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7

洪蘭:有才無德是毒品

◆ 洪蘭:有才無德是毒品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485566.shtml

【聯合報╱洪蘭】2011.07.26

最近報上有個大學教授投書說,他從前在香港教過的學生來到紐約,在他家住了一晚,這學生是香港的怡和洋行送出來進修的,一周費用美金五千元,還不包括機票。學生跟他說他回香港後,就要跳槽到別家公司去,跳了薪水才會高。果然連環跳後,現在他已是某大企業的總經理了。

這位教授因此下結論說,人要常換工作才能爬得高,他相信怡和洋行老闆一定對這個學生很生氣,但是「年輕人不能為私情而不往前奔馳」。他勸年輕人不要因「感情、忠誠而耽誤自己前途」。他說嚴凱泰先生在接受交大榮譽博士時,勸告學生不要常換工作的話,在今天工商的世界中是太「農村」了。

我看了很驚訝,這不是「農村」的問題,而是「厚道」的問題。一個年輕人如果位子都沒有坐熱就換工作,會給人好高騖遠,沒有定性的感覺。如果一個人一年換十二個工作,你敢用他嗎?尤其接受了公司的栽培後,馬上跳槽是不厚道的。沒有公司願意作別人的人才培訓班,將心比心,老師不應該鼓勵學生享受完利益後,拍拍屁股走路。這不叫為「私情」,這叫自私自利、忘恩負義。不論是什麼樣的先進科技社會,只要是人的社會,「忠誠、正直、公平、正義」還是核心的價值觀。作生意,誠信為上,人性之美在於「誠」,人性之貴在於「信」。

群聯電子公司董事長潘健成先生有個「兩個饅頭」的理論,他說:「當你快餓死時,人家給你兩個饅頭,你吃飽了才有力氣去找工作,才活了下來。十年後,你發財了,你說你還他兩個饅頭,外加一個饅頭的利息,用三顆饅頭還掉這個債,像話嗎?」他說恩典不是這樣還的。

好個恩典不是這樣還的。我們要告訴孩子,珍惜你的工作,感恩給你第一個工作的人。因為當你什麼經驗都沒有時,他願意僱用你,讓你在職訓練、栽培你,他是你的伯樂,你要感激他。

換工作不是不可以,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而且在同一個工作做久了會沒有挑戰性,但是剛受完訓回來就立刻跳槽,甚至帶舊客戶的名單,帶槍投靠是非常不厚道的。新僱主只要想一想,你會因為他的薪水高,背叛原來的老闆來投靠他,難道你以後不會因為別人的薪水更高而背叛他嗎?

司馬光說: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皆才有餘而德不足。除非人類的品德能跟得上文明的腳步,不然文明越進步,人類越不快樂。我們實在不願意看到年輕人比現在更勢利。

有句話說得好: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是中品,無德無才是庸品,無德有才是毒品。毒品的危害多麼可怕,它毀家傷人,作老師的怎麼還可以鼓吹學生做毒品呢?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 相關報導:

王文華:別再祝他們鵬程萬里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12年國教 不採國中在校成績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11/07/27

十二年國教預計民國103年實施,確定免試入學、不採計國中在校成績。教育部完成「高級中等教育法草案」,將免試入學政策提升到「法」的位階。民國103年所有高中職 (包括建中、北一女)都必須提供免試入學名額,且不得採計國中在校成績。

這項草案目前正在徵詢各縣市及教育團體意見。根據草案,高級中等教育 (含高中、高職及五專前三年)採「免試為主」、「免學費」、「自願入學」,是權利而非義務。

草案也規範學區畫分、招生方式及成績考查。明訂高級中等學校的多元入學以免試入學為主,但部分名額可辦理特色招生。免試入學及特色招生的比率並未入法。教育部將在8、9月間修訂高中職及五專多元入學招生辦法另訂。

免試入學明確入法,一旦三讀通過,暑假後就讀國一的學生,未來升高中職五專時,確定不會以在校成績做為入學門檻。草案也明訂特色招生若出現缺額,名額不可回流到免試入學。至於不採計在校成績後,各高中職依何原則招生,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表示,由各招生區自己去訂辦法,教育部不會下指導棋。

據教育部十二年國教說帖,未來想進心目中學校,不需要遷戶籍,因為「免試就學區」以直轄市、縣市或「共同就學區」為範圍,例如北北基是一個學區,其他如台中市與南投市、嘉義縣市、新竹縣市與苗栗縣等,不需像國中小學非得把戶籍遷到學校旁。

草案對免學費也有「但書」,103年起就讀公私立高中職全部免學費,但免學費的待遇只限三年,重讀者則要付費,非中華民國國籍者也不能享免學費待遇。

教育部強調,高級中等教育法草案仍在廣徵各界意見中,仍需經教育部法規會、行政院、立法院通過,預定103年8月1日起實施。教育部規畫,免試入學辦法將於明年7月前公布。特色招生今年9月前公布招生審查重點,明年6月前訂定特色招生審查原則及注意事項,102年8月前公告辦理特色招生的學校及名額。

※ 相關報導:

* 特色招生 明星高中擬辦聯招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33137

北一女校長張碧娟曾表示,北一女特色招生將達75%、免試入學25%,並舉辦特色招生考試。目前建中與北一女有初步共識,未來特色招生將聯合舉辦考試,另外還有幾所高中也有意願...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國小升國中免試,但要進國中資優班也有考試,未來12年國教可比照辦理,不需再辦「特色招生」,他擔心所謂特色招生,會變成「能力分班的復辟」。



◆ 雲端語言知識庫建置 兩岸學習零距離

中廣 2011/07/27

隨著交流頻繁,兩岸學生到對岸求學人數也越來越多。過去教科書上學術名詞翻譯的差異造成學生學習上的困擾,不過,透過即將初步建置完成的「中華語文知識庫」,兩岸翻譯的不同將不再是學習的阻礙。(翁千惠報導)

歷經四年編纂,從馬總統積極推動的兩岸中華大辭典到可以無限擴張的雲端語言知識平台,中華文化總會即將初步建置完成的中華語文知識庫,由兩岸專家共同合作將兩岸一般及學術辭語的翻譯解釋及差異做彙編,秘書長楊渡說,

『未來會涉及到兩岸學生互相留學的時候要了解對方的語辭,所以中小學的科技名詞使用是當前就要解決的,總是要先了解先知道這個名詞,這是未來在雲端上可以使用的。』

中華語文知識庫在字辭查詢部分包含兩岸常用詞彙、教科書學術名詞及常用學術名詞三項檢索內容,其中常用詞彙目前校訂完成27000多筆,以國中小教科書為主的學術名詞由於許多是外語翻譯而來,目前也已完成4000筆的對照,知識庫平台預計最快在今年底就可以正式上線供網路查詢,使兩岸學生在學習上更便利。

fsj 提到...

地理世錦賽 我奪第3

【聯合晚報╱記者王慶偉/美國加州山景城報導】2011.07.28

在美國舉行的國家地理世界錦標賽(NationalGeographic World Championship),中華台北隊以15分獲得季軍。再次展現台灣學生的優異能力。

這項競賽27日在舊金山灣區山景城Google總公司舉行,中華隊的領隊、和平高中教師陳豫表示,參賽的朱博琛、鄭承珞和徐東宏表現佳,都已經盡了全力。馬英九總統也致贈賀電。

代表隊隊長、台東市新生國中畢業生朱博琛賽後有些失望,但當最後成績確定時,「心中很平靜」。他也說,從小就對地理有高度興趣,5歲就開始收看「國家地理」頻道,此行讓他在地理常識有許多啟發,更在和外國同好的交流中,獲得「比銅牌還珍貴的經驗」。另兩名隊員鄭承珞來自台北立瑠公國中,徐東宏來自台北市龍門國中。

總決賽由美國著名電視猜迷遊戲Jeopardy主持人崔貝克(Alex Trebek)主持,並由Google所屬的YouTube在網路直播。總決賽分八局,每局二輪回答。八局中有六局為團隊回答,兩局為指定個人回答。

曾經主持過10次國家地理世錦賽的崔貝克表示,從沒看過像今年這麼難的問題。參賽者不但要熟悉全世界的地理,還要瞭解每個地方的風土、民情、文化,以及歷史。中華代表隊在第三局時曾一度領先,但後來俄國隊不斷得分追上,中華隊最後獲得季軍,冠軍為俄國隊(27分),亞軍是加拿大隊(22分)。



◆ 泰雅族紋面國寶 全台剩7人

【聯合報╱記者何來美/苗栗縣報導】2011.07.28

苗栗縣「硬頸攝影群」攝影家羅漢章,廿年前代理泰安鄉長時,開始追蹤攝影全鄉泰雅族紋面國寶,那時還有七十八人,到今年僅剩下四位,連同花蓮縣秀林鄉的三位,全國只剩七位。紋面國寶的凋零,代表泰雅紋面文化將走入歷史,令他不勝唏噓。

客家籍的羅漢章,民國四十三年考取公職,派往泰安鄉服務,四十餘年公職生涯,他一直未離開過山地課,擔任過課長、代理過泰安鄉長;退休後繼續以鏡頭記錄泰雅部落變遷,最近出版「大霸尖下」攝影專集,收錄兩百餘張泰雅族照片,見證泰安鄉部落近甲子歷史發展。

「我在嘉義縣阿里山鄉奮起湖出生,就讀達邦國小」,八十歲的羅漢章因父母出外謀生,從小就與原住民結緣。五十七年來踏遍泰安鄉部落每一個角落,除記錄紋面國寶,在泰安鄉泰雅族頭目文化協會成立後,也開始攝影記錄泰雅族北勢群八社的頭目、副頭目。

羅漢章說,他剛到泰安鄉服務時,原住民仍過著狩獵、輪耕生活,部落生活可用家徒四壁形容,但原住民樂天知命,待人誠懇、忠厚,直到民國五十六年全鄉才供電完成,道路也改善,原住民的生活才邁向現代化。

他說,他與苗栗縣政府同事謝其煚都喜歡攝影,兩人合夥買相機,自己沖洗,他的攝影作品也隨公務生涯逐漸累積,內容包括紋面國寶、山居歲月、部落風情、原住民歌舞,從照片可看出泰雅部落的變遷。

泰雅族以紋面習俗聞名,日據時期嚴禁,民國八十年羅漢章代理泰安鄉長,他請村里幹事調查紋面國寶,也以鏡頭記錄他們的歲月容顏,當時有七十八位(男十九人、女五十九人),到民國九十年只剩下廿四位,到今年則僅剩簡玉英、高香妹、高天生、柯菊蘭等四人。

羅漢章說,紋面國寶多數都活到八、九十歲,吳蘭妹、江福娘、陳雲松分活到一一○、一○四、一○一高齡;碩果僅存的四位,年齡最小的柯菊蘭亦已八十八高齡,樂天知命的紋面國寶,大多很長壽。



◆ 世界不夜城研究:紐約打盹了

路透 2011/07/28

(路透紐約27日電)紐約是不夜城嗎?這又是另1則都市傳說。

紐約在世界不夜城的新研究中排名第32,前5名是開羅(Cairo)、蒙狄維歐(Montevideo)、貝魯特(Beirut)、及在西班牙的馬拉加(Malaga)和薩拉戈沙(Zaragoza)。

在社交網站Badoo.com的排名中,幾乎每個歐洲城市都領先紐約。倫敦排名第17,巴黎排名第18,羅馬排名第27,里斯本第15,甚至常被認為是昏沉的官僚城市布魯塞爾也排第11名。

這項排名是透過分析橫跨180個國家1億2200萬人口中,1億2000萬筆網路聊天而來。開羅的網路聊天活動在凌晨1時達到顛峰,比紐約晚的多。

Badoo.com的行銷長普賴斯(Lloyd Price)說:「這可能暗示了人們在晚上沒有花那麼多錢。很多人可能不出門,不在外逗留太晚,也沒去派對和喝酒。」中央社(翻譯)



◆ 美國3600間郵局將關 商家接手服務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26日電】2011.07.27

赤字節節攀升的美國郵務總局為大幅削減開支,26日宣布計畫在全美49個州關閉3653個傳統郵局,改由民營化服務取代,將在2500個社區的零售商開設小型「村里郵局」(Village Post Offices)。

郵務總局這次將撤裁的郵局,除德拉瓦州不受影響之外,涵蓋全美各地,甚至包括設在國務院、農業部和國防部內的郵局。郵務總局已在該局網站上設立網址,詳列各州被列入關閉評估的郵局及郵遞區號(zip code),供民眾查閱,網址為http://about.usps.com/news/electronic-press-kits/expandedaccess/statelist.htm。

郵務總局長唐納胡(Patrick Donahoe)表示,該局因財政陷入困境,今年將面臨80億元至90億元的赤字,目前正尋求關閉逾十分之一「低業務量」的郵局,並計畫「大幅改變民眾與郵局互動的關係」。他說,如果這些業務量不足的郵局在經過評估後,若一如計畫關閉,每年將可節省2億元開支。據指出,評估作業可能需時四至六個月。

郵務總局今年第二季的虧損額高達22億元,由於該局並沒有來自政府稅賦的補助,因此該局估計,9月可能即將無力支付債款。

唐納胡指出,未來將採行的新策略是在郵局被撤裁的小鎮,設置由當地商家替代的村里郵局,此舉並可望對業者帶來更多人潮。

郵務總局希望在秋季以前,即開始設置村里郵局,並在各地與有意接手郵政服務的商家簽約,但業務僅包括賣郵票和接受郵遞包裹。唐納胡說:「對小企業而言,這也是一個契機。」

唐納胡指出,與郵政總局簽約的企業,可獲得租金、水電帳單和其他開銷的補助。另外,當局也將檢討把一些偏遠的郵局轉移設置在圖書館或市政府內。

郵務總局這項民營化措施不僅可刺激小鎮商機,亦可讓郵局最大的郵遞競爭對手優比速快遞公司(UPS)增加獲利。UPS高層對郵務總局宣布將關閉郵局的動作,似乎樂觀其成。該公司財務長庫恩(Kurt Kuehn)說:「我們顯然會爭取遞補這個缺口。」

郵務總局也表示,有意和該局合作,設立「村里郵局」的商家,可電(303)743-1266洽Rickey Johnson,或以電郵cmc.travelretailtempsrvc@usps.gov聯絡。



◆ 好猛 嬌小女襄理 變身鋼筋師傅

【陳俊雄、實習記者張嘉晴/新北市報導】2011-07-28 中國時報

外商銀行、速食店襄理跟鋼筋師傅,哪一樣工作比較適合女性?七年級的彭曼宜,身材嬌小捨速食店襄理改當鋼筋師傅,一年多體驗感想是:當鋼筋師傅確實比較有趣。

口嚼檳榔、皮膚黝黑,幾乎是一般人對工地黑手的固著印象,由於相當耗費體力,女性投身營造業的少之又少;如果鋼筋師傅還是個皮膚白皙、身材嬌小的女生,恐會跌破許多人的眼鏡。

本身學觀光的彭曼宜,畢業後曾在外商銀行工作一年多,之後轉行到連鎖速食店擔任襄理,但二年的速食店工作,遠比外人想像的還要勞累,有時甚至要到凌晨三點才能下班,在身心俱疲下,曼宜有一天回家看見日出卻覺得好像是日落,讓她心情沉重得就在當天辭職回家。

待業沒多久,彭曼宜聽到勞工局開辦免費的營造類鋼筋、泥作技術及模板等工程職業訓練課程,還輔導考取相關證照,於是她加入課程難度最高、最專業的鋼筋工程,今年五月她也考取丙級證照。

曼宜說,雖然家裡開營造廠,但工地實做上,看的跟實際做的還是不同,有了專業技能,也讓其他師傅與她溝通時更加尊重,不敢對眼前這個小妮子作怪。

和彭曼宜一樣透過勞工局職訓課程重回職場的,還有新住民媳婦林安妮、曾經跌倒但重新站起的周志成、在電視上教授美食還出書的烘焙達人杜麗娟等人,勞工局也將這些成功案例拍成「我在職訓發現曙光」電視廣告,希望呼籲失業勞工加入職訓行列,重新尋回人生方向。

勞工局長高寶華說,金融海嘯後造成許多勞工失業,在這些成功案例中,有中高齡失業、新住民、特定對象、弱勢族群等,職訓中心每年開設一五○門職訓課程,失業者可利用勞工局職業訓練中心免費課程協助,學習專長再就業重回職場。

fsj 提到...

廖玉蕙:慢慢走,欣賞啊!

【聯合報╱廖玉蕙】2011.07.31

「我的孩子還很小,要怎樣才能培養他對閱讀的興趣?」「小朋友幾年級啦?」在閱讀的相關演講過後,我對著台下提問的年輕媽媽反問。「啊!他還在我的肚子裡,才七個月,我看過報導說閱讀能力的培養要越早越好。」我瞠目結舌,不知如何以對。瞬間,十幾年前的一樁往事躍上心頭:

一位焦慮的母親在電話中告訴我,她因為看到一分報導而沮喪萬分。報導上說:如果孔雀給雞孵養,牠就成不了一隻孔雀,只能變成一隻雞。她憂心自己只是個水泥工,知識水準低,雖然也曾努力設法參加讀書會,追趕各項資訊,卻囿於忙碌的工作,經常缺席,沒能及時學會最美好的教養策略。「家裡的三個孩子可能是孔雀,我怕被我這隻雞一養,可能永遠成不了孔雀,而只能成為一隻雞。」她甚至謙遜且誠懇的期待:「我多麼希望她們能成長在教授您的家庭,讓您將她們撫養成三隻漂亮的孔雀。」聞言之後,我不禁目瞪口呆。

我反問她:「你能確定當孔雀就比當雞好嗎?」我們到動物園去參觀,總期待孔雀開屏,那般五彩繽紛的羽毛確實讓人目眩神移;但是,一旦牠不肯在人們的期待下開屏,小朋友往往拿石子砸牠,所以,孔雀雖然美麗,卻也有不得不開屏的憂愁;反觀小時候家裡養的小雞,常常跟在母雞身後嘰嘰喳喳的跑來跑去;牠們是不是快樂,就像莊子跟惠施的濠梁之辯一樣,「我非『雞』,不知『雞』之樂!」但是,小雞沒有特殊壓力卻是明顯可以看得出來的,牠只要負責努力長大就行了。如此說來,雞跟孔雀相較,也多了怡然自得的優勢。

放下電話前,我告訴那位焦慮的母親:「其實,我們家也沒養出漂亮的孔雀,但可以很驕傲地說,我確實養出了兩隻健康快樂的小雞。」

在某種程度上,這兩位焦慮的母親很能代表今天諸多關心孩童教育的父母,她們相信人生有一個起跑點,這個起跑點或許是孩童接觸學習的時間早晚;或許是家長社經地位的高低;也許是腦力的開發程度。他們凝眸注視在競爭力的培養,唯恐稍一不慎,就要全盤皆輸。

他們有些不肯相信每個孩子的天生稟賦都不相同;有些不願接受孩子學習性向上不符大人期望的事實;有的不耐久候孩子的自然成長。

所以,花大錢購買聽說可以保健的昂貴營養品,盼望孩子增強體力,能在冗長的戰線中持續戰鬥,卻在塑化劑事件裡赫然發現自己正親手餵食孩子毒品;有人早早帶著孩子到宣稱可以及早開發智力的補習班去暖身衝刺,念經、速讀、練記憶、補習…,期望自家孩子可以遙遙領先群倫,殊不知學齡未到,這些提前的灌輸,也許正悄悄在孩子心中埋下厭惡讀書的種籽。

我們就以陳樹菊和陳菊兩位為例,一「樹」之差,社經地位看似懸殊,但默默在市場賣菜的陳樹菊受人尊敬的程度,並不亞於位高權重的陳市長,重要的是,腦袋有沒有用來思考。如何給孩子良好教養,教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和進退應對之道才是正道。每個孩子的起跑點都不同,家長心情先放輕鬆,緩步引領,孩子才能正常成長。

「慢慢走,欣賞啊!」阿爾卑斯山路上的這則提醒的標語也許可以提供參考。為了求勝,不顧一切,只銳意競逐遙遠的目標,無異於坐在汽車裡急駛而過,對路旁美景無暇一顧,就像朱光潛說的:這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了一個了無生趣的囚牢,這是一件多麼讓人惋惜的事啊!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

fsj 提到...

抗震習武 知性夏令營當紅

記者謝文華、俞肇福/專題報導 2011.08.01 自由

純玩樂的夏令營退燒,知識技能型營隊夯!今夏坊間推出理財、廚藝、魔術、武術、歌仔戲、川劇、潛水、賞鯨、獨木舟、養蟲蟲等五花八門兒童營隊;名人授課的外交、領袖尖兵培力營隊,則擄獲大孩子的心。而受到日本三一一大地震連鎖效應影響,防災抗震營隊更是大爆滿!

打破性別框架 男生做菜 女生練功

台北基督教女青年會YWCA副總幹事柯燕美分析,早年家長希望男孩練體能、女孩學才藝,男女還得分開上課。但社會性別框架打破後,夏令營隊的性別屬性不再明顯,像YWCA的魔法主廚、東西料理王,男孩報名也很踴躍。

新北市藍天休閒生活協進會辦「小小巴菲特理財營」,則是教孩子創作存錢筒,理出「第一桶金」,另以虛擬銀行及貨幣傳授基金、股票、保險投資知識。

宜蘭頭城聽濤營區則有強身的「少年張三豐武術營」、探究飛行科學的「空氣動力飛翔營」等,另首次開辦「高中女孩自我發展培力營」,邀名女人授課,空軍少校王慧蓉並分享開飛機投入八八救災的經歷。

有鑑於災難頻傳,藍天休閒生活協進會也首度開辦防災抗震營,在地震館模擬火災、地震逃生,救國團免費的消防育樂營,十六梯次逾千名額,十分搶手。

孩子放暑假,雙薪家長也會為托育問題傷腦筋,越來越多夏令營還將報名年齡「下修」,幼稚園大班的「小小孩」也收,還有夏令營索性一開班就長達兩個月,儼然成了另類暑期「安親班」。

海洋大學今夏除有老字號的「食品生技科學營」及「養殖生物科技營」,首次舉辦的「商船營」更是搶手。好幾位學員是因申請入學為海大準新鮮人,夏令營像是「大學先修班」。商船營不僅安排操船模擬機操作,甚至請來年薪逾百萬、貨輪大副的畢業學姊現身說法。



◆ 王正方:學好英語就有競爭力了嗎

【聯合報╱王正方】2011.08.01

參觀坊間的英語補習班教學。老師教學生念多音階英文單字,採分段處理,每個音階的發音如一個中國字,重複多遍,學生跟著學舌,然後連起來念。說這種教法,能克服孩子的發音障礙。倒像我們小時候的土法煉鋼,在英文課本上注上發音相近的中文字:Good morning姑爹摸你。

數十年來,台灣人十分熱中學英語,但總體成績普通。某次國際英語評鑑,台灣學生在亞洲落在韓國之後,奇恥大辱。一般的現象是:學過英語的人有點閱讀能力,聽力不強,對話諾諾,寫作不成章句。台灣的英語環境不好,合格教師少,教學法也頗值得商榷。

孩子英文不好,怎麼跟人競爭?只要出得起補習費,家長都送孩子上課後英語班。經濟條件好、自認英明的父母(不乏高級知識分子),紛紛送十三、四歲在國中就讀的子女去國外上學。有的託經紀公司辦理,找學校、寄宿家庭。國外有親戚更方便,小孩住在自己人家裡怎麼不放心?我們那位大姑,斯巴達式管理,遠近馳名。何況台灣的教育制度搖擺不定,學習刻板無趣,不重啟發,孩子崇尚自由,受到壓抑不快樂。

大導演丁善璽曾告訴我,他有太多小留學生的故事,有血有淚,拍出來會感人至深。心智初開的孩子們,闖入陌生國家,無親無故,面對著生活、學習、人際關係的龐大壓力,不時會產生困惑、彷徨、委屈、傷感,又向誰去訴說?有誰會關心、協助,度過人生的難關?教育子女的任務整個外包,每個月只撥一筆錢過去,輕鬆得有如付房屋貸款。不時上網視訊一番:你好,我好,可得爭氣呀!只管生卻不親自教養的父母,不如非洲母獅。因為從來沒聽說過,有母獅子把未成年幼獅送到國外姑媽那兒去的事。

往往是花大把銀子,孩子在某學店上學(家長忙,根本沒去過那間學校),美國俗語、穢語流利,認識了狐朋狗友、喝酒抽菸、嗑藥嫖娼,家長震怒,斷絕經濟支援,從此成為路人。有的孩子長期受寄宿家庭的惡質待遇(多數是精神上的),態度消極,就讓課業一律「當」掉,走投無路,效命山姆大叔部隊,轉戰中東。這都是為了提升子女的英文程度?

有位小留學生獨立奮鬥,畢業自長春藤名校,中英語流利。她卻懊悔沒能留在台灣多學幾年中文,因為中文還是她的母語,提升外國語文程度,必須先有堅固的母語基礎。國中學的中文太有限了,否則她的中英文應該更好。過來人現身說法,想學好外國語,首先要打好中文底子,廿歲以後再下功夫K英文,只要有毅力也來得及。

中文則一定要從小奠定基礎,反過來先學外語,長大了再學中文就難多了,能以雙語寫作同等精彩的,到現在還是只有林語堂(他受英語啟蒙教育)一人。更有英明過度的家長,把小孩送到美國學校去,英語不見得能學好,孩子的中文保證給耽誤了。

廿一世紀了,能講流利的英語,便具備競爭力了嗎?前歐盟駐台代表夫人認為,現代人必須要學好中文。她和一兒一女都在師大國語中心學習,成績不錯。台灣是全世界學中文環境最好的地方,競爭力的獲取就在當地。

(作者為電影導演)

fsj 提到...

學界領袖哪裡去了?

【周成功】2011-08-02 中國時報

二個月前就聽到國科會內部傳出的消息,因為Top down的大計畫耗掉太多資源,以致於今年支持大學研究計畫的各學術處的經費將大幅縮水。

面對這樣的傳言,學界整體的反應是冷漠。上位者,沒有人出面澄清或關切;而下面的學者,也僅能私下表達關切與不滿,大家普遍的心態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無力感。

到了六月底,研究計畫獎助的結果出爐,果然不出所料,計畫通過率從過去的百分之四十大幅滑落到百分之三十。而核准三年期計畫的比例也掉到歷史新低,其他像研究生薪資與博士後研究員的名額也突然加上各種限制。這時候大家才發現學術研究的災難真的來臨了!

當學界一片哀嚎遍野時,我們學界的領袖們作了任何努力或表示嗎?完全沒有!直到台大季瑋珠和劉仁沛兩位教授七月四日在聯合報公開質疑國科會經費分配的誤謬,並發動聯名簽署向國科會表示抗議時,大家才突然醒悟到,學界面對錯誤的科技政策時,不是應該要有自己立場與聲音嗎?

當季、劉兩位教授冒著酷暑,聯絡學界同仁向國科會抗議,向立、監陳情,我們學界的領袖從中研院院長以降、中研院的院士們,各學會的理事長們到各大學的校長們有提出任何聲援或是協助嗎?答案依然是沒有!

究竟學界該有什麼樣的學界領袖?我過去曾有這樣的期待:他(她)必須是位好的科學家;在台灣這個學術貧瘠的環境中,作過真正像樣的研究;對台灣科技發展的需求,有一份切膚之痛的親身體驗;此外,他還必須對學術社群未來的發展充滿關切與熱情;最後他必須對科學原則是個堅定的維護者。

從過去二個月中,學界領袖對國科會這個影響台灣學術研究至深且遠的錯誤政策未致一辭,對草根發起的抗議活動表現出事不關己的冷漠。很明顯地,這些人不過是頂著領袖的光環,而未能善盡其對學術社群應有的作為。

也許有人認為我對學界領袖的期待陳義過高,或甚至有些強人所難。但是學者在扮演領袖的角色之前,不是該先成為一個盡責的知識分子嗎?

薩依德的在論學者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角色時,曾有非常清楚的陳述:「知識份子的公共角色是局外人,業餘者,攬擾現狀的人。扭曲知識份子公開表現的莫過於修飾裝扮,噤若寒蟬,……因而我把知識份子刻畫成流亡者,邊緣人和對權勢說真話的人」。如果一位學者連基本知識分子的角色都扮演不好,我們對他作為學界領袖還能有所期待嗎?

國外對學界領袖的期待與要求其實更嚴。七月三十一日的華盛頓郵報刊登前布希政府首席科學顧問馬柏格(JH Marburger)訃文。馬柏格是知名物理學家和大學校長,但在布希政府八年任內,因支持布希反對京都議定書、反對幹細胞研究等等科技政策而被學界同儕嚴辭批評。其中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伽德呢(H, Gardner)的評語最直接。

伽德呢說:馬柏格是個夠好的科學家,以致於他可瞭解自己基本上已成了娼妓。事後伽德呢教授為了緩和用辭的尖銳,特別補充說:他用的那個字是動辭而非名辭。

這次國科會風波中,台灣學界領袖集體缺席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樣的訊息,是大家必須嚴肅面對並認真思考的課題。(作者為長庚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 教育部規畫 平價安親班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金門報導】2011.08.02

幼兒教育與照顧法明年元旦實施後,教育部將規畫成立「平價」的課後照顧班,且不論公私立課後班,都有義務提供5%招生名額給弱勢兒童;此外,基於兒童健全發展考量,課後班服務時間不能超過晚上8 時,且必須定期為兒童做健康檢查。

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今明兩天在金門舉行,今天討論議題「幼托整合及五歲幼兒免學費」。由於幼照法明年元旦實施後,托兒所及幼稚園將整併、改掛「幼兒園」招牌,屆時幼兒園及課後照顧班( 俗稱安親班)將都改隸教育部管轄。

教育部規畫將目前國小辦的課輔班、坊間的安親班,統稱為「課後照顧中心(班)」,參考國外作法,提出「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班)設立及管理辦法」草案(簡稱課後班草案),未來不論是小學辦理的課後班或民間辦的安親班,都適用同一套標準,都需有合格的教保服務人員,

草案特別重視弱勢學童的照顧,不論公私立課後班,都有義務招收經濟、文化、身心、族群及區域不利條件的弱勢兒童, 名額以核准招收人數的5%為限,收費則一律比照公立。

課後班也要求「專業照顧」,規定招收30名以下兒童的課後班,就要設教保服務人員2人,每增25名學童,再增1名教保人員。包括目前很多國小開設課後班,大多由國小老師或志工媽媽開班,未來都必須有教保人員資格才行。民間的補習班如果要附設課後班,也要有合格教保人員。

目前安親班大多只幫學童看功課、當保母,草案規定,課後班也要兼負兒童健康管理的責任,每年至少幫學童做一次健康檢查,檢查項目包括口腔、視力、聽力、蟯蟲檢查、發展篩檢等,且至少每三個月應定期幫學童量身高、體重。

目前安親班的設立不論規模及人數多少,一律要申請立案。但依據草案,小規模的安親班不需要立案許可,包括三種例外:一、照顧時間每學期不超過6周,且每周不超過3天、每天時數不超過 2小時或每周總時數僅6 小時以內;二、僅提供假期(只在寒暑假、周末或國定假日)照顧服務,且一年未達90 天;三、僅提供臨時性服務,且兒童人數不超過5人。

「課後班草案」預定年底前完成立法程序 ,101年元旦公告實施,但新設課後中心有一年緩衝期,於102年元旦生效;舊有的課後班則有兩年緩衝期,103年元旦起適用。



◆ 去年9月後赴陸讀書台生 可辦緩徵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2011.08.02

配合教育部開放採認大陸學歷,內政部修正「役男出境處理辦法」,今起生效。凡二○一○年九月一日後赴大陸唸書的台籍役男,可返國辦理緩徵(即辦理入境後再出境),國人可向移民署各縣市服務站提出申請。

過去台灣學生到大陸讀大學,期間不能返回台灣,否則必須先服完兵役,才能出境。役政署副署長李忠敬表示,現行台生到大陸就讀,限於教育部承認的四十一所大陸「九八五工程」為主的學校,其餘仍不承認學歷,台生如果念其他大學,仍需按規定先服兵役。

不過,李忠敬也指出,經政府核准到大陸設廠的台商子女,只要父母、本人都居住於大陸,即使所讀大學非四十一所大學,也不受此限制。

李忠敬表示,八月一日起,役男只要在十九歲當年,取得大陸地區大專院校入學許可,或於十九歲當年底前在國外就學,並符合最高年齡限制(大專二十四歲、碩士二十七歲、博士三十歲),就可持大學入學許可證明,返國向移民署申請核准再出境,相關規定都比照國外留學的規定。

fsj 提到...

免試入學爭議大 103年維持基測

【聯合報╱記者陳洛薇、李順德、薛荷玉/台北報導】2011.08.02

為兌現二○一四年免試入學的總統政見,行政院長吳敦義上周五開會討論,教育部提出百分之廿五特色招生、百分之七十五免試入學的方案,遭多名閣員反對,吳揆最後裁示二○一四年暫時維持考試招生,後續免試入學如何推動,請教育部再提方案。

但教育部官員昨晚說,上周五會議因時間不夠,院長裁示本周再開會討論,並未就是否延後取消基測做出結論。教育部有官員認為,總統既在元旦已宣布將實施十二年國教,此時再改,恐生負面效應。

據轉述,吳揆在會中裁示,為避免讓外界誤以為馬總統政見跳票,二○一四年將分階段兌現總統政見,高中職全面免學費先實施;至於免試入學因考試方式有爭議,二○一四年暫時維持現行的基測考試入學,不要再讓今年入學的國一生有不確定感。

馬總統百年元旦文告宣布,二○一四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高中職學生全面免學費,今年八月升國一的卅多萬名國中新生將是第一批適用新制學子。

與會者轉述,內政部長江宜樺認為教育部規劃的免試入學、特色招生方式內容不明,引發家長及教育界高度焦慮,不確定感。

政務委員羅瑩雪說,十二年國教就應該百分之百學區免試入學,保留百分之廿五特色招生,大家還是會去擠窄門,「而且這個窄門比現在更窄了!只剩百分之廿五的名額,升學主義掛帥,學校教學還是無法正常化。」

政務委員朱敬一也反對十二年國教草率上路,他認為高中可設特色班,但不建議保留明星學校,因此他建議教育部應訂定綱要,明定特色招生比例不得超過學區招生,才能逐步消弭明星學校及菁英色彩。



◆ 基測還會變嗎?孩子能安心唸書嗎?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特稿】2011/08/02

自從馬英九總統在元旦文告宣布實施十二年國教後,各界討論不斷,教育部提出的草案更是一變再變,如今又傳出可能保留考試招生,雖然教育部長否認,但對家長來說,只盼變來變去的日子早點結束,十二年國教盡快定案,盡快還給孩子一個安心學習的未來。

十二年國教從民國72年倡議後,經歷10任教育部長,今年終於看到曙光,確定103年實施,但沒想到公布反而是惡夢的開始。一連串的討論與爭議,包括基測存廢、會考舉辦、特色高中招生等,任何風吹草動就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對於家有小六準備升國一的家長而言,更是痛苦的煎熬,103年真的不考基測嗎?到時又是什麼樣的升學模式?孩子未來到底要怎麼升學?

草案擬定的過程中,不僅遭到外界強力檢視,連過去始終支持十二年國教的家長團體都跳出來反對,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甚至憤而辭職表示抗議,讓教育部擬定政策時進退失據,好像怎麼改都無法獲得認同,一路挨罵。

原本30%特色招生的比例,也在社會高度壓力下,縮小比例改為25%,但是為什麼要調降5%,教育部始終無法提出有效的說法,說服家長安心接受。

對於家長來說,教育太過專業,這麼多的研究數據根本來不及聽懂,只希望政府給自己的孩子一條明確的路,而不是到了8月還在「變變變」,家長不禁想問:9月開學在即,難道孩子還要抱著一顆不安的心上國一嗎?



◆ 教部擬修法 大學學費漲幅不設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ug/2/today-life1.htm

自由 2011.08.02

〔記者林曉雲、陳怡靜/台北報導〕今年上半年曾經三度宣示民國一百學年度大學學費凍漲的教育部長吳清基,昨天在新任大學校長布達典禮中表示,未來希望繼續縮短公私立大學學費差距。教育部擬修法鬆綁現行每學年調漲二.五%至五%的上限規定,讓大學學費可自由調整。

教育部近十多年陸續推動大學學費自由化,八十七學年開放公立大學漲幅十%、私大五%,希望藉以拉近公私立學費差距。但在各界壓力下,八十八學年後就陸續將漲幅上限降為五%,九十四年降為三%,甚至九十七學年起全面「凍漲」。今年四月教育部宣布一百學年大學學費凍漲,但也因應立院要求檢討學費計價制度而成立專案小組檢討,預計年底提出新方案。

教長:盼縮小公私立學費差距

吳清基認為台灣少子化情況雖然日趨明顯,但是有特色的學校學生不會因此減少,例如高中職學費齊一政策實施後,有特色高中職私校招生紛紛額滿,未來公私立大學學費若能縮短距離,就未必是公立學校會額滿。

財源問題 仍無具體策略

不過,吳清基補充說,縮短公私立大學學費只是目標,涉及到財源問題,目前沒有具體策略。

教育部專案小組成員透露,專案小組目前在研擬修改現行大學學雜費收取辦法,鬆綁目前每學年只能調漲二.五%(績優學校為五%)的上限規定。而預計若開放國立大學學費調漲,教育部會相對減少給國立大學的補助,轉而使用在增加弱勢學生的補助上。

學生負擔加重 全家盟反對

公、私立大學對吳清基釋放出的學費自由調漲的政策走向訊息,普遍叫好,但全國家長團體聯盟表示反對。全家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此舉無異加重公立學校學生的負擔;況且國立大學每年都有政府巨額補助,政府要帶頭漲國立大學的學費,有必要說清楚、講明白「憑什麼漲」。

台大主秘張培仁則指出,如果可以讓台大合理調漲學費,有助於改善教學品質。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則表示,台灣的國立大學學費相對低,若做好幫助弱勢學生等配套措施,調漲學費的方向是對的。

私校校長:「不知何時實現」

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樹德科大校長朱元祥表示,公私立大專都期待「學費自由化」,拉近公私校學雜費差距,才能公平競爭。但他也無奈地說,學費問題在台灣好比政治問題,若不擺脫政治思維,從學校經營方面考量,恐難達到目標。有校長更坦言,這個話題是老話題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實現」。

目前公立大專院校有四十三萬名學生,私立則有九十萬名學生;公立學雜費一年平均約五萬元,私立學雜費一年約十萬元。若要完全拉平公私差距,粗估一年差額經費即達四百五十億元。

fsj 提到...

12年國教雜音多 下周向馬總統報告

【聯合報╱記者陳洛薇、游文寶/連線報導】2011/08/03

教育部提出的十二年國教方案,因入學方式繁雜不明,多位閣員在行政院內部會議表達反對立場。行政院昨天表示,已給教育部一周時間研議,本周將再開會討論,下周向馬總統報告。

馬總統昨天出席吳鴻麟先生紀念獎學金頒獎典禮,他說,行政院積極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逐步拉近公私立高中職的費用差距,朝教育免費化方向發展,政府會將台灣教育變更好,提供下一代更好的教育資源。但馬總統演說時,未提及「免試入學」部分。

政委羅瑩雪指出,所有的制度都要先了解人性,才能正式制定,「教育部規劃特色高中入學比例占百分之廿五,只是前百分之廿五的學生得到回饋,其他百分之七十五的學生辛苦」;她強調,政見不一定要草率兌現,下周總統府開會將提出建言。

政院官員證實,上周五內部會議上的確有許多反對的意見,吳揆聽了當然會擔心,與會者有人建議維持基測入學,因此吳揆要求教育部一周內研議方案,好好去想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與會者透露,上周五吳揆聽取教育部長吳清基報告十二年國教方案,但是政委羅瑩雪、朱敬一都發言反對教育部的方案,吳揆基於尊重教育專業,原先是支持教育部的方向,但接下來發言的江宜樺發揮「臨門一腳」的影響力,讓吳揆態度鬆動。

江宜樺在會中表達,教育部目前的規劃方案,都還沒清楚說明要如何免試升學?特色招生要如何招?各學區要如何審定什麼是特色招生?多少比例是免試範圍?比例如何決定?這都是家長及教育界的焦慮,也是外界對制度好壞的疑問。

江宜樺舉他與太太李淑珍兩個家族為例,五人當老師、教授,且國中、高中、大學都有,但連他家族這五位老師都因為不清楚免試入學的關鍵內容而反對,所以他並不贊成現在就宣布實施十二年國教。

※ 相關報導:

* 批3位閣員 吳清基:103年後取消基測 立場沒變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9300/112011080300072.html

針對《聯合報》昨天報導三位閣員反對教育部提出的十二年國教方案,並指「免試入學爭議擴大、一○三年維持基測」;教育部長吳清基昨天高分貝駁斥說:「一○三年起取消基測是社會共識,如突然改變,全國家長可能起來造反,十二年國教會辦不下去。」他強調,十二年國教上路後,取消基測的立場沒有改變。

* 12年國教轉向? 閣員頻互槓 吳敦義很無奈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9300/112011080300078.html

據悉,吳敦義本周四將再邀集跨部會協商,教育部長吳清基下周安排入府向馬英九總統簡報,全案最快下周就會拍板定案,高層坦言「再拖下去,會增加學生與家長恐慌」

* 十二年國教生變? 高中校長紛叫好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34323

北一女校長張碧娟第一時間直呼「太好了」,她質疑教育部,現在能給即將升上七年級的學生一個明確的十二年國教方案嗎?如果還沒準備好,就該暫緩。

* 大學學費調漲無上限? 教部:自由時報報導不實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9300/112011080300079.html

《自由時報》昨日報導教育部打算修法調漲大學學費,且漲幅不設限,教育部高教司司長何卓飛昨天澄清,只是日前會議中有大學校長提出調漲學費的意見,但並沒作成決議。



◆ 12年國教特色招生 須同天考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金門報導】2011/08/03

教育部今天提出12年國教的學區規畫,全國將分為15區,免試就學區不可以跨區,但特色招生則可以跨區;針對家長高度關注的特色招生辦法,教育部今天首度宣布具體方案,規定同一類型的特色招生,「以同一天辦理為原則」,每年6月舉行,可以單招或聯招。

教育部長吳清基今天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上宣示,12年國教如期於103年實施,103年也不會辦理全國基測,以減輕學生升學壓力和促進國中教學正常化。

各界對12年國教出現很多「雜音」,包括行政院多位閣員都很有意見;吳清基今天表示,12年國教有很多方案,資料厚厚一大疊,有些政務委員因為沒有詳細看過,就「憑平常印象去了解,而有不同意見」,教育部會持續溝通。

免試入學不能跨區

據規畫,12年國教分為15個免試就學區及招生區,未來國中生不能跨區參加免試招生,但可以跨區挑戰特色招生。

特色招生包括兩種,第一種是考試分發入學、採學科測驗,第二種是甄選入學、採術科測驗。學科測驗分15個招生區報名,單招學校可以在符合程序與實質正義下命題,聯合招生則可委託測驗專責機構(如心測中心)命題。

同一類型(如數理、音樂、美術等)特色招生不管是單招或聯招,須於同一天辦理。考生如果未錄取,還可以回到原招生區參加第二梯次免試入學。

連江縣盼納入北北基學區

教育部規畫的免試招生區中,連江縣和桃園縣被畫在同一學區,連江縣教育局長邱金寶今天反應馬祖家長的心聲,希望納入北北基就學區。但吳清基回應說,「北北基招生已經夠複雜,馬祖不要再來插一腳」,他擔心,如果馬祖的國中生都跑去參加北北基免試招生,馬祖高中會辦不下去。

吳清基指出,連江縣和桃園縣列同一招生區,是因為馬祖鄉親大都住在桃園縣內壢和中壢一帶,而且「武陵高中不會輸給建中」。

※ 相關報導:

* 吳清基強調:103年不考基測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34212

吳清基指出,九年國教強調「有教無類」、「不分流」;但十二年國教的高中職及五專前三年,則是「分流教育」;以五專為例,是以全國為分發區;高中職則分成全國15個招生區,也就是大學區概念。將來建中開辦免試入學,也不是考生住在建中附近才有機會免試進建中,因此炒地皮、買房子都沒有用。



◆ 「金孫」15大過遭退學 阿嬤哭求校方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2011.08.03

一名隔代教養高職生被記大過15支,曠課超過200節,校務會議通過退學,老阿嬤向校方哭訴、又請民代求情,差點兒沒有下跪。阿嬤說:「就甘那一個查甫孫,嘸疼對不起咱家祖公仔!」但過分寵溺反而可能誤孫一生。

「阿志」(化名)就讀高職二年級,因父母長期在外地工作,平常都由阿嬤照顧。上學期結束,突然接到學校通知,指阿志被記了15支大過,曠課超過200節,必須輔導轉學。六神無主的阿嬤,覺得自己的孫子很乖,怎麼會被退學?四處求助。

校方指出,依規定學生如果遲到,就會收到一張補學習單,中午到玄關處看20分鐘的書;如果3天內都沒交回補學習單,就是1支小過。一直遲到、一直不交補學習單,小過就會累積成大過,再加上抽菸被抓到一次就是1支大過,沒得轉圜。學校也有「行善銷過」的彈性機制,但學生仍屢勸不聽,15支大過就是這麼來的。

面對學校輔導人員的詢問,阿嬤哭哭啼啼的表示,「啊就這一個男孫,不疼心頭過不去,會對不起祖先啦。」為什麼早上不叫醒孫子去上學呢?阿嬤表示,看到孫子三更半夜才睡,捨不得太早叫醒他去上課。

可是孫子為什麼三更半夜才睡?阿嬤說:「嘛嘸知影,啊伊就關在房間裡,應該是在讀書啊;有時說要出去找同學。」她會叫孫子早點兒去睡,「讀不完的,明天再讀,免讀到這麼晚。」

阿嬤疼金孫,每天衣服都洗乾淨疊好,什麼事都不用做,只要孫子每天出現在面前就好。自己省吃儉用,金孫要出門,一拿就是好幾百元。

後來在阿嬤的懇求和民代的協助之下,校方同意將學生轉到進修學校就讀,並且告訴孩子阿嬤年紀已經這麼大了,不要再讓阿嬤傷心難過。

另外也勸阿嬤,不能太寵溺孫子,否則是害了他,這樣祖先反而才會怪罪的

※ 相關報導:

* 不想讓母失望 壞孩子變主廚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6502559.shtml

桃禧航空城酒店日本料理主廚李佳其,國中時是放牛班學生,霸凌互毆幾乎天天上演,因為母親的感化才沒有誤入歧途,昨天他以過來人的身分鼓勵弱勢兒勇敢追夢,「只要堅持,工作一定會有收穫。」

fsj 提到...

黃春明:別讓孩子看偉人傳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彰化縣報導】2011.08.07

彰化縣文化局昨天邀請作家黃春明與音樂才子方文山對談「認識閱讀之美」,黃春明建議家長不要讓孩子看偉人傳,因為不少偉人傳內容「不切實際」;方文山則不認為上網閱讀有效果,「和傳統書本交流,比較能專心」。

這場「閱讀大師.跨世代對談」座無虛席,有家長提出「如何養成閱讀習慣」、「孩子不讀書怎麼辦」等疑問,也有家長請黃春明為孩子列書單,黃春明的建議是「不要給小孩看偉人傳」。黃春明說,不少偉人傳的內容很誇張,像是拿東西刺探自己喉嚨的深度,或是看了魚兒向上游就發憤圖強,「魚不往上游,難道向下游嗎?」

黃春明引用美國作家艾倫坡的話「圖書館和家中書架上的書,有智慧小精靈」,他說,大人要想出趣味方法,引導孩子翻開書,像是讓孩子解除智慧小精靈被關的魔咒,並多選有趣、生活的書,孩子經常讀書就養成閱讀習慣。

有聽眾問:「看漫畫好不好?」方文山回答說,他不贊成專注閱讀漫畫,因為想像力和思考力被圖像引導,「沒辦法轉化成自己的東西」。他建議民眾閱讀像飲食,要廣泛吸收不同的論述,較能養成自己的判斷力和見解。

方文山說,閱讀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行為,每個人的人生只有一條軌道,作家凝鍊數年生命經歷寫成一本書,讀者花兩百多元用二、三天的時間讀完,就能擁有這些經歷,實在太划算。他建議固定在一個地方、時間讀書,變成生活習慣,時間到了就會想閱讀。

黃春明和方文山也都肯定網路作家九把刀,不過,黃春明自認是現實主義的社會寫實作家,風格與九把刀不同;方文山認為,九把刀憑空營造一個世界,他覺得九把刀作品滿好看。



◆ 家長管教不當 兒女焦慮憂鬱

中央社 2011-08-07

最新出刊的「變態兒童心理學期刊」報導,華盛頓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家長要給子女多少自主權,必須依照孩子的個別特質而定,如果管教方式不當,將會讓兒女變得焦慮與憂鬱。

本週出刊的「變態兒童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刊登了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心理學家齊夫(Cara Kiff)與藍葛瓦(Liliana Lengua)聯合發表的實驗報告指出,如果孩子本身並沒有很高的自制力,他們的母親又採取放任、寬鬆的管教方式,那麼這些孩子將會有較高的焦慮感。

相反的,如果孩子原本就有很高的自制力,卻沒有獲得母親給予較多的自主權,那麼這些孩子也會變得更為焦慮、憂鬱。

齊夫指出,這項研究結果顯示,家長對於兒女的管教究竟要介入到什麼程度,「真的要看每個孩子本身的狀況而定。」

這項研究是以西雅圖地區共計214組親子搭擋做為研究對象,每組都是就讀小學的學童以及他們的母親,這些學童平均年齡為9歲,研究時間長達3年。經過專業訓練的訪查人員,每年會到這些學童的家裏進行1次訪查,觀察母親的管教方式,評估每名學童的人格特質,以及這些孩子的憂鬱與焦慮程度。

藍葛瓦也指出,像「虎媽」那樣採取高壓政策的管教方式,近來引起很多討論,「某種程度對小孩提供協助,本來就是為人父母者的天性,但家長究竟要介入到什麼地步才是最好的,向來很難找到明確的標準。」

藍葛瓦表示,這項研究結果顯示,家長對兒女的管教應該是「介入」與「放手」兩者之間的某種平衡,父母要根據孩子本身的不同特質,給予他們指導、支持還有行事準則。」



◆ 作家老愚:簡字閹割漢字 字與意斷裂

【記者陳彥佑/綜合報導】2011-08-07 旺報

台灣與大陸之間,關於正體字和簡體字的爭論一直不斷,有大陸作家認為,要將正體字申請為世界遺產,更有作家老愚說,不識正體字就不知中華文化,卻遭大陸讀者批評,沒有那麼嚴重。

前天,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發表一篇名為「陌生的漢字」文章,他認為,「不認識正體字,幾乎無法認識漢字的本意;不識正體字,無從感知中華文化。」

老愚引述詩人流沙河《文字偵探》舉例,「干」、「乾」、「幹」。「干」字原象盾牌之形,甲骨文「干」,矩形豎執的所謂擋箭牌,中有窺孔,上有飾緣,下有插杆。

所以,古人作戰,執干遮擋矢石,冒著鋒鏑前進,遂有干冒、干犯、干擾、干預、干涉以及不相干之說。但,「干」本是正體字,今卻被指定兼任「幹」、「乾」二字的簡化字,流沙河認為,這就弄出一堆問題,幾個常用字煮成了一鍋粥。

一字多用 神仙也難分

「干部」本作「幹部」,原指樹之主幹,主幹上有旁枝,樹幹負擔重任。現在,「幹」簡化成「干」,與「干戈」不相干。「乾」字如乾飯、乾脆、乾淨、餅乾、薯乾、豆腐乾都簡化成「干」,也與「干戈」不相干。三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干」、「乾」、「幹」,如今混為一談,神仙也難分清。

老愚認為,「若看簡化字則無從知曉字中乾坤,不認識正體字,幾乎無法認識漢字的本意;不識正體字,無從感知中華文化。」

他進一步說,「簡化字閹割漢字和漢語,造成字與意的斷裂」,將意象豐富便於識別的漢字,弄成了準拼音化的字元,意義皆由外力所強加,學會此種文字根本無法閱讀古籍,也無從體會漢字之美,中國文化品格的養育更無從談起。

日大師:漢字是寶貝

不僅如此,日本漢詩大師石川忠久(Ishikawa Tadahisa)指出,中國和日本都基於機能主義而使用簡體字,漢字的優美因而遭到損害。他肯定,「漢字是3000年前古人絞盡腦汁發明的文字,是全人類的寶貝」。

老愚並指出,漢字由繁入簡,皆基於自身內在演變,有跡可循,一目了然。不過,中共執掌大陸後的簡化字運動,是奔向拼音化目標的大躍進,三次簡化字表,一次甚於一次,儘管第三次簡化表因荒誕不堪,頒布不久即告失敗,但已充分暴露出當政者摧毀中華文字的決心。

老愚認為,當年毛澤東發起的延安文藝運動,假意讓大眾掌握文化,其實質是消滅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傳統,打掉知識分子的尊嚴,只有這樣,流氓無產者才獲得真正的領導權。

對此,大俠微胖在FT中文網,發表「不必為繁體字的式微而痛楚」投書批評老愚,漢字的歷史本來就是一個從繁到簡的過程。

簡體缺臂少腿無美感

大俠微胖說,上世紀的漢字簡化與歷史上的歷次演變的不同處,在於歷史上的簡化是少數統治階層、士大夫階層的工具的衍變,是一個相對平穩漸進的過程。

然而,現在的簡化,是要將漢字普及到全體人民,有著根本的區別,不激烈一點,難有實效。

不過,老愚認為,簡體字無情地肢解閹割了漢字,「簡化後的漢字其實已經不是漢字。」也有網友笑稱,簡化字就是把正體字砍頭去尾,缺胳膊少腿後的結果。漢字的美感蕩然無存,辨識起來也相當困難。

但是,大俠微胖認為,大陸人憑藉著從小在課堂上的詩詞和古文學習的經驗,雖然是以簡體字形式進行,在稍加琢磨後,也不會有太多障礙。

fsj 提到...

人才培育 趕不上病毒變異

【聯合報╱金傳春/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2011.08.08

今年七月又見腸病毒死亡病例。二○○三年SARS重創後,相關單位初如臨深淵,但無重大疾病爆發下,傳染病科學研究人才培育早已蕩然無存。而面對全球化、氣候變遷引發的糧食危機、饑荒與貧窮問題加劇傳染病種種潛在威脅,二○○九年新型流感席捲全球後,續在多國豬群中重組致生更新病毒。惜台灣人才培育趕不上病毒變異!

兩岸開放自由行後,面對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傳染病的挑戰日益加劇,去年底至今年中國大陸、香港、日本、南韓等地相繼爆發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在人群與禽類間流行,東南亞登革出血熱日趨嚴重。面臨傳染病全球化的威脅,台灣仍是平日戰備廢弛,疫情爆發才倉促應戰,已失先機,防疫老將漸凋零,新秀參差不齊,實為台灣未來防疫的最大隱憂。

中國大陸早欲迎頭趕上取而代之,單看大陸於去年與今年迄今的禽流感國際學刊各為一五二篇與七十篇,而台灣卻僅八篇,顯示台灣在生物科技國防優勢已消失殆盡。

台灣在二○○三年爆發全島的「低」致病性禽流感H5N2後,由於鄰國均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威脅,理應早日備戰,惜國人習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忘了此病毒負責進出宿主的兩個表面抗原蛋白H5和N2是來自美洲的疫苗株,而其他病毒內部的六段基因卻全來自台灣本土的「低」致病性禽流感H6N1亞型,表示台灣本土的禽流感病毒已是重組病毒,為何全球僅台灣如此?值得探究!

傳染病人才培育集中在大學研究所、研究機構,但多偏重在微生物、醫技、生化、生技與免疫相關研究所;而與新興傳染病息息相關的畜牧、獸醫、昆蟲、生態、大氣科學、經濟、社會、管理、流行病、衛生資訊與生物統計反相形失色,如何培養具健全視野、優秀的決策者,甚而能因應全球大流行的領導人才,誠為當務之急。香港與新加坡SARS流行後,培育研究人才成效卓著,港大已是亞洲禽流感研究重鎮;而台灣第三級實驗動物中心甚少,有量能不足隱憂。

誠摯建議:一、國科會應整合資源推動生物國防相關傳染病研究;二、國內有第三、四級生物實驗室的單位應分享研究設備,提供合作管道;三、大學必須有傳染病研究經費,培養全球防疫人才;四、衛生署應資助大學進行動物相關人員的流感血清監測。平日備戰,才可防患未然。



◆ 昆山工研院 覬覦台灣人才

中央社 2011.08.08

「台灣工研院是我們模仿的對象!」江蘇昆山市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沈軍表示,9月將率團拜訪台灣工研院,除洽談合作機會,且不諱言將挖角包括台灣人在內的各國優秀人才。

沈軍指出,和台灣專業人才的交流合作已經展開,像生技醫療領域就有台灣人才來昆山參訪並了解環境,且雙方都有合作意願,「有可能」挖角到這名人才。

他說,為延攬人才,當地設有專業人員別墅型住宅區。此外,昆山工研院除有華裔美籍研究人員,還與美國杜克大學及大陸清華大學等院校合作,未來5至8年要發展「千人計劃」積極挖角歐美人才,且不排除延攬台灣人。

沈軍表示,9月率團訪問台灣,最主要是拜訪工研院,希望進一步了解雙方是否有合作機會,因為台灣工研院服務企業的模式及研究能力,是昆山工研院很好的學習對象。

他指出,在環保及再生能源產業方面,昆山工研院已有不少準備與台灣洽談合作的計畫,但尚未定案,目前不便公布。

昆山工研院位在昆山市陽澄湖科技園區,成立於2008年7月,被定位為江蘇省級的產業技術研究機構,至今已投入人民幣10億元(約新台幣45億元)經費,其中半數用於研發;目前,其新型平板顯示中心已建立大陸第1個主動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試產線。

成立當初,昆山工研院參考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模式,設立小核酸研究所、新型平板顯示中心、智能機器人研究所、工業機器人研究所及感知技術研究所等5個研究機構;全院目前有316名工作及研究人員,包括博士學歷51人及碩士學歷127人。



◆ 成績是錢堆出來的 貧寒學子難翻身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1.08.08

大陸「長江商報」報導,近日一名教師在網路貼文表示,「做了15年老師我想告訴大家,這個時代寒門再難出貴子!」此帖引起大陸網友熱議,至7日點擊已達40多萬次,3000多個回帖,還有不少網站轉載。

發帖的網友「linyang222」是一所中學老師,他表示,近兩年學校的中高考狀元,家裡經濟條件都很好。上個月中考結束,學校有5個孩子上了重點線,他們都來自開跑車、住別墅的家庭。這個月還有幾位學生家長們正商議送孩子去澳洲參加夏令營。

linyang222感慨的表示,「現在成績好的學生,除了家庭教養外,父母都捨得花錢,送各種培訓班,甚至請私人家教,成績都是錢堆出來的。」反觀小時候讀書,成績好和家庭條件基本成反比,班上同學讀書好的,家裡都很窮。

linyang222直言,「寒門學子輸在了教育起跑線上。」不出20年,教育的差別越來越大,窮人的孩子要想成績好,光能吃苦是遠遠不夠的,起跑線已經低了一個級別。

他的觀點獲得了眾多網友的支持。有網友跟帖表示,良好的教育確實需要大量金錢,胎教要錢,早教班要錢,各種興趣班要錢。我親戚家的孩子才五歲,在教育上已經投入六位數了,學了鋼琴、芭蕾、繪畫、英語等。

網友小洋很忙說,以某重點高中來說,今年上北大、清華的就有十幾個。其中一個班上全部上重點線,2個出國、1個香港、5個清北,剩下的全是211和985的高校。全班62個人,家庭是一個比一個好,從政的、經商的,最差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家庭。農民、打工仔家庭的只有那麼一兩個,而且絕對是那種對孩子超級負責的家庭。

網友青青木瓜香表示,「我絕對相信窮人家的孩子也能夠出高考狀元,能夠上名校,但是他們所付出的精力,所吃的苦頭,真的比家境優越的孩子要多得多。」

農村的孩子不是不想考大學,而是他們考不上好大學。學者楊東平的研究顯示,以湖北省為例,2002至2007年5年間,考取專科的農村生源比例從39%提高到62%,以軍事、師範等方向為主的提前批次錄取的比例亦從33%升至57%。而在重點高校,中產家庭、官員、公務員子女則是城鄉無業、失業人員子女的17倍。

農村學生在起點上就輸了!在農村,不要說培優,連幼兒園都沒有。而且農村學校待遇差,沒有老師願意去。

武漢大學副教授尚重生認為,「寒門再難出貴子」的現像是客觀存在的。首先,高考的題目對於農村的孩子不利,比如考試中出現的一些網路語言,農村的孩子可能沒接觸過;其次,「寒門學子」大多信息面相對狹隘;而且,寒門學子社會關係匱乏,也不利於他們的發展。尚重生擔憂的表示,未來「貧二代」越來越多,社會斷裂,貧富矛盾增多,不利於社會安定。



◆ 文化研究所-全球獨有的爸爸節

旺報 2011/08/08 張芷雁

8月8日是台灣的「父親節」。中國大陸官方沒有設立父親節,但民間習慣是「與國際接軌」,以每年6月的第3個星期日作為父親節,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也是以此為節日。

台灣父親節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民國34年(西元1945年),由於抗日戰爭,讓許多家庭失去了重要支柱,為了感念為國捐軀的爸爸們,當時上海人士發起慶祝父親節的活動。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社會各界連署建議政府以「爸爸」諧音的8月8日訂為全國性的父親節。成為全球獨一無二選擇這天感謝全天下父親的國家。

台灣慶祝父親節每年必要做的,就是各政府機關公開表揚熱心公益、犧牲奉獻、對社會具有示範作用事蹟的「模範父親」。而一般民眾過父親節時,包紅包、買禮物、聚餐成了孝敬爸爸的標準公式。

中國大陸民眾不流行過父親節,多數認為這和情人節、聖誕節一樣是一個「洋人」過的節日,近幾年因為商人炒作,才使人想起這個節日、記得買禮物孝敬父親。不過隨著網路發達,越來越多大陸民眾也開始知道8月8日是個特殊的日子,在大陸甚至出現部分聲音認為應該要恢復這個具有「中國傳統」的爸爸節,由政府宣揚這個屬於中國人的父親節,發揚中華文化傳統孝道精神。

兩岸無論父親節訂在哪一天,最重要的是能喚起大家對爸爸,或任何代替父親角色的親人,表達感恩之心,別忘說一聲:辛苦了,謝謝您!

fsj 提到...

王文華:完美的情人節

【聯合報╱王文華】2011.08.10

七夕那天,我的「夢想學校」上課。學員中有一對遠距離情侶,叫Joni和Dennis。他們難得見面,卻用一起來上課的方式慶祝情人節,令我感動。但真正震撼我的,是課程結束之後發生的事。

當天的課程是「執行力」,第一個重點是:「從『願景』,而不從『事件』,解決問題」。

這是我多年來觀察企業、職場、愛情、婚姻的心得。所謂「事件」,是沒預期的、一次性的,彼此不相關的事情。比如說午後下了一場大雨,上班時客戶打電話來問一個問題,下班後跟老婆吵了一架…都是「事件」。

所謂「願景」,是內心深處,我們對這工作、這婚姻的態度、目標、價值觀。我想創業發明出治療癌症的藥,我想和情人共組一個有兩個孩子、三代同堂的家庭,這是「願景」。

因為「事件」具體,「願景」抽象;「事件」可以很快搞定,「願景」往往需要慢慢探索,所以人都傾向於先忙「事件」,再想「願景」。最後的結果,就是變成受雇傭兵、無頭蒼蠅。

在企業中,員工每天做著例行公事,卻不知為何而戰;老闆每天忙著解決問題,卻沒思考問題重覆發生、背後結構性的原因。

在婚姻中,有的老婆每天懷疑老公出軌。抓到一次外遇(「事件」),勉強原諒了老公,但永遠想抓到第二次。每天疑神疑鬼,沒心情去思考問題的根本原因,是老公的價值觀就不認為婚姻需要忠誠。

「事件」像疼痛,是病徵。「願景」像腫瘤,是病灶。「事件」當然要處理,就像疼痛必須注意。但若整天只忙於「事件」,就像痛了一個月還在猛吞止痛藥,而不去看醫生。

我們都知道「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荒謬。但我們在工作、婚姻中做了很多「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事,卻渾然不知。

所以我告訴自己和同學:要真正發揮執行力,不能只看「事件」本身,而要從疼痛背後的腫瘤、「事件」背後的「願景」,來瞭解、解決問題。

當我講這道理時,舉的是成功企業的案例,但台下的學員Joni和Dennis,卻想到長年分隔兩地的處境。

課程結束後的晚上,Dennis跟Joni說:「我們來建立一個願景好不好…願景就是:『齊攜手,組家庭,成家業,體康健,共白頭』;而未來一定有很多的事件,我們再一起解決吧!」

Joni聽了後哭出來,她決定發揮王老師教她的「執行力」,戴上戒指,不再漂泊了。

我的願景是「啟發人心」。我也曾懷疑,我給學員帶來的啟發和感動能持續多久?但當Joni跟我分享這故事的那一刻,我不懷疑。那一刻,我也覺得,我不再漂泊了。

我不是男主角,但這是我最完美的一個情人節。一切,都是因為「願景」。

(作者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fsj 提到...

華裔涉偽造研究數據 被揭

【世界日報╱記者唐嘉麗波士頓報導】2011.08.12

聯邦衛生暨人文服務署研究真實辦公室(Office of Reserch Intergrity,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新近發出的不法研究調查結果報告指出,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癌症研究中心華裔研究員兼助理教授王生(Sheng Wang譯音),在兩年前發表的兩篇聯邦補助研究報告中,涉嫌資料不實和造假。

波士頓環球報報導,王生已同意撤回兩篇分別發表在醫界專業學刊「Oncogene and Molecular Endocrinology」和「Molecular Endorcrinology」的論文。他於7月中離開波士頓大學,兩年內不得再申請聯邦研究項目補助經費。

據報導,兩篇發表在「O」、「M」學刊中的文章,已分別被其他科學家引用13次和2次。

在2009年發表的兩篇有關探索「基因與壓制腫瘤成長間的關係」的論文中,王生列名「資深作者」(senior author),主要作者(lead author)則為張保華(Baohua Zhang,譯音)。

聯邦調查報告發現,兩篇論文有多個顯示實驗結果的表格引用的基因活動,和蛋白質與DNA之間互動的測量數據不實。在一篇論文的七個數據中,有六個造假;另一篇論文的八個數據,有六個造假。不過,聯邦調查並沒有發現參與研究的其他科學家有違規或不檢行為。

調查報告指出,王生已接受ORI認定「研究行為不檢」的調查結論,既不承認、也未否認研究造假。

網友在對此事的討論中,提到學術界道德淪喪現象。有人認為原因在於學術研究與經費來源的結構出了問題;也有人質疑這是「外國人不顧一切、拚死冒險」的行為。

波士頓大學醫學院退休教授周一男說,雖然此案研究數據造假原因不明,但學術界偶有聽聞研究造假事件,不少是因爭取競爭激烈的聯邦研究經費而起。

他說,研究造假是極為嚴重的事。雖然表面懲處看似輕微,但作假者在研究領域一旦污名確立,幾無立足之地。研究數據造假的個案早年十分罕見。90年以後似乎愈來愈多,其中不乏來自中國的學者。有人為了爭取研究經費、或急功近利,得不償失。



◆ 逸仙國小擬停獅陣 教練批「肢解」文化

【聯合報╱記者郭安家/台北報導】2011.08.12

北投逸仙國小的傳統獅陣團小有名氣,四處受邀表演,但部分家長認為學生拿兵器「社會觀感不佳」,校方有意取消兵器項目。教練不捨也不服氣、認為「校方『肢解』傳統文化」,昨天找上市議員何志偉陳情開記者會。

逸仙國小獅陣團前身為24節令鼓隊,成立於2003年,當時是北市第一個發展節令鼓的小學社團;2009年時由教練汪孝忠轉型為獅陣團,學生們開始舞獅,揮舞兵器。社團屢創佳績,幾乎年年都獲得教育局「傳統藝術經費補助」。

不過,逸仙國小家長會長楊景森說,部分家長反映,小孩子拿著兵器,跑去很多場合、廟會,「附近可能有中輟生影響小孩」;雖然獅陣都是團進團出,但家長仍然擔心認為不妥,對兵器也有安全疑慮。

何志偉呼籲,不要以大人思維或認知,以「社會觀感不佳」為由,停止北投獅陣當中相當重要的「武陣」教學活動。

逸仙國小校長陳素蘭說,家長對24節令鼓接受度較高,校方希望學生傳承藝術文化,但不是樣樣都學;開學後會先進行社團舊生意見調查,「聽聽學生意願」,並努力協調家長與教練溝通。

市府教育局社教科科長王永進說,未來逸仙國小申請「傳統藝術經費補助」時,會注意社團的獅、鼓、陣三元素均衡發展,一定會保留傳統文化,不會讓它消失。



◆ 教練嘆:南宋江揚名 北獅陣快失傳

【聯合報╱記者郭安家/台北報導】2011.08.12

北投逸仙國小獅鼓陣教練汪孝忠師承獅鼓陣大師洪來旺,年輕時學過傳統獅鼓陣,接下教練一職後,帶領獅鼓團參加近20場表演,今年也受邀參加「北投媽祖文化祭」、「建國百年百獅慶迎」。

逸仙國小獅鼓陣前身是24節令鼓團,在北市小有名氣,約3年前,前教練離職,在青黃不接之際,前家長會會長找丈夫汪孝忠擔任教練,後來汪孝忠將鼓團轉型為獅鼓陣。

汪孝忠說,文化陣頭愛好者中,流傳著「南有宋江陣,北有北投獅陣」這一句話,北投獅陣具有百年歷史,早在清朝,北部一帶居民即組成義勇軍、獅陣抵抗土匪或原住民。

他說,北投獅陣與南部宋江陣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具有八卦陣、打四堆的元素,但這幾年高雄內門宋江陣弘揚國際,被大幅宣傳,北投獅陣卻快要失傳。

何志偉表示,中南部教授宋江陣的學校多如雨後春筍,北部只有逸仙國小在傳承著北投獅陣,這個文化薪傳更顯得珍貴。

fsj 提到...

憂人才失衡 台灣成高階人力「淨輸出國」

【聯合報╱記者陳幸萱/台北報導】2011.08.15

中央研究院昨天發表「人才宣言」,由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發起,台大校長李嗣涔、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等重量級產學界領袖共同連署。宣言中指出,台灣已成高階人力的「淨輸出國」,將因人才失衡產生許多問題,建議政府針對教育、法規、環境與產業通盤檢討,擬訂對策。

翁啟惠說,選舉將至,是談人才問題的「好時機」,希望不分朝野共同回應。

宣言提到,台灣的環境對外籍人士不友善,留不住好的人才。過去十年,台灣合法居留的外僑約四十九萬人,外籍勞工約佔四十萬,白領階級與技術人員僅兩萬人。但每年從台灣移出的二至三萬人口中,大多數都是白領階級,台灣已成為高階人力的「淨輸出國」。建議政府放寬外籍人士就業、居留與退休等不合宜的限制。

參與連署的交大校長吳研華說,僑生和外籍生在台灣畢業後,在台灣工作的起薪需要達到四萬七千九百餘元才能留下,「這不是等於把培育好的人才趕出去嗎?」她說,若是讓這些學生好好在台灣的企業界與學術界發展,未來回到國外,也能夠帶動台灣的產業與學術研究。

另一個人才問題,則是台灣的薪資不足以吸引國際人才。該宣言指出,台灣不該不問實質貢獻與國際市場的薪資水準,就一味將高薪者視為肥貓;我國政府官員待遇偏低,還主張「(人才)薪酬不得超過部長」。建議行政院成立「薪酬委員會」,依職務與人才性質彈性核定。

翁啟惠說,台灣的技職體系學校都轉型為大學,畢業學生的能力已與業界需求產生落差,建議學校辦出自己的特色,讓學生有一技之長。

該宣言建議,政府應成立特別研議委員會檢討教育政策,並修改法規、改善政府官員待遇,落實科技基本法,做到「公教分軌」;並主張通盤放寬外籍人士就業、居留與退休等「不合時宜」的限制,適時檢討我國的移民政策,吸引更多人才。

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及交大吳妍華、清大陳力俊、成大黃煌煇、中大蔣偉寧、中國醫大黃榮村等公私立大學校長,與聯合報社長胡立台等多位媒體主管都參與連署。



◆ 中小學注意!下課、午休 不可拿來小考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11/08/15

8月30日新學期開學後,各國中小如果在非上課時間進行小考,老師拿參考書上課,或指定參考書或測驗卷當學生回家的作業,校長、學校行政人員及教師經輔導仍未改進者,將會受到扣考績處分。

國中教學正常化,是十二年國教政策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教育部將趕在國中小開學前,預計8月下旬發布「加強輔導國民中小學教學正常化實施要點」,針對老師職務、教學內容、學生學習及評量方式,都有明確規範。

教育部國教司長黃子騰表示,「國民教育法修正草案」首度將「教學正常化」入法,目前正在行政院審議,希望能趕在立法院新會期排入法案議程;在國教法修正案未通過立法之前,100學年度開始,教育部先以實施要點要求各校落實教學正常化。

依據該要點,國中小開學後都不可以利用晨光時間、下課及午休時間進行小考,也不得要求學生統一買參考書或測驗卷,老師不能拿參考書上課,家庭作業也不能是寫參考書或測驗卷。

要點更明訂,專任老師在校內外都不得從事補習,也不得到校外補習班兼課。國教司第四科科長武曉霞指出,以往各縣市教育局有自訂教學正常化實施要點,但寬鬆不一,少數縣市還允許老師可以收三人以下的家教;現在由教育部統一規範,任何收費的補習或家教行為,一個都不可以。

武曉霞說,老師不得從事家教或補習,是擔心老師上課留一手,補習時才教,如果升學管道採計在校成績,爭議會很大,就算教的是別校學生也不行,老師備課時間都不夠,怎麼還有時間教補習?

國中小教學正常化,除了規範小考時間、測驗方式、回家作業等,教育部也要求各校應積極開辦各類社團活動,社團活動的經費管理及支用應透明化,學校也不可用營利方式辦理各種才藝班。



◆ 12年國教 北市「試辦先行」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1/08/15

台北市教育局今天在台北市公私立中等學校校長會議上宣布,民國103年起推動的十二年國教,台北市將「試辦先行」,北市今年入學的國一新生將會有新的課程設計,檢視學生的學習狀況與能力表現,但國二、國三課程維持以基測聯測為導向,預計本月22日由台北市國中輔導團提出具體計畫。

台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表示,十二年國教確定推動後,「考試不再領導教學」,尤其是以後沒有國中基測與北北基聯測,如何確保國中生的學習品質,更是重點。教育局已與北市國中溝通,由國中輔導團與教育局本月內提出具體計畫,希望9月開學時讓國一新生適用。

丁亞雯解釋,台北市的十二年國教「試辦先行」,是針對國中與高中的課程來調整改變,以符合十二年國教提升學生素質的目標,拉起每一個學生;因此未來一年內,將著重在國中的課程設計與高中特色課程的規劃設計,至少一年內不會觸碰「高中選才」這個敏感議題。

丁亞雯指出,她上周到任後,已經連續拜會北市國中、高中與各教育團體。她進一步強調,改變課程不是要跳脫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仍會以綱要當指引,但課綱不是天花板,完全不能觸碰。她更比喻,「課綱好像一條線,只要方向對,不一定只能走在線上。」

丁亞雯強調,教育局已擬妥指示計畫,將提供給北市國中校長與國中輔導團,這幾天盡快討論出國中課程方向,並提出具體的課程設計方向。

至於高中課程的部分,過去長期擔任高中校長的丁亞雯很有信心,高中可利用一年時間訂出自己的特色課程,包括全校型與班級型的課程,台北市教育局審查通過後,都會放在教育局與各校網站上供民眾參考下載,讓這一屆的國一新生可以了解未來自己將上什麼樣的課程。

※ 相關報導:

* 北市試辦12年國教 教部不解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527942.shtml

台北市宣布,推行十二年國教要「試辦先行」。教育部次長陳益興今天表示,近期確實曾與台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有過會面,但是「沒有提到這個(試辦先行)」。

fsj 提到...

考試少=壓力少? 教育政策打錯靶

【聯合報╱詹志禹/政大教育學院院長(新北市)】2011.08.16

教育界一直有些人以為:考試的次數愈多,學生的壓力就愈大,所以,減少學習壓力的方式就是減少考試次數。

這個錯誤想法所衍生出來的無效作法,最典型的實例有兩個:第一,北北基把基測從二次減為一次,希望減低升學考試壓力;第二,教育部透過行政命令限制學校模擬考的次數每學期不得超過二次,希望避免學生考試壓力太大。這兩個教育政策雖然立意良善,但是打錯靶。至於十二年國教政策雖然方向打對靶,但恐怕射箭力道不夠。

就考試和學習壓力的關係而言,學習壓力並不決定於考試的次數,而是決定於考試的後果。如果老師告訴學生說:「這次考試由你們自己比對答案,自己知道分數,自己診斷自己的問題,不列入任何成績計算。」這種考試次數再多,學生也不會有任何壓力。

如果老師告訴學生說:「本學期所有的平時考試由教師批改,分數不公開、不通知家長、不列入任何成績計算,分數偏低時不受任何懲罰,分數超過七十分都有獎賞。」同時老師把平時考試的題目都出得非常簡單,我們甚至可以預測:學生不但不會有任何壓力,而且會要求教師增加平時考試的次數。

所以,國中生的升學壓力不決定於基測的次數,而是決定於基測的後果,也就是預期的升學機會。如果高中職學校排名仍然存在,學生考進他理想中學校的機率很低,就算基測只有一次,國中生的升學壓力還是極高。多元入學管道沒有減低升學壓力,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升學壓力不決定於入學管道的數目,而決定於考生所期望的升學機會。

至於限制學校模擬考次數的作法,則是常說的「鋸箭法」,因為射箭的人還在:學校或教師可以輕易改個考試名稱或增加他種考試的次數;也因為箭頭還在傷口裡化膿:學生擔心考不上理想的學校,浮動的焦慮才是壓力的箭頭。

十二年國教政策的方向大致正確,但因全台保留二成五的名額讓明星學校特招考試,恐怕八成以上的學生還是會為那二成五的機會而拚命。至於「基測」改「國中教育會考」,只是改個名稱,學生的考試壓力將決定於超額情況。所以,就降低升學壓力而言,政策力道不夠,箭未中靶前便已落地,至於其相關的學費政策、課程一貫與統整、高中職均質化及優質化等方面,則是值得稱許。

總之,決定考試壓力的因子不是考試次數,而是考試後果。考試後果有短期、中期和長期後果,短期後果包括面子、自尊、獎懲、父母反應、學期成績等,中期後果包括升學機會、升學滿意度等,長期後果包括就業機會與人生發展等;而且,短、中、長期因果相連,如果未來成功的機率很低,學生當然時時有壓力,除非年紀輕輕就放棄自己、看開人生。所以,減低不當學習壓力的根本辦法,絕對不是減少考試次數,而是增加學生成功的機會。

※ 相關報導:

* 只會念書 華人學歷高但卻職位低(節錄)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780&f_ART_ID=335918

為什麼印度人容易爬上跨國企業的高位?又為什麼華人往往學歷更漂亮,卻不容易出頭天?

一、政府愈弱 民間愈強:在印度,至少要從中央到地方跑八十個不同窗口,拿到八十份許可。碰到不懂怎麼辦?只能自己想辦法。正是這樣的磨練,讓印度經理人要花更多時間來拉關係、遊說。

二、資源愈少愈厲害:萬事達卡執行長班加第一次到印度清奈的花旗銀行上班時,看到地上堆滿「大到足以推動飛機引擎的發動機。」後來他才知道,這是為了避免缺電做準備。更久之後他明白,這只是其中一道防線。在印度經商,同時準備好幾套劇本是常有的事。

fsj 提到...

試辦先行 北市家長:我們的恐慌還不夠嗎

【聯合報╱記者陳瑄喻、沈育如/台北報導】2011/08/17

十二年國教政策僅有架構,北市就說要先試辦,女兒今年將升國一的吳媽媽指出,教育部減輕升學壓力的美意甚佳,但細節不明,讓家長不知所措。全國家長團體聯盟認為,雖然第一批學生三年後才要面對,但入學後的適性輔導如何進行,目前資訊完全空白。

台北市教師會副理事長張文昌說,此事若不能充分與學校溝通,北市府可能再犯北北基聯測時犯過的錯誤;景興國中教務主任卓意翔則嘲諷,未來要了解政策,可能「看報紙比較快」。

「夠了,真的夠了,家長的恐慌還不夠嗎?」北市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總會長林曉儀表示,北北基聯測爭議才剛結束,北市府又要「試辦先行」十二年國教,連個中心思想都沒有確認,就要去談執行面的問題,「這不是很荒唐嗎?」應該要等中央定調十二年國教的計畫案,北市再決定要怎麼配合。

吳媽媽表示,女兒開學升國一,是十二年國教的第一批學生,「但目前教育部公布的資訊僅有大架構,許多小細節都未規劃,家長很擔憂,子女很徬徨」。推行十二年國教的目的,在減輕升學壓力,但考試評鑑變數多,規則不明確,「女兒還是認為每次考試都很重要,升學壓力一點都沒有減輕」。

全家盟秘書長符慧中表示,雖然「免試入學」及「優質高中職」是三年後才要面對的問題,但開學後,包括老師教學內容、學生性向探索、能力檢測等學生適性輔導項目,至今未見到教育部提出具體措施。

她指出,全家盟一再呼籲國、高中課程要降低必修時數,讓教育正常化,「但顯然教育部八字沒一撇」。

卓意翔說,上任僅一周的新局長固然有許多理想,但完全沒和基層教師溝通,就宣布重大政策,老師是從報紙上得知,連說明的公文都沒送到學校。

也有校長私下表示,這個政策根本就像是在霧裡看花、瞎子摸象,搞不好走個兩步就摔落谷底,身受重傷。

※ 相關報導:

* 計畫還躺政院 北市要怎麼試辦?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37063

北市府折損一名教育局長,才得以從北北基聯測風暴中脫身,傷口都還沒癒合;現在又挖了一個「試辦先行」的洞給自己跳。



◆ 教育部前天拍桌 昨說樂見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37062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吳淑玲/綜合報導】2011/08/17

台北市要「先行試辦」十二年國教,教育部經過與北市一天的溝通,態度已趨緩,表示北市想先行試辦,包括提早達到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等,都是「好事」,請北市提出完整計畫,送教育部備查,教育部「樂觀其成」。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前天突聞北市要「先行試辦」十二年國教時說,「這麼重大的事情,一定要經過討論,不是哪個縣市自己要怎麼做就可以怎麼做。」

但陳益興昨天改口表示,教育部非常高興,看到各地方政府能夠充分和教育部合作;台北市目前提出的方案,都是配合教育部十二年國教配套方案所提出,教育部樂觀其成。

教育部長吳清基昨在全國高中校長會議也表示,台北市教育局宣布先行試辦十二年國教,教育部肯定這個方向,但將來怎麼做,北市須提出詳細規劃案,教育部會審慎評估,必要時提供協助。

陳益興表示,教育部會以十二年國教的二十九項配套方案去檢視台北市提的試辦方案,如果原則都符合,就會同意備查;如提升高中職品質、教學正常化等,都可以先做;台北市已表示會尊重課綱,只是讓輔導團的教師先展開課程的研究。

陳益興表示,有關北北基明年是否續辦聯測,本月底就會確定;十二年國教的免試入學、特色招生、學區畫分方式,近期內報行政院核定,核定後六至九個月公布實施細節。

※ 相關報導:

* 丁亞雯:跟著政策 不是偷跑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37058

丁亞雯昨天強調,自己親耳聽到「教育部是支持、肯定的」,昨天上午陳益興打電話留話,澄清狀況不像媒體說的「不知情」。據了解,丁亞雯從前天下午到昨天上午市政會議時,都一直再和教育部熱線溝通,雙方至少通過三次電話。



◆ 混幫派遭退學 愛上拍片找回自己

【聯合報╱記者梁雅雯/嘉義報導】2011.08.17

23歲的張辰漁原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卻因對未來沒有目標,高三以後混幫派,大學被退學後重考上文化大學戲劇系,發現自己興趣,以獨立拍片作品「盲」獲台北電影節台北主題獎二獎,他最近打算回嘉義拍攝以自己故事改編的劇情片,總結迷惘少年時的荒誕與省思。

「一直念書要做什麼?」張辰漁就讀嘉義高中三年級前,一路順遂,但他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志向是什麼,高中三年級開始,他對自己的未來更疑惑,乖寶寶開始學壞,不念書、逃學、作弊,大學考上逢甲後,和幫派兄弟一起討債、打架,但他發現這些事不是他做得來的,且因缺課過多,被學校退學,回到嘉義準備重考。

準備重考那年,他沉澱了過去2、3年的荒唐歲月,考上文大戲劇系後,接觸拍片,也發現自己喜歡說故事。

他在士林、萬華等夜市擺攤時,發現那裏有很多街友,讓他很震撼,於是花時間和街友相處,陪他們吃飯,聽他們的故事,並以家用攝影機拍攝,起初,只是純粹自己想記錄,後來在友人建議下嘗試投稿,以「盲」獲台北電影節台北主題獎二獎,後來又以「忠貞市場」獲中壢攝影展優選。

「我將來要朝編導邁進!」張辰漁最近以自己的故事撰寫劇本,寫企劃書、募款,召集不同專長的友人,將於本月回到嘉義市拍攝以自己故事改編的劇情片。他希望這部劇情片可整理自己的過去,也能影響更多年輕人去探索自己的未來。



◆ 央大古籍點書 廈大教授印象深

【記者簡立欣/綜合報導】2011-08-17 旺報

兩岸學術交流日漸頻繁,碰撞出不少火花!赴國立中央大學擔任半年客座教授的廈門大學教授蘇新春,印象最深刻的是央大的「古籍點書」。

中文學科台傳統陸現代

今年台灣87所大學首次向大陸6省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福建)招生,錄取1015人,實際報到742人,其中福建省199人是6省市之冠,又以廈門考生68人最多。

據《海峽導報》報導,今年2月到7月來台赴中央大學任教的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蘇新春,除了負責央大中文系大學部《漢語詞彙學》、研究所《文化語言學》兩門課,半年間還受邀到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淡江大學、台北大學等多所大學學術報告,對台灣的大學有不少體會。

央大中文文史哲不分家

蘇新春發現,就中文系學科設置而言,台灣較傳統,大陸較現代:「台灣的中文學科大都沿用傳統的『小學』體系,重視經典,特別是儒家經典;課程很傳統,如必修課是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等。大陸的中文學科普遍開設語法學、詞彙學、修辭學及方言等。」

另外,中央大學中文系的文史哲本科階段不分家,中文系學生學習範圍包括中文、歷史、哲學三科,研究生階段才開始細分。蘇新春說,台灣的大學一般設有大學部(本科)、研究生部(碩博);本科階段注重通識教育,研究生階段要求專精。台灣至少要5、6年才能拿到博士學位,大陸只需3年。

點書制度有助自學經典

中央大學中文系還有一項蘇新春沒聽過的制度,叫做「點書」。目前所熟知的古籍經典其實本來沒有標點符號,要靠後人用經驗來標註,「點書」就是讓學生自行標註「句讀」、自學經典。蘇新春說,點書是央大中文系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完成的自學任務,書籍在指定範圍內自選,以儒家經典居多。他任教的那學期,就有學生選了《楚辭》、《史記》、《詩經》等。

每本書都有指導老師,每10位本科同學組成一個點書小組,每個小組配一位小老師,平時負責收集、匯報、交流同學們點書時出現的問題,並檢查點書進度。學生要在原典上直接標點,因此一般都是自購書籍。「我認為點書是一項不錯的制度設計,讓學生更熟悉原典,」蘇新春說。

校園無圍牆民眾趴趴走

蘇新春也注意到台灣的大學校園圍牆「圍而不『圍』」,校內駐警隊似乎不怎麼管人:「我去過台灣10多所大學,進出校門從沒被問詢,更沒人要求我出示證件。」周末校園到處是民眾三五成群散步、遛狗、放風箏、打棒球,根本成了公園。

剛開始蘇新春心裡嘀咕:為什麼市民進校園沒人管,難道校方不擔心安全、不怕財物失竊、校內髒亂?後來球友告訴他:「我們是納稅人,學校怎麼會不讓我們進來?」他才明白,原來台灣的大學徹底向社會開放。

聯大資源共享獨立辦學

蘇新春還發現台灣的大學實行「資源共享」:「台灣有所大學叫聯合大學,由新竹交通大學、新竹清華大學、中壢中央大學、台北陽明大學4校組成,但不像大陸早幾年十分流行的『併校』是實體合併,台灣聯合大學是資源分享、獨立辦學。」蘇新春說,4校學生可以在自己的學校借、還其他3校的書,4校之間每天都有4、5趟公務車往返。

fsj 提到...

亞裔最優 75%高中生ACT不合格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17日電】2011.08.18

非營利的美國大學測驗(ACT)17日表示,從最新公布分數調查顯示,今年有多達75%的高中畢業生,在英語、閱讀、數學及科學教育四大學科,都沒有達到可接受大學教育的程度。這代表,即使進了大學,有75%的大一學生可能需要至少補修一門課程。該報告也顯示,亞裔學生的ACT合格比率遠超過其他族裔。

ACT的評鑑測驗涵蓋全美半數高中12年級學生英語、閱讀、數學和科學的熟練程度。報告指出,平均僅有25%學生通過ACT大學準備門檻的所有測驗。

總體來說,今年畢業高中生在ACT英語測驗表現最優,最可能需要補修的課程是數學和科學。而四項學科全部合格的比率,亞裔為41%,其次是白人31%、拉美裔11%、非洲裔4%。

雖然今年四科全部合格的比率超過2010年的24%,但這項報告仍凸顯完成高中教育與準備接受大學學科挑戰之間,仍有極大斷層。

教育部長唐侃(Arne Duncan)表示:「 ACT這些結果是另一個跡象顯示必須提高學生的學科標準,以及進行教育改革,以加速提升學生的程度。」

ACT的報告也顯示,各族裔的程度有極大差距。在英語合格比率方面,白人和亞裔學生分別為77%和76%,不相上下;拉美裔47%,非洲裔35%。在閱讀測驗中,白人和亞裔學生同樣為62%,拉美裔則為35%,非洲裔21%。

而數學則由亞裔以71%大幅領先,白人為54%、拉美裔30%、非洲裔14%。科學則為亞裔41% 、白人37%、拉美裔15%、非洲裔6%。

fsj 提到...

名家-營造環境留住人才 政府有責!

【曾復生】2011-08-19 旺報

中央研究院日前發表《人才宣言》指出,台灣已成為高階人力的「淨輸出國」,建議政府針對教育、法規、環境與產業予以通盤檢討,擬訂對策。這份宣言雖有提出問題與檢討,卻未掌握到關鍵。基本上,在全球化自由競爭的大趨勢中,資金、技術、人才會快速地往有利可圖又有發展前景的地方集中,其結果也將造成強者愈強的局面。

因此,政府的首要任務就是營造「有利可圖又有發展前景」的環境與機會,讓全球的資金、技術、人才快速地往自己的國家匯集,創造繁榮昌盛的景象。美國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於去年11月下旬,發表研究報告,深入剖析中國大陸積極培育人才的戰略規畫。

首先,中國大陸雖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但是東南沿海地區高達2.25億農民工要求加薪,以及2020年將有1.95億大學畢業生需要就業等問題,中共中央組織部長李源潮認為,大陸要維持經濟發展與政治穩定,必須妥善處理這兩件中長期的難題,才能夠保障未來10年的穩定成長。在中共高層全力支持下,李源潮於2008年開始進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計畫」的研究撰寫工作。

其次,根據計畫內容,中共希望達到5項戰略目標:一、從人口紅利轉變成人才紅利;二、從中國製造轉變成中國創造;三、從吸引金融資本轉變成吸引人才資本;四、從硬體建設轉變成軟體開發;五、從投資促進經濟轉變成才智促進經濟。未來10年,中國大陸將面臨人口老化、大學畢業生快速增長的雙重壓力。

再者,這項培育人才戰略有下列特點:第一,建立國家人才發展目標,計畫在2020年時,將教育及人力資源研發經費支出,提高到GDP的15%,同時將大學畢業生占勞動人口比例,從2009年的9.2%,增加到2020年的20%。第二,注重黨政官員的選拔與訓練,到2020年時,將有85%以上的黨政官員擁有大學畢業資格。

第三,積極培育6類人才包括:政治領導人及黨政官員、企業家、科技專業人士、各類產業的高技術人力、農村發展所需的技術人才,以及專業的社工人才等。

第四,注重研發人才的培育,並在2020年時達到380萬研發人才的水準。第五,在北京、深圳、武漢、大連、蘇州,以及無錫等地區,設立特殊人才培育中心,以運用當地的特殊優勢,加速提升傑出人才的培育質量,強化國際競爭力。

對照中國大陸所提出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計畫」,以及中央研究院所發表的《人才宣言》,政府確實應該好好思考,提出吸引世界資金、技術、人才的具體策略,並從營造「有利可圖又有發展前景」環境的關鍵著手,讓台灣成為全球化自由競爭的贏家。(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顧問)



◆ 社論-破除鎖國才能扭轉人才赤字

【本報訊】2011-08-19 中國時報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等十餘位社會意見領袖,日前發表《人才宣言》,呼籲政府正視人才失衡的問題。參與這次聯署的人包括台大、清大校長等學界龍頭,本報社長等平面媒體新聞界先進,施振榮、嚴長壽等長期關心台灣社會發展之民間人士。這些意見領袖共同對台灣的人才問題表示關切與憂慮,甚至在宣言中以「心焦如焚」四字形容,當然值得國人正視,而主政者更應有所警惕。

細觀此份人才宣言,其內容鋪陳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問題、觀念、政策。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認識問題」。在過去十年,台灣移入與移出人口流動明顯失衡;移出者多為高技術高學歷的白領階級,但移入者卻多為外籍配偶與家庭看護。我們固不認為白領與藍領階級之間有什麼貴賤區分,但是在知識經濟掛帥、全球化競逐日益激烈的今天,高科技人才長期出多入少,對國家而言絕對是個危機。令人感慨的是,人才赤字這麼明顯,國會、行政當局與台灣社會卻依然有不少人渾渾噩噩,不知危機之將至。這份人才宣言首先所想要點醒的,就是問題已然嚴重、必須及早面對。

人才宣言的第二個重點,就是要扭轉政府與社會中若干似是而非的觀念。中國大陸、新加坡、香港等地都在以種種優遇的方法爭搶人才。他們深知,所有的知識經濟發展都是由人才築基,搶到人才就等於搶到產業發展的關鍵,對全體人民都是福祉。但是,台灣社會近年來卻有一股民粹歪風,不論是在行政、立法、監察部門,都瀰漫著一股「打肥貓」的謬論。他們以自己之薪酬度人才之待遇,動輒訂下「薪水不得逾部長」、「人事費不得逾四十%」、公股董事全要公布財產等等人才歧視的規定。台灣若是在觀念上視人才如蔽屣,那麼在結果上就是人才視回台工作如畏途。中研院長日前特別點出當前「肥貓論」的扭曲,就是希望能扭轉台灣社會若干不珍惜人才的民粹觀念。

在點出問題、釐清觀念之後,要真正解決台灣的人才赤字問題,畢竟還是要靠政府的具體政策。在《人才宣言》中起草者提出了公教研分軌、修改科技基本法等訴求,而業者則強調當前對外籍人才之聘用、交流、居留等規定不具彈性。大體而言,這些法規都是反應現有民粹觀念之制約,在立法與行政官員不明究裡的情況下,形成綁手綁腳的規範,限制了人才的延攬。以行政院不久前發布的財團法人聘用人員薪資上限為例,其源起固然是少數不明事理民代的肥貓論述,但是最後形成實質約束的,還是行政當局的一紙函令。

類此函令規範將許多財團法人的薪資綁死,不但不利於人才新聘,更使現有才俊之士興起不如歸去之嘆,確是造成當今人才危機的關鍵。

綜觀中研院人才宣言的論述,倒沒有「為人才加薪加錢」等泛泛之論,而是希望去除政府法規與命令的不當綑綁,容許各單位對不同人才給與「彈性」的待遇。這些彈性有的是薪給面的、有的是制度面的、有的是入出境與居留條件面的、有的則是商務交流面的。在台灣民粹社會的壓力下,執政當局或許懾於瓦釜雷鳴的民粹壓力而不敢有所改革,但中研院提出的人才宣言則有如黃鐘之音,給予執政當局相當的民意支撐,督促他們儘速改革。行政當局應該要把握這難得機會,虛心接受建言,積極研議法規修改,如此才是回應前述《人才宣言》的正確做法。

最後,我們在督促行政法規鬆綁之外,也要對民間的心態提出一些看法。社會上少數民粹聲浪的背後,其實是自信心的不足。他們誤以為不接受外國人的加入,是保護本地人的不二法門。殊不知越是保護、越是拒絕國際競爭,台灣的整體經濟就越差,而最後受害的,正是台灣人民自身。其實,台灣人民的聰明、勤奮絕不會輸給星、港、韓、陸等競爭者。我們台灣人必須要挺起胸膛、勇敢地面對國際的挑戰,破除以往鎖國自閉的保護主義心態,方能真正解決台灣的人才赤字問題。



◆ 小學生性教材 尺度大膽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組北京18日電】2011.08.19

北京市首部小學生性教育校本課程試點教材《成長的腳步》大綱昨天公布,有關「我是從哪裡來的」部分中,圖文並茂介紹性交概念的內容引發網民的熱議。還有家長認為,「對孩子來說,這不就是黃色漫畫嗎」?

京華時報報導,該書按低、中、高學段小學生特點設置內容,包括「我的身體」、「預防愛滋病」等。其中「我是從哪裡來的」一課中,大膽加入了性交概念,引起網民的熱烈討論。原文寫道:「人類繁衍後代是靠男、女兩性共同完成的……為了讓淘氣的精子能盡快找到卵子,爸爸用陰莖插入媽媽的陰道裡,用力把精子射入媽媽的陰道內……」

一些網民認為,圖文解釋男女性愛過程尺度過大,堪稱「黃色」「赤裸裸」。也有網民認為,國外早就開設中小學性教育課程,對性觀念的正確介紹和引導,是杜絕性危害的有效手段。

報導指出,該書編纂人之一呂衛紅老師稱,很多學生從低年級起就對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感到好奇,若不能從正當途徑解答,他們很可能會向黃色書籍、網站尋找答案,這會對孩子產生誤導。

「文配圖的目的是解答孩子的疑問,更形象。」呂老師稱,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不能用成人的觀點看孩子的世界。在國外,性教育甚至從幼兒園開始,中國應該吸收經驗,把性作為社會文明當中的一部分來告知孩子。

fsj 提到...

反畸形12年國教 中學生今陳情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2011.08.21

十二年國教草案引發爭議,一群對十二年國教有話要說的中學生組成「反對畸形12年國教學生聯盟」,今天下午赴教育部遞交陳情書,要求教育部規畫十二年國教要有學生代表,特色招生也不一定要筆試。

一群高中職及國中生在臉書上串聯,相約下午到教育部集結發聲,也有學生從台南北上。聯盟發言人、台北市建國中學學生洪靖質疑,十二年國教還沒有準備好就要全面實施。

洪靖開學後就升高三,同學們都在拚學測,他卻花時間參加十二年國教公聽會、召集其他學生開會討論,他笑說,同學都說我「神經病」,但他堅持十二國教應該有學生的聲音。

聯盟提出六大訴求,包括:廣設優質公立社區高中、落實課程選修制、刪修必修核心學科課程時數、重新啟動各種有關十二年國教的溝通,並在草案擬定會議上公開納入中學生代表、不要硬性規定特色招生比率。

洪靖認為,特色招生不應該只是培養明星高中,而是包括體育、舞蹈、美術、音樂、烹飪、學術或績優等多元的特色學校,因此不一定要考筆性,也不需硬性規定招生百分比。聯盟要求在配套措施完成前,不要將實施期限淪為喊價式的吶喊。

台南高工學生陰其德也質疑,十二年國教實施之後會對高職產生衝擊,政府必須注重目前高職生實習時數減少、不注重實際操作的現象做出改善。



◆ 蘭女全校一個他 更衣會被趕出去

【聯合報╱記者吳淑君/宜蘭縣報導】2011/08/20

「這是我們廿三年來第三位男學生!」國立蘭陽女中舞蹈班今年來了一名男學生楊少凱,他是舞蹈班、也是全校唯一的男生,「萬紅叢中一點綠」,成為眾人焦點。

楊少凱的父親是業餘的國標舞者,他國小三年級就和父親上國標舞課,也「舞」出興趣;國中時決定往舞蹈發展,今年參加全國北區舞蹈生聯招,父母親鼓勵他獨立生活,他以第一志願進入蘭陽女中舞蹈班。

楊少凱說,在女校唯一的不方便,就是班上十八名同學換衣服時,他會被「趕」出去,校方開放男職員廁所給他使用,女同學穿藍衣黑裙,他則穿藍衣長褲。

蘭陽女中校長曹學仁說,舞蹈班第十三屆時招收第一名男學生,造成轟動,第廿三屆的楊少凱是第三名男學生,「我不把他當『男生』,當正常學生看。」



◆ 看兩岸/台商學校修書 中華民國「留白」

【聯合報╱蔡素平】2011.08.21

數百名在大陸當地三所台商學校就學的中學生,這個暑假回到南台灣參加「返台授課」課程。他們在大陸台商學校就學,雖然用的是台灣出版的教科書,但凡涉及到兩岸政治意識型態的內容,都須用白紙條貼上,變成空白。

每學期開學前,台商學校教師必須犧牲周末假期,全體動員待在一間大教室內,集體做「修書」的手工業,美其名為「修書」,其實舉凡跟「中華民國」有關的字眼,年分也好、機關職銜也罷,一律要用白紙條貼成空白。開學後每個學生拿到這種「處處白條」的怪書,無不好奇或生氣地扯掉或撕去。

然而,十年來「人在屋簷下、年年得修書」,每一屆的國、高中生就必須利用暑期返台,聘請歷史、地理與公民三科優秀的台灣教師授課,補充三年來被「白色空白化」的課程,我們稱「返台授課」。

今年筆者在高三任教,有機會瞭解到這些長期生活在大陸的台灣孩子,對返台授課的感受。剛開始,他們被要求在完整而美好的暑期中集中上課,多數人的確意興闌珊,甚至抗拒。然而,隨著授課老師精彩的講解與同儕互動的團體歸屬感增加,孩子們不但開始熱情參與、全心投入,甚至在結束時刻有一種依依不捨的情緒。

最出乎我意料的是,一開始我以為孩子們會很討厭的「儀式活動」,例如:升旗典禮、齊唱國歌,這些在台灣的學生早就嗤之以鼻,覺得是老掉牙的東西,孩子們不但感受深刻、分外珍惜,而且是整個課程與活動中,最讓他們津津樂道的經驗。

看他們在離開的分享感言中寫著:「在生命中已缺席很久的國歌和國旗歌,竟然又回到眼前,那曾經陌生依然熟悉的旋律與歌詞,讓我好激動。」

「在台灣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小事-升旗、唱國歌,對我們的處境來說,卻是艱難而不曾有過的。剛開始我以為自己會排斥,跟我台灣的同學一樣,覺得很煩、很無聊,可是說也奇怪,當歌聲響起時,心底卻湧起一股莫名的力量,就是很想唱,很想用力好好地唱。」

「讀書這麼多年,這是我第一次一筆一畫,用心抄寫國歌的歌詞,終於抄完的時候,第一次拿著歌詞、唱著國歌,覺得很驕傲,為自己、也為自己所唱的這個國家感到驕傲!」

「很久沒唱國歌了,那已經是很久以前在台灣讀書的事了,並沒有因為離開而淡忘,雖然在那兒沒法唱,但是我很懷念曾經跟大夥兒唱國歌的日子。今天再回來,唱著國歌的一字一句,我甚至連走路都會不知不覺地哼起來呢,真有趣。離開台灣,台灣改變了很多,但不變的是,我始終很認同我的家鄉—台灣!」

看著這些新世代的真情告白,我不禁要告訴那些只求勝選、不惜製造爭議的政客,閉上嘴,認真做點事!下一代比你們清楚、明白又堅定。(作者為大陸台商學校教師)



◆ 一張字條 讓酗酒30年痞子變英雄

【聯合報╱記者尤聰光/台東縣報導】2011.08.21

因為一張「今天,你喝醉了嗎?」的字條,讓台東金峰鄉正興村排灣族男子溫盛輝如大夢初醒,戒掉卅年的酒癮,並投入木雕藝術創作,如今不再渾身酒味,徹底擺脫「酒國英雄」綽號,甚至開始有人視他為「部落英雄」。

四十七歲的溫盛輝,目前是太麻里鄉八八風災重建園區多元培力計畫成員。去年八月以前,只要到部落找他,村民肯定說:「看到有人躺在馬路上,就是溫盛輝。」他因為每天酗酒,成了村子裡的「名人」。

「我一早先喝兩瓶米酒開胃再出門」,溫盛輝不好意思的說,他從十幾歲時就開始喝酒,愈喝愈上癮,從二、三瓶到一、二箱,每天從早喝到晚,工作不想幹,天天被家人罵,村莊的人只要看到他,就會自動閃開,沒人喜歡他。

直到去年八月二日,他參與多元培力計畫的木雕班,起初他無法克制酒癮,將米酒偷偷倒進礦泉水的寶特瓶內,邊喝邊雕刻,還沒雕完已經醉了,一件作品往往花一個星期才完成。後來被多元培力計畫主任伊箖發現,她為了不讓溫盛輝沉淪下去,寫了一張「今天,你喝醉了嗎?」的字條,貼在他的水桶上。

溫盛輝看到字條,慚愧不已,痛下決心戒掉卅年的酒癮,把字條撕下放在身上,隨時警惕自己,隔天起未再沾過一滴酒。

村民見他沒喝酒,起初不太習慣,有人譏諷說「三分鐘熱度而已」,也有人說「應該撐不到三個月吧」,沒想到一戒就是一年,村民對他刮目相看。

溫盛輝說,他專心創作,盡量避開有酒的場合,並悟出「戒酒最怕有心人」的道理,只要有心戒酒必成,如今村人不再笑他是「酒國英雄」了。

「溫哥,他是個木雕人才」,伊箖說,每次看到溫哥用顫抖的手雕刻,她心裡就特別難過,不忍心責怪他,才會寫字條激勵他。
多元培力計畫給工作助重生

【記者羅紹平/台東縣報導】

「推動多元培力計畫,溫盛輝的故事最讓我感動!」勞委會職訓局局長林三貴說:「這是我從事公職這麼多年來,第一次感受到,一個好政策,不但能幫民眾找到工作,還能讓人重生」。

林三貴指出,勞委會推動多元培力計畫至今,明年就滿十年,當時推出這項計畫,只是希望提供一個學習管道,讓想找工作的失業民眾學得一技之長,降低國內失業率,兩年前南台灣受到莫拉克颱風重創,勞委會在災區推動多元培力計畫,扶助災民。

「謝謝勞委會多元培力計畫,讓我兒子重生,像APEC來台灣拜訪的外國人紀念品上頭的字就是我兒子雕刻」溫盛輝的母親說。

林三貴表示,參與多元培力計畫的每一位勞工背後,都有讓人感動的故事與堅強,但直到日前陪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前往台東縣太麻里鄉關心多元培力計畫實施成效時,才發現溫盛輝因多元培力計畫,人生有重大改變。

林三貴說,溫盛輝從多元培力計畫獲得自信,勞委會也從溫盛輝身上獲得成就。

fsj 提到...

反畸形12年國教 高中生站出來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37966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2011/08/22

由16~18歲高中生為主成立的「反畸形12年國教學生聯盟」,昨天號召約20位成員到教育部門口陳情抗議12年國教倉促上路,年輕學生高喊「12畸教黑白來,台灣學生站出來,免試高中不可行」等口號,要求教育部暫緩實施12年國教。

教育部昨天派中教司科長接受學生的陳情信。中教司長張明文表示,12年國教歷經20年倡議與規畫,目前已有29項方案,包括學生關心的適性輔導,「一點都不倉促!」但教育部也肯定中學生利用課餘時間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勇於表達意見的精神。

不少高中生從今年4月起在臉書串連,反對12年國教,支持人數一度超過5萬人,行動主軸後來轉為支持12年國教精神,但反對在配套不足情況下倉促上路;學生們上街頭募款,每人還捐了2~3百元,湊了3千多元印製傳單。

但就像多數的網路活動一樣,按讚的人多,真正現身的人少。學生們雖正式申請集會遊行,預估有2百人參加,但昨天到現場的學生僅20餘人。

聯盟發言人、即將升高三的建中生洪靖表示,有學生特別從台南北上參加,已令他十分感動。台南高工學生陰其德說,他前天就先搭車上台北,住在此次連署的網友家中,他認為,教育部的12年國教方案只會拉大城鄉差距。

桃園縣青溪國中3年級學生陳景瑄表示,第一批適用12年國教的國一新生即將於下周開學,但政府到現在都還未明確提出課程如何調整,宣導顯然不足,學生、家長還有許多疑慮,不宜貿然上路。

北市內湖高中朱同學說,政府雖說鼓勵高中優質化,但不是給錢就能變優質,許多學校的師資、課程內容仍不理想,如何推動12年國教?私立延平高中曾同學認為,未來實施12年國教後,除少數明星高中,多數高中職不同程度的學生混在一起學習,效果將大打折扣,教得嚴、逼得緊的私立名校只會更夯。

洪靖質疑,教育部說開了多次公聽會,但卻從未與中學生代表溝通。今年才從成功高中畢業、考上台北醫大的潘寬說,政治人物不應為了已喊出的政治承諾,就在時機不成熟的條件下,硬推12年國教。



◆ 暴力小子多 醫師促設管教中心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1.08.22

少子化,每個孩子都是寶,但這些小寶貝、小天使,卻也可能化身成小惡魔,成為父母的一輩子的夢魘!精神科醫師指出,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成為家庭暴力事件的加害者或施暴者,有的屬於非典型躁鬱症,加上父母過於嬌寵,或過度沈迷網路容易情緒失調。醫師建議,除了施以藥物治療,也有必要成立「兒童青少年管教中心」,協助受暴父母。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三軍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指出,門診類似青少年暴力案例越來越多,隱然變成社會問題,如果政府不正視此議題,未來恐付出慘痛代價。

為此,葉啟斌希望能政府相關單位或是民間團體在短期之內成立「兒童青少年管教中心」,培訓專業志工,親自家訪,到府提供親子教育諮詢,輔導家長如何與孩子對話溝通。

剛考上大學的小偉就是典型家庭暴力個案。從被寵壞的他,現在成了動手打媽媽的暴力分子。父親忙著賺錢,疏於管教,媽媽又管不動他。到了國中時期,仗著身材比媽媽高大,只要被念,就摔東西,飆髒話,向父母嗆聲,甚至朝媽媽臉上呼巴掌。

小偉媽媽成為家暴受虐者,經常遭兒子毆打,最後只好請轄區派出所員警到家裡處理。但在收斂一陣子之後,小偉故態復萌,只要不爽、被念,就毆打家人。

葉啟斌無奈地說,像小偉這種小孩子越來越多,診斷結果都屬於嚴重情緒失調,為非典型躁鬱症狀,原本先天體質就有問題,只要父母過於寵愛,沒有教好,就成為人見人怕的小惡霸。

為何有暴力傾向的青少年比率越來越高?葉啟斌認為,家長必須負起相當大的責任。太寵愛孩子,讓孩子予取予求,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脾氣變得暴躁,極度沒耐性,且不懂得如何尊重別人,連對父母也是暴力相向。

另外,許多小孩子沈迷於網路世界,習慣上網、打電動,長期受到聲光刺激,情緒變得比較不穩定,容易衝動,想幹什麼,就做什麼,不在乎別人的感受。

在治療方面,葉啟斌指出,罹患嚴重情緒失調的青少年在接受藥物及行為治療後,都會有所改善。不過,孩子的脾氣還是時好時壞,陰晴不定。因此他建議要設立管教中心,傳授父母教導小孩子的秘訣。

葉啟斌強調,教導小孩是一門大學問,不能只靠高壓手段,父母必須學著小處放手,容忍孩子某些小缺點,試著與孩子交朋友。最重要的是,不能太寵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一旦孩子變成驕縱無禮的暴力小惡魔,家長可就笑不出來了。



◆ 新北抽檢建教廠 7月逾5成違規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2011.08.22

新北市勞工局昨天公布7月專案勞檢招收建教生的事業單位結果,抽檢13家建教合作廠,有7家違規,違規比例逾5成,已分別依違反勞基法裁處事業單位6千元至1萬2 千元罰鍰。

勞工局長高寶華說,這次檢查包括美容美髮業、觀光餐飲業、電子製造業等,違法廠商共計7家。檢查結果以技術生每兩周訓練總時數超過84小時最嚴重,計3家;其次2家未置備技術生出勤紀錄、2家國定假日未依法給假,各計2家;其他違法情形為延長訓練時間超過法定標準、未依法給例假等。

7家違規事業單位及受罰情形,包括兩項違規挨罰1萬2千元的萊爾富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甜甜花商行及上越華爾茲造型坊等3家;一項違規挨罰6千元的全勤流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長紅美髮院、京凌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及金美美容院等4家。

高寶華說,新修正勞基法針對違反工時的罰鍰,已自7月起提高到2萬元至30萬元,且可按次連續處罰至改善為止。這次7月專案勞檢因違規行為都在5、6月,依較輕的舊制處分。他呼籲,學校辦理建教合作時,應加強監督事業單位,避免建教生遭業者不當濫用。建教生若遇有違法情事,可撥02-29603456轉6530至6531申訴,勞工局將立即派人處理。

fsj 提到...

北北基聯測不續辦 明年統一實施基測

中央社 2011.08.24

教育部今天決議,明年北北基聯測不續辦,統一實施國中基測,地方政府也表達尊重教育部決議;全國基測和聯測試題都是基於考綱不考本的精神,相信不會影響學生應試權益。

台北市政府希望續辦北北基聯測,入學測驗及招生計畫19日送教育部審查。教育部下午召開會議,由家長、教師與專家學者等代表組成審核小組,並針對法令規範、教育專業、社會民意、經濟效益、教育政策考量等5大指標進行審查,決議不續辦。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表示,審核小組針對5大面向進行審議,聯測在法令規範方面並未違反,但教育專業部分,由於明年基測只辦理1次,聯測又選擇和基測同天,五專登記分發將面臨技術問題,但續辦計畫並未提及因應措施。

陳益興表示,在教育政策面上,明年基測只剩1次,基測和聯測同日辦理,會影響學生應試選擇權;而聯測和基測都基於考綱不考本的精神,委員認為不需額外增加行政人力經費,加上民意反映也發現,8成民眾持反對或保留態度,支持度偏低。

陳益興指出,基於諸多考量,審核小組委員超過3/4都反對,因此最後決議不續辦,地方政府也表達尊重教育部決議,部長得知決議後,也表示尊重專業;由於全國基測和聯測都是考綱不考本,相信不會影響學生應試權益。

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也表示,聯測命題原則也是依照綱要能力指標進行,題目評量的能力在各版本都有教到,只是取材可能從版本做延伸,連結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教材,雖然聯測不續辦,但題目還是可提供後續使用,至於是否要徵求地方政府同意,則會再行討論。

※ 相關報導:

* 聯測停辦損及考生權益 郝龍斌公開道歉
http://www.udn.com/2011/8/24/NEWS/NATIONAL/NATS5/6547181.shtml

首屆北北基聯測今天確定走入歷史,成為史上最短命的大考。對聯測停辦造成考生權益受損,台北市長郝龍斌公開道歉,並表示在心測中心的出題模式下,考生權益不會受損。

fsj 提到...

家長怒… 一本變成多本 怎麼補

【聯合報╱記者高詩琴/台北報導】2011/08/25

北北基聯測確定停辦,北市六大家長團體表示「尊重」但「遺憾」,希望對將升八及九年級的學生採補救措施,並要求市長郝龍斌道歉。教師團體則態度相反,支持停辦並認為不會影響考生。

台北市高中、高職、國中、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及北市高中高職家長會長協會、全國高中高職家長會長協會等六大家長團體昨天發表聯合聲明,表示教育部三年前通過北北基聯測,現在喊停,將造成升八及九年級的學生、家長疑慮及恐慌。

北市國中學生家長聯合會總會長許永佳表示,原本考一綱一本,現在變成一綱多本,雖然教育部保證只考綱,但學生們總是會想多抓補充一些內容,要怎麼臨時補起來?

另外,聯測試辦一年就夭折,郝龍斌應向北市家長道歉,並堅持續辦一綱多本選一本政策,若無法堅持,應負政治責任。

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楊益風則認為,停辦不會影響考生。他表示,雖然聯測之前號稱「考綱又考本」,但最後從考試內容來看,聯測與基測一樣都是只考綱,學生們不會有適應問題。

他認為,家長們會堅持續辦,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聯測保障了北市學生較多名額,就好像「頭獎多開一些,大家瘋狂地買」。但聯測若續辦,將助長教育的「競爭文化」,如改分發就證明「明星學校」、「排名」等觀念仍普遍存在。

※ 相關報導:

* 聯測喊停「9個月後要大考 情何以堪」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71&f_SUB_ID=123&f_ART_ID=338576

敦化國中校長戴麗緞表示,各方不需要過度擔心,無論是聯測或基測,命題的方向都是「考綱不考本」,對於考生影響不大。景興國中教務主任卓意翔表示,學生都說,能夠讓升學管道單純化,其實是一件好事。

* 北北基聯測夭折 回歸基測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38578

陳益興說,明年全國基測只考一次,聯測跟基測同一天,且五專登記分發問題無法克服,但試辦計畫沒有提到如何因應。技職司長李彥儀說明,五專登記分發只能用全國基測成績,北北基學生若考聯測就不能考基測,這個問題難以解決。

* 爭議多… 這枚選舉地雷先拆了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38575

教育部昨天正式宣告北北基聯測明年畫下休止符,雖然政策只有短命的一年,這個結局應可避免明年全國一次基測和聯測間的衝突,減少不必要的升學紛爭,平息教育團體的壓力,甚至拆除一個可能引爆的選舉地雷,避免影響執政黨選情。



◆ 國中生穿制服白吃 早餐店老闆錯愕

【聯合報╱記者許玉娟/澎湖報導】2011.08.25

「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3個穿著校服的國中生到馬公一家精緻早午餐店用餐,吃完東西趁店家不注意,沒付錢就跑掉,大膽行徑讓人傻眼,店主無奈之餘上網抒發情緒,文章在網路引發關注,學校及警方已經介入調查。

老闆娘說,周一打烊前40分鐘進來了3個國中學生,用完餐她收空盤到後面廚房,因為沒有其他客人,她進出廚房好幾趟,最後一次不超過5分鐘,三個小孩竟然沒付錢就跑掉,當下實在很錯愕。

她並不是在意損失的金額,如果真的有需要,請他們吃都沒有問題,但3個孩子之中,有個手上各拿著一台掌上型遊戲機,穿著與言談看起來就是家境還不錯的孩子,她在職場工作多年,覺得澎湖孩子純真又善良,今天竟然碰到這樣的事。

學生吃「霸王餐」的行為引起輿論撻伐,「居然穿校服犯案,太誇張了!」「白吃白喝的心態實在要不得」,「或許可以通報學校或警察,這種學生應該要逮到他,給他懲罰警告」,「誠實需要教育,應該把人找出來好好教育一下」。

也有網友幫忙緩頰,「會不會是忘了付錢」,他說自己國中時和同學去吃午餐,吃完走了50公尺,才突然發現沒付錢,雖然老闆也沒發現,兩人馬上回去付錢道歉,不過,3個人同時忘記付錢的機率應該比較小。

網路貼文讓事件曝了光,校方擔心影響校譽,允諾店主會妥適處理,警方也著手調查,希望事情趕快落幕,老闆娘昨天在網站留言:我知道這個網站很多人瀏覽,如果你是那3位學生,或有人認識他們,請主動跟我聯絡,「我只是想讓你們知道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



◆ 幼時遭暴力討債 咬牙拚台大法律

【聯合報╱記者林保光/高雄報導】2011.08.25

台大法律系新鮮人顏嘉威從小在暴力討債陰影下成長,目睹黑道兄弟到家砸桌施暴,他嚇得和弟妹抱在一起發抖,卻沒人伸手援助;今年力拚考上台大法律系,希望將來當法官或檢察官,幫助弱勢爭取社會正義。

廿歲的顏嘉威,出生後住在高雄市茄萣區外婆家,十一年前父母離婚,母親打零工、申請低收入戶補助,撫養他和弟、妹。

他說,小學二年級時,爸爸因職棒簽賭欠下龐大債務,黑道兄弟常到外婆家討債,砸壞家裡桌椅、擺設,施暴恐嚇;他放學後不敢回家,先躲到親戚家,打電話問外婆「我可以回家嗎?」外婆說沒有壞人在,他才安心回家。

恐懼畫面一直無法從記憶中抹掉,台南一中畢業時填大學志願,他填了各大學的法律系,希望日後當法官或檢察官,幫助家裡脫貧,也幫助其他弱勢家庭爭取公義。

前年他考上台北大學法律系,為實現就讀台大法律系夢想的,去年休學苦讀,終於如願。

「這個囝仔,實在乖到讓我一想到就心痛。」顏嘉威的外婆說,嘉威知道媽媽一個人賺錢辛苦,從小就懂事,同學、鄰居找他玩,他從不跟去,一心只想到圖書館看書。

高雄市北區家扶中心昨天頒發獎學金給受扶助學生,顏嘉威說,很感謝家扶善心人,楊阿姨和另位叔叔一路幫助他,支持他重考追夢。



◆ 收假症候群 藝術治療回正軌

中央社 2011.08.25

暑假將結束,部分學生因假期作息不正常,一開學會有休假症候群,抗拒學習;台安醫院藝術治療中心特別為國中生族群設計一套收心和安心活動,協助學生回到正軌。

台安醫院藝術治療中心今天介紹特別為國中生族群設計的「收心&安心團體」,由藝術治療師透過美術創作的方式,運用具體心型拼圖引導想像,在創作的過程中回顧與整理暑期的精彩片段,並用一種象徵的形式將繽紛的暑期刻畫在心中,達到「收心」的意涵。

再由臨床心理師以「學習用具」和「學習心態」準備為主軸,透過遊戲方式,達到「安心」的意涵。

台安醫院小兒心智科醫師黃國洋指出,學習與人際壓力常是孩子不願返校的主因,建議家長可藉由平時言談,協助孩子整理出上個學期表現並不如預期的原因,與孩子討論新的策略,降低孩子的懼怕。

黃國洋也建議父母在開學前1至兩星期,開始擬定收假時間表,由起床時間開始,慢慢模擬開學後孩子的生活作息,但提醒家長切勿心急,一下子就完全變成開學的作息反而容易讓孩子更覺得假期突然之間被剝奪而感到不適應,最後在開學前幾天協助孩子整理學習用具也是常用的技巧,藉由一個儀式般的動作,讓孩子感覺到要上學的氣氛,以及自己不是一個人去面對開學後的各種壓力。

黃國洋提醒,發現孩子開學後若出現適應不良、緊張、焦慮等心理症狀時,宜到身心科或相關心理諮商專業就診,以避免症狀加劇。

fsj 提到...

生日辦「K菸趴」 13人吸光300支

【聯合報╱記者藍凱誠/高雄報導】2011.08.26

高雄市警局刑警大隊近來查緝毒品案,香菸羼入K他命的「K菸」,因單純吸食沒有刑責,且警方不易查緝,逐漸成為年輕人毒趴的主流,警方提醒家長,如果家裡出現類似塑膠燒焦的氣味,就要注意子女有無吸食「K菸」、K他命。

市警局刑警大隊四分隊員警,昨天清晨在鼓山區1家汽車旅館房間,查獲林傳喬(24歲)為幫張姓女友(21歲)慶生,透過手下呂姓男子(26歲),共邀集7男4女到汽車旅館開毒趴,警方在現場查扣K他命、「K菸」及羼有毒品的即溶咖啡包,偵訊後,將他們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罪嫌移送法辦。

警方說,這票8男5女進入汽車旅館時,共帶了兩條洋菸,警方在外埋伏了近2個小時,才衝進房內查緝,結果發現洋菸只剩下5包,也就是他們在不到2個小時裡,共吸掉300根洋菸,平均每個人每5分鐘就吸1根菸,幾乎就是菸不離手。

警方表示,K他命屬三級毒品,20公克以下的單純吸食行為,並不涉及刑責,只能罰錢和參加講習,加上「K菸」的外觀與一般香菸大同小異,所以近年來「K菸」已成為年輕人毒趴的主流。

市警局刑警大隊指出,吸食K他命會造成記憶力及智力衰退,情緒不穩定,呼吸、心臟機能受損,甚至會出現尿失禁現象,嚴重危害身體健康,警方提醒家長,如果家裡聞到塑膠燒焦味,就該多注意子女有沒有吸食K他命。



◆ 明道跟玄彬學學吧

【聯合晚報╱社論】2011.08.26

三十多歲的藝人明道,11年裡念到第五所大學了,這種紀錄令人嘆為觀止,外界都質疑是為拖延入伍的緩兵之計。明道個人的動向也許非關宏旨,但想盡辦法逃兵役總是一個公共議題,值得一談。

今天這個時代,不管考量大環境氣氛或個人的生涯計畫,恐怕都不易說服年輕人非要「好男當兵」。政府研擬改徵兵為募兵制,也是這個道理。不過,制度還沒變革之前,服兵役和納稅一樣,仍是國民應盡的義務,從守法和公平性的角度都不容逃避。明道因兵役問題屢生爭議,不久前還言之鑿鑿「一定會去當兵」,但如今再度藉轉學申請緩徵,連教育部都研議「明道條款」要防堵類似行徑,經紀公司竟仍代為強辯是希望學以致用才轉學云云,實在很離譜,可以說連公共形象都棄之不顧了。

演藝人員不是非要背負著教化社會或作為道德楷模的重擔不可,但藝人既然以曝光公眾之前、表現特定形象為職業,不能不考量一下個人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之間的對稱性。有些藝人兢兢業業在專業領域創下經典的標竿,有些藝人運用個人知名度致力公益,但也有為數不少的藝人脫離不了負面新聞,白白糟蹋了個人和整個職業圈的形象。

和明道的個案呈現強烈對比,韓國男星玄彬則是把當兵這件事大陣仗呈現,入伍時跪地感謝粉絲相送,海軍還派出儀隊表演歡迎他加入。玄彬的軍中生活拍了寫真集,出版「我是海軍陸戰隊員」一書,更可作為軍隊的形象招牌。這些當然也都是宣傳手法,但以效果而言,總比明道的「11年轉學5次」紀錄要高明多了。

現今時代鼓勵價值多元化,要維持社會上凡事「道德高標準」的氣圍不易,但至少有法律的底線應是規範共識。如果總是有些反面教材出現,例如名人欠稅動輒千萬上億,被施以禁奢令卻依舊出入招搖;或像明道這樣冠著偶像頭銜的人物,拖延兵役義務到了千方百計、不計代價的程度,對一般在艱困中仍力求奉公守法的小老百姓,是極不公平的事。明道跟玄彬學學吧!



◆ 友善校園 從笑容開始

【聯合報╱李枝桃/國中校長(南投市)】2011.08.26

昨天開始為期兩天的新生訓練。

一早我站在校門口歡迎新生,雖然大部分的孩子以迫不及待想表現長大的模樣,走走跳跳進校園,但仍有不少孩子怯懦緊張的抓著爸爸或媽媽的手,由爸爸媽媽帶到教室裡面才放開手;也有不少家長是不管孩子願不願意,一路跟進教室,看著孩子坐定才離去,這些家長剛進校園的時候臉上寫著擔憂,但離開時卻笑容滿面。

一位家長經過我身邊,輕鬆的告訴我:「校長,聽到你笑容滿面地說『孩子早安』,我們的緊張就消失了一大半」,我說家長實在不需如此擔憂。

她笑著說:「這就是父母呀!何況現在校園霸凌問題多嚴重呀,我們怎會不擔憂?」我說那是過度擔憂了,並問她孩子進入班級教室後的情況,她直誇讚:「剛剛找不到教室,一位主任笑著為我們指引;到教室一看,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聽主任說,是導師利用暑假來佈置的。」

「我孩子到班級門口,馬上就有畢業的學長姐笑著過來,帶到位置,還指導新生訓練始業式該注意的事項,最後要我放心的離開。」

「校長,你們的笑容和溫暖的家庭訴求,讓我們相信你的學校一定很棒!」我笑著點頭回應:「你也已是中興大家庭的一員了,我們要一起守護孩子長大喔!」她高興的直點頭,還說要來學校當義工。

看著那家長離開,我想到去年一位媽媽,煩惱的提到學歷不高的她,沒有能耐把孩子教好,「我不怕孩子受到霸凌,我怕我的孩子霸凌別人」,當時我把她的擔憂傳達給老師們知道,老師們對那孩子付出了關愛,並帶著他參加服務活動,一有好表現,便給予讚美。

暑假前,這位媽媽告訴我:老師的愛讓她的孩子改變,她舉例說有一回國文考了七十幾分,國文老師對她的孩子說:「我從來沒有看過一個學生能像你一樣,這麼快就從谷底爬起來,你實在太棒了」,她的孩子發憤圖強要補足功課。

當她說起老師如何用笑容溶解孩子的冷漠,讓她孩子臉部的線條一點一點的變柔和,竟掉下了感動的淚水。前幾天,大姐告訴我,這位在市場邊賣衣服的家長決定要收掉攤子,到學校當義工回報,「她說孩子的改變,勝過她賺十年的錢」,大姐如此轉達。

日昨全縣校長會議時,長官交代,開學第一周為友善校園周,學校一定要舉辦宣導活動。其實友善校園,是我們責無旁貸需努力達到的目標,它實在不該只是口號;也不該只是一周的宣導活動;我們期待的友善校園是讓學校變成一個溫暖的、和煦的地方;是一個孩子可以盡情發展、努力學習並快樂成長的地方;更是一個人人都願意並喜歡前去的地方,或許就從拋開制式的宣導觀念開始、從我們每一個人發自內心的微笑問候開始、從我們以鼓勵關懷為出發點開始吧!



◆ 大陸教育部:小3至小6上書法課

中央社 2011.08.26

有鑑於電腦及手機普及,導致大陸中小學生中文書寫能力急劇退化,大陸教育部頒布指令,規定小學3至6年級學生每週至少要上1小時的書法課,並要求學校設法在今年秋季就正式開課。

綜合北青網及法制晚報報導,大陸教育部日前頒佈「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簡稱「意見」),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語文、美術、藝術等課程中,要設置書法課,其中小學3至6年級的語文課程中,每週安排1小時的書法課。

教育部的「意見」中指出,當前隨著資訊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電腦、手機的普及,人們的交流方式以及學習方式都發生極大變化,中小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有所削弱,為繼承與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提高國民素質,有必要在中小學加強書法教育。

今年5月,大陸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語委)發布的「2010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指出,目前大陸學生的中文書寫能力大幅退化,家長及官方要多加注意。

報告中提到,1項對北京若干大學生進行的中文應用能力測試顯示,不及格的學生占30%,得分在70分以下的占68%,測試結果不容樂觀。

一般認為,廣泛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使得人們手寫中文的機會普遍減少。

大陸教育部語言文字資訊管理司長李宇明曾表示,教育部和國家語委非常關注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問題。

大陸教育部要求,書法教育基礎較好的地區和有條件開設書法課的地區,應爭取在今年秋季開設書法課。尚不具備條件的地區,要做好開課的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

此外,學校可根據需要,聘請當地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少年宮、文化藝術團體的書法專業人員根據中小學書法教學要求,指導學生學習書法。