,如能力被老闆肯定,同事愛戴你;吃到好吃的食物都會帶給你快樂,這些累積起來的快樂能量大於久久爆發一次的快樂能量。昨天下大雨,有個全身淋濕的警員告訴我,他在指揮交通時,有位女士把車窗搖下來,對他喊道:「辛苦你了!」他說,剎時疲累都不見了,相信對他說這句話的女士也是一樣快樂。
最近美國很多企業在推「10\5 Way」,即員工在看到同事十呎之內,要作眼睛的接觸;五呎之內要打招呼,他們發現員工因此快樂了許多,生產力和業績都提升了。
二○○八年一個研究發現對生活不滿意的員工,每個月要多請一點二五天的假,換算起來一年少了十五天的生產力;生活滿意度高的大賣場員工,每一平方公尺可以多做廿一美元的生意,一年就替老板多賺了三千二百萬元,這就難怪現在大老闆突然關心起員工的幸福了。
要增加自己的幸福並不難,研究發現每天花幾分鐘寫下三件你感恩的事;昨天所發生有意義的事;送一個正向的訊息給你的親友;運動十分鐘;冥想十分鐘,每天這樣練習,你的思想會導向樂觀,而且它完全不需要工具或設備就能做。有個公司發現四個月之後效力還在,沒有做幸福練習之前,它的生產力和職場快樂指數在卅五分的量表上是廿三,做了以後上升到廿七。
現在職場工作的壓力都很大,其實社會支持是抵抗壓力最有效的方式,它們的相關是.71,如果你知道抽煙和肺癌的相關才.37,你就知道社會支持有多重要了。
社會支持和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給」(provider),從服務他人身上得到自我肯定與自我價值。
美國總統傑佛遜說:當蠟燭點燃另外一根蠟燭時,它自己沒有損失,但是房間卻更亮了。「給」才是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當你替別人著想、幫助別人時,別人快樂,你自己也幸福,這才是真正的雙贏。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 教育得趁早 好習慣10歲養成
中央社 2011-12-17
如果你要減重或拒絕多吃一份布丁感到吃力,別怪罪意志力,該怪罪你的父母。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英國一項研究發現,人們的飲食與運動態度多半在10歲時就已定型。
紐卡索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研究員布朗(Heather Brown)表示,健康飲食習慣會在童年根深蒂固,因此家長、學校和政府該及時協助學童養成良好習慣。
她研究了幾百對美國的兄弟姊妹,才得出這個結論。這些研究對象有的已成年,各自生活,有的則介於10到18歲之間,還跟家人住在一起。
相關資料經過篩檢,分出不隨時間改變的影響,像是遺傳學和教養;以及比較會改變的影響力,如交往的朋友。
結果顯示,從小養成的飲食與運動習慣會終生持續。
布朗博士表示,一些簡單的習慣例如是否定時吃早餐,可能多半在10歲前就已養成。
她說:「父母親是很重要的榜樣。如果家長的生活習慣不健康,兒女比較會跟著學習,而將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一直維持到成年。」
她並說,學校也應該供應學童健康的正餐和點心,給予充足時間運動,以協助學童養成良好習慣。
她在「肥胖」期刊(Obesity)上撰文指出:「這顯示及早管束兒童對促進國民健康的重要性。」
英國「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HS)昨天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英國學童11歲小學畢業時,有1/3體重過重。(譯者:中央社郭中翰)
※ 相關報導:
* 巧! 中外偉人初露鋒芒 都在14歲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1051801/112011121600050.html
十四歲是人生第一個重要關卡?國家教育研究院正舉行「百年教育風華展」,早期小學教科書中提到的偉人如國父孫中山、大學問家王雲五、發明火車的史帝文生、發明電燈的愛迪生及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等人,在十四歲時都留下重要事蹟,造就了不凡的未來。國家教育研究院即日起到廿六日在中正紀念堂舉行「百年教育風華展」,呈現一百年來台灣教育發展的軌跡。特別的是,早期教科書中提到的許多偉人,在十四歲時都有重要經歷。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把握黃金治療期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dec/17/today-health2.htm
文/陳錦宏 2011.12.17
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上,是每一個父母都認同的觀念。但是當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影響到他的學習成就、人際關係與自信心,需要就醫治療時,大多數的父母就會遲疑,心想:「是否不用處理,孩子長大就會好?」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一個生理的問題,部分大腦發展落後,當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功能不足,某種程度是一種發展遲緩的狀態,並非單純只是行為問題。
一旦家長不願帶孩子就醫時,錯過黃金治療期,等於讓孩子持續處在功能不足的狀態,虛度了他可以好好發揮原有潛力的時光,持續累積的挫折感會讓孩子的問題越來越複雜。
在孩子7歲以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患者的症狀侷限於:過動、衝動以及不專心,但是到了11歲時,他們常因為這些症狀而受到外在環境的指責或排斥,漸漸演變成學習和人際關係的障礙。
如果此時還不趕快處理,就會衍生成為更複雜棘手的問題,包括逃學、攻擊、反抗,甚至使用菸酒、偷竊、說謊等行為。
越早就醫,治療的改善率越高,可以達到80%到90%。但當孩子已經習慣對立反抗的態度、學習毫無成就感,或者是交往了一些相同行為障礙的朋友時,治療效果也就大幅下降,也就增加危險性。
臨床上,的確有部分孩子長大漸漸變好的案例,過動、注意力不足的情況在青春期慢慢會減輕,但是衝動的問題有時會隨著青春期的叛逆,更令人傷透腦筋。
即使所有症狀都改善了,但等於是孩子在6到16歲之間,持續在挫折中度過,不僅會影響他的人格情緒發展、周遭的人也得忍受他,且家庭生活品質長期受影響。孩子在這10年間該學的,也常沒有學好。
許多家長擔憂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其實在有經驗的醫師監督使用及追蹤用藥,會降低副作用造成傷害,但是不治療,將來有問題的機會將近50%,孩子對立反抗的發生機會達40%,憂鬱、焦慮的發生比率達30%到40%,嚴重行為偏差,包括逃學、打架、偷竊的發生率超過一成,而物質濫用更有15%到30%的發生率,更不要輕忽上述項目常是合併發生的。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藥物能補充孩子大腦中不足的神經傳導物質功能,讓大腦的執行功能改善。比較嚴重的副作用包括過敏以及心臟功能疾病,但可以透過用藥前的問診、檢測及追蹤來避免發生。
較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食慾下降,經10年追蹤研究顯示,有服用藥物的孩子身高及體重與其他一般孩子並無差異,體重在一到兩年內有可能受影響,但能透過用藥與用餐時間交錯、調整劑量或更換藥物等方式調整降低影響。
在醫療的指示上,使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藥物,並不需要太擔心成癮的問題,因在台灣核可使用的幾種藥物對大腦成癮中樞的結合力均低,且使用劑量均有一定限制,尤其長效型藥物更不會有成癮擔憂。根據國外追蹤的研究顯示,在青春期前開始藥物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長大後物質濫用的機會反而比未用藥物治療的孩子明顯下降。
此外,這類孩子常需要多模式的協助,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比喻為近視的話,藥物功能就像是配了一副眼鏡讓小孩看得清楚,但是要進一步學習,就需包括家長、學校的調整及支持。
必須先體認他是一個不一樣的孩子,有其生理上的困難,不應硬是把別人的標準套在他身上,而是根據其特質給予協助及鼓勵,讓孩子可以從自己的基礎點上出發,去體會變好的成就感,而更樂意學習與成長。
(作者為台中中山醫學大學精神學科主任)
麻省理工將線上開課 首見授證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2011.12.20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19日宣布,它將於明年春季推出簡稱MITx的實驗性線上選修課程,並將首度頒發憑證給修完課並通過考試的學生。
MIT表示,校方希望美國和全球其他大學相信該校對這類線上課程的把關,讓修畢課程獲得認證的學生,能夠用這份憑證實際抵免學分。美聯社引述美國網路教學研究機構Ithaka S+R主任蕭費爾德說法,認為這應是美國首次有一線名校針對線上教學頒發可抵免學分的憑證。
MIT教務長雷夫表示:「這不是輕便版MIT,更不是比較容易的MIT課程。選修MITx課程的學生必須展現對所選課程的高度熟習及掌握,一如本校的學生。如此才能取得憑證。」
MIT和史丹福、耶魯、卡內基─美隆大學等美國知名學府,最近都在思考如何利用網路教學。
但這些名校幾乎都不願意提供註明學校名稱的憑證給修習線上課程的學生,主要是擔心影響該校文憑和學位的「價值」。
雷夫指出:「許多使用者表示,他們希望能夠在選修這些課程之後拿到一張證明文件,方便他們找工作。」MIT打算提供一封信函,給修完MITx線上課程並通過考試的學生,信函中將註明這些學生修畢「MIT認證」的課程,該校也將酌收費用。
◆ 大學生就業難 「校漂族」在校園漂來漂去
【聯合報╱記者汪莉絹/綜合報導】2011.12.20
大陸大學生畢業後踏入社會受挫,又不想回家鄉依賴父母,或者留戀校園生活,留在母校附近「漂蕩」。大陸學者把這些離開校門卻留戀校園的人群,稱為「校漂族」。
「校漂族」大體可以分成五類人:在求職不如意後,準備考研究所深造;準備出國留學等待簽證結果者;沒有找到如意工作,留在學校附近,準備再找工作者;想在學校附近創業者;純粹出於對母校的依賴,留戀象牙塔式生活者。
「楚天時報」報導,二○○四年以前,「校漂族」就出現,近幾年不斷擴大,人數越來越多。一九九九年大陸大學擴招後,大學畢業生工作難找,促使「校漂一族」更壯大。
湖北師範學院教育科學院副教授程良道稱,「校漂族」是指那些畢業後因各種原因仍滯留在大學校園或周邊區域的大學畢業生群體。他們不願、不敢或難以融入社會,可以說是大學及其周邊環境寄居族。
「校漂族」大多沒有穩定的收入,出入自習室、圖書館、食堂、體育館等,充分享受校園的軟、硬體資源,徘徊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對未來既有些茫然,但又充滿期待。
每天早上七點三十分左右,已畢業的唐莉就會出現在校園裏,似乎與求學期沒什麼區別。今年初,準備四年的研究所考試,唐莉考砸了。此後,也曾認真找過工作,但很多公司開的薪資只有一千元人民幣左右,「根本就養不活自己」。最後,唐莉選擇在學校附近租一間房子,準備重新考研究所,當起「校漂族」。
已畢業一年的吳傑有點逃避現實。他說,剛畢業時,找到一分工作,工作兩個月後,公司意外地把他裁掉。他又不想回家鄉,只好當起「校漂族」,等工作機會。
他說,身邊有一些漂著的人,大部分都是因為考研究所,或者想找一分更好的工作,「其實大家心裏或多或少都有點逃避,不想去面對殘酷的現實。」
畢業後,吳傑不好意思伸手向家人要錢,最窘迫時,身上只有六百塊錢人民幣。「交完房租和押金,只有一百塊錢了,而我卻不知道未來在哪裡。」
「校漂族」多數人都面臨內心孤寂、對未來迷茫、經濟壓力大等問題的困擾。
程良道說,「校漂族」實際上也是「大學校園邊緣人」,不少「校漂族」在大學期間沒有做好職業規畫,畢業後顯得手足無措。「校漂族」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值得關注,但目前幫助他們的措施很少。
林百里:大學該2.0 因材施教
中廣新聞/陳映竹 2011-12-21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在全國大學校長會議上,發表「21世紀的大學教育」演講。林百里主張,大學教育也該2.0,現在年輕人是新世紀的數位原住民,大學教學應該運用各種科技,老師再依學生狀況進行輔導。林百里也認為,大學不該像工廠生產線,把學生用年級、系科分類,進行標準化生產,應該打破傳統、因材施教。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在大學校長前談教育,他表示,大學也該2.0,現在年輕人是C世代、數位原住民,八零年代後出生的年輕人,都從Google得到知識,從臉書交談,群聚在推特,看「康熙來了」,聽周杰倫的歌;不像他們是看「五燈獎」,聽鄧麗君、費玉清。
林百里舉國際知名教育學家Sir Ken Robinson的論點,指出以前學校就好像工廠一樣,把學生分類,只會生產標準化的產品,難免會出現不良品,大學應該要客製化,以學生為中心,打破不同年級藩籬,幫助學生學習。
林百里指出,現在科技非常發達,大學應該用科技來教學,像是用電腦記錄學生學習歷程,教師從旁輔導,每個人有不同學習方法,藉此才能達到因材施教。
◆ 兒盟:4成學童手機成癮
中央社 2011-12-21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今天表示,調查顯示,37.4%學童一早起來就使用手機,近1成學童會在上課時使用手機,深夜11點後仍有21.8%學童用手機;約4成孩子出現手機成癮的徵狀。
兒盟今天舉辦「台灣學童手機使用狀況調查報告發表記者會」,會中公布調查報告。
本次調查對象為台灣19個縣市國小五、六年級以及國中一、二年級學生。採分層隨機抽樣法,調查期間為5月10日至5月24日。共計發出4875份問卷,回收4269份,有效樣本回收率為87.5%。在95%的信心水準之下,總體抽樣誤差控制在正負1.5個百分點。
調查發現,學童使用手機的情況有3多,一個是手機多,有一半以上的國小5、6年級學生都使用手機,更有高達7成的國中一、二年級學生已使用手機。相較於6年前調查已增加超過2成。高於鄰近中國、日本和美國。
值得關注的是,第2是手機用途多多。近6成的學童每天手機講電話時間不到5分鐘,而是用來發簡訊,或是聽音樂、照相或錄影;另外,有很多孩子用手機來玩遊戲或上網。
兒盟表示,第3個是花的時間多多。37.4%學童一早起來就開始使用手機、26.6%會在上學途中使用;即使到學校後,也有近1成的學童會在上課時使用;深夜11點過後,仍有21.8%學童在使用手機。
兒盟表示,從有45.9%學童認為,自己花太多時間在手機上;約4成的孩子甚至出現手機成癮的徵狀。
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家長無須花大錢幫孩子追求酷炫的智慧型手機,愛孩子就是在適齡階段給孩子適當的手機,不要給學童功能太多的手機,也不要太早讓學童接觸手機,還要與子女約定手機使用規則,並隨時注意子女手機使用的狀況。
※ 相關報導:
* 學童用手機問題多 政府及業者應正視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11050303/132011122101321.html
擁有手機的學童愈來愈多,但手機使用的功能卻超出父母預期,像五年級的大勳最用手機來「查生字和玩遊戲!」兒童聯盟文教基金會今日公布調查,發現台灣國小學童花在玩遊戲和傳簡訊的時間遠比講電話多,衍伸問題如誤闖付費區、接觸色情簡訊等頻傳,反而令人擔憂。
廖玉蕙:精英特訓的語文競賽
【聯合報╱廖玉蕙】2011.12.22
前些日子,應邀擔任教育部主辦的一百年全國語文競賽的評審。
以為只是小規模的作文比賽,下了高雄高鐵站,被突如其來的大陣仗給嚇了一跳。等候的遊覽車好多部,評審不下兩三百人,規模堪稱浩大。光是張羅吃和住就所費不貲(評審搭飛機或高鐵來,住宿漢來大漢店,聚餐圓山飯店),遑論動用的人力和物力了。
教育部不惜砸下經費,年年舉辦這樣的比賽,所謂「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讓全國師生來個大規模的華山論劍,也趁此機會展示語文教育成果,看起來合情又合理。但同樣的活動舉辦超過一定年限,總得回過頭來檢視成果才是。如果勞民傷財之外,還落入窠臼,甚或逐漸走火入魔,卻仍援例埋頭苦幹,就未免不切實際了。
因為是全國性競賽,事關學校榮譽,所以各師範院校及中小學師生,無不摩拳擦掌,希望能為校爭光。有趣的是,每位參賽者都配備有專人指導,學生若得了獎,指導的老師或校長就可以敘獎,對將來的升遷大有裨益。因此,得失心使得比賽走了樣,本來是輕鬆的學習成果切磋,卻搞到緊張兮兮的舉辦特訓,將參賽者集中訓練,日夜打拚,以便大舉進軍。而十四種原住民語言或客語的師資不足,明明端賴家長指導,得了獎後,對該語言一竅不通的掛名指導老師,卻無功受祿,也非常不公平。
因為賽事已持續甚多年,為免題目重複,出題老師開始絞盡腦汁,務求艱深。譬如:字音字形比賽,一字多音及不常用的僻字紛紛出籠,如國小的「日削月朘」、「檇李」;國中的「黟然」、「覶縷」;高中考「覿面」、「芣苡」;老師要寫出「彝倫攸斁」、「贔屭」、「恫瘝」等,全是一輩子都可能用不上的僻字。何況,必須在十分鐘內寫完二百字,參賽者只能搶時間作答。而類似的集訓久了,再艱深的題目都難不倒後,語音比賽除了變身成為體育競賽—比速度之外,還相當吹毛求疵:二、三聲符號的一提一勾,筆畫還被要求須工整得符合比例。
今年,我受聘評審教師組作文。發現所有的文章幾乎成了統一格式。起承轉合外加八股地引證名言佳句、成語格言。參賽者顯然先背誦了不少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名言,然後再設法一一嵌合入文章中。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學生的學測作文根本就是這些老師文章的翻版,既無創意,也無心意,作文成為中外名人的嘉言競技場,幾乎沒有一句話出自肺腑。
另外,據說朗讀比賽的題庫約莫有三、四十篇古文,學生在學校先行反覆練習到抓狂,然後在評審面前搖頭晃腦、抑揚頓挫,近乎表演。朗讀的目的,是藉吟哦掌握文章的音樂性,幫助我們閱讀時了解聲情,或寫作時找到最適當的字,對學生而言,是很好的訓練。而這樣的比賽則完全失去提倡朗讀的初衷,朗讀變成拙劣且不好看的秀場,這樣的比賽到底為了達到什麼樣的目的!真的讓人不容易想清楚。
總之,將資源集中少數人,又集訓、又敘獎的語文競賽,訓練少數秀逸份子過關斬將,從班級、校內、校際、縣市直達全國,一路扶搖直上,把教育搞成精英特訓,對語文教育的推廣真有實質的效益嗎?強烈呼籲革新比賽內容及評審標準,甚至讓類似的活動適可而止,止於縣市層級,不必然得讓孩子翻越城市藩籬成為打遍天下的無敵手吧。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
◆ 幼童情緒難控 專家:家長要冷靜 態度一貫
中廣新聞/林麗玉 2011-12-22
許多幼童,因為精力旺盛,常讓家長不知該如何管教,甚至求助心理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師表示,許多家長來門診求助心理師的,大多是孩子有情緒問題,而除了診斷孩子是否有生理上的過動症狀,家長管教孩子時,也一定要把握原則,並且保持冷靜、中性態度,引導孩子有正確的情緒及行為表現。
許多家長,面對家中四、五歲的幼童,常會懷疑調皮、活潑的孩子,到底是不是有過動症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師葉俞均說,臨床上,常有家長,因為無法管教孩子感到挫折,到門診求助心理醫師,就曾有家長,因為家中五歲的孩子,太過活潑調皮、坐不住,媽媽幾乎管教不了來求助醫師,例如媽媽每次講電話時,孩子就會搗蛋、把水打翻、破壞玩具、大吼大叫等,希望引起注意,而診斷孩子是否過動,心理師會評估孩子的活動量、衝動、注意力等面向。不管是不是過動的孩子,其實家長在管教時,也可以把握幾個原則,例如事先預告孩子媽媽要忙什麼,和孩子一同討論安排,這段時間孩子可以做什麼活動,另外家長也可以選擇性忽略孩子的哭鬧行為,而如果孩子安靜做自己的事,家長可以立刻給予具體的稱讚。
臨床心理師葉俞均說,門診最常遇到家長求助心理師的困擾,就是孩子有情緒問題,例如孩子一有不順心的地方就會大吵大鬧,情緒反應激烈,根本無法講道理,還有部分是求助孩子無法遵守生活常規,而家長在管教過程中,保持冷靜中性的態度很重要,家長如果保持穩定的情緒及一貫的管教,孩子就會慢慢學到,只要好好說話及表現,才能得到大人的回應。
總統候選人,看到大學五化了嗎
【劉源俊、王明珂、吳武典】2011-12-21 中國時報
我們是一群關心台灣教育的大學教師。近年來,看到《大學法》引發評鑑與經費補助掛勾、加上教育當局推動「邁向頂尖大學計劃」對大學教育所帶來的鉅大影響;更看到,由於上述不當政策,導致國內的大學畢業生的知識與能力落後,嚴重影響台灣產業、經濟、社會、文化等國家整體品質與競爭力。問題如此嚴重,三位總統候選人的教育政策卻相對沉寂。尤其高等教育顯現出的核心「五化」問題,更鮮少提出相應的對策,包括:行政管理指標化、世界百大排名化、評鑑指標殖民化、本土人才焦土化、大學生程度中學化等。
首先,大學五化問題的根源與《大學法》第五條息息相關:該條文規定大學應自我評鑑,但卻同時保留教育部「定期辦理大學評鑑,並公告其結果,作為政府教育經費補助及學校調整發展規模之參考」。加上「其評鑑辦法,由教育部定之」,賦予教育部合法評鑑權力,干預大學辦學,各大學為了獲得教育部的補助經費,必須滿足複雜瑣碎的評鑑機制與指標,接受補助的學校,必須聽任教育部等的指揮。大學法雖規定「大學應受學術自由之保障,並在法律規定範圍內,享有自治權」,但目前台灣的大學卻受限於經費上的不自主,形成大學管理指標化等流弊。
其次,在世界百大排名化壓力下,政府提出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實施迄今競爭型補助出現種種弊端。尤其頂大的學術和經費審核機制繁瑣與官僚化,讓大學落入國科會和教育部的嚴格掌控,國際競爭如空中樓閣。
還有,評鑑指標殖民化與本土人才焦土化。指的是隨著大學評鑑與追求頂大政策,引進一套以發表英文期刊論文作為學者最高學術成就指標的方針,造成各大學力拼研究數量,對改進各科基礎教學,以提升知識能力日益下降的學生之程度更有嚴重影響。更嚴重傷害大學中人文社會科學的推動與文化傳承。大學教授們普遍與社會疏離,甚至為了力求研究表現而與學生疏離。耗費大量國家資源卻無助大學正常發展,大學教授淪為論文生產工具。
最後,大學生程度中學化,肇因廣設高中大學。高教機構的主要功能淪落為「製造文憑」,而不是「培育人才」。另外,大學生的博雅素養如此薄弱,其品味與嗜好朝向娛樂化及卡通化,許多大學生出現學習動機低落、貪玩耽網、尚時追星等有違大學教育的現象;其中近年來校園刊物及服務性社團接連倒閉或難以存續等情況,說明整體素質向下沉淪的隱憂。
籲請各位總統候選人,對於國家教育政策提出具體辦法||包括儘速重修大學法第五條,讓大學評鑑與政府補助脫鉤;全面檢討頂大計畫所造成之影響與後遺症。(劉源俊為前東吳大學校長,王明珂為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吳武典為台灣師大名譽教授)
◆ 邁向頂尖 後遺症知多少
【石之瑜】2011-12-23 中國時報
日前劉源俊、王明珂、吳武典三位學界先進聯名投書時論廣場,提出大學因為所謂「邁向頂尖」的國家政策而導致的五化危機─指標化、排名化、殖民化、焦土化、中學化,確為真知灼見。不幸的是,五化問題已非一日之寒,縱有英雄在世,恐難化解。一來,因為邁頂政策而坐享資源的上位者不會釋手,更重要的是二來,邁頂已經體系化,以至於沒有任何一個個人需要為其顯而易見的災難性結果負責,厥為體系性的集體自戕。
固然不能指責邁頂計畫製造了奴性,畢竟奴性始終存在於固有文化中,也存在於台灣殖民母國日本所遞嬗而來的近代化意識中;但是固有文化裡還是不乏氣節之士,知其不可而為的知識分子終能不絕如縷,而浮隱在日本近代化歷程中,也猶可見等待適當時機發作的武士道精神。
邁頂計畫的為害是,它消磨了抗拒的意念與抹煞了反省的機緣,讓奴性無以復加。如果說,三年的文革高潮,要十年才能打住,大陸上人鬥人的奴性政治則三十年未能平復;那麼,五年五百億兩屆下來,所鞭撻的是學術志業,起碼兩代知識分子不知有本土,支持學術社群生生不息的基礎研究戛然中止,豈是扭轉邁頂政策就能一夕恢復?
奴性無所不在的散播在校園各個角落,且從歐美博士對亞洲博士的輕蔑神情中充分流露,故亞洲專家要開授歐美的課程被當成笑柄,但是歐美專家要開授亞洲的課程則顯得理所當然。對亞洲語文的訓練雖然反對者有限,但是前提是英語必須要好,否則亞洲語言能力反而是扣分。這樣的奴性很快反映在政治上,像某次民進黨立委戲弄軍警闖入台大校園,台大竟投鼠忌器不敢吭聲;像總統頒獎給歐洲緝拿的人道罪嫌倫斯斐,知識界不抵制,卻還出席其新書發表會。
有哪個人要負責嗎?可怕的是,沒有人能負責,系統已經啟動,不能遏止。如同世上有無數餓莩,不能責怪在地球另一邊節食的瘦身男女,因為不是他們在反對接濟災民,所以,基礎研究與本土研究在台灣的式微,也不能責怪接受歐美訓練而投身在論文發表競賽的的新銳學者。
不過,邁頂體系終將崩潰。由於排名要靠金錢支持,則當投資在大學國際排名的資源難以為繼,導致台大等校在排名競賽中後繼乏力之際,就是邁頂體系崩潰的時候。要學習劉俊源等三位學界先進保持批判精神,維繫信念,等待那一刻來臨,重振士林,以期五十年有成。(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 雄中5生免學測 國內外躍窄門
【李義/高雄報導】2011-12-23 中國時報
學測登場前夕,高雄中學五名學生分別獲國內外大學錄取,不必受考試煎熬。其中,盧秉彝在全球千餘名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全額獎金的幸運兒,羨煞埋守苦讀的學子。
盧秉彝獲得全額獎金包括食宿全免、每年往返母國機票、還可選擇赴該校全球據點中的二處去就學,預計四年的花費千萬元新台幣全由阿布達比埋單。
愛旅遊的母親從小就培養盧秉彝的國際觀,赴英求學時就帶著五歲的他住了一年,小五時更安排他獨自赴德國住宿學校就學一年。特殊的成長歷練也開啟他學習語言的興趣,如今,英、德、西班牙、日、俄語都能朗朗上口。
盧秉彝說,語言能力不是獲得紐大錄取的重要原因,赴阿布達比接受面試的二天,評審仔細觀察他與其他國家學生互動情形,這應是他能勝出的原因。
趙恩宏、廖俊淵考取法國高等預備班。抱著「青春,應該熱血一下」的想法報考,不過,心情從接獲錄取通知時的亢奮轉變有些忐忑不安,因為對歐洲了解少。
二人完全不懂法語,過年後,就要向學校請長假北上接受密集的法語訓練,「聽說法國物價指數高」,二人已有拚獎學金的想法。
雄中第一屆科學班的楊承翰、程鼎元參加亞太奧林匹亞比賽而獲推薦入學,二人不但會設計遊戲自娛娛人,還創辦程式設計社,設計系統協助同學解決問題。
其中,程鼎元與廖俊淵從小學、國中都是參加數理比賽的隊員,二名戰友在求學之路抉擇了不同的道路,彼此祝福,程鼎元說,在國內完成學業後,若因緣具足,也許也會赴海外求學,開拓視野。
大學校務評鑑 15校留校察看
葉芷妘/台北報導 2011-12-24 中國時報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公布一百學年上半年度校務評鑑結果,卅七所受評大學中,十五校有部分指標「有條件通過」,其中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和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有四項被評為「有條件通過」或「未通過」。這十五校要留校察看,一○二年再接受評鑑。
一百學年度大學校院校務評鑑共分上、下半年兩個梯次進行,總共評鑑七十九所大學校院。評鑑中心評鑑業務處長王保進表示,這次評鑑重點為大學能否找出明確發展定位及有無建立完整的學生學習成效評估機制,共五個評鑑項目,總計卅七所受評的公私立一般大學校院中,有廿二校五個評鑑項目全數「通過」,比例占五九.五%。
評鑑報告指出,台南藝術大學支出短絀、預算編列流於形式、專任教師不足額、人事經費浮編偏高,所以「校務治理與經營」指標未通過。
台南藝術大學校長李肇修表示,學校是新學校,規模也不大,學生約一千六百位,教授年齡層介於四十五歲,學校又位在烏山頭水庫附近,地點較偏遠,部分校務執行有困難度,但會針對委員意見積極改善。
台北體育學院則是在「教學與學習資源」指標未通過,其它三項指標也都是有條件通過。校長鄭芳梵表示,委員意見中有八十五%是針對學校硬體建設不足給予有條件通過和未通過,他強調,學校九五年搬到新校區時只有一棟校舍完工,評鑑委員今年四月到校評鑑時其它校舍正在陸續趕工,全校硬體建設預計明年七月完成。
◆ 官風荼毒?小學3000人 個個是幹部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組廣州24日電】2011.12.24
四川一間小學近日實施班幹部制,全校近3000名學生幾乎人人都是班幹部,職責五花八門,負責開燈的稱照明管理員、擦黑板的是黑板管理員、關燈稱節能管理員,校方稱旨在培養學生的責任感,但學者斥此舉荼毒學生,自小養成官本位病態心理。
大洋網報導,四川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在新學期推行幹部制,一班57人就有50人是班幹部,單課室講台就有四個幹部,分別負責擦黑板、拿粉筆、整理教桌及課後清理。此外,督促學生以普通話交談設有普通話督導員,規範衣著有文明禮儀勸導員,鼓勵學生互相監督。
據報導,老師和學生都很認可這項制度,校長康永邦說,班幹部制度實行循環管理,每個人都要「管」一個人,並被另一個人「管」,內容包括學習、衛生、禮儀等,「幹部不僅是管理者,更是關愛者和服務者。」
班主任朱華珍表示,為了能讓每個孩子都有鍛煉的機會,會將很多工作拆開來,比如以前的小組長被分為學科組長,即每個組都有語文、數學、自然、英語等組長,甚至有時還會專門為一、兩個學生設置崗位。
報導指出,語文老師蕭靜說,一開始實施制度時有些辛苦,因為過去他只要和班長、學習委員等溝通,現在「攤子一下子變大了不只一倍」,事情變得複雜。不過,等到制度上了正軌,蕭靜也相當認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孩子們找到了自信,有了歸屬感」。
在孩子看來,「班幹部」是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少學生熱中有些看起來很不起眼的崗位,比如學科小組長、餐桶管理員。因為可以指揮班長交作業,班長要吃飯也得找他。
據報導,程雲帆現在在班上負責英語課的課前紀律,她說,這個職位就讓她很滿足了。程雲帆的媽媽也對此方式很贊同,「這是對孩子的一種正面鼓勵。」在她看來,以往的班幹部因為名額有限,老師一般都是將目光鎖定在了那些「尖子生」身上,反倒讓其他學生覺得自己不受重視,可能產生自暴自棄的心態。
不過,兒童圖書作家鄭淵潔在微博撰文,批評此舉在學生之間製造特權階級,為討老師的歡心而互相打小報告,奴役同學,引起網民極大迴響。文章一日內被轉發3000多次。
◆ 經費消化完 品格教育有效?
【聯合報╱林沐雨/行政人員(高雄市)】2011.12.24
我擔任十幾年的學校行政工作,又是兩個孩子的家長,讀廿三日「騎車撞人,怪別人沒看路」(http://www.udn.com/2011/12/23/NEWS/OPINION/X1/6799635.shtml)一文後,感受特別深刻。孩子品格會變差,家庭學校社會都有責任。
我與外子晚上散步時,常看到一群國高中生沒帶安全帽,騎著摩托車呼嘯嘻鬧街頭;也有的國中生騎著摩托車轉彎不減速,喜歡從巷子裏衝出來,遇到紅燈照闖。常想,他們的家長知不知道孩子在外面的行為呢?
以前負責教務處的業務,高二生轉組,照規定不能選班,當時都已經公開編好班,就因為某位同學不喜歡新班,硬是找民代來施壓,要選她的喜歡的班級。還有一例,學校藝能科老師照教育部規定的課程上課,但是高三生認為要考學測,不需上這些課,上課時搗蛋,在字條上寫老師髒話,該交的作業不交,期末補考,家長居然還質疑學校,高三需要上這些藝能科嗎?我現在管理實驗室,記得剛到任時,整個實驗室像座垃圾場,學生做科展,參賽完拍拍屁股就走人,學校的態度也只求他們得獎。
至於教育部提倡的品格教育,就是給你一筆經費,學校辦幾個活動,寫些報告和報表,照幾張照片,請幾位教授來演講,把經費消化完而已,至於成效如何?孩子的品格有受到潛移默化嗎?
社會的風氣,就喜歡關說,注重功利,學校忙著升學業務和指導菁英參賽,家長藉口忙,沒時間管教孩子,縱容孩子,最後成本都轉嫁到別人身上。與其怪罪孩子品格不好,不如從自身開始把孩子教好。我常告訴自己的孩子,要在社會立足,就要遵守團體規範;讓我們一起來努力,教育孩子養成好的品格,這個責任誰都逃不了。
◆ 台大體育館遭竊 監視器沒「錄」用
【聯合報╱記者袁志豪/台北報導】2011.12.24
台灣大學物理系博士後研究員惠斯勒到學校體育館運動,放在置物櫃的背包近萬元現金不翼而飛;想調閱監視器,管理員說錄影功能被關閉「只拍沒錄」,他覺得太扯,將過程PO上網,報警偵辦。
惠斯勒的貼文引起台大學生熱烈討論,四名學生說有相同遭遇,眾人懷疑學校有內賊。
轄區大安警分局指出,已接獲兩起報案,惠斯勒案無法取得監視影帶,另一件也未拍到有用畫面,將與校方溝通,保持監視器錄影功能。
本月十五日下午四時許,美國籍的台大研究員惠斯勒到學校體育館健身房運動,將背包放在置物櫃,傍晚六時許洗完澡,拿背包時發現裡面的九千六百元現金不見了;他要求調閱監視器,管理員表示錄影功能被人關閉。
惠斯勒說,他詢問館內有幾位管理員能拿到鑰匙進入錄影室,館方表示共有十位;他要求逐一詢問,每位管理員都說不知道是誰關的,只好報警處理。他將過程PO上台大PTT,懷疑管理員中有人說謊,提醒學生小心。
四名學生回應表示,最近到體育館運動也被偷,金額從數千到上萬元不等;奇怪的是每次案發時,監視器都沒有錄影,懷疑館方有內賊進入機房動過攝影機,再下手行竊。學生表示,台大校內治安管理竟然如此鬆散,館方疑姑息養奸,不願查明真相。
目前眾人在網路上號召,只要同樣在體育館遭竊的學生,可以聯絡台大PTT網友teatime1500、resbe,大家集思廣益,尋找線索,一起揪出小偷。
救後段班學生 芬蘭砸大錢
林志成/台北報導 2011-12-27 中國時報
這幾年國人對教育不滿,紛紛要求效法芬蘭。芬蘭前任代總理及外交部長沙洛萊能(Pertti Edward Salolainen)昨拜會我教育部,非常肯定台灣教育,並指台灣學生在國際發明展及奧林匹亞競賽的表現出色,芬蘭要向台灣學習。
芬蘭學生上學很輕鬆,每天早早就放學,也不用上補習班,但在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TIMSS(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普查)及PIRLS(國際閱讀素養研究)等評比名列前茅,台灣教育界不斷出現「向芬蘭學習」的聲音。
曾任芬蘭外交部長、貿工部長及代總理的沙洛萊能,最近應政大國關中心邀請訪台,昨拜會教育部次長林聰明。沙洛萊能表示,台灣經濟表現出色,一定是教育體系培養出很多人才所致,他要好好瞭解台灣。
芬蘭國民教育如何這麼成功?沙洛萊能說,芬蘭的教育理念是「每個學生都平等」、「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對學習成就後二十%學生,芬蘭政府砸大錢進行補救教學。在芬蘭,老師至少須具碩士學歷,且政府有一套非常嚴格的評鑑制度,確保他們有終身學習能力,才能不斷帶給學生新知。
芬蘭學生閱讀能力世界第一,沙洛萊能開玩笑說:「可能因為天冷,學生沒事做,只好在家裡讀書,所以閱讀能力比較好。」他補充,過去芬蘭遭受蘇聯壓迫,芬蘭人總是鼓勵孩子藉閱讀充實能力,才能走出悲情。
沙洛萊能表示,台灣短短幾十年就發展得這麼好,一定是教育體系培養不少人才。他覺得台灣學生在國際發明展及奧林匹亞競賽的表現相當耀眼,值得芬蘭學習。芬蘭現在還是九年國教,台灣將推動十二年國教,他表示相當肯定。
林聰明說,芬蘭教育有很多地方值得台灣學習,譬如我國正逐步推動老師具碩士學歷,就是仿效芬蘭。
家庭療癒心靈 矯正孩子偏差行為
【聯合報╱記者蔡明樺/專題報導】2011.12.28
美國研究發現,成人暴力、變態行為,與幼時虐待動物有關。現代社會雙薪家庭多,父母忙於工作,小孩子獨自上下課、待在家裡時間變多。醫師認為,親子溝通的質比量還重要,聊天時間不必長,但一定要讓孩子有「被關心」的感覺。
美國防止虐待協會(ASPCA)研究,查緝動物虐待是預防犯罪和社會暴力的指標。近年來國內家暴、虐童、弒親和恐怖情人等案件頻傳,使動物保護法漸受國人重視。醫師也強調,虐待動物是暴力傾向警訊,不可輕忽。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強調,虐待動物不可取,但悲劇既然發生,受虐動物已死,後續對施虐者的心理輔導更重要,應避免社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署立桃園療養院精神科醫師王作仁表示,家庭是心靈療癒最重要的管道,父母必須先有耐心,當孩子出現偏差時,應以「傾聽」代替「責備」,先了解小孩想法,切忌謾罵粗口,才能對症下藥。
王作仁說,從聊天中得知孩子對偏差行為的態度後,父母應扮演「疏導者」,提供意見幫助孩子抒發情緒,例如因課業壓力大,放學的路上踹狗,父母親可以陪孩子運動,宣洩課業壓力。
「有些父母不夠用心,敷衍小孩。」王作仁說,親子互動,孩子可感受父母同理心,就算無法天天陪伴,只要孩子覺得被關心、呵護,就達到效果。
「爸爸陪你打球?」「什麼時候?」「我有空就陪你。」王作仁表示,上述對話是失敗的親子互動,父母親既然說要陪伴,就要有明確的時間,千萬不能怠惰、敷衍,傷害到親子互信,得不償失。
桃園聖保祿醫院精神科主任周佑達建議,父母可藉由遊戲陪伴孩子,從益智或運動遊戲中,讓孩子感受被關心,偏差行為就有導正的機會。
王作仁說,18歲前是人格養成重要階段,情緒抒發不當可能導致行為偏差。施虐者隨著年齡增長,到學校就可能變成霸凌,藉由成群結黨壯膽,「誰敢欺負我,就揍誰!」反社會人格一旦形成,就像不定時炸彈。
周佑達說,被欺負後想反抗是本能反應,以虐待動物為例,很難用數據量化判斷是一時調皮或異常行為,若當事人產生愧疚感,仍有機會矯正偏差。
◆ 健康主題館/憂鬱轉個彎 別往牛角鑽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專題報導】2011.12.28
遭遇壓力挫折,部分孩子可能萌生想死念頭,不少家長第一反應是要孩子別亂說話,但可能因此錯失紓解子女負面情緒的時機。一項針對國小學童的研究發現,轉念與正向思考才能緩解憂鬱情緒,並降低自殺率。
當孩子鑽牛角尖、缺乏因應能力,易導致負面念頭,造成日後憂鬱、焦慮情緒或自殺。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助理教授江宜珍表示,若孩子表現與平時不同,如逃避上學、分送心愛東西給別人、網路暱稱透露灰暗想法、「這個世界沒有我會更好」等,皆是負面情緒警訊。
不過,研究也發現,孩子若可以連續4周、每次上課40分鐘,學習以繪畫轉化壓力,或將考不好、被霸凌等不開心的事,利用造句化解低落情緒;例如這次考不好,下次再努力就好了;還好只被騙錢,命還留著…,七成以上學童可提升因應壓力的能力。
「這是一種認知行為與團體治療方法。」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張學岺說,外界的否定會讓孩子也否定自己,導致負面想法內化。家長或老師若能傾聽孩子想法,讓他們勇於表達,理解孩子真正問題、困境或壓力來源,才能提供解決問題的策略或方法。
例如許多孩子不敢吃苦瓜,不少家長第一個想法就是強迫他們吃下去,完全不聽孩子想法,會讓他們愈來愈不想說出內心話。
如何緩解壓力及負面情緒?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醫師梁歆宜說,試著了解孩子,讓他相信你,敞開心扉;家長知道孩子內心想法後,才能提供正向思考策略,引導他們轉念、不鑽牛角尖,藉由肯定孩子其他優點,進一步改善扭曲想法與負面情緒。
◆ 南韓大學重金禮聘 哈佛博士冒牌貨
【聯合報╱編譯李京倫/報導】2011.12.28
英文韓國時報報導,南韓仁荷大學一名30歲的數學教授,被發現以偽造的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歷受聘將近3年之久。一位不願具名的教授認為,校方聘用老師時沒有詳查資格,同樣難辭其咎。
2009年初,仁荷大學以博士候選人資格聘用這名教授,相信他會在當年5月取得哈佛數學博士學位的說辭。
今年4月仁荷大學獲通報得知他並未名列哈佛畢業生名單,校長李本守6月請校外人士審查這名教授的學歷,確認結果後什麼都沒做,拖到本月下旬才召開校內數學教授會議,得出結論是「等他的替代役期結束」。2008年底該校邀請他擔任校內研究員作為替代役,役期將在今年底屆滿。
仁荷大學另一位不具名教授說:「這代表從決定聘用到發現學歷偽造,校方的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完全失靈。」
此事件並非南韓首次傳出教授偽造學歷。2007年南韓藝文圈驚傳知名藝術史教授兼頂尖策展人申貞娥捏造耶魯大學博士學位的醜聞,甚至連她的美國學士及碩士學位也是造假。
仁荷大學這名教授受聘期間,薪水比其他同事高,因為校方認為他出身美國長春藤名校,理當獲得高薪。
這名教授就讀高中與大學時便是數學天才,曾於1998和1999年贏得國際奧林匹亞數學競賽金牌,就讀首爾國立大學時連續三年贏得數學競賽。2003年他赴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此後四年每年都獲得南韓三星集團5萬美元(約台幣151萬元)的獎學金。然而就讀博士班期間,他從未發表過論文。
※ 相關報導:
* 上網問作業被教授發現?成大生遭友惡整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7/6809197.shtml
成功大學機械系三年級李姓學生在25日把課堂期末作業PO到奇摩知識家發問。沒想到他的朋友在27日假裝成該科王姓老師回覆:「身為成大生請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明天早上8點30分請到我的辦公室找我」。結果李姓學生今天真的到王姓老師的辦公室報到,最後才知道遭朋友惡作劇。
◆ 煽色腥加倍 新防會指媒體墮落
中央社 2011.12.28
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今天指出,11月媒體違反「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的則數比10月高出數倍,難怪官員批評「道德淪喪到了極點」,新防會更認為是媒體的墮落。
新防會公布11月媒體觀察報告指出,立法院11月11日通過兒少法後,當月涉及違反類似規範的新聞多達66則,比10月的18則,多出數倍。
新防會的觀察報告是以自由時報、蘋果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聯合晚報5家主要報紙為對象。新防會說,近2年新聞違反倫理道德規範圖像相當氾濫,11月主要報紙在這方面表現來看依然故我,沒有任何改善。
例如,「霧峰一名男子疑妻外遇打爆妻頭仰藥自殺」的新聞,不但刊登現場遺體、血淋淋球棒照片,還有示意圖;再如「3毒蟲鐵鎚虐死男童」,媒體刊登男童受虐示意圖及歷年虐童案例種種慘不忍睹照片,報導凶殘的殺人手法和過程淋漓盡致,容易產生模仿效應,再次造成人倫悲劇。
新防會說,尤其殺妻後自殺的新聞事件屬於家庭悲劇,並不值得大幅詳盡報導,而且會殃及無辜家庭成員,遭人指點,使媒體成了加害者。這則新聞大幅報導後不久又發生「疑有新歡高雄一名家暴男殺前妻再自殘」事件,就是例證。
羶色腥新聞也是如此。新防會舉例說,「陳冠希遭舊愛斥變態」等報導,而且每報導一次就刊登他與16歲女模喇舌的照片。此外,「暴力集團誘拐餵毒13歲少女當視訊脫衣女主播」、「怪咖爸PO兒女浴照上網」等事件的主角都屬於未成年少女或兒童,與公共利益無關,照片雖有經處理刊出,但仍然依稀可見,已違反新聞倫理道德規範,容易產生負面教育影響。
其中「怪咖爸」新聞,新防會認為,根本不值一提,媒體卻找人批評,邊刊邊罵,作「主觀建構」式編寫,實在有欠妥當,難怪內政部兒童局長張秀鴛批評「道德淪喪到了極點」,新防會更認為是媒體的墮落。
新防會表示,若無配套措施及媒體自律,兒少法形同具文,呼籲除了從速建立新聞自律機制,也須加強研擬相關新聞編寫規範,以免觸法或遊走法律邊緣,造成媒體、司法、社會三輸。
座位被占 小六生拿美工刀刺同學
【聯合報╱記者林宛諭、簡慧珍/秀水報導】2011.12.29
彰化縣某國小六年級許姓學童26日在校上彩繪燈籠課時,因鄭姓同學坐他座位,竟持美工刀刺鄭生右胸,造成血胸,送醫急救幸無生命危險;許生表示不小心,但鄭生家長質疑許生說法,不排除提告。
「彩繪燈籠需用美工刀嗎?」鄭童的母親昨天看著虛弱的兒子,她說,兒子受傷後,睡覺會作惡夢,揮動雙手,然後驚醒;她將視兒子傷勢,決定是否控告鄭童和家長。
鄭姓學生昨天講話還很吃力,他說,那天他坐在許生位子上,許生叫他起來,他還沒起來,許生就拿美工刀刺他。
學校表示,26日下午美術課彩繪燈籠,鄭姓學生走到教室外洗手台,其他學生才發現他血流入注,老師將他送到保健室,再叫救護車。
許姓學生說,他把美工刀借給老師用,老師還他時他手上拿著刀子,鄭姓學生突然靠近他,不知為何就刺中鄭生,他不是故意的。
校長說,許生在校表現不錯,老師和其他學生只看見兩人似乎坐在同一張椅子上,等鄭姓學童傷勢穩定後,會再問清楚案發情形。
鄭童母親對校方處置極不滿,當天接到學校通知,要她到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室陪兒子,她追問受什麼傷,老師說是手被美工刀劃傷,等她到了醫院,發現兒子右胸被刺一刀,讓她很心疼。
鄭童右乳下方被刺傷,傷口長約1公分,醫師安排X光、電腦斷層掃瞄,無法看出刀傷深。彰基醫師黃弘哲表示,鄭童當天插管引流60cc血水,沒超過100cc,不必開刀,昨天減到50c.c,沒發燒、發炎,觀察兩天沒問題,應可出院。
鄭童母親說,學校原本輕描淡寫,說這是孩子們嬉戲玩鬧,不慎「劃」傷的校園意外傷害。但她發現兒子右胸被刺,問題嚴重,當天她向派出所報案,學校才積極處理。
◆ 完全中學省過頭 學生挨垃圾桶坐
自由 2011.12.29
〔記者胡清暉、林曉雲/台北報導〕全國目前有一百九十所兼具高中、國中的完全中學,約占全國高中職的四成,然而,全國教師會批評,完全中學的經費、設備、編制員額不足,有如「完全省錢中學」,而且同一所學校的下課鐘聲、教師鐘點費呈現「一校兩制」,甚至部分高中部教室空間狹窄,學生被迫坐在垃圾桶旁上課,幾乎淪為二等中學。
全教會批沒準則 一校兩制
全教會高中職委員會主委張文昌指出,完全中學目的是讓社區學生就近入學,自八十四學年度全面試辦,但一校之中同時有國中、高中,造成「一套行政人馬,兩套學制業務」,變相剝削基層的行政人員,而且國中、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程度落差極大,現有輔導人力明顯不足。
張文昌表示,絕大多數縣市沒有對完全中學單獨訂定組織規程準則,導致組織員額未能法制化。此外,國、高中部每堂課時間分別為四十五、五十分鐘,國中老師鐘點費一小時三百六,高中老師四百元,呈現「一校兩制」。台北市萬芳高中的歷史老師廉艷雲舉例,國中生、高中生能買的飲料不同,福利社得用兩套標準販賣。
籲教部考慮國、高中分立
全教會秘書長吳忠泰指出,大多數完全中學是國中改制,校地及教室均依國中標準,一間教室原本只容納三十名的國中生,卻擠進四十多名高中生,而且高中生個頭比國中生高大,部分高中教室裏,學生座位緊鄰置物櫃、垃圾桶。他建議教育部訂定完全中學設立基準,檢討完全中學的高中部、國中部分立或重組的可行性,並降低班級人數。
教部:近期研商改善品質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科長王鳳鶯表示,近期邀集縣市政府研商改善完全中學的教育品質。明年起,將針對尚未接受教育部補助的完全中學,優先給予補助。
教育部統計,九十九學年度國中畢業生總數卅一萬一千九百七十一人,到一百零九學年度僅剩約十九萬五千人,但高中職招生容量卻不斷擴充,近十年來,國中畢業生就讀高中、高職或五專的就學機會都超過一百%。
◆ 50人擠爆小教室 完全中學缺資源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2011/12/29
國內完全中學占全國高中職4成,但全國教師會昨天指出,完全中學教學資源普遍不足,50個高中生常得擠在國中35人的教室,後排學生座位頂到牆面,甚至被迫坐在垃圾桶邊上課,顯示12年國教資源未到位。
全教會秘書長吳忠泰表示,完全中學不是次等高中,呼籲教育部打造讓家長學生安心的選擇,「否則12年國教資源未到位,一切都是空談。」完全中學不是「完全省錢中學」,建議教育部訂定設立基準,確保教育品質,並補足專業輔導人力,檢討完全中學的高中部、國中部分立、或重組的可行性,並降低班級人數至30人一班。
教育部規劃在高中職設置不足地區,由生源不足的國中改制為完全中學,促進高中社區化及就近入學。全教會昨天質疑12年國教標榜高中均質化,但完全中學資源尚未到位,連圖書館、體育館、科學館都缺乏,如何讓家長學生安心入學?
全教會高中職委員會主委張文昌指出,結合國中部和高中部的完全中學,從84學年度試辦以來,共發展出187所完全中學,占全國高中職近4成。當初設置目標是希望讓社區學生就近入學,但一校同時有國、高中部,「一套行政人馬,要做兩套學制業務,對基層教職員工不公平。」
張文昌表示,因法令不周延,多數縣市未針對完全中學訂定組織準則,造成組織員額無法法制化。一校多制也造成管理困擾,台北市萬芳高中老師廉艷雲舉例,國中生、高中生制服不同、到福利社能買的飲料也不同;且國中老師鐘點費一個小時360元,高中老師400元,計算也有雙重標準。
張文昌指出,多數完全中學由國中改制,設備和教室都是國中標準,很多高中學生身型高大,班級人數多,常發生教室與活動空間嚴重不足現問題。
◆ 教部將研訂完中設備規準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2011/12/29
完全中學設備資源不足,教育部中部辦公室昨天指出,完全中學的主管機關是縣市政府,教育部雖未直接管轄,但會提供平台,近期內邀請縣市來研商完全中學的規準。
教育部中辦二科科長王鳳鶯也表示,101年度優質高中補助經費,將優先撥給完全中學。
王鳳鶯指出,少子化導致國中生畢業人數下降,對部分縣市的完全中學規畫造成衝擊,99年度全國有近31.2萬名國中畢業生,但到102學年度減少約5萬人,剩26.4萬人;109學年度更大幅減少至19.5萬人,因此對於完全中學的設立或變更,縣市應審慎評估。
全教會建議確保完全中學的教學品質,但王鳳鶯說,各縣市政府投入完全中學的資源不同,教育部將主動輔導還沒有申請高中職優質化補助的完全中學,優先核撥經費,協助完中改善教學環境及設備。
至於完中的高中部與國中部是否應分立、重組,王鳳鶯指出,應由地方政府依現況評估決定,目前已有數所完全中學分立或重組。
中文熱 美孔子課堂校園夯
中央社 2011.12.30
中文學習熱潮蔓延美國,美國高中、大學陸續出現「孔子課堂」,提供學生學習中文的師資及教材補助。過去10年來,美國提供中文學習課程的學校校數增加3倍。
中國大陸教育部於2005年在美國推動「孔子中心計畫」(Confucius Center program)。美國曼非斯大學(University of Memphis)孔子中心負責人孔祥德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目前全美至少有20多所大學有孔子中心,美國學校裡至少有70個「孔子課堂」,而且數目正在成長中。
孔祥德表示,孔子中心在美國的大學和高中裡推廣中文和中國文化,中心幾乎提供學生免費的教師,教導他們中文。學生也可以得到額外的學習資源,像是教科書等。
位於田納西州的希爾伯勒高中(Hillsboro HighSchool)有75名學生參加孔子中心的中文課程,希爾伯勒高中校長莎瑞德(Terry Shrader)向CNN表示,學生能夠學習一點中文及中國文化,將有助於提升他們進入大學學習或最終進入職場的優勢。
根據應用語言學中心(the Center for AppliedLinguistics)的研究顯示,中國大陸政府的投資已見成效,除了西班牙語外,中文是唯一在美國學校中顯著成長的語言。
過去10年來,提供中文學習課程的美國學校校數增加3倍,而提供法語學習課程的學校校數則減少了18%。
除了學校推廣中文,美國國防部也希望培養能運用多種語言的美軍士兵,阿拉伯語和中文目前列於多語言名單之冠。
美國國防部提供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Institute of Technology)72萬美元的補助,鼓勵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的學生學習中文。喬治亞理工學院提供所有學生學習中文已超過10年,中文也成為學校越來越受歡迎的語言。
◆ 明年起國考改網路報名
【聯合晚報╱中央社】2011.12.30
考選部今天指出,從民國101年起,各項國家考試全面採行網路報名單軌化作業,考生不必再跑到國家考場購買書面簡章,直接從網路下載應考須知及報名書表,直接在網路報名。
考選部提醒國考考生,明年有多項考選新措施將上路,包括,國考全面採行網路報名。
不過,雖然是「網路報名」,目前除了公務員初等考試是全面「無紙化」、考生不必寄回報名書表之外,其他的國家考試,考生網路報名後,還要再列印表單、貼照片、身分證影本、學歷證明等,寄到考選部審查;其他國考是否跟進初等考試,全面採「無紙化」,考選部仍在研議當中。
另外,101年8月起航海人員考試交由交通部辦理,考試院不再辦理;101年2月增辦專技人員高考社會工作師考試;101年3月首辦移民行政人員特考;101年5月增辦專技人員高考食品技師考試。
在考試方式變更方面,專技人員高考牙醫師考試全面採行單軌分試制度;第二次專技人員高考藥師考試改採電腦化測驗;101年7月1日起專技人員高考中醫師考試採行分試考試。
還有多項考試新設考區,包括,101年專技普考導遊領隊人員考試、公務人員高考三級暨普通考試等2種考試,均增設澎湖、金門、馬祖考區;101年公務人員身心障礙特考增設宜蘭考區;101年公務人員司法官考試第二試、專技人員律師考試第二試,均增設高雄考區。
◆ 明年起全國高職評鑑 31校面臨退場危機
自由 2011.12.30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受少子化嚴重衝擊,明年四月起,教育部將針對全國一五六所公私立高職進行新一輪全面評鑑,一○三年全面完成,初估將有八成學校獲得優質認證,但有卅一校恐面臨招生困難或退場的危機。
教育部中辦主任藍順德表示,教育部從九十六學年開始陸續做高職評鑑,不含北市和高市的高職,已有八十八校獲得優質認證,約占全部高職總數的五成六,但未公布名單,等到第二輪評鑑獲優質認證完成後,再統一公布。
教育部新一輪評鑑標準將比前一輪更重視專業,未來的課外活動、課程都會作為評鑑項目。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批評,教育部做過評鑑,卻不公布結果,不提供選校資訊,根本是讓孩子「羊入虎口」,況且教育部早已設定下一輪評鑑會有八成學校被認證優質,採額度制,而非標準制,根本是看準少子化嚴重,不必等到評鑑淘汰,屆時自然有兩成學校會倒掉,教育部官員心態可議,十二年國教品質更堪慮。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表示,教育部每年提撥六億三千萬元,協助改善高職的辦學品質,目標是希望全國一五六所高職都能成為優質學校,但難度非常高,經評鑑和輔導後,若一直無法取得優質認證的高職,就需思考轉型。
獲得優質認證的國立花蓮高農校長徐正鐘表示,花蓮國中畢業生每年只有四千五百人,但高校名額卻達六千七百名,學校競爭激烈,勢必要發展出特色,以該校有四百多位原住民學生為例,學校課程即結合原住民特色,食品科利用原住民食材「樹豆」,研發出樹豆餅乾,也開發出紫蘇梅等花蓮特有名產。
癡迷數學30年 農民出專著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組北京2日電】2012.01.02
由於機緣巧合,山西長治兩位農民張春榮、薛海明先後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此後30年,兩人一頭栽進數學領域。令人振奮的是,薛海明的數學專著《自然數原本「數數論」》已和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簽訂出版合同,今年3月將正式出版,以農民身分出版數學專著,且獲「國」字頭出版社青睞,在中國絕對是鳳毛麟角。
中新網報導,張春榮1980年偶然得到一本小學奧數讀物《有趣的數學》,觸發他對數學的興趣,此後,張春榮窮畢生精力投入到數學領域中。 數十年間,張春榮家裡的演算紙堆積如山,打工所得多半用於研究、學習。但受限於身分、學歷,他的研究成果始終難推廣出去。
2006年,同鄉張景剛感動於張春榮的執著,決心幫助張春榮。據報導,張景剛發現,張春榮的研究課題脫胎於中國古代的「孫子定理」(也稱「中國剩餘定理」),張春榮創造了一種令「孫子定理」更簡便、普及的方法——剩餘倍分法。
報導指出,2008年,山西數學核心期刊《數學愛好者》發表了張春榮、張景剛合作的數學論文「剩餘倍分法重解中國剩餘定理」。2009年11月,兩人合作的「剩餘倍分法之兩兩互素求相對乘數的新方法」一文,在教育部的「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發表,並被評為五星級論文。有專家指出,「這一算法會成為人類共同的財富」。
與此同時,另一位農民薛海明癡迷於「自然數」,30多年來,專注在自然數中新發現的規律、性質,先後十易其稿,於1998年底完成《自然數原本「數數論」》。和張春榮的遭遇相似,薛海明先後請教於北京、太原等地的專家、學者,但大多吃了「閉門羹」。
據報導,同樣在張景剛的幫助下,薛海明的著作《自然數原本「數數論」》2010年在山西省版權局登記,並自費出版。
令人欣喜的是,2011年3月,薛海明的學術論著《概述自然數原本「數數論」》被計算機科學與服務系統國際學術會議收錄。6月,三人受邀參加這一國際學術會議。
此間,薛海明的書被南京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北大學、山西大學等高校圖書館收藏。2011年10月,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大學等多所高校教授聯名向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推薦出版薛海明的著作。
2011年12月,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正式和薛海明簽訂了出版合同,其著作將於今年3月問世。
◆ 陸農民撰地方誌 學界驚奇
中央社 2012.01.02
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明星村有1名研究地方史的農民楊通全,靠著自學完成「翁源文史鉤沉」等地方誌,不但得到廣州中山大學的好評,且被多所大學圖書館納入館藏。
南方日報報導,楊通全修史之路走得並不順遂,家人不支持,出門遭白眼,甚至曾在考察時被誤認為盜墓賊,差點被圍毆。
報導說,楊通全在1994年決定寫下本地歷史。為了撰寫地方誌,一個月差不多能花上人民幣1000多元,10多年下來,楊通全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還賣掉了耕牛,氣得妻子差點喝農藥自殺。
楊通全說,「那些年,我都是晚上寫東西,白天幹農活,結果我老伴為了不讓我寫,晚上就在門外拉電閘斷我的電;我點蠟燭,她就把蠟燭藏起來,搞到最後我連煤油燈都翻出來了」。
除了家人反對,楊通全也有不少次遇到危險,他說自己有一次跑去墳地裏看名人的墓碑,但還沒拍完照片,「有一堆人圍過來準備揍我,那些名人的後代族人以為我是盜墓的」。
在地方誌未完成前,村人常常嘲笑楊通全:「你一個農民研究什麼歷史?政府每個月給你多少錢啊?」;在別村做田野調查時,也常遭白眼:「農民來這裡幹什麼?出去出去!」。
但經過10多年考察,騎壞了4輛腳踏車2輛摩托車之後,楊通全在2004年寫成了「翁源文史鉤沉(第一卷)」,修正「翁源縣志」、「韶關市志」的數十處錯誤,並填補兩書的許多空白,獲得學界好評。
在中共翁源縣委及翁源縣文化局等單位贊助下,「翁源文史鉤沉(第一卷)」已出版,並由廣州中山圖書館、韶關大學圖書館等地納入館藏;當地政府並額外撥款,資助他出版「翁源古今風物圖錄」。
楊通全還在持續自己的歷史調查研究,他說,「(書出版)之後我就有點名氣了,出去被人罵也少了」。
◆ 營養午餐是國民教育的一環
【聯合晚報╱社論】2012.01.02
營養午餐弊案越滾越大,多位校長遭到起訴,誠令人遺憾。台灣實施營養午餐約有近40年歷史,但規範不明確,似乎只是學校幫家長解決為學生做便當的麻煩。因而營養午餐好像不過是另一種需要招標的「工程」,也就滋生了其他工程可能發生的回扣問題。
弊案必須清查,杜絕不良風氣,但追根究柢,應趁此機會徹底檢討營養午餐的定位。如果根本就將營養午餐定位為國民教育的一部分,則財源、收費、供應商的資格和契約條件等問題,就可以整體規畫和規範了。
從經費面看,有家庭繳不起營養午餐費,一直被拿來當作社會貧窮問題的指標之一。前行政院長劉兆玄任內,曾經承諾補助縣市政府實施免費營養午餐,但最終未能實施,據說關鍵是在「排富」,擔心資源排擠。所以目前營養午餐只補助低收入戶學生。但有沒有想過,這些受補助的學生就等於被貼上標籤,吃飯的時候可能受到「另眼看待」?這種例子不是沒發生過,所以營養午餐應朝「苦不能苦孩子」的目標去做到全面免費,財政困窘也應想辦法克服難題。不富裕的花蓮縣由縣長傅崐萁魄力做到全縣免費營養午餐,兌現競選政見,可見事在人為。
看看鄰國實例,日本從明治時代的1889年開始實施學校給食,也就是我們說的營養午餐。1954年日本制訂「學校給食法」,形成一套完整制度。學校給食不只是提供學生營養均衡的食物,而且視為教育的一部分,確實執行各項教育功能。透過給食的均衡營養,打造健康國民的基礎,只是第一步。透過給食,教導學生瞭解傳統米食文化,導正偏重洋食的風氣,甚至教導傳統民族文化。所有學生遵守一樣的飲食規範,分配任務一起備食,順便學習進食禮儀、愛惜食物和環保回收,還在飯後由老師帶領學生刷牙。這裡面有營養和衛生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品格教育和群體教育,誰說營養午餐不是教育的一環?
把營養午餐視為教育的一環,而不僅只是招標的工作,才能藉此「防弊」又「興利」。
◆ 2012年禁用詞 「驚人的」排名第1
【Upaper╱中央社】2012.01.02
新年來臨之際,蘇必略湖州立大學公布2012年應該被禁止的字彙排行榜,排在第1位的就是「驚人的」(amazing)。
從1976年開始,位於密西根州的蘇必略湖州立大學在新年即將展開時,都會公布「由於誤用、濫用與普遍無用,而應從標準英語中禁用的字彙排行榜」。
最早會推出這份排行榜,純粹是蘇必略湖州立大學公關部門在新年夜慶祝派對時推出的創意之舉,由於受到媒體與輿論高度注意,30多年來成為備受矚目的特殊傳統。
根據這項排行榜,2012年應遭禁的頭號字彙就是「驚人的」。蘇必略湖州立大學指出,這個單字收到超過1500次來自各界人士提名,理由則是這個字過度使用,讓人厭煩。
其他11個上榜的字詞還包括:「懷胎凸肚」(baby bump)、「共同犧牲」(shared sacrifice)、「占領」(occupy)、「後座力」(blowback)、「男人洞窟」(man cave)、「超大無比的」(ginormous)、「新的常態」(the new normal)、「贏得未來」(win the future)、美式足球用語「欺騙戰術」(trickeration)、 「寵物家長」(pet parent)與「先行致謝」(thank you in advance)。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